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音乐郊游教案3篇

首页 / 教案 / | 2022-07-09 22:48:39 教案,音乐,中班

中班音乐郊游教案1

  活动目标

  1、学*看图谱,按图谱有控制地演奏。

  2、根据乐曲的变化设计配器方案。

  3、体验共同演奏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活动准备

  乐曲图谱、铃鼓、双响筒、圆舞板等。

  活动过程

  一、律动导入

  1、引导幼儿发现歌曲的动作节奏。

  师:“刚才这歌曲叫什么名字?你们知道它是什么结构的歌曲吗?什么是ABA?(前面和后面的乐曲是一样的结构)现在我们请个小朋友说说A段做了什么动作?怎么做的?

  师哼唱,请一个幼儿示范。

  二、引导幼儿看图谱,用身体动作表现节奏型

  1、观看A段图谱:我们先看A段,上面有什么?(脚印、手)表示什么?(可以踏脚和拍手)你怎么用这些动作表现节奏?(请一幼儿示范)全体幼儿学*A段的节奏型。

  2、分析B段节奏型:这是什么符号?(出示波浪线)可以怎么表现?(摇或晃的动作)请一幼儿示范。

  3、引导幼儿发现结束句不同的地方。

  师:后面的A段和前面的A段是一样的,有没有不一样的地方?请小朋友来示范一下可以怎么做?(全班幼儿练*一次)

  4、视情况而定:哼唱,幼儿做动作一次或跟着音乐做动作一次。

  三、启发幼儿探索乐曲的配器方案

  1、启发幼儿说说乐器特点。

  师:“瞧,我请来了三种乐器(出示铃鼓、双响筒、圆舞板),你们说说,它们的声音有什么不同的特点?”(铃鼓:可以拍、摇、晃。比较抒情;双响筒:高低音,像脚步;圆舞板:声音短促)

  2、为乐曲配器。

  师:“你们觉得A段适合用什么乐器呢?A段适合用双响筒;(贴上双响筒的图标)B段的比较抒情,适合用什么乐器?(铃鼓)最后的部分我们要让歌曲更热闹些,可以怎么做?(用上全部的乐器)

  四、幼儿尝试用乐器演奏

  1、师哼唱,让幼儿学*用乐器演奏整首歌曲。

  师:“请小朋友轻轻地请出小乐器,我们试试用乐器演奏一遍吧。请认真看图谱,注意什么时候要轮到哪种乐器演奏。”

  2、指出演奏的不足,连贯地演奏一遍。

  3、跟着音乐,看图谱完整地演奏1—2遍。

  师:“我觉得小朋友可以听音乐来演奏了,我们来试试吧。”

  4、幼儿看指挥演奏1—2遍、

  师:“小朋友真棒,现在我有个更难的,请小朋友不看图谱,眼睛看着老师的指挥,把乐曲演奏一遍,可以吗?”

  五、结束活动

  师:“请小朋友带好自己的小乐器,不发出声音,到教室轻轻地放好小乐器吧。”

  活动反思:

  本次音乐活动是一个歌唱活动。《郊游》这首曲子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它是ABA结构,第一段和第三段是一样的,活泼欢快,中间第二段比较柔和,唱了郊游的风景。活动开始我以谈话导入,引导幼儿说说郊游地的风景,根据幼儿的回答我用简笔画的形式画了下来,从而引出第二段歌词。接着我用动作引导幼儿说出了第一、第三段的歌词。歌词理解后,让幼儿通过听教师清唱初步熟悉歌曲旋律,然后再用钢琴伴奏,一句句学*歌唱。等唱了两到三遍后请幼儿编动作,边表演边唱,这样比较能帮助幼儿记住歌词。虽然大多数幼儿能大概将歌曲唱出来,但这样的教学方式让孩子们觉得兴趣缺缺;而且后面边表演边唱,孩子们会分散注意力,反而唱的更少更轻,应该在幼儿熟悉歌曲的基础上再加动作比较好。

