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美术神奇的水教案 (菁华3篇)

首页 / 教案 / | 2022-11-09 00:00:00 教案,美术,大班

大班美术神奇的水教案1

  活动目标:

  1、感受、梳理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

  2、能把熟知的大自然某些事物,大胆的运用水粉画美术方式表现出来,进一步提高绘画兴趣和审美意识。

  3、大胆尝试绘画,并用对称的方法进行装饰。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5、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

  活动重点:

  1、感受、梳理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热爱大自然。

  2、能够大胆的运用水粉画方式表现大自然的美。

  活动难点:

  运用水粉方式表现大自然美的同时,能从他人的作品中学*对自己有用的经验并学会正确的评价自己及他人的作品。

  活动准备:

  材料:事先对大自然有大体的了解,部分动植物的图片、棉棒若干、水粉纸、调色盘、水粉颜料、小抹布等。

  活动过程:

  一、回忆答自然的美丽和神奇,引发作画兴趣。

  我首先提出问题:“孩子们,你们了解的大自然是什么样子的?”孩子们的回答是:“有许多的植物和动物……”我提议:我们一起把看到的、喜欢的大自然的事物用多彩的水粉画出来,好不好?”我的提议得到了孩子们的认可,绘画的欲望立刻被调动了起来。

  二、发放材料鼓励幼儿大胆用水粉进行绘画,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

  1、出示教师作品,引导幼儿观察水粉画简单的绘画方法。

  2、讲述绘画的具体要求:姿势及卫生等等。

  3、鼓励幼儿大胆作画

  在整个绘画创作过程中,我充当的是一个参与者、引导者、支持者的多重角色。幼儿依据自己的已有经验来选择绘画内容,通过现场绘画让幼儿通过对事物的观察大胆表现,从而幼儿想象力、观察力都有很大提高。幼儿亲身在感受和体验水粉绘画的过程中,水粉绘画的技巧同样有所提高。

  三、交流欣赏作品

  这个环节中,首先通过幼儿展示自己的画,自我讲述所画的内容,让幼儿彼此之间进行交流、分享体验成功感。在幼儿交流过程中,教师有针对性的选材、构图、线条、情感几方面进行评价,丰富幼儿的认识,提升经验。

  活动延伸:

  将孩子们的绘画作品摆放在走廊里,供家长及幼儿参观欣赏,促进家园合作。

  活动反思:

  在本次艺术活动中,我充分尊重孩子的生活和活动,选取孩子熟悉的活动作为操作的内容,使活动自然拓展、延伸。充分调动幼儿主动、积极的参与活动,为每一名幼儿都提供了参与的机会。活动中,幼儿带着愉快的情感体验参与创作,作品生动鲜活。在活动中,我注重兼顾群体需要与个别差异,关注每一个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与反应,并对不同水*的幼儿及时给予鼓励与引导,努力使每一个幼儿都获得成功体验,并在活动的过程中获得新的发展。活动整体效果很好。

大班美术神奇的水教案2

  活动目标:

  1、学*用不同的线条、形状、图案装饰*的花纹。

  2、感知和把握黑白的对比原则,了解不同的分割方法。

  3、大胆细致的绘画,体验创作带来的愉悦。

  4、培养幼儿良好的作画*惯。

  5、培养幼儿的观察、操作、表达能力,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及创新意识。

  活动准备:

  图片、记号笔、纸

  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片,引起幼儿兴趣。

  教师:这是什么?他是什么样子的?

  二、学*用简单的线条表现和装饰*。

  教师:怎样用线条装饰*呢?启发幼儿用曲线、直线、斜线、网状线、虚线等;用图案:小花、树、旗子、星星、数字等等。教师可根据幼儿讲述在黑板上画出简单的装饰纹样供幼儿学*。

  三、引导幼儿装饰*,启发幼儿在*的身体和车轮上进行装饰

  四、教师交代任务,幼儿操作:

  1、你想怎么装饰*?

  2、鼓励能力较强的幼儿画*并用线条进行装饰,还可以在*旁添画其他物体。

  五、展览幼儿作品

  1、鼓励幼儿说说是什么变成了你的*?对幼儿表现的*从线条装饰的角度进行简单的评价。

  六、游戏:军事演*

  活动反思:

  本节课我选择绘画*,它是孩子们很感兴趣的事物,因此我选择让幼儿看*的录像,激发孩子画*的兴趣。我班幼儿十分活跃,对于*特别感兴趣,总是有幼儿不断举手问我关于*的专业知识和术语,我觉得自己的知识贮备量还不够充分,不能够很好的回答孩子提出的问题,这一点是我的疏忽,以后要课前多了解。在活动我选择直观教学法和讲解演示法,让幼儿更好的学*,在利用儿歌来帮助幼儿绘画*效果特别好,幼儿能够掌握基本*特征来进行绘画。

大班美术神奇的水教案3

  活动目标:

  1.体验水墨混合后的神奇变化,并大胆尝试吸附画。

  2.充分发挥艺术想象和创造力,体验创作成功的乐趣。

  3.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5.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体验水墨混合后的神奇变化,并大胆尝试吸附画。

  活动难点:

  1.如何将抽象的活动生动化、形象化。

  2.操作性:吸附画的操作。

  形成原因:

  由于本次活动加入了深奥的科学原理,因此易造成活动的单一、刻板,对幼儿来说也有一定的难度;而吸附画式的绘画方式对于幼儿来说接触比较少,经验积累少,掌握这种绘画的技能也就成了本次活动的难点。

  解决策略:

  1.诗歌融入法

  教师利用优美的诗歌来营造一个唯美的气氛,并透过诗歌来告诉幼儿操作的步骤,使活动生动化、趣味化。

  2.隐性提示法

  教师提供两种不同的牙签,让幼儿自动的区分运用;另将宣纸两边折起,引导幼儿正确操作的方法。

  活动准备:

  盘子、水、桶、墨汁、宣纸、两种有区别的牙签、肥皂、抹布、展示板等。

  活动过程:

  一、诗歌引题,激发兴趣

  1.欣赏发现

  师问:在森林里住着一个可爱的小精灵,他有一根神奇的魔杖,你们想看他表演魔术吗?

  教师边念诗歌边操作,激发幼儿兴趣。(可爱的小精灵,有一根神奇的魔杖,魔杖在水面上轻轻一点,水面上出现了美丽的花纹,就像黑丝绒般的花朵。哇,可真神奇,你们想试试吗?)

  2.操作探索

  用诗歌来引导幼儿操作。(魔杖在水面上轻轻一点,水面上出现了美丽的花纹,小精灵想让这些美丽的花纹都跳起舞来,你们有什么好办法?)

  幼儿尝试操作,教师引导语:你想了个什么好办法,都跳起舞来了,像什么?

  二、再次操作,启迪灵感

  1.操作反馈(师生反馈操作结果)

  师:好,请小朋友轻轻地回到位置上。

  师:你是用什么方法让美丽的花纹跳舞的?(幼儿讲述)

  师:你的这个方法真(好)不错!你真会动脑筋!哦,你是用xx让墨汁圆扩散开来的',(真棒)做得不错~~~~~~

  2.表面展开(教师操作表面展开)

  师:小精灵也想了一个好办法,你们想知道吗?(想)

  师:魔杖在水面上轻轻一点,水面上出现了美丽的花纹,魔杖施加魔法,在花纹中轻轻一点,哇!怎么样?美丽的花纹跳起了圆圈舞。你们想试试吗?

  3.激励创新(幼儿操作表面展开)

  (1)在幼儿活动过程中引导幼儿用正确的方法操作。

  师:魔杖在水面上轻轻一点,水面上出现了美丽的花纹,魔杖施加魔法,在花纹中轻轻一点,像什么?

  (2)鼓励幼儿发挥自己的想象,根据自己的构思,在水面上画出美丽的画。

  你可以在四周多点几下,在颜色浓的中心点再点一下,嘿,你水中的图案可真漂亮!

  4.吸附成画

  师:水里的图案可真美啊,有什么办法把这美丽的图案保存下来?

  师:快看看,我是用什么方法把这美丽的图案保存下来的。我把宣纸**地放在水面上,等它把水中的图案吸到纸上后,再轻轻地拿好两边揭起,一张不用笔画的画就做成了。你们也试试吧。(幼儿操作)

  三、作品展示,艺术想象

  师:这是谁的画,你的画像什么?你觉得这副画像什么?(幼儿想象描述)

  师:我们像变魔术一样,把水中的图案吸到了纸上,真是些有魔力的画。这样,我们把它们拿给其他小朋友去看看,让他们猜猜我们是怎么画出来的好吗?

  活动反思:

  幼儿教学概念的建构是阶梯式的,是一级一级逐步建立起来的。大班幼儿知识的迁移,知识容量的扩大,有利于幼儿认识能力的提高。因此,我按幼儿的认识规律,把操作活动分成若干个层次,通过一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灵活地掌握知识,并使之升华为能力。

  愿望是一切活动顺利开展的前奏曲,当幼儿愿意尝试时,就会产生愉快的情绪,争着想去“试一试”。因此,我在环节安排上运用分层式的教学模式,在一个活动之后出现又一个新的亮点,让幼儿不断地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打破了以往教学中“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模式,让幼儿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我们也可以看到整个活动中,孩子们都处于兴趣高涨的氛围当中。积极主动地探索着、发现着、操作着。


大班美术神奇的水教案 (菁华3篇)扩展阅读


大班美术神奇的水教案 (菁华3篇)(扩展1)

——《神奇的水》大班教案 (菁华5篇)

《神奇的水》大班教案1

  教材分析

  教材本身来源于幼儿生活,或贴*幼儿生活,是幼儿所熟悉所关注的周围事物。这节活动《神奇的水》来源于教材本身,是幼儿每时每刻都离不开的东西,它以教材为载体,充分挖掘孩子的生活经验,在此基础上创新玩法,大胆想象。此活动鼓励孩子大胆实践,敢于尝试新办法。在此基础上,注重了语言表达能力,创新思维能力以及团结协作能力等方面的渗透和培养。

  学情分析

  大班孩子已经能够有意识地关注自己身边的周围事物,而且对身边发生的事物产生了探究欲望,也有了一定的主见。他们善于观察和思考,还能产生一些与别人不一样的想法。因此,在此活动中,让孩子动手操作,仔细观察,鼓励孩子想出与别人不一样的方法,再把自己的想法做法说出来与大家分享。教师力求通过设置一定的情景,为他们提供一些蕴含教育目标的适合他们的材料,让孩子自主参与,积极探索,通过体验过程,交流经验达到教育目标。鼓励孩子从多种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尝试用多种办法解决问题。

  教法

  本次活动采取了谈话法、游戏教学法、情景教学法、实验法等方法进行教学。

  学法

  本次活动引导幼儿采取观察、实验、探究等方法进行学*。

  设计思路

  本次活动的设计注重培养幼儿创新意识和努力探究问题的能力。鼓励孩子大胆想象,勇于探索,用不同办法解决问题

  活动设计

  大班科学活动:神奇的水

  活动目标:

  1、了解水的基本特征是无色,无味、透明的

  2、乐于参与科学实验,体验科学实验与合作的乐趣

  3、能通过实验发现水的其它特征。

  活动重点:了解水无色、无味、透明的特征(突破策略:使幼儿通过比较、观察的方法来发现水的基本特征)

  活动难点:通过实验发现水的其它特征(突破策略:教师提供实验材料,引导幼儿分区玩水,同时教师对幼儿进行指导,在让幼儿自己进行总结)

  活动准备:

  两半瓶水(盖上粘有颜料)、四大杯水、一杯黑醋、方糖若干、凹槽管、泡沫、石头

  活动过程:

  *激趣导入――魔法变变变

  ·幼儿观察水,师将准备好的有颜料的水瓶拿出来用力摇晃使水变色

  询问:1,老师手中是什么?

  2,水现在变成了什么颜色?神奇吗?

