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物体和图形教案合集10篇

首页 / 教案 / |

  认识物体和图形教案 1

  教学目标:

  1. 通过操作和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辩认识这几种物体和图形。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 通过学生活动,激发学*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初步 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具准备:

  1.各种形状的物体。

  2. 图形卡片。

  3. 计算机软件、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质疑激情。

  二、操作感知。

  1. 分一分,揭示概念。

  (1)分组活动。让学生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教师巡视。

  (2)小组汇报。

  问:你们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这样分?

  学生可能回答可分成这样几组:一组是长长方方的;一组是四四方方的;一组是直直的,像柱子;一组是圆圆的球。

  (3)揭示概念。

  教师拿出大小不同、形状不同、颜色不同的实物直观揭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概念,并相机板书名称。

  [通过动手分一分,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知道它们的名称。]

  2. 摸一摸,感知特点。

  (1)让学生动手摸一摸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然后把自己的感受和发现在小组内交流。

  (2)汇报交流

  学生可能说出:

  长方体:是长长方方的,有**的面。

  正方体:是四四方方的,有**的面。

  圆 柱:是直直的,上下一样粗细,两头是圆的,**的。

  球:是圆圆的。

  (如果学生说出长方体、正方体有6个面等,教师应给予肯定,但不要求学生必须说出来。)

  [通过学生操作、观察,进一步感知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特点,培养学生操作、观察能力以及探究新知的意识。]

  三、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1. 由实物抽象实物图形。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认识物体和图形》教学设计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认识物体和图形》教学设计投影出示实物图鞋盒,引导学生说出它的形状是长方体,然后抽象出长方体图形。

  用同样方法出示魔方、茶叶桶、足球等实物,抽象出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

  [由实物抽象出实物图形,培养学生抽象能力。]

  2. 记忆想象

  (1)分别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先让学生辩认,然后把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贴在黑板上,最后再拿出相应的实物。

  (2)学生闭眼想四种图形的样子。(教师说图形,学生想。)

  (3)学生闭眼按教师要求拿出四种不同形状的实物。

  (4)先让学生闭上眼睛,然后教师给出一种实物,由学生判断它的形状。

  (5)出示大小、颜色不同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让学生进行辩认。

  [通过记忆想像,使学生形成表象,并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 学生列举日常生活中见过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

  四、分组活动,体验特征。

  1. 做一做1题。

  (1)让学生拿出长方体和圆柱,放在桌面上玩一玩,使学生发现圆柱会轱辘,然后教师说明,圆柱可以滚动。

  (2)让学生用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搭一搭。

  通过搭,使学生明确:球没有**的面,能任意滚动;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都有**的面,搭在一起很*稳。

  [通过操作,使学生亲自体验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各自的特征。]

  2. 游戏看谁摸得准。

  (1)每小组一人说出物体的名称,其他同学按指定要求摸,看谁摸得准。(参照做一做第2题)

  (2)教师说物体形状,学生摸。

  [通过游戏,不仅可激发学生学*兴趣,也可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 数图形。

  投影出示练*五第2题,问:这只小动物是由什么图形拼成的?各用了几个?让学生完成在课本上。

  五、全课小结 (略)

  六、游戏

  先让学生想一想,用不同形状的实物能搭出什么来?然后按照自己的想法搭一搭。[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认识物体和图形教案 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2、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4、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能够正确辨认和区别各种立体图形。

  教学难点:

  给学生充分的动手操作的机会,培养学生的观察意识和能力。

  教学准备:

  生:(每个小组一份)鞋盒、牙膏盒、药盒、磁带盒子;易拉罐、铅笔、茶叶罐;魔方、骰子、小立方体10个;玻璃珠、小皮球、乒乓球。

  师:课件、各种形状的实物若干、奖品、四种抽象出的图形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出示讲台上的一些实物: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朋友,你认识它们吗?(学生自由说各个实物名称,师指出:它们都是同学们生活中的好朋友。

  师:同学们,你们都带来了哪些朋友啊?跟你的小伙伴们大声介绍一下?其他小朋友仔细听,看看你们组里有不同的吗?

  生分组活动:说出带来的东西的名称

  师: 大家带的东西可真多啊!看看这些物体,你想提出什么问题吗?(鼓励质疑)。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这些物体 (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索

   1、学具分类,初步感知

  A、动手操作

  师:你们看一看这么多物品中,有没有形状相同的物品呢?你们能把“形状相同的”放在一块儿吗?请每个小组里的小朋友共同动手分一分。

  学生分组操作,师巡视(2分钟)

  B、汇报反馈

  师:哪个聪明的小朋友说说你们分了几类?是怎么分的?(3分钟)

  让学生边说边举起来让大家看。

  师:他们小组是这样分的,和你们组是一样的吗?

  C、小结概念

  师:每种形状的.物体它们都有个共同的名字,你能给每类物体起个名字吗?

  指名生回答,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来规范各种名称,并板书名称: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2、动手操作,感知特点

  A、感知长方体

  师:(举起球)看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请你也举起一个球,互相看看拿对了吗?

  把你拿的球放回盒子里。师带领学生依次放回圆柱和正方体。

  师:看看桌子上现在有的是什么样的物体?请小朋友们仔细看一看,摸一摸你们手中的长方体,把你看到的、摸到的长方体在小组里和小朋友说一说。(2分钟)

  B、汇报反馈

  师:谁能用响亮的声音告诉大家,你现在觉得长方体是什么样子的?你是怎么感觉到的?(5分钟)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来规范语言名称。并板书:长方体:*面

  C、感知正方体、圆柱、球。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体,现在你还想认识什么形状的物体,就拿出来看一看、摸一摸,再向同组的小朋友说说你的感觉。

  D、集体反馈各种物体的特征

  师:哪个小朋友能来说说你认识的什么物体?有什么感觉?

  师根据学生汇报的板书出各种物体的特征。每汇报完一种,老师请不是拿这种物体的小朋友找一个来看一看,摸一摸,验证了他的感觉后再板书。

  E、比较

  师:刚才小朋友们都发现了圆柱和球能滚,那他们滚的是不是一样的呢?

  指名生说出自己的想法,能说清楚就要鼓励。

  3、抽象思维,形成表象

  师:这几种物体,如果去掉了它们美丽的外衣,你还认识它们吗?

  课件演示:将实物抽象成几何图形。

  师:请小朋友们闭上眼睛想一想,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都是一样的吗?

  4、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各种物体,它们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5、联系实际,拓展知识

  师:说一说你身边的物体还有哪些是这些形状的?

  三、基本练*,巩固知识

  1、找朋友:小朋友们学得都很认真,现在我们来做一个找朋友的游戏。请4名小演员分别扮演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其余学生在桌上找出各自的好朋友举起来给大家看。(如生:我是长方体,我的朋友在哪里?余生响应)

  2、摸一摸:请各小组将桌上的物品重新装到盒子里,盖上,由一个同学报图形名称,另几个同学摸,“看谁摸得准”。

  3、数图形:电脑出示画有各种图形的灯片,师:现在请同学们数一数,在这幅图里,长方体用了几个,正方体用了几个,圆柱和球各用了几个,把数填在这张表里。引导学生进行统计,说出每种图形的名称及其数量。

  4、搭一搭:在我们的生活中这四个伙伴儿随处可见,它们的用途可广了,现在我们就用这些物体做积木,搭一件你们最喜欢的东西,我们比赛看哪个小组合作得最好。你们愿意吗?看看桌上的学具,可以先讨论一下,你们组里想搭什么?然后开始动手设计吧!

  5、汇报:城堡、火车、楼房、…….

   四、总结

  今天,我们和谁成了好朋友?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地方都可以见到它们,课后大家都留心去找一找吧!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了,小朋友们再见!

  认识物体和图形教案 3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初步认识球体、圆柱体、长方形、正方体,能正确说出名称和基本特征,发展空间知觉能力。

  2、能从周围环境中找出与立方体相似的物体。

  教学重点、难点:

  1、认识球体、圆柱体、长方形、正方体,能正确说出名称和基本特征,发展空间知觉能力。

  2、能从周围环境中找出与立方体相似的物体。

  活动准备:

  1、教师演示用的长方体、正方体教具(可展开)。

  2、让幼儿收集各种包装盒、瓶及与立方体相似的自然物品成品。

  3、准备一些规范的立方体,如长方体、正方体积木、、子珠子(或乒乓球).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常规组织教学。

  2、复*:正方形、长方形、圆形。

  二、基本部分

  1、感知球体、圆柱体的特征。并找出生活中相似的物体。

  ⑴、教师出示圆柱体、球体、让幼儿观察。(让幼儿取一个球体、一个圆柱体物品,通过看和触摸,感知并说出各自的特征。)

  ⑵、通过幼儿的视觉、触觉后,教师告诉幼儿这两个物体的名称。

  ⑶、让幼儿找一找生活的哪些东西是和球体相似的(乒乓球、皮球、篮球)哪些东西和圆柱体相似?(水桶、卷纸铅笔)

  2、感知正方体、长方体的特征。并找出生活中相似的物体。

  ⑴、教师出示正方体、长方体、让幼儿观察。(让幼儿取一个正方体、长方体、通过看和触摸,感知并说出各自的特征。)

  ⑵、通过幼儿的视觉、触觉后,教师告诉幼儿这两个物体的名称。

  ⑶、让幼儿找一找生活的哪些东西是和长方体体相似的?(冰箱、文具盒)哪些东西和正方体体相似?(魔方)

  3、幼儿再次认识物体。

  ⑴、老师出示正方体教具,指导幼儿观察认识:数一数有几个面?

  每一面是什么形状?展开正方体盒,让幼儿清晰数出由6个正方形围合而成。 妈.咪.爱.婴..幼儿园教案频道

  ⑵、同样的方法认识长方体(用2种长方体)。

  ⑴、展开长体盒,让幼儿清晰看到,有一种长方体的6个面都是长方体;另外一种长方体有的面是正方体,有的面是长方形。

  ⑵、:让幼儿出示正方体和正方形的不同点。

  4:分一分

  让幼儿拿出带来的包装盒、瓶、自然物等进行分类。

  三、结束部分:

  教师作简单,对有进步的孩子给予肯定。

  活动反思:

  通过以前的学*幼儿很快就掌握了10的组成,并能自己按一定的顺序写出10的分合式,进一步巩固10的组成,只有个别幼儿在观察图时不能很好的写出10的分合式,需要教师的指导。

  认识物体和图形教案 4

  本节课的内容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p32-p33“认识物体和图形”。这部分内容是小学几何图形学*的开端,也是本册后继学*“分类”的奠基内容。由于此内容比较切合学生的实际(直观形象,学生生活中常见),所以在设计理念上尽力去按新课标的理念去进行教学设计。在学*形式上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以小组合作探究贯穿整节课。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在活动中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学会发现和创造,学会归纳,尽力调动其积极性,培养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在学*内容上尽量体现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使学生觉得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利用数学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在方式上,尽量改变只有教师去学生的现象,给学生一个民主的地位。方式的改变,转变了学生头脑中“师严”的看法,老师也可以是我们中的一员。

  案例正文

  教学内容:教科书P32-P33

  教学目的:

  1、通过分一分,看一看,摸一摸,数一数,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以及它们的特征,会辨认这几种形状的物体;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

  3、通过学生活动,激发学*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想象、创新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和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6盒各种形状的实物;图形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小朋友,瞧!谁来了?

  生:机器人!

  师:对!机器人小叮铛今天要和我们一起学*,他还给每一组小朋友带来了礼物,想知道有些什么礼物吗?

  师:快打开盒子,看看吧!

  生:哇,这么多礼物!

  师:喜欢吗?

  生:喜欢!

  师:但是,小叮铛要考考我们,他说:“你能把形状相同的物体在一起吗?”

  师强调: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请小朋友合作分一分,在分的过程中,比一比,哪个小组合作得好一些。动手吧!

  [评:借助学生已有的学*生活经验,(学生熟悉的机器人—小叮铛)引入新知,依据了学生的起点,切入点把握好,激起了学生的学*兴趣,使学生能自觉地参与到学*过程中去。]

  二、初步感知,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1、分物体

  (1)、小组活动(老师巡视并参与进去)

  (2)、汇报

  师:这个组小朋友已经分好了,而且从得非常端正。

  问:哪个勇敢的小朋友来告诉大家,你们是怎样分的?

  学生汇报:

  我们组把肥皂、药盒、牛奶盒、小积木放在一起的;把魔方、骰子、化妆品盒子放在一起;我们把茶叶盒、易拉罐、小木棒放在一起;我们还把乒乓、皮球、玻璃珠放在一起。

  师:这组小朋友分得真好,他们把相同的合在一起!其他小组和他们分得一样吗?

  生:一样。

  师:我们来看看小叮铛是怎样分的,(课件出示)——大家和他分得一样吗?

  [评:这是大胆地让学生尝试着按自己认为的`标准分一分,而且在学生分好的基础上,提出质疑,既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又使学生对这几种形状的物体的外观有了初步的认识。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的能力。使学生在做中学到了数学。]

  2、揭示概念(出示课件)

  小朋友们,为了能区别它们,谁来给它们取个好听又好记的名字呢?

  师出示问:起个什么名字?

  生:长方体。

  师:为什么这么?(边问边板书)

  学生说明。

  师依次出示让学生为其,教师板书。

  师拿起一球,问:这是什么?

  生:球!

  师:(1)、请从桌上拿一个球(放进盒里);

  (2)、请你高高举起一个正方体;

  (3)、请你拿起一个圆柱;

  (4)、请你拿出一个长方体。

  3、初步感知,形成表象

  大家都拿对了,注意,请小朋友仔细看一看你手中的长方体,再摸一摸,把你看到的、摸到的长方体的样子给小组同学互相说一说。

  生汇报

  师:谁来大声地告诉大家,你现在觉得长方体是什么样的?你是怎样感觉到的?

  生:长方体是长长方方的——我是看出来的;

  长方体有**的面——我是摸出来的;

  师:你是怎样摸的?摸看一看。

  引导:请数一数长方体有几个**的面?谁来数看一看?

  指名学生数

  长方体有6个**的面。

  我们已经了解了长方体的样子,请小朋友再仔细看一看,摸一摸正方体、圆柱和球,把你感觉到的给小组朋友说一说。(生边摸边说)

  生汇报

  师:谁来说一说正方体的样子?

  生:正方体正正方方的——我是看出来的;

  正方体有**的面——我是摸出来的;

  正方体也有6个**的面——我是数出来的。

  我还发现正方体每个面都是一样大的(这个孩子观察得真仔细)。

  师:长方体6个面都是一样大的吗?(教师拿起一个长方体)

  生:不一样

  师:对!只有正方体每个面的大小都一样

  师创设一个小情境:圆柱气嘟嘟地说,大家都知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样子了,谁知道我的样子呢?(师悄悄问:小朋友,圆柱生气了,谁来说一说它的样子)(出示课件)

  生:圆柱的身子直直的,圆溜溜的,上下一样粗,上下两有**的圆形的面。

  师:球呢?

  生:圆乎乎的,圆溜溜的。

  师引导:球没有**的面(这个小朋友真聪明,竖起大拇指,学生掌声响起来)

  小朋友表现得都非常好,老师想让你们轻松地玩一玩,想玩吗?请听好,请从盒子里拿出一个圆柱和一个长方体,把它们*躺在桌上,然后用手轻轻地把他们分别推一下,请停下!请问: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长方体不会滚动,圆柱会滚动。

  师:哦,原来长方体不会滚动,圆柱会滚动,还有什么会滚动呢?

  生:球!

  师:对!我们来看球是怎样滚动的呢?——它和圆柱滚动的一样吗?(出示课件)

  生:不一样

  师:不错!球可以前后左右任意滚动。它和圆柱滚动的不一样,其中的秘密,只要我们认真学*,长大了就知道了。

  [评:在教学方式,教者以自主探究、合作的学*方式,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主动参与学*的程度。通过动手分,动嘴说,教师质疑等形式,既使学生在交流中得到互补,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还培养、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并使学生体验到了合作成功的喜悦。]

  4、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师:小朋友,刚才我们看到的长方体,圆柱和球都穿着花外衣,如果去掉它们的花外衣,你们还认识吗?请看我把牛奶盒的花外衣去掉是什么?(长方体)魔方的花外衣去掉又是什么?(正方体)茶叶盒的花外衣去掉呢?(圆柱)皮球的

  花外衣去掉呢?(球)

  其实,它们脱掉花外衣的样子就是它们对应的几何图形。(出示课件)老师边讲边出示课件,并把图形贴在黑板上。

  [评:通过一系列的操作活动,由生活中的具体物品,通过课件形象、生动地抽象为数学中的几何图形。过程自然,水到渠成。]

  三、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说说四种形状的物体

  师:其实,像这四种形状的物体在日常生活中很多,谁来说一说

  (1)、形状是长方体的有哪些物体?

  生:文具盒,砖……

  师:哦!太多了,你们真会观察自己身边的事物。

  (2)正方体又有哪些?

  生:魔方,骰子……

  (3)、圆柱的有哪些?

  生:灯管。茶叶盒……

  (4)、乒乓球、玻璃球……

  小朋友们知道的真多呀!把你知道的回去告诉你的爸爸妈妈,好吗?

  四、活动

  (1)、游戏

  ①抽生上来摸大袋子里的物体,把摸出来的感觉说听,下边的小朋友猜是什么,猜对了有奖励。

  ②由老师当学生,下面的学生出题目让老师来摸。

  (2)数一数

  小朋友表现得都非常好,老师告诉你们关于小叮铛的一个秘密——其实小叮铛是我们人制造的,它身上有我们今天认识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请同学们找一找,数一数它们都有几个?(出示课件)

  (3)、搭一搭(小叮铛背景音乐)

  小朋友,小叮铛就要走了,你们想送礼物给他吗?请小朋友将自己小组的物体搭一搭,搭什么?怎样搭?先商量一下,商量好后就用你们聪明的才智和灵巧的双手开始工作吧!

  (搭好后学生汇报,评出最好的给予奖励)

  [评:多种形式,富于变化的练*设计,教者运用了适合小学生心理特征的游戏法和竞赛法,让学生在“玩”中学,“乐”中思,“比”中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应用生活中的问题验证程度,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五、学生学具盒

  师:请把桌上的东西放进盒子里,把它们好。

  六、

  师:小朋友们学会了认识哪几种物体和它们的图形?

  抽生回答: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师:对!我们通过看一看,摸一摸知道了它们的样子,请闭上眼睛想一想它们的样子(生闭上眼睛和老师一道边说边比划四种物体的样子)。好了,小朋友们,老师觉得你们今天表现得非常好,老师对每个小朋友都很满意,你们今天对老师的表现满意吗?

  [评:采用多种形式的,注重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通过比较恰当的艺术性的,再次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使学生余兴来了。]

  案例反思

  1、教者的教学是比较清晰的。激趣引入——比较分类——汇报验证——抽象概括。使学生对某几种物体的认识能由具体物品缓缓前进,逐步抽象为数学上的几何图形。

  2、重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比较注重学生的体验、探索。

  3、整节课创设了较多的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的机会,让学生体验到了“做”中学,“乐”中学,“玩”中学的乐趣,比较注重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去发现数学。

  4、在放手发动学生进行大胆尝试,发散学生思维,方式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认识物体和图形教案 5

  教学目标:

  1、巩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立体图形及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等*面图形的特征,并能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2、培养学生创造想象以及动手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培养合作意识,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建立立体图形和*面图形的概念,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并能用*面图形拼图。

  教学难点:

  感受立体图形和*面图形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关键:

  弄清立体图形与*面图形的本质上的区别 课前准备 水彩笔及各种立体图形的积木。

  教学过程:

  一、复*基础知识

  1、复*立体图形与*面图形。你知道哪些立体图形?哪些*面图形?

  二、完成书中相关*题

  1、36页1说说这图中有我们学过的哪些图形?请你按书上的颜色图色。

  2、36页2说说你看到了哪些图形?填上个数。四人小组自由用立体图形搭积木,交流自己用了几个什么立体图形?

  3、3 6页3数一数各*面图形有几个?你是怎么数的?教学生要按一定顺序数,才不会漏数。

  4、3 7页4自由拼*面图形,看谁拼得漂亮,向同学介绍自己的作品是用什么几个*面图形拼成的。

  5、3 7页5一组一组出示图形,圈出哪个物体可以画出左边的图形?先自己独立完成。然后小组讨论,最后全班交流,出示实物来验证。

  提问式复*学过的知识,勾起回忆。

  辨认及操作中进一步巩固知识。

  交流中学会数的方法。

  加深立体图形与*面图形之间联系的认识。

  三、出示实物,动手操作。

  1、出示立体图形,说说你能看到哪些*面图形?

  2、同桌自己摆各种图形,请对方数数各有几个什么图形?

  3、做*题册中练*。

  四、小结

  拼摆中加深。

  认识物体和图形教案 6

  教学内容:认识物体和图形(第32页――――第37页)

  教材分析: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包括两个部分: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和*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初步认识,认识物体和图形。由于在现实中学生直接接触的大多是立体图形,所以把立体图形的认识放在*面图形之前,这是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的。立体图形的初步认识这一部分知识可以按三个层次进行:知识的引入―――知识的教学―――知识的应用,符合学生掌握知识的规律,在知识的引入和运用上,要注意体现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和生活化。在这部分知识中,应考虑到学生认识事物都有一个从形象――表象――抽象的过程,所以对于每一种图形,都要按三个层次进行:从实物引入――抽象为一般模型――给出图形名称。最后,让学生说出身边哪些物体的形状分别是这四种立体图形,使学生尝试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描述所处的生活空间,体现了数学的应用性。*面图形的初步认识这一部分知识要求充分利用立体图形和*面图形的关系来引入*面图形,让学生利用已掌握的知识,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知识。同时,本单元的活动设计具有开放性,可以满足不同特点学生的需要。

  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与长方 形、正方 形、三角形和圆等*面图形,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2、通过、摆、画各种图形,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和特征。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和能力。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5、在愉悦的氛围中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单元教学重、难点: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法:直观教学、快乐教学、合作交流、联想迁移。

  学法:操作法、小组合作学*、想像

  单元课时安排:2课时

  1、认识立体图形…………………………………1课时

  2、认识*面图形…………………………………1课时

  NO:1

  教学内容:认识立体图形(第32页)

  完成相应的"做一做"及第36页的第2题

  教学要求:

  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 体、圆柱和球。知道它们和名称,初步感知其特征,会辨认这几种弄清形状的物体和图形。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几种形状的物体和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图形卡片

  学具准备:各种形状的实物

  教学过程:

  一、设疑激情

  1、说学具:

  1)师:同学们,瞧谁来了?(出示课件:带音乐的机器人)

  2)生:对!机器人想和我们共同学*,还给每个小组的小朋友带来了一篮礼物,想知道有什么礼物吗?赶快打开看看,你认识什么,就给组里的小朋友说什么,每个人都说说。(学生以组为单位说出礼物名称)

  3)汇报:哪个勇敢的小朋友能大声说说你们的礼物?其他小朋友仔细听,看看你们有不同的吗?(组内小朋友轮流说学具)

  2、提要求:这么多学具中,你们能把"相同的"放在一起吗?四个小朋友共同试试看。

  二、操作感知

  A:分―――提示概念

  1)活动:按教师提的要求,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

  2)汇报:哪个聪明的小朋友说一说你是怎么分的?师:他们是这样分的,和你们一样吗?(其他同学进行补充)

  3)揭示概念师:每种物体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你知道是什么吗?教师根据学生所说在电脑分出的各类实物中出示名称: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

  4)活动教师板书:

  球 问:请你高高举起球,互相看看拿拿对了吗?放回学具篮中,依次出现:圆柱、正方体、长方体(长方体不放回篮中)

  B:摸―――感知长方体

  a:感知长方体

  (1)活动:请小朋友仔细看一看,摸一摸你们手中的长方体,把你看到的、摸到的长方体先和组里的小朋友说一说,小学数学教案《认识物体和图形》。

  (2)汇报:

  师:谁能用最大的声音大家,你现在觉得长方体是什么样子?你是怎么感觉到的?(学生口答)

  b:感知正方体、圆柱、球

  ①活动: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体,现在你还想认识什么的物体,就拿出来看一看,摸一摸,再给同组的小朋友说说心中的感受。

  ②汇报:学生仿照长方体的汇报,依次说:

  正方体:方方的,6个面,棱,顶点,不能滚动

  圆柱:上下一样粗,圆的,能滚动

  球 :光光的,能滚动

  学生每汇报完一种物体的特征,老师:请不是拿这种物体的小朋友赶快找一个看一看,摸一摸,看一看你有没有这样的`感觉。

  c:比较

  ①电脑出示第33页的做一做的第一幅图

  师:看了叮当带来的这幅图: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大家吗?(学生讨论)

  ②电脑出示圆和球的滚动图

  师:圆柱和球能滚动,但它们滚动的一样吗?

  d:形成表象

  师:去掉长方体的花外衣,你还认识它吗?(电脑依次演示,将实物抽象成几何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师:请小朋友闭上眼睛想一想,长方体………(依次分四种图形)一样吗?

  e:出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物体(板书:认识物体)它们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f:联系实际说一说在你身边哪些物体的形状是这样的。

  三、活动

  1、数一数(电脑出示)

  数一数刚才的机器人分别用了多少个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学生可以独立地数,也可以自由组合)

  2、搭学具

  (1)活动:看看你们组的学具,说说准备搭个什么?然后再分工,由谁来搭,谁来传递,谁来讲解。讨论好了,就用你们的、智慧和灵巧的双手开始工作吧!(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

  (2)各小组汇报:

  四: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不仅认识了各种形状的物体,还用它们装扮了我们的生活。

  五、课后作业

  P36页的第2题

  NO:2

  教学内容:认识*面图形(第34页)

  完成相应的"做一做"及P36页的第1、3、4、5题

  教学目标:

  1、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知道这些常见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初步了解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在多种形式的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以及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在小组合作开放型的学*环境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敢于创新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从物体表面抽象成*面图形

  教学准备:

  1、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等积木若干;剪刀、印泥、橡皮泥等工具

  2、学生每5人一组,每人备有3支水彩笔、1把尺子、1块钉子板等

  教学过程:

  一、搭玩积木,体验形体

  师:(媒体播放)春天来了,大自然多美呀!小白免想在这美丽的大森林里搭一座小木屋,怎么搭呢?小朋友,你能帮它设计一下吗?(学生小组合作,用台上的积木设计一座漂亮的小木屋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

  问:你们在搭时小木屋时,用到了哪些形状的积木?请大家把积木按不同的形状分一分。

  二、操作感知,建立表象

  1、请摸一摸自己的积木拿在手里,看一看,摸一摸,跟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你拿的是什么体,它的面是什么样子的。(学生边摸边说)

  2、问:谁知道圆柱的这个面是什么样子的?

