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案:《比多少》优选【5】篇

首页 / 教案 / |

  幼儿园教案:《比多少》 1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和一样多。

  2、在活动中会用语言表达多少和一样多的`数量关系。

  3、愿意和同伴一起活动,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活动准备:

  1、娃娃图片

  2、帽子、围巾、口罩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1、出示图片

  师:冬天来了,天气越来越冷,小朋友出门要带上帽子、围巾好口罩。

  二、帽子和围巾比较多少。

  1、师:图上有什么?(帽子和围巾)

  有几顶帽子?(2顶帽子)用数字几来表示?

  2、几条围巾?(3条围巾)用数字几来表示?

  3、帽子和围巾哪个多?

  三、围巾和口罩比较多少

  1、有几条围巾?(3)几只口罩?(2)

  2、各用数字几来表示?

  3、围巾和口罩哪个多哪个少?

  四、小朋友和口罩比较多少

  1、有几位小朋友?(3)用数字几来表示?

  2、有几只口罩?(3)用数字几来表示?

  3、帮小朋友带上口罩。

  教学反思

  1、通过游戏,让幼儿学*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及一样多

  2、培养幼儿的活泼开朗的形格。

  3、活动中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有待完善

  4、幼儿由于年龄小还不能掌握这节课要达到的目标。

  5、听取专家、老师们的见意后,完善到教学活动中,使这节课更完美。

  幼儿园教案:《比多少》 2

  活动目标

  会用对应的方法比较5个以内物体的多、少和一样多。

  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重点和难点

  让幼儿利用一一对应的方法发现两个物体集合之间的数量关系。

  说明:

  一一对应是比较物休的集合是否相等的最简便、最直接的方式。通过一一对应,不仅可以比较出两个集合之间量的大小,更重要的是还可以发现相等关系,这是幼儿数概念产生的一个关键性步骤。因此,让幼儿在对材料的操作摆弄中自己“发明”一一对应的方法,并通过一一对应的方法去发现两个物体集合之间多、少和等量关系是至关重要的。

  材料和环境创设

  1.材料:诱发对应性材料--碗和调羹、杯子和杯盖、娃娃和帽子、小兔和青菜、……。自发对应性材料--雪花片和木珠、红积木和绿积木、苹果和香蕉、汽车和飞机等等。以上材料可用实物,也可用图片。

  2.环境创设:将以上材料按难易程度编号放暨在数学活动区内供幼儿操作摆弄。

  设计思路

  一一对应有两种方法,一种是重叠,另一种是并放。对于幼儿而言,通过重叠的方法更容易发现两个集合之间的对应关系,所以在活动区内应该先投放可供幼儿进行重叠比较的材料,然后再提供并放对应的材料。这样便于幼儿“发明”一一对应的方法,并通过这种方法发现物体之间的数量关系。

  可供幼儿进行一一对应操作活动的.材料有两种,一种是诱发对应性材料,即两种材料之间有内在联系。另一种是自发对应性材料,那两种材料之间没有内在联系。很显然,前一种材料容易引发幼儿的对应行为,因此,应该先让幼儿操作诱发对应性的材料,当幼儿形成了一一对应的意识后,则应多提供自发对应性的材料,使幼儿能自觉运用一一对应的方法去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从而真正形成通过一一时应确定等量的观念。

  一一对应地比较出两个集合之间的数量关系是一种不经计数比较的前数概念,因为它并不依靠对数的理解,相反,它是这种理解的一个基础。因此,在活动中教师不要向幼儿传授一一时应的方法,而应该让幼儿自己去发现,这才有利于幼儿认知结构的发展,有利于他们以后对数概念的理解。

  活动流程

  操作探索活动->讨论归纳活动->巩固操作活动

  1.通过操作探索活动让幼儿“发明”一一对应的方法。并发现两个物体集合之间的多、少和等量关系。

  说明

  各种操作材料应按难易编号后放置在数学活动区内。教师引导幼儿按次序开展操作活动。

  2.通过讨论归纳活动及幼儿确立通过一一对应确定等量的观念。

  (l)出示可重叠比较的诱发对应性材料,如小朋友和椅子,让幼儿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

  说明

  教师出示教具时,一组物体可排列整齐,另一组物体应放成一堆,然后通过提问,如“怎样才能知道小朋友多还是椅子多?启发幼儿提出对应的方法,并请幼儿操作验证。

  (2)出示可并放比较的自发对应性材料,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

  (3)出示有一定间隔距离的一排积木,让幼儿用另一种颜色的积木做一个等量集合,并讨论为什么这两组积木是等量的。

  (4)出示两头对齐,中间间隔距离有异的两组物体的图片,让幼儿辨别其是否等量。

  3.通过巩固操作活动提高幼儿对应的技能。

  说明:

  教师可在数学活动区内提供数目超过5,或各种排列形式的材料,以增加对应。

  反思:

  这次活动我采用了分组教学的方式,以便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关注到每个幼儿,实际情况也确实如此,人数少,能提高幼儿学*的专注程度。在操作规则上对幼儿提出了细致的要求,多数幼儿基本能够按照规则操作,但是由于时间的原因和幼儿还不能理解如何换组操作,今天的活动只进行了“比多少”操作。*阶段的活动,可能比较适合同一游戏,提供不同类操作材料的操作形式。

  幼儿园教案:《比多少》 3

  活动目标:

  1.第一层次:能正确判断10以内数量的多少,并会用“〈”“〉”表示其关系;第二层次:尝试用“〈”“〉”表示10以内数量的多少;第三层次:在**指导下,学*判断10以内数量的多少。

  2.养成玩完活动后按类收拾的*惯。

  活动准备:

  教具:大的点点比较图三张,方格纸,数字(1—9),符号“〈”“〉”。

  学具:“大嘴巴比多少”(2组12套),每个幼儿2张,每张作业上包括点点比较图和方格纸;符号“〈”“〉”;水彩笔6支;印台每组2个,数字章1—9。

  配组学具:回形针拼图形(1组);数字脸谱连线(1组);大嘴巴比多少(1组提高型)。

  活动过程:

  一、玩游戏,复*有关数量关系

  1.玩拍手数数游戏(1—20):集体。

  2.序数游戏(1—10的接数):集体、小组、个别。

  3.根据点卡上的点子数做动作:集体、个别。

  二、介绍新游戏的玩法

  1.出示“〈”和“〉”,知道其符号名称,并知道大嘴巴一直朝着多的一边。

  2.提出问题,引起幼儿学*的兴趣。

  “今天‘点点比较图’上盖了两组点子,它们分别在第一和第三格里。请仔细看一看,它们分别是多少?”(请幼儿个别回答)

  3.介绍新游戏玩法。

  根据点子数,知道相应的.格子中应该用数字几表示。再根据比较点子的多少,知道是用“〈”还是“〉”,并把符号放在数字之间。

  4.请两到三名幼儿上来再次尝试。

  三、介绍配组游戏及玩法

  1.介绍配组游戏。

  “今天我们有两组新游戏,在第一组和第二组,其中,第一组中的‘〈’和‘〉’是直接摆放的,第二组中的‘〈’和‘〉’是用框中的水彩笔去写的。其他组还有回形针拼图形和数字脸谱连线的活动。”

  2.鼓励幼儿去尝试玩新游戏,并抓紧时间玩遍所有的游戏。建议玩的快的幼儿,鼓励他们去玩难度高的一组新游戏。

  3.提出要求,玩过的游戏要按类收拾好。

  四、循环游戏

  教师重点观察幼儿参与新游戏的活动情况,有针对性地指导幼儿,对个别有困难的幼儿通过启发性的提问,帮助他们完成游戏,掌握方法。

  五、活动小结

  1.教师对幼儿游戏中好的行为、方法予以表扬。

  2.再次强化幼儿新游戏的方法。

  3.请幼儿为新游戏起一个名字。

  幼儿园教案:《比多少》 4

  活动目标:

  1.第一层次:能正确判断10以内数量的多少,并会用“〈”“〉”表示其关系;

  第二层次:尝试用“〈”“〉”表示10以内数量的多少;

  第三层次:在**指导下,学*判断10以内数量的多少。

  2.养成玩完活动后按类收拾的*惯。

  活动准备:

  教具:大的点点比较图三张,方格纸 ,数字(1—9),符号“〈”“〉”。

  学具:“大嘴巴比多少”(2组12套),每个幼儿2张,每张作业上包括点点比较图和方格纸;符号“〈”“〉”;水彩笔6支;印台每组2个,数字章1—9。

  配组学具:回形针拼图形(1组);

  数字脸谱连线(1组);

  大嘴巴比多少(1组 提高型)。

  活动过程:

  一、玩,复*有关数量关系

  1.玩拍手数数(1—50)集体

  2.序数(1—10的接数):集体、小组、个别。

  3.根据点卡上的点子数做动作:集体、个别。

  二、介绍新的玩法

  1.出示“〈”和“〉”,知道其符号名称,并知道大嘴巴一直朝着多的一边。

  2.提出问题,引起幼儿学*的兴趣。

  “今天‘点点比较图’上盖了两组点子,它们分别在第一和第三格里。请仔细看一看,它们分别是多少?”(请幼儿个别回答)

  3.介绍新玩法。

  根据点子数,知道相应的格子中应该用数字几表示。再根据比较点子的多少,知道是用“〈”还是“〉”,并把符号放在数字之间。

  4.请两到三名幼儿上来再次尝试。

  三、介绍配组及玩法

  1.介绍配组。

  “今天我们有两组新,在第一组和第二组,其中,第一组中的‘〈’和‘〉’是直接摆放的,第二组中的‘〈’和‘〉’是用框中的水彩笔去写的。其他组还有回形针拼图形和数字脸谱连线的活动。”

  2.鼓励幼儿去尝试玩新,并抓紧时间玩遍所有的'。建议玩的快的幼儿,鼓励他们去玩难度高的一组新。

  3.提出要求,玩过的要按类收拾好。 字串7

  四、循环

  教师重点观察幼儿参与新的活动情况,有针对性地指导幼儿,对个别有困难的幼儿通过启发性的提问,帮助他们完成,掌握方法。

  五、活动小结

  1.教师对幼儿中好的行为、方法予以表扬。

  2.再次强化幼儿新的方法。

  3.请幼儿为新起一个名字。

  幼儿园教案:《比多少》 5

  设计背景

  布置一个池塘,一块萝卜地。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让幼儿学*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及一样多。

  2、培养幼儿活泼开朗的性格。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重点难点

  采用角色游戏,让幼儿掌握:小猫多还是鱼多,小兔和小猫一样多。

  活动准备

  小猫,小兔头饰12个、狮子头饰1个,萝卜、小鱼若干,布置一个池塘,一块萝卜地,2只小篮子。

  活动过程

  1、听琴声幼儿入教室,教师扮演狮子大王,幼儿扮小猫,小兔。

  2、用角色的口吻启发幼儿比较小动物的数目一样多:狮子只有1只,比小兔(小猫)少,小兔(小猫)比狮子多。

  3、狮子大王带小动物做游戏:

  (1)抓鱼:小猫轻轻地到池塘里抓鱼(鱼比猫多若干),要求猫先抓一条鱼,而后有2只猫再各去再挂1条鱼,比一比:小猫多还是鱼多。(鱼比猫多,猫比鱼少)

  (2)拔萝卜:小兔到萝卜地里去拔萝卜(萝卜比小兔少),要求每只小兔拔一个萝卜,最后有2只小兔子没拔到萝卜,要比一比:小兔多还是萝卜多。

  (3)比一比:小猫抓的鱼和小兔拔的萝卜谁多、谁少。(鱼比萝卜多,萝卜比鱼少)

  (4)找朋友:音乐起,小猫和小兔互相找朋友,找到后比一比:小兔和小猫一样多。

  教学反思

  1、通过游戏,让幼儿学*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及一样多

  2、培养幼儿的.活泼开朗的形格。

  3、活动中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有待完善

  4、幼儿由于年龄小还不能掌握这节课要达到的目标。

  5、听取专家、老师们的见意后,完善到教学活动中,使这节课更完美。


幼儿园教案:《比多少》优选【5】篇扩展阅读


幼儿园教案:《比多少》优选【5】篇(扩展1)

——幼儿园比多少教案 (菁华5篇)

幼儿园比多少教案1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2.培养孩子的观察比较能力。

  3.学*用简短的句子讲述自己的操作过程,并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

  4.能在情景中,通过实验完成对简单科学现象的探索和认知,乐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发现的结果。

  5.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活动准备

  1.猫、小鱼图片和白纸若干。

  2.猫妈妈头饰1个。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老师扮演猫妈妈,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

  师:“小朋友们好!知道我是谁吗?……你们能不能帮我喂喂我的猫宝宝呀?让我先来教教你们怎么喂猫宝宝吧……”

  二、帮猫妈妈喂猫宝宝

  1.教师示范给小猫排队

  师:我们喂小猫的时候要说“一只猫吃一条鱼”。

  引出多和少(猫的图片比鱼的图片多2张)提问:为什么这只小猫没有鱼吃呀?幼儿讨论,教师从旁引导。

  2.幼儿喂小猫

  幼儿动手操作,教师从旁指导。

  3.情操作比较好的孩子到前边示范

  4.请幼儿来说操作过程,教师在黑板上做

  三、巩固知识

  1.让部分幼儿扮演小猫,部分幼儿扮演小鱼,让幼儿练*操作过程。

  师:我请孩子们有的扮演小猫,有的扮演小鱼,我们来表演一下好吗?

