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王阁序》教案 (菁华5篇)

首页 / 教案 / | 2022-10-03 00:00:00 教案

《滕王阁序》教案1

  【设计说明】

  《滕王阁序》以语言流光溢彩、美不胜收而成为千古传诵的佳作。学*本文,可以说是一次与精美语言的“亲密接触”,达到了“文”“情”并茂。情理中又包含着深蕴,可以说是“文”“质”相得益彰,“情”“理”珠联璧合,这也是本文最大的特点。教学本文,应该把重点放在品读本文优美独到的语言上,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把握其中闪烁的思想光茫。

  对于本文,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教师讲解起来也难度不小,是由于本文诵读起来琅琅上口,但易驻足于表层形式,停留在感性层面而不能上升到理性认识。因此,在教学本文时,教师的适时引导尤为重要。

  【教学目标】

  1、学*体会本文华美的语言及其表达方式。

  2、探究宏伟壮美的意境,感受跌宕的感情变化。

  3、背诵全文。

  【教学重点】

  1、熟读成诵。

  2、了解对偶在骈文中的重要性,进行仿写训练。

  【教学难点】

  对作者复杂的情思的体悟。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悲哉秋心,萧条凄瑟,西风飒过,万木咸荒。苇叶纷下,芜杆迁黄。三五之月,新上田桑,明明若水,触目生凉。离人频顾,羁客成伤。中夜不寐,林下彷徨……”

  大家相信吗?这段文字出自一位17岁的高中生之手。他在99年的.上海市高考中取得了满分作文的好成绩!“年少而才高”。1300多年前的一位十四岁的少年也有着如此骄人的成绩。他六岁即善写文章,十四岁便科举中第。此人就是王勃。

  “行为相当浪漫,遭遇尤其悲惨”。悲惨的经历成就了王勃的才华。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他的“绝唱”《滕王阁序》。

  (解说:同年人的成功对学生更有说服力也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研读文本

  (一)品味美言

  1、听读(可以央视“子午书简”的诵读为范本)

  2、仿读(在疏通字词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

  3、男女声分角色朗读。

  齐读第一段,可从语势想见朋友如云的盛况;女生读第二段,用清丽的声音表现滕王阁的雕梁画栋,叠金铺翠,山明水秀,霞飘鹜飞;男生读第三段,用浑厚的声音读出悲而不哀的人生感悟和穷且益坚的人生追求;第四、五段齐读,体会世存知音,临别赋诗的感慨。

  (二)梳理文脉

  1、全文可分为四个部分:①由洪州地势,人才说到宴会。②写滕王阁构筑之宏,眺望之广,周围秋景之美。③写欢娱宴游引发的人生感慨。④写自己有幸与会,应命做诗。

  2、重点突破,“精加工”。(学生合作完成,教师补充总结)

  第一部分:由洪州地势,人才说到宴会。

  “南昌故郡、洪都新府”写古今之变迁;“星分翼轸”四句写空间地势之雄;“物华天宝”四句写人物之盛;接着,“雄州雾列”呼应“星分”句,“俊彩星驰”呼应“物华”句;“台隍枕夷夏之交”再承“星分”,“宾主尽东南之美”再承“物华”。多层渲染,以壮文气。

  第二部分:写滕王阁构筑之宏,眺望之广,周围秋景之美。

  “潦水尽”二语写秋景;“俨骖騑”四句写自己来到滕王阁;“层峦”以下八句,写阁在山水之间;“披绣闼”以下十句,写阁上眺览所及。其中“落霞与孤鹜齐飞”二句为描写秋景名句,展示出一幅鲜明生动的秋之图景。

  第三部分:写欢娱宴游引发的人生感慨。

  “遥襟俯畅”以下十句,写参与宴会的人。“穷睇眄于中天”,引出“天高地迥”二句,“极娱游于暇日”,引出“兴尽悲来”二语,于是紧之相承抒发身世之感,遂引用“冯唐”等四人怀才不遇而矢志之典,借他人之酒杯,浇自家之块垒。“所赖君子安贫”以下,用以勉励自己不因处境困窘而改变志节。

  第四部分:写自己有幸与会,应命做诗。

  “无路请缨”四句再说自己的遭遇。“舍簪笏”以下八句,说自己路过滕王阁,把当时宾主合在一起说;“杨意不逢”等四句言自己甚愿做诗。“呜呼”以下各句,述作序的意,以谦词作结,收束全文。

  (解说:在对文章各部分进行分析时,教师可以先给学生示范,这样,学生分析起来就有了方法依据。教师可采用小组讨论、师生质疑解答、点拨、启发等多种方式。无论采用何种方法,教师必须保证让学生自我思考自我分析,决不能越俎代庖。引导学生学会对有关文字进行“精加工”也是培养阅读理解能力的关键。只有真正理解了,背诵就会迎刃而解。)

  第二课时

  一、导入

  《滕王阁序》在唐代就已获得盛誉,流传千古。其魅力穿越千年经久不衰。其魅力缘何越千年?从语言艺术的角度看,主要是以下两点:工整的对偶和文情并茂的警句。

  (解说:本导语单刀直入,直奔主题,目的在于迅速切入本节课核心内容。)

  二、品析语言

  1、对偶品析

  读一读,感受韵律美。

  通篇骈偶,四六句为主,有时句中又自对的“当句对”使形式更见工整。声韵上讲究*仄,修辞上注重藻饰和用典,句皆对偶但内部停顿又有区别,声气流转中*添顿挫、摇曳感,音韵与典雅之美*添了此文的魅力。

  2、“警句”品味

  品一品,咂摸语言美。

  珍词丽句层见叠出,佳词隽语令人叹赏。“物华天宝,人杰地灵,高朋满座,云销雨霁,渔舟唱晚,雁阵惊寒,萍水相逢,老当益壮,穷且益坚”等成为语言奇珍,更有千古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精妙的语言之美使此文魅力倍增。

  《滕王阁序》对警句的提炼,方式灵活,不拘一格。有的是直接概括,如“物华天宝,龙光射斗牛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前者高度地概括了江西各地繁华富庶,后者形象地说明了南昌一带人才济济。有的是语句表面矛盾而意思连贯,例如:“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中的“老当益壮”和“穷且益坚”就是把“老”和“壮”,“穷”和“坚”这两个对立面,从相反相成中统一起来,突出了“贫贱不能移”的美好节操,给人以深刻的启迪。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之所以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是因为此句融三美于一体。三美奠定名句之基。①设景美:一句一景,一景一画,水天浩渺,上下浑然一色,描画出旷远的意境。②着色美:天青水碧,霞红鹜美,一红一白,色彩明丽,一静一动,相映生辉。③生机美:落霞自天而下,孤鹜自下而上,飞鸟翱翔,秋水流淌,景物鲜活。

  文中精美的语句很多,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选择,作品味赏析,不求一律。

  3、对偶句仿写练*

  ①教师根据课文情境自出若干语句要求学生对出下句。

  如:A、见秋水之浩淼; B、滕王阁中,高朋满座; C、文不加点,谁人腾蛟起凤;

  (参考答案:望长天之明彻;都督宴上,盛友如云;倚马可待,王勃绣口锦心)

  (解说:练*材料出自课文,使学生有本可依;不照搬原文,又促使学生必须动脑思考,三个句子,句式各异,基本涵盖了课文中的主要句式。)

  三、体悟情思

  本文是一篇写景佳作。此类文章的一般特点是借景抒情,情景相生。本文借写景抒**思,作者的情感感受跌宕起伏,从欣赏秋景的逸兴飞扬,之后陡落到兴尽悲来,自叹失意的低沉,最后又迸发出不坠青云之志的高亢。

  文章抒情时而低回哀切,时而激昂慷慨。王勃感叹人生的悲哀只是一时,逆境之中他仍自我砥砺,唱出一曲昂扬激越之歌。处困顿而操守不移,处逆境而壮志弥坚,勉励自己不因处境维艰而自暴自弃,这是文章最令人动容之处,也令此文历经千载超越了形式和时空。其魅力源自于困厄中坚守,失望中希望,艰难时奋进的人生情思。

  学生诵读、品析相关语句,之后交流体会。教师点读,引导重点。

  (1)“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参考答案:抒写郁结于胸的仕途失意之悲,怀才不遇之恨;从中既可感受王勃强烈的用世之心,又看到他抱负落空、政治失意后内心的悲哀和孤独。这也是一切“失路之人”共有的悲哀和孤独,极易拨响共鸣的心弦。

  (2)“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用的什么表达方式?表达何种情思?

  参考答案:议论抒情。登阁四望所见绚丽秋景,自然引发豪情逸致,而放眼浩翰宇宙,体悟天地之大,一时宇宙无尽与人生有限强烈对比,个人的渺小感,人生的短促感,无奈的宿命感,都让人悲从中来。

  (3)从“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一句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王勃?

  参考答案:王勃虽然感慨命运不公,但并未陷入伤感无法自拔,相反,此句体现出他的一种豁达,一种坚持,对理想、志节执著追求,穷而弥坚,白首不移。一介书生无法济世匡时却又积极进取,于痛苦中自励,从困厄中振奋,逆境中的吟唱叩人心扉,奏出了初唐时的生命最强音。

  四、作业设置

  1、反复背诵本文中的精彩语段,直至烂熟于心。

  2、自选某一二精美语句作寻美探究,写篇欣赏短文。

《滕王阁序》教案2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疏通文义

  2、讲解实词、虚词用法(故、尽、属、即、且、矣)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疏通文义

  教学难点:

  讲解实词、虚词用法(故、尽、属、即、且、矣)

  教学方法:

  讲析、讨论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复*检查,导入新课

  学深诵读第一段,检查作业情况

  二、学*新课,学*课文第一至第三自然段

  请学生根据课下注释,理解课文。

  教师答疑

  学生通过自读解决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重点虚词、特殊句式这些文言语法问题。首先,要求学生边读边依靠积累、依靠语感用特定的标记画出不同词法现象,然后以小组为单位,交换重点,同时共同释疑,提出难点,教师适当启发点拨。例如:“雄州雾列,俊采星驰”的“雾”“星”学生凭语感画出名词作状语的标记。“襟三江而带五湖”中的“襟”“带”两个名词的意动用法,可从“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的“宾客”点拨而来,同时巩固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三、讲解几个实、虚词的用法(见课后练*)

  故

  尽

  属

  即

  四、作业:

  课后练*二、三

  教后记:学生能够初步读懂课文

《滕王阁序》教案3

  【教学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积累重点的实词、典故和文化常识,学写简单的对联。

  2、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诵读品悟,理解景与情、“事”与情之间的关系。

  3、审美鉴赏与创造:涵咏语句,体会并描述其中的意境和蕴含的真挚情感。

  4、文化传承与理解:理解王勃失意而“自强不息”的情感,传承中华精神。

  【教学重点】

  品析写景句和典故,理解王勃蕴含在其中的情志。

  【教学难点】

  通过赏读品味语句,理解蕴含在其中的真挚情志。

  【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提问法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米兰﹒昆德拉:“生活是一棵长满可能的树。”

  【设计意图】

  抒情、激疑导入,为接下来梳理文章内容和品读情志作铺垫,也为整节课设置了一个主问题。

  二、随文解词,由“题”入“事”

  原题:《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

  第1段:洪府叙写洪州的地理和参加宴会的人员。

  第2、3段:秋日登滕王阁描写滕王阁和周边的景色。

  第4、5段:饯描写宴饮场面和触发的复杂情感。

  第6、7段:别序叙写遭际、行程,写序和诗留别。

  小结:简明的语言概括《滕王阁序》的内容。

  【设计意图】检查重点字词、典故、文化常识的预*情况,“以学定教”,也为课下文言知识积累作点拨;提升学生根据标题,快速概括、梳理文章内容的能力;整体感知课文,为下面的教学环节(缘“景”明“情”、缘“事”明“志”)打基础。

  三、品读鉴赏,缘“景”明“情”

  1、读一读:描写滕王阁和周边的景色的语句。

  感官:视觉、听觉(心理、想象)

  色彩:清、紫、翠、丹……

  空间分布:上下、远*

  2、重点品读:

  品读、解析: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寒、清、烟光、暮、紫——优美、清寒、易逝

  品读、鉴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优美动人,浑然天成——喜悦而含有伤感

  3、知人论世

  王勃的遭际:得意和失意——“兴尽悲来”

  小结:王国维:“一切景语皆情语”。

  【设计意图】品读王勃写景的精妙,感知骈文的句式和诵读特点,通过解析和鉴赏,体悟景中之情,提升理清情景关系的思维能力;引入王勃身世,验证文章的情感,巩固“文史结合”的学*方法,提升学生辩证思维的能力;解读情感,为下面的教学环节(缘“事”明“志”)作铺垫。

  四、品读感悟,缘“事”明“志”

  1、读一读:表达王勃“悲而奋发”之情的句子。

  所赖君子见机,……岂效穷途之哭?

  2、再读这段文字,在“悲而奋发”的情感基调中,读出丰富的情志。

  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乐观自信)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不忘初心)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志存高远)

  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自信乐观)

  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自信乐观)

  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高洁修身)

  ——虽然穷困失意,依然奋发图强(自信乐观、自强不息)

  小结:罗曼﹒罗兰:“真正的英雄主义,是认清了生活的真相还依然热爱生活。”

  3、依据本文内容,填写一联,赠给王勃:

  霞落鹜飞入滕王阁景尽归文士妙笔,兴尽悲来转奋**志毕现英雄襟怀。

  【设计意图】失意中能奋发,这是文章主旨情感所在,也是打动千古读者的魅力之一,所以此环节,重点通过品读典故,理解奋发的情志,进而深入理解作者在奋发中所抒发的丰富情感;填写对联,降低了难度,既训练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的能力,也强化了对本课教学重点的理解;注意呼应、回答导语中的主问题。

  五、课堂小结:

  《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一篇文章认知一位作家、一个时代、一种民族的精神风貌,升华文章主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从而增强民族文化自信,落实“立德树人”的育人要求。

  六、作业:

  1、必做:背诵2、3段,体会作者在写景中蕴含的情感。

  2、选做:

  (1)围绕“乐—悲—忧、奋、放”,比较《兰亭集序》、本文和《赤壁赋》在思想内容上的异同点,感悟唐人积极有为的时代精神。

  (2)网上查阅相关资料,试着给滕王阁或王勃写一副对联。

  【设计意图】必做题,是基础的学*内容,巩固通过诵读,品味文章情感,理解情景关系的教学内容,并强化文言语感和知识积累。选做题,是升格的学*内容,关注学生个性和学*能力的差异性;(1)主要面向偏理性的同学,重在训练辨析和创造思维能力,也兼顾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的训练;(2)则面向偏感性的同学,重在训练概括思维和语言建构与运用的能力。为了培养学生全面的能力,注意作业内容适时的调整、互换。

《滕王阁序》教案4

  教学目标:

  1.鉴赏本文的美景与真情。

  2.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和人生态度。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和人生态度。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设想:

  《滕王阁序》是千古传唱的奇文、妙文,但同时又是教学中的难文、硬文。它是骈文的优秀篇章,用典太多,文辞简奥,给学生的诵读理解带来一定的困难,为此学生必须在课前预*中做一些充分而必要的工作,如结合课下注释,读准字音、疏通文意,找出文中运用的典故,理解其意图;诵读时注意句式的错落变化、句子的节奏划分等。课堂上教学重点放在深入探究作者情感的变化以及对写景和抒情名句的鉴赏上。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古几重阳,依然天高地迥;东南一都会,正是彩彻区明。王勃兴来,诗文题阁楼,一序占千秋;我辈登临,乐趣寄山水,三江抒豪情。让我们跟随初唐四杰之一王勃一起登上滕王阁,品读其美景,赏析其真情。(展示目标)文章的全称为《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又名《滕王阁诗序》《宴滕王阁序》。这些标题已介绍了文章的内容:秋天在滕王阁举办的一次大型宴会上所作的开场白。此类文章开篇多为介绍宴会地点、*人物,极尽溢美之词,结尾多为总结全文提出号召展望未来。我们不妨来验证一番。

  二、学生齐读第一段。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内容。

  答:赞盛地、捧阎公、夸嘉宾

  三、学生自己读最后一段,归纳内容。

  答:总结陈词,回到现实,礼让他人。

  四、重点学*2-6段,这一部分才是全文的精华部分。教师配乐诵读,并预先设置问题。

  1.作者的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用文中一句话来作答。

  答: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

  2.作者因何而“兴”?

