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的认识教案实用10篇

首页 / 教案 / |

  大数的认识教案 1

  教材分析:

  大数的认识是是在学生认识和掌握万以内数的基础上学*的。生活中大数广泛存在,对大数的认识既是万以内数的读写巩固和扩展,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最基础的数学知识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认识亿以内各个计数单位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

  2.掌握数位顺序表及数位分级,为以后学*读数和写数打下基础。

  3.能正确地说出每个数位上的数字的含义。

  教学重点:

  熟记数位顺序表和有关计数单位的知识,知道每个数位上数字的含义。

  教学难点:

  中间、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提出学*目标

  (一)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故事,题目叫《青年的财富》,想听吗?(生):想

  师:故事中也有数学信息哦,看谁的耳朵灵!

  有一个青年总是抱怨自己时运不济发不了财,终日愁眉不展。这天,在他无意中遇到一个须发俱白的老人,老人见他愁容满面,于是问到:“年轻人,你为什么这样不开心?”

  “我不明白,为什么我总是那么穷?”年轻人说。

  老人由衷地说:“穷?你很富有啊!”

  年轻人问道:“富有?我怎么不知道?这从何说起?”

  假如去掉你一一只手,给你10000元,你愿意吗?”老人问道。

  “不愿意,”年轻人肯定地回答。

  “给你100万让你马上变成80岁的老人,你愿意吗?”

  ( 师:小朋友们,你说年轻人愿意吗?)“不愿意”!

  “用1000万来换取你的生命,你愿意吗?”“当然不!”

  “这就对了。你已经有超过1000万的财富了,为什么还哀叹自己贫穷呢?”老人微笑着说。年轻人恍然大悟。

  亲爱的同学,如果现在用1亿元换走你的爸爸妈妈,你们愿意吗?

  (生):不愿意。

  师:是啊!看来我们的生命和父母是多么的珍贵啊,用再多的钱也是换不来的,我们一定要珍惜生命。

  师:故事讲完了,你听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80、1000、100万、1000万、1亿等

  (师适当表扬:真是个善于倾听的好孩子!你听得真仔细!……)

  师:100万、1亿、1000万等都是大数(板书:大数)这样的数你还听到或是看到过吗?

  (预设)学生举例。

  生1:中国的人口有13亿多。

  师:对,你了解得真多!

  生2:房价和车价等

  师:是的,你很会选择信息。

  师:看来大数在生活中的应用是广泛,()今天就来学*有关大数的知识。(揭示课题:认识大数)

  (二) 想一想:你们想知道什么有关大数的数学知识?(提出学*目标)

  1.计数单位的认识,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

  2.学*每个数位上的数字的含义。

  3.掌握数位顺序表

  二、交流互动,展示学*成果

  1.学生自学例1,做一做。

  2.学*小组互相帮助、质疑问难。(教师相机进行指导,收集学生的学*信息,引导小组内的学生进行相互交流、相互质疑、相互帮助、相互探讨)

  3.小组展示、全班交流,激发冲突。

  (1)各小组分别展示自己的学*成果。

  (2)全班交流、激发冲突。

  A:个、十、百、千、万是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亿也是计数单位。

  B:我们知道了每相仿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因为十个一是十、十个十是一百、十个百是一千、十个千是一万、十个万是十万、十个十万是百万、十个百万是千万、十个千万是一亿)

  C:数位与计数单位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D:一个数还可以分成个级、万级、亿级。

  E:我们认识了数位顺序表。

  F:每个数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不一样。

  (3)教师相机引导学生质疑、激发冲突。

  A:你是怎么区分数位与计数单位的?

  师:大家已经知道计数单位和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十。计数单位所占的位置,就象你们在教室里有座位,到电影院去看电影,要买票买个座位(如果不安排座位会怎样?)每个计数单位所占的位置就是它们的数位。

  B:从数位顺序表中我们能获得哪些数学知识?

  C:为什么每个数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不一样?

  (4)学生自由提问质疑、激发冲突。

  三、检测学*成效

  (一)判断题(用手势表示)

  1.从右边起,第九位是千万位。( )

  2.万、十万、百万、千万是计数单位。( )

  3.十万里有10个千。( )

  (二)填空:(独立完成,再校对)

  1.千万位的右边一位是( ),左边一位是( )。

  2.10个十万是( ),1亿里有10个( )。

  3.2091837是一个( )位数,最高位在( )位,9在( )位上,表示( );2在( )位上,表示( )。

  四、拓展知识外延

  1猜数

  (创设情境:前几天,王叔叔买了一套房),它的价钱是下面几个数中的一个,956800 965800 895600 958600 9586000 986500

  信息:是个六位数

  它的最高位上数字是9

  它的十万位上的数字是5

  它的千位上数字比百位上数字多2。

  你能根据给出的信息猜出它的价钱吗?先独立完成,再同桌商量商量,说说你的想法,比一比,谁猜得准!(反馈)

  2.师:通过这节课的学*,我们对大数有了一些了解,在以后地学*中,我们会了解更多的有关大数的知识。那时,老师相信同学们不但会读大数、还能写,相信小朋友们在数的王国里能更加自由驰骋!你们会读下面各数吗?

  4576 45760 7800 78000 97540000 100000000

  把你的想法和同桌说一说

  五、教师总结

  六、作业:

  预*亿以内数的读法

  大数的认识教案 2

  教学目标:

  1、通过“数一数”的活动,感受学*较大数的必要性,体会较大数的实际意义。

  2、认识“十万”“百万”“千万”“亿”等较大的计数单位,知道亿是个很大的数,了解各单位之间的关系。

  3、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观察、动手及分析能力。

  重点、难点:

  1、感受大数的必要性,体验大数的实际意义。

  2、了解各单位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计数器,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课件出示主题图中的`一个立方体,先是估计有多少个小立方体,然后算一算验证,并说出计算的方法。

  课件出示:主题图一,回答多少个小立方体,然后在计数器上拨出。

  课件出示:主题图二,猜测共有多少个小立方体,说说理由。

  (二)探索新知:

  1、认识“十万”:

  (1)结合小立方体图形,让学生在计数器上1千1千的拨。

  (2)问:10个一千是一万,接下去1万1万该怎么数?

  (3)当学生数到九万时,教师可以提出:“再加上一万是多少?”的问题,以供学生思考。

  (4)在学生充分的讨论中,引出“十万”的计数单位。

  老师小结:万位满十,向前一位进一,就是“十万”,10个一万就是“十万”,并在计数器上师生共同拨出“十万”。

  2、出示从“个(一)到万”的数学模型,让学生感受各单位间的十进关系。

  3、师生在计数器上拨“十万”的活动,加深对“满十进一”的印象。

  4、认识“百万、千万、亿”

  (1)提问:10个十万是多少?10个一百万是多少呢?10个一千万呢?让学生说出想法后用计数器验证。

  (2)在计数器上进行操作验证.

  (3)告诉学生:一亿是一个很大的数,如果1秒数一个数,昼夜不停地数,数到1亿要数3年2个多月。

  (4)指出万、十万、百万、千万、亿和以前学的个、十、百、千一样,都是计数单位。

  提问:从刚才一边拨珠,一边数数的过程中,谁发现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十,也就是十进关系)

  (5)出示十进制数位顺序表,让学生观察。

  (三)练*设计:

  (四)课堂小结:

  今天的学*有什么收获?在今天这节课上我们认识了比较大的数,你都记住了哪些计数单位?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五)作业布置:

  大数的认识教案 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已有知识基础上,掌握亿以内数的写法,能根据数级正确地写出亿以内的数。

  2.在探究的过程中,通过迁移掌握万级的数的写法,培养迁移能力。

  3.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大数的用途,培养数感。

  教学重点:

  亿以内数的写法。

  教学难点:

  亿以内中间和末尾有0的数的写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揭示课题

  (一)复*万以内数的写法

  1.课件出示信息

  (1)长江是亚洲第一大河,全长六千三百九十七米。

  (2)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最大下潜深度达七千零六十二米。

  (3)世界现有哺乳动物20个,四千零一十种。

  (4)用肉眼能看到的星星大约有七千颗

  2.师:从图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3.师:这些信息中有一些数据,你能写出来吗?

  4.师:想一想,万以内的数怎么写?(从高位写起,哪一位是几就在哪一位上写几,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哪一位上写0。)

  (二)点明课题

  1.课件出示:北京大钟寺的永乐大钟的内外共铸了二十三万零一百八十四个字。

  2.师:这里还有一条信息,读一读,“二十三万零一百八十四”怎么写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亿以内数的写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读信息,写出信息中画横线的数,一方面,可以复*万以内数的写法,为学生亿以内数的写法做准备;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感受数在生活中的。】

  二、探究新知

  (一)写数:二十三万零一百八十四

  1.师:你能写出信息中的这个数吗?试一试。(230184)

  (2)师:你是怎么写这个数的?说说你的想法。

  学生可能有两种方法:

  方法一:先写出数位顺序表,对准数位一位一位地往下写,如果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写0占位。

  方法二:按级写数,先写万级,再写个级,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0。

  3.师:看来大家有不同的方法,你们的方法有没有相同的地方?大家是从哪一级写起的?你们为什么把23写在万级,而把184写在个级?

  4.师:看来,大家都关注到了“万”字,它有什么特别之处?(万级上的数表示多少万,“万”字前面的数在万级,万字后面的数在个级)

  5.小结:

  (1)师:看来,“万”字真的很重要,我们可以把它圈出来。“二十三万”说明23在万级,就在万级上写23,184就写在个级上。

  (2)师:万级上的23怎么写?(与以前写23一样)

  (3)师:写个级上的数时要注意什么?(千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千位上写0)

  教师边讲边对着数位表板书。

  5.师:我们写得对不对呢?应该检查一下,怎么查?

  学生可能有不同的方法,如:

  方法一:把写出的数读一读,与要写的数对照进行检查;

  方法二:把数再写一遍,看两遍写的是否一样。

  【设计意图:放手让学生尝试,学生可能采用不同的方法,但都会从高位写起,都会把23写在万级,把184写在个级,抓住这一共同点,突出“万”字的重要。写万级上的23时,注重与已学的万以内数的写法联系起来,促进学生知识的迁移。通过提问“个级上的数怎么写”,突破“什么时候写0”这一教学难点。】

  (二)写其他三个数

  1.课件出示:十万二千三百四十五 三百零二万六千 二千零四十万零七百

  2.师:这几个数怎么写呢?试一试,这些数位数比较多,注意检查。

  3.师:说说你是怎么写的。(圈出“万”字,“万”字前面的数写在万级,“万”字后面的数写在个级)

  十万二千三百四十五 写作:102345

  三百零二万六千 写作:3026000

  二千零四十万零七百 写作:20400700

  4.补充:五万零三

  师:这个数会写吗?

  问:五万零三,只有一个零,为什么大家写出了三个0?

  师:写数与读数不同,读数是每级中间或级首有一个0或连续有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而写数正好相反,要把读出来的零还原回去,数中虽然只读出了一个零,但实际上这个数的`千位、百位和个位上都是一个单位也没有,所以这三个数位上都应写0。

  【设计意图:学生对亿以内数的写法有了初步的感知,再写出三个数,强化学生的认识,为总结写数方法做准备。补充四万零九十的写法,突破“写几个0”这一教学难点。】

  (三)总结写法法

  1.小组讨论:含有两级的数怎么写?

  2.汇报:

  (1)先写( 万 )级,再写( 个 )级;

  (2)哪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个数位上写( 0 )。

  三、巩固练*

  (一)基本练*

  1.练*:做一做

  2.教材第8页第4题

  (1)师:没有数位顺序表了,你能准确地写出这些数吗?试一试。

  (2)师:说说你是怎么写的?有什么好方法?

  学生可能会有不同的方法,如:

  方法一:自己写数位;

  方法二:先确定是几位数,画小横线确定数位;

  方法三:边写边分级

  无论学生采用哪种方法都应给予肯定。

  (3)师:大家有不同的方法,不同的方法可以用在解决不同的问题上。如果像这种写数,你觉得哪种方法更便捷?

  (4)师:我们可以边写边分,就相当于数中的“万”字。

  3.写出由下面各数组成的数。

  (1)3个千万、5个十万、6个百

  (2)四百万、八十万、五万和三千

  问:这些数是多少?你有好方法吗?(可以用刚才的方法一或方法二)

  【设计意图:没有数位顺序表的支撑时,也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并鼓励他们自己找办法,突出分级的重要。】

  大数的认识教案 4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亿,了解十进制计数法。

  2、经历运用万以上的数表示事物的过程,感受大数的意义,培养数感。

  3、对大数目进行合理的估计,自觉与同伴交流,体验合作成功的乐趣。

  4、多渠道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在学*知识的同时了解搜集信息的途径和方法。

  教学重点:

  感受计数单位十万和亿。

  教学难点:

  感受大数的意义、发展数感。

  教学准备:

  计数器(每个小组的学生各一个)、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为了使同学们读到更多的书,这两年我们学校增进了很多的图书。在一些中学和大学校园里还建有规模更大的图书馆,想不想跟老师一起去看看?

  生:想。

  师:课件出示情境图: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图书馆约有图书十万册) (指一名学生)你的表情告诉大家,你有话想说。

  生:书真多啊。

  师:老师还带来一组咱们班同学从网上查找的资料,谁来读给大家听?(课件展示课本上所提供的一段资料) 中山大学图书馆累计藏书约4086000册。 山东省图书馆累计藏书约5094600册。 中国国家图书馆累计藏书约21600900册。 美国国会图书馆累计藏书约119000000册。 指一名学生试读,生面露难色,眉头紧皱。

  师:大家遇到困难了,生活中像这样的大数还有很多,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和研究生活中这样的大数。(板书课题:万以上数的认识)

  二、自主学*,小组探究。

  1.感知十万的数。

  (1)师:同学们说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图书馆的书有很多,十万是多少呢?谁来说说看。 学生自由说。 用课件出示:1小盒订书钉有1000个。 师:我们一起数数看一大盒装了几小盒呢?(课件动态演示,学生数) 引导学生继续往下想:两大盒有多少个订书钉?3大盒呢?5大盒、8大盒、9大盒、10大盒呢? 学生跟随老师的提示,进行想象。 课件动态演示十大盒订书钉叠在一起的情景。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来描述一下十万是多少? 师生共同小结:十个一万是十万。

  (2)师课件出示人民大会堂图片。

  师:我国雄伟的的人民大会堂,它能容纳一万人,如果要容纳十万人,需要几个这样的人民大会堂?

  生:10个。

  师:也就是说,10个这样的人民大会堂才能容纳十万人。那你见过十万个人聚集在一起的情景吗?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来描述一下十万是多少。

  (3)师课件出示计数器。

  师引导学生在万位上一个一个地拨珠子。学生跟随一万一万地数,当数到10万时。 师引导生领悟:在万位的前一位,这一个珠子代表的是一个十万。并理解10个一万是十万;万和十万之间的进率是10。(随着学生的回答,课件演示其过程) 师板书:10个一万是十万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计数器自己探索一百万、一千万、一亿、十亿、一百亿、一千亿之间的关系和进率。

  师生总结: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10个一千万是一亿。

  2.感知万以上的数 结合资料引导学生想象。

  (1)一般情况下,成年人的头发约有10万根,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10个成年人的头发集合在一起大约有多少根?100个人呢?1000个人呢?(学生边想象边回答)1000个正常成年人的头发大约有一亿根。

  (2)钟表上的秒针跳动一亿下需要用三年多的时间。让我们跟随秒针跳动的速度来数数看。

  三、 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1.认识计数单位,了解数位顺序表。

  介绍:像一、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都叫计数单位。 讨论:细心的小朋友可能注意到了,亿后面为什么加,你怎么理解? 师:每个计数单位要占据一定的位置叫做数位。因此就有了数位顺序表。 学生独立完成数位顺序表,然后小组交流。

  2.小组合作,研究数级的划分。

  师:为了使用的方便,我们能不能给这些数位划分一下小组,然后给每一个小组起一个你们认为比较合理的名称。

  小组合作探究,然后各小组汇报交流。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哪种分法更合理。 师:两种分法都有道理,但是经过人们长期的使用验证,第二种分法使用起来更合理、方便。 老师介绍数级的划分方法。

  3.了解十进制计数法。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数位顺序表,你能发现什么? 课件出示: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十,这种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讨论:相邻是什么意思?你怎样理解?

  师:大家理解得都很好,我们一起了解一点相关知识。 生:就是挨着的两个计数单位。

  四、抽象概括,总结提升。

  师:我想通过这节课的学*,大家能不能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读出这些大数来呢?课件出示: 中山大学图书馆累计藏书约4086000册。 山东省图书馆累计藏书约5094600册。 中国国家图书馆累计藏书约21600900册。 美国国会图书馆累计藏书约119000000册。 学生试试。(有的学生不会) 有关这部分知识我们下节课接着学*,会使我们更熟练的认识大数。

  五、 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1.第五页的第二题。

  让学生回忆今年伦敦奥运会开幕式的场景,感受大数,并用大数进行表述通过练*建立数的概念,培养学生的数感。

  2.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师:其实像这样的大数生活中还有很多,课后同学们可以走出教室,到生活中感受大数目的场景,把你的感受和老师、同学进行交流。

  大数的认识教案 5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理解、掌握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能正确地读、写亿以内的数。

  2、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探索精神。

  过程与方法

  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通过收集有关大数的信息的活动,使学生经历自主探索的学*过程,在合作探究中获得良好的体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结合教学,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数感和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教学难点:

  每级中间、末尾含有0的数的读、写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

  1、对照顺序表,回答。

  千百十万千百十个

  万万万

  位位位位位位位位

  900009表示什么?这个数读作()

  10500001表示什么?5表示什么?这个数读作()

  230000002表示什么?3表示什么?这个数读作()

  2340050“234”在哪一级上,表示什么?

  “5”在哪一级上,表示什么?这个数读作()

  10200800这个数读作()

  2、写出下面各数。

  六千三百二十二十三万五千一百零四万零二十

  要求:(1)先说一说写数的方法,步骤(你是怎么写的)。

  (2)读一读,先明确含有几级的数。

  (3)对照数位顺序表写数。

  3、练*一中的第12题。

  要求:(1)先读一读

  (3)按题目要求连一连

  (4)想一想:如果不经过读数、写数,能不能通过推测、判断进行连接?说出你的策略。

  二、专项练*

  1、不对照数位顺序直接写出下面各数。

  一百五十万三千

  ①由学生独立完成

  ②引导解决问题的`方法,逐步过渡到直接写数。

  明确有几级——分级画线——填上数字

  (2)一千零二十五万零六百

  步骤同上。

  (3)写一写

  一千零八万二百二十六万三千四百二百万零六十三

  2、练*一中的第14题

  要求:(1)教师读数,学生听写。

  (2)同桌校对,互相交流、检验。

  (3)请学生说说体会,介绍自己写数的方法、步骤。

  3、练*一中的第9题。

  要求:(1)看一看,读一读,说一说题目特征。

  (2)引导练*。

  (3)学生之间相互校对,教师巡视、检查。

  三、巩固练*

  练*一中的第10、11、13、15题。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你对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又有什么新的认识?

