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争鸣教案(精选5篇)

首页 / 教案 / |

  百家争鸣教案 1

  一、首先,说教材:

  从教材的空间角度讲,本课位于必修三第一单元的第二课,上承春秋时期的孔子和老子,即百家争鸣的萌芽时期,下启汉代的思想大一统,即百家争鸣结束,儒家思想确立其在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统治地位这一时期。是中华民族思想发展的黄金时期。本课教材在第一单元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从高考的时间角度讲,本课在高考中占有较为重要位置。自20xx年新课改高考以来,全国共考过20道选择题,3道简答题。山东4道选择题,0道简答题。具体题目是1.(20xx·山东文综卷·9)有学者评论战国时期某学派说:“他们都是些注重实践的政治家??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他们把商人和学者看作是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这一学派是()

  A.儒家 B.道家 C.墨家 【解析】法家作为新兴地主阶级代表,反对贵族垄断经济和政治利益的世袭特权,适

  应兼并战争的需要,特别重视农业,倡导重农抑商,以增强国力。因此法家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商人是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

  综上,高考题万变不离其宗,掌握基础知识才是硬道理。

  二、结合教材分析,说一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知道诸子百家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了解春秋战国时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以及影响。通过比较各家各派主张的异同,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比较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教材、合作探究问题,参与讨论等活动,能够掌握基础知识,养成独立思考的*惯。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辉煌灿烂以及思想文化在争鸣和碰撞中不断发展的规律。从而更加热爱祖国的历史和文化,有志于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百家争鸣”的代表人物、主张。

  2、教学难点:认识社会转型中各派思想的立场,并分析百家争鸣的影响。

  五、教学方法

  根据教材的分析和学情了解,因而本人确定了以下教学方法:

  教法:问题式教学、史料分析法

  学法:表格法、角色体验法、合作探究法、比较法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华民族多灾多难的一个时代,同时又是中国文化最为有幸的时代。百家争鸣,各种流派纷纷登场,给我们带来了光彩眩目的文化第一次大繁荣。诸子百家智慧争相辉映,绘成一幅让人神往的优美画卷,此后两千年,中国人的思维始终超越不了这些先哲的境界,是什么原因铸就这种辉煌?

  二、讲授新课

  环节一:说文解字,解读标题——诸子百家的历史渊源

  以问题的方式刺激学生关注百家争鸣的含义,结合政治、经济史内容,分析百家争鸣出现的历史背景。“百家”是指有一百家吗?“争鸣”在当时采取的主要方式是什么?争论的主题是什么?社会环境允许争鸣吗?这种方式对我们有何启示?(自由的认识与争鸣才能创造出光辉、深邃的精神产品。文人、士的黄金时期是春秋战国时期,其中一个必要条件是政治多元与文化的多元化。)

  设计意图:明确学*主题概念,有利于学生对该主题的整体把握。引导学生生成学*方法: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反映。个人情感与命运裹挟在历史潮流中,关注人的思想,就是认识时代特征,了解历史发展趋势。

  环节二:感悟先哲思想

  步骤1、探究儒家思想的形成

  阅读史料,总结孟子思想:

  材料一:

  苛政猛于虎

  材料二:孟子曰:“不以仁政,不能*治天下”。 ---仁政

  材料三: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民本:民贵君轻

  材料四:孟子曰:“人无有不善。”---人性本善。

  点拨:孔子的仁爱过于宽泛,孟子在继承孔子学说的基础上提出“仁政”思想,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具有进步意义,影响深远。孟子运用“仁”的观念来调节阶级关系,这是孟子对孔子思想的重要发展。阅读史料,总结荀子思想。

  荀子曰:“行一不义,杀一无罪,而得天下,仁者不为也。”---- 仁义

  荀子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亦覆舟。”---君舟民水

  荀子曰:“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人性恶

  荀子曰:“法者治之端也,君子者法之原也。”--法治(法家)

  荀子曰:“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 --利用规律(道家)

  点拨:荀子在继承孔孟思想的同时还吸收道家和法家观点,从而克服了孔孟儒学思想的缺陷(忽视人与自然的关系和法律作用的倾向),成为早期儒学的集大成者。从孔子、孟子到荀子思想发展的脉络体现了思想文化发展的规律性,即多元发生、多元组合、互相交融、共同发展。百家争鸣促进了儒家思想的发展。具体来说,儒家思想在争鸣中不断吸收各派精华而推动了自身的发展。

  步骤2、从宇宙观、政治观、心性观、历史观四个方面比较儒、墨、道、法各家的观点。

  设计意图:分析儒家思想的发展和百家争鸣之间的关系,认识到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辉煌灿烂以及思想文化在争鸣和碰撞中不断发展的规律。

  鲁迅说:“在中国的王道(儒家思想),看上去虽然好像是和霸道(法家思想)对立的东西,其实却是兄弟。”

  步骤3.角色体验:假如你是战国时期的君主,你会采用哪种政治主张治国?说明理由。假如你是生活在战国时期的*民百姓,你会更倾向与哪种思想?阐明你的理由?

  升华:古代的思想家总是希望通过他们的想象,来构建一个理想的国家。在西方,柏拉图专门有本著作,就叫《理想国》。在中国,有老子的“小国寡民”思想,有孔子的“大同”思想。从这些里面可以看出来,古代的思想家伟大的志向和抱负,同时也能够感觉到他们伟大的救世的热忱,拯救世道,关心民生的这样一种热情。有伟大的志向,同时也有崇高的道德,尽管他们的很多思想,可能在今天看来很落伍,但是他们的道德,他们的智慧,对我们都是有永恒的启发的。

  步骤4、案例分析

  请问:如果你分别是信奉儒、墨、道、法的老师,如何遏制学生晚自*上课说话的现象?

  儒家:这是品德问题,主张思想教育如“学而时*之不亦悦乎”。

  墨家:这是师生关系不和问题,主张兼爱,即爱学生如己。

  道家:这是无意识的,主张顺应自然,那就由他去讲,讲到他不想讲为止

  法家:这是违纪行为,主张严格惩罚,要连坐!一人讲话,周边同学都要一起受罚!

  过渡:上面我们一同领略了先哲们关于做人、处世和治国的智慧。那么到底百家争鸣思想在中国历起了怎样深远的影响呢?学生生成认识。

  环节三、古为今用

  以探究学*的方式将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内容和身边的常见事例结合起来,探讨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对现实生活的影响。

  1.诸子百家的思想直到今天仍影响着我们的方方面,请大家各抒已见,谈一谈现实生活中哪些思想与先哲们思想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如儒家的“仁政”、、“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恕道”;孟子的古代民主

  思想;道家的辩证法;墨家的科学思想;法家的唯物思想;兵家的军事思想等,在今天依然闪烁光芒。便是那“诡辩”的名家,也开创了中国哲学的逻辑学领域。

  儒家的“仁政”——“以德治国” ,学而优则仕,官本位

  法家的法治思想——“以法治国”

  孔子的教育思想——全民教育、素质教育、职业教育等

  墨家的兼爱、非攻——*等博爱、热爱和*、反对战争

  道家“无为而治”——“韬光养晦”

  2.留意一下我们当代生活中还有哪些仍在受先秦思想的影响?(为人处事、励志名言、文化传统、传统节日等)。由此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意义。民俗是群体传*文化的重要方式。以丧葬礼为例,古代中国社会由于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一直把处理死者看作是重大而庄严的事情,并视其为调整家族和

  1社会秩序的重要方式。传统丧礼大致包括停尸、招魂、吊丧、殡仪、送礼几项程序; 按与死者血缘关系

  的亲疏,对服丧功期也有严格规定。现今的丧葬仪式虽已简化,但从中仍然能够窥探到传统伦常观念的影响。又如除夕祭祖、中秋节合家团聚的节庆*俗,反映了亲亲的伦理观念在当代中国的传承。

  3.诸子百家的许多思想给后代留下了深刻的启示我们可以、也应该鉴借儒家的刚健有为精神,来激励自己发愤图强;鉴借儒家的公忠为国精神,来培育自己的爱国情怀;鉴借儒家的"以义制利"精神,来启示自己正确对待物质利益,鉴借儒家的仁爱精神,来培育自己热爱人民的高尚情操;鉴借儒家的气节观念,来培育自己的自尊、自强的独立人格;也鉴借墨家的"兼爱"、"尚贤"、"节用";道家的“少私寡欲”、“道法自然”;法家的"废私立公",等等思想。

  课堂小结:在历史长河中,诸子思想随着岁月的流转和时代的变迁,不断地做着加法和减法,这也是历代君王、大臣和学者为了“现实”进行选择的过程。由此逐渐形成了阳儒阴法、儒道互补、法道互补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格局。它承载了持续两千多年的专制帝国和农业文明。

  五千年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国脉传承的精神纽带,是中华民族面临各种严峻挑战而屹立不倒、历经劫难而百折不挠的力量源泉。

  七、说教学效果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充分的探究活动使学生了解诸子百家的主要思想,理解百家争鸣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远影响。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能很圆满的达到目标,突破重难点。但由于学生层次的不同,基础知识的差异,在教学中可能遇到以下问题:

  1, 学生讨论时参与问题的完整度。

  2, 对教材细小知识点的把握。

  本节文言文较多,对教材所引文言材料的理解程度。

  百家争鸣教案 2

  一、教材地位

  教材分校是上好一节课的基础,首先我和给我考官交流一下我对本节课教材的理解。百家争鸣这是一个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思想主张相辉映的局面,它谱F写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序曲,其精华仍具有为现代社会服务的现实意义。同时它涉及到的儒家学派是传统文化的主流,其发展形成是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中不可或缺的一环。该课的学*能让生深切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增强其民族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因此该课地位非常重要。但这节课知识容量大,理论性强,人物多。而且我校的学生学识面不广,史学基础较为薄弱的情况下基于该认识和结合浙江省历史学科教学指导意见。我制定如下的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

  根据对教材的理解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设定了三维目标。

  ⑴知识与能力目标:

  学生知道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了解孔子、孟子与荀子对儒家思想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贡献。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

  ⑵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创设情景联系实际等方法让生理解四家学说的特色和观点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通过材料使学生体会到百家争鸣的意义对现实的影响,使学生积极参与整个思考过程,提高学生史料分析和探究的能力。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诸子百家为人类思想宝库所作出的卓越贡献,体会人类优秀思想传承对人类文明演进的价值;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教学目标之后,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也就清晰可见了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春秋战国时期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四家学派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

  教学难点:如何认识和理解百家争鸣在当时与后世的意义和影响。

  四、教法和学法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在本节课当中,我将采用以下的教学方法。

  ①教法采用视频欣赏、图片文字材料阅读、情景教学法,问题探究法,谈话法等.

  ②学法那么本课我将采用情景教学法,角色模拟法,材料阅读法。

  五、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我将通过播放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上孔子三千弟子诵读论语的场景。提问:孔子是何时人呀?能用个词来形容看这个时候的感受吗?奥运会怎么重大的场合,大导演张艺谋为何要设置这样的一幕呢?让我们一起学*百家争鸣探询其中的答案。进入本课。(写板书)

  通过这样的导入是希望通过视频观看,讲学生的感受,提问设疑,确定春秋战国时期。调动学生以积极的状态进入本课以下的学*环节。

  2、新课学*

  环节一:说文解字,解读标题:

  百家争鸣?是什么意思呢?是一百个家庭争着叫吗?解读课题有学生的回答引导出是多个学派的.争相阐述自己的思想主张,这是在我国什么时候呢?课文具体涉及到哪几个派别?师生共同引导出该课的整体框架。这样做能使学生对整节课的框架有个大体的认识,让学生得到知识预见性而更好投入到课堂活动。进入第二个环节。

  环节二:师生共同完成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四家学派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

  老师提问,儒家学派的创始者是谁?结合课文P4的图,教师介绍,孔子的生*事迹及其思想主张。对有教无类的解释。继而让生结合课文P5,汉墓的竹简论语。提问:论语最早什么时候出现?你知道其中的一些名句吗?P4图孔子在教学过程中可能讲述什么?

  这样做可以培养学生结合图片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深切感受孔子的思想主张。

  过渡:孔子自幼就有凑拜周礼。环境可以影响着人的发展,所以昔孟母折郊处而有成就了儒家的另一个学者这就是孟子。他发展了儒学,曾受到各国君主的接见,你认为他会阐述自己的哪些思想主张?由生回答,后老师提点主张人之初性本善,性本善。

  由生回答后加以评价,提示学生做好标注。通过情景提问,和阅读材料材料的针对性,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体现学生学*的主体性。

  过渡:但却有人主张性恶论这就是荀子。他对于儒学方面又有了哪些新的发展?

  过渡:这是儒家学派的学者继承发展儒学,大凡能做到这点的人物,都是虚心下问的,孔子就成问学于老子,第五页图片,该图中就是老子像,老子有名李耳,老聃,据说他生下来时就是老态龙钟的样子。

  在老君岩旁边有块石块请你在碑文中写一段话介绍,老子。建议包括姓名,何时人,思想主张。

  不仅如此老子还有本著名的书籍道德经。讲塞翁失马焉知非福。问:该句反应了老子什么思想主张?

  作为道家的另外一个人物,庄子,庄子梦蝶。这就反映了他什么样的思想主张?

  道家总的来说有何特点?

  过渡:如果你遇到了大舌头说不清出话的人千万不要瞧不起他,因为他们往往也具有着出人意料的才智,就比如法家的集大成者韩非子。他虽然大舌头说不清楚话,但是思想极为敏锐有见地,本是韩国的贵族,而没有得到重要著书立说。流传各诸侯国。为求贤若渴的嬴政发现。据说秦国当时攻打韩国就为了得到韩非这个人才。那么你认为嬴政可能在这些书籍中看到了韩非的哪些相关主张?学生回答后小结提醒学生加以标注。这是希望

  设计意图:通过故事情景,让生能深入到历史,使历史变得鲜活生动。

  过渡:四大家中还剩下墨家。

  问:他的创始者是谁?结合地图册云梯和图。利用当时鲁班去楚国与木工祖师爷鲁班的一段精彩较量劝说楚国放弃攻打宋国。

  问这种行为反应了墨子什么主张?

  除此外,还涉及到哪些其他思想主张?并对其中的思想主张的要点加以解释。并提醒学生加以标注。这是希望

  墨家的思想主张讲述完毕加以小结,四个学派的思想主张各有千秋。各具特色。

  提问:如果有人在地上丢了一张纸这四大家遇到时假设你是这个四个学派中的之一,你会怎样处理。这是希望学生能够结合实际创设情景,学生的角色扮演,领悟四个学派的思想主张。

  3、巩固提高:现在你能认为张艺谋为何要在20xx年开幕式上设计这一幕?孔子思想地位,思想有哪些值得我们去学*。除了孔子的相关思想主张,可以让学生讨论其他学派的学说对我们现在有哪积极的影响。

  4、小结作业,在这个环节主要是为了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因为会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回顾这节课所掌握的情况,同时布置作业课下搜集百家争鸣中其他学派如阴阳家的资料。

  六、板书设计

  百家争鸣教案 3

  教学目标

  ⑴、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孔子的主要思想及他在教育方面的贡献

  ②对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和他们的代表思想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⑵、过程与方法:本课以学生自主学*为主,通过灵活运用学科整合等形式,发挥学生主动性;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探究能力,激发其历史学*的兴趣!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并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对祖国历史文化的认同感,加强爱国主义情感,促进自身更好的发展。

  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

  本课重点:孔子及其主要思想和在教育方面的贡献;各个学派的代表人物、代表著作及其主要的代表思想

  本课难点:“百家争鸣”产生的原因及其对后世的影响。(这个问题涉及到历史背景的铺垫,需要学生做到对知识的有效迁移和概括总结,所以被认为是七年级学生学*的难点)

  学情分析:

  本堂课的学*主体是七年级的学生,七年级的学生在前一段的学*中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学*能力,但是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是有限的。并且,在一个班中学生的水*参差不齐,有的.主动学*,有的学*积极性不高,上课时也应该区别对待。

  说教学方法:

  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本课制作了多媒体课件。在教学的过程中采用了与时事联系引导法导入、问题预设法等。在这过程中,注重了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和分析问题的诱导,做到“因材施教”。

  说学法

  利用表格自主学*归纳法、对难点的合作讨论法等,使学生在学*的过程中受到历史的熏陶,把所**用到现实生活中,古为今用,为我们的现实生活服务。

  学*目标

  孔子及其主要思想和在教育方面的贡献;

  各个学派的代表人物、代表著作及其主要的代表思想

  教学流程

  一、导入

  播放《北京欢迎你》,同时大屏幕展示: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德不孤,必有邻”“礼之用,和为贵”

  提问:这五句话出自哪里?

  以2008年北京奥运会迎宾用语这一导入设计,在于让学生了解现在孔子在当今社会的地位,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从而引出“孔子”这一重点。

  二、预*反馈

  让学生简单介绍孔子,并完成体现学*目标的表格,了解学生预*情况

  三、学*探究

  (一)孔子

  孔子对同学们来说并不陌生,在语文课上有所了解,并结合学生刚才谈到的对孔子的了解。教师出示:(一)孔子创立儒家学派。然后分别从四个方面予以补充总结。

  (1)孔子生*:展示孔子像及生*简介。

  (2)思想主张:孔子思想以“仁”为主。

  ①提问:“仁”的意思,借以了解孔子的思想。

  ②提问:“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体现孔子的什么思想?这种思想对吗?

  可以让学生辨证的回答这一问题

  ③畅想天地:孔子倡导的“仁”有什么作用?谈谈你的看法。

  学生分小组讨论,在学生谈完的基础上以图片的形式作小结。

  (3)文化成就:

  提问:你知道孔子在文化领域有哪些贡献吗?

  在学生看书总结的基础上教师再以图片的形式作小结,强化记忆。

  (4)教育成就:

  提问:孔子在教育方面有什么贡献?哪些教育思想对我们今天的学*有指导意义?

  让学生看书中有关内容并结合语文课所学,在谈完的基础上从以下两个方面作小结:

  ①创办学校,广收门徒(展示图片、总结)

  ②总结了一套较好的教育教学方法

  对这些教育方法予以解释。并总结孔子及学说的影响力。

  (二)百家争鸣

  1、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的原因

  这是本课的难点。应首先让学生知道什么是百家争鸣?再去理解百家争鸣的局面是怎样形成的?采用学生分组讨论的形式来解决这一难点。

  2、表现:诸子百家及其思想主张

  (1)提问:“百家”主要指哪些学派?各派代表人物有哪些?

  学生在看书的基础上回答上述问题,教师以图片的形式作小结。

  (2)看书填表

  让学生自主阅读P60-61页的内容,学会标记知识点,完成图表的填写。

  3、影响:促进思想文化和社会的发展

  4、小结:

  再次以图表的形式展示主要知识点,加强学生记忆。

  四、强化练*

  分为知识巩固、问题探究两部分。

  五、堂堂清

  检测学生对学*目标的掌握情况。

  六、推荐作业

  分为能力拓展、课下练兵两部分

  七、附板书设计

  第11课孔子和百家争鸣

  思想主张

  孔子教育成就

  (春秋)

  文化成就

  形成原因

  百家争鸣代表

  (战国)

  进步作用

  八、教学反思

  这节课按要求一节课让学生了解五位思想家,内容很多不可能一一理解的特别透。所以我就采取了简化处理,把本课的教学设计成了一个表格的形式。由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归纳各位思想家的成就,条理清晰,印象深刻。学生基本都能概括出来,而且当让学生说时学生非常踊跃。本节课的最大收获就是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及自主学*的能力。但本课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感觉课堂容量太大,所以这次说课我把本来课上应做的问题留做了课下作业,应该说教学效果会更好些。

  百家争鸣教案 4

  课题说明:本课承第6课“春秋战国的纷争”、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而来。在我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从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时代,是一个称霸争雄的时代,是一个变革图强的时代。这一社会现实付诸于意识形态领域,使得这一时期又成为一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时代:各个思想家就大家共同关心的问题,站在各自的立场上各抒己见,彼此辩驳,从而带来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思想大发展的黄金时代!

