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大青树下的小学教案(五)份

首页 / 教案 / |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大青树下的小学教案 1

  教学目标:

  1.认识“坝、汉”等10个生字。会写“晨、绒”等13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画面。能找出文中有新鲜感的句子与同学交流。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大青树下的小学”特别的地方。能借助提示,说出自己学校生活的某个场景。

  教学重、难点:

  边读边想象画面,能找出课文中有新鲜感的词句,在互相交流的基础上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大青树下的小学”特别的地方。能借助提示说出自己学校生活的某个场景。

  教学过程:

  一、复*引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和课文进行了亲密接触。这节课,我们要深入了解课文,和大青树下的小学的小朋友成为最知心的朋友。现在我们继续学*这篇课文。

  1. 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选一个有新鲜感的词语给大家造个句子吧!这篇课文中具有新鲜感的词句还有那些呢?让我们快速进入课文吧。

  二、分段读议,加深感悟

  1.第一自然段

  (1)指生朗读第一段,这一自然段中你觉得有新鲜感的句子是那些?

  (2)思考:这一段写的是什么呢?

  学生读后交流。教师提示时间,地点,人物引导学生说出第一自然段主要内容。

  (3)我们一起再读一读上学路上的情景是什么样的

  练*说句子.

  (4)在文中找一找还有没有这样的句子。

  (5)大家一边在头脑中展开想象一边朗读就能读得更入情入境,谁来读一读?

  (6)读了这一自然段你觉得这所学校有什么特别之处?

  2、二、三自然段

  播放课文二三自然段录音。

  (1)教师讲解第二自然段,让学生简单了解过渡段的作用。

  (2)他们是怎样读课文的?你从哪里看出他们读的很认真?

  (3)指生读上课时部分内容。

  (4)为什么不直接写孩子们学*认真,而要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侧面烘托孩子认真学*,连小动物都被吸引过来--意思讲到就行)

  (5)下课了,小朋友们又玩了什么?

  (6)读读有新鲜感的句子。

  (7)以上我们了解了孩子们上学路上以及上课、下课的情景,这所小学的.确有很多特别之处

  3.第四自然段。

  这么一所特别的小学,它在哪儿?可爱吗?

  (1)齐读第四自然段。教师对学生的朗读进行指导。

  (2)同学们,现在让我们用赞美的语气读一读第四自然段?

  (3)我们还可以怎么赞美“大青树下的小学‘’?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4)现在我们闭着眼睛,一边听老师念,一边想象校园的美景,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

  操场中间有一棵高大粗壮的大青树,粗壮的枝干上挂着古老的铜钟。校园的四周是婀娜多姿的凤尾竹,凤尾竹的脚下是五彩缤纷、千姿百态的各种野花,蜜蜂在花丛中采蜜,蝴蝶在花丛中飞舞。一阵风吹来,凤尾竹的影子,在洁白的粉墙上摇晃……

  (生活幸福、各民族团结有爱)

  四、拓展训练,

  今天我们在边疆的一所小学--大青树下的小学,看到了穿戴不同的各民族小学生他们把学校打扮的绚丽多彩,古老的铜钟,洁白的粉墙, 摇曳的凤尾竹, 那么美丽孩子们上课认真读书,下课尽情玩耍,在祖国的大家庭里他们共同学*生活,那么团结。这是一所多么可爱的边疆小学啊! 同学们,你们的学校又是什么样的?在学校里你们会做写什么?选择一个场景说一说,写一写。 (教室里、操场上、花坛边、图书室里、教学楼前、大树下)

  指生展示,教师适当点评。

  五 、小结

  “五十六个星座, 五十六枝花, 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我们五十六

  个民族手牵手,心连心,永远是一家人!正因为我们都生活在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里,我们的生活才会如此幸福,如此欢乐!大青树下的小学才会如此美丽,如此团结、祥和!

  最后让我们一起欣赏歌曲《爱我中华》。

  板书设计:

  大青树下的小学

  上学路上 美丽

  上课 认真 生活幸福、民族团结有爱

  下课 快乐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大青树下的小学教案 2

  【教学设想】

  引导学生通过学*生字,扫清阅读障碍,对课文整体把握,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以及他们幸福的学*生活。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观察插图,激趣导入。

  仔细观察课文插图,说说你们发现了什么?(他们的服饰很漂亮,但各不相同;他们很快乐,他们一同上课。他们是不同民族的小朋友……)

  师:对,这些小朋友的确来自不同的民族,他们将要走进一个共同的地方,那就是:大青树下的小学。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自由读课文,圈出文中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次。

  2、交流识字妙法,快速识记生字。

  (1)出示带有生字的词语。

  (2)学生自由认读后,指名读。

  (3)正音后,开火车读。

  “摔”是翘舌音。

  “坝”读“bà”,不读“bèi”。

  (4)做游戏,巩固字词。

  同桌相互做“你指我认”游戏,看谁认得的生字多。

  (5)学生相互交流识记妙法。

  坝——贝汉——汗摔——率跤——交凤——风

  (6)重点指导:晨、装、静(注意笔画、笔顺)

  3、同桌互相检查课文朗读情况,巩固生字的认读、识记。

  三、指导写字

  1、指名读生字、新词。

  2、观察:学生自主观察每个汉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指导书写。

  “装”:上下结构,注意各部分位置,相互要结合紧凑。

  “绒”:左右结构,右边部分“戎”不要写成“戒”。

  4、学生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5、展示:小组内互相展示自己写的字。

  6、评价:自评、互评。

  四、熟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学生逐段朗读课文,同桌互相交流:你读了每个自然段,知道了什么?

  2、读完全文,讨论: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全班交流,教师小结,并板书:

  上学路上

  来到学校

  上课

  下课

  3、你最喜欢哪些自然段?练*有感情地朗读。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大青树下的小学教案 3

  一、教材分析

  《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本组课文的专题是在快乐的生活里,我们一天天长大,引导学生一起去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

  《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通过描写西南边疆的一所民族小学的孩子们幸福的学*生活,体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课文层次清晰、段落分明。先写上学的路上和来学校的情景;再写上课时和下课后的情景,最后以自豪赞美的文字点题。学*本课我将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和赞美之情。

  二、教学目标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1.会认“坝、傣”等5个生字,会写“坪、坝、戴”等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等词语,并能利用工具书理解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把喜欢的部分背下来且积累好词佳句。

  3.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和赞美之情。

  以上教学目标中,我认为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和赞美之情。是教学的重点,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能力差,所以体会描写窗外的安静和小动物的热闹的句子的表达效果是本课教学难点。

  三、教法学法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为了突出教学重点,解决教学难点,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我主要采取想象感悟法、朗读感悟法、品词析句法这三种教学方法。运用想象感悟法可以挖掘教材的空白处,开启学生想象的闸门,在研读中通过换位思考体验人物的内心,丰满任务在学生心中的形象,真正做到基于文本又超越文本,同时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运用朗读感悟法可以以读激情,以读促悟,以情助读,让学生在读中理解感悟;运用品词赏析法可以让学生抓住关键词加以揣摩、推敲、咀嚼,感悟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情感。

  四、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激发兴趣

  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激发学生学*本课的兴趣,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出示民族小学内学生穿戴不同的场景的图片,我问学生:图片上的小学和我们的小学有什么不同呢?学生应该很快的发现穿着不同等等。那我们一起去看看《大青树下的小学》是怎么样的呢?(板书:《大青树下的小学》),生读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首先给学生充裕的时间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读准生字词,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并思考我们的民族小学都写了什么呢?

  等学生读完之后,我课件逐组出示词语:

  第一组:蝴蝶 孔雀舞 凤尾竹 坪坝(注意蝴蝶都是虫字旁,理解蝴蝶是一种昆虫;舞字的书写,当场书空)

  第二组:傣族 景颇族 阿昌族 德昂族 汉族(引导学生发现这组都是名族的名称,顺势引导学生说出我国有56个民族)

  然后,请学生说说作者从那几个方面写了《大青树下的小学》?学生各抒己见之后,我总结概括:课文先写上学的路上和来学校的情景;再写上课时和下课后的情景,最后以自豪赞美的文字点题。

  (三)精读课文,品味语言

  上学的路上和来学校的情景

  首先学生默读课文,画出描写上学路上和来学校时所看到的句子。之后学生汇报,我总结并逐句出示句子:

  第一句:……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还有汉族的。

  齐读句子,问学生体会到了什么?(学生可能会回答:小学生很多,小学生来自不同的民族)我继续追问你从哪里可以看出?再抓住“有…,有…,有…,还有…。”让学生再次体会小学生的多。然后我出示:下课了,操场上可热闹了。有 有 有 还有。在顺势引导学生用“有…,有…,有…,还有…。”造句,更深刻的体会民族学校的学生多,而且都来自不同的民族。

  第二句:大家穿戴不同、语言不同、来到学校,都成了好朋友。

  齐读句子,问学生体会到了什么?(学生可能会回答:大家都非常友好等)我继续追问从哪里可以看出?学生各抒己见;然后我抓住“大家”指的是谁?(各民族的小学生)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各个民族之间的团结友爱。

  第三句:那鲜艳的民族服装,把学校打扮的更加绚丽多彩。

  齐读句子:问学生体会到了什么?从哪些词语体会到得?结合课文上下文理解“绚丽多彩”的含义,并引导学生用“绚丽多彩”说一句话。

  第四句: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敬礼。

  齐读句子:问学生体会到了什么?从哪里体会到?

  再齐读第一自然段,读出各民族直接的友爱,读出校园中穿戴不同,美丽的场景,读出同学们快乐的心情。引导学生更深切感受《大青树下的小学》里各民族小学生的团结友爱,和学校的美丽。

  这个环节,我利用勾圈画点的方法结合充分的读,让学生以读激情,以读促悟,以情助读,让学生在读中理解感悟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友爱。并引导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惯。

  上课的情景

  然后在引导学生一起去看看民族小学上课的情景又是怎么样的呢?

  在刚才的课文内容的概括的基础上,学生已知晓文章的脉络。所以我在这个环节引导学生用横线迅速画出能概括民族小学上课的情景的句子。学生汇报,我出示句子:大家一起读课文,声音真好听!

  然后我继续追问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声音真好听?学生交流汇报,我逐句出示:

  第一句: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

  齐读句子:圈出描写窗外环境的词语(安静)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从哪里可以体会到“声音真好听”呢?(……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同学们能不能读出窗外的安静呢?齐读句子,指名读。

  第二句:最有趣的是,跑来了几只猴子。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样的好奇地听着同学们读课文。

  齐读句子:你体会到了什么?从哪里可以看出同学们的声音真好听?

  再次齐读描写上课情景的句子,引导学生读出同学生好听的声音,读出周围环境的安静。通过多次的读,引领学生感悟民族小学里学生上课的认真,读书声的好听……

  课堂练笔

  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看课文插图,看到插图,你想说些什么呢?那我们一起来写一写,可以写一写校园的环境是怎么样的,同学们上课的情景是怎么样的等等?这个环节,不仅给学生提供了锻炼语言表达能力的*台,也深化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思想情感的升华。

  这节课,我们感受到了民族小学上学路上的快乐,上课时的安静;那下课后又是怎么样的呢?让我们下节课一起来学*。

  五、板书设计

  最后我来谈谈我的板书,板书是一篇文章的袖珍版,是课文精华的体现,针对这篇课文,我采用了词语式板书。首先整体概括了课文写了上学的路上,上课时,下课后的情景,然后提炼出上学路上孩子们是快乐的,上课时周围是安静。这样,这则板书就成了理清课文脉络的载体,可以一目了然地理清课文内容,领悟文章的重点。

  《大青树下的小学》

  上学路上 快乐

  上课时安静

  下课后 ?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大青树下的小学教案 4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精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

  2.品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所学校的特别之处。

  3.体会我国各民族儿童之间的团结友爱。

  重点难点

  重点

  精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

  难点

  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我国各民族儿童之间的团结友爱和在学校生活的幸福快乐。

  教学过程

  一、复  二、分段读议,加深感悟

  1.学  用“我好像看到了这样的情景:__________”的句式说话。

  (2)比较句子,体会描写的具体性。

  ①早晨,从各处走来了许多小学生。

  ②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

  (通过比较,体会描写不仅要具体,而且要抓住事物的特点,如“山坡”“坪坝”“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都是极具西南边陲山区的特点。)

  (3)比较句子,体会“的”字结构的运用特点。

  ①……走来了许多少数民族的小学生。

  ②……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汉族的小学生,有傣族的小学生,有景颇族的小学生,还有阿昌族的小学生和德昂族的小学生。

  ③……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汉族的,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还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

  (①句过于概括,②句表述赘余,③句运用“的”字结构显得既具体又简洁。通过对该句的理解,让学生进一步加深“的”字结构在运用上的特点。)

  (4)理解词语,想象画面。

  大家穿戴不同,来到学校,都成了好朋友。那鲜艳的服装,把学校打扮得绚丽多彩。

  思考:有哪些鲜艳的服装?“绚丽多彩”是什么意思?

  (出示课件中各民族的服装,引导学生了解民族知识,体会“绚丽多彩”的意思。)

  2.学  上课了,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学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自己认真上课的情景想象补充。例如,大家专心听讲,窗外有猴子蹦来跳去都不去张望;大家积极开动脑筋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小手举得高高的;读书时的声音响亮一致、抑扬顿挫……(学生思考讨论。)

  (4)下课了,同学们在做什么?操场上会是怎样的情景?学生想象描述,朗读有关的句子。

  3.学  三、深情朗读,点题抒情

  1.读了这篇课文,你对这所小学有哪些深刻的印象?

  校园美丽——小学生鲜艳的服饰,校园里古老的铜钟、粗壮的大青树的枝干、摇晃的凤尾竹的影子……

  民族团结——同学们民族不同、穿戴不同,但在同一间教室里学  生活欢乐——同学们课上认真读书,课下尽情玩耍,连小动物也来聆听和看热闹……

  2.你能说出这所小学的特别之处吗?全班交流,引导学生总结归纳。

  四、拓展延伸,完成练笔

  师顺势导入练笔:同学们,不同民族的孩子在大青树下的小学里快乐地读书、游戏,你们在学校里做什么呢?拿起手中的笔,从下面的场景中选择一个写一写吧。

  教室里操场上花坛边

  图书室里 教学楼前 大树下

  梳理板书

  大青树下的小学

  校园美丽民族团结生活欢乐 我们可爱的小学

  教学感悟

  在教学本篇课文时,我首先模仿课文的结构形式,并借助有关提示语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的学校,不光为学*课文内容和了解课文的叙述层次做了铺垫,而且逐步突破本课的重难点。教学中,通过初读课文,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学*有关的生字词。第二课时的教学,我力图体现阅读教学的基本特征,通过运用比较的方式对词句进行品读,把以读悟“语”和以读悟“情”结合起来,使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得到了有机的统一。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大青树下的小学教案 5

  《大青树下的小学》是第一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课文通过描写西南边疆的一所民族小学的孩子们幸福的学*生活,体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课文层次清晰、段落分明。先写上学的路上和来学校的情景;再写上课时和下课后的情景,最后以自豪赞美的文字点题。

  一、教学效果

  本节课围绕着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一些效果:

  1、歌曲导入,激发兴趣。 播放音乐《爱我中华》片段,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2、品味词语,加深理解。教学中主要是让学生品味“安静”“热闹”这两个词,并注意教学方法的变化。组织学生从“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这些句子中体会当时的安静;并进一步引导学生想象“校园里为什么这么安静”,从而懂得这些表现安静的句子的含义。

  3、创设情境,强化情感。教学快要结束时,我大胆创设了一个情境:“如果我们就是窗外的一只蝴蝶、一只小猴、一只小鸟、一朵花,我们会怎样想呢?”这个情境的创设,充分唤起学生的想象,激发了兴趣,保持了学生注意力,巧用学生的体验进行朗读,使学生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审美的乐趣,从而培养语文素养。

  二、成功之处

  转换角色,入情入境。

  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第二、三自然段时,我提问:“如果你是一棵小树、一只小鸟、蝴蝶或者一只猴子,看到小朋友们学*这么认真,课文朗读得这么动听,你会怎么做?”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戴上头饰,转换角色,入境体悟窗外的安静,体会是周围的花草鸟虫猴子都被教室里优美的读书声吸引,静静地欣赏,不忍打搅。反复朗读这几句话。

  三、不足之处

  1、拓展阅读《走月亮》《爱我中华》《山沟里的孩子》。我选择讲解《走月亮》和《山沟里的孩子》,让学生圈画自己觉得有新鲜感的词句。学生对于《走月亮》这篇散文并不是很熟悉,也不太清楚什么是“走月亮”,因此在圈画语句时出现了一些困难。《山沟里的孩子》这篇文章相对容易理解,我让学生自读《山沟里的孩子》,读懂山沟里的孩子学*生活的特别之处,学生也能了解其中的原因。

  2、个别字音需要重点指导如“傣族”中“傣”应读“dǎi”。同时对于“坪坝”的意思需要用图片直观显示。

  四、改进措施

  回顾本课教学,需要进行一些改进。

  1、教学中对于年级教学特点不够熟悉,导致备课时设计的个别问题过深,需要多多研读课文,加强集体备课。

  2、学生分角色表演时对于猴子、小鸟等角色的特点定位不准确,语言上没有个性,千篇一律。因此可以让学生先熟悉猴子的机灵、花儿慢慢绽放、山狸的胆小等动物特点,然后再进行表演。

  1 大青树下的小学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

  在教学时,让学生充分读书,谈读书感受,来充分唤起学生的想象,以激发兴趣,从而达到保持学生注意力,以达到理解文本的目的。如在学*窗外十分安静一句时,教师为学生创设了一个情境,“如果你是一根树枝、一只小鸟、一只蝴蝶或者一只猴子,看到小朋友们学*这么认真,课文读得这么动听,你会怎么做,怎么想?”这个情境的创设,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文章的思想感情,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

  不足之处:

  教师应该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教师只需在学生确有困难的地方点拨指导,教给学*方法,体现学生的学。这一点是我在以后的教学中必须要改进的。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大青树下的小学教案(五)份扩展阅读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大青树下的小学教案(五)份(扩展1)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课大青树下的小学教案合集5篇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课大青树下的小学教案 1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新单词,能写13个新单词;能写“亮丽的颜色、衣着、吸引力”等词;积累新的词汇。

  2、深情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课文中所描绘的画面,了解绿树下小学生快乐的学*生活,体会课文中所表达的自豪和赞扬。

  3、理解窗外安静句子的意思,注意新鲜句子。

  4、根据课文第三自然段的形式,讨论校园中的一个场景。

  教学重点

  深情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课文中所描绘的画面,了解绿树下小学生快乐的学*生活,体会课文中所表达的自豪和赞扬。

  教学的困难

  体验描述窗外宁静的句子的含义。

  教学准备:

  在上课之前,学生们被要求收集有关中国少数民族服饰和*俗的图片和文字资料。

  教学过程:

  一个节

  1、对话和数据共享介绍

  1、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大家庭。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服装和*俗。请看屏幕(显示课件:各民族图片),选择一个你最了解或最感兴趣的民族介绍给你。

  (学生选择自己要介绍的图片,教师引导学生重点介绍民族服饰和风俗的特点。(老师在课文中介绍了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等少数民族。)

  2、五十六个民族,像五十六个花朵,在祖国的土地上盛开。在中国西南的边疆地区,生活着许多民族。他们一起生活和工作。他们非常高兴。那里的孩子们也在一所学校学*。你知道他们共同学校的名字吗?——绿色大树下的小学。是的,今天老师会带你去这个小学看看。(黑板文字标题:绿树下的小学)

  2、首先阅读课文,自学单词

  1、老师的阅读模式。听清楚语音后,请仔细听并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应自主阅读课文,根据自学的提示进行自主学*。(播放课件《自学小技巧》)

  自学小贴士:

  (1)标记自然段。

  (2)用自己的方式学*新单词。

  (3)阅读课文。(重复你不能流畅阅读的地方几次。)

  3、团体合作与交流。

  在小组中,他们互相检查对方的读写能力,交流读写方法,独立练*写作,并与老师进行交流。

  4、整个班级应该互相交流,老师应该给予指导。

  再次重读课文,理清上下文

  1、请逐段阅读课文,并讨论每个自然段的意义。

  2、学*反馈:(展示课件)

  首先写课文(在去学校的路上,去学校);然后写(课上和课后);最后写(这是我们可爱的小学)。

  承运巩固练*

  开放“基础训练——小学绿树下”,让我们一起通过考试吧!

  诉类总结

  在这个班,学生们就像在那棵大绿树下的小学生一样认真。我们已经掌握了这节课的生词,并且整理了课文的写作顺序。那么,“大绿树下的小学”有什么乐趣呢?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学*。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课大青树下的小学教案 2

  教学目标:

  1.认识“坝、汉”等10个生字。会写“晨、汉”等13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民族小学的喜爱之情。

  3.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课文,抄写描写窗外安静情景的句子。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

  体会描写窗外的安静和小动物凑热闹的句子的表达效果。

  教学准备:

  课前发动学生搜集有关我国少数民族服饰和风情的图片、文字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提问学生对于少数民族的了解,与我们日常饮食与服饰等作对比。引出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等少数民族,并展示图片。

  2.初读课文清晨,这些来自不同民族的小朋友,早早地起了床,迎着朝阳,踩着露珠,蹦蹦跳跳,高高兴兴地朝同一个地方走去,他们要去哪呀?(大青树下的小学)对,那可是一个充满欢笑,美丽而可爱的地方,今天咱们一起去走一走,看一看,保证你们去了就舍不得离开。

  提出读书要求:自己小声读课文,划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

  二、揭示课题,范读课文。

  1.在我国西南边疆地区,有好多民族聚居在一起,共同生活,和睦相处。不同民族的孩子们也在一所学校共同学*。就有这样的一所民族小学,大家愿意不愿意去参观一下?

