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物理的教案范本五份

首页 / 教案 / |

  高二物理的教案 1

  教学目标

  1、知道液体的宏观性质(具有一定的体积,不易压缩,有流动性),从而了解液体的微观结构:液体的微观粒子也在*衡位置附*做微小的振动,但液体分子没有固定不变的*衡位置.

  2、能用分子动理论的观点初步说明液体表面张力现象.了解表面张力现象在实际中的应用,并能解释一些简单的自然现象.

  教学建议

  1、表面张力产生的原因,主要是从分析液体表面层的分子分布比液体内部稀疏得出的.液体表面分子间的相互作用表现为引力,在液体表面各部分间产生了相互吸引的力,即为表面张力.

  2、对表面张力现象在实际中的应用,学生只要能从液体表面张力要使液面收缩到最小来解释有关现象就可以

  教学设计示例

  一、课堂引入

  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的运动,分子之间的的相互作用力使得分子聚集在一起,而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又使它们分散开来,我们看到自然界中物质的三种状态:液态、气态和固态,便是由于分子的这两种作用而产生的三种不同的聚集状态。为了更好的研究微观分子的排布对物质宏观性质的影响,我们分别研究物质的固态、液态和气态--固体、液体和气体;前面,我们已经研究了固体,今天,我们来研究液体。

  二、新课讲解

  1、对比液态、气态、固态研究液体的性质

  问题:对比气体、固体,讨论液体与这两种物态的宏观性质具有哪些相似的特性?

  教师给一提示:宏观性质有形状、颜色、硬度、延展性等等。

  教师总结:

  (1)、液体和气体没有一定的形状,是流动的。

  (2)、液体和固体具有一定的体积;而气体的体积可以变化千万倍;

  (3)、液体和固体都很难被压缩;而气体可以很容易的被压缩;

  教师讲解:

  通过上面的研究,我们发现,液体的性质介于气体和固体之间,它与固体一样具有一定的体积,不易压缩,同时,又像气体一样没有固定的形状,具有流动性。这些性质是由它的微观结构决定的。下面,我们来对比一下分子的这三种聚集形式。

  2、液体的微观结构

  (教师在讲解时,可以通过视频演示来表现分子的三种聚集形式;可以参考媒体资料)

  如果我们假设,固态时物质体积为1,液化后的体积大约为10,汽化后的体积则为。

  板书:固态(体积1)→液态(体积大约10)→气态(体积)

  通过上面的对比,我们可以看出,液体分子的排布更接*固态,在宏观性质上表现出类似于固态的不可压缩性和体积不变性。

  跟固体一样,液体分子间的排列也很紧密,分子间的作用力也比较强,在这种分子力的作用下,液体分子只在很小的区域内做有规则的排列,这种区域是不稳定的:边界、大小随时改变,液体就是由这种不稳定的小区域构成,而这些小区域又杂乱无章的排布着,使得液体表现出各向同性。非晶体的微观结构跟液体非常类似,可以看作是粘滞性极大的液体,所以严格说来,只有晶体才能叫做真正的固体。

  教师讲解:

  由于液体分子排布这种特点,使得液体具有一些特有的物理性质。

  3、液体的表面张力

  教师出示媒体课件(表面张力的系列图片展示)

  自然界的水、流动的水银,炽热的铁水等等都是物质的液态形式。在观察这些液态景观时,我们会注意到:荷叶上的小水滴和草上的露珠会呈球形,一滴汞能成为球形在玻璃板上滚动,这些现象的产生是什么原因呢?

  这些现象都与液体表面的性质有关。跟气体接触的液面薄层叫做表面层。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研究液体表面层的性质。

  实验1:

  将一个拴有松弛棉线的铁丝环浸入肥皂水中再拿出来,使环上布满肥皂液膜,用烧热的针刺破棉线一侧的肥皂液膜。观察另一侧肥皂液膜的变化情况和棉线的形状。

  学生观察并得出结论:环内棉线另一侧的肥皂液膜收缩,棉线变成张紧的弧形。

  教师展示课件:

  表面张力实验的演示以及原理说明

  实验表明,液体的表面层好像是绷紧的橡皮膜一样,具有收缩的趋势。

  教师分析:

  表面层里的分子要比液体内部稀疏一些(出示图片或者视频),在液体内部,分子间既存在引力,又存在斥力,引力和斥力的数量级相同,在通常的情况下可以认为它们之间的大小是相等的,而在表面层内,由于分子间距比较大,分子之间的作用力表现为引力,(如图所示)我们可以假想一个分界线,将液体表面分割成A、B两部分,由于表面分子之间的引力作用,A部分对B部分具有引力作用,使得向A部分收缩,同样,B部分对A部分具有引力作用,使得向B部分收缩,我们将液面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吸引的力称作为表面张力,在表面张力的作用下液体表面形成一个“弹性薄膜”。

  表面张力的作用使得液体表面具有收缩的趋势,在体积相等的各种形状的物体中,球形物体的表面积是最小的,所以露珠、水银、失重状态下的水滴等等呈现球形。

  问题:

  请学生们分析下面这些现象,并解释产生的原因?

  (1)雨伞的伞面有细小的孔,为什么水不会从孔里漏下去?(因为水将纱线浸湿后,在纱线孔隙中形成水膜,水膜的表面张力使得雨水不致漏下.)

  (2)将分币轻轻地放在一碗水的水面上,为什么分币会浮在水面上不沉下去?

  这是由于表面张力使得液体表面形成一个张紧的薄膜,当分币放置上后,使得液体表面发生形变,产生弹力,这样受力*衡,所以分币会浮在水面上不沉下去。

  三、典型例题解析(参考典型例题)

  四、小结

  五、分析课后*题

  高二物理的教案 2

  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

  1、了解内能的概念,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2、知道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使物体温度升高(或降低),内能改变。

  3、知道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热量的单位是焦耳。

  4、知道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改变的一些事例。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找到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

  2、通过实验说明做功与物体内能改变的关系。

  3、通过实验和查找资料,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学生通过实验体验探究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使学生通过实验理解做功与物体内能变化的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 内能概念、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

  教学准备

  压燃演示器、铁丝(多根)、酒精灯(多只)、烧瓶、皮塞、气筒、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提问:在生活中,我们发现,装着开水的开水瓶的塞子有时会被弹出去,塞子的动能从何而来?引入课题:“内能

  一、内能

  通过前面学*知道,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热运动,同一切运动的物体一样,分子具有动能。

  分子间有相互作用力,所以分子间还有势能。对此,你们想提出什么问题吗?

  提问:分子动能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什么情况下有分子势能?等等。

  物体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分子的动能就越大,相互吸引或相互排斥的分子之间都存在分子势能。5、归纳:物体内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任何物体都有内能。5、体会:内能是一种不同于物体机械能的另一种形式的能量

  二、物体内能的改变

  探究活动:怎样能够使铁丝变热?让学生动手试试。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

  演示:用酒精灯加热;来回弯折;在其他物体上摩擦等。 启发学生通过观察,找出不同方法的共同现象、特征并交流。(可以对铁丝传热,也可以对铁丝施力。)

  演示:压燃演示器。空气推动皮塞时内能改变。提问:观察到的“白雾”说明了什么?(观察得出: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白雾”说明:内能减少,温度降低,水蒸气发生了液化。

  三、内能

  1、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2、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既然物体内部分子永不停息地运动着和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那么内能是无条件的存在着。无论是高温的铁水,还是寒冷的冰块。

  3、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①温度②质量③材料④存在状态

  4、内能与机械能不同:

  机械能是宏观的,是物体作为一个整体运动所具有的能量,它的大小与机械运动有关

  内能是微观的,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能的总和。内能大小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快慢及分子作用有关。这种无规则运动是分子在物体内的运动,而不是物体的整体运动。

  5、热运动: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做热运动。

  温度越高扩散越快。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越大。

  四、内能的改变:

  1、内能改变的外部表现:

  物体温度升高(降低)――物体内能增大(减小)。

  物体存在状态改变(熔化、汽化、升华)――内能改变。

  反过来,不能说内能改变必然导致温度变化。(因为内能的变化有多种因素决定)

  2、改变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

  A、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会增加。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会减少。

  B、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①热传递是热量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或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向低温部分传递的现象。

  ②热传递的条件是有温度差,传递方式是:传导、热传递传递的是内能(热量),而不是温度。

  ③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热,温度升高,内能增加;放热温度降低,内能减少。

  ④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能量的多少叫热量,热量的单位是焦耳。热传递的实质是内能的转移。

  C、做功和热传递改变内能的区别:由于它们改变内能上产生的效果相同,所以说做功和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但做功和热传递改变内能的实质不同,前者能的形式发生了变化,后者能的形式不变。

  五、作业布置:

  书本p32.p36练*题

  高二物理的教案 3

  知识目标

  (1)理解光的全反射现象;

  (2)掌握临界角的概念和发生全反射的条件;

  (3)了解全反射现象的应用.

  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演示实验,理解光的全反射现象,概括出发生全反射的条件,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引起学生思维海洋中的波澜,培养学生透过现象分析本质的方法、能力.

  德育目标

  渗透学生爱科学的教育,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惯,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很多,能否用科学的理论来解释它,更科学的应用生活中常见的仪器、物品.

  重点是掌握临界角的概念和发生全反射的条件,折射角等于90°时的入射角叫做临界角,当光线从光密介质射到它与光疏介质的界面上时,如果入射角等于或大于临界角就发生全反射现象.

  全反射的应用,对全反射现象的解释.光导纤维、自行车的尾灯是利用了全反射现象制成的;海市蜃楼、沙漠里的蜃景也是由于全反射的原因而呈现的自然现象.

  引导探究

  实验与计算机相结合

  1.全反射现象演示仪,接线板,烟雾发生器,火柴,产生烟雾的烟雾源,半圆柱透明玻璃(半圆柱透镜),弯曲的细玻璃棒(或光导纤维).

  2.烧杯,水,蜡烛,火柴,试管夹、镀铬的光亮铁球(可夹在试管夹上).

  3.自行车尾灯(破碎且内部较完整).

  4.直尺.

  教学环节

  演示Ⅰ将光亮铁球出示给学生看,在阳光下很刺眼,将光亮铁球夹在试管夹上,放在点燃蜡烛上熏黑,将试管夹和铁球置于烛焰的内焰进行熏制,一定要全部熏黑,再让学生观察.然后将熏黑的铁球浸没在盛有清水的烧杯中,现象发生了,放在水中的铁球变得比在阳光下更亮.好奇的学生误认为是水泡掉了铁球上黑色物,当老师把试管夹从水中取出时,发现熏黑的铁球依然如故,再将其再放入水中时,出现的现象和前述一样,学生大惑不解,让学生带着这个疑问开始学*新的知识--全反射现象.

  1.全反射现象.

  光传播到两种介质的界面上时,通常要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若满足了某种条件,光线不再发生折射现象,而全部返回到原介质中传播的现象叫全反射现象.

  那么满足什么条件就可以产生全反射现象呢?

  2.发生全反射现象的条件.

  (1)光密介质和光疏介质.

  对于两种介质来说,光在其中传播速度较小的介质,即绝对折射率较大的介质,叫光密介质,而光在其中传播速度较大的介质,即绝对折射率较小的介质叫光疏介质,光疏介质和光密介质是相对的.例如:水、空气和玻璃三种物质相比较,水对空气来说是光密介质,而水对玻璃来说是光疏介质,根据折射定律可知,光线由光疏介质射入光密介质时(例如由空气射入水),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光线由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例如由水射入空气),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既然光线由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由此可以预料,当入射角增大到一定程度时,折射角就会增大到90°,如果入射角再增大,会出现什么情况呢?

  演示Ⅱ将半圆柱透镜的半圆一侧靠*激光光源一侧,使直*面垂直光源与半圆柱透镜中心的连线,点燃烟雾发生器中的烟雾源置于激光演示仪中,将接线板接通电源,打开激光器的开关.一束激光垂直于半圆柱透镜的直*面入射,让学生观察.我们研究光从半圆柱透镜射出的光线的偏折情况,此时入射角0°,折射角亦为零度,即沿直线透出,当入射角增大一些时,此时,会有微弱的反射光线和较强的折射光线,同时可观察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折射角大于入射角,随着入射角的逐渐增大,反射光线就越来越强,而折射光线越来越弱,当入射角增大到某一角度,使折射角达到90°时,折射光线完全消失,只剩下反射光线.这种现象叫做全反射.

  (2)临界角C.折射角等于90°时的入射角叫做临界角,用符号C表示.光从折射率为n的某种介质射到空气(或真空)时的临界角C就是折射角等于90°时的入射角,根据折射定律可得:

  (3)发生全反射的条件.

  ①光从光密介质进入光疏介质;

  ②入射角等于或大于临界角.

  3.对全反射现象的解释.

  (1)引入新课的演示实验Ⅰ.被蜡烛熏黑的光亮铁球外表面附着一层未燃烧完全的碳蜡混和物,对水来说是不浸润的,当该球从空气进入水中时,在其外表面上会形成一层很薄的空气膜,当有光线透过水照射到水和空气界面上时,会发生全反射现象,而正对小球看过去会出现一些较暗的区域,这是入射角小于临界角的区域,明白了这个道理再来看这个实验,学生会有另一番感受.

  (2)让学生观察自行车尾灯.用灯光来照射尾灯时,尾灯很亮,也是利用全反射现象制成的仪器.在讲完全反射棱镜再来体会它的原理就更清楚了.可先让学生观察自行车尾灯内部的结构,回想在夜间看到的现象.引导学生注意生活中的物理现象,用科学知识来解释它,从而更好的利用它们为人类服务.

  (3)用激光演示仪的激光光源演示光导纤维传播光的现象,或用弯曲的细玻璃棒进行演示,配合作图来解释现象:

  从细玻璃棒一端射进棒内的光线,在棒的内壁多次发生全反射,沿着锯齿形路线由棒的另一端传了出来,玻璃棒就像一个能传光的管子一样.

  实际用的光导纤维是非常细的特制玻璃丝,直径只有几μm到100μm左右,而且是由内心和外套两层组成的,光线在内心外套的界面上发生全反射,如果把光导纤维聚集成束,使其两端纤维排列的相对位置相同,这样的纤维就可以传递图像.

  (4)让学生阅读大气中的光现象--蒙气差,海市蜃楼,沙漠里的蜃景.

  1.全反射现象是非常重要的光学现象之一,产生全反射现象的条件是:①光从光密介质射到它与光疏介质的界面上,②入射角等于或大于临界角.这两个条件都是必要条件,两个条件都满足就组成了发生全反射的充要条件.

  2.全反射的应用在实际生活中是非常多的.在用全反射的知识解释时,特别要注意是否满足两个条件.回答这类问题要注意逻辑推理,一般是依据条件要叙述清楚,根据要给充分,结论要简明.

  3.为了给后面全反射棱镜的学*打基础.临界角是几何光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但在高中阶段不深入讨论临界的情况.

  高二物理的教案 4

  本节教材分析:

  波的干涉是波的一种特殊的叠加现象,所以对波的叠加现象的理解是认识波的干涉现象的基础。教材首先讲了波的叠加现象,即两列波相遇而发生叠加时,对某一质点而言,它每一时刻振动的总位移,都等于该时刻两列波在该质点引起的位移的矢量和。

  在学生理解波的叠加的基础上,再进一步说明在特殊情况下,即当两列波的频率相同时,叠加的结果就会出现稳定的特殊图样,即某些点两列波引起的振动始终加强,某些点两列波引起的振动始终减弱,并且加强点与减弱点相互间隔,这就是干涉现象。

  由于对干涉现象的理解,需要一定的空间想象力图,可借助图片、计算机模拟,尽可能使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干涉现象。

  教学目标:

  1。知道波的叠加原理。

  2。知道什么是波的干涉现象和干涉图样。

  3。知道干涉现象也是波特有的现象。

  教学重点:波的叠加原理和波的干涉现象。

  教学难点:波的干涉中加强点和减弱点的位移和振幅的区别。

  教学方法:实验法、电教法、训练法。

  教学用具:实物投影仪、CAI课件、波的干涉实验仪。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什么叫波的衍射?

  2。产生明显的衍射的条件是什么?

  学生答:波可以绕过障碍物继续传播,这种现象叫做波的衍射。

  只有缝、孔的宽度和障碍物的尺寸跟波长相差不多,或者比波长更小时,才能产生明显的衍射现象。

  教师:波的衍射研究的是一个波源发出波的情况,那么两列或两列以上的波在同一介质中传播,又会发生什么情况呢?

  二、新课教学

  (一)波的叠加原理

  [设问]把两块石子在不同的地方投入池塘的水中,就有两列波在水面上传播,两列波相遇时,会不会像两个小球相碰时那样,都改变原来的运动状态呢?

  [演示]取一根长绳,两位同学在这根水*长绳的两端分别向上抖动一下,学生观察现象。

  [学生叙述现象]

  现象一:抖动一下后,看到有两个凸起状态在绳上相向传播。

  现象二:两列波相遇后,彼此穿过,继续传播,波的形状和传播的情形跟相遇前一样。

  [教师总结]两列波相遇后,每列波都像相遇前一样,保持各自原来的波形,继续向前传播,这是波的独立传播特性。

  [多媒体模拟绳波相遇前和相遇后的波形]

  [教师]刚才,通过实验,我们知道了两列波在相遇前后,它们都保持各自的运动状态,彼此都没有受到影响,那么在两列波相遇的区域里情况又如何呢?

  [多媒体模拟绳波相遇区的情况]

  [教师总结]在两列波重叠的区域里,任何一个质点同时参与两个振动,其振动位移等于这两列波分别引起的位移的矢量和。当两列波在同一直线上振动时,这两种位移的矢量和简化为代数和,这叫做波的叠加原理。

  [强化训练]两列振动方向相同和振动方向相反的波叠加,振幅如何变化?振动加强还是减弱?

  学生讨论后得到:两列振动方向相同的波叠加,振动加强,振幅增大;两列振动方向相反的波叠加,振动减弱,振幅减小。

  (二)波的干涉

  [实物投影演示]把两根金属丝固定在同一个振动片上,当振动片振动时,两根金属丝周期性地触动水面,形成两个波源,观察在两列波相遇重叠的区域里出现的现象。

  [教师说明]由于这两列波是由同一个振动片引起的,所以这两个波源的振动频率和振动步调相同。

  [学生叙述现象]在振动的水面上,出现了一条条从两个波源中间伸展出来的相对*静的区域和激烈振动的区域,这两种区域在水面上的位置是固定的,而且相互隔开。

  两列频率相同的水波相遇,会出现振动加强和振动减弱相互间隔的现象,形成稳定的干涉图样。

  干涉;频率相同的两列波叠加,使某些区域的振动加强、某些区域的振动减弱,并且振动加强和振动减弱的区域互相间隔,这种现象叫波的干涉。

  在干涉现象中形成的图样叫干涉图样。由于两列波的频率相同,振动加强处总是加强,振动减弱处总是减弱,所以出现了稳定的干涉图样。

  [用多媒体展示课本水波的干涉图样及波的干涉的示意图]

  [教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结合课本图10―30进行分析:?

  对于图中的a点:?

  设波源S1、S2在质点a引起的振幅分别为A1和A2,以图中a点波峰与波峰相遇时刻计时,波源S1、S2分别引起a质点的振动图象如图甲、乙所示,当两列波重叠后,质点a同时参与两个振动,合振动图象如图丙所示:

  从图中可看出:对于a点,在t=0时是两列波的波峰和波峰相遇,经过半个周期,就变成波谷和波谷相遇,也就是说:在a点,两列波引起的振幅都等于两列波的振幅之和,即a点始终是振动加强点。

  说明的几个问题:

  1。从波源S1、S2发出的两列波传到振动加强的点a振动步调是一致的,引起质点a的振动方向是一致的,振幅为A1+A2。

  2。振动加强的质点a并不是始终处于波峰或波谷,它仍然在*衡位置附*振动,只是振幅最大,等于两列波的振幅之和。

  3。振动加强的条件:波峰与波峰或波谷与波谷相遇点是振动加强点。加强点与两个波源的距离差:△r=r2―r1=k (k=0,1,2,3)

  那么,振动减弱的点又是如何形成的呢?

