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物体和图形》教案范本5份

首页 / 教案 / |

  《认识物体和图形》教案 1

  教学目的:

  1、通过分一分,看一看,摸一摸,数一数,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以及它们的特征,会辨认这几种形状的物体;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

  3、通过学生活动,激发学*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想象、创新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和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6盒各种形状的实物;图形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小朋友,瞧!谁来了?

  生:机器人!

  师:对!机器人小叮铛今天要和我们一起学*,他还给每一组小朋友带来了礼物,想知道有些什么礼物吗?

  师:快打开盒子,看看吧!

  生:哇,这么多礼物!

  师:喜欢吗?

  生:喜欢!

  师:但是,小叮铛要考考我们,他说:“你能把形状相同的物体在一起吗?”

  师强调: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请小朋友合作分一分,在分的过程中,比一比,哪个小组合作得好一些。动手吧!

  [评:借助学生已有的学*生活经验,(学生熟悉的机器人—小叮铛)引入新知,依据了学生的起点,切入点把握好,激起了学生的学*兴趣,使学生能自觉地参与到学*过程中去。]

  二、初步感知,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1、分物体

  (1)、小组活动(老师巡视并参与进去)

  (2)、汇报

  师:这个组小朋友已经分好了,而且从得非常端正。

  问:哪个勇敢的小朋友来告诉大家,你们是怎样分的?

  学生汇报:

  我们组把肥皂、药盒、牛奶盒、小积木放在一起的;把魔方、骰子、化妆品盒子放在一起;我们把茶叶盒、易拉罐、小木棒放在一起;我们还把乒乓、皮球、玻璃珠放在一起。

  师:这组小朋友分得真好,他们把相同的合在一起!其他小组和他们分得一样吗?

  生:一样。

  师:我们来看看小叮铛是怎样分的,(课件出示)——大家和他分得一样吗?

  [评:这是大胆地让学生尝试着按自己认为的标准分一分,而且在学生分好的基础上,提出质疑,既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又使学生对这几种形状的物体的外观有了初步的认识。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的能力。使学生在做中学到了数学。]

  2、揭示概念(出示课件)

  小朋友们,为了能区别它们,谁来给它们取个好听又好记的名字呢?

  师出示问:起个什么名字?

  生:长方体。

  师:为什么这么取名?(边问边板书)

  学生说明。

  师依次出示让学生为其取名,教师板书。

  师拿起一球,问:这是什么?

  生:球!

  师:(1)、请从桌上拿一个球(放进盒里);

  (2)、请你高高举起一个正方体;

  (3)、请你拿起一个圆柱;

  (4)、请你拿出一个长方体。

  3、初步感知,形成表象

  大家都拿对了,注意,请小朋友仔细看一看你手中的长方体,再摸一摸,把你看到的、摸到的长方体的样子给小组同学互相说一说。

  生汇报

  师:谁来大声地告诉大家,你现在觉得长方体是什么样的?你是怎样感觉到的?

  生:长方体是长长方方的——我是看出来的;

  长方体有**的面——我是摸出来的;

  师:你是怎样摸的?摸给大家看一看。

  引导:请数一数长方体有几个**的面?谁来数给大家看一看?

  指名学生数

  长方体有6个**的面。

  我们已经了解了长方体的样子,请小朋友再仔细看一看,摸一摸正方体、圆柱和球,把你感觉到的给小组朋友说一说。(生边摸边说)

  生汇报

  师:谁来说一说正方体的样子?

  生:正方体正正方方的——我是看出来的;

  正方体有**的面——我是摸出来的;

  正方体也有6个**的面——我是数出来的。

  我还发现正方体每个面都是一样大的(这个孩子观察得真仔细)。

  师:长方体6个面都是一样大的吗?(教师拿起一个长方体)

  生:不一样

  师小结:对!只有正方体每个面的大小都一样

  师创设一个小情境:圆柱气嘟嘟地说,大家都知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样子了,谁知道我的样子呢?(师悄悄问:小朋友,圆柱生气了,谁来说一说它的样子)(出示课件)

  生:圆柱的身子直直的,圆溜溜的,上下一样粗,上下两有**的圆形的面。

  师:球呢?

  生:圆乎乎的,圆溜溜的。

  师引导:球没有**的`面(这个小朋友真聪明,竖起大拇指,学生掌声响起来)

  小朋友表现得都非常好,老师想让你们轻松地玩一玩,想玩吗?请听好,请从盒子里拿出一个圆柱和一个长方体,把它们*躺在桌上,然后用手轻轻地把他们分别推一下,请停下!请问: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长方体不会滚动,圆柱会滚动。

  师小结:哦,原来长方体不会滚动,圆柱会滚动,还有什么会滚动呢?

  生:球!

  师:对!我们来看球是怎样滚动的呢?——它和圆柱滚动的一样吗?(出示课件)

  生:不一样

  师:不错!球可以前后左右任意滚动。它和圆柱滚动的不一样,其中的秘密,只要我们认真学*,长大了就知道了。

  [评:在教学方式,教者以自主探究、合作的学*方式,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主动参与学*的程度。通过动手分,动嘴说,教师质疑等形式,既使学生在交流中得到互补,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还培养、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并使学生体验到了合作成功的喜悦。]

  4、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师:小朋友,刚才我们看到的长方体,圆柱和球都穿着花外衣,如果去掉它们的花外衣,你们还认识吗?请看我把牛奶盒的花外衣去掉是什么?(长方体)魔方的花外衣去掉又是什么?(正方体)茶叶盒的花外衣去掉呢?(圆柱)皮球的

  花外衣去掉呢?(球)

  其实,它们脱掉花外衣的样子就是它们对应的几何图形。(出示课件)老师边讲边出示课件,并把图形贴在黑板上。

  [评:通过一系列的操作活动,由生活中的具体物品,通过课件形象、生动地抽象为数学中的几何图形。过程自然,水到渠成。]

  三、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说说四种形状的物体

  师:其实,像这四种形状的物体在日常生活中很多,谁来说一说

  (1)、形状是长方体的有哪些物体?

  生:文具盒,砖……

  师:哦!太多了,你们真会观察自己身边的事物。

  (2)正方体又有哪些?

  生:魔方,骰子……

  (3)、圆柱的有哪些?

  生:灯管。茶叶盒……

  (4)、乒乓球、玻璃球……

  小朋友们知道的真多呀!把你知道的回去告诉你的爸爸妈妈,好吗?

  四、活动

  (1)、游戏

  ①抽生上来摸大袋子里的物体,把摸出来的感觉说给大家听,下边的小朋友猜是什么,猜对了有奖励。

  ②由老师当学生,下面的学生出题目让老师来摸。

  (2)数一数

  小朋友表现得都非常好,老师告诉你们关于小叮铛的一个秘密——其实小叮铛是我们人制造的,它身上有我们今天认识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请同学们找一找,数一数它们都有几个?(出示课件)

  (3)、搭一搭(小叮铛背景音乐)

  小朋友,小叮铛就要走了,你们想送礼物给他吗?请小朋友将自己小组的物体搭一搭,搭什么?怎样搭?先商量一下,商量好后就用你们聪明的才智和灵巧的双手开始工作吧!

  (搭好后学生汇报,评出最好的给予奖励)

  [评:多种形式,富于变化的练*设计,教者运用了适合小学生心理特征的游戏法和竞赛法,让学生在“玩”中学,“乐”中思,“比”中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应用生活中的问题验证程度,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五、学生整理学具盒

  师:请把桌上的东西放进盒子里,把它们整理好。

  六、总结

  师:小朋友们学会了认识哪几种物体和它们的图形?

  抽生回答: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师:对!我们通过看一看,摸一摸知道了它们的样子,请闭上眼睛想一想它们的样子(生闭上眼睛和老师一道边说边比划四种物体的样子)。好了,小朋友们,老师觉得你们今天表现得非常好,老师对每个小朋友都很满意,你们今天对老师的表现满意吗?

  [评:采用多种形式的评价,注重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通过比较恰当的艺术性的评价,再次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使学生余兴来了。]

  案例反思

  1、教者的教学是比较清晰的。激趣引入——比较分类——汇报验证——抽象概括。使学生对某几种物体的认识能由具体物品缓缓前进,逐步抽象为数学上的几何图形。

  2、重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比较注重学生的体验、探索。

  3、整节课创设了较多的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的机会,让学生体验到了“做”中学,“乐”中学,“玩”中学的乐趣,比较注重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去发现数学。

  4、在放手发动学生进行大胆尝试,发散学生思维,评价方式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认识物体和图形》教案 2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2~33页的内容,练*五的第2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和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辨认这几种物体和图形。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观察能力,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学生活动,激发学*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建立空间观念。

  教具、学具准备:

  1.6袋各种形状的物体。

  2.图形卡片。

  3.计算机软件、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质疑激情

  导语:同学们,我们每组都有一个装满东西的袋子,这是智慧爷爷送给你们的礼物,想知道是什么礼物吗?把袋子里的东西倒出来看一看。智慧爷爷还提出一个要求,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

  二、操作感知

  1.分一分,揭示概念。

  (1)分组活动。让学生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教师巡视。

  (2)小组汇报。问:你们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这样分?

  学生可能回答分成以下几组:一组是四四方方的;一组是直直的,像柱子;一组是圆圆的球。

  (3)揭示概念。

  教师拿出位置、大小、颜色不同的实物直观揭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概念,并板书名称。

  2.摸一摸,感知特点。

  (1)让学生动手摸一摸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然后把自己的感受和发现在小组内交流。

  (2)汇报交流。

  学生可能说出:长方体:是长长方方的,有**的面。

  正方体:是四四方方的,有**的.面。

  圆柱:是直直的,上下一样粗细,两头是圆的,**的。

  球:是圆圆的。

  (如果学生说出长方体、正方体有6个面等,应给予肯定,但不要求学生必须说出来。)

  三、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1.由实物抽象实物图形。

  投影出示实物图“鞋盒”,引导学生说出它的形状是长方体,然后抽象出长方体图形。

  用同样方法出示“魔方”、“茶叶桶”、“足球”等实物图,抽象出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

  2.记忆想像。

  (1)分别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先让学生辨认,然后把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贴在黑板上,最后再拿出相应的实物。

  (2)让学生闭上眼睛想一想四种图形的样子(教师说图形,学生想)。

  (3)让学生闭上眼睛按教师的要求摸出四种不同形状的实物。

  (4)先让学生闭上眼睛,然后摸教师给出的一种实物,由学生判断它的形状。

  (5)出示位置、大小、颜色不同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让学生辨认。

  3.让学生列举日常生活中见过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

  四、分组活动,体验特征

  1.做“做一做”第1题。

  (1)让学生拿出长方体和圆柱,放在桌面上玩一玩,使学生发现圆柱会滚动。

  (2)让学生用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搭一搭。通过搭,使学生明确:球没有**的面,能任意滚动;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都有**的面,搭在一起比较隐固。

  2.游戏:“看谁摸得准”。

  (1)每小组一人说出物体的名称,其他同学按指定要求摸,看谁摸得准(参照“做一做”第2题)。

  (2)教师说物体形状,学生摸。

  3.数图形。

  投影出示练*五的第2题,问:这只小动物是由什么图形拼成的?各用了几个?让学生在教科书上完成。

  五、全课小结(略)

  六、游戏

  先让学生想一想,用不同形状的实物能搭出什么来?然后按照自己的想法搭一搭。

  《认识物体和图形》教案 3

  教学目标:

  1. 通过操作和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辩认识这几种物体和图形。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 通过学生活动,激发学*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初步 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具准备:

  1.各种形状的物体。

  2. 图形卡片。

  3. 计算机软件、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质疑激情。

  二、操作感知。

  1. 分一分,揭示概念。

  (1)分组活动。让学生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教师巡视。

  (2)小组汇报。

  问:你们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这样分?

  学生可能回答可分成这样几组:一组是长长方方的;一组是四四方方的;一组是直直的,像柱子;一组是圆圆的球。

  (3)揭示概念。

  教师拿出大小不同、形状不同、颜色不同的实物直观揭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概念,并相机板书名称。

  [通过动手分一分,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知道它们的名称。]

  2. 摸一摸,感知特点。

  (1)让学生动手摸一摸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然后把自己的感受和发现在小组内交流。

  (2)汇报交流

  学生可能说出:

  长方体:是长长方方的,有**的面。

  正方体:是四四方方的,有**的面。

  圆 柱:是直直的,上下一样粗细,两头是圆的,**的.。

  球:是圆圆的。

  (如果学生说出长方体、正方体有6个面等,教师应给予肯定,但不要求学生必须说出来。)

  [通过学生操作、观察,进一步感知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特点,培养学生操作、观察能力以及探究新知的意识。]

  三、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1. 由实物抽象实物图形。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认识物体和图形》教学设计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认识物体和图形》教学设计投影出示实物图鞋盒,引导学生说出它的形状是长方体,然后抽象出长方体图形。

  用同样方法出示魔方、茶叶桶、足球等实物,抽象出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

  [由实物抽象出实物图形,培养学生抽象能力。]

  2. 记忆想象

  (1)分别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先让学生辩认,然后把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贴在黑板上,最后再拿出相应的实物。

  (2)学生闭眼想四种图形的样子。(教师说图形,学生想。)

  (3)学生闭眼按教师要求拿出四种不同形状的实物。

  (4)先让学生闭上眼睛,然后教师给出一种实物,由学生判断它的形状。

  (5)出示大小、颜色不同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让学生进行辩认。

  [通过记忆想像,使学生形成表象,并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 学生列举日常生活中见过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

  四、分组活动,体验特征。

  1. 做一做1题。

  (1)让学生拿出长方体和圆柱,放在桌面上玩一玩,使学生发现圆柱会轱辘,然后教师说明,圆柱可以滚动。

  (2)让学生用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搭一搭。

  通过搭,使学生明确:球没有**的面,能任意滚动;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都有**的面,搭在一起很*稳。

  [通过操作,使学生亲自体验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各自的特征。]

  2. 游戏看谁摸得准。

  (1)每小组一人说出物体的名称,其他同学按指定要求摸,看谁摸得准。(参照做一做第2题)

  (2)教师说物体形状,学生摸。

  [通过游戏,不仅可激发学生学*兴趣,也可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 数图形。

  投影出示练*五第2题,问:这只小动物是由什么图形拼成的?各用了几个?让学生完成在课本上。

  五、全课小结 (略)

  六、游戏

  先让学生想一想,用不同形状的实物能搭出什么来?然后按照自己的想法搭一搭。[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认识物体和图形》教案 4

  教学内容:认识物体和图形(第32页――――第37页)

  教材分析: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包括两个部分: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和*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初步认识,认识物体和图形。由于在现实中学生直接接触的大多是立体图形,所以把立体图形的认识放在*面图形之前,这是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的。立体图形的初步认识这一部分知识可以按三个层次进行:知识的引入―――知识的教学―――知识的应用,符合学生掌握知识的规律,在知识的引入和运用上,要注意体现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和生活化。在这部分知识中,应考虑到学生认识事物都有一个从形象――表象――抽象的过程,所以对于每一种图形,都要按三个层次进行:从实物引入――抽象为一般模型――给出图形名称。最后,让学生说出身边哪些物体的形状分别是这四种立体图形,使学生尝试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描述所处的生活空间,体现了数学的应用性。*面图形的初步认识这一部分知识要求充分利用立体图形和*面图形的关系来引入*面图形,让学生利用已掌握的知识,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知识。同时,本单元的活动设计具有开放性,可以满足不同特点学生的需要。

  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与长方 形、正方 形、三角形和圆等*面图形,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2、通过、摆、画各种图形,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和特征。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和能力。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5、在愉悦的氛围中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单元教学重、难点: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法:直观教学、快乐教学、合作交流、联想迁移。

  学法:操作法、小组合作学*、想像

  单元课时安排:2课时

  1、认识立体图形…………………………………1课时

  2、认识*面图形…………………………………1课时

  NO:1

  教学内容:认识立体图形(第32页)

  完成相应的"做一做"及第36页的第2题

  教学要求:

  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 体、圆柱和球。知道它们和名称,初步感知其特征,会辨认这几种弄清形状的物体和图形。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几种形状的物体和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图形卡片

  学具准备:各种形状的实物

  教学过程:

  一、设疑激情

  1、说学具:

  1)师:同学们,瞧谁来了?(出示课件:带音乐的机器人)

  2)生:对!机器人想和我们共同学*,还给每个小组的小朋友带来了一篮礼物,想知道有什么礼物吗?赶快打开看看,你认识什么,就给组里的小朋友说什么,每个人都说说。(学生以组为单位说出礼物名称)

  3)汇报:哪个勇敢的小朋友能大声说说你们的礼物?其他小朋友仔细听,看看你们有不同的吗?(组内小朋友轮流说学具)

  2、提要求:这么多学具中,你们能把"相同的"放在一起吗?四个小朋友共同试试看。

  二、操作感知

  A:分―――提示概念

  1)活动:按教师提的要求,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

  2)汇报:哪个聪明的小朋友说一说你是怎么分的?师:他们是这样分的,和你们一样吗?(其他同学进行补充)

  3)揭示概念师:每种物体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你知道是什么吗?教师根据学生所说在电脑分出的各类实物中出示名称: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

  4)活动教师板书:

  球 问:请你高高举起球,互相看看拿拿对了吗?放回学具篮中,依次出现:圆柱、正方体、长方体(长方体不放回篮中)

  B:摸―――感知长方体

  a:感知长方体

  (1)活动:请小朋友仔细看一看,摸一摸你们手中的长方体,把你看到的、摸到的长方体先和组里的小朋友说一说,小学数学教案《认识物体和图形》。

  (2)汇报:

  师:谁能用最大的声音大家,你现在觉得长方体是什么样子?你是怎么感觉到的?(学生口答)

  b:感知正方体、圆柱、球

  ①活动: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体,现在你还想认识什么的物体,就拿出来看一看,摸一摸,再给同组的小朋友说说心中的感受。

  ②汇报:学生仿照长方体的汇报,依次说:

  正方体:方方的,6个面,棱,顶点,不能滚动

  圆柱:上下一样粗,圆的,能滚动

  球 :光光的,能滚动

  学生每汇报完一种物体的特征,老师:请不是拿这种物体的小朋友赶快找一个看一看,摸一摸,看一看你有没有这样的感觉。

  c:比较

  ①电脑出示第33页的做一做的第一幅图

  师:看了叮当带来的这幅图: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大家吗?(学生讨论)

  ②电脑出示圆和球的滚动图

  师:圆柱和球能滚动,但它们滚动的一样吗?

  d:形成表象

  师:去掉长方体的花外衣,你还认识它吗?(电脑依次演示,将实物抽象成几何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师:请小朋友闭上眼睛想一想,长方体………(依次分四种图形)一样吗?

  e:出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物体(板书:认识物体)它们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f:联系实际说一说在你身边哪些物体的形状是这样的。

  三、活动

  1、数一数(电脑出示)

  数一数刚才的机器人分别用了多少个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学生可以独立地数,也可以自由组合)

  2、搭学具

  (1)活动:看看你们组的学具,说说准备搭个什么?然后再分工,由谁来搭,谁来传递,谁来讲解。讨论好了,就用你们的、智慧和灵巧的双手开始工作吧!(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

  (2)各小组汇报:

  四: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不仅认识了各种形状的物体,还用它们装扮了我们的生活。

  五、课后作业

  P36页的第2题

  NO:2

  教学内容:认识*面图形(第34页)

  完成相应的"做一做"及P36页的第1、3、4、5题

  教学目标:

  1、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知道这些常见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初步了解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在多种形式的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以及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在小组合作开放型的学*环境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敢于创新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从物体表面抽象成*面图形

  教学准备:

  1、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等积木若干;剪刀、印泥、橡皮泥等工具

  2、学生每5人一组,每人备有3支水彩笔、1把尺子、1块钉子板等

  教学过程:

  一、搭玩积木,体验形体

  师:(媒体播放)春天来了,大自然多美呀!小白免想在这美丽的大森林里搭一座小木屋,怎么搭呢?小朋友,你能帮它设计一下吗?(学生小组合作,用台上的积木设计一座漂亮的小木屋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

  问:你们在搭时小木屋时,用到了哪些形状的积木?请大家把积木按不同的形状分一分。

  二、操作感知,建立表象

  1、请摸一摸自己的积木拿在手里,看一看,摸一摸,跟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你拿的是什么体,它的面是什么样子的。(学生边摸边说)

  2、问:谁知道圆柱的这个面是什么样子的?

  (这一个面是圆圆的,**的)

  问:你有没有办法把它记下来呢?

