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蚂蚁避雨》大班教案合集5篇

首页 / 教案 / |

  《小蚂蚁避雨》大班教案 1

  音乐活动:蚂蚁避雨

  活动目标:

  活动准备:与歌曲相对应的图片。

  活动过程:

  1.随音乐进场。

  2.出示小蚂蚁和小蘑菇:“小朋友,你们看谁来了?”

  “小蚂蚁和小蘑菇,它们之间会发生什么事呢?”

  幼儿自由讲述(“想得真不错”、“你讲得真有趣”、“太好了!和别人的不一样”)

  “有一首歌讲的就是它们的故事,想听吗?”

  3.教师范唱歌曲。

  “好听吗?”(幼儿鼓掌)“歌曲里都说了什么?”

  “你还听见了什么?”

  “再听一遍,这次可要听仔细了!”

  “谁来说说歌曲里的话?”幼儿说,教师出示相应的图片。

  4.教师带领幼儿有节奏地念歌词。“想不想把这个故事连起来说一遍啊?加上节奏,好不好?我们一起来——”(2遍)

  “说得真好听!加上音乐会不会更好听呢?试试看!”

  5.重点知道歌曲里的间奏,控制不唱。

  “刚才念的时候有几个地方需要停顿的,是哪里呢?”(幼儿自由说)“好,听听看!”(伴奏时,间奏处要很轻)

  师:天晴了,345;雨停了,345

  小蚂蚁说声:“谢谢你”,653;小蘑菇说声:“不客气”653

  “好,我们一起来试试看,好吗?”

  “你们知道这一小段音乐叫什么吗?”“他有什么好处呢?”

  “间奏的时候,我们可以做什么动作?”

  “我们从头再来一遍,注意间奏的地方要加上自己的动作,好不好?”

  6.幼儿随音乐演唱歌曲。“下面我们把这个故事唱出来,有信心吗?”重点指导个别歌句。

  7.游戏“藏图”

  “下面周老师要考考你们,如果我拿下一幅图,你们还能把这首歌完整地唱出来吗?”

  (教师取下任意一幅图,“赶快看看,这幅图上说了什么?”)

  (可根据幼儿掌握的熟练情况,逐个取下图片,直到所有图片都取下“让我们一边唱歌一边表演好吗?”)

  8.“歌曲里谁帮助了谁?”“小蘑菇是怎样帮助小蚂蚁的?”

  “你最喜欢歌曲里的谁?为什么?”

  “这首歌还没有名字呢,谁来给它起个好听的名字?”(这个名字真好听)

  9.活动结束

  “小蚂蚁和小蘑菇成了好朋友。你们有好朋友吗?”

  “好,请你找到你的好朋友,我们一起跳个朋友舞,好吗?”

  《小蚂蚁避雨》大班教案 2

  活动目标:

  1、以故事的形式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内容、学唱歌曲,唱准附点音符和休止符。

  2、根据歌曲情境尝试用多种方法表现歌曲,与同伴合作进行表演。

  3、体验帮助别人的快乐,萌发关心他人的美好情感。

  活动准备:

  1、根据歌曲内容制作相应的课件。

  2、录音机、雨声磁带。

  活动重点:

  以故事的形式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内容、学唱歌曲,唱准附点音符和休止符。

  活动难点:

  根据歌曲情境尝试用多种方法表现歌曲,与同伴合作进行表演。

  活动过程:

  一、观察图片、故事导入,初步熟悉歌词。

  1、 引导幼儿观察图片猜测故事内容。

  一天,一群小蚂蚁正在搬东西,沙沙沙,沙沙沙,突然天上下起了雨。怎么办呢?请小朋友接着往下看,猜一猜后来发生了什么事?

  2、教师在音乐伴奏下讲述故事。引导幼儿初步感受歌词内容。

  二、 幼儿学唱新歌。

  1、教师完整范唱歌曲。

  2、老师运用手势帮助幼儿唱准第1、2小节的附点音符和休止符。

  3、鼓励幼儿加上动作表情完整表演。

  三、 幼儿分角色进行合作表演。

  1、请幼儿分别带胸饰,分角色边唱边表演。

  2、鼓励幼儿互换胸饰尝试不同角色的表演。

  四、自然结束。

  这是一首歌表演的曲子,等幼儿熟悉会唱歌曲之后,可以让幼儿配上动作表演,幼儿可以分组进行表演,也可以集体自由纺编动作表演。

  《小蚂蚁避雨》大班教案 3

  活动目标:

  1、学*观察图片,理解图片所表达的意思。

  2、乐意用语言讲讲自己所看到的,所想到的。

  教学准备: 多幅背景图(可制定成书)、 小动物贴绒教具、录音磁带。

  教学过程:

  一、认识故事中所有的角色。(出示晴天背景)

  1、小动物们在玩捉迷藏,找一找,它们是谁呀?

  2、数一数,一共有几个小动物?

  二、感知乌云与下雨的关系。(出示乌云背景图)

  1、小鸟为什么要急急忙忙的飞回家?

  2、小鸟看见乌龟还在玩,会说什么呢?

  3、一起学学小鸟是怎么说的。(即学同伴所说的话)

  三、联系生活经验,调动幼儿对起风、雷电的感受。(出示不同的背景图)

  1、你从哪里看出起风啦?(树摇、水波、风沙、小老鼠眯着眼等)

  2、小老鼠看见乌龟还在玩,会怎么说?(引导孩子一起说)

  3、放录音“闪电、雷声”,牵引至乌龟还没回家,一起来催催乌龟快回家。(激发孩子有感情地说)

  四、寻找避雨的方法

  小乌龟为什么没淋湿?它会用了什么好办法?

  五、完整听故事。

  1、老师不出声,念故事的名字,让幼儿从教师口型变化中猜出故事名字。

  2、听录音,完整连贯地欣赏故事。

  《小蚂蚁避雨》大班教案 4

  活动目标

  1、熟悉旋律,根据歌曲情景设计简单的动作进行表演。

  2、培养幼儿根据角色进行分工合作表演。

  3、让幼儿体验合作表演的乐趣。

  4、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5、体验歌唱活动带来的愉悦。

  教学重点、难点

  1、请幼儿根据教师范唱歌曲句子找出相应的图片,并按照歌曲的先后顺序贴在黑板上。

  2、请幼儿用动作表示“你帮我、我帮你,世界真美丽!”

  活动准备

  1、图谱

  2、 小蚂蚁和小蘑菇头饰若干。

  3、 音乐CD。

  活动过程

  一、向幼儿打招呼,引出主题。

  二、 教师出示图谱,帮助幼儿理解图意。

  1、教师向幼儿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它们在干什么?

  2、 教师告诉幼儿老师把这个歌曲变成了一首非常好听的歌曲。

  三、 教师范唱歌曲,请幼儿找到相应的图片。

  1、 教师范唱第一句:“一群小蚂蚁,长在搬东西。”请幼儿说一说唱了图谱上的哪幅内容。

  2、 教师用同样的方法帮助幼儿理解后面的七句歌词。并请幼儿将找出的图片按照歌词的先后顺序摆放在黑板上。

  四、 幼儿学唱歌曲。

  1、 教师指图,幼儿跟随钢琴的伴奏演唱歌曲二遍。

  2、 教师不指图,带领幼儿跟随音乐CD演唱歌曲一遍。

  3、 教师请幼儿转过身去演唱歌曲,如果幼儿不记得歌词才可以转过身看一看黑板。

  五、 请幼儿设计简单的动作进行表演。

  1、 教师把幼儿分为8个小组,每组拿一张图片设计一个动作进行表演。

  2、 幼儿根据图片指示设计动作,教师巡回指导幼儿。

  3、 教师分别请每组幼儿表演自己设计的动作。

  4、 教师请其他组的幼儿学*那一组设计的动作,并一起表演。

  5、 教师与幼儿跟随音乐边跳边唱二遍。

  六、 引导幼儿根据情景角色进行合作表演。

  1、 教师告诉幼儿小蚂蚁和小蘑菇听到了你们的歌声,很高兴。想邀请大班的小朋友来表演。

  2、 选择头饰,分角色合作表演。

  3、 互换角色,合作表演。

  七、 引导幼儿向小蘑菇学*,激发幼儿关心他人的美好情感。

  教师:小朋友们,小蘑菇帮助了小蚂蚁避雨,我们应该向他学*,做个关心别人、帮助别人的好孩子。

  八、结束部分。

  请幼儿回家后把今天学的歌曲表演给家人看。

  教学反思

  在这节活动过程中,幼儿的注意力很集中,对活动很感兴趣。在教师出示图谱的时候,因为图片有点小所以导致坐在后面的幼儿不是看的很清楚。教师在与幼儿讨论设计动作的时候应该多问问幼儿的意见,而不是一味的自导自演。我觉得通过这节活动幼儿在情感方面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也对这次教育内容的核心价值有所把握。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我会多去理解尊重幼儿的想法,并且多去发展幼儿的情感、知识技能和积极的个性。

  《小蚂蚁避雨》大班教案 5

  活动目标:

  1、利用图谱教学,让幼儿观察、熟悉、理解和记忆歌曲内容。培养幼儿的观察、分析,口语表达等方面的能力。

  2、学*2/4拍歌曲的优美,舒缓的特点,学*切分音的唱法。在老师的提示和帮助下,知道歌曲中的间奏不唱的。

  3、培养幼儿喜欢歌唱活动的兴趣,陶冶幼儿情操。

  4、培养幼儿在生活中乐于助人的好品德,知道帮助身边需要帮助的人。

  活动准备:

  1、熟悉弹唱歌曲《小蚂蚁避雨》

  2、歌曲图谱:6张。

  3、幼儿学前知识准备:知道蘑菇、小蚂蚁的主要特征和*性。

  重点难点:

  学*掌握歌曲,分唱切分音,知道歌曲间奏中不唱。

  活动过程:

  1、师幼问好,玩《山谷回音》游戏,进行练声。

  2、导入新课: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些好看的图画,请你们仔细地观察图片,看看图上都说了些什么,然后举手告诉我。

  3、幼儿用自己的话来帮述图片内容,师进行点评和进一步引导。

  4、师总结,将歌词按节奏(配旋律)完整展现给幼儿,引导幼儿对照学* 2~3遍。

  5、学唱歌曲《小蚂蚁避雨》,完整教唱歌曲。

  6、理解歌词中有困难的地方:小朋友觉得歌曲中哪一句最难唱,有困难的句子提出来学唱,解决大部分幼儿的因难,重点学唱歌曲中的间奏前一句,让幼儿知道这首歌曲中间奏部分是不用唱的',知道只用动作、表情或哼唱的方式来表达。

  7、提高难度,将歌曲中的部分图谱抽去,让幼儿试着唱出歌曲,可以从1张逐步抽掉全部图谱,或是从1张直接跳过抽去全部图谱(根据幼儿掌握情况而定),从而检验幼儿的歌词记忆和歌曲掌握程度。

  活动小结:

  时间真快啊,我们学*的时间一下子就结束了,小朋友回家后把这首好听的《小蚂蚁避雨》唱给大家听哦。歌曲里说了什么呢?小蚂蚁在搬东西,天空突然下雨了,两个可爱的小蘑菇帮助了它们,非常感激小蘑菇。我们一起来帮助小蚂蚁对小蘑菇说声谢谢吧,在生活中,小朋友有遇到过困难吗,是谁帮助了你呢,你身边的同伴有没有遇到困难的时候,(举个例子说一说)你有帮助他们吗?引导教育幼儿在生活中要乐于帮肋别人,特别是有困难,需要帮助的人。


《小蚂蚁避雨》大班教案合集5篇扩展阅读


《小蚂蚁避雨》大班教案合集5篇(扩展1)

——《小蚂蚁避雨》大班教案3篇

《小蚂蚁避雨》大班教案1

  活动目标

  1、熟悉旋律,根据歌曲情景设计简单的动作进行表演。

  2、培养幼儿根据角色进行分工合作表演。

  3、让幼儿体验合作表演的乐趣。

  4、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5、体验歌唱活动带来的愉悦。

  教学重点、难点

  1、请幼儿根据教师范唱歌曲句子找出相应的图片,并按照歌曲的先后顺序贴在黑板上。

  2、请幼儿用动作表示“你帮我、我帮你,世界真美丽!”

  活动准备

  1、图谱

  2、小蚂蚁和小蘑菇头饰若干。

  3、音乐CD。

  活动过程

  一、向幼儿打招呼,引出主题。

  二、教师出示图谱,帮助幼儿理解图意。

  1、教师向幼儿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它们在干什么?

