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排序》教案范本10份

首页 / 教案 / |

  幼儿园大班《排序》教案 1

  活动目标

  1.感知有规律的排序,知道2组或以上一样的才算有规律。

  2.探索不同的排序方法,了解排序方法的多样性。

  3.体验操作探索的乐趣,感受生活中有规律排序的美。

  活动准备

  1.课件准备:课件《有趣的排序》、排序的插图5张。

  2.纸面教具:打印《小动物排排队》、《小动物》

  活动过程

  一、教师给幼儿按规律排座位,引导孩子感知有规律的排序,并鼓励孩子探索不同的排序方法。

  1.教师按“男-女-男-女”的顺序排座位,引导孩子观察出规律。

  请你们认真观察身边的小朋友,谁能告诉老师,今天排的座位有什么特别呢?

  有的小朋友已经发现了,我们今天是按照一个男生一个女生,再一个男生一个女生这样有规律的坐小椅子的。

  2.鼓励幼儿探索更多排序方法。

  我们现在把第二个女生和第三个男生换一下座位,现在是什么规律呢?(2个男生-2个女生)

  我们再想想看,小朋友还可以怎么坐呢?

  二、观察画面,引导幼儿了解排序方法的多样性。

  有一些小动物也像我们一样有规律地排队,我们来看一看吧。

  谁来举手告诉老师,它们是按什么规律排队的?

  小结:只有一组的排序我们并不能发现规律,只有2组或以上相同的排序,我们把它称为有规律的排序。

  三、出示图片,进一步巩固幼儿对规律排序的认知。

  1.出示水果图片,请幼儿判断哪一排是有规律地排序。

  这两排水果中,哪一排算有规律地排序?

  你是怎么判断的?

  2.出示蜜蜂和蝴蝶的图片,引导幼儿做出正确排序。

  小蜜蜂和小蝴蝶们也想有规律地排队,有一只小蜜蜂和小蝴蝶不知道该排在哪里,你能帮助它们吗?

  四、给幼儿发放教学材料“小动物排排队”和“小动物”,鼓励幼儿尝试多种方式给小动物有规律地排队。

  你可以用2种、3种或4种小动物,来进行有规律地排队。

  看看哪位小朋友可以排出多种方式呢?

  活动延伸

  日常活动:观察生活中其他有规律的现象,如外墙瓷砖、床单的花纹等等,然后和老师同学们分享吧。

  幼儿园大班《排序》教案 2

  活动目标:

  1、通过多媒体课件,激发幼儿对排序活动的兴趣。

  2、培养幼儿初步的观察与比较能力,提高幼儿的判断推理能力,发展幼儿的逆向思维。

  3、引导幼儿学*按物体的形状有规律地排列。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课件、教师及幼儿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1、操作

  课件,复*按颜色排序。

  指导语:我收到了图形王国发来的礼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2、看图,引导幼儿探索形状排序的规律。

  指导语:在图片中除了有红、蓝颜色之外,你们还发现了什么?它们是怎么排队的?

  (三角形、圆形等)

  3、玩“我说你做”的游戏,启发幼儿自己操作。

  指导语:刚才的问题,小朋友都答对,我们再接着玩游戏吧!请你们根据我给的图形排队,并说说你是怎样排的?

  4、教师小结,活动结束。

  今天你们通过游戏,学会了按物体的形状有规律地给图形朋友排对,我们今天又学会了一种本领,我们要谢谢图形朋友们,跟图形朋友再见!

  活动反思:

  幼儿园的数学活动相对于其他活动枯燥、单调,容易使幼儿失去学*兴趣。因为这个时期的幼儿年龄小,逻辑思维尚未发展,所以本次活动中我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操作的丰富材料的环境,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选择性、可操作性的空间。使幼儿能独立的操作材料,并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幼儿的自主性,选择性,独立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通过一系列的游戏活动,达到了主题总目标预设的要求。

  幼儿园大班《排序》教案 3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学*区别长短、宽窄、厚薄,并能用词表达。

  2、让幼儿学*按照长短、宽窄、厚薄的差异进行正逆排序,初步体验序列中物体的相对性和可变性。

  3、鼓励幼儿完成多种活动内容,并大胆讲述操作过程和操作结果。

  活动重点

  引导幼儿学*按照物体长短、宽窄、厚薄的差异进行正逆排序。

  活动难点

  引导幼儿不受物体颜色、形状、材料的干扰,进行长短、宽窄、厚薄差异的排序,并在选择的过程中强化幼儿对序列中物体的相对性和可变性的体验。

  活动准备

  1、活动室布置:摆放一些宽窄、厚薄不同的物品,如:围巾、毛巾、皮带、桌子、凳子、积木、书、毛衣、衬衫等。

  2、教具:宽窄的纸条若干(同颜色、同长度;同颜色、不同长度);按长短、宽窄、厚薄、高矮、大小、多少等差异排序好的材料纸各一张(如图1-图7);录音机、磁带。

  3、学具:每人一个信封,信封内有两张形状相同、厚薄不同的纸片;每人两张宽窄、颜色各不同的纸条:黄色的宽,绿色的窄;垫板若干;宽窄不同的布若干。

  第一组:宽窄排序材料(同颜色、同长度、宽窄不同);数字卡片;厚薄排序材料(同质料、不同厚薄);长短排序材料(同颜色、同宽窄、不同长度)。

  第二组:宽窄排序材料(不同颜色、同长度、不同宽窄);厚薄排序材料(同材料、不同颜色、不同厚薄);长短排序材料(同材料、不同颜色、不同长度)。

  第三组:宽窄排序材料(颜色、长度、宽窄均不同);厚薄排序材料(颜色、质料、厚薄均不同);长短排序材料(颜色、质料、长短均不同)。

  活动过程

  1、集体活动:

  玩踩垫游戏。(体验哪块垫厚,哪块垫薄)

  想一想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东西厚,哪些东西薄。

  2、小组活动:

  按不同难度分成三个小组。(要求边操作边讲述)(争取每人都能完成三种活动)

  3、活动评价

  在实物投影仪中出示幼儿的操作结果,幼儿集体检查。

  4、小结。

  游戏活动彩布排序。

  活动结束

  音乐起,小朋友离开活动室。

  幼儿园大班《排序》教案 4

  一、活动目标:

  1、比较长短差别明显的3~4个物体,按从长到短活从短到长的顺序排列。

  2、愿意大胆描述自己的排列顺序。

  二、活动准备:

  幼儿每人3~4根吸管、排序板等。

  三、指导要点:

  (一)引导幼儿复*比较长短

  引导幼儿比一比、找一找,分别找出其中最长、最短、比较长的吸管。

  (二)按长短排序

  1、鼓励幼儿自由探索:为3根吸管排序。

  2、引导幼儿描述排序顺序:从长到短或从短到长。

  3、再增添一根吸管,引导幼儿再次排序。

  四、延伸活动:分组活动

  1、画面条:投放书面联系、水彩笔,引导幼儿在一组线条中添画一跳最长、最短或比较长的线条。

  2、操作组:投放铅笔、铁线、毛线、纸条等引导幼儿为各种材料按照长短排序。

  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对教材的把握上设计较好。环节适合幼儿年龄特点,在师幼互动和幼幼互动时,孩子全身心的投入,兴趣很高。数学就是服务生活的,孩子在操作和游戏中掌握了区分长短的方法,理解了长短顺序的关系。

  在幼儿分组操作时,忽略了幼儿的个体差异,在对于接受慢的幼儿没有及时给与支持和帮助,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注重幼儿个体差异,并实施重点关注;

  如果重新上这节课,我会在保持原有的基础上,在操作环节发现掌握不好的孩子,在游戏环节重点关注策略,是所有的孩子都能很好掌握;另外,在一日活动将此项活动延伸到各个环节,随机教育和引导。

  幼儿园大班《排序》教案 5

  活动目标:

  1、学*将两种实物有规律地交替排序,对应匹配,感知序列。

  2、正确感知5以内数量的多、少和一样多。

  3、能正确使用单位量词“根”、“只”、“条”、“头”。

  4、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5、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活动准备:

  1、教具:大象5只、香蕉5根、小狗4只,骨头4根,小猫3只,小鱼3条,青蛙5只,荷花5朵,标记图一张。

  2、学具:幼儿用书33、34页。

  活动过程:

  1、集体活动

  (1)、依样接放,交替排序。

  出示标记图和4只交替排序的大象和小狗,引导幼儿观察大象和小狗的排列规律,说说:图上有什么?它们是怎样排队的?

  出示2只大象和2只小狗,引导幼儿帮它们排队,请个别幼儿来操作,边排边说:一只大象排在小狗的后面,一只小狗排在大象的后面……最后,从前往后说一说:它们是怎样排队的?

  (2)对应匹配食物。

  出示香蕉和骨头图片,让幼儿看图说说:这里有什么?谁来把它们送给大象和小狗,边送边说:××,我送你一根什么,…..

  请个别幼儿在黑板上操作,学*正确运用量词。

  2、操作活动。

  (1)、第一 、二、三组。

  排序匹配活动。

  观察标记图上的动物,学*依样接着摆放动物,再对应匹配食物,鼓励幼儿边操作边说。

  (2)、第四、五、六组。

  依样排序。

  观察标记图上的图片,请你依样排列。

  观察实物数量,画出相应数量的短线或小圈,记录实物数量。

  3、活动评价。

  4、展示幼儿活动材料,请幼儿说说他市怎样排卡片的,体验有规律的序列。

  活动反思:

  既符合小班幼儿好动的特点,又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让幼儿在有趣的游戏中体验并探索发现,使幼儿能正确区别,理解排序的实际意义,引起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好奇和探索兴趣。

  幼儿园大班《排序》教案 6

  活动目标:

  1、能够根据物体的不同特征按一定的规律排序。

  2、培养观察力和思维推理能力。

  3、轻松愉悦地参与操作活动,充分体验排序活动的乐趣。

  重难点分析:

  重点:引导幼儿发现规律、掌握规律。

  难点:能按物体的不同特征进行排序。

  活动准备:

  教具:图片蝴蝶、小狗各一张、苹果、草莓图片若干;几何图形(三角形、圆形、正方形各三个);磁带(欢快音乐);照片若干;火车胸饰一个。

  学具:幼儿每人一份操作卡材料;

  分组操作材料:A、卡片手套、泥娃娃若干;B、小圆卡片、雪花片(红、黄、蓝、三种颜色);C、几何图形(三角形、圆形、正方形各若干);D、小花片(大小不同若干)。

  活动过程:

  一、做游戏 ,感知规律。

  师幼听音乐,做拍手、转手腕动作,引出主题。

  师:小朋友,请你听音乐跟随陈老师来做拍手动作好吗?提醒幼儿记住自己做过的动作。

  提问:刚才咱们做了什么动作?拍了几次手?手腕转动了几次?我们做的动作有什么规律?

  小结:我们刚才做的动作规律是:拍两次手,转两次手腕,拍两次手,转两次手腕,如果记住了规律,就容易记住动作。再次放音乐,让幼儿根据规律记动手,体验规律对记忆的帮助。

  二、情景导入 ,发现规律、表现规律。

  1、出示苹果、草莓卡片,引导幼儿观察发现规律。

  师:我们用苹果和草莓把刚才的动作记录下来,两次拍手我们用2个苹果来记录,两次转腕用2个草莓来记录。

  提问:

  你发现了苹果和草莓排在一起有什么规律?(2个苹果2个草莓)

  接下来排什么?(还是2个苹果2个草莓);

  第一组排列和第二组排列一样吗?

  小结:不同物体排在一起,可以按一定的规律来排,设计出第一组规律后,第二组与第一组完全一样,第三组与第二组完全一样,依次这样排下去就叫按规律排序。

  2、出示小狗图片和图形卡片,引导幼儿掌握规律。

  师:有一只小狗要回家,陈老师用几何图形为小狗铺了一条回家的路,我们来看有什么规律?(角圆方;角圆方)老师用笔将第一组划出,请幼儿来划出第二组和第三组,请幼儿读出规律。

  3、出示蝴蝶卡片,引导幼儿补充规律。

  师:有一只蝴蝶飞到花丛里,小花排序有什么规律?(红红、黄黄、蓝蓝)

  请幼儿将第二组空缺的小花补充完整。

  小结:今天我们学*三种排序方法:第一种按不同的物体排序,第二种按不同的图形排序,第三种按不同的颜色排序。想一想还能按什么来排序?

  4、游戏“开火车”。

  师:“走我们一起来坐火车吧,按一个女孩一个男孩的规律上车”,老师戴上火车胸饰扮演司机,幼儿按规律有秩序上车,将火车开一圈。

  5、联系实际,应用规律。

  其实按规律排序还能美化、装饰、点缀我们的生活。

  想一想,生活中你在什么地方见到过按规律排序的物品?(婚礼上气球装饰等)。

  6、出示各种生活中规律装扮生活的图片。

  师:今天老师带来一组图片,请小朋友观赏。

  7、分组操作练*,鼓励幼儿根据物体的不同特征创造一定的规律排序。

  教师介绍不同的操作材料,明确操作要求。

  分四组进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A、按实物排序:手套、 泥娃娃卡片若干;

  B、按颜色排序:小圆卡片、雪花片(红、黄、蓝、三种颜色);

  C、按形状排序:几何图形若干(三角形、圆形、正方形);

  D、按大小排序:小花片(大小不同若干)。

  5、展示作品,评价作品。

  将个别作品展示出来,先提问排序规律再评价、展览。

  三、活动延伸:

  1、请小朋友回家中与爸爸、妈妈一起找家中和生活中有规律的事物,欣赏生活中的规律美。

  2、把操作材料投放在区域中,继续进行按规律排序。

  幼儿园大班《排序》教案 7

  活动目标:

  1、能发现、再现物体的序列,体验不同的排序方法,在操作活动中有规律地设计图案,提高动手能力。

  2、培养幼儿思维的多样性,初步感知数学中的规律美。

  3、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4、引发幼儿学*图形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彩色珠子、彩皮、腰带、彩带等。

  3、玩具小熊一个,篮子若干。

  活动过程:

  一、感知规律

  1、观看课件,引导幼儿发现并讲出其中的规律出示玩具小熊

  师:小朋友你们看,这是谁呀?(小熊)

  师:小熊他今天可开心了,因为他搬新家了,让我们一起看看他家的新房子吧!(观看课件画面)小熊的新家漂亮吗?(漂亮)

  师:今天小熊还请了三位好朋友到家里做客呢,看看他们是谁呀?(小兔,小猫,小狗)师:三位好朋友接到小熊的邀请可高兴了,他们要出发啦!

  师:(观看课件画面)哦,这三位好朋友每人都走了一条小路,哇小路上还有好看的小石头呢!让我们一起看看他们走的小路上的小石头是怎样的。

  师:先来看小兔,他走的小路上的石头是怎样的呢?(一块红色一块绿色一块红色一块绿色……)

  师:小兔走的小路是一格一排列的石头小路。小猫走的小路呢?(一块绿色两块蓝色一块绿色两块蓝色……)

  师:小猫走的路是一格二排列的石头小路。小狗呢?(一块红色一块蓝色一块黑色一块红色一块蓝色一块黑色……)

  师:小狗走的小路是排列的石头小路。

  师:小朋友,你们觉得这三条小路看上去漂亮吗?(漂亮)为什么?(引导幼儿说出小石头的排列有规律)

  2、观看课件,引导幼儿按规律排列

  (1)引导幼儿发现并尝试接着规律排列

  师:到了小熊家,小熊请三位好朋友吃点心啦!咦?怎么是个空盘子呀?原来这是个神奇的盘子哦,盘子上有一些花纹,只要将盘子上的花纹按一定的规律说下去,好吃的点心就会出现了。你们想不想试一试呀?(想)

  师:看看小兔拿到的盘子是什么花纹?(一块红色一块黄色一块红色一块黄色)接下来应该怎么排呢?(与老师一起讲述)(一块红色一块黄色一块红色一块黄色……)看看对不对?哇,是什么好吃的点心呀?(萝卜)

  师:小猫的盘子呢?(一朵大花二朵小花一朵大花二朵小花)接下来应该怎样呢?(请幼儿讲述)(一朵大花二朵小花一朵大花二朵小花……)是什么点心呀?(小鱼)幼儿与老师一起吃美味的"小鱼"。

  师:我们也来帮帮小狗吧!谁愿意来说一说?(正方形、圆形、三角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接下来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骨头出现)

  (2)拓展幼儿思维

  师:小朋友,除了这些排列,你们还有没有不一样的排列?(两个高人两个矮人……三个大碗两个小碗……)

  二、应用创作师:吃完了点心,小熊要请大家唱歌跳舞啦,你们看,小熊打扮的漂亮吗?(漂亮)那让我们也把自己打扮一下和小熊一起跳舞吧!

  1、简单介绍各小组的活动内容师:老师为你们准备了各种材料:花环和大小彩色花;彩色珠子和线;腰带和彩色丝带。选择你自己喜欢的材料开动吧!

  2、幼儿自选小组活动

  (1)装饰花环

  (2)串项链

  (3)装饰彩带裙

  三、评价活动师:谁来介绍一下你的作品呢?

  互相观赏,评价个别作品,表扬有创意的幼儿。

  四、结束活动师:孩子们,把自己打扮起来吧!(一起把自己的作品戴在身上欢乐起舞)师:时间不早啦,我们该和小熊说再见了,小熊再见!(挥手离开小熊家)

  【活动反思】

  整节教学活动环节的设计层层递进,由易到难,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以“数学活动生活化、游戏化”为主旨,结合幼儿的生活实践,将抽象的按规律排序具体化、生活化,从而帮助幼儿轻松的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

  在活动中还设置一些分难易层次不同的操作材料,以满足不同幼儿的需求,让每个幼儿体验到成功,孩子们在活动中参与的非常棒!

  活动目标:

  1、学*按物体量的差异,进行正逆排序(数量7以内)

  2、能够独立的取放,整理操作材料

  3、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4、激发幼儿学*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并感受集体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高矮不等的花朵6个

  2、人手7个高矮不等的大树图片、空白纸一张(用于贴图片)、胶水、抹布

  活动过程:

  1、游戏活动

  ⑴引导幼儿观察人物队形①游戏师:今天我们来做个游戏,我请坐的神气的小朋友上来做。(请5个高矮不等的幼儿上台)他们一样吗?哪里不一样呀?(高矮不同)②排队师:你们自己来排排队,看怎么样才能让队伍站的更整齐。

  下面的小朋友,谁来帮帮他们啊?

  你是怎么来帮他们排队的?你是怎么排的或你是按什么规律排的?(从高到矮或从矮到高)

  ⑵各组活动师: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来比赛,看哪个小组排的好,排的快,还要说出你们是按什么规律来排的!

  起立,把小椅子塞进去,像早上出去做操一样排队,123组站在桌子后面,456组站在桌子前面,面对面站好。

  我数123,你们就开始排队,你们对面对都要看好的,看谁排的又快又好。

  2、介绍材料、幼儿操作活动

  ⑴请幼儿观察自己盘子里面的卡片师:那我们小朋友也来看看自己桌子上的卡片上有什么啊?

