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多少教案汇总十篇

首页 / 教案 / |

  比多少教案 1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8页,书中练*题1—4题。

  教学目标:

  1、通过让学生在数一数、比一比、摆一摆的活动中,体验一些比较的方法。初步理解“同样多”、“多”、“少”的含义。

  2、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3、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花、○和△等卡片。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同学们,伸出我们的左手,再伸出我们的右手,请大家看一看,是左手的手指多,还是右手的手指多?还是一样多呢?你怎么知道的呢?

  同学们真聪明!今天我们就来学*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边请看大屏幕,边听故事。

  看这是谁?这又是谁呢?同学们看一看,他们在做什么呢?

  学生可能会说:小兔搬砖、小猪扛木头,他们在帮小兔盖房子等。

  (渗透互相帮助的德育教育)数一数,有几只小兔?每只小兔搬了几块砖?

  二、观察交流,探究新知

  1、理解“同样多”。

  就像一位小朋友说的`那样,有4只小兔,1只小兔搬1块砖,你能摆出来,让大家一眼就看清楚吗?

  学生活动。

  学生尝试摆,拿出手中的学具盒,用三角表示小兔,用○表示砖。

  对学生摆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选有代表性方法的学生展示。

  小朋友们评一评,你认为哪种摆法好?好在哪里?

  课件操作(1只小兔搬1块砖。边说边用小圆点把小兔和砖连起来),正好都对上,没有多余的,我们就说小兔的只数和砖的块数同样多。(板书:同样多)学生读。

  你能边指图边用“同样多”说一说吗?

  同桌互说。

  请同学们找一找,在图中还有同样多的事物了吗?

  2、认识“多”、“少”。

  我们会用一个对一个的方法比较小兔和砖的数量了。图中还可以比什么?

  学生可能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数量同样多的物体进行比较,另一种是数量不一样多的`物体进行比较。

  我们一起来比一比3只小猪和4根木头,你能用一个对一个的方法摆一摆,比一比吗?

  1只小猪对1根木头,小猪没有多余,而木头有多余,就是木头多,小猪少,我们就说木头的根数比小猪的只数多,小猪的只数比木头的根数少。(板书“多少)

  用不同的形式让学生说一说。

  你能用谁比谁多、谁比谁少来说一说其他物体的比较吗?

  三、巩固练*,强化认知

  1、探索生活。

  同学们,表现非常出色,找到了图中的数量关系。那在我们的周围,你还能发现那些同样多,还有多出与少出的事物呢?

  学生自由观察、交流、评价。

  2、在多的后面打对。

  3、在少的后面打对。

  4、动手操作。

  老师提要求摆一摆。

  a、每一行摆4个圆,在圆的下面摆三角形,三角形比圆多一个。第二行摆几个三角形?

  b、第一行摆五朵花,第二行摆的比第一行少一朵,第二行摆几朵花?

  c、可让学生自己任意的摆,然后用一句话说一说你是怎么摆的?

  5、动脑筋思考

  课堂总结,畅谈收获。

  这节课你又有什么收获?

  小结:通过学*和比较,我们知道物体有多、有少、还有同样多之分,在比较“多少”中我们认识了一一对应,并掌握了比较的方法。

  四、课后作业

  1、练*一的第3、4题。

  2、《教材全练》第二页

  比多少教案 2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8页,书中练*题1—4题。

  教学目标:

  1、通过让学生在数一数、比一比、摆一摆的活动中,体验一些比较的方法。初步理解“同样多”、“多”、“少”的含义。

  2、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3、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花、○和△等卡片。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同学们,伸出我们的左手,再伸出我们的右手,请大家看一看,是左手的手指多,还是右手的手指多?还是一样多呢?你怎么知道的呢?

  同学们真聪明!今天我们就来学*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边请看大屏幕,边听故事。

  看这是谁?这又是谁呢?同学们看一看,他们在做什么呢?

  学生可能会说:小兔搬砖、小猪扛木头,他们在帮小兔盖房子等。

  (渗透互相帮助的德育教育)数一数,有几只小兔?每只小兔搬了几块砖?

  二、观察交流,探究新知

  1、理解“同样多”。

  就像一位小朋友说的那样,有4只小兔,1只小兔搬1块砖,你能摆出来,让大家一眼就看清楚吗?

  学生活动。

  学生尝试摆,拿出手中的学具盒,用三角表示小兔,用○表示砖。

  对学生摆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选有代表性方法的学生展示。

  小朋友们评一评,你认为哪种摆法好?好在哪里?

  课件操作(1只小兔搬1块砖。边说边用小圆点把小兔和砖连起来),正好都对上,没有多余的,我们就说小兔的只数和砖的块数同样多。(板书:同样多)学生读。

  你能边指图边用“同样多”说一说吗?

  同桌互说。

  请同学们找一找,在图中还有同样多的事物了吗?

  2、认识“多”、“少”。

  我们会用一个对一个的方法比较小兔和砖的数量了。图中还可以比什么?

  学生可能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数量同样多的物体进行比较,另一种是数量不一样多的`物体进行比较。

  我们一起来比一比3只小猪和4根木头,你能用一个对一个的方法摆一摆,比一比吗?

  1只小猪对1根木头,小猪没有多余,而木头有多余,就是木头多,小猪少,我们就说木头的根数比小猪的只数多,小猪的只数比木头的'根数少。(板书“多少)

  用不同的形式让学生说一说。

  你能用谁比谁多、谁比谁少来说一说其他物体的比较吗?

  三、巩固练*,强化认知

  1、探索生活。

  同学们,表现非常出色,找到了图中的数量关系。那在我们的周围,你还能发现那些同样多,还有多出与少出的事物呢?

  学生自由观察、交流、评价。

  2、在多的后面打对。

  3、在少的后面打对。

  4、动手操作。

  老师提要求摆一摆。

  a、每一行摆4个圆,在圆的下面摆三角形,三角形比圆多一个。第二行摆几个三角形?

  b、第一行摆五朵花,第二行摆的比第一行少一朵,第二行摆几朵花?

  c、可让学生自己任意的摆,然后用一句话说一说你是怎么摆的?

  5、动脑筋思考

  课堂总结,畅谈收获。

  这节课你又有什么收获?

  小结:通过学*和比较,我们知道物体有多、有少、还有同样多之分,在比较“多少”中我们认识了一一对应,并掌握了比较的方法。

  四、课后作业

  1、练*一的第3、4题。

  2、《教材全练》第二页

  比多少教案 3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和一样多。

  2、鼓励幼儿在活动中用语言表达多少和一样多的`数量关系。

  3、培养幼儿对计算活动的兴趣。

  4、提高幼儿思维的敏捷性。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一条围裙,小兔、小狗、青菜、肉骨头图片;

  2、矿泉水瓶、茶杯、书、盘子、小桌子;胡萝卜、鸡蛋。

  3、音乐

  活动过程:

  (1)看看,我变成谁啦?(师穿围裙)妈妈穿上围裙要做事情啦!

  (2)(出示小兔)咱们家养了小兔子,妈妈要给小兔喂青菜,一只兔子一棵青菜,一只兔子一棵青菜,咱们家有几只小兔子?(两只)

  妈妈喂了几棵青菜?(两棵)

  让我数一数,看宝宝数的对不对。

  (3)听听,谁在叫(播放小狗叫的音乐)

  是谁呀?(出示小狗)

  小狗也饿了,它们也想吃东西了,宝宝们,小狗爱吃什么呀?(肉骨头)

  那妈妈要准备几根肉骨头呀?请一个宝宝来说一说为什么?为什么要准备三根?那妈妈要准备几根肉骨头才能让每只小狗都有一根肉骨头呢?(三根)

  你们都叫我准备三根(出示肉骨头),那好,那请你们帮我数一数啊!正好这里有三根肉骨头,那我们来看一看是不是每只小狗都能得到,一只小狗一根肉骨头。

  小百科:

  数量,指事物的多少。是对现实生活中事物量的抽象表达方式。从远古时代开始,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中,人们就需要创造出一些语言来表达事物(事件与物件)量的多少。

  比多少教案 4

  活动目标:

  1.用一一对应的方法计数比较7以内数量的多少,进一步感知7以内的数量。

  2.能在活动中体验提前做好充分准备,才能有一个更好郊游的心情。

  活动准备:

  1.教具:《比多少》PPT;水和可乐材料一套;

  2.学具:人手一份操作板和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一、直接导入,初步感受物体的多少。

  导语:孩子们,今天我们到这里来活动,请每个小朋友找一张小椅子坐下来吧。

  提问:呀,他为什么不坐下来呢?

  我们来看看,小椅子和小朋友谁多谁少?

  小结:原来是椅子少,小朋友多。

  二、能用一一对应的方法计数比较7以内的数量。

  过渡语:现在这个季节呀,正好是我们郊游的季节,那我们郊游需要准备什么东西呢?

  看来你们都是郊游的高手,我早就猜到了!看,我给大家准备了什么?

  1.出示PPT1,初步尝试一一对应的比较。

  提问:数一数,梨有几个?桔子有几个? 比一比,梨和桔子谁多?

  你是怎么知道的?

  我们来给他们排排队,比一比,谁多谁少?

  小结:4个梨比3个桔子多。

  今天我们小朋友很多,那我们就把多的那一组的梨放进书包里,带去分享吧!

  2.出示PPT4,进一步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7以内数量的`多少。

  提问:我们去郊游,带一种水果够吗?

  别着急,我这还有呢!

  苹果和香蕉,我们数一数,比一比,谁比谁多?

  能不能想一个办法一眼就能看出是香蕉多还是苹果多呢?

  小结:6根香蕉比5个苹果多。那我们就把多的一组的香蕉放进书包里带去分享吧!

  3.出示PPT7,幼儿用一一对应的方法进行个别操作展示。

  过渡语:我们去郊游,除了带吃的,还要带什么?

  来,看我给你们准备了什么?

  那你们来数一数,比一比,水和可乐谁多?

  小结:7瓶矿泉水比6瓶可乐多,而且我们小朋友还是喝水比较健康,少喝碳酸饮料哦!我们就把多的一组的矿泉水放进书包里吧!

  三、交代要求,分组操作。

  过渡语:东西都准备好了,你们准备好了吗?

  立正,排好队,我们出发啦。。。

  这是哪?

  呀,这有什么呀?好漂亮!

  红花多还是黄花多?

  听!什么声音?

  我们来看看,是不是和我们猜的一样的?

  呀,你们真棒!那这么多的小动物谁多谁少呢?别急,饲养员给我们小朋友两个任务呢:

  1.你们一人拿一包小动物玩具去数一数,比一比;

  2.给多的一组的小动物要送上一颗爱心。

  明白了吗?

  观察指导:教师观察幼儿是否理解操作规则,了解幼儿的数量比较策略,分析其发展水*,因势利导。

  四、交流评价

  1.交流

  过渡语:这两组小动物谁多谁少?谁和我这做的是一样的?你是怎么比较的?

  2.评价:

  找出错误资源,大家进行纠正。

  五、活动延伸

  你们今天的表现真的很棒!

  在生活中也有许多东西是需要我们去仔细观察,来比较谁多谁少的,那等会**室后,请你在教室里去找一找,比一比,什么东西多什么东西少,好吗?

  比多少教案 5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知道“同样多”、“多些”、“少些”的含义,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2.初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渗透“对应”思想。

  3.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大胆探索的良好品质。

  教具、学具准备:

  圆形、三角形、正方形若干;学生准备5个圆形、5个三角形、5个正方形。

  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从1数到10

  二、导入:

  昨天我们学*了数一数,今天我们就来学*比一比。

  (板书:比一比)

  三、新课

  1.同样多

  a.看图说话:教师贴出4个圆纸片,学生数一数有几个,再贴出4个三角形纸片,学生数一数有几个。看着这图,你能说一句话吗?那你是怎么知道它们同样多的呢?一个圆纸片对着一个三角形纸片,所以我们就说,圆纸片和三角形纸片同样多。

  b.手比一比:在请伸出你的双手,我们用一个指头对着一个指头的`方法来比较一下两只手上的手指头是否同样多”(师生一起做,然后同桌互相做)。

  c.动动手:教师在黑板上贴3个○(学生跟着在台下摆),要求对着○摆□,□要和○同样多。指名一人在黑板上摆,其余同学在下面摆,摆完后说说摆的方法。

  d.同桌左边的同学摆任意个□,右边的同学摆△,使得□和△同样多。说说摆的方法。

  e.找一找:在p6、p7的图中找出同样多的东西。

  2.多些、少些:

  a.教师贴出4个三角形,学生说是几个,再贴出3个正方形,学生说有几个。问:三角形和正方形同样多吗?你怎么看出来的?(教师伺机连线)

  教师引导学生:三角形有剩余,正方形没有剩余,我们就说正方形少些,三角形多些,也就是说三角形比正方形多。(板书:多些、少些)

  b.教师在黑板上贴2个○和3个△。提问:怎样比较○和△谁多谁少?(同桌同学商量。)指名说。

  c.找一找:在p6、p7的图中找出什么东西比什么东西多或少的。

  d.学生动手操作:

  ①第一行摆3个○,在○下面摆△, △要比○多1个。

  ②第一行摆4个□,在□下面摆△, △要比□少2个。

  ③要使下图中第一排比第二排多2个圆,应该怎么办?

  四、练*

  1、p11、12 练*一 1-4题

  2、找一找我们教室里有什么东西是同样多的,什么东西是多些,什么东西是少些的?

  五、小结:

  今天我们学会比较多少,明天我们要学*比较长短,请同学们每人准备一把尺子,一支用过的铅笔。

  比多少教案 6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认识关系符号“>”“<”“=”并理解其含义,知道读法、写法,能用词语(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找一找,数一数,比一比的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符号化思想方法,以及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数学活动,让学生体会符号的简洁、明了的应用功能,感知符号在数学中的功能及其文字不可替代的作用,从而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以及创新的数学思想。

  二、目标分析

  比较两个抽象数的大小,是数概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学*这部分知识是有困难的。教学时,引导学生在已有的一一对应比较多少的方法基础上来学*,鼓励学生用不同的形式来表征比较的结果,并在此基础上引入“>”“<”和“=”三种符号及其含义。由于“>”和“<”比较相*,学生难以分辨,教学时,通过学生自己的.分辨小方法和教师讲授的顺口溜以及之后的小游戏来帮助学生熟悉并且能正确使用这三种关系符号。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正确区分和记忆“>”和“<”。

  教学难点:正确使用“>”“<”和“=”。

  四、教学准备

  课件,猴子、梨、桃、香蕉图片,三种符号图片

  五、教学过程

  (一)复*旧知,引出新知

  1、回顾已经学*了哪些数字?(1~5)

  2、小猴欢欢今天过生日,它邀请了2位好朋友一起参加生日派对,欢欢的爸爸、妈妈帮它们准备了很多好水果,来看看都有些什么?(出示图片)(2根香蕉、3个桃子、4个梨)师:怎样摆就能一眼看出谁多谁少?要求学生用所学的知识一一对应的把所有物品排列起来。发现猴子数量和桃子的数量一样多,梨的数量比猴子的数量多,香蕉的数量比猴子的数量少。

  设计意图:一年级学生喜欢听故事,创设小猴过生日的故事情节有效地激发来学生的学*兴趣,也为旧知和新知搭建了桥梁。

  (二)激发兴趣,类比迁移

  1、认识关系符号

  (1)教学“=”让学生用学过的知识,说一说谁和谁同样多?师:一只猴子吃一个桃子,桃子够分吗?你是怎么知道的?要求学生用一一对应的方法加以说明。3只小猴的数量和3个桃子的数量同样多,可以写成3和3一样多。师:数量一样多的情况用符号怎样表示?可以让学生先表达想法,之后教师帮助学生进行梳理,将3和3一样多写成3=3,并认识等号。

  总结:当小猴和桃子的数量同样多的时候,我们就可以用“=”来表示,读作“3等于3”。由于等号表示的是两边的数量相等,所以写的时候要把两条线画得均匀而且一样长。(板书3=3,等号,读作:3等于3)全班一起读一读,然后边读边在本上写一写这个新认识的符号朋友。

  (2)教学“>”师:一只猴子吃一根香蕉,香蕉够分吗?大家想办法说明。

  预设

  1、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出猴子多,香蕉少。预设2:刚刚猴子的数量和桃子的数量同样多可以用“=”来表示。这回猴子的数量比香蕉的数量多,也就是3比2大,可以用“>”来表示,写作3>2。总结:猴子的数量3多于香蕉的数量

  2、我们就用“>”(大于号)来表示,把3写在前面,然后写“>”,最后写2。读作“3大于2”。全班一起读一读,然后边读边在本上写一写这第二个符号朋友。

  (3)教学“<”师:分完了桃子和香蕉,现在咱们来分一分梨。一只猴子吃一个梨,梨够分吗?你是怎么想的?预设1:用一一对应摆图的方法比较猴子少,梨多。预设2:刚刚猴子的数量和香蕉的数量多可以用“>”来表示。这回猴子的数量比梨的数量少,也就是3比4小,可以用“<”来表示,写作3<4。总结:也就是说把3写在前面然后写上“<”这个符号,最后再写4。这个“<”是小于号,表示3比4少,读作3小于4。全班一起读一读,然后边读边在本上写一写这第三个符号朋友。要求学生用学具摆出图,找到两个数大小关系,并用所学的符号进行连接。将摆图的结果写出来,再与他人说一说。师:刚刚咱们认识了3个很棒的符号朋友,通过读一读和写一写,你发现它们身上的优点了吗?能跟大家分享一下吗?

