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课文教案(精选10篇)

首页 / 教案 / |

  三年级语文课文教案 1

  教学目标

  1、以“保护环境”为主题展开综合性实践活动,培养调查、访问、查找资料的能力,探究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和写作能力,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发现能力,加强对比喻句的认识。

  3、积累反义词。

  4、背诵描写景物的优美古诗句,培养对古诗的领悟力。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1、导入:同学们,我们的家乡美吗?但是我们美好的生活环境中却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状况。这段时间,你观察到了哪些环境问题?

  2、交流:各调查小组派出代表,根据本组的调查情况,采用数据、图片或其他方法,围绕以下方面再全班进行汇报交流:调查的哪方面内容?采用什么方法?在调查中有什么发现?了解到周围的环境受到哪些污染?污染的原因是什么?

  3、讨论:以“我们能为保护家乡的环境做点什么”为题,对改善家乡的环境提出几条切实可行的具体建议。

  各调查小组先在组内讨论,然后推选出代表在全般介绍,其他组的同学可以共同出谋划策。

  *作

  1、同学们,大家围绕“环境保护”做了很多调查研究工作,通过刚才的交流,你一定对保护环境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你愿意把自己了解到的情况写成一篇短文吗?可以写自己调查了解到的情况,可以写几年后家乡环境的变化,也可以写在综合性学*活动中发生的有趣的事情。

  2、学生自由写作,教师巡视,引导学生使用*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语句,鼓励学生有创意的表达。

  3、交换*作,互相修改,教师就学生*作中存在的共同问题给予指导,对有进步的同学给予鼓励,并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作。

  第二课时

  我的发现

  1、学生自由读两组句子和学*伙伴的话。

  2、发现了什么?第二句话好在哪里?

  3、你能仿照例子说一组这样的句子吗?

  日积月累

  读读认认:

  1、学生自渎,借助拼音读准生字。

  2、抽生读、同桌互对、师声互对、齐读。

  3、拓展:列举一些自己在*时的学*和生活中积累的反义词。

  读读背背:

  1、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古诗句,读准字音。

  2、采取多种形式读古诗句。

  3、采取多种形式背古诗句。

  展示台:

  安排学生围绕“环境保护”这个主题,就其所获得的综合性学*成果进行交流和展示。可以采取制作保护环境的标语牌、保护环境的建议书、保护环境的手抄报等形式,可以单独制作,也可以多人一起制作。对优秀作品进行奖励。

  三年级语文课文教案 2

  教材分析:

  《槐乡五月》是一篇散文。作者以优美形象的语言,生动的描绘了槐乡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表达了作者对美丽迷人的槐乡五月,对勤劳能干、热情好客、淳朴可爱的槐乡孩子的喜爱。文章写花又写人,花与人交织在一起,使花美人更美的主题自然的生发开去。

  课文共四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五月的槐乡到处盛开着槐花,婀娜多姿,香气醉人。第二自然段写被香气熏醉的孩子们尽情享受槐花饭的香甜。第三自然段写孩子们用槐花装扮自己,表示他们对槐花的喜爱之情。第四自然段总写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

  课文的语言如诗般动人,对称句式的错落有致,描写抒情的水**融,使全文呈现出较强的节奏感和浓浓的意境美,为丰富学生的语言积淀提供了很好的语言材料。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能写出和"白茫茫"等词语结构相似的词语。

  3、借助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槐乡五月的美丽景色,槐乡孩子勤劳能干、热情好客、纯朴可爱的特点。

  教学准备:

  录音、挂图、小黑板、学生每人准备一串槐花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出示实物槐花)同学们,这是什么?仔细观察,说说你观察到了什么?(实物观察激发学生学*兴趣,并且让学生对槐花的美、香有个感性认识)你知道槐树几月开花吗?

  2、板书课题

  3、针对课题质疑:看到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槐乡五月什么样子?那里的槐花什么样子?)

  二、初读课文,解答刚才的疑问。(让学生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学*)

  1、自由读课文。

  2、讨论交流:从刚才的阅读中,你知道了什么?

  3、全班交流。

  4、刚才读课文的时候遇到了哪些“拦路虎”(生字词)?想办法赶跑它。

  5、学生默读课文,根据自己的学*情况,划出生字词,并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学*生字。(选择自己的喜欢的学*方法,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兴趣,是学生主体性的表现)

  6、(出示卡片)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

  (2)指名读,齐读

  (3)指名理解词语(联系课文内容理解)

  (4)齐读词语

  7、方法交流: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生字词的?

  8、自由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9、分自然段指名读,及时纠正。

  10、理清课文脉络。出示思考题:

  课文的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11、自由读课文,看看自己喜欢哪一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给同桌听。

  12、文中哪些地方你读不懂,提出来交流。

  三、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练*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

  1、读生字新词

  2、听写词语

  二、学*课文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听读评价。

  2、这一段向我们介绍了什么?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全班交流。(这一环节的设计让学生对课文第一段的内容产生整体印象,把握主要内容。)

  3、出示“槐乡的山山洼洼……”句,说说: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

  指名答,明确:槐花多美

  哪些词语表明槐花多美?

  想不想带我们到槐乡看一看?学生自由读,指名感情朗读。

  4、出示“有的槐花……”句。自由读,思考:

  (1)这句话写了什么?这两句话中有几个比喻句,分别把什么比成什么?

  (2)读一读,从这比喻句中你能体会到什么?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5、出示:“嗡嗡翁……啪啪啪……”句,

  从这句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你听到小蜜蜂在说什么?从小朋友的脚步声中你听到了什么?

  指名答。

  谁能读出这种喜悦?

  自由读,指名读,评议。(让学生自己认识朗读中的不足,自我纠正,自我提高。)

  齐读。

  6、出示:中午……这时候……在香海中了。

  齐读:你闻到了什么?有几种味道?

  从“浸在香海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美读:读出这种香气四溢的感觉。

  7、范读课文,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还想到了什么?(这几个问题的设计,让学生从课文生发开去,展开想象的翅膀,听弦外之音,会言外之意。)

  8、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

  三、学*第二段

  1、自由读,想一想:这一段写了什么?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全班交流。

  2、指名读第一层

  (1)这一层是写谁的?理解"傻乎乎"。小朋友为什么傻乎乎地卧在槐树下不想回家呢?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3、齐读第二层

  (1)这一层是写谁的?从中你知道槐乡的孩子有什么特点吗?你喜欢他们吗,为什么?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4、指名有感情地朗读第二段。

  四、学*第三段

  1、指名读课文

  2、思考:这一段告诉我们什么?

  3、自由读一读,槐乡的孩子又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4、想不想尝尝做槐乡孩子的感觉?男同学扮演小小子儿,女同学扮演小姑娘,试一试。(在表演中实现师生与文本的交流、互动。)

  5、指导朗读。

  五、学*第四段

  1、齐读

  2、说说五月为什么是槐乡孩子的季节?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3、你喜欢槐乡吗?喜欢槐乡的孩子吗?为什么?

  3、讨论:最后一段在全文起什么作用?

  六、总结课文

  1、教师小结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七、作业

  1、练*四,照样子写重叠词语。

  2、背诵课文。

  3、画一画:把课文中描绘的画面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幅画下来。

  三年级语文课文教案 3

  教学目标:

  1、会认“济、匠、砌、雕、抵、智、慧”等7个生字;会写“爪、贵、参、案”等14个生字,理解“创举、横跨”等词语。

  2、了解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3、理解总起句和过渡句的形式和作用。

  4、感受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增强民族自豪感。

  5、学会用关联词“不但……而且”“既……又”“有的……有的”等关联词造句。

  教学重点:

  理解赵州桥的建造特点,体会作者的表达方式;

  教学难点:

  理解赵州桥设计上的特点及其好处。

  课前准备:

  图片、PPT、生字卡。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景引入。

  1、利用学生的固有的对桥的认识,引起学生学*的兴趣。

  师:你们见过桥没有?见过哪些桥呢?那些桥是用什么材料建造的?

  2、介绍中外现代比较有名的桥。

  (ppt,图片,简单介绍金门大桥、悉尼大桥、南京长江大桥、虎门大桥等)

  3、设疑,引入文本学*。

  师:我们今天学*的是《赵州桥》,一座建造在中国古代的石拱桥。同学们想一想,为什么课本不说金门大桥、南京长江大桥、又或者虎门大桥,不介绍精钢做的桥、木头做的桥,而偏偏介绍一座石头桥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学*课文。

  二、初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师:请同学们齐读课文,读完后,说说赵州桥是一座什么样的桥?在课文中找出一句话,这句话告诉我们为什么课文不介绍其他桥而介绍赵州桥。)

  (赵州桥是一座世界闻名的桥)

  2、学*生字词。

  (1)(过渡)师:刚才我们读课文的时候,感受到赵州桥是一座世界闻名的桥吗?如果感觉不到的话,有很大原因是我们的生字词还没有学会。那我们先学*生字词,再深入了解赵州桥。

  (2)生字词的教学。

  形式:生字卡(板书)所有生字词,学生根据预*记录,自由说他们想说的字的音、形、义,教师正音、强调字型、字义。全班齐读生字词。

  重点点拨:“抵”与“底”和“低”区分;

  “雕”与“准”和“推”比较识记;

  “贵”下面不是“虫”;

  “参”字下面三撇的占位;

  “案”字的结构分布

  “爪”是多音字

  二、再读课文,了解文章结构。

  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我们已经知道,赵州桥是世界闻名的是石拱桥,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它世界闻名呢?作者是从哪几方面写赵州桥的?

  (总结:雄伟、坚固、美观)

  师:具体哪些自然段写赵州桥这三个特征呢?(2、3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引入。

  1、生字卡复*生字词。

  2、提问赵州桥的三个特征。指名回答。

  二、围绕主题,品读课文。

  1、体会赵州桥的雄伟。

  针对列数字的说明方法,采取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方式引导学生。

  师:赵州桥五十多米长,就是我们操场的跑道那么长,九米多宽,就是大概三楼那么宽。同学们可以想象、感受一下,赵州桥的雄伟。

  2、理解赵州桥的设计特点

  (1)运用简笔画的方法,直观地表现赵州桥的设计特点。

  ①赵州桥的设计到底是怎么样呢?请同学们先找出说明赵州桥设计特点的句子,自己读一读。

  ②请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在黑板上,根据其他同学的朗读,画出赵州桥。

  ③根据课文内容点评画。

  ④再朗读设计特点的部分,巩固理解。

  (2)理解赵州桥设计的优点。

  ①对照简笔画或者书中插图,先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总结: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

  ②用“既又”造句。

  ③理解这种设计在建桥是一种创举。

  我们知道了赵州桥设计的这种优点,能不能理解为什么课文说这种设计在建桥是一种创举呢?你知道创举的意思吗?

  (从来没有的,有重大意义的做法。赵州桥不仅是我国而且是世界上最早的石拱桥,而且对世界后代的桥梁建筑有着深远的意义)

  ④体会“坚固”。

  赵州桥的设计有这样的优点,它才能存在至今一千三百多年,它才能经受无数次洪水的冲击,地震的摇撼,多少车辆的`重压。你体会到赵州桥的什么特点呢?

  ⑤朗读,体会。

  (3)继续品读,初步认识过渡句。

  赵州桥除了有雄伟、坚固的特点,还有美观的特点。

  ①自由朗读,感悟“美观”。

  ②理解“美观”。

  出示图片。(一人指着图片介绍,组员模仿龙的不同姿态,做动作呈现介绍的内容。)用“有的有的”造句。

  ③朗读比赛。读出美、有趣、读出赞美之情。

  所有的龙都刻画得那么栩栩如生,谁能把这些龙给读活了?

  (采用师生对读、同桌互读、小组互读的方式。)

  ④初步了解过渡句。

  我们学*了赵州桥的坚固和美观的特点,课文有一句话,很巧妙地把这两个特点连在一起了,哪位同学能够把它找出来?

  (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

  点拨:用一句话把前后两个自然段的内容联系在一起,就是过渡句。这个句子是用了“不但……而且”这两个关联词把坚固和美观连在一起。

  造句。“不但而且”

  3、总结全文,升华感情。

  ①学完了课文后,你能用一、两句话把你感受最深的一点体会说一说吗?可以用课文的句子,也可以自己的感想。

  ②启发学生:在盛赞赵州桥的时候,我们更应该赞美谁呢?(劳动人民)拓展:中山纪念堂的建筑特点,同样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③读最后一段,读出自豪之情,由衷的赞美之情。

  三年级语文课文教案 4

  【教学目标】

  1、会认“富、饶”等12个生字,能读正确多音字“参”,会写“富、优”等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风景优美、物产丰富、五光十色、深蓝、杏黄、交错、高低不*、各种各样、懒洋洋、披甲、威武、成群结队、飘飘摇摇、颜色、茂密、肥料、祖祖辈辈”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主要内容。

  3、了解西沙群岛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通过理解词句,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

  【教学难点】

  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理解文中部分难句子。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富、饶”等12个生字,能读正确多音字“参”,会写“富、优”等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风景优美、物产丰富、五光十色、深蓝、杏黄、交错、高低不*、各种各样、懒洋洋、披甲、威武、成群结队、飘飘摇摇、颜色、茂密、肥料、祖祖辈辈”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主要内容。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课件出示2)播放歌曲《西沙,我可爱的家乡》,说说歌中唱的是什么地方?

  2、教师解说:“看,多么迷人的画面,美丽的小岛,迷人的风光,海水在阳光的照射下,波光粼粼,这到底是什么地方?”(教师试图通过一幅幅海岛风光图,给学生带来视觉的冲击。学生在老师创设的情境下,仿佛来到了海边,这时在学生头脑中可能会产生种.种遐想,正当学生想通过画面的信息找到答案时,屏幕中出现了最后一幅带有文字资料的画面,学生可以从中找到答案。)

  3、(课件出示3)字幕:西沙群岛位于南海的西北部,是我国海南省三沙市的一部分。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

  4、学生大声朗读,说说自己了解到什么?

  5、(课件出示4、5)地图。找到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教师揭示课题并板书。(板书:18富饶的西沙群岛)

  (1)指名读这段话。

  (2)思考:本段共有几句话?各是什么意思?

  第1自然段共有两句话。第1句介绍了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第2句概括介绍了西沙群岛是个“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地方。

  (3)可利用地图,让学生从地图上找出西沙群岛,了解西沙群岛所处的地理位置。

  (4)引导学生再联系整个祖国的地图,体会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5)引导学生借助地图了解“群岛”(是一群岛屿的合称),“岛屿”(单指某一个岛)。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1、小声读课文,画出生字和不懂的词。

  2、学生按要求自学生字、词。(课件出示6)

  (1)回忆复*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的方法步骤。

  (2)回忆复*自学生字、词的方法步骤: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或课外资料等方法理解词的意思。

  (3)按要求自学生字、词。

  (4)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自学生字、词。

  3、小组合作学*,读准字音,记住字形。画出不懂的词,小组内解决。

  4、教师检查,小组汇报。

  (课件出示7)

  富饶 优美 瑰丽 岩石 海参 大龙虾

  划过来 挺威武鸟粪 祖辈 建设

  有深有浅 交错 鼓起 数不清 厚厚的 宝贵

  (1)本课生字较多,可布置学生预*,通过查字典、词典理解有关词语。

  注意读好*舌音“错”,翘舌音“参、设、数、饶”,前鼻音“岩、粪、浅”,后鼻音“挺”。

  “海参”的“参”是一个多音字,在课文里读shēn,它还有两个读音是cān和cēn。

  (2)识记生字

  你有什么办法识记这些生字?

  形声字结构规律:优瑰虾挺饶

  形*字辨析:叁一参没一设措一错金一宝福一富

  组词扩展:数学宝贵鸟粪祖辈威武划过来

  (3)指导书写

  本课要求写的12个字,以左右结构的为主。但这些字左右两部分大小的比例,高低、宽窄都不尽相同,要启发学生仔细观察课文中的例字。

  “优”“错”“挺”“浅”要写得左窄右宽,

  “虾”“鼓”“数”要写得左右均衡。

  课文中还有几个上下结构的字,要提醒学生写“岩”的时候,“山”“要变扁,“山”写在横中线的上方;“石”要变短,写在横中线的下方。“贵”字的上半部分要写得扁长些,最后一横也要长。

  三年级语文课文教案 5

  第一课时

  学*目标

  1. 认识“桦、胸”等5个生字。会写“郊、散”等12个生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3.了解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子放鸟归园的故事。

  教学重难点:

  了解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子放鸟归园的故事。

  教学过程:

  看图导入,交流资料

  1.出示列宁照片,说说他是谁?利用课前预*收集的资料,谈谈你对列宁的了解。

  2.学生交流后,教师小结简介列宁。今天要学*的这个故事,就是一个发生在伟大领袖列宁身上的看似*凡而又不*凡的故事。

  3.板书课题,书空“雀”字笔顺,提示“雀”字是从描摹鸟的体形而造出的象形字。

  读通课文,初步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好自然段序号。

  2.指名逐段朗读课文,检查自读情况。重点指导读准“散(sàn)步”、

  “胸(xiōng)脯(pú)”、“白桦(huà)树”。注意“诚”“病”“蹦”读后鼻音。

  3.赛读课文,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读书竞赛,互相提提意见、帮助别人读得更好。

  4.课文哪几自然段是具体写列宁寻找灰雀、灰雀回到林中的事的?

  2~13是课文的具体写这件事的,那第1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呢?

  学*课文,第一小节

  1.指名读第1自然段,说说了解到了什么。

  2.课文是怎么描写这三只灰雀的?找出来读一读。

  说说哪几个词语用得好,借助多媒体动画,相机理解“婉转”、“来回跳动”、“惹人喜爱”。

  3.教师引读列宁喜爱灰雀的句子,体会列宁心中的感受,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

  4.巧妙结尾、设置悬念:第二天,那只深红胸脯的灰雀竟然不见了。那只灰雀到哪里去了?列宁和小男孩围绕着这只灰雀发生了一段怎样的故事呢?下节课继续学*。

  学*生字,指导书写

  1.学生自主观察本课生字有什么特点。

  2.说说你是怎么记住它们的字形的?

  3.提醒:本课左右结构的字较多,注意左右比例。独体字“步”、“者”书写时笔画要舒展。

  4.学生描红、摹写。

  5. 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第二课时

  学*目标

  1.能正确读写“郊外、散步、胸脯”等14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3.了解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子放鸟归园的故事,体会列宁爱鸟更爱孩子的情感,懂得知错就改是诚实的表现。

  教学重难点:体会列宁爱鸟更爱孩子的情感

  教学过程:

  贴图导入,激发兴趣

  1.贴出三只灰雀在枝头欢歌、跳跃的图画。

  听,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多么惹人喜爱。列宁每天散步都来到这儿,和它们打打招呼,问候问候它们。可有一天,列宁发现有一只灰雀不见了,那只灰雀到哪儿去了呢?

  精读课文,感悟真“爱”

  1.自由轻声读一读课文 3-10自然段,哪几段是列宁说的话,哪几段是小男孩说的,找一找、读一读。

  2.屏幕出示课文3.5.7.9自然段,请大家读列宁的这几句话,仔细体会列宁这些话的意思。

  a.学生交流。哪句话特别有体会,可以说一说,也可以把体会到的用朗读来告诉大家。

  b.列宁的着急、担心、惋惜、关心集中表达了列宁对灰雀的一种情感。用一个词来概括,是什么?板书:爱。

  3.聪明的孩子,有谁知道灰雀到底到哪里去了?你从课文哪儿看出来的?出示4.8.10段。

  a.各自练读这几段话,指名朗读检查。指导读好“一定会飞回来的!”教师运用手势,指导学生加强语气。

  b.读后体会:这时候,小男孩在想什么呢?

  c.男孩为什么要捉走这只灰雀?他对灰雀的喜爱和列宁对灰雀的喜爱有什么不同?小组讨论、发表看法,相互补充,汇报体会。

  5.相机小结:列宁的爱是给鸟自由,男孩的爱却夺去了鸟的自由,列宁才是真正的爱鸟!

  6.细细体会列宁和男孩的心理感受,分角色朗读3-10自然段,

  烘托高潮,深入体会

  1.在列宁真爱的感染下,小男孩把灰雀放回树林,看,它们又在枝头欢唱了。

  多媒体投影显示:列宁和小男孩在白桦树旁看着灰雀。

  2.学*课文11-13自然段,自由朗读体会,

  3.读了这几段,你会提出什么问题吗?学生交流、提出疑问,如“列宁为什么要问鸟?鸟怎么会说话呢?”等等。

  4.小组讨论,解答上面列出的两个关键问题。教师参与讨论、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列宁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他可不愿伤害这个可爱的小男孩的心,这就是对孩子的爱!

  收集故事、积累提高

  1.学了这篇课文,你发现了什么?大家一起来说说。

  2.收集列宁或其他名人的故事,读一读,开展讲故事比赛

  板书:

  5、灰雀

  (惹人喜爱)

  列宁 男孩

  教育 知错就改

  三年级语文课文教案 6

  【教学目标】

  1、认识“融、泞、迈、虔、佑”5个生字。理解并积累6个词语:“衣衫、融雪、泥泞、虔诚、关照、保佑”。并用学过的方法理解不懂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3、知道诗歌写的是一个小伙子帮助“别人的妈妈”过马路的事,学*他关心老人的好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

  1、能运用学过的方法理解不懂的词语。能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体会诗歌的韵律以及诗歌表达的感情。

  2、通过读文,感受到本课前面一长段对于老奶奶的描写,以及当时的情况描写是为了衬托出了那位青年的爱心。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当你们走在路上的时候,有没有帮助过不认识的人?

  2、交流。

  3、揭示课题:17 别人的妈妈(齐读)

  过渡语:课文讲的是一件再*常不过的事,却写得感动至人,我们一起去品味一番吧!

  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

  1、出示自学要求: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学*字词,划出不理解的词语,并在小组内用学过的方法理解交流。

  2、检查自学情况:

  (1)开火车分节读课文

  (2)出示词语:

  衣衫融雪泥泞虔诚关照\保佑迟疑小心翼翼

  注意:融(翘舌音)、泞(后鼻音)、虔(第二声)、积累“虎字头”的字(虎、虚、虑……)、用合适的方法理解词语。

  三、赏读课文,品味真情

  1、默读课文1~3节,说说当时老妇人的处境怎样?

  (1)出示1~3节

  (2)指导朗读,说说自己的感受。

  预设:

  ①老妇人遇到的困难:老妇人年纪大行走不便、马路泥泞、行人拥挤、车辆穿梭等。

  ②读句子:

  今日的融雪弄得满街泥泞,老妇人的脚步迟疑又停顿。

  她站在十字街头迈不开步,拥挤的行人中她没人照顾。

  (3)出示填空:

  一位()的老妇人,独自走在()的街上,当时(),使她感到非常(),她心想:()。

  2、老妇人正是这么想的,所以她露出了“求助的目光”,可是马路上人们的表现是怎么的呢?

  (1)朗读4~6节

  人们来来往往穿过她身旁,没有人注意她求助的目光。

  街那头传过来叫声笑声,学校里刚响过放学铃声。

  孩子们欢跳着擦过老妇,一个个喊叫着没人停步。

  (2)出示:

  马路上,大人们,孩子们。

  (3)说说你对马路上的大人或小孩的评价。

  (4)指导朗读。

  3、就在老妇人迟疑无助的时候,人海里冒出个青年。

  (1)默读7~11节,找出青年人帮助老妇人的相关动词:冒、走、牵、扶、穿等,重点体会“冒”。

  (2)谈谈读了这几节后的感受。

  (3)隐去句中的动词,试着说一说:

  终于,人海里()出个青年,他快步()到老妇人身边。

  他()着她的手细声说道:“大妈,我扶您穿过街道。”

  小伙子()着脚步不稳的老妇,小心翼翼地()过马路。

  (4)指导朗读:

  我们已经学过多首叙事诗了,诗歌要读出韵律,读出节奏。老师以第8节为例,遇到斜线要停顿。

  出示:

  他/牵着她的手/细声说道:

  “大妈,/我扶您/穿过街道。”

  学生试读、齐读。

  (5)从青年人和他朋友之间的对话总,你感受到什么?

  4、最后两节是什么意思?

  (1)男女生对读、齐读。

  (2)理解“虔诚、保佑”

  “虔诚”常形容态度恭敬而有诚意。“保佑”指迷信人称神力保护和帮助,课文中是老妇人对帮助她的小伙子的美好愿望。

  (3)说一说老妇人对帮助她的小伙子的美好愿望是什么?谈谈自己的感受。

  (4)小结:小伙子扶“别人的妈妈”过马路,他对老人的关爱也得到了老人的感谢。

  四、总结全文,拓展学*

  1、总结课文的写法特点:

  课文是一首外国叙事诗歌,诗歌的形式不常见,每两行成一节,节内句子基本押韵。

  2、从诗歌中找一找句末押韵的字。

  3、把诗歌改成课本剧。

  小组合作,编演课本剧《别人的妈妈》

  三年级语文课文教案 7

  教学设想

  正确、流利、有韵味地朗读古文,尝试背诵。结合注释、插图和想象理解寓言内容,懂得不要心存侥幸,不要不劳而获,要靠自己的劳动去创造美好的生活。并尝试运用。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揭题解题:

  1、这节课,我们学*另一则寓言,出示图片,指图示意生读课题。

  2、板书课题,理解株和题目的意思。

  (1)伸出小手一起写课题。

  (2)理解词义及题目:株什么意思?指图,这就是树桩子,树被砍去留在地面的部分。

  守株待兔什么意思?大声朗读课题。

  3、了解作者:

  《守株待兔》是谁写的?(韩非子,姓韩名非,子是后人对他的尊称。战国末期的哲学家、政治家。)

  4、了解学生对故事的掌握情况。

  指课题,在此之前,谁听过、看过这个故事?你是怎么知道的?你能给大家讲讲这个故事吗?

  二、初读课文,读出韵味

  1、读易错的句子

  师:读好字音断好句是关键,能读好吗?考考大家

  (1)折颈而死指名读红字,大家读,说字意

  (2)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读好断句

  指名读句

  出示标有断句的句子:这句话应该这样读,自己试试

  指名读,大家读:为什么这样读,一会理解了咱们就明白了。

  学会生字:

  学“耒”:生谈了解,出示图片师介绍,回忆带有耒部的字

  学“冀”:找出与冀易混的字“翼”,说出不同

  师介绍两个字的字源来历

  (3)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指名读,大家读)

  过渡:把这三句放到文中好好地读一读。

  2、读出韵味

  自由练读

  指名读(到前面读)

  三、理解句意,感悟道理

  过渡:课文读好了,下面咱们得好好地来了解一下这个小故事。

  1、结合注释理解句意

  2、交流理解

  交流第一句

  (1)指名说:先读原句,再说意思

  (2)生质疑不理解的词

  (3)巩固走的意思

  出示: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生说走的意思,回忆含有走的句子

  古文中走是跑,那哪个字是走的意思呢?

  出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

  (4)想象画面

  过渡:一只兔子跑得非常快,砰,撞在树桩上,撞断脖子死了。被谁看到了?(种田人)种田人看到装死的兔子怎么想怎么做的呢?结合图片和提示看谁能绘声绘色地讲出来。

  生自由练说

  指名说

  过渡:白白得到一只兔子,还美美地吃一顿,种田人有了这次意外的收获后,第二天他是怎么做的呢?谁能用书上的话来回答

  交流第二句

  说句子意思

  想因的意思:为什么种田人释其耒而守株?

  小结:一个因字不仅说出了释其耒而守株的原因,还把一二两句很自然地连接起来了。所以在因后停顿。古人中一个字往往表达一个意思。再读读这句,注意停顿

  导读这一句:

  因为白白捡到一只兔子,所以他……

  因为没费一点力气就得到一只兔子,所以他……

  结合插图想想种田人是怎样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的?

  生自由回答

  像他这样什么也不做,一心守着树桩子,满脑子都是兔子来撞死,你能用一个词形容种田人吗?把这个词放到句子试试。出示:他这是:

  教师板书:白日做梦痴心妄想坐享其成不劳而获心存侥幸

  交流第三句

  结果会怎样呢?生自由答,引导读书上句子

  适时板书:一无所获为宋国笑

  看板书小结、过渡:看来,种田人守的不只是树桩子,还守的是自己的白日做梦……(生看板书回答),他等来的不是兔子,反而是一无所获,为宋国笑。你嘲笑他吗?为什么?

