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子反应教案汇总10篇

首页 / 教案 / |

  离子反应教案 1

  一、学*目标

  1.理解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

  2.学会书写常见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

  3.理解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的意义,体会科学规律所具有的普遍性意义。

  4.掌握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1.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2.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的意义及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难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三、设计思路

  由碳酸钠溶液与氢氧化钙溶液和氯化钙溶液反应时产生的相同现象引入对其反应实质的研究,在探究电解质在溶液中的存在形式的基础上,继续研究强电解质溶液中的复分解反应实质,学*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四、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在上一节课我们学到碳酸钠溶液分别与氢氧化钙溶液和氯化钙溶液反应时,都会生成白色的碳酸钙沉淀,而且都没有其他的反应现象,那么这两个化学反应在本质上是不是一样的呢?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先来看两张图片。

  [活动与探究]P53活动与探究。通过电解质溶液导电的实验现象感受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区别。探讨灯泡明暗不同的原因。

  [设问]那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盐酸是强酸,而醋酸是弱酸呢?为什么氢氧化钠是强碱,而一水合氨是弱碱呢?

  [叙述]因为氯化氢在水中完全电离成氢离子和氯离子,而醋酸只有少量的电离成氢离子和醋酸根离子,大部分仍以醋酸分子的形式存在;同样的,氢氧化钠在水中完全电离成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而一水合氨只有少量电离成铵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大部分仍以一水合氨分子的形式存在。

  像氯化氢和氢氧化钠这样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的电解质叫做强电解质,强酸、强碱和绝大多数的盐都属于强电解质。像醋酸和一水合氨这样在水溶液中只有部分发生电离的电解质叫做弱电解质,弱酸和弱碱都是弱电解质。水是一种极弱的电解质。

  [板书] 一、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二、电离方程式

  HCl=H++Cl-

  NaOH=Na++OH-

  HAc H++Ac-

  NH3H2O NH4++OH-

  H2O H++OH-

  [练*]书写氯化钠、硝酸银、碳酸钠、氯化钙、氢氧化钙、碳酸钙、硫酸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

  [总结] 电离与溶解的关系,强弱电解质和物质的溶解性没有关系。

  [思考与讨论] 学生以氯化钠溶液和硝酸银溶液的反应为例探讨两种强电解质的溶液混合发生反应时,到底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体验中掌握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学生活动]NaCl+AgNO3=AgCl↓+NaNO3

  Na++Cl-+Ag++NO3-=AgCl↓+Na++NO3-

  Cl-+Ag+=AgCl↓

  [叙述]检查一下这个式子,左右两边元素种类是否守恒,原子个数是否守恒,离子所带的电荷总数是否守恒。用这样的式子表示的反应叫做离子反应,这种式子叫做离子方程式。

  [思考与讨论]我们知道,碳酸钠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时生成碳酸钙沉淀,现在我们来观察一下方程式中的物质,他们属于哪一种电解质,在水溶液中主要以何种形式存在。

  [板书]CO2- 3 +Ca2+=CaCO3↓

  [练*]现在请大家模仿这个方法,写出碳酸钠溶液与氯化钙溶液的离子方程式。

  [板书] Na2CO3+CaCl2=CaCO3↓+2NaCl

  2Na++CO2- 3 +Ca2++2Cl-=CaCO3↓+2Na++2Cl-

  CO2- 3 +Ca2+=CaCO3↓

  [叙述]从这两个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可以发现,碳酸钠虽然与两种不同的物质发生反应,但是在反应中实际发生变化的微粒是相同的,所以我们可以用一个离子方程式表示同一类化学反应,因为它们的反应实质是相同的。现在请大家再举出一些符合CO2- 3 +Ca2+=CaCO3↓的化学反应。

  [练*]请大家写出盐酸与氢氧化钾,稀硫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叙述]从这两个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就可以发现强酸和强碱生成可溶性的盐和水的反应的实质就是H++OH-=H2O。

  [练*]

  一、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1.醋酸与氢氧化钠反应

  2.盐酸与氨水反应

  3.碳酸钙与盐酸反应

  4.氯气和氢氧化钠反应

  二、已知四种物质在水中、液氨中的溶解度(g溶质/100g溶剂)如下表,这几种化合物在两溶剂中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方向分别是 和 。

  溶剂 溶 质 AgNO3 Ba(NO3)2 AgCl BaCl2

  水 170 9.3 1.5×10-4 33.3

  液氨 86 97.2 0.8 0

  答案:

  (1)在水中,有复分反应反应:BaCl2+2AgNO3═2AgCl↓+Ba(NO3)2

  (2) 在液氨中,有复分反应反应:Ba(NO3)2+2AgCl═2AgNO3+BaCl2↓

  离子反应教案 2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掌握化学反应的实质,理解离子反应及离子方程式的意义;根据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对比掌握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和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能力培养: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学会分析、探究化学反应的实质,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科学思想:通过观察的化学现象及反应事实,使学生了解研究事物从个别到一般的思想方法,体验研究问题,寻找规律的方法。

  科学品质: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动手参与能力,对反应现象的观察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科学方法:观察、记录实验;对反应事实的处理及科学抽象。

  重点、难点 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和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教学过程设计

  【提问】复分解反应能够发生的条件是什么?并对应举例说明。

  【评价】给予肯定。

  【指导实验】全班分为三大组,分别做下面的三组实验,并观察记录:

  一、硝酸银溶液分别跟盐酸、氯化钠、氯化钾的反应;

  回答:复分解反应是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进行的,这类反应必须在生成物中有沉淀、气体、难电离的物质三者之一才能发生。

  例:(1)在反应里生成难溶物质。如CaCO3、BaSO4、AgCl、Cu(OH)2等。

  BaCl2+H2SO4=BaSO4↑+2HCl

  (2)在反应里生成气态物质,如CO2、H2S、Cl2等。

  CaCO3+2HCl=CaCl2+H2O+CO2↑

  (3)在反应里生成弱电解质,如:水、弱酸、弱碱等。

  NaOH+HCl=NaCl+H2O

  分组实验,并记录观察到的现象。

  一、均有白色沉淀生成;

  复*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训练学生实验观察能力,根据提出的问题和实验结果引起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二、盐酸跟碳酸钠、碳酸钾、碳酸钙的反应;

  三、硝酸跟碳酸钠、碳酸钾、碳酸钙的反应。

  【追问】分别讨论三组实验,参加反应的物质不同,为什么每一组会产生同样的现象?在笔记本上完成其化学方程式。

  【讲解】酸、碱、盐都是电解质,在水的作用下能电离(强调离子表示方法)。这些电解质在溶液里发生的反应实质上是离子间反应。

  【练*】书写如下电离方程式:HCl、AgNO3、NaCl、KCl、HNO3、Na2CO3、K2CO3。

  【板书】一、离子反应

  1.离子反应

  电解质在溶液里所起的反应属于离子反应。如:复分解反应和在溶液中进行的置换反应等。

  【过渡】用什么式子来表示离子反应呢?前面已经通过实验证明AgNO3与NaCl、HCl、KCl均能发生反应,并有白色沉淀生成,请同学分别写出上述实验的化学方程式。

  二、均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

  三、均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

  思考并讨论、猜想。

  回答:复分解反应均是在溶液中进行的,溶质在溶液中大多数是以离子形式存在的。虽然反应物不同,但都含有某些相同的离子。比如盐酸、氯化钠、氯化钾在溶液中均电离出氯离子,跟AgNO3电离出的Ag+结合,所以均产生白色沉淀氯化银。

  练*:

  HCl=H++Cl-

  HNO3=H++NO3-

  AgNO3=Ag++NO3-

  NaCl=Na++Cl-

  KCl=K++Cl-

  完成练*

  AgNO3+HCl=

  AgCl↓+HNO3

  AgNO3+NaCl=

  AgCl↓+NaNO3

  AgNO3+KCl=

  AgCl↓+KNO3

  复*巩固旧知识,引出新知识。

  【讲解】先把溶液中易电离的物质改写成离子的形式,把难溶的物质仍写成化学式。反应前溶液中大量存在着四种离子(Ag+、NO3-、H+、Cl-)。由于Ag+和Cl-结合成难溶于水的AgCl沉淀,溶液里的Ag+和Cl-迅速减少,反应向右进行。把反应前后没有变化的H+和NO3-即实际没有参加反应的离子的符号删去就写成了“离子方程式”。

  【板书】2.离子方程式

  AgNO3+HCl=AgCl↓+HNO3

  Ag++Cl-=AgCl↓

  1.概念: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的符号来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叫做离

  子方程式。

  【练*】把上述AgNO3跟NaCl、KCl反应的实验现象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设问】通过完成AgNO3分别与HCl、NaCl、KCl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你们发现了什么?

  离子方程式的意义有以下两个方面。

  【板书】2.意义

  ①能揭示反应的实质;

  ②不仅表示某一个反应,而且表示所有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

  【提问】Ag++Cl-=AgCl↓代表的`意义是什么?

  【讲解】怎样书写离子方程式呢?可分成“写、改、删、查”四步。以石灰石跟稀盐酸反应为例分析。

  领悟。

  模仿。

  板书练*:

  甲:AgNO3+NaCl=

  AgCl↓+NaNO3

  Ag++Cl-=AgCl↓

  Ag++Cl-=AgCl↓

  发现反应物虽不同,却都可用同一离子方程式表示。可见离子方程式的意义与化学方程式、电离方程式均不同。

  回答:不仅表示AgNO3和HCl溶液间进行的反应,而且表示可溶性的氯化物和可溶性银盐进行的一类反应。

  反应的实质是离子间相互交换的过程,探究反应的实质,引出本节的知识点。

  【板书】3.书写步骤

  (1)写:写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师生同时完成)。

  (2)改:把易溶且易电离的物质拆写成离子,凡是难溶、难电离、气体等均写成化学式形式(易溶指易溶于水,凡不溶于水而溶于酸的物质仍写其化学式)。

  (3)删:删去方程式两边不参加反应的离子;将系数化成最简整数比。

  (4)查:检查书写的离子方程式是否符合质量守恒和电荷守恒。①方程式两边各元素原子个数是否相等。②方程式两边电荷数是否相等。

  【练*】盐酸跟Na2CO3、K2CO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CO2↑代表的意义是什么?

  【练*】请学生在笔记本上完成

  HNO3跟K2CO3、Na2CO3、CaCO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并验证两同学回答是否准确。

  CaCO3+2HCl=CaCl2+

  H2O+CO2↑

  CaCO3+2H++2Cl-=

  Ca2++2Cl-+H2O+CO2↑

  CaCO3+2H+=

  Ca2++H2O+CO2↑

  甲:Na2CO3+2HCl=

  2NaCl+H2O+CO2↑

  =2Na++2Cl

  -+H2O+CO2↑

  CO2↑

  乙:K2CO3+2HCl=

  2KCl+H2O+CO2↑

  2K++2Cl-+H2O+CO2↑

  丙:可溶性碳酸盐跟强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一类反应。

  分析离子反应如何运用了质量守恒定律;通过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规则的练*,要让学生熟练掌握这一重要的化学用语的基本功。

  请写出固体氯化铵与固体氢氧化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设问】有同学将此反应写出离子方

  H2O请讨论此写法是否正确?

  【评价】对后一组的发言,给予高度的评价。指出,固体物质间的反应,不能写成离子方程式。

  【设问】请写出实验室制氯化氢的化

  学方程式。此反应能写出离子方程式

  吗?

  【评价】答案正确。指出学*就要抓住事物的本质。

  【投影】课堂练*

  一、完成下列离子方程式

  1.氢氧化钡跟稀硫酸反应

  2.铁跟稀盐酸的反应

  二、判断下列离子方程式是否正确?

  3.Fe+Fe3+=2Fe2+

  4.2Fe+6H+=2Fe3++3H2↑

  5.实验室制氯气:

  写出:

  2NH4Cl(固)+Ca(OH)2(固)=CaCl2+2H2O+2NH3↑

  讨论后回答:

  一组代表回答:按上述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此式正确。

  另一组代表回答:虽然按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此式正确,但反应物都是固态,反应物没有发生电离,怎么来的离子方程式?我们认为是错误的。

  讨论后回答:

  在无水参与的情况下,浓H2SO4以分子形式存在,不发生电离,因此不能写出离子方程式。

  完成练*:

  =BaSO4↓+2H2O

  2.Fe+2H+=Fe2++H2↑

  3.不正确,虽然元素原子个数守恒(即遵守了质量守恒)但反应前、后电荷数不等,违反了电荷守恒原则。

  4.不正确。不符合反应事实,Fe被非氧化性的酸氧化时生成Fe2+。

  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及时反馈,进行调控。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

  【总结】离子反应用离子方程式表示;离子方程式不仅能表示一定物质间的反应,而且表示所有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正确的离子方程式可揭示反应的实质。要熟练掌握离子方程式的写法。

  5.正确。此题是氧化还原反应,除了要遵循质量守恒、电荷守恒外,同时还应遵守电子守恒。

  【随堂检测】

  1.H2S通入NaOH溶液中,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H2S+2NaOH=2Na++S2-+2H2O

  (B)S2-+2H++2Na++20H-=2H2O+2Na++S2-

  (C)H2S+2OH-=2H2O+S2-

  (D)2H++2OH-=2H2O

  2.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

  (A)铁跟稀硫酸反应:2Fe+6H+=2Fe3++3H2↑

  (B)碳酸镁跟稀硫酸反应:

  MgCO3+2H+=Mg2++H2O+CO2↑

  (D)氯化铜与氢氧化钡反应:Cu2++2OH-=Cu(OH)2↓

  第1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如何表达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第2题考查学生利用离子方程式的书写规则判断正确结果。

  附:随堂检测答案

  1.(C) 2.(B)、(D)

  离子反应教案 3

  离子反应考点要求:

  1.离子共存问题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是每年必考的题型。今后命题的发展趋势是:

  (1)增加限制条件,如强酸性、无色透明、碱性、pH、甲基橙呈红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等;

  (2)定性中有定量,如“由水电离出的c(H+)=1×10-4mo·L-1 的溶液中……”。

  2.离子方程式的正误书写也是历年高考必出的试题。从命题的内容看,存在着三种特点:

  (1)所考查的化学反应均为中学化学教材中的基本反应;错因大都属于化学式能否拆分、处理不当、电荷未配*、产物不合理和漏掉部分反应等;有量的限止的离子方程的书写或正误判断也是*几年考查的重点内容,也是这部分的难点。

  (2)所涉及的化学反应类型以复分解反应为主,而溶液中的氧化还原反应约占15%;

  (3)一些重要的离子反应方程式,在历年考卷中多次重复。如Na与H20的反应、Fe与盐酸或稀H2S04的反应自1992年以来分别考过多次。

  (4)考查离子方程式的目的主要是了解学生使用化学用语的准确程度和熟练程度,具有一定的综合性,预计今后的考题还会保留。

  复*过程

  高考题示例:(学生先练,然后再归纳出本节复*的'要求)

  1.若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C(H+)=1×10-14mo·L-1,满足此条件的溶液中一定可以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20xx全国11题) ( )

  A.A3+ Na+ NO-3 C- B.K+ Na+ C- NO3-

  C.K+ Na+ C- AO2- D.K+ NH+4 SO42- NO3-

  (有附加条件的离子共存题)

  2.能正确表示下列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20xx全国13题) ( )

  A.用碳酸钠溶液吸收少量二氧化硫:2CO32-+SO2+H2O 2HCO-3+SO32-

  &

  bsp; B.金属铝溶于盐酸中:A+2H+ A3++H2↑(电荷不守恒)

  C.硫化钠溶于水中:S2-+2H2O H2S↑+2OH-(应分步水解)

  D.碳酸镁溶于硝酸中:CO32-+2H+ H2O+CO2↑(MgCO3不可拆)

  3.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20xx上海18题)

  A 过量的NaHSO4与Ba(OH)2溶液反应:Ba2++2OH-+2H++SO42-→BaSO4↓+2H2O

  B NH4HCO3溶液与过量NaOH溶液反应:NH4++OH-=NH3↑+H2O

  C 苯酚钠溶液中通入少量:-O-+CO2+H2O→ -OH+HCO3-

  D FeBr2溶液中通入过量C2:2Fe2++2Br-+2C2=2Fe3++Br2+4C-

  重点、难点:

  离子共存,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是本节的重点内容;有量限止的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或判断正误是本节的难点

  基本概念:

  1、离子反应、电解质、非电解质、离子方程式

  (1)离子反应

  定义:有离子参加的反应。

  类型:

  离子互换的非氧化还原反应:当有难溶物(如CaCO3 难电离物(如H20、弱酸、弱碱)以及挥发性物质(如 HC)生成时离子反应可以发生。

  离子间的氧化还原反应:取决于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相对强弱,氧化剂和还原剂越强,离子反应越完全

  注意点:离子反应不一定都能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如实验室制氨气 (NH4)2SO4 +Ca(OH)2 稢aSO4+2NH3↑+2H2O

  H2S气体的检验 Pb(AC)2+H2S=PbS↓+2HAc (注:Pb(AC)2可溶于水的盐的弱电解质)

  (2)电解质、非电解质、强、弱电解质

  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和熔化状态都不导电的化合物。

  强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全部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弱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只有一部分分子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的注意点

  ①电解质的强弱与其在水溶液中的电离程度有关,与其溶解度的大小无关。例如:难溶的BaS04、CaS03等和微溶的Ca(OH)2等在水中溶解的部分是完全电离的,故是强电解质。而易溶于水的CH3COOH、H3P04等在水中只有部分电离,故归为弱电解质。

  ②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的强弱只与自由移动的离子浓度及离子所带的电荷数有关,而与电解质的强弱没有必然的联系。例如:一定浓度的弱酸溶液的导电能力也可能比较稀的强酸溶液强。

  ③强电解质包括:强酸(如HC、HN03、H2S04)、强碱(如NaOH、KOH、Ba(OH)2)和大多数盐(如NaC、 MgC2、K2S04、NH4C1)及所有的离子化合物;弱电解质包括:弱酸(如CH3COOH)、弱碱(如NH3·H20)、中强酸 (如H3PO4 ),注意:水也是弱电解质。

  ④共价化合物在水中才能电离,熔融状态下不电离

  举例:KHSO4在水中的电离式和熔融状态下电离式是不同的。

  (3)离子方程式:

  定义: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

  使用环境:离子程式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才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2、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1)离子反应是在溶液中或熔融状态时进行时反应,凡非溶液中进行的反应一般不能写离子方程式,即没有自由移动离子参加的反应,不能写离子方程式。如 NH4C固体和Ca(OH):固体混合加热,虽然也有离子和离子反应,但不能写成离子方程式,只能写化学方程式。即:

  2NH4C(固)+Ca(OH)2(固)稢aC2+2H2O +2NH3 ↑

  (2)单质、氧化物在离子方程式中一律写化学式;弱酸(HF、H2S、HC0、H2S03等)、弱碱(如NH3·H20)等难电离的物质必须写化学式;难溶于水的物质(如CaC03、BaS03、FeS、PbS、BaS04,Fe(OH)3等)必须写化学式。如:

  CO2+2OH-=CO32-+H2O CaC03+2H+=CO2↑+H20+Ca2+

  (3)多元弱酸的酸式盐的酸根离子在离子方程式中不能拆开写。如NaHS03溶液和稀硫酸反应:HSO3- +H+=SO2↑+H2O

  (4)对于微溶物的处理有三种情况;

  ①在生成物中有微溶物析出时,微溶物用化学式表示。如Na2S04溶液中加入AgNO3 ,溶液:2Ag++SO42-=Ag2S04 ↓

  ②当反应物里有微溶物处于溶液状态(稀溶液),应写成离子的形式。如C02气体通人澄清石灰水中:CO2+Ca2++2OH-=CaCO3 ↓+H2O

  ③当反应物里有微溶物处于悬浊液或固态时,应写成化学式。如在石灰乳中加入Na2C03溶液:Ca(OH)2+CO32-=CaCO3↓+H2O 。

  (5)操作顺序或反应物相对量不同时离子方程式不同,例如少量烧碱滴人Ca(HC03)2溶液,有

  Ca2++HCO3-+OH-=CaCO3 ↓+H2O

  少量Ca(HC03)2溶液滴人烧碱溶液(此时NaOH过量),有

  Ca2++2OH-+2HCO3- =CaCO3↓+CO32- +2H2O

  1.离子共存问题

  (1)“不共存”情况归纳

  ①离子之间相互结合呈沉淀析出时不能大量共存。如形成BaS04、CaS04、H2Si03、Ca(OH)2、MgS03、MgC03、 PbC2、H2S04、Ag2S04等。

  ②离子之间相互结合呈气体逸出时不能大量共存,如:H+与S2-、HCO3-、SO32-、HSO3-和OH-与NH4+等,由于逸出H2S、C02、S02、NH3等气体或S2-变成HS-,CO32-变成HCO3-而不能大量共存。

  ③离子之间相互结合成弱电解质时不能大量共存。如:H+与CH3COO-、OH-、PO43-等离子,由于生成 CH3COOH、H20、HPO42-、H2PO4-、H3P04而不能大量共存。

  ④离子之间发生双水解析出沉淀或逸出气体时不能大量共存,如A3+与AO2-、Fe3+与HCO3- 、A3+与HS- 、S2-、HCO3-、CO32-等离子。

  ⑤离子之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不能大量共存,如:Fe3+与S2-、Fe3+与I-等。

  ⑥离子之间相互结合成络离子时不能大量共存。如Fe3+与SCN-生成2+,Ag+、NH4+、OH-生成+,Fe3+与C6H5OH也络合等

  (2)离子在酸性或城性溶液中存在情况的归纳。

  ①某些弱碱金屑阳离子,如:Z2+、Fe3+、Fe2+、 Cu2+、A3+、NH4+、Pb2+、Ag+等。在水溶液中发生水解,有OH-则促进水解生成弱碱或难溶的氢氧化物。故上述离子可和H+(在酸性溶液中)大量共存,不能与OH-(在碱性溶液中)共存。但有NO3-存在时的酸性溶液, Fe2+等还原性离子不与之共存。

  ②某些弱酸的酸式酸根离子,如HCO3-、HS-等可和酸发生反应,由于本身是酸式酸根,故又可与碱反应,故此类离子与H+和OH-都不能共存。

  ③某些弱酸的阴离子,如:CH3COO- 、S2-、CO32-、 PO43-、AO2-、SO32-、CO- 、SiO32-—等离子在水溶液中发生水解,有H‘则促进其水解,生成难电离的弱酸或弱酸的酸式酸根离子。所以这些离子可和OH-(在碱性溶液中)大量共存,不能与H+(在酸性溶液中)大量共存。

  ④强酸的酸根离子和强碱的金属阳离子,如:C-、 Br- 、I-、SO42-、NO3-、K+、Na+等离子,因为在水溶液中不发生水解,所以不论在酸性或碱性溶液中都可以大量共存。但SO42-与Ba2+不共存。

  ⑤某些络离子,如+,它们的配位体能与H+结合成NH3 + +2H+=Ag++ 2NH4+,所以,它们只能存在于碱性溶液中,即可与OH-共存,而不能与H+共存。

  分析:“共存”问题,还应考虑到题目附加条件的影响,如溶液的酸碱性、PH值、溶液颜色、水的电离情况等。

  离子反应教案 4

  离子反应考点要求:

  1.离子共存问题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是每年必考的题型。今后命题的发展趋势是:

  (1)增加限制条件,如强酸性、无色透明、碱性、pH、甲基橙呈红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等;

  (2)定性中有定量,如“由水电离出的c(H+)=1×10-4mol·L-1 的溶液中……”。

  2.离子方程式的正误书写也是历年高考必出的试题。从命题的内容看,存在着三种特点:

  (1)所考查的化学反应均为中学化学教材中的基本反应;错因大都属于化学式能否拆分、处理不当、电荷未配*、产物不合理和漏掉部分反应等;有量的限止的离子方程的书写或正误判断也是*几年考查的重点内容,也是这部分的难点。

  (2)所涉及的化学反应类型以复分解反应为主,而溶液中的氧化还原反应约占15%;

  (3)一些重要的离子反应方程式,在历年考卷中多次重复。如Na与H20的反应、Fe与盐酸或稀H2S04的反应自1992年以来分别考过多次。

  (4)考查离子方程式的目的主要是了解学生使用化学用语的准确程度和熟练程度,具有一定的综合性,预计今后的考题还会保留。

  重点、难点:

  离子共存,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是本节的重点内容;有量限止的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或判断正误是本节的难点

  基本概念:

  1、离子反应、电解质、非电解质、离子方程式

  (1)离子反应

  定义:有离子参加的反应。

  类型:

  n 离子互换的非氧化还原反应:当有难溶物(如CaCO3 难电离物(如H20、弱酸、弱碱)以及挥发性物质(如 HCl)生成时离子反应可以发生。

  n 离子间的氧化还原反应:取决于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相对强弱,氧化剂和还原剂越强,离子反应越完全

  n 注意点:离子反应不一定都能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n 如实验室制氨气 (NH4)2SO4 +Ca(OH)2 稢aSO4+2NH3↑+2H2O

  H2S气体的检验 Pb(AC)2+H2S=PbS↓+2HAc (注:Pb(AC)2可溶于水的盐的弱电解质)

  (2)电解质、非电解质、强、弱电解质

  l 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l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和熔化状态都不导电的化合物。

  l 强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全部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l 弱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只有一部分分子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l 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的注意点

  ①电解质的强弱与其在水溶液中的电离程度有关,与其溶解度的大小无关。例如:难溶的BaS04、CaS03等和微溶的Ca(OH)2等在水中溶解的部分是完全电离的,故是强电解质。而易溶于水的CH3COOH、H3P04等在水中只有部分电离,故归为弱电解质。

  ②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的强弱只与自由移动的离子浓度及离子所带的电荷数有关,而与电解质的强弱没有必然的联系。例如:一定浓度的弱酸溶液的导电能力也可能比较稀的强酸溶液强。

  ③强电解质包括:强酸(如HCl、HN03、H2S04)、强碱(如NaOH、KOH、Ba(OH)2)和大多数盐(如NaCl、 MgCl2、K2S04、NH4C1)及所有的离子化合物;弱电解质包括:弱酸(如CH3COOH)、弱碱(如NH3·H20)、中强酸 (如H3PO4 ),注意:水也是弱电解质。

  ④共价化合物在水中才能电离,熔融状态下不电离

  举例:KHSO4在水中的电离式和熔融状态下电离式是不同的。

  (3)离子方程式:

  定义: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

  使用环境:离子程式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才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2、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1)离子反应是在溶液中或熔融状态时进行时反应,凡非溶液中进行的反应一般不能写离子方程式,即没有自由移动离子参加的反应,不能写离子方程式。如 NH4Cl固体和Ca(OH):固体混合加热,虽然也有离子和离子反应,但不能写成离子方程式,只能写化学方程式。即:

  2NH4Cl(固)+Ca(OH)2(固)稢aCl2+2H2O +2NH3 ↑

  (2)单质、氧化物在离子方程式中一律写化学式;弱酸(HF、H2S、HCl0、H2S03等)、弱碱(如NH3·H20)等难电离的物质必须写化学式;难溶于水的物质(如CaC03、BaS03、FeS、PbS、BaS04,Fe(OH)3等)必须写化学式。如:

  CO2+2OH-=CO32-+H2O CaC03+2H+=CO2↑+H20+Ca2+

  (3)多元弱酸的酸式盐的酸根离子在离子方程式中不能拆开写。如NaHS03溶液和稀硫酸反应:HSO3- +H+=SO2↑+H2O

  (4)对于微溶物的处理有三种情况;

  ①在生成物中有微溶物析出时,微溶物用化学式表示。如Na2S04溶液中加入AgNO3 ,溶液:2Ag++SO42-=Ag2S04 ↓

  ②当反应物里有微溶物处于溶液状态(稀溶液),应写成离子的形式。如C02气体通人澄清石灰水中:CO2+Ca2++2OH-=CaCO3 ↓+H2O

  ③当反应物里有微溶物处于悬浊液或固态时,应写成化学式。如在石灰乳中加入Na2C03溶液:Ca(OH)2+CO32-=CaCO3↓+H2O 。

  (5)操作顺序或反应物相对量不同时离子方程式不同,例如少量烧碱滴人Ca(HC03)2溶液,有

  Ca2++HCO3-+OH-=CaCO3 ↓+H2O

  少量Ca(HC03)2溶液滴人烧碱溶液(此时NaOH过量),有

  Ca2++2OH-+2HCO3- =CaCO3↓+CO32- +2H2O

  1.离子共存问题

  (1)“不共存”情况归纳

  ①离子之间相互结合呈沉淀析出时不能大量共存。如形成BaS04、CaS04、H2Si03、Ca(OH)2、MgS03、MgC03、 PbCl2、H2S04、Ag2S04等。

  ②离子之间相互结合呈气体逸出时不能大量共存,如:H+与S2-、HCO3-、SO32-、HSO3-和OH-与NH4+等,由于逸出H2S、C02、S02、NH3等气体或S2-变成HS-,CO32-变成HCO3-而不能大量共存。

  ③离子之间相互结合成弱电解质时不能大量共存。如:H+与CH3COO-、OH-、PO43-等离子,由于生成 CH3COOH、H20、HPO42-、H2PO4-、H3P04而不能大量共存。

  ④离子之间发生双水解析出沉淀或逸出气体时不能大量共存,如Al3+与AlO2-、Fe3+与HCO3- 、Al3+与HS- 、S2-、HCO3-、CO32-等离子。

  ⑤离子之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不能大量共存,如:Fe3+与S2-、Fe3+与I-等。

  ⑥离子之间相互结合成络离子时不能大量共存。如Fe3+与SCN-生成2+,Ag+、NH4+、OH-生成+,Fe3+与C6H5OH也络合等

  (2)离子在酸性或城性溶液中存在情况的归纳。

  ①某些弱碱金屑阳离子,如:Zn2+、Fe3+、Fe2+、 Cu2+、Al3+、NH4+、Pb2+、Ag+等。在水溶液中发生水解,有OH-则促进水解生成弱碱或难溶的氢氧化物。故上述离子可和H+(在酸性溶液中)大量共存,不能与OH-(在碱性溶液中)共存。但有NO3-存在时的酸性溶液, Fe2+等还原性离子不与之共存。

  ②某些弱酸的酸式酸根离子,如HCO3-、HS-等可和酸发生反应,由于本身是酸式酸根,故又可与碱反应,故此类离子与H+和OH-都不能共存。

  ③某些弱酸的阴离子,如:CH3COO- 、S2-、CO32-、 PO43-、AlO2-、SO32-、ClO- 、SiO32-—等离子在水溶液中发生水解,有H‘则促进其水解,生成难电离的弱酸或弱酸的酸式酸根离子。所以这些离子可和OH-(在碱性溶液中)大量共存,不能与H+(在酸性溶液中)大量共存。

  ④强酸的酸根离子和强碱的金属阳离子,如:Cl-、 Br- 、I-、SO42-、NO3-、K+、Na+等离子,因为在水溶液中不发生水解,所以不论在酸性或碱性溶液中都可以大量共存。但SO42-与Ba2+不共存。

  ⑤某些络离子,如+,它们的配位体能与H+结合成NH3 + +2H+=Ag++ 2NH4+,所以,它们只能存在于碱性溶液中,即可与OH-共存,而不能与H+共存。

  分析:“共存”问题,还应考虑到题目附加条件的影响,如溶液的酸碱性、PH值、溶液颜色、水的电离情况等。

  离子反应教案 5

  离子反应考点要求:

  1.离子共存问题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是每年必考的题型。今后命题的发展趋势是:

  (1)增加限制条件,如强酸性、无色透明、碱性、pH、甲基橙呈红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等;

  (2)定性中有定量,如“由水电离出的c(H+)=1×10-4mol·L-1 的溶液中……”。

  2.离子方程式的正误书写也是历年高考必出的试题。从命题的内容看,存在着三种特点:

  (1)所考查的化学反应均为中学化学教材中的基本反应;错因大都属于化学式能否拆分、处理不当、电荷未配*、产物不合理和漏掉部分反应等;有量的限止的离子方程的书写或正误判断也是*几年考查的重点内容,也是这部分的难点。

  (2)所涉及的化学反应类型以复分解反应为主,而溶液中的氧化还原反应约占15%;

  (3)一些重要的离子反应方程式,在历年考卷中多次重复。如Na与H20的反应、Fe与盐酸或稀H2S04的反应自1992年以来分别考过多次。

  (4)考查离子方程式的目的主要是了解学生使用化学用语的准确程度和熟练程度,具有一定的综合性,预计今后的考题还会保留。

  重点、难点:

  离子共存,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是本节的重点内容;有量限止的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或判断正误是本节的难点

  基本概念:

  1、离子反应、电解质、非电解质、离子方程式

  (1)离子反应

  定义:有离子参加的反应。

  类型:

  n 离子互换的`非氧化还原反应:当有难溶物(如CaCO3 难电离物(如H20、弱酸、弱碱)以及挥发性物质(如 HCl)生成时离子反应可以发生。

  n 离子间的氧化还原反应:取决于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相对强弱,氧化剂和还原剂越强,离子反应越完全

  n 注意点:离子反应不一定都能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n 如实验室制氨气 (NH4)2SO4 +Ca(OH)2 稢aSO4+2NH3↑+2H2O

  H2S气体的检验 Pb(AC)2+H2S=PbS↓+2HAc (注:Pb(AC)2可溶于水的盐的弱电解质)

  (2)电解质、非电解质、强、弱电解质

  l 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l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和熔化状态都不导电的化合物。

  l 强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全部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l 弱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只有一部分分子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l 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的注意点

  ①电解质的强弱与其在水溶液中的电离程度有关,与其溶解度的大小无关。例如:难溶的BaS04、CaS03等和微溶的Ca(OH)2等在水中溶解的部分是完全电离的,故是强电解质。而易溶于水的CH3COOH、H3P04等在水中只有部分电离,故归为弱电解质。

  ②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的强弱只与自由移动的离子浓度及离子所带的电荷数有关,而与电解质的强弱没有必然的联系。例如:一定浓度的弱酸溶液的导电能力也可能比较稀的强酸溶液强。

  ③强电解质包括:强酸(如HCl、HN03、H2S04)、强碱(如NaOH、KOH、Ba(OH)2)和大多数盐(如NaCl、 MgCl2、K2S04、NH4C1)及所有的离子化合物;弱电解质包括:弱酸(如CH3COOH)、弱碱(如NH3·H20)、中强酸 (如H3PO4 ),注意:水也是弱电解质。

  ④共价化合物在水中才能电离,熔融状态下不电离

  举例:KHSO4在水中的电离式和熔融状态下电离式是不同的。

  (3)离子方程式:

  定义: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

  使用环境:离子程式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才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2、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1)离子反应是在溶液中或熔融状态时进行时反应,凡非溶液中进行的反应一般不能写离子方程式,即没有自由移动离子参加的反应,不能写离子方程式。如 NH4Cl固体和Ca(OH):固体混合加热,虽然也有离子和离子反应,但不能写成离子方程式,只能写化学方程式。即:

  2NH4Cl(固)+Ca(OH)2(固)稢aCl2+2H2O +2NH3 ↑

  (2)单质、氧化物在离子方程式中一律写化学式;弱酸(HF、H2S、HCl0、H2S03等)、弱碱(如NH3·H20)等难电离的物质必须写化学式;难溶于水的物质(如CaC03、BaS03、FeS、PbS、BaS04,Fe(OH)3等)必须写化学式。如:

  CO2+2OH-=CO32-+H2O CaC03+2H+=CO2↑+H20+Ca2+

  (3)多元弱酸的酸式盐的酸根离子在离子方程式中不能拆开写。如NaHS03溶液和稀硫酸反应:HSO3- +H+=SO2↑+H2O

  (4)对于微溶物的处理有三种情况;

  ①在生成物中有微溶物析出时,微溶物用化学式表示。如Na2S04溶液中加入AgNO3 ,溶液:2Ag++SO42-=Ag2S04 ↓

  ②当反应物里有微溶物处于溶液状态(稀溶液),应写成离子的形式。如C02气体通人澄清石灰水中:CO2+Ca2++2OH-=CaCO3 ↓+H2O

  ③当反应物里有微溶物处于悬浊液或固态时,应写成化学式。如在石灰乳中加入Na2C03溶液:Ca(OH)2+CO32-=CaCO3↓+H2O 。

  (5)操作顺序或反应物相对量不同时离子方程式不同,例如少量烧碱滴人Ca(HC03)2溶液,有

  Ca2++HCO3-+OH-=CaCO3 ↓+H2O

  少量Ca(HC03)2溶液滴人烧碱溶液(此时NaOH过量),有

  Ca2++2OH-+2HCO3- =CaCO3↓+CO32- +2H2O

  1.离子共存问题

  (1)“不共存”情况归纳

  ①离子之间相互结合呈沉淀析出时不能大量共存。如形成BaS04、CaS04、H2Si03、Ca(OH)2、MgS03、MgC03、 PbCl2、H2S04、Ag2S04等。

  ②离子之间相互结合呈气体逸出时不能大量共存,如:H+与S2-、HCO3-、SO32-、HSO3-和OH-与NH4+等,由于逸出H2S、C02、S02、NH3等气体或S2-变成HS-,CO32-变成HCO3-而不能大量共存。

  ③离子之间相互结合成弱电解质时不能大量共存。如:H+与CH3COO-、OH-、PO43-等离子,由于生成 CH3COOH、H20、HPO42-、H2PO4-、H3P04而不能大量共存。

  ④离子之间发生双水解析出沉淀或逸出气体时不能大量共存,如Al3+与AlO2-、Fe3+与HCO3- 、Al3+与HS- 、S2-、HCO3-、CO32-等离子。

  ⑤离子之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不能大量共存,如:Fe3+与S2-、Fe3+与I-等。

  ⑥离子之间相互结合成络离子时不能大量共存。如Fe3+与SCN-生成2+,Ag+、NH4+、OH-生成+,Fe3+与C6H5OH也络合等

  (2)离子在酸性或城性溶液中存在情况的归纳。

  ①某些弱碱金屑阳离子,如:Zn2+、Fe3+、Fe2+、 Cu2+、Al3+、NH4+、Pb2+、Ag+等。在水溶液中发生水解,有OH-则促进水解生成弱碱或难溶的氢氧化物。故上述离子可和H+(在酸性溶液中)大量共存,不能与OH-(在碱性溶液中)共存。但有NO3-存在时的酸性溶液, Fe2+等还原性离子不与之共存。

  ②某些弱酸的酸式酸根离子,如HCO3-、HS-等可和酸发生反应,由于本身是酸式酸根,故又可与碱反应,故此类离子与H+和OH-都不能共存。

  ③某些弱酸的阴离子,如:CH3COO- 、S2-、CO32-、 PO43-、AlO2-、SO32-、ClO- 、SiO32-—等离子在水溶液中发生水解,有H‘则促进其水解,生成难电离的弱酸或弱酸的酸式酸根离子。所以这些离子可和OH-(在碱性溶液中)大量共存,不能与H+(在酸性溶液中)大量共存。

  ④强酸的酸根离子和强碱的金属阳离子,如:Cl-、 Br- 、I-、SO42-、NO3-、K+、Na+等离子,因为在水溶液中不发生水解,所以不论在酸性或碱性溶液中都可以大量共存。但SO42-与Ba2+不共存。

  ⑤某些络离子,如+,它们的配位体能与H+结合成NH3 + +2H+=Ag++ 2NH4+,所以,它们只能存在于碱性溶液中,即可与OH-共存,而不能与H+共存。

  分析:“共存”问题,还应考虑到题目附加条件的影响,如溶液的酸碱性、PH值、溶液颜色、水的电离情况等。

  离子反应教案 6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使学生了解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含义;

  使学生了解离子反应和离子反应方程式的含义;

  使学生了解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和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能力目标

  通过对中和反应、碳酸根离子检验等知识的综合运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情感目标

  通过教学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教育。

  教学建议

  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离子反应和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教学难点: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教学建议

  离子反应是电解质在溶液里发生的反应,或在溶液里生成电解质的反应。

  要正确书写离子反应方程式,必须掌握电解质、电离、电离方程式和酸、碱、盐的溶解性等知识。

  教学过程可采用:实验→观察→分析→结论的程序进行教学。具体建议如下:

  一、精心设计,并做好强弱电解质水溶液导电性强弱的实验,再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现象推理,是建立强弱电解质概念的关键。教师要强调比较导电性强弱时,必须条件相同。在演示实验中引导学生观察,比较灯光的亮度,讨论推断:灯光亮度不同→溶液的导电性不同→溶液里自由移动的离子浓度不同→电解质电离程度不同→电解质有强弱之分。从而为理解离子反应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由于学生学过的化学反应不太多,本节只要求学生掌握离子互换反应和有离子参加的置换反应两类离子反应,不要再扩大。

  做好教材中的演示实验,让学生展开讨论,引导学生运用电解质在水中发生电离,电离方程式等知识进行分析,并联系复分解反应趋于完成的条件,得出“电解质在溶液里发生反应的实质是离子间的反应”这一新课题。理解离子反应总是向离子浓度降低的方向进行的道理。最后过渡到为表示反应的本质,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来表示化学反应,即离子方程式的教学。

  三、书写离子反应方程式是本节的难点。

  建议1.初学时按书写步骤进行训练。2.步骤中的第二步是正确书写离子反应方程式的关键。学生的主要错误是不熟悉酸、碱、盐的溶解性表。教师可帮助学生抓住若干条规律,记住常见物质的溶解性,这样有利于教学。3.强调离子反应方程式所表示的意义,加强读出离子方程式正确含义的训练。学生练*化学方程式改写成离子方程式和由离子方程式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重点:离子反应和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教学难点: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教学方法:创调情境→提出问题→诱导思维→激发兴趣→分析归纳→解决问题

  教学手段:实验录像、演示实验、学生实验、投影

  教学过程:

  [引言]通过对氧化还原反应的学*,我们了解到根据不同的分类方法可将化学反应分为不同的反应类型。如按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以及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可将化学反应分为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化合、分解、置换、复分解);若根据化学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又可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那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另一种重要的分类方法。

  [板书]第二节离子反应

  [复*提问]回顾初中物质导电性实验——第一组物质是干燥的氯化钠固体、硝酸钾固体、氢氧化钠固体、磷酸固体、蔗糖固体、无水酒精,第二组是 溶液、 溶液、 溶液、 溶液、酒精溶液、蔗糖溶液

  [学生回答]还记得吗?哪些物质能导电?哪些物质不能导电?干燥的 固体、 固体、 固体、 固体不导电,而 溶液、 溶液、 溶液、 溶液都能导电。蔗糖和蔗糖溶液,无水酒精及其水溶液均不导电。

  [复*提问]为什么有些物质如 ...... 在干燥的固体时不导电,而溶于水后却能导电了呢?

  [学生回答]是因为这些物质的固体中不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而当它们溶于水后,在水分子的作用下,使这些物质电离产生了能够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从而能够导电。

  [教师总结]可见酸、碱、盐的水溶液都具有导电性。

  [引出新课]

  [板书]一、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1.概念:

  [投影](1)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如: ......等。

  (2)非电解质:无论是在水溶液或熔化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叫非电解质。例:蔗糖、酒精等。

  [讲述]我们已经知道酸、碱、盐是电解质,它们的水溶液都能导电。那么,我们进一步来研究在相同条件下不同种类的酸、碱、盐溶液,它们的导电能力是否相同。

  [演示实验]实验1-1

  [引导思考]学生认真观察实验,并对实验现象加以分析、讨论。

  [学生回答]根据灯泡发光明暗程度不同,我们可以知道相同条件下,它们的导电能力不同。

  [结论]电解质有强、弱之分。

  [板书]二、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

  [投影]图1-10, 在水中溶解和电离示意图。

  [讲述]离子化合物与某些共价化合物能够在水分子作用下完全电离成离子,而某些共价化合物只能部分电离成离子。

  [投影]强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全部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如强酸、强碱和大多数盐类。

  弱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只有一部分分子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如 。

  [学生练*]写出下列物质的电离方程式;

  [板书]三、离子反应:

  [引导分析]由于电解质溶于水后就电离成为离子,所以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所起的反应实质上是离子之间的反应。

  [板书]1.概念:离子之间的反应称为离子反应。

  [学生总结]2.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板书]

  ①生成弱电解质,如 、弱酸、弱碱

  ②生成挥发性物质,如

  ③生成难溶性物质,如

  [引导分析]由上述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我们来分析离子反应的特征是什么?

  [总结]3.离子反应的特征:

  [投影]向着减少某些离子的方向进行,反应速率快,部分离子反应有明显的现象。

  4.离子反应类型:

  ①离子之间交换的非氧化还原反应

  如:

  ②离子和分子之间的非氧化还原反应

  如:

  ③有离子参加的氧化还原反应

  如:

  [板书]四、离子反应方程式:

  [学生实验][实验1-2]中的实验Ⅰ、Ⅱ、Ⅲ,并要求学生们仔细观察,记录现象,思考原因。

  [投影]

  [提问]实验现象?

  [学生回答]实验Ⅰ无明显现象。

  实验Ⅱ中出现白色沉淀,滤液为蓝色。

  实验Ⅲ中生成不溶于稀 的白色沉淀。

  [引导思考]实验Ⅰ中无明显现象,原因?

  [学生回答]只是 溶液电离上的 和 与 溶液电离出的 的简单混和。

  [引导思考]实验Ⅱ和Ⅲ中反应说明了什么?

  [学生回答]实验Ⅱ和Ⅲ说明了 溶液电离出的 和 溶液电离出的 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了 白色沉淀。而 溶液电离出的 与 溶液电离出的 并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在溶液中仍以 和 的离子形式存在。

  [学生总结]实验Ⅱ中反应实质为

  实验Ⅲ中反应实质为

  [讲述]由以上实验Ⅱ和Ⅲ我们看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所电离出的离子并没有全部发生化学反应,而只有部分离子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其它物质。

  [引出]1.概念: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的符号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叫做离子方程式。

  [板书]

  [讲述]2.书写:(以 溶液和 溶液为例)

  ①写(化学方程式):

  ②离(电离):

  ③删(两边相同离子):

  ④查(质量守恒,电荷守恒)

  [投影]

  写出上述中和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学生回答]

  离子反应教案 7

  (一)知识目标

  1、掌握离子反应的发生条件。

  2、能熟练书写离子反应方程式。

  3、会由离子反应方程式改写成化学方程式。

  4、会判断溶液中离子能否大量共存。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总结概括知识的能力。

  2、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旧知识去理解新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努力进取的优良品质。

  3、使学生学会从个别到一般,又从一般到个别的认识事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教学难点: 离子能否大量共存。

  教学方法:设疑、实验、讨论、讲解相结合

  教学过程:

  课本第16页——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复分解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是什么?举例说明。

  复分解反应是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进行的离子反应,这类反应必须在生成物有沉淀、气体、难电离的物质出现之一者才能发生。

  例:(1)生成难溶物质,如Cu(OH)2、BaSO4、AgCl等。CuSO4+BaCl2=BaSO4↓+CuCl2

  (2)生成气态物质,如:H2S、CO2、SO2等。CaCO3+2HCl=CaCl2+H2O +CO2↑

  (3)生成难电离物质,如弱酸、弱碱、水等。NaOH+HCl=NaCl+H2O

  生成沉淀、气体或难电离的物质时,离子浓度如何变化?

  离子浓度减小。

  五、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1、复分解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生成沉淀、气体或难电离的物质(弱酸、弱碱、水等),即向着离子浓度减小的方向进行。

  2、氧化还原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取决于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相对强弱,即要依氧化还原反应规律来判断。

  1、判断下列离子反应能否发生,说明理由。

  (1)、硝酸钠溶液和氯化钠溶液混合 (2)、碳酸钙和硝酸银溶液

  (3)、硫化氢气体通入到硫酸亚铁溶液中 (4)、碘水和溴化钠溶液混合

  2、判断下列离子方程式是否正确?对不正确的指明原因

  A、硫酸铜溶液与硫化钾溶液反应:CuSO4 +S2— = CuS↓+SO42—

  B、硝酸银溶液与氯化钠溶液反应:Ag+ +Cl— = AgCl

  C、碳酸钡放入稀盐酸中:BaCO3+2H+ = Ba2+ +H2O +CO2↑

  D、铁片放入稀盐酸中:2Fe +6H+ = 2Fe3+ +3H2↑

  E、醋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H+ + OH— = H2O

  六、将离子方程式改写成化学方程式

  能否将离子方程式改写成化学方程式,关键在于能否选准方程式中各离子对应的物质,现将有关规律总结如下:离子方程式中如有H+存在,应选择强酸,但要注意同时有还原性离子存在,不要选用HNO3(如2H++S2-=H2S↑);如有OH-,应选择可溶性强碱;如有酸根离子,一般应选择钾、钠、铵盐;如有金属阳离子,一般选择强酸盐。

  H+——强酸

  OH-——可溶性强碱

  酸根离子——钾、钠、铵盐

  金属阳离子——强酸盐

  将下列离子方程式改写成化学方程式

  (1)2H++S2-=H2S↑ (2)CO32-+ 2H+ = H2O + CO2↑

  (3)Cu2++2OH—=Cu(OH)2↓ (4)Zn + 2H+ = Zn2+ +H2↑

  接下来讨论本节最后一个问题,有关溶液中的离子能否大量共存?

  七、关于离子大量共存问题:

  离子共存是指离子之间不能发生离子反应。反之如离子之间发生反应则离子不能共存。

  判断下列各组离子能否大量共存

  A Na+、HS-、Cu2+、Cl- B HS-、Na+、OH-.K+ C K+、MnO4-、Cl-、H+

  D H+、Cl-、Na+、SO32- E K+、S2-、Cl-、Na+ F K+、SO42-、SO32-、H+、

  1、因生成气体而不能大量共存。如H+与CO32-、SO32-、S2-、HSO3-、HCO3-、HS-等不能大量共存;

  2、因生成沉淀而不能大量共存。如Ag+与Cl-;Ba2+与CO32-、SO32-等;

  3、因生成难电离物质而不能大量共存。如NH4+与OH-等;

  4、因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如Fe3+与S2-、I-等。

  5、受酸碱性环境的影响而不能大量共存。如弱酸根离子在酸性溶液中不能存在;弱酸的酸式根离子在酸性、碱性溶液中均不能存在。

  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环境下能大量共存的是C

  A.pH=1的溶液中Na+,S2―,K+,MnO4―

  B.pH=7的溶液中Al3+,Cl―,SO42―,HCO3―

  C.pH>10的溶液中Na+,AlO2―,SO42―,K+

  D.pH=0的溶液中Fe2+,ClO―,Na+,K+

  P19*题五、六

  离子反应教案 8

  课题: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 了解离子反应的含义。

  2、 了解离子方程式的含义。

  3、 学会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教学重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教学难点离子方程式的含义

  教学内容: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第一课时)

  书写电离方程式

  H2SO4 NaOH NaCl Ba(NO3)2

  既然某些化合物溶于水时能发生电离成为自由移动的离子,那么它们在溶液中参与化学反应时,与所形成的离子有没有关系呢?

  第五节、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

  硝酸银溶液分别与盐酸、氯化钠、氯化钾溶液混合。

  学生观察并回答现象。

  实验中尽管反应物不同,为什么会产生同一种沉淀?

  化合物在溶液中所起的反应实质上是离子之间的反应。

  一、离子反应

  下列反应那些属于离子反应:

  ⑴ 氧化铜和西硫酸溶液

  ⑵ 锌投入到盐酸中

  ⑶ 氯化钡溶液和硫酸钠溶液混合

  ⑷ 氢气还原氧化铜

  关键:① 在溶液中进行(或熔融)

  ② 有离子参与

  溶液中离子之间是如何进行反应的呢?我们能否用一种式子表示离子间的反应呢?请大家阅读课文,讨论回答有关问题。

  1、 硫酸钠溶液和氯化钡溶液的反应为什么可以表示成Ba2++SO42-=BaSO4↓?

  2、 Na2SO4+BaCl2=BaSO4+2NaCl

  Ba2++SO42-=BaSO4↓

  两个反应式表示的含义是否一样?

  3、 表示哪一类物质间的反应?

  二、离子方程式

  1、 定义

  2、 含义:表示一类反应

  如果给我们一个化学反应,怎样书写它的离子反应方程式呢? P58,内容

  三、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步骤:1、写方程 2、改离子 3、去相同 4、查守恒

  书写下列离子方程式:

  1、 氢氧化钡和硫酸铜溶液混合

  2、 实验室中用硫化亚铁与稀硫酸反应制取硫化氢气体

  3、 氯气通入水中

  4、 硫化氢通入硝酸铅溶液中

  本节课我们学*了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的含义,同学们应特别注意离子方程式表示的是一类反应。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大家应根据四步书写法多练*,做到熟练掌握。

  《基础训练》P40、9题。

  离子反应教案 9

  教学目标概览

  (一)知识目标

 1、使学生了解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的含义。

  2、使学生了解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布骤。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

  2、培养学生通过实验现象分析、探究化学反应实质的能力。

  3、培养学生全面认识事物、分析事物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情感目标

 1、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化学的兴趣和情感。

  2、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3、对学生进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辨证唯物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电离、离子反应、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教学难点: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教学方法:设疑、实验、讨论、讲解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下列物质中:①CH3COOH ②HCl ③NaOH ④HNO3 ⑤Cu(OH)2 ⑥AgCl

  ⑦Na2CO3 ⑧C2H5OH ⑨H2O ⑩Fe ⑾SO2 ⑿石墨

  (1)属于强电解质的是 。

  (2)属于弱电解质的是 。

  (3)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

  (4)在溶液中主要以离子形式存在的是 。

  答案:②③④⑥⑦ (2)①⑤⑨ (3)⑧⑾ (4)②③④⑦

  因电解质溶于水后可电离成离子,所以电解质在溶液里所起的反应实质上是离子之间的反应,这样的反应属于离子反应。下面我们来学*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离子反应

  1、离子反应:有离子参加的反应叫离子反应。

  请四位同学分别做实验:

  ① 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氯化钡溶液

  ② 硫酸钾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

  ③ 硫酸溶液中滴加硝酸钡溶液

  ④ 硝酸钠溶液中滴加氯化钡溶液

  ①分别发生什么现象?

  ②三支试管中白色沉淀是什么物质?怎样形成的?(请同学写化学方程式)

  ③这三支试管里澄清溶液中有什么离子?这些离子在发生反应前后的存在形式有什么区别?

  用实验证明实验①中Cu2+和Cl- 反应前后没有变化。层层深入,引导学生从现象分析本质。

  (Ba2+ + SO42- = BaSO4↓)

  2、离子反应的表示方法

  离子方程式: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的符号来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

  我们如何书写这些离子方程式呢?

  3、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以实验一为例)

 ① 写:写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CuSO4+BaCl2=BaSO4↓+CuCl2

  ② 改:易溶的强电解质改写成离子形式(难溶、难电离的以及气体等仍用化学式表示)

  Cu2++SO42-+Ba2++2Cl-=BaSO4↓+Cu2++2Cl-

  ③ 删:删去两边相同的离子:Ba2+ + SO42- = BaSO4↓

  ④ 查:检查(质量守恒、电荷守恒)

  “Fe +Fe3+ =2 Fe2+ ”这一离子方程式正确吗?

  不正确,虽然是质量守恒,但不满足电荷守恒。

  书写四步中,“写”是基础,“改” 是关键,“删”是途径,“查”是保证。

  应该改写成离子形式的物质:

  a、强酸:HCl、H2SO4、HNO3等

  易溶于水、易 b、强碱:KOH、NaOH、Ba(OH)2。Ca(OH)2是微溶物,一般在反应物中

  电离的物质 存在于溶液中,写成离子形式,而为生成物时一般是沉淀,写沉化学式。

  c、可溶性盐:请学生课后复*溶解性表。

  仍用化学式表示的物质:

  a、难溶的物质:Cu(OH)2、BaSO4、AgCl 等

  b、难电离的物质:弱酸、弱碱、水。

  c、气体:H2S、CO2、SO2等

  d、单质:H2、Na、I2等

  e、氧化物:Na2O、Fe2O3等

  这三个反应的反应物不同,为什么能生成同一种物质,并能用同一个式子表示出来?同学们由此受到什么启发?

  小结后得出离子反应方程式的'意义。

  4、离子反应方程式的意义:

 ① 揭示离子反应的实质。

  ② 不仅表示一定物质间的某个反应,而且表示所有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

  为什么实验四中的复分解反应不能进行?

  上述Ba2+ + SO42- = BaSO4↓离子方程式,可以表示可溶性钡盐(如BaCl2、Ba(NO3)2)与硫酸及可溶性硫酸盐的一类反应。Ag+ +Cl— = AgCl↓离子方程式,可以表示AgNO3溶液与可溶性盐酸盐(如BaCl2、NaCl)的一类反应。

  HCO3— +OH— = CO32— +H2O离子反应方程式表示的意义是什么?

  中和反应是一种特殊的复分解反应,以NaOH溶液与盐酸的反应和KOH溶液与硫酸的反应为例,分析中和反应的实质。

  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是H+ + OH-=H2O ,酸电离出来的H+ 与碱电离出来的OH- 结合成弱电解质H2O。

  写出离子方程式:

  ① 在氢氧化钙溶液中滴加碳酸钠溶液

  ② 向氨水中通入氯化氢

  ③ 氧化铜粉末加入稀硫酸

  ④ 铁屑放入硫酸铜溶液

  分析同学们的书写正误,强调书写离子方程式的关键——改写。

  请同学们写符合Cu2+ + 2OH- = Cu(OH)2↓ 的两个化学方程式,培养逆向思维能力。

  P18*题一、2、3 *题二、三、

  离子反应教案 10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掌握化学反应的实质,理解离子反应及离子方程式的意义;根据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对比掌握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和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能力培养: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学会分析、探究化学反应的实质,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科学思想:通过观察的化学现象及反应事实,使学生了解研究事物从个别到一般的思想方法,体验研究问题,寻找规律的方法。

  科学品质: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动手参与能力,对反应现象的观察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科学方法:观察、记录实验;对反应事实的处理及科学抽象。

  重点、难点 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和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教学过程设计

  【提问】复分解反应能够发生的条件是什么?并对应举例说明。

  【评价】给予肯定。

  【指导实验】全班分为三大组,分别做下面的三组实验,并观察记录:

  一、硝酸银溶液分别跟盐酸、氯化钠、氯化钾的反应;

  回答:复分解反应是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进行的,这类反应必须在生成物中有沉淀、气体、难电离的物质三者之一才能发生。

  例:(1)在反应里生成难溶物质。如CaCO3、BaSO4、AgCl、Cu(OH)2等。

  BaCl2+H2SO4=BaSO4↑+2HCl

  (2)在反应里生成气态物质,如CO2、H2S、Cl2等。

  CaCO3+2HCl=CaCl2+H2O+CO2↑

  (3)在反应里生成弱电解质,如:水、弱酸、弱碱等。

  NaOH+HCl=NaCl+H2O

  分组实验,并记录观察到的现象。

  一、均有白色沉淀生成;

  复*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训练学生实验观察能力,根据提出的问题和实验结果引起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二、盐酸跟碳酸钠、碳酸钾、碳酸钙的反应;

  三、硝酸跟碳酸钠、碳酸钾、碳酸钙的反应。

  【追问】分别讨论三组实验,参加反应的物质不同,为什么每一组会产生同样的现象?在笔记本上完成其化学方程式。

  【讲解】酸、碱、盐都是电解质,在水的作用下能电离(强调离子表示方法)。这些电解质在溶液里发生的反应实质上是离子间反应。

  【练*】书写如下电离方程式:HCl、AgNO3、NaCl、KCl、HNO3、Na2CO3、K2CO3。

  【板书】一、离子反应

  1.离子反应

  电解质在溶液里所起的反应属于离子反应。如:复分解反应和在溶液中进行的置换反应等。

  【过渡】用什么式子来表示离子反应呢?前面已经通过实验证明AgNO3与NaCl、HCl、KCl均能发生反应,并有白色沉淀生成,请同学分别写出上述实验的化学方程式。

  二、均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

  三、均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

  思考并讨论、猜想。

  回答:复分解反应均是在溶液中进行的,溶质在溶液中大多数是以离子形式存在的。虽然反应物不同,但都含有某些相同的离子。比如盐酸、氯化钠、氯化钾在溶液中均电离出氯离子,跟AgNO3电离出的Ag+结合,所以均产生白色沉淀氯化银。

  练*:

  HCl=H++Cl-

  HNO3=H++NO3-

  AgNO3=Ag++NO3-

  NaCl=Na++Cl-

  KCl=K++Cl-

  完成练*

  AgNO3+HCl=

  AgCl↓+HNO3

  AgNO3+NaCl=

  AgCl↓+NaNO3

  AgNO3+KCl=

  AgCl↓+KNO3

  复*巩固旧知识,引出新知识。

  【讲解】先把溶液中易电离的物质改写成离子的形式,把难溶的物质仍写成化学式。反应前溶液中大量存在着四种离子(Ag+、NO3-、H+、Cl-)。由于Ag+和Cl-结合成难溶于水的AgCl沉淀,溶液里的Ag+和Cl-迅速减少,反应向右进行。把反应前后没有变化的H+和NO3-即实际没有参加反应的离子的符号删去就写成了“离子方程式”。

  【板书】2.离子方程式

  AgNO3+HCl=AgCl↓+HNO3

  Ag++Cl-=AgCl↓

  1.概念: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的符号来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叫做离

  子方程式。

  【练*】把上述AgNO3跟NaCl、KCl反应的实验现象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设问】通过完成AgNO3分别与HCl、NaCl、KCl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你们发现了什么?

  离子方程式的意义有以下两个方面。

  【板书】2.意义

  ①能揭示反应的实质;

  ②不仅表示某一个反应,而且表示所有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

  【提问】Ag++Cl-=AgCl↓代表的意义是什么?

  【讲解】怎样书写离子方程式呢?可分成“写、改、删、查”四步。以石灰石跟稀盐酸反应为例分析。

  领悟。

  模仿。

  板书练*:

  甲:AgNO3+NaCl=

  AgCl↓+NaNO3

  Ag++Cl-=AgCl↓

  Ag++Cl-=AgCl↓

  发现反应物虽不同,却都可用同一离子方程式表示。可见离子方程式的意义与化学方程式、电离方程式均不同。

  回答:不仅表示AgNO3和HCl溶液间进行的反应,而且表示可溶性的氯化物和可溶性银盐进行的一类反应。

  反应的实质是离子间相互交换的过程,探究反应的实质,引出本节的知识点。

  【板书】3.书写步骤

  (1)写:写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师生同时完成)。

  (2)改:把易溶且易电离的物质拆写成离子,凡是难溶、难电离、气体等均写成化学式形式(易溶指易溶于水,凡不溶于水而溶于酸的物质仍写其化学式)。

  (3)删:删去方程式两边不参加反应的离子;将系数化成最简整数比。

  (4)查:检查书写的离子方程式是否符合质量守恒和电荷守恒。①方程式两边各元素原子个数是否相等。②方程式两边电荷数是否相等。

  【练*】盐酸跟Na2CO3、K2CO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CO2↑代表的意义是什么?

  【练*】请学生在笔记本上完成

  HNO3跟K2CO3、Na2CO3、CaCO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并验证两同学回答是否准确。

  CaCO3+2HCl=CaCl2+

  H2O+CO2↑

  CaCO3+2H++2Cl-=

  Ca2++2Cl-+H2O+CO2↑

  CaCO3+2H+=

  Ca2++H2O+CO2↑

  甲:Na2CO3+2HCl=

  2NaCl+H2O+CO2↑

  =2Na++2Cl

  -+H2O+CO2↑

  CO2↑

  乙:K2CO3+2HCl=

  2KCl+H2O+CO2↑

  2K++2Cl-+H2O+CO2↑

  丙:可溶性碳酸盐跟强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一类反应。

  分析离子反应如何运用了质量守恒定律;通过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规则的练*,要让学生熟练掌握这一重要的化学用语的基本功。

  请写出固体氯化铵与固体氢氧化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设问】有同学将此反应写出离子方

  H2O请讨论此写法是否正确?

  【评价】对后一组的发言,给予高度的评价。指出,固体物质间的反应,不能写成离子方程式。

  【设问】请写出实验室制氯化氢的化

  学方程式。此反应能写出离子方程式

  吗?

  【评价】答案正确。指出学*就要抓住事物的本质。

  【投影】课堂练*

  一、完成下列离子方程式

  1.氢氧化钡跟稀硫酸反应

  2.铁跟稀盐酸的反应

  二、判断下列离子方程式是否正确?

