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教案《脸谱》实用5份

首页 / 教案 / |

  幼儿园大班教案《脸谱》 1

  活动目标

  1.感受京剧文化的同时,对利用自然物的.操作感兴趣

  2.学*用水粉在溪滩石上描绘脸谱

  3.提高细致动作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在溪滩石上绘画脸谱,对利用自然物创作感兴趣

  难点:能较细致地作画,保持衣物干净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学过在纸上画脸谱;带幼儿去小溪边捡溪滩石玩耍

  2.物质准备:光滑圆润的溪滩石若干、小号水粉笔、各色颜料、抹布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课题

  出示溪滩石,“这是我们在小溪边玩耍时捡回来的漂亮小石头,它象什么呢?”幼儿自由回答,激发兴趣。“溪滩石真象一张张可爱的脸蛋呀!我们给它们画上脸谱吧!”

  二、讲解示范

  1.请幼儿回忆脸谱的绘画方法及注意点。

  2.教师边讲解边示范:首先要观察溪滩石的形状,再依形设计。石头比较小,我们画的时候要非常小心、仔细,不能把颜色弄混。

  三、幼儿绘制

  1.教师巡回指导,帮助个别能力较弱的幼儿画出脸谱的轮廓。

  2.鼓励幼儿大胆用色。

  3.提醒幼儿要细心、集中注意,不要把颜色弄混,并要保持衣物干净。

  四、讲评

  请幼儿把自己的作品摆放在美术角互相欣赏,组织大家说一说自己画的脸谱有什么特别之处,谈谈自己喜欢谁的作品并说出理由。引导幼儿体会自然物的神奇以及带给我们的美感。

  活动延伸

  把一些形状各异的溪滩石放置在美工角中,幼儿可以在自选活动中随意绘制彩石。

  活动评析

  一、设计意图

  在一次春游活动时,发现幼儿特别喜欢在小溪边玩。他们拾起小溪里的小石头不停地把玩,没想到大自然中这小小的产物能给幼儿带来那么大的吸引。于是我们拾回了许多溪滩石,并组织了本次活动。本活动的重点是激发幼儿对自然物制作的兴趣,因此,一开始就出示溪滩石,让幼儿充分发挥想象。幼儿虽然已学*过在纸上画脸谱的基本方法,但在立体的圆面上没有尝试过,因此,需要教师的示范和讲解。最后,请幼儿互相欣赏作品,感受自然物带给我们的美感和乐趣,进而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

  二、效果分析

  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很高,能形态各异地绘制出自己设计的脸谱,构思大胆、色彩丰富,有的说自己画了个胖张飞,有的说自己画了个蓝精灵……那作画过程中专注、细致的神情充分地体现了幼儿对这小小溪滩石的兴趣,喜欢亲*自然、改造自然,同时还加深了幼儿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喜爱。

  幼儿园大班教案《脸谱》 2

  活动目标

  1.初步学唱京剧《戏说脸谱》,在老师的提示下,探索如何使用图示理解、记忆歌词。

  2.学*根据不同的脸谱角色,用合适的力度及动作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3.初步了解中国国粹——京剧艺术,并逐步喜爱京剧艺术。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邀请家长共同协助帮助幼儿欣赏有关京剧表演的flash、认识各种不同色彩的京剧脸谱、了解与活动内容有关的各人物特征等,

  2、物质准备:京剧脸谱课件:蓝脸、红脸、花脸、白脸、黑脸。

  歌曲内容小图片;幼儿自制京剧脸谱若干。

  活动过程

  1、说脸谱

  (1)师幼共同欣赏京剧脸谱课件,说说各种不同脸谱所代表的人物名称及其性格特征。

  (2)教师出示脸谱,简单介绍歌曲内容。提示语:“蓝脸的窦尔敦有一天夜里,悄悄地偷走了皇帝的御马;红脸的关公在战场上杀起敌人很勇敢、不怕困难;花脸的孙猴很活泼、很淘气;白脸的曹操虽然很狡猾,但是他很聪明;黑脸的张飞脾气暴躁,生气发脾气时喳喳乱叫,很远的地方都能听见呢。”

  2、学*演唱京剧《戏说脸谱》。

  (1)初步学唱歌曲

  ①教师表演范唱。

  ②再次欣赏教师范唱,师幼共同讨论歌里有哪些内容,并出示相应的小图片。

  ③讨论歌曲的其他内容,并选择匹配小图片贴在图谱的相应位置。

  (2)幼儿完整学唱,并针对幼儿学唱情况进行重点练唱。

  讨论:“老师的演唱和*时小朋友唱的歌有什么不一样?”

  3、探索用合适的力度演唱每个乐句。

  (“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最轻;“红脸的关公战场杀”稍用力;“花脸的孙猴”淘气、顽皮;“白脸的曹操”狡猾;“黑脸的张飞叫喳喳……”响亮而浑厚。)

  4、分角色扮演京剧演员和观众,观众在每个句末叫“好!”(叫好的声音要短而有力。)

  活动延伸:幼儿带上脸谱面具、穿上脸谱衬衫,边演唱,边表演动作,同时引导幼儿在音乐区继续体验京剧表演的乐趣。

  附歌谱:《戏说脸谱》

  1=F 1/4

  0 2 ︳ 1 2 ︳3 2 ︳3 ︳0 3 ︳ 2 3 ︳1 ︳2 ︳

  蓝 脸的 窦尔 敦 盗 御 马;

  0 2 ︳ 1 2 ︳3 2 ︳ 3 5 ︳2 1 ︳ 6 1 ︳1 ︳1 ︳

  红 脸的 关 公 战场 杀;

  0 1 ︳ 5 6 ︳1 0 ︳ 1 0 ︳0 2 ︳1 2 ︳3 0 ︳ 3 2 ︳

  花 脸的 孙 猴 , 白 脸的 曹 操;

  0 7 ︳ 6 7 ︳2 ︳ 0 ︳ 2 ︳ 0 ︳3 2 ︳2 3 ︳

  黑 脸的 张 飞 叫 的

  4 ︳ 4 ︳4 ︳4 ︳4 ︳4 ︳4 ︳4 5 ︳

  喳 喳…… 啊

  2 3 ︳ 2 1 ︳1 6 ︳6 1 ︳1 ︳6 ︳1 - ‖

  啊…… 啊…… 啊… 啊… 啊……

  <

  幼儿园大班教案《脸谱》 3

  设计意图

  京剧是我国特有的剧种,京剧脸谱、服饰、唱腔都非常有特点,其鲜艳的色彩,夸张的形象、有一定功夫的动作,都深深地吸引着孩子们。此活动旨在从京剧脸谱入手,让幼儿欣赏京剧的特点,培养幼儿热爱民族文化的情感。

  活动目标

  1、欣赏京剧脸谱鲜艳的色彩和夸张的形象。

  2、初步了解京剧的特点,知道京剧是我国特有的剧种;激发幼儿对京剧艺术的兴趣,激发幼儿热爱民族文化的情感。

  活动准备

  1、京剧脸谱照片和有鲜明个性的脸谱图画若干。

  2、京剧音乐磁带、电视录像带。

  过程建议

  1、 听京剧片断,说说自己的感受及想像的人物形象。

  2、 欣赏京剧脸谱的色彩。

  了解脸谱色彩与人物个性之间的关系:黑色脸谱代表个性刚直(如包公),红色脸谱代表忠勇(如关羽),白色脸谱代表奸邪(如曹操),金色脸谱代表神话人物(如:财神、金钱豹、二郎神)。

  3、感受脸谱对称和夸张的图案。

  脸谱上所画的五官都是对称的,比普通人的五官大,眉毛是粗粗的、长长的。眼睛又大又圆,嘴巴又红又大,这就是夸张,目的是让看戏的人一看就知道台上有谁。

  4 、欣赏有趣的图案。

  包公的额头上画有月牙印,财神脸上画有铜钱和便服,二郎神的脑门上睁着第三支眼,孙悟空的脸画得象猴子等。

  5 、听京剧,表演动作。

  延伸提示

  1、制作京剧脸谱。

  2、学唱京剧:《都有一颗红亮的心》。

  3、 举行京剧脸谱化妆会。

  4、认识京剧服饰特点。

  5、认识京剧演出时用的乐器:锣、鼓、钹、京胡、板鼓等。

  幼儿园大班教案《脸谱》 4

  学*目标:

  1、认识、了解我国传统戏剧的种类及戏剧造型的特点等方面的知识,感受戏剧表现的魅力。 初步了解中国京剧脸谱的特点、谱式、色彩表现及有关知识。

  2、学*绘制脸谱的基本方法,设计画一张脸谱。

  3、提高对戏剧脸谱的欣赏能力和表现能力,培养热爱民族传统艺术的情感。

  4、在创作时体验色彩和图案对称带来的均衡美感。

  5、大胆尝试绘画,并用对称的方法进行装饰。

  学*重点:

  脸谱的认识、设计与绘制。

  学*难点:

  脸谱纹样的适当设计和有意识的用合适的颜色进行搭配,并能根据学*设计出有自己理解意义的脸谱。

  课前准备:

  学生:

  通过课堂老师引导,学生自主阅读,上网搜索查阅相关资料,学生课前准备:

  1、阅读《三国演义》等中国名著

  2、认识我国的京剧

  3、重点了解京剧中的脸谱,并能掌握关于脸谱中某些图案的内在含义、色彩在脸谱中的运用及含义等相关知识。

  教师:

  1、阅读《三国演义》等中国名著

  2、充分具有关于我国传统戏剧文化知识的了解,深入了解我国的京剧文化,并重点掌握京剧文化中脸谱的相关知识,脸谱的形成及演变过程,对世界脸谱的形式要有一定的了解。

  3、准备学生阅读的相关文字材料和图片材料,通过文字材料的阅读对脸谱有系统性的了解,通过图片材料的阅读,从视觉上去理解脸谱、体会脸谱的魅力。

  4、每小组一个脸型。

  教具:课件,手绘脸谱,范图等。

  学具:勾线笔,水彩笔,油画棒等。

  教学过程:

  一、音乐激趣导入

  1、播放《说唱脸谱》音乐让学生欣赏。

  2、揭示课题。

  二、认识脸谱的色彩

  1、从音乐歌词中引入京剧脸谱的色彩,让学生认识色彩在脸谱中的应用,不同的颜色代表了人物不同的性格,并从美术中色彩的角度贯穿脸谱中。

  2、重点从一个演义小说人物的色彩上去分析这个人物色彩的运用。

  3、学生运用这些色彩知识分析三个演义小说中人物的性格特征,并全班做汇报交流。

  三、认识脸谱的图案

  出示脸谱图案的分布示意图让学生学*,让学生理解图案在脸谱中的分布。

  四、教师出示范图

  教师出示范图,并向学生讲解在设计这面脸谱的时候的想法。

  五、绘画步骤

  1、勾画五官。

  2、根据图案的分布,用勾线笔在相应的位置画好图案。

  3、给脸谱画上合适的颜色。

  六、学生作业(小组合作完成)

  作业:根据所学知识分小组设计一个脸谱。

  要求:

  1、在相应的位置设计适当的图案使脸谱富有个性。

  2、突出人物特征。

  3、色彩搭配恰当。

  七、展示、评价、表演

  八、小结拓展

  幼儿园大班教案《脸谱》 5

  设计思路:京剧是我国的国粹艺术,他有着悠久的历史,其内涵非常丰富。然后幼儿对京剧接触的较少,所以在这次活动中特以的传统艺术-脸谱作为欣赏对象,旨在让幼儿了解的传统艺术。以脸谱的精致、绚丽、独特、丰富的内涵来吸引孩子。

  活动目标:

  1、喜欢欣赏京剧脸谱、制作脸谱小挂件。

  2、了解京剧脸谱的基本特征和简单含义。

  3、知道京剧脸谱是我国的民族的瑰宝,激发幼儿的民族自豪感。

  活动准备:

  快乐家园教材、一段京剧视频、脸谱

  活动过程:

  一、欣赏歌曲《说唱脸谱》,边欣赏边出示课件。

  师:小朋友,你们喜欢不喜欢看动画片,请幼儿回答。

  师:动画片可不是白看的哦,请小朋友看完告诉我,短片里放了什么,为幼儿观看视频师:小朋友,你们知道电视里放的是什么。

  师:刚才有小朋友说看到的大花脸,那小朋友知道你们看到的大花脸叫什么名字吗?

  幼儿:脸谱。

  师:我们都知道脸谱是画在唱京剧人的脸上,京剧是我国的传统艺术,只有我们才有,和我们国家的国宝大熊猫一样珍贵,唱京剧的人很特别,我们来看看这张图片,他们身上穿的、戴的、后背背着的的都和我们不一样,尤其是他们脸上画的。我们说这叫什么?