  大数的认识教案 6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知道亿以内及以上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

  2.掌握数位顺序表,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写大数,会比较大数的大小,会将整万、整亿的数分别改写成用“万”和“亿”作单位的数,会用“四舍五入”法把一个大数省略万位或亿位后面的尾数,求出它的*似数。

  3.认数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培养数感。

  教学重点:

  在认数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培养数感。

  教学难点:

  在认数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培养数感。

  教学关键:

  掌握数位顺序表,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写大数,会比较大数的大小,会将数万、整亿的数分别改写成用“万”和“亿”作单位的数,会用“四舍五入”法把一个大数省略万位或亿位后面的尾数,求出它的*似数。

  教学过程:

  第一关:明辨概念。(以抢答形式出现,师给予点评)

  一、填空。

  ⑴10个一千是(一万),(10)个百万是一千万。

  ⑵从个位起,第五位是(万位),计数单位是(万),第九位是(亿位),计数单位是(亿),第十二位是(千亿位),计数单位是(千亿)。

  ⑶1702030009是(10)位数,它的最高位是(十亿位)。

  ⑷十万十万地数,数100次是(一千万)。

  ⑸一个数是由7个十万、6个万和3个十组成的,这个数写做(76?0030)。

  ⑹一个数千万位上是8,万位上是5,其它各位上都是0,这个数是(8005?0000)。

  ⑺1个百万是(10)个十万,1个千万是(10)个百万,(100)个百万是一亿。

  ⑻在4和6之间填上(5)个0,这个数就万为四百万零六。

  ⑼30300030最高位上的3表示(3个千万),中间的3表示(3个十万),最后的3表示(3个十)。

  ⑽一个六位数,最低位上是1,任意两个相邻数位上数字的和都是6,这个数写作(515151)。

  ⑾591000是由(59)个(万)和(1000)个(一)组成。

  二、判断对错

  ⑴读数和写数都要从最高位读起或写起。

  ⑵4321>4320万

  ⑶9□000≈9万,□里最小填0。

  ⑷四万零五百写作:40000500

  ⑸404040读作四十万四千四十。

  三、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 )里。

  ⑴13500000元=( )。

  A、135元 B、1350元 C、1350万 D、1350万元

  ⑵读5000505这个数时,要读( )个零。

  A、1 B、2 C、3 D、4

  ⑶一个数最高位是( )位,这个数是八位数。

  A、百万 B、十万 C、千万 D、亿

  ⑷有一个数,万级是207,个级是375,这个数是( )。

  A、207375 B、2070375 C、2073750

  ⑸下面各数中,最接*20000的数是( )。

  A、19998 B、20003 C、21000

  第二关:细答基本(先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讲评)

  一、在〇里填上“>”、“<”或“=”。

  567765〇576756 3560000〇356万

  二、按要求写数。

  90000000000吨=900亿吨 810000千克=81万千克

  三、求*似数。

  74380≈74万(四舍五入到万位)。

  1309998572≈13亿(四舍五入到亿位)。

  第三关:勇闯万难(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讲评)

  一、根据数的'组成填写下面各题。

  (500000000)+(2000000)+(700000)=502700000

  (3000000)+(800000)+(9)=3800009

  二、用2、7、0、3、1这五个数组成一个五位数,其中最大的数是(73210),最小的数是(10237),约等于7万的最小的数是(70123),约等于3万的最大的数是(32710)。

  三、用5、4、7和2个0组成五位数,使这个数:

  ⑴只读一个零:50047,50074,40057,40075,70045,70054

  ⑵读两个零:50407,40507,70405,50704,40705,70504

  ⑶一个零也不读:54700,45700,75400,57400,47500,74500

  作业:认真复*,明天考试。

  课后追记。

  大数的认识教案 7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加深对亿以内数的认识。

  2、正确地读、写出亿以内的数、比较数的大小和写出*似数。

  3、能使用数据说明问题,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正确地读、写出亿以内的数、比较数的大小和写出*似数。

  教具准备:小黑板、投影片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学时间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基础训练 10 1、小黑板出示:

  读出下列各数

  6678905、9043000、7890000

  写出下列各数

  二十万、三十八万零九百、三百零五万零五十

  2、你们能说一说数位和计数单位的区别和联系吗?请背出数位表。

  3、投影出示:一个数的百万位和十万位上都是5,千位上是3,其他各位都是0。

  (1)这是几位数?请写出这个数。

  (2)最高位是什么位?读出这个数?

  (3)省略万位后的尾数,求出它的*似数。

  评议(要求学生说一说做题时是怎样想的。 1、学生读、写数。

  2、多名学生回答。

  3、学生在自备本上做。(四人在黑板上做。)

  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提高训练 17 1、投影出示:

  下面□里可以填哪些数?

  19□78520万、60□90760万

  9□87651000000、9□4765900000

  其中最大或最小是几?

  2、用0、1、7、4、8能组成最大和最小的五位数各是多少? 1、学生分小组讨论后做题。

  2、学生练*。

  大数的认识教案 8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已有知识基础上,掌握亿以内数的写法,能根据数级正确地写出亿以内的数。

  2.在探究的过程中,通过迁移掌握万级的数的写法,培养迁移能力。

  3.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大数的用途,培养数感。

  教学重点:

  亿以内数的写法。

  教学难点:

  亿以内中间和末尾有0的数的写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揭示课题

  (一)复*万以内数的写法

  1.课件出示信息

  (1)长江是亚洲第一大河,全长六千三百九十七米。

  (2)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最大下潜深度达七千零六十二米。

  (3)世界现有哺乳动物20个,四千零一十种。

  (4)用肉眼能看到的星星大约有七千颗

  2.师:从图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3.师:这些信息中有一些数据,你能写出来吗?

  4.师:想一想,万以内的数怎么写?(从高位写起,哪一位是几就在哪一位上写几,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哪一位上写0。)

  (二)点明课题

  1.课件出示:北京大钟寺的永乐大钟的内外共铸了二十三万零一百八十四个字。

  2.师:这里还有一条信息,读一读,“二十三万零一百八十四”怎么写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亿以内数的写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读信息,写出信息中画横线的数,一方面,可以复*万以内数的写法,为学生亿以内数的写法做准备;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感受数在生活中的。】

  二、探究新知

  (一)写数:二十三万零一百八十四

  1.师:你能写出信息中的这个数吗?试一试。(230184)

  (2)师:你是怎么写这个数的?说说你的想法。

  学生可能有两种方法:

  方法一:先写出数位顺序表,对准数位一位一位地往下写,如果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写0占位。

  方法二:按级写数,先写万级,再写个级,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0。

  3.师:看来大家有不同的方法,你们的方法有没有相同的地方?大家是从哪一级写起的?你们为什么把23写在万级,而把184写在个级?

  4.师:看来,大家都关注到了“万”字,它有什么特别之处?(万级上的数表示多少万,“万”字前面的数在万级,万字后面的数在个级)

  5.小结:

  (1)师:看来,“万”字真的很重要,我们可以把它圈出来。“二十三万”说明23在万级,就在万级上写23,184就写在个级上。

  (2)师:万级上的23怎么写?(与以前写23一样)

  (3)师:写个级上的数时要注意什么?(千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千位上写0)

  教师边讲边对着数位表板书。

  5.师:我们写得对不对呢?应该检查一下,怎么查?

  学生可能有不同的方法,如:

  方法一:把写出的数读一读,与要写的数对照进行检查;

  方法二:把数再写一遍,看两遍写的是否一样。

  【设计意图:放手让学生尝试,学生可能采用不同的方法,但都会从高位写起,都会把23写在万级,把184写在个级,抓住这一共同点,突出“万”字的重要。写万级上的23时,注重与已学的万以内数的写法联系起来,促进学生知识的`迁移。通过提问“个级上的数怎么写”,突破“什么时候写0”这一教学难点。】

  (二)写其他三个数

  1.课件出示:十万二千三百四十五 三百零二万六千 二千零四十万零七百

  2.师:这几个数怎么写呢?试一试,这些数位数比较多,注意检查。

  3.师:说说你是怎么写的。(圈出“万”字,“万”字前面的数写在万级,“万”字后面的数写在个级)

  十万二千三百四十五 写作:102345

  三百零二万六千 写作:3026000

  二千零四十万零七百 写作:20400700

  4.补充:五万零三

  师:这个数会写吗?

  问:五万零三,只有一个零,为什么大家写出了三个0?

  师:写数与读数不同,读数是每级中间或级首有一个0或连续有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而写数正好相反,要把读出来的零还原回去,数中虽然只读出了一个零,但实际上这个数的千位、百位和个位上都是一个单位也没有,所以这三个数位上都应写0。

  【设计意图:学生对亿以内数的写法有了初步的感知,再写出三个数,强化学生的认识,为总结写数方法做准备。补充四万零九十的写法,突破“写几个0”这一教学难点。】

  (三)总结写法法

  1.小组讨论:含有两级的数怎么写?

  2.汇报:

  (1)先写( 万 )级,再写( 个 )级;

  (2)哪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个数位上写( 0 )。

  三、巩固练*

  (一)基本练*

  1.练*:做一做

  2.教材第8页第4题

  (1)师:没有数位顺序表了,你能准确地写出这些数吗?试一试。

  (2)师:说说你是怎么写的?有什么好方法?

  学生可能会有不同的方法,如:

  方法一:自己写数位;

  方法二:先确定是几位数,画小横线确定数位;

  方法三:边写边分级

  无论学生采用哪种方法都应给予肯定。

  (3)师:大家有不同的方法,不同的方法可以用在解决不同的问题上。如果像这种写数,你觉得哪种方法更便捷?

  (4)师:我们可以边写边分,就相当于数中的“万”字。

  3.写出由下面各数组成的数。

  (1)3个千万、5个十万、6个百

  (2)四百万、八十万、五万和三千

  问:这些数是多少?你有好方法吗?(可以用刚才的方法一或方法二)

  【设计意图:没有数位顺序表的支撑时,也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并鼓励他们自己找办法,突出分级的重要。】

  大数的认识教案 9

  教学目标:

  1.会正确运用计算器进行四则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会借助计算器探索简单的数与运算的规律。

  2.在利用计算工具探究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推理的能力,体验转化思想方法。

  3.在探索知识过程中, 激发探索数学奥妙的情趣,培养学生乐于思考,实事求是,勇于质疑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

  正确运用计算器进行四则运算。

  教学难点:

  借助计算器探索简单的数与运算的规律。

  教学准备:

  课件、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复*引入

  (一)复*

  1.课件出示:

  2.师:这是计算器,还记得这些是什么键吗?说一说。

  (二)引入

  师:你会用计算器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

  【设计意图:复*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学*新知做准备。】

  二、用计算器进行四则计算,体会计算器的作用

  (一)用计算器进行四则计算

  1.用计算器的方法

  (1)课件出示: 386+179= 825-138= 26×39= 312÷8=

  (2)师:这道题你会用计算器计算吗?自己试一试。

  (3)师:说说你是怎么用计算器计算这道题的。(学生边说边到前面演示)

  (4)课件出示:

  师:依次按数字键3、8、6,然后按“+”,再依次按数字键1、7、9,最后按“=”,屏幕上就显示出结果了。

  2.试一试

  (1)课件出示:825-138= 26×39= 312÷8=

  师:自己用计算器算出这几道题的结果。

  (2)订正答案。

  (3)学生质疑

  ①师:在使用计算器计算时有问题吗?(如:按错了怎么办?)

  ②师:对呀,万一按错一键怎么办?(学生可能会想出两种解决方法)

  方法一:按退格键“←”,清除输错的数字,然后输入正确的。

  方法二:按“CE”键,清除然后再重新输入。

  【设计意图:对于计算器大部分学生并不陌生,甚至有的学生可能在学*这节课之间就用过。因此,在教学时,让学生自己尝试使用计算器计算,并采用学生间互问互答的学*方式,解决用计算器计算时会遇到的按错键的问题,使学生掌握用计算器进行四则运算的方法。】

  (二)用“M+”“MR”进行四则计算

  1.尝试计算

  (1)课件出示:20xx-1368÷9

  师:你会用计算器进行四则计算了吗?那试试这道题。

  (2)师:这道题等于多少?(1882、74)

  师:哪个结果是对的?怎么做的。(先算1368÷9=152,再用20xx-152=1882)

  (3)师:实际上是这样的(课件出示:20xx-1368÷9=20xx-152=1882)。这道两步计算的题目,用一般的计算器计算,就必须先记住这个除法的结果,有没有好办法?

  2.用“M+”“MR”和“MC”键

  (1)师:一般的计算器上都有“M+”和“MR”这两个键,有的计算器上“MR”和“MC”合用一个键“MRC”。有了“M+”和“MR”这两个键我们就不用记住中间的结果了。怎么用呢?

  (2)师:先按“1368÷9=”,屏幕上会显示出计算结果1882,然后按下“M+”,计算器就会把“1882”这个结果存储下来,然后输入“20xx-”,再按“MR”或“MRC”,就把刚才存在计算器中的结果提取出来了,最后按“=”,就能显示出最终结果。

  (3)师:自己试一下。(学生用这种方法尝试)

  (4)练*:672÷(139-115) 37×12+46×9

  师:计算新题前,先按“MC”清除存储的结果。

  【设计意图:通过尝试,使学生认识到即使是用计算器计算也要注意运算顺序。通过介绍“M+”和“MR”的用法,使学生“会”用计算器计算。】

  (三)计算比赛,合理使用计算器

  1.课件出示:

  128+284 45×7728÷4 2345514-0

  师:大家会用计算器了吗?我们进行比赛,看看谁算得又对又快。(出示课件)

  2.订正结果。

  3.师:有的同学还在按计算器呢,你就算完了,你怎么算得这么快?(后两道题不用按计算器,口算就可以了)

  师:大家同意吗?看来,不是我们学*用计算器,所有的题就都用计算器,而是要用到改用的时候。

  【设计意图:采用计算比赛的形式,并在题目中设计了两道口算就能得出结果的题目,使学生感悟什么时候用计算器计算,学会合理使用计算器。】

  三、借助计算器探索简单的数与运算的规律。

  (一)尝试计算

  1.课件出示:111111111×111111111

  师:算算这道题等于几?

  2.学生用计算器计算。发现计算器没有显示出完整的结果

  3.师:结果是多少?(1.234567898765432e+16,不同的`计算器显示出的会不同)怎么会有这么多的答案?(屏幕显示不下了)

  4.师:计算器帮我了我们了,只能靠我们自己了,怎么办?

  (二)化繁为简,探寻规律

  1.化繁为简

  (1)师:这道题中,两个因数位数太多了,数太大,怎么办?(把数变小)

  (2)师:真好,我们可以把数变小,算一算,找出规律,解决问题。可以从几开始?

  2.探寻规律

  (1)课件出示:

  1×1=

  11×11=

  111×111=

  1111×1111=

  师:可以从1×1开始,自己算一算

  (2)订正答案。1×1用计算器吗?(课件出示答案)

  1×1=1

  11×11=121

  111×111=12321

  1111×1111=1234321

  (3)师:回头看一看,发现什么规律?(从1开始,因数有几位就写到几,再倒过来写到1)

  (4)师:这道题等于几?(12345678987654321)

  3.小结

  师:刚才我们用计算器算不出结果,为什么?(数太大了,位数太多)我们怎么解决的?(把数变小了,找规律)

  师:数太大,我们先把它变小,变容易了,发现规律,再用规律解决难题。

  4.练*:用计算器计算下面各题。

  9999×1=99999999×2=9999×5=9999×3=9999×7=9999×4=9999×9=

  【设计意图:当计算的数目很大时,计算器也显示不出结果,此时,可以把大数转化成较小的数,找到规律,再用规律解决问题,让学生体验化繁为简的数学方法。并在找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四、巩固练*

  1.做一做第1题

  2.教材第28页第3题

  3.做一做第2题

  4.教材第28页第4题

  【设计意图:通过练*巩固用计算器进行四则计算的方法,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会借助计算器探索简单的数与运算的规律,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大数的认识教案 10

  北京市东城区史家小学分校孙玮玮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能够正确熟练地掌握写数、改写和省略的方法。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和善于比较知识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复*和整理,使学生经历比较、整理的过程,掌握复*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收集地震的资料,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知识的梳理。

  教学难点:带0的多位数的写法;改写和省略的区分。

  三、教学准备

  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复*多位数的写法、改写和省略

  1.汇报课前调查资料

  师:同学们,四川曾发生过特大地震。课前同学们都收集了资料,谁愿意把小组收集的资料介绍一下?

  师:老师也和大家一样十分关注着汶川地震的情况。同样收集了一些信息我们一起了解一下。全国各地伤亡汇总(截至10月8日12时)

  遇难:六万九千二百二十七人

  受伤:三十七万四千六百四十三人

  失踪:一万七千九百二十三人

  全国共接收国内外社会各界捐赠款物(截至9月25日12时)

  总计五百九十五亿元,

  实际到账款物五百九十四亿元,

  已向灾区拨付捐赠款物合计二百六十八亿元

  国家拨款几十亿救灾。比较权威的说法是:汶川特大地震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一万亿元!

  【设计意图】通过一组信息,唤醒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为复*做准备。通过读几组信息中的数,使学生知道这样的数在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体会数的读法,激发学生学*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2.写数

  师:读了这段资料,你们有什么感受?你能写出横线上的数吗?

  六万九千二百二十七人写作:69227人

  三十七万四千六百四十三人写作:374643人

  一万七千九百二十三人写作:17923人

  五百九十五亿元写作:59500000000元

  五百九十四亿元写作:59400000000元

  二百六十八亿元写作:26800000000元

  一万亿元写作:1000000000000元

  师:你是怎么写的?在写数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

  生:第一步要判断最高位是哪一位,从最高位写起。

  第二步是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要写0占位。

  注意:

  1.不是读一个零,就写1个鈥?鈥潯?/p>

  2.不要忘记写单位名称。

  【设计意图】复*大数的写法,强化学生的认识,为总结写数方法做准备。补充四万零九十的写法,突破鈥溞醇父?鈥澱庖唤萄训恪?/p>

  3.改写和省略。

  师:通过写这些多位数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生:为了便于读、写我们还可以把多位数进行改写和省略。

  独立完成:

  69227人7万人

  374643人37万人

  5950000元=595万元

  2680000元=268万元

  第一次比较:比较改写和省略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第二次比较。

  师:刚才我们复*了亿以内的写数、改写和省略的方法。如果扩展到亿以上的数时你们会吗?比较他们之间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第三次比较。

  通过对比我们对改写和省略的知识认识得更加清晰了。回忆这节课我们重点复*了哪些知识?比较写数和改写、省略的知识你有什么想说的?

  (二)巩固练*

  1.写出下面各数:

  三百零三万零三百零三

  一千零五十万四千零二十

  二十亿零七百六十八万

  2.将下面的数改写成以万或亿为单位的数。

  人造卫星每分钟约行动计划470000千米。

  我国每年生产和丢弃的一次性筷子达45000000000双,需要砍伐25000000棵树。

  天文学家估计,在我们银河系中大约有*100000000000颗恒星。

  地球上海洋的总面积是362000000*方千米。

  3.省略下面的数中亿位后面的尾数,并改写成以亿为单位的数。

  20xx年我国固定电话有案可查214420000部。

  20xx年我国出口总额约为此325600000000美元。

  1996年,我国森林面积是128630000公顷。

  4.填空

  (1)()个一万是十万;()个十万是一百万;()个一百万是一千万;()个一千万是一亿。

  (2)与99999999相邻的两个数分别是()和()。

  (3)一千万一千万的数,数到十次时是()

  (4)1030700读时应读出()个零

  (5)由3个亿、2个十万、8个千、5个百、6个十和4个一组成的数是()

  5.判断对错。

  (1)把6870000吨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是687万吨。()

  (2)把95050省略万后面的尾数是9万。()

  (3)一个八位数,它的最高位在百万位上。()

  6.□里填几?

  7□000=7万7□00000007亿

  74□007万7□0008万

  19□78520万60□90760万

  28□078500029亿9□907000010亿

  【设计意图】基本练*让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巩固求*似数的方法,发散性思维练*,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他们的分析、概括能力。

  (三)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你有什么收获?