  有几个?那他们一样吗?哪里不一样?(高矮不同)

  ⑵学*按物体量的差异排序

  ①请幼儿按顺序给自己的大树朋友排队师:现在老师要请小朋友们给自己的大树朋友来排队,每人拿一张白纸,把自己的大树朋友排在白纸上,给他们来排排队。

  ②师:我请小朋友来说说看自己是怎样来给大树朋友来排队的?

  (教师请1~2名幼儿展示、介绍自己的操作结果,说说自己是按什么顺序给大树排队的。)

  ③引导幼儿进行逆向排序师:有没有不同的排法,用不一样的方法来给大树来排序?

  (展示用不同方法排序的幼儿作品)师:我们来看看他是怎样排的?这样排对不对?(从高到矮和从矮到高这两种方法都棒)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重点是让幼儿感知规律,增强观察力和思维能力;难点是再现或再造规律,能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排序。在教学环节设计上,我才用了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方法,在活动过程创设小兔子过生日的情境贯穿始终,激发孩子的兴趣爱好,幼儿带着兴趣融入其中,易于接受新的知识,这使教学活动能够顺利进行。在游戏操作部分,老师应该面对幼儿先进行示范,以便幼儿能更好的进行操作,我在此环节忽略了示范演示,使得课堂在操作部分纪律上有点乱。这节课整体来看虽然还算成功,但有些孩子未能进行举一反三的操作,在每个环节结束时未及时进行总结,以至于幼儿在脑海中没有一个明确的方向,在以后的区角活动中要继续让幼儿练*排序。

  幼儿园大班《排序》教案 8

  活动目标:

  1、学*按物体量的差异,进行正逆排序(数量7以内)

  2、能够独立的取放,整理操作材料

  3、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4、学*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1、高矮不等的花朵6个2、人手7个高矮不等的大树图片、空白纸一张(用于贴图片)、胶水、抹布活动过程:

  1、游戏活动⑴引导幼儿观察人物队形①游戏师:今天我们来做个游戏,我请坐的神气的小朋友上来做。(请5个高矮不等的幼儿上台)他们一样吗?哪里不一样呀?(高矮不同)②排队师:你们自己来排排队,看怎么样才能让队伍站的更整齐。

  下面的小朋友,谁来帮帮他们啊?你是怎么来帮他们排队的?你是怎么排的或你是按什么规律排的?(从高到矮或从矮到高)⑵各组活动师: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来比赛,看哪个小组排的好,排的快,还要说出你们是按什么规律来排的!

  起立,把小椅子塞进去,像早上出去做操一样排队,123组站在桌子后面,456组站在桌子前面,面对面站好。我数123,你们就开始排队,你们对面对都要看好的,看谁排的又快又好。

  2、介绍材料、幼儿操作活动⑴请幼儿观察自己盘子里面的卡片师:那我们小朋友也来看看自己桌子上的卡片上有什么啊?有几个?那他们一样吗?哪里不一样?(高矮不同)⑵学*按物体量的差异排序①请幼儿按顺序给自己的大树朋友排队师:现在老师要请小朋友们给自己的大树朋友来排队,每人拿一张白纸,把自己的大树朋友排在白纸上,给他们来排排队。②师:我请小朋友来说说看自己是怎样来给大树朋友来排队的?(教师请1~2名幼儿展示、介绍自己的操作结果,说说自己是按什么顺序给大树排队的。)③引导幼儿进行逆向排序师:有没有不同的排法,用不一样的方法来给大树来排序?(展示用不同方法排序的幼儿作品)师:我们来看看他是怎样排的?这样排对不对?(从高到矮和从矮到高这两种方法都棒)

  教学反思

  这个活动《按规律排序》,目的在于训练幼儿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整个活动以收到礼物贯穿主线。分三个环节完成,层次清晰,第一个环节通过让幼儿自己观察去发现图形排队是有规律的。通过图形的对比引导幼儿感知图形排队的基本特征。这是对幼儿进行初步判断推理能力的训练。第二个环节让幼儿在发现规律的基础上采用启发法、提示法,引导幼儿进一步掌握并概括图形的排列特征。让幼儿感受了不同颜色,不同图形按规律排序的乐趣,也训练了幼儿的观察力,思维的敏捷性。

  幼儿园大班《排序》教案 9

  一、说活动教材

  排序,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充满了排序:服装花纹上的排序、皮包上图案的排序、饰品排列上的排序、环境装饰上的排序、物品包装上的排序、公园中花草种植的排序……这些有规律的排序带给我们生活中的美。孩子们在生活中有意或无意识地会发现生活中存在一些排序的现象。如:吃饭的碗和盘子周边的漂亮的花边;裙子袖口和裙边的花边;卫生间瓷砖排列的图案……而我们教师正是孩子发现、运用和创造这种有规律的美的引导者。

  幼儿学*排序可以为幼儿建立初浅的数学概念做好准备。幼儿学*排序,可以按物体量的差异排序,也可以按物体的某一特征或者规律排列顺序。大班幼儿已经积累和建立了有关物体在颜色、形体和数量等特征差异排序的数学经验,可以更进一步地学*按照物体量的差异和数量的不同进行10以内正逆排序,初步体验序列之间的传递性、双重性和可逆性的关系。新《纲要》提出“在幼儿的生活中进行数学的学*”,让幼儿在生活中学数学、玩数学、用数学,教师引导幼儿在游戏和玩乐中初步接受和学*有规律的排序,并鼓励幼儿将之应用于生活。

  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能力,并结合《纲要》精神,我为幼儿选择的教学活动为“按物体的特定规律排序”,并设定在大班第二学期进行。

  二、说活动目标

  1、活动目标

  (1)鼓励幼儿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比较发现物体排列的传递性、可逆性,并进行大胆自主的排序活动。

  (2)增强幼儿对排序操作活动的兴趣,逐步发展幼儿的思维、观察、比较和初步的判断推理能力。

  2、重点:鼓励幼儿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比较发现物体排列的传递性、可逆性,并进行大胆自主的排序活动。

  3、难点:引导幼儿发现递增递减的排序规律,并学*排序。

  分析:目标(1)为认知目标,重在鼓励幼儿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比较,发现物体排列的传递性、可逆性,并进行大胆自主的排序活动。其中发现和学*物体递增递减的排序规律是本次活动的新知识点,也是难点部分。

  目标(2)是能力和情感目标,通过各种形象有趣的排序活动的操作,对幼儿进行排序学*,重在激发幼儿对排序活动的兴趣,掌握排序操作的方法,发展幼儿的排序能力。

  三、说活动准备

  1、幼儿经验准备:已经有按照物体某一特征规律进行排序的经验:如按照物体的颜色规律的排序、长短规律、宽窄规律、高矮规律的排序等等。

  2、环境材料创设准备:新家蓝图,幼儿分组操作材料:铺地砖(蓝白泡沫毯)、串彩链(长短宽窄颜色不同的长条手工纸)、围围墙(四种颜色的炮弹玩具)、种树(高矮品种不同的树)递增递减排序示范卡片三张、雪花片、黑白序列的排序图样、黑白方块若干。

  四、说活动过程

  活动环节

  环节一:教师出示新家的蓝图,提出今天活动的要求。

  (解决问题、达成目标:此环节起到引题并激起幼儿学*兴趣的作用。)

  环 节二:教师介绍装修的材料,提出装修的要求。幼儿自主探索物体简单的排序规律,进行分组操作。

  铺地砖:按照蓝白颜色变化规律排序。

  围围墙:按照炮弹颜色及节数规律排序。

  做彩链:根据纸条长短、宽窄、颜色的不同有规律串彩链。

  种树:按照树的形状、高矮不同规律排序。

  (解决问题、达成目标:在这一过程中,训练幼儿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不同层次的幼儿可以选择不同活动材料进行操作,便于分层指导、因材施教。在幼儿的自主操作、同伴间的探索交流和师生的共同小结的活动中,重点目标的第一层次得以解决。)

  环节三:出示三张递增、递减规律排序的卡片,(卡片1:蝴蝶不变,小花逐一增多;卡片2:蝴蝶不变,小花逐一减少;卡片3:蝴蝶逐一减少,小花逐一增多)。幼儿通过观察、比较,发现图形递增、递减排序的规律。然后幼儿用不同色彩的雪花片,学*按物体数量的递增和递减的规律排序。解决问题、达成目标:在这一过程中,通过观察、比较、发现、操作等方法解决了重难点目标,这是对幼儿进行初步判断、推理能力的训练。

  环节四:欣赏黑白序列,教师出示黑白序列,让幼儿观察寻找序列中黑白两色是以几个为一组进行排列,知道黑白两色也可组成许许多多有趣的序列。鼓励幼儿设计运用已有的排序知识设计一条“黑白配”小毛巾。幼儿介绍自己设计的“黑白配”小毛巾,说明排序规律。

  解决问题、达成目标:这一环节通过欣赏、观察分析、和设计表述等方法,使活动的重难点目标得以突破提升。

  活动延伸:

  观察家里、大自然中具有规律的排序现象,让幼儿互相交流。让幼儿带着问题观察生活,将所学到的数学知识渗透到生活情景之中并进行再运用,有利于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促进其创造能力的发展。

  幼儿园大班《排序》教案 10

  一、活动目标:

  1、感知生活中有规律的序列,产生学*数学的兴趣

  2、辨认图形排列的规则,并按照其序列延伸该图形。

  3、发展观察、分析的能力。

  二、活动准备:

  1、课前在活动室布置四个活动区域:“超市”、“书店”、“展示大舞台”、“数学角”。

  2、在“超市”里摆满五颜六色的项链、花纹有一定规律的发饰、桌布、衣服、包装纸,卡片花边、国际象棋棋盘,美人痣。

  3、“书店”里摆设按事件变化的先后顺序排列的图片:有种子发牙、蝌蚪变青蛙、月圆月缺、小孩长大**。

  4、“展示大舞台”里准备了各种颜色的纸环、五颜六色的彩色纸、串珠、纯白色的衣服、裤子、围巾、裙子、手套、袜子、剪刀、画笔、花边、各种颜料、针线、双面胶。

  5、“数学角”里准备了按故事情节变化的.先后顺序的小卡片、故事磁带。

  三、活动过程:

  (一)感知活动――逛“超市”

  安排、布置适宜的学*环境,激发幼儿探究的兴趣。老师以朋友身份带领幼儿“逛超市”,“超市”里摆满了的各式各样的东西,让孩子们感知事物的序列变化,从而感知事物的美,进一步让幼儿们说出你所见到的物体是用怎样的规律排序的,然后记录下来,看谁记录的画面最美,就在额头中间贴上一颗“美人痣。”

  (二)合作活动――逛“书店”

  老师带幼儿们逛完了“超市”,又带领幼儿们来到了“书店”,这里摆满了各种各样的故事书、图片。老师说“孩子们,今天书店阿姨把图片的顺序搞错了,我们来帮助阿姨给图片分类排序好吗?”大家等不急了,忙说:“好!”接着幼儿自主的三五成群的自发的组织成一组,开始按事件变化的先后顺序排列图片,幼儿拼拼说说,合作活动,这样既发展了幼儿的口语,又培养了幼儿热爱集体的好品德。接着,每组推选一名代言人起来表述本组的排列结果,说出小组的队名、口号,展示交流,要求发言的幼儿用“先……后……最后……”的句式来讲述。

  (三)操作活动――展示大舞台

  老师带领孩子们帮“书店”阿姨把图片整理好后,又带大家来到“展示大舞台”,这里是幼儿们动手操作的区域;在这里,幼儿们可以充分自主的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这里,老师给他们准备了各种丰富多彩的材料;在这里,小朋友们可以尽情的享受创造的乐趣,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增强了学*数学的心趣,一举几得,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操作活动开始,老师以一个主持人的身份出现在小朋友的活动中,小朋友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进行,在规定的时间范围内完成后,带上或穿上自己的作品走向展示舞台,在轻音乐的伴奏下翩翩起舞,向模特一样展示自己的风采。每一个“模特”展示完毕,“主持人”采访“模特”:“你脖子上的项链的创作灵感来自怎样的排序规律?”他非常自豪地回答:“我制作的项链是用红、黄、蓝、绿,红、黄、蓝、绿的规律来排列制成的,记住我哦,我是二十号选手,投我一票!”主持人接着喊:“下一个。”一个个都是那么自信,一个个都是那么出色,一个个都是那么充满活力,最后主持人讲评:每一个参赛选手都表现不错,都发给一份优秀奖。

  延伸活动――有趣的小卡片

  延伸活动中,我又以朋友的身份带小朋友们走进数学区域,为幼儿提供录象故事和故事小卡片,让幼儿边听故事边按故事情节顺序排列故事小卡片。听完故事后,我又带小朋友们到室外去找有一定规律排列的物品,进一步复*巩固所学的数学知识。


幼儿园大班《排序》教案范本10份扩展阅读


幼儿园大班《排序》教案范本10份(扩展1)

——幼儿园大班排序教案6篇

幼儿园大班排序教案1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学*区别长短、宽窄、厚薄,并能用词表达。

  2、让幼儿学*按照长短、宽窄、厚薄的差异进行正逆排序,初步体验序列中物体的相对性和可变性。

  3、鼓励幼儿完成多种活动内容,并大胆讲述操作过程和操作结果。

  活动重点

  引导幼儿学*按照物体长短、宽窄、厚薄的差异进行正逆排序。

  活动难点

  引导幼儿不受物体颜色、形状、材料的干扰,进行长短、宽窄、厚薄差异的排序,并在选择的过程中强化幼儿对序列中物体的相对性和可变性的体验。

  活动准备

  1、活动室布置:摆放一些宽窄、厚薄不同的物品,如:围巾、毛巾、皮带、桌子、凳子、积木、书、毛衣、衬衫等。

  2、教具:宽窄的纸条若干(同颜色、同长度;同颜色、不同长度);按长短、宽窄、厚薄、高矮、大小、多少等差异排序好的材料纸各一张(如图1-图7);录音机、磁带。

  3、学具:每人一个信封,信封内有两张形状相同、厚薄不同的纸片;每人两张宽窄、颜色各不同的纸条:黄色的宽,绿色的窄;垫板若干;宽窄不同的布若干。

  第一组:宽窄排序材料(同颜色、同长度、宽窄不同);数字卡片;厚薄排序材料(同质料、不同厚薄);长短排序材料(同颜色、同宽窄、不同长度)。

  第二组:宽窄排序材料(不同颜色、同长度、不同宽窄);厚薄排序材料(同材料、不同颜色、不同厚薄);长短排序材料(同材料、不同颜色、不同长度)。

  第三组:宽窄排序材料(颜色、长度、宽窄均不同);厚薄排序材料(颜色、质料、厚薄均不同);长短排序材料(颜色、质料、长短均不同)。

  活动过程

  1、集体活动:

  玩踩垫游戏。(体验哪块垫厚,哪块垫薄)

  想一想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东西厚,哪些东西薄。

  2、小组活动:

  按不同难度分成三个小组。(要求边操作边讲述)(争取每人都能完成三种活动)

  3、活动评价

  在实物投影仪中出示幼儿的操作结果,幼儿集体检查。

  4、小结。

  游戏活动彩布排序。

  活动结束

  音乐起,小朋友离开活动室。

幼儿园大班排序教案2

  活动目标:

  1.通过数的比较游戏,训练幼儿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2.幼儿能够以量为基础感知不同数的大小,会按从小到大、从大到小给10以内的数排序。

  3.通过动手操作,幼儿喜欢参与数学活动。

  活动准备:

  1.演示板一套。

  2.思维学具每人一套。

  活动过程:

  教师播放律动音乐,幼儿有序取思维学具入座。

  一、复*导入

  教师请幼儿一起从1数到10,再从10数到1,复*10以内数的正数和倒数。

  二、操作探索

  游戏一:比较量的多与少

  1.教师向幼儿闪看两张数字卡片(如6、8),每次闪看后让幼儿在思维板上摆放相应数量的思维体。

  2.教师和幼儿一起手口一致地点数,比较两组思维体的多少,并用语言表述,如:“1,2,3,4,5,6,第一排是6个思维体;1,2,3,4,5,6,7,8,第二排是8个思维体。8个思维体比6个思维体多,6个思维体比8个思维体少。”

  3.让幼儿从数字卡片中找出数字6和8,摆放在相应数量的思维体旁边。

  教师:“请小朋友猜一猜,数字‘6’和数字‘8’,谁大?谁小?”

  幼儿自由发表意见。

  教师:“为什么?”

  引导幼儿说出“8个思维体比6个思维体多,8比6大;6个思维体比8个思维体少,6比8小。”

  游戏二:数字比大小

  教师向幼儿出示任意两张数字卡片,让幼儿说一说哪个数大,哪个数小,是通过什么方式知道的。

  引导幼儿思考后再动手操作,通过量的比较获得大小的概念。

  游戏三:最大数,最小数

  教师向幼儿出示三张数字卡片,让幼儿想一想最大的数是谁,最小的数是谁。

  如果幼儿说对了,请幼儿说一说为什么(如“2、5、7”三个数,幼儿可以说“2个、5个和7个相比,7个最多,2个最少,所以7最大,2最小”);如果幼儿说错了,可以用思维体在思维板上为幼儿演示,引导幼儿通过比较量的多少找出大数和小数。

  游戏四:学*数的排列

  1.教师:“请听题。”

  幼儿:“训练耳朵。”

  教师:“请快速拿出下列数字卡片:1、8、3、9、6。预备——开始。”

  幼儿操作。

  2.教师:“请把这些数字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摆成一排。”

  幼儿操作,教师巡回观察。

  请操作正确的幼儿说一说他是怎样排出来的。

  3.教师在思维板的1-5排插放相应数量的思维体,让幼儿将这些思维体按照从少到多的顺序移至6-10排,验证正确的排列顺序为1,3,6,8,9。

幼儿园大班排序教案3

  活动目标:1.通过数的比较游戏,训练幼儿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2.幼儿能够以量为基础感知不同数的大小,会按从小到大、从大到小给10以内的数排序。3.通过动手操作,幼儿喜欢参与数学活动。

  活动准备:

  1.演示板一套。

  2.思维学具每人一套。

  活动过程:

  教师播放律动音乐,幼儿有序取思维学具入座。

  一、复*导入

  教师请幼儿一起从1数到10,再从10数到1,复*10以内数的正数和倒数。

  二、操作探索

  游戏一:比较量的多与少

  1.教师向幼儿闪看两张数字卡片(如6、8),每次闪看后让幼儿在思维板上摆放相应数量的思维体。

  2.教师和幼儿一起手口一致地点数,比较两组思维体的多少,并用语言表述,如:“1,2,3,4,5,6,第一排是6个思维体;1,2,3,4,5,6,7,8,第二排是8个思维体。8个思维体比6个思维体多,6个思维体比8个思维体少。”

  3.让幼儿从数字卡片中找出数字6和8,摆放在相应数量的思维体旁边。

  教师:“请小朋友猜一猜,数字‘6’和数字‘8’,谁大?谁小?”

  幼儿自由发表意见。

  教师:“为什么?”

