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琴俱亡》教案优选【10】份

首页 / 教案 / |

  《人琴俱亡》教案 1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凭借注释和工具书,力求弄懂课文大意。

  2、掌握一些重要的文言词语。

  3、理解这则故事表现的兄弟之情。

  [重点难点]

  1、重点:反复朗读课文,理解大意。

  2、难点:一些文言词语。

  [教学时数]一教时

  [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一、导入

  作者简介:刘义庆,彭城人,文学家。南朝宋武帝刘裕的侄儿,袭封临川王。

  《世说新语》是记载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刘义庆撰。全书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36个门类,记载了自东汉末年至西晋时豪门贵族和官僚士大夫的遗闻轶事,较为集中地反映了这一时期的社会面貌和士大夫的思想品格。

  《世说新语》对后世文学有很大影响,书中故事有的成为人们常用的成语,如望梅止渴、新亭对泣、口若悬河、一往情深、别无长物、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等等。

  二、朗读课文

  注意读准字音,读准停顿,提高文言语感。

  三、弄懂文章大意

  学生凭借注释和工具书,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弄懂大意。

  补充词语解释:

  1、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

  俱,副词,表范围,都。笃,(病)重。而,表承接,不译。

  2、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

  何以,即“以何”,为什么。矣,语言助词,表肯定语气,可译为“了”。

  3、语时了不悲。

  语,动词,说话。了,完全

  4、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

  索,要。奔丧,这里指到王子敬家去看望丧事。

  5、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

  素,向来,一向。琴,动词,弹琴。径,直往。灵床,停放尸体的床铺。

  既,已经。掷,投掷,抛掷,扔。

  6、因恸绝良久。

  因,副词,于是,就。恸,痛哭,极度悲哀。良,很。绝,死亡。

  7、月余亦卒。

  亦,副词,也。卒,死。

  参考译文:

  王子猷、王子敬都病得很重,子敬先死了。王子猷问手下的人说:“为什么总听不到(子敬的)消息?这(一定)是他已经死了。”说话时完全不悲伤。就要轿子来去看望丧事,一路上都没有哭。

  子敬一向喜欢弹琴,(子猷)一直走进去坐在灵床上,拿过子敬的琴来弹,几根弦的声音已经不协调了,(子猷)把琴扔在地上说:“子敬啊,子敬啊,你人和琴都死了。”于是痛哭了很久,几乎要昏过去。过了一个多月,(子猷)也死了。

  四、当堂背诵课文。

  五、布置作业

  背诵课文

  《人琴俱亡》教案 2

  教学目标

  1.疏通文意,明确文言实词、虚词在文中的意思。

  2.感受文章的内容,体会人物的心情和个性特点。

  3.改写文章内容,扩充情节,丰富人物形象。

  教学重难点:感受课文的内容,体会人物的心情和鲜明的个性特点。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1.假如你最心爱的一件物品不幸遗失或损坏,你会怎样呢?假如你最喜欢的一位朋友或亲人不幸离开了你,你又会这样呢?

  2.师有感情地讲述:人类的情感很多,但最能打动人心的、传为佳话的应该是发自内心的真挚的感情,今天我们就来体会一下感人肺腑,而又催人泪下的'兄弟之情。

  展示预* :交流搜集到的有关《世说新语》的资料。

  二、自主学*记录卡自学情况反馈。

  1.检查朗读情况,结合朗读正音

  读后由学生评议,并在评议中进一步朗读。(主要从音量、语速、节奏、感情等方面评价)

  2.检查词的解释和句子的翻译的落实情况。

  三、自主学*记录卡练*情况交流展示。

  1.让学生结合注释翻译课文,把不会的词、句圈出来,以备小组合作讨论。

  2.小组交流、讨论,教师巡视,并给以适时地帮助。共性问题在全班内交流。

  3.检查词的解释和句子的翻译的落实情况。(投影)

  ①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

  俱,副词,表范围,都。笃,(病)重。而,表承接,不译。

  ②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

  何以,即“以何”,为什么。都,副词,总,竟。矣,语言助词,表肯定语气,可译为“了”。

  ③语时了不悲。

  语,动词,说话。 了,全,完全。

  ④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

  索,要。舆,轿子。 奔丧,这里指到王子敬家去看望丧事。

  ⑤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

  素,向来,一向。 琴,动词,弹琴。径,直往。 灵床,停放尸体的床铺。

  既,已经。 调,协调。掷,投掷,抛掷,扔。

  ⑥因恸绝良久。

  因,副词,于是,就。恸,痛哭,极度悲哀。 良,很。 绝,死亡。

  ⑦月余亦卒。

  亦,副词,也。 卒,死。

  4.教师指名学生复述故事或翻译课文。

  王子猷、王子敬都病得很重,子敬先死了。王子猷问手下的人说:“为什么总听不到(子敬的)消息?这(一定)是他已经死了。”说话时完全不悲伤。就要轿子来去看望丧事,一路上都没有哭。子敬一向喜欢弹琴,(子猷)一直走进去坐在灵床上,拿过子敬的琴来弹,几根弦的声音已经不协调了,(子猷)把琴扔在地上说:“子敬啊,子敬啊,你人和琴都死了。”于是痛哭了很久,几乎要昏过去。过了一个多月,(子猷)也死了。

  四、质疑探究

  1.你认为课文中哪些语句最能表达子猷与子敬的兄弟之情?“弦既不调”说明了什么,你理解“人琴俱亡”的含义了吗?

  2.王子猷是一个怎样的人?你喜欢这个人物吗?

  3.探究、交流。

  五、课堂小结

  六、布置作业

  积累古诗文中写手足亲情的句子。

  七、课堂检查

  《人琴俱亡》教案 3

  教学目标:

  1.掌握重点字词的意思(文言实词.虚词)。

  2.体会兄弟之间手足之情。

  3.反复阅读课文能根据课下注释疏通文意。

  教学重点:32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好,上两节课,我们学*并体会感受了父子和母子之间的感情。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人琴俱亡》写王子猷与王子敬深厚的兄弟之情。

  三、请看刘义庆的`《世说新语》中文章《人琴俱亡》先阅读,找出不懂的字词,根据课下注释疏通文意。

  笃(dǎ)病重了(liǎo)全完全舆(yú)轿子调(tiáo):协调

  掷(zhì):扔恸(tòng):痛苦,极度悲哀。

  四、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意(先提示后.总结)。

  提示:

  王子猷、子敬都病得很重,子敬先死了。王子猷问手下的人说:"为什么总听不到子敬的消息?这一定是他死了。"说话时完全不悲伤。就要轿子来去看望丧事,一路上都没有哭。

  子敬一向喜欢弹琴,子猷一直走进去坐在灵床上,拿过子敬的琴来弹,几根弦的声音已经不协调了,子猷把琴扔在地上说:"子敬啊,子敬啊,你人和琴都死了。"于是痛苦了很久,几乎要昏过去。过了一个月,子猷也死了。

  五、课堂小结

  课文的语言十分简洁。全文寥寥数十字,把事情的经过写得波澜起伏,人物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通过王子猷对弟弟子敬独特的悼念方式,表现了他对弟弟的深厚的情谊。

  六、作业:背诵全文。

  《人琴俱亡》教案 4

  教学目标:

  1、体会兄弟之间的至爱亲情。

  2、感受作品之中的人物和事件,引起对自己家庭生活的回忆和共鸣。

  3、对作品之中常见文言实词、虚词的理解与把握。

  4、体味其简洁的语言。

  教学重点和难点:

  1、《世说新语》在中国小说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2、《人琴俱亡》之中,初具的小说艺术特色。

  3、子猷前后的表现是否矛盾。

  课程类型:讲读课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手段: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课堂提问:同学们通过预*对《世说新语》有何认识?了解哪些?(通过提问:

  1、查学生的预*效果

  2、有利于更好的掌握这一方面知识

  (穿插问题:1、小说的三要素是什么?2、小说之中刻画人物的重要方式有哪些?)

  这样可以把学生带回到初中以来学过的经典现代小说中,更好的与原始文言小说形成对比!

  下面,我们从抽象到具体,通过研读《世说新语》中的《人琴俱亡》其是否体现了一些现代文学原理中的小说的艺术特色。

  二、读书(通过这一环节,使学生对作品有大概的把握,反复读书培养语感,为翻译,背诵奠定基础)

  1、学生朗读作品,教师纠正字音:

  笃(dǔ)都(dū)丧(sāng)(sàng)了(liǎo)舆(yú)调(tiáo)恸(tng)

  2、体朗读课文

  3、师范读课文(注意在范读期间,容易读错的字音要重读)

  三、对文中主要人物的把握:

  学生活动:学生读出他们课下找到的相关资料

  (一)子猷:王徽之,是王羲之之子,东晋时期著名的书法家。在《世说新语》中对其生*逸事有大量记载。

  教师补充资料:

  1、王子猷出都,尚在渚下。旧闻桓子野善吹笛,而不相识。遇桓于岸上过,王在船中,客有识之者,云是桓子野。王便令人与相闻云:“闻君善吹笛,试为我一奏。”桓时已贵显,素闻王名,即便回下车,踞胡床,为作三调。弄毕,便上车去。客主不交一言。

  2、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二)子敬:王献之,王羲之之子。东晋著名书法家。主要作品《洛神赋》

  四、扫清字、词、句等障碍(使学生能掌握作品大意,为理解作品中心思想奠定基础)

  小组活动:

  1.以*时要求的四人为一小组活动。

  2.结合工具书、课下注释读课文。

  3.读懂课文,把握大意,全班交流。

  要符合新课标的精神,使学生能够更好的成为课堂的主体,调动其学*文言文的积极性增加互动性,调动课堂气氛

  课堂检测一:找出下列翻译的不当之处。

  1、原文: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

  翻译:子猷向左右问:“为什么总听不到子敬的消息。”

  改错:左右:*旁的人,这里指*侍

  2、原文:语时了不悲。

  翻译:说完话后根本就不悲哀。

  改错:说话时完全不悲伤。了:完全

  3、原文:便径入坐灵床上。翻译:(子猷)从小路上走向灵床。

  改错:(子猷)径直坐在灵床上。

  2、比较阅读:(分析人物形象)

  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语时了不悲。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

  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伤逝第十七》)

  人琴俱亡!”因顿绝,先有背疾,遂溃裂,月余亦卒。(《晋书列传十五》)

  1、子猷、子敬兄弟感情深厚,在上面两个语段之中都有反映

  2、在语段一之中人物形象刻画很有个性,请你摘抄其中充分展示子猷个性的语句体会子猷的形象,并说一说这些语句与语段二之中哪些语句相照应。

  3、子猷对弟弟有深厚的情谊,但弟弟死后他一开始并没有哭,这是为什么?你能从语段二之中找到答案吗?

  (教师通过对此题的分析,使学生更加了解其中的人物形象,以及后人用“人琴俱亡”一词表达对死者无限哀悼之情的主要原因)

  六、小结:

  课文内容结构

  俱病笃子敬先亡

  人亡

  问左右奔丧不哭

  手足情深

  人琴俱亡取琴弹不调掷地

  琴亡

  恸绝久月余亦卒

  在此结构之中,小说的雏形依稀可见。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形式业已具备。叙事较为完整,情节波荡起伏,首尾呼应,实为一佳作。在整理结构的同时,让学生试背文章,完成大纲要求。

  2、语法现象:宾语前置

  如:何以都不闻消息?(

  注意:疑问句中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

  在前文有:1.吾欲辱之,何以也?

  2.王曰:“何为者也?”

  3.王曰:“何坐?”

  七、布置作业:

  拓展思维:根据《人琴俱亡》写一篇亲情故事,更好的体味其中的情感。

  《人琴俱亡》教案 5

  教学目标:

  1、体会兄弟之间的至爱亲情。

  2、感受作品之中的人物和事件,引起对自己家庭生活的回忆和共鸣。

  3、对作品之中常见文言实词、虚词的理解与把握。

  4、体味其简洁的语言。

  教学重点和难点:

  1、《世说新语》在中国小说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2、《人琴俱亡》之中,初具的小说艺术特色。

  3、子猷前后的表现是否矛盾。

  课程类型:讲读课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手段: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课堂提问:同学们通过预*对《世说新语》有何认识?了解哪些?(通过提问:

  1、查学生的预*效果

  2、有利于更好的掌握这一方面知识

  (穿插问题:1、小说的三要素是什么?2、小说之中刻画人物的重要方式有哪些?)

  这样可以把学生带回到初中以来学过的经典现代小说中,更好的与原始文言小说形成对比!

  下面,我们从抽象到具体,通过研读《世说新语》中的《人琴俱亡》其是否体现了一些现代文学原理中的小说的艺术特色。

  二、读书(通过这一环节,使学生对作品有大概的把握,反复读书培养语感,为翻译,背诵奠定基础)

  1、学生朗读作品,教师纠正字音:

  笃(dǔ)都(dū)丧(sāng)(sàng)了(liǎo)舆(yú)调(tiáo)恸(tng)

  2、体朗读课文

  3、师范读课文(注意在范读期间,容易读错的字音要重读)

  三、对文中主要人物的把握:

  学生活动:学生读出他们课下找到的相关资料

  (一)子猷:王徽之,是王羲之之子,东晋时期著名的书法家。在《世说新语》中对其生*逸事有大量记载。

  教师补充资料:

  1、王子猷出都,尚在渚下。旧闻桓子野善吹笛,而不相识。遇桓于岸上过,王在船中,客有识之者,云是桓子野。王便令人与相闻云:“闻君善吹笛,试为我一奏。”桓时已贵显,素闻王名,即便回下车,踞胡床,为作三调。弄毕,便上车去。客主不交一言。

  2、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二)子敬:王献之,王羲之之子。东晋著名书法家。主要作品《洛神赋》

  四、扫清字、词、句等障碍(使学生能掌握作品大意,为理解作品中心思想奠定基础)

  小组活动:

  1.以*时要求的四人为一小组活动。

  2.结合工具书、课下注释读课文。

  3.读懂课文,把握大意,全班交流。

  要符合新课标的精神,使学生能够更好的成为课堂的主体,调动其学*文言文的积极性增加互动性,调动课堂气氛

  课堂检测一:找出下列翻译的不当之处。

  1、原文: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

  翻译:子猷向左右问:“为什么总听不到子敬的消息。”

  改错:左右:*旁的人,这里指*侍

  2、原文:语时了不悲。

  翻译:说完话后根本就不悲哀。

  改错:说话时完全不悲伤。了:完全

  3、原文:便径入坐灵床上。翻译:(子猷)从小路上走向灵床。

  改错:(子猷)径直坐在灵床上。

  2、比较阅读:(分析人物形象)

  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语时了不悲。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

  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伤逝第十七》)

  人琴俱亡!”因顿绝,先有背疾,遂溃裂,月余亦卒。(《晋书列传十五》)

  1、子猷、子敬兄弟感情深厚,在上面两个语段之中都有反映

  2、在语段一之中人物形象刻画很有个性,请你摘抄其中充分展示子猷个性的语句体会子猷的形象,并说一说这些语句与语段二之中哪些语句相照应。

  3、子猷对弟弟有深厚的情谊,但弟弟死后他一开始并没有哭,这是为什么?你能从语段二之中找到答案吗?

  (教师通过对此题的分析,使学生更加了解其中的人物形象,以及后人用“人琴俱亡”一词表达对死者无限哀悼之情的主要原因)

  六、小结:

  课文内容结构

  俱病笃子敬先亡

  人亡

  问左右奔丧不哭

  手足情深

  人琴俱亡取琴弹不调掷地

  琴亡

  恸绝久月余亦卒

  在此结构之中,小说的雏形依稀可见。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形式业已具备。叙事较为完整,情节波荡起伏,首尾呼应,实为一佳作。在整理结构的同时,让学生试背文章,完成大纲要求。

  2、语法现象:宾语前置

  如:何以都不闻消息?(

  注意:疑问句中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

  在前文有:1.吾欲辱之,何以也?

  2.王曰:“何为者也?”

  3.王曰:“何坐?”

  七、布置作业:

  拓展思维:根据《人琴俱亡》写一篇亲情故事,更好的体味其中的情感。

  《人琴俱亡》教案 6

  教学设想:

  此篇属《世说新语·伤逝》第十六篇,文章简短、字词难度不大,感情却很深厚,从中我们更能读出魏晋时代独特的士人心态及其情感的个性化表达。因此,在指导学生自学文言文字词的基础上,要侧重于对文章情感内涵的理解,并通过反复诵读加深体会,力求准确把握、读出情味。

  教学目标:

  1、学*基本的文言文字词

  2、体会文中深厚的兄弟情谊

  3、朗读成诵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说到亲情,我们总说它血浓于水,并常用紧密相连的身体器官作为比喻,如母子连心、骨肉相连、手足情深等等,亲情是割不断的血肉之情,它是世间最宝贵最真挚的情感。虽然我们也曾听闻曹植悲歌“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但更多的还是见证了血肉相连的深厚,一如今天我们所要学*的《人琴俱亡》。

  二、作者、作品简介

  刘义庆,南朝宋文学家,宋武帝刘裕侄儿,世袭临川王。

  《世说新语》,是记载魏晋人物言谈逸事的笔记小说、志人小说。全书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三十六个门类,较为集中地反映了魏晋时期的社会面貌和士大夫的思想性格。《人琴俱亡》选自《世说新语·伤逝》。

  三、初读(读准句读、字音)

  通过朗读初步检查预*

  四、学*文言文字词

  全班分AB两组,A组针对文章第一段的疑难字词设疑提问,B组回答;B组针对第二段中出现的疑难字词设疑提问,A组回答。教师补充指导。第一段

  【实词】笃:du(病)重左右:*旁的人,*侍/左边和右边

  索:要舆:车轿何以:即“以何”,为什么

  【虚词】俱:(副词)都、全而:承接连词了liao:完全都:总、竟

  第二段

  【实词】素:本义是“白色的生绢”,这里是一向、向来。径:一直

  卒:zu○1死,古指大夫死亡,后通称死亡。帝王“崩”、诸侯大官“薨”。

  ○2步兵,不费一兵一卒○3副词,终于,“卒用其人”

  cu仓卒,急速

  (因)恸绝良久:于是痛哭了很久,几乎要昏过去。

  (于是,就)恸,痛哭、极度悲伤;良,很;绝,气息中止,死亡。

  【虚词】既:已经

  翻译:

  五、再读,深入理解文章内容

  1、子敬亡故后,子猷的感情有哪些变化?结果如何?

  ——(人亡)了不悲都不哭(琴亡)恸绝良久

  ——月余亦卒

  2`1为什么子猷在听闻子敬亡故的消息时了不悲,去奔丧一路也没哭,

  而弹子敬琴后竟恸绝良久?

  ——解1:早知将不久人世,他日必将见面,故不悲,后因感慨琴通人性人亡琴亦亡,不禁恸绝良久。

  ——解2:不是不悲,只是强自抑制。

  ○1知人论世:(为什么要强自抑制?这须从《世说新语》说起)

  《人琴俱亡》是《世说新语·伤逝》第十六篇,结合其余十八篇来看,《人琴俱亡》作为其中一篇还是较为集中的体现了魏晋时期文人士大夫的某种思想性格特点及其文化特征——在任由性情、不拘矩度、注重情感的个性表达的同时,还故作旷达追求一种超脱的风度,魏晋风度。

  举例:《伤逝·十二》郗嘉宾(郗超)丧,左右白郗公:“郎丧”既闻不悲,因语左右:“殡时可道。”公往临殡,一恸几绝。

  《雅量·谢公》东晋名相谢安的侄子在前线与八十万秦兵作战,

  这一战关乎国家危亡,大胜后派人急来报捷。谢安当时正与客人下棋,看完后若无其事的继续与客人慢慢下棋,客人问起也只淡淡地说小儿辈破大敌了。——这一战关系到国之兴亡、家之存绝,谢安不可能真的无动于衷,只是越是激动的重要时刻越*静,才是超脱的风度。

  所以子猷的不悲不哭正好体现了魏晋时代士人独特的思想情感

  追求——他们注重真性情,追求个性的自由飞扬,同时又力求能摆脱世俗的一切利害得失、荣辱毁誉,寻求一种超然的风度。为此,尽管子敬很悲痛,却还是要强自抑制。

  2`2那么是什么触发了他的情感呢?——琴不调

  2`3琴不调说明了什么?——原因一:主人病亡久已无人弹奏,弦松。原因二:子猷心中极为悲伤,无论如何总无法调正音弦。而这种极为沉厚的悲情一旦触景伤怀,便无法再抑制,喷发而出,恸绝良久,月余亦卒。由此更好地体现了王子猷、子敬的手足情深。

  (板书:——抑制——喷发:手足情深)

  ○2审美:这种手足情深的悲绝,在作者看来是一种真挚的美好的情感,刘义庆完全是将这当作一种美好的事物记入《世说新语》中的,体现了魏晋时代的一种审美观:(把人的种种情感当成一种美来欣赏)人的种种喜怒哀乐的情感都是美的。

  ○3写作技巧:由了不悲、都不哭—恸绝良久—月余亦卒,这种兄弟情谊表达更加的委婉曲致,更加的深沉,感人至深。对比西方文学直接对人物进行大段的心理描写的写作手法,中国古典文学这种通过环境或人物的言行举止侧面刻画人物内心情感的手法,人物情感的表现更加丰富深厚。(补充)

  六、诵读(把握人物情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注意叙事语言和人物语言的区分)

  1、个读2、全班读3、教师范读

  七、背诵

  运用幻灯片填空式背诵

  八、作业布置

  《世说新语》是一部记载魏晋人物言谈逸事的笔记小说,故事短小、语言简洁,对后世文学有很大影响,书中许多故事成为典故经久流传,如望梅止渴、口若悬河、一往情深、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等,同学们回去阅读《世说新语》,每个人讲一个小故事。

  九、板书设计

  人琴俱亡

  了不悲

  人亡抑制手

  都不哭足

  情

  琴亡——恸绝良久——喷发深

  《人琴俱亡》教案 7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弄懂课文大意;掌握一些重要的文言词语。

  教学重点 :反复朗读课文,理解大意。

  教学难点 :常见文言实词和虚词。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

  一、导入新课:

  由学过的前两篇课文导入新课:

  父子深情→母子深情→兄弟深情。

  二、介绍作者及笔记小说《世说新语》:

  三、出示小黑板,读准字音:

  猷()笃()了()舆()奔()调()

  掷()恸()

  四、指名朗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出停顿。教师及时纠正错误。

  五、弄懂课文大意。

  1、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分小组进行讨论交流,弄懂大意。

  师补充解释:

  俱:都。既:已经。笃:(病)重。

  掷:扔。何以:即以何,为什么。因:于是,就。

  索:要。而:表承接,不译。恸:痛哭,极度悲哀。

  琴:弹琴。绝:气息终止。卒:死。

  2、读懂课文,把握大意,小组互译,全班交流。

  3、教师出示译文,学生改错。

  六、指导学生:

  在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正确朗读并背诵。

  七、小结:

  八、作业:

  1、翻译句子:

  语时了不悲

  子敬子敬,人琴俱亡

  2、读了《人琴俱亡》这则故事,人有什么感受?你能说出《世说新语》中其他的故事吗?

  教学内容 : 十三、人琴俱亡

  课 时 : 2

  教学目标 :正确朗读课文,在理解大意基础上理解故事表现的兄弟之情。

  教学重点 :深厚的兄弟情谊。

  教学难点 :人物形象刻画很有个情,语言简洁。

  教学准备 :

  教学过程 :

  一、朗读课文比赛:

  分三大组,指名各组推荐的学生代表朗读课文,要读出人物语言和叙事语言的不同感情。

  二、理解文章内容,深入体会“至爱亲情”:

  1、学生讨论并交流两段文字内容。

  2、探究问题,深入理解课文。

  (1)课文中哪些词语最能表达子猷与子敬的兄弟之情?

  (2)子猷“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你认为“不调”说明了什么?

  特别明确“不调”既是写实际情况,也包含了“人琴俱亡”的凄凉。

  3、分析理解子猷的个性特点,从而理解本文所表现的主题。

  4、了解语言简洁的特点。

  三、拓展训练:

  1、让学生交流课前所搜集的《世说新语》中的其他故事;

  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锄地种菜),见地有片(一块)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拾起)而掷去之。又尝同*(同坐在一张*子上。古人*地而坐)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 废(掷下)书出看。宁割*分坐,曰:“子(你)非吾友也。”

  人琴俱亡(网友来稿)教案

  标签:高三语文复*教案,高三语文公开课教案,高中语文教案, 人琴俱亡(网友来稿)教案,

  (1)下列各项中,“故”字含义不同的是()

  A、依然故我B、故作镇静

  C、故态复萌D、故步自封

  (2)解释加点的词:

  A、捉刀()B、异曲同工()

  捉弄()异想天开()

  (3)翻译句子:

  A、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掷而掷去之。

  B、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

  (4)你读了短文后,有什么感受?

  《人琴俱亡》教案 8

  学*目标

  1、有感情的诵读古文,体会用独特悼念方式表达深厚的兄弟情谊

  2、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与虚词,品味简洁传神的语言

  3、重点: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与虚词。

  4、难点:体会用独特悼念方式表达深厚的兄弟情谊,感受凄美的爱的感情熏陶。

  课前学*查工具书解决课文中的生字词,能正确拼读,并了解词的大意。

  课堂学*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

  1.导入,组织学生默读课文

  了(liǎo)不悲笃(dǔ)

  舆(yú)奔(bēn)丧

  恸(tòng)亦卒(zú)

  不调(tiáo)

  2.组织学生多种方式朗读按要求读课文

  第二块:深入分析兄弟之情

  教学步骤

  1.让学生看注释翻译课文看注释疏通文意

  实词:

  笃:(病)重;索:要;舆:轿子;

  径:直往;素:向来,一向;卒:死

  虚词:

  而:表承接,不译;了:完全;

  既:已经;俱:全,都。因:于是

  译文:

  王子猷、王子敬都病得很重,子敬先死了。王子猷问手下人:“为什么总听不到(子敬的)消息?(这)一定是他已经死了。”说话时完全不悲伤。就要轿子来去奔丧事,一路上都没哭。

  子敬一向喜欢弹琴,(子猷)一直走进去坐在灵床上,拿过子敬的琴来弹,几根弦的声音已经不协调了,(子猷)把琴扔在地上说:“子敬啊,子敬啊,你人和琴都死了。”于是痛哭了很久,几乎要昏过去。过了一个月,(子猷)也死了。

  2.探究

  (1)、子猷以自己独特的不同寻常的方式悼念了弟弟子敬,独特在哪?

