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数学备课教案范文五份

首页 / 教案 / |

  四年级下册数学备课教案 1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知道它与整数除法中商不变性质之间的联系。

  2、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学会把一个分数化成用指定的分母做分母或指定的分子做分子而大小不变的分数,为学*约分和通分打下基础。

  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知道它与整数除法中商不变性质之间的联系。

  2、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学会把一个分数化成用指定的分母做分母或指定的分子做分子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重点难点:

  1、使学生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

  2、让学生自主探索,发现和归纳分数的基本性质,以及应用它解决相关的问题。

  过程设计:

  一、激情导入

  1、导入课题

  生读故事。

  唐僧师徒四人在西天取经的路上得到了一个大西瓜,他们知道猪八戒想多吃。师傅说:“分给他二分之一,他嫌少,分给他四分之二,他还嫌少,之后师傅说分给他八分之四,这次猪八戒觉得已经很多了,高兴得答应了。可是悟空却在旁边一个劲地笑,你知道孙悟空为什么笑吗?

  师:孙悟空为什么笑呢?二分之一、四分之二、八分之四这三个分数到底有什么关系呢?下面我们用折纸的方法来看一下它们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

  2、明确目标

  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知道它与整数除法中商不变性质之间的联系;并会应用分数的基本性质。

  3、预期效果

  达到教学目标

  二、民主导学

  任务一

  任务呈现

  动手操作验证性质

  自主学*

  师:拿出准备好的三张正方形纸。按照下面的要求来进行操作。请一同学读学*要求

  1、把三张正方形纸*均对折一次、二次、三次,将纸*均分成2、4、8份,分别把2分之二、4分之二、8分之四涂上颜色,并标出二分之一、四分之二、8分之四。

  2、仔细观察三张纸的涂色部份,你们能发现什么?

  师:同位分工合作完成。现在开始。

  师选择一份作品粘贴在黑板上,请一同学说一说你们有什么发现?

  请二至三位同学说一说。

  师:我们都发现了涂色部份的面积是相等的,那你们能不能把二分之一、四分之二、八分之四列成一个等式呢?

  生回答。师:现在你们知道孙悟空为什么笑了吗?请同学回答。

  师:猪八戒每次分到的都是一样多的。它还以为啊,开始分得少,后来分得多。不过猪八戒也许也正纳闷呢?这几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各不一样,那它们的大小怎么会一样呢?你们想帮猪八戒解决这个问题吗?(想)

  下面请同学们把这个式子从左往右地观察,看一下每个分数的`分子分母怎样变化?才得到下一个分数。

  生:我发现了二分之一的分子与分母同时乘以2得到了四分之二、四分之二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2得到了八分之四。

  请二名同学重复。

  师:你们想得一样吗?我把二分之一的分子分母同时乘2得到了四分之二、四分之二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2又得到了八分之四。那在这个式子中我们是把分子分母同时乘2,分数的大小不变,那如果我们把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乘5分数的大小变吗?同时乘以10呢?那你们能不能根据这个式子来总结一个规律呢?

  生回答:一个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它们分数的大小不变。

  请一至二名同学回答。

  师板书: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乘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

  师:谁来举一个例子。指名三位同学回答,师板书,并问:同时乘以了几?

  师:这样的例子我们可以举出很多很多,刚才我们是从左往右观察的,如果把这个式子从右往右观察,你们又会发现什么呢?

  请一同学回答,

  生:我们发现了8分之四的分子与分母同时除以2得了四分之二,四分之二的分子与分母同时除以2得到了二分之一。

  师:嗯,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除以2分数的大小不变,如果同时除以4大小会变吗?同时除以5呢?能不能根据这个式子再总结出一句话呢?

  生: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除以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 (二名学生重复)

  师板书:或者除以

  师:你能根据刚才总结的规律举一个例子吗?

  让三名学生举出例子,师板书。并问:分子分母同时除以了几?

  展示交流

  师指着板书说明:我们说分子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那是不是包括所有的数呢?我们一起来看这样一个分数。板书八分之四同时除以0,问:这个式子成立吗?(打上问号)

  生:不成立,

  师:为什么

  生:因为0不能作除数,

  师:0不能作除数,所以这个式子是错误的。(画叉)

  师:我再说一个式子,我不除以0了,我乘以0,这个式子成立吗?(板书:8分之四乘以0,打上问号)

  生:不成立,因为在分数当中分母相当于除数,除数不能为0。

  师:对,大家都知道0不能作除数,所以这两个式子都是不成立的?(画叉)我们刚才总结的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乘或者除以相同的数,不是所有的数需要加上一句什么话

  生:0除外

  师板书0除外

  师:到现在为止这个规律我们就总结完了,那在这个规律里你觉得什么地方需要我们注意一下呢?

  生:同时和相同的数

  师:“同时”和“相同的数”(师将重点词语打点),大家想得一样吗?这个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要学*的分数的基本性质。(师板书课题)

  师:我相信如果当时猪八戒会这个分数的基本性质,那就不会出现这样的笑话了,那咱们同学们千万不要范它那样的错误了。下面让我们一起把分数的基本性质边读边记。

  生齐读二遍。

  师:这个分数的基本性质特别有用,我们可以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一个分数化成和它相等的另外一个分数。

  任务二

  任务呈现

  课本76页的例2,请一同学读题。

  自主学*

  生独立完成,完成后和同位的同学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展示交流

  每题请二名同学回答,(集体订正答案)

  检测导结

  1、目标练*

  76页“做一做”

  练*十四的1、2、6、7题

  2、结果反馈

  生做完后同桌交流,再指名说说结果。

  3、反思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都学会了哪些知识?请大家谈谈学*了分数的基本性质的收获。

  三、辅助设计

  教具课件设计

  小黑板正方形纸数块

  板书设计

  分数的基本性质

  练*和作业设计

  1、完成课本76页做一做中的1、2题。

  生独立完成,师指名回答。

  2、完成练*十四中的1、2、5、6、7题。

  师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了分数基本性质,而且我们还学会了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一个分数转化成和它相等的另外一个分数,其实生活当中还有许多的数学知识,如果你留心观察,你就能够发现,我希望大家都能做一个在学*上面的有心人。

  四年级下册数学备课教案 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用一位数乘两位数(积在100以内)或几百几十的数的口算方法。

  2、使学生能根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计算方法,推导出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3、使学生知道速度的表示法,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时间、速度和路程之间的关系,并应用这种关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使学生掌握乘法的估算方法。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应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养成估算的.*惯。

  教学重点:

  能运用乘法运算,培养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

  教学难点:

  探索运算中的数量关系,能运用其关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出示复*任务。

  板书课题:三位数乘两位数

  本单元主要学*了哪些内容?

  二、整理本单元所学的主要内容。

  1、学生看课本47至55页,看看本单元主要学*了哪些内容?(学生自己看课本,把主要知识要点记录下来。)

  2、学生分组讨论本单元的主要内容。

  (根据学生讨论的结果,教师板书本单元的知识要点。并进行相关的练*)

  三、达标训练。

  1、我会填。

  (1)动车组列车每小时可行250千米,记作();小明每分钟走60米,记作()。

  (2)347×26的积是()位数,积的个位是()。

  (3)在○里填上“﹥”“﹤”或“﹦”。

  170×40○17×400 94×280○94×300 73×305○305×71

  2、我会选(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与350×47的积相等的有()

  A、(350×2)×(47×2)

  B、(350×2)×(47÷2)

  C、(350÷5)×(47÷5)

  (2)在一道乘法算式,如果两个因数都乘5,积乘()。

  A、5 B、10 C、25

  3、列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217×46= 508×36= 670×50=

  4、我们学校有448人去旅游,门票每张19元,用元买门票够吗?

  5、一辆汽车从甲城开往乙城,每小时60千米,花了6小时到达目的地。返回时,司机加快了速度,只用5小时。

  (1)甲城与乙城之间有多远?

  (2)返回时汽车的速度是多少?

  四、课堂总结。

  通过本单元的复*,你们掌握了哪些知识要点;对你有什么收获?

  四年级下册数学备课教案 3

  复*目标:

  1、让学生回忆、掌握小数的相关知识(小数数位顺序表、小数性质、改写、化简、小数移动)

  2、对小数的相关知识有个清楚且有条理的归纳,使知识能科学、合理的总结归纳、吸收

  复*难点:小数相关的一些灵活题,

  复*重点:数位顺序表

  复*过程:

  1、复*数位顺序表(书P53)

  请一学生说一说小数数位顺序表,引导学生注意数位、和记数单位的区别,帮助学生记忆。

  小组比一比:

  小数点( )是整数部分,( )是小数部分。

  在小数中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的进率都是( )

  (1)小数点右面第二位是( )位,它的计数单位是( ),左边第二位是( ),它的计数单位是( )。

  (2)小数部分的计数单位是( )

  (3)小数一定比1小吗( )举例

  (4)比1小的小数,它的整数部分一定是( )

  (5)大于7小于8的小数有( )个

  (6)大于7小于8的一位小数有( )个,二位小数有( )个

  (7)由5个0.1,6个0.01和8个0.001组成的数是( )

  (8)0.4里有( )个十分之一,有( )个百分之一

  注:在小组比赛中复*小数相关易错知识

  2、小数性质

  (一)复*概念

  (二)小数化简1.2300000,将1.23改写成5位小数

  注:强调小数末尾去掉或者添上零,小数大小不变。但是如果是在小数点的后面添上或者去点零,小数大小有可能改变。

  再强调3位小数就是小数点后面有3位,几位小数就是小数点后面有几位

  练*:

  (1)0.6里面有( )个0.01 (2)0.61里面有( )个0.01

  (3)3.61里面有( )个0.01 (4)0.061里面有( )个0.001

  7÷100改写成小数( ); 23÷1000改写成小数( )

  34÷10000改写成小数( ); 3÷1000改写成小数( )

  0.25写成分数( ); 0.312写成分数( )

  把小数90.90100化简后是( )

  将小数40.070化简后是( )。

  3、复*小数点移动的规律

  注:在移动过程中要画出路线图,这样不容易出错。小数点前面要添零,小数点后面不必添零

  练*:63.6 ×10 ×100 ÷1000

  63.6缩小为原数的1÷10缩小位原数的`1÷1000

  把300缩小为原数的( )是0.3

  (2)由0.56到0.056是( )。

  a缩小10倍b扩大10倍c缩小100倍

  (3)把一个小数的小数点先向右移动两位,再向左移动三位,得到的数比原数( )

  练*:2.37米=( )厘米1.46米=( )毫米

  5070千克=( )吨6.5吨=( )千克

  1吨25千克=( )吨52米4厘米=( )米

  教师提问:

  这些题是从低级单位的名数变换成高级单位的名数,还是从高级单位的名数变换成低级单位的名数?

  是乘进率还是除以进率?

  4、巩固练*:完成书上练*

  四年级下册数学备课教案 4

  教学目标:

  1.通过练*处学生知道图形中的对称,体会*移、旋转在图案设计中的应用。

  2.鼓励学生富有个性地完成设计图案的任务,感受数学美和数学方法的价值。

  教学准备:

  把教材中的`有关图片整理加工,做好一个资料包。

  教学过程:

  一、复*

  前几天我们学*了哪些内容?你认为要哪些方面需要向同学们提醒一下?

  小结:*移 找对应点比较方便

  旋转 要找对应的边旋转

  练*第8题 判断哪些是*移得到?哪些是旋转得到的?

  通过演示,帮助学生弄清每个图案的形成过程,加深对图形*移和旋转的认识,感受*移和旋转的价值。

  二、练*指导:

  1.两次*移

  第9题

  填空,再同桌说一说,你是根据哪个点来数的?

  每人发一张方格纸,同桌互画一个梯形,先向下*移3格,再向右*移6格

  2.先旋转再*移

  师生共同完成第10题

  提问:你认为先确定哪条边比较合适?

  把能够旋转的边确定后,再根据图形的特点确定另两条边,确保图形旋转后,图形没有变形。

  每人发一张方格纸,同桌互画一个梯形,先向顺时针旋转90度,再向右*移6格。

  3.完成10~13题

  ①多媒体演示

  ②让学生在书上练*

  ③学生设计后,全班交流欣赏

  三、动手做

  1.学生读题

  2.讨论方法,明确移动的顺序

  3.学生动手操作

  四、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练*一

  *移 找对应点比较方便

  旋转 要找对应的边旋转

  作业设计

  1、练*簿;

  2、《补充*题》相应练*

  四年级下册数学备课教案 5

  教学重点:

  将图形按水*或竖直方向*移到指定位置。

  教学难点:

  正确判断*移的距离。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移,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沿水*(或竖直)方向*移。

  2、让学生进一步积累*移的学*经验,更充分地感受观察、操作、实验、探索等活动本身的.独特价值,增强对数学的好奇心。

  3、让学生在认识*移的过程中,产生对图形与变换的兴趣。

  教学准备:

  挂图,尺等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题

  1、复*有关*移的知识。

  (出示例题图)问:下面的小船图和金鱼图分别是怎样运动的?它们的运动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学生思考

  同桌交流

  交流:“小船向右*移9格”你在操作时是怎么想的?(注意对应点之间的数格子。)

  小结:我们三年级时学*过*移,知道了可以把一个图形向上、下、左、右四个方向*移。具体*移的格数要通过数对应点或线之间的格子数。

  再说一说金鱼图向右移动了几格?

  同桌互相说一说,数一数

  小结:判断一个图移动几格,我们要首先确定一个点为0点,然后向相对应的点去数。

  二、完成试一试

  画出*行四边形向下*移3格后的图形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强调注意点:把一个图形*移,有的同学可能出现*移后,图形变形的现象,为防止这外现象,我们在*移时,要尽可能多确定几个点,用字母做上标识。

  三、完成练一练:

  1、看图数一数,哪个三角形向右*移10格得到红色三角形?。

  在书上画一画,再说一说。

  2、看图填空

  同桌互相说一说,你是怎样数的?

  四、完成部分练*P7练*一1-2。


四年级下册数学备课教案范文五份扩展阅读


四年级下册数学备课教案范文五份(扩展1)

——四年级下册数学备课教案 (菁华5篇)

四年级下册数学备课教案1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知道它与整数除法中商不变性质之间的联系。

  2.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学会把一个分数化成用指定的分母做分母或指定的分子做分子而大小不变的分数,为学*约分和通分打下基础。

  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知道它与整数除法中商不变性质之间的联系。

  2、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学会把一个分数化成用指定的分母做分母或指定的分子做分子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重点难点:

  1、使学生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

  2、让学生自主探索,发现和归纳分数的基本性质,以及应用它解决相关的问题。

  过程设计:

  一、激情导入

  1、导入课题

  生读故事。

  唐僧师徒四人在西天取经的路上得到了一个大西瓜,他们知道猪八戒想多吃。师傅说:“分给他二分之一,他嫌少,分给他四分之二,他还嫌少,之后师傅说分给他八分之四,这次猪八戒觉得已经很多了,高兴得答应了。可是悟空却在旁边一个劲地笑,你知道孙悟空为什么笑吗?

  师:孙悟空为什么笑呢?二分之一、四分之二、八分之四这三个分数到底有什么关系呢?下面我们用折纸的方法来看一下它们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

  2、明确目标

  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知道它与整数除法中商不变性质之间的联系;并会应用分数的基本性质。

  3、预期效果

  达到教学目标

  二、民主导学

  任务一

  任务呈现

  动手操作验证性质

  自主学*

  师:拿出准备好的三张正方形纸。按照下面的要求来进行操作。请一同学读学*要求

  1、把三张正方形纸*均对折一次、二次、三次,将纸*均分成2、4、8份,分别把2分之二、4分之二、8分之四涂上颜色,并标出二分之一、四分之二、8分之四。

  2、仔细观察三张纸的涂色部份,你们能发现什么?

  师:同位分工合作完成。现在开始。

  师选择一份作品粘贴在黑板上,请一同学说一说你们有什么发现?

  请二至三位同学说一说。

  师:我们都发现了涂色部份的面积是相等的,那你们能不能把二分之一、四分之二、八分之四列成一个等式呢?

  生回答。师:现在你们知道孙悟空为什么笑了吗?请同学回答。

  师:猪八戒每次分到的都是一样多的。它还以为啊,开始分得少,后来分得多。不过猪八戒也许也正纳闷呢?这几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各不一样,那它们的大小怎么会一样呢?你们想帮猪八戒解决这个问题吗?(想)

  下面请同学们把这个式子从左往右地观察,看一下每个分数的分子分母怎样变化?才得到下一个分数。

  生:我发现了二分之一的分子与分母同时乘以2得到了四分之二、四分之二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2得到了八分之四。

  请二名同学重复。

  师:你们想得一样吗?我把二分之一的分子分母同时乘2得到了四分之二、四分之二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2又得到了八分之四。那在这个式子中我们是把分子分母同时乘2,分数的大小不变,那如果我们把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乘5分数的大小变吗?同时乘以10呢?那你们能不能根据这个式子来总结一个规律呢?

  生回答:一个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它们分数的大小不变。

  请一至二名同学回答。

  师板书: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乘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

  师:谁来举一个例子。指名三位同学回答,师板书,并问:同时乘以了几?

  师:这样的例子我们可以举出很多很多,刚才我们是从左往右观察的,如果把这个式子从右往右观察,你们又会发现什么呢?

  请一同学回答,

  生:我们发现了8分之四的分子与分母同时除以2得了四分之二,四分之二的分子与分母同时除以2得到了二分之一。

  师:嗯,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除以2分数的大小不变,如果同时除以4大小会变吗?同时除以5呢?能不能根据这个式子再总结出一句话呢?

  生: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除以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 (二名学生重复)

  师板书:或者除以

  师:你能根据刚才总结的规律举一个例子吗?

  让三名学生举出例子,师板书。并问:分子分母同时除以了几?

  展示交流

  师指着板书说明:我们说分子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那是不是包括所有的数呢?我们一起来看这样一个分数。板书八分之四同时除以0,问:这个式子成立吗?(打上问号)

  生:不成立,

  师:为什么

  生:因为0不能作除数,

  师:0不能作除数,所以这个式子是错误的。(画叉)

  师:我再说一个式子,我不除以0了,我乘以0,这个式子成立吗?(板书:8分之四乘以0,打上问号)

  生:不成立,因为在分数当中分母相当于除数,除数不能为0。

  师:对,大家都知道0不能作除数,所以这两个式子都是不成立的?(画叉)我们刚才总结的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乘或者除以相同的数,不是所有的数需要加上一句什么话

  生:0除外

  师板书0除外

  师:到现在为止这个规律我们就总结完了,那在这个规律里你觉得什么地方需要我们注意一下呢?

