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教案(精选十篇)

首页 / 教案 / |

  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教案 1

  一。课标依据

  根据《课程标准》中的规定,

  “知道我国是有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感受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萌发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知道我国的地理位置﹑领土面积﹑海陆疆域﹑行政区划,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祖国的领土神圣不可侵犯。”

  “了解我国的自然概况,知道我国是一个地域辽阔﹑有着许多名山大川和名胜古迹的国家,体验热爱国土的情感。”

  本册教材从时间和空间的不同维度,以“寻根问祖”、“可爱的祖国”、“我们同有一个家”三个单元的篇幅达成《课程标准》的上述要求。

  2、教材的特点

  (1)教材的呈现方式上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结构创新,主题构建,范例原则。讲究层次,引发问题,信息单元丰富)。

  例:以我国远古的农业文明、享誉世界的四大发明、古代文化名人三个主题勾勒出我国有着几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传承,凸显出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

  在第二单元里,教科书从国土教育(领土面积、海陆疆域、行政区划和地形、人口、资源方面)与“沿着江河走下来”(黄河、长江)两个主题的学*,通过对祖国疆域纵向、横向的空间分布形态,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在第三单元里,通过对我国多民族大家庭的展示,通过对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教学,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教材内容最显著的变化是点式呈现,课程观念和目标发生了根本变革(强调促进学生良好道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以学生发展为本)

  例:第一单元的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通过对我国古代文明的感受,萌发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所以这个单元就不是单纯的学*历史,不是我国古代史的讲授。但是在各主题中又都设有很简单的年表,用以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历史概念。并且,这个单元的最后展示出一个家庭历史的范例,引导学生学*写家史。这样通过具体的感受、初步的熏陶、简单的'练*,不仅达成了本单元的教学目标,而且更加开阔了学生今后的学*和发展。

  (3)寓德育于教学之中,增强德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的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

  例:第二单元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并不是对学生进行空洞的说教,不是标语口号式的教学。而是帮助学生具体了解伟大祖国辽阔的国土、海陆疆域、行政区划和地形、人口、资源、大江大河,以地图学*作为中介,从祖国的空间分布方面产生比较具体的表象,这样学生们所受到的教育就是实实在在的,而决非空泛的了。

  特别提示:因此,在这部分教学中,一定要重视学生的地图学*,重视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形成。

  (4)教材的使用,突出学*方式的转变(给教师留有充分的教学空间)

  例:第二单元中对祖国行政区的学*,教科书以《中国政区图》的形式展示出来,又以制作表格、朗读歌谣和开展拼图游戏等活动方式帮助学生学*,不仅使教师的教学空间十分宽阔,而且使学生的学*方式变得很活泼。

  (5)教材引导教师自主引发教学思考(提倡教学反思,提升教师的社会认识水*。)

  二、本册教材使用中的问题、困难与解决

  1、拉*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的距离

  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内容都源于生活。有的是学生的直接生活,有的是他们间接可以触摸到的生活。由于间接生活与学生有距离,教学中的困难可以用如下方法解决:

  (1)帮助学生运用直接生活经验来感悟

  (2)运用收集资料的方法,利用故事吸引学生,理解教学内容。

  (3)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组织课堂教学。

  2、运用形象思维拉动抽象思维

  小学生因其年龄特点决定他们的认知有着由*及远、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的特点。

  本册教材内容的教学可以利用地图作为形象认知的中介,帮助学生接受抽象认知的内容。例如,《我们生息的国土》主题教学就要尽量利用地图学*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相关学*内容,达成教学目标。

  三、检测与评价

  1、评价的目的与功能必须明确

  根据《课程标准》的规定,

  品德与社会课程的评价目的在于获得反馈信息,以帮助教师改进教学,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促进儿童的发展。而不是对学生的品德与社会性发展水*作出终结性评定,或对儿童进行比较或分等。因此,品德与社会课程的评价重视的是诊断与调节的功能、强化与教育的功能。

  2、评价内容

  根据《课程标准》的规定,品德与社会课程的评价内容包括对学生学*态度、学*能力和方法、学*结果的综合性评价。

  3、评价方法

  根据《课程标准》的规定,除了采取教师观察记录、描述性评语、学生自述、学生互评、作品评价、个案分析等方法,也可以采用测查、检测的方法获取反馈信息。

  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教案 2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鄂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六课《当矛盾发生时》。

  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社会生活环境看,随着年龄的增长,五年级的孩子对社会上和自己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有了更多的感受,常常因为与家长在社会生活的很多方面看法不一致,处理方式不一致,引发矛盾和冲突,进而出现诸多成长的烦恼。面对与长辈之间亲密与疏离、独立与依赖的矛盾,应该如何与父母交流、沟通,如何向长辈表达内心的想法和利益诉求,他们渴望得到指导与帮助。满足孩子的成长需要,为他们社会性发展提供有效的引导,正是我们的责任和教材追求的目标。

  从孩子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程度上分析,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对于很多事情有了自己的想法,特别是与自己的父母在学*、生活等很多方面很多问题上意见不统一,当与父母意见不统一时又总是很冲动,并没有坐下来和父母好好谈一谈,因而容易发生矛盾。

  因此,本课针对上述学情分析,确定的教学重点是:学会正确处理和父母之间发生矛盾的方法,感受到与父母之间发生矛盾是很正常的,要正确看待它。作为子女要学会与父母沟通,了解父母的想法,理解父母,体谅父母,激励化解矛盾。教学难点是:学会与父母沟通,从而正确处理与父母之间的矛盾。

  在突破重难点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采用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等多种互动形式,通过多样的主题活动和表演创设情景教学,以此来增强学生情感体验和互动效果,突破与父母沟通,理解、体谅父母这一教学重难点。

  设计思路

  根据课程标准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在教学设计中创设情感体验、师生交往的教学活动,关注学生通过一个个主题活动获得情感体验,培养行为*惯。

  教学目标

  情感与态度价值观:

  热爱自己的家庭,热爱自己的父母长辈,尊重父母长辈的情感。让学生正确看待与父母之间的矛盾,能做到多与父母进行沟通,理解父母,体谅父母。

  能力:学会用*和的态度和正确的方法处理与父母的矛盾,常与父母交流。

  知识:

  知道与父母之间发生矛盾是很正常的事情,并懂得与父母之间发生矛盾的原因是由于父母对子女的.爱。用正确的方法处理和父母长辈之间的矛盾。

  教学重点

  学会正确处理和父母之间发生矛盾的方法,感受到与父母之间发生矛盾是很正常的,要正确看待它。作为子女要学会与父母沟通,了解父母的想法,理解父母,体谅父母,激励化解矛盾。

  教学难点

  学会与父母沟通,从而正确处理与父母之间的矛盾。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采访部分学生家长,制作多媒体。

  学生准备:

  了解生活中与父母之间的矛盾,并记录下来。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完成教材P36-P37页内容,话题为“爱的碰撞曲”。

  第二课时完成教材P38-P40页内容,话题为“学会沟通”。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一 情境导入

  师:大家都很喜欢看《家有儿女》吧!我这里请大家看个片段,并说说这个片段说了件什么事情。

  播放《家有儿女》片段:刘星要去打棒球,妈妈不让,非要他在家写作业。

  小结:随着我们的成长,在一些问题上和家长的看法不同了,有了自己的想法和处理事情的方法,很容易与父母产生一些矛盾。

  【设计意图:用《家有儿女》的片段开课,深受学生欢迎,而且所选片段紧扣本主体的学*内容。使学生受到情绪上的感染,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同时为引发学生思考自己和父母间的矛盾作了铺垫。】

  活动二敞露心扉

  1. 现场调查:在家里,和爸爸,和妈妈有过这样、那样的矛盾冲突的同学,请你举起手来,老师统计出全班95%的同学在家里都和父母亲有过这样、那样的矛盾冲突。

  2.看来,同学们和父母发生的矛盾还真不少,带来了不少的烦恼。你们都是因为什么事情和父母发生矛盾呢?

  师生交流,依据学生的发言相应板书:生活中、学*上、交友时……

  小结:看来,同学们因为学*上、生活中、业余时间的支配等方面和父母发生过这样的、那样的矛盾冲突。其实发生矛盾冲突是一件很普通的、很寻常的事情,每个家庭里都会发生。

  【设计意图:给学生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将自己与父母发生的矛盾说出来,并帮助孩子了解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与长辈之间出现矛盾是很正常的事,并不可怕,为同学们的学*营造了宽松和谐的氛围。在这样的环境中同学们愿意敞开心房,讲述自己遇到的矛盾,这些矛盾来自于学生,不仅具有普遍性而且真实可信。】

  活动三 真情告白

  师:我们每个孩子在自己的成长道路上都会和父母发生矛盾,为什么随着我们的年岁的增长,这样的矛盾冲突会越来越多呢?你们想知道爸爸妈妈他们是怎么想的吗?

  现场采访家长,听听家长的心里话。

  交流:了解了父母的想法,你们现在心里在想些什么?

  小结:了解了父母的想法,我们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他们多一些理解,虽然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但有一点原因是相同的,那就是父母对我们的爱。看来,我们在生活中、学*上、业余时间上和父母之间发生的矛盾,源自于父母亲对我们的爱,对我们的关心爱护。如果,她们不爱你们,就不会对你们做出这样那样的限制。所以,我们把这些矛盾冲突称为“爱的碰撞”。

  【设计意图:请家长到课堂上跟孩子面对面的交流,家长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能使所有学生感受到家长的真心、真情。而且引导同学们理解这些矛盾的产生源自于父母亲对我们的爱,对我们的关心爱护。促进了学生和家长之间的相互理解,达到了较好的学*效果。】

  板书设计

  爱的碰撞曲

  矛盾和冲突

  父母 子女

  第二课时

  活动一情境再现

  1.我们成长过程中与父母之间产生矛盾,那是很*常的事。问题的关键是如何解决这些矛盾。大家还记得上节课《家有儿女》中刘星和妈妈之间的矛盾吗,如果你是刘星,遇到这样的矛盾,你会怎么做?有哪些好办法来化解这个矛盾?

  四人小组讨论,解决矛盾的可行方法。

  2. 情景再现,小品表演。

  依据先前学生的发言,归类再现生活情景:刘星与妈妈的矛盾;因学*而与父母发生的矛盾;因生活中的小事而与父母发生的矛盾……

  教师在表演中适时的加以引导和总结,提升学生的认知。并相应板书:理解 尊重 体谅 换位

  小结:是的,有些时候发生矛盾时是做父母的不对,我们做孩子要学会体谅家长。这样,矛盾也可以解决了。尊重父母,取得父母的理解,这也是化解矛盾的办法。所以,我们要学会和父母沟通。

  【设计意图:让课堂教学呈现生气勃勃的生活中的素材,彰显了五彩缤纷的生活色彩,从而使学生在教学这一特殊的再现生活场景中得到体验和感悟。同学们通过生活事件的表演、对话、交流,初步了解了与父母沟通的一些方法,为学生内在的心理朝着健康方向发展起到一定作用。】

  活动二导行巩固

  提问导入:与爸爸妈妈发生“爱的碰撞”后,怎样做去面对呢?这是一位苦恼的同学写给“心理信箱”王老师的信。

  讨论:你们觉得赵刚该怎么办?有哪些办法?你主张赵刚用哪一种方法?并说说自己的理由。(把学生讨论的意见进行归纳)并进行民意统计:全班多数同学赞同赵刚跟爸爸心*气和的谈一谈。

  记录:同学们,让我们在自己的心情卡片上写下解决矛盾的方法,贴在自己的床头或门上,以此来提醒自己。

  小结:看来,当矛盾发生的时候,我们要学会正确化解,学会和父母真诚沟通,理解、尊重、换位、体谅,那么我们和父母之间,心与心之间就不会有距离,就不会有烦恼的事情。

  【设计意图:通过教学学生学会正确化解与父母之间发生的矛盾的方法,学会与父母真诚沟通,学会尊重理解父母、学会体谅关心父母。同时也明白自己在家里应该扮演的角色,和承担的责任。】

  活动三放飞亲情

  导语:我们学会了处理和家长之间产生矛盾的一些方法,其实,最重要的是要和父母进行沟通,站在对方的角度来思考问题,这样不仅会减少矛盾的产生,还能够化解矛盾。让我们给父母写一封信,写上自己的心里话,和父母开始第一次沟通吧!

  在音乐声中,学生写下自己的亲情留言。

  小结:通过今天的活动,我们不仅感受到父母对我们的爱,也知道了怎样处理与父母之间的矛盾。不过,同学们心中可能还有一些没有解决的矛盾,但老师相信你们一定都有了解决的方法,那就快用你的智慧去化解与父母之间的不愉快吧,让你的家庭天天充满欢声笑语!

  【设计意图:教给学生与父母沟通的另外一种方法,有的时候可能因为一些原因无法与父母面对面的沟通,那么把自己的想法用写信的方式告诉父母也是很好的沟通方法。】

  板书设计

  学会沟通

  当矛盾发生时

  父母 子女

  理解、换位、体谅

  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教案 3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鄂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六课《当矛盾发生时》。

  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社会生活环境看,随着年龄的增长,五年级的孩子对社会上和自己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有了更多的感受,常常因为与家长在社会生活的很多方面看法不一致,处理方式不一致,引发矛盾和冲突,进而出现诸多成长的烦恼。面对与长辈之间亲密与疏离、独立与依赖的矛盾,应该如何与父母交流、沟通,如何向长辈表达内心的想法和利益诉求,他们渴望得到指导与帮助。满足孩子的成长需要,为他们社会性发展提供有效的引导,正是我们的责任和教材追求的目标。

  从孩子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程度上分析,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对于很多事情有了自己的想法,特别是与自己的父母在学*、生活等很多方面很多问题上意见不统一,当与父母意见不统一时又总是很冲动,并没有坐下来和父母好好谈一谈,因而容易发生矛盾。

  因此,本课针对上述学情分析,确定的教学重点是:学会正确处理和父母之间发生矛盾的方法,感受到与父母之间发生矛盾是很正常的,要正确看待它。作为子女要学会与父母沟通,了解父母的想法,理解父母,体谅父母,激励化解矛盾。教学难点是:学会与父母沟通,从而正确处理与父母之间的矛盾。

  在突破重难点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采用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等多种互动形式,通过多样的主题活动和表演创设情景教学,以此来增强学生情感体验和互动效果,突破与父母沟通,理解、体谅父母这一教学重难点。

  设计思路

  根据课程标准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在教学设计中创设情感体验、师生交往的教学活动,关注学生通过一个个主题活动获得情感体验,培养行为*惯。

  教学目标

  情感与态度价值观:

  热爱自己的家庭,热爱自己的父母长辈,尊重父母长辈的情感。让学生正确看待与父母之间的矛盾,能做到多与父母进行沟通,理解父母,体谅父母。

  能力:学会用*和的态度和正确的方法处理与父母的矛盾,常与父母交流。

  知识:

  知道与父母之间发生矛盾是很正常的事情,并懂得与父母之间发生矛盾的原因是由于父母对子女的爱。用正确的方法处理和父母长辈之间的矛盾。

  教学重点

  学会正确处理和父母之间发生矛盾的方法,感受到与父母之间发生矛盾是很正常的,要正确看待它。作为子女要学会与父母沟通,了解父母的想法,理解父母,体谅父母,激励化解矛盾。

  教学难点

  学会与父母沟通,从而正确处理与父母之间的矛盾。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采访部分学生家长,制作多媒体。

  学生准备:

  了解生活中与父母之间的矛盾,并记录下来。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完成教材P36-P37页内容,话题为“爱的碰撞曲”。

  第二课时完成教材P38-P40页内容,话题为“学会沟通”。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一 情境导入

  师:大家都很喜欢看《家有儿女》吧!我这里请大家看个片段,并说说这个片段说了件什么事情。

  播放《家有儿女》片段:刘星要去打棒球,妈妈不让,非要他在家写作业。

  小结:随着我们的成长,在一些问题上和家长的看法不同了,有了自己的想法和处理事情的方法,很容易与父母产生一些矛盾。

  【设计意图:用《家有儿女》的片段开课,深受学生欢迎,而且所选片段紧扣本主体的学*内容。使学生受到情绪上的感染,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同时为引发学生思考自己和父母间的矛盾作了铺垫。】

  活动二敞露心扉

  1. 现场调查:在家里,和爸爸,和妈妈有过这样、那样的矛盾冲突的同学,请你举起手来,老师统计出全班95%的同学在家里都和父母亲有过这样、那样的矛盾冲突。

  2.看来,同学们和父母发生的矛盾还真不少,带来了不少的烦恼。你们都是因为什么事情和父母发生矛盾呢?

  师生交流,依据学生的发言相应板书:生活中、学*上、交友时……

  小结:看来,同学们因为学*上、生活中、业余时间的支配等方面和父母发生过这样的、那样的矛盾冲突。其实发生矛盾冲突是一件很普通的、很寻常的事情,每个家庭里都会发生。

  【设计意图:给学生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将自己与父母发生的矛盾说出来,并帮助孩子了解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与长辈之间出现矛盾是很正常的事,并不可怕,为同学们的学*营造了宽松和谐的氛围。在这样的环境中同学们愿意敞开心房,讲述自己遇到的矛盾,这些矛盾来自于学生,不仅具有普遍性而且真实可信。】

  活动三 真情告白

  师:我们每个孩子在自己的成长道路上都会和父母发生矛盾,为什么随着我们的年岁的增长,这样的矛盾冲突会越来越多呢?你们想知道爸爸妈妈他们是怎么想的吗?

  现场采访家长,听听家长的心里话。

  交流:了解了父母的想法,你们现在心里在想些什么?

  小结:了解了父母的想法,我们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他们多一些理解,虽然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但有一点原因是相同的,那就是父母对我们的爱。看来,我们在生活中、学*上、业余时间上和父母之间发生的矛盾,源自于父母亲对我们的爱,对我们的关心爱护。如果,她们不爱你们,就不会对你们做出这样那样的限制。所以,我们把这些矛盾冲突称为“爱的碰撞”。

  【设计意图:请家长到课堂上跟孩子面对面的交流,家长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能使所有学生感受到家长的真心、真情。而且引导同学们理解这些矛盾的产生源自于父母亲对我们的爱,对我们的.关心爱护。促进了学生和家长之间的相互理解,达到了较好的学*效果。】

  板书设计

  爱的碰撞曲

  矛盾和冲突

  父母 子女

  第二课时

  活动一情境再现

  1.我们成长过程中与父母之间产生矛盾,那是很*常的事。问题的关键是如何解决这些矛盾。大家还记得上节课《家有儿女》中刘星和妈妈之间的矛盾吗,如果你是刘星,遇到这样的矛盾,你会怎么做?有哪些好办法来化解这个矛盾?

  四人小组讨论,解决矛盾的可行方法。

  2. 情景再现,小品表演。

  依据先前学生的发言,归类再现生活情景:刘星与妈妈的矛盾;因学*而与父母发生的矛盾;因生活中的小事而与父母发生的矛盾……

  教师在表演中适时的加以引导和总结,提升学生的认知。并相应板书:理解 尊重 体谅 换位

  小结:是的,有些时候发生矛盾时是做父母的不对,我们做孩子要学会体谅家长。这样,矛盾也可以解决了。尊重父母,取得父母的理解,这也是化解矛盾的办法。所以,我们要学会和父母沟通。

  【设计意图:让课堂教学呈现生气勃勃的生活中的素材,彰显了五彩缤纷的生活色彩,从而使学生在教学这一特殊的再现生活场景中得到体验和感悟。同学们通过生活事件的表演、对话、交流,初步了解了与父母沟通的一些方法,为学生内在的心理朝着健康方向发展起到一定作用。】

  活动二导行巩固

  提问导入:与爸爸妈妈发生“爱的碰撞”后,怎样做去面对呢?这是一位苦恼的同学写给“心理信箱”王老师的信。

  讨论:你们觉得赵刚该怎么办?有哪些办法?你主张赵刚用哪一种方法?并说说自己的理由。(把学生讨论的意见进行归纳)并进行民意统计:全班多数同学赞同赵刚跟爸爸心*气和的谈一谈。

  记录:同学们,让我们在自己的心情卡片上写下解决矛盾的方法,贴在自己的床头或门上,以此来提醒自己。

  小结:看来,当矛盾发生的时候,我们要学会正确化解,学会和父母真诚沟通,理解、尊重、换位、体谅,那么我们和父母之间,心与心之间就不会有距离,就不会有烦恼的事情。

  【设计意图:通过教学学生学会正确化解与父母之间发生的矛盾的方法,学会与父母真诚沟通,学会尊重理解父母、学会体谅关心父母。同时也明白自己在家里应该扮演的角色,和承担的责任。】

  活动三放飞亲情

  导语:我们学会了处理和家长之间产生矛盾的一些方法,其实,最重要的是要和父母进行沟通,站在对方的角度来思考问题,这样不仅会减少矛盾的产生,还能够化解矛盾。让我们给父母写一封信,写上自己的心里话,和父母开始第一次沟通吧!

  在音乐声中,学生写下自己的亲情留言。

  小结:通过今天的活动,我们不仅感受到父母对我们的爱,也知道了怎样处理与父母之间的矛盾。不过,同学们心中可能还有一些没有解决的矛盾,但老师相信你们一定都有了解决的方法,那就快用你的智慧去化解与父母之间的不愉快吧,让你的家庭天天充满欢声笑语!

  【设计意图:教给学生与父母沟通的另外一种方法,有的时候可能因为一些原因无法与父母面对面的沟通,那么把自己的想法用写信的方式告诉父母也是很好的沟通方法。】

  板书设计

  学会沟通

  当矛盾发生时

  父母 子女

  理解、换位、体谅

  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教案 4

  活动目标:

  1、以实际行动营造家庭民主氛围,使学生感受到家庭民主生活的美好。

  2、通过提出积极建议,参与家庭、学校、社区生活的管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做具有现代民主意识的合格小公民。

  3、培养学生现代民主意识。

  活动准备:

  1、设计几组填空题和选择题

  2、家庭合同书、调查表。

  活动过程:

  一、 谈话导入课题

  1、同学们,你们在家里、在学校、在社区的生活中,有没有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2、师:我们是社会的一分子,我们现有同大人一样的合法权利。同时,我们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我们这样做一个合格的小公民?

  3、揭题并板书课题:我做合格小公民

  二、 学*交流

  (一)、我和爸爸妈妈“签合同”

  1、观察第39面图:小男孩在干吗?如果家庭成员中有做得不对的地方,我们应该怎么办?

  2、家庭成员中还会有哪些不对的地方?你是怎样提出来的?

  3、你也是家庭中一员,你有做得不对的地方吗?有哪些?你打算怎样改正?

  4、家庭成员中,有些矛盾,我们怎样解决?我们开一个家庭会议。模拟一次家庭会议,学生自己选择演角色。

  5、为了能使家庭成员更和睦,又能改正一些不良现象,我们来签定一份合同好吗?

  出示“家庭合同”:甲、乙方可以是家庭成员中任何一人。

  练*:签合同。

  (二)我给学校提建议

  1、出示表格:内容有:环境,设施,人与人之间,还有等。学生填写,作出统计。

  2、活动一:学校环境、管理措施、学生活动、教师的教学方法……你认为哪些方面做得好,哪些方面还存在不足?调查一下其他的`老师、家长和同学,看看他们有哪些满意和不满意的地方。

  3、活动二:“我给学校提建议”,如丰富校园活动的建议,创建文明班级的办法、改善学校周边环境建议等。

  (三)我是小公民

  1、观察:我们生活的社区环境怎样?

  2、出示调查表:

  关于社区若干问题的调查

  问 题 满 意 不满意 建 议

  周边环境

  管理措施

  活动设施

  文化生活

  卫生状况

  3、阅读教材第43面:你有什么要说的?

  4、读教材结语:也许我们的建议暂时不能被采纳,也许我们的呼吁暂时没有回应,但作为小公民,这时可以自豪地说:我们这样做了,我们还会这样做下去!

  三、 总结提高

  这节课,我们讨论的主题是什么?你们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想问的吗?

  板书设计:

  我是合格小公民

  家庭——好好说,巧妙提,有错改——幸福

  学校——提建议,好环境——和谐

  社区——出点子——生活美好

  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教案 5

  〖教学目标

  1.知道火药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一项伟大发明。

  2.理解火药的发明加快了人类前进的脚步,同时了解火药也增加了战争的危害。

  3.初步了解科学与迷信的复杂关系。

  4.进一步认识四大发明的伟大,萌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古代火箭图和现代火箭图。

  〖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入。教师提问:“提起火药,谁都知道它的厉害,不过,你们知道火药是怎样发明出来的吗?”请学生阅读教科书第17页的课文,并观察炼丹爆炸图。

  2.讲解与讨论。教师讲解:“火药是古代炼丹师偶然发现的。本来炼丹师是为了求得长生不老的灵丹妙药,却意外地炼出了能够置人于死地的.火药。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科学与迷信往往是奇妙的结合在一起的,火药的最初发明就是这样的。当硫磺、硝石、木炭这三样东西混合在一起,达到一定的比例时加热,极容易着火甚至发生爆炸。说不定还有一些炼丹师曾为此丧生呢!虽说他无意为科学献身,但科学史上却永远不会忘记是炼丹师发明的火药。但是仅仅靠偶然发生的事故是不能产生真正的发明的,人们在炼丹炉经常发生的爆炸事故中,经过反复摸索、尝试,才最终有了火药的发明。”

  3.阅读与讨论。请学生观察教科书第17页下方的图(它们分别是古代不同时期的火箭),然后请学生想像一下,这些早期的火箭是怎样发挥火药的威力的?

  请学生阅读和欣赏关于万户的文字和图画,阅读和欣赏教科书第18页关于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文字和照片。教师强调:“当你们为宇宙飞船遨游太空而赞叹的时候,应当记得像万户这样伟大的先行者,更应当记得发明火箭的是我们的祖先。现代火箭是高科技的产物,比早期的火箭不知进步了多少倍,但它们在原理上却是相同的。”教师还可以简单介绍一下人类航天事业发展的历史,如关于前苏联第一次进入太空、美国宇航员登月等,不必详细,但应当简单予以说明,以开拓学生的视野。

  4.小小辩论会。教师向学生说明:“火药发明的利与弊,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同学们对此可能也会有自己的看法。今天,我们召开一次小小辩论会,题目就叫做“火药的出现是不是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教师将学生分成正、反两方进行辩论。

  5.。教师对学生的辩论活动进行,应特别强调的是,问题的关键在于人们如何利用火药,火药是否促进人类文明的发展,最终还是由人类自己决定的。

  布置家庭作业。

  〖家庭作业

  1.完成教科书第18页关于四大发明的作业。

  2.搜集一些有关孔子的语录和事迹。

  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教案 6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古代杰出的历史人物。

  2、激发学生珍视祖国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情感。

  教学准备:

  1、名人卡片;2、收集自己喜欢的历史名人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名人名字我知道

  1、你喜欢的名人有哪些?

  2、大家说的`都是现代的名人,其实,在我国的古代也有很多优秀的人物。比如说:老师就特别崇拜唐代的李白,谁来说说你心目中的历史名人?

  3、板书:

  唐代——李白、杜甫、武则天等

  文学——杜甫、杨万里、王安石等。

  李姓——李广、李白、李时珍等

  军事——孙武、诸葛亮等

  巾帼——李清照

  医学——李时珍、华佗

  二、名人故事我来讲

  1、学生交流收集到的历史名人故事。

  2、几人或独自表演名人的故事。

  3、历史出示名人的故事图片。

  4、你们评一评他们好吗?我们学*他们什么?

  三、名人档案我来做

  1、学生自做名人档案。

  2、大家交流,互相欣赏。

  3、展示优秀作品。

  四、升华

  教师小结:我们的先辈和这些名人们为祖国的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才成为了名人。我们新一代少年,要向他们学*,为祖国明天的更美好而努力学*,积极锻炼,学好扎实的知识,长大后,也成为祖国需要的新一代名人。我们准备好了吗?

  板书设计:

  我的历史名人档案

  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我们要努力

  你们假如有一天同样站在长城上,你想对长城大声说什么?

  课后记:

  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教案 7

  〖教学目标

  1.了解祖国多样的地形地貌。

  2.知道我国的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分布。

  3.进一步培养认识地图的能力,通过识图提高和发展空间思维的能力;培养探究和收集资料的能力。

  〖教学准备

  中国地形图,学生进行探究活动可能需要的各种书籍、杂志、画报等(尽可能是社会声誉较好的出版社的出版物)。

  〖教学活动和过程

  1.复*检查。

  (1)指挂图练*:指出我国的4个直辖市、5个自治区、两个特别行政区和家乡所在的省(自治区)、省会(自治区首府)。

  (2)教师讲解:“在以前的学*中,我们已经知道了,在学*地图的时候,认识地图上的图例和颜色十分重要。让我们一起来朗读一首歌谣押‘*原、低地用绿色,高原、山地黄棕色,河湖、海洋用蓝色,雪线以上用白色,密集的小点是沙漠。’”

  2.学生开展“漫游中华”寻秘活动的汇报交流五:祖国的地势。教师主持交流,并注意掌握探究内容的完善和正确。

  (1)阅读教科书第44页的课文。

  (2)学生结合中国地形图介绍要点:

  ①在中国地形图的陆地局部,用不同的颜色表示不同的海拔高度。海拔高度就是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面的高度。

  ②识图练*。在中国地形图上查找我国西部棕色地区、中部黄色地区、东部绿色地区的海拔高度各是多少?通过查找中国地形图明确:我国西部棕色地区的*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中部黄色地区的*均海拔在2000~1000米;东部绿色地区的*均海拔在500米以下。

  ③结合教科书第45页的中国地势剖面图,认识我国地势的三级阶梯。

  ④小结:“我国地势总的特点是西高东低,从西向东逐级下降,十分像三级阶梯。”“但是同学们要注意,一般我们讲的台阶,是把最低的.一级叫做第一级阶梯,高一些的叫做第二级阶梯、第三级阶梯;在认识祖国地势的三级阶梯时,是把最高的一级叫做第一级阶梯,低一些的叫做第二级阶梯,最低的叫做第三级阶梯。”

  3.识图练*。通过中国地形图上颜色的区别来指图,我国三级阶梯的区域范围各从哪里到哪里。

  4.学生开展“漫游中华”寻秘活动的汇报交流五:祖国的地形。教师主持交流,并注意掌握探究内容的完善和正确。

  (1)阅读教科书第44页的课文。

  (2)学生结合中国地形图介绍要点:

  ①我国的国土面积辽阔,高原、山地、丘陵、*原、盆地五种地形都有分布。

  ②识图练*。组织全班同学在中国地形图上逐项查找,并由负责汇报的学生向全班同学指图介绍。

  四大高原: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

  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

  三大*原:东北*原、华北*原、长江中下游*原。

  5.查找中国地形图并讨论:“我们的家乡在祖国的哪一级阶梯上?属于什么地形区?”

