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球体大班教案实用10份

首页 / 教案 / |

  认识球体大班教案 1

  活动目标

  1、知道球体的名称及外形特征,即不论从哪个方向看球体都是圆的,不论向前、向后、向左、向右都能滚动。

  2、发展幼儿的观察力、空间想象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知道球体的特征,能向任何方向滚动。

  难点:发展幼儿的空间想象能力。

  活动准备

  1、每个幼儿一个小塑料筐,筐内有乒乓球、硬币、操作材料各一。

  2、地球仪、活动室内角落放有球体形状的物体和各种球。

  活动过程

  一、游戏《奇妙的口袋》引出主题。

  教师出示口袋,我们用这个口袋来玩一个游戏《奇妙的口袋》。玩法:请第一名幼儿上台摸口袋里的一件物品出示给全体幼儿看看并说说是什么,在用同样的方法请第二、第三名幼儿摸出另外的物品。咦,那么多的东西,你们要不要玩一玩。(幼儿回答)那我们就一起来玩玩吧。

  二、玩硬币。

  1、(出示硬币)这是什么?(硬币)是什么形状的?我们先来玩玩硬,玩好后请幼儿告诉老师你是怎么玩的?

  2、请个别幼儿示范,教师总结:吧硬币立起来会朝前后滚动,也会转,如果不立起来就会滚。

  3、我们再一起玩把硬币立起来在桌子上转的方法,请小朋友仔细看看像什么一样?

  三、玩乒乓球。

  1、(出示乒乓球)问:这是什么?从上(下)面、前(后)面、左(右)边等方向看乒乓球是什么形状的。我们现在来玩玩乒乓球,玩好后也请幼儿告诉老师你是怎么玩的?

  2、谁愿意告诉刘老师刚才你是怎样玩乒乓球的?(个别幼儿说)教师小结:乒乓球能向任何方向滚动。

  四、摸摸、看看。

  1、请幼儿摸摸硬币和乒乓球,然后告诉刘老师这两样东西摸上去是不是一样(请幼儿触摸后回答)。

  2、教师小结:硬币摸上去扁扁的,**的,而乒乓球摸上去鼓鼓的,放在手心里要抓起来才能抓得住的。

  3、现在我们再来看看评判球和硬币是不是一样的(请幼儿观察后回答)。

  4、硬币看上去只有一个圆形的',而乒乓球不论从哪个角度看过去都是圆形的(教师展示请幼儿观察)。

  5、教师小结:原来像乒乓球这样会朝任何方向滚动,摸起来鼓鼓的,不论从哪个方向看都是圆形的物体是球体(出示词语“球体”并认读)。

  五、找找、做做、说说。

  1、好,现在老师给你们很多东西,请你们找找哪些是圆形,哪些是球体,找到后吧它放在不同的篮子里。

  2、教师检查幼儿操作结果,及时给予评价。

  3、刚才小朋友在这么多玩具中找出了球体,看看我们活动室内还有什么东西是球体的,你们在日常生活中还看到过那些东西是球体呢?

  4、既然我们小朋友都是火眼金睛,那刘老师现在就想看看我们班的小朋友是不是小小魔术师,能不能把老师给的橡皮泥变成(球体)“汤圆”。

  六、带领幼儿把做好的“汤圆”送到厨房,结束活动。

  认识球体大班教案 2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探究精神。

  2、发展幼儿观察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3、通过观察比较在操作活动中认识球体的特征。

  4、在学会歌曲的基础上初步掌握的玩法,学*按游戏和音乐的要求,相应的按节奏变换动作,感受游戏的乐趣;

  5、在感受歌曲的基础上,理解歌曲意境。

  活动准备:

  圆圆世界(内有圆圆的会滚动的物体)白纸篮子胶泥表格40份

  大班数学优秀教案《认识球体》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老师带领幼儿复*圆的特征,并请幼儿进入圆圆世界。

  (二)展开活动

  1、幼儿第一次尝试。

  2、教师引导幼儿相互观察,比较所拿物品特征,逐步归纳,大,考吧。幼,师,网提炼球体特征,并用记录的方法展现球体特征。

  3、教师小结球体特征。

  4、教师提出要求,幼儿再次选择所拿物品。

  5、教师指导幼儿再次感知球体特征,并帮助个别幼儿分析所选物品是否球体。

  6、请幼儿想一想,并说出生活中的球体。

  活动结束:请幼儿用橡皮泥给圆形娃娃做一份是球体的礼物。

  活动延伸:

  请幼儿和爸爸妈妈一起完成表格。

  活动反思:

  《指南》之科学领域中强调“在尊重儿童认知发展的前提下开展数学教育”,对孩子而言行动和经验是学*数学的最佳手段。本次数学活动是通过孩子的操作,让孩子逐步理解扁圆形和球体的不同,从而认识球体;在此基础上,又通过分类、讲讲生活中的事物,扩展了孩子的思维;最后,通过寻找不同类使活动进入高潮。在整个活动中,我尊重每位幼儿的人格,让孩子和我处于*等的地位,让他们尽可能发表自己的意见、看法。尽管我的语言中不乏信息和技能的讲解传递,但最主要还是一些试探性的提问和商谈式的建议,目的是为了引出幼儿自己的探索和表达,而不是制造和控制幼儿的行为。所以不管是传递、示范还是提问,其目的都在于为幼儿的主动探究和表达创造积极的条件,营造良好的情绪。每个活动总有不足之处,在孩子滚动小球时,有的滚到了地上,于是孩子们高兴地满地跑,现场一时比较骚乱,最后虽然安静下来但显然孩子们还不尽兴,所以我设想,如果能将这节课改成室外课,让孩子们玩各种球类物及扁圆的物体,如体育球类,轮胎,油桶,滚环及各种圆柱体物体,或类似球体的东西,孩子充分的感受之后,积累的经验会更加扎实有效,只不过这样需要教师有较强的控制活动的应对能力和张力,值得尝试尝试。

  认识球体大班教案 3

  教学目标:

  1、在操作中观察比较,认识球体和圆柱体,知道它们的特征。

  2、培养观察能力和比较、辨别能力。

  教学准备:

  (认知准备)事先认识了圆形、长方形

  (材料准备)手表、1圆硬币若干、钥匙圈、皮球、木珠、画有圆形的纸、电池、小鼓、杯子、药瓶、胡萝卜、图画纸等

  教学过程:

  一、认识球体:

  1、出示手表、1圆硬币、钥匙圈,让幼儿观察找出它们的共同特征。(圆形)

  2、转转――将1圆硬币竖起在桌上快速转动◆思考:这圆圆的硬币在转动时象什么?(象球)

  重点:3、摸摸――硬币:**的木珠:鼓鼓的

  4、滚滚――将硬币扔在桌上,发现它不会滚动将木珠、皮球扔在桌上,发现它会滚动

  5、说说―― 小结,归纳:**的圆是圆形;立体的圆,会滚动的圆,从任何方向看都是圆形的是球体。

  6、找找――日常生活中见到、用到的东西哪些是球体?哪些是圆形?

  7、添添画画――出示画有圆形的纸,引导幼儿思考,添画几笔,看看象什么?其中几个圆形变成球体了?

  二、认识圆柱体:

  1、叠叠――出示1圆硬币,引导幼儿说出其形状

  将硬币叠起来,让幼儿观察硬币叠起来后像什么形状?(圆柱体)

  2、看看――圆柱体是怎么样的?让它躺下,会怎么样?(滚动)

  u 小结:两端是两个一样大小的圆形,中间部分一样粗,是圆柱体。

  3、找找――教师出示全部实物,让幼儿寻找哪些是圆柱体?

  重点:讨论:药瓶和胡萝卜是圆柱体吗?(不是,因为它们两端不一样大,中间部分不一样粗。)

  4、说说――日常生活中见到、用到的东西中,哪些是圆柱体?

  5、做做――出示长方形的图画纸,引导幼儿思考:能把它变成圆柱体吗?(讨论)

  幼儿动手操作:引导幼儿注意将它制成两头一样大小,中间一样粗的圆柱体(望远镜)。

  三、结束活动。

  认识球体大班教案 4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了解球体的主要特征。

  2.比较、发现球体和圆形的不同,并乐意表述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玻璃球、飞盘、乒乓球、小皮球、木珠、光盘、圆环、硬币、瓶盖等及其图片,笔和记录表。

  2.环境布置:圆圆世界--摆放玻璃球、小皮球、木珠、乒乓球等各种球体物品及圆环、光盘、飞盘、硬币、瓶盖等。

  活动过程:

  (一)以"圆圆世界"导入活动,教师ppt展示图片,引发探究的兴趣。

  师:今天老师要带小朋友进入一个"圆圆世界",看看这个世界里都有什么东西?它们哪里一样?

  (二)引导幼儿在"圆圆世界"里边玩边探索,初步感知球体的特征。

  1.介绍玩法和记录要求;老师把他们请到了教室,待会儿小朋友们滚一滚,玩一玩,看一看他们是不是都可以滚,如果可以滚的就在这个图示下面"√",不能滚的就打"×"。

  2.幼儿选择"圆圆世界"里的物品玩,教师观察、引导他们;把玩的结果记下来。

  3.结合记录,交流玩的结果:有哪些东西是可以滚的?哪些东西是不可以滚的?

  4.小结:原来,"圆圆世界"里的东西都可以滚。

  (三)再次探索,进一步感知球体的特征。

  1.师;"圆圆世界"里的东西都可以滚,但可以随便滚吗?请小朋友们再去滚一滚,玩一玩这些东西。操作时请按照记录表上的图片指示进行,并且把玩的结果记录下来。

  2.幼儿再次探索,教师观察、引导幼儿;把玩的结果记录下来。

  3.结合记录,交流结果。

  4.小结:从各个方向来滚、滚来滚去都不会倒的这些东西,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球体"。

  (四)引导幼儿找一找生活中的球体物品。

  1.师幼交流:找一找我们的周围有哪些东西是球体(如柜子上的地球仪等)。

  2.师展示ppt,介绍生活中的球体及其作用,。

  师:老师也找了一些球体,我们看看都有哪些?它们为什么要做成球体?。

  3.引导幼儿在生活中寻找球体物品。

  师:回家以后你们再去找一找球体的东西,看一看这些东西有什么作用,会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什么问题。

  认识球体大班教案 5

  教学准备:乒乓球40个。钥匙4,硬币40个,地球仪1个,弹子若干,珠珠若干。

  教学过程:

  一、引出主题

  今天老师带来了许多好玩的东西,你们要不要玩一玩?

  二、玩硬币

  1、(出示硬币)这是什么?(硬币)是什么形状的?我们先来玩玩硬币,玩好后请小朋友告诉我你是这样玩的?

  2、请个别幼儿示范玩,教师总结:把硬币立起来会朝前后滚动,也会转,如果不立起来就不会滚。

  3、我们再一起玩把硬币立起来在桌子上转的方法,请小朋友仔细看看象什么一样?

  三、玩乒乓球

  1、(出示乒乓球)这是什么?我们现在来玩乒乓球,玩好后也请小朋友告诉我你是怎样玩的?

  2、谁愿意告诉老师刚才你是怎样玩乒乓球?教师总结:乒乓球是能朝任何一个方向滚动的。

  四、摸摸、看看

  1、现在请小朋友摸摸硬币和乒乓球,然后告诉我摸是去一样不一样(请幼儿触摸然后回答)

  2、硬币摸上去扁扁的,**的,而乒乓球摸上去鼓鼓的,放在手心里手要圆起来才能抓得住的。

  3、现在我们再来看看乒乓球和硬币是不是一样的(请幼儿观察然后举手回答)

  4、硬币看上去只有一个是圆形的,而乒乓球不论从哪个角度看过去都是圆形的(教师展示请幼儿看)

  5、原来像乒乓球这样会朝任何方向滚动,摸起来鼓鼓的,不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是圆形的形状是球体(出现“球体”汉字)

  五、找找

  1、好现在老师给你们很多东西,请你们找找哪些是圆形,哪些是球体,找到后把它放在不同的篮子里。

  2、教师检查幼儿操作结果

  3、刚才小朋友在这些玩具中找到了很多球体,那些你们知道除了老师今天带的外,你们还在日常生活中看到过拿东西也是球体呢?

  六、小小魔术师

  最后老师请每个小朋友做小小魔术师,把老师分给你的纸上这些圆形用蜡笔来变成球状物。

  认识球体大班教案 6

  活动目的

  1、认识球体、圆柱体,辨别两者异同。

  2、学*制作球体、圆柱体,建构球体、圆柱体组合物体。

  3、通过摸、量、滚、做等活动,培养幼儿观察、比较、想象、分析、综合等能力和动手操作的技能。

  4、培养幼儿探索的兴趣,发展他们的创造性能力和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准备各种圆球。如小皮球、篮球、足球、乒乓球、玻璃球、铅球、塑料球等。

  2、准备圆柱体玩具若干。如积木、积塑、小棍棒、未用过的铅笔、万花筒等。

  3、收集各种球体、圆柱体包装。如足球冰淇淋盒、小药丸盒、易拉罐、麦乳精罐等。

  4、准备一些挂历纸、白板纸、橡皮泥、尺、胶带、线、剪刀、浆糊。

  活动过程

  一、有趣的球体

  1、请幼儿猜谜:胖墩墩,圆溜溜,立不住,站不稳,哪边挨地都会滚。

  2、请幼儿玩球。幼儿按意愿选球,通过摸、滚、踢、拍、托、掷等动作玩球。

  3、请幼儿回答教师提问:玩的是什么球?怎么玩的?通过玩你发现了什么?

  4、教师小结:许许多多的圆球,虽然它们的颜色不同,大小不等,玩法也不一样,但是它们的形状相同,不管从哪个方向看都是圆的,放在地上总是站不稳,并向周围滚动的,这就是球体。

  5、师生创编儿歌:小小球儿圆溜溜,哪边看它都很圆;小小球体站不稳,哪边挨地都能滚。

  二、有趣的圆柱体

  1、请幼儿用线、尺、小手分别量一量未用过的铅笔、小棍棒、万花筒等,看看两头的圆的大小、两圆之间的距离,并说说发现了什么。

  2、请幼儿滚一滚易拉罐、麦乳精罐等,说说它们是向什么方向滚动的。

  3、请幼儿将圆柱体积木、积塑、小棍棒按高矮、粗细的顺序分别排一排,看看它们像什么。

  4、教师小结:测量时,两头有两个一样大的圆,两圆间的垂直距离一样长;滚动时,只能向两个相反的方向滚动;竖着排列,看起来像柱子,这就是圆柱体。

  三、球体、圆柱体的区别

  1、请幼儿每人拿两个玩具(球体、圆柱体玩具各一个),用同样的方法在地上滚动,看看它们有什么不同,能否停下来站稳。

  2、引导幼儿试将两个球体、两个圆柱体分别重叠,观察发生的现象。

  3、教师小结:球体能向各个方向滚动,圆柱体只能向两个相反的方向滚动;球体表面没有*面,不能重叠,圆柱体两头有两个相等的*面,可以重叠。

  四、灵巧的小手

  1、请幼儿想一想,在幼儿园、家里或其他公共场所,有哪些东西是球体?有哪些东西是圆柱体?分别说一说它们的名称和作用。

  2、给幼儿提供白板纸、挂历纸、橡皮泥等制作材料,让他们进行手工制作。

  对能力差的幼儿,只要求他们完成球体、圆柱体模型;对能力强的幼儿,则要求他们建构组合物体,如凉亭、攀登架、滚筒等;对能力一般的幼儿,要求他们完成简易组合物体即可,如冰淇淋娃娃、京剧小丑等。幼儿可以独立完成任务,也可以小组合作完成。

  教师对有困难的幼儿,可以帮助他们完成;对大胆创新的幼儿,给予他们鼓励和肯定,并为他们提供条件,使其完成作品。

  3、作品展览。让幼儿欣赏自己和同伴的佳作,体验成功带来的快乐。

  五、商品展销会

  1、为幼儿提供一定的活动场所。

  2、引导幼儿将自制的作品、收集的玩具和废旧物品先按球体、圆柱体两大特征进行分类;再按商品的种类(如食品、玩具、日用品),进行二次分类。

  3、陈列货架,布置环境。幼儿按标记排放商品。

  4、开展创造性游戏:“商品展销会”。要求幼儿在展销过程中,说出各种商品的名称、外形特征。

  认识球体大班教案 7

  目标:

  1、能说出球体的名称,知道球体的外形特征。

  2、发展幼儿的观察力、空间想象能力。

  准备:

  1、幼儿每人一个小筐子,筐内有乒乓球、圆片纸、铅笔、操作材料各一。

  3、教师演示用的大范例,教室内角落放有球体形状的物体。

  过程:

  1、请幼儿拿乒乓球,从上(下)面、前(后)面、左(右)边等方向看乒乓球是什么形状的。;、教、案来自:大、考、吧幼、师网;请幼儿观察后回答。

  教师小结:乒乓球从各个方向看,它都是圆的。

  2、把球放在桌子上,让幼儿玩球。注意不要让球离开桌面,引导幼儿把球向前(后)、向左(右)等方向滚动,并启发幼儿说出:球向前,向后,向左,向右都能滚动。

  教师小结:球能向各个方向滚动,

  3、请幼儿拿圆片纸,比较圆片纸和乒乓球的不同,进一步了解球体的特征。

  引导幼儿从各个方向看圆片纸,从旁边看是一条线,幼儿观察回答,教师小结。

  小结:球体的外部特征,从各个方向看都是圆的,能往各个方向滚动的,这样的形状叫球体。

  4、找找哪些东西是球体的?

