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数学活动教案:认识球体 (菁华3篇)

首页 / 教案 / | 2022-11-09 00:00:00 教案,数学,大班

大班数学活动教案:认识球体1

  设计思路:

  幼儿学*活动应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幼儿的兴趣。本次活动的设想即来源于本班幼儿的兴趣—-爱玩弄一些球类玩具。为了让孩子在轻松的环境中进行探究,活动前我和孩子共同收*滚动的的废旧物品,同时根据本班幼儿喜欢探索及游戏的年龄特点,我设计了以玩游戏为主线以动手操作为探索过程的活动,让孩子们在自由轻松的氛围中认识球体,感知球体的基本特征。

  活动目标:

  1、认识球体,在生活中找到相似的物体。

  2、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引发幼儿学*的兴趣。

  5、乐意参与活动,体验成功后的乐趣。

  活动准备:

  教具:篮球、足球各1只,圆镜子一面,一圆硬币2-3枚,玻璃球2—3扣子2-3个 ,圆卡2-3张。

  学具:幼儿人手1份操作材料(塑料球1只、圆卡1个。)

  活动过程:

  一、以游戏激发幼儿探索兴趣,导入课题。

  1、“今天老师带来一个好玩的游戏叫《小孩小孩真爱玩》,在游戏中小朋友一定要仔细观察物品,找出它们的不同,好吗?”

  二、与圆形比较观察,认识球体。

  1、幼儿自由观察学具物品,并说一说它们有什么不同。

  2、教师小结:像圆形卡片一样的东西都是圆圆的、扁扁的;而像皮球一样的东西不管从哪个方向看都是圆的。

  三、了解球体特征。

  1、继续以游戏形式请幼儿自由操作。(“现在就请你们都来摸一摸、比一比、滚一滚这些东西,看你能发现什么?”)

  2、请幼儿说一说自己的发现,并上前试一试,玩一玩,指出哪些东西能向不同方向滚动。

  3、教师小结:扁圆形的东西只能向前或向后滚动;而球状的东西可以向任何方向滚动。)所以我们把能向任何方向滚动的,无论从哪个方向看都是圆形的物体叫做球体。

  4、师生共说儿歌,理解球体的特征。

  “球体球体圆溜溜,那边看它都是圆,球体球体圆滚滚,哪边推它都能滚。

  四、巩固对球体特征的认识。

  1、分类:将扁圆形物体与球体物体分类。

  2、请幼儿想一想,说一说日常生活中与球体相似的物体。

  五、区分*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知道球体属于立体图形。

  六、延伸活动

  观察幼儿用书的图例,找一找哪个不是球体,想一想它们为什么不是球体。

  活动反思:

  《指南》之科学领域中强调“在尊重儿童认知发展的前提下开展数学教育”,对孩子而言行动和经验是学*数学的最佳手段。本次数学活动是通过孩子的操作,让孩子逐步理解扁圆形和球体的不同,从而认识球体;在此基础上,又通过分类、讲讲生活中的.事物,扩展了孩子的思维;最后,通过寻找不同类使活动进入高潮。 在整个活动中,我尊重每位幼儿的人格,让孩子和我处于*等的地位,让他们尽可能发表自己的意见、看法。尽管我的语言中不乏信息和技能的讲解传递,但最主要还是一些试探性的提问和商谈式的建议,目的是为了引出幼儿自己的探索和表达,而不是制造和控制幼儿的行为。所以不管是传递、示范还是提问,其目的都在于为幼儿的主动探究和表达创造积极的条件,营造良好的情绪。 每个活动总有不足之处,在孩子滚动小球时,有的滚到了地上,于是孩子们高兴地满地跑,现场一时比较骚乱,最后虽然安静下来但显然孩子们还不尽兴,所以我设想,如果能将这节课改成室外课,让孩子们玩各种球类物及扁圆的物体,如体育球类,轮胎,油桶,滚环及各种圆柱体物体,或类似球体的东西,孩子充分的感受之后,积累的经验会更加扎实有效,只不过这样需要教师有较强的控制活动的应对能力和张力,值得尝试尝试。

大班数学活动教案:认识球体2

  1.萌发探索几何形体的兴趣。

  2.能用观察比较的方法区分球体和圆柱体。

  3.认识球体、圆柱体的不同特征。

  4.引发幼儿学*图形的兴趣。

  5.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活动重难点:

  重点:认识球体、圆柱体。

  难点:区别球体、圆柱体。

  活动准备:

  圆纸片和球体物体(乒乓球、皮球、篮球)若干;球体、圆柱体的积木每组一筐;木棒每人一根;圆柱体薯片盒、露露盒、电池等各一。

  活动过程:

  ㈠ 导入

  出示圆纸片和球体物体,激发幼儿兴趣。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准备了许多东西,咱们一起来玩吧”。(给幼儿充足的时间,让幼儿自由动手操作。)

  ㈡ 展开

  1.认识球体。

  ⑴在操作活动中初步感受球体的特点。

  操作一:引导幼儿分别转动圆纸片和乒乓球(或者其它球体),通过观察感知两者的不同。

  操作二:引导幼儿摸一摸乒乓球的表面,感受球面的特点。

  ⑵在操作的基础上总结球体的特征。

  提问:“你有什么发现?它摸起来怎么样?”

  小结:能向各个方向滚动,无论怎么转动看上去都是圆形的,表面摸起来到处都是鼓鼓的、圆溜溜的、光滑的,像这样的物体就是球体。

  ⑶联系实际,请幼儿说说日常生活中玩过的、吃过的、看见过的哪些东西像球体。

  2.认识圆柱体。

  ⑴出示圆柱体学具,幼儿操作比较。

  师:“这是什么形状呢?请小朋友来玩一玩、摸一摸、滚一滚、比一比,你有什么发现,和小朋友说一说!”

  ⑵在操作的基础上总结圆柱体的特点。

  提问: “你有什么发现?他摸起来怎么样?能向各个方向滚动吗?上下两个圆一样大吗?”

  小结:这样上下一样粗,两头是圆的,而且上下两个圆一样大、是*面的,四周都是圆圆的,很光滑,像柱子一样的物体,我们叫他“圆柱体”。

  ⑶经验拓展。

  ①请幼儿在筐子里找一找,哪些东西是圆柱体,引导幼儿了解这些物体尽管大小、高度不同,但都是圆柱体。

  ②启发幼儿说出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的形状像圆柱体。

  3.游戏活动:“赶小猪”

  玩法:球体、圆柱体的物体制作成“小猪”状,幼儿手持一根木棍,自由驱赶“小猪”,体会求能向各个方向滚动,圆柱体只能向两个相反的方向滚动的道理.

  ㈢ 结束

  1. 教师评价活动。

  2. 延伸:区域内投放各种球体、圆柱体供幼儿自由探索在日常生活中继续巩固对球体、圆柱体的认识。

  活动反思:

  在找找、做做、说说这一环节中,目的是让幼儿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在生活中,调动幼儿的生活经验,同时培养幼儿动脑、动口、观察、比较等能力。从幼儿的操作结果来看,幼儿对于球体的认识是比较到位的,只有个别幼儿出了点小错。

大班数学活动教案:认识球体3

  设计思路:

  幼儿学*活动应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幼儿的兴趣。本次活动的设想即来源于本班幼儿的兴趣—-爱玩弄一些球类玩具。为了让孩子在轻松的环境中进行探究,活动前我和孩子共同收*滚动的的废旧物品,同时根据本班幼儿喜欢探索及游戏的年龄特点,我设计了以玩游戏为主线以动手操作为探索过程的活动,让孩子们在自由轻松的氛围中认识球体,感知球体的基本特征。

  活动目标:

  1、认识球体,在生活中找到相似的物体。

  2、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引发幼儿学*的兴趣。

  5、乐意参与活动,体验成功后的乐趣。

  活动准备:

  教具:篮球、足球各1只,圆镜子一面,一圆硬币2-3枚,玻璃球2—3扣子2-3个 ,圆卡2-3张。

  学具:幼儿人手1份操作材料(塑料球1只、圆卡1个。)

  活动过程:

  一、以游戏激发幼儿探索兴趣,导入课题。

  1、“今天老师带来一个好玩的游戏叫《小孩小孩真爱玩》,在游戏中小朋友一定要仔细观察物品,找出它们的不同,好吗?”

  二、与圆形比较观察,认识球体。

  1、幼儿自由观察学具物品,并说一说它们有什么不同。

  2、教师小结:像圆形卡片一样的东西都是圆圆的、扁扁的;而像皮球一样的东西不管从哪个方向看都是圆的。

  三、了解球体特征。

  1、继续以游戏形式请幼儿自由操作。(“现在就请你们都来摸一摸、比一比、滚一滚这些东西,看你能发现什么?”)

  2、请幼儿说一说自己的发现,并上前试一试,玩一玩,指出哪些东西能向不同方向滚动。

  3、教师小结:扁圆形的东西只能向前或向后滚动;而球状的东西可以向任何方向滚动。)所以我们把能向任何方向滚动的,无论从哪个方向看都是圆形的物体叫做球体。

  4、师生共说儿歌,理解球体的特征。

  “球体球体圆溜溜,那边看它都是圆,球体球体圆滚滚,哪边推它都能滚。

  四、巩固对球体特征的认识。

  1、分类:将扁圆形物体与球体物体分类。

  2、请幼儿想一想,说一说日常生活中与球体相似的物体。

  五、区分*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知道球体属于立体图形。

  六、延伸活动

  观察幼儿用书的图例,找一找哪个不是球体,想一想它们为什么不是球体。

  活动反思:

  《指南》之科学领域中强调“在尊重儿童认知发展的前提下开展数学教育”,对孩子而言行动和经验是学*数学的最佳手段。本次数学活动是通过孩子的操作,让孩子逐步理解扁圆形和球体的不同,从而认识球体;在此基础上,又通过分类、讲讲生活中的事物,扩展了孩子的思维;最后,通过寻找不同类使活动进入高潮。 在整个活动中,我尊重每位幼儿的人格,让孩子和我处于*等的地位,让他们尽可能发表自己的意见、看法。尽管我的语言中不乏信息和技能的讲解传递,但最主要还是一些试探性的提问和商谈式的建议,目的是为了引出幼儿自己的探索和表达,而不是制造和控制幼儿的行为。所以不管是传递、示范还是提问,其目的都在于为幼儿的主动探究和表达创造积极的条件,营造良好的情绪。 每个活动总有不足之处,在孩子滚动小球时,有的滚到了地上,于是孩子们高兴地满地跑,现场一时比较骚乱,最后虽然安静下来但显然孩子们还不尽兴,所以我设想,如果能将这节课改成室外课,让孩子们玩各种球类物及扁圆的物体,如体育球类,轮胎,油桶,滚环及各种圆柱体物体,或类似球体的东西,孩子充分的感受之后,积累的经验会更加扎实有效,只不过这样需要教师有较强的控制活动的应对能力和张力,值得尝试尝试。


大班数学活动教案:认识球体 (菁华3篇)扩展阅读


大班数学活动教案:认识球体 (菁华3篇)(扩展1)

——大班数学认识球体教案 (菁华5篇)

大班数学认识球体教案1

  活动目标:

  1、能说出球体的名称,知道球体的外形特征,即不论从哪个方向看球体都是圆的,不论向前、后、左、右它都能转动。

  2、发展幼儿的.观察力、空间想象能力。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幼儿每人一个小筐子,筐内有乒乓球、圆片纸、铅笔、操作材料各一。

  2、教师演示用的大范例,教室内角落放有球体形状的物体。

  活动过程:

  1、请幼儿拿乒乓球,从上(下)面、前(后)面、左(右)边等方向看乒乓球是什么形状的。请幼儿观察后回答。

  教师小结:乒乓球从各个方向看,它都是圆的。

  2、请幼儿拿圆片纸,比较圆片纸和乒乓球的不同,进一步了解球体的特征。

  引导幼儿从各个方向看圆片纸,从旁边看是一条线,幼儿观察回答,教师小结。

  3、把球放在桌子上,让幼儿玩球。注意不要让球离开桌面,引导幼儿把球向前(后)、向左(右)等方向滚动,并启发幼儿说出:球向前,向后,向左,向右都能滚动。

  教师小结:球能向各个方向滚动,小结:球体的外部特征,从各个方向看都是圆的,能往各个方向滚动的,这样的形状叫球体。

  4、找找哪些东西是球体的?

