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实用5篇

首页 / 教案 / |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 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理解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文中的佳句;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3.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课文,合作探究掌握本课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体会父爱。

  重点难点:

  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觉得什么叫亲情,你和你父亲的关系怎么样呢?

  2、板书课题

  3、看了这个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二、 自学练

  1、 学*课文生字

  2、我会看拼音写词语。

  三、大班展练

  1、一个小班展练字音;提醒学生应注意的问题。

  2、一个小班展练字形,包括重点字,难点字,笔顺等;

  3、一个小班展练词语,包括近反义词等;

  4、一个小班展练运用,包括造句等。

  四、拓展练*

  正确书写生字词语;完成语文家作;词语手册。

  一个小班展练运用,包括造句等。

  五、拓展练*

  正确书写生字词语;完成语文家作;词语手册。

  第二课时

  一、 复*导入

  1、 认读词语。

  2、 回顾课文内容。

  3、 过度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知道这对父子在地震中所经历的事情,歌颂了伟大的父爱,赞扬了深厚的父子之情。

  二、 自学自练

  1、自由朗读课文,说说从哪里看出父与子的了不起。

  2、用�D�D画出文中让你感动的句子,并在小组内谈谈各自的体会。

  3、课文第二十自然段,父亲颤抖的说“出来吧,阿曼达!为什么颤抖的说,应该高兴才对。

  4、文中细致的描写了父亲和儿子的语言、外貌、动作,勾画出来,并谈谈你的感受和体会。

  5、 你认为这是一个怎样的父亲,我们来评一评。

  6、句子赏析

  (1)“他挖8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这句话怎么不直接写36小时,二是从8小时写起,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无论发生了什么,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为什么文章中三次反复出现这样的话?

  7、课文结尾为什么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在文中反复出现,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8、阿曼达在废墟下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请把你想到的写下来。

  三、大班展练

  1、一个小班展练问题1、2、3

  2、一个小班展练问题4、5、6

  3、一个小班展练问题7、8

  四、巩固练*

  1、抄写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把故事讲给别人听。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 2

  教学目的: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使学生受到“爱别人以及做人应有责任感”的教育。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的内容。

  教学难点:

  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用具:投影片、挂图。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我们刚学过《秋天的怀念》,体会到了母爱的无私和伟大。这篇课文通过一个传奇的故事,谱写了一首父爱的颂歌。请同学们小声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激起学生的学*兴趣)

  (二)读准本课的生字词;在熟读的基础上,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1.出示本课的生字词,让学生读一读,读准即可。

  2.默读课文,投影出示自学提示:

  ①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画出文中使你感动的句子。并作简单的批注。

  (新课标指出:鼓励学生选择适应自己的学*方式。)

  ②画出不理解的词句或你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想一想它的含义。

  (新课标指出: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3.小组合作学*,再交流。

  (新课标指出: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

  教师巡视,随机解决简单的问题。

  (三)班上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反复地朗读并加以指导。

  1.课文结尾说这对父子了不起,为什么这样说呢?谈谈你的看法。

  2.投影出示并体会这句话:“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

  (1)自由读。

  (2)谈谈自己的理解。

  (3)还不够理解的同学,再读一读,直到会理解为止。

  (新课标指出:要“以读为本”“以读代讲,读中品味”。)

  (4)小结:父亲的`了不起在于他的“不放弃”和“责任感”;儿子的了不起在于他对父亲的信任和对同伴有责任感。

  板书:不放弃责任感信任

  3.你自己最喜欢哪些句子或段落,自由读,然后读给同学听。

  (新课标指出:重视个体体验。)

  4、分角色读。

  (四)以“父与子”为主题,小组合作编写小本剧,然后排练表演。

  (新课标指出:要充分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资源。)

  (五)作业。

  把这个故事复述给自己的父母听。

  (作业的设计,既锻炼学生的复述能力,又在学校和家庭之间营造出一种关心孩子的教育、人人担当责任的环境氛围。)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 3

  一、教材分析

  《地震中的父与子》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语文(人教版)第九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本组教材以“父母之爱”为专题,编排了精读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略读课文《慈母情深》、《学会看病》。这几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父爱、母爱的深沉与宽广、崇高与无私,令人震撼,让人感动,引人思考。《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课文,记叙了在美国洛杉矶大地震中,一位年轻的父亲为了救自己的儿子,而坚持不懈地挖掘了38个多小时后,成功救出儿子和同学的故事。歌颂了伟大的父爱,赞扬了深厚的父子之情。本文对父爱的歌颂,学生应该很容易理解。但要去体会文中感人的人格力量,却是一个难点。在教学时,我通过情境创设,去极力烘托情感,让孩子们在研讨、合作、反复吟诵中领悟文中的感情,真正做到“以读为本,关注人文。”

  二、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理解“昔日、废墟、疾步、瓦砾、”等词语。积累文中关于人物外貌、语言描写的佳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

  3、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三、教学重、难点

  (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学生从读中感悟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

  (二)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四、教学准备

  (一)学生预*课文,了解文章主要内容,初步认识本课生字。

  (二)教师准备课件。(用PPT制作的有关课文内容的文字片和与地震相关的图片与音乐)。

  五、课时安排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课题

  师:“同学们,还记得2008年5月12日这个令全中国人民都无法忘却的日子吗?是啊,这天无情的大地震袭击了我国的四川汶川等地,造成了*7万同胞死亡,数百万人无家可归的惨痛景象。孩子们,有一年在美国洛杉矶也发生过一场大地震,30万人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

  今天这节课讲述的是发生在那次大地震中的一个感人故事。

  揭示课题:地震中的父与子(板书)

  生齐读课题。

  二、整体读文,学*生字,感知主要内容

  1、师:在这场大地震中,在父与子之间又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在学生读文时,要求学生读准字音,并用横线划出答案)

  2、在解决问题之前,我们先来学*生字。(出示词语:洛杉矶、混乱、昔日、废墟、疾步、爆炸、瓦砾、砸着、颤抖。)

  师:谁愿意读一读这些词语?其他同学请注意如果他读的正确请跟读,如果不正确请你们为他纠正。

  生读词语

  同桌互相读词语,小组开火车读。

  [课件出示图片]你看到这幅图,能想到我们刚刚学得哪个词语?

  过渡:同学们,这些悲惨的画面,就是这场大地震带给我们的。虽然大震无情,但是人间有爱,在震中涌现出许多感人的事迹,这篇课文又为我们讲述了一件什么感人的事呢?

  指导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的确,面对大地震这样的灾难,人类如同蚂蚁般渺小,生命在转瞬间灰飞烟灭,可就在这样的灾难中,这对父与子却创造了生命的奇迹,请问课文中怎么评价这一对父子?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看看课文中告诉我们这是一对怎样的父与子?

  生: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生齐读,师板书)

  三、品读体验

  这节课,我们先走*这位了不起的父亲。默读课文1—12自然段:这部分课文当中有许多有关这位父亲的描写,看看有什么地方,有哪些语句让你感受到这位父亲的了不起。划记下来,然后和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前后四人为一个小组进行交流。

  1、刚才读的很投入,咱们来交流交流。你从哪些语句中读出了父亲的了不起?

  2、汇报交流(指名学生先读划出的句子,然后谈感受。教学过程的顺序可根据学生的回答酌情而定。)

  (1)同样是父母,其他孩子的父母是怎么做的呢?我们对比这读一读。(分角色读)谈谈感受。

  (2)处境如此危险,随时可能发生余震,倒塌,不少人来劝说父亲,咱们都来看看父亲都听到了哪些劝阻?父亲又是怎么做的呢?分角色读读吧!(课件出示5—9自然段)

  生:有消防队长、警察,还有路过的人。

  师:说说他们分别是怎么劝的?

  生:有些人上来拉住这位父亲,说:“太晚了,没有希望了。”

  生:太危险了,随时可能发生大爆炸,请你离开。

  生:……

  师:面对他们的劝阻,父亲的回应是这样的三句话。(课件出示)请同学们再读读这三句话,你有什么发现?(生回答)

  师:父亲说这三句话时的心情是一样的吗?你自己读一读,体会体会再说。

  师:从父亲这三句简简单单的问话中,我们读出了他的恳求,他的急切,他的崩溃,就让我们把体会送进这段话,咱们一块儿来读一读。老师和大家合作,就请你们读父亲的三句问话。

  师生合作读。

  师:我想问问阿曼达的父亲,人们这样劝阻,震情这样厉害,你为什么不离开?(指名生回答)

  师:让我们再来读一读父亲的这三句话。

  小结:从众人在劝阻父亲的短短几句问话,我们读懂了父亲的恳求、焦急、崩溃,而这一切的一切让我们真真切切切地感受到这是一位了不起的父亲。

  (3)第12自然段:第一句:“他挖了8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课件出示句子)

  师:有哪些同学都画下了这个句子。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师:在这么长的时间里,阿曼达的父亲一直在干什么?

  师:为什么不直接写他挖了36小时,而要从8小时开始写起?

  [课件出示句子:

  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他挖了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师:你能把你的感受通过你的朗读表达出来吗?

  生朗读。

  师:我来问问,是什么支撑着这位父亲这苦苦挖掘?

  小结:而这一切的一切,让我们不得不再一次感叹,这是一位——了不起的父亲。

  (4)、第12自然段:第二句:“他满脸灰尘……到处都是血迹。”(出示课文片断)

  师:就是因为父亲挖了这么久,现在已是“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你看到了一位什么样的父亲?你读——

  你看到了一位什么样的父亲?你读——

  就让我们记住这位历尽艰辛,疲惫不堪,伤痕累累的父亲的形象。男同学读(课件出示第12段他挖了8小时……到处都是血迹。)

  同学们,是什么力量促使他不顾危险,不畏艰辛,不知疲劳地挖掘呀?(父爱)

  多么伟大的父爱,多么惊人的力量!就让父亲的高大形象定格在我们的心里吧,(配乐读)——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抽读——齐读)

  四、总结

  父母亲的怀抱,永远是我们最温暖的家。我们活在父爱如山的背上,活在母爱如海的怀里,我们幸福的,下节课,再让我们走进课文,看看这位深爱儿子的、了不起的父亲,又有着一位怎样了不起的儿子。

  五、布置作业

  (一)抄写本课生字。

  (二)摘抄文中关于人物外貌、语言描写的佳句。

  六、板书设计:

  地震中的父与子

  了不起

  父亲爱儿子

  挖不论…总…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 4

  教学目标:

  1、 读准多音字“血”、“着”等词,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多元解读父与子的“了不起”,抓住父亲的“挖”和儿子的“让”来体会。

  3、 理解父亲对儿子的爱,感悟文本中高于爱的亲情教育带来的影响。

  4、 学会用比较,想象,练*,质疑等阅读方法深入理解课文。

  教学重难点:

  1、 重点解读父亲的了不起,感受父亲的内心世界。

  2、 难点是感悟父亲对儿子的“爱的教育”。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 板书:地震

  同学们,看到这个词,你想到了什么?