  (2)、你如何理解子猷的独特的悼念方式?

  3.组织交流

  小组推荐交流,小组互评

  4.拓展延伸:手足情是一个不老的话题,生活中你有没有真切的体会?

  第三块:布置作业

  将本文扩写成500字左右的文章,对子猷悼念弟弟前后的神态、心理、动作进行合理想象。

  《人琴俱亡》教案 9

  1、疏通文意,明确文言实词、虚词在文中的意思。

  2、感受文章的内容,体会人物的心情和个性特点,感受兄弟亲情。

  一、课堂学*

  1、你认为课文中哪些语句最能表达子猷与子敬的兄弟之情?“弦既不调”说明了什么,你理解“人琴俱亡”的含义了吗?

  2、王子猷是一个怎样的人?你喜欢这个人物吗?

  3、课文描写子猷先是“了不悲” “都不哭”,后又写他“恸绝良久”,他前后的表现是否矛盾?为什么?

  二、课外拓展:结合材料探究魏晋风度

  材料一:《伤逝十二》郗嘉宾(郗超)丧,左右白郗公:“郎 丧”既闻不悲,因语左右:“殡时可道。”公往临殡,一恸几绝。

  材料二:《雅量谢公》东晋名相谢安的侄子在前线与八十万秦兵作战, 这一战关乎国家危亡,大胜后派人急来报捷。谢安当时正与客人下棋,看完后若无其事的继续与客人慢慢下棋,客人问起也只淡淡地说小儿辈破大敌了。——这一战关系到国之兴亡、家之存绝,谢安不可能真的无动于衷,只是越是激动的重要时刻越*静,才是超脱的风度。

  明确:《人琴俱亡》是《世说新语伤逝》第十六篇,结合其余十八篇来看,《人琴俱亡》作为其中一篇还是较为集中的体现了魏晋时期文人士大夫的某种思想性格特点及其文化特征——在任由性情、不拘矩度、注重情感的个性表达的同时,还故作旷达追求一种超脱的风度,魏晋风度。所以子猷的.不悲不哭正好体现了魏晋时代士人独特的思想情感追求——他们注重真性情,追求个性的自由飞扬,同时又力求能摆脱世俗的一切利害得失、荣辱毁誉,寻求一种超然的风度。为此,尽管子敬很悲痛,却还是要强自抑制。

  《人琴俱亡》教案 10

  教学目标

  1.疏通文意,明确文言实词、虚词在文中的意思。

  2.感受文章的内容,体会人物的心情和个性特点。

  3.改写文章内容,扩充情节,丰富人物形象。

  教学重难点:感受课文的内容,体会人物的心情和鲜明的个性特点。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1.假如你最心爱的一件物品不幸遗失或损坏,你会怎样呢?假如你最喜欢的一位朋友或亲人不幸离开了你,你又会这样呢?

  2.师有感情地讲述:人类的情感很多,但最能打动人心的、传为佳话的应该是发自内心的真挚的感情,今天我们就来体会一下感人肺腑,而又催人泪下的兄弟之情。

  展示预* :交流搜集到的有关《世说新语》的资料。

  二、自主学*记录卡自学情况反馈。

  1.检查朗读情况,结合朗读正音

  读后由学生评议,并在评议中进一步朗读。(主要从音量、语速、节奏、感情等方面评价)

  2.检查词的解释和句子的翻译的落实情况。

  三、自主学*记录卡练*情况交流展示。

  1.让学生结合注释翻译课文,把不会的词、句圈出来,以备小组合作讨论。

  2.小组交流、讨论,教师巡视,并给以适时地帮助。共性问题在全班内交流。

  3.检查词的解释和句子的翻译的落实情况。(投影)

  ①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

  俱,副词,表范围,都。笃,(病)重。而,表承接,不译。

  ②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

  何以,即“以何”,为什么。都,副词,总,竟。矣,语言助词,表肯定语气,可译为“了”。

  ③语时了不悲。

  语,动词,说话。 了,全,完全。

  ④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

  索,要。舆,轿子。 奔丧,这里指到王子敬家去看望丧事。

  ⑤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

  素,向来,一向。 琴,动词,弹琴。径,直往。 灵床,停放尸体的床铺。

  既,已经。 调,协调。掷,投掷,抛掷,扔。

  ⑥因恸绝良久。

  因,副词,于是,就。恸,痛哭,极度悲哀。 良,很。 绝,死亡。

  ⑦月余亦卒。

  亦,副词,也。 卒,死。

  4.教师指名学生复述故事或翻译课文。

  王子猷、王子敬都病得很重,子敬先死了。王子猷问手下的人说:“为什么总听不到(子敬的)消息?这(一定)是他已经死了。”说话时完全不悲伤。就要轿子来去看望丧事,一路上都没有哭。子敬一向喜欢弹琴,(子猷)一直走进去坐在灵床上,拿过子敬的琴来弹,几根弦的声音已经不协调了,(子猷)把琴扔在地上说:“子敬啊,子敬啊,你人和琴都死了。”于是痛哭了很久,几乎要昏过去。过了一个多月,(子猷)也死了。

  四、质疑探究

  1.你认为课文中哪些语句最能表达子猷与子敬的兄弟之情?“弦既不调”说明了什么,你理解“人琴俱亡”的含义了吗?

  2.王子猷是一个怎样的人?你喜欢这个人物吗?

  3.探究、交流。

  五、课堂小结

  六、布置作业

  积累古诗文中写手足亲情的句子。

  七、课堂检查


《人琴俱亡》教案优选【10】份扩展阅读


《人琴俱亡》教案优选【10】份(扩展1)

——《人琴俱亡》教案菁选

《人琴俱亡》教案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人琴俱亡》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人琴俱亡》教案1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凭借注释和工具书,力求弄懂课文大意。

  2、掌握一些重要的文言词语。

  3、理解这则故事表现的兄弟之情。

  [重点难点]

  1、重点:反复朗读课文,理解大意。

  2、难点:一些文言词语。

  [教学时数]一教时

  [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一、导入

  作者简介:刘义庆,彭城人,文学家。南朝宋武帝刘裕的侄儿,袭封临川王。

  《世说新语》是记载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刘义庆撰。全书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36个门类,记载了自东汉末年至西晋时豪门贵族和官僚士大夫的遗闻轶事,较为集中地反映了这一时期的社会面貌和士大夫的`思想品格。

  《世说新语》对后世文学有很大影响,书中故事有的成为人们常用的成语,如望梅止渴、新亭对泣、口若悬河、一往情深、别无长物、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等等。

  二、朗读课文

  注意读准字音,读准停顿,提高文言语感。

  三、弄懂文章大意

  学生凭借注释和工具书,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弄懂大意。

  补充词语解释:

  1、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

  俱,副词,表范围,都。笃,(病)重。而,表承接,不译。

  2、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

  何以,即“以何”,为什么。矣,语言助词,表肯定语气,可译为“了”。

  3、语时了不悲。

  语,动词,说话。了,完全

  4、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

  索,要。奔丧,这里指到王子敬家去看望丧事。

  5、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

  素,向来,一向。琴,动词,弹琴。径,直往。灵床,停放尸体的床铺。

  既,已经。掷,投掷,抛掷,扔。

  6、因恸绝良久。

  因,副词,于是,就。恸,痛哭,极度悲哀。良,很。绝,死亡。

  7、月余亦卒。

  亦,副词,也。卒,死。

  参考译文:

  王子猷、王子敬都病得很重,子敬先死了。王子猷问手下的人说:“为什么总听不到(子敬的)消息?这(一定)是他已经死了。”说话时完全不悲伤。就要轿子来去看望丧事,一路上都没有哭。

  子敬一向喜欢弹琴,(子猷)一直走进去坐在灵床上,拿过子敬的琴来弹,几根弦的声音已经不协调了,(子猷)把琴扔在地上说:“子敬啊,子敬啊,你人和琴都死了。”于是痛哭了很久,几乎要昏过去。过了一个多月,(子猷)也死了。

  四、当堂背诵课文。

  五、布置作业

  背诵课文

《人琴俱亡》教案2

  【学*目标】

  1. 熟读课文。

  2.积累常见的中考模拟题。

  3.体会深厚的兄弟情谊。

  【学*重点】

  1.重点字句解释和翻译;

  2.体会深厚的兄弟情谊。

  【学*难点】

  1.重点字句解释和翻译;

  2.体会深厚的兄弟情谊。

  【教学过程】

  1.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

  王子猷、王子敬都病得很重,子敬先死了。

  俱:都; 笃:(病)重; 而:连词,表承接。

  2.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

  王子猷问手下的人说:“为什么总听不到(子敬的.)消息?这(一定)是他已经死了。”

  左右:手下的人; 都:总、竟; 何以:为什么;

  3.语时了不悲。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

  说话时完全不悲伤。就要轿子来去看望丧事,一路上都没有哭。

  语:说话; 了:全,完全; 索:要;

  舆:轿子; 奔丧:这里指到王子敬家去看望丧事

  4.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

  子敬一向喜欢弹琴,(子猷)一直走进去坐在灵床上,拿过子敬的琴来弹,几根弦的声音已经不协调了,(子猷)把琴扔在地上说:“子敬啊,子敬啊,你人和琴都死了。”

  素:向来,一向; 琴:弹琴; 径:直往;

  既:已经; 调:协调; 掷:投掷,扔;

  5.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于是痛哭了很久,几乎要昏过去。过了一个多月,(子猷)也死了。

  因:于是,就; 恸:痛哭,极度悲哀; 良:很;

  绝:气息中止,死亡; 亦:也; 卒:死;

《人琴俱亡》教案3

  学*目标:

  1、疏通文意,明确文言实词、虚词在文中的意思。

  2、感受文章的内容,体会人物的心情和个性特点,感受兄弟亲情。

  一、课堂学*

  1、你认为课文中哪些语句最能表达子猷与子敬的兄弟之情?“弦既不调”说明了什么,你理解“人琴俱亡”的含义了吗?

  2、王子猷是一个怎样的人?你喜欢这个人物吗?

  3、课文描写子猷先是“了不悲” “都不哭”,后又写他“恸绝良久”,他前后的表现是否矛盾?为什么?

  二、课外拓展:结合材料探究魏晋风度

  材料一:《伤逝十二》郗嘉宾(郗超)丧,左右白郗公:“郎 丧”既闻不悲,因语左右:“殡时可道。”公往临殡,一恸几绝。

  材料二:《雅量谢公》东晋名相谢安的侄子在前线与八十万秦兵作战, 这一战关乎国家危亡,大胜后派人急来报捷。谢安当时正与客人下棋,看完后若无其事的继续与客人慢慢下棋,客人问起也只淡淡地说小儿辈破大敌了。——这一战关系到国之兴亡、家之存绝,谢安不可能真的无动于衷,只是越是激动的重要时刻越*静,才是超脱的风度。

  明确:《人琴俱亡》是《世说新语伤逝》第十六篇,结合其余十八篇来看,《人琴俱亡》作为其中一篇还是较为集中的体现了魏晋时期文人士大夫的某种思想性格特点及其文化特征——在任由性情、不拘矩度、注重情感的个性表达的同时,还故作旷达追求一种超脱的风度,魏晋风度。所以子猷的不悲不哭正好体现了魏晋时代士人独特的思想情感追求——他们注重真性情,追求个性的自由飞扬,同时又力求能摆脱世俗的一切利害得失、荣辱毁誉,寻求一种超然的`风度。为此,尽管子敬很悲痛,却还是要强自抑制。

  二、课后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甲)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语时了不悲。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

  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乙)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形陋,不足雄远国,使崔季硅代,帝自捉刀立床头。既毕,令间谍问曰:“魏王如何?”匈奴使答曰:“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魏武闻之,追杀此使。

  1、给下列字注音

  猷( ) 笃( ) 恸( ) 舆( )

  2、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王子猷、子敬俱病笃 ( )( ) 子敬素好琴( )

  何以都不闻消息( )( ) 此乃英雄也( )

  3、用现代汉语疏通下列句子的意思,加点字的意思要力求译准。

  (1)语时了不悲。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便索舆来奔丧。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便径入坐灵床上。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曹植有一首《七步诗》,和(甲)文都是写 的,请你把它工整地写在下面。

  5、(甲)(乙)两文都选自《世说新语》,(乙)文中的魏武就是曹操。文中的他是怎样的形象?

《人琴俱亡》教案4

  学*目标:熟读课文并能复述主要内容;了解人物的形象说出自己的.情感体验。

  课前学*:查工具书解决课文中的生字词,能正确拼读,并了解词的大意。

  课堂学*: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1导入,组织学生默读默读课文
2让学生质疑、合作释疑交流疑难、释疑
3组织学生多种方式朗读按要求读课文
教学反思

  第二块:深入分析兄弟之情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1让学生看注释翻译课文看注释疏通文意
2检查情况:翻译复述一人读一人译合作用自己的话复述内容
3评价王子猷:王子猷是一个怎样的人?你喜欢这个人物吗?思考、讨论
4组织交流小组推荐交流,小组互评
5创设问题情境:文章中哪些语句最能表达子猷与子敬的兄弟之情?“弦既不调”说明了什么?交流
教学反思

《人琴俱亡》教案5

  学*目标:

  1、积累部分常见的文言词

  2、感受本文中深厚的兄弟情谊

  3、体会文中简洁的语言

  一.导入新课,激**趣

  古代大书法家王羲之有七个儿子,其中王子猷与王子敬兄弟二人品格才华最突出,这俩兄弟的感情非常好,《人琴俱亡》讲的就是他们痛人心扉的故事板书:人琴俱亡(刘义庆)

  介绍:作品作者

  此书主要记载魏晋名士的言谈轶事最大特点是记述人物的片言只语或者微小举动,生动地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刘义庆:南宋文学家

  二.读通读顺,读懂课文

  第一:独立阅读课文,借助课下注解,手头的'工具书给自己不懂的生字词注音,并结合语境判断确定它们在文中的意义

  第二:使用自己*惯的符号标出阅读中遇到的问题

  1.红字注音

  全班齐读一遍

  2.字词解释,翻译文段

  3.出示译文

  全班试背

  过渡语:我们对本文大意都基本理解了,然而我们会翻译了,是不是就真正理解文章的内涵了呢?请看———探究理解

  三.探究理解,感悟文本

  1. 子猷在子敬死后“月余亦卒”,他死去的原因有哪些?

  明确:一 是子猷本身当时病势严重二 是因自己的骨肉兄弟之死而极度悲伤

  2. 课文描写子猷先是“了不悲” “都不哭”,后又写他“恸绝良久”,他前后的表现是否矛盾?为什么?

  明确:不矛盾,(神情的“悲”和“哭”都是比较低层次的悲伤,子猷内心悲痛至极,反而在表面上什么都不能表现出来)子猷与子敬有着深厚的手足之情,两人都患了重病子猷听不到子敬的病况,心里非常难过,“了不悲” “都不哭”是强抑制住自己的悲痛的结果,而并不是不悲痛等到人琴俱亡,就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悲伤心情,悲痛之情喷薄而出, 因此“恸绝良久”所以子猷前后的表现不矛盾

  过渡语:兄弟间互相迫害的也有

  曹植《七步诗》)(曹丕做了皇帝以后, 对才华横溢的胞弟曹植一直心怀忌恨,有一次,他命曹植在七步之内作诗一首,如做不到就将行以大法(处死),而曹植不等其话音落下,便应声而说出六句诗来,其中说到,读《七步诗》诗中以浅显生动的比喻说明兄弟本为手足,不应互相猜忌与怨恨,晓之以大义,自然令曹丕羞愧万分,无地自容

  过渡语:兄弟间手足情深的也有

  苏轼的《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3. 请回顾课文:你觉得最让你挥之不去的细节是什么,为什么?(给你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一句话)

  明确:“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

  “了不悲,都不哭”,“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

  “子敬子敬,人琴俱亡”

  四.小结归纳,积累背诵

  课文语言十分简洁全文仅84字,就刻画出鲜活的人物形象,让我们感受到的是手足情深,原因就是抓住了人物的只言片语或细微的举动,即抓住了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才使得人物这样鲜活

  板书:手足情深

  语言简洁

  过渡语:请同学们看关键词,齐背全文,这次读时,注意人物语言与叙事语言的不同感情

  过渡语:是啊,逝者已去,而琴随人亡,这更渲染出当时悲凉的气氛下面再来看看现今生活之中的手足情深

  五.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分生命》

  请同学浏览文章

  师:表达什么情感、主题

  让学生谈感悟

  结束语:《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中,保尔柯察金曾经说过:“人最宝贵的就是生命,生命给予每个人的只有一次”可是,这个十岁的小男孩为了解救妹妹,竟然要把自己一半的血分给妹妹,让妹妹和他*分生命他对妹妹的爱真是比水晶还要纯洁,比黄金还要宝贵……

《人琴俱亡》教案6

  学*目标

  1、有感情的诵读古文,体会用独特悼念方式表达深厚的兄弟情谊

  2、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与虚词,品味简洁传神的语言

  3、重点: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与虚词。

  4、难点:体会用独特悼念方式表达深厚的兄弟情谊,感受凄美的爱的感情熏陶。

  课前学*查工具书解决课文中的生字词,能正确拼读,并了解词的大意。

  课堂学*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

  1.导入,组织学生默读课文

  了(liǎo)不悲笃(dǔ)

  舆(yú)奔(bēn)丧

  恸(tòng)亦卒(zú)

  不调(tiáo)

  2.组织学生多种方式朗读按要求读课文

  第二块:深入分析兄弟之情

  教学步骤

  1.让学生看注释翻译课文看注释疏通文意

  实词:

  笃:(病)重;索:要;舆:轿子;

  径:直往;素:向来,一向;卒:死

  虚词:

  而:表承接,不译;了:完全;

  既:已经;俱:全,都。因:于是

  译文:

  王子猷、王子敬都病得很重,子敬先死了。王子猷问手下人:“为什么总听不到(子敬的')消息?(这)一定是他已经死了。”说话时完全不悲伤。就要轿子来去奔丧事,一路上都没哭。

  子敬一向喜欢弹琴,(子猷)一直走进去坐在灵床上,拿过子敬的琴来弹,几根弦的声音已经不协调了,(子猷)把琴扔在地上说:“子敬啊,子敬啊,你人和琴都死了。”于是痛哭了很久,几乎要昏过去。过了一个月,(子猷)也死了。

  2.探究

  (1)、子猷以自己独特的不同寻常的方式悼念了弟弟子敬,独特在哪?

  (2)、你如何理解子猷的独特的悼念方式?

  3.组织交流

  小组推荐交流,小组互评

  4.拓展延伸:手足情是一个不老的话题,生活中你有没有真切的体会?

  第三块:布置作业

  将本文扩写成500字左右的文章,对子猷悼念弟弟前后的神态、心理、动作进行合理想象。

《人琴俱亡》教案7

  【知识与能力】:

  1.对作品之中常见文言实词、虚词的理解与把握。

  2.品味其简洁的语言,体会兄弟之间的至爱亲情。

  【过程与方法】:

  通过反复诵读、小组合作理解作品及主题。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感受作品之中的人物和事件,引起对自己家庭生活的回忆和共鸣。

  【学*重点】:

  1.《世说新语》在中国小说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2.《人琴俱亡》之中,初具的小说艺术特色。

  【学*难点】:

  子猷前后的表现是否矛盾。

  【学*过程】:

  一、自主学*:

  (一).文学常识。

  1.走*作家:刘义庆,彭城人,南朝宋文学家。南朝宋武帝刘裕的侄儿,袭封临川王。

  2.作品简介:本文选自《世说新语》,这是一部记载魏晋人物言谈逸事的笔记小说。刘义庆撰。全书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36个门类,记载了自东汉末年至西晋时豪门贵族和官僚士大夫的遗闻轶事,较为集中地反映了这一时期的社会面貌和士大夫的思想品格。故事短小、语言简洁是它的特点。《世说新语》对后世文学有很大影响,书中许多故事已经成为典故经久流传,如望梅止渴、口若悬河、一往情深、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等。此篇属《世说新语伤逝》第十六篇,文章简短、字词难度不大,表达感情却很深厚,从中我们更能读出魏晋时代独特的士人心态及其情感的'个性化表达。

  3.子猷:王徽之,是王羲之之子,东晋时期的书法家。在《世说新语》中对其生*逸事有大量记载。子敬:王献之,王羲之第七子,东晋著名书法家。幼时从父学书,后来自创一格,与父亲齐名,人称“二王”。主要作品《洛神赋十三行》《鸭头丸帖》。

  (二).朗读课文。

  1.给下列画线的字注音:

  子猷 病笃 索舆 奔丧 好琴

  掷琴 恸绝 亦卒 不调 了不悲

  2.画出下列句子的停顿(只画一处)

  (1)、因恸绝良久

  (2)、月余亦卒

  (3)、子敬素好琴

  (4)、便径入坐灵床上

  (5)、便索舆来奔丧

  (6)、此已丧矣

  (7)、何以都不闻消息

  (8)、都不哭

  3.这则故事写了,表现了xxx。

  (三).课前预热。

  1.“煮豆持做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你知道有关这首“七步诗”的故事吗?你如何评价曹丕的行为?

  2、在你的身边,你看到过哪些体现手足情深的感人事例?

  二、合作交流:

  (一).感知课文

  1.小组活动,结合工具书、课下注释读课文、译课文。

  2.找出下列翻译的不当之处。

  (1)、原文: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

  翻译:子猷向左右问:“凭什么总听不到子敬的消息。”

  改错:

  (2)、原文:语时了不悲。

  翻译:说完话后根本就不悲哀。

  改错:

  (3)、原文:便径入坐灵床上。

  翻译:(子猷)从小路上走向灵床。

  改错:

  (二)理解文意

  1、找出文中子猷的语言并分析其表达作用?

  2、文中表现子猷一心挂念弟弟的三个动词是什么?

  3、你能猜测出子猷死亡的原因有哪些吗?

  4、课文中哪些语句最能表达子猷对子敬的兄弟之情?子猷“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你认为“不调”说明了什么?

  5、有人说,结尾一句话是多余的你的看法呢?

  6、这篇文章虽短小,却能尺水兴波,悬念不断。说说文中都有哪些悬念?

  三、拓展延伸:

  1、文中的子猷、子敬都是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儿子,都以书法和行为“卓异”著称,是当时的“名士”。本文中子猷的行为就想显得蹊跷难解。弟弟死了他不哭,还弹琴,而后来却一发不可收拾。你能谈谈你的理解吗?

  2、收集写手足之情的诗句和谚语

  3、读了《人琴俱亡》这则故事,你有什么感受 学(教)这节课后的收获

《人琴俱亡》教案8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掌握积累文中常见文言词语的含义及用法。疏通文意,把握主旨,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诵读与合作探究感受人物事件,了解富有个性的人物形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兄弟间的至爱亲情。

  教学重点:反复阅读课文,能根据课下注释疏通文意。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体会子猷独特的悼念方式。

  教学方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媒体:多媒体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成语填空练*。(出自《世说新语》)

  望(梅)止渴 (鹤)立鸡群

  口若(悬)河 应接不(暇)

  大家知道这些成语出自哪本书吗?生回答。今天我们就来学*一篇出自《世说新语》的文章。(出示课题)

  二、简介作者、作品,出示教学目标。

  1、刘义庆:南朝宋文学家。

  《世说新语》是记载魏晋人物言谈逸事的笔记、志怪小说,较为集中地反映了魏晋时期的社会面貌和士大夫的思想性格。

  2、出示目标:

  (1)掌握积累文中常见文言词语的含义及用法。疏通文意,把握主旨,背诵课文。

  (2)体会兄弟间的至爱亲情。

  三、学*课文

  一读课文,正确的读。(要求:读准字音,读清节奏)

  1、自由读课文,将课文注释中的注音读准确。

  2、请一名同学读课文,其他同学听有没有读错的地方。

  3、生齐读重点字词读音,师范读课文。

  4、齐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二读课文,理解地读。(要求:文从字顺)

  1、学生对照注释,试译课文,如有不会的词句标注出来小组合作解决。

  2、教师解疑。

  3、教师检测。

  你能订正下列译文中的错误吗?

  (一)解释划线的.词

  (1)……俱病笃 (忠实)

  (2)语时了不悲 (句末语气词)

  (3)便索舆来奔丧(绳索)

  (4)子敬素好琴(白色)

  (5)弦既不调(既然)

  (6)因恸绝良久(因而)

  (7)月余亦卒(结束)

  (8)便径入(小路)

  (二)翻译下列句子

  (1)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

  凭什么总听不到消息?这一定是他已经死了。

  (2)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

  就把绳子放在车上来奔丧,一路上都没有哭。

  4、再读课文,复述故事。

  三读课文,发现地读。(要求:读出疑问。)

  1、学生思考提出疑问。

  重点研讨:

  (1)为何“了不悲”、“都不哭”?

  (2)“琴不调”说明什么?

  学生质疑预设:

  (1)在第一段中为什么子猷久不闻子敬的消息就认为子敬已经亡了呢?(俱病笃)

  (2)子猷听见自己的亲兄弟死了,他居然“不悲”“不哭”,有悖常理呀,这怎么理解?(强忍悲痛,道是无情却有情)

  师从魏晋时期文人士大夫某种思想性格特点和文化特征方面引导。

  (3)为什么“琴不调”?

  (睹物思人,悲痛至极,无法将琴弹协调)

  (4)子猷是怎样一个人?

  (教师补充故事加课理解)

   故事:夜访戴逵

  王子猷居住在山阴,一次夜下大雪,他从睡眠中醒来,打开窗户,命仆人斟上酒。四处望去,一片洁白银亮,于是起身,慢步徘徊,吟诵着左思的《招隐诗》。忽然间想到了戴逵,当时戴逵远在曹娥江上游的剡(shàn)县,即刻连夜乘小船前往。经过一夜才到,到了戴逵家门前却又转身返回。有人问他为何这样,王子猷说:“我本来是乘着兴致前往,兴致已尽,自然返回,为何一定要见戴逵呢?”