  2.板书课题:大青树下的小学。

  3.教师配乐范读。选择具有云贵民族风情的乐曲,如《小河淌水》、《蝴蝶泉边》、《有一个美丽的地方》等配乐。

  三、自学生字新词,试读课文。

  1.这所民族小学美不美?大家肯定想亲自去走一趟,转一圈。请你自己试着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

  2.学生试读。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教师随机出示每小节中带生字的新词,正音、巩固。学生感到陌生的词语也适当提示。

  四、分组朗读,组间比赛

  1.分小组朗读,每组读一自然段,各组练*。

  2.各组练*后进行比赛。

  五、巩固字、词,指导写词。

  1.指名读生字,新词。

  2.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a.着重分析指导“晨、装”。并且在黑板上田字格中示范。

  3.抄写本课的词语。

  1.大青树下的小学

  第二课时

  一、复*旧课,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导入:通过上一课的学*,我们已经感受到了民族小学的美。这一课我们要急需朗读感悟,我们会进一步地发现民族小学的美和课文的美。

  二、分段读议,加深感悟。

  1.第一自然段

  a.请各自轻声读第一段,想一想读着这部分课文,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b.学生读后交流。可引导学生从上学路上的景色、不同民族学生的服饰、到校后的活动等方面想象、讲述。

  c.大家一边在头脑中展开想象一边朗读就能读得更入情入境,谁来读一读?教师评点后再指名练*。

  d.配乐朗读这一段。

  2.第二、三自然段。

  a.“当,当当!当,当当!”大青树上的钟声敲响了,民族学校的学生开始上课了。请各自轻声朗读第二、三自然段,想象一下民族小学的孩子是怎样上课学*的,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的。

  b.学生各自读课文,然后交流。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自己认真上课的情况想象补充,譬如:大家专心听讲,窗外有猴子蹦来跳去都不去张望;大家积极开动脑筋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小手举得高高的;读书时整齐响亮,声音抑扬顿挫……

  c.如果你是一棵小树、一只小鸟、蝴蝶或者一只猴子,看到小朋友们学*这么认真,课文朗读得这么动听,你会怎么做?引导学生转换角色,入境体悟窗外的安静,体会仿佛是周围的花草鸟虫猴子都被教室里优美的读书声吸引,静静地欣赏,不忍打搅。反复朗读这几句话。

  d.下课了,小朋友做些什么?操场会是怎么的一幅情景?想象描述。朗读有关句子。

  4.第四自然段。

  a.这所民族小学留给你什么印象?交流感受。

  b.我们参观了这所民族小学,了解了他们上学、上课学*、下课活动的情景,多么美丽的民族小学,多么可爱的学生!参观结束了,让我们说上几句道别的话。

  c.抒情地齐读这一自然段。

  三、感情朗读,比赛背诵。

  1.课文写得很美,你喜欢哪一部分?请你有感情地朗读一下。

  2.把你喜欢的部分背下来,看谁先背出来。

  四、抄写句子,加强积累。

  把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抄在作业本上。

  五、布置作业。

  你们的课余生活是怎么安排的?让我们把每天的课余生活记录下来。可以用日记的方式来记,也可以用列表格的方式来记,以后我们再来交流。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课大青树下的小学教案 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坝、汉”等10个生字,会写“晨、绒”等13个生字。正确读写“早晨、鲜艳、打扮”等词语,积累有新鲜感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关注有新鲜感的句子,体会这所学校的特别之处。

  3.借助提示,借鉴课文中的相关句子,学*表达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品读文中的重点词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大青树下的小学学生欢乐祥和的校园生活,体会我国各民族儿童之间的友爱与团结,理解课文所表达的自豪感和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品读文中的重点词句。

  【教学难点】

  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之间的友爱与团结及他们欢乐祥和的校园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感和赞美之情。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坝、汉”等10个生字,会写“晨、绒”等13个生字。正确读写“早晨、鲜艳、打扮”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初步了解大青树下的小学学生欢乐祥和的校园生活。

  【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介绍资料。

  1.(播放音乐《爱我中华》片段)

  “五十六个星座,

  五十六枝花,

  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

  五十六种语言,

  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

  爱我中华,爱我中华。”

  2.引导交流:我国有五十六个民族,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服饰,更有不同的风俗。请同学们拿出你搜集的有关不同民族的图片,介绍一下你了解到的少数民族的情况。

  3.学生展示介绍,教师提示学生着重介绍少数民族的服饰特征、生活*俗。教师利用课后资料袋中的图片,补充介绍课文中涉及的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等少数民族的情况。

  4.在我国西南边疆地区,有好多民族聚集在一起,共同生活,和睦相处。不同民族的孩子们也在一所学校共同学*。

  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到其中一所学校去看一看。

  5.请大家读课题。谁来说说课题该怎么读指名读课题。

  设计意图:

  以优美的音乐导入新课,既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又使学生感受到了民族大团结的热烈气氛。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大青树下的小学有什么特色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这所小学,去认识一群少数民族的孩子,去感受这所小学的魅力。

  1.请你自己试着读课文。

  (1)给课文标出自然段。

  (2)勾画出不认识的字,根据注音拼读,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读几遍。

  2.学生试读。

  设计意图:

  先出示自读要求,再引导学生根据要求读课文,这种教学方法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在学生的朗读过程中,教师正音,学生巩固。

  4.(1)本课生字组成的词语。

  (第一组含有会写字和“词语表”中的词语,第二组含有会认字):

  早晨穿戴绒球花汉族鲜艳服装打扮敬爱**敬礼教室朗读安静树枝好奇招引停止粗壮枝干影子

  坪坝飘扬摔跤凤尾竹洁白

  师生参与评价,重点强调生字“粗”为*舌音,“晨、装、摔”为翘舌音;“汉、艳、扮”为前鼻音,“静、停、扬、凤”为后鼻音等。

  你认为哪些词语的读音易读错或难读,再反复读。学生练读。

  (2)有新鲜感的词语。(词语及相对应的图片)

  设计意图:

  这些词语富有乡村气息和民族风情,学生在*时生活中很少接触到,交流时可以出示相关图片,加深感受。

  5.理解词语。

  理解词语的方法:

  (1)查字典或词典、联系上下文、从理解重点字入手。

  (2)理解词语在文中具体指什么。

  (3)有的词语不仅要弄清它的意思,还要想一想这个词应该用在什么场合。

  小组交流自己理解的词语。

  猜猜我是谁。根据意思说出对应的词语。

  ①在空中随风摆动。

  ②形容色彩华丽。

  ③*坦的场地。

  ④靠*国界的领土。

  ⑤两人徒手较量,以把对手摔倒为胜的竞技运动。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去自学词语,既锻炼了学生的主动性,又加深了学生对词语的理解。

  6.会写生字。

  生字田字格

  晨绒球汉艳服装扮读静

  停粗影

  (1)识记字形

  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字

  ①用形声字构字规律识记“装、晨”:“衣、日”是形旁,表义;“壮、辰”是声旁,表音。

  ②加一加:“氵+又=汉”“扌+分=扮”

  “讠+卖=读”“米+且=粗”

  “青+争=静”“丰+色=艳”。

  ③换一换:“报”把“扌”换成“月”就是“服”。

  (3)说说本课会写生字在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写好生字四步走:①说一说。②看一看。③写一写。④对一对。

  ①说一说:整体结构上要注意什么。上下结构的字,“晨、装”上面要写得扁些。

  “汉、扮、读、停”——左右结构,应写得左窄右宽。

  “艳、服、静、粗”——左右结构,应写得左右等宽。

  ②看一看:关键笔画的写法。

  “服”的第六笔是横折钩。

  ③写一写:老师范写,重点指导“晨、装”,学生练写。

  “晨”和“装”二字均为上下结构,但要注意整个字不要写得过长,其中“晨”字要注意“日”要写得扁一些,“装”字的“壮”要写得扁一些,按正确笔顺规范书写。

  ④对一对:再和课本对照一下,写得不好看的要及时改正。

  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投影展示书写正确、美观的同学的字,相互借鉴。

  师小结:汉字是世界上最美丽、最神奇的文字,是我们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具有集形象、声音和意思三者于一体的特性,掌握了汉字这一特点再去学*,能帮助我们更轻松地认读、识写。

  7.再次巩固字词(连线)。“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的图片和相应的词语连线。

  8.同桌相互听读课文,在读中巩固识字。

  设计意图:

  分步骤引导学生学*会写字,降低学生学*会写字的难度,使学生完全、彻底地掌握会写字。

  三、再读课文,理清顺序。

  1.小组合作,逐段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讨论:读了这一段你知道了些什么

  2.学*反馈(填空),课文先写(学生上学的路上和来到学校时的情景);再写(上课时和下课后的情景);最后写(这就是我们可爱的小学)。

  师板书:可爱的小学

  四、课堂小结。

  “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所怎样的小学呢可爱在什么地方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自由读课文。下一节课,我们继续欣赏。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课大青树下的小学教案 4

  教学要求:

  1、会认“坝、汉”等10个生字,会写“晨、汉、球”等13个生字。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等词语。

  2、能和同学交流课文中有新鲜感的句子,说一说这所学校的特别之处。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小学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读出对这所小学的喜爱之情。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搜集有关我国少数民族服饰和风情的图片、文字资料。

  2、教师准备具有民族特色的音频、图片资料、挂图、生字卡片。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展示自己找到的有关图片,介绍自己了解的少数民族的情况。

  学生展示介绍,教师提示学生着重介绍少数民族的服饰特征、生活*俗。

  2、教师利用课后资料袋中的图片,补充介绍课文中涉及的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等少数民族的情况。

  二、揭示课题,范读课文。

  1、在我国西南边疆地区,有好多民族聚居在一起,共同生活,和睦相处。不同民族的孩子们也在一所学校共同学*。这样的一所民族小学,大家愿不愿意去参观一下?

  2、板书课题:大青树下的小学。

  3、教师配乐范读。

  三、试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这所民族小学美不美?大家肯定想亲自去走一趟,转一圈。请你自己试着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

  2、学生试读。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教师相机出示每小节中带生字的新词,正音、巩固。学生感到陌生的词语也提示一下。

  四、分组朗读,小组间比赛。

  1、分小组朗读,每组读一自然段,各组练*。

  2、各组练*后进行比赛。

  五、巩固字、词,指导写词。

  1、指名读生字,新词。

  2、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a、着重分析指导“晨、绒、服、装、读、影”。并且在黑板上田字格中示范。

  “晨”是上下结构,注意“辰”要拖着“日”,相互要结合紧凑。

  “绒”是左右结构,由“纟”和“戎”组成,右边的“戎”共六笔,不要漏写。

  “服”的“月”字旁要瘦一些。

  “装”是上下结构,书写要紧凑。

  “读”是左右结构,右边是“卖”,不是“买”。

  “影”是左右结构,右边三撇,写得匀称。

  b、学生写字。

  3、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旧课,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导入:通过上一课的学*,我们已经感受到了民族小学的美。这一课我们要朗读感悟,我们会进一步地通过朗读感悟民族小学的美。

  二、分段读议,加深感悟。

  1、第一自然段。

  a、请各自轻声读第一段,想一想读完部分课文,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b、学生读后交流。

  可引导学生从上学路上的景色、不同民族学生的服饰、到校后的活动等方面想象、讲述。

  c、大家一边在头脑中展开想象一边朗读就能读得更入情入境,谁来读一读?教师评点后再指名练*。

  d、配乐朗读这一段。

  2、第二、三自然段。

  a、“当,当当!当,当当!”大青树上的铜钟敲响了,民族学校的学生开始上课了。请各自轻声朗读第二、三自然段,想象一下民族小学的孩子是怎样上课学*的,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的?

  b、学生各自读课文,然后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自己认真上课的情况想象补充,譬如:大家专心听讲,窗外有猴子蹦来跳去都不去张望;大家积极开动脑筋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小手举得高高的;读书时整齐响亮,声音抑扬顿挫……

  c、如果你是一棵小树、一只小鸟、蝴蝶或者一只猴子,看到小朋友们学*这么认真,课文朗读得这么动听,你会怎么做?

  引导学生转换角色,入境体悟窗外的安静,体会是周围的花草鸟虫猴子都被教室里优美的读书声吸引,静静地欣赏,不忍打搅。反复朗读这几句话。

  d、下课了,小朋友做些什么?操场会是怎样的一幅情景?想象描述。朗读有关句子。

  3、第四自然段。

  a、这所民族小学留给你什么样的印象?交流感受。

  b、我们参观了这所民族小学,了解了他们上学、上课学*、下课活动的情景,多么美丽的民族小学,多么可爱的学生!参观结束了,让我们说上几句道别的话。

  c、齐读这一自然段。

  三、感情朗读,比赛背诵。

  1、课文写得很美,你喜欢哪一部分?请你有感情地朗读一下。

  2、把你喜欢的部分背下来,看谁先背出来。

  四、抄写句子,加强积累。

  把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抄在作业本上。

  五、综合性学*。

  你们的课余生活是怎么安排的?让我们把每天的课余生活记录下来。可以用日记的方式来记,也可以用列表格的方式来记,以后我们再来交流。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课大青树下的小学教案 5

  教学目标:

  1、认识“坝、汉”等10个生字;通过找近义词、想象画面等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会写“早晨、穿戴”等21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画面。能找出课文中有新鲜感的词句,与同学交流自己的理解,并积累运用。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大青树下的小学”特别的地方。能借助提示,说出自己学校生活的某个场景。

  教学重点:

  找出课文中有新鲜感的词句,与同学交流自己的理解,并积累运用。

  教学难点:

  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大青树下的小学”特别的地方。能借助提示,说说自己学校生活的某个场景。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学*“篇章页”,明确学*目标。

  (一)课件出示“篇章页”。

  (二)引语:同学们,打开三年级的语文书,你会发现:与以往一、二年级的语文书相比,在每个单元前多了这么一页学*提示。我们管这一页叫篇章页。

  1、指名读。

  2、老师引导概括。适时板书:校园生活,关注有新鲜感的词句。

  二、看图片说场景,引发阅读期待。

  (一)看图片,说场景。

  1、课件出示学生生活、学*的图片;

  2、学生描述场景;

  3、揭题,板书课题;

  (二)设疑,引发阅读期待。

  这所学校与我们学校相比,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呢?

  三、默读课文,初步感受其特别之处。

  (一)根据要求,学生再读课文。

  要求:边读边找出你认为这所学校比较特别的地方,用“——”划下相关句子。

  (二)反馈预*作业,以学定教,学*生字词。

  1、学*生字;

  2、学写难写的字;

  (操作步骤:反馈预*,学生观察、交流—老师范写—学生练写——评价)

  3、运用“七彩云南风光片”介绍云南,帮助学生认识不熟悉的事物。

  【云南省位于我国西南边的云贵高原上,那儿四季如春,景色宜人。这里的竹子,形同凤尾,我们把这种竹子叫做凤尾竹;在山与山之间,这里有大片大片宽阔*坦的空地,这就是坪坝;这里的山猫,有豹般的花纹,叫做山狸;这里的铜钟响亮而清脆。云南还是一个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全国56个民族中,云南就有52个。】

  (三)交流反馈,这所学校有哪些特别的地方。

  1、学生反馈;

  2、教师引导,逐渐形成如下板书:

  上学路上,绚丽多彩,多民族学校

  上课时,安静,小动物们听课

  下课时,热闹,动物们看热闹

  四、学*第一自然段,聚焦“新鲜”,感受其表达效果。

  (一)默读第一自然段,划出有新鲜感的句子,教师巡视指导。

  (二)汇报交流。

  ◆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

  1、学生自由说说带给你新鲜感的地方;

  2、引导比较;

  原句: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

  改句:早晨,许多小学生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

  ⑴比较不同;

  ⑵引导思考:作者把表示地点的3个词语放在句子的前面有什么用意?

  (把3个表示地点的词语放在句首,强调了小学生是从四面八方走来的。)

  3、想象:学生还会从什么地方走来;(预设:田野里、马路上、小溪边……)

  4、引导思考:这个句子还有没有你认为比较新鲜之处呢?

  ⑴学生交流;

  ⑵思考:作者连用了四个“有……的”用意是什么?

  (连用4个“有……的”突出了这是一个多民族的学校。)

  5、迁移运用

  __________(时间),从________________,从________________,从_______________,走来许多小学生,有________________的,有________________的,有________________的,还有________________的。

  6、想象画面

  ⑴老师范读。

  ⑵学生交流看到的画面。

  示例:我看到了在一座郁郁葱葱的山坡上,在一片绿油油的坪坝里,一群群孩子穿着绚丽多彩的民族服装,有的蹦着跳着,有的唱着歌儿,有的津津有味地聊着,还有的翻着跟头向学校走去。

  ⑶齐读。

  (三)齐读第一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复*回顾。

  (一)课件呈现。

  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

  (二)老师小结。

  同学们从这句话中的三个“从……”感受到了孩子们是从四面八方来到了大青树下的小学;连用了三个“有……的”感受到了这是一个多民族的学校,孩子们在这里开心愉快地学*。

  二、学*三、四自然段,品读有新鲜感的句子,感受“安静、热闹与可爱”。

  (一)学生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找出有新鲜感的句子,教师巡视指导。

  (二)反馈交流,课件呈现。

  ◆大家一起朗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朗读课文。最有趣的是,跑来了两只猴子。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样好奇地听着。

  1、学生自由说;

  2、思考:大家朗读课文声音“真好听”,到底怎么好听呢?

  3、课文是怎么写出安静的呢?

  参考:文章没有直接写,而是用窗外的“安静”,用树枝、鸟儿、蝴蝶的表现来衬托“真好听”。这种写法很新鲜。

  4、朗读指导

  5、迁移运用

  晚上的广场上真热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回归整体,用自己的话说说这所学校特别的地方。

  (一)借助板书,学生练说。

  (二)引导学生不仅要说出这所学校特别的地方,更要说出自己的感受。

  四、建立联系,渗透运用,说一说自己的学校。

  (一)引导:吴然的《大青树下的小学》,让我们看到了一所可爱的边疆小学的样子和这所小学里孩子们的学*生活情况。如果请你来向别人介绍一下我们自己的学校和校园生活,你会介绍些什么,怎样介绍呢?

