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的传播》大班教案3篇

首页 / 教案 / | 2022-06-13 12:00:36 教案,大班

《种子的传播》大班教案1

  一、设计意图:

  种子对于幼儿来说并不陌生,随着秋天的到来,很多的种子都成熟了、丰收了。同时针对秋天这个季节幼儿园也会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如:《各种各样的种子》等,幼儿已经接触过很多的种子,但是幼儿所见到的大部分都是农作物的种子,是靠人类来种植的。在自然界中还有许许多多的野生植物,他们有各种各样奇特的种子,能借助于外界或自身的力量遍布世界。这对于幼儿来说相对就比较陌生了。然而正是因为幼儿在这方面经验的欠缺,所以能使幼儿产生更浓厚的探索兴趣。农村幼儿有着得天独厚的环境,可以供他们去探索。《种子的传播》这一活动,通过让幼儿收集种子实物和关于种子的图片,通过各种途径积累相关的知识经验,在此基础上充分利用录像资料,让幼儿了解种子传播的秘密。并通过这一活动让幼儿感受大自然的奇妙和植物顽强的生命力,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植物世界的热情。根据内容和幼儿的年龄特点把这个活动放在大班上学期结合秋天主题进行。

  二、活动目标:

  大班幼儿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并且对自然现象有了自己的理解和看法,但是他们对于自然现象的变化却不一定有了正确的认识,这次活动,主要让他们通过亲自细致的观察和动手操作,来加深对种子传播的认识,而在操作中,我们需要培养幼儿合作的意识,在合作中体验活动的乐趣,并且学会更多的动手操作能力,制定有以下3点活动的目标:

  1.了解种子的不同传播方式,并根据不同传播方式进行分类。

  2.能与同伴共同探究,用适当的方式和语言表达自己的认识。

  3.培养幼儿喜爱大自然的感情,产生继续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本活动的重难点是在观察操作的过程中了解种子不同的传播方式并进行分类。因为对于很多幼儿来说并不明白什么是种子的传播,更不知道是如何传播的。对于他们的生活还是比较的遥远。而对于这个重难点的突破需要课件的支架构建,帮助幼儿清楚的了解这个过程。

  三、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我请家长和幼儿一起搜集关于种子的各种图片和资料带领幼儿到野外实地观察体验,收集种子,丰富幼儿的前期经验。

  2.实物准备:蒲公英,苍耳,莲蓬等各种种子,幼儿形象直观的了解探究的对象、展板。为下面的分类活动做好准备。

  3.课件准备:网上搜集到了《种子的传播》。

  合理的利用教学资源对教学的效果往往能起到绝佳的效果,于是我花了大量的时间寻找能够直观演示植物种子传播方式的视频,通过截取整理,蒲公英种子的满天飞舞,凤仙花、喷瓜的劲爆弹射,苍耳种子的勾挂之旅,椰子、莲蓬的随波逐流以电影的方式清晰直观的展示在孩子们面前,尤其是一些极具代表性植物的种子传播让孩子们兴致极高惊叹不已,纷纷感叹大自然竟然是如此的奇妙,通过观察孩子们轻松的总结出植物果实或种子在形状结构以及种子传播方式

  四、活动过程:

  1.通过观察,引发幼儿对种子外部形态及传播方式的兴趣。

  (1)导入谈话。

  教师:你们见过植物的种子吗?今天老师和小朋友带来了一些种子和关于种子的资料。我们一会去看一看,这些种子是长什么样的,你还能发现哪些关于种子的秘密呢?可以和好朋友讲一讲。

  请幼儿在小组内交流自己带来的种子或关于种子的资料。

  (2)观察后谈话。

  教师:刚才我们看了种子和关于种子的资料。你看到了什么种子?它是什么样子的?关于种子,你还知道它们的哪些事情?

  教师小结:这些种子大小不同,颜色不同,形状也不同,有的是带毛的,有的是带钩的,还有长刺的呢。种子有什么用呢?

  教师:种子除了可以食用,还可以用来种植,传播,长出新的植物来。那野地里的植物,没有人去种植,它们的种子是怎样来传播的呢?

  (收集种子的过程为幼儿做好了课前知识准备。而观察法是科学活动中最常见的方法,在第一环节中老师让幼儿从感知中激发兴趣,从而投入到探索活动中去。幼儿通过观察了解一些种子的特征,为下一环节中了解种子的外部形态与传播方式之间的关系作好了铺垫。)

  2.观看录像,了解几种常见的种子传播方式。

  (1)教师播放录像,帮助幼儿了解几种种子传播的方式:①风力传播(蒲公英);②人和动物的传播(苍耳、野葡萄);③水力传播(莲蓬);④弹力传播(凤仙花)。观看时教师可以让幼儿学说一些种子的名称。

  (2)教师通过提问,出示相应的种子图片和传播方式字卡,并让幼儿学做动作。开始的风力传播可以跟老师做,水力、动物和弹力传播可以让幼儿自己创作动作。

  教师:刚才你看到了什么种子?它是靠什么来传播的?

  教师:我们一起来学一学蒲公英种子传播的样子。风来啦,小种子快飞起来吧……(其他种子同上。)

  师幼小结:植物的种子一共有几种传播方式呢?我们一起来说一说。

  (3)了解种子形态和传播方式之间的关系。

  教师:为什么蒲公英的种子会随着风儿去旅行呢?(因为它的种子长得很轻,并且有绒毛,像一把降落伞,可以借助风力传播。)

  教师:为什么苍耳的种子能靠动物来旅行呢?

  教师:为什么莲子的种子能靠水来旅行呢?

  教师小结:原来种子的传播方式和它长的样子有很大关系呢。

  (种子的传播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为了让幼儿更直观地了解传播的含义,我从网上下载了现成的录像。幼儿观看了种子的四种传播方式之后提问,根据幼儿回答,教师逐一出示传播方式图卡,并进一步追问:为什么它会用这种方式来旅行呢?从而初步解决了形态与方式之间的关系问题。这是本活动的重点难点所在。在了解种子的四种传播方式时,教师借助动作帮助幼儿记忆,又起到了动静交替的作用。)

  3.拓展知识,了解更多种子的传播方式。

  (1)幼儿讨论。说说生活中见过的传播现象。

  教师:除了录像中看到的,生活中你还认识哪些植物的种子?它们靠什么来传播的?

  (2)拓展介绍。出示几种典型传播方式的种子图片(喷瓜、椰子、无花果种子等)。

  教师:你们知道它们的传播方式吗?老师进行适当讲解。

  (《纲要》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老师在此环节中提出发散性的问题来联系生活:你还知道种子的其他旅行方式吗?让幼儿回忆生活经验,通过讨论交流、*互动,说出更多种子的传播方式。为了拓展幼儿知识面,教师还准备了一些比较奇特的种子传播方式图片,来激发幼儿对种子传播现象的兴趣。)

  4.根据种子的外形特征进行种子传播方式的分类。(老师先让幼儿认识展板上简笔画的传播方式标记图。)

  教师:老师在每一组的桌子上都放了一些图片,请你看看这些图片上的种子是怎样传播的?可以和好朋友说一说,然后按照它的传播方式贴到展板上。你不知道的可以和好朋友商量商量。

  教师引导幼儿根据种子的传播方式,将小图片在展板上按标记图分类粘贴,最后师幼共同进行讲评纠错。

  (老师在这一环节运用了操作法,让幼儿与材料互动,让幼儿拿着图片说一说、分一分、贴一贴,通过动手动脑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

  5.延伸活动。

  教师:如果你还想知道更多种子的传播方式,可以回去问问爸爸妈妈,还可以和你们的爸爸妈妈一起去大自然中找一找,好吗?

  (最后的提问:你们知道种子为什么要去旅行吗?引导幼儿懂得种子的旅行是为了繁殖后代,同时让幼儿知道很多种子是依靠人类来传播的,通过这个问题和活动延伸自然衔接,激发幼儿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及观察。)

《种子的传播》大班教案2

  活动目标:

  1.了解种子的不同传播方式,并根据不同传播方式进行分类。

  2.能与同伴共同探究,用适当的方式和语言表达自己的认识。

  3.培养幼儿喜爱大自然的感情,产生继续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4.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5.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我请家长和幼儿一起搜集关于种子的各种图片和资料带领幼儿到野外实地观察体验,收集种子,丰富幼儿的前期经验。

  2.实物准备:蒲公英,苍耳,莲蓬等各种种子,幼儿形象直观的了解探究的对象、展板。为下面的分类活动做好准备。

  3.课件准备:网上搜集到了《种子的传播》。

  活动过程:

  1.通过观察,引发幼儿对种子外部形态及传播方式的兴趣。

  (1)导入谈话。

  教师:你们见过植物的种子吗?今天老师和小朋友带来了一些种子和关于种子的资料。我们一会去看一看,这些种子是长什么样的,你还能发现哪些关于种子的秘密呢?可以和好朋友讲一讲。

  请幼儿在小组内交流自己带来的种子或关于种子的资料。

  (2)观察后谈话。

  教师:刚才我们看了种子和关于种子的资料。你看到了什么种子?它是什么样子的?关于种子,你还知道它们的哪些事情?

  教师小结:这些种子大小不同,颜色不同,形状也不同,有的是带毛的,有的是带钩的,还有长刺的呢。种子有什么用呢?

  教师:种子除了可以食用,还可以用来种植,传播,长出新的植物来。那野地里的植物,没有人去种植,它们的种子是怎样来传播的呢?

  (收集种子的过程为幼儿做好了课前知识准备。而观察法是科学活动中最常见的方法,在第一环节中老师让幼儿从感知中激发兴趣,从而投入到探索活动中去。幼儿通过观察了解一些种子的特征,为下一环节中了解种子的外部形态与传播方式之间的关系作好了铺垫。)

  2.观看录像,了解几种常见的种子传播方式。

  (1)教师播放录像,帮助幼儿了解几种种子传播的方式:①风力传播(蒲公英);②人和动物的传播(苍耳、野葡萄);③水力传播(莲蓬);④弹力传播(凤仙花)。观看时教师可以让幼儿学说一些种子的名称。

  (2)教师通过提问,出示相应的种子图片和传播方式字卡,并让幼儿学做动作。开始的风力传播可以跟老师做,水力、动物和弹力传播可以让幼儿自己创作动作。

  教师:刚才你看到了什么种子?它是靠什么来传播的?

  教师:我们一起来学一学蒲公英种子传播的样子。风来啦,小种子快飞起来吧……(其他种子同上。)

  师幼小结:植物的种子一共有几种传播方式呢?我们一起来说一说。

  (3)了解种子形态和传播方式之间的关系。

  教师:为什么蒲公英的种子会随着风儿去旅行呢?(因为它的种子长得很轻,并且有绒毛,像一把降落伞,可以借助风力传播。)

  教师:为什么苍耳的种子能靠动物来旅行呢?

  教师:为什么莲子的种子能靠水来旅行呢?

  教师小结:原来种子的传播方式和它长的样子有很大关系呢。

  (种子的传播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为了让幼儿更直观地了解传播的含义,我从网上下载了现成的录像。幼儿观看了种子的四种传播方式之后提问,根据幼儿回答,教师逐一出示传播方式图卡,并进一步追问:为什么它会用这种方式来旅行呢?从而初步解决了形态与方式之间的关系问题。这是本活动的重点难点所在。在了解种子的四种传播方式时,教师借助动作帮助幼儿记忆,又起到了动静交替的作用。)

  3.拓展知识,了解更多种子的传播方式。

  (1)幼儿讨论。说说生活中见过的传播现象。

  教师:除了录像中看到的,生活中你还认识哪些植物的种子?它们靠什么来传播的?

  (2)拓展介绍。出示几种典型传播方式的种子图片(喷瓜、椰子、无花果种子等)。

  教师:你们知道它们的传播方式吗?老师进行适当讲解。

  (《纲要》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老师在此环节中提出发散性的问题来联系生活:你还知道种子的其他旅行方式吗?让幼儿回忆生活经验,通过讨论交流、*互动,说出更多种子的传播方式。为了拓展幼儿知识面,教师还准备了一些比较奇特的种子传播方式图片,来激发幼儿对种子传播现象的兴趣。)

  4.根据种子的外形特征进行种子传播方式的分类。(老师先让幼儿认识展板上简笔画的传播方式标记图。)

  教师:老师在每一组的桌子上都放了一些图片,请你看看这些图片上的种子是怎样传播的?可以和好朋友说一说,然后按照它的传播方式贴到展板上。你不知道的可以和好朋友商量商量。

  教师引导幼儿根据种子的传播方式,将小图片在展板上按标记图分类粘贴,最后师幼共同进行讲评纠错。

  (老师在这一环节运用了操作法,让幼儿与材料互动,让幼儿拿着图片说一说、分一分、贴一贴,通过动手动脑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

  5.延伸活动。

  教师:如果你还想知道更多种子的传播方式,可以回去问问爸爸妈妈,还可以和你们的爸爸妈妈一起去大自然中找一找,好吗?