  答: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尤其是美景,集中在2-3段。

  五、赏析2-3段,男女生分读。

  提问:哪些写景的美句最能打动你?

  方法提示:

  1.诵读

  2.描述意境

  3.写景视角

  4.技巧手法

  5.相关诗句对比

  举例:

  1. “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评析:这一句写出了色彩变化之美。这两句不囿于静止的画面色彩,而着力表现水光山色的色彩变幻:寒潭之水因积水退尽而一片清明;傍晚的山峦因暮霭笼罩而呈紫色。上句设色淡雅,下句设色浓重,在色彩的浓淡对比中,突出秋日景物的特征,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

  2.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评析:这一句更是写景名句,彩霞自上而下,孤鹜自下而上,一动一静相映增辉;秋水碧而连天,长天净而映水。青天碧水,天水相接,上下一体,浑然一色。背景旷远、色彩明丽、意境浑融、超逸豪迈。该两句在句式上不但上下句相对,而且在一句中自成对偶,形成“当句对”的特点。如“潦水”对“寒潭”,“烟光”对“暮山”,“落霞”对“孤鹜”,“秋水”对“长天”,这是王勃骈文的一大特点。

  补充介绍:“王勃著《滕王阁序》时年十四。都督阎公不之信。勃虽在座,而阎公意属子婿孟学士者为之,已宿构矣。乃以纸笔巡让宾客,勃不辞让。公大怒,拂衣而起,专令人伺其下笔。第一报云:‘南昌故郡,洪都新府。’公曰:‘是亦老生常谈。’又报云:‘星分翼轸,地接衡庐。’公闻之,沉吟不言。又云:‘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公矍然而起,曰:‘此真天才,当垂不朽矣!’遂亟请宴所,极欢而罢。”(《唐摭言》卷五)

  总结:这一部分写景文笔瑰丽、手法多样,或浓或淡、或俯或仰、时远时*、有声有色,动静结合、虚实相衬,众多景物神采飞动,令人击节叹赏。

  六、鉴赏4-6段,前后分排读

  提问:

  1.景如此之美,作者为何又由兴转悲?用原句来作答。

  答:

  (1)人生苦短,盈虚有数的顿悟

  (2)众人皆乐,唯我独悲的孤苦

  (3)时运不齐,命途多舛的感叹

  (4)壮志难酬,知音不遇的痛苦

  2.你联想起了哪些类似的诗句?

  答:曹操《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苏轼《前赤壁赋》“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李白《将进酒》“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刘禹锡《西塞山怀古》“人生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等,都是用永恒不变的自然与短暂多变的人生相比照,意境博大而悲凉。

  3.面对如此境遇,王勃又用怎样的态度来对待的?用原句来回答。

  答:文以情胜,这些文句之所以脍炙人口、引人共鸣,是因为王勃写尽了世上失意人的报国无路、济世无门,也喊出了天下乐观者的不甘沉沦、豪情壮志。失望与希望兼有,追求与痛苦交织,这是从心泉中流淌出来的最纯真的情感,所以就最能拨动人的心弦。

  4.为何王勃能将这种情感写得如此真切感人?

  (介绍王勃的经历)王勃才华早露,未成年即被司刑太常伯刘祥道赞为神童,向朝廷表荐,对策高第,授朝散郎。干封初(666)为沛王李贤征为王府侍读,两年后因戏为《檄英王鸡》文,被高宗怒逐出府。随即出游巴蜀。咸亨三年(672)补虢州参军,因擅杀官奴当诛,遇赦除名。其父亦受累贬为交趾令。

  总结:怀才不用、知己难遇。笑脸后有不堪回首的坎坷经历,我们要看到他年轻背后的沧桑、辉煌背后的无奈。正因为景美情真,才使得这篇文章达到了诗与画、景与情、神与形、自然与社会、山水与人文、欢快与沉重、悲怆与奋进、低沉与昂扬的高度统一。

  七、拓展延伸:

  文以阁而名于世,阁以文而传天下。设想某一天,你与王勃相遇在滕王阁,你想对他说什么?写下给王勃的一两句话。

  对理想的执著往往在遭遇挫折时会产生巨大的痛苦,面对人生的困境,有的人以老庄、佛家的出世思想为寄托,去寻找诗意的人生,一如陶渊明;有的人执著于其中,痛苦而不能自拔,进而愤世嫉俗,玩世不恭,一如刘伶;有的人以天下为己任,勇于进取、积极向上,一如曹操。身处初唐的王勃当时很年轻,却感受到了生命的短暂,正如落霞,但即使生命如此短暂他也要以孤鹜一“飞”的矫健姿态去迎接,去挑战!他的理想更加坚定,斗志更加昂扬,他以飞翔的姿态定格于滕王阁的秋水长空,那青春的宣言响彻了历史的天空,今天听来仍旧让人怦然心动、热血沸腾。我想起了美国作家海明威在小说《老人与海》里的一句名言:“一个人生来不是被打败的,你可以消灭他,但你不可以打败他!”

  附板书:

  滕王阁序

  王勃

  兴←------------------景美

  ↓

  悲------------→情真

《滕王阁序》教案5

  学*目标

  1.了解王勃生*与作品,了解骈体文的文体特征,积累一些文化知识。

  2.掌握文中常见文言实词的意义或用法,理解典故的作用。

  3.领会情景交融的写法,感悟语言。

  4.准确把握诗人在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重难点

  1.结合注释,疏通文意,体会骈文特点。

  2.指导诵读,注意停顿,通过诵读体会文章优美的语言。

  3.利用句式特点理解实词的义项及虚词的作用。

  第一课时

  知识连接:

  第一知识背景介绍

  1.江南三大名楼

  岳阳楼、滕王阁、黄鹤楼号称江南三大名楼,有联赞曰:“洞庭月,衡岳云,巫山雨,波撼气蒸,揽天下风光,堪称独步;崔灏诗,范相记,王勃序,两楼一阁,数江南文物,各有千秋。

  2.王勃及文章写作背景

  王勃(649~675),字子安,降州龙门(现在山西河津)人,初唐文学家。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王勃才华早露,六岁即善写文章,十四岁便科举中第。被司刑太常伯刘祥道赞为神童,向朝廷表荐,对策高第,援朝散郎。沛王李贤闻其名声,邀请他作王府侍读,两年后因一篇《檄英王鸡》的游戏文章触怒了唐高宗,被逐出沛王府。因擅杀官奴而犯罪,父亲也受连累贬为交趾令。上元二年(公元675),王勃前往交趾省亲,途经南昌,正赶上当地都督阎某在滕王阁上欢宴群僚和宾客。王勃在宴会上赋诗并写了这篇著名的《滕王阁序》。两个月后,王勃渡海溺水,英年早逝。

  3.序,文体的一种。有书序、赠序、宴集序等。书序是著作或诗文前的说明或评价性文字,如南朝梁萧统的《〈文选〉序》。赠序,是指亲友间以作文相赠,表达惜别、祝愿、劝勉之意,如韩愈《送李愿归*序》,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等。宴集序,是指古人宴集时,常同赋诗,诗成后公推一人作序,这样的序叫宴集序,如王羲之《兰亭集序》。

  本文是饯别序,即临别赠言,属于赠序类的文章。

  4.骈文,是魏晋后产生的一种新文体,又称骈俪文。南北朝是骈体文的全盛时期。骈体文的表达方式与一般的散文有所不同,语言上有三方面的特点:第一是语句方面的特点,即骈偶和“四六”;第二是语音方面的特点,即*仄相对;第三是用词方面的特点,即用典和藻饰。

  第二朗读指导

  本文有四字句、六字句、七字句等,要注意朗读的节奏:

  (1)四字句只有一种情况,即二二式,如:南昌/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2)六字句的情况大致有四种,如:孟学士/之词宗;王将军/之武库。c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c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c钟鸣/鼎食/之家;青雀/黄龙/之舳。

  (3)七字句大致有四种读法,如: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c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c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一、自主学*

  1.注意下列字的读音。

  翼轸()瓯越()台隍()綮戟()懿范()襜帷()

  胜饯()潦水()俨骖騑()崇阿()绣闼()雕甍()

  云销雨霁()孤鹜()遄飞()睢园()邺水()

  2.成语积累(请在文中找,试列举)

  例如:

  一介书生一介:一个。旧时读书人自称。或对一般读书人的雅称。

  投笔从戎投:扔掉,放弃。笔:笔杆子,指文墨生涯。从戎:参军。指弃文就武,放弃文墨生涯去参加军队。出处是《后汉书?班超传》。

  高山流水原指含蓄在古琴曲里的两种喻意。后用以比喻知音或知己。也用以形容乐曲的高雅精妙。出处是《列子?汤问》。

  盛筵难再盛:盛大。筵:筵*。盛大的筵*难以再得。

  陆海潘江陆、潘:晋朝的文学家陆机、潘岳。本是称颂陆机和潘岳文才很高。后用以称颂学识渊博,才华横溢的人。

  二、交流展示(熟读课文,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1.熟悉前三段,解释黑体字词的意思。

  (1)襟三江而带五湖

  (2))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3)都督阎公之雅望

  (4)胜友如云高朋满座

  (5)宾主尽东南之美

  (6)序属三秋

  (7)披绣闼,俯雕甍

  (8)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2.试着整理后四段的重要文言现象(自主完成)

  包括内容:通假字、词类活用、特殊句式、古今异义。

  第二课时

  一、赏析第一部分

  (一)集体朗读

  (二)具体赏析(小组讨论,然后进行成果展示)

  1、阅读第一段完成以下探究:

  (1)作者是如何写洪州地理风貌的?突出了什么特点?(点拨:从古到今,由天及地再到具体地理位置)

  (2)作者是如何写人才俊美的,照应了前文的哪个词语?

  (3).文章开始不写楼台,不写宴会,而先写地势与人物,这样写有何好处?

  二、赏析第二部分

  (一)齐读课文,本部分是著名的写景段落,历来脍炙人口。你最喜欢哪些句子?找出来,并说出你喜欢的原因。

  (二)具体赏析

  1.请用自己的语言把这幅“晚秋暮色图”的意境描述出来。(自主完成)

  2.鉴赏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并展开想象,将该句扩写成百字左右的短文。(自主完成)

  3.这两段秋景的描述与传统中描写秋景的意境有什么不同?(小组讨论)

  三.作业:背诵二、三段。

  第三课时

  学*过程

  一、检查背诵。二、探究与对话

  一、阅读后四段,完成以下探究:

  (1)这两部分是由眼前的宴饮娱乐引发的人生感慨。而在写作上最大的特色是用了大量典故来叙事、抒情,有的是历史故事(事典),有的是前人文句(语典),(来自史传上的记载称事典,来自典籍上的现成语句叫语典)通读课文,找出文章引用的典故并思考抒发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感慨。

  (2)如何理解“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的思想意义

  二、达标检测

  1.下列词语中的字的读音没有错误的一组是()

  A.徐孺(rǔ)棨(qǐ)戟襜帷(wéi)星分翼轸(zhēn)

  B.萦(yíng)回胜饯(jiān)涸(hé)辙钟鸣鼎(dǐng)食

  C.东隅(yú)请缨(yīng)猖(chāng)狂衡阳之浦(fǔ)

  D.暇(xiá)日雨霁(jì)邺(yè)水遥襟甫(fǔ)畅

  2.从语音角度看,下列读音规律都相同的一组是()

  A逦迤伛偻扶摇B参差窈窕霹雳

  C舳舻徘徊逡巡D沆砀涟漪睇眄

  3.下列词语书写有错的一组是()

  A.鹤汀凫渚睢园绿竹东隅已逝

  B.落霞孤骛舸舰迷津萍水相逢

  C.棨戟遥临躬逢胜饯逸兴遄飞

  D.无路请缨星分翼轸青云之志

  4.下面两组虚词的含义和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①穷(且)益坚

  ②若属皆(且)为所虏

  ③宾主尽东南(之)美

  ④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A.①句与②句相同,③句与④句不同。

  B.①句与②句相同,③句与④句也相同。

  C.①句与②句不同,③句与④句也不同。

  D.①句与②句不同,③句与④句相同。

  5.《滕王阁序》多处用典,表意精练含蓄,根据文意,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两处用典,赞美了滕王阁所在地的物华人杰。其中,“龙光”“徐孺”还是词语的减缩。

  B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

  作者用班超投笔从戎典故暗示自己想要从军。其中,“投笔”是词语的减缩。

  C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

  “谢家之宝树”、“孟氏之芳邻”两个典故说明自己并没有谢玄那样的才华,因此也找不到孟母寻找的好邻居。

  D他日趋庭,叨陪鲤对

  典出《论语8226;季氏》,王勃在这里是说自己过些时候要到父亲那里聆听教诲。

  答案:C(“谢家之宝树”、“孟氏之芳邻”两个典故说明自己并没有谢玄那样的才华,却能在今天的宴会上结识各位名士)

  6、默写填空: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烟光凝而暮山紫。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秋水共长天一色。

  ③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

  ⑤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北海虽赊,扶摇可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滕王阁序》教案 (菁华5篇)扩展阅读


《滕王阁序》教案 (菁华5篇)(扩展1)

——《滕王阁序》教案 (菁华5篇)

《滕王阁序》教案1

  【设计说明】

  《滕王阁序》以语言流光溢彩、美不胜收而成为千古传诵的佳作。学*本文,可以说是一次与精美语言的“亲密接触”,达到了“文”“情”并茂。情理中又包含着深蕴,可以说是“文”“质”相得益彰,“情”“理”珠联璧合,这也是本文最大的特点。教学本文,应该把重点放在品读本文优美独到的语言上,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把握其中闪烁的思想光茫。

  对于本文,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教师讲解起来也难度不小,是由于本文诵读起来琅琅上口,但易驻足于表层形式,停留在感性层面而不能上升到理性认识。因此,在教学本文时,教师的适时引导尤为重要。