  〖家庭作业

  识图练*:在中国地形图上指出我国的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原。

  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教案 8

  教学目标

  1.知道一些有关中华民族的古老神话和故事。

  2.理解在这些神话和故事中所蕴含的民族精神和高尚品质。

  教学准备

  1.了解学生对中华民族古代神话传说的了解和熟悉程度。

  2.根据学生的熟悉程度和阅读水*选择一些有关的书籍。

  教学活动及过程

  第一课时

  1.导入。教师了解学生搜集古代神话传说的情况,并可以让几个学生谈一谈他们搜集的情况,如从哪里找到的、是什么内容等。

  2.阅读与讨论。教师为学生朗读教科书第6页的课文,并告诉学生:“在今天的课上,我们也要像教科书中五年级(2)班的同学那样,召开关于古代神话和传说的主题班会。让我们先从乐乐和小文搜集到的故事开始吧。”教师请两名学生分别朗读教科书第6~7页上的精卫填海和大禹治水的故事,然后请学生以自由发言的形式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可以适当地加以引导:“这两个故事反映了什么样的精神和优秀品质?”(精卫填海的故事反映的是顽强、勇敢、不畏艰难、坚定不移的精神,大禹治水的`故事反映的是公而忘私、大公无私、坚持不懈等优秀品质。)

  3.小组准备。以小组为单位,相互交流自己搜集到的神话与传说,并共同探讨其中所反映的精神和优秀品质。教师也可以将事先准备好的书籍分发给各个小组阅读,并做好向全班介绍的准备。在小组活动过程中,教师巡视,并适当地帮助学生选择故事,尽可能避免小组之间的重复。

  4.教师总结,督促学生利用课下的时间为下次的交流做好准备。

  第二课时

  1.以小组为单位,继续为故事会做准备。

  2.全班交流。每个小组推选代表,向全班介绍一两个故事,并根据小组的讨论结果,说明所反映的精神和优秀品质。

  3.教师点评和总结。

  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教案 9

  教学目标

  1.知道一些有关中华民族的古老神话和故事。

  2.理解在这些神话和故事中所蕴含的民族精神和高尚品质。

  教学准备

  1.了解学生对中华民族古代神话传说的了解和熟悉程度。

  2.根据学生的熟悉程度和阅读水*选择一些有关的书籍。

  教学活动及过程

  第一课时

  1.导入。教师了解学生搜集古代神话传说的情况,并可以让几个学生谈一谈他们搜集的情况,如从哪里找到的、是什么内容等。

  2.阅读与讨论。教师为学生朗读教科书第6页的课文,并告诉学生:“在今天的课上,我们也要像教科书中五年级(2)班的同学那样,召开关于古代神话和传说的主题班会。让我们先从乐乐和小文搜集到的故事开始吧。”教师请两名学生分别朗读教科书第6~7页上的精卫填海和大禹治水的故事,然后请学生以自由发言的形式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可以适当地加以引导:“这两个故事反映了什么样的'精神和优秀品质?”(精卫填海的故事反映的是顽强、勇敢、不畏艰难、坚定不移的精神,大禹治水的故事反映的是公而忘私、大公无私、坚持不懈等优秀品质。)

  3.小组准备。以小组为单位,相互交流自己搜集到的神话与传说,并共同探讨其中所反映的精神和优秀品质。教师也可以将事先准备好的书籍分发给各个小组阅读,并做好向全班介绍的准备。在小组活动过程中,教师巡视,并适当地帮助学生选择故事,尽可能避免小组之间的重复。

  4.教师总结,督促学生利用课下的时间为下次的交流做好准备。

  第二课时

  1.以小组为单位,继续为故事会做准备。

  2.全班交流。每个小组推选代表,向全班介绍一两个故事,并根据小组的讨论结果,说明所反映的精神和优秀品质。

  3.教师点评和总结。

  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教案 10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鄂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六课《当矛盾发生时》。

  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社会生活环境看,随着年龄的增长,五年级的孩子对社会上和自己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有了更多的感受,常常因为与家长在社会生活的很多方面看法不一致,处理方式不一致,引发矛盾和冲突,进而出现诸多成长的烦恼。面对与长辈之间亲密与疏离、独立与依赖的矛盾,应该如何与父母交流、沟通,如何向长辈表达内心的想法和利益诉求,他们渴望得到指导与帮助。满足孩子的成长需要,为他们社会性发展提供有效的引导,正是我们的责任和教材追求的目标。

  从孩子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程度上分析,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对于很多事情有了自己的想法,特别是与自己的父母在学*、生活等很多方面很多问题上意见不统一,当与父母意见不统一时又总是很冲动,并没有坐下来和父母好好谈一谈,因而容易发生矛盾。

  因此,本课针对上述学情分析,确定的教学重点是:学会正确处理和父母之间发生矛盾的方法,感受到与父母之间发生矛盾是很正常的,要正确看待它。作为子女要学会与父母沟通,了解父母的想法,理解父母,体谅父母,激励化解矛盾。教学难点是:学会与父母沟通,从而正确处理与父母之间的矛盾。

  在突破重难点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采用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等多种互动形式,通过多样的主题活动和表演创设情景教学,以此来增强学生情感体验和互动效果,突破与父母沟通,理解、体谅父母这一教学重难点。

  设计思路

  根据课程标准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在教学设计中创设情感体验、师生交往的教学活动,关注学生通过一个个主题活动获得情感体验,培养行为*惯。

  教学目标

  情感与态度价值观:

  热爱自己的家庭,热爱自己的父母长辈,尊重父母长辈的情感。让学生正确看待与父母之间的矛盾,能做到多与父母进行沟通,理解父母,体谅父母。

  能力:学会用*和的态度和正确的方法处理与父母的矛盾,常与父母交流。

  知识:

  知道与父母之间发生矛盾是很正常的事情,并懂得与父母之间发生矛盾的原因是由于父母对子女的爱。用正确的方法处理和父母长辈之间的矛盾。

  教学重点

  学会正确处理和父母之间发生矛盾的方法,感受到与父母之间发生矛盾是很正常的,要正确看待它。作为子女要学会与父母沟通,了解父母的想法,理解父母,体谅父母,激励化解矛盾。

  教学难点

  学会与父母沟通,从而正确处理与父母之间的矛盾。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采访部分学生家长,制作多媒体。

  学生准备:

  了解生活中与父母之间的矛盾,并记录下来。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完成教材P36-P37页内容,话题为“爱的碰撞曲”。

  第二课时完成教材P38-P40页内容,话题为“学会沟通”。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一 情境导入

  师:大家都很喜欢看《家有儿女》吧!我这里请大家看个片段,并说说这个片段说了件什么事情。

  播放《家有儿女》片段:刘星要去打棒球,妈妈不让,非要他在家写作业。

  小结:随着我们的成长,在一些问题上和家长的看法不同了,有了自己的想法和处理事情的方法,很容易与父母产生一些矛盾。

  【设计意图:用《家有儿女》的片段开课,深受学生欢迎,而且所选片段紧扣本主体的学*内容。使学生受到情绪上的感染,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同时为引发学生思考自己和父母间的矛盾作了铺垫。】

  活动二敞露心扉

  1. 现场调查:在家里,和爸爸,和妈妈有过这样、那样的矛盾冲突的同学,请你举起手来,老师统计出全班95%的同学在家里都和父母亲有过这样、那样的矛盾冲突。

  2.看来,同学们和父母发生的矛盾还真不少,带来了不少的烦恼。你们都是因为什么事情和父母发生矛盾呢?

  师生交流,依据学生的发言相应板书:生活中、学*上、交友时……

  小结:看来,同学们因为学*上、生活中、业余时间的支配等方面和父母发生过这样的、那样的矛盾冲突。其实发生矛盾冲突是一件很普通的、很寻常的事情,每个家庭里都会发生。

  【设计意图:给学生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将自己与父母发生的矛盾说出来,并帮助孩子了解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与长辈之间出现矛盾是很正常的事,并不可怕,为同学们的学*营造了宽松和谐的氛围。在这样的环境中同学们愿意敞开心房,讲述自己遇到的矛盾,这些矛盾来自于学生,不仅具有普遍性而且真实可信。】

  活动三 真情告白

  师:我们每个孩子在自己的成长道路上都会和父母发生矛盾,为什么随着我们的年岁的增长,这样的矛盾冲突会越来越多呢?你们想知道爸爸妈妈他们是怎么想的吗?

  现场采访家长,听听家长的心里话。

  交流:了解了父母的想法,你们现在心里在想些什么?

  小结:了解了父母的想法,我们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他们多一些理解,虽然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但有一点原因是相同的,那就是父母对我们的'爱。看来,我们在生活中、学*上、业余时间上和父母之间发生的矛盾,源自于父母亲对我们的爱,对我们的关心爱护。如果,她们不爱你们,就不会对你们做出这样那样的限制。所以,我们把这些矛盾冲突称为“爱的碰撞”。

  【设计意图:请家长到课堂上跟孩子面对面的交流,家长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能使所有学生感受到家长的真心、真情。而且引导同学们理解这些矛盾的产生源自于父母亲对我们的爱,对我们的关心爱护。促进了学生和家长之间的相互理解,达到了较好的学*效果。】

  板书设计

  爱的碰撞曲

  矛盾和冲突

  父母 子女

  第二课时

  活动一情境再现

  1.我们成长过程中与父母之间产生矛盾,那是很*常的事。问题的关键是如何解决这些矛盾。大家还记得上节课《家有儿女》中刘星和妈妈之间的矛盾吗,如果你是刘星,遇到这样的矛盾,你会怎么做?有哪些好办法来化解这个矛盾?

  四人小组讨论,解决矛盾的可行方法。

  2. 情景再现,小品表演。

  依据先前学生的发言,归类再现生活情景:刘星与妈妈的矛盾;因学*而与父母发生的矛盾;因生活中的小事而与父母发生的矛盾……

  教师在表演中适时的加以引导和总结,提升学生的认知。并相应板书:理解 尊重 体谅 换位

  小结:是的,有些时候发生矛盾时是做父母的不对,我们做孩子要学会体谅家长。这样,矛盾也可以解决了。尊重父母,取得父母的理解,这也是化解矛盾的办法。所以,我们要学会和父母沟通。

  【设计意图:让课堂教学呈现生气勃勃的生活中的素材,彰显了五彩缤纷的生活色彩,从而使学生在教学这一特殊的再现生活场景中得到体验和感悟。同学们通过生活事件的表演、对话、交流,初步了解了与父母沟通的一些方法,为学生内在的心理朝着健康方向发展起到一定作用。】

  活动二导行巩固

  提问导入:与爸爸妈妈发生“爱的碰撞”后,怎样做去面对呢?这是一位苦恼的同学写给“心理信箱”王老师的信。

  讨论:你们觉得赵刚该怎么办?有哪些办法?你主张赵刚用哪一种方法?并说说自己的理由。(把学生讨论的意见进行归纳)并进行民意统计:全班多数同学赞同赵刚跟爸爸心*气和的谈一谈。

  记录:同学们,让我们在自己的心情卡片上写下解决矛盾的方法,贴在自己的床头或门上,以此来提醒自己。

  小结:看来,当矛盾发生的时候,我们要学会正确化解,学会和父母真诚沟通,理解、尊重、换位、体谅,那么我们和父母之间,心与心之间就不会有距离,就不会有烦恼的事情。

  【设计意图:通过教学学生学会正确化解与父母之间发生的矛盾的方法,学会与父母真诚沟通,学会尊重理解父母、学会体谅关心父母。同时也明白自己在家里应该扮演的角色,和承担的责任。】

  活动三放飞亲情

  导语:我们学会了处理和家长之间产生矛盾的一些方法,其实,最重要的是要和父母进行沟通,站在对方的角度来思考问题,这样不仅会减少矛盾的产生,还能够化解矛盾。让我们给父母写一封信,写上自己的心里话,和父母开始第一次沟通吧!

  在音乐声中,学生写下自己的亲情留言。

  小结:通过今天的活动,我们不仅感受到父母对我们的爱,也知道了怎样处理与父母之间的矛盾。不过,同学们心中可能还有一些没有解决的矛盾,但老师相信你们一定都有了解决的方法,那就快用你的智慧去化解与父母之间的不愉快吧,让你的家庭天天充满欢声笑语!

  【设计意图:教给学生与父母沟通的另外一种方法,有的时候可能因为一些原因无法与父母面对面的沟通,那么把自己的想法用写信的方式告诉父母也是很好的沟通方法。】

  板书设计

  学会沟通

  当矛盾发生时

  父母 子女

  理解、换位、体谅


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教案(精选十篇)扩展阅读


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教案(精选十篇)(扩展1)

——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教案菁选

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教案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教案1

  教学目标

  1、能够感受到男女同学间的不同之外处,初步掌握处理男女同学关系的方法。

  2、感受真正的友情需要真诚相待,友好交往,相互尊重。

  教学活动

  一、我和我的同桌

  让同学们回忆自己以前和同桌相处时出现的有趣事情。可以是高兴的事,也可以是不高兴的事,让同学们畅所欲言,教师相机指导。

  二、小竞赛

  分成男女两组,开展以下活动,看哪些同学做得又快又好。

  1、搬运重物

  2、给布娃娃梳小辫

  3、穿珠。

  4、两组比赛踢足球。

  三、男生女生七嘴八舌

  将男生与女生分成两组,让他们各自说说对方的优点与缺点。教师在黑板上记录下来,最后加以总结、引导。

  四、假如我是男生(女生)演讲。

  以“假如我是男生”为题,通过角色换位,展开不同的角色体验,从而使同学们对异性同学有一个客观的'认识和了解。

  五、小讨论

  当你喜欢与一个异性同学在一起但又怕别人说闲话时,你会怎么办?

  异性同学间应该怎样正常交往?

  教师请同学们将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并将它们一一写在黑板上,然后进行归纳,为异性同学间的正常交往支招。老师也可以加以补充。

  六、小话剧、他们应该怎么办?

  剧性介绍:小青和小波是邻居,也是好朋友。他们每天一起上学,一起回家,可是,进入五年级后,小波在也不愿意与小青在一起了,小青每次想与他同行,他总是找各种理由避开她,小青为此很烦恼。一天,她经过教室,突然听到同学们的议论,说她和小波的关系,小青才明白,原来是这样,请你演一演。

  七、游戏活动

  游戏规则:让同学们以四人为单位分成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快速设计一个小剧本。表现男女同学可能在生活上、学*上如何取长补短、相互全作的主题,然后表演出来。设计巧妙、表演真实者获胜。

  八、夸夸我的好朋友

  请同学们说说自己在班上最好的朋友,说说二人间发生的故事,夸他的理由是什么,并对好朋友说一句感谢

  九、总结我的教学理念

  最后说一下我的设计理念。我以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为基础,结合学生心理、生理特点,以及在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在活动中,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与主动性。力求把教学活动与学

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教案2

  活动目标:

  1、以实际行动营造家庭民主氛围,使学生感受到家庭民主生活的美好。

  2、通过提出积极建议,参与家庭、学校、社区生活的管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做具有现代民主意识的合格小公民。

  3、培养学生现代民主意识。

  活动准备:

  1、设计几组填空题和选择题

  2、家庭合同书、调查表。

  活动过程:

  一、 谈话导入课题

  1、同学们,你们在家里、在学校、在社区的生活中,有没有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2、师:我们是社会的一分子,我们现有同大人一样的合法权利。同时,我们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我们这样做一个合格的小公民?

  3、揭题并板书课题:我做合格小公民

  二、 学*交流

  (一)、我和爸爸妈妈“签合同”

  1、观察第39面图:小男孩在干吗?如果家庭成员中有做得不对的地方,我们应该怎么办?

  2、家庭成员中还会有哪些不对的地方?你是怎样提出来的?

  3、你也是家庭中一员,你有做得不对的地方吗?有哪些?你打算怎样改正?

  4、家庭成员中,有些矛盾,我们怎样解决?我们开一个家庭会议。模拟一次家庭会议,学生自己选择演角色。

  5、为了能使家庭成员更和睦,又能改正一些不良现象,我们来签定一份合同好吗?

  出示“家庭合同”:甲、乙方可以是家庭成员中任何一人。

  练*:签合同。

  (二)我给学校提建议

  1、出示表格:内容有:环境,设施,人与人之间,还有等。学生填写,作出统计。

  2、活动一:学校环境、管理措施、学生活动、教师的教学方法……你认为哪些方面做得好,哪些方面还存在不足?调查一下其他的老师、家长和同学,看看他们有哪些满意和不满意的地方。

  3、活动二:“我给学校提建议”,如丰富校园活动的建议,创建文明班级的办法、改善学校周边环境建议等。

  (三)我是小公民

  1、观察:我们生活的社区环境怎样?

  2、出示调查表:

  关于社区若干问题的调查

  问 题 满 意 不满意 建 议

  周边环境

  管理措施

  活动设施

  文化生活

  卫生状况

  3、阅读教材第43面:你有什么要说的?

  4、读教材结语:也许我们的建议暂时不能被采纳,也许我们的呼吁暂时没有回应,但作为小公民,这时可以自豪地说:我们这样做了,我们还会这样做下去!

  三、 总结提高

  这节课,我们讨论的主题是什么?你们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想问的吗?

  板书设计:

  我是合格小公民

  家庭——好好说,巧妙提,有错改——幸福

  学校——提建议,好环境——和谐

  社区——出点子——生活美好

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教案3

  一、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对待事情有着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具有判断是非的能力,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但做事又有片面性,还需教师指导

  二、教材分析

  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是小学高年段学*的教材,本册教材在体现《品德与社会》中、高年级教材内容和特点的基础上,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学*内容更加深刻,学*视野更加开阔。

  (二)教材内容的综合程度更高,注意引导学生综合学*。

  (三)强调以情感态度价值观为主线来统领历史和地理内容的学*。

  (四)重视史地内容的学*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联系。

  (五)注意培养学生正确看待问题和思考问题的方法。

  教材选择认识社会的几对基本概念,从儿童的现实生活出发,选择有关社会环境、社会生活和社会关系等方面的'主题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在内容方面体现课前、课中、课后,校内外连续、完整的活动过程,强调从学生日常生活常见的现象,以及学生的生活疑惑和感受入手拓展学*主题。穿梭出“体验式”“研讨式”“探究式”的学*特点,为学生创造更为广阔的独立思考、自主学*和实践的空间。强调从儿童的视角出发,运用儿童的语言,采取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如充分发挥图画、照片等在呈现教材内容方面的积极作用,增加教材的趣味性、可读性和启发性。

  三、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珍爱生命,热爱生活;在生活中养成文明礼貌、诚实守信、友爱宽容、公*公正、热爱集体、团结合作,有责任心的品质。

  2、能力:能够初步识识自我,控制和调整自己的情绪和行为;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学*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认识、分析社会事物和现象;学*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社会信息。

  3、知识:初步了解儿童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初步了解生产、消费活动与人们生活的关系;了解一些基本的的地理知识,理解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

  四、教学策略

  1、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

  2、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己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主题。

  3、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

  4、注重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的联系,把静态的教学内容和和学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5、创造条件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获得经验。

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教案4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我的心》。下面我主要从教材、设计理念、学情和目标、教法和学法、教学程序这五方面来说。

  说教材

  《我的心》是北师大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我们同有一个家》主题二《炎黄子孙的心愿》课题3,本单元《我们同有一个家》通过两个主题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和了解中华民族。本课以"炎黄子孙的心愿"为主题,选取了一个独特的视角,图文并茂,打开了解世界各地华人、华侨的窗口,主要是让学生了解海外华人虽身在他乡,却心系祖国,为祖国做出杰出贡献的事例,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说设计理念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中强调"必须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基础",强调让儿童"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

  基于以上的认识,我对教材进行了必要的补充、重新整合、编排,整个设计力求做到:教学环节简单化,研究过程主体化,书本知识现代化。

  说学情和教学目标

  (一)学情分析

  一般特征:晋江是有名的侨乡,本班学生对晋江华侨为晋江的发展所做的贡献略有耳闻。他们知道要爱国,但大多停留在口头文字的表述上,没有与具体的行动联系起来,有的即便是做了,也不知道那就是爱国。而通过本课的学*,可以调动他们已有的自己的观点,进而有意识地支配自己的行为,培养学生通过有意识的努力形成新*惯。

  初始能力:本班学生已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能与同学交流、合作学*。

  信息素养:本班学生已有一定的搜集、资料的能力,能初步借助络等途径进行学*。

  (二)教学目标

  1、 认知目标:

  (1)学*地图,知道华人、华侨遍布世界各地。

  (2)通过搜集、交流有关海外华人生活*俗的资料,知道海外华人以人勤劳、刻苦的美德创建并开拓着事业,并把中华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

  (3)通过搜集、交流海外华人的爱国故事,知道海外华人、华侨有着割舍不断的祖国情结,为祖国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2、能力目标:进一步提高学生识图能力、收集资料及处理信息的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与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使学生把爱国情感落实到行动中。

  (三)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搜集信息,了解海外华人为祖国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教学难点:激发与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使学生把爱国情感落实到行动中。

  (四)教学准备:

  学生:自主探究,课前搜集有关海外华人生活*俗的资料及晋江侨胞的爱国故事,并把主要事迹在信息卡上。

  教师:搜集有关海外华人生活*俗的图片、视频及海外华人在重大活动中的场面。

  说教法和学法

  我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儿童社会生活为主线"的指导,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通过活动体验、情绪调节、活动探究等多种教学方法为学生创设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氛围,引领学生进行课外实践体验和课内交流感悟。

  在学法指导上,本着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学*的原则,我在课堂活动中主要采取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思考、分析归纳等方法让学生亲身体验,合作探究。

  说教学程序

  课前活动:轻松时刻--音乐熏陶 创设情境

  活动一:火眼金睛--图片引入 对话文本

  活动二:视频直播--交流互动 升华认识

  活动三:精彩连载--点击真情 震撼心灵

  活动四:焦点访谈--化情为行 教育延伸

  活动五:激情回旋--红心凝聚 深化主题

  课外活动:快乐出航--课外延续 引领实践

  具体教学过程:

  课前活动:轻松时刻--音乐熏陶 创设情境

  课前,我播放《我的心》的歌曲视频,让学生跟唱,这样既缓解了学生紧张的`情绪,又为教学环节的展开创设一定的情境。

  活动一:火眼金睛--图片引入 对话文本

  1、瞬间回放 情感铺垫

  上课伊始,我出示今年国庆庆典活动中 "我的心"方阵图片,让学生观察,引导学生回忆"结"象征的意义,通过谈话,引出课题(板书课题:我的心)

  2、看分布图 对话文本

  我出示华人分布地图,让学生观察地图,引导学生了解海外华人的数量及在世界各地的广泛分布,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世界各地都有我们人?"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从豆博士的话中找到答案,接着播放一段录音对海外华人进行补充介绍,引入下一环节。

  活动二:视频直播--交流互动 升华认识

  本环节我先出示有关唐人街的图片,让学生们说说具有特色的地方,接着,让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海外华人生活*俗的资料,我以学*者的身份参与交流,及时补充有关视频。学生有了丰富感知后,我再追问:"海外华人为什么要建城?过节?"让学生自由发言,我适时给予点拨,(适时板书:保留传统*俗、传播中华文化)引导学生感受海外华人的心,并了解他们把中华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

  活动三:精彩连载--点击真情 震撼心灵

  1、故事沙龙 激发共鸣

  我以文本中的插图--爱国华侨陈嘉庚先生捐建的厦门集美学村为引子,把众多爱国华侨的事例浓缩到"晋江华人"这一点上,从学生身边熟悉的人、事、物入手,运用合作交流法,开展"华人故事会",引导学生小组交流课前的晋江爱国华侨的故事,再运用思考法,每小组推选出有代表性的故事全班交流,以此深入了解晋江的海外华人为晋江的发展作出的贡献。这样,从教科书拓展到学生具体可感知的生活实际中,能更好地引起学生爱国情感的共鸣。

  2、链接画面 感悟真情

  我运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法,由"晋江华人"这个"点"拓宽到"全球华人"这个"面"上,在《我的心》的背景音乐下,展示海外华人在庆国庆、申奥、传递圣火、赈灾等重大活动中的场面,并加以解说,再让学生畅谈看后的感受,我适时给予。在此基础上,我运用分析归纳法,师生共同,屏幕显示:"喜祖国之喜,忧祖国之忧",让学生感受海外华人与祖国同悲欢,共命运(适时板书:与祖国同悲欢),我再运用情绪调节法,趁势追问:"为什么这些长年生活在海外的华人仍然心系祖国,心系家乡?"引导感受海外华人炽热的爱国心。(适时板书:爱国)

  这一环节的设计由点及面,由浅入深,为学生情感的激发创设一个有层次的认知过程,学生有感而发,爱国情感油然而生,有效地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活动四:焦点访谈--化情为行 教育延伸

  由书本走向现实才能体现教育的人文质量。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活动--焦点访谈,让品德教学回归生活。在深入体会海外华人爱国的基础上,我先引导孩子们说说"将来如果你成为海外华人,会怎么做?如果身居国内,你又将怎样做?"让学生将课堂所学的知识与自己的人生理想结合起来。再引导学生回到现实:"沐浴着祖国关爱的我们现在应该怎样来表现我们的心?"运用活动探究法,让学生充分说己的想法。在学生交流过程中,我引导学生从努力学*、关爱他人、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等方面来谈,使学生懂得把爱国情感落实*常的生活小事中,从而达成品德教学所要体现的知行合一的理念。

  活动五:激情回旋--红心凝聚 深化主题

  我再次播放歌曲《我的心》,运用活动体验法,让学生在小红心上写下自己的决心,然后贴在小组的红心上,再由组长把小组的红心贴在大红心上,颗颗红心凝聚在一起,深化了主题,使爱国之情深深地扎根于学生的心田。

  最后在音乐中朗诵一首爱国短诗,让活动在高潮中结束。

  课外活动:快乐出航--课外延续 引领实践

  在本课教学的尾声,充分体现课堂教学的"唤醒"和"引领"的功能,促进学生的社会化,我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

  亲爱的同学们,乘上你喜欢的小船出发吧!

  1、把海外华人的爱国故事讲给家人听。

  2、制作一版以"我的心"为主题的手抄报。

  3、把爱国情感落实到*常的事情中,从每一件小事做起。

  整堂课的教学设计:学生在多角度、多层面地合作与交流中实现了知识、能力、情感的三维共赢。学生从爱**曲中、从爱国人物的故事中、从爱国人物的品质中,升华了自身的爱国情感。

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教案5

  活动一:歌曲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课前播放歌曲《如果快乐你就拍拍手》,同学们让我们边唱边跳吧。

  2、提问:同学们,刚才大家又唱又跳,心情怎么样?

  3、生:开心,快乐。

  4、引出新课。是啊,老师从大家的脸上歌声里看到了快乐,快乐是一件很难的事吗?不是,快乐其实很简单。

  5、能不能做个快乐的表情?大声地告诉所有的人---快乐其实很简单。

  板书课题:快乐其实很简单

  活动二:快乐小调查小汇报

  1、行业组:以合作朗诵的形式展示不同行业的人们的快乐。

  警察:快乐是社会安定;

  医生:快乐是病人治愈;

  司机:快乐是交通安全;

  农民:快乐是庄稼丰收;

  老师:快乐是桃李天下;

  2、家庭组:以家庭剧的形式展示什么是家庭的快乐。

  小组成员表演大年三十团员饭后客厅的一幕。

  爸爸:我今年又评先进了。

  孩子:我学*进步了,还获了三好学生。

  爷爷:我这一年每天锻炼身体身子骨更硬朗了,哈哈。

  奶奶:我的小孙子又长高咯!