  2.“送猫宝宝回家”

  师:请孩子们把猫宝宝送回家吧。

  活动延伸

  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利用各种玩具和器让幼儿更多的操作比较,加强记忆。

  活动反思

  优点:

  1.情境贯穿始终,真正吸引了幼儿。活动通过三个情境来让幼儿充分的利用视觉、触觉去感知,托班的孩子注意力时间段,利用情景贯穿,孩子就会比较感兴趣。活动之前,感觉孩子看到会乱,可是活动中教师明确要求了以后,大部分幼儿的表现都很积极,甚至有的幼儿表现的异常的好。所以,真实的“情境”能够真正的吸引幼儿。

  2.幼儿的经验准备很有必要。活动前我让家长给孩子渗透了比较多少的知识,所以孩子活动中,比较积极,有初步的经验,孩子积极性高,活动比较顺利。

  不足及改进措施:

  1.细节处理不够。请孩子们喂小鱼环节,孩子会有点乱,再就是有的孩子会不知所措,自己玩自己的,所以每个环节要求在前,让孩子带着任务去参加活动。

  2.活动准备要充分。托班幼儿的注意力时间短,所以有的时候,一部分孩子会失去活动兴趣,所以我们活动前要充分设想活动中的每个细节,做到心中有数,使孩子在活动时,自始至终都有兴趣。

幼儿园比多少教案2

  活动目标:

  1、能正确判断10以内数量的多少,并会用“〈”“〉”表示其关系;

  2、尝试用“〈”“〉”表示10以内数量的多少;

  3、养成玩完活动后按类收拾的*惯。

  4、引导幼儿对数字产生兴趣。

  5、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活动准备:

  教具:大的点点比较图三张,方格纸 ,数字(1—9),符号“〈”“〉”。

  学具:“大嘴巴比多少”(2组12套),每个幼儿2张,每张作业上包括点点比较图和方格纸;符号“〈”“〉”;水彩笔6支;印台每组2个,数字章1—9。

  配组学具:回形针拼图形(1组);

  数字脸谱连线(1组);

  大嘴巴比多少(1组 提高型)。

  活动过程:

  一、玩游戏,复*有关数量关系

  1.玩拍手数数游戏(1—20):集体。

  2.序数游戏(1—10的接数):集体、小组、个别。

  3.根据点卡上的点子数做动作:集体、个别。

  二、介绍新游戏的玩法

  1.出示“〈”和“〉”,知道其符号名称,并知道大嘴巴一直朝着多的一边。

  2.提出问题,引起幼儿学*的兴趣。

  “今天‘点点比较图’上盖了两组点子,它们分别在第一和第三格里。请仔细看一看,它们分别是多少?”(请幼儿个别回答)

  3.介绍新游戏玩法。

  根据点子数,知道相应的格子中应该用数字几表示。再根据比较点子的多少,知道是用“〈”还是“〉”,并把符号放在数字之间。

  4.请两到三名幼儿上来再次尝试。

  三、介绍配组游戏及玩法

  1.介绍配组游戏。

  “今天我们有两组新游戏,在第一组和第二组,其中,第一组中的‘〈’和‘〉’是直接摆放的,第二组中的‘〈’和‘〉’是用框中的水彩笔去写的。其他组还有回形针拼图形和数字脸谱连线的活动。”

  2.鼓励幼儿去尝试玩新游戏,并抓紧时间玩遍所有的游戏。建议玩的快的幼儿,鼓励他们去玩难度高的一组新游戏。

  3.提出要求,玩过的游戏要按类收拾好。

  四、循环游戏

  教师重点观察幼儿参与新游戏的活动情况,有针对性地指导幼儿,对个别有困难的幼儿通过启发性的提问,帮助他们完成游戏,掌握方法。

  五、活动小结

  1.教师对幼儿游戏中好的行为、方法予以表扬。

  2.再次强化幼儿新游戏的方法。

  3.请幼儿为新游戏起一个名字。

幼儿园比多少教案3

  幼儿园大班比多少教案,比较多少教案也是一个数学教案,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幼儿熟练的运用数字,能够比较两组物体的数量的多和少,让幼儿对数学活动感兴趣,锻炼幼儿的感知能力。 1 幼儿园大班比多少教案:比较多少

  活动目标

  1、继续引导幼儿学*用对应的方法比较两组物体数量的多、少和一样多。

  2、通过游戏活动让幼儿感知物体的多少,一样多,感受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环境创设:小兔的家

  2、材料准备:学具动物头饰若干;椅子、盘子、水果、套圈若干。

  活动过程

  一、到兔妈妈家做客,引出课题。

  1、尝试“发现”一 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游戏(1): “小朋友坐椅子”,帮助幼儿感知对应和比较。(侧重于少,添上一个就一样多)

  兔妈妈:秋天到了,兔妈妈家果园里的果树都成熟了,它想请小动物们去它家里开水果会呢?你们想去吗?哪我们出发吧!(教师带领幼儿进入活动室并找个位子坐好)

  咦!怎么有一个小动物没有椅子坐呢?(引导幼儿说“椅子少小朋友多”)小动物和椅子是一样多的还是不一样多的?谁多?谁少?多几个?少了几个?现在兔妈妈给它加上一把小椅子,现在小动物和小椅子怎么样啦?(引导幼儿说出小动物和小椅子一样多)

  游戏(2): “分盘子”,加深感知对应的概念。(侧重于多,不一样多就去掉)

  兔妈妈:欢迎你们到我家来吃水果,吃水果之前,兔妈妈想请每小小动物去拿好一个盘子?(请小动物自己去拿盘子)

  咦!怎么还有一个盘子呀?是不是还有一个小动物没有拿到盘子呀?小动物和盘子是一样多的还是不一样多的?谁多?谁少?多几个?少了几个?怎样才能让小动物和盘子一样多?

  游戏(3):“分水果”。(侧重于一样多)兔妈妈:小动物们都拿好了装水果的盘子,水果会马上就要开始了,请小动物去拿一个自己喜欢吃的水果吧!(请小动物自己去拿水果)

  咦!现在小动物们都拿到了自己喜欢吃的水果,小动物和水果是一样多的还是不一样多的?(引导幼儿说出一样多)

  2、小结:小动物们真棒,能发现椅子和小动物不一样多,椅子少了一把;还能想出再添上一把椅子后,小朋友就和椅子一样多啦。

  二、游戏“小动物找山洞” 。

  1、兔妈妈:水果好吃吗?现在兔妈妈想请小动物们来玩游戏了,你们想玩吗?

  2、第一遍游戏:(山洞要比小动物少)兔妈妈和小动物集体念:“小动物,跳跳跳,找到山洞快躲好”时,小动物立即找山洞跳入。

  咦!怎么有一只小动物没有山洞呀?山洞和小动物一样多吗?谁多?谁少?多几个?少几个?

  3、第二遍游戏:(山洞和小动物一样多)兔妈妈和小动物集体念:“小动物,跳跳跳,找到山洞快躲好”时,小动物立即找山洞跳入。

  哇!小动物们都很棒,都找到了山洞。山洞和小动物一样多吗?

  三、游戏结束

  兔妈妈:小动物们今天在兔妈妈家玩的开心吗,可是时间不早了,

  小动物们要回家了,下次兔妈妈再邀请你们到我家来玩好吗?再见!

  2 幼儿园大班比多少教案:《比较多少》

  活动准备

  多种数量不同的物体。每人一组物体。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

  今天是小兔的生日,它的朋友们给它带来了许多的礼物。老师扮演小兔,小朋友们扮演小兔的朋友,每人拿着一筐的东西。

  二、幼儿用意义对应的方法比较多少。

  1、小朋友们和旁边的同伴对应比较,看谁的东西多。

  2、找朋友比较看和谁的一样多。

  三、学*用添加或减少的方法使两种物体变得一样多。

  老师出示两种数量不同的物体让小朋友们想办法,怎样就把两种物体变得一样多。

  可以将多出来的物体拿掉,也可以给少的再添加。

  活动结束

  小朋友一直探讨。

幼儿园比多少教案4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尝试自己探索两组物体(5个以内)的多少。

  2、让幼儿在探索活动中发现物体的排列规律。

  3、乐于参与集体活动。

  活动重点:

  引导幼儿掌握重叠和对应两种比较物体多少的方法,会比较两组(5以内)物体的多少。

  活动难点:

  幼儿自己尝试找出比较物体多少的两种方法。

  活动准备:

  1、教具准备:超市游戏。(碗和勺子)

  2、学具准备:超市游戏。(每人手中两种蔬菜,每种蔬菜不超过五个。)

  3、颜色不同的雪花片若干。(每人二组,每组不超过五个,用学具袋装好。)

  4、猫和老鼠头饰若干。(各占幼儿人数的一半。)

  5、操作册第1册第17-18页。

  活动过程:

  1、预备活动。

  师幼互相问好,听音乐走线。

  2、集体活动。

  创设情境:今天,老师买了好多的碗和勺子(出示四个碗和五个勺子)

  教师:请小朋友们帮老师看一下碗和勺子哪个多一些?哪个少一些?你是怎么发现的呢?

  (引导幼儿自己尝试用重叠和对应的方法比较多少。在幼儿发现了一种方法后,老师进行及时鼓励与总结,并强调是用了什么方法进行比较的;若幼儿没有发现,教师要进行合适的引导。)

  3、分组活动。

  第一组:玩“超市游戏。”比较学具袋中的两种蔬菜,(每种蔬菜不超过五个。)哪种多一些?哪些种少一些?一样多?

  第二组:玩雪花片。比较自己手中的雪花片哪种颜色多一些?哪种颜色少一些?一样多?

  第三组:完成操作册中第17-18页的练*。

  4、集体游戏:猫捉老鼠。

  教师:孩子们,我们一起来玩一个游戏吧!(放音乐《一只小小老鼠》。)

  每组8-10人,分别戴上猫和老鼠的头饰。(每种头饰不超过五个。)玩猫捉老鼠的游戏。当音乐停止时,要请幼儿说出自己组中猫和老鼠谁多一些?谁少一些?

  5、交流小结,收拾学具。

  小朋友们今天真棒!都学会了两种比较物体多少的方法:重叠和对应。好,现在请小朋友们把你小学具袋的门打开,把手中的学具宝宝一个一个装进去,不要忘记把学具袋的门关上!

  活动延伸:

  1、户外活动时,引导幼儿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一下男孩和女孩谁多一些?谁少一些?

  2、请幼儿回家后比较一下家中爸爸和自己的衣服或鞋子谁的多一些?谁的少一些?幼儿将学具收拾好。

幼儿园比多少教案5

  活动目标:

  1、探索学*用多种方法比较感知物体的多、少。

  2、激发幼儿动脑、动手,乐于参与操作活动。

  3、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教具:神秘袋、三角形、圆形图形版。

  2、学具:小星星。

  活动过程:

  (一)听音乐走线,线上游戏:比一比。

  (二)教师出示“神秘袋”,学*用点数、一一对应两种方法比较多少。

  1、请一位幼儿摸摸并说一说:里面装的是什么图形。

  2、教师分别抓“三角形”和“圆形”散放与地板,提问:我们用什么方法可以知道是三角形多还是圆形多?

  3、师幼共同点数。小结:我们用点数的方法知道三角形多圆形少。

  4、引到幼儿自由讨论:还有什么方法?

  5、教师示范一一对应法比较多少。小结:谁的上面或下面没有和他对应的就表示谁多。

  6、请一位幼儿抓图行板,巩固练*点数和一一对应两种方法。

  (三)学*用目测的方法比较多少。

  1、教师提问:老师和小朋友哪个多哪个少?你是怎么知道的?(看一看就知道了)。

  2、请小朋友再比一比、看一看教室里的窗户和门哪个多哪个少?(提醒幼儿用完整的话说出窗户多门少)

  (四)游戏“找朋友”。

  1、老师请每一个男孩去找一个女孩儿做好朋友,请小朋友观察是男孩多还 是女孩多。你是怎么知道的?

  2、引到幼儿理解,若有男孩没有找到朋友,就说明男孩多;反之,就是女孩多;如果都找到了朋友,就是一样多。

  3、小结:手牵手一个人找一个朋友也是一种比较多少的方法。

  (五)游戏“切西瓜”。巩固练*用以上四种方法来比较多少。

  儿歌:切、切、切、切西瓜,西瓜哪里来,农民伯伯种出来,要吃西瓜切两半。

  (六)幼儿操作教具,教师指导。操作完了之后,请幼儿和同伴或老师交流:

  我用什么方法比较出红(黄)星星多、黄(红)星星少?