大数的认识教案实用10篇扩展阅读


大数的认识教案实用10篇(扩展1)

——《大数的认识》教案6篇

《大数的认识》教案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知道亿以内及以上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

  2.掌握数位顺序表,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写大数,会比较大数的大小,会将整万、整亿的数分别改写成用“万”和“亿”作单位的数,会用“四舍五入”法把一个大数省略万位或亿位后面的尾数,求出它的*似数。

  3.认数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培养数感。

  教学重点:

  在认数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培养数感。

  教学难点:

  在认数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培养数感。

  教学关键:

  掌握数位顺序表,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写大数,会比较大数的大小,会将数万、整亿的数分别改写成用“万”和“亿”作单位的数,会用“四舍五入”法把一个大数省略万位或亿位后面的尾数,求出它的*似数。

  教学过程:

  第一关:明辨概念。(以抢答形式出现,师给予点评)

  一、填空。

  ⑴10个一千是(一万),(10)个百万是一千万。

  ⑵从个位起,第五位是(万位),计数单位是(万),第九位是(亿位),计数单位是(亿),第十二位是(千亿位),计数单位是(千亿)。

  ⑶1702030009是(10)位数,它的最高位是(十亿位)。

  ⑷十万十万地数,数100次是(一千万)。

  ⑸一个数是由7个十万、6个万和3个十组成的,这个数写做(76?0030)。

  ⑹一个数千万位上是8,万位上是5,其它各位上都是0,这个数是(8005?0000)。

  ⑺1个百万是(10)个十万,1个千万是(10)个百万,(100)个百万是一亿。

  ⑻在4和6之间填上(5)个0,这个数就万为四百万零六。

  ⑼30300030最高位上的3表示(3个千万),中间的3表示(3个十万),最后的`3表示(3个十)。

  ⑽一个六位数,最低位上是1,任意两个相邻数位上数字的和都是6,这个数写作(515151)。

  ⑾591000是由(59)个(万)和(1000)个(一)组成。

  二、判断对错

  ⑴读数和写数都要从最高位读起或写起。

  ⑵4321>4320万

  ⑶9□000≈9万,□里最小填0。

  ⑷四万零五百写作:40000500

  ⑸404040读作四十万四千四十。

  三、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 )里。

  ⑴13500000元=( )。

  A、135元 B、1350元 C、1350万 D、1350万元

  ⑵读5000505这个数时,要读( )个零。

  A、1 B、2 C、3 D、4

  ⑶一个数最高位是( )位,这个数是八位数。

  A、百万 B、十万 C、千万 D、亿

  ⑷有一个数,万级是207,个级是375,这个数是( )。

  A、207375 B、2070375 C、2073750

  ⑸下面各数中,最接*20000的数是( )。

  A、19998 B、20003 C、21000

  第二关:细答基本(先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讲评)

  一、在〇里填上“>”、“<”或“=”。

  567765〇576756 3560000〇356万

  二、按要求写数。

  90000000000吨=900亿吨 810000千克=81万千克

  三、求*似数。

  74380≈74万(四舍五入到万位)。

  1309998572≈13亿(四舍五入到亿位)。

  第三关:勇闯万难(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讲评)

  一、根据数的组成填写下面各题。

  (500000000)+(2000000)+(700000)=502700000

  (3000000)+(800000)+(9)=3800009

  二、用2、7、0、3、1这五个数组成一个五位数,其中最大的数是(73210),最小的数是(10237),约等于7万的最小的数是(70123),约等于3万的最大的数是(32710)。

  三、用5、4、7和2个0组成五位数,使这个数:

  ⑴只读一个零:50047,50074,40057,40075,70045,70054

  ⑵读两个零:50407,40507,70405,50704,40705,70504

  ⑶一个零也不读:54700,45700,75400,57400,47500,74500

  作业:认真复*,明天考试。

  课后追记。

《大数的认识》教案2

  1.本单元教材内容:

  本单元是本册教材的起始单元,是在学生认识和掌握万以内数的基础上学*的。生活中大数广泛存在,对大数的认识既是万以内数的读写巩固和扩展,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最基础的数学知识之一。本单元由“亿以内数的认识”和“亿以上数的认识”两个部分组成。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安排如下表:课题内容:亿以内的数的认识 主题图:出现5个省(市)、自治区的总人口数,让学生初步感知大数,了解*的人口状况,渗透国情教育。

  亿以内数的读法 例1北京天坛图。呈现首都北京市人口数。让学生知道生活中有比万大的数。类推每相邻两个计算单位之间的关系,知道数级、数位。

  例2读含两级的数。

  亿以内数的写法 例3写含两级的数。通过电视新闻呈现亿以内的数,让学生对照数位表写出相应的数。渗透环保教育。

  例4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例5将整万的数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例6将非整万的数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似数。

  数的产生 介绍古时人们的记数法、记数符号(数字),介绍*数字,自然数。 十进制计数法 介绍数位顺序表,由万级数位扩展到亿级数位;介绍十进制计数法。

  亿以上数的认识 例1 读含三级的数。例2 写含三级的数。例3 将整亿的数改写成以“亿”作单位的数;将非整亿的数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改写成以“亿”作单位的数。计算工具的认识 介绍算盘、电子计算器。用计算器计算 运用计算器进行四则运算,探索计算规律。

  2.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知道亿以内及以上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

  (2)掌握数位顺序表,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写大数,会比较大数的大小,会将整万、整亿的数分别改写成用“万”和“亿”作单位的数,会用“四舍五入”法把一个大数省略万位或亿位后面的尾数,求出它的*似数。

  (3)在认数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培养数感。

  3.教学重难点:

  亿以内数的读法及写法,培养学生的数感。第1单元 大数的认识1亿以内数的认识内容:P2-4例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知道生活中有比万大的数;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类推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知道数级、数位。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揭示各计数单位间的关系的过程,掌握数位顺序表,理解位值的概念。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会大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寻找数学信息的意识和能力。

  重点: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

  难点:掌握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教具:图片和计数器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1、我们以前都认识过哪些数?

  2、数数:1)从689一个一个的数到712 2)从420一十一十的数到540 3)从910一十一十的数到1000 4)从200一百一百的数到1000

  3、在生活中你见到过哪些比较大的数?

  4、出示图片: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我们经常用到比万大的数。北京市人口:13819000人,请学生试着读一读。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更大的数,板书课题:亿以内数的认识

  二、探究新知:

  1、请学生拿出计数器,一千一千地数,当数到10个一千时问:一千一千地数,10个一千是多少?强调:千位上的10个珠子怎么办?

  2、请学生一万一万地数,当数到10个一万时问:是多少?利用计数器问:怎么表示10个一万?

  3、照这样继续数下去。10个十万是多少?10个一百万是多少?10个一千万是多少?。师:一、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都是计数单位。想一想: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是什么关系?

  4、把所学数位按数位顺序表排列起来亿级 万级 个级亿 千 百 十 万 千 百 十 个 万 万 万位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1 3 8 1 9 0 0 0↑表示8个十万每个计数单位都要占一个位置,按照我国计数的*惯,每4个数位是一级。说一说其他数位上的数各表示多少?

  三、巩固新知

  1、 “做一做”的1题数数

  2、 “做一做”的2题说一说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万以上的数。2亿以内数的读法的练*教学内容:练*一的:3-5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了解亿以内数的`计数单位和数位及其意义。

  2、熟练地掌握亿以内数的读法。教学重点:正确熟练地读出亿以内的数。

  教学难点:了解计数单位和数位的意义。

  教具准备:小黑板、投影片、数位顺序表。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复*亿以内数的读法

  1、谁能说出亿以内数的计数单位和数位?

  2、亿以内的数位是怎样分级的?

  3、小黑板出示:读出下列各数。32680 145800 5205000(要求:说出万级和个级上各有什么数,分别读作什么,然后再合起来读)

  1、学生说出计数单位和相对应的数位。

  2、学生说出个级和万级。

  3、学生读数:32680读作三万二千六百八十145800读作十四万五千八百5205000读作五百二十万五千了解数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

  1、投影出示:分别说出下面每个数中的“2”在什么数位上,表示什么?72650 5624500 2845000

  2、说出下列各数是由几个千万、百万、十万、万……组成的。567000 703500040080000 30200000

  1、学生先讨论再回答:72650中2在千位上,表示2个千;5624500中2在万位上,表示2个万;2845000中2在百万位上,表示2个百万。

  2、学生讨论回答。

  巩固练*

  1、小黑板出示:读出下列各数4050000 90083000 38000400

  2、投影出示:

  (1)56850549是( )位数,最高位是( )位,从左往右起,5分别表示( )请读出万级上的数。

  (2)在54后添( )个0,这个数是五十四万。在63后添( )个0,这个数是六千三百万。要把12345变成一千二百三十四万,应该( )。在96中间添( )个0,这个数才是九百万零六。

  3、游戏:用0、1、3、5、7组成四个不同的五位数,再读出来。

  1、学生先分级再读数。405 00009008 30003800 0400

  2、学生先分小组回答然后全班交流。

  3、同桌两人组成数,另一人读数。

《大数的认识》教案3

  教学目标:

  1、通过复*,巩固所学的计数单位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掌握数位顺序表,能正确地读写大数,掌握改写和省略的方法。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3、使学生参与复*的全过程,通过合作交流等活动,使学生形成知识网络。

  4、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和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

  数的概念、读写数的方法、改写和省略的方法

  教学难点:

  数中间和末尾有0的读写法、用四舍五入法求*似数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策略:

  通过引导学生回忆,复*各知识点和重难点,然后通过练*巩固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

  教学过程:

  一、复*整理

  1、本节课对多位数的认识这部分知识进行整理和复*。

  板书课题:复*多位数的认识

  2、打开数学书看第一单元的内容,看看本单元都学*了哪些内容?

  哪个小组愿意汇报你们组的交流情况?

  老师指导并归纳,总结在黑板上。

  问:你认为本单元哪些内容比较难?你最容易出错?

  二、复*知识点

  1、复*数位顺序表

  (1)什么叫数位、计数单位、数级

  (2)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

  10个一万是十万

  10个十万是一百万

  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

  10个一千万是一亿

  (3)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这种计数方法叫十进制计数法。

  (4)自然数的认识

  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5、6、7、8、9、10、11都是自然数,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

  问:最小的自然数是几?有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还是有限的?

  2、多位数的读写法的方法是什么?

  3、改写和省略的方法是什么?

  4、如何比较数的大小?

  三、练*内容

  1、读出下面各数。

  4231579()

  30050082()

  3960400000()

  7000700070()

  700300009()

  26740020000()

  315400000()

  50708000000()

  2、写出下面各数

  三千零三万三百零三()

  一千零五十万四千零二十()

  二十亿零七百六十八()

  三百一十亿七千零八万三千零四十()

  3、改写成以万做单位的数。

  80000()

  9000000()

  47000000()

  200320000()

  4、改写成以亿做单位的数

  325600000000()

  48000000000()

  5、求*似数

  (1)16483520 9528641 799000 380800 8396000(省略万后面的尾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709546312 983536478 89970804758(省略亿后面的尾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比大小

  1650010○16500100

  350020○530020

  2509200○2509000

  6309607○670630

  7、用6、3、8、9和5个0按要求写出九位数。

  (1)最大的数

  (2)最小的数

  (3)一个0都不读的数

  (4)只读出一个0的数

  (5)要读出2个0的数

  (6)约等于3亿的数 7)约等于10亿的数

  四、总结

  这节课复*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五、作业

  练*二十一1、2、3

  板书设计:

  大数的认识总复*

  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5、6、7、8、9、10、11都是自然数,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

《大数的认识》教案4

  教材分析:

  大数的认识是是在学生认识和掌握万以内数的基础上学*的。生活中大数广泛存在,对大数的认识既是万以内数的读写巩固和扩展,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最基础的数学知识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认识亿以内各个计数单位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

  2.掌握数位顺序表及数位分级,为以后学*读数和写数打下基础。

  3.能正确地说出每个数位上的数字的含义。

  教学重点:

  熟记数位顺序表和有关计数单位的知识,知道每个数位上数字的含义。

  教学难点:

  中间、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提出学*目标

  (一)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故事,题目叫《青年的财富》,想听吗?(生):想

  师:故事中也有数学信息哦,看谁的耳朵灵!

  有一个青年总是抱怨自己时运不济发不了财,终日愁眉不展。这天,在他无意中遇到一个须发俱白的老人,老人见他愁容满面,于是问到:“年轻人,你为什么这样不开心?”

  “我不明白,为什么我总是那么穷?”年轻人说。

  老人由衷地说:“穷?你很富有啊!”

  年轻人问道:“富有?我怎么不知道?这从何说起?”

  假如去掉你一一只手,给你10000元,你愿意吗?”老人问道。

  “不愿意,”年轻人肯定地回答。

  “给你100万让你马上变成80岁的老人,你愿意吗?”

  ( 师:小朋友们,你说年轻人愿意吗?)“不愿意”!

  “用1000万来换取你的生命,你愿意吗?”“当然不!”

  “这就对了。你已经有超过1000万的财富了,为什么还哀叹自己贫穷呢?”老人微笑着说。年轻人恍然大悟。

  亲爱的同学,如果现在用1亿元换走你的爸爸妈妈,你们愿意吗?

  (生):不愿意。

  师:是啊!看来我们的生命和父母是多么的珍贵啊,用再多的钱也是换不来的,我们一定要珍惜生命。

  师:故事讲完了,你听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80、1000、100万、1000万、1亿等

  (师适当表扬:真是个善于倾听的好孩子!你听得真仔细!……)

  师:100万、1亿、1000万等都是大数(板书:大数)这样的数你还听到或是看到过吗?

  (预设)学生举例。

  生1:*的人口有13亿多。

  师:对,你了解得真多!

  生2:房价和车价等

  师:是的,你很会选择信息。

  师:看来大数在生活中的应用是广泛,()今天就来学*有关大数的知识。(揭示课题:认识大数)

  (二) 想一想:你们想知道什么有关大数的数学知识?(提出学*目标)

  1.计数单位的认识,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

  2.学*每个数位上的数字的含义。

  3.掌握数位顺序表

  二、交流互动,展示学*成果

  1.学生自学例1,做一做。

  2.学*小组互相帮助、质疑问难。(教师相机进行指导,收集学生的学*信息,引导小组内的学生进行相互交流、相互质疑、相互帮助、相互探讨)

  3.小组展示、全班交流,激发冲突。

  (1)各小组分别展示自己的学*成果。

  (2)全班交流、激发冲突。

  A:个、十、百、千、万是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亿也是计数单位。

  B:我们知道了每相仿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因为十个一是十、十个十是一百、十个百是一千、十个千是一万、十个万是十万、十个十万是百万、十个百万是千万、十个千万是一亿)

  C:数位与计数单位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D:一个数还可以分成个级、万级、亿级。

  E:我们认识了数位顺序表。

  F:每个数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不一样。

  (3)教师相机引导学生质疑、激发冲突。

  A:你是怎么区分数位与计数单位的?

  师:大家已经知道计数单位和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十。计数单位所占的位置,就象你们在教室里有座位,到电影院去看电影,要买票买个座位(如果不安排座位会怎样?)每个计数单位所占的位置就是它们的数位。

  B:从数位顺序表中我们能获得哪些数学知识?

  C:为什么每个数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不一样?

  (4)学生自由提问质疑、激发冲突。

  三、检测学*成效

  (一)判断题(用手势表示)

  1.从右边起,第九位是千万位。( )

  2.万、十万、百万、千万是计数单位。( )

  3.十万里有10个千。( )

  (二)填空:(独立完成,再校对)

  1.千万位的右边一位是( ),左边一位是( )。

  2.10个十万是( ),1亿里有10个( )。

  3.2091837是一个( )位数,最高位在( )位,9在( )位上,表示( );2在( )位上,表示( )。

  四、拓展知识外延

  1猜数

  (创设情境:前几天,王叔叔买了一套房),它的价钱是下面几个数中的一个,956800 965800 895600 958600 9586000 986500

  信息:是个六位数

  它的最高位上数字是9

  它的十万位上的数字是5

  它的千位上数字比百位上数字多2。

  你能根据给出的信息猜出它的价钱吗?先独立完成,再同桌商量商量,说说你的想法,比一比,谁猜得准!(反馈)

  2.师:通过这节课的学*,我们对大数有了一些了解,在以后地学*中,我们会了解更多的有关大数的知识。那时,老师相信同学们不但会读大数、还能写,相信小朋友们在数的王国里能更加自由驰骋!你们会读下面各数吗?

  4576 45760 7800 78000 97540000 100000000

  把你的想法和同桌说一说

  五、教师总结

  六、作业:

  预*亿以内数的读法

《大数的认识》教案5

  教学目的:

  1.进一步复*亿以内数的数位顺序表。

  2.进一步复*巩固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比较大小,省略亿、万后面的数。

  3.结合练 *素材使学生感受亿以内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重点:

  进一步复*巩固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省略亿、万后面的数。

  教学关键:

  以练*的方式来巩固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教学过程:

  一、复*数位顺序表

  1.让学生回忆一下亿以内数的数位,并指名同学背诵。

  2.在黑板上挂数位顺序表,问:你们还记得如何分级吗?

  生:从个位到千位为个级,万位到千万位为万级。

  3.师:个级表示有几个什么?万级表示有几个什么?亿级表示有几个什么?

  4.师:我们还知道每两个相邻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5.讲评练*有关这方面的练*。

  二、复*亿以内数的读法

  1.师:我们已经学*了亿以内数的读法,那么在读的时候要注意什么问题?

  第一步做什么?第二步?

  生:第一步要分级,用逗号或虚线隔开,从高位往低位读起。

  2.亿级、万级和个级的读法有什么不同。

  如:4005 2136(四千零五万二千一百三十六)

  1084 3005 20xx(一千零八十四亿三千零五万两千零一十九)

  师:亿级多了一个亿字,万级多了一个万字。

  3.复*中间和末尾有零的读法。

  ①每一级的末尾有零。

  如:789 0000 读作:七百八十九万

  45 0000 0000 读作:四十五亿

  师:每一级末尾的零都不读。

  ②中间和末尾有零的情况。

  如:4005 2136 读作:四千零五万二千一百三十六

  1435 0871 0532 一千四百三十五亿零八百七十一万零五百三十二

  师:零放在什么位置要读?

  生:每一级前面和中间的零都要读。

  师:中间两个零或多个零要怎样读呢?

  生:都只读一个零。

  4.请同学把读法的法则在总结一遍,然后全班读一遍加深印象。

  三、复*亿以内数的写法

  1.师:我们已经学*了亿以内数和亿以上数的写法,那么在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问题?

  第一步做什么?第二步?

  生:第一步要判断最高位是那一位,从最高位写到最低位。

  七千万零五百(7000 0500)

  2.师:每一级的末尾没有单位时该怎么办?谁举一个例子。

  生:每一级的末尾没有单位时应该用零占位。如:五百二十一万(521 0000)

  3.师:是不是读零的地方都写一个零?七千万零五十。(7000 0050)

  生:要对准数位一位一位往下写,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写0占位。如:六百万八千(600 8000)

  4.请同学总结写法,个别请,这里比较简单,可以请中等的学生回答。

  四、比较大小

  师:在比较大小的时候,我门应该怎么做?第一步?有几种情况?

  生:第一步分级。

  师:如果数位相同和不同怎么办?

  看题目:20 8090>20 0809

  生:数位相同时,要从最高位比较,如果最高位相同,就一步一步的往下比,直到比出大小为止。

  生肯定,如果学生回答不完整,可以请同学补充。

  如:1900<2万

  师:如果碰到这样的数时,应该怎么办?

  生:可以先把2万化成*数字。

  师:然后在按照比较的方法。

  如:3458<123456

  生:数位不同,只要看数位多的数,那个数就大。

  五、省略“亿”“万”后面的尾数

  1.整亿整万的数。

  如:470 0000=470万 127 0000 0000=127亿

  师:这样的数要怎样省略?

  生:整万的数要省略四个零,后面加一个万字,整亿的数要省略亿后面的八个零,加一个亿字。

  2.求*似数

  如:1292 4800≈1292万 2 7200 0000≈3亿 35 0720 0000≈35亿

  师:求*似数要怎么求?

  生:省略万后面的尾数要看千位上的数,然后省略后面的数,加一个万字。

  省略亿后面的尾数要看千万位上的数,然后省略后面的数,加一个亿字。

  在这里要重点强调整数和*似数是不同的,要注意符号。

  六、总结

  让学生自己总结,然后回去好好复*。

《大数的认识》教案6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理解、掌握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能正确地读、写亿以内的数。

  2、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探索精神。

  过程与方法

  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通过收集有关大数的信息的活动,使学生经历自主探索的学*过程,在合作探究中获得良好的体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结合教学,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数感和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教学难点:

  每级中间、末尾含有0的数的读、写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

  1、对照顺序表,回答。

  千百十万千百十个

  万万万

  位位位位位位位位

  900009表示什么?这个数读作()

  10500001表示什么?5表示什么?这个数读作()

  230000002表示什么?3表示什么?这个数读作()

  2340050“234”在哪一级上,表示什么?

  “5”在哪一级上,表示什么?这个数读作()

  10200800这个数读作()

  2、写出下面各数。

  六千三百二十二十三万五千一百零四万零二十

  要求:(1)先说一说写数的方法,步骤(你是怎么写的)。

  (2)读一读,先明确含有几级的数。

  (3)对照数位顺序表写数。

  3、练*一中的第12题。

  要求:(1)先读一读

  (3)按题目要求连一连

  (4)想一想:如果不经过读数、写数,能不能通过推测、判断进行连接?说出你的策略。

  二、专项练*

  1、不对照数位顺序直接写出下面各数。

  一百五十万三千

  ①由学生独立完成

  ②引导解决问题的方法,逐步过渡到直接写数。

  明确有几级——分级画线——填上数字

  (2)一千零二十五万零六百

  步骤同上。

  (3)写一写

  一千零八万二百二十六万三千四百二百万零六十三

  2、练*一中的第14题

  要求:(1)教师读数,学生听写。

  (2)同桌校对,互相交流、检验。

  (3)请学生说说体会,介绍自己写数的方法、步骤。

  3、练*一中的第9题。

  要求:(1)看一看,读一读,说一说题目特征。

  (2)引导练*。

  (3)学生之间相互校对,教师巡视、检查。

  三、巩固练*

  练*一中的第10、11、13、15题。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你对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又有什么新的认识?


大数的认识教案实用10篇(扩展2)

——《大数的认识》教学反思实用10篇

  《大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1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就是大数的读、写和*似数。

  在研究教材之前我觉得这里可能会很难,但在我翻了翻教材和教参之后觉得非常简单,觉得这个单元的学*除了*似数有些学生可能开始认知时有难度外,大数的读写只要分级正确了就基本没有问题了!