  3、师:请你用我给你们准备的工具(白纸、印泥、橡皮泥等)工具,在小组里说一说,你想用什么办法记下这些面,每个小朋友最好想得不一样,比一比,哪 个小组的办法多。(学生开始活动,并将自己组记下的面贴在板子上,然后展示在大黑板上。

  4、你们觉得哪个组的方法最多,我们就请哪个组的小朋友来介绍一下他们的方法,好不好?

  (指名学生演示、操作)

  师:小朋友的办法真多!(用电脑演示,从长方体、正方体、三棱体上分别移下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些图形,让我们来跟这些新朋友打声招呼吧!(生齐读图形名称)

  三、巩固延伸,加深认识

  1、请你说出我们教室里哪些物体面的形状是与这些图形是相同的。

  2、再一起到小白免新造好的房子去找一找,哪些物体的面也是这些图形。(电脑播放小免的家,让学生寻找并交流)

  3、师:小白免家门前有一块空地,它想围一块地种萝卜,小朋友能不能用上今天学的本领,帮小白免围围呢?围好后跟你的小伙伴说一说你围的是什么图形。

  4、学生活动反馈

  5、请你在方格纸上画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三角形吗?请你试一试。

  6、学生作品展示

  7、师:现在许多图形都赶来开会了。(电脑播放)来了哪些图形,请小朋友用三种颜色的水彩笔给这些图形涂上颜色,统计好个数,填在表格里。(放轻音乐)

  8、反馈:选两种不同的涂法在投影上展示

  问:你喜欢哪一涂法?为什么?

  教师小结:用一种颜色涂同一种图形看上去比较清楚。

  9、请小朋友每人拿出一个长方体,在纸上度着画出几个不同的长方形。

  四、全课总结、回归生活

  今天我们学的这些图形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可见,请小朋友课后留心观察一下,把它记下来,然后与家人一起交流一下。

  认识物体和图形。

  《认识物体和图形》教案 5

  教学内容:

  教科书P32~33页做一做及练*五第2题

  教学要求:

  1。通过观察和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辨认这几种物体和图形。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学生活动,激发学*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

  1。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及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具、学具准备:

  1。6袋各种形状的物体。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质疑激 情:

  (1)同学们,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会见到形状各种各样的物体,今天老师带来了几样。(牙膏盒、肥皂盒、牛奶盒、易拉罐、铅笔、乒乓球、魔方、笔筒、茶叶筒、弹球……)你们认识它们吗?(一一说出物体本来的名字)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学生边说教师边摆。

  问:同学们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这样分呢?

  (学生可能会说:分成几组,一组是长长方方的、一组是正正方方的、一组是直直的像柱子、一组是圆圆的)

  (2)揭示概念:同学们说的非常对。

  A:教师拿出大小不同、形状不同、颜色不同的实物长方体:它是长长方方的,有**的面。像这些物体它们都有个共同的名字叫"长方体"。

  B:直接出示形状是正方本的物体,它是正正方方的,有**的面。它们叫"正方体"

  C:出示形状是圆柱的物体:它们是直直的,上下一样粗细,两头是圆的,有**的面。它们叫"圆柱"。

  D:出示球状物体,它们是圆圆的。

  活动1:

  1.请你高高举起球,互相看看拿对了吗?放回学具篮中,依次出现:圆柱、正方体、长方体(长方体不放回篮中)

  2.摸--感知"长方体"。

  (1)请同学们仔细看一看,摸一摸你们手中的长方体,把你看到的,摸到的长方体和同学们说一说。

  (2)汇报:

  师:谁能用的声音告诉大家,你现在觉得长方体是什么样子?你是怎么感觉到的?

  生1:长长方方的,有**的面。

  师:还有不同的感觉吗?

  生2:有6个**的面。

  师:还的吗?

  生3:相对的两个面一样。

  师:谁能说一说长方体到底是什么样的?

  生:长长方方的,有6个**的面,相对的两个面一样。

  (3)感知"正方体"。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体,现在认识一下正方体,拿出来看一看,摸一摸。

  汇报:你觉的正方体摸一摸后,你对它有什么新的认识吗?

  生1:正正方方。

  生2:有六个面。

  生3:每个面都一样。

  (4)感知"圆柱"。

  师:把圆柱找出来,摸一摸,你对它有什么新的认识吗?

  生1:直直的,上下一样粗细。

  生2:两头有**的两个面,是贺的。

  生3:站的很稳,躺着会滚。

  (5)感知"球"。

  师:拿出球来摸一摸,看一看,你对它有什么新的认识吗?

  生1:圆圆的。

  生2;无论怎么放都会滚。

  (学生每汇报完一种物体的特征教师提醒:请不是拿这种物体的小朋友赶快找一个看一看,摸一摸,你有没有这样的感觉)

  三.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1、由实物抽象实物图形。(出示长方体)

  师问:去掉长方体美丽的花外衣,你还认识它吗?

  (电脑依次演示将实物抽象成图形,依次认识正方体、圆柱、球)

  活动2

  找相同: 教师拿出一个立体图形,学生找出和它一样形状的物体。

  2、记忆想象:


《认识物体和图形》教案范本5份扩展阅读


《认识物体和图形》教案范本5份(扩展1)

——《认识物体和图形》教学反思

《认识物体和图形》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人民老师,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优秀的教学反思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认识物体和图形》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认识物体和图形》教学反思1

  成功之处:

  在感知物体的特征后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生活中你看到过这样的形状吗?这一问题情境让学生把所学的新知识运用到生活中,使学生觉得学*数学有用。数学与生活有密切的联系,增进了学生对数学的价值和作用的认识,激发了学生学*数学的热情。

  本单元设计较为严密,能捉住重点,难点,学生易错的知识点来着重去讲解,能根据新课标所提出的要求让学生感悟*面图形特点,培养学*兴趣,发展空间观念。

  不足之处:

  有些地方仍然做得不太好,对于刚入学一个月的孩子,这样的四人小组合作还是第一次,又是对这些物体,特别是球,出于好奇,好玩的心理,在课堂上过于兴奋,教师在纪律的调控上有些失控,课前估计有些不足,使课堂效果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学生在回答问题是有一个错误就是喜欢把圆说成圆形,最主要的原因是受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这种说法的影响。总的来说,本节课内容较为充实,设计较为新颖,既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认识物体和图形》教学反思2

  一年级学生刚从幼儿园的小朋友升为一年级的小学生,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他们采用的思维方式是形象思维为主。怎样让孩子认识生活中的主体图形,并以实物体中抽象出简单的立体图形呢?课前一段时间里,我作了大量的准备工作,*日里注意收集好生活中的物品以备教具使用,如长方体的牙膏盒、药品盒等,正方体的饼干盒、魔方等,圆柱体的茶盒、茶杯等,球体有乒乓球、皮球等,并在卡片上画出数学模型图,如长方体、圆柱、球的线描立体结构图弄。同时在课前让学生按要求收集好相关生活物品以作学具。教学中,首先出示我收集的各种图形,让孩子们一一识别,然后让孩子们倒出自己的学具,试着把自己认为是同一类形状的物品分在一起,接着出示牙膏盒,让孩子了解它的大概形状特征,如数一数有几个面,哪些面的大小是一样的,这样引导孩子在有目的的思考中探究并认识,像牙膏盒这种有6个面组成的,对着的两个面的大小一样的物体就是长方体,然后我再出一个与牙膏盒的大小不一样的纸盒,让孩子观察说说特点,强化认识长方体,学会变通。接着在孩子们认识长方体实物的基础上在黑板上贴出抽象的长方体模型图片,将孩子对长方体的认识,从具象的感知的认识上升到抽象的、理性的认识,并用类似的方法引导孩子认识正方体、圆柱、球,让孩子在看一看、比一比、摸一摸、说一说等活动中找到长方体与正方体的相同点一不同点;发现圆柱和球的共同点和区别点,在动手操作实践中直观感知长方体和正方体不能滚动、圆柱和球能滚动等特征。

  这堂课准备还算较充分,课堂设计也符合孩子们的学*特点,整堂课学*氛围浓,我和我的学生们都感到很轻松愉快。课后我仔细回味,这堂课的目标是达到了,但学觉得对教材资源的挖掘不够深,还应注意知识的拓展与延伸。比如,只注意了教材知识点的突破,只追求了“求同”,统一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立体图形,但实际不能归入那些图形中,如像“ ”这样的图形与长方体应区别开来,“”这样的图形应与圆柱区别开来,“ ”应与球区分开来。还有一种特殊的长方体,它有两个面是正方形的,有可能一些孩子会误认为是正方体,而它实际属长方体,应让孩子对照长方体与正方体的各自特点,这样很容易就分辩出来了。

  这一节课是孩子们初步接触简单的立体几何图形,下一课时便是让学生们探索从立体中抽象出简单的*面图形。而其中的“三角形”将由“三棱锥”立体图形中抽象出来。看来在认识立体图形时,还应补充认识“三棱锥”知道它也是一种立体图形,为后面认识*面图形“三角形”作好充分准备。

  思量之后,我在教学“认识*面图形”时,开课提出疑难以解决上堂课的遗留问题,弥补所欠缺的知识,进一步完善孩子对简单的立体图形的认识,并为本堂课的“认识简单的*面图形”作为铺垫。这个开课让孩子们感受到探索知识的乐趣,培养了孩子的发散思维,求异思维,以及辩证地分析问题的能力。

《认识物体和图形》教学反思3

  本单元包括两部分内容: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和*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初步认识。在现实生活中学生直接接触的基本是立体图形,而对*面图形的感知比较少,将立体图形的认识编排在*面图形之前,可以借助学生日常已有的图形经验以及对物体的操作活动帮助学生感知几何形体的特征,建立清晰的表象。

  由于学生刚接触几何图形方面的知识,所以只要求学生能辨认不同的*面图形就可以了。考虑到学生已经能够辨认立体图形和初步感知立体图形的特征,分利用立体图形与*面图形的关系来引入*面图形,让学生利用已掌握的知识,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知识。在向学生渗透面构成体的关系的同时,也帮助学生感受知识转化和形成的过程。

  我在完成练*五第5题时,觉得在用球是否能画出圆这一问题上存在争论。从理论上讲是可行,但在实际操作中存在着很大的难度。不过在实际教学中用硬纸板把球紧紧地包裹起来,形成一个圆柱竖在桌子上,然后沿着这个圆柱的底的边缘画出圆。这种方法成功地运用了转化的思想,巧妙地将用球画圆转化为用圆柱画圆,对变换思路、解决问题颇具启发。

  在教学中我还注意强调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强调在活动中掌握知识。将学生所需掌握的知识蕴含在活动中,通过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自然地完成学*过程。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意识和能力。例如,可以让学生观察身边的物体分别是什么形状的,哪些物体的形状相同,等等。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动手操作的机会。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兴趣,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形成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例如,让学生通过滚一滚、推一推、搭一搭、摸一摸、画一画等活动,充分感知各种图形的特征。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与合作学*的意识和能力,要鼓励学生积极探索。

《认识物体和图形》教学反思4

  本节课内容是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简单介绍三棱柱);知道它们的名称,初步感知其特征,会辨认这几种形状的物体和立体图形;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重点让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和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难点具体表现为建立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空间观念,比较它们的不同特征,并能正确辨认。〈数学新课程标准(实验)〉告诉我们,老师应激发学生的学*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广漠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在本节课创设了大量的让学生动手操作、用眼观察、动口表达、用心思考的小组合作学*的实践活动学生始终在轻松、民主、和谐、愉快的氛围下探索学*,成为课堂的主人在效地提高了问题解决能力,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正如“课标”中所说的,使每一个孩子在数学学*中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我尝试力求自己的课能够很好地渗透这个理念。

  1、面向全体、有效合作

  在整个教学环节,我始终把学生的体验、探索放在首位。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说一说、分一分、看一看、摸一摸、滚一滚、、数一数、连一连等一系列的操作活动,初步感知四种物体的特征,合作交流意识得到提高,同时也突破教学重点。

  ﹝片段1:分一分﹞

  师:请你们每个小组的同学共同合作,把形状相同的物品放在一块儿。

  学生兴趣盎然,迫不急待的分组操作分类物体。

  师:哪个聪明的小朋友说一说你们是怎么分的,它们的形状是怎样呢?

  生:我们把鞋盒、肥皂、药盒、酸奶盒……放在一起,因为他们是长长方方的;把骰子、魔方、积木……放在一起,因为他们是方方正正;把易拉罐、笔筒、铅笔放在一起因为他们是……;把足球、玻璃球、小皮球、乒乓球放在一起,因为他们是圆圆的。

  师:他们是这样分的,和你们一样吗?(其它学生进行补充)。

  (从各小组汇报的情况来看,每个小组都会把大小不一样的“球”放在一块儿,也知道把所有的“正方体”物品放在一块儿。但是,各组在形状分别为“圆柱”和“长方体”的物品的分法上不尽相同,有的小组把圆柱形的物体分为细长的和粗短的两类;有的小组把长方体形状的物体也分为两类:即把像牙膏盒那样两头是正方形的作为一类,把两头是扁扁的长方体作为一类。那么,这样分对不对呢?老师先不让大家回答这个问题。请同学们再仔细看看桌子上的所有物品,然后来回答这个问题。)

  师:每种形状的物体它们都有个共同的名字,你知道是什么吗?

  生:我知道酸奶盒、肥皂、鞋盒都叫长方体。

  ……

  老师按学生所说在电脑分出的各类实物中出示名称: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片段2:看一看,摸一摸,滚一滚﹞

  师:从刚才分类过程中,你们觉得哪些物体是最容易辨认出来的?

  生:球和圆柱

  师马上板书(球和圆柱)。

  师:为什么?

  生:球是圆圆的,可以滚动……

  师:请小朋友仔细看一看,再摸一摸、滚一滚你手中的球和圆柱,把你的感觉先和组里的小朋友说一说。

  师:谁能用最大的声音告诉大家,你现在觉得球和圆柱分别是什么样子?你是怎么感觉到的?

  生:球是圆乎乎的,它没有**的面,放在桌子上可以任意到处地滚动。(学生先观察,然后用手摸一摸并滚一滚桌上的球,亲自感知球的特性。)

  生:圆柱是直筒筒的,上下一样粗,它的两头是圆圆的,**的,大小一样。如果躺在桌子上,它就能够滚动;但是如果立在桌子上,它就不能自由滚动了。像这样的物体,不管它是长的,还是短的;是粗的,还是细的,都叫圆柱。(学生用手摸一摸细长的圆柱,再摸一摸、比一比粗短的圆柱,发现它们也是上下一样粗,两头也是**的圆面。这样,学生很自然地把原来分成两类的圆柱摆放到一块儿了。)

  师:粉笔是圆柱吗?为什么?

  生1:是,因为粉笔是直直的,上下有两个圆是**的,还可以滚动。

  生2:不是,因为粉笔一头粗点,而另一头细点。

  师:你观察得真仔细,粉笔虽然直筒筒的,可以躺着滚动,但它的两头的圆的大小不一样,所以不是圆柱。

  师:你们觉得较难辨认的是什么?(正方体、长方体)请小朋友再仔细看一看,摸一摸、滚一滚你手中的正方体、长方体,又有什么发现呢?

  生1:长方体是长长的,我是看出来的。

  生2:长方体有6个面,我是数出来的。

  生3:我摸到长方体有“疙棱”。

  生4:我摸到长方体这里“尖尖的”。

  生5:我觉得长方体不能滚动。

  生6:正方体是四四方方的,是无法自由滚动的。

  生7:正方体的面是*的,像正方形……

  教师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主动探索、体验、领悟与创造学*的时间与空间,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得到发展,并能直观感知各种图形的特征,会初步辨认和区别这些物体和图形。

  2、精心预设,驾驭生成

  本课教学难点是正确辨认正方体和长方体,特别是学生对于有两个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容易混淆。因此我对症下药,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活动。

  ﹝片段3:比一比、想一想,猜想验证﹞

  教师拿着一个正方体,它的六个面身穿不同颜色衣服,从不同方向转动正方体让学生观察它的每个面,猜一猜有什么特点。

  生:它的每个面大小是一样。

  师:你的观察能力真强,思维能力很活沃,掌声鼓励。

  验证结论:教师把拿着这个正方体,把的每件衣服(六个面面)剪下来重叠起来,学生就很明显发现它们是重合在一起的,让学生直观发现正方体每个面的大小是一样的,并数一数共有多少个面,从而证明正方体的6个面大小一样,,再用同样的方法观察和验证长方体,发现长方体上下、左右、前后的面大小一样。

  师生总结如下:

  ①正方体是四四方方的,是无法自由滚动的,它有**的6个面而且每个面的大小都是一样的;

  ②长方体是长长方方的,也是无法自由滚动的。同正方体一样,它也有**的面,但是,与正方体不同的是,这些面的大小不是一样的,有的长一些,有的短一些。

  教师手拿着一个特殊的长方体(有两个面是正方形),让学生判断是什么图形。

《认识物体和图形》教学反思5

  《认识物体和图形》是学生学*“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开始,主要从形状这一角度来使学生初步认识物体和图形。在现实生活中,孩子们已经见过这些立体图形,因此本节课就是通过操作、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辨认这几种物体和图形。

  纵观本节课的教学,我充分挖掘了生活资源,让学生感知生活与数学的紧密联系。突出了实物感知,动手操作等活动,通过适时的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在好奇、质疑、讨论、整理的学*情景中学*,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另外,积极有效的评价手段充分激发了学生学*的积极性。首先让学生从实物中抽象表象,认识特点,形成概念,再从表象的概念支持下寻找实物,运用实践,让孩子在分一分、说一说、做一做、摆一摆这样的实践中学数学,让孩子们既感到兴趣盎然,在生活中学数学,又让孩子们经历了数学的思维过程,这是比较好的一种数学教学方法。其次,良好的课堂常规、倾听*惯是良好的教学效率的保障,孩子都能在课堂中静下心来学*,注意力集中、思维积极、学生发言时其他孩子能认真倾听,这一点很有进步。这堂课下来觉得自己思路清晰,突出教学的重难点,教学效果较好。

  但是教学语言不够简洁,因此既浪费了宝贵的教学时间,又模糊了孩子们的认知进程。原因主要是备课还不够充分,所以以后课前一定要充分备课,先看教材、教参和作业本,再弄好教案和课件等教具,然后再将教案定稿,再看课件默想教学预设,这样上课定会思路更清晰,语言更简洁,应变更灵活,当然课堂教学效率也就提高了。

《认识物体和图形》教学反思6

  教学中,首先出示我收集的各种图形,让孩子们一一识别,然后让孩子们倒出自己的学具,试着把自己认为是同一类形状的物品分在一起,接着出示牙膏盒,让孩子了解它的大概形状特征,如数一数有几个面,哪些面的大小是一样的,这样引导孩子在有目的的思考中探究并认识,像牙膏盒这种有6个面组成的,对着的两个面的大小一样的物体就是长方体,然后我再出一个与牙膏盒的大小不一样的纸盒,让孩子观察说说特点,强化认识长方体,学会变通。接着在孩子们认识长方体实物的基础上在黑板上贴出抽象的长方体模型图片,将孩子对长方体的认识,从具象的感知的认识上升到抽象的、理性的认识,并用类似的方法引导孩子认识正方体、圆柱、球,让孩子在看一看、比一比、摸一摸、说一说等活动中找到长方体与正方体的相同点一不同点;发现圆柱和球的共同点和区别点,在动手操作实践中直观感知长方体和正方体不能滚动、圆柱和球能滚动等特征。

  一、创设情境,让情境贯穿课堂始终。

  在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在低年级的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的数学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所以,我的开头便是创设了一个圣诞老人送礼物的情境,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上来了。而且在课堂的练*部分也加上了一个情境的延续部分,把学生反复练*摸以及到纸上找图形的活动变得丰富生动了,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有效的组织了课堂纪律。

  二、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在自己的实践中不断的发现,不断的获得知识。

  在低年级教学中,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所以,在设计的时候,我便让学生亲自动手去分类,按照规则,想怎么分就怎么分,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只要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教师就应当给予肯定与鼓励。再有,我设计了一个环节,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玩一玩,再说一说,捏一捏通过这样的设计,可以让学生自己在动手操作的时候发现这些物体的特点,并培养了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认识了这四种物体后,教师让学生举例子,让学生在生活找这些物体的影子,然后呢,拿出你喜欢的物体随意的玩,也是和他们最熟悉的玩具联系在一起,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数学,体会学*数学的重要性。而在最后一个环节中,加入了让学生看精美建筑的图片,孩子们情绪高涨,他们不仅从建筑中感受到了所学物体的美,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热爱生活的情趣。

  这堂课准备还算较充分,课堂设计也符合孩子们的学*特点,整堂课学*氛围浓,我和我的学生们都感到很轻松愉快。课后我仔细回味,这堂课的目标是达到了,但学觉得对教材资源的挖掘不够深,还应注意知识的拓展与延伸。比如,只注意了教材知识点的突破,只追求了“求同”,统一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立体图形,但实际不能归入那些图形中,如像这样的图形与长方体应区别开来,这样的图形应与圆柱区别开来,应与球区分开来。还有一种特殊的长方体,它有两个面是正方形的,有可能一些孩子会误认为是正方体,而它实际属长方体,应让孩子对照长方体与正方体的各自特点,这样很容易就分辩出来了。

  这一节课是孩子们初步接触简单的立体几何图形,下一课时便是让学生们探索从立体中抽象出简单的*面图形。而其中的“三角形”将由“三棱锥”立体图形中抽象出来。看来在认识立体图形时,还应补充认识“三棱锥”知道它也是一种立体图形,为后面认识*面图形“三角形”作好充分准备。

  思量之后,我在教学“认识*面图形”时,开课提出疑难以解决上堂课的遗留问题,弥补所欠缺的知识,进一步完善孩子对简单的立体图形的认识,并为本堂课的“认识简单的*面图形”作为铺垫。这个开课让孩子们感受到探索知识的乐趣,培养了孩子的发散思维,求异思维,以及辩证地分析问题的能力。

《认识物体和图形》教学反思7

  1、整节课通过设计一些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让数学课堂充满活力。

  2、在分类过程中,各小组的学生都把自己带来的物体先集中再分类,他们合作定标准,合作分类,培养了学生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他们按大小、形状、颜色的不同标准给物体分类,体现了分类的多样性。

  3、通过让学生用眼观察,用手触摸,动口说一说,多感官的参与,充分锻炼学生观察、表达、思考等多方面的能力,让学生主动参与、探索有关的数学知识。

  4、让学生摸自己喜欢的物体,搭自己熟悉的东西,这些都充分地尊重了学生的自主选择,给学生的创造性发挥提供了很好的空间和时间。

《认识物体和图形》教学反思8

  教学“认识物体和图形”时,首先让学生把手中不同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物体,分别在白纸上沿四周画出一个图形来,画后教师提出问题:你画的图形和你手中拿的物体一样吗?有什么不同?并让学生在小组中展开讨论,讨论前教师提出明确要求:

  1.仔细观察你有什么发现?