  妈妈:一家人健康就是我最大的快乐。

  3、商业组:以采访的形式展示他们的快乐。

  小组成员进行了一个模拟采访。

  4、师总结:是啊,快乐是一支冰淇淋,也可以是一场球赛;快乐是一阵风,也可以是一个微笑;快乐是一种感觉,只要用心去体会,生活的点点滴滴都是快。

  活动三:快乐分享会

  1、小组内分享自己的快乐。

  2、三个小组分别设置活动区域,选派小导游介绍个小组的快乐成果。如:影集、玩具、奖章、书本收藏学*小窍门等。

  3、各小组成员参观分享别的小组的`快乐。

  活动四:快乐行动—快乐就是帮人一把

  1、师导入:用一盏灯点亮令一盏灯,却无损与自身的光芒。当我们乐于与别人分享快乐时,不仅对自己没有损失,反而,你的一分快乐会变成更多的快乐。让我们课后来做一做小雷锋,伸出热情的手来帮一帮身边需要帮助的人吧。

  2、播放歌曲《爱的奉献》,学生齐唱。

  3、课后分小组去社区做小雷锋。

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教案6

  一。课标依据

  根据《课程标准》中的规定,

  “知道我国是有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感受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萌发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知道我国的地理位置﹑领土面积﹑海陆疆域﹑行政区划,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祖国的领土神圣不可侵犯。”

  “了解我国的自然概况,知道我国是一个地域辽阔﹑有着许多名山大川和名胜古迹的国家,体验热爱国土的情感。”

  本册教材从时间和空间的不同维度,以“寻根问祖”、“可爱的祖国”、“我们同有一个家”三个单元的篇幅达成《课程标准》的上述要求。

  2、教材的特点

  (1)教材的呈现方式上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结构创新,主题构建,范例原则。讲究层次,引发问题,信息单元丰富)。

  例:以我国远古的农业文明、享誉世界的四大发明、古代文化名人三个主题勾勒出我国有着几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传承,凸显出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

  在第二单元里,教科书从国土教育(领土面积、海陆疆域、行政区划和地形、人口、资源方面)与“沿着江河走下来”(黄河、长江)两个主题的学*,通过对祖国疆域纵向、横向的空间分布形态,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在第三单元里,通过对我国多民族大家庭的展示,通过对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教学,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教材内容最显著的变化是点式呈现,课程观念和目标发生了根本变革(强调促进学生良好道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以学生发展为本)

  例:第一单元的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通过对我国古代文明的感受,萌发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所以这个单元就不是单纯的学*历史,不是我国古代史的讲授。但是在各主题中又都设有很简单的年表,用以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历史概念。并且,这个单元的最后展示出一个家庭历史的范例,引导学生学*写家史。这样通过具体的感受、初步的熏陶、简单的练*,不仅达成了本单元的教学目标,而且更加开阔了学生今后的学*和发展。

  (3)寓德育于教学之中,增强德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的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

  例:第二单元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并不是对学生进行空洞的说教,不是标语口号式的教学。而是帮助学生具体了解伟大祖国辽阔的国土、海陆疆域、行政区划和地形、人口、资源、大江大河,以地图学*作为中介,从祖国的空间分布方面产生比较具体的表象,这样学生们所受到的教育就是实实在在的,而决非空泛的了。

  特别提示:因此,在这部分教学中,一定要重视学生的地图学*,重视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形成。

  (4)教材的使用,突出学*方式的转变(给教师留有充分的教学空间)

  例:第二单元中对祖国行政区的学*,教科书以《中国政区图》的形式展示出来,又以制作表格、朗读歌谣和开展拼图游戏等活动方式帮助学生学*,不仅使教师的教学空间十分宽阔,而且使学生的.学*方式变得很活泼。

  (5)教材引导教师自主引发教学思考(提倡教学反思,提升教师的社会认识水*。)

  二、本册教材使用中的问题、困难与解决

  1、拉*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的距离

  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内容都源于生活。有的是学生的直接生活,有的是他们间接可以触摸到的生活。由于间接生活与学生有距离,教学中的困难可以用如下方法解决:

  (1)帮助学生运用直接生活经验来感悟

  (2)运用收集资料的方法,利用故事吸引学生,理解教学内容。

  (3)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组织课堂教学。

  2、运用形象思维拉动抽象思维

  小学生因其年龄特点决定他们的认知有着由*及远、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的特点。

  本册教材内容的教学可以利用地图作为形象认知的中介,帮助学生接受抽象认知的内容。例如,《我们生息的国土》主题教学就要尽量利用地图学*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相关学*内容,达成教学目标。

  三、检测与评价

  1、评价的目的与功能必须明确

  根据《课程标准》的规定,

  品德与社会课程的评价目的在于获得反馈信息,以帮助教师改进教学,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促进儿童的发展。而不是对学生的品德与社会性发展水*作出终结性评定,或对儿童进行比较或分等。因此,品德与社会课程的评价重视的是诊断与调节的功能、强化与教育的功能。

  2、评价内容

  根据《课程标准》的规定,品德与社会课程的评价内容包括对学生学*态度、学*能力和方法、学*结果的综合性评价。

  3、评价方法

  根据《课程标准》的规定,除了采取教师观察记录、描述性评语、学生自述、学生互评、作品评价、个案分析等方法,也可以采用测查、检测的方法获取反馈信息。

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教案7

  〖教学目标

  1.了解家庭的历史及变迁,进一步增强对于历史的亲*感。

  2.通过编写简单家史,学*一些历史学方法。

  〖教学准备

  检查学生为写家史所做的准备。

  〖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入。教师询问学生家庭作业完成的情况、家长们对教科书上呈现的家史发表了什么看法,以及对写家史提出了哪些建议等,并请几个学生谈一谈。

  2.阅读与观察讨论。给学生几分钟的时间,观察和阅读教科书第28~29页上的四幅家庭照片、小文写的家史以及“我家的大事与国家的大事”对照表,让学生说一说从这四幅照片中体会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照片中人物的年龄、衣着、容貌、家庭成员数量等的变化入手谈感受,可以结合下面的历史年表,让学生估计每幅照片拍摄的年代,根据历史年表列出的国家大事,想像照片中的`家庭生活在哪个年代。

  3.讲解与讨论。请学生朗读教科书第27页的课文,教师说明:“我们每个同学都可以像小文那样,为自己的家庭编写家史。要编写得好,必须掌握正确的方法。教科书上为我们列举了一些方法,让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吧。”

  根据教科书第27页列举的确定历史时间、收集和资料、完成三大步骤,逐一与学生进行讨论,并对他们不甚清楚和不明确的地方加以说明、解释。

  4.个人。每个学生根据课前的准备,开始编写自己的家史,教师巡视并给予帮助。教师需要提醒学生看一看教科书第27页豆博士的话。

  5.。教师就学生写家史的情况给予有针对性的,布置家庭作业。

  〖家庭作业

  对于在课堂上没有完成家史的学生,请他们课后继续完成。

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教案8

  〖教学目标

  1.知道火药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一项伟大发明。

  2.理解火药的发明加快了人类前进的脚步,同时了解火药也增加了战争的危害。

  3.初步了解科学与迷信的复杂关系。

  4.进一步认识四大发明的伟大,萌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古代火箭图和现代火箭图。

  〖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入。教师提问:“提起火药,谁都知道它的厉害,不过,你们知道火药是怎样发明出来的吗?”请学生阅读教科书第17页的课文,并观察炼丹爆炸图。

  2.讲解与讨论。教师讲解:“火药是古代炼丹师偶然发现的。本来炼丹师是为了求得长生不老的灵丹妙药,却意外地炼出了能够置人于死地的.火药。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科学与迷信往往是奇妙的结合在一起的,火药的最初发明就是这样的。当硫磺、硝石、木炭这三样东西混合在一起,达到一定的比例时加热,极容易着火甚至发生爆炸。说不定还有一些炼丹师曾为此丧生呢!虽说他无意为科学献身,但科学史上却永远不会忘记是炼丹师发明的火药。但是仅仅靠偶然发生的事故是不能产生真正的发明的,人们在炼丹炉经常发生的爆炸事故中,经过反复摸索、尝试,才最终有了火药的发明。”

  3.阅读与讨论。请学生观察教科书第17页下方的图(它们分别是古代不同时期的火箭),然后请学生想像一下,这些早期的火箭是怎样发挥火药的威力的?

  请学生阅读和欣赏关于万户的文字和图画,阅读和欣赏教科书第18页关于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文字和照片。教师强调:“当你们为宇宙飞船遨游太空而赞叹的时候,应当记得像万户这样伟大的先行者,更应当记得发明火箭的是我们的祖先。现代火箭是高科技的产物,比早期的火箭不知进步了多少倍,但它们在原理上却是相同的。”教师还可以简单介绍一下人类航天事业发展的历史,如关于前苏联第一次进入太空、美国宇航员登月等,不必详细,但应当简单予以说明,以开拓学生的视野。

  4.小小辩论会。教师向学生说明:“火药发明的利与弊,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同学们对此可能也会有自己的看法。今天,我们召开一次小小辩论会,题目就叫做“火药的出现是不是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教师将学生分成正、反两方进行辩论。

  5.。教师对学生的辩论活动进行,应特别强调的是,问题的关键在于人们如何利用火药,火药是否促进人类文明的发展,最终还是由人类自己决定的。

  布置家庭作业。

  〖家庭作业

  1.完成教科书第18页关于四大发明的作业。

  2.搜集一些有关孔子的语录和事迹。

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教案9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对家庭活动的参与积极性。

  2、鼓励学生与父母多交流沟通。

  3、培养学生民主参与意识。

  教学重难点

  1、教会学生参与家庭事件的决策。

  2、培养学生民主参与意识。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课题

  1、同学们,你们在家里、在学校、在社区的生活中,有没有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2、师:我们是家庭的一分子,我们也应该参与家庭事项的决策。

  3、揭题并板书课题:我做合格小公民:我和爸爸妈妈“签合同”。

  二、学*交流

  1、观察第39面图:小男孩在干吗?如果家庭成员中有做得不对的地方,我们应该怎么办?

  2、家庭成员中还会有哪些不对的地方?你是怎样提出来的?

  三、说说我的家

  1、教师导语:你的家里是人人*等吗?你和爸爸妈妈有同等的发言权吗?上节课老师让同学们回去调查,现在让我们来看看同学们的家里都有些什么样的情况。

  2、学生说说自己家里的具体问题。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可以说好现象,也可以说说让人烦恼的地方,如爸妈脾气大、好等等。

  四、我给爸妈提个醒

  1、教师导语:刚才同学们说了许多自己家里让人烦恼的事。家庭成员特别是爸爸妈妈有一些做得不好或不对的地方,我们作为家庭的小主人,可以怎么做呢?

  2、学生出点子,想办法。

  3、教师:同学们的办法确实很好。确实,我们可以给爸妈提意见,而且用纸条写的方式确实是一个好办法。

  4、教师出示问题情境“爸爸,通宵打麻将不好,请你___________”并提出活动要求:你能帮这位同学把给爸爸妈妈的纸条哦充完整吗?

  五、总结提高

  这节课,我们讨论的主题是什么?你们知—我和爸爸妈妈“签合同”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对家庭活动的参与积极性。

  2、鼓励学生与父母多交流沟通。

  3、培养学生民主参与意识。

  教学重难点

  1、教会学生参与家庭事件的决策。

  2、培养学生民主参与意识。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课题

  1、同学们,你们在家里、在学校、在社区的生活中,有没有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2、师:我们是家庭的一分子,我们也应该参与家庭事项的决策。

  3、揭题并板书课题:我做合格小公民:我和爸爸妈妈“签合同”。

  二、学*交流

  1、观察第39面图:小男孩在干吗?如果家庭成员中有做得不对的地方,我们应该怎么办?

  2、家庭成员中还会有哪些不对的地方?你是怎样提出来的?

  三、说说我的家

  1、教师导语:你的家里是人人*等吗?你和爸爸妈妈有同等的发言权吗?上节课老师让同学们回去调查,现在让我们来看看同学们的家里都有些什么样的.情况。

  2、学生说说自己家里的具体问题。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可以说好现象,也可以说说让人烦恼的地方,如爸妈脾气大、好等等。

  四、我给爸妈提个醒

  1、教师导语:刚才同学们说了许多自己家里让人烦恼的事。家庭成员特别是爸爸妈妈有一些做得不好或不对的地方,我们作为家庭的小主人,可以怎么做呢?

  2、学生出点子,想办法。

  3、教师:同学们的办法确实很好。确实,我们可以给爸妈提意见,而且用纸条写的方式确实是一个好办法。

  4、教师出示问题情境“爸爸,通宵打麻将不好,请你___________”并提出活动要求:你能帮这位同学把给爸爸妈妈的纸条哦充完整吗?

  五、总结提高

  这节课,我们讨论的主题是什么?你们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想问的吗?道了什么?还有什么想问的吗?

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教案10

  〖教学目标

  1.了解人类自古以来就懂得择水而居,长江是华夏文明的摇篮,是养育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体验并感受祖国地域环境的博大,从对母亲河的热爱,升华为更加热爱伟大祖国的情感。

  2.学*优秀中华儿女的感人事迹和优秀品格,感受不屈不挠、勇往直前、仁爱宽容、大气磅礴的长江,受到优秀道德情操的陶冶。

  3.进一步提高认识地图的能力,通过识图发展空间思维的能力;培养收集资料的能力。

  4.了解长江的源流概况,并沿着这条线索,了解流域内各地区的社会发展概况,了解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

  〖教学准备

  1.政区图、地形图、长江流域图。

  2.歌曲录音:《长江之歌》《我们的田野》。

  3.有关长江流域的资料和图片。

  〖教学活动及过程

  第一课时

  1.导入。播放歌曲《长江之歌》。

  2.朗读教科书第60页的课文。

  3.教师借助地形图或长江流域图进行讲授。

  (1)“长江发源于青海省的各**冬雪山,曲折东流,全长6300千米,是我国第一大河,世界第三大河。”

  (2)“长江在青海省发源以后,向东向南,流经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市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注入东海。”

  (3)出示歌谣,帮助学生识图。歌谣:第一大河是长江,发源于青海西南部。流过川、藏、滇,穿过渝、鄂、湘,赣、皖、苏、沪要记住。全长六千三,注入东海水力富。

  4.课堂练*。识图:长江的流程。

  5.探究活动。

  (1)布置探究内容。由教师指地图讲:“和其他河流一样,长江也分为上、中、下游三段。从源头到湖北省的宜昌是长江的上游,从宜昌到江西省的湖口是长江的中游,从湖口到入海口是长江的'下游。现在我们就从地图上找一找:①长江的上游江段;②长江上游流经什么地形区;③长江上游地区的环境怎样;④长江上游的水流状况。”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查找地图,进行探究。

  (3)课堂讨论。学生交流“探究长江上游状况”的成果。学生借助地形图或长江流域图进行汇报,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其要点是:从源头到湖北省的宜昌是长江的上游;长江上游流经我国海拔4000米的青藏高原以及海拔2000米的云贵高原地区和四川盆地地区,分别属于我国的第一级和第二级阶梯地区;那里山高林密,江水奔流于峡谷之中;长江上游的江水清澈,是从高处向低处一路跌落下来的,所以江水湍急,蕴藏着丰富的水力资源。闻名于世的长江三峡就位于此河段,宏伟的三峡水利工程正在建设之中。重庆市是我国西南部重要的工业城市,钢铁、机械、汽车制造、纺织、食品等工业十分发达。

  6.朗读教科书第62~63页的课文。

  7.学生齐诵在语文课上学*过的李白的诗―――《早发白帝城》。

  〖家庭作业

  收集相关资料并从地图上查找:①长江的中游、下游江段;②长江中游、下游流经什么地形区;③长江中游、下游地区的环境怎样;④长江中游、下游的水流状况;⑤长江中游、下游地区的建设成就。

  《长江的诉说》第二课时

  1.复*检查。(1)集体朗读长江源流的歌谣;(2)识图:长江的流程。

  2.学生进行“探究长江中、下游”活动的成果汇报。学生借助地形图或长江流域图汇报有关长江中、下游情况的资料,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其要点是:

  长江中游:长江穿过三峡流到宜昌,结束了上游到达了中游,流经湖北到达江西的湖口,这便是中游段。

  长江下游:从江西省的湖口到长江入海口便是长江下游段。

  长江中、下游地区处于我国的第三级阶梯,地势低*,河湖众多,是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工农业均发达,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

  3.朗读教科书第64页的课文。

  4.学生继续进行“探究长江中、下游”活动的成果汇报。学生借助地形图或长江流域图汇报有关长江中、下游情况的资料,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其要点是:

  长江中、下游是*原地区,是我国主要的农业区,可以说是沃野千里。可以结合播放学生在音乐课学*过的儿童歌曲《我们的田野》(我们的田野,美丽的田野,碧绿的河水,流过无边的稻田,无边的稻田……)进行介绍:由于长江中、下游地处*原地区,又有很多支流汇合进来,所以江面开阔,江水流速*缓,利于航运,素有“黄金水道”之称。长江在这一地区还经过湖北省省会武汉市、江苏省省会南京市和直辖市

  海市。武汉是我国中部重要的工业城市,钢铁、机械、汽车制造、造船、纺织等工业十分发达。南京是我国的历史名城,有多种工业,尤其是化学工业在全国占重要地位,还有我国目前最大的铁路、公路桥―――南京长江大桥。上海市是我国第一大城市,也是世界大都市之一,经济、科学文化、交通均高度发达。

  5.朗读教科书第65页的课文。

  6.课堂练*:完成教科书第64~65页的填空。

  7.教师。

  〖家庭作业

  1.通过识图练*,巩固学*过的有关长江的知识。

  2.布置探究任务。预*教科书第66~67页的内容,收集有关长江环境和保护母亲河行动的资料。

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教案11

  教学目标:

  1、 知识:知道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不能永远依靠父母,有些事应该自己拿主意,做决定。懂得在必要的时候学会自己拿主意,才能做一个有主见的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2、 情感:生活中遇到必要的时候自己拿主意,做决定,学做一个有主见的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3、 能力:在生活中学会智慧勇敢地行使拒绝权,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交流生活中自己拿主意、做决定的事的经验,做一个有主见的人。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设疑激情

  听五年级的同学写给妈妈的恳求信。

  二、讲述故事,讨论明礼

  1、 听故事《走自己的路》

  2、 说说你同意这位同学给妈妈写信的内容吗?为什么?

  3、 讨论:

  1) 你认为作为一名五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哪些事是应该自己拿主意、做决定的?

  2) 曾经自己拿主意、做决定的事有哪些?

  4、设疑:

  1) 在你拿主意、做决定后,事情的后果怎样?

  2) 在你拿主意、做决定时,你是怎么考虑的?有没有想过行为的后果?有没有听取他人的意见?你是怎样对待他人的不同意见的?

  三、行为辨析,具体导行

  1、《行使拒绝权》

  2、讨论:读了这段文字后,你认为碰到哪些事我们要勇敢地行使拒绝权?

  3、模拟情境,角色扮演、评价。

  4、 小结:当我们因顾及别人的颜面而为自己的拒绝感到为难的时候,想想不这么做 后果可能会让自己和别人都受到伤害,所以不必害怕合理地拒绝,要智慧勇敢地行使拒绝权。

  四、结合板书,总结全文。

  1) 说说通过今天的学*,你懂得了什么?

  2) 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要学会自己拿主意、做决定的时候要认真考虑,正确的事坚持做,难知不对的事情,要勇敢地说“不”,希望大家从小学会做一个有主见的人。

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教案12

  教材分析:

  我国是有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我国的国宝,作为祖国文化有形的、综合的世界文化遗产和文化景观,它们是中国社会发展的文化产物,它们的存在让我们感到与祖国的历史文化有着根一般的关系。教材主要引导同学收集资料、讨论交流自身的收获、发现和感受,体会中国古文明的辉煌和中华文化的丰富与精深。引导同学透过历史遗迹探究背后的故事,引发对中国历史的兴趣树立维护古遗迹的意识。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同学*均年龄11岁,小朋友们在教师的引导下,已经比较深入地接触了一个又一个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加深了他们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养成了较好的行为*惯形成了一定的是非观。但对中国古遗迹价值的认识和维护古遗迹的意识还不够,需要教师进一步地引导,使他们沿着健康、正确的道路一步步前进。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让同学对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有一些基本地了解,感受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体会中国文化的丰富与精深,知道古遗迹具有极其珍贵的价值。

  (2)技能目标:通过课前收集资料,培养同学收集处置信息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本课的学*,引起同学对古遗迹的.热爱之情,激发他们维护古遗迹的责任意识。

  教学重点:

  让同学感受中国文明的绚烂辉煌,知道古遗迹的珍贵价值。

  教学难点:

  如何激发同学维护古遗迹的责任意识。

  教学准备:

  同学准备:

  课前查找有关古遗迹的资料和一张彩色卡片

  教师准备:

  制作相关课件

  教学时间: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激发兴趣,感知名胜古迹

  1、同学出示自身旅游时的照片,介绍曾经去过的名胜古迹。

  2、谈谈自身的见到名胜古迹时的感受。

  二、 观看解说,了解古遗迹

  1、播放一组中国世界文化遗产图片,让同学说一说是什么地方。

  2、说说看过后的感受。

  3、出示中国地图,在相应的位置贴上文化遗产名称纸条。

  三、分组汇报,集体交流,探索古遗迹

  指导同学按课前自身选择的一处古遗迹,交流自身探索的效果。有“长城”小组、“秦兵马俑”组、“大足石刻”组和“敦煌莫高窟”组等等,汇报时教师相机指导,引向深入,并注意点拨文化遗产的价值,以突破重难点。

  四、拓展延伸维护古遗迹

  播放《火烧圆明园》的场景和文物被损图片

  1、同学谈感受。

  2、了解国家、**为维护遗产做的大量工作。

  3、同学交流自身如何用实际行动维护古遗迹。

  4、出示课后活动:“小主人在行动”——继续探索古遗迹,为维护古遗迹出点力。

  5、师总结

  板书

  我国的国宝

  历史价值 经济价值 艺术价值

  维护古遗迹 责任意识

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教案13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古代杰出的历史人物。

  2、激发学生珍视祖国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情感。

  教学准备:

  1、名人卡片;2、收集自己喜欢的历史名人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名人名字我知道

  1、你喜欢的名人有哪些?

  2、大家说的都是现代的名人,其实,在我国的古代也有很多优秀的人物。比如说:老师就特别崇拜唐代的李白,谁来说说你心目中的历史名人?

  3、板书:

  唐代——李白、杜甫、武则天等

  文学——杜甫、杨万里、王安石等。

  李姓——李广、李白、李时珍等

  军事——孙武、诸葛亮等

  巾帼——李清照

  医学——李时珍、华佗

  二、名人故事我来讲

  1、学生交流收集到的历史名人故事。

  2、几人或独自表演名人的故事。

  3、历史出示名人的.故事图片。

  4、你们评一评他们好吗?我们学*他们什么?

  三、名人档案我来做

  1、学生自做名人档案。

  2、大家交流,互相欣赏。

  3、展示优秀作品。

  四、升华

  教师小结:我们的先辈和这些名人们为祖国的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才成为了名人。我们新一代少年,要向他们学*,为祖国明天的更美好而努力学*,积极锻炼,学好扎实的知识,长大后,也成为祖国需要的新一代名人。我们准备好了吗?

  板书设计:

  我的历史名人档案

  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我们要努力

  你们假如有一天同样站在长城上,你想对长城大声说什么?

  课后记:

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教案14

  教学目标

  1.知道一些有关中华民族的古老神话和故事。

  2.理解在这些神话和故事中所蕴含的民族精神和高尚品质。

  教学准备

  1.了解学生对中华民族古代神话传说的了解和熟悉程度。

  2.根据学生的熟悉程度和阅读水*选择一些有关的书籍。

  教学活动及过程

  第一课时

  1.导入。教师了解学生搜集古代神话传说的情况,并可以让几个学生谈一谈他们搜集的情况,如从哪里找到的、是什么内容等。

  2.阅读与讨论。教师为学生朗读教科书第6页的课文,并告诉学生:“在今天的课上,我们也要像教科书中五年级(2)班的同学那样,召开关于古代神话和传说的主题班会。让我们先从乐乐和小文搜集到的故事开始吧。”教师请两名学生分别朗读教科书第6~7页上的精卫填海和大禹治水的故事,然后请学生以自由发言的形式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可以适当地加以引导:“这两个故事反映了什么样的精神和优秀品质?”(精卫填海的故事反映的'是顽强、勇敢、不畏艰难、坚定不移的精神,大禹治水的故事反映的是公而忘私、大公无私、坚持不懈等优秀品质。)

  3.小组准备。以小组为单位,相互交流自己搜集到的神话与传说,并共同探讨其中所反映的精神和优秀品质。教师也可以将事先准备好的书籍分发给各个小组阅读,并做好向全班介绍的准备。在小组活动过程中,教师巡视,并适当地帮助学生选择故事,尽可能避免小组之间的重复。

  4.教师总结,督促学生利用课下的时间为下次的交流做好准备。

  第二课时

  1.以小组为单位,继续为故事会做准备。

  2.全班交流。每个小组推选代表,向全班介绍一两个故事,并根据小组的讨论结果,说明所反映的精神和优秀品质。

  3.教师点评和总结。

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教案15

  目标要求

  1、通过传统家庭与现代家庭的对比,了解时代不同,家庭关系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学*建立民主、*等的新型家庭关系。

  2、通过调查、游戏等活动反省自己与父母的关系,愿意与父母相互关心,相互理解,及时沟通,和父母做朋友。

  3、学*沟通的基本技巧,体会与父母成功沟通的良好感觉。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通过传统家庭与现代家庭的对比,了解时代不同,家庭关系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2、反省自己与父母的关系,学*与父母沟通的一些基本技巧。

  3、了解和父母产生的摩擦是因为彼此想法上的差异,尝试了解父母的想法。

  课前准备教师:

  1、小记者采访家长的录像。

  2、家长与学生的调查统计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观看《家有儿女》的剧照或视频片段,交流电视剧中感兴趣的情节,思考:你喜欢这个家庭吗?为什么?

  2、小结:在上节课的学*中,我们已经了解到,在旧时我国传统的家庭中,家长具有绝对的,父母的意思子女必须无条件服从,晚辈不敢表露与长辈不同的思想和观点。随着时代的发展,家庭生活也发生了变化。现在的家庭生活越来越趋于民主化,父母对子女来说不仅是长辈,也是特别的朋友。今天,我们就来学*“父母——我特别的朋友”。教师出示课题。

  二、学*

  1、和父母相处法宝之一——学会倾诉。

  ⑴师:剧中刘星、小雪、小雨和父母是朋友,你们和父母的关系也像他们一样吗?和父母交朋友有一些法宝,让我们一起去找一找。大家先来做一个小调查。

  ⑵下面这些问题你有吗?当你碰到这些问题时,你愿意和父母交流吗?

  A、你与好朋友产生了矛盾,会向父母述说吗?为什么?

  B、你竞选班干部落选了,你会向父母述说吗?为什么?

  C、这几天上课时,你老是走神,测验结果也不理想,你会向父母述说吗?为什么?

  D、同学给你取了个外号,你很苦闷,你会向父母述说吗?为什么?

  E、你为班队承担着一项工作,最*你觉得压力很大,你会向父母述说吗?为什么?

  F、你在学校里犯了错误,被老师批评了,你会向父母述说吗?为什么?

  G、你与一名异性同学关系很融洽,有的同学起哄说你们在早恋。

  你还碰到过哪些问题?碰到这些问题时,你会向父母述说吗?为什么?

  ⑶全班交流。

  ⑷小结:随着岁月的流逝,我们渐渐地在长大,可烦恼也似乎越来越多了。刚才许多同学讲述到,当我们碰到有烦恼和苦闷,遇到挫折和困难,可以向父母述说。这就是与父母成为朋友的第一个法宝交友——倾诉。

  2、和父母相处法宝之二——增进了解。

  ⑴师:有些同学愿意向父母倾诉,他们把父母当作自己的朋友,但也有些同学不愿向父母倾诉,他们总觉得父母不了解自己。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家长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教师播放录像:“小记者的采访”。)

  ⑵师:看完采访,我们来做一个“小测试”。(参见教科书第9页。)

  ⑶师:老师还对家长和小朋友分别进行了问卷调查。我们来看一看调查结果。(教师出示课件:“家长、学生的调查表”。)

  ⑷师:看了小记者的采访,做了测试,又了解了调查结果,你有何感想?学生交流想法。

  ⑸师小结:刚才采访的.、测试的、调查的都是些生活细节问题,但从这些细节中最能看出父母对子女的态度和子女对父母的态度。除了倾诉,子女还应做个有心人,了解父母。这就是我们的第二个法宝——了解,只有了解父母,才能理解他们,并与他们沟通,才能与他们交朋友。

  ⑹师:你有什么好办法去了解父母吗?小组交流,全班汇报。

  ⑺小结:刚才许多同学表达了了解父母的愿望,交流了了解父母的方法。相信大家在拥有了“倾诉”“了解”两宝,会与父母成为特殊的朋友。

  3、解决小摩擦。

  ⑴师:有时父母与我们之间也会有意见不统一的时候,会产生一些小摩擦。我们来看一看李涛与他爸爸妈妈之间发生的故事。(教师出示课件:“买鞋小摩擦”。)

  师:假设你是李涛,你是怎么想的?如果你是他的父母你又是怎么想的呢?

  师:那么,事情会怎么发展呢?李涛是否达成了心愿,买到了他想要的那双鞋呢?请大家猜测一下剧情的发展。

  ⑵小结:不同的处理方式会得到不同的结果,也许及时了解父母的想法,与他们进行沟通,很多摩擦就会消失。

  三、拓展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发生类似李涛与他父母这样的摩擦。为什么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想法会有差异?这种差异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请同学们课后与父母一起填写教科书第10页的表格,并试着与父母沟通、解决这些问题。下节课,我们来交流成功沟通,化解摩擦的经验。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愿意通过自己的努力,与父母一起建立民主、*等的新型家庭关系。

  2、掌握与父母相互关心,相互理解,及时沟通,和父母做朋友具体技巧。

  3、通过交流体会与父母成功沟通的良好感觉。

  课前准备

  教师:录音《妈妈的心声》。

  学生:“点子卡”(卡纸)。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同学们,上节课,老师布置一个作业,让同学们与你们的父母交流想法,尝试沟通。现在我们来说一说与父母成功沟通的例子。

  2、学生交流与父母成功沟通的事例。

  二、学*

  1、想想“金点子”。

  ⑴师:与父母产生摩擦时,你有哪些好办法可以解决问题?把你想到的“金点子”与小组同学说一说。请小组长综合大家的意见,把它们写到“点子卡”上。学生小组交流。

  ⑵学生把“点子卡”贴在黑板上的卡纸上。教师与学生共同探讨“金点子”。

  ⑶小结:有了这些“金点子”,我们也许就能与父母更好地沟通。我们与父母会成为知心朋友。

  2、出出“好主意”。

  师:有几名与我们同龄的小朋友,他们与父母之间似乎产生了代沟,让我们当一当“知心姐姐”,看看能不能解决问题。

  ⑴(教师播放录音:“我的烦恼”)全班交流。

  ⑵(教师播放情境剧:“我想有个玩伴”),先小组讨论解决的办法,再全班交流。

  ⑶教师出示教科书第13页最后一个事例,学生独立填写“我的主意”,全班交流。

  ⑷小结:理解是沟通的桥梁,父母应该理解我们,我们也应该理解父母。用信任在亲子的心灵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一座充满爱和快乐的桥。

  3、说说我们的爱。

  师:今天老师也带来一位妈妈的心声,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吧!(教师播放录音:“妈妈的心声”。)学生交流感想。

  三、拓展

  1、师:父母有时候不善于表达,其实他们有很多话想对说。(教师出示课件:“父母的能与不能”。)

  2、小结:同学们,在我们*凡的生活中有一件无价之宝时刻伴随着我们健康成长,她像丁冬泉水滋润着我们的心田,像温暖的阳光给予我们前进的力量,这就是父母的爱。这爱中有关心、有帮助,有鼓励,也有批评。让我们去理解父母,体谅父母的苦心,并与他们沟通,让我们与父母成为我们特殊的朋友吧。


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教案(精选十篇)(扩展2)

——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合集10篇

  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 1

  一、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对待事情有着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具有判断是非的能力,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但做事又有片面性,还需教师指导

  二、教材分析

  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是小学高年段学*的教材,本册教材在体现《品德与社会》中、高年级教材内容和特点的基础上,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学*内容更加深刻,学*视野更加开阔。

  (二)教材内容的综合程度更高,注意引导学生综合学*。

  (三)强调以情感态度价值观为主线来统领历史和地理内容的学*。

  (四)重视史地内容的学*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联系。

  (五)注意培养学生正确看待问题和思考问题的方法。

  教材选择认识社会的几对基本概念,从儿童的现实生活出发,选择有关社会环境、社会生活和社会关系等方面的主题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在内容方面体现课前、课中、课后,校内外连续、完整的活动过程,强调从学生日常生活常见的现象,以及学生的生活疑惑和感受入手拓展学*主题。穿梭出“体验式”“研讨式”“探究式”的学*特点,为学生创造更为广阔的独立思考、自主学*和实践的空间。强调从儿童的视角出发,运用儿童的语言,采取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如充分发挥图画、照片等在呈现教材内容方面的积极作用,增加教材的趣味性、可读性和启发性。

  三、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珍爱生命,热爱生活;在生活中养成文明礼貌、诚实守信、友爱宽容、公*公正、热爱集体、团结合作,有责任心的品质。

  2、能力:能够初步识识自我,控制和调整自己的情绪和行为;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学*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认识、分析社会事物和现象;学*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社会信息。

  3、知识:初步了解儿童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初步了解生产、消费活动与人们生活的关系;了解一些基本的`的地理知识,理解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

  四、教学策略

  1、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

  2、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己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主题。

  3、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

  4、注重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的联系,把静态的教学内容和和学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5、创造条件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获得经验。

  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 2

  教学目标:

  1、 知识:知道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不能永远依靠父母,有些事应该自己拿主意,做决定。懂得在必要的时候学会自己拿主意,才能做一个有主见的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2、 情感:生活中遇到必要的时候自己拿主意,做决定,学做一个有主见的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3、 能力:在生活中学会智慧勇敢地行使拒绝权,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交流生活中自己拿主意、做决定的事的经验,做一个有主见的人。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设疑激情

  听五年级的.同学写给妈妈的恳求信。

  二、讲述故事,讨论明礼

  1、 听故事《走自己的路》

  2、 说说你同意这位同学给妈妈写信的内容吗?为什么?