  *认识水

  ·师拿出一杯醋和一杯水供幼儿观察,并询问幼儿其不同之处(请幼儿来闻一闻,尝一尝)

  ·幼儿总结:水是无色,无味、透明的

  *玩水体验,找出水的其他特征

  ·幼儿分组入实验区进行实验

  实验一区:幼儿用槽管进行实验

  实验二区:幼儿用方糖进行实验

  实验三区:幼儿用泡沫纸和石头进行实验

  ·请幼儿总结玩水中发现的水的其他特征

  幼儿一:发现水可以流动

  幼儿二:发现水可以溶解糖

  幼儿三:发现水有浮力

  *生活中的水

  ·讨论发现生活中水的作用

  ·如何在生活中合理用水(出示生活中浪费水和节约用水的图片供幼儿判断)

  活动总结

  ·水是生命之源,我们应养成节约用水的好*惯。

  活动延伸:请幼儿去活动区继续玩水体验玩水的乐趣。

  活动反思:在进行实验活动中部分幼儿没有进行动手操作,幼儿之间没有很好的`合作意识,而我并没有进行干涉。这致使部分幼儿做些无关于实验的事,而幼儿也没有直接得到结论。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提升幼儿间的合作意识和动手能力。

《神奇的水》大班教案2

  情感目标: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感受探索的乐趣。

  认知目标:大胆尝试了解盐溶于水中会增加水的浮力,水中盐越多,水的浮力越大,并能初步了解死海让人漂浮的成因。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

  幼儿已有经验:知道有些物品在水中会浮于水面,有些物品会沉在水底的浅显知识2、物质、材料准备:

  水、葡萄若干、一次性水杯、一次性碗、盘子、糖、盐、味精、抹布、水桶、勺子、小物品若干(核桃、泡沫块、树叶等)、PPT、动画。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1、谜语《水》

  一种东西清又清,没有味道很透明。

  大家每天都要喝,一天少它都不行。

  2、简单说说水的特点: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水有哪些特点吗?

  (小结:水不仅没有颜色、没有味道而且还有浮力呢,所以我们可以在水里游泳,东西还可以浮在水面上。)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几样东西,我们一起来看看哪些东西放在水里会浮起来?哪些东西放在水里会沉下去?

  二、基本部分:

  (一)让幼儿感受物品在水中的"沉"与"浮"。

  1、教师做实验,幼儿观察物体沉浮现象。

  2、教师提问:为什么泡沫、核桃、树叶会浮在水面上,而葡萄会沉在水底呢?

  (小结:因为泡沫、核桃、树叶这几样东西很轻,它们的重量比这杯水的浮力小,所以能浮在水面上,而葡萄的重量大过了这杯水的浮力,所以它会沉在水底。)

  (二)小魔术"葡萄浮起来了"

  1、你们有什么办法让葡萄不沉下去,浮在上面呢?(幼儿讨论)

  2、教师演示(变魔术)我也有办法让葡萄浮起来。

  小魔术,出示一杯放了盐的水,葡萄放进去立刻就浮了起来。

  (原来我在水里加了一种神秘的东西,你们猜一猜是什么?)教师出示盐、糖、味精(用不同颜色的碗装着)。

  问:我刚才就是往水里加了这三个"好朋友"中其中的一个,你们猜猜我放的会是谁呢?我现在先不告诉你们,我请小朋友们都来做一个小科学家,自己动手,去试试,发现我的秘密,你们有兴趣吗?

  (三)、第一次探索:盐可以增加水的浮力幼儿分成三组,每组6人,幼儿人手一个杯子、一颗葡萄、一把勺子、一杯清水、每桌放置一种调料,幼儿开始试验,把这三种调料各倒进水杯中搅拌,到它们完全溶解后再放入葡萄,看看有什么有趣的现象?

  师幼共同总结:从刚才的探索结果我们可以知道,原来老师放的那个神秘的东西是盐,盐水能增加水的浮力。

  盐能增加水的浮力,那么盐的多少和浮力有关系吗?(递进的提问引出下次试验)(四)、第二次探索:盐越多浮力就越大幼儿给水中加盐,逐步越加越多,并搅拌完全溶解,看葡萄沉浮情况,教师逐一指导。

  师幼共同总结:只有当盐达到一定浓度后葡萄才会浮起来,说明盐越多水的浮力就越大。

  (五)、扩展经验:观看死海图片及PPT《死海的秘密》。

  小结:死海里有非常非常多的盐,它的盐含量是普通海水的十倍,死海里的水浮力非常大,所以人能漂浮在海面上。

  三、结束部分:

  教师总结:今天我们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并知道,盐溶解在水中后能增加水的浮力,盐越多水的浮力就越大。

  活动延伸: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还有许多的材料,如玻璃球、鸡蛋、橡皮泥、玩具等等,我们都可以去试一试,加几勺盐能让它们浮起来,同时也可以想一想,我们能让葡萄浮起来,那有什么办法让葡萄沉下去呢?小朋友们回家跟爸爸妈妈一起去试一试吧,找到办法了带来给我们大家分享吧。

  活动背景:

  在玩水的活动中,常常发现孩子们对"沉浮"的现象非常感兴趣,在游戏中他们了解到有的东西放在水里会沉下去,而有的东西放在水里会浮起来。我抓住幼儿的这一兴趣点,引导孩子通过自己的探索发现"沉与浮"这一现象不是绝对的,它会因为某些条件的改变而发生变化。而盐又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也是最为熟悉的东西。也许大家会觉得这对于大班的孩子来说太难了,但我的目的并不是要他们掌握深奥的科学知识,而是要培养孩子对科学知识探究的愿望,愿意探索、尝试。因此在本次活动中设计了让孩子尝试实验,亲历探究活动。这样可以使孩子学会主动探索、独立思考,提高了孩子学*的积极性,使孩子形成良好的学**惯和初步的科学探究精神。

  活动目标:

  1、乐于探索科学现象,体验与同伴交流、合作的乐趣。

  2、在实验中发现盐溶于水后会增加水的浮力,盐越多浮力越大。

  3、能实验操作,并能运用相应的词汇表达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1、大小土豆块、碗、勺子若干;盐、味精、糖。

  2、记录纸、笔。

  3、有关死海PPT。

  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引出活动内容:

  1、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教师出示一块土豆块,这是一块土豆,如果我把它放到水里,会沉下去还是浮起来?(沉)那你们有没有什么办法,让它不沉下去,浮在上面呢?

  2、教师演示。出示两只注满水的杯中(一杯是自来水,一杯是盐水)师先故意将土豆放在自来水中,土豆沉于杯底,再将土豆放于另一杯盐水中,土豆浮于水面。

  二、小组合作,操作探索-实验:盐能使土豆块浮起来。

  1、说明实验规则:出示盐、糖、味精。逐一介绍:红-盐,黄-糖,绿-味精。在这三种东西里有一种可以使土豆块浮起来,请你们来做小科学家,分组合作进行实验。先把碗里的盐、糖、味精分别舀进和它们相同标记的三个杯子中,用筷子搅拌到它们完全溶解后,再放入土豆片。看看有什么有趣的现象?然后把你观察到的现象用喜欢的图画或符号记录在这张记录表上。比如沉下去可以用(X)浮起来用(√)2、幼儿进行实验,师巡视,发现问题。

  3、汇总幼儿实验情况,请幼儿说说在实验中发现了什么?

  师生共同小结:从刚才的实验结果可以看出放了一样多的糖、味精和盐,但糖和味精都没能使土豆块浮起来;只有盐溶解在水中让土豆块浮起来。

  为什么盐能让土豆浮起来呢?

  师生共同小结:只有当盐达到一定浓度后土豆才能浮起来,说明盐越多水的浮力越大。

  三、扩展经验:死海看一段有关"死海"的介绍。师边给幼儿看边进行解释。

  幼儿边看课件边听老师介绍:刚才我们从实验中知道:盐溶解在水中后能增加水的浮力,盐越多,水的浮力越大。下面请大家一起来看一段影片:这是大海,我们都知道海水里有盐,如果人躺在海面上一动不动会怎么样?可是有一种神奇的海叫死海,听说过没有?人在死海中躺着一动不动,它也能让你漂浮在海面上,看还能浮在海面上看书看报呢,真神奇。为什么死海能让人漂浮在海面上呢?

  师小结:死海里有非常非常多的盐,它的含盐量是普通海水的十倍,死海里的水浮力非常大,所以人能漂浮在海面上。

  活动延伸:

  让幼儿在科学区继续探索盐的奇妙之处。

  在我们的科学角里,有土豆、盐、玻璃球等材料,游戏的时候你们可以去试一试:让整个的土豆浮起来需要加几勺盐?有什么办法让浮起来的土豆再沉下去?玻璃球、鸡蛋也能浮起来吗?

《神奇的水》大班教案3

  【设计意图】

  生态环境的*衡与否直接关系到人类的健康和生存,当今世界,人类面临生态*衡的破坏,严重的环境污染等一系列全球性的环境问题,为此,环境保护已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成为教育界共同重视的问题。

  水——神秘宝贵的物质;动植物的生命之源;孩子眼中的可爱之物。出于孩子喜欢水的天性,在玩水时的情绪更加高涨,顽皮的孩子在洗手时也想方设法变着法子玩水。针对这种情况,我想,利用玩水作为加强环保教育,萌发孩子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促进人与自然可持续发展的环保意识不失为是一条良计,于是在世界水日即将来临之际,我便设计了《神奇的水》这一活动。

  【活动目标】

  1、在体验玩水的乐趣的同时了解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创造性地将沉的物体变成浮,浮的物体变成沉。

  2、提高孩子咨询、交流、上网等查找资料的能力,引导孩子学会学*的方法。

  3、知道动植物及人类都离不开水,了解水管理不当会对人类造成危害。

  4、通过了解水资源的短缺,萌发幼儿保护水资源的环保意识。

  5、了解水污染,激发幼儿从小树立防治水污染的愿望。

  【活动准备】

  1、师生自带各种无毒无害的玩具,例:充气泳具、皮球、各类积木、橡皮泥及各种无毒无害的废旧物品。

  2、大而深水桶两个以及可以改变物体改变沉浮现象的物品。(泡沫、锁等)

  3、师幼分头查找资料。

  4、视屏展示仪、大屏幕以及关于水的音像资料。

  活动过程:

  一、玩水。

  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玩水吗?

  师:那大家做好玩水准备了吗?

  师:待会儿啊,玩水时你们会不会和好朋友讲讲玩水的感觉呢?

  师:好……带上你们自己喜欢的玩具出发吧!

  (孩子们体验、交流玩水的乐趣。)

  二、引导孩子观察"沉"、"浮"现象,启发孩子改变"沉"、"浮"现象。

  师:小朋友,玩水时我们都用了自己喜欢的玩具,那你们有发现自己的玩具放到水里后,有什么不同呢?

  师:什么东西浮到水面上了?什么东西沉到水底下了呢?

  师:你们有没有办法将浮在水面上的东西让它沉下去,沉到水底下的东西让它浮起来,如果需要的话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一些东西,可以去拿自己需要的东西。

  (让孩子探索并交流自己的成功与失败,用自己的语言归纳、总结成功的经验。)

  三、组织幼儿带上自己的玩具,自由结伴回活动室。总结并引导孩子说出水的重要性。

  师:小朋友,玩水有趣吗?

  师:那么水除了可以玩,还有什么用?

  师:水和动物、花草树木、我们人类到底有什么关系呢?

  四、交流各自收集的关于水的资料,了解水与动植物及人类的关系。

  1、幼儿间交流

  师:小朋友你们前两天找到了那些关于水的资料呢?我们一起来讲讲好吗?引导幼儿个别介绍、同伴相互交流。

  2、师*流

  师:小朋友真能干,找到了那么多关于水和动物、花草树木以及和我们人类关系的资料,老师也找到了许多关于水的资料。你们想看吗?