  (4)辨析:大于号和小于号是一对好兄弟,长得很像,该怎么区分它俩呢?(张着大大的嘴的一边就是大数,尖尖的小尾巴的一边就是小数,大数在前面就是大于号,小数在前面就是小于号。)教师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并教顺口溜:大数在前用大于号,小数在前用小于号。大大嘴巴朝大数,尖尖嘴巴朝小数。

  2、小游戏:

  (1)介绍游戏规则出示两张数字卡片,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并用“>”“<”或“=”连接。教师演示游戏玩法。教师出示5和3,学生选择“>”摆在两个数中间。

  (2)同学之间进行游戏,一人出题,其余人摆符号。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小游戏,让学生感受到“>”“<”“=”可以表示两边的数的大小,还可以让学生在活动中逐步建立数感和符号意识。

  比多少教案 7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通过操作,初步知道“同样多”、“多”、“少”的含义,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使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在各种有趣的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和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会正确地进行“多”、“少”的比较。

  难点:会比较几个物体的多少。

  课时:一课时

  学情分析

  “同样多”、“多”、“少”儿童一般在入学前对它们都有初步的认识,但是并不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来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而往往是凭直觉,或者用数一数的方法来比较多少。通过本节课的学*,应使学生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书本上的图片,请学生讲讲图中的故事,引出比较。

  二、激趣感知,掌握方法

  1、观察图片,教师出示第一个问题:比一比,小兔和砖的数量谁多谁少?说说你的`理由。

  (1)学生讨论交流。

  (2)汇报答案。

  (3)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掌握比较同样多的方法。

  (4)应用学*“同样多”。

  2、观察图片,教师出示第二个问题:比一比,小猪和木头的数量谁多谁少?说说你的理由。

  (1)学生交流问题。

  (2)汇报结果。

  (3)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掌握比较“多”、“少”的方法。

  三、巩固拓展

  1、教师出示问题:仔细看图,图中还可以比什么?快和小伙伴们说说吧!

  2、学生交流并汇报结果。

  四、巩固练*,拓展提升

  1、观察图片,学生动手摆一摆。

  2、选择练*“同样多”、“多”、“少”。

  3、画一画“同样多”、“多”、“少”。

  五、小结

  想一想:这节课学到了什么?

  六、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回家后拿出自己喜欢的物品,再动手摆一摆同样多或一行多,一行少,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比多少教案 8

  活动目标:

  1、第一层次:能正确判断10以内数量的多少,并会用“〈”“〉”表示其关系;第二层次:尝试用“〈”“〉”表示10以内数量的多少;第三层次:在**指导下,学*判断10以内数量的多少。

  2、养成玩完活动后按类收拾的*惯。

  活动准备:

  教具:大的点点比较图三张,方格纸 ,数字(1—9),符号“〈”“〉”。

  学具:“大嘴巴比多少”(2组12套),每个幼儿2张,每张作业上包括点点比较图和方格纸;符号“〈”“〉”;水彩笔6支;印台每组2个,数字章1—9。

  配组学具:回形针拼图形(1组);数字脸谱连线(1组);大嘴巴比多少(1组 提高型)。

  活动过程:

  一、玩游戏,复*有关数量关系

  1、玩拍手数数游戏(1—20):集体。

  2、序数游戏(1—10的接数):集体、小组、个别。

  3、根据点卡上的点子数做动作:集体、个别。

  二、介绍新游戏的玩法

  1、出示“〈”和“〉”,知道其符号名称,并知道大嘴巴一直朝着多的一边。

  2、提出问题,引起幼儿学*的兴趣。

  “今天‘点点比较图’上盖了两组点子,它们分别在第一和第三格里。请仔细看一看,它们分别是多少?”(请幼儿个别回答)

  3、介绍新游戏玩法。

  根据点子数,知道相应的格子中应该用数字几表示。再根据比较点子的多少,知道是用“〈”还是“〉”,并把符号放在数字之间。

  4、请两到三名幼儿上来再次尝试。

  三、介绍配组游戏及玩法

  1、介绍配组游戏。

  “今天我们有两组新游戏,在第一组和第二组,其中,第一组中的‘〈’和‘〉’是直接摆放的,第二组中的‘〈’和‘〉’是用框中的'水彩笔去写的。其他组还有回形针拼图形和数字脸谱连线的活动。”

  2、鼓励幼儿去尝试玩新游戏,并抓紧时间玩遍所有的游戏。建议玩的快的幼儿,鼓励他们去玩难度高的一组新游戏。

  3、提出要求,玩过的游戏要按类收拾好。

  四、循环游戏

  教师重点观察幼儿参与新游戏的活动情况,有针对性地指导幼儿,对个别有困难的幼儿通过启发性的提问,帮助他们完成游戏,掌握方法。

  五、活动小结

  1、教师对幼儿游戏中好的行为、方法予以表扬。

  2、再次强化幼儿新游戏的方法。

  3、请幼儿为新游戏起一个名字。

  比多少教案 9

  教学内容:教材第59页例7及“试一试”,第60页的“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实际问题中求两数相差多少的过程,理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多少要用减法计算,初步学会解决日常生活中类似的简单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数学思考的特点,感受数学抽象的价值,培养学*数学的兴趣,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3、适时进行环保的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探索这类问题怎样列式计算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这类问题的数量关系以及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蓝花、红花教具,每生一份图形学具,

  学情分析:

  用减法解决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问题,这是学生第一次正式学*解决这类问题,以往比较多几个都是从图上看出来的。因此教学时,充分利用了学生在第一册第二单元“比一比”中初步认识的“同样多”,“谁多谁少”的概念,在摆学具的过程中感受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的过程和方法。

  一、课前谈话:

  1、引出“比一比”。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的爸爸妈妈来到了我们的课堂上,来听我们上数学课,你们有信心向他们展示你在课堂上最精彩的表现吗?(有)那我们今天就来比一比谁听课最认真、发言最积极,语言最完整。

  2、举例生活中的比一比

  师:生活中有很多事物可以进行比较,你能举例说一说吗?

  学生自由发言。

  总结:看来,生活中可以进行比较的事物还真不少。

  3、熊大熊二比高矮。

  师:(出示课件)今天老师还请来了两个小明星。看,它们在比什么?(比高矮)

  师:熊大说,我比你高。小朋友们,你们同意它的观点吗?(不同意)

  师:为什么?(请学生说说不同意的理由)

  师:怎样比才公*?(站在同一个水*面上)

  总结:比高矮,必须站在同一个水*面上比才公*。看来,比较物体要讲究规则和方法!

  4、引出“比”。

  今天我们就在数学课中继续比一比。(板书“比”)

  二、新授

  1、看图找信息。

  师:同学们帮助熊大和熊二比出了高矮,很棒!不过他们俩还有一个问题想请大家帮帮忙(出示两篮花)你能帮熊大、熊二比出这两蓝花谁多谁少吗?

  师:你打算怎么比?

  生1:数一数

  生2:摆一摆

  (2)动手操作前思考:

  ①师:怎样摆,可以让我们不仅能比出他们谁多谁少,还能比出具体的差距?

  ②请生说方法,并黑板演示。摆好后,集体数一数花的朵数。

  (课件点击朵数:红花13朵,蓝花8朵)

  ③师小结:这种摆法叫做“一一对应”。它可以让我们一眼就看出红花比蓝花多,多几朵?可以怎么说?这句话还可以怎么说?(学生回答)

  根据图集体练说:红花比蓝花多5朵,还可以说蓝花比红花少5朵,红花和蓝花相差5朵。

  ④引导分析:

  师:红花比蓝花多的5朵在哪?你能圈一圈吗?(请一生圈)

  师:轻轻一圈,这13朵红花(相机板书:13朵)被分成了几部分?哪两部分?

  师引导说:一部分是和8朵蓝花(相机板书括线)同样多的部分(贴纸),另一部分是红花比蓝花多出的部分(贴纸)。

  你会像老师这样边指边说吗?找几名学生上台边指边说。

  师小结:其实,我们是以8朵蓝花为标准,把红花分成了两部分:一部分是和蓝花同样多的部分,另一部分是比蓝花多的部分。

  ⑤师:现在我们根据红花13朵,蓝花8朵这两条信息,你能列式解决这个数学问题吗?

  生答师板书:13—8=5(朵)

  师提问算式意义:13表示什么意思?从13朵红花里减去的是哪8朵?5表示什么意思?

  生解释后师小结:这道算式的意思是:从13朵红花里减去和蓝花同样多的'8朵,就得到红花比蓝花多的5朵了。由于是从总数里去掉一部分,所以要用减法。

  2、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理解新知。

  (1)师:孩子们,刚才只是个别小朋友动手摆一摆,你们想不想也来试一试?下面得先听清活动要求,比一比谁听得最仔细!

  点击课件出示要求:摆一摆,比一比,说一说,算一算?

  摆一摆:各自从学具盒中轻轻取出所有图形,同桌两人合作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把两种图形摆一摆。

  比一比:同桌两人比一比两种图形谁多谁少。

  说一说:和同桌互相说一说:谁比谁多几个?谁比谁少几个?谁和谁相差几个?

  算一算:口头列式计算两种图形相差几个

  (2)请两组学生上黑板反馈。

  师:你摆的是什么图形?摆了多少个?带大家数一数。(相机板书朵数)

  再请问这位同学,你摆的什么图形?有多少个?带大家数一数。用一句话说说两种图形的多少关系。还能怎么说?可以怎样列式?

  3、补充课题:

  师:同学们,这就是我们今天学*的内容:比多少(板书:多少)

  三、练*巩固。

  1、水果问题。

  果园里,熊大和熊二种的水果成熟了。

  (1)看,他俩摘了什么水果来?

  (2)猜一猜苹果和西瓜谁多谁少?

  (3)为什么猜苹果比西瓜多?

  (4)小朋友们真聪明,的确,熊大摘了42个苹果。熊二摘了10个西瓜。(点击课件出示相关数据)

  (5)要知道苹果比西瓜多几个可以怎样列式?(课件出示问题)(生口头列式,师板书)

  (7)算式中的42表示什么?10表示什么?从42个苹果里去掉和西瓜同样多的10个,就剩下比西瓜多出的32个。有了算式之后,遇到数量多的问题,我们就不用再一一摆出来了,这就方便多了。

  2、跳绳问题。

  (1)熊大熊二吃完水果,他们决定要运动运动来消化一下。于是,他们来到了运动场,看看,他们在干嘛?(跳绳)他们在说什么?

  (2)根据图中给的信息,你能提一个和今天所学知识有关的问题吗?

  (3)①一学生提问:“熊大比熊二多跳了多少下?”

  师:谁来用算式解答?另一学生列式。

  ②生继续提问:“熊二比熊大少跳了多少下?”学生列式。

  ③师:“同学们,通过两个问题的两次列式,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这道算式作用可真大,可以解决不同说法的同一个问题。

  3、课间放松:

  师:小朋友们,喜欢熊大熊二吗?一起来欣赏”熊出没“的主题曲,会唱的一起唱,放松一下吧!

  播放歌曲《熊出没主题曲》

  4、光头强伐木问题。

  (1)师:在《熊出没》这部动画片中除了有让人印象深刻的熊大和熊二,还有谁呀?(光头强)光头强有一个工作,是什么呀?(伐木)

  今天,光头强也来到了我们的课堂,还给我们带来了两条信息。(出示信息)谁来当小老师读一读。

  (2)根据这两条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问题1:光头强一共伐了多少棵树?

  这个问题谁来解决?12+23=35(棵)

  问题2:第二天比第一天多伐了多少棵树?(师板书列式:23—12=11(棵))

  这道算式还能解决什么问题?第一天比第二天少伐了多少棵树?

  (3)同学们,照光头强这样的伐木速度,地球上的绿树将会怎样?

  (4)播放保护树木视频。

  (5)你打算怎么保护地球上的树木?

  引出:种树。

  四、拓展:

  师:熊大和熊二为了保护咱们的地球,已经率先行动了。看,这是他们种的树。

  课件出示:熊大熊二第一天种了45棵树。第二天种了30棵树。

  师:根据这两个条件,你能提一个数学问题吗?

  师:第二天再种多少棵树就和第一天同样多了?这个问题和今天刚才提的哪个问题的意思是一样的?(课后解答)

  五、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你有什么收获?