  在和学生们学*了一段时间后我发现了如下问题:

  1、不分级现象。很多学生可能觉得分级较容易,在读数写数时不分级,上去就写,导致练*出错较多;我要求孩子们分级时用虚线分级,以免有个别孩子书写不认真把分级杠误当成数字1。

  2、分级错误。如:1234567,有的孩子由于粗心或是对数位的级认知的不清楚将其分成了1234!567,这样的现象还不止一个同学。

  3、写数时不能正确全部写对。如:一百二十四万,写成了1百二十四万;二亿三千四百五十万三千零九写成二亿三千四百五十()三千零九,漏写了万级的.单位,导致出错。

  4、中间有0的数的读法了解不深刻。比如30000008,有的学生就在个级读了两个零。

  5、求*似数时一般学生对求省略万位后面的位数和亿位后面的位数这两大类一般都比较容易掌握,但比如千万位后的位数、百万位后的位数这种就开始犯迷糊。

  突破方法:

  1、我认为本单元的教学还是以分级读写数为重点突破方法,但首先一定要和学生清楚的认识各个数级的数位分别有哪些;然后一定要让孩子们在做题时分级,熟能生巧,现在刚学的时候勤分多分,到高年级才能练就用眼分的技巧,为了使卷面书面整洁,我建议孩子们用笔轻轻的分,除了用虚线还可以用逗号、顿号等比较小型的标点符号来区分。

  2、求*似数时一定要认真审题,要求学生读清要省略的是哪个数位后面的尾数,然后重点看要省略的数位后面的数位,再根据四舍五入的原则进行求*似数。

  本单元单元测试题较简单,但还是有8位同学没有得A,我认真翻看了这些孩子的试卷,发现他们书写不认真、做题不分级、写数读数时比较懒惰,图快不检查,已督促他们认真订正。

  《大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2

  本节课对大数的认识进行了复*,复*的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掌握数位顺序表,计数单位以及多位数的读写法,能正确熟练地读写多位数。进一步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似数,会正确将多位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

  在复*中我根据复*课的本质,采用查漏补缺、系统整理和综合应用的方法。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灵活的整理知识点,设计练*题,学生在教师引领下积极地完成了复*内容。本节课个我的感觉很好,学生的思路清晰、循序渐进。具体这样安排:

  一、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梳理。

  在课前我让学生自己结合课本整理,归纳本单元的知识点,并用自己的方式写下来,课堂上先让学生在小组内展示自己的知识结构图,然后以组的.形式进行整理补充,教师根据学生的整理进行板书,概括。这样学生对本单元的知识点就一目了然。

  二、合理的引导学生进行“理”和“练”

  在复*中教师灵活组织教学方式,采用边讲边练、或理练结合的方式进行,在练*的设计上,尽量做到追求多样,避免枯燥,以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为主。

  在这样的安排下,能够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效果较好。

  《大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3

  数的认识其认知结构是相通的,都要从“数的意义、数的组成、数的读写、数的排序”等方面进行认识和研究。现行小学教材把数概念的教学分散编排在一至四年级中,但由于老师在每次的教学中缺乏必要的联系和沟通,同时课堂组织中数的读、写、组成的又独立进行。从而造成学生年段知识间的断裂与跳跃,对单元知识缺乏整体的认识,所以同一层面的学*必然呈现重复、机械、割裂的状态。

  大数的认识是在学生认识了万以内的数,并能正确读、写和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会进行相应的四则运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生活中的大数广泛存在,对大数的认识既是对万以内数的读写的巩固和拓展,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最基础的数学知识之一。为了让学生从数的读、写、计数单位、数位、数级等概念能进行全方位的认识,我尝试让学生依据已有经验,从整体进入对大数的自主性研究。同时通过与原有认知结构多角度地沟通,使之不断提升学生的数概念认识,形成学*结构,为后续学*奠定主动发展的契机。

  学生经过一至三年级数的认识,已经具备了一些关于数的认识的'直接经验,对万以内数的组成和计数单位等有了一定的经验,这就为数的知识扩充到万级做了很好的铺垫。基于以上认识,我从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规律出发,对教材进行了一系列的重组。让学生依次经历万以内的数,再到十万以内的数,再到整个万级数的认识这样一个过程。引导学通过对万以内数的读法进行类比迁移,沟通五位数与万以内数的联系,再类比到整个万级的数。同时在过程中体会数位顺序表的生成性,掌握分级读数的原理与方法,拓展了学生今后的延伸学*的思维与能力。

  这是一堂复制课,是根据局小的一节课,自己再进行了一定的理解,稍有所改动。

  本节课分为三大块教学,第一大块是分类,在教学的时候,因为出现了类似40501的数,我想表扬,放是放开了,但在收的时候忘了收。当时没有反应过来,虽然过了一会儿就已知道,但以覆水难收。我指的是第一大块在结尾的时候,应作如下总结:我们在这里仅对8个5位数进行了研究,就已会读所有的五位数了,看来分类研究对数的研究是非常有用的,我们今后要多采取此种研究方式来为我们服务。

  第二大块其它问题是都在预设之内的,有个问题给我来了个措手不及,也就是100000的写。因为本节课的重心是万级数的新数位的产生以及它的读写以及组成。所以对写数稍有所放松。在然后在这里我就多问了一个问题,1000000怎么写,当然相应的延长了时间。另外,我对原来的结构中的十位、百位、千位的产生过于琐碎,又让学生重新说了一遍,而没有重心下移,也导致浪费了大量的时间,以至于第三大块的教学时间不够,从而在最核心的一块学生的时间感悟不够,一堂课的整体感也就没有出来。

  到了第三大块的时候,我看了一下时间,还剩15分钟,就比较急了,因为学生感悟的时间比较少,对于无0的万级数学生会读,但更重要的读法的补充有问题。我原来是通过两个问题来推进的:一是无0万级数与个级数的读法有什么相同,又有什么不同,以此来完善无0万级数的读法,二是对于无数位表的12345678怎样读比较简单,从而完善万级以内数的读法。到底是先比较相同点还是先比较不同点。从课堂生成来看。这样的三个步骤我觉得比较好。一、万级上的2356与个级上的2356有什么不同,生答:多一个万字。二、其它还有什么不同?生:没有。三、师收:也就是万级数按个级数来读,再多一个万字。我有点过于纠缠了。还有一个问题是在叫学生写数的时候,相当一部分学生还是写在数位表中,没体现出分级读的优势,应提醒学生写在表外。这样学生就会应用刚才所学知识来读新的无0的大数。关于有0的数的读法,是本节课的难点,这里的问题是:一是在读万级数的时候,因为规则没有完整归纳,所以导致到有0数无法顺利迁移,即万级数按个级数读,然后再找读法是否相同,再让学生读起来就比较方便了。所以这里的第一层次是先学生读,再比较0读法是否相同。第二层次应让学生有一个知道0的读法相同之后,读一读,再一次感悟。

  《大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4

   上完这堂课后,总体感觉学生对大数的认识,掌握不算好,本课让学生认识的数是一些较大的数,学生在生活中接触比较少,为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观察20xx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让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感受大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体验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根据学生已有的认识基础和认识规律,并结合“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教学理念再进行教学。在教学后,我觉得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知识迁移,积极调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

  学生在前面所学的100以内数的认识、1000以内数的认识、10000以内数的认识,以及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关系等知识和经验,都可以在这节的学*中发挥积极的迁移作用。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些有利条件,激活学生的相关知识基础促进知识的迁移,认识所有的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了解相邻两个单位间的十进制关系,并在教学中加深对十进制关系的理解,为以后的学*做好铺垫。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使学生在学会的同时,学*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2、注意建立数感,结合生活实际创设现实情境。

  数学来源与生活,大数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为了让学生感受日常生活与大数的这种联系,我充分利用教材,让学生了解我国第五次进行人口普查的数据,并且让学生说说生活中见到过的大数,使学生感受大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帮助学生在生活中建立数感。对于数位顺序,数位,数级,计数单位及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位数等知识,不把它当成现成的结论直接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体会、去独立思考、去和同学合作交流,从而理解这些知识。充分利用直观教具(计数器),让学生自己制作数位顺序表。

  3、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的主人。

  本课的难点是中间和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在教学时,我不直接给出结论,而是注意留给学生充分自主探索和交流的空间,让学生通过探索、发现、讨论、实践、交流获得。学生自己进行归纳,总结出读法,学得扎实,印象也深刻,这一教学效果比教师直接给出要好得多。同时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设计生动有趣的教育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注重对学生的多种评价。在不断总结和表述思维的过程,给予学生充分的肯定。同时也是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另外指名学生模仿老师出题让其他同学回答,由出题的同学给回答问题的同学加分,这是生生间的评价。

  需要改进之处:

  在备课时,应做到备学生,在课前的教学设计中,我更多得关注老师采用何种手段去教,忽视了学生应该采用什么方式在学的问题,导致课堂气氛不活跃,学生放得不够。告诫自己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一定要多学*、多探讨、多请教。真正做到用新的课改理念指导自己的课堂教学。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和能力。做到自如驾驭教材,做好学生求知的引导者、点拨者。放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

  《大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5

  在这节课上,我追求评价方式多样化,在上课过程中,我时不时给学生加10分,就是老师对学生的评价。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回答问题情况给自己加分,这是学生对自己的评价。指名学生模仿老师出题让其他同学回答,由出题的同学给回答问题的同学加分,这是学生对学生的评价。最后再由大家给得分高的同学评价。在这种课堂环境下,学生学*的积极性提高了,并且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充分体验到了自主学*和评价的乐趣。大数的认识是在学生掌握万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学*的。这一单元的教学,是整个小学阶段整数读写教学的最后一个阶段。通过这个单元的教学,使学生能够正确、迅速地读写多位数,为以后更好地学*整数四则运算打下良好的基础。

  生活中大数广泛存在,对大数的认识既是万以内数的认识的巩固和发展,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最基础的数学知识之一。但是大数的概念相对于较小的数而言,要抽象的多,学生在学*的时候多多少少会对数字究竟有多大产生疑问。我在课前让学生去收集万以上的.数,目的旨在让学生在收集的时候体会一下。至于较为确切的感受大数,教材针对这个问题在第4页安排了阅读材料“你知道吗?”,并在后面设置了“一亿有多大?”这个课题。通过这2个方面以及学生在生活中对大数感觉的逐渐培养,对大数概念的理解变得相对容易。而这部分教学主要的难题在另一方面。

  《大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6

  本节课对大数的认识这一单元的知识进行了整理和复*,复*的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掌握数位顺序表,计数单位以及多位数的读写法,能正确熟练地读写多位数,会正确将多位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进一步复*巩固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采用练*的方式来巩固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及改写。

  在复*中我根据复*课的本质,引导学生系统整理本单元的学*内容。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灵活的整理知识点,设计练*题,学生在教师引领下积极地完成了复*内容。本节课的思路清晰,我的感觉还不错。具体是这样的:

  在上课之前,我先让学生在自己的心里想好一个数字,然后以开火车的形式,让学生报出自己的数字,然后由我把这些数字写在黑板上,转行时,故意让这些生成的数有含有两级的数,含有三级的数,激发学生学*数学的热情。其次,让学生把这些数给读出来,指名学生来讲解自己的读法,并告诉其他学生读数时要注意什么。接着,采取竞赛的方式,指名两位同学,和其他同学一起由老师报数,学生写数。写完后请学生给大家讲解写数的方法。借着黑板上的数,顺势复*数位顺序表,区分数位与计数单位的区别,掌握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顺势复*每个数字在不同数位上的含义。然后,让学生把黑板上的数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让学生讲明自己是如何进行大数比较的。

  最后让学生把黑板上的数用四舍五入的方法,省略万位或亿位后面的位数,并改写以万或亿作单位的数,并让学生分享自己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

  整堂课都秉着老师做学生的促进者的理念,给学生提供独立思考的时间,给学生提供充分展示自己的舞台,尽量把课堂还给学生,鼓励学生大胆发言。

  不足之处:

  在带领学生复*数的改写和求*似数时,没让学生很好的区分数的改写和求*似数的异同。这些以后将注意,以免影响到学生将来的学*。

  《大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7

  大数的认识是在学生三年级掌握万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学*的。这一单元的教学,是整个小学阶段整数读写教学的最后一个阶段。通过这个单元的教学,使学生能够正确、迅速地读写多位数,为以后更好地学*整数四则运算打下良好的基础。

  大数,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有所接触了,但受学生年龄的影响,对大数是比较陌生的,尤其是亿以上的数,只知道比较大,但到底是多大?这些数在生活中又有什么用处呢?如果只是在教学中告诉学生大数比较大,只是口头上去感受这个数的大小,那么学生对大数的概念还是比较抽象的,不能从实质上去理解,所以在课前我就让学生去收集万以上的数,目的旨在让学生在收集的时候先感性体会一下,知道这些数在生活中的用处。至于较为确切的感受大数,教材针对这个问题在第4页安排了阅读材料“你知道吗?”,并在后面设置了“一亿有多大?”这节活动课。通过这2个方面以及学生在生活中对大数感觉的逐渐培养,对大数概念的理解变得相对容易。

  这部分教学主要的难题在另一方面。在读写大数的教学中,数中有零和数的末尾有零的大数的读写是教学中的一大难点。因为读写的时候,有时写着的0不读出来,有时又要全部读出来,有时有写0要读,有些0不读;写数时,所有的0又都要写下来。写数往往会出现少读、少写或多读、多写的情况。怎样才能较好地解决这个难点呢?根据以前的教学经验,让学生在读数和写数时都画上分级线,强化四位一级,这样可以比较好的解决这个问题,同时针对部分较弱的学生,让他们自己用硬纸板制作数位顺序表,每次读数和写数时先在数位顺序表中进行,熟练后再慢慢的用四位分级的方式进行,感觉效果是比较好的。但是在这里一定要注意一个问题,就是分级一定要从右往左,最后一个数级不一定能满足4个数位。这样时间长了以后,学生掌握的`还是比较好的。

  在这一部分的教学中,自己所存在的困惑是,是不是省略万或亿后的尾数就一定要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看了教师用书上是“将非整万的数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省略了万位后面的尾数,但好像在许多练*中都没有很清楚的要求,如练*二的第8题:先写出横线上的数,再求出*似数(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那么这时是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呢,还是只要省略后面的尾数,个级数有4个0代替也可以呢?在教学中我比较死板的要求了第一种,但有时学生还是会写成第二种,而这个困惑也一直在我心里,希望有老师能帮我解惑。

  《大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8

  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对数已经有一定的认识,但是对大数接触的不多,我在教学时,先以同学们学*过的万以内的数为例子,因为他们熟悉,所以很感兴趣。分别给出几种家用电器的价格,让同学们猜一猜、看一看、读一读、写一写。起到很好的效果。

  我想,同样的读法和写法,在应对万以上的'数字,同学们也应该很快掌握,不料,在学完数位顺序表后,同学们对着表试读大数,写大数却出现一些问题,如12345678990,学生读:一百二十三四千五百六十七八千九百九十,这样不正确的读法出现,当时我很费解,加上一个单位有那么难吗?为什么总是忘记了呢,后来我想了很多办法,分小组,让同学们自己写出来一个数,同桌读出来,再小组上批改,老师在黑板上给出来数字,让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读出来,大量的做题训练等等一些方法,通过两天的训练,大多数同学可以做到读数很准确。想了想,也不难明白,小学生学*知识,是一种知识的建构,对于数的学*,他需要把大数和以前学*的数联系起来,这就需要一个过程,老师不能用自己的思维去和小学生比较。

  教师是传道者,更应该站在一个孩子的立场去思考,他们这一些知识的接收能力和时间,学*到这些,在我后面的教学中会起到很大的作用

  《大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9

  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对数已经有一定的认识,但是对大数接触的不多,我在教学时,先以同学们学*过的万以内的数为例子,因为他们熟悉,所以很感兴趣。分别给出几种家用电器的价格,让同学们猜一猜、看一看、读一读、写一写。起到很好的效果。

  我想,同样的读法和写法,在应对万以上的数字,同学们也应该很快掌握,不料,在学完数位顺序表后,同学们对着表试读大数,写大数却出现一些问题,如12345678990,学生读:一百二十三四千五百六十七八千九百九十,这样不正确的读法出现,当时我很费解,加上一个单位有那么难吗?为什么总是忘记了呢,后来我想了很多办法,分小组,让同学们自己写出来一个数,同桌读出来,再小组上批改,老师在黑板上给出来数字,让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读出来,大量的做题训练等等一些方法,通过两天的训练,大多数同学可以做到读数很准确。想了想,也不难明白,小学生学*知识,是一种知识的建构,对于数的`学*,他需要把大数和以前学*的数联系起来,这就需要一个过程,老师不能用自己的思维去和小学生比较。

  教师是传道者,更应该站在一个孩子的立场去思考,他们这一些知识的接收能力和时间,学*到这些,在我后面的教学中会起到很大的作用

  《大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10

  “大数的认识”这一单元主要是让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感受大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认识所有的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了解相邻两个单位间的十进制关系,并在教学中加深对十进制关系的理解。借助计数器掌握大数的数法,了解数的组成,加深对数的概念的理解。

  本册教学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年龄特点,在设计上遵循新课标的几个基本理念,并体现以下特点:

  一、提前让学生预*

  我认为四年级学生已具备了初步的阅读和自学的能力。因此,每节新授课内容之前,我都要求学生将新授课内容的知识点进行预*。要求他们通过自读课本,将能看懂、会解决的问题写在专门的预*本上,对不能自学解决的问题也记录下来。上新课时,对照自己的预*本,有针对性的听课。学生对这项新的作业很感兴趣。预*好比火力侦察,预*使学生明确了本单元课的学*目标,了解重、难点在哪里,带着疑问上课,从而可以提高课堂学*效率。这一单元的教学实践表明,课堂上学生学会了的`东西,课后还会忘记,这是大脑遗忘规律的表现。只有及时复*,才能降低遗忘率,巩固所学知识,而且还可以帮助学生把*日所学的零散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弥补学生知识的缺陷。

  二、引导学生办单元知识小报

  我在这一单元结束后引导学生创办数学小报,针对学生在不同学段的知识需求、实践能力和不学生的年龄特点,制定了明确的要求。1、内容要求:体现大数的读法、写法;数的分级的方法;比较大数的方法;计算器的发展与使用、可以包括一些数学家的故事、数学定理的发现、一些有趣的数学现象、趣味数学知识、具有挑战性的数学问题、奥赛*台等等。把在学*中觉得自己做的好的地方写出来、画出来。比如做题时的巧妙解法,对于某一问题的深入思考等等。2、板面设计要求:图文并茂。对于动手能力差的学生,允许在家长帮助下办报。

  这样的作业学生可以让学生尝试自己从生活中去查找图片,自己动手剪贴绘图,也可以自己试着或在家长的帮助下将搜集到的资料写在小报的相应栏目中,并试着自己设计花边,涂上颜色。学生自己动手设计版面、边框、栏目、内容,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查阅书籍。有的学生还可以利用现代化手段,上网查找等方式来搜集有关数学方面的资料。

  三、注重对学生的评价

  在这单元的教学里,我注意了对学生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在上课过程中,我时不时给学生加10分,就是老师对学生的评价。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回答问题情况给自己加分,这是学生对自己的评价。指名学生模仿老师出题让其他同学回答,由出题的同学给回答问题的同学加分,这是学生对学生的评价。最后再由大家给得分高的同学评价。


大数的认识教案实用10篇(扩展3)

——《大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菁华5篇)

  教学目标:

  1.知道生活中有比万大的数;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亿”,知道亿以内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类推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知道数级、数位,掌握数位顺序表。

  2.结合现实情境,利用数位顺序表进一步体会“位值”的含义。

  3.在结合现实情境认识大数的过程中,体会大数的意义。

  教学重点: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亿”。

  教学难点:体会“位值”的含义。

  教学准备:课件、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揭示课题

  (一)读一读下面的信息

  1.课件出示:

  师:请大家看图,从图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学生读信息。

  2.师:这些是我们以前学过的万以内的数,对万以内的数你都知道什么?

  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说,如:计数单位、数位、读写法、大小比较等。

  3.课件出示:

  (1)师:说一说,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2)师:把这些数与刚才的数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

  (二)点明课题

  (1)师:生活中哪些地方会用到比万大的数?

  (2)师: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用到比万更大的数,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亿以内的数。

  【设计意图:通过第一组信息,唤醒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为学*新知做准备。通过比较两组信息中的数,使学生知道生活中有比万还大的数,而且这样的数在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体会学*大数的必要,激发学生学*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二、探究新知

  (一)认识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和“亿”

  1.认识“十万”

  (1)师:我们已经认识了计数单位“万”,谁能在计数器上拨出10000?