  请幼儿想想并找找日常生活中哪些东西的球体形状的,说说为什么要做成球体形状?

  5、作操作材料,三个图例中,找找哪个是球体,为什么?

  6、活动结束。

  活动反思:

  在找找、做做、说说这一环节中,目的是让幼儿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在生活中,调动幼儿的生活经验,同时培养幼儿动脑、动口、观察、比较等能力。从幼儿的操作结果来看,幼儿对于球体的认识是比较到位的,只有个别幼儿出了点小错。

大班数学认识球体教案2

  活动内容:数学活动“认识圆柱体和球体”

  活动目标:

  1、让幼儿观察、比较球体和圆柱体,说出它们的名称和主要特征。

  2、让幼儿初步体验并能区分*面和立体图形的不同。

  活动准备:

  教具皮球1个,圆片纸1张,圆柱体积木1块。

  学具幼儿人手一个乒乓球和若干大小不一的.圆柱体积木。

  活动过程:

  1、认识球体。

  (1)出示皮球“这是什么?”“皮球是什么样子的?”

  (2)比较圆片纸和皮球,了解球体特征。

  “你们看,这张纸是什么形状的呢?”“它们一样吗?有什么不同?”

  (3)玩乒乓球进一步了解球体的特征。

  “请小朋友在桌上玩一玩乒乓球,不要让球离开桌面,你发现了什么?”

  (4)说出球体的主要特征。

  “球是什么样子的?不管从哪边看都是圆的,往哪边推都能滚动的物体叫球体。你见过的东西中有哪些象球体?”

  2、认识圆柱体。

  (1)出示圆柱体积木。

  “它是不是球体?为什么?”

  (2)比较上下两个圆,了解圆柱体的特征。

  “上面和下面这两个圆一样吗?老师这里有一个和上面的圆一样大的圆片,我们用这个圆片和下面的圆片比一比,看看它们是不是一样大?”

  (3)说出圆柱体的主要特征。

  “象这样上下一样粗,两头是圆的,而且上下两个圆一样大的物体,我们叫它圆柱体。”“请小朋友在盒子里找一找,哪些积木是圆柱体?能不能把你找到的圆柱体变成一个。”

  (4)幼儿寻找圆柱体并拼接。

  “你找到的圆柱体能不能变成一个长的圆柱体?为什么?”

  结论:只有一样粗的圆柱体才能变成一个长长的圆柱体。“你见过的东西中还有哪些象圆柱体?”

  3、小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球体和圆柱体,球体是不管从哪边看都是圆的,往哪边推都能滚动的物体叫球体。圆柱体是上下一样粗,两头是圆的,而且上下两个圆一样大的物体,相同大小的圆柱体可以接成一个长圆柱体。”

大班数学认识球体教案3

  认识球体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探究精神。

  2发展幼儿观察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3通过观察比较在操作活动中认识球体的特征。活动准备:圆圆世界(内有圆圆的会滚动的物体)白纸 篮子 胶泥 表格40份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老师带领幼儿复*圆的特征,并请幼儿进入圆圆世界。

  (二)展开活动1幼儿第一次尝试。

  2教师引导幼儿相互观察,比较所拿物品特征,逐步归纳,提炼球体特征,并用记录的方法展现球体特征。

  3教师小结球体特征。

  4教师提出要求,幼儿再次选择所拿物品。

  5教师指导幼儿再次感知球体特征,并帮助个别幼儿分析所选物品是否球体。

  6请幼儿想一想,并说出生活中的球体 。活动结束请幼儿用橡皮泥给圆形娃娃做一份是球体的礼物。活动延伸请幼儿和爸爸妈妈一起完成表格

  设计意图:

  数的组成是数概念教育内容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以往幼儿学*时,经常会出现机械记忆的情况,有些虽然开始关注孩子的操作但是多以“就事论事”地摆弄桌面材料为主,比较单一、乏味。新《纲要》中关于数学领域的目标定义为“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而保龄球就是孩子们生活中常玩的一个合作体育游戏,整个活动以保龄球馆为游戏情节线索,以儿童思维发展的理论为依据,设计了三部曲:操作体验——归纳提升——迁移运用,让幼儿在操作中体验快乐,积累经验;在交流、归纳、提升中发现一些简单的规律,在迁移运用中提升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的能力。

  活动目标:

  1、探索发现将数字10分成两个部分时,可以有不同的结果,并能分出10的所有组数。

  2、能够在观察的'基础上,分析比较多组分和记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能用符号表示,体验互换、互补关系。

  3、在游戏活动中巩固10以内数的组成,体验参与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保龄球若干 记录表 皮球 投影仪 奖品 抽奖箱

  活动过程:

  一、幼儿游戏,记录结果

  1、引题:乐乐保龄球馆今天开业了,你们想不想去尝试一下?我们先来看看这张记分表,它能告诉我们什么?

  2、介绍规则:等会三个小朋友一组,请你们商量一下谁先玩,谁记录,谁捡球,商量好了到老师地方领一张记录表,请你看清楚记录表的左上角是数字几,就到几号保龄球馆玩。

  3、游戏与记录

  二、交流结果,梳理经验

  1、交流结果

  师:你是怎么记录的?

  2、引导梳理

  教师提升:10个保龄球可以分成3个站着的和7个倒的。3和7合起来是10。

  3、探索互换规律

  4、用已知规律整理记录表

  师:在老师表格里面找不到的记录你们还有吗?是不是你们打保龄球的所有记录都在这上面了?

  师:现在请你们三个人一组将记录表用自己的方法整理一下,让它有次序、很整齐、也记得牢、不会漏掉、也不会重复。

  幼儿交流记录表。

大班数学认识球体教案4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了解球体的主要特征。

  2.比较、发现球体和圆形的不同,并乐意表述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玻璃球、飞盘、乒乓球、小皮球、木珠、光盘、圆环、硬币、瓶盖等及其图片,笔和记录表。

  2.环境布置:圆圆世界--摆放玻璃球、小皮球、木珠、乒乓球等各种球体物品及圆环、光盘、飞盘、硬币、瓶盖等。

  活动过程:

  (一)以"圆圆世界"导入活动,教师ppt展示图片,引发探究的兴趣。

  师:今天老师要带小朋友进入一个"圆圆世界",看看这个世界里都有什么东西?它们哪里一样?

  (二)引导幼儿在"圆圆世界"里边玩边探索,初步感知球体的特征。

  1.介绍玩法和记录要求;老师把他们请到了教室,待会儿小朋友们滚一滚,玩一玩,看一看他们是不是都可以滚,如果可以滚的就在这个图示下面"√",不能滚的就打"×"。

  2.幼儿选择"圆圆世界"里的物品玩,教师观察、引导他们;把玩的结果记下来。

  3.结合记录,交流玩的结果:有哪些东西是可以滚的?哪些东西是不可以滚的?

  4.小结:原来,"圆圆世界"里的东西都可以滚。

  (三)再次探索,进一步感知球体的特征。

  1.师;"圆圆世界"里的东西都可以滚,但可以随便滚吗?请小朋友们再去滚一滚,玩一玩这些东西。操作时请按照记录表上的图片指示进行,并且把玩的结果记录下来。

  2.幼儿再次探索,教师观察、引导幼儿;把玩的结果记录下来。

  3.结合记录,交流结果。

  4.小结:从各个方向来滚、滚来滚去都不会倒的`这些东西,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球体"。

  (四)引导幼儿找一找生活中的球体物品。

  1.师*流:找一找我们的周围有哪些东西是球体(如柜子上的地球仪等)。

  2.师展示ppt,介绍生活中的球体及其作用,。

  师:老师也找了一些球体,我们看看都有哪些?它们为什么要做成球体?。

  3.引导幼儿在生活中寻找球体物品。

  师:回家以后你们再去找一找球体的东西,看一看这些东西有什么作用,会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什么问题。

大班数学认识球体教案5

  教学目标:

  1、在操作中观察比较,认识球体和圆柱体,知道它们的特征。

  2、培养观察能力和比较、辨别能力。

  教学准备:

  (认知准备)事先认识了圆形、长方形

  (材料准备)手表、1圆硬币若干、钥匙圈、皮球、木珠、画有圆形的纸、电池、小鼓、杯子、药瓶、胡萝卜、图画纸等

  教学过程:

  一、认识球体:

  1、出示手表、1圆硬币、钥匙圈,让幼儿观察找出它们的共同特征。(圆形)

  2、转转——将1圆硬币竖起在桌上快速转动◆思考:这圆圆的硬币在转动时象什么?(象球)

  重点:3、摸摸——硬币:**的木珠:鼓鼓的

  4、滚滚——将硬币扔在桌上,发现它不会滚动将木珠、皮球扔在桌上,发现它会滚动

  5、说说——小结,归纳:**的圆是圆形;立体的圆,会滚动的圆,从任何方向看都是圆形的是球体。

  6、找找——日常生活中见到、用到的东西哪些是球体?哪些是圆形?

  7、添添画画——出示画有圆形的纸,引导幼儿思考,添画几笔,看看象什么?其中几个圆形变成球体了?

  二、认识圆柱体:

  1、叠叠——出示1圆硬币,引导幼儿说出其形状

  将硬币叠起来,让幼儿观察硬币叠起来后像什么形状?(圆柱体)

  2、看看——圆柱体是怎么样的?让它躺下,会怎么样?(滚动)

  u小结:两端是两个一样大小的圆形,中间部分一样粗,是圆柱体。

  3、找找——教师出示全部实物,让幼儿寻找哪些是圆柱体?

  重点:讨论:药瓶和胡萝卜是圆柱体吗?(不是,因为它们两端不一样大,中间部分不一样粗。)

  4、说说——日常生活中见到、用到的东西中,哪些是圆柱体?

  5、做做——出示长方形的图画纸,引导幼儿思考:能把它变成圆柱体吗?(讨论)

  幼儿动手操作:引导幼儿注意将它制成两头一样大小,中间一样粗的圆柱体(望远镜)。

  三、结束活动。


大班数学活动教案:认识球体 (菁华3篇)(扩展2)

——大班数学活动教案:认识球体实用五篇

  大班数学活动教案:认识球体 1

  活动目标:

  1、使幼儿认识球体的一般特征:从各个方向看都是圆的,可以向四面八方滚动,能区分圆形和球体。

  2、让幼儿发展比较分析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乒乓球人手一个、硬币人手一个、地球仪一个、珠子若干、纽扣若干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入,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许多有趣的东西,我们一起来玩一玩。

  二、玩硬币

  1、师:(出示硬币)这是什么?是什么形状的?请小朋友拿出硬币玩一玩,玩好告诉我你是怎样玩的?

