小学数学二年级《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菁华3篇)

首页 / 教学设计 / | 2022-11-11 00:00:00 教学设计,小学数学

小学数学二年级《观察物体》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12—13页的内容。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初步观察物体的能力;

  2、通过观察实物,使学生初步体会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并会进行分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1、培养学生初步观察物体的能力。

  2、体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看到的形状不同,并能正确辨认。

  教具准备:茶壶、汽车模型、课件。

  教学过程 :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课件演示《盲人摸象》的故事,导入 新课。

  二、观察实物,教授新知。

  1、观察汽车模型,并和小组同学说说你看到什么部位,是什么样的。

  2、课件出示课本主题图。有两位小朋友也在观察汽车,同学们能不能说说他们看到的分别是汽车的什么部位,是第几幅图呢?

  先让学生独立观察后在小组中讨论交流,并说出怎样判断他们看到的是第几幅。

  除了从侧面、后面观察物体之外,还可以从什么位置观察呢

  通过刚才的学*,谁能说说我们怎样去观察一个物体呢?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看到的物体的形状是怎么样的呢?

  三、分层练*,巩固提高。

  1、猜一猜:课件演示物体,学生说说是什么物体,从什么位置观察的。

  2、观察小组中带来的玩具,说出自己观察到的,然后交换位置观察。

  3、小组活动:观察桌面上的茶壶,从不同位置观察的同学用动作表示出看到的茶壶的形状。

  四、拓展延伸。

  放一热水瓶于教室正中,学生围坐于四周,将自己所看到的热水瓶的形状画出来。

  板书:

  观察物体

  正面 侧面

  上面 下面

小学数学二年级《观察物体》教学设计2

  教学内容:二年级数学上册观察物体例1与做一做,练*十六第1、第2、第3题。(教材第68、第70页)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究物体的形状、位置关系和交换过程,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会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形状,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察能力。

  3、凭借动手操作,发展空间观念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会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形状,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察能力。

  教学难点: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教学准备:写上不同文明用语的大正方体,实物数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感知

  1、教师拿出写了文明词语的正方体。

  谈话:同学们,这是一个正方体,正方体的每个面都写着不同的文明词,请你坐在你的位置上,头不摇动,告诉老师,你看到了什么?

  指名不同方向的学生说。(学生有的说“您好”,有的说“谢谢”,有的说“对不起”。

  2、提出质疑:为什么他们向我们介绍得不一样呢?谁说的正确的?你能说说他们分别是从那一面观察吗?(板书:前面 后面 侧面)

  教师指出:侧面有两个不同的方向,左面看到我们称为左侧面,右面看到的我们称为右侧面。

  3、揭示课题:虽然是看到同一个正方体但是因为观察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每个面的文明词也就不同,今天我们就来学*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谈话引人,激发学生学*兴趣的同时,初步感知、体验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1、构建新知。

  (1)本位观察:

  谈话:(出示玩具熊猫)这是什么?

  老师为每一组同学也准备了一只熊猫,请每个同学仔细观察,你看到了这只熊猫的哪一面,是什么样子?(出示从正面、左侧面、右侧面、背面拍摄的熊猫照片。)

  提问:你看到了什么?和黑板上的哪张照片是一样的?

  生1:我从正面看,和第一幅图是一样的。

  生2:我从右侧面看,和第三幅图是一样的。

  生3:我看到它的圆圆的尾巴,和第四幅图是一样的

  生4:我从左侧面看,和第二幅图是一样的。

  谈话: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老师想统计一下人数,请看到熊猫正面的同学站起来。看到侧面的同学也站起来。没有站起来的同学,你们看到的是哪一面?

  (2)换位观察:

  要求:听老师口令,全体起立。请每组同学按照顺时针的方向(教师做手势表示)走到本组的下一张位子上去。你们现在看到的熊猫的形状和刚才一样吗?那你现在看到了熊猫的那一面?

  生1:我现在看到的是侧面,刚才看到是前面。

  生2:我现在看到的是背面,刚才看到是侧面。

  质疑:为什么大家现在看到的和刚才不一样呢?这是怎么回事?(学生讨论,交流。)

  生1:我们绕了一圈。

  生2:我们绕了一圈,我们一大组的同学位置都改变了。

  小结:对!原来我们换了座位,位置发生了变化,观察的角度也不同了,所以看到熊猫的形状也不一样了。

  (3)情感交流:

  教师:看过之后,你都想对熊猫说些什么?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熊猫”,再交换位置,进行观察,这样的设计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充分体现《数学新课程标准》的理念。

  2、连一连(完成教材第68页“做一做”)。

  三、巩固新知。

  1、说一说。(完成教材“练*十六”的第1题)

  小动物们用照相机帮大象拍照,(出示动物拍照图)这四张照片分别是谁拍的呢?(指名学生说一说。)

  2、连一连。(完成教材“练*十六”的第3题)

  3、猜一猜。(完成教材“练*十六”的第2题)

  学生填写,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通过练*,展学生的思维,还给学生一个开放的空间,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看到自己的成果,体验到创新的乐趣,进一步激发了他们的探究意识。

  四、课堂小结:

  说一说,今天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学生积极发言。

  小结:今天我们学会了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知道了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同一物体的形状是不一样的。在生活中,我们处处都要留心观察,做一个勤于思考的好孩子,你们能做到吗?

  板书设计

  观察物体

  侧面 正面 后面

小学数学二年级《观察物体》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通过观察实特,使学生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会简单辨认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形状,培养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出示一个长方体模型观察:指名说说看到模型的哪一面。(有的说前面,有的说侧面)

  师:你们猜老师会看到模型的哪一面?(上面)

  思考:为什么同是一个长方体的物体,他们看到的形状会不同呢?

  (板书课题:观察物体)

  二、 观察实物,传授新知。

  观察后说一说。

  (1) 小组观察实物小汽车,观察后说一说你看到的是小汽车的什么部位?

  (2) 交流观察结果。

  (3) 观察课本的图。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淘气和笑笑也在观察同一辆车呢。大家看他们分别看到了车的什么部位?找一找是第几幅图呢?

  学生讨论交流。

  师:淘气和笑笑站的位置不同,看到的形状也就不一样。

  (4) 师进一步引导讨论。

  师:淘气很想到空中看看,汽车又是什么样子的?你可以看看自已准备的小车。

  师:除了从上面观察小汽车,还可以从什么位置去观察呢(下面)

  请拿起桌上的小汽车,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师:通过刚才的观察和讨论,谁来说说我们怎么去观察一个物体。

  三、 发展性练*。

  看一看,画一画:回家后,根据桌上的茶壶,结合自已的观察把自已的观察结果画在纸上。

  四、 作业设计。


小学数学二年级《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菁华3篇)扩展阅读


小学数学二年级《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菁华3篇)(扩展1)

——小学数学二年级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菁华3篇)

小学数学二年级观察物体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

  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68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并能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2、通过观察、比较、辨认、想象等活动,使学生体会到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物体形状可能不同(也可能相同),培养学生辩证、缜密的数学思维*惯。

  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仔细倾听、大胆发言的良好学**惯。

  教学重点:

  体会到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物体形状可能是不同的;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教学难点:

  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教学准备:

  幻灯片、玩具小熊、水杯,长方体盒子。

  教学过程:

  一、 思维碰撞,导入主题。

  师:今天老师从家里带来一个盒子,孩子们看看它是什么形状? 师:老师需要三名同学上台来帮老师一个忙,谁愿意?

  学生活动:将长方体盒子放在讲台上,让三名学生分别站在长方体盒子的不同面,把各自观察到的盒子的形状画在黑板上。

  师:(吃惊状),咦?这三名同学观察的都是老师带来的这一个盒子,为什么画出来的形状不一样呢?

  (设计意图:抛出疑问,引发冲突,促使学生思考。)

  生:因为刚刚三名同学站的位置不一样。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板书课题)。

  二、 合作交流,自主探究

  (一)初步感知正面、侧面、背面。

  1、教师转动身体,让学生初步感知正面、侧面、背面。

  2、拿出玩具小熊进行展示,让学生简单感知小熊的正面、侧面、背面。

  (二)从不同的四个面观察玩具小熊。

  课件出示观察要求:

  a、静静的观察,静静的思考。

  b、请4位同学观察汇报,“我在小熊的( )面,我看到了小熊的( )”。

  1、原位观察,交流,指名汇报。

  2、换位观察,四名学生每次沿顺时针方向移动一个座位,直至 回到原位。每换一次座位均要做交流及汇报。

  讨论:从四个不同的位置观察小熊后有什么发现?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引导总结出: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结果不同。

  3、师:同学们,老师课前还给小熊拍了照片。幻灯片依次出示四个面的小熊照片,学生认真观察,想一想这是从哪个方向拍的。

  4、试一试练*巩固 指名汇报,全班评价。

  (三)观察上下 认识上面、下面 感知物体

  师:除了前面,后面,左边,右边,还有什么方位呢?

  生:上面、下面。

  师:猜一猜他们是从哪个方向看到的?(出示图片)

  配一个练*上面、下面

  三、拓展提问,完善探究

  师:通过观察小熊、数学书,我们都能得出一个结论: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结果不同。一定是这样吗?

  师:老师拿出杯子,顺时针移动从不同位置观察。

  师:同学们从不同位置观察杯子后,有没有什么发现想和大家分享? 生:从不同位置观察观察水杯,看到的是一样的。

  引导学生小结: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结果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四、 全课小结,课后延伸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你有什么想和大家分享的收获吗?

  师:孩子们,通过这节课的学*,我们知道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结果可能不同。

  五、书本练*,课堂作业本练*做,反馈

  板书设计:

  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结果可能不同

小学数学二年级观察物体教学设计2

  教学内容:

  课本P102、105页。

  学情分析:

  复*米和厘米,使学生对长度单位“米”和“厘米”有更深刻的认识,并能对一些实物的长度进行估算和测量,对于角和直角的复*,则使学生学会在几何图形中发现角和直角,并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

  复*观察物体,使学生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简单物体的形状,而复*认识时间,让学生认识时、分和间隔5分钟的时间的读写,并会运用时间解决简单的生活问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2、学生进一步熟练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会用刻度尺画线段。

  3、培养学生观察物体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2、培养学生观察物体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及合作交流,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

  教学准备:

  课件,尺子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启发,明确目标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要知道物体的长度。量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厘米做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常用米做单位。

  二、合作探究,达成目标

  (一)米和厘米的复*

  1、回顾梳理

  这学期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关于米和厘米的知识你知道哪些?

  学生小组交流,回答。

  2、表象与进率

  (1)1厘米有多长?1米有多长?你能用你的方法表示出它们的长度吗?

  学生理解表象与进率,教师积极评价学生的方法。

  (2)1米是多少厘米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活动:演示米和厘米的长度。

  教师板书:1米=100厘米

  3、估计与测量

  (1)看书上第105页第10题中的2条线段,估计一下它们有多长?

  学生估计长度并汇报。

  (2)用尺子测量它们的长度,边测量边留心你是怎样测量的?

  学生活动。

  教师评价学生的测量方法,及时发现出现的错误。

  (3)引导学生估计黑板的长度。

  学生先自己估计。然后教师在黑板上画出1米长的线段,再次请学生估计黑板的长度并测量出黑板的实际长度。

  4、组织完成104页第9题

  (二)观察物体(课件出示汽车观察图)

  1、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不一样。观察物体时,要多从几个方向观察。

  2、 观察圆柱,你可以看到什么形状?从不同的方向观察长方体,你可以看到什么形状?

  3、 观察球和正方体你又可以看到什么形状?

  4、 看到我们学过的立体图形的一个面是正方形,它可能是什么物体?

  三、变式练*,检测目标

  1、学生独立完成105页第11题。

  教师巡视,对画法不规范的学生及时个别指导。

  2、想一想,填一填。

  (1)测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作单位。

  (2)一枚图钉的长约1()。

  (3)过两点可以画()条线段。

  (4)学生用尺上“0”刻度到“10”是()。

  (5)1厘米1厘米地数,数()次是9厘米。

  (6)70厘米-15厘米= 44米+26米=

  35米+18米= 56厘米-28厘米=

  1米-30厘米= 64厘米+28厘米=

  四、总结评讲,升华目标

  这节课你学到了的什么?

小学数学二年级观察物体教学设计3

  【教材分析】

  观察物体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教学内容。它是学生在一年级时认识了位置和前后左右的知识基础上,通过从不角度观察恐龙的各种活动,从而知道在不同位置上观察同一个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力求让学生在情境中活动,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探究,在探究中发展。同时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学情分析】

  儿童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接触各种各样的物体,他们已经有了较多的感知经验,只是这些经验太感性,太零散,需要进一步抽象化,形成正确的认知表象。所以我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原有认知出发,引导学生掌握观察物体的方法。使学生从中获得数学学*的积极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

  ①知道在不同的位置上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能正确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②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过程与方法方面:

  ①通过创设多种观察情境,让学生经历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形状的过程,并体验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渗透全面观察事物的辩证思想。

  ②通过组织一系列的观察、想像、比较、综合、分析等活动,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主动地建构观察物体的方法,体会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3、情感、与态度方面:

  ①在创设情境、观察分析过程中,激发学生学*数学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仔细观察事物,认真思考和自主学*的好*惯。同时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源于生活,感受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②使学生通过一系列的观察交流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倾听*惯、合作意识和评价意识。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让学生体会到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教学难点:

  能辨别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物体的形状。

  【教学准备】

  大恐龙一只;课件一套;全班学生分为四大组,在课室内四个方向围坐。

  【学科与德育的有效融合点】

  1、在教学中,通过猜一猜、看一看、想一想和说一说等活动,培养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的良好学**惯,又提高了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课堂上引导学生自主观察、小组讨论交流,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逐步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这样培养了学生勇于探索、积极向上的学*热情,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意识和合作意识。

  3、本课的各教学环节都借助学生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为教学素材,意在让孩子感悟到“数学就在我的身边,生活离不开数学”。从而培养学生热爱学*热爱生活的情感。

  4、在“课间小歇”环节中,播放恐龙的生活图片让学生欣赏,可以培养学生爱护动物和保护环境的思想感情。

  【教学策略】

  1、注重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探索新知识。

  兴趣是学生学*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学*有兴趣,才能取得好的效果。在本节课的导入环节,我运用“拍手”、“猜一猜”的游戏,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这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在新授过程中,我采用了学生喜爱的玩具恐龙为素材,以观察恐龙活动为主线展开教学。通过本位观察、换位观察、全面观察,让学生亲身体验到观察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恐龙的样子也不同,由实物到照片,形象直观,遵循儿童由浅入深,逐步推进的认知规律。在练*时,创设了猜一猜和拍照的游戏情境,通过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不同形状猜测物体,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也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兴趣。

  2、注重联系生活,实践运用。

  课堂学*要与生活实际紧密地结合起来,这样不仅可以拓展课程时空,使学*不仅指向课堂,也可以提供生活世界给学生理解和体验,打开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感悟。本节课我创造大量条件,让学生把课堂中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运用于生活实际中,如:拍照、看照片猜同学、观察本校的教学楼、碉塑、钢琴照片等,通过这些活动,不但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更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和生活的联系,知道数学知识来自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3、注重体验教学,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过程。

  体验教学作为新课程改革中重要的一条是要改变学生的学*方式,变被动为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精神,并通过勤于动手、乐于探究的多种形式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体验科学的过程和方法,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学中我尽可能给学生提供观察、思考的机会;参与、表现的机会,注意学生的亲身体验。通过有目的的指导和分层次的活动,帮助学生逐步学会从不同角度去观察物体的方法;指导学生不仅要仔细地去观察,而且要注意观察到了什么,从而提高了观察活动的有效性。学生在体验中学*,在活动中交流,同时对自己的感悟加以验证。

  4、注重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

  作为教育工作者,除了把文化科学知识传授给学生外,还要把学生培养成品行优秀的人。只有品学兼优的学生才能够健康成长,才能为祖国作贡献。因此,在备课过程中,我认真钻研教材,准确把握好教材的知识点,并采用了贴*学生生活的材料,充分挖掘它们的教育性。对学生进行了学**惯和生活*惯的教育。


小学数学二年级《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菁华3篇)(扩展2)

——小学数学二年级《观察物体》教学设计汇总5篇

  小学数学二年级《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实际的观察和比较,初步体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能辨认从某个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2、使学生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丰富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发民兵直观思考和初步的宽间观念。

  3、使用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观察、比较和判断等活动,感受到数学学*的乐趣,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在各种活动中丰富学生的空间观念,体会从不同方位观察物体看到物体的形状有所不同的`道理。

  教学用具:

  照片、玩具猴、茶壶、教学挂图。

  教学进程

  一、情境引入

  1、出示一张课前本班某同学拍的照片(投影)。

  黑林小学集体备课用纸谈话:同学们认识这是谁吗?你们怎么知道他是谁的?你们喜欢拍照吗?好的,我们来玩一个拍照片的游戏吧!来,像老师这样架起自己的照片机。你们这么多相机一起拍老师,老师得准备一下,好了,你们拍吧,请仔细观察,你拍的照片里,能看到老师的什么?谈话:同学们还想拍吗?好,老师再换个姿势你们拍吧。

  学生活动。师:这次你能从你拍的照片里看到老师的什么呢?为什么和刚才看到的不一样?导入新课:由于观察的位置不同,观察的结果也就不同,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观察物体”。

  板书课题。

  二、组织活动,引导观察。

  1、教学例1出示书上94页上的两张照片。谈话:小明和我们一样也在教室里拍了两张照片,想一想,他是在教室的哪一面拍的照片?请在小组中交流。

  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小结:虽然两张照片都是在教室里拍的,但由于观察的位置不同,观察的结果也不同。

  2、教学例2

  黑林小学集体备课用纸谈话:同学们还想拍照吗?我们再来为四只小猴子拍照吧。请每个小组长拿出课前准备好的玩具猴,让它面朝黑板坐好。

  学生把玩具猴放好,教师检查一下每个小组的玩具猴摆的位置对不对。

  谈话:请小组长从信封里拿出4张小猴的照片,想一想:哪一张会是你自己拍的?为什么?提问:你们四个同学都是为同一只小猴子拍照片的,为什么拍到的四张照片都不一样呢?先在小组中说一说,再在全班交流。

  谈话:你们想换个位置给小猴拍照吗?请90度旋转你们的座位,然后再拍,这样组织三次。

  练*:老师这里也有四张小猴的照片,你能判断出它们是从小猴的哪一面拍的吗?你是根据什么判断的?

  三、实践与应用。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1)独立完在再交流。

  (2)指名汇报,说明理由。

  (3)提问:为什么同是一个学校的大门拍到的却不同呢?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1)小组交流。

  黑林小学集体备课用纸

  (2)全班讨论。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就不同。请小组长把小猴换成茶壶,让每个同学坐在自己的位子上观察茶壶。

  出示编好号的茶壶图,让学生想一想,你看到的是哪一幅图,猜一猜,你们小组里的其他3位同学看到的分别是哪一幅图。

  四、总结与反思今天这节课,你觉得你最开心的事是什么?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么疑问?