  配乐旁白:地震,一个令人沉痛的字眼,它使一个城市在转眼间变成有一片废墟,它使千万个家庭在一瞬间家破人亡。然而,这种不幸却降临在了1994年的美国落杉矶。出示课文第一节(师读)

  2、 板书:地震中的父与子

  3、 学生读课题

  二、初读

  1、学生自读课文

  自由地朗读课文,读读了课文后想想:这是一对怎样的父与子?

  2、检查字词

  阿曼达 砸着 血迹

  3、引出中心句:

  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滴紧紧拥抱在一起。

  三、精读

  同学们,读了课文我们知道,这对地震中的父与子是多么了不起,那么你从哪里看出了父亲的了不起,又从哪里看出了儿子的了不起呢?用“~~”划出来父亲的了不起,用“——”划出儿子的了不起。

  (一)父亲的“挖”

  切入点:一个“挖”字体现父亲的了不起

  交流句子: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师:父亲的一个动作,让人印象很深,而且十分感人,你觉得是哪个动作?(挖)

  ⑵ 挖了多久?(38小时)

  ⑵同学们,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1-12自然段,你觉得这是怎样的38小时呢?

  板块一:漫长的38小时:

  策略:比较,感受父亲挖的漫长(写法上:细节描写)

  38小时是多久?(两天一夜多,日以继夜地挖)

  *句子比较:

  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他挖了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这样改,你觉得怎样?说说你的理解。

  (感受文本在表达上的细节描写,每一段挖的过程,都让人感觉漫长,感受父亲漫长过程中的内心世界。)

  *朗读指导:读出时间的漫长,语调轻缓深沉。

  板块二:痛苦的38小时

  策略:想象,感受父亲挖的艰辛(写法上:略写了人物心理)

  解读人物身体和心灵双重痛苦

  *理解词语:衣服破烂不堪,双眼布满血丝,到处都是血迹

  *配乐,想象说话:

  父亲徒手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挖到8小时的时候,父亲的手臂被玻璃划出个大口子,鲜血顿时涌了出来,他_______________

  挖到12小时的时候,强烈的疲劳占据了父亲整个身体,他_____________________

  挖到24小时的时候,父亲依然没有找到自己的儿子,他_____________________

  挖到36小时的时候,父亲已经体力不支倒在废墟中,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板块三:危险的38小时

  策略:联系,感受父亲挖时的危险

  *地震的严重性:30万人在不到4分钟的时间里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

  *消防队长拦住他:“太危险了,随时可能发生大爆炸”(自爆和引爆)

  *地震之后,还有余震,可能再次发生坍塌。

  *警察劝说,说明现场不适合逗留,更别说要挖。

  (指导朗读消防队长和警察的话)

  板块四:内心煎熬的38小时

  想找到儿子,但又担心找到的是死去的.孩子,还担心受伤在家的妻子,身心煎熬。

  板块四:信念的38小时

  策略:质疑,感受父亲挖的信念

  *为什么其他的家长赶到现场,痛哭之后,便离开了呢?难道他们不爱自己的孩子吗?(爱孩子,只是略写了)

  过渡:在所有家长都认为没有希望的时候,奇迹发生了,挖到38小时的时候,从瓦砾堆底下传来孩子的声音,课件展示。(出示ppt)

  (二)儿子的“让”

  1、切入点:一个“让”体现儿子的了不起

  师:儿子的一个动作也不由得让人敬佩,让人感动,你知道是什么吗?(让)

  你觉得这是一种怎样的“让”呢?

  2、质疑:儿子才7岁,按照我们上学的年纪来算一年级都还没上,如此年幼,为什么会做出如此伟大的行为呢?背后支撑他做出如此行为来的力量是什么?

  3、指导朗读。

  (三)补充诗歌

  一、写一首诗

  (能写几个就几个,填完后连起来有感情读一读)

  是啊,这就是地震中的父与子;

  这就是_____________的父与子;

  这就是_____________的父与子;

  这就是_____________的父与子;

  这就是_____________的父与子;

  这就是_____________的父与子;

  这就是了不起的父与子!

  四、总结全文

  这节课,我们提出了很多问题,我们都在思考这对父子的行为,我们也深深的被他们伟大的行为而感动,文章的父亲虽然只是一个普通人,但是行为却不普通,他*日里对孩子的教育充满承诺和责任,在废墟中又是坚定信念找到生还的儿子,此情此景,让我们感受到:人因信念产生爱,因爱而坚定信念。下课。

  五、作业和阅读推荐

  阅读推荐:《奇迹的名字叫父亲》

  板书设计:

  地震中的父与子

  了不起

  父          子

  挖 让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 5

  重点难点:

  结合课文的内容发挥想象完整准确的表达意思。

  过程:

  一、播放图片引起学生的回忆:

  记得这些场景,更记得这幅画面。(板书:地震中的父与子)

  二、回顾课文内容: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回忆文中感人的画面:

  (1)学生回忆,读语句。

  (2)出示画面:画面一: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画面二: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画面三:我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说只要我爸爸活着就一定会来救我,也能救大家。因为你说过,不论发生什么,你总会和我在一起!不!爸爸。先让别的同学出去吧!我知道你会跟我在一起,我不怕。不论发生了什么,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

  (3)总结方法:在众多画面的描写当中都运用了什么方法呢?(板书:语、言动作外貌、神态)

  3、这是怎样的一对怎样的父与子?是什么使了他们战胜困难?(板书:了不起。父亲:信守诺言、坚…忍不拔、永不放弃、恪守承诺、有责任感。儿子:信任父亲、勇敢、先人后己)出示:无论什么时候,我都会和你在一起!

  总结:儿子的了不起是因为他有一位了不起的父亲,是因为父亲在生活的每一个细节当中对儿子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三、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导语:当父亲在废墟上历尽艰辛寻找儿子的时候,废墟下有的儿子又会怎样呢?那是一个怎样的时刻呀!轰隆一声,孩子们就被压在废墟之下。在废墟下,桌椅被砸的破碎不堪,房梁斜斜的旨在地上形成一个三角。在狭小的空间里,十几个孩子挤在一起。这里没有水,没有食物,只有黑暗,只有恐惧,只有孩子们的哭声和嘶哑的求救声。面对危险,面对死亡,阿曼达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想到这里,阿曼达对同学们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

  (1)这段话表达了怎样的中心意思?(阿曼达信任父亲、勇敢、先人后己的品质。也可以从中渗透出父亲*时对阿曼达的影响)

  (2)围绕中心意思,用怎样的方法和内容表达?(方法:描写方法。)

  2、学生写文

  3、学生汇报,教师指导。

  (1)可以运用的:环境描写。

  内容:激励同学,回忆父亲*时的教导,*时的影响,运用文中的文字… …

  (2)范例中的彩色文字和空白处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来写。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实用5篇扩展阅读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实用5篇(扩展1)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6篇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1

  学*目标

  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洛杉矶、混乱、昔日、废墟、爆炸、瓦砾”等词语。

  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人物品质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出示图片,激情导入

  出示图片师导语:1994年,美国洛杉矶发生大地震,你看房倒屋塌,满目疮痍,在巨大的灾难面前,人类如同蚂蚁般渺小,生命在转瞬间灰飞烟灭。可就是在这场灾难中有一对父与子却创造了生命的奇迹。这节课我们继续第17课。

  二、品读感悟,深入情境

  (一)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课文告诉我们这是一对这样的父与子?(了不起的父与子)

  (二)引导学生感悟父亲和儿子的“了不起”。

  1、自由朗读课文1——12自然段,把表现父亲“了不起”的语句,用“------”画下来,想象作者用了怎样的描写方法?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2、学生交流,汇报

  A、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谁愿意帮助我?”没人给他肯定的回答,他埋头接着挖。

  救火队长挡住他:“太危险了,随时可能发生大爆炸,请你离开。”

  这位父亲问:“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警察走过来:“你很难过,我能理解可这样做,对你自己、对他人都有危险,马上回家吧。”

  “你是不是来帮助我?”用了什么表达方法?

  你有什么体会?

  面对大家的劝阻,父亲的回应是怎样的三句话(课件出示)你有什么发现?

  可是父亲说三句话的心情一样吗?读一读,谈谈自己的体会。

  师生合作,练读这几句话

  B、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抽读,用了什么表达方法,你体会到了什么?

  比较句子:

  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他挖了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比较一下,哪一句好,作者不厌其烦地把表示时间的词语罗列出来,从中你读懂了什么?

  是什么支撑着这位父亲苦苦地挖掘?而这一切的一切,我们不得不再一次感叹:这是一位了不起的父亲。

  从父亲的外貌描写中,你读懂了什么?作者为什么要这样描写父亲的外貌?

  就让我们记住这位了不起的父亲形象,指导有感情朗读这段。

  2、配乐出示5·12地震时表现父母之爱的图片,进一步感悟父母之爱的伟大。

  引导学生体会儿子的了不起。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12—24自然段,找一找表现儿子“了不起”的句子,用“()”划起来。

  学生交流汇报:

  A、“我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说只要我爸爸活着就一定会来救我,也能救大家。因为你说过,不论发生什么,你总会和我在一起!”

  这里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读读句子,谈谈自己的体会。

  (四)抓住主线,引深感悟。这对父亲和儿子真是父子情深啊!课文中哪句话让我们感受到父子情深呢?(不论发生了什么,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类似的话在文中出现过几次?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同学们,在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感受了父子情深,我们还学到了什么?(引导学生畅谈自己的感受和文章描写方法上的见解。)

  迁移导行,抒写“亲情”

  请你仔细观察课件出示的画面,想象画面内容,用上今天所学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描写,写一段话。

  板书设计

  了不起父亲

  儿子

  外貌动作语言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2

  教学目的: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使学生受到“爱别人以及做人应有责任感”的教育。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的内容。

  教学难点:

  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用具:投影片、挂图。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我们刚学过《秋天的怀念》,体会到了母爱的无私和伟大。这篇课文通过一个传奇的故事,谱写了一首父爱的颂歌。请同学们小声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激起学生的学*兴趣)

  (二)读准本课的生字词;在熟读的基础上,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1.出示本课的生字词,让学生读一读,读准即可。

  2.默读课文,投影出示自学提示:

  ①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画出文中使你感动的句子。并作简单的批注。

  (新课标指出:鼓励学生选择适应自己的学*方式。)

  ②画出不理解的词句或你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想一想它的含义。

  (新课标指出: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3.小组合作学*,再交流。

  (新课标指出: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

  教师巡视,随机解决简单的问题。

  (三)班上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反复地朗读并加以指导。

  1.课文结尾说这对父子了不起,为什么这样说呢?谈谈你的看法。

  2.投影出示并体会这句话:“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

  (1)自由读。

  (2)谈谈自己的理解。

  (3)还不够理解的同学,再读一读,直到会理解为止。

  (新课标指出:要“以读为本”“以读代讲,读中品味”。)

  (4)小结:父亲的了不起在于他的“不放弃”和“责任感”;儿子的了不起在于他对父亲的信任和对同伴有责任感。

  板书:不放弃责任感信任

  3.你自己最喜欢哪些句子或段落,自由读,然后读给同学听。

  (新课标指出:重视个体体验。)

  4、分角色读。

  (四)以“父与子”为主题,小组合作编写小本剧,然后排练表演。

  (新课标指出:要充分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资源。)

  (五)作业。

  把这个故事复述给自己的父母听。

  (作业的设计,既锻炼学生的复述能力,又在学校和家庭之间营造出一种关心孩子的教育、人人担当责任的环境氛围。)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3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到父爱的伟大力量。

  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

  2、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

  教学方法:

  合作、交流、以读代讲、读中悟情。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自读质疑、合作探疑、交流解疑

  1、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处处充溢着浓浓的父爱之情,也许,我们并不怎么在意他的存在。然而,就是这种*凡、朴实、无私的父爱在我们的生命遇到突如其来的灾难时,你能想象到它会爆发出何等惊人的力量?创造出怎样的奇迹吗?今天,我们来学*22课《地震中的父与子》。(板书课题)

  2、自读理文

  请同学们带着预*中的问题以自己喜欢的朗读方式把课文快速地读一遍。

  3、小组合作

  (出示小组合作要求)

  ①把自己读懂的内容变成问题考考别人。

  ②把自己不懂的和其他同学讨论一下,共同解答。

  ③在合作中又发现了什么新问题?