  请幼儿想想并找找日常生活中哪些东西的球体形状的,说说为什么要做成球体形状?

  5、活动结束。

  活动反思:

  幼儿园大班数学《谁会滚动》包含两部分内容,一是球体,二是圆柱体。据此,我安排了两次活动分别对这两部分内容进行了学*,孩子们在活动中表现的非常活跃。现将第一部分的活动过程及活动效果做些简要分析、在《认识球体》活动中,首先给孩子提供了乒乓球、小皮球、硬币、光碟、小圆卡等日常生活中熟悉的物品,然后让每个幼儿玩一玩、摸一摸、看一看,让他们知道球从任何方向看都是圆的。再次让每个幼儿用手中的球体分别向前、向后、向左、向右滚动,用硬币、光碟或小圆卡也分别向前、向后、向左、向右、滚动。通过几次操作活动后,孩子们懂得了球向任何方向都能滚动,而*面的圆则不能。这使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幼儿的学*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调动了起来。但由于少数幼儿贪玩,不能按要求操作,我在时间的把握上有点着急,导致这些幼儿对于球体的特征不够明确。

  从设计这次活动,到实践这次活动,让我对教材的设计有了更透彻的了解,在数学领域要学*的东西还有很多,今后我会多去翻翻教材,把教材吃透,多走进教师的课堂,多学*新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在实践中不断反思,在反思中不断改进。

  认识球体大班教案 8

  【活动目标】

  1、通过摸、量、滚、比等活动,认识球体、圆柱体,辨别两者异同。

  2、提高观察、比较、想象、分析、综合等能力和动手操作的'技能。

  3、产生探索的兴趣,发展创造能力和思维能力。

  4、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准备各种圆球。如小皮球、篮球、足球、乒乓球、玻璃球、铅球、塑料球等。

  2、准备圆柱体玩具若干。如积木、积塑、小棍棒、未用过的铅笔、万花筒等。

  3、关于球体与圆柱体的录像。

  【活动过程】

  一、出谜语,请幼儿猜。

  胖墩墩,圆溜溜,立不住,站不稳,哪边挨地都会滚。(圆球)

  教师小结:许许多多的圆球,虽然它们的颜色不同,大小不等,玩法也不一样,但是它们的形状相同,不管从哪个方向看都是圆的,放在地上总是站不稳,并向周围滚动的,这就是球体。

  二、请幼儿用线、尺、小手分别量一量未用过的铅笔、小棍棒、万花筒等,看看两头的圆的大小、两圆之间的距离,并说说发现了什么。

  三、教师小结:测量时,两头有两个一样大的圆,两圆间的垂直距离一样长;滚动时,只能向两个相反的方向滚动;竖着排列,看起来像柱子,这就是圆柱体。

  四、请幼儿每人拿两个玩具(球体、圆柱体玩具各一个),用同样的方法在地上滚动,看看它们有什么不同,能否停下来站稳。

  五、引导幼儿试将两个球体、两个圆柱体分别重叠,观察发生的现象。

  六、教师小结:球体能向各个方向滚动,圆柱体只能向两个相反的方向滚动;球体表面没有*面,不能重叠,圆柱体两头有两个相等的*面,可以重叠。

  七、请幼儿想一想,在幼儿园、家里或其他公共场所,有哪些东西是球体?有哪些东西是圆柱体?分别说一说它们的名称和作用。

  【活动结束】

  观看球体与圆柱体的录像。

  教学反思

  幼儿天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对周围事物的探索和求知欲望也特别强,新纲要强调: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和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日常生活中,幼儿其实已接触很多球体玩具,例如皮球、羊角球、乒乓球等,对它们十分感兴趣,但对幼儿来说,他们很难完全用几何角度来理解立体图形,往往把*面几何图形和立体相混淆,因此,我设计了本次活动,让幼儿通过亲身经历探究,实验和操作感知球体的特征,获取有关球体的科学经验。激发幼儿探索兴趣,培养其关心周围事物的*惯。

  大班幼儿探究欲望强,能较好地运用语言与同伴、**进行沟通与交流,会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因此,为了满足幼儿认知、能力、情感发展的需要。我确定活动上述目标。

  从设计这次活动,到实践这次活动,让我对教材的设计有了更透彻的了解,在科学领域要学*的东西还有很多,今后我会多去翻翻教材,把教材吃透,多走进优秀教师的课堂,多学*新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在实践中不断反思,在反思中不断改进。

  课后通过反思,我发现有以下几点不足:

  1、在利用准备的材料探索圆与球体的区别时,我的目的是让幼儿能够自己想办法来区别二者,但是,在教学时,我却疏忽了。直接让幼儿用滚、看、摸的办法来区别。因而,对幼儿学*方法的培养造成了空白。如果,在活动中,能放手让幼儿自己想办法,这样既发展了幼儿思维能力又能达到活动目的。

  2、在指名让幼儿说说圆与球体的区别时,我过于急噪,没有给幼儿充分的发言时间,没有顾及到一些孩子的活动感受,给幼儿语言的组织及发展的空间太小。

  3、为给幼儿创设一种轻松的学*环境,我准备了很多的活动材料,但各种材料没有最大可能的发挥出作用来。比如:在让幼儿通过摸、看、滚来区别圆与球体的区别时,有一部分幼儿只是做到了看和滚,摸的很少,尤其是我准备了小的乒乓球,用拳头握以握,很快就能掌握球体的特征,我没能及时的提醒幼儿。

  4、在让幼儿说说生活中有哪些球体物品时,目的是让幼儿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在生活中,调动幼儿的生活经验,同时培养幼儿动脑、动口、观察、比较等能力。这一环节给孩子的时间不够,过于急噪。

  5、我发现部分幼儿参与活动不够积极,只能跟着老师及小朋友完成一些活动,缺乏创造性。另外,还有一些幼儿操作速度过于慢。

  在幼儿经历了探索、发现→感知、体验→发展的全过程中,作为教师我深深感悟到:在幼儿的学*活动中我们的角色定位应是组织者、点拔者,我们更应关注幼儿的学*过程和评价,才能促使幼儿获得一次又一次新的发现,充分地体验成功的快乐。

  认识球体大班教案 9

  活动目标:

  1、能说出球体的名称,知道球体的外形特征,即不论从哪个方向看球体都是圆的,不论向前、后、左、右它都能转动。

  2、发展幼儿的观察力、空间想象能力。

  活动准备:

  1、幼儿每人一个小筐子,筐内有乒乓球、圆片纸、铅笔、操作材料各一。

  2、教师演示用的大范例,教室内角落放有球体形状的物体。

  活动过程:

  1、请幼儿拿乒乓球,从上(下)面、前(后)面、左(右)边等方向看乒乓球是什么形状的。请幼儿观察后回答。

  教师 小结:乒乓球从各个方向看,它都是圆的。

  2、请幼儿拿圆片纸,比较圆片纸和乒乓球的不同,进一步了解球体的特征。

  引导幼儿从各个方向看圆片纸,从旁边看是一条线,幼儿观察回答,教师 小结。

  3、把球放在桌子上,让幼儿玩球。注意不要让球离开桌面,引导幼儿把球向前(后)、向左(右)等方向滚动,并启发幼儿说出:球向前,向后,向左,向右都能滚动。

  教师 小结:球能向各个方向滚动,

   小结:球体的外部特征,从各个方向看都是圆的,能往各个方向滚动的,这样的形状叫球体。

  4、找找哪些东西是球体的?

  请幼儿想想并找找日常生活中哪些东西的球体形状的,说说为什么要做成球体形状?

  5、作操作材料,三个图例中,找找哪个是球体,为什么?

  6、活动结束。

  认识球体大班教案 10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探究精神。

  2、发展幼儿观察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3、通过观察比较在操作活动中认识球体的特征。

  活动准备:圆圆世界(内有圆圆的会滚动的物体)白纸、篮子、胶泥、表格40份。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老师带领幼儿复*圆的特征,并请幼儿进入圆圆世界。

  (二)展开活动

  1、幼儿第一次尝试。

  2、教师引导幼儿相互观察,比较所拿物品特征,逐步归纳,提炼球体特征,并用记录的方法展现球体特征。

  3、教师小结球体特征。

  4、教师提出要求,幼儿再次选择所拿物品。

  5、教师指导幼儿再次感知球体特征,并帮助个别幼儿分析所选物品是否球体。

  6、请幼儿想一想,并说出生活中的球体。

  活动结束

  请幼儿用橡皮泥给圆形娃娃做一份是球体的礼物。

  活动延伸

  请幼儿和爸爸妈妈一起完成表格。

  活动反思:

  《指南》之科学领域中强调“在尊重儿童认知发展的前提下开展数学教育”,对孩子而言行动和经验是学*数学的最佳手段。本次数学活动是通过孩子的操作,让孩子逐步理解扁圆形和球体的不同,从而认识球体;在此基础上,又通过分类、讲讲生活中的事物,扩展了孩子的思维;最后,通过寻找不同类使活动进入高潮。在整个活动中,我尊重每位幼儿的人格,让孩子和我处于*等的地位,让他们尽可能发表自己的意见、看法。尽管我的语言中不乏信息和技能的讲解传递,但最主要还是一些试探性的提问和商谈式的建议,目的是为了引出幼儿自己的探索和表达,而不是制造和控制幼儿的行为。所以不管是传递、示范还是提问,其目的都在于为幼儿的主动探究和表达创造积极的条件,营造良好的情绪。每个活动总有不足之处,在孩子滚动小球时,有的滚到了地上,于是孩子们高兴地满地跑,现场一时比较骚乱,最后虽然安静下来但显然孩子们还不尽兴,所以我设想,如果能将这节课改成室外课,让孩子们玩各种球类物及扁圆的物体,如体育球类,轮胎,油桶,滚环及各种圆柱体物体,或类似球体的东西,孩子充分的感受之后,积累的经验会更加扎实有效,只不过这样需要教师有较强的控制活动的应对能力和张力,值得尝试尝试。


认识球体大班教案实用10份扩展阅读


认识球体大班教案实用10份(扩展1)

——《认识球体》大班教案 (菁华5篇)

《认识球体》大班教案1

  设计思路:

  新《纲要》中指出:"学*科学的过程是幼儿主动探索的过程,教师应充分利用幼儿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幼儿学*活动应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幼儿的兴趣。本次活动的设想来源于幼儿的兴趣,为了让孩子在轻松的环境中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前我和孩子共同收*滚动的的废旧物品以及一圆硬币。同时,根据本班幼儿喜欢探索及看动画片的年龄特点,我设计了以看电脑课件为主线以动手操作为探索过程的活动,让孩子们在自由轻松的氛围中观看及尝试操作各种物体中认识圆形、球体、圆柱体,感知圆形、球体、圆柱体的基本特征。

  活动目标:

  1、认识球体和圆柱体,知道他们的名称和基本特征。能从周围环境中找出相似的物体。

  2、能区别*面图形和几何图形以及几何图形之间的不同,发展幼儿的辨别力。

  3、发展幼儿空间概念想象和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教具:课件《认识球体与圆柱体》。

  2、学具:每人一只球、五个一元的硬币、一只篮子、一张有圆形或球体或圆柱体的图片。各类废旧报纸、毛线等。

  3、座位安排:两个半圆形、每人一只垫子,*地而座。

  4、三处有圆形、球体、圆柱体娃娃的标志。

  活动重点:

  认识球体和圆柱体,知道他们的名称和基本特征。能从周围环境中找出相似的物体。

  活动难点:

  能区别*面图形和几何图形以及几何图形之间的不同,发展幼儿的辨别力。

  活动方法:

  引导法、操作法、观察法、游戏法

  活动过程:

  一、情境引入,组织教学。

  二、边看边玩,引导探究。(区分圆形与球体)

  1、请幼儿拿乒乓球,从上(下)面、前(后)面、左(右)边等方向看乒乓球是什么形状的。请幼儿观察后回答。

  2、教师小结:乒乓球从各个方向看,它都是圆的。

  3、请幼儿拿圆片纸,比较圆片纸和乒乓球的不同,进一步了解球体的特征。

  4、引导幼儿从各个方向看圆片纸,从旁边看是一条线,幼儿观察回答,教师小结。

  5、把球放在桌子上,让幼儿玩球。注意不要让球离开桌面,引导幼儿把球向前(后)、向左(右)等方向滚动,并启发幼儿说出:球向前,向后,向左,向右都能滚动。

  6、教师小结:球能向各个方向滚动,球体的外部特征,从各个方向看都是圆的,能往各个方向滚动的,这样的形状叫球体。

  三、自主尝试,认识区分。(区分球体与圆柱体)

  1、出示圆柱体。

  2、球体和圆柱体比赛滚。(比滚)

  A、请个别幼儿上来滚一滚圆柱体与球体,看看他们谁快谁慢?

  B、讲讲为什么?

  3、球体和圆柱体比叠高。(比叠高)

  A、请小朋友把你叠的圆柱体和好朋友再叠一叠,可以吗?把两个球也叠一叠,可以吗?

  B、为什么?

  4、摆一摆。(把五个一圆的硬币叠在一起,看看变成了什么?)

  5、小结:象球这种每个面都是圆形的,可以往前往后,往左往右往很多方向滚,但不可以叠起来的`物体,我们叫它球体。象几个硬币叠起来的,上下两个面都是一样大小的圆,上下一样粗,可以向前向后滚的物体,我们叫它圆柱体。

  四、参与游戏,巩固练*。

  “奇妙的箱子”。让幼儿逐个摸出箱中的物体,摸出后按圆形、球体、圆柱体分类。

  五、活动小结,拓展延伸。

  说说生活中,你见到过哪些球体和圆柱体?

  六、课后完成,亲子活动

  1、开展一次家庭球赛。

  2、将家里的卫生纸叠一叠,看看能叠几个,明天与大家分享。

  教学反思:

  幼儿天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对周围事物的探索和求知欲望也特别强,新纲要强调: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和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日常生活中,幼儿其实已接触很多球体玩具,例如皮球、羊角球、乒乓球等,对它们十分感兴趣,但对幼儿来说,他们很难完全用几何角度来理解立体图形,往往把*面几何图形和立体相混淆,因此,我设计了本次活动,让幼儿通过亲身经历探究,实验和操作感知球体的特征,获取有关球体的科学经验。激发幼儿探索兴趣,培养其关心周围事物的*惯。

  大班幼儿探究欲望强,能较好地运用语言与同伴、**进行沟通与交流,会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因此,为了满足幼儿认知、能力、情感发展的需要。我确定活动上述目标。

  从设计这次活动,到实践这次活动,让我对教材的设计有了更透彻的了解,在科学领域要学*的东西还有很多,今后我会多去翻翻教材,把教材吃透,多走进优秀教师的课堂,多学*新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在实践中不断反思,在反思中不断改进。

  课后通过反思,我发现有以下几点不足:

  1、在利用准备的材料探索圆与球体的区别时,我的目的是让幼儿能够自己想办法来区别二者,但是,在教学时,我却疏忽了。直接让幼儿用滚、看、摸的办法来区别。因而,对幼儿学*方法的培养造成了空白。如果,在活动中,能放手让幼儿自己想办法,这样既发展了幼儿思维能力又能达到活动目的。

  2、在指名让幼儿说说圆与球体的区别时,我过于急噪,没有给幼儿充分的发言时间,没有顾及到一些孩子的活动感受,给幼儿语言的组织及发展的空间太小。

  3、为给幼儿创设一种轻松的学*环境,我准备了很多的活动材料,但各种材料没有最大可能的发挥出作用来。比如:在让幼儿通过摸、看、滚来区别圆与球体的区别时,有一部分幼儿只是做到了看和滚,摸的很少,尤其是我准备了小的乒乓球,用拳头握以握,很快就能掌握球体的特征,我没能及时的提醒幼儿。

  4、在让幼儿说说生活中有哪些球体物品时,目的是让幼儿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在生活中,调动幼儿的生活经验,同时培养幼儿动脑、动口、观察、比较等能力。这一环节给孩子的时间不够,过于急噪。

  5、我发现部分幼儿参与活动不够积极,只能跟着老师及小朋友完成一些活动,缺乏创造性。另外,还有一些幼儿操作速度过于慢。

  在幼儿经历了探索、发现→感知、体验→发展的全过程中,作为教师我深深感悟到:在幼儿的学*活动中我们的角色定位应是组织者、点拔者,我们更应关注幼儿的学*过程和评价,才能促使幼儿获得一次又一次新的发现,充分地体验成功的快乐。

