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勤奋教案合集五篇

首页 / 教案 / |

  说勤奋教案 1

  教案内容: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司马光、童第周勤奋学*的事例,从中受到教育。

  4、懂得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知道只有勤奋学*,长大后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教学重点:学*司马光、童第周勤奋学*的事例,从中受到教育。

  教学难点:懂得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知道只有勤奋学*,长大后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板书“勤”字(书写认真),我们从小就应当要认认真真写好中国字,堂堂正正做好中国人。

  问:勤的右边为什么是个“力”字?

  板书“奋”字,学生齐读“勤奋”一词,并为它找近义词。

  师:今天我们就来好好谈谈这“勤奋”二字。(板书“说”字,学生读课题)

  2、解题:曾经有人对你说过有关“勤奋”的话吗?谁?是怎么说的`?(从学生生活实际入手,区分“勤奋”与“勤劳”等近义词,让学生进一步明确“勤奋”的含义。)

  二、初读课文:

  1、整体感知课文。

  师:下面请同学们迅速把书翻开到《说勤奋》一课,用最快的速度读课文,找一找作者对勤奋的观点是什么?用横线画出来。

  指名说。

  2、再读课文,结合生字表,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3、指名分节朗读课文,教师随机正音。

  4、默读课文,找出不太理解的词语,与同位同学交流讨论。

  重点指导理解如下词语:

  滚瓜烂熟:记得非常牢固,念得或背得非常流利。

  毫不气馁:气馁,失掉勇气和信心。一点也不灰心,充满信心。

  名列前茅:指名次排在前面。

  勤能补拙:勤奋不懈可以弥补天生的笨拙。

  5、再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

  三、指导学生写字:

  1、出示生字:

  2、认真观察字形,你认为哪些字比较难写难记?

  3、你会怎样记住这些字?

  4、有针对性强调“稍”、“梁”、“末”、“渡”等字的写法。

  5、学生动笔描红,教师巡视指导。

  说勤奋教案 2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生字新词。

  3、懂得“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1懂“司马光、童第周”有辉煌的成就是因为他们刻苦勤奋。

  2 懂得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

  教具学具:

  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一、揭题 第一教时

  (板书:勤奋)看到“勤奋”一词,你会想到什么?学生回答。

  今天我们来学*文章《说勤奋》,文中是如何来说勤奋的。(板书:说)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指名读生字,读准字音。

  2、 自由、轻声读文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划出不理解的地方。

  3、 同桌互读,互问,四人小组讨论疑难问题。

  4、 回答教师问题:你懂了什么?

  5、 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6、 全班质疑问难。

  7、 齐读全文。

  三、细读课文,体会词句的意思。

  过度:带着这些问题我们继续学*课文。

  1、 指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2、 找出主句。 这一自然段的中心句是哪一句。

  3、 体会交流

  你可知道,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什么?是勤奋 (设问)

  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比喻)

  用"鲜花"比喻成功者所取得的成就

  用"汗水"、"心血"比喻成功者付出的努力。

  4、 指导朗读。(个人朗读。全班朗读。)

  5、 归纳板书

  提出观点……………… 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勤奋

  这一段用设问的方法提出自己的观点,非常明确,引起读者的思考。

  五、作业 抄生字。

  第二教时

  一、复*检查

  通过上一课的学*,你懂了什么?

  二、学*课文第2

  我们继续学*下面的课文。

  1、 指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这一自然段写了谁?(司马光)

  2、 写了司马光的几件事?

  小时候,每当老师讲完课,哥哥、弟弟读了一会儿就去玩了,他却在

  屋里一遍又一遍地高声朗读,一直读到滚瓜烂熟为止。

  长大以后,他更加勤奋。为了抓紧时间,他用圆木做了个枕头,睡觉

  时只要稍微一动,枕头就会滚开,他醒来后便继续读书写作。

  3、体会交流

  A、哥、弟间的对比, ( 指导朗读)

  B、"小时侯"与"长大以后"的具体描写 (指导朗读)

  C、特别"醒枕"的'奥秘

  D、取得的成就 (指导朗读)

  6、 两件事说明了什么?哪些词语特别能说明司马光的勤奋。

  7、 指导朗读

  8、 齐读这一段

  9、 归纳板书

  这一段分别写了司马光小时侯和长大以后,勤奋学*的事情,举了几个例子,通过对比衬托、细节描写等方法突出描写司马光的勤奋,写得特别生动,读了,我们就仿佛能够看到司马光那认真的样儿。

  三、学*课文第3

  (以同样的方法学*第三自然段

  (1)指读课文

  (2)讲童第周的故事

  (3)找出描写童第周勤奋和取得成就的句子。

  经过半年的努力……………………名列前茅。

  后来他远渡重洋………………………产生了很大影响。

  (4)体会交流

  成绩差不是天生,童第周名列前茅、青蛙卵剥离技

  术所产生的影响,这些事实证明,勤能补拙,成功来自勤奋是真理。

  (5)指导朗读

  (6)归纳板书

  天资聪明的人靠勤奋能成才,反之也会流于*庸;基础

  较差的人靠勤奋同样也能成才,不应自暴自弃。

  举例说明……………… 司马光和童第周的成功事例

  四、学*课文第4

  (1)齐读课文

  (2)这一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体会交流

  课文通过司马光和童第周古今两个具体事例,告诉我们这样一个

  道理: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

  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3) 造句 : 只有…………才能…………才能…………

  (4)归纳板书

  总结全文 点明中心

  总结观点……………… 学*条件好了,但仍然不能忘了勤奋

  五、默读课文,质疑问难

  六、布置作业

  完成《练*与测试》

  板书计划

  提出观点……………… 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勤奋

  举例说明……………… 司马光和童第周的成功事例

  总结观点……………… 学*条件好了,但仍然不能忘了勤奋

  说勤奋教案 3

  茅以升是我国著名的桥梁。汹涌澎湃的钱塘江上的大铁桥,是他设计并施工的。建设亚洲第一座现代桥——武汉长江大桥时,他担任技术顾问委员会委员,并负责指挥设计和施工。一座座巍峨矗立的大桥,倾注了他无数辛勤的汗水和心血……

  那么,茅以升又是怎样走上造桥这条路的呢?那是90多年前的往事了——

  1907年的端午节,在茅以升的家乡南京市,举行了一场热闹非常的龙舟比赛。刚刚年满11岁的茅以升,早就热切地盼望这一天的到来。但是不巧得很,就在端午节的前一天晚上,他突然病了,不得不躺倒在床上。谁知小伙伴们却是慌慌张张地跑回来说:“看赛龙舟的人太多,把文德桥压塌了,很多人掉到了河里,哭声一片。”

  听到这里,茅以升两眼噙满了泪花。他直愣愣地望着天花板,脑际中闪现出文德桥下的惨景。“我长大了一定要学*造桥,为咱们老百姓造结结实实、永不倒塌的桥!”茅以和颤抖的声音发誓般地说。“好孩子,有志气!”父亲走过来,赞许地拍拍儿子的肩膀,给他以深沉的鼓励。

  从此,茅以升幼小的头脑,便被“桥”这个字眼牢牢占据了。大人带他外出,只要见到桥,不管是石桥不是木桥,他总要在桥上桥下来回奔走,从桥面看到桥桩,兴趣盎然,流连忘返,从没有看够的时候。阅读古典诗文,只要读到有关桥的句子或者段落,他总会立刻抄在本子上;见到有关桥的.画面,也会像珍宝似地收藏起来。

  有一次,茅以升听到一个神话故事——7月7日,牛郎织女盼望相会,无奈天河阻隔,这时有一群喜鹊飞到天河上,架起了“鹊桥”,使牛郎织女如愿以偿,相会在天河上……

  听了这美丽的传说,茅以升不由自主地喃喃自语:“喜鹊能造桥,我要是喜鹊,那该多好呵!”

  有一天,爷爷又给茅以升讲了一个“神笔的故事”——

  古时候,有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爷爷,他有一支“神笔”,用它画鸟,鸟能在天空飞;用它画鱼,鱼会在水里游;用它画楼,一座座高楼便拔地而起……”

  “那用它画桥呢?”听得入迷的茅以升,全部的注意点,仍旧是集中在桥上。

  “桥就如彩虹一般,飞架在江河上呗!”爷爷哈哈大笑着说。

  “爷爷,到底上哪儿才能找到这支神笔呢?”茅以升急不可耐地问爷爷。

  “这可有秘诀呀。”爷爷故意做出神秘状慢条斯理地说。

  “什么秘诀?好爷爷,你快告诉我!我定要找到‘神笔’,画出最美最结实的大桥!”茅以升拉住爷爷的手,又摇又晃,几*恳求地说。

  爷爷拿起毛笔,郑重其事地在茅以升的手心里写下“勤奋”二字,而后语重心长地说:“孩子,这就是‘神笔’的真正秘诀。你只要掌握了这两个字,无论什么大桥、高楼,都能从你的笔下设计出来……”

  茅以升重重地点点头,他终于理解了爷爷良苦用心。

  从此,茅以升发奋努力,勤奋学*,逐渐成长为闻名中外的著名桥梁。

  说勤奋教案 4

  茅以升是我国著名的桥梁。汹涌澎湃的钱塘江上的大铁桥,是他设计并施工的。建设亚洲第一座现代桥——武汉长江大桥时,他担任技术顾问委员会委员,并负责指挥设计和施工。一座座巍峨矗立的大桥,倾注了他无数辛勤的汗水和心血……

  那么,茅以升又是怎样走上造桥这条路的呢?那是90多年前的往事了——

  1907年的端午节,在茅以升的家乡南京市,举行了一场热闹非常的龙舟比赛。刚刚年满11岁的茅以升,早就热切地盼望这一天的到来。但是不巧得很,就在端午节的前一天晚上,他突然病了,不得不躺倒在床上。谁知小伙伴们却是慌慌张张地跑回来说:“看赛龙舟的人太多,把文德桥压塌了,很多人掉到了河里,哭声一片。”

  听到这里,茅以升两眼噙满了泪花。他直愣愣地望着天花板,脑际中闪现出文德桥下的惨景。“我长大了一定要学*造桥,为咱们老百姓造结结实实、永不倒塌的桥!”茅以和颤抖的声音发誓般地说。“好孩子,有志气!”父亲走过来,赞许地拍拍儿子的`肩膀,给他以深沉的鼓励。

  从此,茅以升幼小的头脑,便被“桥”这个字眼牢牢占据了。大人带他外出,只要见到桥,不管是石桥不是木桥,他总要在桥上桥下来回奔走,从桥面看到桥桩,兴趣盎然,流连忘返,从没有看够的时候。阅读古典诗文,只要读到有关桥的句子或者段落,他总会立刻抄在本子上;见到有关桥的画面,也会像珍宝似地收藏起来。

  有一次,茅以升听到一个神话故事——7月7日,牛郎织女盼望相会,无奈天河阻隔,这时有一群喜鹊飞到天河上,架起了“鹊桥”,使牛郎织女如愿以偿,相会在天河上……

  听了这美丽的传说,茅以升不由自主地喃喃自语:“喜鹊能造桥,我要是喜鹊,那该多好呵!”

  有一天,爷爷又给茅以升讲了一个“神笔的故事”——

  古时候,有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爷爷,他有一支“神笔”,用它画鸟,鸟能在天空飞;用它画鱼,鱼会在水里游;用它画楼,一座座高楼便拔地而起……”

  “那用它画桥呢?”听得入迷的茅以升,全部的注意点,仍旧是集中在桥上。

  “桥就如彩虹一般,飞架在江河上呗!”爷爷哈哈大笑着说。

  “爷爷,到底上哪儿才能找到这支神笔呢?”茅以升急不可耐地问爷爷。

  “这可有秘诀呀。”爷爷故意做出神秘状慢条斯理地说。

  “什么秘诀?好爷爷,你快告诉我!我定要找到‘神笔’,画出最美最结实的大桥!”茅以升拉住爷爷的手,又摇又晃,几*恳求地说。

  爷爷拿起毛笔,郑重其事地在茅以升的手心里写下“勤奋”二字,而后语重心长地说:“孩子,这就是‘神笔’的真正秘诀。你只要掌握了这两个字,无论什么大桥、高楼,都能从你的笔下设计出来……”

  茅以升重重地点点头,他终于理解了爷爷良苦用心。

  从此,茅以升发奋努力,勤奋学*,逐渐成长为闻名中外的著名桥梁。

  说勤奋教案 5

  教案内容: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司马光、童第周勤奋学*的事例,从中受到教育。

  4、懂得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知道只有勤奋学*,长大后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教学重点:学*司马光、童第周勤奋学*的事例,从中受到教育。

  教学难点:懂得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知道只有勤奋学*,长大后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板书“勤”字(书写认真),我们从小就应当要认认真真写好中国字,堂堂正正做好中国人。

  问:勤的.右边为什么是个“力”字?

  板书“奋”字,学生齐读“勤奋”一词,并为它找近义词。

  师:今天我们就来好好谈谈这“勤奋”二字。(板书“说”字,学生读课题)

  2、解题:曾经有人对你说过有关“勤奋”的话吗?谁?是怎么说的?(从学生生活实际入手,区分“勤奋”与“勤劳”等近义词,让学生进一步明确“勤奋”的含义。)

  二、初读课文:

  1、整体感知课文。

  师:下面请同学们迅速把书翻开到《说勤奋》一课,用最快的速度读课文,找一找作者对勤奋的观点是什么?用横线画出来。

  指名说。

  2、再读课文,结合生字表,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3、指名分节朗读课文,教师随机正音。

  4、默读课文,找出不太理解的词语,与同位同学交流讨论。

  重点指导理解如下词语:

  滚瓜烂熟:记得非常牢固,念得或背得非常流利。

  毫不气馁:气馁,失掉勇气和信心。一点也不灰心,充满信心。

  名列前茅:指名次排在前面。

  勤能补拙:勤奋不懈可以弥补天生的笨拙。

  5、再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

  三、指导学生写字:

  1、出示生字:

  2、认真观察字形,你认为哪些字比较难写难记?