  4、交流解疑

  为了充分展示同学们合作学*的成果,我们举行个男女对抗赛,看看哪一组提的问题多而且有价值,能难到对方?哪一组能迎难而上,对课文理解深刻,回答准确到位?我们给优胜组授予“智多星”称号。

  (学生交流探讨)

  相机组织辩论:这位父亲的精神是不是失常?

  随机板书:两眼直直只有一个念头挖了38个小时

  小结:他失常,但失常的伟大;他不失常,不失常的惊人!这就是爱!伟大的父爱!(板书:爱)

  二、读中悟情,以读促解,突出重点

  1、看看文中有多少个感叹号?集中在哪儿?

  2、这些感叹号表达了一种什么感情?通过朗读把这种感情表达出来。

  (指导朗读重点句段)幻灯片依次出示

  ①“他感到眼前……走去。”

  ②“是儿子的声音!……我的儿子!”

  ③“是我,是爸爸!……和我在一起!”

  ④“一个安全的出口……阿曼达!”

  三、以文激情,开放课堂,升华情感

  1、从大家的朗读声中,我感觉同学们被这篇课文深深的感动了。感动了就会心潮澎湃、思绪万千,告诉老师,你想到了什么?

  2、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一种方式来表达一下你对父母的崇敬、爱戴!

  四、课后作业

  在以下的几个形式中选择一个做一做,体会父母的辛劳和对自己的关爱。

  1、和爸爸妈妈的目光对视一分钟,你看到了什么?

  2、细细地观察爸爸妈妈的背影,你想到了什么?

  3、帮爸爸妈妈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你体会的了什么?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4

  教学目的:

  1、感受父子亲情,理解伟大的父爱能给人巨大的勇气,能使人在危急时刻变得更加坚强,能够无所畏惧地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

  2、依托语言文字,通过有感情朗读、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课文内容和情感。

  教学重点:

  1、展现“父亲艰难地在废墟上挖了38小时”这一情景的第十二自然段。

  2、理解“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这句话给父子二人带来的巨大精神力量。

  3、理解这对父子为何了不起。

  教学难点:

  理解“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给父子二人带来的巨大精神力量。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把握整体,创设情境

  1、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第17课地震中的――(生引答:父与子)【板书课题

  2、初读了课文,你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一场突如其来的大地震让一切都失去了他往日的模样。(出示影音)

  旁白:你们看,在地震中楼房倒塌,成了瓦砾堆,鲜活的生命就这样离我们而去。……人群从四面八方赶来,纷纷加入救援的队伍。一双双手,一把把铁锹,各种先进的仪器设备,都加入了到这场与死神的竞赛中。然而,救出每一个人都显得那样艰难。

  二、直奔主题,整体感知

  1、就在这样的情况下,一位父亲执着地挖了38个小时,他7岁的儿子竟顽强支撑了38个小时。课文中早已对他们给予高度的评价,说他们是一对――(生答:了不起)的父与子。【板书:了不起

  2、你从课文哪些地方看出他们的了不起?动笔划出来,还可以用简短的语句做些批注。(学生读划写)

  3、学生交流

  过渡:这真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这位父亲如此伟大,如此――,如此――(生自由答)让我们再一次走*这位了不起的父亲。(出示文字)

  三、品读语句,以读代讲

  1、现在你们会怎样读这些句子?你会抓住哪些字眼来读出父亲的了不起?大家在小组里读一读。(分小组朗读)

  2、交流品读

  你来读,你为什么会这么读?【结合回答板书:挖动作外貌细节

  ★时间词:文中为什么不厌其烦的把这些时间词写出来?(看出时间长,父亲支持了这么久很疲劳,看出不容易困难很大……)36小时,这是两个白天一个黑夜,父亲就这样不停地挖啊挖啊。这是一个多么坚韧不拔的父亲。我们一起来朗诵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

  ★灰尘,血丝,衣服,血迹……

  ★孤军奋战的父亲没有任何工具,仅凭他的一双手,一双血肉模糊的手不停地挖呀挖呀,这里饱含着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我们一起来读,记住这位了不起的父亲。(生齐读)

  3、挖了这么久这么艰难,父亲为什么没有放弃?因为(生齐答)(出示文字)

  【板书:无论…总…

  4、这是父亲常对儿子说的话。这是一个约定,这是一个承诺,这是一份沉甸甸的爱。这位慈爱的父亲曾经在什么情况下说过这句话?(学生简答)

  5、现在,在一片废墟前,父亲也是凭借着这句话(指,生齐读)执着地挖掘。在这片废墟上,他曾经听到其他父母的痛哭和呼喊(生接读);他曾经听到好心人的劝慰(生接读);曾经听到消防队长的告诫(生接读);曾经听到警察的规劝(生接读)。面对这一切的不理解,面对身心的巨大伤痛,父亲停止了吗?(生:没有)为了和儿子在一起,父亲都克服了哪些困难?你能不能用“不论……总……”这个句式来说一说。

  6、无论发生了什么,父亲只有一个念头――(生自由答)

  这个信念支撑起了父亲了不起的形象。(配乐)假如他就是你的父亲,面对废墟他曾经绝望过,但对你不离不弃的爱让他变得坚强伟岸……(生齐读)

  7、也许正是这份深沉的父爱创造了奇迹,挖到了第38小时……(师生同读,学生只接儿子的语言部分)

  8、父亲挖了38小时,年仅7岁的阿曼达就在黑暗中(等)了38小时。【板书等】当父亲找到他时,儿子的话让我们由衷地钦佩,你会怎样赞赏他?(出示投影填空)(学生发言,解释自己所填的内容)你还会怎么表扬他?(学生发言,解释自己所填的内容)【相机板书语言

  过渡:身处险境时的勇气和镇定,安全出口前的无私无畏都来自――来自“――”(出示投影)的坚定信念。(引答,简单解释)

  9、引读:当父亲伤痕累累,疲惫不堪快要倒下的时候,是这句话让他充满力量……(出示投影);当儿子饱受煎熬难以支撑的时候,是这句话给了他希望……(出示投影)。

  小结:一句*实而强有力的话连接着两个人的心。从这父子二人身上,似乎让人看到的不仅仅是深切的父子之情,还有更令人感动的人格力量。(出示投影)这的确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让我们把父子幸福相拥的镜头永远留在我们的心中。(学生齐读)

  三、拓展阅读,指导写法

  我们虽不曾有过这样轰轰烈烈的经历,但浸润在*凡生活中的爱,依然让我们感动。让我们挖掘挖掘那份生活中那份深沉的父母之爱吧!学完了课文你会怎样表达这种情感,你会抓住人物的哪些方面来表达呢?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5

  【教学目标】

  1、感受父子亲情,理解伟大的父爱能给人巨大的勇气,能使人在危急时刻变得更加坚强,能够无所畏惧地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

  2、依托语言文字,通过联系上下文、展开想象与联想、感情朗读、小练笔等方法,理解课文内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展现“父亲艰难地在废墟上挖了38小时”这一情景的第十二自然段。

  2、展现“阿曼达在废墟下坚持信念,鼓励同学”这一情景的相关段落。

  3、理解“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这句话给父子二人带来的巨大精神力量。

  4、理解这对父子为何了不起。

  【教学难点】

  1、理解“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这句话给父子二人带来的巨大精神力量。

  2、感受地震灾难,体验地震带给人心灵的巨大冲击。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教学课件。(素材包括:展现地震场景的视频,震后废墟图片,课文中的插图(进行技术处理),白玫瑰花背景图片,电影《辛德勒名单》中的音乐,音乐《你知道我在等你吗》。)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第一,初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自学生字新词,理解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

  第二,再读课文,了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第三,学生借助看书、上网查询等学*渠道,了解地震灾害的相关知识,并通过口语交际形式进行交流。

  第二课时

  一、新课导入

  师:这节课继续学*第17课,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生齐读课题。)

  师:大地震会给人们带来巨大的灾难。我们来看看曾发生的几次大地震。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6

  【教学目标】

  1、充分体会和感受亲情的可贵,受到熏陶和感染。

  2、领悟课文中一些重点语句语言运用的特色。

  【课前准备】

  学完《秋天的怀念》(人教版六年制第九册)一文后,让学生搜集并阅读同类的颂扬亲情的故事。如果学生搜集有困难,教师可把诸如《背影》《血泪亲情泣天地》《无私母爱创造生命奇迹》《7岁女孩拯救母亲的感人故事》等文章提供给学生。

  【教学流程】

  一、承上启下,直奔“亲情”。

  同学们,我们刚学了课文《秋天的怀念》,感受到母爱的无私,亲情的可贵,对下面的一段文字,大家一定有了深切的体会。出示一段赞颂亲情的抒情性文字,可以是收集到的别人的文字,也可以教师自己撰写的:

  亲情,是黑夜里明亮的烛光,撕开夜幕,指引前进的航向;亲情,是冬日里和煦的太阳,驱走严寒,给人们带来温暖……

  让学生齐读。今天我们就来学*另一篇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板书),读了以后,相信大家对这段文字,对亲情的可贵一定有更加深刻的体会。

  (按主题组织编排课文是新教材的重要特点。出示类似的文字,既揭示了本组课文的共同主题,又营造了浓郁的情感氛围,有助于学生迅速入情、动情。)

  二、阅读课文,感受“亲情”。

  (一)读题提问。读了题目,你想从课文中知道什么?

