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语文优质课教案3篇

首页 / 教案 / | 2022-04-29 12:26:35 教案,语文

一年级语文优质课教案1

  一、教材分析

  本课的识字内容主要是看图识字。

  教材呈现了两幅图画:第一幅是生活场景图。图上画着三个小朋友赏花的情景,对应的是5个表示人体部位名称的词“口、耳、目、手、足”;第二幅是京剧表演场景图,呈现的是两个京剧人物表演的“站”和“坐”的标准动作,配合是“站如松,坐如钟。行如风,卧如弓。”的两句俗语的学*。

  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不仅初步学会借助图画来认识汉字、理解字义,还能学会生活中规范的礼仪动作,养成良好的坐立行卧的生活*惯。

  二、学情分析

  这一课的识字与儿童的日常生活联系得非常紧密。课文的学*遵循这一阶段的儿童的学*规律,先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图出发,引导学生认识自己身上的身体部位名称词。再从生活中的俗语学*,引导他们学*规范的生活*惯。

  简单明了的图画,有助于学生形象地感受到各身体部位的名称以及表示的意义。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说身体各部分的名称的时候,一般都是用双音节词语来表达的,如“嘴巴、耳朵”,而教材中是用单个的字来表达的,如“口、耳”。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时,注意两者之间的转化过程。

  三、教学目标

  1、看图对照,认识“口、耳”等7个生字。

  2、会写“口、目”等4个字和横折、撇、弯钩3个笔画。

  3、正确朗读课文。联系生活了解坐、立、行的规范。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借助图画认读7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教学难点:“目”容易与音*字“木”混淆,教师要重视“目”字义的理解,尝试在不同语境中运用理解。“坐”是一个动词,在生活中学生容易与“座”混淆。在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做动作、看图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理解字义。

  五、课时

  2课时

  六、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有关本课7个生字的字卡。

  2、有关“口耳目手足”的图片。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旧知,导入新课

  1、复*学过的生字:天地人你我他一二三四五上下

  (指名读——开火车带读)

  2、复*正确、流利地背诵课文《金木水火土》。

  (男女生对背──全班齐背)

  3、下面的句子,你会读吗?试试看,把学过的字读准确。

  ◆一上一上又一上,一上上到高山上。

  ◆上天了,入地了,我和你都笑了。

  4、谈话:今天我们继续要来学*新的生字。今天,我们要学*的生字,都藏在图画当中,我们要仔细看图。

  (二)观察图画,集中识字

  1、(出示:课文中的插图。给插图中的三个小朋友,分别取名叫小美、小丽、小刚)小眼睛仔细看图,想一想小美、小丽、小刚在干什么?

  2、学生反馈。(学生反馈时,教师要注意聆听,及时纠正读音错误的字。)

  3、根据图画,教师讲故事,随机出示要学*的生字。

  花儿开了

  校园里的花儿开了,有红的,有黄的,好多的小蝴蝶纷纷来花上跳舞。小美和小丽站在花前看花。(出示:足)小美伸出手指,(出示:手)嘴里开心地数着(出示:口):“一朵,两朵,三朵……”这时,小刚听到小美数花的声音(出示:耳),也跑来了。他的眼睛盯着每一朵花,(出示:目)说:“我们种的花终于开了,太好了!”

  ①上面的5个生字,你认识哪一个字?请你自由地读一读。

  ②指名读──同桌互读──指名读──齐读

  (重点正音:“手”是翘舌音、“足”是*舌音。)

  4、看图了解生字所指的身体部位。

  ①(出示:5个生字“口耳目手足”和5张相关的身体部位图片)

  ②“口、耳、目、手、足”,分别指图片上所指的哪个身体部位?说一说,给生字和图片配对。

  (强调:“目”指的是眼睛,不是“木头”。“足”指的是脚。)

  ③给“口、耳、目、手、足”分别组词。

  (重点词语朗读:人口耳目手上足下)

  5、想一想,说一说:我们的口、耳、目、手、足,能做哪些事?

  例:口可以用来喝水、吃饭、唱歌……(板书:喝、吃、唱)其他的类推。

  6、举字卡游戏。

  老师做动作,学生举字卡。要求举得又快又对。

  师:我眨眼睛。生:我举:“目”。

  师:我摸耳朵。生:我举:“耳”。

  师:我张嘴巴。生:我举:“口”。

  师:我拍小手。生:我举:“手”。

  师:我踏小脚。生:我举:“足”。

  (游戏中加强反馈:字卡有举错的学生,要及时指出和改正。)

  【设计说明:学生都喜欢听故事,以故事为切入口,与本课的生字学*相结合,落实《语文课程标准》(20xx版)中提出的“在情境中识字”的建议。并以学生喜欢的游戏,进行巩固,识字教学实现提效目标。】

  (三)认识笔画,书写生字

  1、学*正确书写“口”字。

  ①(出示:田字格中的“口”字)认识关键笔画“横折”。“横折”只有1笔。

  ②观察“口”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口”字居中。

  ③教师示范写,学生跟着书空笔顺。

  ④学生先描红,再尝试独立写。教师巡视,及时表扬。

  ⑤讲评“口”字书写要诀:“口”字要写好,上大下要小。

  ⑥学生再尝试写一个更端正、美观的“口”字。

  2、学*正确书写“目”字。

  ①出示:田字格中的“目”字。

  ②观察“目”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目”字居中,字形瘦长,里面的两横,第二横在横中线上。

  ③教师示范写,学生跟着书空笔顺。

  ④学生书写。

  一看:笔顺、每一笔的位置。

  二描:描一个红字。

  三写:自己独立写一个字。

  四比:和范字比一比。

  ⑤讲评“目”字书写。

  【设计说明:写字是识字教学中很重要的一环。为了使学生能写一手好字,在教学中要“细化指导”,学生要“精化练*”。逐步让学生养成观察、临写、改进的书写*惯。】

  (四)作业设计

  1、用“口、目”各说一句话,让爸爸妈妈帮忙记录下来。

  2、猜一猜。

  ①红门楼,白院墙,里面坐个胖二郎。()

  ②上边毛,下边毛,中间有颗黑葡萄。()

  第二课时

  (一)复*旧知,导入新课

  1、生字复*:口耳目手足

  (指名读——开火车读)

  2、出示身体部位图,说出对应的生字。

  3、词语复*:人口耳目手上足下

  4、谈话:上一节课我们学*了5个表示人的身体部位的词语,大家读得很准确。这节课我们将要来跟身体部位有关的一篇课文。

  (二)学*课文,认识新字

  1、通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①老师范读课文,学生打开书认真聆听。

  ②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至少3遍。在不认识的字上画上圆圈。

  ③指名分句读。教师及时正音:“松”是*舌音;“钟”是翘舌音。“卧”字,学生不常见,教师可以让学生多读几遍,组词理解加深印象。

  2、有感情朗读课文,读出古语的韵味。

  ①老师示范朗读课文,尾字“松”、“钟”、“风”、“弓”读出押韵的味道。

  ②学生模仿老师朗读课文的`方法,自由朗读课文,读出韵味来。

  ③指名读——男生读——女生读——齐读

  【设计说明:朗读体现低段语文教学的层次性,先读通、读顺课文,再读出韵味来,循序渐进,以读为主。】

  3、理解课文的含义。

  ①理解“站如松,坐如钟”。

  认读生字:站(翘舌音)、坐(*舌音)

  生字扩词:站立、站直;坐下、请坐(注意“坐”与“座”的区别,“坐”是一个动词。做动作,让学生体会其表示的意思。)

  (出示:课文中的京剧人物插图)分辨哪一个人物是“站”?哪一个人物是“坐”。将“站”和“坐”贴在对应的京剧人物旁。

  “如”的意思是什么?

  说一说“站如松,坐如钟”的意思。(配合出示:挺拔的松树图、古老的铜钟图)

  动作体验:“站如松,坐如钟”的动作。

  联系生活经验,说一说:你在生活中,见过哪些人“站如松”的?哪些人“坐如钟”的?

  学生边做动作,边有感情朗读“站如松,坐如钟”,读出精气神来。

  ②理解“行如风,卧如弓”。

  同桌互相说一说“行如风,卧如弓”的意思。

  反馈交流句子的含义。

  联系生活经验,说一说:你在生活中,见过什么人“行如风”的?什么人“卧如弓”的?(配合出示:竞走运动员的图片、卧佛的图片)

  有感情朗读“行如风,卧如钟”,读出精气神来。

  照样子,说一说。

  明如()。甜如()。

  白如()。粉如()。

  ③小结:“站如松,坐如钟。行如风,卧如弓”。说的是我们站着要像松树一样挺拔,坐着要像座钟一样端正,行走要像风一样飞快,睡觉时要像一张弓一样绷直身体。在生活中,同学们也要这样要求自己,养成良好的坐立行卧的*惯。

  4、师生合作有感情朗读课文。

  师引读:

  站如——

  坐如——

  行如——

  卧如——

  【设计说明:这一环节,渗透“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语”的学*方法,将理解外化为动作的展示,促进对俗语的体会与领悟。】

  (三)认识笔画,书写生字

  1、学*正确书写“耳”字。

  ①学生看书第10页,了解“耳”的笔顺。

  ②观察“耳”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和书写时要注意的地方。

  ③教师示范写“耳”,学生跟着书空。

  注意四个横的长短变化各不相同。第一笔横为中横,要*且稳。最后一横是长横,要稍稍向上斜。

  ④学生练*正确书写。

  一看:笔顺、每一笔的位置。

  二描:描一个红字。

  三写:自己独立写一个字。

  四比:和范字比一比。

  ⑤讲评“耳”字。

  2、学*正确书写“手”。

  ①(出示:田字格中的“手”字)认识笔画“撇”和“弯钩”。

  ②观察“手”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和书写时要注意的地方。

  ③教师示范写“手”,学生跟着书空。

  注意第一笔撇要横撇。两横有变化,中间一横短,第二横长,弯钩要略带点弯。

  ④学生按照“四步骤”练*正确书写“手”字。

  ⑤讲评“手”字,强调“弯钩”的正确书写。

  3、看拼音,写词语。比一比谁写的字又正确又漂亮。

  (四)作业设计

  用“手”、“耳”口头组词,爸爸妈妈帮忙记录。

一年级语文优质课教案2

  教学目标

  1、通过听读、联系生活、看图想象等方法,认识“一、二”等7个生字。

  2、认识田字格,会写“一、二”等4个字和横、竖2种笔画。

  3、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1、通过听读等方法,认识生字。

  2、识田字格,学写汉字。

  教学难点:

  1、读准“三、四、上”的字音。

  2、学*正确的执笔和写字姿势,观察、仿照范字,能在田字格中写准位置。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揭示课题

  1、学生开火车认读识字第一课的生字。

  2、今天我们还要继续认识一些生字宝宝,让我们一起走进识字第二课,师板书课题。

  (二)自读韵文,识记生字

  1、今天的生字宝宝藏在一首韵文中,看看图,自己尝试读读韵文。

  出示读书要求:

  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读书谣》:身坐正,脚放*。左手轻轻压,右手慢慢点,眼睛跟着看,字字都过目。

  2、学生自由朗读儿歌,遇到读不准的生字,先圈起来,再请教老师或者同学,反复读几遍。

  3、引导学生在韵文中圈出这课7个生字。

  师:圈完生字你发现什么?

