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教案通用5篇

首页 / 教案 / |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教案 1

  教学内容:笔算乘法(例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方法。

  2、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能力和口算的能力。

  3、使学生经历笔算乘法计算的全过程,掌握算理和计算的方法。

  4、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良好学**惯。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积的定位。

  教具准备:图片。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1、口算:150×2= 230×4= 320×2= 410×3= 290×3= 520×3=

  2、笔算 24×12= 44×59= 63×52=

  2 4 4 4 6 3

  × 1 2 × 5 9 × 5 2

  4 8 3 9 6 1 2 6

  2 4 2 2 0 3 1 5

  2 8 8 2 5 9 6 3 2 7 6

  说一说笔算的方法是什么?它的步骤是怎样的?

  3、这节课继续学*笔算乘法。

  板书课题:笔算乘法

  一、探究新知.

  现在大家看看这道题:123×42=

  (1)估计一下大约是多少?怎么计算出准确的结果?

  (2)能不能用我们以前学过的旧知识来解决这道题,自己试一试。

  (3)问: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积的书写位置怎样?最后算什么?

  145×12=1740

  1 2 3

  × 4 2

  2 4 6

  4 9 2

  5 1 6 6

  例1.李叔叔从某城市乘火车去北京用了12小时,火车1小时约行145千米。该城市到北京大约有多少千米?

  问:说一说这题如何列式?这是一道什么样的乘法算式?

  独立完成的过程中想想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积的书写位置怎样?最后算什么?

  145×12=1740

  1 4 5

  × 1 2 强调数位对齐

  2 9 0 强调数位对齐

  1 4 5 强调数位对齐

  1 7 4 0 强调数位对齐

  问:如何检验自己的运算结果?

  小结: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方法是什么?

  师生归纳: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法,首先数位对齐,先用因数个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因数,得数的末尾和个位对齐;再用这个因数十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因数,得数的末尾和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三、巩固练*:

  1、书后做一做 134×12= 176×47 = 425×36 = 237×82=

  2、练*七的1、2独立完成。

  3、独立完成练*七的第5题,注意解题的规范与完整

  4、诊断医生:练*七的第7题

  四、课堂总结:今天你都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课堂作业

  1、练*七第3题。

  2、练*七第4题。

  家庭作业1、练*七第6、8、9。

  2、学*之友练*三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教案 2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用一位数乘两位数(积在100以内)或几百几十的数的口算方法。

  2、使学生能根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推出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3、使学生知道速度的表示法,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时间、速度和路程之间的关系,并应用这种关系解决问题的过程。

  4、使学生掌握乘法的估算方法。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应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养成估算的*惯。

  (二)这部分内容可以用8课时进行教学。

  第1课时:笔算乘法(例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方法。2、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能力和口算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经历笔算乘法计算的全过程,掌握算理和计算的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良好学**惯。

  一、复*导入;

  1、口算:

  152×2=231×4=321×2=

  415×3=298×3=523×3=

  2、笔算

  24×12=44×59=63×52=

  说一说笔算的方法是什么?

  3、这节课继续学*笔算乘法

  板书课题:笔算乘法

  二、探究新知、

  例1.李叔叔从某城市乘火车去北京用了12小时,火车1小时约行145千米。该城市到北京大约有多少千米?

  问:说一说这题如何列式?这是一道什么样的乘法算式?

  板书课题补充;三位数乘两位数

  145×12估计一下大约是多少?

  怎么计算出准确的结果?

  能不能用我们以前学过的旧知识来解决这道题,自己试一试。

  问: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积的书写位置怎样?最后算什么?

  145×12=1740

  145

  ×12

  -------

  290

  145

  -------

  1740

  问:如何检验自己的运算结果?

  小结:,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方法是什么?师生归纳

  两位数乘法,先用一个乘数个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乘数,得数的末尾和个位对齐;再用这个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乘数,得数的末尾和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三、巩固练*:

  1、书后做一做

  134×12=176×47425×36

  237×82

  2、练*九的1、2独立完成

  四、课堂总结

  今天你都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

  练*九第3、5题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教案 3

  教材分析

  课标中对本节内容的要求是:能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关于整数乘法运算的学*,本学期已进入了尾声。即本单元的学*内容是义务是义务教育阶段整数乘法的最后一个知识块。它是在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学中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和算法都将直接迁移到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中来,因此,学生对算理和算法的理解和探索并不会感到困难,但是,由于因数数位的增加,计算的难度也会相应的增加,计算中就会出现各种不同的情况,因此,这一课的学*对学生来说也是非常必要。学*这部分内容,有利于学生完整地掌握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为今后进一步学*小数乘法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

  1、学生学*基本情况:这个班大多数学生的计算能力较强,书写比较规范。但这个班学*不够积极,上课不喜欢个别回答问题,只喜欢集体回答。

  2、学生认知发展分析:这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学中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已理解了。

  3、学生认知障碍点:由于因数数位的增加,计算的难度也会相应的增加,计算中就会出现各种不同的情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能力目标:让学生通过两位数乘两位数到三位数乘两位数知识的迁移,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与态度目标:让学生获得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的计算问题的体会,体验成功的愉悦,进一步树立学*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的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中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积的末尾应写在什么位置上。

  教学过程

  一、复*铺垫

  1、口算热身:每组算一题其他组作判断。

  16×4230×419×3180×4

  2、竖式笔算:45×12=

  学生自己动手完成,说一说计算方法,竖式计算乘法要注意哪些问题?

  二、情境导入:

  同学们知道我们南宁人的精神是什么?能帮就帮,那你们愿不愿意帮助一个身患重病的同学呢?昨天我们中心校倡议同学们为一个身患重病的同学捐款,对吗?据了解已经有一个班捐得了145元钱,如果每个班都捐得145元,我们中心校共有几个班级呀?(12个班),你想提什么问题?(一共能捐多少元呢?)

  1、板书题目:每个班捐145元,我们学校共有12个班,一共捐得多少元钱?

  2、你想怎么列式?145×12=(元)

  3、观察这算式,你发现和我们以前所学得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吗?

  4、揭示课题:三位数乘两位数。

  5、145X12,你想怎样算?

  (1)你能运用估算知识猜一猜:全校共有12个班,一共捐得多少元钱?说一说你的想法?

  (2)你能用竖式计算出准确答案吗?今天我们就重点来研究三位数成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板书)

  ①学生独立思考,自己试着在练*本上算一算。尝试算出145×12的结果,并对照估算的情况,算一算估算值与准确值的误差是否合乎实际。有困难的,可以参考课本中的算法进行计算。

  ②教师巡回指导,特别关注有困难的学生。

  ③交流汇报、归纳解题策略。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6、学生互相说算法。

  7、你想提醒大家笔算时要注意那些问题?(学生畅所欲言。)验算。

  8、观察归纳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法则。

  三、练*:

  1、基本练*〔目的:达到正确,快速,对新知识的巩固和加强〕分层测试卡基本练*的第一题,能做几题就做几题。(讲评时提醒学生最后一题可交换因数的位置,使计算简便)

  279×31545×6928×287

  结论:仔细观察上面的各道算式,想一想:三位数乘两位数积是()位数或()位数。

  2、变式练*〔目的:针对易错点进行改错〕课本51页第7题说出右面计算中的错误,并把它改正过来。

  3、分层测试卡的基本练*第3题。

  四(2)班有35名学生,每人交书费116元,一共交书费多少元?

  四、课堂总结,学法提炼

  回顾一下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想和大家分享吗?

  师:回顾一下刚才你们是怎样学会的?通过哪些办法?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教案 4

  教学内容: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47页

  教学目标:

  1、根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推出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通过两位数乘两位数到三位数乘两位数知识的迁移,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培养迁移类推的能力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主动参与学*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学*成功的快乐,激发探索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

  教学重点:

  探索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并掌握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1.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

  2.正确规范地计算和书写乘法竖式。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1、口算

  32×2=/23×3=/23×30=

  180×3=/16×30=/240×4=

  2、9月7日—9日,我们学校参加了青爱工程九九公益日“爱的教育”主题活动,我校*均每班筹款145元,*均每位教师筹款45元。

  问题:

  1、四年级8个班共筹款多少元?

  2、四年级16位教师共筹款多少元?

  (生列式解答)

  同桌互相检查,并说出自己的计算过程

  师:大家做的很好,让我们来解决更具挑战性的问题。

  出示:

  3、我们学校三四年级16个班共筹款多少元?

  生列式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内容:三位数乘两位数

  板书:(三位数乘两位数)

  二、自主参与,探究新知

  1、尝试练*

  (1)列出横式:145×16=

  (2)想一想:可以怎样计算?

  给学生留有讨论时间

  2、学生讨论

  (1)小组内讨论算法

  (2)展示学生尝试练*中的几中做法

  (3)说一说:谁做的对?谁做的错,错在哪里?

  生:甲乙两位同学计算正确,丙同学做错了,因数十位上的1乘145,得数的末位5应该与因数的十位对齐。

  师引导说:为什么与十位对齐?

  2、理清法则

  (1)回顾

  老师带领同学回顾计算过程

  (2)提问

  第一步先算什么?

  第二步再算什么?

  最后再怎样?

  4、对比例题,归纳法则

  (1)观察45×16/145×16

  (2)比较两位数乘两位数,两位数乘三位数的乘法计算顺序。

  (3)归纳法则

  三、练*巩固,拓展提高。

  1、课堂小练

  134×16/246×34

  2、教材47页“做一做”

  3、火眼金睛:先判断对错,再改正。

  4、为了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学校准备购置足球和篮球各14个,根据提供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四、课堂总结,课外延伸。

  1、今天我们学会了什么?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2、如果让你计算四位数乘两位数,你有办法吗?下课试试看。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教案 5

  (一)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主要教学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以及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此之前,学生在三年级已经掌握了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学*这部分内容不会有太多困难,只是形成相应的计算技能需要经历一定的训练过程。在本节教材安排例题中,教材以住宅小区住户为题材,呈现了需要用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列出乘法算式后,没有作过多的提示和说明,而是直接以填□的形式呈现了竖式的结构,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乘法运算的知识和经验,尝试用竖式算出得数。同时结合反馈与交流,引导学生讨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这样,引导学生在尝试计算,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与算法,既充分尊重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促进他们通过独立思考,自主构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又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学*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他们对数学学*的兴趣。之后并安排了相应的练*题,加强学生对所学新知的理解,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设计

  1、教材简析:本节课是学*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并能运用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理解算理并掌握计算方法。

  2、学情分析:本节课的内容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的三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已经有了竖式书写和计算的经验,但由于计算中多了一位数,计算难度上有所提高。在教学时,本着“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水*和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建立在学生浓厚兴趣的基础上”这一新课程理念实施的。向学生提供充分的学*素材,提供足够的活动机会,引导他们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基础上理解并掌握新知,领会数学思想,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学*内容:新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课本27页及相关练*

  教学目标:

  .使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的过程,理解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基本笔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在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形成认真做题的*惯。

  教学重难点:

  理解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熟练地计算,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旧知:

  笔算(指名学生板演):

  128×6=28×16=

  设计意图:三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是学生学*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法迁移的基础,通过复*,为学生探究新知,奠定基础。

  二、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三、揭示目标(同上)

  四、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27页例1

  思考:根据这幅图片,你可以得到哪些信息?128×16=(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怎样计算呢?)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自主探究,引导学生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整理形成知识网络,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惯。

  五、先学

  1、看一看:按照老师的要求认真看课本。借鉴我们之前学到的两位数乘两位数方法来尝试完成例题

  2、指名2位同学上黑板板演书上的方法。

  六、后教

  1、动手操作完成课本练一练,理解算理。

  师生共同活动,演示计算过程。边讲解边板书竖式。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鼓励学生用各种方法解决问题体现了算法多样化的理念,并使学生在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体验成功的快乐。

  小结: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2、练一练:

  学生独立完成课本27页练*

  ①让学生说说其做法。

  ②注意:告诉学生,为了防止忘记,进位数可写小一些记在横线上。

  ③:进一步巩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和算法。

  设计意图:经过上面三位数乘以两位数的学*,再来进一步巩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使学生进一步熟悉两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

  七、当堂训练

  1.完成课本第30页第2及其他练*

  八、作业

  完成课本30页第3、5题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教案通用5篇扩展阅读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教案通用5篇(扩展1)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3篇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使学生获得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的计算问题的体会,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

  3、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体验成功的愉悦,进一步树立学*数学的自信心,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重点难点:

  1、使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理解“用两位数哪一位上的数去乘,乘得的数的末位就和那一位”对齐。

  教学过程:

  一、复*旧知

  1、口算训练

  师:咱们先进行口算大战,看看谁的表现最出色,先听要求:老师每一小组任意抽一名同学,被老师抽到的6名同学代表你们小组进行抢答,回答正确加1人。

  出示口算卡片

  2、笔算

  23×1530×87

  师:不要骄傲,还有难的啊!这次的规则是谁先做完,给谁板演的机会,做完后举手告诉老师。

  笔算后,由学生说说笔算的方法及应注意的问题。

  师:我们学*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今天我们来进一步学*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板书课题)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出示信息窗3的情境

  1、教师和学生交流信息窗的信息

  师:同学们知道2008年奥运会帆船、帆板项目是在哪个城市举办的吗?为了迎接奥运,青岛现在新建了高速公路。请同学们打开课本37页,通过观察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板书信息)

  2、根据信息窗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板书:高速公路一期工程全长多少米?

  高速公路二期工程全长多少米?

  3、问题怎样解决?咱们先来列出算式。学生列式。

  三、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解决问题一:高速公路一期工程全长多少米?

  (1)师:算式中是三位数乘两位数,你准备如何解决?听好老师要求:先自己独立解决,然后把你的方法在你们小组交流。

  (2)全班交流:这些做法都对吗?

  师:有没有不同的做法?师引导:为什么积的末尾和十位对齐?

  师:同学们你们觉得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2、解决问题二:高速公路二期工程全长多少米?

  师:咱们解决了第一个问题,还有一个问题等着咱们呢。自己能解决吗?

  学生可能会有两种竖式:

  师:观察这两个算式,你有什么想法?

  引导学生进行比较,明确第2种比较简单。

  师:像这样的算式,可以先用0前面的数相乘,再根据两个乘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数的末尾添几个0。

  师:同学们你们觉得象这样的算式应注意什么问题?

  四、自主练*

  师:同学们出色的解决了这两个问题,那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同学们还有问题吗?那下面咱们进行练*,看看谁能全部过关,对自己有信心吗?P38页自主练*第一题,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先做第一行,把第一行做到练*本上,开始。

  五、总结

  师:时间过得真快,一节课马上要结束了,通过这节课的学*,你有哪些感受,学到了什么,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吧。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2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7页例1与相关的内容,练*八第1、2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已有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知识经验,自主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算理,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是学生能结合乘法的口算、估算来进行验算,养成良好的计算*惯。

  3、使学生经历利用旧知解决新问题的过程,提升知识技能的迁移水*,发展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

  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算理并掌握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师:我们已经学会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首先进行知识回顾和检测。

  出示:

  1、 口算

  23×20= 42×30=

  23×19≈ 42×29≈

  23×21≈ 42×31≈

  2、 笔算

  34×12= 76×47= 25×36= 37×82=

  独立完成,4生板演。

  请学生说一说,计算步骤和要求。

  师:其实,数学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回想乘法学*的历程:我们首先学*的是一位数乘一位数,就是表内乘法,接着是两位数乘一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然后是两位数和两位数的乘法。今天我们再往前迈进一步,学*三位数乘两位的笔算乘法(板书课题:三位数乘两位)那以后我们还会学*多位数的乘法。

  3、出示练*变形:

  134×12= 176×47= 425×36= 237×82=

  (1) 估算

  师:首先来估算一下134×12的积大约是多少?

  生:估算乘积。

  (2) 尝试笔算

  师:你能不能根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经验来尝试列竖式计算

  134×12呢?边算边想:分几步计算?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生:尝试笔算。(教师巡视,观察学生情况)

  请学生板演展示,并讲解计算的步骤:

  先算什么? 134

  再算什么? × 12

  最后算什么? 268 (134×2的积)

  134 (134×10的积)

  1608 (134×12的积)

  师:问竖式中的各乘积的意义?

  (3) 尝试笔算176×47

  师:能试着计算176×47吗?边做边想过程,先算什么?在算什么?最后算什么?在计算时要注意什么或在计算时你遇到了什么困惑?

  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生:板示不同的笔算。(正确的 错误的 困惑的)

  师:在计算的过程中要注意什么?