  诵读课文:有感情地读。(配乐:《高山流水》)

  学生读出哀怨、悲凉、凄婉的感情。

  四、链接生活,体验深情

   结合语境,仿写句子

  “兄弟”这个词语的内涵在今天已发生了变化,更多的不再是血脉相连。我们这个集体就是一个家,同学们就如同兄弟姐妹一般。

  我们是兄弟姐妹,当你需要帮助的时,我会悄悄站在你身边。

  我们是兄弟姐妹,当你获得荣耀时, 我会第一个为你鼓掌。

  我们是兄弟姐妹,当你失败苦闷时, 我会默默地为你驱赶心灵的阴霾。

   ……

  五、熟读成诵,背课文。

   方法:减字背诵法

  六、布置作业

  书面翻译并背诵全文。

《人琴俱亡》教案9

  教学目标:

  1.掌握重点字词的意思(文言实词.虚词)。

  2.体会兄弟之间手足之情。

  3.反复阅读课文能根据课下注释疏通文意。

  教学重点:32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好,上两节课,我们学*并体会感受了父子和母子之间的感情。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人琴俱亡》写王子猷与王子敬深厚的兄弟之情。

  三、请看刘义庆的`《世说新语》中文章《人琴俱亡》先阅读,找出不懂的字词,根据课下注释疏通文意。

  笃(dǎ)病重了(liǎo)全完全舆(yú)轿子调(tiáo):协调

  掷(zhì):扔恸(tòng):痛苦,极度悲哀。

  四、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意(先提示后.总结)。

  提示:

  王子猷、子敬都病得很重,子敬先死了。王子猷问手下的人说:"为什么总听不到子敬的消息?这一定是他死了。"说话时完全不悲伤。就要轿子来去看望丧事,一路上都没有哭。

  子敬一向喜欢弹琴,子猷一直走进去坐在灵床上,拿过子敬的琴来弹,几根弦的声音已经不协调了,子猷把琴扔在地上说:"子敬啊,子敬啊,你人和琴都死了。"于是痛苦了很久,几乎要昏过去。过了一个月,子猷也死了。

  五、课堂小结

  课文的语言十分简洁。全文寥寥数十字,把事情的经过写得波澜起伏,人物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通过王子猷对弟弟子敬独特的悼念方式,表现了他对弟弟的深厚的情谊。

  六、作业:背诵全文。

《人琴俱亡》教案10

  学*目标:

  1、积累部分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笃、索、舆、径、素、卒、而、了、既、俱等。

  2、感受本文中深厚的兄弟情谊。

  3、了解人物的形象说出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

  教学设想:

  1、课前准备

  搜集有关《世说新语》的资料;扫除字音障碍,熟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

  2、课时数:一课时

  3、教法:引导、点拨,给以适时地帮助。

  学法:自主学*,合作探究,感悟生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假如你最心爱的一件物品不幸遗失或损坏,你会怎样呢?假如你最喜欢的一位朋友或亲人不幸离开了你,你又会这样呢?

  2、师有感情的讲述:人类的情感很多,但最能打动人心的、传为佳话的应该是发自内心的真挚的感情,今天我们就来体会一下感人肺腑,而又催人泪下的兄弟之情。

  板书:人琴俱亡

  二、落实常规展示预*

  1、交流搜集到的有关《世说新语》的资料。

  2、检查朗读情况,结合朗读正音。读后由学生评议,并在评议中进一步朗读。(主要从音量、语速、节奏、感情等方面评价。)

  三、小组合作疏通文意

  1、让学生结合注释翻译课文,把不会的词、句圈出来,以备小组合作讨论。

  2、小组交流、讨论,教师巡视,并给以适时地帮助。共性问题,在全班内交流。

  3、检查词的解释和句子的翻译的'落实情况(投影)。

  4、教师指名学生复述故事或翻译课文。

  四、研读课文体会感情

  学生齐读课文,然后思考:

  1、你认为课文中哪些语句最能表达子猷与子敬的兄弟之情?“弦既不调”说明了什么,你理解“人琴俱亡”的含义了吗?

  2、王子猷是一个怎样的人?你喜欢这个人物吗?

  3、探究、交流,教师板书。

  五、作业布置:

  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自由组合成学*小组,把课文编写成“课本剧”,并且表演。

  板书:

  俱病笃子敬先亡

  人亡

  问左右奔丧不哭

  人琴俱亡

  手足情深

  取琴弹不调掷地

  琴亡

  恸绝久月余亦卒

《人琴俱亡》教案11

  教学目标:

  ①掌握常见文言实词、文言虚词。

  ②理解深厚的兄弟情谊。

  ③朗读成诵

  教学重点:

  ①掌握常见文言实词、文言虚词。

  教学难点:

  ①理解深厚的兄弟情谊。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方法:

  此篇属《世说新语·伤逝》第十六篇,文章简短、字词难度不大,感情却很深厚,从中我们更能读出魏晋时代独特的士人心态及其情感的个性化表达。因此,在指导学生自学文言文字词的基础上,要侧重于对文章情感内涵的理解,并通过反复诵读加深体会,力求准确把握、读出情味。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说到亲情,我们总说它血浓于水,并常用紧密相连的身体器官作为比喻,如母子连心、骨肉相连、手足情深等等,亲情是割不断的血肉之情,它是世间最宝贵最真挚的情感。虽然我们也曾听闻曹植悲歌“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但更多的还是见证了血肉相连的深厚,琴声为心声,知音为知己。琴声中还能传出深厚的兄弟情谊,就是今天学*的《人琴俱亡》这篇课文中告诉我们的。

  二、课前热身

  提问:本文作者是谁?选自哪本书?兄弟俩是谁?他们的父亲又是谁?(课前要求同学们从多种途径查询有关王羲之父子三人以及刘义庆和《世说新语》的情况,课堂上同学们以抢答的形式展开)

  明确:作者是刘义庆,彭城人,南朝宋文学家。本文选自《世说新语》(详见“关于刘义庆和《世说新语》”的材料。课前可印发给学生。)

  王子猷和王子敬是兄弟,他们的`父亲是晋代著名的书法家。

  三、自主学*,疏通词句。

  [对话1]在预*过程中遇到的一些不认识的字,请同学写到黑板上,老师归纳补充讲解。

  [对话2] 在预*过程中遇到的一些不理解的句子,请同学写到黑板上,师生讨论解答。

  [明确]:

  a.何以不闻消息?此已丧矣。

  译:为什么总听不到(子敬的)消息?这(一定)是他已经死了。

  b.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

《人琴俱亡》教案12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疏通文意,明确文言实词、虚词在文中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

  1、《世说新语》在中国小说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2、《人琴俱亡》之中,初具的小说艺术特色。

  3、子猷前后的表现是否矛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文章的内容,体会人物的心情和个性特点,感受兄弟亲情。

  【教学重难点】

  1、《世说新语》在中国小说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2、《人琴俱亡》之中,初具的小说艺术特色。

  3、子猷前后的'表现是否矛盾。

  【教学法】自主合作讨论

  【课时】1 课时

  【预*导学】

  1.导入新课

  课堂提问:同学们通过预*对《世说新语》有何认识?了解哪些?

  2.作者链接

  刘义庆,南朝宋文学家,宋武帝刘裕侄儿,世袭临川王。

  《世说新语》,是记载魏晋人物言谈逸事的笔记小说、志人小说。全书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三十六个门类,较为集中地反映了魏晋时期的社会面貌和士大夫的思想性格。《人琴俱亡》选自《世说新语·伤逝》。

  【合作·探究·展示】

  一、读书(通过这一环节,使学生对作品有大概的把握,反复读书培养语感,为翻译,背诵奠定基础)

  1、学生朗读作品,教师纠正字音:

  笃( dǔ ) 都( dū )丧( sāng )( sàng )

  了(liǎo) 舆( yú ) 调( tiáo )恸( tng )

  2、体朗读课文

  3、师范读课文(注意在范读期间,容易读错的字音要重读)

  二、对文中主要人物的把握:

  学生活动:学生读出他们课下找到的相关资料

  (一)子猷:王徽之,是王羲之之子,东晋时期著名的书法家。在《世说新语》中对其生*逸事有大量记载。

  教师补充资料:

  1、王子猷出都,尚在渚下。旧闻桓子野善吹笛,而不相识。遇桓于岸上过,王在船中,客有识之者,云是桓子野。王便令人与相闻云:“闻君善吹笛,试为我一奏。”桓时已贵显,素闻王名,即便回下车,踞胡床,为作三调。弄毕,便上车去。客主不交一言。

  2、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二)子敬:王献之,王羲之之子。东晋著名书法家。主要作品《洛神赋》

  三、扫清字、词、句等障碍(使学生能掌握作品大意,为理解作品中心思想奠定基础)

  小组活动:

  1.以*时要求的四人为一小组活动。

  2.结合工具书、课下注释读课文。

  3.读懂课文,把握大意,全班交流。

  要符合新课标的精神,使学生能够更好的成为课堂的主体,调动其学*文言文的积极性增加互动性,调动课堂气氛

  课堂检测一:找出下列翻译的不当之处。

  1、原文: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

  翻译:子猷向左右问:“为什么总听不到子敬的消息。”

  改错:左右:*旁的人,这里指*侍

  2、原文:语时了不悲。

  翻译:说完话后根本就不悲哀。

  改错:说话时完全不悲伤。了:完全

  3、原文:便径入坐灵床上。翻译:(子猷)从小路上走向灵床。

  改错:(子猷)径直坐在灵床上。

  比较阅读:(分析人物形象)

  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语时了不悲。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

  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伤逝第十七》)

  人琴俱亡!”因顿绝,先有背疾,遂溃裂,月余亦卒。(《晋书列传十五》)

  1、子猷、子敬兄弟感情深厚,在上面两个语段之中都有反映

  2、在语段一之中人物形象刻画很有个性,请你摘抄其中充分展示子猷个性的语句体会子猷的形象,并说一说这些语句与语段二之中哪些语句相照应。

  3、子猷对弟弟有深厚的情谊,但弟弟死后他一开始并没有哭,这是为什么?你能从语段二之中找到答案吗?

  (教师通过对此题的分析,使学生更加了解其中的人物形象,以及后人用“人琴俱亡”一词表达对死者无限哀悼之情的主要原因)

  四、小结:

  课文内容结构

  俱病笃 子敬先亡

  人亡

  问左右 奔丧不哭

  手足情深

  人琴俱亡取 琴弹 不调掷地

  琴亡

  恸绝久 月余亦卒

  在此结构之中,小说的雏形依稀可见。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形式业已具备。叙事较为完整,情节波荡起伏,首尾呼应,实为一佳作。在整理结构的同时,让学生试背文章,完成大纲要求。

  五、布置作业:

  拓展思维:根据《人琴俱亡》写一篇亲情故事,更好的体味其中的情感。

  【反馈检测】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王子猷( ) 病笃( ) 了( )不悲

  舆( ) 不调( ) 恸( )绝

  2.解释下列加点词。

  (1)王子猷,子敬俱病笃: (2)而子敬先亡。

  (3)何以都不闻消息。 (4)语时了不悲。

  (5)便索舆来奔丧。 (6)子敬素好琴。

  (7)便径入坐灵床上。 ( 8)弦既不调。

  (9)因恸绝良久。 (10)月余亦卒。

  3.《人琴俱亡》选自 作者是 ,他是 (朝代)文学家,人琴俱亡的意思是:“ ”

  4.文中说“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你认为“不调”的原因是:

  5.《世说新语》中很多故事发展为成语《人琴俱亡》发展的一个成语是 。这则故事表现了:

  6.翻译句子:

  (1)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

  (2)子敬子敬,人琴俱亡。

  (3)因恸绝良久。

  1.yóu dǔ liǎo yú tiáo tng

  2.俱 :都。而:顺承,不译何以:以何,为什么。语:说话。了:完全。便:就。索:要。舆:轿子。素:一向。 径:直往。既:已经。因:于是。绝:气息中止。卒:死

  3.笔记体小说《世说新语》 刘义庆 南朝宋 人琴俱亡,睹物思人,悼念死者。

  4. “不调”既是写实际情况,也包含了“人琴俱亡”的凄凉。

  5.人琴俱亡 王子猷和王子敬深厚的兄弟之情。

  6.(1)为什么总听不到(子敬)的消息?这(一定)是他已经死了。(2)子敬啊,子敬啊,你人和琴都死了。(3)于是痛哭了很久,几乎要昏过去。

《人琴俱亡》教案13

  教学设想:此篇属《世说新语·伤逝》第十六篇,文章简短、字词难度不大,感情却很深厚,从中我们更能读出魏晋时代独特的士人心态及其情感的个性化表达。因此,在指导学生自学文言文字词的基础上,要侧重于对文章情感内涵的理解,并通过反复诵读加深体会,力求准确把握、读出情味。

  教学目标

  1、学*基本的文言文字词

  2、体会文中深厚的兄弟情谊

  3、朗读成诵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说到亲情,我们总说它血浓于水,并常用紧密相连的身体器官作为比喻,如母子连心、骨肉相连、手足情深等等,亲情是割不断的血肉之情,它是世间最宝贵最真挚的情感。虽然我们也曾听闻曹植悲歌“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但更多的还是见证了血肉相连的深厚,一如今天我们所要学*的《人琴俱亡》。

  二、作者、作品简介

  刘义庆,南朝宋文学家,宋武帝刘裕侄儿,世袭临川王。

  《世说新语》,是记载魏晋人物言谈逸事的笔记小说、志人小说。全书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三十六个门类,较为集中地反映了魏晋时期的社会面貌和士大夫的思想性格。《人琴俱亡》选自《世说新语·伤逝》。

  三、初读(读准句读、字音)

  通过朗读初步检查预*

  四、学*文言文字词

  全班分AB两组,A组针对文章第一段的疑难字词设疑提问,B组回答;B组针对第二段中出现的疑难字词设疑提问,A组回答。教师补充指导。

  第一段

  笃:du

  (病)重

  左右:*旁的人,*侍/左边和右边

  索:要

  舆:车轿

  何以:即“以何”,为什么

  俱:(副词)都、全

  而:承接连词了

  liao:完全都:总、竟

  第二段

  素:本义是“白色的生绢”,这里是一向、向来。

  径:一直

  卒:zu

  ○1死,古指大夫死亡,后通称死亡。帝王“崩”、诸侯大官“薨”。

  ○2步兵,不费一兵一卒

  ○3副词,终于,“卒用其人”

  cu

  仓卒,急速

  (因)恸绝良久:于是痛哭了很久,几乎要昏过去。

  (于是,就)恸,痛哭、极度悲伤;良,很;

  绝,气息中止,死亡。

  既:已经

  翻译:

  五、再读,深入理解文章内容

  1、子敬亡故后,子猷的感情有哪些变化?结果如何?

  ——(人亡)了不悲都不哭

  (琴亡)

  恸绝良久

  ——月余亦卒

  2`1为什么子猷在听闻子敬亡故的消息时了不悲,去奔丧一路也没哭,

  而弹子敬琴后竟恸绝良久?

  ——解1:早知将不久人世,他日必将见面,故不悲,后因感慨琴通人性人亡琴亦亡,不禁恸绝良久。

  ——解2:不是不悲,只是强自抑制。

  ○1知人论世:

  (为什么要强自抑制?这须从《世说新语》说起)

  《人琴俱亡》是《世说新语·伤逝》第十六篇,结合其余十八篇来看,《人琴俱亡》作为其中一篇还是较为集中的体现了魏晋时期文人士大夫的某种思想性格特点及其文化特征——在任由性情、不拘矩度、注重情感的个性表达的同时,还故作旷达追求一种超脱的风度,魏晋风度。

  举例:

  《伤逝·十二》郗嘉宾(郗超)丧,左右白郗公:“郎丧”既闻不悲,因语左右:“殡时可道。”公往临殡,一恸几绝。

  《雅量·谢公》东晋名相谢安的侄子在前线与八十万秦兵作战,这一战关乎国家危亡,大胜后派人急来报捷。谢安当时正与客人下棋,看完后若无其事的继续与客人慢慢下棋,客人问起也只淡淡地说小儿辈破大敌了。——这一战关系到国之兴亡、家之存绝,谢安不可能真的无动于衷,只是越是激动的重要时刻越*静,才是超脱的风度。所以子猷的不悲不哭正好体现了魏晋时代士人独特的思想情感追求——他们注重真性情,追求个性的自由飞扬,同时又力求能摆脱世俗的一切利害得失、荣辱毁誉,寻求一种超然的.风度。为此,尽管子敬很悲痛,却还是要强自抑制。

  2`2那么是什么触发了他的情感呢?——琴不调

  2`3琴不调说明了什么?——原因一:主人病亡久已无人弹奏,弦松。原因二:子猷心中极为悲伤,无论如何总无法调正音弦。而这种极为沉厚的悲情一旦触景伤怀,便无法再抑制,喷发而出,恸绝良久,月余亦卒。由此更好地体现了王子猷、子敬的手足情深。

  (板书:——抑制——喷发:手足情深)

  ○2审美:这种手足情深的悲绝,在作者看来是一种真挚的美好的情感,刘义庆完全是将这当作一种美好的事物记入《世说新语》中的,体现了魏晋时代的一种审美观:(把人的种种情感当成一种美来欣赏)人的种种喜怒哀乐的情感都是美的。

  ○3写作技巧:

  由了不悲、都不哭—恸绝良久—月余亦卒,这种兄弟情谊表达更加的委婉曲致,更加的深沉,感人至深。对比西方文学直接对人物进行大段的心理描写的写作手法,中国古典文学这种通过环境或人物的言行举止侧面刻画人物内心情感的手法,人物情感的表现更加丰富深厚。(补充)

  六、诵读

  (把握人物情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注意叙事语言和人物语言的区分)

  1、个读

  2、全班读

  3、教师范读

  七、背诵

  运用幻灯片填空式背诵

  八、作业布置

  《世说新语》是一部记载魏晋人物言谈逸事的笔记小说,故事短小、语言简洁,对后世文学有很大影响,书中许多故事成为典故经久流传,如望梅止渴、口若悬河、一往情深、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等,同学们回去阅读《世说新语》,每个人讲一个小故事。

  九、板书设计

  人

  琴

  俱

  亡

  了不悲

  人亡

  抑制

  手

  都不哭

  足

  情

  琴亡

  ——恸绝良久

  ——

  喷发

  深

《人琴俱亡》教案14

  教学目标:

  1、体会兄弟之间的至爱亲情。

  2、感受作品之中的人物和事件,引起对自己家庭生活的回忆和共鸣。

  3、对作品之中常见文言实词、虚词的理解与把握。

  4、体味其简洁的语言。

  教学重点和难点:

  1、《世说新语》在中国小说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2、《人琴俱亡》之中,初具的小说艺术特色。

  3、子猷前后的表现是否矛盾。

  课程类型:讲读课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手段: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课堂提问:同学们通过预*对《世说新语》有何认识?了解哪些?(通过提问:

  1、查学生的预*效果

  2、有利于更好的掌握这一方面知识

  (穿插问题:1、小说的三要素是什么?2、小说之中刻画人物的重要方式有哪些?)

  这样可以把学生带回到初中以来学过的经典现代小说中,更好的与原始文言小说形成对比!

  下面,我们从抽象到具体,通过研读《世说新语》中的《人琴俱亡》其是否体现了一些现代文学原理中的小说的艺术特色。

  二、读书(通过这一环节,使学生对作品有大概的把握,反复读书培养语感,为翻译,背诵奠定基础)

  1、学生朗读作品,教师纠正字音:

  笃(dǔ)都(dū)丧(sāng)(sàng)了(liǎo)舆(yú)调(tiáo)恸(tng)

  2、体朗读课文

  3、师范读课文(注意在范读期间,容易读错的字音要重读)

  三、对文中主要人物的把握:

  学生活动:学生读出他们课下找到的相关资料

  (一)子猷:王徽之,是王羲之之子,东晋时期著名的书法家。在《世说新语》中对其生*逸事有大量记载。

  教师补充资料:

  1、王子猷出都,尚在渚下。旧闻桓子野善吹笛,而不相识。遇桓于岸上过,王在船中,客有识之者,云是桓子野。王便令人与相闻云:“闻君善吹笛,试为我一奏。”桓时已贵显,素闻王名,即便回下车,踞胡床,为作三调。弄毕,便上车去。客主不交一言。

  2、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二)子敬:王献之,王羲之之子。东晋著名书法家。主要作品《洛神赋》

  四、扫清字、词、句等障碍(使学生能掌握作品大意,为理解作品中心思想奠定基础)

  小组活动:

  1.以*时要求的四人为一小组活动。

  2.结合工具书、课下注释读课文。

  3.读懂课文,把握大意,全班交流。

  要符合新课标的精神,使学生能够更好的成为课堂的主体,调动其学*文言文的积极性增加互动性,调动课堂气氛

  课堂检测一:找出下列翻译的不当之处。

  1、原文: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

  翻译:子猷向左右问:“为什么总听不到子敬的消息。”

  改错:左右:*旁的人,这里指*侍

  2、原文:语时了不悲。

  翻译:说完话后根本就不悲哀。

  改错:说话时完全不悲伤。了:完全

  3、原文:便径入坐灵床上。翻译:(子猷)从小路上走向灵床。

  改错:(子猷)径直坐在灵床上。

  2、比较阅读:(分析人物形象)

  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语时了不悲。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

  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伤逝第十七》)

  人琴俱亡!”因顿绝,先有背疾,遂溃裂,月余亦卒。(《晋书列传十五》)

  1、子猷、子敬兄弟感情深厚,在上面两个语段之中都有反映

  2、在语段一之中人物形象刻画很有个性,请你摘抄其中充分展示子猷个性的语句体会子猷的形象,并说一说这些语句与语段二之中哪些语句相照应。

  3、子猷对弟弟有深厚的.情谊,但弟弟死后他一开始并没有哭,这是为什么?你能从语段二之中找到答案吗?

  (教师通过对此题的分析,使学生更加了解其中的人物形象,以及后人用“人琴俱亡”一词表达对死者无限哀悼之情的主要原因)

  六、小结:

  课文内容结构

  俱病笃子敬先亡

  人亡

  问左右奔丧不哭

  手足情深

  人琴俱亡取琴弹不调掷地

  琴亡

  恸绝久月余亦卒

  在此结构之中,小说的雏形依稀可见。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形式业已具备。叙事较为完整,情节波荡起伏,首尾呼应,实为一佳作。在整理结构的同时,让学生试背文章,完成大纲要求。

  2、语法现象:宾语前置

  如:何以都不闻消息?(

  注意:疑问句中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

  在前文有:1.吾欲辱之,何以也?

  2.王曰:“何为者也?”

  3.王曰:“何坐?”

  七、布置作业:

  拓展思维:根据《人琴俱亡》写一篇亲情故事,更好的体味其中的情感。

《人琴俱亡》教案15

  教学目标

  1.疏通文意,明确文言实词、虚词在文中的意思。

  2.感受文章的内容,体会人物的心情和个性特点。

  3.改写文章内容,扩充情节,丰富人物形象。

  教学重难点:感受课文的内容,体会人物的心情和鲜明的个性特点。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1.假如你最心爱的一件物品不幸遗失或损坏,你会怎样呢?假如你最喜欢的一位朋友或亲人不幸离开了你,你又会这样呢?

  2.师有感情地讲述:人类的情感很多,但最能打动人心的、传为佳话的应该是发自内心的真挚的感情,今天我们就来体会一下感人肺腑,而又催人泪下的'兄弟之情。

  展示预* :交流搜集到的有关《世说新语》的资料。

  二、自主学*记录卡自学情况反馈。

  1.检查朗读情况,结合朗读正音

  读后由学生评议,并在评议中进一步朗读。(主要从音量、语速、节奏、感情等方面评价)

  2.检查词的解释和句子的翻译的落实情况。

  三、自主学*记录卡练*情况交流展示。

  1.让学生结合注释翻译课文,把不会的词、句圈出来,以备小组合作讨论。

  2.小组交流、讨论,教师巡视,并给以适时地帮助。共性问题在全班内交流。

  3.检查词的解释和句子的翻译的落实情况。(投影)

  ①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

  俱,副词,表范围,都。笃,(病)重。而,表承接,不译。

  ②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

  何以,即“以何”,为什么。都,副词,总,竟。矣,语言助词,表肯定语气,可译为“了”。

  ③语时了不悲。

  语,动词,说话。 了,全,完全。

  ④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

  索,要。舆,轿子。 奔丧,这里指到王子敬家去看望丧事。

  ⑤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

  素,向来,一向。 琴,动词,弹琴。径,直往。 灵床,停放尸体的床铺。

  既,已经。 调,协调。掷,投掷,抛掷,扔。

  ⑥因恸绝良久。

  因,副词,于是,就。恸,痛哭,极度悲哀。 良,很。 绝,死亡。

  ⑦月余亦卒。

  亦,副词,也。 卒,死。

  4.教师指名学生复述故事或翻译课文。

  王子猷、王子敬都病得很重,子敬先死了。王子猷问手下的人说:“为什么总听不到(子敬的)消息?这(一定)是他已经死了。”说话时完全不悲伤。就要轿子来去看望丧事,一路上都没有哭。子敬一向喜欢弹琴,(子猷)一直走进去坐在灵床上,拿过子敬的琴来弹,几根弦的声音已经不协调了,(子猷)把琴扔在地上说:“子敬啊,子敬啊,你人和琴都死了。”于是痛哭了很久,几乎要昏过去。过了一个多月,(子猷)也死了。

  四、质疑探究

  1.你认为课文中哪些语句最能表达子猷与子敬的兄弟之情?“弦既不调”说明了什么,你理解“人琴俱亡”的含义了吗?

  2.王子猷是一个怎样的人?你喜欢这个人物吗?

  3.探究、交流。

  五、课堂小结

  六、布置作业

  积累古诗文中写手足亲情的句子。

  七、课堂检查


《人琴俱亡》教案优选【10】份(扩展2)

——《人琴俱亡》教案菁选

《人琴俱亡》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人琴俱亡》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人琴俱亡》教案1

  教学目标:

  1、体会兄弟之间的至爱亲情。

  2、感受作品之中的人物和事件,引起对自己家庭生活的回忆和共鸣。

  3、对作品之中常见文言实词、虚词的理解与把握。

  4、体味其简洁的语言。

  教学重点和难点:

  1、《世说新语》在中国小说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2、《人琴俱亡》之中,初具的小说艺术特色。

  3、子猷前后的表现是否矛盾。

  课程类型:讲读课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手段: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课堂提问:同学们通过预*对《世说新语》有何认识?了解哪些?(通过提问:

  1、查学生的预*效果

  2、有利于更好的掌握这一方面知识

  (穿插问题:1、小说的`三要素是什么?2、小说之中刻画人物的重要方式有哪些?)