  (1)选择有代表性的人、动物、植物离不开水的录像资料让幼儿观看。

  (2)观看水资源短缺后造成的后果及水对人类、动植物发生危害的一些资料(缺水引起大批庄稼枯死、荒漠中大批动植物面临死亡的可能等;生态环境破坏后造成洪水、泥石流等现象;水污染后水生动物的呻呤现象等。)

  五、讨论并交流如何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

  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可供我们人类使用的淡水资源是很少的,如果我们再去浪费它或再去污染它的话。我们总有一天会没水喝,那是多么可怕的事啊!我们该如何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呢?

  六、讨论结果

  1、节约用水,随手关闭水龙头。

  2、不乱扔垃圾。

  3、告诉大人不要污染河道。

《神奇的水》大班教案4

  活动目标:

  1、体验水墨混合后的神奇变化,并大胆尝试吸附画。

  2、充分发挥艺术想象和创造力,体验创作成功的乐趣。

  3、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5、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体验水墨混合后的神奇变化,并大胆尝试吸附画。

  活动难点:

  1、如何将抽象的活动生动化、形象化。

  2、操作性:吸附画的操作。

  形成原因:

  由于本次活动加入了深奥的科学原理,因此易造成活动的单一、刻板,对幼儿来说也有一定的难度;而吸附画式的绘画方式对于幼儿来说接触比较少,经验积累少,掌握这种绘画的技能也就成了本次活动的难点。

  解决策略:

  1、诗歌融入法

  教师利用优美的诗歌来营造一个唯美的气氛,并透过诗歌来告诉幼儿操作的步骤,使活动生动化、趣味化。

  2、隐性提示法

  教师提供两种不同的牙签,让幼儿自动的区分运用;另将宣纸两边折起,引导幼儿正确操作的方法。

  活动准备:

  盘子、水、桶、墨汁、宣纸、两种有区别的牙签、肥皂、抹布、展示板等。

  活动过程:

  一、诗歌引题,激发兴趣

  1、欣赏发现

  师问:在森林里住着一个可爱的小精灵,他有一根神奇的魔杖,你们想看他表演魔术吗?

  教师边念诗歌边操作,激发幼儿兴趣。(可爱的小精灵,有一根神奇的魔杖,魔杖在水面上轻轻一点,水面上出现了美丽的花纹,就像黑丝绒般的花朵。哇,可真神奇,你们想试试吗?)

  2、操作探索

  用诗歌来引导幼儿操作。(魔杖在水面上轻轻一点,水面上出现了美丽的花纹,小精灵想让这些美丽的花纹都跳起舞来,你们有什么好办法?)

  幼儿尝试操作,教师引导语:你想了个什么好办法,都跳起舞来了,像什么?

  二、再次操作,启迪灵感

  1、操作反馈(师生反馈操作结果)

  师:好,请小朋友轻轻地回到位置上。

  师:你是用什么方法让美丽的花纹跳舞的?(幼儿讲述)

  师:你的这个方法真(好)不错!你真会动脑筋!哦,你是用xx让墨汁圆扩散开来的,(真棒)做得不错~~~~~~

  2、表面展开(教师操作表面展开)

  师:小精灵也想了一个好办法,你们想知道吗?(想)

  师:魔杖在水面上轻轻一点,水面上出现了美丽的花纹,魔杖施加魔法,在花纹中轻轻一点,哇!怎么样?美丽的花纹跳起了圆圈舞。你们想试试吗?

  3、激励创新(幼儿操作表面展开)

  (1)在幼儿活动过程中引导幼儿用正确的方法操作。

  师:魔杖在水面上轻轻一点,水面上出现了美丽的花纹,魔杖施加魔法,在花纹中轻轻一点,像什么?

  (2)鼓励幼儿发挥自己的想象,根据自己的构思,在水面上画出美丽的画。

  你可以在四周多点几下,在颜色浓的中心点再点一下,嘿,你水中的图案可真漂亮!

  4、吸附成画

  师:水里的图案可真美啊,有什么办法把这美丽的图案保存下来?

  师:快看看,我是用什么方法把这美丽的图案保存下来的。我把宣纸**地放在水面上,等它把水中的图案吸到纸上后,再轻轻地拿好两边揭起,一张不用笔画的画就做成了。你们也试试吧。(幼儿操作)

  三、作品展示,艺术想象

  师:这是谁的画,你的画像什么?你觉得这副画像什么?(幼儿想象描述)

  师:我们像变魔术一样,把水中的图案吸到了纸上,真是些有魔力的画。这样,我们把它们拿给其他小朋友去看看,让他们猜猜我们是怎么画出来的好吗?

  活动反思:

  幼儿教学概念的建构是阶梯式的,是一级一级逐步建立起来的。大班幼儿知识的迁移,知识容量的扩大,有利于幼儿认识能力的提高。因此,我按幼儿的认识规律,把操作活动分成若干个层次,通过一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灵活地掌握知识,并使之升华为能力。

  愿望是一切活动顺利开展的前奏曲,当幼儿愿意尝试时,就会产生愉快的情绪,争着想去“试一试”。因此,我在环节安排上运用分层式的教学模式,在一个活动之后出现又一个新的亮点,让幼儿不断地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打破了以往教学中“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模式,让幼儿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我们也可以看到整个活动中,孩子们都处于兴趣高涨的氛围当中。积极主动地探索着、发现着、操作着。

《神奇的水》大班教案5

  活动目标:

  1、在玩的过程中积累对水的认识,直观地感知水的毛细作用,发现水的张力。

  2、能够大胆猜想,细心观察,交流自己的观察研究发现,尊重事实。

  3、初步感知和经历科学探索的方法及趣味,激发爱科学的情感。

  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

  幼儿玩过水,知道水的一些基本特点及与人们的关系。

  2、物质准备:

  幼儿方面:一次性杯子(有大半杯水)人手一个;托盘4个(每组一个),内放装了蜡笔的小碗、放了餐巾纸的小碗、抹布;四小碗回形针。

  教师方面:装了一半水的杯子一个,装餐巾纸、回形针的小篮一个,装满水的大雪碧瓶两个。

  3、环境准备:

  置放好桌面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一、激发幼儿探索兴趣

  小朋友们好,以前老师带你们玩过水吗?(玩过)那你们发现水是怎么样的呢?

  其实,水还有很多有趣的地方,也能让我们知道一些道理,想不想再来玩?(想)看,老师请来了谁和我们一起玩?(取出餐巾纸并折叠)餐巾纸说:“我想把脚伸到水里玩一会儿,就伸到这里吧,画个记号清楚点。你们猜猜,餐巾纸放进去后会发生什么事。(要烂的)(要吸水的)到底是不是这样呢?怎样才能知道你们猜得对还是不对?

  二、通过操作,发现水的毛细现象和张力现象

  1、发现水会顺着纸往上“爬”这个特性(即水的毛细现象)。

  ①幼儿操作。

  瞧,餐巾纸朋友已经在你们桌上了,轻轻拿起来,每人一张,可以用老师的方法,让水浸到有记号的地方,看看能发现什么,和你猜的是不是一样。

  提问:谁来把发现告诉大家?(水是自己上去的还是你把纸都浸下去了?和你猜的一样吗?)

  看来,有时候猜想的和事实是不一样的,需要实验来证明。

  ②、教师验证。

  老师也来试一试:我放到有记号的地方,看,水怎么样了?(爬上去了)太有趣了。

  我们知道,水是往低处流的,怎么会往上爬呢?

  原来,餐巾纸上有很多细小的毛孔,水会顺着毛孔往上爬。这是水的一个本领。想不想知道这个本领的名字呀?科学家把水的这个本领叫“水的毛细现象”。

  拓展思维:请小朋友想一想,水碰到哪些东西也有可能会爬。

  得出:生活中有很多东西能让水在它身体里跑,只要我们仔细观察就能发现。

  2、探索:放多少个回形针水会流出来,发现水的张力现象。

  ①小朋友真聪明,老师要奖励你们,给你们杯子里加满水。

  ②、老师也给自己杯子加满水,回形针好朋友也要来和我们一起玩水,小朋友猜猜看,老师要放进多少个回形针水才会从杯子里流出来。

  ③、请小朋友自己来试一试。请出回形针朋友(师取出四个放了回形针的小碗,边放到幼儿桌子上边提要求)小朋友一边轻轻往杯子里放回形针一边数,看看数到多少的时候水会流出来?

  ④、幼儿操作,师巡回,提醒幼儿小心轻放,点数清楚。看谁的水先流出来。

  ⑤、教师验证。

  提问:你放了多少回形针?水流出来了吗?你猜多少?

  老师也来试一试,请小朋友重新猜一猜,我放多少个回形针水会流出来。(将幼儿猜测的数字对应写在第一次猜测的数字下面)刚才猜是10个20个30个,现在变成80、90、100了。

  教师投放回形针,幼儿数数并观察:水面有什么变化,鼓起来的水面像什么。

  这也是水的一个本领,科学家把水的这个本领叫“水的张力”。

  我们放了多少回形针,水还没有流出来,和我们猜的一样吗?(不一样)所以,有很多事情不是猜猜或想想就可以的,需要实验来证明,科学家就是这样来研究、发明的。

  三、活动延伸

  激发幼儿继续探索水的张力的兴趣

  哎呀,回形针都沉到杯子里去了,老师想让它们停留在水面上,不知道可不可以,小朋友回家继续探索,得出结果告诉老师和其他小朋友。


大班美术神奇的水教案 (菁华3篇)(扩展2)

——《神奇的水》大班教案 (菁华5篇)

《神奇的水》大班教案1

  教材分析

  教材本身来源于幼儿生活,或贴*幼儿生活,是幼儿所熟悉所关注的周围事物。这节活动《神奇的水》来源于教材本身,是幼儿每时每刻都离不开的东西,它以教材为载体,充分挖掘孩子的生活经验,在此基础上创新玩法,大胆想象。此活动鼓励孩子大胆实践,敢于尝试新办法。在此基础上,注重了语言表达能力,创新思维能力以及团结协作能力等方面的渗透和培养。

  学情分析

  大班孩子已经能够有意识地关注自己身边的周围事物,而且对身边发生的事物产生了探究欲望,也有了一定的主见。他们善于观察和思考,还能产生一些与别人不一样的想法。因此,在此活动中,让孩子动手操作,仔细观察,鼓励孩子想出与别人不一样的方法,再把自己的想法做法说出来与大家分享。教师力求通过设置一定的情景,为他们提供一些蕴含教育目标的适合他们的材料,让孩子自主参与,积极探索,通过体验过程,交流经验达到教育目标。鼓励孩子从多种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尝试用多种办法解决问题。

  教法

  本次活动采取了谈话法、游戏教学法、情景教学法、实验法等方法进行教学。

  学法

  本次活动引导幼儿采取观察、实验、探究等方法进行学*。

  设计思路

  本次活动的设计注重培养幼儿创新意识和努力探究问题的能力。鼓励孩子大胆想象,勇于探索,用不同办法解决问题

  活动设计

  大班科学活动:神奇的水

  活动目标:

  1、了解水的基本特征是无色,无味、透明的

  2、乐于参与科学实验,体验科学实验与合作的乐趣

  3、能通过实验发现水的其它特征。

  活动重点:了解水无色、无味、透明的特征(突破策略:使幼儿通过比较、观察的方法来发现水的基本特征)

  活动难点:通过实验发现水的其它特征(突破策略:教师提供实验材料,引导幼儿分区玩水,同时教师对幼儿进行指导,在让幼儿自己进行总结)

  活动准备:

  两半瓶水(盖上粘有颜料)、四大杯水、一杯黑醋、方糖若干、凹槽管、泡沫、石头

  活动过程:

  *激趣导入――魔法变变变

  ·幼儿观察水,师将准备好的有颜料的水瓶拿出来用力摇晃使水变色

  询问:1,老师手中是什么?

  2,水现在变成了什么颜色?神奇吗?