  3、你会怎样记住这些字?

  4、有针对性强调“稍”、“梁”、“末”、“渡”等字的写法。

  5、学生动笔描红,教师巡视指导。


说勤奋教案合集五篇扩展阅读


说勤奋教案合集五篇(扩展1)

——《说勤奋》教案3篇

《说勤奋》教案1

  教案内容: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司马光、童第周勤奋学*的事例,从中受到教育。

  4、懂得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知道只有勤奋学*,长大后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教学重点:学*司马光、童第周勤奋学*的事例,从中受到教育。

  教学难点:懂得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知道只有勤奋学*,长大后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板书“勤”字(书写认真),我们从小就应当要认认真真写好*字,堂堂正正做好*人。

  问:勤的右边为什么是个“力”字?

  板书“奋”字,学生齐读“勤奋”一词,并为它找近义词。

  师:今天我们就来好好谈谈这“勤奋”二字。(板书“说”字,学生读课题)

  2、解题:曾经有人对你说过有关“勤奋”的话吗?谁?是怎么说的?(从学生生活实际入手,区分“勤奋”与“勤劳”等近义词,让学生进一步明确“勤奋”的含义。)

  二、初读课文:

  1、整体感知课文。

  师:下面请同学们迅速把书翻开到《说勤奋》一课,用最快的速度读课文,找一找作者对勤奋的观点是什么?用横线画出来。

  指名说。

  2、再读课文,结合生字表,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3、指名分节朗读课文,教师随机正音。

  4、默读课文,找出不太理解的词语,与同位同学交流讨论。

  重点指导理解如下词语:

  滚瓜烂熟:记得非常牢固,念得或背得非常流利。

  毫不气馁:气馁,失掉勇气和信心。一点也不灰心,充满信心。

  名列前茅:指名次排在前面。

  勤能补拙:勤奋不懈可以弥补天生的笨拙。

  5、再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

  三、指导学生写字:

  1、出示生字:

  2、认真观察字形,你认为哪些字比较难写难记?

  3、你会怎样记住这些字?

  4、有针对性强调“稍”、“梁”、“末”、“渡”等字的写法。

  5、学生动笔描红,教师巡视指导。

《说勤奋》教案2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懂得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教育学生从小勤奋学*,长大了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导入。

  同学们有没有想过自己的将来,你的理想是什么?(学生畅谈)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美妙的理想,但不是每个人都能实现自己的理想。那么,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什么呢?

  2、板书课题。

  同学们,这一节课我们来学*一篇新课文。(板书:15说勤奋)

  3、解题。

  “说”就是谈、讲的意思。这是一篇说理类的文章,文章主要说了一个什么道理呢?又是怎样把这个道理说清楚的呢?下面我们带着这样的问题来读一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自读情况。

  (1)读生字词

  “宋、砸”是*舌音。

  “枕、稍、础拙”是翘舌音。

  “馁”的声母是n。“卵”的声母是l。

  (2)读句子

  你觉得哪些句子有些难读,你能读好它吗?

  (3)指名分节读课文(师生评议)

  3、再读课文。

  同座可以讨论说说课文主要说明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再集体讨论。

  4、指导分段。

  课文是分几部分来谈勤奋的?课文可以分几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

  第二段:(第2~3自然段)

  第三段:(第4自然段)

  三、学*第一段

  1、自由轻声读课文第一段。

  (1)找出中心句。(出示: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什么?是勤奋。)

  (2)这儿是什么句?把什么比作什么?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的意思吗?

  (3)把这个自问自答的句子换一个说法。

  板书: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学生齐读)

  (4)过渡:是的,勤奋是实现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成功者手中的鲜花,是用他们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讨论:“鲜花”在这里指什么、“汗水和心血”又是指什么?

  (5)你能说一说这一句话的意思吗?

  2、指导朗读第一段。

  四、生字练写

  1、练读生字。

  2、自己记忆学*,说一说什么字感到困难,集体讨论怎么记。

  3、练*书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复*导入

  学生试背第一段。

  二、精读课文

  1、学*第二段。

  (1)读课文第二段思考:围绕“勤奋是实现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这一中心,作者主要写了哪两个人勤奋成才的故事。

  (2)自学第二自然段(四人小组讨论:看了这段你明白了些什么?)①司马光砸缸的故事看出他从小就聪明过人。

  ②司马光的勤奋主要表现:别人玩他读书;用“警枕”自励自勉。找出关键词

  ③自由练读。

  ④集体朗读课文第2自然段。

  (3)自学第三自然段(学法同上)

  ①童第周起步晚、基础差。

  ②经过努力,学*赶上来了。(抓关键词:“终于”说明什么)

  ③道理:勤能补拙,有付出才有收获。

  ④自由练读。

  ⑤集体朗读课文第3自然段。

  (4)教师小结:勤奋能使天资聪明的人成才,反之也会流于*庸;勤奋也能使基础较差的人成为可用之才,不可自暴自弃。成功与勤奋是分不开的。

  2、学*第三段

  (1)自由读第三段,思考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

  (2)这一段在全文起了什么作用?

  (3)有感情地朗读第三段。

  3、教师小结:今天我们一起学*了《说勤奋》这篇课文,知道了勤奋是实现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在今后的学*中希望同学们能以文中的司马光、童第周为榜样,学*他们的的刻苦勤奋的精神。

  三、试背课文

  1、自由练*背诵。

  2、学生选择背诵2~4自然段中的任一段。

  四、作业

  1、说一说词意。

  滚瓜烂熟毫不弃馁名列前茅勤能补拙

  2、造句。

  既……又……

  只有……才能……才能

  五、板书:

  15说勤奋

  司马光(天资聪明→编成《资治通鉴》

  童第周(起步晚、基础差)→完成蛙卵剥离手术

  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

《说勤奋》教案3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9个生字,其中绿色通道的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给课文分段,说出段落大意。

  4、懂得勤奋是通向理想境界的桥梁,从小勤奋学*,长大了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语言文字的训练,深入感悟文章的内涵。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绿色通道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给课文分段,说出段落大意。

  4、略知议论文是说理的文章,一般的篇章结构是:先提出观点,再列举事例,讲道理。

  【教学过程】

  一、由名言导入

  成功=一分天才+九十九分汗水

  请你说说你对这句名言的理解。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

  2、解题:题目中的“说”就是谈、讲的意思。这是一篇说理类的'文章。读了这个课题,你想提什么问题?(文章主要说了一个什么道理呢?又是怎样把这个道理说明白、说清楚的呢?)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来读一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分段。

  1、听课文录音

  想一想:课文主要说了一个什么道理?

  2、交流(只要求说出大概意思就可以了)

  3、引导分段。

  (1)各自轻声读课文,看看课文在哪里提出了观点?又是怎样证明这个观点的?课文最后又是讲了什么?

  (2)交流。

  (3)根据以上问题给课文分段:

  1、提出问题;

  2、列举事例;

  3、点题总结。

  三、分段读通课文。

  1、先拼读生字,读准新词。

  2、分段读通课文。

  自读巩固预*效果——指名读——纠正读音,指导读通长句——齐读。

  四、教学生字,指导书写。

  1、交流记忆字形的方法。

  2、重点指导书写“枕”、“末”、“惯”、“基”。

  3、钢笔描红。

  4、练*书写

  五、作业:

  1、完成课后练*3:读一读,再抄写。

  2、熟读课文。

  3、区别形*字组词。

  未()悄()社()梁()渡()

  末()稍()杜()粱()度()


说勤奋教案合集五篇(扩展2)

——《说勤奋》的教案合集5篇

  《说勤奋》的教案 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生字新词。

  3、懂得“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1、懂“司马光、童第周”有辉煌的成就是因为他们刻苦勤奋。

  2、懂得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

  教具学具:

  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一、揭题

  (板书:勤奋)看到“勤奋”一词,你会想到什么?学生回答。

  今天我们来学*文章《说勤奋》,文中是如何来说勤奋的。(板书:说)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名读生字,读准字音。

  2、自由、轻声读文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划出不理解的地方。

  3、同桌互读,互问,四人小组讨论疑难问题。

  4、回答教师问题:你懂了什么?

  5、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6、全班质疑问难。

  7、齐读全文。

  三、细读课文,体会词句的意思。

  过度:带着这些问题我们继续学*课文。

  1、指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2、找出主句。这一自然段的中心句是哪一句。

  3、体会交流

  你可知道,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什么?是勤奋(设问)

  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比喻)

  用鲜花比喻成功者所取得的成就

  用汗水、心血比喻成功者付出的努力。

  4、指导朗读。(个人朗读。全班朗读。)

  5、归纳板书

  提出观点………………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勤奋

  这一段用设问的方法提出自己的观点,非常明确,引起读者的思考。

  五、作业抄生字。

  第二教时

  一、复*检查

  通过上一课的学*,你懂了什么?

  二、学*课文第2节

  我们继续学*下面的课文。

  1、指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这一自然段写了谁?(司马光)

  2、写了司马光的几件事?

  小时候,每当老师讲完课,哥哥、弟弟读了一会儿就去玩了,他却在屋里一遍又一遍地高声朗读,一直读到滚瓜烂熟为止。

  长大以后,他更加勤奋。为了抓紧时间,他用圆木做了个枕头,睡觉时只要稍微一动,枕头就会滚开,他醒来后便继续读书写作。

  3、体会交流

  A、哥、弟间的对比,

  (

  指导朗读)

  B、小时侯与长大以后的具体描写(指导朗读)

  C、特别醒枕的奥秘

  D、取得的成就(指导朗读)

  4、两件事说明了什么?哪些词语特别能说明司马光的勤奋。

  5、指导朗读

  6、齐读这一段

  7、归纳板书

  这一段分别写了司马光小时侯和长大以后,勤奋学*的事情,举了几个例子,通过对比衬托、细节描写等方法突出描写司马光的'勤奋,写得特别生动,读了,我们就仿佛能够看到司马光那认真的样儿。

  三、学*课文第3节

  (以同样的方法学*第三自然段

  (1)指读课文

  (2)讲童第周的故事

  (3)找出描写童第周勤奋和取得成就的句子。

  经过半年的努力……………………名列前茅。

  后来他远渡重洋………………………产生了很大影响。

  (4)体会交流

  成绩差不是天生,童第周名列前茅、青蛙卵剥离技术所产生的影响,这些事实证明,勤能补拙,成功来自勤奋是真理。

  (5)指导朗读

  (6)归纳板书

  天资聪明的人靠勤奋能成才,反之也会流于*庸;

  基础较差的人靠勤奋同样也能成才,不应自暴自弃。

  举例说明………………司马光和童第周的成功事例

  四、学*课文第4节

  (1)齐读课文

  (2)这一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体会交流

  课文通过司马光和童第周古今两个具体事例,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3)造句:只有…………才能…………才能…………

  (4)归纳板书

  总结全文点明中心

  总结观点………………学*条件好了,但仍然不能忘了勤奋

  五、默读课文,质疑问难

  六、布置作业

  完成《练*与测试》

  板书计划

  提出观点………………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勤奋

  举例说明………………司马光和童第周的成功事例

  总结观点………………学*条件好了,但仍然不能忘了勤奋

  《说勤奋》的教案 2

  教学目标:

  1.通过自由读、小组读等形式,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给课文分段,说出段落大意。

  教学重难点:

  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学*给课文分段,说出段落大意。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明白文体

  1.板书课题。

  2.解题:题目中的“说”就是谈、讲的意思。这是一篇说理类的。

  3.自由轻声读文一遍,感觉这篇课文与我们以前学过的相比,有什么特点?

  (在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告诉我们有关勤奋方面的道理;通过司马光、童第周两个具体的勤奋事例来告诉我们同一个道理。)

  4.教师小结:这是一篇专门说明道理的说理。作者围绕“勤奋”这一话题发表自己的看法,谈论自己的观点。因此,从题目着眼,一看到这“谈”字就知道它的类型。

  5.你能将题目在不变换主题的.情况下,换一种说法吗?(《论勤奋》《谈勤奋》)

  6.读了这个课题,你想提什么问题?(主要说了一个什么道理呢?又是怎样把这个道理说明白、说清楚的呢?)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来读一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分段。

  1.听课文录音,想一想:课文主要说了一个什么道理?

  2.交流(只要求说出大概意思就可以了)

  3.引导分段。

  (1)学生轻声读课文,看看课文在哪里提出了观点?又是怎样证明这个观点的?课文最后又是讲了什么?

  (2)交流。

  (3)根据以上问题给课文分段,并在文中作好记号。

  三、分段读通课文。

  1.先拼读生字,读熟新词。

  2.分段读通课文。

  自己练读——指名读——纠正读音,指导读通长句——齐读。

  四、学*课文第一段。

  1.自由轻声读课文第一段,思考:作者所主张的观点是什么?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注意提醒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

  2.出示: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什么?是勤奋。

  (1)这里的“桥梁”是什么?

  (2)把那句自问自答的句子换一个说法。

  (3)过渡:是的,勤奋是实现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成功者手中的鲜花,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相机出示:成功者手中的鲜花,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讨论:“鲜花”在这里是什么意思?“汗水和心血”又是指什么?

  (4)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5)出示:

  成功者手中的鲜花,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比一比,你更喜欢哪一句?为什么?——齐读后一句。

  (6)补充:你还知道哪些成功者是通过勤奋成才的?