  (2)师:如果再拨一颗珠子,是几万?(2万)再拨下去呢……

  (3)师:9万再加一万是几万?万位满十,怎么办?(万位满10,要向前一位进1)这里的一颗珠子表示多少?(十万)

  (4)师:根据刚才拨珠的过程想一想,万和十万有什么关系?(10个一万是十万)

  (5)师:十万有多大?(课件演示:小正方体由一→十→百→千→万→十万的变化过程)

  【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在计数器上一万一万地拨数,引导学生思考“万位满十怎么办”,使学生自主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十万”,并体会10个一万是十万。通过小正方体的累加过程,帮助学生感受十万的大小,培养数感。】

  2.认识计数单位“百万”“千万”和“亿”

  (1)师:十万比万大,10个一万是十万,那还有比十万大的计数单位吗?是什么呢?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两人合作研究。

  (2)学生两人一组研究。

  (3)汇报,学生可以继续用计数器数,也可以采用其他方式。最终得出:

  10个十万是一百万

  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

  10个一千万是一亿

  3.归纳“十进关系”

  (1)师:一(个)、十、百、千、万、……、亿都是计数单位。

  (2)师:读一读(从10个一是十,到10个一千万是一亿)。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

  【设计意图:利用类比迁移规律,在认识了计数单位“十万”后,由学生自主探究,得出新的计数单位“百万”“千万”和“亿”,并把它们纳入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归纳出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关系。】

  (二)整理数位顺序表,认识数位、数级,体会“位值”的`含义

  1.认识数位

  (1)师:我们已经学过了哪些计数单位?万和千万可以换下位置吗?为什么?

  (2)师:在用数字表示数的时候,这些计数单位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作数位。

  (3)说一说每个计数单位所对应的数位是什么。

  2.认识数级

  (1)读一读这些数位(有意识的领着学生四个一停顿),你有什么发现?

  (2)师:我国*惯从右边起,每四个数位分成一级,个位、十位、百位和千位就是个级,那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和千万位呢?(万级)亿位在哪一级?(亿级)

  3.体会“位值”的含义

  (1)师:北京有19612368人,在这个数中,有两个6,这两个6分别表示什么?(左边的6表示6个十万,右边的6表示6个十)

  (2)师:都是6,为什么表示的意义却不同?

  (3)师:说说其他数位上的数各表示多少。

  (4)师:这个数含有几个数级?万级上是几?表示什么?个级上是几?表示什么?

  【设计意图:在整理数位顺序表的过程中,认识数位、数级,并结合现实情境,体会相同的数所在的数位不同,表示的大小就不同,即“位值”的含义。】

  三、巩固练*

  1.做一做第1题

  2.做一做第2题

  3.完成教材第8页第1、2题

  【设计意图:做一做第1题,通过数数,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计数规律,第2题通过让学生自己尝试制作,加深学生对数位排列顺序和数级划分的认识。教材第8页的两道练*,巩固学生对数位、计数单位和数级的认识。】

  四、感受一亿的大小

  1.师:我们感受了十万的大小,那一亿到底有多大?

  2.画点体验:

  (1)如果给你1分钟的时间,猜猜你能画几个点?

  (2)计时体验

  (3)说说你画了几个点?

  (4)估一估,算一算:画一亿个点需要多长时间?

  【设计意图:与十万相比,一亿是个很大的数,学生不容易感受到。因此,让学生在1分钟的时间内画点,并估算画一亿个点需要多长时间,引导学生感受一亿的大小。】

  教学目标

  1、认识十万、百万、千万、亿和十亿等计数单位及相应的数位。

  2、初步会读一般的多位数,并说出数的组成。(中间不含0的多位数)

  3、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教学重点/难点

  能正确读出大数,说出数的组成

  能将大数正确的分级

  3.教学用具

  教学课件

  4.标签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情景引入

  1、你知道吗?上海的一些区县的人口数(20xx年)

  南汇 699119 闸北区 707869浦东新区 1766946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些大数。

  二、新课探究:

  探究一:认识十进制计数法。

  1、20xx年我国进行了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有谁知道,我国目前的总人口呢? 请你读一读:1295330000

  1) 我们曾经认识了哪些数位?它们相对应计数单位是什么?

  生:我们认识了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它们相对应的计数单位是个、十、百、千、万、??

  小结:正如我们所说的个、十、百、千、万、还有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百亿、千亿??,都是计数单位。

  2)一万一万的数,10个一万是多少?计数单位又是什么呢?

  生:10个一万是十万,计数单位是十万。

  3)10个十万呢?10个一百万呢???

  生1:10个十万是百万,计数单位是百万。

  生2: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计数单位是千万。

  生3:10个一千万是亿,计数单位是亿。

  4)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几?

  生: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

  师:因为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所以叫十进制计数法。 探究二:介绍四位分级法。

  1)为了读数方便,按照我国*惯,把数位进行了分级。

  很久以前,我国的劳动人民就创造出了用四位一级的方法计数,即从右起每四位为一级。个、十、百、千是个级,个级表示多少“一”;万、十万、百万、千万是万级,万级表示多少个“万”;亿、十亿、百亿、千亿是亿级,亿级表示多少个“亿”。

  2)我们来看上海的人口:16737700,这个数分为几级呢?万级上表示多少?个级呢?

  16737700是由()个万和( )个一组成的。 生:16737700,这个数分为二级

  万级上表示1673个万,个级上表示7700个一。

  三、课内练*:

  练*一填空

  (1)10个一万是( ),10个一百万是( )。

  (2)10个一亿是( ),10个十亿是( )。

  (3)一百万里有10个( ), 有100个( )。


大数的认识教案实用10篇(扩展4)

——小学数学《吨的认识》教案实用10篇

  一、课题:吨的认识和换算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认识重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并能进行质量单位的简单换算。

  2、过程与方法:能正确运用吨表示物体的重量;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数学知识来源与生活,并服务与生活,学会应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知道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

  教学难点:建立质量单位“吨”的概念及吨与千克的换算。

  四、教具、学具准备:课件

  五、课前预*设计:

  1.关于吨的知识你能知道些什么?

  2.生活中什么地方用吨作单位?举出几个例子。

  六、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

  一、激趣导入:

  1.故事激趣:熊老弟、马大哥、牛大伯、鹿妹妹一起去参加森林运动会,走到一座小桥前发现一块牌子,上面写着“限重1吨”。这是什么意思?它们能过桥吗?该怎样过?

  2.解释:“限重1吨”是什么意思?

  二、借助直观形成表象:

  1.关于“吨”你已经知道了什么?整理:

  A、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重量,通常用吨作单位。(举例)用地秤来称。

  B、吨是较大的质量单位。

  C、1吨=1000千克。

  2.感知1吨,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激趣:1吨到底有多重,你想知道吗?

  推算:一个三年级的学生体重大约是25千克,多少个学生的体重大约是1吨?

  观察感知,形成表象:请40个同学站在讲台上,这些同学的体重合起来就大约是1吨。

  三、解决问题:

  1.这4个动物能过桥吗?他们该怎么过?你还要知道那些条件才能知道?

  出示:马300千克

  牛500千克鹿200千克

  熊400千克你们能为他们设计几种过桥方案?

  2.老师们也想去运动场看看,你能告诉他们该怎样过桥吗?

  3.我是小小检查员:

  谈话:简单介绍黄河大桥在两年内就修了两次的原因。黄河大桥上现在需要招聘一批检查员,你想去吗?

  在黄河大桥上有一块牌子,上面写着“限重13吨”,下面这些车能通过吗?

  A、王叔叔的车装载5000千克的煤。

  B、杨大哥的车装载3头大象,每头大约重5吨。 C、***的车装载6吨大米和7000千克的.面粉。

  D、张大伯开着一辆限载4吨的卡车装载着10头牛,每头大约重500千克。

  你想对超载的叔叔说什么?(告诉学生:在陕西省80%的车祸都是由于超载造成的。)假如你的亲戚中有人是司机,你今天回去会对他们说些什么?

  4.小明的日记:

  今天早上,我吃了一根重45千克的火腿肠,喝了一袋重225千克的牛奶,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坐上了大约重1克的出租车,来到了动物园。我们先看了大约重80吨的熊猫,又看了大约重8千克的大象。我说:“这么大的象,大概是世界上最大的动物吧?”爸爸说:“不对,世界上最重的动物是蓝鲸,一头蓝鲸的重量大约是150-200千克呢。”我想:那一头蓝鲸的重量就相当于二十几头大象的重量,二十几头大象挤在一块该有多大呀?蓝鲸可真大﹗

  【设计意图】吨和千克之间的单位换算与“千米和米”相同,难度不大,因此可以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

  四、加强练*、巩固提高(1)课本第34页第1题。

  这是一道连线题,通过练*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质量单位千克、吨的感受。学生先独立连线,再集体交流。

  五、课堂小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你懂得了什么?

  2.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也会经常用到数学知识。

  教学目标:

  1.借助生活中的具体物体,感知和了解吨的含义,通过想象和推理初步建立1吨的概念,培养用吨这个单位估计物体质量的能力。

  2.知道并掌握1吨=1000千克,学会吨和千克之间的换算方法。

  教学重点:

  认识质量单位吨,知道1吨=1000千克,学会吨与千克之间的换算。

  教学难点:

  建立1吨的质量概念,形成印象。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提问:我们已经学过哪些质量单位?(克、千克)它们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师板书:1千克=1000克

  2.谈话:同学们,课前老师请大家去观察和了解货车的载重量,谁愿意把你了解到的信息与大家交流?

  课件出示教材第22页图片,提问:老师也搜集了一些这样的图片,码头上这些集装箱,火车皮所运送的都是很重的或大宗的物品,通常用什么作单位呢?(吨)明确:吨可以用字母t表示。

  指出:计量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不用千克作单位。今天我们就一块学*另一个比千克还大的质量单位吨。

  二、交流共享

  1.直观感知,初步认识吨。

  (1)课件出示一袋100千克的大米。

  谈话:一袋大米重100千克。你*常见过这样的一袋大米吗?提过它吗?提过的说说感受。

  学生回答,交流感受。

  课件演示,一袋袋地出示,学生跟着100千克、200千克地数,贴满10张。提问:每袋100千克,10袋多少千克?(板书:1000千克)

  指出:1000千克就是1吨,即:1吨=1000千克。(板书:1吨=1000千克)

  2.结合实际,进一步认识吨。

  (1)师:课前我们测量了自己的体重,你的体重是多少?(指名回答)

  教师请体重大约是25千克的同学站起来。

  谈话:三年级的`小学生大约重25千克,4个学生的体重约是100千克。

  引导学生想象:如果把这4个学生都压在你身上,感觉怎么样?100千克重不重?想象一下,如果把40个学生全都叠在你身上,会怎样?1000千克重不重?

  提问:估算一下,小组里所有同学的体重大约有多少千克?全班同学的体重呢?全班同学的体重相加,有1吨吗?

  学生进行估算,并汇报。

  (2)实物出示装有10千克水的水桶,指名上来掂一掂。

  提问:觉得重吗?这是10千克的水,10桶这样的水是100千克,多少桶这样的水是1吨?

  (3)小结:称比较重的或大宗的物品,通常用吨作单位。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22页想想做做第1题。

  指导学生看图,让学生说说图中每种物体重1吨,各有多少?

  总结汇报:一头牛重500千克,有2头牛刚好是1吨;一袋水泥重50千克,20袋水泥重1吨;一头猪重100千克,10头猪重1吨;一桶油重200千克,5桶油重1吨。

  2.完成教材第22页想想做做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吨与千克的单位换算,交流时,说说自己思考的过程。

  3.完成教材第22页想想做做第6题。

  出示情境图,让学生观察,并说说从图中得到哪些信息。

  提问:能用什么方法来计算?

  学生完成后,展示学生的不同解法。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过程方法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教学情景的创设,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家乡、立志建设家乡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

  1。使学生建立对吨的认识,认识吨与其他重量单位间的关系,并能比较熟练到进行简单的化聚的计算。

  2。培养学生利用迁移和对比来掌握知识的学*方法,并能在实际生活中解决相应问题。

  教具准备:多媒体设备一套,CAI课件,学生自带实物若干。

  学情分析:

  “吨”这个质量单位,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很少接触,为了帮助学生对质量单位“吨”有具体感性的认识,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帮助学生结合生活实践进行学*;吨与千克的单位换算同千米与米的换算推理过程相同,这部分知识主要由学生自己尝试完成,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清净,引入新课

  1、展示情境

  师:同学们,你们一定听过“曹冲称象”的故事吧?(媒体出示曹冲称象的照片)曹冲用自己的聪明才智称出了大象的重量,可是他称出了大象的重量之后却遇到了一个新的问题:

  媒体播放曹冲的问题:同学们,我是曹冲,我称出了大象的重量后,发现二年级学过的重量单位用起来很麻烦,你能帮帮我吗?

  生讨论应该使用什么来做单位。

  师:看来吨与我们*常所使用的重量单位有所不同,它和我们以往学过的千克和克有什么关系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吨。

  2、出示课题:吨的认识

  二、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共同认识重量单位“吨”

  (一)直观感知,使学生初步认识“吨”

  师:今天同学们带来了许多重量已知的物体,请向大家介绍一下。(学生交流)

  师:那有没有同学带来以“吨”做单位的物体呢?说明原因。

  师:在生活中你一定看到过可以用“吨”做单位的物体,能简单的说一说吗?学生举例

  师:请你仔细观察这些物体与你所认识的物体,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吗?

  学生讨论后得出:以吨为单位的物体都非常大而且非常重。

  多媒体出示:通常计量较重或大宗物品的重量用“吨”来做单位。

  师:初步认识了吨之后,老师这里有一些物品,请你们为他们选择一种合适的单位。

  多媒体出示:报纸、信封、河马、鲸、白菜、苹果等,学生进行判断。

  (从学生熟悉的曹冲称象的故事自然引入新课,并运用多媒体展示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物体,初步感知:以吨为重量单位的物体都比较大,并且非常重。)

  (二)创设情境,充分感知“吨”

  师:“吨”是我们新认识的重量单位,那么它究竟有多大呢?为了更好的了解它,老师特意制作了一把电子秤。

  多媒体出示:一把电子秤,十袋100千克重的大米,每次称一袋大米,同时,在电子秤左面的屏幕上显示出绿灯,右面的屏幕显示100千克字样,每称一袋,相应递加,直到第十袋时,左面的屏幕上显示出红灯,同时在右面的屏幕显示出1吨的字样。

  师:你看到了什么,请在自己的本子上写下来。

  师:在你认识到1吨有1000千克后,你能告诉老师,现在你有办法将1吨的物体带进教室吗?

  小组进行讨论

  师:如果有一些体重为25千克的同学,要多少个同学才能达到1吨呢?

  生经过计算后得出结论

  师:现在每一位同学手中都有一件知道重量的物体,如果也将它放在电子秤中,那么一吨中究竟有多少个你这样的物体呢?

  学生利用学过的除法估算知识进行估算,同时进行交流反馈。

  (三)以生活情境,加深对重量单位间关系的认识。

  师:用一些较轻的物体聚少成多,也能达到一吨的重量,因此,在生活中有许多地方都对重量进行了限制,你在生活中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吗?

  生举例:大桥的载重量,卡车的载重量等。

  师:现在老师想找你帮个忙。这里有一辆卡车和一堆货物,你能不能告诉老师,这堆货物能不能全部装上卡车。

  多媒体出示图片,一辆卡车上标注限载重6吨,旁边有一堆货物,标注6000千克,学生进行讨论,得出这堆货物可以一次性的装上卡车。

  师:你能说说你的理由吗?

  (在初步认识重量单位吨的基础上,采用多媒体生动、直观地显示千克与吨的关系,并联系学生自身的重量,让学生估算,加深对吨的认识。教师巧妙地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积极投入到学*生活中去,深切感受数学知识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一、课题:吨的认识和换算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认识重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并能进行质量单位的简单换算。

  2、过程与方法:能正确运用吨表示物体的重量;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数学知识来源与生活,并服务与生活,学会应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知道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

  教学难点:建立质量单位“吨”的概念及吨与千克的换算。

  四、教具、学具准备:课件

  五、课前预*设计:

  1.关于吨的知识你能知道些什么?

  2.生活中什么地方用吨作单位?举出几个例子。

  六、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

  一、激趣导入:

  1.故事激趣:熊老弟、马大哥、牛大伯、鹿妹妹一起去参加森林运动会,走到一座小桥前发现一块牌子,上面写着“限重1吨”。这是什么意思?它们能过桥吗?该怎样过?

  2.解释:“限重1吨”是什么意思?

  二、借助直观形成表象:

  1.关于“吨”你已经知道了什么?整理:

  A、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重量,通常用吨作单位。(举例)用地秤来称。

  B、吨是较大的质量单位。

  C、1吨=1000千克。

  2.感知1吨,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激趣:1吨到底有多重,你想知道吗?

  推算:一个三年级的学生体重大约是25千克,多少个学生的体重大约是1吨?

  观察感知,形成表象:请40个同学站在讲台上,这些同学的体重合起来就大约是1吨。

  三、解决问题:

  1.这4个动物能过桥吗?他们该怎么过?你还要知道那些条件才能知道?

  出示:马300千克

  牛500千克鹿200千克

  熊400千克你们能为他们设计几种过桥方案?

  2.老师们也想去运动场看看,你能告诉他们该怎样过桥吗?

  3.我是小小检查员:

  谈话:简单介绍黄河大桥在两年内就修了两次的原因。黄河大桥上现在需要招聘一批检查员,你想去吗?

  在黄河大桥上有一块牌子,上面写着“限重13吨”,下面这些车能通过吗?

  A、王叔叔的车装载5000千克的煤。

  B、杨大哥的车装载3头大象,每头大约重5吨。 C、***的车装载6吨大米和7000千克的面粉。

  D、张大伯开着一辆限载4吨的卡车装载着10头牛,每头大约重500千克。

  你想对超载的叔叔说什么?(告诉学生:在陕西省80%的车祸都是由于超载造成的'。)假如你的亲戚中有人是司机,你今天回去会对他们说些什么?

  4.小明的日记:

  今天早上,我吃了一根重45千克的火腿肠,喝了一袋重225千克的牛奶,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坐上了大约重1克的出租车,来到了动物园。我们先看了大约重80吨的熊猫,又看了大约重8千克的大象。我说:“这么大的象,大概是世界上最大的动物吧?”爸爸说:“不对,世界上最重的动物是蓝鲸,一头蓝鲸的重量大约是150-200千克呢。”我想:那一头蓝鲸的重量就相当于二十几头大象的重量,二十几头大象挤在一块该有多大呀?蓝鲸可真大﹗

  【设计意图】吨和千克之间的单位换算与“千米和米”相同,难度不大,因此可以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

  四、加强练*、巩固提高(1)课本第34页第1题。

  这是一道连线题,通过练*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质量单位千克、吨的感受。学生先独立连线,再集体交流。

  五、课堂小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你懂得了什么?

  2.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也会经常用到数学知识。

  [教材简析]

  教材通过一些场景,如码头的货物、货场上的集装箱,铁路运输线上的货车等等,导人新课,让学生感知这些都是比较重的或大宗的货物,了解计量这些货物有多重,通常都是用吨作单位,感受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通过每袋100千克的大米,说明10袋这样的大米重1000千克,1000千克就是1吨,从而引出吨与千克的进率。接着又以一个小学生体重是25千克,推算出40个这样的小学生重1000千克,即1吨。这里所出现的大米、学生等,都是学生熟悉的,有助于学生在已经掌握单位千克的基础上,初步建立1吨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师问:小朋友们,你们能猜一猜数学老师的体重吗?

  ①请几名学生猜一猜;

  ②让猜的学生说说老师的体重为什么用千克作单位而不用克呢?

  2.课件展示场景:码头的货物、货场上的集装箱、铁路运输线上的货车车厢。

  ①学生观看场景图,师说明这些图中堆放或者运输的都是些很重或大宗的物品;

  ②提问:如果我们现在用克或者千克作单位来表示这些物件的重量,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用时方便吗?

  3.揭示课题:

  如果用克或千克作单位来表示上面物品的重量,用起来比较麻烦。因此,计量这些重的物品或大宗的物品,通常用“吨”作单位,可以用符号“t”表示。

  板书:吨的认识

  [设计意图]

  通过猜老师的体重,唤起学生对质量单位的回忆,接着通过观看场景图,初步感知在计量比较重的或者大宗物品有多重时,需要用比克或者千克更大的单位,从而引出吨这个单位。

  二、参与实践,充分体验

  1.感知25千克、50千克、100千克大米的重量

  (1)感知25千克

  出示25千克重的一袋米,请一位力气小的同学来搬,如搬不动,再请一位力气大的学生来搬。

  (2)感知50千克

  出示50千克重的一袋米,还请上面力气大的同学来搬,如搬不动,再请一位学生来帮忙搬。

  (3)感知100千克

  出示100千克重的一袋米,让班级几位力气最大的学生一起来试试,看能否搬动,搬完后,让学生谈谈搬米袋的感受。

  让学生三次搬米袋,由最轻到重,逐步强化学生对100千克重的感知,为下一步建立1吨重的表象铺设合适的台阶。

  2.直观感知1吨的实际重量

  (1)谈话:刚才同学们在搬100千克米袋时,感觉很重,那么2袋这样的大米多少千克呢?3袋、4袋……10袋呢?(课件展示10袋大米的情境图)

  (2)学生按老师所说的大米袋数说出相应的千克数。

  (3)小结:1袋大米100千克,10袋大米重是1000千克,1000千克就是1吨。板书:1吨=1000千克,lt=lOOOkg。

  (4)让学生根据:1吨=1000千克

  说出3吨=()千克,8吨=()千克,5000千克=()吨,7000千克=()吨。

  (5)假如我们班学生的.*均体重是25千克,算一算,我们班多少位同学才有大约1吨?