  二、引导幼儿介绍自己京剧脸谱。

  请幼儿在集体或同伴之间相互介绍自己京剧脸谱角色。

  三、介绍京剧脸谱的特点:

  待幼儿充分介绍后,引导幼儿讨论,发现京剧脸谱的是主要特点,脸谱的颜色代表人物性格,如:关羽的脸谱是红色,面色如红枣,性格耿直忠义,是典型的赤胆忠心。

  窦尔敦的脸谱是蓝色的,他是一个勇猛、刚强的武将。

  典韦的脸谱是黄色的,代表凶悍和残暴。

  曹操的脸谱是白色的,代表他狡猾奸诈。

  张飞的脸谱是黑色的,代表他面色丑陋且性格猛直。

  此外脸谱中的金银色、紫色、灰色等、代表一些面色奇异的鬼、怪、神、佛、仙的形象。

  同时,引导幼儿欣赏京剧脸谱的独特之处,如:除了不同颜色表现不同的人物个性外,脸上的花纹和颜色具有对称性等。发现京剧脸谱所蕴含的对称美。

  四、《快乐家园》的相关画页,小纸盒,制作脸谱挂饰。


幼儿园大班教案《脸谱》实用5份扩展阅读


幼儿园大班教案《脸谱》实用5份(扩展1)

——幼儿园大班美术脸谱教案(5)份

  幼儿园大班美术脸谱教案 1

  说教材/设计意图:

  美术活动是幼儿园艺术教育的手段之一。通过美术活动可以培养幼儿的美术兴趣,使幼儿初步具有感受美和表现美的能力。新《纲要》提出幼儿美术教育的价值在于它激**趣、激发兴趣;赋予幼儿满足感和成就感。

  京剧并非是我们南方的孩子生活中经常遇到和熟悉的事物,但从教育角度来说,是有意义的,京剧脸谱也是比较有特色的美术材料。通过这方面内容的系列活动,让孩子初步接触京剧,了解中国这一特有的戏曲形式,从而从另一个侧面来了解祖国的传统文化,激发起孩子喜爱京剧、了解国学、热爱祖国的情感。根据孩子的学*特点,为了能够让他们亲眼所见、亲身经历,去更直观的感受体验京剧艺术的魅力,在活动前,请家长带着孩子们一起搜集有关京剧的知识,在活动中,给孩子观看京剧片段,通过这些让孩子们初步地了解京剧。另外,幼儿的全面发展,需要教师组织多样化的活动,同时还需兼顾领域与学科性的知识、技能,于是设计京剧脸谱成了我们的一个教学点,从中不仅让孩子对京剧脸谱艺术的特点有所了解,也能对"对称"、"夸张"等的美术表现方式有所了解与尝试。

  活动目标:

  《幼儿园指导纲要》中指出:艺术领域目标为:1.能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2.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3.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根据这3点目标、大班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以及《纲要》中所要求的知识、技能、情感三方面的要求,我将活动目标设计为:

  1、欣赏京剧脸谱鲜艳的色彩和夸张的形象,激发对京剧艺术的兴趣。

  2、学*用对称的方法,丰富的色彩和夸张的图案来设计京剧脸谱。

  3、认识并欣赏了京剧脸谱,让幼儿知道脸谱的不同颜色代表不同类型的人。

  4、在浸染、欣赏作品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5、培养幼儿良好的操作*惯,保持桌面干净。

  根据活动目标,我把活动重点定为:让幼儿了解京剧脸谱是色彩丰富、图案夸张、结构对称的。

  活动难点:

  如何引导幼儿利用材料设计出自己的京剧脸谱。

  我会将幼儿的活动材料有分成三个层次,分别相对应不同的难度系数。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水*,选择适合自己操作的材料。下面在活动准备的时候,会再提到。另外,我也会提供一些纹样图案以及已经做好了的脸谱供幼儿参考。

  活动准备:

  教师材料:实物京剧脸谱、黑白局部脸谱贴磁(一套)、与黑白脸谱纹样相同的彩色完整脸谱一个。供幼儿欣赏、选用的纹样图案两张,京剧片段,多媒体。

  幼儿材料:

  幼儿操作卡,分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一个椭圆形脸的轮廓(人手一份),第二层次是已经画好一半京剧纹样的脸谱(每组一份),第三层次是已经完全勾勒好的京剧脸谱(每组一份),勾线笔、油画棒、垫板人手一份。

  本节活动的难度,是为幼儿提供了只有一个椭圆形脸的轮廓,让幼儿自由发挥创作,而不是简单的涂色活动。教师材料将脸谱分解开,让幼儿在学*掌握创作脸谱的时侯,更清晰明了。其次,每组一份的画好一半京剧纹样的脸谱和已经完全勾勒好的京剧脸谱目的是给那些在创作时遇到困难或者不会画的幼儿提供一个参考对象。

  说教法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根据大班幼儿的学*特点,我在本活动中将采用感知欣赏法,观察、比较法,直观教学法、启发提问法、演示操作法。

  1.观察、比较法:因为大班幼儿的思维具有明显的具体形象性特点,属于典型的具体形象性思维。从幼儿认识事物的特点来看,通过直观的教具展示,听教师讲解直接刺激幼儿的视听器官,激发幼儿的学*兴趣。

  2.直观教学法:将直观的京剧脸谱实物呈现给幼儿,让幼儿自主探索、积极思考、大胆尝试,培养幼儿自我发展的能力。

  3.启发提问法:活动中我充当引导者,在启发性提问中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4.演示操作法:通过教师操作示范材料,让幼儿完整地了解脸谱制作的过程。

  说学法:

  整个活动以幼儿为主体,教师引导幼儿用观察法、自主探索法、操作法感知京剧脸谱的颜色和图案的夸张,体验设计和创作京剧脸谱的快乐。让幼儿在这一过程中获得成功的快乐和满足。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引起幼儿活动的兴趣。

  1.幼儿欣赏京剧选段。

  (1)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段京剧,我们一起仔细听听这段京歌中唱了什么。

  (2)幼儿交流后,教师归纳:京剧是中国特有的戏剧艺术,在世界上很有影响,人们提到京剧就会想到中国。京剧演员脸上的妆非常夸张和特别,涂着鲜艳漂亮的油彩。你们知道这种脸部的化妆在京剧里叫什么吗?

  师:它呀,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京剧脸谱。这个京剧脸谱这么特别,你们想不想和老师一起来探索一下京剧脸谱的秘密呢?

  (由京剧片段导入活动,能够提高孩子的兴趣,同时也能够引出本节活动的主题:脸谱。)

  (二)观察、了解脸谱的对称性和夸张性特点,感受京剧脸谱的独特魅力。

  教学反思:

  在这个活动的设计中,我考虑到了不同层次的幼儿,但在活动过程中还是有所偏向,稍微忽略了有些能力较弱的幼儿。同时每个环节的衔接也稍显急促,没有给幼儿充分表达表现的时间,我想在以后的活动中我会更好地把握每个环节。

  幼儿园大班美术脸谱教案 2

  活动目标:

  1、给第一次活动的图画涂上颜色,完成作品。

  2、通过活动进一步培养幼儿涂色块的能力,增强美感。

  3、对方形、圆形,线条等涂鸦感兴趣,并尝试大胆添画,能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

  4、体验运用不同方式与同伴合作作画的乐趣。

  活动准备:

  第一次的作品、油画棒、范例。

  活动过程:

  一、导如活动,引起幼儿活动的兴趣

  教师:上次我们画了各种京剧脸谱,可是还没有涂上好看的颜色,先来看老师画的各种脸谱,你们说好看吗?你们知道我是怎样画出来的吗?想不想使你们的京剧脸谱也画得和老师一样好看?幼儿讨论。

  二、教师示范,幼儿学*涂色

  涂色的时候可以横着拿油画棒,使笔倾斜,这样涂色起来又快又好,教师用粉笔示范,幼儿学*,涂色时先涂淡的颜色,如黄色,蓝色,再涂容易脏的颜色:黑色。这样就不易弄脏画面。

  三、布置作业,幼儿活

  要求幼儿先涂浅色,再涂深色,画线条要按照一个方向,均匀,形成一个很好看的色块,涂好的颜色注意不用手碰到,避免弄脏,保持桌面整洁。

  四、幼儿作业,教师巡回指导

  辅导幼儿按照教的方法涂上好看的颜色,使画的脸谱有个种颜色,像戏剧里的一样漂亮,比一比谁涂的脸谱最好看,最干净。哪一个桌子最整洁,桌面上没有颜色的,辅导能力较差的幼儿完成作品。

  五、讲评小结,结束活动

  美化我们的教室。

  活动反思:

  在这个活动的设计中,我考虑到了不同层次的幼儿,但在活动过程中还是有所偏向,稍微忽略了有些能力较弱的幼儿。同时每个环节的衔接也稍显急促,没有给幼儿充分表达表现的时间,我想在以后的活动中我会更好地把握每个环节。

  幼儿园大班美术脸谱教案 3

  活动目标

  1.感受京剧文化的同时,对利用自然物的操作感兴趣

  2.学*用水粉在溪滩石上描绘脸谱

  3.提高细致动作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在溪滩石上绘画脸谱,对利用自然物创作感兴趣

  难点:能较细致地作画,保持衣物干净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学过在纸上画脸谱;带幼儿去小溪边捡溪滩石玩耍

  2.物质准备:光滑圆润的溪滩石若干、小号水粉笔、各色颜料、抹布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课题

  出示溪滩石,“这是我们在小溪边玩耍时捡回来的漂亮小石头,它象什么呢?”幼儿自由回答,激发兴趣。“溪滩石真象一张张可爱的脸蛋呀!我们给它们画上脸谱吧!”

  二、讲解示范

  1.请幼儿回忆脸谱的绘画方法及注意点。

  2.教师边讲解边示范:首先要观察溪滩石的形状,再依形设计。石头比较小,我们画的时候要非常小心、仔细,不能把颜色弄混。

  三、幼儿绘制

  1.教师巡回指导,帮助个别能力较弱的幼儿画出脸谱的轮廓。

  2.鼓励幼儿大胆用色。

  3.提醒幼儿要细心、集中注意,不要把颜色弄混,并要保持衣物干净。

  四、讲评

  请幼儿把自己的作品摆放在美术角互相欣赏,组织大家说一说自己画的脸谱有什么特别之处,谈谈自己喜欢谁的作品并说出理由。引导幼儿体会自然物的神奇以及带给我们的美感。

  活动延伸

  把一些形状各异的溪滩石放置在美工角中,幼儿可以在自选活动中随意绘制彩石。

  活动评析

  一、设计意图

  在一次春游活动时,发现幼儿特别喜欢在小溪边玩。他们拾起小溪里的小石头不停地把玩,没想到大自然中这小小的产物能给幼儿带来那么大的吸引。于是我们拾回了许多溪滩石,并组织了本次活动。本活动的重点是激发幼儿对自然物制作的兴趣,因此,一开始就出示溪滩石,让幼儿充分发挥想象。幼儿虽然已学*过在纸上画脸谱的基本方法,但在立体的圆面上没有尝试过,因此,需要教师的示范和讲解。最后,请幼儿互相欣赏作品,感受自然物带给我们的美感和乐趣,进而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

  二、效果分析

  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很高,能形态各异地绘制出自己设计的脸谱,构思大胆、色彩丰富,有的说自己画了个胖张飞,有的说自己画了个蓝精灵……那作画过程中专注、细致的神情充分地体现了幼儿对这小小溪滩石的兴趣,喜欢亲*自然、改造自然,同时还加深了幼儿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喜爱。

  幼儿园大班美术脸谱教案 4

  活动目标

  1、尝试用多种方法制作、表现自己喜欢的脸谱。

  2、感受脸谱对称、夸张的艺术美,激发幼儿的创作力。

  3、能理解底色,会注意底色和纹样之间的冷暖对比。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把握脸谱对称的特点。

  2、运用线条、色彩夸张地表现脸谱特征。

  活动准备

  1、脸谱成品若干,一段京剧视频,一张有关京剧人物图像。

  2、彩笔、空白脸谱、纸的衣服、纸盘、毛线、剪刀、画笔、画纸

  3、幼儿日常生活对京剧的了解和对颜色的认识。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京剧欣赏,引起幼儿兴趣。

  1、师:小朋友,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幼儿回答)

  师:老师播放一段短片,请小朋友看完后告诉我,短片里放的动画和*时小朋友们看的有哪些不同?(观看视频)

  2、师:短片里放了些什么内容?(幼儿自由回答)(出示字卡“京剧”)

  3、师:刚才有小朋友说看到了一张张大花脸,你们知道大花脸叫什么名字吗?

  4、师:它呀,有个好听的名字,叫脸谱。(出示字卡“脸谱”)

  5、小结:我们都知道脸谱是画在唱京剧的人脸上的,京剧是我国的传统艺术,只有我们中国才有,它是我们国家的国宝,唱京剧的人很特别,不仅唱腔好听而且化妆也很独特,他用各种各样的脸谱来表现不同人物形象和性格。

  我们来看这张图片(出示唱京剧人物图像),你们看,他们身上穿的,头上戴的,身上背的都和我们不一样,尤其是他们脸上画的。我们刚才说过他叫什么?(幼儿回答)

  师:这个脸谱这么特别,你们想不想和老师一起来探索一下脸谱的秘密呢?

  二、基本部分:

  (一)脸谱欣赏

  教师将事先准备好的彩色脸谱贴到黑板上,幼儿和老师一起探索京剧脸谱的颜色和对称。

  1、师: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这些脸谱,请你把看到有趣的、特别的地方找出来,告诉大家。(个别幼儿回答)

  2、小结:你们真能干,发现了很多,这些脸谱每一张的颜色都不一样,我来说一下这些脸谱颜色的作用。

  3、师:在京剧里这些颜色不是为了好看,而是有各自的含义:红色、黑色在京剧里代表好人,黄色、白色在京剧里代表坏人,蓝色代表勇士,金、银颜色代表神话里的人物。

  4、提问:“这个纹样装饰在了脸谱的哪里?它是什么样子的?我们看看其它的脸谱用了哪些纹样?”

  教师小结:这些脸谱的纹样很好看,有的装饰在了下巴上,有的装饰在了额头上,还有的让脸谱上的眼睛、鼻子、嘴巴都变得很夸张了。

  5、师:这么多的脸谱,你发现了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若幼儿说不出对称,教师可把一张脸谱沿中间线剪开然后慢慢的合起来,让幼儿感知脸谱的图案颜色都是对称的。)

  6、小结:脸谱的色彩夸张,五官的纹样夸张、特别,很好看。而且脸谱还是左右对称的。

  (二)讨论制作脸谱的方法

  1、师:现在老师手里有一张空白的脸谱,今天我们来做小小化妆师,大胆设计脸谱。我们要帮他化化妆怎么样?

  2、师:现在我们先给它添上五官,要夸张、特别一点的,比如来个星星眼,谁来说给还有什么样的眼睛呢?(教师可以适当举例,为幼儿提供参考)

  3、师:眼睛添好了,该到鼻子了,大家赶快动脑筋我们能把鼻子变成什么样的呢?(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当幼儿回答时教师直接在空白的面具填画)

  4、师:嘴巴现在已等不及了,谁来说说我们变个什么样的嘴巴?

  5、师:现在脸谱上的五官都画好了,老师想画京剧里好人的脸谱,好人的脸谱是什么颜色的呢?(幼儿回答)

  6、师:“脸谱除画在纸上的,想一想,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制作脸谱?”