  3.齐读第一段。

  4.当堂背诵第一段。

  五、教学生字,指导书写。

  1.自己设计记忆字形的方法,感到困难的在下面打“?”。

  2.交流自学情况。

  3.指导书写“枕”、“末”、“惯”、“基”。

  末:第二笔横比第一笔短。

  “基”上面的“其”里面是两横,撇、捺伸展开来。

  5.钢笔描红。

  六、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练*3,读一读,再抄写。

  2.区别形*字组词。

  未( ) 悄( ) 社( ) 梁( ) 渡( )

  末( ) 稍( ) 杜( ) 粱( ) 度( )

  《说勤奋》的教案 3

  在通往幸福天堂的路上,都是些什么呢?一定有人认为铺满了鲜花,像彩虹一样美丽;也一定有人认为铺满了金子,到处都闪耀着金色的光辉;或者在这条路上,到处都飞翔着美丽的天使。

  那你就错了。通往天堂的路上,没有鲜花,也没有彩虹,更没有天使。这条路,比人间的任何一条路都难走,比通往地狱的路更为坎坷。

  假如你真的要上幸福的天堂,首先遇到的是一个叫自私的拦路神。它会告诉你,假如你要上天堂,先把你身上的自私根除掉,因为天堂里的一切都是大家的,不允许有任何私心杂念。你是为了自己的快乐和幸福,为了摆脱自己的烦恼和困惑而来,那请你回去,因为你的这个目的充满了自私。

  接着你遇到的是勇气。勇气说,在前面布满了刀山火海,还有你想象不到的困难和障碍,人通过的可能只有万分之一,你有能力和胆量往前走吗?你是选择一往无前还是半途而废呢?如果你态度坚定,勇气会让你继续前行,但你接着会遇到知识神。它会告诉你,在天堂里的人都是无所不能的,这是因为他们都掌握了渊博的学识,所以,当面对问题时才会迎刃而解。往前走,把你引领到智慧的面前。智慧会问你,你知道什么叫智慧吗?它说,智慧是把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的'能力,是看穿一切的本领,你具有这种能力和本领吗?

  接着你遇到的是败者神。它说,我是光荣的。你知道人生当中最伟大的品质是什么吗?是战胜失败。每一个杰出的人,都是经过了无数次失败、又无数次战胜了失败的人。你能够坦然地面对人生的每一次失败吗?你能够经常把自己当作一个失败者,而又义无反顾地继续前行吗?

  与败者神比邻而居的是勤奋。勤奋说,想上天堂,我这一关最难通过,有很多人走了一半又退了回去,就是因为缺少勤奋。有人可能一时勤奋,有人可能几年勤奋,有人可能半生勤奋,但这些都是远远不够的。要上天堂,需要一生都勤奋不辍。勤奋最后会告诉你,其实选择勤奋是一件十分快乐的事情,因为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获得的面包吃起来比别人送给的更加香甜可口。

  在前面等着的还有诚实。诚实说,永远者不要做骗子,无论对自己还是对他人。因为有这样一句话是非常正确的:你可以在所有的时间里欺骗少数的人,你也可以在少数的时间里欺骗所有的人,然而你绝对不能在所有的时间里欺骗所有的人。当你的谎言被揭穿的那一刻,就是人所不齿的时候。

  最后就是品格了。有了知识、智慧、勤奋、勇气、诚实,但这些都不足以与一个人的品格相提并论。因为一个只有具有了高尚的品格,才会为人所敬佩和景仰。什么是品格?以天下为已任,虚怀若谷,襟怀坦荡。

  假如这些问题你都能够一一回答而且顺利通过,那幸福的天堂就在面前了。

  《说勤奋》的教案 4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9个生字,其中绿色通道的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给课文分段,说出段落大意。

  4、懂得勤奋是通向理想境界的桥梁,从小勤奋学*,长大了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语言文字的训练,深入感悟文章的内涵。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绿色通道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给课文分段,说出段落大意。

  4、略知议论文是说理的'文章,一般的篇章结构是:先提出观点,再列举事例,讲道理。

  【教学过程】

  一、由名言导入

  成功=一分天才+九十九分汗水

  请你说说你对这句名言的理解。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

  2、解题:题目中的“说”就是谈、讲的意思。这是一篇说理类的文章。读了这个课题,你想提什么问题?(文章主要说了一个什么道理呢?又是怎样把这个道理说明白、说清楚的呢?)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来读一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分段。

  1、听课文录音

  想一想:课文主要说了一个什么道理?

  2、交流(只要求说出大概意思就可以了)

  3、引导分段。

  (1)各自轻声读课文,看看课文在哪里提出了观点?又是怎样证明这个观点的?课文最后又是讲了什么?

  (2)交流。

  (3)根据以上问题给课文分段:1、提出问题;2、列举事例;3、点题总结。

  三、分段读通课文。

  1、先拼读生字,读准新词。

  2、分段读通课文。

  自读巩固预*效果——指名读——纠正读音,指导读通长句——齐读。

  四、教学生字,指导书写。

  1、交流记忆字形的方法。

  2、重点指导书写“枕”、“末”、“惯”、“基”。

  3、钢笔描红。

  4、练*书写

  五、作业:

  1、完成课后练*3:读一读,再抄写。

  2、熟读课文。

  3、区别形*字组词。

  未( )悄( )社( )梁( )渡( )

  末( )稍( )杜( )粱( )度( )

  《说勤奋》的教案 5

  教学目标:

  1.通过自由读、小组读等形式,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给课文分段,说出段落大意。

  教学重难点:

  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学*给课文分段,说出段落大意。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明白文体

  1.板书课题。

  2.解题:题目中的“说”就是谈、讲的意思。这是一篇说理类的。

  3.自由轻声读文一遍,感觉这篇课文与我们以前学过的相比,有什么特点?

  (在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告诉我们有关勤奋方面的道理;通过司马光、童第周两个具体的勤奋事例来告诉我们同一个道理。)

  4.教师小结:这是一篇专门说明道理的说理。作者围绕“勤奋”这一话题发表自己的看法,谈论自己的观点。因此,从题目着眼,一看到这“谈”字就知道它的类型。

  5.你能将题目在不变换主题的情况下,换一种说法吗?(《论勤奋》《谈勤奋》)

  6.读了这个课题,你想提什么问题?(主要说了一个什么道理呢?又是怎样把这个道理说明白、说清楚的呢?)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来读一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分段。

  1.听课文录音,想一想:课文主要说了一个什么道理?

  2.交流(只要求说出大概意思就可以了)

  3.引导分段。

  (1)学生轻声读课文,看看课文在哪里提出了观点?又是怎样证明这个观点的?课文最后又是讲了什么?

  (2)交流。

  (3)根据以上问题给课文分段,并在文中作好记号。

  三、分段读通课文。

  1.先拼读生字,读熟新词。

  2.分段读通课文。

  自己练读——指名读——纠正读音,指导读通长句——齐读。

  四、学*课文第一段。

  1.自由轻声读课文第一段,思考:作者所主张的观点是什么?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注意提醒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

  2.出示: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什么?是勤奋。

  (1)这里的“桥梁”是什么?

  (2)把那句自问自答的句子换一个说法。

  (3)过渡:是的,勤奋是实现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成功者手中的鲜花,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相机出示:成功者手中的鲜花,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讨论:“鲜花”在这里是什么意思?“汗水和心血”又是指什么?

  (4)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5)出示:

  成功者手中的鲜花,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比一比,你更喜欢哪一句?为什么?——齐读后一句。

  (6)补充:你还知道哪些成功者是通过勤奋成才的?

  3.齐读第一段。

  4.当堂背诵第一段。

  五、教学生字,指导书写。

  1.自己设计记忆字形的方法,感到困难的在下面打“?”。

  2.交流自学情况。

  3.指导书写“枕”、“末”、“惯”、“基”。

  末:第二笔横比第一笔短。

  “基”上面的“其”里面是两横,撇、捺伸展开来。

  5.钢笔描红。

  六、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练*3,读一读,再抄写。

  2.区别形*字组词。

  未( ) 悄( ) 社( ) 梁( ) 渡( )

  末( ) 稍( ) 杜( ) 粱( ) 度( )


说勤奋教案合集五篇(扩展3)

——《说勤奋》课文优秀教案(五)份

  《说勤奋》课文优秀教案 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9个生字,其中绿色通道的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给课文分段,说出段落大意。

  4、懂得勤奋是通向理想境界的桥梁,从小勤奋学*,长大了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语言文字的训练,深入感悟文章的内涵。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绿色通道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给课文分段,说出段落大意。

  4、略知议论文是说理的文章,一般的篇章结构是:先提出观点,再列举事例,讲道理。

  【教学过程】

  一、由名言导入

  成功=一分天才+九十九分汗水

  请你说说你对这句名言的理解。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

  2、解题:题目中的“说”就是谈、讲的意思。这是一篇说理类的文章。读了这个课题,你想提什么问题?(文章主要说了一个什么道理呢?又是怎样把这个道理说明白、说清楚的呢?)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来读一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分段。

  1、听课文录音

  想一想:课文主要说了一个什么道理?

  2、交流(只要求说出大概意思就可以了)

  3、引导分段。

  (1)各自轻声读课文,看看课文在哪里提出了观点?又是怎样证明这个观点的?课文最后又是讲了什么?

  (2)交流。

  (3)根据以上问题给课文分段:

  1、提出问题;

  2、列举事例;

  3、点题总结。

  三、分段读通课文。

  1、先拼读生字,读准新词。

  2、分段读通课文。

  自读巩固预*效果——指名读——纠正读音,指导读通长句——齐读。

  四、教学生字,指导书写。

  1、交流记忆字形的方法。

  2、重点指导书写“枕”、“末”、“惯”、“基”。

  3、钢笔描红。

  4、练*书写

  五、作业:

  1、完成课后练*3:读一读,再抄写。

  2、熟读课文。

  3、区别形*字组词。

  未( )悄( )社( )梁( )渡( )

  末( )稍( )杜( )粱( )度( )

  《说勤奋》课文优秀教案 2

  教学目标:

  1.通过自由读、小组读等形式,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给课文分段,说出段落大意。

  教学重难点:

  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学*给课文分段,说出段落大意。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明白文体

  1.板书课题。

  2.解题:题目中的“说”就是谈、讲的意思。这是一篇说理类的。

  3.自由轻声读文一遍,感觉这篇课文与我们以前学过的相比,有什么特点?

  (在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告诉我们有关勤奋方面的道理;通过司马光、童第周两个具体的勤奋事例来告诉我们同一个道理。)

  4.教师小结:这是一篇专门说明道理的说理。作者围绕“勤奋”这一话题发表自己的看法,谈论自己的观点。因此,从题目着眼,一看到这“谈”字就知道它的类型。

  5.你能将题目在不变换主题的情况下,换一种说法吗?(《论勤奋》《谈勤奋》)

  6.读了这个课题,你想提什么问题?(主要说了一个什么道理呢?又是怎样把这个道理说明白、说清楚的呢?)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来读一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分段。

  1.听课文录音,想一想:课文主要说了一个什么道理?

  2.交流(只要求说出大概意思就可以了)

  3.引导分段。

  (1)学生轻声读课文,看看课文在哪里提出了观点?又是怎样证明这个观点的?课文最后又是讲了什么?

  (2)交流。

  (3)根据以上问题给课文分段,并在文中作好记号。

  三、分段读通课文。

  1.先拼读生字,读熟新词。

  2.分段读通课文。

  自己练读——指名读——纠正读音,指导读通长句——齐读。

  四、学*课文第一段。

  1.自由轻声读课文第一段,思考:作者所主张的观点是什么?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注意提醒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

  2.出示: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什么?是勤奋。

  (1)这里的“桥梁”是什么?

  (2)把那句自问自答的句子换一个说法。

  (3)过渡:是的,勤奋是实现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成功者手中的鲜花,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相机出示:成功者手中的鲜花,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讨论:“鲜花”在这里是什么意思?“汗水和心血”又是指什么?

  (4)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5)出示:

  成功者手中的鲜花,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比一比,你更喜欢哪一句?为什么?——齐读后一句。

  (6)补充:你还知道哪些成功者是通过勤奋成才的?

  3.齐读第一段。

  4.当堂背诵第一段。

  五、教学生字,指导书写。

  1.自己设计记忆字形的方法,感到困难的在下面打“?”。

  2.交流自学情况。

  3.指导书写“枕”、“末”、“惯”、“基”。

  末:第二笔横比第一笔短。

  “基”上面的“其”里面是两横,撇、捺伸展开来。

  5.钢笔描红。

  六、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练*3,读一读,再抄写。

  2.区别形*字组词。

  未( ) 悄( ) 社( ) 梁( ) 渡( )

  末( ) 稍( ) 杜( ) 粱( ) 度( )

  《说勤奋》课文优秀教案 3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9个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10个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给课文分段,说出段落大意。

  4、懂得勤奋是通向理想境界的桥梁,教育学生从小勤奋学*,长大了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教学过程】

  一、复*检查。

  1、抽读生字卡片。

  2、检查第一段背诵情况。

  二、细读第二段。

  1、读课文第二段。思考:围绕“勤奋是实现理想的桥梁”这一中心。作者主要写了哪两个人勤奋成才的故事?(读后交流,板书:司马光、童第周)

  2、细读第2自然段。

  ⑴同学们知道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吗?从这个故事你知道司马光是个怎样的人?(看出司马光小时候就聪明过人)

  ⑵司马光取得了什么样的成就?(用19年时间终于编成了著名的史学巨著《资治通鉴》)

  抓住“19年时间”可见时间长,“著名”、“巨著”可见不同一般,可向学生简介《资治通鉴》,进一步更了解成就之大。

  司马光取得这么大的成就容易吗?从哪个词可看出来?(指出“终于”一词说明《资治通鉴》是司马光花费心血和汗水换来的)怎样读好这一句?

  ⑶自读课文讨论:司马光勤奋表现在哪些地方?