  【教学目标】

  1、学*体会本文华美的语言及其表达方式。

  2、探究宏伟壮美的意境,感受跌宕的感情变化。

  3、背诵全文。

  【教学重点】

  1、熟读成诵。

  2、了解对偶在骈文中的重要性,进行仿写训练。

  【教学难点】

  对作者复杂的情思的体悟。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悲哉秋心,萧条凄瑟,西风飒过,万木咸荒。苇叶纷下,芜杆迁黄。三五之月,新上田桑,明明若水,触目生凉。离人频顾,羁客成伤。中夜不寐,林下彷徨……”

  大家相信吗?这段文字出自一位17岁的高中生之手。他在99年的.上海市高考中取得了满分作文的好成绩!“年少而才高”。1300多年前的一位十四岁的少年也有着如此骄人的成绩。他六岁即善写文章,十四岁便科举中第。此人就是王勃。

  “行为相当浪漫,遭遇尤其悲惨”。悲惨的经历成就了王勃的才华。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他的“绝唱”《滕王阁序》。

  (解说:同年人的成功对学生更有说服力也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研读文本

  (一)品味美言

  1、听读(可以央视“子午书简”的诵读为范本)

  2、仿读(在疏通字词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

  3、男女声分角色朗读。

  齐读第一段,可从语势想见朋友如云的盛况;女生读第二段,用清丽的声音表现滕王阁的雕梁画栋,叠金铺翠,山明水秀,霞飘鹜飞;男生读第三段,用浑厚的声音读出悲而不哀的人生感悟和穷且益坚的人生追求;第四、五段齐读,体会世存知音,临别赋诗的感慨。

  (二)梳理文脉

  1、全文可分为四个部分:①由洪州地势,人才说到宴会。②写滕王阁构筑之宏,眺望之广,周围秋景之美。③写欢娱宴游引发的人生感慨。④写自己有幸与会,应命做诗。

  2、重点突破,“精加工”。(学生合作完成,教师补充总结)

  第一部分:由洪州地势,人才说到宴会。

  “南昌故郡、洪都新府”写古今之变迁;“星分翼轸”四句写空间地势之雄;“物华天宝”四句写人物之盛;接着,“雄州雾列”呼应“星分”句,“俊彩星驰”呼应“物华”句;“台隍枕夷夏之交”再承“星分”,“宾主尽东南之美”再承“物华”。多层渲染,以壮文气。

  第二部分:写滕王阁构筑之宏,眺望之广,周围秋景之美。

  “潦水尽”二语写秋景;“俨骖騑”四句写自己来到滕王阁;“层峦”以下八句,写阁在山水之间;“披绣闼”以下十句,写阁上眺览所及。其中“落霞与孤鹜齐飞”二句为描写秋景名句,展示出一幅鲜明生动的秋之图景。

  第三部分:写欢娱宴游引发的人生感慨。

  “遥襟俯畅”以下十句,写参与宴会的人。“穷睇眄于中天”,引出“天高地迥”二句,“极娱游于暇日”,引出“兴尽悲来”二语,于是紧之相承抒发身世之感,遂引用“冯唐”等四人怀才不遇而矢志之典,借他人之酒杯,浇自家之块垒。“所赖君子安贫”以下,用以勉励自己不因处境困窘而改变志节。

  第四部分:写自己有幸与会,应命做诗。

  “无路请缨”四句再说自己的遭遇。“舍簪笏”以下八句,说自己路过滕王阁,把当时宾主合在一起说;“杨意不逢”等四句言自己甚愿做诗。“呜呼”以下各句,述作序的意,以谦词作结,收束全文。

  (解说:在对文章各部分进行分析时,教师可以先给学生示范,这样,学生分析起来就有了方法依据。教师可采用小组讨论、师生质疑解答、点拨、启发等多种方式。无论采用何种方法,教师必须保证让学生自我思考自我分析,决不能越俎代庖。引导学生学会对有关文字进行“精加工”也是培养阅读理解能力的关键。只有真正理解了,背诵就会迎刃而解。)

  第二课时

  一、导入

  《滕王阁序》在唐代就已获得盛誉,流传千古。其魅力穿越千年经久不衰。其魅力缘何越千年?从语言艺术的角度看,主要是以下两点:工整的对偶和文情并茂的警句。

  (解说:本导语单刀直入,直奔主题,目的在于迅速切入本节课核心内容。)

  二、品析语言

  1、对偶品析

  读一读,感受韵律美。

  通篇骈偶,四六句为主,有时句中又自对的“当句对”使形式更见工整。声韵上讲究*仄,修辞上注重藻饰和用典,句皆对偶但内部停顿又有区别,声气流转中*添顿挫、摇曳感,音韵与典雅之美*添了此文的魅力。

  2、“警句”品味

  品一品,咂摸语言美。

  珍词丽句层见叠出,佳词隽语令人叹赏。“物华天宝,人杰地灵,高朋满座,云销雨霁,渔舟唱晚,雁阵惊寒,萍水相逢,老当益壮,穷且益坚”等成为语言奇珍,更有千古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精妙的语言之美使此文魅力倍增。

  《滕王阁序》对警句的提炼,方式灵活,不拘一格。有的是直接概括,如“物华天宝,龙光射斗牛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前者高度地概括了江西各地繁华富庶,后者形象地说明了南昌一带人才济济。有的是语句表面矛盾而意思连贯,例如:“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中的“老当益壮”和“穷且益坚”就是把“老”和“壮”,“穷”和“坚”这两个对立面,从相反相成中统一起来,突出了“贫贱不能移”的美好节操,给人以深刻的启迪。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之所以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是因为此句融三美于一体。三美奠定名句之基。①设景美:一句一景,一景一画,水天浩渺,上下浑然一色,描画出旷远的意境。②着色美:天青水碧,霞红鹜美,一红一白,色彩明丽,一静一动,相映生辉。③生机美:落霞自天而下,孤鹜自下而上,飞鸟翱翔,秋水流淌,景物鲜活。

  文中精美的语句很多,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选择,作品味赏析,不求一律。

  3、对偶句仿写练*

  ①教师根据课文情境自出若干语句要求学生对出下句。

  如:A、见秋水之浩淼; B、滕王阁中,高朋满座; C、文不加点,谁人腾蛟起凤;

  (参考答案:望长天之明彻;都督宴上,盛友如云;倚马可待,王勃绣口锦心)

  (解说:练*材料出自课文,使学生有本可依;不照搬原文,又促使学生必须动脑思考,三个句子,句式各异,基本涵盖了课文中的主要句式。)

  三、体悟情思

  本文是一篇写景佳作。此类文章的一般特点是借景抒情,情景相生。本文借写景抒**思,作者的情感感受跌宕起伏,从欣赏秋景的逸兴飞扬,之后陡落到兴尽悲来,自叹失意的低沉,最后又迸发出不坠青云之志的高亢。

  文章抒情时而低回哀切,时而激昂慷慨。王勃感叹人生的悲哀只是一时,逆境之中他仍自我砥砺,唱出一曲昂扬激越之歌。处困顿而操守不移,处逆境而壮志弥坚,勉励自己不因处境维艰而自暴自弃,这是文章最令人动容之处,也令此文历经千载超越了形式和时空。其魅力源自于困厄中坚守,失望中希望,艰难时奋进的人生情思。

  学生诵读、品析相关语句,之后交流体会。教师点读,引导重点。

  (1)“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参考答案:抒写郁结于胸的仕途失意之悲,怀才不遇之恨;从中既可感受王勃强烈的用世之心,又看到他抱负落空、政治失意后内心的悲哀和孤独。这也是一切“失路之人”共有的悲哀和孤独,极易拨响共鸣的心弦。

  (2)“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用的什么表达方式?表达何种情思?

  参考答案:议论抒情。登阁四望所见绚丽秋景,自然引发豪情逸致,而放眼浩翰宇宙,体悟天地之大,一时宇宙无尽与人生有限强烈对比,个人的渺小感,人生的短促感,无奈的宿命感,都让人悲从中来。

  (3)从“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一句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王勃?

  参考答案:王勃虽然感慨命运不公,但并未陷入伤感无法自拔,相反,此句体现出他的一种豁达,一种坚持,对理想、志节执著追求,穷而弥坚,白首不移。一介书生无法济世匡时却又积极进取,于痛苦中自励,从困厄中振奋,逆境中的吟唱叩人心扉,奏出了初唐时的生命最强音。

  四、作业设置

  1、反复背诵本文中的精彩语段,直至烂熟于心。

  2、自选某一二精美语句作寻美探究,写篇欣赏短文。

《滕王阁序》教案2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疏通文义

  2、讲解实词、虚词用法(故、尽、属、即、且、矣)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疏通文义

  教学难点:

  讲解实词、虚词用法(故、尽、属、即、且、矣)

  教学方法:

  讲析、讨论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复*检查,导入新课

  学深诵读第一段,检查作业情况

  二、学*新课,学*课文第一至第三自然段

  请学生根据课下注释,理解课文。

  教师答疑

  学生通过自读解决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重点虚词、特殊句式这些文言语法问题。首先,要求学生边读边依靠积累、依靠语感用特定的标记画出不同词法现象,然后以小组为单位,交换重点,同时共同释疑,提出难点,教师适当启发点拨。例如:“雄州雾列,俊采星驰”的“雾”“星”学生凭语感画出名词作状语的标记。“襟三江而带五湖”中的“襟”“带”两个名词的意动用法,可从“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的“宾客”点拨而来,同时巩固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三、讲解几个实、虚词的用法(见课后练*)

  故

  尽

  属

  即

  四、作业:

  课后练*二、三

  教后记:学生能够初步读懂课文

《滕王阁序》教案3

  【教学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积累重点的实词、典故和文化常识,学写简单的对联。

  2、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诵读品悟,理解景与情、“事”与情之间的关系。

  3、审美鉴赏与创造:涵咏语句,体会并描述其中的意境和蕴含的真挚情感。

  4、文化传承与理解:理解王勃失意而“自强不息”的情感,传承中华精神。

  【教学重点】

  品析写景句和典故,理解王勃蕴含在其中的情志。

  【教学难点】

  通过赏读品味语句,理解蕴含在其中的真挚情志。

  【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提问法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米兰﹒昆德拉:“生活是一棵长满可能的树。”

  【设计意图】

  抒情、激疑导入,为接下来梳理文章内容和品读情志作铺垫,也为整节课设置了一个主问题。

  二、随文解词,由“题”入“事”

  原题:《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

  第1段:洪府叙写洪州的地理和参加宴会的人员。

  第2、3段:秋日登滕王阁描写滕王阁和周边的景色。

  第4、5段:饯描写宴饮场面和触发的复杂情感。

  第6、7段:别序叙写遭际、行程,写序和诗留别。

  小结:简明的语言概括《滕王阁序》的内容。

  【设计意图】检查重点字词、典故、文化常识的预*情况,“以学定教”,也为课下文言知识积累作点拨;提升学生根据标题,快速概括、梳理文章内容的能力;整体感知课文,为下面的教学环节(缘“景”明“情”、缘“事”明“志”)打基础。

  三、品读鉴赏,缘“景”明“情”

  1、读一读:描写滕王阁和周边的景色的语句。

  感官:视觉、听觉(心理、想象)

  色彩:清、紫、翠、丹……

  空间分布:上下、远*

  2、重点品读:

  品读、解析: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寒、清、烟光、暮、紫——优美、清寒、易逝

  品读、鉴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优美动人,浑然天成——喜悦而含有伤感

  3、知人论世

  王勃的遭际:得意和失意——“兴尽悲来”

  小结:王国维:“一切景语皆情语”。

  【设计意图】品读王勃写景的精妙,感知骈文的句式和诵读特点,通过解析和鉴赏,体悟景中之情,提升理清情景关系的思维能力;引入王勃身世,验证文章的情感,巩固“文史结合”的学*方法,提升学生辩证思维的能力;解读情感,为下面的教学环节(缘“事”明“志”)作铺垫。

  四、品读感悟,缘“事”明“志”

  1、读一读:表达王勃“悲而奋发”之情的句子。

  所赖君子见机,……岂效穷途之哭?

  2、再读这段文字,在“悲而奋发”的情感基调中,读出丰富的情志。

  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乐观自信)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不忘初心)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志存高远)

  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自信乐观)

  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自信乐观)

  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高洁修身)

  ——虽然穷困失意,依然奋发图强(自信乐观、自强不息)

  小结:罗曼﹒罗兰:“真正的英雄主义,是认清了生活的真相还依然热爱生活。”

  3、依据本文内容,填写一联,赠给王勃:

  霞落鹜飞入滕王阁景尽归文士妙笔,兴尽悲来转奋**志毕现英雄襟怀。

  【设计意图】失意中能奋发,这是文章主旨情感所在,也是打动千古读者的魅力之一,所以此环节,重点通过品读典故,理解奋发的情志,进而深入理解作者在奋发中所抒发的丰富情感;填写对联,降低了难度,既训练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的能力,也强化了对本课教学重点的理解;注意呼应、回答导语中的主问题。

  五、课堂小结:

  《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一篇文章认知一位作家、一个时代、一种民族的精神风貌,升华文章主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从而增强民族文化自信,落实“立德树人”的育人要求。

  六、作业:

  1、必做:背诵2、3段,体会作者在写景中蕴含的情感。

  2、选做:

  (1)围绕“乐—悲—忧、奋、放”,比较《兰亭集序》、本文和《赤壁赋》在思想内容上的异同点,感悟唐人积极有为的时代精神。

  (2)网上查阅相关资料,试着给滕王阁或王勃写一副对联。

  【设计意图】必做题,是基础的学*内容,巩固通过诵读,品味文章情感,理解情景关系的教学内容,并强化文言语感和知识积累。选做题,是升格的学*内容,关注学生个性和学*能力的差异性;(1)主要面向偏理性的同学,重在训练辨析和创造思维能力,也兼顾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的训练;(2)则面向偏感性的同学,重在训练概括思维和语言建构与运用的能力。为了培养学生全面的能力,注意作业内容适时的调整、互换。

《滕王阁序》教案4

  教学目标:

  1.鉴赏本文的美景与真情。

  2.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和人生态度。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和人生态度。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设想:

  《滕王阁序》是千古传唱的奇文、妙文,但同时又是教学中的难文、硬文。它是骈文的优秀篇章,用典太多,文辞简奥,给学生的诵读理解带来一定的困难,为此学生必须在课前预*中做一些充分而必要的工作,如结合课下注释,读准字音、疏通文意,找出文中运用的典故,理解其意图;诵读时注意句式的错落变化、句子的节奏划分等。课堂上教学重点放在深入探究作者情感的变化以及对写景和抒情名句的鉴赏上。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古几重阳,依然天高地迥;东南一都会,正是彩彻区明。王勃兴来,诗文题阁楼,一序占千秋;我辈登临,乐趣寄山水,三江抒豪情。让我们跟随初唐四杰之一王勃一起登上滕王阁,品读其美景,赏析其真情。(展示目标)文章的全称为《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又名《滕王阁诗序》《宴滕王阁序》。这些标题已介绍了文章的内容:秋天在滕王阁举办的一次大型宴会上所作的开场白。此类文章开篇多为介绍宴会地点、*人物,极尽溢美之词,结尾多为总结全文提出号召展望未来。我们不妨来验证一番。

  二、学生齐读第一段。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内容。

  答:赞盛地、捧阎公、夸嘉宾

  三、学生自己读最后一段,归纳内容。

  答:总结陈词,回到现实,礼让他人。

  四、重点学*2-6段,这一部分才是全文的精华部分。教师配乐诵读,并预先设置问题。

  1.作者的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用文中一句话来作答。

  答: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

  2.作者因何而“兴”?