  (这是对学生“阅读期待”的利用,凸现学生作为阅读主体的地位。)

  (二)读文答问。

  1、初读一遍课文,用几句话说说课文写一件什么事,说的话要求尽可能回答同学们想知道的问题。

  2、再读一遍课文,说说课文所写的是怎样的一对父子。答案可以是各种各样的。学生发言后,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板书:了不起)

  (让学生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人物,既训练了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又可以强化对词语的积累。同时,又寻找到阅读本文的突破口。)

  3、深读课文,说说从哪里看出父亲和儿子的了不起。

  (1)关于父亲的了不起,以下句子或关键词语是品味的重点:

  ①“他猛然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过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了什么事,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

  ②“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问道:谁愿意帮助我?”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从这位父亲“直直”的'双眼中,你看出他在想什么?

  答案可以有差异,在学生回答之后,教师用抒情性的语言进行小结。

  ③“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有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挖到第38小时,他突然听见瓦砾堆下传出孩子的声音:……”作者不厌其详地把表示时间的词罗列起来,从中你读懂了什么?

  这个问题有较大的思维含量,可让学生小组讨论,然后派代表发言。也可以采用对比的方法,让学生在对比中领悟——如果把这句话改为以下的句子,你认为好吗?

  “他不停地挖着,没有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挖到第38小时,他突然听见瓦砾堆下传出孩子的声音……”

  (“读懂”既包括读懂这句话所包含的思想感情,也包括读懂作者用来表达情感的语言形式,了解课文的语言特色。这个环节意在让学生领悟“父亲”的了不起,受到崇高亲情的感染和熏陶,同时让学生消化、吸纳课文的语言,掌握课文的语言形式。)

  (2)关于儿子的了不起,以下句子或关键词语是品味的重点:

  ①“挖到第38小时,他突然听见瓦砾堆下传出孩子的声音:爸爸,是你吗?”儿子凭什么认为来救他们的人是他的爸爸?

  学生发言后,教师小结:亲情,产生信赖;亲情使父子心连心;亲情使儿子坚信,父亲总会跟他在一起,无论是在宁静温馨的家,还是在张牙舞爪的死神面前!

  ②“不!爸爸。先让我的同学出去吧!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起,我不怕。不论发生什么事,我知道你总会跟我一起。”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学生发言后,教师小结:亲情使人勇敢、无畏,亲情使人无私、高尚。

  4、再次齐读导入时出示的那一段文字。

  5、分角色朗读课文,从“他挖了8小时”至结尾。

  三、迁移导行,抒写“亲情”。

  教师小结。让学生课后写亲人关爱自己的一件或者几件事,歌颂亲情;也可以为自己的亲人做一件事,并把这件事写下来。最后让学生把自己对亲情的感悟带到生活中去,为亲人做一件事,以情导行,把学文与育人有机地结合起来。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五,地震中的父与子,希望对你有帮助!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实用5篇(扩展2)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 (菁华5篇)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1

  学*目标

  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洛杉矶、混乱、昔日、废墟、爆炸、瓦砾”等词语。

  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人物品质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出示图片,激情导入

  出示图片师导语:1994年,美国洛杉矶发生大地震,你看房倒屋塌,满目疮痍,在巨大的灾难面前,人类如同蚂蚁般渺小,生命在转瞬间灰飞烟灭。可就是在这场灾难中有一对父与子却创造了生命的奇迹。这节课我们继续第17课。

  二、品读感悟,深入情境

  (一)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课文告诉我们这是一对这样的父与子?(了不起的父与子)

  (二)引导学生感悟父亲和儿子的“了不起”。

  1、自由朗读课文1——12自然段,把表现父亲“了不起”的语句,用“------”画下来,想象作者用了怎样的描写方法?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2、学生交流,汇报

  A、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谁愿意帮助我?”没人给他肯定的回答,他埋头接着挖。

  救火队长挡住他:“太危险了,随时可能发生大爆炸,请你离开。”

  这位父亲问:“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警察走过来:“你很难过,我能理解可这样做,对你自己、对他人都有危险,马上回家吧。”

  “你是不是来帮助我?”用了什么表达方法?

  你有什么体会?

  面对大家的劝阻,父亲的回应是怎样的三句话(课件出示)你有什么发现?

  可是父亲说三句话的心情一样吗?读一读,谈谈自己的体会。

  师生合作,练读这几句话

  B、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抽读,用了什么表达方法,你体会到了什么?

  比较句子:

  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他挖了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比较一下,哪一句好,作者不厌其烦地把表示时间的词语罗列出来,从中你读懂了什么?

  是什么支撑着这位父亲苦苦地挖掘?而这一切的一切,我们不得不再一次感叹:这是一位了不起的父亲。

  从父亲的外貌描写中,你读懂了什么?作者为什么要这样描写父亲的外貌?

  就让我们记住这位了不起的父亲形象,指导有感情朗读这段。

  2、配乐出示5·12地震时表现父母之爱的图片,进一步感悟父母之爱的伟大。

  引导学生体会儿子的了不起。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12—24自然段,找一找表现儿子“了不起”的句子,用“()”划起来。

  学生交流汇报:

  A、“我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说只要我爸爸活着就一定会来救我,也能救大家。因为你说过,不论发生什么,你总会和我在一起!”

  这里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读读句子,谈谈自己的体会。

  (四)抓住主线,引深感悟。这对父亲和儿子真是父子情深啊!课文中哪句话让我们感受到父子情深呢?(不论发生了什么,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类似的话在文中出现过几次?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同学们,在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感受了父子情深,我们还学到了什么?(引导学生畅谈自己的感受和文章描写方法上的见解。)

  迁移导行,抒写“亲情”

  请你仔细观察课件出示的画面,想象画面内容,用上今天所学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描写,写一段话。

  板书设计

  了不起父亲

  儿子

  外貌动作语言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2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理解“昔日、废墟、疾步、绝望、瓦砾、开辟、破烂不堪”等词语。积累文中关于人物外貌、语言描写的佳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3、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4、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

  1、了解父亲不顾一切抢救儿子的经过,感受父爱的伟大。

  2、让学生明白这对父子为什么了不起。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讲生活中的一则实例,让学生谈感受:

  曾有这样一则报道:有一位母亲买菜回家,突然看见自己三岁的儿子正从自家五楼的阳台上摔下来。这位母亲一下子从很远的地方跑过去,居然接住了小孩。后来,消防队员做了一个实验,让这位母亲从同一地点、同一时间跑过去,这位母亲却接不住一个沙包。这是为什么呢?

  2、揭示课题:

  了不起的母亲瞬间爆发了超常的爱的力量,避免了惨祸的发生,拯救了孩子。当地震灾害突然降临时,父爱又会爆发出怎样的力量呢?1994年,当巨大的地震的危害侵袭美国洛杉矶时,有一对父子演绎了一段令人深受感动的故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第十七课──《地震中地父与子》。板书课题并让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初步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

  ⑴借助字典,结合课文中的句子认识生字和新词。

  ⑵用“~~~”画出自己深受感动的句子。

  ⑶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小组内互读课文,交流学*收获。

  3、全班交流:

  ⑴检查生字、新词的读音,重点记住“墟、砾、颤”等字形。

  ⑵初步汇报自己深受感动的句子。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悟

  1、默读课文,思考:

  ⑴用比较简洁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⑵读了课文有什么感受;

  ⑶划出不懂的词语、句子,试着提出不懂的问题。

  2、全班讨论:

  ⑴用简洁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⑵谈谈读了课文,自己有什么感受。

  第二课时

  一、复*导入

  二、细读课文,与文本对话

  1、学*第2、3自然段:

  ⑴自读。

  ⑵议一议:

  此刻,父亲的心情怎样变化?

  出示句子: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

  你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⑶说话训练:

  阿曼达在学*上遇到困难,很苦恼,父亲会……

  阿曼达在和同学踢足球,腿骨折了,父亲会……

  ⑷师小结。

  2、学*4-23自然段:

  ⑴自读课文4到23自然段,边读边体会哪些地方让你感动?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做上记号,也可以在旁边写上自己的感受。

  ⑵汇报:

  师根据学生回答相机理解4~11自然段最令人感动的句子。

  ⑶学生分角色读一读。

  ⑷小结:

  对第12自然段的理解:

  ①师:是啊。在我眼里,这不是普普通通的一段话,而是一首饱含父爱的诗,轻你们各自有感情地读一读这首诗。

  出示:

  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有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②指名读。

  ③比较句子,你更欣赏哪一种表达方法?为什么?

  出示:

  a、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

  b、他不停地挖,挖了36小时。

  ④出示:

  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你从这些描写中体会到了什么?

  ⑤小结。

  ⑥读一读这首诗。

  对13到23自然段的理解:

  ①师生合作读13到23自然段。

  ②“不!爸爸。……”从这句话大家体会到了什么?

  师:父亲不顾一切地挖,儿子坚韧不拔地等。因为他们都有一个信念:无论发生什么我们都在一起。凭着这样的信念,他们不仅一家团聚还救活了其他13个孩子,这真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

  3、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段。

  三、拓展,体会父母之爱

  推荐读《背影》、《游子吟》。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3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受到父子情深的感染。感悟父与子的“了不起”。感受坚定的信念与爱的传递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3.初步感受作者借人物外貌、语言的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表达方式。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到父爱的伟大力量──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和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巨大精神力量。感悟坚定的信念与爱的传递,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单元主题导入

  1、老师引语:同学们,父母之爱,是黑夜里明亮的烛光,撕开夜幕,指引前进的航向;父母之爱,是冬日里和煦的太阳,驱走严寒,给人们带来温暖、希望。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走入第六组课文,去感受浓浓的父子之爱。

  2、播放地震视频。

  3、教师导入:是啊,地震是多么地残酷,无情。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每一次灾难都显现出人性的光辉。同样,在美国洛杉矶的一次大地震中,有一对父子也演绎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今天就要我们走进这对父子,来学*17、《地震中的父与子》,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学生自由读文,教师巡视辅导。交流

  三、细读课文,品悟父亲了不起

  1、读完全文,你觉得这是怎样的一对父子?了不起,读这句话。

  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的在一起。

  2、看到这句话,你会产生什么疑问?预设:为什么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呢?

  学*提示:

  1、画一画,画出表现父亲了不起的句子;

  2、读一读,在句子旁边写上感受。

  3、品一品,体会作者采用的描写方法,想想这样写的好处。

  生读文,师巡视。交流。

  a“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1、自读这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

  2、“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36小时是多长时间?为什么不直接说他挖了36小时?动作描写坚强执着

  3、没人再来阻挡他,一个“再”字,你明白了什么?曾经有人阻挡他。

  哪些人曾经阻挡他?消防队长,好心人,警察,引读

  为什么现在没人不来阻挡他呢?

  这位父亲失常了吗?