  (二)提出要求:选择校园里的一个场所,练*说一说它的样子或者同学们在那里学*、活动的场景,说的时候想一想这篇课文中有新鲜感的词句,努力说得既准确又有“有新鲜感”。

  1、选定场所、情景,独立练*说一说。

  2、小组内说一说。

  3、推荐班级内说一说,教师引导评价,关注说准确、说清楚和说得“有新鲜感”。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大青树下的小学教案(五)份(扩展2)

——小学语文三年级第一课大青树下的小学教案(5)份

  小学语文三年级第一课大青树下的小学教案 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坝、汉”等10个生字,会写“晨、绒”等13个生字。正确读写“早晨、鲜艳、打扮”等词语,积累有新鲜感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关注有新鲜感的句子,体会这所学校的特别之处。

  3.借助提示,借鉴课文中的相关句子,学*表达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品读文中的重点词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大青树下的小学学生欢乐祥和的校园生活,体会我国各民族儿童之间的友爱与团结,理解课文所表达的自豪感和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品读文中的重点词句。

  【教学难点】

  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之间的友爱与团结及他们欢乐祥和的校园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感和赞美之情。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坝、汉”等10个生字,会写“晨、绒”等13个生字。正确读写“早晨、鲜艳、打扮”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初步了解大青树下的小学学生欢乐祥和的校园生活。

  【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介绍资料。

  1.(播放音乐《爱我中华》片段)

  “五十六个星座,

  五十六枝花,

  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

  五十六种语言,

  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

  爱我中华,爱我中华。”

  2.引导交流:我国有五十六个民族,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服饰,更有不同的风俗。请同学们拿出你搜集的有关不同民族的图片,介绍一下你了解到的少数民族的情况。

  3.学生展示介绍,教师提示学生着重介绍少数民族的服饰特征、生活*俗。教师利用课后资料袋中的图片,补充介绍课文中涉及的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等少数民族的情况。

  4.在我国西南边疆地区,有好多民族聚集在一起,共同生活,和睦相处。不同民族的孩子们也在一所学校共同学*。

  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到其中一所学校去看一看。

  5.请大家读课题。谁来说说课题该怎么读指名读课题。

  设计意图:

  以优美的音乐导入新课,既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又使学生感受到了民族大团结的热烈气氛。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大青树下的小学有什么特色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这所小学,去认识一群少数民族的孩子,去感受这所小学的魅力。

  1.请你自己试着读课文。

  (1)给课文标出自然段。

  (2)勾画出不认识的字,根据注音拼读,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读几遍。

  2.学生试读。

  设计意图:

  先出示自读要求,再引导学生根据要求读课文,这种教学方法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在学生的朗读过程中,教师正音,学生巩固。

  4.(1)本课生字组成的词语。

  (第一组含有会写字和“词语表”中的词语,第二组含有会认字):

  早晨穿戴绒球花汉族鲜艳服装打扮敬爱**敬礼教室朗读安静树枝好奇招引停止粗壮枝干影子

  坪坝飘扬摔跤凤尾竹洁白

  师生参与评价,重点强调生字“粗”为*舌音,“晨、装、摔”为翘舌音;“汉、艳、扮”为前鼻音,“静、停、扬、凤”为后鼻音等。

  你认为哪些词语的读音易读错或难读,再反复读。学生练读。

  (2)有新鲜感的词语。(词语及相对应的图片)

  设计意图:

  这些词语富有乡村气息和民族风情,学生在*时生活中很少接触到,交流时可以出示相关图片,加深感受。

  5.理解词语。

  理解词语的方法:

  (1)查字典或词典、联系上下文、从理解重点字入手。

  (2)理解词语在文中具体指什么。

  (3)有的词语不仅要弄清它的意思,还要想一想这个词应该用在什么场合。

  小组交流自己理解的词语。

  猜猜我是谁。根据意思说出对应的词语。

  ①在空中随风摆动。

  ②形容色彩华丽。

  ③*坦的场地。

  ④靠*国界的领土。

  ⑤两人徒手较量,以把对手摔倒为胜的竞技运动。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去自学词语,既锻炼了学生的主动性,又加深了学生对词语的理解。

  6.会写生字。

  生字田字格

  晨绒球汉艳服装扮读静

  停粗影

  (1)识记字形

  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字

  ①用形声字构字规律识记“装、晨”:“衣、日”是形旁,表义;“壮、辰”是声旁,表音。

  ②加一加:“氵+又=汉”“扌+分=扮”

  “讠+卖=读”“米+且=粗”

  “青+争=静”“丰+色=艳”。

  ③换一换:“报”把“扌”换成“月”就是“服”。

  (3)说说本课会写生字在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写好生字四步走:①说一说。②看一看。③写一写。④对一对。

  ①说一说:整体结构上要注意什么。上下结构的字,“晨、装”上面要写得扁些。

  “汉、扮、读、停”——左右结构,应写得左窄右宽。

  “艳、服、静、粗”——左右结构,应写得左右等宽。

  ②看一看:关键笔画的写法。

  “服”的第六笔是横折钩。

  ③写一写:老师范写,重点指导“晨、装”,学生练写。

  “晨”和“装”二字均为上下结构,但要注意整个字不要写得过长,其中“晨”字要注意“日”要写得扁一些,“装”字的“壮”要写得扁一些,按正确笔顺规范书写。

  ④对一对:再和课本对照一下,写得不好看的要及时改正。

  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投影展示书写正确、美观的同学的字,相互借鉴。

  师小结:汉字是世界上最美丽、最神奇的文字,是我们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具有集形象、声音和意思三者于一体的特性,掌握了汉字这一特点再去学*,能帮助我们更轻松地认读、识写。

  7.再次巩固字词(连线)。“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的图片和相应的词语连线。

  8.同桌相互听读课文,在读中巩固识字。

  设计意图:

  分步骤引导学生学*会写字,降低学生学*会写字的难度,使学生完全、彻底地掌握会写字。

  三、再读课文,理清顺序。

  1.小组合作,逐段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讨论:读了这一段你知道了些什么

  2.学*反馈(填空),课文先写(学生上学的路上和来到学校时的情景);再写(上课时和下课后的情景);最后写(这就是我们可爱的小学)。

  师板书:可爱的小学

  四、课堂小结。

  “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所怎样的小学呢可爱在什么地方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自由读课文。下一节课,我们继续欣赏。

  小学语文三年级第一课大青树下的小学教案 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坝、汉”等10个生字,会写“晨、绒”等13个生字。正确读写“早晨、鲜艳、打扮”等词语,积累有新鲜感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关注有新鲜感的句子,体会这所学校的特别之处。

  3.借助提示,借鉴课文中的相关句子,学*表达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品读文中的重点词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大青树下的小学学生欢乐祥和的校园生活,体会我国各民族儿童之间的友爱与团结,理解课文所表达的自豪感和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品读文中的重点词句。

  【教学难点】

  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之间的友爱与团结及他们欢乐祥和的校园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感和赞美之情。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坝、汉”等10个生字,会写“晨、绒”等13个生字。正确读写“早晨、鲜艳、打扮”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初步了解大青树下的小学学生欢乐祥和的校园生活。

  【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介绍资料。

  1.(播放音乐《爱我中华》片段)

  “五十六个星座,

  五十六枝花,

  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

  五十六种语言,

  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

  爱我中华,爱我中华。”

  2.引导交流:我国有五十六个民族,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服饰,更有不同的风俗。请同学们拿出你搜集的有关不同民族的图片,介绍一下你了解到的少数民族的情况。

  3.学生展示介绍,教师提示学生着重介绍少数民族的服饰特征、生活*俗。教师利用课后资料袋中的图片,补充介绍课文中涉及的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等少数民族的情况。

  4.在我国西南边疆地区,有好多民族聚集在一起,共同生活,和睦相处。不同民族的孩子们也在一所学校共同学*。

  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到其中一所学校去看一看。

  5.请大家读课题。谁来说说课题该怎么读指名读课题。

  设计意图:

  以优美的音乐导入新课,既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又使学生感受到了民族大团结的热烈气氛。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大青树下的小学有什么特色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这所小学,去认识一群少数民族的孩子,去感受这所小学的魅力。

  1.请你自己试着读课文。

  (1)给课文标出自然段。

  (2)勾画出不认识的字,根据注音拼读,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读几遍。

  2.学生试读。

  设计意图:

  先出示自读要求,再引导学生根据要求读课文,这种教学方法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在学生的朗读过程中,教师正音,学生巩固。

  4.(1)本课生字组成的词语。

  (第一组含有会写字和“词语表”中的词语,第二组含有会认字):

  早晨穿戴绒球花汉族鲜艳服装打扮敬爱**敬礼教室朗读安静树枝好奇招引停止粗壮枝干影子

  坪坝飘扬摔跤凤尾竹洁白

  师生参与评价,重点强调生字“粗”为*舌音,“晨、装、摔”为翘舌音;“汉、艳、扮”为前鼻音,“静、停、扬、凤”为后鼻音等。

  你认为哪些词语的读音易读错或难读,再反复读。学生练读。

  (2)有新鲜感的词语。(词语及相对应的图片)

  设计意图:

  这些词语富有乡村气息和民族风情,学生在*时生活中很少接触到,交流时可以出示相关图片,加深感受。

  5.理解词语。

  理解词语的方法:

  (1)查字典或词典、联系上下文、从理解重点字入手。

  (2)理解词语在文中具体指什么。

  (3)有的词语不仅要弄清它的意思,还要想一想这个词应该用在什么场合。

  小组交流自己理解的词语。

  猜猜我是谁。根据意思说出对应的词语。

  ①在空中随风摆动。

  ②形容色彩华丽。

  ③*坦的场地。

  ④靠*国界的领土。

  ⑤两人徒手较量,以把对手摔倒为胜的竞技运动。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去自学词语,既锻炼了学生的主动性,又加深了学生对词语的理解。

  6.会写生字。

  生字田字格

  晨绒球汉艳服装扮读静

  停粗影

  (1)识记字形

  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字

  ①用形声字构字规律识记“装、晨”:“衣、日”是形旁,表义;“壮、辰”是声旁,表音。

  ②加一加:“氵+又=汉”“扌+分=扮”

  “讠+卖=读”“米+且=粗”

  “青+争=静”“丰+色=艳”。

  ③换一换:“报”把“扌”换成“月”就是“服”。

  (3)说说本课会写生字在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写好生字四步走:

  ①说一说。

  ②看一看。

  ③写一写。

  ④对一对。

  ①说一说:整体结构上要注意什么。上下结构的字,“晨、装”上面要写得扁些。

  “汉、扮、读、停”——左右结构,应写得左窄右宽。

  “艳、服、静、粗”——左右结构,应写得左右等宽。

  ②看一看:关键笔画的写法。

  “服”的第六笔是横折钩。

  ③写一写:老师范写,重点指导“晨、装”,学生练写。

  “晨”和“装”二字均为上下结构,但要注意整个字不要写得过长,其中“晨”字要注意“日”要写得扁一些,“装”字的“壮”要写得扁一些,按正确笔顺规范书写。

  ④对一对:再和课本对照一下,写得不好看的要及时改正。

  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投影展示书写正确、美观的同学的字,相互借鉴。

  师小结:汉字是世界上最美丽、最神奇的文字,是我们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具有集形象、声音和意思三者于一体的特性,掌握了汉字这一特点再去学*,能帮助我们更轻松地认读、识写。

  7.再次巩固字词(连线)。“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的图片和相应的词语连线。

  8.同桌相互听读课文,在读中巩固识字。

  设计意图:

  分步骤引导学生学*会写字,降低学生学*会写字的难度,使学生完全、彻底地掌握会写字。

  三、再读课文,理清顺序。

  1.小组合作,逐段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讨论:读了这一段你知道了些什么

  2.学*反馈(填空),课文先写(学生上学的路上和来到学校时的情景);再写(上课时和下课后的情景);最后写(这就是我们可爱的小学)。

  师板书:可爱的小学

  四、课堂小结。

  “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所怎样的小学呢可爱在什么地方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自由读课文。下一节课,我们继续欣赏。

  小学语文三年级第一课大青树下的小学教案 3

  教学目标:

  1.认识“坝、汉”等10个生字;通过找近义词、想象画面等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会写“早晨、穿戴”等21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画面。能找出课文中有新鲜感的词句,与同学交流自己的理解,并积累运用。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大青树下的小学”特别的地方。能借助提示,说出自己学校生活的某个场景。

  教学重点:

  找出课文中有新鲜感的词句,与同学交流自己的理解,并积累运用。

  教学难点:

  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大青树下的小学”特别的地方。能借助提示,说说自己学校生活的某个场景。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学*“篇章页”,明确学*目标。

  (一)课件出示“篇章页”。

  (二)引语:同学们,打开三年级的语文书,你会发现:与以往一、二年级的语文书相比,在每个单元前多了这么一页学*提示。我们管这一页叫篇章页。

  1.指名读。

  2.老师引导概括。适时板书:校园生活,关注有新鲜感的词句。

  二、看图片说场景,引发阅读期待。

  (一)看图片,说场景。

  1.课件出示学生生活、学*的图片;

  2.学生描述场景;

  3.揭题,板书课题;

  (二)设疑,引发阅读期待。

  这所学校与我们学校相比,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呢?

  三、默读课文,初步感受其特别之处。

  (一)根据要求,学生再读课文。

  要求:边读边找出你认为这所学校比较特别的地方,用“——”划下相关句子。

  (二)反馈预*作业,以学定教,学*生字词。

  1.学*生字;

  2.学写难写的字;

  (操作步骤:反馈预*,学生观察、交流—老师范写—学生练写——评价)

  3.运用“七彩云南风光片”介绍云南,帮助学生认识不熟悉的事物。

  【云南省位于我国西南边的云贵高原上,那儿四季如春,景色宜人。这里的竹子,形同凤尾,我们把这种竹子叫做凤尾竹;在山与山之间,这里有大片大片宽阔*坦的空地,这就是坪坝;这里的山猫,有豹般的花纹,叫做山狸;这里的铜钟响亮而清脆。云南还是一个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全国56个民族中,云南就有52个。】

  (三)交流反馈,这所学校有哪些特别的地方。

  1.学生反馈;

  2.教师引导,逐渐形成如下板书:

  上学路上,绚丽多彩,多民族学校

  上课时,安静,小动物们听课

  下课时,热闹,动物们看热闹

  四、学*第一自然段,聚焦“新鲜”,感受其表达效果。

  (一)默读第一自然段,划出有新鲜感的句子,教师巡视指导。

  (二)汇报交流。

  ◆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

  1.学生自由说说带给你新鲜感的地方;

  2.引导比较;

  原句: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

  改句:早晨,许多小学生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

  ⑴比较不同;

  ⑵引导思考:作者把表示地点的3个词语放在句子的前面有什么用意?

  (把3个表示地点的词语放在句首,强调了小学生是从四面八方走来的。)

  3.想象:学生还会从什么地方走来;(预设:田野里、马路上、小溪边……)

  4.引导思考:这个句子还有没有你认为比较新鲜之处呢?

  ⑴学生交流;

  ⑵思考:作者连用了四个“有……的”用意是什么?

  (连用4个“有……的”突出了这是一个多民族的学校。)

  5.迁移运用

  __________(时间),从________________,从________________,从_______________,走来许多小学生,有________________的,有________________的,有________________的,还有________________的。

  6.想象画面

  ⑴老师范读。

  ⑵学生交流看到的画面。

  示例:我看到了在一座郁郁葱葱的山坡上,在一片绿油油的坪坝里,一群群孩子穿着绚丽多彩的民族服装,有的蹦着跳着,有的唱着歌儿,有的津津有味地聊着,还有的翻着跟头向学校走去。

  ⑶齐读。

  (三)齐读第一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复*回顾。

  (一)课件呈现。

  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

  (二)老师小结。

  同学们从这句话中的三个“从……”感受到了孩子们是从四面八方来到了大青树下的小学;连用了三个“有……的”感受到了这是一个多民族的学校,孩子们在这里开心愉快地学*。

  二、学*三、四自然段,品读有新鲜感的句子,感受“安静、热闹与可爱”。

  (一)学生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找出有新鲜感的句子,教师巡视指导。

  (二)反馈交流,课件呈现。

  ◆大家一起朗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朗读课文。最有趣的是,跑来了两只猴子。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样好奇地听着。

  1.学生自由说;

  2.思考:大家朗读课文声音“真好听”,到底怎么好听呢?

  3.课文是怎么写出安静的呢?

  参考:文章没有直接写,而是用窗外的“安静”,用树枝、鸟儿、蝴蝶的表现来衬托“真好听”。这种写法很新鲜。

  4.朗读指导

  5.迁移运用

  晚上的广场上真热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回归整体,用自己的话说说这所学校特别的地方。

  (一)借助板书,学生练说。

  (二)引导学生不仅要说出这所学校特别的地方,更要说出自己的感受。

  四、建立联系,渗透运用,说一说自己的学校。

  (一)引导:吴然的《大青树下的小学》,让我们看到了一所可爱的边疆小学的样子和这所小学里孩子们的学*生活情况。如果请你来向别人介绍一下我们自己的学校和校园生活,你会介绍些什么,怎样介绍呢?

  (二)提出要求:选择校园里的一个场所,练*说一说它的样子或者同学们在那里学*、活动的场景,说的时候想一想这篇课文中有新鲜感的词句,努力说得既准确又有“有新鲜感”。

  1.选定场所、情景,独立练*说一说。

  2.小组内说一说。

  3.推荐班级内说一说,教师引导评价,关注说准确、说清楚和说得“有新鲜感”。

  小学语文三年级第一课大青树下的小学教案 4

  一、教材分析

  《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本组课文的专题是在快乐的生活里,我们一天天长大,引导学生一起去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

  《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通过描写西南边疆的一所民族小学的孩子们幸福的学*生活,体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课文层次清晰、段落分明。先写上学的路上和来学校的情景;再写上课时和下课后的情景,最后以自豪赞美的文字点题。学*本课我将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和赞美之情。

  二、教学目标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1.会认“坝、傣”等5个生字,会写“坪、坝、戴”等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等词语,并能利用工具书理解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把喜欢的部分背下来且积累好词佳句。

  3.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和赞美之情。

  以上教学目标中,我认为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和赞美之情。是教学的重点,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能力差,所以体会描写窗外的安静和小动物的热闹的句子的表达效果是本课教学难点。

  三、教法学法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为了突出教学重点,解决教学难点,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我主要采取想象感悟法、朗读感悟法、品词析句法这三种教学方法。运用想象感悟法可以挖掘教材的空白处,开启学生想象的闸门,在研读中通过换位思考体验人物的内心,丰满任务在学生心中的形象,真正做到基于文本又超越文本,同时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运用朗读感悟法可以以读激情,以读促悟,以情助读,让学生在读中理解感悟;运用品词赏析法可以让学生抓住关键词加以揣摩、推敲、咀嚼,感悟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情感。

  四、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激发兴趣

  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激发学生学*本课的兴趣,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出示民族小学内学生穿戴不同的场景的图片,我问学生:图片上的小学和我们的小学有什么不同呢?学生应该很快的发现穿着不同等等。那我们一起去看看《大青树下的小学》是怎么样的呢?(板书:《大青树下的小学》),生读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首先给学生充裕的时间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读准生字词,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并思考我们的民族小学都写了什么呢?

  等学生读完之后,我课件逐组出示词语:

  第一组:蝴蝶 孔雀舞 凤尾竹 坪坝(注意蝴蝶都是虫字旁,理解蝴蝶是一种昆虫;舞字的书写,当场书空)

  第二组:傣族 景颇族 阿昌族 德昂族 汉族(引导学生发现这组都是名族的名称,顺势引导学生说出我国有56个民族)

  然后,请学生说说作者从那几个方面写了《大青树下的小学》?学生各抒己见之后,我总结概括:课文先写上学的路上和来学校的情景;再写上课时和下课后的情景,最后以自豪赞美的文字点题。

  (三)精读课文,品味语言

  上学的路上和来学校的情景

  首先学生默读课文,画出描写上学路上和来学校时所看到的句子。之后学生汇报,我总结并逐句出示句子:

  第一句:……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还有汉族的。

  齐读句子,问学生体会到了什么?(学生可能会回答:小学生很多,小学生来自不同的民族)我继续追问你从哪里可以看出?再抓住“有…,有…,有…,还有…。”让学生再次体会小学生的多。然后我出示:下课了,操场上可热闹了。有……有……有……还有……在顺势引导学生用“有…,有…,有…,还有…。”造句,更深刻的体会民族学校的学生多,而且都来自不同的民族。

  第二句:大家穿戴不同、语言不同、来到学校,都成了好朋友。

  齐读句子,问学生体会到了什么?(学生可能会回答:大家都非常友好等)我继续追问从哪里可以看出?学生各抒己见;然后我抓住“大家”指的是谁?(各民族的小学生)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各个民族之间的团结友爱。

  第三句:那鲜艳的民族服装,把学校打扮的更加绚丽多彩。

  齐读句子:问学生体会到了什么?从哪些词语体会到得?结合课文上下文理解“绚丽多彩”的含义,并引导学生用“绚丽多彩”说一句话。

  第四句: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敬礼。

  齐读句子:问学生体会到了什么?从哪里体会到?

  再齐读第一自然段,读出各民族直接的友爱,读出校园中穿戴不同,美丽的场景,读出同学们快乐的心情。引导学生更深切感受《大青树下的小学》里各民族小学生的团结友爱,和学校的美丽。

  这个环节,我利用勾圈画点的方法结合充分的读,让学生以读激情,以读促悟,以情助读,让学生在读中理解感悟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友爱。并引导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惯。

  上课的情景

  然后在引导学生一起去看看民族小学上课的情景又是怎么样的呢?

  在刚才的课文内容的概括的基础上,学生已知晓文章的脉络。所以我在这个环节引导学生用横线迅速画出能概括民族小学上课的情景的句子。学生汇报,我出示句子:大家一起读课文,声音真好听!

  然后我继续追问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声音真好听?学生交流汇报,我逐句出示:

  第一句: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

  齐读句子:圈出描写窗外环境的词语(安静)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从哪里可以体会到“声音真好听”呢?(……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同学们能不能读出窗外的安静呢?齐读句子,指名读。

  第二句:最有趣的是,跑来了几只猴子。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样的好奇地听着同学们读课文。

  齐读句子:你体会到了什么?从哪里可以看出同学们的声音真好听?

