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数学《比多少》教案汇总五篇

首页 / 教案 / |

  一年级上册数学《比多少》教案 1

  教学目标

  1、通过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

  2、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3、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教具准备

  1、挂图或幻灯片,内容是课本第2~3页学校开学图。

  2、小黑板一块,内容是课本第4页1~10的各数实物图。

  3、1~l0各数的数字卡片l0张。

  教学过程:

  一、引入谈话

  师:小朋友,你们已是一年级学生了。这一节,我们上的是数学课,师:数学课要学什么本领呢?它要学的知识可多呢!

  二、新授

  1、教学“学校开学图”。

  出示放大图。(指着挂图向学生讲解)

  大家仔细观察,这幅图里都画了些什么?

  (1)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

  (2)指明学生说一说。

  (3)问:图上有几座房子?有几面红旗?

  师:一座房子,一面红旗都是1件东西。

  问:找一找还有什么的数量是1的?

  (板书“l”,全班同学读两遍。)

  (4)问:有几个同学向老师行礼?(2个同学)有几个同学跳绳?(2个同学)

  问:图里还有什么数量是2?

  小结:2个同学向老师行礼,2个同学在跳绳,2个同学进学校……,它们的数量

  都是2。

  (板书“2”,全班跟读两遍。)

  (5)问:谁能说一说有几个小朋友踢足球?

  问:图中还有哪些数量是3的?

  小结:3个同学踢足球,3朵红花,3朵黄花,它们的数量都是3。请注意“3”的

  样子。

  (板书“3”,全班读两遍)

  (6)问:谁能说一说用哪个数字来表示垃圾桶有几个?

  (7)问:谁知道4数完以后该数几?(老师板书“5”)

  问:图上还有什么数量是5的?

  (8)问:谁能说出数5以后是数几呢?

  (9)师:空中有7只飞鸟,就用7表示。

  (板书“7”,跟读两遍)

  (10)问:7是在什么数的后面?(在6的后面)数完7以后数几呢?(板书“8”)

  (11)师:数完8后数什么数呢?

  (板书“9”,跟读两遍)

  请找出表示9的物体来。(图上有9个女同学)

  (12)问:请数一数图中有多少个男同学?

  (板书“10”,读两遍,齐读从1数到10。)

  小结:这幅图帮助我们认识了1—10的各个数。这幅图我们书上也有,就在课本的第2、3页上,(打开书)找一找课本的“2”,“3”在哪里?

  2、数一数、找一找教室里有哪些实物的个数可以用我们刚才所学的1—10来表示。

  3、10个数字与图形搭配。

  (4)用同样的方法认识7、8、9、10及图形。

  (5)小结:这10个数,我们几乎天天都要用到它,大家一定要记牢。

  (6)巩固认数

  看图找数交朋友游戏。

  三、课堂总结

  今天是小朋友们第一天上数学课,大家都很认真听讲,值得表扬。希望下节数学课的时候,大家勇敢一点,举起你们的小手,回答问题好吗?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比多少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知道“同样多”“多”“少”的含义,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2、初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培养学生互相合作精神以及用数学的意识。

  教具准备

  主题图、小白兔图、砖图、小猪图和木头图。

  学具准备

  三角形、圆片、小花等学具。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三只小猪》

  二、新授

  1、出示主题图。让学生仔细观察:图上画的是什么?

  2、师:这一天,河里的小鱼在水里游来游去。咦,那边为什么这么热闹?原来是热心的小猪们正在帮小白兔盖房子。房子旁边的桌子上摆满了好吃的东西,这肯定是热情好客的小兔子们用来招待小猪们的。

  3、教学“同样多”。

  (1)有几只小猪?几只小兔?

  小兔子们正在干什么?

  1只小兔搬了几块砖?(出示兔子和砖一一对应图)

  那4只兔子共搬了几块砖?

  有多余的兔子吗?

  有多余的砖吗?

  师:没有多余的兔子,也没有多余的砖,那我们就说兔子的只数和砖的块数同样多。(板书:同样多)

  (2)找一找,图上还有什么和什么同样多?

  (3)小组交流,指名反馈。

  4、教学“多”“少”。

  (1)找一找,图上有不一样多的两样东西吗?

  学生说,教师现场板书,并适机提问:谁多?谁少?

  5、刚才我们知道了“同样多”“多”“少”,那你们知道图上还有什么东西可以比吗?课间活动

  三、动手摆一摆

  (1)教师摆橡皮图片和铅笔图片,学生模仿。(教师强调一个对着一个摆。)

  学生同桌互相说:橡皮和铅笔同样多

  (2)学生随意摆学具个数。

  数一数自己的学具,再和同桌比一比,看看谁多?谁少?

  在小组内比一比。

  四、练*

  完成练*一的第3题、第4题。

  五、发散练*

  利用今天学*的知识,看一看,比一比教室里的物体,你发现了什么?

  板书设计:

  一年级上册数学《比多少》教案 2

  教学内容:教材第59页例7及“试一试”,第60页的“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实际问题中求两数相差多少的过程,理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多少要用减法计算,初步学会解决日常生活中类似的简单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数学思考的特点,感受数学抽象的价值,培养学*数学的兴趣,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3、适时进行环保的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探索这类问题怎样列式计算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这类问题的数量关系以及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蓝花、红花教具,每生一份图形学具,

  学情分析:

  用减法解决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问题,这是学生第一次正式学*解决这类问题,以往比较多几个都是从图上看出来的。因此教学时,充分利用了学生在第一册第二单元“比一比”中初步认识的“同样多”,“谁多谁少”的概念,在摆学具的过程中感受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的过程和方法。

  一、课前谈话:

  1、引出“比一比”。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的爸爸妈妈来到了我们的课堂上,来听我们上数学课,你们有信心向他们展示你在课堂上最精彩的表现吗?(有)那我们今天就来比一比谁听课最认真、发言最积极,语言最完整。

  2、举例生活中的比一比

  师:生活中有很多事物可以进行比较,你能举例说一说吗?

  学生自由发言。

  总结:看来,生活中可以进行比较的事物还真不少。

  3、熊大熊二比高矮。

  师:(出示课件)今天老师还请来了两个小明星。看,它们在比什么?(比高矮)

  师:熊大说,我比你高。小朋友们,你们同意它的观点吗?(不同意)

  师:为什么?(请学生说说不同意的理由)

  师:怎样比才公*?(站在同一个水*面上)

  总结:比高矮,必须站在同一个水*面上比才公*。看来,比较物体要讲究规则和方法!

  4、引出“比”。

  今天我们就在数学课中继续比一比。(板书“比”)

  二、新授

  1、看图找信息。

  师:同学们帮助熊大和熊二比出了高矮,很棒!不过他们俩还有一个问题想请大家帮帮忙(出示两篮花)你能帮熊大、熊二比出这两蓝花谁多谁少吗?

  师:你打算怎么比?

  生1:数一数

  生2:摆一摆

  (2)动手操作前思考:

  ①师:怎样摆,可以让我们不仅能比出他们谁多谁少,还能比出具体的差距?

  ②请生说方法,并黑板演示。摆好后,集体数一数花的朵数。

  (课件点击朵数:红花13朵,蓝花8朵)

  ③师小结:这种摆法叫做“一一对应”。它可以让我们一眼就看出红花比蓝花多,多几朵?可以怎么说?这句话还可以怎么说?(学生回答)

  根据图集体练说:红花比蓝花多5朵,还可以说蓝花比红花少5朵,红花和蓝花相差5朵。

  ④引导分析:

  师:红花比蓝花多的5朵在哪?你能圈一圈吗?(请一生圈)

  师:轻轻一圈,这13朵红花(相机板书:13朵)被分成了几部分?哪两部分?

  师引导说:一部分是和8朵蓝花(相机板书括线)同样多的部分(贴纸),另一部分是红花比蓝花多出的部分(贴纸)。

  你会像老师这样边指边说吗?找几名学生上台边指边说。

  师小结:其实,我们是以8朵蓝花为标准,把红花分成了两部分:一部分是和蓝花同样多的部分,另一部分是比蓝花多的部分。

  ⑤师:现在我们根据红花13朵,蓝花8朵这两条信息,你能列式解决这个数学问题吗?

  生答师板书:13—8=5(朵)

  师提问算式意义:13表示什么意思?从13朵红花里减去的是哪8朵?5表示什么意思?

  生解释后师小结:这道算式的意思是:从13朵红花里减去和蓝花同样多的8朵,就得到红花比蓝花多的5朵了。由于是从总数里去掉一部分,所以要用减法。

  2、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理解新知。

  (1)师:孩子们,刚才只是个别小朋友动手摆一摆,你们想不想也来试一试?下面得先听清活动要求,比一比谁听得最仔细!

  点击课件出示要求:摆一摆,比一比,说一说,算一算?

  摆一摆:各自从学具盒中轻轻取出所有图形,同桌两人合作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把两种图形摆一摆。

  比一比:同桌两人比一比两种图形谁多谁少。

  说一说:和同桌互相说一说:谁比谁多几个?谁比谁少几个?谁和谁相差几个?

  算一算:口头列式计算两种图形相差几个

  (2)请两组学生上黑板反馈。

  师:你摆的是什么图形?摆了多少个?带大家数一数。(相机板书朵数)

  再请问这位同学,你摆的什么图形?有多少个?带大家数一数。用一句话说说两种图形的多少关系。还能怎么说?可以怎样列式?

  3、补充课题:

  师:同学们,这就是我们今天学*的内容:比多少(板书:多少)

  三、练*巩固。

  1、水果问题。

  果园里,熊大和熊二种的水果成熟了。

  (1)看,他俩摘了什么水果来?

  (2)猜一猜苹果和西瓜谁多谁少?

  (3)为什么猜苹果比西瓜多?

  (4)小朋友们真聪明,的确,熊大摘了42个苹果。熊二摘了10个西瓜。(点击课件出示相关数据)

  (5)要知道苹果比西瓜多几个可以怎样列式?(课件出示问题)(生口头列式,师板书)

  (7)算式中的42表示什么?10表示什么?从42个苹果里去掉和西瓜同样多的10个,就剩下比西瓜多出的32个。有了算式之后,遇到数量多的问题,我们就不用再一一摆出来了,这就方便多了。

  2、跳绳问题。

  (1)熊大熊二吃完水果,他们决定要运动运动来消化一下。于是,他们来到了运动场,看看,他们在干嘛?(跳绳)他们在说什么?

  (2)根据图中给的信息,你能提一个和今天所学知识有关的问题吗?

  (3)

  ①一学生提问:“熊大比熊二多跳了多少下?”

  师:谁来用算式解答?另一学生列式。

  ②生继续提问:“熊二比熊大少跳了多少下?”学生列式。

  ③师:“同学们,通过两个问题的两次列式,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这道算式作用可真大,可以解决不同说法的同一个问题。

  3、课间放松:

  师:小朋友们,喜欢熊大熊二吗?一起来欣赏”熊出没“的主题曲,会唱的一起唱,放松一下吧!

  播放歌曲《熊出没主题曲》

  4、光头强伐木问题。

  (1)师:在《熊出没》这部动画片中除了有让人印象深刻的熊大和熊二,还有谁呀?(光头强)光头强有一个工作,是什么呀?(伐木)

  今天,光头强也来到了我们的课堂,还给我们带来了两条信息。(出示信息)谁来当小老师读一读。

  (2)根据这两条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问题1:光头强一共伐了多少棵树?

  这个问题谁来解决?12+23=35(棵)

  问题2:第二天比第一天多伐了多少棵树?(师板书列式:23—12=11(棵))

  这道算式还能解决什么问题?第一天比第二天少伐了多少棵树?

  (3)同学们,照光头强这样的伐木速度,地球上的绿树将会怎样?

  (4)播放保护树木视频。

  (5)你打算怎么保护地球上的树木?

  引出:种树。

  四、拓展:

  师:熊大和熊二为了保护咱们的地球,已经率先行动了。看,这是他们种的树。

  课件出示:熊大熊二第一天种了45棵树。第二天种了30棵树。

  师:根据这两个条件,你能提一个数学问题吗?

  师:第二天再种多少棵树就和第一天同样多了?这个问题和今天刚才提的哪个问题的意思是一样的?(课后解答)

  五、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你有什么收获?

  一年级上册数学《比多少》教案 3

  教学内容:

  快乐的午餐(比多少)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在数一数、比一比、画一画的活动中,直观认识两个数量(10以内)间的相等与不等关系。

  2、能力目标:结合动手操作活动,能够清楚地表达出谁和谁同样多、谁比谁多、谁比谁少,积累一一对应的活动经验。

  3、情感目标:继续学*并养成认真倾听,有序操作,大胆表达的*惯。

  教学重点:

  能够清楚地表达出谁和谁同样多、谁比谁多、谁比谁少

  教学难点:

  结合动手操作活动,积累一一对应的活动经验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主题图:一群小松鼠高高兴兴地来到了动物餐厅,准备美餐一顿,爱动脑筋的小松鼠发现了好多数学问题,我们一起去看看。板书:快乐的午餐。

  二、操作感知,感悟“一一对应”

  1、让学生动手操作,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多少

  ①盘子够吗?学生说出后,你是怎么知道的?6和6一样多。要比较物体的多少可以数数;也可以一个对一个的进行比较。老师这里有松鼠和盘子图,我们一起来摆一摆,看看盘子到底够吗?一只松鼠要发一个盘子,那我们就把一个盘子对着一只松鼠摆,一个对着一个。

  ②勺子够吗?餐厅里的勺子够吗?我们一起来摆一摆。指名学生摆一摆。

  ③杯子够吗?有了盘子勺子,还要给每只小松鼠准备杯子,餐厅里的杯子够吗?

  出示情境图,让学生先读一读小动物说的话,然后小组演一演,借助学具摆一摆,最后全班交流

  2、看图让学生说一说哪个最多、那个最少。理解“多少、同样多、最多、最少”的.含义。

  三、练*反馈,强化思维

  1、拍手游戏,前后呼应。

  如:师拍3下,你和我一样多。生相应拍手3下。

  师拍4下,你比我多。生相应拍手5下。(指名说)

  师拍4下,你比我少。生相应拍手3下。(指名说)

  2、画一画。完成教材“练一练”的第1题。

  引导学生先读每道题的要求,再按要求画。画完后,小组内说一说,然后全班交流。

  3、完成教材“练一练”第2、3题。

  4、完成教材“练一练”第4题。

  四、课堂小结

  回忆下这节课我们学会了什么?