  3、感悟道理

  生谈自己的理解

  出示格言等引导理解:想到我们*时积累的格言、歇后语之类的话了吗?出示:

  生自由读读,理解

  假如时光可以倒流,你就是种田人的邻居,你打算怎么劝他?可以用上这些格言。注意称呼。(必要让学生先说说怎样称呼)

  生动笔写劝诫的话

  交流,评价

  小结道理:不知不觉中我们已感悟到了其中的道理,那就是不要白日做梦……,否则就会……(生看板书接答)。幸福的生活靠劳动来创造。

  四、背诵课文,活学活用

  1、指导背诵:这么简短的小故事能背下来吗?自由背,齐背(别把韵味丢了)

  2、过渡:古人用简短的故事教我们做事、做人,我们今人也在活学活用中展现我们的智慧,你能活学活用这个成语吗?(估计有困难)

  对联提示:出示:笑看人生百态坐等世间闲财生填横批

  还有,课下可以阅读一下资料,可能对打开你的思维有帮助。

  五、总结作业:

  1、阅读资料

  2、猜字谜:守株待兔打一字

  三年级语文课文教案 8

  教学要求:

  (1)区别同音字、正确书写,积累词语、区别多音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的读音,能够用多音字组词。

  (2)会用指定的关联词语造句。

  (3)阅读短文

  (4)收集资料了解谚语。

  (5)懂得按照方法到图书馆里查找资料,并进行分类。

  重难点:

  1、会用指定的关联词语造句。

  2、懂得按照方法到图书馆里查找资料,并进行分类。

  课时划分: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完成语文天地的“月积月累”部分。

  教具准备: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一、同音字组词

  1、出示几组同音字,让学生认读。

  2、学生用这些字组词练*。

  3、集体评讲。

  二、抄一抄

  1、出示几组词语,学生自由读一读。

  2、大家读一读。

  3、学生抄写词语。

  4、摘抄课文中的自己喜欢的词语造句。

  三、用关联词语造句

  1、学生读句子

  2、找出加点的词语

  3、引导学生再读句子,体会他们之间的关系。(递进、条件)

  4、学生练*造句。

  四、总结

  五、课外作业。

  1、写词语。

  2、用“只有……才”,不但……而且”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阅读短文,体会魏格纳善于观察、发现坚持不懈进行科学探索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出示地图,导入阅读。

  1、出示地图,让学生观察。

  2、你们发现了什么?

  二、学生读文,整体感知

  1、通过读文,不懂的字查字典解决。

  2、指名分段读课文。

  3、指名说说魏格纳从地图上发现了什么?

  三、小组合作探究,理解课文内容

  1、老师提要求:

  (1)魏格纳是怎样发现:“大陆漂移说”的?

  (2)文中列举了哪些材料证明了魏格纳的“大陆漂移说”是正确的。

  2、集体交流老师点拨。

  四、总结

  1、从人类提供出并证实“大陆漂移说”的过程中,你受到哪些启发。

  2、学生自由反馈老师引导。(善于观察,大胆设想,努力探索、实践)

  五、总结:是啊,大自然有许多的奥秘等待着大家去探索证明,希望你们能够养成善于观察,认真思考、勤于探索实践的科学的态度。

  六、课外作业

  熟读课文。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收集资料,了解并收集气象的谚语,并试着自己写。

  2、懂得澳门、按照方法到图书室里查找资料,并能够对自己阅读的课外书籍进行分类写目录。

  教学过程:

  学*谚语:

  1、学生自由读文中的谚语。

  2、引导学生说说这些谚语都与什么有关系?它们能够告诉我们什么?

  3、小结、简单介绍谚语。

  4、学生再读文中的谚语。

  5、指名反馈收集的谚语。(板书)

  6、学生读一读这些谚语

  笔下生花:

  1、引导学生观察今天的天气,说说可以用刚才学过的哪一条谚语来形容今天的天气。

  2、引导学生积累谚语,懂得用谚语形容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天气变化。

  3、自己试写谚语。

  4、集体评议

  金钥匙:

  1、启发谈话

  2、指名读课文中小姑娘说的话。

  3、指名反馈、查目录。

  4、教给学生方法。

  自检,学会编目录:

  1、学生自由地说说自己课外都读了什么书籍。

  2、小结

  3、反馈自检情况。

  课时总结

  作业:阅读中国的四大名著

  三年级语文课文教案 9

  《皇历迷》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2个生字,会写1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通过对人物性格特点的分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体会人物的特点,感受幽默的效果。

  教学难点:体会人物性格特点,懂得生活里不能相信迷信,要有科学的人生观。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在你们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做事之前都要看一看日子,挑个黄道吉日,或找人算上一卦!认为这样才会顺利!

  今天,这则幽默就是一个黄历迷。他的做法让人哭笑不得!

  二、新课

  1、齐读课题——《黄历迷》。齐读课题。

  出示幻灯片,简介什么是黄历。

  2、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同桌间学*生字。

  4、检查生字。

  5、检查读文,分自然段读文。

  6、默读课文,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7、这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8、快速浏览课文,把课文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分一下段落?

  9、同桌间说一下各段的段意。

  10、指名说各段段意。

  三、写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联系上下文理解"绝不越雷池一步"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3、分角色朗读课文,展开想象;感受幽默,懂得迷信害人,要相信科学的道理。

  教学重点:感受幽默,能够明白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懂得迷信害人,要相信科学的道理。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1、读词语。

  2、说出课文主要内容。

  二、学*课文。

  1、说出幽默的主人公是谁?有什么特点?

  2、想课文哪一自然段是写主人公特点的?

  3、读课文第一自然段,从朗读中你知道了什么?抓住重点词句汇报。

  4、学*课文2-4自然段。

  (1)默读课文2-4自然段,画出你认为最可笑的句子,多读几遍。

  (2)想:作者是怎样表达人物可笑的?

  (3)指导朗读,体会人物可笑与无知。

  5、汇报。

  6、拓展。

  (1)联系课文内容,续写故事。

  (2)想象说话练*,总结道理。

  (3)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说明迷信害人。

  7、总结学法,指导阅读。

  8、阅读推荐。

  三年级语文课文教案 10

  知识能力目标:

  1. 会认15个生字,学会其中13个。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心意”、“急匆匆”、“和蔼可亲”、“顺从”、“尊敬”、“深情”等词语;学会用“首先……然后……最后”写句子。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能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老师工作的辛苦,体会师生间的深厚情谊。

  4. 培养按顺序、有重点地观察事物的能力。

  人文教育目标:

  图文对照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师生之间的深厚情谊。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生字、生词卡片。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如果有人问你们尊敬、爱戴哪些人时,你们肯定会说—父母、老师。老师像父母、似朋友,在细心呵护我们成长,倾心培养我们成材。他们的无私赢得了学生衷心的爱戴。今天,我们来学*一个故事,再一次感受师生之间的浓浓情谊。

  板书课题:师生情

  二、引导看图,感知图意。

  1、图上画了哪些人,他们在干什么?

  2、看图时,你还注意到什么?

  指导学生看图时,一要有序(可以按照先人后物的观察次序),二要有重点(着眼于人)。(通过观察,让学生了解图上主要画了什么)

  三、自主读书,读通课文。

  1、范读,边欣赏边画出生字。

  2、自由练读,读准生字,读通课文。

  3、默读课文,边读边想,做好学*笔记(圈画关键词句,在课文空白处写上读书感受),为交流做准备。

  (1)分辨清楚课文哪些是图上画的内容,哪些是写作者观察图画后联想到的内容。

  (2)通过自读,你明白了什么?

  自读自悟,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合作学*。

  4、填空练*,了解句式。

  用“首先……然后……最后”造句子。

  四、学*生字。

  1、认读生字卡片,对学生拼读不准确的生字要正音。

  2、指导书写要求学会的字,要细心观察,认真书写。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抄写本课的生字,摘录自己喜欢的句子。

  第二课时

  一、检查读书。

  学生自由读,自主选读。教师应鼓励不敢表现自己的或读书不够好的学生朗读。

  二、图文对照,读懂内容。

  1、自由练读,说说课文的哪些内容最让你感动?

  2、对照插图,默读第四自然段,划出自己认为用得好的词语,说说原因,并引导学生体会理解词语的方法。

  3、小组探究,怎样读好第四自然段。

  4、读第三自然段,边读边通过文字想象画面。

  5、感情朗读。

  三、深入探究,体会感情。

  思考以下问题,学生任选一题讨论交流:

  (1)文中的“心意”指什么?

  (2)“她们还是深情地看着,等着,心里默默地祝愿着。”说说她们在祝愿什么?

  学生自读自悟,并就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在一起讨论,然后推选代表汇报。

  四、拓展活动。

  教师节到了,给老师写几句心里话,以表达对老师的热爱感激之情。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用“首先……然后……最后”写一句话。

  教后小结:

  在让孩子们用“首先……然后……最后”说话时,我发现两个问题:

  一、意思过于简单。如:“我先放下书包,然后拿出书、文具盒,最后出去玩。”三年级了,说话意思应该更充分一些。于是,我问:“什么时候,你这样做的?”

  学生继而改进:“来到教室,我先放下书包,然后拿出书、文具盒,最后出去玩。”这就好多了。就这样,学生逐渐把意思说充分了。

  二、思路较窄。大多数学生只是说在学校、回到家,内容极其相似,不能在更广泛的生活领域运用这样的词来表达。于是,我提出这样的问题:你能不能用上这些词说说怎样浇花?你还能用它说做哪些事?学生的思路一下子就打开了。

  我想:课堂上,教师有时就是一把钥匙。


三年级语文课文教案(精选10篇)扩展阅读


三年级语文课文教案(精选10篇)(扩展1)

——三年级语文课文的教案3篇

三年级语文课文的教案1

  《绝招》课文

  村东头的大树下,四个孩子在比“绝招”。

  三胖腆着大肚皮说:“咱们看谁一口气憋的时间最长!”结果一个个先后都撒了气,唯独他,鼓着腮帮子,瞪着眼珠子,能憋比别人多两倍的时间。伙伴们都竖起大拇指,连声说:“绝招,绝招!”

  福音站起身,空翻刚来一个,伙伴们的拇指早伸出来了。

  杨苗子伸出两只手,大伙知道他这一手也是独一份,每次当他把手指倒着踒到手腕上,连村里的大人都围上去看,觉得新鲜。

  三个人表演完,都把目光投向瘦小的小咩子。小咩子的鼻尖出了汗,不知是谁说了句“鼻子尖出汗,一辈子白干”,他听了更觉得自己窝囊,忙低下头在鼻子上抹了一把。表演什么呢?他想起在家翻过眼皮,能把妹妹吓得直捂眼,就用双手掰了半天,把眼皮翻了过来,两个红包包一动一动的。

  “嘿,那叫什么玩意儿,看我的!”杨苗子用手在眼上一抹,两个眼皮就翻过来了。果然比咩子的利索。

  小咩子又想了想,站起身,面对大树,两只胳膊一撑,双脚靠树来了个倒立。不料,福音给他来了个不靠树的倒立!

  小咩子觉得自己太丢人现眼了,偷偷地把眼泪咽到肚里,跑了。

  小咩子蔫蔫地进了屋,见爸爸正在算帐。他坐在炕上,愣愣地看着爸爸。忽然他发现爸爸打算盘从来不用眼睛看,两眼只是盯在左手翻的帐本上。这也够绝的了,自己在学校学珠算时,眼睛盯着,手指拨着,嘴巴念叼着还出错哩。难怪爸爸是全区会计中帐目最清的一个!如果自己有这么个绝招,今天也不会丢人呀!

  他感到肚子有点饿,进了厨房,从厨柜里掰了半个馒头啃着,见奶奶在包饺子。呀!奶奶这一手也够绝的,她一只手拿着小竹板专管铲馅儿,另一只手拿面皮专管攥饺子,不但攥得快,而且饺子圆鼓鼓的十分好看。要是自己会这一招,也能震他们一气!于是,他夺过奶奶的小竹板,照奶奶的样子攥,谁想到馅全跑出来了!

  他问奶奶:“您这招是怎么会的?”

  奶奶要过竹板,说:“什么招啊?”

  “您一只手攥饺子,还这么快?”

  “嘿,”奶奶边攥饺子边说,“这是硬逼出来的。过去你奶奶是伺(cì)候人的,一个人要做二十来个人的饭,人家还要求调(diào)换花样吃,这么着,天天就得往快里练……”

  小咩子不等奶奶说完,就说:“我爸爸为什么打算盘那么快?”

  奶奶说:“那也是练出来的。你爸爸刚从学校出来那阵儿,也算不好,天天练到半夜,慢慢熟了,就快了。”

  “那……”只要他听明白了,不管奶奶想不想往下说,就接着问另一个问题。他问奶奶:“三胖、福音、杨苗子的绝招是怎么得来的?”

  奶奶说:“有的人,生来就特别,别人比不上。三胖长得胖,气量比别人足;杨苗子从小骨头就软,长大了手骨还软乎乎的;人家福音那是练出来的,你没见他,见天跑几里地去体育场学体操?”

  咩子觉得奶奶说得在理,看来自己想得到绝招,只有练。练点儿什么?晚上他躺在炕上还在想,想着呼呼地睡着了。

  第二天上学,想起昨天大树下的丑事,小咩子还是那么不好意思,好像全班同学都知道了似的。他低着头,默默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数学老师举出一张“12×15”的口算卡片,他也没看见。

  老师把他叫了起来。他的脸“唰”地红了,一直红到脖子根儿。他在脑里里列开了竖式,结结巴巴地说:“得150。”同学们笑了。老师让他坐下,并且说了两条,第一批评了他听讲不专心,第二批评他口算不过硬。小咩子听了一愣——我为什不可以练这一招呢?

  一天又一天过去了,小咩子没有一天忘记大树下不光彩的表演,暗暗地在练自己的绝招。

  学期结束了,出奇的事情发生了:期末数学考试,小咩子交了第一卷,而且没出一点儿错。

  暖屋里,炕头上,四个小伙伴又想起比绝招了。虽然只有福音来了个双臂倒立外加“蝎(xiē)子爬”,别人都没拿出新鲜招儿,但一个人表演后,别人还是学不来,也只好承认是绝招。又轮到小咩子了,三胖挤着肉泡眼说:“小咩子,今儿个你不会给我们学个羊叫吧?咩——”他自己先学了起来,逗得几个人都笑了。

  《绝招》教案

  【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人物对话。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绝招是练出来的,以及要练有用的绝招的道理。

  3、激发努力学*本领,刻苦求知的愿望。

  4、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人物对话。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感受童真童趣。

  【教学难点】激发努力学*本领,刻苦求知的愿望。

  【课前准备】发动学生准备自己的绝活。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导入:

  同学们,先来欣赏图片。看后你又怎样的感受。

  2、拿什么是绝招呢?

  (绝招是自己最拿手的本领,如,弹钢琴、吹笛子、舞蹈、唱歌、做菜、洗衣、武术、甚至其他独特的本领。)

  3、在北方的山村中,有一些小朋友也在比绝招呢!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第16课《绝招》(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大家借助拼音自由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出示词语,开火车读。

  3、谁来告诉大家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学生汇报:

  (课文讲了三胖、二福、小柱子等小伙伴比试绝招的故事。)

  三、根据阅读提示,细读感悟

  1、他们都比试了哪些绝招,是怎么比试绝招的呢?请大家根据阅读提示,小组合作学*课文:

  ⑴默读课文,想想你读懂了什么?用笔勾划出有关的词句。

  ⑵小组讨论交流。

  2、学生汇报:

  ⑴我读懂了三胖的绝招是憋气。出示句子:

  三胖挺着大肚子让我们一起读读三胖表演的句子,齐读

  他的绝招是怎么来的?(因为他长得胖,气量比别人大,所以他靠的是先天的禀赋,也就是生来就俱备的能力。)

  ⑵我读懂了二福的绝招是空翻,他的绝招是怎么来的?

  (人家二福那是练出来的,你没见他,天天跑几里地去体育场学武术。二福是靠自己的刻苦训练,坚持不懈才练成的。)

  ⑶我读懂了奶奶的绝招是做饺子。

  ⑷我读懂了小柱子的绝招是做乘法口算,板书:口算,出示句子:轮到小柱子了,他蹲在炕上齐读,你从哪里体会到这个绝招很绝?抽读,读出对小柱子的赞叹。

  ⑸小柱子开始不是表演了个倒立了吗?他为什么还要练乘法口算的绝招?是怎样练成的呢?

  (小柱子和小伙伴比本领,没能取得好成绩,感到很羞愧,回家后看见奶奶包饺子,在和奶奶的谈话中受到启发。于是他暗下决心要挽回面子,要练一种绝招。)(分角色朗读小柱子与奶奶之间的对话)

  出示句子:日子一天天过去了,小柱子始终没有忘记大树下的尴尬,暗暗在练自己的绝招。请大家想象一下:小柱子是怎么练的,在练的过程中,他是怎样克服困难、虚心请教、持之以恒的。

  3、看了三个伙伴表演的绝招,你最佩服谁的绝招?

  四、讨论深化

  1、读了这个有趣的故事,你觉得绝招是怎样来的?

  2、小结:

  绝招有的是先天的禀赋,但更多的是通过后天的努力才具有的本领。因此要想具有与众不同的绝招,就一定要刻苦训练,坚持不懈。板书:刻苦练*,坚持不懈。

  五、拓展

  1、孩子们,老师相信你们一定也有自己的绝招,请大家把自己的绝招也在小组内向伙伴们展示展示吧,让我们来个绝招大比拼,看看谁的绝招最绝。

  2、抽生上台表演展示。师采访:你这个绝招是怎么来的?

  3、孩子们表演的绝招可真棒啊,希望大家在今后能刻苦训练,坚持不懈,让我们的绝招更上一层楼吧!最后把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的一句名言送给大家:天才等于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

  《绝招》教学反思

  《绝招》这篇课文是新课标人教版第六册第四组的略读课文,课文描写的是几个小伙伴之间发生的趣事。讲的是小柱子和小伙伴比本领,第一次输了,感到很羞愧,于是他暗自练*绝招。结果,在他的努力下,实现了自己的愿望。大家对他的绝招赞不绝口。这篇课文富有童心童趣,文中细致刻画的小柱子这个人物形象鲜活欲出,跃然纸上。可以说,他是这个年龄阶段孩子的典型代表,很多学生都可以从他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自尊,好强,不服输。因此,学生在阅读课文时很容易产生情感共鸣。

  这节课我以各式各样的绝活图片导入,从而引出课题并让学生理解什么是“绝招”,然后引导孩子们根据本课“阅读提示”自学。首先,学生读书时先想一想孩子们都比了哪些绝招。其次,让学生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在小组里质疑并互问互答,合作学*。接着组织学生各抒己见,全班解决。

  根据学生的回答,我在黑板上板书了小伙伴们两次比赛的绝招,然后让他们去文中找到自己喜欢的绝招的句子,大部分的小朋友都能找到描写绝招的句子,如:“三胖挺着大肚子………..憋的时间比别人长两倍。”“二福曾经练过武术……..伙伴们就禁不住叫起好来。”我顺势出示相关句子,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有部分小朋友能抓住句子中的关键字词来谈自己的感受,如:有小朋友抓住了三胖表演绝招时的动作“挺、鼓、瞪、憋”,但我没有深层次地引导,只是停留在表面,如果当时告诉他们在自己写文章时也可以抓住人物的动作进行描写的话,我想孩子们的*作水*会有所提高。

  在重点理解小柱子绝招时,虽然孩子们通过奶奶的话体会任何本领都是要通过勤学苦练的,但我对绝招的有用性只是一笔带过,如果当时我引导学生们说一说,为什么要练有用的绝招?哪些绝招没用?哪些有用?让学生明白要练最有用的绝招,那么效果可能会更好。最后,我引导学生想象孩子们第三次比赛绝招的情景,到下课我才记起阅读提示语中让孩子们想象小柱子是怎样练绝招的?如果能把想象第三次比赛的情景换成想象小柱子练绝招时的情景,就紧扣主题了。

  自己上完这堂课,没发现任何的亮点,甚至有重新上一次的念头,在以后的课堂中我想我要更加周到到思考,更加认真、仔细地研究教材,哪怕他只是一篇略读课文。

三年级语文课文的教案2

  教学要求:

 1.认识,会写“抗、强、鬼、沟、军、奖、晃、腰、臭、狠”10个生字;辨析多音字“给”。

  2.默读课文,说说强子带着鬼子捉迷藏的经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强子的机智勇敢,学*他的爱国之情。

  教学重难点:

 1.掌握生字的音、形、义;默读并能复述课文。

  2.体会强子的机智勇敢。

  教学准备:

1.预*课文,查阅有关抗日小英雄的故事。

  2.课件(有关词语、自学要求、重点句子)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布鲁塞尔的小英雄于连用他的勇敢机智和沉着冷静保住了布鲁塞尔城和全城老

  百姓的性命,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小英雄。在我们*,也出现了许多像于连一样机智勇敢的小英雄。你们都知道哪些抗日小英雄呢?(指名说说)

  2.今天,老师向你们介绍一位叫强子的爱国少年,让我们一起去读读《带着鬼子捉迷藏》。(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读通顺,不添字,不漏字。

  2.画出文中的生字、生词,仔细拼读生字,熟读生词。

  3.理解生词,在不理解的词句旁边作记号。

  4.思考:

  (1)强子是怎样带者鬼子捉迷藏的?

  (2)强子是个怎样的孩子?

  (三)检查自读情况,学*生字词

  1.指名说说:强子在你心中是个什么样的印象?

  2.积累词语,学*生字。

  (1)课件演示课文中带生字的词语,自由读生字词。

  (2)指名读,集体正音,齐读,开火车读。

  重点指导:“强、奖”“鬼、沟”两组生字可比较认读,引导学生发现每组字在读音上的异同;“晃”是三拼音节;“臭”字较难读准确,注意声母是翘舌音ch,韵母是ou;“狠”的韵母是前鼻音en,要读准确。

  多音字“给”在文中读jǐ,还有一个音读gěi,在辨别时可让学生组词扩句,加强理解。

  3.找难字,记字形。

  (1)小组讨论识记字形的方法,看谁的办法好。

  (2)集体交流,重点指导积累识字方法。

  看字形,辨字义:狠—很

  换偏旁:沟—钩

  编儿歌:月—要—腰自—犬—臭

  (3)指名给生字口头组词,并用词语口头说话。

  4.指导书写。

  (1)生观察范字,发现书写规律及特点。

  如:“抗、强、沟、腰、狠”——左右结构,偏旁在左,应根据“左窄右宽”的特点来写。

  “奖、臭”——上下结构,书写时,下面部分的“撇、捺”要舒展开来。

  (2)全班书空“鬼”的笔画顺序。

  5.熟读课文。

  (四)巩固练*

  1.小组内互相抽读生字,相互正音。

  2.把你认为难写、易错的字多写几个。

  3.把你读得好的地方读给同桌听。

三年级语文课文的教案3

  【重点难点】了解李四光童年的疑问与他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之间的关系。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学会生字、新词,能正确读写。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关于李四光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你见过大石头吗?

  如果你见到一块大石头,你是否会产生一些疑问?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就对一块大石头产生了兴趣,今天我们就来学*《奇怪的大石头》(板书课文题目)

  二、初读课文,扫除障碍

  1、请学生各自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把课文读通顺。

  2、分段指名读课文。

  三、检查预*

  1、结合资料袋中的内容,介绍本文主人公——李四光

  2、学生针对课文内容质疑,师生共同解疑。

  四、指导写字,完成作业。

  1、认读要写的字。

  2、争做写字小老师:哪几个字容易写错,该怎么写。请你想一想,然后提醒大家。

  藏:共十七画,第六画为“└”。

  卧:左“臣”右“卜”注意“臣”的笔顺,第三笔为“┑”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了解李四光童年的疑问与他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之间的关系。2、认识好奇心在发明创造中的重要意义。

  【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

  一、复*生字、新词

  指名读生字,新词,进一步巩固生字的词语。

  二、感知巨石的形象

  1、请大家各自轻声朗读第二自然段,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2、老师在黑板上画石头讨论:

  (1)这是一块怎样的石头?

  (2)李四光和伙伴们是怎样围着石头捉迷藏的?

  三、感受好问精神

  1、时间长了,李四光对这块石头有了疑问。

  他产生想到的是问老师。李四光会怎么问,老师又怎么答的,李四光又会怎么想?同学们读读课文,同桌间演演。

  2、同桌读后,挑选学生上台表演。

  四、解开巨石之谜

  1、李四光又跑去问爸爸,爸爸也说不清。后来这个疑团有没有解开,怎么解开的?请大家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2、读后讨论:李四光是怎么解开巨石来历这一谜团的?

  3、引导学生认识以下要点:

  (1)这个问题使李四光思考了二十多年。

  (2)长大后,李四光到英国学*了地质学,明白了冰川可以推动巨大的石头旅行几百里甚至上千里。

  (3)李四光回家乡专门考察了这块大石头,终于弄明白这块大石头是从遥远的秦岭被冰川带到这里来的。

  4、对这块巨石的研究,引导他得出了什么重大成果?

  五、交流读后感想

  1、完整地朗读课文。

  2、读了这篇课文,大家都会有一些感想,请大家交流一下。


三年级语文课文教案(精选10篇)(扩展2)

——三年级语文课文的教案实用10篇

  三年级语文课文的教案 1

  一、识字写字

  1、本课要求会认的字有9个,读音难点主要有“遮、触”(翘舌音,“遮”读一声)、“嫩”(韵母是 en 不是 un)。

  2、可采用以下识字方法,引导学生识记生字:

  ⑴ 联系生活经验,结合动作演示认识“遮”、“掩”、“躲”、“探”。

  ⑵ 随课文朗读分散认识“羞”、“嫩”。

  ⑶ 运用熟字加偏旁或换偏旁的方法识记“躲”、“触”、“鹊”。

  3、结合学生生活经验,理解“羞”、“嫩”、“触”等字的意思。也可引导学生通过查字典了解字的意思,但不要去照念或背字典上的解释。

  4、写字指导:

  本课要求写的9个字,都是左右结构的字;除“野、解”二字外,其余的又都是左窄右宽的字。可以把书写指导的重点放在“左窄右宽”的字上。指导时重在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规律,如可以把左窄右宽的字集中一起,引导学生先观察其结构特点,让学生自己发现左窄右宽的规律后,再指导他们临写。

  “探、躲”二字是本课新认读的生字,建议重点指导。指导写“躲”字,要注意提醒第七笔撇不出头,“朵”字写得瘦长一些。“探”字比较难写,除提手旁外,右半部分可以一笔一画地细致分析、指导:秃宝盖不宜太宽,“小八”的右边是点,“木”字横要短,撇捺要舒展。此外,“溪”字右边比较复杂,也要作细致的指导。

  二、朗读感悟

  朗读本文,要注意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营造一种童话般的情境,把朗读、理解、感悟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自由、充分地读,在读中感悟春光的美好,体验大自然的情趣,表达对春天的喜爱、赞美之情。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整体朗读感悟。

  1、读着课文,你感受到“我们几个孩子”是怀着怎样的心情找春天的呢?带着这个问题读“我们几个孩子,脱掉棉袄,冲出家门,奔向田野,去寻找春天”,一定会体会到作者急切、向往、激动的心情,一定能感悟出“冲出、奔向”等词语蕴含的意思。

  2、你从“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这个句子中能体会到什么?可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自由说说初春的特点,从而体会课题中的“找”字,体会课文表达的发现的乐趣。也可让学生观察课文插图或多媒体课件,说说自己找到的春天。

  3、作者找到的春天是怎样的?带着这个问题反复读课文,从找春天的过程中感悟春天,体会找春天的乐趣,体验发现的快乐。可让学生用富有童真童趣的声音读课文,体会课文语言的美感和蕴含其中的感情。

  4、带着欣喜的心情读课文最后一段,体会找到春天的欣喜与激动。从课文结尾的省略号出发,以“我的发现”的形式,引导学生说说自己在课前找到的春天。然后老师可用课件显示不断找到春天的情景,最后形成山花烂漫、百鸟争鸣的画面。

  三、积累运用

  1、词语积累:

  寻找 柳枝 嫩芽

  遮遮掩掩 躲躲藏藏 丁丁冬冬

  2、找找说说,看谁组词多:

  ⑴ 做课后“找找说说”的练*。

  ⑵ 照样子,填一填:

  遮掩 遮遮掩掩

  躲藏 躲躲藏藏

  认真 ________

  3、读读记记:

  ⑴ 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

  ⑵ 早开的野花一朵两朵,那是春天的眼睛吧?

  三年级语文课文的教案 2

  教学要求:

 1.认识,会写“抗、强、鬼、沟、军、奖、晃、腰、臭、狠”10个生字;辨析多音字“给”。

  2.默读课文,说说强子带着鬼子捉迷藏的经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强子的机智勇敢,学*他的爱国之情。

  教学重难点:

 1.掌握生字的音、形、义;默读并能复述课文。

  2.体会强子的机智勇敢。

  教学准备:

1.预*课文,查阅有关抗日小英雄的故事。

  2.课件(有关词语、自学要求、重点句子)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布鲁塞尔的小英雄于连用他的勇敢机智和沉着冷静保住了布鲁塞尔城和全城老

  百姓的性命,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小英雄。在我们中国,也出现了许多像于连一样机智勇敢的小英雄。你们都知道哪些抗日小英雄呢?(指名说说)

  2.今天,老师向你们介绍一位叫强子的爱国少年,让我们一起去读读《带着鬼子捉迷藏》。(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读通顺,不添字,不漏字。

  2.画出文中的生字、生词,仔细拼读生字,熟读生词。

  3.理解生词,在不理解的词句旁边作记号。

  4.思考:

  (1)强子是怎样带者鬼子捉迷藏的?