  3.Fe+Fe3+=2Fe2+

  4.2Fe+6H+=2Fe3++3H2↑

  5.实验室制氯气:

  写出:

  2NH4Cl(固)+Ca(OH)2(固)=CaCl2+2H2O+2NH3↑

  讨论后回答:

  一组代表回答:按上述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此式正确。

  另一组代表回答:虽然按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此式正确,但反应物都是固态,反应物没有发生电离,怎么来的离子方程式?我们认为是错误的。

  讨论后回答:

  在无水参与的情况下,浓H2SO4以分子形式存在,不发生电离,因此不能写出离子方程式。

  完成练*:

  =BaSO4↓+2H2O

  2.Fe+2H+=Fe2++H2↑

  3.不正确,虽然元素原子个数守恒(即遵守了质量守恒)但反应前、后电荷数不等,违反了电荷守恒原则。

  4.不正确。不符合反应事实,Fe被非氧化性的酸氧化时生成Fe2+。

  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及时反馈,进行调控。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

  【总结】离子反应用离子方程式表示;离子方程式不仅能表示一定物质间的反应,而且表示所有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正确的离子方程式可揭示反应的实质。要熟练掌握离子方程式的写法。

  5.正确。此题是氧化还原反应,除了要遵循质量守恒、电荷守恒外,同时还应遵守电子守恒。

  【随堂检测】

  1.H2S通入NaOH溶液中,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H2S+2NaOH=2Na++S2-+2H2O

  (B)S2-+2H++2Na++20H-=2H2O+2Na++S2-

  (C)H2S+2OH-=2H2O+S2-

  (D)2H++2OH-=2H2O

  2.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

  (A)铁跟稀硫酸反应:2Fe+6H+=2Fe3++3H2↑

  (B)碳酸镁跟稀硫酸反应:

  MgCO3+2H+=Mg2++H2O+CO2↑

  (D)氯化铜与氢氧化钡反应:Cu2++2OH-=Cu(OH)2↓

  第1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如何表达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第2题考查学生利用离子方程式的书写规则判断正确结果。

  附:随堂检测答案

  1.(C) 2.(B)、(D)


离子反应教案汇总10篇扩展阅读


离子反应教案汇总10篇(扩展1)

——离子反应说课稿9篇

离子反应说课稿1

  一、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是学生认识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的起始课。从教材的体系看,它是初中学*溶液导电性实验、酸碱盐电离知识的延续和深化,又是学*电解质溶液理论知识的基础,所以从体系看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从研究方法看,它是研究化学反应分类方法的补充以及从本质分析化学反应的必备技能,是中学生现在及至以后学*化学、从事化学专业的知识和能力的重点。学好这一内容,能揭示溶液中化学反应的本质。既巩固了初中学过的电离初步知识,又为选修四电解质溶液的学*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并且正确而又熟练地书写离子方程式,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它还是历年高考的热点,在高考中重现率达标100%。

  本节的知识顺序是:强弱电解质的概念 强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 离子反应 离子方程式。

  本节重点: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离子反应定义的引出。 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的编写意图、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同时依据美国布垆坶教学目标的分类理论,确定本节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电解质(强弱电解质)的含义;知道酸、碱、盐在溶液中能发生电离,了解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演示实验和动画模拟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激发探索研究物质和理论的兴趣,在探究过程中进行一丝不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的教育。

  二、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情况:学生正处在16、17岁的年龄阶段,好奇心较强,兴趣不太稳定,逻辑思维正在日趋发展中,在知识学*上仍需借助感性材料的支持的诸多特点。因此本节课的难点是:实验现象的分析、本质的理解,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难点的突破方法:充分运用实验和多媒体教学手段,尽可能增加实验可见度,加强感性认识;利用计算机软件的动画模拟实验,引导学生进行全面观察,理解微观本质。

  三、教学方法和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以教学目标为导向,以学生情况为依据,以教学内容为基础,以培养能力为目的来选择。本节课主要采用问题探究法,即以问题为切入口,追踪变化的本质,解释疑惑。它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采用这种方法意在渗透探究问题的方法,为学生开展探究性学*创造必要的条件。限于新高一学生的能力,本节课主要以启发性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为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

  教学序: 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 引导探究 实验研究

  引导分析 引导归纳 巩固练*

  学*序:明确问题 实验研究 分析现象 形成概念 理解应用

  四、教学程序:

  1、提出问题,引导探究

  根据初中所学知识,哪些物质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呢?可通过什么方法检验这些物质是否电离?

  演示溶液导电性实验,观察分析,同时展示多媒体教学软件,从微观领域明确溶液导电的本质———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既而引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概念。 设问:相同条件下,不同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相同吗?

  演示:同浓度的NaOH溶液、 HCl溶液、 NaCl溶液、 CH3COOH溶液、NH3·H2O溶液的导电性实验,观察分析,借助多媒体进一步阐明原因,从而导出强弱电解质的概念。 演示:NaCl溶液与CuSO4溶液混合,AgNO3溶液与NaCl溶液混合的实验现象,观察分析,利用电脑动画从微观本质得出离子反应,为下一节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作好铺垫。

  2、 归纳总结,形成概念

  让学生归纳本节所研究的内容,同时利用软件作以小结。

  当时我们把可以导电的溶液放在一个容器里,用石墨电极与灯泡还有低压直流电源连接,灯泡能够发光,说明溶液可以导电。事实上,把氯化钠,硝酸钾,氢氧化钠等固体加热至熔化,它们也可以导电。它们能够导电的原因是物质内有自由移动的、带电荷的微粒,也就是阴阳离子。我们把这种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叫做电解质。

  电解质能够导电,指的是当通入电流时能够导电;但电解质的电离不需要电流的作用,我们不是要通入电流它才能电离。它电离了也不是有了电流,只是有了能导电的阴阳离子。

  既然我们把能够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叫做电解质,换而言之,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我们就叫做非电解质。例如,酸、碱、盐是电解质,蔗糖、酒精等不能导电的化合物是非电解质。电解质与非电解质有个相同之处,就是它们都是化合物。

  3、 巩固练*,理解内化

  下面物质中哪些是电解质:铜、硝酸钾溶液、二氧化碳、碳酸、氯化钠固体、氢氧化钠固体。

  分析:

  (1)电解质导电的条件:溶于水或熔化;

  (2)电解质属于化合物。单质(如铜)、混合物(如硝酸钾溶液)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3)电解质导电必须是用化合物本身电离出的离子导电,不能是发生反应的生成物的物质导电。(二氧化碳溶于水导电实际上是碳酸的导电,而不是二氧化碳的导电,故二氧化碳是非电解质,而碳酸是电解质)

  (4)酸、碱、盐和水是电解质。

  答案:氯化钠固体、氢氧化钠固体

  4、探究:为什么酸,碱,盐在水溶液中可以导电呢?

  我们看书上的图来解答这一个问题。我们以氯化钠溶液为例子。氯化钠晶体是由带正电荷的Na+和带负电荷的Cl—,通过静电按一定规律紧密地排列所形成的。晶体中的离子(Na+ 和Cl—)不能自由移动,因此晶体不能导电。当NaCl溶于水时,由于水分子的作用而减弱了氯化钠晶体中Na+与 Cl—之间的静电作用力,使Na+ 和Cl—逐渐脱离晶体表面并形成了自由移动的水合钠离子和水合氯离子。

  我们把这种在溶液中产生了能够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叫做电离。

  这个过程我们可以用下列方程式表示:

  板书:

  表示电解质电离的方程式叫做电解方程式。 板书:电解方程式

  在黑板左边示范写HCl,H2SO4,HNO3的电离方程式。

  注意强调:质量守恒定律和电荷守恒定律。

  HCl,H2SO4,HNO3都是酸,都可以电离出H+,我们可以对酸的本质又有一个新的认识,电离的时候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叫做酸。

  设问:NaHSO4 电离方程式怎么写?它是酸么?(酸式盐)

  请两位同学上黑板写出NaOH,KOH,Ba(OH)2,Na2SO4,KNO3,NH4Cl的电离方程式。(分开碱与盐两边写,请同学们把阳离子写在一边,阴离子写在一边)

  检查同学答案正确与否,总结:

  碱:圈出OH—,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OH—的化合物叫做碱。 盐:电离时能生成金属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的化合物叫做盐。 小结:

  电解质与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电解质、非电解质是根据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否导电对化合物的一种分类。电解质能导电,非电解质不能导电,它们的显著不同之处是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能否导电。酸,碱,盐,部分金属氧化物都是电解质。能导电的物质并不全部是电解质,单质(铜,铝,石墨),混合物不属于电解质,也不属于非电解质。

  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电离方程式的书写(黑板) 酸,碱,盐的本质含义(电离)

  5、提出问题:电解质溶于水后都电离成为离子,那么,它们在溶液里的反应应该是离子之间的反应,那么离子反应是如何进行的呢? 下面我们来看看实验2—1。(同学描述现象)

  1。第一支试管没有发生明显变化,为什么?说明了什么?(引出)(因为不符合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所以不反应,说明了Na+、Cl-、SO42-、Cu2+离子之间不相互反应。)

  2。第二支试管有白色沉淀说明了什么?(白色是BaSO4,说明了Ba2+与SO42-离子发生了反应。)

  3。两根试管的溶液都是蓝色,说明了什么?(说明了Cu2+不参与反应)

  4。如何证明中Cl-离子没有参与反应。(第二个试管,取上层清液加入用硝酸酸化了的AgNO3溶液) (增加实验)

  5。如何再设计一个实验证明是Ba2+与SO42-发生了反应?(实验2—2第一个实验)

  总结:CuSO4溶液与BaCl2溶液反应的实质是Ba2+与SO42-离子之间的反应,而Cu2+和Cl-没有发生化学变化。也说是这个反应的实质是:Ba2++SO42-=BaSO4↓

  同样地, Na2SO4溶液与Ba(OH)2溶液的反应的`实质也是:Ba2++SO42-=BaSO4↓

  设问:为什么这两个不同反应物的反应可能产生同样的结果呢?

  讲述:复分解反应均是在溶液中进行的,溶质在溶液中大多数是以离子形式存在的。虽然反应物不同,但都含有某些相同的离子。比如硫酸钠、硫酸铜在溶液中均电离出SO42-,跟Ba(OH)2、BaCl2电离出的Ba2+结合,所以均产生白色沉淀硫酸钡。像这种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反应的式子叫做离子方程式。离子方程式不仅表示一定物质内的某个反应,而且表示所有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

  补充板书:离子方程式

  演示实验2—2第2,3个实验,黑板上写出化学方程式及离子方程式。

  小结:从上面的三个反应的实质可以看出,它们都是溶液中的某些离子之间发生了反应,使这些离子的浓度减小。电解质溶液之间的反应都是有离子参加的化学反应,只要有离子参加的反应都称为离子反应。我们初中的时候学过的复分解反应都可以写成离子方程式,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是生成沉淀,放出气体或者生成水,我们方程一是生成沉淀,方程二是放出气体,方程三是生成水。这些也就是离子反应能够发生的条件。下一节课里我们将详细学*如何书写离子方程式,请同学们回去认真复*这一节课的内容。

  作业:1、29页第一题做在书上

  2、*题书1—4题

离子反应说课稿2

  一、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是学生认识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的起始课。从教材的体系看,它是初中学*溶液导电性实验、酸碱盐电离知识的延续和深化,又是学*电解质溶液理论知识的基础,所以从体系看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从研究方法看,它是研究化学反应分类方法的补充以及从本质分析化学反应的必备技能,是中学生现在及至以后学*化学、从事化学专业的知识和能力的重点。学好这一内容,能揭示溶液中化学反应的本质。既巩固了初中学过的电离初步知识,又为选修四电解质溶液的学*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并且正确而又熟练地书写离子方程式,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它还是历年高考的热点,在高考中重现率达标100%。

  本节的知识顺序是:强弱电解质的概念 强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 离子反应 离子方程式。

  本节重点: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离子反应定义的引出。 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的编写意图、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同时依据美国布垆坶教学目标的分类理论,确定本节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电解质(强弱电解质)的含义;知道酸、碱、盐在溶液中能发生电离,了解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演示实验和动画模拟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激发探索研究物质和理论的兴趣,在探究过程中进行一丝不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的教育。

  二、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情况:学生正处在16、17岁的年龄阶段,好奇心较强,兴趣不太稳定,逻辑思维正在日趋发展中,在知识学*上仍需借助感性材料的支持的诸多特点。因此本节课的难点是:实验现象的分析、本质的理解,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难点的突破方法:充分运用实验和多媒体教学手段,尽可能增加实验可见度,加强感性认识;利用计算机软件的动画模拟实验,引导学生进行全面观察,理解微观本质。

  三、教学方法和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以教学目标为导向,以学生情况为依据,以教学内容为基础,以培养能力为目的来选择。本节课主要采用问题探究法,即以问题为切入口,追踪变化的本质,解释疑惑。它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采用这种方法意在渗透探究问题的方法,为学生开展探究性学*创造必要的条件。限于新高一学生的能力,本节课主要以启发性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为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

  教学序: 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 引导探究 实验研究

  引导分析 引导归纳 巩固练*

  学*序:明确问题 实验研究 分析现象 形成概念 理解应用

  四、教学程序:

  1、提出问题,引导探究

  根据初中所学知识,哪些物质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呢?可通过什么方法检验这些物质是否电离?

  演示溶液导电性实验,观察分析,同时展示多媒体教学软件,从微观领域明确溶液导电的本质———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既而引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概念。 设问:相同条件下,不同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相同吗?

  演示:同浓度的NaOH溶液、 HCl溶液、 NaCl溶液、 CH3COOH溶液、NH3·H2O溶液的导电性实验,观察分析,借助多媒体进一步阐明原因,从而导出强弱电解质的概念。 演示:NaCl溶液与CuSO4溶液混合,AgNO3溶液与NaCl溶液混合的实验现象,观察分析,利用电脑动画从微观本质得出离子反应,为下一节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作好铺垫。

  2、 归纳总结,形成概念

  让学生归纳本节所研究的内容,同时利用软件作以小结。

  当时我们把可以导电的溶液放在一个容器里,用石墨电极与灯泡还有低压直流电源连接,灯泡能够发光,说明溶液可以导电。事实上,把氯化钠,硝酸钾,氢氧化钠等固体加热至熔化,它们也可以导电。它们能够导电的原因是物质内有自由移动的、带电荷的微粒,也就是阴阳离子。我们把这种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叫做电解质。

  电解质能够导电,指的是当通入电流时能够导电;但电解质的电离不需要电流的作用,我们不是要通入电流它才能电离。它电离了也不是有了电流,只是有了能导电的阴阳离子。

  既然我们把能够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叫做电解质,换而言之,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我们就叫做非电解质。例如,酸、碱、盐是电解质,蔗糖、酒精等不能导电的化合物是非电解质。电解质与非电解质有个相同之处,就是它们都是化合物。

  3、 巩固练*,理解内化

  下面物质中哪些是电解质:铜、硝酸钾溶液、二氧化碳、碳酸、氯化钠固体、氢氧化钠固体。

  分析:

  (1)电解质导电的条件:溶于水或熔化;

  (2)电解质属于化合物。单质(如铜)、混合物(如硝酸钾溶液)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3)电解质导电必须是用化合物本身电离出的离子导电,不能是发生反应的生成物的物质导电。(二氧化碳溶于水导电实际上是碳酸的导电,而不是二氧化碳的导电,故二氧化碳是非电解质,而碳酸是电解质)

  (4)酸、碱、盐和水是电解质。

  答案:氯化钠固体、氢氧化钠固体

  4、探究:为什么酸,碱,盐在水溶液中可以导电呢?

  我们看书上的图来解答这一个问题。我们以氯化钠溶液为例子。氯化钠晶体是由带正电荷的Na+和带负电荷的Cl—,通过静电按一定规律紧密地排列所形成的。晶体中的离子(Na+ 和Cl—)不能自由移动,因此晶体不能导电。当NaCl溶于水时,由于水分子的作用而减弱了氯化钠晶体中Na+与 Cl—之间的静电作用力,使Na+ 和Cl—逐渐脱离晶体表面并形成了自由移动的水合钠离子和水合氯离子。

  我们把这种在溶液中产生了能够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叫做电离。

  这个过程我们可以用下列方程式表示:

  板书:

  表示电解质电离的方程式叫做电解方程式。 板书:电解方程式

  在黑板左边示范写HCl,H2SO4,HNO3的电离方程式。

  注意强调:质量守恒定律和电荷守恒定律。

  HCl,H2SO4,HNO3都是酸,都可以电离出H+,我们可以对酸的本质又有一个新的认识,电离的时候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叫做酸。

  设问:NaHSO4 电离方程式怎么写?它是酸么?(酸式盐)

  请两位同学上黑板写出NaOH,KOH,Ba(OH)2,Na2SO4,KNO3,NH4Cl的电离方程式。(分开碱与盐两边写,请同学们把阳离子写在一边,阴离子写在一边)

  检查同学答案正确与否,总结:

  碱:圈出OH—,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OH—的化合物叫做碱。 盐:电离时能生成金属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的化合物叫做盐。 小结:

  电解质与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电解质、非电解质是根据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否导电对化合物的一种分类。电解质能导电,非电解质不能导电,它们的显著不同之处是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能否导电。酸,碱,盐,部分金属氧化物都是电解质。能导电的物质并不全部是电解质,单质(铜,铝,石墨),混合物不属于电解质,也不属于非电解质。

  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电离方程式的书写(黑板) 酸,碱,盐的本质含义(电离)

  5、提出问题:电解质溶于水后都电离成为离子,那么,它们在溶液里的反应应该是离子之间的反应,那么离子反应是如何进行的呢? 下面我们来看看实验2—1。(同学描述现象)

  1。第一支试管没有发生明显变化,为什么?说明了什么?(引出)(因为不符合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所以不反应,说明了Na+、Cl-、SO42-、Cu2+离子之间不相互反应。)

  2。第二支试管有白色沉淀说明了什么?(白色是BaSO4,说明了Ba2+与SO42-离子发生了反应。)

  3。两根试管的溶液都是蓝色,说明了什么?(说明了Cu2+不参与反应)

  4。如何证明中Cl-离子没有参与反应。(第二个试管,取上层清液加入用硝酸酸化了的AgNO3溶液) (增加实验)

  5。如何再设计一个实验证明是Ba2+与SO42-发生了反应?(实验2—2第一个实验)

  总结:CuSO4溶液与BaCl2溶液反应的实质是Ba2+与SO42-离子之间的反应,而Cu2+和Cl-没有发生化学变化。也说是这个反应的实质是:Ba2++SO42-=BaSO4↓

  同样地, Na2SO4溶液与Ba(OH)2溶液的反应的实质也是:Ba2++SO42-=BaSO4↓

  设问:为什么这两个不同反应物的反应可能产生同样的结果呢?

  讲述:复分解反应均是在溶液中进行的,溶质在溶液中大多数是以离子形式存在的。虽然反应物不同,但都含有某些相同的离子。比如硫酸钠、硫酸铜在溶液中均电离出SO42-,跟Ba(OH)2、BaCl2电离出的Ba2+结合,所以均产生白色沉淀硫酸钡。像这种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反应的式子叫做离子方程式。离子方程式不仅表示一定物质内的某个反应,而且表示所有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

  补充板书:离子方程式

  演示实验2—2第2,3个实验,黑板上写出化学方程式及离子方程式。

  小结:从上面的三个反应的实质可以看出,它们都是溶液中的某些离子之间发生了反应,使这些离子的`浓度减小。电解质溶液之间的反应都是有离子参加的化学反应,只要有离子参加的反应都称为离子反应。我们初中的时候学过的复分解反应都可以写成离子方程式,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是生成沉淀,放出气体或者生成水,我们方程一是生成沉淀,方程二是放出气体,方程三是生成水。这些也就是离子反应能够发生的条件。下一节课里我们将详细学*如何书写离子方程式,请同学们回去认真复*这一节课的内容。

  作业:1、29页第一题做在书上

  2、*题书1—4题

离子反应说课稿3

  一、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是学生认识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的起始课。从教材的体系看,它是初中学*溶液导电性实验、酸碱盐电离知识的延续和深化,又是学*电解质溶液理论知识的基础,所以从体系看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从研究方法看,它是研究化学反应分类方法的补充以及从本质分析化学反应的必备技能,是中学生现在及至以后学*化学、从事化学专业的知识和能力的重点。学好这一内容,能揭示溶液中化学反应的本质。既巩固了初中学过的电离初步知识,又为选修四电解质溶液的学*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并且正确而又熟练地书写离子方程式,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它还是历年高考的热点,在高考中重现率达标100%。

  本节的知识顺序是:强弱电解质的概念 强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 离子反应 离子方程式。

  本节重点: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离子反应定义的引出。 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的编写意图、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同时依据美国布垆坶教学目标的分类理论,确定本节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电解质(强弱电解质)的含义;知道酸、碱、盐在溶液中能发生电离,了解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演示实验和动画模拟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激发探索研究物质和理论的兴趣,在探究过程中进行一丝不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的教育。

  二、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情况:学生正处在16、17岁的年龄阶段,好奇心较强,兴趣不太稳定,逻辑思维正在日趋发展中,在知识学*上仍需借助感性材料的支持的诸多特点。因此本节课的难点是:实验现象的分析、本质的理解,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难点的突破方法:充分运用实验和多媒体教学手段,尽可能增加实验可见度,加强感性认识;利用计算机软件的动画模拟实验,引导学生进行全面观察,理解微观本质。

  三、教学方法和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以教学目标为导向,以学生情况为依据,以教学内容为基础,以培养能力为目的来选择。本节课主要采用问题探究法,即以问题为切入口,追踪变化的本质,解释疑惑。它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采用这种方法意在渗透探究问题的方法,为学生开展探究性学*创造必要的条件。限于新高一学生的能力,本节课主要以启发性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为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

  教学序: 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 引导探究 实验研究

  引导分析 引导归纳 巩固练*

  学*序:明确问题 实验研究 分析现象 形成概念 理解应用

  四、教学程序:

  1、提出问题,引导探究

  根据初中所学知识,哪些物质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呢?可通过什么方法检验这些物质是否电离?

  演示溶液导电性实验,观察分析,同时展示多媒体教学软件,从微观领域明确溶液导电的本质———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既而引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概念。 设问:相同条件下,不同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相同吗?

  演示:同浓度的NaOH溶液、 HCl溶液、 NaCl溶液、 CH3COOH溶液、NH3·H2O溶液的导电性实验,观察分析,借助多媒体进一步阐明原因,从而导出强弱电解质的概念。 演示:NaCl溶液与CuSO4溶液混合,AgNO3溶液与NaCl溶液混合的实验现象,观察分析,利用电脑动画从微观本质得出离子反应,为下一节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作好铺垫。

  2、 归纳总结,形成概念

  让学生归纳本节所研究的内容,同时利用软件作以小结。

  当时我们把可以导电的溶液放在一个容器里,用石墨电极与灯泡还有低压直流电源连接,灯泡能够发光,说明溶液可以导电。事实上,把氯化钠,硝酸钾,氢氧化钠等固体加热至熔化,它们也可以导电。它们能够导电的原因是物质内有自由移动的、带电荷的微粒,也就是阴阳离子。我们把这种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叫做电解质。

  电解质能够导电,指的是当通入电流时能够导电;但电解质的电离不需要电流的作用,我们不是要通入电流它才能电离。它电离了也不是有了电流,只是有了能导电的阴阳离子。

  既然我们把能够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叫做电解质,换而言之,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我们就叫做非电解质。例如,酸、碱、盐是电解质,蔗糖、酒精等不能导电的化合物是非电解质。电解质与非电解质有个相同之处,就是它们都是化合物。

  3、 巩固练*,理解内化

  下面物质中哪些是电解质:铜、硝酸钾溶液、二氧化碳、碳酸、氯化钠固体、氢氧化钠固体。

  分析:

  (1)电解质导电的条件:溶于水或熔化;

  (2)电解质属于化合物。单质(如铜)、混合物(如硝酸钾溶液)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3)电解质导电必须是用化合物本身电离出的离子导电,不能是发生反应的生成物的物质导电。(二氧化碳溶于水导电实际上是碳酸的导电,而不是二氧化碳的导电,故二氧化碳是非电解质,而碳酸是电解质)

  (4)酸、碱、盐和水是电解质。

  答案:氯化钠固体、氢氧化钠固体

  4、探究:为什么酸,碱,盐在水溶液中可以导电呢?

  我们看书上的图来解答这一个问题。我们以氯化钠溶液为例子。氯化钠晶体是由带正电荷的Na+和带负电荷的Cl—,通过静电按一定规律紧密地排列所形成的。晶体中的离子(Na+ 和Cl—)不能自由移动,因此晶体不能导电。当NaCl溶于水时,由于水分子的作用而减弱了氯化钠晶体中Na+与 Cl—之间的静电作用力,使Na+ 和Cl—逐渐脱离晶体表面并形成了自由移动的水合钠离子和水合氯离子。

  我们把这种在溶液中产生了能够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叫做电离。

  这个过程我们可以用下列方程式表示:

  板书:

  表示电解质电离的方程式叫做电解方程式。 板书:电解方程式

  在黑板左边示范写HCl,H2SO4,HNO3的电离方程式。

  注意强调:质量守恒定律和电荷守恒定律。

  HCl,H2SO4,HNO3都是酸,都可以电离出H+,我们可以对酸的本质又有一个新的认识,电离的时候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叫做酸。

  设问:NaHSO4 电离方程式怎么写?它是酸么?(酸式盐)

  请两位同学上黑板写出NaOH,KOH,Ba(OH)2,Na2SO4,KNO3,NH4Cl的电离方程式。(分开碱与盐两边写,请同学们把阳离子写在一边,阴离子写在一边)

  检查同学答案正确与否,总结:

  碱:圈出OH—,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OH—的化合物叫做碱。 盐:电离时能生成金属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的化合物叫做盐。 小结:

  电解质与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电解质、非电解质是根据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否导电对化合物的一种分类。电解质能导电,非电解质不能导电,它们的显著不同之处是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能否导电。酸,碱,盐,部分金属氧化物都是电解质。能导电的`物质并不全部是电解质,单质(铜,铝,石墨),混合物不属于电解质,也不属于非电解质。

  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电离方程式的书写(黑板) 酸,碱,盐的本质含义(电离)

  5、提出问题:电解质溶于水后都电离成为离子,那么,它们在溶液里的反应应该是离子之间的反应,那么离子反应是如何进行的呢? 下面我们来看看实验2—1。(同学描述现象)

  1。第一支试管没有发生明显变化,为什么?说明了什么?(引出)(因为不符合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所以不反应,说明了Na+、Cl-、SO42-、Cu2+离子之间不相互反应。)

  2。第二支试管有白色沉淀说明了什么?(白色是BaSO4,说明了Ba2+与SO42-离子发生了反应。)

  3。两根试管的溶液都是蓝色,说明了什么?(说明了Cu2+不参与反应)

  4。如何证明中Cl-离子没有参与反应。(第二个试管,取上层清液加入用硝酸酸化了的AgNO3溶液) (增加实验)

  5。如何再设计一个实验证明是Ba2+与SO42-发生了反应?(实验2—2第一个实验)

  总结:CuSO4溶液与BaCl2溶液反应的实质是Ba2+与SO42-离子之间的反应,而Cu2+和Cl-没有发生化学变化。也说是这个反应的实质是:Ba2++SO42-=BaSO4↓

  同样地, Na2SO4溶液与Ba(OH)2溶液的反应的实质也是:Ba2++SO42-=BaSO4↓

  设问:为什么这两个不同反应物的反应可能产生同样的结果呢?

  讲述:复分解反应均是在溶液中进行的,溶质在溶液中大多数是以离子形式存在的。虽然反应物不同,但都含有某些相同的离子。比如硫酸钠、硫酸铜在溶液中均电离出SO42-,跟Ba(OH)2、BaCl2电离出的Ba2+结合,所以均产生白色沉淀硫酸钡。像这种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反应的式子叫做离子方程式。离子方程式不仅表示一定物质内的某个反应,而且表示所有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

  补充板书:离子方程式

  演示实验2—2第2,3个实验,黑板上写出化学方程式及离子方程式。

  小结:从上面的三个反应的实质可以看出,它们都是溶液中的某些离子之间发生了反应,使这些离子的浓度减小。电解质溶液之间的反应都是有离子参加的化学反应,只要有离子参加的反应都称为离子反应。我们初中的时候学过的复分解反应都可以写成离子方程式,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是生成沉淀,放出气体或者生成水,我们方程一是生成沉淀,方程二是放出气体,方程三是生成水。这些也就是离子反应能够发生的条件。下一节课里我们将详细学*如何书写离子方程式,请同学们回去认真复*这一节课的内容。

  作业:1、29页第一题做在书上

  2、*题书1—4题

离子反应说课稿4

  一、教材分析

  《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属于高一课本第三章第五节,这一节我把它分成二课时。第一课时讲离子反应,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第二课时讲离子方程式及其书写方法。把难点分散,重点突出。学好这一内容,能揭示溶液中化学反应的本质。既巩固了初中学过的电离初步知识,又为第三册电解质溶液的学*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并且正确而又熟练地书写离子方程式,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它还是历年高考的热点,在高考中重现率达标100%。

  本课时的教学目的:

  知识方面:

  1、掌握离子方程式的含义。

  2、学会离子方程式书写方法。

  能力方面:

  1、培养学生利用实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使用对比,归纳,总结的研究方法。

  思想教育方面:培养学生能通过现象看本质,找出事物变化规律。认识到事物变化过程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

  之所以这样确定教学目的,一方面是根据教材和教学大纲的要求,另一方面是想在学法上给学生以指导,使学生的能力得到提高。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二、教法方面

  本课依教材特点,采用螺旋式发展,循序渐进,探究式、问题讨论式教学。具体解决重、难点的方法如下:

  1、“由旧引新,以旧带新”的方法:学生新知识的获得,必须由浅入深,由远及*,由已知到未知,循序渐进。如果学生对新知识课缺乏必要的知识基础,就难以理解新知识。由于上节课已学*了离子反应以及发生条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培养目标。我将这部分知识的学*采用探究式教学,由实验复*旧知识,引出新概念,由表及里地揭示反应的实质,使学生深刻地掌握离子方程式的定义。并通过关键词的点拔,巩固了定义的外延和内涵。

  2、正确理解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原则:初学者按课本上四个步骤书写,第二步“改”是教学中的难点。可采用问题讨论式教学,使学生正确理解书中给离子方程式下定义“用实际参加反应离子的符合来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叫做离子方程式”。从而得出书写离子方程式实际上是依据该物质在反应体系中的主要存在形式来决定写成离子形式,还是写成化学式,而不是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的符号来表示。

  3.课堂上要有计划地留出充分的时间给学生进行练*:在此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运用概念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练*中让学生亲身体会到强酸、强碱、可溶性的盐要写离子形式,再由学生设计实验,分析实验来巩固知识提高能力。把一堂理论转化为生动,形象的一堂以实验为主的新课。既强化了重点又突破了难点,实现教学目标。

  三、学法方面

  (1)在本节教学中我着重突出了教法对学法的引导。在教学双边活动过程中,引导学生用旧知识为指路灯来探寻新知识,层层深入掌握新知识。使学生基础知识应该扎扎实实巩固。在学*过程培养了分析,对比,归纳,总结的能力。

  (2)这节课我尽可能用实验来引出问题,解决问题。目的在于使学生明确实验在化学学*中的重要性,使他们注重自己对实验的观察,分析,设计及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

  (3)通过授课过程中一系列发散性的设问,使学生明确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在学*过程中体会到学好理论重在要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才能将知识真正灵活地融入脑海之中。

  四、教学程序

  1.谈谈实验的导入:由于上节课已经学*了离子反应以及发生条件。这部分知识对于高一学生来讲并不难,若从定义上复*会使学生感到乏味。但对于溶液中反应本质的深入,他们还非常薄弱。故做以下两组实验:

  a.盐酸,氯化钠溶液和硝酸银溶液反应 b.盐酸,硝酸溶液和碳酸钠溶液反应 提问:

  (1)为什么会产生同一种沉淀,或产生同一种气体?

  (2)是离子反应?

  (3)是什么离子参加反应?