  板书设计:

  快乐的午餐

  比多少

  同样多最多最少

  教学反思:

  多少,设计,北师大

  一年级上册数学《比多少》教案 4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数一数、比一比、摆一摆的活动中,体验一些比较的方法。

  2、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数学学*兴趣和学*热情。

  1、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主动参与学*和精神。

  教学重、难点:

  掌握自己认为适用的好的比较方法。

  教学准备:

  师:数字卡片一套1―――10,小猪、小免卡片各一张,录音机

  生:学具盒一个,数字卡片一套110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请小朋友看一看,在我们班中,是男同学多,还是女同学多。还是一样多你是怎么知道的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比较多少。

  板书课题:比多少

  二、主动探讨,获得新知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出示小免、小猪的卡片各一张并板书在黑板上,

  问:瞧,这是谁他们俩准备去干什么谁来猜一猜

  师:那么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小猪怎么说放录音:小朋友,我和小免正准备去参加义务劳动呢小朋友,你们想一起去看看吗

  2、引导观察,初步感知

  A:出示书中第6面的图画:

  问:小朋友们,你们看到了什么有多少呢

  学生数一数

  B:问:小免去搬砖,有几只小免,有几块砖,小免和砖谁多你是怎么知道的有什么不同的想法吗

  师:这样一个对着一个,都没有多余的,我们就说小免和砖的块数怎么样一样多用一个算式表示是:

  板书:4=4学生书空并齐读

  老师介绍等号

  3、动手操作,理解新知

  A:问:小免和小猪比,谁多,谁少呢

  B:学生操作:用圆片代表小免,用正方形代表小猪在桌子上摆一摆。

  C:学生汇报结果老师演示

  师:小免比小猪多。也就是几比几多用一个算式表示是:板书:4>3老师介绍大于号,学生书空

  问:你能读这个算式吗

  师:小免比小猪多还可以怎么说

  板书:3<5介绍小于号4、小于号与大于号有什么不同

  学生回答,老师小结

  现在,你能用大于号、小于号、等号说一个算式吗

  三、巩固

  1、说一说

  问:请你再仔细看一看图,你还能用多或少说一句话吗4人小组讨论后汇报,可以不举手,谁先站起来谁就先说

  2、猜一猜

  A:老师从1―――10的卡片中任选一张,请学生猜卡片上的数是几,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作出“大了”或“小了”的提示,直到猜对为止。

  B:指名一学生拿卡片,老师猜,方法同上。

  C:同桌互猜,看谁猜得对

  3、填一填:

  A:7○3  4○9   3○3  5○8   10○1

  B:2>□ 6>□  6=□  □=8  □<9

  学生抢答

  4、试一试

  模拟活动:把4块同样的糖放入相应的4杯水中,让糖溶化。请你猜一猜,哪杯水最甜。你是怎么知道的,请你说给大家听。

  一年级上册数学《比多少》教案 5

  一、活动目标

  会用对应的方法比较5个以内物体的多、少和一样多。

  二、重点和难点

  让幼儿利用一一对应的方法发现两个物体集合之间的数量关系。

  说明

  一一对应是比较物休的集合是否相等的最简便、最直接的方式。通过一一对应,不仅可以比较出两个集合之间量的大小,更重要的是还可以发现相等关系,这是幼儿数概念产生的一个关键性步骤。因此,让幼儿在对材料的操作摆弄中自己“发明”一一对应的方法,并通过一一对应的方法去发现两个物体集合之间多、少和等量关系是至关重要的。

  三、材料和环境创设

  1.材料:诱发对应性材料--碗和调羹、杯子和杯盖、娃娃和帽子、小兔和青菜、……。自发对应性材料--雪花片和木珠、红积木和绿积木、苹果和香蕉、汽车和飞机等等。以上材料可用实物,也可用图片。

  2.环境创设:将以上材料按难易程度编号放暨在数学活动区内供幼儿操作摆弄。

  四、设计思路

  一一对应有两种方法,一种是重叠,另一种是并放。对于幼儿而言,通过重叠的方法更容易发现两个集合之间的对应关系,所以在活动区内应该先投放可供幼儿进行重叠比较的材料,然后再提供并放对应的材料。这样便于幼儿“发明”一一对应的方法,并通过这种方法发现物体之间的数量关系。

  可供幼儿进行一一对应操作活动的材料有两种,一种是诱发对应性材料,即两种材料之间有内在联系。另一种是自发对应性材料,那两种材料之间没有内在联系。很显然,前一种材料容易引发幼儿的对应行为,因此,应该先让幼儿操作诱发对应性的材料,当幼儿形成了一一对应的意识后,则应多提供自发对应性的材料,使幼儿能自觉运用一一对应的方法去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从而真正形成通过一一时应确定等量的观念。

  一一对应地比较出两个集合之间的数量关系是一种不经计数比较的前数概念,因为它并不依靠对数的理解,相反,它是这种理解的一个基础。因此,在活动中

  教师不要向幼儿传授一一时应的方法,而应该让幼儿自己去发现,这才有利于幼儿认知结构的发展,有利于他们以后对数概念的理解。

  五、活动流程

  操作探索活动->讨论归纳活动->巩固操作活动

  1.通过操作探索活动让幼儿“发明”一一对应的方法。并发现两个物体集合之间的多、少和等量关系。

  说明

  各种操作材料应按难易编号后放置在数学活动区内。教师引导幼儿按次序开展操作活动。

  2.通过讨论归纳活动及幼儿确立通过一一对应确定等量的观念。

  (l)出示可重叠比较的诱发对应性材料,如小朋友和椅子,让幼儿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

  说明

  教师出示教具时,一组物体可排列整齐,另一组物体应放成一堆,然后通过提问,如“怎样才能知道小朋友多还是椅子多?启发幼儿提出对应的方法,并请幼儿操作验证。

  (2)出示可并放比较的自发对应性材料,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

  (3)出示有一定间隔距离的一排积木,让幼儿用另一种颜色的积木做一个等量集合,并讨论为什么这两组积木是等量的。

  (4)出示两头对齐,中间间隔距离有异的两组物体的图片,让幼儿辨别其是否等量。

  3.通过巩固操作活动提高幼儿对应的技能。

  说明

  教师可在数学活动区内提供数目超过5,或各种排列形式的材料,以增加对应.


一年级上册数学《比多少》教案汇总五篇扩展阅读


一年级上册数学《比多少》教案汇总五篇(扩展1)

——一年级数学上册比多少教案优选【10】份

  一年级数学上册比多少教案 1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知道“同样多”、“多些”、“少些”的含义,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2.初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渗透“对应”思想。

  3.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大胆探索的良好品质。

  教具、学具准备:

  圆形、三角形、正方形若干;学生准备5个圆形、5个三角形、5个正方形。

  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从1数到10

  二、导入:

  昨天我们学*了数一数,今天我们就来学*比一比。

  (板书:比一比)

  三、新课

  1.同样多

  a.看图说话:教师贴出4个圆纸片,学生数一数有几个,再贴出4个三角形纸片,学生数一数有几个。看着这图,你能说一句话吗?那你是怎么知道它们同样多的呢?一个圆纸片对着一个三角形纸片,所以我们就说,圆纸片和三角形纸片同样多。

  b.手比一比:在请伸出你的双手,我们用一个指头对着一个指头的方法来比较一下两只手上的手指头是否同样多”(师生一起做,然后同桌互相做)。

  c.动动手:教师在黑板上贴3个○(学生跟着在台下摆),要求对着○摆□,□要和○同样多。指名一人在黑板上摆,其余同学在下面摆,摆完后说说摆的方法。

  d.同桌左边的同学摆任意个□,右边的.同学摆△,使得□和△同样多。说说摆的方法。

  e.找一找:在p6、p7的图中找出同样多的东西。

  2.多些、少些:

  a.教师贴出4个三角形,学生说是几个,再贴出3个正方形,学生说有几个。问:三角形和正方形同样多吗?你怎么看出来的?(教师伺机连线)

  教师引导学生:三角形有剩余,正方形没有剩余,我们就说正方形少些,三角形多些,也就是说三角形比正方形多。(板书:多些、少些)

  b.教师在黑板上贴2个○和3个△。提问:怎样比较○和△谁多谁少?(同桌同学商量。)指名说。

  c.找一找:在p6、p7的图中找出什么东西比什么东西多或少的。

  d.学生动手操作:

  ①第一行摆3个○,在○下面摆△, △要比○多1个。

  ②第一行摆4个□,在□下面摆△, △要比□少2个。

  ③要使下图中第一排比第二排多2个圆,应该怎么办?

  四、练*

  1、p11、12 练*一 1-4题

  2、找一找我们教室里有什么东西是同样多的,什么东西是多些,什么东西是少些的?

  五、小结:

  今天我们学会比较多少,明天我们要学*比较长短,请同学们每人准备一把尺子,一支用过的铅笔。

  一年级数学上册比多少教案 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通过操作,初步知道“同样多”、“多”、“少”的含义,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使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在各种有趣的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和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会正确地进行“多”、“少”的比较。

  难点:会比较几个物体的多少。

  课时:一课时

  学情分析

  “同样多”、“多”、“少”儿童一般在入学前对它们都有初步的认识,但是并不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来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而往往是凭直觉,或者用数一数的方法来比较多少。通过本节课的学*,应使学生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书本上的图片,请学生讲讲图中的故事,引出比较。

  二、激趣感知,掌握方法

  1、观察图片,教师出示第一个问题:比一比,小兔和砖的数量谁多谁少?说说你的理由。

  (1)学生讨论交流。

  (2)汇报答案。

  (3)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掌握比较同样多的方法。

  (4)应用学*“同样多”。

  2、观察图片,教师出示第二个问题:比一比,小猪和木头的数量谁多谁少?说说你的理由。

  (1)学生交流问题。

  (2)汇报结果。

  (3)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掌握比较“多”、“少”的方法。

  三、巩固拓展

  1、教师出示问题:仔细看图,图中还可以比什么?快和小伙伴们说说吧!

  2、学生交流并汇报结果。

  四、巩固练*,拓展提升

  1、观察图片,学生动手摆一摆。

  2、选择练*“同样多”、“多”、“少”。

  3、画一画“同样多”、“多”、“少”。

  五、小结

  想一想:这节课学到了什么?

  六、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回家后拿出自己喜欢的物品,再动手摆一摆同样多或一行多,一行少,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一年级数学上册比多少教案 3

  设计说明

  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讲,比多少并不难,但不一定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来比较两组事物的多少。通过本节课的学*,使学生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来比较事物的多少。

  1、故事导入,激发学*兴趣。新课伊始,我充分给学生创造条件,利用教材提供的资源,采用学生喜欢的故事形式,创设生动的故事情境,提高学生的学*兴趣,活跃了学生的思维。

  2、放手让学生尝试比较的方法,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多少。我直接提问:“你是怎样看出来的?”让学生通过观察,感悟“多”“少”“同样多”。放手让学生去观察、操作,尝试各种比较的方法,在活动中调用已有的“比多少”的经验,通过图片的帮助和教师的引导,理解“比多少”的道理,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来比较多少,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在教完知识点后,让学生自己找图中还有哪些是同样多的,谁多谁少,并让学生自主操作,加深理解“一一对应”的比较方法。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课堂活动卡小兔、小猪卡片各一张

  学生准备圆片10个小棒10根

  教学过程

  ⊙复*1~10各数,导入新课

  1、出示小兔、小猪的卡片各一张贴在黑板上,瞧,这是谁?它们准备去干什么?谁来猜一猜?(生自由发言)那么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小猪是怎么说的。课件播放“小猪帮小兔盖房子”的动画场景。

  (1)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主题图,从图上你能看出小动物们在干什么吗?

  (2)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会了数一数,你们能用昨天学*的本领说一说看到的各种事物的数量吗?

  (生自由说一说)

  2、揭示课题。

  你们说得真好,图上告诉了我们这么多的信息,那么哪些事物数量多,哪些事物数量少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比一比。(板书课题:比多少)

  设计意图:一年级学生喜欢听故事,通过引入童话故事,帮助学生复*旧知识,有效地激发了他们的学*积极性和兴趣,让他们在愉悦的环境中主动地参与到学*过程中去,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理解“同样多”。

  (1)教师引导学生边观察主题图,边回答问题。

  ①图中有几只小兔?

  ②有几块砖?

  ③每只小兔搬几块砖?

  (2)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讲解。

  我们发现每只小兔搬1块砖,正好一一对应,没有多余的小兔,也没有多余的砖,这时我们就说小兔和砖的数量同样多。(板书:同样多)

  (3)同桌间互相说说小兔和砖是怎样比的。(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自由发言)

  2、发现“同样多”。

  (1)在图上,你还发现哪些事物的数量是同样多的?

  (2)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进行演示。

  1只小猪吃1个苹果,小猪和苹果同样多。1只小兔吃1根胡萝卜,小兔和胡萝卜同样多。(通过演示让学生理解一一对应的比较方法)

  3、动手摆一摆,进一步理解“同样多”。(出示课堂活动卡)

  (1)以同桌为单位,拿出4个圆片摆好,在圆片的下面摆小棒,小棒要和圆片同样多。(和同桌交流自己是怎样摆的)

  (2)谁能说一说你是怎样比较的?

  (3)根据学生的发言,师归纳方法。

  ①数一数:先数出4个圆片,再数出4根小棒,圆片和小棒同样多。

  ②摆一摆:1个圆片对着1根小棒,没有多余的圆片,也没有多余的小棒,圆片和小棒同样多。

  一年级数学上册比多少教案 4

  教学内容:教材第59页例7及“试一试”,第60页的“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实际问题中求两数相差多少的过程,理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多少要用减法计算,初步学会解决日常生活中类似的简单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数学思考的特点,感受数学抽象的价值,培养学*数学的兴趣,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3、适时进行环保的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探索这类问题怎样列式计算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这类问题的数量关系以及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蓝花、红花教具,每生一份图形学具,

  学情分析:

  用减法解决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问题,这是学生第一次正式学*解决这类问题,以往比较多几个都是从图上看出来的。因此教学时,充分利用了学生在第一册第二单元“比一比”中初步认识的“同样多”,“谁多谁少”的概念,在摆学具的过程中感受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的过程和方法。

  一、课前谈话:

  1、引出“比一比”。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的爸爸妈妈来到了我们的课堂上,来听我们上数学课,你们有信心向他们展示你在课堂上最精彩的表现吗?(有)那我们今天就来比一比谁听课最认真、发言最积极,语言最完整。

  2、举例生活中的比一比

  师:生活中有很多事物可以进行比较,你能举例说一说吗?

  学生自由发言。

  总结:看来,生活中可以进行比较的事物还真不少。

  3、熊大熊二比高矮。

  师:(出示课件)今天老师还请来了两个小明星。看,它们在比什么?(比高矮)

  师:熊大说,我比你高。小朋友们,你们同意它的观点吗?(不同意)

  师:为什么?(请学生说说不同意的理由)

  师:怎样比才公*?(站在同一个水*面上)

  总结:比高矮,必须站在同一个水*面上比才公*。看来,比较物体要讲究规则和方法!

  4、引出“比”。

  今天我们就在数学课中继续比一比。(板书“比”)

  二、新授

  1、看图找信息。

  师:同学们帮助熊大和熊二比出了高矮,很棒!不过他们俩还有一个问题想请大家帮帮忙(出示两篮花)你能帮熊大、熊二比出这两蓝花谁多谁少吗?

  师:你打算怎么比?

  生1:数一数

  生2:摆一摆

  (2)动手操作前思考:

  ①师:怎样摆,可以让我们不仅能比出他们谁多谁少,还能比出具体的差距?

  ②请生说方法,并黑板演示。摆好后,集体数一数花的朵数。

  (课件点击朵数:红花13朵,蓝花8朵)

  ③师小结:这种摆法叫做“一一对应”。它可以让我们一眼就看出红花比蓝花多,多几朵?可以怎么说?这句话还可以怎么说?(学生回答)

  根据图集体练说:红花比蓝花多5朵,还可以说蓝花比红花少5朵,红花和蓝花相差5朵。

  ④引导分析:

  师:红花比蓝花多的5朵在哪?你能圈一圈吗?(请一生圈)

  师:轻轻一圈,这13朵红花(相机板书:13朵)被分成了几部分?哪两部分?