  (2)强子是个怎样的`孩子?

  (三)检查自读情况,学*生字词

  1.指名说说:强子在你心中是个什么样的印象?

  2.积累词语,学*生字。

  (1)课件演示课文中带生字的词语,自由读生字词。

  (2)指名读,集体正音,齐读,开火车读。

  重点指导:“强、奖”“鬼、沟”两组生字可比较认读,引导学生发现每组字在读音上的异同;“晃”是三拼音节;“臭”字较难读准确,注意声母是翘舌音ch,韵母是ou;“狠”的韵母是前鼻音en,要读准确。

  多音字“给”在文中读jǐ,还有一个音读gěi,在辨别时可让学生组词扩句,加强理解。

  3.找难字,记字形。

  (1)小组讨论识记字形的方法,看谁的办法好。

  (2)集体交流,重点指导积累识字方法。

  看字形,辨字义:狠—很

  换偏旁:沟—钩

  编儿歌:月—要—腰自—犬—臭

  (3)指名给生字口头组词,并用词语口头说话。

  4.指导书写。

  (1)生观察范字,发现书写规律及特点。

  如:“抗、强、沟、腰、狠”——左右结构,偏旁在左,应根据“左窄右宽”的特点来写。

  “奖、臭”——上下结构,书写时,下面部分的“撇、捺”要舒展开来。

  (2)全班书空“鬼”的笔画顺序。

  5.熟读课文。

  (四)巩固练*

  1.小组内互相抽读生字,相互正音。

  2.把你认为难写、易错的字多写几个。

  3.把你读得好的地方读给同桌听。

  三年级语文课文的教案 3

  《燕子》是一篇十分感人的文章。文章记叙了燕子从寒冷的北方回到南方,在无边无际的大海上不分昼夜地飞,为了过海,许多燕子献出了生命的情景,赞美了小燕子为了到达目的地不怕辛苦,不畏艰难的精神。

  通过课文的学*,俺从同学若有所思的神情中,感受到了同学对燕子的敬佩之情,如何使这种敬佩得以升华?俺想到了同学的想像,小同学有丰富的想像力,通过合理的想像,同学会感同身受,同学对小燕子的精神深为敬佩。针对这一点,俺引导同学,以《俺的第一次南飞》为题,让同学把自身想像成为一只在北方长大,今年要跟家长一同过海的小燕子,以小燕子的视角来再现课文中描绘的情景,并适当补充课文中没有的内容,给同学以想像的空间。

  在俺的引导下,因为有话可说,同学很快发生了动笔的欲望,他们个个奋笔疾书。有位同学这样写道:“天气越来越冷了,爸爸、妈妈更严格地督促俺进行飞行训练。俺不明白这是为什么。有一天,俺问爸爸:‘爸爸,能不能让俺玩一天?’爸爸用翅膀拍了拍俺的头,说:‘天气转凉了,俺们马上要飞到温暖的`南方去,在通往南方的路上有一个大海。假如你现要不努力练*,怎么能飞过去呢?’……”

  在写到飞至半路,偶遇“船只”这一幕,同学又想像燕子竭力前飞的那种不懈努力,通过“燕子”的心理活动表示出来。以及伏在船只上休息之后飞与不飞的矛盾斗争也有同学想像到了,真让俺感叹同学想像力的丰富。

  但是,俺也清醒地看到,这类化物为俺式的写作方法,相对于能力较差的同学来说难度偏大。因此,俺在布置训练时,让他们选取一个片断来写一写,既不因难度太大而望而却步,也有利于这局部同学*作水*的提高。

  三年级语文课文的教案 4

  教学要求

  1、熟悉生字词。

  2、理解课文内容。

  3、了解事情的经过。

  4、体会比喻的含义。

  重点、难点

  1、了解事情的经过。

  2、体会比喻的含义。

  课时划分:一课时

  教学课程

  一、导入。

  1、出示《雨中》挂图。

  2、看图,说图。

  3、过渡:这样一幅图会有怎样的故事,我们来学*《雨中》。

  二、学*课文。

  1、自由读生字词,能够读通课文。

  2、自由读课文,完成以下练*。

  ①每个自然段写什么?

  ②了解运苹果姑娘的心情。

  ③了解事情的经过。

  ④了解“闪闪发光的河”“点点花”“穿梭的小船”各指什么?

  3、汇报学*情况

  ①解决第1题

  ②解决第3题:事情的经过在第4--5自然段,写小男孩子和同学、司机、行人们一起帮助姑娘捡起苹果。

  三、体会文章表现的`。(简要讲)

  大家这样帮助姑娘,体现了什么?(助人为乐的)

  四、仔细读课文,把每一个自然段都想象成一个画面。

  助人为乐的画面。

  热心助人的画面。

  义务助人的画面。

  五、自由读自己喜欢的句、段。

  六、:

  课文描绘了美丽的雨中画面,记叙了一个助人的故事,在生活中,大家有没有遇到这样的事,你们会怎么做?

  七、板书:

  撒苹果

  雨中助人为乐

  捡苹果

  三年级语文课文的教案 5

  一、设计理念

  阅读教学就是学生、文本、教师之间对话的过程。要让这个对话的过程更加流畅,充满精彩,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找到三者之间的共鸣点。唤醒学生生活中真实的体验,激活生活的记忆是一个有效的策略。本课的教学,力图实践这个理念。

  二、教学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课文,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如愿以偿”等关键词语。

  2、学*借助关键词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通过两份账单的比较,唤起学生生活体验,补充妈妈的账单,对小彼得心理活动的融情想象,体会母爱的无价、无私与无声。

  三、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检查反馈

  1、揭题直接导入。提醒“账”的写法,释“账单”。

  2、初读课文,随文关注生字词,用符号圈出来,难读的语句多读几遍。

  3、提醒同学注意难写的字词,难读的语句。

  4、默写:“索取报酬”、“如愿以偿”“羞愧万分”

  (二)学*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1、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预计学生说得比较详细。

  2、引导运用默写的三个词,把课文的主要内容说简练。

  3、随机引导“如愿以偿”等关键词语的意思

  (三)比较账单,唤醒生活的记忆,补充账单

  过渡:听同学们说主要内容,都提到了课文中的两份账单,我们来好好研究研究。

  1、媒体出示二份账单

  2、引导比较,发现区别。(预计学生会发现有如下区别:金额多少,劳动量大小,时间长短等)随机解释“芬尼”。

  3、补充妈妈的账单。如果我们要把妈妈的账单列得更详细些,账单中应该列些什么?

  教师引说:

  十年的幸福生活啊!是多么的甜蜜。每一天,妈妈都为小彼得准备好干净舒适的衣服……十年的吃喝中,有一杯杯香浓的牛奶,香甜可口的饭菜……每次,当小彼得生病时,妈妈总是那样辛劳……十年来,妈妈一直是那样慈爱……

  (教师在点拨和评价中随机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补充妈妈的账单)

  4、引导对比,体会无私、无价

  这么多的事例,如果要计算金钱的话,该是多少芬尼?

  而妈妈却写着“0”芬尼,你看了有什么感受?

  四、引导想象,补充小彼得的心理

  1、引读——“小彼得读着读着,感到羞愧万分。”

  2、引导补白

  “读着读着”说明什么?

  教师引说:是啊!小彼得读了很多遍,心中汹涌澎湃,思绪万千,肯定也想了很多。

  投影出示:

  小彼得把帐单展开读了起来,他读着读着,情不自禁地想起了每一天,妈妈总是准时送上香浓的牛奶,妈妈做的饭菜是那么香甜可口。妈妈的怀抱永远是自己温暖的港湾。

  他读着读着,想起了每一年的圣诞节,妈妈……

  他读着读着,想起了那个令人难忘的`夜晚,深更半夜,寒风呼啸,自己突然发起了高烧,妈妈……

  他读着读着,又想起了那次自己犯了错……

  他读着读着,又想起了……

  请同学们选择一个情景写具体(放背景音乐《懂你》)

  3、交流补白内容,教师随机点拨,注意适当结合学生自己的生活实际。

  4、哪些语句说明小彼得羞愧万分?用横线画出。

  5、反复朗读,体会羞愧和改过。

  6、补充小彼得和妈妈的对话:小彼得扑在妈妈的怀里,会和妈妈说些什么话?

  五小结、布置作业

  1、自主设计作业。学*课文,你想给自己布置什么作业?(教师随机点拨,引导学生抒发真实的感受)

  2、教师小结:同学们的作业都很实在,很孝顺,也很感人。老师只想给你你们的温馨作业前加上一个期限,那就是一辈子。

  六、课后反思:

  1、通过教师的引说,学生很快进入生活情景,“妈妈的账单”补充得很精彩,并且大都能够联系自己的生活。

  2、本节课的亮点是唤起了学生自己生活中的记忆,所以在补白账单和小彼得心理活动的过程中很有感情,内容形象丰富且具体。

  3、三个默写的词语,为学生概括课文内容提供了帮助,对孩子有一定难度,以后类似概括主要内容的教学片段对中年级学生来说要注意引导,降低难度。

  三年级语文课文的教案 6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上下文理解“积蓄、胜利、哆哆嗦嗦、信心十足”等词语的意思。

  2、阅读课文,体会鼓励与支持对于人的成长的重要作用,同时,体会到对于我们自己能做的事情,应该自己完成,不要依靠别人的帮助。

  3、感受小男孩儿勇于进取的精神,让学生从小学会自立,做生活的强者,学会自己克服困难。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中的重点句子,理解课文揭示的深刻含义。

  教学难点:

  体会奶奶和妈妈的话的不同含义。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第一次》这篇课文。(大家齐读课题)通过上节课的学*,谁能说一说课文讲了谁的第一次的什么事?(学生回答)

  二、朗读全文,整体感知

  同学们一个不满一周岁,走起路来两只小脚还不听使唤,老是哆哆嗦嗦的小男孩儿是怎样等上台阶的呢?让我们一起打开书,出声地朗读课文,找到描写小男孩儿登台阶的语句。

  三、抓住主线,感悟内容

  1、第一次登台阶(3自然段)

  (1)谁来读一读第一次登台阶的句子。(指名读)想一想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2)学生汇报。

  (3)感受困难。

  A、同学们台阶的高度也就20厘米,对于我们来说困难吗?(学生回答)可对于小男孩儿来说却不容易,对于他来说有哪些困难呢?

  B、学生汇报。

  C、体会“孩子小”。

  哪些词句突出了孩子小?(圆胖胖的小腿、不听使唤、哆哆嗦嗦)重点理解“哆哆嗦嗦”。哆哆嗦嗦后面的省略号,省略了什么?此刻小男孩在想些什么?相机指导学生朗读“他是个小男孩儿,长着两条圆胖胖的小腿,此刻着两条小腿却怎么也不听使唤,老是哆哆嗦嗦的……”。

  D、体会“台阶高”。

  找到写“台阶高”的'语句读一读,说一说你的感受。指导读出台阶的高。

  E、面对这些困难小男孩儿退缩了吗?从哪句话中可以看出?相机板书“信心十足”。

  (4)同学们,小男孩有面对着这么多的困难,可他登上台阶的愿望却十分强烈,而且信心十足。让我们再来读一读他第一次登台阶句子,看看你又有怎样的感受?(学生回答)

  我们一起来看一下他登台阶的经过,首先是“抬”,接着是“踩”,然后是“站”(“抬、踩、站”并相机板书)指导学生读“瞧,那只穿着漂亮袜子的小脚已经抬了起来,踩在了人行道的边沿上,但小男孩儿还没有下定决心登上第二只脚,又那么一会,他就那么站着,站着……”看到他抬起了脚,你内心有什么感受?(高兴、惊奇、兴奋、担心)他没有下定决心又该怎么读?

  文中第二次出现省略号,从这个省略号你能想到什么?如果你是这个小男孩儿此刻你会想些什么?重点理解“积蓄力量”。

  体会出小男孩不放弃,在积蓄体能,仍然执著的要登上台阶。)指导学生读“他似乎在积蓄力量,既不前进也不后退,只是固执地注视着自己的前方。”此刻他会看到什么?并相机板书“积蓄力量”。

  2、正是有了十足的信心和不畏困难的精神,小男孩又一次的踏上台阶。

  (1)请大家齐课文最后一自然段,读后说一说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学生回答)

  我们再来看看他这次等台阶的经过。首先是“踏”,接着是“提”,然后是“站”。(“踏、提、站”并相机板书)指导学生读“小脚又一次踏上了人行道,另一只脚也费力地提到了空中,这回可真是憋足了劲。终于,两只脚都站到了人行道上!”

  (2)体会小男孩的力量从哪里来?

  A、自己强烈的愿望,十足的信心,失败后的积蓄力量。

  B、除了这些还有什么?齐读课文的4、5自然段,你有什么体会?

  C、同学们在我们生活中一定都遇到过类似的事情,那么你觉得是奶奶的方法和妈妈的,哪一个对你来说更合适?(引导学生学会自立,自己克服困难。)同学们,其实老奶奶的帮助和妈妈的鼓励都是对小男孩儿深深的爱,在生活中我们离不开别人的帮助更离不开别人的鼓励。但我们的家长并不能时时刻刻都在我们身边,所以,我们遇到困难时就应该学会勇敢地去面对,大胆地尝试,自己去克服一个又一个的困难。

  (3)导读:终于,两只脚都站到了人行道上!

  A、因为小男孩儿登上台阶的信心十足,所以他——学生读“终于,两只脚都站到了人行道上!”

  B、因为小男孩儿在经历了一次失败后又不断地积蓄力量,所以他——学生读“终于,两只脚都站到了人行道上!”

  C、因为有了奶奶的关心和妈妈的鼓励,所以他——学生读“终于,两只脚都站到了人行道上!”

  (4)同学们,小男孩这两只小脚踏上的不仅仅是普普通通的台阶,学生读——这也许是孩子一生中拿下的第一个高地,小胖脸上露出了胜利的笑容。你有什么体会?

  四、知识拓展,联系实际

  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一定也遇到过一些困难,你能说一说你是怎么解决的吗?(学生回答)

  学*了这篇课文,你觉得小男孩儿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学*(学生回答)

  五、总结收获,情感升华

  同学们,成功只属于坚持不懈,不畏困难,大胆尝试的人,让我们像文中的小男孩儿一样勇敢地面对困难,做生活中的强者,让我们的每一个“第一次”都格外精彩。

  三年级语文课文的教案 7

  教学设想

  正确、流利、有韵味地朗读古文,尝试背诵。结合注释、插图和想象理解寓言内容,懂得不要心存侥幸,不要不劳而获,要靠自己的劳动去创造美好的生活。并尝试运用。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揭题解题:

  1、这节课,我们学*另一则寓言,出示图片,指图示意生读课题。

  2、板书课题,理解株和题目的意思。

  (1)伸出小手一起写课题。

  (2)理解词义及题目:株什么意思?指图,这就是树桩子,树被砍去留在地面的部分。

  守株待兔什么意思?大声朗读课题。

  3、了解作者:

  《守株待兔》是谁写的?(韩非子,姓韩名非,子是后人对他的尊称。战国末期的哲学家、政治家。)

  4、了解学生对故事的掌握情况。

  指课题,在此之前,谁听过、看过这个故事?你是怎么知道的?你能给大家讲讲这个故事吗?

  二、初读课文,读出韵味

  1、读易错的句子

  师:读好字音断好句是关键,能读好吗?考考大家

  (1)折颈而死指名读红字,大家读,说字意

  (2)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读好断句

  指名读句

  出示标有断句的句子:这句话应该这样读,自己试试

  指名读,大家读:为什么这样读,一会理解了我们就明白了。

  学会生字:

  学“耒”:生谈了解,出示图片师介绍,回忆带有耒部的字

  学“冀”:找出与冀易混的字“翼”,说出不同

  师介绍两个字的字源来历

  (3)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指名读,大家读)

  过渡:把这三句放到文中好好地读一读。

  2、读出韵味

  自由练读

  指名读(到前面读)

  三、理解句意,感悟道理

  过渡:课文读好了,下面我们得好好地来了解一下这个小故事。

  1、结合注释理解句意

  2、交流理解

  交流第一句

  (1)指名说:先读原句,再说意思

  (2)生质疑不理解的词

  (3)巩固走的意思

  出示: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生说走的意思,回忆含有走的句子

  古文中走是跑,那哪个字是走的意思呢?

  出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

  (4)想象画面

  过渡:一只兔子跑得非常快,砰,撞在树桩上,撞断脖子死了。被谁看到了?(种田人)种田人看到装死的兔子怎么想怎么做的呢?结合图片和提示看谁能绘声绘色地讲出来。

  生自由练说

  指名说

  过渡:白白得到一只兔子,还美美地吃一顿,种田人有了这次意外的收获后,第二天他是怎么做的呢?谁能用书上的话来回答

  交流第二句

  说句子意思

  想因的意思:为什么种田人释其耒而守株?

  小结:一个因字不仅说出了释其耒而守株的原因,还把一二两句很自然地连接起来了。所以在因后停顿。古人中一个字往往表达一个意思。再读读这句,注意停顿

  导读这一句:

  因为白白捡到一只兔子,所以他……

  因为没费一点力气就得到一只兔子,所以他……

  结合插图想想种田人是怎样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的?

  生自由回答

  像他这样什么也不做,一心守着树桩子,满脑子都是兔子来撞死,你能用一个词形容种田人吗?把这个词放到句子试试。出示:他这是:

  教师板书:白日做梦痴心妄想坐享其成不劳而获心存侥幸

  交流第三句

  结果会怎样呢?生自由答,引导读书上句子

  适时板书:一无所获为宋国笑

  看板书小结、过渡:看来,种田人守的不只是树桩子,还守的是自己的白日做梦……(生看板书回答),他等来的.不是兔子,反而是一无所获,为宋国笑。你嘲笑他吗?为什么?

  3、感悟道理

  生谈自己的理解

  出示格言等引导理解:想到我们*时积累的格言、歇后语之类的话了吗?出示:

  生自由读读,理解

  假如时光可以倒流,你就是种田人的邻居,你打算怎么劝他?可以用上这些格言。注意称呼。(必要让学生先说说怎样称呼)

  生动笔写劝诫的话

  交流,评价

  小结道理:不知不觉中我们已感悟到了其中的道理,那就是不要白日做梦……否则就会……(生看板书接答)。幸福的生活靠劳动来创造。

  四、背诵课文,活学活用

  1、指导背诵:这么简短的小故事能背下来吗?自由背,齐背(别把韵味丢了)

  2、过渡:古人用简短的故事教我们做事、做人,我们今人也在活学活用中展现我们的智慧,你能活学活用这个成语吗?(估计有困难)

  对联提示:出示:笑看人生百态坐等世间闲财生填横批

  还有,课下可以阅读一下资料,可能对打开你的思维有帮助。

  五、总结作业:

  1、阅读资料

  2、猜字谜:守株待兔打一字

  三年级语文课文的教案 8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上下文理解“积蓄、胜利、哆哆嗦嗦、信心十足”等词语的意思。

  2、阅读课文,体会鼓励与支持对于人的成长的重要作用,同时,体会到对于我们自己能做的事情,应该自己完成,不要依靠别人的帮助。

  3、感受小男孩儿勇于进取的精神,让学生从小学会自立,做生活的强者,学会自己克服困难。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中的重点句子,理解课文揭示的深刻含义。

  教学难点:

  体会奶奶和妈妈的话的不同含义。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第一次》这篇课文。(大家齐读课题)通过上节课的学*,谁能说一说课文讲了谁的第一次的什么事?(学生回答)

  二、朗读全文,整体感知

  同学们一个不满一周岁,走起路来两只小脚还不听使唤,老是哆哆嗦嗦的小男孩儿是怎样等上台阶的呢?让我们一起打开书,出声地朗读课文,找到描写小男孩儿登台阶的语句。

  三、抓住主线,感悟内容

  1、第一次登台阶(3自然段)

  (1)谁来读一读第一次登台阶的句子。(指名读)想一想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2)学生汇报。

  (3)感受困难。

  A、同学们台阶的高度也就20厘米,对于我们来说困难吗?(学生回答)可对于小男孩儿来说却不容易,对于他来说有哪些困难呢?

  B、学生汇报。

  C、体会“孩子小”。

  哪些词句突出了孩子小?(圆胖胖的小腿、不听使唤、哆哆嗦嗦)重点理解“哆哆嗦嗦”。哆哆嗦嗦后面的省略号,省略了什么?此刻小男孩在想些什么?相机指导学生朗读“他是个小男孩儿,长着两条圆胖胖的小腿,此刻着两条小腿却怎么也不听使唤,老是哆哆嗦嗦的……”。

  D、体会“台阶高”。

  找到写“台阶高”的语句读一读,说一说你的感受。指导读出台阶的高。

  E、面对这些困难小男孩儿退缩了吗?从哪句话中可以看出?相机板书“信心十足”。

  (4)同学们,小男孩有面对着这么多的困难,可他登上台阶的愿望却十分强烈,而且信心十足。让我们再来读一读他第一次登台阶句子,看看你又有怎样的感受?(学生回答)

  我们一起来看一下他登台阶的经过,首先是“抬”,接着是“踩”,然后是“站”(“抬、踩、站”并相机板书)指导学生读“瞧,那只穿着漂亮袜子的小脚已经抬了起来,踩在了人行道的边沿上,但小男孩儿还没有下定决心登上第二只脚,又那么一会,他就那么站着,站着……”看到他抬起了脚,你内心有什么感受?(高兴、惊奇、兴奋、担心)他没有下定决心又该怎么读?

  文中第二次出现省略号,从这个省略号你能想到什么?如果你是这个小男孩儿此刻你会想些什么?重点理解“积蓄力量”。

  体会出小男孩不放弃,在积蓄体能,仍然执著的要登上台阶。)指导学生读“他似乎在积蓄力量,既不前进也不后退,只是固执地注视着自己的前方。”此刻他会看到什么?并相机板书“积蓄力量”。

  2、正是有了十足的信心和不畏困难的精神,小男孩又一次的踏上台阶。

  (1)请大家齐课文最后一自然段,读后说一说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学生回答)

  我们再来看看他这次等台阶的经过。首先是“踏”,接着是“提”,然后是“站”。(“踏、提、站”并相机板书)指导学生读“小脚又一次踏上了人行道,另一只脚也费力地提到了空中,这回可真是憋足了劲。终于,两只脚都站到了人行道上!”

  (2)体会小男孩的力量从哪里来?

  A、自己强烈的愿望,十足的信心,失败后的积蓄力量。

  B、除了这些还有什么?齐读课文的4、5自然段,你有什么体会?

  C、同学们在我们生活中一定都遇到过类似的事情,那么你觉得是奶奶的方法和妈妈的,哪一个对你来说更合适?(引导学生学会自立,自己克服困难。)同学们,其实老奶奶的帮助和妈妈的`鼓励都是对小男孩儿深深的爱,在生活中我们离不开别人的帮助更离不开别人的鼓励。但我们的家长并不能时时刻刻都在我们身边,所以,我们遇到困难时就应该学会勇敢地去面对,大胆地尝试,自己去克服一个又一个的困难。

  (3)导读:终于,两只脚都站到了人行道上!

  A、因为小男孩儿登上台阶的信心十足,所以他——学生读“终于,两只脚都站到了人行道上!”

  B、因为小男孩儿在经历了一次失败后又不断地积蓄力量,所以他——学生读“终于,两只脚都站到了人行道上!”

  C、因为有了奶奶的关心和妈妈的鼓励,所以他——学生读“终于,两只脚都站到了人行道上!”

  (4)同学们,小男孩这两只小脚踏上的不仅仅是普普通通的台阶,学生读——这也许是孩子一生中拿下的第一个高地,小胖脸上露出了胜利的笑容。你有什么体会?

  四、知识拓展,联系实际

  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一定也遇到过一些困难,你能说一说你是怎么解决的吗?(学生回答)

  学*了这篇课文,你觉得小男孩儿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学*(学生回答)

  五、总结收获,情感升华

  同学们,成功只属于坚持不懈,不畏困难,大胆尝试的人,让我们像文中的小男孩儿一样勇敢地面对困难,做生活中的强者,让我们的每一个“第一次”都格外精彩。

  三年级语文课文的教案 9

  1早晨真好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看图说话,理解图意

  1、仔细看图,说说图画内容。

  2、请学生完整地说说图意。

  3、课文是怎么描述的?(板书:1早晨真好)

  二、初读课文

  1、要求学生借助汉语拼音,先读准生字的读音,再轻声朗读课文,把句子读通顺。

  2、指名分节读课文。

  三、学*课文

  1、教学第一小节。

  自由读,说说这一小节告诉我们什么?(早晨真好)

  2、学*第二小节。

  (1)讨论:从哪里可以看出早晨真好?

  (2)你喜欢课文中的什么事物,请把喜欢的部分读出来。

  (3)谁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指导朗读:

  要用轻松愉快的语气来读,体现早晨美丽的景色。

  3、自由朗读3、4、5节。

  (1)自由读,说说通过朗读知道了什么?(我们高高兴兴上学校)

  (2)质疑问难:

  什么是一同?他们在做什么?(师生共同讨论交流)

  4、学生练*朗读,读出赞扬的语气。

  四、总结

  2早晨真好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出示生字词,学生认读

  (捧着鲜艳飘飘奔跑

  闪耀开始小嘴儿红领巾)

  二、分析字形、指导书写

  1、读课后生字,说说自己能记住哪些生字?用什么方法识记?(这些字可以用换偏旁法,形*字法进行比较识记)

  2、重点指导

  捧:右边的下面只有两横。

  领:左边是个“令:右边是“页”飘:注意与“漂”进行比较。嘴:右边不要写错了。蹦:“足”字旁,右边是个“朋”闪:第一笔是“点”始:左边是“女”,右边不要写成“合”。

  三、朗读指导

  1、朗读时要读出韵味来,通过朗读,激发学生爱鸟的思想感情,要注意读出比喻句子的语调。

  2、第2节要用轻松愉快的语气来读,体现早晨的美丽景色。

  3、第3、4、5节速度要较快,体现出高兴的心情。

  四、做找朋友的游戏反思

  3难忘的小诗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这一课,我们来学*一个与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爷爷有关的故事。

  二、自读课文

  1、提示: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看谁能弄清楚下面的问题:

  (1)课文为什么样要以“难忘的`小诗”为题目?为了一件什么事?

  (2)朗读小诗以后,“我们”的心里觉得怎么样?

  (3)结果怎样?

  2、学生自读。

  3、把生字的字音读准,用最好的办法识记字形。

  三、检查识字情况,老师相机指导

  难忘、但是、难免、骂人、注视、不甘示弱,朗读

  四、再读课文

  1、要求巩固生字读音,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2、注意故事情节是怎么样发展的?

  五、注意结构、整体把握

  课文从哪到哪写的是“争吵”?

  六、学*第1、2自然段

  1、学生轻声朗读课文,要求根据人物的情绪读出相应的语气。

  2、指名读、齐读。

  3、小结:

  这两自然段写了陶校长处理小磨擦自有办法,到两位同学发生争吵,为后面两首小诗的出现打下埋伏。

  七、巩固生字。

  重点提示字形中容易写错的地方。

  4难忘的小诗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生字

  二、读讲课文

  1、学*第3— 6自然段课文

  (1)发生争吵以后,陶行知校长是怎样做的?

  (2)下面请你们自己轻声朗读第3—5自然段。思考:“我们”从中明白了什么?

  (3)再读一坊,看看这三自然段你是不是弄懂了意思。

  (4)指导:这应该怎么读?轻声地、充满高兴的情绪。“会意”,领会别人没有明白表示的意思。要读出“同学们”对那位同学的赞美和会心的笑声。

  (5)陶行知校长这次没有训斥学生,而是用小诗来教育他们,收到了什么样的效果?

  (6)让我们把这两首小诗再读一遍,你觉得陶行知校长做得对吗?你和小伙伴相处时要怎么样做呢?

  2、学*第7自然段

  (1)这一段课文是总结全文。

  (2)指名轻声读最后一自然段。

  (3)读了这一段,说说这两首小诗为什么令孩子们终身难忘?

  3、现在我们来说几句话来表达我们对陶行知校长的敬意吧。

  三、总结全文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中写出了一件什么事?

  3、背诵课文中两首小诗。四、课堂练*

  小练笔:回忆自己与同学之间发生的事,联系学校生活,自编一首小诗。

  反思:

  5愿望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导语:今天我们要学*的一篇课文,写的是发生在班级里的故事。

  2、板书

  二、检查预*效果,教学生字

  1、检查朗读。

  课前老师要求同学们去读这篇课文,现在大家读得怎么样?

