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镇的早晨》教案(5)份

首页 / 教案 / |

  《小镇的早晨》教案 1

  教材分析:

  一课,以散文的体裁、清丽的文字把人、景、物融为一体,描绘了江南水乡小镇的早晨安静、热闹,忙碌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小镇新貌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了解江南水乡小镇早晨特有的美景以及小镇的发展与变化,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2、继续学*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自然段的主要内容,细细品读。

  3、认识并理解生字词,借助一些词句帮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具:幻灯片、课文伴奏带(建议选择钢琴曲或丝竹乐)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实际自然走入教材。

  导入:同学们早晨几点到学校?每天上学的路上,都能听到些什么声音?看到些什么景象?

  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一谈。

  总结:这些都是我们北方小县城早晨特有的景象。这节课老师带大家到另外一个不同的地方去看一看、听一听,一起去领略一下江南水乡小镇的早晨。板书课题,齐读课题。看了课题,你猜这篇课文会写什么?你想知道些什么?老师这就带大家去,满足你的愿望。

  (设计意图:江南水乡距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所以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自然走入教材,既构成对比,又创设了情境,激发了学生学*的欲望。)

  二、范读课文,听读识字,初步领略课文内容。

  1、放伴奏带,范读课文。

  2、你觉得小镇怎么样?有什么特点?学生谈听读后的感受。

  3、愿意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吗?那就读一读吧!你们觉得怎么读好呢?给自己提提要求。(自己解决生字词的读音、互相交流对难点的理解)表扬读书*惯好的同学,树立榜样。

  4、教师巡视,随时指导学生的读书*惯。发现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

  5、出示学生朗读中遇到困难的词语,鼓励学生教一教,读一读。掌握扎实。

  6、通过读书,大家不仅学会了许多生字词,还了解到小镇的早晨是安静的、又是热闹的,还是忙碌的。接下来就让我们随着木船的橹声,走进小镇安静的早晨,去听一听,看一看。

  (设计意图:课文篇幅长,学生很难在较短的时间内读通课文,教师的范读既创设了优美的情景,便于学生感悟课文内容,又能使学生在听读时识字,可谓事半功倍。在鼓励学生自己读一读,进一步巩固生字词,体悟课文内容和韵味。)

  三、重点品读第二自然段,教给学法。

  1、重点指导第二段。出示第二自然段。

  仔细读读这一段,想想从哪儿能体会到小镇的早晨是安静的。

  为什么从这句话中你就能体会到小镇早晨安静的特点?

  有哪些词语来体现这个安静的特点?你还能说出表达安静这个意思的词语吗?怎样读才能把小镇早晨的安静表达出来?怎样能读好?

  说一说。(轻声读)指名读,评一评再读。听老师读一读,谈体会。再自己试一试。齐读有关句子。

  配乐读

  2、回顾学法,加以总结。读一读课文,画一画重点词语,说一说自己的理解,再有感情地读一读。

  (课文中的2-4自然段形式相同,所以教师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学*第二自然段,在品读中渗透学*方法的教育,然后放手让学生自主、合作学*后两个自然段,是这一类型的课文较好的教学方式。)

  四、自主选择,小组合作学*3、4自然段。

  1、掌握了这种学*方法,我们就可以自己试着学*后面的两个自然段,深入了解小镇的早晨是怎样热闹和忙碌的了。同学们可以自己选择其中的一个自然段,先自己读一读,标一标,画一画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再和小组内的同学互相说一说自己的感受,互相读一读,评一评。

  2、小组合作学*第三段、第四段。教师巡视指导过程当中,注意随时树立榜样,教给合作方法。

  3、展示合作成果。说一说,读一读。注意关键词句的理解和训练。

  (设计意图:掌握了学*的方法,就要学以致用,学生在自主、合作的过程当中既深入理解了课文,又进一步巩固了这种学*的方法,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四、总结,合作读全文,升华对课文的领悟。

  同学们刚才游览了小镇的早晨,淡淡的霞光,净得透明的小河,热闹的街市,忙碌的人群,都给我们留下了深深的印象。多美的小镇的早晨!我们合作来表达对小镇的赞美之情吧。女生读第二自然段,男生读第三自然段。教师读每段的第一句话。

  (设计意图:美妙的音乐,能帮助学生更好的进入教材,进入情景,在抒发自己情感的同时,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受到美的熏陶。)

  五、布置作业。

  1、抄一抄,写一写课文中自己喜欢的词语,积累自己的语言,丰富自己的词汇。

  2、读一读,背一背自己喜欢的句子。

  《小镇的早晨》教案 2

  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并提出了“以学定教,教是为了学”的响亮口号。我根据学生“学”的特点,来设计“教”的方式,尝试性地上了一节语文课《小

  镇的早晨》,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 激情入境出示我国著名画家陈逸飞画的《双桥图》让学生欣赏,并请到过周庄的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教师就此引出课题,促使学生充满情趣地进入特定的情境中去感知、理解。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课文《小镇的早晨》。(板书课题)播放课件,(小镇的录像)让学生步感受一下江南小镇的水乡神韵。

  2 读通课文

  2.1 初读课文。教师提出读书要求:读正确,做到五不(不错字、不漏字、不添字、不重复、不断句),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边读边把读书过程中遇到的“拦路虎”做上记号。

  2.2 扫除“拦路虎”。学生提出在读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师生共同讨论解决,扫除读书障碍。

  2.3 再读课文。教师提出更高的读书要求:不但要正确,还要流利,学生再次自由朗读课文。

  2.4 检查朗读。教师请几名心里没有底的学生分节朗读课文,其他学生当评委为他们打分。教师及时订正学生出现的问题,力求做到读正确、读流利。

  3 学*字词(出示生字表)

  3.1 读准字音。让学生根据课文连词读一读,不会读的看拼音多读几遍。教师提问:你认为在读音上有没有要注意的地方?学生自由回答后,教师就学生提出的字音作重点指导。

  3.2 记清字形。①教师提问:生字表中的哪些字你已经认识了?说说你是怎样认识的?(学生自由回答)②教师提问:你对哪些生字感兴趣?有没有巧妙的记法?或者你认为有要注意的地方都可以说一说。

  3.3 巩固练*。①请学生在练*本上临写生字一遍。②任选几位学生各选出一个生字准备让同学们听写,并说说:你为什么要选这个字?③请学生在练*本上听写生字。

  3.4 理解词语。

  4 体会朗读

  4.1 默读课文,了解大意。想想这篇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小镇的早晨的?让学生画出关键语句,并说一说。 (板书:恬静 热闹 紧张)

  4.2 自由选择读。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重点练*读一读,边读边体会。指名读,其他同学当评委。

  4.3 朗读比赛。下节课,我们将请四位同学代表四个小组参赛,各小组组长可以组织本组同学对参赛选手进行指导和帮助,以提高他们的朗读水*,在比赛中为组争光。

  5 质疑问难

  教学中,要鼓励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表扬有问题意识的学生。反思:下一节课究竟应该怎么上?传统教学中,教师的讲是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围绕教师转。这是以教定学,让学生配合和适应教师的教。显然,这种以教师“讲”为中心的教学,使学生处于被动状态,不利于学生的潜能开发和身心健康发展,新课程提倡教师应遵循学生发展的需要和状况来设计课堂教学,而不是让学生按照事先设计好的教学过程参加学*,教师的“教”是为了更好地促使学生的“学”。这就要求教师把关注的焦点放在学生身上,应更多地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可能反应,并思考相应的对策。

  《小镇的早晨》教案 3

  教学目的

  1、细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水乡小镇的意境美,增强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重点难点 在读背中理解课文内容,积累语言材料。

  教具 课文精彩段落投影

  教学过程

  一、复*检查小镇的早晨是什么样的'?

  二、细读课文

  1、自由选择一段朗读,思考:这一段围绕哪句话来写的,围绕这句话写了哪些内容,你体会到了什么?

  2、交流第一节。(不定)

  (1)学*第一节 A 中心句:小镇的早晨是恬静的。

  B 从哪里可以看出恬静呢?

  C 朗读师生对读

  D 交流总结学法

  A找中心句B读句子体会

  3、交流第二节 A中心句:小镇的早晨是热闹的。

  B热闹表现在哪些方面?

  C体会用词用句的精当。

  D熟读成诵出示填空题,帮助学生背诵。

  4、第三节方法同上。

  5、教学第五节小镇的早晨美在哪里?

  三、背诵课文反馈

  四、作业 :

  五、写作特点:

  1、全文先分后总,每段内又由总到分的顺序来叙述的。层次清楚,结构严谨。

  2、篇幅短小,语言浅显、流畅。在叙述中自然流露出对小镇的赞美之情。

  六、实践活动参观南郊早晨的农贸市场、街道、商店、工厂等,并按先概述,后具体的叙述方法,抓住某一方面特点,作口头介绍。

  听写词语。自读课文,归纳。

  学生根据问题回答通过描写小河、小桥、小船、太阳、晨练的老人等句子加以体会。

  自由练读,指名读。

  按以上方法自学课文朗读体会读一读,说说好在哪里?

  齐读第五节联系上下文说说根据板书的提示背诵挑几句或一节指名背

  1、背诵课文

  2、围绕课外活动时,校园真热闹啊这一句中心句,把热闹写具体。

  《小镇的早晨》教案 4

  一、复*

  1、指名背诵第1段

  2、回忆第一段的写作顺序。

  二、细读2-3段

  1、同学们在预*课文时,就已经发现课文第2、3段跟第一段的写法是一样的。

  2、同学们想怎样来学*这两段呢?

  ①我们先自己读,把课文读懂,读熟,背会。

  ②相互讨论,交流学*收获和不懂的问题。

  ③好的句式会学*运用。

  3、我觉得用这样的方法学*这两段很好,大家开始学吧。

  4、学生自学。

  5、师生讨论(第2段)

  ①这一段是围绕哪句话写的?这句话是什么句?

  板书:热闹

  ②怎样读这一句才能把作者表达的意思显示出来?

  ③围绕“热闹”,作者从几个方面进行具体描写的?

  板书:

  船多多农副产口多

  人多做买卖的多

  ④这四个方面的描写,作者是不是*均用力?

  (有详有略)

  ⑤看到这么多的农副产品,你的心情怎样?能把这样心情读出来吗?

  ⑥出示:

  沉睡着的水乡小镇,被木船悠闲的摇橹声唤醒了。

  a、这是个什么句?改成“把”字句怎么讲!

  c、你能说说这句话的意思吗?

  d、多么有意思的小镇,它像人一样醒来了,朗读时,要轻快活泼,读出小镇由恬静转入热闹的变化来。

  e、练读、指名读。

  ⑦这一节中,有没有发现哪些词句写得很有情趣?怎样朗读呢?

  6、这段写得真好,你们看,围绕“热闹”有略写有详写,有拟人有比喻,能不能把它背下来?

  第3段。

  1、谁来说说这一段学会了什么?板书:紧张

  2、小镇上各种声音交织在一起,你听了,感觉怎样?文中哪个词语告诉我们听了很悦耳很舒服?

  3、小镇上的人们加快了生活的节奏,呈现出一派繁忙的景象,请一边看文中插图,一边朗读这一段,进一步感知小镇早晨的紧张。

  4、指名背诵,集体背诵。

  三、回读第4段

  1、课文第三段分别写了小镇早晨的“恬静”、“热闹”、“紧张”,最后作者饱满深情地发出了这样的赞叹:

  2、齐读

  3、这句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4、这篇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

  四、总结课文

  1、有感表地朗读全文

  2、课文写了小镇早晨的恬静、热闹、紧张、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感情?

  板书:热爱家乡

  五、作业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

  碧绿的()悄悄地()

  热闹的()静静地()

  和谐的()

  2、背诵课文

  3、实践活动

  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集贸市场,商场或工厂,按先概括,后具体的叙述方法,抓住某一特点写一段话。

  板书:

  恬静

  小镇的早晨热闹多美啊

  紧张

  热爱家乡

  《小镇的早晨》教案 5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2、3自然段;背诵2自然段。

  2、能用“价廉物美”造句。

  3、感受小镇的恬静和热闹,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过程:

  一、体验导入:

  1、上一堂课,我们初步学*了《小镇的早晨》,(出示课题)你觉得这课文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复*第一自然段

  2、看来同学们很会品味文章,那么这节课咱们就细细的品位一下小镇的早晨。

  二、品读第二自然段

  1、请同学们自由地轻声读课文,想想小镇的早晨的第一大特点是什么?找到这句话。“恬静”是什么意思?改成“安静”、“宁静”行吗?为什么?咱们一起来把这句话读一读。

  “找恬静”从哪些句子体会到。

  2、学生自由读第二自然段,做准备。

  3、指名读,学生评。(师适时出示学生所朗读的句子,并对关键词语、句子进行点拨,出示的句子顺序可以随学生的回答而改变)

  a、学生读,师出示:淡淡的霞光下,宽宽的河面闪烁着片片银鳞;河水静得透明,犹如一条碧绿的带子,静静地穿过小镇。

  (银鳞指什么,在怎样的情况下出现?)

  b、学生读,师出示:沿街的河边停满了各式各样的小船,一只紧挨着一只。一些油光发亮的乌蓬船翘起尖尖的船头,显得格外醒目。(从这些句子能看出什么?)

  c、学生读,师出示:两座拱形石桥遥遥相对,座落在小镇两头,不时有一叶叶小舟从半 月形的桥洞中悄悄钻出来,又在河上轻轻飘过。

  (“飘”换成“驶”,哪个好,好在哪里)

  4、 朗读:让我们边读边想象,感受一下小镇早晨的恬静美丽吧!(自由读课文,并试着把自己喜欢的句子背下来)

  5、我们一起来美美地读一遍,有能力的可以背一背!

  学*方法:1、抓重点词;理解 2、找重点句;体会 3、读出感受

  三、研读第三自然段

  请同学们学着刚才的朗读方法试着去处理第三段。(学生自由读后进行小组合作——互相指导朗读。)

  1、抓住了哪个重点词?也是小镇的早晨的第二大特点,那就是——热闹,这似乎有点矛盾?默读第三自然段,想想是不是作者搞错了?

  理解重点:

  ①路不宽,人很多,你会不由自主地随着拥挤的人流向前走去。(理解“不由自主”,为什么“不由自主”能看出热闹?)

  ②沿街摆满了各种土特产:………大白鹅……

  ③……甜甜地诉说……价廉物美。 (理解“价廉物美”)

  说话练*:农民是怎样诉说的,也学学农民诉说一番。

  同桌一起说,一人当买主,一人当卖主。

  5、齐读这一段。

  6、 仔细观察2、3小节,他们在方法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总分)

  7、你能不能学着作者的这种方法去尝试着写一段话?

  可以写陶庄的早晨,村子的傍晚……


《小镇的早晨》教案(5)份扩展阅读


《小镇的早晨》教案(5)份(扩展1)

——《小镇的早晨》教案 (菁华5篇)

《小镇的早晨》教案1

  教学目标:

  1、了解江南水乡小镇早晨特有的景象,以及小镇的发展变化,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情感。

  2、继续学*用重点句概括段的主要内容。

  3、学会生字新词。

  4、有语气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段。

  教学重点:

  用重点句概括段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课文中难理解的句子。

  教学时间:

  3课时。

  板书设计:

  安静

  小镇的早晨{热闹多美啊

  忙碌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学*生字新词,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你们去过江南水乡吗?一定想欣赏江南水乡的美景吧?现在老师就带你们去那里看一看。

  二、范读课文,指导预*。

  要求:1.读课文,结合生字表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查字典,理解字意和词义。

  3.读课文,想想小镇的早晨有什么特点?

  三.分组预*,提出问题,边读边议。

  四.检查效果,重点指导。

  1.强调“漾”,“暇”的字形和“朴”,“着”的读音。

  2.朗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

  五.带着问题读课文。

  六.默写字词。

  七.布置作业:

  1、抄写并听写字词。

  2、熟读课文,继续预*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讲读课文,概括段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语引入,板书课题。提问: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麽?

  二、默读课文,想:小镇的早晨给你留下什么印象?你是从哪儿体会到的?(回答)

  三、细读课文,深入理解。

  1.自由读文,进行讨论:

  第2,3,4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

  2.回答问题,深入分析:

  2段:

  (1)读后回答,板书:安静。谈体会(重点指导第7句)

  (2)比较句子。投影:

  读下面两句话,说说你喜欢哪一句?

  ①不时有一只小船从半月形的桥洞中钻出来,从河上漂过。

  ②不时有一只小船从半月形的桥洞中悄悄钻出来,从河上轻轻漂过。

  (1)读读本段中你喜欢的句子,试着背下来。

  (2)小镇的早晨是安静的,谁能把这种感受带到第2自然段中来,读给大家听听?指名读。

  (3)过渡:

  3段:

  (1)读后回答,板书:热闹。谈体会(结合自己喜欢的句子谈)

  (2)投影出示句子,重点指导体会:

  那刚从地里拨下来的小白菜、油菜,还带着晶莹的露珠,鲜嫩嫩的;那刚

  从河里捕来的大鱼小虾,又蹦又跳,水灵灵的。还有雪白的小羊、长毛兔、大

  鹅……真叫人目不暇接。

  ①你喜欢这句话吗?两人一组说说为什么。

  ②指名读,思考:你从哪儿体会出东西特别多?

  ③什么叫“应接不暇”?

  ④除了这些土特产外,还有别的吗?从哪看出?