  答: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尤其是美景,集中在2-3段。

  五、赏析2-3段,男女生分读。

  提问:哪些写景的美句最能打动你?

  方法提示:

  1.诵读

  2.描述意境

  3.写景视角

  4.技巧手法

  5.相关诗句对比

  举例:

  1. “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评析:这一句写出了色彩变化之美。这两句不囿于静止的画面色彩,而着力表现水光山色的色彩变幻:寒潭之水因积水退尽而一片清明;傍晚的山峦因暮霭笼罩而呈紫色。上句设色淡雅,下句设色浓重,在色彩的浓淡对比中,突出秋日景物的特征,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

  2.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评析:这一句更是写景名句,彩霞自上而下,孤鹜自下而上,一动一静相映增辉;秋水碧而连天,长天净而映水。青天碧水,天水相接,上下一体,浑然一色。背景旷远、色彩明丽、意境浑融、超逸豪迈。该两句在句式上不但上下句相对,而且在一句中自成对偶,形成“当句对”的特点。如“潦水”对“寒潭”,“烟光”对“暮山”,“落霞”对“孤鹜”,“秋水”对“长天”,这是王勃骈文的一大特点。

  补充介绍:“王勃著《滕王阁序》时年十四。都督阎公不之信。勃虽在座,而阎公意属子婿孟学士者为之,已宿构矣。乃以纸笔巡让宾客,勃不辞让。公大怒,拂衣而起,专令人伺其下笔。第一报云:‘南昌故郡,洪都新府。’公曰:‘是亦老生常谈。’又报云:‘星分翼轸,地接衡庐。’公闻之,沉吟不言。又云:‘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公矍然而起,曰:‘此真天才,当垂不朽矣!’遂亟请宴所,极欢而罢。”(《唐摭言》卷五)

  总结:这一部分写景文笔瑰丽、手法多样,或浓或淡、或俯或仰、时远时*、有声有色,动静结合、虚实相衬,众多景物神采飞动,令人击节叹赏。

  六、鉴赏4-6段,前后分排读

  提问:

  1.景如此之美,作者为何又由兴转悲?用原句来作答。

  答:

  (1)人生苦短,盈虚有数的顿悟

  (2)众人皆乐,唯我独悲的孤苦

  (3)时运不齐,命途多舛的感叹

  (4)壮志难酬,知音不遇的痛苦

  2.你联想起了哪些类似的诗句?

  答:曹操《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苏轼《前赤壁赋》“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李白《将进酒》“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刘禹锡《西塞山怀古》“人生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等,都是用永恒不变的自然与短暂多变的人生相比照,意境博大而悲凉。

  3.面对如此境遇,王勃又用怎样的态度来对待的?用原句来回答。

  答:文以情胜,这些文句之所以脍炙人口、引人共鸣,是因为王勃写尽了世上失意人的报国无路、济世无门,也喊出了天下乐观者的不甘沉沦、豪情壮志。失望与希望兼有,追求与痛苦交织,这是从心泉中流淌出来的最纯真的情感,所以就最能拨动人的心弦。

  4.为何王勃能将这种情感写得如此真切感人?

  (介绍王勃的经历)王勃才华早露,未成年即被司刑太常伯刘祥道赞为神童,向朝廷表荐,对策高第,授朝散郎。干封初(666)为沛王李贤征为王府侍读,两年后因戏为《檄英王鸡》文,被高宗怒逐出府。随即出游巴蜀。咸亨三年(672)补虢州参军,因擅杀官奴当诛,遇赦除名。其父亦受累贬为交趾令。

  总结:怀才不用、知己难遇。笑脸后有不堪回首的坎坷经历,我们要看到他年轻背后的沧桑、辉煌背后的无奈。正因为景美情真,才使得这篇文章达到了诗与画、景与情、神与形、自然与社会、山水与人文、欢快与沉重、悲怆与奋进、低沉与昂扬的高度统一。

  七、拓展延伸:

  文以阁而名于世,阁以文而传天下。设想某一天,你与王勃相遇在滕王阁,你想对他说什么?写下给王勃的一两句话。

  对理想的执著往往在遭遇挫折时会产生巨大的痛苦,面对人生的困境,有的人以老庄、佛家的出世思想为寄托,去寻找诗意的人生,一如陶渊明;有的人执著于其中,痛苦而不能自拔,进而愤世嫉俗,玩世不恭,一如刘伶;有的人以天下为己任,勇于进取、积极向上,一如曹操。身处初唐的王勃当时很年轻,却感受到了生命的短暂,正如落霞,但即使生命如此短暂他也要以孤鹜一“飞”的矫健姿态去迎接,去挑战!他的理想更加坚定,斗志更加昂扬,他以飞翔的姿态定格于滕王阁的秋水长空,那青春的宣言响彻了历史的天空,今天听来仍旧让人怦然心动、热血沸腾。我想起了美国作家海明威在小说《老人与海》里的一句名言:“一个人生来不是被打败的,你可以消灭他,但你不可以打败他!”

  附板书:

  滕王阁序

  王勃

  兴←------------------景美

  ↓

  悲------------→情真

《滕王阁序》教案5

  学*目标

  1.了解王勃生*与作品,了解骈体文的文体特征,积累一些文化知识。

  2.掌握文中常见文言实词的意义或用法,理解典故的作用。

  3.领会情景交融的写法,感悟语言。

  4.准确把握诗人在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重难点

  1.结合注释,疏通文意,体会骈文特点。

  2.指导诵读,注意停顿,通过诵读体会文章优美的语言。

  3.利用句式特点理解实词的义项及虚词的作用。

  第一课时

  知识连接:

  第一知识背景介绍

  1.江南三大名楼

  岳阳楼、滕王阁、黄鹤楼号称江南三大名楼,有联赞曰:“洞庭月,衡岳云,巫山雨,波撼气蒸,揽天下风光,堪称独步;崔灏诗,范相记,王勃序,两楼一阁,数江南文物,各有千秋。

  2.王勃及文章写作背景

  王勃(649~675),字子安,降州龙门(现在山西河津)人,初唐文学家。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王勃才华早露,六岁即善写文章,十四岁便科举中第。被司刑太常伯刘祥道赞为神童,向朝廷表荐,对策高第,援朝散郎。沛王李贤闻其名声,邀请他作王府侍读,两年后因一篇《檄英王鸡》的游戏文章触怒了唐高宗,被逐出沛王府。因擅杀官奴而犯罪,父亲也受连累贬为交趾令。上元二年(公元675),王勃前往交趾省亲,途经南昌,正赶上当地都督阎某在滕王阁上欢宴群僚和宾客。王勃在宴会上赋诗并写了这篇著名的《滕王阁序》。两个月后,王勃渡海溺水,英年早逝。

  3.序,文体的一种。有书序、赠序、宴集序等。书序是著作或诗文前的说明或评价性文字,如南朝梁萧统的《〈文选〉序》。赠序,是指亲友间以作文相赠,表达惜别、祝愿、劝勉之意,如韩愈《送李愿归*序》,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等。宴集序,是指古人宴集时,常同赋诗,诗成后公推一人作序,这样的序叫宴集序,如王羲之《兰亭集序》。

  本文是饯别序,即临别赠言,属于赠序类的文章。

  4.骈文,是魏晋后产生的一种新文体,又称骈俪文。南北朝是骈体文的全盛时期。骈体文的表达方式与一般的散文有所不同,语言上有三方面的特点:第一是语句方面的特点,即骈偶和“四六”;第二是语音方面的特点,即*仄相对;第三是用词方面的特点,即用典和藻饰。

  第二朗读指导

  本文有四字句、六字句、七字句等,要注意朗读的节奏:

  (1)四字句只有一种情况,即二二式,如:南昌/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2)六字句的情况大致有四种,如:孟学士/之词宗;王将军/之武库。c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c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c钟鸣/鼎食/之家;青雀/黄龙/之舳。

  (3)七字句大致有四种读法,如: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c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c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一、自主学*

  1.注意下列字的读音。

  翼轸()瓯越()台隍()綮戟()懿范()襜帷()

  胜饯()潦水()俨骖騑()崇阿()绣闼()雕甍()

  云销雨霁()孤鹜()遄飞()睢园()邺水()

  2.成语积累(请在文中找,试列举)

  例如:

  一介书生一介:一个。旧时读书人自称。或对一般读书人的雅称。

  投笔从戎投:扔掉,放弃。笔:笔杆子,指文墨生涯。从戎:参军。指弃文就武,放弃文墨生涯去参加军队。出处是《后汉书?班超传》。

  高山流水原指含蓄在古琴曲里的两种喻意。后用以比喻知音或知己。也用以形容乐曲的高雅精妙。出处是《列子?汤问》。

  盛筵难再盛:盛大。筵:筵*。盛大的筵*难以再得。

  陆海潘江陆、潘:晋朝的文学家陆机、潘岳。本是称颂陆机和潘岳文才很高。后用以称颂学识渊博,才华横溢的人。

  二、交流展示(熟读课文,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1.熟悉前三段,解释黑体字词的意思。

  (1)襟三江而带五湖

  (2))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3)都督阎公之雅望

  (4)胜友如云高朋满座

  (5)宾主尽东南之美

  (6)序属三秋

  (7)披绣闼,俯雕甍

  (8)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2.试着整理后四段的重要文言现象(自主完成)

  包括内容:通假字、词类活用、特殊句式、古今异义。

  第二课时

  一、赏析第一部分

  (一)集体朗读

  (二)具体赏析(小组讨论,然后进行成果展示)

  1、阅读第一段完成以下探究:

  (1)作者是如何写洪州地理风貌的?突出了什么特点?(点拨:从古到今,由天及地再到具体地理位置)

  (2)作者是如何写人才俊美的,照应了前文的哪个词语?

  (3).文章开始不写楼台,不写宴会,而先写地势与人物,这样写有何好处?

  二、赏析第二部分

  (一)齐读课文,本部分是著名的写景段落,历来脍炙人口。你最喜欢哪些句子?找出来,并说出你喜欢的原因。

  (二)具体赏析

  1.请用自己的语言把这幅“晚秋暮色图”的意境描述出来。(自主完成)

  2.鉴赏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并展开想象,将该句扩写成百字左右的短文。(自主完成)

  3.这两段秋景的描述与传统中描写秋景的意境有什么不同?(小组讨论)

  三.作业:背诵二、三段。

  第三课时

  学*过程

  一、检查背诵。二、探究与对话

  一、阅读后四段,完成以下探究:

  (1)这两部分是由眼前的宴饮娱乐引发的人生感慨。而在写作上最大的特色是用了大量典故来叙事、抒情,有的是历史故事(事典),有的是前人文句(语典),(来自史传上的记载称事典,来自典籍上的现成语句叫语典)通读课文,找出文章引用的典故并思考抒发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感慨。

  (2)如何理解“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的思想意义

  二、达标检测

  1.下列词语中的字的读音没有错误的一组是()

  A.徐孺(rǔ)棨(qǐ)戟襜帷(wéi)星分翼轸(zhēn)

  B.萦(yíng)回胜饯(jiān)涸(hé)辙钟鸣鼎(dǐng)食

  C.东隅(yú)请缨(yīng)猖(chāng)狂衡阳之浦(fǔ)

  D.暇(xiá)日雨霁(jì)邺(yè)水遥襟甫(fǔ)畅

  2.从语音角度看,下列读音规律都相同的一组是()

  A逦迤伛偻扶摇B参差窈窕霹雳

  C舳舻徘徊逡巡D沆砀涟漪睇眄

  3.下列词语书写有错的一组是()

  A.鹤汀凫渚睢园绿竹东隅已逝

  B.落霞孤骛舸舰迷津萍水相逢

  C.棨戟遥临躬逢胜饯逸兴遄飞

  D.无路请缨星分翼轸青云之志

  4.下面两组虚词的含义和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①穷(且)益坚

  ②若属皆(且)为所虏

  ③宾主尽东南(之)美

  ④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A.①句与②句相同,③句与④句不同。

  B.①句与②句相同,③句与④句也相同。

  C.①句与②句不同,③句与④句也不同。

  D.①句与②句不同,③句与④句相同。

  5.《滕王阁序》多处用典,表意精练含蓄,根据文意,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两处用典,赞美了滕王阁所在地的物华人杰。其中,“龙光”“徐孺”还是词语的减缩。

  B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

  作者用班超投笔从戎典故暗示自己想要从军。其中,“投笔”是词语的减缩。

  C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

  “谢家之宝树”、“孟氏之芳邻”两个典故说明自己并没有谢玄那样的才华,因此也找不到孟母寻找的好邻居。

  D他日趋庭,叨陪鲤对

  典出《论语8226;季氏》,王勃在这里是说自己过些时候要到父亲那里聆听教诲。

  答案:C(“谢家之宝树”、“孟氏之芳邻”两个典故说明自己并没有谢玄那样的才华,却能在今天的宴会上结识各位名士)

  6、默写填空: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烟光凝而暮山紫。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秋水共长天一色。

  ③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

  ⑤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北海虽赊,扶摇可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滕王阁序》教案 (菁华5篇)(扩展2)

——滕王阁序改写作文6篇

  秋雨已经停了,层层暮云渐渐散去,太阳又洒下了它的光辉,照在这被雨水洗礼过的滕王阁上,更照在了这被雨水滋润过的大地上,使这一切充满了浓浓的美妙气息。站在腾王阁之上,张开想象的翅膀,将自己溶入到美丽的秋色之中,仿佛天地灵气正包围着自己。

  举目远眺,夕阳下的彩霞镶嵌在天地之间,伴随着孤鸟向远处慢慢延伸。奔流的江水和波动的湖光在余辉的点缀下已和漫漫长空溶为一体,极目寻求边际,却只能找到更加令人陶醉的美景。远远传来悠扬的歌声,是渔舟上的渔翁在放歌,优美的旋律伴随小小的渔船在天地间缓缓锝流动着。

  一阵鸣声惊起,那是在湖中的群雁在声声鸣唱。在这美丽的天地间跳动着的是日月的精华,翻腾着的是天地的灵气,感受到的是难以言表的美丽。

  滕王阁位于我国江西南昌,是我国三大名楼之一,它与湖北的黄鹤楼,湖南的岳阳楼共称“江南三大名楼”。

  在沿江大道上,远远就能看到雄伟的滕王阁矗立在江边,它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与赣江相互辉映。走*滕王阁,放眼望去,整个建筑雕梁画栋,金碧辉煌。正门两边的大红柱子上刻着“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是唐代著名诗人王勃写的《滕王阁序》中最有名的一句,滕王阁也因这首诗而闻名天下。