《认识球体》大班教案2

  【教材分析】

  球体和圆柱体是幼儿在生活中能经常接触到的几何形体。大班幼儿基本具备区别典型球体和圆柱体的能力,也能够发现生活中与球体和圆柱体形状相似的物体,但对球体与圆柱体的异同并没有清晰的认识。如何使幼儿通过直接体验与感知发现、了解、表达球体与圆柱体的异同是本次活动的重点。教师可引导幼儿从物体滚动方向切人活动,鼓励幼儿大探索、仔细甄别并有条理地表达。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球体和圆柱体的主要特征。

  2.感知发现球体与圆柱体的不同,能发现生活中与球体和圆柱体形状相似的物体。

  3.乐意与同伴交流,能清楚地讲述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1.玩具每桌 1 筐(乒兵球、皮球、海洋球、玻璃球等球体和瓶子、易拉罐圆柱状的积木、薯片筒、管子等圆柱体以及不能滚动的物体)。

  2.报纸,长方形硬卡纸,不同大小的硬币,橡皮泥若干

  【活动建议】

  1.请幼儿观察桌上的玩具,自由探索、交流,发现可以滚动的物体。

  (1)引导幼儿按照能否滚动将玩具进行分类。

  要求:把可以滚动的物品放在筐子里。

  (2)鼓励幼儿相互交流自己的发现并通过演示进行验证。

  (3)引导幼儿将会滚动的物体再按形状分类。

  2.观察圆柱体和球体,尝试概括表达球体和圆柱体的主要特征。

  (1)引导幼儿摸一摸,转一转,从各个方向观察圆柱体和球体的异同,尝试用简单的.语言进行表述。

  (2)引导幼儿向不同的方向滚动球体和圆柱体,发现并说出它们的不同之处。

  小结:球体不管从哪个方向看都是圆的;摸起来很圆滑;能向任意方向滚动。圆柱体上下两个面是圆的且一样大,上下一样粗:可以液动,但方向单一。

  (3)鼓励幼儿找出周围环境中的球体和圆柱体,运用其特性进行检验。

  3.分组操作,尝试用各种材料制作球体、圆柱体。

  (1)幼儿根据兴趣自主选择操作材料,分组进行制作活动。

  报纸组:引导幼儿用报纸制作球体或圆柱体,鼓励幼儿通过测量、比较等方法进行验证卡纸组:提供大小不同的长方形硬卡纸,引导幼儿制作圆柱体。

  硬币组:提供各种硬币若干,引导幼儿将其变成圆柱体和球体。例如:把一个硬币竖起来迅速转动,看看像什么把相同大小的硬币叠放在一起,看看变成了什么。

  橡皮泥组:引导幼儿用橡皮泥做球体和圆柱体,鼓励幼儿采用观察、触摸、液动等多种方法进行验证。

  (2)各组操作后,集体交流、分享请幼儿将制作好的球体和圆柱体滚一滚、试一试,重点引导幼儿交流怎样利用材料让球体滚得更流畅,让圆柱体上下一样粗。

《认识球体》大班教案3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了解球体的主要特征。

  2.比较、发现球体和圆形的不同,并乐意表述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玻璃球、飞盘、乒乓球、小皮球、木珠、光盘、圆环、硬币、瓶盖等及其图片,笔和记录表。

  2.环境布置:圆圆世界--摆放玻璃球、小皮球、木珠、乒乓球等各种球体物品及圆环、光盘、飞盘、硬币、瓶盖等。

  活动过程:

  (一)以"圆圆世界"导入活动,教师ppt展示图片,引发探究的兴趣。

  师:今天老师要带小朋友进入一个"圆圆世界",看看这个世界里都有什么东西?它们哪里一样?

  (二)引导幼儿在"圆圆世界"里边玩边探索,初步感知球体的特征。

  1.介绍玩法和记录要求;老师把他们请到了教室,待会儿小朋友们滚一滚,玩一玩,看一看他们是不是都可以滚,如果可以滚的就在这个图示下面"√",不能滚的就打"×"。

  2.幼儿选择"圆圆世界"里的物品玩,教师观察、引导他们;把玩的结果记下来。

  3.结合记录,交流玩的结果:有哪些东西是可以滚的?哪些东西是不可以滚的?

  4.小结:原来,"圆圆世界"里的东西都可以滚。

  (三)再次探索,进一步感知球体的特征。

  1.师;"圆圆世界"里的东西都可以滚,但可以随便滚吗?请小朋友们再去滚一滚,玩一玩这些东西。操作时请按照记录表上的图片指示进行,并且把玩的结果记录下来。

  2.幼儿再次探索,教师观察、引导幼儿;把玩的'结果记录下来。

  3.结合记录,交流结果。

  4.小结:从各个方向来滚、滚来滚去都不会倒的这些东西,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球体"。

  (四)引导幼儿找一找生活中的球体物品。

  1.师*流:找一找我们的周围有哪些东西是球体(如柜子上的地球仪等)。

  2.师展示ppt,介绍生活中的球体及其作用,。

  师:老师也找了一些球体,我们看看都有哪些?它们为什么要做成球体?。

  3.引导幼儿在生活中寻找球体物品。

  师:回家以后你们再去找一找球体的东西,看一看这些东西有什么作用,会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什么问题。

《认识球体》大班教案4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探究精神。

  2、发展幼儿观察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3、通过观察比较在操作活动中认识球体的特征。

  活动准备:圆圆世界(内有圆圆的会滚动的物体)白纸、篮子、胶泥、表格40份。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老师带领幼儿复*圆的特征,并请幼儿进入圆圆世界。

  (二)展开活动

  1、幼儿第一次尝试。

  2、教师引导幼儿相互观察,比较所拿物品特征,逐步归纳,提炼球体特征,并用记录的方法展现球体特征。

  3、教师小结球体特征。

  4、教师提出要求,幼儿再次选择所拿物品。

  5、教师指导幼儿再次感知球体特征,并帮助个别幼儿分析所选物品是否球体。

  6、请幼儿想一想,并说出生活中的球体。

  活动结束

  请幼儿用橡皮泥给圆形娃娃做一份是球体的礼物。

  活动延伸

  请幼儿和爸爸妈妈一起完成表格。

  活动反思:

  《指南》之科学领域中强调“在尊重儿童认知发展的前提下开展数学教育”,对孩子而言行动和经验是学*数学的最佳手段。本次数学活动是通过孩子的操作,让孩子逐步理解扁圆形和球体的不同,从而认识球体;在此基础上,又通过分类、讲讲生活中的事物,扩展了孩子的思维;最后,通过寻找不同类使活动进入高潮。在整个活动中,我尊重每位幼儿的人格,让孩子和我处于*等的地位,让他们尽可能发表自己的意见、看法。尽管我的语言中不乏信息和技能的讲解传递,但最主要还是一些试探性的提问和商谈式的建议,目的是为了引出幼儿自己的探索和表达,而不是制造和控制幼儿的行为。所以不管是传递、示范还是提问,其目的都在于为幼儿的主动探究和表达创造积极的条件,营造良好的情绪。每个活动总有不足之处,在孩子滚动小球时,有的滚到了地上,于是孩子们高兴地满地跑,现场一时比较骚乱,最后虽然安静下来但显然孩子们还不尽兴,所以我设想,如果能将这节课改成室外课,让孩子们玩各种球类物及扁圆的物体,如体育球类,轮胎,油桶,滚环及各种圆柱体物体,或类似球体的东西,孩子充分的感受之后,积累的经验会更加扎实有效,只不过这样需要教师有较强的控制活动的应对能力和张力,值得尝试尝试。

《认识球体》大班教案5

  活动目标

  1、感知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知道人民币有纸币和硬币两种。

  2、认识面值10元以内的人民币并学*使用。

  3、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4、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5、乐意参与活动,体验成功后的乐趣。

  活动重难点

  1、活动重点:感知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2、活动难点:认识10元以内的人民币并学会使用。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有用钱购物的经验。

  2、材料准备:课件ppt、创设“超市”的情景、学具“人民币”若干。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景,猜谜语。

  师:今天老师请小朋友动动脑筋,猜一猜谜语。

  谜面:长长方方一张纸,上有人头和数字。拿它可以进超市,买了东西报数字。多退少补很简单,小朋友快试一试。

  谜底:人民币。

  (二)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1、放映幻灯片,出示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师:仔细观察人民币有什么不同?分别是多少钱?你是怎么知道的?

  幼:大小和图案不同,看钱上面的数字。

  小结:这些人民币上都有数字和图案,长方形的人民币叫纸币,圆形的人民币叫硬币。面值小的人民币分为角,如5角;面值大的人民币分为元,如100元。

  2、小游戏

  师:小朋友们都认识了人民币,那现在我们玩个小游戏。

  教师出示教具“仿真人民币”,从中取出学具人民币各一张,将人民币摆成一排,边摆边引导幼儿读出所出示的人民币。待幼儿熟悉后,请幼儿闭上眼睛,教师从中任意拿走一张人民币,请幼儿睁开眼睛找一找,哪张人民币不见了。

  3、学*10元以内的兑换1张2元等于2张1元;1张5元等于5张1元;1张10元等于10张1元。

  (三)游戏活动

  师:小明家的超市开张了,我们去小明家的超市购物吧。游戏“开超市”,教师带领幼儿进入游戏场地,观察陈列在货架上物品的价格,玩“开超市”的游戏。将幼儿分成两组,人数较多的一组当顾客,人数较少的一组扮售货员。买东西时要算清自己应该付多少钱,找回多少钱。幼儿游戏时,教师根据情况引导幼儿正确地付钱、找零钱。

  (四)活动结束

  今天小朋友们认识了人民币,学会了取钱和兑换,请小朋友回家后和家人一起去超市买东西,并能算出自己所买东西的价钱。

  认识球体

  活动目标:

  1、认识球体,在生活中找到相似的物体。

  2、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引发幼儿学*的兴趣。

  5、乐意参与活动,体验成功后的乐趣。

  活动准备:

  教具:篮球、足球各1只,圆镜子一面,一圆硬币2—3枚,玻璃球2—3扣子2—3个,圆卡2-3张。

  学具:幼儿人手1份操作材料(塑料球1只、圆卡1个。)

  活动过程:

  一、以游戏激发幼儿探索兴趣,导入课题。

  “今天老师带来一个好玩的游戏叫《小孩小孩真爱玩》,在游戏中小朋友一定要仔细观察物品,找出它们的不同,好吗?”

  二、与圆形比较观察,认识球体。

  1、幼儿自由观察学具物品,并说一说它们有什么不同。

  2、教师小结:像圆形卡片一样的东西都是圆圆的、扁扁的;而像皮球一样的东西不管从哪个方向看都是圆的。

  三、了解球体特征。

  1、继续以游戏形式请幼儿自由操作。(“现在就请你们都来摸一摸、比一比、滚一滚这些东西,看你能发现什么?”)

  2、请幼儿说一说自己的发现,并上前试一试,玩一玩,指出哪些东西能向不同方向滚动。

  3、教师小结:扁圆形的东西只能向前或向后滚动;而球状的东西可以向任何方向滚动。)所以我们把能向任何方向滚动的,无论从哪个方向看都是圆形的物体叫做球体。

  4、师生共说儿歌,理解球体的特征。

  “球体球体圆溜溜,那边看它都是圆,球体球体圆滚滚,哪边推它都能滚。

  四、巩固对球体特征的认识。

  1、分类:将扁圆形物体与球体物体分类。

  2、请幼儿想一想,说一说日常生活中与球体相似的物体。

  五、区分*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知道球体属于立体图形。

  六、延伸活动

  观察幼儿用书的图例,找一找哪个不是球体,想一想它们为什么不是球体。


认识球体大班教案实用10份(扩展2)

——《认识球体》大班教案优选【十】份

  《认识球体》大班教案 1

  认识球体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探究精神。

  2发展幼儿观察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3通过观察比较在操作活动中认识球体的特征。活动准备:圆圆世界(内有圆圆的会滚动的物体)白纸 篮子 胶泥 表格40份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老师带领幼儿复*圆的特征,并请幼儿进入圆圆世界。

  (二)展开活动1幼儿第一次尝试。

  2教师引导幼儿相互观察,比较所拿物品特征,逐步归纳,提炼球体特征,并用记录的方法展现球体特征。

  3教师小结球体特征。

  4教师提出要求,幼儿再次选择所拿物品。

  5教师指导幼儿再次感知球体特征,并帮助个别幼儿分析所选物品是否球体。

  6请幼儿想一想,并说出生活中的球体 。活动结束请幼儿用橡皮泥给圆形娃娃做一份是球体的礼物。活动延伸请幼儿和爸爸妈妈一起完成表格

  设计意图:

  数的组成是数概念教育内容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以往幼儿学*时,经常会出现机械记忆的情况,有些虽然开始关注孩子的操作但是多以“就事论事”地摆弄桌面材料为主,比较单一、乏味。新《纲要》中关于数学领域的目标定义为“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而保龄球就是孩子们生活中常玩的一个合作体育游戏,整个活动以保龄球馆为游戏情节线索,以儿童思维发展的理论为依据,设计了三部曲:操作体验――归纳提升――迁移运用,让幼儿在操作中体验快乐,积累经验;在交流、归纳、提升中发现一些简单的规律,在迁移运用中提升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的能力。

  活动目标:

  1、探索发现将数字10分成两个部分时,可以有不同的结果,并能分出10的所有组数。

  2、能够在观察的基础上,分析比较多组分和记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能用符号表示,体验互换、互补关系。

  3、在游戏活动中巩固10以内数的组成,体验参与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保龄球若干 记录表 皮球 投影仪 奖品 抽奖箱

  活动过程:

  一、幼儿游戏,记录结果

  1、引题:乐乐保龄球馆今天开业了,你们想不想去尝试一下?我们先来看看这张记分表,它能告诉我们什么?

  2、介绍规则:等会三个小朋友一组,请你们商量一下谁先玩,谁记录,谁捡球,商量好了到老师地方领一张记录表,请你看清楚记录表的左上角是数字几,就到几号保龄球馆玩。

  3、游戏与记录

  二、交流结果,梳理经验

  1、交流结果

  师:你是怎么记录的?

  2、引导梳理

  教师提升:10个保龄球可以分成3个站着的和7个倒的。3和7合起来是10。

  3、探索互换规律

  4、用已知规律整理记录表

  师:在老师表格里面找不到的记录你们还有吗?是不是你们打保龄球的所有记录都在这上面了?

  师:现在请你们三个人一组将记录表用自己的方法整理一下,让它有次序、很整齐、也记得牢、不会漏掉、也不会重复。

  幼儿交流记录表。

  《认识球体》大班教案 2

  活动目标:

  1、认识球体和圆柱体,感受它们的'基本特征及不同点。

  2、寻找生活中与球体和圆柱体相似的物体,感受数学就在身边。

  活动准备:

  《小朋友的书·数学》。教师用皮球一个,大圆形纸片一张,大圆柱体积木一块。幼儿用圆形纸片、皮球、乒乓球、圆柱体积木、纸棒等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1、认识球体。

  教师出示皮球和圆形纸片,提问:它们一样吗?哪儿不一样?

  教师有意转动皮球与纸片,引导幼儿观察发现:纸片从有的方向看是扁的,皮球无论从什么方向看都是圆的。为每位幼儿提供圆形纸片和乒乓球,让幼儿自由操作玩弄,感受乒乓球可以向各个方向滚动,圆纸片不可以。

  师幼共同小结:乒乓球、皮球、排球等都是球体。不管是从哪边看都是圆的,不管往什么方向推都能滚动的物体叫球体。

  2、认识圆柱体。

  教师出示圆柱体积木,提问:它是球体吗?为什么?

  引导幼儿观察发现它不是从任何方向看都是圆的。再请每位幼儿都取一个圆柱体积木进行滚动,发现它只能向一个方向滚动,不是往什么方向都能滚动,因此得出结论:它不是球体。引导幼儿观察,并感知了解圆柱体上下两个面都是圆形,并且是一样大小的。

  师幼共同小结:上下一样粗、上下两个面是一样大的圆形的物体叫圆柱体。教师演示圆柱体横、竖不同的摆放形式,引导幼儿感受不同摆放状态下的圆柱体。

  3、找一找。

  请幼儿找找教室内以及幼儿园的建筑,哪儿有球体、哪儿有圆柱体。

  幼儿使用《小朋友的书·数学》第17页"球体和圆柱体",按要求练*,进一步熟悉与巩固球体和圆柱体的特征。

  《认识球体》大班教案 3

  活动内容:数学活动“认识圆柱体和球体”

  活动目标:

  1、让幼儿观察、比较球体和圆柱体,说出它们的名称和主要特征。

  2、让幼儿初步体验并能区分*面和立体图形的不同。

  活动准备:

  教具皮球1个,圆片纸1张,圆柱体积木1块。

  学具幼儿人手一个乒乓球和若干大小不一的圆柱体积木。

  活动过程:

  1、认识球体。

  (1)出示皮球“这是什么?”“皮球是什么样子的?”