  幼儿1:“在纸盘上画脸谱。”

  幼儿2:“衣服上。”

  幼儿3:“可以用毛线贴脸谱的胡子。”

  幼儿4:“我看见过剪纸的脸谱,可以用剪刀剪。”

  三、幼儿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1、幼儿自由选择制作材料.

  2、提醒幼儿作画时注意画出对称的夸张的五官以及图案.

  3、启发幼儿为脸谱添画上头饰,官帽和胡须等.

  (其中制作速度较慢的幼儿可以为其提供现成的操作材料;能力强的幼儿也可以和能力弱的幼儿合作,共同画、剪、制作;教师对镂空感到困难的幼儿给予适当的帮助。)

  四、幼儿相互欣赏、评价作品,老师对幼儿的作品表示欣赏,表扬大胆设计和有进步的幼儿。

  五、带上自制的脸谱到“开心舞台”表演

  幼儿可选择自己喜欢的表演方式,如:“变脸”、“走秀”、“唱京剧”

  教学反思

  幼儿园的美术活动是为了让幼儿具备初步的审美意识,挖掘和发挥幼儿的创造能力。大班的幼儿已积累了较多的美术知识经验,在此基础上,我选择了各种不同题材、不同风格的欣赏作品来拓宽幼儿的创造思路,提高幼儿的欣赏能力。在这次活动中,我以中国传统艺术——脸谱作为欣赏对象,旨在让幼儿了解中国的工艺艺术。以脸谱精致、绚丽、独特的装饰风格来吸引孩子,引起创作兴趣,提高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能力。幼儿通过这一主题内容获得了较好的发展。然而,在活动中也存在一些困惑与问题:

  1、由于幼儿对美术的感受能力不一,部分幼儿不能很好地观察并把握脸谱对称的特点,所以装饰绘画中出现了脸谱不对称的现象。

  2、由于幼儿对美术表现能力的差异,有的幼儿不能较好地运用线条、色彩夸张地表现脸谱特征。比如:线条不够连贯、流畅,色彩较单一、配色不够鲜明等。

  在以后活动中值得注意的是应加强对幼儿观察能力的培养,增强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多进行个别引导,让幼儿带着问题去观察,并在观察中发现问题。*时注重对幼儿线条练*及色彩搭配的指导。增强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感受力和表现力应从*时一点一滴做起。

  小百科:脸谱,是中国传统戏曲演员脸上的绘画,用于舞台演出时的化妆造型艺术。不同行当的脸谱,情况不一。“生”、“旦”面部妆容简单,略施脂粉,叫“俊扮”、“素面”、“洁面”。

  幼儿园大班美术脸谱教案 5

  活动目标:

  1、鼓励幼儿用对称的方法来画京剧脸谱,并用夸张的线条,丰富的色彩等表现京剧脸谱的特征。

  2、知道京剧是中国的国粹,中国文化的悠久历史,为自己是中国人而感到自豪。

  3、在对京剧的感受中,激发幼儿表达表现的能力。

  4、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5、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

  活动准备:

  1、塑封好的脸谱十七个(人数的一半)。

  2、脸谱形状的纸人手一份、勾线笔、蜡笔。橡皮筋、钉书机。

  3、多媒体课件、歌曲磁带“我是一个中国人”

  活动过程:

  一、京剧欣赏

  1、刚才听到的是什么?(京剧)它是哪个国家发明的?(中国)

  2、京剧是我们中国特有的戏剧,被称为我国的国粹,为什么称为国粹呢?

  小结:京剧,以前是专门在皇帝生日的时候演出的,到现在已经有二百多年的历史,历史悠久,被称为我国的国粹。表演京剧的人不但要有一副好的嗓子唱戏,而且还必须有一身过硬的本领,如翻、滚、跌、打、滚、爬等等高难度的动作。大家都非常的喜欢看,所以一直流传到现在。外国人也很喜欢我们的京剧,所以中国人都为此自豪。

  二、脸谱课件欣赏:

  过渡:京剧人物脸上化的妆也很特别,叫脸谱。这个是我们上次的手工“脸谱”,都是一模一样的,其实脸谱是各种各样的,下面我们来欣赏一下吧!在京剧音乐中欣赏各种京剧脸谱。

  1、你喜欢这些脸谱吗?为什么?(颜色、图案、)

  2、京剧脸谱为什么有不同的颜色?每种颜色都代表什么样的人呢?(欣赏四种颜色的脸谱)

  小结:脸谱的色彩非常丰富,每个脸谱至少用了三种以上的颜色,色彩鲜艳、图案夸张,两边对称。红脸代表忠诚勇敢的人;黑脸代表正直、充满智慧;黄色表示凶狠、残暴;白色表示阴险狡猾的坏人。

  三、游戏:找朋友

  1、游戏:下面脸谱要和我们做个找朋友的游戏。(出示半张的脸谱)请小朋友拿着半张脸谱去找它的另一半,找到后变成一个完整的脸谱,贴在旁边的白纸上。

  2、分享:请几对好朋友上前介绍,你是根据什么特征找到的?

  小结:京剧脸谱两边的颜色、图案、位置是一样的,所以京剧脸谱的两边是对称的。

  四、联想创作

  1、京剧脸谱真漂亮,你们想不想自己也来设计一个京剧脸谱呢?

  2、怎样来设计京剧脸谱?谁有好办法?

  经验提升:最容易的一个办法是在眼睛中间找到中心点――就是鼻子。然后再画其他图案就很容易。

  3、师提示:

  眼部和嘴角的`表情用夸张的线条表示(请幼儿观察后再示范)。

  在脸上可装饰上不同的花纹,涂色时先涂小的色块,最后刷上你喜欢的水彩颜色。

  4、幼儿作画,师巡回指导

  鼓励幼儿大胆作画,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画出与众不同的脸谱。

  帮助能力差的幼儿完成作品,体验成功的快乐!

  五、展示交流

  互相欣赏同伴的作品,共同体验成功的喜悦。

  六、延伸活动:

  幼儿戴上面具,听京剧《中国人》,大胆表演,感受做为中国人的自豪!

  活动反思:

  结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我班幼儿的绘画操作能力,通过让幼儿观察、比较、分析,充分感受京剧脸谱的丰富色彩,体验到各种色彩和夸张的造型所带来的不同感受,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将不断引领幼儿感受中国传统艺术的魅力,同时我也将不断探索美术欣赏教学实践活动,在提升幼儿欣赏美、感受美的同时使自己的欣赏水*不断的得到提升。


幼儿园大班教案《脸谱》实用5份(扩展2)

——《脸谱》幼儿园大班教案范本5份

  《脸谱》幼儿园大班教案 1

  设计意图

  京剧是我国特有的剧种,京剧脸谱、服饰、唱腔都非常有特点,其鲜艳的色彩,夸张的形象、有一定功夫的动作,都深深地吸引着孩子们。此活动旨在从京剧脸谱入手,让幼儿欣赏京剧的特点,培养幼儿热爱民族文化的情感。

  活动目标

  1、欣赏京剧脸谱鲜艳的色彩和夸张的形象。

  2、初步了解京剧的特点,知道京剧是我国特有的剧种;激发幼儿对京剧艺术的兴趣,激发幼儿热爱民族文化的情感。

  活动准备

  1、京剧脸谱照片和有鲜明个性的脸谱图画若干。

  2、京剧音乐磁带、电视录像带。

  过程建议

  1、 听京剧片断,说说自己的感受及想像的人物形象。

  2、 欣赏京剧脸谱的色彩。

  了解脸谱色彩与人物个性之间的关系:黑色脸谱代表个性刚直(如包公),红色脸谱代表忠勇(如关羽),白色脸谱代表奸邪(如曹操),金色脸谱代表神话人物(如:财神、金钱豹、二郎神)。

  3、感受脸谱对称和夸张的图案。

  脸谱上所画的五官都是对称的,比普通人的五官大,眉毛是粗粗的、长长的。眼睛又大又圆,嘴巴又红又大,这就是夸张,目的是让看戏的人一看就知道台上有谁。

  4 、欣赏有趣的图案。

  包公的额头上画有月牙印,财神脸上画有铜钱和便服,二郎神的脑门上睁着第三支眼,孙悟空的脸画得象猴子等。

  5 、听京剧,表演动作。

  延伸提示

  1、制作京剧脸谱。

  2、学唱京剧:《都有一颗红亮的心》。

  3、 举行京剧脸谱化妆会。

  4、认识京剧服饰特点。

  5、认识京剧演出时用的乐器:锣、鼓、钹、京胡、板鼓等。

  《脸谱》幼儿园大班教案 2

  活动目标:

  1、给第一次活动的图画涂上颜色,完成作品。

  2、通过活动进一步培养幼儿涂色块的能力,增强美感。

  3、对方形、圆形,线条等涂鸦感兴趣,并尝试大胆添画,能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

  4、体验运用不同方式与同伴合作作画的乐趣。

  活动准备:

  第一次的作品、油画棒、范例。

  活动过程:

  一、导如活动,引起幼儿活动的兴趣

  教师:上次我们画了各种京剧脸谱,可是还没有涂上好看的颜色,先来看老师画的各种脸谱,你们说好看吗?你们知道我是怎样画出来的吗?想不想使你们的京剧脸谱也画得和老师一样好看?幼儿讨论。

  二、教师示范,幼儿学*涂色

  涂色的时候可以横着拿油画棒,使笔倾斜,这样涂色起来又快又好,教师用粉笔示范,幼儿学*,涂色时先涂淡的颜色,如黄色,蓝色,再涂容易脏的颜色:黑色。这样就不易弄脏画面。

  三、布置作业,幼儿活动

  要求幼儿先涂浅色,再涂深色,画线条要按照一个方向,均匀,形成一个很好看的色块,涂好的颜色注意不用手碰到,避免弄脏,保持桌面整洁。

  四、幼儿作业,教师巡回指导

  辅导幼儿按照教的方法涂上好看的颜色,使画的脸谱有个种颜色,像戏剧里的一样漂亮,比一比谁涂的脸谱最好看,最干净。哪一个桌子最整洁,桌面上没有颜色的,辅导能力较差的幼儿完成作品。

  五、讲评小结,结束活动

  美化我们的教室。

  活动反思:

  在这个活动的设计中,我考虑到了不同层次的幼儿,但在活动过程中还是有所偏向,稍微忽略了有些能力较弱的幼儿。同时每个环节的衔接也稍显急促,没有给幼儿充分表达表现的时间,我想在以后的活动中我会更好地把握每个环节。

  《脸谱》幼儿园大班教案 3

  活动目标

  1、尝试用多种方法制作、表现自己喜欢的脸谱。

  2、感受脸谱对称、夸张的艺术美,激发幼儿的创作力。

  3、能理解底色,会注意底色和纹样之间的冷暖对比。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把握脸谱对称的特点。

  2、运用线条、色彩夸张地表现脸谱特征。

  活动准备

  1、脸谱成品若干,一段京剧视频,一张有关京剧人物图像。

  2、彩笔、空白脸谱、纸的衣服、纸盘、毛线、剪刀、画笔、画纸

  3、幼儿日常生活对京剧的了解和对颜色的认识。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京剧欣赏,引起幼儿兴趣。

  1、师:小朋友,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幼儿回答)

  师:老师播放一段短片,请小朋友看完后告诉我,短片里放的动画和*时小朋友们看的有哪些不同?(观看视频)

  2、师:短片里放了些什么内容?(幼儿自由回答)(出示字卡“京剧”)

  3、师:刚才有小朋友说看到了一张张大花脸,你们知道大花脸叫什么名字吗?

  4、师:它呀,有个好听的名字,叫脸谱。(出示字卡“脸谱”)

  5、小结:我们都知道脸谱是画在唱京剧的人脸上的,京剧是我国的传统艺术,只有我们中国才有,它是我们国家的国宝,唱京剧的人很特别,不仅唱腔好听而且化妆也很独特,他用各种各样的脸谱来表现不同人物形象和性格。

  我们来看这张图片(出示唱京剧人物图像),你们看,他们身上穿的,头上戴的,身上背的都和我们不一样,尤其是他们脸上画的。我们刚才说过他叫什么?(幼儿回答)

  师:这个脸谱这么特别,你们想不想和老师一起来探索一下脸谱的秘密呢?

  二、基本部分:

  (一)脸谱欣赏

  教师将事先准备好的彩色脸谱贴到黑板上,幼儿和老师一起探索京剧脸谱的颜色和对称。

  1、师: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这些脸谱,请你把看到有趣的、特别的地方找出来,告诉大家。(个别幼儿回答)

  2、小结:你们真能干,发现了很多,这些脸谱每一张的颜色都不一样,我来说一下这些脸谱颜色的作用。

  3、师:在京剧里这些颜色不是为了好看,而是有各自的含义:红色、黑色在京剧里代表好人,黄色、白色在京剧里代表坏人,蓝色代表勇士,金、银颜色代表神话里的人物。

  4、提问:“这个纹样装饰在了脸谱的哪里?它是什么样子的?我们看看其它的脸谱用了哪些纹样?”

  教师小结:这些脸谱的纹样很好看,有的装饰在了下巴上,有的装饰在了额头上,还有的让脸谱上的眼睛、鼻子、嘴巴都变得很夸张了。

  5、师:这么多的脸谱,你发现了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若幼儿说不出对称,教师可把一张脸谱沿中间线剪开然后慢慢的合起来,让幼儿感知脸谱的图案颜色都是对称的。)

  6、小结:脸谱的色彩夸张,五官的纹样夸张、特别,很好看。而且脸谱还是左右对称的。

  (二)讨论制作脸谱的方法

  1、师:现在老师手里有一张空白的脸谱,今天我们来做小小化妆师,大胆设计脸谱。我们要帮他化化妆怎么样?

  2、师:现在我们先给它添上五官,要夸张、特别一点的,比如来个星星眼,谁来说给还有什么样的眼睛呢?(教师可以适当举例,为幼儿提供参考)

  3、师:眼睛添好了,该到鼻子了,大家赶快动脑筋我们能把鼻子变成什么样的呢?(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当幼儿回答时教师直接在空白的面具填画)

  4、师:嘴巴现在已等不及了,谁来说说我们变个什么样的嘴巴?