  进入正厅,一股历史的味道扑鼻而来。《人杰图》尤其壮观,上面画着80位江西历史名人。滕王阁逐层往上,有描绘名山大川的《地灵图》,有体现大唐国富民强景象的《唐会乐园》,而令我印象最深的是栩栩如生的《百蝶百花图》,看着那亦真亦假的蝴蝶,让我仿佛也化身为一只美丽的蝴蝶,在芳香扑鼻的花丛中翩翩起舞……

  不知不觉中,我登上了顶层。眼前的美景,让我不禁吟唱起唐代诗人王之涣的名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在顶层俯瞰赣江,江面宽阔,波光粼粼,远处的八一大桥,红谷滩美景尽收眼底。夕阳的余辉温柔地洒落在江面上,成群归巢的鸟儿从江面上飞过……

  眼前的一切美不胜收,我久久不能忘怀。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是唐代诗人王勃《滕王阁序》中耳熟能详的千古绝句,此篇所绘之景便就是扬名天下的滕王阁。国庆放假期间,天气晴朗,实在是重游滕王阁的好机会。

  滕王阁座落于南昌的赣江之滨,远远望去,它就像一座宝塔,气势恢宏、雄伟壮观。滕王阁始建于唐代,至今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当我走进正门的时候,映入眼帘的是红墙绿瓦、画栋飞檐、剔透门窗,其势仿若展翅欲飞的大鲲鹏。

  滕王阁共有九层,第一层的正厅嵌有大型汉白玉浮雕《时来风送滕王阁》,巧妙地将滕王阁的动人传说与历史融为一体。第二层的正厅是壁画《人杰图》,绘有自秦代至明代江西历代名人共80位,我身为江西人真为他们而感到骄傲和自豪。第三层的浮雕《唐会乐园》所释之景一片繁荣,将唐代国富民强的景象展现得淋漓尽致。第四层是表现江西山川精华的《地灵图》,苍翠的群山重重叠叠,峰峦雄伟,美不胜收。第五层是最高的明层,凭栏俯瞰,*可见仿古商业街错落有致,西侧的赣江在阳光照耀下泛起的道道金波像微微游动的千万条金蛇。极目远眺,千姿百态的高楼拔地而起,耸入蔚蓝的天空,美丽的红谷滩新区尽收眼底,令人心旷神怡。

  这就是“江南三大名楼”之首的滕王阁。“瑰伟绝特”的滕王阁,历经沧桑,在日新月异的今天,你见证“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南昌的腾飞。愿滕王阁永释光彩!

  滕王阁位于赣江东岸,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它风景奇丽,历史悠久,与黄鹤楼、岳阳楼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假期,我们来到了滕王阁,一睹滕王阁的风姿。

  走进滕王阁景区,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高大的古风建筑物。红墙、绿瓦,滕王阁的主阁在阳光下显得格外雄浑耀眼。主阁雕栏玉砌,底座是大理石台阶,栏杆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龙踞凤翔,工艺精美,有着*传统楼阁建筑的鲜明特色。拾级而上,站在高处向下回望,只见南北两面的小园子内,一棵棵苍天大树环衬着主阁,仿佛镶着一圈绿画框,更增添了滕王阁的俊秀和雅致。

  踏入主阁大厅,里面陈列着许多名家书画,一幅幅匾额、楹联、书法、绘画作品,烘托出浓郁的*文化气息。在最高层的回廊上,极目远眺,赣江水缓缓流淌,天水相接,“秋水共长天一色”的诗词意境如画卷展开在眼前。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这是王勃《滕王阁序》的开篇词,滕王阁因此而得名。历史上的滕王阁历经战乱,多次被毁坏又重建,王勃笔下所描绘的江南名楼才得以从诗词中走出来,重放异彩,成为今天的旅游文化名胜。今人把这篇名传千秋的《滕王阁序》刻在铜板上,存放于滕王阁中厅内。当我在大厅欣赏王勃的华文时,我不禁大家赞叹:“王勃的《滕王阁序》果然是旷世名篇啊!”

  “滕王高阁临江渚……物换星移几度秋。”古人王勃仿佛预见了今日豫章的繁荣。看如今,赣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隔江相望,红谷滩新区一座座现代化高楼拔地而起,一座座大桥如飞虹连接*。滚滚赣江东逝水,滕王阁带着历史文化的气韵,正与南昌这座现代化的动感都会一同焕发出灵动的光彩。

  秋日的上午,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去藤王阁景点游玩,我们来到藤王阁景点的入口,只见阳光照遍藤王阁景点入口的每一个角落,它照在入口前面宽阔的广场上,它照在入口路边青翠的松柏上,它照在入口金灿灿的石匾上。

  通过入口,顺着石级而上,我们进入藤王阁景点园内颐神洞,映入眼帘的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阆山歌:阆州城东灵山白,阆州城北玉台碧。松浮欲尽不尽云,江动将崩未崩石。此歌撰刻在石壁上,叙述了阆中当时民俗活动的盛况。

  进入慈氏洞内,映入眼帘的是杨瞻的阆苑十景:石悬崖脚尽封苔,崖碍柴门半扇开,万木茂时铺锦秀,半山*处寄亭台。云辞老树飞扬去,江抱禅岩环绕来。此歌撰刻在石壁上,表达了诗人杨瞻对滕王阁美景的赞美。

  走出颐神洞和慈氏洞,我们又顺着石级而上,只见远处有一座塔身非常的奇特,就像一个倒扣着的钵,在钵的正中心开有一个船的形状的龛,在龛的里面刻有一个坐在莲台上的佛,佛祖面目表情清晰可见,栩栩如生。它上部分是塔刹,塔的刹基一共有两层,在阁的上层是一个六棱柱,在塔的下层是由八个石雕刻成的力士在托着刹身。这座塔的高度为8.25米左右,现在考证得知这就是七级浮屠塔。

  下午,慢慢地,阳光在藤王阁景点园内消失了,同学们嘻嘻哈哈的欢笑声消失了,额头上豆大的汗珠消失了。然而我们游玩时的快乐心情却久久没有消失。

  去年五一假期,我赴江西南昌滕王阁参观游览,行程匆匆,但却令我印象深刻。

  依然极浦遥山,想见阁中帝子,滕王也好,洪武也罢,已全都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今天我们能够记住南昌,向往南昌,除了其在*革命中的丰功伟绩外,大概就是因为这一座滕王阁了。

  滕王阁,与湖北黄鹤楼、湖南岳阳楼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滕王阁雄踞南昌抚河北大道,坐落于赣江与抚河故道交汇处。依城临江,瑰伟绝特,步入阁中,仿佛置身于一座以滕王阁为主题的艺术殿堂。滕王阁主阁高57.5米,有九层,两层基座,由于滕王阁是根据“明三暗七”的形式而建造的,所以外面只看得到三层,而里面则有七层,三层明层,三层暗层,再加一层设备层。主阁两侧还建有碧瓦长廊。长廊北端为四角重檐“挹翠”亭,长廊南端为四角重檐“压江”亭。从正面看,南北两亭与主阁组成一个倚天耸立的“山”字。在第一层正厅有一幅表现王勃创作《滕王阁序》的大型汉白玉浮雕《时来风送滕王阁》,其巧妙地将滕王阁的动人传说与历史事实融为一体。第二层正厅是23.90×2.55米的大型工笔重彩壁画《人杰图》,绘有自秦至明的80位各领风骚的江西历代名人。这与第四层表现江西山川精华的《地灵图》,堪称双璧,令人叹为观止。第五层是凭栏骋目的最佳处。进入厅堂,迎面是苏东坡手书的千古名篇《滕王阁序》。每一层都有一个主题,亦都与阁有关。

  文以阁得名,阁以文传世。滕王阁因王勃的《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简称《腾王阁序》)而名贯古今,誉满天下。此时我们在感叹王勃的少年才气之余,不禁还要纪念下阎伯屿老先生。当年这位位高权重的南昌都督,设宴招待天下宾客的本意是推出自己的女婿,而王勃不请自来,吟诗作赋,但阎伯屿老先生还是爱才、惜才,使王勃得以从容地写就不朽名篇,并且派人广为传抄,流传至今。

  当我登临阁楼最高处往下看时,宽阔而*静的赣水在脚下涓涓流淌,似乎在告诉世人“逝者如斯”。此时我抬头遥望对面江岸上白雾缭绕的现代高楼,却仿佛是那海市蜃楼,亦真亦幻。滕王阁带给我的人文气息与瑰丽宏伟,使我更加膜拜这座历史名楼,以及其背后蕴含着的*历史。


《滕王阁序》教案 (菁华5篇)(扩展3)

——滕王阁序读后感6篇

  雾色缭绕,澄澈江水。来到南昌,站在滕王阁上,凉风**,举目远眺,真正领略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美景。

  滕王阁,位于南昌市沿江路赣江之滨,由唐太宗李世民之弟、滕王李元婴都督洪州时所建,故名“滕王阁”。滕王阁历来是文人雅士吟诗作赋、歌舞宴筵的场所,因而,新建的滕王阁内陈设突出了其文化楼阁的特色。贴金的“滕王阁”正匾系苏轼的墨迹,正门不锈钢长联“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为*手书。其余匾额、楹联,或集古人书法精华,或为当今名家珍品,各类大型壁画、浮雕,均体现“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主题。汉白玉浮雕《时来风送滕王阁》、古老的编钟、乐器及青铜祭品、礼器等,幽远而古雅。

  滕王阁之所以享有巨大名声,很大程度上归功于此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滕王阁序》。其作者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省河津县)人,与骆宾王、杨炯、卢照邻并称“初唐四杰”。六岁便善写文章,人称神童。据说约十五岁时被荐于朝任职。后因写文章得罪权贵而被革职。约二十六岁时前往交趾探望家父,路过南昌,赴都督阎某在滕王阁的宴会,赋诗并作序。后在赴探亲途中渡海溺水,惊悸而死。《滕王阁序》遂成为他的“绝唱”。

  王勃亦因作《滕王阁序》而名垂千古,据说作此文时亦有典故:上元二年(675年)9月9日,洪州都督阎伯于此大宴宾客,王勃恰好路过南昌,亦属邀请之列。阎本拟让其婿写阁序以夸客,故序文早已事先预备好了。但其命人取出纸笔,假意邀请在座的宾客为滕王阁写作序文,人们知道阎的意图,故意谦让,推辞不写。让至王勃时,这位年纪最轻的客人毫不客气,欣然命笔。阎都督见状,十分不满,愤怒离座挥袖而去,并嘱人监视王勃作文,随时传报。王勃开始写道:“南昌故郡,洪都新府”,阎闻报笑日:“不过老生常谈”。接着又报:“星分翼轸,地接衡庐。”阎又轻蔑地说:“无非是些旧事罢了。”又报:“襟三江而举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阎听了便沉吟不语了。接着几人连续来报,阎不由得连连点头。当报至“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时,阎情不自禁地一跃而起,赞不绝日。满座宾朋也无不叹服。全文写完后,阎的女婿却说话了,说这是前人已有的文章,不足挂齿,接着一口气把《滕王阁序》一字不漏地背了出来,使得在座之人,也对他非凡的记忆力惊奇不已。王勃听后,也暗暗佩服,但灵机一动,问道:“序文之后还有一诗,能否也将诗背将出来?”那位女婿一听,不禁张口结舌了。王勃挥笔疾书,将诗写了出来:“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朱帝暮卷西山雨。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美哉,如此诗篇!如此典故!如此名楼!飞云卧水,山影横斜;春风秋月,物宝天华!

  我站在滕王阁里,七月的南昌竟下起了雨,阁外的长江和着雨声,如唱,如泣,如吟?那雨声缠绵着我的思绪,那思绪里有着千古才子王勃的身影,更夹杂着我的爱惜、惋惜和遗憾。“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仕途不顺的他前往交趾探望父亲,一路上风餐露宿。当张灯结彩的滕王阁映入眼帘时,他将他的愁苦,他的愤懑,他的怀才不遇,连同那满腹的经纶,一并揉入了《滕王阁序》。“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里,又饱含了他多少心酸。

  “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里又有多少南昌的青山秀水。我读着吟着,深深地爱惜着,那篇华美的《滕王阁序》,道尽了南昌故郡里的美景,诉尽了王勃心中的抑郁,扬名了滕王阁,照耀了多少代的文坛!“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这滕王阁里的热闹繁华本该与他无关,阎都督为了女婿扬名而开办的一场盛宴,本是让他拿笔推谦的,他却铺纸研墨,挥毫泼墨间洋洋洒洒着“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千古名句,在座的人们惊异了,而后惋惜了,十四小儿被荐入沛王府,而就为了区区一纸的“斗鸡赋”,心胸坦荡而又才华横溢的他成了官场的牺牲品。惋惜,惋惜,除了惋惜,人们真的无言了。“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本该不属于他的繁华成就了一代才子王勃,当滕王阁一幕成为远景时,他无忧地继续着他的行程。

  可是——每一个爱才的人遗憾了,还未折柳相赠,还未道一声珍重,还未依依惜别呢……遗憾了,却也无用了。我更愿意是龙王召他作了女婿,那天的长江是否也如今天一般如唱,如泣,如吟?吟那首《滕王阁序》:南昌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涛声呢喃,传诵至今,只是再没有王勃你那清瘦的身影,年轻而骄傲的眼眸了。我站在滕王阁里,轻轻叹惜一声:千年的风雨里,王勃,你还好吗?

  我们都会对天才(神童)刮目相看,更会对他们的文章或作品产生兴趣。王勃,年少有为,初唐四杰之一,被举为神童,不到二十岁就出仕。在这里,不得不再一次用到天妒英才这个词了,在作《滕王阁序》的两月后,溺水而亡,英年早逝。惋惜之声,响彻苍穹。

  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道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情怀。王勃在《滕王阁序》中写出了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壮阔一笔。在胜景面前,他们的心灵是无法*静的,富丽的词藻跃然纸上,广阔的胸襟得到了难得的满足与震撼。内心的怒吼终于可以渲泄出来,如倾泻而下的流水,浑然一体,一气呵成。征服了当时的文才俊杰,也征服了现在的千百万人。

  远离了古代,飞机、火车、汽车取代了那沉旧的马车,便不会有俨骖騑于上路,伤风景于崇阿的体验与感受。和自然隔了一层窗,即使看得见,也听不到;身处其中,却怎么也摸不到。飞快的行驶速度,眼前的一切是模糊的,没有了仔细的观察,切身清晰的感受,就不会道出闾阁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你津,青雀黄龙之轴。更不会有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陈惊寒,声断衡阳之浦的千古佳唱。

  这壮丽的画面,大气的笔峰,对仗的文句,色彩的铺垫。动静相衬,情景相融。使我们不由自主的钻进了王勃的视野,和他一起去分离这不*凡的景象。如此的大气凌然,如此的`广阔胸襟,使我们不得不佩服他的小年龄而大胸怀。

  文章的每句话都似乎是仔细斟酌的成果,又好象一气呵成,信手拈来,博古今通今,无泄可击。

  又如: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多少文人志士都会有这样感受,心有余而力不足。他的年青气傲,他的傲视群芳,他的才华横越溢,他的思想与见解,潇洒与胸襟,终会为人所不容。时运不济,命途多歼这样总结一下,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如此的事例数不胜数。而这又能怎么样呢?我会意志越发坚定,不放弃远大崇高的志向。酌贪泉而觉,处涸辙以犹欢。

  在任何时候,都不要去否定自己,放弃了原本的梦想,要坚信天生我才必有用。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上帝关上了门,但他会给你留一扇窗。如果王勃不英年早逝,他的名声会与李杜齐名。

  在众名士之前,他也会自谦几句。表面的高兴隐藏着内心真正的伤痛。胜地不常,盛筵难再,当一切已为往事的时候,我将在何方?