  这样可以把学生带回到初中以来学过的经典现代小说中,更好的与原始文言小说形成对比!

  下面,我们从抽象到具体,通过研读《世说新语》中的《人琴俱亡》其是否体现了一些现代文学原理中的小说的艺术特色。

  二、读书(通过这一环节,使学生对作品有大概的把握,反复读书培养语感,为翻译,背诵奠定基础)

  1、学生朗读作品,教师纠正字音:

  笃(dǔ)都(dū)丧(sāng)(sàng)了(liǎo)舆(yú)调(tiáo)恸(tng)

  2、体朗读课文

  3、师范读课文(注意在范读期间,容易读错的字音要重读)

  三、对文中主要人物的把握:

  学生活动:学生读出他们课下找到的相关资料

  (一)子猷:王徽之,是王羲之之子,东晋时期著名的书法家。在《世说新语》中对其生*逸事有大量记载。

  教师补充资料:

  1、王子猷出都,尚在渚下。旧闻桓子野善吹笛,而不相识。遇桓于岸上过,王在船中,客有识之者,云是桓子野。王便令人与相闻云:“闻君善吹笛,试为我一奏。”桓时已贵显,素闻王名,即便回下车,踞胡床,为作三调。弄毕,便上车去。客主不交一言。

  2、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二)子敬:王献之,王羲之之子。东晋著名书法家。主要作品《洛神赋》

  四、扫清字、词、句等障碍(使学生能掌握作品大意,为理解作品中心思想奠定基础)

  小组活动:

  1.以*时要求的四人为一小组活动。

  2.结合工具书、课下注释读课文。

  3.读懂课文,把握大意,全班交流。

  要符合新课标的精神,使学生能够更好的成为课堂的主体,调动其学*文言文的积极性增加互动性,调动课堂气氛

  课堂检测一:找出下列翻译的不当之处。

  1、原文: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

  翻译:子猷向左右问:“为什么总听不到子敬的消息。”

  改错:左右:*旁的人,这里指*侍

  2、原文:语时了不悲。

  翻译:说完话后根本就不悲哀。

  改错:说话时完全不悲伤。了:完全

  3、原文:便径入坐灵床上。翻译:(子猷)从小路上走向灵床。

  改错:(子猷)径直坐在灵床上。

  2、比较阅读:(分析人物形象)

  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语时了不悲。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

  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伤逝第十七》)

  人琴俱亡!”因顿绝,先有背疾,遂溃裂,月余亦卒。(《晋书列传十五》)

  1、子猷、子敬兄弟感情深厚,在上面两个语段之中都有反映

  2、在语段一之中人物形象刻画很有个性,请你摘抄其中充分展示子猷个性的语句体会子猷的形象,并说一说这些语句与语段二之中哪些语句相照应。

  3、子猷对弟弟有深厚的情谊,但弟弟死后他一开始并没有哭,这是为什么?你能从语段二之中找到答案吗?

  (教师通过对此题的分析,使学生更加了解其中的人物形象,以及后人用“人琴俱亡”一词表达对死者无限哀悼之情的主要原因)

  六、小结:

  课文内容结构

  俱病笃子敬先亡

  人亡

  问左右奔丧不哭

  手足情深

  人琴俱亡取琴弹不调掷地

  琴亡

  恸绝久月余亦卒

  在此结构之中,小说的雏形依稀可见。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形式业已具备。叙事较为完整,情节波荡起伏,首尾呼应,实为一佳作。在整理结构的同时,让学生试背文章,完成大纲要求。

  2、语法现象:宾语前置

  如:何以都不闻消息?(

  注意:疑问句中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

  在前文有:1.吾欲辱之,何以也?

  2.王曰:“何为者也?”

  3.王曰:“何坐?”

  七、布置作业:

  拓展思维:根据《人琴俱亡》写一篇亲情故事,更好的体味其中的情感。

《人琴俱亡》教案2

  学*目标:

  1、借助书下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

  2、熟读课文并能复述主要内容;,感受到子猷与子敬间深厚的兄弟情谊。

  课堂学*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1俗话说:“兄弟如手足”,我们今天要学的`《人琴俱亡》讲述的是哪两位兄弟之间的深厚情谊呢?组织学生默读。学生快速读课文后回答。

  组织学生进行作者、作品介绍简单介绍魏晋名士风度学生交流

  2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边读课文边圈点勾画,找出读书中遇到的问题,对重点语句做标记。学生读课文,交流疑难,在教师指导下释疑。

  3自由阅读全文,找出文中最能表达子猷与子敬深厚兄弟之情的句子。学生交流

  第二块:深入分析兄弟之情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1让学生翻译课文看注释结合查工具书疏通文意

  2检查翻译情况:复述课文内容。一人读一人译,复述内容。

  3创设问题情景:既然兄弟情深,为何子敬死了,子猷却“了不悲,都不哭”?再读文章,思考讨论。

  4“弦既不调”说明了什么?在文中有何作用?小组推荐交流

  课后学*:

  1、了解和探究魏晋名士风度及其社会成因。.

  2、熟读课文,掌握文中重点文言实词。

《人琴俱亡》教案3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弄懂课文大意;掌握一些重要的文言词语。

  教学重点 :反复朗读课文,理解大意。

  教学难点 :常见文言实词和虚词。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

  一、导入新课:

  由学过的前两篇课文导入新课:

  父子深情→母子深情→兄弟深情。

  二、介绍作者及笔记小说《世说新语》:

  三、出示小黑板,读准字音:

  猷()笃()了()舆()奔()调()

  掷()恸()

  四、指名朗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出停顿。教师及时纠正错误。

  五、弄懂课文大意。

  1、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分小组进行讨论交流,弄懂大意。

  师补充解释:

  俱:都。既:已经。笃:(病)重。

  掷:扔。何以:即以何,为什么。因:于是,就。

  索:要。而:表承接,不译。恸:痛哭,极度悲哀。

  琴:弹琴。绝:气息终止。卒:死。

  2、读懂课文,把握大意,小组互译,全班交流。

  3、教师出示译文,学生改错。

  六、指导学生:

  在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正确朗读并背诵。

  七、小结:

  八、作业:

  1、翻译句子:

  语时了不悲

  子敬子敬,人琴俱亡

  2、读了《人琴俱亡》这则故事,人有什么感受?你能说出《世说新语》中其他的'故事吗?

  教学内容 : 十三、人琴俱亡

  课 时 : 2

  教学目标 :正确朗读课文,在理解大意基础上理解故事表现的兄弟之情。

  教学重点 :深厚的兄弟情谊。

  教学难点 :人物形象刻画很有个情,语言简洁。

  教学准备 :

  教学过程 :

  一、朗读课文比赛:

  分三大组,指名各组推荐的学生代表朗读课文,要读出人物语言和叙事语言的不同感情。

  二、理解文章内容,深入体会“至爱亲情”:

  1、学生讨论并交流两段文字内容。

  2、探究问题,深入理解课文。

  (1)课文中哪些词语最能表达子猷与子敬的兄弟之情?

  (2)子猷“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你认为“不调”说明了什么?

  特别明确“不调”既是写实际情况,也包含了“人琴俱亡”的凄凉。

  3、分析理解子猷的个性特点,从而理解本文所表现的主题。

  4、了解语言简洁的特点。

  三、拓展训练:

  1、让学生交流课前所搜集的《世说新语》中的其他故事;

  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锄地种菜),见地有片(一块)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拾起)而掷去之。又尝同*(同坐在一张*子上。古人*地而坐)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 废(掷下)书出看。宁割*分坐,曰:“子(你)非吾友也。”

  人琴俱亡(网友来稿)教案

  标签:高三语文复*教案,高三语文公开课教案,高中语文教案, 人琴俱亡(网友来稿)教案,

  (1)下列各项中,“故”字含义不同的是()

  A、依然故我B、故作镇静

  C、故态复萌D、故步自封

  (2)解释加点的词:

  A、捉刀()B、异曲同工()

  捉弄()异想天开()

  (3)翻译句子:

  A、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掷而掷去之。

  B、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

  (4)你读了短文后,有什么感受?

《人琴俱亡》教案4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掌握积累文中常见文言词语的含义及用法。疏通文意,把握主旨,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诵读与合作探究感受人物事件,了解富有个性的人物形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兄弟间的至爱亲情。

  教学重点:反复阅读课文,能根据课下注释疏通文意。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体会子猷独特的悼念方式。

  教学方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媒体:多媒体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成语填空练*。(出自《世说新语》)

  望(梅)止渴 (鹤)立鸡群

  口若(悬)河 应接不(暇)

  大家知道这些成语出自哪本书吗?生回答。今天我们就来学*一篇出自《世说新语》的文章。(出示课题)

  二、简介作者、作品,出示教学目标。

  1、刘义庆:南朝宋文学家。

  《世说新语》是记载魏晋人物言谈逸事的笔记、志怪小说,较为集中地反映了魏晋时期的社会面貌和士大夫的思想性格。

  2、出示目标:

  (1)掌握积累文中常见文言词语的含义及用法。疏通文意,把握主旨,背诵课文。

  (2)体会兄弟间的至爱亲情。

  三、学*课文

  一读课文,正确的读。(要求:读准字音,读清节奏)

  1、自由读课文,将课文注释中的注音读准确。

  2、请一名同学读课文,其他同学听有没有读错的地方。

  3、生齐读重点字词读音,师范读课文。

  4、齐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二读课文,理解地读。(要求:文从字顺)

  1、学生对照注释,试译课文,如有不会的词句标注出来小组合作解决。

  2、教师解疑。

  3、教师检测。

  你能订正下列译文中的错误吗?

  (一)解释划线的词

  (1)……俱病笃 (忠实)

  (2)语时了不悲 (句末语气词)

  (3)便索舆来奔丧(绳索)

  (4)子敬素好琴(白色)

  (5)弦既不调(既然)

  (6)因恸绝良久(因而)

  (7)月余亦卒(结束)

  (8)便径入(小路)

  (二)翻译下列句子

  (1)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

  凭什么总听不到消息?这一定是他已经死了。

  (2)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

  就把绳子放在车上来奔丧,一路上都没有哭。

  4、再读课文,复述故事。

  三读课文,发现地读。(要求:读出疑问。)

  1、学生思考提出疑问。

  重点研讨:

  (1)为何“了不悲”、“都不哭”?

  (2)“琴不调”说明什么?

  学生质疑预设:

  (1)在第一段中为什么子猷久不闻子敬的消息就认为子敬已经亡了呢?(俱病笃)

  (2)子猷听见自己的亲兄弟死了,他居然“不悲”“不哭”,有悖常理呀,这怎么理解?(强忍悲痛,道是无情却有情)

  师从魏晋时期文人士大夫某种思想性格特点和文化特征方面引导。

  (3)为什么“琴不调”?

  (睹物思人,悲痛至极,无法将琴弹协调)

  (4)子猷是怎样一个人?

  (教师补充故事加课理解)

   故事:夜访戴逵

  王子猷居住在山阴,一次夜下大雪,他从睡眠中醒来,打开窗户,命仆人斟上酒。四处望去,一片洁白银亮,于是起身,慢步徘徊,吟诵着左思的《招隐诗》。忽然间想到了戴逵,当时戴逵远在曹娥江上游的`剡(shàn)县,即刻连夜乘小船前往。经过一夜才到,到了戴逵家门前却又转身返回。有人问他为何这样,王子猷说:“我本来是乘着兴致前往,兴致已尽,自然返回,为何一定要见戴逵呢?”

  诵读课文:有感情地读。(配乐:《高山流水》)

  学生读出哀怨、悲凉、凄婉的感情。

  四、链接生活,体验深情

   结合语境,仿写句子

  “兄弟”这个词语的内涵在今天已发生了变化,更多的不再是血脉相连。我们这个集体就是一个家,同学们就如同兄弟姐妹一般。

  我们是兄弟姐妹,当你需要帮助的时,我会悄悄站在你身边。

  我们是兄弟姐妹,当你获得荣耀时, 我会第一个为你鼓掌。

  我们是兄弟姐妹,当你失败苦闷时, 我会默默地为你驱赶心灵的阴霾。

   ……

  五、熟读成诵,背课文。

   方法:减字背诵法

  六、布置作业

  书面翻译并背诵全文。

《人琴俱亡》教案5

  学*目标:

  1、积累部分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笃、索、舆、径、素、卒、而、了、既、俱等。

  2、感受本文中深厚的兄弟情谊。

  3、了解人物的形象说出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

  教学设想:

  1、课前准备

  搜集有关《世说新语》的资料;扫除字音障碍,熟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

  2、课时数:一课时

  3、教法:引导、点拨,给以适时地帮助。

  学法:自主学*,合作探究,感悟生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假如你最心爱的一件物品不幸遗失或损坏,你会怎样呢?假如你最喜欢的一位朋友或亲人不幸离开了你,你又会这样呢?

  2、师有感情的讲述:人类的情感很多,但最能打动人心的、传为佳话的应该是发自内心的真挚的感情,今天我们就来体会一下感人肺腑,而又催人泪下的兄弟之情。

  板书:人琴俱亡

  二、落实常规展示预*

  1、交流搜集到的有关《世说新语》的.资料。

  2、检查朗读情况,结合朗读正音。读后由学生评议,并在评议中进一步朗读。(主要从音量、语速、节奏、感情等方面评价。)

  三、小组合作疏通文意

  1、让学生结合注释翻译课文,把不会的词、句圈出来,以备小组合作讨论。

  2、小组交流、讨论,教师巡视,并给以适时地帮助。共性问题,在全班内交流。

  3、检查词的解释和句子的翻译的落实情况(投影)。

  4、教师指名学生复述故事或翻译课文。

  四、研读课文体会感情

  学生齐读课文,然后思考:

  1、你认为课文中哪些语句最能表达子猷与子敬的兄弟之情?“弦既不调”说明了什么,你理解“人琴俱亡”的含义了吗?

  2、王子猷是一个怎样的人?你喜欢这个人物吗?

  3、探究、交流,教师板书。

  五、作业布置:

  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自由组合成学*小组,把课文编写成“课本剧”,并且表演。

  板书:

  俱病笃子敬先亡

  人亡

  问左右奔丧不哭

  人琴俱亡

  手足情深

  取琴弹不调掷地

  琴亡

  恸绝久月余亦卒

《人琴俱亡》教案6

  教学设想:

  此篇属《世说新语·伤逝》第十六篇,文章简短、字词难度不大,感情却很深厚,从中我们更能读出魏晋时代独特的士人心态及其情感的个性化表达。因此,在指导学生自学文言文字词的基础上,要侧重于对文章情感内涵的理解,并通过反复诵读加深体会,力求准确把握、读出情味。

  教学目标:

  1、学*基本的文言文字词

  2、体会文中深厚的兄弟情谊

  3、朗读成诵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说到亲情,我们总说它血浓于水,并常用紧密相连的身体器官作为比喻,如母子连心、骨肉相连、手足情深等等,亲情是割不断的血肉之情,它是世间最宝贵最真挚的情感。虽然我们也曾听闻曹植悲歌“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但更多的还是见证了血肉相连的深厚,一如今天我们所要学*的《人琴俱亡》。

  二、作者、作品简介

  刘义庆,南朝宋文学家,宋武帝刘裕侄儿,世袭临川王。

  《世说新语》,是记载魏晋人物言谈逸事的笔记小说、志人小说。全书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三十六个门类,较为集中地反映了魏晋时期的社会面貌和士大夫的思想性格。《人琴俱亡》选自《世说新语·伤逝》。

  三、初读(读准句读、字音)

  通过朗读初步检查预*

  四、学*文言文字词

  全班分AB两组,A组针对文章第一段的疑难字词设疑提问,B组回答;B组针对第二段中出现的疑难字词设疑提问,A组回答。教师补充指导。第一段

  【实词】笃:du(病)重左右:*旁的人,*侍/左边和右边

  索:要舆:车轿何以:即“以何”,为什么

  【虚词】俱:(副词)都、全而:承接连词了liao:完全都:总、竟

  第二段

  【实词】素:本义是“白色的生绢”,这里是一向、向来。径:一直

  卒:zu○1死,古指大夫死亡,后通称死亡。帝王“崩”、诸侯大官“薨”。

  ○2步兵,不费一兵一卒○3副词,终于,“卒用其人”

  cu仓卒,急速

  (因)恸绝良久:于是痛哭了很久,几乎要昏过去。

  (于是,就)恸,痛哭、极度悲伤;良,很;绝,气息中止,死亡。

  【虚词】既:已经

  翻译:

  五、再读,深入理解文章内容

  1、子敬亡故后,子猷的感情有哪些变化?结果如何?

  ——(人亡)了不悲都不哭(琴亡)恸绝良久

  ——月余亦卒

  2`1为什么子猷在听闻子敬亡故的消息时了不悲,去奔丧一路也没哭,

  而弹子敬琴后竟恸绝良久?

  ——解1:早知将不久人世,他日必将见面,故不悲,后因感慨琴通人性人亡琴亦亡,不禁恸绝良久。

  ——解2:不是不悲,只是强自抑制。

  ○1知人论世:(为什么要强自抑制?这须从《世说新语》说起)

  《人琴俱亡》是《世说新语·伤逝》第十六篇,结合其余十八篇来看,《人琴俱亡》作为其中一篇还是较为集中的体现了魏晋时期文人士大夫的某种思想性格特点及其文化特征——在任由性情、不拘矩度、注重情感的个性表达的同时,还故作旷达追求一种超脱的风度,魏晋风度。

  举例:《伤逝·十二》郗嘉宾(郗超)丧,左右白郗公:“郎丧”既闻不悲,因语左右:“殡时可道。”公往临殡,一恸几绝。

  《雅量·谢公》东晋名相谢安的侄子在前线与八十万秦兵作战,

  这一战关乎国家危亡,大胜后派人急来报捷。谢安当时正与客人下棋,看完后若无其事的继续与客人慢慢下棋,客人问起也只淡淡地说小儿辈破大敌了。——这一战关系到国之兴亡、家之存绝,谢安不可能真的无动于衷,只是越是激动的重要时刻越*静,才是超脱的风度。

  所以子猷的不悲不哭正好体现了魏晋时代士人独特的思想情感

  追求——他们注重真性情,追求个性的.自由飞扬,同时又力求能摆脱世俗的一切利害得失、荣辱毁誉,寻求一种超然的风度。为此,尽管子敬很悲痛,却还是要强自抑制。

  2`2那么是什么触发了他的情感呢?——琴不调

  2`3琴不调说明了什么?——原因一:主人病亡久已无人弹奏,弦松。原因二:子猷心中极为悲伤,无论如何总无法调正音弦。而这种极为沉厚的悲情一旦触景伤怀,便无法再抑制,喷发而出,恸绝良久,月余亦卒。由此更好地体现了王子猷、子敬的手足情深。

  (板书:——抑制——喷发:手足情深)

  ○2审美:这种手足情深的悲绝,在作者看来是一种真挚的美好的情感,刘义庆完全是将这当作一种美好的事物记入《世说新语》中的,体现了魏晋时代的一种审美观:(把人的种种情感当成一种美来欣赏)人的种种喜怒哀乐的情感都是美的。

  ○3写作技巧:由了不悲、都不哭—恸绝良久—月余亦卒,这种兄弟情谊表达更加的委婉曲致,更加的深沉,感人至深。对比西方文学直接对人物进行大段的心理描写的写作手法,中国古典文学这种通过环境或人物的言行举止侧面刻画人物内心情感的手法,人物情感的表现更加丰富深厚。(补充)

  六、诵读(把握人物情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注意叙事语言和人物语言的区分)

  1、个读2、全班读3、教师范读

  七、背诵

  运用幻灯片填空式背诵

  八、作业布置

  《世说新语》是一部记载魏晋人物言谈逸事的笔记小说,故事短小、语言简洁,对后世文学有很大影响,书中许多故事成为典故经久流传,如望梅止渴、口若悬河、一往情深、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等,同学们回去阅读《世说新语》,每个人讲一个小故事。

  九、板书设计

  人琴俱亡

  了不悲

  人亡抑制手

  都不哭足

  情

  琴亡——恸绝良久——喷发深

《人琴俱亡》教案7

  教学设想:此篇属《世说新语·伤逝》第十六篇,文章简短、字词难度不大,感情却很深厚,从中我们更能读出魏晋时代独特的士人心态及其情感的个性化表达。因此,在指导学生自学文言文字词的基础上,要侧重于对文章情感内涵的理解,并通过反复诵读加深体会,力求准确把握、读出情味。

  教学目标

  1、学*基本的文言文字词

  2、体会文中深厚的兄弟情谊

  3、朗读成诵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说到亲情,我们总说它血浓于水,并常用紧密相连的身体器官作为比喻,如母子连心、骨肉相连、手足情深等等,亲情是割不断的血肉之情,它是世间最宝贵最真挚的情感。虽然我们也曾听闻曹植悲歌“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但更多的还是见证了血肉相连的深厚,一如今天我们所要学*的《人琴俱亡》。

  二、作者、作品简介

  刘义庆,南朝宋文学家,宋武帝刘裕侄儿,世袭临川王。

  《世说新语》,是记载魏晋人物言谈逸事的笔记小说、志人小说。全书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三十六个门类,较为集中地反映了魏晋时期的社会面貌和士大夫的思想性格。《人琴俱亡》选自《世说新语·伤逝》。

  三、初读(读准句读、字音)

  通过朗读初步检查预*

  四、学*文言文字词

  全班分AB两组,A组针对文章第一段的疑难字词设疑提问,B组回答;B组针对第二段中出现的疑难字词设疑提问,A组回答。教师补充指导。

  第一段

  笃:du

  (病)重

  左右:*旁的人,*侍/左边和右边

  索:要

  舆:车轿

  何以:即“以何”,为什么

  俱:(副词)都、全

  而:承接连词了

  liao:完全都:总、竟

  第二段

  素:本义是“白色的生绢”,这里是一向、向来。

  径:一直

  卒:zu

  ○1死,古指大夫死亡,后通称死亡。帝王“崩”、诸侯大官“薨”。

  ○2步兵,不费一兵一卒

  ○3副词,终于,“卒用其人”

  cu

  仓卒,急速

  (因)恸绝良久:于是痛哭了很久,几乎要昏过去。

  (于是,就)恸,痛哭、极度悲伤;良,很;

  绝,气息中止,死亡。

  既:已经

  翻译:

  五、再读,深入理解文章内容

  1、子敬亡故后,子猷的感情有哪些变化?结果如何?

  ——(人亡)了不悲都不哭

  (琴亡)

  恸绝良久

  ——月余亦卒

  2`1为什么子猷在听闻子敬亡故的消息时了不悲,去奔丧一路也没哭,

  而弹子敬琴后竟恸绝良久?

  ——解1:早知将不久人世,他日必将见面,故不悲,后因感慨琴通人性人亡琴亦亡,不禁恸绝良久。

  ——解2:不是不悲,只是强自抑制。

  ○1知人论世:

  (为什么要强自抑制?这须从《世说新语》说起)

  《人琴俱亡》是《世说新语·伤逝》第十六篇,结合其余十八篇来看,《人琴俱亡》作为其中一篇还是较为集中的体现了魏晋时期文人士大夫的某种思想性格特点及其文化特征——在任由性情、不拘矩度、注重情感的个性表达的同时,还故作旷达追求一种超脱的风度,魏晋风度。

  举例:

  《伤逝·十二》郗嘉宾(郗超)丧,左右白郗公:“郎丧”既闻不悲,因语左右:“殡时可道。”公往临殡,一恸几绝。

  《雅量·谢公》东晋名相谢安的侄子在前线与八十万秦兵作战,这一战关乎国家危亡,大胜后派人急来报捷。谢安当时正与客人下棋,看完后若无其事的继续与客人慢慢下棋,客人问起也只淡淡地说小儿辈破大敌了。——这一战关系到国之兴亡、家之存绝,谢安不可能真的`无动于衷,只是越是激动的重要时刻越*静,才是超脱的风度。所以子猷的不悲不哭正好体现了魏晋时代士人独特的思想情感追求——他们注重真性情,追求个性的自由飞扬,同时又力求能摆脱世俗的一切利害得失、荣辱毁誉,寻求一种超然的风度。为此,尽管子敬很悲痛,却还是要强自抑制。

  2`2那么是什么触发了他的情感呢?——琴不调

  2`3琴不调说明了什么?——原因一:主人病亡久已无人弹奏,弦松。原因二:子猷心中极为悲伤,无论如何总无法调正音弦。而这种极为沉厚的悲情一旦触景伤怀,便无法再抑制,喷发而出,恸绝良久,月余亦卒。由此更好地体现了王子猷、子敬的手足情深。

  (板书:——抑制——喷发:手足情深)

  ○2审美:这种手足情深的悲绝,在作者看来是一种真挚的美好的情感,刘义庆完全是将这当作一种美好的事物记入《世说新语》中的,体现了魏晋时代的一种审美观:(把人的种种情感当成一种美来欣赏)人的种种喜怒哀乐的情感都是美的。

  ○3写作技巧:

  由了不悲、都不哭—恸绝良久—月余亦卒,这种兄弟情谊表达更加的委婉曲致,更加的深沉,感人至深。对比西方文学直接对人物进行大段的心理描写的写作手法,中国古典文学这种通过环境或人物的言行举止侧面刻画人物内心情感的手法,人物情感的表现更加丰富深厚。(补充)

  六、诵读

  (把握人物情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注意叙事语言和人物语言的区分)

  1、个读

  2、全班读

  3、教师范读

  七、背诵

  运用幻灯片填空式背诵

  八、作业布置

  《世说新语》是一部记载魏晋人物言谈逸事的笔记小说,故事短小、语言简洁,对后世文学有很大影响,书中许多故事成为典故经久流传,如望梅止渴、口若悬河、一往情深、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等,同学们回去阅读《世说新语》,每个人讲一个小故事。

  九、板书设计

  人

  琴

  俱

  亡

  了不悲

  人亡

  抑制

  手

  都不哭

  足

  情

  琴亡

  ——恸绝良久

  ——

  喷发

  深

《人琴俱亡》教案8

  学*目标:

  1、疏通文意,明确文言实词、虚词在文中的意思。

  2、感受文章的内容,体会人物的心情和个性特点,感受兄弟亲情。

  一、课堂学*

  1、你认为课文中哪些语句最能表达子猷与子敬的兄弟之情?“弦既不调”说明了什么,你理解“人琴俱亡”的含义了吗?