  生:前五个是数字,后两个是反义词。

  4、游戏:找一找,我们周围哪些地方用上了这课的生字,比比谁找的多。

  5、生字宝宝送回韵文中,再读韵文。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主学*,自主发现,在自主探究、游戏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学*主体性。在此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必要的点拨、引导、总结,能促进学生学法的*得。

  (三)学*韵文,拓展识字

  1、指读韵文,想想韵文什么意思?有没有不明白的地方?

  2、根据学生质疑,学*韵文。

  (1)出示“金木水火土”的图片。老师讲述神话故事:传说天地未分之时,是一种被称为混沌的状态,天地乾坤混在一起,没有日月星辰,也没有昼夜寒暑,没有风雨雷电,没有草木山川人禽虫兽,这时候一股灵气在里面盘结运行,才生出五行,也才有了*开天辟地。

  (2)这首诗还很特别,是一首对子歌。师简单介绍对子:字数相等、内容相关,是古时候的孩子每天上学必做的功课。

  引导学生简单了解:“一二三四五”对应的是“金木水火土”;“天地”对应的是“日月”;“上下”对应的是“今古”。

  3、结合板书,师生互动背诵韵文。

  4、复*会认字。生字宝宝从韵文中跑出来了,你们还认识这些汉字吗?想一想,自己试着读一读。

  5、小伙伴互相读一读,你指我读。

  6、出示含有数字的成语:一心一意、一清二白、一石二鸟、一干二净、三心二意、四面八方、五光十色、五颜六色、五花八门、七上八下。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在质疑交流中获得对韵文内容的大致理解,再针对重点和难点加以点拨,这样的教学更有实效。

  (四)认识田字格,学写生字

  过渡:生字宝宝也有自己的家,它的家有个好听的名字,叫田字格。有了它,我们就能把字写端正,写匀称。

  1、轻轻把书翻到语文书第8页,认识田字格。

  出示田字格,拍手唱唱田字格歌谣:田字格,四方方,写好汉字它来帮。左上格、左下格,右上格、右下格。横中线、竖中线,各个方位记心间。

  2、学写“一、二、三、上”。

  (1)分三步观察生字,同时认识笔画“横、竖”。

  首先,观察生字笔顺。然后,观察笔画在田字格的占格。最后,观察每个字的特点,例如横、竖的长短和布局。

  (2)师范写每个生字。

  (3)学生完成书中写字练*,先书空笔顺,再描红,最后练*书写。(提醒学生注意书写姿势)

  【设计意图】本节课是一年级学生的第一次书写,教师的引导尤为重要。在本环节采用分步观察、自主探究、教师示范、自由练写等方法指导学生书写,使学生扎实掌握生字学*的方法。

  (五)课后延伸

  1、学生谈这节课的收获。

  2、出示古诗:郑板桥的《咏雪诗》。学生诵读。感兴趣的同学回家以后可以找一找其他含有数字的古诗读一读。

  【设计意图】一年级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结合课文学*及学生的学*热情,鼓励学生课下收集有关数字的古诗,进一步深入接触*传统文化。

一年级语文优质课教案3

  设计前言:

   在自己任教的低年级开展了蒙学精粹选学的实验。我们有选择地读《三字经》、《论语》、《唐诗宋词》等等。经过*两年的阅读实践,学生积累了一定的传统文化的经典语言。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班级的实际,设计了《对对子》一课,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传统文化的兴趣。

  活动意图:

  1、继承传统教育方法,通过对联、古诗等的讲、读、议,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感受对子的音韵美,整齐美。体味找对子的乐趣,激发学生创作对子的热情并尝试创作对子。

  2、通过活动为学生搭建展示的*台,彰显课外阅读的成果。

  3、有目的地指导学生课外阅读。

  课前展示:背诵描写春天的诗及《三字经》片段。

  教学预设:

  一、诱发兴趣,初步体味对子的特点。

  1、故事《苏东坡改对联》

  我又给大家带来一个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我们北宋时期的一位伟大的诗人,你猜猜他会是谁呢?(生猜测)

  苏轼,苏东坡!我讲的故事的题目就是《苏东坡改对联》。

  边讲边结合出示故事中的对联:

  识遍天下字 发愤识遍天下字

  读尽人间书 立志读尽人间书

  生边听故事边读对联,体会对联的意思,找到故事中的对子。

  (1)读了这则对联你想说什么?仿佛看到了什么?

  (2)加了发愤和立志,有什么不同?

  (3)从这两则对联你知道对联有什么秘密吗?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喜爱的讲故事的形式自然地出示对联,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让学生通过对联的品读,了解对联的特点:字数相等,内容相关,表达了作者的思想)

  我国有很多的名人自幼就表现了不凡的才能,在我班小朋友的《经典对联》一书中就有很多这样的故事。如:解缙小时侯面对尚书家的竹子,他写下了“门对万竿竹,家藏万卷书”。纪晓岚也是语出惊人。有机会找来读读记记。

  (在*时的点滴学*中,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对联。我选择的解缙幼时的故事及对联学生都会对。通过这样的引导学生对阅读的兴趣会进一步被激发。)

  2、寻找《三字经》中的对子。

  “人之初,性本善……”为什么可以读得这么有味道?(都是三个字,琅琅上口)

  在我们学*的《三字经》中也藏有不少的对子。你能说上一对吗?(生交流)

  我选了一部分,我们一起来读读,试着读出味道来。

  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香九龄,能温*。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师生交流其中的对子。三字经中还藏有很多的对子,*时我们读书时做个有心人,多想一想。

  小结:三字经说得真有道理!“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自古以来孩子都要接受启蒙教育。“为学者,必有初”,古时的孩子为写好诗文就先学*属对,也就是对对子。对子可以让我们的文章读起来那么琅琅上口,也便于我们记忆。这对子还真有意思。有没有兴趣试试,我们也来对对子?

  二、激发动机,尝试创作对子。

  1、师生互动一字对练*。

  对对子是一项基本功,我们学古人的样子也从最基本的一字对开始吧。一个字对一个字,内容可以相*也可以相反。准备好了吗?

  云对( ) 雪对( ) 。

  那么熟悉,你想到什么了?(语文书上学到过)请你当老师给小朋友出对。

  如:花( )蝶( )柳( )桃( )……

  自然界的景物可以成为对子,看!这两个会对吗?

  课件出示:天对( )雨对( )

  真好,我这儿还有要你帮忙对的字了。听仔细了!会对的就马上举手示意。

  美对( ) 爱对( ) 悲对( )

  你能找这样的对子吗?为什么?

  2、同桌两人相互出对子试试,我们比谁的对子出得有水*。

  交流:哪两位来说说你们刚才除了什么对子,怎么对的?

  3、一字对可以相对可以相反,老师这儿有个绝对,想听吗?

  板书:墨。如果请你对,你会对什么?

  墨对泉。你们看,墨和泉都是上下结构的`,墨可以拆成黑和土,泉可以拆成——,再看,黑和白都是颜色,土和水同属五行。真是绝对。

  (从基本的一字对开始,而且课本中已学过,学生有亲*感,易进入学*状态。从相*、相反到绝对,一个个阶梯的设置让学生趣味盎然。)

  4、二字对练*。

  对子有一字对,还有二字对,三字对,四字对……我稍微增加点难度,你们有信心挑战吗?大屏幕出示。白鹭对( ),橘绿对( )。

  (鼓励学生多推敲,说出理由。渗透方法指导。)

  5、成语中的对子,

  对子的答案不是唯一的,我们要多思多虑。现场抢答。

  奇花对( ) 天南对( ) 飞禽对( )

  根深对( ) 披星对( ) 朝三对( )

  如果把对去掉,那又是什么?自由读读。

  成语中有很多对子。来,迅速地在我们的大脑仓库里搜索一下,找出几个。等会我们交流的时候要能说出什么对什么,对得尽量工整。

  学生同桌交流,全班交流。

  小结:在我们班级小书屋的藏书中我找到了几本好书,其中藏着很多很多的对子。比如《成语故事》、《*儿童阅读文库韵语篇》。你们可以找来读读,细心地去发现其中的对子。在诗人的对联中、诗文中有对子,在成语中有对子,其实在我们*凡的生活中也有很多的对子。我们不妨做个有心人。

  (如果能做有心人,对子、对联就会出现在我们的阅读中,会有更多惊喜的收获。教师的引导贴*学生,更易激发阅读欲望。)

  6、生活中的对子。

  我去菜场买菜,看到了甜菜,能帮我找到合适的相对的蔬菜吗?

  我在小区的草地上看到了狗尾草,你帮我四处搜寻一下,有什么可以和它成为对子的?

  有兴趣的孩子可以试着在生活中寻找对子,写在快乐语文上,我们抽时间再交流。

  三、品读诗文,感受景美韵美。

  对对子这项基本功如果我们练扎实了,在写文章时能适当运用,真可以为我们的文章增色不少。古人学*属对后就写诗作赋了。他们写诗很讲究对仗,不仅字数相同,内容相连,还讲究音韵相对相配,也就是*仄相对。

  我们一起来看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指读诗文。听了你的朗读我感觉真美。你能说说为什么吗?(根据学生回答随机诵读“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感受对仗的美。读读诗的最后一字感悟韵美。)

  这样的美文在《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和蒙学读本《千家诗》中还有很多,在课外阅读中我们要多多积累。

  四、依托经典,延伸阅读。

  老师从心里佩服这些文人,给我们留下了那么多宝贝,美丽的精神食粮。在古代蒙童的学*中还有一本很优秀的书。全书一共1000字,四字一句,共250句。每两句一对,125对。每对都是很工整的对子。

  出示: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引读。这就是《千字文》。

  千字文从日月星辰大自然的运行,到*社会的历史,到家庭伦理,到个人做人的品德修养,内容丰富,语言优美,琅琅上口。一定要挤时间找来读读背背。我们的语言也将更精练更优美。


一年级语文优质课教案3篇扩展阅读


一年级语文优质课教案3篇(扩展1)

——一年级《静夜思》教案优质课3篇

一年级《静夜思》教案优质课1

  采用低年级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引导学生感受古诗的意境美。在识字、写字教学中,引导学生把有限的时间和精力用于突破识字和写字的难点,防止*均用力。

一年级《静夜思》教案优质课2

  1、认读生字,写生字。

  2、朗读、背诵古诗

一年级《静夜思》教案优质课3

  1、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美好意境,体会诗人思念故乡的心情。

  2、培养学生阅读古诗的兴趣。


一年级语文优质课教案3篇(扩展2)

——一年级语文入学教育教案3篇

  教学目标:

  1、观察图画内容,使学生初步感受教师的温暖、同学的友爱和校园生活的丰富多彩。

  2、画面提示,对学生进行尊敬老师,遵守纪律,团结友爱等方面的人学常规教育。

  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初步感受教师的温暖、同学的友爱和各校园生活的丰富多彩。

  2、学生进行尊敬老师,遵守纪律,团结友爱等方面的人学常规教育。

  教学准备:

  课文插图,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联系实际,启发谈话。

  1、教师以谈话形式引入:今天早上来上学,是自已来的,还是家长送来的。

  2、进一步引导:在学校门口,你看见了什么?