  老师:失常和不失常都是因为父亲对儿子的爱。让我们带着感动之情在读这段话。生读。

  4、这段话中还有对父亲的什么描写?外貌描写。

  请同学闭上眼睛,听老师读这段话,想象一下,你仿佛看到了一位怎样的父亲?

  读写训练:

  父亲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

  废墟里满是,

  父亲的手,他满脸,双眼,

  他的嘴里不停的念叨着,

  他的脑子里不断浮现往日儿子,

  他的心中只有,

  他真是一位的父亲!

  父亲强忍住心中巨大的悲痛,他像疯了一样用手疯狂的挖着……8小时过去了,他的双手,但他不敢用任何工具,他怕下一块砖石下面,他小心翼翼的挖着……12小时过去了,父亲挖的太累了,他多想,他多想,但是他知道,他是多么希望多么希望他的双手24小时过去了,父亲呆滞的双眼,满脸他的嘴里不停的念叨着,他的眼前仿佛浮现出往日儿子36小时过去了,他的心中只有他的挖着……

  读出坚强,读出父爱。

  四、感悟儿子了不起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运用刚才学到的品味父亲了不起的学*方法,体会儿子的了不起。

  b我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说只要我爸爸活着就一定会来救我,也能救大家。因为你说过,不论发生什么,你总会和我在一起!

  1、自读,体会,读出勇敢。

  2、走进阿曼达,补白想象

  阿曼达在废墟下等了8小时,12小时,废墟里,阿曼达想到他对同学们说

  阿曼达在废墟下等了24小时,36小时,废墟里,阿曼达坚信他对同学们说

  阿曼达,你真是一位。

  c“不!爸爸。先让我的同学出去吧!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起,我不怕。不论发生什么事,我知道你总会跟我一起。”

  师: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一个“让”子让出了什么?

  生:无私,舍己为人。一个7岁的孩子,把生的希望让给同学,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让我们怀着敬意在读这段话。生读

  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创造了神话般的奇迹,现在,让我们分享劫后余生的幸福。

  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的紧紧拥抱在一起。

  图片,配乐,请你幸福的读一读,读出父子两人劫后余生的喜悦,激动。读出父子之间互相信守诺言的信任,读出父亲为有这样勇敢的儿子的自豪,读出儿子为有这样坚强执着有责任感的父亲的骄傲。让我们共同分享着幸福的时刻,让我们把镜头永远留在我们的心中。齐读。

  五、写法指导,拓展延伸

  1、同学们,课文中没有一处直接写父亲伟大,但是却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你是从哪体会出来?

  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

  这正是本文的写作方法,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中运用这些描写。

  2、高尔基说:父爱是一部震撼心灵的巨著,读懂了它,你也就读懂了整个人生!父爱,不仅仅表现在大灾大难之中,在我们*时的生活中,点点滴滴的生活细节,也体现着父爱的深沉。同学们,回想你与爸爸妈妈的一些故事,一定也有一些镜头,湿润着我们的心灵。老师也把自己的一篇文章带来,与大家分享那亲情的温暖。(根据时间,适当删减)

  考上大学的喜悦冲淡了我对母亲的依恋和惆怅。离家那天早晨,母亲站在一边看着我收拾东西,什么也没说。等我快要出门时,母亲突然说:“孩子,你过来。”我走过去,母亲掏出一个鼓鼓囊囊的手绢包,塞到我手里:“孩子,咱家钱不富裕,不能给你太多路费,这还有500块钱,你多拿些,在外头不比在家里。”我想推辞,但我知道母亲的脾气,只好默默地接过来。母亲笑了,赶紧帮我打开旅行箱,又从我手里拿过那个鼓鼓囊囊的手绢包,慢慢地、仔细地塞到了箱子底下,才费力地直起老迈的腰,很满足地长长地吁了一口气。走出家门了,回眸间,没看到母亲的身影。我知道,母亲是躲在屋里悄悄地抹眼泪了。尽管难过,可她不想让远行的女儿因为母亲的伤感而伤感,她想让女儿无牵无挂地离开这个尽管穷却十分温暖的家。坐在火车上,忍不住的,拿出了那个鼓鼓囊囊的手绢包,一层层地打开,一向不爱哭的我,竟禁不住热泪盈眶了:那厚厚的一叠,除了一张50元的,其余的都是10元、5元的,还有两张竟然是5毛的!我竭力控制着自己,不让眼泪流出来。母亲的身影不时地浮现在眼前:寒风中,母亲正在集市上守着一篮子鸡蛋等待着买主,眼里含着期待;烈日下,母亲正在农田里锄草,眼里含着希望;微弱的灯光下,母亲正摩挲着女儿的照片,微笑着,眼里却含着泪花;阴雨连绵的日子,母亲伫依窗前,遥望南方:"孩子,多穿一件衣服啊。出门别忘了带伞啊。"我再也忍不住了,泪水夺眶而出……

  2、此时此刻,你有什么话要对爸爸妈妈说呢?(让我们把心中对父亲的感激化为几句简单的话语,写下来。)

  六、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1、这篇课文让我们体会到深深的父爱,让我们明白了——爱,会使人坚定和勇敢;爱,会使人产生信赖和力量;爱,会创造奇迹,让我们把这个故事讲给身边的人听,把爱传递,让世界充满爱。

  2、阅读有关父爱的文章,如朱自清先生的《背影》等。

  推荐阅读:《背影》《秋天的怀念》《没有一种冰不被阳光融化》《妈妈,我找了你好久》《父爱》

  七、结束语

  一次地震,书写着一个荡气回肠的故事;

  一句承诺,谱写出一曲激情感人的颂歌。

  父母之爱,是一部我们永远也读不完的书,要用一生去翻阅,去感受……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4

  一、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理解“昔日、废墟、疾步、绝望、瓦砾、开辟、破烂不堪”等词语。积累文中关于人物外貌、语言描写的佳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4、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二、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到父爱的伟大力量──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和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巨大精神力量。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阅读单元导读,明确学*重点。

  二、交流对地震的了解,拓展阅读有关资料。

  三、导读课文,整体感悟。

  (一)初读,扫清文字障碍。

  (二)品读,找出感动的句子,好好体会。

  (三)着重引导读好以下句子:

  1、不论发生了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谁对谁说的?用什么语气读?文*出现几次?另外两次谁说的?说明什么?)

  2、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为什么要这样写?直接写36小时不行吗?36小时是多久?从他的外貌描写中,你想到什么?)

  3、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这句话最重要的词语是什么?把了不起的感觉读出来。)

  (四)能不能用自己的话简洁概括课文内容?

  (五)精读,快速阅读全文,想想明白了些什么,有什么疑问。

  四、提出质疑,梳理疑问

  根据学生疑问,梳理出一至两个待探究问题,教师也提出问题:为什么说这对父子是了不起的?

  第二课时:

  一、立体探究,感悟“了不起”

  (一)自主选择“儿子了不起”、“父亲了不起”进行探究,找出关键句子,细心体会。

  (二)探究“儿子了不起”(抓住勇敢、无私、对父亲的信任来理解,放手让学生畅言。)

  (三小结、过渡:从儿子的表现我们可以说:真是个了不起的儿子。而儿子的了不起来自于父亲,来自于对父亲的信赖,来自于他有一位了不起的父亲。父亲的了不起表现在哪里呢?(提示:交流的时候,表达要清晰,要抓住课文中的具体句子来说明。)

  重点探究“父亲的了不起”。

  抓住以下句子,反复朗读感悟:

  1、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问道:“谁愿意帮助我?”没人给他肯定的回答,他便埋头接着挖。(为了儿子,决不放弃,实现对儿子的承诺)

  2、然而这位父亲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儿子在等着我!”(占据父亲整个心灵的是儿子,一定要救出儿子是父亲心中唯一的信念)

  3、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1)36个小时,两天一夜啊,在这段时间,父亲不吃不喝不睡,是多么了不起啊!读

  (2)挖掘工作何其辛苦和危险,然而,父亲承受的仅仅是肉体上的辛苦吗?(还有精神上的双层压力:担心家里的妻子,担心孩子再也找不到了。)肉体上的辛苦,精神上的压力,这一切也没有使父亲停下来?你们说他了不起吗?读

  (3)想象挖掘过程中有哪些触目惊心的场面,父亲会怎么想呢?(不管发生了什么,看见了什么,丝毫没有动摇父亲的意志,多么了不起啊!)读

  总结学法:抓住什么来分析?(神态、动作、语言)

  讨论。最终,儿子救出来了。故事的结局皆大欢喜。可是,如果挖出来的是儿子的尸体,或者在挖的过程中发生了爆炸,还能说父亲是了不起的吗?(父亲因为担忧孩子的生命安全,过于悲痛,以致于精神和行为异于常人,这都是缘于他对孩子深沉的强烈的爱。不管孩子能不能救,不管结局是否圆满,他都是一位称职的父亲,伟大的父亲,了不起的父亲。)

  二、精略结合阅读,感受不同形式的爱

  (一)导语:父母的爱有很多种,有的象阿曼达的父亲一样,是一种强烈的外显的爱,有的可能是我们*时觉察不到的无微不至的爱。阅读《慈母情深》,运用我们学到的方法,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体会人物的感情。

  (二)交流:从哪些地方体会到母亲的深情?

  (三)填表:今天,我们不仅被《地震中的父与子》中伟大的父爱感动着,也被慈母的浓浓深情感动着,之所以被感动,是因为我们自身的原因——太投入了,同时,也是文章的原因——太感人了。

  作业:

  1、填写表格

  2、回忆生活中,父母亲关爱你的一个画面,写一个片段,注意,把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写具体。

  慈母情深(略)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5

  设计理念:

  抓住主线“为什么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创设良好的对话氛围,

  教学目标:

  1、学*生字词,品味描写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的句子,体会父与子的了不起。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父爱的伟大。

  3、学*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

  品味描写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的句子,体会父与子的了不起,感受父爱的伟大。

  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反映人物品质的表达方法。

  课前准备:

  把相关的句子、图片制作成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复*字词

  2、在突如其来的大地震中,孩子生还无望。父亲无比悲痛,读句子: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

  二、父亲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阵后,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他坚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当时父亲心里是想些什么?

  三、过去对儿子承诺,让父亲重燃希望,他决心找到儿子。请你默读1-12自然段,细细品味描写父亲外貌、语言、动作的句子,感受父亲的了不起。

  四、从父亲的外貌、语言、动作,你认为这是一位怎样的父亲?