  用乘数哪位上的数去乘,乘积的末尾就和乘数的那位对齐。

  不要忘记加进位的数。

  (4) 与所学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对比,你觉得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要注意什么呢?

  4、巩固练*

  完成后两道练*,订正,讲评。

  5、小结笔算方法

  6、解决问题

  师:学以致用,学会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就是为了解决问题,下面我们就来解决这一问题吧!

  出示:李叔叔从某城市乘火车去北京用了12小时,火车每小时行145千米。该城市到北京有多少千米?

  生:(1)读题,弄清题意。

  (2)说出,已知什么?求什么?怎样列式?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使学生获得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的计算问题的体会,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

  3、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体验成功的愉悦,进一步树立学*数学的自信心,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重点难点:

  1、使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理解“用两位数哪一位上的数去乘,乘得的数的末位就和那一位”对齐。

  教学过程:

  一、复*旧知

  1、口算训练

  师:咱们先进行口算大战,看看谁的表现最出色,先听要求:老师每一小组任意抽一名同学,被老师抽到的6名同学代表你们小组进行抢答,回答正确加1人。

  出示口算卡片

  2、笔算

  23×1530×87

  师:不要骄傲,还有难的啊!这次的规则是谁先做完,给谁板演的机会,做完后举手告诉老师。

  笔算后,由学生说说笔算的方法及应注意的问题。

  师:我们学*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今天我们来进一步学*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板书课题)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出示信息窗3的情境

  1、教师和学生交流信息窗的信息

  师:同学们知道2008年奥运会帆船、帆板项目是在哪个城市举办的吗?为了迎接奥运,青岛现在新建了高速公路。请同学们打开课本37页,通过观察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板书信息)

  2、根据信息窗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板书:高速公路一期工程全长多少米?

  高速公路二期工程全长多少米?

  3、问题怎样解决?咱们先来列出算式。学生列式。

  三、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解决问题一:高速公路一期工程全长多少米?

  (1)师:算式中是三位数乘两位数,你准备如何解决?听好老师要求:先自己独立解决,然后把你的方法在你们小组交流。

  (2)全班交流:这些做法都对吗?

  师:有没有不同的做法?师引导:为什么积的末尾和十位对齐?

  师:同学们你们觉得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2、解决问题二:高速公路二期工程全长多少米?

  师:咱们解决了第一个问题,还有一个问题等着咱们呢。自己能解决吗?

  学生可能会有两种竖式:

  师:观察这两个算式,你有什么想法?

  引导学生进行比较,明确第2种比较简单。

  师:像这样的算式,可以先用0前面的数相乘,再根据两个乘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数的末尾添几个0。

  师:同学们你们觉得象这样的算式应注意什么问题?

  四、自主练*

  师:同学们出色的解决了这两个问题,那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同学们还有问题吗?那下面咱们进行练*,看看谁能全部过关,对自己有信心吗?P38页自主练*第一题,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先做第一行,把第一行做到练*本上,开始。

  五、总结

  师:时间过得真快,一节课马上要结束了,通过这节课的学*,你有哪些感受,学到了什么,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吧。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教案通用5篇(扩展2)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6篇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1

  教学内容:

  三年级下册教科书第51页。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是学生学*了两位数乘一位数和整百数乘整十数口算的基础上进行的,是把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转化到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上来,让学生借助已有的学*经验,创设现实的学*情景,增加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观察对比的机会,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多次经历过估算,对于估算的基本方法学生并不陌生,教学时应充分放手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引导学生自主归纳总结估算的方法,进一步体会算法多样化与算法优化的关系,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多种方法中选择一种合理的、简洁的方法进行估算。

  教学目标: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估算的方法,并能熟练地进行估算。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提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3、在具体的情境中,能对估算的结果作出合理的判断,体会估算的必要性。

  教学重点:

  使学生学会估算的方法,并能熟练的进行估算。

  教学难点:

  选择一种合理的、简洁的方法进行估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知道2008年奥运会的帆船比赛在青岛举行。为了办好奥运会,青岛人人都积极行动起来,想知道青岛的小学生在做什么吗?请看大屏幕出示情境图。

  2、搜集信息。

  师:仔细情境图,你看到了什么?

  生1:我看到我为奥运种棵树几个字。

  生2:育才小学有18个班,*均每班发223包树种。

  生3:光明小学有12个班,*均每班发340包树种。

  3、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为了美化青岛,青岛市*向全社会发出了倡议书,还免费向市民发放树种呢,人们积极响应*号召,植树造林。根据两位小同学的介绍,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1:我想知道育才小学发了多少包树种?

  生2:我想知道光明小学发了多少包树种?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2

  教学内容: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47页

  教学目标:

  1、根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推出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通过两位数乘两位数到三位数乘两位数知识的迁移,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培养迁移类推的能力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主动参与学*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学*成功的快乐,激发探索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

  教学重点:

  探索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并掌握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1.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

  2.正确规范地计算和书写乘法竖式。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1、口算

  32×2=/23×3=/23×30=

  180×3=/16×30=/240×4=

  2、9月7日—9日,我们学校参加了青爱工程九九公益日“爱的教育”主题活动,我校*均每班筹款145元,*均每位教师筹款45元。

  问题:

  1、四年级8个班共筹款多少元?

  2、四年级16位教师共筹款多少元?

  (生列式解答)

  同桌互相检查,并说出自己的计算过程

  师:大家做的很好,让我们来解决更具挑战性的问题。

  出示:

  3、我们学校三四年级16个班共筹款多少元?

  生列式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内容:三位数乘两位数

  板书:(三位数乘两位数)

  二、自主参与,探究新知

  1、尝试练*

  (1)列出横式:145×16=

  (2)想一想:可以怎样计算?

  给学生留有讨论时间

  2、学生讨论

  (1)小组内讨论算法

  (2)展示学生尝试练*中的几中做法

  (3)说一说:谁做的对?谁做的错,错在哪里?

  生:甲乙两位同学计算正确,丙同学做错了,因数十位上的1乘145,得数的末位5应该与因数的十位对齐。

  师引导说:为什么与十位对齐?

  2、理清法则

  (1)回顾

  老师带领同学回顾计算过程

  (2)提问

  第一步先算什么?

  第二步再算什么?

  最后再怎样?

  4、对比例题,归纳法则

  (1)观察45×16/145×16

  (2)比较两位数乘两位数,两位数乘三位数的乘法计算顺序。

  (3)归纳法则

  三、练*巩固,拓展提高。

  1、课堂小练

  134×16/246×34

  2、教材47页“做一做”

  3、火眼金睛:先判断对错,再改正。

  4、为了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学校准备购置足球和篮球各14个,根据提供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四、课堂总结,课外延伸。

  1、今天我们学会了什么?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2、如果让你计算四位数乘两位数,你有办法吗?下课试试看。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3

  教学目标:

  1、能结合具体的情境,估计三位数乘两位数积的范围。

  2、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能利用乘法运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4、使学生在主动参与学*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学*成功带来的快乐,激发探索计算方法、解决问题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明确待解决问题

  1、谈话导入 同学们喜欢看课外书吗?前几天老师买了一套少儿百科全书,付了128元,如果买2套付多少钱呢?5套呢?学校图书室要买12套,你能算出要付多少钱吗?

  (前两个问题,学生口答,并说一说方法,在类比推理中,让学生理解求12套百科全书的价钱就是求128×12的积。)

  2、学生进行估算,并说说想法。3、通过诱导,引入新课。

  刚才每位同学都进行了估算,那么究竟128×12的准确答案是多少呢?面对新问题,我相信同学们各有高招,这节课我们一起借助已经掌握的知识来解决今天遇到的新问题。(板书课题:三位数乘两位数)

  二、自主探究,尝试解决问题

  1、学生独立思考,自己试着在练*本上算一算。有困难的,可以参考课本中的算法进行计算。

  2、教师巡回指导,特别关注学困生。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估算,再尝试笔算,实现了估算、笔算的有机结合。同时,允许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学*方法,较好地体现了“关注差异、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三、交流汇报、归纳解题策略

  1、小组交流计算方法 请同学们在四人小组里说说你的算法,也听听别人的算法。

  2、全班交流,汇总策略 以小组为单位,每小组推荐一位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本组的学*成果。

  (1)、充分展示学生的研究成果,学生的解题策略可能有:

  ①128×10=1280 128×2=256 1280+256=1536 ②128×2=256 256×6=1536

  ③128×3=384 384×4=1536 ④利用竖式

  (2)、通过比较,着重指导,从而理解算法,掌握方法。

  (3)、请学生算一算128×13,目的是让学生发现方法二、三的局限性,从而更好的体会学*竖式的价值。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对不同方法的比较、算法之间内在联系的深入分析,从中逐步体验到竖式计算简洁、明白、通用、易查的优越性,体验到竖式计算的优越性和学*竖式的价值。在这个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体验各种算法。感悟和选择出最优的方法。)

  四、应用深化,总结学*方法

  1、森林医生(题目略) 做完此题教师小结:仔细严谨,体现了我们学*数学的良好品质。

  2、用你喜欢的方法算一算(题目略)

  3、如果我班每位同学买这样一套少儿百科全书,书店给我们每套优惠15元,请算一算全班同学一共要付多少钱?

  4、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我们是怎样学会这些新知识的。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4

  教材分析

  课标中对本节内容的要求是:能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关于整数乘法运算的学*,本学期已进入了尾声。即本单元的学*内容是义务是义务教育阶段整数乘法的最后一个知识块。它是在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学中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和算法都将直接迁移到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中来,因此,学生对算理和算法的理解和探索并不会感到困难,但是,由于因数数位的增加,计算的难度也会相应的增加,计算中就会出现各种不同的情况,因此,这一课的学*对学生来说也是非常必要。学*这部分内容,有利于学生完整地掌握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为今后进一步学*小数乘法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

  1、学生学*基本情况:这个班大多数学生的计算能力较强,书写比较规范。但这个班学*不够积极,上课不喜欢个别回答问题,只喜欢集体回答。

  2、学生认知发展分析:这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学中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已理解了。

  3、学生认知障碍点:由于因数数位的增加,计算的难度也会相应的增加,计算中就会出现各种不同的情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能力目标:让学生通过两位数乘两位数到三位数乘两位数知识的迁移,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与态度目标:让学生获得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的计算问题的体会,体验成功的愉悦,进一步树立学*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的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中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积的末尾应写在什么位置上。

  教学过程

  一、复*铺垫

  1、口算热身:每组算一题其他组作判断。

  16×4230×419×3180×4

  2、竖式笔算:45×12=

  学生自己动手完成,说一说计算方法,竖式计算乘法要注意哪些问题?

  二、情境导入:

  同学们知道我们南宁人的精神是什么?能帮就帮,那你们愿不愿意帮助一个身患重病的同学呢?昨天我们中心校倡议同学们为一个身患重病的同学捐款,对吗?据了解已经有一个班捐得了145元钱,如果每个班都捐得145元,我们中心校共有几个班级呀?(12个班),你想提什么问题?(一共能捐多少元呢?)

  1、板书题目:每个班捐145元,我们学校共有12个班,一共捐得多少元钱?

  2、你想怎么列式?145×12=(元)

  3、观察这算式,你发现和我们以前所学得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吗?

  4、揭示课题:三位数乘两位数。

  5、145X12,你想怎样算?

  (1)你能运用估算知识猜一猜:全校共有12个班,一共捐得多少元钱?说一说你的想法?

  (2)你能用竖式计算出准确答案吗?今天我们就重点来研究三位数成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板书)

  ①学生独立思考,自己试着在练*本上算一算。尝试算出145×12的结果,并对照估算的情况,算一算估算值与准确值的误差是否合乎实际。有困难的,可以参考课本中的算法进行计算。

  ②教师巡回指导,特别关注有困难的学生。

  ③交流汇报、归纳解题策略。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6、学生互相说算法。

  7、你想提醒大家笔算时要注意那些问题?(学生畅所欲言。)验算。

  8、观察归纳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法则。

  三、练*:

  1、基本练*〔目的:达到正确,快速,对新知识的巩固和加强〕分层测试卡基本练*的第一题,能做几题就做几题。(讲评时提醒学生最后一题可交换因数的位置,使计算简便)

  279×31545×6928×287

  结论:仔细观察上面的各道算式,想一想:三位数乘两位数积是()位数或()位数。

  2、变式练*〔目的:针对易错点进行改错〕课本51页第7题说出右面计算中的错误,并把它改正过来。

  3、分层测试卡的基本练*第3题。

  四(2)班有35名学生,每人交书费116元,一共交书费多少元?

  四、课堂总结,学法提炼

  回顾一下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想和大家分享吗?

  师:回顾一下刚才你们是怎样学会的?通过哪些办法?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5

  1、口算乘法

  教学内容:课标实验教材第七册46页例1及相应练*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用一位数乘两位数(积在100以内)或几百几十的数的口算方法。

  2、通过问题情境自主掌握整数乘法的一般口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自主探索口算方法。

  1、课件分别出示45页六种交通工具的时速,引导学生理解用复合名数表示的数学术语速度的含义。

  2、根据图里的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3、人骑自行车3小时可以行多少千米?让学生独立口算。163=

  (师巡视,注意统计不同口算方法的种类)

  4、汇报交流。

  二、引导学生对比不同算法的特点。

  1、出示题目:特快列车3小时可以行多少千米?

  1603= ,独立计算后小组交流。

  2、引导学生对比163= 和1603= ,让学生从16和160的关系中,总结出几百几十与一位数相乘的口算方法。

  3、将第1题增加1个条件30小时行多少千米?

  1630=

  4、让学生在与163的对比中归纳出简便算法。

  三、巩固练*。

  1、练*六第1题。

  让每位学生独立口算,将得数写在该题(树叶)的旁边,然后让部分学生说一说计算的过程,及时反馈学生口算情况。

  2、练*六第2题。

  可向学生展示两种花卉的部分品种,引发学生的生活美感。

  3、练*六第3题。(开放题)

  在反馈时,引导学生学会有序思考的方法。

  还可利用本题资源,扩大解题视野。

  四、课堂小结。(略)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6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7页例1与相关的内容,练*八第1、2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已有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知识经验,自主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算理,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是学生能结合乘法的口算、估算来进行验算,养成良好的计算*惯。

  3.使学生经历利用旧知解决新问题的过程,提升知识技能的迁移水*,发展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

  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算理并掌握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师:我们已经学会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首先进行知识回顾和检测。

  出示:

  1.口算

  23×20= 42×30=

  23×19≈ 42×29≈

  23×21≈ 42×31≈

  2.笔算

  34×12= 76×47= 25×36= 37×82=

  独立完成,4生板演。简评

  请学生说一说,计算步骤和要求。

  师:其实,数学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回想乘法学*的历程:我们首先学*的是一位数乘一位数,就是表内乘法,接着是两位数乘一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然后是两位数和两位数的乘法。今天我们再往前迈进一步,学*三位数乘两位的笔算乘法(板书课题:三位数乘两位)那以后我们还会学*多位数的乘法。

  3.出示练*变形:

  134×12= 176×47= 425×36= 237×82=

  (1)估算

  师:首先来估算一下134×12的积大约是多少?

  生:估算乘积。

  (2)尝试笔算

  师:你能不能根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经验来尝试列竖式计算

  134×12呢?边算边想:分几步计算?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生:尝试笔算。(教师巡视,观察学生情况)

  请学生板演展示,并讲解计算的步骤:

  先算什么? 134

  再算什么? × 12

  最后算什么? 268 (134×2的积)

  134 (134×10的积)

  1608 (134×12的积)

  师:问竖式中的各乘积的意义?

  (3)尝试笔算176×47

  师:能试着计算176×47吗?边做边想过程,先算什么?在算什么?最后算什么?在计算时要注意什么或在计算时你遇到了什么困惑?

  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生:板示不同的笔算。(正确的 错误的 困惑的)

  师:在计算的过程中要注意什么?

  用乘数哪位上的数去乘,乘积的末尾就和乘数的那位对齐。

  不要忘记加进位的数。

  (4)与所学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对比,你觉得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要注意什么呢?

  4.巩固练*

  完成后两道练*,订正,讲评。

  5.小结笔算方法

  6.解决问题

  师:学以致用,学会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就是为了解决问题,下面我们就来解决这一问题吧!

  出示:李叔叔从某城市乘火车去北京用了12小时,火车每小时行145千米。该城市到北京有多少千米?