  (1)请两个组的同学用开火车的形式来读。

  (2)一个同学读第一个自然段,其他同学认真听。

  2、教学生字。

  (1)这一课有12个生字,让我们一起来记住它们。

  (2)读读写以下词语。

  独自、笑眯眯、湿润、紧紧、友善

  3、再读课文

  三、引导学生交流初步的阅读感受,并质疑问难

  1、请同学们想一想,从课文中你知道了什么?

  2、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想想还有什么疑问?

  四、探究方楠写下自己的愿望时的内心活动

  1、看看方楠的愿望是什么?

  2、请同学们再把这个句子读一读,想想方楠的内心感受。

  3、指导学生在阅读中体会方楠的心情。

  (1)指名读。

  (2)老师范读。

  (3)同学讨论:读完后,你仿佛看到了怎么样的一个方楠。

  三年级语文课文的教案 10

  【内容简析】

  本文是一篇精读课文,写的是一名小学生跟随南极考察队在南极大陆企鹅岛上的见闻,文章主要介绍了南极大陆企鹅的大小、种类以及它们的生活*性和生理特点,字里行间洋溢着小作者对企鹅的喜爱之情。

  【设计理念】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能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力求运用自主、合作、交流的学*方式,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阅读、思维和情感活动中有所感悟,并享受审美的乐趣。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般、厘”等生字,会写“企、鹅”等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感悟课文内容,了解企鹅岛上三种企鹅的特征,了解企鹅的生长规律和生活*性。

  3.增强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

  了解南极大陆企鹅的可爱,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具准备】

  地球仪或世界地图、企鹅挂图、投影仪。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猜谜语。

  名字叫鹅不是鹅,爱在冰天雪地走,

  身上穿着黑大褂,胸前系着白围兜。

  2.投影企鹅图,谁能说说你对企鹅的印象?

  3.在南极大陆,有一个生活着成千上万只企鹅的'岛,叫企鹅岛。你们愿意去看看吗?现在我们一起跟着小作者登上企鹅岛,相信大家会有新的收获、新的感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录音朗读,在课文中勾画出自己不熟悉的生字新词。

  2.自由轻声读课文,借助拼音、工具书学*生字新词,有困难的请同学或老师帮忙。

  3.与同学交流,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三、再读课文,感悟内容

  1.默读课文,想想课文向我们介绍了企鹅哪些方面的情况。在有关的句子旁边作个记号。

  2.小组合作,读懂课文。

  提示方法:(1)说一说:企鹅的外形、种类等。

  (2)演一演:企鹅走路的样子。

  (3)画一画:画几只自己喜欢的企鹅,然后再作介绍。

  3.“多么有趣的企鹅呀!”你体会到了吗?从课文哪些地方体会到的?把你的感受和大家交流交流。

  4.把自己认为写得好的语句画下来,

  教案《语文S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登上企鹅岛》教案》,

  多读几遍,并和大家交流自己为什么喜欢这些句子,怎样读才能更好地表达作者的感情。

  5.质疑。

  四、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1.认真写好生字。

  2.企鹅是海鸟中种类多、数量庞大的家族。企鹅分布的地区很广,生活适应能力很强,不仅在白雪皑皑的南极有企鹅,温暖的亚热带地区也生活着企鹅。除了课文介绍的三种企鹅,企鹅还有哪些种类?它们的名字为什么叫“企鹅”?这些有趣的问题,或者你们想了解更多的知识,请大家课后想办法找资料,并带回来和同学交流。

  第二课时

  一、复*,了解学生的学*情况

  1.抽读生字词。

  2.回忆上节课你了解到了哪些关于企鹅的知识,和大家说一说。

  3.交流搜集到的图画或文字资料,大家共享。

  二、细读课文,加深感悟

  1.齐读第一自然段。说一说:本段有几句话?(一句)向我们介绍了什么?(体会语言的简练准确。)

  在地图仪上找到南极大陆的位置。

  2.自荐读第二自然段。

  (1)有几句话?每句写什么?

  (2)读懂例句,照样子续写。

  例:尽管南半球正是夏天,可是南极大陆上仍然覆盖着厚厚的白雪。

  ①读一读例句,说说句子的意思,感知“尽管……可是……”的句子形式。

  ②照样子续写。

  尽管天气很冷,可是……

  ③有能力的同学再写一句。

  尽管……,可是……

  (3)读句子,体会感情。

  ①啊,原来是企鹅!

  ②我真想早点儿到企鹅岛上去看看。

  结合上下文,体会作者当时的思想感情,再带着你体会到的惊喜、迫切的感情,把句子读好。

  4.四人小组合作,阅读第三至五自然段,填好表格。

  5.自由读第四自然段,你还知道哪些企鹅,填好下面的表格,再与同学交流。

  三、总结全文,课后延伸

  1.学了这一课,你有什么收获?把有趣的企鹅介绍给邻居小朋友。

  2.在学*委员的组织下,在班中学*园地上设个“企鹅岛”,把你们画的有趣的企鹅贴上去,大家一起欣赏。

  教案《语文S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登上企鹅岛》教案》,


三年级语文课文教案(精选10篇)(扩展3)

——三年级上册语文课文教案(五)份

  三年级上册语文课文教案 1

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翠鸟、苇秆、腹部、衬衫、透亮、泡泡、又尖又长、清脆、一眨眼、逃脱、饲养、渔翁、石壁、打消、念头”等词语,摘抄描写翠鸟外形和动作特点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保护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

4、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和说明的,以及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教学重点

了解翠鸟外形和动作上的特点。

教学难点

体会翠鸟的外形特点与捕鱼本领之间的关系,透过具体的语句感受作者对鸟的喜爱之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激趣导入;初读感知;指导书写;小结、检测)

一、激趣导入,走进翠鸟世界

同学们,在大自然中有许多美丽的小鸟,像孔雀、画眉、黄莺请大家看看这是什么鸟?(课件出示“翠鸟”图片),对了这是翠鸟。翠鸟又叫“叼鱼郎”,它生活在靠*水边的树枝上或岩石上,有着高超的捕鱼本领。我们今天学*的课文就是介绍翠鸟的。

板书课题(齐读:亲切的喊出它的名字)

【设计意图:运用直观、形象的画面创设愉悦、轻松的课堂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兴趣】

二、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标出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3)想一想,课文从哪几方面介绍了翠鸟?

(多媒体课件出示阅读要求)

2、检查自学情况。

(1)认读词语。(多媒体课件出示词语生字)。

齐读、同桌对读、指名读

(2)认读生字

男女比赛读、开火车读

(3)指名分段读课文,评议。

(4)交流:课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翠鸟的?

讨论得出结论,并找出相应段落:外形——1自然段;活动——2、3自然段;住处——第4、5自然段。(随机板书:外形、活动、住处)

【设计意图:初读课文,注重对课文的整体感知和文章脉络的把握,有利于提高中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

3、再读课文,指导朗读

三、学*生字,指导书写

1、本课生字较多,可归类学*。

(1)结构识字。

“秆、腹、衬、衫、泛、泡、饲、陡”都属于左右结构,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其结构上的特点,然后把重点放在部件比例的大小上,指导临写。

(2)旧字带新字(部件法)

用加减或者替换偏旁的办法学*生字:“秆、绣、褐”

2、重点指导书写

指导“翠、翁”“秆、透”时,要注意它们之间的联系,它们分别有“羽”“禾”的部件,但书写时是有区别的。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自主识记生字;在书写指导,注重具体笔画、笔形和结构上的特点。】

四、小结、检测

小结:这一节课我们认识了翠鸟,知道了课文是从三个方面写出了翠鸟特点的,下节课,我们再来学*作者是如何抓住翠鸟的特点进行描写的。

  三年级上册语文课文教案 2

  课文

  听听,

  秋的声音,

  大树抖抖手臂,

  “刷刷”,

  是黄叶道别的话音。

  听听,

  秋的声音,

  蟋蟀振动翅膀,

  “嚁嚁”,

  是和阳台告别的歌韵。

  一排排大雁追上白云,

  撒下一阵暖暖的叮咛;

  一阵阵秋风掠过田野,

  送来一片丰收的歌吟。

  听听,

  走进秋,

  走进这辽阔透明的音乐厅,

  你好好好地去听

  ——秋的声音。

  秋的声音,

  在每一片叶子里,

  在每一朵小花上,

  在每一滴汗水里,

  在每一颗饱满的谷粒里。

  听听,

  秋的声音,

  从远方匆匆地来,

  向远方匆匆地去。

  听听,

  我们去听秋的声音。

  教案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从秋天的声音中体会秋天的美好。

  3.仿照诗歌的形式,续写诗文。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中浓浓的秋情,想象秋天景象的美好。

  教学难点:仿照诗歌的形式,续写诗文。

  一、导入新课

  1、春天有五彩斑斓的鲜花,夏天到处是异常茂盛的绿树,冬天遍地纷纷扬扬的雪花,那么秋天呢?在你的眼里,秋天是什么样子的?

  (预设:1:秋天硕果累累;2:秋天瓜果飘香;3:秋天天高云淡;4:秋天庄稼大丰收,农民伯伯可高兴了。)(天气凉了,树叶变黄了,从树上纷纷落下来,地里的庄稼都成熟了,苹果红了,石榴裂开了嘴,大雁南飞,小动物忙着准备过冬的粮食)

  2、同学们,秋天不仅有缤纷的色彩,香甜的气味,它还有好听的声音呢。让我们一起走进秋天的世界,去听听秋的声音。今天我们就来学*第7课《听听,秋的声音》,

  这是一首现代诗,谁来读课题?

  生:听听,秋的声音。

  师:后面的“听”要轻声;注意题目中的逗号,这个逗号提示我们要仔细去听;听听,秋的什么?生:秋的声音师:听听,谁的声音?生:秋的声音(引导学生读好重音)三、初读,听秋声

  下面让我们一起去读读秋的声音吧!打开语文书第46页,

  1.初读。

  要求:有感情的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字词多读几遍。并在每一小节前标上序号。2、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

  这首诗很美吧,诗人运用的词语也很美。让我们读一读吧。

  (课件出示词语,小老师带读。)

  手臂刷刷蟋蟀振动

  歌韵叮咛掠过歌吟

  辽阔大厅绽开匆匆

  3、通过初读课文,你听到了秋天的什么声音呢?

  (生说,师随机板书。)

  板书:

  黄叶刷刷

  蟋蟀口瞿口瞿

  大雁叮咛

  秋风歌吟

  (学生都会说到这四种可以用耳朵听到的声音,而不可闻但可感觉的声音在第5段)

  师:秋的声音只有这些吗?还藏在哪儿了?(引导读第5节)

  板书:在叶子、小花、汗水、谷粒……

  师:前四种声音是我们可以用耳朵具体听见,后面的声音是我们听不到,但可以感受到的,到处都有秋的声音,这是秋天给我们带来的一种美好感觉。

  四、品读,说秋景。

  那同学们,你最喜欢那种声音呢?为什么?

  (预设:1、我喜欢“蛐蛐’的声音,因为蟋蟀的叫声想唱歌一样好听。2、我喜欢刷刷的落叶声,这告诉我们秋天来了。)说得好!

  请同学们再来轻声读或默读课文1至4节,边读边想象画面,并说说“你仿佛听到什么声音?看到什么景象?”

  1.读的很认真,谁先来读第一节?

  (听听,秋的声音,大树抖抖手臂,“刷刷”,是和黄叶道别的话音。)

  黄叶和大树在道别时,他们说了些什么话?

  (黄叶说:“大树妈妈,我真舍不得你。”)

  (大树说:黄叶你不要走,你走了我会想你的。)

  (黄叶说:大树,你不要伤心了,我落到地上,过不了多久,就会变成肥料,到时你会长得更茁壮,我也会更茂盛。)

  瞧!大树听了黄叶的话乐了,大家也乐了。所以咱们读这一小节时,一方面要读出他们道别时依依不舍的感情,还要读出对黄叶的赞美之情。

  学生齐读第一节诗。

  2、在黄叶和大树告别的同时,看蟋蟀它在干什么?谁来读第二节。

  学生:听听,秋的声音,蟋蟀振动翅膀,“口瞿口瞿”,

  是和阳台告别的歌韵。

  你仿佛听到了蟋蟀在说什么?

  学生:我仿佛听见蟋蟀说:再见了,阳台,我明年春天还回来唱歌给你听。

  “歌韵”在这里指什么?

  (学生1:歌声、歌曲。)

  老师知道大家个个都能歌善舞,其实蟋蟀也是动物界一位非常出名的歌唱家,它的叫声非常动听,好像在唱歌。“歌韵”在这里指的就是蟋蟀的歌声。

  看,秋天多美好,黄叶不想走,蟋蟀也不想走,我们一起来当当可爱的小蟋蟀吧!(男女生赛读)要读出它对秋天的留恋,喜爱之情。

  3.这时大雁来了,它又在和谁告别呢?谁来读一读。

  一排排大雁追上白云,撒下一阵暖暖的叮咛。

  大雁对白云说了什么?——

  学生1:白云,再见了,我要去南方过冬。

  她还要“叮咛”几句什么?——

  学生2:天凉了,要加衣裳,别着凉。

  这就是“暖暖的叮咛”。白云听到大雁的话,心里会感到多么温暖呀!

  这时候秋风也来了,秋风掠过田野,最开心的是谁啊?(农民伯伯)谁来读一读

  一阵阵秋风掠过田野,送来一片丰收的歌吟。秋风在歌唱什么?——

  它又会对农民伯伯说些什么呢?

  (秋风会对农民伯伯说:1.“丰收了,丰收了,快到田里收稻谷吧!”2、玉米丰收了,农民伯伯快来采收吧。3、大豆丰收了,农民伯伯快来收割吧。)

  这真是一片丰收的美景啊!农民伯伯们乐得嘴都合不住了,我们用朗读来表达丰收的喜悦之情吧!

  生分两组比赛读课文第三节。

  4.师:在这美丽的秋天里,落叶离开了树妈妈的怀抱,小蟋蟀唱起了离别歌,大雁飞往南方过冬去了。稻田里一片金黄,稻子压弯了腰,高粱涨红了脸……秋天的一切是多么美好啊,让我们把这美好的一切读出来吧!全班朗读。

  五、续写,写秋声

  1.秋的声音在每一片叶子里、在每一朵小花上、在每一滴汗水里、在每一颗绽开的谷粒里。听听,走进秋,走进这辽阔的音乐厅,你好好地去听秋的声音。其实秋的声音还有许多,你还能听到哪些秋的声音?

  (苹果成熟后掉在地上的“扑嗵”声。小溪流水的“哗哗”声。收割机的“隆隆”声。青蛙的叫声“呱呱”。燕子的声音“喳喳”。“哗啦哗啦”稻海翻起波浪。“嘿呦嘿呦”小蚂蚁忙着准备粮食过冬。“滴答滴答”秋雨在练*弹琴。“哈哈”是农民伯伯收割时的欢声笑语。“哗哗”是秋风和落叶跳舞的声音。)

  2.老师:大家听到这么多声音!老师这里也有几幅秋天的画面,想不想看看啊?看了这些画面,你仿佛听到了什么声音呢?

  3.秋的声音令人遐想,秋的声音令人陶醉……让我们模仿诗的1、2、3小节,把自己听到的声音写下来,每人写一小段。

  (听听,秋的声音,

  黄叶纷纷落下,

  “呼呼”,

  秋风弟弟吹起口哨报告冬的来临。

  听听,秋的声音,

  秋雨落在地上,

  “沙沙”,

  弹奏出动人的琴声。

  听听,秋的声音,

  蜜蜂翩翩起舞,

  “嗡嗡’,

  是它收获甜蜜的欢歌。

  听听,秋的声音,

  石榴露出笑脸,

  “哈哈”,

  美丽的籽儿撒下阵阵欢笑。

  听听,秋的声音,

  小朋友们在郊外游玩,

  “哈哈”

  是他们欢笑的'声音。

  听听,秋的声音,

  田野里一片金黄,

  “咔嚓”

  这是农民收割稻谷的声音。)

  六、课堂小结

  是啊,秋的声音,在大自然中,在我们的生活中,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让我们再次来感受秋声带给我们的喜悦吧!

  学生有感情齐读全文。

  板书:17.听听,秋的声音

  黄叶刷刷

  蟋蟀曲曲

  大雁叮咛

  教学建议

  1、学生搜集各种与秋天有关的声音,如,风声、雨声、落叶声、蛐蛐声等。老师准备一些与秋声有关的录音带,适合作课文朗诵背景的音乐以及相关课件。

  2、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教学要求与精读课文有着明显的不同。课文前面有一段连接语,课文学*之前要先引导学生阅读这段连接语,以明确学*要求。

  3、初读诗歌。应着重解决两方面的问题:(1)运用前面几篇课文里学过的方法理解诗中词语的意思;(2)了解诗中讲了哪些事物的声音。诗中从两方面写了秋天的声音,一种是具体可感的声音。像一、二、三、四节中写的,落叶、昆虫、大雁、唱歌等声音;另一种是可心领神会而不可闻的无声的声音,其实是秋景给人的感受。像最后两节中写的秋天的声音。

  在学生了解诗歌的意思后,为了加深对诗歌的感受,还可以引导学生:(1)听秋声。利用录音带和相关课件,让学生一边听秋声一边想象景物,使文中的秋天的声音和相应景物形象化。(2)说秋声。引导同学说自己了解的秋天所特有的声音,体现秋天景物的美好。

  4、有感情地朗读是学*诗歌的很好方式。在对诗歌的音节美的感受中,诗歌的内容美也能得到很好的体验。所以教学时,可以采用范读、赛读等多种方式,加强朗读的训练和指导,读的时候还要能同时想象诗歌所写的画面,读出文中的感情和韵味。如果有音乐作背景来读,效果会更好。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试着续写诗文。

  5、这首诗歌就是通过秋天的声音来体现秋天的景象,所以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外留意秋天更多事物和景象,搜集描写秋天的诗歌,举行赞美秋天的诗歌朗诵会。

  三年级上册语文课文教案 3

  《雪儿》是义务教育西师版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课文主要讲述了一个人鸟情深的动人故事:一只受伤的白鸽——“雪儿”,被爸爸带回了家。“我”的腿跌伤了,家里就只剩下“我”一个人,雪儿和“我”作伴,“我”为雪儿疗伤,盼着它快快好起来,终于有一天,雪儿展开双翅飞起来了,“我”放飞了雪儿。这篇课文处处洋溢着浓浓的真情。教学中,我认为应以情感为线索,实现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让学生与文本、与同伴、与教师展开*等的对话,在*等的对话中,在反复地诵读中,体会到人应该关爱动物,关爱生命,与动物和睦相处,这个世界会变得更加美好。文本内容感人,情感真挚,是一篇适合三年级学生阅读,并能从中感悟到人与动物和谐之美的好教材。

  根据教材特点和三年级学生已有的认知水*,我初定以下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四、五自然段。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字只识不写,能结合具体语境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借助文本,感悟“我”对雪儿的感情,体会“我”的美好心灵和可爱形象。其中目标1和2是教学的重点,目标3既是教学的重点,又是教学的难点。为了较好的实践新课标的理念,达到教学目标完成的最优化效果,我预定两课时完成任务。

  第一课时,我准备安排“紧扣课题,导入新课”、“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再读课文,了解内容”、“布置作业,巩固练*”四个基本环节。第一环节中,我先揭示课题,而后让学生轻轻念念将要认识的这个好朋友的名字,说说有什么感受,由此让学生带着喜爱和探究之情进入第二环节的学*“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揭开雪儿的神秘面纱。在学生自读的基础上我将检查效果,通过指名读、同桌读、小组读、全班读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流利,特别是“阻、剩、任、盼”等生字的字音要重点指导。同时,还要处理好一些长句子的停顿,如“你看它那双翅膀被春风高高地托起,在蓝天中划出一道美丽的弧线。”在读的过程中还要借助多种方法理解“明媚”、“艰难险阻”、“信使”、“弧线”等词语的意思。接着进入第三环节的教学,我将让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次朗读课文,了解各自然段的意思,理清故事发展的顺序。并重点品读第一自然段,抓住“只剩下、多么向往”等关键词句感受在我十分孤独、寂寞情况下雪儿来到我的身边,为第二课时的学*作好铺垫。最后,将预留5、6分钟时间让学生书写生字。个别易错字由老师重点指导。

  下面,我重点说说第二课时的设想。

  第一环节:复*旧知,整体感知

  首先出示本课新词,引导学生认读,相机正音。读题后启发学生交流初读课文后对课文的内容把握和了解。结合学生回答,创设“我和雪儿相处”课堂情境,引领学生进入文本的学*,进而感悟文本语言中蕴涵着的“我”对雪儿的一片深情。

  第二环节:品读课文,读中悟情

  先以一个开放性的问题“我和雪儿相处的日子里,我是怎么做的.?怎么说的?怎么想的?”进行导读。让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划出能感受到“我对雪儿一片深情”的句子。在四人小组讨论的基础上,组织全班交流,根据学生发言适时点拨,抓住重点句,感受、体悟我的内心情感。比如抓住“它的身子很脏,眼睛里充满了哀伤。”体会我对雪儿的可怜、同情;抓住“他雪白雪白的,给他取名雪儿”体会我对雪儿的喜爱;抓住“给它洗澡、敷药”从我对雪儿的细心照顾以及我对雪儿说的话,叫雪儿安心养伤这些句子中体会我对雪儿的关爱、同情、爱护;体会我对雪儿抓住“爸爸的介绍,以及我盼望雪儿的伤快点好”体会我对雪儿忠诚、勇敢品质的由衷的敬佩之情;抓住“雪儿伤好展翅飞翔,我的欢呼”体会我内心无比的喜悦和激动。文章的只言片语都流淌着我对雪儿的浓浓深情,只要引导学生在品中读,在读中悟,我对雪儿的情感脉络就会清晰地呈现在学生的面前。下面,我重点说说我对文章最后一段话的教学预设:首先我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学生说说“我“送别雪儿时的内心情感,预计学生会说”我“是悲伤的、难过的,我是依依不舍的,我在肯定学生感悟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结合文本语言说说自己如此解读的理由,随后我让学生带着问题“既然我不舍得雪儿离开,又为何送别雪儿呢?”再次阅读文本,引导学生结合我当时说的话,体会我送别雪儿的原因是还给雪儿自由,是为了雪儿能更好地完成自己的使命,使学生懂得我这么做是对雪儿更深一层的爱。接着,我扣住“祝福”一词让学生练*说话,我向雪儿祝福什么,更深入地体会我为能放飞雪儿感到由衷的欣慰、幸福和快乐,最后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我内心“既难过又快乐”的复杂情感。

  第三环节:逆向思维,解读内涵

  承接上文的教学,要求学生思考:“雪儿的到来,使我原本寂寞、孤独、忧伤、无聊的生活发生了变化,那么是不是每个人遇到这只受伤的信鸽都会有这么一段令人难忘的、美好的日子?”引导学生交流,交流中点拨,使学生感悟到只有善待生命、珍爱生命的人,才会热爱生活,他的生活才会有意义、有价值。从而很自然地渗透了文本的内涵,使学生的心灵得到陶冶、净化、提升。

  最后我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当我伤好之后,漫步在明媚的春光里,望着蓝天上那飘飘悠悠的白云,是否又会想起与雪儿相依相伴的日子?假如是你,你会对雪儿说些什么?”小练笔的形式再次激发了学生的情感储备,在学生的交流中把学生的情感、文本的情感、课堂的情感推向最高潮。

  最后,我布置一些和听、说、读、写有关的选择性作业,通过这些语文实践活动,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从不同角度,进行多样化探究,提高语文素养。

  以上是我对本课的一种教学预设,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将根据学生的“生成”,及时作出最适当的调整。

  三年级上册语文课文教案 4

  第一课时

  学*目标

  1. 认识“桦、胸”等5个生字。会写“郊、散”等12个生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3.了解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子放鸟归园的故事。

  教学重难点:

  了解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子放鸟归园的故事。

  教学过程:

  看图导入,交流资料

  1.出示列宁照片,说说他是谁?利用课前预*收集的资料,谈谈你对列宁的了解。

  2.学生交流后,教师小结简介列宁。今天要学*的这个故事,就是一个发生在伟大领袖列宁身上的看似*凡而又不*凡的故事。

  3.板书课题,书空“雀”字笔顺,提示“雀”字是从描摹鸟的体形而造出的象形字。

  读通课文,初步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好自然段序号。

  2.指名逐段朗读课文,检查自读情况。重点指导读准“散(sàn)步”、

  “胸(xiōng)脯(pú)”、“白桦(huà)树”。注意“诚”“病”“蹦”读后鼻音。

  3.赛读课文,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读书竞赛,互相提提意见、帮助别人读得更好。

  4.课文哪几自然段是具体写列宁寻找灰雀、灰雀回到林中的事的?

  2~13是课文的具体写这件事的,那第1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呢?

  学*课文,第一小节

  1.指名读第1自然段,说说了解到了什么。

  2.课文是怎么描写这三只灰雀的?找出来读一读。

  说说哪几个词语用得好,借助多媒体动画,相机理解“婉转”、“来回跳动”、“惹人喜爱”。

  3.教师引读列宁喜爱灰雀的句子,体会列宁心中的感受,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

  4.巧妙结尾、设置悬念:第二天,那只深红胸脯的灰雀竟然不见了。那只灰雀到哪里去了?列宁和小男孩围绕着这只灰雀发生了一段怎样的故事呢?下节课继续学*。

  学*生字,指导书写

  1.学生自主观察本课生字有什么特点。

  2.说说你是怎么记住它们的字形的?

  3.提醒:本课左右结构的字较多,注意左右比例。独体字“步”、“者”书写时笔画要舒展。

  4.学生描红、摹写。

  5. 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第二课时

  学*目标

  1.能正确读写“郊外、散步、胸脯”等14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3.了解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子放鸟归园的故事,体会列宁爱鸟更爱孩子的情感,懂得知错就改是诚实的表现。

  教学重难点:体会列宁爱鸟更爱孩子的情感

  教学过程:

  贴图导入,激发兴趣

  1.贴出三只灰雀在枝头欢歌、跳跃的图画。

  听,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多么惹人喜爱。列宁每天散步都来到这儿,和它们打打招呼,问候问候它们。可有一天,列宁发现有一只灰雀不见了,那只灰雀到哪儿去了呢?

  精读课文,感悟真“爱”

  1.自由轻声读一读课文 3-10自然段,哪几段是列宁说的话,哪几段是小男孩说的,找一找、读一读。

  2.屏幕出示课文3.5.7.9自然段,请大家读列宁的这几句话,仔细体会列宁这些话的意思。

  a.学生交流。哪句话特别有体会,可以说一说,也可以把体会到的用朗读来告诉大家。

  b.列宁的着急、担心、惋惜、关心集中表达了列宁对灰雀的一种情感。用一个词来概括,是什么?板书:爱。

  3.聪明的孩子,有谁知道灰雀到底到哪里去了?你从课文哪儿看出来的?出示4.8.10段。

  a.各自练读这几段话,指名朗读检查。指导读好“一定会飞回来的!”教师运用手势,指导学生加强语气。

  b.读后体会:这时候,小男孩在想什么呢?

  c.男孩为什么要捉走这只灰雀?他对灰雀的喜爱和列宁对灰雀的喜爱有什么不同?小组讨论、发表看法,相互补充,汇报体会。

  5.相机小结:列宁的爱是给鸟自由,男孩的爱却夺去了鸟的自由,列宁才是真正的爱鸟!

  6.细细体会列宁和男孩的心理感受,分角色朗读3-10自然段,

  烘托高潮,深入体会

  1.在列宁真爱的感染下,小男孩把灰雀放回树林,看,它们又在枝头欢唱了。

  多媒体投影显示:列宁和小男孩在白桦树旁看着灰雀。

  2.学*课文11-13自然段,自由朗读体会,

  3.读了这几段,你会提出什么问题吗?学生交流、提出疑问,如“列宁为什么要问鸟?鸟怎么会说话呢?”等等。

  4.小组讨论,解答上面列出的两个关键问题。教师参与讨论、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列宁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他可不愿伤害这个可爱的小男孩的心,这就是对孩子的爱!

  收集故事、积累提高

  1.学了这篇课文,你发现了什么?大家一起来说说。

  2.收集列宁或其他名人的故事,读一读,开展讲故事比赛

  板书:

  5、灰雀

  (惹人喜爱)

  列宁 男孩

  教育 知错就改

  三年级上册语文课文教案 5

  《绝招》课文

  村东头的大树下,四个孩子在比“绝招”。

  三胖腆着大肚皮说:“咱们看谁一口气憋的时间最长!”结果一个个先后都撒了气,唯独他,鼓着腮帮子,瞪着眼珠子,能憋比别人多两倍的时间。伙伴们都竖起大拇指,连声说:“绝招,绝招!”