  5、师:现在脸谱上的五官都画好了,老师想画京剧里好人的脸谱,好人的脸谱是什么颜色的呢?(幼儿回答)

  6、师:“脸谱除画在纸上的,想一想,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制作脸谱?”

  幼儿1:“在纸盘上画脸谱。”

  幼儿2:“衣服上。”

  幼儿3:“可以用毛线贴脸谱的胡子。”

  幼儿4:“我看见过剪纸的脸谱,可以用剪刀剪。”

  三、幼儿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1、幼儿自由选择制作材料.

  2、提醒幼儿作画时注意画出对称的夸张的五官以及图案.

  3、启发幼儿为脸谱添画上头饰,官帽和胡须等.

  (其中制作速度较慢的幼儿可以为其提供现成的操作材料;能力强的幼儿也可以和能力弱的幼儿合作,共同画、剪、制作;教师对镂空感到困难的幼儿给予适当的帮助。)

  四、幼儿相互欣赏、评价作品,老师对幼儿的作品表示欣赏,表扬大胆设计和有进步的幼儿。

  五、带上自制的脸谱到“开心舞台”表演

  幼儿可选择自己喜欢的表演方式,如:“变脸”、“走秀”、“唱京剧”

  教学反思

  幼儿园的美术活动是为了让幼儿具备初步的审美意识,挖掘和发挥幼儿的创造能力。大班的幼儿已积累了较多的美术知识经验,在此基础上,我选择了各种不同题材、不同风格的欣赏作品来拓宽幼儿的创造思路,提高幼儿的欣赏能力。在这次活动中,我以中国传统艺术——脸谱作为欣赏对象,旨在让幼儿了解中国的工艺艺术。以脸谱精致、绚丽、独特的装饰风格来吸引孩子,引起创作兴趣,提高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能力。幼儿通过这一主题内容获得了较好的发展。然而,在活动中也存在一些困惑与问题:

  1、由于幼儿对美术的感受能力不一,部分幼儿不能很好地观察并把握脸谱对称的特点,所以装饰绘画中出现了脸谱不对称的现象。

  2、由于幼儿对美术表现能力的差异,有的幼儿不能较好地运用线条、色彩夸张地表现脸谱特征。比如:线条不够连贯、流畅,色彩较单一、配色不够鲜明等。

  在以后活动中值得注意的是应加强对幼儿观察能力的培养,增强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多进行个别引导,让幼儿带着问题去观察,并在观察中发现问题。*时注重对幼儿线条练*及色彩搭配的指导。增强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感受力和表现力应从*时一点一滴做起。

  小百科:脸谱,是中国传统戏曲演员脸上的绘画,用于舞台演出时的化妆造型艺术。不同行当的脸谱,情况不一。“生”、“旦”面部妆容简单,略施脂粉,叫“俊扮”、“素面”、“洁面”。

  《脸谱》幼儿园大班教案 4

  一、活动目标:

  1、在熟悉乐曲旋律的基础上,学唱京剧《戏说脸谱》。

  2、通过观察图片的排列顺序,熟悉歌词的顺序。

  3、感受京剧的效果,产生喜爱京剧的情绪。

  二、活动准备:

  1、与歌词内容有关的脸谱各一张。

  2、圆舞板、大鼓各一只。

  3、戏说脸谱的伴奏带。

  三、活动过程:

  (一)脸谱配对游戏,认识张飞,以念的方式感受人物的性格。

  1、观看ppt,孙猴、窦尔敦、曹操、关公,找到相应的脸谱,并根据小节线的提示依次摆放。

  2、还有一个人也很厉害,他长得怎么样?生气起来可不得了。猜猜他会是什么脸呢?

  (二)说脸谱,摆脸谱,尝试有节奏地完整念歌词。

  1、圆舞板也想来认识他们,你听:打节奏念歌词。跟念一遍。

  2、你听到了什么?或者是不一样的地方?出示马、大刀、喳喳。

  3、想不想和圆舞板合作,他说前半句,你们来接后半句,再交换。

  4、大鼓也想加入呢?你会跟着大鼓完整地说一说吗?

  (三)通过倾听、比较、接龙游戏等方式来戏说脸谱,体验京剧的唱腔。

  1、告诉你们哦!这就是一首京剧,名叫《戏说脸谱》。想不想听?教师范唱。

  2、想不想学呀?

  3、唱的和说的有什么不一样?拖音——喳,出示图谱多音——啊,出示图谱。引导幼儿学唱。

  4、接龙游戏,教师与幼儿。

  5、京剧唱起来和其他歌曲不一样,除了歌词的变化,给你的感觉是怎样的?对呀!很有力也很有节奏,你会跟着京剧里的伴奏来唱一唱吗?

  6、秘密导入,尝试多次的比赛练*。

  (四)观看视频表演,尝试迁移动作来表演。

  1、在京剧中,脸谱的形象也是很讲究的,红色代表忠勇、白色代表奸邪、孙猴代表神的力量,那我们可以做什么动作呢?

  2、我们一看京剧演员他们是怎么做的?

  3、跟着他们一起来做一做。

  4、听音乐加上自己的动作声音表演一次。

  5、走到家长面前,与家长合作表演。

  《脸谱》幼儿园大班教案 5

  活动目标:

  1、使幼儿简单了解京剧这种传统戏曲艺术,萌发幼儿对我国传统曲艺的好奇心和喜爱之情。

  2、使幼儿初步了解有关京剧人物,知道京剧是我国特有的戏曲种类,是我国国粹。

  3、引导幼儿认识京剧特有的脸谱,了解典型、简单的京剧唱腔及台步。

  4、大胆说出自己对的理解。

  5、让幼儿能在集体面前大胆表演、表现自己。

  活动准备:

  1、请幼儿搜集有关京剧演员剧照、脸谱。

  2、准备京剧小戏装,录音磁带,椭圆形纸及彩笔若干。

  3、准备生、旦、净、丑角色的京剧唱腔录象。

  活动过程:

  1、请幼儿相互交流对京剧的感受与认识。如:你听过京剧吗?你喜欢京剧吗?

  2、观赏京剧剧照、脸谱、服饰等,了解剧照和图片中有关京剧人物(生、旦、净、丑)。

  3、比一比、找一找。

  (1)比较几种京剧脸谱的差异。

  (2)找出脸谱上的额头、眉毛、鼻、嘴等处花纹对称的特点。

  4、观看京剧录象片段,并鼓励幼儿学*和模仿典型易学的唱腔及台步(生、旦、丑……)。

  5、大胆尝试在椭圆形纸上为脸谱五官化妆,并涂上自己喜欢的人物的颜色。

  6、带上自制脸谱,相互欣赏,并穿戴小戏装,在京剧唱腔的伴奏下,进行模仿和表现。

  延伸活动:

  1、可展示一些京剧剧照、名家、脸谱等,以丰富幼儿对京剧的认识。

  2、表演区可播放京剧经典唱段,让幼儿模仿其中易学的唱段。

  活动反思:

  在这个活动的设计中,我考虑到了不同层次的幼儿,但在活动过程中还是有所偏向,稍微忽略了有些能力较弱的幼儿。同时每个环节的衔接也稍显急促,没有给幼儿充分表达表现的时间,我想在以后的活动中我会更好地把握每个环节。

  小百科:京剧,曾称*剧,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场景布置注重写意,腔调以西皮、二黄为主,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被视为中国国粹,中国戏曲三鼎甲“榜首”。


幼儿园大班教案《脸谱》实用5份(扩展3)

——戏说脸谱幼儿园大班教案实用5篇

  戏说脸谱幼儿园大班教案 1

  活动目标

  1.初步学唱京剧《戏说脸谱》,在老师的提示下,探索如何使用图示理解、记忆歌词。

  2.学*根据不同的脸谱角色,用合适的力度及动作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3.初步了解中国国粹——京剧艺术,并逐步喜爱京剧艺术。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邀请家长共同协助帮助幼儿欣赏有关京剧表演的flash、认识各种不同色彩的京剧脸谱、了解与活动内容有关的各人物特征等,

  2、物质准备:京剧脸谱课件:蓝脸、红脸、花脸、白脸、黑脸。

  歌曲内容小图片;幼儿自制京剧脸谱若干。

  活动过程

  1、说脸谱

  (1)师幼共同欣赏京剧脸谱课件,说说各种不同脸谱所代表的人物名称及其性格特征。

  (2)教师出示脸谱,简单介绍歌曲内容。提示语:“蓝脸的窦尔敦有一天夜里,悄悄地偷走了皇帝的御马;红脸的关公在战场上杀起敌人很勇敢、不怕困难;花脸的孙猴很活泼、很淘气;白脸的曹操虽然很狡猾,但是他很聪明;黑脸的张飞脾气暴躁,生气发脾气时喳喳乱叫,很远的地方都能听见呢。”

  2、学*演唱京剧《戏说脸谱》。

  (1)初步学唱歌曲

  ①教师表演范唱。

  ②再次欣赏教师范唱,师幼共同讨论歌里有哪些内容,并出示相应的小图片。

  ③讨论歌曲的其他内容,并选择匹配小图片贴在图谱的相应位置。

  (2)幼儿完整学唱,并针对幼儿学唱情况进行重点练唱。

  讨论:“老师的演唱和*时小朋友唱的歌有什么不一样?”

  3、探索用合适的力度演唱每个乐句。

  (“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最轻;“红脸的关公战场杀”稍用力;“花脸的孙猴”淘气、顽皮;“白脸的曹操”狡猾;“黑脸的张飞叫喳喳……”响亮而浑厚。)

  4、分角色扮演京剧演员和观众,观众在每个句末叫“好!”(叫好的声音要短而有力。)

  活动延伸:幼儿带上脸谱面具、穿上脸谱衬衫,边演唱,边表演动作,同时引导幼儿在音乐区继续体验京剧表演的乐趣。

  附歌谱:《戏说脸谱》

  1=F 1/4

  0 2 ︳ 1 2 ︳3 2 ︳3 ︳0 3 ︳ 2 3 ︳1 ︳2 ︳

  蓝 脸的 窦尔 敦 盗 御 马;

  0 2 ︳ 1 2 ︳3 2 ︳ 3 5 ︳2 1 ︳ 6 1 ︳1 ︳1 ︳

  红 脸的 关 公 战场 杀;

  0 1 ︳ 5 6 ︳1 0 ︳ 1 0 ︳0 2 ︳1 2 ︳3 0 ︳ 3 2 ︳

  花 脸的 孙 猴 , 白 脸的 曹 操;

  0 7 ︳ 6 7 ︳2 ︳ 0 ︳ 2 ︳ 0 ︳3 2 ︳2 3 ︳

  黑 脸的 张 飞 叫 的

  4 ︳ 4 ︳4 ︳4 ︳4 ︳4 ︳4 ︳4 5 ︳

  喳 喳…… 啊

  2 3 ︳ 2 1 ︳1 6 ︳6 1 ︳1 ︳6 ︳1 - ‖

  啊…… 啊…… 啊… 啊… 啊……

  <

  戏说脸谱幼儿园大班教案 2

  活动目标:

  1.了解歌曲独有的京韵唱腔,初步学会演唱歌曲。

  2.能根据不同的脸谱角色,用合适的力度及动作来演唱歌曲。

  3.感受京剧的特点和魅力,为京剧是中国特有的艺术而自豪。

  活动准备:

  1.欣赏过京剧表演的片段。

  2.视频、图谱、课件

  活动过程:

  一、播放视频,体会京剧的唱腔,引导幼儿学唱拖长腔乐句。

  1.播放视频,初步感知京剧唱腔。

  (1)他们在表演什么?

  (2)他唱了些什么?是怎么唱的?小结:张飞生气的时候就爱乱叫、叫喳喳。

  2.再次观看视频,学唱拖长腔乐句。

  (1)引导幼儿尝试演唱

  (2)出示图谱,学唱拖长腔乐句图谱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怎么唱呢?引导幼儿随图谱进行学唱。小结:京剧是我们中国的国粹,拖长腔是京剧的特点。

  二、教师范唱歌曲,引导幼儿理解人物特点与脸谱的关系,初步感知歌曲内容。

  1.出示脸谱,回忆已有经验。

  有哪些颜色的脸谱?

  2.教师范唱歌曲,介绍不同颜色的脸谱及人物

  (1)这是一首什么样的歌曲?

  (2)你听到蓝脸的、红脸的、黄脸的、白脸的唱的是谁?

  (3)为什么会有不同颜色的脸谱?小结:京剧的脸谱真有趣,颜色不同,代表的人物性格也不同。

  3.范唱第二遍歌曲,鼓励幼儿与老师一起演唱最后一句。你听到歌曲唱了什么?怎么唱的?

  4.范唱第三遍歌曲,感受演唱的不同力度。你听到老师唱张飞和窦尔敦的声音是怎样的?黄脸和白脸的怎么唱的?每一句的声音大小有什么变化?引导幼儿初步学唱。

  三、学唱歌曲,引导幼儿用合适的力度及动作来演唱歌曲。

  1.老师大声唱,幼儿跟着一起小声唱一唱。小结:不同颜色脸谱代表的人物特点不一样,因此他唱歌的`声音也是不一样的。

  2.幼儿集体唱。

  3.引导幼儿用合适的力度及动作来演唱歌曲。

  四、播放视频,幼儿随音乐加动作演唱歌曲。

  1.观看演唱京剧的视频。

  (1)小演员是怎样表演的?

  (2)你想加上什么动作?请个别表现,教师提升,幼儿互相学一学。我们一起来加上动作唱唱试试。

  2.幼儿随音乐边唱边表演。想不想像小演员一样来试试?幼儿随音乐一起表演。五、教师演唱歌曲,激发孩子继续演唱的兴趣。小朋友,这首歌还唱了很多颜色的脸谱,老师唱给你们听听怎么样?你还听见有什么颜色的脸谱?我们回到教室再把这些颜色的脸谱唱出来吧!