  (这一个面是圆圆的,**的)

  问:你有没有办法把它记下来呢?

  3、师:请你用我给你们准备的工具(白纸、印泥、橡皮泥等)工具,在小组里说一说,你想用什么办法记下这些面,每个小朋友最好想得不一样,比一比,哪 个小组的办法多。(学生开始活动,并将自己组记下的面贴在板子上,然后展示在大黑板上。

  4、你们觉得哪个组的方法最多,我们就请哪个组的小朋友来介绍一下他们的方法,好不好?

  (指名学生演示、操作)

  师:小朋友的办法真多!(用电脑演示,从长方体、正方体、三棱体上分别移下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些图形,让我们来跟这些新朋友打声招呼吧!(生齐读图形名称)

  三、巩固延伸,加深认识

  1、请你说出我们教室里哪些物体面的形状是与这些图形是相同的。

  2、再一起到小白免新造好的房子去找一找,哪些物体的面也是这些图形。(电脑播放小免的家,让学生寻找并交流)

  3、师:小白免家门前有一块空地,它想围一块地种萝卜,小朋友能不能用上今天学的本领,帮小白免围围呢?围好后跟你的小伙伴说一说你围的是什么图形。

  4、学生活动反馈

  5、请你在方格纸上画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三角形吗?请你试一试。

  6、学生作品展示

  7、师:现在许多图形都赶来开会了。(电脑播放)来了哪些图形,请小朋友用三种颜色的水彩笔给这些图形涂上颜色,统计好个数,填在表格里。(放轻音乐)

  8、反馈:选两种不同的涂法在投影上展示

  问:你喜欢哪一涂法?为什么?

  教师小结:用一种颜色涂同一种图形看上去比较清楚。

  9、请小朋友每人拿出一个长方体,在纸上度着画出几个不同的长方形。

  四、全课总结、回归生活

  今天我们学的这些图形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可见,请小朋友课后留心观察一下,把它记下来,然后与家人一起交流一下。

  认识物体和图形。

  认识物体和图形教案 7

  教学内容:认识物体和图形(第32页――――第37页)

  教材分析: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包括两个部分: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和*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初步认识,认识物体和图形。由于在现实中学生直接接触的大多是立体图形,所以把立体图形的认识放在*面图形之前,这是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的。立体图形的初步认识这一部分知识可以按三个层次进行:知识的引入―――知识的教学―――知识的应用,符合学生掌握知识的规律,在知识的引入和运用上,要注意体现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和生活化。在这部分知识中,应考虑到学生认识事物都有一个从形象――表象――抽象的过程,所以对于每一种图形,都要按三个层次进行:从实物引入――抽象为一般模型――给出图形名称。最后,让学生说出身边哪些物体的形状分别是这四种立体图形,使学生尝试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描述所处的生活空间,体现了数学的应用性。*面图形的初步认识这一部分知识要求充分利用立体图形和*面图形的关系来引入*面图形,让学生利用已掌握的知识,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知识。同时,本单元的活动设计具有开放性,可以满足不同特点学生的需要。

  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与长方 形、正方 形、三角形和圆等*面图形,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2、通过、摆、画各种图形,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和特征。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和能力。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5、在愉悦的氛围中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单元教学重、难点: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法:直观教学、快乐教学、合作交流、联想迁移。

  学法:操作法、小组合作学*、想像

  单元课时安排:2课时

  1、认识立体图形…………………………………1课时

  2、认识*面图形…………………………………1课时

  NO:1

  教学内容:认识立体图形(第32页)

  完成相应的"做一做"及第36页的第2题

  教学要求:

  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 体、圆柱和球。知道它们和名称,初步感知其特征,会辨认这几种弄清形状的物体和图形。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几种形状的物体和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图形卡片

  学具准备:各种形状的实物

  教学过程:

  一、设疑激情

  1、说学具:

  1)师:同学们,瞧谁来了?(出示课件:带音乐的机器人)

  2)生:对!机器人想和我们共同学*,还给每个小组的小朋友带来了一篮礼物,想知道有什么礼物吗?赶快打开看看,你认识什么,就给组里的小朋友说什么,每个人都说说。(学生以组为单位说出礼物名称)

  3)汇报:哪个勇敢的小朋友能大声说说你们的礼物?其他小朋友仔细听,看看你们有不同的吗?(组内小朋友轮流说学具)

  2、提要求:这么多学具中,你们能把"相同的"放在一起吗?四个小朋友共同试试看。

  二、操作感知

  A:分―――提示概念

  1)活动:按教师提的要求,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

  2)汇报:哪个聪明的小朋友说一说你是怎么分的?师:他们是这样分的,和你们一样吗?(其他同学进行补充)

  3)揭示概念师:每种物体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你知道是什么吗?教师根据学生所说在电脑分出的各类实物中出示名称: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

  4)活动教师板书:

  球 问:请你高高举起球,互相看看拿拿对了吗?放回学具篮中,依次出现:圆柱、正方体、长方体(长方体不放回篮中)

  B:摸―――感知长方体

  a:感知长方体

  (1)活动:请小朋友仔细看一看,摸一摸你们手中的长方体,把你看到的、摸到的长方体先和组里的小朋友说一说,小学数学教案《认识物体和图形》。

  (2)汇报:

  师:谁能用最大的声音大家,你现在觉得长方体是什么样子?你是怎么感觉到的?(学生口答)

  b:感知正方体、圆柱、球

  ①活动: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体,现在你还想认识什么的物体,就拿出来看一看,摸一摸,再给同组的小朋友说说心中的感受。

  ②汇报:学生仿照长方体的汇报,依次说:

  正方体:方方的,6个面,棱,顶点,不能滚动

  圆柱:上下一样粗,圆的,能滚动

  球 :光光的,能滚动

  学生每汇报完一种物体的特征,老师:请不是拿这种物体的小朋友赶快找一个看一看,摸一摸,看一看你有没有这样的感觉。

  c:比较

  ①电脑出示第33页的做一做的第一幅图

  师:看了叮当带来的这幅图: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大家吗?(学生讨论)

  ②电脑出示圆和球的滚动图

  师:圆柱和球能滚动,但它们滚动的一样吗?

  d:形成表象

  师:去掉长方体的花外衣,你还认识它吗?(电脑依次演示,将实物抽象成几何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师:请小朋友闭上眼睛想一想,长方体………(依次分四种图形)一样吗?

  e:出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物体(板书:认识物体)它们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f:联系实际说一说在你身边哪些物体的形状是这样的。

  三、活动

  1、数一数(电脑出示)

  数一数刚才的机器人分别用了多少个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学生可以独立地数,也可以自由组合)

  2、搭学具

  (1)活动:看看你们组的学具,说说准备搭个什么?然后再分工,由谁来搭,谁来传递,谁来讲解。讨论好了,就用你们的、智慧和灵巧的双手开始工作吧!(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

  (2)各小组汇报:

  四: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不仅认识了各种形状的物体,还用它们装扮了我们的生活。

  五、课后作业

  P36页的第2题

  NO:2

  教学内容:认识*面图形(第34页)

  完成相应的"做一做"及P36页的第1、3、4、5题

  教学目标:

  1、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知道这些常见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初步了解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在多种形式的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以及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在小组合作开放型的学*环境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敢于创新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从物体表面抽象成*面图形

  教学准备:

  1、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等积木若干;剪刀、印泥、橡皮泥等工具

  2、学生每5人一组,每人备有3支水彩笔、1把尺子、1块钉子板等

  教学过程:

  一、搭玩积木,体验形体

  师:(媒体播放)春天来了,大自然多美呀!小白免想在这美丽的大森林里搭一座小木屋,怎么搭呢?小朋友,你能帮它设计一下吗?(学生小组合作,用台上的积木设计一座漂亮的小木屋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

  问:你们在搭时小木屋时,用到了哪些形状的积木?请大家把积木按不同的形状分一分。

  二、操作感知,建立表象

  1、请摸一摸自己的积木拿在手里,看一看,摸一摸,跟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你拿的是什么体,它的面是什么样子的。(学生边摸边说)

  2、问:谁知道圆柱的这个面是什么样子的?

  (这一个面是圆圆的,**的)

  问:你有没有办法把它记下来呢?

  3、师:请你用我给你们准备的工具(白纸、印泥、橡皮泥等)工具,在小组里说一说,你想用什么办法记下这些面,每个小朋友最好想得不一样,比一比,哪 个小组的办法多。(学生开始活动,并将自己组记下的面贴在板子上,然后展示在大黑板上。

  4、你们觉得哪个组的方法最多,我们就请哪个组的小朋友来介绍一下他们的方法,好不好?

  (指名学生演示、操作)

  师:小朋友的办法真多!(用电脑演示,从长方体、正方体、三棱体上分别移下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些图形,让我们来跟这些新朋友打声招呼吧!(生齐读图形名称)

  三、巩固延伸,加深认识

  1、请你说出我们教室里哪些物体面的形状是与这些图形是相同的。

  2、再一起到小白免新造好的房子去找一找,哪些物体的面也是这些图形。(电脑播放小免的家,让学生寻找并交流)

  3、师:小白免家门前有一块空地,它想围一块地种萝卜,小朋友能不能用上今天学的本领,帮小白免围围呢?围好后跟你的小伙伴说一说你围的是什么图形。

  4、学生活动反馈

  5、请你在方格纸上画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三角形吗?请你试一试。

  6、学生作品展示

  7、师:现在许多图形都赶来开会了。(电脑播放)来了哪些图形,请小朋友用三种颜色的水彩笔给这些图形涂上颜色,统计好个数,填在表格里。(放轻音乐)

  8、反馈:选两种不同的涂法在投影上展示

  问:你喜欢哪一涂法?为什么?

  教师小结:用一种颜色涂同一种图形看上去比较清楚。

  9、请小朋友每人拿出一个长方体,在纸上度着画出几个不同的长方形。

  四、全课总结、回归生活

  今天我们学的这些图形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可见,请小朋友课后留心观察一下,把它记下来,然后与家人一起交流一下。

  认识物体和图形。

  认识物体和图形教案 8

  教学目标:

  1、巩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立体图形及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等*面图形的特征,并能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2、培养学生创造想象以及动手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培养合作意识,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建立立体图形和*面图形的概念,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并能用*面图形拼图。

  教学难点:

  感受立体图形和*面图形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关键:

  弄清立体图形与*面图形的`本质上的区别 课前准备 水彩笔及各种立体图形的积木。

  教学过程:

  一、复*基础知识

  1、复*立体图形与*面图形。你知道哪些立体图形?哪些*面图形?

  二、完成书中相关*题

  1、36页1说说这图中有我们学过的哪些图形?请你按书上的颜色图色。

  2、36页2说说你看到了哪些图形?填上个数。四人小组自由用立体图形搭积木,交流自己用了几个什么立体图形?

  3、3 6页3数一数各*面图形有几个?你是怎么数的?教学生要按一定顺序数,才不会漏数。

  4、3 7页4自由拼*面图形,看谁拼得漂亮,向同学介绍自己的作品是用什么几个*面图形拼成的。

  5、3 7页5一组一组出示图形,圈出哪个物体可以画出左边的图形?先自己独立完成。然后小组讨论,最后全班交流,出示实物来验证。

  提问式复*学过的知识,勾起回忆。

  辨认及操作中进一步巩固知识。

  交流中学会数的方法。

  加深立体图形与*面图形之间联系的认识。

  三、出示实物,动手操作。

  1、出示立体图形,说说你能看到哪些*面图形?

  2、同桌自己摆各种图形,请对方数数各有几个什么图形?

  3、做*题册中练*。

  四、小结

  拼摆中加深。

  认识物体和图形教案 9

  教学内容:

  教科书P32~33页做一做及练*五第2题

  教学要求:

  1。通过观察和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辨认这几种物体和图形。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学生活动,激发学*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

  1。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及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具、学具准备:

  1。6袋各种形状的物体。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质疑激 情:

  (1)同学们,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会见到形状各种各样的物体,今天老师带来了几样。(牙膏盒、肥皂盒、牛奶盒、易拉罐、铅笔、乒乓球、魔方、笔筒、茶叶筒、弹球……)你们认识它们吗?(一一说出物体本来的名字)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学生边说教师边摆。

  问:同学们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这样分呢?

  (学生可能会说:分成几组,一组是长长方方的、一组是正正方方的、一组是直直的像柱子、一组是圆圆的)

  (2)揭示概念:同学们说的非常对。

  A:教师拿出大小不同、形状不同、颜色不同的实物长方体:它是长长方方的,有**的面。像这些物体它们都有个共同的名字叫"长方体"。

  B:直接出示形状是正方本的物体,它是正正方方的,有**的面。它们叫"正方体"

  C:出示形状是圆柱的物体:它们是直直的,上下一样粗细,两头是圆的,有**的面。它们叫"圆柱"。

  D:出示球状物体,它们是圆圆的。

  活动1:

  1.请你高高举起球,互相看看拿对了吗?放回学具篮中,依次出现:圆柱、正方体、长方体(长方体不放回篮中)

  2.摸--感知"长方体"。

  (1)请同学们仔细看一看,摸一摸你们手中的长方体,把你看到的,摸到的长方体和同学们说一说。

  (2)汇报:

  师:谁能用的声音告诉大家,你现在觉得长方体是什么样子?你是怎么感觉到的?

  生1:长长方方的,有**的面。

  师:还有不同的感觉吗?

  生2:有6个**的面。

  师:还的吗?

  生3:相对的两个面一样。

  师:谁能说一说长方体到底是什么样的?

  生:长长方方的,有6个**的面,相对的两个面一样。

  (3)感知"正方体"。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体,现在认识一下正方体,拿出来看一看,摸一摸。

  汇报:你觉的正方体摸一摸后,你对它有什么新的'认识吗?

  生1:正正方方。

  生2:有六个面。

  生3:每个面都一样。

  (4)感知"圆柱"。

  师:把圆柱找出来,摸一摸,你对它有什么新的认识吗?

  生1:直直的,上下一样粗细。

  生2:两头有**的两个面,是贺的。

  生3:站的很稳,躺着会滚。

  (5)感知"球"。

  师:拿出球来摸一摸,看一看,你对它有什么新的认识吗?

  生1:圆圆的。

  生2;无论怎么放都会滚。

  (学生每汇报完一种物体的特征教师提醒:请不是拿这种物体的小朋友赶快找一个看一看,摸一摸,你有没有这样的感觉)

  三.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1、由实物抽象实物图形。(出示长方体)

  师问:去掉长方体美丽的花外衣,你还认识它吗?

  (电脑依次演示将实物抽象成图形,依次认识正方体、圆柱、球)

  活动2

  找相同: 教师拿出一个立体图形,学生找出和它一样形状的物体。

  2、记忆想象:

  认识物体和图形教案 10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2、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4、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能够正确辨认和区别各种立体图形。

  教学难点:

  给学生充分的动手操作的机会,培养学生的观察意识和能力。

  教学准备:

  生:(每个小组一份)鞋盒、牙膏盒、药盒、磁带盒子;易拉罐、铅笔、茶叶罐;魔方、骰子、小立方体10个;玻璃珠、小皮球、乒乓球。

  师:课件、各种形状的实物若干、奖品、四种抽象出的图形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出示讲台上的一些实物: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朋友,你认识它们吗?(学生自由说各个实物名称,师指出:它们都是同学们生活中的好朋友。

  师:同学们,你们都带来了哪些朋友啊?跟你的小伙伴们大声介绍一下?其他小朋友仔细听,看看你们组里有不同的吗?

  生分组活动:说出带来的东西的名称

  师: 大家带的东西可真多啊!看看这些物体,你想提出什么问题吗?(鼓励质疑)。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这些物体 (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索

   1、学具分类,初步感知

  A、动手操作

  师:你们看一看这么多物品中,有没有形状相同的物品呢?你们能把“形状相同的”放在一块儿吗?请每个小组里的小朋友共同动手分一分。

  学生分组操作,师巡视(2分钟)

  B、汇报反馈

  师:哪个聪明的小朋友说说你们分了几类?是怎么分的?(3分钟)

  让学生边说边举起来让大家看。

  师:他们小组是这样分的,和你们组是一样的吗?

  C、小结概念

  师:每种形状的物体它们都有个共同的名字,你能给每类物体起个名字吗?

  指名生回答,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来规范各种名称,并板书名称: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2、动手操作,感知特点

  A、感知长方体

  师:(举起球)看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请你也举起一个球,互相看看拿对了吗?

  把你拿的球放回盒子里。师带领学生依次放回圆柱和正方体。

  师:看看桌子上现在有的是什么样的物体?请小朋友们仔细看一看,摸一摸你们手中的长方体,把你看到的、摸到的长方体在小组里和小朋友说一说。(2分钟)

  B、汇报反馈

  师:谁能用响亮的声音告诉大家,你现在觉得长方体是什么样子的?你是怎么感觉到的?(5分钟)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来规范语言名称。并板书:长方体:*面

  C、感知正方体、圆柱、球。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体,现在你还想认识什么形状的物体,就拿出来看一看、摸一摸,再向同组的小朋友说说你的感觉。

  D、集体反馈各种物体的特征

  师:哪个小朋友能来说说你认识的什么物体?有什么感觉?

  师根据学生汇报的板书出各种物体的特征。每汇报完一种,老师请不是拿这种物体的小朋友找一个来看一看,摸一摸,验证了他的感觉后再板书。

  E、比较

  师:刚才小朋友们都发现了圆柱和球能滚,那他们滚的是不是一样的呢?

  指名生说出自己的想法,能说清楚就要鼓励。

  3、抽象思维,形成表象

  师:这几种物体,如果去掉了它们美丽的外衣,你还认识它们吗?

  课件演示:将实物抽象成几何图形。

  师:请小朋友们闭上眼睛想一想,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都是一样的吗?

  4、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各种物体,它们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5、联系实际,拓展知识

  师:说一说你身边的物体还有哪些是这些形状的?

  三、基本练*,巩固知识

  1、找朋友:小朋友们学得都很认真,现在我们来做一个找朋友的游戏。请4名小演员分别扮演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其余学生在桌上找出各自的好朋友举起来给大家看。(如生:我是长方体,我的朋友在哪里?余生响应)

  2、摸一摸:请各小组将桌上的物品重新装到盒子里,盖上,由一个同学报图形名称,另几个同学摸,“看谁摸得准”。

  3、数图形:电脑出示画有各种图形的灯片,师:现在请同学们数一数,在这幅图里,长方体用了几个,正方体用了几个,圆柱和球各用了几个,把数填在这张表里。引导学生进行统计,说出每种图形的名称及其数量。

  4、搭一搭:在我们的生活中这四个伙伴儿随处可见,它们的用途可广了,现在我们就用这些物体做积木,搭一件你们最喜欢的东西,我们比赛看哪个小组合作得最好。你们愿意吗?看看桌上的学具,可以先讨论一下,你们组里想搭什么?然后开始动手设计吧!

  5、汇报:城堡、火车、楼房、…….

   四、总结

  今天,我们和谁成了好朋友?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地方都可以见到它们,课后大家都留心去找一找吧!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了,小朋友们再见!


认识物体和图形教案合集10篇扩展阅读


认识物体和图形教案合集10篇(扩展1)

——《认识物体和图形》数学教学反思3篇

《认识物体和图形》数学教学反思1

  1、整节课通过设计一些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让数学课堂充满活力。

  2、在分类过程中,各小组的学生都把自己带来的`物体先集中再分类,他们合作定标准,合作分类,培养了学生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他们按大小、形状、颜色的不同标准给物体分类,体现了分类的多样性。

  3、通过让学生用眼观察,用手触摸,动口说一说,多感官的参与,充分锻炼学生观察、表达、思考等多方面的能力,让学生主动参与、探索有关的数学知识。

  4、让学生摸自己喜欢的物体,搭自己熟悉的东西,这些都充分地尊重了学生的自主选择,给学生的创造性发挥提供了很好的空间和时间。

《认识物体和图形》数学教学反思2

  一年级学生刚从幼儿园的小朋友升为一年级的小学生,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他们采用的思维方式是形象思维为主。怎样让孩子认识生活中的主体图形,并以实物体中抽象出简单的立体图形呢?课前一段时间里,我作了大量的准备工作,*日里注意收集好生活中的物品以备教具使用,如长方体的牙膏盒、药品盒等,正方体的饼干盒、魔方等,圆柱体的茶盒、茶杯等,球体有乒乓球、皮球等,并在卡片上画出数学模型图,如长方体、圆柱、球的线描立体结构图弄。同时在课前让学生按要求收集好相关生活物品以作学具。

  教学中,首先出示我收集的各种图形,让孩子们一一识别,然后让孩子们倒出自己的学具,试着把自己认为是同一类形状的物品分在一起,接着出示牙膏盒,让孩子了解它的大概形状特征,如数一数有几个面,哪些面的大小是一样的,这样引导孩子在有目的的思考中探究并认识,像牙膏盒这种有6个面组成的,对着的两个面的大小一样的物体就是长方体,然后我再出一个与牙膏盒的大小不一样的纸盒,让孩子观察说说特点,强化认识长方体,学会变通。接着在孩子们认识长方体实物的基础上在黑板上贴出抽象的长方体模型图片,将孩子对长方体的认识,从具象的感知的认识上升到抽象的、理性的认识,并用类似的方法引导孩子认识正方体、圆柱、球,让孩子在看一看、比一比、摸一摸、说一说等活动中找到长方体与正方体的相同点一不同点;发现圆柱和球的共同点和区别点,在动手操作实践中直观感知长方体和正方体不能滚动、圆柱和球能滚动等特征。

《认识物体和图形》数学教学反思3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低年级的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的数学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

  一年级学生刚从幼儿园的小朋友升为一年级的小学生,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怎样才能让孩子认识生活中的主体图形,并在实物中抽象出简单的立体图形呢?在课前一段时间里,我作了大量的准备工作,注意收集好生活中的物品以备教具使用,如长方体的牙膏盒、药品盒等,正方体的饼干盒、魔方等,圆柱体的茶盒、茶杯等,球体有乒乓球、皮球等,并在卡片上画出数学模型图,同时在课前让学生按要求收集好相关生活物品以作学具。

  教学中,首先出示我收集的各种图形,让孩子们一一识别,然后让孩子们倒出自己的学具,试着把自己认为是同一类形状的物品分在一起,接着出示牙膏盒,让孩子了解它的大概形状特征,如数一数有几个面,哪些面的大小是一样的,这样引导孩子在有目的的思考中探究并认识,像牙膏盒这种有6个面组成的,对着的两个面的大小一样的物体就是长方体,然后我再出一个与牙膏盒的大小不一样的纸盒,让孩子观察说说特点,强化认识长方体,学会变通。接着在孩子们认识长方体实物的基础上在黑板上贴出抽象的长方体模型图片。将孩子对长方体的认识,从形象的感知上升到抽象的、理性的认识,并用类似的方法引导孩子认识正方体、圆柱、球,让孩子在看一看、比一比、摸一摸、说一说等活动中找到长方体与正方体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发现圆柱和球的共同点和区别点,在动手操作实践中直观感知长方体和正方体不能滚动、圆柱和球能滚动等特征。

  当然,这单元教学的不足之处也很多。首先,组织教学有待大大加强。这样的活动课,组织教学比较难一些,尤其是物体不一样,现在的小孩都是独生子女,都想选自己喜欢的好的物体,更应该多多教育,让他们从小懂得互相谦让。另外,学具不是玩具,*时用学具时要教育学生,让学生养成轻拿轻放的*惯,这样老师就不用大声频繁地进行组织教学了,从而,可以多出大量的教学时间把每一个教学环节都落到实处,不是走过场。