  黑林小学集体备课用纸第十一单元统计与可能性

  教材简析:

  1、教学内容本单元安排了两部分内容。一部分是在学生初步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统计表的基础上,继续教学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认识方块统计图。另一部分是教学法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2、教材与前后知识的联系在初步认识象形统计曲和简单的统计表的基础上,进一步学*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认识方块统计图、

  3、教材的编写特点通过认识方块统计图,引导学生进一步掌握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方法,体会统计的意义和价值。

  4、教学本单元应注意的问题教学时要注意让学生通过操作活支,结合熟悉的生活事例,体会事件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小学数学二年级《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2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77页“搭一搭”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让妗⑸厦�)观察到的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合)的形状,并画出草图。

  (2)能根据从正面、�让妗⑸厦婀鄄斓降钠矫嫱夹位乖�立体图形,进一步体会从三个方面观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能根据给定的两个方向观察到的*面图形的形状,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正方体的数量范围。

  (3)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和实际操作的方式,增强学生的体验。

  (4)通过观察和操作活动,体验空间与图形和日常生活的联系能克服操作中的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不断形成积极的学*情感。

  【教学重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进行空间图形的*面和立体想象找出被遮挡住的小立方块。

  【教具准备】

  小立方体(学生用),大立方体(教师用),比赛记录纸(每小组一张)。

  教学前准备:

  (学生每四人一组)。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同学们,在日常生活和数学学*活动中,我们常常要对一些物体进行观察和分析。比如在语文课本里就有关于这方面的知识。古诗人苏轼有这样一首诗: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谁来说说前两句?生:----

  师:横看、侧看、远看、*看、高处、低处各不相同,这就说明了观察位置不同所看到的形状也怎样?(不同)

  师:以前我们学*了观察由三个或四个立方体搭成的立体图形。今天我们继续学*由五个立方体搭成的立体图形。

  板书:观察物体----搭一搭

  搭建一个由四个立方体组成的图形

  师:以前我们学*了观察这个立体图形从哪几个方向来观察它?生-------师板书:观察物体:正面、上面、侧面。

  师:从正面、上面侧面观察我们怎么看才准确?生----

  师:------注意位置和视线

  师:一起观察大屏幕看看从三个方向所看到的*面图形(分析)

  二|探索新知

  师:现在我们来观察由五个立方体搭成的立体图形。我们分组进行比赛看看那个小组的同学能最快完成任务好不好?现在我们进行第一项比赛:请搞清楚要求后再动手!看大屏幕。师在讲台上搭出图形。强调学生先搭图形在画出*面图形。

  板书:观察物体画出*面图形(正面是、上面、左面)

  (1)变换成以下的形状,从不同方向再观察,想象它的形状,并画出来。

  画一画:生单独画出从正面、�让妗⑸厦婀鄄斓降暮拖胂蟮牧⑻逋夹危�

  交流:同组同学交流对比,讨论修改后完成比赛记录

  展示作品:各组代表上台投影展示本组比赛作品。

  (2)观察幻灯提问并小结:师:从三个不同方向观察,为什么只看到3个正方形或4个正方形?你想过为什么吗?这个物体不是由5个小正方体搭成的吗?应该看到5个才对呀,还有一个到哪去了呢?生:(很容易地指出来)被遮挡住了。师:虽然看不见,但它仍然是组成这个立体图形的一部分。请分别指出从从三个不同方向(正面、�让妗⑸厦妫┛床患�的是哪一个?

  (让生上台指出是哪一个)

  接下来我们进行第二项比赛:请你们从给定的两个方向观察到的*面图形还原搭建出立体图形。出示课件并强调要求。

  板书:从两个方向的*面图形搭建立体图形

  (1)屏幕出示,课本上从正面和上面观察到的*面图形的形状。

  (上面)(正面)

  (2)师:这是一个用5个小正方体搭出的立体图形从上面和正面观察所画下的形状。同学们,你能不能用小正方体搭出这个立体图形?

  (3)学生小组合作操作(根据上面两图形搭出立体图形)

  (4)各组展示本组搭好的作品。

  (5)师:请说一说你搭过程中的想法和做法。生:

  (6)师:可以先根据正面图形搭出符合正面的立体图形,再根据上面观察到的图形搭出符合上面的立体图形。也可以根据上面的形状,知道有一块是隐藏的,再根据正面的形状确定隐藏在哪一块下面。

  三反馈练*,深化体会认识。

  1从二个方向观察,能不能确定立体图形形状。

  1)出示课本78页试一试第一题图

  (正面)(左面)

  (2)师:请用5个小正方体搭出这个立体图形。

  (3)各组展示本组搭好的作品

  (4)师:注意到各组搭出的立体图形,形状都不一样,你从中发现了什么?为

  什么搭的不一样吗?(让生认识到根据从二个方向看到的*面

  图形不能唯一确定一个物体立体形状)

  师:板书不能确定立体形状

  接下来再看:

  2二个方向观察可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正方体数量范围。

  (1)出示试一试第二题图

  (2)师:引导生先从上面看,哪个位置有正方体,哪个位置没有正方体。再从左面看哪一排最多有几个?最少有几个?进行充分想象。

  (3)学生小组合作操作

  (摆放实物搭出这样的立体图形,你从中发现了什么?让学生体会从二个方向看到的*面图形虽不能唯一确定一个物体立体图形,但可以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正方体的数量范围)

  小学数学二年级《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3

  单元教学目标:

  1、在搭立体图形和从多角度观察立体图形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经历用正方体拼搭立体图形的过程,进一步体验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立体图形,看到的形状可能会有所不同。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上面和侧面观察到的立体形状。

  3、在拼搭立体图形的过程中,初步学会用方位词上、下、左、右、前、后描述正方体的相对位置。

  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根据指令用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搭立体图形,并学*从多方位观察立体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难点: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上面和侧面观察到的立体形状。初步学会通过提问搭出和别人同样的立体。

  搭一搭(8)

  教学目标:

  1、在拼搭和观察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空间想象能力。

  2、在拼搭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体验并初步学会用上、下、左、右、前、后等词描述正方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重点

  在拼搭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体验并初步学会用上、下、左、右、前、后等词描述正方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难点

  在拼搭和观察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用具

  小正方体、小黑板、幻灯。

  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今天笑笑和淘气就进行了一个游戏,非常有趣,你们想看吗?

  二、探索新知

  (一)操作活动一――根据指令搭立体图形。

  1、教师通过幻灯演示“淘气”和“笑笑”搭立体图形的游戏过程,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说说游戏的方法,教师适时提出游戏的规则和要求。

  2、师生游戏。教师发出指令,学生尝试搭立体图形,进一步体验游戏的方法。

  2、学生同桌间游戏。

  3、学生交流教师在巡视中发现学生的典型操作活动进行交流。

  (二)操作活动二――提问、判断并搭出立体图形。

  1、师生活动师范。

  2、学生同桌间开展游戏。

  三、拓展应用

  1、搭一搭,看一看。找出从正面、上面、侧面看到的形状。(正面画“√”,上面画“○”,侧面画“△”)

  ()()()

  ()()()

  ()()()

  2、下面的立体图形从上面看到的分别是什么形状?搭一搭,连一连。

  ①②③④

  从侧面看到的形状是的图形有()个,分别是()。

  3、搭一搭,填一填。

  A①②

  B③④

  填图号。

  ⑴、从侧面看是图A的有()。

  ⑵、从正面看是图B的有()。

  ⑶、还有什么养的立体图形从侧面看是图A?还有什么养的立体图形从正面看是图B?想一想,搭一搭。

  4、下面的立体图形从正面、上面、侧面看到的形状分别是什么?在方格纸上画一画。

  三、总结反思,拓展升华

  1、教师针对学生的活动合作情况进行升华。

  2、学生说一说:今天有什么收获?

  四、作业:作业本上的作业

  课后反思:

  练*三(9)

  教学目标:

  1、在拼搭立体图形的过程中体验: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

  小学数学二年级《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4

  教学目标:

  通过观察实特,使学生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会简单辨认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形状,培养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出示一个长方体模型观察:指名说说看到模型的哪一面。(有的说前面,有的说侧面)

  师:你们猜老师会看到模型的哪一面?(上面)

  思考:为什么同是一个长方体的物体,他们看到的形状会不同呢?

  (板书课题:观察物体)

  二、 观察实物,传授新知。

  观察后说一说。

  (1) 小组观察实物小汽车,观察后说一说你看到的是小汽车的什么部位?

  (2) 交流观察结果。

  (3) 观察课本的图。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淘气和笑笑也在观察同一辆车呢。大家看他们分别看到了车的什么部位?找一找是第几幅图呢?

  学生讨论交流。

  师:淘气和笑笑站的位置不同,看到的形状也就不一样。

  (4) 师进一步引导讨论。

  师:淘气很想到空中看看,汽车又是什么样子的?你可以看看自已准备的小车。

  师:除了从上面观察小汽车,还可以从什么位置去观察呢(下面)

  请拿起桌上的小汽车,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师:通过刚才的观察和讨论,谁来说说我们怎么去观察一个物体。

  三、 发展性练*。

  看一看,画一画:回家后,根据桌上的茶壶,结合自已的观察把自已的观察结果画在纸上。

  四、 作业设计。

  小学数学二年级《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5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的观察,比较,初步体会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培养学*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经历在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的过程,初步感知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难点: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观察实践,体验观察结果的不相同。

  1、具体实物的观察

  2、

  (1)观察、体验

  师:每小组一只小猪储蓄罐,仔细观察后,说说你看到了这只小猪的哪一面?是什么样子?

  学生1:我看到的是小猪的前面,有两只耳朵、两只眼睛、两条腿和一张嘴巴。

  学生2:我看到的是小猪的后面,有两条腿、一条尾巴和两只耳朵。

  学生3:我看到的是小猪的左面,有一只耳朵、一只眼睛、一张嘴、一条尾巴和两条腿。

  学生4:我看到的是小猪的右面,也有一只耳朵、一只眼睛、一张嘴、一条尾巴和两条腿。

  师:现在请每位同学把你们看到的小猪的样子画下来。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画画从正面、右侧面、左侧面、背面的小猪图片,画完后组内交流欣赏,看看不同角度的小猪的形状。有以下几种情况: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画得也很好。现在请你们根据这几幅图画商量一下,可以提出什么问题。讨论片刻后交流。

  生1:为什么同一只小猪画出的形状会不一样呢?

  生2:因为我们观察得位置不同,所以看到的形状会不一样。

  师:对,我们观察物体时所处得位置不同,也就是观察得角度不同,那么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进一步体验:每组学生围绕小猪一周,在正面、后面、侧面等各个位置停一下,体验不同角度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学生在活动中思维活跃,情感积极。】

  (2)观察、想象

  ①想象:从下面往上看,想象一下,会是什么样子?把你的想象画出来看一看。

  (学生想了片刻之后,开始动手画形。其中有少数学生的想象是正确的。)

  ②验证:然后拿起储蓄罐从下往上实际观察一下,验证自己的想象,看谁的想象最接*。

  【那几个想象正确的学生非常兴奋,为自己的成功感到由衷的快乐。这是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

  学法指导:在观察之前,我们可以先想象一下,它会是什么样子呢?然后再实际观察,验证自己的想象。这样做,会让我们的眼睛变得越来越厉害。

  ③练*:

  a.、课本67页:下面这些图分别是谁看到的?

  b.每课一练49页第1题:下面6个杯子的形状,分别是哪6个小朋友看到的,知道吗?

  c.观察两幢房子。

  【通过练*,能正确辨别从不同位置正面、侧面、背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这些练*,需要学生在头脑中进行“虚拟移位”,即假设自己在物体的哪一方,会看到哪个图形,使学生的空间观念得到了充分的培养。】

  2、简单几何形体的观察

  师:请同学们把小猪放回盒子,然后观察储蓄罐的盒子,你发现这个盒子是什么立体图形?生:是长方体。

  师:长方体有几个面?

  生:六个面。

  师:你最多能看到几个面?怎么看?有几种看法?最少能看到几个面?怎么看?有几种看法?怎样看到两个面?学生观察活动,交流汇报:

  生:最多能看到三个面,可以站在尖角的地方。从8个尖角可以看到三个面。

  生:最少能看到一个面,可以正对着一个面。有6个位置可以看到一个面。

  生:隔着一条边,就可以看到两个面。有12个位置可以看到两个面。

  【这样观察,渗透了长方体的8个顶点、12条 棱的特点。为教学长方体的特征进行初步的感知。】

  (三)想象:下图是一个从上往下看的物体的形状,根据你的经验,你能想象它是什么物体吗?

  学生思考片刻后,举出:井沿、洗衣机、饮水机等等。

  【师在学生联想的基础上,课件出示其他物体,如砚台、各种产品、月饼、装有袋子的VCD等,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板书设计(需要一直留在黑板上主板书)

  观察物体

  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观察的位置不同,看到的物体的样子也不同。

  教学反思

  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是学*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本课教学内容还不是正式教学三视图,只是让学生初步了解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初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学生无论选择了哪个观察点,观察到的只是物体的其中一部分,观察点不同,看到的形状也是不同的。只有把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形状进行综合,才会形成这个物体的完整表象。基于以上认识,本课在教学时注重让学生在观察活动中充分体验,在体验中适时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一、创设情境,让学生感知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新课程特别倡导用具体的、有趣味的、富有挑战性的素材引导学生投入数学活动。郑敏信教授也说过:情境的设置不仅仅有益于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而还应当在课程的进一步开展中自始至终发挥一定的导向作用。本课教学开始,我创设了猜一猜的游戏情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学*兴趣。当第一张图片出示时,学生有的猜是白球,有的猜是月亮,有的猜是饭勺子,没有一个正确的答案。我接着出示第二张图片,提供给学生更多的观察信息,这时,有部分学生猜测可能是灯炮,有一半学生还拿不准。当我出示第三张图片时,全班学生异口同声说这是灯炮。在这个图片展示过程中,学生不仅强烈地感受到物体局部与整体的关系,而且整个情境的创设遵循”短、*、快”的引入原则,精炼,用时少,效果好,导向明确。

  二、观察体验,让学生体验观察结果的不相同 观察物体一课的教学内容,决定了本课的教学方式,应以活动为主,让学生在观察活动中不断体验,让他们在亲身经历中不断丰富表象,增强感性认识。因此,教学时,我选择学生喜欢的储蓄罐作为观察对象,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观察,并在组内交流,思考讨论:为什么同一只小猪看到的形状会不一样呢?在他们的亲身经历中不难达成共识。为了深化体验,我又让学生进行换位观察,围绕储蓄罐一周,观察正面、后面、侧面等不同形状,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只有把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形状进行观察,才会形成这个物体的完整表象。为了提升本课数学内容的思维层次,我适当地拓展了教学内容,让学生继续观察装储蓄罐的长方体盒子,并提出数学问题:最多能看到几个面?怎么看?有几种看法?最少能看到几个面?怎么看?有几种看法?怎么看到两个面?这些问题实际上包含了长方体的一些基本概念和特征,比如,12条棱,8个顶点等知识点,但这些知识都在学生的观察中渗透,在体验中感知,为学*长方体的特征打下了良好的辅垫。

  三、借助观察,让学生在想象中发展空间观念

  如前所述,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是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的好素材。为了发展学生的窨观念,本课教学安排两处让学生展开想象,一是让学生从正面、后面、侧面观察储蓄罐之后,我就让学生进行想象:从下面往上看,想象一下,会是什么样子?把你的想象画出来看一看,然后拿起储蓄罐实际观察一下,验证自己的想象是否正确。二是在对简单形体的观察后,我出示一个外方内圆的组合图形,让学生根据已有有生活经验,联想它是什么物体从上往下看到的形状,沟通数学和生活的联系,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这节课学生学得轻松,主动,不但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而且充分感受到了生活中的数学,体会到数学的乐趣,下课了,学生还沉浸在浮想联翩之中。


小学数学二年级《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菁华3篇)(扩展3)

——小学数学二年级观察物体教学设计汇总五篇

  小学数学二年级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1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观察直观图,再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能直观分析对称的两边图形有什么关系。

  2、通过活动使学生体会镜像对称的性质:照镜子时,物体与像的上下、前后相对位置相同,左右相对位置正好对换。

  教学重点、难点:

  使学生通过观察直观图,再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能直观分析对称的两边图形有什么关系。

  教学工具:

  1、教师准备数字卡片,时钟,一面大镜子

  2、学生准备小镜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在舞蹈房上数学课,大家一定觉得很奇怪。不过,听完老师的一个故事以后,你们就会明白,为什么要到舞蹈房来上课。

  故事:从前,森林里住着一只大老虎,他可凶了,见着小动物就要吃他们。有一天,一头小羊在森林里迷路了,他走啊走啊,谁知道遇到了这只大老虎。老虎恶狠狠的对小羊说:“我要吃了你!” 这时,小羊急中生智,对老虎说:“老虎先生,您不能吃我,因为我正要到另一头老虎先生的家里去,他也要吃我。“老虎一听,气坏了:“什么?你带我去找他,我要给他点厉害瞧瞧!” 小羊把老虎带到了一条河边,指着河里的“老虎”说:“你看,他就在哪儿呢!”老虎一听,朝河里看去,果然有一只大老虎在“恶狠狠”的盯着他,老虎“啊呜”一声扑过去,掉进河里,被活活的淹死了。

  二、初步感受

  师:同学们,老虎看到的究竟是什么?生:是他自己的倒影。

  师:对!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就可以看见这种现象,看到“一模一样”的自己,你能举个例子吗?生:走在街上,橱窗里;镜子里;擦的很亮的家具里;河里;玻璃窗里……

  师:大家说的都对,现在请大家看前面的这一面大镜子,你能告诉老师你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我看到了老师;……

  师:现在请注意看镜子里的老师,老师向前走一步,镜子里的“老师”怎么样?

  生:也向前走一步。

  师:我向后退一步呢?生:镜子里的老师也向后退一步。

  师:现在我左手拿笔,右手拿纸,镜子里的老师左手拿什么?右手拿什么?

  生:两种意见:

  ①左手拿笔,右手拿纸

  ②右手拿笔,左手拿纸

  师:现在出现了两种意见,那么好,我请出两个同学作为两种意见的代表,来玩一个游戏,一个做自己,另一个做镜子里的人。

  (游戏结束后)

  师:现在我们在来判断一下,镜子里的老师左手拿什么?右手拿什么?