  ⑤这句话怎样体现热闹的特点?读出感受。

  (3)你还喜欢哪些句子?读读,体会。

  (4)指名读第3段,带着我们的体会把这种热闹的场面读出来。

  (5)过渡。

  4段:

  (1)。读后回答,板书:忙碌。谈体会。

  (2)提出不懂的问题,大家解答。

  (3)谁能想象出小镇的将来是怎样的?

  3.带着对小镇美好的祝愿齐读第5自然段。

  四.布置作业:

  1.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2.背诵第3自然段。

  第三课时

  教学目的:

  复*巩固,完成课后练*。

  教学过程:

  一、听写字词。

  二、填写词语,使句子更具体。

  (1)。()的河边停满了()的小船。

  (2)。小船从()的桥洞中()地钻出。

  (3)。学生背着()的书包()地去上学。

  三、照样子写句子。注意转折关系。

  例:这儿盛产蚕茧,但过去一尺丝绸一根丝线都要从外地买来。

  1.这项工作很难做,但()。

  2.(),但()。

  四、检查背诵第2自然段。

  五、布置作业:

  1.完成《语训》中的练*。

  2.默写第2自然段。

  课后小结:

《小镇的早晨》教案2

  一、揭题,明确目的,《小镇的早晨》第一课时教案。

  1、同学们,相信大家都很了解我们家乡的一处著名旅游景点。(乌镇)是啊,乌镇自1999年开始古镇保护和旅游开发工程,2000年推向市场,获得巨大成功,现乌镇景区已被评为国家AAAA级景区。小镇常住人口才1万多,却已接待了好几万中外游客,这么吸引人的水乡小镇,我们非得去看个究竟不可。是吧。(放录像)。

  看完了录像,你知道其中奥秘了吗?你能透过这热闹的表象,揣摩到游客的心理吗?(清静、悠闲……)

  2、正如同学们所说的一样,随着经济的发展,古朴的房屋逐渐被高楼大厦代替,交通工具也由小船变成了汽车,越来越多的城市人厌倦了热闹、喧哗和紧张的生活节奏,这水乡小镇的独特风光就更令人向往。

  3、今天我们学*的小镇的早晨,也向我们描述了这样一个水乡小镇的风景。

  (出示课文插图)同学有没有信心,为这样的小镇做个音乐风光解说片,把小镇推销出去?

  说说容易,做做难。我们首先要了解小镇的早晨,才能确定推销的主题。打开书本,自己读读课文,想想你能感受到什么?

  学生自读课文,说说感受。(恬静、紧张、热闹)

  二、研读第二自然段。

  1、小镇的这些特点中,你认为哪一个特点最能吸引那些厌倦了都市的热闹、喧嚣,而想到水乡小镇去感受另一种氛围的城里人呢?(小镇的恬静)

  我们就把小镇的恬静作为我们的推销主题。

  2、那么,现在你能读读课题,让别人感受到这种恬静的氛围吗?

  3、那么,要把小镇早晨的恬静制作成音乐风光解说片,我们需要哪些素材?(图片、音乐、解说词)有了这些素材,最后就要看我们的本领了,能不能进行有感情地解说,这样才更吸引人,对吗?

  4、那好,我们就来读读小镇的恬静

  (1)先轻声读一遍第二自然段,选择你最想读的句子,你认为最能表现恬静的句子反反复复地读。把小镇的恬静给读出来。

  (2)把你最有把握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听好吗?

  (3)交流反馈:

  出示第二句:指名读。你能说说你对这句话的体会吗?

  3、出示三、四句:这两句写的是河边的小船。从“满、各式各样、紧挨”等词语可看出小船多。但这些小船是停着的,所以又是恬静的。

  朗读指导

  4、出示第五句:我们来比一比,听听谁读得最好。

  (抓住“悄悄钻、轻轻飘”两个词语,理解小舟在河上行驶时悄无声息,不知不觉就从桥洞中钻出来了。小舟很轻,在小河上驶过,就像一片树叶从河上轻轻飘过)

  齐读。

  三、制作音乐风光片。

  1、同学们学得真不错,有感情的解说一定没问题了,我们还需要什么?

  现在就让我们来看一组小镇的图片。(图片图片下要有简单的描写性句子演示,穿插课外知识的介绍。)

  2、这些图片,该选择什么音乐呢?老师这里有三首曲子,你觉得哪首曲子好,就在你的小纸上填上这首曲子的序号。

  3、现在我们该做什么了?(写解说词)这些图选取的景点都不同,要让你的解说词更连贯,我们应该……对,加上自己的话,作为过渡。

  老师觉得还有点非常重要。(停顿)你的解说词要有特色,能吸引人,让人听了你的解说后,很想去小镇看看,那样你的推销才是成功的,对吧。

  4、四人小组合作,挑选其中的二至三幅。每位同学各显神通,由组长执笔。把你们的解说词写好。(学生写)

  5、现在是音乐风光片展示时间。哪个小组先上来展示。我们其余的同学都是评委,如果你觉得听了他的'解说词后,你想去乌镇看一看的,你就举手,我们把总人数作为这位同学的人气指数,同时,我们也欢迎后面听课的各位老师加入我们的评委团。

  (学生解说,评比)

  五、结束语:同学解说得都很不错,如果以后能把它制作成网页,在网上发布,让全世界的人都知道,那就更好了,是不是?

《小镇的早晨》教案3

  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并提出了“以学定教,教是为了学”的响亮口号。我根据学生“学”的特点,来设计“教”的方式,尝试性地上了一节语文课《小

  镇的早晨》,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 激情入境出示我国著名画家陈逸飞画的《双桥图》让学生欣赏,并请到过周庄的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教师就此引出课题,促使学生充满情趣地进入特定的情境中去感知、理解。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课文《小镇的早晨》。(板书课题)播放课件,(小镇的录像)让学生步感受一下江南小镇的水乡神韵。

  2 读通课文

  2.1 初读课文。教师提出读书要求:读正确,做到五不(不错字、不漏字、不添字、不重复、不断句),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边读边把读书过程中遇到的“拦路虎”做上记号。

  2.2 扫除“拦路虎”。学生提出在读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师生共同讨论解决,扫除读书障碍。

  2.3 再读课文。教师提出更高的读书要求:不但要正确,还要流利,学生再次自由朗读课文。

  2.4 检查朗读。教师请几名心里没有底的学生分节朗读课文,其他学生当评委为他们打分。教师及时订正学生出现的问题,力求做到读正确、读流利。

  3 学*字词(出示生字表)

  3.1 读准字音。让学生根据课文连词读一读,不会读的看拼音多读几遍。教师提问:你认为在读音上有没有要注意的地方?学生自由回答后,教师就学生提出的字音作重点指导。

  3.2 记清字形。①教师提问:生字表中的哪些字你已经认识了?说说你是怎样认识的?(学生自由回答)②教师提问:你对哪些生字感兴趣?有没有巧妙的记法?或者你认为有要注意的地方都可以说一说。

  3.3 巩固练*。①请学生在练*本上临写生字一遍。②任选几位学生各选出一个生字准备让同学们听写,并说说:你为什么要选这个字?③请学生在练*本上听写生字。

  3.4 理解词语。

  4 体会朗读

  4.1 默读课文,了解大意。想想这篇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小镇的早晨的?让学生画出关键语句,并说一说。 (板书:恬静 热闹 紧张)

  4.2 自由选择读。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重点练*读一读,边读边体会。指名读,其他同学当评委。

  4.3 朗读比赛。下节课,我们将请四位同学代表四个小组参赛,各小组组长可以组织本组同学对参赛选手进行指导和帮助,以提高他们的朗读水*,在比赛中为组争光。

  5 质疑问难

  教学中,要鼓励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表扬有问题意识的学生。反思:下一节课究竟应该怎么上?传统教学中,教师的讲是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围绕教师转。这是以教定学,让学生配合和适应教师的教。显然,这种以教师“讲”为中心的教学,使学生处于被动状态,不利于学生的潜能开发和身心健康发展,新课程提倡教师应遵循学生发展的需要和状况来设计课堂教学,而不是让学生按照事先设计好的教学过程参加学*,教师的“教”是为了更好地促使学生的“学”。这就要求教师把关注的焦点放在学生身上,应更多地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可能反应,并思考相应的对策。

《小镇的早晨》教案4

  一、复*

  1、指名背诵第1段

  2、回忆第一段的写作顺序。

  二、细读2-3段

  1、同学们在预*课文时,就已经发现课文第2、3段跟第一段的写法是一样的。

  2、同学们想怎样来学*这两段呢?

  ①我们先自己读,把课文读懂,读熟,背会。

  ②相互讨论,交流学*收获和不懂的问题。

  ③好的句式会学*运用。

  3、我觉得用这样的方法学*这两段很好,大家开始学吧。

  4、学生自学。

  5、师生讨论(第2段)

  ①这一段是围绕哪句话写的?这句话是什么句?

  板书:热闹

  ②怎样读这一句才能把作者表达的意思显示出来?

  ③围绕“热闹”,作者从几个方面进行具体描写的?

  板书:

  船多多农副产口多

  人多做买卖的多

  ④这四个方面的描写,作者是不是*均用力?

  (有详有略)

  ⑤看到这么多的农副产品,你的心情怎样?能把这样心情读出来吗?

  ⑥出示:

  沉睡着的水乡小镇,被木船悠闲的摇橹声唤醒了。

  a、这是个什么句?改成“把”字句怎么讲!

  c、你能说说这句话的意思吗?

  d、多么有意思的小镇,它像人一样醒来了,朗读时,要轻快活泼,读出小镇由恬静转入热闹的变化来。

  e、练读、指名读。

  ⑦这一节中,有没有发现哪些词句写得很有情趣?怎样朗读呢?

  6、这段写得真好,你们看,围绕“热闹”有略写有详写,有拟人有比喻,能不能把它背下来?

  第3段。

  1、谁来说说这一段学会了什么?板书:紧张

  2、小镇上各种声音交织在一起,你听了,感觉怎样?文中哪个词语告诉我们听了很悦耳很舒服?

  3、小镇上的人们加快了生活的节奏,呈现出一派繁忙的景象,请一边看文中插图,一边朗读这一段,进一步感知小镇早晨的紧张。

  4、指名背诵,集体背诵。

  三、回读第4段

  1、课文第三段分别写了小镇早晨的“恬静”、“热闹”、“紧张”,最后作者饱满深情地发出了这样的赞叹:

  2、齐读

  3、这句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4、这篇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

  四、总结课文

  1、有感表地朗读全文

  2、课文写了小镇早晨的恬静、热闹、紧张、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感情?

  板书:热爱家乡

  五、作业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

  碧绿的()悄悄地()

  热闹的()静静地()

  和谐的()

  2、背诵课文

  3、实践活动

  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集贸市场,商场或工厂,按先概括,后具体的叙述方法,抓住某一特点写一段话。

  板书:

  恬静

  小镇的早晨热闹多美啊

  紧张

  热爱家乡

《小镇的早晨》教案5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第四单元《塞北江南》第二篇主题课文——《小镇的早晨》(第二课时)

  【教材简介】:

  《小镇的早晨》这篇课文描写了我国江南水乡古镇——桃源早晨安静、热闹、忙碌的景象,反映了改革开放给小镇带来的勃勃生机,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对小镇新貌的赞扬。

  全文共五个自然段,结构清晰,通篇采用“总——分——总”的描写顺序,二、三、四自然段又采用“总——分”结构,重点句明显突出,适合学生训练仿写。

  课文不长,但文字优美,情蕴恬淡,格调清新,富有情感,适宜朗读背诵,是一篇借以学*语言、陶冶性情的好文章。

  【设计理念】:

  1、结合生活特点,以“美”为突破口,采用“帮——扶——放”教学策略,从整体入手,从学生的感受出发,抓住重点字、词、句,正确理解课文,积累语言,进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达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

  2、创设“回顾全文,问题导入”、“观图学文,品词析句”、“诵读释情,拓展延伸”等环节,培养学生阅读、想象、感悟、质疑、表达等多种能力,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3、通过多种多样的读法(自由读、指名读、练*读、评读、齐读),让学生反复揣摩,体会语言表达的精妙及语言的内在情感,以激发学生的内心感受,用心读书,领悟语言文字,让学生得到情的激发、智的启迪、美的熏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抓住重点句理解自然段的主要内容,学*课文围绕重点句写一段话的写作方法。

  2、了解江南水乡小镇早晨特有的美景,以及小镇的发展变化。

  3、有感悟地朗读课文,并掌握一些朗读技巧。

  过程与方法:

  1、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展开小组学*和交流,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

  2、学生通过多种方式的朗读,借助多媒体播放的图片,了解小镇早晨的特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对课文内容的学*,使学生体会到祖国的巨大变化与发展。

  2、引导学生热爱祖国、热爱自己的家乡。

  【教学重难点】:

  1、感受江南水乡小镇的意境美,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2、引导学生充分体会“总——分”关系的篇章结构,注意课文围绕重点句写一段话的写作方法,体会如何把句子写具体。

  【教学步骤】:

  一、回顾全文,问题导入

  师:小桥、流水、人家,是江南水乡所特有的,让不少人羡慕不已,让不少人向往心仪,款款走来,*于小桥流水人家中,绵长的情调,幽远的诗韵,不经意间便浮上心头。上节课我们初步感知了江南小镇的早晨,你觉得小镇的早晨怎样?

  答案预设:1、小镇的早晨是安静的。

  2、小镇的早晨是热闹的。

  3、小镇的早晨是忙碌的。

  4、小镇的早晨是美好的。

  (学生对小镇的早晨可以有不同的看法,只要他的回答与课本内容有关,教师都应给予肯定)。

  师:我们已通过语言文字初步领略了小镇早晨的美,那么你们想不想新眼看一看小镇早晨的美景吗?

  (出示课件,共五张图片)

  1、读文入境,自主评价

  师:小镇的早晨是很美的,那课文是通过哪几方面的特点具体描写早晨的美的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聆听五位同学的朗读,并给予其评价。

  (出示“评价标准”课件)

  2、汇报交流,教师板书

  (学生自读课文,教师要求学生勾划出反映小镇早晨美的特点的关键词)

  (学生汇报交流,教师随之板书:安静、热闹、忙碌)

  二、观图学文,品词析句

  1、观图学文, 品味“安静

  A、播放“第二自然段”课文朗读。(按课件“第二自然段”按钮)

  B、思考: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用“______”画出来;这段话具体描写了哪些景物,用“○”圈出来,并标注出关键词。

  C、师生互动交流。

  答案预设:霞光:“淡淡”、“银鳞”、

  小河:“静静”

  小船:“停满”、“悄悄”、“轻轻”

  拱形石桥:“遥遥相对”

  (学生每说出一个词,让他再把相应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教师随机出示相关图片)

  (有个别词语,学生没找到,教师应范读它所处的句子,并把相应的词语重读)

  D、分析结构:(教师系统分析“总——分’关系图)

  E、朗读指导。师:作者把具体的景物变成了优美的文字,呈现给了我们,假如现在让我们用动听的声音,把语言文字还原为生动形象的画面,我们该怎样去读呢?

  (学生可能的答案:轻声读或小声读)

  (教师引导:同学们,这段文字主要是描写小镇早晨的“安静“,既然是“安静”,该怎样去读?)

  2、合作交流,探究“热闹”

  师:在第二自然段的学*中,我们先画出本段中的重点句,接着圈出具体的景物和关键词,最后思考应该怎样读,那么在第三自然段的学*中,我们依然按照这个方法去学*。

  A、播放“第三自然段”的课文朗读。(按“第三自然段”按钮)

  B、出示“合作提纲”(课件)。

  C、小组合作交流(教师适时作一点拨)

  D、汇报结果。

  答案预设:人多:“路不宽,但人很多”(教师出示反映“人多”的图片)

  物丰:“摆满了各种蔬菜、水果、土特产”。(出示图片)

  E、分析结构:总——分。(教师利用课件系统分析)

  F、朗读实践(读这段文字,应大声朗读。如果学生朗读不到位,教师应从“热闹”一词入手加以引导)。

  3、自主学*,诠释“忙碌”

  A、播放“第四自然段”课文朗读(教师按“第四自然段”按钮)。

  B、出示“自学提纲”(课件)。

  C、学生自主学*。

  D、成果展示

  答案预设:学生:“学生……上学”(出示图片)

  妇女:“妇女……从集市上回来” (出示图片)

  店铺:“两旁的店铺不停地招呼着过往行人”(出示图片)

  农家姑娘:“农家姑娘……去上班”。(出示图片)

  E、分析结构:总——分(教师依据课件分析)

  F、朗读拼比。(读本段应读紧凑些,体现出“忙碌”,如果学生表现不理想,教师应从“忙碌”入手去解释。)

  4、总结全文,感悟意境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跟随作者的足迹浏览了江南水乡,感受到了小镇的安静、热闹和忙碌,欣赏完这番景象后,如果让你用一句话来赞美小镇的早晨,你会怎么说?

  齐读最后一自然段。(教师出示最后一自然段的文字幻灯)。

  三、诵读释情,拓展延伸。

  1、诵读释情。

  师:是的,小镇的早晨是安静的,热闹的,同时也是忙碌的。安静的美让人回味无穷,热闹的美让人流连忘返,忙碌的美更让人追逐向往,现在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把课文再朗读一遍,可以自己读,也可以同桌同读,在朗读中感受江南小镇的美吧!