  学生动手算一算,然后交流算法,得出40位同学大约有1吨。

  用10袋大米,40个学生的体重,让学生体会1吨重的概念,学生看得见,模得着,有助于学生在学过的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的基础上初步建立1吨重的概念。

  3.结合实际,加深对吨的认识(多媒体结合演示)

  (1)读一读:

  一棵白菜重1千克,1000棵白菜重才是1吨

  每头牛重500千克,2头牛重是1吨

  一桶油重200千克,5桶油重是1吨

  每袋水泥重50千克,20袋水泥是1吨

  (2)算一算:

  1桶水大约10千克,( )桶水重1000千克

  2块砖重5千克,200块砖重是()千克,()块砖重是1吨

  (3)想一想:

  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运用吨这个单位?

  学生举例说明重大约1吨的物体。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读一读、算一算、想一想等活动,丰富学生对1吨有多重的感性认识,有利于学生对1吨观念的建立。

  三、巩固练*,加深认识

  1.填一填:

  一只河马重3( )

  一只羊重大约45( )

  一个苹果重200( )

  一辆卡车的载重量是4( )

  拖拉机能装20xx千克石子,也就是( )吨

  大象的重量约6000千克,也就是( )吨

  一条蓝鲸重7吨,也就是( )千克

  一条鲨鱼重约3吨,也就是( )千克

  2.算一算:

  一台起重机一次能吊起2t的货物,照这样计算,15次能吊起的货物是多少吨?

  3.试一试(多媒体):

  出示一幅电梯照片,上面标记限重量是1t,13个**

  (1)如果是我们三年级的小学生去乘的话,每次可以乘坐几个?

  (2)如果是我们学校83位老师都要乘电梯,至少要乘几次?

  [设计意图]让学生填一填,算一算,使学生充分认识吨这个质量单位,通过让学生解决乘电梯问题,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吨的认识,而且培养了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

  四、小结评价,回归生活

  1.说说这节课你学得怎么样,有哪些收获。

  2.课外实践:星期天在家长的陪同下,到商店或超市调查一下,有哪些货物是用吨作单位的,有哪些货物是用千克作单位的?如果是以千克作单位,估计一下多少件这

  样的货物的重量是1吨,作好记录。

  让学生回忆本节课所学知识,体验成功的乐趣。教学活动由课内向课外拓展,通过调查、收集、处理信息,进一步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重量单位“吨”,知道“吨”在实际中的应用,初步建立“1吨”重的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

  2、能进行重量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估计重量的能力和推理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

  建立重量单位“吨”的概念。

  教学方法:展示,讲授,交流。

  教学过程:

  一、复*旧知

  同学们学过哪些重量单位?具体描述一下1克与1千克有多重。(可以举例说明)

  一筐苹果约重20()小兰体重约25()

  一个鸡蛋约重50()一辆大卡车能装货约8()

  (最后一题填单位,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如果有的学生说出用“吨”做单位,问问他是如何知道的,说不出也不用详问,教师导入新课。)

  卡车的载重量很大,上面一题用千克做单位不合适。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重量单位家族的一个新成员——吨。(板书课题:吨的认识)

  二、初步认识“吨”

  吨是什么意思?到底有多重?

  逐渐展示大约重是1吨的物品,让学生从常见的物品重量比较中,对1吨的重量的初步认识。

  1吨到底有多重呢?其实1吨=1000千克,吨用“t”表示。

  板书:1吨=1000千克,1t=1000kg。

  今天同学们带来了许多重量已知的物体,请向大家介绍一下。那有没有同学带来以“吨”做单位的物体呢?说明原因。

  在生活中你一定看到过可以用“吨”做单位的物体,能简单的说一说吗?学生举例

  请你仔细观察这些物体与你所认识的物体,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吗?学生讨论后得出:以吨为单位的物体都非常大而且非常重。通常计量较重或大宗物品的重量用“吨”来做单位。

  初步认识了吨之后,老师这里有一些物品,请你们为他们选择一种合适的单位。

  举例:让学生举出重量大约是1吨的物品。

  三、千克与吨的'换算。

  1、出示:3吨=()千克8000千克=()吨

  让学生任选一题解答,并说出是怎样想的。

  2、师强调:因为1吨是1000千克,3吨是3个1000千克,3个1000千克就是3000千克,所以3吨=3000千克。因为1000千克是1吨,8000千克里有8个1000千克,所以8000千克是8吨。

  3、出示一幅电梯照片,上标注限重量1吨,十三个**,出示问题

  a.如果是孩子可以乘坐几人?

  b.如果全班同学都要乘电梯,至少要坐几次?(根据本班的人数)

  展示交流:

  用一辆载重6吨的卡车运输建筑材料如下。

  要使运输次数最少,该怎样运?小组同学合作,看哪一个小组的同学设计的方案。

  品种水泥黄沙石子砖头钢材

  重量2500千克4吨6吨9吨2500千克

  四、巩固拓展

  1、这节课学*了什么?你学到了哪些本领?

  2、讨论:“每两个重量单位间的进率都是1000”这句话对吗?

  明确:“每相邻两个重量单位”与“每两个重量单位”的不同。使学生清楚的掌握重量单位间的基本进率关系式有两个,即:l吨=1000千克,l千克=1000克。扩展出的关系式有一个,即:1吨=1000000克。

  五、布置作业

  练*三:2.3

  板书设计:

  吨的认识

  1吨=1000千克1t=1000kg。

  3吨=()千克8000千克=()吨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重量单位“吨”,知道“吨”在实际中的应用,初步建立“1吨”重的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

  2、能进行重量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估计重量的能力和推理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

  建立重量单位“吨”的概念。

  教学方法:展示,讲授,交流。

  教学过程:

  一、复*旧知

  同学们学过哪些重量单位?具体描述一下1克与1千克有多重。(可以举例说明)

  一筐苹果约重20()小兰体重约25()

  一个鸡蛋约重50()一辆大卡车能装货约8()

  (最后一题填单位,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如果有的学生说出用“吨”做单位,问问他是如何知道的,说不出也不用详问,教师导入新课。)

  卡车的载重量很大,上面一题用千克做单位不合适。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重量单位家族的一个新成员——吨。(板书课题:吨的认识)

  二、初步认识“吨”

  吨是什么意思?到底有多重?

  逐渐展示大约重是1吨的物品,让学生从常见的物品重量比较中,对1吨的重量的初步认识。

  1吨到底有多重呢?其实1吨=1000千克,吨用“t”表示。

  板书:1吨=1000千克,1t=1000kg。

  今天同学们带来了许多重量已知的物体,请向大家介绍一下。那有没有同学带来以“吨”做单位的物体呢?说明原因。

  在生活中你一定看到过可以用“吨”做单位的物体,能简单的说一说吗?学生举例

  请你仔细观察这些物体与你所认识的物体,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吗?学生讨论后得出:以吨为单位的物体都非常大而且非常重。通常计量较重或大宗物品的重量用“吨”来做单位。

  初步认识了吨之后,老师这里有一些物品,请你们为他们选择一种合适的单位。

  举例:让学生举出重量大约是1吨的物品。

  三、千克与吨的换算。

  1、出示:3吨=()千克8000千克=()吨

  让学生任选一题解答,并说出是怎样想的。

  2、师强调:因为1吨是1000千克,3吨是3个1000千克,3个1000千克就是3000千克,所以3吨=3000千克。因为1000千克是1吨,8000千克里有8个1000千克,所以8000千克是8吨。

  3、出示一幅电梯照片,上标注限重量1吨,十三个**,出示问题

  a.如果是孩子可以乘坐几人?

  b.如果全班同学都要乘电梯,至少要坐几次?(根据本班的人数)

  展示交流:

  用一辆载重6吨的'卡车运输建筑材料如下。

  要使运输次数最少,该怎样运?小组同学合作,看哪一个小组的同学设计的方案。

  品种水泥黄沙石子砖头钢材

  重量2500千克4吨6吨9吨2500千克

  四、巩固拓展

  1、这节课学*了什么?你学到了哪些本领?

  2、讨论:“每两个重量单位间的进率都是1000”这句话对吗?

  明确:“每相邻两个重量单位”与“每两个重量单位”的不同。使学生清楚的掌握重量单位间的基本进率关系式有两个,即:l吨=1000千克,l千克=1000克。扩展出的关系式有一个,即:1吨=1000000克。

  五、布置作业

  练*三:2.3

  板书设计:

  吨的认识

  1吨=1000千克1t=1000kg。

  3吨=()千克8000千克=()吨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重量单位“吨”,知道“吨”在实际中的应用,初步建立“1吨”重的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

  2.能进行重量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估计重量的能力和推理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

  建立重量单位“吨”的概念。

  教学方法:展示,讲授,交流。

  教学过程:

  一、复*旧知

  同学们学过哪些重量单位?具体描述一下1克与1千克有多重。(可以举例说明)

  一筐苹果约重20()小兰体重约25()

  一个鸡蛋约重50()一辆大卡车能装货约8()

  (最后一题填单位,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如果有的学生说出用“吨”做单位,问问他是如何知道的,说不出也不用详问,教师导入新课。)

  卡车的载重量很大,上面一题用千克做单位不合适。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重量单位家族的一个新成员——吨。(板书课题:吨的认识)

  互动合作

  二、初步认识“吨”

  吨是什么意思?到底有多重?

  逐渐展示大约重是1吨的物品,让学生从常见的物品重量比较中,对1吨的重量的初步认识。

  1吨到底有多重呢?其实1吨=1000千克,吨用“t”表示。

  板书:1吨=1000千克,1t=1000kg。

  今天同学们带来了许多重量已知的物体,请向大家介绍一下。那有没有同学带来以“吨”做单位的物体呢?说明原因。

  在生活中你一定看到过可以用“吨”做单位的物体,能简单的说一说吗?学生举例

  请你仔细观察这些物体与你所认识的物体,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吗?学生讨论后得出:以吨为单位的物体都非常大而且非常重。通常计量较重或大宗物品的重量用“吨”来做单位。

  初步认识了吨之后,老师这里有一些物品,请你们为他们选择一种合适的单位。

  举例:让学生举出重量大约是1吨的物品。

  三、千克与吨的换算。

  1.出示:3吨=()千克8000千克=()吨

  让学生任选一题解答,并说出是怎样想的。

  2.师强调:因为1吨是1000千克,3吨是3个1000千克,3个1000千克就是3000千克,所以3吨=3000千克。因为1000千克是1吨,8000千克里有8个1000千克,所以8000千克是8吨。

  3.出示一幅电梯照片,上标注限重量1吨,十三个**,出示问题

  a.如果是孩子可以乘坐几人?

  b.如果全班同学都要乘电梯,至少要坐几次?(根据本班的人数)

  展示交流

  用一辆载重6吨的卡车运输建筑材料如下。

  要使运输次数最少,该怎样运?小组同学合作,看哪一个小组的同学设计的方案。

  品种水泥黄沙石子砖头钢材

  重量2500千克4吨6吨9吨2500千克

  四、巩固拓展

  1.这节课学*了什么?你学到了哪些本领?

  2.讨论:“每两个重量单位间的进率都是1000”这句话对吗?

  明确:“每相邻两个重量单位”与“每两个重量单位”的不同。使学生清楚的掌握重量单位间的基本进率关系式有两个,即:l吨=1000千克,l千克=1000克。扩展出的关系式有一个,即:1吨=1000000克。

  五、布置作业

  练*三:2.3

  板书设计:

  吨的认识

  1吨=1000千克1t=1000kg。

  3吨=()千克8000千克=()吨

  [教材简析]

  教材通过一些场景,如码头的货物、货场上的集装箱,铁路运输线上的货车等等,导人新课,让学生感知这些都是比较重的或大宗的货物,了解计量这些货物有多重,通常都是用吨作单位,感受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通过每袋100千克的大米,说明10袋这样的大米重1000千克,1000千克就是1吨,从而引出吨与千克的进率。接着又以一个小学生体重是25千克,推算出40个这样的小学生重1000千克,即1吨。这里所出现的大米、学生等,都是学生熟悉的,有助于学生在已经掌握单位千克的基础上,初步建立1吨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师问:小朋友们,你们能猜一猜数学老师的体重吗?

  ①请几名学生猜一猜;

  ②让猜的学生说说老师的体重为什么用千克作单位而不用克呢?

  2.课件展示场景:码头的货物、货场上的集装箱、铁路运输线上的货车车厢。

  ①学生观看场景图,师说明这些图中堆放或者运输的都是些很重或大宗的物品;

  ②提问:如果我们现在用克或者千克作单位来表示这些物件的重量,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用时方便吗?

  3.揭示课题:

  如果用克或千克作单位来表示上面物品的重量,用起来比较麻烦。因此,计量这些重的物品或大宗的物品,通常用“吨”作单位,可以用符号“t”表示。

  板书:吨的认识

  [设计意图]通过猜老师的体重,唤起学生对质量单位的回忆,接着通过观看场景图,初步感知在计量比较重的或者大宗物品有多重时,需要用比克或者千克更大的单位,从而引出吨这个单位。

  二、参与实践,充分体验

  1.感知25千克、50千克、100千克大米的重量

  (1)感知25千克

  出示25千克重的一袋米,请一位力气小的同学来搬,如搬不动,再请一位力气大的学生来搬。

  (2)感知50千克

  出示50千克重的一袋米,还请上面力气大的同学来搬,如搬不动,再请一位学生来帮忙搬。

  (3)感知100千克

  出示100千克重的一袋米,让班级几位力气最大的学生一起来试试,看能否搬动,搬完后,让学生谈谈搬米袋的感受。

  [设计意图]让学生三次搬米袋,由最轻到重,逐步强化学生对100千克重的感知,为下一步建立1吨重的表象铺设合适的台阶。

  2.直观感知1吨的实际重量

  (1)谈话:刚才同学们在搬100千克米袋时,感觉很重,那么2袋这样的大米多少千克呢?3袋、4袋……10袋呢?(课件展示10袋大米的情境图)

  (2)学生按老师所说的大米袋数说出相应的千克数。

  (3)小结:1袋大米100千克,10袋大米重是1000千克,1000千克就是1吨。板书:1吨=1000千克,lt=lOOOkg。

  (4)让学生根据:1吨=1000千克

  说出3吨=( )千克,8吨=( )千克,5000千克=( )吨,7000千克=( )吨。

  (5)假如我们班学生的*均体重是25千克,算一算,我们班多少位同学才有大约1吨?

  学生动手算一算,然后交流算法,得出40位同学大约有1吨。

  [设计意图]用10袋大米,40个学生的体重,让学生体会1吨重的概念,学生看得见,模得着,有助于学生在学过的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的基础上初步建立1吨重的概念。

  3.结合实际,加深对吨的认识(多媒体结合演示)

  (1)读一读:

  一棵白菜重1千克,1000棵白菜重才是1吨

  每头牛重500千克,2头牛重是1吨

  一桶油重200千克,5桶油重是1吨

  每袋水泥重50千克,20袋水泥是1吨

  (2)算一算:

  1桶水大约10千克,( )桶水重1000千克

  2块砖重5千克,200块砖重是( )千克,( )块砖重是1吨

  (3)想一想:

  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运用吨这个单位?

  学生举例说明重大约1吨的物体。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读一读、算一算、想一想等活动,丰富学生对1吨有多重的感性认识,有利于学生对1吨观念的建立。

  三、巩固练*,加深认识

  1.填一填:

  一只河马重3( )

  一只羊重大约45( )

  一个苹果重200( )

  一辆卡车的载重量是4( )

  拖拉机能装20xx千克石子,也就是( )吨

  大象的重量约6000千克,也就是( )吨

  一条蓝鲸重7吨,也就是( )千克

  一条鲨鱼重约3吨,也就是( )千克

  2.算一算:

  一台起重机一次能吊起2t的货物,照这样计算,15次能吊起的货物是多少吨?

  3.试一试(多媒体):

  出示一幅电梯照片,上面标记限重量是1t,13个**

  (1)如果是我们三年级的小学生去乘的话,每次可以乘坐几个?

  (2)如果是我们学校83位老师都要乘电梯,至少要乘几次?

  [设计意图]让学生填一填,算一算,使学生充分认识吨这个质量单位,通过让学生解决乘电梯问题,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吨的认识,而且培养了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

  四、小结评价,回归生活

  1.说说这节课你学得怎么样,有哪些收获。

  2.课外实践:星期天在家长的陪同下,到商店或超市调查一下,有哪些货物是用吨作单位的,有哪些货物是用千克作单位的?如果是以千克作单位,估计一下多少件这

  样的货物的重量是1吨,作好记录。

  [设计意图]让学生回忆本节课所学知识,体验成功的乐趣。教学活动由课内向课外拓展,通过调查、收集、处理信息,进一步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

  借助生活中的具体物体,认识质量单位吨,感知1吨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

  知道质量单位间的关系,1吨=1000千克,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观察、猜想、推理、归纳等数学活动,经历吨的质量观念的形成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目标分析

  吨的认识是在学生认识了千克、克,而且具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计算能力的基础上进行学*的。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直观形象的素材,联系生活实际帮助学生体会1吨的含义。吨是个比较抽象的质量单位,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的不多,往往不能直接感受,因此,教学中组织多样的活动帮助学生体验和感受1吨。多提供生活素材,引导学生运用各种推理方法去感知1吨有多重,加深1吨=1000千克的认识。教学质量单位吨和千克之间的换算位的换算,让学生根据吨和千克之间的进率关系进行推理,展示学生思维过程,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建立吨的质量观念,能熟练运用1吨=1000千克,正确进行吨和千克之间的单位换算。

  教学难点:

  建立吨的质量观念。

  四、教学准备

  课件,10千克1袋的大米,学生自己准备的1桶水、1捆书等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小朋友们喜欢去动物园玩吗?你们都喜欢什么动物,来看看大家了解这些动物们有多重吗?(课件出示以下动物图片)

  一只鹦鹉大约重35()。

  一只小兔大约重3()。

  一只东北虎约重350()。

  一头大象约重5()。

  鹦鹉、小兔、东北虎的体重为什么选用克或千克作单位?说说你的想法。

  这里大象的体重选用“克”或“千克”作单位还合适吗?

  大象的质量要用“吨”来作单位。你们知道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用吨作单位呢?举例说明。(课件出示相应图片)。

  (课件出示课本例7)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作单位,吨可用符号“t”来表示。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这个新的质量单位吨(板书:吨的认识)。

  【设计意图】借助学生喜爱的熟悉的动物们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回忆已学过的质量单位克与千克。接下来在用千克表示比较重的物体质量是否合适时,引起学生已有认知的冲突,产生用新的质量单位来表示的需要,引出质量单位“吨”。

  (二)活动体验、建构新知

  1.初步认识1吨有多重

  (1)思考:1吨有多重?吨和千克有什么关系?

  (2)(出示课本图片)引导学生观察10袋大米,每袋重100千克,2袋重200千克……

  10袋是1000千克,就是1吨。1吨=1000千克。

  (3)(出示图片)一只北极熊约重500千克,两只北极熊约有()千克,也就是()吨。

  【设计意图】利用直观形象的生活素材,帮助学生体会1吨的含义,使学生认识吨确实是一个比千克大得多的质量单位。


大数的认识教案实用10篇(扩展5)

——大班数学认识日历教案实用10篇

  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人民币,知道人民币,1角,2角,5角,1元,5元,10元的币值。

  2、学*看钱币上的数字,知道钱币可以用来购买相应同等币值的商品。

  3、有钱币购买商品的愿望,体验自主购物的快乐。

  4、知道人民币有纸币和硬币,并有不同的面价,探索相同面值人民币不同的换算方法。

  5、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6、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7、发展观察、辨别、归案的能力。

  活动准备:

  1、与在超市做营业员的家长做好事先的购物安排。

  2、请家长为孩子准备不同币值的人民币10元。

  3、实物投影仪。

  活动过程:

  1.集体活动。

  ◎教师让幼儿拿出自己带来的人民币,告诉大家:我带来的是几元钱?