中班音乐郊游教案2

  设计背景

  孩子们由于受到年龄、生活经验等方面的限制,特别是我们都是县城周边农村孩子多,缺乏各种必要的感性经验,尚处于直觉形象阶段的思维方式的局限,使他们不可能用**的思维去理解或再加工那些复杂的音乐材料,对歌词记忆也不能很快的理解记忆。以前我总是先教幼儿跟着我按节奏念几遍歌词,再分句教唱,但一节课下来,还是不能很熟悉的唱歌曲。所以我想:象图谱这样的视觉符号就起到了把音乐材料简单化、形象化的作用,图形谱的运用是一种视觉参与。,它不仅可以帮助幼儿理解音乐的内容和旋律风格,同时,又可以培养孩子的创造力与想象力等等,让孩子主动愉快的学*,让孩子们的音乐活动不再枯燥,也让我上音乐课不再单调。我选歌曲《郊游》,是因为旋律*易亲切,朗朗上口,为小朋友所喜爱,歌曲描写了小朋友结伴去郊游的情景“白云春风”、“青山绿水”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色,“我们大家手拉手一同去郊游”,清新明了,首尾点题。

  活动目标

  1、在理解歌词,唱会歌曲的基础上,感受ABA段不同的情感,唱出A段欢快的音乐,B段优美的音乐。

  2、掌握X X XX X这一走步节奏,并且用肢体动作创造性的展现郊游的游戏化情境。

  3、在音乐和游戏的情景中,能用欢快、活泼、兴奋地情绪,有感情地、自信地,完整地演唱歌曲,感受到郊游时的轻松愉快。

  4、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5、初步学*用对唱的方式演唱歌曲。

  重点难点

  1、难点:歌曲的三、四、五乐句。

  2、重点:有感情地唱歌曲。

  活动准备

  录音带,录音机,歌词图谱,节奏型卡:X X XX X。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入室律动。组织幼儿做课前手指游戏坐好,

  2、复*歌曲《茉莉花》;复*节奏:X X XX X。

  二、基本部分:

  1、谈话引入:小朋友你们跟家人去郊游过吗?(幼儿自由回答)是乘坐什么交通工具去的?

  2、教师出示歌词图谱以讲故事形式与幼儿一起回忆郊游的快乐,并引导幼儿按照图谱说唱歌词。

  3、放录音带《郊游》,引导幼儿听出有两段“不同的”音乐。

  4、教师边指图谱边范唱一遍,让幼儿能更好的理解歌词,熟记歌词。

  5、学唱歌曲。

  (1)教师以分句教唱法并结合歌词图谱带幼儿唱歌1-2遍。

  (2)教师以整体教唱法用不同的动作带幼儿唱歌,让幼儿感知歌曲的节奏和AB两段不同的“情绪”。

  (3)教师弹歌曲旋律,幼儿根据图谱用自然,欢快的声音有感情的

  唱歌曲。

  (4)分小组接唱。女孩唱A段,男孩唱B段。

  (5)放歌曲录音,教师与幼儿一起按歌词合节奏地进行歌表演。

  6、音乐游戏:《去郊游》

  教师与幼儿手拉手围成一个大圆圈,听歌曲音乐进行开火车状等不同动作进行游戏,还引导幼儿去邀请其他老师一起游戏。

  三、结束部分:

  1、小结。

  2、出室律动,活动结束。

  教学反思

  《郊游》这首歌曲的前两句与最后两句要求用轻快、跳跃的声音来唱,而中间则适合用优美、抒情的声音来处理。教师可以通过示范讲解引导幼儿认真倾听,并辨别区分不同的声音。

  在活动中我一开始对于两种不同的歌唱方式进行讲解,但很快我发现孩子们并不能很好的理解接受,于是我立刻想到了一种方法:为了让幼儿理解并准确地把握,我设计这样一幅图:用一组小兔子的耳朵形状表示“轻快、跳跃”,用一组柔和的波浪线表示“优美、抒情”,按节奏的形式出现。根据这幅画,幼儿可以很快地分清出哪几句需要唱得活泼欢快,哪几句需要唱得优美抒情。这样的教学方式比起教师单调的讲解记忆要有趣得多,并且印象更深刻。

  活动中我借助了比较形象的图,帮助幼儿理解、记忆歌词,让幼儿看着图片演唱,根据图孩子们正确的对两种歌唱的方式进行演唱,从而突破了活动的难点。教师的范唱起到一个示范的作用,最后让幼儿分组接唱,在每一次唱完后教师引导幼儿进行评价,让他们明白如何接唱才算唱得好,从而突破活动重点。

  在这个音乐活动中还存在着许多的不足之处,比如我没有在活动前考虑到活动方式的改变,而是在活动中及时调整,对教材的分析应更加透彻;还有就是在活动中的教师的语言应该更加精炼。我还注意到孩子的情绪变化,在活动中我为了让他们更熟练的唱歌,就请他们再唱一遍,而我的语言组织也不够精练,所以孩子们就感觉不是很有趣,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多想办法,让自己的'每个教学环节都进行得更自然更有趣,让孩子不知不觉轻松的游戏中完成,提高自己的教学水*。

