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圈舞》教案3篇

首页 / 教案 / | 2022-07-13 19:53:27 教案

《圆圈舞》教案1

  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感受三拍子特有的“重轻轻”的节奏特点。

  2、在合作表演中,享受集体舞蹈的快乐。

  活动准备:

  音乐CD、节奏图谱。

  活动过程:

  1、游戏:我说你做(最好有《圆圈舞》的乐曲作伴奏)。 老师喊口令,幼儿做动作:

  (1 ) 1 2 3 | 2 2 3 | 站 成 圆 | 圈 -- -- | ; (2 ) 1 2 3 | 2 2 3 | 向 中 间 | 走 -- -- | 3 2 3 | 4 2 3 | 退 回 原 | 地 -- -- | ;

  (3 ) 1 2 3 | 2 2 3 | 向 左 旋 | 转 -- -- | 3 2 3 | 4 2 3 | 向 右 旋 | 转 -- -- | ; (4 ) 1 2 3 | 站 成 圈 | 向 左 旋 | 转 -- -- | 2 2 3 | 唱 着 歌 | 向 右 旋 | 转 -- -- | 3 2 3 | 手 拉 手 | 向 中 间 | 走 -- -- | 4 2 3 | 手 拉 手 | 退 回 原 | 地 -- -- | 每个动作做二遍,然后完整地做一遍(4)。

  2、在游戏中学*歌曲。

  (1)放录音,完整欣赏一遍后提问歌名及内容。

  (2)按照节奏跟着老师念歌词二遍。

  (3)出示图谱,边看图谱边念歌词二遍。

  (4)看图谱配合音乐学唱歌曲,唱出三拍子“重轻轻”的特点。

  3、集体舞《圆圈舞》。

  (1)老师范唱,幼儿边看图谱边做动作。

  (2)放录音,幼儿边看图谱边做动作。

  (3)全体幼儿边唱边跳。

  (4)分小组边唱边跳。

《圆圈舞》教案2

  活动目标:

  1、学*英国民间舞蹈《圆圈舞》,感受4/4拍与3/4拍的交替音乐节拍

  2、在音乐舞蹈中感受交换舞伴的快乐

  3、培养幼儿乐观开朗的性格。

  4、教育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不马虎的好*惯。

  重难点:

  学*民间舞蹈《圆圈舞》中交换舞伴并向伙伴问好;学看图谱,根据图谱来排列相应的队型

  活动准备:

  音乐CD、PPT、图谱幼儿前期经验准备:理解图谱中各个图形的含义(如:○代表妹妹;□代表弟弟等)

  活动过程

  (一)律动进教室—《宾果》(Bingo)CD播放《宾果》音乐,幼儿在音乐伴奏下根据老师手势的暗示,改变队型进入教室。

  A队型—1人变2人B队型—2人变4人C队型—4人变2人D队型—2人变1人,围成圆圈【设计意图:律动音乐《宾果》是一首节奏轻快、跳跃的曲子,它不仅能渲染现场气氛,更能帮助幼儿更快地进入音乐带来的奇妙世界,感受音乐的快乐。】

  (二)音乐舞蹈《圆圈舞》

  1.《圆圈舞》的起源。

  —师:"在英国有一种传统的舞蹈《圆圈舞》,它是种神奇的舞蹈,它能让原本彼此不认识的幼儿在跳完《圆圈舞》后很快的成为好朋友,因此人们也叫它《交谊舞》。"【设计意图:通过简单的介绍,让幼儿了解一些关于欧洲等地区的民间舞蹈,拓展幼儿的音乐知识与眼界。】

  2.《圆圈舞》的欣赏与音乐解读—师:"听听看,你发现了歌曲里的哪些秘密?"(《圆圈舞》是4/4拍与3/4交替的音乐节拍)—师:"听了这个曲子你的感受是怎样的?"【设计意图:《圆圈舞》的曲式结构是A、B两段体,幼儿可以非常容易地进行区分。但是《圆圈舞》的音乐节拍是有变化的,且变化不明显,幼儿不容易区分,需要在老师的暗示和反复欣赏音乐后才能进行区分。因此,在欣赏音乐环节,需要老师单独"拎"出来,幼儿只有在理解音乐的节拍后才能将舞蹈进行演绎。】

  3.《圆圈舞》的图谱队型—师:"看看《圆圈舞》的图谱,你能根据图谱找到自己的位置吗,试试看!"图谱1(即动作分解1)—请幼儿们站成圆圈,一个男孩一个女孩组成一队舞伴。

  图谱2(即动作分解2)—女孩手拉手向圆心方向走一个八拍,男孩原地站立。

  图谱3(即动作分解3)—男孩向圆心行走一个八拍,行走到自己的女伴左边(位置不变),并将双手从女孩前面伸出。与两边男孩的手相拉,女孩原地站立。

  图谱4(即动作分解4)—1.男孩将双手举起并翻到身后去,女孩从男孩双手举起时搭成的"小山洞"中钻过去,但不移动脚步。2.女孩将双手举起并反到后面去,男孩从女孩举起时搭成的"小洞"中钻进去,但不要移动脚步。此时,男孩女孩的双手都在身后且女孩的手在男孩手的上面。

  图谱5(即动作分解5)—所有的幼儿都放开手,所有的幼儿向后转身并拉住自己舞伴的手,回到第一个大圆圈的位置。

  图谱6(即动作分解6)—回到自己的位置后,舞伴面对面。

  图谱7(即动作分解7)—女孩和自己的舞伴面对面并用右手相握,从舞伴的左边想圆圈方向走。

  图谱8(即动作分解8)—幼儿们彼此背对自己的以一个舞伴,而面对新的舞伴。

  图谱9(即动作分解9)—音乐结束,回到动作分解1开始重复整个舞蹈。

  【设计意图:通过图谱即动作分解(PPT)的展示,帮助幼儿更快地学*舞蹈动作和舞蹈队型。】

  4.《圆圈舞》视频观看【设计意图:通过《圆圈舞》的视频观看,帮助幼儿更直观地学*舞蹈。】

  5.《圆圈舞》完整表演—师:"现在,我们一个个弟弟都是英国绅士,一个个妹妹都是英国淑女,让我们跟随音乐共同跳起这神奇的舞蹈《圆圈舞》。

  三、音乐舞蹈出教室—《圆圈舞》

  完整播放音乐,音乐舞蹈《圆圈舞》

  【设计意图:完整表演舞蹈《圆圈舞》,体验舞蹈的快乐。】

  活动反思:

  圆圈舞”是大班的一个集体教学活动。本活动中使用的乐曲选自《从头到脚玩音乐》(陈蓉,20xx)。我在设计这个活动的时候,思考的是如何改变以往的机械性教学,不仅仅在舞蹈活动中进行队形等重复练*,而且要凸显幼儿在学*中的主体性,使其通过自己积极的主观努力来学*舞蹈。整个活动分为两个部分:圆圈舞的基本舞步、交换舞伴。这两个部分连在一起教学,对于一个30分钟的活动而言,内容比较多,因此可在实践中进行拆分。

  为了凸显幼儿的主体性,在笫二个环节“学*圆圈舞”中借助了图示的手段。在活动过程中,幼儿是通过阅读图示来理解和学*这个舞蹈的,而不是以教师教导为主。教师通过图示的设计引导幼儿阅读并理解圆圈舞的基本舞步。在这里,图示的作用包括:

  第一,比较直观和形象地呈现队形的变化,如以大圆、小圆和叠加的圆等来表现队形的变化,以及呈现完整队形,让幼儿一目了然;

  第二,利用线条和颜色来帮助幼儿理解空间的位置和动作。

  线条表示手拉手,颜色用以区别男孩、女孩,圆点表示朝向、站立的方位。这并不完全是我的原创,而是在《从头到脚玩音乐》这本参考书中的图示上加了颜色区分,以帮助幼儿识别和准确理解队形的变化。其中的一个环节是教师一边播放音乐,一边演示图示,让幼儿观看整个舞蹈队形从头到尾的变化。这一环节的好处是让幼儿在倾听音乐的同时结合队形的变化,自己去建立音乐和动作、队形的联系。不足一是在阅读图示环节中围成圆圈的这一步,应该引导幼儿自己发现站位是否准确,而我只是一味地将幼儿拉到准确的位置上,引导手势做得不好。二是支持引导做得不到位。整个活动的引导设计应该是:念儿歌(语言)的提示——配上音乐,而在本次活动中没有儿歌,幼儿直接跟着音乐开始学*,在这一点上可以做得更加清晰。另外,没有把握好提要求的时间。教师提要求应该在幼儿做动作之前,比如,有一种队形的变化要求幼儿从中间手拉手围成小圆,再退到大圆,应该事先引导和提示幼儿先放手,然后退到大圆。

《圆圈舞》教案3

  活动目标:

  1.能根据圆圈大胆想象,合理布局,并添画成完整图画。

  2.引导幼儿用绘画方式表达自己想法。

  3.乐意大胆地与同伴、老师交流自己的绘画作品。

  4.培养幼儿的观察、操作、表达能力,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及创新意识。

  5.感受作品的美感。

  活动准备:

  PPT课件、彩带、节奏欢快的开场曲和一段轻音乐、勾线笔、若干画纸。

  活动过程:

  一、音乐游戏《圆圈舞》导入。

  师:让我们听着音乐一起来跳舞吧!