  生:左手拿纸,右手拿笔

  师:所以,镜子里面的和镜子外面的前后—(相同)左右—(相反)那么上下呢?(相同)

  三、巩固练*

  1.练*十五第5题

  哪个是你在镜子里看到的样子?圈出来反馈纠正

  2.看镜子说数字

  1) 上一个同学,看着镜子报数字:1,5,7,2,8,0,9,4,3,6

  2) 位数:23,45,25,87,47,16,90,57,58

  3.完成练*十五看镜子写数字

  4.看镜子写时间,反馈

  四、布置作业:

  玩镜面游戏;随堂练*

  小学数学二年级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2

  教学目的:

  1、 使学生初步认识对称物体的特点。

  2、通过操作,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通过观察、讨论、创作使学生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美,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

  教具准备:

  1、教师准备剪刀,蜡光纸。

  2、学生准备剪刀,蜡光纸,各种已学过的*面图形(同桌合一套),小树、衣服图形。

  教学过程:

  一、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

  1、电脑出示轴对称图形:蝴蝶、红心、书、树叶、剪刀、天*。

  2、初步感知:

  (1)教师:这些图形好看吗?你能说说这些图形有一个怎样的共同特征吗?

  (2)教师:通过观察,我们发现这些图形的左右两部分或者上下两部分是完全一样的,结论:这些图形的两部分都是完全一样的。

  二、揭示课题:

  1、教师:这些图形都有一个共同的名称,叫对称图形。同时出示课题:对称图形。

  2、教师: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对称图形。

  三、认识对称图形:

  1、发现特征:

  (1)教师:松树图和衣服图是轴对称图形吗?你们是怎么想的?

  (2)学生交流,并及时揭示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A这两个图形都是轴对称图形。可以通过对折来验证。

  B对折后发现折痕两侧的图形是完全一样的,并且完全重合。

  2、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揭示概念,并由电脑显示:

  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就是对称图形。

  3、举例找生活中的对称图形和物体:

  (1)教师:我们现实生活中有很多物体是对称的,你能举例说说吗?

  (2)进行交流,学生可能说到的有:人体表面、脸、衣服、鞋子、黑板的表面、讲台、课桌、窗、门、汽车、飞机等等。

  四、认识对称轴:

  1、教师提问:怎样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呢?(看它对折后能不能完全重合)

  2、教师:这条折痕所在的直线是很重要的,因此人们给它起个名字叫“对称轴”。

  3、找出对称轴:

  (1)指一指小树图和衣服图中的对称轴各是哪一条?

  (2)指出第一部分中各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并由电脑显示。

  五、判断轴对称图形、找出对称轴:

  1、*面图形:

  (1)教师:我们已经认识了很多*面图形,大家一起来找找“做一做”中的这些图形中有哪些是对称的?

  (2)是对称图形的画出他们的对称轴

  2、练*:

  教师:我们每天都要接触数字0、1、2、3、4、5、6、7、8、9,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数字中哪些是轴对称的,它们的对称轴各有几条。

  要求学生独立进行判断,然后再进行交流验证。

  六、创作轴对称图形:

  1、练*十五第3题

  你能按对称轴画出另一半吗?

  2、即兴创作:

  教师:我们生活中有很多东西都是轴对称的,刚才同学们已经举了很多例子了,我想大家肯定也希望自己能像设计师一样,用灵巧的双手来创造美丽的轴对称图形来,是吗?

  (1)教师示范创作:将事先准备的彩纸拿出,对折后剪“雪人”。

  教师:大家可以像老师一样剪;更可以发挥你们的想象力,创作其它的作品。老师相信同学们的作品会比老师的更美、更漂亮。

  (2)教师播放旋律优美的音乐,学生进行创作。

  (3)优秀作品展览。

  七、课堂总结

  教师:今天大家创作的图形都有一个怎样的共同名称呢?你能说说对称图形都有怎样的共同特征吗?你还有什么要向大家说的吗?

  教师:轴对称图形真的很美丽,因此被广泛运用于服装、家具、交通工具、建筑等各方面的设计中。老师希望大家能在新年来临之际,能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把我们环境布置更美丽!

  八、布置作业:课后四人小组合作,创作对称图形

  小学数学二年级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物体,观察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并通过观察和空间想象判断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形状。

  2.初步渗透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

  使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物体,观察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并通过观察和空间想象判断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形状。

  教学工具:

  三个玩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今天咱们一起来学*怎样观察物体。在学*新课之前,我们先来看个故事。(电脑演示“盲人摸象”的故事情节)你们知道路旁的人为什么笑吗?

  生:盲人摸到的分别是大象的牙齿、耳朵、腿和尾巴。 (他们摸到的是大象的一个部分。 )

  师:对,盲人摸的是大象的一个部位,所以都说不准大象的全貌。

  二、观察实物,传授新知

  师:了解一个物体的全貌,除了用摸,还有什么方法?

  生:可以用看的方法。 生:可以用观察的方法。

  师:请同学们坐在自己的位置上观察桌面上的小汽车,然后说一说你看到的是小汽车的什么部位。

  (生通过观察,在小组内自由述说自己看到的小汽车部位)

  生:我看到的是小汽车的车头。(该生拿起小汽车指着说)

  师:其余小组也是看到小汽车车头的同学请站起来。(生一一站起来)

  生:我看到的是车尾。 生:我看到的是车的左侧面。 生:我看到的是车门。 ……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屏幕显示三个小朋友在不同位置观察小汽车的情境,并给出三幅不同形状的图形),小刚他们也在观察小汽车,他们看到的是小汽车的什么部位,是第几幅图呢?

  生:(充分讨论交流后)小刚在车的前面看到车头,是第一幅图;小红看到的是车的侧面,是第三幅图;小强在车的后面,看到的是车尾,是第二幅图。

  师:这几个小朋友站的位置相同吗?看到小汽车的形状一样吗?

  生:他们站的位置不同,看到的形状也就不一样。

  师:小红想到高处去看看小汽车,于是她乘热气球飞上天空。(屏幕显示小红乘热气球飞上天空的情境和三幅不同形状的图形)她现在是从什么位置观察小汽车的?

  生:小红是从上面观察小汽车的。

  师:她看到的是什么形状呢?请选择正确的图形。

  生:(独立思考后,全体学生举手示意)小红看到的是第二幅图。

  师:第二幅图中的大、小长方形是小汽车的什么部位?

  生:(通过观察汽车实物)小长方形是车顶,大长方形是车的身子。

  师:除了从上面观察小汽车,还可以从什么位置去观察呢?

  生:可以从下面观察小汽车。

  师:请拿起小汽车,从下面观察,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生自由活动观察)

  生:我看到了车轮。 生:我看到了车底。

  师:通过刚才的学*,谁来说说我们怎样去观察一个物体。

  生:从物体的前、后、左、右、上、下面去观察。 生:可以从不同的位置去观察物体。

  师: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看到的形状是怎么样的?

  生:从不同的位置去观察,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三、分层练*,巩固提高

  师:同学们观察得非常仔细,大家都知道了怎样去观察物体,那么请你们来认一认(屏幕显示物体其中的一个侧面),这是什么物体? 生:这是一架飞机。

  师:同学们判断得真准确。你们看到的是飞机的什么面? 生:是飞机的前面。

  师:(将飞机转动一个角度)这又是飞机的哪个面? 生:这是飞机的后面。

  师:那你们知道飞机的左翼和右翼在哪里吗?请你们用小手来表示。 (生把左、右手举起来表示飞机的左翼和右翼)

  师:同学们都知道飞机的左右翼了,那你们来观察(继续转动飞机),这又是飞机的哪个面?

  生:这是飞机的右面。

  师:对。那这是飞机的哪个面(继续转动飞机)? 生:(全体回答)这是飞机的左面。

  师:同学们都说对了。(屏幕显示另一个物体的侧面)这又是什么物体? 生:这是洗衣机。师:你们都同意吗? (全体学生点头示意)

  师:这又是什么物体呢?(屏幕里显示一个动物的背面图)生:这是一只鸭子。 生:是一只鹅。

  师:我们来认一认,这到底是什么动物。(把动物换个角度) 生:(观察后)原来是一只鸭子。

  师:我们再来猜一猜,这是什么呢?(屏幕显示手提电脑的背面图)请大家分小组讨论一下。

  生:这是沙发。 生:这是黑板。 ……

  师:大家都发表了自己的意见,但意见不太一致。你们能想出什么好方法,让大家知道这究竟是什么物体吗? 生:(沉默一会儿)转转物体。

  师:就按你们说的方法。(转动物体,出现不同角度) 生:是手提电脑。

  师:在观察物体时,要注意什么? 生:不能只看一个面。 生:要从不同位置去观察。

  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准确,观察物体要全面,要从不同角度、不同的位置去观察,不然就会闹出“盲人摸象”的笑话。下面,请同学们用刚刚说的观察方法从不同的位置观察桌面上的茶壶,把看到的形状用动作表示出来。

  (生分小组进行活动,从不同位置观察的学生用不同的动作演示给小组的其他同学看,教师巡视,组织、指导学生)

  师:有4个小朋友也在观察茶壶。(屏幕出现4个小朋友在不同的位置观察茶壶,并在旁边画有4幅不同形状的图形)他们看到的是哪幅图,请同学们边小组讨论边连线。

  生:戴头花的小女孩看到的是第一幅图。 生:短头发的女孩看到的是第三幅图。

  生:穿绿衣服的男孩看到的是第四幅图。

  师:还可以怎样观察? 生:从上面和下面观察。

  师:看到的又是什么形状? 生:(分小组观察)从上面看到的是茶壶盖、茶壶嘴和壶把,从下面看到的是壶底。

  师:大家观察得都很仔细。同学们,你们喜欢画画吗?(出示一座小房子实物)请大家观察这座小房子,把从不同位置看到的房子的形状画下来。

  (生分小组离开位置进行绘画活动。活动结束后,教师展示学生画得好的作品)

  四、布置作业:随堂练*

  小学数学二年级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4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初步体会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并学会根据看到的不同形状正确判断观察者所在的位置。

  2、通过多种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主动探索的精神,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观念,运用数学进行交流的能力,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帮助学生树立从小仔细观察事物、认真思考的好*惯。

  教学重点:

  体验到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

  辨认从不同侧面观察到的物体形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诱趣激学

  1、师:孩子们,今天有这么多的老师来听我们的课,你们紧张吗?(紧张;不紧张),那请转过身去,举起你们的右手,向老师们打个招呼:(老师们好!)再举起你们的左手向老师们问好;(老师们好)举起你们的双手,高呼(欢迎你们!)。好,孩子们真乖!请转过身来,坐下。

  师:同学们,你们见过大象吗?是在哪见过的。

  有四个盲人,他们也想知道大象长得什么样子,让我们来听一听盲人摸象的故事吧。

  小朋友们,他们摸到的是几只大象吗?那为什么得出的结论不一样呢?他们分别是从大象的那一面摸到的?

  请看大屏幕(课件展示大象图),请同学们分别说出这是从大象的哪一个位置所看到的图形?

  (板书:前面-后面-侧面。)

  2、掲题:虽然都是一只大象,但因为观察的位置不同,看到的形状也就不同,今天我们就来学*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板书:观察物体)

  师:四个盲人因为只摸到了大象的一部分,所以把大象说成了萝卜,扇子、柱子和绳子。那我们在观察物体的时候也会出现这种情况吗?

  二、 观察物体,顺思导学

  1、 确定方位。

  师:下面我给每个小组分发一位新成员——储钱罐,你们喜欢吗?那就请它们分别坐在你们位置的中央。下面请坐在储钱罐前面的小朋友向我挥挥手;请坐在储钱罐后面的小朋友挥挥手;左面的呢?右面的呢?(——意在让学生分清前后左右。)

  师:我知道了,你们就分别坐在储钱罐的前后左右。

  2、 观察储钱罐。

  (1) 在自己座位上观察。

  师:从你这个位置上看到了储钱罐的什么?

  学生汇报

  师:其他同学观察的结果也是这样吗?有补充吗?

  (2) 交换位置再观察

  师:刚才你们在自己的位置上观察了可爱的储钱罐,现在咱们换换位置再观察。好吗?储钱罐前面和后面的同学换换位,左面和右面的同学也换换位。准备好,轻轻地换。(学生起身换位。)

  师:现在你又在储钱罐的哪边?仔细观察,你看到的储钱罐是什么样子的?

  学生汇报

  师:我想采访坐在储钱罐前面和后面的同学,现在的位置看到的储钱罐和你刚才看到的一样吗?

  学生汇报

  师:哪儿不一样呢?

  师:哦,从前面和后面看储钱罐是不一样的。请问储钱罐左边和右边的同学,你们可要仔细看了,你刚才看到的和现在看到的相同吗?

  学生汇报

  预设:有的同学会说一样,有的同学会说完全不一样

  出现矛盾冲突时,学生再次观察储钱罐左右两边,并在组内讨论。

  小结:从左边和右边观察储钱罐是不是一样呢?(学生齐声:不一样!)你们从细节观察并解决了问题,好样的!从储钱罐的前面和后面看是不一样的,从左边和右边看也是不一样的。

  从前后左右观察小猪

  师:咱们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只能看到储钱罐的一个面,要是能看到储钱罐的前后左右四个面,那才过瘾呢!有什么好办法吗?在小组里讨论后,试一试

  方案一:到其他几个同学的位置上看看

  方案二:人走一圈的办法太麻烦。我们可以让储钱罐转一圈,我们只要坐在位置上就可以看到它的前后左右了。

  学生尝试操作

  师:好的,每转一个方向停一下,看清楚了吗?这两种方法都很好,可以围着储钱罐转一圈,也可以让储钱罐转一圈,小组商量定下一种,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开始观察。

  (伴随着轻柔的音乐,学生进行观察活动。)

  师:同学们从前后左右再次观察了储钱罐,你们看到的一样吗?(不一样。)为什么?

  学生汇报

  师:从不同的位置看到的储钱罐是不一样的。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

  三、 分层练*,应用促学

  1、 刚才你们观察得真仔细,老师特别高兴。老师也给赵亮、王丽、江铃、丁一四位同学一个礼物,大家看。(课件展示茶壶图)你能很快说出这些图分别是谁看到的吗?说说理由。(小组讨论,各抒己见,汇报交流)

  2.小游戏:考考大家,比比谁的反应快。我说动作你来做。

  ①伸左手,伸右手,左手拉右耳,右手拉右耳

  ②老师和大家一起做。出左手,老师的怎么和大家不一样?老师做错了吗?那大家做错了?那为什么我们不一样?那你知道老师的右边是那边吗?左边呢?前面呢?后面呢?

  ③那我换个方向站,你还能指出我的前后左右吗?这样站呢?那我想和大家的前后左右一样我该怎么站呢?

  3、孩子们,你能说出你的位置前后左右的同学吗?你看到的又是同学的哪一面呢?(指名回答)

  师:孩子们真聪明!那现在翻开你们的课本第48页,做一做课堂活动吧。请认真观察,并连线。

  学生汇报交流。(课件展示)

  四、总结反思

  今天,我们学*了什么?(观察物体)我们主要从哪些位置观察的?(前面、后面和侧面)还可以从其他的位置观察物体吗?(上面、下面。。.)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向观察到的物体形状一定不一样吗?(不一定)

  小学数学二年级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5

  教学内容:

  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68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并能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2、通过观察、比较、辨认、想象等活动,使学生体会到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物体形状可能不同(也可能相同),培养学生辩证、缜密的数学思维*惯。

  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仔细倾听、大胆发言的良好学**惯。

  教学重点:

  体会到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物体形状可能是不同的;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教学难点:

  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教学准备:

  幻灯片、玩具小熊、水杯,长方体盒子。

  教学过程:

  一、 思维碰撞,导入主题。

  师:今天老师从家里带来一个盒子,孩子们看看它是什么形状? 师:老师需要三名同学上台来帮老师一个忙,谁愿意?

  学生活动:将长方体盒子放在讲台上,让三名学生分别站在长方体盒子的不同面,把各自观察到的盒子的形状画在黑板上。

  师:(吃惊状),咦?这三名同学观察的都是老师带来的这一个盒子,为什么画出来的形状不一样呢?

  (设计意图:抛出疑问,引发冲突,促使学生思考。)

  生:因为刚刚三名同学站的位置不一样。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板书课题)。

  二、 合作交流,自主探究

  (一)初步感知正面、侧面、背面。

  1、教师转动身体,让学生初步感知正面、侧面、背面。

  2、拿出玩具小熊进行展示,让学生简单感知小熊的正面、侧面、背面。

  (二)从不同的四个面观察玩具小熊。

  课件出示观察要求:

  a、静静的观察,静静的思考。

  b、请4位同学观察汇报,“我在小熊的( )面,我看到了小熊的( )”。

  1、原位观察,交流,指名汇报。

  2、换位观察,四名学生每次沿顺时针方向移动一个座位,直至 回到原位。每换一次座位均要做交流及汇报。

  讨论:从四个不同的位置观察小熊后有什么发现?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引导总结出: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结果不同。

  3、师:同学们,老师课前还给小熊拍了照片。幻灯片依次出示四个面的小熊照片,学生认真观察,想一想这是从哪个方向拍的。

  4、试一试练*巩固 指名汇报,全班评价。

  (三)观察上下 认识上面、下面 感知物体

  师:除了前面,后面,左边,右边,还有什么方位呢?

  生:上面、下面。

  师:猜一猜他们是从哪个方向看到的?(出示图片)

  配一个练*上面、下面

  三、拓展提问,完善探究

  师:通过观察小熊、数学书,我们都能得出一个结论: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结果不同。一定是这样吗?

  师:老师拿出杯子,顺时针移动从不同位置观察。

  师:同学们从不同位置观察杯子后,有没有什么发现想和大家分享? 生:从不同位置观察观察水杯,看到的是一样的。

  引导学生小结: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结果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四、 全课小结,课后延伸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你有什么想和大家分享的收获吗?

  师:孩子们,通过这节课的学*,我们知道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结果可能不同。

  五、书本练*,课堂作业本练*做,反馈

  板书设计:

  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结果可能不同


小学数学二年级《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菁华3篇)(扩展4)

——二年级数学观察物体教案 (菁华5篇)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知道在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能正确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简单物体的形状。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操作、辨认、想象、推理等活动,初步掌握全面、正确观察物体的基本方法,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丰富的活动中初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的和谐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二、目标解析

  这节课是学生在一年级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空间方位之后,第一次接触观察物体的内容,主要是引导学生用眼观察、用口描述、用心体验,亲身经历知识产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学会辨认从前面、后面、左侧面、右侧面等不同方位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从而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并为进一步学*立体几何知识奠定基础。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初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教学难点:正确辨认从不同侧面观察到的物体形状。

  四、教学准备

  课件,四张熊猫玩偶图片,每组一个熊猫玩偶、茶缸。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故事激趣

  (1)课件播放:盲人摸象。

  (2)引发问题:同学们为什么觉得好笑呢?他们看到的大象真的不一样吗?