  五、这真是一位了不起的父亲啊!在废墟前,

  别的父母匆匆赶来,哭喊后又绝望离开,这位父亲放弃了吗?他要干什么?(课件)挖开废墟、寻找儿子、救出儿子

  当好心人拉住他说:太晚了,没有希望了。这位父亲放弃了吗?他要——挖开废墟、寻找儿子、救出儿子

  当消防队长要他离开时,这位父亲放弃了吗?他要——挖开废墟、寻找儿子、救出儿子

  当警察要他马上回家时,这位父亲放弃了吗?他要——挖开废墟、寻找儿子、救出儿子

  当人们认为他失常,不再阻挡他时,这位父亲放弃了吗?——没有!没有!他一定要————挖开废墟、寻找儿子、救出儿子。

  为了信守承诺,无论谁来劝阻,父亲也决不放弃,(板书:信守承诺、决不放弃)这是多么的——了不起。

  此刻,父亲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儿子在等着我”。面对好心人,他怎么说,面对消防队长,他怎么说?面对警察,他怎么说?

  谁也没父亲,谁也不理解父亲,父亲是多么的孤独无助!可是,为了信守承诺,无论怎样孤独无助,父亲也决不放弃,这是多么的——了不起。

  六、下面,我们一起朗读课文这些片段,好好地体会一下。

  七、父亲孤身一人,要徒手挖开废墟寻找儿子,难吗?从哪看出来?

  从这些描写,你想象出父亲在挖掘中会有哪些困难吗?

  八、是啊,要找到埋在废墟下的儿子,谈何容易啊,除了要挖,(课件变颜色)父亲还要怎么样?你想到哪些动词?这么多的动作,作者为什么单单写一个“挖”字,从这可以看出什么?

  九、就这样,父亲在不断的余震和爆炸中挖呀、抬呀、搬呀、抗呀、撬呀,一刻不停,分析“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想象:父亲听到埋在废墟下的儿子对你说:——父亲边挖边对儿子说:——

  就这样,8小时过去了,12小时过去了,24小时过去了,36小时过去了,在余震和爆炸中父亲挖呀、抬呀、搬呀、抗呀、撬呀。分析句子“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但父亲始终没有停下来,他还是挖呀挖呀,把我们的感受送进文字里,一起朗读这段话。

  十、是什么让父亲挖个不停,忘记危险、忘记饥饿、忘记疲劳、甚至忘记了自己?是爱!是父爱!(板书:爱)因为爱,父亲用行动对儿子说:“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所以说这是一位——了不起的父亲。

  十一、如果没有父亲的坚持,废墟下的阿曼达会怎样?让我们一起回放这动人的一幕吧。把书端起来,一起朗读余下的段落。(课件)我读旁白和父亲的话,你们读儿子的话,边读边思考,为什么说儿子也是了不起的?

  十二、为什么说儿子也是了不起的?(说话)

  是啊,儿子信赖父亲,虽然被埋在废墟下,但坚强勇敢,关心他人。(板书:信赖父亲、坚强勇敢、关心他人)最后化险为夷,所以说他是——了不起的儿子。如果没有这个约定,(课件无论——)被埋在漆黑的废墟下两天一夜只有七岁的阿曼达可能——?可见,这承诺是父亲决不放弃的动力,也是儿子绝境求生的勇气,所以他对父亲说——(课件出两段孩子的话)这类似的话反复出现,不但前后呼应,还说明了父爱能创造奇迹。

  十三、想象一下,阿曼达在废墟下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现在动笔把你想到的写下来。点评。

  十四、这节课我们走*了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感受到父爱的伟大。其实,父爱不仅展现在大灾大难中,更多时候伟大的父爱是潜藏在*凡的每一天里。只要我们用心感受,父爱无处不在。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实用5篇(扩展3)

——《地震中的父与子》公开课教案3篇

  1、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感悟父与子的“了不起”。感受坚定的信念与爱的.传递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2、初步感受作者借人物外貌、语言的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表达方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到父爱的伟大力量──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和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巨大精神力量。感悟坚定的信念与爱的传递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1、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感悟父与子的“了不起”。感受坚定的信念与爱的传递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2、初步感受作者借人物外貌、语言的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表达方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实用5篇(扩展4)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6篇

  学*目标

  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洛杉矶、混乱、昔日、废墟、爆炸、瓦砾”等词语。

  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人物品质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出示图片,激情导入

  出示图片师导语:1994年,美国洛杉矶发生大地震,你看房倒屋塌,满目疮痍,在巨大的灾难面前,人类如同蚂蚁般渺小,生命在转瞬间灰飞烟灭。可就是在这场灾难中有一对父与子却创造了生命的奇迹。这节课我们继续第17课。

  二、品读感悟,深入情境

  (一)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课文告诉我们这是一对这样的父与子?(了不起的父与子)

  (二)引导学生感悟父亲和儿子的“了不起”。

  1、自由朗读课文1——12自然段,把表现父亲“了不起”的语句,用“------”画下来,想象作者用了怎样的描写方法?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2、学生交流,汇报

  A、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谁愿意帮助我?”没人给他肯定的回答,他埋头接着挖。

  救火队长挡住他:“太危险了,随时可能发生大爆炸,请你离开。”

  这位父亲问:“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警察走过来:“你很难过,我能理解可这样做,对你自己、对他人都有危险,马上回家吧。”

  “你是不是来帮助我?”用了什么表达方法?

  你有什么体会?

  面对大家的劝阻,父亲的回应是怎样的三句话(课件出示)你有什么发现?

  可是父亲说三句话的心情一样吗?读一读,谈谈自己的体会。

  师生合作,练读这几句话

  B、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抽读,用了什么表达方法,你体会到了什么?

  比较句子:

  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他挖了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比较一下,哪一句好,作者不厌其烦地把表示时间的词语罗列出来,从中你读懂了什么?

  是什么支撑着这位父亲苦苦地挖掘?而这一切的一切,我们不得不再一次感叹:这是一位了不起的父亲。

  从父亲的外貌描写中,你读懂了什么?作者为什么要这样描写父亲的外貌?

  就让我们记住这位了不起的父亲形象,指导有感情朗读这段。

  2、配乐出示5·12地震时表现父母之爱的图片,进一步感悟父母之爱的伟大。

  引导学生体会儿子的了不起。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12—24自然段,找一找表现儿子“了不起”的句子,用“()”划起来。

  学生交流汇报:

  A、“我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说只要我爸爸活着就一定会来救我,也能救大家。因为你说过,不论发生什么,你总会和我在一起!”

  这里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读读句子,谈谈自己的体会。

  (四)抓住主线,引深感悟。这对父亲和儿子真是父子情深啊!课文中哪句话让我们感受到父子情深呢?(不论发生了什么,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类似的话在文中出现过几次?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同学们,在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感受了父子情深,我们还学到了什么?(引导学生畅谈自己的感受和文章描写方法上的见解。)

  迁移导行,抒写“亲情”

  请你仔细观察课件出示的画面,想象画面内容,用上今天所学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描写,写一段话。

  板书设计

  了不起父亲

  儿子

  外貌动作语言

  教学目的: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使学生受到“爱别人以及做人应有责任感”的教育。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的内容。

  教学难点:

  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用具:投影片、挂图。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我们刚学过《秋天的怀念》,体会到了母爱的无私和伟大。这篇课文通过一个传奇的故事,谱写了一首父爱的颂歌。请同学们小声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激起学生的学*兴趣)

  (二)读准本课的生字词;在熟读的基础上,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1.出示本课的生字词,让学生读一读,读准即可。

  2.默读课文,投影出示自学提示:

  ①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画出文中使你感动的句子。并作简单的批注。

  (新课标指出:鼓励学生选择适应自己的学*方式。)

  ②画出不理解的词句或你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想一想它的含义。

  (新课标指出: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3.小组合作学*,再交流。

  (新课标指出: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

  教师巡视,随机解决简单的问题。

  (三)班上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反复地朗读并加以指导。

  1.课文结尾说这对父子了不起,为什么这样说呢?谈谈你的看法。

  2.投影出示并体会这句话:“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

  (1)自由读。

  (2)谈谈自己的理解。

  (3)还不够理解的同学,再读一读,直到会理解为止。

  (新课标指出:要“以读为本”“以读代讲,读中品味”。)

  (4)小结:父亲的了不起在于他的“不放弃”和“责任感”;儿子的了不起在于他对父亲的信任和对同伴有责任感。

  板书:不放弃责任感信任

  3.你自己最喜欢哪些句子或段落,自由读,然后读给同学听。

  (新课标指出:重视个体体验。)

  4、分角色读。

  (四)以“父与子”为主题,小组合作编写小本剧,然后排练表演。

  (新课标指出:要充分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资源。)

  (五)作业。

  把这个故事复述给自己的父母听。

  (作业的设计,既锻炼学生的复述能力,又在学校和家庭之间营造出一种关心孩子的教育、人人担当责任的环境氛围。)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到父爱的伟大力量。

  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

  2、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

  教学方法:

  合作、交流、以读代讲、读中悟情。

  教学课时: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实用5篇(扩展5)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反思 (菁华5篇)

  《地震中的父与子》是一篇震撼人心、情感性很强的文章。课文讲述了1994年美国洛杉矶大地震中,一位父亲冒着生命危险,抱着坚定信念,不顾劝阻,历尽艰辛,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在废墟中救出儿子和同学的故事,歌颂了伟大的父爱,赞扬了深厚的父子之情。

  为了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入情入境,情有所动,理有所悟,我重点抓住了文章的一个中心点,以点引面,引领学生潜心会文,透视人物内心世界,感悟人物坚定信念,提升人物饱满形象。

  一、抓住中心,剖析文本

  这篇文章中,坚定的父亲和勇敢的儿子给学生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我细细分析课文,抓住了“一个中心线索”规划全文教学。这个中心线索就是父与子始终信守的诺言、毫不动摇的信念:“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由这个中心点挖掘出这对父子的了不起,这是文章的精华所在!

  文中的父亲用自己的行动谱写了一首爱的颂歌。他孤军作战,伤痕累累。仔细研读,学生很快找到这一场景:“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这段话具有很强的辐射力,学生很明显感受到父亲为了救儿子可以放弃自己的生命,能体会到父亲承受着肉体和精神的双重压力以及父亲绝不放弃的信念。同样,“有其父必有其子”。阿曼达简简单单的一“让”,不仅让出了小小年纪的勇敢、让出了对他人的关爱、让出了父子血浓于水的亲情,更让出了一种难能可贵的信念。

  二、情感震撼,读中体验

  语文课堂是学生充分体验感情的课堂。要让学生充分体验情感,就要有动情的语言,震撼学生的心灵。在提炼中心句“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并进行朗读训练时,我采用了层层深入的教学方法。

  师:当父亲看到漂亮的教学楼变成废墟,悲痛欲绝的时候,支撑他的就是这句话

  生: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师:当他一次一次想放弃的时候,回响在他耳边的还是这句话.

  生: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师:当他伤痕累累就要倒下,给他力量的还是这句话.