  2、王子猷是一个怎样的人?你喜欢这个人物吗?

  3、课文描写子猷先是“了不悲” “都不哭”,后又写他“恸绝良久”,他前后的表现是否矛盾?为什么?

  二、课外拓展:结合材料探究魏晋风度

  材料一:《伤逝十二》郗嘉宾(郗超)丧,左右白郗公:“郎 丧”既闻不悲,因语左右:“殡时可道。”公往临殡,一恸几绝。

  材料二:《雅量谢公》东晋名相谢安的侄子在前线与八十万秦兵作战, 这一战关乎国家危亡,大胜后派人急来报捷。谢安当时正与客人下棋,看完后若无其事的继续与客人慢慢下棋,客人问起也只淡淡地说小儿辈破大敌了。——这一战关系到国之兴亡、家之存绝,谢安不可能真的无动于衷,只是越是激动的重要时刻越*静,才是超脱的风度。

  明确:《人琴俱亡》是《世说新语伤逝》第十六篇,结合其余十八篇来看,《人琴俱亡》作为其中一篇还是较为集中的体现了魏晋时期文人士大夫的某种思想性格特点及其文化特征——在任由性情、不拘矩度、注重情感的个性表达的同时,还故作旷达追求一种超脱的风度,魏晋风度。所以子猷的.不悲不哭正好体现了魏晋时代士人独特的思想情感追求——他们注重真性情,追求个性的自由飞扬,同时又力求能摆脱世俗的一切利害得失、荣辱毁誉,寻求一种超然的风度。为此,尽管子敬很悲痛,却还是要强自抑制。

  二、课后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甲)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语时了不悲。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

  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乙)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形陋,不足雄远国,使崔季硅代,帝自捉刀立床头。既毕,令间谍问曰:“魏王如何?”匈奴使答曰:“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魏武闻之,追杀此使。

  1、给下列字注音

  猷( ) 笃( ) 恸( ) 舆( )

  2、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王子猷、子敬俱病笃 ( )( ) 子敬素好琴( )

  何以都不闻消息( )( ) 此乃英雄也( )

  3、用现代汉语疏通下列句子的意思,加点字的意思要力求译准。

  (1)语时了不悲。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便索舆来奔丧。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便径入坐灵床上。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曹植有一首《七步诗》,和(甲)文都是写 的,请你把它工整地写在下面。

  5、(甲)(乙)两文都选自《世说新语》,(乙)文中的魏武就是曹操。文中的他是怎样的形象?

《人琴俱亡》教案9

  【知识与能力】:

  1.对作品之中常见文言实词、虚词的理解与把握。

  2.品味其简洁的语言,体会兄弟之间的至爱亲情。

  【过程与方法】:

  通过反复诵读、小组合作理解作品及主题。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感受作品之中的人物和事件,引起对自己家庭生活的回忆和共鸣。

  【学*重点】:

  1.《世说新语》在中国小说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2.《人琴俱亡》之中,初具的小说艺术特色。

  【学*难点】:

  子猷前后的表现是否矛盾。

  【学*过程】:

  一、自主学*:

  (一).文学常识。

  1.走*作家:刘义庆,彭城人,南朝宋文学家。南朝宋武帝刘裕的侄儿,袭封临川王。

  2.作品简介:本文选自《世说新语》,这是一部记载魏晋人物言谈逸事的笔记小说。刘义庆撰。全书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36个门类,记载了自东汉末年至西晋时豪门贵族和官僚士大夫的遗闻轶事,较为集中地反映了这一时期的社会面貌和士大夫的思想品格。故事短小、语言简洁是它的特点。《世说新语》对后世文学有很大影响,书中许多故事已经成为典故经久流传,如望梅止渴、口若悬河、一往情深、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等。此篇属《世说新语伤逝》第十六篇,文章简短、字词难度不大,表达感情却很深厚,从中我们更能读出魏晋时代独特的士人心态及其情感的`个性化表达。

  3.子猷:王徽之,是王羲之之子,东晋时期的书法家。在《世说新语》中对其生*逸事有大量记载。子敬:王献之,王羲之第七子,东晋著名书法家。幼时从父学书,后来自创一格,与父亲齐名,人称“二王”。主要作品《洛神赋十三行》《鸭头丸帖》。

  (二).朗读课文。

  1.给下列画线的字注音:

  子猷 病笃 索舆 奔丧 好琴

  掷琴 恸绝 亦卒 不调 了不悲

  2.画出下列句子的停顿(只画一处)

  (1)、因恸绝良久

  (2)、月余亦卒

  (3)、子敬素好琴

  (4)、便径入坐灵床上

  (5)、便索舆来奔丧

  (6)、此已丧矣

  (7)、何以都不闻消息

  (8)、都不哭

  3.这则故事写了,表现了xxx。

  (三).课前预热。

  1.“煮豆持做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你知道有关这首“七步诗”的故事吗?你如何评价曹丕的行为?

  2、在你的身边,你看到过哪些体现手足情深的感人事例?

  二、合作交流:

  (一).感知课文

  1.小组活动,结合工具书、课下注释读课文、译课文。

  2.找出下列翻译的不当之处。

  (1)、原文: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

  翻译:子猷向左右问:“凭什么总听不到子敬的消息。”

  改错:

  (2)、原文:语时了不悲。

  翻译:说完话后根本就不悲哀。

  改错:

  (3)、原文:便径入坐灵床上。

  翻译:(子猷)从小路上走向灵床。

  改错:

  (二)理解文意

  1、找出文中子猷的语言并分析其表达作用?

  2、文中表现子猷一心挂念弟弟的三个动词是什么?

  3、你能猜测出子猷死亡的原因有哪些吗?

  4、课文中哪些语句最能表达子猷对子敬的兄弟之情?子猷“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你认为“不调”说明了什么?

  5、有人说,结尾一句话是多余的你的看法呢?

  6、这篇文章虽短小,却能尺水兴波,悬念不断。说说文中都有哪些悬念?

  三、拓展延伸:

  1、文中的子猷、子敬都是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儿子,都以书法和行为“卓异”著称,是当时的“名士”。本文中子猷的行为就想显得蹊跷难解。弟弟死了他不哭,还弹琴,而后来却一发不可收拾。你能谈谈你的理解吗?

  2、收集写手足之情的诗句和谚语

  3、读了《人琴俱亡》这则故事,你有什么感受 学(教)这节课后的收获

《人琴俱亡》教案10

  教学目标

  1.疏通文意,明确文言实词、虚词在文中的意思。

  2.感受文章的内容,体会人物的心情和个性特点。

  3.改写文章内容,扩充情节,丰富人物形象。

  教学重难点:感受课文的内容,体会人物的心情和鲜明的个性特点。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1.假如你最心爱的一件物品不幸遗失或损坏,你会怎样呢?假如你最喜欢的`一位朋友或亲人不幸离开了你,你又会这样呢?

  2.师有感情地讲述:人类的情感很多,但最能打动人心的、传为佳话的应该是发自内心的真挚的感情,今天我们就来体会一下感人肺腑,而又催人泪下的兄弟之情。

  展示预* :交流搜集到的有关《世说新语》的资料。

  二、自主学*记录卡自学情况反馈。

  1.检查朗读情况,结合朗读正音

  读后由学生评议,并在评议中进一步朗读。(主要从音量、语速、节奏、感情等方面评价)

  2.检查词的解释和句子的翻译的落实情况。

  三、自主学*记录卡练*情况交流展示。

  1.让学生结合注释翻译课文,把不会的词、句圈出来,以备小组合作讨论。

  2.小组交流、讨论,教师巡视,并给以适时地帮助。共性问题在全班内交流。

  3.检查词的解释和句子的翻译的落实情况。(投影)

  ①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

  俱,副词,表范围,都。笃,(病)重。而,表承接,不译。

  ②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

  何以,即“以何”,为什么。都,副词,总,竟。矣,语言助词,表肯定语气,可译为“了”。

  ③语时了不悲。

  语,动词,说话。 了,全,完全。

  ④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

  索,要。舆,轿子。 奔丧,这里指到王子敬家去看望丧事。

  ⑤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

  素,向来,一向。 琴,动词,弹琴。径,直往。 灵床,停放尸体的床铺。

  既,已经。 调,协调。掷,投掷,抛掷,扔。

  ⑥因恸绝良久。

  因,副词,于是,就。恸,痛哭,极度悲哀。 良,很。 绝,死亡。

  ⑦月余亦卒。

  亦,副词,也。 卒,死。

  4.教师指名学生复述故事或翻译课文。

  王子猷、王子敬都病得很重,子敬先死了。王子猷问手下的人说:“为什么总听不到(子敬的)消息?这(一定)是他已经死了。”说话时完全不悲伤。就要轿子来去看望丧事,一路上都没有哭。子敬一向喜欢弹琴,(子猷)一直走进去坐在灵床上,拿过子敬的琴来弹,几根弦的声音已经不协调了,(子猷)把琴扔在地上说:“子敬啊,子敬啊,你人和琴都死了。”于是痛哭了很久,几乎要昏过去。过了一个多月,(子猷)也死了。

  四、质疑探究

  1.你认为课文中哪些语句最能表达子猷与子敬的兄弟之情?“弦既不调”说明了什么,你理解“人琴俱亡”的含义了吗?

  2.王子猷是一个怎样的人?你喜欢这个人物吗?

  3.探究、交流。

  五、课堂小结

  六、布置作业

  积累古诗文中写手足亲情的句子。

  七、课堂检查

《人琴俱亡》教案11

  教学目标:

  ①掌握常见文言实词、文言虚词。

  ②理解深厚的兄弟情谊。

  ③朗读成诵

  教学重点:

  ①掌握常见文言实词、文言虚词。

  教学难点:

  ①理解深厚的兄弟情谊。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方法:

  此篇属《世说新语·伤逝》第十六篇,文章简短、字词难度不大,感情却很深厚,从中我们更能读出魏晋时代独特的士人心态及其情感的个性化表达。因此,在指导学生自学文言文字词的基础上,要侧重于对文章情感内涵的'理解,并通过反复诵读加深体会,力求准确把握、读出情味。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说到亲情,我们总说它血浓于水,并常用紧密相连的身体器官作为比喻,如母子连心、骨肉相连、手足情深等等,亲情是割不断的血肉之情,它是世间最宝贵最真挚的情感。虽然我们也曾听闻曹植悲歌“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但更多的还是见证了血肉相连的深厚,琴声为心声,知音为知己。琴声中还能传出深厚的兄弟情谊,就是今天学*的《人琴俱亡》这篇课文中告诉我们的。

  二、课前热身

  提问:本文作者是谁?选自哪本书?兄弟俩是谁?他们的父亲又是谁?(课前要求同学们从多种途径查询有关王羲之父子三人以及刘义庆和《世说新语》的情况,课堂上同学们以抢答的形式展开)

  明确:作者是刘义庆,彭城人,南朝宋文学家。本文选自《世说新语》(详见“关于刘义庆和《世说新语》”的材料。课前可印发给学生。)

  王子猷和王子敬是兄弟,他们的父亲是晋代著名的书法家。

  三、自主学*,疏通词句。

  [对话1]在预*过程中遇到的一些不认识的字,请同学写到黑板上,老师归纳补充讲解。

  [对话2] 在预*过程中遇到的一些不理解的句子,请同学写到黑板上,师生讨论解答。

  [明确]:

  a.何以不闻消息?此已丧矣。

  译:为什么总听不到(子敬的)消息?这(一定)是他已经死了。

  b.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

《人琴俱亡》教案12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疏通文意,明确文言实词、虚词在文中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

  1、《世说新语》在中国小说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2、《人琴俱亡》之中,初具的小说艺术特色。

  3、子猷前后的表现是否矛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文章的内容,体会人物的心情和个性特点,感受兄弟亲情。

  【教学重难点】

  1、《世说新语》在中国小说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2、《人琴俱亡》之中,初具的小说艺术特色。

  3、子猷前后的表现是否矛盾。

  【教学法】自主合作讨论

  【课时】1 课时

  【预*导学】

  1.导入新课

  课堂提问:同学们通过预*对《世说新语》有何认识?了解哪些?

  2.作者链接

  刘义庆,南朝宋文学家,宋武帝刘裕侄儿,世袭临川王。

  《世说新语》,是记载魏晋人物言谈逸事的笔记小说、志人小说。全书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三十六个门类,较为集中地反映了魏晋时期的社会面貌和士大夫的思想性格。《人琴俱亡》选自《世说新语·伤逝》。

  【合作·探究·展示】

  一、读书(通过这一环节,使学生对作品有大概的把握,反复读书培养语感,为翻译,背诵奠定基础)

  1、学生朗读作品,教师纠正字音:

  笃( dǔ ) 都( dū )丧( sāng )( sàng )

  了(liǎo) 舆( yú ) 调( tiáo )恸( tng )

  2、体朗读课文

  3、师范读课文(注意在范读期间,容易读错的字音要重读)

  二、对文中主要人物的把握:

  学生活动:学生读出他们课下找到的相关资料

  (一)子猷:王徽之,是王羲之之子,东晋时期著名的书法家。在《世说新语》中对其生*逸事有大量记载。

  教师补充资料:

  1、王子猷出都,尚在渚下。旧闻桓子野善吹笛,而不相识。遇桓于岸上过,王在船中,客有识之者,云是桓子野。王便令人与相闻云:“闻君善吹笛,试为我一奏。”桓时已贵显,素闻王名,即便回下车,踞胡床,为作三调。弄毕,便上车去。客主不交一言。

  2、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二)子敬:王献之,王羲之之子。东晋著名书法家。主要作品《洛神赋》

  三、扫清字、词、句等障碍(使学生能掌握作品大意,为理解作品中心思想奠定基础)

  小组活动:

  1.以*时要求的四人为一小组活动。

  2.结合工具书、课下注释读课文。

  3.读懂课文,把握大意,全班交流。

  要符合新课标的精神,使学生能够更好的成为课堂的主体,调动其学*文言文的积极性增加互动性,调动课堂气氛

  课堂检测一:找出下列翻译的不当之处。

  1、原文: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

  翻译:子猷向左右问:“为什么总听不到子敬的消息。”

  改错:左右:*旁的`人,这里指*侍

  2、原文:语时了不悲。

  翻译:说完话后根本就不悲哀。

  改错:说话时完全不悲伤。了:完全

  3、原文:便径入坐灵床上。翻译:(子猷)从小路上走向灵床。

  改错:(子猷)径直坐在灵床上。

  比较阅读:(分析人物形象)

  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语时了不悲。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

  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伤逝第十七》)

  人琴俱亡!”因顿绝,先有背疾,遂溃裂,月余亦卒。(《晋书列传十五》)

  1、子猷、子敬兄弟感情深厚,在上面两个语段之中都有反映

  2、在语段一之中人物形象刻画很有个性,请你摘抄其中充分展示子猷个性的语句体会子猷的形象,并说一说这些语句与语段二之中哪些语句相照应。

  3、子猷对弟弟有深厚的情谊,但弟弟死后他一开始并没有哭,这是为什么?你能从语段二之中找到答案吗?

  (教师通过对此题的分析,使学生更加了解其中的人物形象,以及后人用“人琴俱亡”一词表达对死者无限哀悼之情的主要原因)

  四、小结:

  课文内容结构

  俱病笃 子敬先亡

  人亡

  问左右 奔丧不哭

  手足情深

  人琴俱亡取 琴弹 不调掷地

  琴亡

  恸绝久 月余亦卒

  在此结构之中,小说的雏形依稀可见。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形式业已具备。叙事较为完整,情节波荡起伏,首尾呼应,实为一佳作。在整理结构的同时,让学生试背文章,完成大纲要求。

  五、布置作业:

  拓展思维:根据《人琴俱亡》写一篇亲情故事,更好的体味其中的情感。

  【反馈检测】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王子猷( ) 病笃( ) 了( )不悲

  舆( ) 不调( ) 恸( )绝

  2.解释下列加点词。

  (1)王子猷,子敬俱病笃: (2)而子敬先亡。

  (3)何以都不闻消息。 (4)语时了不悲。

  (5)便索舆来奔丧。 (6)子敬素好琴。

  (7)便径入坐灵床上。 ( 8)弦既不调。

  (9)因恸绝良久。 (10)月余亦卒。

  3.《人琴俱亡》选自 作者是 ,他是 (朝代)文学家,人琴俱亡的意思是:“ ”

  4.文中说“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你认为“不调”的原因是:

  5.《世说新语》中很多故事发展为成语《人琴俱亡》发展的一个成语是 。这则故事表现了:

  6.翻译句子:

  (1)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

  (2)子敬子敬,人琴俱亡。

  (3)因恸绝良久。

  1.yóu dǔ liǎo yú tiáo tng

  2.俱 :都。而:顺承,不译何以:以何,为什么。语:说话。了:完全。便:就。索:要。舆:轿子。素:一向。 径:直往。既:已经。因:于是。绝:气息中止。卒:死

  3.笔记体小说《世说新语》 刘义庆 南朝宋 人琴俱亡,睹物思人,悼念死者。

  4. “不调”既是写实际情况,也包含了“人琴俱亡”的凄凉。

  5.人琴俱亡 王子猷和王子敬深厚的兄弟之情。

  6.(1)为什么总听不到(子敬)的消息?这(一定)是他已经死了。(2)子敬啊,子敬啊,你人和琴都死了。(3)于是痛哭了很久,几乎要昏过去。

《人琴俱亡》教案13

  学*目标:熟读课文并能复述主要内容;了解人物的形象说出自己的情感体验。

  课前学*:查工具书解决课文中的`生字词,能正确拼读,并了解词的大意。

  课堂学*: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1导入,组织学生默读默读课文
2让学生质疑、合作释疑交流疑难、释疑
3组织学生多种方式朗读按要求读课文
教学反思

  第二块:深入分析兄弟之情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1让学生看注释翻译课文看注释疏通文意
2检查情况:翻译复述一人读一人译合作用自己的话复述内容
3评价王子猷:王子猷是一个怎样的人?你喜欢这个人物吗?思考、讨论
4组织交流小组推荐交流,小组互评
5创设问题情境:文章中哪些语句最能表达子猷与子敬的兄弟之情?“弦既不调”说明了什么?交流
教学反思

《人琴俱亡》教案14

  学*目标:

  1、积累部分常见的文言词

  2、感受本文中深厚的兄弟情谊

  3、体会文中简洁的语言

  一.导入新课,激**趣

  古代大书法家王羲之有七个儿子,其中王子猷与王子敬兄弟二人品格才华最突出,这俩兄弟的感情非常好,《人琴俱亡》讲的就是他们痛人心扉的故事板书:人琴俱亡(刘义庆)

  介绍:作品作者

  此书主要记载魏晋名士的言谈轶事最大特点是记述人物的片言只语或者微小举动,生动地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刘义庆:南宋文学家

  二.读通读顺,读懂课文

  第一:独立阅读课文,借助课下注解,手头的工具书给自己不懂的生字词注音,并结合语境判断确定它们在文中的意义

  第二:使用自己*惯的符号标出阅读中遇到的问题

  1.红字注音

  全班齐读一遍

  2.字词解释,翻译文段

  3.出示译文

  全班试背

  过渡语:我们对本文大意都基本理解了,然而我们会翻译了,是不是就真正理解文章的内涵了呢?请看———探究理解

  三.探究理解,感悟文本

  1. 子猷在子敬死后“月余亦卒”,他死去的原因有哪些?

  明确:一 是子猷本身当时病势严重二 是因自己的骨肉兄弟之死而极度悲伤

  2. 课文描写子猷先是“了不悲” “都不哭”,后又写他“恸绝良久”,他前后的表现是否矛盾?为什么?

  明确:不矛盾,(神情的“悲”和“哭”都是比较低层次的悲伤,子猷内心悲痛至极,反而在表面上什么都不能表现出来)子猷与子敬有着深厚的手足之情,两人都患了重病子猷听不到子敬的病况,心里非常难过,“了不悲” “都不哭”是强抑制住自己的悲痛的结果,而并不是不悲痛等到人琴俱亡,就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悲伤心情,悲痛之情喷薄而出, 因此“恸绝良久”所以子猷前后的表现不矛盾

  过渡语:兄弟间互相迫害的也有

  曹植《七步诗》)(曹丕做了皇帝以后, 对才华横溢的胞弟曹植一直心怀忌恨,有一次,他命曹植在七步之内作诗一首,如做不到就将行以大法(处死),而曹植不等其话音落下,便应声而说出六句诗来,其中说到,读《七步诗》诗中以浅显生动的比喻说明兄弟本为手足,不应互相猜忌与怨恨,晓之以大义,自然令曹丕羞愧万分,无地自容

  过渡语:兄弟间手足情深的也有

  苏轼的《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3. 请回顾课文:你觉得最让你挥之不去的细节是什么,为什么?(给你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一句话)

  明确:“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

  “了不悲,都不哭”,“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

  “子敬子敬,人琴俱亡”

  四.小结归纳,积累背诵

  课文语言十分简洁全文仅84字,就刻画出鲜活的人物形象,让我们感受到的是手足情深,原因就是抓住了人物的只言片语或细微的举动,即抓住了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才使得人物这样鲜活

  板书:手足情深

  语言简洁

  过渡语:请同学们看关键词,齐背全文,这次读时,注意人物语言与叙事语言的不同感情

  过渡语:是啊,逝者已去,而琴随人亡,这更渲染出当时悲凉的气氛下面再来看看现今生活之中的手足情深

  五.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分生命》

  请同学浏览文章

  师:表达什么情感、主题

  让学生谈感悟

  结束语:《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中,保尔柯察金曾经说过:“人最宝贵的就是生命,生命给予每个人的只有一次”可是,这个十岁的小男孩为了解救妹妹,竟然要把自己一半的血分给妹妹,让妹妹和他*分生命他对妹妹的爱真是比水晶还要纯洁,比黄金还要宝贵……

《人琴俱亡》教案15

  教学目标:

  1.掌握重点字词的意思(文言实词.虚词)。

  2.体会兄弟之间手足之情。

  3.反复阅读课文能根据课下注释疏通文意。

  教学重点:32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好,上两节课,我们学*并体会感受了父子和母子之间的感情。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人琴俱亡》写王子猷与王子敬深厚的兄弟之情。

  三、请看刘义庆的《世说新语》中文章《人琴俱亡》先阅读,找出不懂的字词,根据课下注释疏通文意。

  笃(dǎ)病重了(liǎo)全完全舆(yú)轿子调(tiáo):协调

  掷(zhì):扔恸(tòng):痛苦,极度悲哀。

  四、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意(先提示后.总结)。

  提示:

  王子猷、子敬都病得很重,子敬先死了。王子猷问手下的人说:"为什么总听不到子敬的消息?这一定是他死了。"说话时完全不悲伤。就要轿子来去看望丧事,一路上都没有哭。

  子敬一向喜欢弹琴,子猷一直走进去坐在灵床上,拿过子敬的琴来弹,几根弦的'声音已经不协调了,子猷把琴扔在地上说:"子敬啊,子敬啊,你人和琴都死了。"于是痛苦了很久,几乎要昏过去。过了一个月,子猷也死了。

  五、课堂小结

  课文的语言十分简洁。全文寥寥数十字,把事情的经过写得波澜起伏,人物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通过王子猷对弟弟子敬独特的悼念方式,表现了他对弟弟的深厚的情谊。

  六、作业:背诵全文。


《人琴俱亡》教案优选【10】份(扩展3)

——人琴俱亡教案合集五篇

  人琴俱亡教案 1

  学*目标:

  1、积累部分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笃、索、舆、径、素、卒、而、了、既、俱等。

  2、感受本文中深厚的兄弟情谊。

  3、了解人物的形象说出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

  教学设想:

   1、课前准备

  搜集有关《世说新语》的资料;扫除字音障碍,熟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

  2、课时数:一课时

  3、教法:引导、点拨,给以适时地帮助。

  学法:自主学*,合作探究,感悟生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1、假如你最心爱的一件物品不幸遗失或损坏,你会怎样呢?假如你最喜欢的一位朋友或亲人不幸离开了你,你又会这样呢?

  2、师有感情的.讲述:人类的情感很多,但最能打动人心的、传为佳话的应该是发自内心的真挚的感情,今天我们就来体会一下感人肺腑,而又催人泪下的兄弟之情。

  板书:人琴俱亡

  二、落实常规 展示预*

  1、交流搜集到的有关《世说新语》的资料。

  2、检查朗读情况,结合朗读正音。读后由学生评议,并在评议中进一步朗读。(主要从音量、语速、节奏、感情等方面评价。)

  三、小组合作 疏通文意

  1、让学生结合注释翻译课文,把不会的词、句圈出来,以备小组合作讨论。

  2、小组交流、讨论,教师巡视,并给以适时地帮助。共性问题,在全班内交流。

  3、检查词的解释和句子的翻译的落实情况(投影)。

  4、教师指名学生复述故事或翻译课文。

  四、研读课文 体会感情

  学生齐读课文,然后思考:

  1、你认为课文中哪些语句最能表达子猷与子敬的兄弟之情?“弦既不调”说明了什么,你理解“人琴俱亡”的含义了吗?

  2、王子猷是一个怎样的人?你喜欢这个人物吗?