  (最后的提问:你们知道种子为什么要去旅行吗?引导幼儿懂得种子的旅行是为了繁殖后代,同时让幼儿知道很多种子是依靠人类来传播的,通过这个问题和活动延伸自然衔接,激发幼儿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及观察。)

  教学反思:

  幼儿对此活动很感兴趣,尤其喜欢摆弄实物,这样可以更直观地来认识这些实物,来亲手触摸、观察、发现。孩子们兴趣大增,有的孩子在活动后还想了解有关这方面的.知识,达到了教学目标。

《种子的传播》大班教案3

  一、设计意图:

  种子对于幼儿来说并不陌生,随着秋天的到来,很多的种子都成熟了、丰收了。同时针对秋天这个季节幼儿园也会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如:《各种各样的种子》等,幼儿已经接触过很多的种子,但是幼儿所见到的大部分都是农作物的种子,是靠人类来种植的。在自然界中还有许许多多的野生植物,他们有各种各样奇特的种子,能借助于外界或自身的力量遍布世界。这对于幼儿来说相对就比较陌生了。然而正是因为幼儿在这方面经验的欠缺,所以能使幼儿产生更浓厚的探索兴趣。农村幼儿有着得天独厚的环境,可以供他们去探索。《种子的传播》这一活动,通过让幼儿收集种子实物和关于种子的图片,通过各种途径积累相关的知识经验,在此基础上充分利用录像资料,让幼儿了解种子传播的秘密。并通过这一活动让幼儿感受大自然的奇妙和植物顽强的生命力,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植物世界的热情。根据内容和幼儿的年龄特点把这个活动放在大班上学期结合秋天主题进行。

  二、活动目标:

  大班幼儿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并且对自然现象有了自己的理解和看法,但是他们对于自然现象的变化却不一定有了正确的认识,这次活动,主要让他们通过亲自细致的观察和动手操作,来加深对种子传播的认识,而在操作中,我们需要培养幼儿合作的意识,在合作中体验活动的乐趣,并且学会更多的动手操作能力,制定有以下3点活动的目标:

  1.了解种子的不同传播方式,并根据不同传播方式进行分类。

  2.能与同伴共同探究,用适当的方式和语言表达自己的认识。

  3.培养幼儿喜爱大自然的感情,产生继续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本活动的重难点是在观察操作的过程中了解种子不同的传播方式并进行分类。因为对于很多幼儿来说并不明白什么是种子的传播,更不知道是如何传播的。对于他们的生活还是比较的遥远。而对于这个重难点的突破需要课件的支架构建,帮助幼儿清楚的了解这个过程。

  三、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我请家长和幼儿一起搜集关于种子的各种图片和资料带领幼儿到野外实地观察体验,收集种子,丰富幼儿的前期经验。

  2.实物准备:蒲公英,苍耳,莲蓬等各种种子,幼儿形象直观的了解探究的对象、展板。为下面的分类活动做好准备。

  3.课件准备:网上搜集到了《种子的传播》。

  合理的利用教学资源对教学的效果往往能起到绝佳的效果,于是我花了大量的时间寻找能够直观演示植物种子传播方式的视频,通过截取整理,蒲公英种子的满天飞舞,凤仙花、喷瓜的劲爆弹射,苍耳种子的勾挂之旅,椰子、莲蓬的随波逐流以电影的方式清晰直观的展示在孩子们面前,尤其是一些极具代表性植物的种子传播让孩子们兴致极高惊叹不已,纷纷感叹大自然竟然是如此的奇妙,通过观察孩子们轻松的总结出植物果实或种子在形状结构以及种子传播方式

  四、活动过程:

  1.通过观察,引发幼儿对种子外部形态及传播方式的兴趣。

  (1)导入谈话。

  教师:你们见过植物的种子吗?今天老师和小朋友带来了一些种子和关于种子的资料。我们一会去看一看,这些种子是长什么样的,你还能发现哪些关于种子的秘密呢?可以和好朋友讲一讲。

  请幼儿在小组内交流自己带来的种子或关于种子的资料。

  (2)观察后谈话。

  教师:刚才我们看了种子和关于种子的资料。你看到了什么种子?它是什么样子的?关于种子,你还知道它们的哪些事情?

  教师小结:这些种子大小不同,颜色不同,形状也不同,有的是带毛的,有的是带钩的,还有长刺的呢。种子有什么用呢?

  教师:种子除了可以食用,还可以用来种植,传播,长出新的植物来。那野地里的植物,没有人去种植,它们的种子是怎样来传播的呢?

  (收集种子的过程为幼儿做好了课前知识准备。而观察法是科学活动中最常见的方法,在第一环节中老师让幼儿从感知中激发兴趣,从而投入到探索活动中去。幼儿通过观察了解一些种子的特征,为下一环节中了解种子的外部形态与传播方式之间的关系作好了铺垫。)

  2.观看录像,了解几种常见的种子传播方式。

  (1)教师播放录像,帮助幼儿了解几种种子传播的方式:①风力传播(蒲公英);②人和动物的传播(苍耳、野葡萄);③水力传播(莲蓬);④弹力传播(凤仙花)。观看时教师可以让幼儿学说一些种子的名称。

  (2)教师通过提问,出示相应的种子图片和传播方式字卡,并让幼儿学做动作。开始的风力传播可以跟老师做,水力、动物和弹力传播可以让幼儿自己创作动作。

  教师:刚才你看到了什么种子?它是靠什么来传播的?

  教师:我们一起来学一学蒲公英种子传播的样子。风来啦,小种子快飞起来吧……(其他种子同上。)

  师幼小结:植物的种子一共有几种传播方式呢?我们一起来说一说。

  (3)了解种子形态和传播方式之间的关系。

  教师:为什么蒲公英的种子会随着风儿去旅行呢?(因为它的种子长得很轻,并且有绒毛,像一把降落伞,可以借助风力传播。)

  教师:为什么苍耳的种子能靠动物来旅行呢?

  教师:为什么莲子的种子能靠水来旅行呢?

  教师小结:原来种子的传播方式和它长的样子有很大关系呢。

  (种子的传播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为了让幼儿更直观地了解传播的含义,我从网上下载了现成的录像。幼儿观看了种子的四种传播方式之后提问,根据幼儿回答,教师逐一出示传播方式图卡,并进一步追问:为什么它会用这种方式来旅行呢?从而初步解决了形态与方式之间的关系问题。这是本活动的重点难点所在。在了解种子的四种传播方式时,教师借助动作帮助幼儿记忆,又起到了动静交替的作用。)

  3.拓展知识,了解更多种子的传播方式。

  (1)幼儿讨论。说说生活中见过的传播现象。

  教师:除了录像中看到的,生活中你还认识哪些植物的种子?它们靠什么来传播的?

  (2)拓展介绍。出示几种典型传播方式的种子图片(喷瓜、椰子、无花果种子等)。

  教师:你们知道它们的传播方式吗?老师进行适当讲解。

  (《纲要》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老师在此环节中提出发散性的问题来联系生活:你还知道种子的其他旅行方式吗?让幼儿回忆生活经验,通过讨论交流、*互动,说出更多种子的传播方式。为了拓展幼儿知识面,教师还准备了一些比较奇特的种子传播方式图片,来激发幼儿对种子传播现象的兴趣。)

  4.根据种子的外形特征进行种子传播方式的分类。(老师先让幼儿认识展板上简笔画的传播方式标记图。)

  教师:老师在每一组的桌子上都放了一些图片,请你看看这些图片上的种子是怎样传播的?可以和好朋友说一说,然后按照它的传播方式贴到展板上。你不知道的可以和好朋友商量商量。

  教师引导幼儿根据种子的传播方式,将小图片在展板上按标记图分类粘贴,最后师幼共同进行讲评纠错。

  (老师在这一环节运用了操作法,让幼儿与材料互动,让幼儿拿着图片说一说、分一分、贴一贴,通过动手动脑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

  5.延伸活动。

  教师:如果你还想知道更多种子的传播方式,可以回去问问爸爸妈妈,还可以和你们的爸爸妈妈一起去大自然中找一找,好吗?

  (最后的提问:你们知道种子为什么要去旅行吗?引导幼儿懂得种子的旅行是为了繁殖后代,同时让幼儿知道很多种子是依靠人类来传播的,通过这个问题和活动延伸自然衔接,激发幼儿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及观察。)


《种子的传播》大班教案3篇扩展阅读


《种子的传播》大班教案3篇(扩展1)

——大班种子的传播教案优选【5】篇

  大班种子的传播教案 1

  活动目标:

  1.了解几种常见的种子传播方式。

  2.初步了解种子的外部形态特征与其传播方式的关系。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6.学*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7.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活动准备:

  1.收集各种带毛的、长刺的、带钩的种子者图片。

  2.《种子的旅行》的视频。

  3.蒲公英、莲子、苍耳、豌豆、等种子图片。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孩子们,你们都出去旅行过吗?到过哪里?用什么方法去旅行的?孩子们讨论。

  2.今天燕老师我请来了几位特殊的朋友,也想去旅行,但是他们没有手、没有脚,怎么去旅行呢?你们愿意帮助它们吗?

  3.出示蒲公英、苍耳、莲子、豌豆的图片,让幼儿逐一认识,并与他们打招呼。

  4.小结: 蒲公英、苍耳、莲子、豌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植物的种子,这些种子大小不同、颜色不同、形状不同,有的毛茸茸的,有的是滑溜溜的、有的还带钩长刺呢。

  这些种子刚才听了小朋友们都去旅行过,也迫不及待的要去旅行了,但它们没有手没有脚,怎样才能去旅行呢?想不想知道?

  5.要想知道他们是怎样旅行的,下面你们就认真听、认真看,看完后就会得到答案的,一会儿还要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看谁打的最棒,好不好?借助多媒体讲解种子旅行。然后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6.提问:为什么蒲公英的种子会随风旅行?

  小结:因为蒲公英的种子很轻,而且有绒毛,像一把小伞,所以风能帮助他传播种子。

  7. 苍耳是什么样子的?他是怎样传播种子的?

  小结:苍耳浑身长刺,容易粘到动物和人身上,动物和人走到哪儿,就把他带到哪儿去旅行。

  8. 莲子是怎样传播的?为什么会随着水流去旅行?

  小结:莲子生活在水里,成熟后就会落到水里顺水流到远方去了。

  9.豌豆是怎样传播种子的 ?

  小结:豌豆成熟后在阳光的照射下果壳炸裂开,把自己弹出来,还有许多植物也是靠自己来传播的,如:黄豆、红豆、绿豆等。

  10.这些植物的传播方式真是独特,谁来用动作表演一下。

  最后小结:大自然的植物真是奇妙,原来有这么多的种子都有他们的好朋友来帮忙传播的,当然也有靠自己的力量传播的。在我们的周围还有许多植物的奥妙没有被发现呢,他们呀都等着小朋友们去用心去观察、去发现,现在呀你们好好的'学*,等你们长大了就会发现他们的奥妙了。

  现在听我的口令,在这些种子中,你最喜欢哪种种子的传播方式,就站在那种种子的一排里,排好队,我们表演一下他们的传播方式好不好?

  活动反思:

  植物是孩子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贴*生活,对植物奥秘的探索是孩子们最感兴趣的。在奇妙的植物王国中,蕴含着许多的奥秘,其中种子的传播就是其中的一种。在幼儿知识经验中,对种子的传播只是感性的、模糊的记忆,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漫天飞舞的柳絮,随风飘扬的蒲公英,这些都是孩子们亲身经历、接触到的,但没有形成一个明确的概念:其实这些现象就是植物在传播种子。本次活动的目的就是认识并了解植物的种子及其传播方式,建构孩子的知识结构,拓展他们的视野。

  大班种子的传播教案 2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种子的特殊传播方式。

  2.学会发现不同植物的种子。

  3.对种子的传播方式有继续探索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带领幼儿参加远足活动,和幼儿一起收集农村比较常见的植物。(苍耳、蒲公英、刺毛球……)

  2.多媒体课件。

  3.幼儿有一定播种的经验。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谈话导入,

  ——谁和家长一起去田地里种过麦子或者玉米、大豆啊?

  ——我们播种时麦子粒、玉米粒、大豆粒这些是麦子、玉米、大豆的种子,你看见这些种子是怎么样被播种到地里的`?

  二、基本部分

  1.玩一玩,让幼儿玩苍耳、蒲公英,玩过后教师提问:

  ——刚才你玩了什么?

  ——它们长什么样呀?

  ——你是怎么玩的?

  ——为什么蒲公英也会飞?

  ——为什么苍耳可以粘在头发上?

  2.第二次探索活动,发现种子。

  ——蒲公英、苍耳也有种子,找一找他们的种子在哪里呀?

  ——把它们的种子找出来,每人找一粒种子,找到后放进盘子里。

  3.幼儿互相交流。

  ——刚才你找的是哪种植物的种子?

  ——苍耳的种子藏在哪里?

  ——它们的种子是什么样的?

  4.逐步展示课件。

  第一段。

  ——谁带蒲公英去旅行?

  ——为什么风能帮它?

  ——它的种子最后怎样了?

  第二段。

  经验转移。

  ——苍耳浑身长满刺,谁会帮它传播种子?

  ——苍耳传播种子需要谁的帮助?教师出示相应(动物)的标志。

  三、结束部分

  教师出示另外一些植物

  ——这里还有一些有趣的植物,(豆角、西红柿、草莓、苹果、葱、蒜······)他们传播种子需要谁的帮助呢?

  教师小结:

  植物种子的传播途径有许多种,有靠风传播、动物传播、水传播等等,小朋友们在出去玩的时候还可以观察一下,种子还有什么传播的方式。

  活动延伸

  请父母帮助幼儿回家记录孩子的发现

  大班种子的传播教案 3

  活动目标:

  1、发现植物的种子,初步了解种子的特殊传播方式。

  2、对种子的传播方式有继续探索的兴趣。

  3、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1、带领幼儿参加寻找秋天的远足活动。和幼儿一起收集农村比较常见的植物。(苍耳、蒲公英、刺毛球、“麻雀窝”、臭草、红菱、牛膝、蓟……)

  2、多媒体课件。

  3、幼儿有一定播种的经验。

  活动过程:

  一、第一次探索活动,感受好玩。

  1、谈话导入,那天,我们去田野里寻找了秋天,你看见些了什么?

  幼:喇叭花、菊花、蒲公英、狗尾巴草、麻雀窝……

  回来时你带了些什么?

  幼:蒲公英、麻雀窝、刺毛球、臭草……

  今天他们藏在哪里?

  幼:田野里

  评析:当幼儿回答田野里时,(而实际上是在活动室里)教师没有作出恰当的反应,可见教师对幼儿回答的倾听、及应变能力还较弱。

  出示苍耳、蒲公英、麻雀窝。

  2、让幼儿玩苍耳、蒲公英、麻雀窝。玩过后教师提问:

  ⑴刚才你玩了什么?

  幼1:蒲公英

  幼2:麻雀窝

  幼3:苍耳

  ⑵它们长什么样呀?⑶你是怎么玩的?

  麻雀窝为什么飞起来,还有什么也飞起来了?为什么蒲公英也会飞?

  为什么苍耳可以粘在头发上?

  评析:“你看见些了什么?”“回来时你带了些什么?”“刚才你玩了什么?”这三个问题答案是基本相同的,由此可见,教师的提问语过于罗嗦,应注意提问语的准确性、科学性和精练性。

  二、第二次探索活动,发现种子。

  1、引导幼儿发现种子。蒲公英、苍耳和麻雀窝的种子在哪里呀?

  2、幼儿发现种子。把它们的种子找出来,每人找一粒种子,找到后放进盘子里。

  3、幼儿互相交流。

  ⑴刚才你找的是哪种植物的种子?

  ⑵苍耳的种子藏(麻雀窝的种子长)在哪里?它们的种子是什么样的?(咖啡色的,椭圆形,扁扁的……)

  ⑶那他们的种子为什么长得这么特别呀?

  4、逐步展示课件。

  ⑴看第一段。谁带蒲公英去旅行?为什么风能帮它?它的种子最后怎样了?

  ⑵经验转移。苍耳浑身长满刺,谁会帮它传播种子?