  师引导说:一部分是和8朵蓝花(相机板书括线)同样多的部分(贴纸),另一部分是红花比蓝花多出的部分(贴纸)。

  你会像老师这样边指边说吗?找几名学生上台边指边说。

  师小结:其实,我们是以8朵蓝花为标准,把红花分成了两部分:一部分是和蓝花同样多的部分,另一部分是比蓝花多的部分。

  ⑤师:现在我们根据红花13朵,蓝花8朵这两条信息,你能列式解决这个数学问题吗?

  生答师板书:13—8=5(朵)

  师提问算式意义:13表示什么意思?从13朵红花里减去的是哪8朵?5表示什么意思?

  生解释后师小结:这道算式的意思是:从13朵红花里减去和蓝花同样多的8朵,就得到红花比蓝花多的5朵了。由于是从总数里去掉一部分,所以要用减法。

  2、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理解新知。

  (1)师:孩子们,刚才只是个别小朋友动手摆一摆,你们想不想也来试一试?下面得先听清活动要求,比一比谁听得最仔细!

  点击课件出示要求:摆一摆,比一比,说一说,算一算?

  摆一摆:各自从学具盒中轻轻取出所有图形,同桌两人合作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把两种图形摆一摆。

  比一比:同桌两人比一比两种图形谁多谁少。

  说一说:和同桌互相说一说:谁比谁多几个?谁比谁少几个?谁和谁相差几个?

  算一算:口头列式计算两种图形相差几个

  (2)请两组学生上黑板反馈。

  师:你摆的是什么图形?摆了多少个?带大家数一数。(相机板书朵数)

  再请问这位同学,你摆的什么图形?有多少个?带大家数一数。用一句话说说两种图形的多少关系。还能怎么说?可以怎样列式?

  3、补充课题:

  师:同学们,这就是我们今天学*的内容:比多少(板书:多少)

  三、练*巩固。

  1、水果问题。

  果园里,熊大和熊二种的'水果成熟了。

  (1)看,他俩摘了什么水果来?

  (2)猜一猜苹果和西瓜谁多谁少?

  (3)为什么猜苹果比西瓜多?

  (4)小朋友们真聪明,的确,熊大摘了42个苹果。熊二摘了10个西瓜。(点击课件出示相关数据)

  (5)要知道苹果比西瓜多几个可以怎样列式?(课件出示问题)(生口头列式,师板书)

  (7)算式中的42表示什么?10表示什么?从42个苹果里去掉和西瓜同样多的10个,就剩下比西瓜多出的32个。有了算式之后,遇到数量多的问题,我们就不用再一一摆出来了,这就方便多了。

  2、跳绳问题。

  (1)熊大熊二吃完水果,他们决定要运动运动来消化一下。于是,他们来到了运动场,看看,他们在干嘛?(跳绳)他们在说什么?

  (2)根据图中给的信息,你能提一个和今天所学知识有关的问题吗?

  (3)①一学生提问:“熊大比熊二多跳了多少下?”

  师:谁来用算式解答?另一学生列式。

  ②生继续提问:“熊二比熊大少跳了多少下?”学生列式。

  ③师:“同学们,通过两个问题的两次列式,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这道算式作用可真大,可以解决不同说法的同一个问题。

  3、课间放松:

  师:小朋友们,喜欢熊大熊二吗?一起来欣赏”熊出没“的主题曲,会唱的一起唱,放松一下吧!

  播放歌曲《熊出没主题曲》

  4、光头强伐木问题。

  (1)师:在《熊出没》这部动画片中除了有让人印象深刻的熊大和熊二,还有谁呀?(光头强)光头强有一个工作,是什么呀?(伐木)

  今天,光头强也来到了我们的课堂,还给我们带来了两条信息。(出示信息)谁来当小老师读一读。

  (2)根据这两条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问题1:光头强一共伐了多少棵树?

  这个问题谁来解决?12+23=35(棵)

  问题2:第二天比第一天多伐了多少棵树?(师板书列式:23—12=11(棵))

  这道算式还能解决什么问题?第一天比第二天少伐了多少棵树?

  (3)同学们,照光头强这样的伐木速度,地球上的绿树将会怎样?

  (4)播放保护树木视频。

  (5)你打算怎么保护地球上的树木?

  引出:种树。

  四、拓展:

  师:熊大和熊二为了保护咱们的地球,已经率先行动了。看,这是他们种的树。

  课件出示:熊大熊二第一天种了45棵树。第二天种了30棵树。

  师:根据这两个条件,你能提一个数学问题吗?

  师:第二天再种多少棵树就和第一天同样多了?这个问题和今天刚才提的哪个问题的意思是一样的?(课后解答)

  五、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你有什么收获?

  一年级数学上册比多少教案 5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7页内容及第8页“做一做”,练*一中第1~4题。

  课型:新授课(多媒体教师)

  教学目的要求:

  1、使学生初步认识一一对应,知道“同样多”的含义;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知道多、少的含义。

  2、通过听童话故事,培养学生团结友爱、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热情待人的良好品德。

  3、使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初步体验数感,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体验合作学*的乐趣。

  教具准备:录音机、磁带,实物投影仪,小兔头图片,小猪头图片,砖头图片,木头图片。

  学具准备:铅笔、橡皮、梨片图、苹果图、三角形、圆片、花朵片各若干个。

  教学过程:

  一、听故事,提问题

  故事:三只小猪长大了,要离开爸爸、妈妈自己生活了。他们各自盖了一间小房子。大哥盖了一间草房子,二哥盖了一间木头房子,小弟盖了一间砖头房子。房子盖好了,他们高高兴兴搬进了自己的小屋。可是有一天,来了一只又饿又渴的大灰狼,他先来到大哥的房子前,使劲一吹,大哥的草房子给吹倒了,大哥逃到了二哥家里。可大灰狼又使劲一吹,结果二哥的木头房子也给吹垮了。没办法,哥俩赶紧逃到小弟家里。这次不管大灰狼怎么吹,砖头房子一动也不动。后来,三只小猪一起动脑筋赶走了那只坏透了的大灰狼。三兄弟都竖起大拇指说:“还是砖头房子最坚固。”

  这一天,天气可好了,河里的小鱼高兴地在水里游来游去,咦!为什么那边的草地上那么热闹?小鱼“哗啦”跳出水去一瞧,哦,原来三只热心的小猪在帮他们的`邻居小兔盖最坚固的新房子呢!他们你搬木头我搬砖,干得可欢呢!小房子很快就盖好啦。那边的石桌上放着许多好吃的,肯定是热情好客的小兔招待小猪的。

  1、教学“同样多”。

  教师:同学们,今天想给你们讲个故事,想听吗?这个故事的名字就叫《三个猪兄弟》。

  教师放录音《三个猪兄弟》,听后回答。(一边看书一边回答。)

  (1)三个猪兄弟为什么要帮小兔盖房子?

  进行德育教育:团结友爱、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热情好客。

  (2)图上有几只小兔?每个小兔搬多少砖?

  学生一边回答,教师一边贴小兔头图片、砖头图片。

  (3)一只小兔搬一块砖,有没有多余的砖头?有没有多余的小兔?

  学生回答后教师说明:一只小兔对着一块砖,没有多余的小兔,也没有多余的砖头。我们就说:小兔和砖头同样多。(板书:和同样多。)

  学生模仿说一遍。不要求学生和来势说得一模一样,只要能完整说明意思即可。

  (4)图上还有哪些物体同样多呢?(随意比较)

  2、操作。(教科书第8页“做一做”第1题)

  (1)教师引导学生摆“同样多”。

  教师摆六块橡皮后,请学生对着橡皮摆铅笔,要求铅笔和橡皮摆得同样多。

  指1名学生到投影仪上摆,其他学生在课桌上摆。最后学生看自己摆的和投影仪上摆的是否一样。

  (2)全班学生独立摆“同样多”。

  在梨片(5个)下面摆苹果片,摆的梨片要和苹果片同样多。

  教师和学*有困难学生一起摆弄,以增强学生学*数学的信心。

  摆好后回答:梨片有几个?一个苹果片对着一个梨片……有没有多余的。梨片和苹果片怎样呢?

  3、教学“多些、少些”。

  (1)图上有几只小猪?一共有几根木头?

  学生一边回答教师一边贴小猪头图片,木头图片。

  (2)一个小猪头对着一根木头比,最后有没有多余的小猪头?有没有多余的木头?是小猪多还是木头多?谁多谁少?

  学生交流后请小组长代表回答。教师板书:多、少。

  教师说明:木头多、小猪少,我们还可以说木头比小猪多,小猪比木头少。

  学生模仿说出谁多谁少,谁比谁多,谁比谁少。

  (3)图上还可以比什么?(随意比较)

  4、操作。(“做一做”第2题)

  全班同学动手操作,1名同学到投影仪上操作。

  (1)第1行摆5个△,在△下面摆○,△要比○多1个。第2行摆几个○?

  (2)第1行摆4朵红花,摆的黄花比红花少1朵,第2行摆几朵黄花?

  二、运用新知

  教科书练*一第1~4题。

  1、第1题:左图是猴子多,右图是骨头多。(避免学生产生思维定势)

  2、第2题:学生观察,看到公鸡和鸭子虽然摆的一样长,但疏密不同,进而判断摆的密的鸭子的只数多些,而公鸡只数少些。

  3、第3题:学生在观察到第一排蛋糕同样多的基础上,只需比较两盒中的第二排。第二排多的就多些,反之,就少些。

  4、第4题:此题是在同一排中比较多少,当第5次循环出现珠子时,只出现了一个黄色珠子,所以黄珠子多而红珠子少。

  三、总结

  教师:今天我们学*了“比一比”,知道在比较时,一定要一个对着一个比,就会得到正确的结果。

  一年级数学上册比多少教案 6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7页内容及第8页“做一做”,练*一中第1~4题。

  课型:新授课(多媒体教师)

  教学目的要求:

  1、使学生初步认识一一对应,知道“同样多”的含义;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知道多、少的含义。

  2、通过听童话故事,培养学生团结友爱、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热情待人的良好品德。

  3、使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初步体验数感,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体验合作学*的乐趣。

  教具准备:录音机、磁带,实物投影仪,小兔头图片,小猪头图片,砖头图片,木头图片。

  学具准备:铅笔、橡皮、梨片图、苹果图、三角形、圆片、花朵片各若干个。

  教学过程:

  一、听故事,提问题

  故事:三只小猪长大了,要离开爸爸、妈妈自己生活了。他们各自盖了一间小房子。大哥盖了一间草房子,二哥盖了一间木头房子,小弟盖了一间砖头房子。房子盖好了,他们高高兴兴搬进了自己的小屋。可是有一天,来了一只又饿又渴的大灰狼,他先来到大哥的房子前,使劲一吹,大哥的草房子给吹倒了,大哥逃到了二哥家里。可大灰狼又使劲一吹,结果二哥的木头房子也给吹垮了。没办法,哥俩赶紧逃到小弟家里。这次不管大灰狼怎么吹,砖头房子一动也不动。后来,三只小猪一起动脑筋赶走了那只坏透了的大灰狼。三兄弟都竖起大拇指说:“还是砖头房子最坚固。”

  这一天,天气可好了,河里的小鱼高兴地在水里游来游去,咦!为什么那边的草地上那么热闹?小鱼“哗啦”跳出水去一瞧,哦,原来三只热心的小猪在帮他们的邻居小兔盖最坚固的新房子呢!他们你搬木头我搬砖,干得可欢呢!小房子很快就盖好啦。那边的石桌上放着许多好吃的,肯定是热情好客的小兔招待小猪的。

  1、教学“同样多”。

  教师:同学们,今天想给你们讲个故事,想听吗?这个故事的名字就叫《三个猪兄弟》。

  教师放录音《三个猪兄弟》,听后回答。(一边看书一边回答。)

  (1)三个猪兄弟为什么要帮小兔盖房子?

  进行德育教育:团结友爱、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热情好客。

  (2)图上有几只小兔?每个小兔搬多少砖?

  学生一边回答,教师一边贴小兔头图片、砖头图片。

  (3)一只小兔搬一块砖,有没有多余的砖头?有没有多余的小兔?

  学生回答后教师说明:一只小兔对着一块砖,没有多余的小兔,也没有多余的砖头。我们就说:小兔和砖头同样多。(板书:和同样多。)

  学生模仿说一遍。不要求学生和来势说得一模一样,只要能完整说明意思即可。

  (4)图上还有哪些物体同样多呢?(随意比较)

  2、操作。(教科书第8页“做一做”第1题)

  (1)教师引导学生摆“同样多”。

  教师摆六块橡皮后,请学生对着橡皮摆铅笔,要求铅笔和橡皮摆得同样多。

  指1名学生到投影仪上摆,其他学生在课桌上摆。最后学生看自己摆的和投影仪上摆的是否一样。

  (2)全班学生独立摆“同样多”。

  在梨片(5个)下面摆苹果片,摆的梨片要和苹果片同样多。

  教师和学*有困难学生一起摆弄,以增强学生学*数学的信心。

  摆好后回答:梨片有几个?一个苹果片对着一个梨片……有没有多余的。梨片和苹果片怎样呢?

  3、教学“多些、少些”。

  (1)图上有几只小猪?一共有几根木头?

  学生一边回答教师一边贴小猪头图片,木头图片。

  (2)一个小猪头对着一根木头比,最后有没有多余的小猪头?有没有多余的木头?是小猪多还是木头多?谁多谁少?

  学生交流后请小组长代表回答。教师板书:多、少。

  教师说明:木头多、小猪少,我们还可以说木头比小猪多,小猪比木头少。

  学生模仿说出谁多谁少,谁比谁多,谁比谁少。

  (3)图上还可以比什么?(随意比较)

  4、操作。(“做一做”第2题)

  全班同学动手操作,1名同学到投影仪上操作。

  (1)第1行摆5个△,在△下面摆○,△要比○多1个。第2行摆几个○?

  (2)第1行摆4朵红花,摆的黄花比红花少1朵,第2行摆几朵黄花?