  2、拓展延伸。

  师:课文二、三、四自然段都采用同一种方法,即“总—分”的方法,现在也请同学们仿照这种方法,观看图片,以“课外活动时,校园真热闹啊!”为重点句,写几句话,尽量写具体,写完整。(出示课外活动图片)。

  【板书设计】:

  安静:霞光、小河、小船、拱形石桥

  小镇的早晨 热闹:人多、物丰 美

  忙碌:学生、妇女、店铺、农家姑娘

  【教后点评】:

  1、迁移运用,恰到好处。“教是为了不教”。本节课,在教学“安静”这一特点教学内容时,教师做了适当引导;在教学“热闹”时,教师出示了“合作提纲”,让学生互助合作,探究新知;而在教学“忙碌”时,教师则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学,自己诠释知识,这种“帮”、“扶”、“放”教学策略的结合,层层深入,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注重朗读,以读代讲。通过朗读,学生感受到了小镇早晨的美景;通过朗读,学生能把语言文字还原为生动形象的画面;通过朗读,学生感悟到了作者对小镇以及对祖国的情怀……可以说,朗读贯穿了这节课的始终,传递着知识的脉络,引燃了学生的激情 。

  3、学以致用,突出工具性。课堂结尾,教师提供了四幅校园活动场景的画面,让学生通过看图,完成“写话”任务。这一小小设计,既落实了训练重点,又拓宽了学生视野,学生心中有话可说,有言可写,消除了刚*作孩子胆怯的心态,更为以后*作增添了信心,此乃一举多得也!


《小镇的早晨》教案(5)份(扩展2)

——小镇的早晨的教案汇总5篇

  小镇的早晨的教案 1

  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并提出了“以学定教,教是为了学”的响亮口号。我根据学生“学”的特点,来设计“教”的方式,尝试性地上了一节语文课《小镇的早晨》,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 激情入境

  出示我国著名画家陈逸飞画的《双桥图》让学生欣赏,并请到过周庄的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教师就此引出课题,促使学生充满情趣地进入特定的情境中去感知、理解。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课文《小镇的早晨》。(板书课题)播放课件,(小镇的录像)让学生步感受一下江南小镇的水乡神韵。

  2 读通课文

  2.1 初读课文。教师提出读书要求:读正确,做到五不(不错字、不漏字、不添字、不重复、不断句),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边读边把读书过程中遇到的“拦路虎”做上记号。

  2.2 扫除“拦路虎”。学生提出在读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师生共同讨论解决,扫除读书障碍。

  2.3 再读课文。教师提出更高的读书要求:不但要正确,还要流利,学生再次自由朗读课文。

  2.4 检查朗读。教师请几名心里没有底的学生分节朗读课文,其他学生当评委为他们打分。教师及时订正学生出现的问题,力求做到读正确、读流利。

  3 学*字词(出示生字表)

  3.1 读准字音。让学生根据课文连词读一读,不会读的看拼音多读几遍。教师提问:你认为在读音上有没有要注意的地方?学生自由回答后,教师就学生提出的字音作重点指导。

  3.2 记清字形。

  ①教师提问:生字表中的哪些字你已经认识了?说说你是怎样认识的.?(学生自由回答)

  ②教师提问:你对哪些生字感兴趣?有没有巧妙的记法?或者你认为有要注意的地方都可以说一说。

  3.3 巩固练*。

  ①请学生在练*本上临写生字一遍。

  ②任选几位学生各选出一个生字准备让同学们听写,并说说:你为什么要选这个字?

  ③请学生在练*本上听写生字。

  3.4 理解词语。

  4 体会朗读

  4.1 默读课文,了解大意。想想这篇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小镇的早晨的?让学生画出关键语句,并说一说。 (板书:恬静 热闹 紧张)

  4.2 自由选择读。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重点练*读一读,边读边体会。指名读,其他同学当评委。

  4.3 朗读比赛。下节课,我们将请四位同学代表四个小组参赛,各小组组长可以组织本组同学对参赛选手进行指导和帮助,以提高他们的朗读水*,在比赛中为组争光。

  5 质疑问难

  教学中,要鼓励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表扬有问题意识的学生。

  反思:下一节课究竟应该怎么上?传统教学中,教师的讲是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围绕教师转。这是以教定学,让学生配合和适应教师的教。显然,这种以教师“讲”为中心的教学,使学生处于被动状态,不利于学生的潜能开发和身心健康发展,新课程提倡教师应遵循学生发展的需要和状况来设计课堂教学,而不是让学生按照事先设计好的教学过程参加学*,教师的“教”是为了更好地促使学生的“学”。这就要求教师把关注的焦点放在学生身上,应更多地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可能反应,并思考相应的对策。

  小镇的早晨的教案 2

  教学目的

  1、细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水乡小镇的意境美,增强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重点难点 在读背中理解课文内容,积累语言材料。

  教具 课文精彩段落投影

  教学过程

  一、复*检查小镇的早晨是什么样的?

  二、细读课文

  1、自由选择一段朗读,思考:这一段围绕哪句话来写的,围绕这句话写了哪些内容,你体会到了什么?

  2、交流第一节。(不定)

  (1)学*第一节 A 中心句:小镇的早晨是恬静的。

  B 从哪里可以看出恬静呢?

  C 朗读师生对读

  D 交流总结学法

  A找中心句B读句子体会

  3、交流第二节 A中心句:小镇的.早晨是热闹的。

  B热闹表现在哪些方面?

  C体会用词用句的精当。

  D熟读成诵出示填空题,帮助学生背诵。

  4、第三节方法同上。

  5、教学第五节小镇的早晨美在哪里?

  三、背诵课文反馈

  四、作业 :

  五、写作特点:

  1、全文先分后总,每段内又由总到分的顺序来叙述的。层次清楚,结构严谨。

  2、篇幅短小,语言浅显、流畅。在叙述中自然流露出对小镇的赞美之情。

  六、实践活动参观南郊早晨的农贸市场、街道、商店、工厂等,并按先概述,后具体的叙述方法,抓住某一方面特点,作口头介绍。

  听写词语。自读课文,归纳。

  学生根据问题回答通过描写小河、小桥、小船、太阳、晨练的老人等句子加以体会。

  自由练读,指名读。

  按以上方法自学课文朗读体会读一读,说说好在哪里?

  齐读第五节联系上下文说说根据板书的提示背诵挑几句或一节指名背

  1、背诵课文

  2、围绕课外活动时,校园真热闹啊这一句中心句,把热闹写具体。

  小镇的早晨的教案 3

  教学目标:

  1、了解江南水乡小镇早晨特有的景象,以及小镇的发展变化,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情感。

  2、继续学*用重点句概括段的主要内容。

  3、学会生字新词。

  4、有语气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段。

  教学重点:

  用重点句概括段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课文中难理解的句子。

  教学时间:

  3课时。

  板书设计:

  安静

  小镇的早晨{热闹多美啊

  忙碌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学*生字新词,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你们去过江南水乡吗?一定想欣赏江南水乡的美景吧?现在老师就带你们去那里看一看。

  二、范读课文,指导预*。

  要求:1.读课文,结合生字表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查字典,理解字意和词义。

  3.读课文,想想小镇的早晨有什么特点?

  三.分组预*,提出问题,边读边议。

  四.检查效果,重点指导。

  1.强调“漾”,“暇”的字形和“朴”,“着”的读音。

  2.朗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

  五.带着问题读课文。

  六.默写字词。

  七.布置作业:

  1、抄写并听写字词。

  2、熟读课文,继续预*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讲读课文,概括段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语引入,板书课题。提问: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麽?

  二、默读课文,想:小镇的早晨给你留下什么印象?你是从哪儿体会到的?(回答)

  三、细读课文,深入理解。

  1.自由读文,进行讨论:

  第2,3,4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

  2.回答问题,深入分析:

  2段:

  (1)读后回答,板书:安静。谈体会(重点指导第7句)

  (2)比较句子。投影:

  读下面两句话,说说你喜欢哪一句?

  ①不时有一只小船从半月形的桥洞中钻出来,从河上漂过。

  ②不时有一只小船从半月形的桥洞中悄悄钻出来,从河上轻轻漂过。

  (1)读读本段中你喜欢的句子,试着背下来。

  (2)小镇的早晨是安静的`,谁能把这种感受带到第2自然段中来,读给大家听听?指名读。

  (3)过渡:

  3段:

  (1)读后回答,板书:热闹。谈体会(结合自己喜欢的句子谈)

  (2)投影出示句子,重点指导体会:

  那刚从地里拨下来的小白菜、油菜,还带着晶莹的露珠,鲜嫩嫩的;那刚

  从河里捕来的大鱼小虾,又蹦又跳,水灵灵的。还有雪白的小羊、长毛兔、大

  鹅……真叫人目不暇接。

  ①你喜欢这句话吗?两人一组说说为什么。

  ②指名读,思考:你从哪儿体会出东西特别多?

  ③什么叫“应接不暇”?

  ④除了这些土特产外,还有别的吗?从哪看出?

  ⑤这句话怎样体现热闹的特点?读出感受。

  (3)你还喜欢哪些句子?读读,体会。

  (4)指名读第3段,带着我们的体会把这种热闹的场面读出来。

  (5)过渡。

  4段:

  (1)。读后回答,板书:忙碌。谈体会。

  (2)提出不懂的问题,大家解答。

  (3)谁能想象出小镇的将来是怎样的?

  3.带着对小镇美好的祝愿齐读第5自然段。

  四.布置作业:

  1.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2.背诵第3自然段。

  第三课时

  教学目的:

  复*巩固,完成课后练*。

  教学过程:

  一、听写字词。

  二、填写词语,使句子更具体。

  (1)。()的河边停满了()的小船。

  (2)。小船从()的桥洞中()地钻出。

  (3)。学生背着()的书包()地去上学。

  三、照样子写句子。注意转折关系。

  例:这儿盛产蚕茧,但过去一尺丝绸一根丝线都要从外地买来。

  1.这项工作很难做,但()。

  2.(),但()。

  四、检查背诵第2自然段。

  五、布置作业:

  1.完成《语训》中的练*。

  2.默写第2自然段。

  课后小结:

  小镇的早晨的教案 4

  教学内容:

  24自然段。

  教学目标 :

  1. 读懂课文是怎样具体描写小镇早晨的特点。

  2.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感受蚕乡小镇在改革开放春风沐浴下欣欣向荣的气氛。

  教学重点: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背诵第2自然段。

  教学难点 :

  体会小镇早晨三个不同方面的特点。

  课前准备:

  1. 课件。

  2. 学生带图画纸、蜡笔、勾线笔。

  教学过程 :

  一、复*导入 。

  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了这篇课文的生字新词以及第一自然段。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齐读课题)。

  1. 师说词义,生写词语。(恬静、唤醒、价廉物美、悠闲)投影校对。

  2. 齐背第一自然段。

  3. 说说小镇早晨的三个特点。(课件出示3个总起句,学生齐读,师板书:恬静、热闹、紧张)

  二、明确教学目标 。

  指板书,说:这节课我们将深入地学*小镇早晨的特点。

  三、理清写作方法。

  1. 快速浏览24自然段,你发现了什么相同之处?

  2. 学生汇报,师板书:总分。

  3. 复*学**分段式的学法。学生汇报后,教师小结,课件出示:

  学*先总起后分述段落的方法:

  (1) 划出总起句。

  (2) 分几个方面把总起句写具体。

  四、这节课,我们将用这种方法自己学懂课文。四人小组任选其中一个特点合作学*,可采用以下的汇报形式。

  (课件出示):汇报形式:

  (1) 板书概括;

  (2) 列出图表;

  (3) 感情朗读;

  (4) 绘画表示;

  (5) 语言表达;

  五、合作学*,汇报交流。(随机点拨)

  (重点点拨第2自然段)

  第2自然段。小镇的早晨是恬静的。

  1.根据学*方法汇报。分几个方面写具体。师板书:霞光、河水、小船(乌篷船)、拱形石桥、小舟。

  2.从哪些地方表现出恬静呢?请选择表达方式汇报。

  3.指导写河水的句子。

  开火车(3人)读写河水的句子,问:你有什么感觉?

  想来看一看这河水吗?(课件出示画面+课文中的句子)

  你为什么发出赞叹?

  A如果你就是这小镇上的居民,每天清晨推开窗,第一眼看到的就是这一幅美景,你觉得怎样呢?请你读一下,将你的感受从声音中表现出来。(听你的朗读真是一种享受,你不但读出了声,而且读出了情。)

  B如果你是一名游客,面对这样的画面,又作何感想呢?谁愿来读一读?(听了你的读,我也真希望能亲眼去看一看。)

  C如果你是摄影爱好者,当你将镜头对准这一条小河时,你又如何呢?也请你读一读。

  还有无数个如果,那么将你自己的理解读出来吧!(齐读句子)(多美呀!真感谢你们!)

  4.指导背诵。绍兴电视台需要招聘一位导游,考试内容就是课文第2自然段。给大家2分钟准备一下。(配上画面+音乐)(指名2人背诵,愿意背的都来试一试。)

  第三自然段小镇的早晨是热闹的.。

  1.学生汇报,师板书:人很多、摆满土特产(还可以从哪里看出?)

  2.出示人多的句子,指名读,特别是哪一个词最能体现人多?(不由自主加红点)

  3.这时候,你就在这人群中,你能把这句话读好吗?(你都站不稳脚跟了。看来你确实感受到了人多。)齐读。

  4.师引读:沿街摆满了各种土特产:生接。

  5.告诉我,你们为什么面带微笑?又在甜甜地诉说着什么呢?

  6.真想听听你们再来甜甜地读一读这句话,好吗?(齐读句子)

  学*第4自然段小镇的早晨更是紧张的。

  1.学生汇报,师板书:大街两旁点心店、路边小摊、大桥边熟食店、河对岸彩色人流

  2.你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紧张呢?

  3.出示句子:河对岸请你联系上下文,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4. 对呀,她们正在为着自己幸福的生活而忙碌,奔波,虽然紧张,却充满了美好的希望!再来读一读这句话。

  5. 所以,小作者说(出示句子)小镇在变化,在前进!齐读。能不能将前进和变化交换一下?

  6. 小镇的变化多么可喜呀!它必将朝着现代化的目标前进!

  五、练一练。

  有感情地背诵第2自然段。阅读短文,完成练*。

  摘录课文中的好词佳句。仿写:学校(或家庭)的早晨

  北京的金秋是多么的绚丽多姿。白杨树发出沙沙的响声,仿佛在告诉人们:秋天来了!秋天来了!一阵秋风吹过,山坡红了,那是火红的枫叶,如晚霞,如红云;湖水清了,清得可以照人,宛()如明镜;山菊花开了,那样绚丽,那样娇艳,真是别具风姿;还有的柿子,红艳艳的苹果

  小镇的早晨的教案 5

  教学目标 :

  1、感受小镇恬静、热闹、紧张的特点。

  2、感受蚕乡小镇改革开春风沐浴下的勃勃生机。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体会总分结构和抓住特点具体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仿写片断。

  教学过程 :

  一、复*导入 :

  1、上一堂课,我们初步学*了《小镇的早晨》,大家回忆一下,小镇的早晨是怎样的?(板书:恬静、热闹、紧张)

  2、这一堂课,我们继续学*《小镇的早晨》。

  二、导学第二自然段:

  1、自由读第二自然段,

  思考:⑴想想这一段写出小镇早晨的什么特点,划出总起句。

  ⑵结合插图想想,课文通过哪些景物来表现小镇早晨这一特点,用“△△”标出。

  2、交流讨论得出:恬静:河水、小船(板书)

  结合理解“恬静”

  3、重点研读“河水”和“小船”的句子,用“··”标出表现小镇早晨恬静的词语,再练*有感情地朗读。

  4、交流,指导朗读,(用上插图)

  (1)淡淡的霞光下,宽宽的河面闪烁着片片银鳞;河水净得透明,犹如一条碧绿的带子,静静地穿过小镇。

  (银鳞指什么,在怎样的情况下出现,说明什么)

  (2)沿街停满了各式各样的小船,一只紧挨着一只。

  (3)两座拱形石桥遥遥相对,座落在小镇两头,不时有一叶叶小舟从半月形的桥洞中悄悄钻出来,又在河上轻轻飘过。

  (“飘”换成“驶”,哪个好,好在哪里)

  5、感情朗读:让我们边读边想象小河、石桥、小船组成的图画,感受一下小镇早晨的恬静美丽吧!(自由读,齐读,试背)

  6、归纳阅读步骤:

  (1)找出总起句,想想小镇早晨有什么特点;

  (2)想想课文抓住哪些景物写小镇早晨的特点;

  (3)读有关词句,体会课文怎样具体体现小镇早晨的特点;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扶学第3自然段:

  1、按以上方法进行小组讨论学*

  2、集体交流:

  ⑴总起句,特点:热闹(板书)

  ⑵景物:人流、土特产、赶集农民

  ⑶重点理解:

  ①路不宽,人很多,你会不由自主地随着拥挤的人流向前走去。(理解“不由自主”,为什么“不由自主”能看出热闹?)

  ②沿街摆满了各种土特产:……………………大白鹅……

  ③……甜甜地诉说……价廉物美。(理解“价廉物美”)

  说话练*:农民是怎样诉说的,也学学农民诉说一番。

  ⑷上文说小镇的早晨是恬静的,这里又说是热闹的,这不矛盾吗?这里的“又”表示什么?

  3、合理选择方式,如朗读、设计表演等,再现小镇热闹的景象。

  A、设计表演:请一个同学当导演,设计这一段文字的.表演,请大家结合插图,也可以根据*时经历,想一想。

  (1)一位同学谈设计:谁愿意发表一下自已的高见。扫

  (2)其他同学改正、补充意见

  (3)分配演出人员:

  (4)演后评价,小结:小镇的早晨就这么热闹,你能从中感受到什么吗?