  3、探究、交流,教师板书。

  五、作业布置:

  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自由组合成学*小组,把课文编写成“课本剧”,并且表演。

  板书:

  俱病笃 子敬先亡

  人亡

  问左右 奔丧不哭

  人琴俱亡 手足情深

  取琴弹 不调掷地

  琴亡

  恸绝久 月余亦卒

  人琴俱亡教案 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掌握积累文中常见文言词语的含义及用法。疏通文意,把握主旨,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诵读与合作探究感受人物事件,了解富有个性的人物形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兄弟间的至爱亲情。

  教学重点:反复阅读课文,能根据课下注释疏通文意。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体会子猷独特的悼念方式。

  教学方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媒体:多媒体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成语填空练*。(出自《世说新语》)

  望(梅)止渴 (鹤)立鸡群

  口若(悬)河 应接不(暇)

  大家知道这些成语出自哪本书吗?生回答。今天我们就来学*一篇出自《世说新语》的文章。(出示课题)

  二、简介作者、作品,出示教学目标。

  1、刘义庆:南朝宋文学家。

  《世说新语》是记载魏晋人物言谈逸事的笔记、志怪小说,较为集中地反映了魏晋时期的社会面貌和士大夫的思想性格。

  2、出示目标:

  (1)掌握积累文中常见文言词语的含义及用法。疏通文意,把握主旨,背诵课文。

  (2)体会兄弟间的至爱亲情。

  三、学*课文

  一读课文,正确的读。(要求:读准字音,读清节奏)

  1、自由读课文,将课文注释中的注音读准确。

  2、请一名同学读课文,其他同学听有没有读错的地方。

  3、生齐读重点字词读音,师范读课文。

  4、齐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二读课文,理解地读。(要求:文从字顺)

  1、学生对照注释,试译课文,如有不会的词句标注出来小组合作解决。

  2、教师解疑。

  3、教师检测。

  你能订正下列译文中的错误吗?

  (一)解释划线的词

  (1)……俱病笃 (忠实)

  (2)语时了不悲 (句末语气词)

  (3)便索舆来奔丧(绳索)

  (4)子敬素好琴(白色)

  (5)弦既不调(既然)

  (6)因恸绝良久(因而)

  (7)月余亦卒(结束)

  (8)便径入(小路)

  (二)翻译下列句子

  (1)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

  凭什么总听不到消息?这一定是他已经死了。

  (2)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

  就把绳子放在车上来奔丧,一路上都没有哭。

  4、再读课文,复述故事。

  三读课文,发现地读。(要求:读出疑问。)

  1、学生思考提出疑问。

  重点研讨:

  (1)为何“了不悲”、“都不哭”?

  (2)“琴不调”说明什么?

  学生质疑预设:

  (1)在第一段中为什么子猷久不闻子敬的消息就认为子敬已经亡了呢?(俱病笃)

  (2)子猷听见自己的亲兄弟死了,他居然“不悲”“不哭”,有悖常理呀,这怎么理解?(强忍悲痛,道是无情却有情)

  师从魏晋时期文人士大夫某种思想性格特点和文化特征方面引导。

  (3)为什么“琴不调”?

  (睹物思人,悲痛至极,无法将琴弹协调)

  (4)子猷是怎样一个人?

  (教师补充故事加课理解)

   故事:夜访戴逵

  王子猷居住在山阴,一次夜下大雪,他从睡眠中醒来,打开窗户,命仆人斟上酒。四处望去,一片洁白银亮,于是起身,慢步徘徊,吟诵着左思的《招隐诗》。忽然间想到了戴逵,当时戴逵远在曹娥江上游的'剡(shàn)县,即刻连夜乘小船前往。经过一夜才到,到了戴逵家门前却又转身返回。有人问他为何这样,王子猷说:“我本来是乘着兴致前往,兴致已尽,自然返回,为何一定要见戴逵呢?”

  诵读课文:有感情地读。(配乐:《高山流水》)

  学生读出哀怨、悲凉、凄婉的感情。

  四、链接生活,体验深情

   结合语境,仿写句子

  “兄弟”这个词语的内涵在今天已发生了变化,更多的不再是血脉相连。我们这个集体就是一个家,同学们就如同兄弟姐妹一般。

  我们是兄弟姐妹,当你需要帮助的时,我会悄悄站在你身边。

  我们是兄弟姐妹,当你获得荣耀时, 我会第一个为你鼓掌。

  我们是兄弟姐妹,当你失败苦闷时, 我会默默地为你驱赶心灵的阴霾。

   ……

  五、熟读成诵,背课文。

   方法:减字背诵法

  六、布置作业

  书面翻译并背诵全文。

  人琴俱亡教案 3

  【知识与能力】:

  1.对作品之中常见文言实词、虚词的理解与把握。

  2.品味其简洁的语言,体会兄弟之间的至爱亲情。

  【过程与方法】:

  通过反复诵读、小组合作理解作品及主题。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感受作品之中的人物和事件,引起对自己家庭生活的回忆和共鸣。

  【学*重点】:

  1.《世说新语》在中国小说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2.《人琴俱亡》之中,初具的小说艺术特色。

  【学*难点】:

  子猷前后的表现是否矛盾。

  【学*过程】:

  一、自主学*:

  (一).文学常识。

  1.走*作家:刘义庆,彭城人,南朝宋文学家。南朝宋武帝刘裕的侄儿,袭封临川王。

  2.作品简介:本文选自《世说新语》,这是一部记载魏晋人物言谈逸事的笔记小说。刘义庆撰。全书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36个门类,记载了自东汉末年至西晋时豪门贵族和官僚士大夫的遗闻轶事,较为集中地反映了这一时期的社会面貌和士大夫的思想品格。故事短小、语言简洁是它的特点。《世说新语》对后世文学有很大影响,书中许多故事已经成为典故经久流传,如望梅止渴、口若悬河、一往情深、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等。此篇属《世说新语伤逝》第十六篇,文章简短、字词难度不大,表达感情却很深厚,从中我们更能读出魏晋时代独特的士人心态及其情感的.个性化表达。

  3.子猷:王徽之,是王羲之之子,东晋时期的书法家。在《世说新语》中对其生*逸事有大量记载。子敬:王献之,王羲之第七子,东晋著名书法家。幼时从父学书,后来自创一格,与父亲齐名,人称“二王”。主要作品《洛神赋十三行》《鸭头丸帖》。

  (二).朗读课文。

  1.给下列画线的字注音:

  子猷 病笃 索舆 奔丧 好琴

  掷琴 恸绝 亦卒 不调 了不悲

  2.画出下列句子的停顿(只画一处)

  (1)、因恸绝良久

  (2)、月余亦卒

  (3)、子敬素好琴

  (4)、便径入坐灵床上

  (5)、便索舆来奔丧

  (6)、此已丧矣

  (7)、何以都不闻消息

  (8)、都不哭

  3.这则故事写了,表现了xxx。

  (三).课前预热。

  1.“煮豆持做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你知道有关这首“七步诗”的故事吗?你如何评价曹丕的行为?

  2、在你的身边,你看到过哪些体现手足情深的感人事例?

  二、合作交流:

  (一).感知课文

  1.小组活动,结合工具书、课下注释读课文、译课文。

  2.找出下列翻译的不当之处。

  (1)、原文: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

  翻译:子猷向左右问:“凭什么总听不到子敬的消息。”

  改错:

  (2)、原文:语时了不悲。

  翻译:说完话后根本就不悲哀。

  改错:

  (3)、原文:便径入坐灵床上。

  翻译:(子猷)从小路上走向灵床。

  改错:

  (二)理解文意

  1、找出文中子猷的语言并分析其表达作用?

  2、文中表现子猷一心挂念弟弟的三个动词是什么?

  3、你能猜测出子猷死亡的原因有哪些吗?

  4、课文中哪些语句最能表达子猷对子敬的兄弟之情?子猷“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你认为“不调”说明了什么?

  5、有人说,结尾一句话是多余的你的看法呢?

  6、这篇文章虽短小,却能尺水兴波,悬念不断。说说文中都有哪些悬念?

  三、拓展延伸:

  1、文中的子猷、子敬都是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儿子,都以书法和行为“卓异”著称,是当时的“名士”。本文中子猷的行为就想显得蹊跷难解。弟弟死了他不哭,还弹琴,而后来却一发不可收拾。你能谈谈你的理解吗?

  2、收集写手足之情的诗句和谚语

  3、读了《人琴俱亡》这则故事,你有什么感受 学(教)这节课后的收获

  人琴俱亡教案 4

  【学*目标】

  1. 熟读课文。

  2.积累常见的中考模拟题。

  3.体会深厚的兄弟情谊。

  【学*重点】

  1.重点字句解释和翻译;

  2.体会深厚的兄弟情谊。

  【学*难点】

  1.重点字句解释和翻译;

  2.体会深厚的兄弟情谊。

  【教学过程】

  1.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

  王子猷、王子敬都病得很重,子敬先死了。

  俱:都; 笃:(病)重; 而:连词,表承接。

  2.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

  王子猷问手下的人说:“为什么总听不到(子敬的)消息?这(一定)是他已经死了。”

  左右:手下的人; 都:总、竟; 何以:为什么;

  3.语时了不悲。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

  说话时完全不悲伤。就要轿子来去看望丧事,一路上都没有哭。

  语:说话; 了:全,完全; 索:要;

  舆:轿子; 奔丧:这里指到王子敬家去看望丧事

  4.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

  子敬一向喜欢弹琴,(子猷)一直走进去坐在灵床上,拿过子敬的.琴来弹,几根弦的声音已经不协调了,(子猷)把琴扔在地上说:“子敬啊,子敬啊,你人和琴都死了。”

  素:向来,一向; 琴:弹琴; 径:直往;

  既:已经; 调:协调; 掷:投掷,扔;

  5.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于是痛哭了很久,几乎要昏过去。过了一个多月,(子猷)也死了。

  因:于是,就; 恸:痛哭,极度悲哀; 良:很;

  绝:气息中止,死亡; 亦:也; 卒:死;

  人琴俱亡教案 5

教学目标:

1、体会兄弟之间的至爱亲情。

2、感受作品之中的人物和事件,引起对自己家庭生活的回忆和共鸣。

3、对作品之中常见文言实词、虚词的理解与把握。

4、体味其简洁的语言。

教学重点和难点:

1、《世说新语》在中国小说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2、《人琴俱亡》之中,初具的小说艺术特色。

3、子猷前后的表现是否矛盾。

课程类型:讲读课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手段: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课堂提问:同学们通过预*对《世说新语》有何认识?了解哪些?(通过提问:

1、 查学生的预*效果

2、有利于更好的掌握这一方面知识

(穿插问题:1、小说的'三要素是什么?2、小说之中刻画人物的重要方式有哪些?)

这样可以把学生带回到初中以来学过的经典现代小说中,更好的与原始文言小说形成对比!

下面,我们从抽象到具体,通过研读《世说新语》中的《人琴俱亡》其是否体现了一些现代文学原理中的小说的艺术特色。

二、读书(通过这一环节,使学生对作品有大概的把握,反复读书培养语感,为翻译,背诵奠定基础)

1、 学生朗读作品,教师纠正字音:

笃( dǔ ) 都( dū )丧( sāng )( sàng )了( liǎo ) 舆( yú ) 调( tiáo )恸( tòng )

2、 体朗读课文

3、 师范读课文(注意在范读期间,容易读错的字音要重读)

三、对文中主要人物的把握:

学生活动:学生读出他们课下找到的相关资料

(一)子猷:王徽之,是王羲之之子,东晋时期著名的书法家。在《世说新语》中对其生*逸事有大量记载。

教师补充资料:

1、王子猷出都,尚在渚下。旧闻桓子野善吹笛,而不相识。遇桓于岸上过,王在船中,客有识之者,云是桓子野。王便令人与相闻云:“闻君善吹笛,试为我一奏。”桓时已贵显,素闻王名,即便回下车,踞胡床,为作三调。弄毕,便上车去。客主不交一言。

2、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二)子敬:王献之,王羲之之子。东晋著名书法家。主要作品《洛神赋》

四、扫清字、词、句等障碍(使学生能掌握作品大意,为理解作品中心思想奠定基础)

小组活动:

1.以*时要求的四人为一小组活动。

2.结合工具书、课下注释读课文。

3.读懂课文,把握大意,全班交流。

要符合新课标的精神,使学生能够更好的成为课堂的主体,调动其学*文言文的积极性增加互动性,调动课堂气氛

课堂检测一:找出下列翻译的不当之处。

1、原文: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

翻译:子猷向左右问:“为什么总听不到子敬的消息。”

改错:左右:*旁的人,这里指*侍

2、原文:语时了不悲。

翻译:说完话后根本就不悲哀。

改错:说话时完全不悲伤。了:完全

3、原文:便径入坐灵床上。翻译:(子猷)从小路上走向灵床。

改错:(子猷)径直坐在灵床上。

2、比较阅读:(分析人物形象)

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语时了不悲。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

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伤逝第十七》)

人琴俱亡!”因顿绝,先有背疾,遂溃裂,月余亦卒。(《晋书•列传十五》)

1、子猷、子敬兄弟感情深厚,在上面两个语段之中都有反映

2、在语段一之中人物形象刻画很有个性,请你摘抄其中充分展示子猷个性的语句体会子猷的形象,并说一说这些语句与语段二之中哪些语句相照应。

3、子猷对弟弟有深厚的情谊,但弟弟死后他一开始并没有哭,这是为什么?你能从语段二之中找到答案吗?

(教师通过对此题的分析,使学生更加了解其中的人物形象,以及后人用“人琴俱亡”一词表达对死者无限哀悼之情的主要原因)

六、小结:

课文内容结构

俱病笃 子敬先亡

人亡

问左右 奔丧不哭

手足情深

人琴俱亡取 琴弹 不调掷地

琴亡

恸绝久 月余亦卒

在此结构之中,小说的雏形依稀可见。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形式业已具备。叙事较为完整,情节波荡起伏,首尾呼应,实为一佳作。在整理结构的同时,让学生试背文章,完成大纲要求。

2、语法现象:宾语前置

如:何以都不闻消息?(

注意:疑问句中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

在前文有:1.吾欲辱之,何以也?

2.王曰:“何为者也?”

3.王曰:“何坐?”

七、布置作业:

拓展思维:根据《人琴俱亡》写一篇亲情故事,更好的体味其中的情感。


《人琴俱亡》教案优选【10】份(扩展4)

——守株待兔教案优选【10】份

  一、游戏综述

  《守株待兔》是一则脍炙人口的寓言故事。兔子不小心撞到在树墩上,这是生活中的偶然现象。宋国农夫却把它误认为是经常发生的必然现象,最后落得个田园荒芜,一无所获。这个故事说明,不靠自己勤勤恳恳的劳动,光想靠碰好运气过日子,是不会有好结果的。我们不能做“守株待兔”式的蠢人。因此,人们常用“守株待兔”来比喻不想努力,而希望获得成功的侥幸心理。这个儿童剧适合中、大班的幼儿表演。通过表演《守株待兔》故事,幼儿不仅可以学*古诗新唱,感受古诗的韵律美,而且有利于促进社会性发展,懂得不劳而获是错误的,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有好的收获,从而提高幼儿的综合素质,对他们今后走向社会有着积极深远的影响。

  二、游戏网络

  三、游戏准备

  (一)经验准备

  1.学*成语故事《守株待兔》,熟悉故事情节。

  2.学*古诗《锄禾》,并按韵律歌唱。

  3.在音乐活动中学*舞蹈《兔子舞》,为“禾苗”表演做准备。

  (二)游戏资源

  1.创设场景,准备道具。

  (1)场景:农田,内有一排树木,数排绿色的秧苗(用绿色亮纸制作)。

  (2)道具:兄弟二人的古代服饰两套、兔子服饰一套、锄头两把、篮子、兔子服装若瀚干、禾苗姑娘衣服若干、仿真果篮和蔬菜篮若干。

  2.选配音乐。

  (1)韵律唱《一年之计在于春》:用于开场和结束部分做背景音乐。

  (2)古诗新唱《锄禾》:用于第一场农夫兄弟劳动时播放。

  (3)《彼德与狼》选段:用于第二场兔子被猎人追赶。

  (4)一段欢快的音乐:用于第三场《兔子舞》的音乐。

  (5)《小小兔子出来玩>:用于第五场兔子出场。

  (三)家庭与社区

  家长可以带幼儿去看木偶剧《守株待兔》,提高幼儿的模仿能力。

  四、游戏提示

  1、兄弟俩风趣幽默的对话是重点。农夫哥哥偷懒,不爱劳动,脾气还有些倔强;弟 弟勤劳诚实,不相信世界上有不劳而获的事情。在表演前可以先让幼儿熟悉他们的对话,请口语表达能力强的幼儿先扮演哥哥和弟弟,待熟悉故事以后再逐渐过渡到大部分幼儿都能练*对话。表演中经常出现幼儿只顾背台词,没有任何表演的动作,于是 教师给他们配备了锄头,这样幼儿就可以边做锄地的动作,边根据剧情需要讲台词,使表演显得不露痕迹。

  2、糊涂的兔子表演是儿童剧的点睛之笔,要引导幼儿表现出兔子急促乱窜,不小心撞到树上,最后晕倒的过程。在排练的过程中,经常容易出现“兔子”等待音乐的现象,或是出场后不知所措,等到音乐“咚!“的一声,就倒在地上了,显得很单调。教师可以丰富“兔子”出场的内容,如启发幼儿往舞台的不同方位跑一图,再回到“树”附*,准备撞树,这就使表演既自然又饱满。

  3、根据幼儿的兴趣,我们开展了以下活动:①语言活动“成语故事”,让幼儿学念成 语。②美术活动“守株待兔”(撕贴画),引导幼儿用各色彩纸粘贴树叶,再配合小兔子手偶表演故事。③体育活动“龟兔赛跑”,提高跑、爬的能力。④数学活动“小兔拔萝卜”,让幼儿体验点数、排序的乐趣。⑤音乐活动“劳动最光荣”,引导幼儿学*歌曲《劳一, 动最光荣》,并进行歌舞表演。

  五、游戏小故事

  “兔子”的`烦恼

  今天童话剧表演,小辉选择演大兔子,其他孩子的角色也都选好了。扮演哥哥的轩轩露出惊奇的表情,指着兔子跑来的方向:“哎呀,兔子啊,哎呀,兔子!”只见小辉不慌不忙地跑上场,左走几步,右走几步,就是不讲台词。其他孩子看着很着急,大家都在帮他讲:“快快跑,快快跑,大灰狼追来了……”而他就只顾着跑步,就等着音乐“咚!”矿的一声倒地下了。

  小辉是一个高高胖胖的男孩子,他的动作协调性强,表演的兔子憨态可掬。可是他不爱讲话,只要他一上场,总是忘记讲台词。于是,我根据他的特点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引导他说台词的时候停下来,边做边说,比如说“大灰狼追来了!”就往后看,指着后面说,这样就缓解了他的紧张情绪,使表演得以顺利进行。

  别样的“老鹰捉小鸡”

  儿童剧中,一群“兔子”是由我们班天真活泼的男孩子表演的,他们上场时总是显得很混乱,记不住动作就出现推推搡搡的情况,还不时有人喊:“老师,明明挡住我了!”这可怎么办?有什么办法能让这群顽皮的“兔子”好好表演呢?突然,我灵机一动,请他们玩“老鹰提小鸡”的游戏吧!于是我将小兔子分成两组,选两位兔爸爸,各自带着五个兔宝宝,请农夫哥哥当老鹰。并根据音乐的长短为他们设计了动作,如躲“老鹰”左边一个八拍,右边一个八拍,最后围着“老鹰”转圈后退场说台词:“就是撞不着,拜拜!”通过这样的调整,“兔宝宝”们生怕被“老鹰”抓住,都紧紧地跟着“兔爸爸”,*时顽皮的男孩子也特别遵守游戏规则,从而很顺利地完成了表演,效果相当好。

  在进行表演游戏时,幼儿不知从何下手,教师要适时地进行引导,做出符合隼龄特点的角色设计,使表演真正属于幼儿自己。

  附剧本《守株待兔》

  人物:农夫兄弟,兔子、禾苗娃娃、春姑娘若干。

  第一场

  [场景:农田里,禾苗姑娘先跳着舞出场,然后农夫哥哥和弟弟上场。

  兄 弟 (手拿锄头做锄地动作)春日暖人间,河水呀绕田边,盼望今年收成好,兄弟二人种大田。

  哥 哥 (拍胸指自己)我是哥哥。

  弟 弟 (拍胸指自己)我是弟弟。

  哥 哥 我不爱劳动,就想着天上掉下来大馅饼。

  弟 弟 我诚实勤劳,不相信这世界上有不劳而获的事情。来来来,咱们干起来啰!

  [古诗新唱《锄禾>音乐响起,兄弟二人拿起锄头绕场半图后做锄地动作。

  禾 苗 (边唱边舞蹈)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哥 哥 (立起锄头休息,一只手做擦汗动作)哎哟喂——我的命苦哦!我是天天锄禾日当午,可怜我这汗滴又禾下了土,有谁知道这盘中餐呢,它是粒粒皆辛苦,皆辛苦。唉,我还是先歇会儿吧!哎呀,这儿有棵树,哎呀太好了,有树阴。(蹲在树下休息)

  第二场

  [《彼德与狼》音乐声中,一只兔子被猎人追赶。

  哥 哥 (惊奇的表情,指着兔子跑来的方向)哎呀,兔子啊,哎呀,兔子!

  兔 子 (慌慌张张地,急促地边跑边回头看)快快跑,快快跑,猎人追来了,没处躲来没处藏,我还得快快跑,我还得快快跑!

  兔 子 (撞树,头晕,绕两圈后倒地)我撞树了,我有点头晕,我不行了。

  哥 哥 (跑到兔子倒地的地方,摸着兔子说)哎哟喂,撞到了!哎呀,这可真是天上掉下个大胖兔子啊。哎呀,这兔子可真肥,来来来,弟弟,咱们把它搬回家去了,咱们别干活了,咱们有吃的了,走!哈哈哈。

  [弟弟带着禾苗娃娃和兔子一起下场。

  哥 哥 (边念词边回到舞台中央)小兔子,真愚蠢,愣头愣脑送上了门,何必锄禾日当午,只需咱在树下蹲,树下蹲!(蹲在树下,手遮额头等兔子)

  第三场

  [农夫哥哥抹抹嘴巴,继续蹲在树下等兔子,任凭弟弟怎么劝说也不干活了。《兔子舞》音乐响起。

  弟 弟 (手握锄头唱)一年之计在于眷,节气过了不等人,守株待兔不可靠,收获全凭勤耕耘。

  弟 弟 (走过去劝哥哥)哎呀,哥哥,哎呀,哥哥,你还是跟我一起干活去吧,不会再有自己送上门来的兔子了。

  哥 哥 (跺脚)有的,一定会有的,有了第一只,就会有第二只,有了那个第二只,就会有第三只,三四五六七八九,从此我天天都吃兔子肉。今天等不来,我明天接着等,春天等不来,我夏天接着等,夏天等不来,秋天一定来,一定来!

  第四场

  [农夫哥哥蹲在树下等兔子,等得胡子都白了(背对观众贴胡子),一群春姑娘来和他嬉戏。音乐响起。

  禾 苗 (围着哥哥跳舞撒花瓣)冬去春来燕儿归,夏季知了歌声脆,金秋稻谷翻滚浪,四季更迭又轮回……

  哥 哥 (背对观众贴好假胡子后转身)哎呀,这秋天都已经来了,我这胡子都已经长出来了,那胖乎乎、肥嘟嘟的兔子还没来。哎哟喂,想起春天我吃的那锅兔子肉……现在还流口水哪!

  第五场

  [一群兔子在田间嬉戏,跑至农夫哥哥的地头。背景音乐《小小兔子出来玩》中,哥哥站起。

  哥 哥 (左右移动,指着兔子惊喜地)哎呀,来啦来啦,终于来了,还不止一只哪!

  兔 子 (分两组,从两边跳舞进场)我们是群小白兔,有个伙伴撞了树,从此我们不糊涂,不糊涂,游戏玩耍不撞树,不再撞大树!

  哥 哥 哎呀,你们怎么还不撞树啊,啊哈!

  [两组兔子围着哥哥做“老鹰捉小鸡”游戏。

  兔 子 撞树哆,撞树哆,哎,就是撞不着,撞不着,撞不着,撞不着……

  哥 哥 哎呀,快撞哪,快撞、快撞哪……

  兔 子 (围成圆圈,绕着哥哥跑一图后退场)就是撞不着,Byebye…

  哥 哥 (摇摇晃晃地,无奈地说)Byebye…Byebye,哎哟,这群兔子太笨了,连棵树它们都不会撞。这……这有什么难的,不就这么一撞吗?哎哟!我晕了,哎哟——

  第六场

  [树木依然茂密(把绿色的亮纸改为黄色的亮纸,营造丰收的气氛),农夫们在田间收割庄稼,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背景音乐是《丰收之歌》。

  弟 弟 (拉哥哥,高兴地)哥哥,你快看,今年我们丰收了。哥哥,别再等什么兔子了,还是和我一起种庄稼吧,好不好?世界上根本就没有不劳而获的事情。

  哥 哥 (甩开弟弟的手,做咽口水的动作,生气地)米饭、白菜、南瓜、肉是挺好吃的,可你们不得干活嘛,你们不得辛辛苦苦干一年嘛,我在这等兔子就不一样,我不用干活啊,哈哈哈!

  弟 弟 (双手摊开,叹气)唉!哥哥!

  哥 哥 (摸摸肚子)还真有点饿。

  弟 弟 (手指着哥哥说)你看!

  哥 哥 (提提裤子,拉拉腰带)饿没有关系,我 勒勒裤腰带,我还是接着等!

  弟 弟 (双手摊开,叹气)哥哥,唉! [音乐响起,禾苗和兔子们手举道具、仿真水果跑上场边跳边唱。

  众 人 (群唱)一年之计在于春,节气过了不等人,守株待兔不可靠,收获全凭勤耕耘。守株待兔不可靠,收获全凭勤耕耘!

  活动目标:

  1、观察画面,推测判断人物的心理状态,乐意用较连贯的语句在集体面前讲述画面内容。

  2、初步理解作品内容,知道只有辛勤的付出才会有收获的道理。

  3、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5、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感悟生活。

  活动准备:

  自制图书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出示农夫、树、兔子图片)提问:农夫、树和兔子之间发生了一件不可思议的事,可能是什么事呢?

  过渡: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我们一起来看看!

  二、理解故事,感受寓意。

  (一)观察图片,分段理解

  1、(第一天)提问:

  (1)(图1)农夫在做什么?他心里可能在想些什么?

  小结:锄地可真累呀!种田可真辛苦!

  (2)(图2)你看到了什么?为什么兔子会撞到树上呢?农民看到了这只兔子,他是怎么想的?他会怎么做?

  小结:农民白白捡了一只兔子,他特别高兴。

  2、(第二天)(图3)提问:农民在做什么?他心里可能在想些什么?