  戏说脸谱幼儿园大班教案 3

  【活动目标】

  1、能用分组接唱、加衬词不同的手法来演唱《戏说脸谱》。

  2、通过在看、学、唱中进行趣味创编,鼓励幼儿大胆演唱。

  3、在活动中进一步感受京剧艺术的魅力。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磁带。

  【活动过程】

  一、幼儿听音乐走台步上场、亮相。

  谁能说说我们是怎样上场的?幼儿讨论。

  教师小结:京剧里的台步和亮相。

  二、复*京歌

  1、幼儿演唱《戏说脸谱》。

  2、教师引导幼儿用合适的力度或表情演唱京歌。

  (“蓝脸的窦尔墩盗御马”最轻;“红脸的关公战场杀”稍用力;“花脸的孙猴”神气;“白脸的曹操”奸诈;“黑脸的张飞叫喳喳”最响亮。)

  3、引导幼儿在适当的乐句后“叫好”。

  活动反思

  在这个活动课上,我一开始出示了许多脸谱,使幼儿感到既新奇又有趣,对这些人物的性格特征及姓名也利用了故事的形式作了简单的介绍,为学*歌词作了铺垫,接着用儿歌的形式将歌词内容朗诵给幼儿听,并鼓励大家一起朗诵加深了对歌词的熟悉。接着老师就播放唱段《戏说脸谱》,让小朋友说说与*时唱的歌有什么不一样。活动中的难点唱句进行了模仿练*,通过个别唱,小组唱,集体唱等多种形式,让幼儿掌握歌曲。再观看老师地表演,到尝试用声音动作表现歌曲,到最后带上脸谱面具边唱边表演。

  活动中虽然幼儿学*的积极性比较高,但对重点唱句的掌握和用合适的力度演唱每个乐句,用动作表现不同人物性格方面不是很理想。活动后我进行了反思,幼儿对难点的突破和重点的把握应利用简单的图谱来提示幼儿回忆歌词,让幼儿通过看节奏图谱和听老师的示范演唱学会演唱。

  活动中幼儿用动作进行表演,可以从网上下载一些有代表性的京剧图片,鼓励幼儿自己探索模仿;在集中进行创编展示中,老师应用鼓励性的语言激励每位幼儿展示自己的动作。这样,能充分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使难点在幼儿的自主学*中得到了把握,而不是单纯的模仿教师的动作,更尊重幼儿,体现幼儿的.主体地位。

  戏说脸谱幼儿园大班教案 4

  活动目标:

  1、对京剧艺术产生兴趣,在活动中体验快乐。

  2、初步了解中国国粹——京剧艺术,在熟悉乐曲旋律的基础上,学唱京剧《戏说脸谱》。

  3、通过京剧脸谱图案,熟悉歌词内容,根据不同的`脸谱角色,学*用合适的力度及动作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活动准备:

  1、教学挂图《戏说脸谱》

  2、音乐磁带及录音机。

  活动过程:

  1、出示教学挂图,让幼儿观察画面的内容。

  (1)请个别幼儿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对画面内容进行简单的解释。

  (2)教师介绍不同脸谱代表的人物,并进行人物介绍。

  2、播放歌曲,幼儿感受歌曲旋律。

  (1)教师范唱歌曲,幼儿欣赏。

  教师:歌曲里唱了什么?你感觉怎么样?

  (2)教师用儿歌的韵律将歌词内容朗诵给幼儿听。

  蓝脸的窦尔敦深夜悄悄偷走皇帝的御马;红脸的关公在战场上杀敌英勇无比;黄脸的典韦很聪明,别人都喜欢问他问题,所以他觉得很神气;白脸的曹操,这个人很精明、奸诈;黑脸的张飞,侠胆仗义,但脾气暴躁,生气发脾气时,喳喳乱叫,很远的地方都能听到。

  (3)播放歌曲,教师结合挂图提问引导幼儿记忆歌词。

  3、幼儿进一步熟悉旋律,学唱歌曲。

  (1)播放歌曲,师幼跟随音乐共同哼唱歌曲。

  (2)教师运用多种方法引导幼儿学唱歌曲。(接唱、分组唱等)

  (3)教师重点、演示“啊……”,帮助幼儿突破难点。

  4、探索用合适的动作演唱每个乐句,分角色演唱。

  教师:这首歌唱起来可有精神,你们知道在唱京剧时该用什么动作吗?

  5、部分幼儿扮演京剧演员唱歌曲,另一部分幼儿扮演观众在每个句末叫“好”!。

  活动延伸:

  引导幼儿尝试创编不同的动作进行表演唱。

  戏说脸谱幼儿园大班教案 5

  活动目标

  1.初步学唱京剧《戏说脸谱》,在老师的提示下,探索如何使用图示理解、记忆歌词。

  2.学*根据不同的脸谱角色,用合适的力度及动作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3.初步了解中国国粹——京剧艺术,并逐步喜爱京剧艺术。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邀请家长共同协助帮助幼儿欣赏有关京剧表演的flash、认识各种不同色彩的京剧脸谱、了解与活动内容有关的各人物特征等,

  2、物质准备:京剧脸谱课件:蓝脸、红脸、花脸、白脸、黑脸。

  歌曲内容小图片;幼儿自制京剧脸谱若干。

  活动过程

  1、说脸谱

  (1)师幼共同欣赏京剧脸谱课件,说说各种不同脸谱所代表的人物名称及其性格特征。

  (2)教师出示脸谱,简单介绍歌曲内容。提示语:“蓝脸的窦尔敦有一天夜里,悄悄地偷走了皇帝的御马;红脸的关公在战场上杀起敌人很勇敢、不怕困难;花脸的孙猴很活泼、很淘气;白脸的曹操虽然很狡猾,但是他很聪明;黑脸的张飞脾气暴躁,生气发脾气时喳喳乱叫,很远的地方都能听见呢。”

  2、学*演唱京剧《戏说脸谱》。

  (1)初步学唱歌曲

  ①教师表演范唱。

  ②再次欣赏教师范唱,师幼共同讨论歌里有哪些内容,并出示相应的小图片。

  ③讨论歌曲的其他内容,并选择匹配小图片贴在图谱的相应位置。

  (2)幼儿完整学唱,并针对幼儿学唱情况进行重点练唱。

  讨论:“老师的演唱和*时小朋友唱的歌有什么不一样?”

  3、探索用合适的力度演唱每个乐句。

  (“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最轻;“红脸的关公战场杀”稍用力;“花脸的孙猴”淘气、顽皮;“白脸的曹操”狡猾;“黑脸的`张飞叫喳喳……”响亮而浑厚。)

  4、分角色扮演京剧演员和观众,观众在每个句末叫“好!”(叫好的声音要短而有力。)

  活动延伸:幼儿带上脸谱面具、穿上脸谱衬衫,边演唱,边表演动作,同时引导幼儿在音乐区继续体验京剧表演的乐趣。

  附歌谱:《戏说脸谱》

  1=F 1/4

  0 2 ︳ 1 2 ︳3 2 ︳3 ︳0 3 ︳ 2 3 ︳1 ︳2 ︳

  蓝 脸的 窦尔 敦 盗 御 马;

  0 2 ︳ 1 2 ︳3 2 ︳ 3 5 ︳2 1 ︳ 6 1 ︳1 ︳1 ︳

  红 脸的 关 公 战场 杀;

  0 1 ︳ 5 6 ︳1 0 ︳ 1 0 ︳0 2 ︳1 2 ︳3 0 ︳ 3 2 ︳

  花 脸的 孙 猴 , 白 脸的 曹 操;

  0 7 ︳ 6 7 ︳2 ︳ 0 ︳ 2 ︳ 0 ︳3 2 ︳2 3 ︳

  黑 脸的 张 飞 叫 的

  4 ︳ 4 ︳4 ︳4 ︳4 ︳4 ︳4 ︳4 5 ︳

  喳 喳…… 啊

  2 3 ︳ 2 1 ︳1 6 ︳6 1 ︳1 ︳6 ︳1 - ‖

  啊…… 啊…… 啊… 啊… 啊……

  <


幼儿园大班教案《脸谱》实用5份(扩展4)

——幼儿园大班《熊猫》教案实用5份

  活动目标:

  1.感受熊猫的可爱,学*用各种美术形式表现自己的欲望。

  2.尝试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熊猫的基本特征及不同的动态。

  3.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4.增进参与环境布置的兴趣和能力,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教师与幼儿共同收集熊猫的图片、邮票、明信片及有关记录熊猫生活的VCD等。

  2、与家长一起到动物园参观,观看熊猫表演,感知熊猫的外形特征和不同的动态特点。

  3、收集各种美工材料。

  指导要点:

  1、幼儿互相交流自己对熊猫的认识,分享有关熊猫的已有知识经验。

  2、根据收集的各种美工材料,引导幼儿思考:你想用什么方法来表现熊猫?会遇到什么困难?鼓励幼儿共同解决难点。

  3、幼儿分组活动,鼓励幼儿用各种美工材料,用绘画、剪纸、拼帖、泥塑等不同方法,大胆表现熊猫的不同动态。

  活动反思:

  这个月以“动物朋友”为主题,开展了一系列关于动物的特征及生活*性,让幼儿更加进一步的了解小动物,彼此又拉进了与人类的距离。从而树立孩子要保护动物的意识。熊猫在幼儿印象中是胖乎乎的,又非常可爱,幼儿都非常的喜欢它。首先在实施这节课的时候,我也在网上查了各种关于熊猫的生活和外形,以便在给孩子讲解当中,能给他们传输正确的信息。不过从孩子们的'反应来看,幼儿兴致非常的高。

  一开始以猜谜语的方式进入话题,能够激发幼儿学*的兴趣,不过幼儿只知道熊猫的外形,对它们的生活*性确不是很清楚。考虑到孩子们对大熊猫的形象感知较少,也请了个别几个幼儿介绍自己见过的熊猫。这样既丰富了孩子们对熊猫的初步感知,又激发了孩子的学*热情。活动我以图片展示给孩子们看,孩子们观察、思考、想象、表达,思维极其活跃。其实我们的教育资源很多,教师可以随时随地的为幼儿开展教育契机的机会。在讨论到我们应该怎么保护熊猫的时候,幼儿发挥了自己的想象说了很多的答案,有些小朋友说我要把熊猫带到家里来,他们的天真,纯真的心,看他们真的是很喜欢熊猫。

  在这样的教育活动中,给孩子们又有了一个教育机会,而我自身感觉虽看到孩子们在发言,但还可以把气氛搞的活跃点,因为本身社会领域的都是以语言为主,怎么样才能把课堂上到生机勃勃,这一点还需慢慢琢磨。

  【活动目标】

  1、学*用各种圆表现熊猫的基本特征,并用黑色和白色给熊猫涂色。

  2、观察熊猫的图片,观察熊猫的外形特征,大胆想象画出不同动作姿势的熊猫形象。

  3、喜欢熊猫,有保护熊猫的意识。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5、鼓励幼儿与同伴合作绘画,体验合作绘画的乐趣。

  【活动难点】

  自己安排画面,添加相应的背景丰富画面

  【活动准备】

  1、幼儿的画纸、记号笔、油画棒人手一份。

  2、熊猫的头、身体、脚、尾巴各4份

  3、幼儿用书人手一册。

  【活动过程】

  一、以猜谜活动为导引,引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1、教师:脑蛋圆圆的',眼睛黑黑的,身穿黑白衣,爱吃嫩竹子。

  2、教师告诉幼儿熊猫是我国的珍稀动物,是国宝,我们人人爱护大熊猫。

  二、出示熊猫图片,引导幼儿观察熊猫的外形特征。

  1、提问:

  (1)熊猫长得什么样子的?熊猫哪个部位的毛是黑色的,哪个部位的毛是白色的?

  (2)熊猫的头是什么样子、什么颜色的?

  (3)熊猫的眼睛是什么样子、什么颜色的?

  (4)熊猫的耳朵是什么形状、什么颜色的?

  (5)熊猫的身体是什么样子、什么颜色的?

  (6)熊猫的四肢是什么样子、什么颜色的?

  (7)教师总结:熊猫的头圆圆的,耳朵象半圆,熊猫的身体胖胖的,象个气球,四肢短短的,有点象椭圆形,它的身上有黑色和白色的毛。

  2、老师这里有了熊猫头、身体、脚、尾巴,请小朋友上来放一放熊猫会有哪些姿势?

  3、请3—4个幼儿上来摆放,大家一起学学熊猫姿势。

  三、幼儿学*作画。

  1、今天我们就要来熊猫。谁来告诉大家,熊猫是怎么画的呢?教师根据幼儿的讲述,在画纸上进行简单示范,让幼儿了解正面熊猫的基本画法。

  2、教师引导幼儿想象不同姿态的熊猫。

  教师:熊猫乐园的熊猫都在干什么呢?熊猫们会做什么呢?教师根据幼儿讲述绘画出1—2中不同姿态的熊猫。

  四、交代要求,幼儿绘画熊猫,教师巡回指导

  要求:

  1、鼓励幼儿画出熊猫的不同姿态,并能想象一定的情节,如熊猫爬树、熊猫玩球、熊猫顶伞等。

  2、提醒幼儿涂色时,要顺着一个方向轮廓线来回地涂色,保持画面整洁。

  五、展示幼儿的作品,进行讲评。

  让幼儿烁烁自己画的熊猫在干什么?并选出自己喜欢的图画,说说为什么?