  B、感情朗读

  四、自学第四自然段:

  1、用以上方法自学第4自然段

  2、交流(请一位同学上台当小老师)

  ⑴特点:紧张

  ⑵景物:店铺、小摊、熟食店、农家姑娘

  3、重点理解最后两句话:

  (1)为什么出现的人流是“彩色”的呢?

  (2)过去,一尺丝绸一根丝线都要从外面买进来的蚕乡小镇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巨大的变化呢?(改革开放给蚕乡小镇带来的勃勃生机)

  4、感情朗读

  五、小结:

  是啊,美丽的蚕乡小镇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不断发展,不断前进,焕发着勃勃的生机,这只是我们伟大祖国社会主义建设飞速发展的一个缩影。让我们用敏锐的双眼去观察身边的变化,感受祖国快步前进的脚步吧!

  六、仿写练*:学校(家庭)的早晨是紧张的。

  (1)说:从哪些方面表现紧张;(2)写;(3)评;

  板书设计 :

  恬静:河水 小船 美丽

  小镇的早晨 热闹:人流 土特产 赶集 农民

  紧张:店铺 小摊 熟食店 农家姑娘 勃勃生机


《小镇的早晨》教案(5)份(扩展3)

——《小镇的早晨》教学反思3篇

  如何上让孩子喜欢的语文课?这个问题长久以来一直困扰着我。上学期的一段时间课上得比较沉闷,不经意间,孩子们对语文课的感叹传来,那段时间觉得特羞愧,特失败,常常对学生有一种负罪感,我该如何改进我的课堂?

  新学期,新开始,我开始尝试着立足课文,运用各种形式调动孩子的积极性,让他们先爱上语文,再爱上语文课!在《小镇的早晨》第一课时教学中,生字词过关,句子读通顺,整体感知小镇的三个特点,渗透总分总结构方式,孩子们的投入度很大。于是,在今天的第二课时教学中,除了教师语言的锤炼,我还尝试着运用一些新方法:看图感知,自选音乐配乐读,自己当导演拍片。孩子们兴趣很大,都能够解读课文,从书上找到词语、句子作为理由。

  但是,上课下来,热闹之后,留给我的思考也很多。处理安静这个段,没能体现多形式的朗读指导,应该更多让学生去读,去悟!处理热闹这一段,设疑问导演,从路不宽,到人很多,再到卖的蔬菜,文本用得还不错。不过,吆喝这个环节就没有更好地立足文本,如果先用书上资源,那么多小动物啊,蔬菜啊,土特产啊,尽量说,用形容词说,再吆喝,扣文本就会更紧密了。

  很喜欢听邱邱上课,丰富的语言以及对学生的引导,水到渠成,理性而不失生动,每次听她的课都感触良多!前面的路还很长,继续加油吧我!

  小镇的早晨(北师大版 三年级)

  【学生状况的分析】

  我所带的三年级学生在课堂上思维很活跃,理解能力和自读自悟方面的学*能力较强。根据学生这一特点,在教学中,我积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有效融合在一起。江南水乡的晨景对于我们所处的西北的孩子来说,有一定的地域差异,为了弥补这种差异,我在教学中,通过配乐朗读,加上媒体出示江南水乡的景色,使学生领略江南的美景,因而感触一定是深刻的。

  【教学内容分析】

  《小镇的早晨》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五册的一篇课文。课文描写了蚕乡小镇早晨的情景,反映了改革开放给小镇带来的勃勃生机。2——4自然段都是总分段式。即便于学生运用看课题推想课文内容的方法阅读,又可供学生仿写练*。课文不长,但文质兼美,词语丰富,富有感情,教学时,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边读边想象,使学生领悟课文意韵,唤起学生对课文的审美体验。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本课生字词,通过学*了解小镇早晨的特点,感受江南小镇的美。

  情感目标:体会作者对小镇的热爱和赞美之情,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能力目标:通过优美的画面,培养学生探究学*的兴趣和合作的精神,以及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与自学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感受江南水乡小镇的意境美,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2.继续学*理解自然段的方法,引导学生细细品读生动优美的句子,练*把句子写具体。

  【课时安排】2课时

  第 一 课 时

  教学目的: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学*本课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的段落安排顺序,学*课文,了解小镇“安静”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导入: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发现,家乡的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你有没有感受到家乡越来越美了?

  特别是旱晨,当你背着书包走在上学的路上,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

  2.学生结合实际谈一谈。

  3.小结:这些都是我们家乡的早晨所特有的景象。这节课老师要带大家到另外一个不同的地方去旅游,去看一看,听一听,一起去领略一下江南水乡小镇早晨的美景,大家说好不好?

  4.(出示课件:江南水乡)

  在我国江南水乡有许多古朴的小镇,这里有小桥、流水、人家、绿树(红花)繁茂。你们瞧这便是各式各样的小船,这里的交通工具只有小船。当东方刚刚露出鱼肚白时,木船的摇橹声就把小镇唤醒了。

  5.看完录像小镇给你留下什么影响 ? (美)请同学们快快打开书本感受感受吧!

  (设计意图:播放水乡的秀丽景象,初步领略江南水乡美景,生动形象地创设美的情境,又激起了学*课文的欲望。)

  二.初读课文,感受小镇的美

  (一)指导预*。要求:1.读课文,结合生字表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查字典,理解字意和词义。

  3.读课文,想想小镇的早晨有什么特点?

  (二)分组预*,提出问题,边读边议。检查效果,重点指导。

  1.强调“漾”,“暇”的字形和“朴”,“着”的读音。

  2.朗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

  (三)带着问题读课文。1.放伴奏带,自由读课文。

  2.你觉得小镇的早晨是怎样的?有什么特点?

  (早晨是安静的、又是热闹的,还是忙碌的)

  4.在段落的安排上有什么特点?全文是什么关系?每段是什么关系呢?(全文是总分总的关系。第2--------4段第一句是总句。每段是总分关系)

  三、合作学*,感受画面美。

  细读课文,看着画面,深入理解。1.自由读文,进行讨论:第2,3,4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

  2.回答问题,深入分析:第2段:

  (1)读后回答,板书:安静。谈体会 朗读第二自然段,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或读懂的句子,想想喜欢的 原因,从哪几个方面写的?

  (2)在学*小组里交流。

  从哪几个方面写的?( 从河面、河水、河边、河上)

  (3)出示相关图片,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重点词细细品味,体会小镇早晨的安静。

  如:抓住“淡淡、静静、不时、悄悄、轻轻漂过、轻轻荡漾”体会小镇晨景的静之美。

  (4) 讨论:怎样读好这段话?学*小组互读互评。

  一个“恬静”让我们体会到了很多很多,除了“安静”以外,它可能还包含着一点美,一份悠闲,一丝温柔,或许还有其他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感受。小镇的早晨是悠闲的、恬静的,优美的,河水那么清澈、、小舟那么灵巧……就让我们带着这些感受来读一读这段文字吧。

  (5)学生配乐朗读。

  (6)播放江南小调,情感熏陶:置身于美丽的江南小镇,坐在小船上,你们想干什么呢?(学生想象,自由发挥)

  (设计意图:由重点词、重点句入手进行品味,体会文段中描绘的幽清、淡雅的美景,感受图画美。)

  (7)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四、布置作业:

  (1)把词语补充完整。

  ( ) ( )

  ( )的早晨 ( )的露珠

  ( ) ( )

  ( ) ( )

  (2)照样子,摘抄文中的词语

  淡淡 ----------------------------------------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小镇的早晨——、------、-------啊!

  第 二 课 时

  教学目的:

  1.继续学*课文,了解小镇早晨“热闹”“忙碌”的特点。 2.继续学*抓住重点词语、句子理解自然段的方法。 3.凭借课文中的语言文字,感受水乡小镇的意境美,增强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的感情。 4.抓住围绕中心句仿写一段。 教学过程:

  一、学*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小镇的早晨是怎么醒来的?(是木船悠闲的摇橹声唤醒的 2.在细细地读读这段话,你读懂了什么?或者你还有哪里不懂的? 3.汇报学*情况: (1)我明白了“河道纵横”的意思:用手势比一比。 (2)我明白了城市的早晨是汽车短促的喇叭声惊醒的。是说---- 你能模仿这种声音吗?老师请男同学来当汽车司机,发出的喇叭声。悠闲的摇橹声吗?这样的喇叭声短促吗?那应该是怎样的?又短又快,课文中用了一个词是“短促”。 你能模仿悠闲的摇橹声吗?老师请女同学来当船夫发出悠闲的摇橹声。给人感觉悠闲吗?听了这种声音心情是很舒服,很愉快的,这种舒服与愉快能从脸上表现出来吗? (自由自在,轻轻地,很自然。) (3)听了这两种声音,你认为课文中“惊醒”与“唤醒”这两个词能互相换一换吗?形成了对比。 说得好极了。那短促的喇叭声,在夜里一响,人们会一下子被吓醒的,那悠闲的摇橹声飘进你的梦乡。你会慢慢被叫醒的。 4.指导朗读。 能把你学懂的读出来吗? (1)指名读3 个,评一评。齐读练背读。出示填空。 ( )的早晨是( )声( )的。 指名背3个,齐背。 5.小结:出示单元提示。1.主要写了什么。2 .其它词语有什么作用。 木船悠闲的摇橹声唤醒了小镇的早晨,是多么恬静啊!小镇还在什么地方向我们展示它的恬静呢?让我们来学*第二自然段。 二、学*第二自然段 1.自由读。思考

  (1)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用—划出。

  (2)写了哪些景物,用○圈出。板书○ 2.检查自学情况。 (1)这段话是围绕“小镇的早晨是恬静的。”来写的。这句话在这段中是什么句?这样的段式叫什么段式? (2)板书:霞光、拱形石桥、小船、小河。 3.小组讨论。 同学们,你最喜欢这里的哪一句?按照单元的提示,细细地读读,你明白了什么?有什么感受?在与同学讨论交流一番。 4.学*反馈,体会情境。 你最喜欢哪句话,这句话主要写什么。你学懂了什么?或有什么感受? A 淡淡的霞光下,宽宽的河面闪烁着片片银鳞;河水净的得透明,犹如一条碧绿的带子,静静地穿过小镇。 (1)这句话主要写了什么?(河水穿过小镇。) (2)你从哪些词看出恬静的美?你为什么选这些词?抓住“净、透明、带子、淡淡的、碧绿”结合插图来理解恬静。 a 淡淡的写出了太阳刚刚从地*线上升起,霞光是很柔的,万物好象都蒙上了一层薄纱。多美啊! b 河水银鳞,使你想到什么?它本来指鱼身上的长满的小小的会发光的薄片,在这里我们作者说小河在淡淡的霞光下,闪烁着一片一片的闪光的鳞片,多美啊! c 多干净的河水,透过这“透明”的河水,你看到了什么?(学生想象说话) d 条净得透明的河水,一眼望去,犹如一条碧绿的带子,这使我想起了朱自清写的一句话,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暇的翡翠!现在,你就在小镇的河边,你会怎么说?(看图) (真静啊!真美啊!) e 轻轻地”说明了河水流动时是多么的*静啊!静得仿佛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3)指导朗读。指名读,看图读,背读,齐读。 B 两座拱形石桥遥遥相对,坐落在小镇两头,不时有一叶叶小舟从半月形的桥洞中悄悄钻出来,又在河上轻轻飘过。 (1)这句话主要写了什么?(小舟在河上飘。) (2)你读懂了什么? 遥遥相对的石桥,(看图)它们你看着我,我看着你,静静地坐落在小镇的两头。多静啊!这半圆形的桥洞使我们想到了半月形,多美啊! 一叶叶,悄悄,轻轻,飘,都写出了小舟的轻巧与恬静。 (3)指导朗读。指名读,学生评。背读,。 多静的石桥,多轻巧的小舟,你能把它读出来吗? 读得多静啊!想把它记住吗? C 沿街的河边停满了各式各样的小船,一只紧挨着一只。 (1)这句话主要写了什么? (2)哪些词看出船很多?(停、各式各样、一只紧挨着一只) (3)看图:读这句话。 在这么的小船中,最醒目的是什么船?(乌篷船) 一些油光发亮的物品乌篷船,翘起尖尖的船头,显得格外醒目。 指名说,你们觉得乌篷船怎么样?油光发亮写出颜色,翘起尖尖的船头写出了形状(非常有趣)。你喜欢这些乌篷船吗?你能读读吗? 朗读指导,指名读,看图读,背读,齐读 (4)这么多的船,怎么会给人恬静的感觉呢?好好读读想想,哪个词写出了小船也是静的?(停) 三、小结。 1.同学们刚才游览了小镇的早晨,淡淡的霞光,净得透明的小河,有趣而悠闲的乌篷船,给我们留下了深深的印象。现在,让我们在美妙的音乐中,向大家介绍这恬静的小镇。 2.播放音乐,齐读。多恬静的小镇,多美的小镇,想把这样美的景色记在心中吗?试着背一背。指名背,试背。 3.小结学法。下节课,我们将继续用这个方法学*三四这两个总分段式。它们是如何紧张与热闹的? 四、布置作业。 1.有语气地朗读课文。2.听写字词。

  3.填写词语,使句子更具体。

  (1)( )的河边停满了( )的小船。(2)小船从( )的桥洞中( )地钻出。(3)学生背着( )的书包( )地去上学。

  4.照样子写句子。注意转折关系。例:这儿盛产蚕茧,但过去一尺丝绸一根丝线都要从外地买来。(1)这项工作很难做,但( )。(2)( ),但( )。5.检查背诵第2自然段。

  五、板书设计:

  开篇点题 水乡 只有小船 唤醒

  河面:淡淡 闪烁

  河水:通明 静静穿过 赞扬新貌

  安静 河边:停满 换着

  特点 河上:悄悄钻出 轻轻飘过

  人多:欢闹的海洋

  热闹 土特产多:那-----那-----还有-------

  小学生、妇女、个体户、农家姑娘 热爱生活

  忙碌 变化: 过去、如今

  赞美小镇 多美

  附录(教学资料及资源):生字词语卡片、江南小镇的动画、江南小调、柔美的音乐。


《小镇的早晨》教案(5)份(扩展4)

——《小镇的早晨》教学设计3篇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在指定的词语中正确使用的得地

  2.会用价廉物美、吸引各写一个句子;能给句子加上顿号,并能说出顿号的作用。

  3.能用看课题推想课文内容的方法阅读课文;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第1、2自然段。

  4.感受蚕乡小镇在改革开放春风沐浴下欣欣向荣的气氛。

  教学重点

  能用看课题推想课文的方法阅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能给指定的词语正确使用的、得、地。

  (2)背诵1、2自然段。

  课时安排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14个生字;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

  2.运用看课题推想课文内容的方法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讨论学*第1、2自然段,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

  4.理解蚕乡小镇恬静的情景。

  教学过程

  一、看课题推想课文内容。

  1.揭题,齐读课题。

  2.读题后,让学生说说,读了课题,你知道了这篇课文主要写什么?你想知道些什么?师归纳问题:课文写了小镇早晨哪几方面的特点?

  二、初学课文。

  1.自由读课文思考:①课文写了小镇早晨哪几方面的特点?划出三个概括小镇早晨特点的句子。完成练*题一。

  2.自学生字新词:读准字音,认清字形,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完成练*题二。

  3.不懂的地方打?。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抽读生字新词。

  2.把你认为最难写的字书空一遍。

  3.检查练*题。

  四、讨论学*1、2自然段。

  (一)第1自然段。

  1.自由读。读了第1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疑问?

  2.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随机讨论解决。

  着重理解惊醒和唤醒的意思。完成练*题三。

  3.朗读训练。自由试读→说说怎么读→个别读→齐读。

  4.引背。

  (二)第2自然段。

  过渡语:被悠闲的摇橹声唤醒的小镇早晨是怎样的一番情景呢?(打投影)师用饱满深情的语言描述小镇恬静的情景。

  1.观赏小镇早晨的迷人风光,谈感受。

  2.根据学生发言,品读第二自然段。

  (1)自由读,思考:这段话在写作方法上,有什么特点?

  (2)回忆阅读总分段式方法(投影:①先找出哪一句话是总起句,主要讲什么。②是从哪个方面作具体说明的?),自学。

  (3)交流讨论:

  a.在自学过程中你读懂了哪些问题?

  b.在自学过程中你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c.你认为哪些词句值得与大家共同品味。

  在学生品析朗读中相机引导,重点理解。

  小镇的早晨是恬静的。淡淡的霞光下,宽宽的河面闪烁着片片银鳞;河水净得透明,犹如一条碧绿的带子,静静地穿过小镇。沿街的.河边停满了各式各样的小船,一只紧挨着一只。一些油光发亮的乌篷船翘起尖尖的船头,显得格外醒目。两座拱形石桥遥遥相对,座落在小镇两头,不时有一叶叶小舟从半月形的桥洞中悄悄钻出来,又在河上轻轻飘过。

  (4)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自然段,准备背诵。

  (5)师生合作,一边再次观赏小镇早晨恬静的风光,一边介绍。

  五、小结。

  1、学生小结学法。

  2、教师小结: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我们知道小镇的早晨是恬静的。下节课,我们还将用同样的阅读方法继续学*课文,领略小镇早晨热闹、紧张的情景。

  六、作业 :

  抄写生字各两遍。

  板书设计 :

  小镇的早晨

  《小镇的早晨》练*题

  一、读课文,填空。

  课文写了小镇的早晨____、________和____这三方面的特点。

  二、看意思写词语。

  1.光亮而透明。 ( )

  2.价钱便宜物品美好。( )

  三、选词填空。

  1.妈妈用亲切的声音( )我,免得我上学迟到。

  2.一声响雷,把我从睡梦中( )。

  教学要求:

  1、 重点了解江南水乡小镇早晨特有的美景以及小镇的发展变化,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2、 继续学*抓重点词句理解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本文的生动优美的句子可引导学生画出来,细细品读并练*把句子写具体。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指导学生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点难点:

  继续学*抓重点词句理解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本文的生动优美的句子可引导学生画出来,细细品读并练*把句子写具体。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有句俗话说的好:“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天之计在于晨。”春天是美好的,早晨的时光更要珍惜。今天,我们来学*一篇新的文章。读课题《小镇的早晨》。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教师小结:这篇文章写了小镇早晨的哪些景色和特点呢?