  小结:农夫照旧到地里干活,可是他再不像以往那么专心了。他干一会儿就朝草丛里瞄一瞄、听一听,希望再有一只兔子窜出来撞在树上。

  3、(第三天)(图4)提问:这个人在干什么?他为什么不去种田?

  小结:农夫再也没有心情种地了,坐在树旁,专门等待野兔子窜出来。

  4、讨论:你觉得他会等到兔子吗?为什么?

  (1)根据幼儿出现的情况分组讨论:

  a、能等到,

  b、等不到,双方说出自己的理由。

  教师及时总结,突出重点:他坐在树桩旁等呀等终于等到了野兔、他坐在树桩旁等呀等最后还是没有等到野兔,他到底有没有等到野兔呢?我们继续往下看(播放课件)

  (2)他等到了吗?为什么等不到呢?

  (3)他没有等到野兔,反而怎么样了?

  教师总结,重点突出:他坐在树桩旁边等呀等,庄稼也死了,人也瘦了,最后一只野兔也没有等到。“守株待兔”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经过努力和辛勤劳动,是不会获得成功的。

  三、完整欣赏,提升经验。

  1、为什么农夫会成为大家的笑话?

  2、你认为他应该怎么做呢?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

  活动反思:

  《守株待兔》是一则寓言故事。课文通过种田人因一次偶然的机会得到一只撞死的兔子,他就放弃农活整天守着树桩等待撞死的兔子的事,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地向幼儿介绍了“想不劳而获是不行的”这一比较深奥的道理。

  一、 导入

  1、 观看动画片《守株待兔》。

  2、 谁能给这一小段动画片起个名字呢?

  3、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4、 释题。

  5、 大屏幕出示预*问题:

  谁在大树桩前等兔子呢?他为什么要一直等待兔子呢?最后的结果如何?

  二、 初读课文

  1、 为了弄明白这几个问题,我们来仔细地读一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 出示生字“窜、撞、锄”,谁能读准这三个字?应注 意什么?

  用生字组词,造句,并结合生活实际来理解。

  3、 再读课文(男女生赛读,学生评议)

  4、 自读课文,把你读懂的问题告诉同学。

  5、 教师小结。

  三、 品析课文

  1、 出示图片,思考:图中有谁?在干什么?想什么呢?

  2、 种田人的梦想能实现吗?为什么?

  那么,上次兔子撞死的事是一次( )?

  3、 你从课文中哪些句子看出那次是一次意外?(自由读课文,学生汇报,出示句子)

  你从哪个词看出这是一次意外?

  指导朗读:读出奇怪,让人感到意外的语气。

  4、 种田人是这样理解的吗?从哪看出他不知道这是偶然的事?(在书中找句子,词语)

  指导朗读:读出他愚蠢、贪心、可笑的语气。

  5、品析句子,感悟有无“整天”一词的区别。

  6、你能上来劝劝他吗?(生表演)

  7、思想教育:我们可不能像种田人那样,将偶然发生的事当成经常发生的事,总是梦想着不劳而获。

  四、 背诵课文

  让我们把这则寓言背下来,记在脑子里,时时刻刻提醒我们不要作傻事,好吗?

  一、教学目标:

  1. 认识本课生字新词,理解“发觉、乐滋滋、掩耳盗铃”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和寓意,受到尊重事实,老老实实做人做事的思想教育。

  3.激发学生学*寓言的兴趣,培养独立学*寓言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理解两个成语的意思。

  三、教学准备:

挂图、生字卡

  四、教学时间:

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解题

  1.以前我们学过哪些寓言?

  2.“寓言二则”的“则”是什么意思?寓言有什么特点?(用一个短小的故事说明一个道理或讽刺某种人。寓:寄托、包含的意思。言:讲道理。)

  3.这节课我们来学*“掩耳盗铃”这则寓言。教师板书:掩耳盗铃。

  4.通过预*,谁知道“掩耳盗铃”中的“掩”、“盗”是什么意思?“掩耳盗铃”是什么意思?(捂住自己的耳朵偷铃铛。)

  (二)明确学*目标

  投影出示学*目标:

  1.通过自学,掌握“掩耳盗铃”这则寓言中的生字、新词。

  2.结合插图、动画片理解故事内容,懂得这则寓言的寓意。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成语“掩耳盗铃”的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则寓言。

  (让学生知道本节课的学*目标,对所学内容做到心中有数。)

  (三)课堂自学,整体感知课文

  1.投影出示自学要求:

  (l)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顺。

  (2)把本课的生字、新词在课文中勾出来读几遍。

  (3)再读课文,勾出不明白的词语、句子。

  (4)熟练地读课文。

  2.学生自学。

  3.检查自学情况。

  (1)读带生字的词语卡片,纠正读音。

  (2)指名试读课文。

  4.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四)理解课文内容

  1.自由读课文。

  2.分小组讨论:故事的.起因是什么?经过怎样?结果又怎样?指名说一说讨论结果。

  3.重点理解第二自然段。

  (1)“明明知道”是什么意思?偷铃人明明知道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

  明明知道 只要……就……

  (2)在书上勾出含有“只要……就”的句子齐读。

  (3)指名用“只要……就”口头造句。

  (4)那个人明明知道用手碰铃铛的后果,他不但没有就此打消偷铃的念头,而是想出了一个办法。

  ①投影出示课后思考练*第一题第(1)小题:掩住自己的耳朵,伸手去偷铃铛的人是怎么想的?他的想法对吗?为什么?学生在书上勾出写偷铃人怎么想的句子读一读。

  ②这句话里用了一个关联词语,是哪个关联词语?“掩住”是什么意思?这句话还可以怎么说?(如果把耳朵捂住,响声就听不见了。)

  ③那个人用手捂住自己的耳朵,他就听不见铃声了。但是他能捂住别人的耳朵吗?别人还能听见铃声吗?

  (5)他认为自己的想法很好,自己很聪明,于是就按这个想法去做了,结果怎样?(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还这么做 刚……就……课文中的插图所描绘的就是这个结果,指名说出图意。)

  (6)那个人一开始就“明明知道”盗铃的后果,为了达到目的,他想出了一个自己认为很好的办法。可事实证明,他只是“自作聪明”,他的做法在别人看来是“十分愚蠢”的。(板书:自作聪明,十分愚蠢)(关键在于他捂住了自己的耳朵,而无法把别人的耳朵也捂住。)

  (7)指导朗读。

  ①指名读第二自然段,注意读出自作聪明的语气。

  ②齐读全文,注意朗读时要把盗铃人自作聪明的愚蠢表现出来。

  (五)揭示寓意,总结扩展

  1.投影出示思考题:

  (1)掩耳盗铃的人愚蠢可笑在什么地方?

  (2)你应该从他身上吸取什么教训?

  (3)这则寓言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

  学生分组讨论后,指名回答。

  2.同桌总结,用自己的话说说成语“掩耳盗铃”的意思。

  3.联系生活

  (1)那么生活中有没有这样自欺欺人的事呢?

  (学生抄袭作业;犯罪分子明知自己在犯法,却铤而走险;社会上一些人为了经济利益,置法律、整改于不顾,最后出事了……)

  (2)练*:选择填上成语——掩耳盗铃、亡羊补牢、揠苗助长

  现在许多家长望子成龙,不顾孩子实际,让孩子学这学那,这真是( )!

  我发现了自己的错误,赶紧改正,还算( )吧!

  有的同学做练*册上的题目,照抄后面的答案,这不是( )、自欺欺人吗?

  (六)布置作业

  1.抄写、熟记本课生字所组成的新词。

  2.用“只要……就……”造句。

  3. 把“掩耳盗铃”这则寓言讲给家长听。

  活动名称:《守株待兔》

  活动目标:

  1、理解成语故事“守株待兔”,知道不努力付出是不会成功的。

  2、初步尝试根据画面线索提问,并用语言清楚表述。

  活动准备:图片。

  关 键 点:知道不努力付出是不会成功的。

  活动过程:

  1、观察图片,引起兴趣。

  师:今天,老师带来的故事只有图片,所以小朋友要认真、仔细的看,才能发现其中的秘密。

  2、幼儿观察图片(从开始到农夫天天站在树下)。

  3、观察解惑,初步感知。

  (1)看了故事前面这几张图片,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2)兔子自己撞在树上的事情会不会天天发生?

  师:这样不会经常发生的事情,我们可以说是偶然的、碰巧的、难得的事。

  (3)还有谁想问问题的?

  (4)我也想问一个问题,如果农夫一直这样等下去,田里的庄稼会怎样?

  (5)幼儿观察故事后半部分图片。

  (6)故事看完了,你现在有什么话要说?还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4、完整欣赏,加深理解。

  (1)下面,老师把这个故事讲给小朋友听一遍。一会请你来说说:你觉得农夫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2)不努力付出是不会成功的。

  5、了解名字,延伸活动。

  师:刚才这个故事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守株待兔。

  6、延伸:“守株待兔”是一个成语,许多成语像“守株待兔”一样都有一个有趣的故事,让我们明白一些道理。小朋友回家可以向爸爸妈妈学一些成语故事,以后我们来讲给大家听。愉快结束。

  附:《守株待兔》

  古时候,一个农夫正在地里干活,一只野兔从草丛里窜出来。它见有人,非常害怕,于是拼命地奔跑,不料一下子撞到树干上,死了。农夫放下手中的农活,走过去捡起兔子,他非常庆幸自己的好运气。

  晚上,农夫回到家,吃着香喷喷的野兔肉,非常高兴。

  第二天,农夫来到地里,可他再也不像以前那么勤快、专心干活了。他总希望再有兔子窜出来撞在树干上。后来,农夫干脆不想花费力气,他不再种地,每天守在树干旁,希望再捡到兔子。然而他始终没有再得到兔子,而农田里的苗因为他无心照顾而慢慢枯萎了。农夫伤心地哭了。

  教学目标:

  1.认识折、冀等5个生字,学写守、株、待等9个生字。指导写好株、耕两个字,木和耒做偏旁时最后一笔变成点。

  2.能读准字音、读好“因释其耒而守株”。背诵课文。

  3.能借助注释,结合插图,疏通文意。懂得不要心存侥幸,不要不劳而获,要靠自己的劳动去创造美好的生活。

  教学重点:读好“因释其耒而守株”。

  教学难点:能借助注释,结合插图,疏通文意。懂得不要心存侥幸,不要不劳而获,要靠自己的劳动去创造美好的生活。

  教学准备:教师:搜集图片,制作课件。学生:预*寓言。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题解题

  1.同学们,学过寓言故事吗,有什么特点?下面考考你,根据图片、能不能猜出故事名称?

  【设计意图:从学生已知寓言故事出发,通过看图片猜寓言故事名称从而激发学生对寓言故事的兴趣,调动课堂积极性。】

  2.出示图片。(守株待兔),古人写的寓言故事叫做文言文寓言,守株待兔这个故事咱们都了解过,今天咱们看看古人是怎么讲这个故事的。

  (1)生书空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师随机指导“株”“待”的写法。

  (2)提问"株"什么意思?守株待兔什么意思?

  (3)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2、初读课文,学*生字

  1.这些问题的答案就藏在课文里,请你打开课本,结合注音,借助课后生字表,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请五名学生接读课文,每人一句。师随机正音。

  预设点:

  (1)折颈而死:“折”,做一做折的动作,提手旁。“颈”,应读三声。

  (2)“冀”字正音。“冀”与“翼”对比识字。出示:羽翼、希冀。

  (3)身为宋国笑。出示:[wéi]1.做,行,做事2.当做,认做3.变成4.被

  1.替,给2.表目的3.对,向。

  师提问:在本句中,“为”读哪个音?读一读。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利用加一加、熟字换偏旁等方法来识记生字。多音字根据不同的意思来辨别在此处的读音,加深学生的印象,拓宽学生知识宽度。】

  3、复*生字,指导写字

  课件出示生字,自由练读。生字组词,巩固识字。指导书写“株”。提示木字旁做偏旁最后一笔捺变为点;提示“株、待、耕、折、颈、释”都是左右结构的字,左窄右宽。

  指导书写“守”和“宋”。引导学生观察两个字的异同。

  第二课时

  一、理解句意,疏通文意

  1.再读课文

  (1)结合注释再读课文

  (2)在读文的过程中,你能读懂哪个问题?

  出示:谁在等兔子,为什么守着树桩等兔子,等到了吗?

  2.学*第一句

  (1)谁在等兔子?

  (2)这个宋国人是干什么的?

  3.学*第二句

  (1)图中除了有农夫还有什么?

  (2)课文中是怎么说的

  4.学*第三句

  (1)这只又肥又大的兔子,为什么会被农夫得到?

  (2)为什么兔子会撞到树桩上?

  (3)强调颈字读音,再读一读。

  (4)从哪个字你知道,兔子跑的快?

  5.学*第四句

  (1)白白捡到又肥又大的兔子后,农夫是怎么做的呢?

  (2)“耒”字教学。

  这句话里,"耒"是生字,它的意思是什么?出示“耒”的图片,上面有把手,下面有犁头,它是翻土用的农具。想一想你认识的字中,哪个是以"耒"做偏旁的?(随机板书耕耘)

  观察字形,结合图片,联系生活实际,你发现了以耒作部首的字大多和什么有关?

  【设计意图:现在的学生对于“耒”这种工具较为陌生,通过耒的图片教学帮助学生熟悉,拉*课文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同时通过耒字演变引导学生找一找生活中以耒做偏旁的字,拓宽了知识的宽度,体现了语文的人文性与工具性特点。】

  (3)耒的字意已经了解了,释其耒呢?原文中是怎么说的?(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4)从中你体会到什么?读懂了什么?带着你的感受读出来。

  为了肥美的兔子,这个农夫不吃饭、不喝水,他——

  烈日炎炎,地里的禾苗仿佛在呼喊:我快要渴死啦,谁来帮帮我?农夫却——

  寒风呼啸,地里的庄稼仿佛在哭泣:我们要冻死啦,谁来救救我?这个农夫仍然——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入情入境,读好断句,同时理解农夫的懒惰、不劳而获。】

  (5)出示断句,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像这样读一读。

  6.学*第五句

  (1)他这样一直等,有什么收获吗?(板书:收获)

  (2)课文里怎么说的?

  7.疏通课文

  (1)让我们把这几句话送回到原文中,好好读一读。

  (2)谁能试着像读第四句一样读出节奏感?(配音乐)

  三、写话表情,总结寓意

  1.读了这则寓言,你想对农夫说什么呢?把你想说的话,简单写写吧。

  老师也有两句话想送给他,(补充板书)谁来读一读。

  一份耕耘

  一份收获

  2.兔子是经常撞在树桩上吗?所以还有一句话,想要送给农夫,谁来读一读。

  出示:不能把偶然的现象当成经常发生的事。

  四指导背诵,拓展阅读

  1.背诵课文

  (1)课文填空形式提示背诵。

  宋人()。田中()。兔走(),折颈()。因()而(),冀()。兔(),而()。

  (2)出示五幅图片,看图片背诵。


《人琴俱亡》教案优选【10】份(扩展5)

——小班垃圾教案优选【10】份

  垃圾分类儿歌:大家一起来环保,垃圾分类最重要,可回收,丢蓝色,有害垃圾丢红色,厨余垃圾是绿色,其它垃圾用灰色,分类宝典要记牢。垃圾分类我做起,科学有序倒垃圾。垃圾分类要坚持。创建文明靠大家。垃圾分类不再难。幸福天下每个人。

  国家提倡垃圾分类,小朋友们也应该对生活垃圾有所认识。小鱼哥哥也针对垃圾设计了一堂课程,并在所在的幼儿园施以开展。

  教案目的:

  1,让小朋友们了解什么是生活垃圾,生活垃圾是怎么产生的,生活垃圾有哪些危害。

  2,让小朋友们认识清理垃圾的重要性,清理垃圾工作人员的辛苦。

  3,让小朋友们养成不乱扔垃圾的好*惯,并养成把垃圾扔到垃圾筒的好*惯。

  活动重点:

  生活垃圾有哪些危害,这个是比较难讲的,而且也是孩子们不太理解的地方。建议老师可以从孩子自身上找突破口,尤其是他们曾经有过的经历。例如,被香蕉皮滑倒过,被碎玻璃划伤过等等。

  活动难点:

  活动的难点是让孩子们养成不乱丢垃圾的*惯,这个是需要长时间进行操作的,并不是说你讲这么一堂课,就能让孩子们养成这种*惯。

  教案准备:

  事先下载一些垃圾的照片,包括工人处理垃圾的照片,以及垃圾焚烧,处理过程中,给环境造成的污染和伤害等的照片,尽量全一些,再找一些与小朋友生活息息相关的垃圾的照片等等。

  教案流程:

  1,老师通过投影仪一张一张地向孩子们播放照片,播放过程中,老师也可以和孩子们互动,你从照片中看到了什么,你觉得这样对吗?

  2,看完图片后和孩子们一起讨论,这些生活垃圾到底是怎么产生的。

  3,老师总结性地告诉孩子们,生活垃圾的产生过程,尤其是多讲孩子们生活中,常会制造出来的生活垃圾。

  4,孩子们自由发言,再说说他认识到的生活垃圾以及产生的原因。

  活动延伸:

  带孩子们开始整理室内及室外的卫生,老师和孩子们一起动手清理垃圾,并认真地把它们放到垃圾筒里。

  活动总结:

  孩子们,我们在幼儿园里都有这么多的垃圾,那家里肯定会有更多的不需要的垃圾,是不是?那么你在家里看到垃圾时,你要怎么做呢?对,扔到垃圾筒里。孩子们真棒。还有,孩子们在外面有垃圾时,要不要随便扔在大街上呢?对,孩子们回答得太棒了。那,我们要做什么样的好孩子呢?没错,我们要做不乱扔垃圾的好宝宝。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发展宝宝语言能力和说话的兴趣。

  2、让宝宝知道不乱扔垃圾以及培养初步的环保意识。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4、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活动准备:

  1、手偶(小兔,小猴)糖若干

  2、舞蹈厅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1、老师:“小朋友想到哪里去玩?刘老师带你们去。”宝宝们自由说说。

  2、律动,去游玩。老师和宝宝们边开汽车边自由讲讲看到了什么。

  3、老师:“公园到了,我们到草地上坐会”。

  二、情景表演:

  1、老师:“小朋友们猜猜,今天有什么小动物到公园里玩?”让宝宝们自由讲讲各种动物。

  2、木偶表演

  a、小猴:“今天天气真好,到公园去玩玩。这个香蕉真好吃”(吃完香蕉后随手一扔)

  b、小兔:“公园真好玩,唉呦!谁扔的香蕉皮呀?”挨摔了一跤。

  提问:“小兔怎么了?怎么摔跤的?(快帮小兔揉揉)。”启发小朋友们对小兔讲讲安慰的话。“是谁扔的香蕉皮?香蕉皮应该扔到哪里?”

  老师带小朋友学说:“不要乱扔垃圾,要扔到垃圾箱里”。

  木偶表演:不乱扔垃圾了。(老师再次利用手偶表演不乱扔垃圾的场景)

  3、分糖活动:分给宝宝们每人一颗糖,观察是否有将糖纸扔到地上。(根据孩子情况随机教育)

  活动反思:

  孩子们不能够时时刻刻的想到环境保护,如果有更加吸引他的东西摆在他面前,多数的孩子就会把果皮纸屑丢在一旁,针对此问题,我们又开展了此次活动,活动后,并不是每个孩子都能够做得很好了,但能有一部分孩子自己主动地去扔垃圾了,应该说效果还是不错。

  其实孩子不把垃圾扔到垃圾箱并不是他懒惰不去扔,尤其是托班的孩子,而是环保的概念在他们的小小心灵中还没有定位、没有记住,孩子们的乱丢垃圾现象多数是无意识的,老师就是在孩子这个模糊的意识下引导孩子用正确的方式处理问题。

  现在,班里有意识的孩子不但自己能做得很好,还能提醒别的小朋友扔垃圾,如果哪个小朋友没有将垃圾扔到垃圾箱,有的孩子救自己替他捡起来,有的就一直追着那个孩子叫他把垃圾重新扔进去,从这一点也看到了,孩子的确有能力,我们要相信孩子!

  小百科:垃圾是不被需要或无用的固体、流体物质。在人口密集的大城市,垃圾处理是一个令人头痛的问题。常见的做法是收集后送往堆填区进行填埋处理,或是用焚化炉焚化。

  设计思路:

  在*时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孩子们对于自己的垃圾会主动的扔进垃圾筒。而对于别人扔的垃圾常常是视而不见的。《纲要》中指出:“要选择贴*幼儿生活并感兴趣的事物或问题,幼儿拓展经验和视野。”我园又是一所以绿色教育为特色的幼儿园,因此对于孩子们的这些行为表现,我选择了孩子们生活中常见的垃圾筒作为教育的切入点设计本次活动。希望通过本次活动引导幼儿从小养成爱清洁、讲卫生的良好行为*惯,萌发幼儿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活动目标:

  1、 了解常见的垃圾筒,知道垃圾筒的作用。

  2、 养成不乱扔垃圾的好*惯。

  本次活动一共有三个环节。

  活动的第一个环节是让幼儿了解垃圾筒的不同。我创设了让幼儿去娃娃家做客的情景。让幼儿在情景中感受到扔满垃圾的环境是很不舒服的。启发孩子捡掉垃圾。由此引出了三个垃圾筒,通过观察比较,感知三个垃圾筒的不同。

  活动第二个环节,通过PPT了解生活中到处都有垃圾筒。首先从离孩子最*的教室里的垃圾筒入手,引导幼儿知道要随时把垃圾扔进垃圾筒。接着展现的是马路上的垃圾筒,通过观看课件和听海宝介绍让幼儿初步具有垃圾分类的意识。最后出现的是幼儿喜欢的肯德基场景,让孩子通过认识标记寻找垃圾筒,感受到在我们的生活周围都有垃圾桶。

  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以娃娃招待我们吃糖结束,巩固幼儿垃圾扔进垃圾筒的*惯结束活动。是我活动的一个设计思路。

  活动过程:

  一情景引入——帮助娃娃家清洁垃圾

  1、 (布置一个娃娃家场景,地上都是垃圾)教师带领孩子去娃娃家做客。师:“你们喜欢这个娃娃家吗?你们说怎么办?

  2、 教师和孩子一起捡垃圾。

  3、 比较娃娃家的三个垃圾筒的不同。

  师:你喜欢哪个垃圾筒?为什么?(引导幼儿从颜色、形状、有盖无盖进行比较)

  师:原来垃圾筒有各种各样的,颜色不一样,而且形状也不一样。扔垃圾的地方也有不一样,有的上面没有盖子就直接垃圾扔进去,有的垃圾筒上面有盖子,用我们的小手小脚帮忙打开盖子,才能扔垃圾。

  二认识垃圾筒:

  1、师:除了娃娃家,还有哪里有垃圾筒呢?

  师:原来我们生活中很多地方都有垃圾筒2、幼儿园的垃圾筒。(PPT教室里的垃圾筒)

  师:这个垃圾筒我们哪里见过?这个垃圾筒你用过吗?你们什么时候用过它?

  师:你们都是爱清洁的好宝宝,知道有了垃圾扔进垃圾筒,所以教室一直干干净净的。

  3马路上的垃圾筒(PPT马路边的垃圾筒)

  师提问:这个垃圾筒和我们*时看见的垃圾筒有什么不一样?它有几个嘴巴呀?为什么要有四个嘴巴呢?幼儿自由说。然后海宝介绍。

  师:对呀。有时候垃圾是要分类放的。以后我们看到有好几个嘴巴的垃圾筒,就要动动小脑筋,想一想垃圾应该扔在哪个嘴巴里。

  4、 肯德基里的垃圾筒(PPT肯德基大背景)

  提问:肯德基里有垃圾筒吗?在哪里呀?让幼儿找找,认识标记。

  提问:为什么这个垃圾筒藏在里面呢?

  师:所以有些地方为了看上去漂亮一点,环境舒服点,就把垃圾筒藏了起来。

  5、师提问:为什么这么多地方都要有垃圾筒呢?

  师:原来我们生活中到处都有垃圾筒,这样我们就不会随便乱扔垃圾。

  三 情景——娃娃招待吃糖果

  1、今天我们到娃娃家做客,还帮助娃娃家的干干净净。小娃娃准备了很多糖来招待我们。

  2、幼儿吃糖果。引导垃圾放进垃圾筒。

  活动目标:

  1.让幼儿了解哪些食品是"垃圾食品"及它的危害;

  2.教育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要养成健康饮食的良好*惯。

  3.知道人体需要各种不同的营养。

  4.培养幼儿养成良好饮食*惯的意识。

  活动重点:

  认识垃圾食品及其危害

  活动难点:

  拒绝垃圾食品,养成良好的饮食*惯

  活动准备:

  课件《我知道的垃圾食品》

  活动过程:

  一、看一看

  1.小朋友们你们看一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东西?

  出示:薯条、汉堡、碳酸饮料、蜜饯、爆米花、火腿肠、方便面等。

  2.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吃这些食品吗?为什么?

  3.幼儿讨论交流。

  师小结:这些可都是垃圾食品哦!我们不能吃垃圾食品,这些垃圾食品对我们的身体健康有危害。

  二、听一听动物森林里一只叫皮皮的小猴子,它特别的喜欢吃这些垃圾食品。我们一起来看看皮皮吃了这些垃圾食品后发生了什么事?欣赏故事《馋嘴皮皮猴的梦境之旅》

  1.提问:有那位小朋友记得,刚才故事里面说皮皮猴梦见自己去哪里了?

  2.皮皮猴的肚子怎么了?

  3.小朋友们现在你们知道为什么不能吃垃圾食品了吗?

  师小结:垃圾食品对我们的身体非常有害哦!会让我们营养不良,降低免疫力,容易生病,还会越来越胖!