  2、教师告诉幼儿老师把这个歌曲变成了一首非常好听的歌曲。

  三、教师范唱歌曲,请幼儿找到相应的图片。

  1、教师范唱第一句:“一群小蚂蚁,长在搬东西。”请幼儿说一说唱了图谱上的哪幅内容。

  2、教师用同样的方法帮助幼儿理解后面的七句歌词。并请幼儿将找出的图片按照歌词的先后顺序摆放在黑板上。

  四、幼儿学唱歌曲。

  1、教师指图,幼儿跟随钢琴的伴奏演唱歌曲二遍。

  2、教师不指图,带领幼儿跟随音乐CD演唱歌曲一遍。

  3、教师请幼儿转过身去演唱歌曲,如果幼儿不记得歌词才可以转过身看一看黑板。

  五、请幼儿设计简单的动作进行表演。

  1、教师把幼儿分为8个小组,每组拿一张图片设计一个动作进行表演。

  2、幼儿根据图片指示设计动作,教师巡回指导幼儿。

  3、教师分别请每组幼儿表演自己设计的动作。

  4、教师请其他组的幼儿学*那一组设计的动作,并一起表演。

  5、教师与幼儿跟随音乐边跳边唱二遍。

  六、引导幼儿根据情景角色进行合作表演。

  1、教师告诉幼儿小蚂蚁和小蘑菇听到了你们的歌声,很高兴。想邀请大班的小朋友来表演。

  2、选择头饰,分角色合作表演。

  3、互换角色,合作表演。

  七、引导幼儿向小蘑菇学*,激发幼儿关心他人的美好情感。

  1、教师:小朋友们,小蘑菇帮助了小蚂蚁避雨,我们应该向他学*,做个关心别人、帮助别人的好孩子。

  八、结束部分。

  1、请幼儿回家后把今天学的歌曲表演给家人看。

  教学反思

  在这节活动过程中,幼儿的注意力很集中,对活动很感兴趣。在教师出示图谱的时候,因为图片有点小所以导致坐在后面的幼儿不是看的很清楚。教师在与幼儿讨论设计动作的时候应该多问问幼儿的意见,而不是一味的自导自演。我觉得通过这节活动幼儿在情感方面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也对这次教育内容的核心价值有所把握。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我会多去理解尊重幼儿的想法,并且多去发展幼儿的情感、知识技能和积极的个性。

《小蚂蚁避雨》大班教案2

  活动目标

  1、熟悉旋律,根据歌曲情景设计简单的动作进行表演。

  2、培养幼儿根据角色进行分工合作表演。

  3、让幼儿体验合作表演的乐趣。

  4、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5、体验歌唱活动带来的'愉悦。

  教学重点、难点

  1、请幼儿根据教师范唱歌曲句子找出相应的图片,并按照歌曲的先后顺序贴在黑板上。

  2、请幼儿用动作表示“你帮我、我帮你,世界真美丽!”

  活动准备

  1、图谱

  2、 小蚂蚁和小蘑菇头饰若干。

  3、 音乐CD。

  活动过程

  一、向幼儿打招呼,引出主题。

  二、 教师出示图谱,帮助幼儿理解图意。

  1、教师向幼儿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它们在干什么?

  2、 教师告诉幼儿老师把这个歌曲变成了一首非常好听的歌曲。

  三、 教师范唱歌曲,请幼儿找到相应的图片。

  1、 教师范唱第一句:“一群小蚂蚁,长在搬东西。”请幼儿说一说唱了图谱上的哪幅内容。

  2、 教师用同样的方法帮助幼儿理解后面的七句歌词。并请幼儿将找出的图片按照歌词的先后顺序摆放在黑板上。

  四、 幼儿学唱歌曲。

  1、 教师指图,幼儿跟随钢琴的伴奏演唱歌曲二遍。

  2、 教师不指图,带领幼儿跟随音乐CD演唱歌曲一遍。

  3、 教师请幼儿转过身去演唱歌曲,如果幼儿不记得歌词才可以转过身看一看黑板。

  五、 请幼儿设计简单的动作进行表演。

  1、 教师把幼儿分为8个小组,每组拿一张图片设计一个动作进行表演。

  2、 幼儿根据图片指示设计动作,教师巡回指导幼儿。

  3、 教师分别请每组幼儿表演自己设计的动作。

  4、 教师请其他组的幼儿学*那一组设计的动作,并一起表演。

  5、 教师与幼儿跟随音乐边跳边唱二遍。

  六、 引导幼儿根据情景角色进行合作表演。

  1、 教师告诉幼儿小蚂蚁和小蘑菇听到了你们的歌声,很高兴。想邀请大班的小朋友来表演。

  2、 选择头饰,分角色合作表演。

  3、 互换角色,合作表演。

  七、 引导幼儿向小蘑菇学*,激发幼儿关心他人的美好情感。

  1、 教师:小朋友们,小蘑菇帮助了小蚂蚁避雨,我们应该向他学*,做个关心别人、帮助别人的好孩子。

  八、结束部分。

  1、请幼儿回家后把今天学的歌曲表演给家人看。

  教学反思

  在这节活动过程中,幼儿的注意力很集中,对活动很感兴趣。在教师出示图谱的时候,因为图片有点小所以导致坐在后面的幼儿不是看的很清楚。教师在与幼儿讨论设计动作的时候应该多问问幼儿的意见,而不是一味的自导自演。我觉得通过这节活动幼儿在情感方面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也对这次教育内容的核心价值有所把握。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我会多去理解尊重幼儿的想法,并且多去发展幼儿的情感、知识技能和积极的个性。

  小百科:蚁科通称蚂蚁,节肢动物门,多为黑色、褐色、黄色或红色,体躯*滑,或有毛刺、刻纹和瘤突。

《小蚂蚁避雨》大班教案3

  活动目标

  1、熟悉旋律,根据歌曲情景设计简单的动作进行表演。

  2、培养幼儿根据角色进行分工合作表演。

  3、让幼儿体验合作表演的乐趣。

  4、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5、体验歌唱活动带来的愉悦。

  教学重点、难点

  1、请幼儿根据教师范唱歌曲句子找出相应的图片,并按照歌曲的先后顺序贴在黑板上。

  2、请幼儿用动作表示“你帮我、我帮你,世界真美丽!”

  活动准备

  1、图谱

  2、小蚂蚁和小蘑菇头饰若干。

  3、音乐CD。

  活动过程

  一、向幼儿打招呼,引出主题。

  二、教师出示图谱,帮助幼儿理解图意。

  1、教师向幼儿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它们在干什么?

  2、教师告诉幼儿老师把这个歌曲变成了一首非常好听的歌曲。

  三、教师范唱歌曲,请幼儿找到相应的图片。

  1、教师范唱第一句:“一群小蚂蚁,长在搬东西。”请幼儿说一说唱了图谱上的哪幅内容。

  2、教师用同样的方法帮助幼儿理解后面的七句歌词。并请幼儿将找出的图片按照歌词的先后顺序摆放在黑板上。

  四、幼儿学唱歌曲。

  1、教师指图,幼儿跟随钢琴的伴奏演唱歌曲二遍。

  2、教师不指图,带领幼儿跟随音乐CD演唱歌曲一遍。

  3、教师请幼儿转过身去演唱歌曲,如果幼儿不记得歌词才可以转过身看一看黑板。

  五、请幼儿设计简单的'动作进行表演。

  1、教师把幼儿分为8个小组,每组拿一张图片设计一个动作进行表演。

  2、幼儿根据图片指示设计动作,教师巡回指导幼儿。

  3、教师分别请每组幼儿表演自己设计的动作。

  4、教师请其他组的幼儿学*那一组设计的动作,并一起表演。

  5、教师与幼儿跟随音乐边跳边唱二遍。

  六、引导幼儿根据情景角色进行合作表演。

  1、教师告诉幼儿小蚂蚁和小蘑菇听到了你们的歌声,很高兴。想邀请大班的小朋友来表演。

  2、选择头饰,分角色合作表演。

  3、互换角色,合作表演。

  七、引导幼儿向小蘑菇学*,激发幼儿关心他人的美好情感。

  1、教师:小朋友们,小蘑菇帮助了小蚂蚁避雨,我们应该向他学*,做个关心别人、帮助别人的好孩子。

  八、结束部分。

  1、请幼儿回家后把今天学的歌曲表演给家人看。

  教学反思

  在这节活动过程中,幼儿的注意力很集中,对活动很感兴趣。在教师出示图谱的时候,因为图片有点小所以导致坐在后面的幼儿不是看的很清楚。教师在与幼儿讨论设计动作的时候应该多问问幼儿的意见,而不是一味的自导自演。我觉得通过这节活动幼儿在情感方面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也对这次教育内容的核心价值有所把握。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我会多去理解尊重幼儿的想法,并且多去发展幼儿的情感、知识技能和积极的个性。


《小蚂蚁避雨》大班教案合集5篇(扩展2)

——大班音乐教案《小蚂蚁避雨》范本5份

  大班音乐教案《小蚂蚁避雨》 1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关心他人的美好情感。

  2、指导幼儿分配角色,合作进行表演。

  3、引导幼儿有情感的歌唱,唱准附点音符和休止符。

  活动准备

  1、桌面教具:一群小蚂蚁、两个蘑菇。

  2、小蚂蚁、蘑菇头饰,雨伞两把。

  3、录音机、雨声的磁带、歌曲伴奏磁带。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带幼儿到室外观察小蚂蚁,引起课题。

  二、基本部分:

  1、创设情景,用故事的形式,帮助幼儿理解、记忆歌词。

  (1)教师操作桌面教具,一群蚂蚁正在搬东西,(伴磁带中的雨声),忽然天上怎样?

  (2)这可怎么办?(操作蘑菇)两个小蘑菇,呼唤小蚂蚁,“快快快,到我伞下避一避。”

  (3)天晴了,雨停了,小蚂蚁要回去,说声“谢谢你”。出示小蘑菇说声“不客气”。

  (4)教师唱:你帮我,我帮你,世界最美丽。

  2、小朋友,刚刚歌曲中,说了一件什么事?当别人遇到困难时,你会怎么样?

  3、教幼儿做发声练*。

  4、教师完整范唱。

  5、教幼儿学唱新歌。

  (1)幼儿听老师弹琴一次。

  (2)完整教幼儿演唱歌曲。

  (3)老师和孩子们一起随琴练*演唱。

  (4)集体一起演唱。

  6、幼儿创造性地表演歌曲。

  1)引导幼儿根据歌词逐句创编表演动作。

  准备:扮蘑菇的幼儿蹲在地上,扮蚂蚁的幼儿扛食物。

  第一段(1)—(11)小节,小蚂蚁做搬食物的动作。

  第二段(1)—(11)小节,蘑菇做呼吸、邀请的动作。

  (12)—(21)小节。

  2)、完整的进行歌表演。

  7、幼儿自选角色头饰,听音乐分角色进行合作表演和演唱。鼓励幼儿大胆表现自己。

  集体听音乐进行歌表演《小蚂蚁避雨》。

  三、结束部分:

  欣赏故事录音《小蚂蚁做火车》。

  四、活动延伸:

  组织孩子们在区域活动绘画小蚂蚁。

  大班音乐教案《小蚂蚁避雨》 2

  活动目标:

  1、利用图谱教学,让幼儿观察、熟悉、理解和记忆歌曲内容。培养幼儿的观察、分析,口语表达等方面的能力。

  2、学*2/4拍歌曲的优美,舒缓的特点,学*切分音的唱法。在老师的提示和帮助下,知道歌曲中的间奏不唱的。

  3、培养幼儿喜欢歌唱活动的兴趣,陶冶幼儿情操。

  4、培养幼儿在生活中乐于助人的好品德,知道帮助身边需要帮助的人。

  活动准备:

  1、熟悉弹唱歌曲《小蚂蚁避雨》

  2、歌曲图谱:6张。

  3、幼儿学前知识准备:知道蘑菇、小蚂蚁的主要特征和*性。

  重点难点:

  学*掌握歌曲,分唱切分音,知道歌曲间奏中不唱。

  活动过程:

  1、师幼问好,玩《山谷回音》游戏,进行练声。

  2、导入新课: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些好看的图画,请你们仔细地观察图片,看看图上都说了些什么,然后举手告诉我。

  3、幼儿用自己的话来帮述图片内容,师进行点评和进一步引导。

  4、师总结,将歌词按节奏(配旋律)完整展现给幼儿,引导幼儿对照学* 2~3遍。

  5、学唱歌曲《小蚂蚁避雨》,完整教唱歌曲。

  6、理解歌词中有困难的地方:小朋友觉得歌曲中哪一句最难唱,有困难的句子提出来学唱,解决大部分幼儿的因难,重点学唱歌曲中的间奏前一句,让幼儿知道这首歌曲中间奏部分是不用唱的,知道只用动作、表情或哼唱的方式来表达。

  7、提高难度,将歌曲中的部分图谱抽去,让幼儿试着唱出歌曲,可以从1张逐步抽掉全部图谱,或是从1张直接跳过抽去全部图谱(根据幼儿掌握情况而定),从而检验幼儿的歌词记忆和歌曲掌握程度。

  活动小结:

  时间真快啊,我们学*的时间一下子就结束了,小朋友回家后把这首好听的《小蚂蚁避雨》唱给大家听哦。歌曲里说了什么呢?小蚂蚁在搬东西,天空突然下雨了,两个可爱的小蘑菇帮助了它们,非常感激小蘑菇。我们一起来帮助小蚂蚁对小蘑菇说声谢谢吧,在生活中,小朋友有遇到过困难吗,是谁帮助了你呢,你身边的同伴有没有遇到困难的时候,(举个例子说一说)你有帮助他们吗?引导教育幼儿在生活中要乐于帮肋别人,特别是有困难,需要帮助的人。

  大班音乐教案《小蚂蚁避雨》 3

  活动目标

  1、熟悉旋律,根据歌曲情景设计简单的动作进行表演。

  2、培养幼儿根据角色进行分工合作表演。

  3、让幼儿体验合作表演的乐趣。

  4、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5、体验歌唱活动带来的愉悦。

  教学重点、难点

  1、请幼儿根据教师范唱歌曲句子找出相应的图片,并按照歌曲的先后顺序贴在黑板上。

  2、请幼儿用动作表示“你帮我、我帮你,世界真美丽!”