  二、仔细看图,指导观察。

  1、引导学生进行对比:你觉得小学和幼儿园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2、指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画面。

  3、教师:小朋友来到学校学*,老师是你们的好朋友,老师爱小朋友,小朋友也爱老师。

  三、说话演练,体会情感。

  1、谈话:早晨,老师见到你们,问:“小朋友早!”你们应该怎样回答呢?*时见到老师应怎么说呢?放学了又应怎样和老师、同学道别呢?

  2、学生结合自已成为小学生以来的经历谈上学的感受。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从今天起,你们就正式成为一名小学生了,你们高兴吗?

  2、让我们一起唱首歌好吗?跟录音齐唱《上学歌》。

  二、讨论学*

  1、你们喜欢学校吗?为什么?

  2、讨论(出示投影):

  (1)看图说说图上都有谁?在干什么?

  (2)小学生在学校里都可以做那些事?你听说学校里还可以做哪些事?

  三、情景练*

  1、那么,图上的老师和小朋友分别说了什么?读一读你认识的字。

  2、鼓励认识这些字的同学,提倡大家向他们学*。

  3、模拟练*

  (1)情境一:师生交流(上学路上)老师:清早,我在上学路上遇见了王小明同学……王小明(起立、鞠躬):老师早!老师:王小明同学,你早!

  (2)情境二:生生交流(自我介绍)A、与同位进行自我介绍,说明自己的姓名和所在的班级及其他情况。B、游戏:找朋友。学生在班内自由结交朋友,其他同学齐唱《找朋友》。

  (3)情境三:自由交流A、以小组为单位,自己创设一个情境。想好时间、地点、人物,可以有老师、家长、同学,自由练*对话。B、小组表演。

  3、结合自己谈谈成为小学生以来上学的感受。

  4、口语交际:根据画面内容说一个完整的句子。

  教学目标:

  1、观察图画内容,使学生初步感受教师的温暖、同学的友爱和校园生活的丰富多彩。

  2、画面提示,对学生进行尊敬老师,遵守纪律,团结友爱等方面的人学常规教育。

  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初步感受教师的温暖、同学的友爱和各校园生活的丰富多彩。

  2、学生进行尊敬老师,遵守纪律,团结友爱等方面的人学常规教育。

  教学准备:

  课文插图,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联系实际,启发谈话。

  1、教师以谈话形式引入:今天早上来上学,是自已来的,还是家长送来的。

  2、进一步引导:在学校门口,你看见了什么?

  二、仔细看图,指导观察。

  1、引导学生进行对比:你觉得小学和幼儿园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2、指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画面。

  3、教师:小朋友来到学校学*,老师是你们的好朋友,老师爱小朋友,小朋友也爱老师。


一年级语文优质课教案3篇(扩展3)

——一年级语文授课教案3篇

  一、复*,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生字词语卡片,指名读一读,并说一说怎样记这个生字。

  2、教师出示在井里唱歌的小青蛙挂图:通过上节课的学*,我们知道这只小青蛙不小心掉进了____里,他不但没有____,反而,真是一只____的青蛙。

  3、教师导入:那么,这只青蛙掉进井里为什么还这样快乐呢?真是太奇怪了!你们看,它的.歌声把大象吸引来了。(出示大象的兔)

  二、朗读、讨论、突破重点

  教师导读:大象感到很奇怪,他走*枯井询问青蛙。它知道了青蛙唱歌的原因了吗?请大家朗读课文2到6自然段。

  2、指导分角色朗读。

  (1)指名分段读,检查学生读情况。

  (2)教师指名评议学生读的情况,并引导学生抓住关键的词语进行感情指导。

  “是谁在井里唱歌呀?”(“奇怪”“问”:读出疑问、好奇的语气)

  “是我。小青蛙!”“大象伯伯,快救我出去吧!”(读出兴奋、激动、有礼貌的语气)

  “你掉进井里,怎么不哭,还有心思唱歌呢?“(亲切地、疑惑地)

  “你真是个聪明有勇敢的小家伙!”(“真”“有聪明有勇敢”:读出称赞的语气)

  (3)小组内分角色朗读课文,并演一演。

  (4)集体反馈、评议,教师适当地指导、评议。

  3、讨论、交流青蛙唱歌的原因。

  (1)小组内讨论交流:青蛙掉进井里为什么还唱歌呢?(要求学生从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然后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我唱歌是因为我相信,朋友们听到我的歌声,一定会来救我的。要是遇到一点困难就哭鼻子,多没出息呀!”

  (3)齐读青蛙说的话。

  (4)指导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青蛙唱歌的原因,(进行说话的训练)

  4、再分组、分角色朗读课文,读中巩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三、总结全文,扩展详细

  1、教师导:从青蛙的身上,你们学到了什么?

  2、教师出示一些关于勇敢克服困难的名言警句,让学生读中感悟。

  3、教师小结:是呀,小青蛙的勇敢,告诉我们,面对困难不能灰心、放弃,要主动动脑思考,想办法克服困难。

  四、布置作业

  1、把小青蛙的故事说给弟弟妹妹听。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小结:快乐的小青蛙告诉我们快乐的秘诀,那就是遇到困难的时候不能哭,要勇敢地面对,要用自己的用和智慧战胜它。老师希望你们也能做一个勇敢、聪明、有出息的人。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2个生字和会写7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鱼,老牛和燕子尾巴的作用以及壁虎的尾巴可以再生的特点。

  3、能按事情的先后顺序练*说话。

  4、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认识本课12个生字和会写7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鱼、老牛、燕子尾巴的作用以及壁虎的尾巴能再生的特点。

  3、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

  2、知道几种动物尾巴的作用以及壁虎尾巴能再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自读识字。

  1、导入。

  同学们,你们见过壁虎吗?一天小壁虎的尾巴被蛇咬住了,他使劲一挣,尾巴断了,怎么办呢?它到处借尾巴,它借到了吗?通过学*课文你就知道了。(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学生看视频《小壁虎借尾巴:范读》,听课文范读

  3、边听边想:小壁虎都是向谁借尾巴?

  4、看完后指名学生回答。

  小壁虎向小鱼、老牛、燕子借尾巴。

  5、学*生字

  (1)在课文中画出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词。

  (2)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及生词的音。

  a、学生自己读。

  b、老师检查读的效果。

  (3)读一读带有生字词的句子。

  6、识记生字。

  二、合作交流

  自己读。(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读一读,因为课文较长。)

  1、小组内读一读,起到互帮互学的作用。

  2、指小组汇报读。

  (每人读一自然段。)

  通过反复读一是能够把课文读通顺,另外使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21课,齐读课题。这课可有意思了,小壁虎有一条长尾巴,它的尾巴和别的动物的尾巴不一样,哪儿不一样?你想知道吗?我们不仅要知道这个,而且还要知道其它几种动物尾巴的作用。

  1、通过昨天的学*,你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请提出来。

  2、请学生质疑,根据情况,有的可以当时解答,有的可等到讲读课文时再去解决。

  二、品读领悟

  1、读全文。

  (1)这篇课文的题目是《小壁虎借尾巴》请你一边读全文,一边想,课文哪几自然段是写小壁虎借尾巴的?

  (2)读后学生回答:第3、4、5自然段是写小壁虎借尾巴的。

  2、请你快速读第3、4、5自然段,想一想小壁虎都是向谁借尾巴,请你在“谁”下面画横线。

  (1)学生边读边画。

  (2)学生回答,你画的是什么?

  (板书,并且出示鱼、牛、燕子的图片。)

  3、学*课文第3段。

  ①指名读这自然段,想这段共有几句话?

  ②老师出示前三句话,学生一句一句地读,老师分别出示:

  谁来到什么地方

  它看见了什么

  说了什么。

  在此过程中,理解句子的意思,和词语的意思,并且充分朗读。在理解“游来游去”时,找学生到讲台来表演,走来走去,以助理解游来游去。同时出示()来()去让学生照样子说词语,以丰富学生的词汇。

  学*第三句话时,老师出示句子让学生比较:

  “小鱼姐姐,您的尾巴借给我行吗?”

  “小鱼,你的尾巴借给我。”

  让学生读这两句话,想:哪句好?为什么?(体会到前一句表现小壁虎很有礼貌,用的是商量的口气)。指导学生有语气地朗读。

  ③小鱼把尾巴借给小壁虎行吗?指名读第四句话。(板书:拨水,同时出示活鱼实物,让学生观察并体会小鱼是怎样用尾巴拨水的。)

  想一想:小壁虎为什么没有借到尾巴?

  指导学生朗读,读出小鱼姐姐说话的语气,并让人听出小鱼尾巴的作用。

  ④自己小声读这一段课文,用“谁来到什么地方,它看到什么,说了什么”的句式,说一说小壁虎向小鱼借尾巴的过程。(对学生进行按句式说话的练*)。

  ⑤分角色朗读这一段。

  ⑥老师小结学*这一段的方法。

  刚才我们学*这一自然段时,先读句子,理解课文的内容,再按照“谁来到什么地方,它看见什么,说了什么”的句式说一说小壁虎借尾巴的过程,然后查一查,小壁虎为什么没借到尾巴。(板书:步骤:①读,②说过程,③想。)

  4、按照学*第3自然段的方法,学*第4自然段:小组讨论学*。

  ①学生先自学,后在小组内讨论、学*。

  ②老师检查小组学*结果。

  指名朗读第4段,读出有礼貌的语气。小壁虎有礼貌地向老牛伯伯借尾巴,并且用商量的口气。还要读出老牛者稳重的语气。

  指小组分角色朗读。哪个小组愿意读给大家听。

  ③老师出示投影,演示投影片,老牛用尾巴赶蝇子。帮助理解课文内容。

  ④仍然按照“谁来到什么地方,它看见了谁,说了什么”的句式,说一说小壁虎向老牛借尾巴的过程。

  5、按照刚才的学*方法自己学*第5自然段。

  ①学生自学。

  ②检查自学效果。

  (指名读课文,能够读出语气。)

  说一说燕子为什么不把尾巴借给小壁虎。

  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燕子用尾巴掌握方向就像司机叔叔用方向盘掌握汽车的方向一样。)

  ③看插图说一说壁虎向燕子阿姨借尾巴的经过。

  6、学*第6自然段和第7自然段。

  ①老师小结过渡:小壁虎向小鱼,老牛和燕子借尾巴,都没借到,心里十分难过,后来怎样呢?