  2.在小组中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这样学生在小组中展开讨论,教师再巡视,了解每组学生讨论的情况,然后让每组中有代表性的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通过小组讨论,他们对两种图形为什么不同,有什么区别这一问题多少有了一些认识和见解.加上小组其他同学的意见,在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时就不会出现不会说的现象.而且这个问题是在小组同学的共同努力下得出的结论,尽管有的不是十分的准确,可比起老师的讲解效果要好.这样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找出立体图形和*面图形的区别,从感性上认识到*面图形是立体图形的一个面,对*面图形有了初步的认识.

  然后再具体认识*面图形,老师又在黑板上分别画出一个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并让小组中的每个同学拿一种图形,把他们四人所画的图形分成四种,然后让小组中的`同学互相看看都拿对了吗?在这一环节中学生不仅自己动脑想、动手做,同时同学之间互相帮助,加深了对不同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认识.

《认识物体和图形》教学反思9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低年级的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的数学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

  一年级学生刚从幼儿园的小朋友升为一年级的小学生,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怎样才能让孩子认识生活中的主体图形,并在实物中抽象出简单的立体图形呢?在课前一段时间里,我作了大量的准备工作,注意收集好生活中的物品以备教具使用,如长方体的牙膏盒、药品盒等,正方体的饼干盒、魔方等,圆柱体的茶盒、茶杯等,球体有乒乓球、皮球等,并在卡片上画出数学模型图,同时在课前让学生按要求收集好相关生活物品以作学具。

  教学中,首先出示我收集的各种图形,让孩子们一一识别,然后让孩子们倒出自己的学具,试着把自己认为是同一类形状的物品分在一起,接着出示牙膏盒,让孩子了解它的大概形状特征,如数一数有几个面,哪些面的大小是一样的,这样引导孩子在有目的的思考中探究并认识,像牙膏盒这种有6个面组成的,对着的两个面的大小一样的物体就是长方体,然后我再出一个与牙膏盒的大小不一样的纸盒,让孩子观察说说特点,强化认识长方体,学会变通。接着在孩子们认识长方体实物的基础上在黑板上贴出抽象的长方体模型图片。将孩子对长方体的认识,从形象的感知上升到抽象的、理性的认识,并用类似的方法引导孩子认识正方体、圆柱、球,让孩子在看一看、比一比、摸一摸、说一说等活动中找到长方体与正方体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发现圆柱和球的共同点和区别点,在动手操作实践中直观感知长方体和正方体不能滚动、圆柱和球能滚动等特征。

  当然,这单元教学的不足之处也很多。首先,组织教学有待大大加强。这样的活动课,组织教学比较难一些,尤其是物体不一样,现在的小孩都是独生子女,都想选自己喜欢的好的物体,更应该多多教育,让他们从小懂得互相谦让。另外,学具不是玩具,*时用学具时要教育学生,让学生养成轻拿轻放的*惯,这样老师就不用大声频繁地进行组织教学了,从而,可以多出大量的教学时间把每一个教学环节都落到实处,不是走过场。

  为了避免学生在学*数学概念过程中容易出现动机不强、注意力不集中等现象,还是要多用适合小学低年级学生心理特点的“游戏法”组织教学,让学生在“玩”中学、在“乐”中思、在“学”中比、在“比”中做,既可以加深对各类物体特征的认识,又可以培养学生动手做,用脑想的能力,在活动中还能学会合作与创新,起到一石二鸟的效果。也为小学生学*兴趣的激发,为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做好铺垫。

  在本课教学实践中,既产生了我所意想不到的惊喜,也留下了值得我进一步思考的问题。在后面的教学中发现孩子们都对球的特点掌握的很好,但是对正方体和长方体则不容易区分。例如:其中有一个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孩子很容易认为是正方体。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呢?我想,首先学具的准备太单调,没有一些特殊性的物体来启发学生,加深学生对物体特征的理解,开阔学生的思维。在操作环节上,老师可以放手让学生准备各种各样的物品,鼓励看谁带的样子多,加深学生对物体特点的认识,另外老师可以多准备一些比较特殊的物品,和学生共同探讨,引发学生一些思想的碰撞。

  其次 对学生的评价过于单调。所以在以后的课堂中,我会积极加强自己的评价性语言,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评价,如从学*态度上评价,从积极性上评价,还有的比如说从速度上,从动脑上,从今后的发展上,从思维的灵活性,对学生进行评价,再结合一些小奖品的利用,使学生感到学*没有压力,而且使学生更乐于去学*,获得了学*知识的成功感。

  此次的教学反思让我在今后的教学道路上有了新的目标和方向,我会根据本次反思的收获对我的教学工作加以总结,使我的教学水*能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认识物体和图形》教学反思10

  《认识物体和图形》是学生学*空间与图形的开始。主要是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认识常见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立体图形,知道它们的名称,并且能够辩认这几种形状的物体。

  上完《认识物体和图形》,细细回顾,有成功之处也有需要改进的地方。令人满意的是:

  一、准备充分,达到预期效果

  小学一年级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怎样让孩子认识生活中的立体图形,并从实物体中抽象出简单的立体图形呢?课前,我作了大量的准备工作,*日里注意收集好生活中的物品以备教具使用,如长方体的牙膏盒、药品盒等,正方体的饼干盒、魔方等,圆柱体的茶盒、茶杯等,球体有乒乓球、皮球等,并在卡片上画出数学模型图,如长方体、圆柱、球的线描立体结构图形。同时在课前让学生按要求收集好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的实物各1个,还有各种形状的立体学具模型1袋。由于准备充分,这堂课学生很感兴趣,也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二、精心设计活动,充分感知

  好的数学活动,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节课的重点是使学生形成各种形状的比较,能够辩别这几种形状的物体,充分感知其特征。所以,我在设计活动时,重点放在让学生感受这些物体的形状,我设计了几个不同层次的活动。

  1、看一看,摸一摸实物,并且在小组内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对物体形状的感受。

  2、闭眼想这四种物体的样子

  3、拿到各种形状的物体后,闭眼摸出它的形状。

  4、闭眼摸实物后,说出其形状(2人游戏)。

  5、小老师说某形状的名称,学生摸出相应的实物(4人“x子摸鱼”的游戏)。

  有学生单独的活动,也有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活动,还有教师与学生的活动。让孩子在看一看、比一比、摸一摸、说一说等活动中找到长方体与正方体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发现圆柱和球的共同点和区别,在动手操作实践中直观感知长方体和正方体不能滚动、圆柱和球能滚动等特征。

  不足之处:

  首先,这一节课是孩子们初步接触简单的立体几何图形,下一课时便是让学生们探索从立体中抽象出简单的*面图形。而其中的“三角形”将由“三棱锥”立体图形中抽象出来。看来在认识立体图形时,还应补充认识“三棱锥”知道它也是一种立体图形,为后面认识*面图形“三角形”作好充分准备。

  其次,组织教学有待大大加强。这样的活动课,组织教学确实是比较难抓一点,尤其是物体不一样,现在的小孩都是独生子女,都比较自私,都想选自己喜欢的好的物体,那更应该多教育,让他们从小懂得互相谦让,是一种美德。另外,学具不是玩具,*时用学具时就要教育学生,要让学生养成轻拿轻放的*惯,这样老师就不用大声频繁地进行组织教学了,从而,可以多出大量的教学时间把每一个教学环节都落到实处,不是走过场。


《认识物体和图形》教案范本5份(扩展2)

——《认识物体和图形》教学反思范本十份

  《认识物体和图形》教学反思 1

  本节课内容是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简单介绍三棱柱);知道它们的名称,初步感知其特征,会辨认这几种形状的物体和立体图形;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重点让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和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难点具体表现为建立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空间观念,比较它们的不同特征,并能正确辨认。〈数学新课程标准(实验)〉告诉我们,老师应激发学生的学*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广漠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在本节课创设了大量的让学生动手操作、用眼观察、动口表达、用心思考的小组合作学*的实践活动学生始终在轻松、民主、和谐、愉快的氛围下探索学*,成为课堂的主人在效地提高了问题解决能力,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正如“课标”中所说的,使每一个孩子在数学学*中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我尝试力求自己的课能够很好地渗透这个理念。

  1、面向全体、有效合作

  在整个教学环节,我始终把学生的体验、探索放在首位。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说一说、分一分、看一看、摸一摸、滚一滚、、数一数、连一连等一系列的操作活动,初步感知四种物体的特征,合作交流意识得到提高,同时也突破教学重点。

  ﹝片段1:分一分﹞

  师:请你们每个小组的.同学共同合作,把形状相同的物品放在一块儿。

  学生兴趣盎然,迫不急待的分组操作分类物体。

  师:哪个聪明的小朋友说一说你们是怎么分的,它们的形状是怎样呢?

  生:我们把鞋盒、肥皂、药盒、酸奶盒……放在一起,因为他们是长长方方的;把骰子、魔方、积木……放在一起,因为他们是方方正正;把易拉罐、笔筒、铅笔放在一起因为他们是……;把足球、玻璃球、小皮球、乒乓球放在一起,因为他们是圆圆的。

  师:他们是这样分的,和你们一样吗?(其它学生进行补充)。

  (从各小组汇报的情况来看,每个小组都会把大小不一样的“球”放在一块儿,也知道把所有的“正方体”物品放在一块儿。但是,各组在形状分别为“圆柱”和“长方体”的物品的分法上不尽相同,有的小组把圆柱形的物体分为细长的和粗短的两类;有的小组把长方体形状的物体也分为两类:即把像牙膏盒那样两头是正方形的作为一类,把两头是扁扁的长方体作为一类。那么,这样分对不对呢?老师先不让大家回答这个问题。请同学们再仔细看看桌子上的所有物品,然后来回答这个问题。)

  师:每种形状的物体它们都有个共同的名字,你知道是什么吗?

  生:我知道酸奶盒、肥皂、鞋盒都叫长方体。

  ……

  老师按学生所说在电脑分出的各类实物中出示名称: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片段2:看一看,摸一摸,滚一滚﹞

  师:从刚才分类过程中,你们觉得哪些物体是最容易辨认出来的?

  生:球和圆柱

  师马上板书(球和圆柱)。

  师:为什么?

  生:球是圆圆的,可以滚动……

  师:请小朋友仔细看一看,再摸一摸、滚一滚你手中的球和圆柱,把你的感觉先和组里的小朋友说一说。

  师:谁能用最大的声音告诉大家,你现在觉得球和圆柱分别是什么样子?你是怎么感觉到的?

  生:球是圆乎乎的,它没有**的面,放在桌子上可以任意到处地滚动。(学生先观察,然后用手摸一摸并滚一滚桌上的球,亲自感知球的特性。)

  生:圆柱是直筒筒的,上下一样粗,它的两头是圆圆的,**的,大小一样。如果躺在桌子上,它就能够滚动;但是如果立在桌子上,它就不能自由滚动了。像这样的物体,不管它是长的,还是短的;是粗的,还是细的,都叫圆柱。(学生用手摸一摸细长的圆柱,再摸一摸、比一比粗短的圆柱,发现它们也是上下一样粗,两头也是**的圆面。这样,学生很自然地把原来分成两类的圆柱摆放到一块儿了。)

  师:粉笔是圆柱吗?为什么?

  生1:是,因为粉笔是直直的,上下有两个圆是**的,还可以滚动。

  生2:不是,因为粉笔一头粗点,而另一头细点。

  师:你观察得真仔细,粉笔虽然直筒筒的,可以躺着滚动,但它的两头的圆的大小不一样,所以不是圆柱。

  师:你们觉得较难辨认的是什么?(正方体、长方体)请小朋友再仔细看一看,摸一摸、滚一滚你手中的正方体、长方体,又有什么发现呢?

  生1:长方体是长长的,我是看出来的。

  生2:长方体有6个面,我是数出来的。

  生3:我摸到长方体有“疙棱”。

  生4:我摸到长方体这里“尖尖的”。

  生5:我觉得长方体不能滚动。

  生6:正方体是四四方方的,是无法自由滚动的。

  生7:正方体的面是*的,像正方形……

  教师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主动探索、体验、领悟与创造学*的时间与空间,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得到发展,并能直观感知各种图形的特征,会初步辨认和区别这些物体和图形。

  2、精心预设,驾驭生成

  本课教学难点是正确辨认正方体和长方体,特别是学生对于有两个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容易混淆。因此我对症下药,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活动。

  ﹝片段3:比一比、想一想,猜想验证﹞

  教师拿着一个正方体,它的六个面身穿不同颜色衣服,从不同方向转动正方体让学生观察它的每个面,猜一猜有什么特点。

  生:它的每个面大小是一样。

  师:你的观察能力真强,思维能力很活沃,掌声鼓励。

  验证结论:教师把拿着这个正方体,把的每件衣服(六个面面)剪下来重叠起来,学生就很明显发现它们是重合在一起的,让学生直观发现正方体每个面的大小是一样的,并数一数共有多少个面,从而证明正方体的6个面大小一样,,再用同样的方法观察和验证长方体,发现长方体上下、左右、前后的面大小一样。

  师生总结如下:

  ①正方体是四四方方的,是无法自由滚动的,它有**的6个面而且每个面的大小都是一样的;

  ②长方体是长长方方的,也是无法自由滚动的。同正方体一样,它也有**的面,但是,与正方体不同的是,这些面的大小不是一样的,有的长一些,有的短一些。

  教师手拿着一个特殊的长方体(有两个面是正方形),让学生判断是什么图形。

  《认识物体和图形》教学反思 2

  成功之处:

  在感知物体的特征后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生活中你看到过这样的形状吗?这一问题情境让学生把所学的新知识运用到生活中,使学生觉得学*数学有用。数学与生活有密切的联系,增进了学生对数学的价值和作用的认识,激发了学生学*数学的热情。

  本单元设计较为严密,能捉住重点,难点,学生易错的知识点来着重去讲解,能根据新课标所提出的要求让学生感悟*面图形特点,培养学*兴趣,发展空间观念。

  不足之处:

  有些地方仍然做得不太好,对于刚入学一个月的孩子,这样的四人小组合作还是第一次,又是对这些物体,特别是球,出于好奇,好玩的心理,在课堂上过于兴奋,教师在纪律的调控上有些失控,课前估计有些不足,使课堂效果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学生在回答问题是有一个错误就是喜欢把圆说成圆形,最主要的原因是受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这种说法的影响。总的来说,本节课内容较为充实,设计较为新颖,既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认识物体和图形》教学反思 3

  《数学新课程标准(实验)》告诉我们:老师应激发学生的学*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在本节课创设了大量的让学生动手操作、用眼观察、动口表达、用心思考的小组合作学*的实践活动学生始终在轻松、民主、和谐、愉快的氛围下探索学*,成为课堂的主人,有效地提高了解决问题能力,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正如“课标”中所说的,使每一个学生在数学学*中得到不同的发展。

  1、面向全体、重视发展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整个教学环节,教师始终把学生的体验、探索放在首位。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说一说、分一分、看一看、摸一摸、滚一滚、比一比、想一想、数一数等一系列的活动,来实现本课时的教学目标。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主动探索、体验、领悟与创造学*的时间与空间。

  2、精心预设、驾驭生成

  教师设计了一系列的操作活动:看、摸、比、想、滚等。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四种立体图形的特征。由于圆柱和球的特征比较明显,容易辨认,而长方体和正方体容易混淆,(本课教学难点是辨认正方体和长方体)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重点观察它们的'不同,比较它们的不同,先让学生看一看、猜一猜它的每个面有什么特点,教师并不急于告诉学生正确的答案,而是让学生带着问题验证结果,自然过渡,水到渠成。经过这样的验证过程,学生就很容易解决问题,掌握新的方法。因此在*时的教学中,教师成功地驾驭生成,不要禁锢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要考虑得广一些、深一些、细一些,注重过程,淡化结果,才能不被教材所禁锢,才能大胆让学生讨论交流。否则,学生不敢标新立异,不敢异想天开,就会失去自我,失去创造能力。

  3、有效合作

  为了避免学生在学*数学概念过程中容易出现动机不强、注意力不集中等现象,教师用了适合小学低年级学生心理特点的“游戏法”组织教学,通过拿一拿、猜一猜、摸一摸、做一做等游戏,让学生在“玩”中学、在“乐”中思、在“学”中比、在“比”中做,既加深了对各类物体特征的认识,又培养了学生动手做,用脑想的能力,在活动中还学会了合作与创新,起到了一石二鸟的效果。也为小学生学*兴趣的激发,为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认识物体和图形》教学反思 4

  1、整节课通过设计一些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让数学课堂充满活力。

  2、在分类过程中,各小组的学生都把自己带来的物体先集中再分类,他们合作定标准,合作分类,培养了学生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他们按大小、形状、颜色的不同标准给物体分类,体现了分类的多样性。

  3、通过让学生用眼观察,用手触摸,动口说一说,多感官的参与,充分锻炼学生观察、表达、思考等多方面的`能力,让学生主动参与、探索有关的数学知识。

  4、让学生摸自己喜欢的物体,搭自己熟悉的东西,这些都充分地尊重了学生的自主选择,给学生的创造性发挥提供了很好的空间和时间。

  《认识物体和图形》教学反思 5

  教学中,首先出示我收集的各种图形,让孩子们一一识别,然后让孩子们倒出自己的学具,试着把自己认为是同一类形状的物品分在一起,接着出示牙膏盒,让孩子了解它的大概形状特征,如数一数有几个面,哪些面的大小是一样的,这样引导孩子在有目的的思考中探究并认识,像牙膏盒这种有6个面组成的,对着的两个面的大小一样的物体就是长方体,然后我再出一个与牙膏盒的大小不一样的纸盒,让孩子观察说说特点,强化认识长方体,学会变通。接着在孩子们认识长方体实物的基础上在黑板上贴出抽象的长方体模型图片,将孩子对长方体的认识,从具象的感知的认识上升到抽象的、理性的认识,并用类似的方法引导孩子认识正方体、圆柱、球,让孩子在看一看、比一比、摸一摸、说一说等活动中找到长方体与正方体的相同点一不同点;发现圆柱和球的共同点和区别点,在动手操作实践中直观感知长方体和正方体不能滚动、圆柱和球能滚动等特征。

  一、创设情境,让情境贯穿课堂始终。

  在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在低年级的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的数学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所以,我的开头便是创设了一个圣诞老人送礼物的情境,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上来了。而且在课堂的练*部分也加上了一个情境的延续部分,把学生反复练*摸以及到纸上找图形的活动变得丰富生动了,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有效的组织了课堂纪律。

  二、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在自己的实践中不断的发现,不断的获得知识。

  在低年级教学中,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所以,在设计的时候,我便让学生亲自动手去分类,按照规则,想怎么分就怎么分,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只要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教师就应当给予肯定与鼓励。再有,我设计了一个环节,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玩一玩,再说一说,捏一捏通过这样的设计,可以让学生自己在动手操作的时候发现这些物体的特点,并培养了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认识了这四种物体后,教师让学生举例子,让学生在生活找这些物体的影子,然后呢,拿出你喜欢的物体随意的玩,也是和他们最熟悉的玩具联系在一起,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数学,体会学*数学的重要性。而在最后一个环节中,加入了让学生看精美建筑的图片,孩子们情绪高涨,他们不仅从建筑中感受到了所学物体的美,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热爱生活的情趣。

  这堂课准备还算较充分,课堂设计也符合孩子们的学*特点,整堂课学*氛围浓,我和我的学生们都感到很轻松愉快。课后我仔细回味,这堂课的'目标是达到了,但学觉得对教材资源的挖掘不够深,还应注意知识的拓展与延伸。比如,只注意了教材知识点的突破,只追求了“求同”,统一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立体图形,但实际不能归入那些图形中,如像“ ”这样的图形与长方体应区别开来,“ ”这样的图形应与圆柱区别开来,“ ”应与球区分开来。还有一种特殊的长方体,它有两个面是正方形的,有可能一些孩子会误认为是正方体,而它实际属长方体,应让孩子对照长方体与正方体的各自特点,这样很容易就分辩出来了。

  这一节课是孩子们初步接触简单的立体几何图形,下一课时便是让学生们探索从立体中抽象出简单的*面图形。而其中的“三角形”将由“三棱锥”立体图形中抽象出来。看来在认识立体图形时,还应补充认识“三棱锥”知道它也是一种立体图形,为后面认识*面图形“三角形”作好充分准备。

  思量之后,我在教学“认识*面图形”时,开课提出疑难以解决上堂课的遗留问题,弥补所欠缺的知识,进一步完善孩子对简单的立体图形的认识,并为本堂课的“认识简单的*面图形”作为铺垫。这个开课让孩子们感受到探索知识的乐趣,培养了孩子的发散思维,求异思维,以及辩证地分析问题的能力。

  《认识物体和图形》教学反思 6

  教学“认识物体和图形”时,首先让学生把手中不同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物体,分别在白纸上沿四周画出一个图形来,画后教师提出问题:你画的图形和你手中拿的物体一样吗?有什么不同?并让学生在小组中展开讨论,讨论前教师提出明确要求:

  1.仔细观察你有什么发现?