  2、请个别幼儿示范玩,教师小结。

  师:把硬币立起来会朝前后滚动,也会转,如果不立起来就不会滚。

  3、师幼再玩一遍转硬币的方法,引导幼儿观察。

  师:我们一起玩把硬币立在桌子上转,请小朋友仔细看看像什么一样?

  三、玩乒乓球

  1、(出示乒乓球)这是什么?我们一起来玩一玩乒乓球,完好后也请小朋友告诉我你是怎样玩的?

  2、个别幼儿回答,教师总结。

  师:乒乓球是能朝任何一个方向滚动的。

  四、摸摸、看看

  1、幼儿摸摸硬币和乒乓球,然后说出自己的感受。

  2、师小结。

  师:硬币摸上去扁扁的、**的,而乒乓球摸上去鼓鼓的,放在手心手要圆起来才能抓住的。

  3、看看乒乓球和硬币是不是一样的

  4、师小结:硬币看上去只有一个是圆形的,而乒乓球不论从哪个角度看过去都是圆形的。像乒乓球这样会朝任何方向滚动的,摸起来鼓鼓的,不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是圆形的形状是球体。

  五、找找

  1、在篮子里找出圆形和球体。

  2、教师检查幼儿操作结果。

  3、师小结。

  活动延伸: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很多东西都是球体,小朋友回去的时候可以在家里找找看,哪些东西也是球体,明天来幼儿园的时候再告诉老师。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下来,首先反思自己。状态不好,跟孩子之间的沟通不太顺。或者是教具准备不够充分,或者是没有把操作要求交待清楚,感觉整个课堂纪律不是太好。对孩子讲话没什么激情,还没有足够的经验应对课堂的突发状况。以后一定多跟有经验的教师学*,把各个环节之间紧密联系起来,调动孩子的积极性。

  大班数学活动教案:认识球体 2

  设计思路:

  幼儿学*活动应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幼儿的兴趣。本次活动的设想即来源于本班幼儿的兴趣—-爱玩弄一些球类玩具。为了让孩子在轻松的环境中进行探究,活动前我和孩子共同收**滚动的的废旧物品,同时根据本班幼儿喜欢探索及游戏的年龄特点,我设计了以玩游戏为主线以动手操作为探索过程的活动,让孩子们在自由轻松的氛围中认识球体,感知球体的基本特征。

  活动目标:

  1、认识球体,在生活中找到相似的物体。

  2、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引发幼儿学*的兴趣。

  5、乐意参与活动,体验成功后的乐趣。

  活动准备:

  教具:篮球、足球各1只,圆镜子一面,一圆硬币2-3枚,玻璃球2—3扣子2-3个 ,圆卡2-3张。

  学具:幼儿人手1份操作材料(塑料球1只、圆卡1个。)

  活动过程:

  一、以游戏激发幼儿探索兴趣,导入课题。

  1、“今天老师带来一个好玩的游戏叫《小孩小孩真爱玩》,在游戏中小朋友一定要仔细观察物品,找出它们的不同,好吗?”

  二、与圆形比较观察,认识球体。

  1、幼儿自由观察学具物品,并说一说它们有什么不同。

  2、教师小结:像圆形卡片一样的东西都是圆圆的、扁扁的;而像皮球一样的东西不管从哪个方向看都是圆的。

  三、了解球体特征。

  1、继续以游戏形式请幼儿自由操作。(“现在就请你们都来摸一摸、比一比、滚一滚这些东西,看你能发现什么?”)

  2、请幼儿说一说自己的发现,并上前试一试,玩一玩,指出哪些东西能向不同方向滚动。

  3、教师小结:扁圆形的东西只能向前或向后滚动;而球状的东西可以向任何方向滚动。)所以我们把能向任何方向滚动的,无论从哪个方向看都是圆形的物体叫做球体。

  4、师生共说儿歌,理解球体的特征。

  “球体球体圆溜溜,那边看它都是圆,球体球体圆滚滚,哪边推它都能滚。

  四、巩固对球体特征的认识。

  1、分类:将扁圆形物体与球体物体分类。

  2、请幼儿想一想,说一说日常生活中与球体相似的物体。

  五、区分*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知道球体属于立体图形。

  六、延伸活动

  观察幼儿用书的图例,找一找哪个不是球体,想一想它们为什么不是球体。

  活动反思:

  《指南》之科学领域中强调“在尊重儿童认知发展的前提下开展数学教育”,对孩子而言行动和经验是学*数学的最佳手段。本次数学活动是通过孩子的操作,让孩子逐步理解扁圆形和球体的不同,从而认识球体;在此基础上,又通过分类、讲讲生活中的.事物,扩展了孩子的思维;最后,通过寻找不同类使活动进入高潮。 在整个活动中,我尊重每位幼儿的人格,让孩子和我处于*等的地位,让他们尽可能发表自己的意见、看法。尽管我的语言中不乏信息和技能的讲解传递,但最主要还是一些试探性的提问和商谈式的建议,目的是为了引出幼儿自己的探索和表达,而不是制造和控制幼儿的行为。所以不管是传递、示范还是提问,其目的都在于为幼儿的主动探究和表达创造积极的条件,营造良好的情绪。 每个活动总有不足之处,在孩子滚动小球时,有的滚到了地上,于是孩子们高兴地满地跑,现场一时比较骚乱,最后虽然安静下来但显然孩子们还不尽兴,所以我设想,如果能将这节课改成室外课,让孩子们玩各种球类物及扁圆的物体,如体育球类,轮胎,油桶,滚环及各种圆柱体物体,或类似球体的东西,孩子充分的感受之后,积累的经验会更加扎实有效,只不过这样需要教师有较强的控制活动的应对能力和张力,值得尝试尝试。

  大班数学活动教案:认识球体 3

  活动目标:

  1、能说出球体的名称,知道球体的外形特征,即不论从哪个方向看球体都是圆的,不论向前、后、左、右它都能转动。

  2、发展幼儿的观察力、空间想象能力。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幼儿每人一个小筐子,筐内有乒乓球、圆片纸、铅笔、操作材料各一。

  2、教师演示用的大范例,教室内角落放有球体形状的物体。

  活动过程:

  1、请幼儿拿乒乓球,从上(下)面、前(后)面、左(右)边等方向看乒乓球是什么形状的。请幼儿观察后回答。

  教师小结:乒乓球从各个方向看,它都是圆的。

  2、请幼儿拿圆片纸,比较圆片纸和乒乓球的不同,进一步了解球体的特征。

  引导幼儿从各个方向看圆片纸,从旁边看是一条线,幼儿观察回答,教师小结。

  3、把球放在桌子上,让幼儿玩球。注意不要让球离开桌面,引导幼儿把球向前(后)、向左(右)等方向滚动,并启发幼儿说出:球向前,向后,向左,向右都能滚动。

  教师小结:球能向各个方向滚动,小结:球体的外部特征,从各个方向看都是圆的,能往各个方向滚动的,这样的`形状叫球体。

  4、找找哪些东西是球体的?

  请幼儿想想并找找日常生活中哪些东西的球体形状的,说说为什么要做成球体形状?

  5、作操作材料,三个图例中,找找哪个是球体,为什么?

  6、活动结束。

  活动反思:

  在找找、做做、说说这一环节中,目的是让幼儿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在生活中,调动幼儿的生活经验,同时培养幼儿动脑、动口、观察、比较等能力。从幼儿的操作结果来看,幼儿对于球体的认识是比较到位的,只有个别幼儿出了点小错。

  大班数学活动教案:认识球体 4

  设计思路:

  幼儿学*活动应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幼儿的兴趣。本次活动的设想即来源于本班幼儿的兴趣—-爱玩弄一些球类玩具。为了让孩子在轻松的环境中进行探究,活动前我和孩子共同收**滚动的的废旧物品,同时根据本班幼儿喜欢探索及游戏的年龄特点,我设计了以玩游戏为主线以动手操作为探索过程的活动,让孩子们在自由轻松的氛围中认识球体,感知球体的基本特征。

  活动目标:

  1、认识球体,在生活中找到相似的物体。

  2、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引发幼儿学*的兴趣。

  5、乐意参与活动,体验成功后的乐趣。

  活动准备:

  教具:篮球、足球各1只,圆镜子一面,一圆硬币2-3枚,玻璃球2—3扣子2-3个 ,圆卡2-3张。

  学具:幼儿人手1份操作材料(塑料球1只、圆卡1个。)

  活动过程:

  一、以游戏激发幼儿探索兴趣,导入课题。

  1、“今天老师带来一个好玩的游戏叫《小孩小孩真爱玩》,在游戏中小朋友一定要仔细观察物品,找出它们的不同,好吗?”

  二、与圆形比较观察,认识球体。

  1、幼儿自由观察学具物品,并说一说它们有什么不同。

  2、教师小结:像圆形卡片一样的东西都是圆圆的、扁扁的;而像皮球一样的东西不管从哪个方向看都是圆的。

  三、了解球体特征。

  1、继续以游戏形式请幼儿自由操作。(“现在就请你们都来摸一摸、比一比、滚一滚这些东西,看你能发现什么?”)

  2、请幼儿说一说自己的发现,并上前试一试,玩一玩,指出哪些东西能向不同方向滚动。

  3、教师小结:扁圆形的东西只能向前或向后滚动;而球状的东西可以向任何方向滚动。)所以我们把能向任何方向滚动的,无论从哪个方向看都是圆形的物体叫做球体。

  4、师生共说儿歌,理解球体的特征。

  “球体球体圆溜溜,那边看它都是圆,球体球体圆滚滚,哪边推它都能滚。

  四、巩固对球体特征的认识。

  1、分类:将扁圆形物体与球体物体分类。

  2、请幼儿想一想,说一说日常生活中与球体相似的物体。

  五、区分*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知道球体属于立体图形。

  六、延伸活动

  观察幼儿用书的图例,找一找哪个不是球体,想一想它们为什么不是球体。

  活动反思:

  《指南》之科学领域中强调“在尊重儿童认知发展的前提下开展数学教育”,对孩子而言行动和经验是学*数学的最佳手段。本次数学活动是通过孩子的操作,让孩子逐步理解扁圆形和球体的不同,从而认识球体;在此基础上,又通过分类、讲讲生活中的事物,扩展了孩子的思维;最后,通过寻找不同类使活动进入高潮。 在整个活动中,我尊重每位幼儿的人格,让孩子和我处于*等的.地位,让他们尽可能发表自己的意见、看法。尽管我的语言中不乏信息和技能的讲解传递,但最主要还是一些试探性的提问和商谈式的建议,目的是为了引出幼儿自己的探索和表达,而不是制造和控制幼儿的行为。所以不管是传递、示范还是提问,其目的都在于为幼儿的主动探究和表达创造积极的条件,营造良好的情绪。 每个活动总有不足之处,在孩子滚动小球时,有的滚到了地上,于是孩子们高兴地满地跑,现场一时比较骚乱,最后虽然安静下来但显然孩子们还不尽兴,所以我设想,如果能将这节课改成室外课,让孩子们玩各种球类物及扁圆的物体,如体育球类,轮胎,油桶,滚环及各种圆柱体物体,或类似球体的东西,孩子充分的感受之后,积累的经验会更加扎实有效,只不过这样需要教师有较强的控制活动的应对能力和张力,值得尝试尝试。

  大班数学活动教案:认识球体 5

  目标:

  1.能说出球体的名称,知道球体的外形特征。

  2.发展幼儿的观察力、空间想象能力。

  准备:

  1.幼儿每人一个小筐子,筐内有乒乓球、圆片纸、铅笔、操作材料各一。

  3.教师演示用的大范例,教室内角落放有球体形状的物体。

  过程:

  1.请幼儿拿乒乓球,从上(下)面、前(后)面、左(右)边等方向看乒乓球是什么形状的。请幼儿观察后回答。

  教师小结:乒乓球从各个方向看,它都是圆的。

  4.把球放在桌子上,让幼儿玩球。注意不要让球离开桌面,引导幼儿把球向前(后)、向左(右)等方向滚动,并启发幼儿说出:球向前,向后,向左,向右都能滚动。

  教师小结:球能向各个方向滚动,

  5.请幼儿拿圆片纸,比较圆片纸和乒乓球的不同,进一步了解球体的特征。

  引导幼儿从各个方向看圆片纸,从旁边看是一条线,幼儿观察回答,教师小结。

  小结:球体的外部特征,从各个方向看都是圆的,能往各个方向滚动的,这样的形状叫球体。

  6.找找哪些东西是球体的?