  ⑶看第二段。师:苍耳传播种子需要谁的帮助?教师出示相应(动物)的标志。

  评析:教师原想借助于视频展示仪帮助幼儿更好地观察种子的特征,但视频仪调的颜色太暗,不清晰,反而干扰了幼儿观察,给了幼儿认识错误的认识。充分的准备是活动顺利开展的'基础。教师能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来开展教学活动,但在选择时应考虑到课件是为了活动服务,该课件制作较粗糙,与活动的配合不够紧密,并不能起到很好的辅助教学的作用。

  三、第三次分组探索活动。教师出示另外一些植物。这里还有一些有趣的植物,他们传播种子需要谁的帮助呢?(……)

  活动反思:

  如何通过教学学生们了解植物种子的传播方式,并找到果实或种子形状结构与传播方式之间的规律,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也是我思考良久的问题。虽然 学生在二年级的时候学过《植物妈妈有办法》这篇短文,但学生接触大自然的机会很少,对很多种子的传播方式都不了解。合理的利用教学资源对教学的效果往往能起到绝佳的效果,于是我花了大量的时间寻找能够直观演示植物种子传播方式的视频,通过截取整理,蒲公英种子的满天飞舞,凤仙花、喷瓜的劲爆弹射,苍耳种子的勾挂之旅,椰子的随波逐流以电影的方式清晰直观的展示在学生面前,尤其是一些极具代表性植物的种子传播让学生兴致极高惊叹不已,纷纷感叹大自然竟然是如此的奇妙,通过

  大班种子的传播教案 4

  活动目标:

  1、发现植物的种子,初步了解种子的特殊传播方式。

  2、对种子的传播方式有继续探索的兴趣。

  3、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1、带领幼儿参加寻找秋天的远足活动。和幼儿一起收集农村比较常见的植物。(苍耳、蒲公英、刺毛球、“麻雀窝”、臭草、红菱、牛膝、蓟……)

  2、多媒体课件。

  3、幼儿有一定播种的经验。

  活动过程:

  一、第一次探索活动,感受好玩。

  1、谈话导入,那天,我们去田野里寻找了秋天,你看见些了什么?

  幼:喇叭花、菊花、蒲公英、狗尾巴草、麻雀窝……

  回来时你带了些什么?

  幼:蒲公英、麻雀窝、刺毛球、臭草……

  今天他们藏在哪里?

  幼:田野里

  评析:当幼儿回答田野里时,(而实际上是在活动室里)教师没有作出恰当的反应,可见教师对幼儿回答的倾听、及应变能力还较弱。

  出示苍耳、蒲公英、麻雀窝。

  2、让幼儿玩苍耳、蒲公英、麻雀窝。玩过后教师提问:

  ⑴刚才你玩了什么?

  幼1:蒲公英

  幼2:麻雀窝

  幼3:苍耳

  ⑵它们长什么样呀?⑶你是怎么玩的?

  麻雀窝为什么飞起来,还有什么也飞起来了?为什么蒲公英也会飞?

  为什么苍耳可以粘在头发上?

  评析:“你看见些了什么?”“回来时你带了些什么?”“刚才你玩了什么?”这三个问题答案是基本相同的,由此可见,教师的提问语过于罗嗦,应注意提问语的准确性、科学性和精练性。

  二、第二次探索活动,发现种子。

  1、引导幼儿发现种子。蒲公英、苍耳和麻雀窝的种子在哪里呀?

  2、幼儿发现种子。把它们的种子找出来,每人找一粒种子,找到后放进盘子里。

  3、幼儿互相交流。

  ⑴刚才你找的是哪种植物的种子?

  ⑵苍耳的种子藏(麻雀窝的种子长)在哪里?它们的种子是什么样的?(咖啡色的`,椭圆形,扁扁的……)

  ⑶那他们的种子为什么长得这么特别呀?

  4、逐步展示课件。

  ⑴看第一段。谁带蒲公英去旅行?为什么风能帮它?它的种子最后怎样了?

  ⑵经验转移。苍耳浑身长满刺,谁会帮它传播种子?

  ⑶看第二段。师:苍耳传播种子需要谁的帮助?教师出示相应(动物)的标志。

  评析:教师原想借助于视频展示仪帮助幼儿更好地观察种子的特征,但视频仪调的颜色太暗,不清晰,反而干扰了幼儿观察,给了幼儿认识错误的认识。充分的准备是活动顺利开展的基础。教师能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来开展教学活动,但在选择时应考虑到课件是为了活动服务,该课件制作较粗糙,与活动的配合不够紧密,并不能起到很好的辅助教学的作用。

  三、第三次分组探索活动。教师出示另外一些植物。这里还有一些有趣的植物,他们传播种子需要谁的帮助呢?(……)

  活动反思:

  如何通过教学学生们了解植物种子的传播方式,并找到果实或种子形状结构与传播方式之间的规律,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也是我思考良久的问题。虽然 学生在二年级的时候学过《植物妈妈有办法》这篇短文,但学生接触大自然的机会很少,对很多种子的传播方式都不了解。合理的利用教学资源对教学的效果往往能起到绝佳的效果,于是我花了大量的时间寻找能够直观演示植物种子传播方式的视频,通过截取整理,蒲公英种子的满天飞舞,凤仙花、喷瓜的劲爆弹射,苍耳种子的勾挂之旅,椰子的随波逐流以电影的方式清晰直观的展示在学生面前,尤其是一些极具代表性植物的种子传播让学生兴致极高惊叹不已,纷纷感叹大自然竟然是如此的奇妙,通过

  大班种子的传播教案 5

  活动目标

  1.了解几种常见的种子传播方式。

  2.初步了解种子的外部形态特征与其传播方式的关系。

  3.激发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交流的兴趣。

  4.教幼儿养成细心、认真的学*态度。

  活动准备

  1.收集各种种子供幼儿观察。

  2.《种子的旅行》PPT

  3.蒲公英、莲子、苍耳、豌豆、野葡萄、凤仙花、柳树、榆树、黄豆、油菜花种子等图片。

  活动过程

  1.游戏“种子展览会”,引导幼儿观察种子外部形态,猜测、讨论种子的传播方式。

  讨论:这些种子都是什么植物的种子?它们长的什么样子?想一想它们是怎么传播的?

  2.请幼儿观看课件《种子的旅行》,了解蒲公英、莲子、苍耳、凤仙花、野葡萄的传播方式。

  (1) 播放蒲公英旅行的视频资源,请幼儿说一说:蒲公英种子是什么样子的?它是怎么传播的?

  游戏:小伞兵。

  请幼儿做蒲公英种子,教师扮演风,风大飞的幅度大,风小飞的幅度小,风停种子落地找到了新家。

  (2) 播放苍耳旅行的视频资源,请幼儿说一说:苍耳种子是什么样子的?它是怎么传播的?

  请几个幼儿将苍耳种子放到衣服头发上试一试,直观感知苍耳种子外部形态特征与其传播方式的关系。

  (3) 播放莲子旅行的视频资源,请幼儿说一说:为什么莲子会随着水流去旅行?

  (4) 播放凤仙花、野葡萄旅行的视频资源,请幼儿说一说还有哪些植物的种子像凤仙花的种子一样是靠自己的'力量来传播的?

  游戏:弹射豆荚,请幼儿做豆荚,教师扮演太阳,豆荚成熟后将豆子弹出。

  小结:原来种子们有许多种传播的方法,由于它们的外形不同、生长环境不同,所以传播的方法也不同。像蒲公英一样很轻的种子,可以借助风的力量旅行;像苍耳一样身上长满刺的种子,可以借助粘在人或动物的身上去旅行;像莲子一样生活在水的地方的种子,可以借助水的力量去旅行;像凤仙花一样的种子可以借助太阳的暴晒,用自己的力量弹射出来去旅行。

  3.游戏:考考你

  出示柳树、榆树、油菜花、水葫芦、蒺藜等植物的种子图片,请幼儿通过观察种子的外部特征猜测它们的传播方式。

  4.观看视频《植物的生命脉动》,幼儿讨论:种子为什么要去旅行?

  引导幼儿了解种子旅行是为了繁殖后代。

  5.结束活动:我带种子去旅行。

  活动反思:

  植物是孩子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贴*生活,对植物奥秘的探索是孩子们最感兴趣的。在奇妙的植物王国中,蕴含着许多的奥秘,其中种子的传播就是其中的一种。在幼儿知识经验中,对种子的传播只是感性的、模糊的记忆,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漫天飞舞的柳絮,随风飘扬的蒲公英,这些都是孩子们亲身经历、接触到的,但没有形成一个明确的概念:其实这些现象就是植物在传播种子。本次活动的目的就是认识并了解植物的种子及其传播方式,建构孩子的知识结构,拓展他们的视野。


《种子的传播》大班教案3篇(扩展2)

——大班种子的传播教案实用五份

  大班种子的传播教案 1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了解种子的几种传播方式。

  2、感受妈妈对宝宝的爱,增*宝宝与妈妈之间的亲情。

  3、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4、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1、课件:《种子的旅行》

  2、音乐《亲亲我的宝贝》、钢琴曲《风的色彩》、《命运》、《海的宁静》、《乒乓之恋》

  3、素描纸、白纸

  重点难点:

  1、重点引导幼儿了解种子传播的方式;

  2、难点是了解感受亲情,增进幼儿与妈妈之间的感情。

  活动过程:

  一、游戏:“超级大变身”。

  师:孩子们,你们瞧,这是一颗种子,它想和我们玩一个游戏——超级大变身!让我们一起玩吧!

  (一)、我变、我变、我变变变——

  (1)、变成谁呢?(蒲公英)

  (2)、它像什么呢?(小伞……)

  师:哦,蒲公英长大了,妈妈对她说:“宝宝,你长大了!你该独自离开妈妈勇敢的去旅行了!”

  (3)、你知道蒲公英是怎样去旅行的吗?

  a、风儿一吹,它飘呀飘呀

  b、幼儿模仿动作

  (4)、角色表演游戏 妈妈:蒲公英宝宝,你们都长大了,可以独自离开妈妈勇敢的去旅行了!

  宝宝:妈妈,再见!

  妈妈:宝宝,再见!

  (音乐《风的色彩》)

  幼儿扮演蒲公英飞呀飞呀……

  (二)、我变、我变、我变变变——

  (1)、变成谁呢?(苍耳)

  (2)、它像什么呢?(太阳、刺猬……)

  师:哦,苍耳长大了,妈妈对她说:“宝宝,你长大了!你该独自离开妈妈勇敢的去旅行了!”

  (3)、你知道苍耳是怎样去旅行的吗?

  a、粘在小动物和小朋友的身上,到处玩耍。

  b、幼儿模仿动作

  (4)、角色表演游戏 妈妈:苍耳宝宝,你们都长大了,可以独自离开妈妈勇敢的去旅行了!

  宝宝:妈妈,再见!

  妈妈:宝宝,再见!

  (音乐《命运》)

  幼儿扮演苍耳……

  (三)、我变、我变、我变变变——

  (1)、变成谁呢?(椰树)

  师:哦,椰子也长大了,妈妈对她说:“宝宝,你长大了!你该独自离开妈妈勇敢的去旅行了!”

  (2)、你知道椰子是怎样去旅行的吗?

  a、飘在水中,像小船

  b、幼儿模仿动作

  (4)、角色表演游戏 妈妈:椰子宝宝,你们都长大了,可以独自离开妈妈勇敢的去旅行了!

  宝宝:妈妈,再见!

  妈妈:宝宝,再见!

  (音乐《海的宁静》)

  幼儿扮演椰子……

  (四)、我变、我变、我变变变——

  (1)、变成谁呢?(豌豆)

  师:哦,豌豆也长大了,妈妈对她说:“宝宝,你长大了!你该独自离开妈妈勇敢的去旅行了!”

  (2)、你知道豌豆是怎样去旅行的吗?

  a、太阳一晒,裂开了,蹦了出来。

  b、幼儿模仿动作

  (4)、角色表演游戏

  妈妈:豌豆宝宝,你们都长大了,可以独自离开妈妈勇敢的去旅行了!

  宝宝:妈妈,再见!

  妈妈:宝宝,再见!

  (音乐《乒乓之恋》)

  幼儿扮演豌豆……

  二、你还知道其他的种子是怎样旅行的吗? 幼儿自由讲述。

  (孩子们,这样多的植物种子他们的旅行办法都不一样,我们的大自然真是太神奇了。)

  三、我的想象:假如我是种子……

  1、幼儿想象画作:假如我是种子……

  (孩子们,假如你是种子,你想变成什么样的种子呢?)

  2、游戏:种子的旅行

  来吧,让我们一同玩游戏吧!(音乐《命运》)

  四、邀请小朋友的妈妈做最后总结。

  妈妈:孩子们,你们都会长大,都会独自离开我们的妈妈勇敢的去完成自己人生的.旅行。我代表所有的妈妈对你们说:宝贝,我们会永远爱你!

  宝宝说:妈妈,妈妈我们也爱你!

  音乐《亲亲我的宝贝》

  活动反思:

  一、用心的设计,用心的收获。

  在设计活动课时,我就想:怎样才能设计出一节别出心裁的课呢?怎样才能让孩子们真正的学到本领呢?怎样才能上一节有趣的好的课呢? 我反复的斟酌,反复的修改,最后终于完成了课的设计。

  在音乐的选择上,我选择了钢琴曲《风的色彩》、《海的宁静》、《命运》、《乒乓之恋》。为的是使孩子们在活动中能够在美妙的音乐声中更好的发挥想象力,更好的学*本领。

  在课的最后环节,我打算邀请一位小朋友的妈妈参与活动,为的是使孩子们更好的感受亲情,从而能够深化孩子们对妈妈的感情。

  二、用心的上课,用心的收获。

  在上课时,我更觉的我是一位妈妈,我所要做的是带领我的孩子学*本领。我感受着孩子们的感受,体会着孩子们的任何感情上的变化。总体上,孩子们在快乐和笑声中学到了本领。我的活动目标也达到了。

  三、用心的反思,用心的收获。

  我觉得,我的这节活动课是成功的,因为孩子们都非常的快乐,他们身心愉悦的学到了本领。

  另外,我认为我这节课是有欠缺的。在活动中,孩子们们表演的时间过长。此时的音乐长度把握不好。

  大班种子的传播教案 2

  活动目标

  1.感受本、静、安的态度与种子的关系,享受自主阅读和集体阅读的乐趣。

  2.能细致地观察画面中本、静、安的状态,并流畅地说出其内容,提高观察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3.结合本、静、安对待种子的态度,了解种子成长需要的条件。

  活动准备

  知识准备:提前了解和尚的生活状态。

  物质准备:《安的种子》18本、PPT、图片。

  活动重点

  细致地观察画面中本、静、安的状态,了解种子成长需要的条件。

  活动难点

  完整、流畅地说出画面中本、静的状态。

  活动过程

  一、出示第一幅寺庙的图片,引出故事中的主题

  师:这是什么地方?(寺庙)寺庙里有谁?