  活动准备

  1、图谱

  2、 小蚂蚁和小蘑菇头饰若干。

  3、 音乐CD。

  活动过程

  一、向幼儿打招呼,引出主题。

  二、 教师出示图谱,帮助幼儿理解图意。

  1、教师向幼儿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它们在干什么?

  2、 教师告诉幼儿老师把这个歌曲变成了一首非常好听的歌曲。

  三、 教师范唱歌曲,请幼儿找到相应的图片。

  1、 教师范唱第一句:“一群小蚂蚁,长在搬东西。”请幼儿说一说唱了图谱上的哪幅内容。

  2、 教师用同样的方法帮助幼儿理解后面的七句歌词。并请幼儿将找出的图片按照歌词的先后顺序摆放在黑板上。

  四、 幼儿学唱歌曲。

  1、 教师指图,幼儿跟随钢琴的伴奏演唱歌曲二遍。

  2、 教师不指图,带领幼儿跟随音乐CD演唱歌曲一遍。

  3、 教师请幼儿转过身去演唱歌曲,如果幼儿不记得歌词才可以转过身看一看黑板。

  五、 请幼儿设计简单的动作进行表演。

  1、 教师把幼儿分为8个小组,每组拿一张图片设计一个动作进行表演。

  2、 幼儿根据图片指示设计动作,教师巡回指导幼儿。

  3、 教师分别请每组幼儿表演自己设计的动作。

  4、 教师请其他组的幼儿学*那一组设计的动作,并一起表演。

  5、 教师与幼儿跟随音乐边跳边唱二遍。

  六、 引导幼儿根据情景角色进行合作表演。

  1、 教师告诉幼儿小蚂蚁和小蘑菇听到了你们的歌声,很高兴。想邀请大班的小朋友来表演。

  2、 选择头饰,分角色合作表演。

  3、 互换角色,合作表演。

  七、 引导幼儿向小蘑菇学*,激发幼儿关心他人的美好情感。

  1、 教师:小朋友们,小蘑菇帮助了小蚂蚁避雨,我们应该向他学*,做个关心别人、帮助别人的好孩子。

  八、结束部分。

  1、请幼儿回家后把今天学的歌曲表演给家人看。

  教学反思

  在这节活动过程中,幼儿的注意力很集中,对活动很感兴趣。在教师出示图谱的时候,因为图片有点小所以导致坐在后面的幼儿不是看的很清楚。教师在与幼儿讨论设计动作的时候应该多问问幼儿的意见,而不是一味的自导自演。我觉得通过这节活动幼儿在情感方面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也对这次教育内容的核心价值有所把握。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我会多去理解尊重幼儿的想法,并且多去发展幼儿的情感、知识技能和积极的个性。

  小百科:蚁科通称蚂蚁,节肢动物门,多为黑色、褐色、黄色或红色,体躯*滑,或有毛刺、刻纹和瘤突。

  大班音乐教案《小蚂蚁避雨》 4

  一、活动内容:歌唱活动《小蚂蚁避雨》

  二、活动目标:

  1、利用图谱教学,让幼儿观察、熟悉、理解和记忆歌曲内容。培养幼儿的观察、分析,口语表达等方面的能力;2、学*2/4拍歌曲的优美,舒缓的特点,学*切分音的唱法。在老师的提示和帮助下,知道歌曲中的间奏不唱的;3、培养幼儿喜欢歌唱活动的兴趣,陶冶幼儿情操;4、培养幼儿在生活中乐于助人的好品德,知道帮助身边需要帮助的人。

  三、活动准备:

  1、熟悉弹唱歌曲《小蚂蚁避雨》

  2、歌曲图谱:6张3、幼儿学前知识准备:知道蘑菇、小蚂蚁的主要特征和*性四、活动重、难点:学*掌握歌曲,分唱切分音,知道歌曲间奏中不唱四、活动过程:

  1、师幼问好,玩《山谷回音》游戏,进行练声2、导入新课: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些好看的图画,请你们仔细地观察图片,看看图上都说了些什么,然后举手告诉我3、幼儿用自己的话来帮述图片内容,师进行点评和进一步引导4、师总结,将歌词按节奏(配旋律)完整展现给幼儿,引导幼儿对照学*2~3遍5、学唱歌曲《小蚂蚁避雨》,完整教唱歌曲6、理解歌词中有困难的地方:小朋友觉得歌曲中哪一句最难唱,有困难的句子提出来学唱,解决大部分幼儿的因难,重点学唱歌曲中的间奏前一句,让幼儿知道这首歌曲中间奏部分是不用唱的,知道只用动作、表情或哼唱的方式来表达7、提高难度,将歌曲中的部分图谱抽去,让幼儿试着唱出歌曲,可以从1张逐步抽掉全部图谱,或是从1张直接跳过抽去全部图谱(根据幼儿掌握情况而定),从而检验幼儿的歌词记忆和歌曲掌握程度。

  、活动小结、延伸小结、情感教育:

  时间真快啊,我们学*的时间一下子就结束了,小朋友回家后把这首好听的《小蚂蚁避雨》唱给大家听哦。歌曲里说了什么呢?小蚂蚁在搬东西,天空突然下雨了,两个可爱的小蘑菇帮助了它们,非常感激小蘑菇。我们一起来帮助小蚂蚁对小蘑菇说声谢谢吧,在生活中,小朋友有遇到过困难吗,是谁帮助了你呢,你身边的同伴有没有遇到困难的时候,(举个例子说一说)你有帮助他们吗?引导教育幼儿在生活中要乐于帮肋别人,特别是有困难,需要帮助的人。

  大班音乐教案《小蚂蚁避雨》 5

  一、活动内容:

  歌唱活动《小蚂蚁避雨》

  二、活动目标:

  1、利用图谱教学,让幼儿观察、熟悉、理解和记忆歌曲内容。培养幼儿的观察、分析,口语表达等方面的能力;

  2、学*2/4拍歌曲的优美,舒缓的特点,学*切分音的唱法。在老师的提示和帮助下,知道歌曲中的间奏不唱的;

  3、培养幼儿喜欢歌唱活动的兴趣,陶冶幼儿情操;

  4、培养幼儿在生活中乐于助人的好品德,知道帮助身边需要帮助的人。

  5、熟悉歌曲旋律,为歌曲创编动作。

  三、活动准备:

  1、熟悉弹唱歌曲《小蚂蚁避雨》

  2、歌曲图谱:6张3、幼儿学前

  知识准备:知道蘑菇、小蚂蚁的主要特征和*性

  活动重、难点:

  学*掌握歌曲,分唱切分音,知道歌曲间奏中不唱

  四、活动过程:

  1、师幼问好,玩《山谷回音》游戏,进行练声

  2、导入新课: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些好看的图画,请你们仔细地观察图片,看看图上都说了些什么,然后举手告诉我

  3、幼儿用自己的话来帮述图片内容,师进行点评和进一步引导

  4、师总结,将歌词按节奏(配旋律)完整展现给幼儿,引导幼儿对照学*2~3遍

  5、学唱歌曲《小蚂蚁避雨》,完整教唱歌曲

  6、理解歌词中有困难的地方:小朋友觉得歌曲中哪一句最难唱,有困难的句子提出来学唱,解决大部分幼儿的因难,重点学唱歌曲中的间奏前一句,让幼儿知道这首歌曲中间奏部分是不用唱的,知道只用动作、表情或哼唱的方式来表达

  7、提高难度,将歌曲中的部分图谱抽去,让幼儿试着唱出歌曲,可以从1张逐步抽掉全部图谱,或是从1张直接跳过抽去全部图谱(根据幼儿掌握情况而定),从而检验幼儿的歌词记忆和歌曲掌握程度。

  五、活动小结、延伸小结、情感教育:

  时间真快啊,我们学*的时间一下子就结束了,小朋友回家后把这首好听的《小蚂蚁避雨》唱给大家听哦。歌曲里说了什么呢?小蚂蚁在搬东西,天空突然下雨了,两个可爱的小蘑菇帮助了它们,非常感激小蘑菇。我们一起来帮助小蚂蚁对小蘑菇说声谢谢吧,在生活中,小朋友有遇到过困难吗,是谁帮助了你呢,你身边的同伴有没有遇到困难的时候,(举个例子说一说)你有帮助他们吗?引导教育幼儿在生活中要乐于帮肋别人,特别是有困难,需要帮助的人。

  活动反思:

  《小蚂蚁避雨》是一首叙事性的歌曲,它以故事的形式展开,讲述了小蚂蚁在搬东西时遇到下雨,两个小蘑菇叫小蚂蚁到它伞下避雨,后来雨停了,小蚂蚁感谢小蘑菇,小蘑菇说不客气。歌词内容是以故事的形式存在的,所以对于中班幼儿来说是符合她们的年龄特点的。在活动中我也特意找了一个FLASH动画,让幼儿在边听边看的过程中帮助幼儿理解歌曲内容。再通过启发性的提问帮助幼儿理解歌曲内容先让孩子大体了解主要情节,再随音乐伴奏按节奏说歌词,让孩子初步感受歌曲的节奏。我在说唱的时候都用动作给幼儿做出了提示,孩子们能够较正确的唱准休止符。一、没有用歌词里的话来提炼内容活动中明显感觉幼儿对歌词没有掌握,问题出在分图欣赏时我没有及时用歌词里的话来提炼故事内容,没有给幼儿一种听觉节奏的

  刺激。因此,过渡到唱的环节时,幼儿歌词都不成清楚的情况下,无法顺利演唱。因该在每幅图出示时,幼儿自由表达图片内容后,教师用歌词里的话对内容进行提炼。这样,幼儿有了听觉上对歌词内容与节奏的刺激,面的活动就会进行的很顺利。每幅图出示后都进行一个提炼,这样幼儿对歌词的把握就会更快更准确。这是一个歌唱活动,重点在于幼儿唱得过程,唱得轻松、唱得开心。但是我在活

  动的最后,我注重了幼儿的创编动作,幼儿表演的成分较多,导致忽略了歌词的深入和曲调的把握。创编环节是我班孩子的优点,

  每次歌唱活动,我总是让她们自编歌曲动作,此今天的活动我也让孩子,创编动作,但是从效果来看,孩子还没有基本上会唱歌曲,因此

  在编的过程中虽然孩子已经能把每一句的歌词转变成动作语言,但是她们不能完整的连贯的边唱边做。但是由于今天是第一次活动,对于这样的标准对中班孩子来说,经是不简单了,已经是不容易的了。相信他们在第二次音乐活动中,她们会表现的更加棒的!

  总之,通过这次音乐活动,从准备到实施都使我收获颇多。对音乐活动的热爱会促使我不断学*与探索,我敢于尝试、敢于历练,在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中总结经验与不断反思,争取快速成长!