  课程标准:知道孔子,了解“百家争鸣”的主要史实。

  标准解读:1、怎样认识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重要性?

  相比之下,观念的遗物比物的和生产生活方式的还要多的多,单从数量上,就不能忽视观念遗产的重要性;此外,三者又不可能是各自孤立的,事实上,他们是统一的,互相渗透,无法分开的。任何古代的文化遗产都不可能没有观念的影响和支配。从理论上说,思想文化与当代的关系最为密切,因为它是中国古代社会留给现代的最丰富,最富有生命力的遗产,是今日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自觉地作为一个中国人所必须的修养。

  2、中国古代思想家为什么只单列孔子一人之名?

  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说代表了一种生活方式和观念系统,在当今的世界,这种生活方式和观念系统的许多重要内容仍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和深远的影响,而随着世界形势的发展,它的潜在价值将不断地被重新发现、认识和评估。诚然,中国古代有着众多的思想家,但最能代表中国文化的,只有孔子,因此,他被公认为是世界历史文化名人之一。要了解中国思想,必须了解孔子

  3、“百家争鸣的主要史实”指的是什么?

  “百家争鸣”中的“百家”大概只是一个夸张的说法,没有证据表明当时的学派或学术流派有百家之多,所谓“百家争鸣”,表示当时流派的众多和学说的纷争。何谓“主要史实”?这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是要知道,除了儒家外,主要的还有道家、法家、墨家、阴阳家、名家、兵家等,最好能知道各家重要的代表人物,如道家的老子、庄子,法家的商鞅、韩非,墨家的墨翟,阴阳家的邹衍,名家的惠施、公孙龙,兵家的孙武、孙膑,如有可能,最好讲述与其中某些人有关的历史故事,如,孙膑赛马之类,通过生动形象的情节,加深对这些思想家的印象。二是初步了解,所谓“百家争鸣”是“各家争鸣”是各家学派相互取长补短,形成了中国思想文化兼容并包和宽容开放的特点。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知道、了解孔子在思想教育文化方面的主要贡献,知道“百家争鸣”中的主要派别及代表人物。

  过程与方法:本课教学以学生活动为主,通过灵活运用随堂小品、知识竞赛、故事会等形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通过分组活动这一形式,培养学生的协作性;通过假设历史情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探究能力,激发其历史学*的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孔子的教育思想,养成良好的学**惯;了解老子的'哲学思想,培养辨证看待事物的能力;学*诸子百家在社会大变革时期,敢于独立思考,勇于创新,创造性探索的勇气和精神,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重点难点

  重点:孔子的政治主张和教育成就

  难点:通俗讲解各位思想家的主张

  课前准备:预*教材本课内容,阅读相关课外知识

  评价方式:观察评价法、调查评价法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概述)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点:在我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从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时代,是一个称霸争雄的时代,是一个变革图强的时代。这一社会现实付诸于意识形态领域,使得这一时期又成为一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时代:各个思想家就大家共同关心的问题,站在各自的立场上各抒己见,彼此辩驳,从而带来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思想大发展的黄金时代!

  (过渡说明)本课侧重介绍了当时5个主要的思想学派和9位代表人物,我们将这9位代表人物与8个纵向小组分别对应起来。(对应见下)

  新课讲授

  (分组阅读)每个同学分别找到自己组对应人物的相关介绍加以阅读,最好能与自己的课外所了解的相关知识相结合。

  第1、2小组——孔子(儒)

  [学生活动1]

  如果我们要为孔子制作一张名片的话,该如何介绍呢?——简介孔子的生*

  (通过假设这一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学*兴趣,而达到了解孔子的目的)

  (备注)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中国思想文化的主要代表人,世界历史文化名人之一。

  孔子三岁丧父,幼年生活贫困。曾做过委吏(管理仓库)和乘田(放牧牛羊)这样的小官。由于他发愤为学,博学多能,三十岁后便开始开办私学,广收门徒,成为文化传播的使者。51岁时任鲁国中都宰,卓有政绩。后先后任小司空,大司寇。54岁时因鲁君不听朝政,便离开鲁国,开始周游列国。他带着弟子到过7个国家,但未能得到任用。14年后回到鲁国,专心从事古代文献的整理与传播工作。5年后逝世。

  [学生活动2]随堂小品:因材施教

  (参考)教材P44上的文字材料(补充)学生公西华的询问与孔子的答复

  (提醒)注意表演时的人物性格和神情

  (引申)孔子的教育思想:学“*”、学“问”

  (说明)子曰:学而时*之,不亦乐乎;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此外,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等

  (联系)语文教学“《论语十则》”

  (从进度上看,初一语文教学刚好教到《论语十则》这一课,可与历史教学实现互动,在历史教学中,我们常常可以发现历史学与其他学科相通之处,如下面提到的周国*《人生寓言》等,这与历史课向历史与社会课的改革也是一致的)

  (启发思考)1、孔子的教学思想给你的学*状态有什么启发么?

  2、可能你已经理解并记住了这些言论,但落实到行动中了么?

  (子曰:“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如何更好的实现启发式教学,做好这样的“君子”,是教学课程改革一个重要的内容。)

  百家争鸣教案 5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百家争鸣的背景,理解孔子和老子的思想观点,认识到百家争鸣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结合史料进行合作探究,进一步理解百家争鸣的影响,提高合作探究及自主学*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学生充分感受儒家和道家为人类思想宝库所作出的卓越贡献,感受古代学者的思想智慧对后世的影响。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孔子、老子的主要思想观点。

  【难点】

  百家争鸣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孔庙及衍圣公府的图片,提问:你对孔子有哪些了解呢?

  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及所学知识回答:孔子是中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被尊为儒家始祖。

  之后我会进一步追问,那孔子到底有哪些成就才能获得人们如此的尊敬呢?顺势导入新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

  (一)背景

  教师通过多媒体播放纪录片《世界档案》的中百家争鸣的'片段,引导学生思考:战国时期的社会状况是什么样的?

  学生回答:战国时期,旧的分封制和宗法制进一步瓦解,新的封建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

  过渡: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之下,思想领域也非常活跃,形成了不同的学派,其中儒家、道家等学派影响较大,那他们的观点到底是怎样的呢?

  (二)主要学派

  1.孔子及儒家学说

  教师通过多媒体播放孔子的纪录片,引导学生仔细观看视频并结合教材以历史小记者的身份介绍:孔子的一生是怎样的?

  学生明确:孔子,名丘,春秋后期鲁国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我国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相传孔子有弟子三千,其中有贤人七十二,与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过渡:孔子的一生周游列国,著书立说,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先师,那孔子有哪些思想值得我们去学*去传承呢?

  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论语》的相关史料,引导学生结合教材思考: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什么?又有哪些思想主张?

  学生结合史料及教材明确: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同时在政治方面主张德政,反对苛政;教育教学方面提倡“有教无类”,还提供了很多教学原则及方法。

  教师总结:后来,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说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的正统思想,对后世的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过渡:相对于儒家的积极入世和强调仁义道德,老子提出了不同的观点,那么他的观点又有哪些独特之处呢?

  2.老子和道家

  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老子的图片,引导学生结合照片和课前搜集的资料简单介绍老子的生*。

  学生明确: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著有代表作《道德经》。

  过渡:作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的成就也是不可忽视的,他的思想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道德经》的史料节选,引导学生结合教材思考:老子的思想主张有哪些?

  学生明确:老子崇尚自然,主张“无为而治”、顺应自然和民心,强调精神自由。

  教师补充:儒家和道家都有自己的特色,同时其他学派也纷纷著书立说,宣扬自己的治国主张,希望用自己的学说解决社会问题。于是学派之间展开激烈的辩论,相互抨击;同时又相互影响,取长补短。形成了思想文化的繁荣局面,我们把这种局面称为“百家争鸣”。

  (三)意义

  教师通过多媒体播放《百家讲坛》中百家争鸣的片段,提问:百家争鸣是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那么它带来了哪些影响呢?请学生结合视频内容,以历史兴趣小组为单位进行8分钟的讨论。

  小组代表回答:它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当时各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聚众讲学,研讨学术,著书立说,提出各种治国方略和政治思想,直接促成了思想的空前繁荣。再者,百家争鸣中形成的大胆思考、自由讨论的学术风气,也有力地促进了文学艺术、自然科学的发展。

  教师补充总结:百家争鸣为中国古代的文化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环节三:小结作业

  1.小结:教师采用系统归纳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本课知识点。

  2.作业:思考儒家和道家思想在当今社会有哪些继承和发展的体现,搜集资料,下节课分享交流。

  四、板书设计


百家争鸣教案(精选5篇)扩展阅读


百家争鸣教案(精选5篇)(扩展1)

——百家争鸣说课稿 (菁选6篇)

百家争鸣说课稿1

  教材分析:

  1.本科教材在“从‘无为’到‘有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和“儒学成为正统”三方面介绍了新儒学在西汉被重视、推崇和发展的过程。

  2、董仲舒建立新儒学体系,使之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加上西汉加强中央集权统治的需要,新儒学随之被汉统治者尊崇,去的正统地位。

  3.汉代尊儒奠定了儒学在*传统文化的核心地位,对*社会发展影响至深。

  学情分析:

  1.普通高中的学生基础差,学*兴趣不高,高中历史的学*有较大的难度。所以,教学中能力要求不能过高,要多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2.通过调查,学生对儒家学说及其代表人物等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属于知其皮毛的层次。历史思维能力低。

  3.学生对“独尊儒术”对后世的影响的理解有一定的困难。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汉初“无为而治”的情况;理解董仲舒新儒学的思想主张;汉武帝尊儒倡儒的措施及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

  2、过程与方法:归纳内容,展示并分析资料,培养学生分析归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思想统一、文化统一对于维护中央集权和国家统一具有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董仲舒新儒学思想主张,西汉教育体制的初步建立。

  难点:对新儒学思想主张的理解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教学过程:

  (一)教学环节:

  共五个环节:

  第一环节:学生完成学案,时间5分钟。

  第二环节:简介董仲舒;对新儒学的思想、汉武帝尊儒的措施和西汉教育状况等内容进行归纳及必要的分析、说明。突破重点。时间15分钟。

  第三环节:问题探究。突破难点。时间15分钟。

  第四环节:教学评价。问题探究也包括了评价。另外,可以通过课堂练*进行检查评价。时间5分钟。

  (二)教师活动:

  教师课前要准备学案。

  多媒体展示董仲舒及其代表作简介;展示鲁壁、汉武帝、五经书影、授经讲学图等资料。对有关内容进行分析说明。

  多媒体展示两个要探究的问题:西汉前期的政治为什么会从‘无为’转向‘有为’?儒学成为正统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教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指导,也可以参加讨论。

  (三)预设学生行为:

  完成学案。

  学生对君权神授、天人感应、三纲五常等会有疑问。

  第二个问题难度较大,学生会有较多的疑问。

  (四)设计意图:

  完成学案,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

  展示资料增强历史感,帮助学生理解有关知识。

  问题探究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的价值观。

  板书设计:

  一、从“无为”到“有为”

  1、西汉初期,“无为而治”

  2、汉武帝时,积极进取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

  1、董仲舒简介:汉代大儒;代表作《春秋繁露》;建立新儒学体系

  2、新儒学的思想主张

  (1)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宣扬“君权神授”,提出“天人感应”和“天人合一”

  (3)提出“三纲五常”

  3、评价:随时代变化而发展,适应了“大一统”和中央集权的需要。

  三、儒学成为正统

  1、汉武帝尊儒

  2、西汉的儒学教育

百家争鸣说课稿2

  教学目标:

  课程目标:知道老子和孔子,初步理解百家争鸣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知识与能力

  掌握孔子在思想、文化、教育上的成就和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主要思想;区分各派的政治主张,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唯物辩证观点分析历史人物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收集诸子百家各派学说的资料,感知春秋战国的社会大变革;以辩论法展开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在辩驳中抓住问题的关键,清楚表达观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孔子和战国诸子百家对后世及世界文化的深远影响,增进民族自豪感;学*孔子和诸子百家在当时社会大变革的时代,敢于独立思考、创新的勇气,培养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并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孔子及其历史贡献

  教学难点:通过探究百家争鸣局面的原因和教师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的讲授,使学生初步认识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之间的内在联系。百家争鸣的主要学派、代表人物和基本主张。

  教学用具:PPT

  教学方法: 教学活动以教师为主体展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故事法、讨论法、列表法等,展开课堂教学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学过程:

  一、课前引导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在科技文艺方面取得了哪些成就?学生回答之后,教师指出:春秋战国时期在思想方面也有重大成就,出现了孔子、老子等思想家和百家争鸣的局面。这些对后世乃至世界文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新课教学

  (一)孔子创立儒家学派

  采用故事法,让学生讲述“苛政猛于虎”的故事,然后提问:这个故事反映了孔子的什么思想?学生回答:反对*或提倡“仁”的思想。

  教师进而提问:“仁”的主要意思是什么?学生从人际关系和人格方面去理解。教师指导学生看课后的畅想天地中的漫画,引导学生将孔子的“仁”的外延扩展到政治领域。同时引导学生展开开放性讨论,联系当前我们所提倡的“以德治国”和“以法治国”,畅谈对“仁”的作用的看法,以培养学生从历史的角度关注现实问题的能力。

  提问:孔子除了在思想政治领域的贡献之外,还在哪些领域有重大成就?学生回答后,教师依照重点分析整理书本内容。

  最后采用讨论法讨论课中思考题:“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它体现了孔子的什么思想?你认为这句话对吗?”

  学生分析讨论之后,教师视讨论情况作启发性的小结,以此结束这一小目的学*。

  (二)百家争鸣

  1、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

  教师首先要向学生明确:孔子是春秋时期的人物,百家争鸣的局面是在战国时形成的。然后提问:什么是百家争鸣?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指战国时期儒、墨、道、法、兵、阴阳、纵横等诸子百家对激烈的社会变革提出不同的看法,纷纷著书立说,在政治、学术上展开各种争论,从而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

  提问:百家争鸣的局面是怎样形成的呢?

  学生看书,可以得出是社会发生急剧变化的结果。教师进而帮助学生回顾社会大变革的具体表现:在经济上,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使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在政治上,商鞅等的变法使封建制度得以确立。思想文化领域的激烈碰撞正是政治经济大变革的反映,使学生初步了解一定时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初步理解“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一哲学观点。

  2、诸子百家及其思想主张

  教师指导学生填写下表:

  学生填写此表后,教师应指出:

  ①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是老子;老子“无为”的思想和他的辩证法。

  ②可补充介绍春秋时期的杰出军事家孙武和《孙子兵法》。

  ③引导学生比较各派思想主张的相似和不同之处,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

  三、思考题点拨与活动提示

  1、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它体现了孔子的什么思想?你认为这句话对吗?

  提示:体现了孔子“仁”的思想。对这句话的理解可以是多角度的:

  ①这句话是对的。自己喜欢的和不喜欢的,都不要强加给别人,因为强加于人的行为是侵犯他人的人权。

  ②孔子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提出这一主张,有反对统治者向百姓施暴的一面,因此有进步性。

  ③在阶级社会,要求统治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无法实现的。

  ④如果用绝对化的观点看待这句话,它也有不对的一面。例如,一个人喜欢自强,不喜欢别人资助他,但他经常资助一些有困难的人,你能说他不对吗?

  2、你能谈谈本课所举各家主张的对立之处吗?

  提示:从立言之旨来看,儒法两家是站在统治者的角度,而道墨两家则倾向于被统治者。从治国的手段来看,儒家反对苛政,主张实行“仁政”,法家主张严刑峻法、“法治”,儒法两家是对立的;道墨两家虽都倾向被统治者,但就“治”的方法来看,也有消极和积极的区别。

百家争鸣说课稿3

  教学目标

  态度、价值观:用发展、变化的观点看问题。正确对待学*,掌握有效的学*方法。理解不同观点。

  能力培养:引导学生寻找身边事物间的对立关系。利用成语“塞翁失马“,说明事物间的变化,培养学生辨证思维的能力。

  引导学生讨论“百家争鸣”时期,哪家学说更适合当时和现在社会的需要,培养学生用历史的眼光看待历史问题的思维方法。

  基础知识: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道德经》我国古代杰出的教育家、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论语》。墨子、孟子、韩非。

  学法指导:有目的地查找有关历史资料,通过联系现实学*历史。

  教学重点

  孔子的学说和思想。

  教学难点

  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家们的著作。

  教学过程

  导入:春秋战国时期是*历史上战乱时期,各国争霸、争雄,互不相让,社会不安,人民陷入苦难之中。这个时期的思想家们力图提出稳定社会和安抚人心的原则,提出自己的理想,开创了*历史上一个群星灿烂的时代。

  一、老子

  由一组学生介绍老子的生*及其著作(查找工作课前已经完成)。

  之后由老师介绍老子画像及其辨证思想——对立与变化的观点(用老子与常从的故事和塞翁失马的故事向学生说明对立双方是可以互相转化的)。

  二、孔子

  介绍孔子生*与著作。

  教育思想“有教无类”。(突出时代背景是奴隶制社会)

  引导学生分析“仁”字的内涵。(这里的“仁”指的是处理人际关系的一种道德情操。)孔子的解释“仁者爱人”。

  三、百家争鸣

  当时的社会处于战国时期,战国七雄争霸,如何恢复*的统一,结束社会的动乱就成为时代面临的最迫切的任务。各个学派也都提出了各自的主张。

  1、墨家: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博爱、和*)(止楚攻宋)。

  2、儒家:孟子主张“仁政”治国。(解释书上所引的两句话)。

  3、道家:庄子主张自然界是一个整体,人应顺其自然。

  4、法家:韩非主张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由君主掌握一切大权,实行法治。(韩非的故事)

  讲述完后给学生三分钟时间背诵默写各家提出的主张,并找学生将各家的主张写在黑板上。

  出示幻灯片:

  三个问题:

  1、你最喜欢的是哪家的学说?为什么?

  2、哪家的学说更适应当时社会的需要?

  3、你认为哪些主张对当今社会有积极意义?(列举)

  学生四人为一组讨论完成,如有时间让各组代表发言阐述本组观点。

  完成课后的一、二题。

百家争鸣说课稿4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百家争鸣的时代背景、诸子百家的具体内容(代表人物、时期、主张)、百家争鸣的的影响与现实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组收集资料、制作知识卡、观点辩论、图表归纳、小组竞赛等活动,激发学*兴趣,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学会合作学*,提高分析问题、提炼观点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百家争鸣的具体内容与意义,了解我国的悠久历史文化,扩展思想、古为今用,增强忧国忧民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诸子百家的具体内容(代表人物、时期、主张)。

  2、难点:百家争鸣的影响与现实意义。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收集相关资料,准备《百家争鸣》的导学案及课件。

  学生准备:预*课文,分组收集各派思想家资料,制作学*卡片。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

  五、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猜猜我是谁?”

  师:今天我们的课堂上将有许多大家熟悉的历史人物出现,我们先来猜猜他们分别是谁?(播放诸子百家人物图片,由学生竞猜人物名。导入新课《百家争鸣》。)

  设计意图:调动学*热情,激发学*兴趣,达到“课伊始,趣亦生”的效果。

  (二)预*检查(独学):

  百家连线,检查自主预*情况

  学派思想家所处时代

  (三)新课教学

  1、百家争鸣的时代背景(板书)

  [提问]春秋战国时为什么会出现百家争鸣?