  比多少教案 10

  活动目标:

  1、第一层次:能正确判断10以内数量的多少,并会用“〈”“〉”表示其关系;第二层次:尝试用“〈”“〉”表示10以内数量的多少;第三层次:在**指导下,学*判断10以内数量的多少。

  2、养成玩完活动后按类收拾的*惯。

  活动准备:

  教具:大的点点比较图三张,方格纸 ,数字(1—9),符号“〈”“〉”。

  学具:“大嘴巴比多少”(2组12套),每个幼儿2张,每张作业上包括点点比较图和方格纸;符号“〈”“〉”;水彩笔6支;印台每组2个,数字章1—9。

  配组学具:回形针拼图形(1组);数字脸谱连线(1组);大嘴巴比多少(1组 提高型)。

  活动过程:

  一、玩游戏,复*有关数量关系

  1、玩拍手数数游戏(1—20):集体。

  2、序数游戏(1—10的接数):集体、小组、个别。

  3、根据点卡上的点子数做动作:集体、个别。

  二、介绍新游戏的玩法

  1、出示“〈”和“〉”,知道其符号名称,并知道大嘴巴一直朝着多的一边。

  2、提出问题,引起幼儿学*的兴趣。

  “今天‘点点比较图’上盖了两组点子,它们分别在第一和第三格里。请仔细看一看,它们分别是多少?”(请幼儿个别回答)

  3、介绍新游戏玩法。

  根据点子数,知道相应的格子中应该用数字几表示。再根据比较点子的.多少,知道是用“〈”还是“〉”,并把符号放在数字之间。

  4、请两到三名幼儿上来再次尝试。

  三、介绍配组游戏及玩法

  1、介绍配组游戏。

  “今天我们有两组新游戏,在第一组和第二组,其中,第一组中的‘〈’和‘〉’是直接摆放的,第二组中的‘〈’和‘〉’是用框中的水彩笔去写的。其他组还有回形针拼图形和数字脸谱连线的活动。”

  2、鼓励幼儿去尝试玩新游戏,并抓紧时间玩遍所有的游戏。建议玩的快的幼儿,鼓励他们去玩难度高的一组新游戏。

  3、提出要求,玩过的游戏要按类收拾好。

  四、循环游戏

  教师重点观察幼儿参与新游戏的活动情况,有针对性地指导幼儿,对个别有困难的幼儿通过启发性的提问,帮助他们完成游戏,掌握方法。

  五、活动小结

  1、教师对幼儿游戏中好的行为、方法予以表扬。

  2、再次强化幼儿新游戏的方法。

  3、请幼儿为新游戏起一个名字。


比多少教案汇总十篇扩展阅读


比多少教案汇总十篇(扩展1)

——幼儿园比多少教案菁选

幼儿园比多少教案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幼儿园比多少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幼儿园比多少教案1

  活动目标:

  1、第一层次:能正确判断10以内数量的多少,并会用“〈”“〉”表示其关系;

  第二层次:尝试用“〈”“〉”表示10以内数量的多少;

  第三层次:在**指导下,学*判断10以内数量的多少。

  2、养成玩完活动后按类收拾的*惯。

  活动准备:

  教具:大的点点比较图三张,方格纸 ,数字(1—9),符号“〈”“〉”。

  学具:“大嘴巴比多少”(2组12套),每个幼儿2张,每张作业上包括点点比较图和方格纸;符号“〈”“〉”;水彩笔6支;印台每组2个,数字章1—9。

  配组学具:回形针拼图形(1组);

  数字脸谱连线(1组);

  大嘴巴比多少(1组 提高型)。

  活动过程:

  一、玩,复*有关数量关系

  1、玩拍手数数(1—50)集体

  2、序数(1—10的接数):集体、小组、个别。

  3、根据点卡上的点子数做动作:集体、个别。

  二、介绍新的玩法

  1、出示“〈”和“〉”,知道其符号名称,并知道大嘴巴一直朝着多的一边。

  2、提出问题,引起幼儿学*的兴趣。

  “今天‘点点比较图’上盖了两组点子,它们分别在第一和第三格里。请仔细看一看,它们分别是多少?”(请幼儿个别回答)

  3、介绍新玩法。

  根据点子数,知道相应的格子中应该用数字几表示。再根据比较点子的多少,知道是用“〈”还是“〉”,并把符号放在数字之间。

  4、请两到三名幼儿上来再次尝试。

  三、介绍配组及玩法

  1、介绍配组。

  “今天我们有两组新,在第一组和第二组,其中,第一组中的‘〈’和‘〉’是直接摆放的,第二组中的‘〈’和‘〉’是用框中的水彩笔去写的。其他组还有回形针拼图形和数字脸谱连线的活动。”

  2、鼓励幼儿去尝试玩新,并抓紧时间玩遍所有的.。建议玩的快的幼儿,鼓励他们去玩难度高的一组新。

  3、提出要求,玩过的要按类收拾好。 字串7

  四、循环

  教师重点观察幼儿参与新的活动情况,有针对性地指导幼儿,对个别有困难的幼儿通过启发性的提问,帮助他们完成,掌握方法。

  五、活动小结

  1、教师对幼儿中好的行为、方法予以表扬。

  2、再次强化幼儿新的方法。

  3、请幼儿为新起一个名字。

幼儿园比多少教案2

  活动目标:

  1、愿意积极参与比较数量多少的活动。

  2、能用添1或去1的方法让两组物体的数量变成一样多。

  3、知道用重叠、并放、连线等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组物体数量的多少,并用语言表述操作结果。

  活动准备:

  1、鱼、老鼠图片、花生、纸杯、水彩笔。

  2、资源包材料:操作卡《请朋友吃一吃》

  活动过程:

  一、初步感知一一对应比多少。

  1、男猫宝宝和女猫宝宝结伴去餐厅,观察比较男猫宝宝和女猫宝宝的数量,判断多少。

  2、到餐厅就坐,观察比较猫宝宝和椅子的数量,判断多少。

  3、分发杯子喝水,观察比较猫宝宝和杯子的数量,判断多少。

  小结:判断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和少,用添1的方法可以是相差1的两组物体的数量一样多。

  4、探讨用什么样的方法判断一整盘鱼和所有猫的数量关系。

  小结:我们可以每一只小猫从盘子里拿一条鱼,这样一一对应比较多少,就能判断鱼和猫的数量是不是一样多。

  二、幼儿两两合作判断5只老鼠与4颗花生谁多谁少,还是一样多?

  三、完成操作练*,巩固用去

  1、添1使两组物体相等的方法。

  1、幼儿完成《请朋友吃一吃》的练*,指导语:请你用连线的`方法使每只小蚂蚁吃一粒豆子,并比较蚂蚁和豆子的数量,谁多谁少还是一样多?想个办法让每只小蚂蚁吃上好吃的豆子吧!

  2、相互检查、评价操作结果。

  活动反思:

  幼儿多次进行匹配活动后,认识并理解了相关的两个物体之间的一一对应的关系,活动中能够确定两组物体数量说多谁少,还是一样多。并掌握了使两组数量不相等的物体变得相等的方法,目标基本达成,我的小结不够全面。

幼儿园比多少教案3

  活动目标:

  1、探索学*用多种方法比较感知物体的多、少。

  2、激发幼儿动脑、动手,乐于参与操作活动。

  3、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教具:神秘袋、三角形、圆形图形版。

  2、学具:小星星。

  活动过程:

  (一)听音乐走线,线上游戏:比一比。

  (二)教师出示“神秘袋”,学*用点数、一一对应两种方法比较多少。

  1、请一位幼儿摸摸并说一说:里面装的是什么图形。

  2、教师分别抓“三角形”和“圆形”散放与地板,提问:我们用什么方法可以知道是三角形多还是圆形多?

  3、师幼共同点数。小结:我们用点数的方法知道三角形多圆形少。

  4、引到幼儿自由讨论:还有什么方法?

  5、教师示范一一对应法比较多少。小结:谁的上面或下面没有和他对应的就表示谁多。

  6、请一位幼儿抓图行板,巩固练*点数和一一对应两种方法。

  (三)学*用目测的方法比较多少。

  1、教师提问:老师和小朋友哪个多哪个少?你是怎么知道的?(看一看就知道了)。

  2、请小朋友再比一比、看一看教室里的`窗户和门哪个多哪个少?(提醒幼儿用完整的话说出窗户多门少)

  (四)游戏“找朋友”。

  1、老师请每一个男孩去找一个女孩儿做好朋友,请小朋友观察是男孩多还 是女孩多。你是怎么知道的?

  2、引到幼儿理解,若有男孩没有找到朋友,就说明男孩多;反之,就是女孩多;如果都找到了朋友,就是一样多。

  3、小结:手牵手一个人找一个朋友也是一种比较多少的方法。

  (五)游戏“切西瓜”。巩固练*用以上四种方法来比较多少。

  儿歌:切、切、切、切西瓜,西瓜哪里来,农民伯伯种出来,要吃西瓜切两半。

  (六)幼儿操作教具,教师指导。操作完了之后,请幼儿和同伴或老师交流:

  我用什么方法比较出红(黄)星星多、黄(红)星星少?

  (七)听音乐收学具,活动结束。

幼儿园比多少教案4

  设计背景

  布置一个池塘,一块萝卜地。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让幼儿学*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及一样多。

  2、培养幼儿活泼开朗的性格。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重点难点

  采用角色游戏,让幼儿掌握:小猫多还是鱼多,小兔和小猫一样多。

  活动准备

  小猫,小兔头饰12个、狮子头饰1个,萝卜、小鱼若干,布置一个池塘,一块萝卜地,2只小篮子。

  活动过程

  1、听琴声幼儿入教室,教师扮演狮子大王,幼儿扮小猫,小兔。

  2、用角色的口吻启发幼儿比较小动物的数目一样多:狮子只有1只,比小兔(小猫)少,小兔(小猫)比狮子多。

  3、狮子大王带小动物做游戏:

  (1)抓鱼:小猫轻轻地到池塘里抓鱼(鱼比猫多若干),要求猫先抓一条鱼,而后有2只猫再各去再挂1条鱼,比一比:小猫多还是鱼多。(鱼比猫多,猫比鱼少)

  (2)拔萝卜:小兔到萝卜地里去拔萝卜(萝卜比小兔少),要求每只小兔拔一个萝卜,最后有2只小兔子没拔到萝卜,要比一比:小兔多还是萝卜多。

  (3)比一比:小猫抓的鱼和小兔拔的.萝卜谁多、谁少。(鱼比萝卜多,萝卜比鱼少)

  (4)找朋友:音乐起,小猫和小兔互相找朋友,找到后比一比:小兔和小猫一样多。

  教学反思

  1、通过游戏,让幼儿学*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及一样多

  2、培养幼儿的活泼开朗的形格。

  3、活动中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有待完善

  4、幼儿由于年龄小还不能掌握这节课要达到的目标。

  5、听取专家、老师们的见意后,完善到教学活动中,使这节课更完美。

幼儿园比多少教案5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和一样多。

  2、在活动中会用语言表达多少和一样多的`数量关系。

  3、愿意和同伴一起活动,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活动准备:

  1、娃娃图片

  2、帽子、围巾、口罩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1、出示图片

  师:冬天来了,天气越来越冷,小朋友出门要带上帽子、围巾好口罩。

  二、帽子和围巾比较多少。

  1、师:图上有什么?(帽子和围巾)

  有几顶帽子?(2顶帽子)用数字几来表示?

  2、几条围巾?(3条围巾)用数字几来表示?

  3、帽子和围巾哪个多?

  三、围巾和口罩比较多少

  1、有几条围巾?(3)几只口罩?(2)

  2、各用数字几来表示?

  3、围巾和口罩哪个多哪个少?

  四、小朋友和口罩比较多少

  1、有几位小朋友?(3)用数字几来表示?

  2、有几只口罩?(3)用数字几来表示?

  3、帮小朋友带上口罩。

  教学反思

  1、通过游戏,让幼儿学*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及一样多

  2、培养幼儿的活泼开朗的形格。

  3、活动中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有待完善

  4、幼儿由于年龄小还不能掌握这节课要达到的目标。

  5、听取专家、老师们的见意后,完善到教学活动中,使这节课更完美。

幼儿园比多少教案6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和一样多。

  2、鼓励幼儿在活动中用语言表达多少和一样多的数量关系。

  3、培养幼儿对计算活动的.兴趣。

  4、提高幼儿思维的敏捷性。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一条围裙,小兔、小狗、青菜、肉骨头图片;

  2、矿泉水瓶、茶杯、书、盘子、小桌子;胡萝卜、鸡蛋。

  3、音乐

  活动过程:

  (1)看看,我变成谁啦?(师穿围裙)妈妈穿上围裙要做事情啦!

  (2)(出示小兔)我们家养了小兔子,妈妈要给小兔喂青菜,一只兔子一棵青菜,一只兔子一棵青菜,我们家有几只小兔子?(两只)

  妈妈喂了几棵青菜?(两棵)

  让我数一数,看宝宝数的对不对。

  (3)听听,谁在叫(播放小狗叫的音乐)

  是谁呀?(出示小狗)

  小狗也饿了,它们也想吃东西了,宝宝们,小狗爱吃什么呀?(肉骨头)

  那妈妈要准备几根肉骨头呀?请一个宝宝来说一说为什么?为什么要准备三根?那妈妈要准备几根肉骨头才能让每只小狗都有一根肉骨头呢?(三根)

  你们都叫我准备三根(出示肉骨头),那好,那请你们帮我数一数啊!正好这里有三根肉骨头,那我们来看一看是不是每只小狗都能得到,一只小狗一根肉骨头。

幼儿园比多少教案7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尝试自己探索两组物体(5个以内)的多少。

  2、让幼儿在探索活动中发现物体的排列规律。

  3、乐于参与集体活动。

  活动重点:

  引导幼儿掌握重叠和对应两种比较物体多少的方法,会比较两组(5以内)物体的多少。

  活动难点:

  幼儿自己尝试找出比较物体多少的两种方法。

  活动准备:

  1、教具准备:超市游戏。(碗和勺子)

  2、学具准备:超市游戏。(每人手中两种蔬菜,每种蔬菜不超过五个。)

  3、颜色不同的雪花片若干。(每人二组,每组不超过五个,用学具袋装好。)

  4、猫和老鼠头饰若干。(各占幼儿人数的'一半。)

  5、操作册第1册第17-18页。

  活动过程:

  1、预备活动。

  师幼互相问好,听音乐走线。

  2、集体活动。

  创设情境:今天,老师买了好多的碗和勺子(出示四个碗和五个勺子)

  教师:请小朋友们帮老师看一下碗和勺子哪个多一些?哪个少一些?你是怎么发现的呢?

  (引导幼儿自己尝试用重叠和对应的方法比较多少。在幼儿发现了一种方法后,老师进行及时鼓励与总结,并强调是用了什么方法进行比较的;若幼儿没有发现,教师要进行合适的引导。)

  3、分组活动。

  第一组:玩“超市游戏。”比较学具袋中的两种蔬菜,(每种蔬菜不超过五个。)哪种多一些?哪些种少一些?一样多?

  第二组:玩雪花片。比较自己手中的雪花片哪种颜色多一些?哪种颜色少一些?一样多?

  第三组:完成操作册中第17-18页的练*。

  4、集体游戏:猫捉老鼠。

  教师:孩子们,我们一起来玩一个游戏吧!(放音乐《一只小小老鼠》。)

  每组8-10人,分别戴上猫和老鼠的头饰。(每种头饰不超过五个。)玩猫捉老鼠的游戏。当音乐停止时,要请幼儿说出自己组中猫和老鼠谁多一些?谁少一些?

  5、交流小结,收拾学具。

  小朋友们今天真棒!都学会了两种比较物体多少的方法:重叠和对应。好,现在请小朋友们把你小学具袋的门打开,把手中的学具宝宝一个一个装进去,不要忘记把学具袋的门关上!

  活动延伸:

  1、户外活动时,引导幼儿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一下男孩和女孩谁多一些?谁少一些?