  结论:Ag++Cl-=AgCl↓ CO32-+2H+=H2O+CO2↑

  教师指出上述两条就是离子方程式。引出离子方程式的定义,指出定义中的关键字“用实际参加反应离子的符号”。并且引导学生得出离子方程式不仅表示某一定物质间的某个反应,而且表示了所有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这样导入课使学生对定义有本质理解。把学生引入主动学*的情景之中,产生了学*的动力。

  2.谈谈离子方程式书写原则:初学者按课本上四个步骤书写,第二步“改”是教学中的难点。书中给离子方程式定义“用实际参加反应离子的符号来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叫做离子方程式”。而书写第二步指出“把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写成离子形式;难溶的物质或难电离的物质以及气体等仍用化学式表示”。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在离子反应中难溶的物质或难电离的物质实际参加反应的微粒是什么?事实上无论是难溶的物质或难电离的物质,只要是酸碱盐电解质,溶于水的部分都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它们之间的反应是离子之间的反应。例:CaCO3和盐酸溶液反应,CaCO3(S)=Ca2++CO32-(溶解*衡)CO32-+2H+=H2O+CO2↑随着反应的进行不断促使碳酸钙的溶解,电离*衡向右移动,使反应趋于完成。但这样书写跟课本要求的方法相矛盾。在教学中如何解决这个矛盾,是这节课教学上的一个升华点,也是书写离子方程式的关键。 故在教学中可这样引导(1)碳酸钙在盐酸溶液中发生的反应是离子之间的反应,参加微粒是离子。(2)书写离子方程式实际上是依据该物质在反应体系中的主要存在形式。来决定写成离子形式还是写成化学式,而不是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的符号来表示。碳酸钙在溶液中主要以固体形式存在,故用化学式。这样同学很容易理解和接受。这是不防提出这样一个问题(1)澄清石灰水中加入盐酸离子方程式如何写?(2)石灰乳中加入盐酸离子方程式如何写?根据微溶物主要存在形式,在稀溶液中以离子状态,在浊液状态或固态时就写化学式。这时为了使学生所掌握知识具体化,师生可共同讨论归纳出:难溶的物质,难电离的物质(弱酸,弱碱,水),氧化物,单质,气体等用化学式表示。第四步“查”也不容忽视,可提问学生应查什么?可用幻灯片:判断正误(1)Fe2++Cl2=Fe3++2Cl

  - (2)2MnO4-+7H2O2+6H+=2Mn2++6O2↑+10H2O这两条方程式学生还没学过,但能用现有知识去判断,高而可攀,使学生既感到自己的不足,又获得学*的乐趣。查:(1)质量守衡(2)电荷守衡(3)电子得失守衡(是氧化还原反应)。这种先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从具体问题上找出答案,充分体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

  3.谈谈练*选用:由于学生刚刚掌握了离子方程式书写方法,为了巩固知识并能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我安排这样一组问题:(1)Ba(OH)2溶液能否导电?

  (2)能否用实验来证明?学生一方面进行知识回顾,另一方面进行思维发散。让学生提出几个方案,分析,比较。然而展示实验装置并演示小灯炮发亮。(3)在此Ba(OH)2溶液中加入什么物质能使电灯熄灭?这一问题不仅巩固离子反应知识,而且使创造性思维进一步得到训练。师生共同分析提出的几个方案,如用盐酸,硫酸,硫酸钠。(4)用什么方法加入?倒入?滴入?然而按课本P74练*6实验装置并演示,请学生观察现象并分别写出离子方程式。提出盐酸,硫酸和氢氧化钡反应的离子方程式能否都用“H++OH-=H2O”来表示?(5)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A)氨水和硫酸反应(B)浓盐酸和二氧化锰反应

  (C)碳酸氢钠和盐酸反应。利用这一系列扩散性问题,让学生产生多种独创性的想法,改变*惯性单纯吸收,巩固了知识,提高了创新能力,在学*中获得乐趣。

  4.谈谈总结:对于离子方程式定义的总结,可与电离方程式定义,化学方程式定义进行对比,使定义进一步深化。对于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着重是第二步和第四步一些书写过程中的注意点。说明并不是所有电解质之间都能用离子方程式来表示,不在溶液或熔融状态的反应就不能表示。如浓硫酸和固体氯化钠反应,浓硫酸和铜反应,固体氯化铵和熟石灰反应。体现事物发展规律中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的辩证唯物主义思维。

  5.谈谈应用:离子反应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如:分离分析,水的净化,电镀,医药,染料,“三废”处理和生命活动中都有存在。中学阶段主要应用在离子的分离和检验。如:硫酸根离子的检验和氯离子的检验。

  五、板书设计(用幻灯片)

  离子方程式及其书写方法

  离子方程式

  1.定义:用实际参加反应离子的符号来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叫做离子方程式。

  2.意义:不仅表示某一物质间的某个反应,而且表示了所有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 (用幻灯片)

  附:巩固练*

  1.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A.碳酸钙跟醋酸反应CaCO3+2H+=Ca2++CO2↑+H2O

  B.铁跟稀盐酸反应Fe+2H+=Fe3++H2

  C.碘化钾溶液跟适量溴水反应I-+Br2=2Br+I

  D.铁跟硫酸铜溶液反应Cu2++Fe=Fe2++Cu

  2.采用四种不同方法鉴别K2S,K2SO4两瓶无色溶液,并写出相应离子方程式。

  3.用法0.2mol.L-l的H2S溶液100 ml与0.1mol.L-l的NaOH溶液300 ml作用,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离子反应说课稿5

  一、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的必修本一《化学》第二章第二节。离子反应是贯穿整个高中化学学*的重要线索之一。研究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及其书写,对以后的学*或是进一步深造都是很有必要的。有电解质参与的反应通常情况下都能写成离子反应方程式,只有让学生掌握离子反应方程式的基本知识,才能使他们理解 这些反映的实质。所以,本节内容在本章中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二、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了解离子反应和离子反应方程式的含义。 2.通过实验掌握复分解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3.通过交流、发言、实验等磨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锤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自学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了学生的科学方法,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二)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分析——讨论——结论”的程序,探究离子反应的本质和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生通过实验,体验了实验是学*化学和探究化学过程的重要途径。

  2.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使之善于观察,敢于实践。

  3.通过讨论与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与他人进行交流与反思的*惯。发扬与他人合作的精神,分享实验探究成功后的喜悦之情。感受同学间的相互合作与取得成功的关系。

  三、教学构思

  (一)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的探究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与能力。 难点:引导学生设计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的探究方案及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二)教学设想

  精心设计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所以精心设计实验显得尤为重要。我首先设计一个产生白色硫酸钡沉淀的实验,其次设计了一个产生白色硫酸钡沉淀的flash画面,用来揭示离子反应的实质,把学生的思维推向一个高潮,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然后又设计了产生无色、无味的二氧化碳气体的实验,最后设计了中和反应实验,利用颜色的变化及Flash动态画面又一次激活学生的思维,体验反应的进行,最终达到了通过实验使学生认识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是产生沉淀、气体和水。

  (三)教学方式

  本节课采取的是“科学探究”的教学方式,即:“老师提出问题→学生自己动手实验、交流→分析思考→获取结论” 。

  (四)教学思路和过程

  积极响应新课改倡导的课堂上“师——生、生——生”的互动的教学方法,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力争形成一个良性的、具有和谐关系的公共空间,在此空间中通过课堂师生间、生生间合作与交流,使学生作为主体主动积极参与到一种竞争与合作的学*环境中来,因此,在学法设计上采用实验探究与交流活动相结合,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培养学生交流的*惯。

  教学过程中创设“问题情景,层层设疑,环环紧扣”,进一步激发学生更深层次的认知兴趣和求知欲望;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学会提问、学会思维、学会交流合作,整个过程老师充分发挥主持人的角色。

离子反应说课稿6

  一、说教材

  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离子反应》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第二节内容。《离子反应》是重要的化学用语,在中学阶段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知识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贯穿于中学化学教材的始终,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在中学化学中要学*许多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都可能涉及离子反应及其方程式的书写。

  《化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要能通过实验认识离子反应极其发生条件,了解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而学生刚进高一,元素化合物知识不丰富,电解理论又没有学*,因此本节知识对学生来说具有相当的难度。这一节我把它分成二课时。第一课时讲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第二课时讲离子反应及其发生条件。学好这一节内容,能揭示溶液中化学反应的本质。既巩固了前面已学过的电离初步知识,又为后面元素化合物知识、电解质溶液的学*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并且正确而又熟练地书写离子方程式,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它还是历年高考的热点,在高考中几乎年年考。

  2、本课时的教学目的:

  根据课程标准、教材要求、学生情况制定的教学目标为:

  知识与技能目标:1、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初步学会从微观的角度认识物质在水溶液中的存在形式以及所发生的反应。2、会书写易溶、易电离的酸、碱、盐之间发生的复分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3、掌握化学离子反应的实质,理解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学会探究、分析化学反应的实质,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观察反应和反应事实,使学生了解研究事物从个别带一般的思想方法,体验研究问题寻找规律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动手参与能力,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辩证和唯物主义教育。

  3、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1、认识复分解反应类型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2、知道常见的易溶、易电离的酸、碱、盐并会写这些物质之间发生的复分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教学难点:知道哪些物质是易溶、易电离的物质,并据此学会判断离子大量共存问题和常见离子的检验。

  二、 说教法

  教学活动是教和学的双边活动,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使之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根据这一基本原理我采用了如下教学方法:

  1、实验促学法:通过教师的演示,学生的动手操作,观察分析实验现象,理解并掌握离子反应及其方程式的书写。

  2、 情景激学法:创设问题的意境,激发学*兴趣,调动学生内在的学*动力,促使学生在意境中主动探究科学的奥妙。

  3、探究、归纳法:通过学生对问题的探究、讨论、实验、归纳,最终掌握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三、 说学法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是学*的主体,教学活动的真谛是通过教师的引导,启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究学*。因此在本节教学中我积极响应新课改倡导的课堂上“师——生、生——生”的互动的教学方法,在学法设计上采用实验探究与交流活动相结合,使他们注重自己对实验的.观察,分析,设计及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培养学生交流的*惯。

  四、说教学程序

  1、适当复*,引入正题

  由于电解质等概念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非常重要,可做适当复*。并通过复*电解质溶于水后能电离成离子,介绍电解质在溶液中的反应实质上是离子之间的反应,引入题。

  2、精心设疑,实验探究

  【思考1】是否有离子就能够发生反应呢?

  【学生实验探究1】

  ①向盛有5mlCuSO4溶液的试管里加5ml稀NaCl溶液。

  ②向盛有5mlCuSO4溶液的试管里加5mlBaCl2溶液。

  观察分别有什么现象?

  ①无现象 ②白色沉淀,且溶液仍为蓝色

  【学生思考与交流】:白色沉淀是什么?是通过什么离子结合而成的?混合后的溶液中,哪些离子个数减少?哪些离子个数没有变化?

  【结论】不是有离子就能发生反应,在反应的过程中有些离子并没有参加反应,实验②的实际:Ba2++SO42—===BaSO4 ↓,由此引入了离子方程式

  【思考2】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是什么呢?

  【学生实验探究2】

  现象 生成物特征

  ①5mlNa2SO4+5mlBaCl2 白色沉淀 沉淀

  ②5mlNaOH+酚酞+适量HCl 先变红后退色 水

  ③5mlNa2CO3+5mlHCl 有气泡冒出 气体

  【讨论后的结论】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生成沉淀或水或气体

  3、逐步讲解,有详有略

  【详】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

  ①写:写出化学方程式:例:CuSO4 + BaCl2 ═ CuCl2 + BaSO4↓

  ②拆:把易溶于水又易电离的物质拆写成离子形式, 难溶或难电离的物质以及气体等仍用化学式表示。

  Cu2++SO42—+Ba2++2Cl—== Cu2++2Cl—+ BaSO4↓

  ③删:删去方程式两边形式相同的离子。

  Cu2++SO42—+Ba2++2Cl—== Cu2++2Cl—+ BaSO4↓

  ④查:整理方程式并检查两边各元素的原子个数和电荷总数是否相等。

  Ba2++SO42—===BaSO4 ↓

  【略】①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上面已讲)

  离子方程式的意义

  分组练*:完成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HCl+NaOH:H++OH-===H2O

  H2SO4+KOH:H++OH-===H2O

  讨论后的结论:离子方程式的意义:不仅可表示某一个具体的化学反应,而且还可以表示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并揭示这类化学反应的实质

  4、精讲例题,规范要求

  例1:CuO+H2SO4=CuSO4+H2O

  例2: CaCO3+2HCl=CaCl2+H2O+CO2↑

  在讲解例题的过程中,除了复*书写离子方程式的一般步骤之外,还要向学生讲清书写离子方程式的一般规则和要求,教学生学会如何正确规范的使用化学语言。所选例题不要太多,以两个为宜,难度不宜太大,但在教材上的例题与所选的两个例题之间要有适当的梯度。

  5、学生演排,集体订正

  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1)CuSO4+2NaOH=Cu(OH)2↓+Na2SO4

  (2)Ba(OH)2+H2SO4=BaSO4↓+2H2O

  (3)Zn+H2SO4=ZnSO4+H2↑

  集体订正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动手,动脑,积极主动地参加到教学过程中来。同时应用反例法,能加深学生对书写离子方程式时常见错误的印象,让学生学会如何发现错误,改正错误,减少错误的产生。

  6、学生作业,巩固技能

  (1)CuSO4+Ba(OH)2=BaSO4↓+Cu(OH)2↓

  (2)BaCO3+2HCl=BaCl2+H2O+CO2↑

  (3)Fe2O3+6HCl=2FeCl3+3H2O

  (4)Cu+8HNO3=3Cu(NO3)2+2NO↑+4H2O

  由于学生是初次学*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所布置的作业难度不宜过大,最好所讲例题类型相似,且所选物质以学生较熟悉的物质为宜。但难度也不宜太小,以让学生“跳一下,够得着”为宜。

  五、说课堂教学反思

  高一的学生处于个性张扬但缺少理性的时期,对于这个时期的学生要加强过程与方法的培养,使其养成良好的思维方法,并内化为自己终生受用的方法。

  新课标的理念重在培养学生自主学*的能力和兴趣.学生刚进高一,元素化合物知识不丰富,离子符号的书写把握的还不是很好,因此本节知识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课本已有知识的基础上不能增加太多知识,更不能增加太难的知识,尤其对于基础知识不牢固的我校学生来说。所以,学生只要都掌握了沉淀、气体、水、氧化物、单质不拆,这节课就成功了。

离子反应说课稿7

  各位评委大家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苏教版化学必修一、专题二、第二单元《钠、镁及其化合物》第三节离子反应,下面我将从以下几方面来谈一谈我对这节课的认识和处理。

  一、教材的地位、作用

  离子反应是高中化学重要基础内容之一,在中学化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因为中学化学学*的许多化学反应都是离子反应。理解离子反应实质和规律,对水溶液中的化学反应的研究具有实际意义。从整个中学化学教学内容来看,要学*许多重要的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凡涉及到溶液中的反应的一般都是离子反应。

  只有让学生掌握离子反应的基本概念,才能加深对这些反应实质的理解;同时离子反应理论,还是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的好题材,通过认真引导使学生逐步理解离子反应规律在物质世界中的体现,帮助学生用正确的观点和方法学*化学知识。本节课在教材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离子反应不仅是学生认识化学反应实质的完善和巩固,也对学生后续的学*(特别是水溶液中的化学反应)打下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二、学情分析

  本方案实施对象:实施本教学方案的高一学生来自漳州的一所民办高中,本校高中的生源的全面素质较强,介于一级达标校与二级达标校之间。

  知识基础:在初中已经初步理解了复分解反应,在本节课前已经知道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会书写电离方程式,会区分常见的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同时,在学*“常见离子的检验”时已开始试着从离子角度去看待复分解反应,但未上升到认识的高度,专题二对卤素、钠等元素化合物的学*又接触了不少离子反应,这些都为离子反应的学*做了铺垫,本节课就是在这些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离子反应。

  能力基础:已经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能力和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

  心理认知特点:高一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但仍较薄弱,能接受并认识到事物之间的辨证关系。

  学生认知的困惑:学*本节课前,学生已经初步接触了一些水溶液中的反应,并已经能够用离子观点去分析,但是思维分析过程中仍然障碍重重,比如在某些反应中不同的反应物却有相同的现象,产物也相同或相似,这些反应是否有实质性的联系呢?等等。

  三、教学目标的确立。

  依据新课程理念,本着对教材结构和内容的理解,结合学生的学*基础和认知特点,确定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能区分强弱电解质,并能书写电离方程式;知道离子反应的本质,学会用离子方程式表示溶液中的离子反应。

  2、过程与方法:通过经历实验探究和问题讨论的过程,了解实验研究化学物质的一般方法,初步形成分析推理、综合归纳的能力;学会理论联系实际,初步培养学生解释生活常见现象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离子反应的学*,学会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和过程。认识物质世界的普遍规律关系。形成理论联系实际、实践检验真知的学*观以及反思评价的学*方式。通过理解离子反应的原理,初步认识化学知识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并通过情景的设定使学生达到爱国爱家的思想升华。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理解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化学反应实质就是离子反应;

  2。认识离子反应及离子方程式的意义;

  3。学会书写常见的离子方程式。

  教学难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五、教法与学法:

  学法:实验探究、对比分析、归纳总结。

  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分析、归纳及抽象思维,动手实验、探索验证,进行推理和综合分析,掌握基本知识,学会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和过程。

  教法:本节课采用实验探究法进行教学,即把学生的知识接受转化为主动探索,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材为主线,思维为中心,使学生的学*过程和认知规律融为一体,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理解离子反应原理。

  六、教学设计反思

  本教学设计预计,大部分学生都能投入到实验探究中,学生体验了过程,学*了方法,发展了能力。但还可能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学生在书写技能上会不够扎实,少部分能力较差的同学可能不会书写离子方程式。这些将在后续的学*中逐渐充实、巩固、强化。对于少部分理解仍不到位的同学,拟在课后给予特别的关注与辅导。

  或许“鱼和熊掌不可得兼”,但是,新课程背景下如果能够根据教育教学规律,恰当引导,加强师生互动,用我们的智慧,在不断的摸索、实践中,我相信“鱼和熊掌也可以得兼”!

离子反应说课稿8

  一、说教材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是学生认识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的起始课。

  从教材的体系看,它是初中学*溶液导电性实验、酸碱盐电离知识的延续和深化,又是学*电解质溶液理论知识的基础,所以从体系看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从研究方法看,它是研究化学反应分类方法的补充以及从本质分析化学反应的必备技能,是中学生现在及至以后学*化学、从事化学专业的知识和能力的重点。

  本节的知识顺序是:电解质、强弱电解质的概念,强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的正确书写。

  二、说目标

  1.认知目标

  ①了解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概念;

  ②了解强、弱电解质的概念;

  ③了解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的含义;

  ④了解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和离子方程式的正确书写。

  2.技能目标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掌握推理、归纳、演绎和类比等科学方法。

  3.德育目标

  运用教材(如强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全部电离,但电解质的强弱不以溶液导电能力大小划分;导电能力弱的溶液不一定是弱电解质溶液)对学生适时地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以及普遍性与特殊性的教育。

  三、说重点、难点

  本课时的重点是对强、弱电解质的理解和弱电解质的电离*衡的理解及有关概念、理论和应用。

  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不是物质本质上的分类。决定电解质强弱的因素复杂,教材仅仅是从电离程度不同加以区分。因此,对强电解质、弱电解质概念的理解、掌握是本节的难点。

  为突出重点、难点,在教学中应采取的措施有:

  ①充分利用演示实验的效果,强化对学*重点的感性认识,让学生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得出结论。

  ②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对比,在不断辨别中加深对重、难点知识的探究。

  ③通过列表类比和设计重、难点*题等,达到训练思维、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说教法

  本节课主要采用问题探究法,即以问题为切入口,追踪变化的本质,解释疑惑。它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采用这种方法意在渗透探究问题的方法,为学生开展探究性学*创造必要的条件。限于新高一学生的能力,本节课主要以启发性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为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

  教学程序: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引导探究→实验研究→引导分析→引导归纳→巩固练*

  学*程序:明确问题→实验研究→分析现象→形成概念→理解应用

  教学过程

  [提问]同学们在家自己想办法确定下列物质中哪些能导电?思考为什么能导电?

  Nacl固体、Nacl溶液、蔗糖固体、蔗糖溶液、酒精溶液、食醋、铁丝、铜丝。

  [演示]Hcl气体、Hcl水溶液(盐酸)导电性

  [小结]①铁丝、铜丝能导电,因为其中有自由移动的电子存在。

  ②盐酸、食醋、Nacl溶液能导电,因为它们的溶液中有自由移动的离子存在。

  [追问]在盐酸、食醋、Nacl溶液溶液里的自由移动的离子是怎样产生的?可通过什么方法证明溶液中存在离子?

  [小结]①电离产生,其过程可用电离方程式来表示。

  ②可通过溶液导电性来检验。

  [演示]Nacl固体在水中的溶解和电离过程(fiash模拟)一、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如酸、碱、盐等。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和熔化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如蔗糖、酒精等。

  [讲解]电解质、非电解质是根据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否导电对化合物的一种分类。

  [讨论]下列物质中哪些是电解质?

  cu、Nacl固体、NaoH固体、K2so4溶液、so2、蔗糖、Nacl溶液、H2o、酒精。

  [小结]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电解质应是化合物。而cu则是单质,K2so4溶液与Nacl溶液都是混合物。

  ②电解质应是一定条件下本身电离而导电的化合物。而so2能导电是因so2与H2o反应生成了H2so3,H2so3能够电离而非so2本身电离。所以so2不是电解质。

  [电解质定义可改为]: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能够(直接电离)导电的化合物

  [设问]相同条件下,不同种类的酸、碱、盐溶液的导电能力是否相同?

  (类比相同条件下,不同金属导电能力不同.)

  [演示实验1—1]观察:五种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是否相同?并分析结果。

  [结果]:相同条件下,不同种类的酸、碱、盐溶液的导电能力不相同

  [讲述]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的大小决定于

  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的浓度和离子所带电荷数ll;溶液的温度当溶液体积、浓度、温度和离子所带的电荷数都相同的情况下,取决于溶液中自由移动离子数目,导电能力强的溶液里的自由移动的离子数目一定比导电能力弱的溶液里的自由移动的离子数目多。

  二电解质分类: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1.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全部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如Nacl、NaoH等(写出电离方程式)

  2.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只一部分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如NH3·H2o、cH3cooH等

  [归纳]强、弱电解质的比较

  强电解质

  弱电解质

  电离程度

  完全

  部分

  溶液里粒子

  水合离子

  分子、水合离子

  同条件下导电性

  强

  弱

  物质类别

  强碱、强酸、大多数盐

  弱碱、弱酸、水

  化合物类型

  离子化合物、某此共价化合物

  某些共价化合物

  大多数盐大多数盐中学见到的盐都是

  [讨论]Baso4、caco3、Agcl等难溶于水的盐是否属电解质?cH3cooH易溶,是否属强电解质?

  [小结]Baso4、caco3、Agcl虽然难溶,但溶解的极少部分却是完全电离,所以它们是强电解质,cH3cooH体易溶于水,但它却不能完全电离,所以属弱电解质。因此,电解质的强弱跟其溶解度无必然联系,本质区别在于它们在水溶液中的电离程度。

  [布置作业]复*、预*

离子反应说课稿9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是xx县xx中学的化学教师xxx,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1)第二章第二节“离子反应”第二课时。下面我从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与学情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离子反应》属于高一课本第一章第二节内容。《离子反应》在中学阶段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知识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贯穿于中学化学教材的始终,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在中学化学中要学*许多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都可能涉及离子反应及其方程式的书写。

  《化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要能通过实验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条件,了解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学好这一节内容,能揭示溶液中化学反应的本质。既巩固了前面已学过的电离初步知识,又为后面元素化合物知识、电解质溶液的学*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并且正确而又熟练地书写离子方程式,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它还是历年高考的热点内容。

  2、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了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能够初步运用实验的手段来探究学*化学,通过第二章第一节“物质的分类”的学*,了解了化学反应常用的分类方法,在大脑中对“离子反应”有了一个模糊的概念。

  但是元素化合物知识不丰富,电离理论又没有学*,所以本节知识对学生来说具有相当的难度。这一节我把它分成二课时。第一课时讲电解质。第二课时讲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及其书写方法。把难点分散,重点突出。

  二.教学目标与重难点的确定:

  1、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编写教材的意图,结合本课的特点和素质教育的要求,将教学目标设定如下:

  (1)知识与技能:

  ①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的含义;

  ②掌握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和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过程与方法:

  ③通过稀硫酸与Ba(OH)2溶液反应实质的探究,使学生学

  ④会运用以实验为基础的实验研究方法。

  ⑤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能以“联想·质疑”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②能以“迁移·应用”让学生体验学*的成功感。

  ③能通过“交流·研讨”活动,培养学生合作学*的意识。

  ④能借助“知识点击”让学*有余力的同学感受化学学*的无穷魅力。

  2、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离子反应、常见酸、碱、盐的简单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2)难点: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选择解决问题的思维路径

  三、说教法与学法:

  教学活动是教和学的双边活动,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使之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根据这一基本原理我采用了如下教学方法:

  1、实验促学法:通过教师的演示,学生的动手操作,观察分析实验现象,理解并掌握离子反应及其方程式的书写。

  2、情景激学法:创设问题的意境,激发学*兴趣,调动学生内在的学*动力,促使学生在意境中主动探究科学的奥妙。

  3、探究、归纳法:通过学生对问题的探究、讨论、实验、归纳,最终掌握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4、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将微观现象宏观化,有助于学生掌握离子反应。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是学*的主体,教学活动的真谛是通过教师的引导,启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究学*。因此在本节教学中我注意以下方面:

  1、用实验来导出问题,解决问题。新课引入用实验,知识的巩固、升华用实验。目的在于使学生明确实验在化学学*中的重要性,使他们注重自己对实验的观察,分析,设计及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发挥化学实验最大作用,真正将素质教育落实到课堂上。

  2、着重突出了教法对学法的引导。在教学双边活动过程中,引导学生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由未知到已知、由个别到一般。在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对比,归纳,总结的能力。达到举一反三,实现知识和能力的迁移的目的。

  四、说教学程序:

  合理安排教学程序,优化教学过程是教学成败的关键,为了使教学过程有条不紊,便于学生学*,我把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四个环节:

  (一)用故事导入新课。

  三国时期,诸葛亮在七擒孟获的过程中,蜀军由于误饮哑泉水、个个不能言语,生命危在旦夕,巧遇老叟,指点迷津——饮用万安溪安乐泉水、终于转危为安,渡过难关,哑泉水为何能致哑,万安溪安乐泉水又是什么灵丹妙药呢?

  原来哑泉水中含有较多的硫酸铜,人喝了含铜盐较多的水就会中毒。而万安溪安乐泉水中含有较多的碱,铜离子遇氢氧根离子发生离子反应生成沉淀而失去了毒性。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增强求知欲望,所以精心设计同学们熟知的故事导入新课。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31,由学生归纳出“离子反应”概念。

  1、实验:硫酸铜与氯化钡溶液的反应。(让学生动手实验、观察现象、讨论、总结,从而得出离子反应的概念。)

  2、课件展示:播放动画让学生理解离子反应。

  3、目的:这样导入新课能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使学生对定义有本质理解,并把学生引入主动学*的情景之中,产生了学*的动力。

  (二)学*新课。

  1、指导学生进行阅读并讨论,得出“离子反应”的定义。 有离子参加的反应叫离子反应。

  (1)教师设问:“电解质在溶液中的反应都是离子反应,那么是不是所有的电解质溶液混合都能发生反应呢?”(学生分组实验,记录现象,书写化学方程式,讨论反应原理)

  (2)教师设问:通过分析,反应过程中离子的数量有没有发生变化?是部分离子还是所有离子的数目发生了变化?(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得出“离子方程式”的定义。

  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叫离子方程式。

  (3)目的:通过动手实验,不仅增强了学生实验能力,而且还培养了学生观察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增强好奇,激发学*热情。让学生明白实验在化学科目中的重要地位。

  2、突破离子方程式书写方法:写、拆、删、查

  初学者按课本上四个步骤书写,第二步“拆”是教学中的难点。如何突破这个难点呢?以硝酸银与氯化铜反应为例子,详细引导学生掌握书写步骤。

  教师引导学生一起分析教材“把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写成离子形式;难溶的物质或难电离的物质以及气体等仍用化学式表示”。 (组织学生积极思考、讨论、最后归纳总结)

  结论:强酸、强碱、易溶于水的盐写成离子。

  难溶的物质,难电离的物质(弱酸,弱碱,水),氧化物,单质,气体等用化学式表示。(不完整的由教师补充,然后让学生练*)

  在此,使学生所掌握知识具体化。通过“引导→设问→讨论→总结→练*”五步曲,攻克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第三步“删”是书写过程中最易掌握的内容,只需认真对待就可以了。

  教师设问:第四步“查”也不容忽视,应检查什么?(组织学生积极思考、讨论、最后归纳总结)

  结论:检查(1)质量守衡。(2)电荷守衡。(3)电子得失守衡(若是氧化还原反应)。

  目的: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学会从具体问题上找出答案的方法,充分体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体会到成就感。

  教师总结:书写四步中,“写”是基础,“拆” 是关键,“删”是途径,“查”是保证。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考试当中的热点问题。对该知识点学*过程教师要多安排一些时间,通过教师提问、学生上台书写等多种形式以达到突破重点的学*目的。

  教师精心设置训练题目,学生练*并讨论,启发学生,得出离子方程式的意义即“离子方程式不仅可表示一定物质间的某个反应,而且可表示所有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

  3、讨论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课件展示]根据提供的试剂,学生自行设计实验,书写符合要求的离子方程式并分析其反应特点。

  [学生活动]学生归纳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本节课教学过程中,变教师演示实验为学生分组实验,变教材验证实验为探索实验。可以更加方便于所有学生观察,使众多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增大教学知识的容量,加深对重难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地领悟难点知识。

  (三)小结:

  离子反应小结。采取学生先小结,老师后总结的方式,这样可以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四)课堂练*:

  教师根据大纲的要求,结合本节课内容特点设计练*内容,该练*对本节所学内容起到巩固作用,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本节重点知识的掌握。

  我说课的内容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离子反应教案汇总10篇(扩展2)

——《离子反应化学》教案 (菁华5篇)

《离子反应化学》教案1

  离子反应考点要求:

  1.离子共存问题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是每年必考的题型。今后命题的发展趋势是:

  (1)增加限制条件,如强酸性、无色透明、碱性、pH、甲基橙呈红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等;

  (2)定性中有定量,如“由水电离出的c(H+)=1×10-4mo·L-1 的溶液中……”。

  2.离子方程式的正误书写也是历年高考必出的试题。从命题的内容看,存在着三种特点:

  (1)所考查的化学反应均为中学化学教材中的基本反应;错因大都属于化学式能否拆分、处理不当、电荷未配*、产物不合理和漏掉部分反应等;有量的限止的离子方程的书写或正误判断也是*几年考查的重点内容,也是这部分的难点。

  (2)所涉及的化学反应类型以复分解反应为主,而溶液中的氧化还原反应约占15%;

  (3)一些重要的离子反应方程式,在历年考卷中多次重复。如Na与H20的反应、Fe与盐酸或稀H2S04的反应自1992年以来分别考过多次。

  (4)考查离子方程式的目的主要是了解学生使用化学用语的准确程度和熟练程度,具有一定的综合性,预计今后的考题还会保留。

  复*过程

  高考题示例:(学生先练,然后再归纳出本节复*的要求)

  1.若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C(H+)=1×10-14mo·L-1,满足此条件的溶液中一定可以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20xx全国11题) ( )

  A.A3+ Na+ NO-3 C- B.K+ Na+ C- NO3-

  C.K+ Na+ C- AO2- D.K+ NH+4 SO42- NO3-

  (有附加条件的离子共存题)

  2.能正确表示下列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20xx全国13题) ( )

  A.用碳酸钠溶液吸收少量二氧化硫:2CO32-+SO2+H2O 2HCO-3+SO32-

  &

  bsp; B.金属铝溶于盐酸中:A+2H+ A3++H2↑(电荷不守恒)

  C.硫化钠溶于水中:S2-+2H2O H2S↑+2OH-(应分步水解)

  D.碳酸镁溶于硝酸中:CO32-+2H+ H2O+CO2↑(MgCO3不可拆)

  3.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20xx上海18题)

  A 过量的NaHSO4与Ba(OH)2溶液反应:Ba2++2OH-+2H++SO42-→BaSO4↓+2H2O

  B NH4HCO3溶液与过量NaOH溶液反应:NH4++OH-=NH3↑+H2O

  C 苯酚钠溶液中通入少量:-O-+CO2+H2O→ -OH+HCO3-

  D FeBr2溶液中通入过量C2:2Fe2++2Br-+2C2=2Fe3++Br2+4C-

  重点、难点:

  离子共存,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是本节的重点内容;有量限止的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或判断正误是本节的难点

  基本概念:

  1、离子反应、电解质、非电解质、离子方程式

  (1)离子反应

  定义:有离子参加的反应。

  类型:

  离子互换的非氧化还原反应:当有难溶物(如CaCO3 难电离物(如H20、弱酸、弱碱)以及挥发性物质(如 HC)生成时离子反应可以发生。

  离子间的氧化还原反应:取决于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相对强弱,氧化剂和还原剂越强,离子反应越完全

  注意点:离子反应不一定都能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如实验室制氨气 (NH4)2SO4 +Ca(OH)2 稢aSO4+2NH3↑+2H2O

  H2S气体的检验 Pb(AC)2+H2S=PbS↓+2HAc (注:Pb(AC)2可溶于水的盐的弱电解质)

  (2)电解质、非电解质、强、弱电解质

  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和熔化状态都不导电的化合物。

  强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全部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弱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只有一部分分子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的注意点