《小蚂蚁避雨》大班教案合集5篇(扩展3)

——《小蚂蚁》美术教案6篇

  活动目标:

  1.(集体备课修改)《指南》中指出提出建议:教师应利用周围的自然环境,引导幼儿观察、发现、感受和欣赏美的事物。如让幼儿多接触大自然,体验其中的美。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还应引导幼儿感受、欣赏、观察和发现美的事物的特点,例如本课程中抓住蚂蚁的特点来学*。原学*用西瓜子组合拼贴出一只蚂蚁,考虑到教学准备较烦,所以目标改为用水彩笔画蚂蚁的脚和触角。

  2.在观察蚂蚁动态变化的基础上,尝试变换瓜子的摆放位置,组合出不同动态的蚂蚁。

  3.知道用棉签蘸少量的乳胶抹在纸上后再粘贴瓜子。

  活动准备:

  1.(集体备课修改)结合《指南》考虑到教学准备较烦,所以西瓜子若干(放在分类盒中)改为勾线笔、纸,乳胶,投影仪,蚂蚁图片。

  2.幼儿已观察过蚂蚁做出不同动态时身体各部分的位置变化。

  3.幼儿用书:《蚂蚁》。

  活动过程:

  (一)回忆原有经验,了解蚂蚁的基本构造。

  1.引导幼儿观察单只蚂蚁图片,表述已有经验,知道蚂蚁主要由头、胸、腹三部分组成。

  教师:蚂蚁是什么样的?蚂蚁在爬行的过程中,身体有没有变化?(如拐弯时头是怎样的,胸、腹又是怎样的)

  2.观察多只蚂蚁图片,拓展创作思路(如不同动态、行动方向)。

  教师:两只、三只蚂蚁在一起又会怎样?它们可能会做什么呢?

  (二)(集体备课修改)考虑到教学准备的材料,学*用瓜子组合出各种造型的蚂蚁。改为画各种造型的蚂蚁。

  1.师幼共同讨论怎样进行蚂蚁造型。

  教师:如果我们用笔来画小蚂蚁,可以怎样画?

  2.(集体备课修改)为了给幼儿一个好的示范画。教师示范。

  教师:这只蚂蚁好像在做什么?小蚂蚁还可以怎样画?它可能在做什么?

  (三)教师分发幼儿用书,幼儿自由画蚂蚁。

  教师引导幼儿画不同位置和方向,表现出各种蚂蚁的不同动态。提醒保持画面整洁。引导幼儿添画蚂蚁的其他部位。

  (四)评价幼儿作品。

  请个别幼儿介绍自己的蚂蚁们在干什么。

  师幼共同欣赏,重点评价蚂蚁的.造型和画面内容丰富的作品。

  教师:你最喜欢哪幅画?为什么?

  活动延伸:

  可以收集多种坚果壳放在美工区,让幼儿自由选择重新换种方式创作作品,或进行更丰富的造型。

  活动目标:

  1、用不同大小的圆形组合的方法来表现蚂蚁的外形特征。

  2、初步学*用水粉笔画波浪线、折线、弧线这几种线条的技能。

  3、通过水粉笔的创作,体会绘画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红、黄、蓝、绿的水粉颜料每张桌子一份。

  2、水粉笔每张桌子八支。

  3、铅画纸每人一份,报纸每人一份。

  4、毛巾每桌两块。

  活动过程:

  一、变魔术导入:今天周老师要当一回魔术师,给大家变一个魔术,一边拿起白色蜡笔画一边说:上变变下变变,左变变右变变,中间再给它变一些。

  二、讨论演示:

  1、你们猜猜,我变了些什么?

  2、我变了许多可爱的小精灵,我给他们铺一些彩色小路,请它们快快钻出来好吗?(好)(教师拿起水粉笔,醮上各色颜色,在纸上用曲线画出许多彩色小路,变出了许多小蚂蚁)

  三、讲解示范:

  1、蚂蚁变出来了,你们高兴吗?(高兴)你们想不想变一变。

  (想)

  (1)演示蚂蚁的画法:在草地上有一个皮球在玩耍,后来又来了一只乒乓球,它在后面拉住皮球的衣服,开起了小火车。一个大蛋蛋看见了也很想和他们一起玩,于是它拉在乒乓球的后面,也和它们玩起了游戏。瞧!你们看,三件东西拼在一起变成了什么小动物啊!(小蚂蚁)

  (2)皮球是蚂蚁的头部,乒乓球是蚂蚁的胸部,大蛋蛋是蚂蚁的腹部,最后在蚂蚁的胸部下面给蚂蚁画上六只小脚。

  2、小蚂蚁在纸上变得越多,你的本领就越大。在纸上每一个角落都给它变满了。

  3、变好了小蚂蚁以后,我们请水粉宝宝来帮忙,给小蚂蚁找一些小路。这些小路我们可以画成像走迷宫一样的线条——折线:像小山坡一样的线条——波浪线;像彩虹桥一样的线条——弧线。

  四、幼儿操作,教师进行指导。

  1、提醒幼儿蜡笔画蚂蚁的时候,圆圈要画的重一点。

  2、水粉笔要拿得高一点,水粉颜料要涂得均匀。

  3、要把整张纸都涂满颜色,注意桌面、衣服的清洁。

  五、评价:小朋友的小路都画得这么漂亮,我们大家一起来参观一下吧。

  活动目标:

  1.使幼儿对蚂蚁的家进一步了解,并将故事内容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2.学*根据故事情节的需要。恰当地运用多种绘画材料进行作画,在画面中表现颜色的对比。

  3.启发想象力,创造力和绘画表现能力。

  4.进一步学*在指定的范围内均匀地进行美术活动。

  5.培养幼儿初步的创造能力。

  活动准备:

  绘画用的.纸,彩色笔,油画棒,彩纸,黑笔,胶水。

  活动过程:

  一、激发幼儿兴趣,引出课题

  1.春天来了小朋友观察过小蚂蚁吗?好玩呀?

  2.哦,今天老师要给小朋友讲个蚂蚁的故事,小朋友想不想听?

  3.教师讲述故事,小朋友能把这些小蚂蚁的表情画出来吗?

  二、幼儿创作

  1.请小朋友画一画,想一想,你画的这些小蚂蚁是什么样的表情。画时要注意小蚂蚁们的大小,颜色。

  2.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作画,合理安排画面。引导幼儿添画有关景物丰富画面。

  三、幼儿作品展示、讲评

  1.展示幼儿的作品,师生共同欣赏,评议。

  2.将幼儿作品展出,鼓励幼儿相互参观,欣赏。

  活动建议:

  1.蚂蚁在我们身边随处可见,请幼儿在家多观察蚂蚁的生活特点。

  2.绘画之前请幼儿说说蚂蚁的特征。

  活动反思:

  在本次美术课中,我一共投放了四种绘画材料。幼儿在绘画中能够慢慢地学*进行绘画创作,我感觉进行这样的美术教学活动,孩子的先前经验很重要,对美术绘画材料基本都很熟悉。

  小百科:蚁科通称蚂蚁,节肢动物门,多为黑色、褐色、黄色或红色,体躯*滑,或有毛刺、刻纹和瘤突。

  设计意图:

  孩子的好奇心是不可抹灭的,每当教师拿剪刀的时候,他们总会围在旁边好奇地观看。由于年龄较小,幼儿手指的灵活性及操作能力仍比较欠缺。本次活动正是为满足幼儿好奇心、发展幼儿操作能力而设计的。通过活动提供让幼儿学*使用剪刀的机会,引导幼儿尝试用剪刀剪出圆形和波浪线,同时学*间隔一定距离粘贴的方法。

  活动目标:

  1、幼儿对此活动的兴奋点。

  2、幼儿尝试用剪刀剪圆形和波浪线的情况。

  3、幼儿进行对应地并间隔一定距离粘贴的情况。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5、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活动准备:

  1、 材料准备:圆头剪刀、铅画纸、彩色纸(事先在上面画有较大的圆形)、水彩笔、油画棒、浆糊、纸制蚂蚁模板(一大一小)。

  2、 经验准备:

  ⑴ 学*使用剪刀的方法。

  ⑵ 在区角活动中尝试画、剪波浪线。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引起兴趣

  (出示两个蚂蚁模板)冬天到了,蚂蚁爸爸造了一间新房子,看看是什么样的?(出示画有较大圆形的彩色纸)蚂蚁一家住在这里可舒服啦!小蚂蚁一天天长大,有一天,它对爸爸妈妈说:“我已经长大了,我想一个人住一间房间。” 蚂蚁爸爸同意了。

  二、讲解示范

  1、 我们帮小蚂蚁把房子隔开来,变成了两个房间。(教师在圆内画波浪线)

  2、幼儿操作用弯弯的线把小蚂蚁的家分成两个房间。

  三、观察演示,幼儿操作

  1、 设疑:这几天老是下雨,小蚂蚁的房子就要淹没了,怎么办呢?(我们一起来帮小蚂蚁搬家)

  2、学*使用剪刀

  ⑴ 示范用剪刀沿线条剪,剪一点,转一转。(先剪出圆形,再沿着波浪线把圆形一分二。)

  ⑵ 幼儿学剪,教师观察指导:

  ① 指导幼儿拿剪刀的方法。

  ② 观察幼儿能否沿着轮廓线,剪一点,转一转。

  3、学*粘贴(也可放在延伸活动中进行)

  搬呀搬,搬到哪儿去呢?这里有一块空空的地方。(出示铅画纸)

  ⑴ 示范粘贴

  先把小蚂蚁住的小房间搬过来。再搬爸爸妈妈住的大房间,弯弯的地方是房间的门,两间房间门对门,中间留出一条路,它们就可以走来走去,相互关心。(教师示范把弯弯的波浪线间隔一定距离粘贴。)

  ⑵ 幼儿粘贴,观察指导

  观察幼儿能否对应地并间隔一定距离地粘贴。(指导语:两间房间弯弯的地方对对好,中间分开一点,有一条路。)

  四、活动讲评、提出要求:

  1、展示幼儿作品,相互欣赏。


《小蚂蚁避雨》大班教案合集5篇(扩展4)

——《小蚂蚁》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 (菁华5篇)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关心他人的美好情感。

  2、指导幼儿分配角色,合作进行表演。

  3、引导幼儿有情感的歌唱,唱准附点音符和休止符。

  活动准备

  1、桌面教具:一群小蚂蚁、两个蘑菇。

  2、小蚂蚁、蘑菇头饰,雨伞两把。

  3、录音机、雨声的磁带、歌曲伴奏磁带。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带幼儿到室外观察小蚂蚁,引起课题。

  二、基本部分:

  1、创设情景,用故事的形式,帮助幼儿理解、记忆歌词。

  (1)教师操作桌面教具,一群蚂蚁正在搬东西,(伴磁带中的雨声),忽然天上怎样?

  (2)这可怎么办?(操作蘑菇)两个小蘑菇,呼唤小蚂蚁,“快快快,到我伞下避一避。”

  (3)天晴了,雨停了,小蚂蚁要回去,说声“谢谢你”。出示小蘑菇说声“不客气”。

  (4)教师唱:你帮我,我帮你,世界最美丽。

  2、小朋友,刚刚歌曲中,说了一件什么事?当别人遇到困难时,你会怎么样?

  3、教幼儿做发声练*。

  4、教师完整范唱。

  5、教幼儿学唱新歌。

  (1)幼儿听老师弹琴一次。

  (2)完整教幼儿演唱歌曲。

  (3)老师和孩子们一起随琴练*演唱。

  (4)集体一起演唱。

  6、幼儿创造性地表演歌曲。

  1)引导幼儿根据歌词逐句创编表演动作。

  准备:扮蘑菇的幼儿蹲在地上,扮蚂蚁的幼儿扛食物。

  第一段(1)—(11)小节,小蚂蚁做搬食物的动作。

  第二段(1)—(11)小节,蘑菇做呼吸、邀请的动作。

  (12)—(21)小节。

  2)、完整的进行歌表演。

  7、幼儿自选角色头饰,听音乐分角色进行合作表演和演唱。鼓励幼儿大胆表现自己。

  集体听音乐进行歌表演《小蚂蚁避雨》。

  三、结束部分:

  欣赏故事录音《小蚂蚁做火车》。

  四、活动延伸:

  组织孩子们在区域活动绘画小蚂蚁。

  活动目标

  1、熟悉旋律,根据歌曲情景设计简单的动作进行表演。

  2、培养幼儿根据角色进行分工合作表演。

  3、让幼儿体验合作表演的乐趣。

  4、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5、体验歌唱活动带来的愉悦。

  教学重点、难点

  1、请幼儿根据教师范唱歌曲句子找出相应的图片,并按照歌曲的先后顺序贴在黑板上。

  2、请幼儿用动作表示“你帮我、我帮你,世界真美丽!”

  活动准备

  1、图谱

  2、 小蚂蚁和小蘑菇头饰若干。

  3、 音乐CD。

  活动过程

  一、向幼儿打招呼,引出主题。

  二、 教师出示图谱,帮助幼儿理解图意。

  1、教师向幼儿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它们在干什么?