  生:(1)读题,弄清题意。

  (2)说出,已知什么?求什么?怎样列式?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教案通用5篇(扩展3)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15篇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15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1

  教学内容:

  三年级下册教科书第51页。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是学生学*了两位数乘一位数和整百数乘整十数口算的基础上进行的,是把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转化到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上来,让学生借助已有的学*经验,创设现实的学*情景,增加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观察对比的机会,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多次经历过估算,对于估算的基本方法学生并不陌生,教学时应充分放手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引导学生自主归纳总结估算的方法,进一步体会算法多样化与算法优化的关系,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多种方法中选择一种合理的、简洁的方法进行估算。

  教学目标: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估算的方法,并能熟练地进行估算。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提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3、在具体的情境中,能对估算的结果作出合理的判断,体会估算的必要性。

  教学重点:

  使学生学会估算的方法,并能熟练的进行估算。

  教学难点:

  选择一种合理的、简洁的方法进行估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知道2008年奥运会的帆船比赛在青岛举行。为了办好奥运会,青岛人人都积极行动起来,想知道青岛的小学生在做什么吗?请看大屏幕出示情境图。

  2、搜集信息。

  师:仔细情境图,你看到了什么?

  生1:我看到我为奥运种棵树几个字。

  生2:育才小学有18个班,*均每班发223包树种。

  生3:光明小学有12个班,*均每班发340包树种。

  3、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为了美化青岛,青岛市**向全社会发出了倡议书,还免费向市民发放树种呢,人们积极响应**号召,植树造林。根据两位小同学的介绍,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1:我想知道育才小学发了多少包树种?

  生2:我想知道光明小学发了多少包树种?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2

  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2、探索积的定位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能利用竖式进行乘法运算。

  4、使学生在主动参与学*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估算学*对计算的帮助。

  教学过程:

  一、课前热热身:

  1、笔算下面各题。2 35 8

  2、谈话导入

  同学们喜欢看奥运比赛吗?为迎奥运,青岛市要新建一条高速公路。一期工程历时15个月,*均每月修建213米,求工程全长就是求15个213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列式为213×15=米

  3、学生进行估算,并说说想法。

  213≈20xx00×15=3000

  所以213×15≈3000(米)

  4、通过诱导,引入新课。

  刚才每位同学都进行了估算,那么究竟213×15的准确答案是多少呢?面对新问题,我相信同学们各有高招,这节课我们一起借助已经掌握的知识来解决今天遇到的新问题。(板书课题:三位数乘两位数)

  (设计意图:创设了一个生活中学生比较熟悉的情境,希望学生能主动投入到估算中来,让学生通过估算,试图培养学生的数感,同时也使学生明确要解决的问题,用已有知识来解决新问题是数学学*的重要方法。)

  二、自主探究,尝试解决问题

  1、学生独立思考,自己试着在练*本上算一算。有困难的,可以参考课本中的算法进行计算。

  2、教师巡回指导,特别关注学困生。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估算,再尝试笔算,实现了估算、笔算的有机结合。同时,允许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学*方法,较好地体现了“关注差异、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三、交流汇报、归纳解题策略

  1、小组交流计算方法请同学们在四人小组里说说你的算法,也听听别人的算法。

  2、全班交流,汇总策略以小组为单位,每小组推荐一位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本组的学*成果。

  (1)、充分展示学生的研究成果,学生的解题策略可能有:

  ①213×10=2130213×5=10652130+1065=3195②213×3=639639×5=3195

  ③213×5=10651065×3=3195④利用竖式

  (2)、通过比较,着重指导,从而理解算法,掌握方法。

  (3)、请学生算一算213×15,目的是让学生发现方法二、三的局限性,从而更好的体会学*竖式的价值。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对不同方法的比较、算法之间内在联系的深入分析,从中逐步体验到竖式计算简洁、明白、通用、易查的优越性,体验到竖式计算的优越性和学*竖式的价值。在这个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体验各种算法。感悟和选择出最优的方法。)

  四、应用深化,总结计算方法

  1、教师小结: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先用两位数个位上的数去乘三位数,得数的末位数和两位数的个位数对齐,再用两位数十位上的数去乘三位数,得数的末位数和两位数的十位数对齐,然后把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2、出示38页例:让学生自主完成,教师指导。

  3、用你喜欢的方法算一算:列竖式计算。205×63=138×27=

  294×25=382×45=

  五、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布置课后作业。(38页自主练*)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把学*的主动权教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地学*,成为学*的主人,在让学生自主探索的过程中,我尽我所能当好一个引路人的角色,放手让学生自己尝试和总结计算步骤,从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到引导学生说笔算方法,学生始终处于学*的主体地位,我只是铺路引路。学生在与他人交流中经历了三位数乘两位数法笔算方法的得出过程,获得了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的计算问题的体会,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增强了学*数学的兴趣和自信。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3

  教学目标:

  1、能结合具体的情境,估计三位数乘两位数积的范围。

  2、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能利用乘法运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4、使学生在主动参与学*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学*成功带来的快乐,激发探索计算方法、解决问题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明确待解决问题

  1、谈话导入 同学们喜欢看课外书吗?前几天老师买了一套少儿百科全书,付了128元,如果买2套付多少钱呢?5套呢?学校图书室要买12套,你能算出要付多少钱吗?

  (前两个问题,学生口答,并说一说方法,在类比推理中,让学生理解求12套百科全书的价钱就是求128×12的积。)

  2、学生进行估算,并说说想法。3、通过诱导,引入新课。

  刚才每位同学都进行了估算,那么究竟128×12的准确答案是多少呢?面对新问题,我相信同学们各有高招,这节课我们一起借助已经掌握的知识来解决今天遇到的新问题。(板书课题:三位数乘两位数)

  二、自主探究,尝试解决问题

  1、学生独立思考,自己试着在练*本上算一算。有困难的,可以参考课本中的算法进行计算。

  2、教师巡回指导,特别关注学困生。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估算,再尝试笔算,实现了估算、笔算的有机结合。同时,允许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学*方法,较好地体现了“关注差异、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三、交流汇报、归纳解题策略

  1、小组交流计算方法 请同学们在四人小组里说说你的算法,也听听别人的算法。

  2、全班交流,汇总策略 以小组为单位,每小组推荐一位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本组的学*成果。

  (1)、充分展示学生的研究成果,学生的解题策略可能有:

  ①128×10=1280 128×2=256 1280+256=1536 ②128×2=256 256×6=1536

  ③128×3=384 384×4=1536 ④利用竖式

  (2)、通过比较,着重指导,从而理解算法,掌握方法。

  (3)、请学生算一算128×13,目的是让学生发现方法二、三的局限性,从而更好的体会学*竖式的价值。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对不同方法的比较、算法之间内在联系的深入分析,从中逐步体验到竖式计算简洁、明白、通用、易查的优越性,体验到竖式计算的优越性和学*竖式的价值。在这个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体验各种算法。感悟和选择出最优的方法。)

  四、应用深化,总结学*方法

  1、森林医生(题目略) 做完此题教师小结:仔细严谨,体现了我们学*数学的良好品质。

  2、用你喜欢的方法算一算(题目略)

  3、如果我班每位同学买这样一套少儿百科全书,书店给我们每套优惠15元,请算一算全班同学一共要付多少钱?

  4、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我们是怎样学会这些新知识的。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4

  第1课时

  总课时7

  教 学

  目 标 1、让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2、让学生活得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得计算问题得体会,体验成功得愉悦,进一步树立学*数学得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得笔算方法

  课前准备 小黑板、学具卡片

  教学活动

  教师活动 学生学*活动

  创景引新,促进迁移

  谈话:这几年,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很多小区最*新建了一些楼房,可漂亮了,我们来看一看我们住的小区好吗?

  媒体出示情景图,并出示文字:彩田村有14栋楼,*均每栋楼住154户,彩田村一共住了多少户?

  提问:从题目里你知道哪些信息?求彩田村一共住了多少户,你会列式计算吗?这道算式和我们学过的乘法有什么不一样的?那前面学过的乘法你还记得怎么算吗?(笔算:24×13 45×67 15×47)

  自主探究,获取新知

  1、那这道算式你试一下看,会不会算?

  2、集体反馈并指名说说自己的思考过程。

  3、全班交流并集体反馈,学生说计算过程,教师板书算式。

  1 5 4

  × 1 4

  6 1 6

  1 5 4

  2 1 5 6

  4、让学生口述答句,教师板书。

  5、总结算法

  三、拓展练*,深化理解

  1、竖式计算练*(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1)指名板演,完成后及时反馈。

  (2)指名说说中间一题的计算过程,明确乘数中间有0时应怎样计算?

  2、找错改错练*。(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1)让学生在书上独立找错改错。

  (2)小组交流,找出错误的原因,并认真订正。

  3、列竖式计算练*,(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4、解决实际问题练*。(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1)学生默读题目,分析题中所给的信息,并独立在书上填写结果

  (2)组织交流,你是按怎样的数量关系计算总价的?

  (3)全班反馈计算有无错误,如有错误共同订正。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5

  (一)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主要教学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以及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此之前,学生在三年级已经掌握了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学*这部分内容不会有太多困难,只是形成相应的计算技能需要经历一定的训练过程。在本节教材安排例题中,教材以住宅小区住户为题材,呈现了需要用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列出乘法算式后,没有作过多的提示和说明,而是直接以填□的形式呈现了竖式的结构,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乘法运算的知识和经验,尝试用竖式算出得数。同时结合反馈与交流,引导学生讨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这样,引导学生在尝试计算,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与算法,既充分尊重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促进他们通过独立思考,自主构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又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学*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他们对数学学*的兴趣。之后并安排了相应的练*题,加强学生对所学新知的理解,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设计

  1、教材简析:本节课是学*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并能运用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理解算理并掌握计算方法。

  2、学情分析:本节课的内容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的三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已经有了竖式书写和计算的经验,但由于计算中多了一位数,计算难度上有所提高。在教学时,本着“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水*和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建立在学生浓厚兴趣的基础上”这一新课程理念实施的。向学生提供充分的学*素材,提供足够的活动机会,引导他们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基础上理解并掌握新知,领会数学思想,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学*内容:新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课本27页及相关练*

  教学目标:

  .使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的过程,理解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基本笔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在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形成认真做题的*惯。

  教学重难点:

  理解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熟练地计算,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旧知:

  笔算(指名学生板演):

  128×6=28×16=

  设计意图:三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是学生学*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法迁移的基础,通过复*,为学生探究新知,奠定基础。

  二、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三、揭示目标(同上)

  四、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27页例1

  思考:根据这幅图片,你可以得到哪些信息?128×16=(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怎样计算呢?)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自主探究,引导学生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整理形成知识网络,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惯。

  五、先学

  1、看一看:按照老师的要求认真看课本。借鉴我们之前学到的两位数乘两位数方法来尝试完成例题

  2、指名2位同学上黑板板演书上的方法。

  六、后教

  1、动手操作完成课本练一练,理解算理。

  师生共同活动,演示计算过程。边讲解边板书竖式。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鼓励学生用各种方法解决问题体现了算法多样化的理念,并使学生在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体验成功的快乐。

  小结: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2、练一练:

  学生独立完成课本27页练*

  ①让学生说说其做法。

  ②注意:告诉学生,为了防止忘记,进位数可写小一些记在横线上。

  ③:进一步巩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和算法。

  设计意图:经过上面三位数乘以两位数的学*,再来进一步巩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使学生进一步熟悉两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

  七、当堂训练

  1.完成课本第30页第2及其他练*

  八、作业

  完成课本30页第3、5题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6

  教学内容:人教版第七册课本P49 一P50

  教学目标

  1 、知识技能目标:让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

  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 、情感与态度目标:让学生获得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的计算问题的体会,体验成功的愉

  悦,进一步树立学*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本课的教学的重点为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

  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时的进位。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1 、回顾上一节所学的内容。

  2 、电脑课件出示口算题:23X20 = 42X30 =

  3 、课件接着出示估算题:

  23 X 19 = 42 X 29 =

  23 X 21 = 42 X 31 =

  4 、笔算下面各题。

  1 6 4 3 3 8 65

  X 2 1 X 1 5 X 4 4 X 34

  先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再请四位学生上台板演,讲评时请同学们说说计算步骤和要点。

  学生自己动手完成并思考:用竖式计算乘法你有哪心得可以与大家交流一下?

  5 、总结:两位数乘两位数,先用第二个乘数的个位与第一个乘数相乘,再用第二个乘数的十位与第一个数相乘,最后把两次乘的结果相加。

  (二)、讲授新课。

  1 、课件出示:李叔叔从某城市乘火车去北京用了12 小时,火车1 小时约行145 千米。该城市到北京大约有多少千米?

  2 、认真读题,弄清题意,明确已知条件和问题。提问:李叔叔的城市离北京有多远?你能解决吗?

  3 、独立列式:145 x12 =

  师:观察这算式,你发现和我们以前所学得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吗?(三位数乘两位数,两个因数都没有0 .· · … )提问:你能运用估算知识猜一猜:李叔叔家离北京大约有多远吗?说一说你的想法?

  4 、经历计算过程。

  ( l )请学生估一估145 xlZ 的大致范围。估算一:把145 看成150

  15Ox1O 得1500

  15Ox2 得300

  1500 + 300 = 1800

  145 < 150 所以结果应比1800 米少一些。估算二:把12 看成10 。

  145XIO = 1450

  12 > 10 ,所以结果应比1450 米大。

  ( 2 )笔算。你们已经学过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现在请你们尝试列竖式计算

  145X12 。

  师:你能用竖式计算出准确答案吗?有困难的,可以参考课本中的算法进行计算。

  ① 学生独立尝试笔算,教师巡视课堂,特别关注*时计算错误率高的同学,看看他们每一部分积的书写位置和计算结果是否正确。

  ② 反馈计算结果,要求学生回答:

  先算什么?(先算145 x2 )

  再算什么?(再算145 xlo )

  最后算什么?( 2 个145 与10 个145 的和)

  注意什么?(两部分的相同数位要对齐)

  学生交流汇报、归纳解题策略

  ( 1 )、同桌之间交流计算方法

  请同学们与同桌说说你的算法,也听听别人的算法。

  ( 2 )、全班交流,汇总方法

  ( 3 )、通过比较,着重指导,从而理解算法,掌握方法。

  应说以下几点:( 1 )、数位对齐;( 2 )先算2 火145 ( 3 )再算1 x 145 ( 10 X 145

  ) ; ( 4 )、最后将两次乘法结果相加。(黑板板书)

  板书:145x12 = _千米

  1 45

  X 12

  2 90

  1 45

  1 7 40

  师:说一说,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与步骤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生:我们发现三位数乘两位数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是一样的。它们都是先用第二个乘数的个位去乘第一个乘数,积的末尾和个位对齐,再用第二个乘数的十位去乘第一个乘数,积的末尾和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④ 对照自己的估算结果,算一算估算值与准确值的误差,是否是合乎实际,以提高学生

  估算的真确性。

  (三)、巩固练*

  l 、课本49 页“做一做”

  这是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基本练*,要求学生独立用竖式计算,以巩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

  算方法。每个学生独立完成后,各自用计算器自行检验。2 、练*七第3 题。

  164X32 = 54X145 = 254X36 =

  2 1 7 X 83 = 43 X 139 = 328X25 =

  提示学生:怎样列竖式可使计算方便些?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对比的基础上反思,明白在列竖式时,上面一行写三位数,下面一行写两位数,这样计算比较方便。同时提醒学生书写要工整,数位要对齐,计算要仔细。

  (四)、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

  免责声明:除正式文件通知外,好研网所有文章及所有评论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好研网及海南省教育研究培训院任何观点,所有文章文责自负,若有任何非法及不当信息,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作出相应的处理。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7

  教学内容:

  教材第5、6页,想想做做第5~10题

  教学目标:

  同过练*,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规范末尾有0和中间有0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简便笔算方法。

  探索乘数、积的变化规律,进一步明白末尾有0乘法的口算依据。

  教学重点:

  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教学过程:

  一、举例昨天学生作业中的几种典型错误:(竖式略)

  1、34560 结合竖式提问:列竖式的时候要注意0的位置,乘的时候第一步算6乘34,积的末尾对齐6,第二步算5乘34,积的末尾要对齐5。

  如果是三位数乘三位数(在原式前依次加上一位)谁能说说分几步算?每一次的积怎么写?

  小结:乘到哪一位,积的末尾对齐那一位。

  2、50034 竖式写的时候没有把2个0都写在后面,老师在批改作业的时候画了一条曲线,可以问:书上是怎么画线的'?这题有什么问题?应该怎么改?

  3、填空说理:两个乘数的末尾一共有2个0,积的末尾( )个0,为什么?

  二、完成书上的练*

  1、做第5题

  学生独立填写得数。填完后问:把后面四栏同第一栏比较,分别看看乘数有什么变化,积有什么变化?