  2、请幼儿回家后比较一下家中爸爸和自己的衣服或鞋子谁的多一些?谁的少一些?幼儿将学具收拾好。

幼儿园比多少教案8

  活动目标:

  1、学*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

  2、学*用简短的句子讲述自己的操作过程。

  3、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猫、小鱼图片和白纸若干。

  2、猫妈妈头饰1个。

  活动过程:

  1 导入活动:

  教师扮演猫妈妈:“小朋友们好!知道我是谁吗?……你们能不能帮我喂喂我的猫宝宝呀?让我先来教教你们怎么喂猫宝宝吧……”

  2 基本活动:

  (1)教师示范:

  a 先给小猫排队

  向幼儿说明要求,喂小猫的时候要说:“一只猫吃一条鱼”

  c 引出多和少(猫的图片比鱼的图片多1―2张)提问:为什么这只小猫没有鱼吃呀?幼儿讨论,教师从旁引导

  (2)幼儿动手操作,教师从旁指导

  (3)让做得对做得好的幼儿上台来边做边讲

  (4)巩固复*:教师在黑板上做,但是由幼儿来说操作过程

  3 巩固复*:

  (1)教师在黑板上做,但是由幼儿来说操作过程

  (2)让部分幼儿扮演小猫,部分幼儿扮演小鱼,让幼儿练*操作过程

  (3)“送猫宝宝回家” ――让幼儿把自己得作业放到教师指定的地点

  活动延伸:

  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利用各种玩具和器材让幼儿更多的操作比较,加强记忆。

幼儿园比多少教案9

  活动目标

  1、继续引导幼儿学*用对应的方法比较两组物体数量的多、少和一样多。

  2、通过游戏活动让幼儿感知物体的多少,一样多,感受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环境创设:小兔的家

  2、材料准备:学具动物头饰若干;椅子、盘子、水果、套圈若干。

  活动过程

  一、到兔妈妈家做客,引出课题。

  1、尝试“发现”一 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游戏(1): “小朋友坐椅子”,帮助幼儿感知对应和比较。(侧重于少,添上一个就一样多)

  兔妈妈:秋天到了,兔妈妈家果园里的果树都成熟了,它想请小动物们去它家里开水果会呢?你们想去吗?哪我们出发吧!(教师带领幼儿进入活动室并找个位子坐好)

  咦!怎么有一个小动物没有椅子坐呢?(引导幼儿说“椅子少小朋友多”)小动物和椅子是一样多的还是不一样多的?谁多?谁少?多几个?少了几个?现在兔妈妈给它加上一把小椅子,现在小动物和小椅子怎么样啦?(引导幼儿说出小动物和小椅子一样多)

  游戏(2): “分盘子”,加深感知对应的'概念。(侧重于多,不一样多就去掉)

  兔妈妈:欢迎你们到我家来吃水果,吃水果之前,兔妈妈想请每小小动物去拿好一个盘子?(请小动物自己去拿盘子)

  咦!怎么还有一个盘子呀?是不是还有一个小动物没有拿到盘子呀?小动物和盘子是一样多的还是不一样多的?谁多?谁少?多几个?少了几个?怎样才能让小动物和盘子一样多?

  游戏(3):“分水果”。(侧重于一样多)兔妈妈:小动物们都拿好了装水果的盘子,水果会马上就要开始了,请小动物去拿一个自己喜欢吃的水果吧!(请小动物自己去拿水果)

  咦!现在小动物们都拿到了自己喜欢吃的水果,小动物和水果是一样多的还是不一样多的?(引导幼儿说出一样多)

  2、小结:小动物们真棒,能发现椅子和小动物不一样多,椅子少了一把;还能想出再添上一把椅子后,小朋友就和椅子一样多啦。

  二、游戏“小动物找山洞” 。

  1、兔妈妈:水果好吃吗?现在兔妈妈想请小动物们来玩游戏了,你们想玩吗?

  2、第一遍游戏:(山洞要比小动物少)兔妈妈和小动物集体念:“小动物,跳跳跳,找到山洞快躲好”时,小动物立即找山洞跳入。

  咦!怎么有一只小动物没有山洞呀?山洞和小动物一样多吗?谁多?谁少?多几个?少几个?

  3、第二遍游戏:(山洞和小动物一样多)兔妈妈和小动物集体念:“小动物,跳跳跳,找到山洞快躲好”时,小动物立即找山洞跳入。

  哇!小动物们都很棒,都找到了山洞。山洞和小动物一样多吗?

  三、游戏结束

  兔妈妈:小动物们今天在兔妈妈家玩的开心吗,可是时间不早了,

  小动物们要回家了,下次兔妈妈再邀请你们到我家来玩好吗?再见!

  2 幼儿园大班比多少教案:《比较多少》

  活动准备

  多种数量不同的物体。每人一组物体。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

  今天是小兔的生日,它的朋友们给它带来了许多的礼物。老师扮演小兔,小朋友们扮演小兔的朋友,每人拿着一筐的东西。

  二、幼儿用意义对应的方法比较多少。

  1、小朋友们和旁边的同伴对应比较,看谁的东西多。

  2、找朋友比较看和谁的一样多。

  三、学*用添加或减少的方法使两种物体变得一样多。

  老师出示两种数量不同的物体让小朋友们想办法,怎样就把两种物体变得一样多。

  可以将多出来的物体拿掉,也可以给少的再添加。

  活动结束

  小朋友一直探讨。

幼儿园比多少教案10

  活动目标:

  1、第一层次:能正确判断10以内数量的多少,并会用“〈”“〉”表示其关系;第二层次:尝试用“〈”“〉”表示10以内数量的多少;第三层次:在**指导下,学*判断10以内数量的多少。

  2、养成玩完活动后按类收拾的*惯。

  活动准备:

  教具:大的点点比较图三张,方格纸,数字(1—9),符号“〈”“〉”。

  学具:“大嘴巴比多少”(2组12套),每个幼儿2张,每张作业上包括点点比较图和方格纸;符号“〈”“〉”;水彩笔6支;印台每组2个,数字章1—9。

  配组学具:回形针拼图形(1组);数字脸谱连线(1组);大嘴巴比多少(1组提高型)。

  活动过程:

  一、玩游戏,复*有关数量关系

  1、玩拍手数数游戏(1—20):集体。

  2、序数游戏(1—10的接数):集体、小组、个别。

  3、根据点卡上的点子数做动作:集体、个别。

  二、介绍新游戏的玩法

  1、出示“〈”和“〉”,知道其符号名称,并知道大嘴巴一直朝着多的一边。

  2、提出问题,引起幼儿学*的兴趣。

  “今天‘点点比较图’上盖了两组点子,它们分别在第一和第三格里。请仔细看一看,它们分别是多少?”(请幼儿个别回答)

  3、介绍新游戏玩法。

  根据点子数,知道相应的格子中应该用数字几表示。再根据比较点子的多少,知道是用“〈”还是“〉”,并把符号放在数字之间。

  4、请两到三名幼儿上来再次尝试。

  三、介绍配组游戏及玩法

  1、介绍配组游戏。

  “今天我们有两组新游戏,在第一组和第二组,其中,第一组中的‘〈’和‘〉’是直接摆放的,第二组中的‘〈’和‘〉’是用框中的水彩笔去写的。其他组还有回形针拼图形和数字脸谱连线的'活动。”

  2、鼓励幼儿去尝试玩新游戏,并抓紧时间玩遍所有的游戏。建议玩的快的幼儿,鼓励他们去玩难度高的一组新游戏。

  3、提出要求,玩过的游戏要按类收拾好。

  四、循环游戏

  教师重点观察幼儿参与新游戏的活动情况,有针对性地指导幼儿,对个别有困难的幼儿通过启发性的提问,帮助他们完成游戏,掌握方法。

  五、活动小结

  1、教师对幼儿游戏中好的行为、方法予以表扬。

  2、再次强化幼儿新游戏的方法。

  3、请幼儿为新游戏起一个名字。

幼儿园比多少教案11

  活动目标

  会用对应的方法比较5个以内物体的多、少和一样多。

  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重点和难点

  让幼儿利用一一对应的方法发现两个物体集合之间的数量关系。

  说明:

  一一对应是比较物休的集合是否相等的最简便、最直接的方式。通过一一对应,不仅可以比较出两个集合之间量的大小,更重要的是还可以发现相等关系,这是幼儿数概念产生的一个关键性步骤。因此,让幼儿在对材料的操作摆弄中自己“发明”一一对应的方法,并通过一一对应的方法去发现两个物体集合之间多、少和等量关系是至关重要的。

  材料和环境创设

  1、材料:诱发对应性材料--碗和调羹、杯子和杯盖、娃娃和帽子、小兔和青菜、……。自发对应性材料--雪花片和木珠、红积木和绿积木、苹果和香蕉、汽车和飞机等等。以上材料可用实物,也可用图片。

  2、环境创设:将以上材料按难易程度编号放暨在数学活动区内供幼儿操作摆弄。

  设计思路

  一一对应有两种方法,一种是重叠,另一种是并放。对于幼儿而言,通过重叠的方法更容易发现两个集合之间的对应关系,所以在活动区内应该先投放可供幼儿进行重叠比较的材料,然后再提供并放对应的材料。这样便于幼儿“发明”一一对应的方法,并通过这种方法发现物体之间的数量关系。

  可供幼儿进行一一对应操作活动的材料有两种,一种是诱发对应性材料,即两种材料之间有内在联系。另一种是自发对应性材料,那两种材料之间没有内在联系。很显然,前一种材料容易引发幼儿的对应行为,因此,应该先让幼儿操作诱发对应性的材料,当幼儿形成了一一对应的意识后,则应多提供自发对应性的材料,使幼儿能自觉运用一一对应的方法去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从而真正形成通过一一时应确定等量的观念。

  一一对应地比较出两个集合之间的数量关系是一种不经计数比较的前数概念,因为它并不依靠对数的理解,相反,它是这种理解的一个基础。因此,在活动中教师不要向幼儿传授一一时应的方法,而应该让幼儿自己去发现,这才有利于幼儿认知结构的发展,有利于他们以后对数概念的理解。

  活动流程

  操作探索活动->讨论归纳活动->巩固操作活动

  1、通过操作探索活动让幼儿“发明”一一对应的方法。并发现两个物体集合之间的多、少和等量关系。

  说明

  各种操作材料应按难易编号后放置在数学活动区内。教师引导幼儿按次序开展操作活动。

  2、通过讨论归纳活动及幼儿确立通过一一对应确定等量的观念。

  (1)出示可重叠比较的.诱发对应性材料,如小朋友和椅子,让幼儿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

  说明

  教师出示教具时,一组物体可排列整齐,另一组物体应放成一堆,然后通过提问,如“怎样才能知道小朋友多还是椅子多?启发幼儿提出对应的方法,并请幼儿操作验证。

  (2)出示可并放比较的自发对应性材料,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

  (3)出示有一定间隔距离的一排积木,让幼儿用另一种颜色的积木做一个等量集合,并讨论为什么这两组积木是等量的。

  (4)出示两头对齐,中间间隔距离有异的两组物体的图片,让幼儿辨别其是否等量。

  3、通过巩固操作活动提高幼儿对应的技能。

  说明:

  教师可在数学活动区内提供数目超过5,或各种排列形式的材料,以增加对应。

  反思:

  这次活动我采用了分组教学的方式,以便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关注到每个幼儿,实际情况也确实如此,人数少,能提高幼儿学*的专注程度。在操作规则上对幼儿提出了细致的要求,多数幼儿基本能够按照规则操作,但是由于时间的原因和幼儿还不能理解如何换组操作,今天的活动只进行了“比多少”操作。*阶段的活动,可能比较适合同一游戏,提供不同类操作材料的操作形式。


比多少教案汇总十篇(扩展2)

——幼儿园数学比多少教案合集十篇

  幼儿园数学比多少教案 1

  设计背景

  我们班幼儿年龄不均,男孩子占三分之二,幼儿自控力差,注意力不集中,但幼儿喜欢观察新鲜事物,乐意在玩中学识。根据这一特点,我在教学中通过卡卡熊过生日作为教学的切入点,并展开教学。

  活动目标:

  1、学*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

  2、学*用简短的.句子讲述自己的操作过程。

  3、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猫、小鱼图片和白纸若干。

  2、猫妈妈头饰1个。

  活动过程:

  1 导入活动:

  教师扮演猫妈妈:“小朋友们好!知道我是谁吗?……你们能不能帮我喂喂我的猫宝宝呀?让我先来教教你们怎么喂猫宝宝吧……”

  2 基本活动:

  (1)教师示范:

  a 先给小猫排队

  向幼儿说明要求,喂小猫的时候要说:“一只猫吃一条鱼”

  c 引出多和少(猫的图片比鱼的图片多1―2张)提问:为什么这只小猫没有鱼吃呀?幼儿讨论,教师从旁引导

  (2)幼儿动手操作,教师从旁指导

  (3)让做得对做得好的幼儿上台来边做边讲

  (4)巩固复*:教师在黑板上做,但是由幼儿来说操作过程

  3 巩固复*:

  (1)教师在黑板上做,但是由幼儿来说操作过程

  (2)让部分幼儿扮演小猫,部分幼儿扮演小鱼,让幼儿练*操作过程

  (3)“送猫宝宝回家” ――让幼儿把自己得作业放到教师指定的地点

  活动延伸:

  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利用各种玩具和器材让幼儿更多的操作比较,加强记忆。

  幼儿园数学比多少教案 2

  活动目标

  会用对应的方法比较5个以内物体的多、少和一样多。

  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重点和难点

  让幼儿利用一一对应的方法发现两个物体集合之间的数量关系。

  说明:

  一一对应是比较物休的集合是否相等的最简便、最直接的方式。通过一一对应,不仅可以比较出两个集合之间量的大小,更重要的是还可以发现相等关系,这是幼儿数概念产生的一个关键性步骤。因此,让幼儿在对材料的操作摆弄中自己“发明”一一对应的方法,并通过一一对应的方法去发现两个物体集合之间多、少和等量关系是至关重要的。

  材料和环境创设

  1.材料:诱发对应性材料--碗和调羹、杯子和杯盖、娃娃和帽子、小兔和青菜、……。自发对应性材料--雪花片和木珠、红积木和绿积木、苹果和香蕉、汽车和飞机等等。以上材料可用实物,也可用图片。

  2.环境创设:将以上材料按难易程度编号放暨在数学活动区内供幼儿操作摆弄。

  设计思路

  一一对应有两种方法,一种是重叠,另一种是并放。对于幼儿而言,通过重叠的方法更容易发现两个集合之间的对应关系,所以在活动区内应该先投放可供幼儿进行重叠比较的材料,然后再提供并放对应的'材料。这样便于幼儿“发明”一一对应的方法,并通过这种方法发现物体之间的数量关系。

  可供幼儿进行一一对应操作活动的材料有两种,一种是诱发对应性材料,即两种材料之间有内在联系。另一种是自发对应性材料,那两种材料之间没有内在联系。很显然,前一种材料容易引发幼儿的对应行为,因此,应该先让幼儿操作诱发对应性的材料,当幼儿形成了一一对应的意识后,则应多提供自发对应性的材料,使幼儿能自觉运用一一对应的方法去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从而真正形成通过一一时应确定等量的观念。

  一一对应地比较出两个集合之间的数量关系是一种不经计数比较的前数概念,因为它并不依靠对数的理解,相反,它是这种理解的一个基础。因此,在活动中教师不要向幼儿传授一一时应的方法,而应该让幼儿自己去发现,这才有利于幼儿认知结构的发展,有利于他们以后对数概念的理解。

  活动流程

  操作探索活动->讨论归纳活动->巩固操作活动

  1.通过操作探索活动让幼儿“发明”一一对应的方法。并发现两个物体集合之间的多、少和等量关系。

  说明

  各种操作材料应按难易编号后放置在数学活动区内。教师引导幼儿按次序开展操作活动。

  2.通过讨论归纳活动及幼儿确立通过一一对应确定等量的观念。

  (l)出示可重叠比较的诱发对应性材料,如小朋友和椅子,让幼儿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

  说明

  教师出示教具时,一组物体可排列整齐,另一组物体应放成一堆,然后通过提问,如“怎样才能知道小朋友多还是椅子多?启发幼儿提出对应的方法,并请幼儿操作验证。

  (2)出示可并放比较的自发对应性材料,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

  (3)出示有一定间隔距离的一排积木,让幼儿用另一种颜色的积木做一个等量集合,并讨论为什么这两组积木是等量的。

  (4)出示两头对齐,中间间隔距离有异的两组物体的图片,让幼儿辨别其是否等量。

  3.通过巩固操作活动提高幼儿对应的技能。

  说明:

  教师可在数学活动区内提供数目超过5,或各种排列形式的材料,以增加对应。

  反思:

  这次活动我采用了分组教学的方式,以便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关注到每个幼儿,实际情况也确实如此,人数少,能提高幼儿学*的专注程度。在操作规则上对幼儿提出了细致的要求,多数幼儿基本能够按照规则操作,但是由于时间的原因和幼儿还不能理解如何换组操作,今天的活动只进行了“比多少”操作。*阶段的活动,可能比较适合同一游戏,提供不同类操作材料的操作形式。

  幼儿园数学比多少教案 3

  设计背景

  我们班幼儿年龄不均,男孩子占三分之二,幼儿自控力差,注意力不集中,但幼儿喜欢观察新鲜事物,乐意在玩中学识。根据这一特点,我在教学中通过卡卡熊过生日作为教学的切入点,并展开教学。

  活动目标:

  1、学*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

  2、学*用简短的句子讲述自己的操作过程。

  3、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猫、小鱼图片和白纸若干。

  2、猫妈妈头饰1个。

  活动过程:

  1 导入活动:

  教师扮演猫妈妈:“小朋友们好!知道我是谁吗?……你们能不能帮我喂喂我的猫宝宝呀?让我先来教教你们怎么喂猫宝宝吧……”

  2 基本活动:

  (1)教师示范:

  a 先给小猫排队

  向幼儿说明要求,喂小猫的时候要说:“一只猫吃一条鱼”

  c 引出多和少(猫的图片比鱼的'图片多1―2张)提问:为什么这只小猫没有鱼吃呀?幼儿讨论,教师从旁引导

  (2)幼儿动手操作,教师从旁指导

  (3)让做得对做得好的幼儿上台来边做边讲

  (4)巩固复*:教师在黑板上做,但是由幼儿来说操作过程

  3 巩固复*:

  (1)教师在黑板上做,但是由幼儿来说操作过程

  (2)让部分幼儿扮演小猫,部分幼儿扮演小鱼,让幼儿练*操作过程

  (3)“送猫宝宝回家” ――让幼儿把自己得作业放到教师指定的地点

  活动延伸:

  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利用各种玩具和器材让幼儿更多的操作比较,加强记忆。

  幼儿园数学比多少教案 4

  活动目标:

  1、能正确判断10以内数量的多少,并会用“〈”“〉”表示其关系;

  2、尝试用“〈”“〉”表示10以内数量的多少;

  3、养成玩完活动后按类收拾的*惯。

  4、引导幼儿对数字产生兴趣。

  5、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活动准备:

  教具:大的点点比较图三张,方格纸 ,数字(1—9),符号“〈”“〉”。

  学具:“大嘴巴比多少”(2组12套),每个幼儿2张,每张作业上包括点点比较图和方格纸;符号“〈”“〉”;水彩笔6支;印台每组2个,数字章1—9。

  配组学具:回形针拼图形(1组);

  数字脸谱连线(1组);

  大嘴巴比多少(1组 提高型)。

  活动过程:

  一、玩游戏,复*有关数量关系

  1.玩拍手数数游戏(1—20):集体。

  2.序数游戏(1—10的接数):集体、小组、个别。

  3.根据点卡上的点子数做动作:集体、个别。

  二、介绍新游戏的玩法

  1.出示“〈”和“〉”,知道其符号名称,并知道大嘴巴一直朝着多的一边。

  2.提出问题,引起幼儿学*的兴趣。

  “今天‘点点比较图’上盖了两组点子,它们分别在第一和第三格里。请仔细看一看,它们分别是多少?”(请幼儿个别回答)

  3.介绍新游戏玩法。

  根据点子数,知道相应的格子中应该用数字几表示。再根据比较点子的多少,知道是用“〈”还是“〉”,并把符号放在数字之间。

  4.请两到三名幼儿上来再次尝试。

  三、介绍配组游戏及玩法

  1.介绍配组游戏。

  “今天我们有两组新游戏,在第一组和第二组,其中,第一组中的‘〈’和‘〉’是直接摆放的,第二组中的‘〈’和‘〉’是用框中的水彩笔去写的。其他组还有回形针拼图形和数字脸谱连线的活动。”

  2.鼓励幼儿去尝试玩新游戏,并抓紧时间玩遍所有的游戏。建议玩的快的幼儿,鼓励他们去玩难度高的.一组新游戏。

  3.提出要求,玩过的游戏要按类收拾好。

  四、循环游戏

  教师重点观察幼儿参与新游戏的活动情况,有针对性地指导幼儿,对个别有困难的幼儿通过启发性的提问,帮助他们完成游戏,掌握方法。

  五、活动小结

  1.教师对幼儿游戏中好的行为、方法予以表扬。

  2.再次强化幼儿新游戏的方法。

  3.请幼儿为新游戏起一个名字。

  幼儿园数学比多少教案 5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和一样多。

  2、鼓励幼儿在活动中用语言表达多少和一样多的数量关系。

  3、培养幼儿对计算活动的兴趣。

  4、提高幼儿思维的敏捷性。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一条围裙,小兔、小狗、青菜、肉骨头图片;

  2、矿泉水瓶、茶杯、书、盘子、小桌子;胡萝卜、鸡蛋。

  3、音乐

  活动过程:

  (1)看看,我变成谁啦?(师穿围裙)妈妈穿上围裙要做事情啦!

  (2)(出示小兔)咱们家养了小兔子,妈妈要给小兔喂青菜,一只兔子一棵青菜,一只兔子一棵青菜,咱们家有几只小兔子?(两只)

  妈妈喂了几棵青菜?(两棵)

  让我数一数,看宝宝数的对不对。

  (3)听听,谁在叫(播放小狗叫的音乐)

  是谁呀?(出示小狗)

  小狗也饿了,它们也想吃东西了,宝宝们,小狗爱吃什么呀?(肉骨头)

  那妈妈要准备几根肉骨头呀?请一个宝宝来说一说为什么?为什么要准备三根?那妈妈要准备几根肉骨头才能让每只小狗都有一根肉骨头呢?(三根)

  你们都叫我准备三根(出示肉骨头),那好,那请你们帮我数一数啊!正好这里有三根肉骨头,那我们来看一看是不是每只小狗都能得到,一只小狗一根肉骨头。

  小百科:

  数量,指事物的`多少。是对现实生活中事物量的抽象表达方式。从远古时代开始,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中,人们就需要创造出一些语言来表达事物(事件与物件)量的多少。

  幼儿园数学比多少教案 6

  活动目标:

  1、能正确判断10以内数量的多少,并会用“〈”“〉”表示其关系;

  2、尝试用“〈”“〉”表示10以内数量的多少;

  3、养成玩完活动后按类收拾的*惯。

  4、引导幼儿对数字产生兴趣。

  5、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活动准备:

  教具:大的点点比较图三张,方格纸 ,数字(1—9),符号“〈”“〉”。

  学具:“大嘴巴比多少”(2组12套),每个幼儿2张,每张作业上包括点点比较图和方格纸;符号“〈”“〉”;水彩笔6支;印台每组2个,数字章1—9。

  配组学具:回形针拼图形(1组);

  数字脸谱连线(1组);

  大嘴巴比多少(1组 提高型)。

  活动过程:

  一、玩游戏,复*有关数量关系

  1.玩拍手数数游戏(1—20):集体。

  2.序数游戏(1—10的接数):集体、小组、个别。

  3.根据点卡上的点子数做动作:集体、个别。

  二、介绍新游戏的玩法

  1.出示“〈”和“〉”,知道其符号名称,并知道大嘴巴一直朝着多的一边。

  2.提出问题,引起幼儿学*的兴趣。

  “今天‘点点比较图’上盖了两组点子,它们分别在第一和第三格里。请仔细看一看,它们分别是多少?”(请幼儿个别回答)

  3.介绍新游戏玩法。

  根据点子数,知道相应的格子中应该用数字几表示。再根据比较点子的多少,知道是用“〈”还是“〉”,并把符号放在数字之间。

  4.请两到三名幼儿上来再次尝试。

  三、介绍配组游戏及玩法

  1.介绍配组游戏。

  “今天我们有两组新游戏,在第一组和第二组,其中,第一组中的‘〈’和‘〉’是直接摆放的,第二组中的‘〈’和‘〉’是用框中的水彩笔去写的。其他组还有回形针拼图形和数字脸谱连线的活动。”

  2.鼓励幼儿去尝试玩新游戏,并抓紧时间玩遍所有的游戏。建议玩的快的`幼儿,鼓励他们去玩难度高的一组新游戏。

  3.提出要求,玩过的游戏要按类收拾好。

  四、循环游戏

  教师重点观察幼儿参与新游戏的活动情况,有针对性地指导幼儿,对个别有困难的幼儿通过启发性的提问,帮助他们完成游戏,掌握方法。

  五、活动小结

  1.教师对幼儿游戏中好的行为、方法予以表扬。

  2.再次强化幼儿新游戏的方法。

  3.请幼儿为新游戏起一个名字。

  幼儿园数学比多少教案 7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尝试自己探索两组物体(5个以内)的多少。

  2、让幼儿在探索活动中发现物体的排列规律。

  3、乐于参与集体活动。

  活动重点:

  引导幼儿掌握重叠和对应两种比较物体多少的方法,会比较两组(5以内)物体的多少。

  活动难点:

  幼儿自己尝试找出比较物体多少的两种方法。

  活动准备:

  1、教具准备:超市游戏。(碗和勺子)

  2、学具准备:超市游戏。(每人手中两种蔬菜,每种蔬菜不超过五个。)

  3、颜色不同的雪花片若干。(每人二组,每组不超过五个,用学具袋装好。)

  4、猫和老鼠头饰若干。(各占幼儿人数的一半。)

  5、操作册第1册第17-18页。

  活动过程:

  1、预备活动。

  师幼互相问好,听音乐走线。

  2、集体活动。

  创设情境:今天,老师买了好多的碗和勺子(出示四个碗和五个勺子)

  教师:请小朋友们帮老师看一下碗和勺子哪个多一些?哪个少一些?你是怎么发现的呢?

  (引导幼儿自己尝试用重叠和对应的方法比较多少。在幼儿发现了一种方法后,老师进行及时鼓励与总结,并强调是用了什么方法进行比较的`;若幼儿没有发现,教师要进行合适的引导。)

  3、分组活动。

  第一组:玩“超市游戏。”比较学具袋中的两种蔬菜,(每种蔬菜不超过五个。)哪种多一些?哪些种少一些?一样多?

  第二组:玩雪花片。比较自己手中的雪花片哪种颜色多一些?哪种颜色少一些?一样多?

  第三组:完成操作册中第17-18页的练*。

  4、集体游戏:猫捉老鼠。

  教师:孩子们,我们一起来玩一个游戏吧!(放音乐《一只小小老鼠》。)

  每组8-10人,分别戴上猫和老鼠的头饰。(每种头饰不超过五个。)玩猫捉老鼠的游戏。当音乐停止时,要请幼儿说出自己组中猫和老鼠谁多一些?谁少一些?

  5、交流小结,收拾学具。

  小朋友们今天真棒!都学会了两种比较物体多少的方法:重叠和对应。好,现在请小朋友们把你小学具袋的门打开,把手中的学具宝宝一个一个装进去,不要忘记把学具袋的门关上!

  活动延伸:

  1、户外活动时,引导幼儿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一下男孩和女孩谁多一些?谁少一些?

  2、请幼儿回家后比较一下家中爸爸和自己的衣服或鞋子谁的多一些?谁的少一些?幼儿将学具收拾好。

  幼儿园数学比多少教案 8

  活动目标:

  1、学*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

  2、学*用简短的句子讲述自己的操作过程。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猫、小鱼图片和白纸若干

  2、猫妈妈头饰1个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

  教师扮演猫妈妈:“小朋友们好!知道我是谁吗?……你们能不能帮我喂喂我的猫宝宝呀?让我先来教教你们怎么喂猫宝宝吧……”

  2、基本活动:

  (1)教师示范:

  a先给小猫排队向幼儿说明要求,喂小猫的时候要说:“一只猫吃一条鱼”

  b引出多和少(猫的图片比鱼的图片多1―2张)提问:为什么这只小猫没有鱼吃呀?幼儿讨论,教师从旁引导

  (2)幼儿动手操作,教师从旁指导

  (3)让做得对做得好的幼儿上台来边做边讲

  (4)巩固复*:教师在黑板上做,但是由幼儿来说操作过程

  3、巩固复*:

  (1)教师在黑板上做,但是由幼儿来说操作过程

  (2)让部分幼儿扮演小猫,部分幼儿扮演小鱼,让幼儿练*操作过程

  (3)“送猫宝宝回家”――让幼儿把自己得作业放到教师指定的地点

  活动延伸:

  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利用各种玩具和器材让幼儿更多的操作比较,加强记忆

  活动反思:

  幼儿园数学教育是幼儿课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新的课程观和知识观也告诉我们:"幼儿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而是建构和发现知识,不是知识的旁观者,而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和创造者,而且幼儿的'这种角色不是教师仁慈地赐予的,而是他们作为学*者天然具有的。"在幼儿数学教育领域中,让幼儿真正做到"学会应用数学的观点和方法去解决身边生动的实际问题,而不是把他们作为一种知识储备或是教条。"需要我们从观念到行为做一次深刻的反思,要使幼儿园的数学教育真正做到有效甚至高效,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让我们共同努力做到

  幼儿园数学比多少教案 9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同样多”的含义。

  2.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知道“多”、“少”的含义。

  3.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对学生进行互相帮助、乐于助人等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8页,练*一的第1~4题。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教具学具:

  教师将第6~7页的主题图做成动画课件。 学生准备学具卡片。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

  1.多媒体出示小猪、小兔盖房子的动画课件。

  [通过生动有趣的动画课件,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展开说,符合了学生的年龄特点。同时,灵活运用画面引出新知问题,自然有度。]

  师:小朋友们爱听故事吗?谁能根据我们看到的动画课件,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呢?(给学生留出3分钟的思考时间。)

  2.讲故事。

  生1:小兔子的房子被大雨冲倒了,要重新盖房子,小猪来帮忙。小兔搬砖,小猪扛木头,他们终于盖好了新房子!

  师:你怎么知道是小兔在盖房子?

  生1:从房子上面的兔子头像知道的。

  生2:小兔还给小猪准备了好吃的`呢!

  师:你观察得真仔细。

  生3:水中的小鱼也在为他们加油呢!