  2、 教师告诉幼儿老师把这个歌曲变成了一首非常好听的歌曲。

  三、 教师范唱歌曲,请幼儿找到相应的图片。

  1、 教师范唱第一句:“一群小蚂蚁,长在搬东西。”请幼儿说一说唱了图谱上的哪幅内容。

  2、 教师用同样的方法帮助幼儿理解后面的七句歌词。并请幼儿将找出的图片按照歌词的先后顺序摆放在黑板上。

  四、 幼儿学唱歌曲。

  1、 教师指图,幼儿跟随钢琴的伴奏演唱歌曲二遍。

  2、 教师不指图,带领幼儿跟随音乐CD演唱歌曲一遍。

  3、 教师请幼儿转过身去演唱歌曲,如果幼儿不记得歌词才可以转过身看一看黑板。

  五、 请幼儿设计简单的动作进行表演。

  1、 教师把幼儿分为8个小组,每组拿一张图片设计一个动作进行表演。

  2、 幼儿根据图片指示设计动作,教师巡回指导幼儿。

  3、 教师分别请每组幼儿表演自己设计的动作。

  4、 教师请其他组的幼儿学*那一组设计的动作,并一起表演。

  5、 教师与幼儿跟随音乐边跳边唱二遍。

  六、 引导幼儿根据情景角色进行合作表演。

  1、 教师告诉幼儿小蚂蚁和小蘑菇听到了你们的歌声,很高兴。想邀请大班的小朋友来表演。

  2、 选择头饰,分角色合作表演。

  3、 互换角色,合作表演。

  七、 引导幼儿向小蘑菇学*,激发幼儿关心他人的美好情感。

  1、 教师:小朋友们,小蘑菇帮助了小蚂蚁避雨,我们应该向他学*,做个关心别人、帮助别人的好孩子。

  八、结束部分。

  1、请幼儿回家后把今天学的歌曲表演给家人看。

  教学反思

  在这节活动过程中,幼儿的注意力很集中,对活动很感兴趣。在教师出示图谱的时候,因为图片有点小所以导致坐在后面的幼儿不是看的很清楚。教师在与幼儿讨论设计动作的时候应该多问问幼儿的意见,而不是一味的自导自演。我觉得通过这节活动幼儿在情感方面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也对这次教育内容的核心价值有所把握。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我会多去理解尊重幼儿的想法,并且多去发展幼儿的情感、知识技能和积极的个性。

  教学目标:

  1、在倾听的基础上学唱歌曲《小蚂蚁》。

  2、激发幼儿的合作意识,愿意边表演边歌唱。

  3、知道一个人的力量是很渺小的,团结力量大。

  4、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5、通过学唱歌曲,体验歌曲的氛围。

  活动准备:

  蚂蚁胸饰、西瓜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在倾听的基础上学唱歌曲《小蚂蚁》。

  教学难点:

  能够边表演边进行歌曲的演唱。

  教学过程:

  一、猜谜。师出示谜语,幼儿猜。

  二、学*歌曲第一段。

  1、第一次倾听。

  今天这只小蚂蚁也要来和我们做游戏了,他还带来了一个故事,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故事里发生了什么。(教师跟着音乐做动作,让幼儿猜故事内容。)

  2、第二次倾听。

  原来发生了一件小蚂蚁搬西瓜的故事,在这个故事里还藏着一首好听的歌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歌里和故事里有哪些是一样的。(师坐在椅子上唱)

  3、第三、四次倾听。

  歌里有一只小蚂蚁和一只大西瓜,现在我就是小蚂蚁,你们就是大西瓜,现在我要出洞找吃的了,请你仔细听一听我在哪里搬的大西瓜。

  搬了几次大西瓜呢?回答不出时进行第四次倾听。

  4、第五次倾听。

  小蚂蚁搬了4次大西瓜,搬得满头大汗,它一边搬还一边(擦汗),它擦汗的时候唱了什么?

  三、分角色表演歌曲。

  1、三人当蚂蚁,其余幼儿当大西瓜。

  刚刚我发现有几只小蚂蚁还发现了不同的大西瓜呢!我现在来请一位蚂蚁弟弟和一位蚂蚁妹妹和我一起搬西瓜好吗?小蚂蚁注意了,要从不同的洞出发哦!

  2、女生当小蚂蚁,男生当大西瓜,然后交换。

  我先请小女生当小蚂蚁,小男生当大西瓜,玩之前要先说游戏规则,大西瓜是怎样在地上的呢?(躺在地上)

  请一名大西瓜在椅子上表演一个大大的圆圆的西瓜躺在地上给孩子们做示范,再请所有男生扮成大西瓜躺在椅子上,做出不一样的动作,提醒女孩子找不同的男孩子。

  第二次男女生交换。

  四、幼儿集体演唱。

  1、刚刚我看到小朋友们玩的很开心,老师想问问小朋友们会唱这首歌了吗?我要来听一听。幼儿第一次集体唱。

  2、询问幼儿有没有觉得唱的比较困难的地方,有的话老师提醒。

  3、再次演唱。

  现在让我们用好听的声音唱一唱歌曲《小蚂蚁》。

  五、出示故事结尾。

  师唱故事结尾“小小蚂蚁爬回洞送消息”问:“我刚刚干什么的?”“你们收到我的消息了吗?”

  再唱“看见一个大西瓜躺在地,用力搬用力搬,嘿呦嘿呦用力搬……”三人合力把西瓜抱回洞里。

  问:“为什么我一个人时没有搬动大西瓜,几个人一起搬就能搬动呢?”

  小结:一个人的力量很小,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力量大。

  六、结束。

  这个故事结尾告诉我们大西瓜已经搬回家了,大家高不高兴啊?别忘了哦,我待会送消息送到的小蚂蚁要跟着我一起去帮忙搬大西瓜哦!(搬着西瓜*室。)

  活动反思:

  我们班的幼儿对音乐的感受能力比较好,非常喜欢跟着音乐做出各种肢体动作,而这样节奏鲜明,形象生动的儿谣适合幼儿感知节奏。

  活动目标:

  1.在有趣的音乐故事中,感受节奏的快慢与强弱。

  2.体验用响板表现小蚂蚁的快乐。

  活动准备:ppt、音乐

  一、导入

  1.今天森林里真热闹,有好多动物都出来玩了,听,这是谁?(大鼓,咚咚咚)为什么?

  2.这个脚步声又大又沉,肯定是一只很大的动物。你们再来听听,这个脚步声像哪个小动物在走?(圆舞板,嗒嗒嗒)为什么?

  3.我们来看看到底是谁?(出示小蚂蚁)对,这是小蚂蚁发出的声音。蚂蚁妈妈怕找不到小蚂蚁,所以给小蚂蚁穿了只红色的小鞋子,这样小蚂蚁每走一步,脚底下就发出了嗒嗒嗒的声音,你们听听看。(嗒嗒嗒嗒嗒嗒)

  二、小蚂蚁吃水果

  1.小蚂蚁穿上了这只小鞋子可高兴了,他准备去找东西吃,你们听。(音乐,师拍)

  2.你们想不想跟这只小蚂蚁一起去森林里找东西吃?那每个小朋友拿一只小鞋子也来变成小蚂蚁吧。我们来走走看。(不用音乐)

  3.我们跟着小蚂蚁出发吧。(音乐)

  4.小蚂蚁看一看,我们走到哪里了?(大树)看看是不是大树?这棵树上长着什么?红点点可能是什么?黄点点呢?

  5.(12345671)听,猜猜小蚂蚁在干什么?看看小蚂蚁到底在干什么?(12345671图片爬树)小蚂蚁是听着什么爬的?(音乐)

  6.我们也来穿上小鞋子听着音乐爬树吧。(12345671)上去了吗?能够到水果吗?那再上去一点吧。(12345671)

  7.现在能吃到水果了吗?这么多水果小蚂蚁一个人能吃完吗?那怎么办?我们和小蚂蚁一起叫蚂蚁朋友来吃吧。(小蚂蚁,小蚂蚁,快来吃水果呀!)看,有没有蚂蚁来?再来爬上去吧。(12345671)我们来吃水果吧。

  8.吃到了吗?现在我们要爬下来了。(17654321)下来了吗?还有小蚂蚁也要下来呢,一起来。(17654321)

  三、小蚂蚁搬豆豆

  1.小蚂蚁吃了水果觉得还不够,他还想去找到吃的,你觉得小蚂蚁喜欢吃什么?

  2.那我们再去找找看,看能找到你们说的吗?小鞋子拿出来,准备出发吧。(音乐)

  3.看,找到了什么?(红豆、黄豆、绿豆、黑豆)我们把豆子搬回家好吗?来,把豆子放到背上。豆子很重,背着豆子要慢慢走,走的时候要注意安全。(音乐)

  4.终于到家了,我发现有只小蚂蚁把豆子顺利搬到家了,我们来看看,(幼儿示范,音乐),他是怎么做的?(腰弯下去,背着豆豆一步一步慢慢走,音乐一段)

  5.我们用他的办法再来搬一次,我搬黄豆,你搬什么?你呢?把豆豆放到背上,准备出发。(音乐)

  6.这次我们把豆豆都顺利搬回家了,休息一下吧。

  四、小蚂蚁搬饭团

  1.刚才你们搬豆豆的时候我还发现了一样好吃的东西,看看这是什么?草地上白白的一点是什么?(像什么?你觉得是什么?)我们走*一点看看,这是什么?(大米),再走*一点看看是什么?(饭团)

  2.原来是很多很多米粒组成的大饭团。这么大的饭团妈妈一个人能搬动吗?那怎么办?有没有好办法?

  3.那我们请蚂蚁们来帮忙吧,我先来叫朋友。(一只小蚂蚁来了,两只小蚂蚁来了,很多小蚂蚁来了,很多很多小蚂蚁来了。)现在蚂蚁多不多?你们也来试试看。

  4.你们有没有发现,蚂蚁越多,他们的脚步声怎么样?(越来越响,越来越多)再来喊一次。

  5.看看能不能把饭团抬起来,一二三,抬起来了吗?(没有)怎么办?再叫些蚂蚁来。(一只……)看看这次行不行,一二三,抬起来了吗?抬得好高呀,大家一起把饭团搬回家吧。

  课程分析:

  “玩中学”是幼儿最好的学*方式,是幼儿具有意义的学*。**给予儿童的现成知识幼儿往往容易忘记,而他们自己在游戏中自主学到的知识与能力却能够长久地保持并使用。优秀的音乐活动《小蚂蚁避雨》非常具有趣味性,孩子们的参与度很高,但是老师介入的太多,孩子自主学*的形式没有体现,因此想初试翻转课堂的模式,将《小蚂蚁避雨》的活动在小班进行翻转。

  活动目标:

  1、能在游戏情境中学唱歌曲。

  2、体验与同伴合作歌唱、游戏的快乐。

  课程准备:

  小蚂蚁避雨音乐视频或CD

  活动过程:

  一、欣赏“小蚂蚁避雨”的故事

  (一)教师出示蚂蚁大图片激发孩子想象。

  导入:

  教师:这是谁呀?

  幼儿:大蚂蚁、蚂蚁国王、蚂蚁勇士。

  教师:这一群蚂蚁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情,我们一起来听听看。

  二、结合故事内容,学唱歌曲

  (一)师边演示图谱,边学*歌曲。

  一天,一群小蚂蚁正在搬东西的时候,沙沙沙,沙沙沙,天上突然下起了雨。怎么办呢?小蚂蚁真着急呀!正在这时候,两个小蘑菇看见了,他们一起呼唤小蚂蚁:“小蚂蚁,快快到我的伞下来避一避吧。”

  1、通过提问感知歌曲。

  师:故事中讲了一件什么事? 小蚂蚁在干什么?出现了什么?

  幼:小蚂蚁在搬东西。

  幼:下雨了,哗啦啊的。

  师:它们遇到了大雨还是小雨?

  幼儿:小雨

  师:下雨下的时候是什么声音,我们来听听看。

  幼:是沙沙沙,沙沙沙,沙。

  师:那我们用拍手地形式来表现出来。

  幼:孩子们在任意拍打,拍手声音越来越大。

  师:小雨应该是重重地、还是轻轻地?