  (3)学生交流:这几位盲人只摸到大象的一部分,所以说不出大象的全貌。

  2、揭示课题

  在生活中,我们该怎样观察物体,才有可能做出符合实际的判断。这节课我们就来学*观察物体。(板书课题:观察物体)

  【设计意图】问题是探究的出发点,本课伊始,创设儿童熟悉的故事情境,旨在诱发学生产生问题意识,激活学生的思维,学生在有趣的故事中,初步感受局部与整体的关系,不仅带着愉快的心情进入新知的学*,而且为新知的学*奠定良好的起点。

  (二)观察实践,自主建构

  将熊猫玩偶放在桌子中间,学生四人一组分前、后、左、右四个方位围坐在四周。

  1、定位观察,建立表象

  (1)首次观察:每个学生均正对熊猫观察。

  (2)组内交流:你看到了熊猫的哪一面?是从哪个位置观察的?

  (3)全班汇报:指定一组中的四位学生依次说说自己看到的熊猫是什么样的,教师适时点拨。

  (4)设疑探究:你们看的是同一个熊猫玩偶,为什么看到的情况却不一样?

  2、全面观察,丰富表象

  是这样的吗?接下来我们换个位置观察一下好吗?

  (1)再次观察:每组同学按顺时针依次到其他三个位置进行观察。

  (2)交流反思:你现在看到小汽车的哪一面?为什么和刚才的一样呢?

  3、重点观察,深化表象

  (1)对比观察:刚才有两个位置看到的熊猫的样子好像差不多,请再到这两个位置进行观察。

  (2)质疑辨析:你看到的熊猫左右个侧面一样吗?有什么不一样?

  (3)明确认识:引导学生根据熊猫右耳朵上戴的蝴蝶结进行区分,说明熊猫的脸、四肢伸向左边还是右边即可。

  【设计意图】以学生熟悉的熊猫玩偶为直观背景,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思考、交流,学生的思维在情境活动中激发,在想象活动中激活,在推理活动中建构,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表象,为下一环节的运用做好充分的准备。

  (三)运用表象,发展观念

  刚才我们在不同位置对熊猫进行了观察,下面老师就来考考你。出示例1情境图:

  1、情境模拟

  (1)看一看:对照情境图,先请每组的四位学生都站到小明的位置上,看看小明看到的熊猫是什么样的。再到小红、小芳、小亮所站的位置看一看。

  (2)想一想:请学生静静地想一想上图中的四位同学看到的图是什么样子的。

  2、运用表象

  (1)说一说:教师在黑板上分别贴出四个不同侧面的熊猫图片,学生说一说下面的图分别是谁看到的,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相应的图片下板书四位同学的名字。

  (2)辨一辨:课件任意出示上图中的一张熊猫照片,判断是哪个座位上看到的,请快速站到相应的座位旁。

  3、自主迁移

  找一找:除了从前、后、左、右四个位置观察,你还可以从什么位置去观察?又会看到什么?(例如,从上面观察,看到熊猫玩偶的头顶。等等)

  4、反思提升

  (1)启迪反思:通过刚才的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2)归纳提升:同一物体,如果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就会得到不同的结果。板书:观察的位置不同,看到的形状不同。

  【设计意图】通过情境模拟、方法迁移、想象推理等形式,帮助学生在活动中理解观察者与熊猫之间的位置关系,从而较好地实现由实物到形状图的转化,明确*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对应关系,进而初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建立空间观念。

  (四)联系生活,应用拓展

  1、连一连

  (1)课件出示下图:(教材第68页做一做)

  (2)观察推理:图中的四位同学看到大卡车的哪一面?分别是右边的哪幅图?

  (3)独立解答:学生各自在书上连一连,然后汇报,同时课件显示答案。

  2、站一站

  (1)自由观察:每组组长将桌上的熊猫玩偶换成茶缸,每组同学围着茶缸走一圈,边走边想每个位置观察到的茶缸形状是怎样的?

  (2)活动判断:课件分别出示茶缸前、后、左、右四个不同位置拍的四张图片,学生想一想在哪个位置上能看到这一面,就马上站到相应的位置。

  3、填一填

  (1)课件出示下图:(教材练*十六第4题)

  (2)想象推理:有三名学生分别站在3个序号所在的位置,为—城楼拍照,右边的三幅图分别是哪个位置拍的,请把相应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3)交流汇报:学生回答后显示照片的序号。

  4、猜一猜

  (1)课件依次出示:电脑的背面图、盘子的底面图、茶壶的顶面图、兔子的背面图、储蓄罐的侧面图、闹钟的正面图。

  (2)大胆猜测:可能是什么物体?分别是物体的哪个面?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激活经验储备,经历应用数学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大胆猜测、合情推理使学生的数学学*充满着智慧的挑战,负载着丰富的体验,学会数学思考,感受数学美。

  (五)全课总结,迁移延伸

  1、畅谈收获

  2、小结延伸

  同一物体,如果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就会得到不同的结果。今后在看待事物时,不能像盲人摸象中的盲人那样只凭某一方面的了解来判断,这是不准确的,必须从事物的各个方面来观察,才能全面地认识事物。

  【设计意图】课尾小结呼应课始,有意识地将学生的思维由课内引向课外,提高学生用数学思想认识事物的能力,同时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感受生活数学的魅力。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物体,观察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并通过观察和空间想象判断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形状。

  2.初步渗透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使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物体,观察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并通过观察和空间想象判断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形状。

  教学工具:三个玩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今天咱们一起来学*怎样观察物体。在学*新课之前,我们先来看个故事。(电脑演示“盲人摸象”的故事情节)你们知道路旁的人为什么笑吗?

  生:盲人摸到的分别是大象的牙齿、耳朵、腿和尾巴。 (他们摸到的是大象的一个部分。 )

  师:对,盲人摸的是大象的一个部位,所以都说不准大象的全貌。

  二、观察实物,传授新知

  师:了解一个物体的全貌,除了用摸,还有什么方法?

  生:可以用看的方法。 生:可以用观察的方法。

  师:请同学们坐在自己的位置上观察桌面上的小汽车,然后说一说你看到的是小汽车的什么部位。

  (生通过观察,在小组内自由述说自己看到的小汽车部位)

  生:我看到的是小汽车的车头。(该生拿起小汽车指着说)

  师:其余小组也是看到小汽车车头的同学请站起来。(生一一站起来)

  生:我看到的是车尾。 生:我看到的是车的左侧面。 生:我看到的是车门。 ……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屏幕显示三个小朋友在不同位置观察小汽车的情境,并给出三幅不同形状的图形),小刚他们也在观察小汽车,他们看到的是小汽车的什么部位,是第几幅图呢?

  生:(充分讨论交流后)小刚在车的前面看到车头,是第一幅图;小红看到的是车的侧面,是第三幅图;小强在车的后面,看到的是车尾,是第二幅图。

  师:这几个小朋友站的位置相同吗?看到小汽车的形状一样吗?

  生:他们站的位置不同,看到的形状也就不一样。

  师:小红想到高处去看看小汽车,于是她乘热气球飞上天空。(屏幕显示小红乘热气球飞上天空的情境和三幅不同形状的图形)她现在是从什么位置观察小汽车的?

  生:小红是从上面观察小汽车的。

  师:她看到的是什么形状呢?请选择正确的图形。

  生:(独立思考后,全体学生举手示意)小红看到的是第二幅图。

  师:第二幅图中的.大、小长方形是小汽车的什么部位?

  生:(通过观察汽车实物)小长方形是车顶,大长方形是车的身子。

  师:除了从上面观察小汽车,还可以从什么位置去观察呢?

  生:可以从下面观察小汽车。

  师:请拿起小汽车,从下面观察,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生自由活动观察)

  生:我看到了车轮。 生:我看到了车底。

  师:通过刚才的学*,谁来说说我们怎样去观察一个物体。

  生:从物体的前、后、左、右、上、下面去观察。 生:可以从不同的位置去观察物体。

  师: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看到的形状是怎么样的?

  生:从不同的位置去观察,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三、分层练*,巩固提高

  师:同学们观察得非常仔细,大家都知道了怎样去观察物体,那么请你们来认一认(屏幕显示物体其中的一个侧面),这是什么物体? 生:这是一架飞机。

  师:同学们判断得真准确。你们看到的是飞机的什么面? 生:是飞机的前面。

  师:(将飞机转动一个角度)这又是飞机的哪个面? 生:这是飞机的后面。

  师:那你们知道飞机的左翼和右翼在哪里吗?请你们用小手来表示。 (生把左、右手举起来表示飞机的左翼和右翼)

  师:同学们都知道飞机的左右翼了,那你们来观察(继续转动飞机),这又是飞机的哪个面?

  生:这是飞机的右面。

  师:对。那这是飞机的哪个面(继续转动飞机)? 生:(全体回答)这是飞机的左面。

  师:同学们都说对了。(屏幕显示另一个物体的侧面)这又是什么物体? 生:这是洗衣机。师:你们都同意吗? (全体学生点头示意)

  师:这又是什么物体呢?(屏幕里显示一个动物的背面图)生:这是一只鸭子。 生:是一只鹅。

  师:我们来认一认,这到底是什么动物。(把动物换个角度) 生:(观察后)原来是一只鸭子。

  师:我们再来猜一猜,这是什么呢?(屏幕显示手提电脑的背面图)请大家分小组讨论一下。

  生:这是沙发。 生:这是黑板。 ……

  师:大家都发表了自己的意见,但意见不太一致。你们能想出什么好方法,让大家知道这究竟是什么物体吗? 生:(沉默一会儿)转转物体。

  师:就按你们说的方法。(转动物体,出现不同角度) 生:是手提电脑。

  师:在观察物体时,要注意什么? 生:不能只看一个面。 生:要从不同位置去观察。

  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准确,观察物体要全面,要从不同角度、不同的位置去观察,不然就会闹出“盲人摸象”的笑话。下面,请同学们用刚刚说的观察方法从不同的位置观察桌面上的茶壶,把看到的形状用动作表示出来。

  (生分小组进行活动,从不同位置观察的学生用不同的动作演示给小组的其他同学看,教师巡视,组织、指导学生)

  师:有4个小朋友也在观察茶壶。(屏幕出现4个小朋友在不同的位置观察茶壶,并在旁边画有4幅不同形状的图形)他们看到的是哪幅图,请同学们边小组讨论边连线。

  生:戴头花的小女孩看到的是第一幅图。 生:短头发的女孩看到的是第三幅图。

  生:穿绿衣服的男孩看到的是第四幅图。

  师:还可以怎样观察? 生:从上面和下面观察。

  师:看到的又是什么形状? 生:(分小组观察)从上面看到的是茶壶盖、茶壶嘴和壶把,从下面看到的是壶底。

  师:大家观察得都很仔细。同学们,你们喜欢画画吗?(出示一座小房子实物)请大家观察这座小房子,把从不同位置看到的房子的形状画下来。

  (生分小组离开位置进行绘画活动。活动结束后,教师展示学生画得好的作品)

  四、布置作业:随堂练*

  美丽的对称图形(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 使学生初步认识对称物体的特点。

  2、通过操作,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通过观察、讨论、创作使学生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美,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

  教具准备:

  1、教师准备剪刀,蜡光纸。

  2、学生准备剪刀,蜡光纸,各种已学过的*面图形(同桌合一套),小树、衣服图形。

  教学过程:

  一、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

  1、电脑出示轴对称图形:蝴蝶、红心、书、树叶、剪刀、天*。

  2、初步感知:

  (1)教师:这些图形好看吗?你能说说这些图形有一个怎样的共同特征吗?

  (2)教师:通过观察,我们发现这些图形的左右两部分或者上下两部分是完全一样的,结论:这些图形的两部分都是完全一样的。

  二、揭示课题:

  1、教师:这些图形都有一个共同的名称,叫对称图形。同时出示课题:对称图形。

  2、教师: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对称图形。

  三、认识对称图形:

  1、发现特征:

  (1)教师:松树图和衣服图是轴对称图形吗?你们是怎么想的?

  (2)学生交流,并及时揭示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A这两个图形都是轴对称图形。可以通过对折来验证。

  B对折后发现折痕两侧的图形是完全一样的,并且完全重合。

  2、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揭示概念,并由电脑显示:

  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就是对称图形。

  3、举例找生活中的对称图形和物体:

  (1)教师:我们现实生活中有很多物体是对称的,你能举例说说吗?

  (2)进行交流,学生可能说到的有:人体表面、脸、衣服、鞋子、黑板的表面、讲台、课桌、窗、门、汽车、飞机等等。

  四、认识对称轴:

  1、教师提问:怎样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呢?(看它对折后能不能完全重合)

  2、教师:这条折痕所在的直线是很重要的,因此人们给它起个名字叫“对称轴”。

  3、找出对称轴:

  (1)指一指小树图和衣服图中的对称轴各是哪一条?

  (2)指出第一部分中各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并由电脑显示。

  五、判断轴对称图形、找出对称轴:

  1、*面图形:

  (1)教师:我们已经认识了很多*面图形,大家一起来找找“做一做”中的这些图形中有哪些是对称的?

  (2)是对称图形的画出他们的对称轴

  2、练*:

  教师:我们每天都要接触数字0、1、2、3、4、5、6、7、8、9,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数字中哪些是轴对称的,它们的对称轴各有几条。

  要求学生独立进行判断,然后再进行交流验证。

  六、创作轴对称图形:

  1、练*十五第3题

  你能按对称轴画出另一半吗?

  2、即兴创作:

  教师:我们生活中有很多东西都是轴对称的,刚才同学们已经举了很多例子了,我想大家肯定也希望自己能像设计师一样,用灵巧的双手来创造美丽的轴对称图形来,是吗?

  (1)教师示范创作:将事先准备的彩纸拿出,对折后剪“雪人”。

  教师:大家可以像老师一样剪;更可以发挥你们的想象力,创作其它的作品。老师相信同学们的作品会比老师的更美、更漂亮。

  (2)教师播放旋律优美的音乐,学生进行创作。

  (3)优秀作品展览。

七、课堂总结

  教师:今天大家创作的图形都有一个怎样的共同名称呢?你能说说对称图形都有怎样的共同特征吗?你还有什么要向大家说的吗?

  教师:轴对称图形真的很美丽,因此被广泛运用于服装、家具、交通工具、建筑等各方面的设计中。老师希望大家能在新年来临之际,能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把我们环境布置更美丽!

  八、布置作业:课后四人小组合作,创作对称图形

  镜像对称(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观察直观图,再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能直观分析对称的两边图形有什么关系。

  2、通过活动使学生体会镜像对称的性质:照镜子时,物体与像的上下、前后相对位置相同,左右相对位置正好对换。

  教学重点、难点:

使学生通过观察直观图,再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能直观分析对称的两边图形有什么关系。

  教学工具:

1、教师准备数字卡片,时钟,一面大镜子

  2、学生准备小镜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在舞蹈房上数学课,大家一定觉得很奇怪。不过,听完老师的一个故事以后,你们就会明白,为什么要到舞蹈房来上课。

  故事:从前,森林里住着一只大老虎,他可凶了,见着小动物就要吃他们。有一天,一头小羊在森林里迷路了,他走啊走啊,谁知道遇到了这只大老虎。老虎恶狠狠的对小羊说:“我要吃了你!” 这时,小羊急中生智,对老虎说:“老虎先生,您不能吃我,因为我正要到另一头老虎先生的家里去,他也要吃我。“老虎一听,气坏了:“什么?你带我去找他,我要给他点厉害瞧瞧!” 小羊把老虎带到了一条河边,指着河里的“老虎”说:“你看,他就在哪儿呢!”老虎一听,朝河里看去,果然有一只大老虎在“恶狠狠”的盯着他,老虎“啊呜”一声扑过去,掉进河里,被活活的淹死了。

  二、初步感受

  师:同学们,老虎看到的究竟是什么?生:是他自己的倒影。

  师:对!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就可以看见这种现象,看到“一模一样”的自己,你能举个例子吗?生:走在街上,橱窗里;镜子里;擦的很亮的家具里;河里;玻璃窗里……

  师:大家说的都对,现在请大家看前面的这一面大镜子,你能告诉老师你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我看到了老师;……

  师:现在请注意看镜子里的老师,老师向前走一步,镜子里的“老师”怎么样?

  生:也向前走一步。

  师:我向后退一步呢?生:镜子里的老师也向后退一步。

  师:现在我左手拿笔,右手拿纸,镜子里的老师左手拿什么?右手拿什么?

  生:两种意见:①左手拿笔,右手拿纸

  ②右手拿笔,左手拿纸

  师:现在出现了两种意见,那么好,我请出两个同学作为两种意见的代表,来玩一个游戏,一个做自己,另一个做镜子里的人。

  (游戏结束后)

  师:现在我们在来判断一下,镜子里的老师左手拿什么?右手拿什么?

  生:左手拿纸,右手拿笔

  师:所以,镜子里面的和镜子外面的前后—(相同)左右—(相反)那么上下呢?(相同)

  三、巩固练*

  1.练*十五第5题

  哪个是你在镜子里看到的样子?圈出来反馈纠正

  2.看镜子说数字

  1) 上一个同学,看着镜子报数字:1,5,7,2,8,0,9,4,3,6

  2) 位数:23,45,25,87,47,16,90,57,58

  3.完成练*十五看镜子写数字

  4.看镜子写时间,反馈

  四、布置作业:

玩镜面游戏;随堂练*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初步体会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并学会根据看到的不同形状正确判断观察者所在的位置。

  2、通过多种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主动探索的精神,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观念,运用数学进行交流的能力,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帮助学生树立从小仔细观察事物、认真思考的好*惯。

  教学重点:

  体验到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

  辨认从不同侧面观察到的物体形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诱趣激学

  1、师:孩子们,今天有这么多的老师来听我们的课,你们紧张吗?(紧张;不紧张),那请转过身去,举起你们的右手,向老师们打个招呼:(老师们好!)再举起你们的左手向老师们问好;(老师们好)举起你们的双手,高呼(欢迎你们!)。好,孩子们真乖!请转过身来,坐下。

  师:同学们,你们见过大象吗?是在哪见过的。

  有四个盲人,他们也想知道大象长得什么样子,让我们来听一听盲人摸象的故事吧。

  小朋友们,他们摸到的是几只大象吗?那为什么得出的结论不一样呢?他们分别是从大象的那一面摸到的?

  请看大屏幕(课件展示大象图),请同学们分别说出这是从大象的哪一个位置所看到的图形?

  (板书:前面-后面-侧面。)

  2、掲题:虽然都是一只大象,但因为观察的位置不同,看到的形状也就不同,今天我们就来学*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板书:观察物体)

  师:四个盲人因为只摸到了大象的一部分,所以把大象说成了萝卜,扇子、柱子和绳子。那我们在观察物体的时候也会出现这种情况吗?