  二、运用新知

  教科书练*一第1~4题。

  1、第1题:左图是猴子多,右图是骨头多。(避免学生产生思维定势)

  2、第2题:学生观察,看到公鸡和鸭子虽然摆的一样长,但疏密不同,进而判断摆的密的鸭子的只数多些,而公鸡只数少些。

  3、第3题:学生在观察到第一排蛋糕同样多的基础上,只需比较两盒中的第二排。第二排多的就多些,反之,就少些。

  4、第4题:此题是在同一排中比较多少,当第5次循环出现珠子时,只出现了一个黄色珠子,所以黄珠子多而红珠子少。

  三、总结

  教师:今天我们学*了“比一比”,知道在比较时,一定要一个对着一个比,就会得到正确的结果。

  一年级数学上册比多少教案 7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7页内容及第8页“做一做”,练*一中第1~4题。

  课型:新授课(多媒体教师)

  教学目的要求:

  1、使学生初步认识一一对应,知道“同样多”的含义;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知道多、少的含义。

  2、通过听童话故事,培养学生团结友爱、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热情待人的良好品德。

  3、使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初步体验数感,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体验合作学*的乐趣。

  教具准备:录音机、磁带,实物投影仪,小兔头图片,小猪头图片,砖头图片,木头图片。

  学具准备:铅笔、橡皮、梨片图、苹果图、三角形、圆片、花朵片各若干个。

  教学过程:

  一、听故事,提问题

  故事:三只小猪长大了,要离开爸爸、妈妈自己生活了。他们各自盖了一间小房子。大哥盖了一间草房子,二哥盖了一间木头房子,小弟盖了一间砖头房子。房子盖好了,他们高高兴兴搬进了自己的小屋。可是有一天,来了一只又饿又渴的大灰狼,他先来到大哥的房子前,使劲一吹,大哥的草房子给吹倒了,大哥逃到了二哥家里。可大灰狼又使劲一吹,结果二哥的木头房子也给吹垮了。没办法,哥俩赶紧逃到小弟家里。这次不管大灰狼怎么吹,砖头房子一动也不动。后来,三只小猪一起动脑筋赶走了那只坏透了的大灰狼。三兄弟都竖起大拇指说:“还是砖头房子最坚固。”

  这一天,天气可好了,河里的小鱼高兴地在水里游来游去,咦!为什么那边的草地上那么热闹?小鱼“哗啦”跳出水去一瞧,哦,原来三只热心的小猪在帮他们的邻居小兔盖最坚固的新房子呢!他们你搬木头我搬砖,干得可欢呢!小房子很快就盖好啦。那边的石桌上放着许多好吃的,肯定是热情好客的小兔招待小猪的。

  1、教学“同样多”。

  教师:同学们,今天想给你们讲个故事,想听吗?这个故事的名字就叫《三个猪兄弟》。

  教师放录音《三个猪兄弟》,听后回答。(一边看书一边回答。)

  (1)三个猪兄弟为什么要帮小兔盖房子?

  进行德育教育:团结友爱、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热情好客。

  (2)图上有几只小兔?每个小兔搬多少砖?

  学生一边回答,教师一边贴小兔头图片、砖头图片。

  (3)一只小兔搬一块砖,有没有多余的砖头?有没有多余的小兔?

  学生回答后教师说明:一只小兔对着一块砖,没有多余的小兔,也没有多余的砖头。我们就说:小兔和砖头同样多。(板书:和同样多。)

  学生模仿说一遍。不要求学生和来势说得一模一样,只要能完整说明意思即可。

  (4)图上还有哪些物体同样多呢?(随意比较)

  2、操作。(教科书第8页“做一做”第1题)

  (1)教师引导学生摆“同样多”。

  教师摆六块橡皮后,请学生对着橡皮摆铅笔,要求铅笔和橡皮摆得同样多。

  指1名学生到投影仪上摆,其他学生在课桌上摆。最后学生看自己摆的.和投影仪上摆的是否一样。

  (2)全班学生独立摆“同样多”。

  在梨片(5个)下面摆苹果片,摆的梨片要和苹果片同样多。

  教师和学*有困难学生一起摆弄,以增强学生学*数学的信心。

  摆好后回答:梨片有几个?一个苹果片对着一个梨片……有没有多余的。梨片和苹果片怎样呢?

  3、教学“多些、少些”。

  (1)图上有几只小猪?一共有几根木头?

  学生一边回答教师一边贴小猪头图片,木头图片。

  (2)一个小猪头对着一根木头比,最后有没有多余的小猪头?有没有多余的木头?是小猪多还是木头多?谁多谁少?

  学生交流后请小组长代表回答。教师板书:多、少。

  教师说明:木头多、小猪少,我们还可以说木头比小猪多,小猪比木头少。

  学生模仿说出谁多谁少,谁比谁多,谁比谁少。

  (3)图上还可以比什么?(随意比较)

  4、操作。(“做一做”第2题)

  全班同学动手操作,1名同学到投影仪上操作。

  (1)第1行摆5个△,在△下面摆○,△要比○多1个。第2行摆几个○?

  (2)第1行摆4朵红花,摆的黄花比红花少1朵,第2行摆几朵黄花?

  二、运用新知

  教科书练*一第1~4题。

  1、第1题:左图是猴子多,右图是骨头多。(避免学生产生思维定势)

  2、第2题:学生观察,看到公鸡和鸭子虽然摆的一样长,但疏密不同,进而判断摆的密的鸭子的只数多些,而公鸡只数少些。

  3、第3题:学生在观察到第一排蛋糕同样多的基础上,只需比较两盒中的第二排。第二排多的就多些,反之,就少些。

  4、第4题:此题是在同一排中比较多少,当第5次循环出现珠子时,只出现了一个黄色珠子,所以黄珠子多而红珠子少。

  三、总结

  教师:今天我们学*了“比一比”,知道在比较时,一定要一个对着一个比,就会得到正确的结果。

  一年级数学上册比多少教案 8

  教学目标:

  1、让同学在数一数、比一比、摆一摆的活动中,体验一些比较的方法。

  2、使同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同学数学学*兴趣和学*热情。

  3、 培养同学初步的观察能力和主动参与学*和精神。

  教学重、难点:

  掌握自身认为适用的好的比较方法。

  教学准备:

  师:数字卡片一套(1―――10),小猪、小免卡片各一张,录音机

  生:学具盒一个,数字卡片一套(1-10)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请小朋友看一看,在俺们班中,是男同学多,还是女同学多。还是一样多?你是怎么知道的?今天,俺们就来一起学*比较多少。

  板书课题:比多少

  二、主动研讨,获得新知

  1、 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出示小免、小猪的卡片各一张并板书在黑板上,

  问:瞧,这是谁?他们俩准备去干什么?谁来猜一猜?

  师:那么俺们一起来听一听小猪怎么说?(放录音:小朋友,俺和小免正准备去参与义务劳动呢!)小朋友,你们想一起去看看吗?

  2、 引导观察,初步感知

  A:出示书中第6面的图画:

  问:小朋友们,你们看到了什么?有多少呢?

  (同学数一数)

  B:问:小免去搬砖,有几只小免,有几块砖,小免和砖谁多?你是怎么知道的?有什么不同的想法吗?

  师:这样一个对着一个,都没有多余的,俺们就说小免和砖的块数怎么样?(一样多)用一个算式表示是:

  板书: 4=4 同学书空并齐读

  老师介绍等号

  3、 动手操作,理解新知

  A:问:小免和小猪比,谁多,谁少呢?

  B:同学操作:用圆片代表小免,用正方形代表小猪在桌子上摆一摆。

  C:同学汇报结果老师演示

  师:小免比小猪多。也就是几比几多?用一个算式表示是:板书:4>3 老师介绍大于号,同学书空

  问:你能读这个算式吗?

  师:小免比小猪多还可以怎么说?

  板书:3<5 介绍小于号

  同学书空,再齐读,

  4、 小于号与大于号有什么不同?

  (同学回答,老师小结)

  5、 现在,你能用大于号、小于号、等号说一个算式吗?

  三、巩固

  1、 说一说

  问:请你再仔细看一看图,你还能用多或少说一句话吗?(4人小组讨论后汇报,可以不举手,谁先站起来谁就先说)

  2、 猜一猜

  A:老师从1―――10的卡片中任选一张,请同学猜卡片上的'数是几,根据同学的回答,老师作出“大了”或“小了”的提示,直到猜对为止。

  B:指名一同学拿卡片,老师猜,方法同上。

  C:同桌互猜,看谁猜得对

  3、填一填:

  A:7○3 4○9 3○3 5○8 10○1

  B:2>□ 6>□ 6=□ □=8 □<9

  (同学抢答)

  4、试一试

  模拟活动:把4块同样的糖放入相应的4杯水中,让糖溶化。请你猜一猜,哪杯水最甜。你是怎么知道的,请你说给大家听。

  5、同学完成第11页的1――――4题。

  一年级数学上册比多少教案 9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40页例9。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情景让学生感知100以内的数的多少,会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描述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2、指导学生进行正确的估计,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比较等多种能力,培养数感。

  3、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理解“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的含义,并能用它描述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教具学具准备:金鱼挂图、小棒、铅笔

  教学过程:

  一、复*旧知,揭示课题

  1、师:我们已经学会了比较两个数的大小,现在小精灵聪聪考考你们,看谁会比大小,并说一说你是怎样比较的。

  50○1510○1525○75

  师:今天我们继续来学*比多少。(板书课题:“比多少”)

  【点评:以旧引新,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使学生轻松自然地进入学*状态,便于教学的展开。】

  二、创设游戏情境,激趣引入

  1、师:下面我们来做个“猜一猜”的游戏,好吗?在老师的手中有一些铅笔,猜猜大约有多少枝?(出示铅笔让学生猜)

  2、老师数出10枝铅笔,捆成一捆,让学生了解到10枝铅笔有这么多,再观察其余的铅笔,做第二次估计。

  3、师:为什么第一次猜时,有的人猜的数量与实际数量相差那么远,第二次猜时,就比较接*40枝呢?(学生互相讨论,发表意见)

  4、小结:今后我们在估计物体的多少时,可以先找出参照物,然后再估一估,就比较接*正确答案了。

  【点评:通过创设游戏情境,让学生初步感知“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

  三、探索新知

  1、出示3捆铅笔:第一捆10根,第二捆50根,第三捆是1个十和5个一组成的铅笔,是15根。随意抽出2捆铅笔作比较,让学生说都发现了什么?

  ⑴50根和10根比较,怎样?(从10根数到50根)

  50比10多得多或10比50少得多(板书:多得多少得多)

  ⑵10根和15根比较,又怎样?(从10根数到15根)

  10比15少一些或15比10多一些(板书:多一些少一些)

  师:上节课我们是用符号来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的,即:

  50>1510<1525<75

  今天我们用语言来描述,同样也能表示出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2、出示“金鱼图”让学生用用一句话描述他们之间的大小关系。

  小组讨论,组长汇报讨论情况

  【点评:通过数一数、比一比、说一说,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的含义】

  三、巩固新知

  1、动手动口,加深理解新知

  以小组为单位,(4人一组),一人摆放两堆小棒,其余的同学用刚学的语言描述两堆小棒之间的多少关系。

  2、猜一猜:

  教科书第43页第4题

  【点评:把数学知识的学*融于生动有趣的、学生感兴的活动中,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活动中巩固所学知识。实践了《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数学”的理念。】

  四、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师:今天同学们都能用一句话来表示出两个数量之间的.大小关系。想一想,在我们身边你能用语言描述出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吗?

  (如:我们班的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多一些,我的年龄比老师少得多,……)

  【点评:注意数学学*和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挖掘大量的生活实例,实践了《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的“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的理念。】

  五、课堂小结

  1、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2、回去之后,把你学到的知识告诉爸爸、妈妈。

  【总评:本节课中,教师将数学教学活动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背景下,针对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对“多得多、少得多、多一些、少一些”建立了一定感性认识的特点,大胆改编教材,通过创设游戏情境唤发了学生的直观、熟知的生活经验,有效地感悟、内化了“多得多、少得多、多一些、少一些”等数学概念;在练*中,积极创设现实、有趣、开放的教学情境,努力改进学生的学*方式,不但有效巩固了数学知识技能,而且初步培养了学生的数感和应用意识,激发了学生积极的学*情感,满足了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促进了学生的主动发展。】

  一年级数学上册比多少教案 10

  教学内容:教材第59页例7及“试一试”,第60页的“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实际问题中求两数相差多少的过程,理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多少要用减法计算,初步学会解决日常生活中类似的简单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数学思考的特点,感受数学抽象的价值,培养学*数学的兴趣,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3、适时进行环保的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探索这类问题怎样列式计算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这类问题的数量关系以及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蓝花、红花教具,每生一份图形学具,

  学情分析:

  用减法解决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问题,这是学生第一次正式学*解决这类问题,以往比较多几个都是从图上看出来的。因此教学时,充分利用了学生在第一册第二单元“比一比”中初步认识的“同样多”,“谁多谁少”的概念,在摆学具的过程中感受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的过程和方法。

  一、课前谈话:

  1、引出“比一比”。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的爸爸妈妈来到了我们的课堂上,来听我们上数学课,你们有信心向他们展示你在课堂上最精彩的表现吗?(有)那我们今天就来比一比谁听课最认真、发言最积极,语言最完整。

  2、举例生活中的比一比

  师:生活中有很多事物可以进行比较,你能举例说一说吗?

  学生自由发言。

  总结:看来,生活中可以进行比较的事物还真不少。

  3、熊大熊二比高矮。

  师:(出示课件)今天老师还请来了两个小明星。看,它们在比什么?(比高矮)

  师:熊大说,我比你高。小朋友们,你们同意它的观点吗?(不同意)

  师:为什么?(请学生说说不同意的理由)

  师:怎样比才公*?(站在同一个水*面上)

  总结:比高矮,必须站在同一个水*面上比才公*。看来,比较物体要讲究规则和方法!

  4、引出“比”。

  今天我们就在数学课中继续比一比。(板书“比”)

  二、新授

  1、看图找信息。

  师:同学们帮助熊大和熊二比出了高矮,很棒!不过他们俩还有一个问题想请大家帮帮忙(出示两篮花)你能帮熊大、熊二比出这两蓝花谁多谁少吗?

  师:你打算怎么比?

  生1:数一数

  生2:摆一摆

  (2)动手操作前思考:

  ①师:怎样摆,可以让我们不仅能比出他们谁多谁少,还能比出具体的差距?

  ②请生说方法,并黑板演示。摆好后,集体数一数花的朵数。

  (课件点击朵数:红花13朵,蓝花8朵)

  ③师小结:这种摆法叫做“一一对应”。它可以让我们一眼就看出红花比蓝花多,多几朵?可以怎么说?这句话还可以怎么说?(学生回答)

  根据图集体练说:红花比蓝花多5朵,还可以说蓝花比红花少5朵,红花和蓝花相差5朵。

  ④引导分析:

  师:红花比蓝花多的5朵在哪?你能圈一圈吗?(请一生圈)

  师:轻轻一圈,这13朵红花(相机板书:13朵)被分成了几部分?哪两部分?

  师引导说:一部分是和8朵蓝花(相机板书括线)同样多的部分(贴纸),另一部分是红花比蓝花多出的部分(贴纸)。

  你会像老师这样边指边说吗?找几名学生上台边指边说。

  师小结:其实,我们是以8朵蓝花为标准,把红花分成了两部分:一部分是和蓝花同样多的部分,另一部分是比蓝花多的部分。

  ⑤师:现在我们根据红花13朵,蓝花8朵这两条信息,你能列式解决这个数学问题吗?

  生答师板书:13—8=5(朵)

  师提问算式意义:13表示什么意思?从13朵红花里减去的是哪8朵?5表示什么意思?

  生解释后师小结:这道算式的意思是:从13朵红花里减去和蓝花同样多的8朵,就得到红花比蓝花多的5朵了。由于是从总数里去掉一部分,所以要用减法。

  2、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理解新知。

  (1)师:孩子们,刚才只是个别小朋友动手摆一摆,你们想不想也来试一试?下面得先听清活动要求,比一比谁听得最仔细!

  点击课件出示要求:摆一摆,比一比,说一说,算一算?

  摆一摆:各自从学具盒中轻轻取出所有图形,同桌两人合作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把两种图形摆一摆。

  比一比:同桌两人比一比两种图形谁多谁少。

  说一说:和同桌互相说一说:谁比谁多几个?谁比谁少几个?谁和谁相差几个?

  算一算:口头列式计算两种图形相差几个

  (2)请两组学生上黑板反馈。

  师:你摆的`是什么图形?摆了多少个?带大家数一数。(相机板书朵数)

  再请问这位同学,你摆的什么图形?有多少个?带大家数一数。用一句话说说两种图形的多少关系。还能怎么说?可以怎样列式?