  (2)比较圆片纸和皮球,了解球体特征。

  “你们看,这张纸是什么形状的呢?”“它们一样吗?有什么不同?”

  (3)玩乒乓球进一步了解球体的特征。

  “请小朋友在桌上玩一玩乒乓球,不要让球离开桌面,你发现了什么?”

  (4)说出球体的主要特征。

  “球是什么样子的?不管从哪边看都是圆的,往哪边推都能滚动的物体叫球体。你见过的东西中有哪些象球体?”

  2、认识圆柱体。

  (1)出示圆柱体积木。

  “它是不是球体?为什么?”

  (2)比较上下两个圆,了解圆柱体的特征。

  “上面和下面这两个圆一样吗?老师这里有一个和上面的圆一样大的圆片,我们用这个圆片和下面的圆片比一比,看看它们是不是一样大?”

  (3)说出圆柱体的主要特征。

  “象这样上下一样粗,两头是圆的,而且上下两个圆一样大的物体,我们叫它圆柱体。”“请小朋友在盒子里找一找,哪些积木是圆柱体?能不能把你找到的圆柱体变成一个。”

  (4)幼儿寻找圆柱体并拼接。

  “你找到的圆柱体能不能变成一个长的圆柱体?为什么?”

  结论:只有一样粗的圆柱体才能变成一个长长的圆柱体。“你见过的东西中还有哪些象圆柱体?”

  3、小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球体和圆柱体,球体是不管从哪边看都是圆的,往哪边推都能滚动的物体叫球体。圆柱体是上下一样粗,两头是圆的,而且上下两个圆一样大的物体,相同大小的圆柱体可以接成一个长圆柱体。”

  《认识球体》大班教案 4

  教学目标:

  1、在操作中观察比较,认识球体和圆柱体,知道它们的特征。

  2、培养观察能力和比较、辨别能力。

  教学准备:

  (认知准备)事先认识了圆形、长方形

  (材料准备)手表、1圆硬币若干、钥匙圈、皮球、木珠、画有圆形的纸、电池、小鼓、杯子、药瓶、胡萝卜、图画纸等

  教学过程:

  一、认识球体:

  1、出示手表、1圆硬币、钥匙圈,让幼儿观察找出它们的共同特征。(圆形)

  2、转转——将1圆硬币竖起在桌上快速转动◆思考:这圆圆的硬币在转动时象什么?(象球)

  重点:3、摸摸——硬币:**的木珠:鼓鼓的

  4、滚滚——将硬币扔在桌上,发现它不会滚动将木珠、皮球扔在桌上,发现它会滚动

  5、说说——小结,归纳:**的圆是圆形;立体的圆,会滚动的圆,从任何方向看都是圆形的是球体。

  6、找找——日常生活中见到、用到的东西哪些是球体?哪些是圆形?

  7、添添画画——出示画有圆形的纸,引导幼儿思考,添画几笔,看看象什么?其中几个圆形变成球体了?

  二、认识圆柱体:

  1、叠叠——出示1圆硬币,引导幼儿说出其形状

  将硬币叠起来,让幼儿观察硬币叠起来后像什么形状?(圆柱体)

  2、看看——圆柱体是怎么样的?让它躺下,会怎么样?(滚动)

  u小结:两端是两个一样大小的圆形,中间部分一样粗,是圆柱体。

  3、找找——教师出示全部实物,让幼儿寻找哪些是圆柱体?

  重点:讨论:药瓶和胡萝卜是圆柱体吗?(不是,因为它们两端不一样大,中间部分不一样粗。)

  4、说说——日常生活中见到、用到的东西中,哪些是圆柱体?

  5、做做——出示长方形的图画纸,引导幼儿思考:能把它变成圆柱体吗?(讨论)

  幼儿动手操作:引导幼儿注意将它制成两头一样大小,中间一样粗的圆柱体(望远镜)。

  三、结束活动。

  《认识球体》大班教案 5

  活动目标:

  1、使幼儿认识球体的一般特征:从各个方向看都是圆的,可以向四面八方滚动,能区分圆形和球体。

  2、让幼儿发展比较分析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乒乓球人手一个、硬币人手一个、地球仪一个、珠子若干、纽扣若干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入,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许多有趣的东西,我们一起来玩一玩。

  二、玩硬币

  1、师:(出示硬币)这是什么?是什么形状的?请小朋友拿出硬币玩一玩,玩好告诉我你是怎样玩的?

  2、请个别幼儿示范玩,教师小结。

  师:把硬币立起来会朝前后滚动,也会转,如果不立起来就不会滚。

  3、师幼再玩一遍转硬币的方法,引导幼儿观察。

  师:我们一起玩把硬币立在桌子上转,请小朋友仔细看看像什么一样?

  三、玩乒乓球

  1、(出示乒乓球)这是什么?我们一起来玩一玩乒乓球,完好后也请小朋友告诉我你是怎样玩的?

  2、个别幼儿回答,教师总结。

  师:乒乓球是能朝任何一个方向滚动的。

  四、摸摸、看看

  1、幼儿摸摸硬币和乒乓球,然后说出自己的感受。

  2、师小结。

  师:硬币摸上去扁扁的、**的,而乒乓球摸上去鼓鼓的,放在手心手要圆起来才能抓住的。

  3、看看乒乓球和硬币是不是一样的

  4、师小结:硬币看上去只有一个是圆形的,而乒乓球不论从哪个角度看过去都是圆形的。像乒乓球这样会朝任何方向滚动的,摸起来鼓鼓的,不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是圆形的形状是球体。

  五、找找

  1、在篮子里找出圆形和球体。

  2、教师检查幼儿操作结果。

  3、师小结。

  活动延伸: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很多东西都是球体,小朋友回去的时候可以在家里找找看,哪些东西也是球体,明天来幼儿园的时候再告诉老师。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下来,首先反思自己。状态不好,跟孩子之间的沟通不太顺。或者是教具准备不够充分,或者是没有把操作要求交待清楚,感觉整个课堂纪律不是太好。对孩子讲话没什么激情,还没有足够的经验应对课堂的突发状况。以后一定多跟有经验的教师学*,把各个环节之间紧密联系起来,调动孩子的积极性。

  《认识球体》大班教案 6

  活动目标:

  1、能说出球体的名称,知道球体的外形特征,即不论从哪个方向看球体都是圆的,不论向前、后、左、右它都能转动。

  2、发展幼儿的观察力、空间想象能力。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幼儿每人一个小筐子,筐内有乒乓球、圆片纸、铅笔、操作材料各一。

  2、教师演示用的大范例,教室内角落放有球体形状的物体。

  活动过程:

  1、请幼儿拿乒乓球,从上(下)面、前(后)面、左(右)边等方向看乒乓球是什么形状的。请幼儿观察后回答。

  教师小结:乒乓球从各个方向看,它都是圆的。

  2、请幼儿拿圆片纸,比较圆片纸和乒乓球的不同,进一步了解球体的特征。

  引导幼儿从各个方向看圆片纸,从旁边看是一条线,幼儿观察回答,教师小结。

  3、把球放在桌子上,让幼儿玩球。注意不要让球离开桌面,引导幼儿把球向前(后)、向左(右)等方向滚动,并启发幼儿说出:球向前,向后,向左,向右都能滚动。

  教师小结:球能向各个方向滚动,小结:球体的外部特征,从各个方向看都是圆的,能往各个方向滚动的,这样的形状叫球体。

  4、找找哪些东西是球体的?

  请幼儿想想并找找日常生活中哪些东西的球体形状的,说说为什么要做成球体形状?

  5、作操作材料,三个图例中,找找哪个是球体,为什么?

  6、活动结束。

  活动反思:

  在找找、做做、说说这一环节中,目的是让幼儿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在生活中,调动幼儿的生活经验,同时培养幼儿动脑、动口、观察、比较等能力。从幼儿的操作结果来看,幼儿对于球体的认识是比较到位的,只有个别幼儿出了点小错。

  《认识球体》大班教案 7

  【教材分析】

  球体和圆柱体是幼儿在生活中能经常接触到的几何形体。大班幼儿基本具备区别典型球体和圆柱体的能力,也能够发现生活中与球体和圆柱体形状相似的物体,但对球体与圆柱体的异同并没有清晰的认识。如何使幼儿通过直接体验与感知发现、了解、表达球体与圆柱体的异同是本次活动的重点。教师可引导幼儿从物体滚动方向切人活动,鼓励幼儿大探索、仔细甄别并有条理地表达。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球体和圆柱体的主要特征。

  2.感知发现球体与圆柱体的不同,能发现生活中与球体和圆柱体形状相似的物体。

  3.乐意与同伴交流,能清楚地讲述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1.玩具每桌 1 筐(乒兵球、皮球、海洋球、玻璃球等球体和瓶子、易拉罐圆柱状的积木、薯片筒、管子等圆柱体以及不能滚动的物体)。

  2.报纸,长方形硬卡纸,不同大小的硬币,橡皮泥若干

  【活动建议】

  1.请幼儿观察桌上的玩具,自由探索、交流,发现可以滚动的物体。

  (1)引导幼儿按照能否滚动将玩具进行分类。

  要求:把可以滚动的物品放在筐子里。

  (2)鼓励幼儿相互交流自己的发现并通过演示进行验证。

  (3)引导幼儿将会滚动的物体再按形状分类。

  2.观察圆柱体和球体,尝试概括表达球体和圆柱体的主要特征。

  (1)引导幼儿摸一摸,转一转,从各个方向观察圆柱体和球体的异同,尝试用简单的语言进行表述。

  (2)引导幼儿向不同的方向滚动球体和圆柱体,发现并说出它们的不同之处。

  小结:球体不管从哪个方向看都是圆的;摸起来很圆滑;能向任意方向滚动。圆柱体上下两个面是圆的且一样大,上下一样粗:可以液动,但方向单一。

  (3)鼓励幼儿找出周围环境中的球体和圆柱体,运用其特性进行检验。

  3.分组操作,尝试用各种材料制作球体、圆柱体。

  (1)幼儿根据兴趣自主选择操作材料,分组进行制作活动。

  报纸组:引导幼儿用报纸制作球体或圆柱体,鼓励幼儿通过测量、比较等方法进行验证卡纸组:提供大小不同的长方形硬卡纸,引导幼儿制作圆柱体。

  硬币组:提供各种硬币若干,引导幼儿将其变成圆柱体和球体。例如:把一个硬币竖起来迅速转动,看看像什么把相同大小的硬币叠放在一起,看看变成了什么。

  橡皮泥组:引导幼儿用橡皮泥做球体和圆柱体,鼓励幼儿采用观察、触摸、液动等多种方法进行验证。

  (2)各组操作后,集体交流、分享请幼儿将制作好的球体和圆柱体滚一滚、试一试,重点引导幼儿交流怎样利用材料让球体滚得更流畅,让圆柱体上下一样粗。

  《认识球体》大班教案 8

  活动目的

  1、认识球体、圆柱体,辨别两者异同。

  2、学*制作球体、圆柱体,建构球体、圆柱体组合物体。

  3、通过摸、量、滚、做等活动,培养幼儿观察、比较、想象、分析、综合等能力和动手操作的技能。

  4、培养幼儿探索的兴趣,发展他们的创造性能力和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准备各种圆球。如小皮球、篮球、足球、乒乓球、玻璃球、铅球、塑料球等。

  2、准备圆柱体玩具若干。如积木、积塑、小棍棒、未用过的铅笔、万花筒等。

  3、收集各种球体、圆柱体包装。如足球冰淇淋盒、小药丸盒、易拉罐、麦乳精罐等。

  4、准备一些挂历纸、白板纸、橡皮泥、尺、胶带、线、剪刀、浆糊。

  活动过程

  一、有趣的球体

  1、请幼儿猜谜:胖墩墩,圆溜溜,立不住,站不稳,哪边挨地都会滚。

  2、请幼儿玩球。幼儿按意愿选球,通过摸、滚、踢、拍、托、掷等动作玩球。

  3、请幼儿回答教师提问:玩的是什么球?怎么玩的?通过玩你发现了什么?

  4、教师小结:许许多多的圆球,虽然它们的颜色不同,大小不等,玩法也不一样,但是它们的形状相同,不管从哪个方向看都是圆的,放在地上总是站不稳,并向周围滚动的,这就是球体。

  5、师生创编儿歌:小小球儿圆溜溜,哪边看它都很圆;小小球体站不稳,哪边挨地都能滚。

  二、有趣的圆柱体

  1、请幼儿用线、尺、小手分别量一量未用过的铅笔、小棍棒、万花筒等,看看两头的圆的大小、两圆之间的距离,并说说发现了什么。

  2、请幼儿滚一滚易拉罐、麦乳精罐等,说说它们是向什么方向滚动的。

  3、请幼儿将圆柱体积木、积塑、小棍棒按高矮、粗细的顺序分别排一排,看看它们像什么。

  4、教师小结:测量时,两头有两个一样大的圆,两圆间的垂直距离一样长;滚动时,只能向两个相反的方向滚动;竖着排列,看起来像柱子,这就是圆柱体。

  三、球体、圆柱体的区别

  1、请幼儿每人拿两个玩具(球体、圆柱体玩具各一个),用同样的方法在地上滚动,看看它们有什么不同,能否停下来站稳。

  2、引导幼儿试将两个球体、两个圆柱体分别重叠,观察发生的现象。

  3、教师小结:球体能向各个方向滚动,圆柱体只能向两个相反的方向滚动;球体表面没有*面,不能重叠,圆柱体两头有两个相等的*面,可以重叠。

  四、灵巧的小手

  1、请幼儿想一想,在幼儿园、家里或其他公共场所,有哪些东西是球体?有哪些东西是圆柱体?分别说一说它们的名称和作用。

  2、给幼儿提供白板纸、挂历纸、橡皮泥等制作材料,让他们进行手工制作。

  对能力差的幼儿,只要求他们完成球体、圆柱体模型;对能力强的幼儿,则要求他们建构组合物体,如凉亭、攀登架、滚筒等;对能力一般的幼儿,要求他们完成简易组合物体即可,如冰淇淋娃娃、京剧小丑等。幼儿可以独立完成任务,也可以小组合作完成。

  教师对有困难的幼儿,可以帮助他们完成;对大胆创新的幼儿,给予他们鼓励和肯定,并为他们提供条件,使其完成作品。

  3、作品展览。让幼儿欣赏自己和同伴的佳作,体验成功带来的快乐。

  五、商品展销会

  1、为幼儿提供一定的活动场所。

  2、引导幼儿将自制的作品、收集的玩具和废旧物品先按球体、圆柱体两大特征进行分类;再按商品的种类(如食品、玩具、日用品),进行二次分类。

  3、陈列货架,布置环境。幼儿按标记排放商品。

  4、开展创造性游戏:“商品展销会”。要求幼儿在展销过程中,说出各种商品的名称、外形特征。

  《认识球体》大班教案 9

  目标:

  1.能说出球体的名称,知道球体的外形特征。

  2.发展幼儿的观察力、空间想象能力。

  准备:

  1.幼儿每人一个小筐子,筐内有乒乓球、圆片纸、铅笔、操作材料各一。

  3.教师演示用的大范例,教室内角落放有球体形状的物体。

  过程:

  1.请幼儿拿乒乓球,从上(下)面、前(后)面、左(右)边等方向看乒乓球是什么形状的。请幼儿观察后回答。

  教师小结:乒乓球从各个方向看,它都是圆的。

  4.把球放在桌子上,让幼儿玩球。注意不要让球离开桌面,引导幼儿把球向前(后)、向左(右)等方向滚动,并启发幼儿说出:球向前,向后,向左,向右都能滚动。

  教师小结:球能向各个方向滚动,

  5.请幼儿拿圆片纸,比较圆片纸和乒乓球的不同,进一步了解球体的特征。

  引导幼儿从各个方向看圆片纸,从旁边看是一条线,幼儿观察回答,教师小结。

  小结:球体的外部特征,从各个方向看都是圆的,能往各个方向滚动的,这样的形状叫球体。

  6.找找哪些东西是球体的?

  请幼儿想想并找找日常生活中哪些东西的球体形状的,说说为什么要做成球体形状?

  8.活动结束。

  《认识球体》大班教案 10

  活动目标:

  1、使幼儿认识球体的一般特征:从各个方向看都是圆的,可以向四面八方滚动,能区分圆形和球体。

  2、让幼儿发展比较分析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活动准备:

  乒乓球人手一个、硬币人手一个、地球仪一个、珠子若干、纽扣若干

  活动过程:

  1、谈话引入,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许多有趣的东西,我们一起来玩一玩。

  2、玩硬币

  (1)师:(出示硬币)这是什么?是什么形状的?请小朋友拿出硬币玩一玩,玩好告诉我你是怎样玩的?

  (2)请个别幼儿示范玩,教师小结。

  师:把硬币立起来会朝前后滚动,也会转,如果不立起来就不会滚。

  (3)师幼再玩一遍转硬币的方法,引导幼儿观察。

  师:我们一起玩把硬币立在桌子上转,请小朋友仔细看看像什么一样?