  *认识水

  ·师拿出一杯醋和一杯水供幼儿观察,并询问幼儿其不同之处(请幼儿来闻一闻,尝一尝)

  ·幼儿总结:水是无色,无味、透明的

  *玩水体验,找出水的其他特征

  ·幼儿分组入实验区进行实验

  实验一区:幼儿用槽管进行实验

  实验二区:幼儿用方糖进行实验

  实验三区:幼儿用泡沫纸和石头进行实验

  ·请幼儿总结玩水中发现的水的其他特征

  幼儿一:发现水可以流动

  幼儿二:发现水可以溶解糖

  幼儿三:发现水有浮力

  *生活中的水

  ·讨论发现生活中水的作用

  ·如何在生活中合理用水(出示生活中浪费水和节约用水的图片供幼儿判断)

  活动总结

  ·水是生命之源,我们应养成节约用水的好*惯。

  活动延伸:请幼儿去活动区继续玩水体验玩水的乐趣。

  活动反思:在进行实验活动中部分幼儿没有进行动手操作,幼儿之间没有很好的`合作意识,而我并没有进行干涉。这致使部分幼儿做些无关于实验的事,而幼儿也没有直接得到结论。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提升幼儿间的合作意识和动手能力。

《神奇的水》大班教案2

  情感目标: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感受探索的乐趣。

  认知目标:大胆尝试了解盐溶于水中会增加水的浮力,水中盐越多,水的浮力越大,并能初步了解死海让人漂浮的成因。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

  幼儿已有经验:知道有些物品在水中会浮于水面,有些物品会沉在水底的浅显知识2、物质、材料准备:

  水、葡萄若干、一次性水杯、一次性碗、盘子、糖、盐、味精、抹布、水桶、勺子、小物品若干(核桃、泡沫块、树叶等)、PPT、动画。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1、谜语《水》

  一种东西清又清,没有味道很透明。

  大家每天都要喝,一天少它都不行。

  2、简单说说水的特点: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水有哪些特点吗?

  (小结:水不仅没有颜色、没有味道而且还有浮力呢,所以我们可以在水里游泳,东西还可以浮在水面上。)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几样东西,我们一起来看看哪些东西放在水里会浮起来?哪些东西放在水里会沉下去?

  二、基本部分:

  (一)让幼儿感受物品在水中的"沉"与"浮"。

  1、教师做实验,幼儿观察物体沉浮现象。

  2、教师提问:为什么泡沫、核桃、树叶会浮在水面上,而葡萄会沉在水底呢?

  (小结:因为泡沫、核桃、树叶这几样东西很轻,它们的重量比这杯水的浮力小,所以能浮在水面上,而葡萄的重量大过了这杯水的浮力,所以它会沉在水底。)

  (二)小魔术"葡萄浮起来了"

  1、你们有什么办法让葡萄不沉下去,浮在上面呢?(幼儿讨论)

  2、教师演示(变魔术)我也有办法让葡萄浮起来。

  小魔术,出示一杯放了盐的水,葡萄放进去立刻就浮了起来。

  (原来我在水里加了一种神秘的东西,你们猜一猜是什么?)教师出示盐、糖、味精(用不同颜色的碗装着)。

  问:我刚才就是往水里加了这三个"好朋友"中其中的一个,你们猜猜我放的会是谁呢?我现在先不告诉你们,我请小朋友们都来做一个小科学家,自己动手,去试试,发现我的秘密,你们有兴趣吗?

  (三)、第一次探索:盐可以增加水的浮力幼儿分成三组,每组6人,幼儿人手一个杯子、一颗葡萄、一把勺子、一杯清水、每桌放置一种调料,幼儿开始试验,把这三种调料各倒进水杯中搅拌,到它们完全溶解后再放入葡萄,看看有什么有趣的现象?

  师幼共同总结:从刚才的探索结果我们可以知道,原来老师放的那个神秘的东西是盐,盐水能增加水的浮力。

  盐能增加水的浮力,那么盐的多少和浮力有关系吗?(递进的提问引出下次试验)(四)、第二次探索:盐越多浮力就越大幼儿给水中加盐,逐步越加越多,并搅拌完全溶解,看葡萄沉浮情况,教师逐一指导。

  师幼共同总结:只有当盐达到一定浓度后葡萄才会浮起来,说明盐越多水的浮力就越大。

  (五)、扩展经验:观看死海图片及PPT《死海的秘密》。

  小结:死海里有非常非常多的盐,它的盐含量是普通海水的十倍,死海里的水浮力非常大,所以人能漂浮在海面上。

  三、结束部分:

  教师总结:今天我们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并知道,盐溶解在水中后能增加水的浮力,盐越多水的浮力就越大。

  活动延伸: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还有许多的材料,如玻璃球、鸡蛋、橡皮泥、玩具等等,我们都可以去试一试,加几勺盐能让它们浮起来,同时也可以想一想,我们能让葡萄浮起来,那有什么办法让葡萄沉下去呢?小朋友们回家跟爸爸妈妈一起去试一试吧,找到办法了带来给我们大家分享吧。

  活动背景:

  在玩水的活动中,常常发现孩子们对"沉浮"的现象非常感兴趣,在游戏中他们了解到有的东西放在水里会沉下去,而有的东西放在水里会浮起来。我抓住幼儿的这一兴趣点,引导孩子通过自己的探索发现"沉与浮"这一现象不是绝对的,它会因为某些条件的改变而发生变化。而盐又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也是最为熟悉的东西。也许大家会觉得这对于大班的孩子来说太难了,但我的目的并不是要他们掌握深奥的科学知识,而是要培养孩子对科学知识探究的愿望,愿意探索、尝试。因此在本次活动中设计了让孩子尝试实验,亲历探究活动。这样可以使孩子学会主动探索、独立思考,提高了孩子学*的积极性,使孩子形成良好的学**惯和初步的科学探究精神。

  活动目标:

  1、乐于探索科学现象,体验与同伴交流、合作的乐趣。

  2、在实验中发现盐溶于水后会增加水的浮力,盐越多浮力越大。

  3、能实验操作,并能运用相应的词汇表达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1、大小土豆块、碗、勺子若干;盐、味精、糖。

  2、记录纸、笔。

  3、有关死海PPT。

  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引出活动内容:

  1、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教师出示一块土豆块,这是一块土豆,如果我把它放到水里,会沉下去还是浮起来?(沉)那你们有没有什么办法,让它不沉下去,浮在上面呢?

  2、教师演示。出示两只注满水的杯中(一杯是自来水,一杯是盐水)师先故意将土豆放在自来水中,土豆沉于杯底,再将土豆放于另一杯盐水中,土豆浮于水面。

  二、小组合作,操作探索-实验:盐能使土豆块浮起来。

  1、说明实验规则:出示盐、糖、味精。逐一介绍:红-盐,黄-糖,绿-味精。在这三种东西里有一种可以使土豆块浮起来,请你们来做小科学家,分组合作进行实验。先把碗里的盐、糖、味精分别舀进和它们相同标记的三个杯子中,用筷子搅拌到它们完全溶解后,再放入土豆片。看看有什么有趣的现象?然后把你观察到的现象用喜欢的图画或符号记录在这张记录表上。比如沉下去可以用(X)浮起来用(√)2、幼儿进行实验,师巡视,发现问题。

  3、汇总幼儿实验情况,请幼儿说说在实验中发现了什么?

  师生共同小结:从刚才的实验结果可以看出放了一样多的糖、味精和盐,但糖和味精都没能使土豆块浮起来;只有盐溶解在水中让土豆块浮起来。

  为什么盐能让土豆浮起来呢?

  师生共同小结:只有当盐达到一定浓度后土豆才能浮起来,说明盐越多水的浮力越大。

  三、扩展经验:死海看一段有关"死海"的介绍。师边给幼儿看边进行解释。

  幼儿边看课件边听老师介绍:刚才我们从实验中知道:盐溶解在水中后能增加水的浮力,盐越多,水的浮力越大。下面请大家一起来看一段影片:这是大海,我们都知道海水里有盐,如果人躺在海面上一动不动会怎么样?可是有一种神奇的海叫死海,听说过没有?人在死海中躺着一动不动,它也能让你漂浮在海面上,看还能浮在海面上看书看报呢,真神奇。为什么死海能让人漂浮在海面上呢?

  师小结:死海里有非常非常多的盐,它的含盐量是普通海水的十倍,死海里的水浮力非常大,所以人能漂浮在海面上。

  活动延伸:

  让幼儿在科学区继续探索盐的奇妙之处。

  在我们的科学角里,有土豆、盐、玻璃球等材料,游戏的时候你们可以去试一试:让整个的土豆浮起来需要加几勺盐?有什么办法让浮起来的土豆再沉下去?玻璃球、鸡蛋也能浮起来吗?

《神奇的水》大班教案3

  【设计意图】

  生态环境的*衡与否直接关系到人类的健康和生存,当今世界,人类面临生态*衡的破坏,严重的环境污染等一系列全球性的环境问题,为此,环境保护已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成为教育界共同重视的问题。

  水——神秘宝贵的物质;动植物的生命之源;孩子眼中的可爱之物。出于孩子喜欢水的天性,在玩水时的情绪更加高涨,顽皮的孩子在洗手时也想方设法变着法子玩水。针对这种情况,我想,利用玩水作为加强环保教育,萌发孩子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促进人与自然可持续发展的环保意识不失为是一条良计,于是在世界水日即将来临之际,我便设计了《神奇的水》这一活动。

  【活动目标】

  1、在体验玩水的乐趣的同时了解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创造性地将沉的物体变成浮,浮的物体变成沉。

  2、提高孩子咨询、交流、上网等查找资料的能力,引导孩子学会学*的方法。

  3、知道动植物及人类都离不开水,了解水管理不当会对人类造成危害。

  4、通过了解水资源的短缺,萌发幼儿保护水资源的环保意识。

  5、了解水污染,激发幼儿从小树立防治水污染的愿望。

  【活动准备】

  1、师生自带各种无毒无害的玩具,例:充气泳具、皮球、各类积木、橡皮泥及各种无毒无害的废旧物品。

  2、大而深水桶两个以及可以改变物体改变沉浮现象的物品。(泡沫、锁等)

  3、师幼分头查找资料。

  4、视屏展示仪、大屏幕以及关于水的音像资料。

  活动过程:

  一、玩水。

  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玩水吗?

  师:那大家做好玩水准备了吗?

  师:待会儿啊,玩水时你们会不会和好朋友讲讲玩水的感觉呢?

  师:好……带上你们自己喜欢的玩具出发吧!

  (孩子们体验、交流玩水的乐趣。)

  二、引导孩子观察"沉"、"浮"现象,启发孩子改变"沉"、"浮"现象。

  师:小朋友,玩水时我们都用了自己喜欢的玩具,那你们有发现自己的玩具放到水里后,有什么不同呢?

  师:什么东西浮到水面上了?什么东西沉到水底下了呢?

  师:你们有没有办法将浮在水面上的东西让它沉下去,沉到水底下的东西让它浮起来,如果需要的话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一些东西,可以去拿自己需要的东西。

  (让孩子探索并交流自己的成功与失败,用自己的语言归纳、总结成功的经验。)

  三、组织幼儿带上自己的玩具,自由结伴回活动室。总结并引导孩子说出水的重要性。

  师:小朋友,玩水有趣吗?

  师:那么水除了可以玩,还有什么用?

  师:水和动物、花草树木、我们人类到底有什么关系呢?

  四、交流各自收集的关于水的资料,了解水与动植物及人类的关系。

  1、幼儿间交流

  师:小朋友你们前两天找到了那些关于水的资料呢?我们一起来讲讲好吗?引导幼儿个别介绍、同伴相互交流。

  2、师*流

  师:小朋友真能干,找到了那么多关于水和动物、花草树木以及和我们人类关系的资料,老师也找到了许多关于水的资料。你们想看吗?