  3、补充课题:

  师:同学们,这就是我们今天学*的内容:比多少(板书:多少)

  三、练*巩固。

  1、水果问题。

  果园里,熊大和熊二种的水果成熟了。

  (1)看,他俩摘了什么水果来?

  (2)猜一猜苹果和西瓜谁多谁少?

  (3)为什么猜苹果比西瓜多?

  (4)小朋友们真聪明,的确,熊大摘了42个苹果。熊二摘了10个西瓜。(点击课件出示相关数据)

  (5)要知道苹果比西瓜多几个可以怎样列式?(课件出示问题)(生口头列式,师板书)

  (7)算式中的42表示什么?10表示什么?从42个苹果里去掉和西瓜同样多的10个,就剩下比西瓜多出的32个。有了算式之后,遇到数量多的问题,我们就不用再一一摆出来了,这就方便多了。

  2、跳绳问题。

  (1)熊大熊二吃完水果,他们决定要运动运动来消化一下。于是,他们来到了运动场,看看,他们在干嘛?(跳绳)他们在说什么?

  (2)根据图中给的信息,你能提一个和今天所学知识有关的问题吗?

  (3)①一学生提问:“熊大比熊二多跳了多少下?”

  师:谁来用算式解答?另一学生列式。

  ②生继续提问:“熊二比熊大少跳了多少下?”学生列式。

  ③师:“同学们,通过两个问题的两次列式,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这道算式作用可真大,可以解决不同说法的同一个问题。

  3、课间放松:

  师:小朋友们,喜欢熊大熊二吗?一起来欣赏”熊出没“的主题曲,会唱的一起唱,放松一下吧!

  播放歌曲《熊出没主题曲》

  4、光头强伐木问题。

  (1)师:在《熊出没》这部动画片中除了有让人印象深刻的熊大和熊二,还有谁呀?(光头强)光头强有一个工作,是什么呀?(伐木)

  今天,光头强也来到了我们的课堂,还给我们带来了两条信息。(出示信息)谁来当小老师读一读。

  (2)根据这两条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问题1:光头强一共伐了多少棵树?

  这个问题谁来解决?12+23=35(棵)

  问题2:第二天比第一天多伐了多少棵树?(师板书列式:23—12=11(棵))

  这道算式还能解决什么问题?第一天比第二天少伐了多少棵树?

  (3)同学们,照光头强这样的伐木速度,地球上的绿树将会怎样?

  (4)播放保护树木视频。

  (5)你打算怎么保护地球上的树木?

  引出:种树。

  四、拓展:

  师:熊大和熊二为了保护咱们的地球,已经率先行动了。看,这是他们种的树。

  课件出示:熊大熊二第一天种了45棵树。第二天种了30棵树。

  师:根据这两个条件,你能提一个数学问题吗?

  师:第二天再种多少棵树就和第一天同样多了?这个问题和今天刚才提的哪个问题的意思是一样的?(课后解答)

  五、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你有什么收获?


一年级上册数学《比多少》教案汇总五篇(扩展2)

——一年级数学上册《比多少》教案汇总五篇

  一年级数学上册《比多少》教案 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操作,初步知道“同样多”“多”“少”的含义,会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2、通过观察、操作,初步体验数感,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体验合作学*的乐趣。

  3、通过听童话故事,培养学生助人为乐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掌握比较多少的方法,会正确地进行“多、少”的比较。

  教学用具:

  将第6页的主题图做成动画课件;学生准备学具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师:小朋友们喜欢听故事吗?出示主题图,你们能根据这幅图讲一个故事吗?(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

  2、讲故事。(在讲故事的过程中,注意多让几个学生加以补充,这样可以使故事更加完整。在说到小猪帮小兔盖房子的时候,要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二、探究新知

  1、教学“同样多”。

  师:图上有几只小兔?每只小兔搬多少块砖?

  生:3只小兔,一只小兔搬一块砖。

  师:说得很好,兔子和砖都没有多余的,这时我们可以说兔子和砖同样多。你们记住了吗?仔细观察什么和什么也同样多?(随意比较)

  ⑴同桌两人交流。 ⑵指名回答。

  2、教学“多”“少”除了发现什么和什么同样多之外,你还发现了什么?如,我发现1只小猪扛1根木头,还剩1根木头。

  师:小猪和木头谁多谁少?

  生:木头多,小猪少。师:还可以怎样说?(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仔细观察,什么和什么比谁多谁少?(随意比较)

  刚才所讲的就是今天我们要学的知识。揭示课题:比多少

  3、动手操作同位两人合作要求:

  一人先摆学具,同位与他摆得同样多。(让学生在实物投影仪上摆一摆)一人先摆学具,同位摆得比他多或少。(让学生在实物投影仪上摆一摆)

  思考:怎样才能一眼就看出摆的同样多,谁摆得多?谁摆得少

  ⑴独立思考

  ⑵交流方法

  在多种方法中让学生发现对齐摆,即一一对应的方法摆,比较容易比较。

  4、说出生活中“同样多”“多”“少”的例子

  三、巩固运用,深化拓展

  1、同桌合作,摆学具卡片,边摆边说。

  ①一个同学先摆,同桌需摆得和他同样多。

  ②同桌合作,一个摆得多,一个摆得少。

  同学们合作得真好,想一想,怎样摆,老师一眼就可以看出谁多,谁少,或者同样多?(数一数,写上数。对齐摆,长的表示多,短的表示少,一样长的表示同样多)

  他们的方法都好,你们是怎样摆的呢?我们应该多动脑,多思考,讲究方法。

  2、说说生活中1 ‘同样多“”多些“”少些’‘的例子。谁能用“同样多”“多些”“少些”说说生活中的事?(我有两只手,左手和右手的手指同样多。我家女的比男的多,男的比女的少……)同学们说了这么多,说得这么好,原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3、比一比,谁最聪明。

  教师拿出一串红、白相间的珠子,让学生判断哪种颜色的珠子多。

  ①生在组内说说。

  ②小组交流汇报。

  (用数的方法比较:数出红、白珠子各有几颗,再比较。用找朋友的方法比较:一颗红珠子和一颗白珠子是一对朋友,最后剩下哪种颜色的珠子,哪种颜色的`珠子就多。还可以这样比较:因为这串珠子是按一颗红珠子,一颗白珠子,一颗红珠子,一颗白珠子的顺序串起来的,如果最后一颗是白色的,那就可以说两种珠子同样多;反之,就比红珠子多)

  4、课堂演练。

  ①完成第7页的“做一做”。先摆一摆,再说一说。

  ②练*一第3、 4题。

  第3题:先让学生仔细观察图,判断两种动物是不是同样多,再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检验。学生回答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公鸡和鸭子虽然摆得一样长,但疏密不同,进而判断摆得密的鸭子只数多些而公鸡只数少些。

  第4题: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比较。

  A、用数的方法:先数出红珠子有几颗,黄珠子有几颗,再比较。

  B、一颗红珠子和一颗黄珠子是一对朋友,最后剩下哪种颜色的珠子,哪种颜色的珠子就多。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可真聪明,说得妙极了!这节课大家学得很好。其实数学王国里还有许多奥秘呢!只要我们处处留心,好好学*,一定会学到更多的知识。

  板书设计

  比多少

  同样多多少

  一年级数学上册《比多少》教案 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同样多”、“多些”、“少些”的含义,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2、初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渗透“对应”思想。

  3、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大胆探索的良好品质。

  重点难点

  会正确地进行“多”“少”的比较。

  教学准备圆形、三角形、正方形卡片若干

  授课时数

  1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请小朋友看一看,在我们班中,是男同学多,还是女同学多。还是一样多?你是怎么知道的?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比较多少。

  板书课题:比多少

  二、主动探讨,获得新知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出示小免、小猪的卡片各一张并板书在黑板上,

  问:瞧,这是谁?他们俩准备去干什么?谁来猜一猜?

  2、引导观察,初步感知

  A:观察书中第6页的图画:

  问:小朋友们,你们看到了什么?有多少呢?

  (学生数一数)

  B:问:小免去搬砖,有几只小免,有几块砖,小免和砖谁多?你是怎么知道的?有什么不同的想法吗?

  师:这样一个对着一个,都没有多余的,我们就说小免和砖的块数怎么样?(一样多)

  3、动手操作,理解新知

  A:问:小免和小猪比,谁多,谁少呢?

  B:学生操作:用圆片代表小免,用正方形代表小猪在桌子上摆一摆。

  C:学生汇报结果老师演示

  师:小免比小猪多。

  三、巩固运用

  (1)同桌合作,摆学具卡片,边摆边说

  (2)说说生活中“同样多”“多些”“”少些“的例子。

  (3)课堂演练。

  (1)完成第7页的”做一做“。

  (2)练*一的'第1、2题。

  板书设计:

  比多少

  同样多多少

  教后随笔:

  这节课主要让学生在数一数、比一比、摆一摆的活动中,体验一些比较的方法,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数学学*兴趣和学*热情。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主动参与学*和精神。从而得出谁比谁多,谁比谁少及谁和谁同样多,并会用数学语言表达出来,从上课的情况看,学生的积极性较高,知识点掌握也不错。但语言表达能力欠缺,以后在这方面还要加强与训练。且学生的常规还没养成,在以后的教学中还需加强学生的常规教育。

  一年级数学上册《比多少》教案 3

  【总课时数】: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知道“同样多”、“多”、“少”的含义,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

  比较物体的多少。

  2、初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培养学生互相合作的精神以及用数学的意识。

  【教具准备】

  主题图、小白兔图、砖图、小猪图和木头图。

  【学具准备】

  三角形、圆片、小花等学具。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三只小猪》

  二、新授

  1、出示主题图。让学生仔细观察:图上画的是什么?

  2、师:这一天,河里的小鱼在水里游来游去。咦,那边为什么这么热闹?

  原来是热心的小猪们正在帮小白兔盖房子。房子旁边的桌子上摆满了好

  吃的.东西,这肯定是热情好客的小兔子们用来招待小猪们的。

  3、教学“同样多”。

  (1)有几只小猪?几只小兔?

  小兔子们正在干什么?

  1只小兔搬了几块砖?(出示兔子和砖一一对应图)

  那4只兔子共搬了几块砖?

  有多余的兔子吗?

  有多余的砖吗?

  师:没有多余的兔子,也没有多余的砖,那我们就说兔子的只数和砖的块数同样多。(板书:同样多)

  (1)找一找,图上还有什么和什么同样多?

  (2)小组交流,指名反馈。

  4、教学“多”与“少”。

  (1)找一找,图上有不一样多的两样东西吗?

  学生说,教师现场板书,并适机提问:谁多?谁少?

  5、刚才我们知道了“同样多”、“多”和“少”,那你们知道图上还有什么东西可以比吗?课间活动。

  三、动手摆一摆

  (1)教师摆橡皮和铅笔,学生模仿。(教师强调一个对着一个摆。)

  学生同桌互相说:橡皮和铅笔同样多。

  (2)学生随意摆数个学具。

  数一数自己的学具,再和同桌比一比,看看谁多?谁少?

  在小组内比一比。

  四、练*

  完成练*一的第3题、第4题。

  五、发散练*

  利用今天学*的知识,看一看,比一比教室里的物体,你发现了什么?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课后小结】

  一年级数学上册《比多少》教案 4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通过操作,初步知道“同样多”、“多”、“少”的含义,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使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在各种有趣的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和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会正确地进行“多”、“少”的比较。

  难点:会比较几个物体的多少。

  课时:一课时

  学情分析

  “同样多”、“多”、“少”儿童一般在入学前对它们都有初步的认识,但是并不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来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而往往是凭直觉,或者用数一数的方法来比较多少。通过本节课的学*,应使学生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书本上的图片,请学生讲讲图中的故事,引出比较。

  二、激趣感知,掌握方法

  1、观察图片,教师出示第一个问题:比一比,小兔和砖的数量谁多谁少?说说你的理由。

  (1)学生讨论交流。

  (2)汇报答案。

  (3)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掌握比较同样多的方法。

  (4)应用学*“同样多”。

  2、观察图片,教师出示第二个问题:比一比,小猪和木头的数量谁多谁少?说说你的理由。

  (1)学生交流问题。

  (2)汇报结果。

  (3)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掌握比较“多”、“少”的方法。

  三、巩固拓展

  1、教师出示问题:仔细看图,图中还可以比什么?快和小伙伴们说说吧!

  2、学生交流并汇报结果。

  四、巩固练*,拓展提升

  1、观察图片,学生动手摆一摆。

  2、选择练*“同样多”、“多”、“少”。

  3、画一画“同样多”、“多”、“少”。

  五、小结

  想一想:这节课学到了什么?

  六、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回家后拿出自己喜欢的物品,再动手摆一摆同样多或一行多,一行少,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一年级数学上册《比多少》教案 5

  【总课时数】: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知道“同样多”、“多”、“少”的含义,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

  比较物体的多少。

  2、初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培养学生互相合作的精神以及用数学的意识。

  【教具准备】

  主题图、小白兔图、砖图、小猪图和木头图。

  【学具准备】

  三角形、圆片、小花等学具。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三只小猪》

  二、新授

  1、出示主题图。让学生仔细观察:图上画的是什么?

  2、师:这一天,河里的小鱼在水里游来游去。咦,那边为什么这么热闹?

  原来是热心的小猪们正在帮小白兔盖房子。房子旁边的桌子上摆满了好

  吃的东西,这肯定是热情好客的小兔子们用来招待小猪们的。

  3、教学“同样多”。

  (1)有几只小猪?几只小兔?

  小兔子们正在干什么?

  1只小兔搬了几块砖?(出示兔子和砖一一对应图)

  那4只兔子共搬了几块砖?

  有多余的兔子吗?

  有多余的砖吗?

  师:没有多余的兔子,也没有多余的.砖,那我们就说兔子的只数和砖的块数同样多。(板书:同样多)

  (1)找一找,图上还有什么和什么同样多?

  (2)小组交流,指名反馈。

  4、教学“多”与“少”。

  (1)找一找,图上有不一样多的两样东西吗?

  学生说,教师现场板书,并适机提问:谁多?谁少?

  5、刚才我们知道了“同样多”、“多”和“少”,那你们知道图上还有什么东西可以比吗?课间活动。

  三、动手摆一摆

  (1)教师摆橡皮和铅笔,学生模仿。(教师强调一个对着一个摆。)

  学生同桌互相说:橡皮和铅笔同样多。

  (2)学生随意摆数个学具。

  数一数自己的学具,再和同桌比一比,看看谁多?谁少?