  为了避免学生在学*数学概念过程中容易出现动机不强、注意力不集中等现象,还是要多用适合小学低年级学生心理特点的“游戏法”组织教学,让学生在“玩”中学、在“乐”中思、在“学”中比、在“比”中做,既可以加深对各类物体特征的认识,又可以培养学生动手做,用脑想的能力,在活动中还能学会合作与创新,起到一石二鸟的效果。也为小学生学*兴趣的激发,为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做好铺垫。

  在本课教学实践中,既产生了我所意想不到的惊喜,也留下了值得我进一步思考的问题。在后面的教学中发现孩子们都对球的特点掌握的'很好,但是对正方体和长方体则不容易区分。例如:其中有一个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孩子很容易认为是正方体。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呢?我想,首先学具的准备太单调,没有一些特殊性的物体来启发学生,加深学生对物体特征的理解,开阔学生的思维。在操作环节上,老师可以放手让学生准备各种各样的物品,鼓励看谁带的样子多,加深学生对物体特点的认识,另外老师可以多准备一些比较特殊的物品,和学生共同探讨,引发学生一些思想的碰撞。

  其次 对学生的评价过于单调。所以在以后的课堂中,我会积极加强自己的评价性语言,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评价,如从学*态度上评价,从积极性上评价,还有的比如说从速度上,从动脑上,从今后的发展上,从思维的灵活性,对学生进行评价,再结合一些小奖品的利用,使学生感到学*没有压力,而且使学生更乐于去学*,获得了学*知识的成功感。

  此次的教学反思让我在今后的教学道路上有了新的目标和方向,我会根据本次反思的收获对我的教学工作加以总结,使我的教学水*能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认识物体和图形教案合集10篇(扩展2)

——《认识物体和图形》教学反思

《认识物体和图形》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人民老师,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优秀的教学反思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认识物体和图形》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认识物体和图形》教学反思1

  成功之处:

  在感知物体的特征后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生活中你看到过这样的形状吗?这一问题情境让学生把所学的新知识运用到生活中,使学生觉得学*数学有用。数学与生活有密切的联系,增进了学生对数学的价值和作用的认识,激发了学生学*数学的热情。

  本单元设计较为严密,能捉住重点,难点,学生易错的知识点来着重去讲解,能根据新课标所提出的要求让学生感悟*面图形特点,培养学*兴趣,发展空间观念。

  不足之处:

  有些地方仍然做得不太好,对于刚入学一个月的孩子,这样的四人小组合作还是第一次,又是对这些物体,特别是球,出于好奇,好玩的心理,在课堂上过于兴奋,教师在纪律的调控上有些失控,课前估计有些不足,使课堂效果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学生在回答问题是有一个错误就是喜欢把圆说成圆形,最主要的原因是受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这种说法的影响。总的来说,本节课内容较为充实,设计较为新颖,既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认识物体和图形》教学反思2

  一年级学生刚从幼儿园的小朋友升为一年级的小学生,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他们采用的思维方式是形象思维为主。怎样让孩子认识生活中的主体图形,并以实物体中抽象出简单的立体图形呢?课前一段时间里,我作了大量的准备工作,*日里注意收集好生活中的物品以备教具使用,如长方体的牙膏盒、药品盒等,正方体的饼干盒、魔方等,圆柱体的茶盒、茶杯等,球体有乒乓球、皮球等,并在卡片上画出数学模型图,如长方体、圆柱、球的线描立体结构图弄。同时在课前让学生按要求收集好相关生活物品以作学具。教学中,首先出示我收集的各种图形,让孩子们一一识别,然后让孩子们倒出自己的学具,试着把自己认为是同一类形状的物品分在一起,接着出示牙膏盒,让孩子了解它的大概形状特征,如数一数有几个面,哪些面的大小是一样的,这样引导孩子在有目的的思考中探究并认识,像牙膏盒这种有6个面组成的,对着的两个面的大小一样的物体就是长方体,然后我再出一个与牙膏盒的大小不一样的纸盒,让孩子观察说说特点,强化认识长方体,学会变通。接着在孩子们认识长方体实物的基础上在黑板上贴出抽象的长方体模型图片,将孩子对长方体的认识,从具象的感知的认识上升到抽象的、理性的认识,并用类似的方法引导孩子认识正方体、圆柱、球,让孩子在看一看、比一比、摸一摸、说一说等活动中找到长方体与正方体的相同点一不同点;发现圆柱和球的共同点和区别点,在动手操作实践中直观感知长方体和正方体不能滚动、圆柱和球能滚动等特征。

  这堂课准备还算较充分,课堂设计也符合孩子们的学*特点,整堂课学*氛围浓,我和我的学生们都感到很轻松愉快。课后我仔细回味,这堂课的目标是达到了,但学觉得对教材资源的挖掘不够深,还应注意知识的拓展与延伸。比如,只注意了教材知识点的突破,只追求了“求同”,统一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立体图形,但实际不能归入那些图形中,如像“ ”这样的图形与长方体应区别开来,“”这样的图形应与圆柱区别开来,“ ”应与球区分开来。还有一种特殊的长方体,它有两个面是正方形的,有可能一些孩子会误认为是正方体,而它实际属长方体,应让孩子对照长方体与正方体的各自特点,这样很容易就分辩出来了。

  这一节课是孩子们初步接触简单的立体几何图形,下一课时便是让学生们探索从立体中抽象出简单的*面图形。而其中的“三角形”将由“三棱锥”立体图形中抽象出来。看来在认识立体图形时,还应补充认识“三棱锥”知道它也是一种立体图形,为后面认识*面图形“三角形”作好充分准备。

  思量之后,我在教学“认识*面图形”时,开课提出疑难以解决上堂课的遗留问题,弥补所欠缺的知识,进一步完善孩子对简单的立体图形的认识,并为本堂课的“认识简单的*面图形”作为铺垫。这个开课让孩子们感受到探索知识的乐趣,培养了孩子的发散思维,求异思维,以及辩证地分析问题的能力。

《认识物体和图形》教学反思3

  本单元包括两部分内容: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和*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初步认识。在现实生活中学生直接接触的基本是立体图形,而对*面图形的感知比较少,将立体图形的认识编排在*面图形之前,可以借助学生日常已有的图形经验以及对物体的操作活动帮助学生感知几何形体的特征,建立清晰的表象。

  由于学生刚接触几何图形方面的知识,所以只要求学生能辨认不同的*面图形就可以了。考虑到学生已经能够辨认立体图形和初步感知立体图形的特征,分利用立体图形与*面图形的关系来引入*面图形,让学生利用已掌握的知识,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知识。在向学生渗透面构成体的关系的同时,也帮助学生感受知识转化和形成的过程。

  我在完成练*五第5题时,觉得在用球是否能画出圆这一问题上存在争论。从理论上讲是可行,但在实际操作中存在着很大的难度。不过在实际教学中用硬纸板把球紧紧地包裹起来,形成一个圆柱竖在桌子上,然后沿着这个圆柱的底的边缘画出圆。这种方法成功地运用了转化的思想,巧妙地将用球画圆转化为用圆柱画圆,对变换思路、解决问题颇具启发。

  在教学中我还注意强调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强调在活动中掌握知识。将学生所需掌握的知识蕴含在活动中,通过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自然地完成学*过程。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意识和能力。例如,可以让学生观察身边的物体分别是什么形状的,哪些物体的形状相同,等等。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动手操作的机会。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兴趣,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形成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例如,让学生通过滚一滚、推一推、搭一搭、摸一摸、画一画等活动,充分感知各种图形的特征。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与合作学*的意识和能力,要鼓励学生积极探索。

《认识物体和图形》教学反思4

  本节课内容是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简单介绍三棱柱);知道它们的名称,初步感知其特征,会辨认这几种形状的物体和立体图形;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重点让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和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难点具体表现为建立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空间观念,比较它们的不同特征,并能正确辨认。〈数学新课程标准(实验)〉告诉我们,老师应激发学生的学*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广漠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在本节课创设了大量的让学生动手操作、用眼观察、动口表达、用心思考的小组合作学*的实践活动学生始终在轻松、民主、和谐、愉快的氛围下探索学*,成为课堂的主人在效地提高了问题解决能力,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正如“课标”中所说的,使每一个孩子在数学学*中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我尝试力求自己的课能够很好地渗透这个理念。

  1、面向全体、有效合作

  在整个教学环节,我始终把学生的体验、探索放在首位。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说一说、分一分、看一看、摸一摸、滚一滚、、数一数、连一连等一系列的操作活动,初步感知四种物体的特征,合作交流意识得到提高,同时也突破教学重点。

  ﹝片段1:分一分﹞

  师:请你们每个小组的同学共同合作,把形状相同的物品放在一块儿。

  学生兴趣盎然,迫不急待的分组操作分类物体。

  师:哪个聪明的小朋友说一说你们是怎么分的,它们的形状是怎样呢?

  生:我们把鞋盒、肥皂、药盒、酸奶盒……放在一起,因为他们是长长方方的;把骰子、魔方、积木……放在一起,因为他们是方方正正;把易拉罐、笔筒、铅笔放在一起因为他们是……;把足球、玻璃球、小皮球、乒乓球放在一起,因为他们是圆圆的。

  师:他们是这样分的,和你们一样吗?(其它学生进行补充)。

  (从各小组汇报的情况来看,每个小组都会把大小不一样的“球”放在一块儿,也知道把所有的“正方体”物品放在一块儿。但是,各组在形状分别为“圆柱”和“长方体”的物品的分法上不尽相同,有的小组把圆柱形的物体分为细长的和粗短的两类;有的小组把长方体形状的物体也分为两类:即把像牙膏盒那样两头是正方形的作为一类,把两头是扁扁的长方体作为一类。那么,这样分对不对呢?老师先不让大家回答这个问题。请同学们再仔细看看桌子上的所有物品,然后来回答这个问题。)

  师:每种形状的物体它们都有个共同的名字,你知道是什么吗?

  生:我知道酸奶盒、肥皂、鞋盒都叫长方体。

  ……

  老师按学生所说在电脑分出的各类实物中出示名称: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片段2:看一看,摸一摸,滚一滚﹞

  师:从刚才分类过程中,你们觉得哪些物体是最容易辨认出来的?

  生:球和圆柱

  师马上板书(球和圆柱)。

  师:为什么?

  生:球是圆圆的,可以滚动……

  师:请小朋友仔细看一看,再摸一摸、滚一滚你手中的球和圆柱,把你的感觉先和组里的小朋友说一说。

  师:谁能用最大的声音告诉大家,你现在觉得球和圆柱分别是什么样子?你是怎么感觉到的?

  生:球是圆乎乎的,它没有**的面,放在桌子上可以任意到处地滚动。(学生先观察,然后用手摸一摸并滚一滚桌上的球,亲自感知球的特性。)

  生:圆柱是直筒筒的,上下一样粗,它的两头是圆圆的,**的,大小一样。如果躺在桌子上,它就能够滚动;但是如果立在桌子上,它就不能自由滚动了。像这样的物体,不管它是长的,还是短的;是粗的,还是细的,都叫圆柱。(学生用手摸一摸细长的圆柱,再摸一摸、比一比粗短的圆柱,发现它们也是上下一样粗,两头也是**的圆面。这样,学生很自然地把原来分成两类的圆柱摆放到一块儿了。)

  师:粉笔是圆柱吗?为什么?

  生1:是,因为粉笔是直直的,上下有两个圆是**的,还可以滚动。

  生2:不是,因为粉笔一头粗点,而另一头细点。

  师:你观察得真仔细,粉笔虽然直筒筒的,可以躺着滚动,但它的两头的圆的大小不一样,所以不是圆柱。

  师:你们觉得较难辨认的是什么?(正方体、长方体)请小朋友再仔细看一看,摸一摸、滚一滚你手中的正方体、长方体,又有什么发现呢?

  生1:长方体是长长的,我是看出来的。

  生2:长方体有6个面,我是数出来的。

  生3:我摸到长方体有“疙棱”。

  生4:我摸到长方体这里“尖尖的”。

  生5:我觉得长方体不能滚动。

  生6:正方体是四四方方的,是无法自由滚动的。

  生7:正方体的面是*的,像正方形……

  教师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主动探索、体验、领悟与创造学*的时间与空间,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得到发展,并能直观感知各种图形的特征,会初步辨认和区别这些物体和图形。

  2、精心预设,驾驭生成

  本课教学难点是正确辨认正方体和长方体,特别是学生对于有两个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容易混淆。因此我对症下药,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活动。

  ﹝片段3:比一比、想一想,猜想验证﹞

  教师拿着一个正方体,它的六个面身穿不同颜色衣服,从不同方向转动正方体让学生观察它的每个面,猜一猜有什么特点。

  生:它的每个面大小是一样。

  师:你的观察能力真强,思维能力很活沃,掌声鼓励。

  验证结论:教师把拿着这个正方体,把的每件衣服(六个面面)剪下来重叠起来,学生就很明显发现它们是重合在一起的,让学生直观发现正方体每个面的大小是一样的,并数一数共有多少个面,从而证明正方体的6个面大小一样,,再用同样的方法观察和验证长方体,发现长方体上下、左右、前后的面大小一样。

  师生总结如下:

  ①正方体是四四方方的,是无法自由滚动的,它有**的6个面而且每个面的大小都是一样的;

  ②长方体是长长方方的,也是无法自由滚动的。同正方体一样,它也有**的面,但是,与正方体不同的是,这些面的大小不是一样的,有的长一些,有的短一些。

  教师手拿着一个特殊的长方体(有两个面是正方形),让学生判断是什么图形。

《认识物体和图形》教学反思5

  《认识物体和图形》是学生学*“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开始,主要从形状这一角度来使学生初步认识物体和图形。在现实生活中,孩子们已经见过这些立体图形,因此本节课就是通过操作、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辨认这几种物体和图形。

  纵观本节课的教学,我充分挖掘了生活资源,让学生感知生活与数学的紧密联系。突出了实物感知,动手操作等活动,通过适时的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在好奇、质疑、讨论、整理的学*情景中学*,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另外,积极有效的评价手段充分激发了学生学*的积极性。首先让学生从实物中抽象表象,认识特点,形成概念,再从表象的概念支持下寻找实物,运用实践,让孩子在分一分、说一说、做一做、摆一摆这样的实践中学数学,让孩子们既感到兴趣盎然,在生活中学数学,又让孩子们经历了数学的思维过程,这是比较好的一种数学教学方法。其次,良好的课堂常规、倾听*惯是良好的教学效率的保障,孩子都能在课堂中静下心来学*,注意力集中、思维积极、学生发言时其他孩子能认真倾听,这一点很有进步。这堂课下来觉得自己思路清晰,突出教学的重难点,教学效果较好。

  但是教学语言不够简洁,因此既浪费了宝贵的教学时间,又模糊了孩子们的认知进程。原因主要是备课还不够充分,所以以后课前一定要充分备课,先看教材、教参和作业本,再弄好教案和课件等教具,然后再将教案定稿,再看课件默想教学预设,这样上课定会思路更清晰,语言更简洁,应变更灵活,当然课堂教学效率也就提高了。

《认识物体和图形》教学反思6

  教学中,首先出示我收集的各种图形,让孩子们一一识别,然后让孩子们倒出自己的学具,试着把自己认为是同一类形状的物品分在一起,接着出示牙膏盒,让孩子了解它的大概形状特征,如数一数有几个面,哪些面的大小是一样的,这样引导孩子在有目的的思考中探究并认识,像牙膏盒这种有6个面组成的,对着的两个面的大小一样的物体就是长方体,然后我再出一个与牙膏盒的大小不一样的纸盒,让孩子观察说说特点,强化认识长方体,学会变通。接着在孩子们认识长方体实物的基础上在黑板上贴出抽象的长方体模型图片,将孩子对长方体的认识,从具象的感知的认识上升到抽象的、理性的认识,并用类似的方法引导孩子认识正方体、圆柱、球,让孩子在看一看、比一比、摸一摸、说一说等活动中找到长方体与正方体的相同点一不同点;发现圆柱和球的共同点和区别点,在动手操作实践中直观感知长方体和正方体不能滚动、圆柱和球能滚动等特征。

  一、创设情境,让情境贯穿课堂始终。

  在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在低年级的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的数学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所以,我的开头便是创设了一个圣诞老人送礼物的情境,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上来了。而且在课堂的练*部分也加上了一个情境的延续部分,把学生反复练*摸以及到纸上找图形的活动变得丰富生动了,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有效的组织了课堂纪律。

  二、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在自己的实践中不断的发现,不断的获得知识。

  在低年级教学中,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所以,在设计的时候,我便让学生亲自动手去分类,按照规则,想怎么分就怎么分,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只要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教师就应当给予肯定与鼓励。再有,我设计了一个环节,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玩一玩,再说一说,捏一捏通过这样的设计,可以让学生自己在动手操作的时候发现这些物体的特点,并培养了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认识了这四种物体后,教师让学生举例子,让学生在生活找这些物体的影子,然后呢,拿出你喜欢的物体随意的玩,也是和他们最熟悉的玩具联系在一起,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数学,体会学*数学的重要性。而在最后一个环节中,加入了让学生看精美建筑的图片,孩子们情绪高涨,他们不仅从建筑中感受到了所学物体的美,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热爱生活的情趣。

  这堂课准备还算较充分,课堂设计也符合孩子们的学*特点,整堂课学*氛围浓,我和我的学生们都感到很轻松愉快。课后我仔细回味,这堂课的目标是达到了,但学觉得对教材资源的挖掘不够深,还应注意知识的拓展与延伸。比如,只注意了教材知识点的突破,只追求了“求同”,统一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立体图形,但实际不能归入那些图形中,如像这样的图形与长方体应区别开来,这样的图形应与圆柱区别开来,应与球区分开来。还有一种特殊的长方体,它有两个面是正方形的,有可能一些孩子会误认为是正方体,而它实际属长方体,应让孩子对照长方体与正方体的各自特点,这样很容易就分辩出来了。

  这一节课是孩子们初步接触简单的立体几何图形,下一课时便是让学生们探索从立体中抽象出简单的*面图形。而其中的“三角形”将由“三棱锥”立体图形中抽象出来。看来在认识立体图形时,还应补充认识“三棱锥”知道它也是一种立体图形,为后面认识*面图形“三角形”作好充分准备。

  思量之后,我在教学“认识*面图形”时,开课提出疑难以解决上堂课的遗留问题,弥补所欠缺的知识,进一步完善孩子对简单的立体图形的认识,并为本堂课的“认识简单的*面图形”作为铺垫。这个开课让孩子们感受到探索知识的乐趣,培养了孩子的发散思维,求异思维,以及辩证地分析问题的能力。

《认识物体和图形》教学反思7

  1、整节课通过设计一些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让数学课堂充满活力。

  2、在分类过程中,各小组的学生都把自己带来的物体先集中再分类,他们合作定标准,合作分类,培养了学生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他们按大小、形状、颜色的不同标准给物体分类,体现了分类的多样性。

  3、通过让学生用眼观察,用手触摸,动口说一说,多感官的参与,充分锻炼学生观察、表达、思考等多方面的能力,让学生主动参与、探索有关的数学知识。

  4、让学生摸自己喜欢的物体,搭自己熟悉的东西,这些都充分地尊重了学生的自主选择,给学生的创造性发挥提供了很好的空间和时间。

《认识物体和图形》教学反思8

  教学“认识物体和图形”时,首先让学生把手中不同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物体,分别在白纸上沿四周画出一个图形来,画后教师提出问题:你画的图形和你手中拿的物体一样吗?有什么不同?并让学生在小组中展开讨论,讨论前教师提出明确要求:

  1.仔细观察你有什么发现?

  2.在小组中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这样学生在小组中展开讨论,教师再巡视,了解每组学生讨论的情况,然后让每组中有代表性的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通过小组讨论,他们对两种图形为什么不同,有什么区别这一问题多少有了一些认识和见解.加上小组其他同学的意见,在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时就不会出现不会说的现象.而且这个问题是在小组同学的共同努力下得出的结论,尽管有的不是十分的准确,可比起老师的讲解效果要好.这样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找出立体图形和*面图形的区别,从感性上认识到*面图形是立体图形的一个面,对*面图形有了初步的认识.

  然后再具体认识*面图形,老师又在黑板上分别画出一个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并让小组中的每个同学拿一种图形,把他们四人所画的图形分成四种,然后让小组中的`同学互相看看都拿对了吗?在这一环节中学生不仅自己动脑想、动手做,同时同学之间互相帮助,加深了对不同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认识.

《认识物体和图形》教学反思9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低年级的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的数学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

  一年级学生刚从幼儿园的小朋友升为一年级的小学生,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怎样才能让孩子认识生活中的主体图形,并在实物中抽象出简单的立体图形呢?在课前一段时间里,我作了大量的准备工作,注意收集好生活中的物品以备教具使用,如长方体的牙膏盒、药品盒等,正方体的饼干盒、魔方等,圆柱体的茶盒、茶杯等,球体有乒乓球、皮球等,并在卡片上画出数学模型图,同时在课前让学生按要求收集好相关生活物品以作学具。

  教学中,首先出示我收集的各种图形,让孩子们一一识别,然后让孩子们倒出自己的学具,试着把自己认为是同一类形状的物品分在一起,接着出示牙膏盒,让孩子了解它的大概形状特征,如数一数有几个面,哪些面的大小是一样的,这样引导孩子在有目的的思考中探究并认识,像牙膏盒这种有6个面组成的,对着的两个面的大小一样的物体就是长方体,然后我再出一个与牙膏盒的大小不一样的纸盒,让孩子观察说说特点,强化认识长方体,学会变通。接着在孩子们认识长方体实物的基础上在黑板上贴出抽象的长方体模型图片。将孩子对长方体的认识,从形象的感知上升到抽象的、理性的认识,并用类似的方法引导孩子认识正方体、圆柱、球,让孩子在看一看、比一比、摸一摸、说一说等活动中找到长方体与正方体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发现圆柱和球的共同点和区别点,在动手操作实践中直观感知长方体和正方体不能滚动、圆柱和球能滚动等特征。

  当然,这单元教学的不足之处也很多。首先,组织教学有待大大加强。这样的活动课,组织教学比较难一些,尤其是物体不一样,现在的小孩都是独生子女,都想选自己喜欢的好的物体,更应该多多教育,让他们从小懂得互相谦让。另外,学具不是玩具,*时用学具时要教育学生,让学生养成轻拿轻放的*惯,这样老师就不用大声频繁地进行组织教学了,从而,可以多出大量的教学时间把每一个教学环节都落到实处,不是走过场。

  为了避免学生在学*数学概念过程中容易出现动机不强、注意力不集中等现象,还是要多用适合小学低年级学生心理特点的“游戏法”组织教学,让学生在“玩”中学、在“乐”中思、在“学”中比、在“比”中做,既可以加深对各类物体特征的认识,又可以培养学生动手做,用脑想的能力,在活动中还能学会合作与创新,起到一石二鸟的效果。也为小学生学*兴趣的激发,为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做好铺垫。

  在本课教学实践中,既产生了我所意想不到的惊喜,也留下了值得我进一步思考的问题。在后面的教学中发现孩子们都对球的特点掌握的很好,但是对正方体和长方体则不容易区分。例如:其中有一个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孩子很容易认为是正方体。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呢?我想,首先学具的准备太单调,没有一些特殊性的物体来启发学生,加深学生对物体特征的理解,开阔学生的思维。在操作环节上,老师可以放手让学生准备各种各样的物品,鼓励看谁带的样子多,加深学生对物体特点的认识,另外老师可以多准备一些比较特殊的物品,和学生共同探讨,引发学生一些思想的碰撞。

  其次 对学生的评价过于单调。所以在以后的课堂中,我会积极加强自己的评价性语言,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评价,如从学*态度上评价,从积极性上评价,还有的比如说从速度上,从动脑上,从今后的发展上,从思维的灵活性,对学生进行评价,再结合一些小奖品的利用,使学生感到学*没有压力,而且使学生更乐于去学*,获得了学*知识的成功感。

  此次的教学反思让我在今后的教学道路上有了新的目标和方向,我会根据本次反思的收获对我的教学工作加以总结,使我的教学水*能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认识物体和图形》教学反思10

  《认识物体和图形》是学生学*空间与图形的开始。主要是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认识常见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立体图形,知道它们的名称,并且能够辩认这几种形状的物体。

  上完《认识物体和图形》,细细回顾,有成功之处也有需要改进的地方。令人满意的是:

  一、准备充分,达到预期效果

  小学一年级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怎样让孩子认识生活中的立体图形,并从实物体中抽象出简单的立体图形呢?课前,我作了大量的准备工作,*日里注意收集好生活中的物品以备教具使用,如长方体的牙膏盒、药品盒等,正方体的饼干盒、魔方等,圆柱体的茶盒、茶杯等,球体有乒乓球、皮球等,并在卡片上画出数学模型图,如长方体、圆柱、球的线描立体结构图形。同时在课前让学生按要求收集好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的实物各1个,还有各种形状的立体学具模型1袋。由于准备充分,这堂课学生很感兴趣,也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二、精心设计活动,充分感知

  好的数学活动,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节课的重点是使学生形成各种形状的比较,能够辩别这几种形状的物体,充分感知其特征。所以,我在设计活动时,重点放在让学生感受这些物体的形状,我设计了几个不同层次的活动。

  1、看一看,摸一摸实物,并且在小组内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对物体形状的感受。

  2、闭眼想这四种物体的样子

  3、拿到各种形状的物体后,闭眼摸出它的形状。

  4、闭眼摸实物后,说出其形状(2人游戏)。

  5、小老师说某形状的名称,学生摸出相应的实物(4人“x子摸鱼”的游戏)。

  有学生单独的活动,也有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活动,还有教师与学生的活动。让孩子在看一看、比一比、摸一摸、说一说等活动中找到长方体与正方体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发现圆柱和球的共同点和区别,在动手操作实践中直观感知长方体和正方体不能滚动、圆柱和球能滚动等特征。

  不足之处:

  首先,这一节课是孩子们初步接触简单的立体几何图形,下一课时便是让学生们探索从立体中抽象出简单的*面图形。而其中的“三角形”将由“三棱锥”立体图形中抽象出来。看来在认识立体图形时,还应补充认识“三棱锥”知道它也是一种立体图形,为后面认识*面图形“三角形”作好充分准备。

  其次,组织教学有待大大加强。这样的活动课,组织教学确实是比较难抓一点,尤其是物体不一样,现在的小孩都是独生子女,都比较自私,都想选自己喜欢的好的物体,那更应该多教育,让他们从小懂得互相谦让,是一种美德。另外,学具不是玩具,*时用学具时就要教育学生,要让学生养成轻拿轻放的*惯,这样老师就不用大声频繁地进行组织教学了,从而,可以多出大量的教学时间把每一个教学环节都落到实处,不是走过场。


认识物体和图形教案合集10篇(扩展3)

——《认识物体和图形》教案范本5份

  《认识物体和图形》教案 1

  教学目的:

  1、通过分一分,看一看,摸一摸,数一数,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以及它们的特征,会辨认这几种形状的物体;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

  3、通过学生活动,激发学*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想象、创新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和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6盒各种形状的实物;图形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小朋友,瞧!谁来了?