  交流:

  a、小时候别人玩的时候他仍读书。

  b、长大后用“警枕”的自励自勉。

  ⑷出示:小时候,别人玩的时候他仍读书。

  小时候,每当老师讲完课,哥哥、弟弟读了一会儿书就去玩了。他却在屋里一遍又一遍地高声朗读,一直读到滚瓜烂熟为止。

  你较喜欢哪一句?为什么?(抓住:“每当”、“却”、“一遍又一遍”、“一直”、“滚瓜烂熟”等词体会司马光的惜时,读书次数多、时间长、程度深,以及对比手法更突出了司马光的勤奋)

  如何读好这一句?自由练读,读给同桌听,推荐读,注重评议。

  ⑸文中“警枕”是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

  ⑹小结:司马光的例子告诉我们,即使天资聪颖过人,也同样需要勤奋,只有勤奋,才能获取成功的硕果。

  ⑺齐读课文第2自然段。

  3、细读第3自然段。

  文章除了写司马光勤奋的事例外,还写到了童第周。

  ⑴读读第3自然段,看看童第周与司马光相比有什么不同之处?从哪些词可看出来?(起步晚,基础差,抓住“17岁才进中学”、“学*成绩很差”)

  ⑵但“经过半年的努力,他终于赶了上来,学*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

  ⑶“终于”一词说明了什么?(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付出艰辛的劳动)

  ⑷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后来他远渡重洋,……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简介“青蛙卵剥离手术”体会“高难度”。

  ⑸童第周起步晚,基础差,为什么他同样会取得成功?

  交流:抓住“毫不气馁,奋起直追”、“天刚亮……就”、“睡觉前……总要……还”等词句体会,怎样读好这些句子?体会童第周的勤奋。

  ⑹童第周的成功说明了一个道理:“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从课文中找出语句来理解“勤能补拙”,用“”划出。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这是著名数学家华罗庚的名言,你还知道哪些有关“勤奋”的名言?(多搜集)

  ⑺自由练读第3自然段。

  ⑻指导背诵第3自然段。

  教师小结:勤奋能使天资聪明的人成才,反之也会流于*庸;勤奋也能使基础较差的人成为可用之才,不应算暴自弃权。作者通过一古一今两个人的典型事例再一次证明勤奋是实现理想的桥梁。成功者的成功无一不是勤奋刻苦、孜孜以求的结果。

  除了司马光、童第周外,你还知道古今中外名人勤奋好学的事例?(推荐读课外书)

  4、细读第三段。

  ⑴自由读第三段,思考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作者对我们的要求和希望)

  ⑵齐读最后一句话,(抓住“只有……才能……才能”体会勤奋的意义)

  根据第三段的内容,完成填空。

  司马光只有( ),才能( )。童第周只有( ),才能( )。

  ⑶这一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⑷有感情地朗读第三段。

  5、小结:今天我们一起学*了《说勤奋》这篇课文,知道了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在今后的学*中,希望同学们能以课文中的司马光、童第周为榜样,学*他们那种勤奋刻苦、孜孜以求的精神,相信你们在人生旅途中有所作为,为人民、为社会作出贡献。

  三、作业:

  1、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

  滚瓜烂熟,史学巨著,毫不气馁,名列前茅,勤能补拙。

  2、背诵课文。

  3、区别形*字组词。

  《说勤奋》课文优秀教案 4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懂得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教育学生从小勤奋学*,长大了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导入。

  同学们有没有想过自己的将来,你的理想是什么?(学生畅谈)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美妙的理想,但不是每个人都能实现自己的理想。那么,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什么呢?

  2、板书课题。

  同学们,这一节课我们来学*一篇新课文。(板书:15 说勤奋)

  3、解题。

  “说”就是谈、讲的意思。这是一篇说理类的文章,文章主要说了一个什么道理呢?又是怎样把这个道理说清楚的呢?下面我们带着这样的问题来读一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自读情况。

  (1)读生字词

  “宋、砸”是*舌音。

  “枕、稍、础拙”是翘舌音。

  “馁”的声母是n。“卵”的声母是l。

  (2)读句子

  你觉得哪些句子有些难读,你能读好它吗?

  (3)指名分节读课文(师生评议)

  3、再读课文。

  同座可以讨论说说课文主要说明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再集体讨论。

  4、指导分段。

  课文是分几部分来谈勤奋的?课文可以分几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

  第二段:(第2~3自然段)

  第三段:(第4自然段)

  三、学*第一段

  1、自由轻声读课文第一段。

  (1)找出中心句。(出示: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什么?是勤奋。)

  (2)这儿是什么句?把什么比作什么?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的意思吗?

  (3)把这个自问自答的句子换一个说法。

  板书: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学生齐读)

  (4)过渡:是的,勤奋是实现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成功者手中的鲜花,是用他们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讨论:“鲜花”在这里指什么、“汗水和心血”又是指什么?

  (5)你能说一说这一句话的意思吗?

  2、指导朗读第一段。

  四、生字练写

  1、练读生字。

  2、自己记忆学*,说一说什么字感到困难,集体讨论怎么记。

  3、练*书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复*导入

  学生试背第一段。

  二、精读课文

  1、学*第二段。

  (1)读课文第二段思考:围绕“勤奋是实现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这一中心,作者主要写了哪两个人勤奋成才的故事。

  (2)自学第二自然段(四人小组讨论:看了这段你明白了些什么?)①司马光砸缸的故事看出他从小就聪明过人。

  ②司马光的勤奋主要表现:别人玩他读书;用“警枕”自励自勉。找出关键词

  ③自由练读。

  ④集体朗读课文第2自然段。

  (3)自学第三自然段(学法同上)

  ①童第周起步晚、基础差。

  ②经过努力,学*赶上来了。(抓关键词:“终于”说明什么)

  ③道理:勤能补拙,有付出才有收获。

  ④自由练读。

  ⑤集体朗读课文第3自然段。

  (4)教师小结:勤奋能使天资聪明的人成才,反之也会流于*庸;勤奋也能使基础较差的人成为可用之才,不可自暴自弃。成功与勤奋是分不开的。

  2、学*第三段

  (1)自由读第三段,思考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

  (2)这一段在全文起了什么作用?

  (3)有感情地朗读第三段。

  3、教师小结:今天我们一起学*了《说勤奋》这篇课文,知道了勤奋是实现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在今后的学*中希望同学们能以文中的司马光、童第周为榜样,学*他们的的刻苦勤奋的精神。

  三、试背课文

  1、自由练*背诵。

  2、学生选择背诵2~4自然段中的任一段。

  四、作业

  1、说一说词意。

  滚瓜烂熟 毫不弃馁 名列前茅 勤能补拙

  2、造句。

  既……又……

  只有……才能……才能

  五、板书:

  15 说勤奋

  司马光(天资聪明 → 编成《资治通鉴》

  童第周(起步晚、基础差) → 完成蛙卵剥离手术

  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

  《说勤奋》课文优秀教案 5

  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词,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司马光和童第周勤奋成才的故事,懂得勤奋是实现理想的桥梁的道理。

  3、教育学生从小勤奋学*,长大了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重点难点:

  懂得勤奋能使天资聪明的人成才,反之也会流于*庸;勤奋也能使基础较差的人成为可用之才,不应自暴自弃。懂得成功=一份天才+九十九份汗水,勤能补拙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有没有想过自己的理想?你的理想是什么?

  生谈,师总结。引出勤奋是通往理想的桥梁,板书课题——说勤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大声读课文,读准字音,看清字行,读通句子。

  2、出示生字,检查预*。

  3、课文讲了个什么道理?

  三、精读课文

  1、课文围绕“勤奋是实现理想的桥梁。”这一中心,作者主要写了哪两个人勤奋成才的故事?(相机板书:司马光、童第周)

  2、大家一定还记得一年级学过的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司马光小时候是个怎样的孩子?板书(天资聪明)

  3、天资聪明的司马光长大后取得了什么成就呢?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讨论:

  (1)司马光手中的鲜花是什么?“终于”这个词说明了什么?“警枕”的警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2)司马光怎样用汗水和心血去浇灌的?(引导学生边读边找出书上有关词语和句子。理解“滚瓜烂熟”“一遍又一遍”)

  (3)司马光的事例告诉我们(板书):“成功=一份天才+九十九份汗水”

  (4)自由练读第二自然段

  (5)指名读,师与生一起评点,是否读出了司马光的刻苦、勤奋。

  4、小结:砸缸救人的司马光从小就天资聪明,但是他依然始终如一地勤奋学*,最后写成了名留千古的史学巨著《资治通鉴》,这就充分说明了“成功=一份天才+九十九份汗水”。

  [处理教材、设计教学要大胆、独特。先了解名人成就,再探讨个中原因,对于学生深刻领悟勤奋的巨大作用,无疑更加巧妙、合理]

  (二)

  1、学生自学,完成下列思考题,并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把有关的词句画出来:

  (1)童第周手中的鲜花是什么?

  (2)童第周的情况和司马光相比有什么不同?

  (3)童第周起步晚,基础差,为什么他同样取得了成功?

  (4)童第周的成功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自学问题的设计很有讲究,要有一定的内容跨度,要有逐步的层次递进,要有广阔的拓展空间,要有足够的思考强度,值得反复推敲,精心设计。]

  2、小组交流讨论

  3、师生围绕思考题交流探讨

  4、学生讨论“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这句话的含义,老师相机板书。

  5、指导朗读

  6、让学生根据板书小节,引导学生明确:不论天资聪明还是基础比较差的人,只要勤奋,都可以成才。

  7、齐读两句名言,大家认为这两句名言好吗?好,就让我们一起把它抄在自己笔记本的首页,时刻勉励自己。

  [语文课堂应培养学生勤动笔的*惯,可以记录教师板书,可以记录课堂上随机产生的佳词妙句。注重这种积累,会让学生受益无穷。]

  (三)学*第四自然段

  1、学生自由朗读,思考主要写了什么?

  2、这一段在全文起什么作用?

  3、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谈谈学*了这一课的感想,并写在小作本上。

  [注重教学的深化、拓展、延伸。一堂课上完了,学生系统地整理学*的收获,将思考、感悟、情感形诸文字,是学*过程的延伸,是学*效果的深化,是语文能力的提升,可谓一举多得。]

  四、总结升华

  1、再读两位名人的勤奋故事,你从中能体会到什么?

  2、小组交流。

  五、拓展延伸:

  你还知道那些关于勤奋的故事?

  六、布置作业:

  搜集有关勤奋的故事,与大家共同分享。

  七、板书设计:

  15说勤奋

  司马光(天资聪明) 《资治通鉴》 成功=一份天才+九十九份汗水

  童第周(基础差,起步晚) 青蛙卵剥离手术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说勤奋教案合集五篇(扩展4)

——《说勤奋》说课稿3篇

  说教材

  这是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五单元中的第一篇文章。是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比较少见的一篇阐明道理的议论文。文章首先开门见山提出作者的观点:

  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然后通过古今两个具体的事例告诉学生: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课文共四个自然段,根据摆出观点,举例证明,点题作结的大体结构我把课文分成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扣题立论,作者以问句开篇,引出中心论点: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接着强调指出,古今中外的每一个成功者都是依凭勤奋获得成功的。

  第二部分(第二、三自然段):举例证明。作者例举了一古一今的两个典型事例来证明开头所摆出的观点。

  第三部分(第四自然段):总结全文。这一部分紧承上文,然后强调今天仍然不能忘记“勤奋”二字,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有所贡献。

  我计划两课时对本文进行教学,我要说的是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基于以上的认识,针对新课标对中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三个方面的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司马光和童第周勤奋成才的故事,懂得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的道理。

  3)教育学生从小要勤奋学*,长大了对人民、对社会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4)交流课外搜集到的名人成功的故事,从中受到教育或启发。

  教学重难点:

  本文的说理性很强,通过具体事例来论证所提出的论点,因此,我把文章2、3两个自然段的学*作为本课教学的重点,并把理解“手中的鲜花”“汗水和心血”“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等词句的意思作为教学的难点。教育学生从古今中外的名人身上体会他们的勤奋,从而让他们明白只有勤奋长大了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说教法

  考虑到四年级学生的整体素质,也为了实现“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这一目标理念,我对教材进行了创造性的组合,使学生做凭借了教材,又不拘泥与教材。所以本节课的主要模式为自主探究型阅读教学模式。

  由于本课是《说勤奋》的第二课时,学生已经对课文有了较多的了解。因此,本课的教学开展紧紧围绕“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这一论点,构建学*板块,系统组织教学。通过教师组织学生精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结合司马光的具体事例,通过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细细咀嚼,理解司马光手中的“鲜花”是什么,他是怎样“用汗水浇灌出来的”?在教学第三自然段时,主要采用学*的迁移,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模式,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同样讨论童第周手中的“鲜花”是什么?和“他是怎样用汗水浇灌出来的?”这样两个问题,引导学生更深入地领悟“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说学法

  现在人们对教育的要求已经转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重视学法指导。教学的目的不仅要使学生学会,而且要引导学生学会。为此我根据课文内容的特点让学生充分去感知语言材料,让学生自己去读书感悟、小组学*,研究语言文字。我教学生用“读”“思”“议”“悟”的方法学*本课,仔细品味重点段、句、词,体会文中的情感。这种方法,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也锻炼了学生自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说教学过程

  围绕以上的教学目标,我大致这样设计了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新课标强**师要善于创设语文学*情景,调动激发学生的兴趣。于是我会在时间安排允许的情况下,提前3分钟安排一个课前谈话。这样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也让他们真正进入学*的状态。

  由于本文是一篇说理性比较强的议论文,基于这点我引出一个话题:你最崇拜的是谁?为什么?

  让学生谈谈自己心中所崇拜的人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这一环节不仅对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是一个训练,其实也在为后做一个小小的铺垫。

  一、复*词语

  桥梁 好不气馁 滚瓜烂熟 急起直追 远渡重洋 稍微一动 有所作为 名列前茅

  在第一课时中我已经教学了生字词,因此在这里设计了检查词语朗读情况。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

  二、明确中心,学*第一段

  1、自由轻声读课文第一段。

  (1)找出中心句。

  出示: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勤奋。

  作者是采用了自问自答的方式,你能把这个自问自答的句子换一个说法吗?

  过渡:是的,勤奋是实现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成功者手中的鲜花,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2)相机出示:成功者手中的鲜花,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讨论:“鲜花”在这里指什么?(他们所取得的成就)“汗水和心血”又是指什么?(艰辛的劳动)

  (3)想一想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4)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教师引导学生理解,第二句话更加具体,通过“古今中外”“每一个”“都是”说明了无数的事例证明了勤奋是实现理想的桥梁)

  三、研读事例,学*第二段

  课文围绕“勤奋是实现理想的桥梁。”这一中心,作者主要写了哪两个人勤奋成才的故事?(相机板书:司马光、童第周)

  探究司马光的事例。

  司马光是什么人?