  2.在小组中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这样学生在小组中展开讨论,教师再巡视,了解每组学生讨论的情况,然后让每组中有代表性的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通过小组讨论,他们对两种图形为什么不同,有什么区别这一问题多少有了一些认识和见解.加上小组其他同学的意见,在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时就不会出现不会说的现象.而且这个问题是在小组同学的共同努力下得出的结论,尽管有的不是十分的准确,可比起老师的讲解效果要好.这样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找出立体图形和*面图形的区别,从感性上认识到*面图形是立体图形的一个面,对*面图形有了初步的认识.

  然后再具体认识*面图形,老师又在黑板上分别画出一个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并让小组中的每个同学拿一种图形,把他们四人所画的图形分成四种,然后让小组中的`同学互相看看都拿对了吗?在这一环节中学生不仅自己动脑想、动手做,同时同学之间互相帮助,加深了对不同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认识.

  《认识物体和图形》教学反思 7

  一年级学生刚从幼儿园的小朋友升为一年级的小学生,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他们采用的思维方式是形象思维为主。怎样让孩子认识生活中的主体图形,并以实物体中抽象出简单的立体图形呢?课前一段时间里,我作了大量的准备工作,*日里注意收集好生活中的物品以备教具使用,如长方体的牙膏盒、药品盒等,正方体的饼干盒、魔方等,圆柱体的茶盒、茶杯等,球体有乒乓球、皮球等,并在卡片上画出数学模型图,如长方体、圆柱、球的线描立体结构图弄。同时在课前让学生按要求收集好相关生活物品以作学具。教学中,首先出示我收集的各种图形,让孩子们一一识别,然后让孩子们倒出自己的学具,试着把自己认为是同一类形状的物品分在一起,接着出示牙膏盒,让孩子了解它的大概形状特征,如数一数有几个面,哪些面的大小是一样的,这样引导孩子在有目的的思考中探究并认识,像牙膏盒这种有6个面组成的,对着的两个面的大小一样的物体就是长方体,然后我再出一个与牙膏盒的大小不一样的纸盒,让孩子观察说说特点,强化认识长方体,学会变通。接着在孩子们认识长方体实物的基础上在黑板上贴出抽象的长方体模型图片,将孩子对长方体的认识,从具象的感知的认识上升到抽象的、理性的认识,并用类似的方法引导孩子认识正方体、圆柱、球,让孩子在看一看、比一比、摸一摸、说一说等活动中找到长方体与正方体的相同点一不同点;发现圆柱和球的共同点和区别点,在动手操作实践中直观感知长方体和正方体不能滚动、圆柱和球能滚动等特征。

  这堂课准备还算较充分,课堂设计也符合孩子们的学*特点,整堂课学*氛围浓,我和我的学生们都感到很轻松愉快。课后我仔细回味,这堂课的目标是达到了,但学觉得对教材资源的挖掘不够深,还应注意知识的拓展与延伸。比如,只注意了教材知识点的突破,只追求了“求同”,统一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立体图形,但实际不能归入那些图形中,如像“ ”这样的图形与长方体应区别开来,“ ”这样的图形应与圆柱区别开来,“ ”应与球区分开来。还有一种特殊的长方体,它有两个面是正方形的,有可能一些孩子会误认为是正方体,而它实际属长方体,应让孩子对照长方体与正方体的各自特点,这样很容易就分辩出来了。

  这一节课是孩子们初步接触简单的立体几何图形,下一课时便是让学生们探索从立体中抽象出简单的*面图形。而其中的“三角形”将由“三棱锥”立体图形中抽象出来。看来在认识立体图形时,还应补充认识“三棱锥”知道它也是一种立体图形,为后面认识*面图形“三角形”作好充分准备。

  思量之后,我在教学“认识*面图形”时,开课提出疑难以解决上堂课的遗留问题,弥补所欠缺的知识,进一步完善孩子对简单的立体图形的认识,并为本堂课的“认识简单的*面图形”作为铺垫。这个开课让孩子们感受到探索知识的乐趣,培养了孩子的发散思维,求异思维,以及辩证地分析问题的能力。

  《认识物体和图形》教学反思 8

  《认识物体和图形》是学生学*空间与图形的开始。主要是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认识常见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立体图形,知道它们的名称,并且能够辩认这几种形状的物体。

  上完《认识物体和图形》,细细回顾,有成功之处也有需要改进的地方。令人满意的是:

  一、准备充分,达到预期效果

  小学一年级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怎样让孩子认识生活中的立体图形,并从实物体中抽象出简单的立体图形呢?课前,我作了大量的准备工作,*日里注意收集好生活中的物品以备教具使用,如长方体的牙膏盒、药品盒等,正方体的饼干盒、魔方等,圆柱体的茶盒、茶杯等,球体有乒乓球、皮球等,并在卡片上画出数学模型图,如长方体、圆柱、球的线描立体结构图形。同时在课前让学生按要求收集好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的实物各1个,还有各种形状的.立体学具模型1袋。由于准备充分,这堂课学生很感兴趣,也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二、精心设计活动,充分感知

  好的数学活动,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节课的重点是使学生形成各种形状的比较,能够辩别这几种形状的物体,充分感知其特征。所以,我在设计活动时,重点放在让学生感受这些物体的形状,我设计了几个不同层次的活动。

  1、看一看,摸一摸实物,并且在小组内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对物体形状的感受。

  2、闭眼想这四种物体的样子

  3、拿到各种形状的物体后,闭眼摸出它的形状。

  4、闭眼摸实物后,说出其形状(2人游戏)。

  5、小老师说某形状的名称,学生摸出相应的实物(4人“*子摸鱼”的游戏)。

  有学生单独的活动,也有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活动,还有教师与学生的活动。让孩子在看一看、比一比、摸一摸、说一说等活动中找到长方体与正方体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发现圆柱和球的共同点和区别,在动手操作实践中直观感知长方体和正方体不能滚动、圆柱和球能滚动等特征。

  不足之处:

  首先,这一节课是孩子们初步接触简单的立体几何图形,下一课时便是让学生们探索从立体中抽象出简单的*面图形。而其中的“三角形”将由“三棱锥”立体图形中抽象出来。看来在认识立体图形时,还应补充认识“三棱锥”知道它也是一种立体图形,为后面认识*面图形“三角形”作好充分准备。

  其次,组织教学有待大大加强。这样的活动课,组织教学确实是比较难抓一点,尤其是物体不一样,现在的小孩都是独生子女,都比较自私,都想选自己喜欢的好的物体,那更应该多教育,让他们从小懂得互相谦让,是一种美德。另外,学具不是玩具,*时用学具时就要教育学生,要让学生养成轻拿轻放的*惯,这样老师就不用大声频繁地进行组织教学了,从而,可以多出大量的教学时间把每一个教学环节都落到实处,不是走过场。

  《认识物体和图形》教学反思 9

  《认识物体和图形》是学生学*空间与图形的开始。主要是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认识常见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立体图形,知道它们的名称,并且能够辩认这几种形状的物体。

  上完《认识物体和图形》,细细回顾,有成功之处也有需要改进的地方。令人满意的是:

  一、准备充分,达到预期效果

  小学一年级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怎样让孩子认识生活中的立体图形,并从实物体中抽象出简单的立体图形呢?课前,我作了大量的准备工作,*日里注意收集好生活中的物品以备教具使用,如长方体的牙膏盒、药品盒等,正方体的饼干盒、魔方等,圆柱体的茶盒、茶杯等,球体有乒乓球、皮球等,并在卡片上画出数学模型图,如长方体、圆柱、球的线描立体结构图形。同时在课前让学生按要求收集好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的实物各1个,还有各种形状的立体学具模型1袋。由于准备充分,这堂课学生很感兴趣,也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二、精心设计活动,充分感知

  好的数学活动,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节课的重点是使学生形成各种形状的比较,能够辩别这几种形状的物体,充分感知其特征。所以,我在设计活动时,重点放在让学生感受这些物体的形状,我设计了几个不同层次的活动。

  1、看一看,摸一摸实物,并且在小组内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对物体形状的感受。

  2、闭眼想这四种物体的样子

  3、拿到各种形状的物体后,闭眼摸出它的形状。

  4、闭眼摸实物后,说出其形状(2人游戏)。

  5、小老师说某形状的名称,学生摸出相应的实物(4人“x子摸鱼”的游戏)。

  有学生单独的活动,也有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活动,还有教师与学生的活动。让孩子在看一看、比一比、摸一摸、说一说等活动中找到长方体与正方体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发现圆柱和球的共同点和区别,在动手操作实践中直观感知长方体和正方体不能滚动、圆柱和球能滚动等特征。

  不足之处:

  首先,这一节课是孩子们初步接触简单的立体几何图形,下一课时便是让学生们探索从立体中抽象出简单的*面图形。而其中的“三角形”将由“三棱锥”立体图形中抽象出来。看来在认识立体图形时,还应补充认识“三棱锥”知道它也是一种立体图形,为后面认识*面图形“三角形”作好充分准备。

  其次,组织教学有待大大加强。这样的活动课,组织教学确实是比较难抓一点,尤其是物体不一样,现在的小孩都是独生子女,都比较自私,都想选自己喜欢的好的物体,那更应该多教育,让他们从小懂得互相谦让,是一种美德。另外,学具不是玩具,*时用学具时就要教育学生,要让学生养成轻拿轻放的*惯,这样老师就不用大声频繁地进行组织教学了,从而,可以多出大量的教学时间把每一个教学环节都落到实处,不是走过场。

  《认识物体和图形》教学反思 10

  本节课内容是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简单介绍三棱柱);知道它们的名称,初步感知其特征,会辨认这几种形状的物体和立体图形;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重点让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和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难点具体表现为建立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空间观念,比较它们的不同特征,并能正确辨认。〈数学新课程标准(实验)〉告诉我们,老师应激发学生的学*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广漠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在本节课创设了大量的让学生动手操作、用眼观察、动口表达、用心思考的小组合作学*的实践活动学生始终在轻松、民主、和谐、愉快的氛围下探索学*,成为课堂的主人在效地提高了问题解决能力,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正如“课标”中所说的,使每一个孩子在数学学*中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我尝试力求自己的课能够很好地渗透这个理念。

  1、面向全体、有效合作

  在整个教学环节,我始终把学生的体验、探索放在首位。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说一说、分一分、看一看、摸一摸、滚一滚、、数一数、连一连等一系列的操作活动,初步感知四种物体的特征,合作交流意识得到提高,同时也突破教学重点。

  ﹝片段1:分一分﹞

  师:请你们每个小组的同学共同合作,把形状相同的物品放在一块儿。

  学生兴趣盎然,迫不急待的分组操作分类物体。

  师:哪个聪明的小朋友说一说你们是怎么分的,它们的形状是怎样呢?

  生:我们把鞋盒、肥皂、药盒、酸奶盒……放在一起,因为他们是长长方方的;把骰子、魔方、积木……放在一起,因为他们是方方正正;把易拉罐、笔筒、铅笔放在一起因为他们是……;把足球、玻璃球、小皮球、乒乓球放在一起,因为他们是圆圆的。

  师:他们是这样分的,和你们一样吗?(其它学生进行补充)。

  (从各小组汇报的情况来看,每个小组都会把大小不一样的“球”放在一块儿,也知道把所有的“正方体”物品放在一块儿。但是,各组在形状分别为“圆柱”和“长方体”的物品的分法上不尽相同,有的小组把圆柱形的物体分为细长的和粗短的两类;有的小组把长方体形状的物体也分为两类:即把像牙膏盒那样两头是正方形的作为一类,把两头是扁扁的长方体作为一类。那么,这样分对不对呢?老师先不让大家回答这个问题。请同学们再仔细看看桌子上的所有物品,然后来回答这个问题。)

  师:每种形状的物体它们都有个共同的名字,你知道是什么吗?

  生:我知道酸奶盒、肥皂、鞋盒都叫长方体。

  ……

  老师按学生所说在电脑分出的各类实物中出示名称: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片段2:看一看,摸一摸,滚一滚﹞

  师:从刚才分类过程中,你们觉得哪些物体是最容易辨认出来的?

  生:球和圆柱

  师马上板书(球和圆柱)。

  师:为什么?

  生:球是圆圆的,可以滚动……

  师:请小朋友仔细看一看,再摸一摸、滚一滚你手中的球和圆柱,把你的感觉先和组里的小朋友说一说。

  师:谁能用最大的声音告诉大家,你现在觉得球和圆柱分别是什么样子?你是怎么感觉到的?

  生:球是圆乎乎的,它没有**的面,放在桌子上可以任意到处地滚动。(学生先观察,然后用手摸一摸并滚一滚桌上的球,亲自感知球的特性。)

  生:圆柱是直筒筒的,上下一样粗,它的两头是圆圆的,**的,大小一样。如果躺在桌子上,它就能够滚动;但是如果立在桌子上,它就不能自由滚动了。像这样的物体,不管它是长的,还是短的;是粗的,还是细的,都叫圆柱。(学生用手摸一摸细长的圆柱,再摸一摸、比一比粗短的圆柱,发现它们也是上下一样粗,两头也是**的圆面。这样,学生很自然地把原来分成两类的圆柱摆放到一块儿了。)

  师:粉笔是圆柱吗?为什么?

  生1:是,因为粉笔是直直的,上下有两个圆是**的,还可以滚动。

  生2:不是,因为粉笔一头粗点,而另一头细点。

  师:你观察得真仔细,粉笔虽然直筒筒的,可以躺着滚动,但它的两头的圆的大小不一样,所以不是圆柱。

  师:你们觉得较难辨认的是什么?(正方体、长方体)请小朋友再仔细看一看,摸一摸、滚一滚你手中的正方体、长方体,又有什么发现呢?

  生1:长方体是长长的,我是看出来的。

  生2:长方体有6个面,我是数出来的。

  生3:我摸到长方体有“疙棱”。

  生4:我摸到长方体这里“尖尖的”。

  生5:我觉得长方体不能滚动。

  生6:正方体是四四方方的,是无法自由滚动的。

  生7:正方体的面是*的,像正方形……

  教师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主动探索、体验、领悟与创造学*的时间与空间,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得到发展,并能直观感知各种图形的特征,会初步辨认和区别这些物体和图形。

  2、精心预设,驾驭生成

  本课教学难点是正确辨认正方体和长方体,特别是学生对于有两个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容易混淆。因此我对症下药,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活动。

  ﹝片段3:比一比、想一想,猜想验证﹞

  教师拿着一个正方体,它的六个面身穿不同颜色衣服,从不同方向转动正方体让学生观察它的每个面,猜一猜有什么特点。

  生:它的每个面大小是一样。

  师:你的观察能力真强,思维能力很活沃,掌声鼓励。

  验证结论:教师把拿着这个正方体,把的每件衣服(六个面面)剪下来重叠起来,学生就很明显发现它们是重合在一起的,让学生直观发现正方体每个面的大小是一样的,并数一数共有多少个面,从而证明正方体的6个面大小一样,,再用同样的方法观察和验证长方体,发现长方体上下、左右、前后的面大小一样。

  师生总结如下:

  ①正方体是四四方方的,是无法自由滚动的,它有**的6个面而且每个面的大小都是一样的;

  ②长方体是长长方方的,也是无法自由滚动的。同正方体一样,它也有**的面,但是,与正方体不同的是,这些面的大小不是一样的,有的长一些,有的短一些。

  教师手拿着一个特殊的长方体(有两个面是正方形),让学生判断是什么图形。


《认识物体和图形》教案范本5份(扩展3)

——认识物体和图形教案合集10篇

  认识物体和图形教案 1

  教学目标:

  1. 通过操作和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辩认识这几种物体和图形。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 通过学生活动,激发学*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初步 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具准备:

  1.各种形状的物体。

  2. 图形卡片。

  3. 计算机软件、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质疑激情。

  二、操作感知。

  1. 分一分,揭示概念。

  (1)分组活动。让学生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教师巡视。

  (2)小组汇报。

  问:你们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这样分?

  学生可能回答可分成这样几组:一组是长长方方的;一组是四四方方的;一组是直直的,像柱子;一组是圆圆的球。

  (3)揭示概念。

  教师拿出大小不同、形状不同、颜色不同的实物直观揭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概念,并相机板书名称。

  [通过动手分一分,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知道它们的名称。]

  2. 摸一摸,感知特点。

  (1)让学生动手摸一摸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然后把自己的感受和发现在小组内交流。

  (2)汇报交流

  学生可能说出:

  长方体:是长长方方的,有**的面。

  正方体:是四四方方的,有**的面。

  圆 柱:是直直的,上下一样粗细,两头是圆的,**的。

  球:是圆圆的。

  (如果学生说出长方体、正方体有6个面等,教师应给予肯定,但不要求学生必须说出来。)

  [通过学生操作、观察,进一步感知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特点,培养学生操作、观察能力以及探究新知的意识。]

  三、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1. 由实物抽象实物图形。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认识物体和图形》教学设计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认识物体和图形》教学设计投影出示实物图鞋盒,引导学生说出它的形状是长方体,然后抽象出长方体图形。

  用同样方法出示魔方、茶叶桶、足球等实物,抽象出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

  [由实物抽象出实物图形,培养学生抽象能力。]

  2. 记忆想象

  (1)分别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先让学生辩认,然后把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贴在黑板上,最后再拿出相应的实物。

  (2)学生闭眼想四种图形的样子。(教师说图形,学生想。)

  (3)学生闭眼按教师要求拿出四种不同形状的实物。

  (4)先让学生闭上眼睛,然后教师给出一种实物,由学生判断它的形状。

  (5)出示大小、颜色不同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让学生进行辩认。

  [通过记忆想像,使学生形成表象,并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 学生列举日常生活中见过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

  四、分组活动,体验特征。

  1. 做一做1题。

  (1)让学生拿出长方体和圆柱,放在桌面上玩一玩,使学生发现圆柱会轱辘,然后教师说明,圆柱可以滚动。

  (2)让学生用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搭一搭。

  通过搭,使学生明确:球没有**的面,能任意滚动;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都有**的面,搭在一起很*稳。

  [通过操作,使学生亲自体验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各自的特征。]

  2. 游戏看谁摸得准。

  (1)每小组一人说出物体的名称,其他同学按指定要求摸,看谁摸得准。(参照做一做第2题)

  (2)教师说物体形状,学生摸。

  [通过游戏,不仅可激发学生学*兴趣,也可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 数图形。

  投影出示练*五第2题,问:这只小动物是由什么图形拼成的?各用了几个?让学生完成在课本上。

  五、全课小结 (略)

  六、游戏

  先让学生想一想,用不同形状的实物能搭出什么来?然后按照自己的想法搭一搭。[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认识物体和图形教案 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2、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4、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能够正确辨认和区别各种立体图形。

  教学难点:

  给学生充分的动手操作的机会,培养学生的观察意识和能力。

  教学准备:

  生:(每个小组一份)鞋盒、牙膏盒、药盒、磁带盒子;易拉罐、铅笔、茶叶罐;魔方、骰子、小立方体10个;玻璃珠、小皮球、乒乓球。

  师:课件、各种形状的实物若干、奖品、四种抽象出的图形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出示讲台上的一些实物: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朋友,你认识它们吗?(学生自由说各个实物名称,师指出:它们都是同学们生活中的好朋友。

  师:同学们,你们都带来了哪些朋友啊?跟你的小伙伴们大声介绍一下?其他小朋友仔细听,看看你们组里有不同的吗?