  (七)听音乐收学具,活动结束。


幼儿园教案:《比多少》优选【5】篇(扩展2)

——幼儿园比多少教案菁选

幼儿园比多少教案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幼儿园比多少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幼儿园比多少教案1

  活动目标:

  1、第一层次:能正确判断10以内数量的多少,并会用“〈”“〉”表示其关系;

  第二层次:尝试用“〈”“〉”表示10以内数量的多少;

  第三层次:在**指导下,学*判断10以内数量的多少。

  2、养成玩完活动后按类收拾的*惯。

  活动准备:

  教具:大的点点比较图三张,方格纸 ,数字(1—9),符号“〈”“〉”。

  学具:“大嘴巴比多少”(2组12套),每个幼儿2张,每张作业上包括点点比较图和方格纸;符号“〈”“〉”;水彩笔6支;印台每组2个,数字章1—9。

  配组学具:回形针拼图形(1组);

  数字脸谱连线(1组);

  大嘴巴比多少(1组 提高型)。

  活动过程:

  一、玩,复*有关数量关系

  1、玩拍手数数(1—50)集体

  2、序数(1—10的接数):集体、小组、个别。

  3、根据点卡上的点子数做动作:集体、个别。

  二、介绍新的玩法

  1、出示“〈”和“〉”,知道其符号名称,并知道大嘴巴一直朝着多的一边。

  2、提出问题,引起幼儿学*的兴趣。

  “今天‘点点比较图’上盖了两组点子,它们分别在第一和第三格里。请仔细看一看,它们分别是多少?”(请幼儿个别回答)

  3、介绍新玩法。

  根据点子数,知道相应的格子中应该用数字几表示。再根据比较点子的多少,知道是用“〈”还是“〉”,并把符号放在数字之间。

  4、请两到三名幼儿上来再次尝试。

  三、介绍配组及玩法

  1、介绍配组。

  “今天我们有两组新,在第一组和第二组,其中,第一组中的‘〈’和‘〉’是直接摆放的,第二组中的‘〈’和‘〉’是用框中的水彩笔去写的。其他组还有回形针拼图形和数字脸谱连线的活动。”

  2、鼓励幼儿去尝试玩新,并抓紧时间玩遍所有的.。建议玩的快的幼儿,鼓励他们去玩难度高的一组新。

  3、提出要求,玩过的要按类收拾好。 字串7

  四、循环

  教师重点观察幼儿参与新的活动情况,有针对性地指导幼儿,对个别有困难的幼儿通过启发性的提问,帮助他们完成,掌握方法。

  五、活动小结

  1、教师对幼儿中好的行为、方法予以表扬。

  2、再次强化幼儿新的方法。

  3、请幼儿为新起一个名字。

幼儿园比多少教案2

  活动目标:

  1、愿意积极参与比较数量多少的活动。

  2、能用添1或去1的方法让两组物体的数量变成一样多。

  3、知道用重叠、并放、连线等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组物体数量的多少,并用语言表述操作结果。

  活动准备:

  1、鱼、老鼠图片、花生、纸杯、水彩笔。

  2、资源包材料:操作卡《请朋友吃一吃》

  活动过程:

  一、初步感知一一对应比多少。

  1、男猫宝宝和女猫宝宝结伴去餐厅,观察比较男猫宝宝和女猫宝宝的数量,判断多少。

  2、到餐厅就坐,观察比较猫宝宝和椅子的数量,判断多少。

  3、分发杯子喝水,观察比较猫宝宝和杯子的数量,判断多少。

  小结:判断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和少,用添1的方法可以是相差1的两组物体的数量一样多。

  4、探讨用什么样的方法判断一整盘鱼和所有猫的数量关系。

  小结:我们可以每一只小猫从盘子里拿一条鱼,这样一一对应比较多少,就能判断鱼和猫的数量是不是一样多。

  二、幼儿两两合作判断5只老鼠与4颗花生谁多谁少,还是一样多?

  三、完成操作练*,巩固用去

  1、添1使两组物体相等的方法。

  1、幼儿完成《请朋友吃一吃》的练*,指导语:请你用连线的`方法使每只小蚂蚁吃一粒豆子,并比较蚂蚁和豆子的数量,谁多谁少还是一样多?想个办法让每只小蚂蚁吃上好吃的豆子吧!

  2、相互检查、评价操作结果。

  活动反思:

  幼儿多次进行匹配活动后,认识并理解了相关的两个物体之间的一一对应的关系,活动中能够确定两组物体数量说多谁少,还是一样多。并掌握了使两组数量不相等的物体变得相等的方法,目标基本达成,我的小结不够全面。

幼儿园比多少教案3

  活动目标:

  1、探索学*用多种方法比较感知物体的多、少。

  2、激发幼儿动脑、动手,乐于参与操作活动。

  3、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教具:神秘袋、三角形、圆形图形版。

  2、学具:小星星。

  活动过程:

  (一)听音乐走线,线上游戏:比一比。

  (二)教师出示“神秘袋”,学*用点数、一一对应两种方法比较多少。

  1、请一位幼儿摸摸并说一说:里面装的是什么图形。

  2、教师分别抓“三角形”和“圆形”散放与地板,提问:我们用什么方法可以知道是三角形多还是圆形多?

  3、师幼共同点数。小结:我们用点数的方法知道三角形多圆形少。

  4、引到幼儿自由讨论:还有什么方法?

  5、教师示范一一对应法比较多少。小结:谁的上面或下面没有和他对应的就表示谁多。

  6、请一位幼儿抓图行板,巩固练*点数和一一对应两种方法。

  (三)学*用目测的方法比较多少。

  1、教师提问:老师和小朋友哪个多哪个少?你是怎么知道的?(看一看就知道了)。

  2、请小朋友再比一比、看一看教室里的`窗户和门哪个多哪个少?(提醒幼儿用完整的话说出窗户多门少)

  (四)游戏“找朋友”。

  1、老师请每一个男孩去找一个女孩儿做好朋友,请小朋友观察是男孩多还 是女孩多。你是怎么知道的?

  2、引到幼儿理解,若有男孩没有找到朋友,就说明男孩多;反之,就是女孩多;如果都找到了朋友,就是一样多。

  3、小结:手牵手一个人找一个朋友也是一种比较多少的方法。

  (五)游戏“切西瓜”。巩固练*用以上四种方法来比较多少。

  儿歌:切、切、切、切西瓜,西瓜哪里来,农民伯伯种出来,要吃西瓜切两半。

  (六)幼儿操作教具,教师指导。操作完了之后,请幼儿和同伴或老师交流:

  我用什么方法比较出红(黄)星星多、黄(红)星星少?

  (七)听音乐收学具,活动结束。

幼儿园比多少教案4

  设计背景

  布置一个池塘,一块萝卜地。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让幼儿学*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及一样多。

  2、培养幼儿活泼开朗的性格。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重点难点

  采用角色游戏,让幼儿掌握:小猫多还是鱼多,小兔和小猫一样多。

  活动准备

  小猫,小兔头饰12个、狮子头饰1个,萝卜、小鱼若干,布置一个池塘,一块萝卜地,2只小篮子。

  活动过程

  1、听琴声幼儿入教室,教师扮演狮子大王,幼儿扮小猫,小兔。

  2、用角色的口吻启发幼儿比较小动物的数目一样多:狮子只有1只,比小兔(小猫)少,小兔(小猫)比狮子多。

  3、狮子大王带小动物做游戏:

  (1)抓鱼:小猫轻轻地到池塘里抓鱼(鱼比猫多若干),要求猫先抓一条鱼,而后有2只猫再各去再挂1条鱼,比一比:小猫多还是鱼多。(鱼比猫多,猫比鱼少)

  (2)拔萝卜:小兔到萝卜地里去拔萝卜(萝卜比小兔少),要求每只小兔拔一个萝卜,最后有2只小兔子没拔到萝卜,要比一比:小兔多还是萝卜多。

  (3)比一比:小猫抓的鱼和小兔拔的.萝卜谁多、谁少。(鱼比萝卜多,萝卜比鱼少)

  (4)找朋友:音乐起,小猫和小兔互相找朋友,找到后比一比:小兔和小猫一样多。

  教学反思

  1、通过游戏,让幼儿学*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及一样多

  2、培养幼儿的活泼开朗的形格。

  3、活动中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有待完善

  4、幼儿由于年龄小还不能掌握这节课要达到的目标。

  5、听取专家、老师们的见意后,完善到教学活动中,使这节课更完美。

幼儿园比多少教案5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和一样多。

  2、在活动中会用语言表达多少和一样多的`数量关系。

  3、愿意和同伴一起活动,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活动准备:

  1、娃娃图片

  2、帽子、围巾、口罩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1、出示图片

  师:冬天来了,天气越来越冷,小朋友出门要带上帽子、围巾好口罩。

  二、帽子和围巾比较多少。

  1、师:图上有什么?(帽子和围巾)

  有几顶帽子?(2顶帽子)用数字几来表示?

  2、几条围巾?(3条围巾)用数字几来表示?

  3、帽子和围巾哪个多?

  三、围巾和口罩比较多少

  1、有几条围巾?(3)几只口罩?(2)

  2、各用数字几来表示?

  3、围巾和口罩哪个多哪个少?

  四、小朋友和口罩比较多少

  1、有几位小朋友?(3)用数字几来表示?

  2、有几只口罩?(3)用数字几来表示?

  3、帮小朋友带上口罩。

  教学反思

  1、通过游戏,让幼儿学*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及一样多

  2、培养幼儿的活泼开朗的形格。

  3、活动中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有待完善

  4、幼儿由于年龄小还不能掌握这节课要达到的目标。

  5、听取专家、老师们的见意后,完善到教学活动中,使这节课更完美。

幼儿园比多少教案6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和一样多。

  2、鼓励幼儿在活动中用语言表达多少和一样多的数量关系。

  3、培养幼儿对计算活动的.兴趣。

  4、提高幼儿思维的敏捷性。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一条围裙,小兔、小狗、青菜、肉骨头图片;

  2、矿泉水瓶、茶杯、书、盘子、小桌子;胡萝卜、鸡蛋。

  3、音乐

  活动过程:

  (1)看看,我变成谁啦?(师穿围裙)妈妈穿上围裙要做事情啦!

  (2)(出示小兔)我们家养了小兔子,妈妈要给小兔喂青菜,一只兔子一棵青菜,一只兔子一棵青菜,我们家有几只小兔子?(两只)

  妈妈喂了几棵青菜?(两棵)

  让我数一数,看宝宝数的对不对。

  (3)听听,谁在叫(播放小狗叫的音乐)

  是谁呀?(出示小狗)

  小狗也饿了,它们也想吃东西了,宝宝们,小狗爱吃什么呀?(肉骨头)

  那妈妈要准备几根肉骨头呀?请一个宝宝来说一说为什么?为什么要准备三根?那妈妈要准备几根肉骨头才能让每只小狗都有一根肉骨头呢?(三根)

  你们都叫我准备三根(出示肉骨头),那好,那请你们帮我数一数啊!正好这里有三根肉骨头,那我们来看一看是不是每只小狗都能得到,一只小狗一根肉骨头。

幼儿园比多少教案7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尝试自己探索两组物体(5个以内)的多少。

  2、让幼儿在探索活动中发现物体的排列规律。

  3、乐于参与集体活动。

  活动重点:

  引导幼儿掌握重叠和对应两种比较物体多少的方法,会比较两组(5以内)物体的多少。

  活动难点:

  幼儿自己尝试找出比较物体多少的两种方法。

  活动准备:

  1、教具准备:超市游戏。(碗和勺子)

  2、学具准备:超市游戏。(每人手中两种蔬菜,每种蔬菜不超过五个。)

  3、颜色不同的雪花片若干。(每人二组,每组不超过五个,用学具袋装好。)

  4、猫和老鼠头饰若干。(各占幼儿人数的'一半。)

  5、操作册第1册第17-18页。

  活动过程:

  1、预备活动。

  师幼互相问好,听音乐走线。

  2、集体活动。

  创设情境:今天,老师买了好多的碗和勺子(出示四个碗和五个勺子)

  教师:请小朋友们帮老师看一下碗和勺子哪个多一些?哪个少一些?你是怎么发现的呢?

  (引导幼儿自己尝试用重叠和对应的方法比较多少。在幼儿发现了一种方法后,老师进行及时鼓励与总结,并强调是用了什么方法进行比较的;若幼儿没有发现,教师要进行合适的引导。)

  3、分组活动。

  第一组:玩“超市游戏。”比较学具袋中的两种蔬菜,(每种蔬菜不超过五个。)哪种多一些?哪些种少一些?一样多?

  第二组:玩雪花片。比较自己手中的雪花片哪种颜色多一些?哪种颜色少一些?一样多?

  第三组:完成操作册中第17-18页的练*。

  4、集体游戏:猫捉老鼠。

  教师:孩子们,我们一起来玩一个游戏吧!(放音乐《一只小小老鼠》。)

  每组8-10人,分别戴上猫和老鼠的头饰。(每种头饰不超过五个。)玩猫捉老鼠的游戏。当音乐停止时,要请幼儿说出自己组中猫和老鼠谁多一些?谁少一些?