  ②指名读第6、7这两个自然段。

  想一想:妈妈的话应当读出怎样的语气?(老练,亲切的语气。)

  妈妈为什么让它转过身子看看?因为小壁虎已长出一条新尾巴了。小壁虎高兴地叫起来,应当怎样读?谁能试一试?

  (小壁虎的尾巴有再生能力。)

  (分角色朗读这两段。)

  7、小壁虎又长出一条新尾巴了,它原来的尾巴哪儿去了呢?学*第1段。

  ①指名读这一段:

  操作活动投影片,演示小壁虎一挣挣断尾巴逃走的情况。通过演示让学生理解“一挣”这个词。

  8、学*第2自然段。

  小壁虎没有了尾巴,这时它是怎么想的呢?(齐读第2自然段。)

  三、看板书总结课文内容。

  四、巩固延伸

  查找动物尾巴的妙用

  五、课堂练*:

  请同学帮你听写8个词语

  《要下雨了》

  教学目标:

  1.学会“奇、怪、今、闷、很”5个生字,理解“奇怪、水面、今天、有空、下雨、田边、为什么、空气、许多、夹子、这样、明白”等词语的意思,认识大字头。

  2.初步会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话。

  3.学*课文第1自然段,知道“鱼游水面燕于低飞”这一自然现象,是夏秋季雨前的征兆,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揭题,理解课题

  出示课题后,教师用手遮住“要”字,问:

  (1)“下雨了”与“要下雨了”有什么不同?(“要下雨了”是说雨还没有下。“下雨了”是说雨已经在下。)从课题上我们知道说的是什么事呢?(下雨前的事或情况)。

  (二)教师范读。想一想下雨前有哪些现象?

  (三)初读课文,自学字词

  (1)轻声自由读课文,要求读正确,注意读准多音字:让学生对有空的“空”与“空着手”的空进行区别、认读。

  (2)看田字格里的生字,在课文中划出带生字的词,读一读。

  (3)给课文按自然段标上号码。

  (4)指名分段读课文,师生共同正音。

  (四)图文对照,讲读第一段

  (1)看第,幅图,看图读文,想想说说,小白兔来到河边,看见了什么?(小鱼都游到水面上来了。)

  (2)课文哪一段在写这幅图的意思?(第1段)

  (3)边读课文边思考:小鱼为什么都游到水面上来?指名回答。

  (4)教学“闷”。什么时候你会感到很闷?这个“闷”字谁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

  (5)填空:

  因为( ),水里( ),小鱼为了到( )来透透气,所以( )。

  (6)*时,小鱼是怎样的?常游到水面上来吗?你从哪句话中看出来?教学“今天”。

  (7)练读小白兔的话,读出奇怪、疑问的语气。

  (8)分角色朗读第1段。

  小结:这一段写了下雨前鱼出水面的原因。

  (五)课堂作业

  抄写生字。

  在田字格中指导书写“游、今、闷”3个生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低、为、才”3个生字,理解“田边、为什么、空气、许多、虫子、这样、明白”等词语的意思。

  2.会用“因为……所以……”句式说话。

  3.学*课文第2、3段,知道“燕子低飞”这一自然现象,是夏秋季节快要下雨前的征兆。培养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复*回顾

  朗读第1段,说说小鱼为什么都游到水面上来了?

  (二)图文对照,讲读第之段

  (1)看第2幅图,说说小白兔在什么地方看见了什么?

  (2)课文哪几段是在写第2幅图的意思?(第2、3段)

  (3)下雨前,燕子为什么飞得这么低?(轻声读第2段,找出有关句子,自己练说。)

  (4)指名说燕子为什么飞得那样低呢?用“因为……所以……”说话。教学“为、才”。 (5)虫子为什么飞不高呢?(因为虫子的翅膀沾了小水珠,所以飞不高。)教学“虫”。

  (6)虫子翅膀上的小水珠是哪里来的?(因为空气潮湿,所以虫子的翅膀会沾上小水珠。)

  (7)空气为什么潮湿?(因为要下雨了,所以空气很潮湿。)

  (8)用“因为……所以……”句式说话。

  因为要下雨了,所以空气……

  空气很潮湿,虫子……

  虫子……飞不高。

  虫子飞不高燕子……

  (9)指导朗读。

  小白兔连忙问的话,要读得响亮些,带有奇怪的语气。燕子的话也要读得响亮些,因为它边飞边说,而且要读得亲切。

  (指名读——评议——齐读)

  (三)讲读第3段

  (1)“哦,原来是这样?”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2)什么叫“明白”?小白兔明白了什么?你明白了什么?教学“明”。

  (3)练*朗读,读出小白兔明白了的语气。

  (4)小结。学了课文后我们知道了”鱼出水面”、“燕子低飞”是下雨前的征兆以及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

  (四)作业抄写生字:田、低、为、虫、才、明

  板书设计33要下雨了

  现象原因

  水里闷

  鱼出水面要下雨了空气潮湿

  燕子低飞小虫的翅膀上沾了水珠

  虫子飞不高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分角色朗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2.了解下雨前还有哪些自然现象?扩展学生视野。

  教学过程:

  (一)复*字词

  (1)抽读生字卡片。

  (2)做课堂作业第2题:看拼音写词语。

  (二)分角色朗读课文

  (三)总结课文,拓宽视野

  (1)这篇课文告诉我们,*时看到哪些现象天要下雨了?

  学说:“鱼出水面,大雨就来,

  燕子低飞,快要下雨。”

  (2)下雨前的现象很多,除了书上说的两种现象外,你还知道有哪些自然现象?(蜻蜓低飞、石级沾水、蚂蚁搬家、鸡不进窝。羊抢吃青草、黑板出“汗”……)

  (3)练*说话:

  “下雨前,我看到……就知道天快要下雨了。”

  (四)作业

  《课堂作业》第2、5、7题。


一年级语文优质课教案3篇(扩展4)

——一年级语文项链教案3篇

  教学目标:

  1.用学过的多种识字方法识记11个生字,规范、正确、工整地书写4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悟文章内容。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播放《大海》的课件。看了片子,你想说什么?

  2.激趣导入:大海真美呀!今天,同学们想不想和老师一起去海边玩玩?

  3.出示课题。

  二、尝试学*识字读文

  1.自由读课文,用喜欢的符号标出生字,读准字音。

  2.小组合作交流识字、组词。

  3.检查学*效果。

  4.课件出示生字,学生抢认生字。

  5.组织学生开火车认字。

  6.自由朗读课文,随文识字。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组内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思考:课文写了些什么?用铅笔做上记号。

  2.教师板书:大海、沙滩、浪花、海螺、贝壳、小娃娃。

  3.自由、流利地朗读课文。

  四、指导写字

  1.课件出示:白、的、又、和,学生认读生字并组词。

  2.请学生分析字形结构及笔顺。师范写。

  五、课堂小结

  说说本节课学到了哪些知识?

  第二课时

  一、复*识字,朗读课文

  1.复*认字。

  2.做游戏,识字。

  3.比赛组词。

  4.齐读课文。

  二、品读课文,读中感悟

  1.自由课文,课文描写的大海的情景分别是什么样子?

  2.再读课文,说一说:大海的项链是什么?

  3.朗读指导:课文的语句非常优美,读出轻松、活泼、愉快的语气来。

  4.小组展示读。

  5.边听边欣赏。

  三、再读课文,加强训练

  1.组织女生赛读第一段。

  2.自由练*:大海、蓝蓝的,沙滩、黄黄的……

  3.自由练读第二段。

  4.谁来品评最后一段。

  5.评读。

  四、积累短语,拓展练*

  1.出示课后,“说一说”,请学生先自己说,再全班交流。

  2.拓展练*:填一填。

  ()的大海()的沙滩小小的()彩色的()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本节课学*了哪些知识?

  2.布置作业。

  一、设置情境,复*导入

  1.小朋友们今天表现可真好,谢老师要送一份礼物给你们,期待吗?那就闭上眼睛吧!(播放海浪声和大海图片)听着这声音看着这图画你是什么感觉?(高兴、舒服……)今天我们继续高高兴兴舒舒服服地学*这篇课文,读课题。

  2.大海想问大家生字宝宝都掌握好了没,我们来开火车喊出他们的名字吧。

  3.各请一位小老师带读词语。

  二、诵读一段,感悟大海之美

  (一)数句子

  1.任务:数一数第一自然段有几句话,在句号的上边标上序号。说说为什么是3句话。

  2.小结:有3个句号,所以有3句话。

  3.借助拼音读第一自然段的3句话,特别是第三句,是个长句子,有的地方很难读,“哗哗地笑着”中连续两个词读轻声,“悄悄撒下小小的海螺和贝壳”比较长,可以采用教师范读或者小老师带读的方式反复练*。

  4.找找,这个自然段描写了哪些美美的景物?

  5.你最喜欢哪个景物?


一年级语文优质课教案3篇(扩展5)

——三年级下册语文优质课教案3篇

  【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惊弓之鸟、魏国、射箭、打猎、大雁、拉弦、悲惨、愈合、裂开”等词语,懂得“惊弓之鸟”这个成语的意思。

  2、分角色朗读课文,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3、从课文的学*中受到启发,懂得只有善于观察、善于分析,才能对事物有正确的认识;学*对事物进行分析推理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教学的重点是联系上文理解最后一个自然段更羸说的话,着眼点放在引导学生理解、体验更羸观察、分析、判断、推理的思维过程上。这也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准备】

  查找资料,了解大雁的相关知识;小黑板(生字词)。

  【教学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从更羸入手,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1、出示小黑板:

  更羸是古时候魏国有名的射箭能手。

  从这句话中你知道什么信息?(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回答)

  2、导入:

  一句话,我们就了解了更羸这么多的情况,时至今日,我们还谈到他,是因为他与一个成语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板书“惊弓之鸟”)读了这个故事,我们会揭开他成为有名射手的奥秘。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自由读课文,把课文朗读正确、流利。

  2、指名分段读课文,对读不好的段落重点指导读好。

  3、认读生字词:

  惊弓之鸟、魏国、射箭、打猎、大雁、拉弦、悲惨、愈合、裂开、大吃一惊、孤单失群

  提醒:“更”是多音字,在课文里读 gēng,不要读成 gèng。弦,读 xián,不要读成 xuán,笔画是8画。“愈”读“yù”,不要读成“yuè”;“惨”是*舌音,不是翘舌音。

  三、初步理解课文内容,质疑并归纳问题

  1、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全班交流。

  3、再默读课文,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解决简单的问题,归纳出有价值的问题,如:

  ⑴ 更羸为什么不用箭也能射雁?