  生:同时和相同的数

  师:“同时”和“相同的数”(师将重点词语打点),大家想得一样吗?这个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要学*的分数的基本性质。(师板书课题)

  师:我相信如果当时猪八戒会这个分数的基本性质,那就不会出现这样的笑话了,那咱们同学们千万不要范它那样的错误了。下面让我们一起把分数的基本性质边读边记。

  生齐读二遍。

  师:这个分数的基本性质特别有用,我们可以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一个分数化成和它相等的另外一个分数。

  任务二

  任务呈现

  课本76页的例2,请一同学读题。

  自主学*

  生独立完成,完成后和同位的同学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展示交流

  每题请二名同学回答,(集体订正答案)

  检测导结

  1、目标练*

  76页“做一做”

  练*十四的1、2、6、7题

  2、结果反馈

  生做完后同桌交流,再指名说说结果。

  3、反思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都学会了哪些知识?请大家谈谈学*了分数的基本性质的收获。

  三、辅助设计

  教具课件设计

  小黑板正方形纸数块

  板书设计

  分数的基本性质

  练*和作业设计

  1、完成课本76页做一做中的'1、2题。

  生独立完成,师指名回答。

  2、完成练*十四中的1、2、5、6、7题。

  师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了分数基本性质,而且我们还学会了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一个分数转化成和它相等的另外一个分数,其实生活当中还有许多的数学知识,如果你留心观察,你就能够发现,我希望大家都能做一个在学*上面的有心人。

四年级下册数学备课教案2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知道它与整数除法中商不变性质之间的联系。

  2.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学会把一个分数化成用指定的分母做分母或指定的分子做分子而大小不变的分数,为学*约分和通分打下基础。

  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知道它与整数除法中商不变性质之间的联系。

  2、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学会把一个分数化成用指定的分母做分母或指定的分子做分子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重点难点:

  1、使学生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

  2、让学生自主探索,发现和归纳分数的基本性质,以及应用它解决相关的问题。

  过程设计:

  一、激情导入

  1、导入课题

  生读故事。

  唐僧师徒四人在西天取经的路上得到了一个大西瓜,他们知道猪八戒想多吃。师傅说:“分给他二分之一,他嫌少,分给他四分之二,他还嫌少,之后师傅说分给他八分之四,这次猪八戒觉得已经很多了,高兴得答应了。可是悟空却在旁边一个劲地笑,你知道孙悟空为什么笑吗?

  师:孙悟空为什么笑呢?二分之一、四分之二、八分之四这三个分数到底有什么关系呢?下面我们用折纸的方法来看一下它们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

  2、明确目标

  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知道它与整数除法中商不变性质之间的联系;并会应用分数的基本性质。

  3、预期效果

  达到教学目标

  二、民主导学

  任务一

  任务呈现

  动手操作验证性质

  自主学*

  师:拿出准备好的三张正方形纸。按照下面的要求来进行操作。请一同学读学*要求

  1、把三张正方形纸*均对折一次、二次、三次,将纸*均分成2、4、8份,分别把2分之二、4分之二、8分之四涂上颜色,并标出二分之一、四分之二、8分之四。

  2、仔细观察三张纸的涂色部份,你们能发现什么?

  师:同位分工合作完成。现在开始。

  师选择一份作品粘贴在黑板上,请一同学说一说你们有什么发现?

  请二至三位同学说一说。

  师:我们都发现了涂色部份的面积是相等的,那你们能不能把二分之一、四分之二、八分之四列成一个等式呢?

  生回答。师:现在你们知道孙悟空为什么笑了吗?请同学回答。

  师:猪八戒每次分到的都是一样多的。它还以为啊,开始分得少,后来分得多。不过猪八戒也许也正纳闷呢?这几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各不一样,那它们的大小怎么会一样呢?你们想帮猪八戒解决这个问题吗?(想)

  下面请同学们把这个式子从左往右地观察,看一下每个分数的分子分母怎样变化?才得到下一个分数。

  生:我发现了二分之一的分子与分母同时乘以2得到了四分之二、四分之二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2得到了八分之四。

  请二名同学重复。

  师:你们想得一样吗?我把二分之一的分子分母同时乘2得到了四分之二、四分之二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2又得到了八分之四。那在这个式子中我们是把分子分母同时乘2,分数的大小不变,那如果我们把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乘5分数的大小变吗?同时乘以10呢?那你们能不能根据这个式子来总结一个规律呢?

  生回答:一个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它们分数的大小不变。

  请一至二名同学回答。

  师板书: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乘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

  师:谁来举一个例子。指名三位同学回答,师板书,并问:同时乘以了几?

  师:这样的例子我们可以举出很多很多,刚才我们是从左往右观察的,如果把这个式子从右往右观察,你们又会发现什么呢?

  请一同学回答,

  生:我们发现了8分之四的分子与分母同时除以2得了四分之二,四分之二的分子与分母同时除以2得到了二分之一。

  师:嗯,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除以2分数的大小不变,如果同时除以4大小会变吗?同时除以5呢?能不能根据这个式子再总结出一句话呢?

  生: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除以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 (二名学生重复)

  师板书:或者除以

  师:你能根据刚才总结的规律举一个例子吗?

  让三名学生举出例子,师板书。并问:分子分母同时除以了几?

  展示交流

  师指着板书说明:我们说分子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那是不是包括所有的数呢?我们一起来看这样一个分数。板书八分之四同时除以0,问:这个式子成立吗?(打上问号)

  生:不成立,

  师:为什么

  生:因为0不能作除数,

  师:0不能作除数,所以这个式子是错误的。(画叉)

  师:我再说一个式子,我不除以0了,我乘以0,这个式子成立吗?(板书:8分之四乘以0,打上问号)

  生:不成立,因为在分数当中分母相当于除数,除数不能为0。

  师:对,大家都知道0不能作除数,所以这两个式子都是不成立的?(画叉)我们刚才总结的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乘或者除以相同的数,不是所有的数需要加上一句什么话

  生:0除外

  师板书0除外

  师:到现在为止这个规律我们就总结完了,那在这个规律里你觉得什么地方需要我们注意一下呢?

  生:同时和相同的数

  师:“同时”和“相同的数”(师将重点词语打点),大家想得一样吗?这个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要学*的分数的基本性质。(师板书课题)

  师:我相信如果当时猪八戒会这个分数的基本性质,那就不会出现这样的笑话了,那咱们同学们千万不要范它那样的错误了。下面让我们一起把分数的基本性质边读边记。

  生齐读二遍。

  师:这个分数的基本性质特别有用,我们可以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一个分数化成和它相等的另外一个分数。

  任务二

  任务呈现

  课本76页的例2,请一同学读题。

  自主学*

  生独立完成,完成后和同位的同学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展示交流

  每题请二名同学回答,(集体订正答案)

  检测导结

  1、目标练*

  76页“做一做”

  练*十四的1、2、6、7题

  2、结果反馈

  生做完后同桌交流,再指名说说结果。

  3、反思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都学会了哪些知识?请大家谈谈学*了分数的基本性质的收获。

  三、辅助设计

  教具课件设计

  小黑板正方形纸数块

  板书设计

  分数的基本性质

  练*和作业设计

  1、完成课本76页做一做中的1、2题。

  生独立完成,师指名回答。

  2、完成练*十四中的1、2、5、6、7题。

  师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了分数基本性质,而且我们还学会了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一个分数转化成和它相等的另外一个分数,其实生活当中还有许多的数学知识,如果你留心观察,你就能够发现,我希望大家都能做一个在学*上面的有心人。

四年级下册数学备课教案3

  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在三年级上册初步认识*移、旋转和轴对称现象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具体的活动,进一步认识图形的*移、旋转和轴对称,体会图形运动的基本方式,积累一些图形变换的经验,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并为第三学段进一步学*有关内容打好基础。

  教学过程(分课时)二度备课

  第四课时 练*一

  教学内容:

  课本练*一第7~13题,并开展“动手做”活动

  教学目标:

  1.通过练*处学生知道图形中的对称,体会*移、旋转在图案设计中的应用。

  2.鼓励学生富有个性地完成设计图案的任务,感受数学美和数学方法的价值。

  教学准备:

  把教材中的有关图片整理加工,做好一个资料包。

  教学过程:

  一、复*

  前几天我们学*了哪些内容?你认为要哪些方面需要向同学们提醒一下?

  小结:*移 找对应点比较方便

  旋转 要找对应的边旋转

  练*第8题 判断哪些是*移得到?哪些是旋转得到的?

  通过演示,帮助学生弄清每个图案的形成过程,加深对图形*移和旋转的认识,感受*移和旋转的价值。

  二、练*指导:

  1.两次*移

  第9题

  填空,再同桌说一说,你是根据哪个点来数的?

  每人发一张方格纸,同桌互画一个梯形,先向下*移3格,再向右*移6格

  2.先旋转再*移

  师生共同完成第10题

  提问:你认为先确定哪条边比较合适?

  把能够旋转的边确定后,再根据图形的特点确定另两条边,确保图形旋转后,图形没有变形。

  每人发一张方格纸,同桌互画一个梯形,先向顺时针旋转90度,再向右*移6格。

  3.完成10~13题

  ①多媒体演示

  ②让学生在书上练*

  ③学生设计后,全班交流欣赏

  三、动手做

  1.学生读题

  2.讨论方法,明确移动的顺序

  3.学生动手操作

  四、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练*一

  *移 找对应点比较方便

  旋转 要找对应的边旋转

  作业设计

  1、练*簿;2、《补充*题》相应练*

四年级下册数学备课教案4

  (一)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复*目标:

  1、让学生回忆、掌握小数的相关知识(小数数位顺序表、小数性质、改写、化简、小数移动)

  2、对小数的相关知识有个清楚且有条理的归纳,使知识能科学、合理的总结归纳、吸收

  复*难点:小数相关的一些灵活题,

  复*重点:数位顺序表

  复*过程:

  1、复*数位顺序表(书P53)

  请一学生说一说小数数位顺序表,引导学生注意数位、和记数单位的区别,帮助学生记忆。

  小组比一比:

  小数点( )是整数部分,( )是小数部分。

  在小数中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的进率都是( )

  (1)小数点右面第二位是( )位,它的计数单位是( ),左边第二位是( ),它的计数单位是( )。

  (2)小数部分的'计数单位是( )

  (3)小数一定比1小吗( )举例

  (4)比1小的小数,它的整数部分一定是( )

  (5)大于7小于8的小数有( )个

  (6)大于7小于8的一位小数有( )个,二位小数有( )个

  (7)由5个0.1,6个0.01和8个0.001组成的数是( )

  (8)0.4里有( )个十分之一,有( )个百分之一

  注:在小组比赛中复*小数相关易错知识

  2、小数性质

  (一)复*概念

  (二)小数化简1.2300000,将1.23改写成5位小数

  注:强调小数末尾去掉或者添上零,小数大小不变。但是如果是在小数点的后面添上或者去点零,小数大小有可能改变。

  再强调3位小数就是小数点后面有3位,几位小数就是小数点后面有几位

  练*:

  (1)0.6里面有( )个0.01 (2)0.61里面有( )个0.01

  (3)3.61里面有( )个0.01 (4)0.061里面有( )个0.001

  7÷100改写成小数( ); 23÷1000改写成小数( )

  34÷10000改写成小数( ); 3÷1000改写成小数( )

  0.25写成分数( ); 0.312写成分数( )

  把小数90.90100化简后是( )

  将小数40.070化简后是( )。

  3、复*小数点移动的规律

  注:在移动过程中要画出路线图,这样不容易出错。小数点前面要添零,小数点后面不必添零

  练*:63.6 ×10 ×100 ÷1000

  63.6缩小为原数的1÷10缩小位原数的1÷1000

  把300缩小为原数的( )是0.3

  (2)由0.56到0.056是( )。

  a缩小10倍b扩大10倍c缩小100倍

  (3)把一个小数的小数点先向右移动两位,再向左移动三位,得到的数比原数( )

  练*:2.37米=( )厘米1.46米=( )毫米

  5070千克=( )吨6.5吨=( )千克

  1吨25千克=( )吨52米4厘米=( )米

  教师提问:

  这些题是从低级单位的名数变换成高级单位的名数,还是从高级单位的名数变换成低级单位的名数?

  是乘进率还是除以进率?

  4、巩固练*:完成书上练*

四年级下册数学备课教案5

  教学内容: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使学生巩固带小括号四则混合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带小括号.

  2、复*运用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和一些简算方法进行简便运算。

  3、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和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

  1、口算2500?500 0?250 100?25 58?29 250?1 9?15 33?3+1 6?7+5

  2、计算小数加减法及验算

  3、说一说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有什么相同与不同之处

  4、口答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

  47?28?735?49+7

  47?28?(735?49+7)

  47?(28?735?49)+7

  同桌互说再集体反馈

  二、组织练*

  1、改错先说说错在哪里,为什么会错?该如何订正?

  235+5?(200?100?25)

  =240?(100?25)

  =240?4

  =960

  5?(12?12?12+12)

  =5?(0+12)

  =5?12

  =60

  2、说说运算顺序再计算

  4300?(224?7?8)

  (41?16)?(89?64)

  (375+31?16)?(89?64)

  1)小结:四则运算顺序

  2)师:下面四张扑克牌上的点数,经过怎样的运算,才能得到24呢?你能想出几种方法? 6点、4点、2点、3点(小组活动讨论)

  三、复*加法、乘法的运算定律

  1、引导学生用文字总结并用字母归纳

  (教师板书:用字母表示各个运算定律)

  2、课堂练*

  1)、计算并运用运算定律验算

  578+3864=

  178X26=

  2)、简算(并用字母表示所用的运算定律)

  25X12 514-389-111

  87X201 125X88

  66X99 28X3+28X5+2X28

  25X47X40 98X27

  23X37+27X37

  3、应用题

  A、一个水池的长是98米,宽是27米,水池的面积是多少*方米?

  B、班上共有男生23人,女生27人,每人交课本费37元,一共要交多少钱?

  (生独立完成,请个别同学上台板演,全班订正,重点说说运用什么运算定律,用字母怎么表示。)

  一、综合练*:

  课本P125-126 3、4、5、6P129-130 6、7、8、9


四年级下册数学备课教案范文五份(扩展2)

——四年级下册数学集体备课教案合集5篇

  四年级下册数学集体备课教案 1

  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在三年级上册初步认识*移、旋转和轴对称现象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具体的活动,进一步认识图形的*移、旋转和轴对称,体会图形运动的基本方式,积累一些图形变换的经验,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并为第三学段进一步学*有关内容打好基础。

  教学过程

  (分课时)二度备课

  第四课时

  练*一

  教学内容:

  课本练*一第7~13题,并开展“动手做”活动

  教学目标:

  1.通过练*处学生知道图形中的对称,体会*移、旋转在图案设计中的应用。

  2.鼓励学生富有个性地完成设计图案的任务,感受数学美和数学方法的价值。

  教学准备:

  把教材中的有关图片整理加工,做好一个资料包。

  教学过程:

  一、复*

  前几天我们学*了哪些内容?你认为要哪些方面需要向同学们提醒一下?

  小结:*移 找对应点比较方便

  旋转 要找对应的边旋转

  练*第8题 判断哪些是*移得到?哪些是旋转得到的?

  通过演示,帮助学生弄清每个图案的形成过程,加深对图形*移和旋转的认识,感受*移和旋转的'价值。

  二、练*指导:

  1.两次*移

  第9题

  填空,再同桌说一说,你是根据哪个点来数的?

  每人发一张方格纸,同桌互画一个梯形,先向下*移3格,再向右*移6格

  2.先旋转再*移

  师生共同完成第10题

  提问:你认为先确定哪条边比较合适?

  把能够旋转的边确定后,再根据图形的特点确定另两条边,确保图形旋转后,图形没有变形。

  每人发一张方格纸,同桌互画一个梯形,先向顺时针旋转90度,再向右*移6格。

  3.完成10~13题

  ①多媒体演示

  ②让学生在书上练*

  ③学生设计后,全班交流欣赏

  三、动手做

  1.学生读题

  2.讨论方法,明确移动的顺序

  3.学生动手操作

  四、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练*一

  *移 找对应点比较方便

  旋转 要找对应的边旋转

  作业设计

  1、练*簿;

  2、《补充*题》相应练*

  四年级下册数学集体备课教案 2

  教学目标:

  掌握含两级的数的读法,能正确地读出亿以内的大数,并体会、理解读数的规则。

  练*读数,使学生理解万级的数的读法与个级的数的读法的联系与区别。

  结合读数,培养学生的类推和归纳概括能力。

  引导学生有效地利用自身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水*探究理解新知。

  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通过具体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对大数的感受、发展学生的数感。

  教学重点:

  含两级的数的读法。

  教学难点:

  每级中间、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读出下面的数

  305300535002879

  (1)我们学过哪些记数单位?

  (2)请你按数位顺序表中的顺序依次说出所学过的数位。

  (3)万级包括哪几个数位?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万级的数的读法。

  我们已经学*过万以内的数的读法。而像我们昨天的城市人口数据的大数该怎么读呢?

  (1)出示含两级的数位表,并在相应的数位下面呈现2496,让学生读一读。

  (2)再呈现24960000

  让学生试读。

  比较24960000与24960000在数位上的区别。

  启发:引导24960000的读法。

  说说各数位上的数表示什么,引导说出一共有多少万?

  这个数有什么特点?(个级的四个数位上都是o,即这些数都是整万的数,末尾的零都不读出来。)读法与以前学过的数的读法有什么异同点?

  相同点:万级的数先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去读。

  不同点:万级的数要在后面加读一个“万”字。

  小结万级的数的读法

  小结:整万数的读法,先分级,把万级上的数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万”字就行了,个级上的四个零都不要读出来。

  练*读一读

  50000180000235000040000000

  2、含有万级和个级两级的数的读法。

  学*中间有0的数的读法

  ①板书6407000。

  ②引导观察6407000与24960000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③学生自己试读,交流读法。

  ④小结读法:分级——先读万级上的数——接着读个级上的数。

  教师随学生叙述板书,六百四十万七千

  (1)学*级中间、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

  ①板书85000300。

  ②学生自己分步骤试读。

  ③师声生同读。

  ④小结读法:每级中间有0的应该读零。

  ⑤按正确的读法师生品读。(板书:八千五百万零三百。)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内化提高

  教材第5页的“做一做”。

  (1)观察每个数的特点。同桌互读。

  2、做练*一第2题。

  3、教师在计数器上拨数,学生读。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有哪些收获?

  四年级下册数学集体备课教案 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根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推出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过程:

  一、自主探索笔算方法。

  1、出示例1:李叔叔从某城市乘火车去北京用了12小时,火车1小时约行145千米。该城市到北京大约有多少千米?

  2、独立列式:145×12=

  3、请学生估一估145×12的大致范围。

  4、尝试算出145×12的结果,并对照估算的情况,算一算估算值与准确值的误差是否合乎实际。

  5、让学生说一说计算过程。应说以下几点:(1)先算什么;(2)再算什么,积的书写位置怎样;(3)最后算什么。

  6、师生共同归纳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一般方法的过程。

  7、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检验自己运算的结果。

  二、巩固练*

  1、课本49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用竖式计算,完成后,可能计算器自行检验。

  2、练*七第3题。

  164×32= 54×145= 254×36=

  217×83= 43×139= 328×25=

  提示学生:怎样列竖式可使计算方便些?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对比的基础上反思,明白在列竖式时,上面一行写三位数,下面一行写两位数,这样计算比较方便。同时提醒学生书写要工整,数位要对齐,计算要仔细。

  3、练*七第2、4题。

  这两题的'知识背景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学生练*后,让学生根据每题的知识背景简单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三、课堂小结。(略)

  四、教学反思:

  四年级下册数学集体备课教案 4

  教学目标:

  1.复*两位数乘除法。

  2.在具体的情景中培养学生运用已有的方法解决问题。

  3.培养学生节约用水的意识和*惯。

  教学重点:

  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巩固两位数乘除法的计算。

  教学难点:

  能从不同的角度来解决两步(或三步)的应用题。

  教学用具: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水对我们人类来说非常重要,世界的个别地区已经开始缺水,我们为了节约水源,大家应该从小行动起来,养**人节约用水的*惯,你看小胖家行动的如何?

  二、新课探究

  (一)探究一

  小胖的想法和我们是一样的,他决定从身边的小事的做起,节约用水。

  出示:小胖家如果每天节约水30千克。

  你能根据这个条件提出一些什么数学问题呢?

  学生反馈:一周可以节约多少千克水呢?