  再次齐读描写上课情景的句子,引导学生读出同学生好听的声音,读出周围环境的安静。通过多次的读,引领学生感悟民族小学里学生上课的认真,读书声的好听……

  课堂练笔

  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看课文插图,看到插图,你想说些什么呢?那我们一起来写一写,可以写一写校园的环境是怎么样的,同学们上课的情景是怎么样的等等?这个环节,不仅给学生提供了锻炼语言表达能力的*台,也深化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思想情感的升华。

  这节课,我们感受到了民族小学上学路上的快乐,上课时的安静;那下课后又是怎么样的呢?让我们下节课一起来学*。

  四、板书设计

  最后我来谈谈我的板书,板书是一篇文章的袖珍版,是课文精华的体现,针对这篇课文,我采用了词语式板书。首先整体概括了课文写了上学的路上,上课时,下课后的情景,然后提炼出上学路上孩子们是快乐的,上课时周围是安静。这样,这则板书就成了理清课文脉络的载体,可以一目了然地理清课文内容,领悟文章的重点。

  小学语文三年级第一课大青树下的小学教案 5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坝”等10个生字新词,正确读写“晨”等13个字和“早晨”等21个词语,并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制定依据:课后识字写字安排和“词语表”安排,和课程标准关于学段理解词语的目标要求。)

  2.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结合资料袋和插图,一边读一边想想课文描写的画面,能说说课文描写了几个画面,是什么样的画面,了解课文内容;能找出这所学校有哪些特别地方的语句,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感受边疆多民族小学的学*生活的美好(制定依据:课后练*和“语文园地”的“交流*台”。)

  3.能按照提示场所和开头,仿照课文,选自己学校一个场景说一说。(制定依据:课后练*。)

  4.知道什么样的词句是“有新鲜感的”,能找出这样的词句和同学交流。(制定依据:课后练*和“语文园地”的“交流*台”。)

  重点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2、3、4。

  难点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2、3。

  教学准备:

  教师:“坝”等10个会认读的字的字卡(不注音),教学PPT。

  学生:每人一套“坝”等10个会认读字字卡(不注音的)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学*单元导读,明确单元主要教学目标。

  (一)认识“单元导读”。

  1.初识“单元导读”。

  导语:同学们,新的一个学年学*开始了,我们进入到了第二学段的语文学*了,使用的课本编排有了新的变化,新增了一个板块,我们学*了这个板块,就能了解这个单元课文的主题内容是什么,就能了解到通过这个单元课文的学*,我们要达成哪些主要的教学目标。这个板块的名称叫什么呢?请同学们翻开课本P1。(PPT出示单元导读)以后的各个单元,都有这么一个板块,我们叫它为“单元导读”。那么,这是哪个单元的单元导读呢?(指名回答。预设:这是第一单元的单元导读。)你是根据什么做出这个判断的?(继续回答。预设:我是根据上面的“第一单元”判断的。)对了,单元导读首先会提示是第几单元的导读。

  2.了解“单元导读”内容构成,明确第一单元主要教学目标。

  (1)导语:(利用PPT进行解说)“单元导读”除了背景图外,一般会有两段文字,其中的一段告诉我们这个单元课文的主题内容,一段则告诉我们这个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让我们读读第一单元的导读,看看哪段文字告诉我们这个单元课文的主题内容,哪段文字告诉我们这个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

  个体操作。

  (2)反馈指导。

  预设:第一段文字告诉我们告诉我们这个单元课文的主题内容,第二段文字告诉我们这个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

  (3)(复*默读要求后)出示任务:默读这两段话,想一想,这个单元课文的主题内容是关于什么的?这个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有哪些?分别用不同的符号标示出来。

  (4)反馈指导。

  预设:

  这个单元课文的主题内容是关于校园的(或学校的)。

  这个单元的主要学*目标有两个:阅读时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体会*作的乐趣。

  3.小结:对了。这个单元的课文从不同的角度写校园的情况或人和事,主要的学*目标有两个:一是在学*课文的时候要关注有新鲜感的词句,因为这些有新鲜感的词句一般与课文的主题思想有关,与写生动具体有关;一是通过这个单元的*作写作过程,体会*作带给我们的`乐趣。

  二、激趣导入,释题,明确课文主要教学目标。

  (一)激趣导入。

  导语:同学们,你们还记得一年级上学期语文的第一课的题目叫什么吗?(指名回答。预设:一年级上学期语文的第一课的题目叫《我上学了》。)对了。那么,你们还记得那一课告诉我们,我国有多少个民族的小朋友上学的呢?(指名回答。预设:我国有56个民族的小朋友上学。回答后学生说说知道的少数民族名称。)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有的地方好些民族聚居一起,和睦相处。今天我们学*的课文,讲的就是这么一个地方。是什么地方呢?请看老师的板书。

  1.板书课题:

  大青树下的小学

  2.齐读课题。

  (二)释题,明确课文主要教学目标。

  1.释题。

  提问:同学们,读了课题,从课题你们知道课文讲的是一个什么地方?(指名回答。预设课文讲的地方是小学。追问:你从课题中哪个词语知道的?预设:我从课题“小学”这个词语知道的。)从课题里,你还了解到关于这所小学的什么信息呢?(指名回答:从课题我还了解到这所小学是在大青树下面的。)

  2.明确主要教学目标。

  导语:课题也是课文的一个部分,阅读理解要从课题开始。那么,课文《大青树下的小学》说的是一所什么样的小学,它与我们的学校有什么不同呢?我们学*了这课的生字新词,把课文读准确通顺了,了解了课文内容,就能知道了。

  三、指导预*,梳理课文条理。

  (设计说明:一、课堂上进行预*,让所有学生都在同一起跑线上起跑,有利于真正实现顺学而导,能有效缩小学生的两极分化。二、第三学段有个重要的教学目标:“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要“抓住要点”,就需要梳理课文条理,概括各部分内容。这虽然是第三学段的教学目标,但是课标指出:“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各学段可以有所侧重,但不应把它们机械地割裂开来。”所以,学*梳理课文条理,学*概括各部分内容(三年级主要是自然段。),是三年级重要的教学目标,要给予安排。再者梳理课文条理,是一项很好的思维训练的语文活动,在这个过程中,理解力、分析力、概括力、抽象力等思维能力都得到锻炼。)

  (一)指导预*,粗知课文内容。

  (设计说明:一、“学*略读,粗知文章大意。”是第二学段一个教学目标,由于几乎每篇课文都应该落实,为免重复啰嗦,没有制定在“教学目标”中,但要在每一课文的学*中安排落实,尤其是叙事性课文。二、“学*略读,粗知文章大意”的外显表现,就是能用六种基本句式表达出来。三、从整体到部分再回到整体,是阅读教学的一个基本规律。因此,“学*略读,粗知文章大意。”既是一个教学目标,也是一个从整体入手的阅读教学策略。)

  1.出示预*任务。

  (1)轻声朗读课文,遇到不会读的字,拼读一下字上的音节,看看自己能不能将课文朗读下来。

  (2)读完课文后,把会认读的字词圈画出来,借助拼音,把生字词读准。

  (3)思考:课文告诉我们,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所什么样的小学?

  2.反馈指导。

  (1)PPT出示会认读的生字词(注音)。通过个别指名检查等方法,指导读准生字读音。

  (2)说说哪个生字容易读错,指导读准音难字。预设:“扬”“凤”“摔”。

  (3)PPT出示会写字词“早晨、绒球花、服装、安静、停、粗壮、影子”复*认读。

  提示:会认读的字词和会写的字词中红色的字,学*完课文,就要求正确书写。

  (设计说明:一、第二学段学*的重点已转移到阅读了,因此,识字教学在通过读音教学解决了生字(会认的字)的读音,扫除了阅读障碍,就应该进入阅读的学*,充分利用无意注意来达成正确认读的目标。二、会写的字,除了认写同步的字外,其余的是已经会认读的了。这里复*认读,既是诊断性检测,又是唤起注意的操作,为阅读过程中利用无意注意记认字形做铺垫。三、关于理解会认读的字词义。按照课标的要求,学生如没有产生阅读理解的障碍,就应该视作达成理解的教学目标了。)

  3.导语:

  我们学*了课文会认读的字,复*了会写的字中已经会认读的字,下面我们继续预*课文。

  出示任务:朗读课文,注意做到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字,不会读;注意做到标点符号的正确停顿和句子中间的正确停顿。继续思考预*任务3。

  4.反馈指导。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评议是否读准、读通顺,听的同时继续思考预*任务3。

  (2)反馈预*任务3,说说从哪些语句中获得此信息。预设:

  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所可爱的小学。

  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所边疆的小学。

  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所多个民族的小学。

  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所山里的小学。

  5.出示任务:

  同桌用简练的一两句话说说“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所什么样的小学”,相互提提意见。(评议标准:1.要包含以上回答的内容;2.语句要通顺连贯。)

  6.反馈指导。

  预设:

  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所边疆的山里的多个民族小学,是一所可爱的小学。

  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所可爱的多个民族小学,是一所边疆山里的小学。

  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所可爱的边疆山里的小学,是一所多个民族的小学。

  7.小结:

  同学们,刚才我们学*了会认读的字,复*了会写的字中已经会认读的字,朗读了课文,粗知了课文内容。接下来,我们要继续学*,看看课文是怎样把这所边疆的多民族的可爱的小学写具体的。

  (二)学*梳理课文条理,了解课文要点。

  1.导语:

  要了解课文是怎样把这所边疆的多民族的可爱的小学写具体的,首先就要了解课文写了哪些内容。

  出示任务:(PPT出示课文插图)默读课文,结合插图想一想,课文写了哪三个内容把这所边疆的多民族的可爱的小学写具体的?请在那个内容开始和结束处标上“‖”。

  个体操作,同桌交流。

  2.反馈指导。

  (1)第1自然段一个内容。早晨,各族小学生来到学校上学。

  (2)第2、3自然段一个内容。上课了,大家一起朗读课文;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活动。

  (3)第4自然段一个内容。这所边疆可爱的小学环境优美。

  3.小结:

  通过大家的交流讨论,我们梳理了课文条理,知道课文写了三个内容,向我们介绍了这所多民族的边疆的可爱的小学:一是早晨,各民族小学生来到学校上学;二是上课读书下课活动;三是优美的环境。

  四、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认识交流“有新鲜感的词句”。(设计说明:根据教学目标2设计这个教学环节,认识了解“有新鲜感的词句”,培养语感。)

  (一)想象“上学”的画面,初识“有新鲜感的词句”。

  1.导语:

  我们梳理了课文条理,把握了课文内容要点,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学*新知识,进行新的练*了。读读第一部分内容,看看围绕着“上学”这个内容,一共写了几句话,用序号表示出来。(指名回答。预设:围绕着“上学”这个内容,一共写了4句话。)

  出示任务:(PPT出示资料袋)朗读第一部分内容,对照着资料袋,想一想:在朗读这一部分内容的时候,你的脑海里会浮现出几个画面?分别由哪些句子形成一个画面的,在句子前标上序号。

  个体操作,同桌交流。

  2.反馈指导。

  预设:

  在朗读这一部分内容的时候,我的脑海里会浮现出三个画面。

  第1个句子是一个画面;第2、3个句子是一个画面;第4个句子是一个画面。

  3.出示任务:朗读第1个句子,想一想,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画面?你是通过句子中的哪些词语形成这个画面的?

  个体操作,同桌交流。

  4.反馈指导。(采用读中理解、理解中读的策略进行。)

  预设:

  画面:早晨,从各地走来了多民族的许多小学生。

  “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形成“从各地”走来的画面;“有汉族的,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还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形成“多民族”的画面。

  5.小结:

  这个句子,用了三个“从……”相似的结构的词语,和“有……有……有……还有……”让我们一读就在脑海里能形成清楚具体的画面,读起来朗朗上口,形成一定的语势,给我们有身临其境、耳目一新的感觉。这样的词句,我们叫它为“有新鲜感的词句”。

  6.导语:

  我们接着学*这一部分,看看还有没有“有新鲜感”的词句。

  出示任务:(PPT出示资料袋)对照着资料袋,分别朗读第2、3个句子和第4个句子,想一想,分别是什么样的画面?你是通过句子中的哪些词语形成这个画面的?

  7.反馈指导。(采用读中理解、理解中读的策略进行。)

  预设:

  画面1:绚丽多彩的学校。

  “穿戴不同”“鲜艳的服装”“绚丽多彩”形成“绚丽多彩的学校”画面。

  画面2:同学们来到学校后的进行各种活动。

  “向……打招呼,向……问好,向……敬礼。”形成“进行各种活动”的画面。

  8.小结:

  除了使用相同词构成的几个相似结构词语的句子可以叫“有新鲜感的词句”外,进行具体细致描述的词句,同样能让我们一读就在脑海里能形成清楚具体的画面,读起来朗朗上口,给我们有身临其境、耳目一新的感觉,这样的词句也叫做“有新鲜感的词句”。

  (二)想象“读书、活动”的画面,再识“有新鲜感的词句”。

  1.出示任务:

  (PPT出示课文插图)朗读第二部分内容,观察课文插图,想一想:在朗读这一部分内容的时候,你的脑海里会浮现出几个画面?分别由哪些句子形成一个画面的,在句子前标上序号。

  个体操作,同桌交流。

  2.反馈指导。

  预设:

  在朗读这一部分内容的时候,我的脑海里会浮现出三个画面。

  从“‘当,当当!’”到“那声音真好听!”是一个画面;从“这时候”到“是那样好奇地听着。”是一个画面;余下的句子是一个画面。

  3.出示任务:

  (PPT出示课文插图)朗读第二部分内容,观察课文插图,想一想,这三个画面分别是什么样的画面?你是通过句子中的哪些词语形成这三个画面的?

  个体操作,四人小组交流。

  4.反馈指导。(采用读中理解、理解中读的策略进行。)

  预设:

  画面1:上课了,大家在同一个教室里朗读课文。

  “当,当当!当,当当!”形成了铜钟敲响上课钟声的画面,“一齐朗读”“声音真好听”形成朗读课文的画面。

  画面2:山林里的朋友在安静地听大家朗读课文。

  “不摇了”“不叫了”“停在”“都在听”“最有趣的”好“好奇地听着”形成安静听大家朗读课文的画面。

  追问:作者把什么当做同学们“山林里的朋友”了?(指名回答。预设:作者把树枝、鸟儿、蝴蝶和猴子当做同学们“山林里的朋友”了。)这些“山林里的朋友”真的会听大家朗读课文吗?(指名回答。预设:这些“山林里的朋友”不是真的会听大家朗读课文。)那作者为什么说这些山里的朋友“都在听”“好奇地听”呢?(指名回答。预设:应为作者把树枝、鸟儿、蝴蝶和猴子当**了,成了朋友,所以作者说这些山里的朋友“都在听”“好奇地听”。)

  画面3:下课了,小鸟、松鼠和山狸看大家在大青树下活动。

  “赶来看热闹”形成看大家活动的画面。

  5.小结:

  除了使用相同词构成的几个相似结构词语的句子和进行具体细致描述的词句,可以叫“有新鲜感的词句”外,形象地模拟声音和把物当作人来写的词句,同样能让我们一读就在脑海里能形成清楚具体的画面,读起来朗朗上口,让我们有身临其境、耳目一新的感觉,这样的词句也叫做“有新鲜感的词句”。

  五、小结:(学*状况和知识能力点)

  第二课时

  一、复*上一课有关学*内容。

  (一)复*会认读的字和会写的字。

  PPT出示会认读的字和会写的字组成的词语,指名认读,齐读。

  (二)复*“有新鲜感的词句”。

  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初步认识了“有新鲜感的词句”,谁能说说,什么叫“有新鲜感的词句”吗?

  指名回答。预设:答案见上一课的教学过程。

  二、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尝试交流“有新鲜感的词句”,认识“有新鲜感的词句”。

  (一)想象“学校环境”的画面,尝试交流“有新鲜感的词句”。

  1.通过上一节课课文的两个内容的学*,我们初步认识了“有新鲜感的词句”:能让我们一读就在脑海里能形成清楚具体的画面,读起来朗朗上口,让我们有身临其境、耳目一新的感觉的词句,就叫做“有新鲜感的词句”。接下来的学*,就要看看同学们能不能找出这样的词句相互交流了。

  出示任务:(PPT出示课文插图)朗读第三部分内容,结合插图想象一下,在你的脑海里会出现一个什么样的画面?然后找出这部分的内容里中有新鲜感的句,用横线画出来。

  2.反馈指导。

  预设:

  画面:边疆小学特有的优美环境。

  有新鲜感的词句:古老的铜钟,挂在大青树粗壮的枝干上。凤尾竹的影子,在洁白的粉墙上摇晃……

  3.出示任务:朗读这两个句子,想一想,句子中的哪些词语让你能形成清楚具体的画面,有身临其境、耳目一新的感觉,用实心圆点点出来。

  个体操作,同桌交流。

  4.反馈指导。(采用读中理解、理解中读的策略进行。)

  “古老的铜钟”“粗壮的枝干”“凤尾竹的影子”“洁白的粉墙”形成特有的优美环境画面。

  (二)小结:

  我们通过课文的三个内容学*,通过认识了解和交流“有新鲜感的词句”,让我们了解了一所边疆山区的多民族的可爱的小学。也认识了解了一个新知识“有新鲜感的词句”:能让我们一读就在脑海里能形成清楚具体的画面,读起来朗朗上口,有身临其境、耳目一新的感觉的词句,就叫做“有新鲜感的词句”。

  三、说说这所学校特别的地方。

  (设计说明:落实教学目标2,体现从“学阅读”到“学表达”的语言运用学*过程,促进学生“学阅读”,理解内容,*得方法;“学表达”内化转换和积累语言,规范言语表达。)

  1.导语:

  学*了课文,我们了解了这所边疆山区的多民族的可爱的小学,那么这所小学有哪些与众不同、特别的地方,你能找出来与大家说说吗?

  出示任务:(复*默读要求后)默读课文,找一找这所学校特别的地方,做上记号,然后用上“这所学校特别的地方有……”说一说,最少要说上两点。

  个体操作,同桌交流。

  2.反馈指导。

  评议标准:

  (1)必须是课文中与学生所在学校不同的的相关内容,如,山里,多民族,用铜钟钟声表示,有小鸟等小动物来学校……(2)语言规范。

  指名反馈检查两三个学生后,根据评议再练说,然后再反馈评议。

  3.小结:同学们说得真好。这真是一所特别的、与众不同的、边疆山区里的、多民族的、可爱的小学啊。

  四、尝试运用“有新鲜感的词句”,按照提示和要求进行说话练*。(设计说明:落实教学目标3。)

  1.导语:

  对比这所边疆小学,我们的学校是什么样的?同学们在学校里做些什么呢?你能用上“有新鲜感的词句”说一说吗?

  出示任务:(PPT出示课后该练*)我们的学校是什么样的?同学们在学校里做些什么呢?选一个场景,用上“有新鲜感的词句”,按提示的开头,说一段话。

  个体练*,四人小组交流互提意见,并推举一人在班上说。

  2.反馈指导。

  评议注意:

  (1)哪些句子可以怎样用上“有新鲜感的词句”;

  (2)语言规范。

  指名反馈检查两三个学生后,根据评议再个体练说同桌互评,然后再反馈评议。

  五、会认读的字认字的评价与词语表词语读记。

  (一)同桌打乱字卡顺序相互检查纠正。

  (二)游戏认字(注:所出示的字脱音节,关注学*慢的学生。)。

  (三)PPT示词语表词语,自由读记。

  (四)反馈读记(注:关注学*慢的学生。)。

  六、写字教学。

  (一)字形教学。

  (设计说明:第二学段是学生写字错别字高峰出现的阶段,必须重视字形教学以提高和保证写字的正确率。通过学生回忆,进行形*字或音*字的字形比较,再通过组词,将两两比较的字的字义固定下来,是识字教学音形义相结合的体现。)

  1.PPT示会写的字,读一遍。

  2.观察字形,思考容易与学过的哪个字混淆,同桌说一说。

  3.反馈指导。

  指名说并板书,然后读一读:

  例:服(服装)报(报纸)静(安静)净(干净)

  4.指名说说哪个字容易写错,会错在哪里。

  例:“绒”,右部件是“戎”,不是“戒”。“装”,右上是“士”,不是“土”。

  (二)写字指导。

  1.观察并说说字的各部件相互位置,笔画的变形、退让、延伸等。

  2.各写一个,反馈评议。

  3.按评议对照修改,然后每个字在写两个。

  七、总结。

  (学*状况和知识能力点)

  八、写字练*和抄写词语表词语。

  板书设计

  (设计说明:呈现课文条理结构,为学生把握内容要点提供帮助。)

  1 大青树下的小学

  早晨 上学

  上课 朗读 下课 活动

  环境 优美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大青树下的小学教案(五)份(扩展3)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课复*教案(五)份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课复*教案 1

  教学目标:

  1.会认4个字,会写6个字,参照“我的词语库”自主积累词语。

  2.默读课文,说说自己还知道哪些船,还希望有哪些船。

  3.了解课文内容,知道生活中我们应不断地探索。

  教学重点:

  1.了解船的发展演变过程,鼓励学生在生活中不断探索。

  2.会认4个字,会写6个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启发学生发挥想象,了解船的发展演变过程,培养学生发愤学*、不断探索的。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预*课文,师生收集各种船的图片。

  2.字词卡片、课文朗读录音、教学投影片(或挂图)。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你们外出旅游或走亲戚时,都坐过什么样的船呢?介绍一下吧!

  2.学生自由交流。

  3.出示图片,体会船的多样与作用。

  4.:船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国防、经济等方面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那么,船最初是什么样?它又是怎样发展变化而来的呢?我们一起学*第17课:船。(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1.听课文朗读录音(或教师范读)。

  2.说说你知道了什么。(简单概括课文内容或说己的感受。)

  3.轻声地自由朗读课文,想一想在字词句和课文内容方面,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4.交流朗读收获,互相质疑解疑。

  读准字音:树干(ɡàn) 扁(biǎn)* 潜(qián)水艇

  理解意思:(出示相应的教学投影片)

  蒸汽机:将蒸汽的能量转换为机械功的往复式动力机械。

  军舰:列入海军编制,用于完成战斗任务和保障任务的战斗舰艇和特种舰艇。现代军舰一般装有导弹,火炮,鱼雷,水雷,反潜武器和其他兵器。有的还载有作战飞机和直升机。

  油轮:专门用来运送石油的轮船。

  潜水艇:利用水容器装水排水,随着水的装和排,潜水艇也随之沉和浮。

  庞大:巨大。

  豪华:特别华丽堂皇。

  同桌互读课文,说说船的发展演变过程:

  树干——筏子——独木舟——帆船——汽船——军舰、油轮、潜水艇……

  三、检查生字的自学情况。

  1.出示要求认写的字:稳、歪、扁、棍、喷、舰。

  2.读一读,给生字组词或说话。

  3.说说你是怎样记住它们的。

  稳:左右结构,左边是“禾”字旁,右边是“急”字。

  歪:会意字,“不正”为“歪”。

  扁:“遍”字去掉走之儿。

  棍:形声字,形旁为“木”,指“棍”是“木”做成的;声旁为“昆”,与“棍”韵母相同。

  舰:形声字,形旁为“舟”,指船;声旁为“见”,与“舰”同音。

  喷:与“愤”比较,“有心真气愤,有口能喷水”。

  4.试在田字格中练写两个。指名板写、、再写。

  5.出示词语,读一读,记一记:漂流、*稳、扁*、借助、豪华、娱乐、庞大。

  四、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用表格或者图画的形式把船的演变过程表现出来。

  2.读记生字。

  第二课时

  一、复*检查。

  1.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检查随文识字的情况。

  2.出示卡片,开火车认读,大面积检查生字词语认读情况。

  生字:稳、歪、扁、棍、喷、舰。

  词语:漂流、*稳、扁*、借助、豪华、娱乐。

  3.对照自己设计的表格或图画说说船的演变过程。

  二、朗读课文,感悟理解。

  1.自由读课文,思考:船在各个不同阶段,分别有什么优点和缺点,人们为什么要改进它?