  ⑵ 更羸依据什么判断出这是一只受伤的大雁?

  第二课时

  一、朗读感悟,解决难点

  1、说“更羸不用箭能射下大雁”是哪几自然段?(1~4)

  ⑴ 指名读1~4自然段:

  ⑵ 更羸打猎时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课文是怎样描写他们看到的那只大雁的?(用“ ”画出来:一只、慢慢的,边飞边鸣)

  ⑶ 更羸指着大雁说了什么?谁来读一读他的话?(更羸的话中用了“只要……就”,表达出更羸的胸有成竹,所以读时语气要肯定。)

  ⑷ 魏王为什么信不过自己的耳朵?如果是你,你相信更羸的话吗?

  ⑸ 指导朗读:更羸虽有把握,但态度谦和。魏王的话要用不解和疑问的语气来读。

  ⑹ 齐读1~4自然段。

  2、师:更羸到底有没有将大雁射下来呢?哪几自然段告诉我们?

  ⑴ 齐读5、6段。

  ⑵ 更羸怎样射大雁的?大雁听到弦声怎样?哪些词写出拉魏王吃惊的程度?

  句子对比:

  那只大雁直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

  那只大雁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里掉下来。

  (同样是一个“直”字却准确地描绘出前后两种不同的情形,前者是写大雁一个劲儿往高处飞,飞得急;后者是写大雁一点儿也不能飞了,掉得快。)

  ⑶ 指导朗读:突出两个“直”,突出“啊、大吃一惊、真有、这样”。

  3、师:更羸依据什么判断出这是一只受伤的'大雁?

  ⑴ 默读7~9自然段。思考:最后一段话,更羸一共说了几句话?每一句话讲什么?(哪些讲的是他看到的、听到的,哪些讲的是他的分析?)

  ⑵ 同桌交流。

  ⑶ 集体交流:更羸的这段话总共有四句。第一句说的是他看到和听到的情况。看到的是──“它飞得慢”;听到的是──“叫的声音很悲惨”。第二句说他根据看到的和听到的进行分析:从“飞得慢”知道“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从“叫得悲惨”知道“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这两个倒装的因果关系句有力地强调了“飞得慢”和“叫得悲惨”的原因。而这些原因正是更羸看见大雁飞的情形分析所得。第三、四句是他进一步的分析、推理和最终得出的结论。

  ⑷ 语言训练:

  根据课文内容说话:因为________,所以________。

  ⑸ 指导朗读,练*背诵课文最后一段。

  二、总结课文

  1、更羸的本事到底大在哪里?你觉得更羸是个怎样的人?从这个故事中你得到了什么启发?(善于观察、善于思考)

  2、说说“惊弓之鸟”这个成语的意思。

  (比喻受过惊吓后,遇到一点儿情况就害怕得不得了。)

  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抓住关键词语,联系生活实际,想象吹肥皂泡的情景,体会其中的乐趣和的情感。

  3、体会描写肥皂泡时用词的恰当、准确。

  4、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教学重难点:

  想象吹肥皂泡的情景,体会吹肥皂泡带来的乐趣和的情感。

  教学过程:

  复*回顾、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一、导入

  吹肥皂泡时是那么的开心,这节课让我们同冰心奶奶一起去再次感受吹肥皂泡的快乐。

  师板书课题。

  二、复*本课生字新词及认读字。

  溶化、潮湿、轻清透明、、散裂、

  粘

  稠

  薄

  颤

  巍

  揉

  渡

  巅

  方法:指名读字词(后进生),师生共同订正读音,再独自读一遍巩固字音。

  过渡:这节课,我们重点学*课文的3—5自然段,也就是吹肥皂泡时的情景和感受这部分。

  三、学友互助、检查预*。

  同桌交流。

  课件出示交流提示

  1、课文围绕肥皂泡讲了做泡泡——吹泡泡——看泡泡——肥皂泡带来的梦幻般的'感觉和想象。让你最感兴趣的是哪部分?

  2、说说你的理由。

  3、一边读一边想象着画面。

  4、学生自读感受文本。

  集体交流。

  师生交流。

  四、品读课文,感知文本。

  感受吹的过程:做泡泡、吹泡泡。

  课件出示第三段:我们把用剩的碎肥皂,放在一只小木碗里,加上点水,和弄和弄,使它溶化。然后用一支竹笔的套管,蘸上那黏稠的肥皂水,慢慢地吹起,吹起一个轻圆的网球大小的泡儿,再轻轻地一提,那轻圆的球儿,便从管上落了下来,轻悠悠地在空中飘游。若用扇子在下面轻轻地扇送,有时它能飞得很高很高。

  点拨要点

  1、引导学生注意表明先后顺序的词语。

  2、引导学生体会到吹肥皂泡的动作特别轻。吹肥皂泡的动作有什么特点?你是从哪体会到的?

  动作轻:慢慢地吹起、轻轻地一提、轻轻地扇送;样子轻:轻圆的、软悠悠地飘游。

  3、引导学生尝试着用上“先……然后……接着……”一组词语将吹肥皂泡的过程叙述出来。

  课文的内容内化成学生自身的语言,强化了语言表达的有序性。

  4、指导感情朗读。

  由动作的“轻”过渡到样子“轻悠”:正因为慢慢地吹,才会有这样轻圆的网球大小的泡,只有轻轻地一提,肥皂泡才能轻悠悠地在空中飘游。看来吹肥皂泡也要我们认真地去做,仔细地去琢磨,小心地去吹,吹起的泡泡更要精心呵护,才能飘得更高更远。

  感受吹起来的泡泡。

  1、课件出示第四自然段:这肥皂泡吹起来很美丽,五色的浮光,在那轻清透明的球面上乱转。若是扇得好,一个大球,会分裂成两三个玲珑娇软的小球,四散分飞。有时吹得太大了,扇得太急了,这脆弱的球,会扯成长圆的形式,颤巍巍的光影凌乱。

  从形态多姿、颜色多彩、变化多样几方面来理解。抓住重点词句理解。

  点拨重点

  (1)五色——即五彩。原指青、黄、赤、白、黑五种颜色,后来泛指多种颜色。浮光——液体表面的光泽、颜色。课文指肥皂泡表面的光泽和颜色。

  指导朗读。

  (2)“轻清透明”四个字不仅写出了肥皂泡“轻”的特点,而且写出了肥皂泡纯净、清亮、透明的特点。

  指导朗读:轻清透明的球面上浮光百转、色彩斑斓,多美丽,多神奇呀!

  (3)“玲珑娇软”:指那些小肥皂泡小巧精致而柔软、娇嫩、美丽。玲珑,精巧细致。娇软,美丽、娇嫩。

  体会喜爱、娇爱之情。把感受读出来。

  (4)“有时吹得……光影凌乱”,还“颤巍巍的”。

  为什么说“颤巍巍”的?和脆弱结合起来体会。

  “光影凌乱”——指由于肥皂泡处于动态中,表面的光泽和颜色变化迅速且多样,显得不整齐、没有规律。凌乱,不整齐,没有秩序。

  2、课件出示:这时,大家都悬着心,仰着头,屏着呼吸,——不久,这光丽的薄球救无声地散裂了。肥皂水落了下来,洒到眼睛里,使大家都忽然低了头,揉出了眼泪。

  (1)想象引导:体会紧张的心情。

  课件出示填空

  这脆弱的泡泡牵动着孩子们的心,她们满怀期待,希望它们多停留一会儿,祝福这美丽的泡泡飞得又高又远。

  吹肥皂泡的孩子们心里在对肥皂泡说:“()。”

  (2)指导朗读。

  体会梦幻般的感觉。

  课件出示第五段。

  1、“那一个个轻清脆丽的球儿,是我们自己小心地轻轻吹起的……”


一年级语文优质课教案3篇(扩展6)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案3篇

  教学重点:

  学*生字、词语。

  教学难点:

  理解"暖和的衣裳"、"绿色的小伞",了解人和植物的关系。

  教学准备:

  1、可拼成本课合体字的偏旁、部件卡片,爷爷和小树的头饰。"棵、穿、伞"的猜字图。

  2、学唱歌曲《小松树》

  预设教学过程:

  一、激趣,揭题。

  1、看图猜想,激发兴趣:师课件出示课文插图,请小朋友猜一猜这两幅图大概讲了什么事?

  2、师出示课题"爷爷和小树",请学生读准"爷爷"。

  3、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记住"爷"字的?

  4、师出示"爷爷"、"爸爸",学生观察,说说自己的发现。认识偏旁"父"。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爷爷和小树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我们来读读课文。

  (一)读课文,读准字音。

  1、提示读课文要求:请小朋友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也可以向周围的小朋友请教,遇到难读的句子就画下来。

  2、请小朋友找一个自己读得最好的句子,读给小组里的同学听。听一听谁读得最正确。

  3、指名分段读课文,及时纠正字音。

  4、教师范读后学生齐读课文。

  (二)自主识字。

  1、师课件显红课文中的生字,学生说说自己认识这些生字吗?在哪儿见过?(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

  2、教师随机点击生字,学生练读。

  3、小组里说说自己的识字方法,并选择好的方法,向全班介绍。师随机进行偏旁教学。

  4、找朋友游戏:四人小组里学生分别准备好偏旁或部件的卡片,教师报一个字,就请学生找到小组里的朋友组成字,看看谁最快。

  5、猜字游戏:

  (1)一个学生指字,另一个背对着黑板猜。其他同学当裁判。

  如:一个学生指"冷",另一个同学如果猜的是"冷",其他同学就说:"冷冷猜对了,请你快快回到座位上。"如果猜的是"暖"。同学们就说:"暖暖猜错了,请你想一想……"

  (2)看图猜字。师出示"穿、棵、伞"三个字的图,学生集体猜字。随机请学生说说自己会"穿什么"或"今天穿了什么";自己知道哪些"伞"。

  三、细读课文,理解句子。

  (一)学*第一段

  1、听老师范读,你听出什么了? (教师范读时把"我、门口、小"这几个词读得突出些。)

  2、学生自己练*读。

  3、同桌互读,相互纠正。

  4、指名读。

  5、你能用上"我家门口有-------------"说话吗?

  6、再读课文第一段。

  (二)学*课文第二段。

  1、教师课件出示冬天刮北风的景象,请学生想象北风中的小树感到怎样?