  生:机器人!

  师:对!机器人小叮铛今天要和我们一起学*,他还给每一组小朋友带来了礼物,想知道有些什么礼物吗?

  师:快打开盒子,看看吧!

  生:哇,这么多礼物!

  师:喜欢吗?

  生:喜欢!

  师:但是,小叮铛要考考我们,他说:“你能把形状相同的物体在一起吗?”

  师强调: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请小朋友合作分一分,在分的过程中,比一比,哪个小组合作得好一些。动手吧!

  [评:借助学生已有的学*生活经验,(学生熟悉的机器人—小叮铛)引入新知,依据了学生的起点,切入点把握好,激起了学生的学*兴趣,使学生能自觉地参与到学*过程中去。]

  二、初步感知,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1、分物体

  (1)、小组活动(老师巡视并参与进去)

  (2)、汇报

  师:这个组小朋友已经分好了,而且从得非常端正。

  问:哪个勇敢的小朋友来告诉大家,你们是怎样分的?

  学生汇报:

  我们组把肥皂、药盒、牛奶盒、小积木放在一起的;把魔方、骰子、化妆品盒子放在一起;我们把茶叶盒、易拉罐、小木棒放在一起;我们还把乒乓、皮球、玻璃珠放在一起。

  师:这组小朋友分得真好,他们把相同的合在一起!其他小组和他们分得一样吗?

  生:一样。

  师:我们来看看小叮铛是怎样分的,(课件出示)——大家和他分得一样吗?

  [评:这是大胆地让学生尝试着按自己认为的标准分一分,而且在学生分好的基础上,提出质疑,既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又使学生对这几种形状的物体的外观有了初步的认识。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的能力。使学生在做中学到了数学。]

  2、揭示概念(出示课件)

  小朋友们,为了能区别它们,谁来给它们取个好听又好记的名字呢?

  师出示问:起个什么名字?

  生:长方体。

  师:为什么这么取名?(边问边板书)

  学生说明。

  师依次出示让学生为其取名,教师板书。

  师拿起一球,问:这是什么?

  生:球!

  师:(1)、请从桌上拿一个球(放进盒里);

  (2)、请你高高举起一个正方体;

  (3)、请你拿起一个圆柱;

  (4)、请你拿出一个长方体。

  3、初步感知,形成表象

  大家都拿对了,注意,请小朋友仔细看一看你手中的长方体,再摸一摸,把你看到的、摸到的长方体的样子给小组同学互相说一说。

  生汇报

  师:谁来大声地告诉大家,你现在觉得长方体是什么样的?你是怎样感觉到的?

  生:长方体是长长方方的——我是看出来的;

  长方体有**的面——我是摸出来的;

  师:你是怎样摸的?摸给大家看一看。

  引导:请数一数长方体有几个**的面?谁来数给大家看一看?

  指名学生数

  长方体有6个**的面。

  我们已经了解了长方体的样子,请小朋友再仔细看一看,摸一摸正方体、圆柱和球,把你感觉到的给小组朋友说一说。(生边摸边说)

  生汇报

  师:谁来说一说正方体的样子?

  生:正方体正正方方的——我是看出来的;

  正方体有**的面——我是摸出来的;

  正方体也有6个**的面——我是数出来的。

  我还发现正方体每个面都是一样大的(这个孩子观察得真仔细)。

  师:长方体6个面都是一样大的吗?(教师拿起一个长方体)

  生:不一样

  师小结:对!只有正方体每个面的大小都一样

  师创设一个小情境:圆柱气嘟嘟地说,大家都知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样子了,谁知道我的样子呢?(师悄悄问:小朋友,圆柱生气了,谁来说一说它的样子)(出示课件)

  生:圆柱的身子直直的,圆溜溜的,上下一样粗,上下两有**的圆形的面。

  师:球呢?

  生:圆乎乎的,圆溜溜的。

  师引导:球没有**的`面(这个小朋友真聪明,竖起大拇指,学生掌声响起来)

  小朋友表现得都非常好,老师想让你们轻松地玩一玩,想玩吗?请听好,请从盒子里拿出一个圆柱和一个长方体,把它们*躺在桌上,然后用手轻轻地把他们分别推一下,请停下!请问: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长方体不会滚动,圆柱会滚动。

  师小结:哦,原来长方体不会滚动,圆柱会滚动,还有什么会滚动呢?

  生:球!

  师:对!我们来看球是怎样滚动的呢?——它和圆柱滚动的一样吗?(出示课件)

  生:不一样

  师:不错!球可以前后左右任意滚动。它和圆柱滚动的不一样,其中的秘密,只要我们认真学*,长大了就知道了。

  [评:在教学方式,教者以自主探究、合作的学*方式,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主动参与学*的程度。通过动手分,动嘴说,教师质疑等形式,既使学生在交流中得到互补,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还培养、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并使学生体验到了合作成功的喜悦。]

  4、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师:小朋友,刚才我们看到的长方体,圆柱和球都穿着花外衣,如果去掉它们的花外衣,你们还认识吗?请看我把牛奶盒的花外衣去掉是什么?(长方体)魔方的花外衣去掉又是什么?(正方体)茶叶盒的花外衣去掉呢?(圆柱)皮球的

  花外衣去掉呢?(球)

  其实,它们脱掉花外衣的样子就是它们对应的几何图形。(出示课件)老师边讲边出示课件,并把图形贴在黑板上。

  [评:通过一系列的操作活动,由生活中的具体物品,通过课件形象、生动地抽象为数学中的几何图形。过程自然,水到渠成。]

  三、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说说四种形状的物体

  师:其实,像这四种形状的物体在日常生活中很多,谁来说一说

  (1)、形状是长方体的有哪些物体?

  生:文具盒,砖……

  师:哦!太多了,你们真会观察自己身边的事物。

  (2)正方体又有哪些?

  生:魔方,骰子……

  (3)、圆柱的有哪些?

  生:灯管。茶叶盒……

  (4)、乒乓球、玻璃球……

  小朋友们知道的真多呀!把你知道的回去告诉你的爸爸妈妈,好吗?

  四、活动

  (1)、游戏

  ①抽生上来摸大袋子里的物体,把摸出来的感觉说给大家听,下边的小朋友猜是什么,猜对了有奖励。

  ②由老师当学生,下面的学生出题目让老师来摸。

  (2)数一数

  小朋友表现得都非常好,老师告诉你们关于小叮铛的一个秘密——其实小叮铛是我们人制造的,它身上有我们今天认识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请同学们找一找,数一数它们都有几个?(出示课件)

  (3)、搭一搭(小叮铛背景音乐)

  小朋友,小叮铛就要走了,你们想送礼物给他吗?请小朋友将自己小组的物体搭一搭,搭什么?怎样搭?先商量一下,商量好后就用你们聪明的才智和灵巧的双手开始工作吧!

  (搭好后学生汇报,评出最好的给予奖励)

  [评:多种形式,富于变化的练*设计,教者运用了适合小学生心理特征的游戏法和竞赛法,让学生在“玩”中学,“乐”中思,“比”中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应用生活中的问题验证程度,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五、学生整理学具盒

  师:请把桌上的东西放进盒子里,把它们整理好。

  六、总结

  师:小朋友们学会了认识哪几种物体和它们的图形?

  抽生回答: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师:对!我们通过看一看,摸一摸知道了它们的样子,请闭上眼睛想一想它们的样子(生闭上眼睛和老师一道边说边比划四种物体的样子)。好了,小朋友们,老师觉得你们今天表现得非常好,老师对每个小朋友都很满意,你们今天对老师的表现满意吗?

  [评:采用多种形式的评价,注重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通过比较恰当的艺术性的评价,再次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使学生余兴来了。]

  案例反思

  1、教者的教学是比较清晰的。激趣引入——比较分类——汇报验证——抽象概括。使学生对某几种物体的认识能由具体物品缓缓前进,逐步抽象为数学上的几何图形。

  2、重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比较注重学生的体验、探索。

  3、整节课创设了较多的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的机会,让学生体验到了“做”中学,“乐”中学,“玩”中学的乐趣,比较注重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去发现数学。

  4、在放手发动学生进行大胆尝试,发散学生思维,评价方式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认识物体和图形》教案 2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2~33页的内容,练*五的第2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和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辨认这几种物体和图形。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观察能力,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学生活动,激发学*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建立空间观念。

  教具、学具准备:

  1.6袋各种形状的物体。

  2.图形卡片。

  3.计算机软件、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质疑激情

  导语:同学们,我们每组都有一个装满东西的袋子,这是智慧爷爷送给你们的礼物,想知道是什么礼物吗?把袋子里的东西倒出来看一看。智慧爷爷还提出一个要求,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

  二、操作感知

  1.分一分,揭示概念。

  (1)分组活动。让学生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教师巡视。

  (2)小组汇报。问:你们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这样分?

  学生可能回答分成以下几组:一组是四四方方的;一组是直直的,像柱子;一组是圆圆的球。

  (3)揭示概念。

  教师拿出位置、大小、颜色不同的实物直观揭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概念,并板书名称。

  2.摸一摸,感知特点。

  (1)让学生动手摸一摸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然后把自己的感受和发现在小组内交流。

  (2)汇报交流。

  学生可能说出:长方体:是长长方方的,有**的面。

  正方体:是四四方方的,有**的.面。

  圆柱:是直直的,上下一样粗细,两头是圆的,**的。

  球:是圆圆的。

  (如果学生说出长方体、正方体有6个面等,应给予肯定,但不要求学生必须说出来。)

  三、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1.由实物抽象实物图形。

  投影出示实物图“鞋盒”,引导学生说出它的形状是长方体,然后抽象出长方体图形。

  用同样方法出示“魔方”、“茶叶桶”、“足球”等实物图,抽象出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

  2.记忆想像。

  (1)分别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先让学生辨认,然后把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贴在黑板上,最后再拿出相应的实物。

  (2)让学生闭上眼睛想一想四种图形的样子(教师说图形,学生想)。

  (3)让学生闭上眼睛按教师的要求摸出四种不同形状的实物。

  (4)先让学生闭上眼睛,然后摸教师给出的一种实物,由学生判断它的形状。

  (5)出示位置、大小、颜色不同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让学生辨认。

  3.让学生列举日常生活中见过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

  四、分组活动,体验特征

  1.做“做一做”第1题。

  (1)让学生拿出长方体和圆柱,放在桌面上玩一玩,使学生发现圆柱会滚动。

  (2)让学生用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搭一搭。通过搭,使学生明确:球没有**的面,能任意滚动;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都有**的面,搭在一起比较隐固。

  2.游戏:“看谁摸得准”。

  (1)每小组一人说出物体的名称,其他同学按指定要求摸,看谁摸得准(参照“做一做”第2题)。

  (2)教师说物体形状,学生摸。

  3.数图形。

  投影出示练*五的第2题,问:这只小动物是由什么图形拼成的?各用了几个?让学生在教科书上完成。

  五、全课小结(略)

  六、游戏

  先让学生想一想,用不同形状的实物能搭出什么来?然后按照自己的想法搭一搭。

  《认识物体和图形》教案 3

  教学目标:

  1. 通过操作和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辩认识这几种物体和图形。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 通过学生活动,激发学*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初步 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具准备:

  1.各种形状的物体。

  2. 图形卡片。

  3. 计算机软件、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质疑激情。

  二、操作感知。

  1. 分一分,揭示概念。

  (1)分组活动。让学生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教师巡视。

  (2)小组汇报。

  问:你们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这样分?

  学生可能回答可分成这样几组:一组是长长方方的;一组是四四方方的;一组是直直的,像柱子;一组是圆圆的球。

  (3)揭示概念。

  教师拿出大小不同、形状不同、颜色不同的实物直观揭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概念,并相机板书名称。

  [通过动手分一分,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知道它们的名称。]

  2. 摸一摸,感知特点。

  (1)让学生动手摸一摸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然后把自己的感受和发现在小组内交流。

  (2)汇报交流

  学生可能说出:

  长方体:是长长方方的,有**的面。

  正方体:是四四方方的,有**的面。

  圆 柱:是直直的,上下一样粗细,两头是圆的,**的.。

  球:是圆圆的。

  (如果学生说出长方体、正方体有6个面等,教师应给予肯定,但不要求学生必须说出来。)

  [通过学生操作、观察,进一步感知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特点,培养学生操作、观察能力以及探究新知的意识。]

  三、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1. 由实物抽象实物图形。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认识物体和图形》教学设计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认识物体和图形》教学设计投影出示实物图鞋盒,引导学生说出它的形状是长方体,然后抽象出长方体图形。

  用同样方法出示魔方、茶叶桶、足球等实物,抽象出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

  [由实物抽象出实物图形,培养学生抽象能力。]

  2. 记忆想象

  (1)分别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先让学生辩认,然后把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贴在黑板上,最后再拿出相应的实物。

  (2)学生闭眼想四种图形的样子。(教师说图形,学生想。)

  (3)学生闭眼按教师要求拿出四种不同形状的实物。

  (4)先让学生闭上眼睛,然后教师给出一种实物,由学生判断它的形状。

  (5)出示大小、颜色不同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让学生进行辩认。

  [通过记忆想像,使学生形成表象,并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 学生列举日常生活中见过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

  四、分组活动,体验特征。

  1. 做一做1题。

  (1)让学生拿出长方体和圆柱,放在桌面上玩一玩,使学生发现圆柱会轱辘,然后教师说明,圆柱可以滚动。

  (2)让学生用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搭一搭。

  通过搭,使学生明确:球没有**的面,能任意滚动;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都有**的面,搭在一起很*稳。

  [通过操作,使学生亲自体验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各自的特征。]

  2. 游戏看谁摸得准。

  (1)每小组一人说出物体的名称,其他同学按指定要求摸,看谁摸得准。(参照做一做第2题)

  (2)教师说物体形状,学生摸。

  [通过游戏,不仅可激发学生学*兴趣,也可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 数图形。

  投影出示练*五第2题,问:这只小动物是由什么图形拼成的?各用了几个?让学生完成在课本上。

  五、全课小结 (略)

  六、游戏

  先让学生想一想,用不同形状的实物能搭出什么来?然后按照自己的想法搭一搭。[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认识物体和图形》教案 4

  教学内容:认识物体和图形(第32页――――第37页)

  教材分析: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包括两个部分: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和*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初步认识,认识物体和图形。由于在现实中学生直接接触的大多是立体图形,所以把立体图形的认识放在*面图形之前,这是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的。立体图形的初步认识这一部分知识可以按三个层次进行:知识的引入―――知识的教学―――知识的应用,符合学生掌握知识的规律,在知识的引入和运用上,要注意体现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和生活化。在这部分知识中,应考虑到学生认识事物都有一个从形象――表象――抽象的过程,所以对于每一种图形,都要按三个层次进行:从实物引入――抽象为一般模型――给出图形名称。最后,让学生说出身边哪些物体的形状分别是这四种立体图形,使学生尝试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描述所处的生活空间,体现了数学的应用性。*面图形的初步认识这一部分知识要求充分利用立体图形和*面图形的关系来引入*面图形,让学生利用已掌握的知识,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知识。同时,本单元的活动设计具有开放性,可以满足不同特点学生的需要。

  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与长方 形、正方 形、三角形和圆等*面图形,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2、通过、摆、画各种图形,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和特征。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和能力。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5、在愉悦的氛围中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单元教学重、难点: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法:直观教学、快乐教学、合作交流、联想迁移。

  学法:操作法、小组合作学*、想像

  单元课时安排:2课时

  1、认识立体图形…………………………………1课时

  2、认识*面图形…………………………………1课时

  NO:1

  教学内容:认识立体图形(第32页)

  完成相应的"做一做"及第36页的第2题

  教学要求:

  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 体、圆柱和球。知道它们和名称,初步感知其特征,会辨认这几种弄清形状的物体和图形。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几种形状的物体和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图形卡片

  学具准备:各种形状的实物

  教学过程:

  一、设疑激情

  1、说学具:

  1)师:同学们,瞧谁来了?(出示课件:带音乐的机器人)

  2)生:对!机器人想和我们共同学*,还给每个小组的小朋友带来了一篮礼物,想知道有什么礼物吗?赶快打开看看,你认识什么,就给组里的小朋友说什么,每个人都说说。(学生以组为单位说出礼物名称)

  3)汇报:哪个勇敢的小朋友能大声说说你们的礼物?其他小朋友仔细听,看看你们有不同的吗?(组内小朋友轮流说学具)

  2、提要求:这么多学具中,你们能把"相同的"放在一起吗?四个小朋友共同试试看。

  二、操作感知

  A:分―――提示概念

  1)活动:按教师提的要求,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

  2)汇报:哪个聪明的小朋友说一说你是怎么分的?师:他们是这样分的,和你们一样吗?(其他同学进行补充)

  3)揭示概念师:每种物体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你知道是什么吗?教师根据学生所说在电脑分出的各类实物中出示名称: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

  4)活动教师板书:

  球 问:请你高高举起球,互相看看拿拿对了吗?放回学具篮中,依次出现:圆柱、正方体、长方体(长方体不放回篮中)

  B:摸―――感知长方体

  a:感知长方体

  (1)活动:请小朋友仔细看一看,摸一摸你们手中的长方体,把你看到的、摸到的长方体先和组里的小朋友说一说,小学数学教案《认识物体和图形》。

  (2)汇报:

  师:谁能用最大的声音大家,你现在觉得长方体是什么样子?你是怎么感觉到的?(学生口答)

  b:感知正方体、圆柱、球

  ①活动: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体,现在你还想认识什么的物体,就拿出来看一看,摸一摸,再给同组的小朋友说说心中的感受。

  ②汇报:学生仿照长方体的汇报,依次说:

  正方体:方方的,6个面,棱,顶点,不能滚动

  圆柱:上下一样粗,圆的,能滚动

  球 :光光的,能滚动

  学生每汇报完一种物体的特征,老师:请不是拿这种物体的小朋友赶快找一个看一看,摸一摸,看一看你有没有这样的感觉。

  c:比较

  ①电脑出示第33页的做一做的第一幅图

  师:看了叮当带来的这幅图: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大家吗?(学生讨论)

  ②电脑出示圆和球的滚动图

  师:圆柱和球能滚动,但它们滚动的一样吗?

  d:形成表象

  师:去掉长方体的花外衣,你还认识它吗?(电脑依次演示,将实物抽象成几何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师:请小朋友闭上眼睛想一想,长方体………(依次分四种图形)一样吗?

  e:出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物体(板书:认识物体)它们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f:联系实际说一说在你身边哪些物体的形状是这样的。

  三、活动

  1、数一数(电脑出示)

  数一数刚才的机器人分别用了多少个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学生可以独立地数,也可以自由组合)

  2、搭学具

  (1)活动:看看你们组的学具,说说准备搭个什么?然后再分工,由谁来搭,谁来传递,谁来讲解。讨论好了,就用你们的、智慧和灵巧的双手开始工作吧!(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

  (2)各小组汇报:

  四: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不仅认识了各种形状的物体,还用它们装扮了我们的生活。

  五、课后作业

  P36页的第2题

  NO:2

  教学内容:认识*面图形(第34页)

  完成相应的"做一做"及P36页的第1、3、4、5题

  教学目标:

  1、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知道这些常见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初步了解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在多种形式的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以及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在小组合作开放型的学*环境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敢于创新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从物体表面抽象成*面图形

  教学准备:

  1、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等积木若干;剪刀、印泥、橡皮泥等工具

  2、学生每5人一组,每人备有3支水彩笔、1把尺子、1块钉子板等

  教学过程:

  一、搭玩积木,体验形体

  师:(媒体播放)春天来了,大自然多美呀!小白免想在这美丽的大森林里搭一座小木屋,怎么搭呢?小朋友,你能帮它设计一下吗?(学生小组合作,用台上的积木设计一座漂亮的小木屋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

  问:你们在搭时小木屋时,用到了哪些形状的积木?请大家把积木按不同的形状分一分。

  二、操作感知,建立表象

  1、请摸一摸自己的积木拿在手里,看一看,摸一摸,跟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你拿的是什么体,它的面是什么样子的。(学生边摸边说)

  2、问:谁知道圆柱的这个面是什么样子的?

  (这一个面是圆圆的,**的)

  问:你有没有办法把它记下来呢?

  3、师:请你用我给你们准备的工具(白纸、印泥、橡皮泥等)工具,在小组里说一说,你想用什么办法记下这些面,每个小朋友最好想得不一样,比一比,哪 个小组的办法多。(学生开始活动,并将自己组记下的面贴在板子上,然后展示在大黑板上。

  4、你们觉得哪个组的方法最多,我们就请哪个组的小朋友来介绍一下他们的方法,好不好?

  (指名学生演示、操作)

  师:小朋友的办法真多!(用电脑演示,从长方体、正方体、三棱体上分别移下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些图形,让我们来跟这些新朋友打声招呼吧!(生齐读图形名称)

  三、巩固延伸,加深认识

  1、请你说出我们教室里哪些物体面的形状是与这些图形是相同的。

  2、再一起到小白免新造好的房子去找一找,哪些物体的面也是这些图形。(电脑播放小免的家,让学生寻找并交流)

  3、师:小白免家门前有一块空地,它想围一块地种萝卜,小朋友能不能用上今天学的本领,帮小白免围围呢?围好后跟你的小伙伴说一说你围的是什么图形。

  4、学生活动反馈

  5、请你在方格纸上画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三角形吗?请你试一试。

  6、学生作品展示

  7、师:现在许多图形都赶来开会了。(电脑播放)来了哪些图形,请小朋友用三种颜色的水彩笔给这些图形涂上颜色,统计好个数,填在表格里。(放轻音乐)

  8、反馈:选两种不同的涂法在投影上展示

  问:你喜欢哪一涂法?为什么?

  教师小结:用一种颜色涂同一种图形看上去比较清楚。

  9、请小朋友每人拿出一个长方体,在纸上度着画出几个不同的长方形。

  四、全课总结、回归生活

  今天我们学的这些图形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可见,请小朋友课后留心观察一下,把它记下来,然后与家人一起交流一下。

  认识物体和图形。

  《认识物体和图形》教案 5

  教学内容:

  教科书P32~33页做一做及练*五第2题

  教学要求:

  1。通过观察和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辨认这几种物体和图形。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学生活动,激发学*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

  1。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及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具、学具准备:

  1。6袋各种形状的物体。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质疑激 情:

  (1)同学们,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会见到形状各种各样的物体,今天老师带来了几样。(牙膏盒、肥皂盒、牛奶盒、易拉罐、铅笔、乒乓球、魔方、笔筒、茶叶筒、弹球……)你们认识它们吗?(一一说出物体本来的名字)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学生边说教师边摆。

  问:同学们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这样分呢?

  (学生可能会说:分成几组,一组是长长方方的、一组是正正方方的、一组是直直的像柱子、一组是圆圆的)

  (2)揭示概念:同学们说的非常对。

  A:教师拿出大小不同、形状不同、颜色不同的实物长方体:它是长长方方的,有**的面。像这些物体它们都有个共同的名字叫"长方体"。

  B:直接出示形状是正方本的物体,它是正正方方的,有**的面。它们叫"正方体"

  C:出示形状是圆柱的物体:它们是直直的,上下一样粗细,两头是圆的,有**的面。它们叫"圆柱"。

  D:出示球状物体,它们是圆圆的。

  活动1:

  1.请你高高举起球,互相看看拿对了吗?放回学具篮中,依次出现:圆柱、正方体、长方体(长方体不放回篮中)

  2.摸--感知"长方体"。

  (1)请同学们仔细看一看,摸一摸你们手中的长方体,把你看到的,摸到的长方体和同学们说一说。

  (2)汇报:

  师:谁能用的声音告诉大家,你现在觉得长方体是什么样子?你是怎么感觉到的?