  著名的史学家,他用了19年的时间,终于编成了著名的史学巨著。(出示:终于”这个词说明了什么?联系生活体会“19年”的艰辛艰难。让学生用朗读来表达出时间之久)

  司马光为什么有那么大的成就呢?他成功的原因在哪里?

  自小就非常聪明。(从小时候砸缸可以看出)

  勤奋好学。

  出示句子:

  小时候,每当老师讲完课,哥哥、弟弟读了一会儿书就去玩了,他却躲在屋里一遍又一遍地高声朗读,一直读到滚瓜烂熟为止。(从每当、一遍又一遍、滚瓜烂熟等词语让学生体会司马光的勤奋)

  长大之后为了抓紧时间,他用圆木做了个枕头,睡觉时只要稍微一动,枕头就会滚开,他醒来后继续读书写作。他管这种枕头叫“警枕”(在这里要理解“警枕”就是报警的枕头,放一段司马光警枕的故事。司马光使用它的目的就是为了抓紧时间,读书写作。最后归结到“勤奋”二字。学生在朗读的时候要特别注意“稍微一动、继续”等几个词语体会司马光的勤奋)

  小结:从司马光的事例中我们知道,即使是再聪明的人,他想要获得成功也不能离开勤奋二字。(在这部分教学时我采用了倒叙的手法,先出示名人的成就,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通过讨论分析他们能够获得成功的原因,再通过对比的形式让学生明白就算是再聪明的人,他的成功也离不开“勤奋”二字,再在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深刻领悟勤奋的巨大作用,以及对名人的崇敬之情)

  四、学法迁移,学*第三段

  1、学生自学,完成下列思考题,并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把有关的词句画出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以这一形式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朗读来解决问题)

  (1)童第周手中的鲜花是什么呢?

  (2)童第周的情况和司马光相比有什么不同?

  (3)童第周的成功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2、小组交流讨论。

  3、师生围绕思考题交流探讨。

  学生讨论:“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拙是什么意思呢?基础差,与司马光不同的是童第周起步晚,基础差,但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却完成了生物学界中高难度的的饿青蛙卵剥离手术。这是为什么呢?)小结:就算是基础差的人,只要你勤奋,一样可以获得成功,童第周的事例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教师相机出示名言警句:

  天才就是勤奋。——歌德

  在天才和勤奋之间,我毫不迟疑地选择勤奋,她几乎是世界上一切成就的催产婆。——爱因斯坦

  4、齐读两句名言,大家认为这两句名言好吗?

  好,就让我们一起把它抄在自己语文课本的首页,时刻勉励自己。

  (这里自学问题的设计也很有讲究,要有一定的内容跨度,要有逐步的层次递进,要有广阔的拓展空间,要有足够的思考强度,值得反复推敲,精心设计。语文课堂应培养学生勤动笔的*惯,可以记录教师板书,可以记录课堂上随机产生的佳词妙句。注重这种积累,会让学生受益无穷)

  总结全文,谈谈感受。

  1、学生自由朗读,思考主要写了什么?

  2、这一段在全文起什么作用?

  3、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谈谈学*了这一课的感想。

  简单说明一下议论文的结构,然后点出最后一小节的作用:点题作结。通过朗读感悟: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课外延伸,拓展阅读

  1)搜集的有关勤奋的小故事。

  2)你知道哪些与勤奋有关的成语故事?

  3)给文章再添加一个事例,你觉得写什么比较好?为什么?

  (这里的设计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在读中学写,写中促读,读写结合培养他们的语文素养。课程总目标提出“学会使用常用的课文工具书,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的能力。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教师可根据教学需要,设计出与教学目标有关的作业。教学之前,我布置学生回去收集有关“名人成功故事”文字资料。学生收集到的资料是多方面的,从不同的角度论证了有关“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的道理,为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奠定了基础)

  板书设计:

  15说勤奋

  司马光(天资聪明)——勤奋————《资治通鉴》

  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

  童第周(起步晚、基础差)——勤奋————青蛙卵剥离手术

  一、说教材

  1、课文内容:

  本文是一篇说理性较强的课文。课文通过古今两个具体事例,告诉读者: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本文选择的两个事例非常典型,一个是古代的,一个是现代的;一个是天资聪颖的人勤奋成才的,一个是基础较差的人靠勤奋成才的。这样,使道理说得更深刻,更能令人信服。

  2、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懂得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知道只有勤奋学*,长大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3、教学重点和难点:

  (1) 重点:通过读文感悟两位名人成就的事例。

  (2) 难点:理解“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所蕴涵的深刻道理。

  二、说教法

  关于教法,有一句话对我的启发很大:“真正的阅读是与作者心灵的对话,如果读书的人是正在成长的中学生,而书的作者是民族与世界、人类的大师、巨匠,那么,这样的读书实际上是一个文化传递、精神传递的过程,要能形成作者—编者—教师—学生四者之间对话交流的互动关系。”教师应当设法使学生在学*的过程中保持旺盛的精力和良好的兴趣,领会、认同作者的情感和编者的意图。据此,我采用讨论法激活学生的思路,开拓他们的思维。

  三、说学法

  课堂教学要充分让学生自主学*,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的主体。因此,我准备以自学讨论法作为总的学*方法,以朗读训练作为突破口,体会课文所蕴涵的深刻道理。

  四、说教学过程

  (一)、复*。

  通过上一次的学*,你知道了什么?(学生交流)

  (二)、细读课文。

  1、自由轻声读课文第一段。

  (1)、找中心句。

  (2)、教师出示: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什么?是勤奋。

  (3)、用自己的话说说句意。

  (4)、换一个说法。

  (5)、出示:成功者手中的鲜花,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这句话什么意思?

  (6)、指导朗读第一段。

  2、细读第二段。

  (1)、读课文第二段,思考:围绕“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这一中心,作

  者主要写了哪两个人勤奋成才的故事。

  (2)、学生自读课文,圈圈、划划。

  讨论交流。

  (3)、两位名人成功的事例说明了什么?

  (4)、齐读课文第二段。

  3、细读第三段。

  (1)、自由读第三段,思考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

  (2)、默读课文思考,这一段在全文起什么作用?

  首尾呼应,总结全文。

  (3)、有感情地朗读第三段。

  (4)、教师小结。

  (三)、背诵课文。

  学生选择背诵2—4自然段中的任意一段。

  检查背诵。

  (四)、课外作业。

  搜集有关名人成功的事例。

  一、说教材

  1、课文内容:

  本文是一篇说理性较强的课文。课文通过古今两个具体事例,告诉读者: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本文选择的两个事例非常典型,一个是古代的,一个是现代的;一个是天资聪颖的人勤奋成才的,一个是基础较差的人靠勤奋成才的。这样,使道理说得更深刻,更能令人信服。

  2、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懂得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知道只有勤奋学*,长大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说勤奋教案合集五篇(扩展5)

——《说勤奋》读后感6篇

  自从读了《说勤奋》这篇课文之后,我明白了:要想成功,不是坐享其成,而是要付出辛勤劳动。正如数学家华罗庚所说:“勤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甜才。”

  比如北宋著明的史学家司马光,小时后,每当老师讲完课,哥哥弟弟读了一会儿,就出去玩,而司马光却在教室里一遍又一遍的朗读,直到读的滚瓜烂熟为止。长大以后,他更加勤奋。为了抓紧时间,他用木头做了个枕头,睡觉时只要稍微一动,枕头就会滚开,他醒来之后便继续读书写。

  他把这枕头叫“警枕”。他用19年的时间,终于编成了著明的史学巨著《资治通鉴》。现在,我们的'生活和学*条件都有了很大的改善,我们一定不能忘记“勤奋”二字。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生活作出应有的贡献。这段话对我们来说,是一种鼓励,是一种告诫。

  今天,我读了《说勤奋》这一篇文章。这一篇文章主要讲了一个道理是:勤奋是通往世界的桥梁,我向你们介绍两个人物,就是司马光、童第周。司马光是一个勤奋而又聪明的人。同学们,一定记得那个砸缸的司马光。小时候,每当老师讲完课哥哥,弟弟读了一会,就去玩了,司马光却躲在屋读书,一遍又一遍的高声朗读,一直读到滚瓜烂熟为止。长大以后他跟加勤奋了,为了抓紧时间,他用原木做了个枕头。睡觉时只要稍微一动枕头就会滚开,他醒来后便继续读书、写作。

  童第周是一个笨拙的人。童第周十七岁时才上中学,他的学*成绩很差,但他后不气馁、急起直追。每天天刚刚亮,他就在校园里。晚上睡觉前,他总是*惯回顾一下当天学*的内容。他十分注意改进学*方法。经过半年的`努力,他终于赶上来了,学*成绩在班里名列前茅,经过这两个人的刻苦努力,他们的学*成绩躲在班里名列前茅。

  我要向司马光童第周学*,我们要从小开始勤奋,勤奋在人当中是十分重要的,人只能靠着自己的勤奋来学*,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自从读了《说勤奋》这篇课文之后,我明白了:要想成功,不是坐享其成,而是要付出辛勤劳动。正如数学家华罗庚所说:“勤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甜才。”

  比如北宋著明的史学家司马光,小时后,每当老师讲完课,哥哥弟弟读了一会儿,就出去玩,而司马光却在教室里一遍又一遍的朗读,直到读的滚瓜烂熟为止。长大以后,他更加勤奋。为了抓紧时间,他用木头做了个枕头,睡觉时只要稍微一动,枕头就会滚开,他醒来之后便继续读书写。

  他把这枕头叫“警枕”。他用19年的时间,终于编成了著明的史学巨著《资治通鉴》。现在,我们的生活和学*条件都有了很大的改善,我们一定不能忘记“勤奋”二字。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生活作出应有的贡献。这段话对我们来说,是一种鼓励,是一种告诫。

  最*,我们学了一篇议论文———《说勤奋》。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司马光和童第周小时候通过自己的勤奋学*,长大后司马光成了著名的史学家,而童第周成了有名的生物学家。

  正如华罗庚所说:“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说到这儿,我联想到我自己。这学期,我们英语要统考了,我担心考不好试,所以,妈妈帮我报了一个英语班。刚开始,我和其他同学的差距不大,可是两周以后,我们之间的距离就拉开了。比如,上课听不懂老师讲什么,听写经常得B,做练*不懂的太多。当我发现问题的严重性之后,我决定急起直追,一定要赶上大家。因此,每到周末我和妈妈都牺牲休息的时间来记单词、背课文、听录音等等。这个周末,我还把老师没要求背的对话也背了,不但自己增长了知识,还被老师表扬了。经过我的`勤奋努力终于赶上同学们了。所以勤奋很重要。

  还有一次写周记,我写的内容很多。老师让同学们去找好朋友批改内容,李馨看了我的内容写了一句话说:“你写的很好,只是字写的有一点难看。”我看了脸都红了,心想,如果我再勤奋一点,学*一定没有问题了。

  一个人,无论你的基础怎么样,也无论你确定怎样的目标,只要你想取得成功,就离不开勤奋,其次才是天份和方法。

  读了《说勤奋》这篇课文,我受益匪浅。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勤奋的故事。它用了司马光和童第周的各一个小故事。司马光本来基础非常好,但是他还是非常勤奋,小时候别人在玩,他却在屋里一遍一遍地朗读,直到滚瓜烂熟。长大后,他又用圆木头做了个枕头,睡觉时只要稍微一动,它就会滚开,司马光就会醒来继续读书写作;最后司马光终于写成了史学著作《资治通鉴》。童第周是一个基础不好的人,他11岁才入学,本来他是非常落后的,但是他毫不气馁,奋起直追,终于名列前茅,他还去比利时留学,做了一项非常高难度的工作——青蛙卵剥离手术。

  我觉得勤奋非常重要,我自己也有亲身体会。比如写钢笔字,本来我写得很不好,妈妈就给我报了培训班,在那里我的字一开始写得一般般,但是经过我刻苦练*了一段时间后,终于练出了一手让妈妈和自己看着还算舒心的字。

  上了这一课后,我懂得了:只有勤学苦练,才能有所成就。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以后在学*中,我会更加勤奋,养成今日事今日毕的好*惯。

  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今天,我读了《说勤奋》这篇课文后,我的感受很深,还懂得了一个道理:美好的理想,是必须靠坚强的毅力去拼搏,才能实现的。

  这篇课文给我们讲了司马光、童第周两个例子。

  司马光是北宋著名的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他小时候,学*可认真呢!那时没有教室,几个学生就挤在先生的私塾里读书。每当先生讲完课,其他学生都出去玩了,而他却在屋里一遍又一遍地高声朗读。长大后,他更加勤奋了。他为了抓紧时间,就用圆木做了一个枕头。他用了19年的时间,终于编成了史学巨著《资治通鉴》这套书。我家就有。我曾经看过,可是,一句也看不懂,但,我要学*的是他的勤奋好学﹑刻苦钻研的好*惯,而童第周呢,也是勤奋。他17岁那年,才刚进中学,成绩非常差,那时,他稚嫩的心灵里就渐渐地萌发了一个理想:当生物学家,为*争光!理想的种子,在他辛勤的汗水的浇灌下开花结果了。经过半年努力,他成功了,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长大后,他又到比利时留学,由于他完成了高难度的青蛙卵剥离手术,在欧洲生物学界有了很大的影响。他怀着为国争光的心,战胜困难,变失败为胜利,为祖国争得了荣誉。

  我要牢记司马光说的话:“胜利是拼搏出来的!”我要让理想插上拼搏的双翅,在明媚的阳光里向前奋飞!


说勤奋教案合集五篇(扩展6)

——《说勤奋》教学设计 (菁华5篇)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3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会运用字理识字法学*生字、运用文中方法背诵课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懂得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知道只有勤奋学*,长大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谈话:同学们,人人心中都有一个美好的理想,小时侯我的理想就是成为一名老师,能够和可爱的'孩子们在一起。能和我说说你们的理想吗?