  以波源S1、S2分别将波峰、波谷传给减弱点b时刻开始计时,波源S1、S2分别引起质点b振动的图象如图甲、乙所示,当两列波重叠后,质点a同时参与两个振动,合振动图象如图丙所示:

  在b点是两列波的波峰和波谷相遇,经过半个周期,就变成波谷和波峰相遇,在这一点两列波引起的合振动始终是减弱的,质点振动的振幅等于两列波的振幅之差。?

  说明的几个问题:?

  1。从波源S1、S2发出的两列波传到b点时引b的振动方向相反,振幅为|A1―A2|。

  2。振动减弱的质点b并不是一定不振动,只是振幅最小,等于两列波的振幅之差。

  3。振动减弱的条件:波峰与波谷相遇点是振动加强点。减弱点与两个波源的距离差:△r=r2―r1=(2k+1)/2 (k=0,1,2,3)

  [强化训练]

  1。从一条弦线的两端,各发生一如图甲所示的横脉冲,它们均沿弦线传播,速度相等,传播方向相反,在它们传播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脉冲波形是图乙中的(ABD)

  2。如上图中s1和s2是两个相干波源,以s1和s2为圆心的两组同心圆弧分别表示在同一时刻两列波的波峰和波谷,实线表示波峰,虚线表示波谷,a、b、c三点中,振动加强的点是 ,振动减弱的点是 ,再过 周期,振动加强的点是 ,振动减弱的点是 。

  (三)产生波的干涉的条件

  [对比投影演示实验]

  实验一:在投影仪上放一个发波水槽,用同一振动片带动两个振针振动,观察产生的现象。

  实验二:在投影仪上放一个发波水槽,用二个振针分别激起两列水波,观察发生的现象。?

  [学生叙述现象]

  现象一:看到了稳定的干涉图样(实验一)

  现象二:实验二中,得到的干涉图样是不稳定的。

  产生干涉的条件:两列波的频率相同。

  说明:

  1。干涉现象中那些总是振动加强的点或振动减弱的点是建立在两个波源产生的频率相同的前提条件下。

  2。如果两列频率不同的波相叠加,得到的图样是不稳定的;而波的干涉是指波叠加中的一个特例,即产生稳定的叠加图样。

  3。声波的干涉。

  4。一切波都能发生干涉,干涉和衍射是波特有的现象。

  [强化训练]

  关于两列波的稳定干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D)

  A。任意两列波都能产生稳定干涉现象

  B。发生稳定干涉现象的两列波,它们的频率一定相同

  C。在振动减弱的区域,各质点都处于波谷

  D。在振动加强的区域,有时质点的位移等于零

  两列波叠加产生稳定干涉现象是有条件的,不是任意两列波都能产生稳定干涉现象的,两列波叠加产生稳定干涉现象的一个必要条件是两列波的频率相同,所以选项A是错误的而选项B是正确的;在振动减弱的区域里,只是两列波引起质点的振动始终是减弱的,质点振动的振幅等于两列波的振幅之差,如果两列波的振幅相同,质点振动的振幅就等于零,也不可能各质点都处于波谷,所以选项C是错误的。在振动加强的区域里,两列波引起质点的振动始终是加强的,质点振动的最激烈,振动的振幅等于两列波的振幅之和,但这些点始终是振动着的,因而有时质点的位移等于零,所以选项D是正确的。所以本题应选B、D。

  强调:不论是振动加强点还是振动减弱点,位移仍随时间做周期性变化。

  三、小结

  1。什么是波的独立性?什么是波的叠加原理?

  2。什么是波的干涉?产生稳定干涉的条件是什么?

  四、板书设计

  五、1。课本P18?第3题?2。课本 P18的做一做:观察声音的干涉现象。?

  高二物理的教案 5

  1、理解振幅、周期和频率的概念,知道全振动的含义。

  2、了解初相位和相位差的概念,理解相位的物理意义。

  3、了解简谐运动位移方程中各量的物理意义,能依据振动方程描绘振动图象。

  4、理解简谐运动图象的物理意义,会根据振动图象判断振幅、周期和频率等。

  重点难点:对简谐运动的振幅、周期、频率、全振动等概念的理解,相位的物理意义。

  教学建议:本节课以弹簧振子为例,在观察其振动过程中位移变化的周期性、振动快慢的特点时,引入描绘简谐运动的物理量(振幅、周期和频率),再通过单摆实验引出相位的概念,最后对比前一节得出的图象和数学表达式,进一步体会这些物理量的含义。本节要特别注意相位的概念。

  导入新课:你有喜欢的歌手吗?我们常常在听歌时会评价,歌手韩红的音域宽广,音色嘹亮圆润;歌手王心凌的声音甜美;歌手李宇春的音色沙哑,独具个性……但同样的歌曲由大多数普通人唱出来,却常常显得干巴且单调,为什么呢?这些是由音色决定的,而音色又与频率等有关。

  1、描述简谐运动的物理量

  (1)振幅

  振幅是振动物体离开*衡位置的①最大距离。振幅的②两倍表示的是振动的物体运动范围的大小。

  (2)全振动

  振子以相同的速度相继通过同一位置所经历的过程称为③全振动,这一过程是一个完整的振动过程,振动质点在这一振动过程中通过的路程等于④4倍的振幅。

  (3)周期和频率

  做简谐运动的物体,完成⑤全振动的时间,叫作振动的周期;单位时间内完成⑥全振动的次数叫作振动的频率。在国际单位制中,周期的单位是⑦秒,频率的单位是⑧赫兹。用T表示周期,用f表示频率,则周期和频率的关系是⑨f=。

  (4)相位

  在物理学中,我们用不同的⑩相位来描述周期性运动在各个时刻所处的 不同状态。

  2、简谐运动的表达式

  (1)根据数学知识,xOy坐标系中正弦函数图象的表达式为 y=Asin(ωx+φ)。

  (2)简谐运动中的位移(x)与时间(t)关系的表达式为 x=Asin(ωt +φ),其中 A代表简谐运动的振幅, ω叫作简谐运动的“圆频率”, ωt+φ代表相位。

  1、弹簧振子的运动范围与振幅是什么关系?

  解答:弹簧振子的运动范围是振幅的两倍。

  2、周期与频率是简谐运动特有的概念吗?

  解答:不是。描述任何周期性过程,都可以用这两个概念。

  3、如果两个振动存在相位差,它们振动步调是否相同?

  解答:不同。

  主题1:振幅

  问题:(1)同一面鼓,用较大的力敲鼓面和用较小的力敲鼓面,鼓面的振动有什么不同?听上去感觉有什么不同?

  (2)根据(1)中问题思考振幅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解答:(1)用较大的力敲,鼓面的振动幅度较大,听上去声音大;反之,用较小的力敲,鼓面的振动幅度较小,听上去声音小。

  (2)振幅是描述振动强弱的物理量,振幅的大小对应着物体振动的强弱。

  知识链接:简谐运动的振幅是物体离开*衡位置的最大距离,是标量,表示振动的强弱和能量,它不同于简谐运动的位移。

  主题2:全振动、周期和频率

  问题:(1)观察课本“弹簧振子的简谐运动”示意图,振子从P0开始向左运动,怎样才算完成了全振动?列出振子依次通过图中所标的点。

  (2)阅读课本,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周期和频率与计时起点(或位移起点)有关吗?频率越大,物体振动越快还是越慢?振子在一个周期内通过的路程和位移分别是多少?

  (3)完成课本“做一做”,猜想弹簧振子的振动周期可能由哪些因素决定?假如我们能看清楚振子的整个运动过程,那么从什么位置开始计时才能更准确地测量振动的周期?为什么?

  解答:(1)振子从P0出发后依次通过O、M'、O、P0、M、P0的过程,就是全振动。

  (2)周期和频率与计时起点(或位移起点)无关;频率越大,周期越小,表示物体振动得越快。振子在一个周期内通过的路程是4倍的振幅,而在一个周期内的位移是零。

  (3)影响弹簧振子周期的因素可能有振子的质量、弹簧的劲度系数等;从振子经过*衡位置时开始计时能更准确地测量振动周期,因为振子经过*衡位置时速度最大,这样计时的误差最小。

  知识链接:完成全振动,振动物体的位移和速度都回到原值(包括大小和方向),振动物体的路程是振幅的4倍。

  主题3:简谐运动的表达式

  问题:阅读课本有关“简谐运动的表达式”的内容,讨论下列问题。

  (1)一个物体运动时其相位变化多少就意味着完成了全振动?

  (2)若采用国际单位,简谐运动中的位移(x)与时间(t)关系的表达式x=Asin(ωt+φ)中ωt+φ的单位是什么?

  (3)甲和乙两个简谐运动的频率相同,相位差为 ,这意味着什么?

  解答:(1)相位每增加2π就意味着完成了全振动。

  (2)ωt+φ的单位是弧度。

  (3)甲和乙两个简谐运动的相位差为 ,意味着乙(甲)总是比甲(乙)滞后个周期或次全振动。

  知识链接:频率相同的两个简谐运动,相位差为0称为“同相”,振动步调相同;相位差为π称为“反相”,振动步调相反。

  1、(考查对全振动的理解)如图所示,弹簧振子以O为*衡位置在B、C间做简谐运动,则( )。

  A、从B→O→C为全振动

  B、从O→B→O→C为全振动

  C、从C→O→B→O→C为全振动

  D、从D→C→O→B→O为全振动

  【解析】选项A对应过程的路程为2倍的振幅,选项B对应过程的路程为3倍的振幅,选项C对应过程的路程为4倍的振幅,选项D对应过程的路程大于3倍的振幅,又小于4倍的振幅,因此选项A、B、D均错误,选项C正确。

  【答案】C

  【点评】要理解全振动的概念,只有振动物体的位移与速度第同时恢复到原值,才是完成全振动。

  2、(考查简谐运动的振幅和周期)周期为T=2 s的简谐运动,在半分钟内通过的路程是60 cm,则在此时间内振子经过*衡位置的次数和振子的振幅分别为( )。

  A、15次,2 cm B、30次,1 cm

  C、15次,1 cm D、60次,2 cm

  【解析】振子完成全振动经过轨迹上每个位置两次(除最大位移处外),而每次全振动振子通过的路程为4个振幅。

  【答案】B

  【点评】一个周期经过*衡位置两次,路程是振幅的4倍。

  3、图示为质点的振动图象,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质点振动周期是8 s

  B、振幅是4 cm

  C、4 s末质点的速度为负,加速度为零

  D、10 s末质点的加速度为正,速度为零

  【解析】由振动图象可得,质点的振动周期为8 s,A对;振幅为2 cm,B错;4 s末质点经*衡位置向负方向运动,速度为负向最大,加速度为零,C对;10 s末质点在正的最大位移处,加速度为负值,速度为零,D错。

  【答案】AC

  【点评】由振动图象可以直接读出周期与振幅,可以判断各个时刻的速度方向与加速度方向。

  4、(考查简谐运动的表达式)两个简谐运动分别为x1=4asin(4πbt+π)和x2=2asin(4πbt+π),求它们的振幅之比、各自的频率,以及它们的相位差。

  【解析】根据x=Asin(ωt+φ)得:A1=4a,A2=2a,故振幅之比 = =2

  由ω=4πb及ω=2πf得:二者的频率都为f=2b

  它们的相位差:(4πbt+π)―(4πbt+π)=π,两物体的振动情况始终反相。

  【答案】2∶1 2b 2b π

  【点评】要能根据简谐运动的表达式得出振幅、频率、相位。

  拓展一:简谐运动的表达式

  1、某做简谐运动的物体,其位移与时间的变化关系式为x=10sin 5πt cm,则:

  (1)物体的振幅为多少?

  (2)物体振动的频率为多少?

  (3)在时间t=0、1 s时,物体的位移是多少?

  (4)画出该物体简谐运动的图象。

  【分析】简谐运动位移与时间的变化关系式就是简谐运动的表达式,将它与教材上的简谐运动表达式进行对比即可得出相应的物理量。

  【解析】简谐运动的表达式x=Asin(ωt+φ),比较题中所给表达式x=10sin 5πt cm可知:

  (1)振幅A=10 cm。

  (2)物体振动的频率f= = Hz=2、5 Hz。

  (3)t=0、1 s时位移x=10sin(5π×0、1) cm=10 cm。

  (4)该物体简谐运动的周期T==0、4 s,简谐运动图象如图所示。

  【答案】(1)10 cm (2)2、5 Hz (3)10 cm (4)如图所示

  【点拨】在解答简谐运动表达式的题目时要注意和标准表达式进行比较,知道A、ω、φ各物理量所代表的意义,还要能和振动图象结合起来。

  拓展二:简谐振动的周期性和对称性

  甲

  2、如图甲所示,弹簧振子以O点为*衡位置做简谐运动,从O点开始计时,振子第到达M点用了0、3 s的时间,又经过0、2 s第二次通过M点,则振子第三次通过M点还要经过的时间可能是( )。

  A、 s B、 s C、1、4 s D、1、6 s

  【分析】题目中只说从O点开始计时,并没说明从O点向哪个方向运动,它可能直接向M点运动,也可能向远离M点的方向运动,所以本题可能的选项有两个。

  乙

  【解析】如图乙所示,根据题意可知振子的运动有两种可能性,设t1=0、3 s,t2=0、2 s

  第一种可能性:=t1+=(0、3+ ) s=0、4 s,即T=1、6 s

  所以振子第三次通过M点还要经过的时间t3=+2t1=(0、8+2×0、3) s=1、4 s

  第二种可能性:t1―+=,即T= s

  所以振子第三次通过M点还要经过的时间t3=t1+(t1―)=(2×0、3― ) s= s。

  【答案】AC

  【点拨】解答这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简谐运动的对称性和周期性。明确振子往复通过同一点时,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通过关于*衡位置对称的两点时,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同或相反;往复通过同一段距离或通过关于*衡位置对称的两段距离时所用时间相等。另外要注意,因为振子振动的周期性和对称性会造成问题的多解,所以求解时别漏掉了其他可能出现的情况。


高二物理的教案范本五份扩展阅读


高二物理的教案范本五份(扩展1)

——高二物理《内能》教案(10)份

  高二物理《内能》教案 1

  教学目的

  1.了解组成物质的分子具有动能及势能,并且了解分子*均动能和分子势能都与哪些因素有关。

  2.理解物体的内能以及物体内能由物体的状态所决定。

  教学重点

  物体的内能是一个重要的概念,是本章教学的一个重点。学生只有正确理解物体的内能才能理解做功和热传递及物体内能的变化关系。

  教学难点

  分子势能。

  教学过程

  一、复*提问

  什么样的能是势能?弹性势能的大小与弹簧的形变关系怎样?

  二、新课教学

  1.分子动能。

  (1)组成物质的分子总在不停地运动着,所以运动着的分子具有动能,叫做分子动能。

  (2)启发性提问:根据你对布朗运动实验的观察,分子运动有什么样的特点?

  应答:分子运动是杂乱无章的,在同一时刻,同一物体内的分子运动方向不相同,分子的运动速率也不相同。

  教师分析分子速率分布特点——在同一时刻有的分子速率大,有的分子速率小,从大量分子总体来看,速率很大和速率很小的分子是少数,大多数分子是中等大小的速率。

  教帅进一步指出:由于分子速率不同,所以每个分子的动能也不同。对于热现象的研究来说,每个分子的`动能是毫无意义的,而有意义的是物体内所有分子动能的*均值,此*均值叫做分子的*均动能。

  (3)要学生讨论研究。

  用分子动理论的观点,分析冷、热水的区别。

  讨论结论应是:组成冷、热水的大量分子的速率各不相同,则其动能也各不相同,但就冷水总体来说分子的*均动能小于热水的分子*均动能。

  教师指出:由此可见,温度是物体分子*均动能的标志。

  2.分子势能。

  (1)根据复*提问的回答(地面上的物体与地球之间有相互作用力;发生了形变的弹簧各部分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因此在它们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时,它们之间便具有势能)说明分子间也存在着相互作用力,所以分子也具有由它们相对位置所决定的能,称之为分子势能。

  (2)分子势能与分子间距离的关系。

  提问:分子力与分子间距离有什么关系?

  应答:当r=r0时,F=0,r<r0时,F为斥力,r>r0时,F为引力。

  教师指出:由于分子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好象弹簧形变有伸长或压缩两种情况,因此分子势能与分子间距离也分两种情况。

  ①当r>r0时,F为引力,分子势能随着r的增大而增加。此种情况与弹簧被拉长弹性势能的增加很相似。

  ②当r< p="">

  小结:分子势能随着分子间距离变化而变化,而组成物体的大量分子间距离若增大(减小)则宏观表现为物体体积增大(减小)。可见分子势能跟物体体积有关。

  (3)物体的内能。

  教师指出:物体里所有的分子动能和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由此可知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

  ①物体的内能是由它的状态决定的(状态是指温度、体积、物态等)。

  提问:对于质量相等、温度都是100℃的水和水蒸气来说它们的内能相同吗?

  应答,质量相等意味着它们的分子数相同,温度相等意味着它们的*均动能相同,但由于水蒸气分子间*均距离比水分子间*均距离大得多,分子势能也大得多,因而质量相等的水蒸气的内能比水大。

  ②物体的状态发生变化时,物体的内能也随着变化。

  举例说明:当水沸腾时,水的温度保持不变,所供给的大量能用于把分子拉开,增大了分子势能,因而增大了物体的内能,当水汽凝结时,分子动能没有明显变化,但分子靠得更紧密了,分子势能便减小了,因此物体的内能减小了。

  ③物体的内能是不同于机械能的另一种形式的能。

  a.静止在地面上的物体以地球为参照物,物体的机械能等于0,但物体内部的分子仍然在不停地运动着和相互作用着,物体的内能永远不能为0。

  b.物体在具有一定的内能时,也可以具有一定的机械能。如飞行的子弹。

  C.不能把物体的机械能和物体的内能混淆。只要物体的温度、体积、物态不变,不论物体的机械能怎样变化其内能仍保持不变。反之,尽管物体的内能在变化,它的机械能可以保持不变。

  (4)学生讨论题:

  ①静止在光滑水*地面上的木箱具有什么能?若木箱沿光滑水*地面加速运动,木箱具有什么能?此时木箱的内能与静止时相比较变化了没有?

  ②质量相等而温度不相等的两杯水,哪一杯水具有较大的内能?温度相同而质量不等的两杯水,哪一杯水具有较大的内能?

  最后总结一下本课要点。

  高二物理《内能》教案 2

  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

  1、了解内能的概念,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2、知道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使物体温度升高(或降低),内能改变。

  3、知道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热量的单位是焦耳。

  4、知道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改变的一些事例。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找到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

  2、通过实验说明做功与物体内能改变的关系。

  3、通过实验和查找资料,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学生通过实验体验探究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使学生通过实验理解做功与物体内能变化的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 内能概念、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

  教学准备

  压燃演示器、铁丝(多根)、酒精灯(多只)、烧瓶、皮塞、气筒、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提问:在生活中,我们发现,装着开水的开水瓶的塞子有时会被弹出去,塞子的动能从何而来?引入课题:“内能

  一、内能

  通过前面学*知道,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热运动,同一切运动的物体一样,分子具有动能。

  分子间有相互作用力,所以分子间还有势能。对此,你们想提出什么问题吗?