  【活动反思】

  在日常活动中,可以引导幼儿用此方法制作各种小动物,并应用于各游戏活动中。如:进行探索活动,用磁铁使熊猫动起来;语言角的故事表演(边听故事边摆弄各种小动物,加深幼儿对故事的记忆和理解);用于教室的环境布置(让孩子参与环境布置,体验成功的快乐)。

  情景描述:

  这个星期我们的教学主题是《娃》,在这一周的教学中,我们小朋友了解了好多有关的知识,今天的午餐过后,我让小朋友看了水墨画《熊猫》后,请孩子们说说这些画与我们*时用水彩笔、蜡笔画的画一样吗?(不一样)有谁知道这是用什么来画的?(毛笔)这些与我们看到过的许多画不一样,我们叫它画,是用毛笔画出来的。在此基础上,我让孩子们学*画《熊猫》。

  分析:

  毛笔画是我们特有的绘画种类,人、外国人都非常的喜欢。但由于国画在*时的教学和生活中孩子们接触的比较少,因此显得十分地生疏,这一次的绘画活动用毛笔来画熊猫意在帮助幼儿从美术的角度接*中华文化,感受特有的风格,事实上对幼儿的作画技巧倒没有过高的要求。美术教育家勒温费尔特曾说过:“儿童只要被给予充足的时间、帮助,获得与创造性材料接触的机会,而不被强迫接受**的模式和规范,那么每个儿童都能成为艺术创造的能手”。在教学形式上我是这样做的。如《国宝熊猫》一课,我首先是在教室中挂置了一些画供幼儿欣赏,让孩子们说说这些画与我们*时的水彩笔、蜡笔画有什么不同;再用手摸一摸毛笔,体验一下有什么感觉;让幼儿观看熊猫的图片或让孩子讲述一些有关熊猫的故事等,在了解了有关熊猫的结构后讨论一下用墨的方法。再让幼儿分析熊猫的生活*性,或者讲述熊猫有关的动画片等,最后把自己所想表现的'形象以及周围环境作进步的练*,这样孩子们有一个自由发挥的余地。

  所思所悟:

  1、玩是每一个儿童的天性,他们生性好动,敢于去画,作为教师应抓住他们这一特点,巧妙地进行利用,使他们在玩的过程中掌握技能,深入生活。

  2、幼儿的国画童趣味浓厚,但对作画的技巧并不是很高,而是应该注重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作画*惯。

  3、在教学之前,可收集一些相关的图片、绘画作品等,丰富幼儿的经验知识。

  【教材分析】

  熊猫是中国的国宝,其黑白分明的毛色、憨态可判的形态让其看起来十分可爱。水墨画是中国的国画的代表,而熊猫的黑白毛色也很适合用水墨画的形式表现。本活动通过让幼儿欣赏吴作人老先生笔下的水墨画(熊猫),来激发幼儿对熊猫的喜爱及作画的兴趣。活动中,教师可放手先让幼儿自主探索水墨画这种特殊的作画方式,发现水墨画与普通绘画方式之间的不同之处。随后利用儿歌的形式将如何使用浓墨、淡墨及中锋、侧峰形式来表现熊猫的外形特征向幼儿进行形象的介绍、以此来进一步帮助幼儿学*水画的作画表巧。整个活动,引导幼儿从美术的角度体验中华文化,感受国画特有的风格和魅力。

  【活动目标】

  1.知道熊猫是中国的国宝,了解水墨画是中国特有的绘画形式。

  2.学*运用浓墨、淡墨及中锋、侧峰等形式来表现熊猫的外形特征,能够画出熊猫的基本形态。

  3.感受作品中错落有致、动静结合的和谐之美。


幼儿园大班教案《脸谱》实用5份(扩展5)

——幼儿园大班教案《火》实用5份

  活动目标:

  1、知道森林防火的粗浅知识,激发幼儿环保意识,从小懂得保护环境,热爱自然。

  2、能围绕故事情节的发展,用较清楚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3、强化教育,培养幼儿环保意识,引导幼儿与家长为维护环境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4、能积极参加游戏活动,并学会自我保护。

  5、培养幼儿自我保护能力。

  活动准备:

  大森林与城市的背景图、插入桌面教具一套、环境保护的VCD、录音机、磁带、森林防火知识宣传图书

  活动过程:

  一、启发谈话,激发幼儿环保意识,从小懂得保护环境,热爱自然。

  森林防火是指森林、林木和林地火灾的预防和扑救,森林防火期就是从每年3月15日到6月15日为春季森林防火期,9月15日到11月15为森林防火期内,森林防火期,秋季在林区禁止野外用火。

  二、观看森林防火环境保护的VCD课件。森林防火知识——《森林的作用》。

  1、森林是一切生命之源、经济发展之基。森林是人类最早的故乡,是人类的摇篮。人类发展的历史,实际上是人与森林的关系史、人与森林的变迁史,没有森林就等于没有人类。

  2、森林是人类的资源宝库。森林除了提供大量木材以外,还能生产松香、栲胶、紫胶、樟脑、桐油、橡胶等具有很大经济价值的产品。森林中还拥有大量的奇花异草和珍禽异兽,更是不胜枚举。

  3、森林是土壤的绿色保护伞。茂密的枝叶能够截留降雨,减弱水流对土壤的冲刷;林下的草本植物和枯枝落叶层,如同一层松软的海绵覆盖在土壤表面,既能吸水,又能固定土壤;庞大的根系纵横交错,对土壤有很强的粘附作用。另外,森林还能抵御风暴对土壤的浸蚀。

  4、森林是庞大的氧气制造厂。所有生物(包括人)的生活都离不开氧气。生物的呼吸作用不断地消耗大气中的氧气,释放出二氧化碳。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释放出大量的氧气,这样才能使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含量保持*衡,人们才不会受到缺氧的威胁。

  5、森林是巨型蓄水库。降雨落到树下的枯枝落叶和疏松多孔的林地土壤里,会被蓄积起来,就像水库蓄水一样。雨过天晴,大量的水分又通过树木的蒸腾作用,蒸发到大气中,使林区空气湿润,降水增加。森林对于减轻旱涝灾害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6、森林是良好的吸尘器。携带各种粉尘的气流遇到森林,风速就会降低,一部分尘粒降落地面,另一部分就被树叶上的绒毛、粘液和油脂等粘住。

  7、森林是绿色的隔音墙。噪声是一种物理污染,严重危害着人们的身心健康。枝叶茂密的树冠,表面粗糙的树干,对噪声有很强的吸收和消减作用。

  8、森林是自然界的保健医生。每一片树叶就是一个滤毒器。在光合作用中,叶面上的气孔敞开着,空气中的有毒物质随着空气进入叶组织,储存在植物体内;而光合作用释放出来的气体则是纯净而无毒的。

  三、创设情境师:(出示城市背景图)有一只猴子,从森林来到大城市,小猴子非常开心,它为什么很开心?

  1、讲述故事、启发提问、讨论:

  (1)师讲述第一、二段。提问:小猴子为什么会得这种病?(幼:小猴在大森林里从来不生这种病)

  (2)医生说最好的药是什么?

  2、继续讲述。提问:

  (1)小猴子想什么办法让城市里的那些人也吸到森林的空气?

  (2)生病的那些人想怎么让城市的空气变新鲜?(启发幼儿讨论,想各种办法)(幼:烟囱冒烟怎么办?汽车后面排出的尾气有毒怎么办?城市里的人还是这么拥挤,又应该怎么办?)

  四、完整讲述

  师:(桌面教具)城里的人到底怎样让空气变新鲜呢?让我们来完整听一遍(放录音<<空气变新鲜了>>)。

  五、指导幼儿看《森林防火知识宣传》图书。

  幼儿对森林防火的粗浅知识有初步的了解,如:《森林火灾的预防》和《森林火灾的扑救》

  活动反思:

  活动中,就幼儿生活经验的几个片断,让幼儿主动探索、寻找日常生活中不能随便说的易引发火灾的物品,并让幼儿自主地说出不能玩的原因。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丰富幼儿安全防火知识,从小培养安全意识。

  小百科:森林是以木本植物为主体的生物群落,是集中的乔木与其它植物、动物、微生物和土壤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并与环境相互影响,从而形成的一个生态系统的总体。它具有丰富的物种,复杂的结构,多种多样的功能。森林被誉为“地球之肺”。

  活动由来:

  大班幼儿随着生活经验和安全知识的不断丰富,有了一定的自我保护技能,但当意外灾害真的发生时,他们会感到束手无策。本活动除了让幼儿了解有关火的知识处,更重要的是教给幼儿当意外灾害真的来临时,知道自己应该怎样做,学会自我保护、自救。

  活动目的:

  1、初步了解火的性质、用途及带来的危害。

  2、知道一旦发生火灾,如何自我保护和自救。

  3、知道危险来临时如何保护自己,如何逃生。

  4、帮助幼儿初步建立自我防范和自我保护的意识。

  活动准备:

  纸、蜡烛、打火机、玻璃杯、毛巾等。

  活动过程:

  一、老师出示一张纸和打火机,提醒幼儿注意观察纸被点

  后的情形,注意火焰的颜色感知火发出的光和热,让幼儿在火附*伸手烤一烤,说说自己的感受。

  小结:纸点燃后发出光和热火焰是红色的。

  二、你喜欢火吗?组织幼儿讨论火的用途及危害。

  三、实验:火的熄灭。

  老师用一个杯子扣住正在燃烧的蜡烛,观察火焰熄灭的过程,启发幼儿思考火焰熄灭的原因。

  启发幼儿发散思维:说说灭火的多种方法(浇水、沙盖、湿被子盖、灭火器等)

  四、组织幼儿讨论:

  (1)发生火灾的原因有哪些?(小孩玩火、乱丢火烟头、在禁放区燃放烟花、用明火照明寻找物品、地地震、打雷、乱拉乱接电线等)

  (2)如果发生火灾,我们怎样才能保护好自己?

  (A:如果所在房间有电话,赶快打119报警,并说明着火的详细地址,什么街,哪号楼或附*有什么明显标志。B:室外着火门已发烫里千万不要开门,并用毛巾、衣服或床单塞住门缝,以防浓烟跑进来,如门不很热也没看到火苗,赶快离开。C:受到火势威胁时,要当机立断披上浸湿的衣物、被褥等向安全出口方向冲出去。穿过浓烟逃生,要尽量使身体贴*地面,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D:身上着火,不要奔跑,可就地打滚用厚重衣物压灭火苗。E:遇火灾不可乘电梯,要向安全出口方向逃生。F:若逃生线路被大火封锁,要立即退回室内,用打手电筒、挥舞衣物等方式向窗外发送求救信号,等待救援,不可盲目跳楼。)

  五、让幼儿通过游戏掌握基本的自救方法。

  老师发出发生火灾信号,幼儿自选逃生办法进行自救。

  活动反思:

  大班幼儿已有了一定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因此我采用直观教学法,先设置问题,让幼儿带着问题去看课件寻找答案。此外,我们还适时采用了交流讨论法、赏识激励法、游戏法层层深入、加以整合。例如:教师大胆地鼓励孩子想办法,表达自己的方法和自己的想法是我们现在要倡导的。在这种活动当中,我们多次的让孩子思考自己在火灾的时候应该怎么办?带着问题去思考。以幼儿为主体,创设条件让幼儿参加探究活动,不仅提高了认识,锻炼了能力,社会情感得到深化。因此,活动中我们每一个环节都引导幼儿是带着问题去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学一学等多种感官参与,不知不觉就掌握了自我保护的方法,提高了自我保护的意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活动一开始教师就提出问题“听一听发生是什么声音?”“什么原因引起火灾的?”引发幼儿对老师提出的问题的关注,兴趣。

  根据幼儿好奇,求知的特点,在第二环节我就安排孩子自由探索,我们为幼儿提供课件,供幼儿观察。在这一过程,教师是引导者,支持者,合作者,让幼儿在轻松自由的氛围中与同伴、老师说说各自看到是什么?

  在这一过程中,孩子获得经验是零碎的,那怎么进行加工整理呢?为此,在自由探索后我们就通过幼儿集体讨论方式,对幼儿获取发生火灾后怎样做进行整理。由于课件投放在孩子的视线前面,故讲评时可结合课件进行,避免了空洞性。也点到了火灾发生的几种原因,更进一步让孩子明白了不能随便玩火。

  由于大班孩子都是具备多维度思考的能力。因此,我们在让孩子学*如何报火警,逃生两个重要环节中,都是提出问题让幼儿去思考,说一说。在此我们允许错误的方法和争论,教师不加以否认。这两个环节,孩子是处于自由,宽松探论氛围中的。个体经验在集体的讨论中演变成了集体的、提升后的、有价值的完整经验。

  在幼儿都掌握了报火警、逃生方法时,让孩子完全体验,投入于游戏知识氛围中。在教师生动的言语调动,引导下,师生共同学*。让游戏的方式对孩子知识的巩固和深化。这种游戏的形式演练是比较适合孩子年龄的发展特点的,在玩乐中获得了知识的体验。

  小百科:火,汉语常用字,读作huǒ,最早见于甲骨文,其本义指物体燃烧时产生的光焰,后引申为产生光焰的爆炸或射击、怒气、中医学上的燥热之气、热烈的、红色的等含义。

  【设计意图】

  "火"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它能给我们带来很多的方便。但水火无情,幼儿却不理解火的危害,常常背着大人玩火。再加上马上就要进入暑假生活,孩子们自己在家的时间长了,没有了大人的看护,孩子更会去玩火。为了加强孩子了解火的危害,我设计了这个活动,让孩子了解火的用途,知道用火不当会给人们带来灾难,从而达成共识:玩火真危险,我们不玩火。

  【活动目标】

  1、知道火柴、打火机、厨房灶具等用品使用不当会有危险。

  2、不碰触易燃、易爆的用具,教育幼儿不玩火。

  3、学会如何应对火灾,知道如何在火场逃生。

  4、培养幼儿大胆发言,说完整话的好*惯。

  5、初步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活动准备】

  1、打火机、蜡烛、纸张等实验用品。

  2、湿毛巾人手一条、灭火器

  【活动过程】

  一、谜语导入活动,激发幼儿兴趣身上穿红袍,脾气真暴躁。惹起心头火,一跳八丈高。(火)请幼儿讨论火的用处:可以帮我们做饭,可以取暖,可以放烟花,可以烤干衣服,可以烤熟食物等等。那么火对我们有好处,有没有害处呢?