  (估计学生都会说多0、少0之类的。)规范学生的说法:220,2乘10等于20,乘10可以说成是扩大10倍,学生模仿说一说。

  把第一栏和第二栏的比较:一个乘数没变,另一个乘数扩大10倍,积也扩大10倍。

  类似的变化还有吗?(比如说第4栏)也指名学生说一说。

  再让学生比一比第2栏和第4栏,你有什么发现?(一个乘数扩大10倍,另一个乘数缩小10倍,积不变。)

  2、算一算,比一比

  先请学生观察题组,说说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再独立完成这些题,做完后交流得数。

  3、完成口算第7题,老师看好时间,从时间角度了解学生的完成情况。

  做完后,全班校对得数。

  4、完成第10题:你能在□里填合适的数字,使等式成立吗?

  □□□□=1600 □□□□=2400

  指名说说你在做题时先怎么想?结果是多少?还有别的结果吗?

  如果没规定是两位数乘两位数,你还会有别的结果吗?

  这么多种结果,它们之间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呢?

  5、讨论第9题

  (1)先读题,问:这里一共给了几个信息?

  再读问题,问:这个问题和什么有关?哪些信息暂时还用不上?

  指出:当信息比较多的时候,我们要正确选择能解决问题的信息。

  学生列式解答。

  (2)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一般学生还会提这些废纸能节约多少?

  问:这些废纸指的是哪些废纸?

  学生解答自己提出的问题,再交流。

  三、布置作业

  p.6第8题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8

  教学目标:

  1、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初步掌握笔算方法,理解算理与方法。

  2、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并在相互比较中,自主掌握优化的方法。

  3、在探索算法与解决问题过程中,感受“借助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的策略意识,体验成功的喜悦,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在理解算理基础上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乘的顺序以及第二部分积的书写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环节一:情境引入

  1、师生谈话:

  老师准备买一些新书,在购书的过程中也隐含着很多的数学问题。

  2、引出新知:(课件出示:一本书23元)

  师:你想到了什么数学问题?生提问。

  老师如果买2本书要多少钱?买10本书呢?

  算式怎么列?会计算吗?

  这些算式同学们以前学过,是”旧”知识了.(板书旧)

  3、师提问题:如果要买12本这样的书,要多少元呢?(列式:23×12)

  这是一个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式.(板书课题)

  环节二:算法探究

  1、估算:

  估一估,23×12大约是多少?比如

  A: 23估成20,12估成10,20×10=200。

  B: 23估成20,20×12=240。

  C: 12估成10,23×10=230。

  ……

  过渡:到底等于几?以前学过吗?这是个”新”问题(板书新),该怎么办啊?能不能把新问题转化成旧知识来解决呢?

  2、自主探索:

  学生独立在练*纸上计算23×12,教师进行巡视指导部分学困生。

  3、小组交流(学生组内交流)

  4、全班汇报:

  预计学生可能会出现下列当中的几类方法:

  (1)23+23+…+23=276(12个23相加)

  (2)23×2×6=276

  (3)23×10+23×2=276

  (4)竖式

  教学调控:每出现一种方法,应该让学生讲明算理与方法,并让下面的学生提出不明白的问题。(让学生借助图来说说算式的意思)

  5、优化口算的方法

  同学们真了不起。通过把12拆成两个数相加,或拆成两个数相乘。使这个新问题,变成了我们学过的知识来解决。

  ⑴你觉得把12怎么拆最简便呢?

  ⑵如果现在买13本,23×13你打算怎么算?

  ⑶探讨:为什么不用连乘法?

  ⑷教师指出:看来在计算时,连乘有局限性。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不仅适用范围广,而且好算。

  6、研究笔算

  ⑴(生出现列竖式)刚才还有同学列竖式计算,勇敢的进行了尝试.现在谁愿意把你的竖式展示给大家看看.(直接反馈)

  (生没出现)师:我们以前学*两位数乘一位数的时候可以用竖式做,那两位数乘两位数可以吗?自己试着做做看。用这种方法做的时候要注意什么?(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

  ⑵学生尝试列竖式。

  ⑶(投影机)反馈,全班交流(学生可能出现以下几种)

  2 3

  × 1 2

  276

  2 3 2 3 4 6

  ×2 × 1 0 +2 3 0

  4 6 2 3 0 2 7 6

  2 3

  × 1 2

  4 6…………2*23

  2 3 0…………10*23

  2 7 6 …………46+230

  2 3

  ×1 2

  4 6

  2 3

  2 7 6

  请列竖式的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算的。请学生对他的算法提出不明白的问题?

  主要围绕以下几个问题:

  ①46是怎么来的?230呢?276?(根据学生回答,写出)

  (同学们观察一下,有没有发现什么?)(原来口算和笔算是相通的,只不过表达的形式不同而已)

  ②0是否可以省略?

  ③省略后23是否需要往后移?为什么3必须写在十位。

  ⑷师黑板板书完整算法。(好,我们现在一起来算一算)

  师边写边问:我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要注意什么?最后算什么?

  ⑸(同桌交流)竖式中每一步的意思。

  6、刚才我们通过拆数变成旧知识来算,现在又学会了列竖式.方法可真多呀!

  口算我们已经学过了。这节课我们要重点掌握列竖式来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完整板书)

  7、你能接着算吗?

  问:两个36,意思一样吗?

  8、选择练*:

  你能列竖式吗?选一道算一算

  出示:21×14= 25×11=

  34×21= 14×21=

  同桌互相检查,出现错误汇报。集体纠正

  你有什么发现?(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我们可以用这种方法来进行乘法验算。

  10、总结梳理

  这节课我们在学*什么?(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碰到这个新问题我们是怎样来学*的?(把新问题转化成我们学过的旧知识)

  师:是呀,我们学*数学往往都是把新问题转化为旧知识来进行的,今天的新知识,对于后面要学的知识来说又变成了旧知识,因此我们必须今天的知识学好,学扎实。

  现在你能说说应该怎样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吗?

  现在我们就用今天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环节三:实践应用

  有42个小朋友去游乐场。如果每个人都想玩这两个游乐项目,那么请你帮他们算一算,每个项目的费用是多少?

  游乐项目 价格

  碰碰车 12元/车 每车限坐2人

  丛林探险 14元/船 每船限坐4人

  拓展题:

  12×11= 13×11= 14×11=

  算一算,你有没有发现什么规律。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9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通过两位数乘两位数到三位数乘两位数知识的迁移,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体验成功的愉悦,进一步树立学*数学的自信心,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

  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

  正确规范地计算和书写乘法竖式。

  教学设计:

  一、复*铺垫:

  1、口算热身:

  23x20=42x30=

  2.估算:

  23x19=42x29=

  3、竖式练练手:

  16x21=43x15=38x44=65x34=

  学生自己动手完成并思考:用竖式计算乘法你有哪心得可以与大家交流一下?

  二、互动情境探索

  1、教学例1:张阿姨每时采摘123kg脐橙,她在果园里工作了32时;李叔叔每天包装324筐脐橙,他在果园里工作了27天。

  提问:张阿姨32时采摘脐橙多少千克?

  独立列式:123×32(板书)

  师:观察这算式,你发现和我们以前所学得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吗?(三位数乘两位数,两个因数都没有0……)

  揭示课题:三位数乘两位数。

  123×32

  2、你能运用估算知识猜一猜:张阿姨能采摘多少千克脐橙吗?

  说一说你的想法

  把123看成120120x30得3600120x2得2403600+240=3840

  3、尝试用竖式计算出准确答案

  4、(1)学生独立思考,教师巡回指导,特别关注有困难的学生,看看他们每一部分积的书写位置和计算结果是否正确。

  (2)反馈计算结果,要求学生回答:

  先算什么(先算123x2)

  再算什么(再算123x30)

  最后算什么(2个123与30个123的和)

  板书:123x32=千米

  123

  X32

  -----------------

  246

  369

  ---------------

  3936

  6、交流汇报、归纳解题策略

  7、同桌之间交流计算方法

  三.出示第二个问题,由学生自己独立做题

  1.出示:李叔叔一共包装脐橙多少筐?

  列示:324x27

  2.学生独立完成。

  3.集体订正

  四、巩固练*

  142x23214X34

  (先完成前一个反馈后再练*,最后将214×34改为34×214)

  学生独立用竖式计算,完成后,反馈交流。

  小结:1、数位对齐;2、分位相乘;3、合并相加;4、满十向前一位进1

  2、学校准备发练*本,发给15个班,每班144本,还需要留40本作为备用。学校应买多少本练*本?

  五、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

  六、课堂作业: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10

  教材分析

  课标中对本节内容的要求是:能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关于整数乘法运算的学*,本学期已进入了尾声。即本单元的学*内容是义务是义务教育阶段整数乘法的最后一个知识块。它是在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学中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和算法都将直接迁移到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中来,因此,学生对算理和算法的理解和探索并不会感到困难,但是,由于因数数位的增加,计算的难度也会相应的增加,计算中就会出现各种不同的情况,因此,这一课的学*对学生来说也是非常必要。学*这部分内容,有利于学生完整地掌握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为今后进一步学*小数乘法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

  1、学生学*基本情况:这个班大多数学生的计算能力较强,书写比较规范。但这个班学*不够积极,上课不喜欢个别回答问题,只喜欢集体回答。

  2、学生认知发展分析:这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学中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已理解了。

  3、学生认知障碍点:由于因数数位的增加,计算的难度也会相应的增加,计算中就会出现各种不同的情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能力目标:让学生通过两位数乘两位数到三位数乘两位数知识的迁移,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与态度目标:让学生获得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的计算问题的体会,体验成功的愉悦,进一步树立学*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的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中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积的末尾应写在什么位置上。

  教学过程

  一、复*铺垫

  1、口算热身:每组算一题其他组作判断。

  16×4230×419×3180×4

  2、竖式笔算:45×12=

  学生自己动手完成,说一说计算方法,竖式计算乘法要注意哪些问题?

  二、情境导入:

  同学们知道我们南宁人的精神是什么?能帮就帮,那你们愿不愿意帮助一个身患重病的同学呢?昨天我们中心校倡议同学们为一个身患重病的同学捐款,对吗?据了解已经有一个班捐得了145元钱,如果每个班都捐得145元,我们中心校共有几个班级呀?(12个班),你想提什么问题?(一共能捐多少元呢?)

  1、板书题目:每个班捐145元,我们学校共有12个班,一共捐得多少元钱?

  2、你想怎么列式? 145×12= (元)

  3、观察这算式,你发现和我们以前所学得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吗?

  4、揭示课题:三位数乘两位数。

  5、145x 12,你想怎样算?

  (1)你能运用估算知识猜一猜:全校共有12个班,一共捐得多少元钱? 说一说你的想法?

  (2)你能用竖式计算出准确答案吗?今天我们就重点来研究三位数成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板书)

  ①学生独立思考,自己试着在练*本上算一算。尝试算出145×12的结果,并对照估算的情况,算一算估算值与准确值的误差是否合乎实际。有困难的,可以参考课本中的算法进行计算。

  ②教师巡回指导,特别关注有困难的学生。

  ③交流汇报、归纳解题策略。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6、学生互相说算法。

  7、你想提醒大家笔算时要注意那些问题?(学生畅所欲言。)验算。

  8、观察归纳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法则。

  三、练*:

  1、基本练*〔目的:达到正确,快速,对新知识的巩固和加强〕分层测试卡基本练*的第一题,能做几题就做几题。(讲评时提醒学生最后一题可交换因数的位置,使计算简便)

  279×31545×6928×287

  结论:仔细观察上面的各道算式,想一想:三位数乘两位数积是()位数或()位数。

  2、变式练*〔目的:针对易错点进行改错〕课本51页第7题 说出右面计算中的错误,并把它改正过来。

  3、分层测试卡的基本练*第3题。

  四(2)班有35名学生,每人交书费116元,一共交书费多少元?

  四、课堂总结,学法提炼

  回顾一下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想和大家分享吗?

  师:回顾一下刚才你们是怎样学会的?通过哪些办法?

  第三篇: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青岛版)——教案赵宪光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11

  一、教学目标

  1、能结合具体的情境,估计三位数乘两位数积的范围。

  2、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能利用乘法运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4、使学生在主动参与学*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学*成功带来的快乐,激发探索计算方法、解决问题的兴趣。

  二、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明确待解决问题

  1、谈话导入同学们喜欢看课外书吗?前几天老师买了一套少儿百科全书,付了128元,如果买2套付多少钱呢?5套呢?学校图书室要买12套,你能算出要付多少钱吗?

  (前两个问题,学生口答,并说一说方法,在类比推理中,让学生理解求12套百科全书的价钱就是求128×12的积。)

  2、学生进行估算,并说说想法。3、透过诱导,引入新课。

  刚才每位同学都进行了估算,那么究竟128×12的准确答案是多少呢?应对新问题,我相信同学们各有高招,这节课我们一齐借助已经掌握的知识来解决这天遇到的新问题。(板书课题:三位数乘两位数)

  (二)自主探究,尝试解决问题

  1、学生独立思考,自我试着在练*本上算一算。有困难的,能够参考课本中的算法进行计算。

  2、教师巡回指导,个性关注学困生。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估算,再尝试笔算,实现了估算、笔算的有机结合。同时,允许不一样层次的学生采取不一样的学*方法,较好地体现了“关注差异、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三)交流汇报、归纳解题策略

  1、小组交流计算方法请同学们在四人小组里说说你的算法,也听听别人的算法。

  2、全班交流,汇总策略以小组为单位,每小组推荐一位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本组的学*成果。

  (1)、充分展示学生的研究成果,学生的解题策略可能有:

  ①128×10=1280 128×2=256 1280+256=1536 ②128×2=256 256×6=1536

  ③128×3=384 384×4=1536 ④利用竖式

  (2)、透过比较,着重指导,从而理解算法,掌握方法。

  (3)、请学生算一算128×13,目的是让学生发现方法二、三的局限性,从而更好的体会学*竖式的价值。

  (设计意图:让学生透过对不一样方法的比较、算法之间内在联系的深入分析,从中逐步体验到竖式计算简洁、明白、通用、易查的优越性,体验到竖式计算的优越性和学*竖式的价值。在这个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体验各种算法。感悟和选取出最优的方法。)

  (四)应用深化,总结学*方法

  1、森林医生(题目略)做完此题教师小结:仔细严谨,体现了我们学*数学的良好品质。

  2、用你喜欢的方法算一算(题目略)

  3、如果我班每位同学买这样一套少儿百科全书,书店给我们每套优惠15元,请算一算全班同学一共要付多少钱?