  3、 讨论:

  1) 你认为作为一名五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哪些事是应该自己拿主意、做决定的?

  2) 曾经自己拿主意、做决定的事有哪些?

  4、设疑:

  1) 在你拿主意、做决定后,事情的后果怎样?

  2) 在你拿主意、做决定时,你是怎么考虑的?有没有想过行为的后果?有没有听取他人的意见?你是怎样对待他人的不同意见的?

  三、行为辨析,具体导行

  1、《行使拒绝权》

  2、讨论:读了这段文字后,你认为碰到哪些事我们要勇敢地行使拒绝权?

  3、模拟情境,角色扮演、评价。

  4、 小结:当我们因顾及别人的颜面而为自己的拒绝感到为难的时候,想想不这么做 后果可能会让自己和别人都受到伤害,所以不必害怕合理地拒绝,要智慧勇敢地行使拒绝权。

  四、结合板书,总结全文。

  1) 说说通过今天的学*,你懂得了什么?

  2) 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要学会自己拿主意、做决定的时候要认真考虑,正确的事坚持做,难知不对的事情,要勇敢地说“不”,希望大家从小学会做一个有主见的人。

  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 3

  教材分析:

  我国是有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我国的国宝,作为祖国文化有形的、综合的世界文化遗产和文化景观,它们是中国社会发展的文化产物,它们的存在让我们感到与祖国的历史文化有着根一般的关系。教材主要引导同学收集资料、讨论交流自身的收获、发现和感受,体会中国古文明的辉煌和中华文化的丰富与精深。引导同学透过历史遗迹探究背后的.故事,引发对中国历史的兴趣树立维护古遗迹的意识。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同学*均年龄11岁,小朋友们在教师的引导下,已经比较深入地接触了一个又一个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加深了他们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养成了较好的行为*惯形成了一定的是非观。但对中国古遗迹价值的认识和维护古遗迹的意识还不够,需要教师进一步地引导,使他们沿着健康、正确的道路一步步前进。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让同学对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有一些基本地了解,感受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体会中国文化的丰富与精深,知道古遗迹具有极其珍贵的价值。

  (2)技能目标:通过课前收集资料,培养同学收集处置信息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本课的学*,引起同学对古遗迹的热爱之情,激发他们维护古遗迹的责任意识。

  教学重点:

  让同学感受中国文明的绚烂辉煌,知道古遗迹的珍贵价值。

  教学难点:

  如何激发同学维护古遗迹的责任意识。

  教学准备:

  同学准备:

  课前查找有关古遗迹的资料和一张彩色卡片

  教师准备:

  制作相关课件

  教学时间: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激发兴趣,感知名胜古迹

  1、同学出示自身旅游时的照片,介绍曾经去过的名胜古迹。

  2、谈谈自身的见到名胜古迹时的感受。

  二、 观看解说,了解古遗迹

  1、播放一组中国世界文化遗产图片,让同学说一说是什么地方。

  2、说说看过后的感受。

  3、出示中国地图,在相应的位置贴上文化遗产名称纸条。

  三、分组汇报,集体交流,探索古遗迹

  指导同学按课前自身选择的一处古遗迹,交流自身探索的效果。有“长城”小组、“秦兵马俑”组、“大足石刻”组和“敦煌莫高窟”组等等,汇报时教师相机指导,引向深入,并注意点拨文化遗产的价值,以突破重难点。

  四、拓展延伸维护古遗迹

  播放《火烧圆明园》的场景和文物被损图片

  1、同学谈感受。

  2、了解国家、**为维护遗产做的大量工作。

  3、同学交流自身如何用实际行动维护古遗迹。

  4、出示课后活动:“小主人在行动”——继续探索古遗迹,为维护古遗迹出点力。

  5、师总结

  板书

  我国的国宝

  历史价值 经济价值 艺术价值

  维护古遗迹 责任意识

  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 4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我的心》。下面我主要从教材、设计理念、学情和目标、教法和学法、教学程序这五方面来说。

  说教材

  《我的心》是北师大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我们同有一个家》主题二《炎黄子孙的心愿》课题3,本单元《我们同有一个家》通过两个主题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和了解中华民族。本课以"炎黄子孙的心愿"为主题,选取了一个独特的视角,图文并茂,打开了解世界各地华人、华侨的窗口,主要是让学生了解海外华人虽身在他乡,却心系祖国,为祖国做出杰出贡献的事例,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说设计理念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中强调"必须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基础",强调让儿童"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

  基于以上的认识,我对教材进行了必要的补充、重新整合、编排,整个设计力求做到:教学环节简单化,研究过程主体化,书本知识现代化。

  说学情和教学目标

  (一)学情分析

  一般特征:晋江是有名的侨乡,本班学生对晋江华侨为晋江的发展所做的贡献略有耳闻。他们知道要爱国,但大多停留在口头文字的表述上,没有与具体的行动联系起来,有的即便是做了,也不知道那就是爱国。而通过本课的学*,可以调动他们已有的自己的观点,进而有意识地支配自己的行为,培养学生通过有意识的努力形成新*惯。

  初始能力:本班学生已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能与同学交流、合作学*。

  信息素养:本班学生已有一定的搜集、资料的能力,能初步借助络等途径进行学*。

  (二)教学目标

  1、 认知目标:

  (1)学*地图,知道华人、华侨遍布世界各地。

  (2)通过搜集、交流有关海外华人生活*俗的资料,知道海外华人以人勤劳、刻苦的美德创建并开拓着事业,并把中华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

  (3)通过搜集、交流海外华人的爱国故事,知道海外华人、华侨有着割舍不断的祖国情结,为祖国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2、能力目标:进一步提高学生识图能力、收集资料及处理信息的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与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使学生把爱国情感落实到行动中。

  (三)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搜集信息,了解海外华人为祖国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教学难点:激发与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使学生把爱国情感落实到行动中。

  (四)教学准备:

  学生:自主探究,课前搜集有关海外华人生活*俗的资料及晋江侨胞的爱国故事,并把主要事迹在信息卡上。

  教师:搜集有关海外华人生活*俗的图片、视频及海外华人在重大活动中的场面。

  说教法和学法

  我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儿童社会生活为主线"的指导,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通过活动体验、情绪调节、活动探究等多种教学方法为学生创设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氛围,引领学生进行课外实践体验和课内交流感悟。

  在学法指导上,本着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学*的原则,我在课堂活动中主要采取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思考、分析归纳等方法让学生亲身体验,合作探究。

  说教学程序

  课前活动:轻松时刻--音乐熏陶 创设情境

  活动一:火眼金睛--图片引入 对话文本

  活动二:视频直播--交流互动 升华认识

  活动三:精彩连载--点击真情 震撼心灵

  活动四:焦点访谈--化情为行 教育延伸

  活动五:激情回旋--红心凝聚 深化主题

  课外活动:快乐出航--课外延续 引领实践

  具体教学过程:

  课前活动:轻松时刻--音乐熏陶 创设情境

  课前,我播放《我的心》的歌曲视频,让学生跟唱,这样既缓解了学生紧张的情绪,又为教学环节的展开创设一定的情境。

  活动一:火眼金睛--图片引入 对话文本

  1、瞬间回放 情感铺垫

  上课伊始,我出示今年国庆庆典活动中 "我的心"方阵图片,让学生观察,引导学生回忆"结"象征的意义,通过谈话,引出课题(板书课题:我的`心)

  2、看分布图 对话文本

  我出示华人分布地图,让学生观察地图,引导学生了解海外华人的数量及在世界各地的广泛分布,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世界各地都有我们人?"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从豆博士的话中找到答案,接着播放一段录音对海外华人进行补充介绍,引入下一环节。

  活动二:视频直播--交流互动 升华认识

  本环节我先出示有关唐人街的图片,让学生们说说具有特色的地方,接着,让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海外华人生活*俗的资料,我以学*者的身份参与交流,及时补充有关视频。学生有了丰富感知后,我再追问:"海外华人为什么要建城?过节?"让学生自由发言,我适时给予点拨,(适时板书:保留传统*俗、传播中华文化)引导学生感受海外华人的心,并了解他们把中华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

  活动三:精彩连载--点击真情 震撼心灵

  1、故事沙龙 激发共鸣

  我以文本中的插图--爱国华侨陈嘉庚先生捐建的厦门集美学村为引子,把众多爱国华侨的事例浓缩到"晋江华人"这一点上,从学生身边熟悉的人、事、物入手,运用合作交流法,开展"华人故事会",引导学生小组交流课前的晋江爱国华侨的故事,再运用思考法,每小组推选出有代表性的故事全班交流,以此深入了解晋江的海外华人为晋江的发展作出的贡献。这样,从教科书拓展到学生具体可感知的生活实际中,能更好地引起学生爱国情感的共鸣。

  2、链接画面 感悟真情

  我运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法,由"晋江华人"这个"点"拓宽到"全球华人"这个"面"上,在《我的心》的背景音乐下,展示海外华人在庆国庆、申奥、传递圣火、赈灾等重大活动中的场面,并加以解说,再让学生畅谈看后的感受,我适时给予。在此基础上,我运用分析归纳法,师生共同,屏幕显示:"喜祖国之喜,忧祖国之忧",让学生感受海外华人与祖国同悲欢,共命运(适时板书:与祖国同悲欢),我再运用情绪调节法,趁势追问:"为什么这些长年生活在海外的华人仍然心系祖国,心系家乡?"引导感受海外华人炽热的爱国心。(适时板书:爱国)

  这一环节的设计由点及面,由浅入深,为学生情感的激发创设一个有层次的认知过程,学生有感而发,爱国情感油然而生,有效地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活动四:焦点访谈--化情为行 教育延伸

  由书本走向现实才能体现教育的人文质量。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活动--焦点访谈,让品德教学回归生活。在深入体会海外华人爱国的基础上,我先引导孩子们说说"将来如果你成为海外华人,会怎么做?如果身居国内,你又将怎样做?"让学生将课堂所学的知识与自己的人生理想结合起来。再引导学生回到现实:"沐浴着祖国关爱的我们现在应该怎样来表现我们的心?"运用活动探究法,让学生充分说己的想法。在学生交流过程中,我引导学生从努力学*、关爱他人、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等方面来谈,使学生懂得把爱国情感落实*常的生活小事中,从而达成品德教学所要体现的知行合一的理念。

  活动五:激情回旋--红心凝聚 深化主题

  我再次播放歌曲《我的心》,运用活动体验法,让学生在小红心上写下自己的决心,然后贴在小组的红心上,再由组长把小组的红心贴在大红心上,颗颗红心凝聚在一起,深化了主题,使爱国之情深深地扎根于学生的心田。

  最后在音乐中朗诵一首爱国短诗,让活动在高潮中结束。

  课外活动:快乐出航--课外延续 引领实践

  在本课教学的尾声,充分体现课堂教学的"唤醒"和"引领"的功能,促进学生的社会化,我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

  亲爱的同学们,乘上你喜欢的小船出发吧!

  1、把海外华人的爱国故事讲给家人听。

  2、制作一版以"我的心"为主题的手抄报。

  3、把爱国情感落实到*常的事情中,从每一件小事做起。

  整堂课的教学设计:学生在多角度、多层面地合作与交流中实现了知识、能力、情感的三维共赢。学生从爱**曲中、从爱国人物的故事中、从爱国人物的品质中,升华了自身的爱国情感。

  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 5

  目标要求

  1、通过传统家庭与现代家庭的对比,了解时代不同,家庭关系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学*建立民主、*等的新型家庭关系。

  2、通过调查、游戏等活动反省自己与父母的关系,愿意与父母相互关心,相互理解,及时沟通,和父母做朋友。

  3、学*沟通的基本技巧,体会与父母成功沟通的良好感觉。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通过传统家庭与现代家庭的对比,了解时代不同,家庭关系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2、反省自己与父母的关系,学*与父母沟通的一些基本技巧。

  3、了解和父母产生的摩擦是因为彼此想法上的差异,尝试了解父母的想法。

  课前准备教师:

  1、小记者采访家长的录像。

  2、家长与学生的调查统计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观看《家有儿女》的剧照或视频片段,交流电视剧中感兴趣的情节,思考:你喜欢这个家庭吗?为什么?

  2、小结:在上节课的学*中,我们已经了解到,在旧时我国传统的家庭中,家长具有绝对的,父母的意思子女必须无条件服从,晚辈不敢表露与长辈不同的思想和观点。随着时代的发展,家庭生活也发生了变化。现在的家庭生活越来越趋于民主化,父母对子女来说不仅是长辈,也是特别的朋友。今天,我们就来学*“父母——我特别的朋友”。教师出示课题。

  二、学*

  1、和父母相处法宝之一——学会倾诉。

  ⑴师:剧中刘星、小雪、小雨和父母是朋友,你们和父母的关系也像他们一样吗?和父母交朋友有一些法宝,让我们一起去找一找。大家先来做一个小调查。

  ⑵下面这些问题你有吗?当你碰到这些问题时,你愿意和父母交流吗?

  A、你与好朋友产生了矛盾,会向父母述说吗?为什么?

  B、你竞选班干部落选了,你会向父母述说吗?为什么?

  C、这几天上课时,你老是走神,测验结果也不理想,你会向父母述说吗?为什么?

  D、同学给你取了个外号,你很苦闷,你会向父母述说吗?为什么?

  E、你为班队承担着一项工作,最*你觉得压力很大,你会向父母述说吗?为什么?

  F、你在学校里犯了错误,被老师批评了,你会向父母述说吗?为什么?

  G、你与一名异性同学关系很融洽,有的同学起哄说你们在早恋。

  你还碰到过哪些问题?碰到这些问题时,你会向父母述说吗?为什么?

  ⑶全班交流。

  ⑷小结:随着岁月的流逝,我们渐渐地在长大,可烦恼也似乎越来越多了。刚才许多同学讲述到,当我们碰到有烦恼和苦闷,遇到挫折和困难,可以向父母述说。这就是与父母成为朋友的第一个法宝交友——倾诉。

  2、和父母相处法宝之二——增进了解。

  ⑴师:有些同学愿意向父母倾诉,他们把父母当作自己的朋友,但也有些同学不愿向父母倾诉,他们总觉得父母不了解自己。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家长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教师播放录像:“小记者的采访”。)

  ⑵师:看完采访,我们来做一个“小测试”。(参见教科书第9页。)

  ⑶师:老师还对家长和小朋友分别进行了问卷调查。我们来看一看调查结果。(教师出示课件:“家长、学生的调查表”。)

  ⑷师:看了小记者的采访,做了测试,又了解了调查结果,你有何感想?学生交流想法。

  ⑸师小结:刚才采访的、测试的、调查的都是些生活细节问题,但从这些细节中最能看出父母对子女的态度和子女对父母的态度。除了倾诉,子女还应做个有心人,了解父母。这就是我们的第二个法宝——了解,只有了解父母,才能理解他们,并与他们沟通,才能与他们交朋友。

  ⑹师:你有什么好办法去了解父母吗?小组交流,全班汇报。

  ⑺小结:刚才许多同学表达了了解父母的愿望,交流了了解父母的方法。相信大家在拥有了“倾诉”“了解”两宝,会与父母成为特殊的朋友。

  3、解决小摩擦。

  ⑴师:有时父母与我们之间也会有意见不统一的时候,会产生一些小摩擦。我们来看一看李涛与他爸爸妈妈之间发生的故事。(教师出示课件:“买鞋小摩擦”。)

  师:假设你是李涛,你是怎么想的?如果你是他的父母你又是怎么想的呢?

  师:那么,事情会怎么发展呢?李涛是否达成了心愿,买到了他想要的那双鞋呢?请大家猜测一下剧情的发展。

  ⑵小结:不同的处理方式会得到不同的结果,也许及时了解父母的想法,与他们进行沟通,很多摩擦就会消失。

  三、拓展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发生类似李涛与他父母这样的摩擦。为什么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想法会有差异?这种差异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请同学们课后与父母一起填写教科书第10页的表格,并试着与父母沟通、解决这些问题。下节课,我们来交流成功沟通,化解摩擦的经验。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愿意通过自己的努力,与父母一起建立民主、*等的新型家庭关系。

  2、掌握与父母相互关心,相互理解,及时沟通,和父母做朋友具体技巧。

  3、通过交流体会与父母成功沟通的良好感觉。

  课前准备

  教师:录音《妈妈的心声》。

  学生:“点子卡”(卡纸)。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同学们,上节课,老师布置一个作业,让同学们与你们的父母交流想法,尝试沟通。现在我们来说一说与父母成功沟通的.例子。

  2、学生交流与父母成功沟通的事例。

  二、学*

  1、想想“金点子”。

  ⑴师:与父母产生摩擦时,你有哪些好办法可以解决问题?把你想到的“金点子”与小组同学说一说。请小组长综合大家的意见,把它们写到“点子卡”上。学生小组交流。

  ⑵学生把“点子卡”贴在黑板上的卡纸上。教师与学生共同探讨“金点子”。

  ⑶小结:有了这些“金点子”,我们也许就能与父母更好地沟通。我们与父母会成为知心朋友。

  2、出出“好主意”。

  师:有几名与我们同龄的小朋友,他们与父母之间似乎产生了代沟,让我们当一当“知心姐姐”,看看能不能解决问题。

  ⑴(教师播放录音:“我的烦恼”)全班交流。

  ⑵(教师播放情境剧:“我想有个玩伴”),先小组讨论解决的办法,再全班交流。

  ⑶教师出示教科书第13页最后一个事例,学生独立填写“我的主意”,全班交流。

  ⑷小结:理解是沟通的桥梁,父母应该理解我们,我们也应该理解父母。用信任在亲子的心灵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一座充满爱和快乐的桥。

  3、说说我们的爱。

  师:今天老师也带来一位妈妈的心声,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吧!(教师播放录音:“妈妈的心声”。)学生交流感想。

  三、拓展

  1、师:父母有时候不善于表达,其实他们有很多话想对说。(教师出示课件:“父母的能与不能”。)

  2、小结:同学们,在我们*凡的生活中有一件无价之宝时刻伴随着我们健康成长,她像丁冬泉水滋润着我们的心田,像温暖的阳光给予我们前进的力量,这就是父母的爱。这爱中有关心、有帮助,有鼓励,也有批评。让我们去理解父母,体谅父母的苦心,并与他们沟通,让我们与父母成为我们特殊的朋友吧。

  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 6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对家庭活动的参与积极性。

  2、鼓励学生与父母多交流沟通。

  3、培养学生民主参与意识。

  教学重难点

  1、教会学生参与家庭事件的决策。

  2、培养学生民主参与意识。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课题

  1、同学们,你们在家里、在学校、在社区的生活中,有没有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2、师:我们是家庭的一分子,我们也应该参与家庭事项的决策。

  3、揭题并板书课题:我做合格小公民:我和爸爸妈妈“签合同”。

  二、学*交流

  1、观察第39面图:小男孩在干吗?如果家庭成员中有做得不对的地方,我们应该怎么办?

  2、家庭成员中还会有哪些不对的地方?你是怎样提出来的?

  三、说说我的家

  1、教师导语:你的家里是人人*等吗?你和爸爸妈妈有同等的发言权吗?上节课老师让同学们回去调查,现在让我们来看看同学们的家里都有些什么样的情况。

  2、学生说说自己家里的具体问题。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可以说好现象,也可以说说让人烦恼的地方,如爸妈脾气大、好等等。

  四、我给爸妈提个醒

  1、教师导语:刚才同学们说了许多自己家里让人烦恼的事。家庭成员特别是爸爸妈妈有一些做得不好或不对的地方,我们作为家庭的小主人,可以怎么做呢?

  2、学生出点子,想办法。

  3、教师:同学们的办法确实很好。确实,我们可以给爸妈提意见,而且用纸条写的方式确实是一个好办法。

  4、教师出示问题情境“爸爸,通宵打麻将不好,请你___________”并提出活动要求:你能帮这位同学把给爸爸妈妈的纸条哦充完整吗?

  五、总结提高

  这节课,我们讨论的主题是什么?你们知—我和爸爸妈妈“签合同”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对家庭活动的参与积极性。

  2、鼓励学生与父母多交流沟通。

  3、培养学生民主参与意识。

  教学重难点

  1、教会学生参与家庭事件的决策。

  2、培养学生民主参与意识。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课题

  1、同学们,你们在家里、在学校、在社区的生活中,有没有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2、师:我们是家庭的一分子,我们也应该参与家庭事项的`决策。

  3、揭题并板书课题:我做合格小公民:我和爸爸妈妈“签合同”。

  二、学*交流

  1、观察第39面图:小男孩在干吗?如果家庭成员中有做得不对的地方,我们应该怎么办?

  2、家庭成员中还会有哪些不对的地方?你是怎样提出来的?

  三、说说我的家

  1、教师导语:你的家里是人人*等吗?你和爸爸妈妈有同等的发言权吗?上节课老师让同学们回去调查,现在让我们来看看同学们的家里都有些什么样的情况。

  2、学生说说自己家里的具体问题。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可以说好现象,也可以说说让人烦恼的地方,如爸妈脾气大、好等等。

  四、我给爸妈提个醒

  1、教师导语:刚才同学们说了许多自己家里让人烦恼的事。家庭成员特别是爸爸妈妈有一些做得不好或不对的地方,我们作为家庭的小主人,可以怎么做呢?

  2、学生出点子,想办法。

  3、教师:同学们的办法确实很好。确实,我们可以给爸妈提意见,而且用纸条写的方式确实是一个好办法。

  4、教师出示问题情境“爸爸,通宵打麻将不好,请你___________”并提出活动要求:你能帮这位同学把给爸爸妈妈的纸条哦充完整吗?

  五、总结提高

  这节课,我们讨论的主题是什么?你们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想问的吗?道了什么?还有什么想问的吗?

  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 7

  活动目标:

  1、以实际行动营造家庭民主氛围,使学生感受到家庭民主生活的美好。

  2、通过提出积极建议,参与家庭、学校、社区生活的管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做具有现代民主意识的合格小公民。

  3、培养学生现代民主意识。

  活动准备:

  1、设计几组填空题和选择题

  2、家庭合同书、调查表。

  活动过程:

  一、 谈话导入课题

  1、同学们,你们在家里、在学校、在社区的生活中,有没有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2、师:我们是社会的一分子,我们现有同大人一样的合法权利。同时,我们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我们这样做一个合格的小公民?

  3、揭题并板书课题:我做合格小公民

  二、 学*交流

  (一)、我和爸爸妈妈“签合同”

  1、观察第39面图:小男孩在干吗?如果家庭成员中有做得不对的地方,我们应该怎么办?

  2、家庭成员中还会有哪些不对的地方?你是怎样提出来的?

  3、你也是家庭中一员,你有做得不对的地方吗?有哪些?你打算怎样改正?

  4、家庭成员中,有些矛盾,我们怎样解决?我们开一个家庭会议。模拟一次家庭会议,学生自己选择演角色。

  5、为了能使家庭成员更和睦,又能改正一些不良现象,我们来签定一份合同好吗?

  出示“家庭合同”:甲、乙方可以是家庭成员中任何一人。

  练*:签合同。

  (二)我给学校提建议

  1、出示表格:内容有:环境,设施,人与人之间,还有等。学生填写,作出统计。

  2、活动一:学校环境、管理措施、学生活动、教师的教学方法……你认为哪些方面做得好,哪些方面还存在不足?调查一下其他的老师、家长和同学,看看他们有哪些满意和不满意的地方。

  3、活动二:“我给学校提建议”,如丰富校园活动的建议,创建文明班级的办法、改善学校周边环境建议等。

  (三)我是小公民

  1、观察:我们生活的社区环境怎样?

  2、出示调查表:

  关于社区若干问题的调查

  问 题 满 意 不满意 建 议

  周边环境

  管理措施

  活动设施

  文化生活

  卫生状况

  3、阅读教材第43面:你有什么要说的?

  4、读教材结语:也许我们的建议暂时不能被采纳,也许我们的呼吁暂时没有回应,但作为小公民,这时可以自豪地说:我们这样做了,我们还会这样做下去!

  三、 总结提高

  这节课,我们讨论的主题是什么?你们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想问的吗?

  板书设计:

  我是合格小公民

  家庭——好好说,巧妙提,有错改——幸福

  学校——提建议,好环境——和谐

  社区——出点子——生活美好

  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 8

  教学目标

  1.知道一些有关中华民族的古老神话和故事。

  2.理解在这些神话和故事中所蕴含的民族精神和高尚品质。

  教学准备

  1.了解学生对中华民族古代神话传说的了解和熟悉程度。

  2.根据学生的熟悉程度和阅读水*选择一些有关的书籍。

  教学活动及过程

  第一课时

  1.导入。教师了解学生搜集古代神话传说的情况,并可以让几个学生谈一谈他们搜集的情况,如从哪里找到的、是什么内容等。

  2.阅读与讨论。教师为学生朗读教科书第6页的课文,并告诉学生:“在今天的课上,我们也要像教科书中五年级(2)班的同学那样,召开关于古代神话和传说的主题班会。让我们先从乐乐和小文搜集到的故事开始吧。”教师请两名学生分别朗读教科书第6~7页上的精卫填海和大禹治水的故事,然后请学生以自由发言的形式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可以适当地加以引导:“这两个故事反映了什么样的精神和优秀品质?”(精卫填海的故事反映的是顽强、勇敢、不畏艰难、坚定不移的精神,大禹治水的故事反映的是公而忘私、大公无私、坚持不懈等优秀品质。)

  3.小组准备。以小组为单位,相互交流自己搜集到的神话与传说,并共同探讨其中所反映的精神和优秀品质。教师也可以将事先准备好的书籍分发给各个小组阅读,并做好向全班介绍的准备。在小组活动过程中,教师巡视,并适当地帮助学生选择故事,尽可能避免小组之间的重复。

  4.教师总结,督促学生利用课下的时间为下次的交流做好准备。

  第二课时

  1.以小组为单位,继续为故事会做准备。

  2.全班交流。每个小组推选代表,向全班介绍一两个故事,并根据小组的讨论结果,说明所反映的精神和优秀品质。

  3.教师点评和总结。

  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 9

  〖教学目标

  1.了解祖国多样的地形地貌。

  2.知道我国的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分布。

  3.进一步培养认识地图的能力,通过识图提高和发展空间思维的能力;培养探究和收集资料的能力。

  〖教学准备

  中国地形图,学生进行探究活动可能需要的各种书籍、杂志、画报等(尽可能是社会声誉较好的出版社的出版物)。

  〖教学活动和过程

  1.复*检查。

  (1)指挂图练*:指出我国的4个直辖市、5个自治区、两个特别行政区和家乡所在的省(自治区)、省会(自治区首府)。

  (2)教师讲解:“在以前的学*中,我们已经知道了,在学*地图的时候,认识地图上的图例和颜色十分重要。让我们一起来朗读一首歌谣押‘*原、低地用绿色,高原、山地黄棕色,河湖、海洋用蓝色,雪线以上用白色,密集的'小点是沙漠。’”

  2.学生开展“漫游中华”寻秘活动的汇报交流五:祖国的地势。教师主持交流,并注意掌握探究内容的完善和正确。

  (1)阅读教科书第44页的课文。

  (2)学生结合中国地形图介绍要点:

  ①在中国地形图的陆地局部,用不同的颜色表示不同的海拔高度。海拔高度就是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面的高度。

  ②识图练*。在中国地形图上查找我国西部棕色地区、中部黄色地区、东部绿色地区的海拔高度各是多少?通过查找中国地形图明确:我国西部棕色地区的*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中部黄色地区的*均海拔在2000~1000米;东部绿色地区的*均海拔在500米以下。

  ③结合教科书第45页的中国地势剖面图,认识我国地势的三级阶梯。

  ④小结:“我国地势总的特点是西高东低,从西向东逐级下降,十分像三级阶梯。”“但是同学们要注意,一般我们讲的台阶,是把最低的一级叫做第一级阶梯,高一些的叫做第二级阶梯、第三级阶梯;在认识祖国地势的三级阶梯时,是把最高的一级叫做第一级阶梯,低一些的叫做第二级阶梯,最低的叫做第三级阶梯。”

  3.识图练*。通过中国地形图上颜色的区别来指图,我国三级阶梯的区域范围各从哪里到哪里。

  4.学生开展“漫游中华”寻秘活动的汇报交流五:祖国的地形。教师主持交流,并注意掌握探究内容的完善和正确。

  (1)阅读教科书第44页的课文。

  (2)学生结合中国地形图介绍要点:

  ①我国的国土面积辽阔,高原、山地、丘陵、*原、盆地五种地形都有分布。

  ②识图练*。组织全班同学在中国地形图上逐项查找,并由负责汇报的学生向全班同学指图介绍。

  四大高原: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

  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

  三大*原:东北*原、华北*原、长江中下游*原。

  5.查找中国地形图并讨论:“我们的家乡在祖国的哪一级阶梯上?属于什么地形区?”