  记得在小的时候,姐姐将王勃的《腾王阁序》讲得有滋有味,至今还记忆尤深,那时候似懂非懂。重读王勃的《腾王阁序》,基于其颇高的艺术成就,我感触很深。

  关于腾王阁,历代题咏很多,如唐代诗人钱起《腾王阁诗》云:“幽怀念烟水,长恨隔龙沙。今日腾王阁,分明见落霞。”宋代刘敏求的诗云:“阁中环佩知何处,游子再来春欲暮。”辛弃疾:《贺新郎;赋腾王阁》词云:“高阁临江渚。访层城,空余旧迹,黯然怀古。”唯有王勃的《腾王阁序》,成为了千古绝唱。

  这篇序言,之所以生动感人,千古传诵,在于它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其中的艺术成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在于它有诗意之每里。本文题名“序”,也是一篇典型的骈文。它进程了汉、魏以来骈文的传统,吸收了赋体的成功的艺术经验形成了规模崇丽、气象清新的风格。王勃是初唐时期具有革新意识的诗人,他的为文,也同他的诗歌创作一样,散发出一种清新友人的气息,主要表现为诗意的捕捉和意境的创造。他是以诗人的眼光来观察与腾王阁有关的事物的,而且是以诗人的心情去体验和书法真实感受的。

  他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他有远大的抱负,有人生的使命感。所以,他既能写出“落霞与孤骛齐飞”这样歌咏山河风光的佳句,同时也能抒发“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的情怀。然而,由于时代及其他方面的局限,诗人的理想不能实现,壮志难酬,免不了有“兴尽悲来”之叹,免不了要产生一种与生俱来的深沉的孤独感。正因为有这种出自内心的深沉感受,所以千百年以后,它仍然能拨响与他有某种类似体验的读者的心弦。 其次是形式之美。《文体明辩序说》中讲到:序,亦做叙,言其中善叙事理,次第有序,若丝之绪也。望比此文,发挥了“次第有序”的特点。

  全文层次清晰,守卫联贯,针线细密,次第井然,对偶工整。有些对偶从不同的侧面向心地集中于一个重点,因而有带有排比与连珠的修辞色彩。这说明,王勃写此序的手法是多种多样的,有效的增强了诗歌的韵味。

  再次是绘画之美。如果从绘画的角度来透视这篇文章,我们可以看出,本篇并不是一般性的山水游记,而是把建筑、山水、人物融会在一起的山水人物画,是一副以腾王阁为中心的全景画。作者非常注意画面的构图与布局的整体性,因为它是用文字写成的,所以很自然地把万里之外的自然景观恰当的纳入自己构思的画面中来了。

  作者充分发挥自己的艺术想象力,“三江”、“五湖”、“蛮荆”、“长安”、“吴会”,均可“抚四海于一瞬”。作者的想象超越空间的局限,他通过想象的视角遥摄各种景物,统奴全局,服务于腾王阁的描写。在构图与空间时间的关系上,作者注意到空间的深度与历史的广度,使这篇序文具有纵深的立体感。

  最后是音乐之美。在见就对偶的同时,文章还特别追求文字声调的*仄相对。如“物华天宝,龙光射斗牛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一联中的两句,也如同诗歌中的句子一样得讲求*仄相对,使全文抑扬顿挫,回环反复,具有悦耳的音乐之美。

  王勃的《腾王阁序》,最主要的是有作者的真实的感情和充实的内容,同时,它还打破了僵死陈旧的骈文割据和陈陈相因的文风,给骈文注入了新的血液,由此形成了独特的艺术成就。历史是公正和公*的,它作出了这样的评价和选择。

  初唐杰出诗人王勃,年轻时才华横溢、志向高远,性格狂放。

  话说王勃在滕王阁的宴会中一气呵成写下了千古名篇《滕王阁序》,在文章的结尾写了序诗: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自流。

  诗的最后一句故意空了一个字不写,就把序文呈给阎都督,自己带着随从就离开了滕王阁。阎都督一看少了一个字,就让在座的学士们猜测是什么字?有的人说是“水”字,有的人认为应该是“独”字。阎都督看了,都觉得不够妥当,于是派人去追王勃,请王勃把最后一个字补上,赶到驿馆,王勃的随从对来人说:“我家主人吩咐了,一字千金,不能再随便写了。”

  阎都督知道后说“人才难得,我愿意出千金买一个字”于是派人包了千两银子,自己送给王勃。王勃接过银子,故作惊讶地问:“我不是把字写全了吗?”大家都说:“那不是个空字吗?”王勃说:对呀!就是“空字呀!‘槛外长江空自流’吗!”众人恍然大悟,阎都督更是拍案叫好。

  王勃笔下的《滕王阁序》,仅仅是序,初次读完便有了如临仙境的感觉,字字珠玑,真的有些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感觉,仿佛自己真的到了滕王阁,见到了那秋光美景,感受了滕王阁的壮阔,亦感悟了人生的壮阔!

  王勃的诗,绝大部分是诉说难舍难分的心情,忧愁悲苦,所以对于王勃,我对他了解的并不多,今天读了《滕王阁序》才对他有了别样的看法,查阅了一些资料,才知道王勃是初唐四杰之一,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

  文章是在唐高宗上元二年,王勃南下,途径洪州,恰逢九九重阳,大宴滕王阁,王勃应邀赴宴,在滕王阁的即兴之作。

  前文写景,后文借景抒情。其实读滕王阁,读出的不该仅仅是对景色的留恋,更应该挖掘出文章深处以及在当时背景之下的人生感慨。

  人杰地灵,仅仅四字,便道出了对圣地贤主、嘉宾、晚宴的称赞。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一句话,就把寒潭、烟光、暮山全部描述出来,让我们感受到一幅美丽的秋光图,仿佛身临其境。

  闾阎扑地桂殿兰宫鹤汀凫渚这让我联想到了一幅工笔画,是在一次画展中看到的,大概是出自著名画家么顺利先生之手,惟妙惟肖,令人回味无穷。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与长天一色自我感觉这应该是本文的点睛之笔。动静结合,亦远亦*。

  文字如何铺排只是表面之象,真正触动千载读者的则是文字在历史与现实之间,在主体与客体之间勾勒着模糊的相似图景。

  王博文章的亮点,亦不在舞台繁华之景,而在灯火阑珊之时。王勃少年天才,新旧唐书皆言其六岁即解属文,新唐书更是颇令人生疑的记载勃九岁作《指瑕》以擿颜师古所注《汉书》之失。少年王勃已经以才高名天下,却又在志得意满之时急转直下。

  就比如他在文章中的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借以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如果不能永久的拥有,留恋之情顿生,由个人际遇引发到人生、宇宙的思考,将自己比作屈原贾谊,表圣主明时的不满。

  后来他还提到了冯唐和李广。终老始见功名的冯唐,逃避海曲的梁鸿,但最终王勃巧妙地峰回路转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来表达自己仍抱积极精神,希望有所作为。

  处卑位而思有为的心胸,引来许多文人的共鸣。韩愈曾提过壮其文辞读之可以忘忧。失意悲哀是对时代的批判,但是王勃积极壮怀,有入世的乐观精神。

  最后来说说《滕王阁序》的文体,属骈体文,但骈体文却在王勃的笔下有了新的创新,他以骈体文的基础又对文章有了新的感受和认识,自然流露,迸发出真实心声,字句绚丽!以骈体文之精彩,抒词彩之绚烂!

  一个才华横溢而又有充满着豪情大志的诗人,因为现实社会的环境和遭遇,终其一生也不能施展自己的才能去实现自己的抱负,以一生而积极进取,却往往收获在郁郁不*的季节。

  尽管诗人的炽热情怀和穷且益坚的执着令人钦敬,但也不难看出诗人要表现的,也更为强烈的却是他的才华施展。可惜是人生无常、命运多舛,或许正是由于诗人常概叹于自己的才华超群而怀才不遇,才使得他屡次遭受打击,唯以滕王阁序的怨艾嗟叹,借以壮而不虚,刚而能润,雕而不碎,按而弥坚的言志寄托。


《滕王阁序》教案 (菁华5篇)(扩展4)

——《滕王阁序》说课稿通用5篇

  一、说教材

  《滕王阁序》是高中语文教材第四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美的真谛。《滕王阁序》脍炙人口,描写了滕王阁壮美的图景,宴游的欢乐,抒发了怀才不遇的慨叹。学*本课要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树立学生学好文言文的信心,领悟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二、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的地位、作用,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和学生的`学情,我确定我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掌握“故、尽、属、且、以”等重点词和特殊句式;了解骈文的特点,理解文中运用的典故,背诵全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

  疏通文意,理清思路,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体会文章优美的语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体味山川美景,欣赏千古名句,感受美,欣赏美。

  三、说教学重难点

  依据教材的特点、教学目标及学生的实际,我制定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常见文言实词、虚词、句式,欣赏滕王阁的景美,体味《滕王阁序》句美。背诵全文。

  难点:理解文中运用的典故,体会文章优美的语言;

  四、说教法学法:

  新课标倡导合作、自主、探究的学*方式,重视学生主动地去建构知识。据此,我确定了以下的教法学法。

  1、恰当地利用学案、多媒体、营造气氛,扩大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效率。

  2、纸上得来终觉浅,圈点勾画法,不动笔墨不读书。

  3、诵读法,重视诵读教学,加强对诵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度略读和浏览,在读中学。

  4、自主合作加探究,眼耳口脑手并用。

  5、讨论法,师生、生生互动中实现思想火花的碰撞。

  五、说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激发学生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营造课堂气氛,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我设计导入如下:

  出示“中国古代四大名楼”的图片,请学生列举相关文句,明确四大名楼因这些脍炙人口的名句而名扬天下。导入学*让滕王阁名扬天下的、初唐诗人王勃一挥而成的《滕王阁序》。

  (二)简介作者出示《滕王阁序》摹本和滕王阁的精美图片,同时简介作者和骈体特点,扩充学生的相关知识,完成教学目标(1)中对骈文特点的了解。

  (三)整体感知,朗读全文

  通过播放课文朗诵带,让学生注意字音和语调、语气和断句规律,再让学生齐声朗读一遍,教指导师诵读,这一环节是教法和学法的落实。

  (四)小组合作,逐段疏通文意

  由学生四人小组共同合作,结合课文下注释和工具书自主疏通文意,教师巡视点拨,比如第一段中的:

  “襟三江而带五湖”应掌握以下词:襟、带:都是意动用法。

  此环节还可让学生找出难句、典故,相互讨论,推举一同学指出疑词难句,教师集中加以讲解。教师点拨,学生参与,手脑并用。通过此环节来突破重点难点。

  (五)小结并布置作业

  对小组合作疏通文意的情况进行总结,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把握全文框架

  (2)归纳文中文言知识。

  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归纳整理能力;通过反复的朗读,让学生自己去揣摩文章的妙处,为下节课鉴赏评价奠定基础。

  一、说教材

  《滕王阁序》这篇文章选自人教版第五册文言文单元中的古代散文单元。通过高一和高二的文言文学*,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所以本单元的单元要求是: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领略文言作品在抒情、叙事中显示出来的艺术魅力。

  二、说教学目标

  因此,我把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设定为三个:一是理清课文思路,把握文章内容;二是赏析本文中的景物描写,体会语言之美;三是理解作者在本文中所表达的感情,并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

  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合作学*、探究学*的能力,我把本课的重点设定为赏析本文中的景物描写和理解作者复杂的感情,难点是学会赏析景物描写,掌握一定的赏析技巧。

  三、说教学方法

  1、诵读法(文章属骈文,名式整齐,便于诵读。通过学生的反复朗读,不断培养他们对作品的感悟和理解能力)。

  2、点拨、归类法(如解读词语时,多以练*形式及时反馈学生的掌握情况,及时点拨总结,以巩固旧知,积累新知)。

  3、讨论法(对比较难理解的问题,如作者抒发怀才不遇的情感、融情于景的特点可通过师生讨论寻找解决途径。)

  对于文言文教学,必须以诵读为突破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所以,本课的教学,我主要采用诵读和讨论这两种方法。

  四、说教学过程

  布置课前预*:借助解释,疏通课文,了解大意。

  在完成了以上的准备工作后,我对我的课堂作以下设计:

  (一)新课导入

  为吸引学生,引起兴趣,我设置了如下的导入:

  在我们祖国这块神奇的大陆上,积淀了五千年的文化遗产,宫殿园林,楼阁庙宇,比比皆是。在这众多的人文景观中,“中国古代四大名楼”因其精美的建筑流传千古,更因为名人的游历题诗而具有了特殊的意义,名扬天下。大家知道是哪四楼吗?

  古代文人墨士都有对这四大名楼有题诗,大家学过有关崔颢的《黄鹤楼》“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有关黄鹤楼的有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有关岳阳楼的有范仲淹写的《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岳阳楼,有关滕王阁的不知大家有没有读过“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一句子?它写的就是滕王阁。这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勃的《滕王阁序》。

  (二)相关背景介绍(关于作者、关于滕王阁及文章的写作背景、骈文的文体特征和文章体裁)

  (三)诵读品析,感知文本,理清文章思路。

  1、熟读课文 —— 听录音,明确断句和读音,把握句子的节奏。

  2、 初步感知课文,学生默读课文,结合注释疏通文句(遇到问题小组内协作解决,老师在旁指导明确。)

  3、 将划分层次,明晰文章思路。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标题往往是文章展开的依据。本文全题为《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大家速读课文,看文章各段是怎样扣住题目层层展开的?

  (四)理清作者思路;

  先由学生齐读课文,并让学生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本文写了哪些内容?是按照什么顺序写成的?(给学生5分钟的时间思考。)

  通过学生回答,师生共同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本文先写洪州之美。接着介绍滕王阁的万千气象和滕王阁周围优美的自然环境、富庶祥和的生活场景。并由此写到宴会的盛况,抒发自己的人生感慨,即仕途坎坷却依然积极乐观的情怀,最后述说身世,谢主引宾。

  本位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1):扣“洪府”,概写洪州的地理风貌,引出参加宴会的人物

  第二部分(2、3):扣“秋日登阁”,写三秋时节滕王阁的万千气象以及自然人文景观。

  第三部分(4、5):扣“饯”,写宴会的盛况,抒发人生的感慨

  第四部分(6、7):扣“别”,述说自己的身世和怀才不遇的苦闷,感叹盛宴难再。

  【设计说明】本文词语丰富生疏,典故繁多,学生理解确实有难度。但教材注解十分详细,教师不宜讲读,因此让学生借助注释通读全文十分必要。同时,将预*放到课堂上,提供了学生间合作解决问题的机会,也方便了教师对预*过程的必要监控与及时指导,增强了预*效果。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一、在学生通过注释自己翻译的基础上,老师明确全文译文并对段落简要分析。

  二、重点赏析第四五自然段时,设计如下导入

  情词并茂是滕王阁序被认为是“当垂不朽”的天才之作的根本原因。这篇散文抒发了王勃什么情感?今天我们再次走进这篇美文,走进王勃的内心世界。

  三、为了分析本文流露的情感,我设置了以下问题:

  1找出文中表现王勃情感变化的句子。

  2讨论概括作者为什么 “逸兴遄飞”?