  (1)选择有代表性的人、动物、植物离不开水的录像资料让幼儿观看。

  (2)观看水资源短缺后造成的后果及水对人类、动植物发生危害的一些资料(缺水引起大批庄稼枯死、荒漠中大批动植物面临死亡的可能等;生态环境破坏后造成洪水、泥石流等现象;水污染后水生动物的呻呤现象等。)

  五、讨论并交流如何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

  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可供我们人类使用的淡水资源是很少的,如果我们再去浪费它或再去污染它的话。我们总有一天会没水喝,那是多么可怕的事啊!我们该如何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呢?

  六、讨论结果

  1、节约用水,随手关闭水龙头。

  2、不乱扔垃圾。

  3、告诉大人不要污染河道。

《神奇的水》大班教案4

  活动目标:

  1、体验水墨混合后的神奇变化,并大胆尝试吸附画。

  2、充分发挥艺术想象和创造力,体验创作成功的乐趣。

  3、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5、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体验水墨混合后的神奇变化,并大胆尝试吸附画。

  活动难点:

  1、如何将抽象的活动生动化、形象化。

  2、操作性:吸附画的操作。

  形成原因:

  由于本次活动加入了深奥的科学原理,因此易造成活动的单一、刻板,对幼儿来说也有一定的难度;而吸附画式的绘画方式对于幼儿来说接触比较少,经验积累少,掌握这种绘画的技能也就成了本次活动的难点。

  解决策略:

  1、诗歌融入法

  教师利用优美的诗歌来营造一个唯美的气氛,并透过诗歌来告诉幼儿操作的步骤,使活动生动化、趣味化。

  2、隐性提示法

  教师提供两种不同的牙签,让幼儿自动的区分运用;另将宣纸两边折起,引导幼儿正确操作的方法。

  活动准备:

  盘子、水、桶、墨汁、宣纸、两种有区别的牙签、肥皂、抹布、展示板等。

  活动过程:

  一、诗歌引题,激发兴趣

  1、欣赏发现

  师问:在森林里住着一个可爱的小精灵,他有一根神奇的魔杖,你们想看他表演魔术吗?

  教师边念诗歌边操作,激发幼儿兴趣。(可爱的小精灵,有一根神奇的魔杖,魔杖在水面上轻轻一点,水面上出现了美丽的花纹,就像黑丝绒般的花朵。哇,可真神奇,你们想试试吗?)

  2、操作探索

  用诗歌来引导幼儿操作。(魔杖在水面上轻轻一点,水面上出现了美丽的花纹,小精灵想让这些美丽的花纹都跳起舞来,你们有什么好办法?)

  幼儿尝试操作,教师引导语:你想了个什么好办法,都跳起舞来了,像什么?

  二、再次操作,启迪灵感

  1、操作反馈(师生反馈操作结果)

  师:好,请小朋友轻轻地回到位置上。

  师:你是用什么方法让美丽的花纹跳舞的?(幼儿讲述)

  师:你的这个方法真(好)不错!你真会动脑筋!哦,你是用xx让墨汁圆扩散开来的,(真棒)做得不错~~~~~~

  2、表面展开(教师操作表面展开)

  师:小精灵也想了一个好办法,你们想知道吗?(想)

  师:魔杖在水面上轻轻一点,水面上出现了美丽的花纹,魔杖施加魔法,在花纹中轻轻一点,哇!怎么样?美丽的花纹跳起了圆圈舞。你们想试试吗?

  3、激励创新(幼儿操作表面展开)

  (1)在幼儿活动过程中引导幼儿用正确的方法操作。

  师:魔杖在水面上轻轻一点,水面上出现了美丽的花纹,魔杖施加魔法,在花纹中轻轻一点,像什么?

  (2)鼓励幼儿发挥自己的想象,根据自己的构思,在水面上画出美丽的画。

  你可以在四周多点几下,在颜色浓的中心点再点一下,嘿,你水中的图案可真漂亮!

  4、吸附成画

  师:水里的图案可真美啊,有什么办法把这美丽的图案保存下来?

  师:快看看,我是用什么方法把这美丽的图案保存下来的。我把宣纸**地放在水面上,等它把水中的图案吸到纸上后,再轻轻地拿好两边揭起,一张不用笔画的画就做成了。你们也试试吧。(幼儿操作)

  三、作品展示,艺术想象

  师:这是谁的画,你的画像什么?你觉得这副画像什么?(幼儿想象描述)

  师:我们像变魔术一样,把水中的图案吸到了纸上,真是些有魔力的画。这样,我们把它们拿给其他小朋友去看看,让他们猜猜我们是怎么画出来的好吗?

  活动反思:

  幼儿教学概念的建构是阶梯式的,是一级一级逐步建立起来的。大班幼儿知识的迁移,知识容量的扩大,有利于幼儿认识能力的提高。因此,我按幼儿的认识规律,把操作活动分成若干个层次,通过一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灵活地掌握知识,并使之升华为能力。

  愿望是一切活动顺利开展的前奏曲,当幼儿愿意尝试时,就会产生愉快的情绪,争着想去“试一试”。因此,我在环节安排上运用分层式的教学模式,在一个活动之后出现又一个新的亮点,让幼儿不断地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打破了以往教学中“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模式,让幼儿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我们也可以看到整个活动中,孩子们都处于兴趣高涨的氛围当中。积极主动地探索着、发现着、操作着。

《神奇的水》大班教案5

  活动目标:

  1、在玩的过程中积累对水的认识,直观地感知水的毛细作用,发现水的张力。

  2、能够大胆猜想,细心观察,交流自己的观察研究发现,尊重事实。

  3、初步感知和经历科学探索的方法及趣味,激发爱科学的情感。

  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

  幼儿玩过水,知道水的一些基本特点及与人们的关系。

  2、物质准备:

  幼儿方面:一次性杯子(有大半杯水)人手一个;托盘4个(每组一个),内放装了蜡笔的小碗、放了餐巾纸的小碗、抹布;四小碗回形针。

  教师方面:装了一半水的杯子一个,装餐巾纸、回形针的小篮一个,装满水的大雪碧瓶两个。

  3、环境准备:

  置放好桌面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一、激发幼儿探索兴趣

  小朋友们好,以前老师带你们玩过水吗?(玩过)那你们发现水是怎么样的呢?

  其实,水还有很多有趣的地方,也能让我们知道一些道理,想不想再来玩?(想)看,老师请来了谁和我们一起玩?(取出餐巾纸并折叠)餐巾纸说:“我想把脚伸到水里玩一会儿,就伸到这里吧,画个记号清楚点。你们猜猜,餐巾纸放进去后会发生什么事。(要烂的)(要吸水的)到底是不是这样呢?怎样才能知道你们猜得对还是不对?

  二、通过操作,发现水的毛细现象和张力现象

  1、发现水会顺着纸往上“爬”这个特性(即水的毛细现象)。

  ①幼儿操作。

  瞧,餐巾纸朋友已经在你们桌上了,轻轻拿起来,每人一张,可以用老师的方法,让水浸到有记号的地方,看看能发现什么,和你猜的是不是一样。

  提问:谁来把发现告诉大家?(水是自己上去的还是你把纸都浸下去了?和你猜的一样吗?)

  看来,有时候猜想的和事实是不一样的,需要实验来证明。

  ②、教师验证。

  老师也来试一试:我放到有记号的地方,看,水怎么样了?(爬上去了)太有趣了。

  我们知道,水是往低处流的,怎么会往上爬呢?

  原来,餐巾纸上有很多细小的毛孔,水会顺着毛孔往上爬。这是水的一个本领。想不想知道这个本领的名字呀?科学家把水的这个本领叫“水的毛细现象”。

  拓展思维:请小朋友想一想,水碰到哪些东西也有可能会爬。

  得出:生活中有很多东西能让水在它身体里跑,只要我们仔细观察就能发现。

  2、探索:放多少个回形针水会流出来,发现水的张力现象。

  ①小朋友真聪明,老师要奖励你们,给你们杯子里加满水。

  ②、老师也给自己杯子加满水,回形针好朋友也要来和我们一起玩水,小朋友猜猜看,老师要放进多少个回形针水才会从杯子里流出来。

  ③、请小朋友自己来试一试。请出回形针朋友(师取出四个放了回形针的小碗,边放到幼儿桌子上边提要求)小朋友一边轻轻往杯子里放回形针一边数,看看数到多少的时候水会流出来?

  ④、幼儿操作,师巡回,提醒幼儿小心轻放,点数清楚。看谁的水先流出来。

  ⑤、教师验证。

  提问:你放了多少回形针?水流出来了吗?你猜多少?

  老师也来试一试,请小朋友重新猜一猜,我放多少个回形针水会流出来。(将幼儿猜测的数字对应写在第一次猜测的数字下面)刚才猜是10个20个30个,现在变成80、90、100了。

  教师投放回形针,幼儿数数并观察:水面有什么变化,鼓起来的水面像什么。

  这也是水的一个本领,科学家把水的这个本领叫“水的张力”。

  我们放了多少回形针,水还没有流出来,和我们猜的一样吗?(不一样)所以,有很多事情不是猜猜或想想就可以的,需要实验来证明,科学家就是这样来研究、发明的。

  三、活动延伸

  激发幼儿继续探索水的张力的兴趣

  哎呀,回形针都沉到杯子里去了,老师想让它们停留在水面上,不知道可不可以,小朋友回家继续探索,得出结果告诉老师和其他小朋友。


大班美术神奇的水教案 (菁华3篇)(扩展3)

——大班美术神奇的水教案优选【5】份

  大班美术神奇的水教案 1

  活动目标:

  1、学*用不同的线条、形状、图案装饰**的花纹。

  2、感知和把握黑白的对比原则,了解不同的分割方法。

  3、大胆细致的绘画,体验创作带来的愉悦。

  4、培养幼儿良好的作画*惯。

  5、培养幼儿的观察、操作、表达能力,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及创新意识。

  活动准备:

  图片、记号笔、纸

  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片,引起幼儿兴趣。

  教师:这是什么?他是什么样子的?

  二、学*用简单的线条表现和装饰**。

  教师:怎样用线条装饰**呢?启发幼儿用曲线、直线、斜线、网状线、虚线等;用图案:小花、树、旗子、星星、数字等等。教师可根据幼儿讲述在黑板上画出简单的装饰纹样供幼儿学*。

  三、引导幼儿装饰**,启发幼儿在**的身体和车轮上进行装饰

  四、教师交代任务,幼儿操作:

  1、你想怎么装饰**?

  2、鼓励能力较强的幼儿画**并用线条进行装饰,还可以在**旁添画其他物体。

  五、展览幼儿作品

  1、鼓励幼儿说说是什么变成了你的**?对幼儿表现的**从线条装饰的角度进行简单的评价。

  六、游戏:军事演*

  活动反思:

  本节课我选择绘画**,它是孩子们很感兴趣的事物,因此我选择让幼儿看**的录像,激发孩子画**的兴趣。我班幼儿十分活跃,对于**特别感兴趣,总是有幼儿不断举手问我关于**的专业知识和术语,我觉得自己的知识贮备量还不够充分,不能够很好的回答孩子提出的问题,这一点是我的疏忽,以后要课前多了解。在活动我选择直观教学法和讲解演示法,让幼儿更好的学*,在利用儿歌来帮助幼儿绘画**效果特别好,幼儿能够掌握基本**特征来进行绘画。

  大班美术神奇的水教案 2

  活动目标:

  1、欣赏范例,巩固学*用简单的图形画出动物的基本形象,感知动物的基本结构特征。

  2、探索用连续的点、线、圈以及小图案装饰动物的身体和四肢。

  3、在创作过程中,感知体验线描装饰特有的民间风格。

  4、对方形、圆形,线条等涂鸦感兴趣,并尝试大胆添画,能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

  5、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人手一册。黑板、粉笔。

  活动过程:

  一、欣赏《神奇的动物》,感知动物装饰画。

  引导幼儿观察幼儿用书上的画面,感知动物装饰画。

  教师:你看见了哪些动物?这些动物有哪几部分组成?这些动物的身上有什么?是什么样子的?