  一个月可以节约多少千克水呢?(按30天计算)

  一年可以节约多少千克水呢?(按365天计算)

  你们能帮他算一算吗?学生练*、汇报

  这道题你是怎么想的,数量关系是什么?怎样列算式?在计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

  出示:当因数末尾有零的时候,可以先把零前面的数相乘,再看因数末尾一共有几个零,就在得到的积的末尾添上几个零。

  (二)探究二

  实际上节约水资源也可以节约水费的开支,关于水费的问题小兔帮小胖算了这样一笔帐

  出示:小胖家去年共缴了1224元的水费,它想请大家帮它算算小胖家*均每个月缴多少元的水费?

  学生练*、汇报,由学生自己讲解

  (问:这道题你是怎么想的,数量关系是什么?怎样列算式?)

  一年的水费÷12个月=*均每月要缴的元数

  1224÷12=102(元)

  问:在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时候,你又有什么话想对大家说呢?

  出示:从高位除起,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上,哪一位上不够除就用“0”来占位。

  (三)探究三

  出示:小胖家今年准备*均每个月比去年节省4元水费,照这样计算,今年预计一共要缴多少元水费?

  问:这里哪些词的意思不理解,你可以提出来?“照这样计算”是什么意思呢?是照“怎样”的计算呢?

  请大家自己试着做一做,有困难可以先和小朋友商量一下。

  学生尝试、汇报交流

  方法一方法二方法三

  (102-4)×121224-4×12102×12-4×12

  =98×12=1224-48=1224-48

  =1176(元)=1176(元)=1176(元)师:①说说你们是怎么想的?

  ②这三种解法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呢?

  ③这样的两、三步计算题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三、课内练*

  1.练*一:计算下列各题

  45×12= 45×102= 450×1200= 504÷14= 4284÷14= 32640÷32=

  师:在计算的时候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吗?

  2.练*二:括号中应填几?

  ()×32=256 1430÷()=13 ()÷109=109 128+()=2987

  括号里的数该如何求?

  3.练*三:实际运用

  小胖和小巧在游泳馆练*游泳。(从泳道的一端游到另一端算一次)

  ①小巧在泳道中泳一次要37秒。她用同样的速度游了13次,需要多少秒?

  ②小胖在泳道中用了7分12秒游了12次,每次需要多少秒?

  ③他们俩谁游得快呢?如果他们同时出发,都游了14次。相差多少秒呢?

  四、课堂小结

  1.理解和掌握两位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

  2.在计算四则混合运算的时候,要先算乘、除,再算加、减;有圆括号的要先算圆括号里的。

  板书

  复*两位数乘、除

  1224÷12=102(千克)答:略

  方法一方法二方法三

  (102-4)×121224-4×12102×12-4×12

  =98×12=1224-48=1224-48

  =1176(元)=1176(元)=1176(元)在计算四则混合运算的时候,要先算乘、除,再算加、减;有圆括号的要先算圆括号里的。

  四年级下册数学集体备课教案 5

  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在三年级上册初步认识*移、旋转和轴对称现象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具体的活动,进一步认识图形的*移、旋转和轴对称,体会图形运动的基本方式,积累一些图形变换的经验,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并为第三学段进一步学*有关内容打好基础。

  教学过程(分课时)二度备课

  第四课时 练*一

  教学内容:

  课本练*一第7~13题,并开展“动手做”活动

  教学目标:

  1.通过练*处学生知道图形中的对称,体会*移、旋转在图案设计中的应用。

  2.鼓励学生富有个性地完成设计图案的任务,感受数学美和数学方法的价值。

  教学准备:

  把教材中的有关图片整理加工,做好一个资料包。

  教学过程:

  一、复*

  前几天我们学*了哪些内容?你认为要哪些方面需要向同学们提醒一下?

  小结:*移 找对应点比较方便

  旋转 要找对应的边旋转

  练*第8题 判断哪些是*移得到?哪些是旋转得到的?

  通过演示,帮助学生弄清每个图案的形成过程,加深对图形*移和旋转的认识,感受*移和旋转的价值。

  二、练*指导:

  1.两次*移

  第9题

  填空,再同桌说一说,你是根据哪个点来数的?

  每人发一张方格纸,同桌互画一个梯形,先向下*移3格,再向右*移6格

  2.先旋转再*移

  师生共同完成第10题

  提问:你认为先确定哪条边比较合适?

  把能够旋转的边确定后,再根据图形的特点确定另两条边,确保图形旋转后,图形没有变形。

  每人发一张方格纸,同桌互画一个梯形,先向顺时针旋转90度,再向右*移6格。

  3.完成10~13题

  ①多媒体演示

  ②让学生在书上练*

  ③学生设计后,全班交流欣赏

  三、动手做

  1.学生读题

  2.讨论方法,明确移动的顺序

  3.学生动手操作

  四、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练*一

  *移 找对应点比较方便

  旋转 要找对应的边旋转

  作业设计

  1、练*簿;2、《补充*题》相应练*


四年级下册数学备课教案范文五份(扩展3)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2篇

  一、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61—63页内容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一组数的比较,观察各数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引导学生发现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并应用这一规律计算有关的乘、除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操作、观察、归纳、概括等数学活动,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知识迁移和推理能力。

  三、重点难点:

  重点: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规律的应探索及掌握。

  难点: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规律的理解及灵活应用。

  教学准备:小黑板教学挂图(小数点移动)

  四、教学过程

  (一)复*准备

  1、提问。(1)把5米分别扩大10倍、100倍、1000倍,各是多少米?(2)把5000厘米分别缩小10倍、100倍、1000倍,各是多少厘米?

  2、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0.004 0.4 0.04

  (二)导入新课

  1.师:[出示小黑板]下面是四年级三位同学的身高纪录。请大家看一看,这些数据对不对?

  (小明14.5米,小红1.38米,小李0.14米)

  2.师:你们笑什么呀?

  生:小明的身高不对。14.5米太高了。

  生:[用手比]小李0.14米也不对,0.14米只有这么高

  师:两个错的数据错在哪里?小数点写错了位置。

  师:是啊,在小数点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不改变小数的大小,但是小数点的位置移动直接引起小数的大小发生变化。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小数点移动的知识。[板书课题:小数点移动]

  (三)探究规律

  1、出示情景

  出示(例5教学挂图):教师便叙述边板书0.009米---0.9米—0.9米---9米{同学们都看过西游记吧,齐天大圣孙悟空的“金箍棒”*时放在耳朵里,长只有0.009米,遇到妖怪的时候,才亮出来,由小变大,0.009米、0.09米、0.9米、9米、90米……

  师:观察这组数和金箍棒的变化,你有什么发现?(从上往下观察小数点是怎样移动的?数的大小有什么变化吗?从下往上观察小数点是怎样移动的?数的大小有什么变化?)

  小结:看来小数点向后移动,原来的数就扩大;小数点向左移动,原来的数就缩小。

  板书:右移扩左移缩

  2、合作探究

  (1)提问:从上往下观察它们都是把小数点向右移动,却得到了三个不同的数,对吗?看来小数点移动的位数不一样,原数大小的变化也就不一样。数的大小的变化既与小数点移动的方向有关,还与小数点移动位数的多少有关。

  (2)合作探究:

  究竟有怎样的关系呢?我们来继续深入研究。各组有这样一张表格和一张小数数位表,请你们小组选择其中的'一种方法进行研究。先吧空白处填写完整,再观察小数点移动的位数与原来小数的大小变化。小数点可以向左移动,也可以向右移动。

  方法1:表格

  小数点移动的位数

  ()米=()毫米

  小数的大小变化

  从()往()观察小数点向()移动

  移动()位

  ()米=()毫米

  移动()位

  ()米=()毫米

  移动()位

  ()米=()毫米

  方法2:(学具中的数位表)

  (3)交流汇报

  谁来说一说,你们是选择哪种方法研究的?你们发现了什么?

  能概括地说一说我们发现的这个规律吗?

  [指名学生对照板书说明小数向右移动引起小数扩大的规律]

  悟空打完妖怪,金箍棒要放回去了,谁来说一说这个时候金箍棒怎么变的?(从下到上观察)

  (四)实际应用

  1.明确数的变化的方法

  我们大家研究得出这个规律有什么作用呢?

  1.如果要吧一个小数扩大10倍、100倍、1000倍……可以怎么办?

  如果要缩小为1/10、1/100、1/1000……呢?

  2.集体交流

  根据小数点移动的变化规律,如果要吧一个数扩大到它的10倍、100倍、1000倍,只要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就行了。要把一个数缩小到它的1/10、1/100、1/1000,只要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两位、三位。

  3.强化去0、添0的问题

  出示例6、7把0.01扩大到它的10倍、100倍、1000倍,各是多少?

  把1缩小到它的1/10、1/100、1/1000,各是多少?

  遇到位数不够怎么解决?

  小数点向左移动时,如果整数数位不够则要在数的左边用“0”补足。

  整百、整千的数,小数点向左移动后,小数末尾的“0”要去掉。

  4.填空:把2.3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就( )到原数( )倍。

  把0.375扩大到原数100倍,小数点向( )移动( )位。

  把0.73的小数点向( )移动( )位,就缩小到原数的1/1000。

  把30的小数点向( )移动( )位,原数变成0.003。

  5.把1.8改写成下面各数,它的大小有什么变化?

  0.018 180 0.0018 1.80

  (五)总结本节知识,畅谈收获。

  附:板书设计

  小数点移动

  0.009米→0.09米→0.9米→9米

  0.009米=9毫米

  0.09米=90毫米

  0.9米=900毫米

  9米=9000毫米

  教学目标:

  1、知道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能依据这一变化规律,比较熟练地判断随着小数点位置的变化,引起这个小数的大小有什么变化。

  2、经历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规律的发现过程,体会观察比较、归纳的学*方法。

  3、感受数学知识中的逻辑之美,激发学生热爱数学、学*数学的情感。

  重点难点:

  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的规律

  教法学法:

  1、教法:情境激趣,引导探究。

  2、学法: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生成问题激兴导入

  1、学生根据课题提出问题。

  师:知道这节课我们要研究哪部分内容吗?

  师:你看了这个题目,大家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向哪移?变化?)

  师:带着问题学*会让我们的学*过程更清晰,学*目的更明确。相信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能解决心中疑惑。

  (设计意图:“学贵有疑,利用小学生对于新知识的“好奇心”,引导学生自主发问。这些“问题”来自于学生本身的思考,也就是他们急于探究新知的动力,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到学*和探索中去。)

  2、出示孙悟空打小妖的情境动画,将情境中的数据列出,感知小数点位置的变化及小数大小变化。

  师:课前老师通过和同学们交流知道同学们都爱看西游记,这天师徒四人正行走在西去取经的路上,突然杀出一个妖怪,想不想看当时是什么情况?(放动画片)

  (设计意图:孩子好动,喜欢动画,这一环节设计能有效地把学生的精神集中起来,并通过动画,让学生初步感知小数点位置的移动会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为探索有什么变化规律作好准备,在心理上产生强烈的“我要探索”的冲动。)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从情境中提取数据让学生填空

  0.009米=(9)毫米①

  0.09米=(90)毫米②

  0.9米=(900)毫米③ 9米=(9000)毫米④

  1、推导右移规律。

  引导学生借助整数部分,从上往下观察

  (1)小数点的位置有什么变化?小数大小有什么变化?

  (小组讨论交流)

  总结出: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倍。

  分别把3式与1式、4式与1式作比较再研究提出的问题。

  生讨论。

  整理并总结出右移规律: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00倍。

  (2)抢答填空题。

  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倍;

  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0)倍;

  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00)倍。

  (3)拓展:利用这个规律说出小数点向右移动四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000倍。

  2、推导左移规律。

  (1)猜测

  小数点向右移动,小数会变大,猜一猜小数点向左移动小数有什么变化?

  共同验证

  整体观察:小数点向左移动。小数越变越小。

  (2)引导学生借助整数部分,从下往上观察

  小组讨论交流:小数点的位置有什么变化?小数大小有什么变化?

  (全班交流)

  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

  (数学语言讲究精确,师强调缩小到原数的)

  分别把2式与4式、1式与4式作比较研究提出的问题。

  同桌讨论交流。

  全班交流。

  整理并总结出左移规律: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

  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

  (3)抢答填空题。

  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

  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 );

  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 );

  (4)拓展:利用这个规律说出小数点向左移动四位,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课堂教学的主体部分,是学*知识,培养能力的主要途径之一是一节课的关键环节。教师有目的地进行引导、提问,把“小数点位置的移动”与“小数大小的变化”联系起来,学生尝到了探索成功的喜悦。在紧张愉快的教学中,突破了这节课的难点。)

  3、记忆规律。

  (1)用最短的时间记忆规律

  (2)和同学们分享记忆小窍门。

  (3)、一起总结小数点歌谣

  小数点,真调皮,右移一(位)二(位)三(位)……扩大十(10倍)、百(100倍)、千(1000倍);左移一(位)二(位)三(位)缩小十()、百()、千()……

  (4)选择性地提问规律。

  4、解答课始提出的疑问。

  我们课始的疑问有答案了吗?

  擦掉问号改成感叹号。

  质疑:小数点无论是向左移动还是向右移动,位数不够的情况下应该怎么办?

  用数字“0”补齐。

  三、巩固应用内化新知

  1、帮助师徒四人闯过数学王国的关卡。

  2、帮助小猪快餐店解决困难。

  快餐店价格中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让价位变低。

  (设计意图:多层次练*,是加强对新规律的巩固和运用,达到活学活用,并有意识地让学生有形象方法记住小数点向右移,原数变大,小数点向左移,原数变小,加强记忆效果,并利用所学新知解决实际问题。)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说一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思维*惯)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引导学生初步理解小数的性质;能运用小数的性质正确地化简小数和改写小数。

  2、能力目标: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究精神,培养学生归纳、分析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爱学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的道理。并正确运用这一性质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难点

  掌握在小数部分什么位置添“0”去“0”,小数大小不变。

  教具准备:

  学*纸“小魔术”纸卡多媒体课件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小魔术)

  1.师:同学们,第一次给你们上课,作为礼节,我给大家表演个魔术——数字的变化。看这是数字1?等会你们一起小声喊:1,2,3,大,老师就可以把这个数变大了。信不信?

  生:1,2,3,大。

  师:把1变成10,10和1比扩大了10倍,……

  2.老师还有一个数0.1,我们再来试一试。

  引起学生的冲突:到底变大了吗?

  (设汁意图:是把枯燥的数学知识贯穿在小学生喜闻乐道的游戏中,引发学生的学*兴趣,点燃他们求知欲望的火花,从而进入的学*状态,为主动探究新知识聚集动力。)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小数末尾“0”对小数的大小的影响。也就是我们今天要学*内容——小数的性质。

  二、探求新知

  1.师:0.1米、0.10米、0.100米,他们到底会不会相等呢?

  师:请拿出你的学*纸把第一题完成。

  汇报:请学生上台展示。填空、比较发现一样,从而得出0.1米=0.10米=0.100米。

  教学中让学生说说你是怎样找出0.1米、0.10米、0.100米。

  (0.1米是一位小数,它的计数单位是1/10,有1个1/10,也就是说0.1米=1/10米,把1米*均分成10分,1份就是1分米。所以0.1米=1分米。

  0.10米是两位小数,它的计数单位是1/100,有10个1/100,也就是说0.10米=10/100米,把1米*均分成100分,1份就是1厘米,10份是10厘米。所以0.10米=10厘米。

  0.100米是三位小数,它的计数单位是1/1000,有100个1/1000,也就是说0.100米=100/1000米,把1米*均分成1000分,1份是1毫米,100份就是100毫米。所以0.100米=100毫米。)

  因为1分米=10厘米=100毫米所以0.1米=0.10米=0.100米

  师:0.1米=0.10米=0.100米(板书)这三个长度是一样的,都是以“米”为单位,我们就可以把数抽象出来0.1=0.10=0.100。

  (设计意图:这样,学生根据小数的意义,主动从“0.l米、0.10米、0.100米”出发研究问题。在问题得以解决的过程中,学生锻炼了运用已有知识解答新问题的能力,培养了运用数学知识的意识)。

  仔细观察这组小数,你有什么发现?

  生:小数的末尾添上“0”,小数的大小不变。

  师:同学们的眼光真锐利。小数的末尾添上“0”,小数的大小不变。我现在有个疑问,其它的小数也有这样的特点吗?

  师:现在请同学们翻开学*纸,根据方格图,自己想一组小数把它表示出来。

  学生操作,交流汇报。

  课件展示。

  (教师在学*研究中要加强指导)

  2.师:现在请同学们观察上面的题目中的小数,你能说出几组和它们类似的小数吗?

  学生说说。

  师:能说出这么多组,你们一定发现了什么规律吧?(交流,汇报)

  总结: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设计意图:这样教学,把静态的知识结论转化动态的求知过程,让学生真正成为学*的主人,对所学的内容理解深刻,记忆牢固。同时,还培养了学生归纳概括事物本质属性的能力。)

  3.联系生活,再现新知:还有同学们在商场看到货物的标价如:这样写,不但没有改变小数的大小,而且让顾客很清楚地知道是几元几角几分。

  (二)小数性质的应用

  1.教学例2

  师:现在我们认识了小数的性质,那么应用小数的性质,我们可以根据需要对小数进行改写。

  电脑演示:化简下面的小数。0.70= 105.0900=

  教学0.70=0.7

  问:①你是怎样化简的?(根据小数的性质,去掉小数末尾的“0”就可以把小数化简)

  ②0.70与0.7它们的大小不变,但意义相同吗?

  (不同,0.70表示70个1/100,0.7表示7个1/10)

  教学105.0900=105.09

  问:小数里的其他“0”可以去掉吗?为什么?(不可以,大小改变。师要强调末尾)

  2.教学例3

  电脑演示:不改变数的大小,把下面各数写成三位小数。

  0.2 = 4.08 = 3 =

  师:你是如何把它改写成三位小数的?(根据小数的性质,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小数的大小不变)

  师:3如何改写成三位小数?这个小数点不点的话可以吗?

  注意:A、在小数的末尾添“0”。

  B、当这个数是整数时,在整数个位的右下角点上小数点,再添“0”。

  师:应用小数性质时,应注意什么?(小数、末尾)

  三、巩固练*

  课本59页的做一做。2、开火车的形式回答59页的做一做。

  问:你是怎样化简和改写这些数的?

  四、全课小节

  1.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2、我们是怎样探索小数的性质的?

  在整数的末尾添上或去掉0,整数的大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在小数的末尾添上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却不变,但是通过在小数的末尾添上或去掉0,我们就给一个小数找到了许多大小不变的朋友,0就是这样一个奇妙的数字。其实,数学王国里有许多奇妙的现象,等着我们不断去探索、发现。

  板书:小数的性质

  小数末尾“0”对小数的大小的影响

  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0.1米=0.10米=0.100米

  0.1=0.10=0.100

  教学目标:

  1.掌握含有两级数的读法,能正确地读出亿以内的多位数。

  2.掌握含有两级数的写法,能正确地写出亿以内的多位数。

  3.通过具体的教学情境,加深学生对大数的感受,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教学重点:含有两级数的写法和读法。

  教学难点:

亿以内中间和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课件出示以下题目:

  1.说说下面各数是由多少个万组成的。

  4250000 3040000 10500000

  2.写一写。

  三千零二十四万 四百万 六十五万

  3.读一读。

  30050000 5060000 170000

  师:上节课,我们学*的都是整万的多位数,今天我们将一起来学*含有两级的多位数。(板书课题)

  二、交流共享

  1.课件出示教材第12页例题2第一幅算盘图。

  (1)认识含有两级的数。

  提问:算盘图上拨出的这个数是几位数?含有哪几级?每个数位上的数各是多少?