  福音站起身,空翻刚来一个,伙伴们的拇指早伸出来了。

  杨苗子伸出两只手,大伙知道他这一手也是独一份,每次当他把手指倒着踒到手腕上,连村里的大人都围上去看,觉得新鲜。

  三个人表演完,都把目光投向瘦小的小咩子。小咩子的鼻尖出了汗,不知是谁说了句“鼻子尖出汗,一辈子白干”,他听了更觉得自己窝囊,忙低下头在鼻子上抹了一把。表演什么呢?他想起在家翻过眼皮,能把妹妹吓得直捂眼,就用双手掰了半天,把眼皮翻了过来,两个红包包一动一动的。

  “嘿,那叫什么玩意儿,看我的!”杨苗子用手在眼上一抹,两个眼皮就翻过来了。果然比咩子的利索。

  小咩子又想了想,站起身,面对大树,两只胳膊一撑,双脚靠树来了个倒立。不料,福音给他来了个不靠树的倒立!

  小咩子觉得自己太丢人现眼了,偷偷地把眼泪咽到肚里,跑了。

  小咩子蔫蔫地进了屋,见爸爸正在算帐。他坐在炕上,愣愣地看着爸爸。忽然他发现爸爸打算盘从来不用眼睛看,两眼只是盯在左手翻的帐本上。这也够绝的了,自己在学校学珠算时,眼睛盯着,手指拨着,嘴巴念叼着还出错哩。难怪爸爸是全区会计中帐目最清的一个!如果自己有这么个绝招,今天也不会丢人呀!

  他感到肚子有点饿,进了厨房,从厨柜里掰了半个馒头啃着,见奶奶在包饺子。呀!奶奶这一手也够绝的,她一只手拿着小竹板专管铲馅儿,另一只手拿面皮专管攥饺子,不但攥得快,而且饺子圆鼓鼓的十分好看。要是自己会这一招,也能震他们一气!于是,他夺过奶奶的小竹板,照奶奶的样子攥,谁想到馅全跑出来了!

  他问奶奶:“您这招是怎么会的?”

  奶奶要过竹板,说:“什么招啊?”

  “您一只手攥饺子,还这么快?”

  “嘿,”奶奶边攥饺子边说,“这是硬逼出来的。过去你奶奶是伺(cì)候人的,一个人要做二十来个人的饭,人家还要求调(diào)换花样吃,这么着,天天就得往快里练……”

  小咩子不等奶奶说完,就说:“我爸爸为什么打算盘那么快?”

  奶奶说:“那也是练出来的。你爸爸刚从学校出来那阵儿,也算不好,天天练到半夜,慢慢熟了,就快了。”

  “那……”只要他听明白了,不管奶奶想不想往下说,就接着问另一个问题。他问奶奶:“三胖、福音、杨苗子的绝招是怎么得来的?”

  奶奶说:“有的人,生来就特别,别人比不上。三胖长得胖,气量比别人足;杨苗子从小骨头就软,长大了手骨还软乎乎的;人家福音那是练出来的,你没见他,见天跑几里地去体育场学体操?”

  咩子觉得奶奶说得在理,看来自己想得到绝招,只有练。练点儿什么?晚上他躺在炕上还在想,想着呼呼地睡着了。

  第二天上学,想起昨天大树下的丑事,小咩子还是那么不好意思,好像全班同学都知道了似的。他低着头,默默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数学老师举出一张“12×15”的口算卡片,他也没看见。

  老师把他叫了起来。他的脸“唰”地红了,一直红到脖子根儿。他在脑里里列开了竖式,结结巴巴地说:“得150。”同学们笑了。老师让他坐下,并且说了两条,第一批评了他听讲不专心,第二批评他口算不过硬。小咩子听了一愣——我为什不可以练这一招呢?

  一天又一天过去了,小咩子没有一天忘记大树下不光彩的表演,暗暗地在练自己的绝招。

  学期结束了,出奇的事情发生了:期末数学考试,小咩子交了第一卷,而且没出一点儿错。

  暖屋里,炕头上,四个小伙伴又想起比绝招了。虽然只有福音来了个双臂倒立外加“蝎(xiē)子爬”,别人都没拿出新鲜招儿,但一个人表演后,别人还是学不来,也只好承认是绝招。又轮到小咩子了,三胖挤着肉泡眼说:“小咩子,今儿个你不会给我们学个羊叫吧?咩——”他自己先学了起来,逗得几个人都笑了。

  《绝招》教案

  【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人物对话。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绝招是练出来的,以及要练有用的绝招的道理。

  3、激发努力学*本领,刻苦求知的愿望。

  4、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人物对话。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感受童真童趣。

  【教学难点】激发努力学*本领,刻苦求知的愿望。

  【课前准备】发动学生准备自己的绝活。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导入:

  同学们,先来欣赏图片。看后你又怎样的感受。

  2、拿什么是绝招呢?

  (绝招是自己最拿手的本领,如,弹钢琴、吹笛子、舞蹈、唱歌、做菜、洗衣、武术、甚至其他独特的本领。)

  3、在北方的山村中,有一些小朋友也在比绝招呢!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第16课《绝招》(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大家借助拼音自由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出示词语,开火车读。

  3、谁来告诉大家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学生汇报:

  (课文讲了三胖、二福、小柱子等小伙伴比试绝招的故事。)

  三、根据阅读提示,细读感悟

  1、他们都比试了哪些绝招,是怎么比试绝招的呢?请大家根据阅读提示,小组合作学*课文:

  ⑴默读课文,想想你读懂了什么?用笔勾划出有关的词句。

  ⑵小组讨论交流。

  2、学生汇报:

  ⑴我读懂了三胖的绝招是憋气。出示句子:

  三胖挺着大肚子让我们一起读读三胖表演的句子,齐读

  他的绝招是怎么来的?(因为他长得胖,气量比别人大,所以他靠的是先天的禀赋,也就是生来就俱备的能力。)

  ⑵我读懂了二福的绝招是空翻,他的绝招是怎么来的?

  (人家二福那是练出来的,你没见他,天天跑几里地去体育场学武术。二福是靠自己的刻苦训练,坚持不懈才练成的。)

  ⑶我读懂了奶奶的绝招是做饺子。

  ⑷我读懂了小柱子的绝招是做乘法口算,板书:口算,出示句子:轮到小柱子了,他蹲在炕上齐读,你从哪里体会到这个绝招很绝?抽读,读出对小柱子的赞叹。

  ⑸小柱子开始不是表演了个倒立了吗?他为什么还要练乘法口算的绝招?是怎样练成的呢?

  (小柱子和小伙伴比本领,没能取得好成绩,感到很羞愧,回家后看见奶奶包饺子,在和奶奶的谈话中受到启发。于是他暗下决心要挽回面子,要练一种绝招。)(分角色朗读小柱子与奶奶之间的对话)

  出示句子:日子一天天过去了,小柱子始终没有忘记大树下的尴尬,暗暗在练自己的绝招。请大家想象一下:小柱子是怎么练的,在练的过程中,他是怎样克服困难、虚心请教、持之以恒的。

  3、看了三个伙伴表演的绝招,你最佩服谁的.绝招?

  四、讨论深化

  1、读了这个有趣的故事,你觉得绝招是怎样来的?

  2、小结:

  绝招有的是先天的禀赋,但更多的是通过后天的努力才具有的本领。因此要想具有与众不同的绝招,就一定要刻苦训练,坚持不懈。板书:刻苦练*,坚持不懈。

  五、拓展

  1、孩子们,老师相信你们一定也有自己的绝招,请大家把自己的绝招也在小组内向伙伴们展示展示吧,让我们来个绝招大比拼,看看谁的绝招最绝。

  2、抽生上台表演展示。师采访:你这个绝招是怎么来的?

  3、孩子们表演的绝招可真棒啊,希望大家在今后能刻苦训练,坚持不懈,让我们的绝招更上一层楼吧!最后把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的一句名言送给大家:天才等于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

  《绝招》教学反思

  《绝招》这篇课文是新课标人教版第六册第四组的略读课文,课文描写的是几个小伙伴之间发生的趣事。讲的是小柱子和小伙伴比本领,第一次输了,感到很羞愧,于是他暗自练*绝招。结果,在他的努力下,实现了自己的愿望。大家对他的绝招赞不绝口。这篇课文富有童心童趣,文中细致刻画的小柱子这个人物形象鲜活欲出,跃然纸上。可以说,他是这个年龄阶段孩子的典型代表,很多学生都可以从他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自尊,好强,不服输。因此,学生在阅读课文时很容易产生情感共鸣。

  这节课我以各式各样的绝活图片导入,从而引出课题并让学生理解什么是“绝招”,然后引导孩子们根据本课“阅读提示”自学。首先,学生读书时先想一想孩子们都比了哪些绝招。其次,让学生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在小组里质疑并互问互答,合作学*。接着组织学生各抒己见,全班解决。

  根据学生的回答,我在黑板上板书了小伙伴们两次比赛的绝招,然后让他们去文中找到自己喜欢的绝招的句子,大部分的小朋友都能找到描写绝招的句子,如:“三胖挺着大肚子………..憋的时间比别人长两倍。”“二福曾经练过武术……..伙伴们就禁不住叫起好来。”我顺势出示相关句子,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有部分小朋友能抓住句子中的关键字词来谈自己的感受,如:有小朋友抓住了三胖表演绝招时的动作“挺、鼓、瞪、憋”,但我没有深层次地引导,只是停留在表面,如果当时告诉他们在自己写文章时也可以抓住人物的动作进行描写的话,我想孩子们的*作水*会有所提高。

  在重点理解小柱子绝招时,虽然孩子们通过奶奶的话体会任何本领都是要通过勤学苦练的,但我对绝招的有用性只是一笔带过,如果当时我引导学生们说一说,为什么要练有用的绝招?哪些绝招没用?哪些有用?让学生明白要练最有用的绝招,那么效果可能会更好。最后,我引导学生想象孩子们第三次比赛绝招的情景,到下课我才记起阅读提示语中让孩子们想象小柱子是怎样练绝招的?如果能把想象第三次比赛的情景换成想象小柱子练绝招时的情景,就紧扣主题了。

  自己上完这堂课,没发现任何的亮点,甚至有重新上一次的念头,在以后的课堂中我想我要更加周到到思考,更加认真、仔细地研究教材,哪怕他只是一篇略读课文。


三年级语文课文教案(精选10篇)(扩展4)

——三年级上册语文课文找骆驼作文3篇

  今天,我在家里读了《找骆驼》这篇课文。

  我的感受是:在生活中,只要我们用心观察,认真思考,就会有所发现。

  读了这篇课文,我想起了:有一次,我和爸爸妈妈去万达广场的地下停车场停车。(停车场特别大,在地下一层和二层,车很多,车位不好找。)

  我比爸妈先发现了,停车的时候不用看地面上有没有空位,每个车位上面都各有一个指示灯高挂着,红色灯是这个车位已被车停了,绿色灯是空位,可以停车。果然很快我们就把车停下了。

  走的时候我还发现,有一个车位已经被车停了,但灯还是绿的,可能是那个指示灯坏了吧。

  妈妈说她从来没有发现有指示灯,其实我早发现了,只是以前没说。爸妈夸奖我说;“儿子真是个善于观察善于发现的孩子!”

  看来,用心观察、善于发现在生活中还是很有用的!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位商人走失了一只骆驼,他在路上碰见了一位老人,就赶上去问,老人给商人说了那只骆驼的特点,商人以为骆驼藏在老人那里,其实是老人自己观察到的。

  老人知道骆驼左脚有点跛,是因为老人看见地上有骆驼的脚印,右边深,左边浅,才知道骆驼的左脚有点跛;老人知道骆驼左边驮着蜜右边驮着米是因为老人看见脚印左边有一些蜜,右边有一些米,才知道骆驼驮的是这两样东西;老人知道骆驼缺了一颗牙是因为老人看见骆驼啃过的'叶子上有牙齿印,才知道骆驼缺了一颗牙。

  我应该学*老人仔细观察,认真留意事物变化的特点。

  从前,有一个人丢了一只骆驼,他就向一位老人打听,老人说:“你的骆驼是不是左脚有点跛,左边驮着蜜,右边驮着米,还缺一颗牙齿。”丢骆驼的人说:“你是不是把我的骆驼藏起来了。”老人说:“刚才我看见路上有骆驼的脚印,我又看见路左边有些蜜,右边有些米,我还看到骆驼啃过的树叶,上面留下了牙齿印,所以知道他缺一颗牙齿。你应该顺着他的脚印去找。”最后,丢骆驼的人找到了他的骆驼。

  这是一篇*民间故事。它告诉我们在生活中,只要我们用心观察,认真思考,就会有所发现。要我们理解文章内容,培养仔细观察,勤于思考的*惯。


三年级语文课文教案(精选10篇)(扩展5)

——三年级语文课文的教案3篇

  《绝招》课文

  村东头的大树下,四个孩子在比“绝招”。

  三胖腆着大肚皮说:“咱们看谁一口气憋的时间最长!”结果一个个先后都撒了气,唯独他,鼓着腮帮子,瞪着眼珠子,能憋比别人多两倍的时间。伙伴们都竖起大拇指,连声说:“绝招,绝招!”

  福音站起身,空翻刚来一个,伙伴们的拇指早伸出来了。

  杨苗子伸出两只手,大伙知道他这一手也是独一份,每次当他把手指倒着踒到手腕上,连村里的大人都围上去看,觉得新鲜。

  三个人表演完,都把目光投向瘦小的小咩子。小咩子的鼻尖出了汗,不知是谁说了句“鼻子尖出汗,一辈子白干”,他听了更觉得自己窝囊,忙低下头在鼻子上抹了一把。表演什么呢?他想起在家翻过眼皮,能把妹妹吓得直捂眼,就用双手掰了半天,把眼皮翻了过来,两个红包包一动一动的。

  “嘿,那叫什么玩意儿,看我的!”杨苗子用手在眼上一抹,两个眼皮就翻过来了。果然比咩子的利索。

  小咩子又想了想,站起身,面对大树,两只胳膊一撑,双脚靠树来了个倒立。不料,福音给他来了个不靠树的倒立!

  小咩子觉得自己太丢人现眼了,偷偷地把眼泪咽到肚里,跑了。

  小咩子蔫蔫地进了屋,见爸爸正在算帐。他坐在炕上,愣愣地看着爸爸。忽然他发现爸爸打算盘从来不用眼睛看,两眼只是盯在左手翻的帐本上。这也够绝的了,自己在学校学珠算时,眼睛盯着,手指拨着,嘴巴念叼着还出错哩。难怪爸爸是全区会计中帐目最清的一个!如果自己有这么个绝招,今天也不会丢人呀!

  他感到肚子有点饿,进了厨房,从厨柜里掰了半个馒头啃着,见奶奶在包饺子。呀!奶奶这一手也够绝的,她一只手拿着小竹板专管铲馅儿,另一只手拿面皮专管攥饺子,不但攥得快,而且饺子圆鼓鼓的十分好看。要是自己会这一招,也能震他们一气!于是,他夺过奶奶的小竹板,照奶奶的样子攥,谁想到馅全跑出来了!

  他问奶奶:“您这招是怎么会的?”

  奶奶要过竹板,说:“什么招啊?”

  “您一只手攥饺子,还这么快?”

  “嘿,”奶奶边攥饺子边说,“这是硬逼出来的。过去你奶奶是伺(cì)候人的,一个人要做二十来个人的饭,人家还要求调(diào)换花样吃,这么着,天天就得往快里练……”

  小咩子不等奶奶说完,就说:“我爸爸为什么打算盘那么快?”

  奶奶说:“那也是练出来的。你爸爸刚从学校出来那阵儿,也算不好,天天练到半夜,慢慢熟了,就快了。”

  “那……”只要他听明白了,不管奶奶想不想往下说,就接着问另一个问题。他问奶奶:“三胖、福音、杨苗子的绝招是怎么得来的?”

  奶奶说:“有的人,生来就特别,别人比不上。三胖长得胖,气量比别人足;杨苗子从小骨头就软,长大了手骨还软乎乎的;人家福音那是练出来的,你没见他,见天跑几里地去体育场学体操?”

  咩子觉得奶奶说得在理,看来自己想得到绝招,只有练。练点儿什么?晚上他躺在炕上还在想,想着呼呼地睡着了。

  第二天上学,想起昨天大树下的丑事,小咩子还是那么不好意思,好像全班同学都知道了似的。他低着头,默默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数学老师举出一张“12×15”的口算卡片,他也没看见。

  老师把他叫了起来。他的脸“唰”地红了,一直红到脖子根儿。他在脑里里列开了竖式,结结巴巴地说:“得150。”同学们笑了。老师让他坐下,并且说了两条,第一批评了他听讲不专心,第二批评他口算不过硬。小咩子听了一愣——我为什不可以练这一招呢?

  一天又一天过去了,小咩子没有一天忘记大树下不光彩的表演,暗暗地在练自己的绝招。

  学期结束了,出奇的事情发生了:期末数学考试,小咩子交了第一卷,而且没出一点儿错。

  暖屋里,炕头上,四个小伙伴又想起比绝招了。虽然只有福音来了个双臂倒立外加“蝎(xiē)子爬”,别人都没拿出新鲜招儿,但一个人表演后,别人还是学不来,也只好承认是绝招。又轮到小咩子了,三胖挤着肉泡眼说:“小咩子,今儿个你不会给我们学个羊叫吧?咩——”他自己先学了起来,逗得几个人都笑了。

  《绝招》教案

  【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人物对话。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绝招是练出来的,以及要练有用的绝招的道理。

  3、激发努力学*本领,刻苦求知的愿望。

  4、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人物对话。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感受童真童趣。

  【教学难点】激发努力学*本领,刻苦求知的愿望。

  【课前准备】发动学生准备自己的绝活。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导入:

  同学们,先来欣赏图片。看后你又怎样的感受。

  2、拿什么是绝招呢?

  (绝招是自己最拿手的本领,如,弹钢琴、吹笛子、舞蹈、唱歌、做菜、洗衣、武术、甚至其他独特的本领。)

  3、在北方的山村中,有一些小朋友也在比绝招呢!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第16课《绝招》(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大家借助拼音自由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出示词语,开火车读。

  3、谁来告诉大家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学生汇报:

  (课文讲了三胖、二福、小柱子等小伙伴比试绝招的故事。)

  三、根据阅读提示,细读感悟

  1、他们都比试了哪些绝招,是怎么比试绝招的呢?请大家根据阅读提示,小组合作学*课文:

  ⑴默读课文,想想你读懂了什么?用笔勾划出有关的词句。

  ⑵小组讨论交流。

  2、学生汇报:

  ⑴我读懂了三胖的绝招是憋气。出示句子:

  三胖挺着大肚子让我们一起读读三胖表演的句子,齐读

  他的绝招是怎么来的?(因为他长得胖,气量比别人大,所以他靠的是先天的禀赋,也就是生来就俱备的能力。)

  ⑵我读懂了二福的绝招是空翻,他的绝招是怎么来的?

  (人家二福那是练出来的,你没见他,天天跑几里地去体育场学武术。二福是靠自己的刻苦训练,坚持不懈才练成的。)

  ⑶我读懂了奶奶的绝招是做饺子。

  ⑷我读懂了小柱子的绝招是做乘法口算,板书:口算,出示句子:轮到小柱子了,他蹲在炕上齐读,你从哪里体会到这个绝招很绝?抽读,读出对小柱子的赞叹。

  ⑸小柱子开始不是表演了个倒立了吗?他为什么还要练乘法口算的绝招?是怎样练成的呢?

  (小柱子和小伙伴比本领,没能取得好成绩,感到很羞愧,回家后看见奶奶包饺子,在和奶奶的谈话中受到启发。于是他暗下决心要挽回面子,要练一种绝招。)(分角色朗读小柱子与奶奶之间的对话)

  出示句子:日子一天天过去了,小柱子始终没有忘记大树下的尴尬,暗暗在练自己的绝招。请大家想象一下:小柱子是怎么练的,在练的过程中,他是怎样克服困难、虚心请教、持之以恒的。

  3、看了三个伙伴表演的绝招,你最佩服谁的绝招?

  四、讨论深化

  1、读了这个有趣的故事,你觉得绝招是怎样来的?

  2、小结:

  绝招有的是先天的禀赋,但更多的是通过后天的努力才具有的本领。因此要想具有与众不同的绝招,就一定要刻苦训练,坚持不懈。板书:刻苦练*,坚持不懈。

  五、拓展

  1、孩子们,老师相信你们一定也有自己的绝招,请大家把自己的绝招也在小组内向伙伴们展示展示吧,让我们来个绝招大比拼,看看谁的绝招最绝。

  2、抽生上台表演展示。师采访:你这个绝招是怎么来的?

  3、孩子们表演的绝招可真棒啊,希望大家在今后能刻苦训练,坚持不懈,让我们的绝招更上一层楼吧!最后把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的一句名言送给大家:天才等于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

  《绝招》教学反思

  《绝招》这篇课文是新课标人教版第六册第四组的略读课文,课文描写的是几个小伙伴之间发生的趣事。讲的是小柱子和小伙伴比本领,第一次输了,感到很羞愧,于是他暗自练*绝招。结果,在他的努力下,实现了自己的愿望。大家对他的绝招赞不绝口。这篇课文富有童心童趣,文中细致刻画的小柱子这个人物形象鲜活欲出,跃然纸上。可以说,他是这个年龄阶段孩子的典型代表,很多学生都可以从他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自尊,好强,不服输。因此,学生在阅读课文时很容易产生情感共鸣。

  这节课我以各式各样的绝活图片导入,从而引出课题并让学生理解什么是“绝招”,然后引导孩子们根据本课“阅读提示”自学。首先,学生读书时先想一想孩子们都比了哪些绝招。其次,让学生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在小组里质疑并互问互答,合作学*。接着组织学生各抒己见,全班解决。

  根据学生的回答,我在黑板上板书了小伙伴们两次比赛的绝招,然后让他们去文中找到自己喜欢的绝招的句子,大部分的小朋友都能找到描写绝招的句子,如:“三胖挺着大肚子………..憋的时间比别人长两倍。”“二福曾经练过武术……..伙伴们就禁不住叫起好来。”我顺势出示相关句子,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有部分小朋友能抓住句子中的关键字词来谈自己的感受,如:有小朋友抓住了三胖表演绝招时的动作“挺、鼓、瞪、憋”,但我没有深层次地引导,只是停留在表面,如果当时告诉他们在自己写文章时也可以抓住人物的动作进行描写的话,我想孩子们的*作水*会有所提高。

  在重点理解小柱子绝招时,虽然孩子们通过奶奶的话体会任何本领都是要通过勤学苦练的,但我对绝招的有用性只是一笔带过,如果当时我引导学生们说一说,为什么要练有用的绝招?哪些绝招没用?哪些有用?让学生明白要练最有用的绝招,那么效果可能会更好。最后,我引导学生想象孩子们第三次比赛绝招的情景,到下课我才记起阅读提示语中让孩子们想象小柱子是怎样练绝招的?如果能把想象第三次比赛的情景换成想象小柱子练绝招时的情景,就紧扣主题了。

  自己上完这堂课,没发现任何的亮点,甚至有重新上一次的念头,在以后的课堂中我想我要更加周到到思考,更加认真、仔细地研究教材,哪怕他只是一篇略读课文。

  教学要求:

 1.认识,会写“抗、强、鬼、沟、军、奖、晃、腰、臭、狠”10个生字;辨析多音字“给”。

  2.默读课文,说说强子带着鬼子捉迷藏的经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强子的机智勇敢,学*他的爱国之情。

  教学重难点:

 1.掌握生字的音、形、义;默读并能复述课文。

  2.体会强子的机智勇敢。

  教学准备:

1.预*课文,查阅有关抗日小英雄的故事。

  2.课件(有关词语、自学要求、重点句子)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布鲁塞尔的小英雄于连用他的勇敢机智和沉着冷静保住了布鲁塞尔城和全城老

  百姓的性命,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小英雄。在我们*,也出现了许多像于连一样机智勇敢的小英雄。你们都知道哪些抗日小英雄呢?(指名说说)

  2.今天,老师向你们介绍一位叫强子的爱国少年,让我们一起去读读《带着鬼子捉迷藏》。(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读通顺,不添字,不漏字。

  2.画出文中的生字、生词,仔细拼读生字,熟读生词。

  3.理解生词,在不理解的词句旁边作记号。

  4.思考:

  (1)强子是怎样带者鬼子捉迷藏的?

  (2)强子是个怎样的孩子?

  (三)检查自读情况,学*生字词

  1.指名说说:强子在你心中是个什么样的印象?

  2.积累词语,学*生字。

  (1)课件演示课文中带生字的词语,自由读生字词。

  (2)指名读,集体正音,齐读,开火车读。

  重点指导:“强、奖”“鬼、沟”两组生字可比较认读,引导学生发现每组字在读音上的异同;“晃”是三拼音节;“臭”字较难读准确,注意声母是翘舌音ch,韵母是ou;“狠”的韵母是前鼻音en,要读准确。

  多音字“给”在文中读jǐ,还有一个音读gěi,在辨别时可让学生组词扩句,加强理解。

  3.找难字,记字形。

  (1)小组讨论识记字形的方法,看谁的办法好。

  (2)集体交流,重点指导积累识字方法。

  看字形,辨字义:狠—很

  换偏旁:沟—钩

  编儿歌:月—要—腰自—犬—臭

  (3)指名给生字口头组词,并用词语口头说话。

  4.指导书写。

  (1)生观察范字,发现书写规律及特点。

  如:“抗、强、沟、腰、狠”——左右结构,偏旁在左,应根据“左窄右宽”的特点来写。

  “奖、臭”——上下结构,书写时,下面部分的“撇、捺”要舒展开来。

  (2)全班书空“鬼”的笔画顺序。

  5.熟读课文。

  (四)巩固练*

  1.小组内互相抽读生字,相互正音。

  2.把你认为难写、易错的字多写几个。

  3.把你读得好的地方读给同桌听。

  【重点难点】了解李四光童年的疑问与他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之间的关系。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学会生字、新词,能正确读写。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关于李四光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你见过大石头吗?

  如果你见到一块大石头,你是否会产生一些疑问?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就对一块大石头产生了兴趣,今天我们就来学*《奇怪的大石头》(板书课文题目)

  二、初读课文,扫除障碍

  1、请学生各自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把课文读通顺。

  2、分段指名读课文。

  三、检查预*

  1、结合资料袋中的内容,介绍本文主人公——李四光

  2、学生针对课文内容质疑,师生共同解疑。

  四、指导写字,完成作业。

  1、认读要写的字。

  2、争做写字小老师:哪几个字容易写错,该怎么写。请你想一想,然后提醒大家。

  藏:共十七画,第六画为“└”。

  卧:左“臣”右“卜”注意“臣”的笔顺,第三笔为“┑”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了解李四光童年的疑问与他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之间的关系。2、认识好奇心在发明创造中的重要意义。

  【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

  一、复*生字、新词

  指名读生字,新词,进一步巩固生字的词语。

  二、感知巨石的形象

  1、请大家各自轻声朗读第二自然段,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2、老师在黑板上画石头讨论:

  (1)这是一块怎样的石头?

  (2)李四光和伙伴们是怎样围着石头捉迷藏的?

  三、感受好问精神

  1、时间长了,李四光对这块石头有了疑问。

  他产生想到的是问老师。李四光会怎么问,老师又怎么答的,李四光又会怎么想?同学们读读课文,同桌间演演。

  2、同桌读后,挑选学生上台表演。

  四、解开巨石之谜

  1、李四光又跑去问爸爸,爸爸也说不清。后来这个疑团有没有解开,怎么解开的?请大家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2、读后讨论:李四光是怎么解开巨石来历这一谜团的?

  3、引导学生认识以下要点:

  (1)这个问题使李四光思考了二十多年。

  (2)长大后,李四光到英国学*了地质学,明白了冰川可以推动巨大的石头旅行几百里甚至上千里。

  (3)李四光回家乡专门考察了这块大石头,终于弄明白这块大石头是从遥远的秦岭被冰川带到这里来的。

  4、对这块巨石的研究,引导他得出了什么重大成果?