  2、看到小树冷了,爷爷做了什么?指名学生朗读课文。

  3、指名说说句子的意思。

  4、板书:穿衣,不冷。

  5、教师范读,你听出了什么? (教师范读时,突出"暖和的衣裳"。)

  6、看看图,说说"暖和的衣裳"指什么?有什么用?你还知道暖和的--------?

  7、指导读第二段,读出爷爷的关心和小树的高兴。学生练*读,同桌同学互读。8、指名读,其他同学听听哪儿读得好,哪儿读的还不够。

  9、小树不冷了,它会对爷爷说什么话?引导学生分别戴上头饰开展口语交际。

  10、演一演第二段。

  (三)第三段。

  1、在爷爷的精心照料下,小树安全地渡过了寒冷的冬天,到了夏天,小树变样了。(教师出示课件:夏天枝叶茂盛的小树)

  2、你发现小树的变化了吗?

  3、夏天到了,小树是怎样回报爷爷的呢?板书:撑伞,不热

  4、指名学生朗读课文。读后评议,哪读得好,哪儿读得还不够,应该怎样读。

  5、看图说一说,夏天,绿色的小伞指的是什么?你还知道绿色的------?

  6、爷爷在树下乘凉心情会怎样?爷爷会说些什么呢?小组进行讨论。

  7、演一演第三段课本剧。

  教案的反思

  这学期我教一年级语文,四五十个可爱的孩子在课堂上充分展现了他们的天真、活跃。拼音教学时尤为突出,进入课文教学后,有一段时间课堂上显得较为沉默, 但当我教过《爷爷和小树》这篇课文后,我发觉只要遵循孩子们心理发展的规律并进行适当引导,孩子们一样热情洋溢。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1、教师语句充满童趣,将他们带入童话世界 教《爷爷和小树》时我没有直接进入课文的学*,而是与学生进行启发性的谈话:“我家门前种了一棵树,冬天到了,风儿呼呼的刮,你是小树你想说些什么?”学生踊跃发言,答案精彩纷呈,童趣十足。像“我好冷呀,谁来帮帮我呀?”、一边哆嗦一边说:“天公爷爷你就行行好,不要这么冷了,我快受不了了。”等等。课堂气氛一下子活了起来。

  2、联系生活,学生感同身受,理解课文内容 启发学生了解爷爷为小树穿衣裳,小树为爷爷撑开小伞这件事后,学生自然想到生活中看到的,听到的。讨论后知道给小树穿衣裳有各种不同的方法,如:刷白漆、捆草绳等,还知道为什么小树不冷了,体会到了爷爷和小树之间的互相关怀。

  3、反复朗读,情感熏陶,在读中进一步体会和感悟 学生理解后反复读,便能读出爷爷和小树互相得到帮助后的快乐,从而想到同学之间也要互相帮助。

  教学目标:

  1.认识“影、前”等11个生字和宝盖头、女字旁、月字旁3个偏旁;会写“在、后”等4个字和斜钩1个笔画。

  2.正确朗读课文,体会“我”对影子的喜爱之情。借助生活经验,理解影子与人形影不离的特点。

  3.借助情境,辨别前后左右四个方位,并用这4个词语表达方位。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朗读课文,识记前后左右四个方位,在生活情境中辨别这4个方位,并用这四个词来表达方位。

  2.斜钩和卧钩的书写区别。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猜谜语引入,出示课题

  1.猜谜语:

  看着是我不是我,

  我去踩它它不躲。

  一举一动都像我,

  我走哪里它跟着。(谜底:影子)板书课文题目:影子。

  (影子是黑的;影子紧紧跟着人;影子的方向会变化。)

  2.(1)指导学生读课题,注意读好后鼻韵母yǐnɡ,“子”读轻声。

  (2)指导识字: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影”这个字?多媒体课件帮助识记:火红的太阳照在建筑物上,在地上形成了影子。“日”就代表太阳,“京”就代表建筑物,“彡”就代表影子。

  二、熟读课文,自主识字

  1.导学:有一个人写下了一首儿歌,你们想知道这首儿歌是怎么写影子的吗?请打开书自己读一读吧!(自由读文)21·世纪*教育网

  2.导问:怎样才能把课文读好呢?

  (1)在读书中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用笔圈上,请拼音帮忙,也可以请同学帮助,还可以查字典……

  (2)把最难读的那一行多读几遍。这样就会越读越流利。

  3.教师组织学生自由读课文。

  4.创设游戏情境,检查字音,识记词语。

  (1)开火车,引导学生个别读。

  (2)去掉拼音再读词语。

  (3)学生领读,其他学生跟读。

  5.同学们真厉害,这么多生字宝宝都认识了,你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宝宝的呢?交流识字方法。教师引导学生汇报识字方法。

  黑:找反义词的方法记住“黑”,就像一只小黑猫,睁着两只眼睛,四条腿并拢蹲在那里。组词:黑色、黑夜。

  “黑”是“白”的反义词。“前”和“后”也是反义词,“左”和“右”也是一对反义词。

  换一换:“左”和“右”,左下有个工,右下有个口。

  我在前面,×××在后面。

  你能说一说你的前、后、左、右都是谁吗?

  预设:我的前面是__________,我的后面是____________,我的左面是____________,我的右面是____________。

  加一加:“宀”+“匕”=“它”。教学新偏旁:“宀”是房屋的象形,有“宀”的字一般都与房屋或洞穴有关。说说还见过哪些带有“宀”的字(家、宫)。辨字:出示三张图片(男、女、动物),“他、她、它”是我们的好朋友,到底是哪个“他(她、它)”呢?

  月+月=朋:两个“月”紧紧地挨在一起,就像一对好朋友,我就这样记住了“朋”。月字旁的字大多数都与身体有关,你还见过哪些月字旁的字?

  女+子=好:观察“女”字与女字旁的区别,说一说“女”字做偏旁时笔画有哪些变化?(横变成了提,与撇相接后笔画不出头。)用加一加的方法识记“好”:女字旁加“子”字就是“好”。其他女字旁的字:奶奶、妈妈、姑姑等。

  小结:加一加、换一换、编童谣、找反义词等都是很好的识字方法,只要我们学会了这些识字方法,以后我们就可以认识很多很多的字了!

  7.生字回文,组织学生再读课文,想一想自己原来画出的那个认为难读的句子,现在能读好吗?请在小组内试试。(组内互读,互相评价)

  三、深入理解

  1.教师导学: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你觉得影子有趣吗?找找你认为影子有趣的句子,画上横线,读一读,并想一想为什么。

  2.教师指名读自己找到的句子,并说明自己觉得有趣的理由。

  (1)学生读句:“影子常常跟着我,就像一条小黑狗”,请学生说说有趣的理由。

  预设:影子真有趣,像个小黑狗一样在自己身前、身后转。影子就像小狗一样跟着“我”,“我”走到哪里它就跟到哪里。

  (2)指名再读这一句,教师组织学生评价。

  (3)指导学生朗读句子:“影子常常跟着我,就像一条小黑狗。”

  ①谁能读得更好。(指一名同学读。)说说你打算怎么读?大家还能帮他想想好主意,让他读得更棒吗?

  ②鼓励学生读课文:有了大家齐心协力出主意,你一定可以读得更好了!试一试吧!(读得真好!听了你的朗读,老师好像真的看到了像小黑狗一样的影子,太可爱了!全班一起来读读这么可爱的影子吧!)

  (3)教师导学:你能学着这种句式说一说吗?

  多媒体课件出示句式:

  影子常常跟着我,就像一条小黑狗。

  弯弯的月亮像小小的船。

  飘落的树叶就像_____________。

  3、学生读“影子常常陪着我,它是我的好朋友”。请学生说说觉得有趣的理由。

  (因为有了影子,就像有了一个新朋友。影子还会陪“我”,“我”就会感觉好玩了。我们俩是形影不离。)

  (1)教师导学:谁来再读读这一句。你觉得自己读时要注意什么?要把影子当成好朋友来读。读出喜欢的语气。

  (2)指名读句子,并及时评价。

  (3)组织学生同桌互读:同桌之间一个同学读时另一个同学认真听。有读得不够好的地方,你可以帮帮他。读得好的就可以向他学*。

  4.质疑:想一想学*这篇文章时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影子为什么一会儿在前?一会儿在后?一会儿在左?一会儿在右?

  5.弄明白影子是怎么变化的,看图,说说太阳和影子各在小朋友的哪个方向?太阳在左,影子在右;太阳在前,影子在后。

  影子就像可爱的小黑狗,跟着主人。主人到哪儿它就到哪儿。

  影子紧紧跟着人,不分离,就像好朋友一样,常常陪着我。

  6.在小组内说一说自己发现的影子的秘密。

  预设:影子是怎么产生的?光被不透明的物体挡住而形成影子。

  随着太阳方向的改变,影子的方向也会变化。影子的长短、大小会变化。

  影子是追不上的。而且影子都是黑色的。我们可以做手影游戏……出示手影戏图片。最后一张是皮影戏。是我国一种民间艺术。

  7.教师小结:我们通过看动画片知道了影子是黑的,紧紧跟着人,就像好朋友一样,让我们像文中的小朋友一样用欢快的心情再读读课文吧!

  (1)齐读。

  (2)组与组比赛读。

  (3)配乐读:大家读得真好啊,那么还想再读的小朋友可以站起来,配上音乐,让我们美美地读一读!

  8.指导学生试背课文:能把你最喜欢的那一句背下来吗?

  四、指导写字

  1.出示田字格中的“在”字,引导学生观察:看看这个字是由几笔写成的?和“左”比较,有什么不同?(“左”字右下方是“工”字,“在”字右下方是个“土”字,“在”字比“左”字多一笔竖。)

  (1)教师示范“在”字的写法,学生边观察边书写,把“在”字一笔一笔地写出来。强调第三笔是竖。

  (2)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请学生仔细观察每一笔的占格位置。

  (3)练写。组词、造句。(教师巡视和指导,对个别写得不成功的同学多加指导。)

  2.学*生字“后、好”。用多媒体课件演示笔顺,学生书写,记住笔顺。

  观察:写这两个字时要注意什么?哪一笔最容易错?