  提问:分子动能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什么情况下有分子势能?等等。

  物体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分子的动能就越大,相互吸引或相互排斥的分子之间都存在分子势能。5、归纳:物体内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任何物体都有内能。5、体会:内能是一种不同于物体机械能的另一种形式的能量

  二、物体内能的改变

  探究活动:怎样能够使铁丝变热?让学生动手试试。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

  演示:用酒精灯加热;来回弯折;在其他物体上摩擦等。 启发学生通过观察,找出不同方法的共同现象、特征并交流。(可以对铁丝传热,也可以对铁丝施力。)

  演示:压燃演示器。空气推动皮塞时内能改变。提问:观察到的“白雾”说明了什么?(观察得出: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白雾”说明:内能减少,温度降低,水蒸气发生了液化。

  三、内能

  1、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2、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既然物体内部分子永不停息地运动着和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那么内能是无条件的存在着。无论是高温的铁水,还是寒冷的冰块。

  3、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①温度②质量③材料④存在状态

  4、内能与机械能不同:

  机械能是宏观的,是物体作为一个整体运动所具有的能量,它的大小与机械运动有关

  内能是微观的,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能的.总和。内能大小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快慢及分子作用有关。这种无规则运动是分子在物体内的运动,而不是物体的整体运动。

  5、热运动: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做热运动。

  温度越高扩散越快。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越大。

  四、内能的改变:

  1、内能改变的外部表现:

  物体温度升高(降低)——物体内能增大(减小)。

  物体存在状态改变(熔化、汽化、升华)——内能改变。

  反过来,不能说内能改变必然导致温度变化。(因为内能的变化有多种因素决定)

  2、改变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

  A、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会增加。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会减少。

  B、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①热传递是热量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或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向低温部分传递的现象。

  ②热传递的条件是有温度差,传递方式是:传导、热传递传递的是内能(热量),而不是温度。

  ③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热,温度升高,内能增加;放热温度降低,内能减少。

  ④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能量的多少叫热量,热量的单位是焦耳。热传递的实质是内能的转移。

  C、做功和热传递改变内能的区别:由于它们改变内能上产生的效果相同,所以说做功和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但做功和热传递改变内能的实质不同,前者能的形式发生了变化,后者能的形式不变。

  五、作业布置:

  书本p32.p36练*题

  高二物理《内能》教案 3

  教学过程

  复*引入

  1.内能:物体内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2.动能:由于分子在不停地做着无规则热运动而具有的动能.它与物体的温度有关(温度是分子*均动能的标志).

  3.势能: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分子间具有由它们的相对位置决定的势能,这就是分子势能.它和物体的体积有关.

  4.内能:与物体的`温度和体积有关.

  根据讨论结果,小结:通常情况下,对固体或液体,由于体积变化不明显,主要是通过温度的变化来判断内能是否改变.

  新课教学

  1.提出问题2.问题讨论

  问:如何改变物体的内能呢?(可以改变物体的温度或体积.)

  问:物体内能的变化可以通过什么表现出来呢?或者说怎样判断一个物体(如一杯水、一块铁块)的内能是否改变呢?

  把准备好的钢丝拿出来,想办法让你手中的钢丝的内能增加。

  2.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讨论:有的想到"摩擦",有的想到"折",有的想到"敲打",有的想到用"钢锯锯",有的想到"烧",有的想到"晒",有的想到"烤",有的想到"烫"、"冰"等等.一边想办法,一边体验内能是不是已经增加了.(把"摩擦"、"折"、"敲打"、"锯"写在一起,把"烧"、"晒"、"烤"、"烫"、"冻"或者"冰"写在一起.

  3.知识的提练

  问:比较一下,本质上有什么相同或不同点.(阅读课本38~39页倒数第四段.)刚才所想到的办法,它们之间有何不同?能不能把这些办法分分类?

  答:可以分为做功和热传递两类。其中,"摩擦"、"折"、"敲打"、"锯"是属于做功,"烧"、"晒"、"烤"、"烫"、"冰"属于热传递.

  演示课本38页的实验.(慢慢地压缩看能不能使棉花燃烧起来.)

  问:刚才两次实验,为什么会出现结果的不同?

  答:动作快,时间短,气体没有来得及与外界进行热交换,其温度会突然升高,至乙醚的着火点,它便燃烧起来.而动作慢时,时间较长,气体与外界有较长的时间进行热交换,它的温度就不会升高太多,达不到乙醚的着火点,则不燃烧.

  阅读课本39页实验,分析气体对外做功的情况.

  问:同学们还能不能从生活中找出一些通过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例子呢?

  答:柴油机工作中的压缩冲程;给自行车打气时,气筒壁会发热;锯木头,锯条会很烫;冬天,手冷时,两手互相搓一搓;古人钻木取火等等.

  再来体验一下,热传递改变内能的情况.给大家一段细铁棒和酒精灯,演示.

  学生上台做实验.把用热传递改变内能的方法和体会告诉其他同学.

  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再找出一些通过热传递改变内能的例子.

  板书:改变物体内能的物理过程有两种:做功和热传递.

  4.新知识的深入探讨

  内能改变的量度

  师:如何量度物体内能的改变多少呢?请大家带着问题阅读课本39页5、6两段,然后归纳出来.

  高二物理《内能》教案 4

  一、复*引入。

  1、内能:物体内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2、动能:由于分子在不停地做着无规则热运动而具有的动能。它与物体的温度有关(温度是分子*均动能的标志)。

  3、势能: 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分子间具有由它们的相对位置决定的势能,这就是分子势能。它和物体的体积有关。

  4、内能:与物体的温度和体积有关。

  根据讨论结果,小结:通常情况下,对固体或液体,由于体积变化不明显,主要是通过温度的变化来判断内能是否改变。

  二、新课教学。

  1、提出问题、讨论。

  问:如何改变物体的内能呢?(可以改变物体的温度或体积。)

  问:物体内能的变化可以通过什么表现出来呢?或者说怎样判断一个物体(如一杯水、一块铁块)的内能是否改变呢?

  把准备好的钢丝拿出来,想办法让你手中的钢丝的内能增加。

  2、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讨论:有的想到摩擦,有的想到折,有的想到敲打,有的想到用钢锯锯,有的想到烧,有的想到晒,有的想到烤,有的想到烫、冰等等。一边想办法,一边体验内能是不是已经增加了。

  把摩擦、折、敲打、锯写在一起,把烧、晒、烤、烫、冻或者冰写在一起。

  3、知识的提练。

  问:比较一下,本质上有什么相同或不同点。(阅读课本38~39页倒数第四段。)刚才所想到的办法,它们之间有何不同?能不能把这些办法分分类?

  答:可以分为做功和热传递两类。其中,摩擦、折、敲打、锯是属于做功,烧、晒、烤、烫、冰属于热传递。

  演示课本38页的实验。(慢慢地压缩看能不能使棉花燃烧起来。)

  问:刚才两次实验,为什么会出现结果的不同?

  答:动作快,时间短,气体没有来得及与外界进行热交换,其温度会突然升高,至乙醚的着火点,它便燃烧起来。而动作慢时,时间较长,气体与外界有较长的时间进行热交换,它的温度就不会升高太多,达不到乙醚的.着火点,则不燃烧。

  阅读课本39页实验,分析气体对外做功的情况。

  问:同学们还能不能从生活中找出一些通过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例子呢?

  答:柴油机工作中的压缩冲程;给自行车打气时,气筒壁会发热;锯木头,锯条会很烫;冬天,手冷时,两手互相搓一搓;古人钻木取火等等。

  再来体验一下,热传递改变内能的情况。给大家一段细铁棒和酒精灯,演示。学生上台做实验。把用热传递改变内能的方法和体会告诉其他同学。

  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再找出一些通过热传递改变内能的例子。

  板书:改变物体内能的物理过程有两种:做功和热传递。

  4、新知识的深入探讨。

  内能改变的量度

  师:如何量度物体内能的改变多少呢?请大家带着问题阅读课本39页5、6两段,然后归纳出来。

  高二物理《内能》教案 5

  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

  1、了解内能的概念,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2、知道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使物体温度升高(或降低),内能改变。

  3、知道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热量的单位是焦耳。

  4、知道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改变的一些事例。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找到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

  2、通过实验说明做功与物体内能改变的关系。

  3、通过实验和查找资料,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学生通过实验体验探究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使学生通过实验理解做功与物体内能变化的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 内能概念、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

  教学准备

  压燃演示器、铁丝(多根)、酒精灯(多只)、烧瓶、皮塞、气筒、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提问:在生活中,我们发现,装着开水的开水瓶的塞子有时会被弹出去,塞子的动能从何而来?引入课题:“内能

  一、内能

  通过前面学*知道,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热运动,同一切运动的物体一样,分子具有动能。

  分子间有相互作用力,所以分子间还有势能。对此,你们想提出什么问题吗?

  提问:分子动能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什么情况下有分子势能?等等。

  物体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分子的动能就越大,相互吸引或相互排斥的分子之间都存在分子势能。5、归纳:物体内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任何物体都有内能。5、体会:内能是一种不同于物体机械能的另一种形式的能量

  二、物体内能的改变

  探究活动:怎样能够使铁丝变热?让学生动手试试。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

  演示:用酒精灯加热;来回弯折;在其他物体上摩擦等。 启发学生通过观察,找出不同方法的共同现象、特征并交流。(可以对铁丝传热,也可以对铁丝施力。)

  演示:压燃演示器。空气推动皮塞时内能改变。提问:观察到的“白雾”说明了什么?(观察得出: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白雾”说明:内能减少,温度降低,水蒸气发生了液化。

  三、内能

  1、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2、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既然物体内部分子永不停息地运动着和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那么内能是无条件的存在着。无论是高温的铁水,还是寒冷的冰块。

  3、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①温度②质量③材料④存在状态

  4、内能与机械能不同:

  机械能是宏观的,是物体作为一个整体运动所具有的能量,它的大小与机械运动有关

  内能是微观的,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能的总和。内能大小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快慢及分子作用有关。这种无规则运动是分子在物体内的运动,而不是物体的整体运动。

  5、热运动: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做热运动。

  温度越高扩散越快。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越大。

  四、内能的改变:

  1、内能改变的外部表现:

  物体温度升高(降低)——物体内能增大(减小)。

  物体存在状态改变(熔化、汽化、升华)——内能改变。

  反过来,不能说内能改变必然导致温度变化。(因为内能的变化有多种因素决定)

  2、改变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

  A、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会增加。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会减少。

  B、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①热传递是热量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或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向低温部分传递的现象。

  ②热传递的条件是有温度差,传递方式是:传导、热传递传递的是内能(热量),而不是温度。

  ③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热,温度升高,内能增加;放热温度降低,内能减少。

  ④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能量的多少叫热量,热量的单位是焦耳。热传递的实质是内能的转移。

  C、做功和热传递改变内能的区别:由于它们改变内能上产生的效果相同,所以说做功和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但做功和热传递改变内能的实质不同,前者能的形式发生了变化,后者能的形式不变。

  五、作业布置:

  书本p32.p36练*题

  高二物理《内能》教案 6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材分析】

  "注重学生发展,改变学科本位"。本节阐述了有关燃料的热值,热机效率等物理概念,还涉及了科技发展史(热机的发展),生物,化学知识(酸雨的构成和生物的影响),环境保护(大气污染)等方面的资料。经过具体分析,使学生认识到在利用燃料内能方面,也不可避免地会有一部分内能转化和转移到其他方面,所以要建立热机效率的概念,并与机械效率作联系和类比。使学生了解内燃机的发展对人类提高起到的作用,同时要使学生认识到它给环境带来的污染问题。

  【教学目标】

  1、建立热值概念。明白热值是燃料燃烧放热的特性,了解热值的表示法和常见燃料的热值,能利用热值表进行有关燃烧放热的简单计算。

  2、了解热机效率。明白热机工作时燃料释放能量的主要流向,明白能够怎样提高热机效率,及提高热机效率的意义所在。

  3、了解热机的利用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并能简述热机的使用产生的排放物对环境不良影响,培养自觉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了解热机效率及提高热机效率的途径,明白在利用热机构成的环保问题。

  【教学难点】

  热机效率的理解,并能用热机效率进行简单计算。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人要生存,离不开能量,机器要运转,也离不开能量,而内能又是人类和各种动力机械主要利用的能量形式之一。而燃料的燃烧正是这一的主要途径。下头我们先来讨论燃料及与燃料有关的问题。

  (1)燃料的特点:能够燃烧,并放出热量;燃料燃烧的过程是化学能变为内能的过程。

  (2)介绍燃料种类(固体、液体、气体),

  (3)举例说明不一样的燃料燃烧时放出热量不一样。

  新课教学

  一、燃料的热值。

  热值:1千克的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符号:q

  (1)单位:焦千克。(g)。或气体燃料的热值:3

  (2)热值的物理意义:干木柴的燃烧值是1、2×l07焦物理意义是1千克的干木柴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1、2×l07焦。

  (3)公式:Q=q或q=Q

  (4)例题:计算4g柴油完全燃烧释放的热量。

  析:从热值表中查得柴油的热值是q=3、3×107g,则Q=q=4g×3、3×107g=1、32×108

  二、热机效率。

  热机是内能转化成机械能的机器,它跟所有机械一样,也有效率的.问题。热机效率是热机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

  (1)热机的效率:用来做有用功那部分能量和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之比。

  (2)学生分析图的热机燃料燃烧能量走向示意图讨论如何提高热机效率的效率?让燃料尽可能充分燃烧,减小内能损失,运动部件润滑良好。

  三、环境保护。

  1、内能对环境的影响。

  (1)废气污染(CO、SO、酸雨),

  (2)噪声污染。

  2、保护环境,减小污染措施。

  (1)改善燃烧设备,采取集中供热,加装消烟除尘装置。

  (2)提高内能的综合利用率。把直接烧煤、燃油改为烧其工业副产品;把内能的一次利用变为多次利用(如用余热供暖等)。

  (3)充分开发、利用污染小或无污染的能源(如太阳能等)。

  小结

  我国**历来重视环境问题,把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放到了同等重要的位置。只要我们大家都能像重视生命一样重视环境,责无旁贷地承担起保护环境的义务,难题也就变得不难了,就必须能使天更蓝、水更清。

  【板书设计】

  第四节热机效率和环境保护

  一、燃料的热值。

  热值:1千克的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

  (1)符号:q

  (2)单位:焦千克。(g)。或气体燃料的热值:3

  (3)热值的物理意义:

  (4)公式:Q=q或q=Q

  二、热机效率。

  三、环境保护。

  高二物理《内能》教案 7

  教学目的

  1.了解组成物质的分子具有动能及势能,并且了解分子*均动能和分子势能都与哪些因素有关。

  2.理解物体的内能以及物体内能由物体的状态所决定。

  教学重点

  物体的内能是一个重要的概念,是本章教学的一个重点。学生只有正确理解物体的内能才能理解做功和热传递及物体内能的变化关系。

  教学难点

  分子势能。

  教学过程

  一、复*提问

  什么样的能是势能?弹性势能的大小与弹簧的形变关系怎样?

  二、新课教学

  1.分子动能。

  (1)组成物质的分子总在不停地运动着,所以运动着的分子具有动能,叫做分子动能。

  (2)启发性提问:根据你对布朗运动实验的观察,分子运动有什么样的特点?

  应答:分子运动是杂乱无章的,在同一时刻,同一物体内的分子运动方向不相同,分子的运动速率也不相同。

  教师分析分子速率分布特点——在同一时刻有的分子速率大,有的分子速率小,从大量分子总体来看,速率很大和速率很小的分子是少数,大多数分子是中等大小的速率。

  教帅进一步指出:由于分子速率不同,所以每个分子的动能也不同。对于热现象的研究来说,每个分子的动能是毫无意义的,而有意义的是物体内所有分子动能的*均值,此*均值叫做分子的*均动能。

  (3)要学生讨论研究。

  用分子动理论的观点,分析冷、热水的区别。

  讨论结论应是:组成冷、热水的大量分子的速率各不相同,则其动能也各不相同,但就冷水总体来说分子的*均动能小于热水的分子*均动能。

  教师指出:由此可见,温度是物体分子*均动能的标志。

  2.分子势能。

  (1)根据复*提问的回答(地面上的物体与地球之间有相互作用力;发生了形变的弹簧各部分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因此在它们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时,它们之间便具有势能)说明分子间也存在着相互作用力,所以分子也具有由它们相对位置所决定的能,称之为分子势能。

  (2)分子势能与分子间距离的关系。

  提问:分子力与分子间距离有什么关系?

  应答:当r=r0时,F=0,r<r0时,F为斥力,r>r0时,F为引力。

  教师指出:由于分子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好象弹簧形变有伸长或压缩两种情况,因此分子势能与分子间距离也分两种情况。

  ①当r>r0时,F为引力,分子势能随着r的增大而增加。此种情况与弹簧被拉长弹性势能的增加很相似。

  ②当r

  小结:分子势能随着分子间距离变化而变化,而组成物体的大量分子间距离若增大(减小)则宏观表现为物体体积增大(减小)。可见分子势能跟物体体积有关。

  (3)物体的内能。

  教师指出:物体里所有的分子动能和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由此可知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

  ①物体的内能是由它的状态决定的(状态是指温度、体积、物态等)。

  提问:对于质量相等、温度都是100℃的水和水蒸气来说它们的内能相同吗?

  应答,质量相等意味着它们的分子数相同,温度相等意味着它们的*均动能相同,但由于水蒸气分子间*均距离比水分子间*均距离大得多,分子势能也大得多,因而质量相等的水蒸气的内能比水大。

  ②物体的状态发生变化时,物体的内能也随着变化。

  举例说明:当水沸腾时,水的温度保持不变,所供给的大量能用于把分子拉开,增大了分子势能,因而增大了物体的内能,当水汽凝结时,分子动能没有明显变化,但分子靠得更紧密了,分子势能便减小了,因此物体的内能减小了。

  ③物体的内能是不同于机械能的另一种形式的能。

  a.静止在地面上的物体以地球为参照物,物体的机械能等于0,但物体内部的分子仍然在不停地运动着和相互作用着,物体的内能永远不能为0。

  b.物体在具有一定的内能时,也可以具有一定的机械能。如飞行的子弹。

  C.不能把物体的机械能和物体的内能混淆。只要物体的温度、体积、物态不变,不论物体的机械能怎样变化其内能仍保持不变。反之,尽管物体的内能在变化,它的机械能可以保持不变。

  (4)学生讨论题:

  ①静止在光滑水*地面上的木箱具有什么能?若木箱沿光滑水*地面加速运动,木箱具有什么能?此时木箱的.内能与静止时相比较变化了没有?

  ②质量相等而温度不相等的两杯水,哪一杯水具有较大的内能?温度相同而质量不等的两杯水,哪一杯水具有较大的内能?

  最后总结一下本课要点。

  1.了解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2.知道做功和热传递都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3.了解热量的概念,知道热量的单位是焦耳。

  重点目标

  1.内能、热量概念的建立.

  2.改变物体内能的途径.难点目标内能、热量概念的建立.

  导入示标凉爽的秋夜,仰望星空时,会突然发现一颗流星在夜色中划过,并留下一条美丽的弧线.流星是怎样形成的呢?

  目标三导学做思一:物体的内能

  问题1:组成物质的分子在不停地做热运动,分子应具有什么能?物体的分子之间有引力和斥力,且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应具有什么能?什么叫物体的内能?你能说出它的单位吗?机械能和内能有什么区别吗?

  小结:物体内所有分子由于热运动而具有的动能,以及分子之间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它的单位是焦耳,简称焦,符号为J.机械能是宏观的,能看得到的,内能是微观的,是看不到的.

  问题2:把红墨水滴入装满水的烧杯里,过一段时间,整杯水变为红色,这种现象说明了什么?当红墨水分别滴入热水和冷水中时,发现热水变色比冷水快,这又说明了什么?

  小结:温度高的物体分子运动剧烈,内能大.所以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

  问题3:小明说:“炽热的铁水温度很高,具有内能;冰冷的冰块温度很低,不具有内能.”小刚说:“炽热的铁水温度高,内能大;冰冷的冰山温度低,内能小.”你认为他们的说法正确吗?说出理由.

  小结: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物体的内能还与质量有关.

  问题3:处理例1和变式练*1

  例1:【解析】物体内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温度越高,物体内能越大温度相同的同种物质,分子个数越多,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物体内能越大

  问题1:如右图所示,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玻璃筒里放一小团硝化棉,把活塞迅速往下压,你能观察到什么现象(棉花燃烧),该实验说明了什么?你再将一根铁丝反复弯折数十次,用手接触弯折处,有什么感觉,该实验又说明了什么?