  学生交流后得出:算盘图上拨出的这个数是八位数;含有两级,分别是个级和万级;个位上是9,十位上是3,百位上是2,千位上是5,万位上是9,十万位上是3,百万位上是2,千万位上是5。

  追问:个级的计数单位是什么?万级的计数单位是什么?这个数由几个万和几个一组成?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同桌交流,最后组织全班汇报。

  得出结论:个级的计数单位是“一”,万级的计数单位是“万”,这个数由5239个万和5239个一组成。

  再问:万级上的“5239”和个级上的“5239”有什么区别?

  引导学生交流得出:虽然数字相同,但表示的意义不同:万级上的“5239”表示5239个万,个级上的“5239”表示5239个一。

  (2)学*含有两级数的写法。

  让学生根据算盘中每个数位上的珠子进行写数。

  展示学生写出的数,并组织交流,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交流写含有两级数的方法。

  引导学生通过交流得出:写含有两级的数时,先写万级上的数,再写各级上的数。

  (3)学*含有两级数的读法。

  先让学生分别读出“52390000”和“5239”这两个数。

  讨论:万级上的数和个级上的数在读法上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师生交流后,反馈:

  相同点:“5239”不论在个级还是在万级都读作五千二百三十九。

  不同点:万级上的数表示多少个“万”,读数时要添上“万”字,而个级上的数表示多少个“一”,读数时就不读这个“一”。

  小结:我们在读含有两级的数时,先读万级上的数,再读个级上的数,万级上的数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添上一个“万”字。

  2.课件出示教材第12页例题2下面两幅算盘图。

  (1)观察思考。

  提问:观察这两幅算盘图中拨出的珠子,它们和第一幅图有什么不同?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发现:这两幅图中,有些数位上没有珠子,也就是一个数都没有。

  (2)小组交流。

  让学生说说算盘中各数是由多少个万和多少个一组成的。

  (3)写一写。

  提问:有些数位上一个数都没有,该怎么写?

  (4)读一读。

  提问:6004000和3080007这两个数中都有许多0,我们读数的时候,这些0都应该怎么读?

  3.小结含有两级数的写法和读法。

  写法:先写万级的数,再写个级的数,哪个数位上一个数也没有,就在那个数位上写0。

  读法:先读万级,再读个级;万级的数,要按照个级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万”字;每级末尾的0都不读,其他数位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12页“练一练”。

  指导学生先说出下面各数是由多少个万和多少个一组成的,再写一写、读一读。

  2.课件出示下列题目。

  (1)读一读。

  ①20xx年*科技馆接待观众1900803人次。

  ②地球赤道周长约为40075700米。

  ③永乐大钟上铸了230184个汉字,是世界上汉字最多的大钟。

  学生试读后,让学生说说这些数分别是怎样读的。

  (2)写出下列横线上的数。

  ①我国的领土面积约九百六十万*方千米。

  ②*国家图书馆累计藏书约二千一百六十万零九百册。

  学生独立写数,并组织汇报。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

  教学目标:

  1、通过解决问题,进一步理解方程的意义。

  2、学会用方程解答简单的应用问题。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

  1、你对方程是怎样认识的?既然同学们已经理解了方程的意义,下面我们就来应用方程解答简单的应用问题。

  二、重点练*:

  1、第102页第1题

  填一填:

  (1)**脚的长度是身高的1/7,如果一个**的身高为a米,那么他的脚长大约是()米。

  (2)看图:左图是由等边三角形和正方形组成的,它的周长是()。

  (3)苹果和梨的单价分别每千克4元和3元,买x千克的苹果和y千克的梨,共需()元。

  2、第102页第2题

  看图选方程。学生填在书上。

  说出你的理由。

  3、第102页第3题

  说出“?”等于多少?

  选两题说出你是怎么想的?

  4、第103页第4题

  5、第103页第5题、第6题

  说出你是根据什么等量关系列出的方程。

  三、思考题。

  103页第7题。

  请同学们分组讨论:

  小组汇报:

  第(1)题,两只小熊表演节目有4+2=6(条)腿着地;三只小熊表演节目有4+2×2=8(条)腿着地;四只小熊表演节目有4+2×3=10(条)腿着地;每多一只小熊,着地的腿就多2条,n只小熊表演节目有4+2(n-1)条腿着地。

  第(2)题,请同学们分组讨论:

  怎样列出方程?

  小组汇报:

  4+2(n-1)=26

  请同学们尝试解出方程,求出方程的解。

  四、总结。

  教学内容:课本第14页例3,练*四第1-3题,三步计算应用题(一)。

  教学目标:

  使学生熟练掌握数量关系及解题思路,会解答简单的两、三步计算的应用题。提高学生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让学生掌握数量关系、学会分析问题的方法,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学*的难点。

  教学过程:

  一、复*准备。

  1.板演:

  新镇小学三年级有4个班,每个班40人;四年级有114人。三年级和四年级一共有多少人?

  2.思路训练。

  全班同学口答:

  (1)根据条件补充问题,并说出数量关系。

  有5个教室,每个教室有8盏灯?

  王*同学每天早晨跑500米,跑了5天?

  8个打字员共打字1600个?

  三年级有160人,四年级有114人?

  (2)根据问题找条件,并说出数量关系。

  *均每人采集树种多少千克?

  火车速度是汽车速度的几倍?

  香蕉比桔子少多少筐?

  买足球共用多少元?

  订正第1题,说说解题思路,是怎样分析的。

  二、学*新课。

  1.新课引入。

  复*题是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如果问题不变,改变其中的一个条件,使其为三步计算的应用题,应该怎样表示?(学生可能想到,四年级人数不直接给出,改为四年级比三年级少46人。这样改是合理的,但它不是三步计算题了,因此只能改成:四年级有3个班,每班38人。)

  教师点明: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应用题。(板书课题:三步应用题)

  2.出示例3。

  新镇小学三年级有4个班,每班40人,四年级有3个班,每班38人。三年级和四年级一共有多少人?

  (1)审题、理解题意。

  学生读题后,说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师生共同完成线段图:

  每班40人

  三年级:

  每班38人共?人

  四年级:

  (2)分析数量关系。

  让学生结合线段图自己分析,并独立列式解答,然后集体交流,说出解题思路和过程。

  分析:从最后的问题入手分析,要求三、四年级共有多少人。必须知道三、四年级各有多少人。但题中这两个条件都没有直接告诉,因此第一步先算三年级有多少人?40×4=160(人);第二步算四年级有多少人?38×3=114(人);第三步再把这两个年级人数合并起来,160+114=274(人)。就是要求的问题,即三、四年级的总人数。

  教师板书:

  ①三年级有多少人?40×4=160(人)

  ②四年级有多少人?38×3=114(人)

  ③三年级和四年级一共有多少人?160+114=274(人)

  答:三年级和四年级一共有274人。

  刚才的思考方法是从问题入手,找出所需要的条件,然后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

  大家想一想,如果从题目的条件入手分析,那么题目中哪两个条件有密切关系?可以得到什么新的数量?

  (三年级有4个班,每班40人,可以求出三年级有40×4=160(人);四年级有3个班,每班38人,可以求出四年级有38×3=114(人);最后把两个年级人数合起来,160+114=274(人)就是题中要求的问题。)

  3.反馈练*。

  如果例3的已知条件不变,把问题改成三年级比四年级多多少人,应该怎样解答?

  全班同学做在练*本上。

  订正时说明是怎样想的。

  小结:

  我们解答应用题时,在认真审题理解题意的基础上,最重要的是分析数量关系,掌握分析方法,既要根据条件想问题,得到新的已知数量,也可以根据问题找条件,哪个条件是已知的,哪个条件是未知的,因此要先把未知的条件求出来。这两种分析方法是要经常用到的所以要切实掌握。

  三、巩固反馈。

  1.独立解答。

  体育老师买了3个排球,每个40元,还买了2个篮球,每个62元。一共用了多少元?(先用线段图表示出已知条件和问题,再列式解答)

  解答后,学生说说解题思路,并订正。

  2.比较题。

  (1)菜场运来黄瓜8筐,每筐25千克,茄子12筐,每筐20千克,运来的黄瓜和茄子共有多少千克?

  (2)如果改变其中一个条件,茄子12筐,改为8筐,其余条件和问题不变,应该怎样解答?

  学生会出现的两种解法:

  25×8+20×8(25+20)×8

  =200+160=45×8

  =360(千克)=360(千克)

  请同学们比较一下这两种解法的解题思路是什么?哪种解法比较简便?

  通过讨论明确,有些应用题,由于解题思路不同,解题方法就不同,而且计算的步数也不一样。有的三步计算题可以用两步计算,这样使得计算比较简便。

  同学们想一想,(1)题能否用两步计算?为什么?(从而明确由于两种蔬菜的筐数不一样,也就是当求两个积的和(或差)时,没有相同的因数,就不能用简便方法计算。)

  3.粮店运来25包大米,共重2500千克,运来40袋面粉,共重20xx千克,一包大米比一袋面粉重多少千克?

  四、全课总结:

  我们今天学*的复合应用题,都是由几个简单的一步应用题组合而成的。解答是首先要理解题电,在此基础上分析数量关系是关键,无论采用哪种分析方法,都要找出条件与问题之间的关系,计算时要养成认真,细心的*惯。

  五、作业。

  练*四第1~3题。

  附板书设计:

  三步应用题(一)

  例3新镇小学三年级有4个班,每班40菜场运来黄瓜8筐,每筐25千克

  人,四年级有3个班,每班38人。三年茄子8筐,每筐20千克,运来的

  级和四年级一共有多少人?黄瓜和茄子共多少千克?

  每班40人解法一:(1)运来黄瓜多少千克?

  三年级:25×8=200(千克)

  每班38人共?人(2)运来茄子多少千克?

  四年级:20×8=160(千克)

  (1)三年级有多少人?(3)共运来黄瓜、茄子多少千克?

  40×4=160(人)200+160=360(千克)

  (2)四年级有多少人?解法二:(1)每筐黄瓜和茄子共重多少千克?

  38×3=114(人)25+20=45(千克)

  (3)三、四年级共有多少人?(2)运来黄瓜和茄子共重多少千克?

  160+114=274(人)45×8=360(千克)

  答:三、四年级共有274人。答:运来黄瓜和茄子共重360千克。

  教学目标:

  1.正确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熟练掌握小数加减法及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能够熟练计算。

  2.经历小数加减法的复*整理过程,了解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之间的联系。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通过比较,感受整数加法运算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能运用这些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4.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整理与复*知识的重要性,养成回顾与反思的*惯,增强学*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进行熟练计算。

  教学难点:会运用小数加、减法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问题回顾,再现新知。

  1.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这学期我们学*了许多有关小数的知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继续复*和整理第六单元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板书课题:小数加减法的整理与复*)请打开课本,回顾一下,我们主要学*了哪些知识?学生打开课本共同回顾:信息窗1:小数的口算,以及位数相同和位数不相同的小数笔算。信息窗2:小数连加、边减、加减混合运算以及小数的简便运算。

  师:请同学们根据以下问题以小组为单位来进行回顾与整理,好吗?在整理知识之前,请思考你打算采取哪种整理方法进行整理,如大括号式、集合图式、表格式、树形式、其他形式等,在整理过程中可以参考课本,整理后让别人看了既美观又清晰,一目了然,时间为5分钟,5分钟后准备汇报。

  课件出示问题引领:

  (1)小数加减法口算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2)位数相同与位数不同的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是怎样的?

  (3)小数的混合运算与整数的混合运算有哪些相同点?怎样计算?

  (4)小数的简便运算与整数的简便运算有什么相同点?怎样计算?课件出示小组合作分工要求:

  1号:检查知识整理有无错误,遗漏的地方。

  2号:标出单元知识的重点和难点,及易混不懂的地方。

  3号:对整理的形式及美观度提出修改方法。

  4号:综合组员意见,整理出一份优秀的知识整理卡准备展示。

  学生分组合作整理知识网络,老师参与其中。教师巡视时,根据每个小组不同的情况进行适当的方法指导和建议,提高合作学*的有效性。

  2.全班汇报交流。

  汇报交流:

  展示两组学生作品,在汇报交流的过程中师生给予适当的评价。

  师:刚才同学整理的知识网络都很有特点,并且知识点也比较准确全面。老师也整理了一个知识网络。(出示知识网络)针对每种方式整理出来的内容,教师从下表中的几方面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梳理:(由于内容较多,只板书部分内容)项目计算方法计算时的注意事项小数加减法的口算利用小数的性质:小数末尾添0大小不变,把小数位数对齐,再相加减。

  认真,仔细,容易对错数位。

  小数加减法的竖式计算小数位数相同的小数加法及演算(进位、计算结果要化简)列竖式计算小数加减法时,要把小数的(小数点)对齐,再从(末)位算起,得数的小数点要和(加数或减数原来的小数点)对齐。计算结果是小数,且小数末尾有0时,一般要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化简。

  ①小数点对齐

  ②从末位算起

  ③别忘记化简

  ④竖式要写得美观

  ⑤计算要细心小数位数相同的小数减法(添0占位)及演算。

  小数位数不同的小数减法小数的加减混合运算同级运算按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带括号的先算小括号里面的,然后算括号外边的。

  小数加减法的混合运算顺序与整数加减法的混合运算顺序相同小数加减法的简便计算小数加减法的简便计算方法和整数加减法的简便计算方法相同。

  整数加减法的运算律同样适用于小数。


四年级下册数学备课教案范文五份(扩展4)

——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6篇

  一、全册教学分析

  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包括“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和“实践与综合应用”这四个方面。

  “数与代数”领域的教学内容包括:计算器、用字母表示数运算律、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这五个单元;“空间与图形”领域的教学内容又包括:认识多边形、观察物体这两个单元;“统计与概率”领域包括统计这一个单元;“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的教学内容包括:图形的密铺、消费知多少两部分。

  二、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数学课上能积极思考,能积极搜集有关的数学信息,具有一定的信息辨析、加工能力。约有80%的学生能及时完成作业,90%的学生具有良好的书写*惯。但是部分不能完成作业的学生影响了他们的数学上的发展。掌握基础知识较好,能通过自主练*掌握基本技巧;能用数学的眼光发现身边的数学问题,并将所学的知识用于数学实践。学生具有良好的学生的空间思维、想象能力。学生对学*数学兴趣较高,约有30%的学生在数学上有较好的发展。大部分学生能通过各种学*方式自己解决学*上遇到的问题。这学期需要进一步培养学生数学学*的兴趣。特别是不愿写作业的学生及不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应适当降低对他们的要求,使他们乐于学数学。进一步提高学生计算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材目的要求:

  数与代数:

  1.初步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计算,并通过计算探索与发现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结合具体情境,体验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学会用字母表示数、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初步学会根据字母所取的值,求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

  通过观察、类比等活动理解小数的意义。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学会小数加、减法及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加法、乘法运算律以及减法的运算性质,并能用字母表示。学会比较小数的大小;能够运用所学的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通过算式的变换,理解和掌握加减法、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结合具体事例探索小数的性质,并利用小数的性质解决问题;借助计算器探索并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经历小数加、减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了解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之间的联系。通过解决问题,学会十进制复名数与小数的改写。会用“四舍五入法”求小数的*似数,会把较大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

  3.在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建立初步的代数思想。体验猜想、验证、比较、归纳等数学方法。在学*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的过程中,感受数学语言表达的简洁性,体会数学的价值。在学*小数意义和性质的过程中,培养探求知识的兴趣,提高合作探索知识的能力。

  4.感受数学与科技知识的联系,培养爱科学的情感。

  空间与图形:

  1、经历从具体物体中抽象出三角形、*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过程。通过观察操作认识三角形、*行四边形和梯形,感知这些图形的特征。认识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了解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了解从不同方位观察同一组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能运用三角形是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观察和动手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渗透分类思想。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一组长方体、正方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

  3.在观察、操作、验证等学*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提高初步的推理能力。初步学会欣赏生活中的数学美。

  统计与概率:

  结合生活实例,进一步理解*均数的意义,学会求“较复杂*均数”的方法,能运用*均数分析与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在具体统计活动中,学会同时对两种数量进行数据统计,认识一般复式统计表和复式分段统计表,能根据统计结果做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在解决具体问题的情境中,通过整理数据、分析数据,体会学*统计知识的价值。

  实践活动:

  巩固收集数据的一般方法,并在实践活动中初步了解研究问题的思路与方法。运用统计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用字母表示数运算律、小数的意义和性质、认识多边形

  教学难点:用字母表示数运算律、

  五、教学方法:

  启发教学法直观教学法

  教学改革设想:概念教学要联系实际,加强探索性,让学生在体验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加强用字母表示数的教学,使学生形成初步的代数意识。把握好动手实践的“度”,开展有效的操作活动。用好教材,做教材“再开发”的智者。重视小数口算、估算的*日练*。全面合理评价学生的学*情况。

  六、各单元课时安排:

  课时安排建议

  本册教科书安排了60课时的教学内容,学期大约有25%的教学时间留作机动,便于教师创造性地安排教学。教科书中各部分内容的教学课时数建议如下,供参考。

  一泰山古树—计算器2课时

  二节能减排--用字母表示5课时

  三快乐农场—运算律9课时

  四巧手小工匠—认识多边形9课时

  图形的密铺1课时

  五动物世界—小数的意义和性质12课时

  六趣味拼搭--观察物体2课时

  七奇异的克隆牛--小数的加法和减法6课时

  智慧广场1课时

  八我锻炼我健康—*均数6课时

  消费知多少1课时

  九回顾整理--总复*6课时

  教学目标:

  1.经历量角器的形成过程,认识量角器。

  2.会使用量角器正确测量角的度数。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量角的方法,能够正确使用量角器量角。

  教学难点:

  1.灵活使用量角器。

  2.能根据测量的情况,区分内、外刻度,正确读出角的度数。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三张练*纸,两种量角工具(单个小角和半圆量角工具),量角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出示两个角,角一和角二)课前纪翔和李毅画了两个角,让我帮忙比较大小,现在老师想请大家来帮他俩比较一下,哪一个角大?这节课我们就来学*“角的度量”。<板书>角的度量

  (此处更改为直接比较两个角的大小,目的是更贴*生活,引出矛盾冲突,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二、讲授新课

  1.测量工具的选择

  看到这四个字,你有什么问题?(用什么量?怎么量?……)咱们一个个的来解决,先看第一个问题“用什么量?”谁来猜猜看?(尺子……)这都是大家的猜想,究竟谁说的对呢?咱们一起想一下以前学过的有关测量的知识,能不能有所启发。(课件)线段的测量和面积的测量。大家想想看,用什么来测量角的大小呢?(用小线段的长度测量大线段的长度,用小正方形的面积来测量大图形的面积,应该用小角来测量大角。)

  2.两种量角工具的选择

  (1)用单个小角量角

  用单个小角量一量练*纸一上的角一是几个小角?(先自己量,然后生演示操作,是两个小角。)那么角二是几个小角呢?试着量一量。(学生演示)这次需要四个小角,有没有比较简便快捷的方法,一下就能量出来呢?

  (此处,更改为量取四个小角的角,比较麻烦,从而引出半圆量角工具。四个小角的目的让学生知道每个小角的顶点都聚在一个点上,就是半圆量角工具的中心,为后续角的度量打下基础。)

  (2)连在一起的角

  我们可以将这些小角连在一起,组成这样一个量角工具(出示半圆)。我们再用这第二种工具来量一量角2是多少个角?(4个小角)用第二种工具来量角3是多少个角?(3个半小角)

  【设计意图:4个小角制造麻烦,促使改进量角工具为半圆量角工具,更为简单快捷。同时,让学生认识到每个小角的顶点都在半圆量角工具的中心;由3个半小角制造认识的冲突,促使学生思考改进量角工具的方法。】

  3.改进量角工具

  (1)同学们能不能想办法改动一下手中的量角工具,是我们的测量结果精确的用一个整数来表示呢?(课件)将每一小角再分成两个小角,数出一共有七个小角。

  (2)给量角工具标上数字

  如果每次都是一个一个的数,有什么感受?能不能想个办法,不用一个一个的数,一眼就能看出这是12呢?