  [讲述]百家争鸣的时代背景:当时社会不安,各国纷纷变法图强、网罗人才;文化教育扩展出现文史阶层,文士们对社会问题提出不同看法和治国主张。因而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2、[活动一]百家讲坛

  合作展示:由各组用学*卡、图片、课件等形式展示各派主要人物图片及治国主张,加强合作学*能力和加深学生对诸子百家的了解,使课堂更生动丰富。(要求:学生展示、教师知识反馈、学生划要点)

  儒家:孔子,仁爱、以德化民、以礼治国、克己复礼,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孟子,仁政、民贵君轻

  道家:老子,遵循自然法则,无为而治、朴素的辩证思想

  墨家:墨子,兼爱、非攻、节俭

  法家:韩非子,法治、强化中央集权和君主的权力

  兵家:孙武“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孙膑“事备而后动”

  [提问]诸子百家中成为*古代社会正统思想的是哪家?它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待遇如何?

  儒家。没有受到重视。不能适应统治阶级的需要。

  3、[活动二]治国辩论:以上环节我们了解了各派主张,可谓各有各精彩,但作为意在灭六国、一统天下的君主们终究会采纳哪派主张呢?为什么?(引导学生讨论发言)

  [点评]法家。因为在诸侯争霸、战争不断、阶级矛盾尖锐的春秋战国时期,法家严峻刑法、中央集权的“法治”思想受到秦国的重视。法家的治国主张成为秦王赢政灭六国,建立专制体制的理论基础。

  4、[活动三]百家名言竞猜(学生回答下列名言各是哪家的)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清心寡欲,顺其自然

  善用权术,建立权威爱人如己,崇尚和*

  学而时*之,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谓之“文”也。

  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天子不仁,不保四海

  仁者无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吾以是明仁义爱惠之不足用,而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也

  佚则荒,荒则不治,不治则乱,而赏刑不行于天下者必塞

  兼相爱,交相利攻其不备,出其不意。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节俭则昌,淫佚则亡。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人性本恶,惟法为治,轻罪重刑。

  君主须集中权势,用权术以静制动。

  为政以德。齐之以礼......

  (四)达标测试(反馈)

  1、知识归纳:诸子百家人物、时期、主张(板书)学派

  儒家人物孔子时代春秋晚期主要思想“仁”、以“德”化民,以“礼”治国、

  克己复礼、“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孟子

  道家

  墨家

  法家老子墨子韩非子

  孙武

  兵家

  孙膑战国时期春秋晚期战国前期战国时期春秋末期战国时期“仁政”、“民贵”、“君轻”遵循自然、“无为”、朴素的辩证思想“兼爱”、“非攻”、节俭法治、强化中央集权和君主的权力“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事备而后动”

  (五)拓展探究

  1、案例分析: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因赋税过重、生活困难,铤而走险、偷盗钱财。如何处置这一件事?请各组用不同学派的主张来评论这一事件。

  师生共参与,老师扮演小偷,分组同学扮演诸子百家。共同探讨这一事件。

  2、古为今用:列举诸子百家思想在今天运用的例子

  诸子百家的思想博大精深,我们学*传统文化,关键在于批判其糟粕,吸取其精华,做到古为今用。请你谈谈诸子百家的思想在今天有哪些体现?(引导学生讨论发言)例如:

  儒家:“仁政”──“以德治国”

  礼治文明——孝敬父母,尊敬师长

  富贵不能淫——廉政、廉洁、自律

  孔子的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全民教育

  因材施教——素质教育、职业教育等

  法家:法治思想──“依法治国”

  墨家:兼爱、非攻──*等博爱、热爱和*、反对战争

  道家:顺应自然──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兵家:知己知彼——了解市场行情,确定投资方向......

  (六)课后作业

  纠错第一节

百家争鸣说课稿5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百家争鸣的含义,掌握百家争鸣产生的背景、代表人物及思想

  2、学会用正确的历史唯物主义看待历史问题,用科学的眼光分析历史事件。

  二:教学方法:

  利用启发式教学,使学生主动参与问题的探究思考;

  教师有条理的讲解历史问题,设计有针对性的问题,并给予恰当及时的评价

  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

  三:重点:

  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思想

  难点:

  诸子百家的思想;对后世文化的影响

  四:新课导入:

  同学们,上课了,上节课,我们学*了历史上的大圣人孔子,同学们还记得孔子是哪一学派的吗?——(众答:儒家)

  对,那同学们想一想除了儒家这一学派,还有其他派别吗?——(众答:有)

  对,在春秋战国时期,社会上流行着这样一句话“春秋战国乱纷纷,诸子百家闹哄哄”,大家可以从这一句话中,可以看到春秋战国的哪两种局面?——(学生:乱,闹)

  那在这样一个乱纷纷的时代里,诸子百家们到底在闹什么?诸子是谁?百家是什么?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一起在今天的新课《百家争鸣》中找到答案,请同学们翻开课本第38页

  五:讲解过程(板书和讲解)

  百家争鸣——标题

  1、我们要学*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诸子百家的百家争鸣的定义

  一:定义:

  诸子百家:(子是对人的尊称,诸子指的是孟子,荀子,庄子等人,百家指的是这个时候的学派,儒家、墨家、道家、法家),那了解了诸子百家,同学们知道百家争鸣是什么意思吗?有请。同学起来回答一下,你是怎么样理解的?——学生答:不知道或者明白

  好,那下面老师和大家说一下百家争鸣

  百家争鸣:就是各派代表人物纷纷著书立说,开馆讲学,推销自己的治国理念,产生了历史上著名的百家争鸣。

  现在老师出一道考题:古代历史上的百花齐放指哪一个历史事件?百家争鸣

  下面我们来说第二个问题,百家争鸣的历史背景。每个思想的产生都有其相应的背景,在刚刚那句春秋战国乱纷纷,诸子百家闹哄哄中,体现了百家争鸣的其中一点背景是什么?(众答:乱)

  对,但是我们在分析一个历史事件的时候,要学会全面的分析,今天我们就从经济、政治、社会三点来分析他的背景。

  下面我们来学*最重要的第三点内容,各派代表人物及思想。请同学们预*三分钟后和老师一起完成黑板上的表格。

  三、各派代表人物及思想

  同学们预*好了吗?同学找到答案了吗?(学生:找到了)好,那现在我们一起来完成。

  四、分组讨论:

  在诸子百家中,同学们最喜欢哪一个派?最想加入哪一个派成为他们的弟子?为什么?现在同学们前后两排讨论一下,发表自己的看法?)在讨论中。老师走到学生中看学生们讨论的情况,并适当的给予引导)

  同学们讨论讨论好了吗?下面有请。同学起来,和我们分享一下你的看法。(学生一:我喜欢儒家。)好,这位同学回答的非常的好,他从儒家的思想,和教育方面的贡献说了他的观点,分析的很全面

  (学生二:我喜欢墨家。)这位同学分析的的很好,他的角度很新,从现代意义的角度,分析了墨家的兼爱非攻尚贤给我们现代人的影响,还有国家的角度,人才的培养方面。很有见解

  (学生三:我喜欢道家。)这位同学是从现代社会自身的角度看,大家都知道,现在社会是一个功利的,追求自身利益的社会,想一些词就可以看出,走后面,灰色收入、潜规则,社会很黑暗,但是我们可以借古人的观点净化自己的思想)

  (学生四:我喜欢法家)这位同学的观点很好,法律是一个国家最基本的准则,现代社会的依法治国,从国家的高度看待这思想,很好。

  为什么要组织同学们讨论发表不同的观点呢?就是要让大家学会正确的分析历史问题。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结合历史现代自身来全面的看待问题、要又新颖。有眼光的学*历史、

  (分组讨论:辩证唯物主义、结合历史现代自身、全面——板书)

  五、课堂小结

  下面我们来回顾一遍这节课的内容,讲了诸子百家百家争鸣的定义,各派代表人物及其思想。重点是表格的内容,同学们一定要熟记。

  六、课后作业

  这节课的课后作业就是复*黑板上的内容,下节课提问、另外一个作业就是抄写表格里的内容)这节课就到这里,同学们,下课。

百家争鸣说课稿6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

  本 课主要围绕春秋战国时期各学派的学说在开放时期下各放异彩的这一主题。主要从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几个学派的学说而展开。本课教材在本节《从封建到一统天下》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正由于处于春秋战国各诸候争霸的情况下,各国都想笼络有才能的人士,都采取了开明的政策,因此各学派能够大放异彩,同时为 后来的秦统一六国奠定了思想基础。

  (二)教材的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对儒家、道家、法家等代表的讲述,初步了解各家学派的主要学说,同时体现各家学派的主要宗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读书指导、讨论、比较,能够深刻地了解各家学派。运用多媒体技术播放“孟母三迁”的视频,体现了伟大的教育家和儒家代表孔子重视教育环境的重要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孔子的“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理念,教师有针对性引导,使学生能够也“百家争鸣”

  (2)对儒家的“学而时*之,不亦说呼?”“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等分析,培养学生的学*态度与诚信。

  4. 教材的重点与难点

  (1)重点:对儒家学派的孔孟之道加以分析,并对其他各家如道家、墨家、法家等他们的各家学派的主张的分析。

  (2)难点:各家学派的主张对后世的影响。

  二、学情分析

  本课时是针对初二学生学*能力有所提高,思想也有所提升,但由于思想内容比较抽象,学生不能一下子很好地理解,因此,教师在讲授时要注意学生的反应,要适当的引导,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和合作精神。

  三、说教法:

  根据教材的分析和学情了解,因而本人确定了以下教学方法:

  (1)比较法:通过学生分组了解各家学派的学说主张,然后通过比较,突出各家学说主张对后世的影响

  (2)讨论法:通过师生与生生的互动,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3)观察法:让学生主动地运用自己的观察能力,从教材中获取有效的历史信息。

  四、说教学理念:

  在设计教学过程中,本着以下的理念:

  1. 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实际出发。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各家学说的思想,但对于其发展及其所深藏的道理可能没有更深刻的认识。

  2. 努力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

  (1)其在教师的指导下,鼓励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2)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基于上述理念,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导演好 :创设情景和恰当好处的启发。

  五、教学流程:

  (一)故事、影片导入,创设情景

  “烧伤仆人了没有?”、“苛政猛于虎也”、“齐景公问政”的小故事

  利用视频,播放《孟母三迁》故事情景。

  教师提问:《孟母三迁》展现了一个什么问题?这个问题在现实生活中有类似的情景吗?

  生:观看展开小组讨论,讨论后联系自己的父母教育作对比。

  (设计意图:通过孟母三迁的故事(这个故事对于初二学生很多已了解),来引出一个教育问题——家长针对环境而影响教育的问题,从而引出了伟大的教育家——儒家代表人物孔子。)

  新课导入:

  “烧伤仆人了没有?”、“苛政猛于虎也”、“齐景公问政”的故事引入:

  教学流程:

  在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正处于大变革时期,王室衰微,诸侯争霸,七雄兼并,社会不安。为了在兼并战争中壮大自己的力量,各诸侯国统治者四处网罗人才, 许多有识之士也份份提出自己对社会的看法和治国主张,因而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这是我国古代一次重大的思想**运动。

  (一)播放影片,创设情景

  利用视频,播放《孟母三迁》故事情景。

  教师提问:《孟母三迁》展现了一个什么问题?这个问题在现实生活中有类似的情景吗?

  生:观看展开小组讨论,讨论后联系自己的父母教育作对比。

  (二)内容探究,目标的落实

  1. 先让学生看书3-4分钟,初步了解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2. 问题探究

  (1)在春秋战国时期,文化教育垄断在____手中?

  (2)但后来因*的复杂,哪些有学识的士人们的地位怎样?

  (3)他们处于那样的地位,并没有稍沉下去,而做了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这三个问题引出“百家争鸣”产生的原因)

  讨论探究:“百家争鸣”产生的原因?

  春秋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派争芳斗艳的局面。百家:泛指数量多;争鸣:指的是各家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广收门徒,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

  3. 趣味百家:孔子说:我仁

  孟子说:我义

  老子说:我以柔克刚

  庄子说:我顺其自然

  韩非子说:把他们全抓了

  孙子说:战场上见分晓

  (设计意图:激发兴趣,总体感知各家学派的思想)

  4. 阅读整体感知学*材料,用列表归纳的形式提取重点内容

  出示孔子、孟子、老子、墨子、韩非子、孙子的头像

  “谁——说什么——什么要这样说——说了带来怎样的意义

  人物 学派 重要言论 言论的理由 意义

  (阅读整体感知学*材料,阅读与归纳,感知材料,用列表归纳的形式提取重点内容,是思想文化课日常教学的传统做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寻找,培养学生的自主学*能力)

  精点讨论;

  (1)、孔子的“仁”体现在哪些,“爱”又体现在哪里?与孟子的“仁政”做比较,看看他们的侧重点在哪?

  (2)、分析孔子的教育成就

  材料:2007年山东大学组织的“孔子思想与中华文化论坛” 和周勇博士撰写的《跟孔子学当老师》的教育著作;从今天*治国思想和举措中追寻其历史的渊源,乃至把治国*天下的观点,运用到班级管理的情景假设,过去的历史走到今天就是社会。

  当今社会中的种种现象,与它的历史血脉相连,所以,历史总能在社会中找到印证,社会里常能见到历史的影子。

  (3)、孔孟之道的哪些教育理念与主张对我们中学生有哪些启发?

  (4)、道家的思想主张哪些对我们现实有意义,哪些对我们没有意义?(学生分小组讨论)

  (5)、墨家、法家的主张对现实生活产生了哪些影响?

  (6)、“百家争鸣”对后世有什么影响?

  ( 设计意图:问题与解决,理解观点。结合情景问题,师生通过问答对话的形式,解读诸子的思想观点。从教学环节看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既是第一环节学生自主学*的检测和深化,又是第三环节价值判断的知识、情感的积淀。)

  (三)价值判断、情感积淀

  教师讲述:虽说诸子与我们遥隔2000多年,人类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人类社会生活中最基本的要求却是恒久的,如对于安全的需要、对于好生活的追求,可以说也正是这些愿望的代代相传才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和历史的发展。

  设问:如果你是当时的一位普通百姓,你最愿意接受哪家治国观点?为什么?”、“如果你是当时的一位诸侯国君,结合春秋战国的社会背景又会作怎样的选择?

  (四)课堂练*:

  1. 请问:如果你是信奉儒家(法家 、 道家)的老师,如何遏制学生晚自修讲空话的现象?

  儒家——这是品德问题,主张思想教育

  法家——这是违反纪律行为,主张严格惩罚

  道家——这是无意识的,主张顺应自然,等待学生的自我觉醒。

  2. 以史论今 发现历史

  祭拜大禹陵 学校积极开办兴趣班

  向地震灾区捐款 倡导和*的方式解决争端

  超市塑料袋有偿使用 保护濒危动植物

  《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实施 严惩酒驾 改革开放

  3. 课堂总结:通过符合学派的归纳,分析,让学生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盛况,同时了解了各学派的各项主张与思想,对我们现实生活的教育意义。

  4. 作业:作业本

  5. 板书设计:

  家 百家争鸣 鸣

  (学派) (发表见解)

  背景

  儒家 意义:*历史上第一次 “仁”“仁政”

  道家 思想**运动 “无为”

  墨家 “兼爱”“非攻”

  法家 态度:对待传统文化: “依法治国”“君主专权”

  兵家 取其精华,取其糟粕 军事思想


百家争鸣教案(精选5篇)(扩展2)

——百家争鸣教案菁选

百家争鸣教案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百家争鸣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百家争鸣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课程目标:知道老子和孔子,初步理解百家争鸣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知识与能力

  掌握孔子在思想、文化、教育上的成就和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主要思想;区分各派的政治主张,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唯物辩证观点分析历史人物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收集诸子百家各派学说的资料,感知春秋战国的社会大变革;以辩论法展开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在辩驳中抓住问题的关键,清楚表达观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孔子和战国诸子百家对后世及世界文化的深远影响,增进民族自豪感;学*孔子和诸子百家在当时社会大变革的时代,敢于独立思考、创新的勇气,培养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并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孔子及其历史贡献

  教学难点:通过探究百家争鸣局面的原因和教师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的讲授,使学生初步认识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之间的内在联系。百家争鸣的主要学派、代表人物和基本主张。

  教学用具:PPT

  教学方法: 教学活动以教师为主体展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故事法、讨论法、列表法等,展开课堂教学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学过程:

  一、课前引导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在科技文艺方面取得了哪些成就?学生回答之后,教师指出:春秋战国时期在思想方面也有重大成就,出现了孔子、老子等思想家和百家争鸣的局面。这些对后世乃至世界文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新课教学

  (一)孔子创立儒家学派

  采用故事法,让学生讲述“苛政猛于虎”的故事,然后提问:这个故事反映了孔子的什么思想?学生回答:反对**或提倡“仁”的思想。

  教师进而提问:“仁”的主要意思是什么?学生从人际关系和人格方面去理解。教师指导学生看课后的畅想天地中的漫画,引导学生将孔子的“仁”的外延扩展到政治领域。同时引导学生展开开放性讨论,联系当前我们所提倡的“以德治国”和“以法治国”,畅谈对“仁”的作用的看法,以培养学生从历史的角度关注现实问题的能力。

  提问:孔子除了在思想政治领域的贡献之外,还在哪些领域有重大成就?学生回答后,教师依照重点分析整理书本内容。

  最后采用讨论法讨论课中思考题:“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它体现了孔子的什么思想?你认为这句话对吗?”

  学生分析讨论之后,教师视讨论情况作启发性的小结,以此结束这一小目的学*。

  (二)百家争鸣

  1、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

  教师首先要向学生明确:孔子是春秋时期的人物,百家争鸣的局面是在战国时形成的。然后提问:什么是百家争鸣?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指战国时期儒、墨、道、法、兵、阴阳、纵横等诸子百家对激烈的社会变革提出不同的看法,纷纷著书立说,在政治、学术上展开各种争论,从而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

  提问:百家争鸣的局面是怎样形成的呢?

  学生看书,可以得出是社会发生急剧变化的结果。教师进而帮助学生回顾社会大变革的具体表现:在经济上,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使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在政治上,商鞅等的变法使封建制度得以确立。思想文化领域的激烈碰撞正是政治经济大变革的反映,使学生初步了解一定时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初步理解“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一哲学观点。

  2、诸子百家及其思想主张

  教师指导学生填写下表:

  学生填写此表后,教师应指出:①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是老子;老子“无为”的思想和他的`辩证法。②可补充介绍春秋时期的杰出军事家孙武和《孙子兵法》。③引导学生比较各派思想主张的相似和不同之处,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

  三、思考题点拨与活动提示

  1、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它体现了孔子的什么思想?你认为这句话对吗?

  提示:体现了孔子“仁”的思想。对这句话的理解可以是多角度的:①这句话是对的。自己喜欢的和不喜欢的,都不要强加给别人,因为强加于人的行为是侵犯他人的人权。②孔子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提出这一主张,有反对统治者向百姓施暴的一面,因此有进步性。③在阶级社会,要求统治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无法实现的。④如果用绝对化的观点看待这句话,它也有不对的一面。例如,一个人喜欢自强,不喜欢别人资助他,但他经常资助一些有困难的人,你能说他不对吗?

  2、你能谈谈本课所举各家主张的对立之处吗?