  3、玩乒乓球

  (1)(出示乒乓球)这是什么?我们一起来玩一玩乒乓球,完好后也请小朋友告诉我你是怎样玩的?

  (2)个别幼儿回答,教师总结。

  师:乒乓球是能朝任何一个方向滚动的。

  4、摸摸、看看

  (1)幼儿摸摸硬币和乒乓球,然后说出自己的感受。

  (2)师小结。

  师:硬币摸上去扁扁的、**的,而乒乓球摸上去鼓鼓的,放在手心手要圆起来才能抓住的。

  (3)看看乒乓球和硬币是不是一样的

  (4)师小结:硬币看上去只有一个是圆形的,而乒乓球不论从哪个角度看过去都是圆形的。像乒乓球这样会朝任何方向滚动的,摸起来鼓鼓的,不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是圆形的形状是球体。

  5、找找

  (1)在篮子里找出圆形和球体。

  (2)教师检查幼儿操作结果。

  (3)师小结。

  活动延伸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很多东西都是球体,小朋友回去的时候可以在家里找找看,哪些东西也是球体,明天来幼儿园的时候再告诉老师。


认识球体大班教案实用10份(扩展3)

——大班数学活动教案:认识球体实用五篇

  大班数学活动教案:认识球体 1

  活动目标:

  1、使幼儿认识球体的一般特征:从各个方向看都是圆的,可以向四面八方滚动,能区分圆形和球体。

  2、让幼儿发展比较分析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乒乓球人手一个、硬币人手一个、地球仪一个、珠子若干、纽扣若干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入,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许多有趣的东西,我们一起来玩一玩。

  二、玩硬币

  1、师:(出示硬币)这是什么?是什么形状的?请小朋友拿出硬币玩一玩,玩好告诉我你是怎样玩的?

  2、请个别幼儿示范玩,教师小结。

  师:把硬币立起来会朝前后滚动,也会转,如果不立起来就不会滚。

  3、师幼再玩一遍转硬币的方法,引导幼儿观察。

  师:我们一起玩把硬币立在桌子上转,请小朋友仔细看看像什么一样?

  三、玩乒乓球

  1、(出示乒乓球)这是什么?我们一起来玩一玩乒乓球,完好后也请小朋友告诉我你是怎样玩的?

  2、个别幼儿回答,教师总结。

  师:乒乓球是能朝任何一个方向滚动的。

  四、摸摸、看看

  1、幼儿摸摸硬币和乒乓球,然后说出自己的感受。

  2、师小结。

  师:硬币摸上去扁扁的、**的,而乒乓球摸上去鼓鼓的,放在手心手要圆起来才能抓住的。

  3、看看乒乓球和硬币是不是一样的

  4、师小结:硬币看上去只有一个是圆形的,而乒乓球不论从哪个角度看过去都是圆形的。像乒乓球这样会朝任何方向滚动的,摸起来鼓鼓的,不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是圆形的形状是球体。

  五、找找

  1、在篮子里找出圆形和球体。

  2、教师检查幼儿操作结果。

  3、师小结。

  活动延伸: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很多东西都是球体,小朋友回去的时候可以在家里找找看,哪些东西也是球体,明天来幼儿园的时候再告诉老师。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下来,首先反思自己。状态不好,跟孩子之间的沟通不太顺。或者是教具准备不够充分,或者是没有把操作要求交待清楚,感觉整个课堂纪律不是太好。对孩子讲话没什么激情,还没有足够的经验应对课堂的突发状况。以后一定多跟有经验的教师学*,把各个环节之间紧密联系起来,调动孩子的积极性。

  大班数学活动教案:认识球体 2

  设计思路:

  幼儿学*活动应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幼儿的兴趣。本次活动的设想即来源于本班幼儿的兴趣—-爱玩弄一些球类玩具。为了让孩子在轻松的环境中进行探究,活动前我和孩子共同收**滚动的的废旧物品,同时根据本班幼儿喜欢探索及游戏的年龄特点,我设计了以玩游戏为主线以动手操作为探索过程的活动,让孩子们在自由轻松的氛围中认识球体,感知球体的基本特征。

  活动目标:

  1、认识球体,在生活中找到相似的物体。

  2、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引发幼儿学*的兴趣。

  5、乐意参与活动,体验成功后的乐趣。

  活动准备:

  教具:篮球、足球各1只,圆镜子一面,一圆硬币2-3枚,玻璃球2—3扣子2-3个 ,圆卡2-3张。

  学具:幼儿人手1份操作材料(塑料球1只、圆卡1个。)

  活动过程:

  一、以游戏激发幼儿探索兴趣,导入课题。

  1、“今天老师带来一个好玩的游戏叫《小孩小孩真爱玩》,在游戏中小朋友一定要仔细观察物品,找出它们的不同,好吗?”

  二、与圆形比较观察,认识球体。

  1、幼儿自由观察学具物品,并说一说它们有什么不同。

  2、教师小结:像圆形卡片一样的东西都是圆圆的、扁扁的;而像皮球一样的东西不管从哪个方向看都是圆的。

  三、了解球体特征。

  1、继续以游戏形式请幼儿自由操作。(“现在就请你们都来摸一摸、比一比、滚一滚这些东西,看你能发现什么?”)

  2、请幼儿说一说自己的发现,并上前试一试,玩一玩,指出哪些东西能向不同方向滚动。

  3、教师小结:扁圆形的东西只能向前或向后滚动;而球状的东西可以向任何方向滚动。)所以我们把能向任何方向滚动的,无论从哪个方向看都是圆形的物体叫做球体。

  4、师生共说儿歌,理解球体的特征。

  “球体球体圆溜溜,那边看它都是圆,球体球体圆滚滚,哪边推它都能滚。

  四、巩固对球体特征的认识。

  1、分类:将扁圆形物体与球体物体分类。

  2、请幼儿想一想,说一说日常生活中与球体相似的物体。

  五、区分*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知道球体属于立体图形。

  六、延伸活动

  观察幼儿用书的图例,找一找哪个不是球体,想一想它们为什么不是球体。

  活动反思:

  《指南》之科学领域中强调“在尊重儿童认知发展的前提下开展数学教育”,对孩子而言行动和经验是学*数学的最佳手段。本次数学活动是通过孩子的操作,让孩子逐步理解扁圆形和球体的不同,从而认识球体;在此基础上,又通过分类、讲讲生活中的.事物,扩展了孩子的思维;最后,通过寻找不同类使活动进入高潮。 在整个活动中,我尊重每位幼儿的人格,让孩子和我处于*等的地位,让他们尽可能发表自己的意见、看法。尽管我的语言中不乏信息和技能的讲解传递,但最主要还是一些试探性的提问和商谈式的建议,目的是为了引出幼儿自己的探索和表达,而不是制造和控制幼儿的行为。所以不管是传递、示范还是提问,其目的都在于为幼儿的主动探究和表达创造积极的条件,营造良好的情绪。 每个活动总有不足之处,在孩子滚动小球时,有的滚到了地上,于是孩子们高兴地满地跑,现场一时比较骚乱,最后虽然安静下来但显然孩子们还不尽兴,所以我设想,如果能将这节课改成室外课,让孩子们玩各种球类物及扁圆的物体,如体育球类,轮胎,油桶,滚环及各种圆柱体物体,或类似球体的东西,孩子充分的感受之后,积累的经验会更加扎实有效,只不过这样需要教师有较强的控制活动的应对能力和张力,值得尝试尝试。

  大班数学活动教案:认识球体 3

  活动目标:

  1、能说出球体的名称,知道球体的外形特征,即不论从哪个方向看球体都是圆的,不论向前、后、左、右它都能转动。

  2、发展幼儿的观察力、空间想象能力。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幼儿每人一个小筐子,筐内有乒乓球、圆片纸、铅笔、操作材料各一。

  2、教师演示用的大范例,教室内角落放有球体形状的物体。

  活动过程:

  1、请幼儿拿乒乓球,从上(下)面、前(后)面、左(右)边等方向看乒乓球是什么形状的。请幼儿观察后回答。

  教师小结:乒乓球从各个方向看,它都是圆的。

  2、请幼儿拿圆片纸,比较圆片纸和乒乓球的不同,进一步了解球体的特征。

  引导幼儿从各个方向看圆片纸,从旁边看是一条线,幼儿观察回答,教师小结。

  3、把球放在桌子上,让幼儿玩球。注意不要让球离开桌面,引导幼儿把球向前(后)、向左(右)等方向滚动,并启发幼儿说出:球向前,向后,向左,向右都能滚动。

  教师小结:球能向各个方向滚动,小结:球体的外部特征,从各个方向看都是圆的,能往各个方向滚动的,这样的`形状叫球体。

  4、找找哪些东西是球体的?

  请幼儿想想并找找日常生活中哪些东西的球体形状的,说说为什么要做成球体形状?

  5、作操作材料,三个图例中,找找哪个是球体,为什么?

  6、活动结束。

  活动反思:

  在找找、做做、说说这一环节中,目的是让幼儿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在生活中,调动幼儿的生活经验,同时培养幼儿动脑、动口、观察、比较等能力。从幼儿的操作结果来看,幼儿对于球体的认识是比较到位的,只有个别幼儿出了点小错。

  大班数学活动教案:认识球体 4

  设计思路:

  幼儿学*活动应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幼儿的兴趣。本次活动的设想即来源于本班幼儿的兴趣—-爱玩弄一些球类玩具。为了让孩子在轻松的环境中进行探究,活动前我和孩子共同收**滚动的的废旧物品,同时根据本班幼儿喜欢探索及游戏的年龄特点,我设计了以玩游戏为主线以动手操作为探索过程的活动,让孩子们在自由轻松的氛围中认识球体,感知球体的基本特征。

  活动目标:

  1、认识球体,在生活中找到相似的物体。

  2、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引发幼儿学*的兴趣。

  5、乐意参与活动,体验成功后的乐趣。

  活动准备:

  教具:篮球、足球各1只,圆镜子一面,一圆硬币2-3枚,玻璃球2—3扣子2-3个 ,圆卡2-3张。

  学具:幼儿人手1份操作材料(塑料球1只、圆卡1个。)

  活动过程:

  一、以游戏激发幼儿探索兴趣,导入课题。

  1、“今天老师带来一个好玩的游戏叫《小孩小孩真爱玩》,在游戏中小朋友一定要仔细观察物品,找出它们的不同,好吗?”

  二、与圆形比较观察,认识球体。

  1、幼儿自由观察学具物品,并说一说它们有什么不同。

  2、教师小结:像圆形卡片一样的东西都是圆圆的、扁扁的;而像皮球一样的东西不管从哪个方向看都是圆的。

  三、了解球体特征。

  1、继续以游戏形式请幼儿自由操作。(“现在就请你们都来摸一摸、比一比、滚一滚这些东西,看你能发现什么?”)

  2、请幼儿说一说自己的发现,并上前试一试,玩一玩,指出哪些东西能向不同方向滚动。

  3、教师小结:扁圆形的东西只能向前或向后滚动;而球状的东西可以向任何方向滚动。)所以我们把能向任何方向滚动的,无论从哪个方向看都是圆形的物体叫做球体。

  4、师生共说儿歌,理解球体的特征。

  “球体球体圆溜溜,那边看它都是圆,球体球体圆滚滚,哪边推它都能滚。

  四、巩固对球体特征的认识。

  1、分类:将扁圆形物体与球体物体分类。

  2、请幼儿想一想,说一说日常生活中与球体相似的物体。

  五、区分*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知道球体属于立体图形。

  六、延伸活动

  观察幼儿用书的图例,找一找哪个不是球体,想一想它们为什么不是球体。

  活动反思:

  《指南》之科学领域中强调“在尊重儿童认知发展的前提下开展数学教育”,对孩子而言行动和经验是学*数学的最佳手段。本次数学活动是通过孩子的操作,让孩子逐步理解扁圆形和球体的不同,从而认识球体;在此基础上,又通过分类、讲讲生活中的事物,扩展了孩子的思维;最后,通过寻找不同类使活动进入高潮。 在整个活动中,我尊重每位幼儿的人格,让孩子和我处于*等的.地位,让他们尽可能发表自己的意见、看法。尽管我的语言中不乏信息和技能的讲解传递,但最主要还是一些试探性的提问和商谈式的建议,目的是为了引出幼儿自己的探索和表达,而不是制造和控制幼儿的行为。所以不管是传递、示范还是提问,其目的都在于为幼儿的主动探究和表达创造积极的条件,营造良好的情绪。 每个活动总有不足之处,在孩子滚动小球时,有的滚到了地上,于是孩子们高兴地满地跑,现场一时比较骚乱,最后虽然安静下来但显然孩子们还不尽兴,所以我设想,如果能将这节课改成室外课,让孩子们玩各种球类物及扁圆的物体,如体育球类,轮胎,油桶,滚环及各种圆柱体物体,或类似球体的东西,孩子充分的感受之后,积累的经验会更加扎实有效,只不过这样需要教师有较强的控制活动的应对能力和张力,值得尝试尝试。

  大班数学活动教案:认识球体 5

  目标:

  1.能说出球体的名称,知道球体的外形特征。

  2.发展幼儿的观察力、空间想象能力。

  准备:

  1.幼儿每人一个小筐子,筐内有乒乓球、圆片纸、铅笔、操作材料各一。

  3.教师演示用的大范例,教室内角落放有球体形状的物体。

  过程:

  1.请幼儿拿乒乓球,从上(下)面、前(后)面、左(右)边等方向看乒乓球是什么形状的。请幼儿观察后回答。

  教师小结:乒乓球从各个方向看,它都是圆的。

  4.把球放在桌子上,让幼儿玩球。注意不要让球离开桌面,引导幼儿把球向前(后)、向左(右)等方向滚动,并启发幼儿说出:球向前,向后,向左,向右都能滚动。

  教师小结:球能向各个方向滚动,

  5.请幼儿拿圆片纸,比较圆片纸和乒乓球的不同,进一步了解球体的特征。

  引导幼儿从各个方向看圆片纸,从旁边看是一条线,幼儿观察回答,教师小结。

  小结:球体的外部特征,从各个方向看都是圆的,能往各个方向滚动的,这样的形状叫球体。

  6.找找哪些东西是球体的?

  请幼儿想想并找找日常生活中哪些东西的球体形状的,说说为什么要做成球体形状?

  8.活动结束。


认识球体大班教案实用10份(扩展4)

——大班数学认识球体教案 (菁华5篇)

  活动目标:

  1、能说出球体的名称,知道球体的外形特征,即不论从哪个方向看球体都是圆的,不论向前、后、左、右它都能转动。

  2、发展幼儿的.观察力、空间想象能力。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幼儿每人一个小筐子,筐内有乒乓球、圆片纸、铅笔、操作材料各一。

  2、教师演示用的大范例,教室内角落放有球体形状的物体。

  活动过程:

  1、请幼儿拿乒乓球,从上(下)面、前(后)面、左(右)边等方向看乒乓球是什么形状的。请幼儿观察后回答。

  教师小结:乒乓球从各个方向看,它都是圆的。

  2、请幼儿拿圆片纸,比较圆片纸和乒乓球的不同,进一步了解球体的特征。

  引导幼儿从各个方向看圆片纸,从旁边看是一条线,幼儿观察回答,教师小结。

  3、把球放在桌子上,让幼儿玩球。注意不要让球离开桌面,引导幼儿把球向前(后)、向左(右)等方向滚动,并启发幼儿说出:球向前,向后,向左,向右都能滚动。

  教师小结:球能向各个方向滚动,小结:球体的外部特征,从各个方向看都是圆的,能往各个方向滚动的,这样的形状叫球体。

  4、找找哪些东西是球体的?

  请幼儿想想并找找日常生活中哪些东西的球体形状的,说说为什么要做成球体形状?

  5、作操作材料,三个图例中,找找哪个是球体,为什么?

  6、活动结束。

  活动反思:

  在找找、做做、说说这一环节中,目的是让幼儿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在生活中,调动幼儿的生活经验,同时培养幼儿动脑、动口、观察、比较等能力。从幼儿的操作结果来看,幼儿对于球体的认识是比较到位的,只有个别幼儿出了点小错。

  活动内容:数学活动“认识圆柱体和球体”

  活动目标:

  1、让幼儿观察、比较球体和圆柱体,说出它们的名称和主要特征。

  2、让幼儿初步体验并能区分*面和立体图形的不同。

  活动准备:

  教具皮球1个,圆片纸1张,圆柱体积木1块。

  学具幼儿人手一个乒乓球和若干大小不一的.圆柱体积木。

  活动过程:

  1、认识球体。

  (1)出示皮球“这是什么?”“皮球是什么样子的?”

  (2)比较圆片纸和皮球,了解球体特征。

  “你们看,这张纸是什么形状的呢?”“它们一样吗?有什么不同?”

  (3)玩乒乓球进一步了解球体的特征。

  “请小朋友在桌上玩一玩乒乓球,不要让球离开桌面,你发现了什么?”