  2.交流讨论:

  树干:简便易行,但不*稳。

  筏子:不容易翻,但走得慢。

  独木舟:快、安全、还可以放东西。

  装上船桨:使船走得更快,但要用手划,比较费力。

  帆船:借助风力跑得更快。

  轮船:把桨装在船上的大轮子上,不需要风也能走。蒸汽机带动轮桨,速度更快。

  现代的轮船:豪华的客轮——庞大的货轮——军舰、油轮、潜水艇……

  3.分角色表演:分别请几个学生演不同阶段的船。

  4.如果你是一艘豪华客轮,见到最初作为船的那段树干,你会说些什么呢?

  三、拓展延伸。

  1.你还知道哪些船?你还希望有什么样的船?根据你的需要想一想,动手设计并画下来,再向大家介绍它的特点和作用。

  2.从船的发展演变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船的发展演变过程是人类不断探索的过程,我们在*时的生活中也应该努力学*、不断探索。)

  四、巩固练*。

  1.你注意过身边的事物吗,它们也像船一样在不断地发展变化,请你举例说明一下。如:书包、文具盒、自来水、电铃等等。

  2.选择你喜欢并且熟悉的一种事物,想想它是怎样发展变化的,然后写下来。

  五、实践活动。

  说说自己还知道哪些船,还希望有哪些船,为什么。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课复*教案 2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对重点字词进行理解,理解句子意思。

  3.联系实际,领悟道理。

  4.总结学*古文方法。

  教学重点:

  朗读背诵课文,理解古文意思。

  教学难点:

  对句子的理解和翻译。

  教学器具:

  课件、资料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激发兴趣:

  想一想,*时我们都是怎么学*的?

  你想不想知道古人怎么学*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如何学*吧。

  今天我们一起学*第29课,齐读课题:27、古人论学*

  通过这个题目你知道这篇文章是写什么内容的吗?(生对题目进行解答:古人讨论有关学*的问题)

  过渡:古人是怎样讨论学*的呢,我们赶快来了解一下吧。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请你们自由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正确。

  反馈读,并提示知的不同读音,多音字:好的读音,乐的读音。

  2、带着同学们的提示,请你再仔细读一读课文。(自读)

  3、指名朗读课文

  师:前面我们学*古诗时认识了诗人,你们知道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谁吗?(学生试着解答,不知道老师补充资料)

  《论语》对

  过渡:那到底他们是怎样讨论学*的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三句话是什么意思?

  三、理解句子,感悟理解:

  自学提示:我们以前在学*的时候遇到不知道的意思可以怎样做呢?(生:看注释、查字典、连接句子意思等)那就按照前面学过的方法看看课文讲的是什么意思,学完后,同桌可以交流一下。(学生自学)

  汇报:(读文、解释重点字、串联句子的意思,其他学生补充)

  1、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释义: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明智。

  知:知道 为:就是 知:聪明

  师:这句话中有这么多的“知”字,它们的意思一样吗?(学生解释:前面的一样,最后一个不一样,从注释中发现的。师适时鼓励,并巩固重点字“知”)

  2、“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释义:(对于做学问来说)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趣的人。

  好:喜爱 乐:以……为乐趣。

  师:这句话是对谁而言的,学*的人,所以我们前面要添加一些词,使句子意思完整,能读懂。请你们用添加符号添上:对学*的人来说或对做学问的人来说。

  3、“凡理不疑必不生悟,惟疑而后悟也。小疑则小悟,大疑则大悟。”

  释义:凡是(对事情)不怀疑(的人)一定不会有感悟,只有怀疑了才能有感悟。小的怀疑就有小的感悟,大的怀疑就有大的感悟。

  理:道理 疑:怀疑 悟:了解、领会。

  师过渡:刚才通过句子的理解,我想大家对这篇文章有了一定的认识,请你们再读一读,带着你们的感受。

  学生朗读课文,然后再和同桌互相读一读。汇报配乐读。

  汇报交流:

  联系你的学*情况,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学生逐句谈)

  1、学*知识要诚实、踏实。(学*态度)

  2、学*的深度缘于你自己。

  3、学*中要不断发问,解问。

  教师适时鼓励和肯定,使学生更加热爱学*。

  四、总结方法,拓展提高:

  今天这篇课文我们就学完了,想想我们学*这篇古文有哪些步骤?

  学生回答:(读文正音、了解背景、理解句意、感悟道理)师板书提升。

  师:今后我们可以利用这样的学*方法学*其他古文,你们有信心吗?咱们现在来试试怎么样?

  课件出示: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试着解释理解)

  五、收获体会

  学生谈体会。

  六、作业:

  背诵古文。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课复*教案 3

  【教学目标】

  1、选择一个课外读到的名人故事讲给同学听,同时认真听其他同学讲名人故事,交流读后感想。

  2、写一篇*作,介绍自己熟悉的人的一件事。

  3、自主发现引用人物的对话的三种不同形式。

  4、读读背背,收集积累名人名言。

  5、读成语故事,了解故事内容。

  【教学重点、难点】

  1、口语交际。

  2、*作练*。

  【教学准备】

  收集自己准备讲的名人故事中涉及的名人图片、名人像,准备讲名人故事时用。

  【教学课时】

  4课时。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讲名人故事

  【课时目标】

  1、培养学生大胆、大方和他人进行交流的好品质;

  2、注重交际*惯的提示和引导:讲的同学要讲清楚,让别人听明白;听的同学要认真听,可以提问,可以补充。

  3、学生体会到和同学交流的快乐。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

  最*在语文课上我们结识了列宁、高尔基、李四光、***等许多名人,课外大家也在读名人故事、寻找名人资料,今天我们以小组为单位举行一个故事会。

  二、读读要求

  1、讲的同学要讲清楚,让别人听明白;听的同学要认真听,可以提问,可以补充。

  2、听了以后有什么想法,大家互相交流。

  三、分组举行,组内交流

  1、各人先在组内展示自己所画(或收集到)的名人像或图片,简要介绍自己要讲的故事的主人公。

  2、各小组内学生试讲、教师巡视。

  3、小组评价,评出本组“故事王”、“最好听的故事”、“听得最认真的同学”。

  四、全班交流

  1、各组汇报本组评选出的“故事王”、“最好听的故事”、“听得最认真的同学”名单,教师颁奖。

  2、全班交流:

  荣获“故事王”称号的同学非常荣幸,“故事王”们肯定愿意让更多的同学听到你的精彩故事。哪位“故事王”给全班同学讲讲?

  3、挑选一、二名“故事大王”讲故事:

  共同评议讲述情况。如仪态是否自然大方、语言是否流利、有声有色等等。

  五、畅谈感想

  1、听了组内同学讲的名人故事、“故事王”讲的名人故事,大家有些什么想法?可以谈谈对名人行为、品格的评价,可以联系自身和现实情况发表感想。

  2、学生畅谈感想。

  3、教师小结:

  一位位名人是一座座丰碑,他们的崇高思想与品格就像一座座灯塔,让我们将他们的形象永远铭记在心中,从他们身上获得力量,学得智慧,向自己的理想迈进。

  六、作业设计

  课后继续交流名人故事。

  第二课时

  *作指导

  课时目标

  1、要写清楚熟悉的人的一件事。

  2、要写值得写的事,并能从这件事看出熟悉的人的品质。

  3、培养学生*作的兴趣。

  教学流程

  一、谈话,激发学生*作的兴趣

  学了这组课文,我们结识了好几位名人,他们或关爱自然,或*易*人,或善于思考,或诚实守信,一个个栩栩如生,跃然纸上。我们大家也有许多熟悉的人,在他们身上有许多值得写的事,这次我们就来学着写一写。

  二、帮助选材,让学生有东西可写

  1、小组交流:

  你最熟悉的人有哪些?哪一个留给你较好的印象?

  2、小组交流:

  该人怎么会留给你这样的印象?他身上有什么值得写的事?

  引导学生围绕给自己留下较好印象的人展开回忆,提示要介绍“值得写的事”──值得宣传介绍的、值得他人学*的事。

  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学生有话可说,也使学生在自然而然中进入了写作的状态,降低了学*难度。

  3、教师指导写好事件:我们就来把这件事写下来。这件事的来龙去脉是怎样的?把以下几个要点考虑一下,把事情想清楚。

  ⑴ 事情发生的时间。

  ⑵ 事情发生的地点。

  ⑶ 事情中的主要人物。

  ⑷ 事情的起因。

  ⑸ 事情的经过。

  ⑹ 事情的结果

  三、教师指导写好人物形象

  1、抓特征,一定要抓好肖像描写:

  千人千面,人的外表是很少有雷同的。但是仅有外表描写是不够的,因为人是立体生动的,不是呆板的模特,他有自己的思想,有不同于他人的行为和*惯,所以写人物外貌时要体现出人物神采──“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因此,要学会画眼睛,学会抓住描写对象身上最能表现个性特征的东西进行刻画,这样,这个对象就能栩栩如在眼前。

  2、抓语言,一定要抓好对话描写:

  语言要个性化,语言是人物内心世界的流露,不要人云亦云,千人一腔。

  3、抓事例,一定要抓好细节描写。

  四、学生动笔写*作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课复*教案 4

  一、导入、

  1、展示自己找到的有关图片,介绍自己了解的少数民族的情况。

  学生展示介绍,教师提示学生着重介绍少数民族的服饰特征、生活*俗。

  2、教师利用课后资料袋中的图片,补充介绍课文中涉及的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等少数民族的情况。

  二、揭示课题,范读课文。

  1、在我国西南边疆地区,有好多民族聚居在一起,共同生活,和睦相处。不同民族的孩子们也在一所学校共同学*。就有这样的一所民族小学,大家愿意不愿意去参观一下?

  2、板书课题:我们的民族小学。

  3、教师配乐范读。

  三、自学生字新词,试读课文。

  1、这所民族小学美不美?大家肯定想亲自去走一趟,转一圈。请你自己试着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

  2、学生试读。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教师相机出示每小节中带生字的新词,正音、巩固。学生感到陌生的词语也该提示。

  四、分组朗读,组间比赛

  1、分小组朗读,每组读一自然段,各组练*。

  2、各组练*后进行比赛。

  五、巩固字、词,指导写词。

  1、指名读生字,新词。

  2、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a、着重分析指导“戴、蝴、蝶、雀、舞”。并且黑板上田字格中示范。

  “戴”,半包围结构,右上包左下,注意各部分位置,相互要结合紧凑。

  “蝴”左中右结构,相互要靠*些。

  “蝶”字要注意右旁的构成。

  “雀”字“小”字下边的撇(丿)要长些。

  “舞”字中间四竖要写短小、靠拢些,第三横要长些,整个字第十三画是撇折。

  b、学生写字。

  3、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课复*教案 5

  教学要求:

  1、知识与技能:

  进行口语交际;完成*作教学;学*多音字;积累古诗词;学*新生字;展示作品

  2、过程与方法:

  (1)在口语交际中锻炼流利语言,学会写作。

  (2)在发现、研究中学*多音字、新生字。

  (3)在背诵中积累。

  (4)在展示中扩大见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读、写、背中训练语言能力。

  重难点、关键:

  1、进行口语交际。

  2、完成*作。

  3、背诵古诗。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进行口语交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展示课余生活的照片

  二、交流看相片的感受。

  三、分小组讲自己的课余生活

  1、交流自己做了什么事

  2、交流自己有什么收获。

  3、交流有什么感受。

  4、讲讲今后的打算。

  四、请讲得好的同学上台讲述自己的课余生活。

  1、生讲,师略记条理。

  2、予以讲解、梳理。

  五、评比。

  1、每组选出一个上台。

  2、评比谁讲得好。

  六、作业:

  回家讲给妈妈听。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完成*作。

  教具准备:

  带上各自与课余生活有关的器具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出示几个同学课余生活的用品:书、画画、乐器……

  2、让学生自由讲自己的课余生活。

  二、引导写作

  1、请几个同学上台讲述。

  2、老师点评。

  三、写作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多音字。

  2、背诵古诗。

  3、从生字中学生字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认读生字、区别、组词、掌握多音字

  二、古诗

  1、出示古诗,学*生字

  2、师范读,学生跟读

  3、议议诗意:一个小孩坐在河边学钓鱼,他倾斜着身子坐在草丛中,绿草半掩着他的身体。过路人向他问路,他一句话也不回答,只是摆手示意不让问路人靠*,唯恐发出响声把要上钩的鱼儿吓跑了。

  三、学*新生字。

  四、作业:

  背诵古诗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大青树下的小学教案(五)份(扩展4)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精选10篇)

  原文:

  丁冬,丁冬,是谁在山上弹琴?哦,原来是一股清泉从石缝里冲出来,来到这阳光灿烂的世界。

  泉水流进山腰的水池,山里的姐姐提着瓦罐来打水。泉水说:“来吧,来吧!我的水很多很多,山上有一座天然水塔。”

  泉水流过山间的*地,火红的杜鹃花照见了自己美丽的身影。泉水说:“照吧,照吧!我的水很清很清,像一面明亮的大镜子。”

  泉水流到山坡的果园里,果树大口大口地喝水。泉水说:“喝吧,喝吧!我的水很甜很甜,喝饱了,你们能结出更大更甜的果子。”

  泉水穿过静静的山谷,画眉鸟在尽情地歌唱。泉水说:“唱吧,唱吧!我的琴声很美很美,正好为你清脆的歌声伴奏。”

  丁冬,丁冬,欢快的泉水弹着琴跑下山去。跑呀,跑呀,一路上遇到了好多同伴。他们互相问候:你好!你好!他们互相约定:大海里见!大海里见!

  丁冬,丁冬……

  教学目的:

  1.知识与能力:认识8个字,会写3个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随文识字

  3.情感态度价值观: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感受泉水的美。

  教学重点:

  识字

  教学难点:

  缶字旁,在具体环境中理解字义。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学*第一段的三个生字

  同学们,开学已经一个月了,在这段时间里你们感受到大自然的变化了吗?对于北方来说,春天来得比较晚,进入四月,春天的脚步就越来越*了。你们听,(播放流水的声音)看画面(泉水从山上流下来),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出示课文第一段,自由读,贴出生字:哦

  股缝

  1.读准字音

  2.用多种办法识记生字:

  “哦”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个字吗?这个词表示明白了,在句子中该怎样读呢?个别读。师生对读。

  怎样记住“股”字?月字旁的字大多跟身体有关,“股”指的是大腿,在这句话中指什么呢?读一读,用“一股”说话。指导书写。

  同学们和老师一起看看自己的手指缝,缝,就是物体间的空隙,谁还能用这个字组词?贴卡片:石缝。

  过渡语:泉水就是从岩石的裂缝或地下涌出地面的水,这节课我们就来学*第五课《泉水》。齐读课题。泉字大家已经认识了,怎样写呢?教师范写。

  二、初读课文

  画出生字

  1.教师范读

  2.学生自由读,对照屏幕画出生字。

  3.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1)读音节,纠正字音。

  (2)把生字的音节去掉,找朋友。

  (3)齐读生字

  三、随文识字

  1.请大家借助小组内的生字卡片,用多种办法记住字形,看哪个小组最会合作。

  2.小组汇报生字

  “塔”我们用三种办法记住了“塔”字,(换一换)(加一加)(想象记字),指导书写。看看图片,发现塔有什么特点了吗?谁能用这个字组几个词?指导书写。理解“水塔”的意思,“天然水塔”指的是什么呢?请大家读读课文。泉水从山上源源不断的流淌下来,整个样子就象一座自然形成的水塔,可见,泉水真的是很多很多。怎样读出泉水的多呢?指导读文。

  “罐”泉水很多很多,所以,山里的姐姐就提着瓦罐来打水了。出示

  “瓦罐”的图片,怎样记住罐字?罐是缶字旁,缶是什么意思呢?出示课件,知道缶是一种大肚子小口的器皿。所以,带有缶字旁的字大多跟器皿有关。

  泉水从山腰流向*地,他又看见了谁呢?指读第三段。

  出示“杜鹃花”的图片,由鹃字的鸟字边,你想到了什么?出示“杜鹃鸟”的图片。可见,鹃字也是形声字。师生对读第三段。

  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的4、5自然段,看看泉水又遇到了谁,说了什么?

  让我们来听听画眉鸟的叫声吧!(播放课件)学*“脆”字。在哪里见过这个字?还能用“清脆”说话吗?

  四、巩固练*

  1.这些字跑到别的地方,认识吗?游戏,点击花朵,读出句子或词语。

  2.配乐读全文

  知识点

  字:坡、喝、饱、静

  词:石缝、灿烂、瓦罐、杜鹃、歌唱、清脆

  重点句子:

  1、泉水流进山腰的水池,山里的姐姐提着瓦罐来打水。泉水说:“来吧,来吧!我的水很多很多,山上有一座天然水塔。”

  2、泉水流过山间的*地,火红的杜鹃花照见了自己美丽的身影。泉水说:“照吧,照吧!我的水很清很清,像一面明亮的大镜子。”

  3、泉水流到山坡的果园里,果树大口大口地喝水。泉水说:“喝吧,喝吧!我的水很甜很甜,喝饱了,你们能结出更大更甜的果子。”

  4、泉水穿过静静的山谷,画眉鸟在尽情地歌唱。泉水说:“唱吧,唱吧!我的琴声很美很美,正好为你清脆的歌声伴奏。”

  教学要求:

  (1)区别同音字、正确书写,积累词语、区别多音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的读音,能够用多音字组词。

  (2会用指定的关联词语造句。

  (3)阅读短文

  (4)收集资料了解谚语。

  (5)懂得按照方法到图书馆里查找资料,并进行分类。

  重难点:

  1会用指定的关联词语造句。

  2懂得按照方法到图书馆里查找资料,并进行分类。

  课时划分: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完成语文天地的“月积月累”部分。

  教具准备: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一、同音字组词

  1出示几组同音字,让学生认读。

  2学生用这些字组词练*。

  3集体评讲。

  二、抄一抄

  1出示几组词语,学生自由读一读。

  2大家读一读。

  3学生抄写词语。

  4摘抄课文中的自己喜欢的词语造句。

  三、用关联词语造句

  1学生读句子

  2找出加点的词语

  3引导学生再读句子,体会他们之间的关系。(递进、条件)

  4学生练*造句。

  四、总结

  五、课外作业。

  1写词语。2用“只有……才”,不但……而且”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阅读短文,体会魏格纳善于观察、发现坚持不懈进行科学探索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出示地图,导入阅读。

  1出示地图,让学生观察。

  2你们发现了什么?

  二、学生读文,整体感知

  1通过读文,不懂的字查字典解决。

  2指名分段读课文。

  3指名说说魏格纳从地图上发现了什么?

  三、小组合作探究,理解课文内容

  1老师提要求:

  (1)魏格纳是怎样发现:“大陆漂移说”的?

  (2)文中列举了哪些材料证明了魏格纳的“大陆漂移说”是正确的。

  2集体交流老师点拨。

  四、总结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大青树下的小学教案(五)份(扩展5)

——三年级大青树下的小学仿写作文(精选五篇)

  早晨,从绿树浓荫的小路、从雄伟的天桥上、从拥堵的马路上,走来了许多背着书包的小学生。同学们走进校门,向校长打招呼、向老师打招呼、向同学们打招呼。

  上课时,同学们听到铃声响了,就各自纷纷回自己的教室上课。学校里很安静,没有鸟的叽叽喳喳的叫声、没有同学们追逐打闹的吵闹声,只有同学们的读书声。下课铃响了,同学们一窝蜂跑出去玩,有玩踢毽子的、有玩老鹰捉小鸡的……。顿时,学校里充满了欢声笑语。

  这就是我们的学校,一所可爱的小学。整齐的教学楼、宽阔的操场、还有的同学们的读书声在校园里回荡……

  上课了,不一样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学*。我们一起读起了有趣的课文,那声音像鸟儿的歌声一样发出在明亮的教室里,这时候旁边的绿萝静静地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后面的图画也挂在墙上,书本也听着它自己写的课文,大家都安静地听着小学生美妙的歌喉。

  过了一会,下课了,大家都玩起了各种各样的游戏,有转呼啦圈的,一拿起来转了一会呼啦圈就快速地落了下来;还有玩木头人的,1、2、3木头人!学生们摆着奇形怪状的姿势让人捧腹大笑……窗外的鸟儿飞来了,壁虎也爬到了窗户上好像都来老热闹了。鸟儿拍动着翅膀像在给我们拍手,窗户上的壁虎是来当观众的,真有趣啊!