  提示:从立言之旨来看,儒法两家是站在统治者的角度,而道墨两家则倾向于被统治者。从治国的手段来看,儒家反对苛政,主张实行“仁政”,法家主张严刑峻法、“法治”,儒法两家是对立的;道墨两家虽都倾向被统治者,但就“治”的方法来看,也有消极和积极的区别。

  百家争鸣教案 篇2

  一、教材地位

  教材分校是上好一节课的基础,首先我和给我考官交流一下我对本节课教材的理解。百家争鸣这是一个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思想主张相辉映的局面,它谱F写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序曲,其精华仍具有为现代社会服务的现实意义。同时它涉及到的儒家学派是传统文化的主流,其发展形成是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中不可或缺的一环。该课的学*能让生深切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增强其民族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因此该课地位非常重要。但这节课知识容量大,理论性强,人物多。而且我校的学生学识面不广,史学基础较为薄弱的情况下基于该认识和结合浙江省历史学科教学指导意见。我制定如下的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

  根据对教材的理解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设定了三维目标。

  ⑴知识与能力目标:

  学生知道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了解孔子、孟子与荀子对儒家思想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贡献。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

  ⑵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创设情景联系实际等方法让生理解四家学说的特色和观点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通过材料使学生体会到百家争鸣的意义对现实的影响,使学生积极参与整个思考过程,提高学生史料分析和探究的能力。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诸子百家为人类思想宝库所作出的卓越贡献,体会人类优秀思想传承对人类文明演进的价值;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教学目标之后,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也就清晰可见了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春秋战国时期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四家学派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

  教学难点:如何认识和理解百家争鸣在当时与后世的意义和影响。

  四、教法和学法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在本节课当中,我将采用以下的教学方法。

  ①教法采用视频欣赏、图片文字材料阅读、情景教学法,问题探究法,谈话法等.

  ②学法那么本课我将采用情景教学法,角色模拟法,材料阅读法。

  五、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我将通过播放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上孔子三千弟子诵读论语的场景。提问:孔子是何时人呀?能用个词来形容看这个时候的感受吗?奥运会怎么重大的场合,大导演张艺谋为何要设置这样的一幕呢?让我们一起学*百家争鸣探询其中的答案。进入本课。(写板书)

  通过这样的导入是希望通过视频观看,讲学生的感受,提问设疑,确定春秋战国时期。调动学生以积极的状态进入本课以下的学*环节。

  2、新课学*

  环节一:说文解字,解读标题:

  百家争鸣?是什么意思呢?是一百个家庭争着叫吗?解读课题有学生的回答引导出是多个学派的.争相阐述自己的思想主张,这是在我国什么时候呢?课文具体涉及到哪几个派别?师生共同引导出该课的整体框架。这样做能使学生对整节课的框架有个大体的认识,让学生得到知识预见性而更好投入到课堂活动。进入第二个环节。

  环节二:师生共同完成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四家学派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

  老师提问,儒家学派的创始者是谁?结合课文P4的图,教师介绍,孔子的生*事迹及其思想主张。对有教无类的解释。继而让生结合课文P5,汉墓的竹简论语。提问:论语最早什么时候出现?你知道其中的一些名句吗?P4图孔子在教学过程中可能讲述什么?

  这样做可以培养学生结合图片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深切感受孔子的思想主张。

  过渡:孔子自幼就有凑拜周礼。环境可以影响着人的发展,所以昔孟母折郊处而有成就了儒家的另一个学者这就是孟子。他发展了儒学,曾受到各国君主的接见,你认为他会阐述自己的哪些思想主张?由生回答,后老师提点主张人之初性本善,性本善。

  由生回答后加以评价,提示学生做好标注。通过情景提问,和阅读材料材料的针对性,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体现学生学*的主体性。

  过渡:但却有人主张性恶论这就是荀子。他对于儒学方面又有了哪些新的发展?

  过渡:这是儒家学派的学者继承发展儒学,大凡能做到这点的人物,都是虚心下问的,孔子就成问学于老子,第五页图片,该图中就是老子像,老子有名李耳,老聃,据说他生下来时就是老态龙钟的样子。

  在老君岩旁边有块石块请你在碑文中写一段话介绍,老子。建议包括姓名,何时人,思想主张。

  不仅如此老子还有本著名的书籍道德经。讲塞翁失马焉知非福。问:该句反应了老子什么思想主张?

  作为道家的另外一个人物,庄子,庄子梦蝶。这就反映了他什么样的思想主张?

  道家总的来说有何特点?

  过渡:如果你遇到了大舌头说不清出话的人千万不要瞧不起他,因为他们往往也具有着出人意料的才智,就比如法家的集大成者韩非子。他虽然大舌头说不清楚话,但是思想极为敏锐有见地,本是韩国的贵族,而没有得到重要著书立说。流传各诸侯国。为求贤若渴的嬴政发现。据说秦国当时攻打韩国就为了得到韩非这个人才。那么你认为嬴政可能在这些书籍中看到了韩非的哪些相关主张?学生回答后小结提醒学生加以标注。这是希望

  设计意图:通过故事情景,让生能深入到历史,使历史变得鲜活生动。

  过渡:四大家中还剩下墨家。

  问:他的创始者是谁?结合地图册云梯和图。利用当时鲁班去楚国与木工祖师爷鲁班的一段精彩较量劝说楚国放弃攻打宋国。

  问这种行为反应了墨子什么主张?

  除此外,还涉及到哪些其他思想主张?并对其中的思想主张的要点加以解释。并提醒学生加以标注。这是希望

  墨家的思想主张讲述完毕加以小结,四个学派的思想主张各有千秋。各具特色。

  提问:如果有人在地上丢了一张纸这四大家遇到时假设你是这个四个学派中的之一,你会怎样处理。这是希望学生能够结合实际创设情景,学生的角色扮演,领悟四个学派的思想主张。

  3、巩固提高:现在你能认为张艺谋为何要在20xx年开幕式上设计这一幕?孔子思想地位,思想有哪些值得我们去学*。除了孔子的相关思想主张,可以让学生讨论其他学派的学说对我们现在有哪积极的影响。

  4、小结作业,在这个环节主要是为了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因为会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回顾这节课所掌握的情况,同时布置作业课下搜集百家争鸣中其他学派如阴阳家的资料。

  六、板书设计

  百家争鸣教案 篇3

  【摘要】教案是教师的教学设计和设想,教师在写教案时,一定要从实际出发,要充分考虑从实际需要出发,要考虑教案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该简就简,该繁就繁,要简繁得当。下面就为您奉上精彩教案“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教学设计”。

  【认定目标】(心中有目标,你就会走向成功!)

  1.了解孔子在思想和教育方面的主要成就。

  2.分析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了解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主要思想。

  【预*检测】(推开一扇窗,你会看见满眼的绿色!)

  2.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春秋战国时期,的飞速发展促进了商业繁荣和城镇兴盛,传统的社会秩序受到猛烈的冲击。社会上不同政治思想派别的人物,对各种问题发表不同的见解,形成了的局面。历史上把这一时期的不同学派称为“”。

  请看52页课文,填充下表:

  3.诸子百家简表

  学派代表人物代表作主要思想

  儒家《孟子》

  墨家《墨子》兼爱、非攻

  法家《韩非子》法治,中央集权

  道家庄子《庄子》

  兵家孙武《孙子兵法》

  孙膑战胜而强立,敌天下服

  【共同探究】(不依附,不从众,让思考成为*惯!)

  1、诸子百家的思想大可以治国,小可以修身!请你运用诸子百家的思想,对于班级中出现的随地乱扔垃圾,不按时交作业,脏话骂人,破坏公物,课堂随意乱说话等违反班规的现象,提出治理办法?谈谈你选择的理由。

  2.学*小组疑点、难点:

  【归纳整理】(倾满天甘露,润明每一天渴盼的眼睛)

  试一试,归纳一下:春秋战国时期有哪些著名的思想家?各自的主要思想有哪些?在今天还有没有作用?

  【拓展练*】(拾级而上,顺达成功的顶峰!)

  (一)选择题

  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属于()

  A.孔子“仁”的学说B.墨子反对不义战争

  C.孟子“民贵”“君轻”D.韩非子加强中央集权

  2.下列关于孔子思想的描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仁”就是要爱人,体贴别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礼”就是要求人们能够约束自己,加强个人休养

  C.主张以“德”教化人民,反对严酷的刑罚

  D.主张实行“法治”,制定严酷的刑罚镇压人民的.反抗

  3.战国时期,在思想领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从根本上说是由于()

  A.各国的变革B.士人的四处游说 C.阶级统治的需要D.生产力的飞速发展

  4.孔子的言行由他的弟子整理成下列哪本书?()

  A.《道德经》B.《尚书》C.《论语》D.《春秋》

  5.“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对这句话最准确的认识是:

  A.以“德”教化人B.有教无类C.因材施教D.当仁不让于师

  6.在中国,第一个创办私立学校的人是( )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韩非子

  7.北京奥运会火炬“祥云”的设计理念“渊源共生,和谐共融”。下列思想家的思想能体现这一理念的是①孔子②孟子③墨子④韩非子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8.(二)材料解析题

  下面是中外历史学家对一位重要的中国历史人物的评价,阅读材料后,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他)堪称人类历史上也许最为成功的哲学,道德和伦理体系的创始人——罗兹。墨菲《亚洲史》

  (他)因抱改革天下之宏愿,故政治活动之外更注意于教育,开中国史上民间自由讲学之第一声。——钱穆《国史大纲》

  (他)是了不得的教育家。他提出的教育哲学可以说是民主、自由的教育哲学,将人看作是*等的——胡适。

  请回答:1、他是春秋时期的谁?他的哲学、道德思想主要由哪两部分组成?他所创立的学说体系被后人称为什么学派?

  2、他在政治活动中的主要主张是什么?作为伟大的教育家,他“开中国史上民间自由讲学之第一声”的具体行动是什么?

  3、他突出体现“将人看做是*等的”教育主张是什么?

  4、他有许多流传千年的名言名句,请你写出一两句,并谈谈你从中受到了什么启发?

  百家争鸣教案 篇4

  课题说明:本课承第6课“春秋战国的纷争”、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而来。在我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从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时代,是一个称霸争雄的时代,是一个变革图强的时代。这一社会现实付诸于意识形态领域,使得这一时期又成为一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时代:各个思想家就大家共同关心的问题,站在各自的立场上各抒己见,彼此辩驳,从而带来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思想大发展的黄金时代!

  课程标准:知道孔子,了解“百家争鸣”的主要史实。

  标准解读:1、怎样认识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重要性?

  相比之下,观念的遗物比物的和生产生活方式的还要多的多,单从数量上,就不能忽视观念遗产的重要性;此外,三者又不可能是各自孤立的,事实上,他们是统一的,互相渗透,无法分开的。任何古代的文化遗产都不可能没有观念的影响和支配。从理论上说,思想文化与当代的关系最为密切,因为它是中国古代社会留给现代的最丰富,最富有生命力的遗产,是今日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自觉地作为一个中国人所必须的修养。

  2、中国古代思想家为什么只单列孔子一人之名?

  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说代表了一种生活方式和观念系统,在当今的世界,这种生活方式和观念系统的许多重要内容仍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和深远的影响,而随着世界形势的发展,它的潜在价值将不断地被重新发现、认识和评估。诚然,中国古代有着众多的思想家,但最能代表中国文化的,只有孔子,因此,他被公认为是世界历史文化名人之一。要了解中国思想,必须了解孔子

  3、“百家争鸣的主要史实”指的是什么?

  “百家争鸣”中的“百家”大概只是一个夸张的说法,没有证据表明当时的学派或学术流派有百家之多,所谓“百家争鸣”,表示当时流派的众多和学说的纷争。何谓“主要史实”?这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是要知道,除了儒家外,主要的还有道家、法家、墨家、阴阳家、名家、兵家等,最好能知道各家重要的代表人物,如道家的老子、庄子,法家的商鞅、韩非,墨家的墨翟,阴阳家的邹衍,名家的惠施、公孙龙,兵家的孙武、孙膑,如有可能,最好讲述与其中某些人有关的历史故事,如,孙膑赛马之类,通过生动形象的情节,加深对这些思想家的印象。二是初步了解,所谓“百家争鸣”是“各家争鸣”是各家学派相互取长补短,形成了中国思想文化兼容并包和宽容开放的特点。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知道、了解孔子在思想教育文化方面的主要贡献,知道“百家争鸣”中的主要派别及代表人物。

  过程与方法:本课教学以学生活动为主,通过灵活运用随堂小品、知识竞赛、故事会等形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通过分组活动这一形式,培养学生的协作性;通过假设历史情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探究能力,激发其历史学*的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孔子的教育思想,养成良好的学**惯;了解老子的'哲学思想,培养辨证看待事物的能力;学*诸子百家在社会大变革时期,敢于独立思考,勇于创新,创造性探索的勇气和精神,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重点难点

  重点:孔子的政治主张和教育成就

  难点:通俗讲解各位思想家的主张

  课前准备:预*教材本课内容,阅读相关课外知识

  评价方式:观察评价法、调查评价法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概述)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点:在我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从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时代,是一个称霸争雄的时代,是一个变革图强的时代。这一社会现实付诸于意识形态领域,使得这一时期又成为一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时代:各个思想家就大家共同关心的问题,站在各自的立场上各抒己见,彼此辩驳,从而带来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思想大发展的黄金时代!

  (过渡说明)本课侧重介绍了当时5个主要的思想学派和9位代表人物,我们将这9位代表人物与8个纵向小组分别对应起来。(对应见下)

  新课讲授

  (分组阅读)每个同学分别找到自己组对应人物的相关介绍加以阅读,最好能与自己的课外所了解的相关知识相结合。

  第1、2小组——孔子(儒)

  [学生活动1]

  如果我们要为孔子制作一张名片的话,该如何介绍呢?——简介孔子的生*

  (通过假设这一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学*兴趣,而达到了解孔子的目的)

  (备注)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中国思想文化的主要代表人,世界历史文化名人之一。

  孔子三岁丧父,幼年生活贫困。曾做过委吏(管理仓库)和乘田(放牧牛羊)这样的小官。由于他发愤为学,博学多能,三十岁后便开始开办私学,广收门徒,成为文化传播的使者。51岁时任鲁国中都宰,卓有政绩。后先后任小司空,大司寇。54岁时因鲁君不听朝政,便离开鲁国,开始周游列国。他带着弟子到过7个国家,但未能得到任用。14年后回到鲁国,专心从事古代文献的整理与传播工作。5年后逝世。

  [学生活动2]随堂小品:因材施教

  (参考)教材P44上的文字材料(补充)学生公西华的询问与孔子的答复

  (提醒)注意表演时的人物性格和神情

  (引申)孔子的教育思想:学“*”、学“问”

  (说明)子曰:学而时*之,不亦乐乎;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此外,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等

  (联系)语文教学“《论语十则》”

  (从进度上看,初一语文教学刚好教到《论语十则》这一课,可与历史教学实现互动,在历史教学中,我们常常可以发现历史学与其他学科相通之处,如下面提到的周国*《人生寓言》等,这与历史课向历史与社会课的改革也是一致的)

  (启发思考)1、孔子的教学思想给你的学*状态有什么启发么?

  2、可能你已经理解并记住了这些言论,但落实到行动中了么?

  (子曰:“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如何更好的实现启发式教学,做好这样的“君子”,是教学课程改革一个重要的内容。)


百家争鸣教案(精选5篇)(扩展3)

——百家争鸣说课稿范文五份

  百家争鸣说课稿 1

  一、说教材

  1、说教学内容:

  《百家争鸣》中讲述的孔子与诸子百家的学说对后世的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我国文化发展史、世界文化发展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有些甚至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顺序上被安排在春秋战国形势学*的内容之后,在教学容量上,学*的是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兵家的学说。因此,这堂课学*的内容多而杂,教学的思想性、科学性都很强,并且具有较现实的指导意义。

  2、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孔子在思想上、文化上的成就,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主要思想这些基础知识;通过学*百家思想,让学生学会用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同一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使用角色扮演,用代入法让学生以各派代表来看待同一事情,并讲出这样评价运用的思想和理由。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通过了解孔子的成就,了解到一位伟大人物的成长要经历很多故事。

  3、教学重难点

  (1)重点:孔子及其历史贡献。

  (2)难点:百家争鸣的形成及其代表思想。

  二、说学情

  本堂课的学*主体是初一的学生,初一的学生接触历史这门课程的时间不长;虽在生活中具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但是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是有限的。并且,在一个班中48位学生的水*参差不齐,有的主动学*,有的学*积极性不高,上课时也应该区别对待。

  三、说教法学法

  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本课采用了多种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在教学准备时,对课程的一般过程和问题进行了预设,制作了多媒体课件。在教学的过程中利用表格自主学*归纳法、对难点的讨论法、对扩展内容的讲述法等。在这过程中,注重了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和分析问题的诱导。做到“因材施教”。

  四、说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首先教师现在幻灯片上展示两张“柳州文庙”的图片,并提出两个问题:①这两幅图片反映的是哪里?②是为了纪念谁?针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接着提出为什么后世会纪念这位思想伟人呢?那我们通过《第11课百家争鸣》来了解。

  2、讲授新课

  本节课的第一个问题是孔子创立儒家学派,对于这节课的重点我是这么处理的:我将此幕内容分成四个部分:孔子生*、思想主张、文化成就和教育成就。我对于这四个部分采取各个击破的方法。

  首先,孔子生*,我采取视频展示法。在看视频前教师提出疑问,孔子到底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同学们通过观看给予总结,以锻炼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其次,孔子的思想主张,这一部分通过课后题的连环画来提出其主张的核心是“仁”。

  再次,文化成就和教育成就,这一部分有学生自主找出,教师加以总结和补充。特别是在教育成就上教师将在视频上放出:

  因材施教:

  学而时*之,不亦说乎:;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教师先让学生从字面上理解,教师再加以总结。并渗透一些学*的方法和学*的态度。

  过渡:同学们,在古代史上思想界比较活跃的第一个时期便是春秋战国时期。如果这个时期,只有孔子的思想和教育成就,那也不能叫思想活跃,而思想活跃只要是针对当时出现“百家争鸣”而言。

  针对于本课的第二部分百家争鸣我是这样处理:

  首先,提出的问题是百家争鸣之所以产生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呢?(针对于这个问题关系到前面所学的生产力发展问题,学生不易理解。这部分由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和理解。)

  其次,就是什么是百家争鸣?百家争鸣的学派和代表人物都是谁?这些常规的问题有学生自主学*在课本中查找。

  第三,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和思想主张是本课的又一重点,我指导学生列表格,对知识进行整理,使之条理化,清晰化。为了让同学们更深刻地理解诸子百家的主张,我又设计了这样一题目:一个少年因国家赋税过重,家里生活困难,偷盗了邻人的钱财。假如你是儒家、道家、墨家和法家的代表,面对窃贼,你会怎样教育这个少年?(友情提示:运用前面所学到的学派的代表思想来代入角色评价!)为此我把学生分成四个小组,每个小组代表一个学派,在思考5分钟之后,让学生起来说说他对这个少年的评价,并且说出运用的是哪一思想主张。教师在学生讲完的评价后,进行适时的点评。加深大家的印象。

  3、巩固总结

  新课讲完以后,我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可以列知识结构,可以列表格,可以勾画知识树,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没有经过总结的知识就如同把水泼在筛子上一样。记忆的规律也告诉我们:零散的知识容易遗忘,把零散的知识组织在一个知识结构内,就不容易忘记,因此这一环节也至关重要。

  百家争鸣说课稿 2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政治、经济制度的大变革时期,也是学术思想空前自由、活跃的时期。产生于这一时期的孔子与诸子百家的学说对后世的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我国文化发展史、世界文化发展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他们的政治主张及治学方法,今天仍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有些甚至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当时,各家各派在并立中互相辩驳,推动了我国思想文化的发展,为以后地主阶级进行封建统治提供了理论源泉。