  教师:你喜欢哪个动物?为什么?

  二、探索如何装饰动物。

  教师在黑板上面一个幼儿喜欢的动物,清晰地再现动物的基本外形特征(头身体四肢)。

  启发幼儿根据范例动物身上的图案,用连续的短线、曲线、圆圈、图案等装饰图案装饰黑板上的动物形象。

  教师对幼儿的装饰进行评价。

  三、幼儿装饰绘画活动。

  鼓励幼儿画出自己喜欢的动物,教师对个别幼儿进行指导,帮助幼儿把握装饰的要点。

  四、幼儿相互欣赏,讲述自己最喜欢的动物及其原因。

  教师从动物的外表形象和装饰手法两个方面,评价幼儿的作品。

  音乐活动《动物猜谜歌》,在快乐的音乐歌声中,感知各种动物的形象和特征。

  在活动开始,我让幼儿欣赏了许多线描画,让幼儿知道他们的身体和四肢是用连续的点、线、圈以及小图案来装饰的。

  在评价作品时,重点介绍几幅幼儿的好的作品,让幼儿感知并体验装饰画特有的民间风格。

  活动反思:

  在这个幼儿美术活动中,通过欣赏一些在纸张或器皿上运用所提供的花纹、图片进行装饰,幼儿初步认识了线描画。在线描装饰画《神气的动物》中,幼儿根据均衡、协调美的规律,运用各种色彩和线条,构成千变万化的神气的动物图案。孩子的线描画很细致,会运用多种线条来装饰动物,既培养了幼儿的审美感和欣赏力,又有助于发挥幼儿的观察力、创造力和表现力。幼儿的好奇、想象中,萌动着可贵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在今后的美术活动中,我要抓住每一次机会,把它转化成强大的动力,发展幼儿的创造力。

  大班美术神奇的水教案 3

  活动目标:

  1、教小朋友根据自己的回忆和想象,描绘简单物品的方法。

  2、培养小朋友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活动准备:

  1、每人一套彩笔,一张白纸。

  2、范画:白纸上画一棵树干。

  活动过程:

  1、启发谈话,引起小朋友兴趣。

  教师:“小朋友你们见过变魔术吗?魔术师想变什么,就能变出什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颗神奇的树,想请小朋友也来当一回魔术师,你想让它长什么,它就长什么。”

  2、引导小朋友积极思考,发挥想象力。

  根据小朋友的想象,教师教小朋友画物品的主要特征,并有侧重地示范,将部分物品画在树上。

  3、引导小朋友感受神奇树,激发小朋友的`创作欲望。

  教师:“小朋友,这颗神奇的树,把你们喜欢的东西都长出来了,有……有……还有……,你们高兴吗?它还能长出更多的东西吗?现在请每个小朋友画一颗神奇的树,在树上长出你自己喜欢的东西吧!”

  4、小朋友绘画,教师巡回指导。

  鼓励小朋友胆想象,画出日常生活中见到和想象中各种各样的东西,并提醒小朋友用恰当的颜色涂染。

  5、总结评价,结束活动。

  作品讲评以小朋友介绍自己的画为主。教师表扬画得线条流畅、内容丰富的小朋友。

  大班美术神奇的水教案 4

  活动目标:

  1.体验水墨混合后的神奇变化,并大胆尝试吸附画。

  2.充分发挥艺术想象和创造力,体验创作成功的乐趣。

  3.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5.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体验水墨混合后的神奇变化,并大胆尝试吸附画。

  活动难点:

  1.如何将抽象的活动生动化、形象化。

  2.操作性:吸附画的操作。

  形成原因:

  由于本次活动加入了深奥的科学原理,因此易造成活动的单一、刻板,对幼儿来说也有一定的难度;而吸附画式的绘画方式对于幼儿来说接触比较少,经验积累少,掌握这种绘画的技能也就成了本次活动的难点。

  解决策略:

  1.诗歌融入法

  教师利用优美的诗歌来营造一个唯美的气氛,并透过诗歌来告诉幼儿操作的步骤,使活动生动化、趣味化。

  2.隐性提示法

  教师提供两种不同的牙签,让幼儿自动的区分运用;另将宣纸两边折起,引导幼儿正确操作的方法。

  活动准备:

  盘子、水、桶、墨汁、宣纸、两种有区别的牙签、肥皂、抹布、展示板等。

  活动过程:

  一、诗歌引题,激发兴趣

  1.欣赏发现

  师问:在森林里住着一个可爱的小精灵,他有一根神奇的魔杖,你们想看他表演魔术吗?

  教师边念诗歌边操作,激发幼儿兴趣。(可爱的小精灵,有一根神奇的魔杖,魔杖在水面上轻轻一点,水面上出现了美丽的花纹,就像黑丝绒般的花朵。哇,可真神奇,你们想试试吗?)

  2.操作探索

  用诗歌来引导幼儿操作。(魔杖在水面上轻轻一点,水面上出现了美丽的花纹,小精灵想让这些美丽的花纹都跳起舞来,你们有什么好办法?)

  幼儿尝试操作,教师引导语:你想了个什么好办法,都跳起舞来了,像什么?

  二、再次操作,启迪灵感

  1.操作反馈(师生反馈操作结果)

  师:好,请小朋友轻轻地回到位置上。

  师:你是用什么方法让美丽的花纹跳舞的?(幼儿讲述)

  师:你的这个方法真(好)不错!你真会动脑筋!哦,你是用xx让墨汁圆扩散开来的,(真棒)做得不错~~~~~~

  2.表面展开(教师操作表面展开)

  师:小精灵也想了一个好办法,你们想知道吗?(想)

  师:魔杖在水面上轻轻一点,水面上出现了美丽的花纹,魔杖施加魔法,在花纹中轻轻一点,哇!怎么样?美丽的花纹跳起了圆圈舞。你们想试试吗?

  3.激励创新(幼儿操作表面展开)

  (1)在幼儿活动过程中引导幼儿用正确的方法操作。

  师:魔杖在水面上轻轻一点,水面上出现了美丽的花纹,魔杖施加魔法,在花纹中轻轻一点,像什么?

  (2)鼓励幼儿发挥自己的想象,根据自己的构思,在水面上画出美丽的画。

  你可以在四周多点几下,在颜色浓的中心点再点一下,嘿,你水中的图案可真漂亮!

  4.吸附成画

  师:水里的图案可真美啊,有什么办法把这美丽的图案保存下来?

  师:快看看,我是用什么方法把这美丽的图案保存下来的。我把宣纸**地放在水面上,等它把水中的图案吸到纸上后,再轻轻地拿好两边揭起,一张不用笔画的画就做成了。你们也试试吧。(幼儿操作)

  三、作品展示,艺术想象

  师:这是谁的画,你的画像什么?你觉得这副画像什么?(幼儿想象描述)

  师:我们像变魔术一样,把水中的图案吸到了纸上,真是些有魔力的画。这样,我们把它们拿给其他小朋友去看看,让他们猜猜我们是怎么画出来的好吗?

  活动反思:

  幼儿教学概念的建构是阶梯式的,是一级一级逐步建立起来的。大班幼儿知识的迁移,知识容量的扩大,有利于幼儿认识能力的提高。因此,我按幼儿的认识规律,把操作活动分成若干个层次,通过一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灵活地掌握知识,并使之升华为能力。

  愿望是一切活动顺利开展的前奏曲,当幼儿愿意尝试时,就会产生愉快的情绪,争着想去“试一试”。因此,我在环节安排上运用分层式的教学模式,在一个活动之后出现又一个新的亮点,让幼儿不断地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打破了以往教学中“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模式,让幼儿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我们也可以看到整个活动中,孩子们都处于兴趣高涨的氛围当中。积极主动地探索着、发现着、操作着。

  大班美术神奇的水教案 5

  活动目标:

  1、在认识靴子的基础上,夸大、缩小或任意变化靴子的部分。

  2、引导幼儿大胆地想象和创造性作画,提高审美能力。

  3、体验参与画神奇靴子的快乐,继续培养幼儿大胆想象作画的*惯。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5、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活动准备:

  1、课件。实物靴子一只。

  2、幼儿人手一份已画好靴面的画纸。

  3、勾线笔、蜡笔。

  活动过程:

  一、引导观察,引起兴趣,导入课题

  1、出示靴子,请幼儿观察。

  让幼儿说说这是什么?介绍他是一只神奇的靴子。请幼儿观察它有哪些外形和结构。

  2、出示并观看课件。

  教师小结:靴子有长长的靴筒、尖尖的靴面和靴底组成。

  二、观看课件,大胆想象

  1、这是一只神奇的靴子,他会变,当他听到咒语:“靴子,靴子,变变变!”他想怎么变就怎么变。

  2、教师出示各种相同靴面不同靴筒的图画让幼儿进行想象。

  三、教师讲解,幼儿示范

  1、出示已画好靴底的画纸,请幼儿说说能变出什么?可以怎么变?并请一名幼儿画出来。

  2、出示完整范画。

  四、幼儿想象作画,教师观察

  1、介绍作画要求

  2、鼓励幼儿大胆作画,自由想像创作。

  3、及时表扬画得好的小朋友。

  五、作品展示

  提问:你喜欢哪张画?说说他像什么?

  延伸活动:

  请小朋友到教室后再想想神奇的靴子还能变出什么奇怪的形状?

  活动反思:

  今天黄老师的这节美术课中间穿插的游戏“靴子靴子变变变”更是激发了幼儿对这节美术课的兴趣。使每位幼儿都能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品尝美术活动带来的乐趣。

  在设计靴筒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在不同的角度,让幼儿观察到不同靴筒的变化,从而更能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及创造力。也可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思路从变靴筒到靴面到鞋跟。教师在每个环节的讲解比较紧凑,使幼儿的想象空间缩小。


大班美术神奇的水教案 (菁华3篇)(扩展4)

——大班科学奇妙的水教案 (菁华3篇)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了解浓度和水之间的关系,对科学现象感兴趣。

  2、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所看到的现象并愿意和同伴交流。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学*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教师:红色的饱和糖水、透明水。

  幼儿:抹布人一块

  第一次操作:普通红色水、透明水(每人一份)

  第二次操作:普通红色水、透明水(每人一份)、

  糖(每组一份)勺子(每人一个)

  第三次操作:@红色的饱和糖水(每组一份)

  @糖(每组一份)勺子(每人一个)普通的红色水、透明的水(每人一份)

  活动过程:

  一、教师表演魔术,引起幼儿活动兴趣。

  1、导入,幼儿猜测。

  教师:今天谢老师要给小朋友表演一个魔术,请你看看,老师手里有什么?请小朋友仔细观察,老师把手里的红色的水倒在透明的水里,会变成什么样子呢?

  2、教师实验。

  教师:请小朋友仔细观察,老师慢慢的将红色的水倒在透明的水里,能不能变成两层?

  二、幼儿尝试探索实验。

  1、试一试。

  教师:小朋友,那么你们想做这样神奇的水吗?现在请你们用桌上的水来试一试,看看你们能不能做出这样奇妙的水来。

  2、讨论:

  教师:小朋友,你们成功了吗?

  教师:为什么你们没有成功呢?(想一想,和你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

  三、出示神秘的添加物“糖”,幼儿再次进行探索。

  1、出示糖。

  教师:因为老师的水里加了一种的东西,而你们的.水里没有,是什么呢?(糖)

  教师:老师的水里加了糖,可是你们看到糖了吗?糖去哪了?

  总结:糖都溶解在了水里,所以我们看不见。

  2、幼儿进行探索实验。

  教师:这一次请小朋友用桌子上的材料再来试一试吧!

  3、讨论。

  教师:孩子们,这次你成功了吗?