  二、组织幼儿讨论

  师:刚才听着音乐,我们跳了什么舞啊?(圆圈舞)

  那我们还变化成了哪些队形呢?(老师根据幼儿回答出示图形纸片)这些队形用线条表示出来就变成了什么图形?

  三、出示画笔娃娃,引导幼儿大胆想象:圆圈可以变成什么

  1.师:现在,画笔娃娃听到音乐也想在纸上跳舞呢。你们看

  2.师念操作儿歌,示范添画成皮球。

  师:“小画笔,跳一跳,变成一只大皮球.”小画笔它还会变出什么呢?

  3.幼儿大胆想象,积极发言.教师随机出示相应的卡片

  四、欣赏教师范画,引导幼儿丰富画面,进行合理添画

  1.师:小画笔跳啊跳,还变成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呢。而这些图形宝宝也藏在图画里,一起来看下.

  2.出示2幅范画,带领幼儿评价,注意有主题有情节的欣赏。

  师:画里有谁?它们在哪里?要干什么去?你能找到这些图形吗?

  五、交代要求,幼儿作画。(配乐)

  1.师:这些用圆圈变出来的.画有趣吗?你想不想也在这些圆圈上 跳跳,看看能变出什么?你可以选这些圆圈,将它变出有趣的东西,放到自己编的故事里.并将整个画面添画完整,成为一幅漂亮的图画.

  2.幼儿作画,老师巡回指导。

  六、评价幼儿作品

  1.拉线展示幼儿作品,请一幼儿介绍自己的画

  2.教师小结,做简单评价。

  七、结束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教师在以彩带舞的轨迹请幼儿在圆圈上进行添画,完成后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画讲述一个故事。老师在示范时更多地是添成太阳花朵等几幅简单的图画,没有更多给幼儿观看一些关于圆圈可以变成什么的案例,所以导致幼儿在画的过程中都是和老师一样的,并且在讲述故事时幼儿也不能很好的讲出。

  小百科:圆圈是19世纪德国古典哲学家G.W.F.黑格尔使用的概念。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认识并不是沿着直线进行的,而是无限地*似于一串圆圈,*似于螺旋的曲线。


《圆圈舞》教案3篇扩展阅读


《圆圈舞》教案3篇(扩展1)

——大班音乐教案:圆圈舞 (菁华3篇)

大班音乐教案:圆圈舞1

  设计思路:

  大班律动活动《圆圈舞》是一种起源与英国的舞蹈,它通过舞蹈中的“问好、握手、交换舞伴”等细节帮助幼儿成为更好的朋友。兴趣是幼儿主动参与活动的前提,只有满足了幼儿的兴趣和需求,才能使活动具有生命力,活动才会真正的属于幼儿,满足幼儿的兴趣和需要,促进幼儿的主动性学*。音乐教育作为幼儿得以和谐发展、健康成长的一种重要途径,应激发起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培养幼儿在音乐活动中的主动性。《圆圈舞》肢体动作并不丰富,动作简单、规律、通常都包括交换舞伴的环节,十分简单易学,很适合大班年龄阶段的幼儿。

  活动目标:

  1、感知3/4拍中的强拍,尝试跟着音乐节奏做相应的动作。

  2、体验与同伴一起跳集体舞的快乐。

  重难点:感知强拍,能跟着音乐节奏做动作。

  活动准备:自录集体舞视频、《圆圈舞》音乐

  活动过程:

  一、欣赏感知

  1、观看视频,引导幼儿感知圆舞曲的形式。

  2、跟我们看到的舞蹈有什么不一样呢?

  很多人都整齐的跳着同一个舞蹈动作,这就是集体舞。

  二、学跳集体舞

  1、倾听和感知《圆舞曲》乐曲。

  2、引导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表现3/4拍的节奏。

  重点:关注幼儿强弱拍的表现。

  3、教师示范圆圈曲的整体动作。(播放视频,教师示范)

  4、幼儿表现,自由模仿。

  5、幼儿展示,教师提升重点动作和节奏的把握。

  6、幼儿练*,教师指导。

  三、学*交换舞伴的方式

  1.教师出示红手环,一边讲解一边引导幼儿进行尝试。

  (1)请幼儿将红手环戴在右手上。

  (2)教师运用儿歌的方式帮助幼儿记忆:红手握,交换背对背。

  (3)重点关注:交换舞伴背对背时,要从握手的一边走成背对背。要看清楚新的舞伴后再面对圆心站好。

  2.教师念儿歌,幼儿尝试交换舞伴。

  3.幼儿听着音乐进行尝试。

  过渡语:我们看了图示,学会了圆圈舞的队形,又带上了手环,知道了怎样交换舞伴。这样,你们就真的学会了圆圈舞。让我们跟着音乐一起跳起来,看看你能请到哪些舞伴和你一起跳舞!

  四、跟着音乐集体跳圆圈舞

  教师鼓励幼儿听着音乐跳舞,并提示幼儿动作。

大班音乐教案:圆圈舞2

  设计思路:

  大班下半学期开始尝试性的让幼儿接触各种形式的舞蹈,《圆圈舞》是一种起源与英国的舞蹈,它通过舞蹈中的"问好、握手、交换舞伴"等细节帮助一些陌生的人更快的成为朋友。

  新《纲要》中指出: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我觉得,兴趣是幼儿主动参与活动的前提,只有满足了幼儿的兴趣和需求,才能使活动具有生命力,活动才会真正的属于幼儿一、满足幼儿的兴趣和需要,促进幼儿的主动性学*。音乐教育作为幼儿得以和谐发展、健康成长的一种重要途径,应激发起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培养幼儿在音乐活动中的主动性。《圆圈舞》出现于英国乡村舞蹈,肢体动作并不丰富,动作简单、规律、通常都包括交换舞伴的环节,十分简单易学,很适合大班年龄阶段的幼儿,幼儿的兴趣也非常高。

  新《纲要》中指出:老师在日常的学*活动中要促进幼儿的主动性学*,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圆圈舞》活动中,教师都让音乐"说话"、让幼儿"说话"、让图谱"说话",引导幼儿倾听音乐并熟悉音乐旋律,从而更好的进行舞蹈的演绎。

  活动目标:

  1、学*英国民间舞蹈《圆圈舞》,感受4/4拍与3/4拍的交替音乐节拍

  2、在音乐舞蹈中感受交换舞伴的快乐

  3、在感受歌曲的基础上,理解歌曲意境

  4、能唱准曲调,吐字清晰,并能大胆的在集体面前演唱

  重难点:

  学*民间舞蹈《圆圈舞》中交换舞伴并向伙伴问好;学看图谱,根据图谱来排列相应的队型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音乐CD、ppt、图谱幼儿前期

  经验准备:理解图谱中各个图形的含义(如:○代表妹妹;□代表弟弟等)

  活动过程:

  一、律动进教室--《宾果》(Bingo)CD播放《宾果》音乐,幼儿在音乐伴奏下根据老师手势的暗示,改变队型进入教室。

  A队型--1人变2人B队型--2人变4人C队型--4人变2人D队型--2人变1人,围成圆圈【设计意图:律动音乐《宾果》是一首节奏轻快、跳跃的曲子,它不仅能渲染现场气氛,更能帮助幼儿更快地进入音乐带来的奇妙世界,感受音乐的快乐。】

  二、音乐舞蹈《圆圈舞》

  1.《圆圈舞》的起源。

  --师:"在英国有一种传统的舞蹈《圆圈舞》,它是种神奇的舞蹈,它能让原本彼此不认识的幼儿在跳完《圆圈舞》后很快的成为好朋友,因此人们也叫它《交谊舞》。"【设计意图:通过简单的介绍,让幼儿了解一些关于欧洲等地区的民间舞蹈,拓展幼儿的音乐知识与眼界。】

  2.《圆圈舞》的欣赏与音乐解读--师:"听听看,你发现了歌曲里的哪些秘密?"(《圆圈舞》是4/4拍与3/4交替的音乐节拍)--师:"听了这个曲子你的感受是怎样的?"【设计意图:《圆圈舞》的曲式结构是A、B两段体,幼儿可以非常容易地进行区分。但是《圆圈舞》的音乐节拍是有变化的,且变化不明显,幼儿不容易区分,需要在老师的暗示和反复欣赏音乐后才能进行区分。因此,在欣赏音乐环节,需要老师单独"拎"出来,幼儿只有在理解音乐的节拍后才能将舞蹈进行演绎。】

  3.《圆圈舞》的.图谱队型--师:"看看《圆圈舞》的图谱,你能根据图谱找到自己的位置吗,试试看!"图谱1(即动作分解1)--请幼儿们站成圆圈,一个男孩一个女孩组成一队舞伴。

  图谱2(即动作分解2)--女孩手拉手向圆心方向走一个八拍,男孩原地站立。

  图谱3(即动作分解3)--男孩向圆心行走一个八拍,行走到自己的女伴左边(位置不变),并将双手从女孩前面伸出。与两边男孩的手相拉,女孩原地站立。

  图谱4(即动作分解4)--1.男孩将双手举起并翻到身后去,女孩从男孩双手举起时搭成的"小山洞"中钻过去,但不移动脚步。2.女孩将双手举起并反到后面去,男孩从女孩举起时搭成的"小洞"中钻进去,但不要移动脚步。此时,男孩女孩的双手都在身后且女孩的手在男孩手的上面。