  请幼儿想想并找找日常生活中哪些东西的球体形状的,说说为什么要做成球体形状?

  8.活动结束。


大班数学活动教案:认识球体 (菁华3篇)(扩展3)

——大班数学活动认识时钟教案 (菁华5篇)

  活动目标:

  1、了解时钟的结构及分针、时针的运行规律。学会看整点。

  2、发展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

  3、教育孩子珍惜时间,养成按时作息的好*惯。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5、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活动准备:

  1、幼儿人手一份硬纸片钟

  2、动物手偶

  3、实物钟

  活动过程:

  一、引入并简单认识钟及其作用。

  1、引入并简单认识钟的种类及其作用。

  教师调闹钟闹铃引入

  提问:

  ⑴你们猜猜是什么声音?(闹钟的闹铃)

  ⑵家里还有哪些钟?是什么形状的?

  (有闹钟,手表,挂钟和大座钟)

  ⑶钟有什么作用?

  (钟不停的走,告诉人们几点了,人们就按照时钟上的时间进行学*休息)

  2、简单认识钟面。

  教师: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个钟,看看它是什么形状的?(圆形)请你仔细观察钟面上有什么?

  总结:有两根针和12个数字。

  提问:

  这两根针有什么不同?(长度不同)

  教师:他们都有自己的名字,长的叫分针,短的叫时针。我们在看看数字,

  提问:

  (1)正上面的是数字多少?(12)

  (2)正下面的是数字多少?(6)

  二、由时针、分针赛跑,引导幼儿感知时针、分针的运转规律。

  教师:今天呀,时针和分针要进行依次跑步比赛,现在他们都摘在数字12的起跑线上了。请你们猜猜谁回赢?好,比赛就要开始了,预备—开始!(教师操作钟表)

  提问:谁跑的快?(分针)

  议论:分针和时针跑的时候,他们之间有什么秘密呢?教师反复操作。

  总结:分钟走一圈,时钟走一格,这就是一小时。

  三、认识整点。

  教师:那么分针和时针指的数字又表示几点呢?别急,老师来告诉你。看钟的时候,先看时针,在看分针。当时针正指着一个数字时,分针有正指着12时,就表示“几点了”边拨钟边和幼儿一起“一点钟,两点钟,三点钟……六点钟”

  拨钟的时候,一定要按照顺时针的方向拨,顺时针的方向就是钟面上的数字从小到大的方向。

  四、请个别幼儿练*。

  练*拨7点,8点,9点,10点……12点。

  五、全体练*。

  请幼儿按照一日生活时间表“早上7点起床,上午9点上课,中午12点吃午饭,下午4点放学,晚上9点睡觉”另外请小动物来检查。

  六、游戏“老狼,老狼几点了”

  1、讲游戏规则:老师扮演老狼,请小朋友来当小羊。老狼在前面问“小羊,小羊几点了?”老狼呢就双手拿着一个钟,然后拨的时间,小羊一起说几点了。如果老狼拨到6点,那就要吃小羊了。

  2、请几名幼儿和老师先示范一次。

  活动反思:

  《认识钟表》这节课的目的.旨在使幼儿认识时钟,能区分时针、分针,了解钟面上数字的排列规律,初步了解时针、分针的运转规律,认识整点、半点。为提高幼儿学*的兴趣,我采用课件教学,使幼儿在保持兴趣的同时更直观、更主动的去掌握教学目的。整节课堂上幼儿学得主动,课堂气氛热烈,知识获得与情感体验同步进行。

  我用参观钟表店的方式引出课题,出示了形状、大小、颜色不一的时钟,引导幼儿充分观察钟面相同的地方有哪些,孩子们一下子就找到了,七嘴八舌的说开了,课堂气氛一下子就高涨了。

  接着,我引导幼儿先观察并认识钟面上的1—12个数字,重点认识12、3、6、9这四个数字的位置。了解12个数字的排列规律,知道这些数字是按顺时针方向走。然后让幼儿认识时针与分针,让孩子们仔细看看这两根针有什么不同,根据指针的长短、粗细辨别时针与分针。并通过实物演示,让幼儿知道时针和分针之间的运转关系,两根指针朝着一个方向走,叫顺时针方向,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格,通过演示,幼儿看得清晰明确,兴趣浓厚。

  在认识整点这一环节中我在课件中出示了12个整点的钟面,让幼儿自己通过观察发现整点时时针在哪里,分针在哪里。接着我再出示几个整点的钟表让幼儿巩固对整点的认识。然后我就请他们拿出学具“企鹅钟”听老师报时,他们来拨一拨整点,这一环节因为有了实际操作,幼儿大多掌握得较好。

  活动的难点是认识半点,如何让孩子轻松掌握难点呢?我采用了对比的方法:让幼儿观察整点、半点两个时钟,孩子们大多说出了整点的时间,亦有个别幼儿说出了半点的时间,我就请他来说说‘你是怎么看出来的?’最后我再来引导幼儿自己小结:半点时分钟总是指向6,时钟指在2个数字的中间。对于究竟是几点半这个难点中的难点,我借助实物大钟边拨钟边解释:看现在时针在4和5的中间,那么时针已经走过的数字4,有没有走到数字5上,所以现在应该是4点半而不是5点半。当再出示课件请他们看看、说说几点半时,发现孩子们大多掌握了半点。接着又让幼儿看数字时间,自己拨一拨学具,帮助他们对于半点的巩固。

  整个活动由浅到深、循序渐进,以游戏作引导,以幼儿操作为手段,让幼儿从感知入手,以多媒体、实物教学具为媒体,给孩子清晰、准确的概念。在活动中始终以幼儿为主体,在活动中遵循活动性原则,综合运用发现法、游戏法,让幼儿通过操作活动、言语活动,促进幼儿主动学*。

  活动目标:

  1.通过讲解、辨认钟面针的长短,让幼儿基本掌握钟面分针、时针和数字间的初步运转关系;

  2.通过辨一辨、读一读,让幼儿能正确辨认整点、半点,建立初步的时间概念。

  3.通过游戏体验、拓展延伸,初步感受时间的宝贵。

  活动准备:

  准备大时钟一只(可拨动操作)、挂钟一只、挂图一张;幼儿人手一套可操作的钟面学具。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1.谜语引出课题:兄弟俩个好朋友,围着柱子转呀转,弟弟要比哥哥长,哥哥倒比弟弟短,如果不去珍惜它,就会悄悄地溜走。这是什么呀?请小朋友们一起猜一猜。

  2.教师: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时钟——请小朋友们在教室里找一找时钟(幼儿找时钟)。

  3.教师提问:我们*时用什么来看时间?

  二、活动组织

  (一)认识时钟

  1.师:启发幼儿自己说说对时钟的认识。

  2.师:出示可拨动操作的大教具钟面。请小朋友观察钟面,说说在钟面上你看到了些什么?说说它们的名称。

  3.幼儿:进行观察;尝试描述钟面上的部件与名称;说说数字。

  4.师:指导幼儿分组操作大的教具钟面,熟悉钟面上各部分的名称。

  幼儿:小组人员分别指时针、分针等。

  (二)认识整点

  1.幼儿:4人小组讨论时针和分针指的地点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第一、二组看图画指针;第三、四组看图拨针;第五、六组做“钟面”等游戏活动,学*看时钟。

  2.请幼儿仔细观察钟面,尝试着读钟面上的时间?说说自己读时间的好方法。(幼儿思考后举手回答)

  3.小结: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某整点)。

  4.游戏

  游戏一:抢答。教师拨教具钟指向某整点,幼儿抢答说出几时?

  游戏二:拨一拨。教师报某整点,幼儿学*拨学具钟(小组同伴间可轻轻地讨论)。

  游戏三:画一画。教师报某整点,幼儿学*在纸质钟面上画出来。

  (三)学*认识半点

  1.师:出示大教具钟,指导幼儿学*认识半点,初步了解分针与时针的运转关系。

  2.引出认识半点的方法

  (1)师问:当时针在2个数字中间时,分针指在哪个数字上?时间该称哪个半点?(幼儿思考、回答)

  (2)幼儿:观察学具;4人小组讨论;讲出半点的特点。

  3.练一练幼儿:拨钟、辨认半点练*游戏。

  三、巩固新知

  1.游戏一:“争分夺秒”——看谁认得快。

  师:宣布游戏规则,全班幼儿参赛,辨认时针、分针;整点、半点。

  2.游戏二:“小小修表匠”——教师报出某一整点、半点,但出示有残缺的钟面,让幼儿观察、辨认后,在自己的`学具钟上进行“修理”(添画出正确的时间)。

  四、延伸活动

  1.小结。

  2.拓展

  (1)师:请小朋友讲一讲,我们参观过的小学,小哥哥、小姐姐们几点做广播操?几点开始上课?可不可以迟到?

  (2)猜一猜:古人在没有发明钟表前是怎样看时间的?

  (3)介绍古老的钟:观察挂图上古老的各种不同的钟

  (4)引导幼儿收集一些有关时间的资料,渗透守时、惜时教育。

  活动目标:

  1、了解时钟的结构及分针、时针的运行规律。学会看整点。

  2、发展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

  3、教育孩子珍惜时间,养成按时作息的好*惯。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5、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活动准备:

  1、幼儿人手一份硬纸片钟

  2、动物手偶

  3、实物钟

  活动过程:

  一、引入并简单认识钟及其作用。

  1、引入并简单认识钟的种类及其作用。

  教师调闹钟闹铃引入

  提问:

  ⑴你们猜猜是什么声音?(闹钟的闹铃)

  ⑵家里还有哪些钟?是什么形状的?

  (有闹钟,手表,挂钟和大座钟)

  ⑶钟有什么作用?

  (钟不停的走,告诉人们几点了,人们就按照时钟上的时间进行学*休息)

  2、简单认识钟面。

  教师: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个钟,看看它是什么形状的?(圆形)请你仔细观察钟面上有什么?