  生1:长长方方的,有**的面。

  师:还有不同的感觉吗?

  生2:有6个**的面。

  师:还的吗?

  生3:相对的两个面一样。

  师:谁能说一说长方体到底是什么样的?

  生:长长方方的,有6个**的面,相对的两个面一样。

  (3)感知"正方体"。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体,现在认识一下正方体,拿出来看一看,摸一摸。

  汇报:你觉的正方体摸一摸后,你对它有什么新的认识吗?

  生1:正正方方。

  生2:有六个面。

  生3:每个面都一样。

  (4)感知"圆柱"。

  师:把圆柱找出来,摸一摸,你对它有什么新的认识吗?

  生1:直直的,上下一样粗细。

  生2:两头有**的两个面,是贺的。

  生3:站的很稳,躺着会滚。

  (5)感知"球"。

  师:拿出球来摸一摸,看一看,你对它有什么新的认识吗?

  生1:圆圆的。

  生2;无论怎么放都会滚。

  (学生每汇报完一种物体的特征教师提醒:请不是拿这种物体的小朋友赶快找一个看一看,摸一摸,你有没有这样的感觉)

  三.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1、由实物抽象实物图形。(出示长方体)

  师问:去掉长方体美丽的花外衣,你还认识它吗?

  (电脑依次演示将实物抽象成图形,依次认识正方体、圆柱、球)

  活动2

  找相同: 教师拿出一个立体图形,学生找出和它一样形状的物体。

  2、记忆想象:


认识物体和图形教案合集10篇(扩展4)

——《认识几何图形》教案6篇

  活动目标:

  1、通过触摸感知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本特征。2、认识圆形、正方形、三角形,并能准确地说出图形的名称。活动准备:学具:几何图形(圆形、正方形、三角形(颜色相同)教具:几何图形片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课堂。

  老师:小朋友们好!今天我们要跟很多不一样的图形宝宝做朋友,好不好呢?老师想问问小朋友们,你们都认识什么样的图形宝宝呢?

  (幼儿回答)

  老师:今天呀,老师带了一位可爱的宝宝跟小朋友们做朋友,现在老师就把它请出来吧!

  (老师出示圆形、正方形、三角形。)

  二、初步认识圆形、正方形、三角形。

  老师:小朋友们请看,这个宝宝可爱吗?它们有个共同的名字叫做图形宝宝吧!

  老师:这些图形宝宝是一样的吗?

  老师:对了,他们的形状不一样;这个是圆形,就像大大的月饼一样的形状,我们一起来说出这个图形宝宝的名字来——圆形。

  老师:这个是正方形,就像我们会玩的玩具魔方一样,我们一起来说出这个图形宝宝的名字来——正方形。

  老师:这个是三角形形,它有三个尖尖的角,我们一起来说出这个图形宝宝的名字来——三角形。

  三、练*认识圆形、三角形、正方形。

  老师:那小朋友们仔细的看一看,这是什么呀?(出示三角形、圆形、正方形拼成的的画)

  老师:这幅画里小朋友们你们能找出都是用什么形状组成的呢?

  (幼儿回答)

  老师:对啦,我们今天这位图形宝宝呀是由三角形,圆形和正方形组成的。图形宝宝告诉老师它很喜欢小朋友们,所以它带了许多礼物给小朋友们,我们去看看是什么礼物吧!

  (老师出示各种图形的片片)

  老师:小朋友们看,图形宝宝给我们带了什么礼物呀?那小朋友们能不能告诉老师这些片片都是什么形状呢?我们先来看一看这个是什么形状呀?那这个呢?

  (幼儿回答)

  老师:刚刚小朋友们回答的都很棒,现在老师要把礼物发给小朋友啦!小朋友们仔细的摸一摸自己的片片礼物,等下老师想要请小朋友们告诉老师自己的礼物是什么形状,发言之前要干什么呀?对啦,要先举手,看哪个小朋友把手举的很端正,老师就叫他来回答。

  (老师点名让几个小朋友回答)

  四、活动小结。

  老师:小朋友们表现的真棒,今天我们认识了哪几个图形呢?我们认识了三角形,正方形和圆形对不对,那小朋友们要记住这些形状,也要跟我们的图形宝宝做好朋友,好不好?

  五、活动结束。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几何图形的特征。

  2、发展观察力、想象力和灵活的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

  1、三张白纸上分别画好几何图形。

  2、人手一支铅笔、一个几何图形、一把剪刀、一张空白的纸以及一张画有几何图形的作业纸;每桌几何图形若干;擦手毛巾;糨糊。

  3、用的几何图形一套(长方形、正方形、梯形、三角形、圆形、半圆形、椭圆形)

  教学过程:

  一、兴趣激发:

  1、师:今天,请来了一些朋友要来我们班作客,它们是谁呢?(师出示正方形、圆形)问:正方形有什么特点?(有4条边,而且一样长)圆形有什么特点?(没有菱角)

  2、咦!有什么事让正方形、圆形娃娃这么高兴呢?原来今天它们要一起过生日。许多朋友要来祝贺。你们看!它们是谁?(师分别出示长方形、正方形、梯形、三角形、圆形、半圆形、椭圆形)

  3、师:哟!这么多客人,你们看看谁长得和正方形有些象呢?你们帮正方形娃娃找到了相象的朋友,那跟圆形相象的朋友在哪儿呢?我们也来帮它找找。

  二、兴趣体验:

  (一)观察探索

  捉迷藏三角形虽然没有相象的朋友,但大家都愿意和它一起玩。这会儿它们玩起了捉迷藏的游戏。

  (1)找图形并填表格。师巡回指导。

  (2)说一说找到什么图形有几个。

  师:小朋友真能干,躲在一起的长方形、正方形、梯形、三角形、圆形、半圆形、椭圆形都被你们找出来了。

  (3)说一说在生活中这些几何图形喜欢躲在哪里?

  (二)趣味游戏

  1、变魔术现在要请小朋友来当魔术师,用这些图形变出许多小图形娃娃来。

  (1)变魔术(大图形变小图形)

  (2)问:你能告诉我你用什么图形变成哪些小图形?

  2、拼图案

  师:你们变出这么多的图形娃娃,今天是正方形、圆形娃娃的生日。我们就用小朋友变出的小图形和为你们准备的图形拼一幅漂亮的画当作生日礼物送给它们好吗?

  (1)拼贴(师巡回指导)

  (2)说一说用什么图形拼成什么送给正方形、圆形娃娃。

  三、活动结束:

  哎呀!天快黑了,正方形、圆形娃娃要回家了,我们赶快把礼物送给它们吧!

  四、活动延伸:

  在活动区投放几何图形,自愿组合几何图"

  教学反思:

  通过此活动幼儿对图形有清晰概念,对不同的图形有了印象。能比较出它们之间的异同,不会把正方形和长方形看成是相同的图形。引导幼儿留心观察环境中的物体,发现图形在生活中的应用,从而增加学*的兴趣。

  设计意图:

  小班幼儿在认知过程中,容易受外界事物和情绪的支配。无意记忆占优势,常常在无意中记住一些事物。游戏、操作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形式,如果单纯让幼儿认识圆形,幼儿会感到很枯燥,兴趣往往不高,而且效果也会不好。因此,在设计这个教学活动时,让幼儿在游戏操作中了解一些常见的圆形物品与特点,从而激发幼儿对周围事物观察探究的兴趣,发展幼儿的感知、观察和想象能力。

  活动目标:

  1、能在认知、操作和游戏活动中掌握圆形的特征。

  2、能在周围环境中寻找圆形的物体,感知圆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活动准备:

  1、活动室布置一些圆形的物品。

  2、圆形纸一张,圆形物品若干(如镜子、瓶盖、铃鼓、盘子)。

  3、幻灯片,箱子,箱子里有各种不同的圆形物品,操作纸若干、彩笔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认识圆形物品。

  师:(用神秘的口气加眼神)仔细听,这是什么声音?师敲击小鼓。

  幼儿:小鼓声。

  师:快看看,真的是小鼓。知悉观察,小鼓长什么样子?

  幼儿:圆形。

  师:来摸一摸,有什么感觉?

  师:请小朋友沿着小鼓的表面和边缘触摸,互相交流一下自己的感受。

  幼:圆圆的,滑滑的。

  幼:圆圆的,

  幼:边缘是光滑的,

  幼:没有棱角……(幼儿交流,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

  师:像小鼓这样圆圆的滑滑的,没有棱角的就是圆形。(引出圆形这一话题。)

  师:(出示一张圆形的纸)提问:它像什么?

  幼:它像盘子,

  幼:它像太阳,

  幼:它像……

  师:说一说,你还见过哪些东西也是圆形的?(鼓励幼儿说出在家里或者在其他地方见到的圆形物品)

  二、让我们一起在活动室中寻找,有哪些东西是圆形的?(幼儿在室中寻找。)

  三、交流自己的发现。

  四、观察幻灯片上的圆形实物,感知圆形的特征。

  五、进一步感知圆形的特征

  1、出示贴着几何图形的黑板,仔细看一看,哪些图形是圆形?挑选出来,让它们站成一排。

  2、幼儿动手挑选。

  六、实践操作,添画。

  1、小朋友你知道圆形能做成什么吗?老师给小朋友变个魔术看看。

  一个圆形变变变变出大太阳,

  两个圆形变变变变出可爱的小鸡,

  三个圆形变变变变出好吃的糖葫芦,

  四个圆形变变变变出可爱的毛毛虫。

  2、为幼儿准备一些画有圆形的纸,启发孩子在圆形上面添加几笔后变成另一个图案(如太阳,苹果),鼓励他画的越多越好。

  3、观看幻灯片中的圆形变成的图形,激发幼儿的想象。

  七、延伸:小朋友们,你们的家中一定有很多圆形的东西,回到家仔细去寻找。然后再用圆形去变个魔术好吗?

  设计意图:

  兴趣是影响幼儿学好数学的一个重要的因素,激发小班幼儿学*数学兴趣的最好活动形式就是游戏,在游戏中,幼儿可以大胆的尝试,积极创造,将已获得的知识发挥和利用。在小班数学教学中,几何图形的认识过程比较单调,容易使幼儿失去学*兴趣,所以在活动中必须强调游戏化。这就要求我们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采用一些有趣的游戏来激发幼儿的学*兴趣。学*了三角形、正方形、圆形后,幼儿虽然对这些图形有所了解,但对这些图形的特征还有些模糊。为了让幼儿更好的掌握这些图形的特征,并能按图形进行分类,我又设计一节复*这三种图形的教学活动。活动以情境表演和游戏的形式来贯穿过程,让幼儿在游戏中巩固对三种图形的认识,在动手操作中获得数学知识。

  教学目标:

  1、巩固复*对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的认识

  2、学*按图形分类。

  教学准备:

  1、小路一条,上面有三角形、正方形、圆形等大小不同的图形。

  2、三角形、正方形、圆形的路牌各一个。

  活动过程:

  一、复*图形:

  1、师:“今天兔妈妈要带小兔子们到树林里采蘑菇,”带领幼儿向前走。走到正方形的路牌停下,提问:“你们看这是什么图形?”(正方形)“正方形是什么样子?”(引导幼儿说出正方形有四条一样长的边,四个一样大的角)

  2、依次对圆形、三角形并进行提问,引导幼儿说出圆形的特征,(圆圆的没有角)和三角形的特征,(有三条边、三个角)

  二、游戏——铺路

  1、 师:“刚走了几步一个小兔就摔了一跤,” “小兔为什么会摔跤呢?”(引导幼儿观察小路,原来小路上有许多坑。)“这些坑都是什么形状的?”(引导幼儿说出有三角形、正方形、圆形)“路上有各种形状的小坑,谁能想办法把路铺好,让小兔快点去采蘑菇呢?”(把坑填*)

  2、“我们来铺路吧,铺路时要把三角形放进三角形坑里,圆形放进圆形坑里,正方形放进正方形坑里。”(引导幼儿根据图形的形状、大小不同来铺路)

  3、“现在我们把前面的路铺*了,我们继续往前走,呀!又有一只小兔摔倒了,看看路上有什么?”先引导幼儿说出有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的石子。再要求幼儿把这些石子捡起来,(要求每个幼儿捡一个石子)

  4、请小朋友举起手中的石子说说自己捡的是什么形状的石子。

  5、请小朋友将不同形状的石子送到相应形状的盒子里,如:正方形石子就送正方形的盒子。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区分圆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并能按标记进行分类。

  2、通过情景游戏等活动,让幼儿初步感知图形之间的转换关系,并能想办法解决问题。

  3、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发展幼儿动手能力,激发幼儿学*数学的欲望。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引发幼儿学*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学会了各种图形的特征。

  2、自制的“小路”,上面镂刻大小不同的图形“土坑”,将镂刻下来的图形作成铺路的“石头”。小篮同幼儿人数。

  3、圆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的图形标记,音乐。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捡石头”,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1、“小朋友,今天的天气真好,我们一起去郊外捡石头!”(随音乐进入活动室)

  2、教师提出操作要求:“快看!有那么多五彩缤纷的小石头,大家可以挑自己喜欢的捡。”

  3、引导幼儿观察、操作,鼓励幼儿边操作边交流。

  4、请小朋友大胆介绍自己喜欢的石头 (颜色、形状)。

  5、游戏:按标记举“石头”。

  二、铺石头:

  1、“大家捡了那么多漂亮的石头,我们用它来铺一条石子路,好吗?”

  2、幼儿自由操作:把捡到的“石头”一一对应地嵌入相应形状的 “坑”里。

  3、出现问题:“小石头没有了,但是还有坑没有铺好,该怎么办?”

  4、幼儿再次操作。

  5、发现问题:“老师发现这里有块石头很特别,是用两种颜色的石头拼起来的。”请个别幼儿介绍他的方法。

  6、引导幼儿想办法互相合作,用捡来的“石头”铺*“地上”的“坑”。

  7、教师小结:用几个不同形状的图形能拼出一个新的图形来。

  三、踩石头:

  1、“路铺*了,我们来玩踩石头的游戏!” 教师介绍玩法:“音乐一响,小朋友就一边念儿歌一边动起来,音乐一停就立即踩到“石头”上,并说说踩的是什么形状、颜色的“石头”。

  2、游戏重复2"3次。

  3、让幼儿找找在幼儿园里有没有这样的图形,结束活动。

  活动延伸:

  1、幼儿操作材料放入活动室计算角,让幼儿在自由活动中继续操作。

  2、让幼儿回家找一找、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东西的形状是圆形、三角形、长方形及正方形,回园告诉老师,并列出图表。

  课后反思:

  在幼儿的活动过程中,确有许多的知识、技能需要教师以直接的方式予以支持。比如,那些幼儿无法凭借现有的条件通过探索获得的经验,教师要直接给予一些替代性的经验,当出现一些新型复合材料的时候,需要给幼儿演示其基本的用法,当幼儿出现无法克服的客观困难的时候,及时的予以解除。图形变变是幼儿喜欢的数学活动,我没有给任何提示,首先让孩子们自己尝试,中间稍微介入一下,最后放手让孩子们变,孩子们的探索有了别样的成功体验。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5页例2及课堂活动,练*十三第1~5题。

  【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情景,在操作活动中认识*行四边形,感受*行四边形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2.初步感受*行四边形的特性及与长方形的联系,加深对*行四边形的理解。

  3.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在操作活动中认识*行四边形。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木条做的长方形。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教师:同学们,你们以前认识过哪些图形?学生: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教师:其实在几何这个家族中还有很多图形等待我们去认识。想认识更多的图形吗?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种新的图形——*行四边形。板书:*行四边形的认识。

  二、自主探索

  1.认识*行四边形

  播放课件,内容设计到生活中学生比较熟悉的有*行四边形的物体。(如果没有多媒体,可以展示挂图或举例)

  学生看过课件后教师提问:在录像中你看到了哪些图形?

  学生可能回答有长方形、正方形等,但估计大多数同学会感受到有很多*行四边形,也可能有的同学说不出*行四边形的名称。这时,教师有意把录像中的有关*行四边形突出显示,并用不同的颜色闪动实物中的*行四边形。

  教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行四边形。教师把*行四边形画在黑板上,或显示在屏幕上。

  教师:看一看,想一想,*行四边形是什么样的?它有几条边,几个角?这些角是什么角?学生交流后,

  教师提问:在生活中,你还见到过哪些地方有*行四边形?

  学生举例。

  2.感受*行四边形的特性

  教师出示一个用木条钉的长方形。

  教师:长方形和*行四边形是好朋友,它们互相之间可以变换,你相信吗?

  学生分组拿出自己准备的小木条钉的长方形,把他拉成一个*行四边形。

  教师:你们发现长方形有什么变化?


认识物体和图形教案合集10篇(扩展5)

——小班《认识图形》教案6篇

  活动目标

  1、加深对圆形、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的认识,能正确说出名称并进行分类。

  2、在此基础上对半圆形和椭圆形有初步的.了解。

  3、愿意与同伴分享食品,体验共同品尝的快乐。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图形片片各一、插有标记图的盘子四个、各种图形食品等幼儿已有生活中图形物品的知识

  活动过程

  1、认识图形宝宝,谈谈说说我知道的各种图形的物体。

  “今天有许多的图形宝X和我们做游戏,他们是谁啊?”

  (教师逐一出示各种图形,幼儿跟它们打招呼)

  “你们知道这些图形宝宝爱藏在哪里吗?”(幼儿自由讲述)

  2、感知食品形状的多种多样。

  a、“图形宝宝除了喜欢藏在XX地方,还喜欢藏在哪里?”(启发幼儿说出藏在食品里)

  b、出示一个桔子

  提问:“桔子里藏有哪些图形宝宝呢?”

  “还有哪些食品里藏有什么形状的图形宝宝?我们一起去看看”(幼儿边看边讲述)

  2、给图形食品找家

  a、出示贴有标记的盘子

  b、请小朋友看着标记帮图形食品来分分家,并说说你把什么食品放在什么标记的家里了。

  c、共同检查幼儿分类情况,并认识椭圆形和半圆形。

  3、分享食品,通过提问让幼儿讨论如何与同伴分享食品。

  a、你最喜欢吃什么食品?

  b、碰上自己爱吃的东西能不能一个人拿它?食品的果皮和包装纸应该放在哪里?

  c、和客人老师一起分享食品。

  活动目标:

  1、能初步认识方形和圆形的基本特征。

  2、在认识图形的基础上,体验游戏的快乐。

  3、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认识图形。

  4、了解生活中的一些物品的形状。

  活动准备:

  一张机器人画像(由若干个方形和圆形组成,大小不一);若干个方形和圆形卡片;教师教具2张大型卡片。(一张方形,一张圆形); 圆形和方形积木若干。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幼儿观察并探索图形的特征。

  1、教师: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神秘的客人来我们实验幼儿园做客,小朋友们想不想认识下?(想)

  2、出示机器人画像,请小朋友自由观察。

  二、认识方形和圆形

  1、教师的提问中说出图形的特征。

  教师出示图形卡片提问:现在老师要变魔术啦,小朋友们小眼睛看仔细(从机器人身上取下一个方形)小朋友想不想摸一摸?(请一位幼儿上台触摸,并自由说出自己的感受)

  2、教师有目的的指导幼儿摸方形的边和角,(扎扎的,尖尖的)教师引导幼儿知道这个尖尖的地方叫做角,数数有几个(4个)有几条边?(4条)。所以啊,这个图形就叫----“方形”。

  3、提问1:咦,小朋友们再来看看,这个图形宝宝有没有角,他的边是怎么样的(光光的,圆圆的)让幼儿触摸图形卡片。(自由回答)教师总结这个图形是圆形。

  三、游戏:图形对对碰

  1、老师指到哪里幼儿说出名称,并回答机器人是由什么形状组成的?

  2、分卡片幼儿根据教师指令拿出相应卡片,教师检验是否正确。

  四、积木分类

  五、幼儿根据观察,说出生活中有哪些物品是圆圆的、方方的。

  小百科:图形是指在一个二维空间中可以用轮廓划分出若干的空间形状,图形是空间的一部分不具有空间的延展性,它是局限的可识别的形状。

  一、 活动背景

  在每天的早点时,都会有小朋友问我:“老师,我们吃的饼干是不是圆的?”“今天我们吃的是方饼干吗?”“桌子是不是方的?”我发现幼儿对身边的事物有着敏锐的观察力,有渴望了解图形宝宝的欲望。针对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设计了这一节以认识图形和图形分类为主,动画课件和游戏贯穿全课的科学课。

  二、教学目标:

  1、认识圆形、方形、三角形,知道各形状的简单特征。

  2、能按物体的形状进行分类。

  三、教学准备:

  1、动画课件,图案如下。录音机,欢快的音乐。方形、圆形、三角形卡片一张。

  2、三种形状的实物挂牌(与幼儿人数相同)。地上画有三个形状。

  3、彩泥、泥工板、三种形状的操作模具若干。

  四、教学过程:

  一、认识圆形、方形、三角形,知道其简单特征

  1、 师:小朋友,形状王国里来了几位朋友,大家想认识他们吗?(课件:圆形、方形、三角形分别做自我介绍。)

  (1)、大家好,我是圆形,我的身体呀胖乎乎的,一个棱角也没有。你们瞧,我的眼睛、嘴巴也都是圆形的呢。

  (2)、嗨,我是方形,我的身体有四条边和四个角。非常高兴能和大家做朋友。

  (3)、小朋友好,我是三角形,我呀有三条边,三个角,大家愿意和我做朋友吗?

  2、 师:(课件4)刚才三个形状朋友介绍了自己,现在,你们认识它们了吗?能说出它们长什么样吗?(请幼儿分别讲述三种形状的特征。如讲述有困难,链接到前该形状再自我介绍)

  幼A:圆形它是圆圆的,没有角。

  幼B:方形它是方方的,有四个角,有四条边。

  师:大家认识了圆形和方形,还有一个朋友在旁边不高兴了,它是谁呀?(三角形)你们能说出它长什么样吗?

  那我们再来看看刚才它是怎么介绍自己的。(链接到>课件,单独介绍三角形)

  哪为小朋友认识三角形了,能说出它长什么样的?

  幼C: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

  师:我们再一起来认识一下这三个朋友,好吗?(师生共同小结)

  (评析:在这一环节中,幼儿通过三个图形的自我介绍,来认识图形,但小班幼儿在语言表述方面还不够完善,教师通过个别回答、集体回答,图形再介绍,使幼儿进一步巩固了对三图形的认识。)

  二、按物体的形状进行分类

  1、 动画课件5:物体分类

  课件:小朋友,我们的孩子到草地上去玩了,你们能帮我们把孩子找回家吗?

  师:(1)、哎呀,形状朋友想请我们帮忙了。我们先看看哪些宝宝在草地上玩?(苹果、皮球、帽子、电视机、电脑、冰箱、帆船、金鱼)

  (2)、它们是什么形状的?是谁的孩子呢?(教师根据幼儿回答将物移到相应的房子边。如答对,物体走进房子,电脑:“你真了不起,帮我找到了孩子。”答错,则物体会自动走回到草地上,电脑:“这不是我的孩子,再动动小脑筋吧”)

  幼D:帽子是圆圆的,是圆形妈妈的孩子。

  幼E:电视机、冰箱是方形的,它们是方形妈妈的孩子。

  幼F:帆船是方形的,是方形妈妈的孩子。(电脑提示错误)

  师: 哎呀,帆船宝宝进不了家门,它不是方形妈妈的孩子。哪它是谁的孩子呢? 幼G:帆船宝宝是三角形的,它是三角形妈妈的孩子。。

  小朋友真棒,帮形状妈妈把孩子都送回了家。

  2、 游戏:找朋友

  师:小朋友看看胸前,你现在是什么宝宝呀?是什么形状的?

  看、那边地上有三个家,我们去找自己的家吧。(放音乐,教师检查幼儿是否找对家)

  我们和家里的朋友一起来跳舞吧。

  3、 做饼干

  师:哎呀,跳舞跳得肚子都饿了,我们一起来做饼干吧。圆形宝宝喜欢吃圆饼干,方形宝宝喜欢吃方饼干,三角形宝宝喜欢吃三角形饼干,请小朋友到和自己一样形状的饼干加工厂去做饼干吧!