  图谱5(即动作分解5)--所有的幼儿都放开手,所有的幼儿向后转身并拉住自己舞伴的手,回到第一个大圆圈的位置。

  图谱6(即动作分解6)--回到自己的位置后,舞伴面对面。

  图谱7(即动作分解7)--女孩和自己的舞伴面对面并用右手相握,从舞伴的左边想圆圈方向走。

  图谱8(即动作分解8)--幼儿们彼此背对自己的以一个舞伴,而面对新的舞伴。

  图谱9(即动作分解9)--音乐结束,回到动作分解1开始重复整个舞蹈。

  【设计意图:通过图谱即动作分解(ppt)的展示,帮助幼儿更快地学*舞蹈动作和舞蹈队型。】

  4.《圆圈舞》视频观看【设计意图:通过《圆圈舞》的视频观看,帮助幼儿更直观地学*舞蹈。】

  5.《圆圈舞》完整表演--师:"现在,我们一个个弟弟都是英国绅士,一个个妹妹都是英国淑女,让我们跟随音乐共同跳起这神奇的舞蹈《圆圈舞》。

  三、音乐舞蹈出教室--《圆圈舞》

  完整播放音乐,音乐舞蹈《圆圈舞》

  【设计意图:完整表演舞蹈《圆圈舞》,体验舞蹈的快乐。】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教师在以彩带舞的轨迹请幼儿在圆圈上进行添画,完成后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画讲述一个故事。老师在示范时更多地是添成太阳花朵等几幅简单的图画,没有更多给幼儿观看一些关于圆圈可以变成什么的案例,所以导致幼儿在画的过程中都是和老师一样的,并且在讲述故事时幼儿也不能很好的讲出。

大班音乐教案:圆圈舞3

  活动目标:

  1.喜欢和同伴舞蹈,体验洗澡的乐趣。

  2.能按音乐节奏,较熟练的做踵止步等动作。

  3.了解并学跳圆圈舞。

  4.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音乐、场地

  活动过程:

  1、幼儿随音乐快乐的进场,引起幼儿舞蹈的情绪。

  2、复*舞蹈。

  1)教师随音乐,有感情的示范跳一遍舞蹈。引导幼儿重点观察踵止步等动作。

  2)师幼共同舞蹈。

  注意引导幼儿听音乐,随音乐有节奏的动作;

  指导幼儿舞蹈时要有表情,表现出洗澡的快乐情绪。

  3、学*圆圈舞

  1)幼儿在场地上站好圆圈的队形,教师引导幼儿在圆上进行舞蹈,并指导幼儿跳舞时注意保持原位置。

  2)学*圆上走队形。

  教师示范在圆上边做走步动作,边走队形,并指导幼儿按逆时针方向走队形。

  4、集体表演,教师注意引导幼儿边做动作边注意位置(用眼睛的余光,看看是否和同伴保持一定的距离)

  5、幼儿集体完整地进行舞蹈,鼓励幼儿有表情的表现。

  6、延伸活动:将音乐投放到音乐区,引导幼儿在音乐区继续表现。

  鼓励幼儿回家为爸爸妈妈表演。

  活动反思:

  幼儿注意力的养成,对其形成具有专注品质的人具有重要的意义,幼儿有集中的注意力,促其感知更清晰,理解更深刻,记忆更牢固,在求学做事方面,成功就更有保障。因此,从小培养幼儿的注意力具有重要的意义。我尝试在幼儿喜爱的音乐教育活动中,从打击乐活动入手,培养幼儿的注意力。


《圆圈舞》教案3篇(扩展2)

——《圆圈舞》教案通用五篇

  《圆圈舞》教案 1

  活动目标:

  1.喜欢和同伴舞蹈,体验洗澡的乐趣。

  2.能按音乐节奏,较熟练的做踵止步等动作。

  3.了解并学跳圆圈舞。

  4.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音乐、场地

  活动过程:

  1、幼儿随音乐快乐的进场,引起幼儿舞蹈的情绪。

  2、复*舞蹈。

  1)教师随音乐,有感情的示范跳一遍舞蹈。引导幼儿重点观察踵止步等动作。

  2)师幼共同舞蹈。

  注意引导幼儿听音乐,随音乐有节奏的动作;

  指导幼儿舞蹈时要有表情,表现出洗澡的快乐情绪。

  3、学*圆圈舞

  1)幼儿在场地上站好圆圈的队形,教师引导幼儿在圆上进行舞蹈,并指导幼儿跳舞时注意保持原位置。

  2)学*圆上走队形。

  教师示范在圆上边做走步动作,边走队形,并指导幼儿按逆时针方向走队形。

  4、集体表演,教师注意引导幼儿边做动作边注意位置(用眼睛的余光,看看是否和同伴保持一定的距离)

  5、幼儿集体完整地进行舞蹈,鼓励幼儿有表情的表现。

  6、延伸活动:将音乐投放到音乐区,引导幼儿在音乐区继续表现。

  鼓励幼儿回家为爸爸妈妈表演。

  活动反思:

  幼儿注意力的养成,对其形成具有专注品质的人具有重要的意义,幼儿有集中的注意力,促其感知更清晰,理解更深刻,记忆更牢固,在求学做事方面,成功就更有保障。因此,从小培养幼儿的注意力具有重要的意义。我尝试在幼儿喜爱的音乐教育活动中,从打击乐活动入手,培养幼儿的注意力。

  《圆圈舞》教案 2

  设计思路:

  大班律动活动《圆圈舞》是一种起源与英国的舞蹈,它通过舞蹈中的“问好、握手、交换舞伴”等细节帮助幼儿成为更好的朋友。兴趣是幼儿主动参与活动的前提,只有满足了幼儿的兴趣和需求,才能使活动具有生命力,活动才会真正的属于幼儿,满足幼儿的兴趣和需要,促进幼儿的主动性学*。音乐教育作为幼儿得以和谐发展、健康成长的一种重要途径,应激发起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培养幼儿在音乐活动中的主动性。《圆圈舞》肢体动作并不丰富,动作简单、规律、通常都包括交换舞伴的环节,十分简单易学,很适合大班年龄阶段的幼儿。

  活动目标:

  1、感知3/4拍中的强拍,尝试跟着音乐节奏做相应的动作。

  2、体验与同伴一起跳集体舞的快乐。

  重难点:感知强拍,能跟着音乐节奏做动作。

  活动准备:自录集体舞视频、《圆圈舞》音乐

  活动过程:

  一、欣赏感知

  1、观看视频,引导幼儿感知圆舞曲的形式。

  2、跟我们看到的舞蹈有什么不一样呢?

  很多人都整齐的跳着同一个舞蹈动作,这就是集体舞。

  二、学跳集体舞

  1、倾听和感知《圆舞曲》乐曲。

  2、引导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表现3/4拍的节奏。

  重点:关注幼儿强弱拍的表现。

  3、教师示范圆圈曲的整体动作。(播放视频,教师示范)

  4、幼儿表现,自由模仿。

  5、幼儿展示,教师提升重点动作和节奏的把握。

  6、幼儿练*,教师指导。

  三、学*交换舞伴的方式

  1.教师出示红手环,一边讲解一边引导幼儿进行尝试。

  (1)请幼儿将红手环戴在右手上。

  (2)教师运用儿歌的方式帮助幼儿记忆:红手握,交换背对背。

  (3)重点关注:交换舞伴背对背时,要从握手的一边走成背对背。要看清楚新的舞伴后再面对圆心站好。

  2.教师念儿歌,幼儿尝试交换舞伴。

  3.幼儿听着音乐进行尝试。

  过渡语:我们看了图示,学会了圆圈舞的队形,又带上了手环,知道了怎样交换舞伴。这样,你们就真的学会了圆圈舞。让我们跟着音乐一起跳起来,看看你能请到哪些舞伴和你一起跳舞!

  四、跟着音乐集体跳圆圈舞

  教师鼓励幼儿听着音乐跳舞,并提示幼儿动作。

  《圆圈舞》教案 3

  活动目标:

  1.能根据圆圈大胆想象,合理布局,并添画成完整图画。

  2.引导幼儿用绘画方式表达自己想法。

  3.乐意大胆地与同伴、老师交流自己的绘画作品。

  4.培养幼儿的观察、操作、表达能力,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及创新意识。

  5.感受作品的美感。

  活动准备:

  PPT课件、彩带、节奏欢快的开场曲和一段轻音乐、勾线笔、若干画纸。

  活动过程:

  一、音乐游戏《圆圈舞》导入。

  师:让我们听着音乐一起来跳舞吧!

  二、组织幼儿讨论

  师:刚才听着音乐,我们跳了什么舞啊?(圆圈舞)

  那我们还变化成了哪些队形呢?(老师根据幼儿回答出示图形纸片)这些队形用线条表示出来就变成了什么图形?

  三、出示画笔娃娃,引导幼儿大胆想象:圆圈可以变成什么

  1.师:现在,画笔娃娃听到音乐也想在纸上跳舞呢。你们看

  2.师念操作儿歌,示范添画成皮球。

  师:“小画笔,跳一跳,变成一只大皮球.”小画笔它还会变出什么呢?