  总结:有两根针和12个数字。

  提问:

  这两根针有什么不同?(长度不同)

  教师:他们都有自己的名字,长的叫分针,短的叫时针。我们在看看数字,

  提问:

  (1)正上面的是数字多少?(12)

  (2)正下面的是数字多少?(6)

  二、由时针、分针赛跑,引导幼儿感知时针、分针的运转规律。

  教师:今天呀,时针和分针要进行依次跑步比赛,现在他们都摘在数字12的起跑线上了。请你们猜猜谁回赢?好,比赛就要开始了,预备—开始!(教师操作钟表)

  提问:谁跑的快?(分针)

  议论:分针和时针跑的时候,他们之间有什么秘密呢?教师反复操作。

  总结:分钟走一圈,时钟走一格,这就是一小时。

  三、认识整点。

  教师:那么分针和时针指的数字又表示几点呢?别急,老师来告诉你。看钟的时候,先看时针,在看分针。当时针正指着一个数字时,分针有正指着12时,就表示“几点了”边拨钟边和幼儿一起“一点钟,两点钟,三点钟……六点钟”

  拨钟的时候,一定要按照顺时针的方向拨,顺时针的方向就是钟面上的数字从小到大的方向。

  四、请个别幼儿练*。

  练*拨7点,8点,9点,10点……12点。

  五、全体练*。

  请幼儿按照一日生活时间表“早上7点起床,上午9点上课,中午12点吃午饭,下午4点放学,晚上9点睡觉”另外请小动物来检查。

  六、游戏“老狼,老狼几点了”

  1、讲游戏规则:老师扮演老狼,请小朋友来当小羊。老狼在前面问“小羊,小羊几点了?”老狼呢就双手拿着一个钟,然后拨的时间,小羊一起说几点了。如果老狼拨到6点,那就要吃小羊了。

  2、请几名幼儿和老师先示范一次。

  活动反思:

  《认识钟表》这节课的目的旨在使幼儿认识时钟,能区分时针、分针,了解钟面上数字的排列规律,初步了解时针、分针的运转规律,认识整点、半点。为提高幼儿学*的兴趣,我采用课件教学,使幼儿在保持兴趣的同时更直观、更主动的去掌握教学目的。整节课堂上幼儿学得主动,课堂气氛热烈,知识获得与情感体验同步进行。

  我用参观钟表店的方式引出课题,出示了形状、大小、颜色不一的时钟,引导幼儿充分观察钟面相同的地方有哪些,孩子们一下子就找到了,七嘴八舌的说开了,课堂气氛一下子就高涨了。

  接着,我引导幼儿先观察并认识钟面上的1—12个数字,重点认识12、3、6、9这四个数字的位置。了解12个数字的排列规律,知道这些数字是按顺时针方向走。然后让幼儿认识时针与分针,让孩子们仔细看看这两根针有什么不同,根据指针的长短、粗细辨别时针与分针。并通过实物演示,让幼儿知道时针和分针之间的运转关系,两根指针朝着一个方向走,叫顺时针方向,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格,通过演示,幼儿看得清晰明确,兴趣浓厚。

  在认识整点这一环节中我在课件中出示了12个整点的钟面,让幼儿自己通过观察发现整点时时针在哪里,分针在哪里。接着我再出示几个整点的钟表让幼儿巩固对整点的认识。然后我就请他们拿出学具“企鹅钟”听老师报时,他们来拨一拨整点,这一环节因为有了实际操作,幼儿大多掌握得较好。

  活动的难点是认识半点,如何让孩子轻松掌握难点呢?我采用了对比的方法:让幼儿观察整点、半点两个时钟,孩子们大多说出了整点的时间,亦有个别幼儿说出了半点的时间,我就请他来说说‘你是怎么看出来的?’最后我再来引导幼儿自己小结:半点时分钟总是指向6,时钟指在2个数字的中间。对于究竟是几点半这个难点中的难点,我借助实物大钟边拨钟边解释:看现在时针在4和5的中间,那么时针已经走过的数字4,有没有走到数字5上,所以现在应该是4点半而不是5点半。当再出示课件请他们看看、说说几点半时,发现孩子们大多掌握了半点。接着又让幼儿看数字时间,自己拨一拨学具,帮助他们对于半点的巩固。

  整个活动由浅到深、循序渐进,以游戏作引导,以幼儿操作为手段,让幼儿从感知入手,以多媒体、实物教学具为媒体,给孩子清晰、准确的概念。在活动中始终以幼儿为主体,在活动中遵循活动性原则,综合运用发现法、游戏法,让幼儿通过操作活动、言语活动,促进幼儿主动学*。

  目标:

  1、认识时钟,知道它的用途。

  2、了解钟面数字的排列顺序,知道时针、分针以及它们的运转关系,能辨认整点、半点。

  准备:

  1、时钟一只;

  2、大小数卡(1——12)、时针、分针两套;时钟制作材料13份;

  过程:

  1、认识钟面,知道时钟的用途

  问:这是什么?钟面上有两根重要的指针,它们叫什么?

  你在哪里见过时钟?时钟有什么用?

  2、认识整点、半点,了解时针、分针的运转关系

  问:看时针、分针是怎么走的?现在是几点种?你怎么看出来的?

  3、游戏——时钟按要求表示钟点、表示出钟点请小朋友猜


大班数学活动教案:认识球体 (菁华3篇)(扩展4)

——大班数学活动教案:《认识时钟》 (菁华3篇)

  【活动目的】

  1、通过观察及幼儿自身的尝试活动来认识时钟,初步了解时针、分针之间的关系,掌握整点、半点并知道其规律,结合日常生活理解时钟的用途。

  2、培养观察力、思维力、动手能力及大胆尝试精神。

  3、教育幼儿每天准时来园,养成良好的生活*惯。

  4、培养爱科学的意识和激发幼儿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

  【活动准备】

  1、创设“钟表展览馆”的教学环境。

  2、人手一只可以拨动的小时钟。

  3、反映幼儿一日生活内容的图片(起床、上学、午饭、午睡等),时钟演变过程图片。

  4、可以用来自制钟面的有关材料(如长短针、1~12的数字、各种形状和造型的硬板纸或吹塑纸若干)。

  【活动过程】

  一、创设尝试情境,激发幼儿尝试欲望

  边听“在钟表店”里的音乐,边把幼儿带进“钟表展览馆”,引导幼儿欣赏各种各样的钟表,激发幼儿学*的兴趣。

  师:请小朋友仔细看看、找找、比比这些钟表有什么地方是相同的?再想想,工人叔叔和阿姨为什么要设计、制造这些钟表?

  二、观察活动

  通过观察活动比较钟表上时针、分针的不同,认识12个数字以及数字的排列位置。

  提问:

  1、每只钟面上都有什么?(出示3只不同形状的时钟,幼儿找出钟面上都有两根针和1~12的数字)

  2、比比看,两根针什么地方不一样?(长短、粗细之分)它们的名称叫什么?(了解时针、分针的名称)

  3、钟面上的数字排列位置是怎样的?(认识典型的几个数字位置12、9、3、6)

  三、幼儿第一次尝试活动

  让幼儿理解并掌握分针、时针与数字的关系(幼儿人手一只时钟)

  提问:

  1、请小朋友看一看钟面上时针和分针都指在哪一个数字上?(12上)

  2、请小朋友把时针从12拨到1上,看一看分针有什么变化?(分针从12走一圈又回到12)

  3、小朋友自己拨钟试一试,然后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

  4、得出结论:当时针走一个数字(一格),分针就要走12个数字(一圈),这就是一小时。

  四、认识整点、半点,寻找和发现它们之间的规律。建立正确概念

  1、教师操作演示:一只钟两根针都指在12上;一只钟时针拨到1上,分针拨到12上;另一只钟时针拨到12和l的中间,分针拨到6上。

  2、提问:

  ①三只钟有什么地方不一样?它们分别代表几点钟?

  ②整点时,分针总是指在哪里?半点时,分针指在哪里?

  ③想一想,2点整时,时针应在哪个数字上,分针应在哪个数字上?1点半时,时针指在哪里?分针应在哪个数字上?

  3、老师归纳:整点时,时针指在一个数字上,分针总是指在12上;半点时,时针指在两个数字的中间,分针指在6上。

  4、小朋友第二次尝试练*:

  ①按老师的要求拨整点、半点;

  ②结合日常生活图片拨出整点、半点,小组中的幼儿互相检查准确与否,并说一说时针、分针指向的数字。

  五、教师总结时钟的有关知识内容

  六、帮助幼儿理解时钟的功能,重点说明时钟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1、提问:小朋友,你们家里有钟吗?你还在什么地方看见过钟?为什么那么多的地方都要用到钟呢?(启发幼儿结合生活经验或看图片来说出钟的用途)

  2、教师归纳:时钟和手表都是计时工具,它可以告诉人们,现在是什么时间了,应该干什么事情了;它可以帮助人们形成良好的.生活*惯,钟是人类的好朋友。

  小朋友认识了钟,可以按时起床,按时上幼儿园。老师可以根据钟上的时间按时上课,按时做游戏,按时让小朋友吃午饭,钟的用处可大啦。

  七、出示时钟演变过程的图片,让幼儿简单了解从古到今计时器的变化,激发幼儿尝试探索知识的兴趣

  师:古时候没有钟,人们用沙漏、日晷、滴水的方法来计时。日晷在常州的天宁寺就有,小朋友可去看看。随着科学的发展,聪明的叔叔阿姨设计、制造了各种各样的钟和表(闹钟、石英钟、音乐钟、工艺钟、手表、怀表),给人类生活带来方便,还可以美化人们的生活。小朋友,你们现在好好学*,长大后也来发明创造出更多更美的钟和表,好吗?

  延伸活动:

  提供制作钟的材料,鼓励幼儿制作时钟模型。

  活动目标

  1、巩固认识钟面的构造及时针和分针的运转关系。

  2、学会正确看整点和半点。

  3、初步感知时间和自己生活的联系,懂得珍惜时间活动难点时针和分针的运转关系难点剖析时针、分针的认识幼儿已经掌握,但对于它们的运转关系的了解还不是很清楚,这种关系就是一种数学的逻辑关系,量化关系。

  活动准备

  1、《小朋友的书·数学》。

  2、实物挂钟一个。

  3、有错误的磁性钟面一个(数字排列有错误,时针、分针长短一样)活动过程教学策略创意说明1、《小朋友的书·数学》。

  2、实物挂钟一个。

  3、有错误的磁性钟面一个(数字排列有错误,时针、分针长短一样)。

  活动过程:

  (一)出示时钟,引入课题。

  师:1、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什么?

  2、钟表匠皮皮昨天做了这个钟,可谁也不愿买,小朋友知道是什么原因吗?(幼儿指出钟面上的错误,介绍钟面构造)

  (二)看时钟,理解时针、分针运转关系。

  师:1、如果时针和分针赛跑,谁会赢?