一年级语文优质课教案3篇(扩展7)

——最新一年级语文下册复*课教案 (菁华3篇)

  教学目标

  1.通过看图、熟字比较等方法,认识8个生字和2个偏旁;会写7个字,1个笔画。

  2.通过朗读、看图和动作演示等方法了解词和短语的意思,了解四季景物的特点,体会四季的美好。

  教学重点

  借助形声字的特点以及熟字比较的方法识记生字;借助插图和动作演示理解词义。

  教学准备

  1.生字卡片,制作多媒体课件。

  2.预*生字,做字卡。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出示词语

  1.教师谈话:同学们,一年有哪几个季节?你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

  2.出示图片,做游戏。猜猜出示的图片分别是哪个季节。

  二、多种方法,识记生字。

  1.出示课文中的四季图。认识“春风”“夏雨”“秋霜”“冬雪”。(出示课件)

  (1)仔细观察插图,说说看到了什么。先跟同桌说一说,然后告诉老师。

  (2)交流后出示词语。(出示课件)春风、夏雨、秋霜、冬雪

  (3)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词语。

  (4)指名读、小老师领读、开火车读。其中重点指导读好后鼻音“风、冬”,翘舌音“霜”。

  2.说说自己最喜欢哪个景物,并说出这些景物的特点。(出示课件)

  3.出示:霜和雪

  (1)交流:你们生活中见到过“霜、雪”这两种自然现象吗?

  (2)教师讲解有关霜的小知识。“雨字头”的字大都是一种天气现象。大家看,借助字的偏旁,我们还能认识这些字。

  (3)识记生字。认识部首“雨”。

  (4)仔细观察,说说“雨”做部首时,在写法上有什么变化。

  (5)教师范写生字“雪”,学生书空,并口头说出笔顺。

  4.教学词串:春风吹、夏雨落、秋霜降、冬雪飘

  (1)出示短语。学生借助拼音自读。(出示课件)

  (2)说说春风吹过来的感觉。

  (3)比较:被夏天的风、秋天的风、冬天的风吹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4)说说夏天下雨的情景,读出雨下得大的感觉,读好“落”。

  (5)了解“霜降”。认识部首“阝”。交流自己积累的带有这个部首的字。

  (6)指名说说下雪时的情景,感受雪花的轻盈。

  (7)有感情地齐读第二组词串。

  5.教学词串:青草、红花、游鱼、飞鸟、池草青、山花红、鱼出水、鸟入林(出示课件)

  (1)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按照一定顺序观察图上画了哪些景物。

  (2)指导学生用自己的话交流。

  (3)出示词串三和四。

  (4)小组合作,借助拼音朗读词串,相互正音。

  (5)指名朗读,开火车读,齐读。

  6.仔细观察,自主识记生字。

  (1)仔细观察本课的生字,说说自己是怎样记住的。

  (2)小组内互相交流好方法。

  三、示范指导,书写生字。

  1.指导书写生字“春、冬、花、入、风、雪、飞”。

  (1)学生抽读生字,复*巩固生字的读音。

  (2)分析生字,记忆生字,了解结构。

  (3)示范指导,学生书空笔顺,认真练写。重点关注“春、冬”:两个字的撇和捺要舒展。“冬”的两点要在竖中线上。

  2.学生当小老师给老师讲一讲每一个笔画应该占田字格的什么位置。

  3.学生完成书中的写字练*,先书空笔顺,再观察每一个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重点看清难点笔画的写法,然后描红,最后练*书写。

  4.教师巡视,对个别学生予以指导。

  四、反复朗读,加强巩固。(出示课件)

  1.学生组成四人学*小组,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可以按照课文顺序读,也可以打乱顺序自己调整读。

  2.班内交流读。

  方法1:按照词语——词组——词语——词组的顺序。

  方法2:调整次序,如:春风——春风吹,夏雨——夏雨落,秋霜——秋霜降,冬雪——冬雪飘

  3.指导学生运用多种方式读。

  4.教师总结。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春”“冬”“花”等7个生字和由这些字组成的“春风”“冬雪”“红花”等词语,两根绿线内的8个字只识不写,认识新的偏旁。

  2.能主动积累有关四季的词语。

  3.能留心观察周围事物,丰富自己的见闻和感受。

  教学重点

  认识15个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词的意思,其中7个生字能按照笔顺正确书写。掌握两种偏旁部首,能说出他们的名称并学会书写。

  教学难点

  借助插图和拼音,结合生活场景和整体语境,引导学生将图中事物、词语的读音及意思与文字符号整合起来,初步了解四季的特征,感受四季的美好。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还记得《四季》这篇课文吗?我们一起来背一遍。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识字1春夏秋冬)

  3.(课件出示)谁能说说这四幅图是哪个季节的景物?看了之后你有哪些感受?你觉得哪儿美,起来说一说。

  4.小朋友们,四季的景色真是太美了?它们还有一些汉字朋友呢,你们想学吗?好,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识字1》。

  二、指导看图,认识事物

  1.谁能告诉老师和同学们,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谁能用一句话说一说,你看到了哪些事物?

  2.根据学生回答,教师相机引导,让学生结合图画,结合生活积累,认识事物。

  三、学*偏旁,写字指导

  出示田字格里的生字组成的词“春风吹、冬雪飘、山花红”。(课件出示)

  1.认读字词,读准字音,明确学*生字“春、冬、花”。(板书:春冬花)

  2.学*新偏旁。(课件出示)认识“雨字头”和“双耳旁”,书空笔顺,找出带有这个偏旁的字读一读,知道含有“雨”的字多与雨水有关。指导写好偏旁“雨字头”和“双耳旁”。(板书:雨字头阝(双耳旁))

  3.笔顺记忆生字笔顺,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学生描红书中生字,并在《*字册》上描红、仿影、临写。

  4.教师巡视并进行写字提示:人要正,心要静,一笔一画写端正。

  5.投影展评,让学生了解“春”字的撇和捺要写得舒展,进行写字修正。

  四、总结全文,延伸拓展

  小朋友,我们的家乡四季分明,景色多么美丽呀,我们要好好学*,将来为我们的家乡、我们的祖国增光添彩。

  教学目标

  1.通过儿歌诵读,认识“姓、氏、李”等12个生字和3个偏旁;会写“姓、什、么”等7个字。

  2.能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运用合适的方法,向他人介绍自己的姓氏,对*的姓氏文化产生兴趣。

  教学重点

  识记12个生字,认识3个新偏旁,会写7个生字。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准备

  1.生字卡片,制作多媒体课件。

  2.预*生字,做字卡。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诵读导入,激发兴趣。

  1.播放《百家姓》音频文件,学生进行跟读。

  2.说说自己姓什么。

  3.揭示课题,并板书。

  4.随文识字:“姓”。

  二、自主学*,了解儿歌。(出示课件)

  1.借助拼音自由朗读儿歌,找到文中的生字圈出来,遇到读不准的生字,请教老师或者同学,反复读几遍。

  2.指名朗读,集体订正读音后齐声诵读。

  3.小组合作。

  (1)自由朗读儿歌,一边读一边想:本篇儿歌一共有几个小节?从中你读懂了什么?把你的想法告诉小组同伴。

  (2)还有不懂的地方,在旁边做上记号。

  4.指名朗读,其他同学认真倾听。

  5.交流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

  三、开展游戏,趣味诵读。(分别出示课件)

  (一)诵读第一节。

  1.指名朗读第一节。

  2.齐读第一节。

  3.了解第一节的姓氏介绍方法。

  (1)说说你发现了什么。(通过把字拆开的方式来介绍姓氏。)

  (2)出示几个姓,让学生尝试拆解。如“张—弓长张”等。

  (3)齐读第一节。

  (4)同桌用玩拍手游戏的方式朗读第一节。

  4.采用不同的方法讲述。

  (1)除了拆字法,还有什么方法也能讲清自己的姓氏呢?

  (2)照样子,说一说。出示:你姓什么?我姓方。什么方?方向的方。

  ①师生问答。

  ②同桌之间游戏问答。

  5.齐读第一节,背诵第一节。

  (二)诵读第二节。

  1.引读。

  师:*姓氏有很多——

  生:赵、钱、孙、李,周、吴、郑、王。

  指导读好“郑”,它的韵母是后鼻音。

  2.说说你还知道哪些姓氏,接一接。

  3.出示第四、五行,认识复姓。

  (1)跟着老师读好复姓。

  (2)教师介绍复姓。

  (3)学生补充自己知道的复姓。

  (4)教师补充常见的复姓。

  4.指名读第二节。

  5.齐读第二节,背诵第二节。

  (三)比赛朗读,加深记忆。

  四、合作学*,识记生字。(出示课件)

  1.出示字卡,学生领读、自由读、小组读、开火车读。

  2.指导书写,掌握笔顺。

  (1)复*写字姿势。(“三个一”)

  (2)动画演示生字的笔顺,学生一边观察一边用右手模仿书空。

  (3)观察例字:看一看,每一个笔画占田字格的`什么位置。

  (4)教师范写,请同学们当小老师给老师讲一讲每一个笔画应该占田字格的什么位置。

  3.学生完成书中的写字练*,先书空笔顺,再观察每一个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重点看清难点笔画的写法,然后描红,最后练*书写。

  4.教师巡视,对个别学生进行指导。


一年级语文优质课教案3篇(扩展8)

——一年级语文优质教案实用5篇

  教学要求:

  1、认识15个生字,继续进行渗透性识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继续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学*能力。

  教学重点:

  1、继续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

  2、鼓励学生将感悟到的情感读出来。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学*能力。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图片(冬瓜、茄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什么?出示图片(冬瓜、茄子),谁能说一说你们见过的冬瓜、茄子是什么样的?你们真聪明!咱们看看小燕子观察到的冬瓜和茄子是什么样的?

  二、学*新课:

  1、自读课文,初步识字。

  请你打开书P47,自己小声读一遍课文,边读边圈出你不认识的字,读完后就坐好。

  2、范读课文

  同学们读得真认真!想听我读一遍吗?听我读的时候,你一定要注意听你不认识字的读音。

  3、了解情况,自主学*

  你们觉得这个故事有意思吗?想不想把它读下来?好!让我们想看一看还有那些字不认识?

  这些字是我们不太熟悉的,文中还会有我们不认识的字,如果你们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呢?

  (1)借助拼音

  (2)问别人

  (3)联系上下文猜字

  (4)问老师

  下面请用你喜欢的方式学*你不认识的字,教师巡视。

  在你们学*的时候,我发现同学们这几个字有些困难,谁来当小老师教教大家呀?

  (哪些字?要达到什么程度?在教案里反映出来)

  4、四人小组合作学*课文

  生字基本上都认识了,你们想用什么方法学*课文呢?请几名同学说说(读书、表演、组词写字等)。

  组长带着用你们组喜欢的方式学*。

  5、汇报学*

  (1)读课文汇报

  要求:在这些同学读时,请你认真听准字音,再听听他们读得怎么样?

  学生评价

  还有用其他方式学*课文的吗?

  (2)表演汇报

  通过学*这个故事你知道了什么?随机板书(大小、颜色、毛刺)

  口语交际训练:谁能完整地说一说冬瓜和茄子有什么不同?

  你们还有什么问题吗?我有个问题,燕子妈妈为什么笑了?同时板书课题。(因为小燕子一次比一次观察仔细)所以(学生齐读课题)

  到现在课文里的生字都认识了吗?