  3.幼儿大胆想象,积极发言.教师随机出示相应的卡片

  四、欣赏教师范画,引导幼儿丰富画面,进行合理添画

  1.师:小画笔跳啊跳,还变成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呢。而这些图形宝宝也藏在图画里,一起来看下.

  2.出示2幅范画,带领幼儿评价,注意有主题有情节的欣赏。

  师:画里有谁?它们在哪里?要干什么去?你能找到这些图形吗?

  五、交代要求,幼儿作画。(配乐)

  1.师:这些用圆圈变出来的.画有趣吗?你想不想也在这些圆圈上 跳跳,看看能变出什么?你可以选这些圆圈,将它变出有趣的东西,放到自己编的故事里.并将整个画面添画完整,成为一幅漂亮的图画.

  2.幼儿作画,老师巡回指导。

  六、评价幼儿作品

  1.拉线展示幼儿作品,请一幼儿介绍自己的画

  2.教师小结,做简单评价。

  七、结束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教师在以彩带舞的轨迹请幼儿在圆圈上进行添画,完成后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画讲述一个故事。老师在示范时更多地是添成太阳花朵等几幅简单的图画,没有更多给幼儿观看一些关于圆圈可以变成什么的案例,所以导致幼儿在画的过程中都是和老师一样的,并且在讲述故事时幼儿也不能很好的讲出。

  小百科:圆圈是19世纪德国古典哲学家G.W.F.黑格尔使用的概念。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认识并不是沿着直线进行的,而是无限地*似于一串圆圈,*似于螺旋的曲线。

  《圆圈舞》教案 4

  大班音乐教案《圆圈舞》含反思适用于大班的音乐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在音乐舞蹈中感受交换舞伴的快乐,学*英国民间舞蹈《圆圈舞》,感受4/4拍与3/4拍的交替音乐节拍,在感受歌曲的基础上,理解歌曲意境,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音乐《圆圈舞》含反思教案吧。

  设计思路:

  大班下半学期开始尝试性的让幼儿接触各种形式的舞蹈,《圆圈舞》是一种起源与英国的舞蹈,它通过舞蹈中的"问好、握手、交换舞伴"等细节帮助一些陌生的人更快的成为朋友。

  新《纲要》中指出: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我觉得,兴趣是幼儿主动参与活动的前提,只有满足了幼儿的兴趣和需求,才能使活动具有生命力,活动才会真正的属于幼儿一、满足幼儿的兴趣和需要,促进幼儿的主动性学*。音乐教育作为幼儿得以和谐发展、健康成长的一种重要途径,应激发起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培养幼儿在音乐活动中的主动性。《圆圈舞》出现于英国乡村舞蹈,肢体动作并不丰富,动作简单、规律、通常都包括交换舞伴的环节,十分简单易学,很适合大班年龄阶段的幼儿,幼儿的兴趣也非常高。

  新《纲要》中指出:老师在日常的学*活动中要促进幼儿的主动性学*,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圆圈舞》活动中,教师都让音乐"说话"、让幼儿"说话"、让图谱"说话",引导幼儿倾听音乐并熟悉音乐旋律,从而更好的进行舞蹈的演绎。

  活动目标:

  1、学*英国民间舞蹈《圆圈舞》,感受4/4拍与3/4拍的交替音乐节拍

  2、在音乐舞蹈中感受交换舞伴的快乐

  3、在感受歌曲的基础上,理解歌曲意境

  4、能唱准曲调,吐字清晰,并能大胆的在集体面前演唱

  重难点:

  学*民间舞蹈《圆圈舞》中交换舞伴并向伙伴问好;学看图谱,根据图谱来排列相应的队型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音乐CD、ppt、图谱幼儿前期

  经验准备:理解图谱中各个图形的含义(如:○代表妹妹;□代表弟弟等)

  活动过程:

  一、律动进教室--《宾果》(Bingo)CD播放《宾果》音乐,幼儿在音乐伴奏下根据老师手势的暗示,改变队型进入教室。

  A队型--1人变2人B队型--2人变4人C队型--4人变2人D队型--2人变1人,围成圆圈【设计意图:律动音乐《宾果》是一首节奏轻快、跳跃的曲子,它不仅能渲染现场气氛,更能帮助幼儿更快地进入音乐带来的奇妙世界,感受音乐的快乐。】

  二、音乐舞蹈《圆圈舞》

  1.《圆圈舞》的起源。

  --师:"在英国有一种传统的舞蹈《圆圈舞》,它是种神奇的舞蹈,它能让原本彼此不认识的幼儿在跳完《圆圈舞》后很快的成为好朋友,因此人们也叫它《交谊舞》。"【设计意图:通过简单的介绍,让幼儿了解一些关于欧洲等地区的民间舞蹈,拓展幼儿的音乐知识与眼界。】

  2.《圆圈舞》的欣赏与音乐解读--师:"听听看,你发现了歌曲里的哪些秘密?"(《圆圈舞》是4/4拍与3/4交替的音乐节拍)--师:"听了这个曲子你的感受是怎样的?"【设计意图:《圆圈舞》的曲式结构是A、B两段体,幼儿可以非常容易地进行区分。但是《圆圈舞》的音乐节拍是有变化的,且变化不明显,幼儿不容易区分,需要在老师的暗示和反复欣赏音乐后才能进行区分。因此,在欣赏音乐环节,需要老师单独"拎"出来,幼儿只有在理解音乐的节拍后才能将舞蹈进行演绎。】

  3.《圆圈舞》的图谱队型--师:"看看《圆圈舞》的图谱,你能根据图谱找到自己的位置吗,试试看!"图谱1(即动作分解1)--请幼儿们站成圆圈,一个男孩一个女孩组成一队舞伴。

  图谱2(即动作分解2)--女孩手拉手向圆心方向走一个八拍,男孩原地站立。

  图谱3(即动作分解3)--男孩向圆心行走一个八拍,行走到自己的女伴左边(位置不变),并将双手从女孩前面伸出。与两边男孩的手相拉,女孩原地站立。

  图谱4(即动作分解4)--1.男孩将双手举起并翻到身后去,女孩从男孩双手举起时搭成的"小山洞"中钻过去,但不移动脚步。2.女孩将双手举起并反到后面去,男孩从女孩举起时搭成的"小洞"中钻进去,但不要移动脚步。此时,男孩女孩的双手都在身后且女孩的手在男孩手的上面。

  图谱5(即动作分解5)--所有的幼儿都放开手,所有的幼儿向后转身并拉住自己舞伴的手,回到第一个大圆圈的位置。

  图谱6(即动作分解6)--回到自己的位置后,舞伴面对面。

  图谱7(即动作分解7)--女孩和自己的舞伴面对面并用右手相握,从舞伴的左边想圆圈方向走。

  图谱8(即动作分解8)--幼儿们彼此背对自己的以一个舞伴,而面对新的舞伴。

  图谱9(即动作分解9)--音乐结束,回到动作分解1开始重复整个舞蹈。

  【设计意图:通过图谱即动作分解(ppt)的展示,帮助幼儿更快地学*舞蹈动作和舞蹈队型。】

  4.《圆圈舞》视频观看【设计意图:通过《圆圈舞》的视频观看,帮助幼儿更直观地学*舞蹈。】

  5.《圆圈舞》完整表演--师:"现在,我们一个个弟弟都是英国绅士,一个个妹妹都是英国淑女,让我们跟随音乐共同跳起这神奇的舞蹈《圆圈舞》。

  三、音乐舞蹈出教室--《圆圈舞》

  完整播放音乐,音乐舞蹈《圆圈舞》

  【设计意图:完整表演舞蹈《圆圈舞》,体验舞蹈的快乐。】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教师在以彩带舞的轨迹请幼儿在圆圈上进行添画,完成后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画讲述一个故事。老师在示范时更多地是添成太阳花朵等几幅简单的图画,没有更多给幼儿观看一些关于圆圈可以变成什么的案例,所以导致幼儿在画的过程中都是和老师一样的,并且在讲述故事时幼儿也不能很好的讲出。

  《圆圈舞》教案 5

  活动目标:

  1、学*英国民间舞蹈《圆圈舞》,感受4/4拍与3/4拍的交替音乐节拍

  2、在音乐舞蹈中感受交换舞伴的快乐

  3、培养幼儿乐观开朗的性格。

  4、教育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不马虎的好*惯。

  重难点:

  学*民间舞蹈《圆圈舞》中交换舞伴并向伙伴问好;学看图谱,根据图谱来排列相应的队型

  活动准备:

  音乐CD、PPT、图谱幼儿前期经验准备:理解图谱中各个图形的含义(如:○代表妹妹;□代表弟弟等)

  活动过程

  (一)律动进教室—《宾果》(Bingo)CD播放《宾果》音乐,幼儿在音乐伴奏下根据老师手势的暗示,改变队型进入教室。

  A队型—1人变2人B队型—2人变4人C队型—4人变2人D队型—2人变1人,围成圆圈【设计意图:律动音乐《宾果》是一首节奏轻快、跳跃的曲子,它不仅能渲染现场气氛,更能帮助幼儿更快地进入音乐带来的奇妙世界,感受音乐的快乐。】

  (二)音乐舞蹈《圆圈舞》

  1.《圆圈舞》的起源。

  —师:"在英国有一种传统的舞蹈《圆圈舞》,它是种神奇的舞蹈,它能让原本彼此不认识的幼儿在跳完《圆圈舞》后很快的成为好朋友,因此人们也叫它《交谊舞》。"【设计意图:通过简单的介绍,让幼儿了解一些关于欧洲等地区的民间舞蹈,拓展幼儿的音乐知识与眼界。】