  (指名说,相机鼓励评价)

  2.同学们都有着自己美好的理想,那么你们认为,实现理想靠什么呢?

  3.同学们所说的,其实就是这么两个字——勤奋(板书勤奋)

  4.今天我们就来谈谈勤奋(板书说)

  5.(指课题)请大家把课题响亮地读一遍。

  6.关于勤奋的名人名言有很多,爱因斯袒说:“天才﹦99%的汗水﹢1%的灵感。爱迪生说:“聪明的大脑是勤奋铸造出来的。”我们今天所学的课文,作者是怎样来说勤奋呢?(请大家打开书84页)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读课文,注意了,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完以后想想:作者是怎样把要勤奋这个道理说清楚的?

  (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2.作者是怎样谈勤奋的?

  (学生回答,可读文,可概述,教师肯定,评价)

  3.教师小结:同学们说得不错,课文一开头,作者就表明了自己的观点,接着举了两个事例,(板书举例子、司马光、童第周)通过司马光和童第周勤奋学*的故事来说明道理,在课文结尾再次强调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

  三、学*课文第一自然段

  1.老师介绍司马光和童第周的成就。司马光是北宋的大臣,著名的史学家,他编写的史学巨著《资治通鉴》由于材料丰富,文字生动,成为我国史学史上最有价值的著作之一。童第周是我国著名的生物学家,也是国际知名的科学家。他在比利时留学时获得了博士学位,建国以后担任山东大学的副校长,在生物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2.他们取得了这么伟大的成就都是靠――勤奋。

  3.所以,作者在文章开头就写道:勤奋就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

  4.下面我们来学写梁字。写梁字只要记住这两点就能写正确。(教师边板书梁边讲解。)梁字是上下结构,木字底把上半部分稳稳地托住。

  写字不仅要写得正确,还要写得美观。我们一起来书空。(教师和学生一起书空梁字。)

  5.桥梁是过河的必经之路,(板画桥梁、河水)通往理想(板书理想)的必经之路是什么?(勤奋)(板书勤奋)这句话中作者把勤奋比作什么?(桥梁)

  6.比较句子(出示):齐读

  ①成功者手中的鲜花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②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你更喜欢哪一个句子,为什么?我们一起来读好这个句子。

  (板书古今中外、每一个、)

  7.回到整体,齐读第一自然段。

  四、学*课文第二自然段

  1.司马光是怎样勤奋学*的?请同学们读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动笔把表现司马光勤奋学*的词句圈划出来。

  1.司马光小时侯是怎样读书的?(指名读该句。)

  2.这句话中哪些词语可以体现司马光的勤奋?

  (躲,一遍又一遍,高声朗读,滚瓜烂熟)(指导读)

  3.我们就学*司马光的方法,把这个句子读得滚瓜烂熟。(指导运用学*方法)(日常学*)

  4.长大以后,他又是怎样抓紧时间刻苦学*的?(指名读该句。)

  ①司马光的枕头有什么奥秘呢?请同学们再读句子,看谁能说出枕头的奥秘?

  ②现在你就是司马光,我来采访你。“听说你有一个很特别的枕头,是用什么做的?

  ③谁都喜欢松软的枕头,睡着多舒服啊!你为什么弄个圆木枕头折磨自己呢?(随机学*稍字板书稍)

  ④你的枕头为什么叫警枕?(随机学*枕字板书枕)(警就是提醒)

  6.教师小结:功夫不负有心人,他花了19年的时间,终于编成了——著名的史学巨著《资治通鉴》。现在我们有电脑、打印机,可是在900多年前,司马光就是靠一支毛笔,一笔一划地在油灯下写成这样一部名垂千史的史学巨著啊!来,让我们把第二自然段再读读。

  7.有感情朗读第二自然段,读出司马光的刻苦勤奋。

  8.写完《资治通鉴》,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原稿足足堆放了两间屋子,司马光也已经成为了一位年迈的老人,他的身体已经十分衰弱,眼睛昏花,牙齿也大多脱落了。摸着这部书,我们感受到的分别是……(齐读)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9.学到这儿,你想对司马光说些什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生字新词。

  3、懂得“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1、懂“司马光、童第周”有辉煌的成就是因为他们刻苦勤奋。

  2、懂得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

  教具学具:

  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一、揭题

  (板书:勤奋)看到“勤奋”一词,你会想到什么?学生回答。

  今天我们来学*文章《说勤奋》,文中是如何来说勤奋的。(板书:说)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名读生字,读准字音。

  2、自由、轻声读文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划出不理解的地方。

  3、同桌互读,互问,四人小组讨论疑难问题。

  4、回答教师问题:你懂了什么?

  5、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6、全班质疑问难。

  7、齐读全文。

  三、细读课文,体会词句的意思。

  过度:带着这些问题我们继续学*课文。

  1、指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2、找出主句。这一自然段的中心句是哪一句。

  3、体会交流

  你可知道,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什么?是勤奋(设问)

  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比喻)

  用鲜花比喻成功者所取得的成就

  用汗水、心血比喻成功者付出的努力。

  4、指导朗读。(个人朗读。全班朗读。)

  5、归纳板书

  提出观点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勤奋

  这一段用设问的方法提出自己的观点,非常明确,引起读者的思考。

  五、作业抄生字。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词,理解部分词语。

  3、明确作者观点,读懂两个故事。

  教学重点:读懂故事,明确观点。

  教学难点:对比读两个故事、了解文体。

  教学准备:预*课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人人心中都有一个美好的理想。同学们,你的理想是什么?

  ……

  大家的理想是如此美好。那么,你们可知道,如何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呢?

  ……

  对,是勤奋!(出示:人人心中都有一个美好的理想,然而你可知道,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什么?是勤奋。)齐读,板书课题。

  今天,我们就来学*《说勤奋》。谁知道这里的“说”是什么意思?

  对,作者就是想和大家谈一谈勤奋。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

  1、看词语:

  稍微 剥离 毫不气馁 滚瓜烂熟

  期末 华罗庚 急起直追 名列前茅

  枕头 资治通鉴 勤能补拙 有所作为

  基础 远渡重洋

  (1)开火车朗读,及时正音。

  (2)为了能够读准这些生词,你要提醒大家注意哪个字音?(齐读)

  (3)点击“基础”:通过完成“预*导航”,我们知道“基础”有两个意思。它原来是指 ,本课是指 。

  (4)你从哪个成语中读到了“勤奋”?能给我们说说它的意思吗?

  2、请同学朗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

  1、作者谈勤奋,课文中哪两句话直接表明了勤奋的作用?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到以后请用笔划下来。

  交流(出示):

  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什么?是勤奋。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1)第一句话中的哪个词语让你看到了勤奋?(理解“汗水和心血”、“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适时板书:桥梁、一生勤奋)

  (2)齐读两句话。

  2、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作者在文中举了哪两个人的例子?

  板书:司马光、童第周

  a、同学们,轻声地读一读课文的2、3两小节,把这两个人的事例作比较,看看它们有何不同之处,又有哪些相似之处,可以在适当的地方做做记号。

  b、把你的'发现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

  交流:(相同或不同之处)

  (1)古代、现代:

  难怪作者在开头用了这样一个词语呢?(“古今中外”)

  (2)天资聪颖、基础较差:

  你从哪些地方看出司马光天资聪颖?又从哪些地方看出童第周基础较差?

  基础差的人只要勤奋也能成才,难怪华罗庚说:(引读)“勤能补拙是良训,一份辛苦一分才。”

  (3)都取得了成功:

  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他们成功了?

  “著名的史学家”、“编成了著名的史学巨著《资治通鉴》”

  “著名的生物学家”、“学*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在欧洲生物学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4)勤奋:

  你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了他们的勤奋?读给大家听一听。

  适时理解、再读“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3、是勤奋让他们取得了成功。难怪作者说,……(再出示作者的观点,齐读)

  4、现在,谁能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完成作业:

  1、钢笔描红。

  (1)(出示生字)想把它们写正确、美观,你有没有什么好的建议?

  (2)教师范写:惯

  (3)学生描红“末”、“惯”。

  2、完成《补充*题》1、2

  五、布置课后作业:

  1、搜集司马光、童第周及《资治通鉴》的相关材料。

  2、搜集与“勤奋”有关的名言以及通过勤奋获得成功的事例。

  板书设计:

  说勤奋

  桥梁

  司马光、 童弟周

  一生勤奋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深刻感悟文章内涵,懂得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教育学生从小勤奋学*,长大了做一个对人民、对社会有用的人。

  教学过程:

  一、板书导入,初步感知勤奋的意思

  1、板书课题。

  板书“勤”字。认识它吗?为什么右边是个“力”字?

  板书“奋”字。齐读。给他找个兄弟。(勤劳、努力、刻苦、奋发)

  师:今天我们就来好好谈谈这“勤奋”二字。板书“说”字。

  二、交流观点,树起正确的勤奋观点

  过度:曾经有人对你说过有关“勤奋”的话吗?谁?怎么说的?

  2、你认为我们要不要或该不该勤奋?为什么?(自由阐发观点,指导用上关联词,如:因为只有勤奋,我们才能取得好成绩,才能做有用的人。)

  3、你认为我们可不可以不勤奋?为什么?

  师述:我认为人必须勤奋,没有什么要不要、该不该、可不可以,谁让你是人的呢?要想一生懒惰,那么来世就去做猪。

  4、虽然,勤奋对一个人这么重要,但老师还是发现生活中有不少人并不勤奋,那是为什么?(怕吃苦,图享受)谁不想快快活活、轻轻松松、舒舒服服过日子,你们怕不怕吃苦?

  投影1:我们要勤奋,我们不怕吃苦!齐读。(读得有决心)

  5、好了,现在我们的观点和课文中的观点不谋而合,找一找课文中的观点。指名说。

  投影2: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什么?是勤奋。

  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1)自由读。

  (2)指名读第一句。谁能把这句话说明白点?(换一种说法)课文中还有一句话你能说明白吗?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3)老师读第二句:先强调“只有”一词,问学生听出什么来了?再强调“一生”一词,问学生听出什么来了?齐读。

  三、以理服人,感悟文中勤奋成才的例子

  6、作者就说这两句话,说一百遍你相信吗?说一千遍呢?那要怎样你才相信?(举例)

  师:对了,用事实说话,事实胜于雄辩。

  7、作者举了谁的例子?(司马光,童第周)怎么不举老师我的例子的?

  师:我们又学到一点:用最具有代表性的、众所周知的事实来表达自己的观点,更具有说服力。

  8、司马光和童第周实现理想(成功)了吗?书上怎么说的?

  9、他们的成功靠的是什么?(勤奋)从书中找出有关句子画出来。

  a、司马光的事例

  (1)读课文。

  投影3:他却在屋里一遍又一遍地高声朗读,一直读到滚瓜烂熟为止。

  为了抓紧时间,他用圆木做了个枕头,睡觉时只要稍微一动,枕头就会滚开,他醒来后便继续读书写作。他管这种枕头叫“警枕”。

  (2)感悟第一句:什么叫“滚瓜烂熟”?他是怎么做到滚瓜烂熟的?(一遍又一遍)一遍又一遍就是两遍吗?(不知多少遍)这就是“勤奋”!

  比较他和哥哥、弟弟的不同,从中能比较出什么?(仅仅比较出司马光很勤奋吗?从而知道勤奋是件吃苦的事,许多人都吃不了这个苦)

  (3)感悟第二句:司马光的枕头与我们*时用的枕头有什么不同?用这种枕头你*惯吗?为什么?司马光把这种枕头称为学生说(警枕)。为什么叫它“警枕”?这里的警应是什么意思?(警戒、提醒)提醒他什么?(时时刻刻都不要浪费时间,要抓紧时间学*和写作)这就是“勤奋”!

  b、童第周的事例

  指名读课文。

  从这段话里,我们可以读出四个字,是什么?(起早贪黑)同样这也是“勤奋”!

  c、司马光和童第周的事例比较

  投影4:抓紧时间睡觉时

  天刚亮睡觉前

  从这几个词里,你又没有发现勤奋的人有一个共同的特征?(珍惜时间)

  投影5:同学们一定还记得那个砸缸救人的司马光吧,他是北宋著名的史学家。

  我国著名的生物学家童第周,到了17岁才进中学。第一学期他的学*成绩很差……

  比较这两句话,能比出什么来?有以下三点:

  (1)一个是古代,一个是现代,古今中外,哪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不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2)司马光从小聪慧,童第周起步晚、基础差。

  (3)不管你是聪明也好,笨也好,只要努力,都能成功。

  不管你是聪明也好,笨也好,要想获得成功,都要靠勤奋。

  投影6:名人名言:

  成功=1份天才+99份汗水。

  科学家爱因斯坦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数学家华罗庚

  不论你有多么聪明,也不论你基础有多么差,只要勤奋,都能获得成功。

  暂时还没有“家”颜老师

  10、读到这儿你心中有什么感受?

  11、还是让我们再一次齐读大屏幕上的几句话:

  投影7: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什么?是勤奋。

  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12、总结:

  是啊,一个人要想有所作为,必须也只有靠勤奋二字,我们中华民族古来就有勤劳的优良传统,也留下了许许多多家喻户晓的勤奋成才的感人故事,像头悬梁、锥刺骨,像凿壁偷光,像闻鸡起舞,像囊萤映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勤奋会拉长我们的生命,会让我们短暂的生命变得有价值、有光彩!