  引导幼儿说出“8个思维体比6个思维体多,8比6大;6个思维体比8个思维体少,6比8小。”

  游戏二:数字比大小

  教师向幼儿出示任意两张数字卡片,让幼儿说一说哪个数大,哪个数小,是通过什么方式知道的。

  引导幼儿思考后再动手操作,通过量的比较获得大小的概念。

  游戏三:最大数,最小数

  教师向幼儿出示三张数字卡片,让幼儿想一想最大的数是谁,最小的数是谁。

  如果幼儿说对了,请幼儿说一说为什么(如“2、5、7”三个数,幼儿可以说“2个、5个和7个相比,7个最多,2个最少,所以7最大,2最小”);如果幼儿说错了,可以用思维体在思维板上为幼儿演示,引导幼儿通过比较量的多少找出大数和小数。

  游戏四:学*数的排列

  1.教师:“请听题。”

  幼儿:“训练耳朵。”

  教师:“请快速拿出下列数字卡片:1、8、3、9、6。预备——开始。”

  幼儿操作。

  2.教师:“请把这些数字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摆成一排。”

  幼儿操作,教师巡回观察。

  请操作正确的幼儿说一说他是怎样排出来的。

  3.教师在思维板的1-5排插放相应数量的思维体,让幼儿将这些思维体按照从少到多的顺序移至6-10排,验证正确的排列顺序为1,3,6,8,9。

幼儿园大班排序教案4

  背景:

  在前三次的非式活动中,发现第一次非式活动时,幼儿只是对新材料感兴趣,许多幼儿观察能力不强,拿到模式没有仔细的观察,而是急于排。在第二次的非式活动中,通过老师在活动前向幼儿提出要求让幼儿仔细看一看火车上的动物宝宝是怎么排队的,然后请幼儿一边看,一边说,一边排,这样在第二次非式活动中,引起了幼儿观察模式的兴趣,并尝试着按模式排ABAB、 AABB。在第三次非式活动中,我在材料上作了一些调整,增加了AABB,ABC模式,让幼儿尝试。在前三次非式活动的基础上,这是一次排序的正式活动,由于在非式活动中积累一些经验,引发幼儿仔细观察大胆表述排序的方法的欲望,并从中比较AABB、ABAB 排序模式的不同。

  目标:

  1、在非式活动积累经验的基础上,能根据模式排序,并能根据大小、颜色、名称表述排序的方法。

  2、通过活动初步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

  准备:卡车若干、苹果、生梨等水果若干、各种蔬菜、食品等、货架若干。

  过程:

  (一)创设情景

  1 、小兔开了一家超市,货架上摆满了各种物品,可是超市里没有水果怎么办呢?(幼儿议论)请小朋友帮忙去运水果。

  2、运水果时要仔细的看一看卡车上的水果宝宝是怎么排队的?

  (二)尝试操作

  每位幼儿自选一辆汽车装运水果。

  老师进行个别指导。

  (三)归纳小结

  1、请幼儿把汽车开到停车场。

  2、幼儿和老师一起验证

  (1)看一看红汽车上的水果是怎么排队的?

  小结:一个苹果一个生梨……是一个隔一个排的。

  (2)看一看绿汽车上的水果是怎么排队的?

  小结:二个苹果二个生梨……是二个隔二个排的。

  (3)比较

  红汽车上的水果排队与绿汽车上的水果排队有什么不一样?

  (四)游戏(找错)

  小兔给物品排队,一不小心,有的地方忘了、漏了,请小朋友把漏的地方找出来、说一说,然后补上去。

  1、幼儿在货架上找错,找到了说一说,再补上去。

  2、请幼儿找个朋友讲一讲这些物品是怎么排队的?

  3、请个别幼儿说说找到哪里错了?这些物品是怎么排队的?

  (五)迁移

  出示ABC模式,让幼儿看看,这些水果是怎么排队的?请幼儿下次在角落活动时再去试一试。

幼儿园大班排序教案5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学*区别长短、宽窄、厚薄,并能用词表达。

  2、让幼儿学*按照长短、宽窄、厚薄的差异进行正逆排序,初步体验序列中物体的相对性和可变性。

  3、鼓励幼儿完成多种活动内容,并大胆讲述操作过程和操作结果。

  活动重点

  引导幼儿学*按照物体长短、宽窄、厚薄的差异进行正逆排序。

  活动难点

  引导幼儿不受物体颜色、形状、材料的干扰,进行长短、宽窄、厚薄差异的排序,并在选择的过程中强化幼儿对序列中物体的相对性和可变性的体验。

  活动准备

  1、活动室布置:摆放一些宽窄、厚薄不同的物品,如:围巾、毛巾、皮带、桌子、凳子、积木、书、毛衣、衬衫等。

  2、教具:宽窄的纸条若干(同颜色、同长度;同颜色、不同长度);按长短、宽窄、厚薄、高矮、大小、多少等差异排序好的材料纸各一张(如图1-图7);录音机、磁带。

  3、学具:每人一个信封,信封内有两张形状相同、厚薄不同的纸片;每人两张宽窄、颜色各不同的纸条:黄色的宽,绿色的窄;垫板若干;宽窄不同的布若干。

  第一组:宽窄排序材料(同颜色、同长度、宽窄不同);数字卡片;厚薄排序材料(同质料、不同厚薄);长短排序材料(同颜色、同宽窄、不同长度)。

  第二组:宽窄排序材料(不同颜色、同长度、不同宽窄);厚薄排序材料(同材料、不同颜色、不同厚薄);长短排序材料(同材料、不同颜色、不同长度)。

  第三组:宽窄排序材料(颜色、长度、宽窄均不同);厚薄排序材料(颜色、质料、厚薄均不同);长短排序材料(颜色、质料、长短均不同)。

  活动过程

  1、集体活动:

  玩踩垫游戏。(体验哪块垫厚,哪块垫薄)

  想一想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东西厚,哪些东西薄。

  2、小组活动:

  按不同难度分成三个小组。(要求边操作边讲述)(争取每人都能完成三种活动)

  3、活动评价

  在实物投影仪中出示幼儿的操作结果,幼儿集体检查。

  4、小结。

  游戏活动彩布排序。

  活动结束

  音乐起,小朋友离开活动室。

幼儿园大班排序教案6

  设计背景

  幼儿对于一些事物,不懂得是有规律的。特设此课,使幼儿进一步了解事物的规律。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学会按物品的颜色,大小,形状等特点进行有规律的排序。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5、体验数学集体游戏的快乐。

  重点难点

  学会观察生活中有规律的事物。

  活动准备

  教学图,不同形状,颜色的卡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

  请幼儿观察一幅图片,并说一说大家都发现了什么有趣的地方。(塔、树、花朵),总结规律。

  二、内容呈现:

  教师分组排列卡片,请幼儿观察本组卡片的规律,并上前面来把剩下的卡片排列完。(大小、形状、颜色、种类)。

  三、巩固游戏:

  1.给幼儿每人准备一组卡片或玩具,鼓励幼儿自己进行排序。

  2.互动:分组请幼儿做游戏,按照老师所画的规律排列。(站蹲、举放、男女。)

  结束:

  1.请小朋友认真看一看在我们周围还有那些东西也是有规律的、排序的。

  2.请幼儿在成排(2男2女)的顺序离开活动场地。

  教学反思

  本节活动课较为成功,幼儿动手及互动的环节比较多。带动了幼儿的积极性,也活跃了课堂气氛。在活动结束进行自身排序时,幼儿有些不懂自己该站在怎样的位置。


幼儿园大班《排序》教案范本10份(扩展2)

——幼儿园大班排序教案范本二十份

  幼儿园大班排序教案 1

  设计思路:

  幼儿园数学教学是一门系统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有着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密切联系幼儿的生活,利用幼儿*常接触到的、熟悉的事物并以情境讲述的方式来设计数学活动,更容易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幼儿思维具体形象性这一矛盾的最好方法。操作法是幼儿学*数学的基本方法,我们投放幼儿熟悉的材料,创设情景,让幼儿去操作、思考、探索。通过第一环节学*排序,第二环节幼儿操作,第三环节抢答题,三个层层递进的环节,感知物体大小、数量与形状等排列的一种互逆关系。本次活动,发展了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了幼儿的学**惯和学*兴趣。

  活动目标:

  1、学*按物体的形状、大小、数量排列顺序。

  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

  3、培养幼儿学*数学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幻灯。

  2、幼儿操作:每幼儿1张长条纸,大小雪花片若干,木珠若干,糖、花生、红枣若干,几何图形(圆形、三角形、梯形)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小朋友们,你们好,这是我的好朋友唐老鸭,今天他我给大家运来了许多的礼物,瞧,都有些什么呀?

  (二)基本部分。

  1、引导幼儿找出排列的规律,学*排序。

  开来了第1列草莓火车,这列火车上装的是什么?这些草莓都是按什么规律装的?我们来看看这剩下来的一节车厢该装什么样的草莓呢?

  (按照大小的规律排列的)第2列火车进站了,又给我们运来了什么?这些苹果又是按什么规律排列?请你猜猜看这剩下来的车厢该怎么装呢?

  瞧瞧第3列火车又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种类的不同排列)

  小结:原来按照物体的大小、数量、种类等排列顺序,我们叫排序。

  2、幼儿操作活动

  唐老鸭火车长还带来了好多的礼物,但他们都乱七八糟的,我们来帮助一下他怎么样?这些礼物里都有一些已经是在这样的纸上摆好的`,请你找出前面的规律,继续将这张纸排满。然后我来帮你们送给唐老鸭?(请每5人一组分在各队里)第一组幼儿按照食物的种类进行排列。糖、花生、红枣······第二组幼儿按照几何图形的形状和数量间隔排列如:

  第三组幼儿按照雪花片的大小和数量间隔排列。1片大雪花片,3片小的雪花片······第四组幼儿将珠子按颜色和数量间隔排列。如2颗红的、1颗蓝的······(带点贴纸奖励做对的孩子)

  3、分组游戏《抢答题》

  小朋友送给唐老鸭的礼物都是根据大小、颜色、形状、种类进行排序的,唐老鸭看了真高兴,他还给我们带来了问题要考考小朋友,老师先把小朋友分成三队:苹果队、香蕉队、草莓队。瞧,问题来了,请听题。

  (三)结束部分。

  唐老鸭今天跟小朋友玩的真开心,现在他要回家了。小朋友再见。

  课前反思:

  本次活动我以情境讲述的形式贯穿于整节课,来激发幼儿的兴趣和探索操作活动的兴趣。

  通过第一环节的学*(排序),幼儿此时有一点的疲倦,学*兴趣也从高涨的状态,逐渐转向低谷状态。因此,在幼儿给唐老鸭送礼物的操作活动中,既起到巩固作用,又起到引新作用。但是在这一环节中,我让幼儿探索一下可以按颜色、形状等的不同方法来排序,我设计地半成品操作内容对于大班的幼儿过于简单,最好是让幼儿自己按这些物品来排序,然后让他们相互检查,这样会比较好。最后一个环节我用抢答来再次激起幼儿的兴趣,也再次突出了本次活动的重点。整个活动我是根据幼儿的学*规律、有浅入深、循序渐进,充分体现幼儿的主体,培养幼儿通过动口、动手、动脑去发现,去探索掌握知识的能力。

  幼儿园大班排序教案 2

  教材分析

  大班小朋友特别喜欢帮雪花片积木排队、串珠、穿项链等,结合大班科学领域的活动目标,本次活动使幼儿对有规律的排序有一个正确的认知,引导幼儿联想生活中有规律排序的事物,使幼儿感受到规律排序在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在活动中,可提供给幼儿多种等级的材料,让幼儿进行操作,重点是鼓励幼儿开动脑筋,发现规律,大胆创造,变换不同的排序形式,体验创造的快乐。如在“给小猫铺路”这一环节中,启发幼儿用求异思维设计各种各样的`小路;在“为小猫设计项链和彩环”这一环节中,引导幼儿学*按物体数量的递增或递减的规律穿项链、做彩环。通过这些分类排序活动,培养幼儿认真细心、坚持不懈的意志品质,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及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目标:

  1.学*按物体数量的递增或递减等规律进行排序。

  2.能大胆创新,探索按多种规律排序。

  3.在排序中,体验事物重复变化的乐趣。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1.雪花片每人l份,自制小猫的家每组1座。2.红、蓝彩色珠子,绳子,彩色纸条,胶水若干。3.教室中悬挂红、绿两色按递增和递减规律交替、重复做成的两条彩旗挂饰。

  经验准备:观察生活中有规律的现象。

  活动过程:

  一、观察小猫新房子中物件的摆放,学*按物体数量的递增或递减等规律进行排序。

  1.设置情境:小猫家盖了一座新房子,它准备铺一条小路,引导幼儿讨论:怎样帮助小猫铺一条漂亮的小路?如:可引导幼儿发表自已排序的多种方法,绪合教室里悬挂的彩旗,重点引导幼儿按雪花片数量递增或递减的规律,交替、重复地铺一条小路。

  2.幼儿操作:用雪花片在小猫房前铺一条重复、交替、有规律的、有创意的小路。

  3.幼儿互相观察,说说自己铺的小路有什么特点。

  小结:这些小路铺设得非常漂亮,有的是ABBB、ABBB式,有的足ABCD、ABGD、

  ABCD式,有的是AB、AABB、AAABBB式,有的是AAABRB、AABB、AB式,有的是

  AB、ABB、ABBB、ABBBB式,有的是AAAAB、AAAB、AAB式……这些排列是有规律的,是重复交替的。

  二、分组为小猫设计项链和彩环,能大胆创新,探索按多种规律排序。

  1.第1组:穿项链。幼儿用长绳将彩珠穿成项链,比比谁穿得漂亮,引导幼儿求异想象,按交替、重复的规律来穿珠子。如:幼儿可按红珠子的数量不变,蓝珠子逐一增加这个规律穿珠子。如图:红蓝红蓝蓝红蓝蓝蓝。

  2.第2组:做彩环。幼儿将彩色长条纸两头粘合成圈,按交替、重复的规律一环套一环做成彩环。教师重点鼓励幼儿变换多种方式排序,如:按黄、蓝、绿纸条间隔,红条逐一减少的规律粘彩环。如图:黄红红红红蓝红红红绿红红黄红红红红

  三、展示自己的作品,在寻找作品中的规律体验事物重复变化的乐趣。幼儿相互交流自己制作彩环的创作规律,互相探索小朋友作品中的规律,

  大家推出设计新颖的彩环、项链,送给小猫当礼物装饰房子。

  幼儿园大班排序教案 3

  设计思路:

  幼儿园数学教学是一门系统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有着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密切联系幼儿的生活,利用幼儿*常接触到的、熟悉的事物并以情境讲述的方式来设计数学活动,更容易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幼儿思维具体形象性这一矛盾的最好方法。操作法是幼儿学*数学的基本方法,我们投放幼儿熟悉的材料,创设情景,让幼儿去操作、思考、探索。通过第一环节学*排序,第二环节幼儿操作,第三环节抢答题,三个层层递进的环节,感知物体大小、数量与形状等排列的一种互逆关系。本次活动,发展了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了幼儿的学**惯和学*兴趣。

  活动目标:

  1、学*按物体的形状、大小、数量排列顺序。

  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

  3、培养幼儿学*数学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幻灯。

  2、幼儿操作:每幼儿1张长条纸,大小雪花片若干,木珠若干,糖、花生、红枣若干,几何图形(圆形、三角形、梯形)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小朋友们 ,你们好,这是我的好朋友唐老鸭,今天他我给大家运来了许多的礼物,瞧,都有些什么呀?

  (二)基本部分。

  1、引导幼儿找出排列的规律,学*排序。

  开来了第1列草莓火车,这列火车上装的是什么?这些草莓都是按什么规律装的?我们来看看这剩下来的一节车厢该装什么样的草莓呢?

  (按照大小的规律排列的)第2列火车进站了,又给我们运来了什么? 这些苹果又是按什么规律排列?请你猜猜看这剩下来的车厢该怎么装呢?

  瞧瞧第3列火车又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种类的不同排列)

  小结:原来按照物体的大小、数量、种类等排列顺序,我们叫排序。

  2、幼儿操作活动

  唐老鸭火车长还带来了好多的礼物,但他们都乱七八糟的,我们来帮助一下他怎么样?这些礼物里都有一些已经是在这样的纸上摆好的,请你找出前面的规律,继续将这张纸排满。然后我来帮你们送给唐老鸭?(请每5人一组分在各队里)第一组幼儿按照食物的种类进行排列。糖、花生、红枣······第二组幼儿按照几何图形的形状和数量间隔排列如:

  第三组幼儿按照雪花片的大小和数量间隔排列。1片大雪花片,3片小的雪花片······第四组幼儿将珠子按颜色和数量间隔排列。如2颗红的、1颗蓝的······(带点贴纸奖励做对的孩子)

  3、分组游戏《抢答题》

  小朋友送给唐老鸭的礼物都是根据大小、颜色、形状、种类进行排序的,唐老鸭看了真高兴,他还给我们带来了问题要考考小朋友,老师先把小朋友分成三队:苹果队、香蕉队、草莓队。瞧,问题来了,请听题。

  (三)结束部分。

  唐老鸭今天跟小朋友玩的真开心,现在他要回家了。小朋友再见。

  课前反思:

  本次活动我以情境讲述的形式贯穿于整节课,来激发幼儿的'兴趣和探索操作活动的兴趣。

  通过第一环节的学*(排序),幼儿此时有一点的疲倦,学*兴趣也从高涨的状态,逐渐转向低谷状态。因此,在幼儿给唐老鸭送礼物的操作活动中,既起到巩固作用,又起到引新作用。但是在这一环节中,我让幼儿探索一下可以按颜色、形状等的不同方法来排序,我设计地半成品操作内容对于大班的幼儿过于简单,最好是让幼儿自己按这些物品来排序,然后让他们相互检查,这样会比较好。最后一个环节我用抢答来再次激起幼儿的兴趣,也再次突出了本次活动的重点。整个活动我是根据幼儿的学*规律、有浅入深、循序渐进,充分体现幼儿的主体,培养幼儿通过动口、动手、动脑去发现,去探索掌握知识的能力。

  幼儿园大班排序教案 4

  活动目标:

  1.学*观察并发现递增递减排序规律,会接着往下排。

  2.用自己的的方式大胆表达操作的结果。

  3.感受规则排序在生活中的运用及其产生的美感。

  活动准备:

  课件、幼儿操作材料等。

  活动过程:

  1.情景引入,寻找排列规律。

  师:小朋友,我是中都中心幼儿园的老师,我的幼儿园可漂亮了。我们一起来看看,但看完后老师要请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1)出示课件1,引导幼儿观察"幼儿园"的排列装饰。

  师:小朋友,刚才你们都看了我的幼儿园,怎么样,好看吗?现在我想问问你看到了什么?(幼儿回答)它好看在哪?是怎么设计的?

  (2)出示门、围墙图片,观察比较发现等差关系,引发幼儿思考如何排列。

  师:这是新幼儿的围墙、(大门),请小朋友仔细观察它们的设计的,你发现了什么秘密?我们想一想该如何来设计?