  〖家庭作业

  识图练*:在中国地形图上指出我国的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原。

  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 10

  〖教学目标

  1.了解人类自古以来就懂得择水而居,长江是华夏文明的摇篮,是养育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体验并感受祖国地域环境的博大,从对母亲河的热爱,升华为更加热爱伟大祖国的情感。

  2.学*优秀中华儿女的感人事迹和优秀品格,感受不屈不挠、勇往直前、仁爱宽容、大气磅礴的长江,受到优秀道德情操的陶冶。

  3.进一步提高认识地图的能力,通过识图发展空间思维的能力;培养收集资料的能力。

  4.了解长江的源流概况,并沿着这条线索,了解流域内各地区的社会发展概况,了解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

  〖教学准备

  1.政区图、地形图、长江流域图。

  2.歌曲录音:《长江之歌》《我们的田野》。

  3.有关长江流域的`资料和图片。

  〖教学活动及过程

  第一课时

  1.导入。播放歌曲《长江之歌》。

  2.朗读教科书第60页的课文。

  3.教师借助地形图或长江流域图进行讲授。

  (1)“长江发源于青海省的各**冬雪山,曲折东流,全长6300千米,是我国第一大河,世界第三大河。”

  (2)“长江在青海省发源以后,向东向南,流经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市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注入东海。”

  (3)出示歌谣,帮助学生识图。歌谣:第一大河是长江,发源于青海西南部。流过川、藏、滇,穿过渝、鄂、湘,赣、皖、苏、沪要记住。全长六千三,注入东海水力富。

  4.课堂练*。识图:长江的流程。

  5.探究活动。

  (1)布置探究内容。由教师指地图讲:“和其他河流一样,长江也分为上、中、下游三段。从源头到湖北省的宜昌是长江的上游,从宜昌到江西省的湖口是长江的中游,从湖口到入海口是长江的下游。现在我们就从地图上找一找:①长江的上游江段;②长江上游流经什么地形区;③长江上游地区的环境怎样;④长江上游的水流状况。”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查找地图,进行探究。

  (3)课堂讨论。学生交流“探究长江上游状况”的成果。学生借助地形图或长江流域图进行汇报,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其要点是:从源头到湖北省的宜昌是长江的上游;长江上游流经我国海拔4000米的青藏高原以及海拔2000米的云贵高原地区和四川盆地地区,分别属于我国的第一级和第二级阶梯地区;那里山高林密,江水奔流于峡谷之中;长江上游的江水清澈,是从高处向低处一路跌落下来的,所以江水湍急,蕴藏着丰富的水力资源。闻名于世的长江三峡就位于此河段,宏伟的三峡水利工程正在建设之中。重庆市是我国西南部重要的工业城市,钢铁、机械、汽车制造、纺织、食品等工业十分发达。

  6.朗读教科书第62~63页的课文。

  7.学生齐诵在语文课上学*过的李白的诗―――《早发白帝城》。

  〖家庭作业

  收集相关资料并从地图上查找:①长江的中游、下游江段;②长江中游、下游流经什么地形区;③长江中游、下游地区的环境怎样;④长江中游、下游的水流状况;⑤长江中游、下游地区的建设成就。

  《长江的诉说》第二课时

  1.复*检查。(1)集体朗读长江源流的歌谣;(2)识图:长江的流程。

  2.学生进行“探究长江中、下游”活动的成果汇报。学生借助地形图或长江流域图汇报有关长江中、下游情况的资料,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其要点是:

  长江中游:长江穿过三峡流到宜昌,结束了上游到达了中游,流经湖北到达江西的湖口,这便是中游段。

  长江下游:从江西省的湖口到长江入海口便是长江下游段。

  长江中、下游地区处于我国的第三级阶梯,地势低*,河湖众多,是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工农业均发达,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

  3.朗读教科书第64页的课文。

  4.学生继续进行“探究长江中、下游”活动的成果汇报。学生借助地形图或长江流域图汇报有关长江中、下游情况的资料,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其要点是:

  长江中、下游是*原地区,是我国主要的农业区,可以说是沃野千里。可以结合播放学生在音乐课学*过的儿童歌曲《我们的田野》(我们的田野,美丽的田野,碧绿的河水,流过无边的稻田,无边的稻田……)进行介绍:由于长江中、下游地处*原地区,又有很多支流汇合进来,所以江面开阔,江水流速*缓,利于航运,素有“黄金水道”之称。长江在这一地区还经过湖北省省会武汉市、江苏省省会南京市和直辖市

  海市。武汉是我国中部重要的工业城市,钢铁、机械、汽车制造、造船、纺织等工业十分发达。南京是我国的历史名城,有多种工业,尤其是化学工业在全国占重要地位,还有我国目前最大的铁路、公路桥―――南京长江大桥。上海市是我国第一大城市,也是世界大都市之一,经济、科学文化、交通均高度发达。

  5.朗读教科书第65页的课文。

  6.课堂练*:完成教科书第64~65页的填空。

  7.教师。

  〖家庭作业

  1.通过识图练*,巩固学*过的有关长江的知识。

  2.布置探究任务。预*教科书第66~67页的内容,收集有关长江环境和保护母亲河行动的资料。


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教案(精选十篇)(扩展3)

——小学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汇总十篇

  小学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 1

  教学目标:

  (1)知道世界有不同的人种,各民族有不同的文化和风俗*惯。

  (2)探讨人种的形成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3)学会尊重、欣赏、接纳、树立人种无优劣的观念。

  教学重点:

  不同肤色的居民;人种的分布;有趣的文化现象。

  课前准备:

  搜集黄、白、黑种人的图片。

  教学难点:

  从有趣的文化现象,你发现了什么?

  教学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一、测评

  谈话:你知道世界上人的.肤色都相同吗?

  板书课题:不同肤色的居民

  二、教学达标

  1、讲述:世界上的人类,根据他们的外表、物征,主要可以分为:黄色人种、白色人种、黑色人种。

  2、如图:观察白种人、黑种人、黄种人

  3、讨论:他们的长相……

  他们的头发……

  提问:人是什么人种?(黄种人)

  讲述:每个种族有不同的特点和各自的优势,我们的世界也因此多姿多彩。

  :人种族虽然不同,但是并没有优劣之分,都是*等的,不同种族的人都是我们地球村的兄弟姐妹。

  三、巩固练*

  1、比较一下,不同的人种有什么特征?

  2、世界上的人类,根据外表特征主要分()、()、()人种?

  四、布置作业:

  小学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 2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体会中华文化的丰富与精深;透过探究历史遗迹背后的故事,引发学生对中国历史的兴趣和探究,树立保护古遗迹和文物的意识。

  能力:使学生学会通过教材范例去搜集整理资料,并从中归纳概括出有价值的信息,了解我国的丰富文化遗产的价值。

  知识:对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有一些基本的了解,知道古遗迹的价值,知道这些古代的文明是失而不能复得的。

  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程度来看,小学五年级的学生社会意识正在逐步形成,对社会历史有了一个初步认识,能基本知道我国历史的源远流长,文化积淀的丰厚,有了探寻祖国文化遗迹的愿望;这个阶段的孩子喜欢探查未知事物,对于古遗迹和文物这类透着神秘气息的东西充满了好奇,很符合他们的心理需求;而且游历四方是这个阶段孩子的普遍梦想,这个话题给了他们出去走走、看看的机会,他们的交流兴趣应该会很浓。

  从学生的社会环境与生活基础来看,农村是一个自然环境普遍较好,部分区域保留有历史文化遗迹、具备先天优势的地方。农村学生可以感知到最原始状态的遗迹状况,甚至文物古迹。但是,由于地域环境、家庭条件、信息闭塞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学生了解其它文化遗产的机会少之又少。同时,随着旅游经济的推动,在有历史文化遗产的地方,农村学生更多看到的是这些宝贵财富的经济价值,保护意识会比较淡漠。

  针对以上的学情分析,因此本课确定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对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有一些基本的了解,探寻历史遗迹背后的故事。教学难点是让学生知道古代遗迹的价值,知道古代文明是失而不能复得的,树立保护古遗迹和文物的意识。

  针对学生实际,要想突破重难点,让学生有所感悟,教师应首先了解学生对这个话题的兴趣程度,对世界文化遗产的认识程度,生活中与之相关资源的丰富程度。其次,对于生活在文化遗迹地的学生,要从他们对当地遗产的已有认知出发,扩展到其它区域;对相关知识十分贫乏的区域的学生,则需通过大量的图片、视频资料,让学生对文化遗迹有初步的感知。然后抓住教材中列举的长城、兵马俑等能代表中国文化积淀的遗迹,让学生进行深入的交流讨论,进一步感受文化遗迹的魅力。最后,针对现实中人们对保护文化遗迹的两种不同看法进行讨论,建立正确的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教师在课堂上要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学*兴趣,让学生通过视频或图片感知中国博大的文化遗产,受到强烈的视觉冲击,进而产生话题探究的_。其次,在对待文化遗产的态度上,要在小我的价值需求上引导学生从国家、世界的角度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建立对文化遗产正确的价值观,鼓励他们成为保护文化遗产的小卫士。

  教学重点

  对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有一些基本的了解,探寻历史遗迹背后的故事。

  教学难点

  知道古代遗迹的价值,知道古代文明是失而不能复得的,树立保护古遗迹和文物的意识。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教学课件;准备中国地图,搜集教学所需的文化遗产的文字、图片、视频等材料。

  学生准备:了解当地文化遗产的状况;向家长或周围的'人了解当地文化遗产背后的故事、传说;适当收集自己知道的文化遗迹的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1课时完成话题“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探索古遗迹”的教材内容。

  第2课时完成话题“哭泣的古遗迹”“活动天地——文物古迹的保护”的教材内容。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活动一、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

  (播放视频: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根据课前调查,进行交流研讨:中国的主要世界文化遗产有哪些?在地图上找到它们相应的位置。

  小结:在我们祖国大地上,到处都有祖先留下的遗迹。它们不仅是中国人民的宝贵财产,也是世界人民的共同财富,其中许多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板书: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我国的国宝)

  (设计意图:意识到祖国文化遗产之多,从而进一步产生对祖国文化遗产的探究兴趣和向往。)

  活动二、探索古遗迹

  1、(播放视频:长城)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长城跨越了哪些省(市)、自治区?长城的砖每块有十五千克重,这么高的山,这么多的砖,当时人们可能是怎么运上去的?长城为什么要建在高高的山上?长城城墙的顶部为什么是凹凸形的,而不像别的城墙顶部那样是*的?在调查过程中,你了解到什么?让学生感受到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板书:长城智慧艰辛)

  2、(播放视频:孟姜女哭长城)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从这个故事中,你读到什么?如果你是孟姜女,你会怎么办?你还知道哪些有关长城的故事?让学生感受到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体会中华文化的丰富和精深。让学生知道劳动人民为此付出的辛苦和努力。

  3、(播放视频:秦兵马俑)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兵马俑是秦始皇的陪葬品,他为什么要用这么多兵马俑为自己陪葬?联系自己知道的秦朝的社会状况,谈谈你的认识。引导学生从文化遗产中推测和了解过去社会发展变化的信息。(板书:秦兵马俑)

  4、(播放视频:大足石刻)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自由想象这些石刻所传达出来的寓意。(板书:大足石刻)

  (设计意图:感受大足石刻的艺术价值和社会教化价值。)

  第2课时

  活动一、哭泣的古遗迹

  (播放课件:哭泣的古遗迹)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看到这些报道,你有什么感触?古遗迹的毁坏带给我们的是什么?

  小结:从古遗迹中,我们可以了解历史,了解过去的社会,了解先人的智慧和创造。它们承载着历史,承载着我们中国人的文化。很难想象如果丧失了这些文化遗产,全部是现代建筑的话,未来的中国人,还能否领略到祖国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文化。

  (设计意图:引发学生对文物古迹保护的关注,形成对文物古迹保护现状的忧患意识。)

  1、[播放课件:保护古遗迹]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你们还知道哪些保护文物的措施?

  2、小小辩论会。

  阅读下列材料,展开辩论。

  材料:为了发展旅游事业,有些地区将古建筑按照现代人的想法重新翻修,有的在古遗迹上建起了新的游乐设施。为此专家们提出批评,认为这是对文物古迹的破坏。你对这个问题怎么看?我们开个小小辩论会,谈谈各自的看法。

  小结:古代文明是失而不能复得的,我们要树立保护古遗迹和文物的意识。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对文物保护的认识及判断能力、道德实践能力,引发学生对文物古迹保护的关注和责任意识。)

  板书设计:保护国宝义不容辞

  小学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 3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孔子等伟大的先人在历史上做出的伟大功绩,学*他们的,锻造自己的意志品质。

  能力:使学生学会通过教材范例去理资料,并从中归纳概括出有价值的信息,概括伟大先人的事迹。

  知识:了解孔子等在历史上有较大影响的历史人物,了解一些他们的与事迹,学*他们的。

  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程度来看,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在这个年龄段对社会历史有了一个初步认识,能基本知道我国历史的源远流长,文化积淀的丰厚,有了追溯历史、了解过去的愿望;对于人生开始了思考、探索,历史名人的故事能对学生产生榜样的作用。基于以上两点心理需求,学生对“伟大的先人”这个话题的交流欲望比较强烈。

  从学生的社会环境与生活基础来看,由于农村的现代化发展相对缓慢,传统文化还以比较原始的状态存在于生活之中。学生能够从多种途径得到有关于历史人物的很多信息,例如许多的民间传说等。但是,对于农村学生来说,获得比较完整的历史人物介绍或历史文化常识,会存在一定困难,所以学生对于孔子等历史名人的事迹与贡献了解不多,甚至受大众传媒的影响,以“戏说”的观点去认识历史。

  通过对学生的困惑和障碍分析,我们发现农村小学生处在一个信息相对比较封闭、教学资源比较薄弱、对历史常识了解不多的环境里。由于视野的狭窄,他们的历史知识不多,对古代历史名人们的伟大贡献对现实社会的影响缺乏了解,所以,学生对于伟大先人的认同感、崇敬感难以被激发。

  针对学生实际,要想突破重难点,让学生有所感悟,教师应首先从学生的已有认知出发,让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历史人物,拉*这个话题的时间距离。其次,教学活动中要启发、引导学生收集更多的先人们的事迹和故事,纠正部分错误认识。通过“孔子在”这个活动,引导学生打开视野,到更广阔的空间去了解孔子的作为以及他对过去、现在社会的影响。然后可以通过孔子故事、格言的交流以及教师的扩展让学生知道孔子在世界范围内对人类价值观上产生的影响,让学生对伟大先人们产生强烈的崇敬之情。在了解了孔子的基础上,创设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氛围,让学生交流自己知道的其它先人的事迹。教师启发引导学生感受先人的力量是其成功的根本原因。与此同时,教师应该关注到本课这些话题离学生的生活年代太过遥远,时间、空间的跨度容易让学生产生生疏感,进而失去参与的兴趣。教师在课堂上一定要着力于创设活动情景,语言的组织要根据学生能接受的程度,把握好难易尺度,让学生听得懂,愿意听。

  总之,教师在课堂上首先需要从交流形式上做出努力,创设情景激发学生了解伟大先人的欲望。其次,教师需要做好充足的准备,扩宽教学内容的广度,丰富学生的认识。同时纵向延伸话题的深度,纠正学生对先人们的错误认识,以这些伟大人物对现代社会的影响为突破口,激发学生深层次的思考。

  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孔子等在历史上有较大影响的历史人物的与事迹。

  教学难点

  让学生感受伟大的历史人物为历史与现实所作出的巨大贡献,从先人成功的故事中,感受他们伟大的`力量、个人魅力,产生崇敬感和向他们学*的热情。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教学课件,搜集教学所需的相关历史文化名人的文字资料、图片、视频等材料。

  学生准备:搜集孔子的相关资料;调查司马迁其人其事,初步了解《史记》的历史地位;搜集自己知道的其它伟大先人的事迹。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1课时完成话题“至圣先师孔子”的教材内容。

  第2课时完成话题“司马迁与《史记》”“活动天地——古代人物传”的教材内容。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活动一孔子在

  1.[播放视频:祭奠孔子]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根据课前调查,进行交流研讨:为什么孔子离开我们两千多年了,还有那么多人知道他、纪念他?

  :有关孔子的纪念活动以及与孔子有关的孔庙、孔府,都让我们感受到了孔子的伟大和所具有的世界影响力。

  2.[播放视频:孔子生*]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你知道孔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吗?

  :两千多年来,孔子一直被推

  崇为“至圣先师”,影响着一代代的人,由于他的影响力,他也被尊为世界文化名人。(板书:孔子至圣先师)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孔子其人有一个粗浅的了解。

  活动二孔子的故事和格言

  1.[播放动画:孔子的教育]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交流研讨:从这个小故事中你体会感受到了什么?

  2.[播放动画:论语]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交流自己搜集到的孔子名言,并说说自己的体会和感受。

  :孔子是我国伟大的家、教育家,他的很多精华至今依然是我们为人处事的至理名言。让我们更多地了解孔子的精华,指导自己的言行,将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下去。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认识孔子的过程中,了解和学*孔子的精华,从孔子的格言或事迹中得到启发并能践行。

  板书设计

  伟大的先人

  至圣先师——孔子

  第2课时

  活动一司马迁与《史记》

  1.[播放动画:司马迁的故事]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司马迁著书遇到了哪些困难?说说你对他的“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句名言的理解。思考我们能否用这句话司马迁。

  :司马迁用他坚韧不拔的毅力,为我们后人留下了珍贵的文化遗产,让我们能了解过去的历史,使我们感受到司马迁身处逆境锲而不舍、奋斗不息的。(板书:成就巨大)

  2.[播放课件:《史记》]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交流研讨:《史记》的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史记》的历史地位和影响力。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了解司马迁的伟大功绩,对司马迁产生强烈的崇敬之情。

  活动二思考与讨论

  [播放课件:艰辛的付出]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交流研讨:古代先人在取得成就的过程中经历了哪些艰辛?说说你有什么感悟。

  :我们看到了古人成就一番事业、为后人留下财富所付出的努力和艰辛。他们身上闪烁着中华民族的,这种将永远激励着我们。(板书:中华民族的)

  设计意图:了解伟大先人的与事迹,学*他们的。

  活动三制作古代历史人物传

  [播放课件:历史人物的成就]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历史人物,并说出理由。也可按类别,分组寻找著名的皇帝、民族英雄、爱国诗人、家、教育家、科学家等。

  制作“古代历史人物传”。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更多地了解我国历史上不同时期、不同方面的历史人物。

  板书设计

  伟大的先人

  成就巨大

  中华民族的

  小学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 4

  教学目标:

  1.知道在欧洲历史上重要的探险对于人类历史进步的重要意义。

  2.学会全面地思考和历史事件。

  3.粗略了解一些著名的探险事实。

  教学过程:

  1.导入。提问学生有关哥伦布、麦哲伦的内容,请他们就自己了解的内容进行发言。教师应肯定学生的发言,并告诉他们在今天的课上将会了解得更多。

  2.探究讨论。请学生朗读教科书第46页的课文。教师强调:“课文告诉我们,欧洲有大约1000年左右的时间是处于宗教统治之下的,发展非常缓慢,也相当落后,但是到了14―15世纪开始发生变化。哥伦布和麦哲伦的探险就是重要的标志。为什么他们的探险那么著名,一直到今天还被人们认为是人类历史上的重要事件?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进行探究。”教师通过以下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充分的讨论,并引导他们得出括号中的结论,鼓励他们在讨论中教科书。教师还可以将地球仪或自制的代用品发给学生,鼓励他们在思考和发言时利用地球仪。教师也应充分地利用地球仪启发学生。

  哥伦布和麦哲伦的探险得到了什么结果?(“发现”了美洲大陆,证明了地球是圆的。)教师可以进一步提问学生,为什么发现要加上引号?(因为美洲大陆本来就存在,只不过当时的人们不知道。)教师可以参照资料库的有关内容对这两位探险家做简要介绍,并注意对学生在导入活动中的发言做补充或修正。

  “海洋不再是障碍”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过去人们对于自己居住的陆地以外的地方并不了解,不知道海洋的另一端是什么,也很难直接与居住在遥远地方的人们相互交往,但是在哥伦布和麦哲伦的伟大探险之后,人类可以在海洋中航行,往来于各个大陆之间。)

  在哥伦布、麦哲伦之前,各个洲居住的人们有没有来往呢?是怎样来往的?(有来往,主要是通过陆地上的道路。)教师要启发学生联系到的丝绸之路。丝绸之路将的丝绸、瓷器等带到了***国家,然后又带到了欧洲,沟通了东西方文明。

  比较一下陆地交流与海上交流有哪些不同?(利用地球仪,教师可以启发学生:首先,使得交流更加方便、直接,比如,从到埃及、从到欧洲、从欧洲到印度都是不可能直接到达的,因此往往要通过许多国家一次次交易,价格会越来越贵,而且如果某个国家或地区有战争,交流很容易中断。其次,用来交换的.物资数量大大增加,尤其是在没有火车、飞机的时代,一艘木船也可以运送几千千克的物资。但如果是陆地交流,只能用马、骆驼等,是无法与之

  比的。又如,速度加快。过去骑马每天最多走几百里,而且晚上必须休息,而在海上只要几个人轮流工作就可以昼夜航行等。)教师应让学生进行充分的想像。

  海上交流给人类带来了什么?这个问题可以让学生教科书第46~47页的内容得出答案。

  为什么本课题的名称是“血与火的时代”?(欧洲在迅速发展的过程中,通过掠夺财富、贩卖奴隶、不*等交易、侵略等,给非洲、美洲、亚洲国家和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灾难。)

  3.教师要点,布置家庭作业。

  小学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 5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孔子等伟大的先人在历史上做出的伟大功绩,学*他们的,锻造自己的意志品质。

  能力:使学生学会通过教材范例去理资料,并从中归纳概括出有价值的信息,概括伟大先人的事迹。

  知识:了解孔子等在历史上有较大影响的历史人物,了解一些他们的与事迹,学*他们的。

  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程度来看,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在这个年龄段对社会历史有了一个初步认识,能基本知道我国历史的源远流长,文化积淀的丰厚,有了追溯历史、了解过去的愿望;对于人生开始了思考、探索,历史名人的故事能对学生产生榜样的作用。基于以上两点心理需求,学生对“伟大的先人”这个话题的交流欲望比较强烈。

  从学生的社会环境与生活基础来看,由于农村的现代化发展相对缓慢,传统文化还以比较原始的状态存在于生活之中。学生能够从多种途径得到有关于历史人物的很多信息,例如许多的民间传说等。但是,对于农村学生来说,获得比较完整的历史人物介绍或历史文化常识,会存在一定困难,所以学生对于孔子等历史名人的事迹与贡献了解不多,甚至受大众传媒的影响,以“戏说”的观点去认识历史。

  通过对学生的困惑和障碍分析,我们发现农村小学生处在一个信息相对比较封闭、教学资源比较薄弱、对历史常识了解不多的环境里。由于视野的狭窄,他们的历史知识不多,对古代历史名人们的伟大贡献对现实社会的影响缺乏了解,所以,学生对于伟大先人的认同感、崇敬感难以被激发。

  针对学生实际,要想突破重难点,让学生有所感悟,教师应首先从学生的已有认知出发,让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历史人物,拉*这个话题的时间距离。其次,教学活动中要启发、引导学生收集更多的先人们的事迹和故事,纠正部分错误认识。通过“孔子在”这个活动,引导学生打开视野,到更广阔的空间去了解孔子的作为以及他对过去、现在社会的影响。然后可以通过孔子故事、格言的交流以及教师的扩展让学生知道孔子在世界范围内对人类价值观上产生的影响,让学生对伟大先人们产生强烈的崇敬之情。在了解了孔子的基础上,创设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氛围,让学生交流自己知道的其它先人的事迹。教师启发引导学生感受先人的力量是其成功的根本原因。与此同时,教师应该关注到本课这些话题离学生的生活年代太过遥远,时间、空间的跨度容易让学生产生生疏感,进而失去参与的兴趣。教师在课堂上一定要着力于创设活动情景,语言的组织要根据学生能接受的程度,把握好难易尺度,让学生听得懂,愿意听。

  总之,教师在课堂上首先需要从交流形式上做出努力,创设情景激发学生了解伟大先人的欲望。其次,教师需要做好充足的准备,扩宽教学内容的`广度,丰富学生的认识。同时纵向延伸话题的深度,纠正学生对先人们的错误认识,以这些伟大人物对现代社会的影响为突破口,激发学生深层次的思考。

  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孔子等在历史上有较大影响的历史人物的与事迹。

  教学难点

  让学生感受伟大的历史人物为历史与现实所作出的巨大贡献,从先人成功的故事中,感受他们伟大的力量、个人魅力,产生崇敬感和向他们学*的热情。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教学课件,搜集教学所需的相关历史文化名人的文字资料、图片、视频等材料。

  学生准备:搜集孔子的相关资料;调查司马迁其人其事,初步了解《史记》的历史地位;搜集自己知道的其它伟大先人的事迹。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1课时完成话题“至圣先师孔子”的教材内容。

  第2课时完成话题“司马迁与《史记》”“活动天地——古代人物传”的教材内容。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活动一孔子在

  1.[播放视频:祭奠孔子]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根据课前调查,进行交流研讨:为什么孔子离开我们两千多年了,还有那么多人知道他、纪念他?

  :有关孔子的纪念活动以及与孔子有关的孔庙、孔府,都让我们感受到了孔子的伟大和所具有的世界影响力。

  2.[播放视频:孔子生*]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你知道孔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吗?

  :两千多年来,孔子一直被推

  崇为“至圣先师”,影响着一代代的人,由于他的影响力,他也被尊为世界文化名人。(板书:孔子至圣先师)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孔子其人有一个粗浅的了解。

  活动二孔子的故事和格言

  1.[播放动画:孔子的教育]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交流研讨:从这个小故事中你体会感受到了什么?

  2.[播放动画:论语]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交流自己搜集到的孔子名言,并说说自己的体会和感受。

  :孔子是我国伟大的家、教育家,他的很多精华至今依然是我们为人处事的至理名言。让我们更多地了解孔子的精华,指导自己的言行,将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下去。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认识孔子的过程中,了解和学*孔子的精华,从孔子的格言或事迹中得到启发并能践行。

  板书设计

  伟大的先人

  至圣先师——孔子

  第2课时

  活动一司马迁与《史记》

  1.[播放动画:司马迁的故事]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司马迁著书遇到了哪些困难?说说你对他的“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句名言的理解。思考我们能否用这句话司马迁。

  :司马迁用他坚韧不拔的毅力,为我们后人留下了珍贵的文化遗产,让我们能了解过去的历史,使我们感受到司马迁身处逆境锲而不舍、奋斗不息的。(板书:成就巨大)

  2.[播放课件:《史记》]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交流研讨:《史记》的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史记》的历史地位和影响力。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了解司马迁的伟大功绩,对司马迁产生强烈的崇敬之情。

  活动二思考与讨论

  [播放课件:艰辛的付出]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交流研讨:古代先人在取得成就的过程中经历了哪些艰辛?说说你有什么感悟。

  :我们看到了古人成就一番事业、为后人留下财富所付出的努力和艰辛。他们身上闪烁着中华民族的,这种将永远激励着我们。(板书:中华民族的)

  设计意图:了解伟大先人的与事迹,学*他们的。

  活动三制作古代历史人物传

  [播放课件:历史人物的成就]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历史人物,并说出理由。也可按类别,分组寻找著名的皇帝、民族英雄、爱国诗人、家、教育家、科学家等。

  制作“古代历史人物传”。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更多地了解我国历史上不同时期、不同方面的历史人物。

  板书设计

  伟大的先人

  成就巨大

  中华民族的

  小学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 6

  一、活动目的:

  1、这部分内容介绍了学生家庭和学校附*的商业场所,

  它们分别是菜市场、大型商场、专卖店、超市、文具店、新华书店、小卖部、农村集市、流动售货车和小货郎担,这样既考虑到了城市学生的实际需要,又照顾了农村学生的生活情况,是比较全面的。学生在对这些商业场所的特点进行认识时,除了知道买什么东西应该去什么地方外,还能了解一些以前未曾见过的商业场所,因而扩大了他们的知识面,也进一步增进了他们对社会的了解。

  2、教师准备教材中的图片。

  二、活动设计:

  1、谈话导课、揭示主题:

  (1)教师板书、解释“购物场所”。

  先出示课本图片认识,再让学生展示搜集到的购物场所的照片和名称,教师相机板书。

  几种常见类型(可贴学生拍摄的照片)。

  (2)衔接:多种多样(使板书齐全)

  照片

  (教师可把书中图片制成大图相机贴进去)

  2、情况调查:了解购买能力。

  教师举出几种商品名称,让学生回答出就*的'哪个购物场所能买到。举例要多样,衣、食、文具等都要有。

  三、情境创设、开展活动。

  教师谈话:家有人来做客,需购买以下物品:盐、烟、酒、肉、蔬菜、水果、拖鞋......

  1、替小明说出到哪里购买,说明理由!

  (活动中把要买物品制成卡片,每生一张,假如你就是小明,分别到哪里采购,把名称写在卡片反而,并想好理由)。

  2、学生交流。

  3、调查:

  哪些商品需要到较远的购物场所购买!你建议在你家附*设置哪些商业场所,做个小小设计师,设置你家附*的购物场所!

  四、模拟拓展生活实践。

  把卡片带回家,看看你写的购物场所中,能否买到这些商品,并写上价格,带回来组成“购物角”。

  小学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 7

  一、活动目的:

  1、这部分内容介绍了学生家庭和学校附*的商业场所,

  它们分别是菜市场、大型商场、专卖店、超市、文具店、新华书店、小卖部、农村集市、流动售货车和小货郎担,这样既考虑到了城市学生的实际需要,又照顾了农村学生的生活情况,是比较全面的。学生在对这些商业场所的特点进行认识时,除了知道买什么东西应该去什么地方外,还能了解一些以前未曾见过的商业场所,因而扩大了他们的知识面,也进一步增进了他们对社会的了解。

  2、教师准备教材中的图片。

  二、活动设计:

  1、谈话导课、揭示主题:

  (1)教师板书、解释“购物场所”。

  先出示课本图片认识,再让学生展示搜集到的购物场所的照片和名称,教师相机板书。

  几种常见类型(可贴学生拍摄的照片)。

  (2)衔接:多种多样(使板书齐全)

  照片

  (教师可把书中图片制成大图相机贴进去)

  2、情况调查:了解购买能力。

  教师举出几种商品名称,让学生回答出就*的哪个购物场所能买到。举例要多样,衣、食、文具等都要有。

  三、情境创设、开展活动。

  教师谈话:家有人来做客,需购买以下物品:盐、烟、酒、肉、蔬菜、水果、拖鞋......