  5、交流小结,收拾学具。

  小朋友们今天真棒!都学会了两种比较物体多少的方法:重叠和对应。好,现在请小朋友们把你小学具袋的门打开,把手中的学具宝宝一个一个装进去,不要忘记把学具袋的门关上!

  活动延伸:

  1、户外活动时,引导幼儿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一下男孩和女孩谁多一些?谁少一些?

  2、请幼儿回家后比较一下家中爸爸和自己的衣服或鞋子谁的多一些?谁的少一些?幼儿将学具收拾好。

幼儿园比多少教案8

  活动目标:

  1、学*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

  2、学*用简短的句子讲述自己的操作过程。

  3、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猫、小鱼图片和白纸若干。

  2、猫妈妈头饰1个。

  活动过程:

  1 导入活动:

  教师扮演猫妈妈:“小朋友们好!知道我是谁吗?……你们能不能帮我喂喂我的猫宝宝呀?让我先来教教你们怎么喂猫宝宝吧……”

  2 基本活动:

  (1)教师示范:

  a 先给小猫排队

  向幼儿说明要求,喂小猫的时候要说:“一只猫吃一条鱼”

  c 引出多和少(猫的图片比鱼的图片多1―2张)提问:为什么这只小猫没有鱼吃呀?幼儿讨论,教师从旁引导

  (2)幼儿动手操作,教师从旁指导

  (3)让做得对做得好的幼儿上台来边做边讲

  (4)巩固复*:教师在黑板上做,但是由幼儿来说操作过程

  3 巩固复*:

  (1)教师在黑板上做,但是由幼儿来说操作过程

  (2)让部分幼儿扮演小猫,部分幼儿扮演小鱼,让幼儿练*操作过程

  (3)“送猫宝宝回家” ――让幼儿把自己得作业放到教师指定的地点

  活动延伸:

  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利用各种玩具和器材让幼儿更多的操作比较,加强记忆。

幼儿园比多少教案9

  活动目标

  1、继续引导幼儿学*用对应的方法比较两组物体数量的多、少和一样多。

  2、通过游戏活动让幼儿感知物体的多少,一样多,感受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环境创设:小兔的家

  2、材料准备:学具动物头饰若干;椅子、盘子、水果、套圈若干。

  活动过程

  一、到兔妈妈家做客,引出课题。

  1、尝试“发现”一 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游戏(1): “小朋友坐椅子”,帮助幼儿感知对应和比较。(侧重于少,添上一个就一样多)

  兔妈妈:秋天到了,兔妈妈家果园里的果树都成熟了,它想请小动物们去它家里开水果会呢?你们想去吗?哪我们出发吧!(教师带领幼儿进入活动室并找个位子坐好)

  咦!怎么有一个小动物没有椅子坐呢?(引导幼儿说“椅子少小朋友多”)小动物和椅子是一样多的还是不一样多的?谁多?谁少?多几个?少了几个?现在兔妈妈给它加上一把小椅子,现在小动物和小椅子怎么样啦?(引导幼儿说出小动物和小椅子一样多)

  游戏(2): “分盘子”,加深感知对应的'概念。(侧重于多,不一样多就去掉)

  兔妈妈:欢迎你们到我家来吃水果,吃水果之前,兔妈妈想请每小小动物去拿好一个盘子?(请小动物自己去拿盘子)

  咦!怎么还有一个盘子呀?是不是还有一个小动物没有拿到盘子呀?小动物和盘子是一样多的还是不一样多的?谁多?谁少?多几个?少了几个?怎样才能让小动物和盘子一样多?

  游戏(3):“分水果”。(侧重于一样多)兔妈妈:小动物们都拿好了装水果的盘子,水果会马上就要开始了,请小动物去拿一个自己喜欢吃的水果吧!(请小动物自己去拿水果)

  咦!现在小动物们都拿到了自己喜欢吃的水果,小动物和水果是一样多的还是不一样多的?(引导幼儿说出一样多)

  2、小结:小动物们真棒,能发现椅子和小动物不一样多,椅子少了一把;还能想出再添上一把椅子后,小朋友就和椅子一样多啦。

  二、游戏“小动物找山洞” 。

  1、兔妈妈:水果好吃吗?现在兔妈妈想请小动物们来玩游戏了,你们想玩吗?

  2、第一遍游戏:(山洞要比小动物少)兔妈妈和小动物集体念:“小动物,跳跳跳,找到山洞快躲好”时,小动物立即找山洞跳入。

  咦!怎么有一只小动物没有山洞呀?山洞和小动物一样多吗?谁多?谁少?多几个?少几个?

  3、第二遍游戏:(山洞和小动物一样多)兔妈妈和小动物集体念:“小动物,跳跳跳,找到山洞快躲好”时,小动物立即找山洞跳入。

  哇!小动物们都很棒,都找到了山洞。山洞和小动物一样多吗?

  三、游戏结束

  兔妈妈:小动物们今天在兔妈妈家玩的开心吗,可是时间不早了,

  小动物们要回家了,下次兔妈妈再邀请你们到我家来玩好吗?再见!

  2 幼儿园大班比多少教案:《比较多少》

  活动准备

  多种数量不同的物体。每人一组物体。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

  今天是小兔的生日,它的朋友们给它带来了许多的礼物。老师扮演小兔,小朋友们扮演小兔的朋友,每人拿着一筐的东西。

  二、幼儿用意义对应的方法比较多少。

  1、小朋友们和旁边的同伴对应比较,看谁的东西多。

  2、找朋友比较看和谁的一样多。

  三、学*用添加或减少的方法使两种物体变得一样多。

  老师出示两种数量不同的物体让小朋友们想办法,怎样就把两种物体变得一样多。

  可以将多出来的物体拿掉,也可以给少的再添加。

  活动结束

  小朋友一直探讨。

幼儿园比多少教案10

  活动目标:

  1、第一层次:能正确判断10以内数量的多少,并会用“〈”“〉”表示其关系;第二层次:尝试用“〈”“〉”表示10以内数量的多少;第三层次:在**指导下,学*判断10以内数量的多少。

  2、养成玩完活动后按类收拾的*惯。

  活动准备:

  教具:大的点点比较图三张,方格纸,数字(1—9),符号“〈”“〉”。

  学具:“大嘴巴比多少”(2组12套),每个幼儿2张,每张作业上包括点点比较图和方格纸;符号“〈”“〉”;水彩笔6支;印台每组2个,数字章1—9。

  配组学具:回形针拼图形(1组);数字脸谱连线(1组);大嘴巴比多少(1组提高型)。

  活动过程:

  一、玩游戏,复*有关数量关系

  1、玩拍手数数游戏(1—20):集体。

  2、序数游戏(1—10的接数):集体、小组、个别。

  3、根据点卡上的点子数做动作:集体、个别。

  二、介绍新游戏的玩法

  1、出示“〈”和“〉”,知道其符号名称,并知道大嘴巴一直朝着多的一边。

  2、提出问题,引起幼儿学*的兴趣。

  “今天‘点点比较图’上盖了两组点子,它们分别在第一和第三格里。请仔细看一看,它们分别是多少?”(请幼儿个别回答)

  3、介绍新游戏玩法。

  根据点子数,知道相应的格子中应该用数字几表示。再根据比较点子的多少,知道是用“〈”还是“〉”,并把符号放在数字之间。

  4、请两到三名幼儿上来再次尝试。

  三、介绍配组游戏及玩法

  1、介绍配组游戏。

  “今天我们有两组新游戏,在第一组和第二组,其中,第一组中的‘〈’和‘〉’是直接摆放的,第二组中的‘〈’和‘〉’是用框中的水彩笔去写的。其他组还有回形针拼图形和数字脸谱连线的'活动。”

  2、鼓励幼儿去尝试玩新游戏,并抓紧时间玩遍所有的游戏。建议玩的快的幼儿,鼓励他们去玩难度高的一组新游戏。

  3、提出要求,玩过的游戏要按类收拾好。

  四、循环游戏

  教师重点观察幼儿参与新游戏的活动情况,有针对性地指导幼儿,对个别有困难的幼儿通过启发性的提问,帮助他们完成游戏,掌握方法。

  五、活动小结

  1、教师对幼儿游戏中好的行为、方法予以表扬。

  2、再次强化幼儿新游戏的方法。

  3、请幼儿为新游戏起一个名字。

幼儿园比多少教案11

  活动目标

  会用对应的方法比较5个以内物体的多、少和一样多。

  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重点和难点

  让幼儿利用一一对应的方法发现两个物体集合之间的数量关系。

  说明:

  一一对应是比较物休的集合是否相等的最简便、最直接的方式。通过一一对应,不仅可以比较出两个集合之间量的大小,更重要的是还可以发现相等关系,这是幼儿数概念产生的一个关键性步骤。因此,让幼儿在对材料的操作摆弄中自己“发明”一一对应的方法,并通过一一对应的方法去发现两个物体集合之间多、少和等量关系是至关重要的。

  材料和环境创设

  1、材料:诱发对应性材料--碗和调羹、杯子和杯盖、娃娃和帽子、小兔和青菜、……。自发对应性材料--雪花片和木珠、红积木和绿积木、苹果和香蕉、汽车和飞机等等。以上材料可用实物,也可用图片。

  2、环境创设:将以上材料按难易程度编号放暨在数学活动区内供幼儿操作摆弄。

  设计思路

  一一对应有两种方法,一种是重叠,另一种是并放。对于幼儿而言,通过重叠的方法更容易发现两个集合之间的对应关系,所以在活动区内应该先投放可供幼儿进行重叠比较的材料,然后再提供并放对应的材料。这样便于幼儿“发明”一一对应的方法,并通过这种方法发现物体之间的数量关系。

  可供幼儿进行一一对应操作活动的材料有两种,一种是诱发对应性材料,即两种材料之间有内在联系。另一种是自发对应性材料,那两种材料之间没有内在联系。很显然,前一种材料容易引发幼儿的对应行为,因此,应该先让幼儿操作诱发对应性的材料,当幼儿形成了一一对应的意识后,则应多提供自发对应性的材料,使幼儿能自觉运用一一对应的方法去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从而真正形成通过一一时应确定等量的观念。

  一一对应地比较出两个集合之间的数量关系是一种不经计数比较的前数概念,因为它并不依靠对数的理解,相反,它是这种理解的一个基础。因此,在活动中教师不要向幼儿传授一一时应的方法,而应该让幼儿自己去发现,这才有利于幼儿认知结构的发展,有利于他们以后对数概念的理解。

  活动流程

  操作探索活动->讨论归纳活动->巩固操作活动

  1、通过操作探索活动让幼儿“发明”一一对应的方法。并发现两个物体集合之间的多、少和等量关系。

  说明

  各种操作材料应按难易编号后放置在数学活动区内。教师引导幼儿按次序开展操作活动。

  2、通过讨论归纳活动及幼儿确立通过一一对应确定等量的观念。

  (1)出示可重叠比较的.诱发对应性材料,如小朋友和椅子,让幼儿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

  说明

  教师出示教具时,一组物体可排列整齐,另一组物体应放成一堆,然后通过提问,如“怎样才能知道小朋友多还是椅子多?启发幼儿提出对应的方法,并请幼儿操作验证。

  (2)出示可并放比较的自发对应性材料,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

  (3)出示有一定间隔距离的一排积木,让幼儿用另一种颜色的积木做一个等量集合,并讨论为什么这两组积木是等量的。

  (4)出示两头对齐,中间间隔距离有异的两组物体的图片,让幼儿辨别其是否等量。

  3、通过巩固操作活动提高幼儿对应的技能。

  说明:

  教师可在数学活动区内提供数目超过5,或各种排列形式的材料,以增加对应。

  反思:

  这次活动我采用了分组教学的方式,以便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关注到每个幼儿,实际情况也确实如此,人数少,能提高幼儿学*的专注程度。在操作规则上对幼儿提出了细致的要求,多数幼儿基本能够按照规则操作,但是由于时间的原因和幼儿还不能理解如何换组操作,今天的活动只进行了“比多少”操作。*阶段的活动,可能比较适合同一游戏,提供不同类操作材料的操作形式。


幼儿园教案:《比多少》优选【5】篇(扩展3)

——《比多少》教案3篇

  教学内容:教材第59页例7及“试一试”,第60页的“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实际问题中求两数相差多少的过程,理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多少要用减法计算,初步学会解决日常生活中类似的简单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数学思考的特点,感受数学抽象的价值,培养学*数学的兴趣,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3、适时进行环保的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探索这类问题怎样列式计算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这类问题的数量关系以及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蓝花、红花教具,每生一份图形学具,

  学情分析:

  用减法解决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问题,这是学生第一次正式学*解决这类问题,以往比较多几个都是从图上看出来的。因此教学时,充分利用了学生在第一册第二单元“比一比”中初步认识的“同样多”,“谁多谁少”的概念,在摆学具的过程中感受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的过程和方法。

  一、课前谈话:

  1、引出“比一比”。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的爸爸妈妈来到了我们的课堂上,来听我们上数学课,你们有信心向他们展示你在课堂上最精彩的表现吗?(有)那我们今天就来比一比谁听课最认真、发言最积极,语言最完整。

  2、举例生活中的比一比

  师:生活中有很多事物可以进行比较,你能举例说一说吗?