  (3)小结。刚才小朋友都看了我幼儿园的大门是两种颜色,左扇门是一种颜色的数量不变,另一种颜色的数量越来越多;而右扇门是一种颜色的数量不变,另一种颜色的数量越来越少。还有围墙也和右扇门一样,一种颜色的数量不变,另一种颜色的数量越来越少。小朋友真棒,发现了新的排列规律。

  2.幼儿操作,学*递增递减的规律排序规律。

  (1)引导幼儿观察操作卡上设计材料,找出规律,并继续进行排列。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许多设计材料,我幼儿园的设计师因有事没设计完,现在我请小朋友帮忙把这些没有设计院完的接着往下设计。但小朋友先看看设计师是按什么规律设计的,然后我们一起来接着往下设计。

  (2)幼儿分组操作,并将操作卡分成两类(递增和递减),展示在展板上。

  (3)观察评价,总结规律。

  ①师幼共同观察评价大家设计的排列正误。

  ②教师小结规律:

  师:刚才小朋友们都设计得很美!比如(门帘等)是按照一种颜色的数量固定不变,另一种颜色后面一次的数量比前面一次的数量增加1,这种设计的排序规律,我们叫它递增规律。还有(汽球等)是按照一种颜色的数量固定不变,另一种颜色后面一次的数量比前面一次的`数量减少1,这种设计的排序规律,我们叫它递减规律。

  3.幼儿分组操作"装扮幼儿园",巩固知识。

  师:我刚才看到你们幼儿园也新建一座新楼房,可是我发现新楼房四周还空荡荡的,没有种树、没有围墙等等,要不我们也一起来装扮它。

  (1)介绍各组材料。

  ※设计围墙:用两种形状的图形,按照不同规律在操作卡上"挂设计围墙"。

  ※挂彩旗:用两种颜色的图形,按照不同规律在操作卡上"挂彩旗"。

  ※种树:用两种不同的种类,按照不同规律在操作卡上"种花圃"。

  ※铺地砖:用两种颜色的卡纸,按照不同规律在操作卡上"铺地砖"。

  ※设计大门:用两种颜色的汽球,按照不同规律在操作卡上"设计大门"。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重点观察幼儿是否按照递增递减的规律来排列。

  (3)幼儿分享交流:你做了什么,是按照哪种规律进行排列的?

  4.知识拓展:感受规律排序在生活中的作用。

  师播放生活中一些常见按一定规律排序的东西,让幼儿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规律排序在生活中的作用。

  幼儿园大班排序教案 5

  一、说活动教材

  排序,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充满了排序:服装花纹上的排序、皮包上图案的排序、饰品排列上的排序、环境装饰上的排序、物品包装上的排序、公园中花草种植的排序……这些有规律的排序带给我们生活中的美。孩子们在生活中有意或无意识地会发现生活中存在一些排序的现象。如:吃饭的碗和盘子周边的漂亮的花边;裙子袖口和裙边的花边;卫生间瓷砖排列的图案……而我们教师正是孩子发现、运用和创造这种有规律的美的引导者。

  幼儿学*排序可以为幼儿建立初浅的数学概念做好准备。幼儿学*排序,可以按物体量的差异排序,也可以按物体的某一特征或者规律排列顺序。大班幼儿已经积累和建立了有关物体在颜色、形体和数量等特征差异排序的数学经验,可以更进一步地学*按照物体量的差异和数量的不同进行10以内正逆排序,初步体验序列之间的传递性、双重性和可逆性的'关系。新《纲要》提出“在幼儿的生活中进行数学的学*”,让幼儿在生活中学数学、玩数学、用数学,教师引导幼儿在游戏和玩乐中初步接受和学*有规律的排序,并鼓励幼儿将之应用于生活。

  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能力,并结合《纲要》精神,我为幼儿选择的教学活动为“按物体的特定规律排序”,并设定在大班第二学期进行。

  二、说活动目标

  1、活动目标

  (1)鼓励幼儿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比较发现物体排列的传递性、可逆性,并进行大胆自主的排序活动。

  (2)增强幼儿对排序操作活动的兴趣,逐步发展幼儿的思维、观察、比较和初步的判断推理能力。

  2、重点:鼓励幼儿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比较发现物体排列的传递性、可逆性,并进行大胆自主的排序活动。

  3、难点:引导幼儿发现递增递减的排序规律,并学*排序。

  分析:目标(1)为认知目标,重在鼓励幼儿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比较,发现物体排列的传递性、可逆性,并进行大胆自主的排序活动。其中发现和学*物体递增递减的排序规律是本次活动的新知识点,也是难点部分。

  目标(2)是能力和情感目标,通过各种形象有趣的排序活动的操作,对幼儿进行排序学*,重在激发幼儿对排序活动的兴趣,掌握排序操作的方法,发展幼儿的排序能力。

  三、说活动准备

  1、幼儿经验准备:已经有按照物体某一特征规律进行排序的经验:如按照物体的颜色规律的排序、长短规律、宽窄规律、高矮规律的排序等等。

  2、环境材料创设准备:新家蓝图,幼儿分组操作材料:铺地砖(蓝白泡沫毯)、串彩链(长短宽窄颜色不同的长条手工纸)、围围墙(四种颜色的炮弹玩具)、种树(高矮品种不同的树)递增递减排序示范卡片三张、雪花片、黑白序列的排序图样、黑白方块若干。

  四、说活动过程

  活动环节

  环节一:教师出示新家的蓝图,提出今天活动的要求。

  (解决问题、达成目标:此环节起到引题并激起幼儿学*兴趣的作用。)

  环 节二:教师介绍装修的材料,提出装修的要求。幼儿自主探索物体简单的排序规律,进行分组操作。

  铺地砖:按照蓝白颜色变化规律排序。

  围围墙:按照炮弹颜色及节数规律排序。

  做彩链:根据纸条长短、宽窄、颜色的不同有规律串彩链。

  种树:按照树的形状、高矮不同规律排序。

  (解决问题、达成目标:在这一过程中,训练幼儿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不同层次的幼儿可以选择不同活动材料进行操作,便于分层指导、因材施教。在幼儿的自主操作、同伴间的探索交流和师生的共同小结的活动中,重点目标的第一层次得以解决。)

  环节三:出示三张递增、递减规律排序的卡片,(卡片1:蝴蝶不变,小花逐一增多;卡片2:蝴蝶不变,小花逐一减少;卡片3:蝴蝶逐一减少,小花逐一增多)。幼儿通过观察、比较,发现图形递增、递减排序的规律。然后幼儿用不同色彩的雪花片,学*按物体数量的递增和递减的规律排序。解决问题、达成目标:在这一过程中,通过观察、比较、发现、操作等方法解决了重难点目标,这是对幼儿进行初步判断、推理能力的训练。

  环节四:欣赏黑白序列,教师出示黑白序列,让幼儿观察寻找序列中黑白两色是以几个为一组进行排列,知道黑白两色也可组成许许多多有趣的序列。鼓励幼儿设计运用已有的排序知识设计一条“黑白配”小毛巾。幼儿介绍自己设计的“黑白配”小毛巾,说明排序规律。

  解决问题、达成目标:这一环节通过欣赏、观察分析、和设计表述等方法,使活动的重难点目标得以突破提升。

  活动延伸:

  观察家里、大自然中具有规律的排序现象,让幼儿互相交流。让幼儿带着问题观察生活,将所学到的数学知识渗透到生活情景之中并进行再运用,有利于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促进其创造能力的发展。

  幼儿园大班排序教案 6

  设计思路:

  幼儿园数学教学是一门系统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有着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密切联系幼儿的生活,利用幼儿*常接触到的、熟悉的事物并以情境讲述的方式来设计数学活动,更容易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幼儿思维具体形象性这一矛盾的最好方法。操作法是幼儿学*数学的基本方法,我们投放幼儿熟悉的材料,创设情景,让幼儿去操作、思考、探索。通过第一环节学*排序,第二环节幼儿操作,第三环节抢答题,三个层层递进的环节,感知物体大小、数量与形状等排列的一种互逆关系。本次活动,发展了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了幼儿的学**惯和学*兴趣。

  活动目标:

  1、学*按物体的形状、大小、数量排列顺序。

  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

  3、培养幼儿学*数学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幻灯。

  2、幼儿操作:每幼儿1张长条纸,大小雪花片若干,木珠若干,糖、花生、红枣若干,几何图形(圆形、三角形、梯形)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小朋友们 ,你们好,这是我的好朋友唐老鸭,今天他我给大家运来了许多的礼物,瞧,都有些什么呀?

  (二)基本部分。

  1、引导幼儿找出排列的规律,学*排序。

  开来了第1列草莓火车,这列火车上装的是什么?这些草莓都是按什么规律装的?我们来看看这剩下来的一节车厢该装什么样的草莓呢?

  (按照大小的规律排列的)第2列火车进站了,又给我们运来了什么? 这些苹果又是按什么规律排列?请你猜猜看这剩下来的车厢该怎么装呢?

  瞧瞧第3列火车又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种类的不同排列)

  小结:原来按照物体的大小、数量、种类等排列顺序,我们叫排序。

  2、幼儿操作活动

  唐老鸭火车长还带来了好多的礼物,但他们都乱七八糟的,我们来帮助一下他怎么样?这些礼物里都有一些已经是在这样的纸上摆好的,请你找出前面的规律,继续将这张纸排满。然后我来帮你们送给唐老鸭?(请每5人一组分在各队里)第一组幼儿按照食物的种类进行排列。糖、花生、红枣······第二组幼儿按照几何图形的形状和数量间隔排列如:

  第三组幼儿按照雪花片的.大小和数量间隔排列。1片大雪花片,3片小的雪花片······第四组幼儿将珠子按颜色和数量间隔排列。如2颗红的、1颗蓝的······(带点贴纸奖励做对的孩子)

  3、分组游戏《抢答题》

  小朋友送给唐老鸭的礼物都是根据大小、颜色、形状、种类进行排序的,唐老鸭看了真高兴,他还给我们带来了问题要考考小朋友,老师先把小朋友分成三队:苹果队、香蕉队、草莓队。瞧,问题来了,请听题。

  (三)结束部分。

  唐老鸭今天跟小朋友玩的真开心,现在他要回家了。小朋友再见。

  课前反思:

  本次活动我以情境讲述的形式贯穿于整节课,来激发幼儿的兴趣和探索操作活动的兴趣。

  通过第一环节的学*(排序),幼儿此时有一点的疲倦,学*兴趣也从高涨的状态,逐渐转向低谷状态。因此,在幼儿给唐老鸭送礼物的操作活动中,既起到巩固作用,又起到引新作用。但是在这一环节中,我让幼儿探索一下可以按颜色、形状等的不同方法来排序,我设计地半成品操作内容对于大班的幼儿过于简单,最好是让幼儿自己按这些物品来排序,然后让他们相互检查,这样会比较好。最后一个环节我用抢答来再次激起幼儿的兴趣,也再次突出了本次活动的重点。整个活动我是根据幼儿的学*规律、有浅入深、循序渐进,充分体现幼儿的主体,培养幼儿通过动口、动手、动脑去发现,去探索掌握知识的能力。

  幼儿园大班排序教案 7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学*区别长短、宽窄、厚薄,并能用词表达。

  2、让幼儿学*按照长短、宽窄、厚薄的差异进行正逆排序,初步体验序列中物体的相对性和可变性。

  3、鼓励幼儿完成多种活动内容,并大胆讲述操作过程和操作结果。

  活动重点

  引导幼儿学*按照物体长短、宽窄、厚薄的差异进行正逆排序。

  活动难点

  引导幼儿不受物体颜色、形状、材料的干扰,进行长短、宽窄、厚薄差异的'排序,并在选择的过程中强化幼儿对序列中物体的相对性和可变性的体验。

  活动准备

  1、活动室布置:摆放一些宽窄、厚薄不同的物品,如:围巾、毛巾、皮带、桌子、凳子、积木、书、毛衣、衬衫等。

  2、教具:宽窄的纸条若干(同颜色、同长度;同颜色、不同长度);按长短、宽窄、厚薄、高矮、大小、多少等差异排序好的材料纸各一张(如图1-图7);录音机、磁带。

  3、学具:每人一个信封,信封内有两张形状相同、厚薄不同的纸片;每人两张宽窄、颜色各不同的纸条:黄色的宽,绿色的窄;垫板若干;宽窄不同的布若干。

  第一组:宽窄排序材料(同颜色、同长度、宽窄不同);数字卡片;厚薄排序材料(同质料、不同厚薄);长短排序材料(同颜色、同宽窄、不同长度)。

  第二组:宽窄排序材料(不同颜色、同长度、不同宽窄);厚薄排序材料(同材料、不同颜色、不同厚薄);长短排序材料(同材料、不同颜色、不同长度)。

  第三组:宽窄排序材料(颜色、长度、宽窄均不同);厚薄排序材料(颜色、质料、厚薄均不同);长短排序材料(颜色、质料、长短均不同)。

  活动过程

  1、集体活动:

  玩踩垫游戏。(体验哪块垫厚,哪块垫薄)

  想一想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东西厚,哪些东西薄。

  2、小组活动:

  按不同难度分成三个小组。(要求边操作边讲述)(争取每人都能完成三种活动)

  3、活动评价

  在实物投影仪中出示幼儿的操作结果,幼儿集体检查。

  4、小结。

  游戏活动彩布排序。

  活动结束

  音乐起,小朋友离开活动室。

  幼儿园大班排序教案 8

  一、说活动教材

  排序,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充满了排序:服装花纹上的排序、皮包上图案的排序、饰品排列上的排序、环境装饰上的排序、物品包装上的排序、公园中花草种植的排序……这些有规律的排序带给我们生活中的美。孩子们在生活中有意或无意识地会发现生活中存在一些排序的现象。如:吃饭的碗和盘子周边的漂亮的花边;裙子袖口和裙边的花边;卫生间瓷砖排列的图案……而我们教师正是孩子发现、运用和创造这种有规律的美的引导者。

  幼儿学*排序可以为幼儿建立初浅的数学概念做好准备。幼儿学*排序,可以按物体量的差异排序,也可以按物体的某一特征或者规律排列顺序。大班幼儿已经积累和建立了有关物体在颜色、形体和数量等特征差异排序的数学经验,可以更进一步地学*按照物体量的差异和数量的.不同进行10以内正逆排序,初步体验序列之间的传递性、双重性和可逆性的关系。新《纲要》提出“在幼儿的生活中进行数学的学*”,让幼儿在生活中学数学、玩数学、用数学,教师引导幼儿在游戏和玩乐中初步接受和学*有规律的排序,并鼓励幼儿将之应用于生活。

  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能力,并结合《纲要》精神,我为幼儿选择的教学活动为“按物体的特定规律排序”,并设定在大班第二学期进行。

  二、说活动目标

  1、活动目标

  (1)鼓励幼儿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比较发现物体排列的传递性、可逆性,并进行大胆自主的排序活动。

  (2)增强幼儿对排序操作活动的兴趣,逐步发展幼儿的思维、观察、比较和初步的判断推理能力。

  2、重点:鼓励幼儿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比较发现物体排列的传递性、可逆性,并进行大胆自主的排序活动。

  3、难点:引导幼儿发现递增递减的排序规律,并学*排序。

  分析:目标(1)为认知目标,重在鼓励幼儿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比较,发现物体排列的传递性、可逆性,并进行大胆自主的排序活动。其中发现和学*物体递增递减的排序规律是本次活动的新知识点,也是难点部分。

  目标(2)是能力和情感目标,通过各种形象有趣的排序活动的操作,对幼儿进行排序学*,重在激发幼儿对排序活动的兴趣,掌握排序操作的方法,发展幼儿的排序能力。

  三、说活动准备

  1、幼儿经验准备:已经有按照物体某一特征规律进行排序的经验:如按照物体的颜色规律的排序、长短规律、宽窄规律、高矮规律的排序等等。

  2、环境材料创设准备:新家蓝图,幼儿分组操作材料:铺地砖(蓝白泡沫毯)、串彩链(长短宽窄颜色不同的长条手工纸)、围围墙(四种颜色的炮弹玩具)、种树(高矮品种不同的树)递增递减排序示范卡片三张、雪花片、黑白序列的排序图样、黑白方块若干。

  四、说活动过程

  活动环节

  环节一:教师出示新家的蓝图,提出今天活动的要求。

  (解决问题、达成目标:此环节起到引题并激起幼儿学*兴趣的作用。)

  环节二:教师介绍装修的材料,提出装修的要求。幼儿自主探索物体简单的排序规律,进行分组操作。

  铺地砖:按照蓝白颜色变化规律排序。

  围围墙:按照炮弹颜色及节数规律排序。

  做彩链:根据纸条长短、宽窄、颜色的不同有规律串彩链。

  种树:按照树的形状、高矮不同规律排序。

  (解决问题、达成目标:在这一过程中,训练幼儿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不同层次的幼儿可以选择不同活动材料进行操作,便于分层指导、因材施教。在幼儿的自主操作、同伴间的探索交流和师生的共同小结的活动中,重点目标的第一层次得以解决。)

  环节三:出示三张递增、递减规律排序的卡片,(卡片1:蝴蝶不变,小花逐一增多;卡片2:蝴蝶不变,小花逐一减少;卡片3:蝴蝶逐一减少,小花逐一增多)。幼儿通过观察、比较,发现图形递增、递减排序的规律。然后幼儿用不同色彩的雪花片,学*按物体数量的递增和递减的规律排序。解决问题、达成目标:在这一过程中,通过观察、比较、发现、操作等方法解决了重难点目标,这是对幼儿进行初步判断、推理能力的训练。

  环节四:欣赏黑白序列,教师出示黑白序列,让幼儿观察寻找序列中黑白两色是以几个为一组进行排列,知道黑白两色也可组成许许多多有趣的序列。鼓励幼儿设计运用已有的排序知识设计一条“黑白配”小毛巾。幼儿介绍自己设计的“黑白配”小毛巾,说明排序规律。

  解决问题、达成目标:这一环节通过欣赏、观察分析、和设计表述等方法,使活动的重难点目标得以突破提升。

  活动延伸:

  观察家里、大自然中具有规律的排序现象,让幼儿互相交流。让幼儿带着问题观察生活,将所学到的数学知识渗透到生活情景之中并进行再运用,有利于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促进其创造能力的发展。

  幼儿园大班排序教案 9

  活动目标:

  1.通过数的比较游戏,训练幼儿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2.幼儿能够以量为基础感知不同数的大小,会按从小到大、从大到小给10以内的数排序。

  3.通过动手操作,幼儿喜欢参与数学活动。

  活动准备:

  1.演示板一套。

  2.思维学具每人一套。

  活动过程:

  教师播放律动音乐,幼儿有序取思维学具入座。

  一、复*导入

  教师请幼儿一起从1数到10,再从10数到1,复*10以内数的正数和倒数。

  二、操作探索

  游戏一:比较量的多与少

  1.教师向幼儿闪看两张数字卡片(如6、8),每次闪看后让幼儿在思维板上摆放相应数量的思维体。

  2.教师和幼儿一起手口一致地点数,比较两组思维体的多少,并用语言表述,如:“1,2,3,4,5,6,第一排是6个思维体;1,2,3,4,5,6,7,8,第二排是8个思维体。8个思维体比6个思维体多,6个思维体比8个思维体少。”

  3.让幼儿从数字卡片中找出数字6和8,摆放在相应数量的思维体旁边。

  教师:“请小朋友猜一猜,数字‘6’和数字‘8’,谁大?谁小?”

  幼儿自由发表意见。

  教师:“为什么?”