  幼:轻轻地,

  师;那我们轻轻地跟着节奏来一遍把。

  2、引导孩子观看图谱说第一段歌词:一小蚂蚁,正在搬东西,沙沙沙沙,沙沙沙,天上突然下起了雨。下起了雨。

  3、根据图谱,演唱第一段歌曲。

  (二)学唱第二段歌曲

  师:小蘑菇是怎么帮助小蚂蚁的呢?请你们再来听一听歌曲。(第二段歌曲)

  (1) 师:你听到了什么?(根据幼儿的回答,师边念歌词边出示图谱)

  (2)看着图谱把歌词念一念。

  (3)看着图谱轻轻的跟着老师来唱一唱。

  (4)小蘑菇是怎么呼唤小蚂蚁的?我们也来学学吧。

  幼儿:快快快快快快快,到我伞下避一避,避一避。

  王老师扮演小蚂蚁,孩子们当小蘑菇,我们一起说出歌词。


《小蚂蚁避雨》大班教案合集5篇(扩展5)

——中班科学小蚂蚁教案 (菁华5篇)

  活动目标:

  1、了解昆虫的主要特征,知道利用昆虫有六条腿这一主要特征来初步判断一些小虫子是不是昆虫。

  2、产生了解昆虫的兴趣。

  重点:

  知道利用昆虫有六条腿这一主要特征来初步判断一些小虫子是不是昆虫。

  难点:

  蝴蝶等变态类昆虫幼虫时期与成虫时期形态是完全不同的。

  活动准备:

  1、PPT课件(包括《小蚂蚁过生日》故事,毛毛虫变蝴蝶视频,练*题,昆虫图片欣赏,生日歌MP3等。)

  2、自制生日蛋糕模型一个,小蚂蚁头饰一个,蝴蝶、蜻蜓、蜜蜂、瓢虫、蜈蚣、蜘蛛等图片。

  3、幼儿操作图卡45张。(包括昆虫图卡与非昆虫图卡)

  4、小蛋糕、糖果等食物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师:小朋友们好!今天,我们这里来了这么多的客人老师,小朋友们赶紧礼貌地向客人老师打个招呼吧!今天!还有一个神秘的客人马上就要来!它会是谁呢?(教师扮小蚂蚁出场,说:“小朋友们好!我是你们的朋友小蚂蚁!今天,是我的生日,我要请昆虫朋友来参加我的生日会,小朋友们,你们要是遇到了昆虫朋友,就请带它们来参加我的生日会,好不好?现在我们得赶紧回去准备准备了,呆会见小朋友们!

  二、故事讲解。

  1、师:原来小蚂蚁今天过生日,要请昆虫朋友来参加生日会,那小朋友猜猜谁会来参加小蚂蚁的生日会呢?(幼儿根据经验回答已知的昆虫名称)

  2、师:那到底谁来参加小蚂蚁的生日会呢?我们快来看看吧!(课件播放故事:今天是小蚂蚁的生日,它要请昆虫朋友来参加自己的生日会。不一会儿,大树下就开始热闹起来了,蜜蜂来了,蜻蜓来了,蝴蝶来了,瓢虫也来了。小蚂蚁热情地招待了他们。这时,蜈蚣和蜘蛛也来了。小蚂蚁礼貌地对它们说:“对不起,你们不是昆虫,请下次来玩吧!”蜈蚣说:“我们也是昆虫,为什么不能进来?”蚂蚁说:“我们昆虫只有六条腿,你们的腿太多了,所以你们不是昆虫!”蜈蚣和蜘蛛只好回去了。)

  3、(教师根据故事内容在小黑板展示刚才出现的小动物:蜜蜂,蜻蜓,蝴蝶,瓢虫,蜈蚣,蜘蛛)

  师:刚才赶来参加小蚂蚁生日会的这些小动物们,小蚂蚁都把它们留下来了吗?(没有)

  师:小蚂蚁把谁留下来?(蜜蜂,蜻蜓,蝴蝶,瓢虫)

  师:小蚂蚁为什么把它们留下来啊?它们和小蚂蚁有什么一样的地方吗?

  (幼儿自由回答,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得出结论——昆虫都有六条腿)

  师:那谁没有被留下?(蜈蚣和蜘蛛)为什么不把它们留下?(腿太多了,不是昆虫,昆虫只有六条腿)

  4、(教师出示毛毛虫图片)师:你们瞧,谁也来参加小蚂蚁的生日会了?(毛毛虫)你们猜猜小蚂蚁会把它留下来吗?

  5、师:那小蚂蚁到底有没有把毛毛虫留下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课件播放故事:一条毛毛虫一扭一扭地过来了。小蚂蚁说:“对不起,你的腿太多,也不是昆虫呀!”一旁的蚂蚁妈妈赶紧说:“孩子,你错了!毛毛虫长大就会变成一只蝴蝶,那时它就有头、胸、腹,还有六条腿和一对翅膀,它也是昆虫呀!”小蚂蚁听了妈妈的话,把毛毛虫也留下了。)

  6、师:毛毛虫最后被留下来了吗?(留下了!)毛毛虫有那么多条腿,为什么小蚂蚁还要把它留下来呢?(幼儿回答:毛毛虫长大就会变成一只蝴蝶)。毛毛虫长大真的会变成蝴蝶?这是真的吗?那丑丑的毛毛虫怎么长大了就会变成一只美丽蝴蝶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个短片,你们就会明白的(课件播放视频:毛毛虫变蝴蝶)。

  7、师:毛毛虫可真是一个神奇的魔术师,它是怎样把自己变成蝴蝶的呢,我们一起来来看看!(师:毛毛虫先是呆在卵里,然后咬破卵壳出来了,它开始大口地吃着叶子,让自己越长越大,毛毛虫开始吐丝结茧,经过一段时间,毛毛虫从茧里出来了,这时,它已经长出了翅膀,变成了一只美丽的蝴蝶了)

  8、毛毛虫长大就会变成一只蝴蝶,小朋友们,你们还知道有哪些昆虫也是小小魔术师,长大了会把自己变成另一个样子呢?(幼儿自由回答)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幼儿看课件展示蚕、蝉、瓢虫等变化图)。其实,大自然中有许多昆虫都是小小魔术师,小朋友回家以后和爸爸妈妈一起到网上,书本中去找一找,还有哪些昆虫长大了就会变得和小时候不一样的呢,明天来告诉老师,比一比谁找得最多!

  三、昆虫的身体结构。

  1、昆虫的奥秘可真多啊,现在我们就一起来探索一下昆虫的身体有哪些奥秘呢?(课件出示小蚂蚁的身体结构图)。

  2、认识昆虫的头、胸、腹、脚等身体部分。

  3、其实所有的昆虫都有由头、胸、腹和六条腿组成。我们小朋友遇到了不认识的小虫子,想知道它是不是昆虫,我们只要记住一个主要的特点——那就是昆虫都有六条腿,长着六条腿的小虫子一般就是昆虫了。

  4、小蚂蚁的家越来越热闹了,小蚂蚁正忙着招待客人,可它还想请更多的昆虫朋友来参加,现在我们一起来帮帮它,如果是昆虫朋友,就请发给它生日邀请函,请它参加小蚂蚁的生日会!(点击课件出示一些小虫子的图,让幼儿判断。)

  四、昆虫图片欣赏。

  师:小朋友们刚才的表现可真棒啊,你们可真是个小小昆虫学家。其实昆虫的王国可大了,可精彩了,下面我们就一起去昆虫王国里瞧一瞧,要是遇上你认识的昆虫朋友,请说出它的名字。

  (课件展示一组昆虫图片)师幼一起欣赏,对认识的昆虫,幼儿说出名字,教师对每种昆虫做简单的描述。

  五、操作、互动———快乐地生日会。

  1、师:小蚂蚁的生日会就要开始了,我们赶紧去带上昆虫朋友去参加吧!(教师给每组发放15张小虫子图卡,让幼儿在里面找出昆虫图卡,挂到脖子上,准备参加生日会)。

  2、幼儿操作,教师巡视。提醒幼儿有困难可向其它小朋友、老师请教,告诉幼儿,我们遇到不懂的知识要学会向别人请教。多问,多请教才能学得更多。

  3、扮演小蚂蚁的教师出场:小朋友,我的生日会就要开始了,你们都把昆虫朋友请来了吗?(请来了!)我来看看你们请来的是不是都是昆虫朋友。(教师检查一遍)

  4、(点击课件展示小蚂蚁过生日的情景图)师:小蚂蚁的生日会正式开始了!我们快为小蚂蚁献上生日的祝福吧!(课件播放音频——《生日快乐》歌。幼儿跟唱生日歌,并做相应舞蹈动作。)

  5、歌曲结束后,扮演小蚂蚁教师:现在大家一起来分享我的快乐吧!!(将蛋糕、糖果等食物分发给幼儿)

  6、小朋友,现在,我们一起去森林中,把我们的快乐分享给更多的昆虫朋友吧,向客人老师说再见!(离场)。

  教材分析:

  在户外活动的过程中,孩子们常常对场地上的小虫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睁着明亮的眼睛观察那些最小最小的动物。户外草地上、花丛中小朋友被那些飞舞的小虫所吸引着,《指南》的学*告诉我们,中班的孩子有亲*大自然,有观察、了解动物的兴趣与意识。因此从孩子的兴趣出发,运用多种手段设计这一活动,也是非常有趣的。

  活动目标:

  1、通过猜一猜、看一看、说一说,了解昆虫的主要特征

  2、产生了解更多昆虫的兴趣

  3、帮助幼儿回忆已有的生活经验,鼓励幼儿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认识

  活动准备:活动课件

  活动重难点:

  通过猜一猜、看一看、说一说,了解昆虫的主要特征,产生了解更多昆虫的兴趣

  活动流程

  一、小蚂蚁过生日了,提高幼儿活动的兴趣

  1、出示海报:请你们来猜猜海报上写了些什么?

  2、教师念海报:小蚂蚁明天要过生日了,请所有的昆虫朋友都来参加。

  3、教师提问:小蚂蚁要过生日了,他想邀请哪些朋友来参加呢,谁会来呢?

  二、昆虫朋友都来了,了解昆虫的主要特征

  1、教师边演示课件边讲故事(开始至蜈蚣和蜘蛛只能回去了)

  2、提问1:哪些好朋友来参加小蚂蚁的'生日会了?

  提问2:为什么小蚂蚁要请蜈蚣和蜘蛛回去?小蚂蚁是怎么说的呢?(小蚂蚁说:昆虫只有六条腿,你们的腿太多了,所以不是昆虫)

  3、出示蚕宝宝,教师提问

  (1)、蚕宝宝来了,它能参加生日会吗?为什么?

  (2)、到底小蚂蚁有没有让蚕宝宝参加生日会了呢?听完故事你就知道了。

  4、教师边操作图片并继续讲故事,请幼儿进一步了解昆虫的主要特征。

  (1)蚕宝宝有没有参加生日会呢,为什么?(出示蚕宝宝变成蚕蛾的过程)

  5、请你说一说:小蚂蚁请的昆虫客人哪些地方和小蚂蚁长的一样呢?(都有六条腿)

  6、教师以儿歌总结昆虫特征:小蚂蚁,过生日。昆虫朋友来参加。一二三、四五六。我们都有六条腿。不能多,不能少,千万不要数错了。

  三、小蚂蚁送蛋糕,产生了解更多昆虫的兴趣

  “小蚂蚁今天真高兴,它还准备了香喷喷的蛋糕请大家吃。可是还有许多昆虫朋友也要来参加生日会,小蚂蚁来不及送蛋糕,你们愿意帮助它吗?”

  1、介绍玩法:(电脑上出现参加生日会的小客人)如果你觉得这位客人是昆虫朋友,能送蛋糕给它,就请你拍三下手,如果你觉得这位客人不是昆虫朋友,不能送蛋糕给它,就请拍一下手。

  2、请你边找边说说,为什么蛋糕要请这个昆虫吃呢?

  四、活动结束,祝小蚂蚁生日快乐。

  我们一起来和昆虫朋友们一起来送一首《生日歌》给小蚂蚁,祝它生日快乐吧!

  设计意图

  出示了海报,让幼儿猜一猜,吸引了幼儿的目光,引起幼儿活动的兴趣

  利用课件,讲述故事,并出示昆虫图片的形式,加深幼儿对昆虫的了解

  运用图片,使孩子们了解了蚕宝宝变成蚕蛾的有趣过程,也知道蚕宝宝是不是昆虫。

  利用儿歌总结了昆虫的特征,这样幼儿知道了昆虫的特征,也是使他们对昆虫产生了兴趣。

  列举动物,让幼儿说一说是不是昆虫,并让他们说出为什么,更加深了幼儿对昆虫的认识。

  附:故事《小蚂蚁的生日会》

  明天小蚂蚁要过生日了,它想请昆虫朋友来参加自己的生日会。

  第二天下午,大树下热闹极了,蜜蜂来了,蜻蜓来了,蝴蝶来了,瓢虫也来了。小蚂蚁热情地招待他们。这时,蜈蚣和蜘蛛也来了。小蚂蚁礼貌地对它们说:“对不起,你们不是昆虫,请下次来玩吧!”蜈蚣说:“我们也是昆虫,为什么不能进来?”蚂蚁说:“昆虫只有六条腿,你们的腿太多了。所以你们不是昆虫!”蜈蚣和蜘蛛只能回去了。一条蚕宝宝一扭一扭地过来了。小蚂蚁说:“对不起,你的脚太多了,也不是昆虫呀!”“在一旁的蚂蚁妈妈赶紧说:“孩子,你错了!蚕宝宝长大会变成一只蚕蛾,那时它就有头、胸、腹,还有六只脚和翅膀,它也是昆虫呀!”