  4 这是设在胜地的一次盛会,这是有胜景助兴的一次盛宴,此情此景之下,作者却兴尽悲来,他悲什么?

  5 有人说对失意人生的悲叹是这篇文章的本质。王勃为什么会有这诸多感慨的呢?学生通过学案和手中的资料更加了解王勃的身世生*及写作背景。 6 兴和悲哪种情感才是王勃真实的内心世界?

  7 有人说:这篇文章表达了王勃强颜欢笑的无奈,你认为呢?除了悲情之外文章还流露了什么情感?请从文中找依据。

  8 这篇序文如果没有四、五两段,会不会流传千古?

  以上问题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小组讨论等多种形式解决。

  【设计说明】通过关键句的朗读,领悟文章的主题在于抒发远大的政治抱负和怀才不遇之情,忧伤但不消沉

  课堂小结:“少年心事当拿云,谁念幽寒坐呜呃”,那个才华横溢的王勃,那个壮志凌云的王勃,那个怀才不遇的王勃,如断线的纸鸢,一头栽进江里去了,不知他的灵魂可依附在了江中鱼儿身上?不知他经行处会不会开出一江的花来,让鱼儿也欣喜,让鱼儿也惆怅。

  四、知识迁移

  人生难免失意,中国历史上许多文人都遭逢过失意,他们作出了怎样的选择?

  你如何评价?如何选择?

  [设计说明]利用文章本身蕴涵的情操之美感染学生,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教文育人。这个开放性的题目,能让学生发散思维,是对学生迁移、探究和整合能力的拓展延伸。

  第三课时

  一、写作特点分析:

  ①句式错落,节奏分明 ;

  ②骈俪藻饰,文辞华美 ;

  ③运用典故,简练含蓄。

  二、名句警句品味

  1.让同学们找出本人喜欢的句子。

  2.重点分析部分有特点的句子。

  例:

  ①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②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③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④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3.增补:

  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

  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在讨论这些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充满感情的朗读自己喜欢的写景的句子和体现作者情感的句子,要读出情感,如:读“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要读出乐观向上的积极心态,语调要昂扬、高亢。

  三、总结,感受不同层面的审美

  《滕王阁序》是一篇优美的骈文,作者用富丽华美的辞藻,撑到洪州,记述盛宴,描写滕王阁的壮丽及壮美的山川美景,借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愤懑悲凉而又不甘沉沦的思想情感。

  1.物质层面(培养热爱自然的情怀)

  2.文字层面(感受故国的语言魅力,体会语言的内容和情势美)

  3.哲理层面(让同学们对王勃作出评价,与同学们一路探究人生将来)

  四、作业

  1、按要求背诵默写。

  ①后人常用来形容“怀才不遇”的名句是—————

  ②后人常用来表达坚持气节的名句是————

  ③相似于“亡羊补牢”义的名句是————

  2、仿照课文中句式,写对偶句

  A:滕王阁中,高朋满座 。———

  B:见秋水之浩淼 —————

  [设计说明]落实背诵,落实名句的运用。训练仿写加强写作能力。

  【板书设计】

  课文是语文学*的基础和依据,所有的方法实践、能力培养都离不开文本,为了能让学生更直观的把握文章结构,了解课文的内容,我设置了紧扣题目“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的板书设计。

  第一部分(1):扣“洪府” ——赞地之灵秀,述宾主之美

  第二部分(2-3):扣“秋日登阁”——绘山川美景,叙人烟富庶 第三部分(4-5):扣“饯”——写宴会盛况,抒人生感慨

  第四部分(6-7):扣“别”——感知己难遇,叹盛宴难再

  以上是我对这节课的一些教学设想。

  一、说教材

  《滕王阁序》这篇文章选自新课标人教版必修五第二单元,本单元主要学*的是古代抒情散文 。通过高一的文言文学*,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所以本单元的主要要求是: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领略文言作品在抒情、叙事中显示出来的艺术魅力。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我把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设定为三个:

  (一)、理清课文思路,把握文章内容;

  (二)、赏析本文中的景物描写,体会语言之美;

  (三)、理解作者在本文中所表达的感情,并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

  三、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合作学*和探究学*的能力,我把本课的重点确定为:

  赏析本文中的景物描写和理解作者复杂的感情。

  把本课的难点确定为:

  会赏析景物描写,掌握一定的赏析技巧。

  四、说教法和学法

  1、诵读法。(文章属骈文,句式整齐,便于诵读。通过学生的反复朗读,不断培养他们对作品的感悟和理解能力)

  2、讨论法。(对比较难理解的问题,如作者抒发怀才不遇的情感、融情于景的特点可通过师生讨论寻找解决的途径)

  对于文言文教学,必须以诵读为突破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所以,本课的教学,我主要采用诵读和讨论这两种方法。

  五、说教学过程

  本课教学计划分三课时

  布置课前预*:借助课文注释,疏通课文,了解大意。

  在完成了以上的准备工作后,我对本课的教学过程作以下设计:

  (一)新课导入

  在我们祖国这块神奇的土地上,积淀了五千多年的文化遗产,宫殿园林,楼阁庙宇,比比皆是。在这众多的人文景观中,“江南三大名楼”因其精美的建筑流传千古,更因为名人的游历题诗而具有了特殊的意义,名扬天下。大家知道是哪三楼吗?

  生答:湖北黄鹤楼、湖南岳阳楼、江西滕王阁

  古代文人墨客对这三大名楼都有题诗。大家都知道哪些?

  生答: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

  这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勃的《滕王阁序》。

  同时设计一组图片让学生欣赏。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对本文的学*兴趣。

  (二)相关内容介绍

  1、解题:介绍序,序是文体的一种。有书序、赠序、宴集序等。本文是饯别序,即临别赠言,属于赠序类的文章。

  2、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王勃(649-675),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初唐文学家。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王勃才华早露,六岁即善写文章,十四岁便科举中第。被司刑太常伯刘祥道赞为神童,向朝廷表荐,对策高第,援朝散郎。沛王李贤闻其名声,邀请他作王府侍读,两年后因一篇《檄英王鸡》的游戏文章触怒了唐高宗,被逐出沛王府。后因擅杀官奴而犯罪,父亲也受连累,贬为交趾令。上元二年(公元675年),王勃前往交趾省亲,途径南昌,正赶上当地都督阎某在滕王客上欢宴群僚和宾客。王勃在宴会上赋诗并写了这篇著名的《滕王客序》。两个月后,王勃渡海溺水,英年早逝。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了解与本文相关的文学常识及作者背景,促进学生对课

  文内容的理解。

  (三)诵读品析,感知文本,理清文章思路。

  1、听flash朗读,明确断句和读音,把握句子的节奏,体会骈文在句式和音韵上的特点。

  2、初步感知课文,结合注释疏通文句(遇到问题,小组内协作解决,老师在旁指导明确。)

  3、在下列提示下将文章划分层次,明晰文章思路。

  【提示】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标题往往是文章展开的依据。本文全题为《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大家速读课文,看文章各段是怎样扣住题目层层展开的?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整体感知文章的写作思路,从而尽快地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四)理清文章思路

  先由学生齐读课文,并让学生思考问题:本文写了哪些内容?是按照什么顺序写成的?(给学生5分钟的时间思考。)

  通过学生回答,师生共同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本文先写洪州之美。接着介绍滕王阁的万千气象和滕王阁周围优美的自然环境、富庶祥和的生活场景。并由此写到宴会的盛况,抒发自己的人生感慨,即仕途坎坷却依然积极乐观的情怀,最后述说身世,谢主引宾。

  本文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1):扣“洪府”,概写洪州的地理风貌,引出参加宴会的人物 第二部分(2、3):扣“秋日登阁”,写三秋时节滕王阁的万千气象以及自然人文景观。

  第三部分(4、5):扣“饯”,写宴会的盛况,抒发人生的感慨

  第四部分(6、7):扣“别”,述说自己的身世和怀才不遇的苦闷,感叹盛宴难再。

  ? 设计说明:本文词语丰富而生疏,典故繁多,学生理解确实有难度,但教材注解十分详细,教师不宜讲读,因此让学生在课前借助注释通读全文十分必要。同时,将此问题放到课堂上,提供了学生间合作解决问题的机会,也方便了教师对解答过程的必要监控与及时指导,增强了学*效果。

  (五)赏析重点段落(2、3段)

  1、学生分四人一组讨论:作者按照怎样的思路写滕王阁的壮丽及其周围的风光。

  2、学生先朗读这两段,划出描写滕王阁的宏伟构筑及周围美丽秋景的句子。然后讨论本部分是怎样将叙事、写景与抒情融合在一起的?

  3、学生仔细品味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所选景象的特点及所描写的意境的特色,展开想象,将该句扩写成百字左右的短文。注意语言要有文采。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诵读法和讨论法,赏析本文中的景物描写,体会语言之美。

  (六)探究重点段落(4、5段)

  1、找出文中表现王勃情感变化的句子。

  2、这是设在胜地的一次盛会,这是有胜景助兴的一次盛宴,此情此景之下,作者却兴尽悲来,他悲什么?

  3、兴和悲哪种情感才是王勃真实的内心世界?

  4、有人说:这篇文章表达了王勃强颜欢笑的无奈,你认为呢?除了悲情之外文章还流露了什么情感?请从文中找依据。

  5、这篇序文如果没有四、五两段,会不会流传千古?

  以上问题通过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小组讨论等多种形式解决。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诵读法和讨论法,理解作者在本文中所表达的感情,并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七)写作特点分析

  分析下列四句,分析骈文的写作特点。

  ①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②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③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④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1、句式错落,音韵和谐

  2、骈俪藻饰,文辞华美

  3、多用典故,简练含蓄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具体句子,把握骈文的写作特点。

  (八)、总结全文,感受不同层面的审美

  《滕王阁序》是一篇优美的骈文,作者用富丽华美的辞藻,记述盛宴,描写滕王阁壮丽的山川美景,借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愤懑悲凉而又不甘沉沦的思想情感。

  1.物质层面(培养热爱自然的情怀)

  2.文字层面(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体会语言的内容和情势美)

  3.哲理层面(让同学们对王勃作出评价,与同学们一路探究人生未来) ? 设计意图:通过对全文的总结,引导学生提升自己的审美层次,从而实现新课标对学生的更高要求。

  (九)、拓展延伸

  人生难免失意,中国历史上许多文人都遭遇过失意,他们作出了怎样的选择?你如何评价?如何选择?

  设计意图:利用文章本身蕴涵的情操之美感染学生,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从而达到教文育人的目的。这是个开放性的题目,能让学生发散思维,是对学生迁移、整合和探究能力的拓展延伸。

  六、说板书设计

  滕王阁序

  王勃

  (1):扣“洪府” ——赞地之灵秀,述宾主之美

  (2-3):扣“秋日登阁”——绘山川美景,叙人烟富庶

  (4-5):扣“饯”——写宴会盛况,抒人生感慨

  (6-7):扣“别”——感知己难遇,叹盛宴难再

  设计说明:紧扣题目《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简洁直观,便于学生快速把握文章结构,了解文章内容。

  一、说教材

  本课是一篇骈体文性质的抒情散文,骈体文的文体特征和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本文的文言知识;

  (2)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背诵精彩段落;

  (3)了解骈文的两大特征——对偶与用典

  2、过程与方法:

  学会分类积累文言知识和作文素材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志寸高远、穷且益坚的精神品质

  三、说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掌握本文的文言知识;

  (2)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背诵精彩段落;

  (3)培养志寸高远、百折不挠的精神品质

  2、教学难点:

  了解对偶与用典

  四、说教法学法

  诵读法、合作探究法都会用到,最重要的是能调动起学生学*文言文的积极性,让教与学都落到实处。

  五、说教学过程

  根据文本所处位置及内容含量,我将使用两个课时讲授本文,第一个课时着重疏通文意,积累文言知识;第二个课时重在品味语言,体会作者情感。

  第一课时

  1、导入:通过大家都学*过的人教版必修七年级所学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引出对王勃的介绍。学生对王勃并不陌生,在课前又查阅过相关资料,此处就由学生起来讲述,教师补充。

  王勃(650—676),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省河津县)人。隋末文中子王通之孙。六岁能文,未冠应幽素科及第,授朝散郎,为沛王(李贤)府修撰。因作文得罪高宗被逐,漫游蜀中,客于剑南,后补虢州参军。又因私杀官奴获死罪,遇赦除名,父福畦受累贬交趾令。勃渡南海省父,溺水受惊而死。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其诗气象浑厚,音律谐畅,开初唐新风,尤以五言律诗为工;其骈文绘章絺句,对仗精工,《滕王阁序》极负盛名。于“四杰”之中,王勃成就。诗文集早佚,明人辑有《王子安集》。

  2、全班齐读课文,教师纠正读音错误,学生读后找出文中写景段落(2、3)。此处按照长文短教,难文精教的原则,不求面面俱到,重点让学生掌握积累文言知识的方法,在继续学*中举一反三。

  教师按照“重点实、虚词”、“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固定/特殊句式”六大类范讲第2段。

  例: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骖騑于上路

  3、全班诵读第3段,之后同桌之间讨论或个人独立查阅资料,按照老师范讲第2段的模式,在教师引导下完成第3段的学*。

  学生课下在笔记本上独立完成课文剩下段落文言知识的积累,此项任务要列入课外作业,教师要及时检查,并作出负责的反馈和评价,可结合本册书后面“梳理探究”模块中《文言词语和句式》来讲解,使学生养成*惯。当然,这个好*惯从初学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时就要养成,长期积累,必出成绩。

  4、全班齐读2、3段,乘胜追击,试着背诵,减轻课下背诵负担,同时巩固加深已学知识。

  第二课时

  1、全班背诵2、3段,简要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

  2、 《滕王阁序》流传千古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特别是写景,颇有特色,作者精心构画,苦苦经营运用灵活多变的手法描写山水,体现了一定的美学特征和深厚的语言功底,板书“四美”:

  远*变化之美

  四美上下浑成之美

  3、在讲“四美”时,带领学生品味本文富有特色的语言,就此引入对骈文知识的讲解。

  骈体文是中国文学特有的一种文体,又称骈俪文。骈文多以四六字句为主,兼用杂言,所以唐宋以后也称骈文为“四六文”。这种文体的基本特点在于:全篇以对偶句为主,注重辞采,句法整齐,多用典故,讲究声律。骈体文形成于魏晋,南北朝是全盛时代,成为文章的正宗,中唐古文运动兴起才逐渐走向衰落。

  (1)语句方面的特点:骈偶与“四六”(可联系必修一中“梳理探究“板块中《奇妙的对联》一文进行讲解分析)

  A、骈偶:即对仗。骈偶的基本要求是句法结构的相互对称,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复句对复句。例如:披绣闼,俯雕甍。

  B、“四六”:即骈体文一般是四字句和六字句。这就决定了对仗的句式特点相应为四字句对四字句,六字句对六字句。

  (2)用词方面的特点:用典与藻饰

  藻饰在讲述“四美”时我们已领略一二,至于文中随处可见的用典,一见作者之才,二显作者之情,那么作者究竟抒发了怎样的情呢?