  引导幼儿说出“8个思维体比6个思维体多,8比6大;6个思维体比8个思维体少,6比8小。”

  游戏二:数字比大小

  教师向幼儿出示任意两张数字卡片,让幼儿说一说哪个数大,哪个数小,是通过什么方式知道的。

  引导幼儿思考后再动手操作,通过量的比较获得大小的概念。

  游戏三:最大数,最小数

  教师向幼儿出示三张数字卡片,让幼儿想一想最大的数是谁,最小的数是谁。

  如果幼儿说对了,请幼儿说一说为什么(如“2、5、7”三个数,幼儿可以说“2个、5个和7个相比,7个最多,2个最少,所以7最大,2最小”);如果幼儿说错了,可以用思维体在思维板上为幼儿演示,引导幼儿通过比较量的多少找出大数和小数。

  游戏四:学*数的排列

  1.教师:“请听题。”

  幼儿:“训练耳朵。”

  教师:“请快速拿出下列数字卡片:1、8、3、9、6。预备——开始。”

  幼儿操作。

  2.教师:“请把这些数字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摆成一排。”

  幼儿操作,教师巡回观察。

  请操作正确的幼儿说一说他是怎样排出来的。

  3.教师在思维板的1-5排插放相应数量的思维体,让幼儿将这些思维体按照从少到多的顺序移至6-10排,验证正确的排列顺序为1,3,6,8,9。

  幼儿园大班排序教案 10

  活动目标:

  1.通过数的比较游戏,训练幼儿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2.幼儿能够以量为基础感知不同数的大小,会按从小到大、从大到小给10以内的数排序。

  3.通过动手操作,幼儿喜欢参与数学活动。

  活动准备:

  1.演示板一套。

  2.思维学具每人一套。

  活动过程:

  教师播放律动音乐,幼儿有序取思维学具入座。

  一、复*导入

  教师请幼儿一起从1数到10,再从10数到1,复*10以内数的正数和倒数。

  二、操作探索

  游戏一:比较量的多与少

  1.教师向幼儿闪看两张数字卡片(如6、8),每次闪看后让幼儿在思维板上摆放相应数量的思维体。

  2.教师和幼儿一起手口一致地点数,比较两组思维体的多少,并用语言表述,如:“1,2,3,4,5,6,第一排是6个思维体;1,2,3,4,5,6,7,8,第二排是8个思维体。8个思维体比6个思维体多,6个思维体比8个思维体少。”

  3.让幼儿从数字卡片中找出数字6和8,摆放在相应数量的思维体旁边。

  教师:“请小朋友猜一猜,数字‘6’和数字‘8’,谁大?谁小?”

  幼儿自由发表意见。

  教师:“为什么?”

  引导幼儿说出“8个思维体比6个思维体多,8比6大;6个思维体比8个思维体少,6比8小。”

  游戏二:数字比大小

  教师向幼儿出示任意两张数字卡片,让幼儿说一说哪个数大,哪个数小,是通过什么方式知道的。

  引导幼儿思考后再动手操作,通过量的比较获得大小的概念。

  游戏三:最大数,最小数

  教师向幼儿出示三张数字卡片,让幼儿想一想最大的数是谁,最小的数是谁。

  如果幼儿说对了,请幼儿说一说为什么(如“2、5、7”三个数,幼儿可以说“2个、5个和7个相比,7个最多,2个最少,所以7最大,2最小”);如果幼儿说错了,可以用思维体在思维板上为幼儿演示,引导幼儿通过比较量的多少找出大数和小数。

  游戏四:学*数的排列

  1.教师:“请听题。”

  幼儿:“训练耳朵。”

  教师:“请快速拿出下列数字卡片:1、8、3、9、6。预备——开始。”

  幼儿操作。

  2.教师:“请把这些数字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摆成一排。”

  幼儿操作,教师巡回观察。

  请操作正确的幼儿说一说他是怎样排出来的。

  3.教师在思维板的1-5排插放相应数量的思维体,让幼儿将这些思维体按照从少到多的顺序移至6-10排,验证正确的排列顺序为1,3,6,8,9。

  幼儿园大班排序教案 11

  活动目标:1.通过数的`比较游戏,训练幼儿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2.幼儿能够以量为基础感知不同数的大小,会按从小到大、从大到小给10以内的数排序。3.通过动手操作,幼儿喜欢参与数学活动。

  活动准备:

  1.演示板一套。

  2.思维学具每人一套。

  活动过程:

  教师播放律动音乐,幼儿有序取思维学具入座。

  一、复*导入

  教师请幼儿一起从1数到10,再从10数到1,复*10以内数的正数和倒数。

  二、操作探索

  游戏一:比较量的多与少

  1.教师向幼儿闪看两张数字卡片(如6、8),每次闪看后让幼儿在思维板上摆放相应数量的思维体。

  2.教师和幼儿一起手口一致地点数,比较两组思维体的多少,并用语言表述,如:“1,2,3,4,5,6,第一排是6个思维体;1,2,3,4,5,6,7,8,第二排是8个思维体。8个思维体比6个思维体多,6个思维体比8个思维体少。”

  3.让幼儿从数字卡片中找出数字6和8,摆放在相应数量的思维体旁边。

  教师:“请小朋友猜一猜,数字‘6’和数字‘8’,谁大?谁小?”

  幼儿自由发表意见。

  教师:“为什么?”

  引导幼儿说出“8个思维体比6个思维体多,8比6大;6个思维体比8个思维体少,6比8小。”

  游戏二:数字比大小

  教师向幼儿出示任意两张数字卡片,让幼儿说一说哪个数大,哪个数小,是通过什么方式知道的。

  引导幼儿思考后再动手操作,通过量的比较获得大小的概念。

  游戏三:最大数,最小数

  教师向幼儿出示三张数字卡片,让幼儿想一想最大的数是谁,最小的数是谁。

  如果幼儿说对了,请幼儿说一说为什么(如“2、5、7”三个数,幼儿可以说“2个、5个和7个相比,7个最多,2个最少,所以7最大,2最小”);如果幼儿说错了,可以用思维体在思维板上为幼儿演示,引导幼儿通过比较量的多少找出大数和小数。

  游戏四:学*数的排列

  1.教师:“请听题。”

  幼儿:“训练耳朵。”

  教师:“请快速拿出下列数字卡片:1、8、3、9、6。预备——开始。”

  幼儿操作。

  2.教师:“请把这些数字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摆成一排。”

  幼儿操作,教师巡回观察。

  请操作正确的幼儿说一说他是怎样排出来的。

  3.教师在思维板的1-5排插放相应数量的思维体,让幼儿将这些思维体按照从少到多的顺序移至6-10排,验证正确的排列顺序为1,3,6,8,9。

  幼儿园大班排序教案 12

  一、说活动教材

  排序,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充满了排序:服装花纹上的排序、皮包上图案的排序、饰品排列上的排序、环境装饰上的排序、物品包装上的排序、公园中花草种植的排序……这些有规律的排序带给我们生活中的美。孩子们在生活中有意或无意识地会发现生活中存在一些排序的现象。如:吃饭的碗和盘子周边的漂亮的花边;裙子袖口和裙边的花边;卫生间瓷砖排列的图案……而我们教师正是孩子发现、运用和创造这种有规律的美的引导者。

  幼儿学*排序可以为幼儿建立初浅的数学概念做好准备。幼儿学*排序,可以按物体量的差异排序,也可以按物体的某一特征或者规律排列顺序。大班幼儿已经积累和建立了有关物体在颜色、形体和数量等特征差异排序的数学经验,可以更进一步地学*按照物体量的差异和数量的不同进行10以内正逆排序,初步体验序列之间的传递性、双重性和可逆性的关系。新《纲要》提出“在幼儿的生活中进行数学的学*”,让幼儿在生活中学数学、玩数学、用数学,教师引导幼儿在游戏和玩乐中初步接受和学*有规律的排序,并鼓励幼儿将之应用于生活。

  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能力,并结合《纲要》精神,我为幼儿选择的教学活动为“按物体的特定规律排序”,并设定在大班第二学期进行。

  二、说活动目标

  1、活动目标

  (1)鼓励幼儿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比较发现物体排列的传递性、可逆性,并进行大胆自主的排序活动。

  (2)增强幼儿对排序操作活动的兴趣,逐步发展幼儿的思维、观察、比较和初步的判断推理能力。

  2、重点:鼓励幼儿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比较发现物体排列的传递性、可逆性,并进行大胆自主的排序活动。

  3、难点:引导幼儿发现递增递减的排序规律,并学*排序。

  分析:目标(1)为认知目标,重在鼓励幼儿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比较,发现物体排列的传递性、可逆性,并进行大胆自主的排序活动。其中发现和学*物体递增递减的排序规律是本次活动的新知识点,也是难点部分。

  目标(2)是能力和情感目标,通过各种形象有趣的排序活动的操作,对幼儿进行排序学*,重在激发幼儿对排序活动的兴趣,掌握排序操作的方法,发展幼儿的排序能力。

  三、说活动准备

  1、幼儿经验准备:已经有按照物体某一特征规律进行排序的经验:如按照物体的颜色规律的排序、长短规律、宽窄规律、高矮规律的排序等等。

  2、环境材料创设准备:新家蓝图,幼儿分组操作材料:铺地砖(蓝白泡沫毯)、串彩链(长短宽窄颜色不同的长条手工纸)、围围墙(四种颜色的炮弹玩具)、种树(高矮品种不同的树)递增递减排序示范卡片三张、雪花片、黑白序列的排序图样、黑白方块若干。

  四、说活动过程

  活动环节

  环节一:教师出示新家的蓝图,提出今天活动的要求。

  (解决问题、达成目标:此环节起到引题并激起幼儿学*兴趣的作用。)

  环 节二:教师介绍装修的材料,提出装修的要求。幼儿自主探索物体简单的排序规律,进行分组操作。

  铺地砖:按照蓝白颜色变化规律排序。

  围围墙:按照炮弹颜色及节数规律排序。

  做彩链:根据纸条长短、宽窄、颜色的不同有规律串彩链。

  种树:按照树的形状、高矮不同规律排序。

  (解决问题、达成目标:在这一过程中,训练幼儿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不同层次的幼儿可以选择不同活动材料进行操作,便于分层指导、因材施教。在幼儿的自主操作、同伴间的探索交流和师生的共同小结的活动中,重点目标的第一层次得以解决。)

  环节三:出示三张递增、递减规律排序的卡片,(卡片1:蝴蝶不变,小花逐一增多;卡片2:蝴蝶不变,小花逐一减少;卡片3:蝴蝶逐一减少,小花逐一增多)。幼儿通过观察、比较,发现图形递增、递减排序的规律。然后幼儿用不同色彩的雪花片,学*按物体数量的递增和递减的规律排序。解决问题、达成目标:在这一过程中,通过观察、比较、发现、操作等方法解决了重难点目标,这是对幼儿进行初步判断、推理能力的训练。

  环节四:欣赏黑白序列,教师出示黑白序列,让幼儿观察寻找序列中黑白两色是以几个为一组进行排列,知道黑白两色也可组成许许多多有趣的序列。鼓励幼儿设计运用已有的.排序知识设计一条“黑白配”小毛巾。幼儿介绍自己设计的“黑白配”小毛巾,说明排序规律。

  解决问题、达成目标:这一环节通过欣赏、观察分析、和设计表述等方法,使活动的重难点目标得以突破提升。

  活动延伸:

  观察家里、大自然中具有规律的排序现象,让幼儿互相交流。让幼儿带着问题观察生活,将所学到的数学知识渗透到生活情景之中并进行再运用,有利于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促进其创造能力的发展。

  幼儿园大班排序教案 13

  目标:

  培养幼儿能听出故事情节的变化,会按情节的发生、发展、结局给故事图片排序。

  准备

  图片若干,录音故事。

  过程

  1、经验积累: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观察和发现事物的变化过程。

  2、听故事,给故事图片排序。

  a、听录音故事:小兔家的窗。

  b、发给每组幼儿一套图片,每套图片中有四张与故事情节有关,有两张与故事情节无关(或人物错了,或情节不对),请每组幼儿协商后,将与故事内容无关的图片挑出来。

  c、将每组剩下的四张图片次序打乱,请幼儿再听一遍故事,协商后,按故事情节发展顺序将图片排好。

  d、幼儿自由结伴,自由选择其它内容的故事图片,对故事图片进行排序,并根据排好的顺序,相互讲解故事大意。

  建议

  提醒幼儿,给故事排序时,注意抓故事情节发展的线索。

  下面这则故事中,情节发展的线索是:季节的变化,先是秋天,后是冬天,最后是春天里发生的事。

  附故事:

  小兔家的.窗

  小兔用大萝卜盖了一间房,窗户还没有装好,它就住在里面了。

  冬天到了,天气真冷!大雪飘呀飘呀,大风吹呀吹,吹进小兔的屋子里。小兔冷得发抖,它看看窗户说:“我得找样东西来挡挡风。”它走到小河边,看到小河边,看到小河结冰了,就搬了一块冰,挡在窗框上,冰挡住了风雪,小兔真高兴。

  春天来了,天气暖和了,小兔从外面回来,看见窗户上的冰不见了,地上有一滩水,小兔急得哭了。

  小熊猫走来,指着地上的水,告诉小兔:“春天,天气暖和,冰就融化成水了,你去找块玻璃装在窗框上吧!

  幼儿园大班排序教案 14

  活动目标

  1、通过学*使幼儿能根据物体的不同特征按一定的规律排序。

  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

  3、幼儿能轻松愉悦的参与操作活动,充分体验游戏活动的乐趣。

  4、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排序的科学现象。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准备

  活动准备:背景图、小兔图片、几何图形若干、双面胶、各色彩纸若干张、木棒10根

  活动过程实录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游戏引入课题,激发幼儿学*兴趣

  教师:“小朋友准备好了吗?我们一起来游戏吧!”教师做拍手、跺脚的动作,引入课题。

  教师:“请小朋友仔细看看老师做了什么动作,小朋友可以跟老师一起来做动作。”

  提问:“刚才老师做了什么动作,拍手后又干什么了?跺脚,那老师做拍手、跺脚的动作有没有规律?”

  幼儿思考回答。

  教师小结:刚才我们做的动作规律是:拍两次手,跺两次脚,拍两次手,跺两次脚……小朋友可以试试按照这个规律做做动作。

  幼儿尝试根据规律做动作,教师指导。

  二、基本部分

  1、出示小手、小脚丫图片,引导幼儿发现规律

  教师:“刚才小朋友已经记住我们做的动作了,为了加深记忆,现在我们用小手和小脚把刚才的动作记录下来,拍手我们用小手来记录,跺脚用小脚丫来记录。”

  教师引导幼儿用小手、小脚丫记录两组,并提问:

  (1)、小朋友看看我们把小手小脚排在一起有没有什么规律?

  两只小手、两只小脚,两只小手、两只小脚

  (2)、继续有规律的排列两组。

  (3)、幼儿发现规律。

  (4)、引导幼儿明白什么是有规律的排序?

  2、出示背景图,小兔图片,几何图形卡片,引导幼儿掌握规律。

  教师:“小兔子饿了,要回家吃饭了,可是,它回家的路被大水冲断了,正在抢修,但还没有修好,我们小朋友一起帮它把路修好,让它回家,好不好?”

  出示背景图,森林里一条没有铺好的路。

  引导幼儿发现规律,说出规律,并把路修好。

  请幼儿说说修好的路的规律。

  3、教师小结:

  引导幼儿明白在生活中还有许多有规律的现象和事情。

  三、分组操作活动

  教师:介绍不同的`操作材料,强调操作要求(要按一定的规律来排序)。

  1、铺路。

  2、水果运动会。

  3、制作糖葫芦。

  4、我是小小设计师。

  四、结束部分

  游戏“音乐会”结束本课。

  活动小结

  教师小结:“今天我们帮小兔修好了回家的路,它非常开心,它邀请我们小朋友去参加森林音乐会,小朋友想去吗?那我们就出发吧。”

  要求小朋友有序排好队:一位女生两位男生的规律排队。

  幼儿有规律的排队,去参加森林音乐会,结束本课。

  幼儿园大班排序教案 15

  设计背景

  幼儿对于一些事物,不懂得是有规律的。特设此课,使幼儿进一步了解事物的规律。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学会按物品的颜色,大小,形状等特点进行有规律的排序。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5、体验数学集体游戏的快乐。

  重点难点

  学会观察生活中有规律的事物。

  活动准备

  教学图,不同形状,颜色的卡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

  请幼儿观察一幅图片,并说一说大家都发现了什么有趣的地方。(塔、树、花朵),总结规律。

  二、内容呈现:

  教师分组排列卡片,请幼儿观察本组卡片的规律,并上前面来把剩下的卡片排列完。(大小、形状、颜色、种类)。

  三、巩固游戏:

  1.给幼儿每人准备一组卡片或玩具,鼓励幼儿自己进行排序。

  2.互动:分组请幼儿做游戏,按照老师所画的规律排列。(站蹲、举放、男女。)

  结束:

  1.请小朋友认真看一看在我们周围还有那些东西也是有规律的、排序的。

  2.请幼儿在成排(2男2女)的顺序离开活动场地。

  教学反思

  本节活动课较为成功,幼儿动手及互动的环节比较多。带动了幼儿的积极性,也活跃了课堂气氛。在活动结束进行自身排序时,幼儿有些不懂自己该站在怎样的位置。

  幼儿园大班排序教案 16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学*区别长短、宽窄、厚薄,并能用词表达。

  2、让幼儿学*按照长短、宽窄、厚薄的差异进行正逆排序,初步体验序列中物体的相对性和可变性。

  3、鼓励幼儿完成多种活动内容,并大胆讲述操作过程和操作结果。

  活动重点

  引导幼儿学*按照物体长短、宽窄、厚薄的差异进行正逆排序。

  活动难点

  引导幼儿不受物体颜色、形状、材料的干扰,进行长短、宽窄、厚薄差异的排序,并在选择的过程中强化幼儿对序列中物体的相对性和可变性的体验。

  活动准备

  1、活动室布置:摆放一些宽窄、厚薄不同的物品,如:围巾、毛巾、皮带、桌子、凳子、积木、书、毛衣、衬衫等。

  2、教具:宽窄的纸条若干(同颜色、同长度;同颜色、不同长度);按长短、宽窄、厚薄、高矮、大小、多少等差异排序好的材料纸各一张(如图1-图7);录音机、磁带。

  3、学具:每人一个信封,信封内有两张形状相同、厚薄不同的纸片;每人两张宽窄、颜色各不同的.纸条:黄色的宽,绿色的窄;垫板若干;宽窄不同的布若干。

  第一组:宽窄排序材料(同颜色、同长度、宽窄不同);数字卡片;厚薄排序材料(同质料、不同厚薄);长短排序材料(同颜色、同宽窄、不同长度)。

  第二组:宽窄排序材料(不同颜色、同长度、不同宽窄);厚薄排序材料(同材料、不同颜色、不同厚薄);长短排序材料(同材料、不同颜色、不同长度)。

  第三组:宽窄排序材料(颜色、长度、宽窄均不同);厚薄排序材料(颜色、质料、厚薄均不同);长短排序材料(颜色、质料、长短均不同)。

  活动过程

  1、集体活动:

  玩踩垫游戏。(体验哪块垫厚,哪块垫薄)

  想一想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东西厚,哪些东西薄。

  2、小组活动:

  按不同难度分成三个小组。(要求边操作边讲述)(争取每人都能完成三种活动)

  3、活动评价

  在实物投影仪中出示幼儿的操作结果,幼儿集体检查。

  4、小结。

  游戏活动彩布排序。

  活动结束

  音乐起,小朋友离开活动室。

  幼儿园大班排序教案 17

  活动目标:

  1.学*按物体重复交替、数量的递增或递减等规律进行排序。

  2.能发现事物间的排列规律,自创或合作创设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规律进行排序。

  3.感受事物重复变化给生活带来的美感和乐趣。

  活动准备:

  1.挂图《小熊的家》1 张,石头卡片若干, 黑板等;

  2.幼儿操作材料:雪花片,串珠,小蘑菇插板等三组材料若干。

  活动建议:

  1.玩游戏“请你跟我做”,初步感受规律,激发幼儿学*排序的兴趣。

  (1)教师做“拍手、跺脚”和“拍手、跺脚、跺脚”动作,引导幼儿感受“ABAB”和“ABBABB”排序规律并引导幼儿运用图谱“小手小脚”将规律记录下来。

  (2)幼儿创编其它身体动作。

  提问:你想做什么有规律的动作?(幼儿自己创编,并引导幼儿一起来做)

  2.出示挂图“小熊的家”,进一步感知有规律的排序方式。

  (1)提问:小熊的家哪里是有规律排序的?