  二、 观察物体,顺思导学

  1、 确定方位。

  师:下面我给每个小组分发一位新成员——储钱罐,你们喜欢吗?那就请它们分别坐在你们位置的中央。下面请坐在储钱罐前面的小朋友向我挥挥手;请坐在储钱罐后面的小朋友挥挥手;左面的呢?右面的呢?(——意在让学生分清前后左右。)

  师:我知道了,你们就分别坐在储钱罐的前后左右。

  2、 观察储钱罐。

  (1) 在自己座位上观察。

  师:从你这个位置上看到了储钱罐的什么?

  学生汇报

  师:其他同学观察的结果也是这样吗?有补充吗?

  (2) 交换位置再观察

  师:刚才你们在自己的位置上观察了可爱的储钱罐,现在咱们换换位置再观察。好吗?储钱罐前面和后面的同学换换位,左面和右面的同学也换换位。准备好,轻轻地换。(学生起身换位。)

  师:现在你又在储钱罐的哪边?仔细观察,你看到的储钱罐是什么样子的?

  学生汇报

  师:我想采访坐在储钱罐前面和后面的同学,现在的位置看到的储钱罐和你刚才看到的一样吗?

  学生汇报

  师:哪儿不一样呢?

  师:哦,从前面和后面看储钱罐是不一样的。请问储钱罐左边和右边的同学,你们可要仔细看了,你刚才看到的和现在看到的相同吗?

  学生汇报

  预设:有的同学会说一样,有的同学会说完全不一样


小学数学二年级《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菁华3篇)(扩展5)

——数学二年级上册的教学设计 (菁华5篇)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移、旋转现象。

  2. 能够自己动手解决有趣的图形或物体运动问题。

  3. 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学*热情,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感受*移、旋转的特征,帮助学生积累*移和旋转的经验。

  教学难点:运用*移、旋转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课前准备

  资源利用华容道游戏板、正方形、圆、三角形硬纸板、火柴棒、竹蜻蜓

  教师:设计教案,制作课件 ,华容道游戏板

  学生:华容道游戏板、正方形、圆、三角形硬纸板、火柴棒、竹蜻蜓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谈话:小朋友们喜欢玩各种各样的游戏棋,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去棋类商店看看,知道这是什么棋吗?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活动一:玩一玩,华容道(认识*移)

  1.教师介绍华容道游戏的由来。

  师:华容道是个非常有趣的游戏,发明的人受到三国故事华容道的启发,制作了这个游戏棋。了解故事。

  华容道的玩法介绍。游戏规则:4个人物只能横向或纵向移动。

  谁来演示?(板书:左右、上下)

  (1)分组活动。

  (2)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数学问题。

  2.练一练:超级小司机

  谁知道是什么意思?(前进、后退)

  3.列举生活中的*移现象。升**、缆车

  你还知道哪些?

  4.小结:玩一玩,发现了物体可以上下、左右、前进、后退,真有数学的眼光。

  活动二:做一做,制作陀螺(认识旋转)

  1.任选一个喜欢的图形,制作陀螺

  2.自己选择图形,制作。

  3.反馈。转一转,发现了什么?

  4.列举生活中物体旋转的样子。

  5.对比小结。这些运动和棋子运动一样吗?用手势做一做。

  (三)巩固深化、拓展思维

  活动:做一做,竹蜻蜓

  1.介绍竹蜻蜓。演示玩法。

  2.放飞竹蜻蜓。观察竹蜻蜓翅膀是怎样飞的。

  3.介绍书上的竹蜻蜓,做竹蜻蜓。

  (四)课堂小结评价反思

  这节课,我们在玩中学*,完整感受了物体的运动,希望你们带着一双数学的眼睛去发现玩中的数学,玩中的乐趣,玩中的美。

  板书设计

  玩一玩,做一做

  *移(左右 上下)

  旋转(转动)

  教学反思

  教学活动中,有学生的观察与思考力、有自己的的动手操作,也有小组间的合作、生生之间,组与组之间的立体交叉互动。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本课真正使学生动了起来,课堂活了起来,实现了新课标准要求“在活动中探索,在活动中发展”的目的。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形成“9的乘法”的一系列活动,理解9的乘法含义,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推算能力、归纳编撰能力。

  2、熟练掌握因数为9的乘除法。

  3、结合生活实践,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及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9的乘法意义,归纳编撰9的乘法口诀,熟练掌握9的乘除法运算。

  教学难点:

  理解9的乘法意义,归纳编撰9的乘法口诀。

  教学准备:

  教学*台——9的乘除法

  教学过程:

  一、迁移与感知

  1、复*3、6 的乘法口诀。

  2、3、6、9之间的相互关系。

  (1)回忆:3的乘法于6的乘法有什么关系?

  (2)3的3倍是()

  3、揭示课题

  〖复*3、6的乘法口诀,回忆3和6之间的相互关系,为学*9的乘法做好铺垫。

  二、自主探究建构新知

  (一)主动建构“9的乘法”

  1、观察与思考媒体出示“主题图”让学生观察、思考、感知。

  2、操作与感悟

  (1)学生独立完成:画弧线、填数、写出几个几。

  (2)交流描述强化乘法含义。

  3、探寻规律合编口诀

  (1)独自推算下列一组算式的积(板书)

  1×9=92×9=183×9=274×9=365×9=456×9=547×9=638×9=729×9=81

  (2)想一想:这一组乘法题有什么规律?(让学生充分地说)

  (3)编一编:同桌合编9的乘法口诀。

  (4)说一说

  a、指明介绍所编的乘法口诀

  b、说说编乘法口诀时你是怎么想的?

  板书乘法口诀

  一九得九二九十八三九二十七四九三十六五九四十五六九五十四七六十三八九七十二九九八十一

  (5)看看想想:9的乘法口诀中有几句是新学的?

  4、自寻方法熟记口诀说说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9的乘法口诀?

  5、游戏:九的乘法口诀的手指操。

  6、独立写出交换题。(看书校对)

  〖在合作探究的基础上,让学生编口诀,把学*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两人合作编口诀,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此外也考虑到学生的个别差异性,适当降低了难度。给学生一定的自由空间自寻方法、熟记口诀,便于学生真正掌握知识;手指操的游戏使学变得有趣,也易于学生熟记口诀。

  (二)互动推出“9的除法”

  1、写出下列乘法口诀的“兄弟姐妹”。

  四九三十六 七九() ()×()=() ()×()=() ()×()=() ()×()=() ()÷()=() ()÷()=() ()÷()=() ()÷()=() 题1指名完成,题2独立完成后交流。

  2、根据乘法口诀写除法算式。(完成后交流核对)

  六九五十四 三九() ()九七十二 ()÷()=() ()÷()=() ()÷()=() ()÷()=() ()÷()=() ()÷()=() 3、小结。

  〖通过“兄弟姐妹”的形式引进9的除法,学生易于掌握,并且能加深对乘除法之间关系的理解。

  三、巩固练*

  内化新知

  1、p48题2

  (1)尝试解答

  (2)交流反馈

  板书:6×9=54(个)

  答:装满六盒一共需要54个苹果。

  2、p48题3 独立完成后反馈。

  3、p48题4

  媒体出示:水仙花(图略)9元玫瑰花(图略)45元

  (1)同桌合作编题

  (2)交流并板书

  a、一盆水仙花9元,一盆玫瑰花45元,买两盆花需要多少钱?

  9+45=54(元)答:略。

  b、一盆水仙花9元,一盆玫瑰花45元,一盆玫瑰花的价钱比水仙花贵多少钱?

  45-9=36 (元)答:略。

  c、一盆水仙花9元,一盆玫瑰花45元,一盆玫瑰花的价钱是一盆水仙花的几倍?

  45÷9=5 (元)答:略。

  教学反思:

  本堂课采用“学生自主学*为主,教师指点辅导为辅”的教学策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感知的基础上,通过探寻规律,合编口诀;自寻方法,熟记口诀;手指操等途径,真正掌握本课知识。同时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分析与表达的能力。整堂课充分体现学生是主体,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和点拨者。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引导学生经历认识线段的活动过程,会描述线段的特征,会画线段。

  过程与方法:

  结合情景了解线段的画法和意义,掌握线段使用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思维过程和结果,在动手操作中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增强数学体验意识,联系学生生活的实际,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感受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认识线段的特征,通过操作能折、画出线段。

  教学难点:

  线段表象的建立,以及通过线段的特征来判断个图形的线段和线段数量。

  教学工具

  每人一根毛线、一张彩纸。铅笔两根(一曲一直)、毛线一根、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师:请小朋友每人拿出课前准备的细线,同桌相互比比两根线的长短。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交流结果。

  2、师:现在请小朋友来介绍介绍你们是怎样比的?

  生:我是先把细线的一端对齐,然后把线拉直,再看另一端。

  教师板书:拉直;一端对齐。

  师述:我们把这根细线拉直以后,就可以看成是一根线段。

  【设计意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以学生感兴趣的“比一比谁的线长”导入新课,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积极性。为学生主动构建新知识,做好了知识、能力与心理上的准备。

  1.拿出一根线,贴在黑板上.(要贴成弯弯的)

  2.再拿出一根线,贴在黑板上.(要贴成直直的)

  3.问:这两根线有什么不同?(这两根线的形状不同,一根是直的,另一根是弯的)

  4.在生活中,有许许多多向这样的的线.(指着直的线段说)

  5.分别用一本厚书、一个长方体的盒子比着,在黑板上各画一条线段.

  6.将黑板上的几条线段圈起来,说:“今天,我们就来学*这样的几何图形,这种图形叫做线段.”

  师:老师让你们猜一个谜语(课件出示谜面):“一条条,一根根,编制衣物少不了,有时直来有时弯,缝缝补补要用着。”

  学生指名回答:毛线

  师:今天老师就带着大家从毛线中去学*一些数学的知识和本领。(板书课题:线段)

  二、自主探究,学*新知

  1、认识线段。

  (1)教师在黑板上画一条线段。

  (2)教师说明:一根线段有长有短,说明线段是有一定长度的。当一根线段单独在一起的时候,为了表示它有两个端点,而且不变形,我们在画的时候要给它装上两个标志(在端点处画一短竖),用这个特殊标志来表示它就是线段。

  【设计意图】:经过身边实物、同桌比较二个环节,学生的学*兴趣已经被调动起来,并积聚了大量的线段表象,在此基础上进行新知教学,学生的学*欲望强烈,接受状态饱满。由趣促*,能够很好地保存学生的注意力,真正的由要我学转为我要学。此外,由教师介绍两个端点,加上很形象的两个小竖,避免了传统教学中端点问题的歧异。

  2、寻找线段

  师:我们身边的物体也有很多线段,比如数学书的这一条边可以看成一条线段(演示)你知道这条线段的两个端点在哪里吗?请小朋友们也拿起自己的数学书,找一找它的哪条边可以也看成线段?这条线段的端点在哪?

  提出要求:找一找,还有哪些物体的边也可以看成线段?

  师:孩子们真了不起,拥有一双会观察的小眼睛。

  交流:指一指你最喜欢的图形的线段分别是哪几条

  小结:我们发现每个图形的一条边就是一条线段,并且它是几边形就有几条线段,虽然这些图形中线段的两个端点没标出来,但我们要知道它们是存在的。

  (1)师:请小朋友拿出课前准备的长方形纸,放*在桌子上。

  师述:像长方形纸的四条边就可以看作线段,尺子的边也可以看作是线段。

  (2)师:小朋友观察一下,在我们周围还有哪些也可以看作是线段?(观察、考虑两分钟)

  (要求:要说完整话。比如:什么的边缘是线段。)

  生1:电风扇风叶的边缘可以看作线段。

  生2:黑板的边可以看作线段。

  生3:窗户的边可以看作线段。

  生4:课程表的框边也可以看作线段… …(以上的回答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说完整的。)

  【设计意图】: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在本环节中,由教师介绍周围的线段到学生自己寻找身边的线段,面对眼前熟悉的情景却要寻找全新的朋友,学生的探究愿望和学*兴趣一下被激发了,在他们的潜意识里产生了明确的学*需求。

  3、画线段

  教师示范,学生模仿。

  师:谁来介绍一下线段有哪些特点?

  生1:线段是直的。

  生2:线段还有两个端点。

  生3:画线段时还要装上两个特殊标志。

  4、折线段

  (1)师:现在老师把这张长方形纸对折,然后展开,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看到中间有条线段。

  师:对了,中间的这条折痕我们就可以看作线段。

  (2)初步感知线段

  师:我们已经了解了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可以看成线段,现在谁愿意上台来指一指哪儿可以看成线段。提问:线段是怎么样的?

  小结并板书:线段是直直的。

  竖着拉,斜着拉,这样能把两手之间的一段看成线段吗?

  小结:不管怎么拉它们都是直的,可以看成线段。

  (3)感受线段的“两个端点”

  课件出示图片:两手捏住毛线的两端,叫做线段的“端点”。

  提问:线段有几个端点?

  小结并板书:有2个端点。

  请学生上台指一指毛线的两个端点在什么地方?

  (4)认识线段的示意图(课件出示),建构线段模型。(介绍线段的两个端点可以用两条小竖线表示)

  (5)小结特征:请小朋友闭上眼睛想一想线段的样子,你认为线段有哪些特点?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6)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认线段)。

  师:你们说得真好!小朋友们已经认识了线段,现在请大家来当小判官:你能判断下面的哪些图形是线段吗?

  交流:让学生说说为什么是线段或者不是线段?引导学生从线段的两个基本特征来说明。

  (7)小结: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可以看成线段。

  线段的两个特点:

  1、线段都是直的。

  2、线段有两个端点。

  交流自己对线段的看法。

  三、动手操作,认识线段

  (1)你会画线段吗?

  1.我们已经认识了线段,那你能自己画一条吗?

  2.交流:你用的什么工具,怎样画的?

  3.你能画一条比刚才更长或者更短的吗?

  课后小结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线段,你能说说线段有什么特点吗?

  特征:

  (1)线段是直的;线段有两个端点

  (2)线段可以量出长度

  对本节课的学*做一个简单的回顾整理,形成基本的知识网络,整理学*思路,明确线段的特征和画法。

  板书

  认识线段

  特征:

  线段是直的

  线段有两个端点

  线段可以量出长度

  【教学内容】:

  人教实验版第七册课本第41页例2、例3及练*五1、2、3题。

  【设计理念】:

  根据小学生自身特点,本课运用谜语导入新课,引出新的知识内容。通过演示、学生动手操作,激发了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教学中让学生动手画、观察、比较、讨论、合作、探究,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同时,有意识的让学生在旋转活动角的过程中出现的两个特殊角,自己提出问题,为学生创造了质疑的空间,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再次,充分发挥学生学*的自主性,让学生体验感知,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有好多种分类方法,选择最合理的一种。在这个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体验成功。最后通过应用深化,知识拓展使学生自己解决问题,这样开拓了学生视野,使学生知识结构得到拔高,增强对各种角的认识。使学生体验成功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认识*角、周角。通过观察,掌握锐角、钝角、直角、*角、周角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建立不同的角的空间概念。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精神及合作精神。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1、认识*角和周角。

  2、理解锐角、钝角、直角、*角、周角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理解锐角、钝角、直角、*角、周角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练*法、合作探究法等。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两把折扇、三角板、活动角、已标明度数的角若干。

  【互动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导学

  学生探究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谜语导入:有风不动无风动,不动无风动有风(打一生活用品)学生猜谜语。

  2、师出示扇子:如果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思考:

  1、这一生活用品是什么?

  2、发现了什么?

  通过创设谜语情境,由扇子引出“角”,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二、探究新知

  (一)、自主探究,认识*角、周角。

  1、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就能形成不同的角。

  2、在旋转的过程中你有什么疑问?

  3、师操作成*角后向学生展示。

  4、师操作成周角后向学生展示。

  5、演示周角的形成过程。

  (二)、课件展示,引导分类。

  1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不同的角。

  2、引导学生按自己的想法进行角的分类。

  (三)、比较分析,内在联系。

  ①使用活动角,请同学们判断活动角所成的角各是哪种角?

  ②你有什么想说的吗?根据度数,按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的顺序将这五类角排列顺序。

  1、让学生在练*本上画角并展示。

  2、同学们用活动角代替扇子也把活动角旋转并观察。

  3、小组合作讨论:

  这种情况是角吗?为什么?它有多少度?这样的角叫什么角?它的边有什么特点?找一找身边的*角。

  (方法同上)

  4、生观察体验得出:

  1周角=2*角

  1*角=2直角

  1周角=4直角

  5、生合作分类。

  6、交流汇报

  (1)大于0度小于90度的角叫锐角。

  (2)、等于90度的角叫直角。

  (3)、大于90度小于180度的角叫钝角。

  7、学生思考,说出五种角的大小关系。

  (周角>*角>钝角>直角>锐角)

  有意识的让学生在旋转活动角的过程中出现的两个特殊角,自己提出问题,为学生创造了质疑的空间,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充分发挥学生学*的自主性,让学生体验感知,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有好多种分类方法,选择最合理的一种。

  深化理解,加深学生对各种角的认识。

  三、应用深化

  1、教师引导学生分类。

  2、练一练:(多媒体出示练*题)谈发现。

  3、动手拼角(多媒体出示练*题)。

  1、学生口述分类标准。

  2、生分别说出是什么角。

  3、生自己观察,判断方法。

  通过应用深化,使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加深认识。体验成功感。

  四、拓展应用

  多媒体出示生活中的练*“数一数”。

  学生独立完成后再交流检查。

  开拓学生视野,使学生知识结构得到拔高,增强对各种角的认识。

  五、畅谈

  收获

  通过这节课的学*,你有哪些新的收获?能和大家分享吗?


小学数学二年级《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菁华3篇)(扩展6)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教学设计7篇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教学设计7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P60—P61的例1和例2。

  二、教学目标

  1.通过绘本的具体情境,感受生活中有余数除法的实际意义。

  2.从实际情境和操作实践中,抽象出有余数的除法算式,并在算式中理解各部分名称的含义。

  3. 经历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过程,最终达到根据数学问题,列出有余数的除法算式。 4.通过观察和思考,理解余数一定比除数小的道理。

  三、教学重点

  把*均分的实际问题用算式表达,感受余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含义,并理解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四、教学难点

  理解余数一定比除数小。

  五、教学准备

  课件、9张鞋子图片。

  六、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

  孩子们,你们喜欢读绘本吗?(生:喜欢)前两天老师也读了一本绘本,它的名字叫《百足虫的100只鞋》。这里面讲了一个有趣的故事,故事里面还包含了一个数学问题,具有很独特的数学思考。它到底讲了什么故事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2.绘本教学

  (1)绘本阅读

  方式:多媒体播放。

  于是,它打算先把8只鞋子送给只有4只脚的小松鼠。

  (2)复*无剩余的*均分

  过度:爱思考的百足虫就在想:8只鞋子能分给几只小松鼠?