  2、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通过学*,了解孔子的主要思想及他在教育方面的贡献。

  (2)能够在教师的启发下,结合以前所学知识分析出百家争鸣的历史背景。

  (3)了解诸子百家的主要派别和代表人物及其思想。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孔子的了解,教育学生要有理想要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通过对百家争鸣的学*要培养敢于表达思想、尊重别人意见的个人素质。

  3、教材重点与难点:

  重点:了解孔子和诸子百家的主要思想成就;

  依据:产生春秋战国时期的孔子与诸子百家的主要思想在我国文化发展史、世界发展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难点:如何帮助学生分清各派的政治主张,如何帮助学生认识到“百家争鸣”现象是大变革时代的产物。

  依据:这一时期的学术思想空前自由、活跃,各家各派对各种问题提出了不同的见解,形成了思想领域中百家争鸣的局面。这一时期的经济上生产力飞速发展,政治上出现了竞相改革的风潮。

  二、教法应用:

  教法:主要运用了启发式教学法,着重问题的创设,提供氛围,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发现问题,着手解决问题,使学生成为学*的主人,教师则成为学生的”协作者”。

  三、学法指导:

  1、学法:创设情境指导学生自主学*,并指导学生树立大历史观,走出课堂,走向生活。

  2、学情分析:

  因为大多学生不大重视历史课的教学,历史知识储备和认知水*有限,所以老师仍需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已有的知识,采取深入浅出、形象生动的方法进行因势利导,不断启发,点拨和矫正。

  四、教学过程:

  设计了导入新课、讲授新课、课堂小结、巩固练*、布置作业、板书设计六个环节。

  1、导入新课:播放歌曲《千年孔子》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2、讲授新课:本节课的第一个问题:孔子,是重点,我是这样处理的,首先让学生分角色,演短剧:《孔子讲学》,掌握孔子的思想主张,接着我又让学生分组,为孔子创办的学校设计一份招生广告,至于广告的内容,我给予了指导,让学生从招收对象,老师的教育思想,可以参阅的资料等方面来设计。通过这样一项活动,掌握孔子的教育思想及成就。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让学生体验感受历史。

  总结:2500年前的孔子因为其深邃的思想,精辟的理论,独特的人格魅力,引领了这个时代的新风尚,并以此教育学生要做一个有理想,有修养,有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人。

  本节小字部分还介绍了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因为这一问题,课标上没有要求,我做了简化处理,让学生课下为老子设计名片。节省了时间。

  本节课的第二个问题:百家争鸣,我是这样设计的:百家争鸣的背景是难点,我将带领学生回顾前面的知识:经济上,生产力飞速发展,政治上出现了竞相改革的风潮,有这些知识的铺垫,学生就很容易理解“百家争鸣”现象是大变革时代的产物。之后得出战国时期为什么会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和思想主张是本课的又一重点,我指导学生列表格,对知识进行整理,使之条理化,清晰化。为了让同学们更深刻地理解诸子百家的主张,我又设计了这样一道辩论题:“校园里出现的吃零食,乱丢垃圾的现象用哪家的思想治理比较好?”让他们在相互辩驳中加深理解。利用历史来解决身边的问题。然后由教师进行评判总结,并教育学生既要敢于表达自己又要学会尊重别人的意见,培养学生优秀的个性品质。

  3、课堂小结:

  新课讲完以后,我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可以列知识结构,可以列表格,可以勾画知识树。增加学生的学*兴趣。

  4、巩固练*:

  为了加深学生对本课的理解和对知识的巩固,我设计了几道练*题。

  5、布置作业:

  为了强化本课的知识,我布置了一道作业题:对比孔子的教学方法,帮老师提提意见。

  6、板书设计

  百家争鸣说课稿 3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百家争鸣的含义,掌握百家争鸣产生的背景、代表人物及思想

  2、学会用正确的历史唯物主义看待历史问题,用科学的眼光分析历史事件。

  二:教学方法:

  利用启发式教学,使学生主动参与问题的探究思考;

  教师有条理的讲解历史问题,设计有针对性的问题,并给予恰当及时的评价

  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

  三:重点:

  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思想

  难点:

  诸子百家的思想;对后世文化的影响

  四:新课导入:

  同学们,上课了,上节课,我们学*了历史上的大圣人孔子,同学们还记得孔子是哪一学派的吗?——(众答:儒家)

  对,那同学们想一想除了儒家这一学派,还有其他派别吗?——(众答:有)

  对,在春秋战国时期,社会上流行着这样一句话“春秋战国乱纷纷,诸子百家闹哄哄”,大家可以从这一句话中,可以看到春秋战国的哪两种局面?——(学生:乱,闹)

  那在这样一个乱纷纷的时代里,诸子百家们到底在闹什么?诸子是谁?百家是什么?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一起在今天的新课《百家争鸣》中找到答案,请同学们翻开课本第38页

  五:讲解过程(板书和讲解)

  百家争鸣——标题

  1、我们要学*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诸子百家的百家争鸣的定义

  一:定义:

  诸子百家:(子是对人的尊称,诸子指的是孟子,荀子,庄子等人,百家指的是这个时候的学派,儒家、墨家、道家、法家),那了解了诸子百家,同学们知道百家争鸣是什么意思吗?有请。同学起来回答一下,你是怎么样理解的?——学生答:不知道或者明白

  好,那下面老师和大家说一下百家争鸣

  百家争鸣:就是各派代表人物纷纷著书立说,开馆讲学,推销自己的治国理念,产生了历史上著名的百家争鸣。

  现在老师出一道考题:古代历史上的百花齐放指哪一个历史事件?百家争鸣

  下面我们来说第二个问题,百家争鸣的历史背景。每个思想的产生都有其相应的背景,在刚刚那句春秋战国乱纷纷,诸子百家闹哄哄中,体现了百家争鸣的其中一点背景是什么?(众答:乱)

  对,但是我们在分析一个历史事件的时候,要学会全面的分析,今天我们就从经济、政治、社会三点来分析他的背景。

  下面我们来学*最重要的第三点内容,各派代表人物及思想。请同学们预*三分钟后和老师一起完成黑板上的表格。

  三、各派代表人物及思想

  同学们预*好了吗?同学找到答案了吗?(学生:找到了)好,那现在我们一起来完成。

  四、分组讨论:

  在诸子百家中,同学们最喜欢哪一个派?最想加入哪一个派成为他们的弟子?为什么?现在同学们前后两排讨论一下,发表自己的看法?)在讨论中。老师走到学生中看学生们讨论的情况,并适当的给予引导)

  同学们讨论讨论好了吗?下面有请。同学起来,和我们分享一下你的看法。(学生一:我喜欢儒家。)好,这位同学回答的非常的好,他从儒家的思想,和教育方面的贡献说了他的观点,分析的很全面

  (学生二:我喜欢墨家。)这位同学分析的的很好,他的角度很新,从现代意义的角度,分析了墨家的兼爱非攻尚贤给我们现代人的影响,还有国家的角度,人才的培养方面。很有见解

  (学生三:我喜欢道家。)这位同学是从现代社会自身的角度看,大家都知道,现在社会是一个功利的,追求自身利益的社会,想一些词就可以看出,走后面,灰色收入、潜规则,社会很黑暗,但是我们可以借古人的观点净化自己的思想)

  (学生四:我喜欢法家)这位同学的观点很好,法律是一个国家最基本的准则,现代社会的依法治国,从国家的高度看待这思想,很好。

  为什么要组织同学们讨论发表不同的观点呢?就是要让大家学会正确的分析历史问题。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结合历史现代自身来全面的看待问题、要又新颖。有眼光的学*历史、

  (分组讨论:辩证唯物主义、结合历史现代自身、全面——板书)

  五、课堂小结

  下面我们来回顾一遍这节课的内容,讲了诸子百家百家争鸣的定义,各派代表人物及其思想。重点是表格的内容,同学们一定要熟记。

  六、课后作业

  这节课的课后作业就是复*黑板上的内容,下节课提问、另外一个作业就是抄写表格里的内容)这节课就到这里,同学们,下课。

  百家争鸣说课稿 4

  相比之下,观念的遗物比物的和生产生活方式的还要多的多,单从数量上,就不能忽视观念遗产的重要性;此外,三者又不可能是各自孤立的,事实上,他们是统一的,互相渗透,无法分开的。任何古代的文化遗产都不可能没有观念的影响和支配。从理论上说,思想文化与当代的关系最为密切,因为它是中国古代社会留给现代的最丰富,最富有生命力的遗产,是今日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自觉地作为一个中国人所必须的修养。

  1、中国古代思想家为什么只单列孔子一人之名?

  孔子是中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说代表了一种生活方式和观念系统,在当今的世界,这种生活方式和观念系统的许多重要内容仍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和深远的影响,而随着世界形势的发展,它的潜在价值将不断地被重新发现、认识和评估。诚然,中国古代有着众多的思想家,但最能代表中国文化的,只有孔子,因此,他被公认为是世界历史文化名人之一。要了解中国思想,必须了解孔子

  2、“百家争鸣的主要史实”指的是什么?

  “百家争鸣”中的“百家”大概只是一个夸张的说法,没有证据表明当时的学派或学术流派有百家之多,所谓“百家争鸣”,表示当时流派的众多和学说的纷争。何谓“主要史实”?这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是要知道,除了儒家外,主要的还有道家、法家、墨家、阴阳家、名家、兵家等,能知道各家重要的代表人物,如道家的老子、庄子,法家的商鞅、韩非,墨家的墨翟,阴阳家的邹衍,名家的惠施、公孙龙,兵家的孙武、孙膑,如有可能,讲述与其中某些人有关的历史故事,如,孙膑赛马之类,通过生动形象的情节,加深对这些思想家的印象。二是初步了解,所谓“百家争鸣”是“各家争鸣”是各家学派相互取长补短,形成了中国思想文化兼容并包和宽容开放的特点。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知道、了解孔子在思想教育文化方面的主要贡献,知道“百家争鸣”中的主要派别及代表人物。

  过程与方法:本课教学以学生活动为主,通过灵活运用随堂小品、知识竞赛、故事会等形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通过分组活动这一形式,培养学生的协作性;通过假设历史情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探究能力,激发其历史学*的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孔子的教育思想,养成良好的学**惯;了解老子的哲学思想,培养辨证看待事物的能力;学*诸子百家在社会大变革时期,敢于独立思考,勇于创新,创造性探索的勇气和精神,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重点难点

  重点:孔子的政治主张和教育成就

  难点:通俗讲解各位思想家的主张

  课前准备:预*教材本课内容,阅读相关课外知识

  评价方式:观察评价法、调查评价法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概述)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点:在我国历,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从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时代,是一个称霸争雄的`时代,是一个变革图强的时代。这一社会现实付诸于意识形态领域,使得这一时期又成为一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时代:各个思想家就大家共同关心的问题,站在各自的立场上各抒己见,彼此辩驳,从而带来我国历第一个思想大发展的黄金时代!

  (过渡说明)本课侧重介绍了当时5个主要的思想学派和9位代表人物,我们将这9位代表人物与8个纵向小组分别对应起来。(对应见下)

  新课讲授

  (分组阅读)每个同学分别找到自己组对应人物的相关介绍加以阅读,能与自己的课外所了解的相关知识相结合。

  第1、 2小组——孔子(儒)

  [学生活动1]

  如果我们要为孔子制作一张名片的话,该如何介绍呢?——简介孔子的生*

  (通过假设这一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学*兴趣,而达到了解孔子的目的)

  (备注)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中国古代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中国思想文化的主要代表人,世界历史文化名人之一。

  孔子三岁丧父,幼年生活贫困。曾做过委吏(管理仓库)和乘田(放牧牛羊)这样的小官。由于他发愤为学,博学多能,三十岁后便开始开办私学,广收门徒,成为文化传播的使者。51岁时任鲁国中都宰,卓有政绩。后先后任小司空,大司寇。54岁时因鲁君不听朝政,便离开鲁国,开始周游列国。他带着弟子到过7个国家,但未能得到任用。14年后回到鲁国,专心从事古代文献的整理与传播工作。5年后逝世。

  [学生活动2] 随堂小品:因材施教

  (参考)教材p44上的文字材料(补充)学生公西华的询问与孔子的答复

  (提醒)注意表演时的人物性格和神情

  (引申)孔子的教育思想:学“*”、学“问”

  (说明)子曰:学而时*之,不亦乐乎;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此外,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等

  (联系)语文教学“《论语十则》”

  (从进度上看,初一语文教学刚好教到《论语十则》这一课,可与历史教学实现互动,在历史教学中,我们常常可以发现历史学与其他学科相通之处,如下面提到的周国*《人生寓言》等,这与历史课向历史与社会课的改革也是一致的)

  (启发思考)1、孔子的教学思想给你的学*状态有什么启发么?

  2、可能你已经理解并记住了这些言论,但落实到行动中了么?

  (子曰:“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如何更好的实现启发式教学,做好这样的“君子”,是教学课程改革一个重要的内容。)

  (简介)孔子的政治思想:“仁”——的道德准则

  (说明)“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克己复礼为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苛政猛于虎”,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减轻剥削,主张行德政,省刑罚,反对**虐民。

  (对初一的学生而言,过多直接引用古语加以说明,会使学生不知所云,一一加以解释,又不为时间所允许,故而在授课过程中只选择具典型意义的言论加以解释,下同)

  第3小组——孟子、荀子(儒)

  [学生活动3] 知识竞赛

  (抢答/备注)三教/儒教、道教、佛教

  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五经/《诗经》、《尚书》、《礼经》、《易经》、《春秋》

  六艺/礼(礼节)、乐(音乐)、射(射箭)、御(驾车)、书(认字写字)、数(算术)

  明清时期以四书五经为题的文章叫什么/八股

  九流/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名家、杂家、农家、纵横家、阴阳家

  (通过知识抢答这一方式促使学生多接触这方面的课外知识,实现探究性学*,同时通过题目所涉及的知识对本课内容加以补充)

  (小结)孟子的生*:名轲,战国中期邹国人,受业于子思之门人,曾游历数国,阐述其政治主张,还曾在齐为卿。晚年退而著书,传世有《孟子》七篇。战国中期儒家的代表。

  思想:“仁政”——“制民恒产”、“勿夺农时”、“省刑罚,薄赋税”、民贵君轻(“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其他:“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舍生取义”……

  (简介)荀子:名况,赵国人。在多年的游历中,他接触到各种学派的人物,研究了各派的学说思想,总结了各派学说的成就,吸收其中的积极因素,成为儒学大师和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

  (说明)斗转星移、暑往秋来都是自然现象,人们能够认识和利用自然规律(“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制天命而用之”“天地官而万物役”)

  第4小组——老子(道)

  (简介)老子生*:即老聃,姓李名耳,字伯阳,楚国人。曾做过周朝管理藏书的史官、道家创始人

  思想: 1、“道”——万物的本原,宇宙的准则

  “无”——无为而治,反对法治和礼治

  2、朴素的辨证法:一切事物都有正反两面的对立,双方相互依存,相反相成(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而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结合)教材p45“动脑筋”以柔克刚

  (说明)貌似强大的人可能会被弱者打败,看起来聪明的人可能一生无所作为,*凡的人由于努力可能回做出惊天动地的大事业……

  [学生活动4]

  找出你所知道的事物对立面相互转化的事例或理论

  (备注)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大勇若怯、苦尽甘来、否极泰来、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孔子、韩非子、李连杰、施瓦辛格、周杰伦、丑小鸭、周国*《寓言两则》……

  (通过这一活动,培养学生的联想思维方式,带给学生关于成长的一些启示)

  第5小组——庄子(道)

  (简介)庄子生*:名周,宋国蒙人,曾在家乡做过漆园吏,不久即归隐。著有《庄子》一书。

  思想:继承了老子的思想,但更加消极。(无为、无己、绝圣弃智)

  [学生活动5]

  小调查:你读过《庄子》这本书么,你能给大家讲述其中的寓言故事么?

  (备注)朝三暮四、庖丁解牛、望洋兴叹、吐故纳新、贻笑大方、邯郸学步……

  (说明)本活动与下节历史活动课“《庄子》成语故事会”结合进行

  (从某种角度而言,历史本身即是由一个个故事组合而成,在历史教学过程 中,利用故事会这一形式,可以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第6小组——墨子(墨)

  (简介)墨子生*:名翟,战国时期鲁国人。墨家创始人。墨子后学克服了墨子学说中的宗教迷信成分,对认识论,逻辑学,自然科学中的力学、光学和几何学等都有一定的研究和贡献。墨者组成具严格纪律的团体,服从其领袖“钜子”的指挥,过着简朴的生活。西汉后墨学渐趋衰微。

  思想:兼爱(“兼相爱,交相利”)、非攻、节用、节葬……

  [学生活动6] 简介墨子和公输班的故事

  (备注)公输班为楚国造云梯准备攻宋。墨子赶到楚国,希望说服公输班和楚王不要以大国欺侮小国,墨子与公输班在楚王面前设置沙盘,演*攻防。公输班用九种方法攻击,墨翟用九种方法防御。公输班不能取胜,最后,公输班说,“我还有最后的一着,但我不说出来。”墨翟说:“我知道你还有最后的一着,但我也不说出来。”楚王听不懂他们的哑谜,墨翟说:“公输班不过以为杀了我就可以解决问题,但我的三百余门徒已进入宋国,登城协防,等待作战。”楚王于是取消了这次军事行动。

  第7小组——韩非子(法)

  [学生活动7] 简介韩非子和李斯的故事

  (备注)韩非子是战国后期韩国人,他和李斯都是荀子的弟子。当时韩国很弱,常受邻国的欺凌,他多次向韩王提出富强的计策,但未被韩王采纳。他写了《孤愤》等文章,集为《韩非子》一书,这些文章为秦王嬴政读到,极为赞赏。当韩非作为韩国的使臣来到秦国时,李斯妒忌其才能,加以陷害,韩非逼迫服毒自杀。

  (简介)韩非子的思想:1、历史是不断进步的(“世异事异,事异备变”、“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2、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理论,主张改革和实行法治,只有实行严刑重罚,统治才能巩固

  (说明)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采取的许多政治措施,就是韩非理论的应用和发展。

  第8小组——孙武、孙膑(兵)

  (简介)孙武:春秋晚期人,被吴王阖闾任命为将,率军攻破楚国。代表作《孙子兵法》

  孙膑:前以介绍,此略,代表作《孙膑兵法》

  [学生活动8]

  你能给大家介绍《孙子兵法》中有哪些的观点?

  (备注)“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以十击一,以众击寡”、“出其不意,攻其不备”、“避实就虚”、“不战而屈人之兵”……

  (联系)对商业,学*的启发有哪些

  1—8个小组

  [学生活动9] 比较各学派间的异同

  (备注)如治国: 儒:仁政,后退的,希望回到西周时期

  道:无为而治,消极保守的,希望回到小国寡民的原始时期

  法:法治,以向前的,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战争观:儒:春秋无义战,反对一切战争/墨:反对非正义战争

  (通过比较,可以使学生更好的了解各学派间的异同,从而为思考下面的问题打下基础)

  新课小结

  [思考一个问题] 如果我是一国国君/班主任,我认为应该以

  ? 来治理国家/班级

  (说明)所谓“治大国若烹小鲜”,治理一个班级与治理一个国家是否有相似之处呢?

  (通过这种假定思考和换位思考,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在潜移默化中树立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推荐一套好书)蔡自忠漫画集

  (说明)可以在一种轻松幽默的氛围中,非常生动直观的了解诸子百家学说

  (介绍一个网站)

  (说明)一个很有意思的网络mud游戏,你可以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国家,然后选用儒、道、墨、法、兵、农六种思想之一来发展自己的国家,不同的思想会带来不同的发展效果,想知道怎么回事?那就试一试吧!