  教学目的: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掌握9个生字,能够用六个成语造句。

  3、学*司马光、童第周勤奋学*的事例,从中受到教育。懂得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知道只有勤奋学*,长大后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教学重点:

  抓住关键词句,学*司马光、童第周勤奋学*的事例,从中受到教育。

  教学难点:

  懂得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知道只有勤奋学*,长大后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教具准备:

  PPT课件

  教学流程:

  一、成语揭题。


说勤奋教案合集五篇(扩展7)

——《说勤奋》教学反思 (菁华5篇)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说勤奋》是一篇说理性很强的文章,课文通过古今两个具体的事例,告诉读者: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在教学时,我抓住“勤奋”这条主线,让学生在读中感悟,从对具体语言文字的感悟中去明理,从而提高学生对文字的感悟能力,也让他们受到一定的思想教育。具体做法如下:

  一、课前阅读 加深理解。

  为了使文中童第周这个人物形象更为丰满,更有感染力,也为了拓宽学生的阅读面,课前我准备了《一定要争气》这篇文章让学生自读,体会童第周的精神,尤其是他的勤奋。通过这篇文章的阅读,学生很好地理解了课文中“毫不气馁”、“急起直追”等词语,童第周在路灯下苦读的情景深深地留在了学生的脑海里。而且,学生对于童第周对人民对社会所做出的贡献也有了了解,为理解课文结尾“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作好了铺垫。

  二、教给方法 由扶到放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的时代,新时代人们对教育的要求开始转向追求个体的自由,“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重视学法指导,是改革课堂教学、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需要,更是让学生终身受益的需要。为此我根据课文内容的特点让学生充分去感知语言材料,让学生自己去读书感悟、小组学*,研究语言文字,动笔做记号。我教学生用“读”“思”“议”“悟”的方法学*本课,仔细品味重点段、句、词,体会文中的情感。

  由于课文并不难以理解,两个例子的结构也有所相似,所以在处理教材时,我采用由扶到放的方式,学*司马光的例子时引导多一些,童第周的例子则放手让学生自读,并结合课前补充的文章《一定要争气》来谈感受。为了让学生较好地进行自学,我有意识地教给了学生一些学*方法,比如通过找关键句子和词语来体会人物精神。这样一来,不仅能使学生顺利完成学*任务,也让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方法,不仅授之以“鱼”,也授之以“渔”。

  三、比较学*,巧破难点

  课文中主要介绍了两个人物,一个是古代的司马光,一个是现代的童第周。他们有着许多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于是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寻找他们两个相同的地方与不同的地方。在交流司马光和童第周相同点时,学生都说他们都获得了成功,都付出了努力。同时学生也找到了表示成功的句子,从句子中我让他们找司马光和童第周成功的标志是什么?当然学生也很容易就找到了作者的观点,那就是“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在找相同点的基础上,再让学生找不同点,于是学生告诉我他们一个是古代的,一个是现代,找有关句子弄明白一个是天资聪颖,一个是起步晚、基础差。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突破课文的难点“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通过这样比较以后的学*,学生理解难点到这里便水到渠成了。

  四、联系实际,指导行为

  学生在对语言文字的感悟中明白了课文所揭示的道理,即“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而司马光和童第周身上的“勤奋”也让他们敬佩不已。这时候,我趁热打铁,联系课文内容,问学生“怀着对美好理想的憧憬,我们可以怎么做呢?”学生自然而然地将“勤奋”与自身联系起来了,原来自己只要勤奋也可以像这些名人一样获得成功。因为不管是天资聪明的人,还是基础较差的人,都是通过勤奋才实现自己的理想的。不过由于课堂上时间不够充分,学生谈自己的打算时,说得还不够具体化,但我想他们只要有了这种理解,多多少少在潜移默化中能对自己的行为产生一定的影响。

  五、*等对话,和谐相处

  师生对话是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形式。整堂课我紧紧抓住“勤奋”谈勤奋,在轻松愉悦、灵活深刻、丰富幽默的对话中,师生关系融洽、亲密、民主、*等,如渠水般自然,似琴瑟般和谐,师生浸染于真实美好的氛围里,沐浴在健康向上的阳光中。这充满生机活力的互动过程,“**了孩子的头脑”,让他们学会思考,学得主动,学得聪明,学得愉快。在教学议论文的方法时,为了让学生明白要用典型的事例证明自己的观点。我并没有直接告诉学生,而是通过生动、幽默的对话来暗示和点拨学生,循循善诱,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受到启发,学生学得生动而又深刻。

  “*等对话”也离不开学生与学生的交流互动。这是因为学生之间年龄、心理、水*相*,交往中最放松;而且,在交往中碰撞,在争论中启发,最能激发创新。共同体验应当是孩子们内心情感的真切流露,是他们个人见解和智慧的展现。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尊重学生在学*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在分析重点段落时,我就放手让学生自己来动笔,做记号,留给他们个性的空间,再交流,谈感受,学生说出我是从哪句中的哪个重点词中体会到了什么,并让学生评价,补充,珍视了学生个性的独特体验。真正让学生自主学*,教师只作适当的点拨。学生学得轻松,理解得也不错。

  学好语文还要实现教师与教材的*等对话,并引导学生实现自我超越。让学生融入教材情境,运用多种方法,巧妙地激发学生对教材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形成浓郁的学*气氛。发挥学生自己学*语文的巨大潜能,提高阅读的效果和效率。如:课的`最后我设计了一个拓展练*,就是让学生把课前做好的有关勤奋格言的书签赠给同学,以此来互勉,学生不仅深入理解了“勤奋”,还学会了积累。

  六、注重朗读,创新引导

  语文学*过程中“读”是第一位的。读是吟咏品味,读是鉴赏领略,读是情感共鸣。课文的语言、意境、情感,都要在读中才能领受体悟。在课文的学*过程中,教师的讲绝对代替不了学生的读,学生读的过程是一个审美体验过程,是与课文、与作者间开展的一种心智交流的过程。读——作为传统语文教学的精髓,其魅力依旧光彩照人,也正因为有了它,语文才具备了有别于其他学科的特质。因此在教学中,我让学生齐读、默读、更有创新地引读。在多种形式的读中体会理解文中“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这句话的含义。

  “听、说、读、写”是语文教学的四大支柱,支撑着语文素养这座大厦。学生的头脑不是需要被填充的容器而是需被点燃的火把。课堂中我尝试多让学生自己说,把精彩留给他们,还他们一个自由表达的园地。在学*司马光的事例时,我设计的问题是:马光手中的“鲜花”是什么?他付出了哪些汗水和心血?引导学生从文本的字词句入手,潜心体会,真正领悟到“天才就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血汗”。

  《说勤奋》这课以清晰的观点、生动的事例和朴实的语言让学生初步领略了说理性文章的魅力。本课以司马光和童第周勤奋刻苦学*的故事为例,告诉我们: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语文学*过程中“读”是第一位的。读是吟咏品味,读是鉴赏领略,读是情感共鸣。课文的语言、意境、情感,都要在读中才能领受体悟。在课文的学*过程中,教师的讲绝对代替不了学生的读,学生读的过程是一个审美体验过程,是与课文、与作者间开展的一种心智交流的过程。读——作为传统语文教学的精髓,其魅力依旧光彩照人,也正因为有了它,语文才具备了有别于其他学科特点。因此,在教学中,我让学生齐读、默读、更有创新地引读。在多种形式的读中引导学生体会理解: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这一道理。

  在学*童第周的故事时,我主要采取让学生自学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由“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导入整个故事。让学生先试着解释一下这句名言的意思,再结合童第周的故事谈一谈对这句话的认识。学生通过反复读,逐一体会:童第周手中的鲜花是什么?,童第周的“拙”体现在哪些方面?面对自己的不足,他又是怎样做的?为什么他基础比别人差却能取得成功呢?围绕着这几个问题,学生在读与思考之中逐渐理清了思路,问题的设置也激发起了学生学*的热情。

  不过在课堂教学中,我还是有一些地方做得不够的:首先是感觉课堂上某些过渡不够自然,语言不够精炼。其次是在交流相关“勤奋”的名人名言时,学生的积累太少。因此,在今后的课前预*方面要引导学生做得更全面一些,多培养学生搜集资料、整理信息、积累知识的能力。

  苏教版第15课《说勤奋》是一篇说理性很强的文章,课文通过古今两个具体的事例,告诉读者: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还没有上这课时,我真担心学生没有兴趣学这篇课文,因为这样说理性很强的文章他们从没有接触过,该怎样调动他们学*这篇文章的积极性呢?我采用了“抓住主线,读中感悟”的方法,教学效果还不错。

  在教学时,我抓住“勤奋”这条主线,让学生在读中感悟,从对具体语言文字的感悟中去明理,从而提高学生对文字的感悟能力,也让他们受到一定的思想教育。具体做法如下:

  一、课前阅读,加深理解。

  为了使文中童第周这个人物形象更为丰满,更有感染力,也为了拓宽学生的阅读面,课前我准备了《一定要争气》这篇文章让学生自读,体会童第周的精神,尤其是他的勤奋。通过这篇文章的阅读,学生很好地理解了课文中“毫不气馁”、“急起直追”等词语,童第周在路灯下苦读的情景深深地留在了学生的脑海里。而且,学生对于童第周对人民对社会所做出的贡献也有了了解,为理解课文结尾“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作好了铺垫。

  二、教给方法,由扶到放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的时代,新时代人们对教育的要求开始转向追求个体的自由,“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重视学法指导,是改革课堂教学、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需要,更是让学生终身受益的需要。为此我根据课文内容的特点让学生充分去感知语言材料,让学生自己去读书感悟、小组学*,研究语言文字,动笔做记号。我教学生用“读”“思”“议”“悟”的方法学*本课,仔细品味重点段、句、词,体会文中的情感。

  由于课文并不难以理解,两个例子的结构也有所相似,所以在处理教材时,我采用由扶到放的方式,学*司马光的例子时引导多一些,童第周的例子则放手让学生自读,并结合课前补充的文章《一定要争气》来谈感受。为了让学生较好地进行自学,我有意识地教给了学生一些学*方法,比如通过找关键句子和词语来体会人物精神。这样一来,不仅能使学生顺利完成学*任务,也让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方法,不仅授之以“鱼”,也授之以“渔”。

  三、比较学*,巧破难点

  课文中主要介绍了两个人物,一个是古代的司马光,一个是现代的童第周。他们有着许多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于是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寻找他们两个相同的地方与不同的地方。在交流司马光和童第周相同点时,学生都说他们都获得了成功,都付出了努力。同时学生也找到了表示成功的句子,从句子中我让他们找司马光和童第周成功的标志是什么?当然学生也很容易就找到了作者的观点,那就是“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在找相同点的基础上,再让学生找不同点,于是学生告诉我他们一个是古代的,一个是现代,找有关句子弄明白一个是天资聪颖,一个是起步晚、基础差。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突破课文的难点“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通过这样比较以后的学*,学生理解难点到这里便水到渠成了。

  四、联系实际,指导行为

  学生在对语言文字的感悟中明白了课文所揭示的道理,即“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而司马光和童第周身上的“勤奋”也让他们敬佩不已。这时候,我趁热打铁,联系课文内容,问学生“怀着对美好理想的憧憬,我们可以怎么做呢?”学生自然而然地将“勤奋”与自身联系起来了,原来自己只要勤奋也可以像这些名人一样获得成功。因为不管是天资聪明的人,还是基础较差的人,都是通过勤奋才实现自己的理想的。不过由于课堂上时间不够充分,学生谈自己的打算时,说得还不够具体化,但我想他们只要有了这种理解,多多少少在潜移默化中能对自己的行为产生一定的影响。

  五、*等对话,和谐相处

  师生对话是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形式。整堂课我紧紧抓住“勤奋”谈勤奋,在轻松愉悦、灵活深刻、丰富幽默的对话中,师生关系融洽、亲密、民主、*等,如渠水般自然,似琴瑟般和谐,师生浸染于真实美好的氛围里,沐浴在健康向上的阳光中。这充满生机活力的互动过程,“**了孩子的头脑”,让他们学会思考,学得主动,学得聪明,学得愉快。在教学议论文的方法时,为了让学生明白要用典型的事例证明自己的观点。我并没有直接告诉学生,而是通过生动、幽默的对话来暗示和点拨学生,循循善诱,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受到启发,学生学得生动而又深刻。

  “*等对话”也离不开学生与学生的交流互动。这是因为学生之间年龄、心理、水*相*,交往中最放松;而且,在交往中碰撞,在争论中启发,最能激发创新。共同体验应当是孩子们内心情感的真切流露,是他们个人见解和智慧的展现。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尊重学生在学*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在分析重点段落时,我就放手让学生自己来动笔,做记号,留给他们个性的空间,再交流,谈感受,学生说出我是从哪句中的哪个重点词中体会到了什么,并让学生评价,补充,珍视了学生个性的独特体验。真正让学生自主学*,教师只作适当的点拨。学生学得轻松,理解得也不错。

  学好语文还要实现教师与教材的*等对话,并引导学生实现自我超越。让学生融入教材情境,运用多种方法,巧妙地激发学生对教材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形成浓郁的学*气氛。发挥学生自己学*语文的巨大潜能,提高阅读的效果和效率。如:课的最后我设计了一个拓展练*,就是让学生把课前做好的有关勤奋格言的书签赠给同学,以此来互勉,学生不仅深入理解了“勤奋”,还学会了积累。

  《说勤奋》是一篇说理性很强的文章,通过古今两个具体事例,告诉学生应该深刻的道理: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成为对人民、对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刘芳老师整节课教学流程清晰,重难点突出,充分调动了学生学*的积极性,让全体学生都参与了进来。她巧妙地指导学生理解课题,并开篇直奔主题,让学生充分去读悟,找出文章的中心句,并紧紧围绕中心句来展开教学。文章重点是学*司马光和童第周勤奋学*的事例,从中受到教育。在学*事例过程中,利用多媒体出示《资治通鉴》和青蛙卵手术剥离的介绍,让学生更形象了解了他们通过孜孜不倦的勤奋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是多么令人钦佩并值得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读悟能力,并养成做读*号的好*惯,抓住关键词句品读人物的 优秀品质。