  生分组活动:说出带来的东西的名称

  师: 大家带的东西可真多啊!看看这些物体,你想提出什么问题吗?(鼓励质疑)。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这些物体 (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索

   1、学具分类,初步感知

  A、动手操作

  师:你们看一看这么多物品中,有没有形状相同的物品呢?你们能把“形状相同的”放在一块儿吗?请每个小组里的小朋友共同动手分一分。

  学生分组操作,师巡视(2分钟)

  B、汇报反馈

  师:哪个聪明的小朋友说说你们分了几类?是怎么分的?(3分钟)

  让学生边说边举起来让大家看。

  师:他们小组是这样分的,和你们组是一样的吗?

  C、小结概念

  师:每种形状的.物体它们都有个共同的名字,你能给每类物体起个名字吗?

  指名生回答,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来规范各种名称,并板书名称: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2、动手操作,感知特点

  A、感知长方体

  师:(举起球)看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请你也举起一个球,互相看看拿对了吗?

  把你拿的球放回盒子里。师带领学生依次放回圆柱和正方体。

  师:看看桌子上现在有的是什么样的物体?请小朋友们仔细看一看,摸一摸你们手中的长方体,把你看到的、摸到的长方体在小组里和小朋友说一说。(2分钟)

  B、汇报反馈

  师:谁能用响亮的声音告诉大家,你现在觉得长方体是什么样子的?你是怎么感觉到的?(5分钟)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来规范语言名称。并板书:长方体:*面

  C、感知正方体、圆柱、球。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体,现在你还想认识什么形状的物体,就拿出来看一看、摸一摸,再向同组的小朋友说说你的感觉。

  D、集体反馈各种物体的特征

  师:哪个小朋友能来说说你认识的什么物体?有什么感觉?

  师根据学生汇报的板书出各种物体的特征。每汇报完一种,老师请不是拿这种物体的小朋友找一个来看一看,摸一摸,验证了他的感觉后再板书。

  E、比较

  师:刚才小朋友们都发现了圆柱和球能滚,那他们滚的是不是一样的呢?

  指名生说出自己的想法,能说清楚就要鼓励。

  3、抽象思维,形成表象

  师:这几种物体,如果去掉了它们美丽的外衣,你还认识它们吗?

  课件演示:将实物抽象成几何图形。

  师:请小朋友们闭上眼睛想一想,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都是一样的吗?

  4、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各种物体,它们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5、联系实际,拓展知识

  师:说一说你身边的物体还有哪些是这些形状的?

  三、基本练*,巩固知识

  1、找朋友:小朋友们学得都很认真,现在我们来做一个找朋友的游戏。请4名小演员分别扮演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其余学生在桌上找出各自的好朋友举起来给大家看。(如生:我是长方体,我的朋友在哪里?余生响应)

  2、摸一摸:请各小组将桌上的物品重新装到盒子里,盖上,由一个同学报图形名称,另几个同学摸,“看谁摸得准”。

  3、数图形:电脑出示画有各种图形的灯片,师:现在请同学们数一数,在这幅图里,长方体用了几个,正方体用了几个,圆柱和球各用了几个,把数填在这张表里。引导学生进行统计,说出每种图形的名称及其数量。

  4、搭一搭:在我们的生活中这四个伙伴儿随处可见,它们的用途可广了,现在我们就用这些物体做积木,搭一件你们最喜欢的东西,我们比赛看哪个小组合作得最好。你们愿意吗?看看桌上的学具,可以先讨论一下,你们组里想搭什么?然后开始动手设计吧!

  5、汇报:城堡、火车、楼房、…….

   四、总结

  今天,我们和谁成了好朋友?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地方都可以见到它们,课后大家都留心去找一找吧!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了,小朋友们再见!

  认识物体和图形教案 3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初步认识球体、圆柱体、长方形、正方体,能正确说出名称和基本特征,发展空间知觉能力。

  2、能从周围环境中找出与立方体相似的物体。

  教学重点、难点:

  1、认识球体、圆柱体、长方形、正方体,能正确说出名称和基本特征,发展空间知觉能力。

  2、能从周围环境中找出与立方体相似的物体。

  活动准备:

  1、教师演示用的长方体、正方体教具(可展开)。

  2、让幼儿收集各种包装盒、瓶及与立方体相似的自然物品成品。

  3、准备一些规范的立方体,如长方体、正方体积木、、子珠子(或乒乓球).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常规组织教学。

  2、复*:正方形、长方形、圆形。

  二、基本部分

  1、感知球体、圆柱体的特征。并找出生活中相似的物体。

  ⑴、教师出示圆柱体、球体、让幼儿观察。(让幼儿取一个球体、一个圆柱体物品,通过看和触摸,感知并说出各自的特征。)

  ⑵、通过幼儿的视觉、触觉后,教师告诉幼儿这两个物体的名称。

  ⑶、让幼儿找一找生活的哪些东西是和球体相似的(乒乓球、皮球、篮球)哪些东西和圆柱体相似?(水桶、卷纸铅笔)

  2、感知正方体、长方体的特征。并找出生活中相似的物体。

  ⑴、教师出示正方体、长方体、让幼儿观察。(让幼儿取一个正方体、长方体、通过看和触摸,感知并说出各自的特征。)

  ⑵、通过幼儿的视觉、触觉后,教师告诉幼儿这两个物体的名称。

  ⑶、让幼儿找一找生活的哪些东西是和长方体体相似的?(冰箱、文具盒)哪些东西和正方体体相似?(魔方)

  3、幼儿再次认识物体。

  ⑴、老师出示正方体教具,指导幼儿观察认识:数一数有几个面?

  每一面是什么形状?展开正方体盒,让幼儿清晰数出由6个正方形围合而成。 妈.咪.爱.婴..幼儿园教案频道

  ⑵、同样的方法认识长方体(用2种长方体)。

  ⑴、展开长体盒,让幼儿清晰看到,有一种长方体的6个面都是长方体;另外一种长方体有的面是正方体,有的面是长方形。

  ⑵、:让幼儿出示正方体和正方形的不同点。

  4:分一分

  让幼儿拿出带来的包装盒、瓶、自然物等进行分类。

  三、结束部分:

  教师作简单,对有进步的孩子给予肯定。

  活动反思:

  通过以前的学*幼儿很快就掌握了10的组成,并能自己按一定的顺序写出10的分合式,进一步巩固10的组成,只有个别幼儿在观察图时不能很好的写出10的分合式,需要教师的指导。

  认识物体和图形教案 4

  本节课的内容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p32-p33“认识物体和图形”。这部分内容是小学几何图形学*的开端,也是本册后继学*“分类”的奠基内容。由于此内容比较切合学生的实际(直观形象,学生生活中常见),所以在设计理念上尽力去按新课标的理念去进行教学设计。在学*形式上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以小组合作探究贯穿整节课。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在活动中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学会发现和创造,学会归纳,尽力调动其积极性,培养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在学*内容上尽量体现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使学生觉得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利用数学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在方式上,尽量改变只有教师去学生的现象,给学生一个民主的地位。方式的改变,转变了学生头脑中“师严”的看法,老师也可以是我们中的一员。

  案例正文

  教学内容:教科书P32-P33

  教学目的:

  1、通过分一分,看一看,摸一摸,数一数,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以及它们的特征,会辨认这几种形状的物体;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

  3、通过学生活动,激发学*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想象、创新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和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6盒各种形状的实物;图形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小朋友,瞧!谁来了?

  生:机器人!

  师:对!机器人小叮铛今天要和我们一起学*,他还给每一组小朋友带来了礼物,想知道有些什么礼物吗?

  师:快打开盒子,看看吧!

  生:哇,这么多礼物!

  师:喜欢吗?

  生:喜欢!

  师:但是,小叮铛要考考我们,他说:“你能把形状相同的物体在一起吗?”

  师强调: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请小朋友合作分一分,在分的过程中,比一比,哪个小组合作得好一些。动手吧!

  [评:借助学生已有的学*生活经验,(学生熟悉的机器人—小叮铛)引入新知,依据了学生的起点,切入点把握好,激起了学生的学*兴趣,使学生能自觉地参与到学*过程中去。]

  二、初步感知,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1、分物体

  (1)、小组活动(老师巡视并参与进去)

  (2)、汇报

  师:这个组小朋友已经分好了,而且从得非常端正。

  问:哪个勇敢的小朋友来告诉大家,你们是怎样分的?

  学生汇报:

  我们组把肥皂、药盒、牛奶盒、小积木放在一起的;把魔方、骰子、化妆品盒子放在一起;我们把茶叶盒、易拉罐、小木棒放在一起;我们还把乒乓、皮球、玻璃珠放在一起。

  师:这组小朋友分得真好,他们把相同的合在一起!其他小组和他们分得一样吗?

  生:一样。

  师:我们来看看小叮铛是怎样分的,(课件出示)——大家和他分得一样吗?

  [评:这是大胆地让学生尝试着按自己认为的`标准分一分,而且在学生分好的基础上,提出质疑,既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又使学生对这几种形状的物体的外观有了初步的认识。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的能力。使学生在做中学到了数学。]

  2、揭示概念(出示课件)

  小朋友们,为了能区别它们,谁来给它们取个好听又好记的名字呢?

  师出示问:起个什么名字?

  生:长方体。

  师:为什么这么?(边问边板书)

  学生说明。

  师依次出示让学生为其,教师板书。

  师拿起一球,问:这是什么?

  生:球!

  师:(1)、请从桌上拿一个球(放进盒里);

  (2)、请你高高举起一个正方体;

  (3)、请你拿起一个圆柱;

  (4)、请你拿出一个长方体。

  3、初步感知,形成表象

  大家都拿对了,注意,请小朋友仔细看一看你手中的长方体,再摸一摸,把你看到的、摸到的长方体的样子给小组同学互相说一说。

  生汇报

  师:谁来大声地告诉大家,你现在觉得长方体是什么样的?你是怎样感觉到的?

  生:长方体是长长方方的——我是看出来的;

  长方体有**的面——我是摸出来的;

  师:你是怎样摸的?摸看一看。

  引导:请数一数长方体有几个**的面?谁来数看一看?

  指名学生数

  长方体有6个**的面。

  我们已经了解了长方体的样子,请小朋友再仔细看一看,摸一摸正方体、圆柱和球,把你感觉到的给小组朋友说一说。(生边摸边说)

  生汇报

  师:谁来说一说正方体的样子?

  生:正方体正正方方的——我是看出来的;

  正方体有**的面——我是摸出来的;

  正方体也有6个**的面——我是数出来的。

  我还发现正方体每个面都是一样大的(这个孩子观察得真仔细)。

  师:长方体6个面都是一样大的吗?(教师拿起一个长方体)

  生:不一样

  师:对!只有正方体每个面的大小都一样

  师创设一个小情境:圆柱气嘟嘟地说,大家都知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样子了,谁知道我的样子呢?(师悄悄问:小朋友,圆柱生气了,谁来说一说它的样子)(出示课件)

  生:圆柱的身子直直的,圆溜溜的,上下一样粗,上下两有**的圆形的面。

  师:球呢?

  生:圆乎乎的,圆溜溜的。

  师引导:球没有**的面(这个小朋友真聪明,竖起大拇指,学生掌声响起来)

  小朋友表现得都非常好,老师想让你们轻松地玩一玩,想玩吗?请听好,请从盒子里拿出一个圆柱和一个长方体,把它们*躺在桌上,然后用手轻轻地把他们分别推一下,请停下!请问: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长方体不会滚动,圆柱会滚动。

  师:哦,原来长方体不会滚动,圆柱会滚动,还有什么会滚动呢?

  生:球!

  师:对!我们来看球是怎样滚动的呢?——它和圆柱滚动的一样吗?(出示课件)

  生:不一样

  师:不错!球可以前后左右任意滚动。它和圆柱滚动的不一样,其中的秘密,只要我们认真学*,长大了就知道了。

  [评:在教学方式,教者以自主探究、合作的学*方式,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主动参与学*的程度。通过动手分,动嘴说,教师质疑等形式,既使学生在交流中得到互补,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还培养、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并使学生体验到了合作成功的喜悦。]

  4、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师:小朋友,刚才我们看到的长方体,圆柱和球都穿着花外衣,如果去掉它们的花外衣,你们还认识吗?请看我把牛奶盒的花外衣去掉是什么?(长方体)魔方的花外衣去掉又是什么?(正方体)茶叶盒的花外衣去掉呢?(圆柱)皮球的

  花外衣去掉呢?(球)

  其实,它们脱掉花外衣的样子就是它们对应的几何图形。(出示课件)老师边讲边出示课件,并把图形贴在黑板上。

  [评:通过一系列的操作活动,由生活中的具体物品,通过课件形象、生动地抽象为数学中的几何图形。过程自然,水到渠成。]

  三、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说说四种形状的物体

  师:其实,像这四种形状的物体在日常生活中很多,谁来说一说

  (1)、形状是长方体的有哪些物体?

  生:文具盒,砖……

  师:哦!太多了,你们真会观察自己身边的事物。

  (2)正方体又有哪些?

  生:魔方,骰子……

  (3)、圆柱的有哪些?

  生:灯管。茶叶盒……

  (4)、乒乓球、玻璃球……

  小朋友们知道的真多呀!把你知道的回去告诉你的爸爸妈妈,好吗?

  四、活动

  (1)、游戏

  ①抽生上来摸大袋子里的物体,把摸出来的感觉说听,下边的小朋友猜是什么,猜对了有奖励。

  ②由老师当学生,下面的学生出题目让老师来摸。

  (2)数一数

  小朋友表现得都非常好,老师告诉你们关于小叮铛的一个秘密——其实小叮铛是我们人制造的,它身上有我们今天认识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请同学们找一找,数一数它们都有几个?(出示课件)

  (3)、搭一搭(小叮铛背景音乐)

  小朋友,小叮铛就要走了,你们想送礼物给他吗?请小朋友将自己小组的物体搭一搭,搭什么?怎样搭?先商量一下,商量好后就用你们聪明的才智和灵巧的双手开始工作吧!

  (搭好后学生汇报,评出最好的给予奖励)

  [评:多种形式,富于变化的练*设计,教者运用了适合小学生心理特征的游戏法和竞赛法,让学生在“玩”中学,“乐”中思,“比”中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应用生活中的问题验证程度,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五、学生学具盒

  师:请把桌上的东西放进盒子里,把它们好。

  六、

  师:小朋友们学会了认识哪几种物体和它们的图形?

  抽生回答: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师:对!我们通过看一看,摸一摸知道了它们的样子,请闭上眼睛想一想它们的样子(生闭上眼睛和老师一道边说边比划四种物体的样子)。好了,小朋友们,老师觉得你们今天表现得非常好,老师对每个小朋友都很满意,你们今天对老师的表现满意吗?

  [评:采用多种形式的,注重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通过比较恰当的艺术性的,再次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使学生余兴来了。]

  案例反思

  1、教者的教学是比较清晰的。激趣引入——比较分类——汇报验证——抽象概括。使学生对某几种物体的认识能由具体物品缓缓前进,逐步抽象为数学上的几何图形。

  2、重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比较注重学生的体验、探索。

  3、整节课创设了较多的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的机会,让学生体验到了“做”中学,“乐”中学,“玩”中学的乐趣,比较注重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去发现数学。

  4、在放手发动学生进行大胆尝试,发散学生思维,方式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认识物体和图形教案 5

  教学目标:

  1、巩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立体图形及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等*面图形的特征,并能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2、培养学生创造想象以及动手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培养合作意识,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建立立体图形和*面图形的概念,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并能用*面图形拼图。

  教学难点:

  感受立体图形和*面图形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关键:

  弄清立体图形与*面图形的本质上的区别 课前准备 水彩笔及各种立体图形的积木。

  教学过程:

  一、复*基础知识

  1、复*立体图形与*面图形。你知道哪些立体图形?哪些*面图形?

  二、完成书中相关*题

  1、36页1说说这图中有我们学过的哪些图形?请你按书上的颜色图色。

  2、36页2说说你看到了哪些图形?填上个数。四人小组自由用立体图形搭积木,交流自己用了几个什么立体图形?

  3、3 6页3数一数各*面图形有几个?你是怎么数的?教学生要按一定顺序数,才不会漏数。

  4、3 7页4自由拼*面图形,看谁拼得漂亮,向同学介绍自己的作品是用什么几个*面图形拼成的。

  5、3 7页5一组一组出示图形,圈出哪个物体可以画出左边的图形?先自己独立完成。然后小组讨论,最后全班交流,出示实物来验证。

  提问式复*学过的知识,勾起回忆。

  辨认及操作中进一步巩固知识。

  交流中学会数的方法。

  加深立体图形与*面图形之间联系的认识。

  三、出示实物,动手操作。

  1、出示立体图形,说说你能看到哪些*面图形?

  2、同桌自己摆各种图形,请对方数数各有几个什么图形?