认识物体和图形教案合集10篇(扩展6)

——小班《认识图形》教案合集十篇

  实施时间:xx年10月15日周二上午

  活动目标:学*按形状、颜色的特征进行分类。

  1、巩固对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特征的认识。活动重点对图形特征的认识巩固活动难点按特征分类活动准备《小朋友的书》、圆形、正方形、三角形图形用具、小动物玩具活动过程教学反思活动环节预设时间1、教师出示图形用具,幼儿辨认

  2、游戏一:给小动物喂食

  (1)、按颜色给小动物喂食

  按照小动物身上的颜色,给小动物喂食,喂食完毕,邀请幼儿共同来检查喂食是否正确。

  (2)、按照颜色形状给小动物喂食

  按照小动物身上的颜色和“嘴巴”的形状给小动物喂食,喂食完毕,邀请幼儿共同来检查喂食是否正确

  3、游戏二:找朋友

  (1)、取下《小朋友的书》“操作卡片(二)”上的卡片。

  (2)、指导幼儿进行按照形状、颜色、大小、点子数量进行分类。

  (3)、给小朋友各种形状颜色的贴纸(贴在胸口),按照一样的颜色和形状来找一找好朋友

  环节一:当我拿出图形教具时有有一部分小朋友能辨认并且大声的说出来,“这是三角形;这是.......”,然而我忽略了个别无法辨别或是辨别不清楚的小朋友,开头环节略显仓促。

  环节二:由于环节一的疏忽,我开始着重讲解游戏一的玩法(讲解示范法、个别操作法),并以如果小朋友喂错食物,小动物会生病的“游戏惩罚”,作为“游戏代价”来激励幼儿选择正确图形、颜色卡片。

  环节三:由于个别家长的幼儿社会交往方面的反应,于是我把游戏二中的第三小节拿上来,提前教学。把之前的“食物”重新利用,后面粘上双面胶粘在小朋友的胸口,先是让他们自己瞧一瞧你和谁一样,然后老师说口令,找颜色一样的小朋友抱一抱,找一找形状一样的小朋友抱一抱。

  小朋友玩的很开心,效果也很好,家长反映:我们家孩子说他有好朋友了,听了真幸福。

  图形是指在一个二维空间中可以用轮廓划分出若干的空间形状,图形是空间的一部分不具有空间的延展性,它是局限的可识别的形状。小班下小朋友认识图形教案,我们来看看下文。

  活动设计背景

  小班幼儿生活经验还不丰富,参与活动时的注意力很容易分散,游戏是他们最感兴趣的一种活动形式。所以,本人通过“小老鼠上灯台”这个音乐游戏,让幼儿参与、表演,感受与同伴、老师一起玩的快乐。

  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培养幼儿热爱幼儿园的情感。

  2、情意目标:幼儿能理解歌词,并做相应的表演动作。

  3、技能目标:引导幼儿记住游戏的角色和主要情节。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激发幼儿的参与度和提高他们的兴趣

  难点:幼儿的组织

  活动准备

  活动过程:“小老鼠上灯台”这个活动中,我主要设计了四个活动环节。

  A:激发兴趣。通过教师绘声绘色地讲述故事来引出主题,激发幼儿的兴趣。孩子们的注意力很快的被我吸引过来了。

  B:学念儿歌、学唱歌曲。通过播放flash让孩子更加形象的感受儿歌、歌曲的.节奏。动画的出现使孩子们的兴趣更浓了,他们很自然的跟着flash 有节奏地学念儿歌,学唱歌曲,他们快乐的学着。当我要求孩子们跟着钢琴学唱歌曲时,有几个孩子大胆地提出让我再打开flash,他们更加喜欢跟着动画来学唱。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孩子们对动画的喜欢程度。弹了一遍钢琴后,我满足他们的要求,再次播放flash。在这过程中孩子们都能用自然的声音来演唱这首歌曲。

  C:引导幼儿学做动作。在这一过程中我激发了孩子们参与活动的热情,一下子拉*了孩子与老师的距离,教师一句亲切的呼唤:“鼠宝宝们!我们一起来学做动作吧……”把幼儿带入了宽松和谐的气氛中去,幼儿很快进入角色。这一环节的展开,幼儿和老师都起到了热身的效果。为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思维,我引导幼儿讨论用怎样的动作来表现“小老鼠爬上灯台偷油吃、当听到小猫叫声吓坏了和赶快躲到洞里”的情形。我采用了让个别幼儿上来做一做,集体跟着学一学,来完成目标。孩子们想出了各种肢体动作来表现歌曲内容。他们想到了把身边的小椅子当作灯台,爬上去做偷油吃的动作,听到猫叫做滚的动作,在这时候孩子们的想象力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D: 幼儿大胆跟老师一起游戏。在游戏中让幼儿扮演小老鼠,在边唱边做中,反复的感受音乐旋律和歌词,充分体验着音乐游戏带给他们的快乐。游戏中有的孩子躲到椅子背后、椅子旁,有的孩子则想到了躲进后面小桌子的底下,还有一个孩子躲到了钢琴背后。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我带着孩子们进行表演,充分体现了活动的游戏化、趣味化、生活化的特点,孩子们始终保持活泼、愉快的积极情绪,在轻松、自由的游戏中自娱自乐,通过他们自己的“玩”、“动”、“学”,自然的跟着老师学*儿歌内容,并体验与同伴一起游戏的快乐。使他们真正做到玩中乐,玩中学。

  教学反思:

  活动结束后,我总结了一下觉得flash的安排使用不是最恰当,有很多时候觉得flash使用反而所播了我的手脚,当孩子们游戏的时候不应该使用flash,应该让孩子们自己边清唱边做动作,让孩子们的注意力转移到游戏当中,这就是我的引导不到位,没掌握到关键的部分。但总的来说孩子们的积极性是非常高的,兴趣都很浓厚,我自己也在这个活动中有了很大的收获。

  小班数学《认识图形》

  一、活动目标:

  1、巩固对圆形、长方形、三角形特征的认识。

  2、激发幼儿对图形的兴趣,喜欢辨认生活中的图形。

  3、练*按形状特征进行分类。

  二、活动准备:

  有圆形、长方形、三角形的汽车图一辆;三角形、圆形、长方形积木饼干人手一份;嘴巴是三角形、圆形、长方形的动物盒子各一个。

  三、活动过程:

  (一)、出示小车图片,认识图形

  小朋友,昨天小花猫打电话给老师,她说她买了一辆新车,你们看小花猫的车子漂亮吗?提问:

  1、你们看,它的车头是什么形状的?(三角形)

  2、车的.身体是什么形状的呀?(长方形)

  3、车轮子又是什么形状呢?(圆形)

  (二)、在初步认识图形后,老师激发幼儿认识图形的兴趣。

  小朋友真厉害,全部都答对了。我们的图形宝宝也好厉害!三角形可以做车头,长方形可以做车身体,圆形可以作轮子。

  1、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是长方形的?

  2、哪些东西是三角形的?

  3、哪些东西是圆形的?

  (三)、幼儿给“小动物送食物”,进一步巩固认识图形。

  今天,又有三位动物朋友到我们教室来了,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吧!嘴巴是圆形的小猪喜欢圆形食物,嘴巴是长方形的小熊喜欢长方形的食物,嘴巴是三角形的

  小兔喜欢三角形的食物,现在他们都肚子饿了,我们来给他喂食吧,你在喂食时,要把食物举起来给大家看下,让大家都知道你喂了什么食物给小动物!(幼儿两个两个上去给“小动物”喂食)

  (四)、师点评。

  师检查小朋友的“食物”是否放对,如果放错了,师用小动物的语气说“小动物今天告诉老师,他们有点肚子痛,因为她们吃错了东西,”让刚才喂错食物的孩子,重新喂食!

  “三位动物朋友说他们吃得好饱,他们说谢谢你们!”

  活动目标:

  1、能初步认识方形和圆形的基本特征。

  2、在认识图形的基础上,体验游戏的快乐。

  3、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认识图形。

  4、了解生活中的一些物品的形状。

  活动准备:

  一张机器人画像(由若干个方形和圆形组成,大小不一);若干个方形和圆形卡片;教师教具2张大型卡片。(一张方形,一张圆形);圆形和方形积木若干。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幼儿观察并探索图形的特征。

  1、教师: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神秘的客人来我们实验幼儿园做客,小朋友们想不想认识下?(想)

  2、出示机器人画像,请小朋友自由观察。

  二、认识方形和圆形

  1、教师的提问中说出图形的.特征。

  教师出示图形卡片提问:现在老师要变魔术啦,小朋友们小眼睛看仔细(从机器人身上取下一个方形)小朋友想不想摸一摸?(请一位幼儿上台触摸,并自由说出自己的感受)

  2、教师有目的的指导幼儿摸方形的边和角,(扎扎的,尖尖的)教师引导幼儿知道这个尖尖的地方叫做角,数数有几个(4个)有几条边?(4条)。所以啊,这个图形就叫----“方形”。

  3、提问1:咦,小朋友们再来看看,这个图形宝宝有没有角,他的边是怎么样的(光光的,圆圆的)让幼儿触摸图形卡片。(自由回答)教师总结这个图形是圆形。

  三、游戏:图形对对碰

  1、老师指到哪里幼儿说出名称,并回答机器人是由什么形状组成的?

  2、分卡片幼儿根据教师指令拿出相应卡片,教师检验是否正确。

  四、积木分类

  五、幼儿根据观察,说出生活中有哪些物品是圆圆的、方方的。

  小百科:图形是指在一个二维空间中可以用轮廓划分出若干的空间形状,图形是空间的一部分不具有空间的延展性,它是局限的。可识别的形状。

  一、 活动背景

  在每天的早点时,都会有小朋友问我:“老师,我们吃的饼干是不是圆的?”“今天我们吃的是方饼干吗?”“桌子是不是方的?”我发现幼儿对身边的事物有着敏锐的观察力,有渴望了解图形宝宝的欲望。针对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设计了这一节以认识图形和图形分类为主,动画课件和游戏贯穿全课的科学课。

  二、教学目标:

  1、认识圆形、方形、三角形,知道各形状的简单特征。

  2、能按物体的形状进行分类。

  三、教学准备:

  1、动画课件,图案如下。录音机,欢快的音乐。方形、圆形、三角形卡片一张。

  2、三种形状的实物挂牌(与幼儿人数相同)。地上画有三个形状。

  3、彩泥、泥工板、三种形状的操作模具若干。

  四、教学过程:

  一、认识圆形、方形、三角形,知道其简单特征

  1、 师:小朋友,形状王国里来了几位朋友,大家想认识他们吗?(课件:圆形、方形、三角形分别做自我介绍。)

  (1)、大家好,我是圆形,我的身体呀胖乎乎的,一个棱角也没有。你们瞧,我的眼睛、嘴巴也都是圆形的呢。

  (2)、嗨,我是方形,我的身体有四条边和四个角。非常高兴能和大家做朋友。

  (3)、小朋友好,我是三角形,我呀有三条边,三个角,大家愿意和我做朋友吗?

  2、 师:(课件4)刚才三个形状朋友介绍了自己,现在,你们认识它们了吗?能说出它们长什么样吗?(请幼儿分别讲述三种形状的特征。如讲述有困难,链接到前该形状再自我介绍)

  幼A:圆形它是圆圆的,没有角。

  幼B:方形它是方方的,有四个角,有四条边。

  师:大家认识了圆形和方形,还有一个朋友在旁边不高兴了,它是谁呀?(三角形)你们能说出它长什么样吗?

  那我们再来看看刚才它是怎么介绍自己的。(链接到>课件,单独介绍三角形)

  哪为小朋友认识三角形了,能说出它长什么样的?

  幼C: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

  师:我们再一起来认识一下这三个朋友,好吗?(师生共同小结)

  (评析:在这一环节中,幼儿通过三个图形的自我介绍,来认识图形,但小班幼儿在语言表述方面还不够完善,教师通过个别回答、集体回答,图形再介绍,使幼儿进一步巩固了对三图形的认识。)

  二、按物体的形状进行分类

  1、 动画课件5:物体分类

  课件:小朋友,我们的孩子到草地上去玩了,你们能帮我们把孩子找回家吗?

  师:(1)、哎呀,形状朋友想请我们帮忙了。我们先看看哪些宝宝在草地上玩?(苹果、皮球、帽子、电视机、电脑、冰箱、帆船、金鱼)

  (2)、它们是什么形状的?是谁的孩子呢?(教师根据幼儿回答将物移到相应的房子边。如答对,物体走进房子,电脑:“你真了不起,帮我找到了孩子。”答错,则物体会自动走回到草地上,电脑:“这不是我的孩子,再动动小脑筋吧”)

  幼D:帽子是圆圆的,是圆形妈妈的孩子。

  幼E:电视机、冰箱是方形的,它们是方形妈妈的孩子。

  幼F:帆船是方形的,是方形妈妈的孩子。(电脑提示错误)

  师: 哎呀,帆船宝宝进不了家门,它不是方形妈妈的孩子。哪它是谁的孩子呢? 幼G:帆船宝宝是三角形的,它是三角形妈妈的孩子。。

  小朋友真棒,帮形状妈妈把孩子都送回了家。

  2、 游戏:找朋友

  师:小朋友看看胸前,你现在是什么宝宝呀?是什么形状的?

  看、那边地上有三个家,我们去找自己的家吧。(放音乐,教师检查幼儿是否找对家)

  我们和家里的朋友一起来跳舞吧。

  3、 做饼干

  师:哎呀,跳舞跳得肚子都饿了,我们一起来做饼干吧。圆形宝宝喜欢吃圆饼干,方形宝宝喜欢吃方饼干,三角形宝宝喜欢吃三角形饼干,请小朋友到和自己一样形状的饼干加工厂去做饼干吧!

  幼儿用模具、彩泥进行制作。

  (评析:在这一环节中,教师采用了多媒体课件、游戏的形式,由个别到集体,逐步加深活动内容。让幼儿对物体按图形分类有了更深的认识。)

  三、结束

  师:哎呀,小朋友真能干,做了那么多的饼干,我们把这些饼干送到形状王国去吧,和那里的形状宝宝一起分享。(放音乐,出场。)

  评析:由于小班幼儿对动画、卡通人物特别感兴趣,教师自制了动画课件。在第一环节和第二环节中的第1个活动中,将三个图形设计成了卡通动画形象,让图形自己进行讲述,这样比较容易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设计的两个游戏,在幼儿进行分类练*的同时,发展了幼儿的合作精神和动手能力。整节课设计情节连贯,思路清晰,适合小班年龄的特点。

  幼儿园的数学活动相对于其他领域的活动来得枯燥、单调,容易使幼儿失去学*的兴趣。因为这个时期的幼儿年龄小,逻辑思维尚在发展。于是就要求老师在组织指导活动中要多花心思。

  活动目标:

  1.运用角色游戏活动,帮助幼儿建立初步的角色意识,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

  2.复*区分圆形、三角形和正方形的外形特征,尝试描述图形的二维特征。

  3.启发幼儿用礼貌用语,进行简单的交往,积累美好的情感体验。

  4.引发幼儿学*图形的兴趣。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在游戏活动中积累生活经验,并愿意描述。

  活动难点:区分物体图形、颜色的二维特征。

  活动准备:

  1.小熊两个;小羊、小兔、小猫挂饰若干;各种形状的礼物若干。

  2.供幼儿操作的圆形、三角形和正方形的、大小、颜色不同的饼干若干,贴有圆形、三角形和正方形标记的盘子各一。

  3.布置一条镶有圆形、三角形和正方形的'石子路。

  4、录音机,录有“生日快乐歌”的磁带。

  活动过程:

  一、引起兴趣:

  1.今天,我们来做个游戏——扮小动物,你愿意扮谁就选一个挂饰挂在身上。

  2.幼儿带上挂饰,你扮谁呀?(我是小兔、我是小鸭……)

  3.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今天是小熊小黑和小白的生日,我们一起去为它们庆祝好吗?


认识物体和图形教案合集10篇(扩展7)

——幼儿园小班教案认识图形实用10篇

  一、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找出图形排序规律进行排列。

  2、培养幼儿思维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3、激发幼儿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

  二、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小朋友已会按从大到小,从小到大排列。

  2、材料准备:幼儿人手一套排序的图形宝宝操作材料,图形妈妈图片一张,人手一串“项链”。

  3、环境创设:数学角上张贴排序图。

  三、重点难点:

  1、在教师引导下找出图形排序规律。

  2、按一定顺序排序。

  四、数学流程:

  游戏巩固 游戏口吻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五、活动过程:

  1、出示排序图,引起幼儿活动兴趣,找出图形排序规律。

  ①出示一位图形妈妈说:“我是图形妈妈,我有许多图形宝宝,今天,妈妈要带宝宝去游乐场玩,宝宝们,你们快排队吧。”“我们已经会按从小到大,从大到小给图形宝宝排队。看,圆宝宝,三角宝宝是怎么排队的呢?”

  小结:圆宝宝与三角宝宝是间隔着排队的。

  (2)“看,三角宝宝和方宝宝也排好了队走过来了。”

  提问:“三角宝宝和方宝宝是怎么排队的呢?引导幼儿观察找出规律。

  “老师这里还有一个三角宝宝和方宝宝没排好队,我请一个小朋友来帮助他们排队,谁愿意?”

  小结:三角宝宝和方宝宝也是间隔着排队的。

  (3)“图形妈妈正准备带图形宝宝离开家就听见图形宝宝的叫声,原来还有图形宝宝也排好对了队,”“看,这些可爱的图形宝宝又是怎么排队的呢?”引导幼儿观察找出图形排列的规律。“这里还有3个调皮的图形宝宝没排到队伍里,我请一个小朋友来帮助它们排队。”

  小结:圆宝宝、三角宝宝、方宝宝它们三个间隔着排队的。

  1、幼儿操作“图形宝宝来排队”

  ⑴图形妈妈带着图形宝宝来到游乐场,有的图形宝宝坐上了碰碰车,有的图形宝宝爬上了滑滑梯,还有的荡起了摇船。他们玩的真开心!图形妈妈说:“时间不早了,我们该排队回家了,可只有排头的几个图形宝宝排好了队,图形妈妈可真着急呀。”“小朋友,我们一起来帮助图形宝宝排队,好吗?”

  ⑵请个别幼儿上来示范操作。

  ⑶人手一份操作材料进行操作。

  小结:小朋友帮图形宝宝排好了队,图形妈妈真高兴!她带来许多项链送给小朋友。

  2、游戏“看谁站得对又快”,巩固所学内容。

  请小朋友看清你的项链珠子,是怎么排列的,就站在与项链珠子排列相同的圆圈上,看谁站的对又快。

  授课内容:

  认识图形

  活动目标

  1、认识圆形、方形、三角形,知道其简单特征。

  2、能按物体性质简单分类

  3、能愉快的参与活动。

  活动难点:

  重点、认识图形形状。

  难点、图形分类。

  活动准备:

  1、大的圆形、方形、三角形,3个图形屋。

  2、乐器三角铃、方形垫、小鼓。

  3、图形头饰、安静节拍谱。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出示节拍谱,请小朋友和老师一起拍节拍谱。

  二、展开部分

  1、师:小朋友,图形王国里来了几位朋友,大家想认识吗?(观看PPT说一说图片中是什么形状?)

  师:刚才三个图形宝宝介绍了自己,现在,小朋友们认识它们了吗?能说出它们长什么样吗?

  2、看一看、数一数PPT组合图片中的图画由哪些图形组成的,分别有几个图形组成(并根据自己数的图形做记录)。

  3、观看图片说一说生活中形状,找一找生活中还有那些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的'物体,比一比看谁找到的最多。

  师生小结:圆形它是圆圆的,没有角。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方形它是方方的,有四个角,有四条边。刚才图形宝宝们已经和我们一起表演了安静节拍了,它们就在我们的节拍谱上,小朋友们说说它是谁啊(圆形),我们的三角铃是什么形状的啊(三角形),方形垫呢?(方形),我们让它们和我们一起玩游戏好吗?

  3、游戏按物体的形状分类。

  三、结束部分

  1)给宝宝们分发图形头饰,哎呀,形状宝宝想请小朋友们帮忙了。小朋友们互相看下头饰都有哪些图形宝宝在玩耍呢?它们是什么形状的?请小朋友说一说。

  如:老师戴的眼镜是圆圆的,是圆形宝宝。桌子是方形的,它们是方形宝宝。尺子是三角形的,它是三角形宝宝......

  2)音乐响起,所有图形宝宝围成圈,转圈行走,当三角铃声响起的时候,三角形的宝宝就该回家了,其他的宝宝可以继续玩耍,方形垫响起,方形宝宝回家,鼓声响起的时候,圆形宝宝就该回家了。

  3)交换头饰游戏。小朋友们真棒,帮形状宝宝都送回了家。

  活动延伸:

  小朋友们看看我们周围都有哪些圆形,三角形、方形的物品呢?回家以后也找找,告诉爸爸妈妈家里都有哪些圆形,三角形、方形的物品好不好?

  活动目的:

  初步认识和区别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培养小朋友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活动准备:

  纸制小路(上面镂刻不同形状、不同大小的图形)、内装有形状不同的几何图形多个的“魔术箱”一个、小白兔的录音、组合的房子

  活动过程:

  1、老师以讲故事的方式,吸引小朋友的兴趣,引出今天的主题活动。

  2、出示图片,引导小朋友通过观察说出图片中的几何图形的名称,初步感知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的特征,能够根据特征进行区分这些几何图形。

  3、出示魔术箱,让小朋友通过摸一摸,进一步感知三角形、圆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

  活动总结:

  在认识图形中,三角形、圆形,小朋友基本上能知道,正方形对小朋友来说还有一定的难度,小朋友们都叫它方方宝宝。游戏中,由于准备了一份供小朋友操作的材料,所以在小朋友操作时显得比较拥挤。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小猫**区分几何图形

  有趣的图形娃娃图形娃娃的乐趣

  认识面部五官我的五官

  玩连连看看-认识长方形

  小动物吃饼干活动学*几何图形

  图形的乐趣分辨几何图形

  拼几何图形,拼一拼图形

  [活动目标]

  1、复*巩固对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的认识。

  2、培养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思维的灵活性。

  [活动准备]

  1、图片一幅、纸制小路(上面镂刻不同形状、不同大小的图形)

  2、小白兔头饰一个,内装有形状不同的几何图形多个的“魔术箱”一个

  [教学过程]

  一、以故事形式引出主题

  1、讲故事引起幼儿的兴趣 师:小朋友,昨天小白兔打电话给老师,它对老师说:“昨天,森林里刮起了大风,把我的房子都给吹破了(呜…)你能不能帮我造一间新房子呢?”于是,老师就连夜给小白兔造了一间新房子。小朋友,你们看,这新房子漂亮吗?

  2 、出示图片,提问: 师:你们看,老师把房顶盖成什么形状的? 小:三角形 师:房身呢? 小:正方形 师:门又是什么形状呢? 小:圆形 引导幼儿说出三角形、正方形和圆形

  二、复*图形 师:小朋友真聪明,全都答对了,今天老师跟小朋友复*这些图形。

  1、出示“魔术箱” 师:小朋友,你们看,老师从魔术师那里借来了魔术箱。今天老师就要为小朋友表演魔术,你们可要仔细地看哟!

  2、提问 从魔术箱内变出图形 师:妈哩妈哩轰,变!你们看老师变出的是什么图形呀? 小:圆形 师:它是怎么样的呢? 小:没有角的 依次变出正方形、三角形并进行提问

  三、游戏—铺路

  1、一名大班幼儿扮演小白兔打电话给老师道谢,并要求再次帮助 (嘟…) 教师接电话,小白兔说:“谢谢你为我造了一间新房子!刚才我想来跟你道谢时,家门口有很多泥坑,我不小心就摔倒了,老师你能不能再帮助我把这条路铺好呢?”师:小朋友,你们都听到了小白兔的话了,那么,我们一起帮助小白兔把路铺好,好吗?

  2、摆出各种形状不同的几何图形师;小朋友,你们看到了吗?这里有很多不同的形状,请你们把圆形材料放进圆形的坑里,把三角形材料放进三角形的坑里,把正方形材料放进正方形的坑里,直到把坑全铺*!(边讲解边示范)

  3、幼儿操作,要求幼儿根据坑的形状、大小寻找相应的材料

  四、结束部分 让幼儿扮小兔跳,沿着铺好的路去探望受伤的小白兔 。

  设计思路:教幼儿辨认*面几何图形是小班数学教育中的难点,因为几何图形的认识过程往往过于单调,容易使幼儿失去学*的兴趣。因此在这个活动中我以游戏情境贯彻始终,使幼儿的情感得到满足。首先是以给小动物喂食吸引幼儿的注意,整个活动从简单到难层层递进,先按颜色分类,让幼儿给小兔子喂食,灰色的小兔吃灰色的“饼干”,白色的小兔吃白色的“饼干”,再按形状给小兔子喂食,张着三角形嘴巴的兔子吃三角形的“饼干”,张着圆形嘴巴的兔子吃圆形的“饼干”,最后以游戏“送小兔回家”的形式请幼儿同时根据颜色和图形进行二维分类。

  活动目标:

  1、初步尝试按物体的颜色、形状进行分类。

  2、 在游戏情境中掌握简单的分类方法,对集体活动感兴趣。

  活动准备:

  1、白色和灰色的小房子各一幢。

  2、 白色和灰色的小兔子各13个。

  3、 用白色和灰色的小盒子做的兔子各两个,兔子嘴巴分别是圆形和三角形。

  4、 幼儿操作的白色和灰色的圆形、三角形图形若干。

  5、 裙子上三角形、圆形图案的灰白色小兔25个。

  活动过程:

  一、活动引入

  1、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请来了两位小客人,我们来看看是谁。(白色和灰色的小兔子)

  2、你们看看这两只小兔子有什么不一样吗?(颜色不一样)

  3、对的,它们颜色不一样,小兔子很高兴来我们小五班做客,不过它们现在肚子很饿,想吃饼干了,老师这里有好多饼干,有白色的饼干还有灰色的饼干,白色的小兔子说它想吃白色的饼干,灰色的小兔说它想吃灰色的饼干,你们能帮老师来喂小兔子吗?