  ①电解质的强弱与其在水溶液中的电离程度有关,与其溶解度的大小无关。例如:难溶的BaS04、CaS03等和微溶的Ca(OH)2等在水中溶解的部分是完全电离的,故是强电解质。而易溶于水的CH3COOH、H3P04等在水中只有部分电离,故归为弱电解质。

  ②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的强弱只与自由移动的离子浓度及离子所带的电荷数有关,而与电解质的强弱没有必然的联系。例如:一定浓度的弱酸溶液的导电能力也可能比较稀的强酸溶液强。

  ③强电解质包括:强酸(如HC、HN03、H2S04)、强碱(如NaOH、KOH、Ba(OH)2)和大多数盐(如NaC、 MgC2、K2S04、NH4C1)及所有的离子化合物;弱电解质包括:弱酸(如CH3COOH)、弱碱(如NH3·H20)、中强酸 (如H3PO4 ),注意:水也是弱电解质。

  ④共价化合物在水中才能电离,熔融状态下不电离

  举例:KHSO4在水中的电离式和熔融状态下电离式是不同的。

  (3)离子方程式:

  定义: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

  使用环境:离子程式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才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2、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1)离子反应是在溶液中或熔融状态时进行时反应,凡非溶液中进行的'反应一般不能写离子方程式,即没有自由移动离子参加的反应,不能写离子方程式。如 NH4C固体和Ca(OH):固体混合加热,虽然也有离子和离子反应,但不能写成离子方程式,只能写化学方程式。即:

  2NH4C(固)+Ca(OH)2(固)稢aC2+2H2O +2NH3 ↑

  (2)单质、氧化物在离子方程式中一律写化学式;弱酸(HF、H2S、HC0、H2S03等)、弱碱(如NH3·H20)等难电离的物质必须写化学式;难溶于水的物质(如CaC03、BaS03、FeS、PbS、BaS04,Fe(OH)3等)必须写化学式。如:

  CO2+2OH-=CO32-+H2O CaC03+2H+=CO2↑+H20+Ca2+

  (3)多元弱酸的酸式盐的酸根离子在离子方程式中不能拆开写。如NaHS03溶液和稀硫酸反应:HSO3- +H+=SO2↑+H2O

  (4)对于微溶物的处理有三种情况;

  ①在生成物中有微溶物析出时,微溶物用化学式表示。如Na2S04溶液中加入AgNO3 ,溶液:2Ag++SO42-=Ag2S04 ↓

  ②当反应物里有微溶物处于溶液状态(稀溶液),应写成离子的形式。如C02气体通人澄清石灰水中:CO2+Ca2++2OH-=CaCO3 ↓+H2O

  ③当反应物里有微溶物处于悬浊液或固态时,应写成化学式。如在石灰乳中加入Na2C03溶液:Ca(OH)2+CO32-=CaCO3↓+H2O 。

  (5)操作顺序或反应物相对量不同时离子方程式不同,例如少量烧碱滴人Ca(HC03)2溶液,有

  Ca2++HCO3-+OH-=CaCO3 ↓+H2O

  少量Ca(HC03)2溶液滴人烧碱溶液(此时NaOH过量),有

  Ca2++2OH-+2HCO3- =CaCO3↓+CO32- +2H2O

  1.离子共存问题

  (1)“不共存”情况归纳

  ①离子之间相互结合呈沉淀析出时不能大量共存。如形成BaS04、CaS04、H2Si03、Ca(OH)2、MgS03、MgC03、 PbC2、H2S04、Ag2S04等。

  ②离子之间相互结合呈气体逸出时不能大量共存,如:H+与S2-、HCO3-、SO32-、HSO3-和OH-与NH4+等,由于逸出H2S、C02、S02、NH3等气体或S2-变成HS-,CO32-变成HCO3-而不能大量共存。

  ③离子之间相互结合成弱电解质时不能大量共存。如:H+与CH3COO-、OH-、PO43-等离子,由于生成 CH3COOH、H20、HPO42-、H2PO4-、H3P04而不能大量共存。

  ④离子之间发生双水解析出沉淀或逸出气体时不能大量共存,如A3+与AO2-、Fe3+与HCO3- 、A3+与HS- 、S2-、HCO3-、CO32-等离子。

  ⑤离子之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不能大量共存,如:Fe3+与S2-、Fe3+与I-等。

  ⑥离子之间相互结合成络离子时不能大量共存。如Fe3+与SCN-生成2+,Ag+、NH4+、OH-生成+,Fe3+与C6H5OH也络合等

  (2)离子在酸性或城性溶液中存在情况的归纳。

  ①某些弱碱金屑阳离子,如:Z2+、Fe3+、Fe2+、 Cu2+、A3+、NH4+、Pb2+、Ag+等。在水溶液中发生水解,有OH-则促进水解生成弱碱或难溶的氢氧化物。故上述离子可和H+(在酸性溶液中)大量共存,不能与OH-(在碱性溶液中)共存。但有NO3-存在时的酸性溶液, Fe2+等还原性离子不与之共存。

  ②某些弱酸的酸式酸根离子,如HCO3-、HS-等可和酸发生反应,由于本身是酸式酸根,故又可与碱反应,故此类离子与H+和OH-都不能共存。

  ③某些弱酸的阴离子,如:CH3COO- 、S2-、CO32-、 PO43-、AO2-、SO32-、CO- 、SiO32-—等离子在水溶液中发生水解,有H‘则促进其水解,生成难电离的弱酸或弱酸的酸式酸根离子。所以这些离子可和OH-(在碱性溶液中)大量共存,不能与H+(在酸性溶液中)大量共存。

  ④强酸的酸根离子和强碱的金属阳离子,如:C-、 Br- 、I-、SO42-、NO3-、K+、Na+等离子,因为在水溶液中不发生水解,所以不论在酸性或碱性溶液中都可以大量共存。但SO42-与Ba2+不共存。

  ⑤某些络离子,如+,它们的配位体能与H+结合成NH3 + +2H+=Ag++ 2NH4+,所以,它们只能存在于碱性溶液中,即可与OH-共存,而不能与H+共存。

  分析:“共存”问题,还应考虑到题目附加条件的影响,如溶液的酸碱性、PH值、溶液颜色、水的电离情况等。

《离子反应化学》教案2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掌握化学反应的实质,理解离子反应及离子方程式的意义;根据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对比掌握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和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能力培养: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学会分析、探究化学反应的实质,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科学思想:通过观察的化学现象及反应事实,使学生了解研究事物从个别到一般的思想方法,体验研究问题,寻找规律的方法。

  科学品质: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动手参与能力,对反应现象的观察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科学方法:观察、记录实验;对反应事实的处理及科学抽象。

  重点、难点 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和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教学过程设计

  【提问】复分解反应能够发生的条件是什么?并对应举例说明。

  【评价】给予肯定。

  【指导实验】全班分为三大组,分别做下面的三组实验,并观察记录:

  一、硝酸银溶液分别跟盐酸、氯化钠、氯化钾的反应;

  回答:复分解反应是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进行的,这类反应必须在生成物中有沉淀、气体、难电离的物质三者之一才能发生。

  例:(1)在反应里生成难溶物质。如CaCO3、BaSO4、AgCl、Cu(OH)2等。

  BaCl2+H2SO4=BaSO4↑+2HCl

  (2)在反应里生成气态物质,如CO2、H2S、Cl2等。

  CaCO3+2HCl=CaCl2+H2O+CO2↑

  (3)在反应里生成弱电解质,如:水、弱酸、弱碱等。

  NaOH+HCl=NaCl+H2O

  分组实验,并记录观察到的现象。

  一、均有白色沉淀生成;

  复*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训练学生实验观察能力,根据提出的问题和实验结果引起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二、盐酸跟碳酸钠、碳酸钾、碳酸钙的反应;

  三、硝酸跟碳酸钠、碳酸钾、碳酸钙的反应。

  【追问】分别讨论三组实验,参加反应的物质不同,为什么每一组会产生同样的现象?在笔记本上完成其化学方程式。

  【讲解】酸、碱、盐都是电解质,在水的作用下能电离(强调离子表示方法)。这些电解质在溶液里发生的反应实质上是离子间反应。

  【练*】书写如下电离方程式:HCl、AgNO3、NaCl、KCl、HNO3、Na2CO3、K2CO3。

  【板书】一、离子反应

  1.离子反应

  电解质在溶液里所起的反应属于离子反应。如:复分解反应和在溶液中进行的置换反应等。

  【过渡】用什么式子来表示离子反应呢?前面已经通过实验证明AgNO3与NaCl、HCl、KCl均能发生反应,并有白色沉淀生成,请同学分别写出上述实验的化学方程式。

  二、均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

  三、均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

  思考并讨论、猜想。

  回答:复分解反应均是在溶液中进行的,溶质在溶液中大多数是以离子形式存在的。虽然反应物不同,但都含有某些相同的离子。比如盐酸、氯化钠、氯化钾在溶液中均电离出氯离子,跟AgNO3电离出的Ag+结合,所以均产生白色沉淀氯化银。

  练*:

  HCl=H++Cl-

  HNO3=H++NO3-

  AgNO3=Ag++NO3-

  NaCl=Na++Cl-

  KCl=K++Cl-

  完成练*

  AgNO3+HCl=

  AgCl↓+HNO3

  AgNO3+NaCl=

  AgCl↓+NaNO3

  AgNO3+KCl=

  AgCl↓+KNO3

  复*巩固旧知识,引出新知识。

  【讲解】先把溶液中易电离的物质改写成离子的形式,把难溶的物质仍写成化学式。反应前溶液中大量存在着四种离子(Ag+、NO3-、H+、Cl-)。由于Ag+和Cl-结合成难溶于水的AgCl沉淀,溶液里的Ag+和Cl-迅速减少,反应向右进行。把反应前后没有变化的H+和NO3-即实际没有参加反应的离子的符号删去就写成了“离子方程式”。

  【板书】2.离子方程式

  AgNO3+HCl=AgCl↓+HNO3

  Ag++Cl-=AgCl↓

  1.概念: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的符号来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叫做离

  子方程式。

  【练*】把上述AgNO3跟NaCl、KCl反应的实验现象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设问】通过完成AgNO3分别与HCl、NaCl、KCl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你们发现了什么?

  离子方程式的意义有以下两个方面。

  【板书】2.意义

  ①能揭示反应的实质;

  ②不仅表示某一个反应,而且表示所有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

  【提问】Ag++Cl-=AgCl↓代表的意义是什么?

  【讲解】怎样书写离子方程式呢?可分成“写、改、删、查”四步。以石灰石跟稀盐酸反应为例分析。

  领悟。

  模仿。

  板书练*:

  甲:AgNO3+NaCl=

  AgCl↓+NaNO3

  Ag++Cl-=AgCl↓

  Ag++Cl-=AgCl↓

  发现反应物虽不同,却都可用同一离子方程式表示。可见离子方程式的意义与化学方程式、电离方程式均不同。

  回答:不仅表示AgNO3和HCl溶液间进行的反应,而且表示可溶性的氯化物和可溶性银盐进行的一类反应。

  反应的实质是离子间相互交换的过程,探究反应的实质,引出本节的知识点。

  【板书】3.书写步骤

  (1)写:写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师生同时完成)。

  (2)改:把易溶且易电离的物质拆写成离子,凡是难溶、难电离、气体等均写成化学式形式(易溶指易溶于水,凡不溶于水而溶于酸的物质仍写其化学式)。

  (3)删:删去方程式两边不参加反应的离子;将系数化成最简整数比。

  (4)查:检查书写的离子方程式是否符合质量守恒和电荷守恒。①方程式两边各元素原子个数是否相等。②方程式两边电荷数是否相等。

  【练*】盐酸跟Na2CO3、K2CO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CO2↑代表的意义是什么?

  【练*】请学生在笔记本上完成

  HNO3跟K2CO3、Na2CO3、CaCO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并验证两同学回答是否准确。

  CaCO3+2HCl=CaCl2+

  H2O+CO2↑

  CaCO3+2H++2Cl-=

  Ca2++2Cl-+H2O+CO2↑

  CaCO3+2H+=

  Ca2++H2O+CO2↑

  甲:Na2CO3+2HCl=

  2NaCl+H2O+CO2↑

  =2Na++2Cl

  -+H2O+CO2↑

  CO2↑

  乙:K2CO3+2HCl=

  2KCl+H2O+CO2↑

  2K++2Cl-+H2O+CO2↑

  丙:可溶性碳酸盐跟强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一类反应。

  分析离子反应如何运用了质量守恒定律;通过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规则的练*,要让学生熟练掌握这一重要的化学用语的基本功。

  请写出固体氯化铵与固体氢氧化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设问】有同学将此反应写出离子方

  H2O请讨论此写法是否正确?

  【评价】对后一组的发言,给予高度的评价。指出,固体物质间的反应,不能写成离子方程式。

  【设问】请写出实验室制氯化氢的化

  学方程式。此反应能写出离子方程式

  吗?

  【评价】答案正确。指出学*就要抓住事物的本质。

  【投影】课堂练*

  一、完成下列离子方程式

  1.氢氧化钡跟稀硫酸反应

  2.铁跟稀盐酸的反应

  二、判断下列离子方程式是否正确?

  3.Fe+Fe3+=2Fe2+

  4.2Fe+6H+=2Fe3++3H2↑

  5.实验室制氯气:

  写出:

  2NH4Cl(固)+Ca(OH)2(固)=CaCl2+2H2O+2NH3↑

  讨论后回答:

  一组代表回答:按上述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此式正确。

  另一组代表回答:虽然按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此式正确,但反应物都是固态,反应物没有发生电离,怎么来的离子方程式?我们认为是错误的。

  讨论后回答:

  在无水参与的情况下,浓H2SO4以分子形式存在,不发生电离,因此不能写出离子方程式。

  完成练*:

  =BaSO4↓+2H2O

  2.Fe+2H+=Fe2++H2↑

  3.不正确,虽然元素原子个数守恒(即遵守了质量守恒)但反应前、后电荷数不等,违反了电荷守恒原则。

  4.不正确。不符合反应事实,Fe被非氧化性的酸氧化时生成Fe2+。

  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及时反馈,进行调控。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

  【总结】离子反应用离子方程式表示;离子方程式不仅能表示一定物质间的反应,而且表示所有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正确的离子方程式可揭示反应的实质。要熟练掌握离子方程式的写法。

  5.正确。此题是氧化还原反应,除了要遵循质量守恒、电荷守恒外,同时还应遵守电子守恒。

  【随堂检测】

  1.H2S通入NaOH溶液中,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H2S+2NaOH=2Na++S2-+2H2O

  (B)S2-+2H++2Na++20H-=2H2O+2Na++S2-

  (C)H2S+2OH-=2H2O+S2-

  (D)2H++2OH-=2H2O

  2.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

  (A)铁跟稀硫酸反应:2Fe+6H+=2Fe3++3H2↑

  (B)碳酸镁跟稀硫酸反应:

  MgCO3+2H+=Mg2++H2O+CO2↑

  (D)氯化铜与氢氧化钡反应:Cu2++2OH-=Cu(OH)2↓

  第1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如何表达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第2题考查学生利用离子方程式的书写规则判断正确结果。

  附:随堂检测答案

  1.(C) 2.(B)、(D)

《离子反应化学》教案3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使学生了解电解质、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的含义。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

  2、培养学生通过实验现象分析、探究化学反应实质的能力。

  3、培养学生全面认识事物、分析事物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情感目标

  1、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化学的兴趣和情感。

  2、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3、对学生进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辨证唯物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的含义

  教学难点: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的含义

  教学方法:设疑、实验、讨论、讲解相结合

  教学过程:

  [引言]上节课学*了氧化还原反应,是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进行分类的,化学反应还有一种重要的分类方法,即将有离子参加的反应统称为离子反应。下面我们就来学*这种反应。

  [板书]第二节离子反应

  [设问]①根据初三所学知识,哪些物质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呢?

  ②可以通过什么方法检验这些物质是否电离?

  ③它们电离过程可用什么式子表示?

  分析得出电解质的概念。

  [板书]一、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练*]下列物质能导电的是属于电解质的是:

  HCl气体、Ca(OH)2固体、KNO3固体、CO2、Hg、NH3、KOH溶液、金刚石、石墨、蔗糖、酒精、硫、铝

  由上答案分析出非电解质的概念。

  [板书]非电解质: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

  (学生讨论出答案后,师生共同小结理解电解质、非电解质概念应注意的问题)

  [板书](1)电解质、非电解质应是化合物。

  (2)电解质的导电条件: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如:碳酸钙虽然其水溶液几乎不导电,但在熔融状态下导电,因此它是电解质。

  (3)电解质导电必须是用化合物本身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而导电,不能是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的物质导电。如:CO2、SO2溶于水能导电,是由于它们与水反应生成的H2CO3、H2SO3能导电,所以CO2、SO2不是电解质。

  (4)某些难溶于水的化合物。如:BaSO4、AgCl等,由于它们溶解度太小,测不出其水溶液的导电性,但它们溶解的部分是完全电离的,所以是电解质。

  (5)酸、碱、盐、水是电解质,蔗糖、酒精等是非电解质。

  [设问]电解质为什么能导电?

  [板书]二、电解质溶液导电原因及导电能力

  1、电解质溶液导电原因

  (引到学生回忆初中所讲的氯化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等能导电的原因)

  [学生分析]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发生了电离,产生了自由移动的离子,当与直流电源接通后,离子发生了定向移动并在两极发生反应,从而形成电流。

  [设问]相同条件下,不同种类的酸、碱、盐溶液,它们的导电能力是否相同?

  [演示实验]P14实验1—1

  让学生观察,讨论五种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实验结论:相同条件下,不同种类的酸、碱、盐溶液,它们的导电能力不相同。

  [板书]2、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强弱

  [学生阅读]教材的相关内容

  [分析总结]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的强弱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离子的多少(离子的浓度大小)和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当溶液的体积、浓度以及溶液中阴、阳离子所带的电荷数都相同的情况下,取决于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数目,导电能力强的溶液里单位体积内能够自由移动的离子数目一定比导电能力弱的溶液里能够自由移动的离子数目多。

  从这些物质的结构和它们在水中溶解时所发生的变化进行分析,得出强弱电解质的概念。

  [板书]三、强电解质、弱电解质

  1、强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全部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比如:强酸、强碱、大多数盐。

  2、弱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只有一部分分子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学生阅读]教材的相关内容,之后对强、弱电解质进行进一步比较,并完成下表。

  强调:(1)典型的强、弱电解质要熟记。

  (2)BaSO4、AgCl等难溶于水,熔化或熔于水的部分是全部电离的,所以它们是强电解质。

  (3)强、弱电解质的根本区别是全部电离还是部分电离,而不是通过熔液的导电性强弱来确定。

  [板书]3、电解质熔液的电离

  [设问]请写出HCl、KCl、Al2(SO4)3、BaCl2、NaHSO4、NaHCO3在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

  [板书]HCl=H++Cl-KCl=K++Cl-Al2(SO4)3=2Al3++3SO42-

  BaCl2=Ba2++2Cl-NaHSO4=Na++H++SO42-NaHCO3=Na++HCO3-

  强调:HCO3-、SO42-、OH-等原子团,不能拆开。

  [总结]强酸:如HCl、H2SO4、HNO3

  强电解质强碱:如KOH、NaOH、Ba(OH)2

  电(全部电离)大多数盐:如:NaCl、AgNO3

  解弱电解质弱酸:如H2S、H2SO3、CH3COOH

  质(部分电离)弱碱:如NH3H2O、Cu(OH)2

  水:H2O

  [布置作业]P18*题一、1*题四

《离子反应化学》教案4


  复*课 编号: 时间 :

  主备人: 三 年级 化学 备课组

  第 周 第 课时 总第 课时

  备课组长签字: 段长签字:

  一、学*目标(考点)

  1.了解的概念。

  2.了解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以及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

  3.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4.能正确书写离子方程式。

  二、学*重点、难点

  1、 电解质及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2、正确书写离子方程式

  3、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三、使用说明及方法指导

  1、自学资料《走向高考》P8—P14,用红笔画出疑难点,独立完成自主学*内容和合作探究。

  2、通过自学及合作探究还不能解决的问题,课堂上小组讨论。

  3、课堂练*必须独立完成。

  四、 自主学*

  1、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

  1. 看物质能否被拆成离子。

  2. 在溶液中不能被拆成离子的有:

  单质,气体;氧化物;难溶物(如:BaSO4、BaCO3、CaCO3、AgCl、Mg(OH)2、Al(OH)3 、Fe(OH) 3 、Fe(OH)2 、Cu(OH) 2 等);

  弱电解质其包括弱酸(如:CH3COOH、H2CO3、H2SiO3、H2S、H2SO3、H3PO4、HClO、HF等),弱碱(如:NH3H2O、 Fe(OH) 3 、Cu(OH) 2 等)和其它物质:(如:Pb(CH3COO)2、HgCI2、H2O等);

  微溶物(如:CaSO4 、AgSO4 、Ca(OH)2 等)作为反应物若是浑浊的和作为生成物;

  还有特殊的物质如:浓硫酸 。

  2.看离子反应是否符合客观事实,不可主观臆造产物及反应。

  3.看“==”“ ” “↑”“↓”等运用是否正确。

  4.看质量、电荷是否守恒,若是氧化还原反应还要看电子是否守恒。

  5.看反应物和产物的配比是否正确。

  6.看反应物用量的要求。它包括过量、少量、等物质的量、适量、任意量以及滴加顺序等对离子方程式的影响。如往NaOH溶液中滴入几滴AlCl3溶液的离子方程式为: Al3+ + 3 OH—==Al(OH)3↓(错误)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 Al3+ + 4 OH—==AlO2— + 2H2O(正确)

  练*1、下列离子 方程式书写不正确的是 ( )

  A.AlCl3溶液与烧碱溶液反应,当n(OH-):n(Al3+)=7:2时,

  2Al3+ + 7OH- = Al(OH)3↓+ AlO2- + 2H2O

  B.Cl2与FeBr2溶液反应,当n(Cl2):n(FeBr2)=1:1时,

  2Fe2+ + 4Br- +3Cl2 = 2 Fe3+ + 2Br2 + 6Cl-

  C.CuCl2溶液与NaHS溶液反应,当n(CuCl2):n(NaHS)=1:2时

  Cu2++2HS-= CuS↓+2H2S↑

  D.Fe与稀硝酸反应,当n(Fe):n(HNO3)=1:2时,

  3 Fe +2NO3- +8H+ = 3 Fe2+ +2NO↑+4H2O

  复备区

  复备人

  复备内容

  练*2、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不正确的是 ( )

  A.Cl2通入FeCl2溶液中:Cl2+Fe2+=Fe3++2Cl-

  B.Na2CO3溶液显碱性CO + H2O HCO +OH-

  C.Al和NaOH溶液反应:2Al+2OH-+2H2O=2AlO +3H2↑

  D.少量SO2通入氨水中:SO2+2NH3H2O=2NH +SO +H2O

  二、离子不能大量共存的规律

  1.离子共存条件:

  同一溶液中若离子间符合下列任意一个条件就会发生离子反应,它们之间便不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

  ⑴生成难溶物或微溶物:如:Ba2+与CO32-,Ag+与Br-,Ca2+与SO42-等不能大量共存。

  ⑵生成气体或挥发性物质:如:NH4+与OH-,H+与CO32-、HCO3-、S2-、HS-、SO32-、HSO3-等不能大量共存。

  ⑶生成难电离物质:如:H+与CH3COO-、CO32-、S2-、SO32-等因生成弱酸不能大量共存;OH-与NH4+因生成的弱碱不能大量共存;H+与OH-生成水不能大量共存。

  ⑷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氧化性离子(如Fe3+、NO3-、ClO-、MnO4-(H+)等)与还原性离子(如S2-、I-、Fe2+、SO32-等)不能大量共存。

  (5)弱酸酸式酸根离子不能与H+、OH-大量共存

  如HCO3-与H+、OH-,H2PO4-与H+、OH-等。

  (6)离子之间相互促进水解时不能大量共存

  2.附加隐含条件的应用规律:

  ⑴溶液无色透明时,则溶液中一定没有有色离子,

  如Cu2+、Fe3+、Fe2+、MnO4-

  ⑵强碱性溶液中肯定不存在与OH-反应的离子,

  如Fe3+、 Fe2+、HCO3-、NH4+、Al3+

  ⑶强酸性溶液中肯定不存在与H+反应的离子,

  如HCO3-、CO32-、S2-、CH3COO-、AlO2-

  练*3、下列离子能大量共存的是( )

  A、在pH=1的溶液中:Fe2+、 、Cl-、

  B.在pH=13的溶液中:Na+、K+、S2-、Cl-

  C.在无色透明的溶液中:K+、Cl-、 、Al3+

  D.在无色溶液中:Fe3+、 、Na+、SCN-

  练*4、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

  ①无色溶液中:K+、Na+、MnO4-、SO42-

  ②pH=1 1的溶液中:CO32-、Na+、AlO2-、NO3-

  ③加入Al能放出H2的溶液中:Cl-、HCO3-、SO42-、NH4+

  ④由水电离出的c(OH-)=10-13molL-1的溶液中:Na+、Ba2+、Cl-、Br-

  ⑤有较多Fe3+的溶液中:Na+、NH4+、SCN-、HCO3-

  ⑥酸性溶液中:Fe2+、Al3+、NO3-、I-、Cl-

  A.①② B.③⑥ C.②④ D.⑤⑥

  复备区

  复备内容

  五、 教学流程

  (一)、展示教学目标

  (二)合作探究展示

  展示练*答案 1、B 2、A 3、B 4、C

  (三)、教师点拨

  1、离子方程式书写

  例题1、下列离子方程式表达正确的是

  A.用惰性电极电解熔融氯化钠:2Cl—+ 2H2O Cl2↑+ H2↑+2OH—

  B.用氢氧化钠溶液出去铝表面的氧化膜:Al2O3+2OH—=2AlO—2+ H2O

  C.用稀氢氧化钠吸收二氧化氮:2OH—+2NO2= NO—3+NO↑+H2O

  D.用食醋除去水瓶中的水垢:CO2—3+2CH3COOH=2CH3COO-+CO2↑+ H2O

  解析:A项,电解熔融氯化钠,没有水,A项错;B项,铝表面的氧化膜为氧化铝,氧化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B项正确;C项,反应方程式为:2NO2+2NaOH=NaNO2+ NaNO3+H2O,离子方程式为:2NO2+2OH-—= NO—3+NO— 2+H2O,C项错;D项,水垢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钙和氢氧化镁,碳酸钙不能改写成离子形式。答案选B。

  点拨1、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中的常见错误:

  (1)看离子反应是否符合客观事实,不可主观臆造产物及反应,如2Fe+6H+==Fe3+ +3H2↑,就不符合客观事实。

  (2)看表示各物质的化学式是否正确,如多元弱酸酸式酸根离子在离子方程式中不能拆开写,而HSO4-在水溶液中通常应写成H++SO42-。

  (3)看是否漏掉离子反应,如Ba(OH)2溶液 与CuSO4溶液反应,既要写Ba2+与SO42-的离子反应,又要写Cu2+与OH-的离子反应。

  (4)看原子及电荷是否守恒,如FeCI2溶液与C12反应,不能写成Fe2++ C12=Fe3++ 2C1-,而应写成2Fe2++C12=2Fe3+ +2Cl-。

  (5)看反应物或产物的配比是否正确,如稀H2SO4与Ba(OH)2。溶液反应不能写成Ba2+ +OH-+ H++ SO42-=BaSO4↓+H2O,应写成Ba2+ +2OH-+ 2H++ SO42-=BaSO4↓+2H2O。

  2、离子共存

  例题2、在pH 1的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或分子是

  A.Mg2+、Na+、ClO-、NO3- B.Al3+、 、 、C1-

  C.K+、Cr2O72-、CH3CHO、 D.Na+、K+、 、C1-

  解析:pH 1说明溶液中含有大量的H+,A项,在酸性条件下,ClO-和H+生成弱酸HClO,C项,Cr2O72-能氧化CH3CHO(具有还原性)生成CH3COOH,D项,H+与 生成硅酸沉淀。答案选B。

  点拨2、所谓几种离子在同一溶液中能大量共存,就是指离子之间不发生任何反应;若离子之间能发生反应,则不能大量共存。

  1.同一溶液中若离子间符合下列任意一个条件就会发生离子反应,离子之间便不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

  (1)生成难溶物或微溶物:Ba2+与CO32-、Ag+与Br-、Ca2+与SO42-等不能大量共存。

  (2)生成气体或挥发性物质:如NH4+与OH-,H+与CO32-、HCO3-、S2-、

  HS-、HSO3-、SO32-等不能大量共存。

  (3)生成难电离的物质:如H+与Ac-(即醋酸根离子)、CO32-、S2-、SO32-等生成弱酸;OH-与NH4+、Cu2+、Fe3+等生成弱碱;H+与OH-生成水,这些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4)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氧化性离子(如Fe3+、NO3-、ClO-、MnO4-等)与还原性离子(如S2-、I-、Fe2+ 、SO32-等)不能大量共存。 注意Fe2+与Fe3+

  可以共存。

  (5)形成配合物:如Fe3+与SCN-反应生成配合物而不能大量共存。

  复备区

  复备内容

  2.附加隐含条件的应用规律:

  (1)溶液无色透明时,则溶液中肯定没有有色离子。常见的有色离子是Cu2+、Fe3+、Fe2+、MnO4-等。

  (2)强碱性溶液中肯定不存在与OH-起反应的离子!

  (3)强酸性溶液中肯定不存在与H+起反应的离子!

  (4)离子能够大量共存,包括离子相互间不会发生化学反应,不会生成沉淀,不会生成气体挥发

  限制酸性溶液的条件

  1. PH=1的溶液。 2.使紫色石蕊溶液呈红色。

  3.使甲基橙呈红色。 4.加镁粉放氢气。

  5.c(OH-)为10-14mol/l。 隐含有H+。

  限制碱性的条件

  1.PH=14的溶液。 2.使红色石蕊变蓝。

  3.酚酞呈红色。 4.甲基橙呈黄色。

  5.c(H+)为10-14。

  可酸可碱的条件

  1.水电离c(OH-)或者c(H+)浓度。

  2.加入铝粉有氢气产生。

  3.HCO3-离子不能稳定存在的溶液。

  【方法技巧】审题时应注意题目中隐含条件:

  1.无色透明:不能存在Cu2+ 或 Fe2+或 Fe3+ 或MnO4— 离子

  2.酸性溶液、PH<7(或=1、2等),说明含有大量的H+

  3.碱性溶液、PH>7(或=13、14等),说明含有大量的OH—

  4.注意题目要求是“大量共存”还是“不能大量共存”。

  (四)、当堂检测

  1、.下列实验设计及其对应的离子方程式均正确的是

  A.用FeCl3溶液腐蚀铜线路板:Cu + 2Fe3+ = Cu2+ + 2Fe2+

  B.Na2O2与H2O反应制备O2 :Na2O2 + H2O = 2Na+ + 2OH- + O2↑

  C.将氯气溶于水制备次氯酸:Cl2 + H2O = 2H+ + Cl- + ClO-

  D.用浓盐酸酸化的KMnO4溶液与H2O2反应,证明H2O2具有还原性:

  2MnO + 6H+ + 5H2O2 = 2Mn2+ + 5O2↑ + 8H2O

  2、.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条件下一定不能大量共存的是

  A.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溶液中:Na+、K+、CO32-、NO3-、AlO2-

  B.c(H+)=0.1 mol/L的溶液中:Cu2+、Al3+、SO42—、NO3-

  C.在加入铝粉后能产生氢气的溶液中:NH4+、Fe2+、SO42-、NO3-

  D.含大量OH-的溶液中:CO32-、Cl-、F-、K+

  3、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A.金属铝溶于稀硫酸中:Al + 2H+ = A13+ + H2↑

  B.碳酸锌溶于稀硝酸中:CO2- 3 + 2H+ =H2O + CO2↑

  C.醋酸钠水溶液中通入足量CO2:2CH3COO- + CO2 + H2O = 2CH3COOH + CO2- 3

  D.少量Cl2通入KI溶液中:Cl2+ 2I— =2C1— + I2

  4、在加人铝粉能放出H2的无色溶液,可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

  A.NH 、Na+、NO 、S2- B.Na+、K+、CH3COO一、HCO

  C.K+、NO 、SO 、Cl— D.K+、Al3+、MnO 、NO

  展示答案:1、A 2、C 3、D 4、C

  (五)总结反思

  (六)、作业布置

  《走向高考》课后强化作业三

  六、 课后反思

《离子反应化学》教案5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了解电解质、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的含义。

  (二)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

  2、培养学生通过实验现象分析、探究化学反应实质的能力。

  3、培养学生全面认识事物、分析事物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化学的兴趣和情感。

  2、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3、对学生进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辨证唯物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的含义。

  教学难点:

  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的含义。

  教学方法:

  设疑、实验、讨论、讲解相结合的方法。

  教学过程:

  [引言]上节课我们学*了物质的分类,化学反应还有一种重要的分类方法,即将有离子参加的反应统称为离子反应。下面我们就来学*这种反应。

  教学过程:

  [板书]第二节离子反应。

  [提问]下列物质中哪些能导电?为什么能导电?