  2.《圆圈舞》的欣赏与音乐解读—师:"听听看,你发现了歌曲里的哪些秘密?"(《圆圈舞》是4/4拍与3/4交替的音乐节拍)—师:"听了这个曲子你的感受是怎样的?"【设计意图:《圆圈舞》的曲式结构是A、B两段体,幼儿可以非常容易地进行区分。但是《圆圈舞》的音乐节拍是有变化的,且变化不明显,幼儿不容易区分,需要在老师的暗示和反复欣赏音乐后才能进行区分。因此,在欣赏音乐环节,需要老师单独"拎"出来,幼儿只有在理解音乐的节拍后才能将舞蹈进行演绎。】

  3.《圆圈舞》的图谱队型—师:"看看《圆圈舞》的图谱,你能根据图谱找到自己的位置吗,试试看!"图谱1(即动作分解1)—请幼儿们站成圆圈,一个男孩一个女孩组成一队舞伴。

  图谱2(即动作分解2)—女孩手拉手向圆心方向走一个八拍,男孩原地站立。

  图谱3(即动作分解3)—男孩向圆心行走一个八拍,行走到自己的女伴左边(位置不变),并将双手从女孩前面伸出。与两边男孩的手相拉,女孩原地站立。

  图谱4(即动作分解4)—1.男孩将双手举起并翻到身后去,女孩从男孩双手举起时搭成的"小山洞"中钻过去,但不移动脚步。2.女孩将双手举起并反到后面去,男孩从女孩举起时搭成的"小洞"中钻进去,但不要移动脚步。此时,男孩女孩的双手都在身后且女孩的手在男孩手的上面。

  图谱5(即动作分解5)—所有的幼儿都放开手,所有的幼儿向后转身并拉住自己舞伴的手,回到第一个大圆圈的位置。

  图谱6(即动作分解6)—回到自己的位置后,舞伴面对面。

  图谱7(即动作分解7)—女孩和自己的舞伴面对面并用右手相握,从舞伴的左边想圆圈方向走。

  图谱8(即动作分解8)—幼儿们彼此背对自己的以一个舞伴,而面对新的舞伴。

  图谱9(即动作分解9)—音乐结束,回到动作分解1开始重复整个舞蹈。

  【设计意图:通过图谱即动作分解(PPT)的展示,帮助幼儿更快地学*舞蹈动作和舞蹈队型。】

  4.《圆圈舞》视频观看【设计意图:通过《圆圈舞》的视频观看,帮助幼儿更直观地学*舞蹈。】

  5.《圆圈舞》完整表演—师:"现在,我们一个个弟弟都是英国绅士,一个个妹妹都是英国淑女,让我们跟随音乐共同跳起这神奇的舞蹈《圆圈舞》。

  三、音乐舞蹈出教室—《圆圈舞》

  完整播放音乐,音乐舞蹈《圆圈舞》

  【设计意图:完整表演舞蹈《圆圈舞》,体验舞蹈的快乐。】

  活动反思:

  圆圈舞”是大班的一个集体教学活动。本活动中使用的乐曲选自《从头到脚玩音乐》(陈蓉,20xx)。我在设计这个活动的时候,思考的是如何改变以往的机械性教学,不仅仅在舞蹈活动中进行队形等重复练*,而且要凸显幼儿在学*中的主体性,使其通过自己积极的主观努力来学*舞蹈。整个活动分为两个部分:圆圈舞的基本舞步、交换舞伴。这两个部分连在一起教学,对于一个30分钟的活动而言,内容比较多,因此可在实践中进行拆分。

  为了凸显幼儿的主体性,在笫二个环节“学*圆圈舞”中借助了图示的手段。在活动过程中,幼儿是通过阅读图示来理解和学*这个舞蹈的,而不是以教师教导为主。教师通过图示的设计引导幼儿阅读并理解圆圈舞的基本舞步。在这里,图示的作用包括:

  第一,比较直观和形象地呈现队形的变化,如以大圆、小圆和叠加的圆等来表现队形的变化,以及呈现完整队形,让幼儿一目了然;

  第二,利用线条和颜色来帮助幼儿理解空间的位置和动作。

  线条表示手拉手,颜色用以区别男孩、女孩,圆点表示朝向、站立的方位。这并不完全是我的原创,而是在《从头到脚玩音乐》这本参考书中的图示上加了颜色区分,以帮助幼儿识别和准确理解队形的变化。其中的一个环节是教师一边播放音乐,一边演示图示,让幼儿观看整个舞蹈队形从头到尾的变化。这一环节的好处是让幼儿在倾听音乐的同时结合队形的变化,自己去建立音乐和动作、队形的联系。不足一是在阅读图示环节中围成圆圈的这一步,应该引导幼儿自己发现站位是否准确,而我只是一味地将幼儿拉到准确的位置上,引导手势做得不好。二是支持引导做得不到位。整个活动的引导设计应该是:念儿歌(语言)的提示——配上音乐,而在本次活动中没有儿歌,幼儿直接跟着音乐开始学*,在这一点上可以做得更加清晰。另外,没有把握好提要求的时间。教师提要求应该在幼儿做动作之前,比如,有一种队形的变化要求幼儿从中间手拉手围成小圆,再退到大圆,应该事先引导和提示幼儿先放手,然后退到大圆。


《圆圈舞》教案3篇(扩展3)

——《拉个圆圈走走》教案3篇

  教学目标:

  1、学会与同伴拉成一个圆圈朝一个方向边唱边走,并在歌曲的最后一小节立即停止不动。

  2、大胆想出新的停止不动的动作,快乐的游戏。

  3、在学*歌表演的基础上,结合游戏情节,注意随着音乐的变化而变换动作。

  4、通过整体欣赏音乐、图片和动作,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内容。

  教学准备:

  1、对圆形有一定的认知经验。

  2、配套音乐。

  教学重点与难点:

  拉成圈朝一个方向走,并在最后一小节立即停止不动,大胆想出不动的动作。

  教学方法与手段:

  谈话讨论法、游戏教学法

  活动过程:

  一、学*拉圈朝一个方向走。

  1、师:小朋友们,想一想,我们怎样做,才能排列才能变成一个大圆圈呢。请大家讨论一下。

  2、师:再想一想,大圈怎样才能转起来呢。

  3、教师指导幼儿走圈。

  幼儿活动:

  幼儿排成大圈幼儿排成圈转起来手拉手,身体转向同一方向并进行(如,向右,则右脚开始走)

  设计意图:

  引导幼儿学会走圈,为下面做铺垫。

  二、欣赏歌曲,学玩游戏。

  1、老师唱歌。“请小朋友听一听老师唱的歌,都唱了些什么?”

  2、老师唱歌,“老师来唱歌,请小朋友根据老师的歌来走圆圈,要记得最后蹲下不动。”

  3、带领幼儿一起边唱边游戏。

  “现在,老师请小朋友一起来边唱边走圆圈。

  幼儿活动:

  听老师唱歌,注意听歌词在老师的歌声下,拉圆圈走,在歌曲最后一小节迅速蹲下不动和老师一起边唱边走圆圈

  设计意图:

  层层递进,先了解词意,为蹲下不动做铺垫。

  然后熟悉旋律进行走圆圈,最后达到边唱边走圈的目的。

  三、想出新的停止不动的动作继续游戏。

  1、师:小朋友你们想一想,除了“蹲下”以外,我们还可以做什么动作也不会动?

  大家可以先讨论一下。

  2、教师根据幼儿提出的动作进行练*。(如,站好,叉腰等)

  3、选择某一种新动作,完整的游戏。“现在我们来吧刚才的新动作做一遍”

  延伸:

  逐步发展,如“拉个圈圈跑跑”等,当熟悉游戏后,自由组成几个圈游戏。

  幼儿活动:

  讨论并想出新的动作,练*新动作,完整地把某种新动作做一遍

  设计意图:

  发展幼儿的创编能力,感受创编与成功的快乐。

   教学反思:

  《拉个圆圈走走》是一个集体游戏,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很好。首先通过讨论引导幼儿围成一个圆圈,并学*一个方向走。在这个部分中有一个难点,有的幼儿分不清方向,所以在游戏中,有些小朋友和别人的方向相反,总是会撞起来。需要教师用手势引导。尽管如此,还是很难做到全部方向一致,如果在活动前在他们的右手上都贴一个标记,这样更利于幼儿的辨别。整首歌曲演唱比较容易,幼儿学*的很快,并能根据歌曲内容做动作。但在创编环节幼儿的思维有点局限,想出的都是模仿动物的样子,具体的动作表现的不明显。

  活动目标

  1、能拉着同伴的手按时针方向围走成圆圈,能跟歌词的内容的变化而改变动作。

  2、体验与同伴教师一起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磁带及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课题。

  1、熟悉歌曲,听歌曲《拉着圆圈走走》,边听边按节奏拍。

  2、提问:你听到歌曲里唱了什么?