  引导幼儿发现蝴蝶飞的方向“两只向上飞、两只向下飞”的规律;大山和小山按照大山数量不变,小山越来越多的规律等等。

  (2)引导幼儿操作鹅卵石图片将“小熊家的路”补充完整。

  小结:大家找到这么多有趣的规律,他们有的按交替重复的规律排列,有的按递增或是递减的规律排列,这些有规律的装饰把小熊的家装点得非常漂亮。

  3.引导幼儿运用各种材料做项链,探索多规律排序。

  (1)幼儿自选雪花片、小蘑菇粒、串珠等材料,鼓励幼儿用交替、重复的多种规律给小熊做项链。

  (2)鼓励幼儿交流作品,发现不同的排列规律。

  4.寻找生活中有规律的事物,感受事物重复变化给生活带来的美感和乐趣。

  提问:找一找生活中还有什么地方也用到了有规律的排序?这些有规律排序的地方让我们的生活看上去感觉怎么样?

  小结:生活中很多地方,如:衣服、窗帘、斑马线、公园的花坛等都用到了有规律的排序,既装扮美化了我们的生活,又增添了乐趣。

  课后反思:

  本次活动中,我以游戏贯穿始终,为幼儿创设宽松、愉快的情境,引导幼儿自主学*。利用“小熊的新房”这一情境,引导幼儿观察发现重复交替、数量递增或递减的排列规律;整个活动以孩子们的操作为主,让每个孩子都有自己动手操作的机会。师幼有效互动,较好的达成了此次活动目标。

  1.通过有效提问激发幼儿学*兴趣,如:现在你想做什么动作,怎么做?让幼儿在游戏中,初步感受规律。幼儿做完动作后,引导其他幼儿将代表这些动作的标志贴到黑板上,在操作中引导幼儿进一步直观的感受规律。

  2.第二环节中,通过找小熊新家的规律,为小熊铺路等情境,启发性提问:小熊的新家漂亮在哪?还有哪里用到了有规律的排序?大部分幼儿能快速找出规律,并完整表达自己的想法。通过师幼有效互动,幼儿积极思考并在教师的提升总结中,主动*得新经验。活动中注重幼儿个体差异,适当追问。在观察幼儿介绍为小熊挂的.彩旗时,追问:这里的蓝色小旗数量怎么样?进一步引导幼儿发现递增的规律。

  3.在为小熊设计项链环节,多数幼儿能大胆创新,运用学到的规律为小熊设计项链,并能完整介绍。材料提供方面,制作项链的雪花片数量可再多一些,以便于幼儿更好的操作。

  4.最后将有规律的排序延伸到生活中,引导幼儿体验事物重复的乐趣。开放性的提问为什么这些地方要用到有规律的排序?并根据幼儿的回答及时总结。让幼儿体验事物重复排列的乐趣,激发幼儿对生活的热爱,体验数学活动带来的乐趣。

  幼儿园大班排序教案 18

  活动目标

  1、能通过观察、推理发现物品、图形或数字的排序规律。

  2、能按照已有规律继续排序。

  3、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使之愿意并喜欢参加数学活动。

  4、了解排序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并学*将排序的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5、提升对规律排序的认识。

  教学重点、难点

  1、发现并按规律进行排序。

  2、自己创造规律进行排序。

  活动准备

  1、材料准备:动物图片若干,幼儿操作材料,各种图形卡若干。

  2、经验准备:认识几种*面图形。

  活动过程

  一、找一找

  今天大森林里开联欢会,许多小动物都来参加,我们也去看看吧!

  问题:

  (1)大森林里真热闹,谁来参加联欢会?

  (2)它们排队有规律吗?什么规律?

  二、排一排

  1、有些小动物来晚了,我们来按照规律给它们排好队吧。

  2、引导幼儿排列出”ABCABCABC”“AABBAABB”“AABAABAAB”“AABCAABC”等不同模式。

  三、说一说

  在我们身边有哪些物品是有规律的?(桌子、椅子、衣服的花纹)

  四、摆一摆

  1、操作材料练*

  问题:

  (1)你能看出来这些图形(数字)是怎样排列的吗?

  (2)你来试试接着往下排吧?

  (3)说说你是怎样排的?

  2、我们看了许多排列图案,你能不能用手中的材料排出一些图案,然后让自己的伙伴接着往下排?

  五、分享自己的创造成果和经验。

  六、谈谈排序跟我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教学反思

  整个活动以孩子们的操作为主,让每个孩子都有自己动手操作的机会,活动过程首先让幼儿找到小动物的排队规律,然后让孩子排一排,说一说身边什么是有规律的,最后让孩子们摆一摆,让孩子们在展示的基础上,老师加以总结。活动的目的基本达到,大部分孩子都能掌握按规律排序。活动的过程能兼顾全体幼儿的需要,注意幼儿的个体差异,让每个幼儿都有成功和进步的体验。

  我认为本节课的亮点是“摆一摆”,在此环节幼儿可以自己动手把想的规律摆出来,体现了手脑互动,然后说出自己是按照什么规律摆的,在说时注意要说完整话,用“我是按照……规律排序的”句式完成。最后请小伙伴接着自己的作品往下排,小朋友来做小老师检查是否正确。

  我认为本节课的不足是缺少小组活动,下次设计时加小组活动,让小朋友们有竞争意识,合作意识。

  小百科:快速排序、希尔排序、堆排序、直接选择排序不是稳定的排序算法,而基数排序、冒泡排序、直接插入排序、折半插入排序、归并排序是稳定的排序算法。

  幼儿园大班排序教案 19

  教材分析

  大班小朋友特别喜欢帮雪花片积木排队、串珠、穿项链等,结合大班科学领域的活动目标,本次活动使幼儿对有规律的排序有一个正确的认知,引导幼儿联想生活中有规律排序的事物,使幼儿感受到规律排序在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在活动中,可提供给幼儿多种等级的材料,让幼儿进行操作,重点是鼓励幼儿开动脑筋,发现规律,大胆创造,变换不同的排序形式,体验创造的快乐。如在“给小猫铺路”这一环节中,启发幼儿用求异思维设计各种各样的小路;在“为小猫设计项链和彩环”这一环节中,引导幼儿学*按物体数量的递增或递减的规律穿项链、做彩环。通过这些分类排序活动,培养幼儿认真细心、坚持不懈的意志品质,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及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目标:

  1.学*按物体数量的递增或递减等规律进行排序。

  2.能大胆创新,探索按多种规律排序。

  3.在排序中,体验事物重复变化的乐趣。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1.雪花片每人l份,自制小猫的家每组1座。2.红、蓝彩色珠子,绳子,彩色纸条,胶水若干。3.教室中悬挂红、绿两色按递增和递减规律交替、重复做成的两条彩旗挂饰。

  经验准备:观察生活中有规律的现象。

  活动过程:

  一、观察小猫新房子中物件的摆放,学*按物体数量的递增或递减等规律进行排序。

  1.设置情境:小猫家盖了一座新房子,它准备铺一条小路,引导幼儿讨论:怎样帮助小猫铺一条漂亮的小路?如:可引导幼儿发表自已排序的多种方法,绪合教室里悬挂的彩旗,重点引导幼儿按雪花片数量递增或递减的规律,交替、重复地铺一条小路。

  2.幼儿操作:用雪花片在小猫房前铺一条重复、交替、有规律的、有创意的小路。

  3.幼儿互相观察,说说自己铺的小路有什么特点。

  小结:这些小路铺设得非常漂亮,有的是ABBB、ABBB式,有的足ABCD、ABGD、

  ABCD式,有的是AB、AABB、AAABBB式,有的是AAABRB、AABB、AB式,有的是

  AB、ABB、ABBB、ABBBB式,有的`是AAAAB、AAAB、AAB式……这些排列是有规律的,是重复交替的。

  二、分组为小猫设计项链和彩环,能大胆创新,探索按多种规律排序。

  1.第1组:穿项链。幼儿用长绳将彩珠穿成项链,比比谁穿得漂亮,引导幼儿求异想象,按交替、重复的规律来穿珠子。如:幼儿可按红珠子的数量不变,蓝珠子逐一增加这个规律穿珠子。如图:红蓝红蓝蓝红蓝蓝蓝。

  2.第2组:做彩环。幼儿将彩色长条纸两头粘合成圈,按交替、重复的规律一环套一环做成彩环。教师重点鼓励幼儿变换多种方式排序,如:按黄、蓝、绿纸条间隔,红条逐一减少的规律粘彩环。如图:黄红红红红蓝红红红绿红红黄红红红红

  三、展示自己的作品,在寻找作品中的规律体验事物重复变化的乐趣。幼儿相互交流自己制作彩环的创作规律,互相探索小朋友作品中的规律,

  大家推出设计新颖的彩环、项链,送给小猫当礼物装饰房子。

  幼儿园大班排序教案 20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的观察、比较能力和思维的灵敏性。

  2、学*按物体的颜色排序。

  3、在游戏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团结协作的乐趣。

  4、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5、能与同伴合作,并尝试记录结果。

  重点难点

  重点: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

  难点:四种颜色的排序。

  活动准备

  红、黄、蓝、绿的珠子若干,串绳若干,红、黄、蓝、绿的头饰若干,火车头粘贴一个,红、黄、蓝、绿车厢粘贴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大二班的小朋友最会串珠子了,今天杨老师就是宝石商人,我来收购小朋友做的手链,看看谁做的手链最漂亮。

  (2)幼儿自由串珠子。

  二、基本部分:

  1、操作活动:串手链

  (1) 引导幼儿观察所串珠子的颜色排列特点。(重点)

  (2) 以宝石商订购的形式让幼儿按红黄、红黄蓝、红黄蓝绿的排序串珠。活动中老师辅导并让幼儿互相帮助完成。

  2、游戏活动:小火车

  玩法:小朋友戴上红、黄、蓝、绿的头饰,老师边念:“小火车真漂亮,红黄红黄一节节。”边把火车粘贴出来,然后老师做火车头小朋友根据自己的头饰按儿歌要求排列做车厢。老师根据幼儿能力及游戏的熟练程度来定火车的颜色排序。红黄蓝绿的排序是难点,让能力强的小朋友提醒能力弱的小朋友。

  三、结束部分

  小结游戏情况,鼓励幼儿。

  四、延伸部分

  小朋友我们今天做的手链颜色丰富、排列有规律,这样的手链很漂亮,我们把这样漂亮的手链画出来给爸爸、妈妈看,好吗?

  教学反思

  因为所选内容是幼儿*时接触、有兴趣的,所以幼儿接受快。在开始部分幼儿自由串珠子时,就有很多孩子会按颜色排序来串了,后经观察排序规律小朋友们都能按要求串珠子了。在活动中让幼儿互相帮助使每一位幼儿都能完成任务,并体验交流、游戏的乐趣。


幼儿园大班《排序》教案范本10份(扩展3)

——幼儿园大班教案《排序》(5)份

  幼儿园大班教案《排序》 1

  设计背景

  幼儿对于一些事物,不懂得是有规律的。特设此课,使幼儿进一步了解事物的规律。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学会按物品的颜色,大小,形状等特点进行有规律的排序。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5、体验数学集体游戏的快乐。

  重点难点

  学会观察生活中有规律的事物。

  活动准备

  教学图,不同形状,颜色的卡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

  请幼儿观察一幅图片,并说一说大家都发现了什么有趣的地方。(塔、树、花朵),总结规律。

  二、内容呈现:

  教师分组排列卡片,请幼儿观察本组卡片的规律,并上前面来把剩下的卡片排列完。(大小、形状、颜色、种类)。

  三、巩固游戏:

  1.给幼儿每人准备一组卡片或玩具,鼓励幼儿自己进行排序。

  2.互动:分组请幼儿做游戏,按照老师所画的规律排列。(站蹲、举放、男女。)

  结束:

  1.请小朋友认真看一看在我们周围还有那些东西也是有规律的、排序的。

  2.请幼儿在成排(2男2女)的顺序离开活动场地。

  教学反思

  本节活动课较为成功,幼儿动手及互动的环节比较多。带动了幼儿的积极性,也活跃了课堂气氛。在活动结束进行自身排序时,幼儿有些不懂自己该站在怎样的位置。

  幼儿园大班教案《排序》 2

  活动目标

  1、观察比较3~4种树叶外形特征的不同,并能根据树叶的不同特征进行分类和排序。

  2、能按一定特征或规律进行树叶分类和排序,发展比较性观察能力。

  3、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4、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活动准备

  1、清洁好的白杨树叶、枫树叶、银杏树叶若干,混放在4~5个小筐内。

  2、记录纸、记号笔,分类用的小篮子3个。

  活动过程

  1、幼儿自取小筐,观察树叶的外形特点,比较它们的不同之处,并互相说说自己的发现。

  2、将树叶按品种进行分类,说说分类的理由。

  3、按树叶的颜色、品种或大小,如两种树叶交替排列等,在桌上进行有规律的树叶排序活动,并在记录纸上记录自己的排列结果。

  4、教师鼓励幼儿大胆创新排序形式,并及时将排列经验分享给其他的小朋友,增强活动的挑战性。

  教学反思:

  在活动中,教师能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幼儿的兴趣设计的尝试性,操作性和探索性比较强的科学学*活动。整个活动内容新颖,有创意,组织的形式灵活,能随机应变。而且,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与组织者,没有过多的示范讲解,使幼儿在活动中成为真正的主人。这次活动提高了幼儿的思维灵活性,动手操作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幼儿大胆探索,积极尝试的学*态度。

  幼儿园大班教案《排序》 3

  活动目标:

  1.学*观察并发现递增递减排序规律,会接着往下排。

  2.用自己的的方式大胆表达操作的结果。

  3.感受规则排序在生活中的运用及其产生的美感。

  活动准备:

  课件、幼儿操作材料等。

  活动过程:

  1.情景引入,寻找排列规律。

  师:小朋友,我是中都中心幼儿园的老师,我的幼儿园可漂亮了。我们一起来看看,但看完后老师要请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1)出示课件1,引导幼儿观察"幼儿园"的排列装饰。

  师:小朋友,刚才你们都看了我的幼儿园,怎么样,好看吗?现在我想问问你看到了什么?(幼儿回答)它好看在哪?是怎么设计的?

  (2)出示门、围墙图片,观察比较发现等差关系,引发幼儿思考如何排列。

  师:这是新幼儿的围墙、(大门),请小朋友仔细观察它们的设计的,你发现了什么秘密?我们想一想该如何来设计?

  (3)小结。刚才小朋友都看了我幼儿园的大门是两种颜色,左扇门是一种颜色的数量不变,另一种颜色的数量越来越多;而右扇门是一种颜色的数量不变,另一种颜色的数量越来越少。还有围墙也和右扇门一样,一种颜色的数量不变,另一种颜色的数量越来越少。小朋友真棒,发现了新的排列规律。

  2.幼儿操作,学*递增递减的规律排序规律。

  (1)引导幼儿观察操作卡上设计材料,找出规律,并继续进行排列。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许多设计材料,我幼儿园的设计师因有事没设计完,现在我请小朋友帮忙把这些没有设计院完的接着往下设计。但小朋友先看看设计师是按什么规律设计的,然后我们一起来接着往下设计。

  (2)幼儿分组操作,并将操作卡分成两类(递增和递减),展示在展板上。

  (3)观察评价,总结规律。

  ①师幼共同观察评价大家设计的排列正误。

  ②教师小结规律:

  师:刚才小朋友们都设计得很美!比如(门帘等)是按照一种颜色的数量固定不变,另一种颜色后面一次的数量比前面一次的数量增加1,这种设计的排序规律,我们叫它递增规律。还有(汽球等)是按照一种颜色的数量固定不变,另一种颜色后面一次的数量比前面一次的数量减少1,这种设计的排序规律,我们叫它递减规律。

  3.幼儿分组操作"装扮幼儿园",巩固知识。

  师:我刚才看到你们幼儿园也新建一座新楼房,可是我发现新楼房四周还空荡荡的,没有种树、没有围墙等等,要不我们也一起来装扮它。

  (1)介绍各组材料。

  ※设计围墙:用两种形状的图形,按照不同规律在操作卡上"挂设计围墙"。

  ※挂彩旗:用两种颜色的图形,按照不同规律在操作卡上"挂彩旗"。

  ※种树:用两种不同的种类,按照不同规律在操作卡上"种花圃"。

  ※铺地砖:用两种颜色的卡纸,按照不同规律在操作卡上"铺地砖"。

  ※设计大门:用两种颜色的汽球,按照不同规律在操作卡上"设计大门"。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重点观察幼儿是否按照递增递减的规律来排列。

  (3)幼儿分享交流:你做了什么,是按照哪种规律进行排列的?