  师:同学们讲得真好,小猪、小兔互相帮助,我们应该向他们学*。

  师小结:刚才同学们你一句我一句把观察到的讲成了一个有趣的故事。通过这个动画片你能用学过的数学知识来说一说吗?下面我们可以先在小组内说一说。

  二、合作探究

  [新知过程以学生为主,学生通过观察去感悟“多”、“少”、“同样多”。老师的引导与学生合作恰如其分。新思想新观念有所体现,同时评价有度,保护了学生的学*兴趣。]

  1.小组合作。

  观察动画片,组内交流。

  2.小组交流。

  生1:我知道有4只兔子,3只小猪。

  生2:有3个苹果,4个萝卜。

  生3:有4个板凳,4根木头。

  生4:我发现1只兔子搬1块砖,没有剩下的砖。

  幼儿园数学比多少教案 10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认识关系符号“>”“<”“=”并理解其含义,知道读法、写法,能用词语(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找一找,数一数,比一比的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符号化思想方法,以及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数学活动,让学生体会符号的简洁、明了的应用功能,感知符号在数学中的功能及其文字不可替代的作用,从而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以及创新的数学思想。

  二、目标分析

  比较两个抽象数的大小,是数概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学*这部分知识是有困难的。教学时,引导学生在已有的一一对应比较多少的方法基础上来学*,鼓励学生用不同的形式来表征比较的结果,并在此基础上引入“>”“<”和“=”三种符号及其含义。由于“>”和“<”比较相*,学生难以分辨,教学时,通过学生自己的分辨小方法和教师讲授的顺口溜以及之后的小游戏来帮助学生熟悉并且能正确使用这三种关系符号。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正确区分和记忆“>”和“<”。

  教学难点:正确使用“>”“<”和“=”。

  四、教学准备

  课件,猴子、梨、桃、香蕉图片,三种符号图片

  五、教学过程

  (一)复*旧知,引出新知

  1、回顾已经学*了哪些数字?(1~5)

  2、小猴欢欢今天过生日,它邀请了2位好朋友一起参加生日派对,欢欢的爸爸、妈妈帮它们准备了很多好水果,来看看都有些什么?(出示图片)(2根香蕉、3个桃子、4个梨)师:怎样摆就能一眼看出谁多谁少?要求学生用所学的知识一一对应的把所有物品排列起来。发现猴子数量和桃子的数量一样多,梨的数量比猴子的数量多,香蕉的数量比猴子的数量少。

  设计意图:一年级学生喜欢听故事,创设小猴过生日的故事情节有效地激发来学生的学*兴趣,也为旧知和新知搭建了桥梁。

  (二)激发兴趣,类比迁移

  1、认识关系符号

  (1)教学“=”让学生用学过的知识,说一说谁和谁同样多?师:一只猴子吃一个桃子,桃子够分吗?你是怎么知道的.?要求学生用一一对应的方法加以说明。3只小猴的数量和3个桃子的数量同样多,可以写成3和3一样多。师:数量一样多的情况用符号怎样表示?可以让学生先表达想法,之后教师帮助学生进行梳理,将3和3一样多写成3=3,并认识等号。

  总结:当小猴和桃子的数量同样多的时候,我们就可以用“=”来表示,读作“3等于3”。由于等号表示的是两边的数量相等,所以写的时候要把两条线画得均匀而且一样长。(板书3=3,等号,读作:3等于3)全班一起读一读,然后边读边在本上写一写这个新认识的符号朋友。

  (2)教学“>”师:一只猴子吃一根香蕉,香蕉够分吗?大家想办法说明。

  预设

  1、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出猴子多,香蕉少。预设2:刚刚猴子的数量和桃子的数量同样多可以用“=”来表示。这回猴子的数量比香蕉的数量多,也就是3比2大,可以用“>”来表示,写作3>2。总结:猴子的数量3多于香蕉的数量

  2、我们就用“>”(大于号)来表示,把3写在前面,然后写“>”,最后写2。读作“3大于2”。全班一起读一读,然后边读边在本上写一写这第二个符号朋友。

  (3)教学“<”师:分完了桃子和香蕉,现在咱们来分一分梨。一只猴子吃一个梨,梨够分吗?你是怎么想的?预设1:用一一对应摆图的方法比较猴子少,梨多。预设2:刚刚猴子的数量和香蕉的数量多可以用“>”来表示。这回猴子的数量比梨的数量少,也就是3比4小,可以用“<”来表示,写作3<4。总结:也就是说把3写在前面然后写上“<”这个符号,最后再写4。这个“<”是小于号,表示3比4少,读作3小于4。全班一起读一读,然后边读边在本上写一写这第三个符号朋友。要求学生用学具摆出图,找到两个数大小关系,并用所学的符号进行连接。将摆图的结果写出来,再与他人说一说。师:刚刚咱们认识了3个很棒的符号朋友,通过读一读和写一写,你发现它们身上的优点了吗?能跟大家分享一下吗?

  (4)辨析:大于号和小于号是一对好兄弟,长得很像,该怎么区分它俩呢?(张着大大的嘴的一边就是大数,尖尖的小尾巴的一边就是小数,大数在前面就是大于号,小数在前面就是小于号。)教师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并教顺口溜:大数在前用大于号,小数在前用小于号。大大嘴巴朝大数,尖尖嘴巴朝小数。

  2、小游戏:

  (1)介绍游戏规则出示两张数字卡片,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并用“>”“<”或“=”连接。教师演示游戏玩法。教师出示5和3,学生选择“>”摆在两个数中间。

  (2)同学之间进行游戏,一人出题,其余人摆符号。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小游戏,让学生感受到“>”“<”“=”可以表示两边的数的大小,还可以让学生在活动中逐步建立数感和符号意识。


比多少教案汇总十篇(扩展3)

——比多少教学反思优选【十】份

  比多少教学反思 1

  今年开学有点与众不同。说是开学第一周为学前准备周。这个新名词之前多少有点耳闻,但不知具体如何操作。在接到文件的时候才真实的明白其中意蕴。认真学*了数学学前教学的要求后,竟有点不以为然,不就是把新授课上成活动课嘛!让孩子们以游戏和活动为载体,轻松愉悦地完成学*。简单!

  有幸聆听了一节由幼儿园老师执教的一节《数一数》,觉得幼儿园的老师真亲切,孩子们学得无拘无束。整个课堂似乎没有一点紧张的气氛,对比自己以往的课堂不禁有点惭愧。幼儿园和小学还真不一样呢!心里这样想的时候其实有点自欺欺人,怎么会不一样?只是对待课堂,对待孩子,对待学*的心态不同而已。那时似乎才真正的明白学前准备周提出的意义之大决非容自己小觑。

  在接到学区调研任务的时候终于感觉到了一丝压力。如何能甩掉原来的教学惯性,彻头彻尾地让自己和孩子们站在一起,愉快的学*呢?准备是仓促的,但对于经历过多次公开课的我似乎还是信心百倍。脑海里多次浮起那位幼儿园老师笑容可掬的面庞,我能做到她那样吗?

  可进入课堂后,我竟如赤手空拳的战士,面对孩子们越来越迷茫的眼神节节败退,孩子们的快乐在哪里?我的轻松在哪里?一切都离自己的设想太远了。孩子们的答非所问,举手时的屈指可数,无法拒绝的心猿意马,都斩钉截铁的告诉我,我离孩子们的心好远好远。这让我好不气馁。

  课后很长时间我都无法释怀。直到一周以后的今天静下心来梳理和回忆那节课,不禁猛醒。

  一、了解孩子的知识储备,因材施教。多少次备课的时候都告诉自己,备课更要备学生。虽然对现在的孩子多少有点心理准备,但我想对他们的了解我是远远不够的。我今天面对的不再是城市里接受着良好家庭教育,有着较好学前教育基础的孩子,而是来自农村,学前教育几乎为零的孩子。他们连普通话的聆听和表述都有点困难,怪不得很多次课堂里的提问孩子们都答非所问呢!有些孩子连对数的概念都没有,“ 2 可以分成 2 和 3 ”的笑话竟然不是个例。如此对孩子的知识储备一无所知,如何能找到学*的最*发展区有的放矢地展开教学呢!

  二、关注孩子的情绪态势,适时调控。虽然在课中一次次地惊讶于孩子们的表现,但自己却没有因孩子们流露出的疲态而有所改进。依然急急忙忙的走课,也许自己有些措手不及,也许有些颓然无序,后来的环节看似热闹却远不是我想要的。我想这就是教学机智缺失的表现。如果我能根据孩子们的情绪态势及时做出有效的调控,也许孩子们会学得更快乐些。

  游离于学生之外的课怎么着都不能成为一堂好课,精彩是别人的,我被关在了门外。亲*孩子,理解孩子,我该为此而努力。

  比多少教学反思 2

  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生动有趣的故事和精彩纷呈的图画最能引起他们的学*兴趣,所以在上比多少的时候,我充分利用课本的主题图,以讲故事的形式导入新课,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

  注重学生个性思维的培养。课堂中我注重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不框架学生的思维。自主学*,培养数感,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来获取知识,学生学得开心,学得投入,思维积极。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老师演示及让学生实际操作来理解小兔搬砖头,4只小兔搬了4块砖头,引导学生连线,刚好一只兔子对一块砖头,我们就说:“小兔的只数和砖头的块数同样多”。接着用同样的方法让学生学*“什么比什么多”,“什么比什么少”。

  在本节课的学*中,我注意让学生动手摆学具,并且注重学生口语的表达,学生在活动中学*新知识,收到了较好的效果。自己感觉不理想的是,在组织学生动手操作的时候,由于学生的课堂纪律还不是很好,使得课堂节奏放慢,使小组学*达不到预想的效果。

  比多少教学反思 3

  这节课我自认为最大的亮点是选用的材料很简单,都是运用身边的资源。

  《比多少》这一课是在学生原有“比多少”方法的基础上,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本节课,我根据刚入学儿童的认知特点,运用有趣的动手操作,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供多种形象的事物,给学生充分的学*资源。

  课的主要环节引导学生有组织有目的的操作,尝试各种比较的摆法,在师生、生生合作的过程中,学生通过亲身操作、观察,充分体验和感悟“同样多”、“多”、“少”的`含义。在学生原有“比多少”方法的基础,通过图片的帮助和教师的引导,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来比较多少。在教学中,我放手让学生去观察、操作、尝试。让学生积极开动脑筋,做他们想做的,在做中逐渐理解知识。体会到学*数学的乐趣。

  操作是本课的一个很重要的环节,但是在操作中有不少学生玩起学具来,就停不下来,有的甚至忘记了老师提出的操作要求,随心所欲地玩起别的花样来。怎样让学生在操作中做到有目的地玩,在玩中学,并有始有终地完成老师交待的任务,我还需要进一步思考,找出相应的对策。

  本节课还要注意有些学生会根据以往经验:数量一样多的图片,头和尾一般对齐,容易错判断为“同样多”!

  一年级小学生的学*热情和积极性很大程度取决于他们对呈现材料的兴趣,选取他们身边熟悉的例子现身说法,喜欢玩的游戏,不仅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更能较持久地保持,以便深入理解。再讲《比多少》一课时,我会以“抢椅子”的游戏引入。首先五个人四把椅子,游戏结果有一人没有椅子,提问:“为什么有一人没有椅子呢?”学生很快说出:“人比椅子多,椅子比人少。”从而认识理解了“多与少”。再通过增加一把椅子继续游戏,使学生认识“同样多”。

  比多少教学反思 4

  教学目标:

  1、通过整体观察。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知100以内数的多少会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准确描述数之间的大小,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在观察中估测,渗透区间套的思想,在观察中比较,学会由观察情境图比较转化为数的比较。

  3、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无处不存在数学,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同时感受到生活的丰富多彩。

  4、学生能用一句话描述身边某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教学重点:

  感知100以内数的多少,会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描述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的相对性,并能用准确的语言叙述。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互动探究.

  1.(出示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国,韩国,日本得金牌记录统计图)

  (1)中国得的金牌与日本比怎么样?用符号怎样表示?

  韩国得的金牌与日本比怎么样?用符号怎样表示?

  (2)中国,韩国都比日本得的金牌多,想想他们多的`程度一样吗?

  揭示多得多,多一些

  (3)日本比中国怎样?日本比韩国怎样?

  揭示少得多,少一些

  (4)谈话揭示课题.

  (5)选一个合适的词,说明中国与韩国的大小关系.

  二.合作学*,升华提高.

  1.出示课本第40面的金鱼图.

  从图中你都知道了什么?随便选两种比一比,用上今天学得词,说一说.

  2.完成第40面的做一做.第43面的第4题.

  三.游戏巩固新知.(猜数玩区间套游戏)

  四.举例拓展延伸.

  五.总结收获.

  比多少教学反思 5

  过去,我在教学“比多少”时,总是自己拿出不同的图让学生根据我说的图来进行比较。

  在现在的教学中,我认识到学生的数学学*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图中还可以比什么?”在这里教材有意创设了一个问题情绪,这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的学*兴趣高涨,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索的欲望。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动手操作、尝试、在小组合作中互相启发、互相补充,使“比多少”的问题得到清晰全面的认识。有些学生还发现了谁比谁多几个,谁比谁少几个。

  小组合作,探究学*改变了原来单一、被动和陈旧的学*方式,使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到自主学*的快乐及学*的创新能力。

  比多少教学反思 6

  这节课属于概念教学,是在学生会用语言描述物体的多少的基础上的延续学*,通过本节课的学*,在知识性目标上要达到:一是认识符号“�、�、�”的含义并准确的使用这些符号,认识到描述数量的多少既可以用语言来描述,也可以用符号来表示。从而丰富学生的数感,建立符号感。二是在比较多少的过程中,体会量与量间的相对性。

  一、设计的情境使学生感兴趣。一上课创设了儿童喜闻乐见的童话情景――――小猴家的果园丰收了,猴妈妈要给小猴们分水果,请我们班的小朋友出谋划策,激起孩子们的兴趣,从而使教学在一连串生动的情境中展开。

  二、科学规范的书写方法和有趣的儿歌,让学生轻松掌握了本节课的学*内容。通过本课学*,要让学生知道谁比谁大,谁比谁少,知道等于号、大于号、小于号的表示方法,并且能用把几个数字正确地表达出来。教学中教师用田字格给出了书写的'位置,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虽然在幼儿园已经认识了大于号、小于号和等号,但这些知识是不够严密,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整理、深化,构建严密数学网络,如学生在读符号时总出现错误,如不清楚都应该从左往右读、只会写不会读等等。所以,我用一首儿歌“大口朝前大于号,尖尖朝前小于号;大于号、小于号,开口对着大数笑”让学生加深了对“>”“<”记忆。

  三、从教学效果上来看,大部分学生都能正确运用等号、大于号、小于号进行数的比较。一小部分学生在读的时候还不能区分大于号、小于号,还应加强训练。

  比多少教学反思 7

  这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是让学生理解“多一些” “少一些” “多得多” “少得多”的意思,并能用这四个词描述两个数的大小。为了让学生能更好的掌握,需要进行一些铺垫,所

  以上课之前我先让学生比较一下小朋友和老师之间的'多少关系,但是这里我没有进行挖掘,而直接进入新课。如果我这里板书一下“多” “少”,然后再让学生进行小棒之间的比较,学生也许就能更好的掌握。还有最后摆花片这个环节,我发现有的孩子没能很好理解我的意思,我想我要数学语言进行锤炼而且还要符合一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效率,让孩子们喜欢数学。

  比多少教学反思 8

  面对一年级的教材,我真有点不知怎么教。数学《比多少》一课的内容太简单了,而且孩子们在幼儿园大班学过这些内容,该教些什么呢?比谁多谁少是没问题,可是为什么5比4多呢?对,就将重点定为“通过例题,训练学生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算理。为了训练孩子们说话有理有据,我引导学生用上“因为……所以……”这个句式说。开始,几乎大部分学生几乎都说不好,我不厌其烦地指导着孩子们说。一个说不好,继续找第二个孩子、第三个……慢慢地,做过了几道题之后,孩子们大部分都会用因为所以说算理了。很高兴看到孩子们的进步。

  也许他们并不是很清楚因为所以是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也许他们也不是很清楚为什么这样回答,但我清楚这样做的目的:数学,不能只培养做题的机器,既要知道题怎么做,还要知道这样做的道理。慢慢地,学生的思维能力才会有所提高。

  比多少教学反思 9

  《比多少》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比一比》中的一个内容,课前,我根据刚入学儿童的认知特点,运用孩子们身边的事例,我们班中是男同学多,还是女同学多,还是一样多?提供形象的事物,给学生充分的学*资源。在教学中,我重点利用小猪帮小兔盖房子的情境图,采用学生喜欢的动画片的形式,创设生动的故事情境,并配上优美的音乐,激发学生学*兴趣,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并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通过摆一摆、数一数、比一比等教学活动让学生学会比较物体的多少,重点学会运用一一对应的方法进行比较。