  请幼儿讨论火的危害:火能烧掉房屋、家具,火能烧死人,火可以烧掉森林等。

  二、认识生活中的易燃物品和家中的主要火源

  1、观察小实验"纸的燃烧",帮助幼儿了解有些物品很容易被引燃,认识火源和易燃物品。

  老师用打火机将蜡烛点燃,将一张纸放在蜡烛的上方,让幼儿观察纸的燃烧过程。

  2、提问: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些东西是火源?(打火机、火柴、鞭炮、蚊香)那些东西可以燃烧?(纸、棉花、衣服、煤炭、汽油等)

  小结:在我们的家中经常会有打火机、火柴、煤气炉等火源,还会有抹布、纸张、塑料、木制品等易燃物品。火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方便,但是如果不会正确使用火,火娃娃也会生气,给我们带来伤害。所以小朋友不能玩火。

  3、幼儿观看视频,讨论如果发生了火灾,我们应怎么办?如何逃离火灾现场?

  小结:如果出现小火,我们可以求救大人用水扑灭、用湿布扑灭、用灭火器扑灭……如果出现大火,我们要拨打求救电话119,并迅速逃离现场。逃离时要用湿毛巾捂住嘴巴。

  三、消防逃生演练模拟火灾,拉响火灾警报。幼儿听到后,迅速用湿毛巾捂住嘴巴,老师手提灭火器灭火,孩子迅速按逃生路线逃离现场。

  教学反思:

  通过各种学*形式将幼儿已有的安全知识经验扩展丰富,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增强了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提高了幼儿应对安全事件的能力。通过真实的案例,我向幼儿进行生动形象的讲述,幼儿精力集中,记忆深刻,发言积极踊跃。课件、图片的运用,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对幼儿进行了深刻的教育。用孩子喜欢的情景表演,选择孩子身边熟悉的生活情景为题材,让幼儿进行热烈的讨论,取得很好的效果。

  活动目标

  1、教会幼儿认识火,了解火的用途及危害。

  2、通过防火安全知识学*,增强幼儿防火意识。

  3、培养幼儿动脑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5、遵守社会行为规则,不做“禁止”的事。

  教学重点、难点

  火的用途及危害。

  增强幼儿防火意识。

  活动准备

  火柴、打火机、蜡烛、纸、稻草、灭火器

  火的用途及危害的相关图片

  活动过程

  一、认识火

  出示火柴、打火机

  分别问:这是什么?

  讲述火的来源。

  二、认识火的用处及危害

  1、1、在幼儿认识了火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说说火的用途及危害。

  (1)生活中我们利用火为我们做了些什么呢?(烧水、做饭、照明、取暖等。)

  我们还利用火来炼钢,开飞机、火车,把火箭送上天等。

  (2)用火不注意,会给我们造成哪些危害呢?(老师。)(烧毁房屋、森林、人的皮肤等)

  2、让幼儿自己做小实验,通过自己的实践与生活经验使幼儿知道要使火熄灭,必须将火与空气隔绝。

  (1)现在我们要使酒精灯熄灭,该怎么办?为什么用盖子一盖火就熄灭了?

  启发幼儿说出:火的燃烧必须有空气,用盖子一盖火就与空气隔绝了,所以火就熄灭了。

  (2)演示:点燃稻草,用灭火器灭火

  启发幼儿发散思维:说说灭火的多种方法(浇水、沙盖、湿被子盖、灭火器等)。

  (3)让幼儿看图片、录像,了解火灾发生的原因。(雷电、火山爆发、汽油、小孩玩火、燃放烟花爆竹不当、乱扔烟头等。)

  (4)讲述学校附*一农房因为孩子玩火而发生火灾,让幼儿感受到火的危害就在身边。

  3、看录像后讨论:

  (1)我们应当怎样防止火灾的发生?

  (2)如果发生火灾,我们怎样才能保护好自己?(拨打火警119、大声呼救、用水往火上浇、如果身上着火了,就地打滚、如果有烟要用湿毛巾捂着嘴巴,尽量低xxx体,逃离现场等)

  6、游戏:火娃来帮助我们了,让幼儿通过游戏掌握基本的自救方法。

  老师发出火灾信号,幼儿自由选择逃生的方法,请火娃来帮助纠正幼儿不正确的逃生方法。

  教学反思

  幼儿园的教育内容应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贴*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火”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很常见是幼儿比较熟悉的。但幼儿对“火”的认识只是停留在表面,对“火”的用途及危害了解的还不是很多。作为老师有必要引导幼儿更深入地了解,教会幼儿遇到火灾时该怎样应对。因此这个活动既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既有利于调动幼儿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又丰富了幼儿的认知经验,激发了他们对周围事物积极探索的热情。

  课程分析

  自然是如此美好,生活是如此安宁。然而,躲在和*、文明背后的火魔,正窥视着我们。在所有的自然灾害中,发生频率最高的,莫过于火灾。一个小小的火星可以使人类创造的物质、精神财富化为灰烬,可以夺走人最宝贵的生命。

  《幼儿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然而对于火,幼儿缺乏相应的防火知识和能力。因此,增强幼儿的防火意识,提高幼儿的防火自救能力,加强幼儿防火安全教育至关重要。本次活动通过视频、图片和实物具体形象的展示给幼儿,启发幼儿一步一步深入思考和总结安全消防知识,并通过亲身参与消防演练巩固安全消防知识并掌握消防技巧。

  课程目标:

  1、了解火灾发生的几种原因,知道在*时生活中不能随意玩火,培养幼儿的防火意识。

  2、 知道火警电话“119”,以及拨打“119”的正确方法。

  3、 学*几种火场逃生的方法和技能,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

  课程准备:

  1、请家长与幼儿一起查阅与火灾相关的资料。

  2、课件、幻灯片、湿毛巾、电话等。

  课程过程:

  (一)故事导入。

  1、认识“火”字。


幼儿园大班教案《脸谱》实用5份(扩展6)

——幼儿园教案《戏说脸谱》优选【5】篇

  活动目标:

  1.了解歌曲独有的京韵唱腔,初步学会演唱歌曲。

  2.能根据不同的脸谱角色,用合适的力度及动作来演唱歌曲。

  3.感受京剧的特点和魅力,为京剧是中国特有的艺术而自豪。

  活动准备:

  1.欣赏过京剧表演的片段。

  2.视频、图谱、课件

  活动过程:

  一、播放视频,体会京剧的唱腔,引导幼儿学唱拖长腔乐句。

  1.播放视频,初步感知京剧唱腔。

  (1)他们在表演什么?

  (2)他唱了些什么?是怎么唱的?小结:张飞生气的时候就爱乱叫、叫喳喳。

  2.再次观看视频,学唱拖长腔乐句。

  (1)引导幼儿尝试演唱

  (2)出示图谱,学唱拖长腔乐句图谱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怎么唱呢?引导幼儿随图谱进行学唱。小结:京剧是我们中国的国粹,拖长腔是京剧的特点。

  二、教师范唱歌曲,引导幼儿理解人物特点与脸谱的关系,初步感知歌曲内容。

  1.出示脸谱,回忆已有经验。

  有哪些颜色的脸谱?

  2.教师范唱歌曲,介绍不同颜色的脸谱及人物

  (1)这是一首什么样的歌曲?

  (2)你听到蓝脸的、红脸的、黄脸的、白脸的唱的是谁?

  (3)为什么会有不同颜色的脸谱?小结:京剧的脸谱真有趣,颜色不同,代表的人物性格也不同。

  3.范唱第二遍歌曲,鼓励幼儿与老师一起演唱最后一句。你听到歌曲唱了什么?怎么唱的?

  4.范唱第三遍歌曲,感受演唱的不同力度。你听到老师唱张飞和窦尔敦的声音是怎样的?黄脸和白脸的怎么唱的?每一句的声音大小有什么变化?引导幼儿初步学唱。

  三、学唱歌曲,引导幼儿用合适的力度及动作来演唱歌曲。

  1.老师大声唱,幼儿跟着一起小声唱一唱。小结:不同颜色脸谱代表的人物特点不一样,因此他唱歌的声音也是不一样的。

  2.幼儿集体唱。

  3.引导幼儿用合适的力度及动作来演唱歌曲。

  四、播放视频,幼儿随音乐加动作演唱歌曲。

  1.观看演唱京剧的视频。

  (1)小演员是怎样表演的?

  (2)你想加上什么动作?请个别表现,教师提升,幼儿互相学一学。我们一起来加上动作唱唱试试。

  2.幼儿随音乐边唱边表演。想不想像小演员一样来试试?幼儿随音乐一起表演。五、教师演唱歌曲,激发孩子继续演唱的兴趣。小朋友,这首歌还唱了很多颜色的脸谱,老师唱给你们听听怎么样?你还听见有什么颜色的脸谱?我们回到教室再把这些颜色的脸谱唱出来吧!

  一、活动目标

  1、在熟悉乐曲旋律的基础上 ,初步感受京剧《戏说脸谱》。

  2、通过京剧脸谱熟悉歌词内容,知道可以用合适的力度与动作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3、初步了解中国国粹之一——京剧,并逐步喜爱京剧艺术。

  二、活动准备

  1、欣赏过京剧表演片段,熟悉《戏说脸谱》的旋律。

  2、自制的京剧脸谱面具人手1面。(脸谱面具与幼儿用书中的脸谱图相同)

  3、教学挂图或幼儿用书:《戏说脸谱》。

  4、音乐磁带、录音机。

  三、活动过程

  1、教师引导幼儿学*歌词内容。

  师:有一个好听的古代故事,说的是几个英雄的事儿。现在一起来边看图边听我说一说。

  教师出示教学挂图或幼儿用书,带领幼儿认识不同脸谱代表的人物,并简单介绍这些人物的姓名及性格特征。

  师:现在你们知道图上的认识谁了吗?(幼儿自由讨论)师:蓝脸的窦尔敦在深夜悄悄地偷走了皇帝的御马;红脸的关公在战场上杀敌人,英勇无比;花脸的孙猴很神气;白脸的曹操很精明;黑脸的张飞脾气很暴躁,发脾气时喳喳乱叫,在很远的地方都能听见。

  教师用儿歌的韵律将歌词内容朗诵给幼儿听,朗诵时要注意表情、声调及动作。

  师:有一首儿歌说的就是这几个人。听一听儿歌里是怎么说的。

  2、教师帮助幼儿记忆歌词。

  师:儿歌里说了什么?你听懂了吗?你会说哪一句?试着和老师说一说。

  教师运用动作和表情的暗示帮助幼儿进行进一步记忆歌词。

  师:这一次老师和小朋友一起试着念儿歌。当你们有困难的时候,可以注意看老师的动作和表情。

  幼儿学*朗诵儿歌,加深对歌词的印象。

  3、教师引导幼儿学唱《戏说脸谱》

  教师示范表演唱,请幼儿欣赏。

  引导幼儿感受刚才的演唱与*时的演唱有什么不一样。

  师:你们觉得这首歌与我们*时唱的歌有什么不一样?

  教师总结:这首歌唱起来很有精神,最后一句"啊……"拖得很长,且声音有高有低不一样。

  幼儿跟随教师学唱《戏说脸谱》,重点学*最后一句"啊……"的唱法。

  师:最后一句"啊……"怎么唱?我们一起来学一学。

  4、教师引导幼儿探索用合适的力度演唱每个乐句,并分角色演唱。

  师:你们觉得"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这句应该怎么唱?(最轻)"红脸的关公战长沙"呢?(稍用力)"花脸的孙猴"呢?(用力)"白脸的曹操"呢?(用力)"黑脸的张飞叫喳喳……"呢?(最响亮)好!每一句的唱法都不一样,我们一起来试一试。

  幼儿尝试用不同的力度完整地演唱歌曲。

  5、幼儿扮演京剧演员演唱歌曲,教师扮演观众在每个句末叫"好"。

  师:小朋友扮演京剧演员演唱,我扮演观众。你们听一听在每一句的.结束我会说什么。

  引导幼儿通过讨论发现:叫好的声音要短而快,最后一个"好"可长一些。

  6、教师请幼儿戴上脸谱面具,边演唱边表演动作。

  活动反思:

  在这个活动课上,我一开始出示了许多脸谱,使幼儿感到既新奇又有趣,对这些人物的性格特征及姓名也利用了故事的形式作了简单的介绍,为学*歌词作了铺垫,接着用儿歌的形式将歌词内容朗诵给幼儿听,并鼓励大家一起朗诵加深了对歌词的熟悉。接着老师就播放唱段《戏说脸谱》,让小朋友说说与*时唱的歌有什么不一样。活动中的难点唱句进行了模仿练*,通过个别唱,小组唱,集体唱等多种形式,让幼儿掌握歌曲。再观看老师地表演,到尝试用声音动作表现歌曲,到最后带上脸谱面具边唱边表演。

  活动中虽然幼儿学*的积极性比较高,但对重点唱句的掌握和用合适的力度演唱每个乐句,用动作表现不同人物性格方面不是很理想。活动后我进行了反思,幼儿对难点的突破和重点的把握应利用简单的图谱来提示幼儿回忆歌词,让幼儿通过看节奏图谱和听老师的示范演唱学会演唱。

  活动中幼儿用动作进行表演,可以从网上下载一些有代表性的京剧图片,鼓励幼儿自己探索模仿;在集中进行创编展示中,老师应用鼓励性的语言激励每位幼儿展示自己的动作。这样,能充分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使难点在幼儿的自主学*中得到了把握,而不是单纯的模仿教师的动作,更尊重幼儿,体现幼儿的主体地位。

  活动目标:

  1.了解歌曲独有的京韵唱腔,初步学会演唱歌曲。

  2.能根据不同的脸谱角色,用合适的力度及动作来演唱歌曲。

  3.感受京剧的特点和魅力,为京剧是中国特有的艺术而自豪。

  活动准备:

  1.欣赏过京剧表演的片段。

  2.视频、图谱、课件

  活动过程:

  一、播放视频,体会京剧的唱腔,引导幼儿学唱拖长腔乐句。

  1.播放视频,初步感知京剧唱腔。

  (1)他们在表演什么?

  (2)他唱了些什么?是怎么唱的?小结:张飞生气的时候就爱乱叫、叫喳喳。

  2.再次观看视频,学唱拖长腔乐句。

  (1)引导幼儿尝试演唱

  (2)出示图谱,学唱拖长腔乐句图谱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怎么唱呢?引导幼儿随图谱进行学唱。小结:京剧是我们中国的国粹,拖长腔是京剧的特点。

  二、教师范唱歌曲,引导幼儿理解人物特点与脸谱的关系,初步感知歌曲内容。

  1.出示脸谱,回忆已有经验。

  有哪些颜色的脸谱?