  4.知识拓展:感受规律排序在生活中的作用。

  师播放生活中一些常见按一定规律排序的东西,让幼儿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规律排序在生活中的作用。

  幼儿园大班教案《排序》 4

  一、说活动教材

  排序,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充满了排序:服装花纹上的排序、皮包上图案的排序、饰品排列上的排序、环境装饰上的排序、物品包装上的排序、公园中花草种植的排序……这些有规律的排序带给我们生活中的美。孩子们在生活中有意或无意识地会发现生活中存在一些排序的现象。如:吃饭的碗和盘子周边的漂亮的花边;裙子袖口和裙边的花边;卫生间瓷砖排列的图案……而我们教师正是孩子发现、运用和创造这种有规律的美的引导者。

  幼儿学*排序可以为幼儿建立初浅的数学概念做好准备。幼儿学*排序,可以按物体量的差异排序,也可以按物体的`某一特征或者规律排列顺序。大班幼儿已经积累和建立了有关物体在颜色、形体和数量等特征差异排序的数学经验,可以更进一步地学*按照物体量的差异和数量的不同进行10以内正逆排序,初步体验序列之间的传递性、双重性和可逆性的关系。新《纲要》提出“在幼儿的生活中进行数学的学*”,让幼儿在生活中学数学、玩数学、用数学,教师引导幼儿在游戏和玩乐中初步接受和学*有规律的排序,并鼓励幼儿将之应用于生活。

  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能力,并结合《纲要》精神,我为幼儿选择的教学活动为“按物体的特定规律排序”,并设定在大班第二学期进行。

  二、说活动目标

  1、活动目标

  (1)鼓励幼儿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比较发现物体排列的传递性、可逆性,并进行大胆自主的排序活动。

  (2)增强幼儿对排序操作活动的兴趣,逐步发展幼儿的思维、观察、比较和初步的判断推理能力。

  2、重点:鼓励幼儿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比较发现物体排列的传递性、可逆性,并进行大胆自主的排序活动。

  3、难点:引导幼儿发现递增递减的排序规律,并学*排序。

  分析:目标(1)为认知目标,重在鼓励幼儿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比较,发现物体排列的传递性、可逆性,并进行大胆自主的排序活动。其中发现和学*物体递增递减的排序规律是本次活动的新知识点,也是难点部分。

  目标(2)是能力和情感目标,通过各种形象有趣的排序活动的操作,对幼儿进行排序学*,重在激发幼儿对排序活动的兴趣,掌握排序操作的方法,发展幼儿的排序能力。

  三、说活动准备

  1、幼儿经验准备:已经有按照物体某一特征规律进行排序的经验:如按照物体的颜色规律的排序、长短规律、宽窄规律、高矮规律的排序等等。

  2、环境材料创设准备:新家蓝图,幼儿分组操作材料:铺地砖(蓝白泡沫毯)、串彩链(长短宽窄颜色不同的长条手工纸)、围围墙(四种颜色的炮弹玩具)、种树(高矮品种不同的树)递增递减排序示范卡片三张、雪花片、黑白序列的排序图样、黑白方块若干。

  四、说活动过程

  活动环节

  环节一:教师出示新家的蓝图,提出今天活动的要求。

  (解决问题、达成目标:此环节起到引题并激起幼儿学*兴趣的作用。)

  环 节二:教师介绍装修的材料,提出装修的要求。幼儿自主探索物体简单的排序规律,进行分组操作。

  铺地砖:按照蓝白颜色变化规律排序。

  围围墙:按照炮弹颜色及节数规律排序。

  做彩链:根据纸条长短、宽窄、颜色的不同有规律串彩链。

  种树:按照树的形状、高矮不同规律排序。

  (解决问题、达成目标:在这一过程中,训练幼儿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不同层次的幼儿可以选择不同活动材料进行操作,便于分层指导、因材施教。在幼儿的自主操作、同伴间的探索交流和师生的共同小结的活动中,重点目标的第一层次得以解决。)

  环节三:出示三张递增、递减规律排序的卡片,(卡片1:蝴蝶不变,小花逐一增多;卡片2:蝴蝶不变,小花逐一减少;卡片3:蝴蝶逐一减少,小花逐一增多)。幼儿通过观察、比较,发现图形递增、递减排序的规律。然后幼儿用不同色彩的雪花片,学*按物体数量的递增和递减的规律排序。解决问题、达成目标:在这一过程中,通过观察、比较、发现、操作等方法解决了重难点目标,这是对幼儿进行初步判断、推理能力的训练。

  环节四:欣赏黑白序列,教师出示黑白序列,让幼儿观察寻找序列中黑白两色是以几个为一组进行排列,知道黑白两色也可组成许许多多有趣的序列。鼓励幼儿设计运用已有的排序知识设计一条“黑白配”小毛巾。幼儿介绍自己设计的“黑白配”小毛巾,说明排序规律。

  解决问题、达成目标:这一环节通过欣赏、观察分析、和设计表述等方法,使活动的重难点目标得以突破提升。

  活动延伸:

  观察家里、大自然中具有规律的排序现象,让幼儿互相交流。让幼儿带着问题观察生活,将所学到的数学知识渗透到生活情景之中并进行再运用,有利于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促进其创造能力的发展。

  幼儿园大班教案《排序》 5

  目标:

  培养幼儿能听出故事情节的变化,会按情节的发生、发展、结局给故事图片排序。

  准备

  图片若干,录音故事。

  过程

  1、经验积累: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观察和发现事物的变化过程。

  2、听故事,给故事图片排序。

  a、听录音故事:小兔家的窗。

  b、发给每组幼儿一套图片,每套图片中有四张与故事情节有关,有两张与故事情节无关(或人物错了,或情节不对),请每组幼儿协商后,将与故事内容无关的图片挑出来。

  c、将每组剩下的四张图片次序打乱,请幼儿再听一遍故事,协商后,按故事情节发展顺序将图片排好。

  d、幼儿自由结伴,自由选择其它内容的故事图片,对故事图片进行排序,并根据排好的顺序,相互讲解故事大意。

  建议

  提醒幼儿,给故事排序时,注意抓故事情节发展的线索。

  下面这则故事中,情节发展的线索是:季节的变化,先是秋天,后是冬天,最后是春天里发生的事。

  附故事:

  小兔家的窗

  小兔用大萝卜盖了一间房,窗户还没有装好,它就住在里面了。

  冬天到了,天气真冷!大雪飘呀飘呀,大风吹呀吹,吹进小兔的屋子里。小兔冷得发抖,它看看窗户说:“我得找样东西来挡挡风。”它走到小河边,看到小河边,看到小河结冰了,就搬了一块冰,挡在窗框上,冰挡住了风雪,小兔真高兴。

  春天来了,天气暖和了,小兔从外面回来,看见窗户上的冰不见了,地上有一滩水,小兔急得哭了。

  小熊猫走来,指着地上的水,告诉小兔:“春天,天气暖和,冰就融化成水了,你去找块玻璃装在窗框上吧!


幼儿园大班《排序》教案范本10份(扩展4)

——幼儿园大班科学课教案范本10份

  活动目标

  1、探索、发现各种力及其作用。

  2、以诗歌仿编的形式进行表述。

  3、激发幼儿探索科学的兴趣。

  活动准备

  1、丰富有关力的概念及其本活动以前认识的各种力。

  2、图片若干、风车、小汽车、弓箭、磁石、纸船等。

  活动过程

  一、这是什么力。

  1、交代玩耍要求:

  (1)玩耍时找一找力在哪里?是什么力让你的玩具动起来和停下的?

  (2)当音乐停下时,轻轻放下玩具回到自己的位置。

  2、幼儿自由选择玩具,探索、发现、感受各种力的.存在及作用。教师巡回观察。

  3、幼儿相互讨论自己的发现,教师注意倾听。

  4、通过个别提问:“你的玩具是怎样运动的?”“是什么力在起作用?”共同分享发现成果。并且在幼儿自由表述的基础上,引导幼儿总结讲述。如:风车吱吱转,靠的是风力。

  5、教师总结幼儿发现的各种力,并请幼儿从教师提供的图标中选出一种最适合的符号表现出来。如:重力↓

  6、请几名幼儿用图片和各种力的图标表示自己的发现。

  二、还有什么力。

  1、刚才小朋友在玩中发现了各种各样的力就在我们身边,请你回忆一下在生活中,还有哪些事情用到力?用了什么力?

  2、引导幼儿在充分讨论、回忆的基础上发现更多种类的力。如:会把东西压住的力是压力,推力、拉力......等等。

  三、形形色色的力。

  1、力有各种各样,它们起到的作用一样吗?我们把这些力和它们的作用编成一首好听的诗歌好吗?

  2、在图片和图标的辅助下引导幼儿用“什么样的事情,怎样运动,用的是什么力”这一形式创编诗歌。

  活动结束

  让幼儿再次玩玩具进一步验证发现的结果,并一边玩一边朗诵自己创编的诗歌。

  活动目标:

  1、启发幼儿对生活中影子的回顾,丰富对影子的认识。

  2、引导幼把见过的有趣的影子现象用语言描述出来,并能用绘画、标志符号的方式进行表征。

  3、让幼儿了解影子的形成和影子的变化。

  活动准备:

  1、活动前几天提示幼儿观察物体的影子。

  2、每个幼儿绘画用的纸、笔。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主题组织幼儿谈话:

  (1)你见过影子吗?

  (2)你都见到过什么样的影子?

  教师,引出课题。

  2、幼儿分组交流

  (1)先将幼儿分成六组。

  (2)引导幼儿交流自己所见过的影子。

  (3)尽量调动幼儿讲述的积极性。

  3、绘画影子引导幼儿将有趣的影子用绘画或标志符号的形式表征出来。

  4、展示幼儿作品。

  将幼儿的绘画作品展示在墙饰专栏中,并向大家介绍自己发现的有趣的影子现象。

  5、教师讲评。

  活动效果幼儿能积极参与讨论,互相交流讲述自己在不同时间所见过的各种各样的影子,知道影子的变化,并能准确的画出不同影子的效果。本节活动目标达到,效果不错。

  活动设计背景

  幼小的孩子个个好奇,好问,好探索,所以我选择了这个教学内容。我用“做中学”的理念,原则,设计,组织这个教学活动,这个活动内容符合孩子的年龄特征和求知欲望,是孩子日常生活中比较熟悉的现象,孩子在生活中发现过影子,活动中能用运各种手段动手动脑解决问题。

  活动目标

  1.通过自身的探索让幼儿感知影子的变化与光源的远*,照射角度的关系。

  2.激发幼儿对探索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1. 引导幼儿的探索让幼儿感知影子的变化与光源的远*,照射角度的关系

  2. 启发幼儿用简单的符号表示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1. 布置一间暗室。

  2. 投影屏,立体玩具吗,手电筒,记录板,纸笔。

  活动过程 :

  1.设疑导入

  提问:影子先生怎么了?他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这样?

  2.激活思维,猜想,想象,建构。

  组织幼儿自由讨论:可以用什么方法让影子变魔术呢?

  3.自主探索。

  分组实验并把发现记录下来。

  重点:引导幼儿的探索让幼儿感知影子的变化与光源的远*,照射角度的关系

  难点: 启发幼儿用简单的符号表示自己的发现。

  4.分享交流。

  5.抛出问题,拓展延伸。

  问题:影子是从哪里来的?他只能是黑色的吗?他还会变什么魔术?

  教学反思

  影子一直是孩子们感兴趣的话题,将科学教育融于学生的生活中是新观念的体现,设计活动旨在通过让学生探索影子,让学生了解影子与光的密切关系,激发学生对影子的好奇与兴趣,学*科学的方法,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

  活动开始,我以猜谜语的形式导入,让学生们寻找自己的朋友影子,以这种方式,可以使学生迅速的集中精神,很快的进入课堂角色中来.接着就让孩子自己动手探索发现影子,让孩子从实践中感悟出真知,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去发现,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在积极的讨论交流和细心的观察中弄明白影子的奥秘,孩子的创新精神和思维能力并发出火花。第一次操作后,孩子们获得了“因为有光,物体挡住光,所以产生影子”的道理.接着又从孩子的生活经验导入,观看多媒体课件”生活中的影子”,从孩子的认知出发,交流已有的生活经验,让他们畅所欲言,发展语言和思维的同时引发了对影子形状、大小、变化的兴趣,从中引发第二次探索的兴趣。第二次探索的重点是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方向照物体,发现影子的方位及大小变化。在这次操作中,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成功地发现了影子变化的秘密,所以我请几名成功的孩子到前台来示范操作,我进行引导小结,然后让所有的孩子进行第三次操作,并要求孩子把操作结果记录下来,效果很好,所有的孩子都在科学探索活动中体验到了成功的乐趣,培养了自信心。最后,向学生介绍了影子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并观看了月食形成的原因的短片。

  本次科学探索活动,我抓住了孩子对科学现象好奇、好动手的特点,让孩子们在充分自主的实践探索中发现科学道理,活动效果好。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孩子个别操作无目的,所以没有能很好地发现问题,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这堂科学活动课是借鉴市科技馆的活动手册影子的秘密一课开展的,这次的教学是一次成长的教学,因为今天科技馆的老师和北京的专家老师也莅临了我的课堂,并对我的这节课做了点评,尚老师先是对我课堂好的一面做了表扬,其次对课堂的不足之处做了探讨,并结合科技馆鲁老师的意见和我一起共同进行了修改,让我确实感受了科学教学的魅力,今天的课堂教学是紧张的也是快乐的。


幼儿园大班《排序》教案范本10份(扩展5)

——幼儿园大班教案《大自然》范本10份

  活动目标:

  1.乐意现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

  2.学*简单的分类和统计。

  3.喜欢听故事。

  4.感受大自然的色彩之美。

  活动准备:

  1.选择确定便于幼儿观察的场地。

  2.提醒幼儿携带记录工具。

  3.准备教育挂图《主题活动·彩色世界·多彩的世界》、学*包《主题活动·找朋友》。

  活动过程:

  1.教师告诉幼儿要到操场上寻找大自然中的颜色,请幼儿做好准备。

  2.引导幼儿商议,明确注意事项及安全常规。

  3.带幼儿到操场上找颜色,提醒幼儿及时把找到的色彩及其事物记录下来。

  教师帮助个别幼儿记录好色彩及其事物。

  4.幼儿回到班级,教师引导幼儿数一数,比一比:哪种颜色的事物最多?哪种颜色的事物最少?

  5.启发幼儿欣赏大自然色彩的美,谈一谈美在哪里?

  6.组织幼儿相互交流和分享自己的发现。

  7.引导幼儿总结在大自然中找到了几种颜色。

  8.结合教育挂图,引导幼儿欣赏故事《多彩的.世界》,使幼儿进一步了解大自然的七种色彩。

  活动延伸:

  1.请家长带幼儿外出活动时,有意识地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环境中的颜色,加深幼儿对各种颜色的认识。

  2.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按颜色进行分类。

  活 动 目 标:

  1、进一步激发幼儿热爱自然的情感。

  2、在活动中发展幼儿的感知觉。

  3、在游戏过程中感知植物的生长环境与人类生存的重要性。

  活动准备:

  彩笔、纸等

  活动过程:

  一、印下大自然的痕迹

  1、带幼儿寻找各自喜欢的树,每选择一棵用彩笔把树皮和纹理拓印在白纸上。每位幼儿可拓印出独一无二的作品。教师可以鼓励他们来寻找不同种类的树干或树叶来拓印。

  2、找一棵大树。教师可以让幼儿讨论,一共要多少人才能把树围住?还可以仔细找找看,有哪些动物是把这棵树当成“家”的?树上树下有小鸟、蚂蚁、毛毛虫等居住吗?让幼儿表达观察这棵树的感想:大树有多大年纪了?身旁可能发生什么故事?最后,教师让幼儿用白纸把树围住,各自拓下树的一部分纹理,这些纸可以带回去后*排连结起来,向幼儿展示树的圆周长度。

  二、呼吸树的游戏

  1、让幼儿在大树荫下作深呼吸,自由地与幼儿讨论树的功能:它可以供人们遮荫遮雨、供给人们食物,也是许多动物的家;树根又可以使泥土固定,吸收水分,天下雨时,才不会造成洪水和山崩。另外,树还可以使空气清新。“呼吸树”的游戏,就是让幼儿了解,树林对于我们的.呼吸是何等的重要。

  2、在空地上由部分幼儿扮演树木,以各种姿势站立;另一部分幼儿扮演各种动物,教师则当砍树的樵夫。

  3、“动物”们只有站在“树”的旁边才能呼吸5秒钟(既慢数五下),然后要用手捏住鼻子与闭气直到跑到另一棵树旁才能呼吸(因为每个数释放出来的“氧气”有限)。当幼儿在大树之间移动时,教师开始“砍树”,被砍倒的“树”要假装倒下,这样动物就不能再靠*那棵树呼吸了。

  4、游戏过程中,树逐渐减少,幼儿会感到“呼吸”愈来愈不容易,当“树”全被砍倒时,“动物”们也就会昏倒了。

  5、游戏结束后,教师可让幼儿说说自己的感觉。

  活动反思:

  《美丽的大自然》从一次郊游入手,在引导孩子看看、摸摸、找找、玩玩的过程中,融入了科学、语言、健康、社会等多方面的内容,孩子们在整个活动中兴趣很高,整个过程都是在具体有趣的活动中实现的。

  幼儿在活动中观察能力、思维表达能力、表现能力、合作能力都得到了发展,激发了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孩子们在活动中的体验是快乐而满足的!

  活动目标:

  1、对大自然的复制现象感兴趣。

  2、用拓印或模印的方法复制某一自然物。

  3、在创作时体验色彩和图案对称带来的均衡美感。

  4、培养幼儿良好的作画*惯。

  活动准备:

  黑色或棕色蜡笔,白纸

  活动过程:

  一、拥抱大树

  来到户外,每个人寻找一棵自己喜欢的大树,做上记号,并与之拥抱。


幼儿园大班《排序》教案范本10份(扩展6)

——幼儿园大班的火的教案范本10份

  活动目标:

  1、会用从里到外,由浅到深,层层涂染的方法表现花朵渐变的色彩。

  2、学*用同种色表现越开越大的花,对色彩感兴趣。

  3、了解简单的色系,以及同一色系中的几种颜色。

  活动准备:

  范画一幅、蜡笔、水笔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引起兴趣。

  出示范画。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盆花,我们来看看它们是什么形状的.?它的颜色是怎样的?小朋友讨论,教师总结:花都有花蕊和花瓣组成,花蕊的颜色最深,花瓣的颜色慢慢的越来越淡。

  2、引导幼儿学*遮挡画的方法。

  我们在画的时候在纸的中间先画好一朵开放的花,然后要在旁边添画一些花朵,如果碰到大花了,就要把笔尖拎起来,跳过大花走(学*遮挡)

  3、学*涂色。

  幼儿学*调色,在原色的基础上加白色或是黄色进行涂色。

  教师演示绘画,涂色。画花的时候我们可以选择一种色系,比如红色,然后我们就在红色中慢慢加点白色或者是黄色进去。涂色时候花蕊先选择最深的原色,然后在花瓣的地方就慢慢的淡下去。就是这样从里向外涂,有深到浅,一层层用同种色系画出一朵开得很大的花。

  4、交代要求,幼儿作画,教师指导。

  小朋友可以选择不同的色系来进行涂色。

  5、总结,评价。

  说说自己的花是什么色系的,说说最喜欢那一朵花为什么?

  活动目标

  1、了解划船中可能出现的危险以及安全注意事项。

  2、知道在划船中如何保护自己并能够遵守安全规则。

  3、形成自我保护意识,增强划船时的安全意识。

  4、培养幼儿动脑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加强幼儿的安全意识。

  活动准备

  1、教师用报纸折叠的小船1只、纸做的救生衣一大一小共2件。

  2、小男孩布偶和妈妈布偶各1个。

  3、教学挂图和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1、活动导入:谈话活动

  (1)教师:小朋友都划过船吗?划船时也有很多要注意的安全问题呢!谁来说一说划船时要注意什么?

  (2)幼儿自由发言并讨论,教师在黑板上用图夹文方式记录大家都同意的几点。

  (3)教师小结幼儿所讲的内容。

  教师:刚才小朋友们说了这么多,到底说得对不对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你一段表演。

  2、活动展开:观看布偶表演《划船》。

  主班教师操作小男孩布偶,配班教师操作妈妈布偶。

  (1)情境一:小男孩(布偶)跑到小船前,爬到船舱里的样子。妈妈(布偶)一边追赶一边喊:“慢一点儿,等妈妈一起来。“

  教师:刚才表演了什么?