  4、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我们是怎样学会这些新知识的。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12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用一位数乘两位数(积在100以内)或几百几十的数的口算方法。

  2.使学生能根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推出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3.使学生知道速度的表示法,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时间、速度和路程之间的关系,并应用这种关系解决问题的过程。

  4.使学生掌握乘法的估算方法。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应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养成估算的*惯。

  (二)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

  教材说明

  关于整数乘法运算的学*,本学期已进入了尾声。即本单元的学*内容是义务教育阶段整数乘法的最后一个知识块。它是在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单元主要内容有:口算乘法,笔算乘法,常见数量关系──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以及乘法的估算。这些内容的结构如下:

  本单元教材在编排上有下面几个特点:

  1.创设与教学内容相融的学*情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学计算。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在本学段的教学中,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情境。学*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涉及的知识背景十分广阔,在广阔的知识背景中,哪些是学生感兴趣的、又与本单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呢?面对眼花缭乱的众多素材,编者选择了不同的交通工具作为学*素材。这是因为速度、路程和时间之间的抽象关系是以不同交通工具的运动为载体的。因此,本单元选取不同交通工具的运动为素材,引领学生学*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一方面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乘法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另一方面为理解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提供丰富的背景资源。

  2.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索,培养学生迁移类推能力。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在算理上是一致的,所不同的是一个因数的位数由两位变成了三位。教材在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和认知发展水*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学生将旧知迁移到新知。教材安排的多道例题(例1:14512、例2:16030、10630和例5:49104?)基本上是让学生通过自己试一试,在主动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整数乘法的算理,达到自主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用它解决简单问题的目的。

  3.加强估算,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本单元以单列一个例题的方式(例5),组织学生学*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估算,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估算是生活中常用的计算方法,估算的方法虽不确定,但必须符合以下两个要求:一是符合实际,二是计算方便。如,例5的教学通过解决购票的具体问题,使学生理解将票价和购票的张数适当的估大一些,并把它们分别估成整十数、整百数或几百几十的数,这样才能方便算出足够的钱买票。另外,教材在练*十中安排了6个需用估算的方法来解决的简单问题,使学生通过解决这些问题进一步掌握估算的基本方法,理解什么时候应将因数估大一些,什么时候应将因数估小一些,形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辨证观点。

  4.适当加大练*量,同时体现弹性要求。

  三位数乘两位数是整数运算中有关乘法学*的最后一部分知识,具有一定的总结性和概括性。为了让学生掌握好这最基本的运算知识,本单元练*的题量与第一学段相比稍有增加,使学生通过一定题量的练*,牢固掌握整数乘法的相关知识。同时,带*的题与思考题的数量也增加了,本单元每个练*都配有一定数量的带*的题和思考题,以体现让不同的人学不同的数学的课改理念,满足不同学生的学*需求,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更多更广阔的学*内容。

  教学建议:

  1.注意让学生自主掌握乘法运算的基本方法。

  本单元学*的乘法运算,不论是口算还是笔算,估算还是用计算器算,其基本算理和运算方法学生是不陌生的。因为在第一学段,在学完两位数乘两位数后,学生已掌握了乘法运算的基本技能。从这个角度上说,本单元所学知识,属于旧知。所不同的,仅仅是运算数据由万以内扩充到了亿以内。根据学生已有的这个知识基础,在教学时,可放手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亲身实践、合作交流等活动,自行总结出口算、笔算、估算的一般方法。如,口算乘法中例1,笔算乘法中例1.例2.例5的学*,都应让学生在独立思考、自主运算的基础上,概括出一般性的通法。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只起引导作用,引导学生准确把握不同算法中的特点,尽可能选择多种算法中较优化的一种,采用合理、简洁、灵活的方法进行计算。

  2.重视引导学生探索运算中的数量关系,初步学*模型化的数学方法。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整数乘法的计算技能,还应当让学生掌握简单的具有实际背景的常见数量关系,并且能够用关系式或数学符号去表达它们。本单元学*的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是社会生活中常见的数量关系中的一种,刻画这三者关系的数学模型速度时间=路程将三者简明逻辑地联成一体。教学时,应注重让全体学生通过解决例3中的具体问题,感悟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数量关系。经历将运动中的具体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速度时间=路程的全过程,经历将抽象的数学模型用于解决具体问题的全过程。让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抽象出数学模型──解释并说明模型──再用模型解决问题这样一系列的数学活动中,建立初步的模型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3.以探索运算中数值规律的练*为载体,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

  利用乘法运算,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特别是合情推理能力是本单元教学的重要任务。本单元在练*设计中,安排了多个引导学探索数值规律的练*,如练*六中的第8题、思考题,练*七中的第12、13题、练*八中的第10题等等。这些题虽然都打上了*号,不作教学要求,但却是发展学生推理能力的好素材。教学中,应鼓励、引导学生参与到探寻运算中数值规律的活动中去,通过观察数据特点,尝试用简便的方法进行计算,解释计算的合理性等有序活动,不但可使学生形成合理、灵活的计算能力,而且能培养学生的数感和推理能力。

  4.这部分内容可以用9课时进行教学。

  .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13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四年级上册第79、80页上的例2、例3,议一议及相应的课堂活动,练*十五第3~6题。

  【教学目标】

  1.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自主迁移出因数中间、末尾有零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

  2.掌握行程问题中的基本数量关系,感受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迁移类推能力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学*兴趣。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视频展示台。

  【教学过程】

  一、复*引入

  计算下面各题。20×40=18×20=16×50=240×3=105×3=208×2=301×2=209×4=

  学生可能有的用口算,有的用笔算,如果用笔算的可进行板演。

  教师:我们已经学*了三位数乘两位数中间、末尾没有零的笔算,那么中间、末尾有零的又该怎样计算呢?今天我们继续研究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板书课题。

  二、进行新课

  1.教学例2。

  (多媒体课件出示例2情景图)

  (1)学生独立思考,解答,抽一个学生板演。

  (2)汇报思考过程及结果,在视频展台上展出学生计算的竖式,可能有以下两种:24024 0×30000×3 072 00720

  7200

  (3)讨论:这道题和我们前面研究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有什么不同?以上两种算法哪种更简便?这道题为什么可以这样来计算?

  学生讨论,教师给予必要的指导,重点围绕竖式的简便写法进行讨论。如果学生探讨有困难,则可用以下的教学设计。

  教师:第二个竖式把240和30分成两个部分,一部分是24乘3,另一部分是两个0,24×3和240×30的结果一样吗?

  学生:不一样。

  教师:哪一个算式的乘积小?

  学生:24×3

  教师:算一算24×3的结果。

  学生算出24×3=72。

  教师引导学生说出72与7200相比,缩小了100倍,为了保持积的大小不变,我们把积扩大了100倍。

  配合学生的回答,教师作如下板书:教师:谁能完整地说一说这个计算过程?

  学生:略

  教师:你认为末尾有0的乘法怎样计算比较简便?

  引导学生归纳出: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乘完后,看因数末尾一共有多少个0,就在乘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4)及时巩固,算一算课堂活动的第2小题的前两小题:230×40,380×87。

  2.教学例3。 多媒体课件出示例3题目。

  (1)根据题意,学生列式:108×18。

  (2)引导学生观察算式有什么特征?

  学生:因数中间有0

  (3)学生独立思考

  计算,抽一学生板演。

  教师巡视,重点围绕竖式的书写,从而归纳出中间有0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方法、要点。

  3.结合两个例题,小结行程问题中的基本数量关系。

  教师:在这两个题目中,王师傅每分行240m和列车*均每时行108km都叫做什么?

  学生:速度

  教师:30分和8时都叫做什么?

  学生:时间

  教师:要求路程,你发现了怎样的数量关系?

  师生共同归纳得出:速度×时间=路程。

  [点评:这个教学片段主要展示学生以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自主迁移出因数中间、末尾有零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并归纳出行程问题中的基本数量关系。这个过程主要由“发现、探索、小结”三个环节构成。这三个环节层层相扣,体现了学生探索新算法的全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理念。]

  4.课堂活动。

  (1)怎样用竖式计算34×386?

  学生按书中的程序计算完成后,通过两个竖式的对比,讨论得出:三位数和两位数相乘的时候,为了计算简便,我们更*惯于把位数多的因数写在上面。

  (2)完成课堂活动第2题的后面两个小题:65×408,207×20。

  三、巩固练*

  学生独立完成练*十五第3题,教师巡视指导。

  四、课堂小结(略)

  五、课堂作业

  练*十五第4~6题。

  (本案例由袁登维提供,由彭承志点评)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14

  教学内容: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课本P49—P50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通过两位数乘两位数到三位数乘两位数知识的迁移,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和解决简单实际 问题的能力。

  3.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体验成功的愉悦,进一步树立学*数学的自信心,发展对数学 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

  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

  正确规范地计算和书写乘法竖式。

  教学设计:

  一、激趣导入、复*铺垫:

  1、口算热身:

  15×6 = 35×2 = 23×30 =

  36×20 = 42×19 ≈ 58×41≈

  2、竖式练练手:42×26=

  学生自己动手完成并思考:用竖式计算乘法你有哪心得可以与大家交流一下?

  二、自主参与、探究新知:

  (一、)新知学*

  1、 教学例1:李叔叔从某城市去北京,特快列车每小时行使160千米,普通列车每小时行使106千米,该两种列车30小时各行使多少千米?

  2、提问:这两种列车30小时后各行使多少千米吗?

  你能解决吗?

  160 ×30= (板书:160×30= )

  106 ×30= (板书:106×30= )

  师:观察这算式,你发现和我们以前所学得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吗?(三位数乘两位数,两个因数末尾都有0的笔算乘法)

  揭示课题:三位数乘两位数。

  3、你能运用估算知识猜一猜:这两种列车30小时后各行使多少千米吗?

  3、你能用竖式计算出准确答案吗?

  4、学生独立思考,自己试着在练*本上算一算。尝试算出160×30和106×30的结果,并对照估算的情况,算一算估算值与准确值的误差是否合乎实际。有困难的,可以参考课本中的算法进行计算。

  5、教师巡回指导,特别关注有困难的学生。

  6、交流汇报、归纳解题策略

  (1)、同桌之间交流计算方法

  请同学们与同桌说说你的算法,也听听别人的算法。

  (2)、全班交流,汇总方法

  (3)、通过比较,着重指导,从而理解算法,掌握方法。

  应说以下几点:1.(1)、数位对齐;(2)先算0×160;(换句话说:先用两位数个位上的数乘三位数)(3)再算3×160;(换句话说:再用两位数十位上的数乘三位数)⑷、最后将两次乘法结果相加。(黑板板书)

  2.(1)、数位对齐;(2)先算0×106;(换句话说:先用两位数个位上的数乘三位数)(3)再算3×106;(换句话说:再用两位数十位上的数乘三位数)⑷、最后将两次乘法结果相加。(黑板板书)

  三、巩固练*(课件展示)

  1、用竖式计算。

  142×23 214×34

  (先完成前一个反馈后再练*,最后将214×34改为34×214)

  (学生独立用竖式计算,完成后,反馈交流。)

  (小结:1、数位对齐;2、分位相乘;3、合并相加;4、满十向前一位进1)

  2、当当小医生(完成教材51页练*七第7题)

  3、学校准备发练*本,发给15个班,每班144本, 还需要留40本作为备用。学校应买多少本练*本?

  4、思维训练:

  (1)、教材51页练*七第6题

  (2)、教材51页练*七第8题

  四、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

  1、数位对齐;

  2、分位相乘;

  3、 合并相加;

  4、满十向前一位进1

  五、课堂作业:课本50页练*七第3题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15

  【教学内容】

  四年级上册第88页整理和复*,练*十七。

  【教学目标】

  1.通过整理与复*,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估算、笔算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通过整理和复*,培养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能选择合适的算法进行计算,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培养学生自觉整理数学知识的*惯和能力。

  3.进一步发展学生综合应用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乘法口算、估算和笔算等计算方法的联系,并能根据具体情境选择合适的算法进行计算。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视频展示台。

  【教学过程】

  一、梳理知识,沟通联系

  1.教师:本单元我们学*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小组内说一说。

  学生分组交流,完成后全班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逐步形成如下板书:

  2.结合以上知识整理,边整理知识,边完成数学书88页1-4题。(依次出示以下各题及答案)

  (1)出示教科书第88页第1题。

  抽学生口答,并要求说出算法。最后让学生说说怎样口算最简便,引导学生说出:整百数乘整十数,只把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因数的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显示)

  (2)出示教科书第88页第2题。

  指名学生口答,并说出估算方法,教师用显示相应内容。最后让学生说说三位数乘两位数怎样估算。(学生回答后,显示。)

  (3)完成教科书第88页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可指名上台板演),显示答案,学生核对,并让学生说说每个题计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学生汇报后,显示计算方法)

  (4)完成教科书第88页第4题。

  先分别让活到说说解题思路(根据学生的回答显示相应内容),再列式计算并汇报,教师板书。计算时注意提醒学生怎样算简便。

  二、基本练*,巩固提高

  1.完成教科书第89页第1、2题。(出示题目及答案)

  学生独立口算,集体评议。第2题完成后,让学生说说积的变化规律。(显示规律)

  2.完成教科书第89页第4题。(出示题目)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集体交流。

  教师:你是怎样估算他们大约走了多少米的?

  学生1:我把187看成200,32看成30,由此得出他们大约走了6000。

  学生2:我把187看成200,32不变,由此得出他们大约走了6400。

  学生3:我把187看成190,32看成30,由此得出他们大约走了5700。

  (展示以上三种估算方法。)

  3.完成教科书第89页第5题。(出示题目及估算方法)

  学生估算:24×365,可以把24看成20,365看成360,350或400都可以。

  三、拓展练*,促进发展

  出示教科书第90页的思考题。

  教师:请认真看图、审题,说一说从题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你觉得运费的多少会与哪些因素有关?

  学生1:运费少和路程有关。

  学生2:运费少还和运的质量有关。(显示:与运费少相关的因素)

  教师:分组讨论一下,往哪些仓库运费用会少一些?为什么?

  学生分小组讨论、分析,完成后指名汇报。

  学生:如果把粮食运往3号和4号仓库,则运量大,费用肯定多。所以应把粮食往1号或2号仓库运输费用会少些。(显示)

  教师:看来只要计算出运往1号仓库和2号仓库的总运量,就可以比较出谁了运费更少。怎样计算总运量呢?

  学生:运输量可以用“运输吨数×路程”来计算。(如期学生不能说出,则由教师告知学生。)(显示)

  教师:现在请同学们按这种方法在练*本上列式计算并比较。

  学生独立计算后汇报。

  学生1:如果运到1号仓库,总运量是40×10+30×20+20×30=1600

  学生2:如果运到2号仓库,总运量是50×10+30×10+20×20=1200。所以运往2号仓库运费最少。

  四、全课小结

  教师:通过今天的整理和复*,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五、布置作业

  数学书89页3题,90页6、7、8题。

  六、课外阅读

  数学书91-92页:你知道吗?——奇妙的乘法。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教案通用5篇(扩展4)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反思3篇

  一、学情分析

  本课是冀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乘法的第一课时,对以后的计算和后面乘法的学*具有重要作用。学生在三年级已经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只是在原有基础上的进一步扩展,是对知识的迁移。

  二、 教学目标

  1、在自主尝试计算、交流等活动中,经历学*三位数乘两位数积的计算过程。

  2、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能用竖式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

  3、在运用已有经验自主学*新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体验自主学*的快乐。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是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体验自主学*的快乐。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在三年级时我们学过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同学们,你还能回忆起是怎么计算的吗?下面为我们看一道应用题(教师出示应用题1):一台面粉机每小时磨面粉58千克,一天有三班工人工作,一天是24小时,那么这台面粉机一天可以磨面粉多少千克?

  学生分析题目提取有用信息:

  1、这台面粉机每小时可以磨面粉58千克。

  2、一天是24小时,而不是我们*时说的8小时。

  求:一天可以磨面粉多少千克?

  教师找一位同学在黑板上计算,其它同学在练*本上计算。(教师巡视指导)

  师生一同判断黑板上同学计算的正误,如不对可由学生自己找出错误进行改正,必要时教师进行指导。

  同学列式计算解答:

  58×24=1392(千克)

  58

  × 24

  232

  116

  1392

  答:这台面粉机一天可以磨面粉1392千克.

  教师请学生回答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能说对意思即可。(对回答较好的同学用掌声鼓励。)

  教师出示应用题2

  一台面粉机每小时磨面粉158千克,一天有三班工人工作,一天是24小时,那么这台面粉机一天可以磨面粉多少千克?

  教师请学生找出与第一题不同之处,很明显是58变成了158.由于上面题已经分析,所以很容易直接列出算式:

  158×24

  算式列出了,那又该如何进行计算哪?

  2、知识教学

  教师板书: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师提示同学们可以结合复*的知识自己试着计算,计算完毕可用计算机验算,看自己做对没有。

  教师找一位同学在黑板上计算,其它同学在练*本上计算。(教师巡视指导)

  158×24=3792(千克)

  158

  × 24

  632

  316

  3792

  答:这台面粉机一天可以磨面粉3792千克.