  在小组内比一比。

  四、练*

  完成练*一的第3题、第4题。

  五、发散练*

  利用今天学*的知识,看一看,比一比教室里的物体,你发现了什么?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课后小结】


一年级上册数学《比多少》教案汇总五篇(扩展3)

——一年级上册数学比多少教案优选【5】份

  一年级上册数学比多少教案 1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7页内容及第8页“做一做”,练*一中第1~4题。

  课型:新授课(多媒体教师)

  教学目的要求:

  1、使学生初步认识一一对应,知道“同样多”的含义;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知道多、少的含义。

  2、通过听童话故事,培养学生团结友爱、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热情待人的良好品德。

  3、使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初步体验数感,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体验合作学*的乐趣。

  教具准备:录音机、磁带,实物投影仪,小兔头图片,小猪头图片,砖头图片,木头图片。

  学具准备:铅笔、橡皮、梨片图、苹果图、三角形、圆片、花朵片各若干个。

  教学过程:

  一、听故事,提问题

  故事:三只小猪长大了,要离开爸爸、妈妈自己生活了。他们各自盖了一间小房子。大哥盖了一间草房子,二哥盖了一间木头房子,小弟盖了一间砖头房子。房子盖好了,他们高高兴兴搬进了自己的小屋。可是有一天,来了一只又饿又渴的大灰狼,他先来到大哥的房子前,使劲一吹,大哥的草房子给吹倒了,大哥逃到了二哥家里。可大灰狼又使劲一吹,结果二哥的木头房子也给吹垮了。没办法,哥俩赶紧逃到小弟家里。这次不管大灰狼怎么吹,砖头房子一动也不动。后来,三只小猪一起动脑筋赶走了那只坏透了的大灰狼。三兄弟都竖起大拇指说:“还是砖头房子最坚固。”

  这一天,天气可好了,河里的小鱼高兴地在水里游来游去,咦!为什么那边的草地上那么热闹?小鱼“哗啦”跳出水去一瞧,哦,原来三只热心的小猪在帮他们的邻居小兔盖最坚固的新房子呢!他们你搬木头我搬砖,干得可欢呢!小房子很快就盖好啦。那边的石桌上放着许多好吃的,肯定是热情好客的小兔招待小猪的。

  1、教学“同样多”。

  教师:同学们,今天想给你们讲个故事,想听吗?这个故事的名字就叫《三个猪兄弟》。

  教师放录音《三个猪兄弟》,听后回答。(一边看书一边回答。)

  (1)三个猪兄弟为什么要帮小兔盖房子?

  进行德育教育:团结友爱、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热情好客。

  (2)图上有几只小兔?每个小兔搬多少砖?

  学生一边回答,教师一边贴小兔头图片、砖头图片。

  (3)一只小兔搬一块砖,有没有多余的砖头?有没有多余的小兔?

  学生回答后教师说明:一只小兔对着一块砖,没有多余的小兔,也没有多余的砖头。我们就说:小兔和砖头同样多。(板书:和同样多。)

  学生模仿说一遍。不要求学生和来势说得一模一样,只要能完整说明意思即可。

  (4)图上还有哪些物体同样多呢?(随意比较)

  2、操作。(教科书第8页“做一做”第1题)

  (1)教师引导学生摆“同样多”。

  教师摆六块橡皮后,请学生对着橡皮摆铅笔,要求铅笔和橡皮摆得同样多。

  指1名学生到投影仪上摆,其他学生在课桌上摆。最后学生看自己摆的和投影仪上摆的是否一样。

  (2)全班学生独立摆“同样多”。

  在梨片(5个)下面摆苹果片,摆的梨片要和苹果片同样多。

  教师和学*有困难学生一起摆弄,以增强学生学*数学的信心。

  摆好后回答:梨片有几个?一个苹果片对着一个梨片……有没有多余的。梨片和苹果片怎样呢?

  3、教学“多些、少些”。

  (1)图上有几只小猪?一共有几根木头?

  学生一边回答教师一边贴小猪头图片,木头图片。

  (2)一个小猪头对着一根木头比,最后有没有多余的小猪头?有没有多余的木头?是小猪多还是木头多?谁多谁少?

  学生交流后请小组长代表回答。教师板书:多、少。

  教师说明:木头多、小猪少,我们还可以说木头比小猪多,小猪比木头少。

  学生模仿说出谁多谁少,谁比谁多,谁比谁少。

  (3)图上还可以比什么?(随意比较)

  4、操作。(“做一做”第2题)

  全班同学动手操作,1名同学到投影仪上操作。

  (1)第1行摆5个△,在△下面摆○,△要比○多1个。第2行摆几个○?

  (2)第1行摆4朵红花,摆的黄花比红花少1朵,第2行摆几朵黄花?

  二、运用新知

  教科书练*一第1~4题。

  1、第1题:左图是猴子多,右图是骨头多。(避免学生产生思维定势)

  2、第2题:学生观察,看到公鸡和鸭子虽然摆的一样长,但疏密不同,进而判断摆的密的鸭子的只数多些,而公鸡只数少些。

  3、第3题:学生在观察到第一排蛋糕同样多的基础上,只需比较两盒中的第二排。第二排多的就多些,反之,就少些。

  4、第4题:此题是在同一排中比较多少,当第5次循环出现珠子时,只出现了一个黄色珠子,所以黄珠子多而红珠子少。

  三、总结

  教师:今天我们学*了“比一比”,知道在比较时,一定要一个对着一个比,就会得到正确的结果。

  一年级上册数学比多少教案 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同样多”、“多些”、“少些”的含义,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2、初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渗透“对应”思想。

  3、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大胆探索的良好品质。

  重点难点

  会正确地进行“多”“少”的比较。

  教学准备圆形、三角形、正方形卡片若干

  授课时数

  1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请小朋友看一看,在我们班中,是男同学多,还是女同学多。还是一样多?你是怎么知道的?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比较多少。

  板书课题:比多少

  二、主动探讨,获得新知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出示小免、小猪的卡片各一张并板书在黑板上,

  问:瞧,这是谁?他们俩准备去干什么?谁来猜一猜?

  2、引导观察,初步感知

  A:观察书中第6页的图画:

  问:小朋友们,你们看到了什么?有多少呢?

  (学生数一数)

  B:问:小免去搬砖,有几只小免,有几块砖,小免和砖谁多?你是怎么知道的?有什么不同的想法吗?

  师:这样一个对着一个,都没有多余的,我们就说小免和砖的块数怎么样?(一样多)

  3、动手操作,理解新知

  A:问:小免和小猪比,谁多,谁少呢?

  B:学生操作:用圆片代表小免,用正方形代表小猪在桌子上摆一摆。

  C:学生汇报结果老师演示

  师:小免比小猪多。

  三、巩固运用

  (1)同桌合作,摆学具卡片,边摆边说

  (2)说说生活中“同样多”“多些”“”少些“的例子。

  (3)课堂演练。

  (1)完成第7页的”做一做“。

  (2)练*一的第1、2题。

  板书设计:

  比多少

  同样多多少

  教后随笔:

  这节课主要让学生在数一数、比一比、摆一摆的活动中,体验一些比较的方法,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数学学*兴趣和学*热情。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主动参与学*和精神。从而得出谁比谁多,谁比谁少及谁和谁同样多,并会用数学语言表达出来,从上课的情况看,学生的积极性较高,知识点掌握也不错。但语言表达能力欠缺,以后在这方面还要加强与训练。且学生的常规还没养成,在以后的教学中还需加强学生的常规教育。

  一年级上册数学比多少教案 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通过操作,初步知道“同样多”、“多”、“少”的含义,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使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在各种有趣的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和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会正确地进行“多”、“少”的比较。

  难点:会比较几个物体的多少。

  课时:一课时

  学情分析

  “同样多”、“多”、“少”儿童一般在入学前对它们都有初步的认识,但是并不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来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而往往是凭直觉,或者用数一数的方法来比较多少。通过本节课的学*,应使学生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书本上的图片,请学生讲讲图中的故事,引出比较。

  二、激趣感知,掌握方法

  1、观察图片,教师出示第一个问题:比一比,小兔和砖的数量谁多谁少?说说你的理由。

  (1)学生讨论交流。

  (2)汇报答案。

  (3)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掌握比较同样多的方法。

  (4)应用学*“同样多”。

  2、观察图片,教师出示第二个问题:比一比,小猪和木头的数量谁多谁少?说说你的理由。

  (1)学生交流问题。

  (2)汇报结果。

  (3)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掌握比较“多”、“少”的方法。

  三、巩固拓展

  1、教师出示问题:仔细看图,图中还可以比什么?快和小伙伴们说说吧!

  2、学生交流并汇报结果。

  四、巩固练*,拓展提升

  1、观察图片,学生动手摆一摆。

  2、选择练*“同样多”、“多”、“少”。

  3、画一画“同样多”、“多”、“少”。

  五、小结

  想一想:这节课学到了什么?

  六、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回家后拿出自己喜欢的物品,再动手摆一摆同样多或一行多,一行少,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一年级上册数学比多少教案 4

  【总课时数】: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知道“同样多”、“多”、“少”的含义,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

  比较物体的多少。

  2、初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培养学生互相合作的精神以及用数学的意识。

  【教具准备】

  主题图、小白兔图、砖图、小猪图和木头图。

  【学具准备】

  三角形、圆片、小花等学具。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三只小猪》

  二、新授

  1、出示主题图。让学生仔细观察:图上画的是什么?

  2、师:这一天,河里的小鱼在水里游来游去。咦,那边为什么这么热闹?

  原来是热心的小猪们正在帮小白兔盖房子。房子旁边的桌子上摆满了好

  吃的东西,这肯定是热情好客的小兔子们用来招待小猪们的。

  3、教学“同样多”。

  (1)有几只小猪?几只小兔?

  小兔子们正在干什么?

  1只小兔搬了几块砖?(出示兔子和砖一一对应图)

  那4只兔子共搬了几块砖?

  有多余的兔子吗?

  有多余的砖吗?

  师:没有多余的兔子,也没有多余的砖,那我们就说兔子的只数和砖的块数同样多。(板书:同样多)

  (1)找一找,图上还有什么和什么同样多?

  (2)小组交流,指名反馈。

  4、教学“多”与“少”。

  (1)找一找,图上有不一样多的两样东西吗?

  学生说,教师现场板书,并适机提问:谁多?谁少?

  5、刚才我们知道了“同样多”、“多”和“少”,那你们知道图上还有什么东西可以比吗?课间活动。

  三、动手摆一摆

  (1)教师摆橡皮和铅笔,学生模仿。(教师强调一个对着一个摆。)

  学生同桌互相说:橡皮和铅笔同样多。

  (2)学生随意摆数个学具。

  数一数自己的学具,再和同桌比一比,看看谁多?谁少?

  在小组内比一比。

  四、练*

  完成练*一的第3题、第4题。

  五、发散练*

  利用今天学*的知识,看一看,比一比教室里的物体,你发现了什么?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课后小结】

  一年级上册数学比多少教案 5

  ①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两步问题的步骤和方法,了解可以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

  ②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积极思考等良好的学**惯,初步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发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③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

  ④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提高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教具、学具准备]:教科书P24的游乐园情境放大图片或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寻找数学问题,激发学*的兴趣。

  1、谈话: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到游乐园玩吗?你们看,这些小朋友玩得多开心啊!在这个游乐园里,小朋友们参加了哪些活动?

  2、引导收集信息,提出问题:图上告诉我们什么信息?你能根据有关的信息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3、交流数学问题:学生四人小组活动,交流各自发现的数学问题,并在小组内解决。(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4、质疑:刚刚在小组活动时,老师发现根据两个信息提出的问题,小朋友很快就解决了,可是有一些小朋友根据看木偶戏这一情境提出的问题却难倒了很多小朋友,那到底是什么数学问题呢?一起来看看。

  二、探究加、减法两步计算的数学问题的解决方法。

  1、引导学生观察看木偶戏的情境图。

  谈话:从图上,你找到了哪些信息?需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把三个信息板书出来)

  2、四人小组交流讨论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

  (1)应该怎样解决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这个问题。

  (2)学生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鼓励学生寻找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3)全班交流,教师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板书出来。

  ①22+13=35(人)②22-6=16(人)③13-6=7(人)

  35-6=29(人)16+13=29(人)22+7=29(人)

  ④22+13-6=29(人)⑤22-6+13=29(人)

  学生说每一种方法的想法。

  (4)观察比较,选择自己喜欢的解决方法。

  让学生了解前三种是分步列式而后两种是综合式。①和④想法一样,②和⑤想法一样。前三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但想法是不同的。

  说说自己喜欢哪一种解决方法,这种方法是什么?(同桌互相交流)

  3、小结:你发现今天所解决的问题和以前的问题有什么不同?

  三、练一练,进一步巩固两步解决的问题的方法。

  1、P6第1题。

  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寻找信息和问题。

  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集体订正(学生说想法)

  2、P7第4题。

  (出示表格)了解表格每一栏表示的意思。

  求中国队的总分这个问题,怎么解决?(要先求出什么再求什么?)

  学生独立完成下面几题,集体订正。

  四、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问题吗?你能在生活中寻找到这样的两步解决的数学问题来考同学吗?请把这星期寻找到的问题整理到数学银行里。

  [课后反思]

  教学中教师组织学生围绕问题的解决采取与之相关的信息,创设开放性的思维空间,激发学生自主地理解、分析数学信息,从不同的角度去寻找解题的思路,初步学*解决两步计算应用题的解题步骤与方法。课堂上老师采用四人小组合作学*的形式,让学生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交流自己的解题方法,从而拓宽了学生的解题思路,充分调动起学生学*数学的积极性,激发学生自觉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一年级上册数学《比多少》教案汇总五篇(扩展4)

——一年级上册数学左右教案通用五篇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理解其相对性,

  2、能力目标:能确定物体的左右位置与顺序,会用左右描述物体的位置,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3、情感目标:能够初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初步培养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能确定物体左右的位置与顺序。

  学情分析:

  学生在生活中,对左、右方位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经验,这些经验往往与自己的身体部位相联系:左手和右手,写字的那只手是右手。在教学中,应联系生活实际,创设生活情境,可以尽量放手让学生独立辨别,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游戏活动中理解和掌握左右位置的相对关系,培养学生观察、描述位置关系的*惯与应用意识,使学生具有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理解左右的相对性。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猜谜激趣

  上课前请同学们帮老师猜一个谜语(课件出示谜语)

  两棵小树十个叉,

  不长叶子不开花,

  能写会算还会画,

  天天干活不说话。

  同学们真厉害,一下子就猜中了。猜对的同学请举手。举好,别放下,能不能说说你举的这只手是哪只手?那么另外一只手又是哪只手,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跟同学们学*左右。(板书:左右)同学们,这两个字长得挺像吧,那同学们有没有好办法分清这两个字呢?(课件出示左、右)陈老师告诉大家一个好办法。左公公爱做工,右婆婆爱动口。好记吧!

  二、探究知识

  1、联系自身,体验左右。

  师:对我们来说,手的功劳可大了!同学们想一想在生活中,我们通常用左手和右手做哪些事情?

  (*时我们经常用右手写字,吃饭时拿筷子,老师提问时用右手举手……用左手压住本子,吃饭时拿碗……)

  师:是的,左手和右手是一对好朋友,他们配合起来可以做很多事情,在我们的身上还有没有这样成对的好朋友呢?

  (学生回答:左眼右眼,左耳右耳,左脚右脚,左腿右腿,……)

  小结:与右手同侧的就是我们的右面,与左手同侧的就是我们的左面。

  小游戏:我是机器人。

  师:刚才同学们的表现非常棒!我知道同学们很喜欢做游戏。

  我老师奖给大家做一个游戏。不过,做游戏时一定要认真听,同时还要考考你的动手能力喔!

  摸摸你的左耳,摸摸你的右耳。

  拍拍你的左肩,拍拍你的右肩。

  抬抬你的左腿,抬抬你的右腿。

  2、探究左右位置与顺序。

  (1)、(课件演示:摆放文具。)

  师:通过刚才的游戏,我老师发现同学们都弄清了咱们自己身体上的左右。但是小明和小红在课桌上摆好了文具,想考考咱们班同学观察物**置的能力,同学们敢不敢迎接他们的挑战!