  (4)说出球体的主要特征。

  “球是什么样子的?不管从哪边看都是圆的,往哪边推都能滚动的物体叫球体。你见过的东西中有哪些象球体?”

  2、认识圆柱体。

  (1)出示圆柱体积木。

  “它是不是球体?为什么?”

  (2)比较上下两个圆,了解圆柱体的特征。

  “上面和下面这两个圆一样吗?老师这里有一个和上面的圆一样大的圆片,我们用这个圆片和下面的圆片比一比,看看它们是不是一样大?”

  (3)说出圆柱体的主要特征。

  “象这样上下一样粗,两头是圆的,而且上下两个圆一样大的物体,我们叫它圆柱体。”“请小朋友在盒子里找一找,哪些积木是圆柱体?能不能把你找到的圆柱体变成一个。”

  (4)幼儿寻找圆柱体并拼接。

  “你找到的圆柱体能不能变成一个长的圆柱体?为什么?”

  结论:只有一样粗的圆柱体才能变成一个长长的圆柱体。“你见过的东西中还有哪些象圆柱体?”

  3、小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球体和圆柱体,球体是不管从哪边看都是圆的,往哪边推都能滚动的物体叫球体。圆柱体是上下一样粗,两头是圆的,而且上下两个圆一样大的物体,相同大小的圆柱体可以接成一个长圆柱体。”

  认识球体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探究精神。

  2发展幼儿观察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3通过观察比较在操作活动中认识球体的特征。活动准备:圆圆世界(内有圆圆的会滚动的物体)白纸 篮子 胶泥 表格40份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老师带领幼儿复*圆的特征,并请幼儿进入圆圆世界。

  (二)展开活动1幼儿第一次尝试。

  2教师引导幼儿相互观察,比较所拿物品特征,逐步归纳,提炼球体特征,并用记录的方法展现球体特征。

  3教师小结球体特征。

  4教师提出要求,幼儿再次选择所拿物品。

  5教师指导幼儿再次感知球体特征,并帮助个别幼儿分析所选物品是否球体。

  6请幼儿想一想,并说出生活中的球体 。活动结束请幼儿用橡皮泥给圆形娃娃做一份是球体的礼物。活动延伸请幼儿和爸爸妈妈一起完成表格

  设计意图:

  数的组成是数概念教育内容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以往幼儿学*时,经常会出现机械记忆的情况,有些虽然开始关注孩子的操作但是多以“就事论事”地摆弄桌面材料为主,比较单一、乏味。新《纲要》中关于数学领域的目标定义为“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而保龄球就是孩子们生活中常玩的一个合作体育游戏,整个活动以保龄球馆为游戏情节线索,以儿童思维发展的理论为依据,设计了三部曲:操作体验——归纳提升——迁移运用,让幼儿在操作中体验快乐,积累经验;在交流、归纳、提升中发现一些简单的规律,在迁移运用中提升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的能力。

  活动目标:

  1、探索发现将数字10分成两个部分时,可以有不同的结果,并能分出10的所有组数。

  2、能够在观察的'基础上,分析比较多组分和记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能用符号表示,体验互换、互补关系。

  3、在游戏活动中巩固10以内数的组成,体验参与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保龄球若干 记录表 皮球 投影仪 奖品 抽奖箱

  活动过程:

  一、幼儿游戏,记录结果

  1、引题:乐乐保龄球馆今天开业了,你们想不想去尝试一下?我们先来看看这张记分表,它能告诉我们什么?

  2、介绍规则:等会三个小朋友一组,请你们商量一下谁先玩,谁记录,谁捡球,商量好了到老师地方领一张记录表,请你看清楚记录表的左上角是数字几,就到几号保龄球馆玩。

  3、游戏与记录

  二、交流结果,梳理经验

  1、交流结果

  师:你是怎么记录的?

  2、引导梳理

  教师提升:10个保龄球可以分成3个站着的和7个倒的。3和7合起来是10。

  3、探索互换规律

  4、用已知规律整理记录表

  师:在老师表格里面找不到的记录你们还有吗?是不是你们打保龄球的所有记录都在这上面了?

  师:现在请你们三个人一组将记录表用自己的方法整理一下,让它有次序、很整齐、也记得牢、不会漏掉、也不会重复。

  幼儿交流记录表。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了解球体的主要特征。

  2.比较、发现球体和圆形的不同,并乐意表述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玻璃球、飞盘、乒乓球、小皮球、木珠、光盘、圆环、硬币、瓶盖等及其图片,笔和记录表。

  2.环境布置:圆圆世界--摆放玻璃球、小皮球、木珠、乒乓球等各种球体物品及圆环、光盘、飞盘、硬币、瓶盖等。

  活动过程:

  (一)以"圆圆世界"导入活动,教师ppt展示图片,引发探究的兴趣。

  师:今天老师要带小朋友进入一个"圆圆世界",看看这个世界里都有什么东西?它们哪里一样?

  (二)引导幼儿在"圆圆世界"里边玩边探索,初步感知球体的特征。

  1.介绍玩法和记录要求;老师把他们请到了教室,待会儿小朋友们滚一滚,玩一玩,看一看他们是不是都可以滚,如果可以滚的就在这个图示下面"√",不能滚的就打"×"。

  2.幼儿选择"圆圆世界"里的物品玩,教师观察、引导他们;把玩的结果记下来。

  3.结合记录,交流玩的结果:有哪些东西是可以滚的?哪些东西是不可以滚的?

  4.小结:原来,"圆圆世界"里的东西都可以滚。

  (三)再次探索,进一步感知球体的特征。

  1.师;"圆圆世界"里的东西都可以滚,但可以随便滚吗?请小朋友们再去滚一滚,玩一玩这些东西。操作时请按照记录表上的图片指示进行,并且把玩的结果记录下来。

  2.幼儿再次探索,教师观察、引导幼儿;把玩的结果记录下来。

  3.结合记录,交流结果。

  4.小结:从各个方向来滚、滚来滚去都不会倒的`这些东西,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球体"。

  (四)引导幼儿找一找生活中的球体物品。

  1.师*流:找一找我们的周围有哪些东西是球体(如柜子上的地球仪等)。

  2.师展示ppt,介绍生活中的球体及其作用,。

  师:老师也找了一些球体,我们看看都有哪些?它们为什么要做成球体?。

  3.引导幼儿在生活中寻找球体物品。

  师:回家以后你们再去找一找球体的东西,看一看这些东西有什么作用,会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什么问题。

  教学目标:

  1、在操作中观察比较,认识球体和圆柱体,知道它们的特征。

  2、培养观察能力和比较、辨别能力。

  教学准备:

  (认知准备)事先认识了圆形、长方形

  (材料准备)手表、1圆硬币若干、钥匙圈、皮球、木珠、画有圆形的纸、电池、小鼓、杯子、药瓶、胡萝卜、图画纸等

  教学过程:

  一、认识球体:

  1、出示手表、1圆硬币、钥匙圈,让幼儿观察找出它们的共同特征。(圆形)

  2、转转——将1圆硬币竖起在桌上快速转动◆思考:这圆圆的硬币在转动时象什么?(象球)

  重点:3、摸摸——硬币:**的木珠:鼓鼓的

  4、滚滚——将硬币扔在桌上,发现它不会滚动将木珠、皮球扔在桌上,发现它会滚动

  5、说说——小结,归纳:**的圆是圆形;立体的圆,会滚动的圆,从任何方向看都是圆形的是球体。

  6、找找——日常生活中见到、用到的东西哪些是球体?哪些是圆形?

  7、添添画画——出示画有圆形的纸,引导幼儿思考,添画几笔,看看象什么?其中几个圆形变成球体了?

  二、认识圆柱体:

  1、叠叠——出示1圆硬币,引导幼儿说出其形状

  将硬币叠起来,让幼儿观察硬币叠起来后像什么形状?(圆柱体)

  2、看看——圆柱体是怎么样的?让它躺下,会怎么样?(滚动)

  u小结:两端是两个一样大小的圆形,中间部分一样粗,是圆柱体。

  3、找找——教师出示全部实物,让幼儿寻找哪些是圆柱体?

  重点:讨论:药瓶和胡萝卜是圆柱体吗?(不是,因为它们两端不一样大,中间部分不一样粗。)

  4、说说——日常生活中见到、用到的东西中,哪些是圆柱体?

  5、做做——出示长方形的图画纸,引导幼儿思考:能把它变成圆柱体吗?(讨论)

  幼儿动手操作:引导幼儿注意将它制成两头一样大小,中间一样粗的圆柱体(望远镜)。


认识球体大班教案实用10份(扩展5)

——大班认识教案实用10篇

  活动目标

  1、巩固认识钟面的构造及时针和分针的运转关系

  2、学会正确看整点和半点

  3、初步感知时间和自己生活的联系,懂得珍惜时间活动难点时针和分针的运转关系难点剖析时针、分针的认识幼儿已经掌握,但对于它们的运转关系的了解还不是很清楚,这种关系就是一种数学的逻辑关系,量化关系。

  活动准备

  1、《小朋友的书·数学》

  2、实物挂钟一个

  3、有错误的磁性钟面一个(数字排列有错误,时针、分针长短一样)活动过程教学策略创意说明1、《小朋友的书·数学》

  2、实物挂钟一个

  3、有错误的磁性钟面一个(数字排列有错误,时针、分针长短一样)

  活动过程:

  (一)出示时钟,引入课题

  师:1、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什么?

  2、钟表匠皮皮昨天做了这个钟,可谁也不愿买,小朋友知道是什么原因吗?(幼儿指出钟面上的错误,介绍钟面构造)

  (二)看时钟,理解时针、分针运转关系

  师:1、如果时针和分针赛跑,谁会赢?

  2、小朋友当评委,仔细观察到底谁跑得快?(将时针、分针都拨在“12”上,然后将长针转一圈,让幼儿注意短针有什么变化,反复拨几次)

  3、小评委说谁是冠军?(长针(分针)走一圈,短针(时针)就走一个字,就是一小时)

  (三)认识整点和半点

  师:在钟表上有两个特殊的数字,它们是12和6,12永远在最高的地方,分针一跑到这里,表明它又整整跑了一圈,走到了一个整点;6呀,永远站在钟面的最下面,每次分针走过它的时候,它都会说:“加油,你又跑了半圈了。”小朋友,你听了这个故事,知道分针走到12和6的时候分别代表什么了吗?(幼儿发表自己意见,在谈论的过程中学*整点和半点)

  (四)操作练*“修理钟表”

  师:将书翻到27页,我们来帮皮皮把装错的时针找出来,并说说错在哪里

  活动延伸:

  教幼儿学*几句谚语,让他们懂得珍惜时间,也可在主题墙上张贴

  1、时间一分,贵如千金

  2、荒废时间等于荒废生命

  3、贪睡的猫一定抓不到老鼠,浪费时间的人一定不会有收获

  通过找错活动,可以让幼儿正确认识钟面。

  运用游戏化的形式让幼儿在比赛中理解时针、分针运转关系,有助于幼儿更快的掌握知识点。

  后续反思与调整策略

  在活动中抓住了幼儿年龄特征,整个活动以玩为主线,把教学内容清晰有趣的串了起来。充分利用好教具,调动幼儿多种感官参与学*。活动中让幼儿亲自动手拨学具小闹钟,为幼儿提供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观察与思考、发现、表达的机会,激发了幼儿的参与意识和积极性,同时又培养了幼儿动手实践能力。让幼儿在实际中运用所学知识,密切联系实际。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注重幼儿数学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教学中注意创设生活情境,使数学更贴*幼儿。

  在教学中,我根据幼儿实际情况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使幼儿围绕问题畅所欲言,这样,同伴间也有了相互学*的机会。根据幼儿的回答随机演示,能较好地帮助幼儿初步认识钟面:1~12个数字,分针和时针、还有长针和短针。于是根据幼儿的回答随机演示。

  本次活动也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

  1、活动中仅让幼儿初步认识钟面,认识时针和分针,初步建立时间观念,这样显然是不够的,数学学*的目的不应该是幼儿“经验”简单的在再现和累积。

  2、幼儿自主探索的机会不够,让幼儿猜是什么时刻,虽然也请幼儿交流讨论,但只流于形式。幼儿没有独立思考和观察,有的甚至在玩。结果既没观察清楚,交流的效果也不好。

  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培养幼儿良好的学**惯,注重培养幼儿的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千万不能“拔苗助长”。这样才会使幼儿学会数学、热爱数学。

  活动目标:

  让幼儿认识三种水果:苹果、梨子、橘子的特点。

  探索、发现生活中水果的多样性及特征。

  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重点难点:

  准确说出三种水果的形状、颜色、味道。

  活动准备:

  三种水果各一个,切好的三种水果片若干,三种水果的卡片各十张,三棵水果树画片(课前粘在墙上),装水果的盒子一个。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老师今天带来一个盒子,你们想不想知道盒子里装的是怎么东西呢?

  2、 教师出示盒子。

  二、导入新课

  1、请幼儿上台摸摸盒子里的东西,说说你摸到的是什么水果(苹果)?

  2、 老师提问:你说说苹果是什么形状的?苹果是什么颜色的?苹果的味道是怎样的?

  3、 幼儿依次回答以上问题。

  4、 师让上台的幼儿尝尝苹果的味道,幼儿(酸酸甜甜的味道),师再请两位幼儿上台尝尝,并说说味道如何?

  5、 请幼儿上台摸摸盒子里的第二种水果,然后教师提问(方法同上,第三种水果也一样)。

  6、 教师总结: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三种水果,它们分别是苹果、梨子好橘子,它们都是圆形的,苹果的颜色(红彤彤的),味道(酸酸甜甜),橘子是(橙色的),味道也是(酸酸甜甜),而梨子是(黄色的),味道是(甜甜的.)。

  三、巩固新知(游戏)

  1、加深对三种水果的认识,给三种水果找朋友,每个幼儿手上发一种水果卡片,分别分三组上台去给这些水果找朋友。

  2、 教师小结游戏情况。

  四、活动结束

  幼儿品尝水果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能以幼儿为主,教师为辅,给幼儿多说多发言的机会。让幼儿简单说出这三种水果的特点,我认为也比较适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征。在课前我也做了精心的准备,特别是准备了3个神秘的礼物盒,幼儿都争抢着去摸摸,真想弄个明究竟,结果上了台的幼儿又能尝到这些水果。但如果我能把游戏名称换一下“把水果宝宝送回家”,也许效果会更好。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及幼儿自身的尝试活动来认识时钟,初步了解时针、分针之间的关系,掌握整点、半点,并知道其规律。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维力、动手能力及大胆尝试的精神。

  活动准备:

  1、创设“钟表展览馆”的教学环境

  2、10~15个小时钟

  3、反映幼儿一日生活的'图片(起床、上学、午饭、午睡、离园等)

  4、幼儿操作卡片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幼儿的兴趣

  边听“在钟表店里”的音乐,边把幼儿带进““钟表展览馆”里,引导幼儿欣赏各种各样的钟表,激发幼儿的兴趣。

  师:今天我们来到了这个钟表展览馆里,这里有各种各样的钟表,请小朋友们仔细的看看,找找,比比,这些钟表有什么地方是相同的?

  (音乐,幼儿回位置)

  师:刚才你们发现了钟表上有什么地方是相同的?

  (都有两根针,还有数字1到12)

  师:对了,都有两根针,那你发现这两根针一样吗?什么地方不一样?(一根针长,一根针短)

  师归纳:对了,一根长一根短,长一些细一些的针叫分针,短一些粗一些的针叫时针,还有钟面上还有数字,是从1排到12的。

  二、认识整点、半点,了解分针与时针的关系

  1、认识整点

  出示三个钟,一个钟的两根针都指在12上,一钟时针在1上,分针拨在12上,另一个的时针拨在12和1的中间,分针拨到6上。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3个钟,请小朋友看看。

  a、三个钟有什么不同?它们分别代表几点钟?

  b、整点时,分针总是指在哪里?

  c、想想,2点整,时针应在哪个数字上,分针应在哪个数字上(教师师范后,请个别幼儿上来操作)

  d、半点时,分针指在哪里呢?

  教师归纳:整点时,时针指在1数字上,分针总是在12上。半点时,分针总是指在6字上。

  2、了解分针、时针的运转关系

  师:刚刚我们知道了整点和半点时时针和分针的位置,那你们想不想知道时针、分针他们是怎么样走的?(想!现在我们请时钟娃娃告诉大家!)

  放《巧连智》,你从时钟娃娃那学到了什么?