  生: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这样多个环节的朗读,反复地感受,从而使学生充分体验到父与子之间的情感。

  综观整个教学过程,我觉得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过于注重教学流程而忽略了学生情感的生成。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文章中有两句父亲的语言描写:(1)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2)是儿子的声音!父亲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虽然父亲口中是同一句话,但是却包含父亲截然相反的情感,学生在学*的过程中也了解到了这种情感的变化,但是我为了教学流程的顺利进行,没有给学生更多时间,加上自己情感的朗读,忽略了学生情感的生成,这让我感到很遗憾。

  总之,这节课的教学尝试,给我带来的更多的是思考,我知道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进一步的反思、探索,真正让自己的课堂充满勃勃生机。

  这是一篇表现在特殊环境下父子之情的课文。内容浅显,但内涵深刻,语言*实,但令人震撼。既然是感人的故事,我们常常会由情入手来展开我们的教学。我抓住了“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这个情感线索来展开教学的。

  首先由地震后,一群孩子的父母见到自己孩子所在的漂亮三层教学楼化为废墟之后的言行举止与阿曼达的父亲做比较入手。让孩子们感受到同样是对孩子的爱,但阿曼达的父亲更多了一分执着。

  而后在探讨阿曼达的父亲语言、动作、神态、外貌的过程中让学生们进一步感受出父亲的执着,不顾一切。而这一连串的言行举止都缘于他心中的信念“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

  在这部分教学中主要抓住了两个语段:

  1、父亲不顾旁人的劝说,依旧执着地挖着。

  2、父亲不顾自己的身心俱疲,依旧执着地挖着。而这两部分的教学,我把他们紧紧的整合在一块来展开教学。

  其次是第二个层面,这句话对阿曼达的影响,我们可以发现正是这个信念让阿曼达在身处险境的情况下,依然保持镇定,关爱同学,确实了不起。

  最后也便升华、理解了父子之间的挚爱与信任。

  纵观以上教学,还有很多值得商榷的地方,比如:我在文本的把握处理上,还是有些不是太稚嫩,尚不够丰满。只抓住了文本的主干部分却忽略了其他细微的地方。这样是不够全面的,只会钻进死胡同。例如在教学“劝说”父亲部分,没有强调指出,没有让学生充分地感悟到当时的情势是那样的危急。这场地震空前的巨大,这里的损坏程度是及其严重的,人员在不到四分钟的时间里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随时都有可能发生倒塌、爆炸、余震等危险。所以其他人基本上认为援救已经没有意义,而我在课堂上却说,他急切的希望得到帮助,而没有人愿意帮助他,会让学生产生错觉:其他父母不这位父亲爱孩子,其他人对于需要帮助的大不够热心过于冷漠。这便偏离了文本所表达的意思了。

  再如后面儿子的表现部分也不够丰满,我让学生探讨对这个孩子阿曼达的看法,学生往往只着眼于他对同学的关爱,谦让。但其实这些放在*日里非常正常,然而现在是在极其危险的境地,这个地方随时可能有危险,儿子很有可能因此而伤生,如果让学生体会到这一点的话我想可以更升华儿子的了不起,以及他心中的信念──不论发生什么,你总会和我在一起。

  再一个就是朗读还没有真正的落实到位,学生自始至终都是一个腔调一个情感,没有得到真正有效的提升。就比如在重点段“他挖了8小时,12小时……”这一段的研读中,虽然我反复的引读,扣问,再读,但始终没有得到情感的升华。在教学目标的落实上,没有让学生“用”起来,如果可以让学生给这位父亲颁颁奖,写写颁奖词儿,这样学生就可以把文中描写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的语句用起来,真正达到了学以致用。

  《地震中的父与子》是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讲述了1994年美国洛杉矶发生大地震后,一位父亲抱着一个坚定的信念,不顾别人的劝阻历尽艰辛,在废虚中救出儿子及儿子的十四个同学的故事,赞扬了这对父子以坚定的信念支撑自己,战胜困难获取幸福,执着追求的精神。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理解“昔日、废墟、疾步、绝望、瓦砾、开辟、破烂不堪”等词语,积累文中关于人物外貌、语言描写的佳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本文是一篇震撼人心、情感性很强的文章。但文章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有一定距离,生离死别的痛苦学生很少有体验。文章值得推敲的句段很多,人物的心理变化较复杂。为了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入情入境,情有所动,理有所悟,我力求抓住文眼,聚焦形象。这篇文章中,坚定的父亲和勇敢的儿子给学生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我细细分析,决定抓住“一个中心线索,两个突破点”整体规划全文教学。这个中心线索就是父与子始终信守的诺言、毫不动摇的信念:“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两个突破点就是“父亲的了不起”和“儿子的了不起”。

  这是文章的精华所在!把这两个点拿出来,以点带面,在这两个点上把朗读、感受、体验、想象、情感的升华结合起来,反复诵读、反复叩问、反复感悟,使其发挥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功效。课前,对于这个教案,我觉得内容有点多,如果学生上课配合不好,很可能我设计的环节会耽误时间而导致课上不完。通过半学期的努力,根据我对我班同学的了解,大部分学生的语文素养还好。课堂上,学生回答问题很积极,配合也很默契,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感觉很顺畅,包括中间的指导朗读环节,我觉得能让孩子充分地读从而理解课文内容,最后不仅把课文学完了,还让学生感受到了深沉的父爱。

  但作为经验不足的我,在教学中存在着许多亟待改进之处:当引导学生从“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中提出问题,是什么力量支撑父亲挖掘36小时,连叫了三名学生没有提出我预设的这个问题。我一时找不到恰当的点拨方法,又怕延误时间,情急之中,自己提出了问题,影响了教学效果。对于语文教学我感受调动学生的情感尤为重要。

  在分角色朗读阶段,我设计了引导学生细细品味人物心里,读出相应的语气。然而在朗读父亲坚持在废墟中寻找儿子这部分课文,学生没有读出父亲的悲伤,发现儿子还活着时,父子的对话没有读出兴奋的语气,没有表现出喜悦与幸福。经我朗读指导,学生已能动情朗读,但学生并未走进文中,走进现场,同时也浪费了时间。反思一下,如果在上课伊始就让学生画出使你深受感动句子,反复研读,出示大地震的资料图片,用饱含感情的语言描述地震的场景唤起学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再通过朗读,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走进现场,入情入境,亲身经历事件感受父爱的伟大和了不起,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这样会更好。总而言之,这节课的教学给我带来了很多思考,在今后漫长的教学中需要我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地钻研教学,“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地震中的父与子》是人教版实验教材第九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讲读课文。讲述的是1994年美国洛杉矶大地震中,一位父亲奋不顾身地从废墟中救出儿子和儿子的同学的故事,歌颂了伟大的父爱,赞扬了深厚的父子之情。本组课文重点是让学生感受父母之爱的深沉与宽广。通过认真阅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想一想作者是怎样通过外貌、语言和动作的描写表现父母之爱的。

  执教《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课文的第一课时,我把“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到父亲对儿子的爱,感受到父与子的了不起”作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作为本课的教学难点。为了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入情入境,情有所动,理有所悟,重点抓住了文章的一个中心点,以点引面,引领学生潜心会文,透视人物内心世界,感悟人物坚定信念,提升人物饱满形象。

  一、抓住中心,感悟文本

  教学时,先找出课文中评价父与子的句子“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设计提问,抓住“了不起的父与子”品读全文,及其它重点句。说父亲了不起,找出描写父亲了不起的段落,重点是课文的3、5、12自然段,先让学生朗读,谈谈体会,然后让学生把自己的感受放回课文中,再读,读出相应的语气。如“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等等描写父子语言,行动,外貌的句子,指导读,体会,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和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巨大精神力量。

  二、抓住空白,想象说话

  说儿子了不起,让学生找出体现儿子了不起的段落,是课文的16、22自然段,指名读,然后让学生谈体会,在老师的讲述下,引导学生体会年仅七岁的阿曼达在漆黑的瓦砾堆下,没有食物,没有水,只有恐惧与危险的情况下,苦苦等待父亲的救助,但他却能在这种情况下,告诉同学不要害怕,坚持生的希望;当得到父亲的救援时,他首先想到的是“先让我的同学在出去吧!”从而让学生体会到儿子的子不起。

  三、读中体验 感受父子情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采用自由读、个别读、表演读、分角色读等多种形式,将每一个学生带入课文所表述的情景中,让朗读使学生与主人公共同体验,共同感受,从而实现文本的教学目标,感受父子情至深。如学*“36小时”是怎样的挖掘?在这里,我采用联系生活经验、创设情境想象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想象父亲在不断地挖掘中,又有遇到怎样的困难与危险!或是余震不断,或是塌方连连……每一次危险都可能是致命的!最后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将这段文字读懂、读活、读厚、读出情味,这是感受伟大父爱的关键所在。

  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最后通过播放汶川地震中感人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凡而伟大的父爱、母爱,再让学生结合6月19日的父亲节,表达对父亲的爱。把课堂学*内容拓展到学生的实际生活,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去进一步体会父母的伟大而无私的爱。

  综观整个教学过程,我觉得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1.过于注重教学流程而忽略了学生情感的生成。

  2.学生朗读不够到位,没有真正融入到文本中。

  3.借班上课对于我来说也是一个挑战,教学机智欠缺。

  《地震中的父与子》描写是是巨大的灾难面前,父与子凭着坚定的信念创造了一个人间的奇迹。在教材的处理上,根据教学要求和文本的特点把课文划分为两课时进行教学。两课时的教学立足语文,紧扣文本,设定目标的时候,力求做到简明,这样课堂上就能够集中兵力,打歼灭战,学生就能在反复触摸文本的过程中获得丰富的感受,实现三维目标的有效达成。简明的教学目标既贴*学生,使每个学生通过文本的学*都能有所收获,有所发展。通过本文的设计、教学,我对新课程的理解进一步加深。在教学中,我尽力落实新课程的全新理念。

  一、抓重点句,文本解读。

  第一课时抓住“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这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句子,贯穿整个教学内容。通过旁人与父亲的对比,体会出父亲那种*乎失常的举动背后,蕴含的坚定的信念,体会深沉的父爱。通过揣摩父亲的心理来更好地多元个性解读文本。

  在学*重点句描写父亲动作,外貌的这句话时,“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学生通过反复朗读,以读带讲,每次的朗读都提出要求,提升读的质量。多元解读,突出亮点。

  二、灵活处理教材,发展思维。

  词语教学这一环节,理解词语跟感知课文内容联系起来,在对文中的词语进行梳理后分组进行教学。一组是地震后的场面,通过选词说话的方式,来检查学生初读课文的效果,而不是机械地说说词语的意思。一组描写父亲的神态认读并说一段话,概括了课文的内容,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学生通过语言的转换,促进其语言的内化进而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可谓一举多得。

  阅读教学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在引导学生体会“父亲”的心理活动时,鼓励学生对文本进行适当的补白,进而有感情地体会朗读,更深层次地体会深厚的父爱。心理活动进行想象,抓住文本的缝隙,既训练了思维能力,又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

  在教学中,也存在不足。一是在训练学生语言的表达时,设计的形式变化还不够多。学生在对文本补白时的语言,不仅要关注他的对不对,还要关注他的语言的质量。教师的语言对学生起到了示范作用,你能不能像老师这样说说你自己的感受?从而提升学生的语言质量。二是高年级的学生在学*文本时在表达方式上还可以做点文章,那么多的小时作者在表达的方式为什么这样写?又能反映什么呢?对于学生的写作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结合文本的内容来进行整合。三是在重点段设计训练点的时候,集中力量做一点,时间会更充裕效果会更好。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实用5篇(扩展6)

——地震中的父与子有感 (菁华5篇)

  学*了《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课文后,我懂得了一位父亲为了儿子不怕各种困难,因为他尽了一个父亲应有的父爱。

  课文的主要内容是:讲述了1994年美国洛杉矶大地震中,一位父亲冒着生命危险、不顾劝阻、历经艰辛,经过38小时的长途坚持挖掘,终于在废墟中救出儿子和同学。这篇课文歌颂了伟大的父爱,赞扬了父亲坚持不懈、努力挖掘,不怕困难、不怕艰辛、无比坚定,不顾劝阻以及时刻为孩子着想的浓浓父爱之情。

  父亲不怕困难,愿意为儿子付出一切,别的家长都走了,而他还在不停地挖,许多人来劝他,但都被他拒绝了,人们都认为他精神失常了,但他一心想着儿子,不再理会旁人的劝说,当他挖到38小时,他终于听见了儿子的声音,当时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这说明了父亲为了救出儿子,自己这么苦都还在坚持挖掘,这是为了自己的儿子呀!