  3、幼儿唱歌曲2—3遍。

  二、音乐游戏“拉个圆圈走走”

  1、我们来边唱边拉个圆圈来做游戏。引导幼儿练*逆时针方向,边唱歌围成一个大圆圈,一拍一步有节奏的走。

  2、改变歌曲中最后一句“看谁先蹲下”的动作,例:站好、弯腰、抱头“增加幼儿的趣味性。

  3、游戏熟练变换演唱速度进行游戏,按节奏变换动作

  活动反思

  这个音乐活动简明轻快,幼儿非常喜欢参与。第一环节:先请幼儿倾听,让幼儿熟悉旋律,然后在让幼儿打节奏,感受歌曲的变化和节奏感。以提问的形式问幼儿在歌曲里听到了什么?让幼儿回顾歌曲的内容,随后反复感知,加深幼儿的歌曲印象。教师适当提要求边唱边玩,大部分幼儿能进行的很好。不过也需要再次反复感知,多练*几遍,才能掌握的较好。最后歌词中是发挥幼儿创造力的环节,本班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还需不断挖深,教师可以先示范变化的部分,一边结合动作。在请幼儿来说一说,变一变,这里教师该积极引导,让幼儿大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个别幼儿的想法是非常有自己的观点的。部分幼儿一直以模仿为主,喜欢变化其他小朋友说过的动作,需要进步加强指导这方面的要求。每次的变化也能提升幼儿的思维敏捷度和反应,更有助于游戏的时间性,让幼儿玩得更有趣。

  活动目标:

  1、进一步学唱歌曲,能边唱边随歌曲的旋律进行游戏,体验游戏的.快乐。

  2、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游戏活动,并在歌曲结束时立刻蹲下或站好,体验与同伴共同游戏的快乐。


《圆圈舞》教案3篇(扩展4)

——大班数学圆圈上的游戏教案 (菁华3篇)

  活动目标:

  学*6的组成,学会有顺序的分合方法。

  活动准备:

  圆片6个,正反两面颜色不同,记录纸。

  操作方法:

  1、教师提出将6个圆片分成两组,可以有几种分法?

  2、引导幼儿讨论,怎样才能避免遗漏?

  3、开始玩,将片片排齐,颜色一致,记录总数,按从前到后的顺序翻动圆片,每次翻动一个圆片,每翻一次就记录一次。

  4、此方法,在学*其它数的组成时,都可以运用。

  活动反思:

  本节课目标很明确,就是学*理解“6”的组成,懂得交换两个部分数的位置合起来总数不变的规律。因为数学知识具有逻辑性特别强的特点。我们应该在数学活动中应该提供一些渗透着正确的、幼儿可接受的、可感兴趣的数概念的活动材料,让幼儿通过与材料的相互作用,理解数学知识、发展思维能力。

  一、活动背景:

  在对幼儿环形数数的前期观测中,我觉得*面环形数数对大班孩子来说,基本没有挑战性,难度不高。于是我尝试将*面环形数数调整为立体的环形数数,并且将数量增加到20以内,提高数数的难度。

  孩子在环形数数上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是忘了起点,多数或漏数。所以我将本次活动的重难点定位于怎样找到环形物的起点,从而做到不多数、不漏数。为了找到这个起点,引导孩子运用多种方法来做标记。

  二、活动目标:

  1、学*环状排列物体的数数方法,巩固20以内的数数。

  2、能运用多种方法找到环状物的起点,不多数、不漏数。

  3、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体验发现的乐趣。

  4、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惯。

  5、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三、活动准备:

  1、透明纸杯人手1个(下有一圈红点,上有一圈绿点,数量都为10);

  2、记号笔、五角星、双面胶、塑料夹子、回形针等;

  3、小组记录表4张,玉米、桔子若干、有格子的小花伞一把、青花瓷碗大小若干只;

  4、生活中的环状物PPT;投影仪5。音乐《兔子舞》、操作活动的音乐

  四、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师生跳《兔子舞》进场。

  ——师:看!现在我们围成了一个什么形状?幼:围成了大圆圈。

  ——师:圆圈上有多少人呢?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吧!从老师这开始吧!师生共同点数圆圈上的人数,重点引导孩子发现老师已经数过了,不能再数了。

  2、好,请小朋友找一个空的地方坐下来吧。

  (评析:这一入场环节既活跃了气氛,又巧妙地蕴含了环形数数的几个基本特点:封闭状圆圈、老师作为起点,为接下来的活动作了较好的隐性铺垫。)

  (二)立体数数

  1、师:看着小朋友刚才跳起了圆圈舞,许多小圆点也想来跳舞,看,他们围着杯子跳起了舞。我们看看来了哪些颜色的小圆点?

  幼:红圆点、绿圆点——师:请你来数一数绿的小圆点有几个?然后把数字记录在有绿标记的纸上。

  2、幼儿操作:数杯口的绿圆点。

  3、师:你数到了几个绿圆点?

  幼A:我数到了11个幼B:我数到了10个幼C:我数到了14个,师:那请你来数给大家看看。

  ——师:那究竟谁数得正确呢?老师和小朋友一起来数数看。

  ——师:先引导孩子观察老师从哪里开始数的,接着故意数错,让幼儿发现问题。

  幼A:这个圆点你已经数过了幼B:你刚才就是从这个圆点开始数的——小结:在数圆圈上的点子时,我们要先找到第一个,也就是起点,起点数过了不能数了。

  (评析:这一环节通过老师的.故意出错,把球抛给孩子,让孩子来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老师再帮助幼儿归纳总结,梳理经验:数环形物时要先找到起点,起点数过了不能多数。)——师:除了刚才老师找明显的黑线做标记,你们还有什么好办法来记住第一个呢?

  幼A:用手指捏住第一个圆点——师:还有其他好方法吗?

  幼B:用记号笔划一条线幼C:在第一个圆点上写上1

  4、幼儿第二次操作——师:现在老师请你用自己的好方法来验证一遍,刚才错的小朋友请你在旁边改正。

  ——师:小朋友想出了各种各样的办法来数圆圈上的绿点子,大家数出来都是几个?对,绿色的点子一圈一共有10个!

  (评析:第二次操作通过孩子选择自己的方法来进行验证,不仅可以对刚才自己的操作纠错,还可以进一步正确地用合适的方法来进行环形数数。)

  5、比较红绿点的多少——师:*圆点也围着杯子跳起了舞,你们猜猜看,红点和绿点比,谁多谁少?

  幼A:我觉得红多绿少——师:有不同意见的吗?

  幼B:我觉得他们一样多幼C:我觉得绿多红少——好,今天老师带来了回形针、即时贴、夹子等小工具,你可以请他们帮忙来数一数。

  ——讲评:你数到几个?你是用什么方法来数的?

  幼A:我是用即时贴贴在第一个圆点上面幼B:我用夹子夹住第一个圆点——师:红点一共有几个?幼:10个!原来,红点和绿点一样多。

  ——小结:虽然两种圆点看起来不一样多,其实数量是一样多的。所以我们比较的时候不能光凭目测来判断,一定数一数验证。

  ——请你们把小杯子放到前面的筐里。围到老师的身边来。

  (评析:通过借助工具来进行第三次操作,再一次帮助幼儿建立了比较数量多少不能光凭目测来判断,一定通过数一数验证的科学态度。)

  (三)数生活中的物品——出示桔子、玉米、青花瓷碗、小伞。


《圆圈舞》教案3篇(扩展5)

——《请你和我跳个舞》教案合集10篇

  【教材分析】

  音乐《请你和我跳个舞》旋律活泼、节奏明快,歌词有反复的特点,易记、好懂。邀请舞的舞蹈动作则与歌词紧密结合,整个舞蹈表现了幼儿与同伴携手共舞的欢乐场景。歌曲中的反复部分动作提示很清晰,可请幼儿结合已有的舞蹈经验自主创编伸脚、踏脚、点头、弹手指等动作。在邀请和被邀请的动作上、舞伴们交换的方法上可能会有困难。因此,教师可运用视频帮助幼儿获得跳邀请舞的相关经验,创设“舞会”的情境,引导幼儿通过歌唱与动作的配合、眼神和表情的相互交流以及舞伴的交换,体验与同伴一起歌唱、舞蹈的乐趣。

  【活动目标】

  1、了解邀请舞的基本特点,掌握侧踵步、吸跳步等舞步,学会在音乐间奏处自由找到舞伴共同舞蹈。

  2、能根据歌词内容创编手的动作,并与同伴动作一致地跳邀请舞。

  3、体验请同伴、与同伴共舞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邀请舞》视频、音乐。

  2、经验准备:幼儿初步学唱歌曲《请你和我跳个舞》。

  【活动建议】

  1、播放音乐《请你和我跳个舞》,带领幼儿复*演唱歌曲。

  请幼儿演唱歌曲《请你和我跳个舞》,交流对歌曲的感受,引导幼儿体验音乐欢快的旋律。

  2、引导幼儿根据歌词内容创编舞蹈的基本动作。

  (1)播放歌曲《请你和我跳个舞》,引导幼儿根据歌词内容自主创编动作。提问:舞蹈几个人跳?可以做哪些动作?哪个动作是反复的?反复了几次?