中班音乐郊游教案3

  活动目标:

  1、感受音乐欢快的特点,理解音乐的主题。

  2、尝试用动作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体验随乐表演的乐趣。

  3、在进行表演时,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4、通过肢体律动,感应固定拍。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了解日月潭风景区相关知识。

  2、物质准备:音乐CD、背景图一幅。

  活动过程:

  一、以去郊游引入,带领幼儿随音乐律动进场,初步感受音乐旋律。

  二、欣赏音乐。

  1、完整欣赏音乐,初步感受音乐欢快的旋律特点。

  2、教师结合动作,引导幼儿再次欣赏音乐,感受音乐所表现的主题。

  3、结合图谱欣赏音乐,帮助幼儿理解乐曲的结构。

  4、分段欣赏音乐。

  (1)请幼儿看图谱说说:哪些音乐像是表现小朋友绕树林拐弯,哪些音乐像是表现小朋友擦汗,哪些音乐像是表现快到了景点,小朋友很高兴?

  (2)引导幼儿用动作有节奏地表现郊游时绕着树林走、擦汗、快到景点很高兴、摆造型拍照留念等。

  三、表现音乐。

  1、引导幼儿尝试听音乐完整表演一遍。

  2、引导幼儿从空间层次上用不同的肢体动作表现最后的造型。

  3、用自己设计的造型再次听音乐完整表演。

  四、拍照结束,幼儿听音乐去下一个景点郊游。

  活动反思:

  从今天教学目标的达成度上来看,我觉得今天的活动基本能够达成目标,从第一次的倾听音乐,孩子们就能够愉快的听着音乐摆动,到后来用肢体表现时,也能用轻松的动作表现音乐,并且幼儿能够根据旗帜进行分组,能协调好用一种方式来开展游戏,游戏是幼儿也表现的十分愉悦。

  在倾听理解音乐的环节上,孩子们能区分出音乐的不同特点,有些孩子说出前面的音乐是过草地,但在爬山时,有孩子提到了树林,这可能与出示的图片有关系,让孩子联想到了树林,老师在选择图片的时候,可能可以再考虑的多一些,排除一些其他因素。

  看图谱时,幼儿很容易辨别出草地和爬山的音乐的不同,但是在说出理由的时候,可能老师比较急切一点,还可以多一点空间留给幼儿,让他们说说为什么这是草地,这是爬山,而老师没等孩子说就自己把“**的是草地,越来越高的就像是爬山”都说出来了。

  创编过草地动作时,孩子们发挥自主性,编的动作较为丰富,并能符合过草地轻快、活泼的旋律,爬山的动作也能根据重重的、一步一步的节奏和感觉来创编。

  整个游戏环节,孩子们在导游阿姨带他们去旅游的这种情景中,玩的还是十分的愉快和投入的,只是在最后的时候,孩子们可能有些兴奋过头,对于音乐的倾听也关注的少了点。


中班音乐郊游教案3篇扩展阅读


中班音乐郊游教案3篇(扩展1)

——中班音乐教案:郊游3篇

中班音乐教案:郊游1

  活动目标:

  1、听音乐用准确的语言演唱歌曲。

  2、听音乐看图谱,尝试用不同颜色、不同动作表示音乐节拍。

  3、能够根据图谱选取合适的乐器进行演奏,体验合作的快乐。

  重点难点

  重点:能用不同的动作表示音乐节拍

  难点:根据图谱选取合适的乐器进行演奏

  活动准备

  1、图谱课件、歌曲《郊游》、律动《头发肩膀膝盖脚》音乐。

  2、木鱼、摇铃、铃鼓按照幼儿人数各三分之一。

  活动过程:

  1、律动《头发肩膀膝盖脚》导课。

  小朋友们好!今天婷婷老师与你们一起玩一个音乐游戏,看谁能听着音乐正确的做出动作。(放《头发肩膀膝盖脚》音乐,与幼儿一起做动作)

  2、今天老师还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歌曲,你们认真听,看里面都唱了什么?

  提问:刚才在歌曲里你都听到了什么?谁能说一说?