  五、交流读后感想

  1、完整地朗读课文。


三年级语文课文教案(精选10篇)(扩展6)

——四年级语文课文教案6篇

  《飞向月球》课文

  1969年7月16日9点32分,一艘载着阿姆斯特朗等三名航天员的飞船,在火箭的推送下升上了天空,开始了奔赴月球的旅行。

  飞船绕地球飞行几圈以后,径直向月球加速前进。这时,航天员们感到自己的身体轻飘飘的,无法在座舱里站稳,稍一抬脚,就会跳起三四米高。训练有素的宇航员并不紧张,他们知道,这是飞船脱离了地球的引力而产生的失重现象。他们在座舱里飘来飘去,仔细地检查一个个仪器,还不时地和地面指挥中心联络着……

  从地球到月球需要飞行75小时50分钟。在这段时间里,航天员们可以轮班工作、吃饭和休息。他们睡觉的样子和吃饭的方式很特别。因为失重的缘故,座舱里没有上下和正反之分,所以,他们可以飘在空中睡,也可以头朝下、脚朝上悬着睡。他们吃的“饭”是特制的。吃的时候,先把食品放到塑料袋里,再灌进水,把食品捏成糊,然后像挤牙膏似的把食物挤进嘴里。如果是吃花生米一类的硬颗粒状食物,可以让它们飘浮到空中,然后像鱼儿觅食一样在空中捕捉。

  从宇宙飞船上看月球,随着太阳光线角度的变化,月球的表面呈现出各种奇异的色彩,有时是灰色的,有时是棕色的,有时是黄色的。从宇宙飞船上看地球,地球发出耀眼的蓝色和白色的光芒,在茫茫的宇宙中,显得特别美丽。

  经过三天多的飞行,宇宙飞船渐渐接*月球。从舷窗望去,前方的月亮越来越大。这时,地面指挥中心命令航天员准备着陆,两名航天员进入登月舱。登月舱逐渐减速,慢慢下降,最后,终于在月球上停稳了。

  舱门打开了。阿姆斯特朗小心翼翼地沿着登月舱的扶梯下来,踏上了月球。过了一会儿,奥尔德林也下来了。人类终于登上了千百年来心驰神往的月球。

  月球上没有希腊神话传说中的女神,也没有*神话中所说的宫殿,嫦娥和玉兔,只能看到巨石嶙峋的荒原和耸立的高山。航天员们在月球上采集了不少土样和岩石标本,拍摄了许多照片,带回了地球。经分析研究,科学家发现月球上含有几十种元素,很有开发价值。也许在不久的将来,月球会成为人类的另一个家园。

  《飞向月球》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先……再……然后……”写一段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根据课后提示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宇航员飞向月球的经过,懂得现代宇航事业的发展情况,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

  重点难点:

  1、读懂课文,了解航天员飞向月球的经过及现代宇航事业的发展情况。

  2、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题质疑。

  我们都听说过嫦娥奔月的故事,在这个神话故事中,月亮里有广寒宫,有桂树,有玉兔,还有漂亮的嫦娥仙子。那么,月球上面究竟有没有我们说的这些呢?大家想知道吗?这堂课,我们一起跟宇航员叔叔飞到月球上去看一看,好吗?(板书课题:飞向月球)

  二、初读感知,自主学*。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

  广袤嶙峋联络牙膏呈现土壤浆糊捏

  棕色扶梯百看不厌心驰神往

  (2)指名逐行读,要求读准字音。

  (3)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联络:彼此交接,联系。

  耸立:高高地直立。

  宇航员:本课指乘宇宙飞船在太阳系内空间航行的人员。

  心驰神往:心神飞到(向往的地方)。

  百看不厌:长久地看,多次地看,不会产生厌烦情绪。

  失重:本课指宇宙飞船在高空摆脱了地心引力而失去重量。

  (4)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3、默读课文,按课后提示划分段落。

  第一段(第1~4自然段)。

  第二段(第5~6自然段)。

  第三段(第7自然段)。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1、学*课文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其他同学看图思考:读了这一部分,你知道了什么?

  (2)讨论交流,总结为以下三点(小黑板出示)

  ①在什么时间飞向月球?

  ②谁飞向月球?

  ③怎样飞向月球?指名用自己的话复述一下宇宙飞船飞向月球的经过,语言要通顺连贯。

  四、作业

  1、描红,抄写词语。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设疑导入。

  1、在飞向月球的过程中,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

  2、课文中详写了什么现象?

  二、朗读感悟,体会情感。

  1、继续学*课文第一段。

  (1)自由朗读课文,画出你最感兴趣的地方,并说说为什么感兴趣。

  (2)讨论,交流:

  ①“宇航员感到自己的身体轻飘飘的……还不时地和地面指挥中心联络着……”,

  (“轻飘飘”、“无法……站稳”、“稍—……就……”、“飘来飘去”等词语写出了宇航员们在失重之后的工作情况)

  指导学生朗读。

  ②“座舱里没有上下左右和正反之分,……悬着睡。”

  (“可以……也可以……”、“悬着睡”等词语写出了宇航员们在失重之后的休息情况)

  指导学生朗读。

  ③“他们吃的‘饭’是特制的……捕捉。”这里写宇航员们失重之后的吃饭情况。作者用了一些表示先后的词语,你能找出来吗?

  (“先……再……然后”表明了宇航员吃饭的先后次序)

  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做某一件事的次序,想一想,然后说给大家听,当宇航员们吃硬颗粒状食物时也这样吃吗?为了说清楚,课文中用了一个什么句子来说明?(用“像鱼儿觅食一样”来比喻宇航员吃硬颗粒状食物的样子)

  (3)这些失重现象很多人都觉得特别好玩。可是,宇航员们携带着工作任务飞向月球的,这种现象给他们的工作带来了不便,因此,宇航员们的工作非常艰难。

  (4)工作如此艰难,宇航员们是怎样工作的呢?找出反映他工作认真负责的词语。

  (“仔细地检查”、“一个个”、“不时地”……)

  (5)经过三天多时间的飞行,飞船渐渐接*月球,在宇航员与地面指挥中心的合作下,登月舱在月球上停稳了,这个过程容易吗?

  (6)小结。

  2、学*课文第二段(第6、7自然段)。

  (1)默读课文,说说这一段写了什么。(写两名宇航员登上月球)

  (2)指名读第6自然段,体会两名宇航员登上月球的过程。

  “心驰神往”是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

  “小心翼翼”是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

  (3)自由读第7自然段,思考:宇航员们登上月球看到的是什么?(板书:没有……也没有……只能看到……)

  指名读课文“最令宇航员百看不厌的……”

  (4)宇航员们登上月球欣赏了这独特的美景后又开始了工作。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思考:

  宇航员登上月球有什么收获?(从课文中找句子回答)

  (5)假如你是宇航员,你登上月球会怎么做?

  三、深化主题,拓展延伸

  1、学了这篇课文,你收获了什么?

  2、同学们想不想通过自己的研究、设计让月球为我们服务?无穷无尽的宇宙里藏着数不清的奥秘,老师希望你们好好学*,将来去研究它们,开发它们,让更多的天体,更多的资源为人类造福!

  四、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用“先……再……然后……”写一段话。

  《飞向月球》教学反思

  《飞向月球》这篇课文主要借课文语言材料,了解宇航员飞向月球的经过和现代宇航事业的发展情况,激发热爱科学、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大家都很关心杨利伟太空飞行的经过,我就以这学生茶余饭后的热门话题入手,与学生展开对话,激起学生的学*兴趣,接下来的学*活动就成为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学生会越学越想学,越爱学,学*也会事半功倍。不过在这一环节上,处理有点急躁,没等学生的兴趣完全调动起来,就匆忙进入新课。

  在“宇航员升空”这环节,最初设想是学生能随着火箭升空感受到那一刻的惊心动魄,结果由于视频无法打开,课堂气氛有点*淡,在“精读体悟”那部分,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记下在宇航员飞行过程中的有趣的事这一环节,学生能在课文中找出这些有趣的事进行交流,让学生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品味课文的内容,随后交流自己的感受与心得,用自己的朗读表达自己的体验。老师跟随学生的交流随时指导

  在最后登陆部分的处理上,由于课件耽误了时间,时间不够了,就忽视了学生主动性,强制地把学生拽到了登陆这一部分,课堂上就有点牵的感觉。

  【设计理念】

  一、创设自由的心灵对话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阅读教学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要实现“思想与思想的碰撞、情感与情感的交融、心灵与心灵的接纳”。遵循《标准》的指引,本节课的设计让学生直面文本,充分读书,积极交流,大胆质疑,谈出自己的感受。

  二、教学主线牵引,顺藤摸瓜。

  本课教学设计以父亲面临的道德难题为教学的切入点。以“留车、还车”这一条主线展开,让学生找相关段落和语句,畅谈感受,从感受父亲内心的挣扎,理解最终选择还车的原因。

  三、由点及面,从细节处引导学生感悟文本。

  整个教学注重抓住重点词句去体悟人物内心世界和矛盾心理。引导学生通过“读、划、想、议”的学*方法,质疑、研读、探索、解疑,升华领悟人物品质。并将说话练*贯穿其中,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在教学的最后,以一段视频和畅谈身边的相同事例来拓展升华,感受诚信的魅力。为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并升华情感,从细节处层层铺垫。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鼓励学生运用结合语言环境、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理解课文中出现的生字新词。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指导学生学*在阅读中提出问题,讨论解决问题的读书方法。同时结合多读多想多问的读书方法,进一步指导学生读懂课文。

  4.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学*“父亲”诚实、守信的优秀品质,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同时,懂得诚实、讲信用是人的精神财富,它比物质财富更珍贵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指导学生理解“父亲”从开始时的犹豫,到最后把汽车还给同事的经过;体会课文中“母亲”说的话的含义。

  2.教学难点:指导学生理解“父亲”面临的道德难题。

  教学准备:

  PPT课件、相关视频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揭示课题。

  1、师生共同写课题,理解:中彩(中彩票、中奖之意。)

  2、创设情境,体会中彩的心情,为后文学*做好铺垫。

  二、初读课文,理解重点词

  1、围绕着这辆车,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请同学们拿起课文,自由地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认读生词:奔驰 馈赠 疑惑不解 捎信 教诲 拮据 梦寐以求

  (教师随机正音)

  3、结合文中与生词有关的句子以及写作背景,重点指导:拮据,同时指导朗读相关句子。

  4、重点指导生字:寐,通过指导朗读相关句子,引导学生体会父亲渴望得到汽车的心情

  三、深入剖析理解父亲面临道德难题时的为难及品质。

  1. 初读3—8自然段,思考:中奖中的是一辆汽车,围绕着这辆车,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

  2.学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找到父亲面临的难题

  (1)初读课文后,学生针对故事大胆质疑。(如:中了奖,父亲为什么不高兴?父亲面临的道德难题究竟是什么?父亲为什么最终选择了归还汽车?)

  (2)引导学生了解父亲面临的难题是:留车还是还车

  3. 解析留车的理由

  (1)从文中的'哪些语句,哪些对父亲的描写里让我们真真正正感受到了这的确是一个难题?(生默读,标注)

  (2)学生找出,并说说自己的感受。教师适时点评。

  (3)PPT出示相关的句子,教师小结。

  (4)引导学生用关联词说一说父亲留车的理由。

  (PPT出示关联词:“因为……所以……”)

  4.解析还车的原因

  1.默读相关段落,联系上下文说一说这辆车能留下来的理由,学生自由谈感受。(学生找到相关句子,师简要板书留车的理由)

  2.剖析父亲最终选择还车的原因。

  (1)找到故事结局部分,生读:话音刚落,我听到父亲进门的脚步声,接着听到他在拨电话号码,是打给库伯的。第二天,库伯先生派人来把奔驰汽车开走了。

  (2)父亲在面临这些难题时想到的一定不仅仅是这些,他还想到了什么?(PPT出示:就算……也不能……)

  3.引出母亲说的话,生齐读。(PPT出示: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

  四、总结升华全文,拓展延伸。

  1.生谈自己获得的启示。(母亲说的这句话,再结合中彩那天父亲做出的选择。这件事儿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2.出示新闻视频。(相同事例)

  3.生谈自己亲身经历或身边的道德难题。(师简单评价总结)

  4.拓展:这样一个道理,对文章中的“我”来说,是当时就明白的吗?当时的我心理是很复杂的,这一点在课文中没有具体地去描述。想想看,当库伯先生派人把车取走的时候,文中的我会有什么表现?想一想回去以后把它写下来。

  板书设计

  中彩那天

  留车 道德难题 还车

  教学目标

  1. 随文识字,读准字音

  2. 品读有关词句,感受聋哑青年的勤奋专注

  3. 理解“先游到了我的心里”的含义

  教学重点

  体会聋哑青年勤奋专注的品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听说我们这个班的同学特别聪明,那么,今天请大家尽情地展露你们的风采吧!首先,我给大家出一道IQ题,请听题:鱼为什么生活在水里?(学生回答)恭喜你,答对了!答案是“因为陆地上有猫”。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一篇跟鱼有关的文章。(师板书:鱼游到了纸上)


三年级语文课文教案(精选10篇)(扩展7)

——四年级语文课文教案 (菁华5篇)

  《父亲的菜园》

  教学目标:

  1、借助字典,认识“婴、毅、肿”等8个生字。

  2、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并学*父亲的勤劳、自信和执著等品质。

  3、学*并积累描写人物言行的语句。

  教学重点:

  学生通过勾画、批注、朗读描写父亲言行的句子,从而体会父亲的品质。

  教学难点:

  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理解“父亲的菜园”的来之不易和其象征意义。

  教学课时:

  一课时

  课前准备:

  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交流认识,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父亲的菜园)大家都预*了课文,请大家谈谈为什么题目叫“父亲的菜园”,而不叫“我家的菜园”或“我们的菜园”?

  (学生交流)

  2、我们的理由充分吗?我们再次到课文中寻找答案。

  二、初步读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生字读音,遇到难读的句子反复读几遍,把难读的句子读通顺。

  2、出示生词:婴儿、疑惑、坚毅、可怖、红肿、榨干、荒凉、诱人、信心十足、似信非信、疑惑不解。(a、认读词语b、纠错c、选择词语来说话)

  3、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由于_____,父亲______,经过_____,终于______。

  4、相机学法指导:概括一件事需具备起因、经过、结果等要素。

  5、提问:在什么地方开辟菜园?最后结果怎么样?(顺势板书:荒凉的山坡碧绿的翡翠)

  三、研读课文,体会人物品质。

  1、默读课文,画出描写父亲言行的句子,并在自己感受深的句子旁边写**会。

  2、学生交流。

  3、指导朗读。

  第三自然段,通过“每天……就……直到……才”写父亲通过一个星期起早贪黑地劳动,才开出了三四分的黄土地。

  第四自然段,“那天,父亲正在吃午饭,抓起铁锨就冲进了暴雨中……”

  第五自然段,“从山脚下把土一筐筐地挑上去”,为了填土,父亲累得双肩红肿,双脚起泡,靠自己的身体,在岩石之上创造了一块菜园。

  第八自然段,育肥时父亲的一段话,表明了父亲对土地的了解和热爱,目光长远,不贪图眼前利益。

  四、总结课文,升华主题。

  1、回归课题。

  父亲为我们一家人_______,菜园不仅为我们一家人提供了_______,还让我们通过菜园看到了父亲身上的_______品质,所以,课文题目叫《_____》,而不是“我家的菜园”或“我们的菜园”。这里包含着“我”对父亲的________。

  2、总结全文。

  父亲为我们一家人开出了一片菜园,子女们从这片菜园里收获的不仅是新鲜的蔬菜,更是做人的品质。正是这种品质影响着作者王树槐,使他成为一名作家,让自己的人生菜园长出碧绿的蔬菜,这种品质也将影响着我们每位孩子去战胜生活中困难和失败,最终自己的菜园长出新鲜的蔬菜。

  五、作业。

  1、熟读课文中描写父亲言行的语句,体会情感,注意朗读的语气。

  2、写一段你与一个熟悉的人的对话。(注意人物说话时的表情和动作。)

  板书设计:

  28父亲的菜园

  自信勤劳

  荒凉的山坡碧绿的翡翠

  执着热爱

  教后反思:

  《父亲的菜园》是一篇略读课文,在设计教学过程时,我把着力点放在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上,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阅读活动中,去理解和感悟“父亲”的精神。本设计按照“提出疑问—梳理问题—自己探究—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组织学*,把朗读课文、交流感受整合在思考与解决问题中,发展学生语言和思维。重点结合“父亲”在开荒、填土和育肥中,所表现出的坚定不移的态度和百折不挠的付出,引导学生来畅谈读后的感受。引导学生结合全文内容来理解课文的题目《父亲的菜园》,在教学的最后,让孩子们理解作者所以将这块菜园命名为“父亲的”而不是“我们的”“我家的”,正是因为这块土地是父亲同恶劣的自然环境(荒蛮多石,暴雨冲土,贫瘠无肥)进行抗争,付出艰辛努力的结果,才拥有了这块“翡翠般的菜园”。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理解作者在对父亲一言一行的描写中,都表现出了这位普通农民勤劳朴实,执著自信的品质。父亲创造的不仅仅是荒凉中奇迹,而且是顽强意志与不懈努力的胜利。

  【设计理念】

  一、创设自由的心灵对话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阅读教学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要实现“思想与思想的碰撞、情感与情感的交融、心灵与心灵的接纳”。遵循《标准》的指引,本节课的设计让学生直面文本,充分读书,积极交流,大胆质疑,谈出自己的感受。

  二、教学主线牵引,顺藤摸瓜。

  本课教学设计以父亲面临的道德难题为教学的切入点。以“留车、还车”这一条主线展开,让学生找相关段落和语句,畅谈感受,从感受父亲内心的挣扎,理解最终选择还车的原因。

  三、由点及面,从细节处引导学生感悟文本。

  整个教学注重抓住重点词句去体悟人物内心世界和矛盾心理。引导学生通过“读、划、想、议”的学*方法,质疑、研读、探索、解疑,升华领悟人物品质。并将说话练*贯穿其中,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在教学的最后,以一段视频和畅谈身边的相同事例来拓展升华,感受诚信的魅力。为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并升华情感,从细节处层层铺垫。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鼓励学生运用结合语言环境、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理解课文中出现的生字新词。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指导学生学*在阅读中提出问题,讨论解决问题的读书方法。同时结合多读多想多问的读书方法,进一步指导学生读懂课文。

  4.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学*“父亲”诚实、守信的优秀品质,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同时,懂得诚实、讲信用是人的精神财富,它比物质财富更珍贵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指导学生理解“父亲”从开始时的犹豫,到最后把汽车还给同事的经过;体会课文中“母亲”说的话的含义。

  2.教学难点:指导学生理解“父亲”面临的道德难题。

  教学准备:

  PPT课件、相关视频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揭示课题。

  1、师生共同写课题,理解:中彩(中彩票、中奖之意。)

  2、创设情境,体会中彩的心情,为后文学*做好铺垫。

  二、初读课文,理解重点词

  1、围绕着这辆车,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请同学们拿起课文,自由地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认读生词:奔驰 馈赠 疑惑不解 捎信 教诲 拮据 梦寐以求

  (教师随机正音)

  3、结合文中与生词有关的句子以及写作背景,重点指导:拮据,同时指导朗读相关句子。

  4、重点指导生字:寐,通过指导朗读相关句子,引导学生体会父亲渴望得到汽车的心情

  三、深入剖析理解父亲面临道德难题时的为难及品质。

  1. 初读3—8自然段,思考:中奖中的是一辆汽车,围绕着这辆车,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

  2.学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找到父亲面临的难题

  (1)初读课文后,学生针对故事大胆质疑。(如:中了奖,父亲为什么不高兴?父亲面临的道德难题究竟是什么?父亲为什么最终选择了归还汽车?)

  (2)引导学生了解父亲面临的难题是:留车还是还车

  3. 解析留车的理由

  (1)从文中的'哪些语句,哪些对父亲的描写里让我们真真正正感受到了这的确是一个难题?(生默读,标注)

  (2)学生找出,并说说自己的感受。教师适时点评。

  (3)PPT出示相关的句子,教师小结。

  (4)引导学生用关联词说一说父亲留车的理由。

  (PPT出示关联词:“因为……所以……”)

  4.解析还车的原因

  1.默读相关段落,联系上下文说一说这辆车能留下来的理由,学生自由谈感受。(学生找到相关句子,师简要板书留车的理由)

  2.剖析父亲最终选择还车的原因。

  (1)找到故事结局部分,生读:话音刚落,我听到父亲进门的脚步声,接着听到他在拨电话号码,是打给库伯的。第二天,库伯先生派人来把奔驰汽车开走了。

  (2)父亲在面临这些难题时想到的一定不仅仅是这些,他还想到了什么?(PPT出示:就算……也不能……)

  3.引出母亲说的话,生齐读。(PPT出示: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

  四、总结升华全文,拓展延伸。

  1.生谈自己获得的启示。(母亲说的这句话,再结合中彩那天父亲做出的选择。这件事儿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2.出示新闻视频。(相同事例)

  3.生谈自己亲身经历或身边的道德难题。(师简单评价总结)

  4.拓展:这样一个道理,对文章中的“我”来说,是当时就明白的吗?当时的我心理是很复杂的,这一点在课文中没有具体地去描述。想想看,当库伯先生派人把车取走的时候,文中的我会有什么表现?想一想回去以后把它写下来。

  板书设计

  中彩那天

  留车 道德难题 还车

  四年级苏教版语文《最佳路径》课文

  世界著名的建筑大师格罗培斯设计的迪(dí)斯尼乐园,经过三年的精心施工,马上就要对外开放了。然而,各景点之间的道路该怎样连接还没有确定最后的方案。

  施工部打电话给正在法国参加庆典的格罗培斯,请他赶快定稿,以便按计划竣工和开放。

  格罗培斯是美国哈佛大学建筑学院的院长。他从事建筑研究四十多年,攻克过无数个建筑方面的难题,在世界各地留下七十多处精美的杰作。然而,建筑学中最微不足道的一点儿——路径设计却常让他大伤脑筋。对迪斯尼乐园景点之间的道路方案,他已修改了五十多次,没有一次是让他满意的。接到催促电报,他心里更加焦躁。巴黎的庆典一结束,他就让司机驾车带他去了地中海海滨(bīn)。他想清理一下思绪,争取在回国前把方案定下来。

  汽车在法国南部的乡间公路上奔驰,这儿是法国著名的葡萄产区,到处是漫山遍野的葡萄园。一路上,他看到许多葡萄园主把葡萄摘下来提到路边,向过往的车辆和行人叫卖,然而那些人和车很少有停下来的。

  当他们的车子拐入一个小山谷时,却发现那儿停着许多车子。原来这儿是一个无人看管的葡萄园,你只要在路旁的箱子里投入五法郎,就可以摘一篮葡萄上路。据说这是一位老太太的葡萄园,她因年迈无力料理而想出这个办法,起初她还担心这种办法是否能卖出葡萄,谁知在这绵延上百里的葡萄产区,总是她的葡萄最先卖完。她这种给人自由,任其选择的做法使大师深受启发。他下车摘了一篮葡萄,就让司机调转车头,立即返回了巴黎。

  回到住地,他给施工部拍了封电报:撒上草种,提前开放。

  施工部按格罗培斯的指示,在乐园的空地上撒满草种。没多久,小草出来了,整个乐园的空地被绿草所覆盖。在迪斯尼乐园提前开放的半年里,草地被踩出许多小道,这些踩出的小道有宽有窄,优雅自然。第二年,格罗培斯让人按这些踩出的痕迹铺设了人行道。1971年在伦敦国际园林建筑艺术研讨会上,迪斯尼乐园的路径设计被评为世界最佳设计。

  四年级苏教版语文《最佳路径》教案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3个要求会认的生字,掌握9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从格罗培斯设计路径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感悟做事的科学态度与科学的思维方式。

  教学准备:预*课文,了解格罗培斯。

  教学时间:1课时

  一、检查复*,导入新课。

  1、师:今天我们来学*《路径》,这节课我们提前进行了预*,下面老师来检查一下同学们的预*情况。

  检查学生读生词:格罗培斯 精美的杰作 焦躁 微不足道 任其选择 路径 覆盖 伦敦

  2、现在我们来回顾一下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教师板书:精美的杰作,微不足道)

  3、这篇课文我们提前布置了预*,谁能用书中的语言来介绍一下格罗培斯?迪斯尼乐园就是格罗培斯为我们留下的精美的杰作之一,下面同学们就随着老师的幻灯片一起去迪斯尼乐园来看看。(教师课件)

  同学们是不是大饱眼福了,有什么感受?“精美的杰作”什么意思?“微不足道”什么意思?结合精美的杰作来解释一下微不足道。这些词语中还有不懂得吗?

  二、精读课文

  1、“路径”什么意思?看到这个题目你最想提出什么问题?

  教学预设:路径是怎样设计出来的?

  这条路为什么被评为路径?

  等

  2、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去读课文,探究问题的答案。“不动笔墨不读书”读书动笔是学*语文的好*惯,同学们要边读边勾画,是从哪些词句中看出来的。

  3、学生读书动笔

  4、全班交流

  (一)路径是怎样设计出来的?(学*课文4、5段)

  教师引导:如果你刚好经过这里,你愿意买哪边的葡萄?为什么?

  格罗培斯和你们一样,他也摘了一篮子葡萄,但令他收获的是这种卖葡萄的方法还带给了他灵感,他可能怎样想?

  同样是“给人自由,任其选择”葡萄园主和格罗培斯的出发点相同吗?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格罗培斯的什么精神?

  让我们再读这一段,体会格罗培斯的创新思想。

  (二)为什么被评为路径?

  教师引导:“给人自由,任其选择”什么意思?

  如果是你去参观提前开放的迪斯尼乐园,你会怎样选择?

  游人地选择和你们的选择是一样的,从文中的哪个词语我们可以看出来?

  “有宽有窄,优雅自然”说明什么?

  从中你感受到格罗培斯这位大师大在何处?

  在读这一部分,体会格罗培斯的人本思想。

  (三)感受格罗培斯的创新精神

  过渡:格罗培斯在葡萄园主的启发下,以“给人自由,任其选择”的思想设计出了迪斯尼乐园的路径,成就了有一处精美的杰作。但在此之前,在这微不足道的路径设计上,他却经历了50多次苦思冥想,之前他是怎样做的?读读!

  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如果用一个成语来形容他,你想用哪一个?

  用上“精美的杰作”“微不足道”这两个词语来说一句话,来赞美一下格罗培斯这位建筑大师。

  从这位大师身上你受到什么启发?

  三、 总结升华

  过渡:格罗培斯不愧为世界建筑大师,他用他的创新思维方式,以人为本的思想和对微不足道的地方精益求精的追求的精神,为我们呈现出了一处处精美的杰作。

  如果你是伦敦国际园林建筑艺术研讨会上的评委,你会怎样为格罗培斯撰写颁奖词?

  学生创作交流

  教师总结:希望同学们和格罗培斯一样,培养创新思想,做事精益求精的追求,寻找到学*和生活的路径。

  四年级苏教版语文《最佳路径》教学反思

  《最佳路径》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建筑大师格罗培斯为迪斯尼乐园的路径设计而大伤脑筋,无意中从老太太打理葡萄园的方法中,受到“给人自由,任其选择”的启示,从而设计出了世界最佳路径。整篇课文叙事形象生动,语言简炼,人物丰满,言简意赅,韵味深长。

  学*“遇到难题”这部分内容,我引导学生咬文嚼字,抓住关键的字词句,感悟人物特点。“攻克过无数个难题”“微不足道的路径设计”的对比描写,“40多年的研究”“已修改了五十多次,没有一次是他满意的”的列举数字,让大家感受到格罗培斯的严谨认真、精益求精的人格魅力。也为后文终于茅塞顿开设计出最佳路径埋下伏笔。

  “受到启发”中,葡萄园主卖葡萄的方法与格罗培斯路径设计方案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阅读这部分内容,我直接放手,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引导他们采用读书做记号的方法来画出两种卖葡萄的方法,比较结果,思考哪种卖葡萄的方法好,探究好在哪里。充分尊重、信任学生,放权给学生,给他们独立阅读、思考、理解课文的机会,组织他们讨论、质疑、交流,给学生充分表达自己思维的机会。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高,连*时课上经常沉默寡言的人也积极举手发言:许多园主把采摘下来的葡萄放在路边,向过往的车辆和行人吆喝,结果却是很少有卖出的;而一个无人看管的葡萄园,只要你投入5法郎就可以摘一篮葡萄,结果却是在绵延上百里的葡萄产区,这里的葡萄最先卖完。在和谐的氛围中,学生的感悟能力、创新思维得到了体现。他们惊讶地发现,卖葡萄的老太太就是那个“换一种思维方式”的具有创新精神的人,她卖葡萄的方式与众不同,却体现着人文的温情与魅力:她尊重他人,信任他人,给人自由,任其选择。

  在此基础上,再研读格罗培斯的设计,引导学生们发现总结他这样设计路径与老太太的异曲同工之处:采用与众不同、顺其自然的方式,把选择的权利交给他人,让大家去寻找适合自己的东西······也就顺其自然了。


三年级语文课文教案(精选10篇)(扩展8)

——三年级语文上册课文教案合集10篇

  第一课时

  学*目标

  1. 认识“桦、胸”等5个生字。会写“郊、散”等12个生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3.了解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子放鸟归园的故事。

  教学重难点:

  了解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子放鸟归园的故事。

  教学过程:

  看图导入,交流资料

  1.出示列宁照片,说说他是谁?利用课前预*收集的资料,谈谈你对列宁的了解。

  2.学生交流后,教师小结简介列宁。今天要学*的这个故事,就是一个发生在伟大领袖列宁身上的看似*凡而又不*凡的故事。

  3.板书课题,书空“雀”字笔顺,提示“雀”字是从描摹鸟的体形而造出的象形字。

  读通课文,初步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好自然段序号。

  2.指名逐段朗读课文,检查自读情况。重点指导读准“散(sàn)步”、

  “胸(xiōng)脯(pú)”、“白桦(huà)树”。注意“诚”“病”“蹦”读后鼻音。

  3.赛读课文,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读书竞赛,互相提提意见、帮助别人读得更好。

  4.课文哪几自然段是具体写列宁寻找灰雀、灰雀回到林中的事的'?