  二、自学课文

  1、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

  (1)、自学生字新词,读通课文,

  (2)、想一想:(出示幻灯)

  课文写了小镇的早晨是()的、()的、()的。

  2、检查反馈:指名说,齐读。

  3、你喜欢小镇早晨的什么特点,请你读一读吧!

  指名读,喜欢这一特点的同学站起来一起读,请同学一起读。

  过渡语:同学们读得真不错,现在,让我们坐上小船出发,来到江南的蚕乡小镇,去感受一下,小镇的早晨是怎么醒来的?

  第二课时

  一、学*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小镇的早晨是怎么醒来的?(是木船悠闲的摇橹声唤醒的

  2、在细细地读读这段话,你读懂了什么?或者你还有哪里不懂的?

  3、汇报学*情况:

  (1)我明白了“河道纵横”的意思:用手势比一比。

  (2)我明白了城市的早晨是汽车短促的喇叭声惊醒的。是说----

  你能模仿这种声音吗?老师请男同学来当汽车司机,发出的喇叭声。悠闲的摇橹声吗?这样的喇叭声短促吗?那应该是怎样的?又短又快,课文中用了一个词是“短促”。

  你能模仿悠闲的摇橹声吗?老师请女同学来当船夫发出悠闲的摇橹声。给人感觉悠闲吗?听了这种声音心情是很舒服,很愉快的,这种舒服与愉快能从脸上表现出来吗?

  (自由自在,轻轻地,很自然。)

  (3)听了这两种声音,你认为课文中“惊醒”与“唤醒”这两个词能互相换一换吗?形成了对比。

  说得好极了。那短促的喇叭声,在夜里一响,人们会一下子被吓醒的,那悠闲的摇橹声飘进你的梦乡。你会慢慢被叫醒的。

  4、指导朗读。

  能把你学懂的读出来吗?

  (1)指名读3 个,评一评。齐读练背读。出示填空。

  ()的早晨是()声()的。

  指名背3个,齐背。

  5 、小结:出示单元提示。1主要写了什么。

  2 其它词语有什么作用。

  木船悠闲的摇橹声唤醒了小镇的早晨,是多么恬静啊!小镇还在什么地方向我们展示它的恬静呢?让我们来学*第二自然段。

  二、学*第二自然段

  1、自由读。思考(1)、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用—划出。板书-

  (2)、写了哪些景物,用○圈出。板书○

  2、检查自学情况。

  (1)这段话是围绕“小镇的早晨是恬静的。”来写的。这句话在这段中是什么句?这样的段式叫什么段式?

  (2)板书:霞光、拱形石桥、小船、小河。

  3、小组讨论。

  同学们,你最喜欢这里的哪一句?按照单元的提示,细细地读读,你明白了什么?有什么感受?在与同学讨论交流一番。

  4、学*反馈,体会情境。

  你最喜欢哪句话,这句话主要写什么。你学懂了什么?或有什么感受?

  A 淡淡的霞光下,宽宽的河面闪烁着片片银鳞;河水净的得透明,犹如一条碧绿的带子,静静地穿过小镇。

  (1)这句话主要写了什么?(河水穿过小镇。)

  (2)你从哪些词看出恬静的美?你为什么选这些词?抓住“净、透明、带子、淡淡的、碧绿”结合插图来理解恬静。

  a 淡淡的写出了太阳刚刚从地*线上升起,霞光是很柔的,万物好象都蒙上了一层薄纱。多美啊!

  b 河水银鳞,使你想到什么?它本来指鱼身上的长满的小小的会发光的薄片,在这里我们作者说小河在淡淡的霞光下,闪烁着一片一片的闪光的鳞片,多美啊!

  c 多干净的'河水,透过这“透明”的河水,你看到了什么?(学生想象说话)


《小镇的早晨》教案(5)份(扩展5)

——小镇的早晨作文6篇

  我爱小镇的早晨,因为它既宁静又富有朝气,令人心旷神怡。

  周围静悄悄的,整个小镇弥漫在一片晨雾中,犹如神话中的仙镜一般。街道两旁的香樟树在微风中摇曳,似乎在迎接东方即将升起的旭日。

  雾渐渐散开来了,街道上隐隐约约出现了一些人影,一个、两个……噢,原来是清洁工叔叔阿姨们来了。他们身着黄色工作服,拿着大扫帚默默地打扫着。看,那位清洁工阿姨看见地上有块香蕉皮,赶忙跑过去,弯下腰,轻轻地把它捡起来,扔进了垃圾箱。“刷刷刷”他们是那么的认真,那么的细心。真不愧是小镇的“美容师”啊!

  绚烂的朝霞染红了半边天,这柔和的色彩照在了小镇上。路上时常看到一队身着运动服的中老年人在训练有素地跑步。他们的手一前一后地摆动着,他们的步伐是那样的轻松愉悦,可想而知,晨练对于他们来说,何尝不是一种乐趣呢?看,在电影院门口的小广场上,有一群中年妇女正兴致勃勃地跳着扇子舞呢!随着音乐,她们有节奏地舞动着,丝毫不亚于专业的舞蹈队,她们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笑容。

  太阳升起来了,大地一下子光芒万丈,小镇的早晨开始热闹起来了。你时不时会发

  现,路上的行人步履匆匆。有赶集的农民,有上班的工人,有背着书包去上学的学生……每个人都那么精神饱满。路上,行人来来往往,车辆川流不息。你时不时地会听见,汽车的鸣笛声,小贩的吆喝声,人们的欢笑声……早已汇成了一支美妙的晨曲。

  小镇,在充满生机的早晨中又开始了新的一天!

  我爱小镇的早晨,因为它既宁静又富有朝气,令人心旷神怡。

  周围静悄悄的,整个小镇弥漫在一片晨雾中,犹如神话中的仙镜一般。街道两旁的香樟树在微风中摇曳,似乎在迎接东方即将升起的旭日。

  雾渐渐散开来了,街道上隐隐约约出现了一些人影,一个、两个……噢,原来是清洁工叔叔阿姨们来了。他们身着黄色工作服,拿着大扫帚默默地打扫着。看,那位清洁工阿姨看见地上有块香蕉皮,赶忙跑过去,弯下腰,轻轻地把它捡起来,扔进了垃圾箱。“刷刷刷”他们是那么的认真,那么的细心。真不愧是小镇的“美容师”啊!

  绚烂的朝霞染红了半边天,这柔和的色彩照在了小镇上。路上时常看到一队身着运动服的中老年人在训练有素地跑步。他们的手一前一后地摆动着,他们的步伐是那样的轻松愉悦,可想而知,晨练对于他们来说,何尝不是一种乐趣呢?看,在电影院门口的小广场上,有一群中年妇女正兴致勃勃地跳着扇子舞呢!随着音乐,她们有节奏地舞动着,丝毫不亚于专业的舞蹈队,她们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笑容。

  太阳升起来了,大地一下子光芒万丈,小镇的早晨开始热闹起来了。你时不时会发

  现,路上的行人步履匆匆。有赶集的农民,有上班的工人,有背着书包去上学的学生……每个人都那么精神饱满。路上,行人来来往往,车辆川流不息。你时不时地会听见,汽车的鸣笛声,小贩的吆喝声,人们的欢笑声……早已汇成了一支美妙的晨曲。

  小镇,在充满生机的早晨中又开始了新的一天!!

  是什么日子使得今天的阳光格外明媚?是什么日子使得学生们今天个个充满活力?哦,原来今天是9月20日——教师节。

  清晨,小云背着书包高高兴兴地上学去。她穿着一件粉红色的衣服,胸前佩戴着一条红领巾,头上扎着两条小辫子。她先跑到山上,摘了两束野菊花,有黄的,有蓝的,美丽极了。她想:现在还早,如果我在老师没回来的时候,把一束野菊花放在老师的桌上,送给老师一个惊喜,那该多好啊!

  来到学校,小云还来不及放下书包,就跑到老师的办公室窗外。她躲在窗下,探出头来:“太好了!李老师没在办公室。”小云打开窗户,首先,映入小云眼帘的是窗下办公桌上那些熟悉的东西:一本语文书,里面还夹着一支钢笔,旁边放着一本备课本,上面还躺着一副疲倦不堪的老花眼镜,旁边还有一个笔筒,里面有很多文具,笔筒边上还放着一盒红岩牌墨水和一个地球仪,还有一本日历,上面刚好翻到9月10日。她看着这一切,心想:李老师一定很早就到学校工作,老师真辛苦啊!想着想着,她把其中的一束野菊花从老师办公室的窗口,小心翼翼地插在笔筒里,又想:老师看见后,一定会很高兴的。她就蹦蹦跳跳地回到教室里了。

  “吱呀”一声,门开了。李老师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了办公室。大概是闻到野菊花的芳香吧,李老师顿时变得神采奕奕的。李老师望着那一束野菊花,心里不知道有多高兴。

  小云献上的虽然不是最贵的教师节礼物,但是对于李老师来说,这是件最好的教师节礼物。

  清晨,一只小船打破了小镇的*静。船上载着几个小孩子,他们可是要去上学呢。船娘轻轻摇动着橹,橹碰在古老的小船上,“吱咯,吱咯”地响。船儿在河面荡出了一道道漪澜,在阳光的照射下,像是镀了一层薄薄的金子,这船娘身着蓝色的、袖子上印着白色小花的粗布衣,头上扎着围巾,哈!这也应该算是她们的“工作服”了吧。

  河水青青,船儿悠悠。不知不觉驶到了一家客栈。屋檐儿上挂着几盏红灯笼,为着素雅柔和的清晨增添了几分艳丽。这客栈少说也有半个世纪的历史了,屋顶上铺着一层青砖瓦。在靠*河的地方,有一块不大不小的*台,是用石头垒成的,更是使这儿显出一些古朴、雅致的.味道。拖布也来凑热闹,它倚在石阶旁的一根柱子上,静静地目送着和船娘一起唱着古老歌谣的孩子们。阳光把他们的小脸儿照的红朴朴的,眉宇间透着几分灵气,迎春花一边向孩子们招手,一边看着自己在水中的倒影,那么稚嫩、那么金黄,那么娇羞。

  傍晚时分,小船又载着孩子们回来了。他们像一群快乐的小鸟一样叽叽喳喳地说着学校里的趣事。船娘也仔细地听着,脸上露出了微笑。“啪嗒,啪嗒”,天空中掉下了小雨点儿,船娘见状,忙加快了速度,用力的摇着橹,“咚、咚”,小雨点儿落到了河里,泛起了一小圈一小圈的漪澜,然后以点点扩散,扩散……

  等把孩子们送到家,已是夜幕开始降临了,有些人家已经点起了灯,在从墙缝儿中长出的树的空隙中,透出几点浅黄的亮光,像几颗天上的星星,这时,雨慢慢地不下了,空气中弥漫着清香。屋檐儿上还在往下淌水,“滴答,滴答”地落到了地面上。叶子上缀满了晶莹的“小珍珠”’它们还在炫耀着:“看!我的衣服多美丽!”

  天已黑尽了,家家户户都点起看灯烛。这灯并不是那种现代化的节能JED灯,而是古老的、明黄的灯。几十盏亮在那里,中间还有一条小河,偶尔有船只驶过,远远望去,准会让你以为这是那威尼斯水城。屋子中,不时地传来歌声和笑声。

  夜深了,星星月亮跑到了天上,做着捉迷藏的游戏,一盏灯、两盏灯、三盏灯……开始关了。过了一会,整个小镇都安静了,只留下风儿轻轻吹动树梢的声音!

  小镇的早晨是热闹的。公路上,汽车急促的喇叭声把我从睡梦中叫醒,也把沉睡了一夜的小镇唤醒。顿时,整个小镇便热闹了起来。农贸市场里,农民伯伯挑着一大箩筐的黄瓜和西红柿在那大声地叫卖,你看那黄瓜和西红柿上还滴着晶莹地露珠呢;水产区地鱼、虾在活蹦乱跳;家禽区的鸡、鸭、鹅拍打着翅膀,在那不停地叫着,好像在对我们说:“新的一天开始了!新的一天……”望着那些蔬菜、水产、家禽,我真忍不住把它们通通塞进嘴里。

  小镇的早晨是恬静的。瓯江江畔,渔民们正忙着撒下渔网,来捕捉鱼吓,买个好价钱。江旁,没有喧闹,只有那风儿吹动树叶“沙沙沙”的声音,只有那小鸟倾斜着从这边的树飞到那边的树上,偶尔还传来清脆悦耳的鸟鸣声。

  我惬意地躺在草地上,倾听着周围的响声,欣赏着如画的晨景,不由地感慨:这不是江南晨景的迷人又是什么?

  桃源小镇四周被清澈的河水围绕,交通工具只有月牙似的乌篷船。清晨,太阳从东方缓缓地升起,灿烂的金光洒在河面上,唤醒了荷花。荷花张开了粉色的衣裙,就像一位亭亭玉立的小姑娘。波浪一层一层温柔地抚摸着岸上的金沙。我坐在乌篷船里,欣赏着眼前美丽的景色。

  一个50岁左右的老汉,一边划船一边和乘客唠着家常。一个身着天蓝色刺有荷花衣服的茶女托着茶盘,甜美的微笑着给你送来一杯纯正的碧螺春,透过淡淡的雾气你静心地品味着缕缕的茶香,顿觉天上人间惬意得很!

  小镇的早晨是恬静的。小镇里雾霭朦胧,宽宽的河面上河水清澈见底,就像一面澄碧如镜的大镜子,能映出远处翠绿的山,碧蓝的水,映出小镇周围水墨画般朦胧的一切。沿街的河边停满了各式各样的小船,一只挨着一只,好像每叶小舟都手拉着手要去散步呢!石桥下不时有一叶叶小舟从半月形的桥洞悄悄地钻出来,好像在和桥洞哥哥玩捉迷藏呢!

  小镇的早晨又是热闹的。路虽然不宽,但人却很多,挤得就像鱼罐子里的沙丁鱼。摊位上物产丰富,应有尽有。有刚从地里割下来的各种青菜,有绿油油的菠菜,有水灵灵的白菜,有顶着黄花的黄瓜,还有鲜嫩的莴笋;有刚从河里捕捉上来的活蹦乱跳的大鱼,挥舞着一双大钳子的虾子;还有洁白如雪的小羊、长着一张三瓣嘴娇小可爱的长毛兔、走起路来一摇一摆的大白鹅……真叫人目不暇接。

  小镇的早晨更是紧张的。大街两旁不少经营早点的个体户已早早地开张了。卖粽子、豆浆、馄饨的小摊上热腾腾、香喷喷,主人正不停地招呼着过往行人。瞧,那个人可真算是个包棕子的能手,只见他挑了两片墨绿色的粽子叶,熟练地卷个喇叭形,再用小勺舀了几勺糯米装进粽叶里,均匀地放三个红枣,左一包右一裹,用叶子捻成的细绳系紧,一个大粽子就包好了,然后放到锅里去慢慢地蒸,他把冰水浸泡好的粽子交给顾客,再用湿漉漉的手把钱放进口袋里。

  河对岸同样移动着一条彩色的人流,那是农家姑娘身穿鲜艳的衣服,迈着轻盈的步伐去工厂上班。

  小镇的早晨是恬静的,是热闹的,更是紧张的。多么美丽的江南小镇,多么充满生机的早晨啊!