  4、生齐读4、5、6段。教师将全班学生分成三组:

  A组学生整理第4段典故,发现“怀才不遇的悲愤之情”;

  B组学生整理第5段典故,归结“不甘沉沦的豪情壮志”;

  C组学生整理第6段典故,明确“在恭维中表达知遇情怀”。

  5、总结:文章抒情部分表现出两种感情基调:一方面因怀才不遇而悲伤失落;另一方面保持乐观心态,对未来寄予厚望。这也正是本文的可贵之处,由此我们也可挖掘出三类写作素材(这也是我对解决当今学生所头疼的“一怕文言文,二怕周树人,三怕写作文”的一次探索),并要求学生任选其中一个角度写成周记:(1)素材一

  “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少有奇才。他六岁就会写文章,9岁读颜氏《汉书》,写《指瑕》一文,指出颜注的错误,受到长辈先生们的称赞。14岁举幽素科,授朝散郎,做沛王府修撰。乾封初年,为沛王李贤征为王府侍读,两年后因对《檄英王鸡》文,被高宗怒逐出府。随即出游巴蜀。咸亨三年补虢州参军,因擅杀官司奴当诛,遇赦除名。其父也受累贬为交趾令。可以说王勃短暂的一生,挫折不断,他渴盼施展才华,渴盼别人的理解和同情。但世态炎凉,遭遇挫折的人却往往感到别人在远离自己,于是王勃那种孤独无依、愤懑悲凉的心情,在《滕王阁序》中流露了出来。

  写作应用

  (1)素材一

  ①自古圣贤皆寂寞

  ②千里马与伯乐

  ③不拘一格降人才

  ④人才与社会等

  (2)素材二

  历来有志之士对自己的理想总是能尽量克服困难执著地去追求,就算在郁郁不得志的逆境当中也自励志节,不甘沉沦。王勃就是这样,怀才不遇,屡遭挫折,不自暴自弃,难能可贵。

  写作应用:

  ①逆境成才

  ②身处逆境不坠青云之志

  ③自励志节,不甘沉沦者赞

  (3)素材三

  在滕王阁宴会上,王勃没有过分渲染个人的痛楚,而是借冯唐、李广等到名人来安慰自己,也安慰天下失意之人,并且用“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来勉励同仁。

  写作应用:

  ①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

  ②心态

  ③人心最坚强

  ④失意不失志等

  (4)素材四

  王勃写的《滕王阁诗》通过对滕王阁昔日盛景和今朝衰落的对比描写,抒发了自己对韶华易逝的感慨之情,表达了作者渴望建功立业、流芳后世的心愿。 写作应用:

  ①入世与出世

  ②建功立业,流芳后世

  ③追求

  ④人生的境界

  ⑤人不能失却抱负

  ⑥向上是人生的动力等

  6、课后作业:学生整理本文成语、典故。

  六、说教学反思

  本课设计立足文本,重点突出,克服琐细与面面俱到;同时又做到步步为营,稳扎稳打,加强积累,力图让学生在高考中能够厚积薄发,游刃有余,同时也从作者的精神境界中得到陶冶和升华!

  《滕王阁序》的用典

  1、言简意赅,含蓄有味——明用

  所谓明用,就是用典故的字面意思,并将其所具有的特殊含义加以扩大,变为泛指。《滕王阁序》中的“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虚;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天柱高而北辰远”等句中的用典即属明用典故。

  “龙光”之典见于《晋书·张华传》,张华因斗、牛二星间有紫气照射而在地下掘得龙泉、太阿两剑,两剑的夺目光芒即龙光。“徐孺”之典见于《后汉书·徐穉传》,东汉名士陈蕃任豫章太守时不接来客,惟因家贫在家种地而不肯做官的徐穉来访,才设一睡榻留宿。“紫电”之典见《古今注·舆服篇》,吴大皇帝有宝剑六把,其二名紫电。

  “清霜”之典见《西京杂记》,汉高祖斩白蛇用的剑,12年磨一次,剑刃锋利如霜雪般白亮。“天柱”之典见《神异经》,昆仑山上有铜柱,其高入天,称为天柱。“北辰”之典见《论语·为政》,“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这里指北极星,喻指国君。以上明用的典故,实现了表达上“意婉而尽,藻丽而富,气畅而凝”(刘勰《文心雕龙》语)的效果,可谓言简意丰,辞约蕴寓。

  2、隐括旨义,旨冥句中——暗用

  暗用指引典不直录原文,而化成自己的语言,使典故贴*语境,又不违原意,起到恰当而曲折地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效果。《滕王阁序》中的“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孟尝高洁,空余抱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等句的用典即属暗用典故。

  “冯唐”“李广”两典见《史记》,“梁鸿”“孟尝”两典见《后汉书》。这几个典故比较熟悉,本文不再详解。“贪泉”之典见《晋书·吴隐之佳》,广州北20里的石门有水叫贪泉,据称人饮此水必起贪得无厌之心,吴隐之至此,取泉水饮,并赋诗一首:“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涸辙”之典见《庄子·外物》,此为语典,车辙无水,故曰涸辙,此处喻穷困的境遇。“阮籍”之典见《晋书·阮籍传》,身处魏晋间的阮籍,因不满于司马氏,便以饮酒来掩饰自己,以免被害,他常自己驾车外出,也不顺着路走,当前面有什么障碍不能前进时,就痛苦着回来。

  以上这些典故,或事或语,均由王勃化用为自己的语言,而用典中所蕴涵的却是作者不为当世所用的自怨自叹的复杂情感。但又由于王勃借用了“贪泉”“涸辙”之典,把自己强行振作、不甘颓废的信念表露无遗。

  3、说古喻今,比况自身——化用

  化用即点化后使用。这是一种作者将叙事详备,文字较长的事典合理化简点睛,以简驭繁地表达情感的用典方法。《滕王阁序》中“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句即属典故的化用。

  “杨意不逢”之典见《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汉朝杨得意禀告汉武帝,说《子虚赋》为司马相如所作,武帝召见相如,“天子大悦,飘飘有凌云之气”,而杨得意却仍做个掌管猎犬的小官。“钟期既遇”之典见《列子·汤问》,上古伯牙鼓琴,志在高山流水,只有钟子期知其音。

  以上两个化用典故,涵蕴深刻。只有26岁的王勃受邀作序,但面对自己“时运不齐,命途多舛”,不禁兴尽悲来,又不便直说,乃妙笔生花,化用典故,虽说的是古,而喻的却是今,可谓比况自如,毫无斧凿之痕。

  4、多典浓缩,加强效果——连用

  连用是指作者为了加强表达效果而在一句之中驱遣几个典故来表达思想感情的用典方式。《滕王阁序》中典故连用的句子较多,下面仅举一例:“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他日趋庭,叨陪鲤对;今兹捧袂,喜托龙门”句中连用四个典故,表明作者幸蒙阎公垂青,得以即*命笔,施展才华的感激之情。

  “谢家宝树”之典见《世说新语·言语》,谢安问子侄们,人们为什么总希望子弟好?侄子谢玄答曰:“譬如芝兰玉树,欲使其生于庭阶耳。”玉树即宝树,比喻不辱门庭的好子弟。“孟氏芳邻”之典见《烈女传·母仪篇》,据说孟母为教育儿子而三迁择邻。“鲤对”之典见《论语·季氏》,孔子曾立于庭中,其子孔鲤“趋而过庭”,孔子教诲他应学*《诗》《礼》。“龙门”之典见《后汉书·李膺传》:膺以声名自高,士有被其容接者,名为登龙门。”以上四个典故在句中连用,极恰当地表达出了年轻的王勃受宠若惊而又自怨自叹的复杂心理,而且这几个用典或正或反,给人以一气贯之的畅快淋漓之感。

  一、说教材

  《滕王阁序》这篇文章选自新课标人教版必修五第二单元,本单元主要学*的是古代抒情散文。通过高一的文言文学*,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所以本单元的主要要求是: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领略文言作品在抒情、叙事中显示出来的艺术魅力。

  、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我把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设定为三个:

  (一)、理清课文思路,把握文章内容;

  (二)、赏析本文中的景物描写,体会语言之美;

  (三)、理解作者在本文中所表达的感情,并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

  三、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合作学*和探究学*的能力,我把本课的重点确定为:

  赏析本文中的景物描写和理解作者复杂的感情。

  把本课的难点确定为:

  会赏析景物描写,掌握一定的赏析技巧。

  四、说教法和学法

  1、诵读法。(文章属骈文,句式整齐,便于诵读。通过学生的反复朗读,不断培养他们对作品的感悟和理解能力)

  2、讨论法。(对比较难理解的问题,如作者抒发怀才不遇的情感、融情于景的特点可通过师生讨论寻找解决的途径)

  对于文言文教学,必须以诵读为突破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所以,本课的教学,我主要采用诵读和讨论这两种方法。

  五、说教学过程

  本课教学计划分三课时

  布置课前预*:借助课文注释,疏通课文,了解大意。

  在完成了以上的准备工作后,我对本课的教学过程作以下设计:

  (一)新课导入

  在我们祖国这块神奇的土地上,积淀了五千多年的文化遗产,宫殿园林,楼阁庙宇,比比皆是。在这众多的人文景观中,“江南三大名楼”因其精美的建筑流传千古,更因为名人的游历题诗而具有了特殊的意义,名扬天下。大家知道是哪三楼吗?

  生答:湖北黄鹤楼、湖南岳阳楼、江西滕王阁

  古代文人墨客对这三大名楼都有题诗。大家都知道哪些?

  生答: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

  这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勃的《滕王阁序》。

  同时设计一组图片让学生欣赏。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对本文的学*兴趣。

  (二)相关内容介绍

  1、解题:介绍序,序是文体的一种。有书序、赠序、宴集序等。本文是饯别序,即临别赠言,属于赠序类的文章。

  2、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王勃(649-675),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初唐文学家。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王勃才华早露,六岁即善写文章,十四岁便科举中第。被司刑太常伯刘祥道赞为神童,向朝廷表荐,对策高第,援朝散郎。沛王李贤闻其名声,邀请他作王府侍读,两年后因一篇《檄英王鸡》的游戏文章触怒了唐高宗,被逐出沛王府。后因擅杀官奴而犯罪,父亲也受连累,贬为交趾令。上元二年(公元675年),王勃前往交趾省亲,途径南昌,正赶上当地都督阎某在滕王客上欢宴群僚和宾客。王勃在宴会上赋诗并写了这篇著名的《滕王客序》。两个月后,王勃渡海溺水,英年早逝。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了解与本文相关的文学常识及作者背景,促进学生对课

  文内容的理解。

  (三)诵读品析,感知文本,理清文章思路。

  1、听flash朗读,明确断句和读音,把握句子的节奏,体会骈文在句式和音韵上的特点。

  2、初步感知课文,结合注释疏通文句(遇到问题,小组内协作解决,老师在旁指导明确。)

  3、在下列提示下将文章划分层次,明晰文章思路。

  【提示】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标题往往是文章展开的依据。本文全题为《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大家速读课文,看文章各段是怎样扣住题目层层展开的?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整体感知文章的写作思路,从而尽快地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四)理清文章思路

  先由学生齐读课文,并让学生思考问题:本文写了哪些内容?是按照什么顺序写成的?(给学生5分钟的时间思考。)

  通过学生回答,师生共同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本文先写洪州之美。接着介绍滕王阁的万千气象和滕王阁周围优美的自然环境、富庶祥和的生活场景。并由此写到宴会的盛况,抒发自己的人生感慨,即仕途坎坷却依然积极乐观的情怀,最后述说身世,谢主引宾。

  本文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1):扣“洪府”,概写洪州的地理风貌,引出参加宴会的人物第二部分(2、3):扣“秋日登阁”,写三秋时节滕王阁的万千气象以及自然人文景观。

  第三部分(4、5):扣“饯”,写宴会的盛况,抒发人生的感慨

  第四部分(6、7):扣“别”,述说自己的身世和怀才不遇的苦闷,感叹盛宴难再。

  ?设计说明:本文词语丰富而生疏,典故繁多,学生理解确实有难度,但教材注解十分详细,教师不宜讲读,因此让学生在课前借助注释通读全文十分必要。同时,将此问题放到课堂上,提供了学生间合作解决问题的机会,也方便了教师对解答过程的必要监控与及时指导,增强了学*效果。

  (五)赏析重点段落(2、3段)

  1、学生分四人一组讨论:作者按照怎样的思路写滕王阁的壮丽及其周围的风光。

  2、学生先朗读这两段,划出描写滕王阁的宏伟构筑及周围美丽秋景的句子。然后讨论本部分是怎样将叙事、写景与抒情融合在一起的?

  3、学生仔细品味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所选景象的特点及所描写的意境的特色,展开想象,将该句扩写成百字左右的短文。注意语言要有文采。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诵读法和讨论法,赏析本文中的景物描写,体会语言之美。

  (六)探究重点段落(4、5段)

  1、找出文中表现王勃情感变化的句子。

  2、这是设在胜地的一次盛会,这是有胜景助兴的一次盛宴,此情此景之下,作者却兴尽悲来,他悲什么?

  3、兴和悲哪种情感才是王勃真实的内心世界?

  4、有人说:这篇文章表达了王勃强颜欢笑的无奈,你认为呢?除了悲情之外文章还流露了什么情感?请从文中找依据。

  5、这篇序文如果没有四、五两段,会不会流传千古?

  以上问题通过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小组讨论等多种形式解决。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诵读法和讨论法,理解作者在本文中所表达的感情,并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七)写作特点分析

  分析下列四句,分析骈文的写作特点。

  ①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②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③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④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1、句式错落,音韵和谐

  2、骈俪藻饰,文辞华美

  3、多用典故,简练含蓄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具体句子,把握骈文的写作特点。

  (八)、总结全文,感受不同层面的审美

  《滕王阁序》是一篇优美的骈文,作者用富丽华美的辞藻,记述盛宴,描写滕王阁壮丽的山川美景,借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愤懑悲凉而又不甘沉沦的思想情感。

  1.物质层面(培养热爱自然的情怀)

  2.文字层面(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体会语言的内容和情势美)

  3.哲理层面(让同学们对王勃作出评价,与同学们一路探究人生未来)?设计意图:通过对全文的总结,引导学生提升自己的审美层次,从而实现新课标对学生的更高要求。

  (九)、拓展延伸

  人生难免失意,中国历史上许多文人都遭遇过失意,他们作出了怎样的选择?你如何评价?如何选择?

  设计意图:利用文章本身蕴涵的情操之美感染学生,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从而达到教文育人的目的。这是个开放性的题目,能让学生发散思维,是对学生迁移、整合和探究能力的拓展延伸。

  六、说板书设计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