  石墨、蔗糖溶液、酒精溶液、K2SO4溶液、Cu、NaOH溶液、盐酸。

  [小结]①石墨、铜能导电,因为其中有自由移动的电子存在。

  ②盐酸、NaOH溶液、K2SO4溶液能导电,因为它们的溶液中有自由移动的离子存在。

  [追问]在盐酸、NaOH溶液、K2SO4溶液里的自由移动的离子是怎样产生的?可通过什么方法证明溶液中存在离子?

  [小结]①电离产生,其过程可用电离方程式来表示。

  ②可通过溶液导电性来检验。

  [思考]物质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电离呢?

  [板书]一、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如酸、碱、盐等。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和熔化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如蔗糖、酒精等。

  [讲解]电解质、非电解质是根据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否导电对化合物的一种分类。[讨论]下列物质中哪些是电解质?

  Cu、NaCl固体、NaOH固体、K2SO4溶液、CO2、蔗糖、NaCl溶液、H2O、酒精。

  [小结]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电解质应是化合物。而Cu则是单质,K2SO4与NaCl溶液都是混合物。

  ②电解质应是一定条件下本身电离而导电的化合物。而CO2能导电是因CO2与H2O反应生成了H2CO3,H2CO3能够电离而非CO2本身电离。所以CO2不是电解质。

  ③酸、碱、盐、水是电解质,蔗糖、酒精为非电解质。

  注意点:

  ⑴溶于水或熔化状态;注意:“或”字

  ⑵溶于水和熔化状态两各条件只需满足其中之一,溶于水不是指和水反应;

  ⑶化合物,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对于不是化合物的物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设问]相同条件下,不同种类的酸、碱、盐溶液的导电能力是否相同?

  [演示实验]观察:五种电解质HCl、NaOH、NaCl、CH3COOH、NH3、H2O溶液的导电性是否相同?并分析结果。

  (结果:相同条件下,不同种类的酸、碱、盐溶液的导电能力不相同)

  [讲述]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的大小决定于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的浓度和离子所带电荷数。而当溶液体积、浓度和离子所带的电荷数都相同的情况下,取决于溶液中自由移动离子数目,导电能力强的溶液里的自由移动的离子数目一定比导电能力弱的溶液里的自由移动的离子数目多。

  比较以上五种溶液,显然,在CH3COOH、NH3·H2O溶液中的自由移动离子数目较少。[设问]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多少跟什么因素有关?

  [板书]二、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阅读]

  [图示]NaCl、CH3COOH在水中的溶解和电离情况。

  [板书]

  1、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全部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如NaCl、

  2、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只一部分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如NH3·H2O、CH3COOH等。

  3、强弱电解质的区别。

  [讨论]BaSO4、CaCO3、AgCl等难溶于水的盐是否属电解质?CH3COOH易溶,是否属强电

  解质?

  [小结]BaSO4、CaCO3、AgCl虽然难溶,但溶解的极少部分却是完全电离,所以它们为强电解质H3COOH体易溶于水,但它却不能完全电离,所以属弱电解质。因此,电解质的强弱跟其溶解度无必然联系,本质区别在于它们在水溶液中的电离程度。

  [思考]利用溶液导电性装置进行实验,向盛有稀H2SO4的烧杯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能观察到什么现象?加以解释,写出有关的反应方程

  [分析]随着Ba(OH)2溶液的逐滴加入,灯泡将会由亮渐暗渐亮反应为:Ba(OH)2+H2SO4=====BaSO4↓+2H2O,随着反应的进行,离子浓度将会怎样变化呢?

  [板书设计]第二节离子反应

  第一课时

  一、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1、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如酸、碱、盐等。

  2、非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和熔化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如蔗糖、酒精等。

  二、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1、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全部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如NaCl、NaOH等。

  2、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只一部分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如NH3·H2O、CH3COOH等。

  3、强弱电解质的区别。

  [探讨]弱电解质溶于水的电离方程式如何表示?

  【总结】

  强电解质:

  强酸:如HCl、H2SO4、HNO3

  强碱:如KOH、NaOH、Ba(OH)2

  大多数盐:如:NaCl、AgNO3

  弱电解质:

  弱酸:如H2S、H2SO3、CH3COOH

  弱碱:如NH3H2O、Cu(OH)2

  水:H2O


离子反应教案汇总10篇(扩展3)

——化学离子反应教案(五)份

  化学离子反应教案 1

  (一)知识目标

  使学生了解电解质、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的含义。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

  2、培养学生通过实验现象分析、探究化学反应实质的能力。

  3、培养学生全面认识事物、分析事物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情感目标

  1、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化学的兴趣和情感。

  2、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3、对学生进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辨证唯物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的含义

  教学难点: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的含义

  教学方法:设疑、实验、讨论、讲解相结合

  教学过程:

  [引言]上节课学*了氧化还原反应,是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进行分类的,化学反应还有一种重要的分类方法,即将有离子参加的反应统称为离子反应。下面我们就来学*这种反应。

  [板书]第二节离子反应

  [设问]①根据初三所学知识,哪些物质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呢?

  ②可以通过什么方法检验这些物质是否电离?

  ③它们电离过程可用什么式子表示?

  分析得出电解质的概念。

  [板书]一、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练*]下列物质能导电的是属于电解质的是:

  HCl气体、Ca(OH)2固体、KNO3固体、CO2、Hg、NH3、KOH溶液、金刚石、石墨、蔗糖、酒精、硫、铝

  由上答案分析出非电解质的概念。

  [板书]非电解质: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

  (学生讨论出答案后,师生共同小结理解电解质、非电解质概念应注意的问题)

  [板书](1)电解质、非电解质应是化合物。

  (2)电解质的导电条件: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如:碳酸钙虽然其水溶液几乎不导电,但在熔融状态下导电,因此它是电解质。

  (3)电解质导电必须是用化合物本身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而导电,不能是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的物质导电。如:CO2、SO2溶于水能导电,是由于它们与水反应生成的H2CO3、H2SO3能导电,所以CO2、SO2不是电解质。

  (4)某些难溶于水的化合物。如:BaSO4、AgCl等,由于它们溶解度太小,测不出其水溶液的导电性,但它们溶解的部分是完全电离的,所以是电解质。

  (5)酸、碱、盐、水是电解质,蔗糖、酒精等是非电解质。

  [设问]电解质为什么能导电?

  [板书]二、电解质溶液导电原因及导电能力

  1、电解质溶液导电原因

  (引到学生回忆初中所讲的氯化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等能导电的原因)

  [学生分析]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发生了电离,产生了自由移动的离子,当与直流电源接通后,离子发生了定向移动并在两极发生反应,从而形成电流。

  [设问]相同条件下,不同种类的酸、碱、盐溶液,它们的导电能力是否相同?

  [演示实验]P14实验1-1

  让学生观察,讨论五种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实验结论:相同条件下,不同种类的酸、碱、盐溶液,它们的导电能力不相同。

  [板书]2、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强弱

  [学生阅读]教材的相关内容

  [分析总结]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的强弱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离子的.多少(离子的浓度大小)和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当溶液的体积、浓度以及溶液中阴、阳离子所带的电荷数都相同的情况下,取决于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数目,导电能力强的溶液里单位体积内能够自由移动的离子数目一定比导电能力弱的溶液里能够自由移动的离子数目多。

  从这些物质的结构和它们在水中溶解时所发生的变化进行分析,得出强弱电解质的概念。

  [板书]三、强电解质、弱电解质

  1、强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全部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比如:强酸、强碱、大多数盐。

  2、弱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只有一部分分子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学生阅读]教材的相关内容,之后对强、弱电解质进行进一步比较,并完成下表。

  强调:(1)典型的强、弱电解质要熟记。

  (2)BaSO4、AgCl等难溶于水,熔化或熔于水的部分是全部电离的,所以它们是强电解质。

  (3)强、弱电解质的根本区别是全部电离还是部分电离,而不是通过熔液的导电性强弱来确定。

  [板书]3、电解质熔液的电离

  [设问]请写出HCl、KCl、Al2(SO4)3、BaCl2、NaHSO4、NaHCO3在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

  [板书]HCl=H++Cl-KCl=K++Cl-Al2(SO4)3=2Al3++3SO42-

  BaCl2=Ba2++2Cl-NaHSO4=Na++H++SO42-NaHCO3=Na++HCO3-

  强调:HCO3-、SO42-、OH-等原子团,不能拆开。

  [总结]强酸:如HCl、H2SO4、HNO3

  强电解质强碱:如KOH、NaOH、Ba(OH)2

  电(全部电离)大多数盐:如:NaCl、AgNO3

  解弱电解质弱酸:如H2S、H2SO3、CH3COOH

  质(部分电离)弱碱:如NH3H2O、Cu(OH)2

  水:H2O

  [布置作业]P18*题一、1*题四

  化学离子反应教案 2

  复*课 编号: 时间 :

  主备人: 三 年级 化学 备课组

  第 周 第 课时 总第 课时

  备课组长签字: 段长签字:

  一、学*目标(考点)

  1.了解的概念。

  2.了解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以及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

  3.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4.能正确书写离子方程式。

  二、学*重点、难点

  1、 电解质及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2、正确书写离子方程式

  3、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三、使用说明及方法指导

  1、自学资料《走向高考》P8―P14,用红笔画出疑难点,独立完成自主学*内容和合作探究。

  2、通过自学及合作探究还不能解决的问题,课堂上小组讨论。

  3、课堂练*必须独立完成。

  四、 自主学*

  1、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

  1. 看物质能否被拆成离子。

  2. 在溶液中不能被拆成离子的有:

  单质,气体;氧化物;难溶物(如:BaSO4、BaCO3、CaCO3、AgCl、Mg(OH)2、Al(OH)3 、Fe(OH) 3 、Fe(OH)2 、Cu(OH) 2 等);

  弱电解质其包括弱酸(如:CH3COOH、H2CO3、H2SiO3、H2S、H2SO3、H3PO4、HClO、HF等),弱碱(如:NH3H2O、 Fe(OH) 3 、Cu(OH) 2 等)和其它物质:(如:Pb(CH3COO)2、HgCI2、H2O等);

  微溶物(如:CaSO4 、AgSO4 、Ca(OH)2 等)作为反应物若是浑浊的和作为生成物;

  还有特殊的物质如:浓硫酸 。

  2.看离子反应是否符合客观事实,不可主观臆造产物及反应。

  3.看“==”“ ” “↑”“↓”等运用是否正确。

  4.看质量、电荷是否守恒,若是氧化还原反应还要看电子是否守恒。

  5.看反应物和产物的配比是否正确。

  6.看反应物用量的要求。它包括过量、少量、等物质的量、适量、任意量以及滴加顺序等对离子方程式的影响。如往NaOH溶液中滴入几滴AlCl3溶液的离子方程式为: Al3+ + 3 OH―==Al(OH)3↓(错误)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 Al3+ + 4 OH―==AlO2― + 2H2O(正确)

  练*1、下列离子 方程式书写不正确的是 ( )

  A.AlCl3溶液与烧碱溶液反应,当n(OH-):n(Al3+)=7:2时,

  2Al3+ + 7OH- = Al(OH)3↓+ AlO2- + 2H2O

  B.Cl2与FeBr2溶液反应,当n(Cl2):n(FeBr2)=1:1时,

  2Fe2+ + 4Br- +3Cl2 = 2 Fe3+ + 2Br2 + 6Cl-

  C.CuCl2溶液与NaHS溶液反应,当n(CuCl2):n(NaHS)=1:2时

  Cu2++2HS-= CuS↓+2H2S↑

  D.Fe与稀硝酸反应,当n(Fe):n(HNO3)=1:2时,

  3 Fe +2NO3- +8H+ = 3 Fe2+ +2NO↑+4H2O

  复备区

  复备人

  复备内容

  练*2、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不正确的是 ( )

  A.Cl2通入FeCl2溶液中:Cl2+Fe2+=Fe3++2Cl-

  B.Na2CO3溶液显碱性CO + H2O HCO +OH-

  C.Al和NaOH溶液反应:2Al+2OH-+2H2O=2AlO +3H2↑

  D.少量SO2通入氨水中:SO2+2NH3H2O=2NH +SO +H2O

  二、离子不能大量共存的规律

  1.离子共存条件:

  同一溶液中若离子间符合下列任意一个条件就会发生离子反应,它们之间便不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

  ⑴生成难溶物或微溶物:如:Ba2+与CO32-,Ag+与Br-,Ca2+与SO42-等不能大量共存。

  ⑵生成气体或挥发性物质:如:NH4+与OH-,H+与CO32-、HCO3-、S2-、HS-、SO32-、HSO3-等不能大量共存。

  ⑶生成难电离物质:如:H+与CH3COO-、CO32-、S2-、SO32-等因生成弱酸不能大量共存;OH-与NH4+因生成的弱碱不能大量共存;H+与OH-生成水不能大量共存。

  ⑷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氧化性离子(如Fe3+、NO3-、ClO-、MnO4-(H+)等)与还原性离子(如S2-、I-、Fe2+、SO32-等)不能大量共存。

  (5)弱酸酸式酸根离子不能与H+、OH-大量共存

  如HCO3-与H+、OH-,H2PO4-与H+、OH-等。

  (6)离子之间相互促进水解时不能大量共存

  2.附加隐含条件的应用规律:

  ⑴溶液无色透明时,则溶液中一定没有有色离子,

  如Cu2+、Fe3+、Fe2+、MnO4-

  ⑵强碱性溶液中肯定不存在与OH-反应的离子,

  如Fe3+、 Fe2+、HCO3-、NH4+、Al3+

  ⑶强酸性溶液中肯定不存在与H+反应的离子,

  如HCO3-、CO32-、S2-、CH3COO-、AlO2-

  练*3、下列离子能大量共存的是( )

  A、在pH=1的溶液中:Fe2+、 、Cl-、

  B.在pH=13的溶液中:Na+、K+、S2-、Cl-

  C.在无色透明的溶液中:K+、Cl-、 、Al3+

  D.在无色溶液中:Fe3+、 、Na+、SCN-

  练*4、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

  ①无色溶液中:K+、Na+、MnO4-、SO42-

  ②pH=1 1的溶液中:CO32-、Na+、AlO2-、NO3-

  ③加入Al能放出H2的溶液中:Cl-、HCO3-、SO42-、NH4+

  ④由水电离出的c(OH-)=10-13molL-1的溶液中:Na+、Ba2+、Cl-、Br-

  ⑤有较多Fe3+的溶液中:Na+、NH4+、SCN-、HCO3-

  ⑥酸性溶液中:Fe2+、Al3+、NO3-、I-、Cl-

  A.①② B.③⑥ C.②④ D.⑤⑥

  复备区

  复备内容

  五、 教学流程

  (一)、展示教学目标

  (二)合作探究展示

  展示练*答案 1、B 2、A 3、B 4、C

  (三)、教师点拨

  1、离子方程式书写

  例题1、下列离子方程式表达正确的是

  A.用惰性电极电解熔融氯化钠:2Cl―+ 2H2O Cl2↑+ H2↑+2OH―

  B.用氢氧化钠溶液出去铝表面的氧化膜:Al2O3+2OH―=2AlO―2+ H2O

  C.用稀氢氧化钠吸收二氧化氮:2OH―+2NO2= NO―3+NO↑+H2O

  D.用食醋除去水瓶中的水垢:CO2―3+2CH3COOH=2CH3COO-+CO2↑+ H2O

  解析:A项,电解熔融氯化钠,没有水,A项错;B项,铝表面的氧化膜为氧化铝,氧化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B项正确;C项,反应方程式为:2NO2+2NaOH=NaNO2+ NaNO3+H2O,离子方程式为:2NO2+2OH-―= NO―3+NO― 2+H2O,C项错;D项,水垢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钙和氢氧化镁,碳酸钙不能改写成离子形式。答案选B。

  点拨1、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中的常见错误:

  (1)看离子反应是否符合客观事实,不可主观臆造产物及反应,如2Fe+6H+==Fe3+ +3H2↑,就不符合客观事实。

  (2)看表示各物质的化学式是否正确,如多元弱酸酸式酸根离子在离子方程式中不能拆开写,而HSO4-在水溶液中通常应写成H++SO42-。

  (3)看是否漏掉离子反应,如Ba(OH)2溶液 与CuSO4溶液反应,既要写Ba2+与SO42-的离子反应,又要写Cu2+与OH-的离子反应。

  (4)看原子及电荷是否守恒,如FeCI2溶液与C12反应,不能写成Fe2++ C12=Fe3++ 2C1-,而应写成2Fe2++C12=2Fe3+ +2Cl-。

  (5)看反应物或产物的配比是否正确,如稀H2SO4与Ba(OH)2。溶液反应不能写成Ba2+ +OH-+ H++ SO42-=BaSO4↓+H2O,应写成Ba2+ +2OH-+ 2H++ SO42-=BaSO4↓+2H2O。

  2、离子共存

  例题2、在pH 1的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或分子是

  A.Mg2+、Na+、ClO-、NO3- B.Al3+、 、 、C1-

  C.K+、Cr2O72-、CH3CHO、 D.Na+、K+、 、C1-

  解析:pH 1说明溶液中含有大量的H+,A项,在酸性条件下,ClO-和H+生成弱酸HClO,C项,Cr2O72-能氧化CH3CHO(具有还原性)生成CH3COOH,D项,H+与 生成硅酸沉淀。答案选B。

  点拨2、所谓几种离子在同一溶液中能大量共存,就是指离子之间不发生任何反应;若离子之间能发生反应,则不能大量共存。

  1.同一溶液中若离子间符合下列任意一个条件就会发生离子反应,离子之间便不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

  (1)生成难溶物或微溶物:Ba2+与CO32-、Ag+与Br-、Ca2+与SO42-等不能大量共存。

  (2)生成气体或挥发性物质:如NH4+与OH-,H+与CO32-、HCO3-、S2-、

  HS-、HSO3-、SO32-等不能大量共存。

  (3)生成难电离的物质:如H+与Ac-(即醋酸根离子)、CO32-、S2-、SO32-等生成弱酸;OH-与NH4+、Cu2+、Fe3+等生成弱碱;H+与OH-生成水,这些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4)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氧化性离子(如Fe3+、NO3-、ClO-、MnO4-等)与还原性离子(如S2-、I-、Fe2+ 、SO32-等)不能大量共存。 注意Fe2+与Fe3+

  可以共存。

  (5)形成配合物:如Fe3+与SCN-反应生成配合物而不能大量共存。

  复备区

  复备内容

  2.附加隐含条件的应用规律:

  (1)溶液无色透明时,则溶液中肯定没有有色离子。常见的有色离子是Cu2+、Fe3+、Fe2+、MnO4-等。

  (2)强碱性溶液中肯定不存在与OH-起反应的离子!

  (3)强酸性溶液中肯定不存在与H+起反应的离子!

  (4)离子能够大量共存,包括离子相互间不会发生化学反应,不会生成沉淀,不会生成气体挥发

  限制酸性溶液的条件

  1. PH=1的溶液。 2.使紫色石蕊溶液呈红色。

  3.使甲基橙呈红色。 4.加镁粉放氢气。

  5.c(OH-)为10-14mol/l。 隐含有H+。

  限制碱性的条件

  1.PH=14的溶液。 2.使红色石蕊变蓝。

  3.酚酞呈红色。 4.甲基橙呈黄色。

  5.c(H+)为10-14。

  可酸可碱的条件

  1.水电离c(OH-)或者c(H+)浓度。

  2.加入铝粉有氢气产生。

  3.HCO3-离子不能稳定存在的溶液。

  【方法技巧】审题时应注意题目中隐含条件:

  1.无色透明:不能存在Cu2+ 或 Fe2+或 Fe3+ 或MnO4― 离子

  2.酸性溶液、PH<7(或=1、2等),说明含有大量的H+

  3.碱性溶液、PH>7(或=13、14等),说明含有大量的OH―

  4.注意题目要求是“大量共存”还是“不能大量共存”。

  (四)、当堂检测

  1、.下列实验设计及其对应的离子方程式均正确的是

  A.用FeCl3溶液腐蚀铜线路板:Cu + 2Fe3+ = Cu2+ + 2Fe2+

  B.Na2O2与H2O反应制备O2 :Na2O2 + H2O = 2Na+ + 2OH- + O2↑

  C.将氯气溶于水制备次氯酸:Cl2 + H2O = 2H+ + Cl- + ClO-

  D.用浓盐酸酸化的KMnO4溶液与H2O2反应,证明H2O2具有还原性:

  2MnO + 6H+ + 5H2O2 = 2Mn2+ + 5O2↑ + 8H2O

  2、.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条件下一定不能大量共存的是

  A.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溶液中:Na+、K+、CO32-、NO3-、AlO2-

  B.c(H+)=0.1 mol/L的溶液中:Cu2+、Al3+、SO42―、NO3-

  C.在加入铝粉后能产生氢气的溶液中:NH4+、Fe2+、SO42-、NO3-

  D.含大量OH-的溶液中:CO32-、Cl-、F-、K+

  3、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A.金属铝溶于稀硫酸中:Al + 2H+ = A13+ + H2↑

  B.碳酸锌溶于稀硝酸中:CO2- 3 + 2H+ =H2O + CO2↑

  C.醋酸钠水溶液中通入足量CO2:2CH3COO- + CO2 + H2O = 2CH3COOH + CO2- 3

  D.少量Cl2通入KI溶液中:Cl2+ 2I― =2C1― + I2

  4、在加人铝粉能放出H2的无色溶液,可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

  A.NH 、Na+、NO 、S2- B.Na+、K+、CH3COO一、HCO

  C.K+、NO 、SO 、Cl― D.K+、Al3+、MnO 、NO

  展示答案:1、A 2、C 3、D 4、C

  (五)总结反思

  (六)、作业布置

  《走向高考》课后强化作业三

  六、 课后反思

  化学离子反应教案 3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使学生了解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含义;

  使学生了解离子反应和离子反应方程式的含义;

  使学生了解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和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能力目标

  通过对中和反应、碳酸根离子检验等知识的综合运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情感目标

  通过教学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教育。

  教学建议

  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离子反应和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教学难点: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教学建议

  离子反应是电解质在溶液里发生的反应,或在溶液里生成电解质的反应。

  要正确书写离子反应方程式,必须掌握电解质、电离、电离方程式和酸、碱、盐的溶解性等知识。

  教学过程可采用:实验→观察→分析→结论的程序进行教学。具体建议如下:

  一、精心设计,并做好强弱电解质水溶液导电性强弱的实验,再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现象推理,是建立强弱电解质概念的关键。教师要强调比较导电性强弱时,必须条件相同。在演示实验中引导学生观察,比较灯光的亮度,讨论推断:灯光亮度不同→溶液的导电性不同→溶液里自由移动的离子浓度不同→电解质电离程度不同→电解质有强弱之分。从而为理解离子反应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由于学生学过的化学反应不太多,本节只要求学生掌握离子互换反应和有离子参加的置换反应两类离子反应,不要再扩大。

  做好教材中的演示实验,让学生展开讨论,引导学生运用电解质在水中发生电离,电离方程式等知识进行分析,并联系复分解反应趋于完成的条件,得出“电解质在溶液里发生反应的实质是离子间的反应”这一新课题。理解离子反应总是向离子浓度降低的方向进行的道理。最后过渡到为表示反应的本质,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来表示化学反应,即离子方程式的教学。

  三、书写离子反应方程式是本节的难点。

  建议1.初学时按书写步骤进行训练。2.步骤中的第二步是正确书写离子反应方程式的关键。学生的主要错误是不熟悉酸、碱、盐的溶解性表。教师可帮助学生抓住若干条规律,记住常见物质的溶解性,这样有利于教学。3.强调离子反应方程式所表示的意义,加强读出离子方程式正确含义的训练。学生练*化学方程式改写成离子方程式和由离子方程式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重点:离子反应和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教学难点: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教学方法:创调情境→提出问题→诱导思维→激发兴趣→分析归纳→解决问题

  教学手段:实验录像、演示实验、学生实验、投影

  教学过程:

  [引言]通过对氧化还原反应的学*,我们了解到根据不同的分类方法可将化学反应分为不同的反应类型。如按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以及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可将化学反应分为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化合、分解、置换、复分解);若根据化学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又可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那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另一种重要的分类方法。

  [板书]第二节离子反应

  [复*提问]回顾初中物质导电性实验――第一组物质是干燥的氯化钠固体、硝酸钾固体、氢氧化钠固体、磷酸固体、蔗糖固体、无水酒精,第二组是 溶液、 溶液、 溶液、 溶液、酒精溶液、蔗糖溶液

  [学生回答]还记得吗?哪些物质能导电?哪些物质不能导电?干燥的 固体、 固体、 固体、 固体不导电,而 溶液、 溶液、 溶液、 溶液都能导电。蔗糖和蔗糖溶液,无水酒精及其水溶液均不导电。

  [复*提问]为什么有些物质如 ...... 在干燥的固体时不导电,而溶于水后却能导电了呢?

  [学生回答]是因为这些物质的固体中不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而当它们溶于水后,在水分子的作用下,使这些物质电离产生了能够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从而能够导电。

  [教师总结]可见酸、碱、盐的水溶液都具有导电性。

  [引出新课]

  [板书]一、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1.概念:

  [投影](1)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如: ......等。

  (2)非电解质:无论是在水溶液或熔化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叫非电解质。例:蔗糖、酒精等。

  [讲述]我们已经知道酸、碱、盐是电解质,它们的水溶液都能导电。那么,我们进一步来研究在相同条件下不同种类的酸、碱、盐溶液,它们的导电能力是否相同。

  [演示实验]实验1-1

  [引导思考]学生认真观察实验,并对实验现象加以分析、讨论。

  [学生回答]根据灯泡发光明暗程度不同,我们可以知道相同条件下,它们的导电能力不同。

  [结论]电解质有强、弱之分。

  [板书]二、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

  [投影]图1-10, 在水中溶解和电离示意图。

  [讲述]离子化合物与某些共价化合物能够在水分子作用下完全电离成离子,而某些共价化合物只能部分电离成离子。

  [投影]强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全部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如强酸、强碱和大多数盐类。

  弱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只有一部分分子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如 。

  [学生练*]写出下列物质的电离方程式;

  [板书]三、离子反应:

  [引导分析]由于电解质溶于水后就电离成为离子,所以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所起的反应实质上是离子之间的反应。

  [板书]1.概念:离子之间的反应称为离子反应。

  [学生总结]2.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板书]

  ①生成弱电解质,如 、弱酸、弱碱

  ②生成挥发性物质,如

  ③生成难溶性物质,如

  [引导分析]由上述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我们来分析离子反应的特征是什么?

  [总结]3.离子反应的特征:

  [投影]向着减少某些离子的方向进行,反应速率快,部分离子反应有明显的现象。

  4.离子反应类型:

  ①离子之间交换的非氧化还原反应

  如:

  ②离子和分子之间的非氧化还原反应

  如:

  ③有离子参加的氧化还原反应

  如:

  [板书]四、离子反应方程式:

  [学生实验][实验1-2]中的实验Ⅰ、Ⅱ、Ⅲ,并要求学生们仔细观察,记录现象,思考原因。

  [投影]

  [提问]实验现象?

  [学生回答]实验Ⅰ无明显现象。

  实验Ⅱ中出现白色沉淀,滤液为蓝色。

  实验Ⅲ中生成不溶于稀 的白色沉淀。

  [引导思考]实验Ⅰ中无明显现象,原因?

  [学生回答]只是 溶液电离上的 和 与 溶液电离出的 的简单混和。

  [引导思考]实验Ⅱ和Ⅲ中反应说明了什么?

  [学生回答]实验Ⅱ和Ⅲ说明了 溶液电离出的 和 溶液电离出的 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了 白色沉淀。而 溶液电离出的 与 溶液电离出的 并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在溶液中仍以 和 的离子形式存在。

  [学生总结]实验Ⅱ中反应实质为

  实验Ⅲ中反应实质为

  [讲述]由以上实验Ⅱ和Ⅲ我们看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所电离出的离子并没有全部发生化学反应,而只有部分离子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其它物质。

  [引出]1.概念: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的符号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叫做离子方程式。

  [板书]

  [讲述]2.书写:(以 溶液和 溶液为例)

  ①写(化学方程式):

  ②离(电离):

  ③删(两边相同离子):

  ④查(质量守恒,电荷守恒)

  [投影]

  写出上述中和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学生回答]

  化学离子反应教案 4

  一、学*目标

  1.理解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

  2.学会书写常见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

  3.理解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的意义,体会科学规律所具有的普遍性意义。

  4.掌握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1.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2.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的意义及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难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三、设计思路

  由碳酸钠溶液与氢氧化钙溶液和氯化钙溶液反应时产生的相同现象引入对其反应实质的研究,在探究电解质在溶液中的存在形式的基础上,继续研究强电解质溶液中的复分解反应实质,学*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四、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在上一节课我们学到碳酸钠溶液分别与氢氧化钙溶液和氯化钙溶液反应时,都会生成白色的碳酸钙沉淀,而且都没有其他的反应现象,那么这两个化学反应在本质上是不是一样的呢?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先来看两张图片。

  [活动与探究]P53活动与探究。通过电解质溶液导电的实验现象感受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区别。探讨灯泡明暗不同的原因。

  [设问]那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盐酸是强酸,而醋酸是弱酸呢?为什么氢氧化钠是强碱,而一水合氨是弱碱呢?

  [叙述]因为氯化氢在水中完全电离成氢离子和氯离子,而醋酸只有少量的电离成氢离子和醋酸根离子,大部分仍以醋酸分子的形式存在;同样的,氢氧化钠在水中完全电离成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而一水合氨只有少量电离成铵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大部分仍以一水合氨分子的形式存在。

  像氯化氢和氢氧化钠这样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的电解质叫做强电解质,强酸、强碱和绝大多数的盐都属于强电解质。像醋酸和一水合氨这样在水溶液中只有部分发生电离的电解质叫做弱电解质,弱酸和弱碱都是弱电解质。水是一种极弱的电解质。

  [板书] 一、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二、电离方程式

  HCl=H++Cl-

  NaOH=Na++OH-

  HAc H++Ac-

  NH3H2O NH4++OH-

  H2O H++OH-

  [练*]书写氯化钠、硝酸银、碳酸钠、氯化钙、氢氧化钙、碳酸钙、硫酸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

  [总结] 电离与溶解的关系,强弱电解质和物质的溶解性没有关系。

  [思考与讨论] 学生以氯化钠溶液和硝酸银溶液的反应为例探讨两种强电解质的溶液混合发生反应时,到底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体验中掌握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学生活动]NaCl+AgNO3=AgCl↓+NaNO3

  Na++Cl-+Ag++NO3-=AgCl↓+Na++NO3-

  Cl-+Ag+=AgCl↓

  [叙述]检查一下这个式子,左右两边元素种类是否守恒,原子个数是否守恒,离子所带的电荷总数是否守恒。用这样的式子表示的反应叫做离子反应,这种式子叫做离子方程式。

  [思考与讨论]我们知道,碳酸钠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时生成碳酸钙沉淀,现在我们来观察一下方程式中的物质,他们属于哪一种电解质,在水溶液中主要以何种形式存在。

  [板书]CO2- 3 +Ca2+=CaCO3↓

  [练*]现在请大家模仿这个方法,写出碳酸钠溶液与氯化钙溶液的离子方程式。

  [板书] Na2CO3+CaCl2=CaCO3↓+2NaCl

  2Na++CO2- 3 +Ca2++2Cl-=CaCO3↓+2Na++2Cl-

  CO2- 3 +Ca2+=CaCO3↓

  [叙述]从这两个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可以发现,碳酸钠虽然与两种不同的物质发生反应,但是在反应中实际发生变化的微粒是相同的,所以我们可以用一个离子方程式表示同一类化学反应,因为它们的反应实质是相同的。现在请大家再举出一些符合CO2- 3 +Ca2+=CaCO3↓的化学反应。

  [练*]请大家写出盐酸与氢氧化钾,稀硫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叙述]从这两个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就可以发现强酸和强碱生成可溶性的盐和水的反应的实质就是H++OH-=H2O。

  [练*]

  一、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1.醋酸与氢氧化钠反应

  2.盐酸与氨水反应

  3.碳酸钙与盐酸反应

  4.氯气和氢氧化钠反应

  二、已知四种物质在水中、液氨中的溶解度(g溶质/100g溶剂)如下表,这几种化合物在两溶剂中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方向分别是 和 。

  溶剂 溶 质 AgNO3 Ba(NO3)2 AgCl BaCl2

  水 170 9.3 1.5×10-4 33.3

  液氨 86 97.2 0.8 0

  答案:

  (1)在水中,有复分反应反应:BaCl2+2AgNO3�T2AgCl↓+Ba(NO3)2

  (2) 在液氨中,有复分反应反应:Ba(NO3)2+2AgCl�T2AgNO3+BaCl2↓

  化学离子反应教案 5

  (一)知识目标

  使学生了解电解质、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的含义。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

  2、培养学生通过实验现象分析、探究化学反应实质的能力。

  3、培养学生全面认识事物、分析事物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情感目标

  1、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化学的兴趣和情感。

  2、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3、对学生进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辨证唯物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的含义

  教学难点: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的含义

  教学方法:设疑、实验、讨论、讲解相结合

  教学过程:

  [引言]上节课学*了氧化还原反应,是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进行分类的,化学反应还有一种重要的分类方法,即将有离子参加的反应统称为离子反应。下面我们就来学*这种反应。

  [板书]第二节离子反应

  [设问]①根据初三所学知识,哪些物质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呢?