  (2)总结幼儿的的创编情况,引导幼儿说说哪些部分比较难跳,师幼共同想办法解决。

  (3)请幼儿随音乐自由结伴跳邀请舞。

  3、播放《邀请舞》视频,引导幼儿了解邀请舞动作、队形等特点,尝试与同伴完整地跳邀请舞。

  (1)请幼儿看《邀请舞》视频,尝试视频中的邀请动作。鼓励幼儿用自已喜欢的动作进行邀请。

  提问:舞会上男士如何邀请女士的?女士用什么动作接受邀请的?你喜欢视频中的哪个动作?重点指导幼儿学会用侧步、吸跳步等简单步邀请同伴。

  (2)请幼儿学*视频中的舞蹈动作,随音乐自由练*,引导幼儿与同伴协商怎样跳能让两个人的动作一致。

  (3)再次欣赏《邀请舞》视频,尝试跳双圈舞,探索交换舞伴的方法。提问:她们是如何交换舞伴的?可以用什么方法交换位置和舞伴?

  4、组织舞会,集体跳邀请舞。

  请幼儿随音乐完整表现邀请舞,结合幼儿舞蹈动作、交换舞伴等情况进行评价,引导幼儿体验与同伴共同舞蹈的快乐。

  动作建议:

  准备:女孩围成圆圈,正步位旁按手位准备;男孩在圆心,双手��腰做准备。前奏:女孩正步位旁按手位左右点头;男孩双手��腰左右点头选择自己的舞伴。

  1―4小节:男孩吸跳步或跑跳步跳到舞伴面前;女孩1―2小节胸前左右拍手。

  3―4小节:双手向前*伸并打开,表示示接受舞者邀请。

  5―6小节:男孩、女孩共舞,左脚侧步,收回;右脚侧步,收回。

  7―8小节:男孩、女孩手拉手小碎步转圈,交换位置。

  9―12小节:男孩、女孩共舞,右脚侧步,收回,踏地3下;左脚侧步,收回,拍手3下。

  13―16小节:女孩左脚侧步,收回;右脚侧步,收回;小碎步自转一圈,挥手与舞伴道别。

  乐谱:

  请你和我跳个舞,你用双手拉着我。

  伸右脚,伸左脚,转个圈再还原。

  我想跳舞每人教,怎样才做好榜样。

  作个样子给我瞧,我就和你一起跳。

  你的脚要啪啪啪,你的`手要拍拍拍。

  伸右脚,伸左脚,转个圈在还原。

  作品分析:

  音域:d r m f

  拍子4/4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的节奏并学唱歌曲

  2、能跟着音乐跳舞

  3、学会用不同的肢体语言表现

  活动准备:

  磁带

  活动过程:

  1、教师放歌曲引导幼儿进入主题活动

  2、欣赏音乐旋律,尝试随着音乐节奏跳

  3、教师结合音乐把动作做一遍,让幼儿跟做

  4、让幼儿说一说老师都做了那些动作,然后教师加以纠正

  5、放录音让幼儿自己跳一遍

  6、师幼互动

  活动延伸:

  让幼儿自己试着改编舞蹈动作

  游戏辅导意向:

  引导幼儿积极的与同伴游戏,体验到交朋友的乐趣。

  让幼儿能在集体面前大胆表演、表现自己。

  在活动中幼儿倾听音乐,大胆的游戏表演。

  游戏准备:

  与幼儿人数相等的若干套贴花,每套数量为5―6种。

  游戏规则:

  1、音乐响起,幼儿出发任意找到一个好朋友跳邀请舞。

  2、在间奏音乐响起时,重新寻找另外的朋友跳舞。

  3、每段音乐交替,寻找到一个新朋友时,互相赠送小贴花。

  舞蹈结束时,数一数手上的贴花数量是多少,和几个朋友一同游戏。

  行为观察:

  1、音乐响起时,是否主动、愉悦的去寻找朋友?

  2、在跳邀请舞时,是否边唱边跳,动作是否放松?

  3、间奏音乐响起时,交换朋友是否迅速、默契?

  4、当自己想找的朋友已和别人结伴时,采取了怎样的策略?

  5、在舞蹈结束时,数数手上的贴花,情绪表现如何?

  澄清讨论:

  1、今天的游戏你玩得快乐吗?为什么?

  2、你找到了哪些朋友?和*时经常在一起的一样吗?

  3、是不是每次你都能快速的找到朋友,你是怎样做的?

  3、当你数数手上的贴花时,你心里是怎么想的?

  教学反思:

  活动前,考虑到该歌舞内容简单,而且和舞蹈动作基本符合,所以,采取双管齐下的策略,在一个活动中边学唱,边学舞蹈。这个舞蹈因为配有歌词,学起来既简单又有趣,而且一词一音,适合孩子学唱与表演。通过大家互相邀请舞蹈,能培养孩子合作友好、大胆活泼的个性。

  小百科:跳舞通常指伴随音乐按照有节奏的步伐而移动,或者单独一个人,或者带一个舞伴,或者以集体形式,是为了好看或是追求某种涵意。

  活动目标:

  1、 协调合拍地做动作,学跳双圈集体舞。

  2、 通过创编、模仿来学*舞蹈动作。

  3、 用动作友好地与同伴交流,体验跳集体舞的乐趣。

  活动准备:

  1、 经验准备:幼儿会沿逆时针方向站成一个圆。

  2、 磁带、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1、 开始部分,熟悉音乐。

  请小朋友听音乐,一边听一边随音乐做动作。

  2、 学*基本动作。

  引导幼儿随歌曲学*基本动作。

  3、 幼儿在双圈上学*与舞伴一起做动作。

  (1)组织幼儿站双圈。

  (2)重点学*围着舞伴绕圈。

  4、 引导幼儿和舞伴面对面做动作。

  5、 探索交换舞伴的'想法,

  引导幼儿想出交换舞伴的方法。

  6、跟音乐完整的舞蹈。

  【教材分析】

  音乐《请你和我跳个舞》旋律活泼、节奏明快,歌词有反复的特点,易记、好懂。请舞的舞蹈动作则与歌词紧密结合,整个舞蹈表现了幼儿与同伴携手共舞的欢乐场景。

  歌曲中的反复部分动作提示很清晰,可请幼儿结合已有的舞蹈经验自主创编伸脚、踏脚、点头、弹手指等动作。这一部分教师应重点引导幼儿与同伴协商怎样跳能让两人的动作一致,使幼儿体验与同伴配合、共同舞蹈的快乐。

  这是幼儿首次接触邀请舞,在邀请和被邀请的动作上、舞伴交换的方法上可能会有困难。因此,教师可运用视频帮助幼儿获得跳邀请舞的相关经验,创设“舞会”的情境,引导幼儿通过歌唱与动作的配合、眼神和表情的相互交流以及舞伴的交换,体验与同伴一起歌唱、舞聞的乐趣。

  【活动目标】

  1.了解邀请舞的基本特点,掌握侧踵步、吸跳步等舞步,学会在音乐间奏处自由找到舞伴共同舞蹈。

  2.能根据歌词内容创编手、脚的动作并与同伴动作一致地跳邀请舞。

  3.体验请同伴、与同伴共舞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幼儿初步学唱歌曲(请你和我跳个舞)。

  2.《道请舞》视频、(幼儿素质发展课程,音乐》CD

  【活动建议】

  1.播放音乐《请你和我跳个舞),带领幼儿复*演唱歌曲。

  请幼儿演唱歌曲《请你和我跳个舞》,交流对歌曲的感受,引导幼儿体验音乐欢快的旋律

  2.引导幼儿根据歌词内容创编舞蹈的基本动作。

  (1)播放歌曲《请你和我跳个舞),引导幼儿根据歌词内容自主创编舞蹈动作。提问:这个舞蹈几个人跳?可以做哪些动作?哪个动作是反复的?反复了几次?

  (2)总结幼儿的创编情况,引导幼儿说说哪些部分比较难跳,师幼共同想办法解决。

  (3)请幼儿随音乐自由结伴跳邀请舞。

  3.播放《邀请舞》视顺,引导幼儿了解邀请舞动作、队形等特点,尝试与同伴完整地跳邀请舞。

  (1)请幼儿观看《邀请舞》视频,学*视频中的邀请动作。鼓励幼儿用自已喜欢的动作进行邀请。

  提问:舞会上男土是如何邀请女土的?女士是用什么动作接受邀请的?你喜欢视频中的哪个动作?

  重点指导幼儿学会用侧步、吸跳步等简单舞步邀请同伴。

  (2)请幼儿学*视频中的舞蹈动作,随音乐自由练*,引导幼儿与同伴协商怎样跳能让两个人的动作一致。

  (3)请幼儿再次欣赏《邀请舞》视频,尝试跳双圈舞,探索交换舞伴的方法。提问:视频中的舞者是如何交换舞伴的?可以用什么方法交换位置和舞伴?