  学生自由发言。

  总结:看来,生活中可以进行比较的事物还真不少。

  3、熊大熊二比高矮。

  师:(出示课件)今天老师还请来了两个小明星。看,它们在比什么?(比高矮)

  师:熊大说,我比你高。小朋友们,你们同意它的观点吗?(不同意)

  师:为什么?(请学生说说不同意的理由)

  师:怎样比才公*?(站在同一个水*面上)

  总结:比高矮,必须站在同一个水*面上比才公*。看来,比较物体要讲究规则和方法!

  4、引出“比”。

  今天我们就在数学课中继续比一比。(板书“比”)

  二、新授

  1、看图找信息。

  师:同学们帮助熊大和熊二比出了高矮,很棒!不过他们俩还有一个问题想请大家帮帮忙(出示两篮花)你能帮熊大、熊二比出这两蓝花谁多谁少吗?

  师:你打算怎么比?

  生1:数一数

  生2:摆一摆

  (2)动手操作前思考:

  ①师:怎样摆,可以让我们不仅能比出他们谁多谁少,还能比出具体的'差距?

  ②请生说方法,并黑板演示。摆好后,集体数一数花的朵数。

  (课件点击朵数:红花13朵,蓝花8朵)

  ③师小结:这种摆法叫做“一一对应”。它可以让我们一眼就看出红花比蓝花多,多几朵?可以怎么说?这句话还可以怎么说?(学生回答)

  根据图集体练说:红花比蓝花多5朵,还可以说蓝花比红花少5朵,红花和蓝花相差5朵。

  ④引导分析:

  师:红花比蓝花多的5朵在哪?你能圈一圈吗?(请一生圈)

  师:轻轻一圈,这13朵红花(相机板书:13朵)被分成了几部分?哪两部分?

  师引导说:一部分是和8朵蓝花(相机板书括线)同样多的部分(贴纸),另一部分是红花比蓝花多出的部分(贴纸)。

  你会像老师这样边指边说吗?找几名学生上台边指边说。

  师小结:其实,我们是以8朵蓝花为标准,把红花分成了两部分:一部分是和蓝花同样多的部分,另一部分是比蓝花多的部分。

  ⑤师:现在我们根据红花13朵,蓝花8朵这两条信息,你能列式解决这个数学问题吗?

  生答师板书:13—8=5(朵)

  师提问算式意义:13表示什么意思?从13朵红花里减去的是哪8朵?5表示什么意思?

  生解释后师小结:这道算式的意思是:从13朵红花里减去和蓝花同样多的8朵,就得到红花比蓝花多的5朵了。由于是从总数里去掉一部分,所以要用减法。

  2、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理解新知。

  (1)师:孩子们,刚才只是个别小朋友动手摆一摆,你们想不想也来试一试?下面得先听清活动要求,比一比谁听得最仔细!

  点击课件出示要求:摆一摆,比一比,说一说,算一算?

  摆一摆:各自从学具盒中轻轻取出所有图形,同桌两人合作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把两种图形摆一摆。

  比一比:同桌两人比一比两种图形谁多谁少。

  说一说:和同桌互相说一说:谁比谁多几个?谁比谁少几个?谁和谁相差几个?

  算一算:口头列式计算两种图形相差几个

  (2)请两组学生上黑板反馈。

  师:你摆的是什么图形?摆了多少个?带大家数一数。(相机板书朵数)

  再请问这位同学,你摆的什么图形?有多少个?带大家数一数。用一句话说说两种图形的多少关系。还能怎么说?可以怎样列式?

  3、补充课题:

  师:同学们,这就是我们今天学*的内容:比多少(板书:多少)

  三、练*巩固。

  1、水果问题。

  果园里,熊大和熊二种的水果成熟了。

  (1)看,他俩摘了什么水果来?

  (2)猜一猜苹果和西瓜谁多谁少?

  (3)为什么猜苹果比西瓜多?

  (4)小朋友们真聪明,的确,熊大摘了42个苹果。熊二摘了10个西瓜。(点击课件出示相关数据)

  (5)要知道苹果比西瓜多几个可以怎样列式?(课件出示问题)(生口头列式,师板书)

  (7)算式中的42表示什么?10表示什么?从42个苹果里去掉和西瓜同样多的10个,就剩下比西瓜多出的32个。有了算式之后,遇到数量多的问题,我们就不用再一一摆出来了,这就方便多了。

  2、跳绳问题。

  (1)熊大熊二吃完水果,他们决定要运动运动来消化一下。于是,他们来到了运动场,看看,他们在干嘛?(跳绳)他们在说什么?

  (2)根据图中给的信息,你能提一个和今天所学知识有关的问题吗?

  (3)①一学生提问:“熊大比熊二多跳了多少下?”

  师:谁来用算式解答?另一学生列式。

  ②生继续提问:“熊二比熊大少跳了多少下?”学生列式。

  ③师:“同学们,通过两个问题的两次列式,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这道算式作用可真大,可以解决不同说法的同一个问题。

  3、课间放松:

  师:小朋友们,喜欢熊大熊二吗?一起来欣赏”熊出没“的主题曲,会唱的一起唱,放松一下吧!

  播放歌曲《熊出没主题曲》

  4、光头强伐木问题。

  (1)师:在《熊出没》这部动画片中除了有让人印象深刻的熊大和熊二,还有谁呀?(光头强)光头强有一个工作,是什么呀?(伐木)

  今天,光头强也来到了我们的课堂,还给我们带来了两条信息。(出示信息)谁来当小老师读一读。

  (2)根据这两条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问题1:光头强一共伐了多少棵树?

  这个问题谁来解决?12+23=35(棵)

  问题2:第二天比第一天多伐了多少棵树?(师板书列式:23—12=11(棵))

  这道算式还能解决什么问题?第一天比第二天少伐了多少棵树?

  (3)同学们,照光头强这样的伐木速度,地球上的绿树将会怎样?

  (4)播放保护树木视频。

  (5)你打算怎么保护地球上的树木?

  引出:种树。

  四、拓展:

  师:熊大和熊二为了保护咱们的地球,已经率先行动了。看,这是他们种的树。

  课件出示:熊大熊二第一天种了45棵树。第二天种了30棵树。

  师:根据这两个条件,你能提一个数学问题吗?

  师:第二天再种多少棵树就和第一天同样多了?这个问题和今天刚才提的哪个问题的意思是一样的?(课后解答)

  五、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7页内容及第8页“做一做”,练*一中第1~4题。

  课型:新授课(多媒体教师)

  教学目的要求:

  1、使学生初步认识一一对应,知道“同样多”的含义;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知道多、少的含义。

  2、通过听童话故事,培养学生团结友爱、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热情待人的良好品德。

  3、使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初步体验数感,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体验合作学*的乐趣。

  教具准备:录音机、磁带,实物投影仪,小兔头图片,小猪头图片,砖头图片,木头图片。

  学具准备:铅笔、橡皮、梨片图、苹果图、三角形、圆片、花朵片各若干个。

  教学过程:

  一、听故事,提问题

  故事:三只小猪长大了,要离开爸爸、妈妈自己生活了。他们各自盖了一间小房子。大哥盖了一间草房子,二哥盖了一间木头房子,小弟盖了一间砖头房子。房子盖好了,他们高高兴兴搬进了自己的小屋。可是有一天,来了一只又饿又渴的大灰狼,他先来到大哥的房子前,使劲一吹,大哥的草房子给吹倒了,大哥逃到了二哥家里。可大灰狼又使劲一吹,结果二哥的木头房子也给吹垮了。没办法,哥俩赶紧逃到小弟家里。这次不管大灰狼怎么吹,砖头房子一动也不动。后来,三只小猪一起动脑筋赶走了那只坏透了的大灰狼。三兄弟都竖起大拇指说:“还是砖头房子最坚固。”

  这一天,天气可好了,河里的小鱼高兴地在水里游来游去,咦!为什么那边的草地上那么热闹?小鱼“哗啦”跳出水去一瞧,哦,原来三只热心的小猪在帮他们的邻居小兔盖最坚固的新房子呢!他们你搬木头我搬砖,干得可欢呢!小房子很快就盖好啦。那边的石桌上放着许多好吃的,肯定是热情好客的小兔招待小猪的。

  1、教学“同样多”。

  教师:同学们,今天想给你们讲个故事,想听吗?这个故事的名字就叫《三个猪兄弟》。

  教师放录音《三个猪兄弟》,听后回答。(一边看书一边回答。)

  (1)三个猪兄弟为什么要帮小兔盖房子?

  进行德育教育:团结友爱、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热情好客。

  (2)图上有几只小兔?每个小兔搬多少砖?

  学生一边回答,教师一边贴小兔头图片、砖头图片。

  (3)一只小兔搬一块砖,有没有多余的砖头?有没有多余的小兔?

  学生回答后教师说明:一只小兔对着一块砖,没有多余的小兔,也没有多余的砖头。我们就说:小兔和砖头同样多。(板书:和同样多。)

  学生模仿说一遍。不要求学生和来势说得一模一样,只要能完整说明意思即可。

  (4)图上还有哪些物体同样多呢?(随意比较)

  2、操作。(教科书第8页“做一做”第1题)

  (1)教师引导学生摆“同样多”。

  教师摆六块橡皮后,请学生对着橡皮摆铅笔,要求铅笔和橡皮摆得同样多。

  指1名学生到投影仪上摆,其他学生在课桌上摆。最后学生看自己摆的和投影仪上摆的是否一样。

  (2)全班学生独立摆“同样多”。

  在梨片(5个)下面摆苹果片,摆的梨片要和苹果片同样多。

  教师和学*有困难学生一起摆弄,以增强学生学*数学的信心。

  摆好后回答:梨片有几个?一个苹果片对着一个梨片……有没有多余的。梨片和苹果片怎样呢?

  3、教学“多些、少些”。

  (1)图上有几只小猪?一共有几根木头?

  学生一边回答教师一边贴小猪头图片,木头图片。

  (2)一个小猪头对着一根木头比,最后有没有多余的小猪头?有没有多余的木头?是小猪多还是木头多?谁多谁少?

  学生交流后请小组长代表回答。教师板书:多、少。

  教师说明:木头多、小猪少,我们还可以说木头比小猪多,小猪比木头少。

  学生模仿说出谁多谁少,谁比谁多,谁比谁少。

  (3)图上还可以比什么?(随意比较)

  4、操作。(“做一做”第2题)

  全班同学动手操作,1名同学到投影仪上操作。

  (1)第1行摆5个△,在△下面摆○,△要比○多1个。第2行摆几个○?

  (2)第1行摆4朵红花,摆的黄花比红花少1朵,第2行摆几朵黄花?

  二、运用新知

  教科书练*一第1~4题。

  1、第1题:左图是猴子多,右图是骨头多。(避免学生产生思维定势)

  2、第2题:学生观察,看到公鸡和鸭子虽然摆的一样长,但疏密不同,进而判断摆的密的鸭子的只数多些,而公鸡只数少些。

  3、第3题:学生在观察到第一排蛋糕同样多的基础上,只需比较两盒中的第二排。第二排多的就多些,反之,就少些。

  4、第4题:此题是在同一排中比较多少,当第5次循环出现珠子时,只出现了一个黄色珠子,所以黄珠子多而红珠子少。

  三、总结

  教师:今天我们学*了“比一比”,知道在比较时,一定要一个对着一个比,就会得到正确的结果。

  教学目标:

  1、初步知道“同样多”“多”“少”的含义,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能比较清晰地表达多与少。

  2、在学*活动中,通过数一数、画一画的活动,在一一对应数数的情况下,理解谁多谁少,并能用数学语言比较清晰的表达数量的多与少。

  3、在学*活动中,培养学生观察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培养学生互相合作的精神和用数学的意识。

  目标分析:

  本节课主要研究“比多少”。教材设计了有趣味的主题图,让孩子通过观察不同类量物体的多少,来感知“同样多、多、少”的含义。为学*认数、计算和量的知识作准备。学生在幼儿园已经接触过比较的知识,有了一定的比较思想;但孩子的表达能力还不够,要训练学生把意思表达清楚。特别是多种数量同时比较是孩子比较难理解的一类问题,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具体情境中,首先帮助学生了解比较的事物,再进行一一对应的比较,最后得出结论。

  教学重点:

使学生经历“一一对应”的过程,发现比较的结果。

  教学难点:

注意培养学生审题能力和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

课件、图示卡片、数字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听故事回答问题。

  (一)教师讲故事:小猪帮助小兔盖房子。(边讲故事边出示图)

  (二)听完故事后,看图回答老师的问题。

  1、故事中有几只小兔?(教师贴图)

  2、故事中有几只小猪?(教师贴图)

  3、小兔在做什么?每只小兔搬一块砖,他们一共搬了几块砖?(教师贴图)

  4、小猪在做什么?每只小猪搬1根木头,他们一共搬了几根木头?(教师贴图)

  5、快来看一看小兔在搬砖,小兔的数量和砖的数量比一比,你有什么发现?(出示一一对应的表达方式,同时板书“同样多”)

  6、小猪搬木头,小猪的数量和木头的数量比一比,你发现有什么发现?(出示一一对应的表达方式,同时板书“多、少”)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有序思考,逐步形成“比较”的步骤和方法。

  二、创编数学小故事,回答其中有关比较的数学问题。

  (一)教师创编的数学故事。

  1、小猫钓鱼:小花猫和小白猫比赛钓鱼,小花猫钓了4条鱼,小白猫钓了7条鱼。谁钓的鱼多,说说你是怎么比较的?