  在旭日东升的早晨,从茂密的树林边,从一条条四通八达的马路上,从碾子河的润华桥上,从河边的人行道上,走来了许多朝气蓬勃的同学们。有的是坐公交车来的,有的是爸爸妈妈开着私家车送来的,还有的是自己步行来校的。进入校园,我们首先向辛勤的园丁问好,向操场上的绿草地挥挥手,向迎风飘扬的**敬礼!

  “叮铃铃,叮铃铃”,上课铃声响了,大家进入教室一起朗诵《古诗75首》。那声音真是悦耳动听!这时候窗外的世界也安静下来了,树枝不摆了,鸟儿不飞了,蝴蝶不舞了,好像都在听同学们朗读。下课了,同学们像小燕子似的飞出教室去操场上玩耍,有的做游戏,有的打羽毛球,还有的唱歌。大家都沉浸在欢乐之中,希望上课的铃声别再响起了。

  这就是我们一所活泼可爱的小学,一所团结友爱的小学,一所百年辉煌的小学,更是一所师德高尚的小学!这样丰富多彩的学校生活,一定能让我们茁壮成长起来!

  早晨,从大街上,从小巷里,从一辆辆车里,走来了许多小学生。他们向值周的同学和老师打招呼,同学们也互相问好。整齐的校服,鲜艳的红领巾把校园打扮的庄重美丽。

  “叮叮当!叮叮当!”学校里的上课铃响了,大家匆匆忙忙的跑进了教室。

  上课了,每个班都上着不同的课,有的班传来朗朗的读书声,有的班传来有的班传来悠扬的歌声,楼底下的操场上,传来了为同学加油的喊声。不管上什么课,同学们都全神贯注,全身心地投入。下课了,操场变成了欢乐的海洋,有的在打沙包,有的在跨大步,有的在跳绳。

  这就是我们的小学,一所欢声笑语的小学,高大的教学楼,矗立在高新三路上。同学们努力学*的身影,在校园中随处可见。

  迎着初升的太阳,我走进了我的学校——深圳市福田区实验教育集团侨香学校。

  进入校门口,两旁的小树像士兵一样笔直地站着,静静地守护着我们踏上眼前的阶梯。穿过这小一段台阶,便是学校的篮球场了。篮球场被教学楼环绕着,一到下课的时候,这里就成了同学们玩耍的小天地。有的在跳绳,有的在打篮球,还有的在玩老鹰抓小鸡……非常热闹!穿过教学楼,便是我们的大运动场。这里有篮球场,有跑道,同时也是我们升**的地方。每到周一,我们会穿着礼服,排列整齐地在操场上升**。当听到**声响起,我们把手齐刷刷地举过头顶,对**行队礼。看着**慢慢升到旗杆顶,我为我是中国人感到自豪。

  学校绿树成荫,在小树上、花坛边有时候还能看到小鸟的身影,它们吱吱喳喳地唱着歌,跟我们琅琅书声汇在一起,像动听的交响乐。

  这就是我美丽的学校,一所充满朝气的小学,我将在这里展开理想的翅膀飞向更广阔的蓝天。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大青树下的小学教案(五)份(扩展6)

——三年级语文开学第一课教案(五)份

【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通过讨论初步认识月球及其未解之谜。

2、培养学生就掌握的材料提出问题的能力。

3、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月球的魅力和神秘。

【教学准备】

教师:

1、课件。

2、有关月球之谜的课外资料。

学生:

搜集有关月球的传说及知识

【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我们先来做个小游戏:看图猜诗句。

2、教师出示图片,让学生说说有关的诗句──出示诗句后齐读。

3、同学们可真能干,知道这么多的课外知识。读了这么多的内容,你有什么发现吗?

(是啊,这些都是描写月亮的诗句。)

4、月亮可真是充满了诗情画意。揭示课题:课件出示月球图片揭题──今天我们来学*课文月球之谜。

二、初读课文,学*字词

1、出示本课字词,自由读(你能读正确吗)

2、请同学们认真地读一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把这些词语在课文中找到,读正确。

3、指名读词语。

三、学*第一自然段

1、引入:

(出示图片)看,这是一轮多么明亮的圆月啊,我们用这一个词来形容她:皎洁。理解皎洁。

2、当这一轮明月升上高高的夜空,是多么美妙的景色啊:

出示第一句,指名读──自由读

3、理解遐想:出示遐想,什么是遐想?你知道人们关于月亮有哪些美好的想像吗?

(请学生说一说)

追问:你是从哪知道这些故事的?

对啊,这也是学*课外知识的好途径。

看了这么多的传说故事,再来看看这迷人的月亮,你有什么感受?

4、对着神秘的月亮,你有些什么美好的想像呢?

(听音乐,边听边感觉)

请学生说说自己的想像。

5、再读第一句:

让我们带着无限美好的遐想,再来读读这句话(配乐朗读)。

6、是啊,月亮太美了,人们多么向往有一天能到月亮上去,看看吴刚和嫦娥,和他们一起遨游月宫。但是,千百年来,人们一直无法登上月球,只能望月兴叹。人们多么想知道。

(出示三个问题,齐读)

7、指导读好问句。

(是啊,人们迫切地想知道这些谜底。人们真想去月球看看)

8、齐读最后一句话

三、学*第二自然段

引入:

1969年7月20日,是个值得全世界人类记住的日子。在这一天,全世界的目光都集中到了月球,集中到了两个人身上。

1、介绍第一次登月的基本情况,观看图片。

2、自由读第2自然段:宇航员踏上了月球,看到了一幅怎样的景色呢?

3、指名读句子,出示图片和文字。

4、指名说一说:读这几句话,月球上的景色带给你怎样的感觉?

(理解奇异)

5、指名读:

能读出奇异的感觉吗?──齐读。

6、欣赏月球奇异的景色。

7、月球的景色真是奇异啊!对比第一自然段中人们眼中美好的月亮,你有什么想说的?

8、带着这些谜团,我们再来欣赏月球奇异的景色。──齐读

四、初读三至八自然段

1、宇航员们从月球采回来各种标本让科学家们做研究,科学家们做了许多研究,那么,千百年来,缠绕在人们心中的不解之谜解开了吗?让我们一起来自由地读读课文三至七自然段,边读边想: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对月球产生了什么谜团?

2、学生自由读,读后交流。

3、想知道这些不解之谜吗?拿出关于月球的科学资料,读一读并想想:读读这些资料,看能不能解开你心中的谜团。

4、集体交流。

5、出示省略号。是呀,当我们人类第一次踏上月球,非常希望能真正地了解月球,解开月球带给我们的不解之谜。谁知却发现,月球带更我们这么多的谜团。

6、大家的资料都是不一样的,想知道其他关于月球的知识吗?该怎么办?

引导学生看书。

  三年级语文开学第一课教案 2

  教学过程:

  前言:

  今天是新学期的第一堂语文课,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首小诗。(音乐中指名读,齐读。)

  三年级的天空

  今天,是20XX年的一天

  一张张可爱的笑脸

  从20XX年的家中匆匆赶来

  来到美丽的暨阳学校,

  继续

  踏入三年级明亮的天空

  书写新的传奇。

  是呀,三年级的天空一定会无比明媚。那么,今天先让我们一起来回忆刚刚过去的美好的寒假。

  一、口头交流寒假趣事

  1.新年过得如何?(用词语来形容)

  2.你觉得最有趣的是什么事?(根据你说的词语来说说)

  二、书面了解别人的寒假趣事

  1.全班欣赏同学写的优秀作文。(说说自己的感受。)

  2.再欣赏网上找的。(认真倾听,分享快乐。)

  三、老师介绍自己的寒假趣事

  1.你猜猜老师怎么度过的?

  2.公布答案。(在带宝宝的同时看书)

  四、送礼物——听故事

  老师知道我们班同学都非常喜欢听故事,所以我在寒假的时候,特别挑选了一个故事,送给大家,作为新年礼物。

  毛虫和我

  ——送给新学期的孩子们

  毛虫知道,在它的身体里面,藏着一只蝴蝶。是的,它一直都知道,一刻也不曾忘记。当它慢吞吞地爬过菜叶的时候,它在想着这件事;当它贪婪地把叶子咬出一个个小洞时,它在想着这件事;当它舒展身体晒太阳的时候,它在想着这件事;当它亲吻一朵美丽的小花儿时,它在想这件事……

  我要挑最鲜嫩的叶子吃,它对自己说,这样当我变成蝴蝶的时候,才会有艳丽的色彩。我要多多地吃,它对自己说,这样当我变成蝴蝶的时候,翅膀才会有力气。这金色的光线多么温暖,它对自己说,最重要的是,它将变成金粉装点我的翅膀。这朵小花多么可爱,它对自己说,将来我的翅膀上面,也会开出美丽的花儿来。

  “哎呀,毛毛虫!好丑好恶心哟!”一个小女孩指着它叫道。这样的话毛毛虫听得多了,一点儿也不会破坏它的好心情。哦,我将长出一双美丽的翅膀,它对自己说。这样想着,毛毛虫昂起了它小小的脑袋,慢慢爬走了。

  我知道,在我的身体里面,藏着一个更好的自己。是的,我一直都知道,一刻也不曾忘记。

  所以我从来都不挑食,我知道所有健康的食物都将变成我的一部分,成就一个更好的我自己。所以我努力地读书,我知道所有那些有趣的书、严肃的书、美丽的书、智慧的书,最终都将变成我的一部分,成就一个更好的我自己。所以我喜欢认识新朋友,我知道所有那些善良的朋友、聪明的朋友、慷慨的朋友、睿智的朋友,他们的友情以及他们的美好天性,最终都将变成我的一部分,成就一个更好的我自己。所以我积极上好每一堂课,认真完成每一次作业,我知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走过的每一步路,我做过的每一件事,最终都将变成我的一部分,成就一个更好的我自己。所以我喜欢亲*大自然,我知道所有那些美丽的山水、阳光、花香和清新空气,最终都将变成我的一部分,成就一个更好的我自己。

  每天早晨,我都会在镜子面前照一照自己;每天早晨,我都会在镜子里看到一个普普通通的小女孩(小男孩)。

  可我知道,在我的身体里面,藏着一个更好的我自己。就像毛毛虫会变成蝴蝶,小种子会长成大树,我也会变成一个更好的我自己。

  故事听完了,老师要检查下你们是不是认真在听,有没有收到我的礼物?

  1.毛毛虫的理想是什么?它为了成就更好的自己,怎么努力的?我的理想是什么?为了做最好的自己,我又是怎么做的?(大方向)

  2.听了故事,说说自己新学期的目标?为了做最好的自己,在学*中你又准备怎么做?(小方向)(多阅读、多思考、多写作)

  我相信,只要我们像毛毛虫那样努力,我们也一定可以变成美丽的蝴蝶!

  四、总结

  让我们每个人多阅读、多思考、多写作,向着美好的自己努力。最后让我们在诗歌中结束我们的开学第一课。(再次诵读诗歌)

  一、班会目的:

  1、使学生对文明礼仪有更明确的认识,体会到文明的重要性。人人争做讲文明,讲礼貌的好学生。

  2、培养学生从现在做起,从自我做起,从—点一滴做起,努力提高自己的文明修养。

  二、活动重点:

  提高学生对文明礼貌的认识。

  三、活动难点:

  能适时适地适用文明语言及行为,养成良好的*惯。

  四、活动准备:

  1、收集礼貌用语和*时这方面做得好的典型事例。

  2、搜集文明礼貌儿歌、歌曲。

  五、活动过程:

  师:为了让每一个学生成为知书达礼的好少年,让“文明之花”开在我们的校园。同学们,大家好!“小手拉大手,共创文明城”主题队会现在开始。我们是祖国的小雏鹰,我们是21世纪的主人,我们要做21世纪文明的人。做文明的人要有良好的行为,做文明的人要有良好的*惯。

  (一)、看一看

  1、学生认真阅读《中小生礼仪常规》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

  2、观看升**仪式课件。

  这样,图文并茂,给枯燥的`理论知识以生命。挑选重要的,难理解的知识,结合实践给以适当的举例加以解释。

  (二)、测一测

  1、你*时说脏话吗?

  A、不说

  B、很少说

  C、常说

  2、升**时,你能敬礼、肃穆,行注目礼吗?

  A、能

  B、有时

  C、不能

  3、进入老师的办公室,你先敲门、喊报告吗?

  A、是

  B、有时

  C、不

  4、你在家经常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比如洗碗,叠被子?

  A、是

  B、有时

  C、不

  5、瞻仰烈士荣誉室时,你能保持肃穆吗?

  A、能

  B、一会儿

  C、不能

  6、离开家时,你会关好门、熄灯、再走吗?

  A、会

  B、有时

  C、不会

  7、在学校餐厅就餐打饭时,你能按顺序排队吗?

  A、能

  B、有时

  C、不能

  8、你能按时保质完成作业,不抄袭别人作业吗?

  A、能

  B、有时

  C、不能

  9、在校园遇见外国人(或外来的人),你会好奇地盯着他们看,对他们指手画脚吗?

  A、不会

  B、有

  C、会

  10、班里如若有同学生病,你会主动帮助他到医务室看病吗?

  A、会

  B、有时

  C、不会结论

  说明:

  ①选择“A”得3分,选择“B”得2分,选择“C”得1分。

  ②等级统计:

  A、分数为30—24分:你是个讲文明,懂礼貌的人。举止言谈文明,与老师、父母、同学相处融洽,人际关系好,是个受欢迎的人!

  B、分数为22—16分:一般情况下,你是个文明的人,但有时可能没有认真对待一些事情,特别是一些小事,人际关系一般,是个比较受欢迎的人!

  C、分数为14—10分:许多情况下,你是个不文明的人,人际关系一定很差,是个不受欢迎的人。

  2、出示几幅多媒体图片,让同学从中选出属于文明的行为。

  (三)、说一说

  1、多媒体提供漫画。

  如:

  ①随地吐痰;

  ②尊敬老师;

  ③不乱倒垃圾;

  ④尊老爱幼;

  让学生先看图片说说这种行为的对与错,错的应怎样做,也可说说这种行为的严重后果。想想在我们身边有没有类似的事情发生,能提出批评与自我批评。

  2、交流心得体会。

  (四)、议一议

  1、怎样文明用语?

  文明的环境需要文明的语言,让文明语言把我们装扮,让我们的生活更美丽!不讲脏话粗话是对我们每个小学生提出的警言,我们文明少年应像幼苗棵棵茁壮成长。时时清理身上的蛀虫,时时改正我们身上的不文明*惯。

  列举3—5例,说明在不同的场合,应怎样文明用语?在当今社会有许多的语言垃圾,许多粗话脏话等,不但不符合语言规范,在思想上也是不健康的,让学生了解其危害性,文明用语。

  2、如何尊敬师长?

  主持人:父母老师是一棵棵大树,为我们撑起一把爱的保护伞。我们在长辈的呵护下快乐成长,我们要做尊敬长辈的孩子。那么我们该如何尊敬长辈?

  3、在升**时应遵循什么礼仪?

  (1)使学生明确***是我们国家的**。爱护**就是热爱祖国,维护国家利益的标志。

  (2)使学生明确,升旗不但是一种制度,而且是进行爱国教育的一种方法。

  (3)使学生掌握升旗仪式的整个程序及要求,为未来参加工作后组织仪式打基础。

  4、我们应如何做一个有礼仪常规,文明的小学生?

  5、文明用语再学*:

  见到老师同学问声好。

  分离时候别忘把手招。

  影响别人,“对不起”,

  回答要说“没关系”

  从小讲文明,懂礼貌,

  大家夸我是个好苗苗。

  6、文明行为再多点:

  每天早晨起早点儿,胸牌领巾戴齐点儿。

  见到老师礼貌点儿,打扫卫生积极点儿。

  楼道走路安静点儿,上课听讲专心点儿。

  发言声音洪亮点儿,作业写得工整点儿。

  帮助同学热心点儿,同学之间友善点儿。

  接受批评虚心点儿,改正错误及时点儿。

  益智游戏多玩点儿,课外好书多读点儿。

  爱护花草主动点儿,文明歌谣记牢点儿。

  (五)、写一封承诺书:

  争做“创文明城区”活动文明带头人承诺书

  为全心践行“创城”号召,争做“创城”活动文明带头人,我愿承诺以下责任与义务:

  一、从我做起,提倡生活和行为文明。身为学生就应该遵守学校各项纪律,不但要做个爱学*、讲卫生、守纪律的好学生,还要做个讲文明、懂礼貌的文明学生。

  二、从创建文明个人、文明家庭和文明社会做起,把良好的文明*惯带进家庭、带进学校,自觉监督社会上的不文明行为和不良文明*惯,如对行人乱丢乱吐、乱贴乱画、违章停车等不文明行为进行劝导。

  三、从小事做起,加强社会公德,自觉追求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行为*惯,树立良好的道德情操。

  四、安全规程系生命,自觉遵守是保障。过街走人行横道或过街设施,遵守交通信号。

  五、与家长一同做文明市民,为“创城”尽一份力。

  (六)、活动总结

  主持人讲话:“播种行为,收获*惯,播种*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决定命运”,这是一句很有哲理的印度名言,它说明良好的行为训练,对形成*惯,培养性格,把握命运非常重要。在本次主题活动中,从生活到学*的每一环节里都有逐渐渗透着文明礼仪、遵守规范的内容,目的在于完善自我,同学们让我们一起为建设文明县城而努力吧!

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借助注释和有关资料,结合插图展开联想,理解诗意,感受诗人对画面生动的描述和对生活热爱的情感。

3、借助此诗的学*,初步了解题画诗的特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

能借助注释和有关资料,结合插图展开联想、理解诗意,学*诗人对画面生动的描述,感受诗人对生活热爱的情感。

教学理念

1、遵循古诗的教学规律,以读促学。

2、把握古诗的特点,因材施教。

3、挖掘教学资源,拓展延伸学*内容。

4、循序渐进,螺旋上升。

教学准备

挂图、苏轼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板书课题

1、小黑板出示小知识。

课外知识积累: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的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诗词、散文等各方面有很高的造诣。他的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合称“宋四家”;散文与欧阳修齐名,诗歌与黄庭坚齐名。他与南宋辛弃疾合称“苏辛”。

2、板书课题:惠崇《春江晚景》

3、出示惠崇《春江晚景》的教学挂图。

引导学生读懂诗题,指导学生观察教学挂图上的内容;让学生知道这是一首题画诗,是苏轼为北宋名僧惠崇所作之画《春江晚景》而题诗,写的是江南初春的景象。

二、初读古诗

①自由读古诗,要求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

②能认识“蒌蒿”二字,正确书写“崇”、“轼”二字。

2、学生自学。

3、检测学生的学*情况(相机出示教学挂图)。

①识字“蒌蒿”、“崇”、“轼”

②指多名学生读诗,集体评价,用“/”画出诗中停顿的地方,再齐读。

惠崇/《春江晚景》

(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三、再读古诗,读懂诗意

①再读古诗,结合注释,利用工具书逐行理解诗意。

②了解诗人是如何描绘《春江晚景》这幅画上的内容。

2、学生按自学提示自学,教师行间了解学生学*情况,并适时点拔。

3、教师检测学生的'学*情况。

①指多名学生述说每行诗的意思,教师及时点评。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生: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嬉戏游玩,好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

师:“桃花三两枝”说明了什么?(两三枝桃花开放,给我们报告了春的的信息)。

生:“鸭先知”表明鸭子最先知道初春的江水回暖,所以迫不急待地在水中嬉戏。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生:这名话的意思是:河滩上已满是蒌蒿,芦笋也开始抽出嫩芽,此时正是鲜美的河豚上市之时。

师:“蒌蒿满地芦芽短”体现怎样的景象?(春天的活力惹人喜爱),“河豚”是画中的事物吗?(河豚不是画中的事物)。你能结合课文和图画进行联想吗?(指导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

②在师生共研中让学生知道这首诗诗人由江边——江中——江岸——想象,其中第1—3行是咏画的景物,描绘竹林、桃花、江水、鸭、蒌蒿、芦芽这此景物突出了江南初春的美丽景色,第4行诗由画面景物跳出画面,展开了极为丰富的想象,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

四、三读古诗,背诵古诗

①三读古诗了解题画诗的特点。

②背诵古诗。

2、学生进入第三次先学,在学*中做到自主、合作、探究。

3、教师了解学生的学*情况。

①引导学生概括题画诗的特点。

出示《题画兰》这首诗。“身在千山顶上头,突岩深缝妙香稠。非无脚下浮云闹,来不相知去不留。”

让学生结合这两首诗来了解题画诗的特点。

②比一比,看谁背得又对又快。学生背诵古诗。

五、课堂训练

1、辩字组词:

崇()芦()豚()蒿()

崇()庐()逐()篙()

2、这首诗中写咏画面景物的诗句是:

作者展开想象的诗句是:

3、古诗赏析:

①这是一首诗,诗的作者是朝诗人。

②这首诗描写了时节的景象,体现了诗人。

学生完成练*,教师了解学生的练*情况。

六、总结

师:学了这首诗,从古诗的内容和思想上你有哪些感受?从诗人描给的图画的方法上你受到哪些启发?