  1、替小明说出到哪里购买,说明理由!

  (活动中把要买物品制成卡片,每生一张,假如你就是小明,分别到哪里采购,把名称写在卡片反而,并想好理由)。

  2、学生交流。

  3、调查:

  哪些商品需要到较远的购物场所购买!你建议在你家附*设置哪些商业场所,做个小小设计师,设置你家附*的购物场所!

  四、模拟拓展生活实践。

  把卡片带回家,看看你写的购物场所中,能否买到这些商品,并写上价格,带回来组成“购物角”。

  小学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 8

  教材分析:

  “交通规则要遵守”这一主题设计了“放大镜”和“没有秩序就没有安全”两个活动内容。

  “放大镜”通过一幅图画展示了交通规则的有关常识以及交通规则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

  “没有秩序就没有安全”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交通规则的重要性,体验没有交通秩序就没有安全。

  认知目标:

  懂得交通规则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懂得在现代社会中每个公民都要自觉遵守交通法规。

  情感目标::

  深感遵守交通法规的必要性,从而产生一种义务感。愿意按交通法规约束自己的行为,对不遵守交通法规的行为感到不满。

  能力目标:

  引导学生进行调查研究的步骤和信息处理的方法,逐步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放大镜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通过看图和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了解身边的交通秩序现状,明白什么是遵守交通法规的行为、什么是违反交通法规的行为。

  教学重点:

  使学生具有基本的交通秩序意识,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

  教学准备:课前安排学生观察上学路的交通秩序。

  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课。

  1、(放录音:在繁华热闹的大街上,人们的喧哗声、汽车的喇叭声、摩托车的启动声、自行车的铃声……汽车的急刹车声和人的惨叫声)提问:马路上发生了什么事?

  2、出示“触目惊心”的数字。

  全世界每年有50多万人在车轮下丧生,1300多万人受伤致残。这就是说,*均就有1人死于车祸,每一秒钟有4人囚车祸受伤致残。我国每年有7万多人死于车祸,相当于每天从天上掉下一架大型客机。

  3、从这例惨痛的事故和这组数字中,你想到了什么?

  二、活动过程

  活动一安全小博士

  1、什么是交通规则?

  2、你知道哪些交通规则?

  活动二我会过马路

  1、找一找。

  在图中找找谁遵守了交通规则,谁没有遵守?你想对违反交通规则的行人说些什么?

  2、说一说。

  你身边的交通秩序怎么样?上学路上你是怎样遵守交通规则的?

  3、演一演。

  (1)设置过马路场景,学生分别饰演行人、小学生过马路。

  (2)评一评他们是否遵守了交通规则。

  三、布置任务

  开展一次“小记者在行动”活动。从报纸、杂志中查找,或去走访交警叔叔,了解*两年发生交通事故的事例。

  四、活动总结

  人人遵守交通规则,交通安全才有保障。在校外要自觉遵守交通规则,见到同学有不遵守交通规则的行为应该批评、劝阻。

  第二课时

  没有秩序就没有安全

  教学目标:

  学生通过调查活动,体验没有交通秩序就没有安全,逐步培养他们的交通安全意识,使他们逐渐养成交通安全行为。

  教学重点:

  理解制定交通法规的必要性。

  教学设计:

  活动一交流调查情况

  小组交流调查报告,选出代表说说你从中发现了什么?

  活动二看图谈感受

  观察图片,说说没有秩序的交通,会是怎样的?

  活动三警钟长鸣

  通过听故事、看数据认识交通安全的重要性。

  1、**部交管局提供的数字表明,20xx年上半年中国各类事故中,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占76.3%。每10位交通事故死亡者中,至少1人是儿童。交通意外伤害已经成为儿童意外伤害的“第一杀手”。

  2、20xx年上半年,乌鲁木齐市首府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362起,造成93人死亡,333人受伤,与去年同期相比,死亡人数上升50%。据了解,超速行驶、超员载客、疲劳驾驶成为引发交通事故的最主要原因。

  3、20xx年8月份,广州市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626宗,死亡118人,*均每天死亡4人,经济损失206.83万元。行人是死亡车祸的第四位“作俑者”,一月内造成17人殒命。

  4、课本41页资料卡。

  小组讨论:没有秩序的交通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影响或者严重后果?

  总结

  遵守交通法规不是为了给交通警看的,而是为了自己和他人的安全。因此,不论交通警在与不在,都应该自觉遵守交通法规。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了解交通违法行为带来的危害,让学生明白交通违法会危害自己和他人,会给国家和集体的财产带来损害。从而提高他们遵守交通法规的自觉性。

  教学设计:

  活动一小小交通监督员

  1、你认为插图中同学的做法对吗?说说理由。

  2、在城市过马路可以走人行横道、天桥或地下通道,在农村有的公路上没有人行横道该怎样安全过马路呢?(请学生当场演示)

  3、爱看书的小红连走路的时间也不放过,你同意这样的做法吗?如果你在她的身边会怎样做呢?

  活动二交通法规小测验

  1、过马路走人行道,( )灯亮了才能过。

  2、没有人行道的靠( )行走。

  3、通过有交通信号灯的人行横道,应当按照( )指示通行;通过没有交通信号灯的人行横道时,应当在确认( )后通过。

  4、如果红灯亮时没有车,“我”能不能过?

  总结

  交通安全关系千家万户的幸福,同学们为了防止受伤害,珍惜宝贵的生命,老师希望每个同学都成为注意交通安全的小模范。

  小学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 9

  学*目标:

  1、通过交流资料、读、辨的方法,说出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知道中华文化的丰富与精深。

  2、会介绍长城、秦兵马俑等古遗迹,知道古遗迹的价值,通过辩论赛表达生活中要保护古遗迹和文物。

  学*重点:

  了解中华文化的丰富与精深。

  学*难点:

  表达生活中要保护古遗迹和文物。

  学法指导:

  在自学课本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查阅资料、图片等途径对我国的一些世界文化遗产有了基本的了解,然后课上经过交流感受中华文化的丰富与精深,引发对祖国历史和古遗迹的热爱和保护之情。

  学*过程:

  一、引出课题。

  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另一个民族的特征。说起埃及,我们会想起金字塔,说起悉尼,我们会想起歌剧院,说起罗马,我们就会想起斗兽场,当我们说起中国的时候,我们会想起什么呢?

  生自由说说。

  生1:我会想起中国的长城和故宫。生2:我会想起布达拉宫和敦煌莫高窟……对!这些都是我国的国宝,今天,我们就来学*第二课我国的国宝(板书:我国的国宝)

  二、看地图,说说古遗迹。

  1、在我们祖国大地上,到处都有祖先留下的遗迹。

  看地图说说你看到的古迹。(教师提供中国世界文化遗址的地图,学生先自学68和69页,左边看已申报成功的中国世界遗产的位置和名称,在书中69页地图上圈出,并标上序号。)

  2、认识世界文化遗产

  学生当小导游,在地图上找到古遗迹的位置,然后作简单介绍.并由这位学生做小导游,展示给学生看相关的图片,学生的积极性很高。(也可以先观看自然遗产的图片,然后进行简短的文字描述,激发学生热爱古遗迹的思想感情。)

  师:这些遗产不仅是中国人民的宝贵财产,也是人类的共同财富。它不仅属于中国,更属于世界,这些就都已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三、认识古迹。

  师边演示边解说:通过刚才的交流,我们感受到了我们中华民族历史的辉煌,这都是我们的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祖先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美丽,也不仅仅是壮观,可以这样说,每一处遗产都是一段辉煌的历史。

  我们有好多同学去过我们刚才看到的景区景点,可如果我们光看,难见其伟大所在,还需要我们更认真地解读。例如周口店,这个曾经轰动世界考古界,改变古人类学进化史的焦点地带,也许你在那里只能看到一片郊野和几堆灰烬,可是,一旦知道了北京人的故事,想象力便把你带回70万年前。当时的周口店有哪些古生物?他们谁是北京人的敌人?谁是那个世界的霸主?那个珍贵无比的头盖骨究竟流落到哪里?了解了这些,你会觉得“灰烬”也如此美丽,每一层都曾经挖掘出无数的秘密,帮我们了解那个久远的时代。

  还有故宫,尽管我们现在可以买一张门票,在的三大殿间穿行,然而你仍然难以想象15世纪,它刚刚从京城耸立起来,那些崭新的宫殿曾经怎样被人们视为“天宫”,以及其中的一柱一椅所隐含的那些神秘象征,还有,明清的24位皇帝曾经在其中度过了如何奢靡而寂寞的生活。

  这些世界文化遗产闪烁着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勤劳的光芒。让我们来领略探索中国的古老与文明。

  四、探索古迹。

  1、走*长城。登陆百度,搜索长城的相关资料,或浏览老师搜集的资料,完成老师提示的下面几个问题:

  出示问题:

  (1)长城跨越了哪些省(市)、自治区?

  (2)长城的砖每块有十五千克重,这么高的山,这么多的砖,当时人们是怎么运上去的?

  (3)长城为什么要建在高高的山上?

  (4)长城城墙的顶部为什么是凹凸形的?而不像别的城墙那样是*的?

  2、全班就搜集的资料和问题进行交流。

  3、上传感受。把自己的收获、体会或者是问题上传,以分享我们学*的快乐。

  4、说到长城,人民不由的会想起我国第一个皇帝------秦始皇,让我们先来读读关于他的小资料,了解秦始皇生活的年代及他对我国所做出的贡献。再来了解一下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兵马俑。

  (1)交流你从中获得哪些知识。

  (2)讨论:秦始皇为什么要在地下建造如此规模庞大的兵马俑群?回答预设:秦始皇生时统一了六个国家,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死后,出于迷信的思想,他仍要做地下的帝王,继续驰骋疆场,统一地下的王国。

  (3)看课件,学生介绍秦兵马俑的位置,艺术特点及其作用。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干和智慧。

  5、走进大足石刻。

  (1)写一份导游词,介绍它在什么地方,有什么特点,对后人有什么作用?

  (2)看三幅大足石刻的作品,展开丰富的想象,感受其艺术价值和具有很高的社会教化作用。

  五、感悟古迹。

  1、登陆提供的网址进行网上自由浏览。

  2、给大家介绍你最感兴趣的一处景点,并说说为什么。(在介绍的同时学生可以补充、讨论、提出问题)

  六、全课小结:

  师:欣赏的是风情,解读的是文化。中华民族拥有让世人佩服的五千年的悠久文化,提起这五千年的文化我们自豪,我们骄傲,也很值得我们用心灵去读。希望大家在今天这节课后更用心的解读我们的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

  小学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 10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体会中华文化的丰富与精深;透过探究历史遗迹背后的故事,引发学生对中国历史的兴趣和探究,树立保护古遗迹和文物的意识。

  能力:使学生学会通过教材范例去搜集整理资料,并从中归纳概括出有价值的信息,了解我国的丰富文化遗产的价值。

  知识:对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有一些基本的了解,知道古遗迹的价值,知道这些古代的文明是失而不能复得的。

  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程度来看,小学五年级的学生社会意识正在逐步形成,对社会历史有了一个初步认识,能基本知道我国历史的源远流长,文化积淀的丰厚,有了探寻祖国文化遗迹的愿望;这个阶段的孩子喜欢探查未知事物,对于古遗迹和文物这类透着神秘气息的东西充满了好奇,很符合他们的心理需求;而且游历四方是这个阶段孩子的普遍梦想,这个话题给了他们出去走走、看看的机会,他们的交流兴趣应该会很浓。

  从学生的社会环境与生活基础来看,农村是一个自然环境普遍较好,部分区域保留有历史文化遗迹、具备先天优势的地方。农村学生可以感知到最原始状态的遗迹状况,甚至文物古迹。但是,由于地域环境、家庭条件、信息闭塞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学生了解其它文化遗产的机会少之又少。同时,随着旅游经济的推动,在有历史文化遗产的地方,农村学生更多看到的是这些宝贵财富的经济价值,保护意识会比较淡漠。

  针对以上的学情分析,因此本课确定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对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有一些基本的了解,探寻历史遗迹背后的故事。教学难点是让学生知道古代遗迹的价值,知道古代文明是失而不能复得的,树立保护古遗迹和文物的意识。

  针对学生实际,要想突破重难点,让学生有所感悟,教师应首先了解学生对这个话题的兴趣程度,对世界文化遗产的认识程度,生活中与之相关资源的丰富程度。其次,对于生活在文化遗迹地的学生,要从他们对当地遗产的已有认知出发,扩展到其它区域;对相关知识十分贫乏的区域的学生,则需通过大量的图片、视频资料,让学生对文化遗迹有初步的感知。然后抓住教材中列举的长城、兵马俑等能代表中国文化积淀的遗迹,让学生进行深入的交流讨论,进一步感受文化遗迹的魅力。最后,针对现实中人们对保护文化遗迹的两种不同看法进行讨论,建立正确的'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教师在课堂上要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学*兴趣,让学生通过视频或图片感知中国博大的文化遗产,受到强烈的视觉冲击,进而产生话题探究的_。其次,在对待文化遗产的态度上,要在小我的价值需求上引导学生从国家、世界的角度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建立对文化遗产正确的价值观,鼓励他们成为保护文化遗产的小卫士。

  教学重点

  对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有一些基本的了解,探寻历史遗迹背后的故事。

  教学难点

  知道古代遗迹的价值,知道古代文明是失而不能复得的,树立保护古遗迹和文物的意识。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教学课件;准备中国地图,搜集教学所需的文化遗产的文字、图片、视频等材料。

  学生准备:了解当地文化遗产的状况;向家长或周围的人了解当地文化遗产背后的故事、传说;适当收集自己知道的文化遗迹的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1课时完成话题“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探索古遗迹”的教材内容。

  第2课时完成话题“哭泣的古遗迹”“活动天地——文物古迹的保护”的教材内容。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活动一、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

  (播放视频: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根据课前调查,进行交流研讨:中国的主要世界文化遗产有哪些?在地图上找到它们相应的位置。

  小结:在我们祖国大地上,到处都有祖先留下的遗迹。它们不仅是中国人民的宝贵财产,也是世界人民的共同财富,其中许多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板书: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我国的国宝)

  (设计意图:意识到祖国文化遗产之多,从而进一步产生对祖国文化遗产的探究兴趣和向往。)

  活动二、探索古遗迹

  1、(播放视频:长城)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长城跨越了哪些省(市)、自治区?长城的砖每块有十五千克重,这么高的山,这么多的砖,当时人们可能是怎么运上去的?长城为什么要建在高高的山上?长城城墙的顶部为什么是凹凸形的,而不像别的城墙顶部那样是*的?在调查过程中,你了解到什么?让学生感受到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板书:长城智慧艰辛)

  2、(播放视频:孟姜女哭长城)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从这个故事中,你读到什么?如果你是孟姜女,你会怎么办?你还知道哪些有关长城的故事?让学生感受到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体会中华文化的丰富和精深。让学生知道劳动人民为此付出的辛苦和努力。

  3、(播放视频:秦兵马俑)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兵马俑是秦始皇的陪葬品,他为什么要用这么多兵马俑为自己陪葬?联系自己知道的秦朝的社会状况,谈谈你的认识。引导学生从文化遗产中推测和了解过去社会发展变化的信息。(板书:秦兵马俑)

  4、(播放视频:大足石刻)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自由想象这些石刻所传达出来的寓意。(板书:大足石刻)

  (设计意图:感受大足石刻的艺术价值和社会教化价值。)

  第2课时

  活动一、哭泣的古遗迹

  (播放课件:哭泣的古遗迹)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看到这些报道,你有什么感触?古遗迹的毁坏带给我们的是什么?

  小结:从古遗迹中,我们可以了解历史,了解过去的社会,了解先人的智慧和创造。它们承载着历史,承载着我们中国人的文化。很难想象如果丧失了这些文化遗产,全部是现代建筑的话,未来的中国人,还能否领略到祖国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文化。

  (设计意图:引发学生对文物古迹保护的关注,形成对文物古迹保护现状的忧患意识。)

  1、[播放课件:保护古遗迹]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你们还知道哪些保护文物的措施?

  2、小小辩论会。

  阅读下列材料,展开辩论。

  材料:为了发展旅游事业,有些地区将古建筑按照现代人的想法重新翻修,有的在古遗迹上建起了新的游乐设施。为此专家们提出批评,认为这是对文物古迹的破坏。你对这个问题怎么看?我们开个小小辩论会,谈谈各自的看法。

  小结:古代文明是失而不能复得的,我们要树立保护古遗迹和文物的意识。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对文物保护的认识及判断能力、道德实践能力,引发学生对文物古迹保护的关注和责任意识。)

  板书设计:保护国宝义不容辞


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教案(精选十篇)(扩展4)

——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3篇

  一、学情分析

  通过了解接触,感觉五年级的整体素质较高,绝大部分学生遵纪守规,学*认真、自觉,作业能按时完成,且书写工整,劳动观念较强,讲究卫生,拾物不昧,助人为乐。同学之间能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和睦友爱相处。学生们在教师的引导下,已经比较深入地接触了一个又一个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加深了他们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养成了较好的行为*惯,形成了一定的是非观。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等都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但孩子们的行为、*惯当中还有许多不良的成分(嫉妒、上课不发言、不爱动脑等)需要教师做进一步的引导,使他们沿着健康的道路一步一步前进。

  二、教材分析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小学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教材具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特点:

  1、综合性。生活本身是综合的,道德存在于学生的全部生活之中。儿童的发展是整体性的,学生的学*也是整体性的。

  2、开放性。教材不再是知识罗列的清单,知识教学的资源之一。

  3、情感性。重视实际生活中现实性的、情景性的、形象化的情感教育。

  4、形式活泼。增强了可读性、趣味性,力求活泼、富有童趣。

  三、教学目标要求

  1、懂得基本的做人、做事的道理。培养学生学会欣赏、互相尊重、理解宽容、心胸宽广、分享快乐的个性品质。

  2、理解公*、公正、民主、*等在社会生活中的现实意义。培养现代民主意识。

  3、重视农村儿童的体验、感受、向往和追求,帮助他们认识、处理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4、了解我国幅员辽阔,地区间差异较大,不但生活方式存在差异,有的地区间还存在着文化差异。要从认识区域的差异,尊重不同地区不同的生活方式出发,帮助学生多方面、多角度地认识和了解中祖国,增进对祖国的亲*感,增强作为一个*人的自豪感。

  5、了解我国是有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感受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萌发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四、教学措施

  1、对话教学策略:教学中,要借助教师的引领,开展学生与文本以及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元、多维式对话。教师特别要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提出问题,大胆质疑,掀起对话波澜。对话能否顺利推进并取得实效,关键取决于教师的反馈信息是否及时、得当且具有较高质量。反馈既要有针对性,又要注重激励性;既要洋溢着活力,又要对师生互动有所推进,并添加进新的意义。教师的反馈越精彩,就越能对学生起引领作用。

  2、活动化教学策略

  教学时,不要引导学生进入文本机械地去学*、掌握有关科学知识、生活技能、道德观点和社会常识,而是要充分弘扬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尊重和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重在引导他们全员、全程、全身心、多感官地去参与、亲历活动。这里所说的“活动”,包括外化显形的具体操作型活动和内涵隐形的心智型活动。“全员参与”,就是让全班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不让一个学生被排斥或游离于活动之外;“全程参与”,是指学生的参与不能是一阵子,而是要在系列主题活动的衔接和滚动中自始至终地去参与;“全身心”,是指学生不仅要用身体去经历,而且要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多感官”,就是要发挥多种感官的功能,让学生用耳朵听听、用眼睛看看、用手摸摸、用鼻子闻闻、用脑子想想,以强化对外部世界的感受。

  3、体验性教学策略

  在传统教材中,编者对教与学所追索的意义都进行了预设。这种预设的意义或结论,具有唯一性和不可变更性。要求学生无一例外地去认同、去掌握,由此导致教学步入硬性灌输和“齐步走”、“一锅煮”的误区。五年级《品德与社会》具有开放性,主要是引导学生去参与活动,在活动中去感受、体验个人与他人、个人与自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我(即发展的“我”与现实的“我”)的关系,从而建构和生成课程的意义。

  4、开放性教学策略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材不是不可变更的静态文本,而是包含了多元性和差异性的教学素材,为教师创造性地开发、利用本地区、本校以及家庭和学生本人的资源,提供了范例和空间。教师要想借助教材成功地引领教学,就要从传统的传授教材的角色转变为教材使用中的决策者和创造者。教师应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重组,使教学呈现出动态的、富有弹性的流程。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主要由四个单元组成:第一单元为《凑向我们共同成的和弦》、第二单元为《我在民族大家庭里》、第三单元为《不屈不饶的的*人》、第四单元为《日益富强的*人》。

  小学思品课是一门教学性、情感性很强的课程。“激性、明理、导行”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三要素,而激情则是重要因素。因此,思想品德课更要摒弃空洞说教,注重情感教学,引导学生以积极的情感体验参与教学的的各个环节,在愉悦的心情状态中学*、掌握、深化道德认识,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与行为*惯。在教学中,我将依据教学特点和学生实际,利用教材中的激发学生情感的因素,力求把课导得巧妙、新颖、有趣,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使学生的学*情绪不断涨。学*明理是思想品德课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我主要通过学*课文、分析归纳,让学生悟出道理,初步形成道德意识,而情感是在认识客观事物中产生的,“知之深,受之初”,因而在学生学文明理过程中,形成道德认识前后,因势利导地激发学生道德情感。例如精心设计一些富于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并借助假设、联想、想象、角色互换,心理移位等心理体验,把学文与明理,知识上的接受与情感上的认同有机结合起来。

  学生要将学文明理中形成的道德认识化为具体实践中的道德行为,“辩析导行”十分重要。我会根据学生认知水*和教材重难点,有的放矢地设计一些富有思考性、启发性、导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辩析正误,从中提高道德判断能力。

  二、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通过5年的品德学*,学生已能得到很多知识,还能懂得许多做人的道理,并学会正确地观察自然、认识自我和适应社会生活的初步能力,使自己成为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的小学生。现在已进入小学阶段最后一年,学生的思品课学*即将结束。本学年,我们将结合学生的实际,有效开展各项活动,进一步促进学生的思想进步与提高。

  三、教学目标

  1、学会善待自己,养成正确的生活*惯,形成开朗的性格,友善地和同学相处,与同学建立真正的友谊,领悟到奏响共同成长的和弦的秘诀在于真诚、善良等等;培养感恩情怀。

  3、通过了解独具魅力的中华文化,把学生带入中华文化的各个领域,让学生领略中华文化的丰富多彩与无穷魅力。培养学生对*文化的亲*与认同感,使中华文化中的精华得以宏扬和传承。

  4、通过历史与文化的启蒙引发对祖国的认同感、归属感。通过学*让学生在了解祖国日益富强的.发展过程,培养民族自豪感和奋发有为的责任心。

  四、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民族,热爱祖国”这一教育主题是本册教材的重难点,本主题在本课程中出现与原有历史教材设计有很大的区别,注重呈现历史细节,让历史的*人站在儿童面前,与儿童对话,本主题旨在引领儿童从自己的现实生活中走*历史,在自己生活中找到历史文化的足迹,引起他们与之交往的愿望和冲动,表现出对祖国历史发展和民族兴旺的尊重、关注,并引以为光荣和骄傲,从而激发学生为祖国未来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学*的决心和行动。

  五、教学措施

  1、力求突破知识单一的传统模式,注重促进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在相互联系中得到和谐发展,以较好地落实“三维”目标。

  2。根据本校的实际和学生的实际生活,加强课程资源的开发,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

  3、进上步加强本课程开放式教学方式的课题研究,通过艺术、活动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情景教育。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

  4。通过书面、口头调查的方式,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

  5、为了使学生真正体味本课程所要达到的教育目标,就力求尽可能提供学生参与、亲身体验的机会。

  六、课时安排

  第一、二周:第一课

  第三周:第二课

  第四周:第三课

  第五周:第四课

  第六周:第五课

  第七周:第六课

  第八周:第七课

  第九、十周:第八课

  第十一周:第九课

  第十二周:第十课

  第十三周:第十一课

  第十四周:第十二课

  第十五周:第十三课

  第十六周:第十四课

  一、班级情况分析

  五年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是家里的小皇帝,是全家人的核心,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他们的依赖性很强。他们正处于思想形成的重要时期,求知欲强,但缺少社会经历。教学时要注重对他们进行学做集体小主人,爱护集体荣誉、热爱祖国、牢记历史、勿忘国耻、勤劳、节俭、文明、礼貌等思想教育,努力把学生培养成综合素质较强的有用人才。

  二、教学目标

  1、尊重各行各业的劳动者,懂得勤劳是美好生活的源泉,学做集体小主人,爱护集体荣誉培。人人争做我是小小主人翁。

  2、了解祖国悠久的历史,懂得讲文明、有礼貌是做人的基本品质,自觉遵守公共道德,做一个诚实守信的好学生。

  3、向人民英雄致敬,勿忘国耻,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能够虚心听取他人意见,树立敢于向困难挑战的信心,遇到失败和挫折不灰心、不气馁。

  4.:自尊自爱,不骄傲自满,心胸开阔,不计较小事,不为小事生气。

  5、引导儿童逐步完成两个自我的分化。

  6、引导儿童逐步建构起共生型的人格。

  7、通过历史与文化的启蒙引发对祖国的认同感、归属感。

  三、教学措施

  1.根据本校的实际和学生的实际生活,加强课程资源的开发,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

  2.进上步加强本课程开放式教学方式的课题研究,通过艺术、活动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情景教育。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

  3.通过书面、口头调查的方式,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

  四、课时安排

  一周一课,其间也可安排一些劳动,踏青、参观、调查等实践活动。

  周次:教学内容


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教案(精选十篇)(扩展5)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总结3篇

  本学期来,本人承担了我校五年级(1)、(3)、(4)、(5)、(6)五个班的《品德与社会》的教育教学工作。一学期来,按照课程特点制定实施了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对学生进行了一系列的教育,顺利的完成了教育教学工作。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设置的一门新课程。它的设置反映了加强和改革德育课程的时代要求,也顺应了课程综合化的时代潮流。这门新课从内容到方法都不同于以往的《思想品德》课或《社会》课。为了上好这门课,我认真学*了《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并遵照课标的指引切切实实把每个目标落到实处。现就对这学期《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工作进行总结。

  一、教学方法及措施:

  1、明确了课程性质,全面把握了课程目标。

  本课程将“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定为总目标,实现情感、态度、行为*惯、知识技能培养的内在统一,尤其关注正确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和行为规范的养成,使学生既学会做事,更学会做人,在做事中学做人,在做人的指导下学做事。在教学过程中,我全面的把握了目标,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了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了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了良好的行为*惯,提高了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掌握了必备的基础知识,从而整体地实现了课程目标:“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会做人。”

  2、让品德教育回归了生活,突出了课程的经验性。

  道德不是抽象的概念,它存在于生活之中,由于社会生活中处理人们相互关系的需要才产生道德。同时,社会常识和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也只有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儿时的生活经验会给人的一生带来深远的影响。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品德和行为*惯,积累了一些社会生活经验,形成了相应的态度和能力。因此,我们在上课时都特别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都以贴*学生的生活,反映学生的需要为根本。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让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去研究社会,感受了社会生活的美好,懂得了社会生活的规范,掌握了参与社会生活的知识和能力。

  3、引导学生自主学*,形成有价值的观点。

  儿童是学*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为此,我创设了学生乐于接受的学*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注意了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并及时鼓励学生的各种尝试和有创造性的思考,引导学生得出有价值的观点或结论。

  4、追求教学的有效性,打好做人的基础。

  新的教学目标观告诉我们,培养一个人的品德不在于告诉他遵守多少道德规范、规则,最根本的是要让学生通过这些社会知识、规范和准则形成一定的、基本的待人做事的观念和态度等等。这些都是一个具有共生性特点的现代人必须具有的基本观点、基本态度,是他能够融入社会,立足社会,并能在社会生活中不断获得发展的必要条件。因此,我在教学中有机地对学生进行了教育,使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走进社会,真正学会了怎样生活、感悟生活。

  二、评价方法

  1、教师评价。

  教师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的情感、态度、能力、行为进行观察,并做记录。在与学生进行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教师以学生在一段时间内学*本课程的学*态度、表现等鼓励学生巩固进步,修正不足,继续努力。

  2、学生自评。教师引导和帮助学生对自己在学*中的表现与成果进行自我评价,以提高自我认识、自我调控的能力。

  3、学生互评。学生依据一定的标准互相评价,这种评价可以帮助学生逐步养成尊重、理解、欣赏他人的态度,相互促进。

  4、考试检测。通过*时的单元检测和期中、期末考试检测学生的对本课程的接受和践行。

  三、成绩:

  通过一学期的教育教学,教学效果良好,达到了预期效果。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会一如既往,再接再厉,再创佳绩。

  光阴荏苒,日月如梭。紧张、繁重而又愉快的秋季学期临*尾声。回首已逝的一学期时光,有欣喜自豪也有遗憾困惑。欣喜的是在各级领导的关怀下,在老师的帮助下,经过努力,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得到了校领导的好评与认可;而遗憾的是,还存在着不少不尽人意之处,留给自己的是追寻和反思。

  一、成绩与经验。

  本学期,能认真学*《品德与社会新课程标准》,深入钻研教材,针对学生特点备好课,适时恰当运用电教媒体上好每一节课;精心设计灵活多样、注重双基的教学环节和课堂作业,培养学生能力,巩固所学知识;认真耐心细致地辅导学困生,激发他们学*的兴趣,提高其积极性,让他们去寻找适合自己的学*方法,掌握学*技巧,提高学*成绩。同时,也盯住优生,做好培优转差工作,努力让优生更优,差生变优,从而促进班级学生整体素质*衡发展。其佳绩得到了家长的好评与校领导的认可。此外,还能积极参与各级组织的教育教学研究活动,特别是学校开展的教学研究活动与校本教研,与老师们一道共同研究教学方法,更新教育观念,改进课堂教学,关注人文素养,积累点滴教学经验并撰写教学随笔、论文与案例等。撰写的《活化品德课堂提高教学效率》等文章获得市级一、二等奖;《我有一份责任》电教教案已获国家级二等奖;《谈小学生品德与社会课堂的有效性》已上交省级主管部门参评;《一句话点燃心中之希望》之教学随笔现已完稿,正准备投予《湖北教育》杂志社,期待着好的佳音。