  开始的这条边上应该表上数字几?想想我们用尺子测量物体长度时,都是从刻度几开始的?

  (3)再测量一个角,但是还是不能用一个整数表示,怎么办呢?(课件)把每个小角*均分成十分,可以得到多少个更小的角?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数出7个、12个角,体会到一个个数比较麻烦,引发出进一步改进量角器的必要。】

  4.简化量角工具

  看看现在的量角工具有什么感受?简化量角工具,得到的工具和量角器几乎是一样的。

  5.量角器上读角

  (1)认识一度角

  把半圆*均分成180份,每一份所对的角叫做一度角。记作“1°”。角的计量单位是“度”,用符号“°”表示。那两个一度角是几度角?三个一度角是几度角?

  (2)认识几度角

  ①认识5度,145度角。②反方向读角,怎么能看出是50度的角?

  (3)能不能想办法不用计算不用数,一眼就能看出是50度的角?

  【设计意图:认识角的计量单位,感知1度角的大小,初步理解量角的方法。50度角同时引发读角过程中的矛盾冲突,引出外刻度。】

  6.认识量角器各部分名称

  量角器外圈数字叫外刻度,量角器内圈数字叫内刻度。量角器有两个0刻度线,分别对应着内外刻度。所有小角顶点聚集在一起的这个点就是量角器的中心。

  同学们看我手中的大量器,和老师一起说说量角器各部分的名称。

  7.(1)读出下列各角的度数

  开口向右70度角和开口向左60度角,开口向右用到量角器的内刻度,开口向左用到量角器的外刻度。

  (2)在2号练*纸上画出下列各角(注意强调中心点、0刻度线、内外刻度线)90°,180°,120°,60°(强调内外刻度两种表示)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正确区分和使用内刻度和外刻度,在会读的基础上正确的画出各个角。】

  (此处增加开口向右70度角和开口向左60度角,以及在纸上画角,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内外角,也为量角做好了准备。)

  (3)拿出自己的量角器,试着量一量3号练*纸上角一的大小。(学生操作演示)强调注意中心点对齐,零刻度线和角的一边对齐,看是内刻度还是外刻度并读出度数。

  (4)量一量3号练*纸上其余各角的度数。

  三、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2、能按照顺序进行看图说话练*。

  3、能用一定的记字方法记住9个生字的字形,写好”追”,”喊”两个字。

  4、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感受秋天的美好景象,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

  看图按顺序说一段话。

  教学准备:

  挂图、字卡、课前寻找秋天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生活激趣

  1、今天,我们来学*一篇新课文《秋游》,请小朋友跟老师一起板书课题。

  2、“秋”指什么季节?“秋游”是什么意思?(秋天到郊外游玩)齐读课题。`

  3、在我们的身边,秋天已经悄悄来临了。这两天,大家都睁大了双眼去寻找秋天,来说说你们的收获吧。可以是一句话,也可以是一首诗或儿歌。(全班交流)

  4、大家的收获还真不少。这节课,老师要邀请大家一起去郊外游玩,希望大家能玩得开心,收获更多。

  二、范读课文,指导看图。

  1、请大家把书翻到第1课《秋游》,捧好书,准备出发。(师范读)

  2、同学们跟着老师去郊外游玩,你看到了些什么?又说了些什么?请大家走进这幅《秋游》图。

  (1)我们从上往下看,秋天的天空中,你看到了些什么?它们是什么样子的?(……的天空……几朵白云有的像……有的像……小鸟……)板书:天空。

  (2)秋天的农田里,长了哪些庄稼?它们有是什么样子?(稻子金黄,高梁火红,棉花雪白雪白。)

  板书:田野

  (3)你们在草地上玩了什么呢?

  出示:我们有的(),有的(),有的(),有的()。

  (板书:游玩)

  3、大家说得真不错,现在你能按“天空——田野——游玩“的顺序向大家介绍一下你秋游的经历吗?(指名一生说)

  三、初读课文。

  1、秋游的经历真令人开心,《秋游》这一篇课文更是生动地记录了同学们的游玩经历过程,现在请大家自由轻声地朗读课文。。

  要求:①读准字音②读通句子(读3遍)

  2、这些生字词你能读准了吗?自己先练一练。

  出示:追逐郊外白兔绵羊

  老师喊着高梁凉了

  棉花稻子一望无边

  逮蚂蚱打滚儿亮嗓子

  (1)自由练读。

  (2)带拼音开火车读,齐读

  (3)去拼音一行一行读,齐读

  3、大家的生字词读得这么棒,相信读课文也难不了你们。第一节写了同学们跟着老师去郊外游玩,谁来读?

  (1)来到郊外,同学们看到秋天的天空美极了。(板书:美)谁来读第2节。(请生读,评议)

  (2)秋天的田野也很美。(板书:美)谁来读第3节?(请生读,评议)

  (3)第4节写同学们在草地上玩得很开心。(板书:开心)谁来读?(请生读)

  4、美好的秋天,尽情的玩乐,真令人难以忘怀,让我们一起再次走进课文,再次去郊外游玩一番。(齐读课文)

  四、分析字形,指导写字。

  1、今天,同学们跟着老师去郊游,玩得都很开心,可课文中的生字却急坏了,它们争着抢着对同学们说:“小朋友们,今天可别光顾着玩,还得认真写好字呀!”同学们,你们会认真写好字吗?”

  2、出示:“追”“喊”

  (1)先和它们一起打个招呼。

  (2)书空这两个字的笔顺。

  (3)说说怎么记住它们。

  (4)范写

  追:竖笔写在竖中线,两个左框紧贴竖。点的起笔要略低,捺脚运笔重到轻。

  喊:口字写得窄而上,一撇写到口字下。一横一口要靠左,斜钩对角拉拉长,最后一笔点在上。

  五、课后作业

  这节课,同学们的表现都很不错,课后希望大家能把这篇美文多读几遍,争取把课文读熟练。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根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推出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过程:

  一、自主探索笔算方法。

  1、出示例1:李叔叔从某城市乘火车去北京用了12小时,火车1小时约行145千米。该城市到北京大约有多少千米?

  2、独立列式:145×12=

  3、请学生估一估145×12的大致范围。

  4、尝试算出145×12的结果,并对照估算的情况,算一算估算值与准确值的误差是否合乎实际。

  5、让学生说一说计算过程。应说以下几点:(1)先算什么;(2)再算什么,积的书写位置怎样;(3)最后算什么。

  6、师生共同归纳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一般方法的过程。

  7、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检验自己运算的结果。

  二、巩固练*

  1、课本49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用竖式计算,完成后,可能计算器自行检验。

  2、练*七第3题。

  164×32=54×145=254×36=

  217×83=43×139=328×25=

  提示学生:怎样列竖式可使计算方便些?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对比的基础上反思,明白在列竖式时,上面一行写三位数,下面一行写两位数,这样计算比较方便。同时提醒学生书写要工整,数位要对齐,计算要仔细。

  3、练*七第2、4题。

  这两题的知识背景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学生练*后,让学生根据每题的知识背景简单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三、课堂小结。(略)

  四、教学反思:

  一、说教材

  (一)教育内容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第二小节“小数的性质和小数大小的比较”的第二课时。“小数大小的比较”包括:①小数位相同的小数的大小比较,②小数位数不同的小数的大小比较。

  (二)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由于进一步学*“小数大小的比较”是学生从直观形象的比较到抽象思维形成比较的掌握过程,即学生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对发展学生的类推能力有着重要作用。因此,“小数大小的比较”是本节的重点,其中“小数位数不同的小数的大小比较”学生往往仿照比较整数大小的方法,只根据小数位的多少来判断小数的大小,容易出现错误,所以讲清“小数位数不同的小数的大小比较”是本课的难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小数位数相同的小数的大小比较”。

  2、使学生掌握“小数位数不同的小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同时培养学生有顺序地思考问题的*惯。

  二、说教法

  运用知识迁移的规律,启发引导的方法组织教学,层层深入促使学生在积极的思维中获得新知。

  采用直观、启发、讨论、抢答、尝试、练*等多种教学法,充分调动学生动脑、动口、动眼、动手,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学*,从而达到感知新知、概括新知、巩固和深化新知的目的。

  三、说学法

  我通过本的教学,在使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学*方法:

  学会通过观察、比较、归纳,最后概括出一些规律性的结论。

  通过学*本节内容,培养学生有顺序地思考问题的*惯。

  通过指导学生阅读看书,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本节教学共分五个环节进行:①温故互查引入新课;②设问导读学*新知;③自我检测发现问题;④巩固练*结;⑤课堂检测。

  (一) 温故互查引入新课

  通过2人小组复述回忆整数大小的比较的方法;即 当整数位数不同时,位数多的那个数就大。当整数数位相同时,从高位开始比较,按数位顺序一位一位地比,哪一位的数大,那个数就大,就不再比下一位了。利用 3、小明带了14元8角,到自然选商场买一支钢笔,结果发现一支钢笔的价钱是13.50元,那么小明带的钱够吗?引出课题 今天开始学*“小数大小的比较”。板书课题然后设问学生:“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是否同整数一样从高位起一位一位地比较呢?学生回答:“是”这时老师有意不表达,留下悬念,激起学生对知识的求和欲望,从而使学生进入的学*状态,老师利用这一机会,进行尝试教学。

  (二)设问导读学*新知

  1、出示教科书第60页的例题4的图。

  你能给他们排出名次吗?

  (1)教师:到底谁是第一名呢?我们的裁判员会怎么做呢?

  (让学生分组讨论,然后汇报讨论的结果)

  汇报:谁跳得最远,谁就是第一名,因此我们只要两个的比较小数的大小就可以了。

  (2)如何比较3.05米、2.84米、2.93米的大小呢?请同学们联系我们学过的整数比大小的方法,以四人为一个小组进行讨论。

  汇报:先看这四个数的整数部分,因为3>2,所以3.05米>2.□□,得出小明跳得最远。

  接着看2.84米、2.88米、2.93米这三个小数,客观存在们的整数部分都是2,那我们就看它们的十分位,因为8<9,所以2.8□米<2.9□米,得出小红和小莉没有小军跳得远。

  最后再看2.84米,它们俩的整数部分是2,十分位都是8,那我们就看它们的百分位,因4<8,所以2.84米<2.88米,得出小红没有小莉跳得远。

  得出结论:小明第一名。小军第二名,小莉第三名,小红第四名。

  我采取讨论、尝试、抢答、直观、记发等多种教学法,层层深入地应用知识的迁移规律,完成从形象到抽象的类推比较过程。

  3、概括总结

  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先看它们的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整数部分相同,十分位上的数就大,如果十分位上的数相同,百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

  并提问:结论最后为什么不用句号而用省略号,此问题告诉学生后面的数位还可发类推下去。

  (三)自我检测发现问题

  通过自我检测发现问题,及时讲解。同时让学生明确,比较小数大小与比较整数的大小有什么异同点?

  (比较小数大小与比较整数的大小的相同点是,也是从高位比起,一位一位的比较。不同点是:整数比大小,如果位数不同,数位多的就比较大;而小数不能只看小数的位数的多少)

  (四)巩固练*结

  教师讲评时重点让学生说说怎样比较几个数的大小的?

  (比较几个小数的大小时,可采用排列的方法,将几个数竖着排下来,注意数位对齐,也就是小数点对齐,这样比较起来较快,又不容易产生错误)

  巩固练*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过程,这一阶段是学生矾固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发展智力的重要阶段,这一阶段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要注意抓住学生的求胜心理进行练*,激发学生的学*兴趣,确保学*任务的圆满完成。

  (五)课堂检测

  从检测结果看,效果较好,课后还有待于继续练*。

  教学内容:

  四年级下册教材第38、39页的内容及练*十第1、2、3、4题。

  教学目的:

  1. 引导学生知道、掌握小数的性质,能利用小数的性质进行小数的化简和改写.

  2.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及观察、比较、抽象和归纳概括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意识和数学思想,使学生感悟到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同时渗透事物在一定情况下可以相互转化的观点.

  教学重点: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小数的性质.

  教学难点:

  能应用小数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夏天的时候同学们都爱吃冷饮,老师了解到校门口左边的商店里一种雪糕标价是2.5元,右边一家则是2.50元,那你们去买的时候会选择哪一家呢?为什么?

  为什么2.5元末尾添个0价钱不变呢?究竟可以添几个零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一方面的知识。

  二、出示课题,提出目标。

  1.知道、掌握小数的性质,能利用小数的性质进行小数的化简和改写.

  2.培养动手操作能力以及观察、比较、抽象和归纳概括的能力.

  3.培养初步的数学意识和数学思想,感悟到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

  三、自学尝试,探究新知。

  1.出示尝试题

  (1)1、10、100这三个数相等吗?你能想办法使它们相等吗?

  (2)你能把1分米、10厘米、100毫米改用“米”作单位表示吗?

  (3)改写成用米作单位表示后,实际长度有没有变化?说明什么?

  (4)“0.1米= 0.10米=0.100米”这个等式从左往右看,小数末尾有什么变化?小数大小有什么变化?从右往左看又怎样呢?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2.学生自学课本38页后尝试练*并讨论。(5分钟后全班交流)。

  3.根据自学情况引导讲解。

  四、拓展练*, 验证结论。

  为了验证我们的这个结论,我们再来做一个实验。

  1.出示做一做:比较0.30与0.3的大小

  你认为这两个数的大小怎样?(让学生先应用结论猜一猜)

  2.想一下你用什么办法来比较这两个数的大小呢?(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可以进行小组讨论合作,想的办法越多越好)

  3.在两个大小一样的正方形里涂色比较。

  (1)左图把1个正方形*均分成几份?阴影部分用分数怎样表示?用小数怎样表示?

  (2)右图把同样的正方形*均分成几份?阴影部分用分数怎样表示?用小数怎样表示?

  (3)小数由0.3到0.30,你看出什么变了?什么没变?你从中发现了什么?(*均分的份数变了,即小数的计数单位变了,而阴影部分的大小没有变,得出0.3=0.30。)

  概括总结: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这叫做小数的性质。

  过度:我们如果遇到小数末尾有“0”的时候,一般可以去掉末尾的“0”,把小数化简。

  五、应用新知,尝试练*。

  (1)出示例3:把0.70和105.0900化简.


四年级下册数学备课教案范文五份(扩展5)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菁华5篇)

  教学目标

  1.经 历从生活情境到方程模型的建构过程,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数量关系。

  2.提高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3.在列方程的过程中,发展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方程的解的意义,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

  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铺垫。

  1.下面哪些是等式? 哪些是方程?

  5y 36÷x=97?8+9m 10-x=3?54+x>9 5×7=35 6y+6=48 2x+3x=20

  2.解方程。

  10-x=5? x+1 0=20 x+3=1 2 x-11=5

  二、走进新课。

  1.等式两边都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 个不为0的数),等式还成立吗?

  解:等式成立。

  2.请你用发现的规律,解出我们前面列出的方程。

  4y=xx y=500

  3.解方程。

  (1)x÷3=9 x=27

  (2)7y=28 y=4

  4.下列解法正确吗?

  (1)x-19=19

  解:x-19+19=19-19 x=0

  正确解法:x-19+19=19+19 x=38

  (2)3x=36

  解:3x÷ 3=36÷3 x=12

  三、随堂练*。

  1.解方程。

  (1)6x=156

  (2)3x=630

  (3)59+x=120

  (4)x÷28=0

  四、小结

  等式两边都乘 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等式成立。

  五、作业。

  教材P71第5题。

  第一单元 四则运算

  只含有同一级运算的混合运算

  月 日 第 课时

  教学内容:P4/例1、例2(只含有同一级运算的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同一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惯。

  教学过程:

  一、主题图引入

  观察主题图,根据条件提出问题。

  (1)说一说图中的人们在干什么?“冰雪天地”分成几个活动区?每个区有多少人?你是怎么知道的?

  组织学生提问并对简单地问题直接解答。

  (2)根据图中提出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怎样解决?

  通过补充条件,继续提问。

  1、滑冰场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离去,又有85人到来。现在有多少人在滑冰?

  2、“冰雪天地”3天接待987人。照这样计算,6天预计接待多少人?等等。

  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

  提示学生可以自己进行条件的补充。

  二、新授

  1、小组4人对黑板上的题目进行分配解答。

  引导学生对黑板上的问题进行解答,请学生在练*本上列出综合算式并进行脱式计算。

  2、小组内互相说说你是怎样解答的?

  教师巡视并对学生的叙述进行指导。

  3、全班汇报:组织全班同学进行汇报,并且互相补充,注意每步表示的意义的叙述。

  (1)71-44+85

  =27+85

  =113(人)

  71-44表示中午44人离去后还剩多少人,在加上到来的85人,就是现在滑冰场有多少人。

  (2)987÷3×6 6÷3×987

  =329×6 =2×987

  =1974(人) =1974(人)

  第一种方法中,987÷3算出了1天“冰雪天地”接待的人数,在乘6算出6天接待的总人数。(实际上就是原来学*的乘除混合应用题,不知道单一量的情况下求总量,一般都是乘除混合应用题。)

  第二种方法,因为是照这样计算,那么每天接待的人数可以看作是一样多的,就可以先算出6天是3天的几倍,6天接待的总人数也是3天接待的总人数的几倍。就可以直接用3天的987人数去乘算出来的2倍。等等。

  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照这样计算”的意思。

  强调:可用线段图帮助理解。

  教师要注意这种方法的叙述,方法不要求全体学生都掌握,主要掌握运算顺序。

  4、巩固练*

  (1)根据老师提供的情景编题。A加减混合。乘车时的上下车问题,图书馆的借书还书问题,B速度、单价、工作效率

  先个人编题,再两人交换。

  小组合作,减少重复练*。

  教学目标:

  (一)能正确地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

  (二)能把整万或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

  (三)培养学生比较、分析的思维能力,养成良好的学**惯。

  教学重点:

  亿以内的数位顺序。

  教学难点:

  大数的改写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准备

  在下面○里填上>、<或=,再说一说你是怎样比较的?

  999○1010;601○564;687○678

  提问

  1、第一组两个数你是怎样比较的?

  (三位数与四位数比,四位数一定比三位数大,因为三位数比一千小,四位数大于或等于一千。)

  2、第二、三组数都是三位数,你是怎样比较的?

  (两个三位数比较,百位上数大的那个数就大;百位上相同,十位上大的那个数就大。)

  二、学*新课

  教师谈话:我们已经学过万以内数的比较大小,今天我们要学*的第一个内容,是亿以内数的比较大小。(板书课题:比较数的大小)

  1、出示例题。

  提问

  ①五个数各是几位数?

  ②六位数位是什么位?七位数位是什么位?

  960万和166万,谁大谁小?

  9600000>1660000。(板书)

  ①这两个数各是几位数?

  ②这两个数都是七位数,位数相同的两个数怎样比较大小呢?先比较哪位上的数?

  ③两个数左起第一位百万位上分别是9和1,由此来看,位数相同,从高位开始比较。

  ④同学们推想一下,七位数与六位数比较呢?八位数与七位数比较呢?那么如果两个数的位数不同,怎样比较大小呢?

  (如果两个数的位数不同,位数多的那个数大,七位数比六位数大,八位数比七位数大。)

  出示第二组数:1220000,450000。

  提问:谁大谁小?