  师:猜猜他们在干什么?看看他们的表情是什么样的?

  师:老和尚的手里是什么?他们之间会说什么?

  二、观察本种莲子的过程

  师:拿到种子后本是什么样的?他要去干什么?他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请大家找一找书中的本,说一说他种出莲花了吗?为什么?

  小结:本是个急躁的小和尚,只是一心想着“我要第一个种出来”,他没有考虑种子发芽生长所需要的季节、环境等条件,在冬天的雪地里就着急地种下种子,最终本因等不来种子的发芽而气急败坏。原来莲花种子需要合适的季节、适宜的环境才能发芽。

  三、观察静种莲子的过程

  师:再来看看静是怎么种的呢?静拿到种子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最后静种出来了吗?为什么?

  小结:静是个细致的小和尚,他想要种出最好的莲花。于是他认真查书籍,忙着挑选花盆、水和土,甚至用金罩子罩住了新芽,对种子呵护备至。但是正是由于静的过分呵护,致使种子得不到生长所需要的阳光、雨露、空气而早早枯萎了。原来莲花种子的成长还需要阳光的照耀、雨水的滋润和充足的氧气才能发芽。

  四、观察安种莲子的过程

  五、了解种子生长的自然规律,明白生命生长应顺其自然

  师:我们阅读了本和静种莲花的过程,种子发芽需要合适的季节、适宜的环境、阳光的照耀、雨水的滋润和充足的氧气,这些条件缺一不可!因此,种莲花不能着急,急于求成就会适得其反,顺应自然就会让莲花盛开。

  活动延伸:

  1.尝试复述故事。

  2.尝试用表格记录三个小和尚种植莲子的过程。

  活动反思:

  问题一:关注单一,阅读故事缺乏连贯性

  《安的种子》属于故事类型的图画书,这类图画书的故事有明显的线索,情节涉及很多方面,内容十分广泛。在整个集体教学活动中不难发现大部分幼儿能大致说出故事画面的大概,但是对细节的关注有些却缺乏,活动中教师运用提问策略引导幼儿对画面进行细节的观察。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能观察到画面上的细节部分,包括人物的服饰、表情动作变化、四周景物的变化等等,但是这些变化代表了什么,对下面的情节有什么影响或者暗示,他们还不能主动去挖掘。

  策略:运用提问策略和预测策略,引导幼儿探索页与页之间的关联。

  活动中运用提问和预测的方法进行指导。先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观察画面,再让幼儿根据画面传递的信息预测故事内容的发展,接着展示下一页正是幼儿的预测,并继续观察故事的发展。通过这样的方式,故事的连贯性加强了,幼儿不仅注意到画面的细节而且还注意到了页与页之间的关系。

  问题二:对故事内容不熟悉,不能深入了解三个和尚的心理变化。

  由于第一次集体教学活动中大部分幼儿对图画书中的内容有了大致的了解,介于对图画书的细节阅读及联想页面间的联系还不是那么细致的`基础上,尝试运用不同的阅读方式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策略:情景游戏、情境表演促进幼儿阅读的发展。

  在阅读中,加入情景游戏和情境表演,它可以较好地让幼儿理解图画书所表达的内容。从再次进行集体教学活动的时候,通过让幼儿模仿三个小和尚的动作,创设当时的情景,让幼儿设身处地地了解当时的情景及小和尚的心理变化。

  问题三:能看懂故事情节,但不了解故事涵义。

  根据图画书的对幼儿的发展,不仅培养幼儿观察能力、言语能力、阅读*惯,《安的种子》还关注到了幼儿的理解力和情感体验活动目标中提出 “结合本、静、安对待种子的态度,了解种子成长需要的条件。”这就要求幼儿不仅要看懂故事情节,更要领会故事的涵义。但是在实践教学中,我们发现,第一课时结束后,幼儿对故事情节已经有了大致的印象,但是对故事的复述和种子与三个小和尚的关系却没有非常熟悉。

  措施:进行第二次集体教学,利用分线索阅读和表格记录的策略,提升幼儿的理解能力。

  活动依然根据三个和尚为线索进行线索阅读根据目标和故事内容将故事的重点部分分为三段,逐一阅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园语言教学应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符号的兴趣。”“利用图书绘画和其它多种方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技能。”表格记录则是从书本中提取主要人物、种植条件、种植方法、结果如何放入同一表格中。这样可以帮助孩子们明确故事中的时间、条件、人物、事件关系,使幼儿逐步建立起故事的结构。两种方式结合,便能使幼儿更好地理解故事的进展,层次间的关系

  解决问题的办法:根据以上发现的问题及寻找的策略,对大部分幼儿实施第二次集体教学,目的放在幼儿对故事的深入理解及关注到页与页之间的关联。

  大班种子的传播教案 3

  活动目标

  1.感受本、静、安的态度与种子的关系,享受自主阅读和集体阅读的乐趣。

  2.能细致地观察画面中本、静、安的状态,并流畅的说出其内容,推测页与页之间的关联。

  3.加深对故事的理解,尝试分线索复述故事内容。

  活动准备

  知识准备:提前了解和尚的生活状态。

  物质准备:《安的种子》18本、PPT、图片。

  活动重点

  能细致地观察画面中本、静、安的状态,并流畅的说出其内容,推测页与页之间的关联。

  活动难点

  加深对故事的理解,尝试分线索复述故事内容。

  活动过程

  一、观察封面,猜测故事的主要线索

  师:封面是谁?它有什么特点?住在什么地方?对和尚你还了解哪些知识?他手里拿着的是什么?可能在想些什么?可能会做些什么?

  师:这本书的名字是什么?

  小结:故事的名字叫《安的种子》,那究竟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呢?

  环节分析:无论是什么书籍,封面是最先映入读者眼帘的。从封面入手,引导幼儿观察封面内容,结合幼儿经验,展开讨论。

  二、细致观察画面,推测页与页之间的关联

  1.出示第一幅寺庙的图片,引出故事中的主题。

  师:谁可以来描述一下这幅图片上的内容。寺庙里有谁?猜猜他们在干什么?看看他们的表情是什么样的?

  师:老和尚的手里是什么?他们之间会说什么?

  2.观察本种莲子的过程。

  师:本拿到种子以后先做了什么?在哪里看出来的?接下来可能要做什么?

  师:他朝着什么方向跑去?可能会选择什么工具?选到工具之后会干什么了?

  师:本是怎么种种子的?请你描述一下。

  师:本在干什么?为什么在追小狗?这个时候他的心里可能在想些什么?小狗还会来吗?如果来了它会做些什么?最终他的种子发芽了吗?

  3.观察静种莲子的过程并尝试模仿。

  师:静拿到种子后是怎么做的?最终种出来了吗?请幼儿尝试描述。

  师:我这里也有一颗莲子,哪一个小朋友可以模仿安种莲子的过程来表演?

  4.观察安种莲子的'过程并尝试表演。

  师:安拿到种子后和本、静拿到种子后做的一样吗?有什么不一样?他最终种出莲子了吗?为什么?

  师:如果小朋友就是故事中的安,请你来学一学安是怎么做的?表演的时候注意安的表情和动作。

  环节分析:运用提问策略,推测页与页之间的关系。通过观察本的表情和动作,都有对下一页内容的提示,如:“他朝着什么方向跑?”引导幼儿观察细节,随后又跑出预测性提问“可能会选择什么工具?选到工具之后会干什么?”让幼儿根据线索进行猜想。问题反复出现幼儿则有意识这一页可能有下一页的线索,当一次次的猜测得到证实后,幼儿的好奇心和阅读兴趣更加浓厚了,对故事情节的发展了解得也更深入了。情境表演能够激发幼儿对周围事物或者现象的探索欲望,对画面的观察更加细致,”揣摩故事主人公的心理变化。

  三、利用表格进行记录,提升幼儿的对故事内容的理解

  (出示表格)师:看看这个表格上都有什么?最左面一行是什么?(本、静、安三个小和尚)最上面一行代表什么?(时间、地点、条件、种植过程、结果)你觉得这个表格应该怎么记录?

  师:请小朋友根据表格提示记录三个和尚种植莲子的过程。

  师:请部分幼儿讲述记录表的内容,其中注意幼儿语言的连贯性。

  活动延伸:

  回家和爸爸妈妈复述故事的内容。

  大班种子的传播教案 4

  活动目标:

  1、了解几种常见的种子传播方式。

  2、初步了解种子的外部形态特征与其传播方式的关系。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1、收集各种带毛的、长刺的、带钩的种子图片。

  2、PPT课件。

  3、蒲公英、莲子、苍耳、凤仙花种子图片。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孩子们,你们都出去旅行过吗?到过哪里?用什么方法去旅行的?孩子们讨论。

  2、今天老师我请来了几位特殊的朋友,也想去旅行,但是他们没有手、没有脚,怎么去旅行呢?你们愿意帮助它们吗?

  3、PPT出示蒲公英、苍耳、莲子、凤仙花的图片,让幼儿逐一认识,并与他们打招呼。

  4、小结:蒲公英、苍耳、莲子、凤仙花,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植物的种子,这些种子大小不同、颜色不同、形状不同,有的`毛茸茸的,有的是滑溜溜的、有的还带钩长刺呢。

  这些种子刚才听了小朋友们都去旅行过,也迫不及待的要去旅行了,但它们没有手没有脚,怎样才能去旅行呢?想不想知道?

  5、要想知道他们是怎样旅行的,下面你们就认真听、认真看,看完后就会得到答案的,一会儿还要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看谁打的最棒,好不好?借助PPT课件讲解种子旅行。然后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6、提问:为什么蒲公英的种子会随风旅行?

  小结:因为蒲公英的种子很轻,而且有绒毛,像一把小伞,所以风能帮助他传播种子。

  7、苍耳是什么样子的?他是怎样传播种子的?

  小结:苍耳浑身长刺,容易粘到动物和人身上,动物和人走到哪儿,就把他带到哪儿去旅行。

  8、莲子是怎样传播的?为什么会随着水流去旅行?

  小结:莲子是长在莲蓬里,它生活在水上面,成熟后就会落到水里顺水流到远方去了。

  9、凤仙花是怎样传播种子的?

  小结:凤仙花是靠种子成熟后果壳裂开,通过自身弹力把种子弹出去旅行的,还有许多植物也是靠自己来传播的,如:黄豆、红豆、绿豆等。

  10、这些植物的传播方式真是独特,谁来用动作表演一下。

  最后小结:大自然的植物真是奇妙,原来有这么多的种子都有他们的好朋友来帮忙传播的,当然也有靠自己的力量传播的。在我们的周围还有许多植物的奥妙没有被发现呢,他们呀都等着小朋友们去用心去观察、去发现,现在呀你们好好的学*,等你们长大了就会发现他们的奥妙了。

  现在听我的口令,在这些种子中,你最喜欢哪种种子的传播方式,就站在那种种子的一排里,排好队,我们表演一下他们的传播方式好不好?

  活动反思:

  植物是孩子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贴*生活,对植物奥秘的探索是孩子们最感兴趣的。在奇妙的植物王国中,蕴含着许多的奥秘,其中种子的传播就是其中的一种。在幼儿知识经验中,对种子的传播只是感性的、模糊的记忆,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漫天飞舞的柳絮,随风飘扬的蒲公英,这些都是孩子们亲身经历、接触到的,但没有形成一个明确的概念:其实这些现象就是植物在传播种子。本次活动的目的就是认识并了解植物的种子及其传播方式,建构孩子的知识结构,拓展他们的视野。

  大班种子的传播教案 5

  活动目标:

  1、发现植物的种子,初步了解种子的特殊传播方式。

  2、对种子的传播方式有继续探索的兴趣。

  3、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1、带领幼儿参加寻找秋天的远足活动。和幼儿一起收集农村比较常见的植物。(苍耳、蒲公英、刺毛球、“麻雀窝”、臭草、红菱、牛膝、蓟……)

  2、多媒体课件。

  3、幼儿有一定播种的经验。

  活动过程:

  一、第一次探索活动,感受好玩。

  1、谈话导入,那天,我们去田野里寻找了秋天,你看见些了什么?

  幼:喇叭花、菊花、蒲公英、狗尾巴草、麻雀窝……

  回来时你带了些什么?

  幼:蒲公英、麻雀窝、刺毛球、臭草……

  今天他们藏在哪里?

  幼:田野里

  评析:当幼儿回答田野里时,(而实际上是在活动室里)教师没有作出恰当的反应,可见教师对幼儿回答的倾听、及应变能力还较弱。

  出示苍耳、蒲公英、麻雀窝。

  2、让幼儿玩苍耳、蒲公英、麻雀窝。玩过后教师提问:

  ⑴刚才你玩了什么?

  幼1:蒲公英

  幼2:麻雀窝

  幼3:苍耳

  ⑵它们长什么样呀?⑶你是怎么玩的?

  麻雀窝为什么飞起来,还有什么也飞起来了?为什么蒲公英也会飞?

  为什么苍耳可以粘在头发上?

  评析:“你看见些了什么?”“回来时你带了些什么?”“刚才你玩了什么?”这三个问题答案是基本相同的,由此可见,教师的提问语过于罗嗦,应注意提问语的准确性、科学性和精练性。

  二、第二次探索活动,发现种子。

  1、引导幼儿发现种子。蒲公英、苍耳和麻雀窝的种子在哪里呀?

  2、幼儿发现种子。把它们的种子找出来,每人找一粒种子,找到后放进盘子里。

  3、幼儿互相交流。

  ⑴刚才你找的是哪种植物的种子?

  ⑵苍耳的种子藏(麻雀窝的种子长)在哪里?它们的种子是什么样的?(咖啡色的`,椭圆形,扁扁的……)

  ⑶那他们的种子为什么长得这么特别呀?

  4、逐步展示课件。

  ⑴看第一段。谁带蒲公英去旅行?为什么风能帮它?它的种子最后怎样了?

  ⑵经验转移。苍耳浑身长满刺,谁会帮它传播种子?