  二、遗憾与反思。

  由于本人刚转入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的教学工作,自然是一个新手,对教材的重难点把握不够准确;学生的课堂作业量安排较少,题型也比较单调化;面批学生作业次数太少,讲评作业不太扎实,并没有强调学生立即进行改正。此外,还有一点就是课堂气氛不活跃,表现在学生发言不踊跃,不积极。学生不说老师就无法了解他们的学*情况。

  三、改进与展望。

  为了教育事业的发展,为了学生的未来,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沿着教育改革的轨迹不断探索,勇于创新,努力工作。首先是认真搞好课堂上的组织教学活动,赋予《品德与社会》课堂新生命;其次是深入学生生活,走进小朋友,建立师生零距离之关系;最后是加强课堂教学评价,加强学生作业评价,用激励的语言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总之,为学生的一切而努力,为教育的发展而奋斗。

  这个学期学生对品德与社会这一学科的兴趣更加浓厚,学生能对所学的知识有较深的印象,对社会常识、科技知识方面的知识有比较全面深入地了解,对一些常识性的知识掌握得比较好,对一些社会问题也能提出自己的看法。现将这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要求学生上课自主学*、交流讨论,学生对所学的知识非常感兴趣,特别是在社会课堂上经常有一些学生提出他们非常感兴趣的问题,每当这时候,教师从来不打消学生的学*积极性,而是围绕这些课堂的生成资源来进行进一步的教学,这样大大调动了绝大部分学生的学*积极性,这对于社会这一门知识的学*都是非常有效的。

  二、用品德与社会的视眼来给学生做拓展训练,打开了学生的思路,使课本上的知识得到有效的补充。*时上课的时候明确要求学生当堂作好课堂笔记,对于要求掌握的知识划记好,加深印象。

  三、结合教材内容与国家大事精心准备课外阅读资料,并开展相应的活动,通过阅读与活动进一步了解我们这个社会,了解我们民族曾经的灾难与屈辱,让学生通过大量翔实的历史与现实资料直接感受社会,感受历史,让他们对社会中的是与非、善与恶有一个更加感性的认识。如针对于《不能忘记的历史》与学生一起搜集“回看历史振我中华”的演讲资料;在玉树大地震时期,与学生一起收集“众志成城,抗震救灾”的感人故事来阅读,并抒发自己的感想。学生从民族的大灾难中学会了珍惜生命,学会了团结,学会了奉献自己的爱心,感受到了心灵的震撼,感受到了众志成城的力量!社会知识只有与社会生活相联系,才具有更深的感染力,更深刻的教育意义。

  在教学中还有不足的地方如还可以设计更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给学生展现更大的更丰富的世界;对于个别学*兴趣缺乏的学生可以采取个别辅导的方式及时巩固所学知识,让他逐渐对社会学科产生兴趣;另外学生对于社会知识的复*与巩固还可以进一步加强。


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教案(精选十篇)(扩展6)

——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教案 (菁华5篇)

  教学目标:

  1.知道在欧洲历史上重要的探险对于人类历史进步的重要意义。

  2.学会全面地思考和历史事件。

  3.粗略了解一些著名的探险事实。

  教学过程:

  1.导入。提问学生有关哥伦布、麦哲伦的内容,请他们就自己了解的内容进行发言。教师应肯定学生的发言,并告诉他们在今天的课上将会了解得更多。

  2.探究讨论。请学生朗读教科书第46页的课文。教师强调:“课文告诉我们,欧洲有大约1000年左右的时间是处于宗教统治之下的,发展非常缓慢,也相当落后,但是到了14―15世纪开始发生变化。哥伦布和麦哲伦的探险就是重要的标志。为什么他们的探险那么著名,一直到今天还被人们认为是人类历史上的重要事件?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进行探究。”教师通过以下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充分的讨论,并引导他们得出括号中的结论,鼓励他们在讨论中教科书。教师还可以将地球仪或自制的代用品发给学生,鼓励他们在思考和发言时利用地球仪。教师也应充分地利用地球仪启发学生。

  哥伦布和麦哲伦的探险得到了什么结果?(“发现”了美洲大陆,证明了地球是圆的。)教师可以进一步提问学生,为什么发现要加上引号?(因为美洲大陆本来就存在,只不过当时的人们不知道。)教师可以参照资料库的有关内容对这两位探险家做简要介绍,并注意对学生在导入活动中的发言做补充或修正。

  “海洋不再是障碍”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过去人们对于自己居住的陆地以外的地方并不了解,不知道海洋的另一端是什么,也很难直接与居住在遥远地方的人们相互交往,但是在哥伦布和麦哲伦的伟大探险之后,人类可以在海洋中航行,往来于各个大陆之间。)

  在哥伦布、麦哲伦之前,各个洲居住的人们有没有来往呢?是怎样来往的?(有来往,主要是通过陆地上的道路。)教师要启发学生联系到的丝绸之路。丝绸之路将的丝绸、瓷器等带到了***国家,然后又带到了欧洲,沟通了东西方文明。

  比较一下陆地交流与海上交流有哪些不同?(利用地球仪,教师可以启发学生:首先,使得交流更加方便、直接,比如,从到埃及、从到欧洲、从欧洲到印度都是不可能直接到达的,因此往往要通过许多国家一次次交易,价格会越来越贵,而且如果某个国家或地区有战争,交流很容易中断。其次,用来交换的物资数量大大增加,尤其是在没有火车、飞机的时代,一艘木船也可以运送几千千克的物资。但如果是陆地交流,只能用马、骆驼等,是无法与之

  比的。又如,速度加快。过去骑马每天最多走几百里,而且晚上必须休息,而在海上只要几个人轮流工作就可以昼夜航行等。)教师应让学生进行充分的想像。

  海上交流给人类带来了什么?这个问题可以让学生教科书第46~47页的内容得出答案。

  为什么本课题的名称是“血与火的时代”?(欧洲在迅速发展的过程中,通过掠夺财富、贩卖奴隶、不*等交易、侵略等,给非洲、美洲、亚洲国家和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灾难。)

  3.教师要点,布置家庭作业。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和儿童的生活经验,理解诚实守信的重要意义,懂得“人无信不立”的道理。

  2、知道诚实守信是中华的传统美德。

  教学重、难点:通过本课的学*感受诚实是立身之本,理解“人无信不立”,理解诚实在待人处事中的作用,同时也使学生认识到诚实守信是中华的传统美德。

  教学准备:

  1,收集古今中外有关诚信的经典事例。

  2、把第八页的故事讲给周围的人听,完成调查问卷,了解人们对诚信的看法。

  3、利用收集媒体中的相关报道,回忆自己的生活经历,调查周围人的方式,了解有关不诚不信害人害己的事例。

  教学时数: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新课

  从前面的学*中我们了解到了什么是“诚”,什么是“信”,今天我们将继续来探讨“诚信”这一话题。

  二、分组讨论,续编故事。

  1、课件出示第八页故事情节。

  2、分组讨论:(1)那个扔掉诚信的青年人可能回成为什么样的人?

  (2)想象一个不讲诚信的人在待人处事上会是什么样?这样下去其结果会是什么样?

  3、小组合作,用表演的形式把故事续演出来。

  三、交流收集,了解人们对诚信的看法

  交流课前调查的情况和问卷统计结果,看看划去“诚信”的人占多大的比例,他们选择丢掉诚信的理由是什么;不愿意丢掉诚信的人占多大比例,他们的理由是什么。

  四、学*第九页的案例,体会“人无信不立”的含义

  1、课件出示第九页的案例。

  2、讨论:

  (1)仅仅是三次逃票的记录使他失去了(工作的机会),这些公司为什么把诚信看的这么重要?

  (2)在我们生活中,人们有时常常在不经意中失去了诚信,然而当诚信被丢掉时,同时也失去了什么呢?

  3、小结

  是啊,正如同学们所说的一样,人如果丢掉了诚信,即使有着聪明的大脑,出众的才学,也会因为不被社会承认,他的才学机敏无法展现,金钱荣誉无法获得,可见诚信是人立足与社会的根本,正如孔子所说的(出示孔子的话)——人无信不立。

  五、作业

  通过收集媒体中的相关报道,回忆自己的生活经历,调查周围人的方式,了解有关不诚不信害人害己的事例。

  第二课时

  一、谈话引入

  诚信是看不见、摸不着,然而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假如失去诚信,最终受到伤害的会是谁呢?让我们在生活中调查,用事实来说话。

  二、“假如没有诚信”交流会

  1、孩子们展示自己课前收集、调查到的事例。

  2、师补充一些视频新闻资料:安徽省阜阳市不合格奶粉带来的危害

  3、引导学生看书中第10页和11页的插图,结合交流的资料谈谈自己的看法或感受。

  三、分组讨论、思考

  1、当社会失去诚信时,那些诚实守信的人们会受到什么影响?如果假货充斥市场时,那些诚实守信做生意的商家会受到什么影响?当人们之间失去了最基本的信任,那么诚实守信的人会受到怎样的伤害?

  2、欣赏小品:《失去诚信之后》

  3、学生谈感受。

  四、总结、升华

  和孩子们所担心的一样,在社会生活中,一旦失去了诚信,不仅给当事人造成了直接的伤害,而且也使整个社会失去了安全感,人与人失去了最起码的信任,我们呼唤诚信,诚信是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行业,一个社会所需要的宝贵品质,他像金子一样宝贵,不,他比金子更宝贵,所以人们常说(板书课题:诚信是金),生齐读。

  五、作业

  收集古*中外有关诚信的经典故事。

  第三课时

  一、谈话引入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回顾历史有关诚信的经典故事数不胜数,曾子杀猪就是其中之一。

  二、欣赏故事,讨论明理

  1、课件出示曾子杀猪的故事。

  2、一头猪在当时还是很贵的,曾子为了履行一句本来不经意的承诺而杀了一头猪,这是为什么呢?

  3、以小组为单位围绕以下问题续编故事:

  (1)曾子的孩子听了妈妈说回来要杀猪给他吃,非常高兴,可是妈妈回来后没有给他杀猪,他……后来,他的妈妈在给他许诺时,他会……

  (2)曾子的孩子盼望妈妈能给自己杀猪吃,可又担心,妈妈会不会只是哄他,不会真的杀猪。没想到,爸爸和妈妈果然履行了承诺,他……

  (3)曾子的妻子本想用这句话哄哄孩子,没想到丈夫那么认真,他无法理解丈夫的举动。于是,夫妻争执了起来……

  (4)曾子的妻子觉得丈夫说的有道理,以后,她再给孩子许诺时会……

  4、小结过度

  三、阅读瞭望台、畅所欲言

  1、学生自由阅读书中第13页“瞭望台”的内容。

  2、围绕以下几个问题进行辩论:

  (1)假如你是老师,遇到这样的事会怎样处理?

  (2)假如你是社会中的一员,你是支持这位老师的做法,还是反对或不支持?(3)你认为这件事曝光,是不是小题大作?

  3、思考:这个女教师这样做的目的,人们拿出这个问题来讨论的理由。四、结合事例分析不诚信和善意的谎言的区别

  1、课件出示两个事例(图片加配音):

  (1)身患重病的妈妈为了让远方的女儿能安心工作,告诉女儿自己很健康。

  (2)医生和家人为了让一个意志比较脆弱的病人能坚强的活下去,对她隐瞒病情。

  2、讨论不诚信和善意的谎言的区别,真确理解诚信的含义。

  四、总结

  学*目标:

  1、通过交流资料、读、辨的方法,说出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知道中华文化的丰富与精深。

  2、会介绍长城、秦兵马俑等古遗迹,知道古遗迹的价值,通过辩论赛表达生活中要保护古遗迹和文物。

  学*重点:

  了解中华文化的丰富与精深。

  学*难点:

  表达生活中要保护古遗迹和文物。

  学法指导:

  在自学课本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查阅资料、图片等途径对我国的一些世界文化遗产有了基本的了解,然后课上经过交流感受中华文化的丰富与精深,引发对祖国历史和古遗迹的热爱和保护之情。

  学*过程:

  一、引出课题。

  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另一个民族的特征。说起埃及,我们会想起金字塔,说起悉尼,我们会想起歌剧院,说起罗马,我们就会想起斗兽场,当我们说起*的时候,我们会想起什么呢?

  生自由说说。

  生1:我会想起*的长城和故宫。生2:我会想起布达拉宫和敦煌莫高窟……对!这些都是我国的国宝,今天,我们就来学*第二课我国的国宝(板书:我国的国宝)

  二、看地图,说说古遗迹。

  1、在我们祖国大地上,到处都有祖先留下的遗迹。

  看地图说说你看到的古迹。(教师提供*世界文化遗址的地图,学生先自学68和69页,左边看已申报成功的*世界遗产的位置和名称,在书中69页地图上圈出,并标上序号。)

  2、认识世界文化遗产

  学生当小导游,在地图上找到古遗迹的位置,然后作简单介绍.并由这位学生做小导游,展示给学生看相关的图片,学生的积极性很高。(也可以先观看自然遗产的图片,然后进行简短的文字描述,激发学生热爱古遗迹的思想感情。)

  师:这些遗产不仅是*人民的宝贵财产,也是人类的共同财富。它不仅属于*,更属于世界,这些就都已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三、认识古迹。

  师边演示边解说:通过刚才的交流,我们感受到了我们中华民族历史的辉煌,这都是我们的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祖先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美丽,也不仅仅是壮观,可以这样说,每一处遗产都是一段辉煌的历史。

  我们有好多同学去过我们刚才看到的景区景点,可如果我们光看,难见其伟大所在,还需要我们更认真地解读。例如周口店,这个曾经轰动世界考古界,改变古人类学进化史的焦点地带,也许你在那里只能看到一片郊野和几堆灰烬,可是,一旦知道了北京人的故事,想象力便把你带回70万年前。当时的周口店有哪些古生物?他们谁是北京人的敌人?谁是那个世界的霸主?那个珍贵无比的头盖骨究竟流落到哪里?了解了这些,你会觉得“灰烬”也如此美丽,每一层都曾经挖掘出无数的秘密,帮我们了解那个久远的时代。

  还有故宫,尽管我们现在可以买一张门票,在的三大殿间穿行,然而你仍然难以想象15世纪,它刚刚从京城耸立起来,那些崭新的宫殿曾经怎样被人们视为“天宫”,以及其中的一柱一椅所隐含的那些神秘象征,还有,明清的24位皇帝曾经在其中度过了如何奢靡而寂寞的生活。

  这些世界文化遗产闪烁着*人民的智慧和勤劳的光芒。让我们来领略探索*的古老与文明。

  四、探索古迹。

  1、走*长城。登陆百度,搜索长城的相关资料,或浏览老师搜集的资料,完成老师提示的下面几个问题:

  出示问题:

  (1)长城跨越了哪些省(市)、自治区?

  (2)长城的砖每块有十五千克重,这么高的山,这么多的砖,当时人们是怎么运上去的?

  (3)长城为什么要建在高高的山上?

  (4)长城城墙的顶部为什么是凹凸形的?而不像别的城墙那样是*的?

  2、全班就搜集的资料和问题进行交流。

  3、上传感受。把自己的收获、体会或者是问题上传,以分享我们学*的快乐。

  4、说到长城,人民不由的会想起我国第一个皇帝------秦始皇,让我们先来读读关于他的小资料,了解秦始皇生活的年代及他对我国所做出的贡献。再来了解一下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兵马俑。

  (1)交流你从中获得哪些知识。

  (2)讨论:秦始皇为什么要在地下建造如此规模庞大的兵马俑群?回答预设:秦始皇生时统一了六个国家,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死后,出于迷信的思想,他仍要做地下的帝王,继续驰骋疆场,统一地下的王国。

  (3)看课件,学生介绍秦兵马俑的位置,艺术特点及其作用。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干和智慧。

  5、走进大足石刻。

  (1)写一份导游词,介绍它在什么地方,有什么特点,对后人有什么作用?

  (2)看三幅大足石刻的作品,展开丰富的想象,感受其艺术价值和具有很高的社会教化作用。

  五、感悟古迹。

  1、登陆提供的网址进行网上自由浏览。

  2、给大家介绍你最感兴趣的一处景点,并说说为什么。(在介绍的同时学生可以补充、讨论、提出问题)

  六、全课小结:


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教案(精选十篇)(扩展7)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计划实用十篇

  一、班级情况分析:

  五年级学生正处于思想形成的重要时期,求知欲强,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部分学生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能积极参与到本课程的课内外的学*活动中去。但他们缺少社会经历。

  二、教材分析

  1、教育性

  品德与社会课担负着道德人格培养的任务。在本册教材中,主要进行以下方面内容的教育:以多种形式促进这两个我的对话,引导儿童逐步完成两个“自我”的分化;向儿童呈现他们生活中的各种关系,让他们从这种关系中去理解和体验,引导儿童逐步建构起共生型的人格;通过历史与文化的启蒙,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的教育,引发学生对祖国的认同感、归属感等等。

  2、综合性

  本册教材几乎涵盖思想品德、历史、地理、社会等多方面的内容。所有这些内容都是通过“个人——人与人——人与社会”这条主线来串联的,使之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线索。

  3、参与性

  为了使学生能真正体味到教材所要表达的思想、观点,就需要为学生提供自己亲自参与、亲身体验的机会,本册教材中设计了大量的问题、案例,让学生参与,让学生仿佛置身于真实的社会场景中,通过学生与家庭、学生与学校、学生与社会生活中的具体事例以及对这些事例的认识与实践来提高自己,完善自己。

  4、直观性

  本册教材呈现的是一页页文字与画面有机融合的版面,力图通过各种精选的图画、照片、示意图、地图和表格等,来最大程度地阐述教材所要反映的思想、意图。例如第四单元《我们都是炎黄子孙》,根据五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文字的基础上,安排了大量的插图,这些插图,已不再仅仅是一些图画,还有示意图和大量的照片,通过这些插图,不仅增加了历史审美感和历史直观性。也帮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本单元的内容。从而达到品德与社会课程所要达到的教学目的。

  三、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走进家庭深处,走进父母的内心世界。

  2、引导儿童进入公共生活,探索中国公民教育的范式。

  3、呈现历史的“人化”,引导儿童走进历史。

  4、引导儿童逐步完成两个自我的分化。

  5、引导儿童逐步建构起共生型的人格。

  6、通过历史与文化的启蒙引发对祖国的认同感、归属感。

  四、教材重点难点重点:

  “走出深重的历史灾难”这一教育主题是本册教材的重难点,本学期在本课程中出现与原有历史教材设计有很大的区别,注重呈现历史细节,让历史人站在儿童面前,与儿童对话,本主题旨在引领儿童从自己的现实生活中走*历史,在自己生活中找到历史文化的足迹,引起他们与之交往的愿望和冲动,表现出对祖国地理、历史发展状况的尊重、关注,并引以为光荣和骄傲。

  五、教学措施

  1、力求突破知识单一的传统模式,注重促进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在相互联系中得到和谐发展,以较好地落实“三维”目标。

  2.根据本校的实际和学生的实际生活,加强课程资源的开发,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

  3. 进一步加强本课程开放式教学方式的课题研究,通过艺术、活动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情景教育。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

  4. 通过书面、口头调查的方式,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

  5、为了使学生真正体味本课程所要达到的教育目标,就力求尽可能提供学生参与、亲身体验的机会。

  六、课时安排

  每周两课,其间也可安排一些劳动、参观、调查等实践活动。

  七、本册教学时间安排

  1、第一单元 9 教时

  2、第二单元 9 教时

  3、第三单元 12 教时

  4、第四单元 10教时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材力求突破知识单一的传统模式,注重促进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在互相联系中得到和谐发展,以较好地落实“三维目标”。

  一、教材特点:

  教材采用单元编排、主题统整的方式来构建教材体系。五上教材以单元编排的方式,每个单元反映生活的一个侧面,突出一个鲜明的教育主题,本册教育内容由四个单元构成。单元主题下设课文主题,每个课文题均来一个引导学生学*、研讨的话题,下面又生成多个小话题。本册教材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1、教育性。品德与社会课担负着道德人格培养的任务。在本册教材中,主要进行以下方面内容的教育:以多种形式促进这两个我的对话,引导儿童逐步完成两个“自我”的分化;向儿童呈现他们生活中的各种关系,让他们从这种关系中去理解和体验,引导儿童逐步建构起共生型的人格;通过历史与文化的启蒙,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的教育,引发学生对祖国的认同感、归属感等等。

  2、综合性。本册教材几乎涵盖思想品德、历史、地理、社会等多方面的内容。所有这些内容都是通过“个人——人与人——人与社会”这条主线来串联的,使之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线索。

  3、参与性。为了使学生能真正体味到教材所要表达的思想、观点,就需要为学生提供自己亲自参与、亲身体验的机会,本册教材中设计了大量的问题、案例,让学生参与,让学生仿佛置身于真实的社会场景中,通过学生与家庭、学生与学校、学生与社会生活中的具体事例以及对这些事例的认识与实践来提高自己,完善自己。

  4、直观性。本册教材呈现的是一页页文字与画面有机融合的版面,力图通过各种精选的图画、照片、示意图、地图和表格等,来最大程度地阐述教材所要反映的思想、意图。例如第四单元《我们都是炎黄子孙》,根据五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文字的基础上,安排了大量的插图,这些插图,已不再仅仅是一些图画,还有示意图和大量的照片,通过这些插图,不仅增加了历史审美感和历史直观性。也帮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本单元的内容。从而达到品德与社会课程所要达到的教学目的。

  二、教学策略

  因为教材已不是显性的道德说教,而是采用隐性的、渗透的方式实施对学生的价值引导。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给学生提供一些具有活动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生活,用自己的感觉去进行体验。教学中可采用对话性、活动化、体验性、开放性和价值渗透性的教学策略。

  1、对话教学策略。教学中,要借助教师的引领,开展学生与文本以及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元、多维式对话。教师特别要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提出问题,大胆质疑,掀起对话波澜。对话能否顺利推进并取得实效,关键取决于教师的反馈信息是否及时、得当且具有较高质量。反馈既要有针对性,又要注重激励性;既要洋溢着活力,又要对师生互动有所推进,并添加进新的意义。要从关注学生生命的高度提高对话的质量。教师的反馈越精彩,就越能对学生起引领作用。

  2、活动化教学策略。教学时,不要引导学生进入文本机械地去学*、掌握有关科学知识、生活技能、道德观点和社会常识,而是要充分弘扬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尊重和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重在引导他们全员、全程、全身心、多感官地去参与、亲历活动。这里所说的“活动”,包括外化显形的具体操作型活动和内涵隐形的心智型活动。“全员参与”,就是让全班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不让一个学生被排斥或游离于活动之外;“全程参与”,是指学生的参与不能是一阵子,而是要在系列主题活动的衔接和滚动中自始至终地去参与;“全身心”,是指学生不仅要用身体去经历,而且要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多感官”,就是要发挥多种感官的功能,让学生用耳朵听听、用眼睛看看、用手摸摸、用鼻子闻闻、用脑子想想,以强化对外部世界的感受。

  3、体验性教学策略。在传统教材中,编者对教与学所追索的意义都进行了预设。这种预设的意义或结论,具有唯一性和不可变更性。要求学生无一例外地去认同、去掌握,由此导致教学步入硬性灌输和“齐步走”、“一锅煮”的误区。五年级《品德与社会》具有开放性,主要是引导学生去参与活动,在活动中去感受、体验个人与他人、个人与自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我(即发展的“我”与现实的“我”)的关系,从而建构和生成课程的意义。

  4、开放性教学策略。五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材不是不可变更的静态文本,而是包含了多元性和差异性的教学素材,为教师创造性地开发、利用本地区、本校以及家庭和学生本人的资源,提供了范例和空间。教师要想借助教材成功地引领教学,就要从传统的传授教材的角色转变为教材使用中的决策者和创造者。教师应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重组,使教学呈现出动态的、富有弹性的流程。

  三、教学进度表

  (略)

  一、教材分析;

  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与三、四年级教材结构体系基本一致,都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按照儿童个人、儿童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家乡(社区)生活,以及儿童与祖国、儿童与世界生活等生活领域的不断扩大为主线,设计教材的体系结构。

  全书共有五个单元,分别是《让心灵比天空更博大》《我们都有发言权》《乡村新发现》《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们是炎黄子孙》共有21个活动主题(二级标题),34个活动内容(三级标题)。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大多数比较沉静,虽然都比较聪明,且没有多少后进生,对一些知识掌握的也比较好,但是过于安静,安静到几乎懒惰的程度——提出问题思考时,没几个举手的;让他们自由读书学*时只是默默地看,既不出声也不举手,课堂气氛过于沉闷,老师无法知道他们学*的结果如何。经过极力鼓动能够举手回答问题的不超过四人。也许这是班风问题,他们只有在布置部分写的任务时才乐意完成,自我表现意识过于淡薄。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激活课堂气氛,是我努力的目标。

  三、教学目标:

  1、用心发现每个人的优点,学会赞扬别人;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知道尊重他人,学会理解宽容和帮助他人。

  2、知道“人人享有发言权”,具有主人翁的精神,积极参与班级、学校、社会的管理和活动,做个优秀的小公民。

  3、了解乡村的新变化,学*他们的致富经,贴*并关心农民的生活。

  4、领略祖国的美好山河,了解民风民俗,热爱祖国。

  5、了解中国的祖先,了解历史,建立历史名人档案。

  四、教学重难点

  1、重视学生的差异,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创设不同的活动形式和表达机会,激励学生参与,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成功的表达实践,获得成功的愉悦。

  2、时刻关注潜能生,从行为举止上多提醒。

  3、尝试通过“角色转换”使潜能生产生向上的愿望,以获得“角色期望”的效果。

  4、在教学工作中,时时刻刻关注潜能生,给潜能生的进步予以及时的鼓励;

  5、赏识潜能生的闪光点,必要时甚至是放大闪光点,让他们找回自信,逐渐进步。

  五、教学措施

  1.精心设计和组教学活动,上好每一节常规课,提高课堂效率;

  2.让学生做好课前预*,利用媒体收集信息

  3.及时检查学生在家的自学情况。

  4、在与学生共同开展的学*活动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创设学生学*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去关注生活,发现、探究并尝试自己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在基本的'是非标准基础上,允许他们在多元价值中做出不同的选择,我们要尊重学生的差异,关注“边缘儿童”,对学生进行开放的、发展的、鼓励的评价,帮助他们感受成长的愉悦。

  5、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结合实际地培养儿童的品德和*惯,保护儿童的好奇心,引发儿童探索的欲望,让他们能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身心健康地成长。

  6、低姿态,与学生*等对话,倾听他们的需要,尊重学生的体验和判断,不用既定的结论代替学生的思考。和学生交朋友,勇于承认自己的缺失。

  7、关注生活,开阔视野,勤于学*,不断吸收时代的信息,与时俱进,在教学活动中不断探索和创新。

  8、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根据自身的特点、具体情况和学生的实际,对教科书内容和顺序进行调整,不断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生动性。

  9、注重学生和社会的联系,让儿童“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

  六、课时安排:

  第一单元:让心灵比天空更博大4课7~8课时

  第二单元:我们都有发言权4课7~9课时

  第三单元:乡村新发现6课11~12课时

  第四单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3课6~8课时

  第五单元:我们是炎黄子孙4课7~8课时

  一、教材简析。

  本册教科书包括4个单元,14个活动主题和一个研究课题,主要综合了《课程规范》中“我在生长”、“我与学校”、“我的家乡”、“我是中国人”、“走*世界”等方面的教学内容,力求突破知识单一的保守模式,注重促进同学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在互相联系中得到和谐发展,比较好地落实“三维目标”,教材采用单元编排、主题统整的方法来构建教材体系,本册教材主要出现以下特点:教育性、综合性、参与性、直观性。

  二、教学目标。

  1、引导同学对学*的目的'和意义,教师工作的社会意义,小同学在学校工作中的责任与义务,我国的自然概况,我国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民风民俗,我国的名山大川、名胜古迹以和科学技术与人们的生活、社会发展的关系进行探究。

  2、使同学感受学*生活的快乐,热爱学*,尊重老师的劳动,增强作为学校小主人的责任感。

  3、加深对祖国历史文化、自然环境的了解,体验热爱国土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尊重和理解不同民族的文化,尊重和理解不同地区的生活*惯。

  4、培养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精神,自觉抵制各种迷信活动。

  5、引导同学采用实际调查、动手操作、查阅资料、分析比较、讨论交流等多种探究方式,培养同学探究精神、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教学战略。

  1、对话教学战略。

  2、活动化教学战略。

  3、体验性教学战略。

  四、课时布置。

  第一单元5课时

  第二单元8课时

  第三单元 12课时

  第四单元9课时

  研究课题3课时

  预计37课时

  一、上学期学生成绩情况:

  本年级共有学生22,男生8人,女生14人。多数学生思想积极、热爱生活。部分学生团结协作精神差.学生的学*主动性和自觉性比较差,有些学生作业拖拉,字写得比较差。上课时,不爱动脑、动笔,需要不断督促。

  二、本册教材的教学任务、要求及重点:

  教学任务、要求及重点:

  本册教材共有六个单元:第一单元好大一个家;有四节教材:祖国多大、首都北京、香港和澳门、宝岛台湾;第二单元壮丽的的山河:有二节教材:我们的母亲河、祖国名山知多少;第三单元,有四节教材:走上黄土高坡、登上世界屋脊、走进东北黑土地、享受热带风光;第四单元各族人民一家亲,有三节教材:大家庭里的成员、多彩的民族风光、各族人民大团结;第五单元自然灾害与救助;有两节教材:自然灾害的威力;自然之中的救护;第六单元珍爱自己的生命;有四节教材:生命只有一次;拒绝不良*惯;远离毒品;快乐生活。

  本册教材以学生的社会生活为主线,以主题构建教科书体系;重视德育的实效性,使儿童在多元的价值中做出正确的、合理的选择;重视从生活中体验意义,加强合作、分享与合作;注重方法引导,追求学*方法的多元化;体现地域特色,强调个性化;把教科书做成能与儿童进行对话的文本,营造教科书的儿童文化,使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得幸福而有意义。

  三、教学措施:

  (1)我们要关注作为课堂教学主体的学生的学*方式,通过活动让学生有发现──探究的学*与体验──感悟的学*,当然,传授──给予的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也还是需要,甚至必要的。