  启发学生逐步总结出完整的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

  提问

  ①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有几种情况?位数不同怎么比?

  ②如果位数相同怎么比?先要从哪一位比?如果左起第一位上的数相同,怎么比呢?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中关于比较两数大小方法的结语,举例说明。

  教师说明:“位数”是指一个数用几个数字写出来的(最左端的数字不能是0),有几个数字就是几位数。如99864是五位数,101010是六位数。“左起第一位”是数位,数位是指一个数中的数字所占的位置。如99864左起第一位是“9”,“9”是在万位上,101010左起第一位是“1”,“1”在十万位上。“数位”与“位数”是不一样的。

  练一练

  (1)比较每组中两个数的大小,说说是怎么比的?

  70080○70101;98965○100000

  (2)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下面各数。

  404004004004400050004

  指导学生做第(2)题时,先比较位数的多少,再把位数相同的几个数进行比较,也可以把这四个数排成一竖行,相同数位对齐。如

  可以看出:400400,40400最小。再把它们从小到大编成序号,按序号进行排列:40400<4400<50004<400400就不容易错。

  2、教学把整万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

  出示50000,让学生读数。

  教师指出:这是一个整万的数。像这样整万的数,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比较简便。

  提问:万位在右起第几位?整万的数万位后面有几个0?

  把整万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只要把后面的四个0去掉,加上一个万字就行了。例如50000写成5万,或50000=5万。又如1800000写成180万,或1800000=180万。

  练一练把下面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

  (1)250000

  (2)3200000

  (3)1994年我国共生产自行车40450000辆。

  其中第(3)题强调单位名称,即4045万辆。

  (三)巩固反馈

  1、总结性提问

  (1)今天我们学*了哪些内容?

  (2)怎样比较两个整数的大小?

  (3)怎样把整万的数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

  2、发展性练*。

  指导学生做10页2、3题。

  第3题指导性提问

  (哪个数最小,哪个数,用什么方法比较的?)

  3、课后练*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是在学生基本上掌握了亿以内数的读写方法以后,学*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把整万的数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虽然内容不十分集中,但与过去学过的旧知识联系紧密。因此,教学过程的设计,采用帮助学生回忆有关的旧知识,引导学生探索出新方法。

  本节课分三个层次,分两段提出课题。

  第一层次是比较两个数的大小。由复*万以内数比较大小,引伸到比较亿以内两个整数的大小。分成位数不同和位数相同的两种情况,引导学生总结出比较两个整数大小的方法。

  第二个层次是学*把整万的数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第三个层次通过有针对性的练*,训练强化所学新知识,并适时引导,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归纳推理能力。根据本节课的内容,教学中采用边讲边练的形式,对课本中的练*进行适当地指导。

  板书设计:

  比较数的大小和数的改写

  比较方法:位数相同,从高位开始比起。

  位数多的数比较大

  9600000=960万

  10000000000=100亿

  教学内容: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课本58页例1和做一做,59页例2,例3和做一做以及64页练*十的第

  1.使学生理解什么是小数的性质,1,2,3题。

  教学目标:

  学会运用小数的性质把一些小数化简或进行改写;

  2.培养学生自主提出问题、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精神、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3.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引导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掌握小数性质的含义。

  教学难点:

  小数性质归纳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导入主题

  1、学校门口的两家文具店,左边一家的三角板套装售价是2.8元,右边一家的三角板套装售价是2.80元,同学们,你们觉得他们的价格比较起来怎么样?你们是怎么样比较的?

  2、为什么2.8元末尾添个0大小不变呢?这是怎么回事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一方面的知识。(板书:小数的性质)

  二、探索性质

  1、教学例1。

  (1)投影出示例1,让学生读题,明确要求。

  (2)启发学生根据小数的意义把0.1米、0.10米、0.100米所表示的长度在米尺上标出来(教师投影米尺图),并用整数表示。如果学生有困难,教师以0.1米为例示范:

  0.1米表示1/10米,也就是1/10米,即1分米,如图:

  关于0.10米、0.100米,让学生独立或讨论完成。

  (3)反馈学生完成情况,并把形成的一致意见投影出示:

  0.10表示10/100米,也就是10/100米,即10厘米,如图:

  0.100米表示100/1000米,也就是100/1000米,即100豪米,如图:

  (4)教师肯定学生的学*活动,并把三幅米尺图投影重叠两次,让学生观察后问:你认为0.1米、0.10米、0.100米的大小关系是怎样的?请把道理讲出来。(组织学生分组讨论)

  教师板书:因为1分米=10厘米=100毫米,所以0.1米=0.10米=0.100米

  (5)引导学生观察等式0.1米=0.10米=0.100米,问:比较这三个小数,你发现了什么?启发学生从左往右、再从右往左观察,初步得出结论: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板书)

  2、验证性质

  (1)同学们自己完成58页“做一做”。

  (2)让学生从直观图上比较0.3和0.30的大小。

  (3)0.3=0.30这个结果说明了什么?

  三、运用性质

  1、教学例2

  (1)教师对学生说明:像把0.70=0.7,去掉小数点末尾的“0”,就可以把小数化简。(板书:化简)

  (2)学生自己完成105.0900=

  (3)学生讨论交流105.0900里的其他的0可以去掉吗?为什么?

  (4)全班交流、强调小数的性质中说的是“小数的末尾的0”。

  (5)完成59页做一做第1题。

  A、学生自己完成。

  B、全班订正答案。

  2、教学例3:

  (1)教师说明:利用小数的性质,根据需要可以"把一个数改写成具有指定小数位数的小数。(板书"改写")

  (2)学生自己完成。

  (3)大家这样做的根据是什么?

  (4)说明任何整数都可以看作小数部分是0的小数。强调把一个整数改写成具有指定小数位数的小数时,不要忘记在个位的右下面点上小数点。

  (5)完成59页做一做第2题。

  A、学生自己完成。

  B、全班订正答案。

  3、在应用小数的性质时,要注意什么问题?

  (1)讨论下面的3个问题:

  A、0.70,去掉0,小数的大小变不变?

  B、4.08去掉0,会怎么样?

  C、0.31的末尾可以添上0吗?

  (2)全班齐读小数的性质,强调性质中的“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

  四、看书质疑。

  学生自己看课本58.59页,提出质疑,大家交流解决。

  五、巩固练*

  1、下面的说法哪个正确,不正确的请举出反例。

  (1)小数点后面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2)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3)一个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这个数的大小不变。

  练后问:你认为在小数性质的表述语中,哪几个词语最重要?(教师在"小数"、"末尾"的下面加上着重号)

  2、做64页练*十第1、2、3题。

  第1题让学生练*后说说哪些位置上的0不能去掉。((1)整数中的0不论何处都不能去掉;(2)小数非末尾的0不能去掉)

  六、全课总结

  1、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2、评价你自己或是某位同学本节课的学*积极性。

   教学内容:课本第14页例3,练*四第1-3题,三步计算应用题(一)。

  教学目标:

  使学生熟练掌握数量关系及解题思路,会解答简单的两、三步计算的应用题。提高学生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让学生掌握数量关系、学会分析问题的方法,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学*的难点。

  教学过程:

  一、复*准备。

  1.板演:

  新镇小学三年级有4个班,每个班40人;四年级有114人。三年级和四年级一共有多少人?

  2.思路训练。

  全班同学口答:

  (1)根据条件补充问题,并说出数量关系。

  有5个教室,每个教室有8盏灯?

  王*同学每天早晨跑500米,跑了5天?

  8个打字员共打字1600个?

  三年级有160人,四年级有114人?

  (2)根据问题找条件,并说出数量关系。

  *均每人采集树种多少千克?

  火车速度是汽车速度的几倍?

  香蕉比桔子少多少筐?

  买足球共用多少元?

  订正第1题,说说解题思路,是怎样分析的。

  二、学*新课。

  1.新课引入。

  复*题是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如果问题不变,改变其中的一个条件,使其为三步计算的应用题,应该怎样表示?(学生可能想到,四年级人数不直接给出,改为四年级比三年级少46人。这样改是合理的,但它不是三步计算题了,因此只能改成:四年级有3个班,每班38人。)

  教师点明: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应用题。(板书课题:三步应用题)

  2.出示例3。

  新镇小学三年级有4个班,每班40人,四年级有3个班,每班38人。三年级和四年级一共有多少人?

  (1)审题、理解题意。

  学生读题后,说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师生共同完成线段图:

  每班40人

  三年级:

  每班38人共?人

  四年级:

  (2)分析数量关系。

  让学生结合线段图自己分析,并独立列式解答,然后集体交流,说出解题思路和过程。

  分析:从最后的问题入手分析,要求三、四年级共有多少人。必须知道三、四年级各有多少人。但题中这两个条件都没有直接告诉,因此第一步先算三年级有多少人?40×4=160(人);第二步算四年级有多少人?38×3=114(人);第三步再把这两个年级人数合并起来,160+114=274(人)。就是要求的问题,即三、四年级的总人数。

  教师板书:

  ①三年级有多少人? 40×4=160(人)

  ②四年级有多少人? 38×3=114(人)

  ③三年级和四年级一共有多少人? 160+114=274(人)

  答:三年级和四年级一共有274人。

  刚才的思考方法是从问题入手,找出所需要的条件,然后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

  大家想一想,如果从题目的条件入手分析,那么题目中哪两个条件有密切关系?可以得到什么新的数量?

  (三年级有4个班,每班40人,可以求出三年级有40×4=160(人);四年级有3个班,每班38人,可以求出四年级有38×3=114(人);最后把两个年级人数合起来,160+114=274(人)就是题中要求的问题。)


四年级下册数学备课教案范文五份(扩展6)

——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实用十份

  教学目标:

  1.经历量角器的形成过程,认识量角器。

  2.会使用量角器正确测量角的度数。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量角的方法,能够正确使用量角器量角。

  教学难点:

  1.灵活使用量角器。

  2.能根据测量的情况,区分内、外刻度,正确读出角的度数。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三张练*纸,两种量角工具(单个小角和半圆量角工具),量角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出示两个角,角一和角二)课前纪翔和李毅画了两个角,让我帮忙比较大小,现在老师想请大家来帮他俩比较一下,哪一个角大?这节课我们就来学*“角的度量”。

  (此处更改为直接比较两个角的大小,目的是更贴*生活,引出矛盾冲突,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二、讲授新课

  1.测量工具的选择

  看到这四个字,你有什么问题?(用什么量?怎么量?……)我们一个个的来解决,先看第一个问题“用什么量?”谁来猜猜看?(尺子……)这都是大家的猜想,究竟谁说的对呢?我们一起想一下以前学过的有关测量的知识,能不能有所启发。(课件)线段的测量和面积的测量。大家想想看,用什么来测量角的大小呢?(用小线段的长度测量大线段的长度,用小正方形的面积来测量大图形的面积,应该用小角来测量大角。)

  2.两种量角工具的选择

  (1)用单个小角量角

  用单个小角量一量练*纸一上的角一是几个小角?(先自己量,然后生演示操作,是两个小角。)那么角二是几个小角呢?试着量一量。(学生演示)这次需要四个小角,有没有比较简便快捷的方法,一下就能量出来呢?

  (此处,更改为量取四个小角的角,比较麻烦,从而引出半圆量角工具。四个小角的目的让学生知道每个小角的顶点都聚在一个点上,就是半圆量角工具的中心,为后续角的度量打下基础。)

  (2)连在一起的角

  我们可以将这些小角连在一起,组成这样一个量角工具(出示半圆)。我们再用这第二种工具来量一量角2是多少个角?(4个小角)用第二种工具来量角3是多少个角?(3个半小角)

  【设计意图:4个小角制造麻烦,促使改进量角工具为半圆量角工具,更为简单快捷。同时,让学生认识到每个小角的顶点都在半圆量角工具的中心;由3个半小角制造认识的冲突,促使学生思考改进量角工具的方法。】

  3.改进量角工具

  (1)同学们能不能想办法改动一下手中的量角工具,是我们的测量结果精确的用一个整数来表示呢?(课件)将每一小角再分成两个小角,数出一共有七个小角。

  (2)给量角工具标上数字

  如果每次都是一个一个的数,有什么感受?能不能想个办法,不用一个一个的数,一眼就能看出这是12呢?

  开始的这条边上应该表上数字几?想想我们用尺子测量物体长度时,都是从刻度几开始的?

  (3)再测量一个角,但是还是不能用一个整数表示,怎么办呢?(课件)把每个小角*均分成十分,可以得到多少个更小的角?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数出7个、12个角,体会到一个个数比较麻烦,引发出进一步改进量角器的必要。】

  4.简化量角工具

  看看现在的量角工具有什么感受?简化量角工具,得到的工具和量角器几乎是一样的。

  5.量角器上读角

  (1)认识一度角

  把半圆*均分成180份,每一份所对的角叫做一度角。记作“1°”。角的计量单位是“度”,用符号“°”表示。那两个一度角是几度角?三个一度角是几度角?

  (2)认识几度角

  ①认识5度,145度角。

  ②反方向读角,怎么能看出是50度的角?

  (3)能不能想办法不用计算不用数,一眼就能看出是50度的角?

  【设计意图:认识角的`计量单位,感知1度角的大小,初步理解量角的方法。50度角同时引发读角过程中的矛盾冲突,引出外刻度。】

  6.认识量角器各部分名称

  量角器外圈数字叫外刻度,量角器内圈数字叫内刻度。量角器有两个0刻度线,分别对应着内外刻度。所有小角顶点聚集在一起的这个点就是量角器的中心。

  同学们看我手中的大量器,和老师一起说说量角器各部分的名称。

  7.(1)读出下列各角的度数

  开口向右70度角和开口向左60度角,开口向右用到量角器的内刻度,开口向左用到量角器的外刻度。

  (2)在2号练*纸上画出下列各角(注意强调中心点、0刻度线、内外刻度线)90°,180°,120°,60°(强调内外刻度两种表示)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正确区分和使用内刻度和外刻度,在会读的基础上正确的画出各个角。】

  (此处增加开口向右70度角和开口向左60度角,以及在纸上画角,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内外角,也为量角做好了准备。)

  (3)拿出自己的量角器,试着量一量3号练*纸上角一的大小。(学生操作演示)强调注意中心点对齐,零刻度线和角的一边对齐,看是内刻度还是外刻度并读出度数。

  (4)量一量3号练*纸上其余各角的度数。

  三、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一、说教材

  (一)教育内容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第二小节“小数的性质和小数大小的比较”的第二课时。“小数大小的比较”包括:①小数位相同的小数的大小比较,②小数位数不同的小数的大小比较。

  (二)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由于进一步学*“小数大小的比较”是学生从直观形象的比较到抽象思维形成比较的掌握过程,即学生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对发展学生的类推能力有着重要作用。因此,“小数大小的比较”是本节的重点,其中“小数位数不同的小数的大小比较”学生往往仿照比较整数大小的方法,只根据小数位的多少来判断小数的大小,容易出现错误,所以讲清“小数位数不同的小数的大小比较”是本课的难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小数位数相同的小数的大小比较”。

  2、使学生掌握“小数位数不同的小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同时培养学生有顺序地思考问题的*惯。

  二、说教法

  运用知识迁移的`规律,启发引导的方法组织教学,层层深入促使学生在积极的思维中获得新知。

  采用直观、启发、讨论、抢答、尝试、练*等多种教学法,充分调动学生动脑、动口、动眼、动手,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学*,从而达到感知新知、概括新知、巩固和深化新知的目的。

  三、说学法

  我通过本的教学,在使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学*方法:

  学会通过观察、比较、归纳,最后概括出一些规律性的结论。

  通过学*本节内容,培养学生有顺序地思考问题的*惯。

  通过指导学生阅读看书,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本节教学共分五个环节进行:①温故互查引入新课;②设问导读学*新知;③自我检测发现问题;④巩固练**结;⑤课堂检测。

  (一) 温故互查引入新课

  通过2人小组复述回忆整数大小的比较的方法;即 当整数位数不同时,位数多的那个数就大。当整数数位相同时,从高位开始比较,按数位顺序一位一位地比,哪一位的数大,那个数就大,就不再比下一位了。利用 3、小明带了14元8角,到自然选商场买一支钢笔,结果发现一支钢笔的价钱是13.50元,那么小明带的钱够吗?引出课题 今天开始学*“小数大小的比较”。板书课题然后设问学生:“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是否同整数一样从高位起一位一位地比较呢?学生回答:“是”这时老师有意不表达,留下悬念,激起学生对知识的求和欲望,从而使学生进入的学*状态,老师利用这一机会,进行尝试教学。

  (二)设问导读学*新知

  1、出示教科书第60页的例题4的图。

  你能给他们排出名次吗?

  (1)教师:到底谁是第一名呢?我们的裁判员会怎么做呢?

  (让学生分组讨论,然后汇报讨论的结果)

  汇报:谁跳得最远,谁就是第一名,因此我们只要两个的比较小数的大小就可以了。

  (2)如何比较3.05米、2.84米、2.93米的大小呢?请同学们联系我们学过的整数比大小的方法,以四人为一个小组进行讨论。

  汇报:先看这四个数的整数部分,因为3>2,所以3.05米>2.□□,得出小明跳得最远。

  接着看2.84米、2.88米、2.93米这三个小数,客观存在们的整数部分都是2,那我们就看它们的十分位,因为8<9,所以2.8□米<2.9□米,得出小红和小莉没有小军跳得远。

  最后再看2.84米,它们俩的整数部分是2,十分位都是8,那我们就看它们的百分位,因4<8,所以2.84米<2.88米,得出小红没有小莉跳得远。

  得出结论:小明第一名。小军第二名,小莉第三名,小红第四名。

  我采取讨论、尝试、抢答、直观、记发等多种教学法,层层深入地应用知识的迁移规律,完成从形象到抽象的类推比较过程。

  3、概括总结

  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先看它们的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整数部分相同,十分位上的数就大,如果十分位上的数相同,百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

  并提问:结论最后为什么不用句号而用省略号,此问题告诉学生后面的数位还可发类推下去。

  (三)自我检测发现问题

  通过自我检测发现问题,及时讲解。同时让学生明确,比较小数大小与比较整数的大小有什么异同点?

  (比较小数大小与比较整数的大小的相同点是,也是从高位比起,一位一位的比较。不同点是:整数比大小,如果位数不同,数位多的就比较大;而小数不能只看小数的位数的多少)

  (四)巩固练**结

  教师讲评时重点让学生说说怎样比较几个数的大小的?

  (比较几个小数的大小时,可采用排列的方法,将几个数竖着排下来,注意数位对齐,也就是小数点对齐,这样比较起来较快,又不容易产生错误)

  巩固练*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过程,这一阶段是学生矾固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发展智力的重要阶段,这一阶段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要注意抓住学生的求胜心理进行练*,激发学生的学*兴趣,确保学*任务的圆满完成。

  (五)课堂检测

  从检测结果看,效果较好,课后还有待于继续练*。

  教学目标:

  1.通过解决姐、弟二人的邮票的张数问题,进一步理解方程的意义。

  2.通过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解形如2x-x=3这样的方程。

  3.在列方程的过程中,发展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解形如2x-x=3这样的方程。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惯。

  教学策略:

  根据情境图让学生得到信息,在前面画线段图的铺垫下让学生根据题意画线段图有助于理解ax+bx或(ax-bx)可合为一项(a+b)x或(a-b)x之后能运用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图片。

  教学设计:

  教学环节

  主导活动

  主体活动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

  激趣明标

  昨天我们已经学*了列方程解答简单的应用问题,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这方面的`知识。

  进入新课学*状态。

  比较直接的引入新知。

  二、扶放结合

  探究新知

  下面请同学们看图上的信息:

  教师:谁能说一说图上告诉我们哪些信息?谁能根据这些信息找出等量关系?