  小结: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问题2:做饭时,铁锅为什么能烫手?放在阳光下的被子,为什么能被晒得暖乎乎?

  小结:热传递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问题3:处理例2和变式练*2

  例2:【解析】来回拉绳子,绳子与管壁之间克服摩擦做功,使管内的酒精内能增大,温度升高;当把塞子冲出时,管内的酒精蒸气对塞子做功,将内能转化成机械能.正确的答案为A选项.

  答案:A

  变式练*

  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改变内能的途径有做功和热传递两种方法,选项ABD是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选项C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

  答案:C

  学做思三:热量

  问题1:什么叫热量?它的单位是什么?它用什么字母表示?

  小结:物体通过热传递方式所改变的内能称为热量,它的单位是J,它用字母Q表示.

  问题2:在热传递现象中,高温物体和低温物体的温度、内能和热量如何变化?

  小结:在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放出热量,温度降低,内能减小;低温物体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内能增大.所以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是热量,改变了物体的内能,表现在物体温度的变化.

  高二物理《内能》教案 8

  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

  1、了解内能的概念,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2、知道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使物体温度升高(或降低),内能改变。

  3、知道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热量的单位是焦耳。

  4、知道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改变的一些事例。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找到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

  2、通过实验说明做功与物体内能改变的关系。

  3、通过实验和查找资料,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学生通过实验体验探究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使学生通过实验理解做功与物体内能变化的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 内能概念、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

  教学准备

  压燃演示器、铁丝(多根)、酒精灯(多只)、烧瓶、皮塞、气筒、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提问:在生活中,我们发现,装着开水的开水瓶的塞子有时会被弹出去,塞子的动能从何而来?引入课题:“内能

  一、内能

  通过前面学*知道,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热运动,同一切运动的物体一样,分子具有动能。

  分子间有相互作用力,所以分子间还有势能。对此,你们想提出什么问题吗?

  提问:分子动能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什么情况下有分子势能?等等。

  物体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分子的动能就越大,相互吸引或相互排斥的分子之间都存在分子势能。5、归纳:物体内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任何物体都有内能。5、体会:内能是一种不同于物体机械能的另一种形式的能量

  二、物体内能的改变

  探究活动:怎样能够使铁丝变热?让学生动手试试。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

  演示:用酒精灯加热;来回弯折;在其他物体上摩擦等。 启发学生通过观察,找出不同方法的共同现象、特征并交流。(可以对铁丝传热,也可以对铁丝施力。)

  演示:压燃演示器。空气推动皮塞时内能改变。提问:观察到的“白雾”说明了什么?(观察得出: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白雾”说明:内能减少,温度降低,水蒸气发生了液化。

  三、内能

  1、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2、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既然物体内部分子永不停息地运动着和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那么内能是无条件的存在着。无论是高温的铁水,还是寒冷的冰块。

  3、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①温度②质量③材料④存在状态

  4、内能与机械能不同:

  机械能是宏观的,是物体作为一个整体运动所具有的能量,它的大小与机械运动有关

  内能是微观的,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能的总和。内能大小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快慢及分子作用有关。这种无规则运动是分子在物体内的运动,而不是物体的整体运动。

  5、热运动: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做热运动。

  温度越高扩散越快。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越大。

  四、内能的改变:

  1、内能改变的外部表现:

  物体温度升高(降低)——物体内能增大(减小)。

  物体存在状态改变(熔化、汽化、升华)——内能改变。

  反过来,不能说内能改变必然导致温度变化。(因为内能的变化有多种因素决定)

  2、改变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

  A、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会增加。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会减少。

  B、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①热传递是热量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或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向低温部分传递的现象。

  ②热传递的条件是有温度差,传递方式是:传导、热传递传递的是内能(热量),而不是温度。

  ③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热,温度升高,内能增加;放热温度降低,内能减少。

  ④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能量的多少叫热量,热量的单位是焦耳。热传递的实质是内能的转移。

  C、做功和热传递改变内能的区别:由于它们改变内能上产生的效果相同,所以说做功和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但做功和热传递改变内能的实质不同,前者能的形式发生了变化,后者能的形式不变。

  五、作业布置:

  书本p32.p36练*题

  高二物理《内能》教案 9

  一、复*引入。

  1、内能:物体内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2、动能:由于分子在不停地做着无规则热运动而具有的动能。它与物体的温度有关(温度是分子*均动能的标志)。

  3、势能: 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分子间具有由它们的相对位置决定的势能,这就是分子势能。它和物体的体积有关。

  4、内能:与物体的温度和体积有关。

  根据讨论结果,小结:通常情况下,对固体或液体,由于体积变化不明显,主要是通过温度的变化来判断内能是否改变。

  二、新课教学。

  1、提出问题、讨论。

  问:如何改变物体的内能呢?(可以改变物体的温度或体积。)

  问:物体内能的变化可以通过什么表现出来呢?或者说怎样判断一个物体(如一杯水、一块铁块)的内能是否改变呢?

  把准备好的钢丝拿出来,想办法让你手中的钢丝的内能增加。

  2、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讨论:有的想到摩擦,有的想到折,有的想到敲打,有的想到用钢锯锯,有的想到烧,有的想到晒,有的想到烤,有的想到烫、冰等等。一边想办法,一边体验内能是不是已经增加了。

  把摩擦、折、敲打、锯写在一起,把烧、晒、烤、烫、冻或者冰写在一起。

  3、知识的提练。

  问:比较一下,本质上有什么相同或不同点。(阅读课本38~39页倒数第四段。)刚才所想到的办法,它们之间有何不同?能不能把这些办法分分类?

  答:可以分为做功和热传递两类。其中,摩擦、折、敲打、锯是属于做功,烧、晒、烤、烫、冰属于热传递。

  演示课本38页的实验。(慢慢地压缩看能不能使棉花燃烧起来。)

  问:刚才两次实验,为什么会出现结果的不同?

  答:动作快,时间短,气体没有来得及与外界进行热交换,其温度会突然升高,至乙醚的着火点,它便燃烧起来。而动作慢时,时间较长,气体与外界有较长的.时间进行热交换,它的温度就不会升高太多,达不到乙醚的着火点,则不燃烧。

  阅读课本39页实验,分析气体对外做功的情况。

  问:同学们还能不能从生活中找出一些通过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例子呢?

  答:柴油机工作中的压缩冲程;给自行车打气时,气筒壁会发热;锯木头,锯条会很烫;冬天,手冷时,两手互相搓一搓;古人钻木取火等等。

  再来体验一下,热传递改变内能的情况。给大家一段细铁棒和酒精灯,演示。学生上台做实验。把用热传递改变内能的方法和体会告诉其他同学。

  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再找出一些通过热传递改变内能的例子。

  板书:改变物体内能的物理过程有两种:做功和热传递。

  4、新知识的深入探讨。

  内能改变的量度

  师:如何量度物体内能的改变多少呢?请大家带着问题阅读课本39页5、6两段,然后归纳出来。

  高二物理《内能》教案 10

  (一)教学目的

  1、明白分子无规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

  2、明白什么是内能,物体的内能是不一样于机械能的另一种形式的能、

  3、明白物体温度改变时,内能随之改变、

  (二)教具

  烧杯,墨汁等、

  (三)教学过程

  1、复*

  复*机械能的知识、经过事例说明物体怎样才能具有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要异常强调由于地球和地面上的物体相互吸引,才使地面上的物体具有重力势能、

  2、引入新课

  分子动理论告诉我们,分子永不停息地无规则运动着、那么公司也同一切运动物体具有动能一样,也具有动能、分子动理论还告诉我们:分子之间有相互作用力、这又使分子具有势能、

  3、进行新课

  (1)物体的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物体内部的每一个分子都在运动,都受分子作用力,但每单个分子的动能和势能,不是物体的内能、内能是指物体所有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内能也不一样于机械能、物体的动能跟物体的速度有关,物体的重力势能跟物体被举起的高度有关、一个钢球是否运动,是否被举高,这只能影响钢球的机械能,并不是能改变钢球内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势能、那么物体的内能跟什么有关呢?

  (2)内能的变化:物体内能既然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那么当分子运动加剧时,物体的.内能也就增大、上节课我们曾进过:物体的温度升高,其内部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加剧、科学的论断,必须要有证据,在物理学中,通常是用实验来证实论断的、今日我们同样用实验来证实上头的论断、

  实验演示:取三只烧杯,分别倒入冷水、温水和热水,然后分别向三只杯内缓慢地滴入几滴墨汁,观察比较三只杯内墨扩散的快慢、

  实验结果证明:温度越高,扩散过程越快、扩散得快,说明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大,即分子无规则运动激烈、

  所以:物体的内能跟温度有关、温度升高时,物体的内能增加、温度降低时,物体的内能减小、正是由于内能跟温度有关,人们常常把物体的内能叫做热能,把物体内部很多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做热运动、

  (3)一切物体都有内能、这是因为物体内的分子永不停息地无规则运动着、炽热的铁水,温度很高,分子运动激烈,它具有内能、冰冷的冰块,温度虽低,其内部分子仍在做无规则运动,它也具有内能、

  (4)内能和机械能

  经过机械能和内能的比较,进一步帮忙学生理解内能概念、分析在水*光滑桌上滑动的木块具有什么能、

  首先木块有势能,也有动能枣统称为机械能、机械能与整个物体的机械运动情景有关、

  木块内部的分子做无规则运动,且分子间有作用力,木块有内能、内能与物体内部分子的势运动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有关、

  4、小结

  (1)内能不是单个分子具有的,而是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2)内能所指的动能是所有分子做无规则热运动的动能的总和、这种无规则的热运动,是分子在物体内部自身不停的“分子运动”,而不是随着物体整体一起所做的运动、物体作为整体运动所具有的动能是机械能不是内能、

  (3)内能所指的分子势能是分子间相互作用使分子具有的势能、作为物体整体跟地球的相互作用而具有的重力势能是机械能,不是内能、

  所以内能是不一样于机械能的另一种形式的能量、

  (四)说明

  物体的内能较之物体的机械能更为抽象,不能用“物体能够做功,我们就说它具有能量”的内能,比较容易为学生理解,但也容易造成与机械能的混淆,讲课中要强调内能是“所有分子动能和势能的总和”“很多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分子间的势能”,突出内能是跟热运动有关的能量。


高二物理的教案范本五份(扩展2)

——高二物理考试反思与总结范本5份

  高二物理考试反思与总结 1

  《电场》一章的教学终于结束了,回顾这将*半学期的教学工作,感觉很是无奈。学生学起来太费劲了。当然,不全怪学生认知能力差,这一章内容也确实很抽象,尤其是电势、电势差和电势能的教学,虽然我们采用了与高度、高度差和重力势能类比的方法,开始感觉学生还能接受,但课后做练*真的`很费劲,所以这点内容我们用了很长的时间,最后感觉学生掌握的还算差不多。

  而到了章末学*“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时”我们又遇到了麻烦,因为要用到高一学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有关规律和“*抛运动”知识,学生将这些内容已忘得差不多了,我们不得不又领着学生将这些内容复*了一遍,所以又耽误了一点时间,现在看来我们的进度比起其他学校慢多了,怎么办?为此我们物理组几位教师经常商量这个问题。说实话,我很着急,因为十二月底还有学业考试呢,总不能一点都不复*吧,本学期我们高二物理才四课时,课时有限,还想让学生多学一点,所以今天我们索性把学业考试的有关材料给了学生,不知这样好与不好。我们想让学生在学*新知识的同时,有精力的同学适当地把高一内容看一看,没精力的同学只能由着他们了。

  估计后半学期,情况会稍有好转,毕竟《恒定电流》和《磁场》内容,学生多少有点基础,但愿通过我们大家的努力,无论是学业考试还是期末统考会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我们正在加油!

  高二物理考试反思与总结 2

  对于每一位老师来说,下课后的感受比课前备课的感受更深刻,更能理解课堂教学的得失。因此,课后反思自我备课和课堂教学,特别是记录一些有感情、与物理知识密切相关的生活实例和有用的话语,总结和积累教学经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首先,反射的基本形式

  1、课后做总结和反思笔记。课后总结和反思笔记是及时记录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感受、想法或困惑,以便重新审视他们的教学行为。

  2、物理课的听力和评价活动。

  作为一种教育研究范式,听力与评估是一项涉及课堂的全面而丰富的活动。通过相互观察、协商和批判性对话,有助于提高教学水*。及时与教师沟通分析,促进教学策略的改进,无形中促进了物理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提高。

  第二,反射的基本材料。

  1、教学目标反思

  首先,根据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从知识和能力要求两个方面分析他们是否达到了课前预定的目标。基础知识的讲解要透彻,分析要细致。否则,将直接导致学生基础知识薄弱,为他们今后的进一步学*埋下祸根。例如,当教师解释“滑动摩擦的方向与相对滑动的方向相反”时,如果他们没有彻底解释“相对”,并且示例训练不到位,学生在以后的学*中往往会确定错误的滑动摩擦方向。为了提高课堂能力,我们应该加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意识,教师经常关注自己。一个人总是在说话,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太少,学生的思维技能没有得到有效的引导和训练,导致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降。教师应自觉地从知识的传播者转变为在教学活动中与学生发现、讨论和解决问题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因此,教师应科学、系统、合理地组织物理教学,正确认识学生的内在条件,采用良好的教学方法,重视学生的观察、实验、思考等实践活动

  其次,准确把握重点和难点。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否正确,决定了教学过程的重要性。如果不正确,教学过程就会失去意义。如果不清楚,教学过程就会失去方向。在物理教学活动开始之前,首先要明确教学活动的`方向和结果,即要达到的质量标准。因此,教学目标的重点和难点是教学活动的基础,是教学活动所采用的教学方法的基础,也是教学活动的中心和方向。在教学目标中,如果一个班级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已经非常明确,但具体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往往没有关于关键知识的重点讲座,或者错误地将只有“难”的知识视为“关键”。这种失衡直接导致教学效率和学生学*效率的下降。

  对于某些知识,教师不应该认为这很容易,或者他们应该满足于他们的自我解释是清晰的和到位的,并且在任何时候都不观察学生的反应。因此,我们应该随时获取学生的反馈信息,调整教学方法和思路,准确、顺利地向学生传授知识,达成共识。

  2、反思有意义的案例,如记录一些课前没有想到但在教学过程中感受到的好句子和隐喻。例如,在讨论弹性力的组成时,我想到了“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在讨论描述圆周运动的几个物理量中的线速度和角速度之间的差异时,介绍月球-地球对话,这有助于你在以后的讲座中应用它。

  3、对训练练*的反思

  首先,问题解决应该标准化。物理学是一门具有严格逻辑体系的学科。

  高二物理考试反思与总结 3

  一、试卷整体分析:

  1、试卷分五大题,分别是填空题、选择题、作图题、实验探究题、综合应用题。

  2、按考标所列知识点,试题涉及到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的多个知识点,知识覆盖面为80%以上,知识点的覆盖面稍小。

  3、按能考查等级分类,较难水*的占10分,中等难度约占20分,基础知识占40分。其中有一部分题稍微超出了学生所掌握的内容。

  二、学生的答题情况分析

  1、填空题整体得分不太高,第3小题,第4小题,第7小题学生答题的情况不太好。第3小题中学生对食用醋的理解稍难些,第4小题第二空学生的分析不够透彻,第7小题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不够好,题中是让提出问题,而不是写出结论。

  2、选择题得分情况也不太高,第9小题,第13小题,第15小题,第17小题得分相对较少。第9小题是学生的阅读面较少的话,就不太容易得分,第13小题学生很容易与不透明物体的分析相互混淆,第15小题有些难度,第17小题考察学生的电路综合分析能力,许多学生都答不对。

  3、作图题看似简单,全得对的也不是很多,第19小题情况不好,学生大部分都分析不透题的意思,不是串联并联混淆,就是元件的位置

  画不好,元件的符号也画的不规范,整体作图的效果不好。

  4、实验探究题中,第20小题第二问,第21小题的第二问,第22小题的第一、三、五回答的不够好。像第21小题主要是学生实物连接的`不够好,与电路图不照样的很多;第22小题中对语言的叙述整体性不高。

  5、综合应用题第24小题中第一问,由于出题方向稍偏,所以学生答不对的很多,因为教材中对非晶体熔化过程现在不太强调。第25小题学生答全面的也不多,还是审题能力不够好,物理语言的叙述能力也不够准确。

  三、考试给今后教学工作的启示

  1、重视培养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常仪器简单、现象鲜明直观的演示实验、或能使学生多观察、多动手的学生实验,利用设悬念、摆疑点、设置矛盾的方法,可以激发起学生的兴趣;而根据教材举出一些生动、直观、新奇的现象,也可以激发起学生的兴趣。纸盒能烧开水吗?在此基础上再不失时机地设法强化、巩固学生的兴趣。

  2、发挥猜想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猜想的过程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思维发散过程,通过猜想力的锻炼和培养,激发和保持学生研究物理问题的浓厚兴趣,从而使学生自觉地、积极地去探求物理知识。这对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主动性能起到重要作用。利用猜想可以提高学生的分析力、观察力、操作力和其他方面的技能,可以使物理教学过程变成学生积极参与的智力活动过程,锻炼和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探讨研究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为创造力的孕育、萌发创造了条件。

  3、准确地把握好答疑的方式和技巧。

  在教学实践中,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思维能力的差异,一般采用“点拨式”答疑,或“直接式”答疑。答疑时可以利用实验,化抽象为具体;也可以利用类比,化无形为有形。

  4、合理的利用教材中的插图。

  5、发挥多媒体技术在物理课堂教学中的优势。

  (1)、创建物理情景、渲染气氛,增强学生求知的兴趣。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借助于多媒体技术,可以轻松的引领学生进入直观、形象、甚至虚拟的场景,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学*兴趣倍增。

  (2)、可进行实验模拟,有助于突破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在物理课堂中,由于实验受到时间、空间等因素的影响,因而利用现有的器材和条件很难实现。而利用多媒体技术则可以弥补其中的不足,利用多媒体技术中的动态软件则可以非常方便地制作出动画的画面,这样学生理解起来就不那么困难了。

  高二物理考试反思与总结 4

  关于物理的学*,很多老师都会遇到学生问这样的问题:老师,我以前都没有好好学*,现在想把物理学好,我该怎么办,我该从什么地方开始呢?

  关于这个问题,我个人认为,完全是没有完全从头开始的必要的,因为物理知识的学*是有一定的关联性的。千万不可因为前面的知识忘记了,而重新开始,因为这样的话,很可能会导致在复*旧知识的时候,而跟不上新课,跟不上老师上课的节奏,因此会得不偿失。那么,这部分学生如何做才是正确的操作呢?

  首先,不要放弃对新知识的学*,因为新的知识最终也是会变成旧的知识,这样会导致你不停的复*,不停的追赶进度,手忙脚乱,学*的任务不断的加重,最后不得不放弃!

  第二,高中的物理知识是相通的,必修部分的知识真的是很重要的,它是学生学*后面知识的必备的基础,比如在必修部分我们学*了匀变速直线运动,那么学*选修3―1的电场的时候,我们会学*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也会学到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匀变速运动,在必修部分我们学到了圆周运动的`问题,在选修部分我们会学到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这部分也学的时候圆周运动,等等很多,因此我们在努力学好现在的这部分知识的时候,就是我们在很好的复*,因此没有必要从头再来,否则,事倍功半!

  第三,根据高中物理知识的特点,学生应该多去练*正在学*的这部分知识,和相对应的*题,但是,我们不能一味的去做题,而不停下来进行思考与总结。让学生不断做题的目的是为了将知识运用的更加熟练,从而为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做准备,但是如果不停下来思考,它考察的是什么样的知识点,和前面我们学*的知识有什么关联的话,那么学生前面学*的知识漏洞还是很难弥补的,因此,学生在学*的过程中,一定要一边做题,一边总结,这样,当题目中不断的出现必修部分的相关知识点的话,说明这是一个必考的内容,需要加强练*,达到复*最好的效果,这就如同生物上学*的“用进废退”的原则,经常出现说明很重要,一定要弄清楚,弄明白!