板书设计:

桃花鸭子

画中

蒌蒿芦芽

知识点

一、会认字注音及组词

鸳yuān(海鸳)海鸳是信天翁的别称。

鸯yāng(鸳鸯)惠huì(恩惠)

崇chóng(崇尚)豚tún(海豚)

减jiǎn(减少)

二、会写字及组词

融(融化)(融合)(融通)

燕(燕子)(乳燕)(燕窝)

鸳(鸳鸯)(海鸳)(鸳凤)

鸯(鸳鸯)(鸯锦)(鸯龟)

惠(恩惠)(实惠)(优惠)

崇(崇尚)(崇高)(崇拜)

芦(芦苇)(芦柑)(芦荟)

芽(发芽)(豆芽)(麦芽)

梅(梅花)(杨梅)(腊梅)

溪(小溪)(溪水)(溪谷)

泛(广泛)(泛滥)(泛应)

减(减少)(加减)(减肥)

三、易错的字

融:左下里面是“点、撇、横、竖”;

崇:上下结构,下面是“宗”。

四、多音字

行__íng(行走)háng(银行)

得dé(得到)děi(我得)

地dì(地球)de(高兴地)

五、形*字

牙(牙齿)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大青树下的小学教案(五)份(扩展7)

——开学第一课小学三年级作文(精选5篇)

  《开学第一课》这部片子是以梦想为题的,里面讲的是每个人都有一个梦想,在实现这些梦想的过程中,又有感人、励志的故事。现在让我讲讲我的观后感吧!

  女航天员王亚*大家应该都认识吧,她在6月10日撑着神舟十号去了外太空。之所以她能登上神舟十号,她也是有着梦想,也经过了她的刻苦和努力,才能登上神舟十号。当他讲述完自己的梦想之后我心想:王亚*也真不容易呀!还要经过这些艰苦的训练。我总结出了一个道理:梦想就是动力,心中有一个梦想,这种动力就会把你推向成功。

  有位母亲为了自己的儿子花了11年的时间。因为她儿子4岁时患了智力低下,自闭症,最后听说弹钢琴可以开发大脑,走出自闭,还真的.有效!这个故事很感人,许多人都哭了,都默默的流下了眼泪。这位母亲的无私奉献,换来了儿子的健康。现在儿子想做的是,给妈妈买房子,对妈妈好。

  这些来宾,都有自己的梦想,又感人的,有励志的,但这些梦想所付出的却很多很多

  时光飞逝,在不经意间春节已经过去。送走寒假,又迎来了新的一学期!开学的第一天,我走进教室,看到了同学们已经到齐。老师宣布这学期要重新换组,我很希望能调整给我好的组员。可是,让我好是失望,调到我们组的同学一个个无精打采,而且还有一个至上初中以来和我关系很不好的同学,我差点掉下眼泪来。这是为什么呢?这是为什么呢?

  上第一节课我几乎什么都没听进去,脑子里老是想着以后我们组会怎样?我的心里有一种说不出来的苦涩,在过后的活动里证实了我的担忧,这个组给了我很大的压力,让我苦恼,我不知道这是什么原因?

  我有着很多梦想,难道就因为这个组就让我把我的梦想丢掉吗?不,我要振作精神,要尽我的`最大努力去完成我的梦想!我的梦,就是祖国的未来。让我们为了祖国的更加繁荣、人民的更加幸福去实现梦想吧。

  开学第一课 太原师范学院第二附属小学四年七班 郗志远 星期三,我们看了一期节目--"开学第一天". 这期节目中讲述了:泥石流发生的时候,有一位爸爸回家去看他的女儿,可当他回到家只看见泥沙,没看见他的女儿.他挖了三天,一无所获.突然他发现一个红色的发夹,他知道那是女儿的,他继续挖,终于他看到了自己的女儿,只是她已经死了.他用水把女儿身上的泥沙洗干净. 9月1日,他和女儿的校长走进了开学第一天的课堂,在课堂上他讲述了女儿的梦想"当一名老师". 残酷的泥石流夺走了小姑娘的生命,但是没有夺走他的梦想,我想信,一定有许多人能替他实现梦想. 节目看完了,我的.眼睛湿润了.他们的学*生活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而我的学*生活环境非常好.晚上,我用手机捐了五元钱,为灾区人民重建家园尽一点心意. 假如我有一根魔法杖,我就让灾难远离我们,让每个人梦想成真!

  转眼间,一个暑假一个暑假两个月就这么过去了,眼看就要开学了,我的心情非常激动!

  当开学这一天的到来,我便走进教室。只见,我们班有些同学都长高了,变都得不一样了因为我们已经是六年级的学生了,是毕业班了。所以我们要好好珍惜!

  其中,从开学到现在的`这几天,令我影响最深刻的是开学第一课。在开学第一课,老师跟我们讲,我们已经是毕业班了,他也不想批评我们了,只想我们在小升初的时候,取得一个让自己、家人和老师满意的成绩。

  是啊,我们六年级了,考上一个好的初中是我梦寐以求的理想,我相信任何同学都是像我一样想的,考上一个好初中。所以,在最后这一年中,我们要做到勤奋学*、刻苦努力等等的要求。这样,我们的成绩就会优异。

  唉,这是最后一年了,也是小学最后几次开学了。所以我们一定要好好珍惜在小学美好的时光了!

  开学第一课 太原师范学院第二附属小学四年七班 郗志远 星期三,我们看了一期节目--"开学第一天". 这期节目中讲述了:泥石流发生的时候,有一位爸爸回家去看他的女儿,可当他回到家只看见泥沙,没看见他的女儿.他挖了三天,一无所获.突然他发现一个红色的发夹,他知道那是女儿的,他继续挖,终于他看到了自己的女儿,只是她已经死了.他用水把女儿身上的泥沙洗干净. 9月1日,他和女儿的校长走进了开学第一天的课堂,在课堂上他讲述了女儿的梦想"当一名老师". 残酷的泥石流夺走了小姑娘的生命,但是没有夺走他的.梦想,我想信,一定有许多人能替他实现梦想. 节目看完了,我的眼睛湿润了.他们的学*生活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而我的学*生活环境非常好.晚上,我用手机捐了五元钱,为灾区人民重建家园尽一点心意. 假如我有一根魔法杖,我就让灾难远离我们,让每个人梦想成真!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大青树下的小学教案(五)份(扩展8)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大青树下的小学教案(精选5篇)

  教材简析:

  课文描写了西南边疆的一所民族小学,这是一所美丽的、充满欢乐的学校,反映孩子们幸福的学*生活,体现了祖国个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

  教学目标

  1.会认14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本课词语。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了解民族小学学生幸福的学*生活,体会课文表达的自豪和赞美之情,并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

  3.抄写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初步体会这些句子的含义。

  重点难点

  重点是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赞美之情。

  难点是体会描写窗外的安静和小动物凑热闹的词句的表达效果。

  教学准备:

  教学方法:情境导入法、图片展示法、启发谈话法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不同的的民族有不同的服饰,更有不同的风俗。下面我们举行一个“少数民族风情”展示会,请你展示自己找到的有关图片,介绍自己了解的少数民族的情况。

  学生展示介绍,教师提示学生着重介绍少数民族的服饰特征、生活*俗。

  2、视学生介绍情况,教师利用课后资料袋中的图片,补充介绍课文中涉及的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等少数民族的情况。

  3、评选最佳学生,颁发小奖品。

  二、揭示课题,范读课文。

  1、在我国西南边疆地区,有好多民族聚居在一起,共同生活,和睦相处。不同民族的孩子们也在一所学校共同学*。就有这样的一所民族小学,大家愿意不愿意去参观一下?

  2、板书课题:我们的民族小学。

  3、教师配乐范读课文。

  三、自学生字新词,试读课文。

  1、这所民族小学美不美?大家肯定想亲自去走一趟,转一圈。请你自己试着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3、教师相机出示每小节中带生字的新词,正音、巩固。学生感到陌生的词语也该提示。

  坪坝(bà)绒球花傣(dǎi)族景颇(pō)族

  阿昌(chāng)族德昂(áng)族绚丽多彩

  蝴蝶孔雀舞摔跤(jiāo)山狸

  凤尾竹摇晃(huàng)

  四、分组朗读,组间比赛

  1、作者是怀着什么样的感情来写这篇文章的?(自豪、赞美)你从哪里体会到的?讨论交流。

  2、(出示句子):

  (1)课题:我们的民族小学

  (2)这就是我们的民族小学,一所边疆的民族小学。

  3、谁呢读好这几句话?各自练*读,赛读。

  五、巩固字词,指导书写。

  1、指名读生字卡片。做游戏巩固字词。

  (1)“贴字”游戏:教师出示图片,请小朋友根据图片找到和图片有关的生词。

  (例:傣族姑娘的图片下就可以贴“傣族”“孔雀舞”)

  (2)玩找字游戏:抽出生字,教师读生字,小朋友找到相应的卡片贴在黑板上。

  2、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1)学生自己识记,着重分析指导“戴、蝴、蝶、雀、舞”。师范写。

  “戴”,半包围结构,右上包左下,注意各部分位置,相互要结合紧凑。

  “蝴”左中右结构,相互要靠*些。

  “蝶”字要注意右旁的构成。

  “雀”字“小”字下边的撇(丿)要长些。舞“字中间四竖要写短小、靠拢些,第三横要长些,整个字第十三画是撇折。

  (2)学生练写,师随机指导。

  第二课时

  一、复*旧课,导入新课

  1、开火车认读生字、新词。

  2、导入:通过上一课的学*,我们已经初步感受到了这所来自大青树下小学的美。知道了作者是怀着自豪赞美之情来写这篇文章的。这一节课,就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看看作者为什么会产生这样自豪的情感呢?

  二、分段读议,加深感悟

  读读说说,学*第一自然段。(感受学校的美和团结)

  1、自读感悟:请同学们轻声读第一自然段,想一想读着这部分课文,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指名说。

  2、根据下列提示展开想象,交流描述:

  早晨,同学们来上学了,我好象看到了这样的情景:

  3、指导朗读:早晨的校园多美啊,难怪作者会如此的喜欢他们的学校。你喜欢这时的校园吗?那么就把你的喜欢的情感用你的朗读来表达出来吧。

  学生自读自练,指名读,交流评议。

  读读说说,学*第二、三自然段。(感受学生上课的认真及下课玩耍时的快乐)

  引:还有哪些地方让小作者感到自豪的?

  1、分组讨论交流,引导学生说出自豪的理由,如:上课时这所学校的孩子读课文非常好听,下课时他们尽情嬉戏,非常快乐等等。

  2、这读书的声音究竟有多好听啊?找出课文中的句子说一说,读一读。

  (出示句子):

  大家一起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步摇了,鸟儿步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最有趣的是,跑来了几只猴子。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样好奇地听着同学们读课文。

  指名读,评议

  师:难怪窗外十分安静啊,正是因为同学们读书的声音非常好听,所以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不飞了,猴儿也来了。一起来读一读这段话吧。

  1、小作者喜欢那儿的课间活动吗?你从哪儿看出来?那就来读一读吧!

  (出示句子):

  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招引来许多小鸟,连松鼠、山狸也赶来看热闹。

  指名读,评议,齐读。

  2、孩子们,让我们带着感情,放飞我们的想象,一起来读一读2、3自然段吧。

  第四段(进一步感受自豪之情)

  1、(出示句子):

  这就是我们的民族小学,一所边疆的民族小学。指名读,齐读。

  2、齐读全段。

  三、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读着读着,我们都已被这所边疆的民族小学深深地吸引住了。让我们把自己喜欢的部分读一读,背一背,深深地记到我们的心里去吧!自由背,指名背,同桌互背。

  四、拓展活动

  民族小学的许多学生都很想和大都市的小朋友交个笔友,他们很想知道你们是否喜欢他们热爱的民族小学,也很想了解你们的生活。请小朋友们给他们写封信,这样他们就可以通过你们获得更多的信息了。

  学生写信后在学*园地里展示。教师从媒体上寻找信息,选择一所边疆小学的学生与本班同学开展”手拉手结对子“活动。

  【教学设想】

  引导学生通过学*生字,扫清阅读障碍,对课文整体把握,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以及他们幸福的学*生活。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观察插图,激趣导入。

  仔细观察课文插图,说说你们发现了什么?(他们的服饰很漂亮,但各不相同;他们很快乐,他们一同上课。他们是不同民族的小朋友……)

  师:对,这些小朋友的确来自不同的民族,他们将要走进一个共同的地方,那就是:大青树下的小学。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自由读课文,圈出文中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次。

  2.交流识字妙法,快速识记生字。

  (1)出示带有生字的词语。

  (2)学生自由认读后,指名读。

  (3)正音后,开火车读。

  摔是翘舌音。

  坝读bà,不读bèi。

  (4)做游戏,巩固字词。

  同桌相互做你指我认游戏,看谁认得的生字多。

  (5)学生相互交流识记妙法。

  坝--贝汉--汗摔--率跤--交凤--风

  (6)重点指导:晨、装、静(注意笔画、笔顺)

  3.同桌互相检查课文朗读情况,巩固生字的认读、识记。

  三、指导写字

  1.指名读生字、新词。

  2.观察:学生自主观察每个汉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指导书写。

  装:上下结构,注意各部分位置,相互要结合紧凑。

  绒:左右结构,右边部分戎不要写成戒。

  4.学生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5.展示:小组内互相展示自己写的字。

  6.评价:自评、互评。

  四、熟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学生逐段朗读课文,同桌互相交流:你读了每个自然段,知道了什么?

  2.读完全文,讨论: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全班交流,教师小结,并板书:

  上学路上

  来到学校

  上课

  下课

  3.你最喜欢哪些自然段?练*有感情地朗读。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要求:

  1.会认“坝、汉”等10个生字,会写“晨、汉、球”等13个生字。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等词语。

  2.能和同学交流课文中有新鲜感的句子,说一说这所学校的特别之处。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小学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读出对这所小学的喜爱之情。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搜集有关我国少数民族服饰和风情的图片、文字资料。

  2.教师准备具有民族特色的音频、图片资料、挂图、生字卡片。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展示自己找到的有关图片,介绍自己了解的少数民族的情况。

  学生展示介绍,教师提示学生着重介绍少数民族的服饰特征、生活*俗。

  2.教师利用课后资料袋中的图片,补充介绍课文中涉及的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等少数民族的情况。

  二、揭示课题,范读课文。

  1.在我国西南边疆地区,有好多民族聚居在一起,共同生活,和睦相处。不同民族的孩子们也在一所学校共同学*。这样的一所民族小学,大家愿不愿意去参观一下?

  2.板书课题:大青树下的小学。

  3.教师配乐范读。

  三、试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这所民族小学美不美?大家肯定想亲自去走一趟,转一圈。请你自己试着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

  2.学生试读。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教师相机出示每小节中带生字的新词,正音、巩固。学生感到陌生的词语也提示一下。

  四、分组朗读,小组间比赛。

  1.分小组朗读,每组读一自然段,各组练*。

  2.各组练*后进行比赛。

  五、巩固字、词,指导写词。

  1.指名读生字,新词。

  2.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a.着重分析指导“晨、绒、服、装、读、影”。并且在黑板上田字格中示范。

  “晨”是上下结构,注意“辰”要拖着“日”,相互要结合紧凑。

  “绒”是左右结构,由“纟”和“戎”组成,右边的“戎”共六笔,不要漏写。

  “服”的“月”字旁要瘦一些。

  “装”是上下结构,书写要紧凑。

  “读”是左右结构,右边是“卖”,不是“买”。

  “影”是左右结构,右边三撇,写得匀称。

  b.学生写字。

  3.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旧课,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导入:通过上一课的学*,我们已经感受到了民族小学的美。这一课我们要朗读感悟,我们会进一步地通过朗读感悟民族小学的美。

  二、分段读议,加深感悟。

  1.第一自然段。

  a.请各自轻声读第一段,想一想读完部分课文,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大青树下的小学教案(五)份(扩展9)

——小学语文大青树下的小学教案范文五份

  【教学目标】

  1.认识“坝、汉”等10个生字,会写“晨、绒”等13个生字,会写“早晨、穿戴”等21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画面。能找出课文中有新鲜感的词句,与同学交流。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大青树下的小学”特别的地方。能借助提示,说出自己学校生活的某个场景。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

  体会描写窗外的安静和小动物凑热闹的句子的表达效果。

  【教学课时】

  2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本课10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重点)

  2.朗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重点)

  3.初步感知文意,了解课文内容。(难点)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导入类型:播放歌曲《爱我中华》。

  教师口述:在我国西南边疆地区,有好多民族聚居在一起,共同生活,和睦相处。不同民族的孩子们也在一所学校共同学*。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到其中一所学校去看一看。(板书课题:1.大青树下的小学。读课题。)

  我国有五十六个民族,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服饰,更有不同的风俗。请同学们看不同民族的图片,介绍一下你了解到的少数民族的情况。

  展示图片:你知道这是哪些少数民族吗?你知道各民族有哪些特点?

  教师提示:提示学生着重介绍少数民族的服饰特征、生活*俗。教师利用备课资料中的图片、资料,补充介绍课文中涉及的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等少数民族的情况。

  这些小朋友来自不同的民族,他们将走进一个共同的地方,那就是:大青树下的小学。

  二、介绍作者

  吴然:云南人,现代著名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主要致力于儿童散文和散文诗创作。主要作品:《歌溪》《一碗水》《走月亮》《小鸟在歌唱》等。

  三、初读感知

  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学生初读。要求: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检查初读情况

  (1)认读生字

  练读词语,读生字,再组词。

  ①出示带生字的新词,让学生认读。

  早晨绒球花汉族鲜艳服装打扮朗读安静停在粗壮影子坪坝?飘扬摔跤凤尾竹洁白

  (重点指导生字“粗、族”为*舌音,“晨、装、绒、摔”为翘舌音;前鼻音“汉、艳、扮”,后鼻音“静、停、扬、凤”等。)

  ②你认为哪些词语易读错或难读,再反复读。

  指导读有关民族的词语:景颇族傣族阿昌族汉族德昂族注意读准“颇、傣、昌、昂”的字音。

  (2)学*多音字:好(hǎohào)

  练①读句子,找发现。

  大家穿戴不同,来到学校,都成了好朋友。

  hǎo

  1优点多或使人满意的,与“坏”相对,如好人、好汉、好歹、好事多磨。

  2身体康健,疾病消失,生活幸福.如您好、安好。3友爱,和睦:友好。相好。

  3容易.如好办、好使、好懂。

  4完成,完善。如办好了。5表示应允、赞成。如好!你干得不错。

  6很,甚,。如好冷、好快、好坏、好一会儿。7便于.如场地清理干净好打球。

  hào1

  1喜爱,与“恶”相对。如好奇、爱好、好高骛远。

  2常常,容易(发生事情)。如刚学会骑车的人好摔跤。

  ②读一读:看着天空中火红的太阳好(hǎo)像一个大气球,三岁的小姑娘睁着大眼睛好(hào)奇地看着,妈妈发现了急忙拉她进屋。

  (3)理解词语

  练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新鲜 对自己所不了解的事物觉得新奇而感兴趣。

  打扮 鲜明而美丽。

  绚丽多彩 吸引。

  好奇 指粗大而结实。

  招引 绚丽,灿烂美丽。形容色彩丰富华丽。

  粗壮 修饰装扮出来的样子。

  枝干 树木的主干与旁枝。

  (4)指名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看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4.再读课文,理清顺序。

  (1)自由朗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本文通过描写边疆的一所民族小学,反映了孩子们的幸福生活。)

  (2)梳理课文思路

  练填空:课文先写(上学的路上,来到学校);再写(上课,下课);最后写(这就是我们可爱的小学)。

  四、学*“会写字”

  晨绒球汉艳服装扮读静停粗影

  1.学生字

  认读含有会写字的词语,读会写字,观察笔顺,掌握结构、音序、部首,组词,造句。

  2.指导书写

  (1)观察生字书写特点,交流。

  (“晨、装”,上下结构,上窄下宽。“汉、扮、读、停”左右结构,左窄右宽。“艳、服、静、粗”左右结构,左右等宽。)

  (2)老师范写,重点指导上下结构的字“晨、装”和左右结构的字“绒、服”,学生练写。

  晨:上短下长,下边部分笔画多而紧凑。上边的日字头要写的短而扁。

  绒:右边部分,“戈”横短斜钩长,竖撇要穿插到左边部分提的下面。

  服:左右同高,月字旁要写的窄而长,右上横折钩的折要短一些,右下的捺要舒展。

  装:上边的“壮”要写的略扁,下边的“衣”横画不要太长,撇捺要舒展。

  练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投影展示书写正确、美观的字词,相互借鉴。和课本对照,及时改正。

  五、分类积累,练*表达

  自由读课文,画出文中有新鲜感的词语,分类整理并摘抄积累:

  (1)表示事物名称的词:服装、校园、**、铜钟、教室、树枝、枝干、影子;

  (2)表示动作的词语:穿戴、打扮、敬礼、朗读、招引;

  (3)描写事物活人物的词语:鲜艳、敬爱、安静、好奇、古老、粗壮

  练*运用:练*用服装、校园、教室说话。

  【设计意图:让学生画出有新鲜感的词语,让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样的词语才有新鲜感,鼓励学生理解这些词语并学*运用,同时也重视了单元语文要素的达成。】

  六、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通过朗读、指读,读熟了课文,掌握了字音,学*了本课生字,理解了词语含义,并掌握了识字、理解词语的方法。另外,读完这篇课文,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

  教学目标:

  1.认识“坝、汉”等10个生字。会写“晨、汉”等13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民族小学的喜爱之情。

  3.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课文,抄写描写窗外安静情景的句子。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

  体会描写窗外的安静和小动物凑热闹的句子的表达效果。

  教学准备:

  课前发动学生搜集有关我国少数民族服饰和风情的图片、文字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提问学生对于少数民族的了解,与我们日常饮食与服饰等作对比。引出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等少数民族,并展示图片。

  2.初读课文清晨,这些来自不同民族的小朋友,早早地起了床,迎着朝阳,踩着露珠,蹦蹦跳跳,高高兴兴地朝同一个地方走去,他们要去哪呀?(大青树下的小学)对,那可是一个充满欢笑,美丽而可爱的地方,今天咱们一起去走一走,看一看,保证你们去了就舍不得离开。

  提出读书要求:自己小声读课文,划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

  二、揭示课题,范读课文。

  1.在我国西南边疆地区,有好多民族聚居在一起,共同生活,和睦相处。不同民族的孩子们也在一所学校共同学*。就有这样的一所民族小学,大家愿意不愿意去参观一下?