  2.教师范唱歌曲,介绍不同颜色的脸谱及人物

  (1)这是一首什么样的歌曲?

  (2)你听到蓝脸的、红脸的、黄脸的、白脸的唱的是谁?

  (3)为什么会有不同颜色的脸谱?小结:京剧的脸谱真有趣,颜色不同,代表的人物性格也不同。

  3.范唱第二遍歌曲,鼓励幼儿与老师一起演唱最后一句。你听到歌曲唱了什么?怎么唱的?

  4.范唱第三遍歌曲,感受演唱的不同力度。你听到老师唱张飞和窦尔敦的声音是怎样的?黄脸和白脸的怎么唱的?每一句的声音大小有什么变化?引导幼儿初步学唱。

  三、学唱歌曲,引导幼儿用合适的'力度及动作来演唱歌曲。

  1.老师大声唱,幼儿跟着一起小声唱一唱。小结:不同颜色脸谱代表的人物特点不一样,因此他唱歌的声音也是不一样的。

  2.幼儿集体唱。

  3.引导幼儿用合适的力度及动作来演唱歌曲。

  四、播放视频,幼儿随音乐加动作演唱歌曲。

  1.观看演唱京剧的视频。

  (1)小演员是怎样表演的?

  (2)你想加上什么动作?请个别表现,教师提升,幼儿互相学一学。我们一起来加上动作唱唱试试。

  2.幼儿随音乐边唱边表演。想不想像小演员一样来试试?幼儿随音乐一起表演。五、教师演唱歌曲,激发孩子继续演唱的兴趣。小朋友,这首歌还唱了很多颜色的脸谱,老师唱给你们听听怎么样?你还听见有什么颜色的脸谱?我们回到教室再把这些颜色的脸谱唱出来吧!

  一、活动目标:

  1、在熟悉乐曲旋律的基础上,学唱京剧《戏说脸谱》。

  2、通过观察图片的排列顺序,熟悉歌词的顺序。

  3、感受京剧的效果,产生喜爱京剧的情绪。

  二、活动准备: 1、与歌词内容有关的脸谱各一张。

  2、圆舞板、大鼓各一只。

  3、戏说脸谱的伴奏带。

  三、活动过程:

  (一)脸谱配对游戏,认识张飞,以念的方式感受人物的性格。

  1、观看ppt,孙猴、窦尔敦、曹操、关公,找到相应的脸谱,并根据小节线的提示依次摆放。

  2、还有一个人也很厉害,他长得怎么样?生气起来可不得了。猜猜他会是什么脸呢?

  (二)说脸谱,摆脸谱,尝试有节奏地完整念歌词。

  1、圆舞板也想来认识他们,你听:打节奏念歌词。跟念一遍。

  2、你听到了什么?或者是不一样的地方?出示马、大刀、喳喳。

  3、想不想和圆舞板合作,他说前半句,你们来接后半句,再交换。

  4、大鼓也想加入呢?你会跟着大鼓完整地说一说吗?

  (三)通过倾听、比较、接龙游戏等方式来戏说脸谱,体验京剧的唱腔。

  1、告诉你们哦!这就是一首京剧,名叫《戏说脸谱》。想不想听?教师范唱。


幼儿园大班教案《脸谱》实用5份(扩展7)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戏说脸谱(5)份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戏说脸谱,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活动目标

  1、初步学唱京剧《戏说脸谱》,在老师的提示下,探索如何使用图示理解、记忆歌词。

  2、学*根据不同的脸谱角色,用合适的力度及动作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3、初步了解中国国粹——京剧艺术,并逐步喜爱京剧艺术。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邀请家长共同协助帮助幼儿欣赏有关京剧表演的flash、认识各种不同色彩的京剧脸谱、了解与活动内容有关的各人物特征等,

  2、物质准备:京剧脸谱课件:蓝脸、红脸、花脸、白脸、黑脸。

  歌曲内容小图片;幼儿自制京剧脸谱若干。

  活动过程

  1、说脸谱

  (1)师幼共同欣赏京剧脸谱课件,说说各种不同脸谱所代表的人物名称及其性格特征。

  (2)教师出示脸谱,简单介绍歌曲内容。提示语:“蓝脸的窦尔敦有一天夜里,悄悄地偷走了皇帝的御马;红脸的关公在战场上杀起敌人很勇敢、不怕困难;花脸的孙猴很活泼、很淘气;白脸的曹操虽然很狡猾,但是他很聪明;黑脸的张飞脾气暴躁,生气发脾气时喳喳乱叫,很远的地方都能听见呢。”

  2、学*演唱京剧《戏说脸谱》。

  (1)初步学唱歌曲

  ①教师表演范唱。

  ②再次欣赏教师范唱,师幼共同讨论歌里有哪些内容,并出示相应的小图片。

  ③讨论歌曲的其他内容,并选择匹配小图片贴在图谱的相应位置。

  (2)幼儿完整学唱,并针对幼儿学唱情况进行重点练唱。

  讨论:“老师的演唱和*时小朋友唱的歌有什么不一样?”

  3、探索用合适的力度演唱每个乐句。

  (“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最轻;“红脸的关公战场杀”稍用力;“花脸的孙猴”淘气、顽皮;“白脸的.曹操”狡猾;“黑脸的张飞叫喳喳……”响亮而浑厚。)

  4、分角色扮演京剧演员和观众,观众在每个句末叫“好!”(叫好的声音要短而有力。)

  活动延伸:幼儿带上脸谱面具、穿上脸谱衬衫,边演唱,边表演动作,同时引导幼儿在音乐区继续体验京剧表演的乐趣。

  附歌谱:《戏说脸谱》

  1=F 1/4

  0 2︳1 2︳3 2︳3︳0 3︳2 3︳1︳2︳

  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

  0 2︳1 2︳3 2︳3 5︳2 1︳6 1︳1︳1︳

  红脸的关公战场杀;

  0 1︳5 6︳1 0︳1 0︳0 2︳1 2︳3 0︳3 2︳

  花脸的孙猴,白脸的曹操;

  0 7︳6 7︳2︳0︳2︳0︳3 2︳2 3︳

  黑脸的张飞叫的

  4︳4︳4︳4︳4︳4︳4︳4 5︳

  喳喳……啊

  2 3︳2 1︳1 6︳6 1︳1︳6︳1-‖

  啊……啊……啊…啊…啊……

  活动内容:戏说脸谱

  重点领域:艺术

  相关领域:语言

  活动目标:

  1、在熟悉乐曲的旋律的基础上,学唱京剧《戏说脸谱》

  2、通过京剧脸谱熟悉歌词内容,学*根据不同的脸谱角色,表现人物的不同的性格特征。

  3、知道京剧是我国的国粹,逐步喜爱京剧的艺术。

  活动准备:

  1、有欣赏过京剧表演。

  2、制作好的京剧脸谱:红脸:黄脸:花脸:白脸:黑脸,磁带。

  重难点能根据乐曲旋律的提示进行哼唱,并创编相应的动作。

  知道京剧是我国的国粹,有进一步探索京剧的欲望。

  活动过程

  一、倾听音乐《戏说脸谱》,激发幼儿兴趣。

  1、教师“今天我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歌曲,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2、教师“你听到了什么?你最喜欢哪一句?”

  二、再次欣赏一遍,幼儿根据音乐进行哼唱。

  1、逐句听歌词,同时出示与歌词相对应的图片,讲述讨论歌词的内容。

  2、逐句练*唱腔和唱调。

  3、完整的进行演唱京剧〈戏说脸谱〉

  三、探索根据不同的角色适当的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1、向幼儿一一介绍不同的人物的性格特征,尝试用合适的表情和动作进行表现。

  2、请个别幼儿进行表演。

  四.进行表演,增强幼儿的兴趣。

  1、分角色扮演京剧演员和观众,被选为观众的幼儿进行表演,其他幼儿则是观众。观众在“演员唱完后在句末叫“好”!

  2、角色互换,继续进行表演。

  一、活动目标:

  1、在熟悉乐曲旋律的基础上,学唱京剧《戏说脸谱》。

  2、通过观察图片的排列顺序,熟悉歌词的顺序。

  3、感受京剧的效果,产生喜爱京剧的情绪。

  二、活动准备: 1、与歌词内容有关的脸谱各一张。

  2、圆舞板、大鼓各一只。

  3、戏说脸谱的伴奏带。

  三、活动过程:

  (一)脸谱配对游戏,认识张飞,以念的方式感受人物的性格。

  1、观看ppt,孙猴、窦尔敦、曹操、关公,找到相应的脸谱,并根据小节线的提示依次摆放。

  2、还有一个人也很厉害,他长得怎么样?生气起来可不得了。猜猜他会是什么脸呢?

  (二)说脸谱,摆脸谱,尝试有节奏地完整念歌词。

  1、圆舞板也想来认识他们,你听:打节奏念歌词。跟念一遍。

  2、你听到了什么?或者是不一样的地方?出示马、大刀、喳喳。

  3、想不想和圆舞板合作,他说前半句,你们来接后半句,再交换。

  4、大鼓也想加入呢?你会跟着大鼓完整地说一说吗?

  (三)通过倾听、比较、接龙游戏等方式来戏说脸谱,体验京剧的唱腔。

  1、告诉你们哦!这就是一首京剧,名叫《戏说脸谱》。想不想听?教师范唱。

  2、想不想学呀?

  3、唱的和说的有什么不一样?拖音——喳,出示图谱多音——啊,出示图谱。引导幼儿学唱。

  4、接龙游戏,教师与幼儿。

  5、京剧唱起来和其他歌曲不一样,除了歌词的变化,给你的感觉是怎样的?对呀!很有力也很有节奏,你会跟着京剧里的伴奏来唱一唱吗?

  6、秘密导入,尝试多次的比赛练*。

  (四)观看视频表演,尝试迁移动作来表演。

  1、在京剧中,脸谱的形象也是很讲究的,红色代表忠勇、白色代表奸邪、孙猴代表神的力量,那我们可以做什么动作呢?

  2、我们一看京剧演员他们是怎么做的?

  3、跟着他们一起来做一做。

  4、听音乐加上自己的动作声音表演一次。

  5、走到家长面前,与家长合作表演。

  活动目标:

  1.了解歌曲独有的京韵唱腔,初步学会演唱歌曲。

  2.能根据不同的脸谱角色,用合适的力度及动作来演唱歌曲。

  3.感受京剧的特点和魅力,为京剧是中国特有的艺术而自豪。

  活动准备:

  1.欣赏过京剧表演的片段。

  2.视频、图谱、课件

  活动过程:

  一、播放视频,体会京剧的唱腔,引导幼儿学唱拖长腔乐句。

  1.播放视频,初步感知京剧唱腔。

  (1)他们在表演什么?

  (2)他唱了些什么?是怎么唱的?小结:张飞生气的时候就爱乱叫、叫喳喳。

  2.再次观看视频,学唱拖长腔乐句。

  (1)引导幼儿尝试演唱

  (2)出示图谱,学唱拖长腔乐句图谱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怎么唱呢?引导幼儿随图谱进行学唱。小结:京剧是我们中国的国粹,拖长腔是京剧的特点。

  二、教师范唱歌曲,引导幼儿理解人物特点与脸谱的关系,初步感知歌曲内容。

  1.出示脸谱,回忆已有经验。

  有哪些颜色的脸谱?

  2.教师范唱歌曲,介绍不同颜色的脸谱及人物

  (1)这是一首什么样的歌曲?

  (2)你听到蓝脸的、红脸的、黄脸的、白脸的唱的是谁?

  (3)为什么会有不同颜色的脸谱?小结:京剧的脸谱真有趣,颜色不同,代表的人物性格也不同。

  3.范唱第二遍歌曲,鼓励幼儿与老师一起演唱最后一句。你听到歌曲唱了什么?怎么唱的?

  4.范唱第三遍歌曲,感受演唱的不同力度。你听到老师唱张飞和窦尔敦的声音是怎样的?黄脸和白脸的怎么唱的?每一句的声音大小有什么变化?引导幼儿初步学唱。

  三、学唱歌曲,引导幼儿用合适的力度及动作来演唱歌曲。

  1.老师大声唱,幼儿跟着一起小声唱一唱。小结:不同颜色脸谱代表的人物特点不一样,因此他唱歌的声音也是不一样的。

  2.幼儿集体唱。

  3.引导幼儿用合适的力度及动作来演唱歌曲。

  四、播放视频,幼儿随音乐加动作演唱歌曲。

  1.观看演唱京剧的视频。

  (1)小演员是怎样表演的?

  (2)你想加上什么动作?请个别表现,教师提升,幼儿互相学一学。我们一起来加上动作唱唱试试。

  2.幼儿随音乐边唱边表演。想不想像小演员一样来试试?幼儿随音乐一起表演。五、教师演唱歌曲,激发孩子继续演唱的兴趣。小朋友,这首歌还唱了很多颜色的脸谱,老师唱给你们听听怎么样?你还听见有什么颜色的脸谱?我们回到教室再把这些颜色的脸谱唱出来吧!

  【活动目标】

  1、能用分组接唱、加衬词不同的手法来演唱《戏说脸谱》。

  2、通过在看、学、唱中进行趣味创编,鼓励幼儿大胆演唱。

  3、在活动中进一步感受京剧艺术的魅力。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磁带。

  【活动过程】

  一、幼儿听音乐走台步上场、亮相。

  谁能说说我们是怎样上场的?幼儿讨论。

  教师小结:京剧里的台步和亮相。

  二、复*京歌

  1、幼儿演唱《戏说脸谱》。

  2、教师引导幼儿用合适的力度或表情演唱京歌。

  (“蓝脸的窦尔墩盗御马”最轻;“红脸的关公战场杀”稍用力;“花脸的孙猴”神气;“白脸的曹操”奸诈;“黑脸的张飞叫喳喳”最响亮。)

  3、引导幼儿在适当的乐句后“叫好”。

  活动反思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