  所以,学生在学*物理的过程中遇到了困难,一定要请求一下老师的帮助,给予一定的方法上的指导,避免盲目的去复*,最终,导致学*的压力倍增!

  高二物理考试反思与总结 5

  物理是一门很重要的学科,但是“物理难学”的印象可能会使不少学生望而却步。物理教学首先是要正确的引导,让学生顺利跨上台阶,其次是要让学生建立一个良好的物理知识基础,然后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提高。

  一、对教学目标的反思

  首先,知识、能力、情意三类教学目标的全面落实。对基础知识的讲解要透彻,分析要细腻,否则直接导致学生的基础知识不扎实,并为以后的继续学*埋下祸根。所以教师要科学地、系统地、合理地组织物理教学,正确认识学生地内部条件,采用良好地教学方法,重视学生的观察、实验、思维等实践活动,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一体的课堂教学。

  其次,对重点、难点要把握准确。教学重点、难点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是教学活动中所采取的教学方式方法的依据,也是教学活动的中心和方向。在教学目标中一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如果已经非常明确,但具体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往往出现对重点的知识没有重点的讲,或是误将仅仅是“难点”的.知识当成了“重点”讲。这种失衡直接导致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效率的下降。

  最后,对一些知识,教师不要自以为很容易,或者是满以为自己讲解的清晰到位,没有随时观察学生的反映,从而一笔带过。但学生的认知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并不是马上就能接受。所以我们要随时获取学生反馈的信息,调整教学方式和思路,准确流畅地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达到共识。

  二、对教学方法的反思

  第一,面向全体学生,兼顾两头。班级授课是面向全体学生的,能照顾到绝大多数同学的因“班”施教,课后还要因人施教,对学*能力强的同学要提优,对学*有困难的学生,加强课后辅导。教师要特别注意不要让所谓的差生成为被“遗忘的角落”。

  第二,注重学法指导。中学阶段形成物理概念,一是在大量的物理现象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出来的;其次是在已有的概念、规律的基础上通过演绎出来的。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改变以往那种讲解知识为主的传授者的角色,应努力成为一个善于倾听学生想法的聆听者。而在教学过程中,要想改变以往那种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观念就必须加强学生在教学这一师生双边活动中的主体参与。

  第三,教学方式形式多样,恰当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科技的发展,为新时代的教育提供了现代化的教学*台,为“一支粉笔,一张嘴,一块黑板加墨水”的传统教学模式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教师也要对自身提出更高的要求,提高教师的科学素养和教学技能。

  最后,在教学过程中应有意向学生渗透物理学的常用研究方法。例如理想实验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等。学生如果对物理问题的研究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将对物理知识领会的更加深刻,同时也学到了一些研究物理问题的思维方法,增强了学*物理的能力。


高二物理的教案范本五份(扩展3)

——高二音乐鉴赏教案范本五份

  高二音乐鉴赏教案 1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依据普通高中音乐课标要求,在第二单元领略了我国东西南北中多彩民歌的腔调情韵后,就进入了我国丰富的民间器乐单元。所以在第三单元中,教材安排了鼓吹乐和丝竹乐两部分内容,在《丝竹相和》这节中,教材以我国最具影响力和代表性的两个民间器乐乐种:江南丝竹和广东音乐为切入口,选择了各自的代表性曲目《中花六板》和《娱乐升*》为主要教学素材。教材设计目的:引导学生对代表性的民间器乐种类有所了解,并对这些乐种的音乐特点和文化特征有所体验与感悟。增进学生对祖国音乐艺术的热爱,增强民族意识,培养爱国主义情感,为理解世界多元文化打下重要基础。

  2、教学目标 具体的教学目标有三点:一是感受、体验江南丝竹的艺术魅力(放慢加花和支声复调),体会其和谐、谦让的社会文化内涵。 二是了解江南丝竹和广东音乐的主奏乐器,体验其音色特点。 三是能听辨、区分有代表性的江南丝竹和广东音乐。

  3、教学重难点 一是江南丝竹《中花六板》的学*体悟,对江南丝竹:小 细 轻 雅特点的把握。二是对《娱乐升*》和《*湖秋月》感受高胡丰富的表现力和不同的情绪基调。

  二、说学情说学法

  对于江南丝竹和广东音乐高中学生在小学和初中阶段都接触过,对演奏乐器、基本情绪、风格有一定的了解。由于他们的知识储备、生活经验、思维能力都有了一定的发展和提高,因此,本课的教学需要根据高中课标的新要求,充分考虑高中生的具体实际,在教学内容、要求和方式上体现出有别于小学、初中的新发展。

  所以学法以体验比较、参与感悟为主。在本课中学生的学*活动也以 “体验”和“比较”为主。“体验”:身体性参与(用自己的耳朵听、用自己的嘴说、用自己的脑思考)。“比较”:音色、情绪、风格等方面的比较,以利于学生形成对音乐深刻的印象。

  三、说教法

  考虑到本课教材内容特点、教学目标和学情,我选用的教法以引导体感悟式为主,适当的环节采用研究点拨探讨教法。

  四、说教学程序

  考虑到学生全部生活在西北地区,对江南丝竹不很熟悉,我将听音乐感受体验定为本课教学的主要途径,同时江南丝竹和广东音乐自具特点,充分调动学生欣赏音乐,以学生比较容易产生共鸣、容易参与的丝竹乐器音色的感受、体验为主要切入点,在对两个乐种的欣赏比较中,进一步丰富对丝竹乐的感受和理解,保证必要的理解和感悟。,突出“丝竹相和”这一主题,一方面引导学生关注乐器间的呼应与合作,另一方面更深层次的领略作品中所蕴含着的和谐、谦让的人文内涵。

  教学程序的设计上,我将本课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导入,第二部分丝竹乐器听辨,第三部分丝竹乐曲赏析,第四部分丝竹风格辨别。

  具体步骤是:

  (一)课前音乐《江南好》,配合风情图片导入

  (意图:营造氛围,作好进入音乐课堂的心理准备。)

  (二)丝竹乐器听辨

  运用多媒体视听结合,纯听觉辨别竹笛、二胡、扬琴、高胡这几种乐器,让学生体会不同地区的丝竹乐风格各具特色。把握其中主要乐器的音色是分辨不同地区丝竹乐的基础。

  (三)丝竹乐曲赏析

  1、欣赏《中花六板》片段,老师点拨引导:这段乐曲中主要有哪些乐器?点出曲名,简介江南丝竹。 结合作品分析江南丝竹艺术特色。

  观察曲谱,找每小节第一拍、第三拍的第一个音的特点。

  对比演唱骨干音旋律和二胡声部旋律。发现旋律特色。

  再听音乐片段感受。引导分析感悟江南丝竹艺术特色的人文内涵。再次听全曲概括江南丝竹“小 细 轻雅”的特点

  2、拓展欣赏江南丝竹《欢乐歌》主题(乐队演奏视频)

  3、广东音乐《娱乐升*》(教学步骤同丝竹乐曲)

  4、对比聆听《娱乐升*》和《*湖秋月》感受高胡丰富的表现力和不同的情绪基调。

  (四) 丝竹风格区分

  听辨江南丝竹和广东音乐

  三首作品片段:《旱天雷》《丝竹调》《彩云追月》

  五、说教学反思

  1、师生互动的充分性和从容性可能不够。

  2、对“和”—作品技术背后的文化内涵的引导方式还可再改进。

  3、学生参与方式还可进一步丰富,参与的机会可进一步增加。

  高二音乐鉴赏教案 2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作品的鉴赏感受民族音乐博大精深的艺术魅力。了解民族打击乐的多种演奏形式,从而激发学生对打击乐的浓厚学*兴趣。

  过程与方法:

  欣赏代表作品绛州鼓乐《滚核桃》,让学生在音乐氛围中体验打击乐的感染力。学生通过律动的实践活动,体验节奏与情境之间的联系。进而理解创作与欣赏之间的关系,奠定欣赏器乐作品的基础。

  知识与技能:

  通过欣赏使学生探究把握中国打击乐的代表形式及风格特征,利用头、身、尾作品结构并进行创作。

  教学重点:

  1、打击乐器的种类及演奏技法。

  2、对乐曲《滚核桃》中头、身、尾演奏结构的探究,引导学生模拟创编袖珍版《滚核桃》。

  教学难点:

  掌握《滚核桃》乐曲结构特点和节奏特点。探究运用节奏表现的多种形式进行创作。

  教学方法:演示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体验法、实践法

  课时:

  一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鼓

  教学过程:

  (一)导入: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进入主题

  观看水鼓舞《中国龙》,感受中国民间打击乐艺术魅力。

  “我们一起来探讨鼓的文化,一起来体味鼓的铿锵神韵!”

  出示课题《鼓乐铿锵》。

  (二)出示图片,了解世界各地鼓的种类及发展历史

  同学们,这是什么鼓?是哪个国家和地区的?

  (土鼓、青铜鼓、击鼓说唱佣、架子鼓、印度鼓、非洲鼓、

  长鼓、手鼓)

  (三)学生讨论鼓在生活中的用途及作用

  最早的鼓不是以乐器形式出现的,同学们思考一下,鼓有什么样的用途和作用呢?

  (狩猎、祭祀、政治活动、集体劳动、活跃生活)

  (四)探究鼓各部位名称及音色特点

  出示道具——鼓,让学生认识各部位的名称。

  教师用各部位演奏节奏,让学生感受各部位的音色特点。

  鼓面:强而有力、浑厚结实

  鼓边:力度其次,较生硬

  鼓槌:明亮、略带生硬

  鼓梆:清脆、通透

  鼓钉:金属音质、尖锐

  请同学们,用鼓的不同部位演奏本条节奏

  2∕4 X X · X︱ X O︱X X· X︱X O‖

  2∕4 X X · X︱X XX︱OX X︱XX OX ︱X O ‖

  (五)欣赏绛州鼓乐《滚核桃》,观察鼓乐表演中所用到的演奏技法,学生上台展示。

  1. 双手敲击鼓面

  2. 敲击鼓梆

  3. 双手交替敲鼓面

  4. 闷击

  5. 双手交替敲击鼓槌

  6. 刮击鼓梆

  (六)复听《滚核桃》根据乐曲的音乐情绪划分段落。

  探究各段音乐特点有何不同?

  分为头、身、尾三部分来组成表现手法就是运鼓梆,鼓棰,锣鼓,花敲等打击乐器!

  击鼓运用了磕、擦、搓、挑、撩、敲、碰等花敲鼓干打的击奏法丰富的表现了农民欢**收的喜悦心情 。

  “头”为散板,引子特点,先合奏后10人轮奏鼓梆,表现“晒核桃”

  “身”以基本骨干节奏不断变化不断重复不断加速一直把乐曲推向高潮!

  4/2 XX X︱XX X ︱X X XX︱XX X‖

  “尾”跟头相似。

  (七)拓展与探究

  引导学生模拟创编袖珍版《滚核桃》

  1、“头”用跺脚展示,由弱慢——强快,展现核桃随风滚动的场景

  2、“身”用手拍出下列工整节奏,展现晾晒核桃的场景。

  4/2 XX X︱XX X ︱X X XX︱XX X‖

  (注:速度由慢到快,由弱到强)

  3.“尾”用跺脚展示,由快—慢,由强—弱。

  (八)课后作业

  以小组为单位,为民乐《金蛇狂舞》创编姑伴奏鼓乐

  要求:运用本节所学演奏技法创编节奏

  九)深化与小结:

  希望这堂课上我们不仅了解的是铿锵的鼓乐,更是在了解一种文化。同学们在课下多关注具有民族特色的音乐作品,利用课余时间查阅资料,丰富自己的文化素养,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传承和发扬我国少数民族的艺术特色,因为越是民族的就越世界的,让我们共同努力、加油吧!

  高二音乐鉴赏教案 3

  我说课的题目是欣赏小提琴独奏《思乡曲》。本课是《普通高中音乐教科书》(全一册)96年版普通高中音乐教科书第四单元中国*现代音乐中第二节器乐曲中的一首小提琴独奏曲《思乡曲》。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

  一、教材分析:

  1、本节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在《高中音乐课本》中,马思聪的《思乡曲》是中国*现代音乐的优秀代表。引导学生对这位著名的小提琴演奏家、作曲家和教育家的了解,有助于欣赏他的作品。从而使学生对这一时期的音乐作品从内容、风格上进行官能、情感、理智的欣赏。该曲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欣赏价值,作为中学生很有必要去欣赏它,同时对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音乐记忆能力、联想想象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1、教学目标及确立依据:

  1)知识目标:通过欣赏《思乡曲》,学*了解其演奏乐器——小提琴:曲作者马思聪;作品的曲式与风格——带再现的三部曲式。

  2)情感目标: 通过欣赏《思乡曲》,使学生从情感上愿意聆听,并有进一步学*和了解马思聪其他作品的情绪,培养学生的思乡情和爱国情。

  3)德育目标:通过音乐作品的学*,使学生在音乐审美实践活动中能正确地感受、体验、理解鉴赏音乐,提高其音乐审美能力。

  确立依据:

  (1)以大纲为纲,以教材为本,以教参为指导。

  (2)注意培养学生各种能力,发展学生智能,使学生全面发展。

  (3)正确认识我国民族音乐,落实德育教育。

  3、教学重、难点及确立依据:

  A、重点:通过聆听,感受、体验、理解音乐作品的内容及音乐情感上的变化。

  B、难点:在聆听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参与音乐审美评价。

  确立依据:《十面埋伏》是一首琵琶独奏曲,通过一把琵琶把战争的整个过程描述的非常形象。从列营、吹打到得胜回营每一情节都极具写实性。音乐艺术主要是通过聆听来获得感官上的欣赏,从而达到情感上的变化。此曲为标题性音乐,易于被学生理解和参与。

  二、教材处理:

  1、学生状况分析及对策:对于本节课的内容,学生们在初中阶段已有所了解,但对这首作品的风格和创作背景不一定把握的很好。所以,课前以给学生布置下作业,阅读课本,查阅资料。根据以往课堂情况分析,有85%的学生能付诸行动,但这其中只能有30%的学生对这首作品作到较全面的了解,而50%的学生可能只零散的查找一些轶闻趣事,而还有一小部分学生一无所知。基于以上情况我确定了知识目标、情感目标和动作技能目标。

  2、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为更好 完成教学目标,突出重点、解决难点,教材的加工重组及补充拓展:

  A、重点难点的调整:

  重点方面除教材原有的内容以外,又增加了一点学生更深层次了解曲作者爱国之情、思乡之切的可贵的思想品质,这也正是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教育培养的青年学生所应该具有的优良品质,正符合我校德育实验四情之一的爱国情教育。

  B、补充、拓展教材:

  《思乡曲》的创作素材取材于内蒙民歌《城墙上跑马》甚至乐曲的第一大部分直接采用《城墙上跑马》的旋律作主题。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运用这首歌作为提高学生视唱能力的一个手段,即提高了学生的基本技能又拓展了知识。

  让学生利用多媒体和校园网查找作曲家的相关资料,在教师引导下采用记者答辩会的形式来介绍曲作者的生*,作为课堂内容的补充和拓展。

  三、说教学目标:

  对于本节课的内容,学生们在初中阶段已有所了解,但对这首作品的风格和创作背景不一定把握的很好。所以,课前以给学生布置下作业,阅读课本,查阅资料。根据以往课堂情况分析,有85%的学生能付诸行动,但这其中只能有30%的学生对这首作品作到较全面的了解,而50%的学生可能只零散的查找一些轶闻趣事,而还有一小部分学生一无所知。基于以上情况我确定了知识目标、情感目标和动作技能目标。

  四、说教学流程:

  本课所使用的教学模式是参与__体验的教学模式。程序是:情感唤起阶段,以爱美为特征,激发、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学*兴趣。情感深入阶段,以鉴赏美为特征,培养学生高尚健美的审美理想和趣味。情感外化阶段,以创造美为特征,将内在审美情感体验客观化、对象化、形式化。

  理论分析:以学生主动参与直接体验音乐活动为主要形式。活动的过程是情感、认知和行为协调的过程,是学生身心协调成长、发展各种能力、学*各种知识技能的过程。

  教学方法和策略:

  本课采用的教学方法是:

  (1)音乐欣赏法;

  (2)演示法;

  (3)练*法。

  教学流程;

  (1)导入:教师拿一把小提琴。设置的问题是谁愿意上来运用以往的知识经验持琴、演奏? (激发兴趣,唤起参与愿望)

  (2)放一段音乐。问题是听了这段音乐有何感受?

  (3)同一旋律,音区不同,力度不同,听后会有何 感受?学生反馈。

  (4)教师运用力度对比演唱此旋律会产生什么样 的联想。师声互动。

  (5)点出课题《思乡曲》以上部分给学生提供多种参与情景,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参与体验愿望的机会。

  (6)简介作品:

  1)乐曲以内蒙民歌《城墙上跑马》为基本素材 ,具有浓郁的民间音乐风格。

  2)此曲采用带再现的复三部曲式写成。在写作手法上运用了我国民间音乐中常用的变奏手法。可谓中西结合、洋为中用的成功尝试。

  (7)学*小提琴。由学生结合实际介绍小提琴的定弦及音色特点。教师归纳补充。

  (8)学唱内蒙民歌《城墙上跑马》知识拓展,通过练*评价总结等活动,深化情感体验,知识技能迁移。

  (9)介绍曲作者;先由一位学生根据课前查阅的资料向学生介绍,然后采用答记者问的形式来介绍马思聪,教师补充。这样充分发挥了学生自主学*的积极性。

  (10)完整欣赏《思乡曲》通过聆听,分析作品曲式。要求学生用手势(食指)表示第一变奏,用两个手指表示第二变奏, 用三个手指表示第三变奏,学生专着的听,并做出相应的反映,最终通过对比学生明确乐曲的曲式。

  五、说教学方法

  本课教学手段将采用课件和录像。现代教学媒体不受时间、 空间、 宏观 、微观的限制,视听结合,形象直观,如实地传输、保存和再现信息,大大提高了信息的传输速度,再激发学生学*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更好地发挥高水*教师的作用,使音乐教育社会化等方面都具有很大的优越性。

  高二音乐鉴赏教案 4

  一、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感受和体验《歌唱祖国》《同一首歌》两首作品,进一步激发我们的爱国热情。

  2、知识与技能:感受和学*二声部合唱歌曲,提高学生感受合唱歌曲的魅力。

  3、过程与方法:通过听赏、学唱与分析、师生交流等手段,学生能用自然、舒展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二、 教学重点:感受体验两首作品,进一步激发我们的爱国热情。

  三、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对歌曲的情感抒发,感受二声部合唱。

  四、 教法:讲授法、谈话法、引导法、讨论法

  五、 教具:多媒体课件、视频

  六、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选自高二《歌唱》模块第二单元《赞美祖国》。在这个单元主要通过感受和体验《歌唱祖国》《同一首歌》两首作品,进一步激发学生们的爱国热情。初步体验合唱艺术的魅力,增强学生们的合作意识。《同一首歌》歌曲以诗一般的语言、抒情的旋律和优美的合唱,表达了胜利、欢乐、团结、友谊的美好主题。歌曲采用的是带再现的二部曲式。4/4拍宽广的节奏、曲调和缓抒情,旋律徐徐向上。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大家知道9月3日是什么日子吗?有没有看今年的阅兵仪式呢?生:回答

  采访:大家的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生:回答

  展示阅兵仪式的图片,进入今天的主题《赞美祖国》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二)教学新课

  1、 师:同学们所知道的关于赞美祖国的歌曲有哪些?

  生:积极讨论并回答。

  师:是的,说到赞美祖国的歌曲怎能忘记我们的**呢?大家在什么场合能听到《**》?