  (如何将网络更好的应用于中学历史教学,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而如何通过游戏这一普遍受学生喜爱的方式,更值得我们思考)

  教案说明

  本课属于思想史内容,理论性较强。故而教学的关键在于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的讲述,及通过多样化活动的设计,激发学生学*的的兴趣和主动性;又由于内容较多,故而通过情境设置等方式,使问题可以作为专题,供学生课后进行探索性学*。如:为什么孔子的思想在汉代以后被推崇备至,而当时却处处碰壁?作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要代表人,在*代被批判,而现代又为何加以重新认识?作为儒学大师荀子的学生,韩非子和李斯为何会成为法家的代表人物?儒、道、法思想多有相对之处,为何常常为历代统治者同时采用?……此外,通过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可以使学生直观的感受到这些思想的深远影响,在感受这些思想魅力的同时,能对自己的生活、学*有所启发。

  百家争鸣说课稿 5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政治、经济制度的大变革时期,也是学术思想空前自由、活跃的时期。产生于这一时期的孔子与诸子百家的学说对后世的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我国文化发展史、世界文化发展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他们的政治主张及治学方法,今天仍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有些甚至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当时,各家各派在并立中互相辩驳,推动了我国思想文化的发展,为以后地主阶级进行封建统治提供了理论源泉。

  2.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通过学*,了解孔子的主要思想及他在教育方面的贡献。

  (2)能够在教师的启发下,结合以前所学知识分析出百家争鸣的历史背景。

  (3)了解诸子百家的主要派别和代表人物及其思想。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孔子的了解,教育学生要有理想要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通过对百家争鸣的学*要培养敢于表达思想、尊重别人意见的个人素质。

  3、教材重点与难点:

  重点:了解孔子和诸子百家的主要思想成就;

  依据:产生春秋战国时期的孔子与诸子百家的主要思想在我国文化发展史、世界发展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难点:如何帮助学生分清各派的政治主张,如何帮助学生认识到“百家争鸣”现象是大变革时代的产物。

  依据:这一时期的学术思想空前自由、活跃,各家各派对各种问题提出了不同的见解,形成了思想领域中百家争鸣的局面。这一时期的经济上生产力飞速发展,政治上出现了竞相改革的风潮。

  二、教法应用:

  教法:主要运用了启发式教学法,着重问题的创设,提供氛围,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发现问题,着手解决问题,使学生成为学*的'主人,教师则成为学生的”协作者”。

  三、学法指导:

  1.学法:创设情境指导学生自主学*,并指导学生树立大历史观,走出课堂,走向生活。

  2.学情分析:

  因为大多学生不大重视历史课的教学,历史知识储备和认知水*有限,所以老师仍需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已有的知识,采取深入浅出、形象生动的方法进行因势利导,不断启发,点拨和矫正。

  四、教学过程:

  设计了导入新课、讲授新课、课堂小结、巩固练*、布置作业、板书设计六个环节。

  1.导入新课:播放歌曲《千年孔子》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2.讲授新课:本节课的第一个问题:孔子,是重点,我是这样处理的,首先让学生分角色,演短剧:《孔子讲学》,掌握孔子的思想主张,接着我又让学生分组,为孔子创办的学校设计一份招生广告,至于广告的内容,我给予了指导,让学生从招收对象,老师的教育思想,可以参阅的资料等方面来设计。通过这样一项活动,掌握孔子的教育思想及成就。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让学生体验感受历史。

  总结:2500年前的孔子因为其深邃的思想,精辟的理论,独特的人格魅力,引领了这个时代的新风尚,并以此教育学生要做一个有理想,有修养,有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人。

  本节小字部分还介绍了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因为这一问题,课标上没有要求,我做了简化处理,让学生课下为老子设计名片。节省了时间。

  本节课的第二个问题:百家争鸣,我是这样设计的:百家争鸣的背景是难点,我将带领学生回顾前面的知识:经济上,生产力飞速发展,政治上出现了竞相改革的风潮,有这些知识的铺垫,学生就很容易理解“百家争鸣”现象是大变革时代的产物。之后得出战国时期为什么会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和思想主张是本课的又一重点,我指导学生列表格,对知识进行整理,使之条理化,清晰化。为了让同学们更深刻地理解诸子百家的主张,我又设计了这样一道辩论题:“校园里出现的吃零食,乱丢垃圾的现象用哪家的思想治理比较好?”让他们在相互辩驳中加深理解。利用历史来解决身边的问题。然后由教师进行评判总结,并教育学生既要敢于表达自己又要学会尊重别人的意见,培养学生优秀的个性品质。

  3.课堂小结:

  新课讲完以后,我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可以列知识结构,可以列表格,可以勾画知识树。增加学生的学*兴趣。

  4.巩固练*:

  为了加深学生对本课的理解和对知识的巩固,我设计了几道练*题。

  5.布置作业:

  为了强化本课的知识,我布置了一道作业题:对比孔子的教学方法,帮老师提提意见。


百家争鸣教案(精选5篇)(扩展4)

——与百家论坛相关的诗词鉴赏3篇

  朝天子·咏喇叭

  喇叭,唢呐,

  曲儿小,腔儿大。

  官船往来乱如麻,

  全仗你抬身价。

  军听了军愁,

  民听了民怕,

  哪里去辨什么真共假?

  眼见的吹翻了这家,

  吹伤了那家,

  只吹的水尽鹅飞罢!

  [赏析]

  明朝正德年间,宦官当权,欺压百姓,行船时常吹起号来壮大声势,这支散曲就是为了讽刺宦官而作。诗中表面上写的是喇叭和唢呐,实则处处写的都是宦官。“曲小”比喻宦官的地位低下,“腔大”比喻他们的仗势欺人。“军愁”“民怕”说明他们走到哪里,就给哪里带来灾难。“水尽鹅飞”则形容他们把百姓们欺压得倾家荡产。整首曲子虽然没有正面提到一个宦官的字样,但是却活画出了他们的丑态,在轻俏诙谐中充满了对宦官的鄙视和愤慨。

  滁州西涧

  唐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

  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

  春 日

  宋 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

  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赏析]

  这是描写春天风光的一首诗。诗人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到郊外去踏青,沐浴春风之中,看到满眼春色,不禁发出“万紫千红总是春”的赞叹。“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这两句写郊外踏青时所看到的情景。诗人选择了丽日晴空这样的好日子,沿着泗水河畔去郊游,看到无边无际的春天景色焕然一新,心中有说不出的喜悦。“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两句是对美好春光的不尽赞美。诗人在这里把春天写得生机勃勃,青春热烈。春天万物复苏,春天百花争奇斗艳,万紫千红,这美好的景致都是春风带来的,如果没有春风,就没有这美好的春天。赞美之中又发出理趣,别具一格。朱熹是理学大师,是儒家道统的继承人。他在这美丽的春天来到泗水之滨——当年孔子讲学的地方“寻芳”,是别有一番感受的,因此他的踏青赏春也就有了更深一层的含义。他是把孔子的学说比作春风,她博大精深,化育万物,泽被后世。这首诗寓情于景,语言清新活泼,尤其是后两句以其内涵丰富,形象鲜明,一直广为流传。


百家争鸣教案(精选5篇)(扩展5)

——《百家讲坛》观后感

《百家讲坛》观后感

  看完一部作品后,你有什么总结呢?这时候最关键的观后感不能忘了。到底应如何写观后感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百家讲坛》观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百家讲坛是我在科教频道中最喜欢的栏目之一,可以说是天天都看。看着主讲人们在讲坛上绘声绘色、挥洒自如地讲述着,时常让我沉醉其中。

  在商传先生的《永乐大帝》中,我看见了一代明君的成长、发家,在靖难中夺得皇位,君临天下,治国安邦,御驾亲征,直至踏上最后的征途,结束他辉煌的一生。

  我又在《汉代风云人物》中认识了忍辱负重,熟读兵书的伟大军事家、战略家韩信,为他的命运扼腕;了解了知人善任,礼贤下士,善于听人劝告,总是问“为之奈何”的汉朝开国皇帝刘邦;见识了勇猛过人,力能扛鼎,在巨鹿之战中以少胜多,最后因为政治糊涂,失去天下的西楚霸王项羽。

  在蒙曼的《武则天》中,我见到了一代女王武曌的入宫、出宫,及再次入宫,由天真的少女蜕变成叱咤风云的女王,励精图治,成就了唐朝的盛世。

  钱文忠娓娓道来,在一个个小故事中,《三字经》、《弟子规》也变得通俗易懂,生动有趣。

  周思源正说三国人物,揭示了许多历史真相——刘备并不是一个好脾气的人,鞭打督邮居然是出自于刘备之手,周瑜并不是一个小肚鸡肠的人,他反而是一个豁达、心胸宽广的人,也没有总在诸葛亮之下。相反,诸葛亮在历史上只是一个无名小辈,他几乎成为《三国演义》的主角的原因竟然是因为相比之下他去世最晚……

  百家讲坛,坛坛都是好酒。让我在娱乐中培养了对历史的兴趣。

  我很喜欢看《百家讲坛》,《百家讲坛》里面给我们分析了书里的内容,人物的性格特点。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鲁智深系列里拳打镇关西那段。我最喜欢的是描写鲁智深打镇关西的那段话。

  那段话是这样写的:“扑的只一拳,正打在鼻子上,打得鲜血迸流,鼻子歪在半边,却便似开了个油酱铺,咸的、酸的、辣的一发都滚出来;提起拳头来就眼眶际眉梢只一拳,打得眼棱缝裂,乌珠迸出,也似开了个彩帛铺,红的、黑的、紫的都绽将出来;又只一拳,太阳穴上正着,却似做了一个全堂水陆的道场,磬儿、钹儿、铙儿一齐响。鲁达看时,只见郑屠挺在地上,口里只有出的气,没了入的气,动掸不得。”这段话让我记忆犹新。鲍中山教授讲,它把鲁智深打人的情节描写得生动具体。鲁智深一共打了三拳,第一拳里面“便似开了个油酱铺,咸的、酸的、辣的一发都滚出来”,把那血肉模糊的画面描写了出来。

  鼻子,是用来闻味道的,所以打到鼻子,才会咸的、酸的、辣的一发都滚出来;第二拳在眼睛那里,“也似开了个彩帛铺,红的、黑的、紫的都绽将出来”。眼睛是用来看东西的,打到了眼睛,色彩就全出来了。第三拳是打到太阳穴上。“却似做了一个全堂水陆的道场,磬儿、钹儿、铙儿一齐响”。打到了太阳穴上,又会怎样呢?磬儿、钹儿、铙儿的声音都出来了。为什么《水浒传》里每写到搏斗厮杀的地方,总写得很血腥呢?鲍中山教授说,作者施耐庵生长的时代,战火不断,充满了战争。所以他才会把厮杀的画面写得那么血腥。我们一定要热爱和*,制止战争,世界才会更美好。

  我很喜欢看《百家讲坛》,《百家讲坛》不仅让我增长了知识,还让我更喜欢看书,喜欢了解历史。我以后一定要多看《百家讲坛》。

  今天看了百家讲坛,这次王立群教授主要讲的是“合纵连横”,说实话,刚刚听到这个词的确有点陌生,下面,我就向大家来说说什么叫合纵连横吧!

  合纵连横简称纵横,战国时期纵横家所宣扬并推行的外交与军事政策。苏秦曾经联合“天下之士合纵相聚于赵而欲攻秦”(《战国策·秦策》三),他游说六国诸侯,要六国联合起来西向抗秦。秦在西方,六国土地南北相连,故称合纵。与合纵政策针锋相对的是连横。张仪曾经游说六国,让六国共同事奉秦国。秦在西方,六国在东方,东西相连,故称连横。

  讲一个关于合纵连横的典故吧。公元前313年的一天,秦国的使臣张仪来到楚国,对楚怀王说:“秦王愿意与大王结成兄弟之国。大王如果能同齐国断交,秦国愿献地六百里,两国永远与好。”楚怀王听了非常高兴,便一口答应下来,并派使者同张仪一起来到秦国,打算接收土地。可是刚入秦国境内,张仪就假装从车上摔下来,称病不出,拒绝会见楚国的使者。楚怀王见秦王迟迟不肯献地,以为秦王担心楚与齐的断交不够彻底,于是又派人北上大骂齐王。齐王被惹怒了,坚决与楚国绝交,并且与秦国建立了联盟关系。当楚使再次向张仪索讨献地时,张仪却说:“哪有六百里地献给你们,一定是听错了,只有六里宽嘛。”楚怀王发觉上了当,决定发兵攻秦,结果受到秦、齐两国夹攻,楚国大败而归。接着,在蓝田交战中,楚国又被秦国打败,割给秦国两个城市。从此,楚国就一蹶不振。这就是张仪采用连横政策,帮助秦王离间敌国联盟,扩张秦国势力的典型例子。

  合纵连横就是一种外交的国策选择,关系着一个国家的未来,其历史作用受到人们的重视,也是智慧的一种表现。

  有人说,我们中国人缺少信仰,但是,在这个星期六,阿宋给我们全班诠释了什么是中国人的信仰。

  有一个人,其貌不扬却改变了中华民族教育传统,有一本书,是这个人的语录却被称为治国之道。这个人是孔子,这本书是《论语》。于丹教授在理解《论语》上很有自己的心得,而阿宋给我们看的就是《百家讲坛》中于丹《论语》心得的第一集《天地人之道》。

  在这一集中我明白了天、地、人之间的联系。**开天辟地后,上面是天,下面是地,**就在中间,所以天地人在境界上是一样的。人只有真正感悟到了天地至理,才能纳天地之间的浩然之气于自己胸中,使自己成为天地间最为强大的存在。孔子是凭借什么感染其他人的,正是凭这浩然之气。

  孔子有一个“仁”的思想,这大家都知道,可你知道什么是“仁”吗?孔子的弟子就曾经问过他,什么是“仁”?孔子回答:“爱人。”又问,什么是“智”,又答:“知人。”多么玄奥的两个字,孔子就以此作答。原来“仁就是爱人,智就是知人。”

  孔子还有一个故事让我深受启发。有位弟子问孔子:“老师,我们向你学了这么久,是想以后能当大官,你说有什么条件,才能治理国家?”孔子的话依旧简短:“足兵足食民信之矣。”学生不甘心,问:“去掉一条的话,您去哪一条。”“去兵。”孔子认为没有兵力也行。“再去一条。”孔子很严肃地回答:“去食。”人在世上,难免一死,可怕的是国家因为没有人民信仰而崩溃。信仰的力量是那样伟大。

  最后,我感动于孔子的一个字:“恕”。对自己宽容一点,对别人宽容一点就是“恕”。有了这个字,我们就可以过好一辈子。

  我深深地被孔子的智慧所打动。

  老子和庄子都是道家的代表人物,老子很有智慧,就连孔子也曾向他请教。老子和庄子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深深的影响着中国人。

  老子的人生智慧便是弱者生存,钢亡而弱存。老子提倡做人要柔一点,弱一点,低调一点,遇事要懂得以柔克刚。这让我想起了张三丰的太极拳,据说当时张三丰正在树林中练功,看到一只蛇和一只乌龟正在恶斗,便静静的站在一旁仔细的观察起来。蛇的动作迅速而凌厉,乌龟的动作缓慢而精准,神奇的化解了蛇的进攻,最后居然一口咬住蛇头,赢得了这场恶斗,伫立在一旁观看的张三丰被这出奇制胜,以柔克刚的招式给震撼了,之后由此悟出了“太极”的概念,以柔克刚,独步天下,傲视群雄。这和老子的思想有异曲同工之妙,而太极拳也淋漓尽致的体现了老子思想的精华,以静制动,以柔克刚。

  老子曾问他的弟子们,天下最弱的是什么?弟子们答,是水。老子又问,那天下最战无不胜的是什么?弟子们的回答五花八门。此时,老子悠然答曰,水能灭火,水滴石穿,则天下至柔即为天下至钢,柔能克刚,弱能胜强,无为则无不为。

  我不禁愕然,这高深莫测的语言中包含着人世间最真挚的道理,旋即,我恍然大悟。有时候,退让并不是懦弱,这恰恰是一种人生智慧。

  今天,我看了百家讲坛,由王立群老师为我们解读《史记》———秦始皇之唐人论秦。

  本节主要讲了唐朝人是怎样评价秦始皇的,他们评价秦始皇有什么特点。

  通过王立群老师的讲解,我知道了秦始皇在唐朝人的心目中是多种多样的,没有统一的评价,有批评也有肯定,但从很多评秦的史料来看,秦始皇备受唐人的关注。但他也成了一个警示皇帝教育的反面教员,王立群老师说,皇帝是需要人来约束,没有约束的皇朝都很短命,而皇帝都怕失去皇权,正是因为这点,大臣们才有机会教育皇帝,于是,教育皇帝的最佳人选,便是秦始皇。

  在秦始皇对许多皇帝起到警示作用的同时,晚唐大诗人杜牧提出了不同的见解,在杜牧的《阿房宫赋》中提出,秦国的速亡,是因为秦王太过于骄奢淫逸,太重视自己的享乐了。而且,一个帝国的灭亡自身的原因是最主要的',只要对他的臣民不施仁义,不爱自己的老百姓,心里没有老百姓,最后所有的老百姓都会抛弃这个君王。在后人感叹秦国的速亡的时候,没有吸取到秦国速亡的经验,结果自己又亡国了。在秦朝,还有一件大事——焚书坑儒,焚书坑儒有两种记载,一是司马迁,二是卫宏,在卫宏的记载中,秦始皇是一位不折不扣的暴君,而在司马迁的记载中,秦始皇焚书坑儒是事出有因的。但唐朝的四位学者——颜师古、张守节、李善、李贤在为古书作注释的时候都选择了卫宏的说法。由此可见,在唐朝人的心中,秦始皇是一个及其阴险的暴君。

  在唐人对秦始皇的评价与王立群老师的讲解中我明白了:事情是有多样性的,每一个人对事物的认识都不一样。

  今天看了百家讲坛,这次王立群教授主要讲的是“合纵连横”,说实话,刚刚听到这个词的确有点陌生,下面,我就向大家来说说什么叫合纵连横吧!