  教师小结:要和大人一起上船,不要单独划船。

  (2)情景二:小男孩(布偶)扭着身子说:“不嘛,穿救生衣又热又难看,我不要穿。”

  教师:小男孩的做法对吗?为什么?救生衣有什么用?不穿救生衣可能会怎样?

  教师小结:划船时一定要穿上救生衣,万一掉到水里,救生衣可以使你漂浮在水面上,等救生员来营救。如果不穿救生衣,掉到水里,又不会游泳,就非常危险了。

  (3)情境三:小男孩(布偶)在船舱里东摇西晃跳个不停,妈妈(布偶)连忙说:“这样太危险了!”

  ①教师:为什么在船舱里不能跳?

  ②教师小节(4)情境四:小男孩(布偶)歪向船的一侧,一边用手撩水一边高兴地喊着:“打水仗喽,抓小鱼喽!”结果,小男孩(布偶)扑通一声掉到了水里。

  ①教师:小男孩为什么掉到水里了?

  ②教师小结:在船上探着身子玩水很危险,船身一歪,人很容易掉到水里。

  3、活动展开:学*安全划船儿歌。

  (1)教师:有一首儿歌把划船要注意的事项都编了进去。我们一起来听听。(儿歌内容详见幼儿用书第19页)

  (2)教师出示挂图,完整朗诵一遍儿歌,一边朗诵一边用手指出挂图上的相应内容。

  (3)通过提问,帮助幼儿理解儿歌的内容,并引导幼儿学*儿歌。

  教师:这首儿歌讲了划船时的哪些安全注意事项?

  (4)引导幼儿集体学*朗诵这首儿歌。

  4、活动总结:鼓励幼儿总结和遵守划船安全规则。

  (1)将前面幼儿讨论的注意事项和幼儿用书的注意事项相结合。

  ①教师:刚才我们了解了书上讲的关于划船的安全注意事项,我们再来看看一开始大家讨论的,把没有的内容补充上吧。

  ②引导幼儿对照一开始讨论的内容,将两者结合进行总结。

  (2)教师:小朋友都知道了划船要注意的安全规则,那么你们在划船的时候一定要遵守这些安全规则啊!

  5、活动延伸:绘画《划船》。

  请幼儿把自己和家长(或其他人)划船的情境画下来,并请幼儿分组讲述当时的状况和自己的心情,有意识的提醒幼儿讲述划船安全注意事项。

  小百科:船或船舶,指的是:举凡利用水的浮力,依靠人力、风帆、发动机(如蒸汽机、燃气涡轮、柴油引擎、核动力机组)等动力,牵、拉、推、划、或推动螺旋桨、高压喷嘴,使能在水上移动的交通运输手段。

  【设计意图】

  "火"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它能给我们带来很多的方便。但水火无情,幼儿却不理解火的危害,常常背着大人玩火。再加上马上就要进入暑假生活,孩子们自己在家的时间长了,没有了大人的看护,孩子更会去玩火。为了加强孩子了解火的危害,我设计了这个活动,让孩子了解火的用途,知道用火不当会给人们带来灾难,从而达成共识:玩火真危险,我们不玩火。

  【活动目标】

  1、知道火柴、打火机、厨房灶具等用品使用不当会有危险。

  2、不碰触易燃、易爆的用具,教育幼儿不玩火。

  3、学会如何应对火灾,知道如何在火场逃生。

  4、培养幼儿大胆发言,说完整话的好*惯。

  5、初步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活动准备】

  1、打火机、蜡烛、纸张等实验用品。

  2、湿毛巾人手一条、灭火器

  【活动过程】

  一、谜语导入活动,激发幼儿兴趣身上穿红袍,脾气真暴躁。惹起心头火,一跳八丈高。(火)请幼儿讨论火的用处:可以帮我们做饭,可以取暖,可以放烟花,可以烤干衣服,可以烤熟食物等等。那么火对我们有好处,有没有害处呢?

  请幼儿讨论火的危害:火能烧掉房屋、家具,火能烧死人,火可以烧掉森林等。

  二、认识生活中的易燃物品和家中的主要火源

  1、观察小实验"纸的燃烧",帮助幼儿了解有些物品很容易被引燃,认识火源和易燃物品。

  老师用打火机将蜡烛点燃,将一张纸放在蜡烛的上方,让幼儿观察纸的燃烧过程。

  2、提问: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些东西是火源?(打火机、火柴、鞭炮、蚊香)那些东西可以燃烧?(纸、棉花、衣服、煤炭、汽油等)

  小结:在我们的家中经常会有打火机、火柴、煤气炉等火源,还会有抹布、纸张、塑料、木制品等易燃物品。火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方便,但是如果不会正确使用火,火娃娃也会生气,给我们带来伤害。所以小朋友不能玩火。

  3、幼儿观看视频,讨论如果发生了火灾,我们应怎么办?如何逃离火灾现场?

  小结:如果出现小火,我们可以求救大人用水扑灭、用湿布扑灭、用灭火器扑灭……如果出现大火,我们要拨打求救电话119,并迅速逃离现场。逃离时要用湿毛巾捂住嘴巴。

  三、消防逃生演练模拟火灾,拉响火灾警报。幼儿听到后,迅速用湿毛巾捂住嘴巴,老师手提灭火器灭火,孩子迅速按逃生路线逃离现场。

  教学反思:

  通过各种学*形式将幼儿已有的安全知识经验扩展丰富,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增强了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提高了幼儿应对安全事件的.能力。通过真实的案例,我向幼儿进行生动形象的讲述,幼儿精力集中,记忆深刻,发言积极踊跃。课件、图片的运用,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对幼儿进行了深刻的教育。用孩子喜欢的情景表演,选择孩子身边熟悉的生活情景为题材,让幼儿进行热烈的讨论,取得很好的效果。

  课程分析

  自然是如此美好,生活是如此安宁。然而,躲在和*、文明背后的火魔,正窥视着我们。在所有的自然灾害中,发生频率最高的,莫过于火灾。一个小小的火星可以使人类创造的物质、精神财富化为灰烬,可以夺走人最宝贵的生命。

  《幼儿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然而对于火,幼儿缺乏相应的防火知识和能力。因此,增强幼儿的防火意识,提高幼儿的防火自救能力,加强幼儿防火安全教育至关重要。本次活动通过视频、图片和实物具体形象的展示给幼儿,启发幼儿一步一步深入思考和总结安全消防知识,并通过亲身参与消防演练巩固安全消防知识并掌握消防技巧。

  课程目标:

  1、了解火灾发生的几种原因,知道在*时生活中不能随意玩火,培养幼儿的防火意识。

  2、 知道火警电话“119”,以及拨打“119”的正确方法。

  3、 学*几种火场逃生的方法和技能,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

  课程准备:

  1、请家长与幼儿一起查阅与火灾相关的资料。

  2、课件、幻灯片、湿毛巾、电话等。

  课程过程:

  (一)故事导入。

  1、认识“火”字。

  2、讲述故事《火场逃生》。

  教师:接下来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情呢?着火了他们该怎么办?皮皮猴是怎么做的?

  (二)通过谈话,了解发生火灾的原因,知道日常生活中不能玩火。

  1、交流自己了解的火灾。

  教师:你看到或听到过火灾的事吗?是在哪里发生的?什么原因引起的?

  小结:在很多地方,如人们不小心的话,是很容易引起火灾的。

  2、说说活动室的易燃物品。

  教师:活动室里有哪些东西容易着火?

  小结:木制品、布料、纸、塑料制品、老化的电器等都是易燃物,碰到火容易引起火灾。

  3、火灾的危害很大,知道在生活中不能玩火。

  教师:火灾火给我们带来什么危害呢?怎么预防火灾的发生。

  小结:火灾的危害真的很大,所以不能玩火、玩电。

  (三)学*发生火灾时简单的自救方法。

  1、小组合作、交流、讨论发生火灾时的自救办法。

  教师:那发生火灾时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教师:图上的小朋友是怎么做的?他做的对吗?做好标记并说说理由。

  2、两两合作学*拨打119电话。

  教师:远处发生了火灾,可以做什么?如何拨打119。

  教师:小朋友是如何拨打电话的?先说什么?再说什么?最后说什么?

  教师:老师做警察,谁来做报警的人,我们来演示一下。

  幼儿两两模拟学*。

  3、消防演*。

  课程反思:

  在活动开展过程中,孩子们了解到了一些关于火的由来,并在活动中积极的表现表达。在整个活动中,孩子们一开始都认为火只有害处,没有好处,但是也有少部分幼儿认为火也有好处的,于是,我们在这一环节中,孩子们的语言能力得到了锻炼,概括事物的能力也加强了。

  在了解了一定的知识以后,孩子们的经验反映到了情境体验中,他们会在情境体验中扮演消防员和求救者。根据幼儿喜爱童话的年龄特点,利用幼儿所喜爱的故事形式,通过让幼儿猜测故事中火灾原因,讲讲如何防止火灾,并设计防火标志等形式手段,培养幼儿的安全环保意识,使孩子增强防火意识,激发幼儿保护环境的情感。

  关于“火”的活动进行了一节课,在整个活动中,孩子们的'积极性和投入程度是相当高的,表现在能积极大胆的发言,连一些*时比较胆小的孩子也积极投入其中,因此,孩子们是在愉快的气氛中感受到了火的危害以及了解了一些防火知识,遇到火灾该怎么办。最后的逃生演*使孩子们的感官上有了更*一步的刺激,记忆也就更深刻了,并培养了孩子的应变能力,只是增强**的防火意识尚嫌不足,小孩子的防注意识亦有必要及早抓。当今不少人缺乏防火意识,原因是多方面的。活动过程中,我觉得追随孩子兴趣点的能力,洞察孩子心理世界的能力也得到了逐步的提高。

  活动由来:

  大班幼儿随着生活经验和安全知识的不断丰富,有了一定的自我保护技能,但当意外灾害真的发生时,他们会感到束手无策。本活动除了让幼儿了解有关火的知识处,更重要的是教给幼儿当意外灾害真的来临时,知道自己应该怎样做,学会自我保护、自救。

  活动目的:

  1、初步了解火的性质、用途及带来的危害。

  2、知道一旦发生火灾,如何自我保护和自救。

  3、知道危险来临时如何保护自己,如何逃生。

  4、帮助幼儿初步建立自我防范和自我保护的意识。

  活动准备:

  纸、蜡烛、打火机、玻璃杯、毛巾等。

  活动过程:

  一、老师出示一张纸和打火机,提醒幼儿注意观察纸被点

  后的情形,注意火焰的颜色感知火发出的光和热,让幼儿在火附*伸手烤一烤,说说自己的感受。

  小结:纸点燃后发出光和热火焰是红色的。

  二、你喜欢火吗?组织幼儿讨论火的用途及危害。

  三、实验:火的熄灭。

  老师用一个杯子扣住正在燃烧的蜡烛,观察火焰熄灭的过程,启发幼儿思考火焰熄灭的原因。

  启发幼儿发散思维:说说灭火的多种方法(浇水、沙盖、湿被子盖、灭火器等)

  四、组织幼儿讨论:

  (1)发生火灾的原因有哪些?(小孩玩火、乱丢火烟头、在禁放区燃放烟花、用明火照明寻找物品、地地震、打雷、乱拉乱接电线等)

  (2)如果发生火灾,我们怎样才能保护好自己?

  (A:如果所在房间有电话,赶快打119报警,并说明着火的详细地址,什么街,哪号楼或附*有什么明显标志。B:室外着火门已发烫里千万不要开门,并用毛巾、衣服或床单塞住门缝,以防浓烟跑进来,如门不很热也没看到火苗,赶快离开。C:受到火势威胁时,要当机立断披上浸湿的衣物、被褥等向安全出口方向冲出去。穿过浓烟逃生,要尽量使身体贴*地面,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D:身上着火,不要奔跑,可就地打滚用厚重衣物压灭火苗。E:遇火灾不可乘电梯,要向安全出口方向逃生。F:若逃生线路被大火封锁,要立即退回室内,用打手电筒、挥舞衣物等方式向窗外发送求救信号,等待救援,不可盲目跳楼。)

  五、让幼儿通过游戏掌握基本的自救方法。

  老师发出发生火灾信号,幼儿自选逃生办法进行自救。

  活动反思:

  大班幼儿已有了一定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因此我采用直观教学法,先设置问题,让幼儿带着问题去看课件寻找答案。此外,我们还适时采用了交流讨论法、赏识激励法、游戏法层层深入、加以整合。例如:教师大胆地鼓励孩子想办法,表达自己的方法和自己的想法是我们现在要倡导的。在这种活动当中,我们多次的让孩子思考自己在火灾的时候应该怎么办?带着问题去思考。以幼儿为主体,创设条件让幼儿参加探究活动,不仅提高了认识,锻炼了能力,社会情感得到深化。因此,活动中我们每一个环节都引导幼儿是带着问题去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学一学等多种感官参与,不知不觉就掌握了自我保护的方法,提高了自我保护的意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活动一开始教师就提出问题“听一听发生是什么声音?”“什么原因引起火灾的?”引发幼儿对老师提出的问题的关注,兴趣。

  根据幼儿好奇,求知的特点,在第二环节我就安排孩子自由探索,我们为幼儿提供课件,供幼儿观察。在这一过程,教师是引导者,支持者,合作者,让幼儿在轻松自由的氛围中与同伴、老师说说各自看到是什么?

  在这一过程中,孩子获得经验是零碎的,那怎么进行加工整理呢?为此,在自由探索后我们就通过幼儿集体讨论方式,对幼儿获取发生火灾后怎样做进行整理。由于课件投放在孩子的视线前面,故讲评时可结合课件进行,避免了空洞性。也点到了火灾发生的几种原因,更进一步让孩子明白了不能随便玩火。

  由于大班孩子都是具备多维度思考的能力。因此,我们在让孩子学*如何报火警,逃生两个重要环节中,都是提出问题让幼儿去思考,说一说。在此我们允许错误的方法和争论,教师不加以否认。这两个环节,孩子是处于自由,宽松探论氛围中的。个体经验在集体的讨论中演变成了集体的、提升后的、有价值的完整经验。

  在幼儿都掌握了报火警、逃生方法时,让孩子完全体验,投入于游戏知识氛围中。在教师生动的言语调动,引导下,师生共同学*。让游戏的方式对孩子知识的巩固和深化。这种游戏的形式演练是比较适合孩子年龄的发展特点的,在玩乐中获得了知识的体验。

  小百科:火,汉语常用字,读作huǒ,最早见于甲骨文,其本义指物体燃烧时产生的光焰,后引申为产生光焰的爆炸或射击、怒气、中医学上的燥热之气、热烈的、红色的等含义。

  活动目标:

  1.幼儿能够根据对火已有的认识,做出不同火的造型。

  2.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会仿编火之舞的动作。

  3.能积极的参与火之舞的活动,体验合作的快乐。

  活动重难点:

  1,重点:火对人类的作用。

  2,难点:怎样把小火苗变得很大。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对火已有的知识经验。

  (2)物质准备:音乐,图片

  活动过程:

  1.做一做

  教师展示小火苗的图片,说明小火苗的作用。

  让幼儿用身体来展示小火苗的动作。

  音乐响起幼儿一起做一下小火苗的动作,互换角色,教师学*幼儿。

  出示另一张大火的图片,让幼儿进行表演(教师提示大火可以在两侧,上面,下面,后面,前面燃烧)跟着音乐来一次(教师提示幼儿每个人站的位置要有间隔,不要碰到别的.小朋友了。每个人的动作都可以不一样。)

  再进行一次角色互换。

  教师让幼儿仔细倾听音乐,什么时候小火苗变成了大火,让幼儿进行表演。

  2.听一听

  教师讲解在原始社会生活中没有火人们遇到了很多的困难,天黑了没有火的照明很可能被野兽袭击,在下雪的时候很冷人们有可能冻死在山洞里,要是能燃起一堆熊熊大火该多好啊!3.看一看

  教师提问:“那怎样才能把小火苗变大呢?”幼儿回答(合作),仔细商量两个人怎样合作才能把火变得更大,把动作做出来。

  音乐响起,幼儿做动作。教师请几个小组上去演示。

  教师说:"我也有一个朋友,你们要仔细观察老师个我的朋友是怎样把小火苗变大的?”教师进行表演,教师提问几组幼儿"老师是怎样合作表演小火苗变大的。”幼儿一一回答演示。

  教师让幼儿再一次进行表演,教师鼓励幼儿做的动作。

  活动目标

  1、了解划船中可能出现的危险以及安全注意事项。

  2、知道在划船中如何保护自己并能够遵守安全规则。

  3、形成自我保护意识,增强划船时的安全意识。

  4、培养幼儿动脑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加强幼儿的安全意识。

  活动准备

  1、教师用报纸折叠的小船1只、纸做的救生衣一大一小共2件。

  2、小男孩布偶和妈妈布偶各1个。

  3、教学挂图和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1、活动导入:谈话活动

  (1)教师:小朋友都划过船吗?划船时也有很多要注意的安全问题呢!谁来说一说划船时要注意什么?

  (2)幼儿自由发言并讨论,教师在黑板上用图夹文方式记录大家都同意的几点。

  (3)教师小结幼儿所讲的内容。

  教师:刚才小朋友们说了这么多,到底说得对不对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你一段表演。

  2、活动展开:观看布偶表演《划船》。

  主班教师操作小男孩布偶,配班教师操作妈妈布偶。

  (1)情境一:小男孩(布偶)跑到小船前,爬到船舱里的样子。妈妈(布偶)一边追赶一边喊:“慢一点儿,等妈妈一起来。“

  教师:刚才表演了什么?

  教师小结:要和大人一起上船,不要单独划船。

  (2)情景二:小男孩(布偶)扭着身子说:“不嘛,穿救生衣又热又难看,我不要穿。”

  教师:小男孩的做法对吗?为什么?救生衣有什么用?不穿救生衣可能会怎样?

  教师小结:划船时一定要穿上救生衣,万一掉到水里,救生衣可以使你漂浮在水面上,等救生员来营救。如果不穿救生衣,掉到水里,又不会游泳,就非常危险了。

  (3)情境三:小男孩(布偶)在船舱里东摇西晃跳个不停,妈妈(布偶)连忙说:“这样太危险了!”

  ①教师:为什么在船舱里不能跳?

  ②教师小节(4)情境四:小男孩(布偶)歪向船的一侧,一边用手撩水一边高兴地喊着:“打水仗喽,抓小鱼喽!”结果,小男孩(布偶)扑通一声掉到了水里。

  ①教师:小男孩为什么掉到水里了?

  ②教师小结:在船上探着身子玩水很危险,船身一歪,人很容易掉到水里。

  3、活动展开:学*安全划船儿歌。

  (1)教师:有一首儿歌把划船要注意的事项都编了进去。我们一起来听听。(儿歌内容详见幼儿用书第19页)

  (2)教师出示挂图,完整朗诵一遍儿歌,一边朗诵一边用手指出挂图上的相应内容。

  (3)通过提问,帮助幼儿理解儿歌的内容,并引导幼儿学*儿歌。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