  生:(***升**、学校升旗、奥运会时中国获得金牌颁奖)

  师:听完《**》有何感受 ?

  生:说出自己的感受体验。(看到这些感觉到祖国日趋富强,为祖国感到骄傲)

  2、 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上一位小朋友演唱的一首歌曲,大家还记得是哪首歌吗?

  生:《歌唱祖国》

  师:下面我们再一起来回顾一下当时激动的时刻。

  3、 欣赏歌曲《歌唱祖国》

  4、 歌曲分析

  师:歌曲是几拍子的?什么调的?速度如何?生:讨论并回答。

  5、 师:一首歌曲的高潮部分又叫什么?生:答

  师:除了副歌部分,还有什么?生:主歌

  师:是的,这首歌曲同样也是由主歌和副歌两个部分组成。大家说说这首歌曲的主歌和副歌分别在哪里?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生:讨论并回答。

  师:简单介绍歌曲的节奏。四二拍子,强弱规律。

  师:这首歌曲副歌部分是由强拍进入的还是弱拍进入的?

  生:回答。

  6、 演唱歌曲(简谱、歌词)

  师:引导学生做到正确的歌唱状态(身体的姿势、面部表情、歌曲情感的表达等)

  7、 以上《歌唱祖国》是一首爱**曲,这唱出了人们对祖国未来充满希望的美好心声。接下来我们再来欣赏一首同样激励人们的歌曲《同一首歌》。

  (三) 拓展:欣赏《同一首歌》

  师: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生:这是一首深情、真挚的歌曲。

  歌曲背景介绍:《同一首歌》的原型是30年代末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年轻音乐人在上海沦陷后创作的。时逢国难当头,很多人梦想和希望破碎,生离死别。作者创作该曲,并配上词。以此激励自已和身边的人们对未来要充满希望。可当时的局面无法让这首歌传唱。据说作者后来去了延安就沓无音信了。他的作品就此积压在音乐学院的资料堆中。到了80年代末才被陈哲等人发掘,整理,重新改创推出

  8、 演唱《同一首歌》

  师:引导学生歌唱时注意节奏、旋律、气口、情感的处理等。

  10、实践二声部:学生初步感受和声效果。

  (四) 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学生很喜欢这节课的内容,学*歌唱最好的方法就是演唱歌曲,并能从歌曲当中抒发出他们的爱国热情。同学们应该珍惜今天这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我们要热爱我们的国家,去好好学*,长大后能为国家多做贡献!最后,祝愿大家更加热爱生活、热爱歌唱。

  梁萃敏导师评语:

  该课教学环节流畅、合理;教师教态自然、大方,亲和力强。教师通过情感熏陶的方式,唤起学生对国家的情谊及自豪感,以感情为主线,引领学生主动探究及思考问题。高二的歌唱模块有别于初中的唱歌课,基于鉴赏的基础上去发自内心地歌唱,授课教师充分关注到了学生们的喜好,从学情出发,设计了一系列适合学生掌握的歌唱方法,由简至繁,由易至难,循序渐进。

  一堂好课应该是有缺憾的课,该课的不足之处就在于“度”的把握,如何更好地将鉴赏及歌唱有效地结合在一起,这是歌唱模块课首要思考的问题,若偏重鉴赏,学生无法体会歌唱;若偏重歌唱训练,学生的音乐情感无法产生共鸣。培养学生良好的歌唱*惯,启发、引导并引领学生坚持歌唱学*,这是一个系统的过程,需要授课教师目的明确、有条不紊地系统化教学!

  高二音乐鉴赏教案 5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藏族的民间舞蹈,感受藏族的音乐特点和舞蹈风格,了解我国少数民族多姿多彩的音乐舞蹈文化。

  2、能较好地跳一个藏族舞蹈组合,掌握藏族民间舞蹈的基本动率。

  重点:通过观摩影像资料,让学生了解藏族音乐与舞蹈的特点,掌握藏族舞蹈基本动率特点,能够抓住音乐的特征。

  难点:要求学生在舞蹈中膝部保持松弛、曲伸和颤动,并由膝部的曲伸和颤动加上重心的移动以带动上身晃动。

  二、教材分析:

  激情奔放、文中朴拙的藏族舞蹈

  藏族是一个能歌善舞、具有悠久歌舞传统的民族。藏族人民在歌舞中欢庆佳节,也在个歌舞中祭祀祈祷,用歌舞来伴随劳动,也在歌舞中赞美爱情和生活,歌舞活动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藏族舞蹈体态的基本特征是做胯,上身松弛并向前倾。特有的高原环境造成了藏族民间舞“无屈不成动,欲动必先屈”的动律规则。藏族舞蹈主要表演形式有“弦子”、“踢踏”和“锅庄”。

  弦子:以优美、柔颤、富有歌唱性著称。

  踢踏:藏语称为“堆谐”。

  锅庄:藏语称为“卓”,是圆圈歌舞的意思。

  三、学*过程:

  1、热身:复*上节课学*的汉族----云南花灯的基本动作。

  2、介绍藏族音乐与舞蹈的特点。

  3、随节奏练*膝部的颤动,加强上身的松弛感觉。

  4、作品赏析《牛背摇篮》。

  5、学*“弦子”的基本动作:

  步伐:单靠、长靠、三步一撩、拖步

  手臂:甩袖、撩袖、抛袖

  6、配合音乐《吉祥颂》,让学生能够自由的跳动藏族舞蹈。

  四、小结:

  鼓励学生进行舞蹈表演,可独舞或三人舞。

  收集藏族的民间音乐与舞蹈资料。


高二物理的教案范本五份(扩展4)

——高二物理组教学总结范文五份

  这个学期,我们高二物理备课组认真完成了学校布置的各项工作。本学期,我们高二物理备课组按照学校的要求开展工作,认真学*研究新的《物理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有的放矢地备课、教学。新的教学大纲所要求的考试范围、考试重点、命题形式均有所变化,我们都细心研究,全体备课组的老师都认真学*新课标,学*新教材,与旧教材、旧教学大纲进行对比,充分调动主观能动性。

  一、指导思想:

  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在全面实施新课程过程中,加大教研、教改力度,深化教学方法和学*方式的研究。正确处理改革与发展、创新与质量的关系,积极探索符合新课程理念的物理教学方法和自主化学*方式。促进物理教学质量的提高。我们将紧紧围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个中心,狠抓教学常规的落实,加大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本组教师素质和课堂教学水*。

  二、工作目标:

  1、教师要紧扣“转变教与学方式”这一课程教学改革的重点、关键点,注意学*新课程改革的相关理论,牢固树立以人为本,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的意识,变单一的知识传授者为学生自主学*的促进者,不断探索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学*过程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了解科学研究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2、进一步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的研究和运用,切实提高现代化设备的利用效率。积极制作课件,改进教学手段和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真正发挥现代化设备的作用。要注意研究教育信息化与物理实验学科教学整合的有效途径、方法、策略,为物理课堂教学服务。

  三、具体措施及要求:

  1、认真组织教师钻研物理课程标准、教材,明确各章节的重点、难点,选择适当的方法,设计合理的教案,精选编制合理的练*。

  2、坚持每周一次集体备课制度,对上周教学工作进行总结和反思,统一下周教学进度和内容,探讨下周课堂教学的重点、难点、教学方法,部署有关工作,集体备课由主讲人组织,每位教师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形成最佳的教学模式。

  3、坚持每周一次公开课教学,老教师要上示范课,年轻教师上展示课、观摩课、研究课,同时加强备课组老师之间的听课、评课,每节课后及时进行评课活动,研究教学中的长处与不足,探讨最佳的教学方法,互相学*,取长补短,努力提高每位教师的教学水*。

  4、落实“周周过关”,组织好每周一次的周考,通过测试让学生养成及时复*的*惯,并及时地发现问题所在。全组老师要做到当天批改,及时讲评,帮助学生巩固基本知识,及时地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

  5、加强作业管理:

  ①精心设计作业,针对学生差异分层设计。

  ②书写工整,卷面整洁,批改规范。

  ③作业设计既要注意到巩固作用,又要注意到前瞻性。

  6、在备课组中,积极开展共同研究,全面合作的活动,努力促进课程改革。本学期教学研究内容主要是:

  ⑴优化课堂教学,继续实施课堂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

  ⑵构建人性化的教学模式,重视物理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学和情境教学;

  ⑶重视开展研究性学*和综合实践活动,重视科学探究教学,努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⑷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要求;

  ⑸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方法。

  7、继续优化资源整合内容,对优秀课件,教案注意搜集整理。

  8、对学案进行优化组合,继续精选*题,使学案更趋于合理,实用,提高学生的学*效率。

  9、加强年轻教师的培养工作,组织青年教师学*教育理论,要求他们坚持自学教育理论,写好学*笔记,不断提高青年教师的教育理论水*, 加强对青年教师备课和上课的指导,探讨课堂教学结构、模式和方法,组织青年教师参加各种讲座、讨论、参观等学*,帮助青年教师熟悉教学业务,提高教学业务水*。加强现代教育技术在物理课堂的应用,青年教师每学期必须开设2节以上多媒体公开课,制作2节以上高质量的多媒体课件,撰写一篇以上教学论文或经验总结。

  10、加强实验课的教学和探索,实验课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渠道,除了做好课本上的所有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外,要联系日常生活、生产实际,注意对课本实验的研究和开发,给学生更多的直观的.印象,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和用实验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努力渗透物理研究问题方法的培养。

  11、加强校本课程的研究,开发本校的校本课程,课题研究,提高教师的教科研水*,本学期将发动全组教师积极投身到切合本校实际的校本课程的研究和开发中去,本学期要完成2本校本教材的编写,并在本学期在投入试用。加强课题研究,本学期要力争一个课题的开题研究。

  12、注意资料的搜集编写工作,本学期要发动本组全体教师积极参加适合我校学生实际的高三复*课堂设计和单元练*的编写,为本届学生升入高三后有适合的复*资料,也为本校有自己的完整的物理资料做出本组应该做的工作。

  本学期我们高二物理教研组全体教师在教导处、校长室的领导下,积极落实学校工作计划,以探索适合我校学生的教学模式为目标,以新课程标准,新教学观念为指导,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引导全组成员认真学*教育教学理论,深入开展教学研究活动,积极实施素质教育,营造良好的教研氛围。我们保持积极的工作态度,虚心的师德品格,高效务实地开展工作,力争使我们的业务水*有一个质的提高。

  一、遵照学校教务处对教研组的要求,加强理论学*,做好导学案。

  1、本学期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新)》和《高中物理新课程实施指导意见》。认真领悟新课程的核心理论,并积极学*和探讨导学案的制作方法,争取为学生:“量体裁衣”并真正落实到我们的教育教学行为中去。

  2、开好每周的教研会,交流导学案的利与弊,交流上课导学案的应用情况,检查和督促各备课组及组上所有教师的教学常规的完成情况,加强了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的了解;组织教师进行教学业务的学*,教材教法的研究和讨论;组织教师参加备课组内的创新课堂讲课活动,积极开展评课议课活动,同时组织教师开展新课程改革理论学*,积极探讨新课程改革与课堂教学的整合,促进教师教法和学生学法的转变。我们互相交流经验,互相听评课,达到了互相学*的目的

  3、认真参加县教科所及学校组织的各种继续教育和各种形式公开课,示范课,过关课。并认真做好笔录,及时总结反思。

  二、每一位教师都能认真候课,上好每一节课

  作为我们教学的主阵地,是一名教师充分展示个人教学的组织能力及管理能力最主要的场所,教师个人在备课后各项教学能力都能在课堂教学中集中体现,通过听课,研课,加强组员间的交流,从个别探讨到小组讨论,十分活跃,不但在教学上对教学内容的处理上提供了更好的方案,同时,相互学*,促进好的教

  学*惯在课堂教学中的形成,更快的提高个人在学科上的教学能力与教研能力的形成。正是这样,才使得全体组员齐头并进、整体水*不断提高。

  三、每位教师都能积极主动完成学校教务处安排的工作

  本学期我们积极主动地完成了教科室教务处安排的各项工作,定期进行教学常规检查,组织教学研讨,开展教师基本功竞赛、同课异构、校际交流等活动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四、这学期我们加强了实验教学,提高了学生学*物理的积极性。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教学是提高物理教学质量的关键,为此我们非常重视每节课的演示实验和每一个学生实验,在班级进行了一些学生分组实验,将有的演示实验改成了学生实验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提高了学生的学*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精神。

  五、推进教研组工作信息化建设,组建教研组资源库

  本学期我们将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手段的优势,充分发挥年轻教师信息技术强的优势,充分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组建我组的资源库。把*时自己动手做的或者是在网上下载的有用的导学案、课件、练*题、文章集中存放在一起,以供全组教师学*、借鉴,以便资源共享。

  总之,本学期通过全组教师的共同努力,取得了很多教研成果,这些都是教师们团结协作、努力工作的结果,是我们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我们的宝贵财富。但在工作中还有许多不足的地方,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先进教学理念的学*,教法的研讨,认真撰写教育教学论文,积极配合学校的活动,更好的承担起全校的物理教学任务,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校荣誉为荣,努力工作。

  在学校校长室、教研室、年级组指导下,认真落实教学常规、加强教学研究,提高教学质量,使高二年级物理学科的教学工作上一个新台阶。加强集体备课,切实落实学校的三学一反馈的教学模式,抓好课堂教学,力争在当前五严要求的形势下做到减负增效,促进全体选修物理的学生能力得到提升,选修学科的教学要能够在全市三星学校中名列前茅,为娄庄中学的全面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全学期的总体设想

  本学期要认真落实教育局下发的教学进度,严格按照教学进度制定好教学计划和实验教学计划,在教学中要加强集体备课,认真完成每一个实验,对于每节课的教学要进行反思,在教学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提升教师的个人能力。

  具体措施及学科活动(包含课外各种开式的活动)

  (一)各任课教师要加强学*,加强研究。要研究教材,要研究学生,要研究教法,也要积极探索和研究考纲和学生的考试技能,以培养优生和缩小后进面作为教学的突破口。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学**惯。全体教师要在教学中注意教学方法的研究和学法的指导。对学生进行正确的科学的方法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使学生既学好文化知识,又掌握好行之有效的学*方法。

  (二)备课组要发挥备课组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加强常规教学的研究。坚持集体备课,充分发挥教师的群体智慧,让每个教师的聪明才智融会到教案中。在常规教学中使全组达到四个统一:即统一进度,统一备课,统一练*,统一考试。

  (三)控制好各班的作业布置的情况。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所布置的作业侧重点不同。对所有学生的作业,尽量做到全批全改,以便全面掌握学生的情况。文科课班学生则以学业水*测试考纲为主,配以一些练*。利用自*课等时间段,加强对重点学生辅导力度,既要优秀率,更要合格率。

  (四)加强课堂管理,每节课都能顾及听课的所有学生,耐心细致,充分展现物理学的生动有趣,提高学生听课的'兴趣。

  (五)进一步做好分层次教学工作。首先继续做好竞赛的辅导工作,组织一些有潜力的学生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提高一定程度的教学难度及深度,为以后参加学科竞赛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原则上竞赛的辅导工作每周确定在两课时。同时也做好辅差工作,*行班的教学应控制好教学难度,争取尽可能地提高他们学*物理的兴趣及信心。

  (六)坚持听课制度,借鉴他人的方法,集百家之长于自己教学之中。提倡相互听课,相互学*,相互帮助。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本学期我们高二物理教研组全体教师在教导处、校长室的领导下,积极落实学校工作计划,以探索适合我校学生的教学模式为目标,以新课程标准,新教学观念为指导,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引导全组成员认真学*教育教学理论,深入开展教学研究活动,积极实施素质教育,营造良好的教研氛围。我们保持积极的工作态度,虚心的师德品格,高效务实地开展工作,力争使我们的业务水*有一个质的提高。

  一、遵照学校教务处对教研组的要求,加强理论学*,做好导学案。

  1、本学期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新)》和《高中物理新课程实施指导意见》。认真领悟新课程的核心理论,并积极学*和探讨导学案的制作方法,争取为学生:“量体裁衣”并真正落实到我们的教育教学行为中去。

  2、开好每周的教研会,交流导学案的利与弊,交流上课导学案的应用情况,检查和督促各备课组及组上所有教师的教学常规的完成情况,加强了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的了解;组织教师进行教学业务的学*,教材教法的研究和讨论;组织教师参加备课组内的创新课堂讲课活动,积极开展评课议课活动,同时组织教师开展新课程改革理论学*,积极探讨新课程改革与课堂教学的整合,促进教师教法和学生学法的转变。我们互相交流经验,互相听评课,达到了互相学*的目的

  3、认真参加县教科所及学校组织的各种继续教育和各种形式公开课,示范课,过关课。并认真做好笔录,及时总结反思。

  二、每一位教师都能认真候课,上好每一节课

  作为我们教学的主阵地,是一名教师充分展示个人教学的组织能力及管理能力最主要的场所,教师个人在备课后各项教学能力都能在课堂教学中集中体现,通过听课,研课,加强组员间的交流,从个别探讨到小组讨论,十分活跃,不但在教学上对教学内容的处理上提供了更好的方案,同时,相互学*,促进好的教

  学*惯在课堂教学中的形成,更快的提高个人在学科上的教学能力与教研能力的形成。正是这样,才使得全体组员齐头并进、整体水*不断提高。

  三、每位教师都能积极主动完成学校教务处安排的工作


高二物理的教案范本五份(扩展5)

——高二物理第二学期教学工作总结优选【五】份

  本学期我担任高二年四、五、六班的物理教学工作,在教学过程中兢兢业业,以学生为本,因材施教,取得良好效果,现将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1、 教学内容和方法:本学学期的教学内容是高中物理选修3-2 3-4,内容多、知识点多,但  对这两本书的知识点的要求和高一必修的两本书有较大不同,知识点多但对知识点的应用的要求并不高。结合课程标准,在教学过程调整了教学方法,重难点突出,有一些要求记忆的规律和公式强调学生掌握,使学生学*效率更高。

  2、 作业的布置和批改情况:除了布置课本上的作业,也经常布置优化设计上的题给学生做,但是优化设计上的后面都有答案,为减少学生作业抄袭的不良*惯,首先有选择性地布置难度不太大的题目,并鼓励学生独立完成后再对答案,并要求学生独自完成后用红笔改正,对不理解的题目作记号,学生作业交上后,可以看出抄袭的现象减少了很多,这样做取得较好的效果;在批改时,做到全批全改,并对学生的作业有一定的评价。

  3、 培优扶差工作:在所教的三个班中各挑选三10个左右物理成绩较好的学生,在每星期一和星期三下午的6:00-6:50,对他们进行培优,培优的内容是当前所教的内容,但适当加深一点,经常做、讲一些与当前教学内容所相关的高考题,取得较好效果;辅差方面,通过小测检查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对没过关的同学另找时间对他们进行补缺补漏,再进行检测,直到他们掌握了知识。

  4、 反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学一段时期后,要进行教学反思。我每个班随机找15 名学生进行研讨。让他们总结一下前一段学*中自己最成功的地方有哪些,不足的地方有哪些,老师应该继续提倡哪些,应该避免哪些,你对教学中有哪写建议,有很多学生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本人也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并逐步改进来适应学生。

  5、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物理教学的重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培养能力需要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不能只靠机械地灌输,也不能急于求成,需要有正确的学*态度和良好的学**惯以及严谨的学*作风。准确理解并掌握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是培养能力的基础。课堂练*和作业中,力求做题规范化。重视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应用,逐步学会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提高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弹指之间一学期结束了。本学期我担任高二三个班的物理教学工作。在自己个人努力下和领导同事们的帮助下。圆满完成了学校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现将本学期个人工作总结如下:

  一,思想方面

  本人热爱教育事业,关心爱护自己的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中,为人师表,做受人尊敬的,不辱神圣职业的人民教师,为共和国的建设培养后备人才,且呕心沥血,一如既往。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

  二,教学方面

  本学期担任高二(3。4。5)三个的班物理教学工作,在教学中提倡自主性,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与参与者。在教学中,以生活中的一些物理现象和实验为起点,并结合书本知识启发学生,让学生明白物理来源于实践并服务于实践,并尽量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使学生的智慧、能力、情感、信念水**融,心灵受到震撼,,心理得到满足,学生成了学*的主人,学*成了他们的需求,学中有发现,学中有乐趣,学中有收获,把原来的“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具体说来真正做到以下几点:

  (一)、备课方面: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后记,并认真按搜集每课书的知识要点,归纳成集。

  (二)、课堂教学方面:提高教学质量,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com次的学生学*需求和学*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学生普遍反映喜欢上物理课,就连以前极讨厌上数学的学生都乐于上课了。

  (三)、批改作业方面:布置作业做到精讲精练。有针对性,有层次性。为了做到这点,我常常到各大书店去搜集资料,对各种辅助资料进行筛选,力求每一次练*都起到最大的效果。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评讲,并高二物理教学工作总结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四)、辅导工作: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使学*成为他们自我意识力度一部分。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使他们就会学得轻松,进步也快,兴趣和求知欲也会随之增加。

  (五)、考试方面: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目前的考试模式仍然比较传统,这决定了教师的教学模式要停留在应试教育的层次上,为此,我在教学工作中注意了学生能力的培养,把传受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能力结合起来,在知识层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得到有效的发展和培养。

  以后的工作中我会发扬优点改正缺点争取各方面都更上一层楼。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给我的最大感触是:学生学的轻松,教师教的更轻松了,真正实现了教师和学生的角色转换。

  改革的春雨滋润着我们每一个人的心田,我们学校的课改也在蒸蒸日上,不论是写作训练还是丰富多采的第二课堂,都展现了我校的办学特色。

  高效课堂是我校的教学宗旨,刚开始我想着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不讲,学不会的再讲,但还是管不住自己的嘴,霸占了课堂,经过将*两年的学*和改革,总算真正实现了教师和学生的角色转换,对如何打造优质高效课堂,也有了更新的认识。现在我来谈谈自己的课改感言。

  高效课堂改变了老师的教法和孩子的学法。传统课堂上老师是绝对的权威,老师的主导地位不可动摇,老师的言语不可置疑,而孩子却是有问题不敢问,也不敢提,更加不用说上台去展示了,老师满堂灌。但高效课堂却打破了这一现象,我校实施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模式,使学生的主动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课堂中以学生的自学为主,给予学生充分的自学时间,在交流的过程中,也是学生发现问题,相互纠正,相互补充,达到"兵教兵"的实效,老师在这一过程中只是起到调控、引导,适时给予点播和方法上的指导。当堂训练是检验这一节课学生是否完成教学目标的一个举措,也是检验学生学*效果的很好的一种方式。"先学后教"给我校的教学带来了生机、带来了希望,很大程度提高了课堂效率,真正达到了高效课堂!