  师生一同判断黑板上同学计算的正误,如不对可由学生自己找出错误进行改正,必要地方教师指导。

  好的,同学们非常优秀,我们再看一题:用竖式计算345×76

  (过程同上略)

  好的,通过上面的两道题,你知道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了吗?同学们可以前后桌进行讨论,有答案后可以举手。(同学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多名学生向教师汇报方法,教师跟随同学演示方法,必要时予以指导。教师提醒同学注意末尾和那位对齐。

  五、知识的巩固

  教师出示通告: 今天,“数学国”正在举行一年一度的“数学状元”大赛,让我们一起参加吧!也 许今年的 “数学状元”就是 你。

  教师出示初赛试题 :六道竖式计算题,六个同学黑板上计算,其余每列同学完成教师指定的一题。教师统计多少名同学通过初赛,并予以掌声。(解答及指导过程略)

  教师出示复赛试题 :三个改错题,三个同学黑板上计算,其余每两列同学完成教师指定的一题。(解答及指导过程略)

  教师统计多少名同学又通过了复赛,并予以更加热烈的掌声。

  教师出示决赛试题 :一道应用题,三个同学黑板上计算,其余同学在练*本上完成。(解答及指导过程略)

  教师统计多少名同学获得了“数学状元”,并予以最热烈的掌声。同时希望获得称号的同学不要骄傲,安慰未获得称号的同学继续努力。

  六、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你有什么收获?同学思考回答。

  七、课后思考

  根据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你能计算232×211的积吗?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还是很不错的,全班28名同学有18名同学*题全部做对。剩下的同学除3名同学没有掌握本节课内容,其余几位同学均是不细心造成的。因此还要培养学生的细心能力,多练*训练学生的计算能力。教师本人方面还要继续钻研教材,把教材吃透,参照不同版本教材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只有这样才能把握住重点知识,才能把一节课完成好。

  教学反思

  我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教学效果虽然还是很不错的:全班28名同学有18名同学*题全部做对,剩下的同学除3名同学没有掌握本节课内容,其余几位同学均是不细心造成的。但也发现我的教学

  存在很多问题,这让我想到了:

  学生层面上,他们的细心程度还远远的不够,计算能力还欠缺。这就需要在*时上多培养学生的细心能力,多做练*训练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师的层面上,还需要本人方面还要继续研读数学课程标准,钻研教材,把教材吃透,把握住重难点,参照不同版本教材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多向老教师学*和请教,教学设计上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充分的去探索,去交流。只有这样才能把一节课完成好。

  在这两周里把第三单元的教学任务给完成了,进行了第三单元的考试。并用了一节课的时间把前面两个单元的知识复*了一下,然后进行了期中考试。第三单元和期中考试的成绩都并不是十分理想,我想可能是计算的练*还不够,但我总是以为一定是不小心才会算错的,有的同学把上面一行的数字看下来就变成另一个数字了,有的同学把题目中的数字抄下来就变成另一个数字了,一个错,全盘皆输,心疼分数也没有用。期中考有一个班的成绩拖到很后面去了,另一个班还算勉强。前一个班的孩子,考完后很不安分,总是希望早点出去了。在考完试的第二天,我就开始批评哪些孩子:才四年级怎么就学着人家考完就出门了呢?况且这么多的计算题,能算全对的同学少之又少。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教案通用5篇(扩展5)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3篇

  1、口算乘法

  教学内容:课标实验教材第七册46页例1及相应练*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用一位数乘两位数(积在100以内)或几百几十的数的口算方法。

  2、通过问题情境自主掌握整数乘法的一般口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自主探索口算方法。

  1、课件分别出示45页六种交通工具的时速,引导学生理解用复合名数表示的数学术语“速度”的含义。

  2、根据图里的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3、“人骑自行车3小时可以行多少千米?”让学生独立口算。16×3=

  (师巡视,注意统计不同口算方法的种类)

  4、汇报交流。

  二、引导学生对比不同算法的特点。

  1、出示题目:特快列车3小时可以行多少千米?

  160×3= ,独立计算后小组交流。

  2、引导学生对比16×3= 和160×3= ,让学生从16和160的关系中,总结出几百几十与一位数相乘的口算方法。

  3、将第1题增加1个条件“30小时行多少千米?”

  16×30=

  4、让学生在与“16×3”的对比中归纳出简便算法。

  三、巩固练*。

  1、练*六第1题。

  让每位学生独立口算,将得数写在该题(树叶)的旁边,然后让部分学生说一说计算的过程,及时反馈学生口算情况。

  2、练*六第2题。

  可向学生展示两种花卉的部分品种,引发学生的生活美感。

  3、练*六第3题。(开放题)

  在反馈时,引导学生学会有序思考的方法。

  还可利用本题资源,扩大解题视野。

  四、课堂小结。(略)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49页例1、做一做及练*七的第1—3题。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让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以两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以两位数的基本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能力目标:

  让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新旧知识的联系,能主动总结、归纳三位数乘以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培养类比及分析,概括能力,发展应用意识。

  3、情感目标:

  让学生在主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掌握算理和计算的方法。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的算理和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竖式中,第二个因数的十位与第一个因数相乘时,积的末尾要与十位对齐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旧知,导入新知。

  师:李叔叔在哈尔滨工作,过中秋节了,他很想念家中的亲人,决定在中秋与国庆双节期间回北京老家一趟,他买了12斤月饼,每斤45元,请同学们算一算李叔叔买月饼一共花了多少钱?

  (1)、让学生理清题意,找出题中的已知量和所求量。

  (2)、根据已知量和所求量列出算式

  (3)、全班齐做,然后指名板演并说说其计算过程。

  回顾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出示幻灯片,学生读一读)

  谈话引入例1。

  师:在回老家的时侯,李叔叔为了节约钱,决定不坐飞机,坐火车,当他到家时,他算了算,从哈尔滨到北京用了12小时,火车1小时行145千米。那你们帮李叔叔算一算从哈尔滨到北京有多少千米?

  (1)由学生列出式子,师板书:145×12

  (2)师:现在请同学们观察45×12与145×12什么不同?找出其相同点和不同点。揭示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学*的内容。板书课题:三位数乘两位数。

  二、自主交流,合作探究,获取新知。

  1、估算。

  师:那你认为哈尔滨距离北京大约有多少千米呢?现在同学们来估算一下(学生动笔算)师:你是如何估算的?谁愿意把你的估算过程和想法跟我们分享一下呢?

  让学生说说,教师随机板书学生的估算方法。

  2、笔算。

  师:现在我们已经估算出来了,145×12大约是在1500至1800之间,那么如何准确算出145×12的积呢?同学们一起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算一算好不好?

  学生动笔算,教师巡视,然后让学生说说自己是用什么方法算出来的。

  (如果有用竖式算的就指名板演,并说出自己的计算方法;如果没有教师试着提示。)师:用竖式计算也就是笔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掌握的内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补充板书)

  教师讲解,板书145×12用竖式计算的过程

  师:你认为三位数乘两位数,列竖式和笔算的顺序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有联系吗?

  3、小结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课件演示)

  (1)、先用两位数个位上的数去乘三位数的每一位,得数的末位和两位数的个位对齐。

  (2)、再用两位数十位的数去乘三位数的每一位,得数的末位和两位数的十位对齐。

  (3)、然后再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4、巩固练*。

  教材第49页做一做。(分组完成,集体订正)

  三、仔细琢磨,细心计算,巩固新知。

  1、数学医院,判断正误。

  (幻灯片出示题目,让学生观察,找出错误的地方,并改正过来。)

  2、50页第一题。(分组完成,集体订正)

  3、解决问题。(50页第二题)

  四、仔细想想,谈谈收获,归纳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会了什么?

  生: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

  师:那现在哪个同学可以来帮我们小结一下三位数乘两位数竖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

  五、作业布置:练*七第3题。

  六、板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能力目标:让学生通过两位数乘两位数到三位数乘两位数知识的迁移,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与态度目标:让学生获得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的计算问题的体会,体验成功的愉悦,进一步树立学*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的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让学生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中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积的末尾应写在什么位置上。

  教学过程

  一、复*铺垫

  同学们,车白泥小学一年一度的计算大赛即将开始,你们有信心赢得比赛吗?

  一、赛前热身

  1、牛刀小试

  哪两位同学愿意请战?

  白板出示竖式笔算:24×12= 19×12=

  同学们说一说计算方法,竖式计算乘法要注意哪些问题?

  2、脱口而出

  口算怎么又快又准确的得出答案呢,能分享一下你的计算秘籍吗?

  如果是142X12这样的三位数乘两位数,又该怎么算呢?

  板书课题:三位数乘两位数

  请同学们以同桌为小组,开展合作学*,动笔试一试……

  指导并指名学生汇报,参照两位数乘以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计算三位数乘与两位数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你能说一说吗?

  团结协作的力量无穷大,看来,这个赛前热身对同学们来说,真的是小菜一碟,接下来的项目你们还敢继续挑战吗?看招。

  二、东想西算

  情境导入:

  (白板出示)

  普者黑风景区位于文山州丘北县境内,风景优美,景色宜人,是国家5A级景区。这不,家住广州市的李桐和爸爸慕名而来。

  1、白板出示题目:火车行驶了12小时,每小时行驶195千米。广州市到普者黑景区有多少千米?

  2、你想怎么列式? 195×12=(千米)

  3、195 X 12,怎样来计算?

  (1)你能运用估算知识猜一猜吗:广州市到普者黑景区大约有多少千米?说一说你的想法?

  (2)你能用竖式计算出准确答案吗?试着做一做,在计算时,想一想这道题与142 X12相比较,有哪些值得注意的地方。

  ①学生独立思考,自己试着在练*本上算一算。尝试算出195×12的结果,并对照估算的情况,算一算估算值与准确值的误差是否合乎实际。

  ②巡回指导,特别关注计算有困难的学生。

  ③交流汇报、归纳解题策略。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4、学生互相说算法。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教案通用5篇(扩展6)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 (菁华5篇)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68、69页上的例l、例2及相应的课堂活动,练*十四第1~4题。

  【教学目标】

  1.经历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会进行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2.能应用所学知识主动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和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视频展示合。

  【教学过程】

  一、复*引入

  口算。12l×2=12l×10=216×1=216×40=304×20=304×1=112×30=112×4=

  学生完成后,集体订正,并抽两道题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算的。

  教师:这节课我们就用这些知识来学*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板书课题。

  [点评:通过相关知识的复*,为新知识的学*做准备。]

  二、进行新课

  1.教学例1。

  多媒体课件出示例1情境图。

  教师:从图中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提问题后,引导学生列出算式:121×12。

  教师: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可以用估算的方法估算出这道题的结果大约是120×10=1200。

  教师:可是题中不是要求我们算大约有多少千克,而是要算出它的精确值。这就要涉及笔算的问题了。同学们在前面学*过哪些笔算呢?

  学生: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教师用纸片盖住“121”中百位上的“1”,只留下“21×12”。

  教师:现在会算了吧?(学生:会算)请大家用笔算算出结果。

  学生计算后,抽学生的作业在视频展示台上展示,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算的,教师随学生的回答板书,如下所示:

  教师:也就是说,同学们是把12分成10和2来分别和21相乘,再把它们的积加起来。两位数乘两位数是这样做的,三位数乘两位数可不可以用同样的方法来做呢?

  学生讨论后回答:我认为是可以的。

  教师:请同学们用这个方法试一试。学生先独立完成后,再小组交流,最后抽一个同学的作业在视频展示台上展示出来。

  教师:能说说你? 用2乘121得242,再用10乘121得1210,把两次乘积加起来,就知道121×12的积是1452了。

  学生边回答,教师边板书。

  如下所示:

  教师:能说说第二次的乘积“121”中后一个“1”要对着十位写的理由吗?

  引导学生说出因为121×10=1210,后面这个“1”要对着十位写,才能表示1210,要不然就成了121了。

  教师:这是笔算乘法中容易出错的地方,同学们要注意。和刚才估算的结果比,差异大吗?

  学生:有一定差异。

  教师:所以,有时我们需要精确数时,还要用到笔算乘法。现在同学们会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了吗?

  学生:会算了。

  教师:请同学们完成第68页中的课堂活动上的题。

  学生完成后相互交流,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算的,然后全班集体订正答案。

  [点评:这个教学片断一是突出笔算在生活中的作用,让学生感受笔算的应用价值;二是让学生先估算,再笔算,能在探讨笔算计算方法的同时提高学生的估算意识;三是有效地借助学生原来掌握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探讨新知识,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四是关注学生容易出错的一些地方,通过对这些问题的重点研究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水*。]

  2。教学例2。

  教师:我们再来研究这样一个问题。

  多媒体课件出示例2情境图,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图意,指导学生列出算式。

  教师:大家会算 224×52吗?

  学生:会

  教师:请同学们把这道题的结果算出来。计算时要注意思考这道题和前一道题有哪些不同?计算时你遇到了什么新问题?你是怎样解决的?学生先独立计算,再小组交流,然后再抽一个同学的作业到视频展示台上展出,并请这个同学结合自己的计算回答上面三个问题。

  学生:这道题和上一道题比计算上复杂得多,主要是在计算第二步时要连续向前一位进位。

  教师:这是计算中最容易出错的地方,你是怎样解决的呢?引导学生说出可以把进位的数记在心里,也可以用很小的数字把它标出来,然后相加时再把这个小数字去掉。

  教师:通过以上的学*你有什么发现?

  引导学生说出:我发现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是相同的,只是每一步乘的位数要多一些。

  教师:我们再来研究一个问题。多媒体课件出示第9页的课堂活动。

  教师:这这群小朋友在争论什么?你认为他们谁说得对?

  引导学生说出这些同学在争论34×386的列式问题,这两种竖式都列得对,因为在乘法中,交换因数的位置,它们的结果不变。

  教师:这样一来,不管在乘法算式中的三位数和两位数谁在前面谁在后面,我们都能计算了,请同学们算出这道题的答案。学生计算后,集体订正。

  [点评:这个教学片断从“做”入手,让学生在“做”的过程中发现一些问题,完整地呈现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个片断中的连续进位是计算中的一个难点。用乘法交换律来计算 34×386是灵活应用所学知识的具体体现,加强这方面的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

  三、课堂小结(略)

  四、课堂作业

  指导学生完成练*十四第1~4题。

  (重庆江津市路*)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二)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70页例3及相应的课堂活动,练*十四第5~8题。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究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计算方法的过程,会用简便算法计算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

  2.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法计算方法的理解,提高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掌握水*。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视频展示台。

  【教学过程】

  一、复*引入

  计算下面各题。126×36305×18283×23402×29

  学生计算后,选两道题的竖式在视频展示台上展出,让学生对着竖式说一说自己的计算过程。

  教师:这节课就在我们掌握了这些知识的基础上继续研究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板书课题。

  二、进行新课

  多媒体播放情景图。

  引导学生说图意,并按图意列出算式 470×40。

  教师:同学们会计算470×40吗?

  如果学生会用两种方法计算,则鼓励学生用两种方法计算的基础上,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可以把47与4相乘,再在积的末尾添两个0;如果学生只用一种方法算,则按以下的方式组织教学。把学生计算的竖式在视频展示台上展出。

  教师:能说说你的计算过程吗?

  学生:我第一步是用0去乘470,得到的积是000;第二步再用十位上的4去乘470得1880个十;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教师:这道题和我们面前研究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有哪些不同?学生讨论后回答:这道题两个因数的末尾都有0。

  教师:这种比较特殊的题,还是用我们前面掌握的一般的计算方法来算,有什么问题?引导学生发现这种比较特殊的题,还是用一般的计算方法来算,第一步计算的结果全是0,由于0乘任何数都得0,这一步计算没有意义。

  教师:所以,特殊的题目应该有特殊的算法。这道题可以用什么特殊的方法计算呢?同学们可以用你们掌握的知识来探讨一下,看谁能找到简便的算法。

  学生讨论时,教师给予必要的指导。如果学生自己能探讨出新的算法,教师则在鼓励的基础上,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可以这样算;如果学生探讨有困难,则可采用以下的教学设计。

  教师:看来同学们遇到了一定的困难。没关系,我们来看看小明是怎样算的。

  多媒体课件出示下面的算式。

  教师:这个竖式和我们列的竖式有什么不同?

  引导学生说出这个竖式多了一条虚线,并且只算了一步。

  教师:先来研究这条虚线,哪个同学能猜出这条虚线表示的意思?

  引导学生说出这条虚线把470和40分成两个部分,一部分是47乘4,另一部分是两个0。教师:47×4和470×40的结果一样吗?

  学生:不一样。

  教师:哪一个算式的乘积小?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教案通用5篇(扩展7)

——小学数学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教案 (菁华3篇)

  教学内容:

  教材第4-5页

  教材简析:

  这部分教材创设了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绿色环保生活情境,提出了需要用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笔算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利用已有的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笔算经验,尝试着独立列竖式计算,并通过交流,帮助学生掌握两个乘数末尾都有0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简便笔算方法。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笔算的简便算法,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2、让学生通过计算、比较,初步感知积的变化规律,初步体会简便算法的依据。

  3、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算法。

  教学难点:

  理解两个乘数末尾都有0的乘法的简便算法的依据。

  教学过程:

  一、检查作业

  1、交流口算本上的得数。

  问:这些口算题有什么特点?(都是末尾有0的乘法)

  末尾有0的乘法怎么口算?(先不看0,乘完后再数两个乘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添上几个0)

  板书其中一题:200×43

  这题的得数是多少?怎么算的?

  现在请你用竖式来计算,行么?

  (板书竖式,强调0先不要对齐)

  看板书:200×43=8600,问:谁能根据这个算式很快地编得数也是8600的乘法题?

  (2×4300,20×430)

  为什么这三个算式的得数都一样呢?(先不看0,都是2×43;再添上0,两个乘数末尾合起来都是有2个0,所以都要添上2个0)

  2、哪些同学昨天已经预*了数学课本?知道今天要学什么吗?

  (要学*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

  二、学*例题

  1、出示图,提问:从图上知道哪几个信息?要求“每天大约能释放出氧气多少克”哪个条件是多余的?算式怎么列式?