  ⑶看第二段。师:苍耳传播种子需要谁的帮助?教师出示相应(动物)的标志。

  评析:教师原想借助于视频展示仪帮助幼儿更好地观察种子的特征,但视频仪调的颜色太暗,不清晰,反而干扰了幼儿观察,给了幼儿认识错误的认识。充分的准备是活动顺利开展的基础。教师能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来开展教学活动,但在选择时应考虑到课件是为了活动服务,该课件制作较粗糙,与活动的配合不够紧密,并不能起到很好的辅助教学的作用。

  三、第三次分组探索活动。教师出示另外一些植物。这里还有一些有趣的植物,他们传播种子需要谁的帮助呢?(……)

  活动反思:

  如何通过教学学生们了解植物种子的传播方式,并找到果实或种子形状结构与传播方式之间的规律,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也是我思考良久的问题。虽然 学生在二年级的时候学过《植物妈妈有办法》这篇短文,但学生接触大自然的机会很少,对很多种子的传播方式都不了解。合理的利用教学资源对教学的效果往往能起到绝佳的效果,于是我花了大量的时间寻找能够直观演示植物种子传播方式的视频,通过截取整理,蒲公英种子的满天飞舞,凤仙花、喷瓜的劲爆弹射,苍耳种子的勾挂之旅,椰子的随波逐流以电影的方式清晰直观的展示在学生面前,尤其是一些极具代表性植物的种子传播让学生兴致极高惊叹不已,纷纷感叹大自然竟然是如此的奇妙,通过


《种子的传播》大班教案3篇(扩展3)

——《种子》大班教案6篇

  活动目标

  1、欣赏故事大胆想象,感受故事有趣的地方。

  2、大胆复述故事,丰富词汇:黄澄澄、红彤彤、绿油油等词。用已有的经验激发幼儿植物生长到结果的变化的探索兴趣。

  3、让幼儿能在集体面前大胆表演、表现自己。

  4、增强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难点

  幼儿 复述故事,感受故事有趣的地方,激发幼儿对植物生长的探索欲望

  活动准备

  1、种子发芽的实验记录以及图片。

  2、自己制作故事图片,音乐游戏

  活动过程

  一、 1、欣赏种子发芽的图片,谈谈你的种子是怎样发芽长大的,引出故事:外星种子

  问题:你们发现了什么?一天天长大的

  二、 欣赏故事,根据情节合理想象

  1、幼儿倾听故事,理清故事情节以及内容。

  问题:小狗在草地上发现了什么?故事中的小动物们都做了什么、你觉得他们做的什么事情你最想学*?

  2、在他们的尽心护理下种子有了什么改变?小动物们看到了什么变化?

  3、星期日,大苗苗变成了一棵五彩树,当五彩树上结满了果实后来他们怎么做的?

  三、幼儿复述故事,大胆想象

  1、根据图片复述故事

  2、说出故事中你认为最有趣的地方

  3、 如果你有一颗五彩树,你希望他会结出那些果你会怎么分配?

  四、游戏:有你的理解,有的身体动作表演故事

  五、激发幼儿对大自然的探索欲望,在原有的基础上观察种子发芽生长的全过程以及长大到结果的变化规律,并作好记录。

  活动目标:

  1、能大胆表述种子的特征及用途。

  2、能利用种子的不同颜色,大胆表现用种子贴作品。

  3、体验粘贴种子的快乐。

  活动准备:

  每张桌子放置黄豆、绿豆、赤豆各一种的盘子。 橡皮泥人手一份。用各种种子贴的范画。

  活动过程:

  一、出示作品,引起幼儿兴趣。

  教师出示已压贴好的豆贴作品,如小鱼,小鸟,小花

  提问:小朋友,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好看的东西?呀,这些美丽的图画是用什么做成的呀?豆豆真神奇,还能贴出小鸟,小鱼呢!

  二、教师示范操作。

  把橡皮泥宝宝搓成一个大汤圆,压压扁,尽可能压的又大又扁,这样我们的豆宝宝就可以漂亮地排列在泥宝宝身上了。(边说边引导幼儿跟随老师一起揉搓)

  1、教师:我们来贴个小太阳吧,太阳是什么形状的?把豆宝宝围成一圈,小太阳周围是什么(光芒),还有五颜六色的七彩光!

  2、教师:小太阳完成了,可爱吗?

  三、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教师:小朋友,你们想到了什么好玩的东西,也请你动动小手把它贴出来吧!幼儿动手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在揉搓压*的基础上贴画。

  四、展示幼儿作品。

  请幼儿排队逐个欣赏点评小朋友的作品,表扬完成的好的幼儿,并放到展览区展览。

  活动目标:

  1、利用多种途径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寻找答案,积累有益的学*经验。

  2、对植物的种子产生探究的兴趣。

  3、积极参与交流,乐于把探究各种各样种子的结果与同伴分享。

  活动准备:

  1、有关种子的多媒体课件、录像、图书等资料;视频转换仪;放大镜;水果、种子等实物;盆子、抹布。

  活动过程:

  (一)寻找水果的种子

  1、昨天,我们吃苹果时发现了一个秘密,苹果里藏着小星星,那是苹果的种子。今天,我带来了许多水果,看一看,有些什么(桂圆、葡萄、枣子、香蕉、草莓等),它们的种子藏在什么地方?我们一起去找一找。

  2、幼儿探索、寻找水果的种子

  3、交流:你找到了什么水果的种子?它长在哪里?

  重点:香蕉的种子(已退化);草莓的种子(长在果肉外面)。

  (二)用多种途径寻找、认识其它植物的种子

  1、刚才我们找到了一些水果的种子,那么,还有其它许多植物,它们的种子又长在哪里,是什么样子的呢,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知道答案?(从电脑里找、看电视、看图片、查阅书籍、与同伴交流、问别人等)

  2、今天,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一些植物的种子、图书、电视录像、电脑,你们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寻找答案,等会儿交流交流你的发现。

  3、幼儿自由探索

  4、交流新发现和学*经验:

  (1)你发现了什么植物的种子?它长在哪里?它是什么样子的?

  引导幼儿观察比较几种种子的异同。

  (2)谁发现了很特别的种子要介绍给大家?

  (3)谁还有不清楚的问题要提出来?有没有你不认识的种子?

  (三)种子有什么用?

  刚才,我们已经发现了许多种子可以吃,那么种子最大的作用是什么呢?(繁殖后代,发芽长出新的植物),那好,我们把这些种子带回去,想办法让它们长出新的植物来。

  (四)延伸活动:

  1、种植种子,发芽实验

  2、收集种子,制作标本

  3、种子分类(植物种类、颜色、大小、形状、能不能吃)

  4、种子食品品尝会


《种子的传播》大班教案3篇(扩展4)

——大班科学活动种子的旅行教案 (菁华5篇)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种子的几种传播方式,感知大自然事物间有趣又密切的关系。

  2、积极参与观察探索种子传播方式的活动并产生较强的求知欲。

  3、乐意与同伴共同讨论、分享自己所了解的知识。

  重点难点:

  幼儿能初步了解种子的几种常见 传播方式。

  活动准备:

  1、幼儿收集的各种种子旅行的图片。

  2、各种实物:苍耳、凤仙花、蒲公英。

  3、种子旅行的课件。

  活动过程:

  一、教师由故事导入。

  (散文:顶棉筐的小姑娘妈妈送我们每人一把白色的小绒伞。她说:孩子们,飞吧,在风婆婆的帮助下,飞到遥远的地方,飞向四面八方,记住,凡是有泥土的地方,就是我们的家乡于是,我们飞呀飞,飞过小河,越过山冈,在蓝天下飞了好久。我们就各自落地生根长大,终于有一天,一个个也像赶集一样,顶起了雪白的棉筐。

  只听,路边的孩子们喊道:看,多美的蒲公英啊!他们吹呀吹呀,于是,我们又像当年妈妈送我们一样,将我们的孩子送向四面八方。

  )师:故事里讲到了谁? 它们用什么好办法让自己旅行? 你们还知道哪些植物的旅行方法? (小结:这个环节是让幼儿从一个有趣的故事中来激起他们对种子的传播探索的兴趣,从而导入活动有关种子的几种传播途径,让幼儿的思想上有个准备:接下来我们将要讨论有关种子传播的话题,这样也能比较容易地进入活动。)

  二、幼儿看图片,进行交流。

  师:前几天你们都带来了许多有关植物旅行的图片资料,下面我就把它们发给你们,看一看,和同伴们一起交流。 (幼儿进行交流) 向幼儿解释何为传播(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师:请你们来讲一讲你们都知道哪些植物的传播的方式?

  幼:凤仙花是太阳晒了,自己一个人炸开来的。

  师:这种传播方式叫弹力传播。豆荚也是靠这种方式来传播的。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他们到底是怎样传播的。

  (老师取出一颗凤仙花种子,演示。如果材料充足可以每位幼儿发一个,让他们动手试一试。) 师:下面我们来看一个短片,看一看弹力传播的全过程。 (观看短片。)(小结:教师利用幼儿收集的各种图片让他们观察,了解种子神奇的传播途径,并让一些回家做过调查的孩子试着来讲述,把自己了解的知识传递给其他幼儿。另外我们还搜索到了几个有关种子传播的短片,让幼儿观看,这样就更直观,更形象,更生动了。)

  三、幼儿利用实物,了解传播方式。

  师:除了弹力传播外,你们还知道哪些传播方式?

  幼:蒲公英是靠风来传播的。

  (老师拿出实物,示范给幼儿看。让他们观察蒲公英的传播过程。) 每个幼儿手里拿一个蒲公英,用自己的嘴吹动蒲公英的种子,亲自感受风力的传播。 (动物传播,水力传播,过程同上)

  四、老师小结。

  今天我们了解了许多有关植物传播的方式,有的是靠风来传播的,我们叫它风力传播,如:蒲公英。

  有的是靠弹性传播的,我们叫它弹力传播或自身传播,如:凤仙花,豆荚。

  有的是靠水来传播的,我们叫它水力传播,如:睡莲,椰子。

  还有的是靠动物来传播的,如:苍耳、龙葵。

  扩展阅读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观察影子的存在的原因。

  2、萌发幼儿探索科学的兴趣及求知欲望。

  3、发展幼儿的观察、判断及合作的能力。

  重点难点:

  光线照射在物体上,物体挡住光线就产生影子。

  活动准备:

  选择阳光的日子、在教室布置成黑黑的,并放一盏灯在教室。

  活动过程:

  一、玩踩影子游戏引起幼儿的兴趣。

  教师带领小朋友在室外玩踩影子游戏。请小朋友说一说你看到的影子影子的特征,你看到的是什么样子的影子?

  通过幼儿自由玩自由发言,体现幼儿学*知识的主动性和自主性原则。

  二、寻找影子、了解影子的特征 。

  教师引导学生:看一看影子是怎么来的呢?通过让幼儿幼儿观察了解:天气是什么样的,并提问如果阴天没有太阳会不会有影子。教师小结:太阳光照在自己的身体上,身体挡住了太阳光就产生了影子。

  三、学生操作,在实验中感受光源位置与影子位置的关系。

  教师带领小朋友*室做实验:发现没有光,影子就不存在了,有了光才会有影子。教室不开灯,一片漆黑,学生们发现看不到影子;教师江灯开启,请学生看,有了影子。教师提问小朋友:看一看,光和影子在一起吗?影子在光的哪一面?得到:影子总在光的另一边。

  请学生玩手影游戏,体会影子和光带给我们的乐趣。

  教学目标:

  1、感知磁铁两端与中间磁力的不同,发现条形、U型及断开的磁铁都是两端的磁力大。

  2、能用较准确的语言描述自己的操作和发现。

  教学准备:

  1、磁铁;在每种磁铁的两端和中间贴上颜色不同的小标志,表示磁铁的不同位置。

  2、铁制品若干。

  3、《科学》下P.29。

  教学过程:

  一、经验重温。

  请幼儿回忆磁铁能吸起什么东西,不能吸起什么东西。

  二、猜测探究。

  1、出示贴有标记的条形磁铁,引导幼儿猜想:磁铁每个地方的磁力都一样吗?哪个地方磁力大?

  2、按照画册《哪儿的磁力大》,试一试磁铁离曲别针多远就不能吸起来了。

  3、出示标有记号的U型磁铁、断开的磁铁,引导幼儿进一步猜想并严正:U型磁铁、断开的磁铁哪个地方的磁力大?

  4、实验中培养幼儿通过结果获得认识科学的态度。

  三、交流讨论。

  1、教师和幼儿共同讨论,说说自己的发现和实验结果。

  2、小结:条形、U形和断开的磁铁都是两头的磁力大。

  活动延伸:

  磁铁的用途大幼儿将自己的认识告诉大家,在生活中磁铁是怎样帮助人们故事的。

  教学目标:

  1、观察、比较植物根的不同形态。

  2、发现植物根的种类,了解根的作用及根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教学准备:

  1、各种植物根的图片。

  2、自然角中生长出来的许多植物的根。

  3、教学挂图《根的秘密》。

  4、几种可以食用的根。

  5、《科学》下P.8~9。

  教学过程:

  一、我见过的植物的根。

  1、幼儿将搜集来的图片一一展示,介绍给大家。

  2、幼儿相互交流自己的发现,丰富对根的认识。

  二、根是什么样的。

  1、请幼儿猜一猜自然角植物的根是什么样的。

  2、幼儿从自然角中拔出各种植物的根观察:它们是什么植物的根?这些跟像什么?它们有什么不同?

  3、教师引导幼儿比较发现:洋葱的根细细的,像老爷爷的胡须;菠菜的根中间直直的;红萝卜的根红红的、胖胖的。

  4、让幼儿说说还有哪些植物的根和上面说的一样。

  三、根的`作用有多大。

  1、观看教学挂图和画册《根的秘密》。

  2、幼儿讲一讲植物为什么长根呢?

  3、植物的根还有什么用途?

  4、鼓励幼儿将自己观察到的不同形态的植物的根画在画册上。

  5、请幼儿品尝煮熟的胡萝卜、红薯。

  6、教师与幼儿一起根据生活经验介绍根与人类的关系。

  7、引导幼儿观察自然角,发现植物的根的不同形态。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操作,知道有的物体有被水溶解的特性。

  2、知道物体的溶化速度与水的温度、物体的形状大小等有关。

  3、通过实验活动,激发幼儿观察事物变化的兴趣,训练幼儿手脑并用的能力。

  活动重点:

  通过实验感知溶解的特性。

  活动难点:

  知道物体的溶化速度与水的温度、物体的形状大小等有关。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一只透明杯、鹅卵石,记录表。

  2、幼儿实验用具、用品:每个幼儿四只透明杯分别贴上标记、一只食用匙; 每组四种实验材料,分别果珍、方糖、白糖、沙子;每组一盆温开水、一盆凉开水;操作台。

  活动过程:

  一、观察引导,激发兴趣。

  1、教师出示一颗鹅卵石,再将其放入装水的玻璃杯中,让幼儿观察有什么变化。师:老师这里有一块鹅卵石,我把它放入水中,请你们猜一猜它会发生什么变化?(在操作台上进行操作)

  2、请幼儿思考:鹅卵石在水中没发生什么变化,那么其他东西放入水中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二、幼儿进行猜想并学会记录,进行实验并观察实验现象。

  1、师:请你们看看桌上放着哪些东西?