  提问后老师总结:这首歌曲的名字就在PPT上,我们一起看一下,这两个字叫“郊游”,小朋友说一遍。(郊游)请问郊游是什么意思?小朋友回答后老师总结:对,就是出去玩。你们看(PPT2)图片上的人都是在郊游。

  3、ppt3老师把这首歌曲带过来了,它的名字是——,这次我们跟着音乐小声的唱一下吧。

  这里面有几个地方不太好唱,谁能说出来?重点学*附点音符歌词(我们小手拉小手、白云悠悠、阳光柔柔)的唱法。

  4、我们看(PPT4),这是一张图谱,在这张图谱上你发现了什么?(第一行和第三行一样)这首歌曲可以分为三段,第一段和第三段一样,我们可以把他们称为ABA型。小朋友想一想,这张图谱与歌曲中的歌词会是怎样对应的呢?大家再来听一遍音乐。

  谁能说出这张图谱是怎样表达歌曲意思的?你们能不能跟着音乐、看着这张图谱来唱歌?谁愿意上来指着图谱跟着音乐唱一下?

  5、小朋友看,这也是一张图谱(PPT4),我们能不能听着音乐、看着图谱打出好听的节奏呢?小朋友说用什么打?怎样打?遇到这样的符号打不打?怎么办?

  听音乐,可以全部拍手打一遍。全部踏脚一遍。

  问:你们在图谱上发现了什么(颜色不一样),我们在打节奏的时候可不可以换用不同的方式打?怎样打(绿色用手、红色用脚),跟着音乐打两遍。

  6、PPT6,根据你们刚才打的,老师又增加了难度,你们看一下这张图谱,我们可以用几种方式打节奏?怎样打?(尝试一遍)

  如果用乐器来打节奏,你们认为用什么比较合适?老师今天准备了木鱼、摇铃、铃鼓,你们认为它们分别可以代替我们的哪个动作?

  发乐器,跟着音乐打节奏(2-3遍)

  7、今天我们学*了一首非常好听的歌曲,名字是——,小朋友会打节奏,会唱歌不会?请轻轻的放下乐器,我们一起唱着歌区校园里玩吧。

  8、结束课堂。

  活动总结

  在这次活动中,由于整个活动设计的结构设计比较完整,思路清晰,通过引入、让幼儿发现歌曲的动作节奏、引导幼儿看图谱表现等等循序渐进地递进,所以活动中相对较为紧凑,幼儿整体地掌握情况比较好。活动是初步地探索、学*有控制地演奏乐曲,所以活动显得比较紧凑。而因为是第一课时,在今天的活动中只给了幼儿固定的一种打击乐器演奏,不象*时让幼儿更换不同的乐器演奏,感受不同乐器的音色,在下次的打击乐活动中应放手让幼儿创造,可以让幼儿多看图谱探索,发表自己的见解,让幼儿成为自主进行打击乐编奏的主体。

中班音乐教案:郊游2

  活动目标:

  1、初步学*歌曲《郊游》,感受歌曲的aba结构,初步学*用跳跃和连贯两种唱的方式来表现歌曲。

  2、迁移以往的歌唱经验,尝试做跳跃和连贯的动作来帮助理解和表现歌词内容。

  3、通过演唱《郊游》使学生喜爱秋天,从而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活动准备:

  1、幼儿有郊游的生活经验。

  2、幼儿用书:《郊游》(活动前指导幼儿看画面,引起有关郊游的回忆)。

  3、相关视频。

  活动过程:

  (一)引发幼儿关于“郊游”的美好回忆。

  教师:小班的时候老师、爸爸妈妈带你们去粱丰生态园玩了你们还记得吗?玩了些什么?

  教师:在生态园里你都看到了什么?你玩的开心吗?

  (二)创设情境——导入歌曲:

  教师:同学们,这节课老师要带你们到美丽的野外去做什么呢?你们听!

  教师:我们要去做什么呀?(学生回答去郊游,揭示了歌曲题目。)

  教师:你们想去郊游吗?

  教师:要去郊游了,你们现在的心情怎样?(学生回答高兴、兴奋等。)

  (三)幼儿学*歌曲《郊游》。

  1、出示歌片挂图,幼儿用好听的词语赞美、夸耀秋天的变化。

  2、教师范唱歌曲。

  3、教师带领幼儿跟琴歌唱,并引导幼儿理解b段歌词。教师:歌里唱到白云和阳光怎么样?青山和绿水怎么样?你们还想去郊游吗?那我们一起出发吧!

  4、教师引导幼儿讨论歌曲中间部分和前后部分两种不同的演唱风格。教师:你们发现我唱的时候中间和前后重复的地方有什么不同吗?