  2~13是课文的具体写这件事的,那第1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呢?

  学*课文,第一小节

  1.指名读第1自然段,说说了解到了什么。

  2.课文是怎么描写这三只灰雀的?找出来读一读。

  说说哪几个词语用得好,借助多媒体动画,相机理解“婉转”、“来回跳动”、“惹人喜爱”。

  3.教师引读列宁喜爱灰雀的句子,体会列宁心中的感受,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

  4.巧妙结尾、设置悬念:第二天,那只深红胸脯的灰雀竟然不见了。那只灰雀到哪里去了?列宁和小男孩围绕着这只灰雀发生了一段怎样的故事呢?下节课继续学*。

  学*生字,指导书写

  1.学生自主观察本课生字有什么特点。

  2.说说你是怎么记住它们的字形的?

  3.提醒:本课左右结构的字较多,注意左右比例。独体字“步”、“者”书写时笔画要舒展。

  4.学生描红、摹写。

  5. 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第二课时

  学*目标

  1.能正确读写“郊外、散步、胸脯”等14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3.了解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子放鸟归园的故事,体会列宁爱鸟更爱孩子的情感,懂得知错就改是诚实的表现。

  教学重难点:体会列宁爱鸟更爱孩子的情感

  教学过程:

  贴图导入,激发兴趣

  1.贴出三只灰雀在枝头欢歌、跳跃的图画。

  听,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多么惹人喜爱。列宁每天散步都来到这儿,和它们打打招呼,问候问候它们。可有一天,列宁发现有一只灰雀不见了,那只灰雀到哪儿去了呢?

  精读课文,感悟真“爱”

  1.自由轻声读一读课文 3-10自然段,哪几段是列宁说的话,哪几段是小男孩说的,找一找、读一读。

  2.屏幕出示课文3.5.7.9自然段,请大家读列宁的这几句话,仔细体会列宁这些话的意思。

  a.学生交流。哪句话特别有体会,可以说一说,也可以把体会到的用朗读来告诉大家。

  b.列宁的着急、担心、惋惜、关心集中表达了列宁对灰雀的一种情感。用一个词来概括,是什么?板书:爱。

  3.聪明的孩子,有谁知道灰雀到底到哪里去了?你从课文哪儿看出来的?出示4.8.10段。

  a.各自练读这几段话,指名朗读检查。指导读好“一定会飞回来的!”教师运用手势,指导学生加强语气。

  b.读后体会:这时候,小男孩在想什么呢?

  c.男孩为什么要捉走这只灰雀?他对灰雀的喜爱和列宁对灰雀的喜爱有什么不同?小组讨论、发表看法,相互补充,汇报体会。

  5.相机小结:列宁的爱是给鸟自由,男孩的爱却夺去了鸟的自由,列宁才是真正的爱鸟!

  6.细细体会列宁和男孩的心理感受,分角色朗读3-10自然段,

  烘托高潮,深入体会

  1.在列宁真爱的感染下,小男孩把灰雀放回树林,看,它们又在枝头欢唱了。

  多媒体投影显示:列宁和小男孩在白桦树旁看着灰雀。

  2.学*课文11-13自然段,自由朗读体会,

  3.读了这几段,你会提出什么问题吗?学生交流、提出疑问,如“列宁为什么要问鸟?鸟怎么会说话呢?”等等。

  4.小组讨论,解答上面列出的两个关键问题。教师参与讨论、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列宁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他可不愿伤害这个可爱的小男孩的心,这就是对孩子的爱!

  收集故事、积累提高

  1.学了这篇课文,你发现了什么?大家一起来说说。

  2.收集列宁或其他名人的故事,读一读,开展讲故事比赛

  板书:

  5、灰雀

  (惹人喜爱)

  列宁 男孩

  教育 知错就改

  第一课时

  学*目标

  1. 认识“桦、胸”等5个生字。会写“郊、散”等12个生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3.了解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子放鸟归园的故事。

  教学重难点:

  了解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子放鸟归园的故事。

  教学过程:

  看图导入,交流资料

  1.出示列宁照片,说说他是谁?利用课前预*收集的资料,谈谈你对列宁的了解。

  2.学生交流后,教师小结简介列宁。今天要学*的这个故事,就是一个发生在伟大领袖列宁身上的看似*凡而又不*凡的故事。

  3.板书课题,书空“雀”字笔顺,提示“雀”字是从描摹鸟的体形而造出的象形字。

  读通课文,初步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好自然段序号。

  2.指名逐段朗读课文,检查自读情况。重点指导读准“散(sàn)步”、

  “胸(xiōng)脯(pú)”、“白桦(huà)树”。注意“诚”“病”“蹦”读后鼻音。

  3.赛读课文,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读书竞赛,互相提提意见、帮助别人读得更好。

  4.课文哪几自然段是具体写列宁寻找灰雀、灰雀回到林中的事的?

  2~13是课文的具体写这件事的,那第1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呢?

  学*课文,第一小节

  1.指名读第1自然段,说说了解到了什么。

  2.课文是怎么描写这三只灰雀的?找出来读一读。

  说说哪几个词语用得好,借助多媒体动画,相机理解“婉转”、“来回跳动”、“惹人喜爱”。

  3.教师引读列宁喜爱灰雀的句子,体会列宁心中的感受,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

  4.巧妙结尾、设置悬念:第二天,那只深红胸脯的灰雀竟然不见了。那只灰雀到哪里去了?列宁和小男孩围绕着这只灰雀发生了一段怎样的故事呢?下节课继续学*。

  学*生字,指导书写

  1.学生自主观察本课生字有什么特点。

  2.说说你是怎么记住它们的字形的?

  3.提醒:本课左右结构的字较多,注意左右比例。独体字“步”、“者”书写时笔画要舒展。

  4.学生描红、摹写。

  5. 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第二课时

  学*目标

  1.能正确读写“郊外、散步、胸脯”等14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3.了解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子放鸟归园的故事,体会列宁爱鸟更爱孩子的情感,懂得知错就改是诚实的表现。

  教学重难点:体会列宁爱鸟更爱孩子的情感

  教学过程:

  贴图导入,激发兴趣

  1.贴出三只灰雀在枝头欢歌、跳跃的图画。

  听,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多么惹人喜爱。列宁每天散步都来到这儿,和它们打打招呼,问候问候它们。可有一天,列宁发现有一只灰雀不见了,那只灰雀到哪儿去了呢?

  精读课文,感悟真“爱”

  1.自由轻声读一读课文 3-10自然段,哪几段是列宁说的话,哪几段是小男孩说的,找一找、读一读。

  2.屏幕出示课文3.5.7.9自然段,请大家读列宁的这几句话,仔细体会列宁这些话的意思。

  a.学生交流。哪句话特别有体会,可以说一说,也可以把体会到的.用朗读来告诉大家。

  b.列宁的着急、担心、惋惜、关心集中表达了列宁对灰雀的一种情感。用一个词来概括,是什么?板书:爱。

  3.聪明的孩子,有谁知道灰雀到底到哪里去了?你从课文哪儿看出来的?出示4.8.10段。

  a.各自练读这几段话,指名朗读检查。指导读好“一定会飞回来的!”教师运用手势,指导学生加强语气。

  b.读后体会:这时候,小男孩在想什么呢?

  c.男孩为什么要捉走这只灰雀?他对灰雀的喜爱和列宁对灰雀的喜爱有什么不同?小组讨论、发表看法,相互补充,汇报体会。

  5.相机小结:列宁的爱是给鸟自由,男孩的爱却夺去了鸟的自由,列宁才是真正的爱鸟!

  6.细细体会列宁和男孩的心理感受,分角色朗读3-10自然段,

  烘托高潮,深入体会

  1.在列宁真爱的感染下,小男孩把灰雀放回树林,看,它们又在枝头欢唱了。

  多媒体投影显示:列宁和小男孩在白桦树旁看着灰雀。

  2.学*课文11-13自然段,自由朗读体会,

  3.读了这几段,你会提出什么问题吗?学生交流、提出疑问,如“列宁为什么要问鸟?鸟怎么会说话呢?”等等。

  4.小组讨论,解答上面列出的两个关键问题。教师参与讨论、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列宁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他可不愿伤害这个可爱的小男孩的心,这就是对孩子的爱!

  收集故事、积累提高

  1.学了这篇课文,你发现了什么?大家一起来说说。

  2.收集列宁或其他名人的故事,读一读,开展讲故事比赛

  板书:

  5、灰雀

  (惹人喜爱)

  列宁 男孩

  教育 知错就改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理解“死而复生、起死回生、切脉、厥症”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转述扁鹊从行人和侍卫官处了解到的情况。能按事情发展顺序复述扁鹊医治太子的过程,体会其高超的医术。

  3、体会扁鹊医术高明,医德高尚。

  教学重点难点:

  1、认识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体会扁鹊医术高明,医德高尚。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具准备:

  PPT

  一、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在单元导读课中,我们了解了《起死回生》、《田忌赛马》和《完璧归赵》三篇课文的主要内容。还记得第11课《起死回生》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出示:扁鹊从侍卫官口中得知___________________,于是他入宫_________________,最后使太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师:这篇课文讲的就是扁鹊让太子起死回生的故事。

  2、(出示扁鹊图片)了解扁鹊吗?谁来说说看?

  (1)生交流

  (2)看来小朋友非常了解扁鹊。确实,扁鹊是个中医,中医往往是用“望、闻、问、切”四种方法给病人治病的。现在我们就来看看扁鹊是如何让太子起死回生的?

  二、预*反馈

  1、师:这篇课文中有很多生子新词,都知道怎么读吗?开小火车领读。 纳闷 侍卫 病榻 手腕 凝神 携带 药囊 切脉 厥症 大拇指 议论纷纷 起死回生死而复生

  (1)切.脉:“切”是个多音字,读第四声,跟着我念“切脉”药囊.:“囊”字笔画既多又难写,它是上中下结构的。上边是“一”加上一个“中”,中间是“凸宝盖”的写法,下边是“两个口”加上“吵嚷”的“嚷”的右下部分。跟着老师一起书空。厥症:厥症是什么意思?谁来读一读?(中医学病名。指突然昏倒,不省人事,过一定时间会苏醒的疾病。)

  (2)师:生字新词都会读了,课文能不能读正确,读通顺呢?打开书,翻到第36页。课文共有13小节,分小节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过渡:小朋友读得真不错。

  三、研读课文

  研读第一节——第八节

  1、现在自由轻声地读一读1-8小节。要求:用横线划出扁鹊的话,曲线划出侍卫官的话。开始。

  2、谁来交流扁鹊的话?(红色标出),谁来交流侍卫官的话?(蓝色标出)。

  3、都找到了扁鹊与侍卫官的话。现在同桌合作读一读对话,边读边想:扁鹊从侍卫官口中了解到太子的什么信息?媒体出示:一向好好的(你们是从对话中得知3条信息的,再读读第一小节,还可以找到太子的什么信息?) 只说胸口闷,就死了 早上鸡叫的时候 没过半天,还没入棺

  4、师:谁能把4条信息连起来说一说?老师给你们一个句式: 媒体出示:扁鹊从行人和侍卫官那里得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当扁鹊得知太子突然死了,心情非常着急;可他听说太子还没入棺,就送了口气。你们能不能把扁鹊由紧张到放松这个心情变化的过程表现出来。

  6、读得真好啊!让我们一起来读。男生读扁鹊说的话,女生读侍卫官说的话,老师读旁白。过渡:国王得知有人能让太子活过来,急忙请他入宫。那么扁鹊是如何为太子治病的呢?

  研读第十节——第十一节

  1、自由读读课文10-11小节,圈出扁鹊为太子治病的动词。 板书:按、切、贴、听、取、扎、捡 (竖排)

  2、小朋友找到了这7个动词,现在老师请你们两两合作,一个先演扁鹊,边读边做做这7个动作;另一个做太子。稍后我们互换。

  3、再读读课文,找找扁鹊在做这些动作时,太子有什么反应呢?请用直线划出相关内容。(生交流)老师和你们一起读一读。

  4、当扁鹊为太子扎针的时候,太子的反应是鼻翼扇动,眼皮睁开;当太子喝下药后,太子的反应是身体恢复健康。 板书:鼻翼扇动、眼皮睁开、恢复健康

  5、现在能不能看着老师的板书,把扁鹊是如何医治的,太子又是如何反应的,给大家介绍一下?(1-2人)6、能不能用上这些表示先后顺序的词,把故事说得更清晰一些呢?说给同桌听一听。(3、4人) (出示:先、接着、然后、最后)

  研读第十二节——第十三节

  1、过渡: 是呀,扁鹊真是妙手回春,能使太子起死回生,难怪国王竖起大拇指称赞扁鹊……(出示句子:“先生真是神医啊,有起死回生的本领。”)

  (1)个别读(2个)

  (2)全体读

  2、师:面对国王的称赞,扁鹊却谦虚地说…… 出示:“世上哪有死而复生的道理?太子本来就没有死,我不过是治好了他的病。”

  (1)个别读

  (2)全体读

  四、总结全文。

  1、师:扁鹊真了不起啊,他使太子起死回生。学*了这篇课文,你觉得扁鹊是个怎样的人?

  (1)生交流(板书:医术高超)

  (2)面对国王对他的称赞,扁鹊却很谦虚,从中看出他是个医德高尚的人!(板书:医德高尚)

  2、通过这节课的学*,我们感受到扁鹊不仅医术高明,而且医德高尚!同学们回家后可将今天所学内容复述给爸爸妈妈听。下课!

  板书设计:

  起死回生

  扁鹊——太子

  医术高明

  医德高尚

  鼻翼扇动、眼皮睁开

  恢复健康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人与人之间都需要关心、鼓励,懂得要主动地关心、鼓励别人,也要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创设情景:给老师以掌声,给听课老师掌声,以表示欢迎,出示课题《掌声》,齐读课题。

  2、正是同学们的掌声,使一个女孩改变了,这个不幸却又幸运的女孩是谁?(英子)

  二、文本对话,感受掌声魅力

  1、请轻读掌声前的部分,画出有关句子和词语,并用一两个词语概括从这些句子中你感受到英子是个什么样的人。

  (抓住重点词句)

  (1)她很文静……最后一个离开

  (2)英子立刻把头低下

  (3)英子犹豫……

  2、换位思考:假如你是英子,此时你心理会怎么想?

  3、你们心目中的英子应该是什么样的?课文怎么写?

  4、是什么力量让英子有了这么大的改变?边读边找出课文中描写掌声的句子。

  5、采访同学们,你为什么给英子送去热烈而持久的掌声?

  6、英子在掌声中向大家深深鞠了一躬,此时她一摇一晃走下讲台,这与刚才走上讲台感觉一样吗?如果你是英子,此刻你最想说什么?

  如果没有__________,我就_________。

  因为______________,所以_________。

  三、总结升华

  四、课外延伸

  1、上中学后,英子来信了,快来读读,从信中你知道了什么?

  2、给英子回信

  3、老师赠言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9个,积累“完璧归赵、完好无损、信以为真、奇珍异宝、理直气壮”这些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蔺相如说的4句话。

  3、学*抓住人物言行的方法复述“完璧归赵”的过程。

  4、抓住“理直气壮”,联系上下文体会蔺相如智勇双全,以维护国家尊严为重的崇高品质。

  教学过程:

  一、由“璧”引入,揭示课题。

  1、出示各种玉器图。 师:中国有句古话叫:黄金有价,玉无价。纯晶通透、毫无瑕斑的玉在人们心里当中是无价之宝。

  2、在众多的玉器中,有一种扁圆形中间有个小孔的玉器叫作“璧”,因为璧是玉的一种,所以它的下面有个“玉”字。(边说边板书)现在人们也用“璧”通称美玉。(出示:美玉)

  3、今天课文中提到的这块美玉就叫“和氏璧”,文中称它――“奇珍异宝”。(出示,齐读)

  4、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美称呢?原来和氏璧是天下公认的宝玉,据传它在暗处会发光,冬暖夏凉,还能驱邪避虫。甚至有“得和氏璧者,得天下”的传闻,可见和氏璧是块人人都想得到的――宝玉,所以当赵王得到和氏璧时欣喜若狂,把它当成赵国镇国之宝。围绕这块玉,发生了这么一件事――齐读:完璧归赵出示课题:完璧归赵

  5、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让我们齐读课题――

  6 、“完璧归赵”是中国历的一个典故,现在已成为成为成语。请大家看动画,结合课文内容用一句话说说“完璧归赵”的意思。

  (1)根据学生回答随即(板书:完好无损 )。问:主人公是谁?

  (2)指导读好“蔺相如”的名字。(门里面不是佳,左边是单人旁,右边的笔顺是??)

  二、整体读文,明确复述要求,找出蔺相如说的话。

  1、明确复述的要求。今天我们学*这篇课文,了解这个典故,不仅要自己读懂,还要能将给别人听,这就叫复述。要复述今天学的这篇课文可以根据课文描写的特点,抓住主人公蔺相如的言行,熟读、品味。下面就请大家默读课文,用直线画出课文中蔺相如说的话,然后轻声读一读,想想他是分别对谁说的?

  2、交流,出示。指名读。 “大王放心。如果秦国不是真心换城,我一定把和氏璧完好无损地带回来!” “这玉虽好,可是也有瑕斑。让我指给您看。”“我看您并不像交付十五座城池,所以把玉要了回来。您要是逼我,我的头颅和宝玉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注意停顿符号)“和氏璧是奇珍异宝。在我动身以前,我们大王斋戒了五天。如果大王诚心,也因当斋戒五天。五天以后,我再把宝玉奉上。”

  3、男同学读对赵王说的话;女同学读对秦王说的话。

  三、学*第一句,了解蔺相如到秦国去的原因。

  1、我们先来看,临行前,蔺相如是这样对赵王说的,他说――(齐读句子)

  2、因为赵王不放心,所以蔺相如先说――(生读),为了能让赵王真得放下心,又补充了一句――(生读),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如果秦王真心换城,我就――(生读),反过来如果秦王不是真心换成,我就――(生读)。

  3、这是蔺相如在临行前对赵王的――(诺言,承诺,保证)

  四、学*后三句话,体会蔺相如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民族气节。

  1、就这样蔺相如肩负着保护着镇国之宝和氏璧的重任来到秦国,按照约定献上宝玉。(板书:献)

  2、小组一齐读读蔺相如对秦王说得三句话,联系上下文及秦王的表现,说说你认为他是怎样的一个人,从哪些词句中看出来?(小组交流)

  3、学*第一句,体会蔺相如的机智

  (1)一个字都不提起,这就是――(板书:绝口不提)

  (2)玉并没有瑕斑,这是蔺相如在找借口骗回宝玉。秦王信以为真就把玉还给了蔺相如。板书: 信以为真

  (3)要让秦王信以为真可不容易,要注意说话的语气,试着练一练。

  4、学*第二句,抓住“理直气壮”体会蔺相如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民族气节。(勇敢)

  (1)指名读句。

  (2)再读,读好感叹号。

  (3)蔺相如说这句话时的语气是―(出示:理直气壮地说)

  (4)“理直气壮”的意思就是理由正确、充分,因而说话气势很盛。蔺相如究竟有什么“理”?(和氏璧本来就是赵国的镇国之宝。)

  (5)(引读)道理全在蔺相如这边,理亏的是秦王,所以蔺相如理直气壮地说(前半句)

  (6)自己读读,读出理直气壮的语气。(板书:理直气壮)

  (7)刚才蔺相如已经用了一个巧妙的借口要回了宝玉,宝玉既然已经在手,他为什么不走,还要紧接着说(齐读后半句)这是要摔玉啊!(板书:摔)为什么?“骗”字用得好吗?(要)

  (8)如果秦王继续逼他,派侍卫冲上去抢,我们相信蔺相如真的会把自己的――(这句话很长,老师来帮帮你们,注意停顿符号。)

  (9)还记得临行前蔺相如曾对赵王许下若言吗,他说―(齐读临行前的话)

  (10)从这里我们感受到他一定会用自己的生命保护国家的利益。

  (11)为了保住镇国之宝和氏璧,蔺相如做好了万全的准备,只见他――(引读句子)(你们看上去是要摔玉,实际上是要护玉。板书:护)

  (12)这个场面太震撼人心了,所以在复述时,加上动作,一定要讲得有声有色,让人身临其境。

  (13)自由复述,指名复述。

  5、学*第三句话,抓住“斋戒”,体会缓兵之计。(机智) 过渡:蔺相如在大殿上就是用这样的气势,镇住了秦王。

  ⑴秦王爱玉心切,他怕蔺相如摔坏宝玉,于是――(板书:随手指点)

  ⑵指名读句。

  ⑶交流。

  ⑷引读。

  五、借助板书,复述故事。

  1、复述课文,深化感悟。

  蔺相如就是这样在秦国的大殿上,为了保护赵国的镇国之宝和氏璧,他抓住秦王爱玉心切的心理,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和秦王斗智斗勇,从而将赵国的镇国之宝――这块价值连城的和氏璧完好无损地送回了赵国。现在你就是当时跟随蔺相如一同前往秦国的随从,请你把在大殿上看见的蔺相如完璧归赵的经过告诉赵国的人听。你可以借助黑板上的词语说说看,注意把蔺相如怎么做、怎么说得讲清楚。

  2、填空:当蔺相如来到秦国献上和氏璧之后,发现秦王――,知道他没有换城的诚意,就找了借口对秦王说――,秦王――,就把和氏璧递给了蔺相如。巧妙地要回宝玉后,蔺相如理直气壮地说――,他的气势镇住了秦王,秦王怕他真得摔坏宝玉,就――,这让蔺相如更清楚地看清秦王毫无换城的诚意,于是他又借口说――。秦王同意了,蔺相如立即叫随从――,从而将和氏璧――(完好无损地送回了赵国)。

  3、听了随从讲的故事,你有什么想说的?(蔺相如真了不起,是他保住了我们的镇国之宝。)

  4、同桌两人再配合着练练,一个讲故事,另一个像老师刚才那样发表一下自己听了故事后的感想。

  5、蔺相如在秦国大殿上和秦王斗智斗勇,他不畏**,誓死保护镇国之宝和氏璧,这种以维护国家尊严为荣的民族气节至今传为美谈!而“完璧归赵”这个成语也因此流传至今。回去以后,让我们把这个的典故讲给更多人听吧!

  板书设计:

  完璧归赵

  完好无损

  派人送玉 送 恼羞成怒

  要王斋戒 只好同意 秦

  相 理直气壮 (摔)护 随手指点

  借口瑕疵 要 信以为真 王

  如 献 绝口不提

  一、创设情境,故事导入.

  1. 同学们,还记得龟兔赛跑的故事吗?谁能带领大家一同来回忆一下这个小故事呢?(请同学用自己的话来讲一讲)

  2. 现在你能告诉老师这是一只怎么样兔子,又是一只怎样的小龟呢?

  3. 当年骄傲的小兔子输给了坚持不懈的小乌龟,这节课我们再次走进《海龟的悲剧》,看看在这只海龟身上又发生了什么事呢?同学们伸出你的手和老师一同书空课题,随着老师的手势一同轻声的读课题.

  二、朗读课文,感知内容.

  在本文中的海龟身上,又发生了什么事情呢?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的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同时要注意角色的语气,用你的话来说一说,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呢?读后先和你的小伙伴说一说.

  学生自由的读文,然后小伙伴们交流.

  孩子们,现在老师也想知道这个故事讲了一个什么内容,谁愿意告诉老师呢?来吧,说吧!(学生汇报.)

  三、选读课文,体会情感.

  老师刚才看到同学们读课文时,完全的投入到文中的角色当中,有种意犹未尽的感觉,现在老师再给你机会来读文,这次是读你喜欢的语句,注意一定要读出它们不同的语气,先读给伙伴听,再读给大家听,同时不要忘记在你喜欢的语句旁边写来你的感受.

  学生自主的读文,感悟,交流.

  学生汇报.(谁愿意把你喜欢的语句第一个展示给大家呢?来吧!)

  在读的过程中,适时的指导朗读,并体会角色的特点,并适时的板书.

  四、角色朗读,深入体会.

  同学们,细心的你,注意到文中的海龟和海鸥进行了几次对话呢?(三次)那你们愿意把老师带入它们的对话之中吗?那就请你们准备一下,二人一组,进行对话练*.

  学生进行对话练*,老师进行指导.

  准备好了吗?现在我们就来展示一下吧!我们也来比试一下,看看哪个组表现的更好,更投入.

  学生进行对话汇报.

  五、角色表演,升华情感.

  刚才我们二组同学表现的都不错,那你们想不想尝试一下把这个故事演一演呢?

  那你们准备一下,合作完成,还可以根据角色的特点加入自己的话,先演练一下,然后展示给老师看好吗?(学生进行角色体验表演)

  学生课本剧表演.

  六、激**感,创编后序.

  1. 老海龟被渔夫翻了个四脚朝天,后来老海龟将会有什么样的下场呢?请同学们展开想象给老海龟的故事编个结局吧!

  2. 学生汇报.

  七、小结

  同学们,我们一同感受了并经历了老海龟的悲剧,我想你此时一定有很多的收获,能说给大家听吗?

  1早晨真好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看图说话,理解图意

  1、仔细看图,说说图画内容。

  2、请学生完整地说说图意。

  3、课文是怎么描述的?(板书:1早晨真好)

  二、初读课文

  1、要求学生借助汉语拼音,先读准生字的读音,再轻声朗读课文,把句子读通顺。

  2、指名分节读课文。

  三、学*课文

  1、教学第一小节。

  自由读,说说这一小节告诉我们什么?(早晨真好)

  2、学*第二小节。

  (1)讨论:从哪里可以看出早晨真好?

  (2)你喜欢课文中的什么事物,请把喜欢的部分读出来。

  (3)谁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指导朗读:

  要用轻松愉快的语气来读,体现早晨美丽的景色。

  3、自由朗读3、4、5节。

  (1)自由读,说说通过朗读知道了什么?(我们高高兴兴上学校)

  (2)质疑问难:

  什么是一同?他们在做什么?(师生共同讨论交流)

  4、学生练*朗读,读出赞扬的语气。

  四、总结

  2早晨真好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出示生字词,学生认读

  (捧着鲜艳飘飘奔跑

  闪耀开始小嘴儿红领巾)

  二、分析字形、指导书写

  1、读课后生字,说说自己能记住哪些生字?用什么方法识记?(这些字可以用换偏旁法,形*字法进行比较识记)

  2、重点指导

  捧:右边的下面只有两横。

  领:左边是个“令:右边是“页”飘:注意与“漂”进行比较。嘴:右边不要写错了。蹦:“足”字旁,右边是个“朋”闪:第一笔是“点”始:左边是“女”,右边不要写成“合”。

  三、朗读指导

  1、朗读时要读出韵味来,通过朗读,激发学生爱鸟的思想感情,要注意读出比喻句子的语调。

  2、第2节要用轻松愉快的语气来读,体现早晨的美丽景色。

  3、第3、4、5节速度要较快,体现出高兴的心情。

  四、做找朋友的游戏反思

  3难忘的小诗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这一课,我们来学*一个与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爷爷有关的故事。

  二、自读课文

  1、提示: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看谁能弄清楚下面的问题:

  (1)课文为什么样要以“难忘的小诗”为题目?为了一件什么事?

  (2)朗读小诗以后,“我们”的心里觉得怎么样?

  (3)结果怎样?

  2、学生自读。

  3、把生字的字音读准,用最好的办法识记字形。

  三、检查识字情况,老师相机指导

  难忘、但是、难免、骂人、注视、不甘示弱,朗读

  四、再读课文

  1、要求巩固生字读音,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2、注意故事情节是怎么样发展的?

  五、注意结构、整体把握

  课文从哪到哪写的是“争吵”?

  六、学*第1、2自然段

  1、学生轻声朗读课文,要求根据人物的情绪读出相应的语气。

  2、指名读、齐读。

  3、小结:

  这两自然段写了陶校长处理小磨擦自有办法,到两位同学发生争吵,为后面两首小诗的出现打下埋伏。

  七、巩固生字。

  重点提示字形中容易写错的地方。

  4难忘的小诗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生字

  二、读讲课文

  1、学*第3— 6自然段课文

  (1)发生争吵以后,陶行知校长是怎样做的?