  "先学后教"真正达到了教师的主导、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改变了学*态度和方式,变"教我学"为"我要学、我会学"; "先学后教"也转变了教师的教书态度和方法,变"满堂教"为"轻松教、教到学生疑惑处".这样的学*方式,既受学生的喜爱,又受教师的欢迎,使师生都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走出来,真正达到了"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

  本学期我担任高二5、7、11三个班的物理教学工作,期末将至,现将本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思想工作方面,能坚持党的教育方针、政策,不断学*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提高自己的业务理论水*。积极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和政治学*,积极参加教研组的教研活动,坚持出全勤。教学中,不断尝试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寻找适合学生思维发展的教育教学方法。物理教学中有一些抽象的知识,如何把它形象化,便于学生接受,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积极做好教学常规工作。要想上好课,先得备好课!这是教学这么多年来一直不变的一条真理。虽然教学理念在变化,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也在不断改进,但只有充分和精心设计的课,才有可能在教学实施时,成为一节好课。学无止境,教学备课亦无止境!一节什么样的课算是最有效的?我想我们的追求亦是无止境的吧。

  要想学生学得好,除了要抓住课堂教学这块阵地外,还要关注课后学生的反应。课堂教学中,学生虽然在老师的引导和同学们的共同讨论中,可以解决问题,但当自己独立思考时,就不知道该如何下手?这是在物理教学中常见的一个问题。如何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是要不断加强学生分析物理情景和物理规律的应用上下工夫。

  时间很快,一个学期就要结束了,回首这一学期,收获颇多。现就以下几个方面来总结本学期工作。

  一、前一阶段教学工作的回顾

  1、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暑假新课程培训活动,加强理论学*,努力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新课程改革对学校、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必须加强学*,只有这样才能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和质量观等。

  2、转变课堂教学模式、改变教学方法与手段。新课程注重“师生互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等教学原则,虽然所带的五个班的学生普遍比较差,但在教学过程中我尽量改变过去教师“一言堂”的局面,设法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通过适时表扬和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针对那些基本地理规律和原理的内容,这些内容往往难度较大,逻辑性较强。如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第二章第一节中“大气的运动”等,对于这些内容,在课堂上首先采取以教师讲述为主,让学生理解这些基本原理和规律,然后再让学生结合教材和练*进行自我领悟,最后再由学生提出问题,师生共同围绕问题进行讨论和探索,从而使学生达到体验学*过程,掌握基本知识的目的。

  对于那些教学内容难度不大,学生易于理解的章节,如“地球在宇宙中”、“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水资源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意义”等。其基本组织形式是首先让学生在课堂上通过阅读、讨论等形式自我学*,然后由学生根据自学或课前预*提出相关的一些问题,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形式进行,最后教师进行简单的归纳与小结。这种课型强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存在的问题

  1、由于学生地理基础较差,本学期必修一自然地理又比较难,所以学生普遍感到地理难学,教学难度较大。

  2、部分学生学*态度不够端正,上课不带书,讲闲话,睡觉等。

  3、学生参与课堂活动面小,学生在应试的路上跑惯了,只知道解题解题。要在课堂上开展“活动”、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还十分困难。

  三、今后教学的几项措施

  1、夯实地理基础,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以学生为主体,注意知识基础的教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一方面加强基础知识的复*巩固,强化基本功;另一方面适当调整教学进度及难度。

  2、加强思想教育,增强课堂魅力。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端正学*态度;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如增加课堂讨论、适时连续社会生活实际。


高二物理的教案范本五份(扩展6)

——回家高二作文范本五份

  这天空,被人们孤立起来了。

  他们捉走了星星,云彩,遮住了太阳。一度使天空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

  坐在行驶的公交车上,撑开他人层叠在额角的衣袖,勉强了看见天空的小半边脸了。暗沉灰黑,**着,却叫不出声,也流不出泪。

  有时会怀念从前一望无际湛蓝湛蓝的天空,雪白的云彩像是大朵大朵的棉花糖,散发着诱人香气且垂手可得。太阳在一方似笑非笑慵懒的照着,带着红热的脸颊看我们在她温暖如春的光晕下嬉戏,奔跑,开怀大笑。

  就像一首歌里那句恰如其分的歌词:

  “那时候天总是很蓝,日子总过得太慢。”

  天空曾经最珍爱的叫做明媚的衣裳如今也逐渐退色,沦为阴霾。若非要拿它俩做一个比较,那么明媚就是孩子成长温暖的襁褓,而阴霾则是维持城市重金属妆容的防晒霜。

  人们总是一再的将明媚逐出家门,却又总是后悔莫及张开双臂迎接她的回归。

  走在放学的路上,抬起头总能看见天空灰黑毫无血色的面庞,如同无家可归的鳏夫一样呐喊着:

  我的太阳,星星,月亮,你们在哪儿?

  太阳也像是听见了这呼唤,拼命的撕开阴霾想要与天空同在,但看到她怎样也奈何不得那阴霾时,抬头望天的人一定都感到尖锐的疼痛。只有一些孩子蹦跳着路过,雀跃的指着高楼大厦顶端层叠交错的一角,那里依然有蓝天,阳光和云彩。只那一片,蓝得刺眼。

  天空像是游子,想必他也遇上了春运高峰,被困在他乡久久无法归来。

  只因这不知趣挡在面前的阴霾与家人擦肩而过,与兴头头冲自己招手的明朗,普照的明天失之交臂。

  人们在权衡利弊时终于选择了那些花花绿绿的纸片,虚伪的笑着,冠冕堂皇的与蓝天说一些离别的话语。而多年以后**写给蓝天盼望回归的信也终究被粗心的邮递员落在半路,最终无力回天只好任由自己腐烂在无人问津的街头。

  有多少人记得那个被众人遗忘的家伙呢?当他们数着一撕就碎的纸片露出猥琐笑容时,他们抬头所见也只能是灰蒙蒙的雾霭。

  有多少人记得那个被驱逐出境的家伙呢?当他们坐在豪华的家中享乐,抬头所见的也只能是闪耀着光却冰冷依旧的吊灯与天花板。

  有多少人记得那个从不计较人类过失的家伙呢?当他拖着伤痕累累的肉体坚持每天出现在人们仰视的角度中,又有多少人去在意,去记得呢?

  而我们却记得,这些死死抓住快要溜走的童年尾巴的人们记得;不得不成熟却执拗的称自己为孩子的人们记得;站在故土上翘首盼望他的回归的人们记得。

  因为,我们开心时,天空微笑;我们愤怒时,天空嘟起嘴角;我们惆怅时,天空落泪;我们呼吸时,一同起伏着的是天空的胸膛。总在落泪后奇迹般苏生出绚烂的彩虹,使我们看到了生——那一抹五彩斑斓的希望。

  所以,我们每个人都是在明媚的襁褓中微笑着观看世界的,天空的孩子。

  当人们为新建成的工厂剪彩,笑逐颜开时,天空却俯瞰着他们,时而愤怒的咆哮;时而悲怆的落泪。

  却无济于事。

  于是天空悲伤了,愤怒了,绝望了。最终他乘上了时光的机器,回到过去,回到那一片我们曾经热爱病医治热爱着的土地,对视,紧紧地握手,相拥。抚慰因等待而劳顿的彼此。

  湛蓝的天空,雪白的如同棉花糖似的云彩,似笑非笑慵懒的阳光,杵在我们眼前,多么令人愉悦。

  一切都在。

  熠熠生辉。

  这天空,被人们孤立起来了。

  他们捉走了星星,云彩,遮住了太阳。一度使天空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

  坐在行驶的公交车上,撑开他人层叠在额角的衣袖,勉强了看见天空的小半边脸了。暗沉灰黑,**着,却叫不出声,也流不出泪。

  有时会怀念从前一望无际湛蓝湛蓝的天空,雪白的云彩像是大朵大朵的棉花糖,散发着诱人香气且垂手可得。太阳在一方似笑非笑慵懒的照着,带着红热的脸颊看我们在她温暖如春的光晕下嬉戏,奔跑,开怀大笑。

  就像一首歌里那句恰如其分的歌词:

  “那时候天总是很蓝,日子总过得太慢。”

  天空曾经最珍爱的叫做明媚的.衣裳如今也逐渐退色,沦为阴霾。若非要拿它俩做一个比较,那么明媚就是孩子成长温暖的襁褓,而阴霾则是维持城市重金属妆容的防晒霜。

  人们总是一再的将明媚逐出家门,却又总是后悔莫及张开双臂迎接她的回归。

  走在放学的路上,抬起头总能看见天空灰黑毫无血色的面庞,如同无家可归的鳏夫一样呐喊着:

  我的太阳,星星,月亮,你们在哪儿?

  太阳也像是听见了这呼唤,拼命的撕开阴霾想要与天空同在,但看到她怎样也奈何不得那阴霾时,抬头望天的人一定都感到尖锐的疼痛。只有一些孩子蹦跳着路过,雀跃的指着高楼大厦顶端层叠交错的一角,那里依然有蓝天,阳光和云彩。只那一片,蓝得刺眼。

  天空像是游子,想必他也遇上了春运高峰,被困在他乡久久无法归来。

  只因这不知趣挡在面前的阴霾与家人擦肩而过,与兴头头冲自己招手的明朗,普照的明天失之交臂。

  人们在权衡利弊时终于选择了那些花花绿绿的纸片,虚伪的笑着,冠冕堂皇的与蓝天说一些离别的话语。而多年以后**写给蓝天盼望回归的信也终究被粗心的邮递员落在半路,最终无力回天只好任由自己腐烂在无人问津的街头。

  有多少人记得那个被众人遗忘的家伙呢?当他们数着一撕就碎的纸片露出猥琐笑容时,他们抬头所见也只能是灰蒙蒙的雾霭。

  有多少人记得那个被驱逐出境的家伙呢?当他们坐在豪华的家中享乐,抬头所见的也只能是闪耀着光却冰冷依旧的吊灯与天花板。

  有多少人记得那个从不计较人类过失的家伙呢?当他拖着伤痕累累的肉体坚持每天出现在人们仰视的角度中,又有多少人去在意,去记得呢?

  而我们却记得,这些死死抓住快要溜走的童年尾巴的人们记得;不得不成熟却执拗的称自己为孩子的人们记得;站在故土上翘首盼望他的回归的人们记得。

  因为,我们开心时,天空微笑;我们愤怒时,天空嘟起嘴角;我们惆怅时,天空落泪;我们呼吸时,一同起伏着的是天空的胸膛。总在落泪后奇迹般苏生出绚烂的彩虹,使我们看到了生――那一抹五彩斑斓的希望。

  所以,我们每个人都是在明媚的襁褓中微笑着观看世界的,天空的孩子。

  当人们为新建成的工厂剪彩,笑逐颜开时,天空却俯瞰着他们,时而愤怒的咆哮;时而悲怆的落泪。

  却无济于事。

  于是天空悲伤了,愤怒了,绝望了。最终他乘上了时光的机器,回到过去,回到那一片我们曾经热爱病医治热爱着的土地,对视,紧紧地握手,相拥。抚慰因等待而劳顿的彼此。

  湛蓝的天空,雪白的如同棉花糖似的云彩,似笑非笑慵懒的阳光,杵在我们眼前,多么令人愉悦。

  一切都在。

  熠熠生辉。

  蹲在风里,牙齿都在打颤。

  没想到今天会有那么大的风,天气会有那么冷。

  凌晨六点的公交,那时候天色还朦胧的黑着,月亮挂在头顶,像是诉说着一夜的寒冷。

  穿得单薄。

  但所有人都穿的单薄。

  突然喜欢一个人的感觉。六点等车,可是朦胧的夜色里,等车的人也有很多。感到有些饿,推门进了学校对门的小吃店。

  有馅饼,有豆浆。

  最重要的是,里面不冷。

  很渴望闲暇的时候,一个人坐着公交,漫无边际地游走于这个熟悉又陌生的城市里。没有目的,没有牵挂,像一个随遇而安的旅人,带着自己小小的心思,走遍这个城市的每一个角落。

  可是忙着忙着,就总是会忘。忘记,曾经这样想过;忘记,在这个无比现实的竞争场里,一个人居然可以浪费时间式的到处乱逛。

  可是,我真喜欢。

  于是,有很多时候,遇到多个路口,就和他们产生了分歧。我们活得不一样,结果收获的也已不一样。


高二物理的教案范本五份(扩展7)

——高二物理教育教学反思通用五篇

  物理是一门很重要的学科,但是“物理难学”的印象可能会使不少学生望而却步。物理教学首先是要正确的引导,让学生顺利跨上台阶,其次是要让学生建立一个良好的物理知识基础,然后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提高。

  一、对教学目标的反思

  首先,知识、能力、情意三类教学目标的全面落实。对基础知识的讲解要透彻,分析要细腻,否则直接导致学生的基础知识不扎实,并为以后的继续学*埋下祸根。所以教师要科学地、系统地、合理地组织物理教学,正确认识学生地内部条件,采用良好地教学方法,重视学生的观察、实验、思维等实践活动,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一体的课堂教学。

  其次,对重点、难点要把握准确。教学重点、难点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是教学活动中所采取的教学方式方法的依据,也是教学活动的中心和方向。在教学目标中一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如果已经非常明确,但具体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往往出现对重点的知识没有重点的讲,或是误将仅仅是“难点”的知识当成了“重点”讲。这种失衡直接导致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效率的`下降。

  最后,对一些知识,教师不要自以为很容易,或者是满以为自己讲解的清晰到位,没有随时观察学生的反映,从而一笔带过。但学生的认知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并不是马上就能接受。所以我们要随时获取学生反馈的信息,调整教学方式和思路,准确流畅地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达到共识。

  二、对教学方法的反思

  第一,面向全体学生,兼顾两头。班级授课是面向全体学生的,能照顾到绝大多数同学的因“班”施教,课后还要因人施教,对学*能力强的同学要提优,对学*有困难的学生,加强课后辅导。教师要特别注意不要让所谓的差生成为被“遗忘的角落”。

  第二,注重学法指导。中学阶段形成物理概念,一是在大量的物理现象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出来的;其次是在已有的概念、规律的基础上通过演绎出来的。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改变以往那种讲解知识为主的传授者的角色,应努力成为一个善于倾听学生想法的聆听者。而在教学过程中,要想改变以往那种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观念就必须加强学生在教学这一师生双边活动中的主体参与。

  第三,教学方式形式多样,恰当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科技的发展,为新时代的教育提供了现代化的教学*台,为“一支粉笔,一张嘴,一块黑板加墨水”的传统教学模式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教师也要对自身提出更高的要求,提高教师的科学素养和教学技能。

  最后,在教学过程中应有意向学生渗透物理学的常用研究方法。例如理想实验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等。学生如果对物理问题的研究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将对物理知识领会的更加深刻,同时也学到了一些研究物理问题的思维方法,增强了学*物理的能力。

  高二的物理学*是整个高中物理学*的转折点,在我高二物理教学过程中,发现很多学生虽然学*很用功,效果却不尽如人意,每次的考试成绩低下,讲过多次的题目还是错,甚至刚讲过的题目也做不对,使学生的自信心大受打击。在跟学生谈心时,很多学生反映高中物理一学就会,一用就错,一放就忘。这种情况在高二学生中相当普遍。这说明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了解不深刻,掌握不全面,学*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研究高二学生物理学*特点,以及针对物理学*上的困难提出相应的对策,不仅对高二学生学*物理有很大的帮助,而且对高二学生进入高三学*物理也有一定的启发和促进作用。通过一年的高二物理教学,我有一下几点体会:

  一、高二学生学*物理的问题

  1、课堂问题

  (1)注意力不集中,对的题目不听,错的题目不好好听。

  (2)课上不积极思考,一味的跟着老师走。

  2、解题中存在的问题:

  (1)审题和分析能力差:审题不仔细,不准确,不全面,不按要求答题;不会通过分析题目信息抓住问题的关键。

  (2)理解能力差:对概念的理解肤浅,答题是凭着感觉答。

  (3)表达能力差:作图不规范,计算题解法不规范,不注重物理表达式的书写。

  3、作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审题不仔细,粗心大意;

  (2)只会写公式,不会写具体的表达式,乱代数据;

  (3)表达不清,书写太混乱;

  (4)运算能力差,数据不准确,单位混乱。

  二、教师应该注意的问题

  高二学生还未能形成较好的物理思维方法和解题技能。教师应在一下几个方面注意对学生强调:

  (1)数学符号与物理专用符号的区别;

  (2)图像法解题能力的培养;

  (3)解题时画受力分析图和运动情况图的*惯和规范;

  (4)单位、有效数字、适量、方向以及解题格式的规范。

  三、几点建议和思考

  (1)切实学懂每个知识点:

  学懂的标准是每个物理概念和规律你能回答出它们“是什么” “为什么”等问题;对一些相*似易混淆的知识,要能说出它们之间的联系和本质区别;能用学过的物理概念和规律分析解决一些具体的物理问题。

  (2)掌握物理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

  高中的物理概念和规律并不多,但是物理现象和过程却千变万化。只掌握了基本概念和规律是不够的,还必须掌握科学的`思维方式。如模型法,等效替代法,隔离法与整体法,独立作用原理以及叠加合成原理等等。掌握了科学的思维方法,才能提高推理能力,分析的综合能力,把复杂的问题分解为简单问题的能力,如类*抛运动,讲曲线运动分解为简单的直线运功,将使研究的问题变得非常简单。应该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物理问题。

  (3)及时复*,巩固所学知识:

  对课堂上刚学过的新知识,课后一定要及时的巩固,把所学的新知识进行回顾,如果回顾不出来,说明还没有真正弄懂。这时就要重新思考,重新看书学*,或者问老师。在弄懂已学知识的基础上,要及时完成作业,去发现新的问题。有余力的同学还可以适量地做些课外辅导练*,以检查掌握知识的准确程度,巩固所学知识。

  (4)讲一题,懂一题;做一题,会一题

  作为物理教师,我们应该提高课堂效率,讲究教学方法,做到讲一题,学生会一题;培养学生做一题,会一题的思想,不要炒冷饭,讲了多遍学生也不懂,学生做了多遍也考不出来。

  总之,高二学生物理学*还存在着一定的困难,作为教师应采取了相应的对策,降低对学生的要求,根据学生的学*情况,精编*题,精讲精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提高物理成绩。

  本学期当我接手高二物理教学工作后,我发现文理分科后学生学*物理的态度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方向方向更加明确了,学*劲头似乎也足了一些,但部分同学前面丢掉的东西有些多了,基础不牢,兴趣逐渐消失,这时我想我们该怎么教呢?