  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欣喜的地方,如在导入新课时我让学生自己观察教材图画,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讲讲故事,或说说书上什么意思,学生积极发言,说出是小猪在帮小兔盖房子。另外在学*“同样多”时,学生的观察能力真令人佩服,课上学生除了说“小兔和萝卜同样多,小猪和苹果同样多……”还观察到“两棵大树和水中的鱼儿同样多,桥和房子同样多。接着学*“比多少”,学生观察图画说出小猪比木头少,也可以说:木头比小猪多。当我提出图中还可以比什么?的问题时,学生活跃起来了,个个等着发言,“苹果比萝卜少,椅子比苹果多,小兔比苹果多……”这样不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并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但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有些学生在学了“谁比谁多”“谁比谁少”时把“什么和什么同样多”说成“谁比谁同样多”,数量一样多的图片,头和尾一般对齐,容易错判断为“同样多”,动手画一画什么比什么少时,如:什么比什么少2个,有些学生就画2个,什么比什么少3个就画3个,少1个就画1个。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注意让学生加强语言的正确运用,还应该注意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比多少教学反思 10

  1、在课堂教学中。我遵循“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这一原理设计了一系列活泼有趣,符合一年级特点的教学活动,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由中国与日本,韩国与日本“比金牌”中让学生理解多得多,多一些的基础上启发学生逆向思考,日本与中国比怎样,日本与韩国比怎样,运用类比的'方法去探究少得多,少一些的含义,自然顺畅,很好的为课堂目标服务。

  2、自主学*,培养数感。在教学中我精心设计了比一比,说一说,猜一猜,估一估等多种学*活,并融游戏于知识的学*之中,启发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来获取知识,学生学得开心,学得投入,思维积极。从直观到抽象,偶合学生的数感,解决问题的策略以及合作精神都得到了较好的培养。

  3、注重学生个性思维的培养。课堂中我既注重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不框架学生的思维,力求多种答案。同时也注意引导学生如何逆向思维,例如:有“多得多”就有“少得多。”


比多少教案汇总十篇(扩展4)

——小班数学教案《比多少》 (菁华3篇)

  活动目标

  会用对应的方法比较5个以内物体的多、少和一样多。

  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重点和难点

  让幼儿利用一一对应的方法发现两个物体集合之间的数量关系。

  说明:

  一一对应是比较物休的集合是否相等的最简便、最直接的方式。通过一一对应,不仅可以比较出两个集合之间量的大小,更重要的是还可以发现相等关系,这是幼儿数概念产生的一个关键性步骤。因此,让幼儿在对材料的操作摆弄中自己“发明”一一对应的方法,并通过一一对应的方法去发现两个物体集合之间多、少和等量关系是至关重要的。

  材料和环境创设

  1.材料:诱发对应性材料--碗和调羹、杯子和杯盖、娃娃和帽子、小兔和青菜、……。自发对应性材料--雪花片和木珠、红积木和绿积木、苹果和香蕉、汽车和飞机等等。以上材料可用实物,也可用图片。

  2.环境创设:将以上材料按难易程度编号放暨在数学活动区内供幼儿操作摆弄。

  设计思路

  一一对应有两种方法,一种是重叠,另一种是并放。对于幼儿而言,通过重叠的方法更容易发现两个集合之间的对应关系,所以在活动区内应该先投放可供幼儿进行重叠比较的材料,然后再提供并放对应的材料。这样便于幼儿“发明”一一对应的方法,并通过这种方法发现物体之间的数量关系。

  可供幼儿进行一一对应操作活动的材料有两种,一种是诱发对应性材料,即两种材料之间有内在联系。另一种是自发对应性材料,那两种材料之间没有内在联系。很显然,前一种材料容易引发幼儿的对应行为,因此,应该先让幼儿操作诱发对应性的材料,当幼儿形成了一一对应的意识后,则应多提供自发对应性的材料,使幼儿能自觉运用一一对应的方法去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从而真正形成通过一一时应确定等量的观念。

  一一对应地比较出两个集合之间的数量关系是一种不经计数比较的前数概念,因为它并不依靠对数的理解,相反,它是这种理解的一个基础。因此,在活动中教师不要向幼儿传授一一时应的方法,而应该让幼儿自己去发现,这才有利于幼儿认知结构的发展,有利于他们以后对数概念的理解。

  活动流程

  操作探索活动->讨论归纳活动->巩固操作活动

  1.通过操作探索活动让幼儿“发明”一一对应的方法。并发现两个物体集合之间的多、少和等量关系。

  说明

  各种操作材料应按难易编号后放置在数学活动区内。教师引导幼儿按次序开展操作活动。

  2.通过讨论归纳活动及幼儿确立通过一一对应确定等量的观念。

  (l)出示可重叠比较的诱发对应性材料,如小朋友和椅子,让幼儿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

  说明

  教师出示教具时,一组物体可排列整齐,另一组物体应放成一堆,然后通过提问,如“怎样才能知道小朋友多还是椅子多?启发幼儿提出对应的方法,并请幼儿操作验证。

  (2)出示可并放比较的自发对应性材料,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

  (3)出示有一定间隔距离的.一排积木,让幼儿用另一种颜色的积木做一个等量集合,并讨论为什么这两组积木是等量的。

  (4)出示两头对齐,中间间隔距离有异的两组物体的图片,让幼儿辨别其是否等量。

  3.通过巩固操作活动提高幼儿对应的技能。

  说明:

  教师可在数学活动区内提供数目超过5,或各种排列形式的材料,以增加对应。

  反思:

  这次活动我采用了分组教学的方式,以便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关注到每个幼儿,实际情况也确实如此,人数少,能提高幼儿学*的专注程度。在操作规则上对幼儿提出了细致的要求,多数幼儿基本能够按照规则操作,但是由于时间的原因和幼儿还不能理解如何换组操作,今天的活动只进行了“比多少”操作。*阶段的活动,可能比较适合同一游戏,提供不同类操作材料的操作形式。

  活动目标:

  1.第一层次:能正确判断10以内数量的多少,并会用“〈”“〉”表示其关系。

  2.第二层次:尝试用“〈”“〉”表示10以内数量的多少。

  3.第三层次:在**指导下,学*判断10以内数量的多少。

  4.养成玩完活动后按类收拾的*惯。

  5. 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活动准备:

  教具:大的点点比较图三张,方格纸 ,数字(1—9),符号“〈”“〉”。

  学具:“大嘴巴比多少”(2组12套),每个幼儿2张,每张作业上包括点点比较图和方格纸;符号“〈”“〉”;水彩笔6支;印台每组2个,数字章1—9。 配组学具:回形针拼图形(1组); 数字脸谱连线(1组);大嘴巴比多少(1组 提高型)。

  活动过程:

  一、玩游戏,复*有关数量关系

  1.玩拍手数数游戏(1—20):集体。

  2.序数游戏(1—10的接数):集体、小组、个别。

  3.根据点卡上的点子数做动作:集体、个别。

  二、介绍新游戏的玩法

  1.出示知道其符号名称,并知道大嘴巴一直朝着多的一边。

  2.提出问题,引起幼儿学*的兴趣。

  “今天‘点点比较图’上盖了两组点子,它们分别在第一和第三格里。请仔细看一看,它们分别是多少?”(请幼儿个别回答)

  3.介绍新游戏玩法。

  根据点子数,知道相应的格子中应该用数字几表示。再根据比较点子的多少,知道是用“〈”还是“〉”,并把符号放在数字之间。

  4.请两到三名幼儿上来再次尝试。

  三、介绍配组游戏及玩法

  1.介绍配组游戏。

  “今天我们有两组新游戏,在第一组和第二组,其中,第一组中的‘〈’和‘〉’是直接摆放的,第二组中的‘〈’和‘〉’是用框中的水彩笔去写的。其他组还有回形针拼图形和数字脸谱连线的活动。”

  2.鼓励幼儿去尝试玩新游戏,并抓紧时间玩遍所有的游戏。建议玩的快的幼儿,鼓励他们去玩难度高的一组新游戏。

  3.提出要求,玩过的游戏要按类收拾好。

  四、循环游戏

  教师重点观察幼儿参与新游戏的活动情况,有针对性地指导幼儿,对个别有困难的幼儿 通过启发性的提问,帮助他们完成游戏,掌握方法。

  五、活动小结

  1.教师对幼儿游戏中好的行为、方法予以表扬。

  2.再次强化幼儿新游戏的方法。

  3.请幼儿为新游戏起一个名字。

  活动反思:

  一堂课下来我收获颇多,给我感受最深的是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更要勤于动脑思考选择好教学方法。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注意语言的严谨性和规范性,在组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的倾听和应变能力也显得尤为重要。让幼儿真正意义上做到"玩中学,学中乐",从而达到教学效果。

  设计背景

  我们班幼儿年龄不均,男孩子占三分之二,幼儿自控力差,注意力不集中,但幼儿喜欢观察新鲜事物,乐意在玩中学识。根据这一特点,我在教学中通过卡卡熊过生日作为教学的切入点,并展开教学。

  活动目标:

  1、学*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

  2、学*用简短的句子讲述自己的操作过程。

  3、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猫、小鱼图片和白纸若干。

  2、猫妈妈头饰1个。


比多少教案汇总十篇(扩展5)

——比多少大班教案 (菁华3篇)

  活动目标:

  1.第一层次:能正确判断10以内数量的多少,并会用“〈”“〉”表示其关系。

  2.第二层次:尝试用“〈”“〉”表示10以内数量的多少。

  3.第三层次:在**指导下,学*判断10以内数量的多少。

  4.养成玩完活动后按类收拾的*惯。

  5. 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活动准备:

  教具:大的.点点比较图三张,方格纸 ,数字(1—9),符号“〈”“〉”。

  学具:“大嘴巴比多少”(2组12套),每个幼儿2张,每张作业上包括点点比较图和方格纸;符号“〈”“〉”;水彩笔6支;印台每组2个,数字章1—9。 配组学具:回形针拼图形(1组); 数字脸谱连线(1组);大嘴巴比多少(1组 提高型)。

  活动过程:

  一、玩游戏,复*有关数量关系

  1.玩拍手数数游戏(1—20):集体。

  2.序数游戏(1—10的接数):集体、小组、个别。

  3.根据点卡上的点子数做动作:集体、个别。

  二、介绍新游戏的玩法

  1.出示知道其符号名称,并知道大嘴巴一直朝着多的一边。

  2.提出问题,引起幼儿学*的兴趣。

  “今天‘点点比较图’上盖了两组点子,它们分别在第一和第三格里。"文.章出自屈a老师教.案网"请仔细看一看,它们分别是多少?”(请幼儿个别回答)

  3.介绍新游戏玩法。

  根据点子数,知道相应的格子中应该用数字几表示。再根据比较点子的多少,知道是用“〈”还是“〉”,并把符号放在数字之间。

  4.请两到三名幼儿上来再次尝试。

  三、介绍配组游戏及玩法

  1.介绍配组游戏。

  “今天我们有两组新游戏,在第一组和第二组,其中,第一组中的‘〈’和‘〉’是直接摆放的,第二组中的‘〈’和‘〉’是用框中的水彩笔去写的。其他组还有回形针拼图形和数字脸谱连线的活动。”

  2.鼓励幼儿去尝试玩新游戏,并抓紧时间玩遍所有的游戏。建议玩的快的幼儿,鼓励他们去玩难度高的一组新游戏。

  3.提出要求,玩过的游戏要按类收拾好。

  四、循环游戏

  教师重点观察幼儿参与新游戏的活动情况,有针对性地指导幼儿,对个别有困难的幼儿 通过启发性的提问,帮助他们完成游戏,掌握方法。

  五、活动小结

  1.教师对幼儿游戏中好的行为、方法予以表扬。

  2.再次强化幼儿新游戏的方法。

  3.请幼儿为新游戏起一个名字。

  活动反思:

  一堂课下来我收获颇多,给我感受最深的是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更要勤于动脑思考选择好教学方法。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注意语言的严谨性和规范性,在组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的倾听和应变能力也显得尤为重要。让幼儿真正意义上做到"玩中学,学中乐",从而达到教学效果。

  设计意图:

  本次活动涉及到的内容是孩子们经常接触的、用到的比较两组物体(5以内)的多少。三岁左右的孩子们吃饭时用到最多的就是碗和勺子,所以在活动开始时我请孩子们自己对碗和勺子进行比较,孩子们会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将勺子放在碗里或将勺子和碗一一对应,这样孩子们在自己探索的基础上会较容易掌握两种比较物体多少的方法。在孩子们掌握了这两种方法之后,紧跟操作练*,给每个孩子动手操作的机会。在孩子们操作完学具后,我又设计了一个小游戏进行巩固。这样,孩子们会在自己感兴趣的基础上,较好地学会本次活动内容。本次活动较好地体现了幼儿为主体、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的教学方式。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尝试自己探索两组物体(5个以内)的多少。

  2、让幼儿在探索活动中发现物体的排列规律。

  3、乐于参与集体活动。

  活动重难点:

  1、活动重点:引导幼儿掌握重叠和对应两种比较物体多少的方法,会比较两组(5以内)物体的多少。

  2、活动难点:幼儿自己尝试找出比较物体多少的两种方法。

  活动准备:

  1、教具准备:超市游戏。(碗和勺子)

  2、学具准备:超市游戏。(每人手中两种蔬菜,每种蔬菜不超过五个。)

  3、颜色不同的雪花片若干。(每人二组,每组不超过五个,用学具袋装好。)

  4、猫和老鼠头饰若干。(各占幼儿人数的一半。)

  活动过程:

  1、预备活动——师幼互相问好,听音乐走线。

  2、集体活动。

  创设情境:今天,老师买了好多的碗和勺子(出示四个碗和五个勺子)

  教师:请小朋友们帮老师看一下碗和勺子哪个多一些?哪个少一些?你是怎么发现的呢?

  (引导幼儿自己尝试用重叠和对应的方法比较多少。在幼儿发现了一种方法后,老师进行及时鼓励与总结,并强调是用了什么方法进行比较的;若幼儿没有发现,教师要进行合适的引导。)

  3、分组活动。

  第一组:玩“超市游戏。”比较学具袋中的两种蔬菜,(每种蔬菜不超过五个。)哪种多一些?哪些种少一些?一样多?

  第二组:玩雪花片。比较自己手中的雪花片哪种颜色多一些?哪种颜色少一些?一样多?

  4、集体游戏:猫捉老鼠。

  教师:孩子们,我们一起来玩一个游戏吧!(放音乐《一只小小老鼠》。)

  每组8-10人,分别戴上猫和老鼠的头饰。(每种头饰不超过五个。)玩猫捉老鼠的游戏。当音乐停止时,要请幼儿说出自己组中猫和老鼠谁多一些?谁少一些?

  5、交流小结,收拾学具。

  小朋友们今天真棒!都学会了两种比较物体多少的方法:重叠和对应。好,现在请小朋友们把你小学具袋的门打开,把手中的学具宝宝一个一个装进去,不要忘记把学具袋的门关上!

  活动延伸:

  1、户外活动时,引导幼儿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一下男孩和女孩谁多一些?谁少一些?

  2、请幼儿回家后比较一下家中爸爸和自己的衣服或鞋子谁的多一些?谁的少一些? (王杰)

  活动目标:

  1.第一层次:能正确判断10以内数量的多少,并会用“〈”“〉”表示其关系。

  2.第二层次:尝试用“〈”“〉”表示10以内数量的多少。

  3.第三层次:在**指导下,学*判断10以内数量的多少。

  4.养成玩完活动后按类收拾的*惯。

  5. 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比多少教案汇总十篇(扩展6)

——小学一年级数学比多少教案范文五份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8页,书中练*题1—4题。

  教学目标:

  1、通过让学生在数一数、比一比、摆一摆的活动中,体验一些比较的方法。初步理解“同样多”、“多”、“少”的含义。

  2、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3、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花、○和△等卡片。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同学们,伸出我们的左手,再伸出我们的右手,请大家看一看,是左手的手指多,还是右手的手指多?还是一样多呢?你怎么知道的呢?