  2、秋天到了小动物们要举办一年一度的采摘大会了。你们看小猴子摘得是什么?小熊采摘的是什么?小松鼠采摘的又是什么呢?请你比一比说一说看谁能够当上采摘冠军?

  (二)让学生独立创编数学故事。(可以是身边发生的事情)

  设计意图:通过创编活动使学生感受比较的量。

  三、课堂练*

  (一)练*。

  1、老师今天请来了许多小动物和我们做朋友,请你挑一挑,哪几种小动物的只数同样多。你是怎么知道的?

  你能用刚才这种方法给同学们摆一摆,让同学们一眼就看出它们是同样多的吗?

  2、做拍手游戏。

  听清老师拍了几下(5下)

  你拍的和老师同样多。

  请你给你的同桌拍手,要求他和你拍的同样多。

  3、小结:说能说一说什么是“同样多”?

  (二)继续做拍手游戏。

  老师拍5下,要求学生拍的比老师多2下。学生开始拍手。

  老师拍5下,要求学生拍的比老师少2下。学生开始拍手。

  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两次拍手的次数不一样?


幼儿园教案:《比多少》优选【5】篇(扩展4)

——比多少大班教案实用五篇

  活动目标:

  1.第一层次:能正确判断10以内数量的多少,并会用“〈”“〉”表示其关系;第二层次:尝试用“〈”“〉”表示10以内数量的多少;第三层次:在**指导下,学*判断10以内数量的多少。

  2.养成玩完活动后按类收拾的*惯。

  活动准备:

  教具:大的点点比较图三张,方格纸 ,数字(1—9),符号“〈”“〉”。

  学具:“大嘴巴比多少”(2组12套),每个幼儿2张,每张作业上包括点点比较图和方格纸;符号“〈”“〉”;水彩笔6支;印台每组2个,数字章1—9。

  配组学具:回形针拼图形(1组);数字脸谱连线(1组);大嘴巴比多少(1组 提高型)。

  活动过程:

  一、玩游戏,复*有关数量关系

  1.玩拍手数数游戏(1—20):集体。

  2.序数游戏(1—10的接数):集体、小组、个别。

  3.根据点卡上的点子数做动作:集体、个别。

  二、介绍新游戏的玩法

  1.出示“〈”和“〉”,知道其符号名称,并知道大嘴巴一直朝着多的一边。

  2.提出问题,引起幼儿学*的兴趣。

  “今天‘点点比较图’上盖了两组点子,它们分别在第一和第三格里。请仔细看一看,它们分别是多少?”(请幼儿个别回答)

  3.介绍新游戏玩法。

  根据点子数,知道相应的格子中应该用数字几表示。再根据比较点子的多少,知道是用“〈”还是“〉”,并把符号放在数字之间。

  4.请两到三名幼儿上来再次尝试。

  三、介绍配组游戏及玩法

  1.介绍配组游戏。

  “今天我们有两组新游戏,在第一组和第二组,其中,第一组中的‘〈’和‘〉’是直接摆放的,第二组中的‘〈’和‘〉’是用框中的水彩笔去写的。其他组还有回形针拼图形和数字脸谱连线的活动。”

  2.鼓励幼儿去尝试玩新游戏,并抓紧时间玩遍所有的游戏。建议玩的快的幼儿,鼓励他们去玩难度高的一组新游戏。

  3.提出要求,玩过的游戏要按类收拾好。

  四、循环游戏

  教师重点观察幼儿参与新游戏的活动情况,有针对性地指导幼儿,对个别有困难的幼儿通过启发性的提问,帮助他们完成游戏,掌握方法。

  五、活动小结

  1.教师对幼儿游戏中好的行为、方法予以表扬。

  2.再次强化幼儿新游戏的方法。

  3.请幼儿为新游戏起一个名字。

  大班数学活动:保龄球馆

  舟山海娃幼儿园 虞 益

  设计意图:

  数的组成是数概念教育内容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以往幼儿学*时,经常会出现机械记忆的情况,有些虽然开始关注孩子的操作但是多以“就事论事”地摆弄桌面材料为主,比较单一、乏味。新《纲要》中关于数学领域的目标定义为“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而保龄球就是孩子们生活中常玩的一个合作体育游戏,整个活动以保龄球馆为游戏情节线索,以儿童思维发展的理论为依据,设计了三部曲:操作体验——归纳提升——迁移运用,让幼儿在操作中体验快乐,积累经验;在交流、归纳、提升中发现一些简单的规律,在迁移运用中提升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的能力。

  活动目标:

  1、探索发现将数字10分成两个部分时,可以有不同的结果,并能分出10的'所有组数。

  2、能够在观察的基础上,分析比较多组分和记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能用符号表示,体验互换、互补关系。

  3、在游戏活动中巩固10以内数的组成,体验参与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保龄球若干 记录表 皮球 投影仪 奖品 抽奖箱

  活动过程:

  一、幼儿游戏,记录结果

  1、引题:乐乐保龄球馆今天开业了,你们想不想去尝试一下?我们先来看看这张记分表,它能告诉我们什么?

  2、介绍规则:等会三个小朋友一组,请你们商量一下谁先玩,谁记录,谁捡球,商量好了到老师地方领一张记录表,请你看清楚记录表的左上角是数字几,就到几号保龄球馆玩。

  3、游戏与记录

  二、交流结果,梳理经验

  1、交流结果

  师:你是怎么记录的?

  2、引导梳理

  教师提升:10个保龄球可以分成3个站着的和7个倒的。3和7合起来是10。

  3、探索互换规律

  4、用已知规律整理记录表

  师:在老师表格里面找不到的记录你们还有吗?是不是你们打保龄球的所有记录都在这上面了?

  师:现在请你们三个人一组将记录表用自己的方法整理一下,让它有次序、很整齐、也记得牢、不会漏掉、也不会重复。

  幼儿交流记录表。

  三、颁奖活动,迁移经验

  1、交待规则

  师:你们看这是什么?(出示抽奖箱)抽奖时间到了!每个小朋友可以到抽奖箱里摸一张奖券,请你们看清楚是几元的奖券,每张奖券只能领两种奖品,两种奖品合起来的价格刚好是奖券的面额。

  2、领取奖品

  3、交流分享


幼儿园教案:《比多少》优选【5】篇(扩展5)

——中班数学比多少教案实用5份

  教材分析:

  幼儿数学能力的发展在各个不同发展阶段有着不同的特点,但同时也是一个连续发展的过程,每个阶段教育目标的的实现都为后续学*准备的,所以为了我们班在今后能把数学能力发展的更好,我设计本次活动《比多少》,让幼儿通过操作学*,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和准确性。

  活动目标:

  1、运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数量在四个以内的两集合间元素的多少。

  2、能够一个接一个地感知集合中的元素。

  3、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4、激发幼儿学*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重点难点:

  能运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活动准备:

  相应的图片若干、“比多少”操作材料人手一份;“等量判断”操作卡等。

  活动过程:

  一、经验准备

  游戏:抢椅子

  让幼儿分组上来玩抢椅子的游戏,幼儿人数和椅子的数量在4以内,并相差一个。提问:刚才玩抢椅子游戏的时候,一个小朋友坐几张椅子?椅子多还是小朋友多?为什么?你有办法变成一样多吗?

  二、集体探索

  1、出示教具:数数,花园里开了几朵花?(4朵),蝴蝶飞来了,请小朋友帮助蝴蝶找朋友,一只蝴蝶找一朵花做朋友。(幼儿个别操作)蝴蝶多,还是花多?你怎么看出来的?我们给多的放个花片做标记。有办法让蝴蝶和花一样多?

  2、这里还有小鸭子和小鱼,谁来喂小鸭子吃小鱼?(幼儿个别操作)

  比一比,小鸭子多还是小鱼多?小花片放在哪里?

  三、分组操作

  1、介绍操作材料和操作方法。

  我们先来玩“比多少”的游戏,小朋友把小筐里的两样卡片对齐排好,比比哪个多,用小花片做记号。

  玩好后举手让老师检查,把卡片放回小筐,再到后面桌子上玩“哪两排一样多”的游戏。

  2、幼儿分组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活动反思:

  此活动的第一次试教,由于材料的准备过于仓促,使活动没有达到预计效果,为了保证幼儿学*数学的效益和更高的兴趣,我就修改了整个活动,包括材料的准备,活动环节的设计我都加以了修改,这次活动我采用了分组教学的方式,以便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关注到每个幼儿,实际情况也确实如此,人数少,能提高幼儿学*的专注程度。在操作规则上对幼儿提出了细致的要求,多数幼儿基本能够按照规则操作,但是由于时间的原因和幼儿还不能理解如何换组操作,今天的活动只进行了“比多少”操作。*阶段的活动,可能比较适合同一游戏,提供不同类操作材料的操作形式。

  【活动目标】

  1、比较10以内数量的多少、一样多。

  2、能进行简单的数量推理,发展数理逻辑能力。

  3、感受合作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我会讲故事》幼儿用书第18-19页。

  2、每名幼儿10个小猪纸偶。

  【活动过程】

  1、出示电子用书第18-19页,请幼儿数一数图中椅子的数量。请幼儿猜猜图中的椅子可以坐多少只小猪。

  2、请幼儿把10个小猪纸偶放在自己书中的椅子上,看看一共有多少只小猪可以坐下来吃东西。

  3、教师任意说出椅子的数量(1-10),请幼儿推测并回答可以请几只小猪来吃东西。

  4、教师任意说出椅子的数量,但不直接给出数字,请幼儿推测并回答可以请几只小猪来吃东西。如:有比6多1把椅子或比8少1把椅子,可以请几只小猪来吃东西。回答后,请全体幼儿用小指偶摆放,进行验证。

  5、游戏:排排坐

  ·两名幼儿合用一本书(第18-19页),每名幼儿10个小猪纸偶。

  ·轮流猜拳,胜利的一方可将1个小猪纸偶放在书中的椅子上。

  ·当书中的椅子上放满了5个小猪纸偶后,请两名幼儿各自数数手上剩下的纸偶数量,然后比较两人纸偶的数量谁多谁少,还是一样多。

  ·当书中的椅子上放满了10个小猪纸偶后,请两名幼儿各自数数手上剩下的纸偶数量,然后比较两人纸偶的数量谁多谁少,还是一样多。

  6、操作完成后,老师可即时创编一个小故事作为总结。

  评价

  ·能比较10以内数量的多、少、一样多。

  ·愿意合作进行游戏。

  ·能从椅子的数量推算出可以坐下的人数。

  活动建议:

  ·教师可依据幼儿用书《排排坐》制作相应的游戏玩具,投放于活动区中,请幼儿自由地游戏,在反复的操作体验中,感知物品的数量关系。

  ·活动后,教师将此游戏玩具投放于益智区中,使幼儿在反复操作体验中发展数量和物品的一一对应,并在活动中感受到合作游戏的快乐。

  教材分析:

  幼儿数学能力的发展在各个不同发展阶段有着不同的特点,但同时也是一个连续发展的过程,每个阶段教育目标的的实现都为后续学*准备的,所以为了我们班在今后能把数学能力发展的更好,我设计本次活动《比多少》,让幼儿通过操作学*,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和准确性。

  活动目标:

  1.运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数量在四个以内的两集合间元素的多少。

  2.能够一个接一个地感知集合中的元素。

  3.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4.激发幼儿学*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重点难点:

  能运用一 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活动准备:

  相应的图片若干、“比多少”操作材料人手一份;“等量判断”操作卡等。

  活动过程:

  一、经验准备

  游戏:抢椅子

  让幼儿分组上来玩抢椅子的游戏,幼儿人数和椅子的数量在4以内,并相差一个。提问:刚才玩抢椅子游戏的时候,一个小朋友坐几张椅子?椅子多还是小朋友多?为什么?你有办法变成一样多吗?

  二、集体探索

  1、出示教具:数数,花园里开了几朵花?(4朵),蝴蝶飞来了,请小朋友帮助蝴蝶找朋友,一只蝴蝶找一朵花做朋友。(幼儿个别操作)蝴蝶多,还是花多?你怎么看出来的?我们给多的放个花片做标记。有办法让蝴蝶和花一样多?

  2、这里还有小鸭子和小鱼,谁来喂小鸭子吃小鱼?(幼儿个别操作)

  比一比,小鸭子多还是小鱼多?小花片放在哪里?