  5、教师当导游,创设游戏的情境,带领幼儿完整地学唱歌曲1~2遍。教师:刚才我们郊游是去地方了,现在你们还想去哪里郊游?各位游客,下面我将带大家去地方游玩,请做好准备。

  6、教师启发幼儿创编彩云飘的动作,教师带幼儿边做动作边唱歌。根据幼儿创编情况决定唱2~3遍。教师:谁能做和别人不同的彩云飘动作?(个别幼儿示范动作,教师提升并反馈幼儿动作,再带领大家集体练*)

  (四)选择打击乐器,配伴奏类型。

  教师:我们怎样才能更好地表现歌曲呢?

  教师:第二大乐句优美、柔和,应用什么打击乐器伴奏,请把你选择的打击乐器举起来,互相看看谁的乐器不适合为这一大乐句伴奏?

  教师:让我们边唱边用自制地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吧!

  活动延伸:

  1、区角活动:在音乐角提供《郊游》音乐供幼儿唱歌表演,也可进行乐器演奏活动。在美工角设立“郊游”主题作品区,张贴幼儿关于郊游或旅游主题的作品。

  2、领域渗透:在本次活动中变化郊游地点,渗透了科学、社会领域方面的内容,这样既开阔幼儿视野,也使幼儿兴趣始终保持在适宜状态。

  活动反思:

  本次音乐活动是一个歌唱活动。《郊游》这首曲子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它是aba结构,第一段和第三段是一样的,活泼欢快,中间第二段比较柔和,唱了郊游的风景。活动开始我以谈话导入,引导幼儿说说郊游地的风景,根据幼儿的回答我用简笔画的形式画了下来,从而引出第二段歌词。接着我用动作引导幼儿说出了第一、第三段的歌词。歌词理解后,让幼儿通过听教师清唱初步熟悉歌曲旋律,然后再用钢琴伴奏,一句句学*歌唱。等唱了两到三遍后请幼儿编动作,边表演边唱,这样比较能帮助幼儿记住歌词。虽然大多数幼儿能大概将歌曲唱出来,但这样的教学方式让孩子们觉得兴趣缺缺;而且后面边表演边唱,孩子们会分散注意力,反而唱的更少更轻,应该在幼儿熟悉歌曲的基础上再加动作比较好。

中班音乐教案:郊游3

  活动目标:

  1.通过联想、认知,掌握音符一家人(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的不同时值,并能念出音符的节奏名称。

  2.模仿音符一家人有节奏的脚步,进一步巩固对音符时值的认识。

  活动准备:

  1.音符卡片一套: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

  2.音乐cd《音符一家人》。

  3.人手一个铃鼓。活动过程:

  (一)复*巩固

  1.教师依次出示音符卡片,请幼儿辨认。

  2.听音乐cd《音符一家人》做动作。

  (二)新授《音符一家人去郊游》

  1.音符一家人去郊游了,你们猜猜,他们中间谁的脚步最慢?为什么?

  2.谁来学学爷爷走路?(个别幼儿学走路)

  3.爷爷走路呀可真慢,走一步要用几拍呢?(教师边走边数拍子)

  4.爷爷走路还会发出声音呢!听tu 2 3 4。(出示图谱,幼儿跟教师做肢体动作)

  5.谁的脚步最快呢?(幼儿联想)师:因为音符宝宝的个子最小,腿也最短,所以他要加快他的脚步才能赶上其他人噢!

  6.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宝宝走路的脚步声。(教师演示一遍)

  7.(出示图谱)幼儿集体练*音符宝宝的节奏titi titi titi titi 。师:爸爸工作一直很忙,从没有时间逛公园,所以今天他是在公园里边走边看。(教师演示)

  8.请几个爸爸和孩子一起上来走走。

  9.(出示图谱)幼儿集体学*音符爸爸的节奏tu 2 tu 2。师:妈妈穿着高跟鞋也走来了,(教师演示)

  10.女孩子一起来学学妈妈走路。

  11.(出示图谱)幼儿集体学*音符妈妈的节奏ta ta ta ta。

  师:(出示课件)原来音符一家走路的方式好发出的声音都是不一样的,真好听,老师就把它编成了一首《走路歌》。

  (三)学*儿歌《走路歌》

  1.教师念前一句,幼儿看图谱,说出音符的时值。

  2.分角色演示音符一家。(用动作)

  4.结合音乐运用肢体动作复*《走路歌》。

  (四)结合乐器巩固乐曲

  1.铃鼓可以怎么玩?(根据幼儿的回答直接引入节奏型)