  (2)下面请你们自己轻声朗读第3—5自然段。思考:“我们”从中明白了什么?

  (3)再读一坊,看看这三自然段你是不是弄懂了意思。

  (4)指导:这应该怎么读?轻声地、充满高兴的'情绪。“会意”,领会别人没有明白表示的意思。要读出“同学们”对那位同学的赞美和会心的笑声。

  (5)陶行知校长这次没有训斥学生,而是用小诗来教育他们,收到了什么样的效果?

  (6)让我们把这两首小诗再读一遍,你觉得陶行知校长做得对吗?你和小伙伴相处时要怎么样做呢?

  2、学*第7自然段

  (1)这一段课文是总结全文。

  (2)指名轻声读最后一自然段。

  (3)读了这一段,说说这两首小诗为什么令孩子们终身难忘?

  3、现在我们来说几句话来表达我们对陶行知校长的敬意吧。

  三、总结全文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中写出了一件什么事?

  3、背诵课文中两首小诗。四、课堂练*

  小练笔:回忆自己与同学之间发生的事,联系学校生活,自编一首小诗。

  反思:

  5愿望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导语:今天我们要学*的一篇课文,写的是发生在班级里的故事。

  2、板书

  二、检查预*效果,教学生字

  1、检查朗读。

  课前老师要求同学们去读这篇课文,现在大家读得怎么样?

  (1)请两个组的同学用开火车的形式来读。

  (2)一个同学读第一个自然段,其他同学认真听。

  2、教学生字。

  (1)这一课有12个生字,让我们一起来记住它们。

  (2)读读写以下词语。

  独自、笑眯眯、湿润、紧紧、友善

  3、再读课文

  三、引导学生交流初步的阅读感受,并质疑问难

  1、请同学们想一想,从课文中你知道了什么?

  2、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想想还有什么疑问?

  四、探究方楠写下自己的愿望时的内心活动

  1、看看方楠的愿望是什么?

  2、请同学们再把这个句子读一读,想想方楠的内心感受。

  3、指导学生在阅读中体会方楠的心情。

  (1)指名读。

  (2)老师范读。

  (3)同学讨论:读完后,你仿佛看到了怎么样的一个方楠。

  知识能力目标:

  1. 会认15个生字,学会其中13个。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心意”、“急匆匆”、“和蔼可亲”、“顺从”、“尊敬”、“深情”等词语;学会用“首先……然后……最后”写句子。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能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老师工作的辛苦,体会师生间的深厚情谊。

  4. 培养按顺序、有重点地观察事物的能力。

  人文教育目标:

  图文对照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师生之间的深厚情谊。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生字、生词卡片。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如果有人问你们尊敬、爱戴哪些人时,你们肯定会说―父母、老师。老师像父母、似朋友,在细心呵护我们成长,倾心培养我们成材。他们的无私赢得了学生衷心的爱戴。今天,我们来学*一个故事,再一次感受师生之间的浓浓情谊。

  板书课题:师生情

  二、引导看图,感知图意。

  1、图上画了哪些人,他们在干什么?

  2、看图时,你还注意到什么?

  指导学生看图时,一要有序(可以按照先人后物的观察次序),二要有重点(着眼于人)。(通过观察,让学生了解图上主要画了什么)

  三、自主读书,读通课文。

  1、范读,边欣赏边画出生字。

  2、自由练读,读准生字,读通课文。

  3、默读课文,边读边想,做好学*笔记(圈画关键词句,在课文空白处写上读书感受),为交流做准备。

  (1)分辨清楚课文哪些是图上画的内容,哪些是写作者观察图画后联想到的内容。

  (2)通过自读,你明白了什么?

  自读自悟,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合作学*。

  4、填空练*,了解句式。

  用“首先……然后……最后”造句子。

  四、学*生字。

  1、认读生字卡片,对学生拼读不准确的生字要正音。

  2、指导书写要求学会的字,要细心观察,认真书写。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抄写本课的生字,摘录自己喜欢的句子。

  第二课时

  一、检查读书。

  学生自由读,自主选读。教师应鼓励不敢表现自己的或读书不够好的学生朗读。

  二、图文对照,读懂内容。

  1、自由练读,说说课文的哪些内容最让你感动?

  2、对照插图,默读第四自然段,划出自己认为用得好的词语,说说原因,并引导学生体会理解词语的方法。

  3、小组探究,怎样读好第四自然段。

  4、读第三自然段,边读边通过文字想象画面。

  5、感情朗读。

  三、深入探究,体会感情。

  思考以下问题,学生任选一题讨论交流:

  (1)文中的“心意”指什么?

  (2)“她们还是深情地看着,等着,心里默默地祝愿着。”说说她们在祝愿什么?

  学生自读自悟,并就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在一起讨论,然后推选代表汇报。

  四、拓展活动。

  教师节到了,给老师写几句心里话,以表达对老师的热爱感激之情。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用“首先……然后……最后”写一句话。

  教后小结:

  在让孩子们用“首先……然后……最后”说话时,我发现两个问题:

  一、意思过于简单。如:“我先放下书包,然后拿出书、文具盒,最后出去玩。”三年级了,说话意思应该更充分一些。于是,我问:“什么时候,你这样做的?”

  学生继而改进:“来到教室,我先放下书包,然后拿出书、文具盒,最后出去玩。”这就好多了。就这样,学生逐渐把意思说充分了。

  二、思路较窄。大多数学生只是说在学校、回到家,内容极其相似,不能在更广泛的生活领域运用这样的词来表达。于是,我提出这样的问题:你能不能用上这些词说说怎样浇花?你还能用它说做哪些事?学生的思路一下子就打开了。

  我想:课堂上,教师有时就是一把钥匙。

  《皇历迷》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2个生字,会写1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通过对人物性格特点的分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体会人物的特点,感受幽默的效果。

  教学难点:体会人物性格特点,懂得生活里不能相信迷信,要有科学的人生观。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在你们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做事之前都要看一看日子,挑个黄道吉日,或找人算上一卦!认为这样才会顺利!

  今天,这则幽默就是一个黄历迷。他的做法让人哭笑不得!

  二、新课

  1、齐读课题——《黄历迷》。齐读课题。

  出示幻灯片,简介什么是黄历。

  2、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同桌间学*生字。

  4、检查生字。

  5、检查读文,分自然段读文。

  6、默读课文,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7、这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8、快速浏览课文,把课文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分一下段落?

  9、同桌间说一下各段的段意。

  10、指名说各段段意。

  三、写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联系上下文理解"绝不越雷池一步"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3、分角色朗读课文,展开想象;感受幽默,懂得迷信害人,要相信科学的道理。

  教学重点:感受幽默,能够明白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懂得迷信害人,要相信科学的'道理。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1、读词语。

  2、说出课文主要内容。

  二、学*课文。

  1、说出幽默的主人公是谁?有什么特点?

  2、想课文哪一自然段是写主人公特点的?

  3、读课文第一自然段,从朗读中你知道了什么?抓住重点词句汇报。

  4、学*课文2-4自然段。

  (1)默读课文2-4自然段,画出你认为最可笑的句子,多读几遍。

  (2)想:作者是怎样表达人物可笑的?

  (3)指导朗读,体会人物可笑与无知。

  5、汇报。

  6、拓展。

  (1)联系课文内容,续写故事。

  (2)想象说话练*,总结道理。

  (3)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说明迷信害人。

  7、总结学法,指导阅读。

  8、阅读推荐。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字,会写9个字,掌握“浩瀚、遨游、沐浴”等词。

  2、学*诗歌,懂得小书橱中蕴含的知识,能使人眼界开阔,生活充实,体会作者对小书橱的喜爱之情。

  3、体会关键此举在表达情感方面的作用,感受读书的乐趣。

  4、有语气地朗读全诗。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三年级语文课文教案(精选10篇)(扩展9)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教案优选【10】篇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及由这些生字所组成的词语,理解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背诵课文自己喜欢的部分。

3、通过学*课文,培养学生观察、想象的能力,注重学生朗读水*的提高

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学会生字词,理解重点词语和句子,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发展思维。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幻灯片。

第一课时

课前导语

同学们,你们喜欢听童话故事吗?在故事里有凶恶的老虎、狡猾的狐狸、可爱的小兔……今天,老师给大家请来了一位童话中的朋友(出示丑小鸭的投影),大家看看它是谁?你们认识它吗?今天丑小鸭还给大家带来了一个非常动听的故事,下边就让我们一起去听听故事吧。(听录音机读课文)这个故事就是我们要学*的课文,(板书:26丑小鸭)齐读。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借助插图,理解内容。

1、借助汉语拼音,读准生字词,初读课文,读通每句话。并标出自然段,画出生字新词,多读几遍。

2、借助插图,再读课文,了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指名逐段读课文,检查自读效果,并予以评价。重点指导下列字的读音:

“伸、闷”的韵母都是前鼻音。“钻”的声母是*舌音,“伸”是翘舌音。

(1)读准字音。

(2)理解词义。除了运用工具书,联系上下文,还可以通过让学生

找近义词、反义词来理解。

近义词:嘲笑——()伤心——()欺侮——()美丽——()

反义词:丑——()讨厌——()仔细——()

瘦——()幸福——()耐心——()

4、老师范读课文,小组讨论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5、自读全文,请学生说说你能读懂什么?没读懂的用“?”标出,先小组解决,如果小组解决不了再说给大家听,一起解决问题。

过渡语:通过刚才大家所读的,所说的,看得出你们都能够掌握很多知识、大致地理解了课文内容,还有一些问题,大家没读懂,提出来了,说明大家都有这种勤学好问的精神,下面老师就带领大家细致地学*这篇课文。

二、讲读1~3自然段。

指名读1~3自然段。

1、思考:丑小鸭的名字是怎么来的?你从哪里读懂的?

2、找出丑小鸭,让学生看看丑小鸭和其他鸭子的不同之处。

3、从课文中画出描述丑小鸭样子的句子,了解大家叫它“丑小鸭”的原因。

4、轻声读1~3自然段,说说你还能读懂什么?这三段主要讲了什么?

三、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26丑小鸭

又大又丑毛灰灰的嘴巴大大的身子瘦瘦的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有感情地朗读第1~3自然段。

过渡语:丑小鸭的命运怎样?

二、学*第4自然段。

1、丑小鸭为什么会挨欺负呢?为什么大家都不喜欢它?

2、读读课文,说说大家是怎样对待它的?它为什么离开了家?当时的心情怎样?

3、品析词句,你读懂了哪些词语和句子?

4、丑小鸭被迫离开了家,你们有什么感想?

小结:丑小鸭很可怜,大家都很同情它,也想帮助它,说明你们都很富有爱心。

5、指导朗读,用同情、关心、无可奈何的语气读第4自然段。

过渡语:丑小鸭离开家以后,它又遇到了哪些事情?

三、学*第5自然段。

1、自由读一读第5自然段问:丑小鸭离开家以后遇到了什么困难?

2、体会词语。

3、用悲凉、同情的语气有感情地朗读第5自然段。

过渡语:丑小鸭在外面怎样过日子呢?

四、学*第6、7自然段。

1、在熟读的基础上体会:丑小鸭为什么“自个儿在水中钻来钻去”?

这时它看见了谁?心里怎样想?你觉得哪些词语用得好?

着重体会“晾奇”、“羡慕”。丑小鸭惊奇的是发现世界上竞有这么美丽的鸟;它羡慕的是希望自己也能像天鹅那么漂亮,也能自由自在地在天空飞翔。

2、伴随着天气的变化,丑小鸭找到自己的家了吗?它是怎样过冬的?丑小鸭遇到困难以后都是怎样做的?

体会“冻僵”、“幸亏”说明丑小鸭冬天无处藏身,处境悲惨,险些冻死。

3、有感情地读6、7自然段,要读出丑小鸭命运的悲惨。

五、学*第8自然段。(熟读)

1、天气暖了,丑小鸭出来散步,它突然发现了什么?

2、丑小鸭怎么发现自己是一只天鹅的?

3、通过多读来理解内容,理清课文先讲什么,再讲什么?弄懂句意。

4、训练朗读:从“忽然”开始,要用惊奇、欣喜的语气朗读,表达出丑

小鸭为自己命运的改变,愿望能够实现而十分高兴的心情。

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有关天气、环境描写的句子画下来,并说

说随着天气、环境的变化,它的命运如何变化。

七、总结、扩展。

学了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小结:世界上的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我们要勇敢的面对挫折和困难,在逆境中不屈不挠,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努力拼搏。

八、作业: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教案 2

教学目标:

1、学*课文,理清课文条理,学会热爱生活,开始感受“一切过去的都会成为美好的回忆”。

2、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3、认识10个字,会写12个生字。

教学难重点:

难点:理解“风一样的日子”的意思。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现在我们来学*一篇回忆童年的课文(板书课题:童年的泥巴。)

2、齐读课题,质疑:看到题目你有哪些问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遇到困难多读几遍。

2、同桌或前后桌互读互听,指出对方的不足。

3、把自己读得最满意的地方读给全班同学听。

4、再读课文,提出自己不懂得问题。

三、品读课文,理解内容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

(2)分小组朗读,并派代表在班上读。

(3)班级赛读,评选朗读能手。

2、讨论。

课文中有哪两句话几乎是一样的,动笔画一画,想一想:这是不是重复了,说说你的理解。

四、扩展阅读,培养能力。

你知道哪些名人的童年趣事。

第二课时

一、识写生字。

1、出示字卡,认读生字。

2、引导学生发现田字格里多数生字的构字规律和结构特点。

3、学生当小老师当堂交流。

4、联系写字。

二、积累运用。

1、把自己搜集到的童谣和同学交流。

2、完成课后自选词语。

三、布置作业。

1、课后阅读《阅读》中的相关文章。

2、摘录文中优美语句。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教案 3

一、引言:

新课程标准强调"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由封闭的课堂走向开放,强调活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本课教学中就充分挖掘学生已有的资源,创设自主合作控究的学*环境,课堂大部分时间是学生在有效的、自主地获取知识,学生的主动参与面广。不满足于文本,体现了语文的外延。教师的点拨、指导,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拉*了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使学生浓入文本,由感而想,由悟而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同时,教师扮演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达到阅读教学的目的。

二、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师:在茫茫的大雨中,同学们有没有和大人同打一把伞?伞是向谁那边倾斜呢?为什么?今天我们就来学*第3课《倾斜的伞》看看在这把伞下有着什么动人的故事。

2、教师配乐范读。

思考:课文主要写了谁和谁之间的什么事?全班交流。

3、初读课文,认记生字。

(1)自由轻声朗读课文,想办法记住生字。

(2)小组合作学*:由组长带领大家学*自己不认识的生字。

(3)检查小组学*情况:(小组汇报:开火车读生字,说说认记了哪些字)


三年级语文课文教案(精选10篇)(扩展10)

——小学语文三年级课文教案实用五份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问路指路》是九年制义务教育教材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五册第七单元的听说课,也是这一册中最后一次听说训练。教材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有序

  本学期听说训练的要求是能听懂他人讲的一件事,边听边记住内容,并学会简单交际应用中的应对用语。《问路》则是延续《打电话》后第二次进行交际性听说的教材。

  它由三局部组成。为什么要问路、怎样问路指路和结果怎样。因为小兰把写着冬冬家地址的小纸条不知放哪儿去了,小兰到冬冬家玩,于是就要问路。小兰边问,民警叔叔边指,最后小兰找到冬冬的家。教材依照不清楚具体地址——小兰问路、民警指路——找到冬冬的家这样的事情发展顺序写下来,思路清晰,条理清楚,便于同学述说。

  (2)有物

  这节听说训练的重点则是问路和指路的对话训练。如何让同学较易地掌握应对用语呢?教材图文并茂,插图的适当出现,则可引导同学仔细观察图上民警叔叔的姿势、脸部的表情和手指的动作来体会他指路时的热情态度。文章则可以引导同学阅读,在民警叔叔指路的那段话里,除了态度热情外,还要注意指清路名、方向、标志等,这是很重要的基本知识。同理,小兰问路时态度该怎样,注意什么,礼貌用语该怎样运用等都可以引导同学——观察、——体会、——掌握。教材有血有肉,声情并茂,变一段枯燥乏味的听说训练为一段连贯生动的对话训练。

  (3)有用

  本节课的问路指路用的日常应对用语,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又贴*儿童的生活实际。加之教材内容丰富,画面形象,在训练同学的会话能力上又能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真正体现了听说训练的广泛性、交际性和实用性。

  2.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特点和同学实际情况,按知识、能力、情感三条线,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懂得问路时态度要有礼、问得要得体;指路时态度要热情、指得清楚。

  (2)初步学会问路和指路,能说清一段连贯的对话。

  (3)能把学校到自身家里的路线说清楚。

  3.教学重难点

  本节听说训练的重点内容有三大块:①问路和指路要注意什么?②分角色扮演问路和指路。③能说清学校到自身家的路线。三块中难以掌握的是理解指路时必需注意什么。这必需联系自身的实际生活去概括。由于指路时关系到实际的方向,可能和地图上的“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方位相矛盾,所以说清学校到自身家里的路线也是一个难点。

  二、说教法学法

  1.教法

  由于这是一篇具有生活气息的生动活泼的听说训练教材,于是沿袭保守的“揭题——出示图片——指导观察——小段分说——整篇总说”的听说训练模式,大胆运用现代教学手段,融“优美的动画揭题,多种形式的说话训练,读读说说、演演说说、画画说说、评评说说”于一体,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体现教师的主导精神,胜利地达成教学目标。

  2.学法

  同学是学*主体,听说技能的掌握也必需通过不时的练*才干熟练。因此这节听说训练以同学的自学和扮演为主。通过自学让同学明白听说训练的要求,懂得问路和指路时须注意的问题,再通过扮演、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操作,在操作中提高交际会话能力,出色地达成教学目标。

  三、说教学程序

  1.讲述精彩故事,展示生活画面——揭题

  运用故事激发兴趣,是我们教学中常见的导入揭题方法。但多媒体计算机集符号、语言、文字、声音、动画、视频图像于一体。它的大容量信息向同学提供了许多生动形象的感性素材,为听说训练创设了优美的情境。于是,上课一开始,我就边讲故事《糟糕的大头儿子》,边又为它添上新奇的一笔——动画展现生动画面。如“阳春三月,春光明媚,正是一年春游的好季节。”马上画面上就出现鸟语花香、桃红柳绿的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再如当讲到“当大头儿子来到第一个十字路口的时候,糟了!爸爸给的路线图不见了。”画面上先出现一个十字路口,再出示一个大头儿子摸摸后脑勺的头像,最后音乐提醒,出现字幕:“糟了,路线图不见了。”这样画面清晰,条理清楚,形象生动,其中也蕴含了大头儿子接着为什么问路的原因。同理接下来“大头儿子没礼貌地问路,小白鸽不负责任地指路,以致最后大头儿子仍在十字路口,伤心地流下眼泪”也都出示了一连串的动画,不但让同学更直观、更形象地了解故事,饶有兴趣地走进课堂。同时也激起了同学的好奇:大头儿子在小白鸽的指路下,为什么找不到长城呢?它们到底该怎样问路和指路呢?教师在同学悬念迭起,思维被疑问所激活的时候顺势揭题,导入听说训练。

  2.勇闯三关,扎实训练

  美国蓍名教育家布卢姆曾说:“假如同学对教学目标有明确规范的话,假如同学在学*遇到困难时能得到协助,所有的同学均能掌握学校所教的大量东西”。于是我就带领同学去闯听说训练三大关。第一关就是内容关。如图所示:

  这三道题其实就是本节听说课的重点,特别是后两道题问路和指路的要求更是本节课的中心。让同学通过自学明确教学目标是教学取得胜利的先决条件。

  接着训练听说技能。技能是明确目标、掌握方法后通过不时的变式训练而形成的。紧接着我就出示:

  当同学自由扮演、指中扮演,再议议评评后,已初步具有操作问路和指路的能力时,我就带他们闯进第三关:

  以上三关,从熟悉要求——掌握方法,初步运用——两次迁移,多次运用;层次分明,循序渐进。同时勇闯三关,争夺金杯,形式新颖,能激活课堂教学气氛。为攻克内容关,同学迅速地积极凭借教材,阅读考虑,解决问题。接着分角色扮演,同学在活动中主动探索,掌握方法。为顺利闯过练*关,同学必需动脑、动手、动口来攻克难关。教师则重在指导、点拨、评价,还可以让同学再次借助电脑形象演示行走的路线(包括方向、路名、标志等)协助同学准确地掌握指路的难点。这样,教师教得轻松,同学学得主动,整个课堂教学实现优教、优学。

  3.首尾呼应,小结回味

  好的课堂教学结尾,不只对教学内容起到梳理概括、画龙点睛和提炼升华的作用,而且能延伸拓展课堂教学内容,使同学坚持旺盛的求知欲望和浓厚的学*兴趣,取得“课虽尽而趣无穷、思未尽”的效果。当同学闯三关后,我又重新带领他们回到故事中,把故事揭题中留下的问题放在课内将结束之际解决,让同学判断刚才大头儿子糟糕在哪?他该怎样问路呢?小白鸽又该怎样正确指路呢?让同学在辨析明理中再次提高认识,也从同学的信息交流中反馈教学的效果。这样首尾呼应、完整鲜明。最后课在大头儿子经过小白鸽的指点,终于找到长城,师生一起欣赏长城美景的愉悦气氛中结束。同学得到了美的享受,课也得到了美的升华。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三年级一班共有学生30名从整体看,本班属于前面优等生出色,后面后进生较多这种情况。优等生能要求上进,在课堂上认真听讲,养成了主动阅读的好*惯,并有一定的语文素养,发展也比较全面。后进生没有养成良好的日常学**惯,不能自觉做好上课准备,不能积极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上课听讲不够专心,课下阅读时间少,课外积累欠缺。在本学期对他们需要多一些关注与指导,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日常学**惯,教给日常学*方法,使他们能和大家一起快乐日常学*,共同进步。

  二、指导思想

  本册教科书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从选文到练*设计,从编排结构到呈现方式,有不少新的突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重视学生知识的积累情况,更要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增强语文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三、教材分析

  本册共有课文30篇。每组教材包括导语、课文和语文园地三大部分。第二组和第五组各安排了一次综合性日常学*活动。附录部分包括生字表(一),要求会认的字;生字表(二),要求会写的字;词语表。教材共六个专题。它们依次是:走进春天;探索与发现;感受真情;儿童生活;生活哲理;安徒生和他的童话。

  本册要求认231个字、写329个字。本册教材有以下几个特点:

  1、围绕专题整合教材内容。

  2、结合专题继续安排综合性日常学*,体现课程标准倡导的理念和目标。

  3、大量更新课文,使教材更加贴*儿童生活。

  4、着力改进课文和课后练*的编排,促进学生日常学*方式的转变。

  5、保持"综合日常学*"的框架结构,加强内容的整合和创新。

  6、完善图像系统,注重图文并茂。

  四、日常学*目标

  1、在语文日常学*中,体现6个专题的思想。

  2、认识231个字,会写329个字。

  3、会使用字典、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继续练*用钢笔书写正楷字,用毛笔仿影。

  4、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继续日常学*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6、日常学*联系上下文或其他方式,理解词句的意思,继续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7、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8、继续日常学*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9、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诵读优秀诗文,练*复述课文。

  10、继续培养读书看报的*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

  11、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作的自信心。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愿意将自己的*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作的快乐。

  12、能用普通话交谈。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并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理解的意见与人商讨。继续具体生动地讲述故事,努力用语言打动他人。能逐步清楚明白地讲述一件事情。

  13、结合语文日常学*,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五、教学措施

  1、严格要求学生,持之以恒地坚持下来,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日常学**惯。

  2、注意把握教材之间的联系,把教材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3、充分利用一切教育资源。

  4、注重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及写话能力的'培养。

  六、课题研究方向

  继续进行作文片断的练*。

  七、增优补差

  为优等生多创造机会,锻炼他们的心理素质与创新能力,对差生加强日常学**惯的培养及基础知识的日常学*。

  活动要求:

  1、每天至少读十页,阅读中,要用铅笔划出你认为有趣和感动的句段,并在书旁做批注。

  2、摘抄优美词语,对不理解的词语可以利用工具书解决,也可以向老师和家长请教。

  3、选择你最喜欢的一个故事,为它配一幅画,并看图叙述故事,谈谈你的体会。

  活动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师:前段时间,老师推荐大家读了一本好书,一起说出它的名字好吗?

  2、师:(大屏幕出示封面)

  《尼尔斯骑鹅历险记》还译作《尼尔斯骑鹅旅行记》和《骑鹅旅行记》等不同版本。在我国就有几十种版本,大家手中的版本也不尽相同。没关系,版本不同,不影响这本书的巨大魅力。

  3、师:当你第一次听到这本书名时,你想到了什么?

  4、师:是啊,我们怀着满心的好奇,带着满脑子的疑问,打开了这本书,和尼尔斯一起骑上白鹅,翱翔在蓝天和白云之间,经历了一段奇妙的空中之旅。可以说,现在,尼尔斯已经成为了我们大家非常熟悉的好朋友。

  5、今天,就让我们再次体会《尼尔斯骑鹅历险记》带给我们的温暖和感动。

  二、走进《尼尔斯骑鹅历险记》:

  (一)、心心相印(故事篇)

  1、师:首先让我们一起来回顾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板书:主要内容。)(大屏幕出示心心相印(故事篇))

  谁能依据老师的提示,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呢?

  (大屏幕出示:)指名填空,再齐读。

  《尼尔斯骑鹅历险记》是一部(童话)故事。主人公是瑞典南部乡村一个14岁的男孩子(尼尔斯)。他生性粗野,(不爱)读书,专爱搞(恶作剧),欺负(小动物),被(小精灵)用魔法变成了(拇指)大小的小人儿。他骑着(大白鹅),跟着大雁,走南闯北,周游各地,从南方一直飞到最北部的(拉普兰省)。一路上,他看到了自己祖国的奇峰异川、旖旎风光,学*了祖国的地理历史,听了许多故事传说,也饱尝了不少风险和苦难。他历时(8)个月才返回家乡。在漫游中,他从(旅伴和其他动物)身上学到不少优点,逐渐改正了自己(淘气、调皮)的缺点,培养了(勇于舍己、助人为乐)的优秀品德。当他重返家乡时,不仅恢复了(人形),重新变成了一个高大、漂亮的男孩子,而且成了一个(温柔、善良、乐于助人、富有责任感且又勤劳)的好孩子。

  2、师:顽皮、粗野,专爱欺负小动物的尼尔斯最后变成了一个勇敢、善良、乐于助人,并富有责任感而又勤劳的好孩子,那么,在他的身上,到底发生了哪些有趣的故事,促使他有了这么大的转变呢?你记住了哪些小故事的名字?快来说一说!(学生开火车说。)

  3、师:发生在尼尔斯身上的故事有很多很多。(大屏幕出示目录。)

  昨天,老师要求大家把你最喜欢的一个故事用一幅画画下来,现在,就请同学们把你的大作拿出来吧!

  谁愿意用简洁的语言给大家讲一讲画面的主要内容?比一比,看谁的画得最精美,表达的最清楚、明白。(先同桌说,在指名说。)

  4、师:在这次旅行中,尼尔斯结识了许多善良、勇敢的好朋友,但是,旅行的路上也到处充满危险,那么,给尼尔斯和雁群带来威胁的是谁?(斯密尔)

  5、师:(出示插图)他就是斯密尔。见到他,你想到了哪些词语?

  (狡诈、凶狠、狠毒、老奸巨滑、狼心狗肺等。)

  6、师:在这次旅途中,尼尔斯和斯密尔有过几次交战?(7次)

  7、师:谁愿意把其中的一次交战经过讲给大家听?(指名讲。)

  (二)、精彩回放(积累篇)

  1、师:这本书向我们描述了尼尔斯神奇的空中之旅,想象曲折离奇,情节引人入胜,内容精彩,它的语言也非常精彩。让我们进入(大屏幕出示)(精彩回放(积累篇))感**彩词句。板书:精彩词句。

  现在,把你认为最精彩的一段读给我们听。再说说你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了“精彩”?有什么体会?(生说)

  2、师:《尼尔斯骑鹅历险记》这本书精彩的词语句段可不只这几个呀,你一定也积累了很多的优美的词句吧!快拿出你的记录本,把你积累的词语读给你的同桌听。

  3、师:《尼尔斯骑鹅历险记》这本书不光让我们积累了语言文字,而且在尼尔斯的漫游中,也让我们饱览了瑞典的锦绣河山,学*了它的地理历史知识和文化传统,也熟悉了书中许许多多个性鲜明的人物。让我们一起进入千言万语(感悟篇)(大屏幕出示。)感受人物情感。(板书:人物情感。)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