  2、小朋友当评委,仔细观察到底谁跑得快?(将时针、分针都拨在“12”上,然后将长针转一圈,让幼儿注意短针有什么变化,反复拨几次)

  3、小评委说谁是冠军?(长针(分针)走一圈,短针(时针)就走一个字,就是一小时)

  (三)认识整点和半点。

  师:在钟表上有两个特殊的数字,它们是12和6,12永远在最高的地方,分针一跑到这里,表明它又整整跑了一圈,走到了一个整点;6呀,永远站在钟面的最下面,每次分针走过它的时候,它都会说:“加油,你又跑了半圈了。”小朋友,你听了这个故事,知道分针走到12和6的时候分别代表什么了吗?(幼儿发表自己意见,在谈论的过程中学*整点和半点)

  (四)操作练*“修理钟表”。

  师:将书翻到27页,我们来帮皮皮把装错的时针找出来,并说说错在哪里。

  活动延伸:

  教幼儿学*几句谚语,让他们懂得珍惜时间,也可在主题墙上张贴。

  1、时间一分,贵如千金。

  2、荒废时间等于荒废生命。

  3、贪睡的猫一定抓不到老鼠,浪费时间的人一定不会有收获。

  通过找错活动,可以让幼儿正确认识钟面。

  运用游戏化的形式让幼儿在比赛中理解时针、分针运转关系,有助于幼儿更快的掌握知识点。

  后续反思与调整策略

  在活动中抓住了幼儿年龄特征,整个活动以玩为主线,把教学内容清晰有趣的串了起来。充分利用好教具,调动幼儿多种感官参与学*。活动中让幼儿亲自动手拨学具小闹钟,为幼儿提供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观察与思考、发现、表达的机会,激发了幼儿的参与意识和积极性,同时又培养了幼儿动手实践能力。让幼儿在实际中运用所学知识,密切联系实际。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注重幼儿数学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教学中注意创设生活情境,使数学更贴*幼儿。

  在教学中,我根据幼儿实际情况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使幼儿围绕问题畅所欲言,这样,同伴间也有了相互学*的机会。根据幼儿的回答随机演示,能较好地帮助幼儿初步认识钟面:1~12个数字,分针和时针、还有长针和短针。于是根据幼儿的回答随机演示。

  本次活动也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


大班数学活动教案:认识球体 (菁华3篇)(扩展5)

——认识球体大班数学教案范本十份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探究精神。

  2发展幼儿观察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3通过观察比较在操作活动中认识球体的特征。

  活动准备:

  圆圆世界(内有圆圆的会滚动的物体)白纸篮子胶泥表格40份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老师带领幼儿复*圆的特征,并请幼儿进入圆圆世界。

  (二)展开活动

  1幼儿第一次尝试。

  2教师引导幼儿相互观察,比较所拿物品特征,逐步归纳,提炼球体特征,并用记录的方法展现球体特征。

  3教师小结球体特征。

  4教师提出要求,幼儿再次选择所拿物品。

  5教师指导幼儿再次感知球体特征,并帮助个别幼儿分析所选物品是否球体。

  6请幼儿想一想,并说出生活中的球体。

  活动结束

  请幼儿用橡皮泥给圆形娃娃做一份是球体的礼物。

  活动延伸

  请幼儿和爸爸妈妈一起完成表格。

  活动反思:

  《指南》之科学领域中强调“在尊重儿童认知发展的前提下开展数学教育”,对孩子而言行动和经验是学*数学的.最佳手段。本次数学活动是通过孩子的操作,让孩子逐步理解扁圆形和球体的不同,从而认识球体;在此基础上,又通过分类、讲讲生活中的事物,扩展了孩子的思维;最后,通过寻找不同类使活动进入高潮。在整个活动中,我尊重每位幼儿的人格,让孩子和我处于*等的地位,让他们尽可能发表自己的意见、看法。尽管我的语言中不乏信息和技能的讲解传递,但最主要还是一些试探性的提问和商谈式的建议,目的是为了引出幼儿自己的探索和表达,而不是制造和控制幼儿的行为。所以不管是传递、示范还是提问,其目的都在于为幼儿的主动探究和表达创造积极的条件,营造良好的情绪。每个活动总有不足之处,在孩子滚动小球时,有的滚到了地上,于是孩子们高兴地满地跑,现场一时比较骚乱,最后虽然安静下来但显然孩子们还不尽兴,所以我设想,如果能将这节课改成室外课,让孩子们玩各种球类物及扁圆的物体,如体育球类,轮胎,油桶,滚环及各种圆柱体物体,或类似球体的东西,孩子充分的感受之后,积累的经验会更加扎实有效,只不过这样需要教师有较强的控制活动的应对能力和张力,值得尝试尝试。

  认识球体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探究精神。

  2发展幼儿观察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3通过观察比较在操作活动中认识球体的特征。活动准备:圆圆世界(内有圆圆的会滚动的物体)白纸 篮子 胶泥 表格40份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老师带领幼儿复*圆的特征,并请幼儿进入圆圆世界。

  (二)展开活动1幼儿第一次尝试。

  2教师引导幼儿相互观察,比较所拿物品特征,逐步归纳,提炼球体特征,并用记录的方法展现球体特征。

  3教师小结球体特征。

  4教师提出要求,幼儿再次选择所拿物品。

  5教师指导幼儿再次感知球体特征,并帮助个别幼儿分析所选物品是否球体。

  6请幼儿想一想,并说出生活中的球体 。活动结束请幼儿用橡皮泥给圆形娃娃做一份是球体的礼物。活动延伸请幼儿和爸爸妈妈一起完成表格

  设计意图:

  数的组成是数概念教育内容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以往幼儿学*时,经常会出现机械记忆的情况,有些虽然开始关注孩子的操作但是多以“就事论事”地摆弄桌面材料为主,比较单一、乏味。新《纲要》中关于数学领域的目标定义为“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而保龄球就是孩子们生活中常玩的一个合作体育游戏,整个活动以保龄球馆为游戏情节线索,以儿童思维发展的理论为依据,设计了三部曲:操作体验——归纳提升——迁移运用,让幼儿在操作中体验快乐,积累经验;在交流、归纳、提升中发现一些简单的规律,在迁移运用中提升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的能力。

  活动目标:

  1、探索发现将数字10分成两个部分时,可以有不同的结果,并能分出10的所有组数。

  2、能够在观察的'基础上,分析比较多组分和记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能用符号表示,体验互换、互补关系。

  3、在游戏活动中巩固10以内数的组成,体验参与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保龄球若干 记录表 皮球 投影仪 奖品 抽奖箱

  活动过程:

  一、幼儿游戏,记录结果

  1、引题:乐乐保龄球馆今天开业了,你们想不想去尝试一下?我们先来看看这张记分表,它能告诉我们什么?

  2、介绍规则:等会三个小朋友一组,请你们商量一下谁先玩,谁记录,谁捡球,商量好了到老师地方领一张记录表,请你看清楚记录表的左上角是数字几,就到几号保龄球馆玩。

  3、游戏与记录

  二、交流结果,梳理经验

  1、交流结果

  师:你是怎么记录的?

  2、引导梳理

  教师提升:10个保龄球可以分成3个站着的和7个倒的。3和7合起来是10。

  3、探索互换规律

  4、用已知规律整理记录表

  师:在老师表格里面找不到的记录你们还有吗?是不是你们打保龄球的所有记录都在这上面了?

  师:现在请你们三个人一组将记录表用自己的方法整理一下,让它有次序、很整齐、也记得牢、不会漏掉、也不会重复。

  幼儿交流记录表。

  教学目标

  1、认识球体和圆柱体,感知它们的基本特征。

  2、能按照物体的外形特征进行分类。

  教学准备

  1、球体、圆柱体、长方体、正方体物体若干,篓子两个。

  2、圆柱体和球体的物品每名幼儿一个。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认识球体和圆柱体,感知它们的基本特征。

  难点:能按照物体的外形特征进行分类。

  教学方法与手段

  启发探索法

  活动过程:

  教师活动

  幼儿活动

  设计意图

  一、找出能滚动的物体

  1、出示各种形状的物体:这里有什么?它们中哪些东西能滚动,哪些东西不能滚动?请小朋友玩一玩,试一试,把能滚动的东西和不能滚动的东西分开,各放一个篓子。

  2、幼儿操作,教师观察幼儿的分类情况。

  观察教师出示的物体。

  玩一玩教师出示的物体。

  通过观察和玩一玩,让幼儿认识球体和圆柱体,感知它们的基本特征。

  二、认识球体和圆柱体

  1、教师:这些能滚动的物品都是哪些东西?它们的形状一样吗?请你把一样的放一起。

  2、请个别幼儿把能滚动的.物体按形状进行分类,把球体和圆柱体分开。

  3、教师分别出示球体和圆柱体的物体,请幼儿说说它们是什么样子的。小结:不管从哪边看都是圆的,我们就叫它球体。上下一样粗,两头都是圆形的,而且上下两个圆一样大的物体,我们叫它圆柱体。

  4、滚一滚

  (1)教师:球体和圆柱体都会滚,它们滚起来一样吗?

  (2)幼儿人手一个球体和圆柱体进行滚动,操作过程中,引导幼儿尝试从不同方向滚动球体和圆柱体,发现它们的不同之处。

  (3)鼓励幼儿相互交流自己的发现。

  (4)师生共同小结:球体可以向各个方向滚动,圆柱体不能向各个方向滚动。

  回答教师提问。

  把一样的放在一起。

  把球体和圆柱体分类。

  幼儿回答。

  回答教师提问。

  操作,发现球体和圆柱体的不同。

  交流。

  通过提问、比较、分类等方法,进一步让幼儿认识球体和圆柱体,感知它们的基本特征,并让幼儿能按照物体的外形特征进行分类。

  三、分组活动

  1、引导幼儿将收集的物品分类。

  2、尝试用揉、捏、团、搓、压等方法塑造球体和圆柱体,发展泥塑能力。

  分类。

  操作。

  通过让幼儿自己制作,充分的认识球体和圆柱体。

  设计思路:

  幼儿学*活动应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幼儿的兴趣。本次活动的设想即来源于本班幼儿的兴趣—-爱玩弄一些球类玩具。为了让孩子在轻松的环境中进行探究,活动前我和孩子共同收**滚动的的废旧物品,同时根据本班幼儿喜欢探索及游戏的年龄特点,我设计了以玩游戏为主线以动手操作为探索过程的.活动,让孩子们在自由轻松的氛围中认识球体,感知球体的基本特征。

  时间:20xx年4月

  班级:大班

  教师:李永华

  活动目标:

  1、认识球体,在生活中找到相似的物体。

  2、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教具:篮球、足球各1只,圆镜子一面,一圆硬币2-3枚,玻璃球2—3扣子2-3个,圆卡2-3张。

  学具:幼儿人手1份操作材料(塑料球1只、圆卡1个。)

  活动过程:

  一、以游戏激发幼儿探索兴趣,导入课题。

  1、“今天老师带来一个好玩的游戏叫《小孩小孩真爱玩》,在游戏中小朋友一定要仔细观察物品,找出它们的不同,好吗?”

  二、与圆形比较观察,认识球体。

  1、幼儿自由观察学具物品,并说一说它们有什么不同。

  2、教师小结:像圆形卡片一样的东西都是圆圆的、扁扁的;而像皮球一样的东西不管从哪个方向看都是圆的。

  三、了解球体特征。

  1、继续以游戏形式请幼儿自由操作。(“现在就请你们都来摸一摸、比一比、滚一滚这些东西,看你能发现什么?”)