  三、分组操作

  1、介绍操作材料和操作方法。

  我们先来玩“比多少”的游戏,小朋友把小筐里的两样卡片对齐排好,比比哪个多,用小花片做记号。

  玩好后举手让老师检查,把卡片放回小筐,再到后面桌子上玩“哪两排一样多”的游戏。

  2、幼儿分组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活动反思:

  此活动的第一次试教,由于材料的准备过于仓促,使活动没有达到预计效果,为了保证幼儿学*数学的效益和更高的兴趣,我就修改了整个活动,包括材料的准备,活动环节的设计我都加以了修改,这次活动我采用了分组教学的方式,以便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关注到每个幼儿,实际情况也确实如此,人数少,能提高幼儿学*的专注程度。在操作规则上对幼儿提出了细致的要求,多数幼儿基本能够按照规则操作,但是由于时间的原因和幼儿还不能理解如何换组操作,今天的活动只进行了“比多少”操作。*阶段的活动,可能比较适合同一游戏,提供不同类操作材料的操作形式。

  【活动目标】

  1、比较10以内数量的多少、一样多。

  2、能进行简单的数量推理,发展数理逻辑能力。

  3、感受合作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我会讲故事》幼儿用书第18-19页。

  2、每名幼儿10个小猪纸偶。

  【活动过程】

  1、出示电子用书第18-19页,请幼儿数一数图中椅子的数量。请幼儿猜猜图中的椅子可以坐多少只小猪。

  2、请幼儿把10个小猪纸偶放在自己书中的椅子上,看看一共有多少只小猪可以坐下来吃东西。

  3、教师任意说出椅子的数量(1-10),请幼儿推测并回答可以请几只小猪来吃东西。

  4、教师任意说出椅子的数量,但不直接给出数字,请幼儿推测并回答可以请几只小猪来吃东西。如:有比6多1把椅子或比8少1把椅子,可以请几只小猪来吃东西。回答后,请全体幼儿用小指偶摆放,进行验证。

  5、游戏:排排坐

  ・两名幼儿合用一本书(第18-19页),每名幼儿10个小猪纸偶。

  ・轮流猜拳,胜利的一方可将1个小猪纸偶放在书中的椅子上。

  ・当书中的椅子上放满了5个小猪纸偶后,请两名幼儿各自数数手上剩下的纸偶数量,然后比较两人纸偶的数量谁多谁少,还是一样多。

  ・当书中的椅子上放满了10个小猪纸偶后,请两名幼儿各自数数手上剩下的纸偶数量,然后比较两人纸偶的数量谁多谁少,还是一样多。

  6、操作完成后,老师可即时创编一个小故事作为总结。

  评价

  ・能比较10以内数量的多、少、一样多。

  ・愿意合作进行游戏。

  ・能从椅子的数量推算出可以坐下的人数。

  活动建议:

  ・教师可依据幼儿用书《排排坐》制作相应的游戏玩具,投放于活动区中,请幼儿自由地游戏,在反复的操作体验中,感知物品的数量关系。

  ・活动后,教师将此游戏玩具投放于益智区中,使幼儿在反复操作体验中发展数量和物品的一一对应,并在活动中感受到合作游戏的快乐。

  活动目标:


幼儿园教案:《比多少》优选【5】篇(扩展6)

——中班数学教案《比多少》优选【5】份

  活动目标

  会用对应的方法比较5个以内物体的多、少和样多。

  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重点和难点

  让幼儿利用对应的方法发现两个物体集合之间的数量关系。

  说明:

  对应是比较物休的集合是否相等的最简便、最直接的方式。通过对应,不仅可以比较出两个集合之间量的大小,更重要的是还可以发现相等关系,这是幼儿数概念产生的个关键性步骤。因此,让幼儿在对材料的操作摆弄中自己“发明”对应的方法,并通过对应的方法去发现两个物体集合之间多、少和等量关系是至关重要的。

  材料和环境创设

  1.材料:诱发对应性材料--碗和调羹、杯子和杯盖、娃娃和帽子、小兔和青菜、……。自发对应性材料--雪花片和木珠、红积木和绿积木、苹果和香蕉、汽车和飞机等等。以上材料可用实物,也可用图片。

  2.环境创设:将以上材料按难易程度编号放暨在数学活动区内供幼儿操作摆弄。

  设计思路

  对应有两种方法,种是重叠,另种是并放。对于幼儿而言,通过重叠的方法更容易发现两个集合之间的对应关系,所以在活动区内应该先投放可供幼儿进行重叠比较的材料,然后再提供并放对应的材料。这样便于幼儿“发明”对应的方法,并通过这种方法发现物体之间的数量关系。

  可供幼儿进行对应操作活动的材料有两种,种是诱发对应性材料,即两种材料之间有内在联系。另种是自发对应性材料,那两种材料之间没有内在联系。很显然,前种材料容易引发幼儿的对应行为,因此,应该先让幼儿操作诱发对应性的材料,当幼儿形成了对应的意识后,则应多提供自发对应性的材料,使幼儿能自觉运用对应的方法去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从而真正形成通过时应确定等量的观念。

  对应地比较出两个集合之间的数量关系是种不经计数比较的前数概念,因为它并不依靠对数的理解,相反,它是这种理解的个基础。因此,在活动中教师不要向幼儿传授时应的方法,而应该让幼儿自己去发现,这才有利于幼儿认知结构的发展,有利于他们以后对数概念的理解。

  活动流程

  操作探索活动->讨论归纳活动->巩固操作活动

  1.通过操作探索活动让幼儿“发明”对应的方法。并发现两个物体集合之间的多、少和等量关系。

  说明

  各种操作材料应按难易编号后放置在数学活动区内。教师引导幼儿按次序开展操作活动。

  2.通过讨论归纳活动及幼儿确立通过对应确定等量的观念。

  (l)出示可重叠比较的诱发对应性材料,如小朋友和椅子,让幼儿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

  说明

  教师出示教具时,组物体可排列整齐,另组物体应放成堆,然后通过提问,如“怎样才能知道小朋友多还是椅子多?启发幼儿提出对应的方法,并请幼儿操作验证。

  (2)出示可并放比较的自发对应性材料,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

  (3)出示有定间隔距离的排积木,让幼儿用另种颜色的积木做个等量集合,并讨论为什么这两组积木是等量的。

  (4)出示两头对齐,中间间隔距离有异的两组物体的图片,让幼儿辨别其是否等量。

  3.通过巩固操作活动提高幼儿对应的技能。

  说明:

  教师可在数学活动区内提供数目超过5,或各种排列形式的材料,以增加对应。

  反思:

  这次活动我采用了分组教学的方式,以便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关注到每个幼儿,实际情况也确实如此,人数少,能提高幼儿学*的专注程度。在操作规则上对幼儿提出了细致的要求,多数幼儿基本能够按照规则操作,但是由于时间的原因和幼儿还不能理解如何换组操作,今天的活动只进行了“比多少”操作。*阶段的活动,可能比较适合同游戏,提供不同类操作材料的操作形式。

  活动目标

  1、继续引导幼儿学*用对应的方法比较两组物体数量的多、少和一样多。

  2、通过游戏活动让幼儿感知物体的多少,一样多,感受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环境创设:小兔的家

  2、材料准备:学具动物头饰若干;椅子、盘子、水果、套圈若干。

  活动过程

  一、到兔妈妈家做客,引出课题。

  1、尝试“发现”一 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游戏(1): “小朋友坐椅子”,帮助幼儿感知对应和比较。(侧重于少,添上一个就一样多)

  兔妈妈:秋天到了,兔妈妈家果园里的果树都成熟了,它想请小动物们去它家里开水果会呢?你们想去吗?哪我们出发吧!(教师带领幼儿进入活动室并找个位子坐好)

  咦!怎么有一个小动物没有椅子坐呢?(引导幼儿说“椅子少小朋友多”)小动物和椅子是一样多的还是不一样多的?谁多?谁少?多几个?少了几个?现在兔妈妈给它加上一把小椅子,现在小动物和小椅子怎么样啦?(引导幼儿说出小动物和小椅子一样多)

  游戏(2): “分盘子”,加深感知对应的概念。(侧重于多,不一样多就去掉)

  兔妈妈:欢迎你们到我家来吃水果,吃水果之前,兔妈妈想请每小小动物去拿好一个盘子?(请小动物自己去拿盘子)

  咦!怎么还有一个盘子呀?是不是还有一个小动物没有拿到盘子呀?小动物和盘子是一样多的还是不一样多的?谁多?谁少?多几个?少了几个?怎样才能让小动物和盘子一样多?

  游戏(3):“分水果”。(侧重于一样多)兔妈妈:小动物们都拿好了装水果的盘子,水果会马上就要开始了,请小动物去拿一个自己喜欢吃的水果吧!(请小动物自己去拿水果)

  咦!现在小动物们都拿到了自己喜欢吃的水果,小动物和水果是一样多的还是不一样多的?(引导幼儿说出一样多)

  2、小结:小动物们真棒,能发现椅子和小动物不一样多,椅子少了一把;还能想出再添上一把椅子后,小朋友就和椅子一样多啦。

  二、游戏“小动物找山洞” 。

  1、兔妈妈:水果好吃吗?现在兔妈妈想请小动物们来玩游戏了,你们想玩吗?

  2、第一遍游戏:(山洞要比小动物少)兔妈妈和小动物集体念:“小动物,跳跳跳,找到山洞快躲好”时,小动物立即找山洞跳入。

  咦!怎么有一只小动物没有山洞呀?山洞和小动物一样多吗?谁多?谁少?多几个?少几个?

  3、第二遍游戏:(山洞和小动物一样多)兔妈妈和小动物集体念:“小动物,跳跳跳,找到山洞快躲好”时,小动物立即找山洞跳入。

  哇!小动物们都很棒,都找到了山洞。山洞和小动物一样多吗?

  三、游戏结束

  兔妈妈:小动物们今天在兔妈妈家玩的开心吗,可是时间不早了,小动物们要回家了,下次兔妈妈再邀请你们到我家来玩好吗?再见!

  活动准备

  多种数量不同的物体。每人一组物体。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

  今天是小兔的生日,它的朋友们给它带来了许多的礼物。老师扮演小兔,小朋友们扮演小兔的朋友,每人拿着一筐的东西。

  二、幼儿用意义对应的方法比较多少。

  1、小朋友们和旁边的同伴对应比较,看谁的东西多。

  2、找朋友比较看和谁的一样多。

  三、学*用添加或减少的方法使两种物体变得一样多。

  老师出示两种数量不同的物体让小朋友们想办法,怎样就把两种物体变得一样多。

  可以将多出来的物体拿掉,也可以给少的再添加。

  活动结束

  小朋友一直探讨。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和一样多。

  2、在活动中会用语言表达多少和一样多的数量关系。

  3、.愿意和同伴一起活动,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娃娃图片

  2、帽子、围巾、口罩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1、出示图片

  师:冬天来了,天气越来越冷,小朋友出门要带上帽子、围巾好口罩。

  二、帽子和围巾比较多少。

  1师:图上有什么?(帽子和围巾)

  有几顶帽子?(2顶帽子)用数字几来表示?

  2、几条围巾?(3条围巾)用数字几来表示?

  3、帽子和围巾哪个多?哪个少?

  三、围巾和口罩比较多少

  1、有几条围巾?(3)几只口罩?(2)

  2、各用数字几来表示?

  3、围巾和口罩哪个多哪个少?

  四、小朋友和口罩比较多少

  1、有几位小朋友?(3)用数字几来表示?

  2、有几只口罩?(3)用数字几来表示?

  3、帮小朋友带上口罩。

  教材分析:

  幼儿数学能力的发展在各个不同发展阶段有着不同的特点,但同时也是一个连续发展的过程,每个阶段教育目标的的实现都为后续学*准备的,所以为了我们班在今后能把数学能力发展的更好,我设计本次活动《比多少》,让幼儿通过操作学*,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和准确性。

  活动目标:

  1.运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数量在四个以内的两集合间元素的多少。

  2.能够一个接一个地感知集合中的`元素。

  重点难点:

  能运用一 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活动准备:

  相应的图片若干、“比多少”操作材料人手一份;“等量判断”操作卡等。

  活动过程:


幼儿园教案:《比多少》优选【5】篇(扩展7)

——《比多少》中班数学教案汇总5篇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2.培养孩子的观察比较能力。

  3.学*用简短的句子讲述自己的操作过程,并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

  4.能在情景中,通过实验完成对简单科学现象的探索和认知,乐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发现的结果。

  5.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活动准备

  1.猫、小鱼图片和白纸若干。

  2.猫妈妈头饰1个。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老师扮演猫妈妈,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

  师:“小朋友们好!知道我是谁吗?……你们能不能帮我喂喂我的猫宝宝呀?让我先来教教你们怎么喂猫宝宝吧……”

  二、帮猫妈妈喂猫宝宝

  1.教师示范给小猫排队

  师:我们喂小猫的时候要说“一只猫吃一条鱼”。

  引出多和少(猫的图片比鱼的图片多2张)提问:为什么这只小猫没有鱼吃呀?幼儿讨论,教师从旁引导。

  2.幼儿喂小猫

  幼儿动手操作,教师从旁指导。

  3.情操作比较好的孩子到前边示范

  4.请幼儿来说操作过程,教师在黑板上做

  三、巩固知识

  1.让部分幼儿扮演小猫,部分幼儿扮演小鱼,让幼儿练*操作过程。

  师:我请孩子们有的扮演小猫,有的扮演小鱼,我们来表演一下好吗?