  指名学生回答,板书:850×15=

  2、尝试练*,解决问题

  850×15=?,用竖式怎样算,请同学们在自备本上试一试。

  指名板演,(可能出现的情况)

  (1)按照原来的方法笔算

  (2)0先不对齐,但在前面乘的时候,0也参与了

  (3)交换了两个乘数的位置

  (4)在第2步乘的时候,没有把积的末尾和十位对齐

  ……

  讲评这几种做法

  第一种方法:是正确的

  (重点讲)第二种方法:为什么开始列竖式的时候0没有对齐某个数位?(先不考虑,可以使计算更简便)

  既然是先不考虑,所以在这两次乘的时候,0也不要考虑。(擦去多余的0)

  指出:最后加完之后,这个0要补上。……

  比较第一、二种竖式,指出:末尾有0的乘法竖式我们可以像这样写,比较简便。

  3、完成“试一试”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学生板演。讲评。

  三、巩固提高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再指名说说得数。

  2、第3题。

  学生独立分组口算。算完后指名交流每组算的时候有什么特点?

  四、布置作业

  第2、4题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 使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体会新旧知识的联系,能主动总结、归纳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培养初步的分析、推理和概括能力。

  3. 使学生在主动参与学*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学*成功的快乐,激发探索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 复*准备,促进迁移

  谈话:我们已经学过三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你能列竖式计算下面的题吗?

  出示:144 5 44 15

  学生独立练*,指名板演,并组织反馈。

  提问:上面这两题的计算过程有什么不同?(144 5用5和144每一位上的数相乘;44 15先要用第二个乘数个位上的5去乘44,再用十位上的1去乘44,再把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追问:为什么用十位上的1去乘44,乘得的数44的末位和十位对齐?(表示44个十)

  小结:两位数乘两位数,用第二个乘数个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乘数,乘得的数的末位和个位对齐,用第二个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乘数,乘得的数的末位和十位对齐,再把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二、 探索交流,建构新知

  1. 提出问题。

  谈话: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笔算乘法,出示例题的场景图,读题。

  提问:从题目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求月星小区一共住了多少户可以怎样列式?(板书:144 15)为什么用乘法计算?(就是求15个144是多少)

  提问:144 15和我们以前学过的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是三位数乘两位数)

  2. 揭示课题。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板书课题)

  3. 尝试笔算。

  提问:你能用竖式算出144 15的得数吗?

  学生尝试练*,同时指名板演。教师巡视,并提醒学生把横式和答句都写完整。

  4. 交流总结。

  先让学生在小组里说说自己的算法,再指名说说计算过程。

  学生说计算过程,教师板书竖式。(先用两位数个位上的5去乘144得720,用十位上的1去乘144得144个10,144的末位和十位对齐,再把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引导:用两位数个位上的5去乘144得720,在题目中实际就是求出了什么?(5幢楼共有720户)用十位上的1去乘144得1 440,在题目中实际就是求出了什么?(10幢楼共有1 440户)再把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得2 160,就是求出了15幢楼共有多少户。

  比较:三位数乘两位数和两位数乘两位数在计算方法上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都是先用第二个乘数个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乘数,乘得的数的末位和个位对齐,再用第二个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乘数,乘得的数的末位和十位对齐,再把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三位数比两位数多了一个百位,乘的时候还要乘百位)

  提问:谁能概括地说说三位数乘两位数应注意些什么?

  归纳:(1) 用两位数的个位和十位上的数依次分别去乘三位数;(2) 用两位数哪一位上的数去乘,乘得的数的末位就和那一位对齐;(3)把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四、 拓展练*,深化理解

  1. 做想想做做第1题。(把第二题309 26改成302 26)

  学生独立练*,并指名板演,校对。

  提问:这三道题中,哪道题的乘数比较特殊?为什么?(乘数中间有零)

  再问: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追问:为什么用第二个乘数个位上的6去乘302,乘得的数中间没有零,而用十位上的2去乘302,乘得的数中间有零?

  2. 做想想做做第2题。

  谈话:刚才同学们做了三道题,做得非常好,小马虎也做了三道题,请同学们帮他诊断一下,他有没有做对,把不对的改正在旁边。

  出示想想做做第2题。

  先让学生独立找错改错,再说说错在哪里。

  小结:同学们说得都很好!不过,为了不让小马虎以后犯同样的错误,你想提醒小马虎在竖式计算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指出: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一要注意每次相乘积的末位与乘数的那一位对齐;二要注意三位数中间有0时,不能漏乘;三要注意不能忘记每次计算时的进位。

  3. 做想想做做第3题。

  谈话:下面我们来个比赛,看谁都能算对。

  学生独立练*。

  提问:这三道乘法算式,哪道乘法算式比较特殊?(25 112)

  再问:你是怎样列竖式计算的?

  指出:用竖式计算类似的题目时,通过交换两个乘数的位置能使笔算方便一些。

  4. 做想想做做第4题。

  谈话:下面我想请同学们当回小会计,帮水果批发部算一算每种水果各卖了多少元。从表格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要求每种水果的总价,可以怎样列式?

  学生独立计算、填表。

  学生汇报后,提问:计算梨、苹果、橘子和橙子的总价时,都是按怎样的数量关系列式计算的?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单价 数量 = 总价。

  五、 全课总结,知情共融

  谈话:同学们,这节课大家通过自己的思考,小组合作交流获得并掌握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老师祝贺你们!谁能告诉大家,你学到了什么新本领?计算时应该注意些什么?

  评析

  1. 在比较中建构新知。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是在学生学*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相比,算理和算法是完全一致的。本课教学的关键就是如何引导学生把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和算法迁移到三位数乘两位数中来。因此,本课的设计,没有孤立地看待三位数乘两位数,把教学重点放在如何让学生学会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上,而是让学生通过新旧知识的比较,帮助学生形成笔算的技能,构建知识网络。教学时,先通过两道不同复*题的比较,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对已学的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同时为新授作充分的铺垫。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独立尝试计算14415,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顺利地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迁移到三位数乘两位数中来,并引导学生结合现实的情境,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使抽象的算理具体化,更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同时,教学并没有仅仅停留在如何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上,而是让学生将新知识与原有的知识进行比较,在比较中明确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在两次比较中,学生的知识不断得到整理重组,知识网络得以不断充实与完善。

  2. 在比较中完善认识。在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练*中,主要有两个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是乘数中间有零,二是两位数乘三位数的竖式计算。在教学乘数中间有零的乘法时,先让学生比较哪道题目的乘数比较特殊,再让学生比较为什么用两位数个位上的6去乘302,乘得的数中间没有零,而用十位上的2去乘302,乘得的数中间有零?从而让学生真正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在教学两位数乘三位数的竖式计算时,先让学生比较哪道乘法算式比较特殊,再让学生交流不同的计算方法,在比较中得出:用竖式计算类似的题目时,通过交换两个乘数的位置能使笔算方便一些。这样既突出了本课教学的重点,又进一步完善了学生的认知结构,有利于学生合理、灵活地进行计算。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 使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体会新旧知识的联系,能主动总结、归纳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培养初步的分析、推理和概括能力。

  3. 使学生在主动参与学*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学*成功的快乐,激发探索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 复*准备,促进迁移

  谈话:我们已经学过三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你能列竖式计算下面的题吗?

  出示:144 5 44 15

  学生独立练*,指名板演,并组织反馈。

  提问:上面这两题的计算过程有什么不同?(144 5用5和144每一位上的数相乘;44 15先要用第二个乘数个位上的5去乘44,再用十位上的1去乘44,再把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追问:为什么用十位上的1去乘44,乘得的数44的末位和十位对齐?(表示44个十)

  小结:两位数乘两位数,用第二个乘数个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乘数,乘得的数的末位和个位对齐,用第二个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乘数,乘得的数的末位和十位对齐,再把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教案通用5篇(扩展8)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反思(10)份

  教学了《三位数乘两位数》时,备课时把握了知识的前后联系,考虑到小学阶段对整数笔算乘法的最高要求是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两位数乘一位数是笔算乘法的开始,两位数乘两位数是笔算乘法的关键。因此两位数乘两位数和三位数乘两位数同是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我想只要熟练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再加上恰当的利用迁移,学生肯定会很快的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具体在教学时,我是这样进行的:

  1、重温旧知,学*迁移。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结合例题,我在一上课就设置了两道题:45×12,145×2(两位数乘两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并强调先估后算的*惯。使学生在“温故”的基础上,把新旧知识作对比,找出新旧知识的差异与联系,自然地过渡到新知识的学*中。

  2、数学课堂创设思考、交流空间。在探索笔算乘法的过程中,我先让学生估一估,培养学生估算的能力,接着,让学生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竖式运算,有了课前的“温故”和我的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自己的探究中,学生通过认真的思考与合作交流得出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的方法。并且让学生试说出算理,我适时板书。从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探索笔算方法,学生始终处于学*的主体地位,在活动中学生经历了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的得出过程,体会了计算的用处,真正成为了学*的主人。

  3.注重展示学生出现的错例,加深新知识印象。在课堂练*中,尽量寻找学生出现的错例,并及时展示,由学生自己评讲、纠正,老师加以点评。学生更牢固地掌握计算方法,清晰算理。

  尤其在教学时,我觉得竖式的书写很重要,在课上就重点培养学生认真书写乘法竖式的*惯。我在教学板书时要求明确,包括数字间的间距、相同数位如何对齐以及横线的画法;对学生提出了严格的要求,但效果却并不明显,所以错误还是很多。问题到底出在哪儿呢?追究根底我觉得:

  首先,在教学中虽然强调了“用十位上的数去乘,乘得数的末尾和十位对齐”这个算理,但是学生的计算结果却错在书写第二步乘积时,数位有对错现象。所以在课后我马上做了补救,让学生领会用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数的每一位表示多少个十,因此要与十位上的数对齐。

  其次,由于自己是新接班,对学生的能力估计的过高,没有考虑到学生口算能力的薄弱。学生出错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口算出错,原因之一是乘法口诀背错,比如:三六十二、四八三十六、六七四十七这种现象等;原因之二是100以内的进位加法出错,比如24+8、54+7等等,主要的问题懒得写进位。

  因此我认为教学中要关注数学知识本身的逻辑联系,充分的利用已有知识学*新知。而且课堂上要加强学生的口算练*。相比之下,笔算乘法比笔算除法更容易掌握一些,进位加法的口算比退位减法的口算更容易掌握。在学*下一个单元笔算除法时,学生遇到的困难肯定会更多,因此,必须从现在开始加强学生的口算练*。以便于下一个单元的学*。

  总之,教学要与学生现有的知识水*想结合,对学生所掌握的知识要有一定的了解,在教学中才会有的放矢。

  《三位数乘两位数》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七册第三单元乘法的内容。本课通过“游乐场的活动”引入,计算游乐场的门票钱的数据,让学生学会能对较大的数进行估计,并在具体活动情境中探索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

  根据新课程理念,为了避免学生机械的操练计算,在教学时,要让学生多体会一些数学的思维方式,多让他们尝试探索,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理解运算的意义,并能用运算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本节课是一节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课,我将重点主要放在计算方法的探究上,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然后再具体讨论;从而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

  1、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经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数据的能力;

  2、学会估计生活中较大的数:对于一些学生来讲,估算较为困难。所以让那些掌握较好的同学交流下自己的估算方法,对于其他同学来讲,能起到示范作用。使他们在别人的帮助下慢慢的学会。

  3、自主探索:具体计算时,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计算方法探索。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自主探索。对于学生多种不同的算法,只要他们讲得出理由,都应加以肯定。不要求学生掌握几种不同的计算方法。重点放在讨论竖式的计算方法上,并让学生说一说没一步计算的算理。

  4、巩固练*:根据学生在练*中所出现的问题,拿出来让学生集体议一议,让学生介绍自己的计算方法,以巩固学生对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避免出现类似的错误。

  5、这节课中有两个地方,没有很好的把握学生生成的资源如:在课前有计算门票钱时,有学生说有竖式计算没有进一步追问。还有在巩固练*估算时,有学生说大约是4400,由于时间关系也没有进一步让学生说想法。

  本节课的教学是学生学*两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教学。本节课的学*内容比较简单,因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是一样在充分的自学基础上,通过同桌交流讨论,汇报展示,质疑评价的活动学*和掌握新的知识。课堂教学中,我特别注意体现学*的方法指导,让学生用先估一估,再准确算,然后验算这样的方式进行学*,对孩子的学*体现自学方法的指导是我们本节课的亮点。当然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也存在着非常多的不足和有待提高的地方:

  1.数学的语言不够精炼。在课堂中学生讲解的时候表现的比较急躁,老师讲解的很多,但语言不够准确和清晰,讲了好多遍但仍然没有讲到重点上。

  2.在课堂中没有及时捕捉孩子精彩的发言,甚至是打断了孩子的优秀的思维。比如在张志浩说三位数乘两位数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区别时提到积是几位数的问题,我非常“不客气”的打断了。

  3.没有联系解决问题的题目讲出计算时每一步算的是什么?如应该让学生说一说2×145算出的是两小时走了多少千米,10×145算出的是10小时走了多少千米。

  4.学生的交流次数过多,不需要交流的地方也进行交流了,有些浪费时间了,课堂上的时间就不够用了。特别是开始小组交流的两位数乘两位数计算和方法总结竟用了15分钟,大大的超过了预算。后面的笔算学生也是根本不需要交流的,也进行了交流。

  5.再给学生讲解时,重难点不突出。该讲解的没讲,不该讲解的说的很多,比如,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步骤,学生以了解了,没必要过多的讲解。

  本节课我感觉有成功的地方,但更多的还是要去学*如何让学生很好的展示,如何提升自己的表达水*,我要在这些方面多下功夫,让自己的课更上一层楼。

  一、学情分析

  本课是冀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乘法的第一课时,对以后的计算和后面乘法的学*具有重要作用。学生在三年级已经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只是在原有基础上的进一步扩展,是对知识的迁移。

  二、 教学目标

  1、在自主尝试计算、交流等活动中,经历学*三位数乘两位数积的计算过程。

  2、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能用竖式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

  3、在运用已有经验自主学*新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体验自主学*的快乐。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是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体验自主学*的快乐。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在三年级时我们学过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同学们,你还能回忆起是怎么计算的吗?下面为我们看一道应用题(教师出示应用题1):一台面粉机每小时磨面粉58千克,一天有三班工人工作,一天是24小时,那么这台面粉机一天可以磨面粉多少千克?

  学生分析题目提取有用信息:

  1、这台面粉机每小时可以磨面粉58千克。

  2、一天是24小时,而不是我们*时说的8小时。

  求:一天可以磨面粉多少千克?

  教师找一位同学在黑板上计算,其它同学在练*本上计算。(教师巡视指导)

  师生一同判断黑板上同学计算的正误,如不对可由学生自己找出错误进行改正,必要时教师进行指导。

  同学列式计算解答:

  58×24=1392(千克)

  58

  × 24

  232

  116

  1392

  答:这台面粉机一天可以磨面粉1392千克.

  教师请学生回答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能说对意思即可。(对回答较好的同学用掌声鼓励。)

  教师出示应用题2

  一台面粉机每小时磨面粉158千克,一天有三班工人工作,一天是24小时,那么这台面粉机一天可以磨面粉多少千克?

  教师请学生找出与第一题不同之处,很明显是58变成了158.由于上面题已经分析,所以很容易直接列出算式:

  158×24

  算式列出了,那又该如何进行计算哪?

  2、知识教学

  教师板书: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师提示同学们可以结合复*的知识自己试着计算,计算完毕可用计算机验算,看自己做对没有。

  教师找一位同学在黑板上计算,其它同学在练*本上计算。(教师巡视指导)

  158×24=3792(千克)

  158

  × 24

  632

  316

  3792

  答:这台面粉机一天可以磨面粉3792千克.