  ②可以通过什么方法检验这些物质是否电离?

  ③它们电离过程可用什么式子表示?

  分析得出电解质的概念。

  [板书]一、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练*]下列物质能导电的是属于电解质的是:

  HCl气体、Ca(OH)2固体、KNO3固体、CO2、Hg、NH3、KOH溶液、金刚石、石墨、蔗糖、酒精、硫、铝

  由上答案分析出非电解质的概念。

  [板书]非电解质: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

  (学生讨论出答案后,师生共同小结理解电解质、非电解质概念应注意的问题)

  [板书](1)电解质、非电解质应是化合物。

  (2)电解质的导电条件: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如:碳酸钙虽然其水溶液几乎不导电,但在熔融状态下导电,因此它是电解质。

  (3)电解质导电必须是用化合物本身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而导电,不能是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的物质导电。如:CO2、SO2溶于水能导电,是由于它们与水反应生成的H2CO3、H2SO3能导电,所以CO2、SO2不是电解质。

  (4)某些难溶于水的化合物。如:BaSO4、AgCl等,由于它们溶解度太小,测不出其水溶液的导电性,但它们溶解的部分是完全电离的,所以是电解质。

  (5)酸、碱、盐、水是电解质,蔗糖、酒精等是非电解质。

  [设问]电解质为什么能导电?

  [板书]二、电解质溶液导电原因及导电能力

  1、电解质溶液导电原因

  (引到学生回忆初中所讲的氯化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等能导电的原因)

  [学生分析]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发生了电离,产生了自由移动的离子,当与直流电源接通后,离子发生了定向移动并在两极发生反应,从而形成电流。

  [设问]相同条件下,不同种类的酸、碱、盐溶液,它们的导电能力是否相同?

  [演示实验]P14实验1-1

  让学生观察,讨论五种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实验结论:相同条件下,不同种类的酸、碱、盐溶液,它们的导电能力不相同。

  [板书]2、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强弱

  [学生阅读]教材的相关内容

  [分析总结]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的强弱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离子的多少(离子的浓度大小)和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当溶液的体积、浓度以及溶液中阴、阳离子所带的电荷数都相同的情况下,取决于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数目,导电能力强的溶液里单位体积内能够自由移动的离子数目一定比导电能力弱的溶液里能够自由移动的离子数目多。

  从这些物质的结构和它们在水中溶解时所发生的变化进行分析,得出强弱电解质的概念。

  [板书]三、强电解质、弱电解质

  1、强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全部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比如:强酸、强碱、大多数盐。

  2、弱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只有一部分分子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学生阅读]教材的相关内容,之后对强、弱电解质进行进一步比较,并完成下表。

  强调:(1)典型的强、弱电解质要熟记。

  (2)BaSO4、AgCl等难溶于水,熔化或熔于水的部分是全部电离的,所以它们是强电解质。

  (3)强、弱电解质的根本区别是全部电离还是部分电离,而不是通过熔液的导电性强弱来确定。

  [板书]3、电解质熔液的电离

  [设问]请写出HCl、KCl、Al2(SO4)3、BaCl2、NaHSO4、NaHCO3在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

  [板书]HCl=H++Cl-KCl=K++Cl-Al2(SO4)3=2Al3++3SO42-

  BaCl2=Ba2++2Cl-NaHSO4=Na++H++SO42-NaHCO3=Na++HCO3-

  强调:HCO3-、SO42-、OH-等原子团,不能拆开。

  [总结]强酸:如HCl、H2SO4、HNO3

  强电解质强碱:如KOH、NaOH、Ba(OH)2

  电(全部电离)大多数盐:如:NaCl、AgNO3

  解弱电解质弱酸:如H2S、H2SO3、CH3COOH

  质(部分电离)弱碱:如NH3H2O、Cu(OH)2

  水:H2O

  [布置作业]P18*题一、1*题四


离子反应教案汇总10篇(扩展4)

——《离子反应化学》教案 (菁华5篇)

  离子反应考点要求:

  1.离子共存问题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是每年必考的题型。今后命题的发展趋势是:

  (1)增加限制条件,如强酸性、无色透明、碱性、pH、甲基橙呈红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等;

  (2)定性中有定量,如“由水电离出的c(H+)=1×10-4mo·L-1 的溶液中……”。

  2.离子方程式的正误书写也是历年高考必出的试题。从命题的内容看,存在着三种特点:

  (1)所考查的化学反应均为中学化学教材中的基本反应;错因大都属于化学式能否拆分、处理不当、电荷未配*、产物不合理和漏掉部分反应等;有量的限止的离子方程的书写或正误判断也是*几年考查的重点内容,也是这部分的难点。

  (2)所涉及的化学反应类型以复分解反应为主,而溶液中的氧化还原反应约占15%;

  (3)一些重要的离子反应方程式,在历年考卷中多次重复。如Na与H20的反应、Fe与盐酸或稀H2S04的反应自1992年以来分别考过多次。

  (4)考查离子方程式的目的主要是了解学生使用化学用语的准确程度和熟练程度,具有一定的综合性,预计今后的考题还会保留。

  复*过程

  高考题示例:(学生先练,然后再归纳出本节复*的要求)

  1.若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C(H+)=1×10-14mo·L-1,满足此条件的溶液中一定可以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20xx全国11题) ( )

  A.A3+ Na+ NO-3 C- B.K+ Na+ C- NO3-

  C.K+ Na+ C- AO2- D.K+ NH+4 SO42- NO3-

  (有附加条件的离子共存题)

  2.能正确表示下列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20xx全国13题) ( )

  A.用碳酸钠溶液吸收少量二氧化硫:2CO32-+SO2+H2O 2HCO-3+SO32-

  &

  bsp; B.金属铝溶于盐酸中:A+2H+ A3++H2↑(电荷不守恒)

  C.硫化钠溶于水中:S2-+2H2O H2S↑+2OH-(应分步水解)

  D.碳酸镁溶于硝酸中:CO32-+2H+ H2O+CO2↑(MgCO3不可拆)

  3.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20xx上海18题)

  A 过量的NaHSO4与Ba(OH)2溶液反应:Ba2++2OH-+2H++SO42-→BaSO4↓+2H2O

  B NH4HCO3溶液与过量NaOH溶液反应:NH4++OH-=NH3↑+H2O

  C 苯酚钠溶液中通入少量:-O-+CO2+H2O→ -OH+HCO3-

  D FeBr2溶液中通入过量C2:2Fe2++2Br-+2C2=2Fe3++Br2+4C-

  重点、难点:

  离子共存,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是本节的重点内容;有量限止的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或判断正误是本节的难点

  基本概念:

  1、离子反应、电解质、非电解质、离子方程式

  (1)离子反应

  定义:有离子参加的反应。

  类型:

  离子互换的非氧化还原反应:当有难溶物(如CaCO3 难电离物(如H20、弱酸、弱碱)以及挥发性物质(如 HC)生成时离子反应可以发生。

  离子间的氧化还原反应:取决于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相对强弱,氧化剂和还原剂越强,离子反应越完全

  注意点:离子反应不一定都能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如实验室制氨气 (NH4)2SO4 +Ca(OH)2 稢aSO4+2NH3↑+2H2O

  H2S气体的检验 Pb(AC)2+H2S=PbS↓+2HAc (注:Pb(AC)2可溶于水的盐的弱电解质)

  (2)电解质、非电解质、强、弱电解质

  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和熔化状态都不导电的化合物。

  强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全部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弱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只有一部分分子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的注意点

  ①电解质的强弱与其在水溶液中的电离程度有关,与其溶解度的大小无关。例如:难溶的BaS04、CaS03等和微溶的Ca(OH)2等在水中溶解的部分是完全电离的,故是强电解质。而易溶于水的CH3COOH、H3P04等在水中只有部分电离,故归为弱电解质。

  ②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的强弱只与自由移动的离子浓度及离子所带的电荷数有关,而与电解质的强弱没有必然的联系。例如:一定浓度的弱酸溶液的导电能力也可能比较稀的强酸溶液强。

  ③强电解质包括:强酸(如HC、HN03、H2S04)、强碱(如NaOH、KOH、Ba(OH)2)和大多数盐(如NaC、 MgC2、K2S04、NH4C1)及所有的离子化合物;弱电解质包括:弱酸(如CH3COOH)、弱碱(如NH3·H20)、中强酸 (如H3PO4 ),注意:水也是弱电解质。

  ④共价化合物在水中才能电离,熔融状态下不电离

  举例:KHSO4在水中的电离式和熔融状态下电离式是不同的。

  (3)离子方程式:

  定义: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

  使用环境:离子程式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才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2、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1)离子反应是在溶液中或熔融状态时进行时反应,凡非溶液中进行的'反应一般不能写离子方程式,即没有自由移动离子参加的反应,不能写离子方程式。如 NH4C固体和Ca(OH):固体混合加热,虽然也有离子和离子反应,但不能写成离子方程式,只能写化学方程式。即:

  2NH4C(固)+Ca(OH)2(固)稢aC2+2H2O +2NH3 ↑

  (2)单质、氧化物在离子方程式中一律写化学式;弱酸(HF、H2S、HC0、H2S03等)、弱碱(如NH3·H20)等难电离的物质必须写化学式;难溶于水的物质(如CaC03、BaS03、FeS、PbS、BaS04,Fe(OH)3等)必须写化学式。如:

  CO2+2OH-=CO32-+H2O CaC03+2H+=CO2↑+H20+Ca2+

  (3)多元弱酸的酸式盐的酸根离子在离子方程式中不能拆开写。如NaHS03溶液和稀硫酸反应:HSO3- +H+=SO2↑+H2O

  (4)对于微溶物的处理有三种情况;

  ①在生成物中有微溶物析出时,微溶物用化学式表示。如Na2S04溶液中加入AgNO3 ,溶液:2Ag++SO42-=Ag2S04 ↓

  ②当反应物里有微溶物处于溶液状态(稀溶液),应写成离子的形式。如C02气体通人澄清石灰水中:CO2+Ca2++2OH-=CaCO3 ↓+H2O

  ③当反应物里有微溶物处于悬浊液或固态时,应写成化学式。如在石灰乳中加入Na2C03溶液:Ca(OH)2+CO32-=CaCO3↓+H2O 。

  (5)操作顺序或反应物相对量不同时离子方程式不同,例如少量烧碱滴人Ca(HC03)2溶液,有

  Ca2++HCO3-+OH-=CaCO3 ↓+H2O

  少量Ca(HC03)2溶液滴人烧碱溶液(此时NaOH过量),有

  Ca2++2OH-+2HCO3- =CaCO3↓+CO32- +2H2O

  1.离子共存问题

  (1)“不共存”情况归纳

  ①离子之间相互结合呈沉淀析出时不能大量共存。如形成BaS04、CaS04、H2Si03、Ca(OH)2、MgS03、MgC03、 PbC2、H2S04、Ag2S04等。

  ②离子之间相互结合呈气体逸出时不能大量共存,如:H+与S2-、HCO3-、SO32-、HSO3-和OH-与NH4+等,由于逸出H2S、C02、S02、NH3等气体或S2-变成HS-,CO32-变成HCO3-而不能大量共存。

  ③离子之间相互结合成弱电解质时不能大量共存。如:H+与CH3COO-、OH-、PO43-等离子,由于生成 CH3COOH、H20、HPO42-、H2PO4-、H3P04而不能大量共存。

  ④离子之间发生双水解析出沉淀或逸出气体时不能大量共存,如A3+与AO2-、Fe3+与HCO3- 、A3+与HS- 、S2-、HCO3-、CO32-等离子。

  ⑤离子之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不能大量共存,如:Fe3+与S2-、Fe3+与I-等。

  ⑥离子之间相互结合成络离子时不能大量共存。如Fe3+与SCN-生成2+,Ag+、NH4+、OH-生成+,Fe3+与C6H5OH也络合等

  (2)离子在酸性或城性溶液中存在情况的归纳。

  ①某些弱碱金屑阳离子,如:Z2+、Fe3+、Fe2+、 Cu2+、A3+、NH4+、Pb2+、Ag+等。在水溶液中发生水解,有OH-则促进水解生成弱碱或难溶的氢氧化物。故上述离子可和H+(在酸性溶液中)大量共存,不能与OH-(在碱性溶液中)共存。但有NO3-存在时的酸性溶液, Fe2+等还原性离子不与之共存。

  ②某些弱酸的酸式酸根离子,如HCO3-、HS-等可和酸发生反应,由于本身是酸式酸根,故又可与碱反应,故此类离子与H+和OH-都不能共存。

  ③某些弱酸的阴离子,如:CH3COO- 、S2-、CO32-、 PO43-、AO2-、SO32-、CO- 、SiO32-—等离子在水溶液中发生水解,有H‘则促进其水解,生成难电离的弱酸或弱酸的酸式酸根离子。所以这些离子可和OH-(在碱性溶液中)大量共存,不能与H+(在酸性溶液中)大量共存。

  ④强酸的酸根离子和强碱的金属阳离子,如:C-、 Br- 、I-、SO42-、NO3-、K+、Na+等离子,因为在水溶液中不发生水解,所以不论在酸性或碱性溶液中都可以大量共存。但SO42-与Ba2+不共存。

  ⑤某些络离子,如+,它们的配位体能与H+结合成NH3 + +2H+=Ag++ 2NH4+,所以,它们只能存在于碱性溶液中,即可与OH-共存,而不能与H+共存。

  分析:“共存”问题,还应考虑到题目附加条件的影响,如溶液的酸碱性、PH值、溶液颜色、水的电离情况等。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掌握化学反应的实质,理解离子反应及离子方程式的意义;根据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对比掌握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和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能力培养: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学会分析、探究化学反应的实质,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科学思想:通过观察的化学现象及反应事实,使学生了解研究事物从个别到一般的思想方法,体验研究问题,寻找规律的方法。

  科学品质: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动手参与能力,对反应现象的观察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科学方法:观察、记录实验;对反应事实的处理及科学抽象。

  重点、难点 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和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教学过程设计

  【提问】复分解反应能够发生的条件是什么?并对应举例说明。

  【评价】给予肯定。

  【指导实验】全班分为三大组,分别做下面的三组实验,并观察记录:

  一、硝酸银溶液分别跟盐酸、氯化钠、氯化钾的反应;

  回答:复分解反应是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进行的,这类反应必须在生成物中有沉淀、气体、难电离的物质三者之一才能发生。

  例:(1)在反应里生成难溶物质。如CaCO3、BaSO4、AgCl、Cu(OH)2等。

  BaCl2+H2SO4=BaSO4↑+2HCl

  (2)在反应里生成气态物质,如CO2、H2S、Cl2等。

  CaCO3+2HCl=CaCl2+H2O+CO2↑

  (3)在反应里生成弱电解质,如:水、弱酸、弱碱等。


离子反应教案汇总10篇(扩展5)

——离子反应说课稿15篇

离子反应说课稿15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需要编写说课稿,认真拟定说课稿,优秀的说课稿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离子反应说课稿,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各位评委好,我是XXX号考生,今天我说课题目是《离子反应》,下面开始我的说课,根据新课标理论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设计思路,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等几个方面进行说明,首先说一下我对教材的认识。

  一、说教材

  《离子反应》这节课是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化学必修1第二单元课题二第二课时的内容。本节是学生认识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的起始课。从教材的体系看,它是初中学*溶液导电性实验、酸碱盐电离知识的延续和深化,又是学*电解质溶液理论知识的基础,所以从体系看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从研究方法看,它是研究化学反应分类方法的补充以及从本质分析化学反应的必备技能,是中学生现在及至以后学*化学、从事化学专业的知识和能力的重点。

  过渡:这是对教材的认识,下面说一下本班学生的情况。

  二、说学情

  学生情况:学生正处在16、17岁的年龄阶段,好奇心较强,兴趣不太稳定,逻辑思维正在日趋发展中;学生能够归纳收集自己积累的知识,结合新课标的学*和教学评价,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积极提出疑问,进行交流、讨论、辩论,初步具备化学知识积累研究的能力;在知识学*上学生仍需借助感性材料等诸多特点。

  过渡:结合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三、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离子反应的含义及其产生的条件,学会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和生产中的有关离子共存问题,解决有关问题。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常见离子反应探究的过程,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的科学方法获取信息,并用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验探究,激发探索的兴趣,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引导透过现象看本质,认识到事物变化过程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

  过渡:下面我再说一下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四、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离子反应及其发生条件。

  【难点】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过渡:学无定法,贵在得法,好的教学方法可以使学*事半功倍,下面谈一下我的教学方法。

  五、说教学方法

  本节课采用了实验探究及自主建构法: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能给学生带来深刻的认识,对本节课,我准备采用教师演示,学生参与的方法,体现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极大激发学生求知的热情,引导学生观察,讨论,分析,充分发挥实验对学生认知、情感、态度、方法的激励和引导作用,也训练了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思维,配合清晰的板书强化重点知识。

  过渡:下面说一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的设计。这节课我准备分为四个环节进行,导入新课,新课教学,巩固提高,小结作业。层次分明,重难点突出。下面我详细介绍我的教学过程。

  六、说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导入新课

  在这一个环节首先让学生对上节课所学电离知识进行回忆,并完成*题中关于电解质、非电解质的分类,由此开始引导学生建立电解质在溶液中电离为离子的概念。然后进入我的教学第二个环节。

  这样设计,一方面可以检查学生上节课知识掌握情况,另一方面可以温故知新,建立知识间的联系。

  第二环节:新课教学

  新课教学主要分三部分,离子反应的认识,离子反应方程式及其书写,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这三部分知识的学*,我们先看第一部分离子反应的认识。

  1.离子反应

  (1)探究电解质溶液中反应的实质:

  引导学生思考,既然电解质在溶液中以离子的形式存在,那么溶液中电解质之间发生了化学反应,从微观层面来看,具体发生了什么反应?学生通过思考,大胆猜想就是离子发生了反应,老师及时给予肯定。

  (2)体会离子反应的含义:

  在老师的带领下,一起归纳出离子反应概念:由于电解质溶于水后电离成离子,所以,电解质在溶液中的反应实质是离子之间的反应,我们把这样的反应叫做离子反应。

  这一部分的设计主要是和导入部分的*题形成很好的衔接,环环相扣,让学生自主发现电解质在溶液中反应的本质。

  其次,根据上面所学知识,老师带领学生在黑板上演示参加反应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再按照化学反应方程式进行合并,将左右端同时存在的等数离子删掉,形成最后的离子方程式。带学生回顾书写过程,总结离子反应方程式书写四步法,明确离子方程式含义。配合练*题进行书写方法巩固。

  最后,请学生上台,参与到演示实验中,通过观察分析实验生成物,总结出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在这一部分设计中,发挥教师引导作用,重点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倡导合作学*,主动建构理念,通过分析对比得到结论,很形象直观的突破了重难点,并通过实验培养科学的态度。

  第三环节:巩固提高

  这一环节给学生准备了典型的练*题,一方面通过*题集中学生的注意,另一方面检测学生这节课的掌握程度,这些练*题与本节课学*内容针对性强,如离子方程式的辨别以及离子共存问题的判断。虽然是选择题的形式,但是*题存在一定难度,学生通过练*可进一步提升对知识的理解,增强运用意识,也可从中培养他们克服困难的精神。

  第四环节:小结作业

  巩固提高环节是由老师带领学生回忆都学*了哪些知识?

  这样学生通过回忆,对知识进行巩固,提高了学*效率。

  最后布置作业,作业是查阅思考总结难溶盐的特点及课后*题。之所以这样设计是因为,巩固练*的同时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学*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成功从来都没有捷径,树立他们勤奋获得成就的意识。

  第一课时

  一、教材分析:

  1、《离子反应》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内容。《离子反应》是重要的化学用语,在中学阶段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知识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贯穿于中学化学教材的始终,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

  2、在中学化学中要学*许多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都可能涉及离子反应及其方程式的书写。《化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要能通过实验认识离子反应极其发生条件,了解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而学生刚进高一,元素化合物知识不丰富,电解理论又没有学*,因此本节知识对学生来说具有相当的难度。这一节我把它分成二个课时。第一课时讲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第二课时讲离子反应及其发生条件。

  3、学好这一节内容,能揭示溶液中化学反应的本质。既巩固了前面已学过的电离初步知识,又为后面元素化合物知识、电解质溶液的学*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并且正确而又熟练地书写离子方程式,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它还是历年高考的热点,在高考中几乎年年考。

  二、学情分析:

  1、已学*电解质与非电解质,能区分哪些物质是电解质、哪些物质是非电解质;

  2、已了解电解质在溶液中能发生电离,以离子形式存在于溶液中,会书写电离方程式;

  3、已了解离子守恒,并能运用离子守恒进行简单的计算。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使学生了解电解质、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的含义,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初步学会从微观的角度认识物质在水溶液中的存在形式以及所发生的反应。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学会探究、分析化学反应的实质,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观察反应和反应事实,使学生了解研究事物从个别带一般的思想方法,体验研究问题寻找规律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动手参与能力,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辩证和唯物主义教育。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的含义。

  2、教学难点: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的含义。

  五、教法分析:

  1、实验促学法:通过教师的演示,学生的动手操作,观察分析实验现象,理解并掌握离子反应及其方程式的书写。

  2、情景激学法:创设问题的意境,激发学*兴趣,调动学生内在的学*动力,促使学生在意境中主动探究科学的奥妙。

  3、探究、归纳法:通过学生对问题的探究、讨论、实验、归纳,最终掌握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六、学法指导: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是学*的主体,教学活动的真谛是通过教师的引导,启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究学*。因此在本节教学中我积极响应新课改倡导的课堂上“师——生、生——生”的互动的教学方法,在学法设计上采用实验探究与交流活动相结合,使他们注重自己对实验的观察,分析,设计及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培养学生交流的*惯。

  七、教学过程:

  上节课学*了氧化还原反应,是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进行分类的,化学反应还有一种重要的分类方法,即将有离子参加的反应统称为离子反应。下面我们就来学*这种反应。

  第二节离子反应

  设问:

  ①根据初三所学知识,哪些物质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呢?

  ②可以通过什么方法检验这些物质是否电离?

  ③它们电离过程可用什么式子表示?

  板书:

  一、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归纳:分析得出电解质的概念。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练*:下列物质能导电的是属于电解质的是:

  HCl气体、 Ca(OH)2固体、KNO3固体、CO2 、Hg 、 NH3 、KOH溶液、金刚石、石墨、蔗糖、酒精、硫、铝

  [归纳]由上答案分析出非电解质的概念。

  板书: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

  讨论:学生讨论出答案后,师生共同小结理解电解质、非电解质概念应注意的问题。

  板书:

  (1)电解质、非电解质应是化合物。

  (2)电解质的导电条件: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如:碳酸钙虽然其水溶液几乎不导电,但在熔融状态下导电,因此它是电解质。

  (3)电解质导电必须是用化合物本身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而导电,不能是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的物质导电。如:CO2、SO2溶于水能导电,是由于它们与水反应生成的H2CO3、H2SO3能导电,所以CO2、SO2不是电解质。

  (4)某些难溶于水的化合物。如:BaSO4、AgCl等,由于它们溶解度太小,测不出其水溶液的导电性,但它们溶解的部分是完全电离的,所以是电解质。

  (5)酸、碱、盐、水是电解质,蔗糖、酒精等是非电解质。

  设问:电解质为什么能导电?

  板书:

  二、电解质溶液导电原因及导电能力。

  1、电解质溶液导电原因。(引到学生回忆初中所讲的氯化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等能导电的原因)

  学生分析: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发生了电离,产生了自由移动的离子,当与直流电源接通后,离子发生了定向移动并在两极发生反应,从而形成电流。

  设问:相同条件下,不同种类的酸、碱、盐溶液,它们的导电能力是否相同?

  演示实验:P14实验1-1

  让学生观察,讨论五种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实验结论:相同条件下,不同种类的酸、碱、盐溶液,它们的导电能力不相同。

  板书:

  2、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强弱。

  学生阅读:教材的相关内容。

  分析总结: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的强弱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离子的多少(离子的浓度大小)和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当溶液的体积、浓度以及溶液中阴、阳离子所带的电荷数都相同的情况下,取决于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数目,导电能力强的溶液里单位体积内能够自由移动的离子数目一定比导电能力弱的溶液里能够自由移动的离子数目多。从这些物质的结构和它们在水中溶解时所发生的变化进行分析,得出强弱电解质的概念。

  板书:

  三、强电解质、弱电解质。

  1、强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全部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比如:强酸、强碱、大多数盐。

  2、弱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只有一部分分子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学生阅读:教材的相关内容,之后对强、弱电解质进行进一步比较,并完成下表。

  本节课还存在很多不足,希望各位给予批评指正。

  一、说教材

  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离子反应》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第二节内容。《离子反应》是重要的化学用语,在中学阶段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知识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贯穿于中学化学教材的始终,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在中学化学中要学*许多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都可能涉及离子反应及其方程式的书写。《化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要能通过实验认识离子反应极其发生条件,了解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而学生刚进高一,元素化合物知识不丰富,电解理论又没有学*,因此本节知识对学生来说具有相当的难度。这一节我把它分成二课时。第一课时讲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第二课时讲离子反应及其发生条件。学好这一节内容,能揭示溶液中化学反应的本质。既巩固了前面已学过的电离初步知识,又为后面元素化合物知识、电解质溶液的学*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并且正确而又熟练地书写离子方程式,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它还是历年高考的热点,在高考中几乎年年考。

  2、本课时的教学目的:

  根据课程标准、教材要求、学生情况制定的教学目标为:

  知识与技能目标:1、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初步学会从微观的角度认识物质在水溶液中的存在形式以及所发生的反应。2、会书写易溶、易电离的酸、碱、盐之间发生的复分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3、掌握化学离子反应的实质,理解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学会探究、分析化学反应的实质,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观察反应和反应事实,使学生了解研究事物从个别带一般的思想方法,体验研究问题寻找规律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动手参与能力,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辩证和唯物主义教育。

  3、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1、认识复分解反应类型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2、知道常见的易溶、易电离的酸、碱、盐并会写这些物质之间发生的复分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教学难点:知道哪些物质是易溶、易电离的物质,并据此学会判断离子大量共存问题和常见离子的检验。

  二、 说教法

  教学活动是教和学的双边活动,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使之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根据这一基本原理我采用了如下教学方法:

  1、实验促学法:通过教师的演示,学生的动手操作,观察分析实验现象,理解并掌握离子反应及其方程式的书写。

  2、 情景激学法:创设问题的意境,激发学*兴趣,调动学生内在的学*动力,促使学生在意境中主动探究科学的奥妙。

  3、探究、归纳法:通过学生对问题的探究、讨论、实验、归纳,最终掌握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三、 说学法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是学*的主体,教学活动的真谛是通过教师的引导,启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究学*。因此在本节教学中我积极响应新课改倡导的课堂上“师——生、生——生”的互动的教学方法,在学法设计上采用实验探究与交流活动相结合,使他们注重自己对实验的观察,分析,设计及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培养学生交流的*惯。

  四、说教学程序

  1、适当复*,引入正题

  由于电解质等概念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非常重要,可做适当复*。并通过复*电解质溶于水后能电离成离子,介绍电解质在溶液中的反应实质上是离子之间的反应,引入题。

  2、精心设疑,实验探究

  【思考1】是否有离子就能够发生反应呢?

  【学生实验探究1】

  ①向盛有5mlCuSO4溶液的试管里加5ml稀NaCl溶液。

  ②向盛有5mlCuSO4溶液的试管里加5mlBaCl2溶液。

  观察分别有什么现象?

  ①无现象 ②白色沉淀,且溶液仍为蓝色

  【学生思考与交流】:白色沉淀是什么?是通过什么离子结合而成的?混合后的溶液中,哪些离子个数减少?哪些离子个数没有变化?

  【结论】不是有离子就能发生反应,在反应的过程中有些离子并没有参加反应,实验②的实际:Ba2++SO42-===BaSO4 ↓,由此引入了离子方程式

  【思考2】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是什么呢?