  (2)要克服“仅仅依靠听讲来学*”的倾向,又要克服“该讲而不敢讲”的倾向。

  (3)课堂教学内容不仅仅是贴*学生的生活,而是回归学生的生活。在课堂教学中老师与学生探讨的是生活中的`一个范例、一个点,学生思考的是他们自己现实生活中的真实体验、一个面

  (4)在课堂上,学生要调动他们全部的生活经验,投入他们的情感、表明他们的态度……这样的课堂是向学生生活开放的课堂。这样的开放是有价值的开放而不是漫无边际的开放。这样的开放是能促进学生整体发展的开放而不是低效甚至无效的开放

  (5)我们要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过真生活,学生只有在他们能感受到的、观察到的、正在过的生活基础上,才能过更有意义的生活。只有真生活才会有真教育。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让学生体验“准生活”,甚至尝试“真生活”,但我们不需要“假生活”。

  (6)要深入地关照学生正在过的现实生活和有意义的未来生活,而不要停留在“口头上的生活”层面,我们不寻求课堂教学表面上的热热闹闹,而是在生活体验中激起学生真正的思考。

  四、教学进度:

  周次月日课次课题教时备注

  预备周3月1日至3月2日开学工作:

  1、整顿班级;

  2、发放课本及作业本;

  3、召开家长会;

  4、评选优秀生颁奖。

  第一周3月5日至3月9日一好大一个家1、祖国有多大3

  第二周3月12日至3月16日2首都北京2

  第三周3月19日至3月23日3、香港和澳门4、宝岛台湾22

  第四周3月26日至3月30日二壮丽的山河1、我们的母亲河2

  第五周4月2日至4月6日2、祖国名山知多少2

  第六周4月9日至4月13日三1、走上黄土高坡2

  教学进度续一:周次月日课次课题教时备注

  第七周4月16日至4月20日2、登上世界屋脊2

  第八周4月23日至4月27日3、走进东北黑土地2

  第九周4月30日至5月4日4、享受热带风光2

  第十周5月7日至5月11日四各族人民一家亲1、大家庭里的成员2

  第十一周5月14日至5月18日2、多彩的民族风情2

  第十二周5月21日至5月25日3、各族人民大团结2

  第十三周5月28日至6月1日五自然灾害与救助1、自然灾害的威力2

  教学进度续二:周次月日课次课题教时备注

  第十四周6月x日至6月8日2、灾害之中的威力2

  第十五周6月11日至6月15日六珍爱自己的生命1、生命只有一次2、拒绝不良*惯11

  第十六周6月18日至6月22日3、远离毒品2

  第十七周6月25日至6月29日4、快乐生活2

  第十八周7月2日至7月6日复*期末考试

  第十九周7月9日至7月13日放暑假

  第二十周7月16日至7月20日

  班级情况分析:

  五年级学生正处于思想形成的重要时期,求知欲强,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部分学生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能积极参与到本课程的课内外的学*活动中去,但他们缺少社会经历。

  教材分析:

  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是小学高年段学*的教材,本册教材在体现《品德与社会》中、高年级教材内容和特点的基础上,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学*内容更加深刻,学*视野更加开阔。

  (二)教材内容的综合程度更高,注意引导学生综合学*。

  (三)强调以情感态度价值观为主线来统领历史和地理内容的学*。

  (四)重视史地内容的学*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联系。

  (五)注意培养学生正确看待问题和思考问题的方法。

  教材选择认识社会的几对基本概念,从儿童的现实生活出发,选择有关社会环境、社会生活和社会关系等方面的主题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在内容方面体现课前、课中、课后,校内外连续、完整的活动过程,强调从学生日常生活常见的现象,以及学生的生活疑惑和感受入手拓展学*主题。穿梭出“体验式”“研讨式”“探究式”的学*特点,为学生创造更为广阔的独立思考、自主学*和实践的空间。强调从儿童的视角出发,运用儿童的语言,采取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如充分发挥图画、照片等在呈现教材内容方面的积极作用,增加教材的趣味性、可读性和启发性。

  教学目标:

  1、珍爱生命,热爱生活;在生活中养成文明礼貌、诚实守信、友爱宽容、公*公正、热爱集体、团结合作,有责任心的品质。

  2、能够初步识识自我,控制和调整自己的情绪和行为;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学*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认识、分析社会事物和现象;学*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社会信息。

  3、初步了解儿童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初步了解生产、消费活动与人们生活的关系;了解一些基本的的地理知识,理解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

  教学策略:

  因为教材已不是显性的道德说教,而是采用隐性的、渗透的方式实施对学生的`价值引导。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给学生提供一些具有活动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生活,用自己的感觉去进行体验。教学中可采用对话性、活动化、体验性、开放性和价值渗透性的教学策略。

  1、对话教学策略。 教学中,要借助教师的引领,开展学生与文

  本以及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元、多维式对话。教师特别要鼓励学生结

  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提出问题,大胆质疑,掀起对话波澜。对话能否顺利推进并取得实效,关键取决于教师的反馈信息是否及时、得当且具有较高质量。反馈既要有针对性,又要注重激励性;既要洋溢着活力,又要对师生互动有所推进,并添加进新的意义。要从关注学生生命的高度提高对话的质量。教师的反馈越精彩,就越能对学生起引领作用。

  2、活动化教学策略。 教学时,不要引导学生进入文本机械地去学*、掌握有关科学知识、生活技能、道德观点和社会常识,而是要充分弘扬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尊重和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重在引导他们全员、全程、全身心、多感官地去参与、亲历活动。这里所说的“活动”,包括外化显形的具体操作型活动和内涵隐形的心智型活动。“全员参与”,就是让全班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不让一个学生被排斥或游离于活动之外;“全程参与”,是指学生的参与不能是一阵子,而是要在系列主题活动的衔接和滚动中自始至终地去参与;“全身心”,是指学生不仅要用身体去经历,而且要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多感官”,就是要发挥多种感官的功能,让学生用耳朵听听、用眼睛看看、用手摸摸、用鼻子闻闻、用脑子想想,以强化对外部世界的感受。

  3、体验性教学策略。在传统教材中,编者对教与学所追索的意义都进行了预设。这种预设的意义或结论,具有唯一性和不可变更性。要求学生无一例外地去认同、去掌握,由此导致教学步入硬性灌输和“齐步走”、“一锅煮”的误区。五年级《品德与社会》具有开放性,主要是引导学生去参与活动,在活动中去感受、体验个人与他人、个人与自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我(即发展的“我”与现实的“我”)的关系,从而建构和生成课程的意义。

  4、开放性教学策略。五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材不是不可变更的静态文本,而是包含了多元性和差异性的教学素材,为教师创造性地开发、利用本地区、本校以及家庭和学生本人的资源,提供了范例和空间。教师要想借助教材成功地引领教学,就要从传统的传授教材的角色转变为教材使用中的决策者和创造者。教师应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重组,使教学呈现出动态的、富有弹性的流程。

  教学进度

  一到三单元每个小节一个课时,四五单元每个小节两个课时。

  一、教材分析;

  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与三、四年级教材结构体系基本一致,都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按照儿童个人、儿童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家乡(社区)生活,以及儿童与祖国、儿童与世界生活等生活领域的不断扩大为主线,设计教材的体系结构。

  全书共有五个单元,分别是《让心灵比天空更博大》《我们都有发言权》《乡村新发现》《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们是炎黄子孙》共有21个活动主题(二级标题),34个活动内容(三级标题)。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大多数比较沉静,虽然都比较聪明,且没有多少后进生,对一些知识掌握的也比较好,但是过于安静,安静到几乎懒惰的程度——提出问题思考时,没几个举手的;让他们自由读书学*时只是默默地看,既不出声也不举手,课堂气氛过于沉闷,老师无法知道他们学*的结果如何。经过极力鼓动能够举手回答问题的不超过四人。也许这是班风问题,他们只有在布置部分写的任务时才乐意完成,自我表现意识过于淡薄。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激活课堂气氛,是我努力的目标。

  三、教学目标:

  1、用心发现每个人的优点,学会赞扬别人;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知道尊重他人,学会理解宽容和帮助他人。

  2、知道“人人享有发言权”,具有主人翁的精神,积极参与班级、学校、社会的管理和活动,做个优秀的小公民。

  3、了解乡村的新变化,学*他们的致富经,贴*并关心农民的生活。

  4、领略祖国的美好山河,了解民风民俗,热爱祖国。

  5、了解中国的祖先,了解历史,建立历史名人档案。

  四、教学重难点

  1、重视学生的差异,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创设不同的活动形式和表达机会,激励学生参与,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成功的表达实践,获得成功的愉悦。

  2、时刻关注潜能生,从行为举止上多提醒。

  3、尝试通过“角色转换”使潜能生产生向上的愿望,以获得“角色期望”的效果。

  4、在教学工作中,时时刻刻关注潜能生,给潜能生的进步予以及时的鼓励;

  5、赏识潜能生的闪光点,必要时甚至是放大闪光点,让他们找回自信,逐渐进步。

  五、教学措施

  1.精心设计和组教学活动,上好每一节常规课,提高课堂效率;

  2.让学生做好课前预*,利用媒体收集信息

  3.及时检查学生在家的自学情况。

  4、在与学生共同开展的学*活动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创设学生学*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去关注生活,发现、探究并尝试自己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在基本的是非标准基础上,允许他们在多元价值中做出不同的选择,我们要尊重学生的差异,关注“边缘儿童”,对学生进行开放的、发展的、鼓励的评价,帮助他们感受成长的愉悦。

  5、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结合实际地培养儿童的品德和*惯,保护儿童的好奇心,引发儿童探索的欲望,让他们能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身心健康地成长。

  6、低姿态,与学生*等对话,倾听他们的需要,尊重学生的体验和判断,不用既定的结论代替学生的思考。和学生交朋友,勇于承认自己的缺失。

  7、关注生活,开阔视野,勤于学*,不断吸收时代的信息,与时俱进,在教学活动中不断探索和创新。

  8、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根据自身的特点、具体情况和学生的实际,对教科书内容和顺序进行调整,不断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生动性。

  9、注重学生和社会的联系,让儿童“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

  六、课时安排:

  第一单元:让心灵比天空更博大4课7~8课时

  第二单元:我们都有发言权4课7~9课时

  第三单元:乡村新发现6课11~12课时

  第四单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3课6~8课时

  第五单元:我们是炎黄子孙4课7~8课时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有四个单元:第一单元做个对自己负责的人;有四节教材:自尊自爱、吾日三省吾身、心中的警戒线、与法同行;第二单元,龙的传人:有四节教材:遥远的东方有一条龙、独领风骚的中华文明、引领世界的古代科技、文明与的使者;第三单元,团结的民族大家庭:有三节教材、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躲花、不同地域的民族风情、民族团结一家亲;第四单元美丽的地球,有三节教材;人类生存的家园——地球、地球上的陆地、地球上的海洋。

  本册教材以学生的社会生活为主线,以主题构建教科书体系;重视德育的实效性,使儿童在多元的价值中做出正确的、合理的选择;重视从生活中体验意义,加强合作、分享与合作;注重方法引导,追求学*方法的多元化;体现地域特色,强调个性化;把教科书做成能与儿童进行对话的'文本,营造教科书的儿童文化,使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得幸福而有意义。

  二、教学目的要求

  1、道德教育存在于儿童的全部生活中,让道德培养回归生活:通过对生活中有关伦理、价值、法规等问题的探讨,认识到确立价值伦理和遵循社会规范对于建设有序、文明、可持续发展社会的重要性,明确自己在集体在的权力、责任和使命,形成善于判断是非、明智抉择的能力,养成对他人的尊重、关爱同情之心和良好的品行。

  2、关注儿童的现实生活,促进学生在发展中生活。通过学生亲身参加社会调查、实践、社会服务和公益活动,并与他人交流和分享社会生活的经验和认识,掌握认识和参与社会生活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3、选取有意义的教育内容,引导儿童生活。实现儿童现实生活的教育价值。

  4、追求情感、态度、行为*惯、知识技能培养的内在统一。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主动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公民奠定基础。

  5、体现课程标准的综合性、社会性,倡导自主的体验学*、探究性学*和问题解决式学*。在学*过程中形成基本的思想品德和文明行为*惯。

  三、班级学生状况

  本班学生来自多个自然村,共有49名学生。其中独生子女有34人。经分析有以下几种情况:

  1、独生子女占70%

  2、父母在外经营,实际上是留守儿童(父母没有时间照顾儿童)的占10%。

  3、由于父母的言行,使儿童不能形成良好品德的占5%。

  4、思想、行为不能自主的占15%。

  5、留守儿童因为父母没有时间照顾儿童而形成不良*惯但可以教育的占5%。

  6、思想积极、热爱生活的占95%。

  四、教学措施

  (1)我们要关注作为课堂教学主体的学生的学*方式,通过活动让学生有发现──探究的学*与体验──感悟的学*,当然,传授──给予的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也还是需要,甚至必要的。

  (2)要克服“仅仅依靠听讲来学*”的倾向,又要克服“该讲而不敢讲”的倾向。

  (3)课堂教学内容不仅仅是贴*学生的生活,而是回归学生的生活。在课堂教学中老师与学生探讨的是生活中的一个范例、一个点,学生思考的是他们自己现实生活中的真实体验、一个面

  (4)在课堂上,学生要调动他们全部的生活经验,投入他们的情感、表明他们的态度……这样的课堂是向学生生活开放的课堂。这样的开放是有价值的开放而不是漫无边际的开放。这样的开放是能促进学生整体发展的开放而不是低效甚至无效的开放

  (5)我们要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过真生活,学生只有在他们能感受到的、观察到的、正在过的生活基础上,才能过更有意义的生活。只有真生活才会有真教育。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让学生体验“准生活”,甚至尝试“真生活”,但我们不需要“假生活”。

  (6)要深入地关照学生正在过的现实生活和有意义的`未来生活,而不要停留在“口头上的生活”层面,我们不寻求课堂教学表面上的热热闹闹,而是在生活体验中激起学生真正的思考。

  一、学生情况简析:

  五年级三个班的学生都很天真活泼,反应敏捷,充满好奇心。他们正处于向独立性、反主性过度的年龄,他们已基本掌握日常礼仪,懂得尊敬师长,热爱劳动,关心集体。虽说已是五年级的学生了,但毕竟年龄小,自控能力差,阅历浅,思维以直观形象为主,思想处于波动状态,极需要对他们进行行之有效的思想教育。因此品德课教学切忌枯燥乏味的空洞说教。所以我尝试以动情的话语,开启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的兴趣,诱导学生积极主动探求知识的欲望。

  二、教材分析:

  该教材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全日制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精神编写,教材具有综合性,开放性,情感性等特点。增强了教科书的可读性和趣味性,形式活泼,富有童趣,使教材更具有亲和力。本册教材共有四个单元,每个单元下设了2—3个主题,各单元体例结构如下:主题文字:引出一个话题或对某个话题进行提升,一般是该主题主要思想和观点。提示语:一般作为对某个话题的拓展,引导学生思考或开展相应的活动。旁白:作为和学生对话,沟通的主持人,有时为前后内容起传承作用,有时为学生提高一种思考方向或揭示某个观点,有时向学生提出问题。作用相对灵活。情境对话:一般是经过锤炼的真实生活的再现,帮助学生对自己得生活经验进行反思和整理,深入地感受自己,感受他人。照片:真实地呈现社会现实,包括学生的活动场面。帮助学生开阔视野,丰富认知,加深体验,开展活动等。图标:包括“活动,交流,小资料”等,引导多样化的学*活动,启发学生调查,体验,讨论,探究,阅读,制作,搜集整理信息等。学生作品:有时是提供一个可供讨论的案例,有时是体现学*过程,呈现学*成果,使学生产生亲切感,增强其沟通与表达的欲望。空白框:启发学生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对生活的体验,记录自己的学*成果,引导他们成为学*活动的主动参与者和创造者。

  三、全册教学目标

  1、着眼于做人道德认识的提高,着重于道德情感的培养,着力于做人行为的指导,使学生懂得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明白怎样做才能做得更好。

  2、通过观察、发现快乐、寻找快乐并感受快乐,能够从多种快乐中领悟到只有付出的快乐更令人回味。

  3、通过中外比较的形式,让学生在比较与联系中认识到我国的文化特色,从而进一步产生对文明古国的认同。让学生初步树立历史发展观,也基本了解祖先对世界的重大贡献,从而产生对祖国文化的认同感和对祖先的钦佩感。

  4、通过了解独具魅力的中华文化,把学生带入中华文化的各个领域,让学生领略中华文化的丰富多彩与无穷魅力。培养学生对中国文化的亲*与认同感,使中华文化中的精华得以宏扬和传承。

  5、通过学*让学生在了解地球的过程中学*相关的地理、历史知识,懂得国家不论大小一律*等的观念,不同的人种和民族只有差异没有优劣之分的思想,培养对地球的亲*感和探索精神。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1、通过教学活动,向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家乡、热爱家庭、热爱学校热爱科学的教育。

  2、通过教学,懂得许多做人的道理,并初步学会正确地观察社会、认识社会和适应社会生活的初步能力,努力使自己成为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公民。

  3、知道有关品德和生活的初步知识,培养学生遵纪守法、保护环境、热爱自然等的品质。

  4、充分利用有限的教学资源,努力让学生学好社会知识,成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有用的人才。

  五、教学措施: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改变过去偏重知识学*,忽略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教学观念,通过多种教学活动,掌握必备的知识。

  2、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

  3、创设学*情境,灵活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

  4、充实教学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感。

  5、拓展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

  六、教学进度表:

  周次单元教学内容课时安排备注

  1—2一1、从四大发明说起

  23 2、圆明园在哭泣

  24 3、悲愤的吼声

  25—6二1、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2—37 2、春天的故事

  2 8 3、走进新时代

  29—10三1、高峡出*湖2清明节(周二)

  11—12 2、西部大开发

  213—14 3、日新月异的交通2劳动节(周一)

  1—5四1、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216—17 2、国际组织

  318—19复*迎考端午节(周一)20期末考试

  一、班级情况分析:

  五年级学生正处于思想形成的重要时期,求知欲强,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部分学生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能积极参与到本课程的课内外的学*活动中去。但他们缺少社会经历。

  二、教材分析

  1、教育性

  品德与社会课担负着道德人格培养的任务。在本册教材中,主要进行以下方面内容的教育:以多种形式促进这两个我的对话,引导儿童逐步完成两个“自我”的分化;向儿童呈现他们生活中的各种关系,让他们从这种关系中去理解和体验,引导儿童逐步建构起共生型的人格;通过历史与文化的启蒙,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的教育,引发学生对祖国的认同感、归属感等等。

  2、综合性

  本册教材几乎涵盖思想品德、历史、地理、社会等多方面的内容。所有这些内容都是通过“个人——人与人——人与社会”这条主线来串联的,使之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线索。

  3、参与性

  为了使学生能真正体味到教材所要表达的思想、观点,就需要为学生提供自己亲自参与、亲身体验的机会,本册教材中设计了大量的问题、案例,让学生参与,让学生仿佛置身于真实的社会场景中,通过学生与家庭、学生与学校、学生与社会生活中的具体事例以及对这些事例的认识与实践来提高自己,完善自己。

  4、直观性

  本册教材呈现的是一页页文字与画面有机融合的版面,力图通过各种精选的图画、照片、示意图、地图和表格等,来最大程度地阐述教材所要反映的思想、意图。例如第四单元《我们都是炎黄子孙》,根据五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文字的基础上,安排了大量的插图,这些插图,已不再仅仅是一些图画,还有示意图和大量的照片,通过这些插图,不仅增加了历史审美感和历史直观性。也帮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本单元的内容。从而达到品德与社会课程所要达到的教学目的。

  三、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走进家庭深处,走进父母的内心世界。

  2、引导儿童进入公共生活,探索中国公民教育的范式。

  3、呈现历史的“人化”,引导儿童走进历史。

  4、引导儿童逐步完成两个自我的分化。

  5、引导儿童逐步建构起共生型的人格。

  6、通过历史与文化的启蒙引发对祖国的认同感、归属感。

  四、教材重点难点重点:


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教案(精选十篇)(扩展8)

——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精选5篇)

  教学目标:

  1、知道应当认真执行集体中经大家民主决策出的行动计划,这是自己的责任。

  2、学会管理自己,形成主动管理自己和参与校内各项工作的意识。

  3、能根据自己的特点,愿意并主动为集体做力所能及的事,服务。

  教学重点:

  集体讨论的时候,我们有积极发表自己意见的权利和义务,经过民主决策订出的行动计划,我们也有遵照执行的责任。

  教学时间:

  四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说一说

  1.回忆一年中班级、学校、少先队组织了哪些集体活动,自己参加了其中哪些活动?没能参加哪些活动?没参加的原因是什么?

  2.说一说自己参加活动有哪些体会?

  二、读课文,并思考:

  你对三位同学在一次集体活动中的表现满不满?

  组织讨论

  1.三位同学说得有道理吗?

  2.集体做出的决定,是不是可以执行,也可以不执行?为什么?

  三、引导行为

  集体讨论的时候,我们有积极发表自己意见的权利和义务,经过民主决策订出的行动计划,我们也有遵照执行的责任。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通过上节课的学*,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2、你愿意为集体服务吗?

  二、说一说

  1、书中几位同学为集体做事的情景.

  2、在集体生活中,出集体组织的活动外,还有哪些让我们参与的渠道?自己参与过其中的哪些工作?

  3、小组交流:班级、学校的哪些事情可以由我们直接参与?自己参与过哪些事情?有什么收获体会?还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吗?

  三、班级交流

  我们可以参与的事情:

  我们参与的体会:

  我们参与的经验:

  我们还需要改进的地方:

  四、情感交流

  说说自己的收获。

  第三课时

  一、读课文,说一说这些同学在集体生活中自我管理的一些做法。

  1、他们在自我管理中做了哪些事?

  2、想想说说:如果是你,你会做吗?

  二、思考说一说:

  学校或班级生活中还有哪些现在没人管或是老师在管的事情,可以由我们自己来管?

  三、讨论交流

  联系实际说说,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来进行自我管理?

  四、深化交流

  1、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实际,给自己寻找一个合适的岗位。

  2、说说你怎样来履行职责?

  第四课时

  一、读课文,思考:

  1、看到同学打架,周围的人该不该管?

  2、发现问题后该怎么办?

  二、组织讨论:

  从自身或别人的经历中,你认为集体中类似的“闲事”还有哪些?该不该管?为什么?

  三、小组交流

  在集体生活中,我遇到过哪些“闲事”?是怎样等待的?有什么体会?有哪些经验或教训?

  四、引导行为

  学校,班里有很多事情,我们都可以管一管,有些事情可以自己出面去做,有些事情可以向老师反映等。作为学校和班级的小主人,多学校的事情,可不能分分内和分外。

  五、指导完成“我的发现和金点子”。

  一、故事导入,揭示课题

  1、 出示课件《小小发明家刘晓梦》的故事。

  2、 听了她的故事,你感悟到了什么?

  二、创造广场,实践导行

  1、 教师:同学们,你们做过“鸡蛋撞地球” 的游戏吗?“鸡蛋撞地球”就是在规定的条件下,将鸡蛋包装后让其从三层楼高处落下,以鸡蛋不碎者为赢。

  制作材料:生鸡蛋一只,包装材料不限。

  包装要求:鸡蛋必须有二分之一以上部分暴露在外,包裹方法不限。

  2、 学生分学*小组商讨包装方法,并填写教科书第17页:我的创造过程1—3项

  ⑴我选择的包装材料:

  ⑵我选择这些材料的理由:

  ⑶我准备按以下步骤进行包装:

  3、 分学*小组进行游戏。

  4、 游戏后,展示自己的创造设计。

  5、 填写:我的创造过程4—7项

  ⑷在包装过程中,我遇到的困难是:

  ⑸我是这样解决这些困难的:

  ⑹我的创造设计成功了(没有成功),原因是:

  ⑺通过这次创造设计,我的感受是;

  6、 以小记者采访的形式,让参加创造设计的同学谈自己的体会,共同分享创造过程中的快乐。

  三、说一说,议一议

  议一议:有人认为,创造成功了,是快乐的;也有人认为,创造没有成功也是快乐的,你的看法呢?

  四、总结激励,延伸导行

  教师:我们现在有多少发明创造也许不重要,重要的是应该从小培养自己的创造意识:“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学生准备

  课前通过自查、调查、访问,了解身边的人(包括同学、朋友、家长、老师甚至陌生人等)曾经有什么不诚信的行为;准备几个有关诚信的故事或几条格言。

  教师准备

  收集古代、现代有关诚信的故事;准备几条有诚信格言的条幅。

  本课教学目标

  1.通过讨论,思考并认识诚信在小学生的学*和生活中的地位与作用。

  2.以诚信为标准反思和自己和别人的行为,找出差距与不足。

  3.牢固树立做诚信人的信念。

  教学结构

  1.导入:故事《手捧空花盆的孩子》或《曾子杀猪》等。

  2.汇报:课前采访的身边的人的不诚信的行为表现。

  [1]社会上存在的不诚信的人和事。

  [2]发生在家里的不诚信的人和事。

  [3]学校、班级里不诚信的人和事。

  3.讨论:不诚信的危害。

  4.解决问题:给同学写建议;送格言;与“诚信”握手,争当“诚信星”。

  5.布置课后练*

  实施过程

  (一)导入新课:教师深情并茂地讲《手捧空花盆的孩子》的故事。

  (二)汇报、讨论采访与调查的结果:课前采访的身边的人的不诚信的行为表现。

  [1]组长汇报课前布置的采访、调查等情况。

  妈妈为她有这样的好儿子感到骄傲。

  我也想起了这样一段话“拥有诚信,一根小小的火柴可以燃亮整个星空;拥有诚信,一片小小的树叶可以倾倒整个季节;拥有诚信,一朵小小的浪花可以掀起整个海洋。”

  [2]社会上存在的不诚信的人和事

  诚信是什么?在你的生活中,你曾经遇到过什么事给你印象最深刻?

  过渡:这是发生在社会上的不诚信的事例。那么,在我们自己的学*、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事情呢?

  [3].讨论:学*上不诚信的危害。

  (1)学生上台讲古今中外严谨治学的故事。

  (2)小组交流、讨论考试作弊的危害性。

  (3)学生代表陈述自己的看法。

  (三)阅读课本,了解图意

  看书上的插图,谈谈你看懂了什么?有什么看法?

  乐乐遇到了什么事,他是怎么处理的?你有什么看法?

  假如说你跟别人真承诺了一件事,经过一段的思考你反悔了,发现这件事不对了,这时候你还去做到吗?

  假如你对他承诺的事是错的,不能做的,你得讲哥们义气,你还得去?

  还要去,去跟他一起做那件坏事?

  噢,那我明白了,所以说“说到了做到,承诺了兑现”也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诚信的、美丽的故事。诚信,说它大,大到民族的前途、国家的命运,说它小,就是我们身边的点点滴滴。我们不用喊那么高的口号,其实我们身边的小事真能做到“说到了做到,承诺了兑现”,“是真理去坚持,是谬误去斗争",就是好样的!

  (四)提高认识见行动

  (1)写格言,送格言

  同学们课前准备了一些有关诚信的格言,也有的人创作了格言,要送给好朋友。下面大家先交流一下。

  你想把这句话送给谁?

  (2)尝试给同学写建议

  老师分发精美的小卡片,针对同学*时的言行,写一写你的建议,提出你的希望。然后,把卡片郑重地送到对方的手中。

  (3)与“诚信”握手,争当“诚信星”,制作“诚信卡”

  为自己列出“清单”,请同学督促自己今后要做到的条款。如果都能做到了,就给自己帖上“诚信星”。

  (五)布置课后练*

  1.教师:

  诚信的品质要从小培养,我们要从小事做起,用诚信来要求自己,也用诚信来要求自己的朋友、同学和其他身边的人,并做到持之以恒。

  2.布置作业:

  继续完成自己的“诚信卡”,征求老师、同学、家长的意见,并取得他们的支持和督促。

  一、教材分析

  该教材根据《基础教育课程纲要》和《全日制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精神编写,教材具有综合性、开放性、情感性等特点。增强了教科书的可读性和趣味性,形式活泼,富有童趣,使教材更具有亲和力。

  本册教材共有四个单元,每个单元下设了3—四个主题,各单元体例结构如下:

  主题文字:引出一个话题或对一些话题进行提升,一般是该主题主要思想和观点。

  提示语:一般作为对一些话题的的拓展,引导学生思考或开展相应的活动。

  旁白:作为和学生对话、沟通的主持人,有时为前后内容起传承作用,有时为学生提高一种思考方向或揭示一些观点,有时向学生提出问题。作用相对灵活。

  情境对话:一般是经过锤炼的真实生活的再现,帮助学生对自己得生活经验进行反思和整理,深入地感受自己、感受他人。

  照片:真实地呈现社会现实,包括学生的活动场面。帮助学生开阔视野、丰富认知、加深体验、开展活动等。

  图标:包括“活动、交流、小资料”等,引导多样化的学*活动,启发学生调查、体验、讨论、探究、阅读、制作、搜集整理信息等。

  学生作品:有时是提供一个可供讨论的案例,有时是体现学*过程、呈现学*成果,使学生产生亲切感,增强其沟通与表达的欲望。

  空白框:启发学生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对生活的体验,记录自己的学*成果,引导他们成为学*活动的主动参与者和创造者。

  二、指导思想

  1、积极转变观念

  (1)树立综合的、开放的课程观

  (2)树立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知和感悟,我们引导他们去关注生活,珍视学生独特的生活经验,强调体验式、探究式和研讨式等学*方式,帮助他们尝试着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我们要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就要尊重他们的权利和个性发展,在基本的是非标准基础上,允许他们在多元价值中做出不同的选择;我们要尊重学生的差异,关注“边缘儿童”,对学生进行开放性的、发展性的、鼓励性的评价,帮助他们感受成长的愉悦。

  (3)树立与时俱进的教师观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是学生自主学*和探究活动的组织者、支持者和参与者。我们的任务不再是讲解教科书,而是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和条件,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帮助学生去体验、去探究。为达到这样的目标,我们要放低姿态,与学生*等对话,倾听他们的需要;要尊重学生的体验和判断,不用既定的结论代替学生的思考;要和学生交朋友,勇于面对真实的自己,要关注生活,开阔视野,勤于学*,不断吸收时代的信息;对于教材倡导的教学活动,要在教学实践中进行探索和创新。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