  二、幼儿人手一个图形饼干,根据颜色喂小兔子。

  三、教师验证

  1、刚才宝宝们都给小兔子喂了好吃的饼干,我们来看看,我们喂得对不对?

  2、小兔子们吃得饱饱的可真高兴,我们一起跟小兔子去外面玩玩吧!(带领幼儿在座位前面学小兔跳一跳。

  3、“哎呀,玩了那么久,我们又饿了,你们能够再喂我吃一点饼干吗?”教师拿小灰兔:“你们瞧,我的嘴巴是圆圆的,我最喜欢吃圆形的饼干,你们待会喂我吃圆形的饼干,好吗?”拿小白兔:“你们瞧,我的嘴巴是三角形的,我最喜欢吃三角形的饼干,你们待会喂我吃三角形的饼干,好吗?”

  4、幼儿人手一份图形,根据饼干形状给小兔子喂食。

  5、教师验证。

  四、游戏“送小兔回家”

  1、小兔子们都吃饱了,我们送它们回家好不好?

  2、我们先来找一找小兔子们的家在哪里,这里有两幢房子,一幢是白色的,一幢是灰色的,那白色小兔应该去哪一幢房子里住啊?(白色的房子里)对的,要去白色的房子里,你们再来看看,房子里还分两层呢,第一层是圆形,第二层是三角形的,你们看看,白色小兔裙子上是什么图形(圆形),那它要去哪一层啊?(圆形那一层)。把小兔送到家里。(集体送)

  3、幼儿人手一只裙子上三角形图案的灰色小兔:那这只裙子上三角形图案的灰色小兔应该送到哪一幢房子的哪一层里面呢?我请小朋友都来送一送,看看谁送得又快又正确。

  4、教师小结送小兔回家的方法,先要看看小兔什么颜色,送回那一幢房子,再看看小兔身上的图案,送到相应图案的那一层。

  五、小兔子谢谢我们小朋友,不仅给它们喂饼干,还找到了它们的家,我们小朋友应该怎么说呢?

  活动目标:

  1、能初步认识方形和圆形的基本特征。

  2、在认识图形的基础上,体验游戏的快乐。

  3、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认识图形。

  4、了解生活中的一些物品的形状。

  活动准备:

  一张机器人画像(由若干个方形和圆形组成,大小不一);若干个方形和圆形卡片;教师教具2张大型卡片。(一张方形,一张圆形); 圆形和方形积木若干。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幼儿观察并探索图形的特征。

  1、教师: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神秘的客人来我们实验幼儿园做客,小朋友们想不想认识下?(想)

  2、出示机器人画像,请小朋友自由观察。

  二、认识方形和圆形

  1、教师的提问中说出图形的特征。

  教师出示图形卡片提问:现在老师要变魔术啦,小朋友们小眼睛看仔细(从机器人身上取下一个方形)小朋友想不想摸一摸?(请一位幼儿上台触摸,并自由说出自己的感受)

  2、教师有目的的指导幼儿摸方形的边和角,(扎扎的,尖尖的)教师引导幼儿知道这个尖尖的地方叫做角,数数有几个(4个)有几条边?(4条)。所以啊,这个图形就叫----“方形”。

  3、提问1:咦,小朋友们再来看看,这个图形宝宝有没有角,他的边是怎么样的(光光的,圆圆的)让幼儿触摸图形卡片。(自由回答)教师总结这个图形是圆形。

  三、游戏:图形对对碰

  1、老师指到哪里幼儿说出名称,并回答机器人是由什么形状组成的?

  2、分卡片幼儿根据教师指令拿出相应卡片,教师检验是否正确。

  四、积木分类

  五、幼儿根据观察,说出生活中有哪些物品是圆圆的、方方的。

  小百科:图形是指在一个二维空间中可以用轮廓划分出若干的空间形状,图形是空间的一部分不具有空间的延展性,它是局限的可识别的形状。

  活动目标:

  1、通过触摸感知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本特征。2、认识圆形、正方形、三角形,并能准确地说出图形的名称。活动准备:学具:几何图形(圆形、正方形、三角形(颜色相同)教具:几何图形片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课堂。

  老师:小朋友们好!今天我们要跟很多不一样的图形宝宝做朋友,好不好呢?老师想问问小朋友们,你们都认识什么样的图形宝宝呢?

  (幼儿回答)

  老师:今天呀,老师带了一位可爱的宝宝跟小朋友们做朋友,现在老师就把它请出来吧!

  (老师出示圆形、正方形、三角形。)

  二、初步认识圆形、正方形、三角形。

  老师:小朋友们请看,这个宝宝可爱吗?它们有个共同的名字叫做图形宝宝吧!

  老师:这些图形宝宝是一样的吗?

  老师:对了,他们的形状不一样;这个是圆形,就像大大的月饼一样的形状,我们一起来说出这个图形宝宝的名字来——圆形。

  老师:这个是正方形,就像我们会玩的玩具魔方一样,我们一起来说出这个图形宝宝的名字来——正方形。

  老师:这个是三角形形,它有三个尖尖的角,我们一起来说出这个图形宝宝的名字来——三角形。

  三、练*认识圆形、三角形、正方形。

  老师:那小朋友们仔细的看一看,这是什么呀?(出示三角形、圆形、正方形拼成的的画)

  老师:这幅画里小朋友们你们能找出都是用什么形状组成的呢?

  (幼儿回答)

  老师:对啦,我们今天这位图形宝宝呀是由三角形,圆形和正方形组成的。图形宝宝告诉老师它很喜欢小朋友们,所以它带了许多礼物给小朋友们,我们去看看是什么礼物吧!

  (老师出示各种图形的片片)

  老师:小朋友们看,图形宝宝给我们带了什么礼物呀?那小朋友们能不能告诉老师这些片片都是什么形状呢?我们先来看一看这个是什么形状呀?那这个呢?

  (幼儿回答)

  老师:刚刚小朋友们回答的都很棒,现在老师要把礼物发给小朋友啦!小朋友们仔细的摸一摸自己的片片礼物,等下老师想要请小朋友们告诉老师自己的礼物是什么形状,发言之前要干什么呀?对啦,要先举手,看哪个小朋友把手举的很端正,老师就叫他来回答。

  (老师点名让几个小朋友回答)

  四、活动小结。

  老师:小朋友们表现的真棒,今天我们认识了哪几个图形呢?我们认识了三角形,正方形和圆形对不对,那小朋友们要记住这些形状,也要跟我们的图形宝宝做好朋友,好不好?

  五、活动结束。

  【教学内容】

  教科书34、35页,做一做,练*八第1、2题。

  【教学目标】

  1、 通过操作和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辩认这几种物体和图形及初步感知各种图形的特征。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学生活动,激发学*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

  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初步 建立空间观念。

  【教具、学具准备】

  若干袋各种形状的物体,图形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质疑激情 :

  同学们,老师给你们介绍一位小朋友,想知道他是谁吗?请听他说了些什么?你们能帮上贝贝这个忙吗?

  【设计意图】

  以学生喜爱结交好友为开头引入本课,唤起学生的悬念,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创造了一个良好轻松的学*氛围。)

  二、操作感知 :

  分一分,揭示概念。

  (1)分组活动。让学生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教师巡视。

  2)小组汇报。

  问:你们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这样分? 学生可能回答可分成这样几组:一组是长长方方的;一组是四四方方的;一组是直直的,像柱子;一组是圆圆的球。

  【设计意图】

  学生对各组物品进行分类整理,使学生经历认识各类物品特点的过程。)

  (3)出示课件,揭示概念。 课件出示大小不同、形状不同、颜色不同的实物图揭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概念,并随机板书名称。

  (4)齐读图形名称。

  (5)板题:认识立体图形

  【设计意图】

  从实物到图形名称到立体图形的认知,是本节课的重点,利用多媒体形象化教学的功能,展示出抽象过程,有利于学生理解知识的生成,解决本课重点。)

  三、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1、分别出示实物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让学生辩认。

  2、学生按教师要求拿出四种不同形状的实物。

  3、亲身体验,感知特点。

  (1)学生选一个喜欢的物体做好朋友,用手摸一摸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然后把自己的感受和发现在小组内交流。

  (2)汇报交流 学生可能说出: 长方体:是长长方方的,有**的面。 正方体:是四四方方的,有**的面。 圆 柱:是直直的,上下一样粗细,两头是圆的,**的。 球:是圆圆的。 (如果学生说出长方体、正方体有6个面等,教师应给予肯定,但不要求学生必须说出来。)

  4、 学生列举日常生活中见过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

  5、课件展示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设计意图】

  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初步认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又调动起全体学生的学*兴趣,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

  四、游戏“看谁摸得准”。

  1、老师与一生做游戏(示范)。

  2、小组游戏。每小组一人说出物体的名称,其他同学按指定要求摸,看谁摸得准。

  【设计意图】

  游戏是大家都喜欢的活动,易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通过多种感官加深对各种形状形状物体的体验。

  五、巩固练*(第37页1、2题)。

  【设计意图】

  给每个学生提供练*的机会,在数数的过程中加深对立体图形的认识。培养学生认真细心的'学**惯。)

  六、分组活动,体验特征

  1、让学生拿出长方体和圆柱,放在桌面上玩一玩,或者参与运球游戏。使学生发现圆柱会“轱辘”,球能任意滚动。

  2、小组交流,汇报。

  【设计意图】

  分小组进行合作完成,既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动手操作的机会,逐步体验各种立体图形的特征,调动起全体学生的学*兴趣,再次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

  七、小结:

  1、今天我们认识了哪些好朋友?他们的样子你都记下了吗?

  2、猜一猜。

  板书:

  长方体 正方体

  圆柱 球

  设计思路:教幼儿辨认*面几何图形是小班数学教育中的难点,因为几何图形的认识过程往往过于单调,容易使幼儿失去学*的兴趣。因此在这个活动中我以游戏情境贯彻始终,使幼儿的情感得到满足。首先是小兔子,漂亮的房子、坑坑洼洼的小路以及主人公小白兔的表演吸引幼儿的;其次,铺路的游戏又使幼儿体验到助人为乐的美好情感;最后,模仿各种动物跳参加宴会,体验游戏的快乐。

  活动目标:

  1.初步对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的认识

  2.培养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思维的灵活性。

  活动难点:

  活动准备:

  1.彩色立体房子、纸制小路(上面镂刻不同的形状、不同大小的图形)

  2.兔子头饰1个

  活动过程:

  一、以情境表演形式引出主题

  1.出示小白兔头饰

  大家好,我是小兔!这是我今年新造的房子,你喜欢吗?

  二、逐一出示图片,提问

  你们看我的房子有哪些图形形状啊?图形是怎么样的?

  长方形什么是什么样的?

  三角形有几条边、几个角?

  圆形有没有角?

  三、游戏――铺路

  1.我要在我的新房子里我开个宴会请许多好朋友来我家做客,你们愿意来参加吗?

  可是小兔子犯难的,因为小白兔家门口有各种形状的坑。谁能想出好办法,让小白兔走在路上不摔倒啊?(把坑填*)

  2. 我们一起来铺路吧,请你们把圆形的材料放进圆形的坑里,把三角形材料放进三角形的坑里,把长方形材料放进正方形的坑里…直到把坑全部填*(边讲边演示)

  3.幼儿操作。要求幼儿根据坑的形状、大小寻找相应的材料。

  四、结束部分

  让幼儿扮各种小动物跳,沿这铺好的路去小白兔家去参加宴会

  评析: 教幼儿辩认*面几何图形是小班数学教育中的难点。原因是几何图形的认识过程往往过于单调,容易使幼儿失去学*兴趣。因此在这个活动中,我们以游戏情节贯穿始终,使幼儿的情感得到了满足。首先,漂亮的房子、坑坑洼洼的小路以及主人公小兔的表演吸引了幼儿;其次,铺路的游戏又使幼儿体验到助人为乐的美好情感;最后,“捉迷藏”的游戏又使幼儿兴味盎然,把整个活动推向了高潮。

  从活动材料的准备来讲,我们用吹塑纸制成小路,并在上面挖出一些大小不一的几何图形作为坑,又以这些几何图形片作为铺路的材料。这样,既巩固了幼儿对几何图形的认识,又便于幼儿发现并改正错误。图形转换的内容选取了几种图形转换中较为简单的部分,以适合小班幼儿的理解水*。这一内容的练*是在完成“铺路”任务遇到

  我们班孩子在刚开始,感知图形的颜色时候,他们还是区分的比较好的,可是在接下来感知形状的活动中,有许多小朋友把形状和颜色混在一起了,对于图形的形状搞不清了。

  我们班的小朋友他们能够分辨清楚圆形和三角形正方形和长方形难一区分,后来我一一给他们讲解,他们似乎也是半懂不懂,也许由于小班幼儿入园才两个多月,一些行为*惯的训练还没到位,再加上孩子的自控能力较差,注意力容易转移等特点,所以对于进行游戏活动的材料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以至于有小朋友拿着操作材料在参加活动,影响了活动的效果,过后一想是我在放置材料上有欠缺,考虑不周,而至于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气氛还是比较活跃的,只是活动的设计上还得动一番脑筋,有待改进。

  对于这次开展的教学活动,虽然有不经人意之处,但是经过这次活动前前后后摸索学*,让自己有了一定的提高,多多锻炼才会更好的成长。

  设计背景

  为了让幼儿对图形有初步的认识,我利用卡纸做成各种图形宝宝,让幼儿根据卡纸做成各种的图形来辨别各种图形宝宝,使幼儿对图形有个初步的认识。

  活动目标

  1、感受三角形,圆形,正方形,长方形,了解它们主要特征。

  2、通过找、说拼等一系列活动。

  3、引发幼儿学*图形的兴趣。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认识物体和图形教案合集10篇(扩展8)

——中班数学认识图形教案实用10篇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试用)第一册《认识图形》。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的形状和名称。

  2、通过数一数、比一比、量一量、折一折等实际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掌握上述图形的特征,能辨认和区别这几种图形。

  3、通过小组学*,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自主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实际操作活动,区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

  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各种图形的纸片若干。

  学具:小棒、各种图形的纸片若干、练*纸一张。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老师请来了四位小客人。(多媒体出示,毛巾、手帕、三角板、光盘伴着轻快的音乐手拉手走出来。)小朋友,你们认识它们吗?你们知道它们的形状吗?学生回答后,多媒体从上述实物中抽象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然后导入新课。

  (意图:新颖有趣的新课导入,旨在唤起学生的学*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入课堂,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

  二、操作探究,主动参与发现。

  (一)找图形。

  小朋友,你知道老师在你的信封里都装了些什么?找出来一一告诉你的同桌。

  (二)给图形分类。

  小朋友,你能给这些图形(如图1)分一分类吗?想一想可以怎样分?为什么这样分?(同桌同学讨论后再分。)

  (意图:让学生对图形进行分类,这实际上是以图形为载体,对儿童进行一次逻辑训练,达到启迪思维的目的。同时,教师也可以从中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领域。)

  学生汇报交流分类情况。

  (三)自主探究。

  1、为什么把长方形和正方形分在一起?它们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学生回答后,让他们通过数一数、折一折、量一量等方法,同桌同学一起验证和发现它们的特点,然后反馈交流。

  (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四条边、四个角;长方形对折还是一个长方形,正方形对折再对折变成四个小正方形,斜对折变成两个三角形等。)

  小朋友,你能把刚才研究的图形用小棒摆出来吗?请试一试。

  2、小朋友,接下去你想研究什么图形。(如三角形。)

  (1)拿出三角形,观察它有什么特点(运用前面的方法同桌同学进行合作探究),然后反馈交流。

  (2)请小朋友用小棒把三角形的形状摆出来。

  (3)老师也摆了一个三角形,你们有意见吗?(多媒体出示:)谁能帮助老师把它摆好。

  3、接下去你还想研究什么图形。(如圆形。)

  (1)拿出圆形,观察思考它有什么特点,同桌同学一起合作探究,然后反馈交流。

  (圆形没有角、任意对折都变成两个一样大的半圆、任意一条对折线都一样长等。)

  (2)如果学生把圆形和球混淆的话,则拿出圆和乒乓球进行比较。

  4、举例。

  让小朋友各举例说明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

  (意图:顺着学生的思路进行教学,力求创设宽松的环境,始终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来学*。这样学生对图形的理解就更透彻了。举例则是为了让学生找出这些图形在生活中的原型,让它再现于课堂,把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

  三、利用新知,解决实际问题。

  1、找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出示图3,请学生手举相应的图形来表示。)

  2、数图形(出示图4)。

  3、拼图形。

  (1)(出示图5)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不但可以拼出美丽的鱼,还可以拼出其他美丽的图案。你想试一试吗?

  (2)拿出各种图形的学具若干个,进行自由拼图。然后反馈交流,说一说你拼的是什么图案,它是由哪些基本图形拼成的,各有几个。

  (3)结合拼图进行课堂小结。

  (意图:巩固练*,立足基础,力求变化,适当发展。按辨图形、数图形、拼图形三个层次安排,使学生在创造性练*中内化新知,培养空间观念、想像能力及创新意识,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得,都能体会成功的喜悦。)

  教学目标:

  1、在观察、比较和欣赏活动中认识图形(梯形、椭圆形),了解它们的特征。

  2、激发学*图形的兴趣,培养观察力、想象力。

  教学准备:

  (认知准备)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

  (材料准备) 长方形(正方形)、梯形、椭圆形(圆形)以及相应的图片

  重点与难点:

  重点:梯形、椭圆形的特征 难点:在生活中寻找熟悉的图形

  教学过程:

  一、认识长方形:

  1、欣赏用长方形拼画成的各种图片,说一说,它们是什么?

  2、区分长方形和正方形:(引导幼儿思考后发表自己的意见)

  正方形——四条边一样长短

  长方形——两条对边一样长

  二、认识梯形:(重点)

  1、出示梯形,让幼儿讨论这是什么形状?

  2、引导幼儿观察,讨论,发表自己的意见

  梯形——也有四条边,但是四条边不一样长

  3、 操作:长方形变梯形

  (把长方形的一边折成斜的,或两边折成斜的)

  三、认识椭圆形:(重点)

  1、出示椭圆形,你们认识它吗?

  2、 和圆形比较,椭圆形——是长长的圆,扁扁的.圆。

  3、欣赏用椭圆形拼画成的各种图片,说一说,它们是什么?

  四、小结:

  1、今天,我们认识了哪几个图形朋友?

  2、这些朋友在*时的生活中经常和我们在一起,请你们找一找,*时看到的家里、马路上、幼儿园里有哪些东西也是长方形、梯形、椭圆形?(难点)

  3、鼓励幼儿积极寻找、想象,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如:冰箱,屋顶,哈密瓜,葡萄等。

  五、结束活动。

  活动名称:

  认识图形

  活动目标:

  1.学*按形状、颜色的特征进行分类。

  2.巩固对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特征的认识。

  活动准备:

  1.《小朋友的书。数学》

  2.三个动物玩具(胸前别着○、□、△图形,图形反面分别是红色、黄色、蓝色)

  活动过程:

  一、教师出示《小朋友的书。数学》的“操作卡片

  (二),幼儿观察图形卡片。

  师:这张图片上有哪些形状的图形?这些图形是什么颜色的?


认识物体和图形教案合集10篇(扩展9)

——认识图形的教案优选【10】篇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第一课时,《认识图形》教案。

  2、教材简析

  《认识图形》这部分内容,是本册教材《有趣的图形》这一单元的起始课,是在第一册认识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让学生初步认识*面图形,为以后学*更深层的几何知识打下基础。教材体现了从立体到*面的设计思路,注重让学生通过操作活动体会面与体之间的关系。

  3、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初步认识并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

  能力目标: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形成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情感目标:通过图形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的兴趣。

  4、教学重点

  会辨认这四种图形。

  5、教学难点

  体会“面”在“体”上。

  6、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立体图形实物若干、*面图形若干、白纸、彩笔等。

  二.教法学法

  本次教学活动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与应用”的模式呈现教学内容,注重让学生体验“从立体到*面”的探究、建模过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强调对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融观察、操作、交流、合作等学*方法为一体,注重让学生在操作体验中学*。

  三.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漂亮的城堡)

  我们的好朋友淘气带我们来到了一座漂亮的城堡,在这座城堡里,住着各种形状的图形,请小朋友们认一认,说一说这些图形的名字。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都是立体图形。在图形的城堡里,除了立体图形家族,还住着一个庞大的家族,那就是*面图形。

  (课件出示:*面图形)

  学生尝试说说认识的图形名字。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认识这些*面图形。

  (板书:认识图形)

  (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从常见的物体出发,再让学生认识和了解*面图形,丰富学生对*面图形的感性认识。)

  (二)操作交流,探究新知

  1、感知“面”在“体”上

  (1)观察操作。

  提出要求:这些*面图形都藏在大家桌面上的物体中,请大家找一找、摸一摸、说一说,赶快行动吧!

  (2)汇报交流

  说一说:你在什么物体上找到了什么图形?再摸一摸自己找的图形的面,有什么感觉?(引导学生说出“面”的主要特点是*。)

  (通过“摸”的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体会到物体的每个面都是*的。)

  (3)引导发现

  (课件演示“面”在“体”上的分离过程)

  师:通过刚才的观察发现,这些*面图形的家都住在立体图形上。

  (通过“看”,初步体会面在体上)

  2、动手操作,合作学*

  (1)教师启发:谁能想出一个好办法,把这些*面图形从立体图形上请出来,留在桌上的白纸上呢?

  (这一要求既有挑战性,也有探索性,同时具有操作性,小学数学教案《《认识图形》教案》。)

  (2)小组合作完成

  (3)汇报、交流不同的方法

  引导学生想出多种办法(可用描、画、印等方法),给予赞扬。

  (充分给学生“说”的机会,让学生陈述操作过程,表达亲身感受,培养语言的条理性,促进思维的逻辑性。)

  (通过这种“做中学”,让学生积极参与操作过程,亲身体验面的形成过程,帮助学生建立*面图形的空间观念,突破本课难点。实现数学学*的亲历性,突出学生学*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实现教与学方式的变革,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价值观。)

  3、小结

  我们从长方体上找到了长方形,从正方体上找到了正方形,从三棱柱上找到了三角形,圆柱上找到了圆形。我们还发现,这些图形的面都是*的,并且只有一个面,所以,就把这些图形叫做*面图形。

  4、游戏:我说你想

  试试你掌握的本领。老师说一个图形的名字,请你闭上眼睛,想一想它的样子,一边想一边用手指画一画。

  同桌之间可进行互动练*。

  (通过让学生闭眼想象所学的图形,培养空间想象力,有效地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巩固加深,迁移拓展

  1、连一连:将图形与名字连线

  (变式图形的呈现,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将获得的性质特征概括到同类对象中去,使学生在概括中获得对图形进一步的理解。)

  2、找一找:生活中,你在哪里还见过这样的图形?

  (教师先引导学生看看教室里哪些物体上有这样的图形,可离开座位去找、去指、去摸,再把发现告诉大家。)

  师:其实,在我们回家的路上也能看到这些图形,现在,我们一起去马路上看看吧!

  说一说:这些交通标志牌是什么形状?

  (课件演示:介绍交通标志牌的作用,渗透交通安全教育)

  (将数学课上认识的图形与生活中的物体融合,加深对这些图形的认识。借助生活中的真实情境,引导学生对生活的观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的兴趣。)

  3、找朋友 (进一步体验“面”由“体”得。)

  4、数一数 数一数每个图形分别是由哪些*面图形组成的?

  5、拼一拼

  今天这节课小朋友学得很好,胡老师要奖励给每个小组一份礼物。请打开礼品袋(袋内装有*面图形若干),用里面的图形拼出你最喜欢的东西。

  (1)小组合作

  (2)交流展示。说一说,你拼的是什么?用了哪些图形?

  (拓展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满足学生的创造欲,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通过作品的展示,让学生学会自我欣赏和互相欣赏,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6、全课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你有什么收获?你认为这节课最有趣的是什么?

  板书设计:

  认识图形

  长方形 正方形 圆 三角形

  《认识图形》教案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能直观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能够辨别这些图形。

  2.引发幼儿学*图形的兴趣。

  3.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教具、学具准备:

  一些长方体、正方体的实物,同样大小的正方体8个。

  教学过程:

  一、新课

  1.初步认识长方体。

  教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见到的物体有不同的形状,(拿出一个纸盒)。大家看,这是一个纸盒,谁知道它是什么形状的?板书:长方形。

  让学生数一数纸盒有几个面?教学生有顺序的数法:上下,左右,前后各两个面,一共是六个面。

  再出示一个长方体实物,其中有两个面是正方形的,要求学生看一看长方体的各个面和相对面有什么特点。

  这样使学生明白长方体有6个面,相对的两个面的形状相同。

  2.初步认识正方体。

  出示一些正方体的实物。问:谁知道它们是什么形状的?板书:正方体。让学生数一数正方体有几个面?并且指出正方体的六个面有什么特点?