  教师强调方程的格式可以这样写:引导学生一起板书

  x+3x=180

  想:一个x与3个x合起来就

  4x=180

  是4个x

  x=45

  3x=45×3=135

  答:弟弟有45张邮票,姐姐有135张邮票。

  二、拓展延伸: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如果利用姐姐比弟弟多90张的条件,可以怎样列方程呢?

  谁能说一说你是根据哪个等量关系列的方程。

  教师引导小结:在列方程的过程中,由于有两个未知数,需要选择设一个未知数为x,在根据两个未知数之间的关系,用字母表示另一个未知数。

  看图上的信息

  分组讨论。

  小组汇报。

  1.先画线段图。

  2.根据“姐姐的张数+弟弟的张数=180”这个等量关系,列方程。

  边听边板书

  解:设弟弟有x张邮票,则姐姐有3x张邮票。

  x+3x=180

  4x=180

  x=45

  3x=45×3=135

  答:弟弟有45张邮票,姐姐有135张邮票。

  一生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本上。

  全班交流。

  举例:

  在解方程的过程中,比如:需要用到“一个x与3个x合起来就是4个x”。

  三、反馈矫正

  落实双基

  第96页试一试:

  第97页练一练的第2题。

  这一题可以列出两个不同的方程。

  第97页练一练的第3题,第4题。

  可以让学生先说一说等量关系,再列方程。

  学生独立完成,选两题进行板演。

  学生看懂图意,说一说等量关系,再列出方程,进行解答。

  学生先说一说等量关系,再列方程。

  学生独立完成。

  运用新知,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巩固新知

  四、小结评价

  布置预*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内容,你学到了什么,还有哪些疑问?

  交流学*收获

  并提出疑问

  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总结。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第二部分的内容,是建立在学生已认识四边形的知识基础上进行的。本课的内容是对四边形进行分类,通过分类让学生了解梯形的特征,并进一步认识*行四边形。通过本节课的学*,使学生掌握四边形按两组对边是否*行可分为*行四边形、梯形和其它四边形。教材给出的三组图形是根据两组对边是否*行来进行分类的,教材主要是对A组和B组进行研究。教学分类方法后,教材还适时安排了一些练*,旨在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渗透集合的数学思想,发展空间观念。

  2、学情分析

  本班有学生63名,有三分之一都是农民工子弟,这个班整体素质比较好,学生喜欢学*数学,对于几何初步知识,无论是线、面、体的特征还是图形特征、性质,对于四年级小学生来讲,都比较抽象,也较难掌握。因此,在课堂上我为学生创设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做中悟”,“悟中创”。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动口等多层次的感知,多角度的思考,把四边形进行分类,概括出*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操作、比较,发现四边形边的特征,会给四边形分类;理解并掌握*行四边形、梯形的种类特征。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比较,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形象灵活的思维能力。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自我探索意识和创新精神。

  本节课中,我主要通过让学生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学*,大部分学生掌握了*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并能按照四边形边的特点给四边形分类,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形象灵活的思维能力,较好的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在教学的过程中,根据教材的要求和学生实际情况,我认为重点是让学生在“做”中,学会按边的特征给四边形分类。难点是区别掌握各类四边形的特征。

  本节课中,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分一分”,发现每个四边形边的特征,进而根据边的特征为四边形分类。在学生展示的过程中,几个学生大概能说出他们的分类依据,只是还不够完整。虽然突出了教学重点,突破了难点,但是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还有待提高。

  二、教学用具

  教师课前准备:各种各样的四边形图片、三角形、*行四边形、长方形、剪刀、课件等。

  学生课前准备:自制各种各样的四边形图片、三角形、*行四边形、长方形、剪刀、胶棒、直尺。

  三、教法

  本节课设计理念为:

  1、课堂教学首先是情感成长的`过程,然后才是知识成长的过程。

  2、学生的学*过程是一个主动建构、动态生成的过程,教师要激活学生的原有经验,激发学生学*热情,让学生在经历、体验和运用中真正感悟新知。

  3、新课程改革中,要让学生成为学生的真正主人,教师要起到引导、指导的作用。

  基于以上理念,教学中,我遵循“引导探究学*,促进主动发展”的教改思路,采用如下教学方法:

  (1)引导学生采取“观察、分类、比较、操作”等方式进行探究性学*活动。

  (2)组织学生开展有意识的小组合作交流学*。

  四、说学法

  学生在学*时通过实际操作,动手实验,自主探索,合作探究的方法,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进而在交流中体验图形的特征,使他们的学*活动成为一个生动、活泼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五、说教学过程

  围绕以上总体思路,我设计了“复*导课——探索新知——巩固应用——课堂总结”四个环节进行教学。让学生在自主学*中发展。具体教学过程如下:

  (一)复*导课。

  通过三角形的分类,引入各种四边形,大屏幕显示主题情境图。

  师: 你能把这些四边形分一分类吗?这节课咱们根据四边形各自的特点给它们分分类。(揭示课题,板书课题:四边形分类)通过复*三角形的分类和学*“四边形”的定义,为本节课铺垫了基础。让学生在三角形分类的基础上,进而来研究四边形的分类。

  (二)探究新知

  (1)分一分。观察课前准备好的四边形。“观察-比较”是现代科学探索中常用方法。让学生观察四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再进行比较。

  (2)说一说。学生到前面黑板上演示分法,并说出每一组四边形的特点,再给每一组四边形起一个名字。

  (3)议一议。为什么要把长方形和正方形分到*行四边形里面呢?

  (4)用集合图来表示四边形、*行四边形、梯形、长方形和正方形之间的关系。

  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并分类摆放,再说一说你他们小组分类的依据是什么,这样,学生充分展示自己正确或错误的分类方法。师生共同概括分类的方法,同时利用集合图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突出了本节课的重点,突破了教学难点。但是学生在概括*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定义时,语言还不够准确、简练。所以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还有待提高。

  (三)巩固应用。

  为了巩固所学知识,发展学生思维,我设计了“火眼金晴(分类”、“小小魔术师(剪一剪)”、“谁是拼图高手(拼一拼)”三个练*题组,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收获,体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人人都获得成功的体验。

  在进行“小小魔术师(剪一剪)”中,由于时间的关系,这一块让学生说的太少,一味的让学生去剪,有部分学生并不知道为何要这样剪?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不断提高自己组织教学的能力,能够很好的驾驭课堂。

  (四)课堂总结

  (1)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2)我们是通过什么方法来把四边形分类的?

  通过学生自主总结梳理知识,充分发挥学生学*的主体作用。特别对学*方法的总结有利于学生可持续发展,是发展性教学目标在课时的体现。

  六、说板书设计

  四边形分类

  只有一组对边*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

  两组对边分别*行的四边形叫做*行四边形。

  用集合图展示几个图形的关系。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第七册第二单元《画角》。

  教材分析:

  本教材是在学*了量角器使用方法的基础上进行的,使学生认识到量角器不光能量角,而且还能帮助我们画角。

  本班情况及学生特点分析:

  本班有学生19名,其中男生有12名,女生有7名,班上学*风气比较正,大多数学生能自觉学*,只有两名学生因年龄小有些吃力,学生合作意识比较强。

  教学目标:

  1、会用量角器画指定度数的角。

  2、会用三角板画一些特殊度数的角。

  教学重点:

  用量角器画指定度数的角。

  教学难点:

  在使用量角器画角时,内外圈不分。

  设计思路:

  通过回忆量角器的使用方法,激励学生,量角器不光能量角,还能帮助我们准确地画角,你们愿意试试吗?自然地过渡到今天的知识点。之后给学生宽松的环境,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获取有用的技能和方法。同时边画边说基本步骤,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通过用三角板画一些特殊度数的角。培养学生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引入

  1、学生任意画角,并量出自己所画角的度数。

  教师巡视,发现问题。

  2、展示量角中读错的度数,巩固量角方法,引起学生注意

  二、新课学*

  1、师:刚才画的角度数不一,小组能不能想办法让组内每个同学所画角的度数都相等?

  师巡视,发现:有的'小组同学没有按要讲求去做,仍“各自为政”,自画自角。

  2、教师再次强调要求:

  个别小组:在组长建议下,画相同度数的角:35度、50度。但画的方法不一,且部分同学方法错误

  大多组:由小组同学发现直接用三角板画比较快,统一采用此方法

  3、画角方法

  (1)以50度为例:

  生1:错误画法

  生2:展示正确画法!

  纠正画角中的问题:

  A。点顶点。

  B。画其中一条边。

  C。确定另一条边另一条边如何确定?自学书本:P58页

  (2)展示借助三角板画角的方法

  4、小组再次画同样的角

  要求:不画直角、*角、周角这类特殊角

  5、巩固练*:

  (1)画出下列度数的角:

  40度140度

  (2)在点和射线上分别画出70度、120度角:

  三、在教师要求下画角:

  1、画60度角(你想怎么画?)

  (一般会出现有的用三角板画,有的同学用量角器画。)

  说一说,哪种更方便。

  2、画75度角

  (你想怎么画?)

  (一般会出现有的用三角板画,有的同学用量角器画。)

  说一说,哪种更方便。

  画150度角

  3、画15度角

  在发现用两个三角板拼不出来后,学生们都用量角器画角,只有一个学生采用展示量角器画15度角的方法。

  展示用三角板“减角”的方法画。

  4、画100度角

  看到100度角很多学生采用三角板拼的方法,短暂时间后放弃三角板用量角器画。

  师:三角板只能拼(减)特殊角,很多角需要用量角器画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小数。

  2、通过实际操作,体会小数与十进分数的关系,理解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部分各数位名称及意义,会正确读写小数。

  [教学重、难点] 通过实际操作,体会小数与十进分数的关系,理解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部分各数位名称及意义。

  [教学准备] 学生、老师准备计数器。

  [教学过程]

  生活中的小数

  (事先布置学生找一找生活中的小数)让学生说说生活中除了某些商品的价格用到小数外,还在哪些地方见到过小数。

  结合树上的例子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说明在每个情境中消失表示的是什么,由此激发学生进一步学*小数意义的兴趣。

  小数的意义

  自学小数的意义(看书第3页)

  小组交流

  汇报:出示正方形,把这个正方形*均分为1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数表示是十分之一,用小数表示是0.1;把这个正方形*均分为10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数表示是百分之一,用小数表示是0.01。

  以1米为例结合具体的数量理解小数

  把一米长的线段*均分为1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数表示是十分之一米,用小数表示是0.1米;把这条线段*均分为10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数表示是百分之一米,用小数表示是0.01米。

  归纳小数的意义

  通过学生的讨论归纳出小数的意义。

  小数部分的`数位及读写:

  1、小数部分的数位及数位间的进率

  先复*整数部分的数位,再介绍小数部分的数位,一位小数是十分之几,小数点右边的第一位是十分位;两位小数是百分之几,小数点右边的第二位是百分位;三位小数是千分之几,小数点右边的第三位是千分位。

  在计数器的各位上拨3个珠子,说一说各表示多少,体会数位间的进率。

  2、小数的读写

  让学生试读,注意提醒学生小数部分的读法与整数部分不同。

  3、写一写、读一读、说一说。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第二部分的内容,是建立在学生已认识四边形的知识基础上进行的。本课的内容是对四边形进行分类,通过分类让学生了解梯形的特征,并进一步认识*行四边形。通过本节课的学*,使学生掌握四边形按两组对边是否*行可分为*行四边形、梯形和其它四边形。教材给出的三组图形是根据两组对边是否*行来进行分类的,教材主要是对A组和B组进行研究。教学分类方法后,教材还适时安排了一些练*,旨在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渗透集合的数学思想,发展空间观念。

  2、学情分析

  本班有学生63名,有三分之一都是农民工子弟,这个班整体素质比较好,学生喜欢学*数学,对于几何初步知识,无论是线、面、体的特征还是图形特征、性质,对于四年级小学生来讲,都比较抽象,也较难掌握。因此,在课堂上我为学生创设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做中悟”,“悟中创”。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动口等多层次的感知,多角度的思考,把四边形进行分类,概括出*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操作、比较,发现四边形边的特征,会给四边形分类;理解并掌握*行四边形、梯形的种类特征。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比较,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形象灵活的思维能力。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自我探索意识和创新精神。

  本节课中,我主要通过让学生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学*,大部分学生掌握了*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并能按照四边形边的特点给四边形分类,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形象灵活的思维能力,较好的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在教学的过程中,根据教材的要求和学生实际情况,我认为重点是让学生在“做”中,学会按边的特征给四边形分类。难点是区别掌握各类四边形的特征。

  本节课中,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分一分”,发现每个四边形边的特征,进而根据边的特征为四边形分类。在学生展示的过程中,几个学生大概能说出他们的分类依据,只是还不够完整。虽然突出了教学重点,突破了难点,但是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还有待提高。

  二、教学用具

  教师课前准备:各种各样的四边形图片、三角形、*行四边形、长方形、剪刀、课件等。

  学生课前准备:自制各种各样的四边形图片、三角形、*行四边形、长方形、剪刀、胶棒、直尺。

  三、教法

  本节课设计理念为:

  1、课堂教学首先是情感成长的过程,然后才是知识成长的过程。

  2、学生的学*过程是一个主动建构、动态生成的过程,教师要激活学生的原有经验,激发学生学*热情,让学生在经历、体验和运用中真正感悟新知。

  3、新课程改革中,要让学生成为学生的真正主人,教师要起到引导、指导的作用。

  基于以上理念,教学中,我遵循“引导探究学*,促进主动发展”的教改思路,采用如下教学方法:

  (1)引导学生采取“观察、分类、比较、操作”等方式进行探究性学*活动。

  (2)组织学生开展有意识的小组合作交流学*。

  四、说学法

  学生在学*时通过实际操作,动手实验,自主探索,合作探究的方法,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进而在交流中体验图形的特征,使他们的学*活动成为一个生动、活泼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五、说教学过程

  围绕以上总体思路,我设计了“复*导课――探索新知――巩固应用――课堂总结”四个环节进行教学。让学生在自主学*中发展。具体教学过程如下:

  (一)复*导课。

  通过三角形的分类,引入各种四边形,大屏幕显示主题情境图。

  师: 你能把这些四边形分一分类吗?这节课咱们根据四边形各自的特点给它们分分类。(揭示课题,板书课题:四边形分类)通过复*三角形的分类和学*“四边形”的定义,为本节课铺垫了基础。让学生在三角形分类的基础上,进而来研究四边形的分类。

  (二)探究新知

  (1)分一分。观察课前准备好的四边形。“观察-比较”是现代科学探索中常用方法。让学生观察四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再进行比较。

  (2)说一说。学生到前面黑板上演示分法,并说出每一组四边形的特点,再给每一组四边形起一个名字。

  (3)议一议。为什么要把长方形和正方形分到*行四边形里面呢?

  (4)用集合图来表示四边形、*行四边形、梯形、长方形和正方形之间的关系。

  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并分类摆放,再说一说你他们小组分类的依据是什么,这样,学生充分展示自己正确或错误的分类方法。师生共同概括分类的方法,同时利用集合图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突出了本节课的重点,突破了教学难点。但是学生在概括*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定义时,语言还不够准确、简练。所以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还有待提高。

  (三)巩固应用。

  为了巩固所学知识,发展学生思维,我设计了“火眼金晴(分类”、“小小魔术师(剪一剪)”、“谁是拼图高手(拼一拼)”三个练*题组,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收获,体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人人都获得成功的体验。

  在进行“小小魔术师(剪一剪)”中,由于时间的关系,这一块让学生说的太少,一味的让学生去剪,有部分学生并不知道为何要这样剪?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不断提高自己组织教学的能力,能够很好的驾驭课堂。

  (四)课堂总结

  (1)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2)我们是通过什么方法来把四边形分类的?

  通过学生自主总结梳理知识,充分发挥学生学*的主体作用。特别对学*方法的总结有利于学生可持续发展,是发展性教学目标在课时的体现。

  六、说板书设计

  四边形分类

  只有一组对边*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

  两组对边分别*行的四边形叫做*行四边形。

  用集合图展示几个图形的关系。

  [教学目标]


四年级下册数学备课教案范文五份(扩展7)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随笔范文五份

  “学困生“一般指由于生理上的缺陷、智力上的因素、家庭和社会环境的影响等原因造成在完成学*任务上有困难的学生。由于学*成绩一时不够理想,“学困生”对学*丧失信心,无法产生学*兴趣,结果出现恶性循环,学*成绩进一步受到影响。多年的教学经验,我认为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困生”良好学**惯,是每一位数学教师的重要职责。

  1、大家知道,一旦学生不喜欢某个老师,他们就不喜欢这位老师所教的课程。要使学生对学*感兴趣,教师必须得到学生的尊敬和爱戴。因此教师在与学生接触过程中要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做到上课充满激情,对学生一视同仁,特别要尊重和关心“学困生”。一些学*成绩较差的同学,非常需要得到老师的指导和爱护,由于自卑心理沉重,却怯于接*老师,更羞于讨教问题,这时候教师要多关心他们,鼓励并要求他们定期向教师问答。让学困生明白,学*有困难不要怕,重要的是积极主动与老师配合共同去把学*大道上的障碍物搬掉,使他们亲其师,信其道。、这样学生就会喜欢你,同时也会慢慢喜欢你所教的学科。

  2、教师在课堂上要尽量多离开讲台,步入学生中间。现在,每个班的学生数都比较多,每个班的学生多超过50人,再加上学困生对数学不感兴趣。假如,课堂教师一直守着讲台,怎么知道他们想了没有,做了没有,懂了没有?所以,教师在课堂上要多走下讲堂。例如,我们班里有几位学生不管是做练*,还是讨论,还是自学,都会自顾自的玩。针对这种情况,我上课时,就尽量的离开讲台,在学生的座位之间走动,一发现学生开小差,就立刻到他们身边提醒,有时还找机会表扬表扬他们、激励激励他们。这样,这些学生就会感到教师时时都在关注自己,也就会努力克制自己了。

  3、利用集体教育,强化*惯养成。伟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要充分集体的力量,在一个班集体中学生之间相互作用、互相影响的力量是不可小视的。对于学困生数学作业*惯的养成教育,若正确运用集体的作用,会收到很好的效果。例如,我班里有几位学生,对数学非常厌烦,特别是对数学作业更是感到头痛,作业天天都不能完成,你留他们做也很难完成,这样对班里其他学生产生不良的影响,老师也感到头痛。针对这种情况,我班里的学*小组,竞赛表挂在墙壁上,每天作业全部完成的`组,奖励一颗红星。这样,每个组的组员看到自己组没得到红星,就会对影响本组的组员进行指责,没完成作业的学生受到同学的指责心里就会感到难受,强迫自己完成任务,改正不良的学**惯;另外,接下来为了得到红星,同学之间产生了相互督促作业的良好氛围。

  4、注重个别差异,异化评价标准在评价学生的数学作业时,我对学*成绩比较好的学生要求就高一些,对于学*困难的学生要求就低一些——只要完成就可以;对字写的漂亮的学生就另外要求他把字写清楚……,对不同的学生就能得到不同的表扬激励,学困生在以往很少得到表扬,如今能与其他学生一样经常的到老师的称赞,使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逐渐增强,他们对数学学科也比以前喜欢多了,数学作业的*惯自然而然好多了