  合纵连横简称纵横,战国时期纵横家所宣扬并推行的外交和军事政策。苏秦曾经联合“天下之士合纵相聚于赵而欲攻秦”(《战国策·秦策》三),他游说六国诸侯,要六国联合起来西向抗秦。秦在西方,六国土地南北相连,故称合纵。与合纵政策针锋相对的是连横。张仪曾经游说六国,让六国共同事奉秦国。秦在西方,六国在东方,东西相连,故称连横。

  讲一个关于合纵连横的典故吧。公元前313年的一天,秦国的使臣张仪来到楚国,对楚怀王说:“秦王愿意和大王结成兄弟之国。大王如果能同齐国断交,秦国愿献地六百里,两国永远和好。”楚怀王听了非常高兴,便一口答应下来,并派使者同张仪一起来到秦国,打算接收土地。可是刚入秦国境内,张仪就假装从车上摔下来,称病不出,拒绝会见楚国的使者。楚怀王见秦王迟迟不肯献地,以为秦王担心楚与齐的断交不够彻底,于是又派人北上大骂齐王。齐王被惹怒了,坚决和楚国绝交,并且与秦国建立了联盟关系。当楚使再次向张仪索讨献地时,张仪却说:“哪有六百里地献给你们,一定是听错了,只有六里宽嘛。”楚怀王发觉上了当,决定发兵攻秦,结果受到秦、齐两国夹攻,楚国大败而归。接着,在蓝田交战中,楚国又被秦国打败,割给秦国两个城市。从此,楚国就一蹶不振。这就是张仪采用连横政策,帮助秦王离间敌国联盟,扩张秦国势力的典型例子。

  合纵连横就是一种外交的国策选择,关系着一个国家的未来,其历史作用受到人们的重视,也是智慧的一种表现。

  《百家讲坛》栏目一贯坚持“让专家、学者为百姓服务”的栏目宗旨,栏目在专家、学者和百姓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一座让专家通向老百姓的桥梁”,从而到达普及优秀中国传统文化的目的。

  我们主要说说*期的钱文忠讲的《三字经》吧:

  钱文忠的《三字经》植根于传统文化,以中国历史为素材,讲述学*和教育的重要性。其中许多观念已融刻在中国人的思想血脉中,如开篇的“人之初,性本善”,大多数中国人都耳熟能详。

  虽然在中国思想史上,人性的善恶没有定论,然而《三字经》中“人之初,性本善”的观念体现了中国文化对人类的完美信念和期望。《三字经》一方面认为人本性是向善的,另一方面又强调后天环境对于人成长的重要性,所谓的“*朱者赤,*墨者黑”,讲得就是这个道理。我们能够找到很多历史故事来印证成长及教育环境的重要性,比如曹植、曹丕、曹彰和曹冲四人同是曹操的儿子,但由于成长经历不同,差距越来越大,甚至完全不像兄弟。《三字经》认为,对于孩子来说,如果没有良好的后天环境,再善良的天性都会受到污染。同时,学*是一种生命的过程,学任何一样东西,务必专心致志、持之以恒,一心一意地去经历,才会有所成。

  这就是钱文忠讲《三字经》的根本目的。

  百家讲坛是我少有喜欢看的科教类节目。遗忘看的那些教育节目都觉得很是乏味、枯燥总觉得有些纸上谈兵的感觉,但是百家讲坛给我的感觉完全不一样。比如今天看的这期节目,我就受益匪浅。

  看于丹的心得.很受启发.特别是其中的一个牧羊人的比喻更是让我感触很大.她说.我们做事就要像牧羊人一样.只要看好最后一只羊就好了.最后一只羊赶上了.其他的羊就会跑得快了.而现实中.有很多人只看着自己的头羊沾沾自喜.却不曾想他的有的羊已经落下了很多了.和这个故事相似的是木桶的故事.一个木桶是由许多片木板组成了的要看这一个木桶的盛水多少.要看最低的一块木板而不是最高的一块木板.

  这让我想到了我的学生.其实你看一看.那些成绩较好的学生.其实在日常的学*中.并不需要老师下多大的功夫.相反.真正需要我们帮助的是那些学*暂时落后的学生.我们只有抓好了学*落后的学生的成绩.那么我们一个班的成绩也就会好了.那些学*暂时落后的学生就像是那只最后的羊一样.只有抓好他们的成绩才是最主要的当然任何的比喻都有其不恰当性.我们对于学*一帆风顺的学生还要有更高一层的要求.要让他们有一定的学*方法.能够自主学*.老师只是给予一定的指导就好了.

  这一次的让我有了很大的感悟。中国现在最不缺的就是人,但最缺的便是人才。这是为什么?就是由于我们的教育事业有了些许偏差,应早些意识到这个问题。

  我对宋史很不了解,一次,我在电脑上搜关于历史的百家讲坛视频,看到了袁腾老师做客百家讲坛讲述专题《两宋风云》之《康王赵构》,听着袁老师精彩的讲述,这段历史一下子就迷住了我,也使我从中受益匪浅。

  《两宋风云》这个专题给我们展现了从北宋靖康之变到南宋皇帝宋高宗禅位这40多年来的风风雨雨。在此之中,一个又一个精彩之幕不断上演。若将中华5000年的历史比作深蓝色的天空,那么这40多年的历史就是这广阔天空中的一颗闪亮的星星。看完了30集的讲述,不仅让我对宋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了更多的了解,而且使我学到了不少的东西。

  40多年来,宋金两国虽有几次议和,但仍处于战争状态。一场场著名的战事令人拍案叫绝,一次次错误的决定让人嗟叹不已,一位位英雄人物在深入了解他们后,更使人顿生敬佩之情。老师说,事物应该一分为二地去看待。虽然诸位人物身上有许多的缺点,但我们更应懂得汲取其中的精华之处。正如《论语》所讲:“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宋高宗的朴素节俭,秦桧的富有心计,岳的忠心、勇敢,韦贤妃的冰雪聪明,都是非常值得我们去认真体会和学*的。

  两宋风云只是历史长河中的短短一瞬,仿佛划破夜空的一颗明亮的彗星,让人感受到之中的悲壮,让人惋惜它的匆促。它虽然是历史中最精彩的一幕,但“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作为新一代的青少年,我们更应好好学*,实现人生的价值,并为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在这些天来,我一直在收看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节目,是由教授于丹讲的《论语》。她在这里讲述了如何以道德的观念,来对待人生。对待身边的一切事情。听着她的演讲,我一次次地感悟着。畅想着……于是我写出了自己对道德的看法。大家都知道《论语》就是讲道德的,

  刚才看到了中央电视台播发的对待中国游客提出了几条建议和意见,让大家遵守道德的规范,其实这些建议都是在《论语》里说过的话,也是孔子让人在小时候树立的礼貌行为。如果我们在小时侯都能学学"论语","论语"是孔子教弟子在课堂上的课堂笔记,后来让学生们整理出来的教材。其实如果这些良好的品德就会从小树立起来。那么每个中国人的素质就会提高一些。就不会有说随地吐痰和出口不逊的事情出现。于丹教授说:学论语对创造和谐社会有着一定的积极作用。这就是当前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节目播放学*论语的原因。

  论语里述说的就是要学会感激。于丹教授说:学会了感激,就学会了如何乐观的生活。她还说:如果你对经常为一些小事流泪,那么你就看不不见星星和太阳。对世界上的万物,要心存感激,人生就不再单调,而会显得更加美好。一个人要懂得学会感激,感激是一个人应树立的美德。也是一个人应该具有的素质。古人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百家争鸣教案(精选5篇)(扩展6)

——百家姓作文 (菁华3篇)

  xx08年,我在北京市马泉营小学上一年级的时候,爸爸让我背百家姓,是为了让我了解中华民族的姓氏。当时,我有点不情愿。但是,爸爸每天在上学、下学的路上都领着我念,在有意无意间,我就背了下来。

  xx09年,我在吉林省吉林市吉化九小上二年级,当我们学到第16课《我们的姓》这一课时,老师问:“同学们,谁会背百家姓?”我高高地举起了手。老师点了我的名字,我站了起来,老师说:“开始。”我就从“赵钱孙李”一直背到“盖益桓公”。同学们惊奇地看着我。

  第三节课上课了,老师又点了我的名字,说:“你再把百家姓好好地背一背 ,我跟七彩阳光说了,要给你录百家姓 。”我听了,心里有点忐忑不安说:“知道了!”

  放学了,我把这件好事告诉了爸爸,爸爸高兴地说:“好啊!儿子,多点东西是不是有用?”爸爸告诉我,他再给我准备一些关于百家姓的资料。听了爸爸的话,我心里踏实多了。晚上,妈妈回来,我兴奋地告诉她:“妈妈,我要出名啦!”当妈妈知道了这件事以后,竖起了大拇指。妈妈搂着我说:“呀!儿子,你真棒!明天在家,妈妈先给你录一段试试……”有了爸爸、妈妈的支持,我信心百倍,我相信我一定能录成功!

  接下来的几天,我每天都早起1个小时,在爸爸、妈妈的帮助、指导下,我从发音、语速等方面都不断地提高。5月21日,我充满自信地站在摄像机前,开始背了,由于第一次录节目,面对镜头,心里有点紧张,就像放不开手脚似的,中途有几次停顿,这次没有录成功。主持人安慰我说:“没关系,明天再试试。”

  晚上放学,我把没有录成功的事情告诉了爸爸妈妈,爸爸妈妈都鼓励我说,就要像在家一样,不用紧张。妈妈又给我录了一遍,我再次听到了自己的声音,信心倍增。

  第二天,我信心十足地走进七彩阳光录像室,大大方方地背了起来,一气呵成,非常成功。录完了,我如释重负,飞快地跑回了教室。

  5月26日,七彩阳光播放了我背百家姓的录像,看到自己的表演,我心里美极了,全班同学都用羡幕的眼光看着我。我当时还有点不好意思,脸一下子红了。

  从那天起,全校的同学都知道了我,我感到非常自豪。

  *的汉字博大精深,作为一名*人,将中文学好事一件不容易的事。

  你听说过《百家姓》吗?那可是一部记载*人姓氏的巨著。姓氏氛为单姓和复姓,我姓姚,姚为单姓,语文老师姓尹,尹也是单姓,还有林、朱、王、方、章等诸如此类的众多单姓。单姓大家一定都知道,但复姓你了解吗?我国著名的三国时期的蜀国宰相诸葛亮,他并不是姓诸,而是姓诸葛,诸葛就是复姓哦!复姓不止一个,还有司马光的司马,上官婉儿的上官,欧阳修的欧阳等等,他们都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物。

  说起姓氏的读法,很多人并不了解,如宁露的“宁”是应该读“níng”还是读”nìng”呢?这种时候,大家就要请教字典老师了,经过部首查字法查出,当“宁”用于姓氏时,应读“nìng”。当然,多音字姓氏不只是“宁”一个,还有其他的。比如“文”,文的早期读法为“ ”,那“文“应该怎样读呢?让我们用部首查字法查不到时,又该怎么办?这时,我们要注意观察“文”的结构特点,“文”是一个独体字,查了字典后,我才知道“文”应该读“ ”,说起这个姓氏的名人,肯定是文天祥啦!多音字姓氏还有“解”、“朴”等。

  姓氏的奥秘还有很多,我就先为大家介绍这么多,请大家自行研究《百家姓》吧!

  *的汉字文化博大精深,作为*人,我们要学会从生活中去学语文。把语文学好,是*人的骄傲!

  今年春节联欢晚会的互动节目《百家姓》中,一个小女孩在在全国人民面前展示了其超凡的记忆力——主持人和观众随便选出百家姓中某个姓氏,小女孩就可以报出该姓氏在《百家姓》中排在那个位置。看了节目,我不但佩服小女孩的记忆力,而且对《百家姓》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你姓啥?我姓啥?他姓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姓。你知道你的姓里包含着有趣的知识吗?你研究过你的姓吗?

  有的人是以动物为姓的,比如姓龙、凤、熊、马、牛、羊、燕等,有的人是以植物为姓的,比如姓柏、柳、麻、梅、松、杨、桂、李等,还有人以颜色为姓的,比如姓红、黄、白、蓝、绿、黒等。

  哦,时间差不多了,该吃午饭了。我先舀了一碗“米”,把它煮成了“范”,我还烧了一碗“蔡”,又做了一碗“汤”。别以为我在烧饭哦,这可都是我们的姓呀!

  吃完了午饭,我们再来认认字吧:区、单、万俟。你会认吗?哈哈,这些字你是不是这样念的:qu、dan、wansi?告诉你吧,这些字到了姓里,都有了新的读音,分别念做:ou、shan、moqi,怎么样,你念对了吗?是不是很有趣?

  如果留心,你会发现我们不同的.姓,他们往往成对出现,有的能组成反义词(谐音)呢!比如有姓文的,就有姓武的;有姓史的,就有姓钟的;有姓方的就有姓袁的……还有一些姓的读音是相同、写法不同。比如姓张和章的,姓余和于、俞的,姓程和成的,姓严和姓阎、言等等等等。

  我们的百家姓里还有一些来自于少数民族,比如呼延、慕容、宇文、尉迟、万俟等。我们的姓五花八门、丰富多彩,这些独特的姓源自于我国的各个历史时期,是我国五千年历史的一个小小的缩影,是历史长河里一朵小小的浪花,记载着中华五千年的文明。*人,百家姓。百家姓,一家人。我为伟大的祖国而骄傲,我爱我的祖国!


百家争鸣教案(精选5篇)(扩展7)

——《百家讲坛》观后感

《百家讲坛》观后感

  看完某一作品后,从中我们收获新的思想,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观后感了。在写观后感之前,可以先参考范文,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百家讲坛》观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百家讲坛》栏目一贯坚持“让专家、学者为百姓服务”的栏目宗旨,栏目在专家、学者和百姓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一座让专家通向老百姓的桥梁”,从而到达普及优秀中国传统文化的目的。

  我们主要说说*期的钱文忠讲的《三字经》吧:

  钱文忠的《三字经》植根于传统文化,以中国历史为素材,讲述学*和教育的重要性。其中许多观念已融刻在中国人的思想血脉中,如开篇的“人之初,性本善”,大多数中国人都耳熟能详。

  虽然在中国思想史上,人性的善恶没有定论,然而《三字经》中“人之初,性本善”的观念体现了中国文化对人类的完美信念和期望。《三字经》一方面认为人本性是向善的,另一方面又强调后天环境对于人成长的重要性,所谓的“*朱者赤,*墨者黑”,讲得就是这个道理。我们能够找到很多历史故事来印证成长及教育环境的重要性,比如曹植、曹丕、曹彰和曹冲四人同是曹操的儿子,但由于成长经历不同,差距越来越大,甚至完全不像兄弟。《三字经》认为,对于孩子来说,如果没有良好的后天环境,再善良的天性都会受到污染。同时,学*是一种生命的过程,学任何一样东西,务必专心致志、持之以恒,一心一意地去经历,才会有所成。

  这就是钱文忠讲《三字经》的根本目的。

  百家讲坛是我少有喜欢看的科教类节目。遗忘看的那些教育节目都觉得很是乏味、枯燥总觉得有些纸上谈兵的感觉,但是百家讲坛给我的感觉完全不一样。比如今天看的这期节目,我就受益匪浅。

  看于丹的心得.很受启发.特别是其中的一个牧羊人的比喻更是让我感触很大.她说.我们做事就要像牧羊人一样.只要看好最后一只羊就好了.最后一只羊赶上了.其他的羊就会跑得快了.而现实中.有很多人只看着自己的头羊沾沾自喜.却不曾想他的有的羊已经落下了很多了.和这个故事相似的是木桶的故事.一个木桶是由许多片木板组成了的要看这一个木桶的盛水多少.要看最低的一块木板而不是最高的一块木板.

  这让我想到了我的学生.其实你看一看.那些成绩较好的学生.其实在日常的学*中.并不需要老师下多大的功夫.相反.真正需要我们帮助的是那些学*暂时落后的学生.我们只有抓好了学*落后的学生的成绩.那么我们一个班的成绩也就会好了.那些学*暂时落后的学生就像是那只最后的羊一样.只有抓好他们的成绩才是最主要的当然任何的比喻都有其不恰当性.我们对于学*一帆风顺的学生还要有更高一层的要求.要让他们有一定的学*方法.能够自主学*.老师只是给予一定的指导就好了.

  这一次的让我有了很大的感悟。中国现在最不缺的就是人,但最缺的便是人才。这是为什么?就是由于我们的教育事业有了些许偏差,应早些意识到这个问题。

  今天,我看了赵玉*教授的“百家讲坛”之“跟司马懿学管理”的(1、2、3)篇,受益无穷。在这里,我认识了司马懿的足智多谋、为人谨慎、毫不马虎,对待他人的耐心,打起仗来,毫不慌乱,能仔细认真地思考,镇定无比。对待领导,谦虚恭敬,深受曹操、曹植的器重,因为他做事细心认真,又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所以不断升官,以前像是一栋房子的一根水管,现在像是房子顶天立地的一根梁,真是“以前靠着墙,现在顶着房”啊!

  他不但十分会用兵,而且能猜测别人的想法,无所不能,所以屡战屡胜,霸气凌人,用一个词来比喻他的性格实在是再好不过了:冷月狼。而且,在百家讲坛里,我知道了,他的脖子竟然能180度大转弯!可以人往前走,头往后看。我还知道了,曹操怕有人杀他,竟然装做梦里**!事情是这样的:曹操当了丞相,兴奋不已,但是他怕有人会在夜里来此杀他,就对他的手下说:“我最*不知得了什么病,经常梦见我在梦里**!”有一天晚上,他在睡觉,他的手下把他的被子盖好来,他听到了声音,“刷”的一声拔出剑,眼睛还闭着,就一刀把那人的脑袋给割掉了!第二天早晨,他看见他杀的人,还一直在装,问其他人,说:“谁杀了我的兄弟!”其他人都说是他自己杀的,他就对他们说,没办法,他会梦中**。这起到了杀一儆百,杀鸡儆猴的作用,让别人不敢靠*他,这也充分的体现了曹操这种多疑的心。

  百家讲坛里讲的都十分有道理,我还要去看咯,拜拜!

  经常看《百家讲坛》这个节目。它开阔了我们的视野,增长了我们的知识,启发了我们的心灵,架起了通向百姓的桥梁……它带领着我们穿越时空,回到过去,让我们了解了我国5000年的历史,了解了古代伟大人物的故事,了解了我们历史上的重大事件。

  看了百家讲坛我明白了不少,本以为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就是真正的三国,因为《三国演义》把东汉末年的战事夸张的淋漓尽致,自从听了易中天教授品论《三国演义》后才明白真正的三国并不是那么惊心动魄,只是少了几分精彩,多了几分阴险。

  《三国演义》里把诸葛亮说成了一个神机妙算的智多星,关羽、马超等一帮文武双全的大将成了诸葛亮手中的一线木偶,只需在危急时刻打开诸葛亮预先准备好的锦囊,依计行事,就能够安然退敌,攻无不克,战无不胜,而把那些文武双全的文臣武将贬得是一文不值。在《易中天品三国》中,易中天把三国历史上真正的诸葛亮展此刻我们眼前,其实与其说诸葛亮是一个杰出的军事家,不如说诸葛亮是一个杰出政治家。火烧博望,火烧新野……

  我觉得《百家讲坛》除了《易中天品三国》,还有更加精彩的评述,比如说刘心武的《揭秘红楼梦》;王立群的《品汉代风云人物》……这些都是大师级人物在百家讲坛上陈述自己的观点,并且有自己的观点来证实真正的历史。我渐渐喜欢上了历史,所以我就要尽量多看历史节目,来丰富我的历史知识。

  百家讲坛是我少有喜欢看的科教类节目。遗忘看的那些教育节目都觉得很是乏味、枯燥总觉得有些纸上谈兵的感觉,但是百家讲坛给我的感觉完全不一样。比如今天看的这期节目,我就受益匪浅。

  看于丹的心得。很受启发。特别是其中的一个牧羊人的比喻更是让我感触很大。她说。我们做事就要像牧羊人一样。只要看好最后一只羊就好了。最后一只羊赶上了。其他的羊就会跑得快了。而现实中。有很多人只看着自己的头羊沾沾自喜。却不曾想他的有的羊已经落下了很多了。和这个故事相似的是木桶的故事。一个木桶是由许多片木板组成了的。要看这一个木桶的.盛水多少。要看最低的一块木板而不是最高的一块木板。

  这让我想到了我的学生。其实你看一看。那些成绩较好的学生。其实在日常的学*中。并不需要老师下多大的功夫。相反。真正需要我们帮助的是那些学*暂时落后的学生。我们只有抓好了学*落后的学生的成绩。那么我们一个班的成绩也就会好了。那些学*暂时落后的学生就像是那只最后的羊一样。只有抓好他们的成绩才是最主要的。当然任何的比喻都有其不恰当性。我们对于学*一帆风顺的学生还要有更高一层的要求。要让他们有一定的学*方法。能够自主学*。老师只是给予一定的指导就好了。

  这一次的让我有了很大的感悟。中国现在最不缺的就是人,但最缺的便是人才。这是为什么?就是由于我们的教育事业有了些许偏差,应早些意识到这个问题。

  今天,我看了百家讲坛的解读《三字经》,里面的内容令我记忆深刻。钱文忠教授讲了人之初性的善恶,他讲了曹操的四个儿子,曹植、曹丕、曹彰和曹冲同样是曹操的儿子,但由于成长经历不同,相距很大,看起来他们根本不像兄弟。还讲了周处,本性不坏,但由于他父母双亡,没有良好的后天教育,成了一大害。

  但他知道后,诚心改过,为人们做了许多好事。《三字经》认为,对于孩子来说,如果没有良好的后天环境,再善良的天性都会受到污染。历史上的唐伯虎,从小绘画就很有天赋,他的母亲送她去沈周那儿学绘画,学了一两年,他想:哎!师傅绘画也不怎么样,说不定我比他还好呢!然后,他向师傅提出结束学业,他的师傅知道后也同意他满师了。

  唐伯虎离开之前,师傅做好了酒菜就放在一个唐伯虎没有去过的房子里,唐伯虎走进房子,看见里面居然有四扇门,每一扇门外都有不一样的景色,他先不吃饭,看看门外的风景。“咚咚咚”他的头上撞了三个包,终于他知道那些风景是师傅画出来的,他知道了自己太骄傲了,后来他专心致志地学*。

  这告诉我们:学任何一样东西,必须专心致志、持之以恒,一心一意地去经历,才会有所成。《三字经》告诉我们:人的本性很善良,并不坏,主要是后天的良好教育以及正确的引导,才能成为人才。

  前段时间,我看了《百家讲坛》中的爱上语文,感悟很深。

  爱上语文总共有12集,讲的都是如何学*中国的古典诗词。其中我最有印象的是第1集和第6集。

  第1集主要讲了王安石觉得自己的《泊船瓜洲》中“春风又过江南岸”中的“过”字用的不好,推敲修改了很多次,先后改成了“满”,“去”,“*”……等,还是不满意,总觉得有欠缺。直到他看到了一首诗当中的“绿”字,眼前一亮,最终定下了。我想:作为北宋有名的诗人,王安石写诗都要修改那么多次,那我们写作文修改的次数岂不是更多?我决定以后写作文一定要多修改,争取更加完美,使作文无可挑剔!