  ◎老师分别出示各种货币的面值,让幼儿认一认。

  ◎观察钱币,读一读上面的数字。

  2、小组活动。

  ◎组织幼儿讨论:钱币有什么用?用钱可以做什么?除了这些,你还知道哪些币值的人民币?

  3、实践活动。

  ◎说说自己带了多少钱?

  ◎提出超市购物要求:明天,我们要出去远足活动,为远足活动准备一些小食品,每个小朋友只有10元钱,每个小朋友事先考虑好,要买什么东西,观看商品的价值,然后在10元的范围内购物。

  ◎幼儿相互讨论,作出打算。

  ◎来到超市,自主购物。教师指导幼儿观看商品的价值,购满需要的商品。

  ◎到柜台结帐。自己核对商品和价钱。

  ◎回到教室,互相交流,讲述自己买了什么东西?用了多少钱?

  活动反思:

  在组织认识人民币这一课前,我们还在犹豫着是让老师自己准备,还是请幼儿自己带?起初我们想自己带省得引起不必要的麻烦?怕有些家长认为幼儿园里要家长配合的地方太多,一会儿带这,一会儿带那,连钱也要带?又怕万一丢了,引起不必要的误会和麻烦。但一想,明天刚好是远足活动,也许准备一些食物和水,何不趁此机会来一个购物实践活动?不是“结合家庭教育资源,优化教育活动”,很好的一个机会吗?通过孩子自己带钱,并去体验购物带来的快乐,一举两得,再麻烦,我们也决定抛开顾虑,试一试。

  于是,我们在家园知心屋中,告知家长需要配合的事项及缘由。大部分孩子都及时带了各种币值的钱币。在认识钱币的时候,孩子们都争先恐后的介绍自己带的人民币,我发现他们大多已经能准确无误的说出币值。我意识到,其实让孩子“带”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发现,探索,学*的过程。这样上起课来,轻松多了。在购物过程中,他们也会盘算着自己有多少钱,明天远足需要些什么东西?有多少钱能买多少东西?

  更令我们欣慰的.是,在放学时,家长们见孩子拎着自己买的东西,兴奋地告诉他们自己购物时的经历,那快乐的模样,都感到自己的孩子在幼儿园中确实成长了,对老师的做法也表示赞同,没有丝毫的责备麻烦的意识,他们纷纷表示,会更加支持我们的工作。

  对家长,对孩子,对自己,多一些信任,相信我们的收获会更大!

  【教材分析】

  对于日历,大班幼儿需要结合重大节日及生活经验,在反复观察、验证中熟练掌握。幼儿通过工作日与周末、每个月的节日与四季的变化,感受到时间的一去不复返,进而树立珍惜时间的意识。可以通过建立“班级生日册”的方式,引导幼儿记住自己和他人的生日并学会运用日历。借助重大节日和活动,让幼儿在多次翻阅�苏抑辛私馊绽�的内容和作用,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幼儿在�嗽奶致塾蜗肪喝�、设计制作等活动中逐步了解日历的作用。

  【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日历中不同符号的意义,知道一年有12个月,一个星期有7天及它们的排列顺序。

  2.学*看日历的方法,能迅速找出日历中的具体日期。

  3.通过制作班级生日册,萌发关爱身边人的情感。

  【活动准备】

  1.挂历、台历等多种形式的日历,制作生日册的日历表格12张,幼儿每人1张自己的小照片,“幼儿学*材料”一《拥抱冬天》。

  2.家长协助幼儿收集各种日历并帮助幼儿记住生日。

  【活动建议】

  1.引导幼儿观察、翻阅各种日历,感知日历的多种形式,知道它们的名称和用途。

  小结:有挂历、台历等多种多样的日历。日历的每一页可以看到一天的信息,周历的每一页看到一周的日子,月历的每一页可以看到这个月所有的日子,年历可以看到全年所有的日子。

  2.请幼儿观察日历、了解日历的内容,学*看日历的方法。

  (1)请幼儿翻看日历,了解日历上的内容。提间:日历上有什么?

  引导幼几发现日历中有不同的数字(同拉伯数字、大写的数字)、文字、符号色等,了解它们分别表示年份、月份、星期、节假日等

  提同:一年有几个月、一个星期有几天?它们是怎样排列的?昨天、今天、明天各是星期几?

  启发幼几发现1年有12个月,每个月有不同的天数,从1月排列到12月。启发幼儿发现每个星期有7天,7天的排列顺序是:星期日一星期一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一星期五一星期六,知道今天是星期二、昨天是星期一,明天是星期三等

  (2)请生目在1月份的幼儿介绍自己的生日,引导全体幼儿探索查日历的方法

  指导全班幼几在日历上帮助查找这位同伴的生日日期,先找月、再找日、最后看是星期几。在操作中引导幼儿再次发现一年有12个月,每个月有不同的天数能说出几月几日是星期

  几等。指导幼儿将《拥抱冬天》第1页中的日历填写完整。

  3.开展“看谁找得又对又快”游戏,进一步加深对日历及节日的认识。

  (1)引导幼儿国忆自己知道的节日,说出节日的名称、时间、意义等。

  例如:元旦、五一劳动节、六一儿童节、十一国庆节等。

  (2)引导幼儿分小组在日历中查找出1个节日,说出这个节日是星期几。

  (3)请幼儿在日历上找出各自生日的'日期并说出是星期几。

  4.请幼儿制作班级生日册,学着关爱身边的人。

  (1)提供日历表格,按生日月份给幼儿分组

  (2)播放背景音乐《生日歌》,请幼儿在日历上找出自己的生日,贴上自己的照片,说一说自己的生日是几月几日、星期几儿。引导其他幼儿为这个月过生日的幼儿送上祝福。

  (3)引导幼儿讨论“班级生日册”的作用,激发幼儿关心、关爱身边人的情感。展示制作好的班级生日册,请幼儿找出自己好朋友的生日。

  活动目标:

  1.学会看日历,并能快速找到自己要找的日期。

  2.丰富孩子对时间的认识。

  3.提高幼儿思维的敏捷性。

  4.能学会用轮流的方式谈话,体会与同伴交流、讨论的乐趣。

  活动准备:

  请每位家长为自己的孩子准备一份日历。

  活动过程

  一.认识日历

  师:今天老师要给大家讲个故事,这个故事呀,我保证你们谁都没有听过,故事的名字就叫《年妈妈的社区》

  1.人识月的标志

  在故事开头引导幼儿观察黑板上的小房子和我们小区里的大房子有什么不一样?

  我们住的小区里的每幢房子上都有什么标志?标记有什么作用?

  教师小结:在故事中让幼儿知道了日历上“月”的标志,并且了解一年有十二个月,日历上大数字是几就是几月。

  2.认识日

  继续在故事中引导幼儿观察日历中还有什么?那么这些数字告诉我们什么?

  教师小结:幼儿在这个过程中,知道了每个月有多少天,而且日历中小数字是几就是几月,并且能在黑板上及自己的'日历上准确的找到几月几日在哪。

  3.认识星期

  在故事中,继续引导幼儿观察日历中还有什么?那么这些大写数字代表了什么?为什么这些数字还有红颜色的?它又是什么意思?

  教师小结:在故事中,用分组的方式,让幼儿来找几月几日相对应的是星期几?因为“组”这个字对大班孩子来说不陌生,很容易理解。孩子很快就掌握里这些内容。

  二.引导幼儿使用日历,丰富生活经验

  1.找出自己的生日日期并做上记号,说一说自己的生日,向大家介绍在日历上寻找生日日期的方法。

  2.让幼儿找出自己的节日“六一儿童节”,妈妈的节日“三八妇女节”的具**置。

  三.游戏《谁最快》

  教师说出一个日期,让幼儿在自己的日历上迅速找出并抢答在哪,它是星期几?答对者给与奖励。

  四.活动延伸

  在家中,让幼儿从日历上找到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的生日,并练*每天看日历。

  活动反思

  本节活动,用讲故事的形式,在故事中,向幼儿提出问题,并与幼儿一起解决问题,幼儿积极性非常高。通过故事的形式,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认识了日历,学会了看日历,并且知道了一年有十二个月,一个月有多少天,从而对时间有了认识。又在游戏中学会了使用日历,丰富了幼儿的生活。

  活动目标

  1、了解日历的基本信息和年、月、日、星期的关系。

  2、感受日历为我们生活带来的便捷。

  重点:了解日历的基本信息

  难点:年、月、日、星期的关系。

  准备:

  PPT、月历的大卡片12张、xx年小日历(30份)、铅笔30支,橡皮若干,笔筒4个

  过程:

  一、认识日历(目标:了解日历,唤醒幼儿已有经验。)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日历)你在哪儿见过它?(家里)它有什么作用呢?(数天数,看几天)

  二、了解日历的基本内容(目标:了解日历的基本内容)

  1、PPT出示3月月历。

  ——请小朋友来找找日历上面都有些什么?(数字、汉字)这些数字有什么不同之处?(颜色、大小)

  2、PPT圈出一周日历表(目标:了解一周有几天)

  ——一周小朋友们要上几天幼儿园?(5天)有几天不上幼儿园?(2天)

  活动过程:

  ——数一数圈里黑色的数字有几个?(5个)圈里红色的数字又有几个?(2个)——原来圈里面5个黑色的数字代表(上幼儿园的日子)2个红色的数字代表(不上幼儿园的日子)

  ——5天黑色数字代表的上幼儿园的日子加上2天红色的数字代表的休息日,一共有7天。原来一周一共有几天?(7天)

  3、PPT圈出月份

  ——这是几月份的月历(3月)你是怎么知道的?

  ——原来他是看最大的数字是多少就是几月,这是几?(3)原来这是(3月)的月历。

  4、圈出3月最后一天(目标:学会使用简单的方法看日期)

  ——那3月份有多少天?看谁能最快找到?(幼儿自由讨论)

  ——3月份一共有多少天?(30天、31天)你是怎么知道的?(看的最后一天)

  ——刚刚小朋友发现了一个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找3月份的最后一个数字是多少,就是多少天。(圈出最后一天)

  ——那3月有多少天?(31天)

  ——那是不是所有月份都是31天呢?(是、不是、不知道)

  三、黑板图片出示12个月的月历(目标:了解年、月、日、星期的关系)

  ——谁知道一年有多少个月?(12个月、10月)

  ——有的小朋友认为一年有10个月,有的认为有12个月。白老师这儿有份大日历,请你来找找一年到底有多少个月?

  ——你找到一年有多少个月?(12个月)你是怎么知道的?(看最后一个月份)——原来最后一个月的数字是12,所以一年有12个月。——小朋友们都很棒,都发现了一年有12个月。

  1、幼儿找31天、30天、28天。(目标:知道一年12个月每个月的天数。)

  ——那是不是这12个月都是31天呢?(幼儿自由回答)

  ——我给小朋友每个人都准备了一份日历。现在给小朋友们两分钟时间找找你的日历上还有哪些月份是31天的,用笔在月份旁边打勾标记出来。

  ——时间到,请所有小朋友停笔,将笔放回原处,日历放在桌子上,然后双手抬椅子转过来面向白老师。

  ——你找到还有哪些月份是31天的?还有没有月份是31天?(幼儿可以拿着日历来标记)

  ——除了有31天的月份,你还发现有多少天的月份?(30天)

  ——刚刚小朋友说发现有30天的月份。再给小朋友2分钟时间在自己的日历上

  找找30天的月份有哪些,在月份上画圈的方式在你的日历上标记出来,比比谁最快找到。

  ——时间到,你找到30天的月份有哪些?(1、3、5、7)还有没有?(8、10、12)

  ——咦,还有一个月没有标记,说明它既不是31天也不是30,它是几月?(2月)

  那2月有多少天?(28天)

  ——原来2月有28天。

  四、找月份和日期游戏(目标:幼儿听月份和日期找相应日期,并画圈标记)——小朋友们都很厉害,那我还想再考考小朋友,看看你们是不是真的那么厉害!准备好没有?(准备好了)

  ——我说月份和日期,小朋友在大日历用圆圈出来。(个别幼儿)

  ——请找出6月12日。

  ——小朋友你们来检查一下他找对了吗?(对了)这是几月(6月)圈出的数字是几,就是多少日。

  ——我来说日期,小朋友们在自己的日历上画圈的方式标记出来,看谁找的又快有准确。

  ——请小朋友找到X月X日,在自己的日历上圈出来。(反复2—3次)

  ——我发现刚刚这些都没难住小朋友,下面要增加难度了每次我要说两个日期,只有听清楚的小朋友,才能找正确。仔细听喔,请小朋友找到X月X日和X月

  21。日,在自己的日历上圈出来。

  ——现在我要把考官交给小朋友当,一个小朋友们来说月份和日期,其他小朋友在自己的日历上圈出来。

  五、活动延伸

  ——今天我的难题都没有难倒小朋友,你们太厉害了。最后留一个小任务给小朋友们,回家以后和爸爸妈妈一起来找找这些圈出的日期他们是星期几,你是怎么知道的。下一次我们上课要请小朋友来分享你的方法。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以出示日历的图片导入活动,唤醒幼儿的已知经验,认识日历和了解日历的作用。我通过提问的方法引导幼儿归纳总结出来日历的作用。了解日历的基本内容时,我通过出示单个的月历和提问的方法,帮助幼儿梳理和总结出黑色和红色数字分别代表的含义,知道一周有7天。通过集体讨论的方法让幼儿学会使用简单的方法看日期。在找月份和日期环节通过实际的材料操作,让幼儿在游戏中进一步的巩固使用简单的方法看日期,让幼儿在玩中学。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认识日历,学会看日历。

  2、初步理解年月日的概念,感知年月日之间的关系,知道一年有365天,有12个月,12个月有大月小月,一个月多少天。

  3、对日历有兴趣,懂得珍惜时间。

  活动重点:

  运用不同的方法探究:一年有12月个月,一个月30(28、31)天,一年有365天。

  活动难点:

  大小月分别是哪几个月?顶小月又是哪个月?

  活动准备:

  “日历”谜语日历图片人手一份日历统计记录表

  孩子的作业单:

  1、改正作业单中错误的月份日期


大数的认识教案实用10篇(扩展6)

——《大数的认识》教案合集十篇

  教学目标

  1、了解数的产生。

  2、初步认识自然数。

  3、认识亿级的数和计数单位“亿”、“十亿”、“百亿”、“千亿”,掌握千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和十进制计数法。

  Part 2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难点:

  认识亿级的数和计数单位,掌握千亿以内数位顺序和十进制计数。

  2、教学关键:

  能够根据已学过的万级数的数位顺序表迁移类推亿级数的数位顺序表。

  Part 1

  教学过程

  (一)数的产生

  读一读这些数:7、29、9000、136。

  我们已经认识了很多数,这些数是怎样产生的呢?

  课前大家了解了一些,我们一起来交流。

  (师生共同介绍数的产生)

  1.数的产生。

  很久以前,人们在生产劳动中就有了计数的需要。例如,人们出去打猎的时候,要数一数共出去了多少人,拿了多少件武器;回来的时候,要数一数捕获了多少只野兽等等,这样就产生了数。

  2.计数符号、计数方法的产生。

  (可以出示书上图)

  在远古时代人们虽然有计数的需要,但是开始还不会用一、二、三这些数词来数物体的个数。只知道“一样多”、“多”或“少”。

  ①计数方法

  那时人们只能借助一些物品来计数。

  如:在地上摆小石子、在木条上刻道、在绳上打结等方法来计数。

  例:出去放牧时,每放出一只羊,就摆一个石子,一共出去了多少只羊,就摆多少个小石子;放牧回来时,再把这些小石子和羊一一对应起来,如果回来的羊的只数和小石子同样多,就说明放牧时羊没有丢。

  例:出去打猎时,每拿一件武器,就在木棒上刻一道,一共拿了多少件就在木棒上刻多少道;打猎回来时,再把拿回来的武器和木棒上刻的道一一对应起来,看武器和刻道是不是同样多,如果是,就说明武器没有丢失。结绳计数的道理也是这样。这些计数的基本思想就是把要数的实物和用来计数的实物一个对一个地对应起来,也就是现在所说的一一对应。

  ②符号

  以后,随着语言的发展逐渐出现了数词,随着文字的发展又发明了一些记数符号,也就是最初的数字。各个国家和地区的记数符号是不同的。

  现在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5、6、7、8、9、10、11等是自然数。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

  师问:你们观察一下,这些自然数是怎样排列的?每相邻两个自然数的差是几?最小的自然数是谁?最大的呢?

  生小组讨论完派代表发言,最后请同学进行总结。

  最小的自然数是零,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无限的就是一个一个地数,总也数不完,数出一个很大很大的数以后还可以数出一个比它多1的大数。

  (二)十进制计数法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交往的增多,需要相互交换物品,又经过了很长时间,产生了较完善的计数方法。

  就象我们已经学过亿以内的数及计数单位和亿以内的数位顺序。在日常生活中还经常用到比亿大的数,例如我国人口已达到13亿,世界人口已有50多亿,银行存款已超过百亿等。你能从亿接着往下数吗?

  1.数位顺序表。

  (1)猜一猜

  师问:“亿”后面的计数单位是谁?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可能会说从前面学过的万级、个级类推出来,这时师从学生所说的引导生说出10个亿是十亿等。

  (2)师小结: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十,这种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师:相邻是什么意思?谁来说一说?

  师:像个与十,十与百,万与十万,千万与亿这样紧挨着的就是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

  (3)学生独立补充完整课本数位顺序表

  1.填写数位和计数单位。

  按照我国的计数*惯,为读写方便,把数位分级,学过的亿以内的数是怎样分级的?

  数位……位位位位位位位位位位位位

  数级……( )级( )级( )级

  计数单位……

  (小组合作完成)填写完整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①10个一是多少?10个十是多少? ……10个千万是多少?

  ②10个亿是多少?10个十亿是多少?10个百亿是多少?

  ③亿位、十亿位、百亿位、千亿位叫什么级?每级各表示什么?

  2.个、十、百、千、万……千亿都是用来计数的,叫什么? (计数单位)

  直到现在我们一共学了哪些计数单位?

  亿以内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小组讨论)

  (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即十进关系)

  写数的时候,把计数单位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

  (三)练*

  1.填一填

  ①一百亿有( )个十亿,( )个百亿是一千亿。

  ②从个位起,第( )位是万位,第( )位是亿位。

  ③和亿位相邻的两个数位是( )和( )。

  ④( )个一百亿是一千亿,10个( )是一百亿、10个亿是( )。

  ⑤4在十亿位,表示( )个( )。

  2.写出一些多位数,说说每个数字所在的数位和表示的意义。

  (四)课堂小结

  1.本单元教材内容:

  本单元是本册教材的起始单元,是在学生认识和掌握万以内数的基础上学*的。生活中大数广泛存在,对大数的认识既是万以内数的读写巩固和扩展,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最基础的数学知识之一。本单元由“亿以内数的认识”和“亿以上数的认识”两个部分组成。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安排如下表:课 题 内 容 亿以内的数的认识 主题图 出现5个省(市)、自治区的总人口数,让学生初步感知大数,了解中国的人口状况,渗透国情教育。

  亿以内数的读法 例1北京天坛图。呈现首都北京市人口数。让学生知道生活中有比万大的数。类推每相邻两个计算单位之间的关系,知道数级、数位。

  例2读含两级的数。

  亿以内数的写法 例3写含两级的数。通过电视新闻呈现亿以内的数,让学生对照数位表写出相应的数。渗透环保教育。

  例4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例5将整万的数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 例6将非整万的数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似数。

  数的产生 介绍古时人们的记数法、记数符号(数字),介绍***数字,自然数。 十进制计数法 介绍数位顺序表,由万级数位扩展到亿级数位;介绍十进制计数法。

  亿以上数的认识 例1 读含三级的数。 例2 写含三级的数。 例3 将整亿的数改写成以“亿”作单位的数;将非整亿的数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改写成以“亿”作单位的数。 计算工具的认识 介绍算盘、电子计算器。 用计算器计算 运用计算器进行四则运算,探索计算规律。

  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知道亿以内及以上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

  (2)掌握数位顺序表,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写大数,会比较大数的大小,会将整万、整亿的数分别改写成用“万”和“亿”作单位的数,会用“四舍五入”法把一个大数省略万位或亿位后面的尾数,求出它的*似数。

  (3)在认数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培养数感。

  3.教学重难点:

  亿以内数的读法及写法,培养学生的数感。第1单元 大数的认识1亿以内数的认识内容:P2-4例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知道生活中有比万大的数;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类推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知道数级、数位。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揭示各计数单位间的关系的过程,掌握数位顺序表,理解位值的概念。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会大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寻找数学信息的意识和能力。

  重点: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

  难点:掌握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教具:图片和计数器教学过程:

  一、 复*导入:

  1、我们以前都认识过哪些数?