  2.板书课题:大青树下的小学。

  3.教师配乐范读。选择具有云贵民族风情的乐曲,如《小河淌水》、《蝴蝶泉边》、《有一个美丽的地方》等配乐。

  三、自学生字新词,试读课文。

  1.这所民族小学美不美?大家肯定想亲自去走一趟,转一圈。请你自己试着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

  2.学生试读。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教师随机出示每小节中带生字的新词,正音、巩固。学生感到陌生的词语也适当提示。

  四、分组朗读,组间比赛

  1.分小组朗读,每组读一自然段,各组练*。

  2.各组练*后进行比赛。

  五、巩固字、词,指导写词。

  1.指名读生字,新词。

  2.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a.着重分析指导“晨、装”。并且在黑板上田字格中示范。

  3.抄写本课的词语。

  1.大青树下的小学

  第二课时

  一、复*旧课,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导入:通过上一课的学*,我们已经感受到了民族小学的美。这一课我们要急需朗读感悟,我们会进一步地发现民族小学的美和课文的美。

  二、分段读议,加深感悟。

  1.第一自然段

  a.请各自轻声读第一段,想一想读着这部分课文,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b.学生读后交流。可引导学生从上学路上的景色、不同民族学生的服饰、到校后的活动等方面想象、讲述。

  c.大家一边在头脑中展开想象一边朗读就能读得更入情入境,谁来读一读?教师评点后再指名练*。

  d.配乐朗读这一段。

  2.第二、三自然段。

  a.“当,当当!当,当当!”大青树上的钟声敲响了,民族学校的学生开始上课了。请各自轻声朗读第二、三自然段,想象一下民族小学的孩子是怎样上课学*的,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的。

  b.学生各自读课文,然后交流。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自己认真上课的情况想象补充,譬如:大家专心听讲,窗外有猴子蹦来跳去都不去张望;大家积极开动脑筋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小手举得高高的;读书时整齐响亮,声音抑扬顿挫……

  c.如果你是一棵小树、一只小鸟、蝴蝶或者一只猴子,看到小朋友们学*这么认真,课文朗读得这么动听,你会怎么做?引导学生转换角色,入境体悟窗外的安静,体会仿佛是周围的花草鸟虫猴子都被教室里优美的读书声吸引,静静地欣赏,不忍打搅。反复朗读这几句话。

  d.下课了,小朋友做些什么?操场会是怎么的一幅情景?想象描述。朗读有关句子。

  4.第四自然段。

  a.这所民族小学留给你什么印象?交流感受。

  b.我们参观了这所民族小学,了解了他们上学、上课学*、下课活动的情景,多么美丽的民族小学,多么可爱的学生!参观结束了,让我们说上几句道别的话。

  c.抒情地齐读这一自然段。

  三、感情朗读,比赛背诵。

  1.课文写得很美,你喜欢哪一部分?请你有感情地朗读一下。

  2.把你喜欢的部分背下来,看谁先背出来。

  四、抄写句子,加强积累。

  把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抄在作业本上。

  五、布置作业。

  你们的课余生活是怎么安排的?让我们把每天的课余生活记录下来。可以用日记的方式来记,也可以用列表格的方式来记,以后我们再来交流。

  教学目标

  1、认识“坝、汉”等10个生字,会写“晨、绒”等13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民族小学的喜爱之情。

  3、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抄写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

  教学重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以及他们幸福的学*生活,体会贯串全文的自豪、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

  体会描写窗外的安静和小动物凑热闹的句子的表达效果。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播放《爱我中华》视频,说说你认识片中哪些少数民族。

  2、教师相机拿出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汉族等各民族的图片及出示相关词语:

  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汉族

  3、顺势切入。

  这么多民族的小朋友同你们一样背着书包高高兴兴地来到学校上学了。(板书课题)想去看一看吗?

  二、新课学*

  (一)初读课文,趣味识字

  1、自学课文:

  画——要求轻声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生字;

  标——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读——不认识的生字借助生字表中的拼音读一读,也可请教同桌;

  荐——小组内组长组织读一读课文,互相正音,并做好推荐一位组员的工作。

  2、交流反馈:

  (1)出示生字:推荐组员互相比赛读生字,其余学生做评委。

  说说如何记住这些生字。

  (2)认读新词:请同学们在课文中画出具有新鲜感的词语和生词。

  自由准备后同桌互读。

  (3)试读课文:指名读课文,正音。

  提问:民族小学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你喜欢这所学校吗?

  (二)再读课文,欣赏朗读

  1、学校那么美,你从书上的哪些地方看出来?请你有感情地把这些句子读一读。

  2、学生再读课文,把认为美的句子用曲线画出来,并读一读。

  3、小组内交流自己喜欢的段落。

  三、指导写字

  1、指名读生字,说说哪些字比较难写。

  2、教师着重指导“晨、静、装”。

  3、学生练写。教师巡回指导。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生字、读通了课文,认识了大青树下这所美丽的小学,感受到了各民族孩子学*生活的快乐幸福。

  五、作业布置

  1、认真书写生字词,做到规范整洁。

  2、熟读课文,想一想大青树下的学校给你什么印象,从哪些语句体会到的。

  第二课时

  一、游戏复*、导入新课

  1、“捉蝴蝶”:把蝴蝶状的词语卡片贴在黑板上,指名学生上台摘卡片认读词语。

  2、开火车读:教师任意抽一词语卡片,学生开火车读,评出优胜小组。

  二、新课学*:朗读感悟,美读成诵

  1、全班交流美句。教师随学生回答相机教学相关段落。

  如第一段:

  (1)那鲜艳的民族服装,把学校打扮得更加绚丽多彩。

  可以展示学生课前收集的少数民族的服装,来理解“鲜艳”。

  (2)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敬礼。

  可以进行想象说话,情境表演。同学们会跟小鸟说什么?跟老师说些什么呢?见到**同学们会想些什么?说过之后让学生演一演。

  (3)早晨,从山坡上……还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

  你仿佛看到小朋友是怎样上学的?用“有的……有的……还有的……”交流描述。

  (4)你上学的第一天是怎么想的?

  学生畅所欲言。

  (5)是啊!开学了,又可以见到朝夕相处的老师、同学,又可以在美丽的学校学*新本领,是多么激动高兴的事啊!你能用这样的心情读读这段话吗?

  学生自读自练,指名交流。

  第三段:

  (1)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是那样好奇地听着(同学们读课文)。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窗外很安静?这些小动物为什么会如此安静?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一说。引导学生体会上课时民族小学的同学们非常专心听讲。

  (2)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也赶来看热闹。

  如果你是“小鸟、松鼠、山狸”看到同学们玩会怎么想、怎么说?

  第四段:

  说说句中省略号的意思,你还仿佛看到了什么?也可以看出小作者对学校什么样的感情?带着这种喜爱之情读读这段话。

  三、教师总结

  这节课,通过抓重点语句和词语,在读中感悟,让我们感受到了大青树下这所美丽的小学,各民族的小朋友在一起快乐幸福地学*,体现了各民族的团结友爱。

  四、作业布置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大青树下的小学教案(五)份(扩展10)

——三年级语文上册《大青树下的小学》教案汇总五篇

  教学目标:

  1.认识“坝、汉”等10个生字;通过找近义词、想象画面等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会写“早晨、穿戴”等21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画面。能找出课文中有新鲜感的词句,与同学交流自己的理解,并积累运用。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大青树下的小学”特别的地方。能借助提示,说出自己学校生活的某个场景。

  教学重点:

  找出课文中有新鲜感的词句,与同学交流自己的理解,并积累运用。

  教学难点:

  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大青树下的小学”特别的地方。能借助提示,说说自己学校生活的某个场景。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学*“篇章页”,明确学*目标。

  (一)课件出示“篇章页”。

  (二)引语:同学们,打开三年级的语文书,你会发现:与以往一、二年级的语文书相比,在每个单元前多了这么一页学*提示。我们管这一页叫篇章页。

  1.指名读。

  2.老师引导概括。适时板书:校园生活,关注有新鲜感的词句。

  二、看图片说场景,引发阅读期待。

  (一)看图片,说场景。

  1.课件出示学生生活、学*的图片;

  2.学生描述场景;

  3.揭题,板书课题;

  (二)设疑,引发阅读期待。

  这所学校与我们学校相比,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呢?

  三、默读课文,初步感受其特别之处。

  (一)根据要求,学生再读课文。

  要求:边读边找出你认为这所学校比较特别的地方,用“——”划下相关句子。

  (二)反馈预*作业,以学定教,学*生字词。

  1.学*生字;

  2.学写难写的字;

  (操作步骤:反馈预*,学生观察、交流—老师范写—学生练写——评价)

  3.运用“七彩云南风光片”介绍云南,帮助学生认识不熟悉的事物。

  【云南省位于我国西南边的云贵高原上,那儿四季如春,景色宜人。这里的竹子,形同凤尾,我们把这种竹子叫做凤尾竹;在山与山之间,这里有大片大片宽阔*坦的空地,这就是坪坝;这里的山猫,有豹般的花纹,叫做山狸;这里的铜钟响亮而清脆。云南还是一个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全国56个民族中,云南就有52个。】

  (三)交流反馈,这所学校有哪些特别的地方。

  1.学生反馈;

  2.教师引导,逐渐形成如下板书:

  上学路上,绚丽多彩,多民族学校

  上课时,安静,小动物们听课

  下课时,热闹,动物们看热闹

  四、学*第一自然段,聚焦“新鲜”,感受其表达效果。

  (一)默读第一自然段,划出有新鲜感的句子,教师巡视指导。

  (二)汇报交流。

  ◆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

  1.学生自由说说带给你新鲜感的地方;

  2.引导比较;

  原句: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

  改句:早晨,许多小学生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

  ⑴比较不同;

  ⑵引导思考:作者把表示地点的3个词语放在句子的前面有什么用意?

  (把3个表示地点的词语放在句首,强调了小学生是从四面八方走来的。)

  3.想象:学生还会从什么地方走来;(预设:田野里、马路上、小溪边……)

  4.引导思考:这个句子还有没有你认为比较新鲜之处呢?

  ⑴学生交流;

  ⑵思考:作者连用了四个“有……的”用意是什么?

  (连用4个“有……的”突出了这是一个多民族的学校。)

  5.迁移运用

  __________(时间),从________________,从________________,从_______________,走来许多小学生,有________________的,有________________的,有________________的,还有________________的。

  6.想象画面

  ⑴老师范读。

  ⑵学生交流看到的画面。

  示例:我看到了在一座郁郁葱葱的山坡上,在一片绿油油的坪坝里,一群群孩子穿着绚丽多彩的民族服装,有的蹦着跳着,有的唱着歌儿,有的津津有味地聊着,还有的翻着跟头向学校走去。

  ⑶齐读。

  (三)齐读第一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复*回顾。

  (一)课件呈现。

  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

  (二)老师小结。

  同学们从这句话中的三个“从……”感受到了孩子们是从四面八方来到了大青树下的小学;连用了三个“有……的”感受到了这是一个多民族的学校,孩子们在这里开心愉快地学*。

  二、学*三、四自然段,品读有新鲜感的句子,感受“安静、热闹与可爱”。

  (一)学生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找出有新鲜感的句子,教师巡视指导。

  (二)反馈交流,课件呈现。

  ◆大家一起朗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朗读课文。最有趣的是,跑来了两只猴子。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样好奇地听着。

  1.学生自由说;

  2.思考:大家朗读课文声音“真好听”,到底怎么好听呢?

  3.课文是怎么写出安静的呢?

  参考:文章没有直接写,而是用窗外的“安静”,用树枝、鸟儿、蝴蝶的表现来衬托“真好听”。这种写法很新鲜。

  4.朗读指导

  5.迁移运用

  晚上的广场上真热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回归整体,用自己的话说说这所学校特别的地方。

  (一)借助板书,学生练说。

  (二)引导学生不仅要说出这所学校特别的地方,更要说出自己的感受。

  四、建立联系,渗透运用,说一说自己的学校。

  (一)引导:吴然的《大青树下的小学》,让我们看到了一所可爱的边疆小学的样子和这所小学里孩子们的学*生活情况。如果请你来向别人介绍一下我们自己的学校和校园生活,你会介绍些什么,怎样介绍呢?

  (二)提出要求:选择校园里的一个场所,练*说一说它的样子或者同学们在那里学*、活动的场景,说的时候想一想这篇课文中有新鲜感的词句,努力说得既准确又有“有新鲜感”。

  1.选定场所、情景,独立练*说一说。

  2.小组内说一说。

  3.推荐班级内说一说,教师引导评价,关注说准确、说清楚和说得“有新鲜感”。

  教学目标:

  1.认识“坝、汉”等10个生字;通过找近义词、想象画面等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会写“早晨、穿戴”等21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画面。能找出课文中有新鲜感的词句,与同学交流自己的理解,并积累运用。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大青树下的小学”特别的地方。能借助提示,说出自己学校生活的某个场景。

  教学重点:

  找出课文中有新鲜感的词句,与同学交流自己的理解,并积累运用。

  教学难点:

  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大青树下的小学”特别的地方。能借助提示,说说自己学校生活的某个场景。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学*“篇章页”,明确学*目标。

  (一)课件出示“篇章页”。

  (二)引语:同学们,打开三年级的语文书,你会发现:与以往一、二年级的语文书相比,在每个单元前多了这么一页学*提示。我们管这一页叫篇章页。

  1.指名读。

  2.老师引导概括。适时板书:校园生活,关注有新鲜感的词句。

  二、看图片说场景,引发阅读期待。

  (一)看图片,说场景。

  1.课件出示学生生活、学*的图片;

  2.学生描述场景;

  3.揭题,板书课题;

  (二)设疑,引发阅读期待。

  这所学校与我们学校相比,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呢?

  三、默读课文,初步感受其特别之处。

  (一)根据要求,学生再读课文。

  要求:边读边找出你认为这所学校比较特别的地方,用“——”划下相关句子。

  (二)反馈预*作业,以学定教,学*生字词。

  1.学*生字;

  2.学写难写的字;

  (操作步骤:反馈预*,学生观察、交流—老师范写—学生练写——评价)

  3.运用“七彩云南风光片”介绍云南,帮助学生认识不熟悉的事物。

  【云南省位于我国西南边的云贵高原上,那儿四季如春,景色宜人。这里的竹子,形同凤尾,我们把这种竹子叫做凤尾竹;在山与山之间,这里有大片大片宽阔*坦的空地,这就是坪坝;这里的山猫,有豹般的花纹,叫做山狸;这里的铜钟响亮而清脆。云南还是一个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全国56个民族中,云南就有52个。】

  (三)交流反馈,这所学校有哪些特别的地方。

  1.学生反馈;

  2.教师引导,逐渐形成如下板书:

  上学路上,绚丽多彩,多民族学校

  上课时,安静,小动物们听课

  下课时,热闹,动物们看热闹

  四、学*第一自然段,聚焦“新鲜”,感受其表达效果。

  (一)默读第一自然段,划出有新鲜感的句子,教师巡视指导。

  (二)汇报交流。

  ◆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

  1.学生自由说说带给你新鲜感的地方;

  2.引导比较;

  原句: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

  改句:早晨,许多小学生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

  ⑴比较不同;

  ⑵引导思考:作者把表示地点的3个词语放在句子的前面有什么用意?

  (把3个表示地点的词语放在句首,强调了小学生是从四面八方走来的。)

  3.想象:学生还会从什么地方走来;(预设:田野里、马路上、小溪边……)

  4.引导思考:这个句子还有没有你认为比较新鲜之处呢?

  ⑴学生交流;

  ⑵思考:作者连用了四个“有……的”用意是什么?

  (连用4个“有……的”突出了这是一个多民族的学校。)

  5.迁移运用

  __________(时间),从________________,从________________,从_______________,走来许多小学生,有________________的,有________________的,有________________的,还有________________的。

  6.想象画面

  ⑴老师范读。

  ⑵学生交流看到的画面。

  示例:我看到了在一座郁郁葱葱的山坡上,在一片绿油油的坪坝里,一群群孩子穿着绚丽多彩的民族服装,有的蹦着跳着,有的唱着歌儿,有的津津有味地聊着,还有的翻着跟头向学校走去。

  ⑶齐读。

  (三)齐读第一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复*回顾。

  (一)课件呈现。

  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

  (二)老师小结。

  同学们从这句话中的三个“从……”感受到了孩子们是从四面八方来到了大青树下的小学;连用了三个“有……的”感受到了这是一个多民族的学校,孩子们在这里开心愉快地学*。

  二、学*三、四自然段,品读有新鲜感的句子,感受“安静、热闹与可爱”。

  (一)学生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找出有新鲜感的句子,教师巡视指导。

  (二)反馈交流,课件呈现。

  ◆大家一起朗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朗读课文。最有趣的是,跑来了两只猴子。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样好奇地听着。

  1.学生自由说;

  2.思考:大家朗读课文声音“真好听”,到底怎么好听呢?

  3.课文是怎么写出安静的呢?

  参考:文章没有直接写,而是用窗外的“安静”,用树枝、鸟儿、蝴蝶的表现来衬托“真好听”。这种写法很新鲜。

  4.朗读指导

  5.迁移运用

  晚上的广场上真热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回归整体,用自己的话说说这所学校特别的地方。

  (一)借助板书,学生练说。

  (二)引导学生不仅要说出这所学校特别的地方,更要说出自己的感受。

  四、建立联系,渗透运用,说一说自己的学校。

  (一)引导:吴然的《大青树下的小学》,让我们看到了一所可爱的边疆小学的样子和这所小学里孩子们的学*生活情况。如果请你来向别人介绍一下我们自己的学校和校园生活,你会介绍些什么,怎样介绍呢?

  (二)提出要求:选择校园里的一个场所,练*说一说它的样子或者同学们在那里学*、活动的场景,说的时候想一想这篇课文中有新鲜感的词句,努力说得既准确又有“有新鲜感”。

  1.选定场所、情景,独立练*说一说。

  2.小组内说一说。

  3.推荐班级内说一说,教师引导评价,关注说准确、说清楚和说得“有新鲜感”。

  【教学目标】

  1.认识“坝、汉”等10个生字,会写“晨、绒”等13个生字,会写“早晨、穿戴”等21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画面。能找出课文中有新鲜感的词句,与同学交流。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大青树下的小学”特别的地方。能借助提示,说出自己学校生活的某个场景。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

  体会描写窗外的安静和小动物凑热闹的句子的表达效果。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本课10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重点)

  2.朗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重点)

  3.初步感知文意,了解课文内容。(难点)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导入类型:播放歌曲《爱我中华》。

  教师口述:在我国西南边疆地区,有好多民族聚居在一起,共同生活,和睦相处。不同民族的孩子们也在一所学校共同学*。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到其中一所学校去看一看。(板书课题:1.大青树下的小学。读课题。)

  我国有五十六个民族,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服饰,更有不同的风俗。请同学们看不同民族的图片,介绍一下你了解到的少数民族的情况。

  展示图片:你知道这是哪些少数民族吗?你知道各民族有哪些特点?

  教师提示:提示学生着重介绍少数民族的服饰特征、生活*俗。教师利用备课资料中的图片、资料,补充介绍课文中涉及的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等少数民族的情况。

  这些小朋友来自不同的民族,他们将走进一个共同的地方,那就是:大青树下的小学。

  二、介绍作者

  吴然:云南人,现代著名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主要致力于儿童散文和散文诗创作。主要作品:《歌溪》《一碗水》《走月亮》《小鸟在歌唱》等。

  三、初读感知

  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学生初读。要求: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检查初读情况

  (1)认读生字

  练读词语,读生字,再组词。

  ①出示带生字的新词,让学生认读。

  早晨绒球花汉族鲜艳服装打扮朗读安静停在粗壮影子坪坝?飘扬摔跤凤尾竹洁白

  (重点指导生字“粗、族”为*舌音,“晨、装、绒、摔”为翘舌音;前鼻音“汉、艳、扮”,后鼻音“静、停、扬、凤”等。)

  ②你认为哪些词语易读错或难读,再反复读。

  指导读有关民族的词语:景颇族傣族阿昌族汉族德昂族注意读准“颇、傣、昌、昂”的字音。

  (2)学*多音字:好(hǎohào)

  练①读句子,找发现。

  大家穿戴不同,来到学校,都成了好朋友。

  hǎo

  1、优点多或使人满意的,与“坏”相对,如好人、好汉、好歹、好事多磨。

  2、身体康健,疾病消失,生活幸福.如您好、安好。

  3、友爱,和睦:友好。相好。

  4、容易.如好办、好使、好懂。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