  5、课外要加强与学生的交往。对学困生良好数作业*惯的养成教育,靠集体的辅导教育效果是不明显的,只有通过与个别的交谈中进行引导,他们才会乐于接受你的引导。例如,*时批作业,我一般情况采用面批,一发现学困生有比较好或有进步的时候,就会特别给以指出表扬;当他们有不好的时候,就及时给以辅导,改正后,再给打上100。让他们获得成功的体会,这样慢慢的他们就会对数学喜欢上了。

  这节课,主要是通过数学让学生掌握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借用小数点搬家这一情境解决相关的问题,拓展学生的思路,培养他们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我一改计算教学的枯燥,从学生们喜欢的猜数游戏入手,以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以教材为主线,重点引导学生发现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小数就缩小到原来的1 /10;半扶半放完成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小数就缩小到原来的1 /100。

  2、让数学从生活中来,在发现小数点向左移动的规律后,我让学生猜想向左移动四位、五位……原来的数会怎样变化,进而让他们大胆猜想向右移动原来的数会出现什么变化。然后放手让学生与小组内的同学合作去探索发现小数点向右移动引起小数扩大的变化规律。

  3、巧设了题材,让数学到生活中去。对在探索中有困难的.学生,我给予适当的点拨与帮助。在个别学生说出规律后,我还让学生举例来说明,让结论变得有理有据,让全体学生有一个认识过程。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只是引导者、参与者的角色。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从而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4、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曾一度出现了好多问题。首先课堂上孩子们表现得比较拘谨,我想这与*日的训练及教师课上激励性的语言较少有着直接的关系。其次,整个教学设计过多地关注了孩子们的口语表达能力,缺少书面练*。以上这些问题也正是我今后教学工作中应该改进的地方。

  数学教学已有20多年了,在这20多年以来,没少听家长唠叨过,褒贬都有。虽说说的不都是自己,但是听的多了,也总觉得心理不是滋味。说的大都是孩子们的作业。

  说到孩子们的作业,怎样的作业才是合理的,布置多少作业等等。这都是我们要思考的问题,学生放学后我们给孩子留一部分作业这是合理的,但作业的量,还有层次,就是我们考虑的。如果有很多重复的作业,那既浪费了学生的时间,给学生造成负担,还可使学生产生厌学,甚至和老师对着,就是不写。还有的学困生完不成作业,第二天到学校抄做作业。这样以来,既没有启发学生的思考,开发学生的智力,起不到好的效果。

  现在的家庭都是一个孩子,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庭不在少数。但是还有不少家庭把孩子看成掌上明珠,只要孩子吃好喝好,不生病就行了,对孩子的学*听之认之。一看孩子晚上作业多,就不乐意了,作为老师实在是众口难调。记得我们的学生三年级时,有天下午放学,我又向往常一样去教室给孩子们布置作业,一位老先生拦住了我,说我们的作业怎么怎么多,老先生好生厉害。我赶紧辩驳,说我作业不多呀,他说,我说的不是你得数学,我说别的。我晕。是我的问题给我说,不是我的干吗呀。但是这样的话听多了,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反思。

  通过几年的摸索总结,自己总结了一套布置作业的方法:(一)少既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完成适当的作业,每节课上,我总是针对本节的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知识的认知规律,布置相应的作业。如:一样的作业,有些孩子必须做,有些孩子选着做,有些孩子不用做。这样以来,对所有的孩子来说,作业相应的就少了;(二)精根据每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要求。精选练*题,不是把书上或资料上的*题统统抛给学生,而是启发学生的思考,发展学生的智力;(三)活根据数学学科应有的广泛性特点,把作业与课外活动结合起来,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去实践去探索。如:学过长方形面积之后,布置让学生测量自家的客厅有多大,看铺满客厅的.地板砖需要多少块。孩子们一放学就只奔家里,进行测量和计算,第二天让学生汇报。学生们兴趣很高,家长反映也比较好。

  所以,数学作业的布置,要想使孩子乐意家长满意,我们在布置作业时,就必须动一番脑子,数学作业的设计必须与生活实际,社会实际,甚至家庭实际结合起来(为什么说家庭实际:如果你教的班的孩子大都是作生意的或是留守儿童的,作业就另论了),使孩子看的见,够的着用的上,作到目的明确,形式多样,吸引学生乐意完成。就是我们的目的了。

  《精打细算》是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第5单元的第一课。本节课教学重在让学生借助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通过自主探索与交流,发现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在实际情境中体会感受小数除法的意义。在教学中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1、课前复*除法和小数的相关知识虽然学生经历过整数除法的学*过程,但由于时间相隔太久,学生在不同程度上都有了知识上的遗忘;而通过复*小数的意义,有利于学生对小数除法的算理和算法的探究。因此,从课堂上学生学*过程来看,新课前的复*是很有必要的。

  2、注重与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现实生活既是计算教学的源头,更是计算教学的归宿。通过创设去学生所熟悉的百佳超市和供销商场购买牛奶的场景,由此引出哪家商店的牛奶便宜,突出精打细算的的主题,自然的引入小数除法,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体会小数除法的意义,激发学生探究小数除法的兴趣。

  3、组织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新课标要求学生应当经历数学的学*过程,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当中学*知识,掌握数学的学*方法。在学*算理,掌握商的小数点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应对齐以及小数部分有余数添零再除的过程中,将课堂充分的交给学生,而教师作为一个引导者和组织者,让学生自己探索,组织学生相互质疑,合作讨论。但学生经过努力后,依然对小数除法算理的理解有障碍。这时候,教师就应该转变角色,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通过“元角分”知识和小数意义的提示,学生看到了前进的路标,快要停滞的航船再次展开风帆,破浪而行。老师此时就悄悄退居后台,欣赏学生的智慧的碰撞。

  4、回归生活,巩固提高本课设计了2个练*题,第一个是果酱题,紧扣精打细算的主题,巩固刚学的知识。第二个是关于今年雪灾的开放题,既能拓展学生的思维又能够达到爱心教育的目的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当中,我还有很多的不足。特别在调控课堂和深挖学生的思想方面,还需要更多的提高。

  “学困生“一般指由于生理上的缺陷、智力上的因素、家庭和社会环境的影响等原因造成在完成学*任务上有困难的学生。由于学*成绩一时不够理想,“学困生”对学*丧失信心,无法产生学*兴趣,结果出现恶性循环,学*成绩进一步受到影响。多年的教学经验,我认为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困生”良好学**惯,是每一位数学教师的重要职责。

  1、大家知道,一旦学生不喜欢某个老师,他们就不喜欢这位老师所教的课程。要使学生对学*感兴趣,教师必须得到学生的尊敬和爱戴。因此教师在与学生接触过程中要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做到上课充满激情,对学生一视同仁,特别要尊重和关心“学困生”。一些学*成绩较差的同学,非常需要得到老师的指导和爱护,由于自卑心理沉重,却怯于接*老师,更羞于讨教问题,这时候教师要多关心他们,鼓励并要求他们定期向教师问答。让学困生明白,学*有困难不要怕,重要的是积极主动与老师配合共同去把学*大道上的障碍物搬掉,使他们亲其师,信其道。、这样学生就会喜欢你,同时也会慢慢喜欢你所教的学科。

  2、教师在课堂上要尽量多离开讲台,步入学生中间。现在,每个班的学生数都比较多,每个班的学生多超过50人,再加上学困生对数学不感兴趣。假如,课堂教师一直守着讲台,怎么知道他们想了没有,做了没有,懂了没有?所以,教师在课堂上要多走下讲堂。例如,我们班里有几位学生不管是做练*,还是讨论,还是自学,都会自顾自的玩。针对这种情况,我上课时,就尽量的离开讲台,在学生的座位之间走动,一发现学生开小差,就立刻到他们身边提醒,有时还找机会表扬表扬他们、激励激励他们。这样,这些学生就会感到教师时时都在关注自己,也就会努力克制自己了。

  3、利用集体教育,强化*惯养成。伟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要充分集体的力量,在一个班集体中学生之间相互作用、互相影响的力量是不可小视的。对于学困生数学作业*惯的养成教育,若正确运用集体的作用,会收到很好的效果。例如,我班里有几位学生,对数学非常厌烦,特别是对数学作业更是感到头痛,作业天天都不能完成,你留他们做也很难完成,这样对班里其他学生产生不良的影响,老师也感到头痛。针对这种情况,我班里的学*小组,竞赛表挂在墙壁上,每天作业全部完成的组,奖励一颗红星。这样,每个组的组员看到自己组没得到红星,就会对影响本组的组员进行指责,没完成作业的学生受到同学的指责心里就会感到难受,强迫自己完成任务,改正不良的学**惯;另外,接下来为了得到红星,同学之间产生了相互督促作业的良好氛围。

  4、注重个别差异,异化评价标准在评价学生的数学作业时,我对学*成绩比较好的学生要求就高一些,对于学*困难的学生要求就低一些——只要完成就可以;对字写的`漂亮的学生就另外要求他把字写清楚……,对不同的学生就能得到不同的表扬激励,学困生在以往很少得到表扬,如今能与其他学生一样经常的到老师的称赞,使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逐渐增强,他们对数学学科也比以前喜欢多了,数学作业的*惯自然而然好多了

  5、课外要加强与学生的交往。对学困生良好数作业*惯的养成教育,靠集体的辅导教育效果是不明显的,只有通过与个别的交谈中进行引导,他们才会乐于接受你的引导。例如,*时批作业,我一般情况采用面批,一发现学困生有比较好或有进步的时候,就会特别给以指出表扬;当他们有不好的时候,就及时给以辅导,改正后,再给打上100。让他们获得成功的体会,这样慢慢的他们就会对数学喜欢上了。


四年级下册数学备课教案范文五份(扩展8)

——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小数的意义》优秀教案实用五份

  教学目标:

  1、将十进制低级单位的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数,进一步体会小数的意义。

  2、会用小数表示一个物体的长度和质量等。

  教学重点:

  通过实际操作,体会小数与十进分数的关系,理解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部分各数位名称及意义。

  教学难点:

  会小数与十进分数的关系,理解小数的意义,

  教法学法:

  主动探究法、实验操作法,讲练结合法。小组合作交流法

  教学准备:

  学生、老师准备尺子。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

  1、你能说一说小数的读法和写法吗?

  2、把下面的数改写成对应的`小数或分数。

  二、展示交流。

  1、提出自己的疑问供小组成员讨论。

  2、每组根据任务大小派出若干名同学展示学案的活动一至活动六的内容,同学认真听,认真评,并提出置疑。

  3、教师精讲。

  三、探究新知

  1、说一说课本第6页上得每一个2分别表示什么?

  2、小数点后面的每一位都表示什么?

  3、自学提示。学生自学后独立完成括号内的题目。

  4、精讲例题。

  四、课堂总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五、当堂训练。

  1、填空。

  4分米=( )米

  52厘米=( )米

  450克=( )千克

  69克=( )千克

  5元6角7分=( )元

  1米5分米 =( )米

  2、(1)0.4的计数单位是( ),它有( )个这样的单位。

  (2)0.36的计数单位是( ),它有( )个这样的单位。

  (3)0.1米表示把1米*均分成( )份,有这样的( )份。0.4米里有( )个0.1米。

  (4)0.5元表示把1元*均分成( )份,有这样的( )份。

  六、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小数的意义(四)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0—51页的内容

  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小数的产生,理解小数的意义,掌握小数的计数单位及单位间的进率。

  2、能力目标:使学生学会用小数正确表示图中阴影部分。

  3、思想教育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动手操作能力。

  学情分析:通过测量,当学生不能用整数表示的时候,需要一个新的知识即“小数”来表示,引出小数,然后根据米尺直观图引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的数都可用小数表示,从而概括出小数的意义。

  教学重点:小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和概括小数的意义。

  教学准备:米尺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操作引入

  教师指着手中的米尺问:米尺有什么作用?当学生回答后。老师说现在我们就用它来测量黑板的长有几米。

  当老师测量三次后,指着剩下的部分问:剩下的部分还够不够1米?如果用米作单位还能用整米数来表示吗?

  学生回答:不能。

  师问:那用什么数来表示?

  生答:可用小数来表示。

  师说:对,可用小数表示,这种情况在日常生活中经长遇到。例如:在测量人的身高、物体的长度时经常遇到得不到整米数,这时我们就用小数来表示。什么数是小数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这一内容。(板书课题:小数的意义)

  二、教学小数的意义。

  1、认识一、两位小数

  出示例1主题图让生观察(1)师问:从图上看把1米*均分成几份?(生答:分成了10份),每份长多少分米?(生答:每份长1分米),1分米是1米的几分之几?(生答:是1米的十分之一),是几分之几米?(生答:是十分之一米),写成小数是多少米?(生答:0.1米)

  用同样的方法引导学生把3分米写成0.3米。

  教师结合学生的口答板书如下:

  1分米→1/10米→0.1米。

  3分米→3/10米→0.3米。

  师问:分母是10的分数可以写成几位小数?一位小数可表示成几分之几的数?0.1表示几分之几?0.3表示几分之几?

  (2)师问:把1米*均分成100份,每份长是多少厘米?1厘米是几分之几米?写成小数是多少米?

  用同样的方法引导学生把7厘米、13厘米分别写成0.7米、0.13米

  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板书如下:

  1厘米→1/100米 →0.01米。

  7厘米→7/100米→0.07米。

  13厘米→13/100米→0.13米。

  师问:从上面看分母是100的分数可以写成几位小数?两位小数表示几分之几的数?0.07表示几分之几?0.53表示几分之几?

  2、认识三位小数

  师问:若把1厘米*均分成10份,照这样分,可以把1米*均分成多少份?每1份是多少?1毫米是几分之几米?写成小数是多少米?8毫米是几分之几米?写成小数是多少米?13毫米是几分之几米?写成小数是多少米?

  师问:从上面看分母是1000的分数可以写成几位小数?三位小数表示几分之几的数?0.013表示几分之几?

  师结合学生的回答板书如下

  1毫米→1/1000米→0.001米。

  8毫米→8/1000米→0.008米。

  13毫米→13/1000米→0.013米。

  师说:若把1毫米*均分成10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可用分母是10000的分数来表示,写成小数就是四位小数。同样我们也可以得到五位小数等。

  3、抽象、概括小数的意义。

  教师指着上面板书讲解:从上面可以看出,把1米*均分成10份,其中的1份或几份就可以用分母是10的分数来表示。它的单位是十分之一。再把1分米*均分成10份,也就是把1米分成了100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就可以用分母是100的分数来表示。它的单位是百分之一。再把1厘米*均分成10份,也就是把1米分成了1000份,其中的1份或几份就可用分母是1000的分数来表示。它的单位是千分之一。等等

  师问:1/10里面有几个1/100?1/100里面有几个1/1000?在这些分数中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10)“整数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10)

  师述:因为整数和分数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都是10,因此这些分数可以仿照整数的写法,写在整数个位的右面,用一个圆点隔开,用来表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的数,这样的.数就叫小数。

  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它的单位就是1/10,写作0.1;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它的单位就是1/100,写作0.01;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它的单位就是1/1000,写作0.001;

  (三)课堂练*

  1、做教科书第51页的例1及“做一做”的题。

  让学生直接填在书上后订正。老师可强调做题时要看一看小数的单位和要求的单位是否与一致。

  2、做教科书55页练*九的第1题

  师让生直接做在书上,订正时让生说一说各是怎样想的。

  3、做教科书55页练*九的第2题

  师让生直接做在书上后订正。

  4、练*九的第3题,通过填空的形式,加深学生对小数计数单位的认识。

  5、练*九的第4题,通过手势比划用小数表示的长度,加深学生对小数十几意义的理解,同时进一步巩固长度单位的表象。

  6、练*九的第5题,让学生写出各数中不同数位上的2表示的意思,让学生熟练掌握小数的各个数位及其技术单位,体会位值的含义。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了那些内容?什么是小数?小数的计数单位有哪些?

  三、板书设计:

  小数的产生和意义

  1分米→1/10米→0.1米。

  3分米→3/10米→0.3米。

  1厘米→1/100米 →0.01米。

  7厘米→7/100米→0.07米。

  13厘米→13/100米→0.13米。

  1毫米→1/1000米→0.001米。

  8毫米→8/1000米→0.008米。

  13毫米→13/1000米→0.013米。

  设计说明

  本节课是第一单元的起始课,是在学生学*了分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所以要特别重视学生在新知的学*中运用已有知识经验,使学生经历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的过程,并将已有知识经验迁移到新知的学*中。因此,本节课在教学设计上有以下特点:

  1.注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元、角、分和米、分米、厘米的现实情境,启发学生从多个角度通过解释元、米是什么意思,认识到与,与是同一个数的不同形式,为探究小数的意义奠定了基础。

  2.给学生创设自主探究的空间。

  本节课创设了让学生借助米尺探究小数意义的活动,并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认识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充分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课堂上,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认识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通过猜测、验证,认识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通过思考、交流,发现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直至总结概括出小数的意义,学生在自主探究与合作中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同时在这个过程中锻炼和提高了各方面的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正方形纸

  学生准备:正方形纸,水彩笔直尺

  注:本书“上课解决方案”中的“备教学目标”“备重点难点”见前面的“备课解决方案”。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一些商品价格标签,让学生说说商品的单价。(课件出示商品的价格标签)

  2.谈话引入。

  同学们都能正确地读出这些商品的标价,这是因为我们在三年级时学*了“元、角、分和小数”,一些商品的标价用元作单位时,要用小数表示。那除了商品的标价可以用小数表示外,你们还在哪些地方见过小数?

  预设生1:测量身高时,我的.身高是米。

  生2:跳远比赛时,我的成绩是米。

  3.过渡:生活中有很多小数,教材中也举了一些例子,请同学们翻到教材2页,自己读一读。这些小数到底表示什么呢?我们一起来学*一下。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商品的价格引入小数,既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又调动了学生学*的积极性,同时也为学*新知做好铺垫。

  ⊙动手操作,自主探究

  活动:探究小数的意义。

  1.做一做,说一说。

  (1)课件出示教材附页1中的图片,根据所给的图片做一做,说一说,元和米分别是什么意思?

  (2)全班交流:元是1元1角1分,1角是1元的,也可以写成元,1分是1元的,也可以写成元。

  1.11米是1米1分米1厘米,1分米是1米的,也可以写成米,1厘米是1米的,也可以写成米。

  2.画一画,涂一涂。

  (1)(出示一张正方形纸)引导学生操作:用一张正方形纸表示“1”,把这张正方形纸*均分成10份,将其中的1份涂色,并想一想涂色部分用分数怎样表示。

  (学生展示操作成果并汇报)

  师:我们把这张正方形纸看成“1”,*均分成10份,涂色部分用分数表示是,用小数表示是。表示把“1”*均分成10份,取其中的1份。比较一下“1”和“”的大小,“1”里面有几个“”?

  预设生:1比大,1里面有10个。

  (2)引导学生讨论:如果把其中的3份涂上颜色,用分数怎样表示?小数呢?

  ①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独立完成。

  ②汇报交流。

  教学目标:

  1.通过测量活动,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体会小数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2.会进行单名数和复名数单位之间的换算。

  3.体会小数与分数之间的关系,会进行互化。

  4.通过动手操作,培养学生合作学*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惯。

  教学重点:

  通过探索单位换算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小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把单名数化成复名数。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

  课时一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课件展示教材第4页上面的图)同学们好,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位小朋友在做什么?(学生小声议论:可能是在测量黑板的长度吧?)仔细观察一下,你知道这位小朋友量出的黑板长度是多少少吗?

  生:学生边观察边交流。师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在观察过程中让学生收集数据,探讨并理解几分米或几厘米换算成以“米”作单位应怎样表示,鼓励学生想出不同的表示方法。

  二、探讨与交流:

  1、学生汇报:黑板长2米,又多出36厘米。

  师:这些数有什么地方不一样吗?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