《小镇的早晨》教案(5)份(扩展6)

——小镇的夜晚作文 (菁华5篇)

  小镇的晚上总是宁静而又祥和的,都市的人大都喜欢到这儿来放松心情。夜间动物的鸣叫,风儿的歌,组合成奇妙的交响曲。可是今日不知是哪位作家在这灰蒙蒙的画上加了一笔粗粗的朱红。家家户户挂上小灯笼,节日气氛浓郁。因房屋修在一条街上,高低不*,在浓浓夜色的衬托下,让小灯笼酷似龙鳞,众多汇合在一起,极像沉睡千年刚苏醒的卧龙。人们喜气洋洋,热情高涨,为年货东奔西跑,心情却如同彩虹般灿烂。夜不闭户,灯火辉煌,谈笑直到深夜。

  大街上花样众多,年画,小吃,衣物饰品等等。花样多得如同繁星点点,看得你眼花缭乱。人们摩肩接踵,站在天台望去,他们就像小蚂蚁一样,瞧!东边十字路口又堵车了,看来驾车前来可不是好事。大人被挤在一团,动弹不得,孩子像泥鳅一样到处乱窜。机灵点的孩子可不会放过恶作剧最佳时期,你可要随时防范呀!小吃香味溢满,像只无形的手把我们硬拉过来,众多食品,不同风味,特别是麻辣烧烤真是回味无穷,五味俱全,让人吃得直呼过瘾。妇女们更是狂热,像一只只冲出栅栏的母牛,如果你看见远处黑压压一片,你若不是武林高手,就莫要挤过去,否则必然中招。这群妇女个个身怀绝技,鬼影擒拿手,排山倒海,招招致命。年轻的姑娘成群结队,故作优雅地挑选着小饰品,手中还拿着饰品,又看见更精巧的,始终拿不定主意,徘徊摊前。一晃就过了半小时,摊主脸上的笑容都赶上秋天盛开的菊花了。孩童拉着父母买玩具,不同意就死活赖着不走,围观的人看热闹,父母只好顺着他了,所以,过年对孩子好处多多。

  折腾到半夜,热闹渐渐退潮,小镇的睡意也渐浓。睡着了的人们脸上还挂着笑容,因为新的一天又在等的他们。相信一年更比一年热闹,小镇的夜晚更美好。

  小镇的晚上总是宁静而又祥和的,都市的人大都喜欢到这儿来放松心情。夜间动物的鸣叫,风儿的歌,组合成奇妙的交响曲。可是今日不知是哪位作家在这灰蒙蒙的画上加了一笔粗粗的朱红。家家户户挂上小灯笼,节日气氛浓郁。因房屋修在一条街上,高低不*,在浓浓夜色的衬托下,让小灯笼酷似龙鳞,众多汇合在一起,极像沉睡千年刚苏醒的卧龙。人们喜气洋洋,热情高涨,为年货东奔西跑,心情却如同彩虹般灿烂。夜不闭户,灯火辉煌,谈笑直到深夜。

  大街上花样众多,年画,小吃,衣物饰品等等。花样多得如同繁星点点,看得你眼花缭乱。人们摩肩接踵,站在天台望去,他们就像小蚂蚁一样,瞧!东边十字路口又堵车了,看来驾车前来可不是好事。大人被挤在一团,动弹不得,孩子像泥鳅一样到处乱窜。机灵点的孩子可不会放过恶作剧最佳时期,你可要随时防范呀!小吃香味溢满,像只无形的手把我们硬拉过来,众多食品,不同风味,特别是麻辣烧烤真是回味无穷,五味俱全,让人吃得直呼过瘾。妇女们更是狂热,像一只只冲出栅栏的母牛,如果你看见远处黑压压一片,你若不是武林高手,就莫要挤过去,否则必然中招。这群妇女个个身怀绝技,“鬼影擒拿手”,“排山倒海”,招招“致命”。年轻的姑娘成群结队,故作优雅地挑选着小饰品,手中还拿着饰品,又看见更精巧的,始终拿不定主意,徘徊摊前。一晃就过了半小时,摊主脸上的笑容都赶上秋天盛开的菊花了。孩童拉着父母买玩具,不同意就死活赖着不走,围观的人看热闹,父母只好顺着他了,所以,过年对孩子好处多多。

  折腾到半夜,热闹渐渐退潮,小镇的睡意也渐浓。睡着了的人们脸上还挂着笑容,因为新的一天又在等的他们。相信一年更比一年热闹,小镇的夜晚更美好。

  日落西山,夜幕降临了,小镇也随之展现出了另一幅面容。

  夜晚的小镇景色是秀丽的。灯光是这个长夜的主角。街道上,路灯散发出耀眼的光芒,为这个小镇舞台披上了一层金色的衣裳,路旁的霓虹灯宛如七色的彩带,为原本已经金灿灿的舞台再缀上风采。高楼上的灯火也不甘落后,将这个舞台裹得满满的,灯火辉煌,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

  夜晚的小镇热闹的。不知不觉中,路边停满了车辆。街道旁,有卖水果的,有卖小吃的,有卖小宠物的……摊子上围满了一批又一批的人,吸引了许许多多的顾客。人行道上,一颗颗大树被风吹得沙沙响,好像也在自得其乐。小狗们欢腾了,活蹦乱跳,像是给谁助威。人行道上,一棵棵大树被吹得沙沙响,好像也在自得其乐。小狗们欢腾了,活蹦乱跳,像是在给谁助威。人们更是热闹的不得了,一大批人将人行道挤得水泄不通还拎着大包小包。广场上,更是人山人海:有的在跳舞,看她们舞步翩翩,犹如天使一般;有的在晚练,矫健的身姿,犹如在赛场上屡屡摘金夺银的健儿;有的在追逐打闹,天真可爱。

  夜晚的小镇更是安静的。透过薄薄的云层,月光洒在了道路上,替代了那万家烟火。在窗内,那一盏盏明灯,一闪一闪的,慢慢地熄灭。店铺内的日光灯,店名上的霓虹灯,也将要灭掉。车停了,人少了,几乎所有人都回到自己的家。路旁的大树不摇了,树叶发出的沙——沙——声不见了。整个小镇披上了一层薄薄的雾,增添了一份别样的神秘。静下来了,一切都静了下来,陷入了宁静……

  夜晚的小镇是多么美,谁不爱呢?

  不知不觉地,太阳公公下山了,月亮姐姐爬上来了。小镇的夜晚来到了。

  小镇的夜晚是美丽的。你看那湛蓝的夜空中,嵌满了一颗颗钻石般的星星。弯弯的月亮高高地悬挂在天空,向大地洒下皎洁的银辉,那么美丽,那么温柔。高山、田野、小河都有她美丽的倩影。马路上霓虹闪闪,家家户户灯火辉煌。我不知道是星光美,还是灯光美。

  小镇的夜晚是热闹的。宽阔的马路上依然车水马龙,人来人往。大卡车、小汽车、摩托车、自行车穿梭似的,喇叭声声;大街上,人流涌济,摩肩接踵;地摊上仍然是商品满地,玲琅满目;超市里,生意照样红红火火,不减白天;大桥上,熙熙嚷嚷,堆满了人,有的在聊天,有的在观景,有的在乘凉,大多是外地小青年。

  小镇的夜晚是繁忙的。家家户户,忙着做鞋,机器隆隆,笑声阵阵。凉鞋、皮鞋、包暖鞋。春、夏、秋、冬,花样翻新。鞋子做成后,放进纸箱,装上大卡车,运往全国各地,这真是:鞋乡儿女多勤劳,巧手敲开致富门。

  日落西山,夜幕降临了,小镇也随之展现出了另一幅面容。

  夜晚的小镇景色是秀丽的。灯光是这个长夜的主角。街道上,路灯散发出耀眼的光芒 ,为这个小镇舞台披上了一层金色的衣裳 ,路旁的霓虹灯宛如七色的彩带,为原本已经金灿灿的舞台再缀上风采。高楼上的灯火也不甘落后,将这个舞台裹得满满的,灯火辉煌,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

  夜晚的小镇热闹的。不知不觉中,路边停满了车辆。街道旁,有卖水果的,有卖小吃的,有卖小宠物的……摊子上围满了一批又一批的人,吸引了许许多多的顾客。人行道上,一颗颗大树被风吹得沙沙响,好像也在自得其乐。小狗们欢腾了,活蹦乱跳,像是给谁助威。人行道上,一棵棵大树被吹得沙沙响,好像也在自得其乐。小狗们欢腾了,活蹦乱跳,像是在给谁助威。人们更是热闹的不得了,一大批人将人行道挤得水泄不通还拎着大包小包。广场上,更是人山人海:有的在跳舞,看她们舞步翩翩,犹如天使一般;有的在晚练,矫健的身姿,犹如在赛场上屡屡摘金夺银的健儿;有的在追逐打闹,天真可爱。

  夜晚的小镇更是安静的。透过薄薄的云层,月光洒在了道路上,替代了那万家烟火。在窗内,那一盏盏明灯,一闪一闪的,慢慢地熄灭。店铺内的日光灯,店名上的霓虹灯,也将要灭掉。车停了,人少了,几乎所有人都回到自己的.家。路旁的大树不摇了,树叶发出的“沙——沙——”声不见了。整个小镇披上了一层薄薄的雾,增添了一份别样的神秘。静下来了,一切都静了下来,陷入了宁静……

  夜晚的小镇是多么美,谁不爱呢?


《小镇的早晨》教案(5)份(扩展7)

——《苗岭的早晨》教案通用5篇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想象力,引导他们体验和描绘出作品所刻画的形象,充分理解音乐的内涵。

  2、指导学生为乐曲区分段落,领会速度、节奏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3、激发学生对中国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扩大学生的文化视野。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在欣赏过程中,充分体验苗岭早晨美丽的景色,同时享受苗族音乐独特的美感,从而激发学生对中国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为乐曲区分段落,并理解每段旋律的意境和情绪,领会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我将引导学生在听辨旋律速度和节奏变化中进行分段。并采用分段欣赏和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在体验和理解作品意境的基础上,感悟速度、节奏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从而突破难点。

  【教材分析】

  《苗岭的早晨》是人教版小学音乐教材第七册第六课的音乐欣赏课程,是由笛子演奏家俞逊发创作的一首口笛独奏曲。

  乐曲可分为三段。它以苗族山歌体裁中的“飞歌”曲调为素材,具有鲜明的民族地方特色。把人们带入晨曦初露、薄雾缭绕、群山叠翠、美丽恬静的苗岭春色晨景中。感受到苗家山寨的美丽与宁静的意境。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电脑绘制图片、音乐磁带、录音机、小黑板。

  【课时安排】一课时

  【设计思路】

  运用综合教学形式,把音乐与地理、美术、表演、舞蹈等学科相结合,借助电教手段,采用“情境教学和启发式教学法”进行教学。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通过启发想象、提问、组织讨论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理解作品,享受音乐的美感。

  引导学生用听、说、看、体验、想象、绘画、表演等多种方式学*。即听音乐,说对比变化,看意境画面,体验作品的内容和情绪,通过想象,用绘画和表演的形式表达对音乐的情感体验。

  【教学过程】

  一、导课:

  1、播放课件:介绍苗族的地理风光、音乐特色以及勤劳的苗族人生活和劳动都离不开音乐歌舞的特性,为指导学生理解苗族音乐作品埋下伏笔。

  2、引出课题:《苗岭的早晨》。(板书)

  二、欣赏作品 初步感知

  1、完整的欣赏音乐。(提示学生注意音乐的速度和节奏变化,使学生初步了解作品。)

  设问:你认为乐曲可分几段?

  2、介绍乐曲的作者和演奏乐器(课件出示口笛图片)。

  3、分析作品

  (1)乐曲旋律的速度和节奏有什么变化?

  (2)根据这些变化,谈谈自己的感受。(如意境、乐曲的风格特点)

  三、赏析作品 情感体验

  师:细听音乐各段落,比较它们之间的变化、对比关系。进一步感受和理解音乐作品。

  1、欣赏第一段。引导学生说出这段旋律的速度和节奏。

  设问:这段缓慢而又舒展的旋律使你联想到苗岭早晨什么样的画面?

  意图:启发想象,让学生用简笔画的形式描绘出苗岭早晨美丽的景色。并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说出感受到什么气氛?加深情感体验。(板书)

  2、欣赏第二段。指导学生对比第一段,在速度、节奏和气氛上比较两者有什么不同?

  设问:说说乐曲开头采用这种速度和节奏起什么作用?它让你感受到什么样的气氛呢?这美好的早晨里,苗族人们在做些什么呢?(板书)

  意图:让学生带着问题欣赏第二段音乐。引导学生描绘出苗族人民载歌载舞、愉快劳动的热烈场面。并出示图片,让学生在充分体验之后,说说如果它也采用第一段的节奏和速度,你还能感受到这样欢快的气氛吗?为什么?

  3、欣赏第三段。与前二段对比,找出乐曲的特点。

  (1)启发学生说出乐曲的结尾再现了哪一段旋律?组织学生讨论:如果没有这段尾声,音乐表现又会有什么不同呢?

  (2)指导小组分角色,用形体表演的形式描绘出苗家山寨秀丽的景色。

  四、扩展延伸 体验升华

  引导学生对比上一课欣赏曲《牧童短笛》,说说二者的结构有何相似之处?课后找找还有哪些乐曲是再现三段式的结构。

  结束:随着音乐一起边跳舞边走出教室。整堂课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结束。

  【教学后记】

  教学过程设计为导课、分段、总结、扩展延伸五个环节。我以学生为主体,将音乐审美体验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相信学生一定能得到美的享受。结合多媒体画面,让学生再次完整的欣赏苗族乐曲《苗岭的早晨》,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在优美的旋律中,配上老师有感情地解说,让学生在苗族乐曲美妙的意境中,享受美感,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

  教学目标

  朗读课文,了解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的思路。

  品味本文生动形象、活泼优美的语言。

  运用自己的生活体验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

  ●教学重点

  “品味本文生动形象、活泼优美的语言。

  运用自己的生活体验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

  ●课前准备

  学生搜集最让自己感动的声音素材,以备使用。老师准备音乐磁带《苗岭的早晨》。

  查字典,扫除字词障碍。

  就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列出思考题,准备讨论、发言材料。

  教学步骤

  导入新课

  同学们,美国女作家海伦·凯勒自幼失明,发出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呼喊,可见视觉对于人类来讲是多么重要!还有一种感觉对人类同样重要——那就是听觉。是如泣如诉的二胡声,使瞎子阿炳的世界充满阳光;是琅琅的读书声,使冬天的校园也充满了生机;是妈妈的一句关心的话语,使你伤感的心不再失意……可是,有的同学由于在*时的生活中粗心大意,忽略了生活中的各种美妙的声音。从今天开始,只要你“用心”去听,你一定会听见的!

  教师放音乐磁带《苗岭的早晨》。

  [要求]学生

  a.闭上眼睛,发挥想像,再现音乐中描绘的画面。

  b.听完后,用语言描绘出听到的音乐中的景象。

  初读课文

  学生大声自由朗读课文。

  勾画出与自己在生活中有共同感受的语句或段落以备发言。

  学生自由发言谈读后的感受,教师注意点拨评价。

  整体感知

  研读课文

  学生齐声朗读课文,进一步熟悉课文内容。

  说一说这篇课文写了哪些内容?可划分为几部分?

  (各小组推一位代表在全班发言,教师总结归纳)

  明确:

  第一部分:(1—8)展示生活中存在的丰富多彩、奇妙无穷的声音。

  第二部分:(9一13)说明声音与我们生活的关系,告诉我们声音会充实我们的生溉使我们得到更多乐趣。

  第三部分:(14—20)建议我们做几种“声音游戏”,进入声音世界,得到乐趣。

  品味质疑

  (跳读、精读)

  由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提出读的要求:语气亲切自然,就像是和朋友促膝谈心,不要读得像朗诵表演,夸张造作。

  品味文章重点句子或语段。

  找出自己认为精彩的句子或语段,说说精彩的原因。

  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全班进行交流,讨论。

  明确:

  a.有的活泼风趣,优美形象:

  “蒲公英有一蓬金黄色的头发,当起风的时候,头发互相轻触着,像磨砂纸那样沙沙地一阵细响,转眼间,她的头发,全被风儿梳掉了!”

  “蚂蚁们排列在红红的`枫叶上准备做体操,‘噗!’一粒小酸果从头顶落下,‘不好,炸弹来啦!’”

  “一个宁静的冬夜,一朵小小的雪花,从天上轻轻地、轻轻地飘下,飘啊飘,飘落在路边一盏孤灯的面颊上,微微地一阵暖意,小雪花满足而温柔地融化了……”

  b.有的运用排比,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

  1、2、3段构成排比——

  你听过蒲公英梳头的声音吗?

  你听过80只蚂蚁小跑步的声音吗?

  你听过雪花飘落的声音吗?

  5、6、7段构成排比——

  你总听过风吹的声音吧?

  你总听过动物的声音吧?

  你也总听过水声吧?……

  c、有的运用问句,与读者直接对话,拉*和读者的距离,激活读者的生活体验,引发读者的思考:你善于用你的耳朵吗?你听见了世界的声音吗?你用心听了吗?你听见了什么?

  这里的几个声音游戏,你要不要试着玩玩看,也试着把感觉记录下来?

  轻轻松松嚼几片脆脆的饼干、几颗硬硬的糖果,感觉一下是什么声音?

  找出自己不懂的地方,质疑答疑。

  例如:

  a.为什么说不用心听又没有兴趣听的人久而久之会成为“没有感觉”的人?’

  明确:因为他对外界的一切都无动于衷,封闭了自己的内心世界,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木头人,他当然也就成为“没有感觉”的人。

  b.课文为什么写声音从“无声”写起?

  教师导学

  可以从以下方面来分析:◆什么是声音?课文中有没有准确的解释?◆“蒲公英梳头…‘蚂蚁小跑步”“雪花飘落”有没有有声音?◆从“无声”写起有何意图?