  小蚂蚁和许多昆虫朋友过了一个快乐的生日会!

  活动设计背景

  幼儿用书中有音乐活动《蚂蚁搬豆》,孩子们对小蚂蚁非常感兴趣。有一天,在户外活动中,有一个孩子大声的喊:“快来看呀,好多小蚂蚁呀!”孩子们蜂拥而上,叽叽喳喳,议论开来。我就想:利用孩子们“好奇”心理,让孩子们对蚂蚁有更*一步的了解。

  活动目标

  1、对小蚂蚁的外形特点、生活*性等有一定了解。

  2、让孩子知道团结起来力气大的道理。

  3、在生活中,大家相互帮助,团结友爱。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蚂蚁的生活*性,知道团结起来力量大。

  难点:引导幼儿在生活中观察蚂蚁。

  活动准备

  活动前引导幼儿对蚂蚁进行观察;蚂蚁图片;PPT课件;歌曲《蚂蚁搬豆》

  活动过程

  一、组织幼儿,准备活动。

  在音乐《蚂蚁搬豆》的乐曲声中,组织幼儿进活动室。

  二、基本活动。

  1、出示蚂蚁图片,幼儿观察蚂蚁外形特征。

  2、回忆自己观察到的蚂蚁特点。

  3、看PPT课件,对蚂蚁进一步了解。

  (重点:团结起来力量大。)

  讨论:“蚂蚁精神!”

  三、结束活动:

  游戏:“我是一只小蚂蚁。”

  四、延伸活动:

  绘画《蚂蚁精神》。(画出自己看到的“蚂蚁精神”)

  教学反思

  在活动中,能循序渐进的进行,孩子对蚂蚁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也发展了幼儿的探索精神。采用丰富多样的方式,幼儿的情绪一直都很饱满。但是,在引导幼儿观察的时候,引导还不够:怎么样让蚂蚁出洞?蚂蚁队伍是怎么样的?蚂蚁之间是怎样合作的?……对幼儿的观察,应该进行记录,这样,孩子们的印象会更深刻。

  设计意图

  在户外活动的过程中,孩子们常常对场地上的小蚂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睁着明亮的眼睛观察那些最小最小的动物。户外草地上、花丛中小朋友被那些飞舞的小虫所吸引着,《纲要》的学*告诉我们,中班的孩子有亲*大自然,有观察、了解动物的兴趣与意识。因此从孩子的兴趣出发,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设计这一活动。

  活动目标

  1探索用各种方法寻找、邀请蚂蚁。

  2.尝试与同伴合作探索,体验探索的乐趣。


《小蚂蚁避雨》大班教案合集5篇(扩展6)

——《小蚂蚁》美术教案合集十篇

  活动目标:

  1.学*用西瓜子组合拼贴出不同动态的蚂蚁造型,并会用水彩笔添画蚂蚁的腿脚和触角。

  2.知道用棉签蘸少量的白乳胶后再粘贴瓜子,培养良好的手工活动卫生*惯。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

  1.西瓜子若干、棉签、白乳胶、画纸、黏土制作的食物

  2.PPT课件

  经验准备:幼儿已观察过不同动态的蚂蚁,了解蚂蚁身体的组成。

  活动过程:

  一、创设“蚂蚁过冬”的情境,导入活动。

  1.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单个蚂蚁的样子。

  师:冬天来了,蚂蚁们准备过冬啦,看看这只蚂蚁在干什么?它长什么样?

  (观察单只蚂蚁图片,知道蚂蚁身体有头、胸、腹三部分。)

  小结:蚂蚁有头、胸、腹三部分,还有六只脚和两只触角。

  2.出示场景图,引导幼儿观察蚂蚁的动态形象。

  师:原来冬天来了,这只蚂蚁和它的伙伴们在搬食物准备过冬呢,它是怎么做动作的?谁来模仿一下(请个别幼儿模仿)。

  3.出示蚂蚁合作图片,引导幼儿观察蚂蚁的合作方式。

  师:看,蚂蚁们为了过冬还搬了什么?他们是怎么合作的?请几个小朋友来表演一下。(幼儿合作表演)

  二、游戏“蚂蚁搬食物”。

  师:蚂蚁过冬的食物还不够哦,现在请小朋友们当小蚂蚁跟着我的蚂蚁队伍前进去找找食物吧。

  (请幼儿跟随教师的口令:抬抬头、扭扭腹部、伸伸脚等,做动作)

  三、教师讲解示范,鼓励幼儿大胆尝试。

  1.观察瓜子,引出活动方式。

  师:这是什么?你觉得瓜子像不像黑黑的小蚂蚁?

  2.讨论如何进行蚂蚁造型,请个别幼儿示范并添画。

  师:看,我把它变成了小蚂蚁(教师示范三颗瓜子变蚂蚁)

  提问:我用几颗瓜子变成小蚂蚁的?

  你觉得它在干什么?请你来给它摆摆动作。(先请1个幼儿示范,再请2-3个幼儿摆放合作的蚂蚁并添画)

  四、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师:老师给小朋友们准备了瓜子、白乳胶、棉签、“食物”,请你们去变一变,让你们的蚂蚁找食物过冬啦。

  幼儿自由拼贴,教师引导幼儿创造不同形态的蚂蚁。

  1.引导幼儿变换出不同动态的蚂蚁。

  2.添画蚂蚁的其他部位。

  3.将“食物”添进作品

  五、分享交流作品

  师:看看蚂蚁王国的蚂蚁们都在做什么?哪只蚂蚁在搬东西时最有力量?为什么?

  六、自然结束活动。

  师:蚂蚁们过冬的食物都准备好啦,那现在我们一起去看看外面的小蚂蚁们都准备了什么食物吧。

  设计意图:

  在日常生活中我观察到幼儿对手指印画非常有兴趣,总是在寻找机会来印一印,画一画,而中班的幼儿更是对“自己的小手能做什么”,充满了好奇和兴趣,在活动的时候弄的满手都是颜料也乐此不疲。由此,我设计了这节用手来做画的《小蚂蚁》活动。让幼儿用大拇指、中指、小拇指印出小蚂蚁的外型特征,激发幼儿对手指印画的兴趣,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发展幼儿的观察、想象和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目标:

  1、了解蚂蚁的身体结构和生活*性。

  2、学*用大拇指、中指、小拇指印出小蚂蚁的外型特征,激发幼儿对手指印画的兴趣。

  3、体验运用不同方式与同伴合作作画的乐趣。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5、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活动准备:

  1、印泥,记号笔、纸张、抹布若干。

  2、蚂蚁图片。

  活动过程:

  一、语言引导,引起幼儿活动兴趣。

  二、观看蚂蚁图片,了解蚂蚁的身体构造。知道蚂蚁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长有一对触角,身体下面有六条腿,属于昆虫的一种。通过欣赏蚂蚁图画,了解蚂蚁的生活*性。

  三、教师范画,幼儿掌握绘画的方法。

  (1)个别幼儿尝试印画,找出印画的方法。

  (2)教师讲解手印画印小蚂蚁的方法,知道印画的顺序。

  四、幼儿绘画,教师提出注意事项,并进行个别指导。

  (1)印之前要想一想用什么手指印小蚂蚁身体的各个部分

  (2)印完后要擦干净。

  五、展示作品,体验成功的乐趣。

  活动反思:

  活动中引导幼儿看看、说说、做做、画画等多种感官参与,让幼儿兴致勃勃地去观察,动手去研究问题,探求新知,寻求发现。寻找孩子绘画中的闪光点,帮助孩子增强自信心用语言安抚与鼓励,帮助放松心情减轻对绘画的畏惧和压力。

  【活动设计】

  这是中班主题活动《爬呀爬》之“会爬的动物”中衍生出的一个绘画活动。自从教室里投放了“蚂蚁工坊”以后,孩子们天天趴在那观察、喂食、讨论……看到它们整天忙碌的样子,大家想到了勤奋、团结,看到它们用触角“说话”,大家又感到“神秘”,小小蚂蚁的吃喝拉撒俨然成为了孩子们的兴趣点。所以本次活动以基于幼儿生活经验,易于激发幼儿内在情感的“快乐的小蚂蚁”为内容,旨在让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表现对蚂蚁的认知和感受。

  【活动目标】

  1、观察蚂蚁,了解蚂蚁的外形特征。

  2、大胆想象,尝试画出蚂蚁的各种动态,结合生活经验构思出简单的情节。

  3、通过绘画,感受蚂蚁的快乐。

  4、会用它们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与创造,喜欢装饰。

  5、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

  【活动准备】

  1、事先有观察蚂蚁的经验。

  2、蚂蚁照片、视频。

  【活动过程】

  一、照片导入——感知蚂蚁的外形特征。

  出示“蚂蚁工坊”里放大的蚂蚁照片。

  1、你喜欢它们吗?为什么喜欢?(从外形、动作等感知蚂蚁)

  2、谁来介绍一下它可爱的外形?

  二、视频欣赏——体会蚂蚁的动态。

  播放“蚂蚁搬豆”视频,最后将各种动态不一的蚂蚁定格。

  (1)小蚂蚁们在干什么呢?

  (2)谁来学学蚂蚁的动作?

  三、游戏铺垫——模仿、观察蚂蚁动态。

  游戏:猜猜小蚂蚁在干什么?

  (1)请幼儿找朋友商量好表演蚂蚁快乐的动态,最后定格。

  (2)其他人仔细观察动态和表情,猜猜蚂蚁在干什么?

  四、作品创作——表现快乐的蚂蚁。

  幼儿通过回忆与想象创作蚂蚁快乐的生活情境。

  五、欣赏评价——讲讲我的蚂蚁故事。

  请幼儿讲述画面中的故事,体会快乐的情绪。

  教学反思:

  作为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的不同特点,给予每一位幼儿以激励性的评价,充分挖掘作品中成功的东西,给予积极的肯定,使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到手工活动的乐趣,从而增强自信心。

  活动目标:

  1、感受童谣的节奏,并能用肢体动作表现“︱x x︱x︱”的节奏。

  2、体验模仿动作的快乐。

  活动准备:

ppt、音乐、纸箱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问好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几个好朋友,我们看看是谁啊?(出示图片1)

  师:我们跟小蚂蚁们打个招呼吧!如:小蚂蚁,你好呀!(拍手)

  2、引出主题

  师:(出示图片2)小蚂蚁们在做什么呢?(幼儿回答)

  教师讲故事:原来蚂蚁王国要举行晚会啦,可是啊他们的舞台还没有搭好。蚂蚁国王一声令下:小蚂蚁们,我们一起去搭舞台吧!所有的蚂蚁都来到了大森林里,开始搬运木材,准备搭一个大大的舞台。

  3、你觉得小蚂蚁会怎么样搬木材?你来试试看。

  二、进入

  1、师:小朋友听听看,他们的舞台有没有搭好?(听音乐,幼儿感受节奏。)

  幼儿搬动纸箱,提问:舞台搭好了吗?小蚂蚁们是怎么搭的?(搬、推、拉、堆)学学小蚂蚁们的动作。重点解决几个动词(搬、推、拉、堆)的动作。

  2、师:我们跟着音乐一起来帮小蚂蚁搬木材,好吗?(再听一遍音乐,边听边做动作。)

  3、节奏训练

  师:舞台有点小哦,我们的力气还不够,什么样的动作表示我们的力气很大呢?