  【学生实验探究2】

  现象 生成物特征

  ①5mlNa2SO4+5mlBaCl2 白色沉淀 沉淀

  ②5mlNaOH+酚酞+适量HCl 先变红后退色 水

  ③5mlNa2CO3+5mlHCl 有气泡冒出 气体

  【讨论后的结论】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生成沉淀或水或气体

  3、逐步讲解,有详有略

  【详】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

  ①写:写出化学方程式:例:CuSO4 + BaCl2 ═ CuCl2 + BaSO4↓

  ②拆:把易溶于水又易电离的物质拆写成离子形式, 难溶或难电离的物质以及气体等仍用化学式表示。

  Cu2++SO42-+Ba2++2Cl-== Cu2++2Cl-+ BaSO4↓

  ③删:删去方程式两边形式相同的离子。

  Cu2++SO42-+Ba2++2Cl-== Cu2++2Cl-+ BaSO4↓

  ④查:整理方程式并检查两边各元素的原子个数和电荷总数是否相等。

  Ba2++SO42-===BaSO4 ↓

  【略】①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上面已讲)

  离子方程式的意义

  分组练*:完成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HCl+NaOH:H++OH-===H2O

  H2SO4+KOH:H++OH-===H2O

  讨论后的结论:离子方程式的意义:不仅可表示某一个具体的化学反应,而且还可以表示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并揭示这类化学反应的实质

  4、精讲例题,规范要求

  例1:CuO+H2SO4=CuSO4+H2O

  例2: CaCO3+2HCl=CaCl2+H2O+CO2↑

  在讲解例题的过程中,除了复*书写离子方程式的一般步骤之外,还要向学生讲清书写离子方程式的一般规则和要求,教学生学会如何正确规范的使用化学语言。所选例题不要太多,以两个为宜,难度不宜太大,但在教材上的例题与所选的两个例题之间要有适当的梯度。

  5、学生演排,集体订正

  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1)CuSO4+2NaOH=Cu(OH)2↓+Na2SO4

  (2)Ba(OH)2+H2SO4=BaSO4↓+2H2O

  (3)Zn+H2SO4=ZnSO4+H2↑

  集体订正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动手,动脑,积极主动地参加到教学过程中来。同时应用反例法,能加深学生对书写离子方程式时常见错误的印象,让学生学会如何发现错误,改正错误,减少错误的产生。

  6、学生作业,巩固技能

  (1)CuSO4+Ba(OH)2=BaSO4↓+Cu(OH)2↓

  (2)BaCO3+2HCl=BaCl2+H2O+CO2↑

  (3)Fe2O3+6HCl=2FeCl3+3H2O

  (4)Cu+8HNO3=3Cu(NO3)2+2NO↑+4H2O

  由于学生是初次学*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所布置的作业难度不宜过大,最好所讲例题类型相似,且所选物质以学生较熟悉的物质为宜。但难度也不宜太小,以让学生“跳一下,够得着”为宜。

  五、说课堂教学反思

  高一的学生处于个性张扬但缺少理性的时期,对于这个时期的学生要加强过程与方法的培养,使其养成良好的思维方法,并内化为自己终生受用的方法。

  新课标的理念重在培养学生自主学*的能力和兴趣.学生刚进高一,元素化合物知识不丰富,离子符号的书写把握的还不是很好,因此本节知识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课本已有知识的基础上不能增加太多知识,更不能增加太难的知识,尤其对于基础知识不牢固的我校学生来说。所以,学生只要都掌握了沉淀、气体、水、氧化物、单质不拆,这节课就成功了。

  附 板书设计

  离子方程式及其书写方法

  一、离子方程式

  1.定义:用实际参加反应离子的符号来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叫做离子方程式。

  2.意义:不仅表示某一物质间的某个反应,而且表示了所有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

  二、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四步:写、拆、删、查。

  一、说教材

  本节课是现行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二章第二节教学内容——离子反应,它是高中阶段重要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知识。在学情上学生已有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且初中已有复分解反应和酸碱盐导电实验是引入本节课的关键,而后面许多重要的元素化合物知识都会涉及离子反应的内容,故本节内容可以说是贯穿了高中化学的始终,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结合本节课的实际情况和新课标要求把本节课分为二个课时,确立学*目标和重难点如下。

  二、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电解质,非电解质的概念。

  2、了解电离极其方程式的书写。

  过程与方法

  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问题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设置问题情境培养学生乐于学*,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①电解质的定义;②电离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教学难点:①电解质的定义

  四、说教法,学法

  在教法上采用实验探究法,力求学生在探究的基础上学会对比分析,归纳总结的科学学*方法。把被动接受知识转变成主动学*。基于这样的想法我把学*过程设计如下。

  五、说教学过程

  环节一情境引导激发欲望。

  实验一,NaCl晶体,水, NaCl溶液导电问题对比提出问题:

  金属导电的原理2. NaCl晶体,水为什么不导电,NaCl溶液导电的原理分析问题:自由移动是关键环节二组内合作自学讨论


离子反应教案汇总10篇(扩展6)

——离子反应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菁华3篇)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离子反应”的相关内容属于化学基本概念范畴。在进行本节课教学设计时,将曾经的.“注重以化学知识获得为核心”这一教学思路,修改为“以学生认识素养发展为核心”这样的教学,注重化学知识认知功能的实现。关注认识发展的教学也注重对具体性知识的学*和思考,但最终目的是把具体知识作为载体和工具,来帮助学生化学认识的建构和形成。

  在这一思路下,除了关注“离子反应的发生条件”、“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等具体知识的落实,还要同样关注“离子反应”这一内容对于学生从微粒及其相互作用的角度更加本质的认识溶液中的化学反应的促进作用,让学生能够从微观角度认识在溶液中发生的化学反应,初步建立起研究水溶液系统的思路方法。

  二、教材分析与处理

  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是《化学必修1》(人教版)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二节《离子反应》教学内容。离子反应是高中化学重要基础内容之一,中学化学学*的许多化学反应都是离子反应,理解离子反应实质和规律,对水溶液中的化学反应的研究具有实际意义。从整个中学化学教学内容来看,要学*许多重要的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凡涉及到溶液中的反应的一般都是离子反应,只有让学生掌握离子反应的基本概念,才能加深对这些反应实质的理解;同时离子反应理论,还是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的好题材,通过认真引导使学生逐步理解离子反应规律在物质世界中的体现,帮助学生用正确的观点和方法学*化学知识。本节课在教材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离子反应不仅是学生认识化学反应实质的完善和巩固,也对学生后续的学*(特别是水溶液中的化学反应)打下了重要的理论基础。本节课将承担的主要教学功能之一即是对学生“分类观”的完善以及“微粒观”(“离子观”)的建构。

  三、学情分析

  学生情况分析:一方面,学生刚刚经过中考复*,对于常见酸、碱、盐溶液间的复分解反应非常熟悉,为本节课的学*奠定了良好的知识基础。另一方面,通过课前测查发现,“原子”、“离子”、“分子”等概念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仅仅是一个名词,学生们还没有意识可以从微粒的角度认识物质、认识物质间的反应,因此,“微粒观”的建构将成为本节课学生学*的重点、难点之一。

  四、本节课教学目标设计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电离的过程,知道酸、碱、盐在溶液中能发生电离;

  2、理解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概念;会书写电离方程式;

  3、培养学生通过实验现象分析、探究化学反应实质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比实验“几组物质的导电实验”,初步学会形成概念的分析方法。

  2、引导学生自主学*,通过独立思考探究酸、碱、盐的定义。

  3、通过对酸、碱、盐电离情况的分析,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能力,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发展学生学*化学的兴趣和情感;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

  2、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3、通过离子反应的学*,体会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和过程。认识物质世界的普遍规律关系。初步形成理论联系实际、实践检验真知的学*观以及反思评价的学*方式。

  【重点】

  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概念。

  2、电离的概念,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难点】电解质的电离过程的理解。

  五、教学准备

  1、实验仪器:学生电源、微型导电性实验装置、导线。

  2、实验药品:氯化钠固体、氯化钠水溶液、硝酸钾溶液、NaOH溶液、稀硫酸、蔗糖溶液、酒精溶液。

  六、教学基本思路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分组做溶液导电性的实验,然后通过分析实验现象顺利地引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概念。再思考电解质溶液为什么导电,以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和电离为例,引出NaCl电离方程式的书写,以及HCl、H2SO4、HNO3三种酸的电离方程式,从电离的角度得出酸的定义。最后安排思考与交流活动,引导学生从电离的角度概括出碱和盐的本质。

  七、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观察比较、分组讨论交流、比较归纳、分析讲解、讲练结合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2)3)4)

  2、构建离子反应的概念,了解离子方程式的意义:表示反应的实质、表示一类反应。

  使学生了解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的含义。

  能判断离子反应的发生并能逐步写出简单的离子方程式。能根据离子方程式写出化学方程式

  过程与方法

  体现溶液中反应的分析、离子反应概念构建的过程及研究的思维方法。

  教学重难点:

  离子反应和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教学过程:

  【复*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了电解质及其电离,请同学回忆一下什么是电解质?

  【学生】思考回答:在水溶液或者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CuSO4 、NaCl、BaSO4是不是电解质?它们在水溶液中以什么形式存在?

  【学生】是,因为它们在水溶液中能导电

  【教师】由于电解质在水溶液中以离子形式存在,所以电解质在溶液中的反应实质是粒子之间的反应,我们这节课就一起来学*一下离子反应及其发生条件。我们先来看几个实验,请大家观察实验现象,并写出化学方程式:①向盛有2ml Na2SO4溶液的试管中加入2ml稀KCl溶液。

  ②向盛有2ml Na2SO4溶液的试管中加入2ml BaCl2溶液。

  ③向加油酚酞的试管中加入NaOH溶液,然后逐滴加入稀硫酸至红色消失。

  ④向Na2CO3溶液中加入稀盐酸至无气体冒出。

  ⑤将铁钉加入稀硫酸中。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写出化学方程式。

  Na2SO4 +2KCl === 2 NaCl + K2SO4 ① Na2SO4 + BaCl2 === Ba SO4 ↓ +2 NaCl ② 2NaOH + H2SO4===Na2SO4 + 2H2O ③ Na2CO3 + 2HCl === 2NaCl + H20 +CO2↑ ④ Fe + H2SO4 === FeSO4 + H2↑ ⑤

  【教师】分析实验1 Na2SO4溶液与KCl溶液并没有发生反应只是Na2SO4溶液电离出的Na+和SO42―与KCl溶液电离出的K+、Cl―的简单混合分析实验2说明了Na2SO4溶液电离出的Na+与BaCl2电离出的Cl―并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在溶液中仍以Na+和Cl―的离子形式存在。而Na2SO4溶液电离出的SO42―和BaCl2溶液电离出的Ba2+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了BaSO4白色沉淀。

  【结论】

  BaCl2溶液与CuSO4溶液混合反应本质:Ba2++SO42-=====BaSO4↓

  【教师】同学们能试着用老师这种方法分析下面剩下的几个反应吗?

  【学生】积极思考并大胆尝试

  【教师】同学们对这些反应的分析都做得很好。从对这些反应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些反应的实质都是离子参加反应,在反应中,虽然有单质铁参加反应,单质铁不是离子,但还是有离子H+参加反应,我们称这类反应也为离子反应,请同学们给离子反应下个定义:

  【学生】讨论如何定义离子反应

  【板书】

  1、离子反应:有离子参加的反应。(或以离子的形式参加的反应)

  【教师】离子反应有何特点:

  【学生】找特点:反应物是以离子形式存在并参加反应,有沉淀、气体、水、等新物质生产。

  【板书】离子反应特点:

  1)反应是在溶液中进行的。

  2)反应物是以离子形式存在并参加反应。

  3)有沉淀、气体、水等新物质生成。

  【教师】同学们,我们刚刚归纳出了BaCl2溶液与CuSO4溶液混合反应本质,我们称这样的方程为离子方程式,请同学们给他下定义。

  【学生】积极讨论并发言【板书】

  2、离子方程式

  1)定义: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表达化学反应的方程式。

  2)特点:

  ①表示了反应的实质

  ②更简明

  【讲授】我们以BaCl2溶液与Na2SO4溶液混合反应为例一起来看一下该如何书写离子方程式。

  ①写出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BaCl2+Na2SO4=====BaSO4↓+2 NaCl

  ②将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强电解质)拆成离子形式,把难于水的物质或难电离的物质以及气体、单质、氧化物仍用分子形式表示。 Ba2++2Cl-+2Na++SO2-4=====BaSO4↓+2Na++2Cl-③删掉不参加反应的离子Ba2++SO2-4=====BaSO4↓

  ④检查方程式两边各元素、原子个数和电荷数是否守恒,离子方程式两边的系数是否为最简比。

  【提问】请同学们用四个动词来概括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

  【PPt】“写”—————基础,“拆”—————关键,

  “删”——————途径,“查”—————保证

  【板书】

  3、离子方程式的书别步骤

  1)“写”—————基础:写出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离子反应教案汇总10篇(扩展7)

——氧化还原反应教案(精选十篇)

  思路分析: 观察反应前后 的化合价的变化: 。CuSCN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不十分清楚,则化合价的变化更不易一一找出,另外氧元素的化合价也发生了变化。因此,该题不宜使用一般方法配*,因SCN- 和HCN中元素化合价较复杂,做起来较麻烦,可利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地电子总数和还原剂失电子总数是相等的这一规律。根据题中已知条件设未知系数求算。

  设 计量数为 , 计量数为 ,根据得失电子数相等,有7x=5y。

  所以x:y=5:7,代入后用观察法确定其它物质计量数,最后使各项计量数变为整数,得:10、14、21、10、10、14、7、16。

  注:解本题是依据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得电子总数和还原剂失电子总数是相等的这一规律。本题若用确定元素化合价变化进行配*,需确定 中 为+1价,S为-2价,1个 应当失去 ,可得相同结果,但做起来较麻烦。

  启示: 因中学阶段学生学*的'化学反应是有限的,不可能把每一个反应都了解的很透彻,抓住氧化还原反应的配*依据,即可找到解题的切入点。

  例3 在强碱性的热溶液中加入足量硫粉,发生反应生成 -和 。生成物继续跟硫作用生成 和 。过滤后除去过量的硫,向滤液中加入一定量的强碱液后再通入足量的 , 跟 反应也完全转化为 。

  (1)写出以上各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若有a mol硫经上述转化后,最终完全变为 ,至少需 和 的物质的量各是多少?

  (3)若原热碱液中含 6mol,则上述a mol硫的转化过程里生成的 中的 值为多少?

  选题目的:该题以信息的形式给出已知条件,是培养学生学会提炼题中信息作为解题依据的能力;锻炼学生能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学会学*方法;复*巩固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等知识在解题中的应用。

  解析:

  (1)① ② ③

  ④

  (2)从氧化还原电子得失关系看,电子得失均在硫元素之间进行。

  从 ,失电子;从 ,得电子。

  所以 完全转化为 所失电子数与 转化为 所得电子数相等,即:

  amol amol

  由 守恒, 完全转化为 需 和 。

  (3)原热碱液中含 ,则反应①中消耗 。根据反应①、②、③,有 ,所以 。

  启示: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服从氧化还原反应规律,这是思考问题的基本方法。凡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计算要考虑得失电子守恒规律的合理应用。

  一、教学分析

  (一)、教材分析

  《氧化还原反应》安排在高中化学必修1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中的第三节,有其重要的意义。因为在中学阶段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知识中,《氧化还原反应》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贯穿于中学化学教材的始终,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在中学化学中要学*许多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凡涉及元素价态变化的反应都是氧还原反应。而且金属的腐蚀及电化学部分是氧化还原的重要应用。只有让学生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才能使他们理解这些反应的实质。学生对本节教材掌握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其以后对化学的学*。本节教材安排在这里是承前启后,它既复*了初中的基本反应类型及氧化反应、还原反应的重要知识,并以此为铺垫展开对氧化还原反应的较深层次的学*,还将是今后联系元素化合物知识的重要纽带。氧化和还原是一对典型矛盾,它们既是相反的,又是相依存的,通过认真引导使学生逐步理解对系统规律在自然现象中的体现,又会帮助学生用正确的观点和方法学*化学知识。

  此节内容分两部分,第一是介绍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第二是了解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及氧化还原反应的应用。

  (二)、学生分析

  ⑴学生在初中化学学*中已经接触了许多反应,并已经掌握按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以及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把化学反应分为四种基本反应;从具体的反应理解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但并没认识到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特征;学*了化合价,理解了化合价的变化。但并没有了解化合价变化的实质以及化合价的变化与得失电子之间的关系。

  ⑵学生在初中化学一年的学*中只对化学知识有了初步了解,有了一定的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但仍有待提高。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从化合价的变化,认识并建立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

  2、通过对典型化学反应的分析,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转移。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氧化还原反应的学*,学会怎样从特殊到一般规律,再从一般规律到特殊的认识问题的科学方法;

  2、通过对氧化剂和还原剂这一矛盾体的'学*,具有能用对立统一的观点分析问题的意识;

  3、通过“思考与交流”、“问题探究”等活动,增强学生分析、联想、类比、迁移以及概括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的演变,培养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科学的态度、勇于探索的品质学*化学;通过创设问题情景,营造宽松和谐的学*气氛,诱导

  学生积极思维,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和求知欲望。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有关概念的学*,初步形成对立统一的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使学生形成勇于创新的*惯、培养创新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用化合价升降和电子转移的观点来理解氧化还原反应。

  教学难点:用电子转移的观点分析氧化还原反应

  四、教学策略及方法

  为了突破重点、难点,调动学生的思维,让他们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我采用“讨论探究式”的教学方法,通过设计富有驱动性、环环相扣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归纳,并辅以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微观过程,化抽象为形象,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将学生的认识引向深入。

  五、教学流程图

  思考与交流

  分组讨论

  思考、讨论

  讨论、归纳

  练*、归纳、总结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新课引入


离子反应教案汇总10篇(扩展8)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教案实用五份

  写出下列化学方程式

  1.氢气在空气中燃烧。2H2+O2 2H2O

  2.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2CO+O2 2CO2

  3.木炭在空气中完全燃烧。C+O2 CO2

  课本知识导**用

  课本知识诠解重要提示1.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1)化学反应的特征

  (2)分类及原因

  类型定义原因常见实例放热反应有热量放出的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所有燃烧反应酸碱中和反应金属置换出H2的反应吸热

  反应吸收热量的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C+CO2 2CO(s)

  C+H2O(g)2-=CO↑(g)+H2↑(g)2.燃料的燃烧

  燃烧条件:燃料必须与空气接触,且达到着火点

  (2)充分燃烧的条件:①要有足够的空气;②燃料与空气要有足够的接触面积

  (3)不充分燃烧的危害

  ①产生的热量少,浪费资源;

  ②产生污染物。(如CO)

  (4)提高燃烧效率的具体途径:固体燃料粉碎成粉末状,液体燃料进行雾化,适量调节通风量,提高燃烧温度。

  3.新能源开发

  即使燃料得到充分利用,也总有一天会枯竭的,因此,开发新能源对于人类有重要的意义。新能源包括氢能、太阳能、核能等。1.物质变化遵循质量守恒原理

  2.能量变化遵循能量守恒原理

  3.反应的热效应与反应条件没有关系

  4.燃料燃烧时,并不是空气越多越好,因为过量的空气会带走大量的热量。基础例题点拨一拖二【例题1】在燃烧正旺的煤炉上添加新煤时,发现炉温下降,同时在新煤上方,有蓝色火焰出现。写出该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说明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

  【分析】燃烧正旺的煤炉进行的反应是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这是放热反应;添加新煤时炉温下降,主要是因为进行的反应是吸热反应,这是碳与二氧化碳化合生成一氧化碳的反应;产生的一氧化碳是可燃性气体,燃烧时产生蓝色火焰,也是放热反应。

  【解析】C+O2 CO2放热反应

  CO2+C2- 2CO吸热反应

  2CO+O2 2CO2放热反应

  【例题2】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会引起“温室效应”,自然界能消耗二氧化碳的反应是()

  A.CO2+2NaOH=Na2CO3+H2O

  B.CaCO3+CO2+H2O=Ca(HCO3)2

  C.6CO2+6H2O阳光C6H12O6+6O2

  D.CO2+C2- 2CO

  拖1(典型例题考综合题)下列选项中说明乙醇作为燃料的优点的是()

  ①燃烧时发生氧化反应;

  ②充分燃烧的产物不污染环境;

  ③乙醇是一种再生能源;

  ④燃烧时放出大量热量。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答案: D(解析:燃烧是发光发热的氧化反应,这不是乙醇作为燃料的优点,其他三点均为乙醇作为燃料的优点)

  【分析】自然界能消耗CO2的反应物应在自然界中存在,而且还要在自然条件下该反应能发生。自然界中不存在NaOH,存在CaCO3、CO2与C反应需高温条件也不可能。光合作用是消耗CO2的最重要和最佳途径。

  【解析】BC重难点突破

  重点难点易混点易错点方法技巧

  重点:

  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化学反应中生成物总能量不可能正好等于反应物的总能量,这样反应前后的能量差值即为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形式有多种,如光能、声能、电能、机械能等,但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其他各种形式的能量有时和热能的变化相伴发生。

  因为反应过程中能量守恒,故当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时为放热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时为吸热反应。有些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能量比较接*,这样的反应热效应不明显。另外要注意放热反应常温下不一定能够发生,吸热反应也不一定需要加热才能发生。

  难点:

  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观点的建立。

  在化学反应中,从反应物分子转变为生成物分子,各原子内部并没有发生很大变化,但原子间的结合方式发生了改变,在这个过程中发生了能量变化。故化学反应的特点是有新物质的生成,而新物质和反应物的总能量不同,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反应必释放或吸收能量。

  随笔:

  易混易错点

  1.反应的热效应与反应条件的关系

  很多同学认为反应发生需要加热的反应为吸热反

  拖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这不一定对。有的需加热的反应为吸热反应。如:C(s)+H2O(g) CO↑(g)+H2↑(g)为吸热反应。而有很多需加热的反应为放热反应。如大多数燃烧反应,需点燃才能发生。因为燃料燃烧需达到着火点。而燃烧一旦开始,就放出大量的热量,就不用再加热。

  2.化合反应与分解反应的热效应

  很多同学认为化合反应为放热反应,分解反应为吸热反应,这不够准确。如C+CO2 2CO这个反应为化合反应,却是一个吸热反应,2HI H2+I2这个分解反应却为放热反应。不过,大多数化合反应为放热反应,大多数分解反应为吸热反应。

  3.燃料燃烧时空气的量的控制

  有同学认为燃料燃烧时,要使燃料燃烧充分,就要有足够的空气,因为空气越多越好,殊不知,过量的空气会带走大量的热量,浪费了能量。

  4.反应热与物质状态的关系

  答案: CD(解析: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主要表现为放热或吸热。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主要取决于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在一定的条件下都能发生。反应开始时需加热的反应可能是吸热反应,也可能是放热反应,所以C、D选项是正确的)

  【例题3】在相同温度下,相同质量的H2发生下列反应放出的热量,分别为Q1和Q2:

  2H2(g)+O2(g)=2H2O(g)放热Q1

  2H2(g)+O2(g)=2H2O(l)放热Q2

  则Q1和Q2的关系为( )

  A.Q1>Q2B.Q1<Q2

  C.Q1=Q2D.无法确定

  【分析】因为将液态水汽化,需要吸收热量,反过来,气态水液化要放出热量,所以Q2>Q1

  【解析】B

  【例题4】解释“燃着的蜡烛一扇就灭,而炉火越扇越旺”这一事实。

  【易错分析】不会用所学化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这是化学素质教育的重点之一,本题可利用燃烧充分燃料的条件进行解释。

  【解析】大量空气的急速流动会带动大量的热量,使蜡烛达不到着火点而熄灭。而炉火通入足量的空气,使之充分燃烧,故越扇越旺。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B.放热的反应在常温下一定很易发生

  C.反应是放热的还是吸热的必须看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

  D.吸热反应在一定的条件下也能发生

  拖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分解反应要吸热,需加热才能发生

  B.化合反应一般为放热反应,常温下就可发生

  C.需高温才能进行的一定为吸热反应

  D.吸热反应在常温下也可发生

  答案: D(解析:一个反应发生的条件与反应的热效应无关,如燃料的燃烧是一个放热过程,但需要点燃,即加热达到其着火点。分解反应不全为吸热反应,分解反应也不一定需加热的条件,如碳酸的分解。化合反应不全为放热过程,在常温下不一定发生,如H2与O2化合成H2O需点燃)

  拖4同温同压下,相同质量的固态硫和液态硫燃烧发生以下反应放出的热量分别为Q1和Q2

  S(s)+O2(g)=SO2(g)

  放热Q1

  S(l)+O2(g)= SO2( g)

  放热Q2

  则Q1与Q2的关系为()

  A.Q1>Q2

  B.Q1<Q2

  C.Q1=Q2

  D.无法确定

  答案: B[解析:将固态硫燃烧分解成两个过程:先将固态硫液化(此过程吸热),再将液态硫燃烧(放热Q2),所以Q1<Q2

  方法技巧

  1.化学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1)化学反应的特点是有新物质生成,新物质和反应物总能量不同。

  (2)反应中能量定恒。

  (3)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能量差若以热能形式表现即为放热和吸热,如果两者能量比较接*,则放热和吸热不明显。

  2.两个或多个分子化合成一个分子的化合反应一定为放热反应,或一个微粒变成两个或多个微粒的过程一定为吸热过程。

  如:NH3+HClNH4Cl

  一个分子分解成两个或多个分子的分解反应为吸热反应。或两个或多个微粒变成一个微粒的过程一定为放热过程。

  如:NH4HCO32-NH3↑+H2O↑+CO2↑

  注意:“个”与“种”的区别。

  (1)可燃物燃烧的主要条件:①与空气接触;②温度达到着火点。

  (2)灭火方法:隔绝空气或使可燃物温度降至着火点以下。

  【例题5】已知NaOH溶液与稀盐酸反应放出的热量为Q1,等浓度、等量NaOH溶液与CH3COOH(醋酸)反应放出的热量为Q2,则Q1、Q2的相对大小()

  A.Q1>Q2B.Q1<Q2

  C.Q1=Q2D.无法确定

  【分析】NaOH、HCl均为强电解质,其溶液在混合之前均完全电离,混合后,H+与OH-结合成水放出热量;而醋酸为弱电解质溶液,电离的醋酸分子较少,当与NaOH溶液混合时,CH3COOH先电离出H+,需吸收能量,然后H+与OH-结合又放出能量,所以Q1>Q2。

  【解析】A

  【例题6】下列过程属于吸热过程的是()

  A.H++OH-=H2O

  B.NaCl=Na++Cl-

  C.CaO+H2O=Ca(OH)2

  D.Cl+Cl=Cl2

  拖5已知H2SO4溶液与NaOH溶液反应放出的热量为Q1,等浓度、等量的H2SO4溶液与Ba(OH)2溶液反应放出的热量为Q2,测Q1、Q2的相对大小为()

  A.Q1>Q2

  B.Q1<Q2[来源:学&科&网]

  C.Q1=Q2

  D.无法确定

  答案: B(解析:因为两个微粒合成一个微粒的过程一定放热,故H++OH-H2O放热,Ba2++SO2-4BaSO4↓也放热,H2SO4与NaOH反应,只有H++OH-H2O,而H2SO4与Ba(OH)2反应,除H++OH-H2O外,还有Ba2++SO2-4BaSO4↓发生)

  拖6海湾战争引起油井着火,下列措施不可以考虑灭火的是()

  A.设法降低火焰温度

  B.设法降低着火点

  C.设法堵住油井出口

  D.设法使火焰隔离空气

  答案: B(解析:根据燃料燃烧的条件:①达到着火点,②燃料与空气接触,因此灭火可以采取的措施:①降低火焰温度至着火点以下;②使燃料与空气隔绝。而着火点是物质的属性。不可能改变)

  拖7下列过程属于放热过程的有()

  A.NH4HCO32- NH3↑+H2O↑+CO2↑

  B.CaCO3 CaO+CO2↑

  C.SO3+H2O=H2SO4

  D.2CO+O2 2CO2

  答案: CD(一个微粒变成多个微粒的过程吸热,多个微粒变成一个微粒的过程放热)

  拖8水蒸气通过炽热的煤所产生的混合气体,其主要成分是CO、H2,还含有CO2和水蒸气。试选用下列试剂确认这四种气体的存在:①澄清石灰水;②无水硫酸铜;③炽热的氧化铜;④浓硫酸。假设每步反应均充分进行,则混合气体依次通过试剂的顺序为_______。

  答案: ②①④③②①(解析:四种气体中首先要确认的是水蒸气,通过无水硫酸铜,白色粉末变蓝,说明含有水蒸气;再通过澄清石灰水即可确定CO2;将混合气体经浓硫酸干燥后,通过炽热的氧化铜,CO、H2均被氧化,通过检验氧化产物来确认它们的存在,具体做法是:通过炽热的氧化铜后,依次通过无水硫酸铜和澄清石灰水)

  【分析】A、C、D都属于两个微粒合为一个微粒的形式,为放热过程。而B为一个微粒变成两个微粒的形式,所以为吸热过程。

  【解析】B

  图1-3-1【例题7】如图131所示,把试管放入盛有25℃的饱和石灰水溶液的烧杯中,试管中开始放入几小片镁片,再用滴管滴入5mL盐酸于试管中。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

  (2)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3)写出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4)由实验推知,所得MgCl2溶液和H2的总能量_______(填“大于”“小于”“等于”)原来镁片和盐酸的总能量。

  【分析】镁与盐酸反应为放热反应,放出的热量使烧杯溶液温度升高,而Ca(OH)2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从而饱和石灰水变浑浊。

  【解析】(1)镁片上有气泡产生,镁片逐渐溶解至最后消失,烧杯中石灰水变浑浊。

  (2)镁片与盐酸反应,镁与盐酸反应为放热反应,放出的热量使烧杯中溶液温度升高,而Ca(OH)2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3)Mg+2H+=Mg2++H2↑

  (4)小于

  随笔:

  名题活题创新探究

  例题分析解答【例题8】能源可划分为一级能源和二级能源,自然界中以现成形式提供的能源称为一级能源;需依靠其他能源间接制取的能源称为二级能源。例如自然界中的煤即为一级能源,而氢气则是一种高效没有污染的二级能源,它可以由自然界中大量存在的水来制取;2H2O通电2H2↑+O2↑,该反应为吸热反应。

  (1)除了题中提到的以外,你还能列举出一些一级能源和二级能源吗?

  一级能源;

  二级能源。

  (2)关于用水制取二级能源氢气,以下研究方向不正确的是_______。

  A.构成水的氢和氧都是可以燃烧的物质,因此可以研究在水不分解的情况下,使氢成为二级能源

  B.设法将太阳光聚焦,产生高温,使水分解产生氢气

  C.寻找高效催化剂,使水分解产生氢气,同时释放能量

  D.寻找特殊化学物质,用于开发廉价能源,以分解水制取氢气

  (3)我国的能源消耗以煤为主,煤炭的储量占世界储量的13%,仅次于美国、前苏联,居世界第三位。据估计,全世界石油和天然气的资源于80年后将枯竭,煤炭最多能供应200~300年。能源紧缺已成为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种制约因素。节约能源是解决能源紧缺的重要途径。根据你所学的化学知识,简述提高煤的利用效率的途径和方法?

  【分析】解答(1)问的关键要运用题目所给的信息,认定一级能源和二级能源概念的界定。(2)根据氢气燃烧为放热反应,知水的分解反应为吸热反应,所以水分解释放能量是不可能的。

  【解析】(1)一级能源有:石油、天然气、太阳能、草木、风能、水能、地热能、海洋能、潮汐能等;二级能源有:电能、水煤气、沼气等。

  (2)AC

  (3)①使煤充分燃烧。(一是燃烧时要有足够多的空气,二是煤与空气要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②热能的充分

  拖9(广东高考题)

  (1)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所需要能量的主要来源为_______,特别是_______燃烧所产生的能量。

  (2)氢气作为燃料具有其他燃料所不及的优点主要有,_______,_______。

  (3)科学家预言:未来理想的燃料,可取自于绿色植物,即把植物中的纤维素用适当的催化剂与水作用生成葡萄糖(C6H12O6),再在催化剂与水作用下使葡萄糖分解成乙醇(C2H5OH)和二氧化碳,乙醇是一种理想的燃料,试写出葡萄糖在催化剂作用下生成乙醇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答案:解:(1)化石燃料化学反应产生的煤、石油、天然气

  (2)质量一定时燃烧放出的热量多燃烧产物无污染可以再生

  (3)C 6H12O6催化剂2C2H5OH+2CO2↑

  拖10(典型例题合)航天飞机用铝粉与高氯酸铵(NH4ClO4)的混合物为固体燃料,点燃时铝粉氧化放热引发高氯酸铵反应,其方程式可表示为:

  2NH4ClO4 N2↑+4H2O+Cl2↑+2O2↑

  下列对此反应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上述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B.上述反应瞬间产生大量高温气体推动航天飞机飞行

  C.反应从能量变化上说,主要是化学能转变为热能和动能

  D.在反应中高氯酸铵只起氧化剂作用

  答案: D(解析:此反应为一个自身氧化还原反应,N元素、O元素化合价升高被氧化,Cl元素化合价降低被还原,NH4ClO4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

  利用。(通过改进设备,防止热能损失,提高热能的利用率)。③煤的气化和液化。(固体煤经过处理变为液体或气体,燃烧时可减少污染,燃烧效率高,也便于运输)。

  【例题9】 (上海市检测题)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燃烧的主要化学方程式依次为CH4+2O2 CO2+2H2O,C3H8+5O2 3CO2+4H2O现有一套以天然气为燃料的灶具,今改为用液化石油气,应采取的正确措施是()

  A.减小空气进入量,增大石油气进气量

  B.增大空气进入量,减小石油气进气量

  C.减小空气进入量,减小石油气进气量

  D.增大空气进入量,增大石油气进气量

  【分析】从CH4、C3H8燃烧的方程式可知,等量的CH4与C3H8燃烧,C3H8需要的O2比CH4需要的O2多,为使燃料充分燃烧,可以减少燃气进气量或增大空气进入量或将两个措施同时进行。

  【解析】B随笔:

  知识链接

  氧化还原反应的广泛应用

  氧化还原反应在工农业生产、科学技术和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现作一些简单介绍。

  我们所需要的各种各样的金属,都是通过氧化还原反应从矿石中提炼而得到的。例如,制造活泼的有色金属要用电解或置换的方法;制造黑色金属和其他有色金属都是在高温条件下用还原的方法;制备贵重金属常用湿法还原等等。许多重要化工产品的制造,如合成氨、合成盐酸、接触法制硫酸、氨氧化法制硝酸、食盐水电解制烧碱等,主要反应也都是氧化还原反应。石油化工里的催化去氢、催化加氢、链烃氧化制羧酸、环氧树脂的合成等也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在农业生产中,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是复杂的氧化还原反应。施入土壤的肥料的变化,如铵态氮转化为硝态氮,SO2-4转变为H2S等,虽然需要有细菌起作用,但就其实质来说,也是氧化还原反应。土壤里铁或锰的化合价态的变化直接影响着作物的营养,晒田和灌田主要就是为了控制土壤里的氧化还原反应的进行。

  我们通常使用的干电池、蓄电池以及在空间技术上应用的高能电池都发生着氧化还原反应,否则就不可能把化学能变成电能,或把电能变成化学能。

  人和动物的呼吸,把葡萄糖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通过呼吸把贮藏在食物分子内的能,转变为存在于三磷酸腺苷(ATP)高能磷酸键的化学能,这种化学能再供给人和动物进行机械运动、维持体温、合成代谢、细胞的主动运输等。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燃料的燃烧更是供给人们生活和生产所必需的大量的能量。

  由此可见,在许多领域里都涉及到氧化还原反应,学*和逐步掌握氧化还原反应对同学们生活和今后参加工作都是很有意义的。

  能力达标检测

  1.下列变化中,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A.**自燃B.工业上制氧气

  C.葡萄糖在人体内氧化分解D.铝片与盐酸反应

  答案: B(燃烧反应全为放热反应,所以**为放热反应,工业上制O2通常用电解H2O来制取,而我们知道,2H2+O2 2H2O放热,所以水分解吸热;葡萄糖在人体内氧化是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故为放热过程)

  2.吸热反应一定是()

  A.贮存能量B.释放能量

  C.反应物总能量低于生成物总能量D.反应物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总能量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