  1)课件提问:8只鞋子能分给几只小松鼠?

  预设:4只小松鼠。

  过度:那我们一起来分分看。

  2)课件演示:分的过程(每4只鞋子一份)

  边说边分:把四只鞋子分给一只小松鼠。

  分给1只小松鼠之后,暂停,提问:还能再分吗?为什么?

  预设:剩下的鞋子还能再分给一只小松鼠,我们就继续分。

  课件演示分的过程。

  小结:刚才我们把8只鞋子,每4只鞋子分一份,可以分给2只小松鼠,刚好分完,没有剩余。

  3)用算式表示*均分

  提问:你能用一道算式表示刚才分的过程和结果吗?

  预设:8÷4=2(只)

  师板书算式。

  追问:为什么用除法?

  预设:表示*均分,我们就用除法算式。

  小结:的确,像这样进行*均分的问题,我们可以用除法来计算。

  3.引入有余数的除法

  (1)引入新问题

  过度:百足虫送完8只鞋子之后开开心心地回了家,可是……

  绘本阅读

  “还剩下这么多的鞋子怎么办?”小百足虫回到家问妈妈。

  “你不是还有其它的朋友吗?”妈妈说。

  师:小百足虫想到了小松鼠,松鼠只有4只脚,穿起鞋子也比较方便。

  绘本:于是百足虫又带了9只鞋子,准备送给好朋友小松鼠。

  课件提问:想一想9只鞋子能分给几只小松鼠?

  (2)动手分一分

  过度:我们也像刚才一样分一分。

  课件出示活动要求:请拿出学具:9张鞋子图片。

  1.同桌两人摆一摆、分一分。

  2.分完后,和同桌说一说分的过程。

  3.说完后,把学具收起来。

  师:谁来读一读?

  师:请拿出学具,边分边说,开始。

  生操作,师巡视,并问:你为什么这样分?

  (3)生展示分法

  师:哪一组来帮我分一分?

  提问:你要怎么分?

  预设:把4只鞋子分一份。

  分好第一堆之后,师提问:还能再分吗?为什么?

  预设:剩余的鞋子数比1只松鼠的脚只数要多,我们就继续分。

  分到最后只剩下2只鞋子之后,

  追问:还能再分吗?为什么?

  预设:剩下的2比4只少,不能再分了。

  师评:谁明白了他的意思?

  预设:1只松鼠需要4只鞋子,而剩下2只鞋子就不够分了。

  师评:谁想再来说一说?

  预设:剩下的鞋子只数比一只松鼠不得只数少,就不能再分了。

  师评:你说的真清楚,请坐。

  (意图:深刻理解什么时候能继续分,什么时候不能分。)

  (4)说过程

  过度:回忆刚才分的过程,谁能把分的过程完整地说一说?

  预设:我们把9只鞋子,每4只分一份,可以分给2只小松鼠,还剩下1只鞋子。

  师:你真是一个善于总结的孩子。

  课件出示完整的表述:把9只鞋子,每4只鞋子分一份,可以分给2只松鼠,还剩下1只鞋子。

  (5)写算式

  师:你能也用一道算式表示刚才分的过程和结果?

  师巡视不同的方法,并询问不同算式表示的意思。

  抽取不同算式展示

  预设1: 9÷4=2(只)还剩1只

  追问:你是怎么想的?

  预设:1只小松鼠有4只脚,分给2只小松鼠之后,就分走了8只鞋子,本来有9只

  鞋子,就还剩下1只鞋子。

  师评:你们听懂了吗?有没有什么问题?

  师:你呢,给大家介绍一下你的想法吧。

  预设2:9÷4=2……1

  追问:你是怎么想的?

  预设:把9只鞋子,每4只分一份,就用除法算式9÷4,分的结果是分给了2只松鼠,就把2写在后面,还剩下1只鞋子就在最后面写上1.

  师评:有没有问题想问他?

  (学生的两种算式在描述过程中,根据学生的4只鞋子分一份,就把4只鞋子图片圈起来)

  师:这两个算式,哪一个更能表示出分的过程和结果?为什么?

  师评:的确,刚才我们是把9只鞋子,每4只鞋子分一份,就用算式9除以4(板书:9÷4),结果分了1个4,2个4,分给2只小松鼠之后(边说边圈出2份,并板书2只),还剩下1只鞋子,我们就在2只松鼠的后面写上1只,中间我们用6个小圆点隔开。

  板书算式:9÷4=2(只)……1(只)

  (6)揭示课题

  过度:观察2到算式,同样都是除法,这一个算式和以前学过的除法算式有什么不同?

  预设:有剩余的数。

  师:你还记得除法算式中每一个数的名称吗?9叫做(被除数),4叫做(除数),2叫做(商),那这里的2叫做什么呢?

  预设:余数。

  师红笔板书:余数

  提问:这个算式你会读吗?我们一起来试一试。

  师生齐读:9除以4等于2只余2只。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这样有余数的除法(手指算式)。

  张贴课题:有余数的除法。

  4.余数性质:余数<除数

  (1)脱离实物,半抽象思考

  过渡:分9只鞋子遇到了余数,爱动脑的小百足虫就开始想了:那把10只鞋子、11只鞋子分给小松鼠的情况是怎样的呢?(停顿5秒)

  师:请同学们拿出“学*卡”圈一圈、填一填。

  师:谁来汇报一下你成果?

  预设:10只鞋子,每4只一份,可以分给2只小松鼠,还剩余2只鞋子。

  师:用哪一个算式?

  预设:10÷4=2(只)……2(只)

  板书算式。

  追问:为什么余数2不能再分?

  预设:1只松鼠有4只脚,而剩下的2只鞋子不够再分了。

  师:说的真清楚,剩余的数比一只松鼠的脚的只数(手势指到4)少,就不能再分了。

  提问:那分11只鞋子的算式怎么列?

  预设:11÷4=2(只)……3(只)(师板书)

  师评: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预设:……

  (3)探索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提问:请大家认真观察分:9只鞋子、10只鞋子、11只鞋子时的余数,猜想分12只鞋子时,余数可能是?

  预设:余数是4.

  师:有不同意见吗?

  预设:没有余数。

  师评:那我们就来分分看。

  出示课件分12只鞋子(正好分完 没有剩余)。

  提问:谁来帮助列算式:

  预设:12÷4=3(只)(师板书算式)

  追问:之前分9、10、11时,都产生了余数,分12只鞋子怎么就没有余数了?

  预设:因为12÷4刚好够除,三四十二。

  师评:他用了口诀来解决这个问题,不错,还有其它的想法吗?

  预设:如果剩余4只鞋子的话,就可以再分给一只松鼠。

  追问:谁听明白了?

  请人重复:剩下的数等于4时,可以再分给1只松鼠。

  追问:也就是余数能不能等于4?

  预设:不能等于4.

  追问:那余数能大于4吗?比如余数能不能等于5?

  预设:大于4只鞋子,也可以再分给一只松鼠。

  提问:余数不能大于4,也不能等于4,也就是说余数必须?

  预设:余数必须小于4.

  师板书:余数必须小于4.

  过度:当我们4个4个分的时候,余数必须小于4,如果除数是6,,6个6个分,余数就?如果除数是8,8个8个分,余数就?(出示课件:一堆鞋子分给:蚱蜢、蜘蛛)

  预设:余数必须小于6,余数必须小于8.

  师:看来余数跟算式中的什么数有关?是什么关系?

  预设:余数必须小于除数。

  师擦掉4,板书除数。

  师:我们一起来把你们重大的发现读一读。

  生齐读:余数必须小于除数

  5.巩固提升

  过渡:你们这么爱动脑筋,百足虫太喜欢和你们交朋友了!

  师:于是百足虫打算把9只铅笔,每人分2只。可以分给()人,还剩()只。

  追问:为什么商和余数的单位不一样?

  预设:……

  师:小百足虫突然想到今天妈妈给自己买了很多山楂,于是它打算把17个山楂*均分给3只小刺猬,每只小刺猬分()个山楂,还剩()个山楂;请你拿出“学*卡”圈一圈、填一填。

  师:谁来展示一下你的分法?

  预设:……

  过渡:看来大家都是爱动脑的好孩子,下面百足虫想考考我们大家的眼力,大家有信心吗?请看大屏幕……

  课件出示:不计算,运用余数与除数的关系判断计算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14÷4=2……6( )

  (2)18÷5=2……8( )

  (3)21÷3=7 ( )

  (4)27÷4=5……7( )

  过渡:看来大家的眼力也不错,百足虫想跟我们一起玩一个小游戏,大家愿意吗?

  师:请看游戏规则:大家一起唱“找、找、找朋友,找到一个好朋友……”

  (1)7人 2人一组

  (2)15人 4人一组

  师在黑板上记录:_____人一组 剩余_____人

  师:大家玩的开心吗?请大家观察老师记录的:“每组人数”与“剩余人数”,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剩余人数必须小于每组人数。

  6.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和百足虫一起学*了数学知识,你学的开心吗?为什么?

  预设1:我知道了怎么写有余数的除法。

  预设2:余数必须小于除数。

  ……

  师评:孩子们,你们都有了这么多数学知识的收获,真是不简单,那你想对绘本中的主人公小百足虫说点什么?

  预设1:善良,因为它把鞋子送给自己的朋友。

  师评:懂得分享的孩子,一定能交到更多的朋友,不过老师觉得你们也很善良,因为你们都积极思考,帮助百足虫解决了余数这个难题。

  ……

  师小结:百足虫真是一个善于分享的好孩子,不过老师也必须我ini门送去大拇指,因为你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在绘本故事中发现了数学问题,而且勇敢地解决了今天的数学问题。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骄傲!

  老师希望在今后的生活中,你们也能像今天一样,带着数学的眼光去发现更多的数学问题,并积极的思考和解决问题。本节课就上到这里,孩子们再见!


小学数学二年级《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菁华3篇)(扩展7)

——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菁华3篇)

  一、指导思想:

  努力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根据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使学生体会数学与大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理解数学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和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进而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知识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二、学生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小朋友经过了一年的数学学*活动,对数学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以及学**惯等相对来说已有了较大的转变;完成作业情况也较好,大部分同学作业清楚,态度端正,对数学表现出了较大的兴趣。不过还有一小部分同学由于学**惯、学*方法以及其自身的种种原因,尚不能主动地参与数学学*活动,学起数学来感觉还是有点累。

  三、教材总体分析:

  这册教材的教学内容有:用1~9的乘法口诀算表内乘法;

  除法的初步认识;用乘法口诀求商;时、分、秒的认识;*面图形的认识;认识东、南、西、北等方向,从不同方位观察同一种物体,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线段的直观认识;认识长度单位米、厘米,用尺量线段的长度;统计与概率和实践活动。

  四、学期教学目标:

  根据数学学科特点,遵循学生学*数学的心理规律,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让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一)数与代数

  1、通过“数一数”等活动,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乘法算式的过程,体会乘法的意义;从生活情境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初步感受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经历2∽5和6∽9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形成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惯和初步的推理能力;能正确运用口诀计算表内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3、通过大量的“分一分”活动,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除法算式的过程,体会除法的意义;从生活情境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除法解决的问题,体会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用除法口诀求商,体会乘法与除法的互逆关系。

  4、通过“时、分、秒”的学*,初步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良好*惯;在实际情境中,认识时、分、秒,初步体会时、分、秒的实际意义,掌握时、分、秒之间的进率;能够准确地读出钟面上的时间,并能说出经过的时间。

  (二)空间与图形

  1、体验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通过观察活动,初步发展空间观念。

  2、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知道地图上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从而发展空间观念。

  (三)统计与概率

  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能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并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在简单的猜测活动中,初步感受不确定现象,体验有些事件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四)实践活动

  在从事“节日广场”“趣味运动会”以及“小调查”等活动的过程中,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发展解决问题和运用数学进行思考的能力,感受数学之间的联系;在与同伴合作和交流的过程中,发展数学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五、方法与措施:

  1、继续加强学*常规和学**惯的培养,比如认真审题和计算、重视验算、规范书写格式等的教育。

  2、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学*数学。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数学。如:组织学生进行“数一数”的活动,帮助学生体验乘法的含义;开展“分一分”的活动,在大量*均分的过程中,体验除法的含义,等等。

  3、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帮助学生积累参加数学活动的经验。在具体的数学活动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与同伴进行交流。同时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分工合作,以提高数学活动的纪律。

  4、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以及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册教材提供了很多要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的实际问题,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些素材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教材中还安排了一些实践活动,如“找一找生活中哪些问题可以用乘法解决,哪些问题可以用除法解决,并与同伴说一说”,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5、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根据学科特点,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有机地进行思想品德教学和相关思想的渗透。

  6、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教学中,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根据本班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确定合理的教学起点和重点,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生活经验选择适当的教学素材创设教学情境,同时,适时地记录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以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

  7、加强对学困生的辅导和优等生的培养。采取生生互帮与教师辅导相结合、数学学*与其他学科学*相结合的方式,多角度、多层面的对学困生进行辅导。

  一、指导思想

  努力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根据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使学生体会数学与大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理解数学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和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进而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知识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二、情况分析

  二年级的小朋友经过了一年的数学学*活动,对数学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以及学**惯等相对来说已有了较大的转变;完成作业情况也较好,大部分同学作业清楚,态度端正,对数学表现出了较大的兴趣。不过还有一小部分同学由于学**惯、学*方法以及其自身的种种原因,尚不能主动地参与数学学*活动,学起数学来感觉还是有点累。

  三、总体目标:

  根据数学学科特点,遵循学生学*数学的心理规律,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让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四、具体目标

  (一)、数与代数

  1、通过“数一数”等活动,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乘法算式的过程,体会乘法的意义;从生活情境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初步感受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经历2∽5和6∽9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形成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惯和初步的推理能力;能正确运用口诀计算表内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3、通过大量的“分一分”活动,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除法算式的过程,体会除法的意义;从生活情境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除法解决的问题,体会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用除法口诀求商,体会乘法与除法的互逆关系。

  4、通过“时、分、秒”的学*,初步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良好*惯;在实际情境中,认识时、分、秒,初步体会时、分、秒的实际意义,掌握时、分、秒之间的进率;能够准确地读出钟面上的时间,并能说出经过的时间。

  (二)、空间与图形

  1、体验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通过观察活动,初步发展空间观念。

  2、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知道地图上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从而发展空间观念。

  (三)、统计与概率

  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能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并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在简单的猜测活动中,初步感受不确定现象,体验有些事件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四)、实践活动

  在从事“节日广场”“趣味运动会”以及“小调查”等活动的过程中,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发展解决问题和运用数学进行思考的能力,感受数学之间的联系;在与同伴合作和交流的过程中,发展数学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五、具体措施

  1、继续加强学*常规和学**惯的培养,比如认真审题和计算、重视验算、规范书写格式等的教育。

  2、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学*数学。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数学。如:组织学生进行“数一数”的活动,帮助学生体验乘法的含义;开展“分一分”的活动,在大量*均分的过程中,体验除法的含义,等等。

  3、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帮助学生积累参加数学活动的经验。在具体的数学活动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与同伴进行交流。同时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分工合作,以提高数学活动的纪律。

  4、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以及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册教材提供了很多要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的实际问题,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些素材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教材中还安排了一些实践活动,如“找一找生活中哪些问题可以用乘法解决,哪些问题可以用除法解决,并与同伴说一说”,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5、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根据学科特点,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有机地进行思想品德教学和相关思想的渗透。

  6、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教学中,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根据本班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确定合理的教学起点和重点,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生活经验选择适当的教学素材创设教学情境,同时,适时地记录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以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

  7、加强对学困生的辅导和优等生的培养。采取生生互帮与教师辅导相结合、数学学*与其他学科学*相结合的方式,多角度、多层面的对学困生进行辅导。

  一、教材简析:

  本单元主要教学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两步计算式题,以及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十多少的实际问题。

  1、教学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对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100以内加、减法的算理与算法,形成计算技能,发展运算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

  2、教学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之前,引导学生通过操作解决把两个数量调整为同样多的实际问题,帮助他们重温“求相差数”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进一步体会两个数量相差关系的本质,初步感受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也为进一步理解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十多少的数量关系作准备。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列竖式正确计算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掌握比较简便的竖式书写方法,并能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择笔算和口算。

  2、 使学生经历从现实情境中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并掌握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能正确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并培养初步的观察、分析和比较能力,以及有条理表达的能力,感受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3、使学生在参与数学学*活动的过程中,初步养成独立思考的*惯,体验学*成功的快乐,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教学重点:

  正确计算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理解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十多少的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

  四、教学难点:

  根据算式的特点合理、灵活地选择笔算和口算方法,理解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十多少的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

  五、教学关键:

  1、结合现实情境引入具体的计算问题,引导学生自觉实现知识迁移。

  2、合理安排教学活动的基本线索,为学生自主探索和选择计算方法提供足够的空间。

  3、适当统一竖式的写法,避免混淆。


小学数学二年级《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菁华3篇)(扩展8)

——数学二年级上册观察物体教案范文10份

  教学内容:

  观察物体,教材第90——91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实际的观察、比较,初步体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并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地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2、使学生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

  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形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

  体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

  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知,形成表象。

  1、分别出示教室前、后两张照片。

  提问:这是什么地方?这一张呢?为什么拍出来的两张照片不一样呢?

  请仔细观察两张照片,说说为什么不一样?

  小结:因为拍照的人站的位置不一样,所以拍出来的照片不一样。

  2、揭题:今天我们就要学*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物体。

  (板书:观察物体)

  二、游戏活动,加深体验。

  1、游戏:画图形。

  方法:以四人为一组,分别围坐在桌子的四面,在桌子的中间放一个水壶,每人把自己看到的画下来。

  学生自己活动,交流所画图形,并换位观察、体验。

  小结:由于观察位置的不同,看到的形状可能不一样。

  2、游戏:找图片。

  方法:组长转动水壶,使把手正对着一个小朋友,每人根据自己看到的找出一幅画,组长再转动水壶,重新寻找,过程同上。

  3、游戏:找位置。

  方法:请组长把四幅图片合在一起,打乱顺序,然后给组里的每一个小朋友发一张,学生根据自己手里的`图片找一找自己的位置,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师生互动,进行相应的评价。

  三、实践巩固,提升能力。

  1、连一连:课本第90页。

  学生先看图想一想每个小朋友看到的小猴会是什么样的,再独立连一连,集体交流时说说自己的想法。

  2、“想想做做”第1 题,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进行判断,指名说说理由。

  3、完成“想想做做”第2 题,完成后全班交流订正。

  小结:今天我们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了物体,知道由于观察位置的不同,所看到的情况是不一样的。

  四、拓展延伸,引导观察。

  生活中有许多物体,小朋友课后可以自己找一些物体,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看看会看到哪些不同的样子?把你看到的情况画下来。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初步体会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并学会根据看到的不同形状正确判断观察者所在的位置。

  2、通过多种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主动探索的精神,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观念,运用数学进行交流的能力,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帮助学生树立从小仔细观察事物、认真思考的好*惯。

  教学重点:

  体验到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

  辨认从不同侧面观察到的物体形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诱趣激学

  1、师:孩子们,今天有这么多的老师来听我们的课,你们紧张吗?(紧张;不紧张),那请转过身去,举起你们的右手,向老师们打个招呼:(老师们好!)再举起你们的左手向老师们问好;(老师们好)举起你们的双手,高呼(欢迎你们!)。好,孩子们真乖!请转过身来,坐下。

  师:同学们,你们见过大象吗?是在哪见过的。

  有四个盲人,他们也想知道大象长得什么样子,让我们来听一听盲人摸象的故事吧。

  小朋友们,他们摸到的是几只大象吗?那为什么得出的结论不一样呢?他们分别是从大象的那一面摸到的?