  教师归纳:

  因为“声音就是物体振动时与空气相激荡所发出的声响”,所以“蒲公英梳头.......蚂蚁小跑步…雪花飘落”都是有声音的,只不过这声音太过细小,我们的耳朵难以感觉到罢了。从这样细小的声音——*常所谓“无声”人笔,那么世界上的一切声响也就无不在可听见之列了。

  拓展延伸

  播放自己搜集的最感动的声音,并简述听后的感受。(游戏活动要组织好,课堂气氛轻松,但不能松散)

  布置作业

  写出对最让你感动的声音的感受。(300字左右)

  教材分析:

  《苗岭的早晨》是作曲家陈钢于1975年根据同名口笛曲改编的一首小提琴独奏曲。乐曲以明朗清新的旋律,描绘出苗族山寨春意盎然的秀丽图景,又以明快、热烈的劳动节奏,表现苗族人民的愉悦心情和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乐曲分三段。

  曲首以富有苗族音乐的“飞歌”旋律,一下子就把人们带进了山峦起伏的苗家山寨。接着,小提琴以二胡的滑音、颤音和笛子的花舌音等演奏手法,表现布谷鸟婉转清脆的歌唱和百鸟呼应的意境。

  第二段,以明快、活泼的节奏,热烈欢快的旋律,巧妙的调性转换,与第一段音乐形成鲜明的对比。由小提琴和钢琴轮流演奏主旋律,不时地插入模拟鸟儿鸣叫的简单音调,表现出一个欢乐热烈的场面。在伴奏一串刮奏之后,小提琴又在低音区奏出粗犷有力的音调,速度由慢渐快,此起彼伏、互相呼应,宛如芒筒低吟,芦笙高歌,恰似青年男女旋舞于清水江畔,劳动号子回荡在山野田间。高涨而富于情趣的音乐,赞美了苗家的勤劳,表现了苗族人民愉快的幸福生活。

  第三段是第一段音乐的紧缩再现。小提琴再次奏出“飞歌”的第一乐句,接着模拟鸟儿鸣叫的声响,乐句越来越短,与第一段遥相互应,再次重现苗寨的秀丽景色。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根据音乐的情绪为音乐分段。

  2.了解小提琴和口笛的音色。

  3.了解作曲家俞逊发,激发学生对中国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让学生感受乐曲各段落不同的速度、旋律与表达的不同的情绪。

  教学难点:

  体验音乐的第二乐段,感受其音乐中的欢快。

  教学方法:

  1、通过音色对比初步感受小提琴和口笛音色的不同。

  2、通过体验的方法感受音乐的情绪和特点。

  教具准备:

  多媒体设备、课件、打击乐器、填词卡。

  教学设计:

  一、导入

  1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谁知道有多少个民族呢?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音乐文化,今天我们就要到其中一个民族去探访。

  2听音乐猜一猜这是哪个民族?

  (播放《苗家儿童**收》教师跟音乐律动。)

  3介绍苗族

  苗族主要聚集在贵州、湖南、云南、湖北、海南、广西等地。

  而贵州的苗岭,因是苗族集中聚居区所以得名。(出示图片)

  苗族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他们会在闲暇时聚在一起,跳舞唱歌,高兴时还会边劳动边唱歌。(出示图片)

  今天我们欣赏的这首乐曲就叫《苗岭的早晨》。

  二、欣赏

  1、 简介乐器:

  《苗岭的早晨》是作曲家陈钢根据同名口笛曲改编的一首小提琴独奏曲。

  (出示:小提琴图片)师:西洋乐器中的小提琴音色华美,音域宽广,它的表现力极为丰富,所以经常作为独奏乐器来演奏。

  (出示:口笛图片)师:口笛是笛子演奏家俞逊发用短竹管发明制作而成的。

  听辨:哪段音乐是小提琴演奏的,哪段是口笛演奏的?(播放两遍用不同乐器演奏的第二乐段的'第一主旋)

  2、完整欣赏:

  (1)让我们来欣赏这首《苗岭的早晨》,边听边想它是由哪种乐器演奏的?音乐中出现了几种情绪?

  小提琴演奏,这首乐曲先是优美抒情的旋律,后旋律转为欢快跃动,最后又回归优美,所以音乐可分为三乐段。

  3、分段欣赏

  (1)第一段

  从音乐中你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它的节奏是怎样的?(鸟鸣,山林。)

  这一段开头的旋律富有苗族飞歌的特色。

  苗族飞歌是一种山歌体裁,它的音调高亢嘹亮,豪迈奔放,有强烈的感染力,是青年男女在隔山隔水的情况下,为互表诚意,邀约游方而放声抒怀的一种情歌。

  让我们跟着音乐也来互相邀请吧。

  用“啊”随音乐演唱开头部分。

  (2)第二段

  听一听第二乐段与第一乐段的关系是怎样的?(重复、对比)

  乐曲所要表现的是什么场面?速度与节奏是怎样的?

  再让我们来听一听这一段的旋律演奏时音区有什么变化?展现了怎样的旋律特点?(师生共同分析)

  多么欢乐的场面,让我们也加入他们吧!你们想用什么方式来参与音乐?(小组准备并练*)

  唱歌:为学生准备好部分歌词,请学生填写并演唱。

  伴奏:用打击乐为乐曲伴奏

  跳舞:为音乐编一个舞蹈动作。

  劳动:用道具锄头表现苗族人辛勤劳动的场面。

  小组展示

  (3)第三段

  听一听第三段音乐与哪一段相似?

  第三段音乐是第一段音乐的再现。音乐最后又把我们带回那苗家山寨的秀丽景色。

  4、再次完整体验音乐

  刚才我们一起领略了苗岭的风光,体验了苗族人的快乐生活,下面让我们再听一遍《苗岭的早晨》,请你将在这节课的收获、感想或问题,用一句话写在纸上。

  三、拓展:

  苗族人民勤劳善良,聪明勇敢,有很多名人就是苗族人,比如我们知道的著名歌唱家***、阿幼朵就是苗族人,下面就让我们来欣赏由阿幼朵用苗语演唱的《苗岭飞歌》。

  (一)说教材:

  《苗岭的早晨》是人教版小学音乐教材第七册第六课的音乐欣赏课程,是由笛子演奏家俞逊发创作的一首口笛独奏曲。

  它以苗族山歌体裁中的“飞歌”曲调为素材,具有鲜明的民族地方特色。乐曲可分为三段。

  第一段(时间:1分10秒)开始部分用口笛吹奏出悠扬起伏、自由舒展的旋律,富有苗族音乐特点的同音名大小三度交替的音调,(1—3)(1—b3),把人们带入晨曦初露、薄雾缭绕、群山叠翠、美丽恬静的苗岭春色晨景中。接着,运用花舌音等演奏手法,描绘出:林间布谷鸟清脆、婉转的呜唱,百鸟呼应,宁静的气氛中充满勃勃生气。

  第二段(47秒)是乐曲主体部分又以明快、热烈的节奏描绘出苗族人民欢歌曼舞、愉快劳动的场面。尤其是其间不断出现的鸟叫声,使音乐气氛显得更加活跃。

  乐曲的尾声(33秒)再现了开始部分的音乐,让人们再次感受到苗家山寨的美丽与宁静的意境。这种再现三段式的结构形式,使音乐显得更为完整,好似余音绕梁,让人意犹未尽。

  1、说重点:

  指导学生在欣赏过程中,充分体验苗岭早晨美丽的景色,同时享受苗族音乐独特的美感,从而激发学生对中国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

  2、说难点:

  指导学生为乐曲区分段落,并理解每段旋律的意境和情绪,领会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我将引导学生在听辨旋律速度和节奏变化中进行分段。并采用分段欣赏和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在体验和理解作品意境的基础上,感悟速度、节奏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从而突破难点。

  3、说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想象力,引导他们体验和描绘出作品所刻画的形象,充分理解音乐的内涵。

  (2)指导学生为乐曲区分段落,领会速度、节奏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3)激发学生对中国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扩大学生的文化视野。

  4、说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电脑绘制图片、音乐磁带、录音机、小黑板。

  (2)将音乐教室布置成“民族展览馆”的“苗族展示厅”。如:在墙壁挂上一些苗族风景、人物画和特色手工艺品等,使整个教室都洋溢着鲜明的苗族氛围。

  5、说课时安排:一课时。

  (二)说教法:

  运用综合教学形式,把音乐与地理、美术、表演、舞蹈等学科相结合,借助电教手段,采用“情境教学和启发式教学法”进行教学。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通过启发想象、提问、组织讨论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理解作品,享受音乐的美感。

  (三)说学法:

  引导学生用听、说、看、体验、想象、绘画、表演等多种方式学*。即听音乐,说对比变化,看意境画面,体验作品的内容和情绪,通过想象,用绘画和表演的形式表达对音乐的情感体验。

  (四)说教学过程:

  我将过程设计为导课、分段、总结、扩展延伸五个环节。

  上课前,我将扮演“解说员”带领学生参观已布置成“苗族展示厅”的音乐教室,当他们沉浸到苗族氛围中时,开始上课。

  一、导课:(时间安排:2分半钟)

  播放课件,结合“展示厅”的布置,简单介绍苗族的地理风光、音乐特色以及勤劳的苗族人生活和劳动都离不开音乐歌舞的特性,为指导学生理解苗族音乐作品埋下伏笔,从而引出课题:《苗岭的早晨》。(板书)

  二、完整的欣赏一遍音乐(欣赏前提示学生注意音乐的速度和节奏变化),使学生初步了解作品,并为乐曲分段。(8分钟)

  1、首先,简要介绍乐曲的作者和演奏乐器(课件出示口笛图片)。

  2、提问:(1)乐曲旋律的速度和节奏有什么变化?

  (2)根据这些变化,乐曲可分为几段?

  三、细听音乐各段落,比较它们之间的变化、对比关系。进一步感受和理解音乐作品。(24分钟)

  1、欣赏第一段。引导学生说出这段旋律的速度和节奏。

  提问:(1)这段缓慢而又舒展的旋律使你联想到苗岭早晨什么样的画面?启发想象,让学生用简笔画的形式描绘出苗岭早晨美丽的景色,并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说出感受到什么气氛?加深情感体验。(板书)

  (2)你能说说乐曲开头采用这种速度和节奏有什么好处吗?它让你感受到什么样的气氛呢?(板书)

  2、在学生回答之后再提出:在这美好的早晨里,苗族同胞在做些什么呢?让学生带着问题欣赏第二段音乐。

  (1)指导学生对比第一段,比较两者在速度、节奏和气氛上有什么不同?

  (2)引导学生描绘出苗族人民载歌载舞、愉快劳动的热烈场面。并出示图片,让学生在充分体验之后,说说如果它也采用第一段的节奏和速度,你还能感受到这样欢快的气氛吗?为什么?

  3、欣赏第三段。

  (1)启发学生说出乐曲的结尾再现了哪一段旋律?组织学生讨论:如果没有这段尾声,音乐表现又会有什么不同呢?

  (2)指导小组分角色,用形体表演的形式描绘出苗家山寨秀丽的景色。

  四、总结

  结合多媒体画面,让学生再次完整的欣赏苗族乐曲《苗岭的早晨》,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在优美的旋律中,配上老师有感情地解说,让学生在苗族乐曲美妙的意境中,享受美感,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4分钟)

  五、扩展延伸:引导学生对比上一课欣赏曲《牧童短笛》,说说二者的结构有何相似之处?课后找找还有哪些乐曲是再现三段式的结构。

  最后,师生手拉手,随着音乐一起边跳舞边走出教室。整堂课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结束。

  (五)、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一堂课的总结、概括,所以我尽量做到少而精炼。

  课题: 《苗岭的早晨》

  第一段:速度 慢 节奏 舒展

  表现了苗岭早晨的美丽景色和宁静气氛

  第二段:速度 快 节奏 活泼

  表现了苗族人民歌舞与劳动的热烈场面

  第三段:速度 慢 是第一部分的再现

  描绘苗家山寨的秀丽景色

  总之,我以学生为主体,将音乐审美体验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相信学生一定能得到美的享受。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根据音乐的情绪为音乐分段。

  2、了解小提琴和口笛的音色。

  3、了解作曲家俞逊发,激发学生对中国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

  重点难点:

  1、让学生感受乐曲各段落不同的速度、旋律与表达的不同的情绪。

  2、学生感受民族音乐,激发对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

  教学方法:听赏法、引导法。

  教具准备:录音机、多媒体设备、演示文稿、Flash画面、磁带。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播放《爱我中华》的.歌曲,学生走进教室。

  二、引入:知道我们刚才听的歌曲吗?

  (唱)“56个民族,56枝花,56个兄弟姐妹是一家……”今天这节课,老师要带你们走进一个神秘的地方,去听听那里的音乐。

  三、欣赏《苗岭的早晨》

  1、听的时候请你仔细思考,你想到了什么?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多媒体展示苗岭风景画面(播放第一乐章音乐)。

  2、谁能和大家交流一下,你听了这段音乐之后的感受。

  3、这么美的音乐它有什么特点呢?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这一遍在听的时候,看老师的手有什么变化吗?学生随教师一起用右手走旋律。

  4、谁知道这么美的音乐是来自哪个民族吗?(苗族)这首乐曲就叫《苗岭的早晨》。知道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吗?(鼓励学生随意说出自己知道的乐器)。

  5、现在让我们伴着《苗岭的早晨》第二乐章的音乐走进苗族。多媒体放映有关苗族服饰、居住、歌舞图片。

  6、匆匆走了一趟苗族,谁来说说你对苗族的印象?你还知道哪些呢?(个别交流)

  7、看来同学们对苗族的了解还真不少,那么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具有苗族特色的歌曲,听……。多媒体播放苗族飞歌特点歌曲《小背篓》。

  这首苗族歌曲给你带来的又是怎样一种感觉呢?(声音尖高……)。

  8、这就是苗族的飞歌,它的音比较高、尖,节奏宽、自由(多媒体展示)。那么之前我们听的《苗岭的早晨》第一乐章的音乐和刚刚听的苗族姑娘唱的歌曲有类似吗?(有)所以它是一首具有苗族飞歌特点的乐曲。

  9、多媒体播放:让我们再欣赏一遍用口笛演奏的具有苗族飞歌特点的第一乐章。演示文稿展示乐器口笛,向学生简单介绍乐器口笛。拓展有关乐器的知识,开阔学生视野。

  四、听全曲

  刚才我们一起走进了苗族,领略了苗族的风光,下面我们再来听一遍由小提琴演奏的《苗岭的早晨》,说说你的收获。

  五、小结

  1、课件出示“笛子”:同学们听过笛子演奏的《苗岭的早晨》吗?


《小镇的早晨》教案(5)份(扩展8)

——《下雪的早晨》教案范本五份

  教学要求:

  1、有感情地朗诵诗歌,领悟诗歌意境。

  2、读懂诗歌内容,理解诗人情感。

  3、联系生活实际,回忆自己的生活经历,激发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点、难点:

  1、朗诵诗歌,体会诗人情感。

  2、展开想像,领悟诗所描写的情境。

  课时划分:

  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出示雪景图,课前谈话:你见到雪吗?

  2、学生闭眼感受,教师描绘情景:雪下着,下着,没有声音,雪下,下着,一刻不停。洁白的雪,盖满了院子,洁白的雪,盖满了屋顶,整个世界多么静,多么静。

  3、板书课题:下雪的早晨

  4、导入:看看作者在这个下雪茄的早晨想起了什么情景。

  二、初读诗歌,扫清字词障碍

  1、自由读诗,画出不理解的监察院词,试着联系业务上下文理解。

  2、全班交流:字词质疑,共同讨论解疑。

  3、全班交流:对哪些诗句无法理解。

  三、以读代讲,学*第一部分

  1、轻声试读第一部分,试着读出感情

  2、指名汇报朗读,并说说你是怎么朗读的,说出自己的朗读体会。

  3、指名读第一节

  指读——评议——再指读——再评议

  4、指导齐读

  5、引导讨论:通过朗读,这个下雪的早晨给你留下什么印象?(洁白、静)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景象?(银装素裹的世界……)

  6、指导背诵,当堂背诵。

  四、课堂延伸

  1、仿第一节写写“雨下着,下着……”,描述雨景图。

  2、课堂交流,笔下的十景。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把你写的雨景诗朗读给家人听。

  第二课时

  一、引读第一节,复*导入

  1、师导生读,这是一个下雪的早晨,雪下着,下着……

  2、过渡:在这个宁静的下雪早晨,作者浮想联翩,翻开课本,学*下文。

  二、以读促思,学*第2、3节

  1、自由朗读第二节

  2、课堂讨论:作者从飘飞的雪花想到了什么?

  3、引导齐读,描写小孩的句子:“一个小孩,赤着脚……”

  4、师引导,雪纷纷扬扬地下着,当初这个男孩此时此刻会在哪呢?

  5、全班展开想像,描绘此刻男孩的情景。

  6、齐读第三节。

  三、品读诗歌,升华情感

  1、讨论:你从诗歌中体会到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世界?

  2、师小结:诗人在下雪天想到了夏天树林里小孩子天真活泼玩耍的情境,表达了诗人对小孩的关爱和期盼之婧。

  3、闭眼听录音范读此诗,想像诗境。

  4、音乐声中原有关雪景的侍作朗读。

  四、作业:

  1、背诵整首诗歌。

  2、预*下一课。

  板书:

  下着……下着……

  雪花飘飞:盖满了……盖满了……

  多么……多么……

  想起

  夏天树林里的小孩子 (脚、脸、嘴、手、头、眼……)

  教材分析:

  这首诗歌共三节,描述了宁静的早晨,雪花飘飞,想起了夏天树林里的小孩天真、活泼时的喜悦心情和期盼之心。

  教学目标 :

  知识技能:

  1、通过学*使学生巩固生字,会读一个多音字。能运用各种朗读方法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2、能结合上下文及生活实际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3、理解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

  1、结合课后第一题,让学生在充分朗读、自学的基础上理解作者的联想。

  2、通过联系生活实际谈感受,理解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情感。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课文的学*,培养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具体分析问题的态度和科学的思维方法。

  教学过程 :

  一、联系生活,谈话导入

  最*刚下了一场雪,大家有没有到雪里玩呀?玩了什么游戏?人们赞美雪,不同的人对雪的感受不同,有这样一位作家,他笔下的雪有别样的滋味。让我们一起来品读。

  二、初读课文,扫请障碍

  1、请同学们大声的把课文读一读,注意看准生字、新词,读不通的地方多读几遍。

  2、生字、新词看准了吗?谁想来大声的读一读?

  三、细读课文,品味感悟

  1、你从诗中读懂了什么?