  3、做*题册中练*。

  四、小结

  拼摆中加深。

  认识物体和图形教案 6

  教学内容:认识物体和图形(第32页――――第37页)

  教材分析: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包括两个部分: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和*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初步认识,认识物体和图形。由于在现实中学生直接接触的大多是立体图形,所以把立体图形的认识放在*面图形之前,这是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的。立体图形的初步认识这一部分知识可以按三个层次进行:知识的引入―――知识的教学―――知识的应用,符合学生掌握知识的规律,在知识的引入和运用上,要注意体现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和生活化。在这部分知识中,应考虑到学生认识事物都有一个从形象――表象――抽象的过程,所以对于每一种图形,都要按三个层次进行:从实物引入――抽象为一般模型――给出图形名称。最后,让学生说出身边哪些物体的形状分别是这四种立体图形,使学生尝试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描述所处的生活空间,体现了数学的应用性。*面图形的初步认识这一部分知识要求充分利用立体图形和*面图形的关系来引入*面图形,让学生利用已掌握的知识,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知识。同时,本单元的活动设计具有开放性,可以满足不同特点学生的需要。

  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与长方 形、正方 形、三角形和圆等*面图形,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2、通过、摆、画各种图形,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和特征。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和能力。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5、在愉悦的氛围中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单元教学重、难点: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法:直观教学、快乐教学、合作交流、联想迁移。

  学法:操作法、小组合作学*、想像

  单元课时安排:2课时

  1、认识立体图形…………………………………1课时

  2、认识*面图形…………………………………1课时

  NO:1

  教学内容:认识立体图形(第32页)

  完成相应的"做一做"及第36页的第2题

  教学要求:

  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 体、圆柱和球。知道它们和名称,初步感知其特征,会辨认这几种弄清形状的物体和图形。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几种形状的物体和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图形卡片

  学具准备:各种形状的实物

  教学过程:

  一、设疑激情

  1、说学具:

  1)师:同学们,瞧谁来了?(出示课件:带音乐的机器人)

  2)生:对!机器人想和我们共同学*,还给每个小组的小朋友带来了一篮礼物,想知道有什么礼物吗?赶快打开看看,你认识什么,就给组里的小朋友说什么,每个人都说说。(学生以组为单位说出礼物名称)

  3)汇报:哪个勇敢的小朋友能大声说说你们的礼物?其他小朋友仔细听,看看你们有不同的吗?(组内小朋友轮流说学具)

  2、提要求:这么多学具中,你们能把"相同的"放在一起吗?四个小朋友共同试试看。

  二、操作感知

  A:分―――提示概念

  1)活动:按教师提的要求,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

  2)汇报:哪个聪明的小朋友说一说你是怎么分的?师:他们是这样分的,和你们一样吗?(其他同学进行补充)

  3)揭示概念师:每种物体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你知道是什么吗?教师根据学生所说在电脑分出的各类实物中出示名称: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

  4)活动教师板书:

  球 问:请你高高举起球,互相看看拿拿对了吗?放回学具篮中,依次出现:圆柱、正方体、长方体(长方体不放回篮中)

  B:摸―――感知长方体

  a:感知长方体

  (1)活动:请小朋友仔细看一看,摸一摸你们手中的长方体,把你看到的、摸到的长方体先和组里的小朋友说一说,小学数学教案《认识物体和图形》。

  (2)汇报:

  师:谁能用最大的声音大家,你现在觉得长方体是什么样子?你是怎么感觉到的?(学生口答)

  b:感知正方体、圆柱、球

  ①活动: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体,现在你还想认识什么的物体,就拿出来看一看,摸一摸,再给同组的小朋友说说心中的感受。

  ②汇报:学生仿照长方体的汇报,依次说:

  正方体:方方的,6个面,棱,顶点,不能滚动

  圆柱:上下一样粗,圆的,能滚动

  球 :光光的,能滚动

  学生每汇报完一种物体的特征,老师:请不是拿这种物体的小朋友赶快找一个看一看,摸一摸,看一看你有没有这样的`感觉。

  c:比较

  ①电脑出示第33页的做一做的第一幅图

  师:看了叮当带来的这幅图: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大家吗?(学生讨论)

  ②电脑出示圆和球的滚动图

  师:圆柱和球能滚动,但它们滚动的一样吗?

  d:形成表象

  师:去掉长方体的花外衣,你还认识它吗?(电脑依次演示,将实物抽象成几何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师:请小朋友闭上眼睛想一想,长方体………(依次分四种图形)一样吗?

  e:出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物体(板书:认识物体)它们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f:联系实际说一说在你身边哪些物体的形状是这样的。

  三、活动

  1、数一数(电脑出示)

  数一数刚才的机器人分别用了多少个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学生可以独立地数,也可以自由组合)

  2、搭学具

  (1)活动:看看你们组的学具,说说准备搭个什么?然后再分工,由谁来搭,谁来传递,谁来讲解。讨论好了,就用你们的、智慧和灵巧的双手开始工作吧!(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

  (2)各小组汇报:

  四: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不仅认识了各种形状的物体,还用它们装扮了我们的生活。

  五、课后作业

  P36页的第2题

  NO:2

  教学内容:认识*面图形(第34页)

  完成相应的"做一做"及P36页的第1、3、4、5题

  教学目标:

  1、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知道这些常见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初步了解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在多种形式的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以及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在小组合作开放型的学*环境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敢于创新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从物体表面抽象成*面图形

  教学准备:

  1、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等积木若干;剪刀、印泥、橡皮泥等工具

  2、学生每5人一组,每人备有3支水彩笔、1把尺子、1块钉子板等

  教学过程:

  一、搭玩积木,体验形体

  师:(媒体播放)春天来了,大自然多美呀!小白免想在这美丽的大森林里搭一座小木屋,怎么搭呢?小朋友,你能帮它设计一下吗?(学生小组合作,用台上的积木设计一座漂亮的小木屋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

  问:你们在搭时小木屋时,用到了哪些形状的积木?请大家把积木按不同的形状分一分。

  二、操作感知,建立表象

  1、请摸一摸自己的积木拿在手里,看一看,摸一摸,跟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你拿的是什么体,它的面是什么样子的。(学生边摸边说)

  2、问:谁知道圆柱的这个面是什么样子的?

  (这一个面是圆圆的,**的)

  问:你有没有办法把它记下来呢?

  3、师:请你用我给你们准备的工具(白纸、印泥、橡皮泥等)工具,在小组里说一说,你想用什么办法记下这些面,每个小朋友最好想得不一样,比一比,哪 个小组的办法多。(学生开始活动,并将自己组记下的面贴在板子上,然后展示在大黑板上。

  4、你们觉得哪个组的方法最多,我们就请哪个组的小朋友来介绍一下他们的方法,好不好?

  (指名学生演示、操作)

  师:小朋友的办法真多!(用电脑演示,从长方体、正方体、三棱体上分别移下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些图形,让我们来跟这些新朋友打声招呼吧!(生齐读图形名称)

  三、巩固延伸,加深认识

  1、请你说出我们教室里哪些物体面的形状是与这些图形是相同的。

  2、再一起到小白免新造好的房子去找一找,哪些物体的面也是这些图形。(电脑播放小免的家,让学生寻找并交流)

  3、师:小白免家门前有一块空地,它想围一块地种萝卜,小朋友能不能用上今天学的本领,帮小白免围围呢?围好后跟你的小伙伴说一说你围的是什么图形。

  4、学生活动反馈

  5、请你在方格纸上画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三角形吗?请你试一试。

  6、学生作品展示

  7、师:现在许多图形都赶来开会了。(电脑播放)来了哪些图形,请小朋友用三种颜色的水彩笔给这些图形涂上颜色,统计好个数,填在表格里。(放轻音乐)

  8、反馈:选两种不同的涂法在投影上展示

  问:你喜欢哪一涂法?为什么?

  教师小结:用一种颜色涂同一种图形看上去比较清楚。

  9、请小朋友每人拿出一个长方体,在纸上度着画出几个不同的长方形。

  四、全课总结、回归生活

  今天我们学的这些图形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可见,请小朋友课后留心观察一下,把它记下来,然后与家人一起交流一下。

  认识物体和图形。

  认识物体和图形教案 7

  教学内容:认识物体和图形(第32页――――第37页)

  教材分析: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包括两个部分: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和*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初步认识,认识物体和图形。由于在现实中学生直接接触的大多是立体图形,所以把立体图形的认识放在*面图形之前,这是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的。立体图形的初步认识这一部分知识可以按三个层次进行:知识的引入―――知识的教学―――知识的应用,符合学生掌握知识的规律,在知识的引入和运用上,要注意体现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和生活化。在这部分知识中,应考虑到学生认识事物都有一个从形象――表象――抽象的过程,所以对于每一种图形,都要按三个层次进行:从实物引入――抽象为一般模型――给出图形名称。最后,让学生说出身边哪些物体的形状分别是这四种立体图形,使学生尝试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描述所处的生活空间,体现了数学的应用性。*面图形的初步认识这一部分知识要求充分利用立体图形和*面图形的关系来引入*面图形,让学生利用已掌握的知识,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知识。同时,本单元的活动设计具有开放性,可以满足不同特点学生的需要。

  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与长方 形、正方 形、三角形和圆等*面图形,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2、通过、摆、画各种图形,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和特征。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和能力。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5、在愉悦的氛围中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单元教学重、难点: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法:直观教学、快乐教学、合作交流、联想迁移。

  学法:操作法、小组合作学*、想像

  单元课时安排:2课时

  1、认识立体图形…………………………………1课时

  2、认识*面图形…………………………………1课时

  NO:1

  教学内容:认识立体图形(第32页)

  完成相应的"做一做"及第36页的第2题

  教学要求:

  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 体、圆柱和球。知道它们和名称,初步感知其特征,会辨认这几种弄清形状的物体和图形。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几种形状的物体和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图形卡片

  学具准备:各种形状的实物

  教学过程:

  一、设疑激情

  1、说学具:

  1)师:同学们,瞧谁来了?(出示课件:带音乐的机器人)

  2)生:对!机器人想和我们共同学*,还给每个小组的小朋友带来了一篮礼物,想知道有什么礼物吗?赶快打开看看,你认识什么,就给组里的小朋友说什么,每个人都说说。(学生以组为单位说出礼物名称)

  3)汇报:哪个勇敢的小朋友能大声说说你们的礼物?其他小朋友仔细听,看看你们有不同的吗?(组内小朋友轮流说学具)

  2、提要求:这么多学具中,你们能把"相同的"放在一起吗?四个小朋友共同试试看。

  二、操作感知

  A:分―――提示概念

  1)活动:按教师提的要求,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

  2)汇报:哪个聪明的小朋友说一说你是怎么分的?师:他们是这样分的,和你们一样吗?(其他同学进行补充)

  3)揭示概念师:每种物体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你知道是什么吗?教师根据学生所说在电脑分出的各类实物中出示名称: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

  4)活动教师板书:

  球 问:请你高高举起球,互相看看拿拿对了吗?放回学具篮中,依次出现:圆柱、正方体、长方体(长方体不放回篮中)

  B:摸―――感知长方体

  a:感知长方体

  (1)活动:请小朋友仔细看一看,摸一摸你们手中的长方体,把你看到的、摸到的长方体先和组里的小朋友说一说,小学数学教案《认识物体和图形》。

  (2)汇报:

  师:谁能用最大的声音大家,你现在觉得长方体是什么样子?你是怎么感觉到的?(学生口答)

  b:感知正方体、圆柱、球

  ①活动: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体,现在你还想认识什么的物体,就拿出来看一看,摸一摸,再给同组的小朋友说说心中的感受。

  ②汇报:学生仿照长方体的汇报,依次说:

  正方体:方方的,6个面,棱,顶点,不能滚动

  圆柱:上下一样粗,圆的,能滚动

  球 :光光的,能滚动

  学生每汇报完一种物体的特征,老师:请不是拿这种物体的小朋友赶快找一个看一看,摸一摸,看一看你有没有这样的感觉。

  c:比较

  ①电脑出示第33页的做一做的第一幅图

  师:看了叮当带来的这幅图: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大家吗?(学生讨论)

  ②电脑出示圆和球的滚动图

  师:圆柱和球能滚动,但它们滚动的一样吗?

  d:形成表象

  师:去掉长方体的花外衣,你还认识它吗?(电脑依次演示,将实物抽象成几何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师:请小朋友闭上眼睛想一想,长方体………(依次分四种图形)一样吗?

  e:出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物体(板书:认识物体)它们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f:联系实际说一说在你身边哪些物体的形状是这样的。

  三、活动

  1、数一数(电脑出示)

  数一数刚才的机器人分别用了多少个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学生可以独立地数,也可以自由组合)

  2、搭学具

  (1)活动:看看你们组的学具,说说准备搭个什么?然后再分工,由谁来搭,谁来传递,谁来讲解。讨论好了,就用你们的、智慧和灵巧的双手开始工作吧!(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

  (2)各小组汇报:

  四: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不仅认识了各种形状的物体,还用它们装扮了我们的生活。

  五、课后作业

  P36页的第2题

  NO:2

  教学内容:认识*面图形(第34页)

  完成相应的"做一做"及P36页的第1、3、4、5题

  教学目标:

  1、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知道这些常见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初步了解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在多种形式的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以及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在小组合作开放型的学*环境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敢于创新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从物体表面抽象成*面图形

  教学准备:

  1、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等积木若干;剪刀、印泥、橡皮泥等工具

  2、学生每5人一组,每人备有3支水彩笔、1把尺子、1块钉子板等

  教学过程:

  一、搭玩积木,体验形体

  师:(媒体播放)春天来了,大自然多美呀!小白免想在这美丽的大森林里搭一座小木屋,怎么搭呢?小朋友,你能帮它设计一下吗?(学生小组合作,用台上的积木设计一座漂亮的小木屋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

  问:你们在搭时小木屋时,用到了哪些形状的积木?请大家把积木按不同的形状分一分。

  二、操作感知,建立表象

  1、请摸一摸自己的积木拿在手里,看一看,摸一摸,跟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你拿的是什么体,它的面是什么样子的。(学生边摸边说)

  2、问:谁知道圆柱的这个面是什么样子的?

  (这一个面是圆圆的,**的)

  问:你有没有办法把它记下来呢?

  3、师:请你用我给你们准备的工具(白纸、印泥、橡皮泥等)工具,在小组里说一说,你想用什么办法记下这些面,每个小朋友最好想得不一样,比一比,哪 个小组的办法多。(学生开始活动,并将自己组记下的面贴在板子上,然后展示在大黑板上。

  4、你们觉得哪个组的方法最多,我们就请哪个组的小朋友来介绍一下他们的方法,好不好?

  (指名学生演示、操作)

  师:小朋友的办法真多!(用电脑演示,从长方体、正方体、三棱体上分别移下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些图形,让我们来跟这些新朋友打声招呼吧!(生齐读图形名称)

  三、巩固延伸,加深认识

  1、请你说出我们教室里哪些物体面的形状是与这些图形是相同的。

  2、再一起到小白免新造好的房子去找一找,哪些物体的面也是这些图形。(电脑播放小免的家,让学生寻找并交流)

  3、师:小白免家门前有一块空地,它想围一块地种萝卜,小朋友能不能用上今天学的本领,帮小白免围围呢?围好后跟你的小伙伴说一说你围的是什么图形。

  4、学生活动反馈

  5、请你在方格纸上画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三角形吗?请你试一试。

  6、学生作品展示

  7、师:现在许多图形都赶来开会了。(电脑播放)来了哪些图形,请小朋友用三种颜色的水彩笔给这些图形涂上颜色,统计好个数,填在表格里。(放轻音乐)

  8、反馈:选两种不同的涂法在投影上展示

  问:你喜欢哪一涂法?为什么?

  教师小结:用一种颜色涂同一种图形看上去比较清楚。

  9、请小朋友每人拿出一个长方体,在纸上度着画出几个不同的长方形。

  四、全课总结、回归生活

  今天我们学的这些图形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可见,请小朋友课后留心观察一下,把它记下来,然后与家人一起交流一下。

  认识物体和图形。

  认识物体和图形教案 8

  教学目标:

  1、巩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立体图形及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等*面图形的特征,并能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2、培养学生创造想象以及动手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培养合作意识,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建立立体图形和*面图形的概念,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并能用*面图形拼图。

  教学难点:

  感受立体图形和*面图形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关键:

  弄清立体图形与*面图形的`本质上的区别 课前准备 水彩笔及各种立体图形的积木。

  教学过程:

  一、复*基础知识

  1、复*立体图形与*面图形。你知道哪些立体图形?哪些*面图形?

  二、完成书中相关*题

  1、36页1说说这图中有我们学过的哪些图形?请你按书上的颜色图色。

  2、36页2说说你看到了哪些图形?填上个数。四人小组自由用立体图形搭积木,交流自己用了几个什么立体图形?

  3、3 6页3数一数各*面图形有几个?你是怎么数的?教学生要按一定顺序数,才不会漏数。

  4、3 7页4自由拼*面图形,看谁拼得漂亮,向同学介绍自己的作品是用什么几个*面图形拼成的。

  5、3 7页5一组一组出示图形,圈出哪个物体可以画出左边的图形?先自己独立完成。然后小组讨论,最后全班交流,出示实物来验证。

  提问式复*学过的知识,勾起回忆。

  辨认及操作中进一步巩固知识。

  交流中学会数的方法。

  加深立体图形与*面图形之间联系的认识。

  三、出示实物,动手操作。

  1、出示立体图形,说说你能看到哪些*面图形?

  2、同桌自己摆各种图形,请对方数数各有几个什么图形?

  3、做*题册中练*。

  四、小结

  拼摆中加深。

  认识物体和图形教案 9

  教学内容:

  教科书P32~33页做一做及练*五第2题

  教学要求:

  1。通过观察和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辨认这几种物体和图形。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学生活动,激发学*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

  1。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及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具、学具准备:

  1。6袋各种形状的物体。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质疑激 情:

  (1)同学们,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会见到形状各种各样的物体,今天老师带来了几样。(牙膏盒、肥皂盒、牛奶盒、易拉罐、铅笔、乒乓球、魔方、笔筒、茶叶筒、弹球……)你们认识它们吗?(一一说出物体本来的名字)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学生边说教师边摆。

  问:同学们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这样分呢?

  (学生可能会说:分成几组,一组是长长方方的、一组是正正方方的、一组是直直的像柱子、一组是圆圆的)

  (2)揭示概念:同学们说的非常对。

  A:教师拿出大小不同、形状不同、颜色不同的实物长方体:它是长长方方的,有**的面。像这些物体它们都有个共同的名字叫"长方体"。

  B:直接出示形状是正方本的物体,它是正正方方的,有**的面。它们叫"正方体"

  C:出示形状是圆柱的物体:它们是直直的,上下一样粗细,两头是圆的,有**的面。它们叫"圆柱"。

  D:出示球状物体,它们是圆圆的。

  活动1:

  1.请你高高举起球,互相看看拿对了吗?放回学具篮中,依次出现:圆柱、正方体、长方体(长方体不放回篮中)

  2.摸--感知"长方体"。

  (1)请同学们仔细看一看,摸一摸你们手中的长方体,把你看到的,摸到的长方体和同学们说一说。

  (2)汇报:

  师:谁能用的声音告诉大家,你现在觉得长方体是什么样子?你是怎么感觉到的?

  生1:长长方方的,有**的面。

  师:还有不同的感觉吗?

  生2:有6个**的面。

  师:还的吗?

  生3:相对的两个面一样。

  师:谁能说一说长方体到底是什么样的?

  生:长长方方的,有6个**的面,相对的两个面一样。

  (3)感知"正方体"。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体,现在认识一下正方体,拿出来看一看,摸一摸。

  汇报:你觉的正方体摸一摸后,你对它有什么新的'认识吗?

  生1:正正方方。

  生2:有六个面。

  生3:每个面都一样。

  (4)感知"圆柱"。

  师:把圆柱找出来,摸一摸,你对它有什么新的认识吗?

  生1:直直的,上下一样粗细。

  生2:两头有**的两个面,是贺的。

  生3:站的很稳,躺着会滚。

  (5)感知"球"。

  师:拿出球来摸一摸,看一看,你对它有什么新的认识吗?

  生1:圆圆的。

  生2;无论怎么放都会滚。

  (学生每汇报完一种物体的特征教师提醒:请不是拿这种物体的小朋友赶快找一个看一看,摸一摸,你有没有这样的感觉)

  三.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1、由实物抽象实物图形。(出示长方体)

  师问:去掉长方体美丽的花外衣,你还认识它吗?

  (电脑依次演示将实物抽象成图形,依次认识正方体、圆柱、球)

  活动2

  找相同: 教师拿出一个立体图形,学生找出和它一样形状的物体。

  2、记忆想象:

  认识物体和图形教案 10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2、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4、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能够正确辨认和区别各种立体图形。

  教学难点:

  给学生充分的动手操作的机会,培养学生的观察意识和能力。

  教学准备:

  生:(每个小组一份)鞋盒、牙膏盒、药盒、磁带盒子;易拉罐、铅笔、茶叶罐;魔方、骰子、小立方体10个;玻璃珠、小皮球、乒乓球。

  师:课件、各种形状的实物若干、奖品、四种抽象出的图形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出示讲台上的一些实物: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朋友,你认识它们吗?(学生自由说各个实物名称,师指出:它们都是同学们生活中的好朋友。

  师:同学们,你们都带来了哪些朋友啊?跟你的小伙伴们大声介绍一下?其他小朋友仔细听,看看你们组里有不同的吗?

  生分组活动:说出带来的东西的名称

  师: 大家带的东西可真多啊!看看这些物体,你想提出什么问题吗?(鼓励质疑)。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这些物体 (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索

   1、学具分类,初步感知

  A、动手操作

  师:你们看一看这么多物品中,有没有形状相同的物品呢?你们能把“形状相同的”放在一块儿吗?请每个小组里的小朋友共同动手分一分。

  学生分组操作,师巡视(2分钟)

  B、汇报反馈

  师:哪个聪明的小朋友说说你们分了几类?是怎么分的?(3分钟)

  让学生边说边举起来让大家看。

  师:他们小组是这样分的,和你们组是一样的吗?

  C、小结概念

  师:每种形状的物体它们都有个共同的名字,你能给每类物体起个名字吗?

  指名生回答,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来规范各种名称,并板书名称: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2、动手操作,感知特点

  A、感知长方体

  师:(举起球)看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请你也举起一个球,互相看看拿对了吗?