  请看大屏幕(课件展示大象图),请同学们分别说出这是从大象的哪一个位置所看到的图形?

  (板书:前面-后面-侧面。)

  2、掲题:虽然都是一只大象,但因为观察的位置不同,看到的形状也就不同,今天我们就来学*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板书:观察物体)

  师:四个盲人因为只摸到了大象的'一部分,所以把大象说成了萝卜,扇子、柱子和绳子。那我们在观察物体的时候也会出现这种情况吗?

  二、 观察物体,顺思导学

  1、 确定方位。

  师:下面我给每个小组分发一位新成员——储钱罐,你们喜欢吗?那就请它们分别坐在你们位置的中央。下面请坐在储钱罐前面的小朋友向我挥挥手;请坐在储钱罐后面的小朋友挥挥手;左面的呢?右面的呢?(——意在让学生分清前后左右。)

  师:我知道了,你们就分别坐在储钱罐的前后左右。

  2、 观察储钱罐。

  (1) 在自己座位上观察。

  师:从你这个位置上看到了储钱罐的什么?

  学生汇报

  师:其他同学观察的结果也是这样吗?有补充吗?

  (2) 交换位置再观察

  师:刚才你们在自己的位置上观察了可爱的储钱罐,现在咱们换换位置再观察。好吗?储钱罐前面和后面的同学换换位,左面和右面的同学也换换位。准备好,轻轻地换。(学生起身换位。)

  师:现在你又在储钱罐的哪边?仔细观察,你看到的储钱罐是什么样子的?

  学生汇报

  师:我想采访坐在储钱罐前面和后面的同学,现在的位置看到的储钱罐和你刚才看到的一样吗?

  学生汇报

  师:哪儿不一样呢?

  师:哦,从前面和后面看储钱罐是不一样的。请问储钱罐左边和右边的同学,你们可要仔细看了,你刚才看到的和现在看到的相同吗?

  学生汇报

  预设:有的同学会说一样,有的同学会说完全不一样

  出现矛盾冲突时,学生再次观察储钱罐左右两边,并在组内讨论。

  小结:从左边和右边观察储钱罐是不是一样呢?(学生齐声:不一样!)你们从细节观察并解决了问题,好样的!从储钱罐的前面和后面看是不一样的,从左边和右边看也是不一样的。

  从前后左右观察小猪

  师:咱们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只能看到储钱罐的一个面,要是能看到储钱罐的前后左右四个面,那才过瘾呢!有什么好办法吗?在小组里讨论后,试一试

  方案一:到其他几个同学的位置上看看

  方案二:人走一圈的办法太麻烦。我们可以让储钱罐转一圈,我们只要坐在位置上就可以看到它的前后左右了。

  学生尝试操作

  师:好的,每转一个方向停一下,看清楚了吗?这两种方法都很好,可以围着储钱罐转一圈,也可以让储钱罐转一圈,小组商量定下一种,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开始观察。

  (伴随着轻柔的音乐,学生进行观察活动。)

  师:同学们从前后左右再次观察了储钱罐,你们看到的一样吗?(不一样。)为什么?

  学生汇报

  师:从不同的位置看到的储钱罐是不一样的。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

  三、 分层练*,应用促学

  1、 刚才你们观察得真仔细,老师特别高兴。老师也给赵亮、王丽、江铃、丁一四位同学一个礼物,大家看。(课件展示茶壶图)你能很快说出这些图分别是谁看到的吗?说说理由。(小组讨论,各抒己见,汇报交流)

  2.小游戏:考考大家,比比谁的反应快。我说动作你来做。

  ①伸左手,伸右手,左手拉右耳,右手拉右耳

  ②老师和大家一起做。出左手,老师的怎么和大家不一样?老师做错了吗?那大家做错了?那为什么我们不一样?那你知道老师的右边是那边吗?左边呢?前面呢?后面呢?

  ③那我换个方向站,你还能指出我的前后左右吗?这样站呢?那我想和大家的前后左右一样我该怎么站呢?

  3、孩子们,你能说出你的位置前后左右的同学吗?你看到的又是同学的哪一面呢?(指名回答)

  师:孩子们真聪明!那现在翻开你们的课本第48页,做一做课堂活动吧。请认真观察,并连线。

  学生汇报交流。(课件展示)

  四、总结反思

  今天,我们学*了什么?(观察物体)我们主要从哪些位置观察的?(前面、后面和侧面)还可以从其他的位置观察物体吗?(上面、下面。。.)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向观察到的物体形状一定不一样吗?(不一定)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节课的练*,使学生能正确辨别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让学生知道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不一样。

  2、使学生感受对称美、渗透美育。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学法指导:

  学生活动与教师指导相结合

  教具学具:

  每人准备一面小镜子。

  教学过程:

  一、复*回顾

  说一说本单元学*了那些知识?

  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你知道了什么?

  二、分层练*

  1、练*十六1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说说你是怎么做的?

  (3)通过这道题的练*你知道了什么?

  2、练*十六第2题。

  判断下面三幅图分别是在什么位置看到的?把相应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3、练*十六第3题。

  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数学书,分别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

  然后再书上连线。

  4、练*十六第4题。

  观察老师准备的图片,分别看看是在哪个位置拍的`,把相应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5、练*十五第5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说说你是怎样判断的?

  三、课堂总结

  通过做练*你学到了什么?

  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不一样。

  以后再观察物体的时候,要多从几个方向看一看。

  四、课堂检测

  再往桌面上摆一个立方体,让生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1)看到的形状与上次一样吗?如果不一样,请说出看到的具体形状?

  (2)分别把你所看到的形状画下来教师逐个检查。

  教学内容:

  观察物体,教材第90——91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实际的观察、比较,初步体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并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地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2、使学生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

  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形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

  体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

  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知,形成表象。

  1、分别出示教室前、后两张照片。

  提问:这是什么地方?这一张呢?为什么拍出来的两张照片不一样呢?

  请仔细观察两张照片,说说为什么不一样?

  小结:因为拍照的人站的位置不一样,所以拍出来的照片不一样。

  2、揭题:今天我们就要学*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物体。

  (板书:观察物体)

  二、游戏活动,加深体验。

  1、游戏:画图形。

  方法:以四人为一组,分别围坐在桌子的四面,在桌子的中间放一个水壶,每人把自己看到的画下来。

  学生自己活动,交流所画图形,并换位观察、体验。

  小结:由于观察位置的不同,看到的形状可能不一样。

  2、游戏:找图片。

  方法:组长转动水壶,使把手正对着一个小朋友,每人根据自己看到的'找出一幅画,组长再转动水壶,重新寻找,过程同上。

  3、游戏:找位置。

  方法:请组长把四幅图片合在一起,打乱顺序,然后给组里的每一个小朋友发一张,学生根据自己手里的图片找一找自己的位置,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师生互动,进行相应的评价。

  三、实践巩固,提升能力。

  1、连一连:课本第90页。

  学生先看图想一想每个小朋友看到的小猴会是什么样的,再独立连一连,集体交流时说说自己的想法。

  2、“想想做做”第1 题,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进行判断,指名说说理由。

  3、完成“想想做做”第2 题,完成后全班交流订正。

  小结:今天我们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了物体,知道由于观察位置的不同,所看到的情况是不一样的。

  四、拓展延伸,引导观察。

  生活中有许多物体,小朋友课后可以自己找一些物体,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看看会看到哪些不同的样子?把你看到的情况画下来。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物体,观察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并通过观察和空间想象判断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形状。

  2.初步渗透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使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物体,观察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并通过观察和空间想象判断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形状。

  教学工具:三个玩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今天咱们一起来学*怎样观察物体。在学*新课之前,我们先来看个故事。(电脑演示“盲人摸象”的故事情节)你们知道路旁的人为什么笑吗?

  生:盲人摸到的分别是大象的牙齿、耳朵、腿和尾巴。 (他们摸到的是大象的一个部分。 )

  师:对,盲人摸的是大象的一个部位,所以都说不准大象的全貌。

  二、观察实物,传授新知

  师:了解一个物体的全貌,除了用摸,还有什么方法?

  生:可以用看的方法。 生:可以用观察的方法。

  师:请同学们坐在自己的位置上观察桌面上的小汽车,然后说一说你看到的是小汽车的什么部位。

  (生通过观察,在小组内自由述说自己看到的小汽车部位)

  生:我看到的是小汽车的车头。(该生拿起小汽车指着说)

  师:其余小组也是看到小汽车车头的同学请站起来。(生一一站起来)

  生:我看到的是车尾。 生:我看到的是车的左侧面。 生:我看到的是车门。 ……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屏幕显示三个小朋友在不同位置观察小汽车的情境,并给出三幅不同形状的图形),小刚他们也在观察小汽车,他们看到的是小汽车的什么部位,是第几幅图呢?

  生:(充分讨论交流后)小刚在车的前面看到车头,是第一幅图;小红看到的是车的侧面,是第三幅图;小强在车的后面,看到的是车尾,是第二幅图。

  师:这几个小朋友站的位置相同吗?看到小汽车的形状一样吗?

  生:他们站的位置不同,看到的形状也就不一样。

  师:小红想到高处去看看小汽车,于是她乘热气球飞上天空。(屏幕显示小红乘热气球飞上天空的情境和三幅不同形状的图形)她现在是从什么位置观察小汽车的?

  生:小红是从上面观察小汽车的。

  师:她看到的是什么形状呢?请选择正确的图形。

  生:(独立思考后,全体学生举手示意)小红看到的是第二幅图。

  师:第二幅图中的大、小长方形是小汽车的什么部位?

  生:(通过观察汽车实物)小长方形是车顶,大长方形是车的身子。

  师:除了从上面观察小汽车,还可以从什么位置去观察呢?

  生:可以从下面观察小汽车。

  师:请拿起小汽车,从下面观察,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生自由活动观察)

  生:我看到了车轮。 生:我看到了车底。

  师:通过刚才的学*,谁来说说我们怎样去观察一个物体。

  生:从物体的前、后、左、右、上、下面去观察。 生:可以从不同的位置去观察物体。

  师: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看到的形状是怎么样的?

  生:从不同的位置去观察,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三、分层练*,巩固提高

  师:同学们观察得非常仔细,大家都知道了怎样去观察物体,那么请你们来认一认(屏幕显示物体其中的一个侧面),这是什么物体? 生:这是一架飞机。

  师:同学们判断得真准确。你们看到的是飞机的什么面? 生:是飞机的前面。

  师:(将飞机转动一个角度)这又是飞机的哪个面? 生:这是飞机的后面。

  师:那你们知道飞机的左翼和右翼在哪里吗?请你们用小手来表示。 (生把左、右手举起来表示飞机的左翼和右翼)

  师:同学们都知道飞机的左右翼了,那你们来观察(继续转动飞机),这又是飞机的哪个面?

  生:这是飞机的右面。

  师:对。那这是飞机的哪个面(继续转动飞机)? 生:(全体回答)这是飞机的左面。

  师:同学们都说对了。(屏幕显示另一个物体的侧面)这又是什么物体? 生:这是洗衣机。师:你们都同意吗? (全体学生点头示意)

  师:这又是什么物体呢?(屏幕里显示一个动物的背面图)生:这是一只鸭子。 生:是一只鹅。

  师:我们来认一认,这到底是什么动物。(把动物换个角度) 生:(观察后)原来是一只鸭子。

  师:我们再来猜一猜,这是什么呢?(屏幕显示手提电脑的背面图)请大家分小组讨论一下。

  生:这是沙发。 生:这是黑板。 ……

  师:大家都发表了自己的意见,但意见不太一致。你们能想出什么好方法,让大家知道这究竟是什么物体吗? 生:(沉默一会儿)转转物体。

  师:就按你们说的方法。(转动物体,出现不同角度) 生:是手提电脑。

  师:在观察物体时,要注意什么? 生:不能只看一个面。 生:要从不同位置去观察。

  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准确,观察物体要全面,要从不同角度、不同的位置去观察,不然就会闹出“盲人摸象”的笑话。下面,请同学们用刚刚说的观察方法从不同的位置观察桌面上的茶壶,把看到的形状用动作表示出来。

  (生分小组进行活动,从不同位置观察的学生用不同的'动作演示给小组的其他同学看,教师巡视,组织、指导学生)

  师:有4个小朋友也在观察茶壶。(屏幕出现4个小朋友在不同的位置观察茶壶,并在旁边画有4幅不同形状的图形)他们看到的是哪幅图,请同学们边小组讨论边连线。

  生:戴头花的小女孩看到的是第一幅图。 生:短头发的女孩看到的是第三幅图。

  生:穿绿衣服的男孩看到的是第四幅图。

  师:还可以怎样观察? 生:从上面和下面观察。

  师:看到的又是什么形状? 生:(分小组观察)从上面看到的是茶壶盖、茶壶嘴和壶把,从下面看到的是壶底。

  师:大家观察得都很仔细。同学们,你们喜欢画画吗?(出示一座小房子实物)请大家观察这座小房子,把从不同位置看到的房子的形状画下来。

  (生分小组离开位置进行绘画活动。活动结束后,教师展示学生画得好的作品)

  四、布置作业:随堂练*

  美丽的对称图形(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 使学生初步认识对称物体的特点。

  2、通过操作,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通过观察、讨论、创作使学生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美,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

  教具准备:

  1、教师准备剪刀,蜡光纸。

  2、学生准备剪刀,蜡光纸,各种已学过的*面图形(同桌合一套),小树、衣服图形。

  教学过程:

  一、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

  1、电脑出示轴对称图形:蝴蝶、红心、书、树叶、剪刀、天*。

  2、初步感知:

  (1)教师:这些图形好看吗?你能说说这些图形有一个怎样的共同特征吗?

  (2)教师:通过观察,我们发现这些图形的左右两部分或者上下两部分是完全一样的,结论:这些图形的两部分都是完全一样的。

  二、揭示课题:

  1、教师:这些图形都有一个共同的名称,叫对称图形。同时出示课题:对称图形。

  2、教师: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对称图形。

  三、认识对称图形:

  1、发现特征:

  (1)教师:松树图和衣服图是轴对称图形吗?你们是怎么想的?

  (2)学生交流,并及时揭示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A这两个图形都是轴对称图形。可以通过对折来验证。

  B对折后发现折痕两侧的图形是完全一样的,并且完全重合。

  2、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揭示概念,并由电脑显示:

  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就是对称图形。

  3、举例找生活中的对称图形和物体:

  (1)教师:我们现实生活中有很多物体是对称的,你能举例说说吗?

  (2)进行交流,学生可能说到的有:人体表面、脸、衣服、鞋子、黑板的表面、讲台、课桌、窗、门、汽车、飞机等等。

  四、认识对称轴:

  1、教师提问:怎样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呢?(看它对折后能不能完全重合)

  2、教师:这条折痕所在的直线是很重要的,因此人们给它起个名字叫“对称轴”。

  3、找出对称轴:

  (1)指一指小树图和衣服图中的对称轴各是哪一条?

  (2)指出第一部分中各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并由电脑显示。

  五、判断轴对称图形、找出对称轴:

  1、*面图形:

  (1)教师:我们已经认识了很多*面图形,大家一起来找找“做一做”中的这些图形中有哪些是对称的?

  (2)是对称图形的画出他们的对称轴

  2、练*:

  教师:我们每天都要接触数字0、1、2、3、4、5、6、7、8、9,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数字中哪些是轴对称的,它们的对称轴各有几条。

  要求学生独立进行判断,然后再进行交流验证。

  六、创作轴对称图形:

  1、练*十五第3题

  你能按对称轴画出另一半吗?

  2、即兴创作:

  教师:我们生活中有很多东西都是轴对称的,刚才同学们已经举了很多例子了,我想大家肯定也希望自己能像设计师一样,用灵巧的双手来创造美丽的轴对称图形来,是吗?

  (1)教师示范创作:将事先准备的彩纸拿出,对折后剪“雪人”。

  教师:大家可以像老师一样剪;更可以发挥你们的想象力,创作其它的作品。老师相信同学们的作品会比老师的更美、更漂亮。

  (2)教师播放旋律优美的音乐,学生进行创作。

  (3)优秀作品展览。

七、课堂总结

  教师:今天大家创作的图形都有一个怎样的共同名称呢?你能说说对称图形都有怎样的共同特征吗?你还有什么要向大家说的吗?

  教师:轴对称图形真的很美丽,因此被广泛运用于服装、家具、交通工具、建筑等各方面的设计中。老师希望大家能在新年来临之际,能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把我们环境布置更美丽!

  八、布置作业:课后四人小组合作,创作对称图形

  镜像对称(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观察直观图,再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能直观分析对称的两边图形有什么关系。

  2、通过活动使学生体会镜像对称的性质:照镜子时,物体与像的上下、前后相对位置相同,左右相对位置正好对换。

  教学重点、难点:

使学生通过观察直观图,再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能直观分析对称的两边图形有什么关系。

  教学工具:

1、教师准备数字卡片,时钟,一面大镜子

  2、学生准备小镜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在舞蹈房上数学课,大家一定觉得很奇怪。不过,听完老师的一个故事以后,你们就会明白,为什么要到舞蹈房来上课。

  故事:从前,森林里住着一只大老虎,他可凶了,见着小动物就要吃他们。有一天,一头小羊在森林里迷路了,他走啊走啊,谁知道遇到了这只大老虎。老虎恶狠狠的对小羊说:“我要吃了你!” 这时,小羊急中生智,对老虎说:“老虎先生,您不能吃我,因为我正要到另一头老虎先生的家里去,他也要吃我。“老虎一听,气坏了:“什么?你带我去找他,我要给他点厉害瞧瞧!” 小羊把老虎带到了一条河边,指着河里的“老虎”说:“你看,他就在哪儿呢!”老虎一听,朝河里看去,果然有一只大老虎在“恶狠狠”的盯着他,老虎“啊呜”一声扑过去,掉进河里,被活活的淹死了。

  二、初步感受

  师:同学们,老虎看到的究竟是什么?生:是他自己的倒影。

  师:对!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就可以看见这种现象,看到“一模一样”的自己,你能举个例子吗?生:走在街上,橱窗里;镜子里;擦的很亮的家具里;河里;玻璃窗里……

  师:大家说的都对,现在请大家看前面的这一面大镜子,你能告诉老师你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我看到了老师;……

  师:现在请注意看镜子里的老师,老师向前走一步,镜子里的“老师”怎么样?