  4.组织舞会,请幼儿集体跳邀请舞。

  请幼儿随音乐完整表现邀请舞,结合幼儿舞蹈动作、交换舞伴等情况进行评价,引导幼儿体验与同伴共同舞蹈的快乐。

  【动作建议】

  准备:女孩国成圆圈,正步位旁接手位准备;男孩在圆心,双手排腰准备前奏:女孩正步位旁接手位左右点头;男孩双手排腰左右点头选择舞伴。

  1-4 小节:男孩吸跳步或跑跳步跳到舞伴面前:女孩 1-2 小节胸前左右拍手

  3-4 小节双手向前*伸并打开,表示示接受舞者请。

  56 小节:男孩、女孩共舞,左脚侧步,收回;右脚侧步,收回。

  7-8 小节:男孩、女孩手拉手小碎步转圈,交換位置。

  9-12 小节:男孩、女孩共舞,右脚侧連步,收回,暗地 3 下;左脚倒連步, 收回,拍手 3 下。

  13-16 小节:女孩左脚侧步,收回;右脚侧步,收回;小碎步自转一图, 挥手与舞伴道别。

  活动目标:

  1、能表现人物的不同动态,能表现出跳舞时的情景。

  2、尝试与同伴合作建构,体验与朋友合作建构的快乐。

  活动准备:

  经验:具有人物的建构经验,会跳邀请舞。

  物质:雪花片底板、各色雪花片。

  活动过程:

  1、邀请舞“请你和我跳个舞”激发幼儿与同伴游戏的兴趣。

  “我们来跳个邀请舞吧”。幼儿自由结伴跳舞。

  2、表演交流跳舞时的动作,帮助幼儿丰富建构人物动态的经验。

  (1)“刚才你和你的好朋友做了什么动作?愿意表演给大家看吗?”

  (2)集体观察表演者跳舞时的动作,小结动作特点。

  (3)出示四肢线条,请幼儿建构较难的动态。如:叉腰、跪等。

  3、幼儿建构,教师指导。

  (1)“你愿意用雪花片把你刚才的跳舞动作插出来吗?”

  “插好自己的动作后,和你的好朋友插的放在一块底板上好吗?”

  (2)幼儿建构,提醒幼儿插紧。

  4、展览评价。

  (1)介绍作品,体验与同伴合作的快乐。

  (2)自由欣赏,交流经验。

  活动目标:

  1、在观察交流中理解歌词,尝试用歌声表现出歌曲活泼愉快的音乐风格。

  2、在与同伴共同演唱的过程中感受在一起演唱时的愉悦。

  3、借助图谱、动作、游戏情景理解记忆歌词并学唱歌曲。

  4、通过教师讲解舞蹈动作学会跳。


《圆圈舞》教案3篇(扩展6)

——大班朋友舞教案汇总5篇

  活动目标:

  1 .知道自己是大班小朋友,能用连贯的语言表述大班与小中班的区别。

  2 .大胆设想,尝试为棋游戏设计规则和标志。

  3 .在棋游戏中乐于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大班的特点,增加做大班小朋友的自豪感。

  4 .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运用自己喜欢的的方式表达表现。

  5 .培养幼儿与同伴之间和睦相处并珍惜这份友情。

  活动准备:

  1 . PPT。

  2 .棋谱

  3 .音乐。

  活动内容:

  一、谈话导入

  1.师:“孩子们你们长大了,在幼儿园里是谁的哥哥姐姐呀?”

  2.师:“你们是幼儿园里的哥哥姐姐了,感觉怎么样?”

  二、讨论大班的特点

  1.欣赏歌曲《值日生歌》

  (1)你听到了什么?

  (2)里面都有哪些事情?都是谁要做的呢?

  2.欣赏PPT

  (1)孩子们,来老师这里,我们一起来见证你们的成长。

  (2)谁能边看边说一说你们看到了什么,感觉怎么样?(引导幼儿用连贯的语言表述看到了什么,小中班怎么样,大班怎么样)

  (3)总结大班的特点,感受自己的成长。

  三、设计棋游戏标志

  1 .交通有交通标志,我的棋游戏里需要小朋友帮帮忙,帮我设计游戏棋的标志。

  2 .幼儿商量讨论暂停,后退,跳格标志

  四、棋游戏

  1 .介绍转盘色子

  2 .幼儿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大班特点,并按规则粘贴

  3.棋谱规则介绍,先粘贴标志,然后走到空白格子贴上自己的画。

  4 .互相配合完成游戏,先到的胜利。

  五、结束活动

  1 .你们是大班的哥哥姐姐了,你们开心么?

  2 .你们能帮助老师制作游戏棋真了不起,我们一起来给自己戴朵大红花表扬表扬自己吧!(《我们是大班的小朋友》音乐放起)

  活动反思:

  在目标设定上需要调理清晰,突出主要的目标。在欣赏图片的时候可以把图片归归类,让孩子边看边讨论你都会做那些事情。在出示棋谱的时候需要一个自然的过渡,在幼儿讨论棋规则和标志的时候可以让幼儿小组讨论,不要限制幼儿的想象。

  活动目标:

  1、在熟悉乐曲的基础上,初步学跳双圈集体"筷子舞"。

  2、通过使用道具,尝试探索"筷子舞"的舞蹈动作。

  3、表现舞蹈欢快、热烈的情绪。

  4、愿意参加对唱活动,体验与老师和同伴对唱的乐趣。

  5、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活动准备:

  1、活动前让幼儿欣赏乐曲,并准备好配套磁带或CD。

  2、每人一副筷子(两双一捆,用橡皮筋扎紧,尾部系上绸带),幼儿腰扎红腰带。

  活动过程:

  1、跟随音乐拍手。

  2、学*舞蹈动作。

  (1)自由创编男、女小朋友的舞蹈造型动作(预备动作)。

  (2)探索在身体不同位置敲击筷子的动作。

  师:小朋友,筷子可以在胸前敲,还可以在身体的什么位置敲呢?

  (3)和老师一起练*在身体不同位置敲击筷子的动作。

  (4)看两位教师完整示范1~16小节的舞蹈动作。

  (5)男女小朋友分别学*1~16小节的舞蹈动作。

  (6)站成双圈(女内、男外),完整地跳1~16小节的舞蹈动作。

  (7)听17~24小节的音乐,看教师的舞蹈示范动作。

  (8)学做17~24小节舞蹈动作。

  3、完整地跳双圈集体舞。

  (1)第一、第二遍注意动作合拍。

  (2)第三、第四遍,逐步能有表情地跳舞。

  活动反思:

  在课堂教学时,幼儿表现出对筷子的喜爱和熟悉,回答问题也十分踊跃积极,因为生活中筷子是非常熟悉的一样东西。但是在课程教学中,发现幼儿虽然对筷子十分的熟悉,但是会正确拿筷子的幼儿却不多,大部分幼儿只是用右手握着,不知道应该用手指头拿好。

  在活动过程发现幼儿的积极性都很强,由于课堂提供的五香豆粒、花生粒和豌豆粒等食物,幼儿都十分兴奋的拿着(握着)筷子在夹小碟子里面的食物,正确拿着筷子的幼儿可以很快就夹起小碟子里面的食物,相反,其他的幼儿就有点困难了。

  教师在课堂中的讲解幼儿是否还不够理解,所以我想,如果让幼儿在吃饭的时候尽量的抛开汤匙进而使用筷子这样会不会慢慢改进幼儿拿筷子的错误拿法呢?在实际生活中尽量让幼儿实行这一措施。

  课堂的气氛还算稳定,幼儿的注意力基本上都有集中在教师身上,只是幼儿能不能正确的拿好筷子进餐这方面还需要大大的加强!

  活动目标:

  1.能根据圆圈大胆想象,合理布局,并添画成完整图画。

  2.引导幼儿用绘画方式表达自己想法。

  3.乐意大胆地与同伴、老师交流自己的绘画作品。

  4.培养幼儿的观察、操作、表达能力,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及创新意识。

  5.感受作品的美感。

  活动准备:

  PPT课件、彩带、节奏欢快的开场曲和一段轻音乐、勾线笔、若干画纸。

  活动过程:

  一、音乐游戏《圆圈舞》导入。

  师:让我们听着音乐一起来跳舞吧!

  二、组织幼儿讨论

  师:刚才听着音乐,我们跳了什么舞啊?(圆圈舞)

  那我们还变化成了哪些队形呢?(老师根据幼儿回答出示图形纸片)这些队形用线条表示出来就变成了什么图形?

  三、出示画笔娃娃,引导幼儿大胆想象:圆圈可以变成什么

  1.师:现在,画笔娃娃听到音乐也想在纸上跳舞呢。你们看

  2.师念操作儿歌,示范添画成皮球。

  师:“小画笔,跳一跳,变成一只大皮球.”小画笔它还会变出什么呢?

  3.幼儿大胆想象,积极发言.教师随机出示相应的卡片

  四、欣赏教师范画,引导幼儿丰富画面,进行合理添画

  1.师:小画笔跳啊跳,还变成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呢。而这些图形宝宝也藏在图画里,一起来看下.

  2.出示2幅范画,带领幼儿评价,注意有主题有情节的欣赏。

  师:画里有谁?它们在哪里?要干什么去?你能找到这些图形吗?

  五、交代要求,幼儿作画。(配乐)

  1.师:这些用圆圈变出来的画有趣吗?你想不想也在这些圆圈上跳跳,看看能变出什么?你可以选这些圆圈,将它变出有趣的东西,放到自己编的故事里.并将整个画面添画完整,成为一幅漂亮的图画.

  2.幼儿作画,老师巡回指导。

  六、评价幼儿作品

  1.拉线展示幼儿作品,请一幼儿介绍自己的画

  2.教师小结,做简单评价。

  七、结束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教师在以彩带舞的轨迹请幼儿在圆圈上进行添画,完成后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画讲述一个故事。老师在示范时更多地是添成太阳花朵等几幅简单的图画,没有更多给幼儿观看一些关于圆圈可以变成什么的案例,所以导致幼儿在画的过程中都是和老师一样的,并且在讲述故事时幼儿也不能很好的讲出。

  活动目标: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