  3、请幼儿说一说自己的发现,并上前试一试,玩一玩,指出哪些东西能向不同方向滚动。

  4、教师小结:扁圆形的东西只能向前或向后滚动;而球状的东西可以向任何方向滚动。)所以我们把能向任何方向滚动的,无论从哪个方向看都是圆形的物体叫做球体。

  5、师生共说儿歌,理解球体的特征。

  “球体球体圆溜溜,那边看它都是圆,球体球体圆滚滚,哪边推它都能滚。

  四、巩固对球体特征的认识。

  1、分类:将扁圆形物体与球体物体分类。

  2、请幼儿想一想,说一说日常生活中与球体相似的物体。

  五、区分*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知道球体属于立体图形。

  六、延伸活动

  观察幼儿用书的图例,找一找哪个不是球体,想一想它们为什么不是球体。

  活动目标:

  1、使幼儿认识球体的一般特征:从各个方向看都是圆的,可以向四面八方滚动,能区分圆形和球体。

  2、让幼儿发展比较分析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乒乓球人手一个、硬币人手一个、地球仪一个、珠子若干、纽扣若干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入,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许多有趣的东西,我们一起来玩一玩。

  二、玩硬币

  1、师:(出示硬币)这是什么?是什么形状的?请小朋友拿出硬币玩一玩,玩好告诉我你是怎样玩的?

  2、请个别幼儿示范玩,教师小结。

  师:把硬币立起来会朝前后滚动,也会转,如果不立起来就不会滚。

  3、师幼再玩一遍转硬币的方法,引导幼儿观察。

  师:我们一起玩把硬币立在桌子上转,请小朋友仔细看看像什么一样?

  三、玩乒乓球

  1、(出示乒乓球)这是什么?我们一起来玩一玩乒乓球,完好后也请小朋友告诉我你是怎样玩的?

  2、个别幼儿回答,教师总结。

  师:乒乓球是能朝任何一个方向滚动的。

  四、摸摸、看看

  1、幼儿摸摸硬币和乒乓球,然后说出自己的`感受。

  2、师小结。

  师:硬币摸上去扁扁的、**的,而乒乓球摸上去鼓鼓的,放在手心手要圆起来才能抓住的。

  3、看看乒乓球和硬币是不是一样的

  4、师小结:硬币看上去只有一个是圆形的,而乒乓球不论从哪个角度看过去都是圆形的。像乒乓球这样会朝任何方向滚动的,摸起来鼓鼓的,不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是圆形的形状是球体。

  五、找找

  1、在篮子里找出圆形和球体。

  2、教师检查幼儿操作结果。

  3、师小结。

  活动延伸: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很多东西都是球体,小朋友回去的时候可以在家里找找看,哪些东西也是球体,明天来幼儿园的时候再告诉老师。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下来,首先反思自己。状态不好,跟孩子之间的沟通不太顺。或者是教具准备不够充分,或者是没有把操作要求交待清楚,感觉整个课堂纪律不是太好。对孩子讲话没什么激情,还没有足够的经验应对课堂的突发状况。以后一定多跟有经验的教师学*,把各个环节之间紧密联系起来,调动孩子的积极性。

  活动目标:

  1、使幼儿认识球体的一般特征:从各个方向看都是圆的,可以向四面八方滚动,能区分圆形和球体。

  2、让幼儿发展比较分析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乒乓球人手一个、硬币人手一个、地球仪一个、珠子若干、纽扣若干

  活动过程:


大班数学活动教案:认识球体 (菁华3篇)(扩展6)

——幼儿园大班数学认识球体教案(精选五篇)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探究精神。

  2、发展幼儿观察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3、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4、培养幼儿勇敢、活泼的个性。

  活动准备:

  圆圆世界(内有圆圆的会滚动的物体)白纸篮子胶泥表格40份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老师带领幼儿复*圆的特征,并请幼儿进入圆圆世界。

  (二)展开活动

  1、幼儿第一次尝试。

  2、教师引导幼儿相互观察,比较所拿物品特征,逐步归纳,提炼球体特征,并用记录的方法展现球体特征。

  3、教师小结球体特征。

  4、教师提出要求,幼儿再次选择所拿物品。

  5、教师指导幼儿再次感知球体特征,"来;自。屈;老师;教。案;并帮助个别幼儿分析所选物品是否球体。

  6、请幼儿想一想,并说出生活中的球体。

  活动结束

  请幼儿用橡皮泥给圆形娃娃做一份是球体的礼物。

  活动延伸

  请幼儿和爸爸妈妈一起完成表格。

  活动反思:

  《指南》之科学领域中强调“在尊重儿童认知发展的前提下开展数学教育”,对孩子而言行动和经验是学*数学的最佳手段。本次数学活动是通过孩子的操作,让孩子逐步理解扁圆形和球体的不同,从而认识球体;在此基础上,又通过分类、讲讲生活中的事物,扩展了孩子的思维;最后,通过寻找不同类使活动进入高潮。在整个活动中,我尊重每位幼儿的`人格,让孩子和我处于*等的地位,让他们尽可能发表自己的意见、看法。尽管我的语言中不乏信息和技能的讲解传递,但最主要还是一些试探性的提问和商谈式的建议,目的是为了引出幼儿自己的探索和表达,而不是制造和控制幼儿的行为。所以不管是传递、示范还是提问,其目的都在于为幼儿的主动探究和表达创造积极的条件,营造良好的情绪。每个活动总有不足之处,在孩子滚动小球时,有的滚到了地上,于是孩子们高兴地满地跑,现场一时比较骚乱,最后虽然安静下来但显然孩子们还不尽兴,所以我设想,如果能将这节课改成室外课,让孩子们玩各种球类物及扁圆的物体,如体育球类,轮胎,油桶,滚环及各种圆柱体物体,或类似球体的东西,孩子充分的感受之后,积累的经验会更加扎实有效,只不过这样需要教师有较强的控制活动的应对能力和张力,值得尝试尝试。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探究精神。

  2发展幼儿观察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3通过观察比较在操作活动中认识球体的特征。

  活动准备:

  圆圆世界(内有圆圆的会滚动的物体)白纸 篮子 胶泥 表格40份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老师带领幼儿复*圆的特征,并请幼儿进入圆圆世界。

  (二)展开活动

  1幼儿第一次尝试。

  2教师引导幼儿相互观察,比较所拿物品特征,逐步归纳,提炼球体特征,并用记录的方法展现球体特征。

  3教师小结球体特征。

  4教师提出要求,幼儿再次选择所拿物品。

  5教师指导幼儿再次感知球体特征,并帮助个别幼儿分析所选物品是否球体。

  6请幼儿想一想,并说出生活中的球体 。

  活动结束

  请幼儿用橡皮泥给圆形娃娃做一份是球体的礼物。

  活动延伸

  请幼儿和爸爸妈妈一起完成表格。

  目标:

  1、能说出球体的名称,知道球体的外形特征,即不论从哪个方向看球体都是圆的,不论向前、后、左、右它都能转动。

  2、发展幼儿的观察力、空间想象能力。

  准备:

  1、幼儿每人一个小筐子,筐内有乒乓球、圆片纸、铅笔、操作材料各一。

  2、教师演示用的大范例,教室内角落放有球体形状的物体。

  过程:

  1、请幼儿拿乒乓球,从上(下)面、前(后)面、左(右)边等方向看乒乓球是什么形状的。请幼儿观察后回答。

  教师小结:

  乒乓球从各个方向看,它都是圆的。

  2、请幼儿拿圆片纸,比较圆片纸和乒乓球的不同,进一步了解球体的特征。

  引导幼儿从各个方向看圆片纸,从旁边看是一条线,幼儿观察回答,教师小结。

  3、把球放在桌子上,让幼儿玩球。注意不要让球离开桌面,引导幼儿把球向前(后)、向左(右)等方向滚动,并启发幼儿说出:球向前,向后,向左,向右都能滚动。

  教师小结:

  球能向各个方向滚动,

  小结:

  球体的外部特征,从各个方向看都是圆的,能往各个方向滚动的,这样的形状叫球体。

  4、找找哪些东西是球体的?

  请幼儿想想并找找日常生活中哪些东西的球体形状的,说说为什么要做成球体形状?

  5、作操作材料,三个图例中,找找哪个是球体,为什么?

  6、活动结束。

  活动目标:

  1、观察、比较、认识球体和圆柱体。

  2、感受和体验*面下立体图形的不同。

  活动准备:

  皮球、乒乓球、茄子、萝卜、易拉罐、水杯(有把的)、笔等实物,圆形纸片。

  活动过程:

  一、认识球体

  1、请每一个幼儿取一些圆形纸片和一只乒乓球,让幼儿分别观察、比较。运转圆片及乒乓球时形状怎么样?发现了什么?

  (幼儿运转圆片发现有时看上去是圆形,有时不圆,有时成一条线。拨动乒乓球时无论怎样转,看上去都是圆形)。

  2、小结:这些圆片,正面看是圆形,转动后有时看上去是椭圆,再转动成一条线,继续转动又成了圆形,而乒乓球就不一样,无论怎样转,看上去都是圆形,因为它是球体。(让幼儿知道球体名字)

  3、请幼儿将各种球和茄子、萝卜等玩一玩,转一转,滚一滚,并组织幼儿讨论:你发现了什么?

  有的东西转得快,时间长,滚得远;有的东西转得慢,时间短,滚不远。转得快,时间长,滚得远的是球体。

  4、请幼儿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是球体?

  (如皮球、弹子、篮球等,凡举到麻球、西瓜、土豆时教师应肯定:“对,像球体。”)

  幼儿说不出时教师可以把已准备好的球体物品让幼儿观察,启发引导。

  二、认识圆柱体

  1、请幼儿将铅笔、易拉罐、水杯滚一滚,玩一玩。

  2、组织幼儿讨论并帮助幼儿总结:你发现了什么?

  如:有的东西可以滚动,有的东西滚不了,铅笔、易拉罐可以滚动,水杯(有把的)不能滚动。

  3、请幼儿观察并说出,铅笔、易拉罐的共同特征。

  4、教师小结:上面是圆形,下面也是圆形,二个圆形一样大,中间一样粗的物体是圆柱体。

  5、厨师大小,高度不同的圆柱体实物,让幼儿知道凡是符合以上特征的都是圆柱体。

  6、请幼儿想一样,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是圆柱体。

  三、游戏:奇妙的口袋

  让幼儿逐个摸出袋中的物体,摸出后按圆柱体,球体分类。

  活动结束:

  由圆形过渡到球体,对幼儿来说较有难度,应让幼儿在充分的操作和比较中感知球体和圆形的区别。

  设计思路:

  幼儿学*活动应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幼儿的兴趣。本次活动的设想即来源于本班幼儿的兴趣—-爱玩弄一些球类玩具。为了让孩子在轻松的环境中进行探究,活动前我和孩子共同收**滚动的的废旧物品,同时根据本班幼儿喜欢探索及游戏的年龄特点,我设计了以玩游戏为主线以动手操作为探索过程的活动,让孩子们在自由轻松的氛围中认识球体,感知球体的基本特征。

  活动目标:

  1、认识球体,在生活中找到相似的物体。

  2、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大班数学活动教案:认识球体 (菁华3篇)(扩展7)

——大班数学活动教案《球体》优选【五】篇

  活动目标:

  1. 通过摸、量、滚、比等活动,认识球体、圆柱体,辨别两者异同。

  2.提高观察、比较、想象、分析、综合等能力和动手操作的技能。

  3.产生探索的兴趣,发展创造能力和思维能力。

  4.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5.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活动准备:

  1.准备各种圆球。如小皮球、篮球、足球、乒乓球、玻璃球、铅球、塑料球等。

  2.准备圆柱体玩具若干。如积木、积塑、小棍棒、未用过的铅笔、万花筒等。

  3.关于球体与圆柱体的录象。

  活动过程:

  1.请幼儿猜谜:胖墩墩,圆溜溜,立不住,站不稳,哪边挨地都会滚。

  教师小结:许许多多的圆球,虽然它们的颜色不同,大小不等,玩法也不一样,但是它们的形状相同,不管从哪个方向看都是圆的,放在地上总是站不稳,并向周围滚动的,这就是球体。

  2.请幼儿用线、尺、小手分别量一量未用过的铅笔、小棍棒、万花筒等,看看两头的圆的大小、两圆之间的距离,并说说发现了什么。

  3. 教师小结:测量时,两头有两个一样大的圆,两圆间的垂直距离一样长;滚动时,只能向两个相反的方向滚动;竖着排列,看起来像柱子,这就是圆柱体。

  4. 请幼儿每人拿两个玩具(球体、圆柱体玩具各一个),用同样的方法在地上滚动,看看它们有什么不同,能否停下来站稳。

  5. 引导幼儿试将两个球体、两个圆柱体分别重叠,观察发生的现象。

  6.教师小结:球体能向各个方向滚动,圆柱体只能向两个相反的方向滚动;球体表面没有*面,不能重叠,圆柱体两头有两个相等的*面,可以重叠。

  7.请幼儿想一想,在幼儿园、家里或其他公共场所,有哪些东西是球体?有哪些东西是圆柱体?分别说一说它们的名称和作用。

  8.观看球体与圆柱体的录象

  活动反思:

  优点:

  1、 在活动中通过玩一玩及一些操作活动来让孩子们认识球体和圆柱体,孩子们的兴趣很高,另外也体现了以孩子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使孩子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2、 在玩一玩这一环节,孩子们的*惯也很好,在玩纸的时候,孩子们可以一个一个地传;玩橡皮泥的时候,发挥小组长的作用;再有操作活动中体现了孩子们的合作。

  缺点:

  1、 孩子的倾听能力和自控能力还有待加强。

  2、 在寻找生活中的球体和圆柱体这一环节组织的不太好,有些乱。还有待改进。

  设计思路:

  幼儿学*活动应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幼儿的兴趣。本次活动的设想即来源于本班幼儿的兴趣—-爱玩弄一些球类玩具。为了让孩子在轻松的环境中进行探究,活动前我和孩子共同收**滚动的的废旧物品,同时根据本班幼儿喜欢探索及游戏的年龄特点,我设计了以玩游戏为主线以动手操作为探索过程的活动,让孩子们在自由轻松的氛围中认识球体,感知球体的基本特征。

  活动目标:

  1、认识球体,在生活中找到相似的物体。

  2、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引发幼儿学*的兴趣。

  5、乐意参与活动,体验成功后的乐趣。

  活动准备:

  教具:篮球、足球各1只,圆镜子一面,一圆硬币2-3枚,玻璃球2—3扣子2-3个 ,圆卡2-3张。

  学具:幼儿人手1份操作材料(塑料球1只、圆卡1个。)

  活动过程:

  一、以游戏激发幼儿探索兴趣,导入课题。

  1、“今天老师带来一个好玩的游戏叫《小孩小孩真爱玩》,在游戏中小朋友一定要仔细观察物品,找出它们的不同,好吗?”

  二、与圆形比较观察,认识球体。

  1、幼儿自由观察学具物品,并说一说它们有什么不同。

  2、教师小结:像圆形卡片一样的东西都是圆圆的、扁扁的;而像皮球一样的东西不管从哪个方向看都是圆的。

  三、了解球体特征。

  1、继续以游戏形式请幼儿自由操作。(“现在就请你们都来摸一摸、比一比、滚一滚这些东西,看你能发现什么?”)

  2、请幼儿说一说自己的发现,并上前试一试,玩一玩,指出哪些东西能向不同方向滚动。

  3、教师小结:扁圆形的东西只能向前或向后滚动;而球状的东西可以向任何方向滚动。)所以我们把能向任何方向滚动的,无论从哪个方向看都是圆形的物体叫做球体。

  4、师生共说儿歌,理解球体的特征。

  “球体球体圆溜溜,那边看它都是圆,球体球体圆滚滚,哪边推它都能滚。

  四、巩固对球体特征的认识。

  1、分类:将扁圆形物体与球体物体分类。

  2、请幼儿想一想,说一说日常生活中与球体相似的物体。

  五、区分*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知道球体属于立体图形。

  六、延伸活动

  观察幼儿用书的图例,找一找哪个不是球体,想一想它们为什么不是球体。

  活动反思:

  《指南》之科学领域中强调“在尊重儿童认知发展的前提下开展数学教育”,对孩子而言行动和经验是学*数学的最佳手段。本次数学活动是通过孩子的操作,让孩子逐步理解扁圆形和球体的不同,从而认识球体;在此基础上,又通过分类、讲讲生活中的事物,扩展了孩子的思维;最后,通过寻找不同类使活动进入高潮。 在整个活动中,我尊重每位幼儿的人格,让孩子和我处于*等的地位,让他们尽可能发表自己的意见、看法。尽管我的语言中不乏信息和技能的讲解传递,但最主要还是一些试探性的提问和商谈式的建议,目的是为了引出幼儿自己的探索和表达,而不是制造和控制幼儿的行为。所以不管是传递、示范还是提问,其目的都在于为幼儿的主动探究和表达创造积极的条件,营造良好的情绪。 每个活动总有不足之处,在孩子滚动小球时,有的滚到了地上,于是孩子们高兴地满地跑,现场一时比较骚乱,最后虽然安静下来但显然孩子们还不尽兴,所以我设想,如果能将这节课改成室外课,让孩子们玩各种球类物及扁圆的物体,如体育球类,轮胎,油桶,滚环及各种圆柱体物体,或类似球体的东西,孩子充分的感受之后,积累的经验会更加扎实有效,只不过这样需要教师有较强的控制活动的应对能力和张力,值得尝试尝试。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了解球体的主要特征。

  2.比较、发现球体和圆形的不同,并乐意表述自己的发现。

  3.引发幼儿学*的兴趣。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玻璃球、飞盘、乒乓球、小皮球、木珠、光盘、圆环、硬币、瓶盖等及其图片,笔和记录表。

  2.环境布置:圆圆世界--摆放玻璃球、小皮球、木珠、乒乓球等各种球体物品及圆环、光盘、飞盘、硬币、瓶盖等。

  活动过程:

  (一)以"圆圆世界"导入活动,教师ppt展示图片,引发探究的兴趣。

  师:今天老师要带小朋友进入一个"圆圆世界",看看这个世界里都有什么东西?它们哪里一样?

  (二)引导幼儿在"圆圆世界"里边玩边探索,初步感知球体的特征。

  1.介绍玩法和记录要求;老师把他们请到了教室,待会儿小朋友们滚一滚,玩一玩,看一看他们是不是都可以滚,如果可以滚的就在这个图示下面"√",不能滚的就打"×"。

  2.幼儿选择"圆圆世界"里的物品玩,教师观察、引导他们;把玩的结果记下来。

  3.结合记录,交流玩的结果:有哪些东西是可以滚的?哪些东西是不可以滚的?

  4.小结:原来,"圆圆世界"里的东西都可以滚。

  (三)再次探索,进一步感知球体的特征。

  1.师;"圆圆世界"里的东西都可以滚,但可以随便滚吗?请小朋友们再去滚一滚,玩一玩这些东西。操作时请按照记录表上的图片指示进行,并且把玩的结果记录下来。

  2.幼儿再次探索,教师观察、引导幼儿;把玩的结果记录下来。

  3.结合记录,交流结果。

  4.小结:从各个方向来滚、滚来滚去都不会倒的这些东西,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球体"。

  (四)引导幼儿找一找生活中的球体物品。

  1.师幼交流:找一找我们的周围有哪些东西是球体(如柜子上的地球仪等)。

  2.师展示ppt,介绍生活中的球体及其作用,。

  师:老师也找了一些球体,我们看看都有哪些?它们为什么要做成球体?。

  3.引导幼儿在生活中寻找球体物品。

  师:回家以后你们再去找一找球体的东西,看一看这些东西有什么作用,会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什么问题。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在操作活动中认识球体的主要特征。

  2.在活动中让大班幼儿自己说出、找出与球体相似的物体。

  3.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和动手操作能力。

  4.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像力和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布置自选商场场景。(如:皮球、乒乓球、苹果等)

  2.人手一套小筐。

  3.泥土、橡皮泥。

  【活动过程】

  一、请幼儿进入自选商场选购商品,激发幼儿兴趣

  师:今天,我们到自选商场去选商品,你们高不高兴?在选商品的时候有一个要求,请你们把凡是可以滚动的东西都放到自己的小筐里面。

  二、幼儿第一次尝试

  1.找出能滚动的物体。

  师:现在我来看看,你们选了些什么商品,这些所有会滚动的东西又有什么不同呢?小朋友去试一试、滚一滚、想一想。

  2.请幼儿在玩中观察、比较这些能滚动的物体有什么不同。

  3.请幼儿上前玩一玩、讲一讲,并指出哪些能向不同方向滚动。

  三、幼儿第二次尝试

  1.观察比较,认识球体。

  师:(出示皮球与纸片)请幼儿试着看一看、比一比、说一说,它们有什么不同?

  2.教师小结:皮球、乒乓球都是球体。

  四、巩固对球体的认识

  1.请幼儿在周围找出与球体相似的物体。

  师:小朋友已经知道了什么叫球体,现在就请你到边上去把与球体相似的东西找出来。

  2.让幼儿说出日常生活中与球体相似的物体。

  五、结束活动

  在复*巩固对球体认识的基础上,让幼儿做出与球体相似的物品。

  师:电话铃响,老师接(经理需要球体的商品),小朋友愿意加工球体的产品吗?在加工之前先要知道怎样做球体,(教师边说边示范)先把和好的泥土或橡皮泥搓圆,做好后还可以试着滚一滚,是不是能朝任何方向滚动,小朋友会做了吗?

  现在就请小朋友们到加工厂去做球体的产品吧?

  (幼儿出活动室)

  设计思路:

  新指南中指出:"学*数学的过程是幼儿主动探索的过程,教师应充分利用幼儿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数学知识探索的对象。"幼儿学*活动应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幼儿的兴趣。本次活动的设想来源于幼儿的兴趣,为了让孩子在轻松的环境中进行球体和圆柱体的探究,活动前我和孩子共同收**滚动的的废旧物品以及一圆硬币。同时,根据本班幼儿喜欢探索及看动画片的年龄特点,我设计了以看电脑课件为主线以动手操作为探索过程的活动,让孩子们在自由轻松的氛围中观看及尝试操作各种物体中认识球体、圆柱体,感知球体、圆柱体的基本特征。

  活动目标:

  1、认识球体和圆柱体,知道他们的名称和基本特征,能从周围环境中找出相似的物体。

  2、在探索、操作中,感知、发现球体和圆柱体的不同。

  3、发展空间概念想象和思维能力,激发探索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学具:圆形纸片、硬币、海洋球、一个圆柱体积木;分别贴有球体和圆柱体标记的两个纸屋。。

  2、课件。

  活动过程: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