  小结:观察物体在左还是在右,要以观察者的左右为标准。在观察者的左手边就是左边,在观察者的右手边就是右边。

  (2)师:根据教室的实际情况,说说自己的位置。

  三、解决中运用,体验生活。

  师:*时,老师要求大家,上下楼梯要靠右行,你看这些小朋友遵守规则了吗?(课件出示情境图)

  学生发言,意见不统一。

  体验:同桌左边的同学排成一列上楼,右边的同学排成一列下楼。

  你们发现了什么?

  师:上楼的同学的右边在这一边,下楼的同学的右边和上楼的同学的右边是反的,在这一边。所以*时上下楼时就不会相撞,就不会发生危险。

  师:现在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看这些上下楼梯的小朋友,他们遵守规则了吗?

  师小结:如果我们面对面,你的左边就会对着我的右边,你的右边就会对着我的左边。

  (体验握手感受相对性)

  师:握手是一种礼节,通常用右手,请个同学来和老师示范一下。

  师:不仅是上下楼梯,我们的车辆也是这样,靠右行驶,我们走路也应该走马路右边……

  四、总结。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左右,今天你学得开心吗?你有收获吗?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P10《左右》。

  二、教学准备:

  课件、节奏音乐。

  三、教学目标:

  (一)教材分析:《左右》《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数学的重要性。

  (二)学生分析: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认识“上、下”“前、后”的基本含义,初步了解,它们的相对性及学会用“上、下”“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的基础上理解“左右”,进一步通过对物**置关系的探索,发展空间观念。

  (三)学*目标:

  1、能以自身为中心区分自己身体的左右,体验左右的位置关系,理解其相对性。

  2、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用“左右”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提高空间方位知觉和判断力。

  (三)重、难点

  重点:在具体情境中,正确理解左右的含义。

  难点:运用左右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四、教学流程

  1.通过猜谜语,激发幼儿兴趣

  提问:一棵小树五个杈,不长树叶不开花。从早到晚不讲话,写字画画不离它。猜一猜是什么?

  回答:双手。

  2.区别自己身体的左右

  (1)区别左右手

  引导学生观察自己的双手,想一想左手和右手分别都能做些什么。

  提问:

  ①同学们每天写字画画用的是哪只手?举起来挥一挥手。

  ②你在做什么事情时需要用到右手?做什么事情时需要用到左手?

  ③请小朋友把你的左手伸出来摇一摇。

  总结:左手和右手是一对好朋友,他们在一起合作能完成许多事情

  (2)认识左右

  提问:

  我们的身上除了左手右手,还有什么也分左右的?

  鼓励幼儿尝试区分左右脚、左右眼睛、左右耳朵。

  小结:在左手的一边是左边,右手的一边是右边。

  3.游戏:我说你做

  举起你的右手;举起你的左手

  抬起你的右脚;抬起你的左脚

  用你的右手拉你的右耳朵;用你的左手拉你的左耳朵

  用你的右手摸你的左眼睛;用你的左手摸你的右眼睛

  4.巩固练*

  (1)按要求摆学具。

  请同学们拿出学具摆一摆,从左往右依次为:铅笔、尺子、小刀、橡皮、铅笔盒,并回答问题:尺子的左边有(),右边有();尺子在()的左边,在()的右边。

  (2)联系实际生活。

  提问:请小朋友看看自己身边,请问你的左边是谁?右边是谁?

  鼓励幼儿改变自己站的方位,区分左右。

  5.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学到了什么知识?请和大家一起分享。

  你认为什么是“左”?什么是“右”?

  生活中那些地方用到了左右?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理解其相对性,

  2、能力目标:能确定物体的左右位置与顺序,会用左右描述物体的位置,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3、情感目标:能够初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初步培养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能确定物体左右的位置与顺序。

  学情分析:

  学生在生活中,对左、右方位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经验,这些经验往往与自己的身体部位相联系:左手和右手,写字的那只手是右手。在教学中,应联系生活实际,创设生活情境,可以尽量放手让学生独立辨别,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游戏活动中理解和掌握左右位置的相对关系,培养学生观察、描述位置关系的*惯与应用意识,使学生具有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理解左右的相对性。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猜谜激趣

  上课前请同学们帮老师猜一个谜语(课件出示谜语)

  两棵小树十个叉,

  不长叶子不开花,

  能写会算还会画,

  天天干活不说话。

  同学们真厉害,一下子就猜中了。猜对的同学请举手。举好,别放下,能不能说说你举的这只手是哪只手?那么另外一只手又是哪只手,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跟同学们学*左右。(板书:左右)同学们,这两个字长得挺像吧,那同学们有没有好办法分清这两个字呢?(课件出示左、右)陈老师告诉大家一个好办法。左公公爱做工,右婆婆爱动口。好记吧!

  二、探究知识

  1、联系自身,体验左右。

  师:对我们来说,手的功劳可大了!同学们想一想在生活中,我们通常用左手和右手做哪些事情?

  (*时我们经常用右手写字,吃饭时拿筷子,老师提问时用右手举手……用左手压住本子,吃饭时拿碗……)

  师:是的,左手和右手是一对好朋友,他们配合起来可以做很多事情,在我们的身上还有没有这样成对的好朋友呢?

  (学生回答:左眼右眼,左耳右耳,左脚右脚,左腿右腿,……)

  小结:与右手同侧的就是我们的右面,与左手同侧的就是我们的左面。

  小游戏:我是机器人。

  师:刚才同学们的表现非常棒!我知道同学们很喜欢做游戏。

  我老师奖给大家做一个游戏。不过,做游戏时一定要认真听,同时还要考考你的动手能力喔!

  摸摸你的左耳,摸摸你的右耳。

  拍拍你的左肩,拍拍你的右肩。

  抬抬你的左腿,抬抬你的右腿。

  2、探究左右位置与顺序。

  (1)、(课件演示:摆放文具。)

  师:通过刚才的游戏,我老师发现同学们都弄清了咱们自己身体上的左右。但是小明和小红在课桌上摆好了文具,想考考咱们班同学观察物**置的能力,同学们敢不敢迎接他们的挑战!

  小结:观察物体在左还是在右,要以观察者的左右为标准。在观察者的左手边就是左边,在观察者的右手边就是右边。

  (2)师:根据教室的实际情况,说说自己的位置。

  三、解决中运用,体验生活。

  师:*时,老师要求大家,上下楼梯要靠右行,你看这些小朋友遵守规则了吗?(课件出示情境图)

  学生发言,意见不统一。

  体验:同桌左边的同学排成一列上楼,右边的同学排成一列下楼。

  你们发现了什么?

  师:上楼的同学的右边在这一边,下楼的同学的右边和上楼的同学的右边是反的,在这一边。所以*时上下楼时就不会相撞,就不会发生危险。

  师:现在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看这些上下楼梯的小朋友,他们遵守规则了吗?

  师小结:如果我们面对面,你的左边就会对着我的右边,你的右边就会对着我的左边。

  (体验握手感受相对性)

  师:握手是一种礼节,通常用右手,请个同学来和老师示范一下。

  师:不仅是上下楼梯,我们的车辆也是这样,靠右行驶,我们走路也应该走马路右边……

  四、总结。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左右,今天你学得开心吗?你有收获吗?

  学*目标

  1、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能确定物体左、右的位置与顺序,体会相对性。

  2、能够初步运用左右描述物体的位置,解决实际问题,初步培养空间概念。

  3、通过生动有趣的数学活动,体会学*数学的乐趣。

  重点: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能确定物体左、右的位置与顺序。

  难点:理解“左、右”的相对性。

  探究案

  一、自学释疑

  结合身边的实物,找到你在生活中见到的左右?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认识右手

  同学们我们发言时,举的是那只手,请你举起来。这只手就是右手。

  探究点二、做动作记右手,

  根据老师的指令,来左动作。

  (1)用你的右手轻轻拍一下桌子。

  (2)伸出你的右手与相邻的两个同学握握手。

  (3)模仿老师行队礼。

  探究点三、认识左手

  同学们我们发言时,举的是那只手,这只手就是右手。另一只手就是左手,请把你的左手举起来。

  伸出你的左手与相邻的两个同学握握手。

  探究点四、区分左右手

  (1)想一想,*时我们用右手做什么?

  (2)想一想,*时我们用左手做什么?

  (3)再说一说,两只小手可以做什么?

  (4)跟老师说儿歌:

  我伸出左手去

  我伸出左手去,我收回左手来,我伸出左手摆一摆,左手收回来。

  我伸出右手去,我收回右手来,我伸出右手摆一摆,右手收回来。

  我伸出双手去,我收回双手来,我伸出双手摆一摆,双手收回来。

  探究点五、区分左右面

  (1)听口令做动作:摸摸你的左耳,摸摸你的右耳。拍怕你的左肩,拍拍你的右肩。抬抬你的左腿,抬抬你的右腿。

  (2)找邻居:坐在你左边的邻居是谁?和他握握手。坐在你右边的邻居是谁?和他招招手。

  (3)整理书桌:请把铅笔盒摆在书桌的上面。数学书放在书桌的左面。

  (4)小游戏:请大家起立,站到书桌的右侧。

  (5)按要求摆一摆:香蕉摆在西瓜的右边。菠萝摆在西瓜的左边。桃子摆在香蕉的右边。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又认识了一个新朋友--左右,通常我们回答问题时举起来的手,是我们的右手,这一方向就是我们的右方。另一只手的方向就是我们的左方。

  放学后请仔细观察,看看哪些地方还能见到它?下来和同学们交流交流。

  随堂检测

  1、按要求,说一说。

  (1)蚂蚁怎么走才能到南瓜处。

  (2)蚂蚁怎么走才能吃到苹果。

  (3)你能提出一个问题,让同学们来回答吗?

  2、说一说下面的物品放在什么位置合适。

  3、指一指,他们应该靠哪边行走呢?

  我的收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学目标:

  1.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体会其相对性。

  2.能够初步运用左右描述物体的位置,解决实际问题。

  3.通过生动有趣的数学活动,使学生体会到学*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体会其相对性。

  教学难点:

  运用左右描述物体的位置,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对你的同桌说一说,哪只是右手,哪只是左手。

  2.我们要来认识“左右”。(板书课题:左右)

  二、联系自身,体验左右。

  1.摸一摸。

  (1)左手和右手是一对好朋友,团结起来力量特别大,在我们的身体中,除了左手和右手是一左一右外,还有什么是一左一右的?

  (2)哪只是左脚?哪只是右脚?

  (3)对!左脚和左手是在同一边的,右手和右脚是在同一边的。来,全班同学一起摸一摸,边摸边说,左脚――右脚……

  (4)还有左耳和右耳。

  (5)还有左眼和右眼。

  (6)还有左肩和右肩。……

  (7)生每说一种,教师都引导全体学生用手摸一摸。

  三、实际操作,探索新知。

  1.摆一摆。

  游戏做完了,现在我们要开始摆文具了。同桌的同学互相合作,听清楚老师说的话。

  请你在桌上放一块橡皮;

  在橡皮的左边摆一枝铅笔;

  在橡皮的右边摆一个铅笔盒;

  在铅笔盒的左边,橡皮的右边摆一把尺子;

  在铅笔盒的右边摆一把小刀。

  生摆好后,师用出示正确的排列顺序,生检查自己的排列。

  2.数一数。

  从左数橡皮是第几个?从右数橡皮是第几个?

  从左数橡皮是第二个,从右数橡皮是第四个。


一年级上册数学《比多少》教案汇总五篇(扩展5)

——一年级数学《比多少》教学反思优选【5】篇

  面对一年级的教材,我真有点不知怎么教。数学《比多少》一课的内容太简单了,而且孩子们在幼儿园大班学过这些内容,该教些什么呢?比谁多谁少是没问题,可是为什么5比4多呢?对,就将重点定为“通过例题,训练学生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算理。 为了训练孩子们说话有理有据,我引导学生用上“因为……所以……”这个句式说。开始,几乎大部分学生几乎都说不好,我不厌其烦地指导着孩子们说。一个说不好,继续找第二个孩子、第三个……慢慢地,做过了几道题之后,孩子们大部分都会用因为所以说算理了。很高兴看到孩子们的进步。

  也许他们并不是很清楚因为所以是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也许他们也不是很清楚为什么这样回答,但我清楚这样做的目的:数学,不能只培养做题的机器,既要知道题怎么做,还要知道这样做的道理。慢慢地,学生的思维能力才会有所提高。

  教学完比多少后,我认真对本课进行了反思,下面把我在本节课的一些做法写下来供大家讨论和指教。

  一、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这一新的数学课程标准理念,我把本课的教学重点放在让学生动手去体验,给学生提供积累经验的机会。现在的一年级学生生活经验极丰富,对物体的轻重已有自己的概念。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已经会简单比较物体的重量。我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来猜一猜一枝铅笔和一枝钢笔谁轻谁重,并说出自己的理由。有的是根据长短,有的根据大小,有的根据材料的质地来猜,我没有做出判断,而是让学生自己来掂一掂,亲自来体验一下谁轻谁重,但是在两个物体的重量很接*时,还是很难掂出他们到底谁轻谁重,该怎么办呢?这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找出最合适的方法:用天*称一称就能准确地比较两个物体间的轻重,来推断一个苹果比一个橘子重。在三个比轻重时,由于限制学生用天*不能超过两次,促使学生通过等量代换进行简单的推理,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仔细思考的良好*惯。

  二、教学内容应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猜测、交流等数学活动。

  教师应给学生提供探索和体验的机会,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取新知。在本课教学中,教学活动以游戏形式呈现,一开始就抓住了学生的“兴奋点”,有利于学生进行积极自主的观察活动;并创设了一个学生自由猜测、实践、辨析的活动,使学生在一个生动活泼的学*过程中体验、理解和掌握知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需要独立思考、自主探索。教学活动是否成功,关键在于学生有没有积极展开思维活动。在猜盒子的活动中,学生在尝试寻找答案时,不是简单的应用已知信息,而是对信息进行加工、重新组织,以达到一定目标。猜盒子可以说是一个综合实践活动,很好地发展了学生的数学思维。

  本节课主要是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问题的数量关系,懂得用减法计算的道理。初步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激发学生主动探索问题的热情。纵观整堂课的教学过程,我做出以下几点反思:

  一、优点

  1、让学生动手操作,在直观的摆学具的过程中,加深对同样多和多几的思维方法的理解,进一步加深认识一一对应和用一一对应方法来比较物体的多少。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相结合,通过自己独立思考,同桌讨论,全班交流,学生的思维和方法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学会用减法计算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问题,学生真正成为学*的主人,积极的参与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努力的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大胆的发表自己的观点。把课堂变为人人参与、人人思考的课堂。

  2、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解决问题教学理当重视数量关系的分析与解题思路的梳理。本节课在分析题目时,让学生从情景中发现数学信息,自己提出数学问题,自己独立思考然后同志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学生思维的过程,在课堂上给学生留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探索。这样教学不仅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也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的发展。

  二、不足及改进措施

  本节课,基本上完成了教学目标,大多数学生都学会了用减法计算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问题。但整节课下来,我觉得两点需要改进。