  请幼儿观察:杯内的果珍、方糖、白糖各是什么样子(形状)(丰富词汇:粉末状、固体、结晶体。)

  2、开始做实验。

  实验一:猜想并记录:谁不见了

  (1)师:这些材料要和水来作游戏,先请你们想一想,如果把它们放进水里,会出现什么情况呢?请幼儿讲述自己的猜想。

  (2)幼儿猜想并记录。

  师:我们先来一起看一看这张表格,横着这行分别是什么?(果珍、方糖、白糖、沙子)猜猜竖着的图案表示什么意思?(小朋友在想、看见的东西),现在请你把你的猜想记录到表格中,如果你觉得果珍、方糖、白糖、沙子放在水中会消失不见,那你就打勾;如果你觉得它不会消失,那就打叉。请小朋友轻轻走到桌子旁边,记录好之后马上回到位置上。

  3、实验并记录:到底谁不见了。

  (1)师:小朋友的说法各有不同,到底谁猜对了谁猜错了呢?我们还是做个实验试试吧。做实验时,请你们把这些东西分别放进贴好标记的杯子中,先观察观察,看看有什么有趣的现象发生?然后,在你的记录纸上,把这种有趣的现象记录下来。(幼儿走到桌子旁操作并记录,操作完成后及时回到座位。)

  (2)让幼儿从上述三种食品中各取少许放在自己的透明杯中。

  (3)引导幼儿观察哪种东西消失的快,指导幼儿做记录。

  (4)幼儿拿记录纸讲述自己发现的现象

  (5)请每组一名幼儿讲解实验结果。消失的最快的是什么东西?它是什么形状的,最慢的呢?

  (6)师:现在老师也来做一遍,看看我的猜想对不对。(教师在操作台上做实验,并记录表格。)我们看看什么东西在水中一下子就不见了?什么东西在水中要好久才消失?

  (7)教师讲解、展示大记录表。

  教师小结:一些东西放进水中会不见,这种现象叫溶解,在水中可以溶解的东西越是颗粒小的溶化的越快,物体的溶解与水的形状、大小有关。

  三、通过实验知道物体的融化速度与水温有关

  实验二:

  (1)师:请你拿一些糖加入两个杯子中,一个加上凉水,一个加上热水,看看哪个杯子里的糖溶解的快?

  (2)请幼儿做实验记录,并请幼儿讲解自己的试验结果。

  教师小结:在水中可以溶解的东西,在温水中比在凉水中溶化得快。物体的溶化速度与水的温度有关。

  四、回忆生活中的经验,扩展知识

  出示PPT

  1、教师提问:还有什么东西也是用开水冲泡溶解后饮用的?引导幼儿举一反三。

  2、教师提问:妈妈烧菜时用哪些东西使菜更有滋味?(盐、味精)

  这些东西在水中能溶解吗?

  3、教师提问:妈妈*时做家务时还使用哪些会溶解的东西呢?(如洗衣粉、肥皂等)


《种子的传播》大班教案3篇(扩展5)

——幼儿园大班种子教案 (菁华5篇)

  活动目标:

  1、了解种子的不同传播方式,并根据不同传播方式进行分类。

  2、 能与同伴共同探究,用适当的方式和语言表达自己的认识。

  3、培养幼儿喜爱大自然的感情,产生继续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4、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5、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我请家长和幼儿一起搜集关于种子的各种图片和资料带领幼儿到野外实地观察体验,收集种子,丰富幼儿的前期经验。

  2、实物准备:蒲公英,苍耳,莲蓬等各种种子,幼儿形象直观的了解探究的对象、展板。为下面的分类活动做好准备。

  3、课件准备:网上搜集到了《种子的传播》。

  活动过程:

  1、通过观察,引发幼儿对种子外部形态及传播方式的兴趣。

  (1)导入谈话。

  教师:你们见过植物的种子吗?今天老师和小朋友带来了一些种子和关于种子的资料。我们一会去看一看,这些种子是长什么样的,你还能发现哪些关于种子的秘密呢?可以和好朋友讲一讲。

  请幼儿在小组内交流自己带来的种子或关于种子的资料。

  (2)观察后谈话。

  教师:刚才我们看了种子和关于种子的资料。你看到了什么种子?它是什么样子的?关于种子,你还知道它们的哪些事情?

  教师小结:这些种子大小不同,颜色不同,形状也不同,有的是带毛的,有的是带钩的,还有长刺的呢。种子有什么用呢?

  教师:种子除了可以食用,还可以用来种植,传播,长出新的植物来。那野地里的植物,没有人去种植,它们的种子是怎样来传播的呢?

  (收集种子的过程为幼儿做好了课前知识准备。而观察法是科学活动中最常见的方法,在第一环节中老师让幼儿从感知中激发兴趣,从而投入到探索活动中去。幼儿通过观察了解一些种子的特征,为下一环节中了解种子的外部形态与传播方式之间的关系作好了铺垫。)

  2、观看录像,了解几种常见的种子传播方式。

  (1)教师播放录像,帮助幼儿了解几种种子传播的方式:①风力传播(蒲公英);②人和动物的传播(苍耳、野葡萄);③水力传播(莲蓬);④弹力传播(凤仙花)。观看时教师可以让幼儿学说一些种子的名称。

  (2)教师通过提问,出示相应的种子图片和传播方式字卡,并让幼儿学做动作。开始的风力传播可以跟老师做,水力、动物和弹力传播可以让幼儿自己创作动作。

  教师:刚才你看到了什么种子?它是靠什么来传播的?

  教师:我们一起来学一学蒲公英种子传播的样子。风来啦,小种子快飞起来吧……(其他种子同上。)

  师幼小结:植物的种子一共有几种传播方式呢?我们一起来说一说。

  (3)了解种子形态和传播方式之间的关系。

  教师:为什么蒲公英的种子会随着风儿去旅行呢?(因为它的种子长得很轻,并且有绒毛,像一把降落伞,可以借助风力传播。)

  教师:为什么苍耳的种子能靠动物来旅行呢?

  教师:为什么莲子的种子能靠水来旅行呢?

  教师小结:原来种子的传播方式和它长的样子有很大关系呢。

  (种子的传播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为了让幼儿更直观地了解传播的含义,我从网上下载了现成的录像。幼儿观看了种子的'四种传播方式之后提问,根据幼儿回答,教师逐一出示传播方式图卡,并进一步追问:为什么它会用这种方式来旅行呢?从而初步解决了形态与方式之间的关系问题。这是本活动的重点难点所在。在了解种子的四种传播方式时,教师借助动作帮助幼儿记忆,又起到了动静交替的作用。)

  3、拓展知识,了解更多种子的传播方式。

  (1)幼儿讨论。说说生活中见过的传播现象。

  教师:除了录像中看到的,生活中你还认识哪些植物的种子?它们靠什么来传播的?

  (2)拓展介绍。出示几种典型传播方式的种子图片(喷瓜、椰子、无花果种子等)。

  教师:你们知道它们的传播方式吗?老师进行适当讲解。

  (《纲要》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老师在此环节中提出发散性的问题来联系生活:你还知道种子的其他旅行方式吗?让幼儿回忆生活经验,通过讨论交流、*互动,说出更多种子的传播方式。为了拓展幼儿知识面,教师还准备了一些比较奇特的种子传播方式图片,来激发幼儿对种子传播现象的兴趣。)

  4、 根据种子的外形特征进行种子传播方式的分类。(老师先让幼儿认识展板上简笔画的传播方式标记图。)

  教师:老师在每一组的桌子上都放了一些图片,请你看看这些图片上的种子是怎样传播的?可以和好朋友说一说,然后按照它的传播方式贴到展板上。你不知道的可以和好朋友商量商量。

  教师引导幼儿根据种子的传播方式,将小图片在展板上按标记图分类粘贴,最后师幼共同进行讲评纠错。

  (老师在这一环节运用了操作法,让幼儿与材料互动,让幼儿拿着图片说一说、分一分、贴一贴,通过动手动脑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

  5、延伸活动。

  教师:如果你还想知道更多种子的传播方式,可以回去问问爸爸妈妈,还可以和你们的爸爸妈妈一起去大自然中找一找,好吗?

  (最后的提问:你们知道种子为什么要去旅行吗?引导幼儿懂得种子的旅行是为了繁殖后代,同时让幼儿知道很多种子是依靠人类来传播的,通过这个问题和活动延伸自然衔接,激发幼儿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及观察。)

  教学反思:

  幼儿对此活动很感兴趣,尤其喜欢摆弄实物,这样可以更直观地来认识这些实物,来亲手触摸、观察、发现。孩子们兴趣大增,有的孩子在活动后还想了解有关这方面的知识,达到了教学目标。

  活动目标

  1.将收集来的种子进行排列,并能进行分析比较。

  2.能认真倾听、积极思考,养成耐心细致的操作*惯。

  活动准备

  幼儿人手一碟种子(蚕豆、花生、黄豆各8颗)、一张操作卡、一支笔。每组再备有同样的种子一盆。

  活动过程

  第一次排队:感知数量相同、大小不同的种子,排列的长短不一样

  1.观察比较种子

  把盛有三样种子的盘子放在视频仪上让幼儿观察。

  师:你们的桌上也有同样的一盘种子,看看里面都有哪些种子,我们来比较一下这些种子有什么不同。

  幼:蚕豆是……扁扁的;黄豆是……圆圆的。

  师:对呀,这些豆子的形状不同。

  幼:蚕豆……大;黄豆……小;花生呢……不大也不小。

  师:豆子的大小也不一样。

  师:小朋友想一想.用什么办法能比较出这三样种子哪个多、哪个少?

  幼:排队

  师:对呀,排队是一个好方法,排好了队还可以数一数。

  (评析: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出示了一盘种子,先让幼儿观察、比较。通过提问“看看里面都有哪些种子,我们来比较一下这些种子有什么不同”,让幼儿在充分比较的基础上,为接下去一次次的种子排列作好铺垫。)

  2.幼儿操作记录

  师:好,我们就用排一排、数一数的方法,看看三样种子哪个多、哪个少。(出示操作卡)这上面有三条线是什么意思?

  幼:把每样种子排在线上。

  师:每条线的开头有面小红旗表示什么?

  幼:从小红旗开始排。

  师:排队时,每颗种子要紧紧挨着,要不把种子洒落外面,排好后数一数每排有几颗,并在每排种子后面的第一个方格里记录。

  3.集体分析比较

  师:谁愿意拿上来给大家看看?从这张操作卡上你们看出了什么?三样种子的数量是……

  幼:都是8,一样多。

  师:还发现了什么?它们的队伍一样长吗?哪个最长?哪个最短?

  幼:蚕豆的队伍最长,黄豆的队伍最短。

  师:为什么种子的数量一样多,排列的队伍却不一样长呢?

  幼:因为这些种子的大小不一样。

  师小结:说得真好,被你们发现了一个秘密,原来种子的数量相同、大小不同,排列起来的长短是不一样的。

  (评析: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让幼儿尝试给种子排队,通过数一数发现种子的数量是一样多的;然后引导幼儿观察操作卡上的不同,很快发现种子数量一样多,可是队伍却不一样长。再通过进一步追问,使得幼儿再次去分析去发现,原来因为种子的大小不同。)

  第二次排队:感知大小不同的种子,排列长度相同时数量不同

  1.分析思考

  师:排队还会发现更多的秘密呢。你们想不想再来排?好的,这里有三条线段,一样长吗?

  幼:一样长。

  师:请小朋友想一想,如果用这些种子在一样长的线上排队,种子的数量会不会一样多呢?

  2.幼儿操作记录

  !J币:到底会怎样呢?请你们接着往下排,排好后数一数,记录在后面的第二个空格里。

  3.集体分析比较

  师:从这张操作卡上你们发现了什么?数量一样多吗?

  幼:不一样多。

  师:为什么排列一样长的队伍,有的种子少,有的种子多呢?

  幼:因为有的种子大有的种子小。

  师小结:说得真好,又被你们发现了一个秘密。原来排列的长度相同时,种子大小不同,数量也是不同的。

  (评析: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让幼儿通过观察发现三条线段是一样长的,然后提出疑问,让幼儿在操作中感知,在分析中发现答案。)

  第三次排队:感知排列的疏密与队伍长短之间的关系

  1.明确要求

  师:不管用什么方法排,都要使每样种子的数量一样多,排列的队伍也一样长。先把种子轻轻放入盘子,再请每样种子排8颗,记住它们的队伍要排得一样长。

  2.幼儿操作

  师:想一想怎样把小的变得和大的一样长,或把大的变得和小的一样长?

  3.展示操作卡,集体分析比较

  师:我们来看看每样种子一样多吗?队伍是不是排得一样长?

  你是用什么方法让队伍变得一样长的?

  幼:将小的种子排稀一点,变得和大的种子一样长。

  师:谁觉得自己排得比他更好?

  师:他的排法很特别,他把蚕豆竖起来,把大的变紧一些,就和小的一样长了。看来只要动脑筋一定还会想出更多的排法。

  (评析:这是一次开放性的操作,有些难度。它要求幼儿打破原来的思维定势(一个挨着一个排列),不管用什么方法排,只要能使数量一样多、队伍一样长。这就给了幼儿足够的思维空间,充分发挥了幼儿的灵活性和自主性,可以想出多种排列方法。)

  活动延伸

  区角活动:数学区提供种子、排序板等,让幼儿继续玩种子排队的游戏。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了解种子的几种传播方式。

  2、感受妈妈对宝宝的爱,增*宝宝与妈妈之间的亲情。

  活动准备:

  1、课件:《种子的旅行》

  2、音乐《亲亲我的宝贝》、钢琴曲《风的色彩》、《命运》、《海的宁静》、《乒乓之恋》

  3、素描纸、白纸

  重点难点:

  1、重点引导幼儿了解种子传播的方式;

  2、难点是了解感受亲情,增进幼儿与妈妈之间的感情。

  活动过程:

  一、游戏:“超级大变身”。

  师:孩子们,你们瞧,这是一颗种子,它想和我们玩一个游戏——超级大变身!让我们一起玩吧!