  (分针转一圈,时针就往前走一格)

  (分针转得快,时针转得慢)

  师:3点时,时针娃娃在干吗?(吃午点)

  7点时,时针娃娃又在干吗?(吃晚餐)

  9点时,时针娃娃又在干吗?(睡觉)

  师:对了,小朋友认识了钟,就知道现在是几点钟,该干什么事情,等会请小朋友分成三组,看着桌上的图片是几点,一组小朋友用小时钟来拨时间,一组小朋友看图来画时间,第三组小朋友用操作卡片来制作时钟。

  小钟表呀表盘圆,12个数字围一圈,

  分针长来时针短,分针带着时针转,

  睁大眼睛仔细看,现在究竟是几点。

  设计意图:

  随着人们生活水*的提高,车子已成为幼儿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幼儿几乎每天接触到车子,虽然不会开车却天天坐车,马路上各种各样的车子让人应接不暇。从*时的观察中可以看出幼儿们对汽车非常感兴趣,对汽车充满好奇。新《纲要》中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要贴*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新《纲要》还指出,幼儿的科学活动应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数学的重要和有趣。车牌是车子的一部分,车牌是由不同的数字组成的,可以与计算活动相结合。车子没有车牌就上不了路,可见车牌的重要性。

  活动目标:

  1、了解车牌产生的方式,知道车牌号的数字是不同的颜色也是不同的,他们代表不同的意思。

  2、通过游戏复*10以内的顺数、倒数、单数、双数,能根据要求做出分类。

  活动准备:

  滚动车牌数字课件、纸制车牌、布置好的模拟马路场地及各种信号灯场地区域图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引出问题:

  幼儿每人手拿椅子开车进教室,并在马路*面图上“驾驶”。

  教师以交警的身份出现,引出问题:请你靠边停车,你的车没有车牌是不能上马路的!

  二、共同讨论解决办法:

  1、讨论解决问题的办法:有什么办法能使车子继续上马路?(车牌)车牌上写些什么?

  2、知道车牌上有汉字、字母、有数字,他们代表不同的`意思。

  三、车牌投标并车牌分类

  1、以电脑抽签的方式分批请幼儿按出自己的车牌,然后到工作人员那里领车牌。

  2、我们有了车牌可是还不能上路,为了保证车子在路上行驶的安全要做安全检查,我们要分批进行检查。

  讲解分批年检的规则,我们按车牌的数字特点来分车牌有四种,顺数、倒数、单数、双数。如果你的车牌是其中一种就请你把车开到相应的区域。

  3、一维要求分类

  播放广播请听到符合要求的车牌车主把车子开到指定的区域检查。如:“请车牌是单数的车到2号场地检查”“请车牌是顺数的车到4号场地检查”“请车牌是双数的车到6号场地检查”“请车牌是倒数的车到3号场地检查”

  4、二维要求分类

  (1)如“请车牌是双数、倒数的车到1号场地检查。”“请车牌是单数、倒数的车到5号场地检查。”“请车牌是双数、顺数的车到7号场地检查。”“请车牌是单数、顺数的车到8号场地检查。”

  (2)如“请车牌是数字1――5之间倒数的车到9号场地检查”“请车牌是数字3――10之间、倒数的车到10号场地检查”“请车牌是数字4――10之间顺数的车到9号场地检查”-----

  (3)如“请车牌是数字1――10之间、单数、顺数的车到11号场地检查”

  四、涂色游戏

  你们的车子还是不能上路,你们的车牌还没上颜色。车牌还有不同的颜色,大型客车和货车是黄色牌照,小货车和小轿车是兰色牌照、白色牌照是**和警车、黑色牌是外商及外商的企业由国外自带车的车牌。请小朋友根据自己的车子的特点给你车牌涂上相应的颜色。

  五、游戏:开车上路

  请幼儿扮演交通警察指挥交通变换交通信号灯,让幼儿能遵守交通规则,从小遵守交通法规。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菠萝的生长*性。

  2、菠萝的外形与营养。

  二、教学准备。

  1、菠萝两个(实物其中一个去皮)。

  2、菠萝生长图片。

  三、教学过程。

  (一)出示菠萝看外形。

  1、看老师拿来的是什么?

  2、那你们知道菠萝还有个名字叫凤梨。

  3、小朋友你们看菠萝,上半部分是绿色叶,叶的形状是不是像剑形,下半部分像松球形,没成熟时上部紫红色,下部白色。成熟时就变成金黄色。

  4、我们那菠萝的时候一定要小心的拿,以免扎坏手。

  (二)菠萝的生长*性。

  1、小朋友们知道菠萝长在什么上吗?

  2、菠萝其实长在根上,我们通过图片看下菠萝根的样子吧!

  3、我们是不是在咱们北方没看见过生长的菠萝啊?

  4、因为菠萝是热带水果,生长在南方。

  (三)菠萝的.营养。

  1、我们*常吃菠萝时,是不都吃里面的果肉啊!

  2、现在夏天了,我们吃菠萝可以清暑解渴。

  3、我们现在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多吃水果对身体好。

  (四)小结。

  我们今天学了怎么多关于菠萝的知识,大家一起来吃菠萝吧!

  四、教学延伸。

  在这个基础上可以教幼儿一起来画画菠萝。

  一、活动目标

  1、让幼儿了解火的一些知识,懂得火对人们的好处和危害。

  2、了解防火的简单方法,培养防火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二、活动准备

  火柴、蜡烛,大小不同的三个玻璃杯,防火、灭火挂图。

  三、活动重点

  了解火的用途,掌握简单的防火措施,增强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四、活动过程

  1、以猜谜语的形式导入活动。红光光,大大篷,见风它就更逞凶;无嘴能吃天下物,最怕雨水不怕风。

  2、出示挂图,了解火的发展。导语:火是怎么来的呢?最早是钻木取火,后来从打火石发明了火柴,科学的进步人们又发明了打火机,现在我们能用电子打火。

  3、通过实验了解火的'特点。

  a、点燃蜡烛,让幼儿观察火苗的颜色(蓝色、黄色、红色),并通过观察说出火能发光。

  b、点燃蜡烛,让幼儿用手靠*火,感受火能发热。

  c、了解火的燃烧需要空气点燃三支蜡烛,把大小不同的三个烧杯盖上。结果,最小的杯子因为里面空气最少,火熄灭最快,最大的杯子因为里面空气最多,火熄灭的最慢。

  d、了解火怕水的特点。向燃烧的蜡烛上浇水,火会灭。

  4、通过故事《火苗弟弟》,引导幼儿讨论火的用途与危害。幼儿听完故事后,教师引导幼儿回答:

  a、火有哪些用途?(照明、取暖、煮饭烧水、发电……)

  b、火有哪些危害?(使用不当或疏忽大意会烧伤人,烧毁房屋和树木,引起火灾)

  5、让幼儿观看防火、灭火挂图,了解简单的防火方法。火的危害虽然很大,但是我们不用怕它,这就需要有一定的防火知识。

  a、*时不要玩火,不能在靠*火的地方玩易燃物,不要放烟花爆竹。

  b、如果不慎烧了东西,立即报告大人或用水扑灭,火势太大要拨打火警电话119,求得消防员帮助,并立即离开;如果身上着了火,就在地上打滚,压灭火焰;如有浓烟就用湿布掩着鼻子,冲向门外;如果被大伙围困,应尽力呼救,并想办法逃出。

  6、游戏:着火了。教师说出一种着火的情况,幼儿做出相应的应对动作及模仿措施。

  7、总结活动内容,教育幼儿要学会自我保护。

  五、活动延伸

  带领幼儿参观消防员演*或请消防员给大家讲解防火知识和故事。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时钟的表面结构及时针、分针的运转规律,学会看整点。

  2.发展逻辑思维能力。

  3.养成按时作息、珍惜时间的好*惯。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看整点

  难点:会在钟面上拨整点

  活动准备

  圆形时钟一个、1—12整点卡片、实物钟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师幼互相问候。请幼儿猜谜语:“这是一首谜语歌,大家猜猜是什么?”

  一张大圆脸,没退也没嘴。

  没退会走路,没嘴能报时。 (谜底:钟)

  二、基本部分

  1.教师出示圆形时钟,请幼儿观察钟面,了解钟的表面结构。

  2.认识分针和时针,探索分针和时针的'运动关系。

  教师慢慢拨钟,引导幼儿观察分针和时针的运动。让幼儿说出:分针跑得快,时针跑得慢。

  3.通过拨钟,引导幼儿认识整点钟。教师将分针和时针都拨到“12”上,然后调节钟背面的调时钮,使分针转一圈后正指向数字“12”,让幼儿注意时针有了什么样的变化。教师反复拨几次,让幼儿明白分针每走一圈,时针就走一个数字,经过了一小时。

  4.幼儿分成若干组,每组一个实物钟面。请幼儿轮流拨钟,观察并讨论分针和时针 的变化,引导幼儿发现:只要分针正指“12”,时针就正指某一个数字。

  教师小结:分针正指“12”,时针指数字几,就是几点整。出示写有整点钟的卡片,与幼儿一起拨整点钟。边拨钟边和幼儿一起说:“1点整、2点整、3点整……”直到两针在“12”上重合(即12点整)。

  5.游戏活动:老狼、老狼几点钟

  教师手拿1—12点钟的钟面卡片12张,走在前面扮老狼。幼儿跟在“老狼”后面边走边问:“老狼老狼几点钟?”“老狼”举起1点钟的卡片并回答:“1点钟。”幼儿继续问“老狼”,当“老狼”回答“天黑了”时,其他幼儿必须快速回到座位上安静下来。最后一个回到座位上的幼儿就被“老狼”吃掉,游戏反复进行。

  三、结束部分

  师幼同唱“钟之歌”

  四、延伸部分

  引导幼儿把一日生活环节与时间对应起来,如早餐时说“现在8点钟,我们吃早餐吧” ,帮助幼儿建立时间观念。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幼儿观察发现了解时钟的表面结构,动手操作认识整点,知道分针正指12,时针指数字几就是几点钟,学会看整点。如果重新上这节课,我会教幼儿制作钟,以更好地掌握知识。

  一、活动目标

  1、让幼儿了解火的一些知识,懂得火对人们的好处和危害。

  2、了解防火的简单方法,培养防火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二、活动准备

  火柴、蜡烛,大小不同的三个玻璃杯,防火、灭火挂图。

  三、活动重点

  了解火的用途,掌握简单的防火措施,增强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四、活动过程

  1、以猜谜语的形式导入活动。红光光,大大篷,见风它就更逞凶;无嘴能吃天下物,最怕雨水不怕风。

  2、出示挂图,了解火的发展。导语:火是怎么来的呢?最早是钻木取火,后来从打火石发明了火柴,科学的'进步人们又发明了打火机,现在我们能用电子打火。

  3、通过实验了解火的特点。

  a、点燃蜡烛,让幼儿观察火苗的颜色(蓝色、黄色、红色),并通过观察说出火能发光。

  b、点燃蜡烛,让幼儿用手靠*火,感受火能发热。

  c、了解火的燃烧需要空气点燃三支蜡烛,把大小不同的三个烧杯盖上。结果,最小的杯子因为里面空气最少,火熄灭最快,最大的杯子因为里面空气最多,火熄灭的最慢。

  d、了解火怕水的特点。向燃烧的蜡烛上浇水,火会灭。

  4、通过故事《火苗弟弟》,引导幼儿讨论火的用途与危害。幼儿听完故事后,教师引导幼儿回答:

  a、火有哪些用途?(照明、取暖、煮饭烧水、发电……)

  b、火有哪些危害?(使用不当或疏忽大意会烧伤人,烧毁房屋和树木,引起火灾)

  5、让幼儿观看防火、灭火挂图,了解简单的防火方法。火的危害虽然很大,但是我们不用怕它,这就需要有一定的防火知识。

  a、*时不要玩火,不能在靠*火的地方玩易燃物,不要放烟花爆竹。

  b、如果不慎烧了东西,立即报告大人或用水扑灭,火势太大要拨打火警电话119,求得消防员帮助,并立即离开;如果身上着了火,就在地上打滚,压灭火焰;如有浓烟就用湿布掩着鼻子,冲向门外;如果被大伙围困,应尽力呼救,并想办法逃出。

  6、游戏:着火了。教师说出一种着火的情况,幼儿做出相应的应对动作及模仿措施。

  7、总结活动内容,教育幼儿要学会自我保护。

  五、活动延伸

  带领幼儿参观消防员演*或请消防员给大家讲解防火知识和故事。

  活动目标:

  1、在看看讲讲做做活动中,学*看年历,认识年、月、日、星期。

  2、提高判断能力及思维的敏捷性。

  活动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各式年历,投影机,电脑

  学具:第一组:报生日;第二组:填日期;第三组:猜一猜;第四组:欣赏年历;

  活动过程:

  一、认识年历

  1、查找日期

  师:小朋友,桌子上都有些什么?日历、挂历、台历也叫年历,年历有什么用呢?你们知道今年是几几年吗?再过几天新年就要来了,新的一年也就是明年是几几年呢?我要考考小朋友,新年的第一天是几月几日?1月1日是什么节日?1月1日这天我们小朋友穿得漂漂亮亮高高兴兴地迎新年了,那么你们能不能在20xx年的年历上找出哪一天是1月1日呢?(幼儿操作,教师观察)

  2、认识月、日、星期

  师:刚才我们都去找了1月1日,有的小朋友已经找对了,我们请他(她)上来指出来,并说说你是怎么找的?

  小结:大的数表示月,小的数表示日

  一张大的年历上有几个大的数?他们从几到几呢?这就表示一年有几个月?再看看1月里的小数字,从1一共写到几?小数字从1写到31,告诉我们1月有几天呢?每个月里面的天数一样吗?

  最上面一排的'数字有什么用呢?这个日表示星期几呢?那我们看看1月1日是星期几?1月1日是不是星期四呢?(先找到大的数1,然后在1月的格子里找到,找到1后往上看,对准的是“四”,就表示1月1日是星期四,小朋友,1月1日星期四,我们过新年了,到了这一天我们每个人都大了一岁,20xx年过去了再也不会来了,所以我们要珍惜时间,要在新的一年里学会更多的本领。

  二、操作巩固:玩年历

  1、交代要求

  第一组:报生日

  “两个小朋友合作玩,一人报出自己的生日,请你的好朋友在年历上指出,然后交换玩”

  第二组:填日期

  “每张年历上都有一个空缺,缺了哪个日期呢?请你用数字放一放,然后说说这个日期是什么节日?”

  第三组:猜一猜

  “这组也是两个小朋友一起玩的,一人用三粒纽扣任意遮住三个日期,请好朋友猜一猜是哪三个日期,然后再交换玩”

  第四组:欣赏年历

  “各式各样的年历还有观赏的作用,第一、第二、第三组全部玩好后可以到第四组去欣赏年历”

  幼儿操作,教师重点观察第三组活动。

  2、讲评

  (1)师生共同玩“猜一猜”游戏

  (2)讲讲年历上有些什么图画


认识球体大班教案实用10份(扩展6)

——认识球体教案(精选十篇)

  设计思路:

  新《纲要》中指出:"学*科学的过程是幼儿主动探索的过程,教师应充分利用幼儿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幼儿学*活动应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幼儿的兴趣。本次活动的设想来源于幼儿的兴趣,为了让孩子在轻松的环境中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前我和孩子共同收**滚动的的废旧物品以及一圆硬币。同时,根据本班幼儿喜欢探索及看动画片的年龄特点,我设计了以看电脑课件为主线以动手操作为探索过程的活动,让孩子们在自由轻松的氛围中观看及尝试操作各种物体中认识圆形、球体、圆柱体,感知圆形、球体、圆柱体的基本特征。

  活动目标:

  1、认识球体和圆柱体,知道他们的名称和基本特征。能从周围环境中找出相似的物体。

  2、能区别*面图形和几何图形以及几何图形之间的不同,发展幼儿的辨别力。

  3、发展幼儿空间概念想象和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教具:课件《认识球体与圆柱体》。

  2、学具:每人一只球、五个一元的硬币、一只篮子、一张有圆形或球体或圆柱体的图片。各类废旧报纸、毛线等。

  3、座位安排:两个半圆形、每人一只垫子,*地而座。

  4、三处有圆形、球体、圆柱体娃娃的标志。

  活动重点:

  认识球体和圆柱体,知道他们的名称和基本特征。能从周围环境中找出相似的物体。

  活动难点:

  能区别*面图形和几何图形以及几何图形之间的不同,发展幼儿的辨别力。

  活动方法:

  引导法、操作法、观察法、游戏法

  活动过程:

  一、情境引入,组织教学。

  二、边看边玩,引导探究。(区分圆形与球体)

  1、请幼儿拿乒乓球,从上(下)面、前(后)面、左(右)边等方向看乒乓球是什么形状的。请幼儿观察后回答。

  2、教师 小结:乒乓球从各个方向看,它都是圆的。

  3、请幼儿拿圆片纸,比较圆片纸和乒乓球的不同,进一步了解球体的特征。

  4、引导幼儿从各个方向看圆片纸,从旁边看是一条线,幼儿观察回答,教师 小结。

  5、把球放在桌子上,让幼儿玩球。注意不要让球离开桌面,引导幼儿把球向前(后)、向左(右)等方向滚动,并启发幼儿说出:球向前,向后,向左,向右都能滚动。

  6、教师 小结:球能向各个方向滚动,球体的外部特征,从各个方向看都是圆的,能往各个方向滚动的,这样的形状叫球体。

  三、自主尝试,认识区分。(区分球体与圆柱体)

  1、出示圆柱体。

  2、球体和圆柱体比赛滚。(比滚)

  A、请个别幼儿上来滚一滚圆柱体与球体,看看他们谁快谁慢?