  生:也向前走一步。

  师:我向后退一步呢?生:镜子里的老师也向后退一步。

  师:现在我左手拿笔,右手拿纸,镜子里的老师左手拿什么?右手拿什么?

  生:两种意见:①左手拿笔,右手拿纸

  ②右手拿笔,左手拿纸

  师:现在出现了两种意见,那么好,我请出两个同学作为两种意见的代表,来玩一个游戏,一个做自己,另一个做镜子里的人。

  (游戏结束后)

  师:现在我们在来判断一下,镜子里的老师左手拿什么?右手拿什么?

  生:左手拿纸,右手拿笔

  师:所以,镜子里面的和镜子外面的前后—(相同)左右—(相反)那么上下呢?(相同)

  三、巩固练*

  1.练*十五第5题

  哪个是你在镜子里看到的样子?圈出来反馈纠正

  2.看镜子说数字

  1) 上一个同学,看着镜子报数字:1,5,7,2,8,0,9,4,3,6

  2) 位数:23,45,25,87,47,16,90,57,58

  3.完成练*十五看镜子写数字

  4.看镜子写时间,反馈

  四、布置作业:

玩镜面游戏;随堂练*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节课的练*,使学生能正确辨别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让学生知道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不一样。

  2、使学生感受对称美、渗透美育。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学法指导:

  学生活动与教师指导相结合

  教具学具:

  每人准备一面小镜子。

  教学过程:

  一、复*回顾

  说一说本单元学*了那些知识?

  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你知道了什么?

  二、分层练*

  1、练*十六1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说说你是怎么做的?

  (3)通过这道题的练*你知道了什么?

  2、练*十六第2题。

  判断下面三幅图分别是在什么位置看到的?把相应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3、练*十六第3题。

  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数学书,分别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

  然后再书上连线。

  4、练*十六第4题。

  观察老师准备的图片,分别看看是在哪个位置拍的,把相应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5、练*十五第5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说说你是怎样判断的'?

  三、课堂总结

  通过做练*你学到了什么?

  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不一样。

  以后再观察物体的时候,要多从几个方向看一看。

  四、课堂检测

  再往桌面上摆一个立方体,让生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1)看到的形状与上次一样吗?如果不一样,请说出看到的具体形状?


小学数学二年级《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菁华3篇)(扩展9)

——小学二年级数学《观察物体》教案通用10篇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节课的练*,使学生能正确辨别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让学生知道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不一样。

  2、使学生感受对称美、渗透美育。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学法指导:

  学生活动与教师指导相结合

  教具学具:

  每人准备一面小镜子。

  教学过程:

  一、复*回顾

  说一说本单元学*了那些知识?

  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你知道了什么?

  二、分层练*

  1、练*十六1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说说你是怎么做的?

  (3)通过这道题的练*你知道了什么?

  2、练*十六第2题。

  判断下面三幅图分别是在什么位置看到的?把相应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3、练*十六第3题。

  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数学书,分别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

  然后再书上连线。

  4、练*十六第4题。

  观察老师准备的图片,分别看看是在哪个位置拍的,把相应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5、练*十五第5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说说你是怎样判断的?

  三、课堂总结

  通过做练*你学到了什么?

  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不一样。

  以后再观察物体的时候,要多从几个方向看一看。

  四、课堂检测

  再往桌面上摆一个立方体,让生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1)看到的形状与上次一样吗?如果不一样,请说出看到的具体形状?

  (2)分别把你所看到的形状画下来教师逐个检查。

  教学目标

  1、通过不同角度观察同一个物体,体验角度不同,看到的物体不同,初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2、通过观察各种物体,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1、角度不同,看到的物体形状不同,初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2、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

  小象的玩具模型,图涂有不同颜色的长方形盒子,杯子,三张抽象的杯子图片

  学生自备一个小玩具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大家在暑假的时候有没有去旅游呢,说一说你去过哪些地方吧。

  暑假的时候,我们的三位小朋友,毛毛,淘气,奇奇也去旅行了。他们来到了印度。印度最有名的动物呢,是大象。这一天他们也看到了一头大象。(出示大象玩具)

  毛毛说:“我看到一扇门上挂着一条尾巴。”

  淘气说:“我发现一堵墙上有一只耳朵。”

  奇奇高兴的说:“我看到了一头可爱的大象两只呼扇唿扇的耳朵,还有长长的鼻子。”

  为什么同样一头大象,三个小朋友看到的'确是完全不同的画面呢?

  生答:因为观察的角度不同,他们看到的都不是完整的大象。

  我们要全面了解一个物体,必须全面观察这个物体,学会观察物体。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观察物体吧。(板书课题:观察物体)

  二、探索新知

  1、(出示长方形盒子)现在老师手中有一个盒子,它是什么形状的呢?

  生答:长方体

  大家仔细观察这个长方体,它的每个面的颜色是一样的吗?(转动长方体)它有哪几种颜色呢?

  (板书:黄、红、白、绿、蓝、黑)

  老师手拿盒子,分别提问距离相差很远的小朋友,在你的位置上你一次能看到几种颜色?

  (板书几个小朋友的答案,并按种类多少将其归类)

  (老师手指黑板上的答案)为什么有的小朋友看到的是三种颜色,而有的小朋友看到的却是两种甚至只有一种呢?

  生答:观察角度不同

  那大家仔细想想:我们一次最多可以看到几种颜色呢?

  生答;3种

  那只看到一种颜色或者两种颜色的小朋友要怎样才能看到三种颜色呢?

  生答:转动长方体,或改变观察角度

  3、现在拿出你自己的玩具,自己来亲身体验观察的乐趣吧。

  要求:四人一组,分别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个玩具,告诉同伴你看到了玩具的那一部分,并且思考:从不同角度看到的部分相同吗?

  (老师巡视,指导学生观察物体)

  刚才我们已经观察了自己的玩具,谁能告诉大家你看到了什么?

  对集体发问,在观察的过程中,你有没有转动自己的玩具观察呢?通过转动玩具,你又发现了什么?

  老师总结,板书:观察的角度不同,观察结果不同(齐读)

  小游戏:现在我们来做个小游戏,猜猜它是什么 自由讨论30秒,对于这四幅图,你的谜底是什么呢?

  其实,这四幅图是同一个物体。有的同学可能就疑惑了,同一个物体怎么会有四幅不一样的图呢?(观察角度不同)

  那把四幅图片合在一起向想,这个谜底是什么呢?

  生答:杯子

  真的是杯子吗?(出示杯子)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到底是不是杯子吧!

  你在哪个角度看到的第一幅图呢?第二幅第三幅还有第四幅呢 ?

  三、练*巩固(课本67页)

  1、军事博物馆举行恐龙展,小亮、小明、小红都来看恐龙 。那你知道这些图分别是谁看到的吗?(老师巡视,然后集体纠正)

  2、现在不把书垒起来,你会做第2题吗?试一试吧。

  四、总结

  通过观察长方体,自己的玩具,还有猜谜游戏 ,你有什么收获?

  一、游戏引导,情境导入课题。

  上新课前,我们先做一个小游戏,识别方向,看我们班谁的反应快而且指的方向准确。同学们以自己为中心,听口令用手指出你的方位。

  师:正面正面在哪里?侧面侧面在哪里?后面后面在哪里?

  刚才我们一起找出了以自己为中心的正面、侧面、后面。同学们找得可真好,今天,老师要和同学们一起试着从这些不同的方向去观察同一个物体,看一看,有什么不同?

  设计意图:以游戏作为全课的开始,既缓解了上课开始时学生的紧张心理,又有效地调动了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同时,游戏活动也恰到好处地为新知识的学*起到铺垫作用,在游戏的过程中小朋友们初步感悟到方位的初步知识,为下面的上课做了基础性的铺垫。

  二、探究新知

  谈话:“课件出示玩具熊猫图”这是什么?(这是我们的国宝小熊猫。)

  同学们,下面是四个小朋友从不同方向观察熊猫,那你们能说说下面这些图是谁看到的吗?

  学生举手回答

  师逐一出示答案

  师追问:为什么他们看到的都不一样呢?

  学生回答:因为他们是从不同的方向观察小熊猫的。

  师问:如果要让每个人都全面地观察到熊猫,要怎么办呢?

  学生回答:

  生1:可以把小熊猫转一转。

  生2:也可以我们围着小熊猫转一圈。

  师小结:同学们说得真好。所以我们在观察物体时要全面、有序。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熊猫”再让学生知道要让每个人都能全面的观察熊猫。就要换位观察,这样的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充分体现《数学新课程标准》的理念。

  三、知识运用

  (一)连一连(完成教材第68页“做一做”)。

  谈话:这时,开来了一辆大货车,同学们都很好奇,围着这辆大货车,想看个究竟。(课件出示学生观看大货车图)这四个同学分别看到大货车的哪一面?同桌相互说一说。注意左侧面和右侧面的区别。

  (二)完成教材“练*十六”的第4题。

  右边的三幅照片分别是在哪个位置拍的?把相应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学生填写序号,并说明理由。

  (三)填一填(课件出示动物们观看房子图)

  小猪盖了一间特别漂亮又坚固的房子,邀请了它的好朋友小狗、小猴、小猫和小鸟来看看它的新家。那同学们能说说这些动物看到的是哪一面吗?请把相应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小结:小猴看到的'是正面,小鸟看到的是上面,小狗看到的是左侧面,小猫看到的是右侧面。

  设计意图:通过练*,拓展学生的思维,还给学生一个开放的空间,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看到自己的成果,体验到创新的乐趣,进一步激发他们的探究意识。

  四、课堂小结

  站在不贩位置观察物体,看到手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要想清楚、全面地观察物体就要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

  板书设计

  观察物体

  正面

  左侧面

  侧面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

  右侧面

  后面

  单元导学

  本单元包括三方面内容: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立体图形的形状;在已有的观察物体的经验基础上用推理法解决问题。

  通过本单元观察物体的学*,可以初步落实《数学课程标准》中关于几何教学的三个核心思想和目标:空间观念、几何直观和推理能力。这是学*图形与几何知识的必要基础,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本单元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观察物体的.内容,对于位置关系的“相对性”问题还不是很熟悉。可以组织学生先对身边熟悉的物体、立体图形进行直接观察,逐步过渡到对生活中的物体进行观察,使学生充分积累观察经验,通过想象、分析和推理等思维活动,达到发展空间观念的目的,为以后的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备内容

  观察物体(一)

  观察物体(实物)(1课时)→观察物体

  观察物体(立体)(1课时)→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立体图形;根据*面图形猜测所观察的物体的形状

  备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明确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同一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和简单立体图形的形状。

  3.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

  过程与方法

  1.经历观察、操作、想象等活动,使学生掌握全面、正确地观察物体的方法。

  2.在实际的观察活动中,积累观察物体的经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初步形成全面看待事物的意识。

  2.在独立观察与小组合作中养成良好的观察*惯,培养合作意识。

  备重难点

  重点

  在实际的观察活动中,明确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同一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难点

  准确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教学目标

  1、通过不同角度观察同一个物体,体验角度不同,看到的物体不同,初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2、通过观察各种物体,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1、角度不同,看到的物体形状不同,初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2、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

  小象的玩具模型,图涂有不同颜色的长方形盒子,杯子,三张抽象的杯子图片

  学生自备一个小玩具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大家在暑假的时候有没有去旅游呢,说一说你去过哪些地方吧。

  暑假的时候,我们的三位小朋友,毛毛,淘气,奇奇也去旅行了。他们来到了印度。印度最有名的动物呢,是大象。这一天他们也看到了一头大象。(出示大象玩具)

  毛毛说:“我看到一扇门上挂着一条尾巴。”

  淘气说:“我发现一堵墙上有一只耳朵。”

  奇奇高兴的说:“我看到了一头可爱的大象两只呼扇唿扇的耳朵,还有长长的鼻子。”

  为什么同样一头大象,三个小朋友看到的确是完全不同的画面呢?

  生答:因为观察的角度不同,他们看到的都不是完整的大象。

  我们要全面了解一个物体,必须全面观察这个物体,学会观察物体。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观察物体吧。(板书课题:观察物体)

  二、探索新知

  1、(出示长方形盒子)现在老师手中有一个盒子,它是什么形状的呢?

  生答:长方体

  大家仔细观察这个长方体,它的每个面的颜色是一样的吗?(转动长方体)它有哪几种颜色呢?

  (板书:黄、红、白、绿、蓝、黑)

  老师手拿盒子,分别提问距离相差很远的小朋友,在你的位置上你一次能看到几种颜色?

  (板书几个小朋友的答案,并按种类多少将其归类)

  (老师手指黑板上的答案)为什么有的小朋友看到的是三种颜色,而有的小朋友看到的却是两种甚至只有一种呢?

  生答:观察角度不同

  那大家仔细想想:我们一次最多可以看到几种颜色呢?

  生答;3种

  那只看到一种颜色或者两种颜色的小朋友要怎样才能看到三种颜色呢?

  生答:转动长方体,或改变观察角度

  3、现在拿出你自己的玩具,自己来亲身体验观察的乐趣吧。

  要求:四人一组,分别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个玩具,告诉同伴你看到了玩具的那一部分,并且思考:从不同角度看到的部分相同吗?

  (老师巡视,指导学生观察物体)

  刚才我们已经观察了自己的玩具,谁能告诉大家你看到了什么?

  对集体发问,在观察的过程中,你有没有转动自己的玩具观察呢?通过转动玩具,你又发现了什么?

  老师总结,板书:观察的角度不同,观察结果不同(齐读)

  小游戏:现在我们来做个小游戏,猜猜它是什么 自由讨论30秒,对于这四幅图,你的谜底是什么呢?

  其实,这四幅图是同一个物体。有的同学可能就疑惑了,同一个物体怎么会有四幅不一样的图呢?(观察角度不同)

  那把四幅图片合在一起向想,这个谜底是什么呢?

  生答:杯子

  真的是杯子吗?(出示杯子)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到底是不是杯子吧!

  你在哪个角度看到的第一幅图呢?第二幅第三幅还有第四幅呢 ?

  三、练*巩固(课本67页)

  1、军事博物馆举行恐龙展,小亮、小明、小红都来看恐龙 。那你知道这些图分别是谁看到的吗?(老师巡视,然后集体纠正)

  2、现在不把书垒起来,你会做第2题吗?试一试吧。

  四、总结

  通过观察长方体,自己的玩具,还有猜谜游戏 ,你有什么收获?

  一、游戏引导,情境导入课题。

  上新课前,我们先做一个小游戏,识别方向,看我们班谁的反应快而且指的方向准确。同学们以自己为中心,听口令用手指出你的方位。

  师:正面正面在哪里?侧面侧面在哪里?后面后面在哪里?

  刚才我们一起找出了以自己为中心的正面、侧面、后面。同学们找得可真好,今天,老师要和同学们一起试着从这些不同的方向去观察同一个物体,看一看,有什么不同?

  设计意图:以游戏作为全课的开始,既缓解了上课开始时学生的紧张心理,又有效地调动了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同时,游戏活动也恰到好处地为新知识的学*起到铺垫作用,在游戏的过程中小朋友们初步感悟到方位的初步知识,为下面的`上课做了基础性的铺垫。

  二、探究新知

  谈话:“课件出示玩具熊猫图”这是什么?(这是我们的国宝小熊猫。)

  同学们,下面是四个小朋友从不同方向观察熊猫,那你们能说说下面这些图是谁看到的吗?

  学生举手回答

  师逐一出示答案

  师追问:为什么他们看到的都不一样呢?

  学生回答:因为他们是从不同的方向观察小熊猫的。

  师问:如果要让每个人都全面地观察到熊猫,要怎么办呢?

  学生回答:

  生1:可以把小熊猫转一转。

  生2:也可以我们围着小熊猫转一圈。

  师小结:同学们说得真好。所以我们在观察物体时要全面、有序。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熊猫”再让学生知道要让每个人都能全面的观察熊猫。就要换位观察,这样的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充分体现《数学新课程标准》的理念。

  三、知识运用

  (一)连一连(完成教材第68页“做一做”)。

  谈话:这时,开来了一辆大货车,同学们都很好奇,围着这辆大货车,想看个究竟。(课件出示学生观看大货车图)这四个同学分别看到大货车的哪一面?同桌相互说一说。注意左侧面和右侧面的区别。

  (二)完成教材“练*十六”的第4题。

  右边的三幅照片分别是在哪个位置拍的?把相应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学生填写序号,并说明理由。

  (三)填一填(课件出示动物们观看房子图)

  小猪盖了一间特别漂亮又坚固的房子,邀请了它的好朋友小狗、小猴、小猫和小鸟来看看它的新家。那同学们能说说这些动物看到的是哪一面吗?请把相应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小结:小猴看到的是正面,小鸟看到的是上面,小狗看到的是左侧面,小猫看到的是右侧面。

  设计意图:通过练*,拓展学生的思维,还给学生一个开放的空间,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看到自己的成果,体验到创新的乐趣,进一步激发他们的探究意识。

  四、课堂小结

  站在不贩位置观察物体,看到手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要想清楚、全面地观察物体就要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

  板书设计

  观察物体

  正面

  左侧面

  侧面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

  右侧面

  后面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节课的练*,使学生能正确辨别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让学生知道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不一样。

  2、使学生感受对称美、渗透美育。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学法指导:

  学生活动与教师指导相结合

  教具学具:

  每人准备一面小镜子。

  教学过程:

  一、复*回顾

  说一说本单元学*了那些知识?

  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你知道了什么?

  二、分层练*

  1、练*十六1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说说你是怎么做的?

  (3)通过这道题的练*你知道了什么?

  2、练*十六第2题。

  判断下面三幅图分别是在什么位置看到的?把相应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3、练*十六第3题。

  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数学书,分别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

  然后再书上连线。

  4、练*十六第4题。

  观察老师准备的图片,分别看看是在哪个位置拍的,把相应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5、练*十五第5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说说你是怎样判断的?

  三、课堂总结

  通过做练*你学到了什么?

  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不一样。

  以后再观察物体的时候,要多从几个方向看一看。

  四、课堂检测

  再往桌面上摆一个立方体,让生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1)看到的形状与上次一样吗?如果不一样,请说出看到的具体形状?

  (2)分别把你所看到的形状画下来教师逐个检查。

  教学内容: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