  把你拿的球放回盒子里。师带领学生依次放回圆柱和正方体。

  师:看看桌子上现在有的是什么样的物体?请小朋友们仔细看一看,摸一摸你们手中的长方体,把你看到的、摸到的长方体在小组里和小朋友说一说。(2分钟)

  B、汇报反馈

  师:谁能用响亮的声音告诉大家,你现在觉得长方体是什么样子的?你是怎么感觉到的?(5分钟)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来规范语言名称。并板书:长方体:*面

  C、感知正方体、圆柱、球。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体,现在你还想认识什么形状的物体,就拿出来看一看、摸一摸,再向同组的小朋友说说你的感觉。

  D、集体反馈各种物体的特征

  师:哪个小朋友能来说说你认识的什么物体?有什么感觉?

  师根据学生汇报的板书出各种物体的特征。每汇报完一种,老师请不是拿这种物体的小朋友找一个来看一看,摸一摸,验证了他的感觉后再板书。

  E、比较

  师:刚才小朋友们都发现了圆柱和球能滚,那他们滚的是不是一样的呢?

  指名生说出自己的想法,能说清楚就要鼓励。

  3、抽象思维,形成表象

  师:这几种物体,如果去掉了它们美丽的外衣,你还认识它们吗?

  课件演示:将实物抽象成几何图形。

  师:请小朋友们闭上眼睛想一想,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都是一样的吗?

  4、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各种物体,它们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5、联系实际,拓展知识

  师:说一说你身边的物体还有哪些是这些形状的?

  三、基本练*,巩固知识

  1、找朋友:小朋友们学得都很认真,现在我们来做一个找朋友的游戏。请4名小演员分别扮演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其余学生在桌上找出各自的好朋友举起来给大家看。(如生:我是长方体,我的朋友在哪里?余生响应)

  2、摸一摸:请各小组将桌上的物品重新装到盒子里,盖上,由一个同学报图形名称,另几个同学摸,“看谁摸得准”。

  3、数图形:电脑出示画有各种图形的灯片,师:现在请同学们数一数,在这幅图里,长方体用了几个,正方体用了几个,圆柱和球各用了几个,把数填在这张表里。引导学生进行统计,说出每种图形的名称及其数量。

  4、搭一搭:在我们的生活中这四个伙伴儿随处可见,它们的用途可广了,现在我们就用这些物体做积木,搭一件你们最喜欢的东西,我们比赛看哪个小组合作得最好。你们愿意吗?看看桌上的学具,可以先讨论一下,你们组里想搭什么?然后开始动手设计吧!

  5、汇报:城堡、火车、楼房、…….

   四、总结

  今天,我们和谁成了好朋友?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地方都可以见到它们,课后大家都留心去找一找吧!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了,小朋友们再见!


《认识物体和图形》教案范本5份(扩展4)

——《认识图形》教案 (菁华5篇)

  一些图形纸制品、学具、多媒体课件、小剪刀等。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了解对称的一些简单特点,对称图形的认识。

  2、认识对称轴,能正确找、画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会利用对称的性质完成对称图形的绘制。能力目标

  3、通过学生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操作能力。

  4、培养学生合作意识,能够与他人交流思维过程和结果。态度情感价值观目标

  5、通过对生活事物及相应图形的欣赏,感受对称图形的美,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陶冶情操。教学重点感知对称,识别对称图形。

  教学难点

  找出图形的对称轴。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剪好的对称图形;长方形;正方形;圆;剪刀;彩纸;直尺;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1、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小故事,想听吗?(多媒体播放故事)

  2、小蝴蝶为什么说在图形王国里它们三个是一家的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探究新知,认识对称图形。

  1、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三个图形,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你发现了吗?(它们的左右两边都是一样的)

  2、你怎么知道它们的左边和右边是一样的?(看出来的。)小朋友们真能干,是看出来的。对呀,观察是学*的一种好方法。

  3、除了观察,你还可以怎样证明呢?(可以将它们对折)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些图形,请打开老师给你们的信封,拿出这些图片,亲自动手折一折,看一看。(学生通过折一折的方法,体会蝴蝶、蜻蜓、树叶左右形状一样)你们对折过后,你发现了什么?

  4、揭示课题:像这样对折后完全重合的图形在数学上我们称为对称图形。(板书:对称图形)。我们生活中有很多图形是对称的,我们一起来欣赏欣赏吧。(多媒体展示对称图形)欣赏了这么多的对称图形,你觉得这些图形怎么样呀?

  三、认识对称轴,找、画对称轴。

  1、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自己手中的作品,打开,你发现了什么?(纸的中间的一条折痕)你们知道数学家们给这条线取个什么名字吗?这条线叫做这个图形的对称轴。(板书:对称轴)

  2、对称轴把对称图形分成了完全相等的两部分。请你摸一摸你的图形的对称轴,看一看,再用虚线把它画出来。

  3、生活中,你们还看到过哪些东西是对称的?

  4、生活中的对称图形可真多呀,你能用剪刀剪一个对称图形吗?请同方的同学商量商量,怎样才能剪出一个对称图形。谁来说一说,怎样才能剪出一个对称图形?

  5、引导学生明确剪对称图形的方法。要剪出一个对称图形,可以先把纸进行对折,然后再剪,最后沿对折的地方打开,就形成了一个对称图形。你想剪什么?说一说吧。试一试吧,比一比谁剪的对称图形最美。剪好后把对称轴画出来,再展示在黑板上。

  四、拓伸延展,深化认识。

  1、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图形,请同学们来找一找,哪些是对称图形,哪些不是,是对称图形的找出它的对称轴。(多媒体出示图形)

  2、长方形、正方形还有圆都是对称图形,请你们折一折,找一找,画出它们的对称轴。

  3、小结:通过刚才的折和画我们知道有些图形只有一条对称轴,有些图形有很多条对称轴。

  4、老师还给同学们带来了几个朋友,想认识它们吗?它们还不好意思,把脸藏起来了一半,你们能猜出它们吗?五、小结回顾。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什么样的图形是对称图形?把对称图形分成完全一样的两部分的那条线叫做什么?我们生活中有很多对称图形,小朋友们都说对称图形很美,只要我们善动脑,勤思考,多动手就一定能用对称图形把我们的生活装扮得更美好。

  教学目标:

  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初步认识并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

  能力目标:

  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形成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情感目标:

  通过图形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的兴趣。

  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是在学生学*了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球等立体图形之后进行教学的,一年级孩子注意的特点是无意注意占主要,注意时间不长,教学时以活动为主,注重让学生体验“从立体到*面”的探究、建模过程。通过“摸一摸、看一看、描一描”等活动,让学生在获得直观感受的基础上,辨别三角形、圆、长方形和正方形,体会“面在体上”,让学生在愉快的活动中学*。

  重点难点

  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初步感知其特点,正确辨认这几种图形。

  教学难点

  体会“面”在“体”上。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孩子们,还记得上学期我们认识的雪地里的那些小画家吗?它们都是谁呢?(小鸡、小鸭、小马等)

  师:它们是怎样作画的?(用脚印出来的)

  师:动物界的小画家很厉害,几步就印出了一幅画,但是大家知不知道,我们数学的图形王国里也有几位厉害的小画家,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参观这些画家的作品。

  二、操作交流,探究新知(自主探究)

  (一)认一认——引入新知

  师:大家还认识他们吗?

  (师依次展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三棱柱)

  师:谁来介绍一下它们。

  生介绍这些立体图形。学生如果不认识三棱柱,教师直接介绍。

  师:对于上学期学过的这些立体图形,大家认的很准。我们是不是曾用它们玩过“搭一搭”,大家一起来思考一个问题,搭汽车的时候为什么要用长方体做车身,圆柱做车轮呢?为什么不用长方体做车轮呢?

  生:圆柱容易滚动,做车轮比较合适,长方体做车轮不行,下面太*了,不会滚动。

  师:刚刚那位同学说的长方体“下面”太*了,你们听懂了吗?他说的是哪里呢?请大家来摸一摸,看看其他的物体有“**”的地方吗?拿出你们袋子里的实物,找一找,用手摸一摸它们“**”的地方,感觉一下。

  (学生动手,摸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实物上的*面,感知面在体上)(**的,滑滑的)

  师:大家摸到的**的地方就是立体图形的面,圆柱上容易滚动的那个面是**的面吗?

  生:不是,是弯曲的,圆柱体的*面在两头,圆圆的。

  师:是的,圆柱体上容易滚动的摸起来弯曲的面叫曲面,还有球的表面也是曲面,对于曲面,以后我们再研究,今天我们只研究*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立体图形上的这些**的面,这是一种新的图形——*面图形(板书:认识图形)

  (二)玩一玩——把面“请”下来

  1、说一说

  师:你能想办法把立体图形上的这些**的面移下来吗?你准备用什么办法得到它们?

  生1:把长方体的盒子放在纸上,用笔描出它的边线。

  生2:剪一剪,从纸上剪下来一个面。

  生3:用印泥把面印到纸上。

  2、搬一搬

  师:小朋友真了不起,想出了这么多的好办法,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张纸,请你用你喜欢的方法把手中物体其中的一个面搬到纸上,

  生动手操作。(师巡视,巡视时注意观察学生的作品。)

  全班交流:你是用什么方法从什么体上取下了一个面?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分别把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贴到黑板上。

  3、认一认

  师:我们一起来观察这些*面图形,你知道他们是叫什么名字吗?

  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名称

  (1)、认识长方形

  师:我们先来认识第一位朋友——长方形,请小朋友们取出长方形,像老师这样用手摸一摸。

  (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摸到一个**的面)

  师:老师也摸到了一个**的面,请大家再和老师一起像这样摸一摸,你摸到了什么?

  (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有四条边,四个尖尖的角)

  师:横*竖直的角叫直角。今天我们就不具体学*直角了,大家只需要知道在长方形中这样横*竖直的角就是直角

  师:请同学们来看,在长方形里有两条长边,有两条短边,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边的特点。请大家拿出手工纸和老师一起来折一折。上下对折以后,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了长方形的上下两条长边一样长。)

  左右对折之后,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了长方形左右两条短边一样长。)

  (师小结:长方形有四个直角,四条直直的边,相对的边相等。)师出示一个梯形,让学生判断这个是不是长方形。

  学生交流自己的判断理由。

  出示各种各样的长方形。

  请大家思考:我们在认识长方形的特点时候都用到了哪些方法?

  生1:看一看

  生2:摸一摸

  生3:折一折

  ……

  (2)、迁移类比,认识正方形

  师:我们认识了长方形,现在我们要认识正方形,我们能不能用刚才摸,看,折的方法来认识正方形呢?(同桌合作学*,来认识正方形的特点。)

  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

  生1:一个**的面。

  生2:四个横*竖直的角。

  生3:四条直直的边。

  ……

  师:它的角是怎样的角呀?它的边又有什么特点呢?

  (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生1:都是横*竖直的角。

  生2:都是直角

  生3:四条边都相等。

  师:你通过什么办法知道他的四条边都相等的呢?

  师小结:四个直角,四条直直的边,四条边都相等。

  总结:不管位置,大小,方向如何,只要符合正方形的特点它就是正方形。

  (3)、小组合作,认识三角形和圆

  师:我们很快了解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请小组合作,用摸一摸,折一折等方法找出圆形和三角形的特点。在小组内说一说各自发现的特点,发现特点以后请举手表示活动结束。

  师:这个图形呢?(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生1:三角形有一个**的面,三条个尖尖的角,三条直直的边。

  生2:圆有一个**面,没有角。是曲线围城的封闭图形。

  师小结:三角形有三个角,三条边。

  师小结:弯弯的曲线围成的封闭图形就是圆。

  师出示各种各样的圆和不同的三角形,让学生认识不是只有直角三角形(直接强化,加深认识)。

  三、巩固加深,迁移拓展

  1、分一分

  师:我们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你能不能根据自己的理解把这四种图形分分类,从学具袋里拿出来,在桌上摆一摆、分一分,分类之前,可以好好观察一下每一个图形的特点,确定一个分类标准,想想为什么要这么分。

  生1:分三类:长方形、正方形(四条边);三角形;圆

  师:大家听明白了吗?这样分可以嘛?谁和他分的一样?举手示意

  我们再来看一个

  生2:长方形、三角形、正方形(有角,边是直的);圆(弯曲的)

  师:还有别的分法吗?

  生3:分四类

  长方形扁一些,正方形是方方正正的,三角形三条边,圆弯曲的

  师:也就是说,它们各自都有自己的特点,所以就分了四组,有道理。现在,把这三种放在一起,你发现了什么?

  生:圆总是自己一类;

  长方形、正方形可以放在一起,都有四条直直的边,也可以分开,因为也有不同的地方

  师:大家都是善于观察的孩子,在分类过程中更清楚的认识了这些*面图形,这个好*惯会非常有利于今后的学*,很好!

  2、摆一摆

  同桌合作用小棒摆出这些*面图形(学生摆的同时指名两个学生上黑板演示)

  汇报;你摆出的是什么图形?你是用几根小棒摆出来的?

  生:……

  师:有一个图形大家都没摆出来,是什么?

  生:圆。

  师:为什么圆没法摆出来?

  生:圆没有角,小棒是直的,所以……

  3、认一认

  出示:这些交通标志牌是什么形状?(学生在认的同时介绍交通标志牌的作用,渗透交通安全教育)

  4、找一找

  生活中,你在哪里还见过这样的图形?

  学生汇报。

  四练一练,体验应用

  做“找朋友”的游戏,进一步加深认识并体会面在体上。(课本37页练一练)

  1、今天我们的老朋友淘气、笑笑和机灵狗也来了,他们也喜欢玩积木,可是不小心弄丢了一些,想请你们帮一帮,愿意吗?

  2、淘气说:我要得积木有两个面是圆形;笑笑说:我要的积木的面都是长方形;机灵狗说:我要的积木所有的面都是正方形。

  3、赶快想一想,是什么?和你的同桌说一说,在你的学具中找一找。

  五、延伸拓展,巩固总结

  1、小朋友们能用今天认识的*面图形拼出美丽的图案吗?拼出来后,和同桌交流一下你拼的是什么呢?

  2、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觉得自己表现如何?

  3、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等待你们去发现。你们要用自己明亮的眼睛去发现,爱思考,会学到很多知识。

  板书设计:

  认识图形(*面图形)

  长方形有4个直角,相对的边相等

  正方形有4个直角,4条边都相等

  三角形有3个角,3条边

  圆圆是曲线

  教学内容:

  认识图形

  教材分析:

  《认识图形》这部分内容,是本册教材《有趣的图形》这一单元的起始课,是在第一册认识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让学生初步认识*面图形,为以后学*更深层的几何知识打下基础。教材体现了从立体到*面的设计思路,注重让学生通过操作活动体会面与体之间的关系。

  学情分析:

  本课面对一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一年级的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一年级上学期,学生已经学*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初步认识了这些几何图形,形成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同时,学生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比较关注自己周围的事物。在参与一段时间的学*之后,掌握了一些基础的学*技能:能够根据老师的具体要求进行有目的尝试,有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有初步的小组合作意识,有一定的观察问题和发现问题的能力等。

  教学目标:

  1、在操作活动中,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体会面在体上。

  2、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和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初步感知其特点,正确辨别这几种图形。

  教学难点:

  通过各种操作活动,体会面由体来。

  教学准备 :

  立体图形,*面图形

  教学过程 :

  一、 谈话导入课题

  各位同学大家好,今天由我给大家上一节课。为了给大家上一节丰富有趣的课,我做了许多准备,同时也让同学们准备了一些东西。我来看一看大家准备得怎么样,把你们准备好的图形和白纸放在桌子上。看来大家很认真的对待这节课。那,有信心把这节课的知识学好吗,能做到认真倾听老师的话吗,能做到认真倾听别人的回答吗,能做到积极举手发言吗。好,那这节课我们来认识图形,板书课题。

  二、操作交流,探究新知

  1、说一说

  a、师:大家看老师准备的这些图形(展示立体图形模型),你能从中找出我们学过的立体图形吗?找什么?板书立体图形。

  学生观察,发现、回答讲台上的图形:有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师依次板书。

  师:再来看看,这种陌生图形又叫做什么呢?

  (这是一个新的图形,这种图形我们叫它三棱柱)

  师提问:你们想不想知道这些图形是由什么组成的?

  来看老师变个魔术,师展示长方体拆开6个面。看清楚了吗,我现在变得是什么图形,(长方体)再看一遍。这个长方体由什么组成的呢?

  生:由上面、下面、左面、右面、前面、后面6个面组成。

  师:我们来数一数一共有几个面。

  师:那请拿起桌面上的长方体,用你们的小手去找一找这6个面。

  学生摸模型。

  说一说,这个面摸起来有什么感觉。 滑滑的**的。

  2、做一做

  提问怎么将*面图形展示在纸上

  师:你们都已经把长方体的面找出来了,现在有一个新的问题,如果不拆开这个长方体,那我们怎么把这样**的面搬到纸上呢?

  学生思考,举手回答,说一说能怎么做。

  引导学生想出多种办法(可用描、印、方法),对于印可以教师演示。

  当学生提出描,让生上台在黑板上演示。接着提问有没有其他方法,学生说不出,则老师自行演示印的方法。

  自主将*面图形画在纸上

  师:小朋友真了不起,想出了这么多的好办法,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试一试?

  生:想。 师:那好,动手之前有几个要求。

  1、 数一数你从一个立体图形上得到了几个面

  2、 想一想你画的面是通过哪些图形得到的

  能做到要求吗,现在,开始动手。有需要帮助可以让同桌帮忙。

  生动手操作。(师巡视,巡视时注意观察学生的作品。)

  3、汇报交流(充分给学生说的机会,让学生陈述操作过程,表达亲身感受,培养语言的条理性,促进思维的逻辑性。)

  师:我想请几个同学把你的作品给大家展示一下,生1请你说说你是从哪个物体的哪个地方搬下这个图形的?

  生1:我是从长方体的这个面搬下这个图形的。

  师:你说得真好,大家看他搬的图形跟老师的一样吗?(一样,师在黑板上出示长方形),我们再请一个同学展示下他的作品,生2请你说说你是从哪个物体的哪个地方搬下这个图形的?

  生2: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依次出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

  师小结一下从各个立体图形上得到的面。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将物体的一个面表示在了纸上。我知道聪明的同学们都知道这些图形的名字了,谁能准确,大声的告诉我。

  注:回答时注意纠正学生错误,例如圆形,在数学上,准确的它叫圆。

  提问:各个立体图形上有几个*面图形?

  师:是不是在长方体的身上只找得到一个面?

  生:不是,有6个面 依次提问各立体图形上有几个*面图形。

  师:我们一起来摸一摸*面图形,看看是什么感觉。

  请生上台依次摸各*面图形。

  4、小结

  我们今天认识了这几个新朋友,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它们都是立体图形上的一个面,(板书面)而且都是**的,板书*,因此我们把它们叫做*面图形。板书。

  看仔细了,它们都是什么样子啊?生:**的。

  谁能说说他们都有哪些特点吗?