  三、深入

  1、师:有了音乐,小蚂蚁搬得更起劲了,我们开始吧。

  2、师:小蚂蚁们真能干,我们成功的搭了一个大舞台了,真开心。

  3、完整、整齐地跟着音乐再来一遍,注意节拍准确性,鼓励幼儿做自己的动作。四、延伸

  师:瞧我们的舞台搭好了,可以开舞会了,小蚂蚁们让我们跟着音乐跳起来吧!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教师准备的ppt色彩鲜艳,主题突出,整个活动比较顺利。选材和目标的定位都是比较适切,尤其是小蚂蚁的形象深受幼儿的喜爱,活动也始终能在情景中开展,符合小班幼儿的认知特点。

  该教材选自奥尔夫音乐,是非常受幼儿喜欢的。讲起对“小蚂蚁”这个活动进行的反思应该从我的设计初开始,因为这个有趣的儿歌是在一次外出活动中听到过的,里面稚气的儿童之声让我感觉耳目一新,联想到我们班的幼儿对音乐的感受能力比较好,非常喜欢跟着音乐做出各种肢体动作,而这样节奏鲜明,形象生动的儿谣适合幼儿感知节奏,于是我决定在本班开展这个活动。

  在设计活动的时候我首先想到的是儿歌本身,这首儿歌的内容是简单重复的,着重在于它里面的四个动作“搬、推、拉、堆”那么整个活动的重点应该是放在这个上面的。在幼儿理解这四个动作的基础上更利于幼儿在模仿的环节更顺利,在这四个动作的创编上面孩子们应该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但由于教师出示的ppt以及不断地示范强调,所以幼儿的思维受到限制,仅停留在模仿动作上。刚开始应该邀请孩子们自己来想象小蚂蚁会怎么搬木材?让幼儿大胆想象、进行创编。在让幼儿学*蚂蚁搬、抬、推、拉、堆动作的时候,没有及时鼓励幼儿想想如果你是小蚂蚁的话,还会想出哪些动作来搬木材。

  其次是这首儿谣在设计中木材是空无一物的,这让幼儿想象如何来搬木材是不太适合的,小班幼儿的思维特点是具体形象,这样的空想让幼儿注意力很快地就转移了,活动也就进行不下去。如果能提供一些东西让幼儿当“木材”让幼儿有东西可以操作会更好一些。

  另外,本次活动的侧重点应该偏重在音乐上,但前面过多的强调蚂蚁搬、抬、推、拉、堆动作,看起来就像是科学活动,教师在活动中应多让幼儿听赏、感受音乐。

  在环节的设置上也比较有趣,从一开始和小蚂蚁打招呼(学*节奏)到听故事、欣赏音乐,深入模仿都在情境中进行。各个环节之间的过度自然,衔接流畅。

  其实在很多活动中还是需要在不断地试课中才能够了解到自己的活动还有哪些地方不成熟然后再修改。而我的设计还不够成熟,最后效果没有完全达到,我会在以后的活动中进一步修改。

  设计意图:

  这是中班主题活动《爬呀爬》之“会爬的动物”中衍生出的一个绘画活动。自从教室里投放了“蚂蚁工坊”以后,孩子们天天趴在那观察、喂食、讨论……看到它们整天忙碌的样子,大家想到了勤奋、团结,看到它们用触角“说话”,大家又感到“神秘”,小小蚂蚁的吃喝拉撒俨然成为了孩子们的兴趣点。所以本次活动以基于幼儿生活经验,易于激发幼儿内在情感的“快乐的小蚂蚁”为内容,旨在让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表现对蚂蚁的认知和感受。

  活动目标:

  1.观察蚂蚁,了解蚂蚁的外形特征。

  2.大胆想象,尝试画出蚂蚁的各种动态,结合生活经验构思出简单的情节。

  3.通过绘画,感受蚂蚁的快乐。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5.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活动准备:

  事先有观察蚂蚁的经验。 蚂蚁照片、视频。

  活动过程:

  一、照片导入——感知蚂蚁的外形特征。

  出示“蚂蚁工坊”里放大的蚂蚁照片。

  1、你喜欢它们吗?为什么喜欢?(从外形、动作等感知蚂蚁)

  2、谁来介绍一下它可爱的外形?

  二、视频欣赏——体会蚂蚁的动态。

  播放“蚂蚁搬豆”视频,最后将各种动态不一的蚂蚁定格。

  (1)小蚂蚁们在干什么呢?

  (2)谁来学学蚂蚁的动作?

  三、游戏铺垫——模仿、观察蚂蚁动态。

  游戏:猜猜小蚂蚁在干什么?

  (1)请幼儿找朋友商量好表演蚂蚁快乐的动态,最后定格。

  (2)其他人仔细观察动态和表情,猜猜蚂蚁在干什么?

  四、作品创作——表现快乐的蚂蚁。

  幼儿通过回忆与想象创作蚂蚁快乐的生活情境。

  五、欣赏评价——讲讲我的蚂蚁故事。

  请幼儿讲述画面中的故事,体会快乐的情绪。

  活动反思:

  活动中引导幼儿看看、说说、做做、画画等多种感官参与,让幼儿兴致勃勃地去观察,动手去研究问题,探求新知,寻求发现。寻找孩子绘画中的闪光点,帮助孩子增强自信心用语言安抚与鼓励,帮助放松心情减轻对绘画的畏惧和压力。

  设计意图:

  孩子的好奇心是不可抹灭的,每当教师拿剪刀的时候,他们总会围在旁边好奇地观看。由于年龄较小,幼儿手指的灵活性及操作能力仍比较欠缺。本次活动正是为满足幼儿好奇心、发展幼儿操作能力而设计的。通过活动提供让幼儿学*使用剪刀的机会,引导幼儿尝试用剪刀剪出圆形和波浪线,同时学*间隔一定距离粘贴的方法。

  活动目标:

  1、幼儿对此活动的兴奋点。

  2、幼儿尝试用剪刀剪圆形和波浪线的情况。

  3、幼儿进行对应地并间隔一定距离粘贴的情况。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5、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活动准备:

  1、 材料准备:圆头剪刀、铅画纸、彩色纸(事先在上面画有较大的圆形)、水彩笔、油画棒、浆糊、纸制蚂蚁模板(一大一小)。

  2、 经验准备:

  ⑴ 学*使用剪刀的方法。

  ⑵ 在区角活动中尝试画、剪波浪线。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引起兴趣

  (出示两个蚂蚁模板)冬天到了,蚂蚁爸爸造了一间新房子,看看是什么样的?(出示画有较大圆形的彩色纸)蚂蚁一家住在这里可舒服啦!小蚂蚁一天天长大,有一天,它对爸爸妈妈说:“我已经长大了,我想一个人住一间房间。” 蚂蚁爸爸同意了。

  二、讲解示范

  1、 我们帮小蚂蚁把房子隔开来,变成了两个房间。(教师在圆内画波浪线)

  2、幼儿操作用弯弯的线把小蚂蚁的家分成两个房间。

  三、观察演示,幼儿操作

  1、 设疑:这几天老是下雨,小蚂蚁的房子就要淹没了,怎么办呢?(我们一起来帮小蚂蚁搬家)

  2、学*使用剪刀

  ⑴ 示范用剪刀沿线条剪,剪一点,转一转。(先剪出圆形,再沿着波浪线把圆形一分二。)

  ⑵ 幼儿学剪,教师观察指导:

  ① 指导幼儿拿剪刀的方法。

  ② 观察幼儿能否沿着轮廓线,剪一点,转一转。

  3、学*粘贴(也可放在延伸活动中进行)

  搬呀搬,搬到哪儿去呢?这里有一块空空的地方。(出示铅画纸)

  ⑴ 示范粘贴

  先把小蚂蚁住的小房间搬过来。再搬爸爸妈妈住的大房间,弯弯的地方是房间的门,两间房间门对门,中间留出一条路,它们就可以走来走去,相互关心。(教师示范把弯弯的波浪线间隔一定距离粘贴。)

  ⑵ 幼儿粘贴,观察指导

  观察幼儿能否对应地并间隔一定距离地粘贴。(指导语:两间房间弯弯的地方对对好,中间分开一点,有一条路。)

  四、活动讲评、提出要求:

  1、展示幼儿作品,相互欣赏。

  2、 小蚂蚁的新家搬好了,快把小蚂蚁请进去。(幼儿随意用水彩笔在上面点小点子)

  活动反思:

  孩子在玩中学,学中玩,兴趣浓浓。在孩子们的自由作画时间了,老师巡回指导,发现较好或有自己创意的孩子就进行及时表扬,孩子们互相学*,很好的完成了作品。

  活动设计

  这是中班主题活动《爬呀爬》之“会爬的动物”中衍生出的一个绘画活动。自从教室里投放了“蚂蚁工坊”以后,孩子们天天趴在那观察、喂食、讨论……看到它们整天忙碌的样子,大家想到了勤奋、团结,看到它们用触角“说话”,大家又感到“神秘”,小小蚂蚁的吃喝拉撒俨然成为了孩子们的兴趣点。所以本次活动以基于幼儿生活经验,易于激发幼儿内在情感的“快乐的小蚂蚁”为内容,旨在让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表现对蚂蚁的认知和感受。

  活动目标

  1、观察蚂蚁,了解蚂蚁的外形特征。

  2、大胆想象,尝试画出蚂蚁的各种动态,结合生活经验构思出简单的情节。

  3、通过绘画,感受蚂蚁的快乐。

  活动准备

  1、事先有观察蚂蚁的经验。

  2、蚂蚁照片、视频。

  活动过程

  一、照片导入——感知蚂蚁的外形特征。

  出示“蚂蚁工坊”里放大的蚂蚁照片。

  1、你喜欢它们吗?为什么喜欢?(从外形、动作等感知蚂蚁)

  2、谁来介绍一下它可爱的外形?

  二、视频欣赏——体会蚂蚁的动态。

  播放“蚂蚁搬豆”视频,最后将各种动态不一的蚂蚁定格。

  (1)小蚂蚁们在干什么呢?

  (2)谁来学学蚂蚁的动作?

  三、游戏铺垫——模仿、观察蚂蚁动态。

  游戏:猜猜小蚂蚁在干什么?

  (1)请幼儿找朋友商量好表演蚂蚁快乐的动态,最后定格。

  (2)其他人仔细观察动态和表情,猜猜蚂蚁在干什么?

  四、作品创作——表现快乐的蚂蚁。

  幼儿通过回忆与想象创作蚂蚁快乐的生活情境。

  五、欣赏——讲讲我的蚂蚁故事。

  请幼儿讲述画面中的故事,体会快乐的情绪。

  活动背景和设计意图:

  春天到了,万物复苏,处处是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色,树木发芽了,小虫子钻出来了,小蚂蚁成群结队的运粮食,小蜜蜂和小蝴蝶到处飞舞,有的小朋友还带来了宠物蚂蚁到教室里喂养,大家对蚂蚁产生了很高的好奇心!他们天天去看看、照顾小蚂蚁,于是生成了小蚂蚁这次美术活动。

  活动目标:

  1、学*运用三个圆的方法画出小蚂蚁不同的动态。

  2、培养幼儿充分的想象能力与创造能力以及各种线条的组合能力。

  3、通过整体欣赏音乐、图片和动作,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内容。

  4、借助图谱、动作、游戏情景理解记忆歌词并学唱歌曲。

  活动准备:湿粉笔、书面纸、小蚂蚁图片

  活动过程:

  一、幼儿观察蚂蚁--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非常有趣的谜语,请你们开动脑筋,看谁最先把它猜出来?

  谜语:身体虽不大,力气可不小,有时搬粮食,有时挖地道,团结又互助,勇敢又勤劳。(蚂蚁)--你们可真聪明呀!你们见过蚂蚁吗?你们知道小蚂蚁长什么样?它的身体由哪几部分组成吗?

  教师小结:小蚂蚁由头、胸、腹组成,头上长着一对触角,一双眼睛和嘴巴,身体上长着六条腿。

  --老师这里还有一首儿歌,可以让你更快地记住蚂蚁的外形特征儿歌:蚂蚁外形要记住,身体分为头胸腹,一对触角头上长,三对足在胸部。

  二、了解蚂蚁的生活*惯--那你们知道蚂蚁喜欢吃什么呀?

  --蚂蚁是怎样找食物的啊?

  --蚂蚁今天遇到了一个困难,它们的家被别人破坏了,不能再住了,所以它们只能搬家了,它们想请小朋友们帮忙,帮它们挖一个新的家,你们愿意吗?

  三、幼儿绘画蚂蚁的"畅想之家"--今天就请你们帮助蚂蚁打洞,建造一个新的家吧!让所有的蚂蚁都能搬进你们帮它们建的新家。

  (1)用线条打地洞,帮蚂蚁建造新的家.

  (2)建好新的家后请蚂蚁住进新家。

  (3)在新家里添加一点蚂蚁喜欢吃的食物。

  重点观察:幼儿是否有商量并有分工重点指导:提醒幼儿线条要接住,中间不可以断掉。

  鼓励幼儿大胆作画,尽可能画出不同的形态。

  四、交流分享幼儿展示介绍自己给蚂蚁建的新家。

  活动反思: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及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我预设的活动目标重在使幼儿学*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与探究的同时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活动中引导幼儿看看、说说、做做、画画等多种感官参与,让幼儿兴致勃勃地去观察,动手去研究问题,探求新知,寻求发现。寻找孩子绘画中的闪光点,帮助孩子增强自信心用语言安抚与鼓励,帮助放松心情减轻对绘画的畏惧和压力。

  活动目标:

  1、尝试通过改变蚂蚁头和身体方位来表现蚂蚁的爬、坐、站等不同动态。

  2、创造性地想象蚂蚁过冬的有趣情景,激发幼儿对自然现象探究的兴趣。

  3、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4、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5、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活动准备:

  范例;蜡笔

  活动过程: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