  B、讲讲为什么?

  3、球体和圆柱体比叠高。(比叠高)

  A、请小朋友把你叠的圆柱体和好朋友再叠一叠,可以吗?把两个球也叠一叠,可以吗?

  B、为什么?

  4、摆一摆。(把五个一圆的硬币叠在一起,看看变成了什么?)

  5、 小结:象球这种每个面都是圆形的,可以往前往后,往左往右往很多方向滚,但不可以叠起来的物体,我们叫它球体。象几个硬币叠起来的,上下两个面都是一样大小的圆,上下一样粗,可以向前向后滚的物体,我们叫它圆柱体。

  四、参与游戏,巩固练*。

  “奇妙的箱子”。让幼儿逐个摸出箱中的物体,摸出后按圆形、球体、圆柱体分类。

  五、活动 小结,拓展延伸。

  说说生活中,你见到过哪些球体和圆柱体?

  六、课后完成,亲子活动

  1、开展一次家庭球赛。

  2、将家里的卫生纸叠一叠,看看能叠几个,明天与 大家分享。

  教学反思:

  幼儿天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对周围事物的探索和求知欲望也特别强,新纲要强调: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和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日常生活中,幼儿其实已接触很多球体玩具,例如皮球、羊角球、乒乓球等,对它们十分感兴趣,但对幼儿来说,他们很难完全用几何角度来理解立体图形,往往把*面几何图形和立体相混淆,因此,我设计了本次活动,让幼儿通过亲身经历探究,实验和操作感知球体的特征,获取有关球体的科学经验。激发幼儿探索兴趣,培养其关心周围事物的*惯。

  大班幼儿探究欲望强,能较好地运用语言与同伴、**进行沟通与交流,会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因此,为了满足幼儿认知、能力、情感发展的需要。我确定活动上述目标。

  从设计这次活动,到实践这次活动,让我对教材的设计有了更透彻的了解,在科学领域要学*的东西还有很多,今后我会多去翻翻教材,把教材吃透,多走进优秀教师的课堂,多学*新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在实践中不断反思,在反思中不断改进。

  课后通过反思,我发现有以下几点不足:

  1、在利用准备的材料探索圆与球体的区别时,我的目的是让幼儿能够自己想办法来区别二者,但是,在教学时,我却疏忽了。直接让幼儿用滚、看、摸的办法来区别。因而,对幼儿学*方法的培养造成了空白。如果,在活动中,能放手让幼儿自己想办法,这样既发展了幼儿思维能力又能达到活动目的。

  2、在指名让幼儿说说圆与球体的区别时,我过于急噪,没有给幼儿充分的发言时间,没有顾及到一些孩子的活动感受,给幼儿语言的组织及发展的空间太小。

  3、为给幼儿创设一种轻松的学*环境,我准备了很多的活动材料,但各种材料没有最大可能的发挥出作用来。比如:在让幼儿通过摸、看、滚来区别圆与球体的区别时,有一部分幼儿只是做到了看和滚,摸的很少,尤其是我准备了小的乒乓球,用拳头握以握,很快就能掌握球体的特征,我没能及时的提醒幼儿。

  4、在让幼儿说说生活中有哪些球体物品时,目的是让幼儿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在生活中,调动幼儿的生活经验,同时培养幼儿动脑、动口、观察、比较等能力。这一环节给孩子的时间不够,过于急噪。

  5、我发现部分幼儿参与活动不够积极,只能跟着老师及小朋友完成一些活动,缺乏创造性。另外,还有一些幼儿操作速度过于慢。

  在幼儿经历了探索、发现→感知、体验→发展的全过程中,作为教师我深深感悟到:在幼儿的学*活动中我们的角色定位应是组织者、点拔者,我们更应关注幼儿的学*过程和 评价,才能促使幼儿获得一次又一次新的发现,充分地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目标:

  1、使幼儿认识球体的一般特征:从各个方向看都是圆的,可以向四面八方滚动,能区分圆形和球体。

  2、让幼儿发展比较分析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乒乓球人手一个、硬币人手一个、地球仪一个、珠子若干、纽扣若干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入,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许多有趣的东西,我们一起来玩一玩。

  二、玩硬币

  1、师:(出示硬币)这是什么?是什么形状的?请小朋友拿出硬币玩一玩,玩好告诉我你是怎样玩的'?

  2、请个别幼儿示范玩,教师小结。

  师:把硬币立起来会朝前后滚动,也会转,如果不立起来就不会滚。


认识球体大班教案实用10份(扩展7)

——大班《球体与圆柱体》教案(五)份

  活动内容:数学活动“认识圆柱体和球体”

  活动目标:

  1、让幼儿观察、比较球体和圆柱体,说出它们的名称和主要特征。

  2、让幼儿初步体验并能区分*面和立体图形的不同。

  活动准备:

  教具皮球1个,圆片纸1张,圆柱体积木1块。

  学具幼儿人手一个乒乓球和若干大小不一的圆柱体积木。

  活动过程:

  1、认识球体。

  (1)出示皮球“这是什么?”“皮球是什么样子的?”

  (2)比较圆片纸和皮球,了解球体特征。

  “你们看,这张纸是什么形状的呢?”“它们一样吗?有什么不同?”

  (3)玩乒乓球进一步了解球体的特征。

  “请小朋友在桌上玩一玩乒乓球,不要让球离开桌面,你发现了什么?”

  (4)说出球体的主要特征。

  “球是什么样子的?不管从哪边看都是圆的,往哪边推都能滚动的物体叫球体。你见过的东西中有哪些象球体?”

  2、认识圆柱体。

  (1)出示圆柱体积木。

  “它是不是球体?为什么?”

  (2)比较上下两个圆,了解圆柱体的特征。

  “上面和下面这两个圆一样吗?老师这里有一个和上面的圆一样大的圆片,我们用这个圆片和下面的圆片比一比,看看它们是不是一样大?”

  (3)说出圆柱体的主要特征。

  “象这样上下一样粗,两头是圆的,而且上下两个圆一样大的物体,我们叫它圆柱体。”“请小朋友在盒子里找一找,哪些积木是圆柱体?能不能把你找到的圆柱体变成一个。”

  (4)幼儿寻找圆柱体并拼接。

  “你找到的圆柱体能不能变成一个长的圆柱体?为什么?”

  结论:只有一样粗的圆柱体才能变成一个长长的圆柱体。“你见过的东西中还有哪些象圆柱体?”

  3、小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球体和圆柱体,球体是不管从哪边看都是圆的,往哪边推都能滚动的物体叫球体。圆柱体是上下一样粗,两头是圆的,而且上下两个圆一样大的物体,相同大小的圆柱体可以接成一个长圆柱体。”

  一、 设计思路:

  新《纲要》中指出:“学*科学的过程是幼儿主动探索的过程,教师应充分利用幼儿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幼儿学*活动应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幼儿的兴趣。本次活动的设想来源于幼儿的兴趣,为了让孩子在轻松的环境中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前我和孩子共同收**滚动的的废旧物品以及一圆硬币。同时,根据本班幼儿喜欢探索及看动画片的年龄特点,我设计了以看电脑课件为主线以动手操作为探索过程的活动,让孩子们在自由轻松的氛围中观看及尝试操作各种物体中认识圆形、球体、圆柱体,感知圆形、球体、圆柱体的基本特征。

  二、 活动方案:

  活动目标:

  1、认识球体和圆柱体,知道他们的名称和基本特征。能从周围环境中找出相似的物体。

  2、能区别*面图形和几何图形以及几何图形之间的不同,发展幼儿的辨别力。

  3、发展幼儿空间概念想象和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教具:课件《认识球体与圆柱体》、电脑、贝投各一。

  2、学具:每人一只球、五只一圆的硬币、一只篓子、一张有圆形或球体或圆柱体的图片。各类废旧报纸、毛线等。

  3、座位安排:两个半圆行、每人一只垫子,*地而座。

  4、三处有圆形、球体、圆柱体娃娃的标志。

  活动过程:

  一、出示课件,引起兴趣。

  小朋友,今天来了这么多客人老师,开心吗?姜老师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还有一位客人要来做客呢,你们看,他来了。

  (出示课件一:硬币来了。通过硬币的介绍,进一步感知圆形,初步感知球形。)

  这是谁呀?他是什么形状的?转起来呢又是怎样的?

  二、通过硬币的引见,导出球体,体现圆与球的特征。

  1、球和硬币有什么区别。

  (出示课件二:球和硬币的区别)

  2、请幼儿看一看,球与硬币在外形上有什么区别。

  3、请幼儿比一比,球与硬币谁滚的快。

  4、请幼儿讲一讲,球与硬币的特征。

  5、小结:对,小朋友讲的真好。我们来听听硬币和球体是怎么说的?

  (课件三:通过硬币与球的比赛,以及形象的讲解进一步了解硬币与球的特

  征:硬币圆圆的、扁扁的,就象一张纸;球不管从哪个方面看都是圆的',不管从哪个方向滚都可以。)

  三、认识球体与圆柱体。

  1、通过课件四,引出圆柱体。(五个硬币叠在一起变成圆柱体。)

  2、摆一摆,(把五个一圆的硬币叠在一起,看看变成了什么?)

  3、球体和圆柱体比赛滚。(课件五比滚)

  A、请个别幼儿上来滚一滚老师叠起来的圆柱体与球体,看看他们谁快谁慢?

  B、讲讲为什么?

  4、球体和圆柱体比叠高。(课件五比叠高)

  A、请小朋友把你叠的圆柱体和好朋友再叠一叠,可以吗?把两个球也叠一叠,可以吗?

  B、为什么?

  5、小结:(观看课件六。)象球这种每个面都是圆形的,可以往前往后,往左往右往很多方向滚,但不可以叠起来的物体,我们叫他球体。象几个硬币叠起来的,上下两个面都是一样大小的圆,上下一样粗,可以向一个向前向后滚的物体,我们叫他圆柱体。

  四、通过讲讲生活中的圆形、圆柱体、球体,发展幼儿的扩散性思维。

  1、象硬币这样的圆形,你们还在哪里见到过?硬币叠起来就是圆柱体,那你还在哪里看到过圆柱体呢?

  2、哪里看到过球体?比一比谁想的最多。

  3、硬币叠起来就是圆柱体,那你还在哪里看到过圆柱体呢?

  五、游戏:找家

  生活中有这么多的圆形、球体、圆柱体,老师的电脑里也有,你们看——他们想和你们做游戏呢?

  1、电脑游戏:找家

  (给各种圆形的物体、圆柱体的物体、球形物体分别找到各自的家。)

  2、综合游戏:找家

  你们都想做游戏,我们一起来做,好吗?请小朋友们轻轻地拿出垫子下面的图片,看看是什么形状的?把他送到图形宝宝的家。

  六、变一变,尝试用各种材料制作球体、圆柱体。

  你们给图形宝宝找到了家,还想用球体、圆柱体制作一些好玩的玩具,可是球体、圆柱体不够多,我们来帮他们一起做球体、圆柱体,有困难吗?

  (孩子们开始积极地寻找制作球体、圆柱体的材料,有的孩子选择报纸做金箍棒,有的选择长方形纸张做望远镜,有的把圆形图片叠在一起做柱子,有的用橡皮泥做球……蔡浩翔拿起毛线绑来绑去的,说“太难做了”我走到他身边,捡起地上的毛线团起来,立刻高兴地说,“我会了,把线团起来就可以变成球了。”开开拿起碎布也团团团,变成球。……)

  七、相互交流各自的作品,结束教学活动。

  活动目标:

  1、观察、比较、认识球体和圆柱体。

  2、感受和体验*面下立体图形的不同。

  活动准备:

  皮球、乒乓球、茄子、萝卜、易拉罐、水杯(有把的)、笔等实物,圆形纸片。

  活动过程:

  一、认识球体

  1、请每一个幼儿取一些圆形纸片和一只乒乓球,让幼儿分别观察、比较。运转圆片及乒乓球时形状怎么样?发现了什么?

  (幼儿运转圆片发现有时看上去是圆形,有时不圆,有时成一条线。拨动乒乓球时无论怎样转,看上去都是圆形)。

  2、小结:这些圆片,正面看是圆形,转动后有时看上去是椭圆,再转动成一条线,继续转动又成了圆形,而乒乓球就不一样,无论怎样转,看上去都是圆形,因为它是球体。(让幼儿知道球体名字)

  3、请幼儿将各种球和茄子、萝卜等玩一玩,转一转,滚一滚,并组织幼儿讨论:你发现了什么?

  有的东西转得快,时间长,滚得远;有的东西转得慢,时间短,滚不远。转得快,时间长,滚得远的是球体。

  4、请幼儿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是球体?

  (如皮球、弹子、篮球等,凡举到麻球、西瓜、土豆时教师应肯定:“对,像球体。”)

  幼儿说不出时教师可以把已准备好的球体物品让幼儿观察,启发引导。

  二、认识圆柱体

  1、请幼儿将铅笔、易拉罐、水杯滚一滚,玩一玩。

  2、组织幼儿讨论并帮助幼儿总结:你发现了什么?

  如:有的东西可以滚动,有的东西滚不了,铅笔、易拉罐可以滚动,水杯(有把的)不能滚动。

  3、请幼儿观察并说出,铅笔、易拉罐的共同特征。

  4、教师小结:上面是圆形,下面也是圆形,二个圆形一样大,中间一样粗的物体是圆柱体。

  5、厨师大小,高度不同的圆柱体实物,让幼儿知道凡是符合以上特征的都是圆柱体。

  6、请幼儿想一样,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是圆柱体。

  三、游戏:奇妙的口袋

  让幼儿逐个摸出袋中的物体,摸出后按圆柱体,球体分类。

  活动结束:

  由圆形过渡到球体,对幼儿来说较有难度,应让幼儿在充分的操作和比较中感知球体和圆形的区别。

  【活动目标】

  1、通过摸、量、滚、比等活动,认识球体、圆柱体,辨别两者异同。

  2、提高观察、比较、想象、分析、综合等能力和动手操作的技能。

  3、产生探索的兴趣,发展创造能力和思维能力。

  4、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准备各种圆球。如小皮球、篮球、足球、乒乓球、玻璃球、铅球、塑料球等。

  2、准备圆柱体玩具若干。如积木、积塑、小棍棒、未用过的铅笔、万花筒等。

  3、关于球体与圆柱体的录像。

  【活动过程】

  一、出谜语,请幼儿猜。

  胖墩墩,圆溜溜,立不住,站不稳,哪边挨地都会滚。(圆球)

  教师小结:许许多多的圆球,虽然它们的颜色不同,大小不等,玩法也不一样,但是它们的形状相同,不管从哪个方向看都是圆的,放在地上总是站不稳,并向周围滚动的,这就是球体。

  二、请幼儿用线、尺、小手分别量一量未用过的铅笔、小棍棒、万花筒等,看看两头的圆的大小、两圆之间的距离,并说说发现了什么。

  三、教师小结:测量时,两头有两个一样大的圆,两圆间的垂直距离一样长;滚动时,只能向两个相反的方向滚动;竖着排列,看起来像柱子,这就是圆柱体。

  四、请幼儿每人拿两个玩具(球体、圆柱体玩具各一个),用同样的方法在地上滚动,看看它们有什么不同,能否停下来站稳。

  五、引导幼儿试将两个球体、两个圆柱体分别重叠,观察发生的现象。

  六、教师小结:球体能向各个方向滚动,圆柱体只能向两个相反的方向滚动;球体表面没有*面,不能重叠,圆柱体两头有两个相等的*面,可以重叠。

  七、请幼儿想一想,在幼儿园、家里或其他公共场所,有哪些东西是球体?有哪些东西是圆柱体?分别说一说它们的名称和作用。

  【活动结束】

  观看球体与圆柱体的录像。

  教学反思

  幼儿天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对周围事物的探索和求知欲望也特别强,新纲要强调: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和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日常生活中,幼儿其实已接触很多球体玩具,例如皮球、羊角球、乒乓球等,对它们十分感兴趣,但对幼儿来说,他们很难完全用几何角度来理解立体图形,往往把*面几何图形和立体相混淆,因此,我设计了本次活动,让幼儿通过亲身经历探究,实验和操作感知球体的特征,获取有关球体的科学经验。激发幼儿探索兴趣,培养其关心周围事物的*惯。

  大班幼儿探究欲望强,能较好地运用语言与同伴、**进行沟通与交流,会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因此,为了满足幼儿认知、能力、情感发展的需要。我确定活动上述目标。

  从设计这次活动,到实践这次活动,让我对教材的设计有了更透彻的了解,在科学领域要学*的东西还有很多,今后我会多去翻翻教材,把教材吃透,多走进优秀教师的课堂,多学*新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在实践中不断反思,在反思中不断改进。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