  2.“送猫宝宝回家”

  师:请孩子们把猫宝宝送回家吧。

  活动延伸

  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利用各种玩具和器让幼儿更多的操作比较,加强记忆。

  活动反思

  优点:

  1.情境贯穿始终,真正吸引了幼儿。活动通过三个情境来让幼儿充分的利用视觉、触觉去感知,托班的孩子注意力时间段,利用情景贯穿,孩子就会比较感兴趣。活动之前,感觉孩子看到会乱,可是活动中教师明确要求了以后,大部分幼儿的表现都很积极,甚至有的幼儿表现的异常的好。所以,真实的“情境”能够真正的吸引幼儿。

  2.幼儿的经验准备很有必要。活动前我让家长给孩子渗透了比较多少的知识,所以孩子活动中,比较积极,有初步的经验,孩子积极性高,活动比较顺利。

  不足及改进措施:

  1.细节处理不够。请孩子们喂小鱼环节,孩子会有点乱,再就是有的孩子会不知所措,自己玩自己的,所以每个环节要求在前,让孩子带着任务去参加活动。

  2.活动准备要充分。托班幼儿的注意力时间短,所以有的时候,一部分孩子会失去活动兴趣,所以我们活动前要充分设想活动中的每个细节,做到心中有数,使孩子在活动时,自始至终都有兴趣。

  设计意图:

  中班的幼儿对周围的事物已经在细心观察,他们会进行些初步的比较分析,如:在餐后活动时间,小朋友喜欢聚在起讨论外面横着竖着的栏杆,有的说这个大、那个小;这个胖、那个细,说明幼儿对同类事物开始作比较了,但还不会用正确的语言来表达,数学活动《比粗细》的教育目标在于让幼儿在操作活动中,获得感性认识,会用多种测量方法比较物体粗细,并能用语言正确表达,通过分层投放材料的操作,培养幼儿的探索意识和主动学*的兴趣。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感知物体的粗细,并用语言准确表达。

  2.通过观察、操作、游戏等让幼儿初步感知物体的粗细。

  3.提高幼儿的探索欲望和主动学*的兴趣。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引发幼儿学*的兴趣。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感知物体的粗细。

  活动难点:

  用语言准确的表达物体的粗细。

  活动准备:

  1.图片:粗细不同的茄子、大树、萝卜。

  2.粗细不同的纸棒、水彩笔、吸管、旺仔瓶等实物。

  教学方法:

  观察法、操作法、游戏法。

  活动过程:

  、通过玩游戏“粗宝宝、细宝宝”引出主题,初步感知物体的粗细。

  1.教师出示两根纸棒,引导幼儿观察,并回答问题。

  师:它们有什么不同呢?(个粗个细。)

  2.请幼儿将纸棒按粗细进行分类。

  (1)出示纸盒,请幼儿观察。

  师:小朋友看看这两个小盒子上有什么?(有两个洞洞。)这两个洞洞有什么不同呢?(个大个小。)你能看出哪个是粗宝宝家的房门,那个是细宝宝家的房门?

  (2)介绍活动规则。

  (3)幼儿动手操作,感知纸棒的粗细。

  请个别幼儿在藏宝袋中拿出个粗的和个细的物体,并说说你怎么知道它是粗或细的?启发幼儿了解粗细必须通过比较才能知道的。(指认)

  二、启发幼儿感知物品的粗细,并按粗细进行分类。

  1.出示所比较的物体的图片。

  2.引导幼儿观察物体,初步感知物品的粗细。

  师:出示两根茄子,请幼儿仔细看看,这两根茄子有

  什么不同?(根粗,根细。)

  师:出示两棵大树图片,小朋友再仔细看看,这两棵树有什么不同呢?(棵粗,棵细。)

  3.启发幼儿将物品按粗细进行分类。

  师:小朋友,请你们动脑筋想想,这些物品可以怎样分类呢?

  请个别幼儿上前来操作,其余的幼儿观察。

  三、幼儿集体操作。

  师:请小朋友完成数学课本中第29页的内容,看看图中的物品,哪个粗,哪个细,请你把细的物品圈出来吧。

  四、游戏:说相反。

  幼儿跟老师玩“说相反”的游戏,加深幼儿对粗细的认识和理解。

  五、活动小结。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知道了通过比较能够知道哪个物体粗,哪个物体细,物品的粗细是相对的,同类物品,不同类物品,除了粗细不同,在大小,颜色,长短等方面也有区别,小朋友定要善于观察,善于发现,找出它们不样的地方。

  活动延伸:

  请小朋友在活动室里找出粗的物品和细的物品,看谁找得又多又快。

  活动反思:

  本次三课活动,我上的是中班数学活动《比比》(比较粗细),活动开始我通过游戏“粗宝宝、细宝宝”引出主题,初步让幼儿感知物体的粗细。因为,粗细是幼儿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但在出示两根粗细不同的纸棒时,有的幼儿说这个大、那个小,这个胖、那个细,但幼儿还不会用准确的语言来表达物体的粗细。在这环节上应该多出示些粗细不同的物品为幼儿作比较,通过比较得出其结论。在操作过程中,我投放的.材料是幼儿日常生活中所见到的几种粗细、颜色不同的吸管、水彩笔、旺仔牛奶盒、彩笔盒等粗细不同的物品,来引导幼儿通过比较并正确表述物体的粗细,幼儿们在表述的时候大多数能明确说出物体的不同,还有部分幼儿不能准确的表述。在展示图片上时间有点长,到了后面的环节就有些显得时间有些仓促。总的来说,在本次活动中,部分幼儿对粗细没有生活经验,在学*时,这部分幼儿掌握的不是太好,还需要加深幼儿对粗细这些概念的理解。在接下来的活动中,我将取长补短,引导幼儿们在活动中学*更多的知识。

  教材分析:

  幼儿数学能力的发展在各个不同发展阶段有着不同的特点,但同时也是个连续发展的过程,每个阶段教育目标的的实现都为后续学*准备的,所以为了我们班在今后能把数学能力发展的更好,我设计本次活动《比多少》,让幼儿通过操作学*,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和准确性。

  活动目标:

  1.运用对应的方法比较数量在四个以内的两集合间元素的多少。

  2.能够个接个地感知集合中的元素。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重点难点:

  能运用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活动准备:

  相应的图片若干、“比多少”操作材料人手份;“等量判断”操作卡等。

  活动过程:

  、经验准备

  游戏:抢椅子

  让幼儿分组上来玩抢椅子的游戏,幼儿人数和椅子的数量在4以内,并相差个。提问:刚才玩抢椅子游戏的时候,个小朋友坐几张椅子?椅子多还是小朋友多?为什么?你有办法变成样多吗?

  二、集体探索

  1、出示教具:数数,花园里开了几朵花?(4朵),蝴蝶飞来了,请小朋友帮助蝴蝶找朋友,只蝴蝶找朵花做朋友。(幼儿个别操作)蝴蝶多,还是花多?你怎么看出来的?我们给多的放个花片做标记。有办法让蝴蝶和花样多?

  2、这里还有小鸭子和小鱼,谁来喂小鸭子吃小鱼?(幼儿个别操作)

  比比,小鸭子多还是小鱼多?小花片放在哪里?

  三、分组操作

  1、介绍操作材料和操作方法。

  我们先来玩“比多少”的游戏,小朋友把小筐里的两样卡片对齐排好,比比哪个多,用小花片做记号。

  玩好后举手让老师检查,把卡片放回小筐,再到后面桌子上玩“哪两排样多”的游戏。

  2、幼儿分组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活动反思:

  此活动的第次试教,由于材料的准备过于仓促,使活动没有达到预计效果,为了保证幼儿学*数学的效益和更高的兴趣,我就修改了整个活动,包括材料的`准备,活动环节的设计我都加以了修改,这次活动我采用了分组教学的方式,以便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关注到每个幼儿,实际情况也确实如此,人数少,能提高幼儿学*的专注程度。在操作规则上对幼儿提出了细致的要求,多数幼儿基本能够按照规则操作,但是由于时间的原因和幼儿还不能理解如何换组操作,今天的活动只进行了“比多少”操作。*阶段的活动,可能比较适合同游戏,提供不同类操作材料的操作形式。

  活动目标

  会用对应的方法比较5个以内物体的多、少和样多。

  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重点和难点

  让幼儿利用对应的方法发现两个物体集合之间的数量关系。

  说明:

  对应是比较物休的集合是否相等的最简便、最直接的方式。通过对应,不仅可以比较出两个集合之间量的大小,更重要的是还可以发现相等关系,这是幼儿数概念产生的个关键性步骤。因此,让幼儿在对材料的操作摆弄中自己“发明”对应的方法,并通过对应的方法去发现两个物体集合之间多、少和等量关系是至关重要的。

  材料和环境创设

  1.材料:诱发对应性材料--碗和调羹、杯子和杯盖、娃娃和帽子、小兔和青菜、……。自发对应性材料--雪花片和木珠、红积木和绿积木、苹果和香蕉、汽车和飞机等等。以上材料可用实物,也可用图片。

  2.环境创设:将以上材料按难易程度编号放暨在数学活动区内供幼儿操作摆弄。

  设计思路

  对应有两种方法,种是重叠,另种是并放。对于幼儿而言,通过重叠的方法更容易发现两个集合之间的对应关系,所以在活动区内应该先投放可供幼儿进行重叠比较的材料,然后再提供并放对应的材料。这样便于幼儿“发明”对应的方法,并通过这种方法发现物体之间的数量关系。

  可供幼儿进行对应操作活动的材料有两种,种是诱发对应性材料,即两种材料之间有内在联系。另种是自发对应性材料,那两种材料之间没有内在联系。很显然,前种材料容易引发幼儿的对应行为,因此,应该先让幼儿操作诱发对应性的材料,当幼儿形成了对应的意识后,则应多提供自发对应性的材料,使幼儿能自觉运用对应的方法去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从而真正形成通过时应确定等量的观念。

  对应地比较出两个集合之间的数量关系是种不经计数比较的前数概念,因为它并不依靠对数的理解,相反,它是这种理解的个基础。因此,在活动中教师不要向幼儿传授时应的方法,而应该让幼儿自己去发现,这才有利于幼儿认知结构的发展,有利于他们以后对数概念的理解。

  活动流程

  操作探索活动->讨论归纳活动->巩固操作活动

  1.通过操作探索活动让幼儿“发明”对应的方法。并发现两个物体集合之间的多、少和等量关系。

  说明

  各种操作材料应按难易编号后放置在数学活动区内。教师引导幼儿按次序开展操作活动。

  2.通过讨论归纳活动及幼儿确立通过对应确定等量的观念。

  (l)出示可重叠比较的诱发对应性材料,如小朋友和椅子,让幼儿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

  说明

  教师出示教具时,组物体可排列整齐,另组物体应放成堆,然后通过提问,如“怎样才能知道小朋友多还是椅子多?启发幼儿提出对应的方法,并请幼儿操作验证。

  (2)出示可并放比较的自发对应性材料,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

  (3)出示有定间隔距离的排积木,让幼儿用另种颜色的积木做个等量集合,并讨论为什么这两组积木是等量的。

  (4)出示两头对齐,中间间隔距离有异的两组物体的图片,让幼儿辨别其是否等量。

  3.通过巩固操作活动提高幼儿对应的技能。

  说明:

  教师可在数学活动区内提供数目超过5,或各种排列形式的材料,以增加对应。

  反思:

  这次活动我采用了分组教学的方式,以便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关注到每个幼儿,实际情况也确实如此,人数少,能提高幼儿学*的专注程度。在操作规则上对幼儿提出了细致的要求,多数幼儿基本能够按照规则操作,但是由于时间的原因和幼儿还不能理解如何换组操作,今天的活动只进行了“比多少”操作。*阶段的活动,可能比较适合同游戏,提供不同类操作材料的操作形式。

  教材分析:

  幼儿数学能力的发展在各个不同发展阶段有着不同的特点,但同时也是一个连续发展的过程,每个阶段教育目标的的实现都为后续学*准备的,所以为了我们班在今后能把数学能力发展的更好,我设计本次活动《比多少》,让幼儿通过操作学*,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和准确性。

  活动目标:

  1.运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数量在四个以内的两集合间元素的多少。

  2.能够一个接一个地感知集合中的元素。

  3.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4.激发幼儿学*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重点难点:

  能运用一 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活动准备:

  相应的图片若干、“比多少”操作材料人手一份;“等量判断”操作卡等。

  活动过程:

  一、经验准备

  游戏:抢椅子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