  @成功了。你是怎么做的?(和大家分享成功的方法)

  @没有成功。为什么加了糖还是没有成功?(幼儿讨论)

  总结:放很多很多的糖。

  四、出示红色的饱和糖水。幼儿进行探索。

  1、出示饱和的红色水,幼儿观察讨论。

  教师:请小朋友看一看老师的放了很多很多的糖的红色的水是什么样子的?(幼儿观察讨论)

  小结:老师的水很粘稠。

  2、幼儿实验。

  教师:让我们请小朋友用自己桌上的东西,放很多很多的糖,水变得粘稠的时候再来试一试吧!

  3、讨论。

  (1)教师:这次成功了吗?

  (2)教师:为什么加了糖红色的水会沉下去呢?(幼儿讨论)

  小结:在水里加了好多好多的糖,这么多的糖溶解在水里,水就变重了。而重的东西是要沉底的。

  五、延伸活动

  小朋友红色的水里放了糖能变成两层。如果放入盐会发生什么

  呢?如果在透明的水里放入糖又会发生什么呢?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试一试吧!最后,自己把桌子收拾干净。

  活动反思:

  新《纲要》指出:幼儿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好和探索欲望以及尽量为幼儿创设条件,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体验发现的乐趣。

  设计背景

  水是生命之源,人类生活、动植物的生存以及生产建设等等都离不开水更离不开淡水。这节教学活动对幼儿进行教育是针对现在水资源贫乏,水污染严重的情况对幼儿进行节约用水的教育。

  活动目标

  1、知道水的用途和重要性,爱护水资源,节约用水。

  2、通过实践活动,创新感知污水通过多层毛巾过滤可以变干净。培养幼儿观察、分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3、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想象力和创造力。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

  重点难点

  幼儿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在操作、讲述活动中创造性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幼儿大胆思维创新的意识

  活动准备

  录象、装满脏水的容器、干净的空杯、笔、纸、毛巾、纱窗网、纱布、海绵、大个果冻盒。

  活动过程

  1、谜语导入。

  刀砍没有缝,枪打没有洞,斧子劈不开,没有牙齿也能咬。(谜底是水)。

  2、幼儿讨论水有什么用:启发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与发现大胆地讲述问题水给我们带来的用处。(水能洗衣服、浇花、养鱼、洗澡、洗脸、水能做汤、煮稀饭)

  3、扩展幼儿知识面:放录象,有关废水的排放和再利用。

  4、幼儿想象思维,创新新的节水方法:在生活中我们可以怎样节约用水?(如:洗衣服的水冲厕所、洗菜、水果的水来浇花、关好水龙头、安装新型的节水器等。)

  5、认识水的重要性:人类、动植物都离不开水,所以我们大家要爱护水资源,节约用水。

  6、创新操作活动探索:探究实验水如何会变干净,出示一盆很脏的水,请小朋友想一想,怎样使水变干净?

  A幼儿讨论:

  B试一试,怎样把水变干净。

  C说一说,为什么实验结果不一样。

  D怎样用毛巾过滤使水变得更干净?

  7、提升幼儿对创新活动的兴趣:幼儿用记录的方式来总结自己的发现过程,进一步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

  活动设计背景

  本活动运用的知识是有关于饱和溶液和改变液体密度等有关知识。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溶质的溶液。增加溶剂密度的方法:添加溶质。本活动的科学原理在于将糖溶解在水里制成饱和溶液,使该溶液的密度增大,沉入水底。

  活动目标

  1.通过感受不同水的变化,萌发幼儿初步的探究欲望,体验成功的乐趣。

  2.引导幼儿初步的尝试、感知和发现饱和溶液。

  3.让幼儿乐意用自己的语言与同伴交流实验过程与结果。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尝试自己动手制作饱和溶液。

  活动准备

  两杯有颜色的水,两杯透明的`水,白糖,小勺,筷子。(此材料幼儿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1.看一看,想一想

  谈话导入:“小朋友看看,老师手里有什么?


大班美术神奇的水教案 (菁华3篇)(扩展5)

——大班语言教案神奇的树 (菁华3篇)

  活动设计背景

  早晨,瑶瑶的小朋友入园时,妈妈帮助她整理衣服、放小书包、抬小凳子,而瑶瑶呢木然的站在那里,看着妈妈为她不停的忙碌,我急忙走过去对瑶瑶说:“瑶瑶长大了,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妈妈为你做事应该跟妈妈说谢谢呀。”瑶瑶说:“为什么呢?不是我要她做的。”

  一天下午,放学的时候,妈妈来接豪豪,刚走出教室,豪豪把小书包扔在地上就跑,妈妈在后面大声叫他拿书包,他头也不回地说“不要不要”,妈妈只好无奈的捡起书包背在自己的肩上。

  孩子的行为让我大为震惊,不由得反思: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大多数受到上两代人过度的保护和重视,以自我为中心,被动的、理所当然的接受着身边人的关爱,而自己却很少主动关心身边爱他的人,感恩之心严重缺失。而且从事例二中我也清醒的感受到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较差,词不达意。我想通过《大树妈妈》的这个活动让孩子学会感恩,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活动目标

  1、欣赏和感受诗歌所表现的美妙意境,理解诗歌中的主要内容。

  2、通过幼儿初步尝试仿编诗歌,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3、体验诗歌中大树妈妈与娃娃们相互关爱的情感,激发幼儿爱他人的情感,学*感恩。

  4、理解诗歌所用的比喻手法,学会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5、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的重点:欣赏和感受诗歌所表现的美妙意境,能够理解诗歌中的主要内容。

  教学的难点:幼儿初步尝试仿编诗歌。

  活动准备

  1、知识的准备:教师在活动前利用散步、谈话丰富幼儿生活经验。

  2、物质的准备:多媒体课件,大树妈妈的图片

  活动过程

  第一部分:谈话引题,幼儿猜想

  教师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的妈妈爱你们吗?妈妈是怎么爱你们的?”引导幼儿回答。

  第二部分:理解学*诗歌内容

  教师出示大树的图片提问“大树妈妈一个人非常的孤单、寂寞,这该怎么办呢?小朋友,你们有没有什么好办法?”“大树妈妈生活在森林里,小朋友请你猜一猜,还有谁会愿意做大树妈妈的娃娃?”(幼儿讲述)

  幼儿观看课件,教师提问:大树妈妈喜欢娃娃,有谁愿意成为大树妈妈的娃娃?他们能给大树妈妈什么?大树妈妈有许多许多娃娃,有小鸟娃娃、星星娃娃、松鼠娃娃、小星星娃娃,还有许多树叶娃娃,大树妈妈是怎样喜欢娃娃的,娃娃们又是怎样爱大树妈妈的。

  第三部分、欣赏和感受诗歌的意境,体验诗歌中大树妈妈与娃娃们相互关爱的情感。

  教师配以优美的背景音乐进行声情并茂的朗诵,请幼儿欣赏,欣赏后提问让幼儿讨论:你觉得娃娃们喜欢大树妈妈吗?从哪些话里可以听出它们很爱大树妈妈?

  第四部分:朗诵诗歌

  教师带着幼儿一起朗诵诗歌,进一步熟悉诗歌的内容。

  第五部分:拓展想象、仿编诗歌

  教师示范:把小鸟换成蝴蝶,就是:蝴蝶说:“我来当你娃娃,给你唱歌”、或把唱歌换成画画、跳舞换成捶背·······,运用多媒体课件等方法让幼儿仿编。

  第六部分:活动的延伸:

  请小朋友想一想:大树妈妈爱娃娃,娃娃爱大树妈妈,谁最爱小朋友?小朋友又最爱谁呢?是怎样爱的呢?

  附:散文大树妈妈

  大树妈妈,喜欢娃娃,

  小鸟说:“我来当你娃娃,给你唱歌。”

  大树妈妈说:“好哇,好哇”

  小熊说:“我来当你娃娃,给你跳舞。”

  大树妈妈说:“好啊,好啊”

  小星星说:“我来当你娃娃,晚上陪你说说话。”

  大树妈妈说:“好啊,好啊”

  大树妈妈有了很多娃娃。

  小鸟娃娃,小熊娃娃,星星娃娃,还有许多树叶娃娃。

  大树妈妈给娃娃讲故事,娃娃给大树妈妈唱歌,跳舞,说悄悄话。

  教学反思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幼儿从小接触好的文学作品,可以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及语言能力。本次活动旨在让幼儿在语言活动中欣赏和感受诗歌所表现的美妙意境;培养幼儿的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想象力;使幼儿从中感受语言的美好,从而愿意用语言来表达,并体验诗歌中大树妈妈与娃娃们相互关爱的情感,激发幼儿爱他人的情感,学*感恩。

  反思整个活动过程,我认为较为成功之处有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目的明确,让幼儿的兴趣跟着丰富有趣的活动环节走,学知识,学*中有快乐。活动结束后,幼儿精神愉悦,多种能力得到了锻炼。

  如在这个环节中教师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的妈妈爱你们吗?妈妈是怎么爱你们的?”引导幼儿回答。中班的孩子年龄还小,对妈妈还是有着依恋的情感,所以在谈到自己的妈妈时,每个孩子都非常开心,快乐,就会自然而然地说出很多妈妈是怎样爱自己的话,还会从妈妈帮娃娃做的事情等方面进行讲述。

  2、整个活动密度适中,形式多样,环节设计合理,层次分明,很好的集中了幼儿的注意力,保持了浓厚的学*兴趣。

  3、能够很好地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具准备充分,很好地辅助了教学。

  4、整个活动师生互动配合默契,教师为主导,幼儿为主体。让幼儿自由的、大胆的说,尽情的想象,再加上教师的鼓励与肯定,幼儿的自信油然而生。

  当然,活动中也存在着不足之处:

  1、由于孩子初步学*创编诗歌,大部分幼儿感觉一定的难度不能大胆地想象创编,还有个别幼儿回答问题时表达的语句不完整。以后我还得加强语言方面的训练。

  2、通过这次活动,我深切的感受到新教学法对教师的工作和教学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感到了自己教学机智和教学经验的不足,所以,我今后要更加严格的要求自己,积极地加强学*,博采众长,提高自己的自身素质和组织教学的能力。

  设计意图:

  中班幼儿在树的认知上已经有了初步的概念,知道了什么是树木,而通过本活动,孩子们将从中了解树的组成、各种用途,由惊奇产生进一步探索关于“树”这个课题的愿望,激发他们对自然、对科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引导幼儿建立初步的爱护树木、爱护大自然等的环保意识。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讨论,幼儿能知道树由树干、树根、树枝、树叶等组成。

  2、欣赏故事,了解树的多种用途。(如遮阴、挡风沙、净化空气、降低噪音等)

  3、培养幼儿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等初步的环保意识,从心底萌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准备:

  1、课前观察树木

  2、“树”的图片一幅(不画叶子)、叶子(人手一张)、小树挂件(人手一个)

  教学过程:

  (一)引题,了解树的组成

  1、师:小朋友们,刚才老师带你们去看了什么呀?(树)对了, 那为了让你们和树成为更好的朋友,我请来了树娃娃来我们班做客。(幼儿向树娃娃问好)

  2、树娃娃:小朋友们,你们刚才在外面观察了树,那知道我身上的各个地方都叫什么名字吗?(幼儿自由回答)有些小朋友知道,有些小朋友不知道,没关系,我带了一幅我自己画的大树图画,我们一边看,一边来认识我吧!

  3、(出示图片)树娃娃:小朋友,你们看,树中间这个又圆又粗的地方叫什么呢?谁知道?(树干就像人的身体一样,非常重要)树干上面分**来的又叫什么?(树枝就像我们的手一样)树干下面这些伸到泥土的里的又叫什么?(树根,树根的作用可大啦,它可以吸收水和营养,让树娃娃越长越大)那树身上还会有什么呢?对了,是树叶,可是,树娃娃一定是粗心,把叶子忘了画上去。

  4、那就请你们来帮忙,把这些叶子贴到树枝上去,可不是树干,或者树根上,别贴错位置哦!(请幼儿将叶子贴到准确的位置上)(给回答积极的幼儿贴小红旗)

  (二)听故事,了解树的'用途

  1、树娃娃:哎!现在你们都记住我身上各部分的名字了吧!你们知道吗?我们树木家族的本领可大啦!不信啊,你们来听个故事吧!