  3.出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图。

  4.辨认长方体和正方体。

  出示一些实物,让学生辨认。

  课间活动。

  5.做P72的“做一做”

  二、巩固练*

  做练*十五的第1-4题。

  三、小结

  回忆长方体有几个面,相对面一样吗?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34页)

  完成相应的"做一做"及p36页的第1,3,4,5题

  教学目标:

  1,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知道这些常见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初步了解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在多种形式的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以及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在小组合作开放型的学*环境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敢于创新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从物体表面抽象成*面图形

  教学准备:

  1,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等积木若干;剪刀,印泥,白纸,彩色笔工具

  2,学生每4人一组,每组准备一些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每组一张白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师:同学们,早上好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四种图形,请大家认一认,说一说。

  (师实物展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都是立体图形,在图形王国里,除了立体图形家族,还有*面图形家族。谁认识它们请介绍一下。

  2,揭课题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些图形——*面图形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观察发现,感知"面在体上"

  请大家从桌面上拿一块积木,看一看,摸一摸,小组同学互相交流一下,你拿的什么体,摸的面是什么形说完后把图形还给组长.

  个人汇报

  课件演示——面在体上及分离过程

  2,操作探究,体会"面在体上"

  启发再现

  我们通过观察知道,长方体藏着什么形正方体,圆柱,三棱柱呢

  (2)你能利用这些立体图形吧我们刚才见过的图形搬到纸上吗你有什么方法

  (3)个人思考,汇报

  方法:描印画你是怎样想到的

  小结:同学们真聪明,想到的办法比书上的还要多。

  (4)动手操作,小组合作

  下面,每个人按照书本34页的方法,画一个你喜欢的图形,一个小组画在同一张纸上,轮着画。一个画完再到下一个同学,小组长拿出纸,小组合作,开始吧。

  (5)全班交流

  请第一组和第二组交换欣赏,第三组和第四组交换欣赏。

  (6)小结:刚才,同学们通过小组合作,把*面图形搬到纸上。请小组长把学具放整齐。

  3,我们一起和这些新朋友打招呼吧。

  4,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区别呢请读歌谣。

  造房子

  捡颗小石子,地上画格子。

  长格子,方格子,划好格子造房子。

  楼上分给小鸽子,楼下分给小兔子。

  思考:长格子指的是什么图形方格子指的是什么图形

  5,变式:聪聪也带来了一些图形,你们看它是长方形为什么

  老师展示梯形菱形,请学生判断

  6,小结:同学们真棒!像孙悟空的眼睛一样,通过观察各种图形的细微不同来区别它们。

  三,巩固深化,质疑拓展

  1,抢答游戏

  第一回合:老师当裁判,请一位同学当主持,一位同学盖红花。游戏规则:说出*面图形的名称

  一名学生举高图形,让其他学生抢答

  第二回合:(方法同上)规则:区别立体图形和*面图形,说出它们的名称

  第三回合:以小组为单位,小组长当主持,其他同学说出图形的名称

  小组长举高图形,小组同学抢答

  2,数一数:书本36页第3题

  做这道题目时,该注意什么

  讲评:三角形,圆形有几个

  整个图形像什么用什么图形拼成的

  3,说出下列交通标志是什么形状(课件演示)

  小结:我们学会看交通标志,可以告诉弟弟妹妹,出门要遵守交通规则。

  4,找一找,说一说

  在我们教室里,在我们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或圆呢

  5,同学们都非常聪明,下面给大家介绍小知识——七巧板(课件演示)

  七巧板是有七个图形拼成的,是我国人民的指挥结晶。它能拼不同的图案。看,这个像什么

  一、 活动背景

  在每天的早点时,都会有小朋友问我:“老师,我们吃的饼干是不是圆的?”“今天我们吃的是方饼干吗?”“桌子是不是方的?”我发现幼儿对身边的事物有着敏锐的观察力,有渴望了解图形宝宝的欲望。针对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设计了这一节以认识图形和图形分类为主,动画课件和游戏贯穿全课的科学课。

  二、教学目标:

  1、认识圆形、方形、三角形,知道各形状的简单特征。

  2、能按物体的形状进行分类。

  三、教学准备:

  1、动画课件,图案如下。录音机,欢快的音乐。方形、圆形、三角形卡片一张。

  2、三种形状的实物挂牌(与幼儿人数相同)。地上画有三个形状。

  3、彩泥、泥工板、三种形状的操作模具若干。

  四、教学过程:

  一、认识圆形、方形、三角形,知道其简单特征

  1、 师:小朋友,形状王国里来了几位朋友,大家想认识他们吗?(课件:圆形、方形、三角形分别做自我介绍。)

  (1)、大家好,我是圆形,我的身体呀胖乎乎的,一个棱角也没有。你们瞧,我的眼睛、嘴巴也都是圆形的呢。

  (2)、嗨,我是方形,我的身体有四条边和四个角。非常高兴能和大家做朋友。

  (3)、小朋友好,我是三角形,我呀有三条边,三个角,大家愿意和我做朋友吗?

  2、 师:(课件4)刚才三个形状朋友介绍了自己,现在,你们认识它们了吗?能说出它们长什么样吗?(请幼儿分别讲述三种形状的特征。如讲述有困难,链接到前该形状再自我介绍)

  幼A:圆形它是圆圆的,没有角。

  幼B:方形它是方方的,有四个角,有四条边。

  师:大家认识了圆形和方形,还有一个朋友在旁边不高兴了,它是谁呀?(三角形)你们能说出它长什么样吗?

  那我们再来看看刚才它是怎么介绍自己的。(链接到>课件,单独介绍三角形)

  哪为小朋友认识三角形了,能说出它长什么样的?

  幼C: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

  师:我们再一起来认识一下这三个朋友,好吗?(师生共同小结)

  (评析:在这一环节中,幼儿通过三个图形的自我介绍,来认识图形,但小班幼儿在语言表述方面还不够完善,教师通过个别回答、集体回答,图形再介绍,使幼儿进一步巩固了对三图形的认识。)

  二、按物体的形状进行分类

  1、 动画课件5:物体分类

  课件:小朋友,我们的孩子到草地上去玩了,你们能帮我们把孩子找回家吗?

  师:(1)、哎呀,形状朋友想请我们帮忙了。我们先看看哪些宝宝在草地上玩?(苹果、皮球、帽子、电视机、电脑、冰箱、帆船、金鱼)

  (2)、它们是什么形状的?是谁的孩子呢?(教师根据幼儿回答将物移到相应的房子边。如答对,物体走进房子,电脑:“你真了不起,帮我找到了孩子。”答错,则物体会自动走回到草地上,电脑:“这不是我的孩子,再动动小脑筋吧”)

  幼D:帽子是圆圆的,是圆形妈妈的孩子。

  幼E:电视机、冰箱是方形的,它们是方形妈妈的孩子。

  幼F:帆船是方形的,是方形妈妈的孩子。(电脑提示错误)

  师: 哎呀,帆船宝宝进不了家门,它不是方形妈妈的孩子。哪它是谁的孩子呢? 幼G:帆船宝宝是三角形的,它是三角形妈妈的孩子。。

  小朋友真棒,帮形状妈妈把孩子都送回了家。

  2、 游戏:找朋友

  师:小朋友看看胸前,你现在是什么宝宝呀?是什么形状的?

  看、那边地上有三个家,我们去找自己的家吧。(放音乐,教师检查幼儿是否找对家)

  我们和家里的朋友一起来跳舞吧。

  3、 做饼干

  师:哎呀,跳舞跳得肚子都饿了,我们一起来做饼干吧。圆形宝宝喜欢吃圆饼干,方形宝宝喜欢吃方饼干,三角形宝宝喜欢吃三角形饼干,请小朋友到和自己一样形状的饼干加工厂去做饼干吧!

  幼儿用模具、彩泥进行制作。

  (评析:在这一环节中,教师采用了多媒体课件、游戏的形式,由个别到集体,逐步加深活动内容。让幼儿对物体按图形分类有了更深的认识。)

  三、结束

  师:哎呀,小朋友真能干,做了那么多的饼干,我们把这些饼干送到形状王国去吧,和那里的形状宝宝一起分享。(放音乐,出场。)

  评析:由于小班幼儿对动画、卡通人物特别感兴趣,教师自制了动画课件。在第一环节和第二环节中的第1个活动中,将三个图形设计成了卡通动画形象,让图形自己进行讲述,这样比较容易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设计的两个游戏,在幼儿进行分类练*的同时,发展了幼儿的合作精神和动手能力。整节课设计情节连贯,思路清晰,适合小班年龄的特点。

  幼儿园的数学活动相对于其他领域的活动来得枯燥、单调,容易使幼儿失去学*的兴趣。因为这个时期的幼儿年龄小,逻辑思维尚在发展。于是就要求老师在组织指导活动中要多花心思。

  活动目标:

  1、巩固幼儿对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的认识,知道各形状的简单特征。

  2、在正确感知图形的基础上,能按物体的形状分类。

  3、能愉快地参与操作活动,并在集体面前大胆地表达。

  活动准备:

  1、背景图两张、方形、圆形、三角形宝宝卡片各一张。

  2、三种形状的实物挂牌(与幼儿人数相同)。

  3、。

  配套课件:小班数学课件《认识图形宝宝》

  活动过程:

  一、出示PPT,导入课题。

  1、认识圆形、方形、三角形,知道其简单特征。

  师:小朋友,图形王国里来了几位朋友,大家想认识吗?

  (圆形、方形、三角形分别做自我介绍。)

  2、师:刚才三个形状朋友介绍了,现在,你们认识它们了吗?能说出它们长什么样吗?

  师:再一起来认识一下这三个朋友,好吗?

  (师生小结)圆形它是圆圆的,没有角。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方形它是方方的,有四个角,有四条边。

  二、出示PPT,按物体的形状分类。

  1、小朋友,图形王国的宝宝要到草地上去玩了,你们能帮助图形王国的这些宝宝送回家吗?

  (1)哎呀,形状朋友想请小朋友们帮忙了。先看看哪些图形宝宝在草地上玩?它们是形状的?请小朋友说一说。

  如:皮球是圆圆的,是圆形妈妈的孩子。电视机是方形的,它们是方形妈妈的孩子。帆船宝宝是三角形的,它是三角形妈妈的孩子。

  小朋友真棒,帮形状妈妈把孩子都送回了家。

  三、游戏:找朋友

  师:小朋友看看自己的胸前,你现在是什么形状的图形宝宝呀?找和你一样的图形宝宝做朋友,一起来跳舞吧。

  四、幼儿操作:喂图形娃娃吃饼干。

  哎呀,图形王国的宝宝们饿了,我们送点饼干给宝宝吃吧。圆形宝宝喜欢吃圆饼干,方形宝宝喜欢吃方饼干,三角形宝宝喜欢吃三角形饼干,请小朋友给图形宝宝送饼干吧!

  小朋友真能干,把饼干送到形状王国去吧,和那里的形状宝宝一起分享。

  设计思路:教幼儿辨认*面几何图形是小班数学教育中的难点,因为几何图形的认识过程往往过于单调,容易使幼儿失去学*的兴趣。因此在这个活动中我以游戏情境贯彻始终,使幼儿的情感得到满足。首先是以给小动物喂食吸引幼儿的注意,整个活动从简单到难层层递进,先按颜色分类,让幼儿给小兔子喂食,灰色的小兔吃灰色的“饼干”,白色的小兔吃白色的“饼干”,再按形状给小兔子喂食,张着三角形嘴巴的兔子吃三角形的“饼干”,张着圆形嘴巴的兔子吃圆形的“饼干”,最后以游戏“送小兔回家”的形式请幼儿同时根据颜色和图形进行二维分类。

  活动目标:

  1、初步尝试按物体的颜色、形状进行分类。

  2、 在游戏情境中掌握简单的分类方法,对集体活动感兴趣。

  活动准备:

  1、白色和灰色的小房子各一幢。

  2、 白色和灰色的小兔子各13个。

  3、 用白色和灰色的小盒子做的兔子各两个,兔子嘴巴分别是圆形和三角形。

  4、 幼儿操作的白色和灰色的圆形、三角形图形若干。

  5、 裙子上三角形、圆形图案的灰白色小兔25个。

  活动过程:

  一、活动引入

  1、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请来了两位小客人,我们来看看是谁。(白色和灰色的小兔子)

  2、你们看看这两只小兔子有什么不一样吗?(颜色不一样)

  3、对的,它们颜色不一样,小兔子很高兴来我们小五班做客,不过它们现在肚子很饿,想吃饼干了,老师这里有好多饼干,有白色的饼干还有灰色的饼干,白色的小兔子说它想吃白色的饼干,灰色的小兔说它想吃灰色的饼干,你们能帮老师来喂小兔子吗?

  二、幼儿人手一个图形饼干,根据颜色喂小兔子。

  三、教师验证

  1、刚才宝宝们都给小兔子喂了好吃的饼干,我们来看看,我们喂得对不对?

  2、小兔子们吃得饱饱的可真高兴,我们一起跟小兔子去外面玩玩吧!(带领幼儿在座位前面学小兔跳一跳。

  3、“哎呀,玩了那么久,我们又饿了,你们能够再喂我吃一点饼干吗?”教师拿小灰兔:“你们瞧,我的嘴巴是圆圆的,我最喜欢吃圆形的饼干,你们待会喂我吃圆形的饼干,好吗?”拿小白兔:“你们瞧,我的嘴巴是三角形的,我最喜欢吃三角形的饼干,你们待会喂我吃三角形的饼干,好吗?”

  4、幼儿人手一份图形,根据饼干形状给小兔子喂食。

  5、教师验证。

  四、游戏“送小兔回家”

  1、小兔子们都吃饱了,我们送它们回家好不好?

  2、我们先来找一找小兔子们的家在哪里,这里有两幢房子,一幢是白色的,一幢是灰色的,那白色小兔应该去哪一幢房子里住啊?(白色的房子里)对的,要去白色的房子里,你们再来看看,房子里还分两层呢,第一层是圆形,第二层是三角形的,你们看看,白色小兔裙子上是什么图形(圆形),那它要去哪一层啊?(圆形那一层)。把小兔送到家里。(集体送)

  3、幼儿人手一只裙子上三角形图案的灰色小兔:那这只裙子上三角形图案的灰色小兔应该送到哪一幢房子的哪一层里面呢?我请小朋友都来送一送,看看谁送得又快又正确。

  4、教师小结送小兔回家的方法,先要看看小兔什么颜色,送回那一幢房子,再看看小兔身上的图案,送到相应图案的那一层。

  五、小兔子谢谢我们小朋友,不仅给它们喂饼干,还找到了它们的家,我们小朋友应该怎么说呢?

  活动目标

  1.能说出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的名称,并能正确地辨认图形。

  2.会按图形的外形特征匹配图形,体验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彩色立体房子;硬卡纸和彩色纸制成的圆形、三角形、正方形。

  2.兔子手偶1个。

  3.用图形卡纸拼出的图纸3张:一艘船、一辆车、一个花瓶与花。

  活动过程

  1.开始部分:情境表演,引出主题

  教师戴上兔子手偶扮演小兔,说:“小朋友好,我是小兔!这是我的新房子,你们看,我的新房子漂亮吗?”

  2.基本部分:讨论活动,感知图形

  (1)小朋友看,小兔家的新房子有哪些图形形状?

  ①小兔家的房顶是什么形状的?三角形是什么样的?

  ②小兔家的房身是什么形状的?正方形是什么样的?

  ③小兔家的门是什么形状的?圆形是什么样的?

  (2)游戏:铺路

  ①小朋友,小兔子想邀请我们到它的新房子去玩,可是它有些不好意思,因为小兔家门口有各种形状的坑,我们能不能想出好办法,把小兔家门口的坑填*?

  ②那我们一起来铺路吧,请你们把圆形的卡纸放进圆形的坑里,把三角形卡纸放进三角形的坑里,把正方形卡纸放进正方形的坑里……直到把坑全部填*(教师边讲边演示)。

  ③幼儿操作。要求幼儿根据坑的形状、大小,寻找相应的图形卡纸进行匹配。

  (3)制作礼物

  ①小朋友,我们去小兔家玩,你想送什么礼物给小兔呢?老师准备了一些图纸,我们用图形卡纸来摆出这些东西送给小兔,好吗?

  ②拼搭活动:让幼儿用几何图形复制图纸上的物体,如照图纸拼出一艘船或车等(提供给幼儿的几何图形,可以和图纸上的一样大小,也可以是按比例放大或缩小的图形,以增加复制的难度)。

  3.结束部分

  小朋友的礼物都准备好了吗?现在我们就把礼物给小兔送去,到小兔家去玩吧!

  活动延伸

  1.拼搭活动:在数学区,提供圆形、三角形、正方形彩色卡纸,让幼儿根据经验自由拼搭各种图案。

  2.制作活动:既可以让幼儿给某类图形涂上指定的颜色,又可以让幼儿在有几种图形的纸上剪下某一类图形,还可以让幼儿用钉板勾出图纸上的几何图形。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9页及相应的练*。

  教学目标

  1苯岷仙活实际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能辨认长方形和正方形,会长方形和正方形拼组简单的图形。

  2痹谌鲜锻夹蔚墓程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备惺芩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从中获得价值体验。

  教学重点

  结合生活实际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能辨认长方形和正方形。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生准备算式卡片、手巾、信封、生字卡片、日历、钉子板、长方形和正方形、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学具。

  教学过程

  一、教学单元主题图

  出示第33页的单元主题图。

  教师:这是在第二单元学*时我们看到的一幅图,那时小朋友们在图中找到了很多有关方向和位置的内容。这节课我们再来看这幅图,从图中你能看到一些图形吗?

  引导学生说出图中人行道的地砖是正方形的,人行横道是长方形的,吊牌也是长方形的,岗亭的顶上是圆形的,还有玻璃窗也是长方形的。

  教师:这些图形在我们生活中都得非常普遍。小朋友们在生活中已经认识一些图形了,这节课我们就在你们已经认识了一些图形的基础上,继续来认识图形。

  板书课题。

  二、教学例1

  黑板上贴出例1的图形。

  教师:这些东西小朋友见过吧,对了,这是同学们经常到的算式卡片、手巾、信封、生字卡片、日历,我们在前面学*了分类,你能把这些东西分成两类吗?

  学生可能有多种分法。比如按大小分、按颜色分、按形状分等。分完后让学生在

  上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分类的,并把分的结果展示看。

  教师:小朋友们有很多种分法,有的按大小分,有的按颜色分,有的按形状分。老师唯独对按形状分的这种分法感兴趣,像这样按形状分的小朋友举手看一看,能说一说你为什么要这样分吗?

  预设一:学生可能说出这边分出来的是长方形,这边分出来的是正方形。这时教师追问“你怎么知道它是长方形,它是正方形呢?”使学生说出这面的图形要长一些,这面的图形要方一些的感觉。

  预设二:学生可能说这样分的依据是这边的图形要方一些,这面的图形没有这样方。

  教师:小朋友们说出了自己分类的想法是这些图形要方一些,什么叫方呢?小朋友们这面的方巾或生字卡片对折一下,可以上下对折,也可以斜角对折,看从中你能发现些什么?

  学生操作后说自己的发现,四边都是一样长的。

  教师:算式卡片斜角对折,它们的边是一样长的吗?

  教师:对了,方方的图形四边都是一样长的,像这样的图形我们把它叫做正方形;这边的图形也有四条边,但它的边不是一样长的,所以这种图形不是正方形,这种图形是什么图形呢?对了,同学们叫它长方形。

  教师边讲边把正方形类的和长方形类的分别椭圆圈起来(如图)。

  教师:小朋友们看看这两个正方形,有的大,有的小,为什么它们都叫正方形呢?

  让学生回答出这两个图形都是方方的,它的每条边都一样长。

  教师:还能发现什么?

  引导学生发现正方形的边都是直直的,还有四个尖尖,教师给学生纠正说这尖尖的是角,正方形的面是**的。

  教师:看看这些长方形的东西呢?它们哪些地方和正方形相同?哪些地方不同呢?

  引导学生说出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四条直直的边,都有四个角,都有**的面;不同的是正方形四条边都一样长,给人正正方方的感觉;而长方形有的边不一样长。

  教师:如果我们把这些图形的花外衣去掉,小朋友还能认出它们吗?

  把以上的物体的颜色去掉,只留下图形让学生辨认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师把上面没有颜色的图形移一个下来,在下面标上长方形的字样;再移一个正方形下来,在下面标上正方形的字样。

  教师:我们在上学期学过哪些物体?哪些物体和我们今天学*的长方形和正方形有关?

  引导学生说出上学期学过的物体有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估计学生要说长方体和正方体与今天学*的长方形和正方形有关。

  教师:既然有关,就把它们请到桌面上来吧。学生拿出长方体和正方体。

  教师:看看这些物体,它和我们今天学*的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关系呢?

  学生观察、讨论后发言。学生可能说出正方体的每个面都是正方形,长方体的每个面都是长方形。这时教师拿出一个两边是正方形的长方体问学生“这个长方体的每个面都是长方形吗?”让学生自己把自己的话纠正为“长方体有的面是长方形。”

  教师:既然正方体每个面都是正方形,你能正方体来画正方形吗?画一个试一试。抽一个学生先到黑板上来做示范,把正方体“印”在黑板上画正方形;然后学生独立在本子上正方体的学具画正方形。

  教师:小朋友可以正方形的学具画正方形,你还能长方体的学具画长方形吗?试一试。

  学生画长方形后,抽几个学生的作业在

  上展出,并要求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画的。

  出示下图。

  教师:这时应该圈哪个图形呢?为什么要圈这个图形?

  教师: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你能说一说教室里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哪些物体的面是正方形吗?

  学生回答,回答时强调是物体的面。

  三、巩固练*

  (1)指导学生在钉子板上围长方形和正方形。转好后要求学生看一看自己围的正方形的每条边是不是一样长,并指一指围成图形的4个角。

  (2)指导学生完成练*六第2题、第4题和第6题。其中第4,6题都只要求学生完成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练*就行了。

  (3)指导学生完成思考题的第1小题。

  (4)指导学生长方形和正方形拼图,看能拼出哪些有趣的图形。

  四、课堂

  教师:这节课学*了什么内容?你怎样辨认长方形和正方形?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34页)

  完成相应的"做一做"及p36页的第1,3,4,5题

  教学目标:

  1,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知道这些常见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初步了解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在多种形式的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以及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在小组合作开放型的学*环境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敢于创新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从物体表面抽象成*面图形

  教学准备:

  1,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等积木若干;剪刀,印泥,白纸,彩色笔工具

  2,学生每4人一组,每组准备一些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每组一张白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师:同学们,早上好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四种图形,请大家认一认,说一说.

  (师实物展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都是立体图形,在图形王国里,除了立体图形家族,还有*面图形家族.谁认识它们 请介绍一下.

  2,揭课题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些图形——*面图形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观察发现,感知"面在体上"

  请大家从桌面上拿一块积木,看一看,摸一摸,小组同学互相交流一下,你拿的什么体,摸的面是什么形 说完后把图形还给组长.

  个人汇报

  课件演示——面在体上及分离过程

  2,操作探究,体会"面在体上"

  启发再现

  我们通过观察知道,长方体藏着什么形 正方体,圆柱,三棱柱呢

  (2)你能利用这些立体图形吧我们刚才见过的图形搬到纸上吗 你有什么方法

  (3)个人思考,汇报

  方法:描 印 画 你是怎样想到的

  小结:同学们真聪明,想到的办法比书上的还要多.

  (4)动手操作,小组合作

  下面,每个人按照书本34页的方法,画一个你喜欢的图形,一个小组画在同一张纸上,轮着画.一个画完再到下一个同学,小组长拿出纸,小组合作,开始吧.

  (5)全班交流

  请第一组和第二组交换欣赏,第三组和第四组交换欣赏.

  (6)小结:刚才,同学们通过小组合作,把*面图形搬到纸上.请小组长把学具放整齐.

  3,我们一起和这些新朋友打招呼吧.

  4,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区别呢 请读歌谣.

  造房子

  捡颗小石子,地上画格子.

  长格子,方格子,划好格子造房子.

  楼上分给小鸽子,楼下分给小兔子.

  思考:长格子指的是什么图形 方格子指的是什么图形

  5,变式:聪聪也带来了一些图形,你们看它是长方形 为什么

  老师展示梯形 菱形,请学生判断

  6,小结:同学们真棒!像孙悟空的眼睛一样,通过观察各种图形的细微不同来区别它们.

  三,巩固深化,质疑拓展

  1,抢答游戏

  第一回合:老师当裁判,请一位同学当主持,一位同学盖红花.游戏规则:说出*面图形的名称

  一名学生举高图形,让其他学生抢答

  第二回合:(方法同上)规则:区别立体图形和*面图形,说出它们的名称

  第三回合:以小组为单位,小组长当主持,其他同学说出图形的名称

  小组长举高图形,小组同学抢答

  2,数一数:书本36页第3题

  做这道题目时,该注意什么

  讲评:三角形,圆形有几个

  整个图形像什么 用什么图形拼成的

  3,说出下列交通标志是什么形状 (课件演示)

  小结:我们学会看交通标志,可以告诉弟弟妹妹,出门要遵守交通规则.

  4,找一找,说一说

  在我们教室里,在我们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或圆呢

  5,同学们都非常聪明,下面给大家介绍小知识——七巧板(课件演示)

  七巧板是有七个图形拼成的,是我国人民的指挥结晶.它能拼不同的图案.看,这个像什么

  [活动目标]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