  首先学生表现出的问题。一方面、从学生学*物理的角度来说,多数高中生感到高中物理内容多、难度大。物理考试更加注重对学生能力的考查,考试成绩偏低,使大多数学生产生了害怕心理,有些学生认为高中物理难学,因而,学*还未用心体会该如何学*高中物理,已对物理课存在畏惧心理,在心理上打了败仗。

  思维定势也妨碍了学生进一步的学*。由于不少初中知识的局限性大,严密性差,使学生形成思维定势。例如,重物被绳悬挂起来,重物对绳的拉力等于物体的重力。有些学生形成“重物对绳的拉力总等于重力”的思维定势。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错误的感性认识也会有同样的情况,例如,“物体越重,下落得越快”,“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等错误认识,在高中阶段还会顽强地表现出来。

  在学*物理知识时,女生往往更感困难,一般说来(部分女生外),女生的*均成绩低于男生。从心理因素来说,多数女生生性羞怯,有问题不敢问,怕人耻笑。女生在智力方面形象思维较好,考虑问题细致,记忆能力、模仿能力强,但抽象逻辑思维和创造思维较差。此外,女生在考试时情绪易紧张,以致造成反应阻滞,记忆破坏,影响正常发挥和成绩。

  此外,学生学*的动机、意志和自制力等因素对学*物理知识的影响也是很大的。例如部分学生学*目的不明确,每天混日子,无所作为,盲目追崇“歌星、影星、球星”,学*上出现松散懈怠的现象。有的学生对学*的艰巨性和持久性缺乏足够的认识,在学*中一遇困难,不是积极主动地思考钻研探求解决之道,而是发现问题急着借助外界的帮助得到解决,不愿经历“跳一跳”的过程,只想直接摘到“果子”,时间久了在学*中产生依赖性和惰性,根本达不到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目标。更有的学生在困难面前,便绪低落,自暴自弃。

  高中学生在学*物理知识的过程中,还容易产生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如“差生”在班内容易被其他学生瞧不起,产生自卑心理。而“尖子生”则成绩好,往往表现出高人一头的样子,不愿与其他学生交流学*体会,甚至会忌妒他人进步。此外,还有部分学生存在依赖思想,缺乏独立地获取知识的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高中学生学*物理知识的心理状态是随着情况和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某部分教材实验多,学生兴趣就浓,若理论多,学生感到难学,学*兴趣就会减弱;某位老师上课教态和蔼,亲切,又不摆老师架子,经常表扬学生,学生学*积极性就高,会产生浓厚的兴趣;若教师对学生的要求不切合实际,或者师生之间感情不融洽,学生容易产生厌学心理。

  物理是一门很重要的学科,但是“物理难学”的印象可能会使不少学生望而却步。物理教学首先是要正确的引导,让学生顺利跨上台阶,其次是要让学生建立一个良好的`物理知识基础,然后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提高。

  一、对教学目标的反思

  首先,知识、能力、情意三类教学目标的全面落实。对基础知识的讲解要透彻,分析要细腻,否则直接导致学生的基础知识不扎实,并为以后的继续学*埋下祸根。所以教师要科学地、系统地、合理地组织物理教学,正确认识学生地内部条件,采用良好地教学方法,重视学生的观察、实验、思维等实践活动,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一体的课堂教学。

  其次,对重点、难点要把握准确。教学重点、难点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是教学活动中所采取的教学方式方法的依据,也是教学活动的中心和方向。在教学目标中一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如果已经非常明确,但具体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往往出现对重点的知识没有重点的讲,或是误将仅仅是“难点”的知识当成了“重点”讲。这种失衡直接导致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效率的下降。

  最后,对一些知识,教师不要自以为很容易,或者是满以为自己讲解的清晰到位,没有随时观察学生的反映,从而一笔带过。但学生的认知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并不是马上就能接受。所以我们要随时获取学生反馈的信息,调整教学方式和思路,准确流畅地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达到共识。

  二、对教学方法的反思

  第一,面向全体学生,兼顾两头。班级授课是面向全体学生的,能照顾到绝大多数同学的因“班”施教,课后还要因人施教,对学*能力强的同学要提优,对学*有困难的学生,加强课后辅导。教师要特别注意不要让所谓的差生成为被“遗忘的角落”。

  第二,注重学法指导。中学阶段形成物理概念,一是在大量的物理现象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出来的;其次是在已有的概念、规律的基础上通过演绎出来的。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改变以往那种讲解知识为主的传授者的角色,应努力成为一个善于倾听学生想法的聆听者。而在教学过程中,要想改变以往那种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观念就必须加强学生在教学这一师生双边活动中的主体参与。

  第三,教学方式形式多样,恰当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科技的发展,为新时代的教育提供了现代化的教学*台,为“一支粉笔,一张嘴,一块黑板加墨水”的传统教学模式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教师也要对自身提出更高的要求,提高教师的科学素养和教学技能。

  最后,在教学过程中应有意向学生渗透物理学的常用研究方法。例如理想实验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等。学生如果对物理问题的研究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将对物理知识领会的更加深刻,同时也学到了一些研究物理问题的思维方法,增强了学*物理的能力。

  高二的物理学*是整个高中物理学*的转折点,在我高二物理教学过程中,发现很多学生虽然学*很用功,效果却不尽如人意,每次的考试成绩低下,讲过多次的题目还是错,甚至刚讲过的题目也做不对,使学生的自信心大受打击。在跟学生谈心时,很多学生反映高中物理一学就会,一用就错,一放就忘。这种情况在高二学生中相当普遍。这说明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了解不深刻,掌握不全面,学*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研究高二学生物理学*特点,以及针对物理学*上的困难提出相应的对策,不仅对高二学生学*物理有很大的帮助,而且对高二学生进入高三学*物理也有一定的启发和促进作用。通过一年的高二物理教学,我有一下几点体会:

  一、高二学生学*物理的问题

  1、课堂问题

  (1)注意力不集中,对的.题目不听,错的题目不好好听。

  (2)课上不积极思考,一味的跟着老师走。

  2、解题中存在的问题:

  (1)审题和分析能力差:审题不仔细,不准确,不全面,不按要求答题;不会通过分析题目信息抓住问题的关键。

  (2)理解能力差:对概念的理解肤浅,答题是凭着感觉答。

  (3)表达能力差:作图不规范,计算题解法不规范,不注重物理表达式的书写。

  3、作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审题不仔细,粗心大意;

  (2)只会写公式,不会写具体的表达式,乱代数据;

  (3)表达不清,书写太混乱;

  (4)运算能力差,数据不准确,单位混乱。

  二、教师应该注意的问题

  高二学生还未能形成较好的物理思维方法和解题技能。教师应在一下几个方面注意对学生强调:

  (1)数学符号与物理专用符号的区别;

  (2)图像法解题能力的培养;

  (3)解题时画受力分析图和运动情况图的*惯和规范;

  (4)单位、有效数字、适量、方向以及解题格式的规范。

  三、几点建议和思考

  (1)切实学懂每个知识点:

  学懂的标准是每个物理概念和规律你能回答出它们“是什么” “为什么”等问题;对一些相*似易混淆的知识,要能说出它们之间的联系和本质区别;能用学过的物理概念和规律分析解决一些具体的物理问题。

  (2)掌握物理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

  高中的物理概念和规律并不多,但是物理现象和过程却千变万化。只掌握了基本概念和规律是不够的,还必须掌握科学的思维方式。如模型法,等效替代法,隔离法与整体法,独立作用原理以及叠加合成原理等等。掌握了科学的思维方法,才能提高推理能力,分析的综合能力,把复杂的问题分解为简单问题的能力,如类*抛运动,讲曲线运动分解为简单的直线运功,将使研究的问题变得非常简单。应该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物理问题。

  (3)及时复*,巩固所学知识:

  对课堂上刚学过的新知识,课后一定要及时的巩固,把所学的新知识进行回顾,如果回顾不出来,说明还没有真正弄懂。这时就要重新思考,重新看书学*,或者问老师。在弄懂已学知识的基础上,要及时完成作业,去发现新的问题。有余力的同学还可以适量地做些课外辅导练*,以检查掌握知识的准确程度,巩固所学知识。

  (4)讲一题,懂一题;做一题,会一题

  作为物理教师,我们应该提高课堂效率,讲究教学方法,做到讲一题,学生会一题;培养学生做一题,会一题的思想,不要炒冷饭,讲了多遍学生也不懂,学生做了多遍也考不出来。


高二物理的教案范本五份(扩展8)

——高二作文真诚范本五份

  真诚是一种心灵的开放。真正的人格魅力是真诚的自我表露。当你把自己真实的一面真诚地展示给别人时,你就赢得了信任。

  我曾经看过这样一则故事:一位刚从哈佛毕业的女大学生来到一家公司应聘,不料她的面试却遭到了拒绝。而这位女大学生并没有因此气馁,一再坚持。她对主考官说:“请再给我一次机会,让我参加完笔试。”主考官拗不过她,答应了她的请求。她的笔试很出色,经理决定复试。结果让经理很失望,因为她并没有相关的工作经验。经理对她说:“今天就到这吧,有消息再通知你。”

  于是女大学生从口袋掏出一美元双手递给经理并说不管有没有录取,请给我打个电话。经理很疑惑竟一下子呆住了。问为什么,而这位女学生说我知道没有录取你们是不会打电话,而这通电话你们公司不会有特别开支,所以给你一美元希望你可以打电话,让我知道自己有哪些不足。女学生说完,只见经理说:“你被录取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面对拒绝我们要有坚毅的品格。没有足够的毅力是不行的。我们还需用我们最真诚的一面去对待,去表露自己,才能赢得信任。

  列夫·托尔斯泰曾说过:生活的目标是善良。这是我们灵魂所固有的一种情感。

  每个人从生下来都是善良的,只是有的人被社会的现实打击的不再善良,甚至让他们的心逐渐变得扭曲,他们总认为人们一味善良最终受伤害的还是自己。社会的现实使这善良的人们慢慢地变得不再善良,他们扭曲了善良的本质。

  善良的人知道行善是一种美德,去用善良的心去帮助人们也可以使自己的心灵得到安慰。只需大家用心去发现你便可以发现善良就在你的身边。只要你用善良去对待别人,你会发现他们都会是善良的,甚至这个世界都是善良的!

  时间有太多美好的东西,而人们往往只以为追求奢侈的美,却忘了人们本应具有的心灵最深处的美。美的事物有很多,但是却怎么也抵不过人性的内在美。

  世间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了发现美的眼睛,仔细体会就能发现,其实***就在我们身边!

  一看到这个主题,我的脑子里就会猛地蹦出许许多多我见过的真诚的人,真诚的事。可是印象最深的还是那位阿姨最关切的目光……

  记得在三四岁的时候,我和妈妈从姥姥家回来坐地铁,正赶上下班高峰。因为有些疲倦,妈妈没有发现列车马上就要到站了,直到车门打开,妈妈才好像恍然大悟的样子,急急忙忙对我说:“我们到了,快下车!”我在妈妈前面用尽力气钻出人群,跳下了地铁,终于松了一口气。可是当我转过身想帮妈妈一下的时候,却一下子愣住了,车门已经关上,而妈妈还在车里!我顿时吓得“哇”地哭了起来,可列车却无情地开走了。我不停地拍打着隔离门,不停地喊着妈妈,我感觉到妈妈离我越来越远,我找不到妈妈了。

  这时,我突然感觉到身后有人,转过身我从闪闪的泪光中看到了一双黑色皮鞋、一条蓝色短裙和一件蓝色衬衫-一位漂亮的阿姨站在了我的面前,她是一位地铁管理员。阿姨关切又着急地对我说:“小姑娘别哭了,你的妈妈很快就会回来的。”她心疼地把我的手从隔离门上拿下来。“哎呀,真可怜,小手都拍红了”,阿姨怜惜地说,然后连忙托着我的小手轻轻地吹起来。可是我还是不停地哭着。这时这位阿姨温柔地把我抱了起来,还一直安慰我,告诉我妈妈一定会在下一站下车,再坐反方向的车回来。看着阿姨,虽然心里一直惦记着妈妈,但慢慢感觉从里到外全身都是暖暖的。这时,对面的地铁列车行驶过来。阿姨赶紧说:“快去看看你妈妈在不在人群里?”我急忙跑过去,就看见一个人跑过来,大声喊我的名字,我跑过去,一下子抱住了妈妈。妈妈抱起我要出站的时候,我想带妈妈去感谢那位阿姨,可这时她已经悄悄离开不见踪影了……

  这位阿姨给予我的帮助我一直牢记在心里,她用最真诚的语言,最真诚的行动温暖着我、感动着我!

  在物欲横流的这个社会中,物质在飞翔,而一个人拥有的真诚却在落后、退化。物质与真诚并不像“我们之间没有延体的关系,没有相互占有的权利”这歌词一样。物质是短暂的,而真诚的心却是一颗明亮的恒星。你看那颗星在闪闪发光呢!

  物质生活谁都希望拥有;但是那只是一时的,没有一个人能永远幸福,也没有人会永远贫困,贫困与幸福之间是相生相克的,如果你有一天过上富裕的生活,请记得,它并不是你的永远,如果你失去了一个人原有的真诚,那么富裕的生活会远离你而去。虽说物质生活是我们的追求,但是那只是我们人生中的一个匆匆过客,他只是我们一个短暂的情人。

  随着时间的流逝,随着社会的发展,物质越来越充足,可我们拥有的真诚之心却在一点点消逝。真心原来与我们相交的,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科技的不断发达,它与我们却成了*行线;彼此之间在渐行渐远,难道不是吗?就像我们,我们现在的这代人,俗话说:“长江后浪推前浪”我们却早已跟不上先人,因为我们的文明在消逝在远离。因为我们失去了真诚,为了那个短暂的“情人”我们失去了真诚。

  在市场上,人们为了争取更多的利益,他们弄虚作假;在考场上,他们为了取得优秀成绩,而弄虚作假;在家里,为了赢得父母的赞赏,他们同样弄虚作假。你猜他们都失去了什么呢?真诚,一种从都不可缺少的真诚呀!与其为了图一时的快乐去欺骗别人,不如拥有一颗真诚的心,带着真诚的心去努力奋斗,那样才能勇往直前。如果让你在妻子与情人之间做出重要的选择,你肯定会选择你的妻子吧!

  物质固然不可缺,但那只是短暂的,让我们带着真诚的'心去飞翔,飞向那苍茫大地,飞向那一望无际的蓝天。请牢牢抓住真诚真诚的翅膀,放在自己的心灵深处,在人生的道路上越飞越高,越走越好。

  有一次,我到一间寺庙去游玩,看到庙前树上挂着的木板上写着:

  心安茅屋稳,性定菜根香;世事静方见,人情淡始长。

  安、定、静、淡应该是对治感官波动、悲喜冲击的好方法,可是在现实里并不容易做到。不过,对一个追求智慧的人,他必须知道,幸福的感受与人的心情态度有着密切的关系,有时候,那些看似*淡的事物反而能有深刻悠长的力量,这是为什么在真实相爱的情侣之间,一朵五块钱玫瑰花的价值,不比一粒五克拉的钻石逊色。”(选自林清玄《清凉菩提》)

  多年以前去逛书店,只要是发现林清玄的书都要买下来的。现在尽管在网上随心所欲地去浏览,而且我也做了友情链接。可是我还是喜欢在柔和的灯光下翻阅他充满智慧的菩提系列。而且随着时间的流逝,每每阅读感觉和心情皆不一样了。其实,一个人要做到心安的确是一件极其艰难的事情。如是也只有少欲知足了,而后才不会和别人去比收入、房子种种物质的东西。如此,你就会明心见性了。原来那些所谓的物质、名闻利养皆是虚幻的肥皂泡沫的短暂的东西。诚如佛经上说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金刚经》)”脆弱啊!譬如朝露。明白了,就说明你变得智慧和开悟了。也只有“破迷开悟”之后,一个人才会离开一切烦恼。你的心才犹如圣洁的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清净而芬芳。

  智慧的人追求着心灵的愉悦和安静。愚痴的人追逐着感官满足与刺激。50岁了。太晚了。才有点明了。可叹啊!可悲!

  我总在黄昏的晚景里独自观赏夕阳的那一种安详和自得。它是累了,该回家了。“人情淡始长。”惟有神奇美妙的感觉和智慧,也只有你内心清净无有污染的那一刻才会光顾你的。也是当你心灵安静的时候才会悟出所谓人情、朋友的含义和味道来。

  你是你自己的朋友吗?

  虽然两年过去了,但它仍然令我难忘。

  前年夏天,我和爸爸去了张家界,去了长沙。在南方的早晨,当太阳出来时,它看起来像一个大火球,空相当闷,像燃烧。走在街上,没有一丝风。很快,我和父亲都被汗水湿透了。

  路边不远处有一排卖西瓜的小贩。我和父亲都同意了,立即跑到最*的瓜摊。小贩是黑色的,有一双小眼睛,脸上有一个非常明显的伤疤。他一直用一条颜色不明的毛巾擦脸。一看到生意,他立即表示欢迎。在为我们摘瓜的时候,我们吹嘘我们的瓜有多甜,有多满。这真是一个典型的卖瓜自吹自擂的女人!我冷冷地看着它,故意拉长声音说:“爸爸!”一定要给我选一个甜的,但是不要太多!然后,他挑衅地推了卖瓜人一把。卖瓜的人似乎没有感受到我的情绪,仍然对我咧嘴一笑,说道:"别担心,我的瓜是安全的,不甜,不贵!"这时,又来了几个人,小贩立即满面笑容地迎接他们,重复着他刚才对我们说的话。

  太阳照在我们身上,真的太热了。爸爸似乎相信他说的话。他拿起一个大西瓜,称了称,交了钱,拿起就走了。就在几步远的地方,我听到小贩从后面喊我们。我们惊讶地回头看。小贩拿着一个大西瓜跑过来说,“哦,我没注意到。你买了我要扔掉的羊西瓜。这很好。太好了!”他很快地把父亲手里的甜瓜换了,转身扔进了路边的垃圾桶。

  回到酒店,我问父亲:你不怕卖瓜的人骗你吗?父亲笑着摸了摸我的头:既然这个小贩想换瓜,我们就不用担心了。我若有所思地点点头。那个大西瓜又甜又多汁。那是那个夏天我吃过的最甜的甜瓜!这让我想起了南方一个普通瓜农真诚的心。

  在接下来的两年里,每当西瓜季节到来的时候,我都会想起南方的瓜农,他黝黑的脸庞,脸上挂着的微笑,以及他温暖而简单的话语。那个*凡的夏天也因为他而变得不再*凡,并将永远留在我的记忆中。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