  三、巩固练*

  1、连一连 老师有问题要让同学们帮忙解决。

  如有学生连错,将正方形长方形混淆。师:有没有同学想对他说些什么。纠正错误。谁来帮她改改。

  2、涂一涂 老师能用这些些简单的图形组成一些有趣的图案,信不信。

  师在黑板上绘画,请学生上来涂色。

  3、 说一说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许多物体的表面都有我们今天学的这几个*面图形。哪位细心的小朋友能在我们周围找到今天学的*面图形。

  四、课堂小结

  实际,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有这些*面图形。希望同学们在生活中,用我们善于发现智慧的眼睛去寻找今天所学的几个*面图形。做到,在生活中寻找数学,把数学用到我们的生活中。

  板书设计 :

  认识图形

  立体图形

  教学反思:

  《认识图形》是《有趣的图形》这一单元的起始课,是在第一册认识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让学生初步认识*面图形,为以后学*更深层的几何知识打下基础。为此,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拼、摆、画,让学生直观感知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面图形的特征,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在教学中,我努力体现自主探索、发展学*、不断创新的教学思想,比如: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摸一摸和画一画的操作活动中,动口、动眼、动手,初步感知这些实物(模型)的表面,获得对*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的感性认识,为学生在下一个环节的学*中更好地体验出面在体上,作了很好的铺垫。

  通过提问在生活中,你在哪儿见过这些*面图形,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把所学的新知运用到现实生活中,使学生觉得学*数学有用,数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增进了学生对数学的价值和作用的认识,激发了学生学*数学的热情。

  设计背景

  为了让幼儿对图形有初步的认识,我利用卡纸做成各种图形宝宝,让幼儿根据卡纸做成各种的图形来辨别各种图形宝宝,使幼儿对图形有个初步的认识。

  活动目标

  1、感受三角形,圆形,正方形,长方形,了解它们主要特征。

  2、通过找、说拼等一系列活动。

  3、引发幼儿学*图形的兴趣。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重点难点

  1、用图形宝宝拼成物品。

  2、让幼儿用卡纸做成各种图形宝宝。

  活动准备

  1、各色卡纸做成的颜色不一样的三角形,圆形,正方形,长方形若干、


《认识物体和图形》教案范本5份(扩展5)

——《认识物体和图形》数学教学反思优选【五】篇

  1、整节课通过设计一些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让数学课堂充满活力。

  2、在分类过程中,各小组的学生都把自己带来的物体先集中再分类,他们合作定标准,合作分类,培养了学生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他们按大小、形状、颜色的不同标准给物体分类,体现了分类的多样性。

  3、通过让学生用眼观察,用手触摸,动口说一说,多感官的参与,充分锻炼学生观察、表达、思考等多方面的能力,让学生主动参与、探索有关的数学知识。

  4、让学生摸自己喜欢的物体,搭自己熟悉的东西,这些都充分地尊重了学生的自主选择,给学生的创造性发挥提供了很好的空间和时间。

  《认识物体和图形》是学生学*“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开始,主要从形状这一角度来使学生初步认识物体和图形。在现实生活中,孩子们已经见过这些立体图形,因此本节课就是通过操作、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辨认这几种物体和图形。

  纵观本节课的教学,我充分挖掘了生活资源,让学生感知生活与数学的紧密联系。突出了实物感知,动手操作等活动,通过适时的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在好奇、质疑、讨论、整理的学*情景中学*,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另外,积极有效的评价手段充分激发了学生学*的积极性。首先让学生从实物中抽象表象,认识特点,形成概念,再从表象的概念支持下寻找实物,运用实践,让孩子在分一分、说一说、做一做、摆一摆这样的实践中学数学,让孩子们既感到兴趣盎然,在生活中学数学,又让孩子们经历了数学的思维过程,这是比较好的一种数学教学方法。其次,良好的课堂常规、倾听*惯是良好的教学效率的保障,孩子都能在课堂中静下心来学*,注意力集中、思维积极、学生发言时其他孩子能认真倾听,这一点很有进步。这堂课下来觉得自己思路清晰,突出教学的重难点,教学效果较好。

  但是教学语言不够简洁,因此既浪费了宝贵的教学时间,又模糊了孩子们的认知进程。原因主要是备课还不够充分,所以以后课前一定要充分备课,先看教材、教参和作业本,再弄好教案和课件等教具,然后再将教案定稿,再看课件默想教学预设,这样上课定会思路更清晰,语言更简洁,应变更灵活,当然课堂教学效率也就提高了。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低年级的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的数学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

  一年级学生刚从幼儿园的小朋友升为一年级的小学生,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怎样才能让孩子认识生活中的主体图形,并在实物中抽象出简单的立体图形呢?在课前一段时间里,我作了大量的准备工作,注意收集好生活中的物品以备教具使用,如长方体的牙膏盒、药品盒等,正方体的饼干盒、魔方等,圆柱体的茶盒、茶杯等,球体有乒乓球、皮球等,并在卡片上画出数学模型图,同时在课前让学生按要求收集好相关生活物品以作学具。

  教学中,首先出示我收集的各种图形,让孩子们一一识别,然后让孩子们倒出自己的学具,试着把自己认为是同一类形状的物品分在一起,接着出示牙膏盒,让孩子了解它的大概形状特征,如数一数有几个面,哪些面的大小是一样的,这样引导孩子在有目的的思考中探究并认识,像牙膏盒这种有6个面组成的,对着的两个面的大小一样的物体就是长方体,然后我再出一个与牙膏盒的大小不一样的纸盒,让孩子观察说说特点,强化认识长方体,学会变通。接着在孩子们认识长方体实物的基础上在黑板上贴出抽象的长方体模型图片。将孩子对长方体的认识,从形象的感知上升到抽象的、理性的认识,并用类似的方法引导孩子认识正方体、圆柱、球,让孩子在看一看、比一比、摸一摸、说一说等活动中找到长方体与正方体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发现圆柱和球的共同点和区别点,在动手操作实践中直观感知长方体和正方体不能滚动、圆柱和球能滚动等特征。

  当然,这单元教学的不足之处也很多。首先,组织教学有待大大加强。这样的活动课,组织教学比较难一些,尤其是物体不一样,现在的小孩都是独生子女,都想选自己喜欢的好的物体,更应该多多教育,让他们从小懂得互相谦让。另外,学具不是玩具,*时用学具时要教育学生,让学生养成轻拿轻放的*惯,这样老师就不用大声频繁地进行组织教学了,从而,可以多出大量的教学时间把每一个教学环节都落到实处,不是走过场。

  为了避免学生在学*数学概念过程中容易出现动机不强、注意力不集中等现象,还是要多用适合小学低年级学生心理特点的“游戏法”组织教学,让学生在“玩”中学、在“乐”中思、在“学”中比、在“比”中做,既可以加深对各类物体特征的认识,又可以培养学生动手做,用脑想的能力,在活动中还能学会合作与创新,起到一石二鸟的效果。也为小学生学*兴趣的激发,为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做好铺垫。

  在本课教学实践中,既产生了我所意想不到的惊喜,也留下了值得我进一步思考的问题。在后面的教学中发现孩子们都对球的特点掌握的很好,但是对正方体和长方体则不容易区分。例如:其中有一个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孩子很容易认为是正方体。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呢?我想,首先学具的准备太单调,没有一些特殊性的物体来启发学生,加深学生对物体特征的理解,开阔学生的思维。在操作环节上,老师可以放手让学生准备各种各样的物品,鼓励看谁带的样子多,加深学生对物体特点的认识,另外老师可以多准备一些比较特殊的物品,和学生共同探讨,引发学生一些思想的碰撞。

  其次 对学生的评价过于单调。所以在以后的课堂中,我会积极加强自己的评价性语言,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评价,如从学*态度上评价,从积极性上评价,还有的比如说从速度上,从动脑上,从今后的发展上,从思维的灵活性,对学生进行评价,再结合一些小奖品的利用,使学生感到学*没有压力,而且使学生更乐于去学*,获得了学*知识的成功感。

  此次的教学反思让我在今后的教学道路上有了新的目标和方向,我会根据本次反思的收获对我的教学工作加以总结,使我的教学水*能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成功之处:

  在感知物体的特征后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生活中你看到过这样的形状吗?这一问题情境让学生把所学的新知识运用到生活中,使学生觉得学*数学有用。数学与生活有密切的联系,增进了学生对数学的价值和作用的认识,激发了学生学*数学的热情。

  本单元设计较为严密,能捉住重点,难点,学生易错的知识点来着重去讲解,能根据新课标所提出的要求让学生感悟*面图形特点,培养学*兴趣,发展空间观念。

  不足之处:

  有些地方仍然做得不太好,对于刚入学一个月的孩子,这样的四人小组合作还是第一次,又是对这些物体,特别是球,出于好奇,好玩的心理,在课堂上过于兴奋,教师在纪律的调控上有些失控,课前估计有些不足,使课堂效果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学生在回答问题是有一个错误就是喜欢把圆说成圆形,最主要的原因是受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这种说法的影响。总的来说,本节课内容较为充实,设计较为新颖,既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本单元包括两部分内容: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和*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初步认识。在现实生活中学生直接接触的基本是立体图形,而对*面图形的感知比较少,将立体图形的认识编排在*面图形之前,可以借助学生日常已有的图形经验以及对物体的操作活动帮助学生感知几何形体的特征,建立清晰的表象。

  由于学生刚接触几何图形方面的知识,所以只要求学生能辨认不同的*面图形就可以了。考虑到学生已经能够辨认立体图形和初步感知立体图形的特征,分利用立体图形与*面图形的关系来引入*面图形,让学生利用已掌握的知识,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知识。在向学生渗透面构成体的关系的同时,也帮助学生感受知识转化和形成的过程。

  我在完成练*五第5题时,觉得在用球是否能画出圆这一问题上存在争论。从理论上讲是可行,但在实际操作中存在着很大的难度。不过在实际教学中用硬纸板把球紧紧地包裹起来,形成一个圆柱竖在桌子上,然后沿着这个圆柱的底的边缘画出圆。这种方法成功地运用了转化的思想,巧妙地将用球画圆转化为用圆柱画圆,对变换思路、解决问题颇具启发。

  在教学中我还注意强调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强调在活动中掌握知识。将学生所需掌握的知识蕴含在活动中,通过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自然地完成学*过程。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意识和能力。例如,可以让学生观察身边的物体分别是什么形状的,哪些物体的形状相同,等等。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动手操作的机会。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兴趣,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形成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例如,让学生通过滚一滚、推一推、搭一搭、摸一摸、画一画等活动,充分感知各种图形的特征。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与合作学*的意识和能力,要鼓励学生积极探索。


《认识物体和图形》教案范本5份(扩展6)

——《认识图形》教案设计(5)份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第一课时。

  2、教材简析

  《认识图形》这部分内容,是本册教材《有趣的图形》这一单元的起始课,是在第一册认识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让学生初步认识*面图形,为以后学*更深层的几何知识打下基础。教材体现了从立体到*面的设计思路,注重让学生通过操作活动体会面与体之间的关系。

  3、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初步认识并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

  能力目标: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形成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情感目标:通过图形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的兴趣。

  4、教学重点

  会辨认这四种图形。

  5、教学难点

  体会“面”在“体”上。

  6、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立体图形实物若干、*面图形若干、白纸、彩笔等。

  二.教法学法

  本次教学活动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与应用”的模式呈现教学内容,注重让学生体验“从立体到*面”的探究、建模过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强调对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融观察、操作、交流、合作等学*方法为一体,注重让学生在操作体验中学*。

  三.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漂亮的城堡)

  我们的好朋友淘气带我们来到了一座漂亮的城堡,在这座城堡里,住着各种形状的图形,请小朋友们认一认,说一说这些图形的名字。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都是立体图形。在图形的城堡里,除了立体图形家族,还住着一个庞大的家族,那就是*面图形。

  (课件出示:*面图形)

  学生尝试说说认识的图形名字。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认识这些*面图形。

  (板书:认识图形)

  (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从常见的物体出发,再让学生认识和了解*面图形,丰富学生对*面图形的感性认识。)

  (二)操作交流,探究新知

  1、感知“面”在“体”上

  (1)观察操作。

  提出要求:这些*面图形都藏在大家桌面上的物体中,请大家找一找、摸一摸、说一说,赶快行动吧!

  (2)汇报交流

  说一说:你在什么物体上找到了什么图形?再摸一摸自己找的图形的面,有什么感觉?(引导学生说出“面”的主要特点是*。)

  (通过“摸”的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体会到物体的每个面都是*的。)

  (3)引导发现

  (课件演示“面”在“体”上的分离过程)

  师:通过刚才的观察发现,这些*面图形的家都住在立体图形上。

  (通过“看”,初步体会面在体上)

  2、动手操作,合作学*

  (1)教师启发:谁能想出一个好办法,把这些*面图形从立体图形上请出来,留在桌上的白纸上呢?

  (这一要求既有挑战性,也有探索性,同时具有操作性。)

  (2)小组合作完成

  (3)汇报、交流不同的方法

  引导学生想出多种办法(可用描、画、印等方法),给予赞扬。

  (充分给学生“说”的机会,让学生陈述操作过程,表达亲身感受,培养语言的条理性,促进思维的逻辑性。)

  (通过这种“做中学”,让学生积极参与操作过程,亲身体验面的形成过程,帮助学生建立*面图形的空间观念,突破本课难点。实现数学学*的亲历性,突出学生学*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实现教与学方式的变革,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价值观。)

  3、小结

  我们从长方体上找到了长方形,从正方体上找到了正方形,从三棱柱上找到了三角形,圆柱上找到了圆形。我们还发现,这些图形的面都是*的,并且只有一个面,所以,就把这些图形叫做*面图形。

  4、游戏:我说你想

  试试你掌握的本领。老师说一个图形的名字,请你闭上眼睛,想一想它的样子,一边想一边用手指画一画。

  同桌之间可进行互动练*。

  (通过让学生闭眼想象所学的图形,培养空间想象力,有效地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巩固加深,迁移拓展

  1、连一连:将图形与名字连线

  (变式图形的呈现,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将获得的性质特征概括到同类对象中去,使学生在概括中获得对图形进一步的理解。)

  2、找一找:生活中,你在哪里还见过这样的图形?

  (教师先引导学生看看教室里哪些物体上有这样的图形,可离开座位去找、去指、去摸,再把发现告诉大家。)

  师:其实,在我们回家的路上也能看到这些图形,现在,我们一起去马路上看看吧!

  说一说:这些交通标志牌是什么形状?

  (课件演示:介绍交通标志牌的作用,渗透交通安全教育)

  (将数学课上认识的图形与生活中的物体融合,加深对这些图形的认识。借助生活中的真实情境,引导学生对生活的观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的兴趣。)

  3、找朋友 (进一步体验“面”由“体”得。)

  4、数一数数一数每个图形分别是由哪些*面图形组成的?

  5、拼一拼

  今天这节课小朋友学得很好,胡老师要奖励给每个小组一份礼物。请打开礼品袋(袋内装有*面图形若干),用里面的图形拼出你最喜欢的东西。

  (1)小组合作

  (2)交流展示。说一说,你拼的是什么?用了哪些图形?

  (拓展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满足学生的创造欲,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通过作品的展示,让学生学会自我欣赏和互相欣赏,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6、全课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你有什么收获?你认为这节课最有趣的是什么?

  板书设计:

  认识图形

  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0页例2及相应的课堂活动与练*。

  教学目标

  1苯岷仙活实际认识三角形和圆,能辨认三角形和圆,会三角形和圆拼组简单的图形。2痹谌鲜锻夹蔚墓程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备惺芩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从中获得价值体验。

  教学重点

  结合生活实际认识三角形和圆,能辨认三角形和圆。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学生准备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和圆柱的学具和钉子板。

  教学过程

  一、复*引入

  教师:我们在前面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你能在下面的图形中辨认出哪些是长方形?哪些是正方形吗?

  出示。

  学生辨认后,要求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辨认的'。

  教师:你在上节课是怎样认识这些图形的呢?

  学生自由地说,教师根据学生的叙述作以下的板书。观察分析生活中的图形—图形分类—物体与图形的联系—说生活中的图形。

  教师:这节课就小朋友们掌握的这些方法来认识新的图形—三角形和圆。

  板书课题。

  二、教学例2

  教师:根据我们前一节课的学*方法,我们还是从观察分析生活中的图形开始。

  出示例2。

  教师:这是我们在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物品,能说一说它们的名字吗?

  引导学生说出这些物品分别是硬币、红领巾、钟面、锦旗。

  教师:知道这些物品的形状是什么图形吗?如果学生能凭借生活经验说出硬币和钟面的形状是圆,红领巾和锦旗的形状是三角形,教师则追问“你怎么知道它是圆或三角形的?”促使学生说己判断的依据;如果学生不知道是什么形状,教师则引导学生这样思考。

  教师:能把这些物品分成两类吗?学生可能有多种分法,教师抓住学生按形状分这种分法进行追问,“你为什么要这样分?”

  让学生说出硬币、钟面都是圆圆的,所以把它们分到一起;红领巾、锦旗都有三条边、三个角,所以把它们分到一起。

  教师:像这样圆圆的图形我们把它叫做圆;这种有三个角和三条边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教师在图形的下面板书圆、三角形。

  教师:看看这些学具,你能在这些学具中找出三角形和圆吗?

  引导学生在学具中找出三角形和圆。

  教师:把这些学具放在桌面上看一看,摸一摸,你发现什么?

  让学生说一说三角形和圆都有**的面。

  教师: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呢?

  引导学生说三角形有直直的边,而圆的边是弯弯的。

  教师:这是圆和我们学过的其他图形最大的不同,我们学过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都有直直的边,而圆却是弯弯的边。下面我们应该从物体与图形的联系中来认识圆和三角形了。想一想,圆和我们学过的哪种图形有联系?与三角形有联系的物体我们学过吗?

  学生讨论后回答。让学生意识到圆和一年级上期学*的圆柱的联系,圆柱的上面和下面就是圆;没有学过与三角形有联系的物体。

  教师:拿出你们的圆柱看一看,它的上面和圆吗?你能够圆柱来画圆吗?

  指导学生圆柱“印”在纸上画圆,学生画曲线可能有困难,教师给予必要的指导。学生画完后,抽几个学生的作业在

  上展示,全班集体。

  出示下图。

  教师:你能判断左边的物体能画出右边哪个图形吗?

  学生判断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判断的理由。

  教师:小朋友们会圆柱画圆了,你会在钉子板上围三角形吗?想一想,在钉子板上围三角形和在钉子板上围长方形、正方形有哪些不一样?

  引导学生说出围长方形和正方形时要围四条边,而围三角形只围三条边。

  教师:围一围试试,看你们围出来的三角形是一样的吗?

  学生围三角形时,教师给予必要的指导,然后抽出不同的三角形,如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等展示出来。

  教师:看看你们围的三角形,它们的大小、样子都完全一样吗?

  让学生意识到这些图形的大小和样子是有区别的。

  教师:但是它们为什么都叫三角形呢?

  引导学生说出这些图形都是由三条直直的边围成的图形,都有三个角。

  教师:对了,虽然这些图形的样子有些不同,但它们都是由三条直直的边围成的图形呀,所以它们都叫三角形。

  教师:我们已经讨论了物体与图形的联系,按上节课我们的学*方法,下一步我们应该做什么?

  让学生看着板书说出下一步是说生活中的图形。

  教师:生活中有这样的三角形和圆吗?我们看这两个小朋友找到了哪些生活中的三角形和圆?

  出示第50页最下面的“议一议”。

  教师:除了有的交通标志牌的面是三角形,圆桌的面是圆形外,还有哪些物体的面是三角形?说几个例子来大家听听。

  学生自由地说。

  教师:你们在说的时候都到一个“面”字,能说一说这个“面”字是什么意思吗?不要这个“面”字对不对呢?

  让学生理解圆桌的面是指上面的一个图形,而整个圆桌不是一个*面图形,而是一个物体了。

  教师:这样一来,小朋友对三角形和圆的认识就更加深刻一些了。

  三、巩固练*

  (1)指导学生完成第52页第3题、第4题、第6题,其中第4题和第6题只要求学生完成三角形和圆的作业内容,完成后集体订正。

  (2)指导学生完成第51页第4题“拼一拼”的活动,拼好后学生相互参观,相互。

  (3)指导学生思考第53页思考题中的第2小题,完成后要求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看的。要求学生这样看,单独的三角形有3个,两个三角形合成一个三角形的有2个,三个三角形合成一个三角形的有1个,一共是“3+2+1=6个”三角形。

  四、课堂

  教师:这节课学*了什么内容?有什么收获?

  五、课外作业

  学生独立完成第53页第7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物体和形状。能够识别这几种物体和图形,初步理解相关概念的意义。

  2、使学生形成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3、使学生形成一定的合作意识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感知物体形状

  以四人一小组为单位,准备好各自的学具。

  问:这么多学具中你能把形状相同的放在一起吗?

  四个小朋友共同试试看。

  (二)操作感知

  1、分揭示概念。

  ①、活动:按老师要求,学生分组活动。

  ②、学生汇报,在投影仪下分类。

  ③、揭示概念。

  师:每种形状相同的物体,他们都有一个相同的名字,你知道是什么吗?

  (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④、活动:师板书球,生拿,并检查是否拿对了。

  再依次出现圆柱、正方体、长方体。

  2、摸感知特点

  ①、感知长方体。

  活动:请小朋友仔细看一看,摸一摸,把你看到的,摸到的长方体先和小朋友说一说。

  汇报:用你的话来说一说长方体有什么特点。

  ②、感知正方体、圆柱、球。

  活动: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体,现在你还想认识什么形状的物体,就拿出来看一看,摸一摸。

  汇报:说说这三种立体图形的特征。

  ③、比较

  投影出示33页第一幅画,问: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大家?

  ④、形成表象

  师:去掉长方体的花卦衣,你还认识他吗?请闭上眼睛想一想。

  ⑤、出示课题

  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物体,(板书:认识物体),他们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⑥、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身边哪些事物的形状是这样的?

  (三)、活动

  1、猜物体

  请两位小朋友上来,蒙上眼睛猜猜这是什么?(如图2)

  2、搭一搭

  用自己手上的学具搭一搭,你能搭出什么?

  (四)、小结

  今天,小朋友不仅认识了各种物体的形状,还用他们装扮了我们的生活。

  活动目标:

  1、能正确辨认圆形、三角形、正方形,并能说出图形的名称。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