  师生一同判断黑板上同学计算的正误,如不对可由学生自己找出错误进行改正,必要地方教师指导。

  好的,同学们非常优秀,我们再看一题:用竖式计算345×76

  (过程同上略)

  好的,通过上面的两道题,你知道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了吗?同学们可以前后桌进行讨论,有答案后可以举手。(同学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多名学生向教师汇报方法,教师跟随同学演示方法,必要时予以指导。教师提醒同学注意末尾和那位对齐。

  五、知识的巩固

  教师出示通告: 今天,“数学国”正在举行一年一度的“数学状元”大赛,让我们一起参加吧!也 许今年的 “数学状元”就是 你。

  教师出示初赛试题 :六道竖式计算题,六个同学黑板上计算,其余每列同学完成教师指定的一题。教师统计多少名同学通过初赛,并予以掌声。(解答及指导过程略)

  教师出示复赛试题 :三个改错题,三个同学黑板上计算,其余每两列同学完成教师指定的一题。(解答及指导过程略)

  教师统计多少名同学又通过了复赛,并予以更加热烈的掌声。

  教师出示决赛试题 :一道应用题,三个同学黑板上计算,其余同学在练*本上完成。(解答及指导过程略)

  教师统计多少名同学获得了“数学状元”,并予以最热烈的掌声。同时希望获得称号的同学不要骄傲,安慰未获得称号的同学继续努力。

  六、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你有什么收获?同学思考回答。

  七、课后思考

  根据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你能计算232×211的积吗?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还是很不错的,全班28名同学有18名同学*题全部做对。剩下的同学除3名同学没有掌握本节课内容,其余几位同学均是不细心造成的。因此还要培养学生的细心能力,多练*训练学生的计算能力。教师本人方面还要继续钻研教材,把教材吃透,参照不同版本教材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只有这样才能把握住重点知识,才能把一节课完成好。

  教学反思

  我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教学效果虽然还是很不错的:全班28名同学有18名同学*题全部做对,剩下的同学除3名同学没有掌握本节课内容,其余几位同学均是不细心造成的。但也发现我的教学

  存在很多问题,这让我想到了:

  学生层面上,他们的细心程度还远远的不够,计算能力还欠缺。这就需要在*时上多培养学生的细心能力,多做练*训练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师的层面上,还需要本人方面还要继续研读数学课程标准,钻研教材,把教材吃透,把握住重难点,参照不同版本教材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多向老教师学*和请教,教学设计上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充分的去探索,去交流。只有这样才能把一节课完成好。

  我教学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现作出如下反思:

  一、比较好的几方面:

  1、备课时把握住了知识的前后联系。小学阶段对整数笔算乘法的最高要求是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两位数乘一位数是笔算乘法的开始,两位数乘两位数是笔算乘法的关键。因为两位数乘两位数和三位数乘两位数同是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如果熟练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再恰当的利用知识的迁移,学生肯定会很快的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2、教学中成功创设了预*问题。在学生的预*过程中,让学生有目的的进行学*,对于问题,通过学*之间的讨论,交流得出问题的答案,学生的学*效果比较明显。

  3、有效的培养了学生认真书写乘法竖式的*惯。(1)教学的板书做到以身作则;(2)要求明确,包括数学间的间距、相同数位如何对齐以及横线的画法;(3)严格要求,作业批改中要求学生按要求书写

  二、不足之处

  1、教学中没有将新旧笔算进行很好的对接。特别是在复*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没有利用好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学*新知,过高估计了学生对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掌握,没有进一步强调算理,教学中又没有强调好“用十位上的数去乘,乘得数的末尾和十位对齐”这个算理,结果导致部分学生在书写第二步乘积时,数位对错。

  2、没有考虑到学生口算能力的薄弱。学生出错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口算出错,原因之一是乘法口诀背错,比如:三六十二、四八三十六等等;原因之二是100以内的进位加法出错,比如24+8、54+7等等。

  三、今后改进方面

  1、教学中复*铺势要到位,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关注数学知识本身的逻辑联系,充分的利用已有知识学*新知,旧知迁移效果会更好。

  2、课堂上加强学生的口算练*

  (1)必要性。相比之下,笔算乘法比笔算除法更容易掌握一些,进位加法的口算比退位减法的口算更容易掌握。在学*时,先让学生口算几道题,特别是进位的加减法,因此,在学*下一个单元笔算除法时,学生遇到的困难肯定会更多。因此,必须从现在开始加强学生的口算练*。

  (2)可以采取课前听算的形式,每天的题量可以少一些,但要细水长流,每天必练。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是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基础上学*的,这部分内容包括整百乘整十数的口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笔算和解决问题等内容。学生很快学会了笔算的方法。

本单元教学过程中,根据课堂效果和课后学生的掌握情况,现对教学反思如下:

(1)教学过程中成功把握住了知识的前后联系,温故导入,促进学*迁移。

(2)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出发,给学生创设了思考与交流的空间。

(3)注重练*的评讲,将学生错得最多的题目或常见错误以判断对错为练*,让学生找错误并纠正。

(4)重视算法的归纳。在孩子们通过尝试和练*基本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后,让孩子们互相交流讨论,由此引导孩子们概括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针对容易出错的地方特别请孩子来互相提醒,强调了“用十位上的数去乘,乘得的积的末尾和十位对齐”这个算理,所以作业反应的情况还比较好,只有及个别同学出现了这种错误。

(5)有效的培养了学生认真书写乘法竖式的*惯。

A、教师的板书做到以身作则;

B、要求明确,包括数字间的间距、相同数位如何对齐以及横线的画法;

C、严格要求,作业批改中要求学生按要求书写;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教案通用5篇(扩展9)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实用5份

  1、口算乘法

  教学内容:课标实验教材第七册46页例1及相应练*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用一位数乘两位数(积在100以内)或几百几十的数的口算方法。

  2、通过问题情境自主掌握整数乘法的一般口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自主探索口算方法。

  1、课件分别出示45页六种交通工具的时速,引导学生理解用复合名数表示的数学术语“速度”的含义。

  2、根据图里的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3、“人骑自行车3小时可以行多少千米?”让学生独立口算。16×3=

  (师巡视,注意统计不同口算方法的种类)

  4、汇报交流。

  二、引导学生对比不同算法的特点。

  1、出示题目:特快列车3小时可以行多少千米?

  160×3= ,独立计算后小组交流。

  2、引导学生对比16×3= 和160×3= ,让学生从16和160的关系中,总结出几百几十与一位数相乘的口算方法。

  3、将第1题增加1个条件“30小时行多少千米?”

  16×30=

  4、让学生在与“16×3”的对比中归纳出简便算法。

  三、巩固练*。

  1、练*六第1题。

  让每位学生独立口算,将得数写在该题(树叶)的旁边,然后让部分学生说一说计算的过程,及时反馈学生口算情况。

  2、练*六第2题。

  可向学生展示两种花卉的部分品种,引发学生的生活美感。

  3、练*六第3题。(开放题)

  在反馈时,引导学生学会有序思考的方法。

  还可利用本题资源,扩大解题视野。

  四、课堂小结。(略)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教材第33、34页,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

  教学提示

  本部分的教学是口算乘法,包括:整百数乘整十数、几百几十的数乘整十数。这些内容是义务教育阶段有关整数口算乘法的教学目标,它是作为小学生应该具备的口算乘法技能的基本要求。教学时,要注意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能自主学*,掌握整数乘法的一般口算方法。

  教学目标

  理解整百数乘整十数和几百几十的数乘整十数的口算算理;掌握合理的口算方法。能正确进行口算,培养思维的灵活性,促进思维条理化。

  过程与方法

  经历过口算步骤的推导,初步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结合形式多样的练*,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积淀数学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人人参与口算,是学生养成积极动脑、认真口算的良好学**惯。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整百数乘整十数和几百几十的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合理的口算思考过程,正确进行口算。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

  学生准备:课前小研究,学*用品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复*回顾,谈话导入

  10个十是()10个一百是()12个一百是()50个十是()500个十是()420个十是()

  学生开火车,直接说出得数。教师随机选两题,说一说口算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复*整百数乘一位数的乘法口算,帮助学生回忆口算的'方法,为新课的学*做好铺垫。

  2、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出示信息窗,找出数学信息。

  出示情境图信息窗一,让学生欣赏图片,搜集数学信息

  谈话:请大家仔细欣赏图片,并要认真阅读下面的文字,看你从图中能得到哪些信息?谁能发表你的看法?

  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

  根据信息提出问题。

  谈话:根据我们得到的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提出问题,教师把本节课要重点解决的问题板书在黑板上。

  提出学*目标:同学们提的问题还真多,我们本节课重点研究这几个问题,以完成这样的学*目标。

  (1)整百数或整百整十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2)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学**惯。设计意图:使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激发探究的欲望,为后面的学*做准备。

  (二)探究新知:

  自主探究,学*新知

  根据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根据你找到的数学信息,你想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探索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1)一组共发放了多少份宣传资料?指名学生列式:400×20(板书)得数是多少呢?

  (2)把你的算法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指名小组代表交流预设1:根据4×2=8,推算400×20=8000

  预设2:根据400×2=800,再算800×10=8000预设3:先算4×20=80,再算80×100=8000

  (3)比较异同,优化算法

  其实这几种算法都是转化为我们学*过的算式进行计算。几种算法中你最喜欢哪种算法?

  交流讨论,让学生发现两个因数末尾0的个数与积末尾0的个数的关系,通过对比,让学生体会到确实用添0的方法来计算这些题最简便,那添0法到底是怎么样的?让学生分小组去归纳:只要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然后看两个因数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加上几个0。

  (4)即时练*:自主练*第一题,算一算,比一比,体会算法。

  探索几百几十乘整十数的口算。

  (1)教材34页红点问题:二组一共发放了多少份宣传资料?

  指名列式:210×30(板书)

  又该怎样计算呢?

  (2)把你的算法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指名小组代表交流。预设1、先算21×3=63,再推算210×30=6300预设2、先算210×3=630,再推算630×10=6300

  (3)优化算法: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然后看两个因数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加上几个0。

  设计意图:使学生掌握整数乘法口算的方法,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同时在对比中归纳出简便算法。

  (4)即时练*:自主练*第三题

  (三)巩固新知:

  自主练*1和3,直接写得数。

  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讲一讲,集体订正。重点让学生说算法:怎样算?

  自主练*2,解决问题。

  学生说思路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可以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

  (四)达标反馈

  1、口算,我最棒!

  400×30=90×600=

  50×200=30×300=

  250×40=490×20=

  160×50=70×130=

  2、有30行苹果树,每行400棵,一共有多少棵苹果树?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49页例1、做一做及练*七的第1―3题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让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以两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以两位数的基本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能力目标:

  让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新旧知识的联系,能主动总结、归纳三位数乘以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培养类比及分析,概括能力,发展应用意识。

  3、情感目标:

  让学生在主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掌握算理和计算的方法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的算理和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竖式中,第二个因数的十位与第一个因数相乘时,积的末尾要与十位对齐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旧知,导入新知

  师:李叔叔在哈尔滨工作,过中秋节了,他很想念家中的亲人,决定在中秋与国庆双节期间回北京老家一趟,他买了12斤月饼,每斤45元,请同学们算一算李叔叔买月饼一共花了多少钱?

  (1)让学生理清题意,找出题中的已知量和所求量。

  (2)根据已知量和所求量列出算式

  (3)全班齐做,然后指名板演并说说其计算过程。

  回顾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出示幻灯片,学生读一读)

  谈话引入例1。

  师:在回老家的时侯,李叔叔为了节约钱,决定不坐飞机,坐火车,当他到家时,他算了算,从哈尔滨到北京用了12小时,火车1小时行145千米。那你们帮李叔叔算一算从哈尔滨到北京有多少千米?

  (1)由学生列出式子,师板书:145×12

  (2)师:现在请同学们观察45×12与145×12什么不同?找出其相同点和不同点。揭示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学*的内容。板书课题:三位数乘两位数

  二、自主交流,合作探究,获取新知

  1、估算

  师:那你认为哈尔滨距离北京大约有多少千米呢?现在同学们来估算一下(学生动笔算)师:你是如何估算的?谁愿意把你的估算过程和想法跟我们分享一下呢?

  让学生说说,教师随机板书学生的估算方法。

  2、笔算

  师:现在我们已经估算出来了,145×12大约是在1500至1800之间,那么如何准确算出145×12的积呢?同学们一起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算一算好不好?

  学生动笔算,教师巡视,然后让学生说说自己是用什么方法算出来的。

  (如果有用竖式算的就指名板演,并说出自己的计算方法;如果没有教师试着提示。)师:用竖式计算也就是笔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掌握的内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补充板书)

  教师讲解,板书145×12用竖式计算的过程

  师:你认为三位数乘两位数,列竖式和笔算的顺序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有联系吗?

  3、小结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课件演示)

  (1)先用两位数个位上的数去乘三位数的每一位,得数的末位和两位数的个位对齐。

  (2)再用两位数十位的数去乘三位数的每一位,得数的末位和两位数的十位对齐。

  (3)然后再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4、巩固练*

  教材第49页做一做。(分组完成,集体订正)

  三、仔细琢磨,细心计算,巩固新知

  1、数学医院,判断正误

  (幻灯片出示题目,让学生观察,找出错误的地方,并改正过来。)

  2、50页第一题。(分组完成,集体订正)

  3、解决问题(50页第二题)

  四、仔细想想,谈谈收获,归纳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会了什么?

  生: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

  师:那现在哪个同学可以来帮我们小结一下三位数乘两位数竖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

  五、作业布置:练*七第3题

  教学内容: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47页

  教学目标:

  1、根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推出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通过两位数乘两位数到三位数乘两位数知识的迁移,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培养迁移类推的能力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主动参与学*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学*成功的快乐,激发探索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

  教学重点:

  探索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并掌握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1.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

  2.正确规范地计算和书写乘法竖式。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1、口算

  32×2=/23×3=/23×30=

  180×3=/16×30=/240×4=

  2、9月7日—9日,我们学校参加了青爱工程九九公益日“爱的教育”主题活动,我校*均每班筹款145元,*均每位教师筹款45元。

  问题:

  1、四年级8个班共筹款多少元?

  2、四年级16位教师共筹款多少元?

  (生列式解答)

  同桌互相检查,并说出自己的计算过程

  师:大家做的很好,让我们来解决更具挑战性的问题。

  出示:

  3、我们学校三四年级16个班共筹款多少元?

  生列式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内容:三位数乘两位数

  板书:(三位数乘两位数)

  二、自主参与,探究新知

  1、尝试练*

  (1)列出横式:145×16=

  (2)想一想:可以怎样计算?

  给学生留有讨论时间

  2、学生讨论

  (1)小组内讨论算法

  (2)展示学生尝试练*中的几中做法

  (3)说一说:谁做的对?谁做的错,错在哪里?

  生:甲乙两位同学计算正确,丙同学做错了,因数十位上的1乘145,得数的末位5应该与因数的十位对齐。

  师引导说:为什么与十位对齐?

  2、理清法则

  (1)回顾

  老师带领同学回顾计算过程

  (2)提问

  第一步先算什么?

  第二步再算什么?

  最后再怎样?

  4、对比例题,归纳法则

  (1)观察45×16/145×16

  (2)比较两位数乘两位数,两位数乘三位数的乘法计算顺序。

  (3)归纳法则

  三、练*巩固,拓展提高。

  1、课堂小练

  134×16/246×34

  2、教材47页“做一做”

  3、火眼金睛:先判断对错,再改正。

  4、为了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学校准备购置足球和篮球各14个,根据提供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四、课堂总结,课外延伸。

  1、今天我们学会了什么?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2、如果让你计算四位数乘两位数,你有办法吗?下课试试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能力和口算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在小组内经历笔算乘法计算的全过程,掌握算理和计算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让每一个学生在合作学*、汇报展示、课堂互动交流中体验到学*带来的喜悦,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良好学**惯。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使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正确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引入

  1、口算

  35×2=/18×3=/250×3=

  2、估算

  19×5≈/21×7≈/398×2≈

  3、笔算

  24×12=

  从刚才的计算中,你还记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吗?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1)、先用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得数的末位和因数的个位对齐;

  (2)、再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得数的末位和因数的十位对齐;

  (3)、最后把两次乘的积加起来。

  4、引入

  我们已经学*了两位数乘两位数,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三位数乘两位数。(板书并出示课时目标)

  二、新授

  1、情景导入

  同学有没有看过火车呢?那你们有没有坐过火车啊?李叔叔要坐火车去北京,但是他遇到了一个问题,我们一起来帮帮他好不好?

  2、教学例1

  李叔叔从某城市乘火车去北京用了12小时,火车每小时行145千米。某城市到北京有多少千米?

  (1)理解题意:每小时145千米,用了12小时

  (2)题析并列出算式:145×12=(千米)

  (3)估算

  估算一:把145看成150,把12看成10,150×10得1500

  估算二:把12看成10,145×10=1450

  (4)探索计算方法

  先独立计算,再在小组交流算法,最后全班共享。

  可能出现:

  A、口算:先算10小时:145×10=1450(千米),再算2小时:145×2=290(千米),加在一起:1450+290=1740(千米)

  B、口算:145×12=145×4×3=580×3=1740(千米)

  C、竖式计算145

  ×12

  290………2乘145的积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