  请同桌同学互相检查,在认识字的下面打“√”,如果他全认识了,你就给他一朵小红花。如果你还有不认识的,没关系,用你喜欢的方式认识它,什么时候认识了,赶快找你的小老师检查,都认识后你也会得到小红花。

  作业:两个作业任选一个

  1、画一画冬瓜和茄子是怎么长的?

  2、把这个故事讲给父母听,请他们和你一起表演。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交、己”等7个字,认识“亠、亻、巾”3个部首。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通过小组合作学*,知道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有恒心,只有坚持不懈,才有可能取得不断的进步或成功。

  教学重点

  抓住描写爱因斯坦动作、神态、语言的句子指导朗读。

  教学难点

  体会爱因斯坦为什么做了三只小板凳。

  课前准备

  搜集有关爱因斯坦的相关图片或文字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谈话激趣,看图揭示课题

  1.师:今天,老师又将和你们一道结识另一位世界名人,他的名字叫“爱因斯坦”。(板书)出示人物画像。你们想了解他吗?

  2.请几个同学展示资料,教师相机作补充。

  3.师:爱因斯坦在和你们差不多大的时候是什么样子?请翻开书第27面,看插图,你从画面上看到什么?能说给大家听听吗?(鼓励学生的合理想像)

  相机板书课题。

  4.请同学把课题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示字卡认读:只(多音字)、板

  师: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过渡:在一次劳技课上到底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学了这课后,你就会知道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圈出文中生字,把它们和在文中的词一块儿多读几遍。

  2.字词教学

  (1)小老师带读(有注音),想带读哪个就读哪个。

  (2)集体读(无注音),读认识的字,还不会认的暂时放一放。

  3.小组合作读课文,读中巩固生字,边读边给自然段标上序号,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自然段读给大家听。

  4.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地方。

  三、根据课堂情况作小结。

  第二课时

  一、讨论学*,朗读课文,感悟交流

  学*第一自然段

  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再说说你知道了什么?(重点体会“……都……只有……”,“……直到……才……”等词语)

  过渡:老师看了爱因斯坦交来的小板凳,满意吗?爱因斯坦听了老师的话又是怎样做、怎样说的?

  学*第二自然段

  1.自由朗读,你知道了什么?把你知道的试着读给同桌听一听。

  2.交流。相机出示句子,指导朗读

  他从课桌下面拿出两只小板凳。

  他不慌不忙地从课桌下面拿出两只小板凳。

  3.用------和~~~~分别标出老师的话和爱因斯坦说的话,自由读一读。再指名读,想读谁的话就读谁的话。

  4.分组讨论:爱因斯坦为什么做了三只小板凳。

  5.交流:可联系自己的经历谈想法或感受。

  6.分角色读一读、合作演一演:师(生)可扮演文中老师,请一生扮演爱因斯坦(鼓励学生当好导演,要把人物的神态和几个动作表演出来),男生(女生)读旁白。评选合作奖。

  二、指导书写生字

  1.游戏:摘果子(复*已学过的字词)。

  2.认识新部首:

  亠:点横部

  亻:单立人

  巾:巾字部

  3.讨论:哪个字你记住了,就把好办法说给小组的同学听听。

  4.交流识字:你记住了哪些字?说说你是怎么记住的?

  5.师重点指导、范写:作

  6.生书空,描、临写生字,师巡视,个别辅导,纠正学生写字姿势。

  二、质疑、总结交流

  1.你想对爱因斯坦说什么?

  2.学完课文,你认为课题应该怎样读更好?( 强调“三只” )齐读全文。

  板书设计:

  课后小记:

  6 三只小板凳作业设计

  1、 组词。

  交( ) 布( ) 左( ) 两( )

  文( ) 有( ) 右( ) 雨( )

  ※2、选择一样意思的句子打“√”。

  (1)世界上不会有比这更丑的板凳了。( )

  (2)这是世界上最丑的板凳。 ( )

  (3)世界上最丑的板凳就是这只了。 ( )

  3、填空。

  爱因斯坦想把板凳做得(让人满意),所以做了(三只板凳),他还会做(更多更多的)板凳。

  教学课题

  ★ 数字 课时进度:第1课时

  教学目标

  ★指导学生认识“数,一,两,三,四,五,只,个,小,朋,友”11个汉字。

  ★培养学生的听读,指读课文的*惯。

  ★指导学生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数字歌》。

  教学重点

  培养听读,指读课文的学**惯。

  教学难点

  有序地观察图画,学会用完整的句子回答。

  教具准备

  生词卡片,生字卡片,投影仪。

  教学过程

  热身活动:手指游戏

  师:小朋友们,陈老师要教大家一个小游戏,伸出你的手指头,跟着陈老师一起做。一根手指头呀,变呀变呀变呀,变成毛毛虫呀,爬呀爬呀爬呀。两根手指头呀,变呀变呀变呀,变成小白兔呀,跳呀跳呀跳呀。三根手指头呀,变呀变呀变呀,变成小青蛙呀,呱呱呱。四根手指头呀,变呀变呀变呀,变成小花猫呀,喵喵喵。五根手指头呀,变呀变呀变呀,变成小老虎呀,嗷嗷。(做抓人的样子)

  生跟着老师一起边说边做动作,说到“小老虎”时就全体坐下。

  课文导入

  师:刚才陈老师给大家带来了毛毛虫,小白兔,小青蛙,小花猫还有小老虎。(投影显示课文图片)快看,这里还有更多的动物啦。

  课文教学

  1.描述图片上的动物

  师:小朋友们,你们看天上飞的是什么动物呀?(盖住其他动物,只留小鸟)有几只啦?

  生1:是小鸟。

  生2:有六只小鸟。

  师:对了。小鸟用几只来说,我们可以说一只,两只,还可以说……?

  生3:三只,七只。

  师:小朋友们看左边,这些是什么动物啊?有多少只啊?

  生4:是小羊,有三只。

  师:那这下面的是什么啊?

  生:一头牛。

  师:牛我们用“头”来说,可以说一头,两头,还有啦?

  生5:十头牛。

  师:你能看见多少只小鸡啊?一起来数数吧。(手指图片,依次数)

  生6:有四只鸡。

  师:正确。大家看,水里游的又是什么呀?有多少啦?自己心里先数数。陈老师请举手端正的孩子。

  生7:有五只鸭。

  全班齐数数量。

  师:我们再来看看右边,这些又是什么动物呀?

  生8:是两匹白马。

  师:回答的很好。我们说两匹马,而不说两头马,两只马。大家看看,地上这些移动的小东西是什么啊?有多少条啦?

  生9:有九只毛毛虫。

  师:我们一起数数,一,二……。应该是九条虫,而不是九只虫。

  师:孩子们,能数数看水里的鱼和虾有多少吗?一起数数吧。一,二,三……(强调量词单位“条”)

  2.听读课文

  师:小朋友们,今天陈老师要教大家一首好听的儿歌《数字歌》(板书“数字歌”)

  生齐读:数字歌。

  师:请小朋友把书翻到第11页,请用手指到认真听陈老师朗读,。陈老师要提问的哦。3 数字 数字歌 一头牛……

  有些学生跟读老师:

  师:认真听老师读。陈老师提问:有几头牛?(处理生字“一”,贴生词“一个”)

  “一”可以说“一头”“一个”,还有“一”什么啊?

  生用“一”口头组词。

  师:那么有几匹马?几只小羊?几只鸡?几只鸭?几只小鸟?几条鱼?几只虾?几条小虫?谁小哈哈?

  (方法同处理“一”的方法,贴生词“两只”“三条”“四匹”“五只”“七个”“小朋友”,请学生分别口头组词。)

  教生字:出示生字卡片

  师:今天啊,有些顽皮的字宝宝要吵着出来和小朋友见面了,请你们大声喊出它们的名字。这个字宝宝是……?

  生读生字,并口头组词,如:数,数,数学的数。

  师:除了“小朋友”,还有什么朋友啊?

  生10:老朋友。

  生11:新朋友。

  生12:好朋友。师:小朋友们,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下课。(值日生说“起立”)同学们休息。

  教学要求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读中感悟蜘蛛认定目标、坚持不懈的精神,从中受到启发。

  4、语文实践,能够正确地使用数量词语。

  重点难点

  1、学会本课生字词。

  2、感悟蜘蛛认定目标、坚持不懈的精神。

  课时划分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半、成、再、张四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重点难点

  1、学会本课生字词。

  2、感悟蜘蛛认定目标、坚持不懈的精神。

  教具准备

  生字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小朋友们,今天上课前,老师先带你们到美丽的森林里去走一走。不过你们可要看仔细了,一会你们得告诉老师,你们都看到了什么?

  2、出示挂图,学生观察。

  3、你们都看到了什么?

  4、请小朋友介绍蜘蛛,并要求学生说一说蜘蛛织网干什么?

  5、蜘蛛的网作用可大了,不过要织起这一张网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今天你们就来了解蜘蛛是怎样织网的。(板书课题)

  6、认读“蜘”、“蛛”、“网”。并指导读题目。

  二、感知课文内容

  1、出示挂图,引导学生观察:

  (1)蜘蛛遇到了什么困难?

  (2)每次结果怎样?而最终的结果又怎样?

  2、教师导入,课文是怎么写的?请同学们读课文。

  三、阅读课文

  1、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

  2、同学互相读,读准字音,认读本课的生字。

  3、指名读。

  4、听老师读,学生学着读。

  5、全班齐读。

  四、认读生字

  1、学生自由大声读课文,并要求找出生字,自己先读拼音认读。

  2、小组内交流认读的情况,互相检查,帮助正确地认读。

  3、指名反馈刚才认读的情况。

  4、教师出示生字词卡,检查全班的小朋友。

  5、指名读,其他学生评议。

  6、开火车认读。

  7、全班齐读。

  8、巩固游戏。

  五、图文结合,读理解课文

  1、出示挂图1:风

  2、观察图,学生反馈。

  (1)蜘蛛织网遇到了什么困难?

  (2)结果怎样?

  (3)蜘蛛是怎样对待的?

  3、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要求学生从文中找出相关的段落,读一读。

  4、指导感情朗读段落。

  5、同法学*其他段落。

  6、蜘蛛终于织成了网,他的心情怎样呢?

  7、指导带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落。

  六、指导写字

  1、出示要写的汉字,指名认读并组词。

  2、集体认读,巩固认知。

  3、指名说说怎么记住这些字,书写这些字时要注意什么,以及他们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4、教师总结,强调“刮”、“结”、“重”的注意点。

  5、学生写字,教师巡视辅导,提醒双姿。

  6、简单的评析。

  七、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

  2、认读生字。

  教后感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会写“间”、“终”、“实”、“结”等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