  教师还注重学生的积累,让他们课前去积极找资料搜集有关勤奋的名言,从积累的名言中感悟勤奋是多么重要,并 也立志要一生勤奋,成为一个有所作为的人。

  纵观整堂课,充分反映了刘芳老师严谨认真的教学态度和扎实的基础功底,把握住了学好语文的命脉,让学生从课堂中得到了字词句的训练,从一遍一遍的读中感悟文章所表达的情感。学生会潜移默化中不知不觉有显著的提高。

  通过对比,觉得自己和刘芳老师之间还有很大的差距,自己在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所以作为教师的我也要一生勤奋,善于学*,对每个学生的未来负责。

  《说勤奋》是第七册中的一篇课文,它作为苏教版小语教材中为数不多的议论文之一,以清晰的论题、生动的论证和朴实*白的语言让四年级的孩子初步领略了“说服他人为成功”(叶圣陶语)的议论文的魅力。

  在教学中我紧扣“勤奋”两字,以读为主线,让学生对课文的语言文字经历一个感知——感受——感悟的过程,引领学生一步一步经历“参与——建构——生成”,力求在*等融洽的对话环境中培养了学生积极的情感和态度。第一版块,由四个关于勤奋的成语引入课题。由于比赛课要求上第一课时,上课的学生又没有提前预*课文,所以在这一块我设计了读通课文、开火车读词语和找、读难读的句子这几个环节,为进一步感知课**准备。第二块,理清文章脉络,让孩子快速找出文中直接点出勤奋非常重要的句子(全文的中心句不够明显),学生从中品读、理解,在四句话中悟出一个道理——只有勤奋才能最终取得成功,直接揭示全文主旨。第三块,围绕两个具体的事例(学生自主学*一个事例),抓住关键词句品悟、想象,让学生感受司马光和童第周的勤奋,也深刻领会了作者要阐述的道理。第四块我设计了谈谈自己的感受,拓展学*名人名言。这既超越了文本,又充分发挥了文本的情感内涵,引发了学生与文本的深层次对话。

  上课是检验教学效果的标尺。总体感觉这节课较满意的地方——把握教学重难点,扎扎实实教学。在这节课上我从每个细节入手面向全体学生,抓住重难点,重点指导学生朗读、感悟,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等良好*惯,调动了学生的学生兴趣,学生学*得法,教学效果较好。不足之处:一方面,整体教学节奏偏慢,因循学生的朗读、自学,没有很好地把握时间的分寸,遗憾地导致了设计中的部分内容没有上完,使得这节课没有整体感。另一方面,在个别环节的处理上还不够精当,语文教学的基本功还需继续磨练。教学之路漫漫,我将上下而求索!

  《说勤奋》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高年级的语文比赛课,令我最犹豫的就是这一节课上哪些内容,要进行取舍。当早上得知要上《说勤奋》一课时,我脑中的弦绷得更紧了。因为这是一篇说理性的课文,课文主要通过司马光和童第周一古一今两个事例,说明了“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以及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这个道理。”相对于其它课文,内容缺乏趣味性。如何高效的上好这节课,同时又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是我备课时主要解决的问题。

  在教学内容上,我选择生字词以及课文的第一二自然段。课前的交流利用美国总统的故事调动学生学*的热情;导入抓住“勤奋”这两个字;生字词以难读难理解的四字词为主;课文内容以读为主线,让学生在读中抓住重点词感悟;最后留下思考:如果一个同学认为自己很笨,怎么学也赶不上同学,能否成才?待第二课时引入第二个例子完成。

  上完后,整节课比较顺利,流畅,但同时也缺乏高潮点,没有激起学生的共鸣。在上第二自然段时感悟司马光用“警枕”这一句时,无论怎样引导,学生说的比较单一。我在思考是否有些操之过急。或者说我应该再把第一课时内容安排少一点,浅显一点,这样学生是否学得更扎实,更有激情呢?


说勤奋教案合集五篇(扩展8)

——《说勤奋》语文教案设计范本5份

  教学目标:

  1、学*司马光、童第周勤奋学*的事例,从中受到教育。

  2、懂得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知道只有勤奋学*,长大后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教学重点:学*司马光、童第周勤奋学*的事例,从中受到教育。

  教学难点:懂得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知道只有勤奋学*,长大后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一、复*回顾,把握论点

  1、导入:这节课我们继续学*十五课《说勤奋》(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2、这是一篇说理性很强的文章,文章开门见山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

  幻灯出示: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

  3、齐读观点。

  4、古今中外,涌现了许多手捧鲜花、有所作为的人,文中选取的是哪两个人?(板书有所作为)

  二、细读文本,明白道理

  1、细细读课文二、三自然段,想想司马光和童第周手中的鲜花分别是什么呢?你是从文中哪些句子感受到他们的勤奋的?

  2、学*第二自然段

  司马光:司马光手中的鲜花是什么呢?你是从文中哪些句子感受到司马光的勤奋的?

  交流一:司马光手中的鲜花是什么呢?

  (1)、出示:他用了19年时间,终于编成了著名的史学巨著《资治通鉴》。

  ①、我们先来看看《资治通鉴》是怎样的一部书。

  史学巨著——《资治通鉴》:这部书是按历史年代编写的,记载了16个朝代1362年的历史,内容以政治、军事为主,目的是让建统治者从历代治乱兴亡中取得鉴戒。它为后人研究历史,提供了比较完备的资料,已被人们称为史学瑰宝,其地位堪比《史记》。

  ②、这正是一部有价值的著作,司马光写成这部著作很不容易,你从哪些词语感受到的?

  19年:时间长;持之以恒。

  终于:说明司马光编写《资治通鉴》很不容易,付出了很多汗水、心血。

  ③、补充说明:在整整19年时间里,司马光把全部精力放在这部著作上面,每天工作到深夜,到完成《资治通鉴》的时候,他身体已经十分衰弱,眼睛昏花,牙齿大多脱落了。

  (2)、出示:小时候,每当老师讲完课,哥哥、弟弟读了一会儿书就去玩了,他却躲在屋里一遍又一遍地高声朗读,一直读到滚瓜烂熟为止。

  ①、什么叫“滚瓜烂熟”?(司马光背书背得熟练 )

  ②、为什么能够“滚瓜烂熟”

  “却”看出比别人努力。

  “一直”,是说司马光读书时没有休息

  “一遍又一遍”朗读次数多,朗读时间长。

  ③、老师请大家注意这个字“躲”,透过这“躲”,我们仿佛能看到这样一幅幅画面:

  3)、出示:为了抓紧时间,他用圆木做了个枕头,睡觉时只要稍微一动,枕头就会滚开,他醒来后便继续读书写作。他管这种枕头叫“警枕”。

  ①、“警枕”是什么意思?(警示自己,提醒自己的枕头。)

  ②、用这种枕头你*惯吗?为什么?(点出:稍微)

  ③、司马光为什么要用这种枕头?提醒他什么?(时时刻刻都不要浪费时间,要抓紧时间读书和写作)

  ④、司马光争分夺秒地学*、写作,连睡觉的时间都要挤出来,这就是——勤奋。

  3、学*第三自然段

  童第周:童第周手中的鲜花是什么呢?你又从文中哪些句子感受到童第周的勤奋?

  交流:

  (2)、出示:第一学期末,他的学*成绩很差,但他毫不气馁,急起直追。每天天刚亮,他就在校园里读书。晚上睡觉前,他总是*惯地回顾一下当天的学*内容。他还十分注意改进学*方法。

  ①过渡:在上中学时,童第周的基础比别人差多了,他的考试成绩*均分才40多,学校建议他退学吧,但他同样——“毫不气馁 ,急起直追”。

  理解:毫不气馁——气馁,失掉勇气,失掉信心。

  急起直追——马上行动,迅速赶上基础好、学*成绩优秀的人。

  ②出示:天刚亮,睡觉前

  从这两句话里,我们可以读出一个四字词语——起早摸黑、起早贪黑。说明司马光学*时间长,比一般人勤奋。

  ③他起早贪黑地学*是一天吗?不是——“每天”、“总是”,能够坚持,天天勤奋,时时勤奋。

  ④小结:面对落后,童第周毫不气馁,急起直追,起早贪黑的学*,每天如此,这同样是——勤奋。

  三、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读完了课文的两个事例,我不禁有个疑问,作者为什么要举两个事例呢?这两个事例有什么异同?

  同:都是通过勤奋,取得了成功。

  2、小结:看样子,不论天资,不论基础,只有勤奋,才能有所作为。勤奋是成功的唯一法宝。

  教学设计简介:

  《说勤奋》是一篇说理性较强的文章,课文围绕“勤奋”,开头鲜明亮出了自己的观点,中间通过叙写富有说服力的典型事例加以证明,最后总结全文,呼应开头。这样的文章如果按常序说教,可能学生不太有兴趣,也难有什么实效性。我想,课文本来就只是一个载体,不应该把读懂文章作为单一的目标,于是我决定尝试聊天式教学,把课文观点作为聊天的一个话题,把领学生与文章对话作为一个总训练点。所以,文章被我有计划有目的“肢解”了,教学时从了解作者观点入手,然后按“品成功—品勤奋—品不同”三个小训练点顺序品读两个典型事例,最后再次回顾作者观点,并引入名言加以深化。通过这一过程,让学生切身领会作者说明观点的文思,同时让课文中心在有实效的对话中一步步显现,进而深入人心。

  教学过程:

  一、写课题,谈话引入

  “勤”的右边为什么是个“力”字?今天我们就来好好谈谈这“勤奋”二字。

  二、初读课文,了解作者观点。(训练点一)

  1、引导学生回顾*时对“勤奋”一词的理解和运用。

  2、要求学生速读课文,找出作者对勤奋的观点,用横线画出来。

  3、指名读找到的句子,适时出示:

  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什么?是勤奋。

  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4、指名说第一句话的意思,齐读。

  5、教师范读后一句话句子,第一次强调“只有”,第二次强调“一生”,引导学生理解句子意思。齐读这句话。

  三、精读课文,了解司马光、童第周的成功来自勤奋。

  1、师:作者就这两句话对你说十遍,你相信吗?说一百遍、一千遍呢?那怎样你才相信?(师适时小结:用事实说话,事实胜于雄辩。)

  2、作者举例了吗?举了谁的例子?怎么不举老师的例子?(师适时小结:用最具有代表性的、众所周知的事实来表达自己的观点,更具有说服力。)

  3、师:课文中的两个人成功了吗?学生轻声读课文,从中找出有关他们成功的句子。(训练点二)

  1)解读写司马光成功的句子。

  指名读,师:司马光手中的鲜花是什么?《资治通鉴》。

  2)解读写童第周成功的句子。

  指名读,师:童第周的成功,关键体现在那个词上?(影响。)

  4、师:他们的成功秘诀的是什么?(勤奋。)学生自读课文,从书中找出有关句子画出来进行品读。(训练点三)

  l品读写司马光勤奋的句子

  1)指名读写司马光勤奋的句子,教师适时出示:

  他却在屋里一遍又一遍地高声朗读,一直读到滚瓜烂熟为止。

  为了抓紧时间,他用圆木做了个枕头,睡觉时只要稍微一动,枕头就会滚开,他醒来后便继续读书写作。他管这种枕头叫“警枕”。

  2)师:上一句写他什么时候勤奋?下一句呢?这就叫做——一生勤奋。

  3)指名读第一句话,适时理解“滚瓜烂熟”和“一遍又一遍”。

  师:无数遍的读书,一直读到滚瓜烂熟为止。这就是——勤奋!

  齐读第一句话。

  4)指名读第二句话。引导学生联系实际对比体会睡觉用“警枕”的不舒服

  5)师:司马光却自己亲手做了这种枕头来烦自己,还管它叫作警枕。这里的“警”应是什么意思?(警戒、提醒的意思。)那你知道提醒他什么吗?生回答,师适时引到“勤奋”的主题。

  6)学生自由读、齐读两句话,好好体会司马光的勤奋。

  l品读写童第周勤奋的句子。

  1)指名读写童第周勤奋的句子。师:从这两句话里,我们可以读出四个字,谁知道?(起早贪黑。)

  2)师小结:童第周起早贪黑的学*,每天如此,这同样是——勤奋。

  3)齐读这两句话。

  5、对比两个事例的异同。(训练点四)

  1)师:下面我们来把司马光和童第周的“勤奋”放在一起看看。

  2)老师从课文二、三自然段里找出了四个词(出示:抓紧时间睡觉时天刚亮睡觉前)师:从这几个词里,你有没有发现勤奋的人有一个共同的特征,是什么?(珍惜时间)

  3)出示句子:

  同学们一定还记得那个砸缸救人的司马光吧,他是北宋著名的史学家。

  我国著名的生物学家童第周,到了17岁才进中学。第一学期他的学*成绩很差……

  4)师:比较这两句话,看能比出什么来?(司马光是古代人,童第周是现代人。)

  师:这又能说明什么?(古今中外,每个成功者都要勤奋。)

  5)师:还能读出什么?(引导学生区别出二人的起步不同)

  6)师:但他们最终都成功了。这又说明了什么?

  四、揭示主题。

  1)师指出示的句子一:学到这里,你相信作者的观点了吗?齐读。

  2)出示:成功=1份天才+99份汗水。——发明家爱迪生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数学家华罗庚

  不论你聪明与否,只要勤奋,都能获得成功。——容老师

  3)指名读和理解第一句话。这句是说谁的?(司马光)

  4)指名读和理解第二句话。这句是说谁的?(童第周)

  5)指名读老师的话。知道是写谁的?(不仅仅是写他们两个人的,也是写给所有的同学的。但愿每位同学都能通过自己的勤奋实现远大理想!)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懂得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教育学生从小勤奋学*,长大了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导入。

  同学们有没有想过自己的将来,你的理想是什么?(学生畅谈)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美妙的理想,但不是每个人都能实现自己的理想。那么,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什么呢?

  2、板书课题。

  同学们,这一节课我们来学*一篇新课文。(板书:15 说勤奋)

  3、解题。

  “说”就是谈、讲的意思。这是一篇说理类的文章,文章主要说了一个什么道理呢?又是怎样把这个道理说清楚的呢?下面我们带着这样的问题来读一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