  (一)、我变、我变、我变变变——

  (1)、变成谁呢?(蒲公英)

  (2)、它像什么呢?(小伞……)

  师:哦,蒲公英长大了,妈妈对她说:“宝宝,你长大了!你该独自离开妈妈勇敢的去旅行了!”

  (3)、你知道蒲公英是怎样去旅行的吗?

  a、风儿一吹,它飘呀飘呀

  b、幼儿模仿动作

  (4)、角色表演游戏

  妈妈:蒲公英宝宝,你们都长大了,可以独自离开妈妈勇敢的去旅行了!

  宝宝:妈妈,再见!

  妈妈:宝宝,再见!

  (音乐《风的色彩》)

  幼儿扮演蒲公英飞呀飞呀……

  (二)、我变、我变、我变变变——

  (1)、变成谁呢?(苍耳)

  (2)、它像什么呢?(太阳、刺猬……)

  师:哦,苍耳长大了,妈妈对她说:“宝宝,你长大了!你该独自离开妈妈勇敢的去旅行了!”

  (3)、你知道苍耳是怎样去旅行的吗?

  a、粘在小动物和小朋友的身上,到处玩耍。

  b、幼儿模仿动作

  (4)、角色表演游戏

  妈妈:苍耳宝宝,你们都长大了,可以独自离开妈妈勇敢的去旅行了!

  宝宝:妈妈,再见!

  妈妈:宝宝,再见!

  (音乐《命运》)

  幼儿扮演苍耳……

  (三)、我变、我变、我变变变——

  (1)、变成谁呢?(椰树)

  师:哦,椰子也长大了,妈妈对她说:“宝宝,你长大了!你该独自离开妈妈勇敢的去旅行了!”

  (2)、你知道椰子是怎样去旅行的吗?

  a、飘在水中,像小船

  b、幼儿模仿动作

  (4)、角色表演游戏

  妈妈:椰子宝宝,你们都长大了,可以独自离开妈妈勇敢的去旅行了!

  宝宝:妈妈,再见!

  妈妈:宝宝,再见!

  (音乐《海的宁静》)

  幼儿扮演椰子……

  (四)、我变、我变、我变变变——

  (1)、变成谁呢?(豌豆)

  师:哦,豌豆也长大了,妈妈对她说:“宝宝,你长大了!你该独自离开妈妈勇敢的去旅行了!”

  (2)、你知道豌豆是怎样去旅行的吗?

  a、太阳一晒,裂开了,蹦了出来。

  b、幼儿模仿动作

  (4)、角色表演游戏

  妈妈:豌豆宝宝,你们都长大了,可以独自离开妈妈勇敢的去旅行了!

  宝宝:妈妈,再见!

  妈妈:宝宝,再见!

  (音乐《乒乓之恋》)

  幼儿扮演豌豆……

  二、你还知道其他的种子是怎样旅行的吗?

  幼儿自由讲述。

  (孩子们,这样多的植物种子他们的旅行办法都不一样,我们的大自然真是太神奇了。)

  三、我的想象:假如我是种子……

  1、幼儿想象画作:假如我是种子……

  (孩子们,假如你是种子,你想变成什么样的种子呢?)

  2、游戏:种子的旅行

  来吧,让我们一同玩游戏吧!(音乐《命运》)

  四、邀请小朋友的妈妈做最后总结。

  妈妈:孩子们,你们都会长大,都会独自离开我们的妈妈勇敢的去完成自己人生的旅行。我代表所有的妈妈对你们说:宝贝,我们会永远爱你!

  宝宝说:妈妈,妈妈我们也爱你!

  音乐《亲亲我的宝贝》

  活动目标

  1、体验创作种子贴画的快乐。

  2、学*合理使用豆子的大小来布局画面。

  3、尝试用绿豆、红豆,进行种子贴画。

  活动准备

  1、每桌绿豆、赤豆各一盒,若干勾画了物体轮廓作品、双面胶。

  2、背景音乐。

  活动过程

  一、欣赏“种子贴画”范例。

  师:“你喜欢哪幅画?它用了哪些豆豆?”了解可以用一种豆或两种豆交替排列,也可以用一种豆贴出轮廓,细小的部分用另一种豆。

  二、教师示范,勾画物体轮廓,要求幼儿画的要大。


《种子的传播》大班教案3篇(扩展6)

——《种子的旅行》大班科学教案汇总5篇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种子的几种传播方式,感知大自然事物间有趣又密切的关系。

  2、积极参与观察探索种子传播方式的活动并产生较强的求知欲。

  3、乐意与同伴共同讨论、分享自己所了解的知识。

  重点难点:

  幼儿能初步了解种子的几种常见传播方式。

  活动准备:

  1、幼儿收集的各种种子旅行的图片。

  2、各种实物:苍耳、凤仙花、蒲公英。

  3、种子旅行的课件。

  活动过程:

  一、教师由故事导入。

  (散文:顶棉筐的小姑娘妈妈送我们每人一把白色的小绒伞。她说:"孩子们,飞吧,在风婆婆的帮助下,飞到遥远的地方,飞向四面八方,记住,凡是有泥土的地方,就是我们的家乡……"于是,我们飞呀飞,飞过小河,越过山冈,在蓝天下飞了好久。我们就各自落地生根长大,终于有一天,一个个也像赶集一样,顶起了雪白的棉筐。

  只听,路边的孩子们喊道:"看,多美的蒲公英啊!"他们吹呀吹呀,于是,我们又像当年妈妈送我们一样,将我们的孩子送向四面八方。

  )师:故事里讲到了谁?它们用什么好办法让自己旅行?你们还知道哪些植物的旅行方法?(小结:这个环节是让幼儿从一个有趣的故事中来激起他们对种子的传播探索的兴趣,从而导入活动有关种子的几种传播途径,让幼儿的思想上有个准备:接下来我们将要讨论有关种子传播的话题,这样也能比较容易地进入活动。)

  二、幼儿看图片,进行交流。

  师:前几天你们都带来了许多有关植物旅行的图片资料,下面我就把它们发给你们,看一看,和同伴们一起交流。(幼儿进行交流)向幼儿解释何为"传播"(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师:请你们来讲一讲你们都知道哪些植物的传播的方式?

  幼:凤仙花是太阳晒了,自己一个人炸开来的。

  师:这种传播方式叫弹力传播。豆荚也是靠这种方式来传播的。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他们到底是怎样传播的。

  (老师取出一颗凤仙花种子,演示。如果材料充足可以每位幼儿发一个,让他们动手试一试。)师:下面我们来看一个短片,看一看弹力传播的全过程。(观看短片。)(小结:教师利用幼儿收集的各种图片让他们观察,了解种子神奇的传播途径,并让一些回家做过调查的孩子试着来讲述,把自己了解的知识传递给其他幼儿。另外我们还搜索到了几个有关种子传播的短片,让幼儿观看,这样就更直观,更形象,更生动了。)

  三、幼儿利用实物,了解传播方式。

  师:除了弹力传播外,你们还知道哪些传播方式?

  幼:蒲公英是靠风来传播的。

  (老师拿出实物,示范给幼儿看。让他们观察蒲公英的传播过程。)每个幼儿手里拿一个蒲公英,用自己的嘴吹动蒲公英的种子,亲自感受风力的传播。(动物传播,水力传播,过程同上)

  四、老师小结。

  今天我们了解了许多有关植物传播的方式,有的是靠风来传播的,我们叫它风力传播,如:蒲公英。

  有的是靠弹性传播的,我们叫它弹力传播或自身传播,如:凤仙花,豆荚。

  有的是靠水来传播的,我们叫它水力传播,如:睡莲,椰子。

  还有的是靠动物来传播的,如:苍耳、龙葵。

  活动目标:

  1.了解几种常见的种子传播方式。

  2.初步了解种子的外部形态特征与其传播方式的关系。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收集各种带毛的、长刺的、带钩的种子者图片。

  2.《种子的旅行》的视频。

  3.蒲公英、莲子、苍耳、豌豆、等种子图片。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孩子们,你们都出去旅行过吗?到过哪里?用什么方法去旅行的?孩子们讨论。

  2.今天燕老师我请来了几位特殊的朋友,也想去旅行,但是他们没有手、没有脚,怎么去旅行呢?你们愿意帮助它们吗?

  3.出示蒲公英、苍耳、莲子、豌豆的图片,让幼儿逐一认识,并与他们打招呼。

  4.小结:蒲公英、苍耳、莲子、豌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植物的种子,这些种子大小不同、颜色不同、形状不同,有的毛茸茸的,有的是滑溜溜的、有的还带钩长刺呢。

  这些种子刚才听了小朋友们都去旅行过,也迫不及待的要去旅行了,但它们没有手没有脚,怎样才能去旅行呢?想不想知道?

  5.要想知道他们是怎样旅行的,下面你们就认真听、认真看,看完后就会得到答案的,一会儿还要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看谁打的最棒,好不好?借助多媒体讲解种子旅行。然后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6.提问:为什么蒲公英的种子会随风旅行?

  小结:因为蒲公英的种子很轻,而且有绒毛,像一把小伞,所以风能帮助他传播种子。

  7.苍耳是什么样子的?他是怎样传播种子的?

  小结:苍耳浑身长刺,容易粘到动物和人身上,动物和人走到哪儿,就把他带到哪儿去旅行。

  8.莲子是怎样传播的?为什么会随着水流去旅行?

  小结:莲子生活在水里,成熟后就会落到水里顺水流到远方去了。

  9.豌豆是怎样传播种子的?

  小结:豌豆成熟后在阳光的照射下果壳炸裂开,把自己弹出来,还有许多植物也是靠自己来传播的,如:黄豆、红豆、绿豆等。

  10.这些植物的传播方式真是独特,谁来用动作表演一下。

  最后小结:大自然的植物真是奇妙,原来有这么多的种子都有他们的好朋友来帮忙传播的,当然也有靠自己的力量传播的。在我们的周围还有许多植物的奥妙没有被发现呢,他们呀都等着小朋友们去用心去观察、去发现,现在呀你们好好的学*,等你们长大了就会发现他们的奥妙了。

  现在听我的口令,在这些种子中,你最喜欢哪种种子的传播方式,就站在那种种子的一排里,排好队,我们表演一下他们的传播方式好不好?

  活动反思:

  植物是孩子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贴*生活,对植物奥秘的探索是孩子们最感兴趣的。在奇妙的植物王国中,蕴含着许多的奥秘,其中种子的传播就是其中的一种。在幼儿知识经验中,对种子的传播只是感性的、模糊的记忆,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漫天飞舞的柳絮,随风飘扬的蒲公英,这些都是孩子们亲身经历、接触到的,但没有形成一个明确的概念:其实这些现象就是植物在传播种子。本次活动的目的就是认识并了解植物的种子及其传播方式,建构孩子的知识结构,拓展他们的视野。

  活动目标:

  1.能仔细观察,知道多种植物种子的特点。

  2.在观看视频、配对游戏中自主了解种子不同的旅行方式。

  3.产生继续探究其它种子旅行方式的欲望。

  活动准备:

  1.根据图画书内容制作的动画课件。

  2.图画书《一粒种子的旅行》、种子实物若干、放大镜24个。

  活动过程:

  一、聊一聊旅行,导入活动。

  教师:孩子们,你们外出旅行过吗?是怎么去的?

  师:你们有的乘坐汽车、有的乘坐火车、还有的乘坐飞机去旅行。旅行可以让我们看到不同地方的风景。有一群植物的种子也想去远处旅行,它们是谁呢,我们先来认识一下。

  二、观察交流,知道植物种子的特点。

  1.分组观察。

  教师:请你们到后面的桌子上仔细认一认,有哪些植物的种子,这些种子长得怎么样?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2.交流观察。

  教师:谁来介绍一下你认识的种子,它长得怎么样?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3.。

  三、观看视频,自主了解种子的旅行方式。

  1.观看视频,自主学*。

  2.幼儿交流,播放视频。

  师:你看到了哪些植物的种子,它们是怎么旅行的?

  3.教师:

  在植物世界中,种子们各有他们特殊的本领。有的借助风力旅行,有的借助弹力旅行,有的借助动物出租车去旅行。

  四、配对游戏,根据种子的特点选择旅行方式。

  1.介绍操作要求。

  2.操作。

  五、观看视频,拓展经验。

  1.观看水力旅行的视频。

  教师:其实自然界的植物除了运用风力旅行、弹力旅行、借助动物旅行,还有些植物会用特殊的方法去旅行,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2.活动:

  教师:鸭腱藤是怎么旅行的?这些种子真聪明,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完成了自己的旅行。那还有其它很多种子,它们又是怎么旅行的呢,这个秘密就藏在这本图画书里。图画书的名称是《一粒种子的旅行》。活动结束后,我们可以再读一读这本图画书,了解更多关于种子旅行的秘密。

  活动延伸:

  1.区域活动:在科学区投放《一粒种子的旅行》等关于种子旅行的图画书,幼儿继续阅读了解植物种子的秘密。

  2.生活活动:在散步等活动中,引导幼儿继续观察了解植物种子的特点及旅行方式。

  教材分析

  (重点与难点)

  《种子的旅行》这一故事描述了蒲公英、苍耳、红果、椰子、豌豆用不同方式传播种子的过程,其形象拟人化,给予他们美丽、可爱的形象。为了让幼儿更加容易记忆和理解,本节课充分利用课件和录像资料,让幼儿深层次的了解种子的神奇、了解种子传播的秘密。本次活动的重点:初步理解故事内容,并能用故事中的话大胆回答。难点:通过故事,知道种子的外部形态以及其传播方式之间的关系。

  幼儿基础分析

  (能力、经验基础)

  能力:幼儿能说出蒲公英的外形特征以及它借着风传播种子,但对其他植物的传播方式还是不知道的。

  经验:植物的种子对于幼儿来说比较陌生,幼儿所见到的大部分种子都是收获去皮后的粮食,它们都是靠人类来种植的。在自然界中还有许许多多的野生植物,他们有各种各样奇特的种子,能借助于外界或自身的力量遍布世界,这对于生活在城市里的幼儿就比较陌生了,然而正是因为幼儿在这方面经验的欠缺,所以能使幼儿产生更浓厚的探索兴趣。幼儿见过苍耳、红果,但不知道它们叫什么。对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不了解。对风传播种子的方式有一定的了解,如蒲公英。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故事内容,能用故事中的话语大胆回答。

  2.了解种子的几种传播方式,感受并想象种子传播中的美丽、可爱的形象。

  3.积极参与观察、探索种子传播方式的活动,产生较强的求知欲。

  活动准备

  (材料、环境、知识准备)

  材料准备:幼儿画册投影仪PPT

  一、谈话导入

  秋天到了,各种植物的种子成熟了,今天我也给大家带来了一些种子,我们一起看一看。

  二、初步认识一些种子的名称及外形,并用语言描述

  1.出示蒲公英、苍耳、红果、椰子、豌豆的图片

  提问:这是什么?它是什么样子的?看上去像什么?