  第6集讲的是“言与意之间的转换”,让我懂得了怎样去解读诗。解读一首诗,要联系诗人的生*去联想他写这首诗时的画面,从而去理解其中的韵味,意思。而言与意这个中介就叫意象。例如,“饱经风霜”这个成语,老师们有两种教法。第一种是让同学们先预*这篇文章,再说出这个成语的意思;第二种是由同学们在生活中见到过的饱经风霜的脸,把所见描绘出来。两种方法都可以学会饱经风霜这个成语,但显然,第二种方法更能加深大家对成语的印象和理解。这,就是言与意中意象结合的方法。

  爱上语文对同学们学*语文很有帮助,我建议大家去看看!

  百家讲坛是我在科教频道中最喜欢的栏目之一,可以说是天天都看。看着主讲人们在讲坛上绘声绘色、挥洒自如地讲述着,时常让我沉醉其中。

  在商传先生的《永乐大帝》中,我看见了一代明君的成长、发家,在靖难中夺得皇位,君临天下,治国安邦,御驾亲征,直至踏上最后的征途,结束他辉煌的一生。

  我又在《汉代风云人物》中认识了忍辱负重,熟读兵书的伟大军事家、战略家韩信,为他的命运扼腕;了解了知人善任,礼贤下士,善于听人劝告,总是问“为之奈何”的汉朝开国皇帝刘邦;见识了勇猛过人,力能扛鼎,在巨鹿之战中以少胜多,最后因为政治糊涂,失去天下的西楚霸王项羽。

  在蒙曼的《武则天》中,我见到了一代女王武曌的入宫、出宫,及再次入宫,由天真的少女蜕变成叱咤风云的女王,励精图治,成就了唐朝的盛世。

  钱文忠娓娓道来,在一个个小故事中,《三字经》、《弟子规》也变得通俗易懂,生动有趣。

  周思源正说三国人物,揭示了许多历史真相——刘备并不是一个好脾气的人,鞭打督邮居然是出自于刘备之手,周瑜并不是一个小肚鸡肠的人,他反而是一个豁达、心胸宽广的人,也没有总在诸葛亮之下。相反,诸葛亮在历史上只是一个无名小辈,他几乎成为《三国演义》的主角的原因竟然是因为相比之下他去世最晚……

  百家讲坛,坛坛都是好酒。让我在娱乐中培养了对历史的兴趣。

  我对宋史很不了解,一次,我在电脑上搜关于历史的百家讲坛视频,看到了老师做客百家讲坛讲述专题《两宋风云》之《康王赵构》,听着袁老师精彩的讲述,这段历史一下子就迷住了我,也使我从中受益匪浅。

  《两宋风云》这个专题给我们展现了从北宋靖康之变到南宋皇帝宋高宗禅位这40多年来的风风雨雨。在此之中,一个又一个精彩之幕不断上演。若将中华5000年的历史比作深蓝色的天空,那么这40多年的历史就是这广阔天空中的一颗闪亮的星星。看完了30集的讲述,不仅仅让我对宋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了更多的了解,而且使我学到了不少的东西。

  40多年来,宋金两国虽有几次议和,但仍处于战争状态。一场场著名的战事令人拍案叫绝,一次次错误的决定让人嗟叹不已,一位位英雄人物在深入了解他们后,更使人顿生敬佩之情。老师说,事物就应一分为二地去看待。虽然诸位人物身上有许多的缺点,但我们更应懂得汲取其中的精华之处。正如《论语》所讲:“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宋高宗的朴素节俭,秦桧的富有心计,岳飞的忠心、勇敢,韦贤妃的冰雪聪明,都是十分值得我们去认真体会和学*的。

  两宋风云只是历史长河中的短短一瞬,仿佛划破夜空的一颗明亮的彗星,让人感受到之中的悲壮,让人惋惜它的匆促。它虽然是历史中最精彩的一幕,但“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作为新一代的青少年,我们更应好好学*,实现人生的价值,并为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百家争鸣教案(精选5篇)(扩展8)

——传承百家争鸣的传统作文(精选5篇)

  今天,我和老师同学一起去刀剑博物馆听丝绸扎染讲座,我一直都以为丝绸扎染就是拿块布然后用颜料在上面画画罢了,今天我才知道丝绸扎染也有大名头呀!

  此物在公元408东晋就有了,大部分都有结构骨架,可以通过棒子、针、牛皮筋、夹子等来创造出不同的形状,花纹有一定的规律,到了现代,扎染又借助现代科学又有了立体感雕塑感了,染法也十分奇特一个大锅子放上有能使水变色的食物或化学物质比如说红芹菜,果汁,紫薯等,再等变色的水开了再将五花大绑的丝绸首先放进一碗清水中浸湿,再绞干,最后扔进变色的水中烫直到里里外外都被变色的水浸透了,捞出来解开夹子和牛皮筋摊开等晒干后,就染好了。

  而且牛皮筋要扎紧了否则图形就没了,我和妈妈做的时候就犯了这个错误第二次终于搞定了,而且做得还不赖嘛。总之丝绸扎染主要要有想法、构思、手法本次的体验真是令我回忆无穷、满载而归,也令我对丝绸扎染又有了新的认识希望还有这样的活动。

  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渊远流长。今天我就来为大家介绍一下端午节吧!

  每一年得到五月初五是传统节日—端午节,每家每户都会包美味可口的粽子吃,我们家也不例外。

  今年的端午节,外婆来我们家包粽子,我看见外婆准备的材料可多了,有粽叶、糯米、绿豆、五花肉,外婆说她今天要包的是绿豆粽和五花肉粽,我看见外婆把粽叶卷得像一个斗一样,再把糯米、绿豆和五花肉放进去,然后在上面再盖一层糯米,再把粽叶包好,一个绿豆五花肉粽就做好了,不一会,外婆就包了一篮子的粽子,然后我看见妈妈把这些粽子放进一个大锅里面,把盖子盖上,再开火,煮了好久,我终于闻到了淡淡的粽子的香味,原来粽子已经熟了,于是我就叫妈妈拿了一个出来,我迫不及待的剥开一个粽子尝了尝,“啊,真香,真是回味无穷啊!”我边吃边说。

  端午节还有一个*俗,那就是赛龙舟了,就是一群人坐在船上,用船桨来划船,船头做成一个龙头的样子,船尾是龙的尾巴的形状,之所以叫龙舟。岸上还有许许多多的人为他们加油、呐喊,可热闹了!

  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还有很多,如果你们还想知道的话,就来我们中国体验体验吧!

  同学们,中华的文化博大精深,我国的经典浩如烟海。传承经典,会让你更加的多才多艺,传承经典,会让你感悟到生活的艺术。

  原来,传承经典文化有那么多的好处,有些同学不禁要问了,什么样的文化才算的上是经典文化呢?经典文化是人类社会最有价值的,最能经过时间历练的,经过世人多次好评的文化,就像我们六年级现在所学的弟子规,它就是从古流传至今,代代教育我们学*高尚品德的书。传承下来这种高尚品质,从一人影响至一周,从一个人的小文明,到社会的大文明,其实也就是那么一个动作,一句话,就能改变这个人的态度,这个社会的风气。

  那如何去传承经典文化呢?我送大家十六个字:汉语是关键,历史是线索,心情是动力。只有对国语的精深,对历史理解的透彻,再加上一个坚持不懈的心,就能使你好好的把经典传承下去。

  学*经典,你就能更快的完善自己,传承经典,能为弘扬中华文化尽一份力,让我们行动起来,学*经典,传承文化,弘扬传统,完善自我。

  “老师老师,我们这是去干嘛呀?”同学们叽叽喳喳的声音从不远处传来,这是新华小记者发出的好奇声响。

  “同学们,接下来会有一场讲述匠心的精彩演出,你们可要看好了。”老师亲切的话语让我们很快地安静下来,自觉站成一排观看演出。演出节目有很多,但让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那关于兰花的表演。

  一开始,优美柔缓的语调,很快让我们着迷,并沉入其中。优雅缓慢的古筝调配上悠扬激荡的琵琶很快把兰花那一乾坤正气传到我们的心中。我们入迷地看着,只见舞蹈女演员,那手一扬,恰似一朵含苞待放的兰花,一舞一跳,一踩一转,淡蓝色裙子迎风飘扬,恰似那出淤泥而不染的兰花。

  接下来出现一个手握毛笔的男演员,只见他目光炯炯,盯着手里的毛笔,有一种排山倒海的气势,挥舞着毛笔创作着书法。配上后面李叔同的书法词,真是让人叫绝。我看着表演节目,心中不禁发起深思,李叔同为我们留下的经典著作,是李叔同想让我们传承的一种兰花精神是一种,一身正气、公正无私的品质。这就是匠心吗?是的,这就是匠心!

  一曲终了,那优美的调子还在我的心中回荡,这次的研学之旅让我明白了许多道理,也让我明白了,所谓匠心,是需要我们当今这一代去努力传承的!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孝亲敬老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作为一名少先队员,我更应该把它传承下去。

  我和我的奶奶、爸爸、妈妈,住在一起。奶奶像苍老遒劲的树根,没日没夜地为我们家这棵大树输送养料。虽然奶奶嘴上不说,但我知道她有多辛苦。*几年,奶奶的身体也不如往年硬朗,隔三差五的会往小诊所里跑跑。我很担心,生怕奶奶生什么重病。有一次,我的奶奶不知是因为晚上睡了有海绵垫的床,还是因为早上衣服穿少了受凉的。一回到家后就病的动弹不得,一动就浑身发痛。我猜一定是奶奶的腰间盘突出这个老毛病又复发了。医生叮嘱爸爸妈妈:“这几个月,大妈必须躺在床上休息,再忙也不要让她插手家务事。”爸爸妈妈精心照料奶奶,没让奶奶受一丁点儿罪。我是奶奶的大孙子,奶奶生了病也会在想我饭吃得好不好呀,睡得好不好呀······我怕奶奶操心,病情会加重,就比以前更乖了,有空时我还和奶奶谈谈心,聊聊我在学校里发生的事。在我们一家人的关爱下,奶奶的病一个月就好了起来。

  中华民族的文明住在每一个炎黄子孙的心里的。我们将用这些文明来创造我们美好的家园。


百家争鸣教案(精选5篇)(扩展9)

——百家姓教案(精选五篇)

  一、活动目标:

  1、知道姓是名字的一部分,能用完整的语言描述自己和亲人的姓氏。

  2、统计班级幼儿的姓氏,用一定的语言说明统计结果,发明探究中华姓氏文化的兴趣。

  3、大胆说出自己对百家姓的理解。

  4、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二、活动主备:

  1、活动前幼儿了解家庭成员的姓名。

  2、纸、笔,写有一些常见姓氏的卡片;幼儿每组一张写有本组幼儿姓名的卡片。

  三、活动重点:能用完整的语言描述自己和亲人的姓氏。

  四、活动难点:统计班级幼儿的姓氏,用一定的语言说明统计结果。

  五、活动过程:

  1、寻找姓的秘密,用姓和名的方式介绍自己和家人。

  (1)请你说说你的名字的第一个字是什么?

  (2)你知道你的名字是怎么来的吗?引导幼儿说说自己的姓和爸爸的姓是一样,爸爸的姓又和爷爷的一样。(跟妈妈的除外)

  (3)能不能把名字的第一个字改掉呢?为什么?

  (4)教师总结:我们的名字由两部分组成,前面是姓,后面是名。

  (5)用"我姓"x,名xx"的句式介绍自己的名字。

  2、交流活动,最佳介绍员,说说小组中有哪些姓氏,相同姓氏分别有多少人。

  (1)你知道你们小组中有哪些姓?每一个姓分别有多少人?

  (2)幼儿各自统计本组成员的姓氏情况,教师观察、指导。

  (3)选举"最佳介绍员",引导幼儿用"我们小组一共有x个姓氏,分别是……其中姓x懂得有x个人"的形式介绍。

  (4)师幼共同点评。

  (5)展示统计结果,并且进行全班姓氏的总结。

  3、说说身边的姓。

  (1)你发现身边还有谁和你的姓是一样的?你还知道有哪些姓?

  (2)幼儿举例,进教室补充展示板上没有的姓氏。

  (3 )教师总结:我们的祖国人口众多,有好多的姓,我们把它们叫做"百家姓"。

  六、活动反思

  《百家姓》作为中国的文化遗产,是极其宝贵的文化宝藏,源远流长。此活动,并不是让孩子们去研究,也不是让他们去背所有的姓,而是通过引导孩子们去关注我们周围的事物,让幼儿感觉美好的东西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让他们用美好的心灵去关注他们,用科学的方法去感悟他们。

  活动中,我让孩子们从自己的姓名入手,通过找找自己的姓氏,发现《百家姓》的趣味,让孩子们在整个活动中轻松地与传统文化碰撞、对话、生**感,让复杂的《百家姓》变得简单明了。当孩子们第一次找到自己姓时的欣喜,第一次发现有很多人的姓是相同时的快乐,第一次统计出班级有多少姓时的满足,从他们在活动中的积极主动,我感到孩子们获得了很多。

  总之,我觉得这次活动有意义。幼儿感受到了祖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无穷的魅力。幼儿在活动中,能力得到了提高,思想得到了升华,在对姓氏的特点有了更清晰的了解后,我想我们的孩子对家人、家庭以及家族的情感也会得到更深的熏陶和感悟。

  小百科:百家姓按文献记载,成文于北宋初。原收集姓氏411个,后增补到568个,其中单姓444个,复姓124个。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单姓、复姓及百家姓的含义。

  2、能与同伴交流自己对姓氏的认识,认真倾听他人的观点。

  3、感受中国姓氏的丰富,萌发认识百家姓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幼儿几姓氏卡片、教师姓名卡片,《百家姓》音乐、水彩笔。

  2、伟人、科学家、运动员等名人的图片,《我爱你中国》。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了解自己的姓氏,激发幼儿对姓氏的兴趣。

  (1)出示自己名字的卡片,使幼儿知道名字的第一个字是姓。提问:老师姓什么?名字中的哪个字是老师的姓?

  (2)出示幼儿姓氏卡片,让幼儿在其中找出自己的姓,在黑板上摆成一排引导幼儿读一读自己的姓。

  2.引导幼儿通过比较找出同姓的人,初步了解百家姓的含义。

  (1)点数黑板上的姓氏并与幼儿人数作比较,引导幼儿发现有人同姓。提问:数一数黑板上有多少个姓?姓x的小朋友有几个?

  小结:一般来说,家中的爷爷、爸爸、哥哥、弟弟、姐姐、妹妺和自己是同姓的。

  (2)引导幼儿讨论:有相同姓氏的小朋友是不是自己的亲人?小结:传说很久以前,中国同姓的人都是一家人。

  3.引导幼儿找一找不同的姓,进一步感受百家姓的含义。

  (1)请幼儿说出自己知道的其他的姓氏,感受中国姓氏的丰富。教师将自己知道的其他姓氏写在白板上,请幼儿点数姓氏数量。

  (2)播放《百家姓》音乐,请幼儿阅读《我爱你中国》第4页,读一读《百家姓》

  中的前20个姓。提问:姓氏会传下去吗?传给谁?你还知道其他哪些姓?

  小结:《百家姓》里记载了500多个姓氏。我们的姓氏会传给子孙。

  4.了解单姓、复姓。激发幼儿作为一个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

  (1)出示中国名人的图片,请幼儿说出他们的姓和名。

  (2)结合司马光的照片,引导幼儿初步了解一个字的是单姓、两个字的是复姓。

  (3)请幼儿说说这些人做了哪些了不起的事情,能让人们记住他们的名字。

  活动目标:

  1、通过认读活动,使幼儿了解《百家姓》,知道自己的姓是百家姓之一,并学*关注周围的事物。

  2、让幼儿了解中国古老的文化史,培养幼儿热爱祖国,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

  3、培养幼儿对汉字的兴趣。

  活动准备:

  百家姓挂图多幅,调查表,幼儿名单,统计表。

  活动过程:

  一、找自己的姓

  A、老师介绍百家姓师:你叫什么名字,姓什么?

  师:在这里有许多挂图,他们组合在一起就是《百家姓》,你们的姓就藏在这么多的字宝宝里面。小朋友自己找一找,你的姓在哪里?

  B、幼儿自由认找,老师观察指导。

  C、小结:小朋友都找到了自己的姓,我们来看一看,都有哪些姓?(集体认读)。

  二、找家人的姓

  a、师:我们的调查表中还有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姓,小朋友也去找一找,他们又在哪里?

  b、幼儿再次认找,老师观察指导。

  c、你们找到了吗?集体认读。

  d、你们发现的什么?

  e、小结:我们发现,有些人的姓是相同的,而且每个人的姓都能在《百家姓》中找到。这个《百家姓》是古代一位学者根据不同的姓而编写成的。人们发现他收集、编写地非常完整,所以这个《百家姓》被一代一代相传下来,流传至今,这个《百家姓》只有我们中国人才有,是中国的文化宝贝,作为中国人应该感到自豪。

  三、统计小朋友的姓

  a、这是一张大五班小朋友的名字,请两个小朋友相互合作,统计一下,他们班姓“王”“李”、“俞”……各多少人?并统计出什么姓的人最多?

  b、幼儿操作,老师巡回指导。

  c、检查统计结果,并得出结论:什么姓最多。

  反思:

  《百家姓》作为中国的文化遗产,是极其宝贵的文化宝藏,源远流长。此活动,并不是让孩子们去研究,也不是让他们去背所有的姓,而是通过引导孩子们去关注我们周围的事物,让幼儿感觉美好的东西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让他们用美好的心灵去关注他们,用科学的方法去感悟他们。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