  同学们真聪明!今天我们就来学*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边请看大屏幕,边听故事。

  看这是谁?这又是谁呢?同学们看一看,他们在做什么呢?

  学生可能会说:小兔搬砖、小猪扛木头,他们在帮小兔盖房子等。

  (渗透互相帮助的德育教育)数一数,有几只小兔?每只小兔搬了几块砖?

  二、观察交流,探究新知

  1、理解“同样多”。

  就像一位小朋友说的那样,有4只小兔,1只小兔搬1块砖,你能摆出来,让大家一眼就看清楚吗?

  学生活动。

  学生尝试摆,拿出手中的学具盒,用三角表示小兔,用○表示砖。

  对学生摆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选有代表性方法的学生展示。

  小朋友们评一评,你认为哪种摆法好?好在哪里?

  课件操作(1只小兔搬1块砖。边说边用小圆点把小兔和砖连起来),正好都对上,没有多余的,我们就说小兔的只数和砖的块数同样多。(板书:同样多)学生读。

  你能边指图边用“同样多”说一说吗?

  同桌互说。

  请同学们找一找,在图中还有同样多的事物了吗?

  2、认识“多”、“少”。

  我们会用一个对一个的.方法比较小兔和砖的数量了。图中还可以比什么?

  学生可能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数量同样多的物体进行比较,另一种是数量不一样多的`物体进行比较。

  我们一起来比一比3只小猪和4根木头,你能用一个对一个的方法摆一摆,比一比吗?

  1只小猪对1根木头,小猪没有多余,而木头有多余,就是木头多,小猪少,我们就说木头的根数比小猪的只数多,小猪的只数比木头的根数少。(板书“多少)

  用不同的形式让学生说一说。

  你能用谁比谁多、谁比谁少来说一说其他物体的比较吗?

  三、巩固练*,强化认知

  1、探索生活。

  同学们,表现非常出色,找到了图中的数量关系。那在我们的周围,你还能发现那些同样多,还有多出与少出的事物呢?

  学生自由观察、交流、评价。

  2、在多的后面打对。

  3、在少的后面打对。

  4、动手操作。

  老师提要求摆一摆。

  a、每一行摆4个圆,在圆的下面摆三角形,三角形比圆多一个。第二行摆几个三角形?

  b、第一行摆五朵花,第二行摆的比第一行少一朵,第二行摆几朵花?

  c、可让学生自己任意的摆,然后用一句话说一说你是怎么摆的?

  5、动脑筋思考

  课堂总结,畅谈收获。

  这节课你又有什么收获?

  小结:通过学*和比较,我们知道物体有多、有少、还有同样多之分,在比较“多少”中我们认识了一一对应,并掌握了比较的方法。

  四、课后作业

  1、练*一的第3、4题。

  2、《教材全练》第二页

  【总课时数】: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知道“同样多”、“多”、“少”的含义,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

  比较物体的多少。

  2、初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培养学生互相合作的精神以及用数学的意识。

  【教具准备】

  主题图、小白兔图、砖图、小猪图和木头图。

  【学具准备】

  三角形、圆片、小花等学具。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三只小猪》

  二、新授

  1、出示主题图。让学生仔细观察:图上画的是什么?

  2、师:这一天,河里的.小鱼在水里游来游去。咦,那边为什么这么热闹?

  原来是热心的小猪们正在帮小白兔盖房子。房子旁边的桌子上摆满了好

  吃的东西,这肯定是热情好客的小兔子们用来招待小猪们的。

  3、教学“同样多”。

  (1)有几只小猪?几只小兔?

  小兔子们正在干什么?

  1只小兔搬了几块砖?(出示兔子和砖一一对应图)

  那4只兔子共搬了几块砖?

  有多余的兔子吗?

  有多余的砖吗?

  师:没有多余的兔子,也没有多余的砖,那我们就说兔子的只数和砖的块数同样多。(板书:同样多)

  (1)找一找,图上还有什么和什么同样多?

  (2)小组交流,指名反馈。

  4、教学“多”与“少”。

  (1)找一找,图上有不一样多的两样东西吗?

  学生说,教师现场板书,并适机提问:谁多?谁少?

  5、刚才我们知道了“同样多”、“多”和“少”,那你们知道图上还有什么东西可以比吗?课间活动。

  三、动手摆一摆

  (1)教师摆橡皮和铅笔,学生模仿。(教师强调一个对着一个摆。)

  学生同桌互相说:橡皮和铅笔同样多。

  (2)学生随意摆数个学具。

  数一数自己的学具,再和同桌比一比,看看谁多?谁少?

  在小组内比一比。

  四、练*

  完成练*一的第3题、第4题。

  五、发散练*

  利用今天学*的知识,看一看,比一比教室里的物体,你发现了什么?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课后小结】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8页,书中练*题1—4题。

  教学目标:

  1、通过让学生在数一数、比一比、摆一摆的活动中,体验一些比较的方法。初步理解“同样多”、“多”、“少”的含义。

  2、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3、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花、○和△等卡片。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同学们,伸出我们的左手,再伸出我们的右手,请大家看一看,是左手的手指多,还是右手的手指多?还是一样多呢?你怎么知道的呢?

  同学们真聪明!今天我们就来学*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边请看大屏幕,边听故事。

  看这是谁?这又是谁呢?同学们看一看,他们在做什么呢?

  学生可能会说:小兔搬砖、小猪扛木头,他们在帮小兔盖房子等。

  (渗透互相帮助的德育教育)数一数,有几只小兔?每只小兔搬了几块砖?

  二、观察交流,探究新知

  1、理解“同样多”。

  就像一位小朋友说的那样,有4只小兔,1只小兔搬1块砖,你能摆出来,让大家一眼就看清楚吗?

  学生活动。

  学生尝试摆,拿出手中的学具盒,用三角表示小兔,用○表示砖。

  对学生摆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选有代表性方法的学生展示。

  小朋友们评一评,你认为哪种摆法好?好在哪里?

  课件操作(1只小兔搬1块砖。边说边用小圆点把小兔和砖连起来),正好都对上,没有多余的,我们就说小兔的只数和砖的'块数同样多。(板书:同样多)学生读。

  你能边指图边用“同样多”说一说吗?

  同桌互说。

  请同学们找一找,在图中还有同样多的事物了吗?

  2、认识“多”、“少”。

  我们会用一个对一个的方法比较小兔和砖的数量了。图中还可以比什么?

  学生可能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数量同样多的物体进行比较,另一种是数量不一样多的`物体进行比较。

  我们一起来比一比3只小猪和4根木头,你能用一个对一个的方法摆一摆,比一比吗?

  1只小猪对1根木头,小猪没有多余,而木头有多余,就是木头多,小猪少,我们就说木头的根数比小猪的只数多,小猪的只数比木头的根数少。(板书“多少)

  用不同的形式让学生说一说。

  你能用谁比谁多、谁比谁少来说一说其他物体的比较吗?

  三、巩固练*,强化认知

  1、探索生活。

  同学们,表现非常出色,找到了图中的数量关系。那在我们的周围,你还能发现那些同样多,还有多出与少出的事物呢?

  学生自由观察、交流、评价。

  2、在多的后面打对。

  3、在少的后面打对。

  4、动手操作。

  老师提要求摆一摆。

  a、每一行摆4个圆,在圆的下面摆三角形,三角形比圆多一个。第二行摆几个三角形?

  b、第一行摆五朵花,第二行摆的比第一行少一朵,第二行摆几朵花?

  c、可让学生自己任意的摆,然后用一句话说一说你是怎么摆的?

  5、动脑筋思考

  课堂总结,畅谈收获。

  这节课你又有什么收获?

  小结:通过学*和比较,我们知道物体有多、有少、还有同样多之分,在比较“多少”中我们认识了一一对应,并掌握了比较的方法。

  四、课后作业

  1、练*一的第3、4题。

  2、《教材全练》第二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同样多的含义。

  2.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知道多、少的含义。

  3.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对学生进行互相帮助、乐于助人等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8页,练*一的第1~4题。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将第6~7页的主题图做成动画课件。

  学具:学生准备学具卡片。

  教学设计

  创设情境

  1.多媒体出示小猪、小兔盖房子的动画课件。

  [通过生动有趣的动画课件,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展开说,符合了学生的年龄特点。同时,灵活运用画面引出新知问题,自然有度。]

  师:小朋友们爱听故事吗?谁能根据我们看到的动画课件,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呢?(给学生留出3分钟的思考时间。)

  2.讲故事。

  生1:小兔子的房子被大雨冲倒了,要重新盖房子,小猪来帮忙。小兔搬砖,小猪扛木头,他们终于盖好了新房子!

  师:你怎么知道是小兔在盖房子?

  生1:从房子上面的兔子头像知道的。

  生2:小兔还给小猪准备了好吃的呢!

  师:你观察得真仔细。

  生3:水中的小鱼也在为他们加油呢!

  师:同学们讲得真好,小猪、小兔互相帮助,我们应该向他们学*。

  师小结:刚才同学们你一句我一句把观察到的讲成了一个有趣的故事。通过这个动画片你能用学过的数学知识来说一说吗?下面我们可以先在小组内说一说。

  合作探究

  [新知过程以学生为主,学生通过观察去感悟多、少、同样多。老师的引导与学生合作恰如其分。新思想新观念有所体现,同时评价有度,保护了学生的学*兴趣。]

  1.小组合作。

  观察动画片,组内交流。

  2.小组交流。

  生1:我知道有4只兔子,3只小猪。

  生2:有3个苹果,4个萝卜。

  生3:有4个板凳,4根木头。

  生4:我发现1只兔子搬1块砖,没有剩下的砖。

  师:说得很好,兔子和砖都没有多余的,这时我们可以说兔子和砖同样多。你们记住了吗?看看,动画片中还有什么和什么同样多?

  生1:1只小猪吃1个苹果,小猪和苹果同样多。

  生2:1只小兔吃1个萝卜,小兔和萝卜同样多。

  生3:老师,我发

  现1只小猪扛1根木头,还剩1根木头。

  师:你发现谁多谁少?

  生3:木头多,小猪少。

  师:很好,还可以怎么说?

  生1:木头比小猪多。

  生2:小猪比木头少。

  师:同学们真聪明,刚才同学们讲的,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的知识。(板书课题:比多少)

  3.同位互相说。

  动画片中还有什么和什么同样多,什么比什么多,什么比什么少。


比多少教案汇总十篇(扩展7)

——《比多少》中班数学教案汇总5篇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2.培养孩子的观察比较能力。

  3.学*用简短的句子讲述自己的操作过程,并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

  4.能在情景中,通过实验完成对简单科学现象的探索和认知,乐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发现的结果。

  5.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活动准备

  1.猫、小鱼图片和白纸若干。

  2.猫妈妈头饰1个。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老师扮演猫妈妈,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

  师:“小朋友们好!知道我是谁吗?……你们能不能帮我喂喂我的猫宝宝呀?让我先来教教你们怎么喂猫宝宝吧……”

  二、帮猫妈妈喂猫宝宝

  1.教师示范给小猫排队

  师:我们喂小猫的时候要说“一只猫吃一条鱼”。

  引出多和少(猫的图片比鱼的图片多2张)提问:为什么这只小猫没有鱼吃呀?幼儿讨论,教师从旁引导。

  2.幼儿喂小猫

  幼儿动手操作,教师从旁指导。

  3.情操作比较好的孩子到前边示范

  4.请幼儿来说操作过程,教师在黑板上做

  三、巩固知识

  1.让部分幼儿扮演小猫,部分幼儿扮演小鱼,让幼儿练*操作过程。

  师:我请孩子们有的扮演小猫,有的扮演小鱼,我们来表演一下好吗?

  2.“送猫宝宝回家”

  师:请孩子们把猫宝宝送回家吧。

  活动延伸

  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利用各种玩具和器让幼儿更多的操作比较,加强记忆。

  活动反思

  优点:

  1.情境贯穿始终,真正吸引了幼儿。活动通过三个情境来让幼儿充分的利用视觉、触觉去感知,托班的孩子注意力时间段,利用情景贯穿,孩子就会比较感兴趣。活动之前,感觉孩子看到会乱,可是活动中教师明确要求了以后,大部分幼儿的表现都很积极,甚至有的幼儿表现的异常的好。所以,真实的“情境”能够真正的吸引幼儿。

  2.幼儿的经验准备很有必要。活动前我让家长给孩子渗透了比较多少的知识,所以孩子活动中,比较积极,有初步的经验,孩子积极性高,活动比较顺利。

  不足及改进措施:

  1.细节处理不够。请孩子们喂小鱼环节,孩子会有点乱,再就是有的孩子会不知所措,自己玩自己的,所以每个环节要求在前,让孩子带着任务去参加活动。

  2.活动准备要充分。托班幼儿的注意力时间短,所以有的时候,一部分孩子会失去活动兴趣,所以我们活动前要充分设想活动中的每个细节,做到心中有数,使孩子在活动时,自始至终都有兴趣。

  设计意图:

  中班的幼儿对周围的事物已经在细心观察,他们会进行些初步的比较分析,如:在餐后活动时间,小朋友喜欢聚在起讨论外面横着竖着的栏杆,有的说这个大、那个小;这个胖、那个细,说明幼儿对同类事物开始作比较了,但还不会用正确的语言来表达,数学活动《比粗细》的教育目标在于让幼儿在操作活动中,获得感性认识,会用多种测量方法比较物体粗细,并能用语言正确表达,通过分层投放材料的操作,培养幼儿的探索意识和主动学*的兴趣。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感知物体的粗细,并用语言准确表达。

  2.通过观察、操作、游戏等让幼儿初步感知物体的粗细。

  3.提高幼儿的探索欲望和主动学*的兴趣。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引发幼儿学*的兴趣。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感知物体的粗细。

  活动难点:

  用语言准确的表达物体的粗细。

  活动准备:

  1.图片:粗细不同的茄子、大树、萝卜。

  2.粗细不同的纸棒、水彩笔、吸管、旺仔瓶等实物。

  教学方法:

  观察法、操作法、游戏法。

  活动过程:

  、通过玩游戏“粗宝宝、细宝宝”引出主题,初步感知物体的粗细。

  1.教师出示两根纸棒,引导幼儿观察,并回答问题。

  师:它们有什么不同呢?(个粗个细。)

  2.请幼儿将纸棒按粗细进行分类。

  (1)出示纸盒,请幼儿观察。

  师:小朋友看看这两个小盒子上有什么?(有两个洞洞。)这两个洞洞有什么不同呢?(个大个小。)你能看出哪个是粗宝宝家的房门,那个是细宝宝家的房门?

  (2)介绍活动规则。

  (3)幼儿动手操作,感知纸棒的粗细。

  请个别幼儿在藏宝袋中拿出个粗的和个细的物体,并说说你怎么知道它是粗或细的?启发幼儿了解粗细必须通过比较才能知道的。(指认)

  二、启发幼儿感知物品的粗细,并按粗细进行分类。

  1.出示所比较的物体的图片。

  2.引导幼儿观察物体,初步感知物品的粗细。

  师:出示两根茄子,请幼儿仔细看看,这两根茄子有

  什么不同?(根粗,根细。)

  师:出示两棵大树图片,小朋友再仔细看看,这两棵树有什么不同呢?(棵粗,棵细。)

  3.启发幼儿将物品按粗细进行分类。

  师:小朋友,请你们动脑筋想想,这些物品可以怎样分类呢?

  请个别幼儿上前来操作,其余的幼儿观察。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