  三、想一想出示课件让幼儿判断哪些食物不能吃。

  四、说一说学*《安全儿歌》

  小朋友,拍拍手,我们来把健康找。

  健康健康在哪里,就在我们嘴巴里。

  水果蔬菜奶蛋肉,营养全面不能少。

  荤素搭配要均衡,挑食偏食损健康。

  样样食物都爱吃,个子高高身体棒。

  五、活动结束小朋友们要记住,路边的那些不干净的小食品大部分都是一些对身体有害的垃圾食品。要多吃水果,蔬菜,远离垃圾食品,保护自己的身体健康。

  附:故事皮皮猴喜欢吃路边小摊上的方便面、煎、炸、熏、烤类食品和饮料。有一天,皮皮猴在梦境里遇到一个精灵,要带皮皮猴去垃圾食品王国,王国里全是垃圾食品。皮皮猴被精灵带到垃圾皇宫做国王,它经不住诱惑摘下皇宫里一棵树上的饮料果和小食品吃。皮皮猴吃得小肚子越来越大,跟吹气球似的。皮皮猴因为巨大的肚子吓醒了,醒来后悔极了,发誓再也不吃垃圾食品了。

  垃圾分类儿歌:大家一起来环保,垃圾分类最重要,可回收,丢蓝色,有害垃圾丢红色,厨余垃圾是绿色,其它垃圾用灰色,分类宝典要记牢。垃圾分类我做起,科学有序倒垃圾。垃圾分类要坚持。创建文明靠大家。垃圾分类不再难。幸福天下每个人。

  国家提倡垃圾分类,小朋友们也应该对生活垃圾有所认识。小鱼哥哥也针对垃圾设计了一堂课程,并在所在的幼儿园施以开展。

  教案目的:

  1,让小朋友们了解什么是生活垃圾,生活垃圾是怎么产生的,生活垃圾有哪些危害。

  2,让小朋友们认识清理垃圾的重要性,清理垃圾工作人员的辛苦。

  3,让小朋友们养成不乱扔垃圾的好*惯,并养成把垃圾扔到垃圾筒的好*惯。

  活动重点:

  生活垃圾有哪些危害,这个是比较难讲的,而且也是孩子们不太理解的地方。建议老师可以从孩子自身上找突破口,尤其是他们曾经有过的经历。例如,被香蕉皮滑倒过,被碎玻璃划伤过等等。

  活动难点:

  活动的难点是让孩子们养成不乱丢垃圾的*惯,这个是需要长时间进行操作的,并不是说你讲这么一堂课,就能让孩子们养成这种*惯。

  教案准备:

  事先下载一些垃圾的照片,包括工人处理垃圾的照片,以及垃圾焚烧,处理过程中,给环境造成的污染和伤害等的照片,尽量全一些,再找一些与小朋友生活息息相关的垃圾的照片等等。

  教案流程:

  1,老师通过投影仪一张一张地向孩子们播放照片,播放过程中,老师也可以和孩子们互动,你从照片中看到了什么,你觉得这样对吗?

  2,看完图片后和孩子们一起讨论,这些生活垃圾到底是怎么产生的。

  3,老师总结性地告诉孩子们,生活垃圾的产生过程,尤其是多讲孩子们生活中,常会制造出来的生活垃圾。

  4,孩子们自由发言,再说说他认识到的生活垃圾以及产生的原因。

  活动延伸:

  带孩子们开始整理室内及室外的卫生,老师和孩子们一起动手清理垃圾,并认真地把它们放到垃圾筒里。

  活动总结:

  孩子们,我们在幼儿园里都有这么多的垃圾,那家里肯定会有更多的不需要的垃圾,是不是?那么你在家里看到垃圾时,你要怎么做呢?对,扔到垃圾筒里。孩子们真棒。还有,孩子们在外面有垃圾时,要不要随便扔在大街上呢?对,孩子们回答得太棒了。那,我们要做什么样的好孩子呢?没错,我们要做不乱扔垃圾的好宝宝。

  活动目标:

  1.懂得不乱扔果皮纸屑的道理。

  2.养成良好的卫生*惯,具有初步的环保意识。

  活动准备:

  1.两幅背景图(画面都是小花园,一个干净,一个到处是垃圾)。

  2.操作材料《垃圾扔哪里》。

  活动重点:

  让幼儿知道垃圾应该扔进垃圾箱,培养幼儿垃圾入箱的良好*惯。

  活动难点:

  学*整理,清洁地面的一些简单方法,初步形成环保意识。

  审美元素:

  良好的公民素质培养需要从小抓起,良好的卫生*惯和文明的行为*惯也需要从小一点一滴地培养积累。本活动是一个培养幼儿从小形成良好的公民道德意识、学*遵守社会规则的活动。在活动中,教师与幼儿一起当“小小清洁工”,把操场上、草坪里的垃圾拾干净,让我们的幼儿园的环境变得更加漂亮干净。让孩子们感受到干净整洁也是一种美,体验优美的环境给人们带来的好处,同时也在劳动后获得了成就感。

  活动过程:

  1.出示背景图,引出活动。

  师:小朋友,这是什么地方?这两个小花园哪个更漂亮一些呢?

  2.组织幼儿讨论解决的办法。

  师:花园这么脏,花园里的小花会怎么想呢?(请几名幼儿说说小花的想法。)我们应该怎么办呢?(启发幼儿说出各种整理花园的办法。)

  3.实践活动“我是小小清洁工”。

  (1)教师讲解注意事项。

  师:我们幼儿园的操场上、草坪里也有一些垃圾,今天我们就来当一回“小小清洁工”,把操场上、草坪里的垃圾拾干净,让幼儿园的环境变得更加漂亮。注意,在拾垃圾的过程中不能掉队,也不可以做其他的事情哦!

  (2)教师手持垃圾袋,请两位幼儿示范拾垃圾并放进垃圾袋里。

  (3)带领幼儿分散寻找垃圾,并将垃圾放进垃圾袋里。在活动过程中,教师注意观察幼儿的情况,要让每个幼儿都在教师的视线里,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4.感受干净整洁的环境给人们带来的好处。

  师:幼儿园的环境变得真干净呀!我们来听听小花要对我们说什么呢?

  (教师:小朋友,谢谢你们!现在幼儿园变得又干净又整洁,小朋友们在这里玩耍、游戏都很快乐。以后,不管在哪里,你们都要记住,要把垃圾扔到垃圾箱里!)

  5.引导幼儿看操作材料《垃圾扔哪里》。

  师:请小朋友们看看,图片中的小朋友谁做得对?谁做得不对?

  6.教师评价:今天我们小朋友都知道了垃圾应该放进垃圾桶或垃圾箱里,以后我们不仅要自己注意不乱扔垃圾,还要提醒别人注意保持环境的干净整洁。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助幼儿了解垃圾与人类的关系,知道我们可以变废为宝。

  2、学*如何进行垃圾分类,懂得垃圾分类的常识。

  3、激发幼儿在集体面前胆表达、交流的兴趣。

  4、培养幼儿勇敢、活泼的个性。

  活动准备:

  电脑课件、不同色的塑料桶或唐瓷桶四个(红、绿、蓝、白)、分类标签(金属、玻璃、塑料,有机物)、一袋准备扔掉的垃圾(纸盒、玻璃瓶、塑料袋、果皮果壳、易拉罐等物)。图书、照片等。

  活动过程:

  1、出示垃圾筒,引导幼儿讨论:

  这是什么?什么是垃圾?垃圾有没有用?如果我们的周围都是垃圾,生活会变得怎么样?那我们该怎么办?垃圾分类很重要,可以把有用的垃圾回收,还可以减轻垃圾场工作人员的劳动量,真是一举两得的好事情。今天我们也来学一学垃圾分类吧。

  2.出示一袋垃圾,通过提问引导幼儿分类。

  (1)请小朋友按自己的想法把这袋垃圾里的物品进行分类,说说分类的理由。教师根据其分类情况给予肯有或建议。引导孩子们发现其中哪些是易燃的?(纸、果、壳、塑料)哪些是不易燃的?(玻璃瓶、易拉罐)易燃物中哪些是对土地无危害的?(纸、果壳)哪些是有危害的?(塑料),最后分出四种情况:有机物、金属、玻璃、塑料。

  (2)请幼儿把这些垃圾和分类标签对位。

  (3)请幼儿议论哪些颜色的桶适合放哪类东西?教师引导幼儿发现下面的对应关系:绿色——有机物;白色——塑料;蓝色——玻璃;——金属。然后将分类签贴于桶上。

  3.检查幼儿对分类知识的掌握。

  教师提供若干物品,请幼儿说出应扔到哪里。家做判断。

  4.把垃圾分类桶放置固定角,提示幼儿这样去做。

  延伸活动


《人琴俱亡》教案优选【10】份(扩展6)

——变废为宝教案优选【10】份

  活动目标

  1、喜欢阅读知识类读本,愿意参与环保行动,保护环境。

  2、进一步丰富有关可回收利用的东西方面的知识。

  3、初步了解变废为宝的方法。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重点难点

  引导幼儿参与环境保护。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对废旧物品回收利用有一定的经验,认识可回收利用标志。

  2、材料准备:可以用于制作手工作品的废旧材料。

  活动过程

  一、复*大书

  1、师:上次课我们认识了可回收利用的十六垃圾,小朋友们还记得可回收利用的垃圾有哪些吗?

  2、全体幼儿齐读大书《可回收利用的垃圾》,复*学过知识。

  二、熟知图标

  1、教师出示可回收利用标志图标,提问:

  (1)小朋友们,这是什么标志?你怎么看出来的?

  (2)你在哪些地方看到过这样的标志?

  师小结:我们的生活中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到这样的标志。

  2、教师出示带有可回收利用标志的各类实物,发放给小朋友们找出标志。

  3、出示不可回收利用标志,提问:有哪些东西是不可回收利用的?

  4、出示多张可回收利用垃圾的图片和不可回收利用垃圾的图片,请小朋友进行分类并贴上标志。

  三、废旧物品手工制作展示

  1、教师提问:这些可回收利用的垃圾可以用来做什么?

  2、通过视频展示废旧物品改造成品。

  四、幼儿自己动手,变废为宝。

  1、师:这些玩具可爱吗?你们可别小看这些废旧物品,我们可以用它做出很多好玩的玩具,现在我们也一起来动手做一做,变废为宝,好吗?

  2、幼儿制作玩具。

  3、展示表扬优秀作品。

  教学反思

  在我们生活中很多垃圾是可以回收利用的,哪些可以回收?哪些不可以回收?在经过上《可回收利用的垃圾》这一读本中,我们知道了答案。我上的这一节汇报课是读本的第三课时,主要通过游戏让幼儿了解哪些垃圾可以回利用并对它们进行分类回收,尝试用废旧物品进行手工制作,从而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不乱丢垃圾,争当环保小卫士。

  整个活动总体而言还是比较顺利的,幼儿的积极性非常高,在制作手工时,我们的家长也一起参与进来,促进老师与家长,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感情。

  在第一个环节中,让幼儿回忆读本的内容,读本里面提到哪些垃圾可回收利用,回收利用以后做成什么,大部分幼儿都还是能够回忆起来,但还有少部分幼儿还是不够熟悉,因而在复*阅读大书时部分幼儿读不出来。

  第二个环节,我准备了一些垃圾实物给幼儿找可回收利用的图标并对各类垃圾进行分类,幼儿对这个游戏非常感兴趣,都想上来亲自表现,以至于轮不到的幼儿一直在下面大叫,课堂秩序掌握不够好。

  在第三个环节,我收集了很多废旧物品,让幼儿对这些废旧物品进行装饰,之前我还担心他们做不出东西来,但是看到他们的作品时担心没有了,更多的是为他们的想法、创意赞叹不已,有的小朋友用牛奶盒和易拉罐做成一辆大卡车,有的小朋友用食品盒和一次性纸杯做成一个机器人,有的小朋友用卷纸筒做成一只小鸟,有的用纸杯做成一朵漂亮的花和电话……

  上这节公开课,给自己一个成长的机会,并充分看到了自己存在的不足之处,要想成为一个合格的幼儿教师,我还需要不断学*,不断探索和研究。

  活动目标:

  1、在观察活动中理解故事内容。

  2、丰富词汇:变废为宝,奇妙。

  活动重点:

  在观察活动中理解故事内容。

  活动难点:

  丰富词汇:变废为宝,奇妙。

  活动准备:

  教学挂图。

  活动过程:

  一、出示一个饮料瓶、一个塑料袋,激发幼儿阅读兴趣,引出故事线索。

  1、教师:小朋友,看看这是什么?

  2、教师:这些废旧的饮料瓶、塑料袋可以变成宝贝呢!这是怎么回事呢?我们今天一一个故事就叫做“变废为宝”。

  二、出示挂图,引导幼儿集体观察、理解图一

  1、教师:看看画面上有什么?小动物在哪里?他们在干什么?

  (引导幼儿重点观察山羊爷爷的商店,读一读图书上商店的名称“奇妙商店”和点门旁的两行大字“奇妙商店真奇妙,能把废物变成宝”。)

  2、在幼儿观察、讲述的基础上,教师完整地讲述图一内容。

  三、请幼儿打开幼儿用书,进行自主阅读

  1、幼儿自主阅读,初步了解图书内容

  教师提出看书要求。教师:废旧的东西真的能变成宝贝吗?请小朋友打开你的书自己去看,看书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看?注意些什么?

  教师:看书的时候要按照画面的先后顺序看,一边看一边轻轻地说一说故事;看书的时候轻轻翻阅、爱护图书。

  (教师巡回指导,注意引导幼儿学*仔细观察画面,并按照画面的先后顺序讲述故事。)

  2、教师提问:你看到故事里说了什么?

  (鼓励幼儿简要讲述自己对故事的初步了解。)

  四、集体看挂图,理解故事内容

  1、提问:小兔子拿来了什么?小兔子和山羊爷爷想的是什么?它们可能在说些什么呢?

  2、教师:小鹿拿来了什么?小鹿和山羊爷爷说了些什么呢?

  3、看看小马的表情,你觉得它在想什么?山羊爷爷是怎么回答的呢?

  (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意见,重点鼓励幼儿想象小兔、小鹿、小马和山羊爷爷的对话。)

  4、教师完整地讲述故事,引导幼儿进一步理解“变废为宝”的意义

  教师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鼓励幼儿说说故事中动物之间的对话。

  教师提问:你们觉得山羊爷爷这样做对吗?为什么呢?

  一、设计意图:

  一次性的物品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这些物品随便丢弃又造成了环境的污染。根据新纲要的要求:指导幼儿利身边的物品或废旧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艺品等来美化自己的生活为指导。利用一次性物品来大胆进行创新制作,既培养了幼儿动手动脑能力,又培养了幼儿的创新意识,让幼儿体验到了变废为宝的乐趣。最*,我们班搞的主题是海底世界,针对以上问题以及结合本班的主题活动,我特设计本活动。主要是引导幼儿在欣赏废旧物变宝创造出来的美后,自己动手利用*常经常丢弃的废旧物也来创造一种美,从中增进幼儿的创新意识与环保意识。

  二、活动目标:

  1、乐意与同伴交流自己制作的作品,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提高幼儿的协商能力。

  2、尝试用多种废旧材料制作海底世界,体验创造的乐趣。

  3、增进幼儿的创新意识与环保意识。

  三、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收集制作玩具的废旧材料,师幼共同收集各种废旧材料制 作的有关海底世界的成品和图片。

  经验准备:幼儿对海洋的水生动物有一定的经验。

  空间准备:幼儿座位呈框字型摆放,展示台呈半弧形放置于幼儿视线前面。

  四、活动过程:

  活动流程:

  激发兴趣→自由选材→分工合作→动手制作→交流分享→审美延伸

  (一)激发兴趣

  1、出示废旧物品,引起幼儿的兴趣:这几天,小朋友们都和老师一起收集一些废旧材料,你们猜它们有什么用?

  2、幼儿欣赏废旧物品制作出来的海底世界:瞧,这些小朋友们利用这些废旧材料制作出什么?漂亮吗?今天我们大家也一起来把这些废旧材料变成美丽的'海底世界吧。

  (二)自由选材、分工合作

  1、提出要求:老师把这些废旧物分成几组?你喜欢用什么材料制作,就去坐那一组,然后同和你一组的小朋友一起商量,怎么分工,大家一起合作完成作品。

  2、幼儿自由选择材料,并商讨如何分工合作。

  (三)动手制作作品

  1、 幼儿开始制作作品。

  2、 教师以参观者的身份介入,并给予适当的引导、启发。

  (四)交流分享

  1、展示各组的作品。

  2、每组请一位小朋友上来交流自己小组利用什么来制作作品。

  (五)活动延伸

  除了利用废旧物可以制作美丽的海底世界,你们还有没有其他的想法请小朋友回家以后自己动手创作,并拿来学校与小伙伴一同分享,我们一起来开个变废为宝的展示馆吧。

  教学目标:

  1、按照画面的先后顺序阅读图片,在观察、讨论的过程中理解故事内容。

  2、了解“小云朵”的意思,大胆用语言表达自己对故事的理解。

  3、引导幼儿初步懂得废物利用的好处,体验变废为宝的乐趣。

  教学重点:

  引导幼儿初步懂得废物再次利用的`好处,体验变废为宝的乐趣,从小培养幼儿不乱扔垃圾的好*惯。

  教学难点:

  按照画面的先后顺序阅读图片,观察图片理解故事内容,大胆用语言表达自己对故事的理解。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

  教学准备:

  课件、故事图片、头饰一个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引入故事:教师戴喜羊羊头饰进入教室和小朋友打招呼:“小朋友们好!你们认识我是谁吗?大家喜欢听故事吗?今天我就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大家可要仔细听,记住“这个故事叫什么名字,故事中都有谁。”

  二、基本部分:

  1、听故事回答问题(播放故事录音)“这个故事叫什么名字?故事中都有谁?”

  2、再听故事,回答问题:“山羊爷爷在森林里开了一家什么店?是干什么用的?”

  3、废旧的东西真的能变成宝贝吗?我们也去看看吧!出示故事图片:

  (1)观察图一:说说图上有什么?小动物在哪里?它们在干什么?教师完整的讲述。

  (2)废旧的东西真的能变成宝贝吗?请小朋友们观察后面的图。看图的时候要按照画面的先后顺序看,一边看一边轻轻地说一说你看到的。

  (3)说一说看到了些什么?

  (4)教师完整的讲述故事。

  4、你们觉得山羊爷爷这样做好吗?为什么?以后我们应该怎样做呢?

  5、山羊爷爷听到大家的赞美声,干得更开心了,我们来看看它用废旧的东西变成的宝贝吧!(课件出示变废为宝的图片)

  三、结束部分:

  小朋友,这些玩具不但非常漂亮,而且全是用废旧材料做成的,这样既美化了环境,又能废物变宝。现在我给小朋友们已经剪好了,请大家试着把它变漂亮一些。

  教学目标:

  1、感知目标: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生活中物品。培养收集能力。

  2、技能目标:通过制作活动,发展学生想象力,提高创新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用自己的智慧美化环境。

  教学重点: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教学难点: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学*准备:水彩笔、蜡笔、彩纸、剪刀、固体胶、纸盒。

  教学过程:

  一、激**趣,魔术导入

  师:今天,能和咱们班同学一起上美术课,老师心理特别高兴,所以想给大家变个小魔术,你们想看吗?你们家废旧的报纸都用来做什么?看,老师这有一张旧报纸,经老师一卷变成了什么?魔术棒。再一卷又变成了什么?蜗牛。对,还需要再一拧,出来头和角。看,由一张废纸箱里的废报纸变成了一个有生命的小蜗牛。你们想变吗?那么大家仔细想:在你们家里有没有这样可以拿来变一变的废旧物品呢?细心的同学想一想来告诉老师和同学。(指名答。)同学们都是细心的人,生活中有这么多废旧不用的物品,虽然没用了,可心里又特喜欢,扔了觉得可惜,怎么办呢?废物利用,变废为宝。好,今天我们学*:变废为宝。(板书课题)

  二、欣赏中展开想象,激情中投入制作

  师:老师收集了一些用废旧物品变成的好东西,你们想不想看?老师有一个小要求:仔细看,认真想,这些好东西都是用什么材料来制作的?用什么方法来组装的?请看大屏幕。

  师:看了这么多漂亮的作品,你喜欢吗?说一说你最喜欢哪一幅?为什么?(生答。)猜一猜,他们是用什么材料来做的?想一想都是用什么方法组装的?

  师:现在你们是不是受到了一些启发,又有了新想法?谁来告诉老师和同学们?

  师:咱们同学真聪明,老师也带来了几个小东西,你们想看吗?不过,老师有个条件:如果哪个做得好请你多鼓励,哪儿需要修改请你帮帮忙,好吗?首先,看这是什么?用什么做的?你们有没有这样的材料?你想用它做什么?你认为这件作品哪儿做得好?(生答。)请同学们鼓励一下好吗?哪做得不好?(生答。)请同学们帮着提个建议好吗?

  师:咱们同学可真了不起,个个火眼金睛,想不想做出比这些作品还要好的作品来?老师满足你们的愿望。为了做得更快更好,我们必须先拿出设计方案来。可以自己做,也可以几个人合作。比一比哪组的同学最先拿出设计方案。开始。

  师:老师相信你们的方案都是科学合理的,现在就用你们的实际行动来证明。看一看哪组分工最合理,制作最快。让我们脑筋转起来,让我们的小手动起来。让我们变废为宝的梦想快快实现。(开始制作,放音乐。)

  三、开个小小展示会,体验成功的滋味

  师:好,有的小组做好了。现在请同学们把你做好的作品举起来,让大家互相看看,比比,你最喜欢哪一个?快快告诉它的小主人。

  师:你想让你的作品更漂亮吗?现在我们给他们布置一个家好吗?请全班同学都来参与,做完的同学把你的作品放到这个展示台上。没做完的先不做了,收拾一下周围的卫生。(师布置。)

  师:小小展示台布置好了,你们高兴吗?我们一起做游戏吧!

  师:现在请同学来介绍你的作品,给他起个名字。下面的同学用掌声来表示是否喜欢你的作品。并可以提出自己的疑问,我们要为最受欢迎的作品颁奖,并做简单的采访,对观众也要采访。

  师:同学们,今后生活中你们将如何处理废品呢?

  设计背景

  我发现很多的小孩吃完零食以后丢弃了很多纸盒,严重污染环境,为了增强他们的环卫意识,变废为宝,激发他们动手制作手工的能力。

  活动目标

  1、认识到丢弃纸盒破坏环境,增强环保意识。

  2、激发动手制作手工带来的乐趣。

  3、感受纸盒的用途。

  4、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5、培养幼儿的观察、操作、表达能力,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及创新意识。

  重点难点

  认识到丢弃纸盒破坏环境,增强环保意识,丰富词汇“大、小、长、短”。

  活动准备

  香皂盒、牙膏盒,饼干盒、巧克力盒、牛奶盒等,每组一份用塑料袋装好。

  活动过程

  一、自由玩纸盒,交流感受。

  请幼儿自由拿取塑料袋里的各种纸盒,摸一摸,看一看,说一说。

  讨论:你刚才你摸到、看到的纸盒是怎样的?

  二、比一比。

  拿出全部纸盒出来,让幼儿再来摸一摸,比一比有什么不一样,丰富词汇“大、小、长、短”。

  1、每次拿出两个不同的纸盒进行比较大小、长短。

  2、各小组成员轮流说一说。

  三、观察纸盒,了解纸盒的用途。

  1、出示纸机器人、纸笔筒、纸房子、纸火车等手工艺品,告诉幼儿纸盒可以做成许许多多的物品。

  2、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纸盒,启发幼儿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品是由纸盒做成的?纸盒可以做什么?教育幼儿不要乱丢弃纸盒,充分利用,变废为宝,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反思

  这堂课,目标是认识到丢弃纸盒破坏环境,增强环保意识,激发动手制作手工带来的乐趣,感受纸盒的用途。重点是认识到丢弃纸盒破坏环境,增强环保意识,丰富词汇“大、小、长、短”。

  对于小班幼儿来说环保意识不是很强,特别是农村的孩子,所以我决定在这节课中,除了让幼儿增强环保意识,还让他们经过比较感受纸盒的大小、长短。

  在授课中我尊重学生,给他们自由的空间,比如:在“比一比”的环节中通过让幼儿摸一摸,比一比,说一说,充分得到体现。通过小组分工合作学*,锻炼培养幼儿团结协作的精神。

  因为我知道农村的幼儿的见识面远不如城里面的'孩子,没见过纸盒还可以做成那么多的手工业品,这节课让他们对纸盒的用途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

  既然主题是“纸盒变废为宝”,那么就会在授课环节中设计到我自己动手收集了各种物品的包装纸盒,而且亲自动手制作了几件手工艺品,引起了幼儿的兴趣,看着精美的手工艺品,在我手中亮相,幼儿的注意力被牢牢的吸引。我开始提问纸机器人是由什么物品的包装纸盒组成的?纸笔筒呢?他们的大小、长短一样吗?幼儿们开始有些不耐烦,当我把手工艺品放到每个小组的桌子上让他们欣赏时,他们再一次被吸引住了。

  教学目标很好的在课堂中突出了,但也有不足之处,比如:没能让幼儿亲自动手制作手工艺品,没有充分让幼儿说出自己以后如何利用废弃纸盒。

  同事对这节课的评价有喜也有忧,喜的地方是:让我们农村的幼儿对废弃纸盒的回收利用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很好的激发了他们的手工制作兴趣。不足之处:没能让幼儿亲自动手制作,备课环节准备不够充分。以后要更加认真去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节课。让幼儿学到更多的知识,学到更多的本领,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

  主题活动方案设计

  变废为宝,我是小小环保卫士

  中班语言教育活动方案

  设计意图:

  《幼儿园教育纲要》指出“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贴*幼儿的生活,选择感兴趣的事物或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中班的语言活动《变废为宝》恰恰来源于生活,又能服务于幼儿的生活,让幼儿在看图与讲述中懂得环保节约中区的趣味,符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特点。《幼儿园教育纲要》中语言领域中提出: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且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以及要“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结合纲要要求,在本次活动中让幼儿大胆的表述

  故事

  内容、扮演故事角色是本次活动的重点和难点。

  活动目标:

  1、通过本节课的学*,令儿童理解什么叫做“变废为宝”,并让小朋友们意识到废品回收再利用的神奇之处,增强小朋友爱护环境、环保节约意识。

  2、在听故事的过程中,令儿童学*新词汇: “开心”“智慧”“漂亮”“变成”“迫不及待”等,令儿童学会用“……你能帮帮我吗”“……对……说……”“……变成……”说句子。

  3、通过角色扮演和课程延伸 ,让小朋友们自己动手“变废为宝”增加课堂在趣味性,锻炼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使小朋友在认识更多词汇的同时加强动手能力。

  活动准备:

  1、 日常生活中常见废品的图片,用PPT展示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