  过渡:这些种子要去旅行了,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它们是怎么旅行的。

  三、自主阅读故事内容,了解种子的几种传播方式。

  交代要求:阅读幼儿画册P40-44。

  提问:谁愿意来说一说蒲公英、苍耳、红果、椰子、豌豆的种子是怎么旅行的?

  提升1:是呀,蒲公英的种子像一只只漂亮的降落伞,只要风儿轻轻一吹,蒲公英的娃娃就纷纷出发,飘向远方,飘到哪里就在哪里生根发芽。

  提升2:是呀,苍耳妈妈给自己的宝宝穿上带刺的铠甲,只要挂住动物的毛皮,孩子们就能去田野山洼,那里就是它们的家。

  提升3:红果很硬,被小鸟吃下后,会随着小鸟们的粪便排出。

  提升:4:当椰子果成熟后,往往会掉入海中,而它的宝宝就会随着海水飘向远

  提升5:在太阳的照射下,豌豆妈妈利用自己的弹力将自己外面的果皮炸开,孩子们就纷纷离开妈妈的怀抱。

  小结:种子的传播方式有:风、动物、水、自然掉落。

  四、活动延伸

  播放PPT,再次完整欣赏故事。

  过渡:原来大自然中的植物这么的神奇,那让我们来完整欣赏一下吧!

  提问:你还知道哪些植物有其他的传播方式吗?(播放《植物是怎样传播的》视频)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了解种子的几种传播方式。

  2、感受妈妈对宝宝的爱,增*宝宝与妈妈之间的亲情。

  3、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4、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1、课件:《种子的旅行》

  2、音乐《亲亲我的宝贝》、钢琴曲《风的色彩》、《命运》、《海的宁静》、《乒乓之恋》

  3、素描纸、白纸

  重点难点:

  1、重点引导幼儿了解种子传播的方式;

  2、难点是了解感受亲情,增进幼儿与妈妈之间的感情。

  活动过程:

  一、游戏:“超级大变身”。

  师:孩子们,你们瞧,这是一颗种子,它想和我们玩一个游戏——超级大变身!让我们一起玩吧!

  (一)、我变、我变、我变变变——

  (1)、变成谁呢?(蒲公英)

  (2)、它像什么呢?(小伞……)

  师:哦,蒲公英长大了,妈妈对她说:“宝宝,你长大了!你该独自离开妈妈勇敢的去旅行了!”

  (3)、你知道蒲公英是怎样去旅行的吗?

  a、风儿一吹,它飘呀飘呀

  b、幼儿模仿动作

  (4)、角色表演游戏妈妈:蒲公英宝宝,你们都长大了,可以独自离开妈妈勇敢的去旅行了!

  宝宝:妈妈,再见!

  妈妈:宝宝,再见!


《种子的传播》大班教案3篇(扩展7)

——种子的传播幼儿园教案合集5篇

  活动目标:

  1、了解种子的不同传播方式,并根据不同传播方式进行分类。

  2、 能与同伴共同探究,用适当的方式和语言表达自己的认识。

  3、培养幼儿喜爱大自然的感情,产生继续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4、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5、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我请家长和幼儿一起搜集关于种子的'各种图片和资料带领幼儿到野外实地观察体验,收集种子,丰富幼儿的前期经验。

  2、实物准备:蒲公英,苍耳,莲蓬等各种种子,幼儿形象直观的了解探究的对象、展板。为下面的分类活动做好准备。

  3、课件准备:网上搜集到了《种子的传播》。

  活动过程:

  1、通过观察,引发幼儿对种子外部形态及传播方式的兴趣。

  (1)导入谈话。

  教师:你们见过植物的种子吗?今天老师和小朋友带来了一些种子和关于种子的资料。我们一会去看一看,这些种子是长什么样的,你还能发现哪些关于种子的秘密呢?可以和好朋友讲一讲。

  请幼儿在小组内交流自己带来的种子或关于种子的资料。

  (2)观察后谈话。

  教师:刚才我们看了种子和关于种子的资料。你看到了什么种子?它是什么样子的?关于种子,你还知道它们的哪些事情?

  教师小结:这些种子大小不同,颜色不同,形状也不同,有的是带毛的,有的是带钩的,还有长刺的呢。种子有什么用呢?

  教师:种子除了可以食用,还可以用来种植,传播,长出新的植物来。那野地里的植物,没有人去种植,它们的种子是怎样来传播的呢?

  (收集种子的过程为幼儿做好了课前知识准备。而观察法是科学活动中最常见的方法,在第一环节中老师让幼儿从感知中激发兴趣,从而投入到探索活动中去。幼儿通过观察了解一些种子的特征,为下一环节中了解种子的外部形态与传播方式之间的关系作好了铺垫。)

  2、观看录像,了解几种常见的种子传播方式。

  (1)教师播放录像,帮助幼儿了解几种种子传播的方式:①风力传播(蒲公英);②人和动物的传播(苍耳、野葡萄);③水力传播(莲蓬);④弹力传播(凤仙花)。观看时教师可以让幼儿学说一些种子的名称。

  (2)教师通过提问,出示相应的种子图片和传播方式字卡,并让幼儿学做动作。开始的风力传播可以跟老师做,水力、动物和弹力传播可以让幼儿自己创作动作。

  教师:刚才你看到了什么种子?它是靠什么来传播的?

  教师:我们一起来学一学蒲公英种子传播的样子。风来啦,小种子快飞起来吧……(其他种子同上。)

  师幼小结:植物的种子一共有几种传播方式呢?我们一起来说一说。

  (3)了解种子形态和传播方式之间的关系。

  教师:为什么蒲公英的种子会随着风儿去旅行呢?(因为它的种子长得很轻,并且有绒毛,像一把降落伞,可以借助风力传播。)

  教师:为什么苍耳的种子能靠动物来旅行呢?

  教师:为什么莲子的种子能靠水来旅行呢?

  教师小结:原来种子的传播方式和它长的样子有很大关系呢。

  (种子的传播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为了让幼儿更直观地了解传播的含义,我从网上下载了现成的录像。幼儿观看了种子的四种传播方式之后提问,根据幼儿回答,教师逐一出示传播方式图卡,并进一步追问:为什么它会用这种方式来旅行呢?从而初步解决了形态与方式之间的关系问题。这是本活动的重点难点所在。在了解种子的四种传播方式时,教师借助动作帮助幼儿记忆,又起到了动静交替的作用。)

  3、拓展知识,了解更多种子的传播方式。

  (1)幼儿讨论。说说生活中见过的传播现象。

  教师:除了录像中看到的,生活中你还认识哪些植物的种子?它们靠什么来传播的?

  (2)拓展介绍。出示几种典型传播方式的种子图片(喷瓜、椰子、无花果种子等)。

  教师:你们知道它们的传播方式吗?老师进行适当讲解。

  (《纲要》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老师在此环节中提出发散性的问题来联系生活:你还知道种子的其他旅行方式吗?让幼儿回忆生活经验,通过讨论交流、幼幼互动,说出更多种子的传播方式。为了拓展幼儿知识面,教师还准备了一些比较奇特的种子传播方式图片,来激发幼儿对种子传播现象的兴趣。)

  4、 根据种子的外形特征进行种子传播方式的分类。(老师先让幼儿认识展板上简笔画的传播方式标记图。)

  教师:老师在每一组的桌子上都放了一些图片,请你看看这些图片上的种子是怎样传播的?可以和好朋友说一说,然后按照它的传播方式贴到展板上。你不知道的可以和好朋友商量商量。

  教师引导幼儿根据种子的传播方式,将小图片在展板上按标记图分类粘贴,最后师幼共同进行讲评纠错。

  (老师在这一环节运用了操作法,让幼儿与材料互动,让幼儿拿着图片说一说、分一分、贴一贴,通过动手动脑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

  5、延伸活动。

  教师:如果你还想知道更多种子的传播方式,可以回去问问爸爸妈妈,还可以和你们的爸爸妈妈一起去大自然中找一找,好吗?

  (最后的提问:你们知道种子为什么要去旅行吗?引导幼儿懂得种子的旅行是为了繁殖后代,同时让幼儿知道很多种子是依靠人类来传播的,通过这个问题和活动延伸自然衔接,激发幼儿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及观察。)

  教学反思:

  幼儿对此活动很感兴趣,尤其喜欢摆弄实物,这样可以更直观地来认识这些实物,来亲手触摸、观察、发现。孩子们兴趣大增,有的孩子在活动后还想了解有关这方面的知识,达到了教学目标。

  活动目标:

  1、发现植物的种子,初步了解种子的特殊传播方式。

  2、对种子的传播方式有继续探索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带领幼儿参加寻找秋天的远足活动。和幼儿一起收集农村比较常见的植物。(苍耳、蒲公英、刺毛球、麻雀窝、臭草、红菱、牛膝、蓟)

  2、多媒体课件。

  3、幼儿有一定播种的经验。

  评析:教师能根据幼儿园所处环境,选取乡土教材作为活动内容,活动内容来源于幼儿生活,体现了活动生活化的原则。

  评析:活动准备既有教具等物质材料的准备,又有知识经验的准备,活动能考虑让幼儿在已有经验上获得发展,符合维果兹基的最*发展区的理论。

  活动过程:

  一、第一次探索活动,感受好玩。

  1、谈话导入,

  那天,我们去田野里寻找了秋天,你看见些了什么?

  幼:喇叭花、菊花、蒲公英、狗尾巴草、麻雀窝

  回来时你带了些什么?

  幼:蒲公英、麻雀窝、刺毛球、臭草......

  今天他们藏在哪里?

  幼:田野里

  评析:当幼儿回答田野里时,(而实际上是在活动室里)教师没有作出恰当的反应,可见教师对幼儿回答的倾听、及应变能力还较弱。

  出示苍耳、蒲公英、麻雀窝。

  2、让幼儿玩苍耳、蒲公英、麻雀窝。

  玩过后教师提问:

  ⑴刚才你玩了什么?

  幼1:蒲公英

  幼2:麻雀窝

  幼3:苍耳

  ......

  ⑵它们长什么样呀?

  ⑶你是怎么玩的?

  麻雀窝为什么飞起来,还有什么也飞起来了?为什么蒲公英也会飞?

  为什么苍耳可以粘在头发上?

  评析:你看见些了什么?回来时你带了些什么?刚才你玩了什么?这三个问题答案是基本相同的,由此可见,教师的提问语过于罗嗦,应注意提问语的准确性、科学性和精练性。

  二、第二次探索活动,发现种子。

  1、引导幼儿发现种子。

  蒲公英、苍耳和麻雀窝的种子在哪里呀?

  2、幼儿发现种子。

  把它们的种子找出来,每人找一粒种子,找到后放进盘子里。

  3、幼儿互相交流。

  ⑴刚才你找的是哪种植物的种子?

  ⑵苍耳的种子藏(麻雀窝的种子长)在哪里?它们的种子是什么样的?(咖啡色的,椭圆形,扁扁的)

  ⑶那他们的种子为什么长得这么特别呀?

  4、逐步展示课件。

  ⑴看第一段。谁带蒲公英去旅行?为什么风能帮它?它的种子最后怎样了?

  ⑵经验转移。苍耳浑身长满刺,谁会帮它传播种子?

  ⑶看第二段。

  师:苍耳传播种子需要谁的帮助?教师出示相应(动物)的标志。

  评析:教师原想借助于视频展示仪帮助幼儿更好地观察种子的特征,但视频仪调的颜色太暗,不清晰,反而干扰了幼儿观察,给了幼儿认识错误的认识。充分的准备是活动顺利开展的基础。

  教师能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来开展教学活动,但在选择时应考虑到课件是为了活动服务,该课件制作较粗糙,与活动的配合不够紧密,并不能起到很好的辅助教学的作用。

  三、第三次分组探索活动。

  1、教师出示另外一些植物。

  这里还有一些有趣的植物,他们传播种子需要谁的帮助呢?()

  2、出示一张表格。

  这是什么?(苍耳)苍耳是怎么传播种子的?(幼:小鹿)我们画上小鹿,打勾,为什么在小鹿下面打勾?

  这是什么?(麻雀窝)麻雀窝

  怎么传播种子的?在哪里打勾?

  师:这里有一张表格,请小朋友的猜想记录下来。

  评析:该环节教师示范一例后,可让个别幼儿来记录,大班幼儿有一定的学*能力,教师在示范后,应抱着相信幼儿的态度,放手让幼儿在前例的基础上探索记录。

  动物传播标记制作为小鹿,使幼儿错误的认为只有小鹿才能传播,建议:1、对知识经验要进行小结:为什么小鹿能传播苍耳的种子,还有谁也能传播苍耳的种子?2、标记可改为不同的动物头像。

  3、幼儿探索记录,教师巡回指导。

  4、选择一张记录表(有特殊的情况),进行简单的讲评。

  评析:幼儿的记录卡上出现错误时,教师的态度是放任回避,这不符合科学活动要求,科学活动应给予幼儿正确的科学的知识经验,教师可抓住机会,让其他幼儿来讨论。通过讨论获得正确的科学知识。

  最后的评讲活动教师应鼓励幼儿积极交流、大胆讲述,变教师的评讲为幼儿评讲,把幼儿推在前面,更多创造生生互动的机会。

  活动结束前的讲评,不但可以判断正误,更重要的是可对种子传播方式进行总结:如,哪些种子是靠风传播(动物传播、水传播)的,及其原因。总结是对幼儿所获经验的一个提升,以便生活中幼儿再发现新的种子,可以准确地进行经验的迁移。

  教材分析

  种子的传播是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风传播、动物皮毛传播等传播方式令幼儿感到好奇。他们有时会捡起路边的蒲公英吹一吹,有时会追着飞舞的柳絮奔跑。为满足幼儿的探究兴趣,丰富幼儿关于种子传播的知识,特设计本次活动。本次活动通过启发讨论、课件演示,引导幼儿直观形象地感知种子传播的过程及方式。

  活动目标

  1、了解种子靠风、水、动物皮毛、鸟类粪便等途径传播并能进行简单分类。

  2、请幼儿说一说自己对种子的认识,发展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

  3、激发幼儿探索植物种子奥秘的兴趣。

  活动准备

  1、请幼儿收集种子,带到幼儿园布置“种子展览会”。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