  2、数数:1)从689一个一个的数到712。 2)从420一十一十的数到540 3)从910一十一十的数到1000 4)从200一百一百的数到1000

  3、在生活中你见到过哪些比较大的数?

  4、出示图片: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我们经常用到比万大的数。北京市人口:13819000人,请学生试着读一读。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更大的数,板书课题:亿以内数的认识

  二、探究新知:

  1、请学生拿出计数器,一千一千地数,当数到10个一千时问:一千一千地数,10个一千是多少?强调:千位上的10个珠子怎么办?

  2、请学生一万一万地数,当数到10个一万时问:是多少?利用计数器问:怎么表示10个一万?

  3、照这样继续数下去。10个十万是多少?10个一百万是多少?10个一千万是多少?。师:一、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都是计数单位。想一想: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是什么关系?

  4、把所学数位按数位顺序表排列起来亿级 万级 个级亿 千 百 十 万 千 百 十 个 万 万 万位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1 3 8 1 9 0 0 0↑表示8个十万每个计数单位都要占一个位置,按照我国计数的*惯,每4个数位是一级。说一说其他数位上的数各表示多少?

  三、巩固新知

  1、 “做一做”的1题数数

  2、 “做一做”的2题说一说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万以上的数。2亿以内数的读法的练*教学内容:练*一的:3-5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了解亿以内数的计数单位和数位及其意义。

  2、熟练地掌握亿以内数的读法。教学重点:正确熟练地读出亿以内的数。

  教学难点:了解计数单位和数位的意义。

  教具准备:小黑板、投影片、数位顺序表。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复*亿以内数的读法

  1、谁能说出亿以内数的计数单位和数位?

  2、亿以内的数位是怎样分级的?

  3、小黑板出示:读出下列各数。32680 145800 5205000(要求:说出万级和个级上各有什么数,分别读作什么,然后再合起来读)

  1、学生说出计数单位和相对应的数位。

  2、学生说出个级和万级。

  3、学生读数:32680读作三万二千六百八十145800读作十四万五千八百5205000读作五百二十万五千了解数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

  1、投影出示:分别说出下面每个数中的“2”在什么数位上,表示什么?72650 5624500 2845000

  2、说出下列各数是由几个千万、百万、十万、万……组成的。567000 703500040080000 30200000

  1、学生先讨论再回答:72650中2在千位上,表示2个千;5624500中2在万位上,表示2个万;2845000中2在百万位上,表示2个百万。

  2、学生讨论回答。

  巩固练*

  1、小黑板出示:读出下列各数4050000 90083000 38000400

  2、投影出示:

  (1)56850549是( )位数,最高位是( )位,从左往右起,5分别表示( )请读出万级上的数。

  (2)在54后添( )个0,这个数是五十四万。在63后添( )个0,这个数是六千三百万。要把12345变成一千二百三十四万,应该( )。在96中间添( )个0,这个数才是九百万零六。

  3、游戏:用0、1、3、5、7组成四个不同的五位数,再读出来。

  1、学生先分级再读数。405 00009008 30003800 0400

  2、学生先分小组回答然后全班交流。

  3、同桌两人组成数,另一人读数。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理解、掌握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能正确地读、写亿以内的数。

  2、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探索精神。

  过程与方法

  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通过收集有关大数的信息的活动,使学生经历自主探索的学*过程,在合作探究中获得良好的体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结合教学,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数感和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教学难点:

  每级中间、末尾含有0的数的读、写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

  1、对照顺序表,回答。

  千百十万千百十个

  万万万

  位位位位位位位位

  900009表示什么?这个数读作()

  10500001表示什么?5表示什么?这个数读作()

  230000002表示什么?3表示什么?这个数读作()

  2340050“234”在哪一级上,表示什么?

  “5”在哪一级上,表示什么?这个数读作()

  10200800这个数读作()

  2、写出下面各数。

  六千三百二十二十三万五千一百零四万零二十

  要求:(1)先说一说写数的方法,步骤(你是怎么写的.)。

  (2)读一读,先明确含有几级的数。

  (3)对照数位顺序表写数。

  3、练*一中的第12题。

  要求:(1)先读一读

  (3)按题目要求连一连

  (4)想一想:如果不经过读数、写数,能不能通过推测、判断进行连接?说出你的策略。

  二、专项练*

  1、不对照数位顺序直接写出下面各数。

  一百五十万三千

  ①由学生独立完成

  ②引导解决问题的方法,逐步过渡到直接写数。

  明确有几级――分级画线――填上数字

  (2)一千零二十五万零六百

  步骤同上。

  (3)写一写

  一千零八万二百二十六万三千四百二百万零六十三

  2、练*一中的第14题

  要求:(1)教师读数,学生听写。

  (2)同桌校对,互相交流、检验。

  (3)请学生说说体会,介绍自己写数的方法、步骤。

  3、练*一中的第9题。

  要求:(1)看一看,读一读,说一说题目特征。

  (2)引导练*。

  (3)学生之间相互校对,教师巡视、检查。

  三、巩固练*

  练*一中的第10、11、13、15题。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你对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又有什么新的认识?

  教学目标:

  1、通过复*,巩固所学的计数单位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掌握数位顺序表,能正确地读写大数,掌握改写和省略的方法。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3、使学生参与复*的全过程,通过合作交流等活动,使学生形成知识网络。

  4、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和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

  数的概念、读写数的方法、改写和省略的方法

  教学难点:

  数中间和末尾有0的读写法、用四舍五入法求*似数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策略:

  通过引导学生回忆,复*各知识点和重难点,然后通过练*巩固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

  教学过程:

  一、复*整理

  1、本节课对多位数的认识这部分知识进行整理和复*。

  板书课题:复*多位数的认识

  2、打开数学书看第一单元的内容,看看本单元都学*了哪些内容?

  哪个小组愿意汇报你们组的交流情况?

  老师指导并归纳,总结在黑板上。

  问:你认为本单元哪些内容比较难?你最容易出错?

  二、复*知识点

  1、复*数位顺序表

  (1)什么叫数位、计数单位、数级

  (2)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

  10个一万是十万

  10个十万是一百万

  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

  10个一千万是一亿

  (3)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这种计数方法叫十进制计数法。

  (4)自然数的认识

  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5、6、7、8、9、10、11都是自然数,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

  问:最小的自然数是几?有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还是有限的?

  2、多位数的读写法的方法是什么?

  3、改写和省略的方法是什么?

  4、如何比较数的大小?

  三、练*内容

  1、读出下面各数。

  4231579()

  30050082()

  3960400000()

  7000700070()

  700300009()

  26740020000()

  315400000()

  50708000000()

  2、写出下面各数

  三千零三万三百零三()

  一千零五十万四千零二十()

  二十亿零七百六十八()

  三百一十亿七千零八万三千零四十()

  3、改写成以万做单位的数。

  80000()

  9000000()

  47000000()

  200320000()

  4、改写成以亿做单位的数


大数的认识教案实用10篇(扩展7)

——《认识自我》教案实用10份

  教学目标

  1、了解认识自我的途径与方法,客观地认识自己的优缺点,并且客观地对待他人对自己的评价。

  2、通过活动,使学生更加全面更加正确地认识自己的优缺点,使其在各种活动中悦纳自己。

  3、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同时培养学生正视自身缺点的勇气,同时使学生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

  参考时间

  50分钟

  适合对象

  小学五六年级学生

  准备工作

  课件、游戏用品(彩球、镜子、白色A4纸、画笔等)、音乐等。

  活动方式

  游戏体验,故事讲述,分组交流,师生互动。

  教学理念

  正确认识自我,悦纳自我是一个人心理健康的重要表现。当一个人能够快乐地接受自己时,那么他的心胸更会加舒展和开阔,同时也会更加容易接受他人了。良好的自我悦纳可以有效缓解发展中的矛盾冲突,使个体得到健康发展。马斯洛的需要理论认为:人有自尊的需要,这是仅次于自我实现需要的第二高层次的需要。自我悦纳即产生高自尊。

  小学阶段是人的自我意识的客观化时期,能否正确地认识自己的优缺点和兴趣爱好,并且学会在各种活动中悦纳自己,直接影响着小学生健康心理和健康个性的形成。进入小学高年级阶段,许多学生因为无法正确地认识自己,或对自己评价过高,或对自己评价过低,而影响到其情绪和人际关系。因此,让学生明白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缺点和兴趣爱好,学会悦纳自己的重要性就显得至关重要。

  教学重点

  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缺点,能够更好地了解自己。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能够悦纳自己,肯定自我,激发学生追求个人成长的动机。

  活动过程

  一、热身活动(5分钟)

  击鼓传花——游戏热身 导入合作

  规则:(播放音乐1)按照座位的顺序传递彩球,音乐停止时手持彩球的学生需要站起来说出自己的一个与众不同的特点。

  人数:全班学生共同参与

  方式:由教师带领学生玩游戏,感受自己的独特性。

  通过游戏引起学生的兴趣,感受自我,引发思考。

  二、主题活动(35分钟)

  活动一:讲故事,明事理 初步体验认识自己的重要性(10分钟)

  课件展示:寓言故事《小马过河》

  引导学生讨论:小马为什么起初不敢过河?后来小马为什么由敢过河了?

  学生讨论完后教师指名2-3位学生回答。

  总结:小马因为不了解自己,所以起初它并不敢过河。而正是因为后来它正确地了解了自己,认识了自己,才有勇气选择过河。由此可见,正确地认识自己对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小马过河》故事的讲述,让学生初步体会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重要性。

  活动二:照镜子,画自己——游戏体验 认识自己(10分钟)

  规则:每位同学都需要根据镜子里的自己,并适当添加其他的元素,画出一幅自画像。(5分钟)

  道具:准备若干个镜子、若干张白色A4纸和画笔。

  学生画完后教师随机点名2位学生分享自己眼中的自己(从外表、性格、兴趣爱好等方面分析自己)(5分钟)

  本环节是教学重点。通过游戏,使学生能够更加正确且全面地认识到自己的各方面优缺点。

  活动三:他画像,我给大家点个赞——游戏体验 接受他人对自己的客观评价(10分钟)

  规则:每位学生都可以随机挑选一位其他学生,画出自己心中的他。(5分钟)

  道具:准备若干张白色A4纸和画笔。

  学生画完后教师随机点名2位学生分享自己眼中的他/她(从多个方面分析)(5分钟)

  总结:了解自己,认识自己的途径有很多,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既可以通过观察自己来了解自己,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来更好地认识自己。我们在接受他人对我们的肯定的同时,也要更加虚心地看待他们所指出的我们的不足。那么,对于我们的不足,我们应该自怨自艾吗?

  本环节是教学重点。通过游戏,使学生能够学会接纳他人对自己的客观评价,勇敢地面对自己的不足,更加深刻地认识自我。

  活动四:悦纳自己——主题交流 学会悦纳自己(10分钟)

  规则:发给每位学生一张白色A4纸,按要求完成语句。

  举例:虽然我并不是班上最优秀的学生,但是我仍然很喜欢我自己,因为我:活泼开朗,遇到困难不垂头丧气。

  虽然我……,但是我仍然很喜欢我自己,因为我:……(写出至少五条)

  学生写完后随机抽取两位学生在班内集体交流。

  本环节是教学难点。通过主题交流,使学生更好地悦纳自己,肯定自我,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自我。

  三、课堂小结(5分钟)

  1.小结语:

  同学们,从刚刚的游戏和活动中大家一定都深深的感受到了认识自己、悦纳自己的重要性。老师很开心的是,大家今天的表现都很好。希望你们在未来的学*和生活中能够更加自信地面对自己的优点,同时也更加勇敢地面对自己的不足。老师相信,你们都会成为更加优秀的自己,在未来,大家一定都可以成为你们自己想要去成为的人。

  2.配乐《小小少年》

  本环节使学生在认识自己、悦纳自己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地感悟认识自己和悦纳自己的重要性和意义。

  附:《小小少年》

  小小少年很少烦恼,

  眼望四周阳光照。

  小小少年很少烦恼,

  但愿永远这样好。

  一年一年时间飞跑,

  小小少年在长高。

  随着年岁由小变大,

  他的烦恼增加了。

  小小少年很少烦恼,

  无忧无虑乐陶陶。

  但有一天,风波突起。

  忧虑烦恼都来了。

  一年一年时间飞跑,

  小小少年在长高。

  随着年岁由小变大,

  他的烦恼增加了。

  活动目的:

  1、了解认识自我的必要性。了解认识自我的途径和方法。

  2、通过自我分析,相互讨论,提高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能力;培养辨正地看待他人和自我的能力。

  3、通过认识自我,进而把握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

  活动准备:了解学生对自我认识的现状。

  活动形式:同学讨论、师生交流

  活动过程:

  一、暖心活动:

  听故事——————斯芬克斯之谜

  教师小结:尽管这只是一个美丽而*乎凄绝的神话。但她明白无误的传递给我们一个信息:作为人,你必须要认识你自己!对于人类来说,认识自己是一切活动的基础和目标。对于个体来说,认识自己有助于心理健康;有助于更好的把握自己,调控自己;有助于挖掘潜能,完善自己。

  展示主题:认识自我

  心理测试导入,揭示活动课题

  测试导语: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个性,有的人活泼开朗、心胸开阔,有的人沉默寡言、郁郁寡欢。你了解自己的个性吗?请做下面的测试。

  测试开始

  如果你有一处自己的别墅,而且你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设计,你会给它设计一个什么样的栅栏呢?

  A房子周围用木栅栏围起

  B房子周围被砖包围

  C房子周围有铁栅栏包围

  D房子周围种许多花草树木测试结果:

  选A:你爱憎分明。对于你喜欢的人,你会热情相待,融洽相处;对于你不喜欢的人,你则冷若冰霜,爱理不理。因此,对你不了解的人,常会对你产生误解。不过,你会心甘情愿为自己的意中人献身,希望两人共谱一段轰轰烈烈的恋曲。选B:你常常孤高自诩。因为不服输的个性,常常会将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这种类型的你,很重视自己的私生活。

  选C:你活泼开朗,与任何人都能轻松交往,拥有很多同性与异性朋友,属于社交家类型。你虽然心胸开阔,能接纳各种类型的人,但如果一味地当老好人,恐怕会招来不必要的误会。

  选D:你对异性不是很尊重,甚至态度生硬,常有不专情的行为。另外,你的个性比较消极,沉默寡言,交际面较窄,但非常重视自己的家人和朋友,是个保守型的人。

  心理评析:做完了这个测试,你对自己的个性也有了大概的了解。如果你的个性比较消极,那就试着开朗起来,主动、积极地去面对生活;如果你是个孤高自诩的人,那就试着放下架子,去接受、理解你认为很卑微的东西。只有让自己的个性更趋*于完美,你的生活以及周围的事物才会变得更美好、更精彩。

  二、自我探索:

  活动一:方法:选出四名同学到前排,分别进行自我评价。其余同学分成八组,分别对前面四位同学进行评价(优点或缺点)。

  要求:无论赞美优点还是指出缺点都要诚心,从帮助同学的角度出发,不能冷嘲热讽。

  活动二:分组讨论;我们如何才能全面、客观、公正的认识自我?

  小结:自我认识的途径或方法

  一、通过自我反思自我认识

  二、通过他人自我认识

  三、通过集体活动自我认识

  三、体验领悟:

  活动三:猜猜我是谁方法:全班同学对自己进行评价,然后随机抽取几个同学的答卷,全班同学猜猜这位同学是谁。并请同学谈对该同学的印象及该同学的感受。

  四、名言欣赏:

  五、课后思考:如何理解下面这两句话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朱熹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但丁

  六、活动小结:(播放明天会更好歌曲)每一个“我”都是不断在变化和发展的,因此,对自我的认识也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经过我们这节课的学*讨论,我由衷地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道路上能够努力的认识自我、把握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塑造出一个全新的你自己!我相信,只要大家不断自我更新,完善自我。你们的明天一定会更好!

  活动目的:

  1、了解认识自我的必要性、了解认识自我的途径和方法、

  2、通过自我分析,相互讨论,提高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能力;培养辨正地看待他人和自我的能力、

  3、通过认识自我,进而把握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

  活动准备:

  了解学生对自我认识的现状、活动形式:同学讨论、师生交流活动过程:

  一、暖心活动:听故事------斯芬克斯之谜

  教师小结:尽管这只是一个美丽而*乎凄绝的神话、但她明白无误的传递给我们一个信息:作为人,你必须要认识你自己!对于人类来说,认识自己是一切活动的基础和目标。对于个体来说,认识自己有助于心理健康;有助于更好的把握自己,调控自己;有助于挖掘潜能,完善自。

  展示主题:认识自我

  心理测试导入,揭示活动课题

  测试导语: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个性,有的人活泼开朗、心胸开阔,有的人沉默寡言、郁郁寡欢、你了解自己的个性吗?请做下面的测试、

  测试开始

  如果你有一处自己的别墅,而且你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设计,你会给它设计一个什么样的栅栏呢?

  A房子周围用木栅栏围起B房子周围被砖包围C房子周围有铁栅栏包围D房子周围种许多花草树木测试结果:

  选A:你爱憎分明、对于你喜欢的人,你会热情相待,融洽相处;对于你不喜欢的人,你则冷若冰霜,爱理不理、因此,对你不了解的人,常会对你产生误解、不过,你会心甘情愿为自己的意中人献身,希望两人共谱一段轰轰烈烈的恋曲、选B:你常常孤高自诩、因为不服输的个性,常常会将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这种类型的你,很重视自己的私生活、

  选C:你活泼开朗,与任何人都能轻松交往,拥有很多同性与异性朋友,属于社交家类型、你虽然心胸开阔,能接纳各种类型的人,但如果一味地当老好人,恐怕会招来不必要的误会、

  选D:你对异性不是很尊重,甚至态度生硬,常有不专情的行为、另外,你的个性比较消极,沉默寡言,交际面较窄,但非常重视自己的家人和朋友,是个保守型的人、

  心理评析:做完了这个测试,你对自己的个性也有了大概的了解、如果你的个性比较消极,那就试着开朗起来,主动、积极地去面对生活;如果你是个孤高自诩的人,那就试着放下架子,去接受、理解你认为很卑微的东西、只有让自己的个性更趋*于完美,你的生活以及周围的事物才会变得更美好、更精彩、

  二、自我探索:

  活动一:方法:选出四名同学到前排,分别进行自我评价。其余同学分成八组,分别对前面四位同学进行评价(优点或缺点)。

  要求:无论赞美优点还是指出缺点都要诚心,从帮助同学的角度出发,不能冷嘲热讽、

  活动二:分组讨论;我们如何才能全面、客观、公正的认识自我? 小结:自我认识的途径或方法

  一、通过自我反思自我认识

  二、通过他人自我认识

  三、通过集体活动自我认识

  三、体验领悟:活动三:猜猜我是谁方法:全班同学对自己进行评价,然后随机抽取几个同学的答卷,全班同学猜猜这位同学是谁。并请同学谈对该同学的印象及该同学的感受。

  四、名言欣赏:

  五、课后思考:如何理解下面这两句话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朱熹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但丁

  六、活动小结:(播放明天会更好歌曲)每一个“我”都是不断在变化和发展的,因此,对自我的认识也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经过我们这节课的学*讨论,我由衷地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道路上能够努力的认识自我、把握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塑造出一个全新的你自己!我相信,只要大家不断自我更新,完善自我、你们的明天一定会更好!

  一、活动主题

  《认识自我》

  二、活动背景

  高中时期是确立自我意识最为关键的阶段,对刚进入高一的新生特别重要。同时,高中生对他人也有了一定的关注意识,懂得如何正确认识自己与认识他人对高中新生的身心发展有很大的帮助。

  三、活动意义

  1.让高一新生正确认识自我,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规划自己的人生之路,做好高中阶段学*的思想准备。只有正确认识自我,才能更好地应对人生道路上的各种机遇和挑战。

  2.认识他人,才能理解,关怀他人,才能获得良好的友谊与增强自身的情商,这是人际交往的基础。

  四、活动时间

  五、活动对象

  兴化市戴南高级中学高一(11)班

  六、活动地点

  本班教室

  七、活动准备

  1.要求全体同学回忆自己成长的过程,想想自己做过哪些事情,准备几张白纸。

  2.征求学生意见,将相对熟悉的学生每三个分为一组,注意男女结合。

  八、主题班会过程

  (一)歌曲《突然的自我》引入,初步感悟。

  (二)心理测试

  1.每个人拿出一支笔和一张白纸,在一分钟内写出你认为很重要的五个名词。

  2.在二分钟内写出五个形容词。

  (学生的结果可能会有积极的,可能会有消极的,在潜意识下所做出的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这个人最*的心理状况。这样可以使学生更真实地认识自己。)

  (自我感知)

  (二)游戏

  1.每个人写出自己的性格、爱好、优点、缺点,时间限度为3—5分钟。写好后各人自己保管好。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