  学生交流、汇报:作者在第一小节中描写了自己严重的雪景,二三小节诗人此刻却惦记着夏天树林里的一个孩子。

  2、慢慢地、静静地读一读诗歌,找出描写作者在下雪的早晨想到的诗句并细细的读一读。

  3、教师范读,学生闭上眼睛听这篇课文的朗读,展开丰富想象。

  4、播放录像或课件:在静静的画面中想象夏天树林里发生的故事。

  5、交流学生想象的夏天树林中的画面。

  6、指导朗读。

  7、人们常常在冬天时想着夏天,夏天时想着冬天,你有过着类似的经历吗?

  四、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自由质疑,自主解疑。

  (了解作者艾青,诗中所写的小孩究竟是谁等。)

  五、试着背一背这首诗歌。

  六、总结学*情况。

  板书设计 :

  下雪的早晨

  喜悦和期盼

  下雪夏天的树林

  (安静、洁白)(小孩:天真、快乐)

  作业 设计:

  办一份关于雪的手抄报。

  一、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诗歌这种体裁的课文容易接受。读通顺,掌握生字词速度较快。但是深入理解诗歌的思想内涵则需要教师的逐步引导。“以读代讲”激发了学生自主学*的兴趣,多种朗读形式很受学生的欢迎。

  二、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1.通过学*使学生巩固生字,会读一个多音字。能运用各种朗读方法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能结合上下文及生活实际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3.理解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情感。

  情感态度目标

  通过课文的学*,培养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具体分析问题的态度和科学的思维方法。

  三、教学设想

  1.结合课后第一题,让学生在充分朗读、自学的基础上理解作者的联想。

  2.通过联系生活实际谈感受,理解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情感。

  四、教学准备

  CAI:《雪绒花》的音乐,雪花纷纷扬扬飘洒树林。

  五、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诗歌的情境,理解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情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CAI:《雪绒花》的`音乐作为背景,雪花纷纷扬扬飘洒。

  教师:看到这样的画面,你有怎样的感受,想说点什么吗?(鼓励学生自由发挥。)人们喜爱雪,赞美雪,但每一个人对雪的感受又是不同的。有这样一位作家,他笔下的雪有别样的滋味。让我们一起来品读。

  (二)读中领悟课文

  教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静静地听。(CAI 课文朗读)

  1.你听懂了什么?(学生交流:诗人在下雪的早晨想起了一个小孩;下雪的早晨,整个世界很安静……)

  2.请同学们打开书,快速地默读课文一至两遍,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与同学交流,课文该怎样朗读。

  3.教师:谁来说一说,第一节该怎样读,为什么?

  学生交流,汇报。(第一小节,应该用轻柔的语调,语速较慢。因为诗人写道:“整个世界多么静,多么静。”)学生根据理解,朗读第一节。

  4.教师:第二小节写了什么内容?

  学生思考,可以自己揣摩,也可以与前后伙伴交流,讨论。

  汇报。(作者想起另一个小孩;作者想到了夏天的树林;作者还记得这个小孩手上提的东西……)

  教师:这一小节该怎样朗读?(轻快、活泼一点)为什么?(夏天的树林是充满生机的,太阳出来了,多么温暖,所以应该欢快一点;这个小孩有一双发亮的眼睛,他应该很活泼,所以读来应轻快点……)

  指名朗读,学生互相评价。

  5.教师:请同学们找到小伙伴来共同朗读最后一节。

  学生可以下座位寻找朗读伙伴。上台表演朗读。

  教师:你们为什么要这样朗读呢?(因为书上写了“很轻很轻的歌声”,作者正在想着这个小孩,语速要放慢;这一节是写的“下雪的早晨”,所以要轻柔一点……)

  齐读最后一节。

  6.教师:请同学们根据刚才的学*理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一遍。(CAI音乐作为背景)

  (三)品味感悟

  CAI:《雪绒花》的音乐作为背景,雪花纷纷扬扬飘洒。

  教师:在下雪的早晨,作者为什么会想到这个小孩呢?你会想到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CAI:《雪绒花》的音乐作为背景,雪花纷纷扬扬飘洒。

  教师:现在我们已经站在飘着雪花的树林,就让我们慢慢地,静静地读,体会诗歌描写的情景。

  (五)试着背一背这首诗歌

  作业设计:

  办一份关于雪的手抄报。

  七、教学反思

  诗歌一向就受我班上学生的欢迎,生字词不多,学*起来感觉没有多大的压力。

  一、教学目标

  基础性目标:

  了解诗歌叙述的是在一个下雪的早晨,诗人想起夏日树林里一个天真烂漫的小孩尽情玩耍的情景;体会诗人对美好纯真生活的期盼向往。

  初步体会诗歌的韵律美,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练*背诵诗歌。

  发展性目标:

  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的能力;

  渗透对诗歌意象、意境解读能力的培养,以及对诗歌象征手法的浅显认识;

  激发学生的灵感,创编诗歌,培养学生创作诗歌的兴趣。

  道德情感目标:

  在朗读诗歌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淳朴,真实的感情,陶冶学生的情操,唤起学生美好的情感及创作欲望。

  二、设计意图与设计思路分析

  教学中,力求体现“初读感悟――入诗境、悟诗情――抒发诗情――即兴创编”的设计思路。

  第一步,谈话导入,初读感悟

  选择学生喜欢的话题,作为激发学生学诗的突破口,使学生自然地联想到雪,对《下雪的早晨》这个题目充满兴趣。配乐范读,使学生从范读中对本诗的韵律美、音乐美有初步的感性的认识;在教师的范读使学生借助听觉形象进入文章的意境后,再由学生自由地朗读全文,请学生谈谈自己对诗歌的初步感悟。

  第二步,走进诗境,感悟诗情

  1.创设情境,引学生入境

  课件呈现的是洁白的雪世界配以悠扬的轻音乐,指名朗读和自由读使学生体会出这个早晨静谧美好。

  2.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像

  启发学生尽情想像在“这样的早晨,你会想到什么”,学生借此结合已有经验展开想像,然后再通过自由朗读2、3小节,看看诗人的思绪飞到了哪里。

  3.引导学生解读意象,体会孩子的可爱

  出示画面和欢快的音乐,引导学生深入诗境。和着音乐一起朗读第二小节,学生对这个小孩的喜爱之情便油然而生,有的甚至会对这个小孩能够如此尽情地玩耍产生憧憬之心,这就与诗人的心贴得更*了一步。

  4.品读诗人内心情感,激起学生与诗人情感的共鸣

  要学生真正品味出诗的意境,读懂诗人的心这一环节往往受学生生活阅历的影响,有一定难度,学生对“诗人喜欢这个小孩”这层意思很好理解,但未必能感悟作者对美好纯真生活的期盼之情,在理解不能深入之时,教师以简练的语言谈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学生课前已通过语文实践活动了解了艾青,所以此时简单的点拨会使学生更深入,更确切地把握诗人的情感。

  第三步,抒**感,美读背诵

  在学生读懂了作者的内心后,为学生播放音乐画面,使学生在音乐的渲染中入情入境地朗读全诗,并把自己喜欢的诗句背诵下来。

  第四步,激发创作欲望,唤起美好情感

  本课用雪花飞舞的画面配以清幽的音乐贯穿在教学中,加上课上想像力的激活,学生的想像,创作热情一定会很高涨,所以此时请学生接着“看着雪花在飞舞,我想得很远很远”继续创作,写心中所想,抒心中所感。

  需要注意的问题:老师要真正投入其中,用自己的情感带动学生的情感。将课堂的空间留给学生,老师给予必要的辅助指导。另外,本课的语言优美,朗读训练很重要,在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方面要多下功夫,让学生感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越读越有滋味”。

  三、学情分析

  正值冬季,学生对学与雪有关的文章会比较感兴趣。为诗歌,本班学生朗读水*不太高,所以这节课要在为学生创设情境,激发朗读兴趣,入情入境地朗读这方面仔细设计。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今天我们要来欣赏大诗人艾青的诗歌(板书课题“下雪的早晨”)

  2.课前,大家预*了诗歌,我们还进行了“走*艾青”为主题的语文实践活动,你对这位诗人有了哪些了解呢?

  学生自由谈对艾青的了解。(艾青的简单生*;他的诗歌的主要特点等等)

  (二)初读感悟

  1.你们愿意听老师来读一遍吗?听完后,谈谈你有怎样的感觉。

  (出示画面配音乐范读,使学生初步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语言美。)

  2.读同一首诗,每个人的感受也会不一样,请大家再自由朗读一遍,说说你又什么感悟?

  (检验学生的读书效果。以恰当的即时使学生明确自己读书的收获)

  3.承接学生的自由发言简单概括、板书。

  (三)走进诗境,感悟诗情

  学*第一小节,创设情境,引学生入境

  1.(指名读)你们喜欢这个早晨吗?(播放画面和音乐)谁愿意来读读第一小节?

  2.请学生交流:读完后,你的眼前出现了一个什么样的白雪世界?

  (学生发散思维,想像雪景。通过画面和音乐使学生身临其境,感悟早晨的美好寂静。)

  3.这个飘雪的世界多么美啊,让我们通过朗读来表现它的静谧美好吧。

  (训练朗读能力。在有感情地朗读中陶冶情操。)

  学*第二小节,想像体会孩子的可爱,揣摩作者的情感

  1.(过渡)这么美的早晨,看着飞舞的雪花,作者的思绪飞到哪里去了呢?请大家读读第2小节,想像诗人的脑海里出现了什么画面?

  (学生自由读,想像画面,读后说说第2小节大意――引导学生说完整:夏日树林里的早晨,一个小孩在捉知了,蚂蚱,玩得多高兴啊)

  2.诗人想到了一个在树林里玩耍的孩子。请大家再来默读一遍第2小节,画出描述这个孩子的诗句。指名读句子。

  3.(出示画面)看,这个孩子从晨光里向我们走来了。

  大家再来自由读读描写孩子的诗句,请你静静地读,慢慢地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指名说想像到的情景。

  (学生自由读描写孩子的句子,想像。通过对重点语句反复朗读,想像体会孩子的可爱。)

  4.(情景),谁愿意把你看到的情景展现出来?(指名读)(引导朗读)

  5.(出示四句话,师读)你觉得诗人还有哪些话没写出来?(启发想像孩子捉知了的情景――怎么捉?捉到了?眼睛?耳朵?神态?动作?)

  你能替诗人接着这句话把他捉知了的情景往下说吗?(想像孩子捉知了的情景)

  6.刚才大家通过朗读和想像,对这个孩子有了很深的印象,你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板书――可爱)

  7.(播放课件音乐)谁来把第2小节连起来读读,让我们再来感受这个孩子的可爱形象?

  8.你认为这个小孩是谁呢?诗人为什么会在这个下雪的早晨想到他呢?

  (猜测这个孩子是谁,揣摩诗人情感。诗人很渴望这样无忧无虑的生活;诗人也希望回到无忧无虑的`童年。)

  介绍背景:这首诗写于1956年,当时艾青在事业上遭受挫折,婚姻和家庭也很不顺利,以至于他的心情非常压抑。他多渴望拥有自由自在,纯真美好的生活啊。所以看到眼前飘飞的雪花,他想到了这个活泼可爱的孩子,于是写下了这首诗,表达了他那么地期盼美好纯真、无忧无虑的生活。

  (在理解不能深入之时,以简练的语言谈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使学生更深入,更确切地把握诗人的情感。)

  学*第三小节

  1.语言描述:雪还下着,诗人还沉思着――虽然我们很久没有到树林里去了,虽然这孩子并不知道我正在想着他,但我一直都记得他那鲜花一样的小脸和很轻很轻的歌声,想着他此刻在雪地里玩耍的情景。我多么盼望像他一样无忧无虑,自由自在啊。

  2.齐读

  让我们齐读最后一小节,再次与诗人的心灵交流吧。(以既有的感情体验充满感情地朗读、背诵,对外抒发。)

  (四)抒**感,美读背诵

  1.(放音乐指导美读全文)指名读。

  (过渡)大家都读懂了诗人的心,你们愿意来抒发诗人的情吗?请把这份情感凝聚在我们的朗读中吧。让我们再来朗读全诗。(学生自主选择)

  2.这么美的语言,你愿意牢记下来吗?请把你最喜欢的小节背下来,和同桌一起分享。(播放画面和音乐)

  3.指名背诵

  (五)创设情境,即兴创编

  1.大家背诵得多投入啊。(示意看课件)在这个冬日的早晨,看着雪花飘落着,你想到了什么?(出示句子)同学们,现在我们就模仿诗人,把你想到的事情创编成诗歌,抒发你的感情吧!(发散思维,即兴创编。激发创作欲望,唤起美好情感)

  2.在小组里互相交流。

  哪位小诗人愿意朗诵自己的作品?

  五、教学反思

  本诗作者为我国著名诗人艾青,写于1956年。艾青诗歌一贯的特点,即采用鲜活的口语入诗,看起来*易朴实,读起来顺畅和谐,是读者驰骋想像力和诱发思索的艺术载体。这首《下雪的早晨》也具有这些特点。在一个下雪的早晨,诗人假托一个活泼可爱的小孩夏日里在林中无忧无虑地玩耍。通过对这个小孩的描述,表达了自己对美好纯真生活的期盼向往。全诗语言精练,形象生动,寓意却很深刻。小孩是这首诗歌的主要意象,诗人通过对他的可爱形象的回忆描画,将自己的美好情感熔铸于其中。

  根据诗歌教学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了以下几点做法。

  (一) 进行了“走*艾青”的语文实践活动

  由于诗歌语言凝练,跳跃性较大,有学生不易读懂读透的地方。所以结合本课的重难点,课前我与学生进行了“走*艾青”的语文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了艾青在诗坛的重要贡献以及这首诗的年代和创作背景,为更深入地理解诗歌作了铺垫;课后我还请学生继续收集艾青的诗歌诵读交流,有利于培养学生喜欢诗歌的兴趣。

  (二)注意营造氛围,引学生入境,注重情感熏陶

  课上,我运用“范读”,使学生借助听觉形象进入文章的意境,这不仅帮助他们准确把握诗歌感情基调,还使他们对诗歌的韵律美、音乐美有了初步的感性的认识,使他们感到了学*诗歌是一种美的享受。此外,运用课件呈现了雪花纷飞的美丽景色,配以清幽的音乐,还注意用诗化的语言创设情境,能帮助学生深刻体会诗情。

  (三)在教学中我能深入浅出地渗透对意象的解读。意象和意境无论是在诗歌创作或诗歌欣赏当中都是非常重要的。我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深入浅出地渗透了这两个概念的教学。如在学*第2小节时,我注意启发了学生想像诗句所描绘的画面,并请学生反复朗读,读中想象,揣摩作者的情感,使学生明白了诗人是通过对孩子的描述,来表达他自己的情感。使学生理解欣赏诗歌的能力得到了提高,也为学生模仿诗歌这一特点即兴创编诗歌做到必要的指导。

  (四)在诗歌教学我注意启发学生的想像和联想。在第1小节中,启发学生想像飘雪的世界是什么样的,引生入境。读第2小节时想像孩子在树林中玩耍的情景,感受孩子的可爱。读第3小节时,请他们想像这个孩子是谁?诗人为什么会在这个下雪的早晨想到他?我尽量激发学生大胆想像,力求他们通过丰富的想像去演绎诗人的情感。将自己的情感经验,与诗歌中的情感经验进行比较,从而产生共鸣,使之转化为自己的情感内存。在学生感悟诗情后,通过画面引导学生联想,他们会想到什么,将想像到的模仿诗人进行创编,这不仅激起了学生的创作兴趣,还发展了学生的想像力。

  (五)根据诗歌教学特点,以朗读、背诵作为学*诗歌的主要手段。

  因为诗歌的欣赏是需要感情投入的,而使感情投入的最基本的方式是读,所以课上我请学生以多种方式用心地去读,去品,读中感受了语言美和韵律美,读中感悟了诗情,读中加深了理解和体验,体会了其丰富的内涵和情感,感受和体验了诗歌的意境和形象,得到陶冶和审美愉悦。

  而背诵诗歌不仅使学生对诗歌意境加深体验和感受,还能培养学生主动积累的兴趣和能力,并帮助学生对一些语言现象潜移默化地形成于自己的语言结构中,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

  第一课时

  一、了解作者。

  学生汇报收集到的资料,教师做适当补充。

  二、读诗。

  1、教师范读。学生注意正字音。

  2、学生自由读。要求:流畅。

  3、指名分小节读。师生评议。

  4、全班齐读。

  三、品诗,再读诗。

  1、学*第一小节。

  (1)指名读第一小节。说说诗人在第一小节写了什么?

  (2)我们应该怎样来读第一小节?(轻、美)

  (3)试着背诵第一小节。

  2、学*第二、三小节。

  (1)老师读第二、三小节。同学们思考:这两小节写了什么?它发生在什么季节?

  (2)人们经常在冬天想着夏天,在夏天想着冬天,你有过类似的经历吗?

  (3)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小男孩?你觉得他会是谁?

  (4)指名读第二、三小节。说说作者在诗中透出一种什么样的感情,我们应该怎样来读这两小节。

  (5)自己再读这两小节。

  (6)同桌互读,互评。

  (7)全班齐读。

  四、背诵全诗。

  第二、三课时:畅所欲言 说说你见过的雪或想象的雪。

  一、看。出示挂图或课件,指导学生观察。

  1、留心观察雪花的形状、大小、颜色,体会雪花的外形特点。

  2、确定观察的顺序,注意屋顶上、树上、马路上、旷野中下雪后的不同情景。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