  没有这无私、高大坚定的父爱,谁也不可能坚持这样长时间的、危机四伏的挖掘,难道这还不足以说明父亲那浓浓的父爱吗?

  生活中,我也常常体会到父爱。

  每天爸爸都会送我上学和我说再见,一次,快迟到了,一到门口,我忘记和爸爸说再见了,刚跑一下,爸爸,忽然叫住我:“拜拜,好好学*哦”,然后,跟我挥了挥手,我顿时感到一股暖流涌进,从那以后,每天爸爸都要跟我再见并鼓励我一句,这段时间,我感到了父爱,从这不经意的动作中体会到爸爸对我的爱和无微不至的关怀。

  《地震中的父与子》中的父亲正是有了这坚定的父爱,才能把儿子救出来的。

  有些父爱是无言的,从那细心的动作中可以看出,有些父爱是严厉的,从那一声声训斥可以看出,有些父爱是关心的,从那声声问候可以看出,有些父爱是美好的,从他陪你的玩乐可以看出,有些父爱是是幽默的,从那声声笑话中可以看出。

  总之,一句话,生活中谁都离不开父爱。

  今天,我读了《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文章。我为文中父亲的所作所为肃然起敬,不由自主地向他伸出了大拇指。

  这篇文章讲19xx年美国洛杉矶大地震中,一位父亲冒着生命危险,抱着坚定信念,不顾他人劝阻,历尽艰辛,经过艰难而又漫长的38小时挖掘,终于救出儿子和同学的故事。歌颂了执照而伟大的父爱,赞扬了深厚的父子之情。

  这次地震来得快,波及至的人数多。阿曼达学校那个昔日充满孩子们欢声笑语的漂亮的三层教学楼,已经变成一片废墟。阿曼达的父亲看到废墟,眼前一片漆黑,仿佛掉进了万丈深渊。他大哭了一阵后,想起自己对儿子的承诺,便坚定地站起身,挖掘起来。在那期间,不断有家长急匆匆赶来。大哭一阵后,便绝望地离开了。尤其当我读到:“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时,我心中充满了一股热流,不禁热泪盈眶。这是多么伟大的父爱呀!文中的父亲不怕余震给他带来的危险,不顾他人劝阻,坚持挖,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38小时,他不吃,不喝,不睡,这是多么坚忍不拔,决不放弃的父亲呀!这是多么恪守诺言有责任感的父亲呀!他伟大的父爱,使我感动。

  在生活中,我的父亲也是这样。有一次,我发高烧,嘴里还溃疡好几处。爸爸为了照顾我,请了一个星期的假。有时侯我晚上发烧醒来,爸爸还在床前守着??那一段时间,爸爸每天都为我准备可口的菜,为我买药??我的病好了,爸爸也操劳了许多??

  父爱如山,母爱如海。我为我有一位为我操劳的父亲感到自豪,也为文中父亲坚忍不拔,有责任心,遵守诺言的品质感到敬佩。这真是一位了不起的父亲,一位对儿子有着执着而伟大的父爱的父亲。

  读了《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文章,我深受感动。

  这篇文章记述了1994年美国洛杉矶发生地震后,一位年轻的父亲与他儿子的故事。父亲跑到儿子的学校,看到一片废墟的时候,他没有放弃,坚持要从废墟中救自己的孩子。而其它孩子的父母看到一片废墟时都悲观失望地走了,路过的人见到他在废墟中不停的挖,不仅没有帮助他,还劝阻他,甚至以为他疯了。可他丝毫不受外界的影响,坚持不懈地挖掘,终于创造了奇迹,救出了儿子和14名同学。

  这篇文章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一句话:“不论发生了什么,我都会和你在一起。”这是一句多么朴实、真挚的话!它表达了父亲对儿子的至爱,以及儿子对父亲的信任。无论何时何地,无论天崩地裂,强烈的父爱给了父亲极大的勇气使他和儿子生死不离、永不放弃!这种爱,就是一种承诺,一种责任!我从这对父子身上不由地想到了汶川大地震后发生后无数的感人故事!多少父亲、母亲在地震那一瞬间用身躯挡住了石板,救下了孩子。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们:爱需要勇气,勇气能创造更大的爱!

  从这篇文章,我还想到了爸爸妈妈对我的爱。上星期,我生病了,不停地拉肚子。爸爸妈妈一晚上都没睡觉,一直守在我的身边。半夜时,每当我睁开眼睛,总看见他们在我身边,怕我脱水,我一醒就给我喂生理盐水。在他们的精心照顾下,我的病很快就好了。父亲母亲对我的爱虽然不惊天动地,但**淡淡的爱更令人难忘。

  爱,会使人坚定和勇敢;爱,会使人产生信赖和力量;爱,会创造奇迹!有爱的世界真好!我要像爸爸妈妈爱我一样的去爱他们,像老师爱我一样的去爱老师,像同学爱我一样的去爱同学!用爱去关心身边的每一个人,把这种爱传递下去。我要实现我的诺言!

  我懂得了,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有坚定的信念,我们作为子女的应要尊重父母。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位父母不关心和爱护自己的儿女的,虽然,现在的父母工作繁忙,没有好好地跟孩子谈话,玩。但,你知道吗?我们的父母却默默地为我们付出了很多心血! 父之美德,儿之遗产。——字严。

  你的父亲感到荣耀的莫过于你以最大的热诚继续你的学业,并努力奋发以期成为一个诚实而杰出的男子汉。——贝多芬。 爹娘面前能尽孝,一孝就是好儿男;翁婆身上能尽孝,又落孝来又落贤。意思是:孝敬父母就是好儿男,孝敬公公、婆婆,能落个既孝敬又贤惠的名声。——《劝报亲恩篇》这些名言名句不也就说了父爱是伟大的吗? 在文章中,父亲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无论发生什么事,我总会和你在一起。正是这句话,使父亲坚定了救儿子的信念,在其他人认为没有希望的情况下,父亲不顾一切,终于救出了他的儿子以及其他伙伴。父亲对儿子的责任感使我深深受感动了。 其实儿子也很伟大,是因为常达38小时的漆黑瓦砾堆下没有水,没有食物,只有恐惧与危险,然而七岁的阿曼达却能在这种情况下告诉同学,不要害怕要坚持。当得到父亲救援时,他首先想到的人是他人说让我的同学先出去吧,无私无畏,勇敢的同死神搏斗,最终得以生还他巨大的精神力量来自对父亲的信赖奇迹的出现来自伟大的父爱。

  记得有一次,我去学吉他那一天,下了倾盆大雨,而我却没有带雨伞,是爸爸拿着雨伞去接我,雨伞只带了一把,爸爸毫不犹豫的把雨伞给了我,我没有被淋着爸爸却被雨淋成了落汤鸡。

  “无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从文中父亲的话中我感受到了信念的力量,信念是隐藏在心中永不熄灭的火焰信念,让我们勇敢无畏的面对生活艰难贫困和命运的潮起潮落,信念与无无形的强有力的支撑着我们精神的尽量在人生的道路上让我坚定信念朝着既定的目标前进。

  这是一个感人心扉的故事。讲述了1949年,美国洛杉矶大地震中,一位父亲不顾自己的生死,克服重重困难救出自己的儿子以其同伴的故事,谱写了一首父子情深的颂歌。在生活中,父母的爱无处不在,我的父亲就是这样的,每天劳累的工作着,为我们铺好未来的路,不求回报,让我们在好的环境下成长。读完文章后,我想到我和爸爸虽然没有遇到过类似文中所说的危险,但是爸爸对我的爱却是*凡而又伟大的,他对我的爱表现在对我的学*和生活方面的关心。

  我原来钢笔字写得非常难看,爸爸发现我的字很差劲儿,心里非常着急。就跑到书店买了小学生字帖,让我天天练字,但是我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不认真练。爸爸知道后,为了督促我,每天坚持和我一起练字,可这离不开爸爸的帮助呀!你说,这难道不是爸爸对我的爱爸爸是船,妈妈是帆,载着小小的我驶向彼岸,是爱的动力,是爱的决心,是爱的毅力,是爱的自信,才使我到达彼岸,爱是无私的,爱是伟大的,爱是高尚的,爱是崇高的!爱的力量高于一切赞同我们学了《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课文后,我的心久久不能*静。这是一个感人心扉的故事。讲述了1949年,美国洛杉矶大地震中,一位父亲不顾自己的生死,克服重重困难救出自己的儿子以其同伴的故事,谱写了一首父子情深的颂歌。在生活中,父母的爱无处不在,我的父亲就是这样的,每天劳累的工作着,为我们铺好未来的路,不求回报,让我们在好的环境下成长。读完文章后,我想到我和爸爸虽然没有遇到过类似文中所说的危险,但是爸爸对我的爱却是*凡而又伟大的,他对我的爱表现在对我的学*和生活方面的关心。我原来钢笔字写得非常难看,爸爸发现我的字很差劲儿,心里非常着急。就跑到书店买了小学生字帖,让我天天练字,但是我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不认真练。爸爸知道后,为了督促我,每天坚持和我一起练字,可这离不开爸爸的帮助呀!你说,这难道不是爸爸对我的爱吗?爸爸是船,妈妈是帆,载着小小的我驶向彼岸,是爱的动力,是爱的决心,是爱的毅力,是爱的自信,才使我到达彼岸,爱是无私的,爱是伟大的,爱是高尚的,爱是崇高的!爱的力量高于一切!用我的吧!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