  1、学生汇报环节只关注了正确答案,巡视时候发现学生出现的问题没有及时提出一起解决。在练*时,有的学生思考方式出现问题时,我只是私下与个别学生沟通,没有将问题提出来,让学生一起来思考解决,导致了在后面的练*中一些其他学生犯同样的错误。学生的学*本就是不断出错,不断纠错的过程。所以课堂上发现问题,老师要及时提出来纠正,因为学生犯的错很多时候是共性问题,如果提出来一起解决,相信效果会更好。

  2、教学环节的时间把控不到位。课堂时间的把控,每个环节需要多长时间要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能完整地呈现一节课。本次教学,由于没有把握好各个环节的时间,下课铃响的时候,最后一道练*题还没讲完,导致最后老师对整节课的总结和学生谈收获环节草草结束。这节课虽然教学环节都完成了,但是慌忙的结尾却给人头重脚轻的感觉。所以,以后再备课的时候,不仅要备好教学内容、备好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还要备好各个环节的时间安排,把控好自己的课能在四十分钟内完整地完成。

  过去,我在教学“比多少”时,总是自己拿出不同的图让学生根据我拿的图来进行比较。在现在的教学中,我认识到学生的数学学*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学中,我先引导学生观察教科书第6页的主题图,让我根据图说出一个小故事,然后老师将故事说给小朋友:在一条蜿蜒的小河边,有一所快要盖好的小房子,一群小动物正忙着盖房子,这是小猪在帮小兔盖房子。他们有的搬着砖,有的扛着木头。河里的小鱼被这热闹的场面吸引了,禁不住蹦出水面,瞪大眼睛看个究竟。热情的小兔在房前的桌子上准备了一些招待客人的水果。“小猪帮小兔盖房子”的童话故事既极富儿童情趣,又贴*儿童的生活实际,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并使学生直观地看到:一只小兔搬一块砖,砖没有剩余,小兔和砖同样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多少,深深地印入学生的脑海中。 “图中还可以比什么?”在这里教材有意创设了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的学*兴趣高涨,激发了他们主动探索的欲望。学生通过自己观察、动手操作,在小组合作中互相启发和补充,使自己对“比多少”的问题得到清晰全面的认识。大部分学生都能主动说出“谁比谁多”、“谁比谁少”,有些学生还能准确的说出“谁比谁多几个”,“谁比谁少几个”。这样的探究学*改

  变了被动和单一的学*方式,增强了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同时,我利用童话故事适时地在课堂上渗透了互相帮助,乐于助人的思想品德教育,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学生的思想和行为。

  今天讲了例六《比多少》,题目是小华套中12个圈,小雪套中7个圈,小华比小雪多套中几个圈?这节课的重点是:

  1、对于“小华比小雪多套中几个?小雪比小华少套中几个?”这样的问题能正确的列算式。

  2、明白小华比小雪多套中几个?就是小雪比小华少套中几个?。难点是:理解减去的部分是两个人套中的同样多的部分。

  一、本课大致的流程是:

  1、复*。选用上学期的《比多少》的几幅图,唤醒学生已知的经验。

  教学空间:选取三种比多少的典型*题,让学生在头脑中再现比多少的知识和方法。

  2、新授。重点突破“小华比小雪多几个?”这个问题。通过摆磁力扣,找出小华和小雪同样多的部分,用虚线隔开,再找出小华比小雪多出来的部分。让学生尝试列式、说每个数代表的意义。明确小华比小雪多套中5个后,再提问“小雪比小华少套中几个?”和“小华小雪套中的圈相差几个?”

  教学空间:让学生自己去找出小华和小雪同样多的部分,以及小华比小雪多出来的部分,并且尝试列式,说出算式的意义。

  3、巩固练*。做一做和23页的5,7,9题。

  教学空间:选取了三道比多少的练*题和一道提问题的题。让学生在充分练*中巩固比多少的知识。

  二、课后反思: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学得比较扎实,基本上都能正确的列式解答,只有极个别的学生在23页第9题中出现三个条件时出错。但是在教学空间的设计上和练*题的层次上仍然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一)、教师要善于运用提问、反问、追问去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怎样激发他们去主动学*呢?这需要我们每一位老师去思考。在数学课堂上,我们要善于运用提问、反问、追问去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比如在复*的部分,我在课上的操作是:小猪和苹果比多少,大家看,一只小猪对应一个苹果,每只小猪都对应了一个苹果,我们就说小猪和苹果怎么样?诸如此类的引导,留给学生的教学空间是很小的。和韩主任研讨时,韩主任提醒我,这里既然是复*旧知识,就更应该给学生比较大的空间,可以让学生先独立观察,再提问“这是谁和谁比?你发现了什么?”提问、追问、反问的效果肯定要远远高于讲述的效果。再比如,出示磁力扣,比较小华和小雪套中的圈数同样多的部分时,我问:“小华这部分(同样多的部分)是多少个?”一个学生很快说道“7个。”我紧接着追问道,“你都没数,怎么就知道是7个呢?”她说,“因为这是小华和小雪同样的部分呀,小雪套中7个,那小华的这部分也是7个。”这里的追问就非常有价值,学生能把注意力从单纯的关注个数转移到这是小华和小雪同样多的部分。适时的提问、追问、反问就像一块小小的石头,虽然“小”却能激起“千层浪”!

  (二)、重视练*题的设计,课堂的练*题在选择与呈现的方式上,要有针对性和层次。

  在这节课中我选择了四道*题(做一做和23页的5,7,9题),都是围绕着“比多少”的实际问题展开的。针对性很好,但是层次的设计略有不足。上完课后,我想如果能把*题的呈现方式改成以下的设计就更好了:

  1、做一做。正确列式。让学生当小老师说一说15表示什么?9表示什么?

  2、23页第5题,可以再追问“那下午比上午少摘了几箱呢?上午和下午相差了几箱呢?”

  3、23页第7题,可以先出示两只小蜜蜂,让学生说知道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先出示两个条件让学生提问题,这样可以降低难度,也可以培养学生观察图、分析图、理解图以及提问题的能力。

  4、23页第9题(3个条件的),也是先出示条件,老师提一个问题,请同学们再提出不同的问题。这样与第7题相比,又提高了一个难度。


一年级上册数学《比多少》教案汇总五篇(扩展6)

——小班数学教案《比多少》(5)份

  活动目标:

  1、学*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

  2、学*用简短的句子讲述自己的操作过程。

  活动准备:

  1、猫、小鱼图片和白纸若干

  2、猫妈妈头饰1个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

  教师扮演猫妈妈:“小朋友们好!知道我是谁吗?……你们能不能帮我喂喂我的猫宝宝呀?让我先来教教你们怎么喂猫宝宝吧……”

  2、基本活动:

  (1)教师示范:

  a先给小猫排队 向幼儿说明要求,喂小猫的时候要说:“一只猫吃一条鱼”

  b引出多和少(猫的图片比鱼的图片多1―2张)提问:为什么这只小猫没有鱼吃呀?幼儿讨论,教师从旁引导

  (2)幼儿动手操作,教师从旁指导

  (3)让做得对做得好的幼儿上台来边做边讲

  (4)巩固复*:教师在黑板上做,但是由幼儿来说操作过程

  3、巩固复*:

  (1)教师在黑板上做,但是由幼儿来说操作过程

  (2)让部分幼儿扮演小猫,部分幼儿扮演小鱼,让幼儿练*操作过程

  (3)“送猫宝宝回家” ――让幼儿把自己得作业放到教师指定的地点

  活动延伸:

  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利用各种玩具和器材让幼儿更多的操作比较,加强记忆

  活动反思:

  幼儿园数学教育是幼儿课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新的课程观和知识观也告诉我们:"幼儿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而是建构和发现知识,不是知识的旁观者,而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和创造者,而且幼儿的这种角色不是教师仁慈地赐予的,而是他们作为学*者天然具有的。"在幼儿数学教育领域中,让幼儿真正做到"学会应用数学的观点和方法去解决身边生动的实际问题,而不是把他们作为一种知识储备或是教条。"需要我们从观念到行为做一次深刻的反思,要使幼儿园的数学教育真正做到有效甚至高效,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让我们共同努力做到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同样多”的含义。

  2.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知道“多”、“少”的含义。

  3.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对学生进行互相帮助、乐于助人等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8页,练*一的第1~4题。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教具学具:

  教师将第6~7页的主题图做成动画课件。 学生准备学具卡片。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

  1.多媒体出示小猪、小兔盖房子的动画课件。

  [通过生动有趣的动画课件,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展开说,符合了学生的年龄特点。同时,灵活运用画面引出新知问题,自然有度。]

  师:小朋友们爱听故事吗?谁能根据我们看到的动画课件,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呢?(给学生留出3分钟的思考时间。)

  2.讲故事。

  生1:小兔子的房子被大雨冲倒了,要重新盖房子,小猪来帮忙。小兔搬砖,小猪扛木头,他们终于盖好了新房子!

  师:你怎么知道是小兔在盖房子?

  生1:从房子上面的兔子头像知道的。

  生2:小兔还给小猪准备了好吃的呢!

  师:你观察得真仔细。

  生3:水中的小鱼也在为他们加油呢!

  师:同学们讲得真好,小猪、小兔互相帮助,我们应该向他们学*。

  师小结:刚才同学们你一句我一句把观察到的讲成了一个有趣的故事。通过这个动画片你能用学过的数学知识来说一说吗?下面我们可以先在小组内说一说。

  二、合作探究

  [新知过程以学生为主,学生通过观察去感悟“多”、“少”、“同样多”。老师的引导与学生合作恰如其分。新思想新观念有所体现,同时评价有度,保护了学生的学*兴趣。]

  1.小组合作。

  观察动画片,组内交流。

  2.小组交流。

  生1:我知道有4只兔子,3只小猪。

  生2:有3个苹果,4个萝卜。

  生3:有4个板凳,4根木头。

  生4:我发现1只兔子搬1块砖,没有剩下的砖。

  活动目标

  会用对应的方法比较5个以内物体的多、少和一样多。

  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重点和难点

  让幼儿利用一一对应的方法发现两个物体集合之间的数量关系。

  说明:

  一一对应是比较物休的集合是否相等的最简便、最直接的方式。通过一一对应,不仅可以比较出两个集合之间量的大小,更重要的是还可以发现相等关系,这是幼儿数概念产生的一个关键性步骤。因此,让幼儿在对材料的操作摆弄中自己“发明”一一对应的方法,并通过一一对应的方法去发现两个物体集合之间多、少和等量关系是至关重要的。

  材料和环境创设

  1.材料:诱发对应性材料--碗和调羹、杯子和杯盖、娃娃和帽子、小兔和青菜、……。自发对应性材料--雪花片和木珠、红积木和绿积木、苹果和香蕉、汽车和飞机等等。以上材料可用实物,也可用图片。

  2.环境创设:将以上材料按难易程度编号放暨在数学活动区内供幼儿操作摆弄。

  设计思路

  一一对应有两种方法,一种是重叠,另一种是并放。对于幼儿而言,通过重叠的方法更容易发现两个集合之间的对应关系,所以在活动区内应该先投放可供幼儿进行重叠比较的材料,然后再提供并放对应的材料。这样便于幼儿“发明”一一对应的方法,并通过这种方法发现物体之间的数量关系。

  可供幼儿进行一一对应操作活动的材料有两种,一种是诱发对应性材料,即两种材料之间有内在联系。另一种是自发对应性材料,那两种材料之间没有内在联系。很显然,前一种材料容易引发幼儿的对应行为,因此,应该先让幼儿操作诱发对应性的材料,当幼儿形成了一一对应的意识后,则应多提供自发对应性的材料,使幼儿能自觉运用一一对应的方法去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从而真正形成通过一一时应确定等量的观念。

  一一对应地比较出两个集合之间的数量关系是一种不经计数比较的前数概念,因为它并不依靠对数的理解,相反,它是这种理解的一个基础。因此,在活动中教师不要向幼儿传授一一时应的方法,而应该让幼儿自己去发现,这才有利于幼儿认知结构的发展,有利于他们以后对数概念的理解。

  活动流程

  操作探索活动->讨论归纳活动->巩固操作活动

  1.通过操作探索活动让幼儿“发明”一一对应的方法。并发现两个物体集合之间的多、少和等量关系。

  说明

  各种操作材料应按难易编号后放置在数学活动区内。教师引导幼儿按次序开展操作活动。

  2.通过讨论归纳活动及幼儿确立通过一一对应确定等量的观念。

  (l)出示可重叠比较的诱发对应性材料,如小朋友和椅子,让幼儿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

  说明

  教师出示教具时,一组物体可排列整齐,另一组物体应放成一堆,然后通过提问,如“怎样才能知道小朋友多还是椅子多?启发幼儿提出对应的方法,并请幼儿操作验证。

  (2)出示可并放比较的自发对应性材料,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

  (3)出示有一定间隔距离的.一排积木,让幼儿用另一种颜色的积木做一个等量集合,并讨论为什么这两组积木是等量的。

  (4)出示两头对齐,中间间隔距离有异的两组物体的图片,让幼儿辨别其是否等量。

  3.通过巩固操作活动提高幼儿对应的技能。

  说明:

  教师可在数学活动区内提供数目超过5,或各种排列形式的材料,以增加对应。

  反思:

  这次活动我采用了分组教学的方式,以便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关注到每个幼儿,实际情况也确实如此,人数少,能提高幼儿学*的专注程度。在操作规则上对幼儿提出了细致的要求,多数幼儿基本能够按照规则操作,但是由于时间的原因和幼儿还不能理解如何换组操作,今天的活动只进行了“比多少”操作。*阶段的活动,可能比较适合同一游戏,提供不同类操作材料的操作形式。

  设计背景

  我们班幼儿年龄不均,男孩子占三分之二,幼儿自控力差,注意力不集中,但幼儿喜欢观察新鲜事物,乐意在玩中学识。根据这一特点,我在教学中通过卡卡熊过生日作为教学的切入点,并展开教学。

  活动目标:

  1、学*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

  2、学*用简短的句子讲述自己的操作过程。

  3、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猫、小鱼图片和白纸若干。

  2、猫妈妈头饰1个。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

  教师扮演猫妈妈:“小朋友们好!知道我是谁吗?……你们能不能帮我喂喂我的猫宝宝呀?让我先来教教你们怎么喂猫宝宝吧……”

  2、基本活动:

  (1)教师示范:

  a先给小猫排队

  向幼儿说明要求,喂小猫的时候要说:“一只猫吃一条鱼”

  c引出多和少(猫的图片比鱼的图片多1―2张)提问:为什么这只小猫没有鱼吃呀?幼儿讨论,教师从旁引导

  (2)幼儿动手操作,教师从旁指导

  (3)让做得对做得好的幼儿上台来边做边讲

  (4)巩固复*:教师在黑板上做,但是由幼儿来说操作过程

  3巩固复*:

  (1)教师在黑板上做,但是由幼儿来说操作过程

  (2)让部分幼儿扮演小猫,部分幼儿扮演小鱼,让幼儿练*操作过程

  (3)“送猫宝宝回家”――让幼儿把自己得作业放到教师指定的地点

  活动延伸:

  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利用各种玩具和器材让幼儿更多的操作比较,加强记忆。

  设计背景

  我们班幼儿年龄不均,男孩子占三分之二,幼儿自控力差,注意力不集中,但幼儿喜欢观察新鲜事物,乐意在玩中学识。根据这一特点,我在教学中通过卡卡熊过生日作为教学的切入点,并展开教学。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