  2、幼儿听故事《神奇的树》,教师提问:

  ①故事里面都提到了树木的哪些本领?(教师可视幼儿的回答情况,提一些提示性的问题,如树木少了以后,发生了些什么事?小动物们请教了猴博士后,都想了一个什么办法?为什么?)

  (树木可以减少难听的噪音、可以把有毒的气体变成没有毒的、可以遮住太阳让人觉的很凉快、可以挡住吹过来的风沙)

  ②树娃娃:小朋友答得可真棒

  [1][2]下一页

  !不过除了这些,树木还有许许多多的本领呢?你们知道吗?(木制品、很好的木材等)小朋友,我有这么多本领,你们喜欢我吗?那让我们成为好朋友,你们可要多多爱护我!你们会做那些爱护树木的事呢?(幼儿自由发言)

  (三)游戏《我是一棵树》

  树娃娃:听了你们说的,我可真高兴!现在我要请你们请你们带上小树挂件变成一棵小树,一起来来做个游戏,叫《我是一棵树》。

  1、教师讲解。当我说:大风来啦,小树们要手拉手变成一排勇敢的挡风小卫士,要做出被风刮的摇来摇去的样子;我说:夏天的太阳来啦!小树们就站直身体,把手伸向天空,做出挡太阳的样子;我说:有毒气体来啦!小树们要蹲下身体,抱住脚,低下头,表示把有毒的气体变成没有毒!你们明白了吗?我们先请几个小朋友试一试!

  2、个别幼儿游戏

  3、教师强调规则、要点,幼儿集体游戏。

  (四)听音乐,自由律动,出活动室

  小朋友们玩的开心吗?那现在我们就一边听着树的音乐,一边做自己喜欢的动作,到外面去,告诉小班的弟弟妹妹要怎么爱护树木吧!

  附故事:《神奇的树》

  在大山里,住着许多许多小动物,可是,原来山上啊一棵树也没有!

  有一次,小熊和松鼠家附*开了一家工厂,隆隆的机器声闹得他们头昏脑胀。小熊去请教森林里最聪明的猴博士,猴博士说:“树木可以减少难听的噪音,快种树吧!”小熊和松鼠在房子周围种了很多树,从此,再也听不到机器声了。小熊说:“树木真神奇!”

  又有一次,山下吹来很难闻的气味,呛得老牛、小鹿直咳嗽。他们去请教猴博士,猴博士说:“快种树吧,树木能把有毒难闻的气味吃掉,变成干净、舒服的空气。”大家在山上种了许多许多树,他们再也闻不到怪味了,老牛、小鹿们都说:“树木真神奇。”

  夏天到了,火热的太阳晒得小狗透不过气来,他去请猴博士帮忙,猴博士说:“快种树吧!树木能挡住太阳,吸收很烫很烫的热量!”小狗和小马赶紧在门前种了一排树,果然凉快多了。小狗说:“树木真神奇!”秋天到了,呼呼呼,风沙吹得长颈鹿、大象们都睁不开眼睛,大家又去请教猴博士,猴博士说:“树木能挡风沙,我们一起来多种树吧!”动物们都来种树,树种好了,风沙被挡住了。大象说:“树木真神奇!”

  现在,山上已经种满了树木,小动物们都说:“树木真神奇!”

  活动目标

  1.尝试用棉签棒画螺旋线,并能用撕贴的形式进行装饰。

  2.体验与小伙伴合作作画的乐趣。

  3.培养幼儿的观察、操作、表达能力,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及创新意识。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5.会用它们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与创造,喜欢装饰。

  活动准备

  1.背景音乐、教师范作、背景纸

  2.棉签棒、颜料、幼儿绘画卡纸、礼物盒彩纸若干

  3.桌布、擦手巾、纸杯等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小朋友们,春天到了,种子要发芽啦,刚才有一位小精灵,给了顾老师一颗神奇的种子,你们想不想看一看这颗神奇的种子?

  2.这颗种子是什么形状的?(三角形)你觉得这颗种子会长出什么东西来呢?(幼儿想象)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颗神奇的种子到底会长出什么东西来呢?

  3.哇塞,这颗神奇的种子变成了一颗大树。这颗神奇的大树哪里神奇啦?(树枝是弯弯的:螺旋线)

  4.那你觉得还会长出什么来呢?又长出了绿色的叶子,这个叶子是什么形状的呀?(螺旋线)小朋友,你们会画这个卷卷的叶子吗?一起来画一画吧!(一边年一边画:先找一个点,转呀转呀转)

  5.小种子变成了大树,还长出了叶子,你觉得还会长出什么东西来呢?哇塞,这颗神奇的大树还长出了这么多的礼物呢!好神奇呀!你们想不想画一画这颗神奇的大树呀?


大班美术神奇的水教案 (菁华3篇)(扩展6)

——神奇的指纹大班科学教案 (菁华3篇)

  设计背景:

  在一次区角活动中,我无意中听到了班上几个孩子这样的对话,其中一个孩子正把另一个孩子的手拉到自己面前仔细的研究,一边还对那个被研究的孩子说:你的右手一个螺旋纹都没有,你看我,我有三个螺旋纹呢!我奶奶说,手指上有螺旋纹的孩子可聪明了。这时候,他们周围已经围了好几个人,都兴致勃勃的要求要他帮忙看指纹,有的孩子问什么形状才是螺旋纹,有的孩子则迫不及待的把手举到半空中对着光研究起了自己的手指……看到孩子们这么有兴趣,我突然灵机一动,为何不借此机会设计一个活动,让孩子们更加全面的了解指纹的知识呢?

  设计意图:

  幼儿科学教育的目的在于培育幼儿的探索欲望和精神,对幼儿来说,科学是一个过程--是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验证问题的过程。我们班的幼儿年龄偏小,我在*时的教学中发现,他们对事物的观察不够专心和仔细,也不太爱提问题,因此我设计了这个活动,旨在引导幼儿通过仔细的观察和比较发现指纹的秘密,并培养幼儿热爱科学、探索科学的精神。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和比较发现指纹的秘密,了解指纹的基本特征;

  2.从各个方面了解指纹的作用,树立科学的观点。

  3.激发幼儿动手动脑的积极性,体验发现的快乐;

  4.培养仔细观察的良好*惯。

  活动内容:

  1.在纸上印指纹,观察指纹;

  2.听老师讲故事;

  3.比较父母亲、小朋友的指纹和自己的不同之处;

  4.介绍指纹的几种特有形状和特征;

  5.展示图片,互相讨论,列举指纹的作用;

  6.游戏;

  7.总结。

  活动准备:

  1.(幼儿)父母和自己的指纹图各自一张;

  2.(教师)各种指纹放大图;

  3.(教师)放大镜每人一个;

  4.(教师)从各种渠道(网络、书籍、报刊)收集的相关图片一组。

  活动过程:

  1.印指纹:

  幼儿分组玩印指纹的游戏;

  把放大镜发给孩子,让幼儿观察,印完指纹后在纸上发现了什么、胶泥上又留下了什么?

  活动目标:

  1、让幼儿知道每个人的指纹都不一样,了解指纹能够识别别人的身份。

  2、在活动中启发幼儿提问,激发幼儿探索自身的兴趣。

  3、了解保持个人卫生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4、学会在日常生活中保持乐观的情绪,逐渐养成乐观开朗的性格。

  活动准备:

  动画片、指纹图片、警服一套、探索材料(放大镜、印泥、纸、透明胶、橡皮泥)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指纹》

  活动过程:

  一、观看动画片。

  在“蓝帽和淘气”的动画片里,有一天,蓝猫被外星人抓走了,外星人变成了假蓝猫来骗淘气。你们猜,淘气是用什么分*假蓝猫的呢?请看动画片(幼儿观看)。是什么办法呢?(用指纹分辨)

  二、探索指纹。

  1、那么,指纹在哪里呢?(指肚上)

  2、我们的指纹是什么样子的呢?

  3、你们有没有好办法来看清指纹?(放大镜、指纹盖印等)

  4、来,我们一起来观察指纹,在观察的时候,如果你们有什么问题,可以先告诉我。(幼儿探索,教师记录。)

  5、刚才有些小朋友发现了一些问题,老师已经把它记录了下来,我们一起来解决这些问题,好吗?

  三、“警察”出现,请幼儿“破案”

  警察:“小朋友们,昨天,小明家的东西被偷了,经过我们的侦察,在现场发现了小偷的指纹,我们还从*局的档案里掉出了一些可疑人员的指纹,现在,我要请小朋友帮我从这些指纹里找出和在现场一模一样的指纹。这样,我们就能找出小偷了。”

  (幼儿找出指纹,并用笔圈出)。

  小朋友找的是几号指纹呢?我们把找出来的结果交给警察叔叔,让他们去做进一步调查吧。

  教师问:警察叔叔,小偷留下的指纹,你是怎么看见的呢。

  “警察”:这些指纹,就这样是看不见的,但我们有精密的仪器可以看见并取下来。小朋友用手摸到的桌子、椅子、钢琴,都会留下指纹。

  教师:指纹真神奇,关于指纹的秘密还有很多呢,小朋友回去还可以问问爸爸妈妈,还可以上网,找找资料,去发现更多的秘密。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因经过较为充分的准备,总体来说是比较成功的.。尤其因为这次活动的生成不是单方面出自老师的设计,而是融入了幼儿的自主选择,是真正能够让幼儿感兴趣的课题。课后,大部分孩子都比较全面的掌握了指纹的特征、用途等。由于这是幼儿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所以孩子们的准备都比较积极,在课堂上的提问也更加踊跃起来,师幼互动较好。更重要的是,他们有了自己的思考,在这次活动中,他们不仅是课程的参与者,更是课程的设计者。我作为老师也及时对课程计划做出了相应更改。然而本次活动也同样存在不足之处,我没有充分考虑到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变数,例如幼儿对创胞胎的指纹问题提出的疑问,如果不是当时准备时碰巧准备了双胞胎的指纹放大图,在幼儿提出问题时,我就只能枯燥的讲解知识,而不能直观的让他们观察,那我讲课的效果将会大打折扣。而由于时间原因,最后的游戏和总结时间都比较仓促。因此我认为在以后的课程教学中,我应当更加注意考虑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充分准备并加强对时间的控制。

  设计背景:

  在一次区角活动中,我无意中听到了班上几个孩子这样的对话,其中一个孩子正把另一个孩子的手拉到自己面前仔细的研究,一边还对那个被研究的孩子说:你的右手一个螺旋纹都没有,你看我,我有三个螺旋纹呢!我奶奶说,手指上有螺旋纹的孩子可聪明了。这时候,他们周围已经围了好几个人,都兴致勃勃的要求要他帮忙看指纹,有的孩子问什么形状才是螺旋纹,有的孩子则迫不及待的把手举到半空中对着光研究起了自己的手指……看到孩子们这么有兴趣,我突然灵机一动,为何不借此机会设计一个活动,让孩子们更加全面的了解指纹的知识呢?

  设计意图:

  幼儿科学教育的目的在于培育幼儿的探索欲望和精神,对幼儿来说,科学是一个过程--是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验证问题的过程。我们班的幼儿年龄偏小,我在*时的教学中发现,他们对事物的观察不够专心和仔细,也不太爱提问题,因此我设计了这个活动,旨在引导幼儿通过仔细的观察和比较发现指纹的秘密,并培养幼儿热爱科学、探索科学的精神。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和比较发现指纹的秘密,了解指纹的基本特征;

  2.从各个方面了解指纹的作用,树立科学的观点。

  3.激发幼儿动手动脑的积极性,体验发现的快乐;

  4.培养仔细观察的良好*惯。

  活动内容: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