  2.结合cd幼儿用铃鼓给乐曲伴奏。

  3.转身给家长表演一遍。


中班音乐郊游教案3篇(扩展2)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郊游》 (菁华3篇)

  活动目标:

  1、学*歌曲的基础上,能感知AB两段音乐的不同,并唱出A段欢快的音乐,B段优美的音乐。

  2、能用自然好听的声音演唱。

  3、产生热爱音乐、热爱自然的情感

  活动准备:

  1、 材料准备:录音机、磁带等。

  2、 经验准备:谈话活动:了解什么是郊游,初步对郊游的活动产生向往。 活动过程:

  一、 激发

  兴趣,游戏导入

  教师与幼儿一起回忆郊游的快乐,

  二、学唱歌曲,体会情绪

  1、教师范唱或放歌曲录音

  2、歌唱:《郊游》

  (1)教师与幼儿一起回忆郊游的快乐,引导幼儿说唱歌词。

  (2)放录音带《郊游》,引导幼儿听出有两段"不同的"音乐。

  (3)学唱歌曲,教师用不同的动作带幼儿唱歌,让幼儿感知歌曲的节奏和AB两段不同的"情绪"。

  (4)教师与幼儿一起按歌词合节奏地进行歌表演。

  大家唱得真棒,我们想想春天的天空是怎样的?春风吹拂在身上是怎样的感觉?在这样美好的季节我们去郊游你的心情是怎样的?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声音歌唱? 重点提示幼儿注意:白云飘飘,春风柔柔…….的唱法,要求声音轻柔、甜美。

  4、教师用琴反复教唱,指导幼儿找出歌曲相同部分。

  5、随音乐伴奏带演唱歌曲

  三、创编表演,提高音乐的表现力

  1、 刚才我们高兴的唱着歌,来到了这么美丽的地方,此时此刻你们想干什么?(游戏)

  2、听音乐即兴表演:划船、钻山洞、拍手、过小桥……等等,教师适时指导

  3、分组边唱边表演郊游动作。在旋律相同部分做相同动作。

  四/结束部分。

  大家玩的很开心,可是时间不早了,我们一起乘火车回家吧!

  活动目标:

  通过跳脚印地毯活动,发展幼儿弹跳力,动作的协调性。

  巩固垃圾分类的指示,培养初步的环保意识。

  活动准备:

  脚印地毯若干块,三个不同颜色并贴有标记的垃圾桶各两套。准备无机垃圾(易拉罐),有机垃圾(果皮、花生壳等),有害垃圾(废电池,一次性快餐盒等)。

  幼儿已有初步的垃圾分类意识及分类方法。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可乐罐操

  幼儿扮小袋鼠,跟着教师袋鼠妈妈做可乐罐操(上肢运动,下蹲运动,体侧运动,腹背运动,跳跃运动)

  (二)基本部分:

  1.幼儿一个跟着一个练*跳脚印地毯。要求幼儿一个跟着一个跳着脚印地毯上的脚注练*。

  2.游戏:小袋鼠捡垃圾。玩法:幼儿把发现的垃圾放入自己胸前的袋子里。

  3.游戏:小袋鼠送垃圾。要求:知道三种不同

  4.颜色不同

  5.标

  6.记的分类垃圾箱。

  了解三类垃圾的分类方法:跳着脚印路,将胸前袋子内的垃圾送到垃圾筒里。

  过程:

  (1)教师示范跳着脚注路送垃圾。(双脚跳-单脚跳分类放)

  (2)请两只小袋鼠练*跳脚印送垃圾。(教师提醒要跳在脚注上)

  (3)全体幼儿游戏。

  7.比赛:幼儿分成两对。进行比赛,

  8.要求动作敏捷,

  9.行动快,

  10.垃圾分类准确性。

  11.结束部分:(公圆管理员出场)说:小袋鼠们真能干,

  12.把我们公圆地上捡起来,

  13.还把它们分类垃圾筒内,

  14.谢谢你们环保小袋鼠,

  15.为了表示感谢,

  16.我们要送你们每人一张废旧物品小制作展览的入场券。

  环保小袋鼠跟着妈妈跳着脚印路到展览室参观。

  活动目标

  1、在理解歌词,唱会歌曲的基础上,感受ABA段不同的情感,唱出A段欢快的音乐,B段优美的音乐。

  2、掌握X X XX X这一走步节奏,并且用肢体动作创造性的展现郊游的游戏化情境。

  3、在音乐和游戏的情景中,能用欢快、活泼、兴奋地情绪,有感情地、自信地,完整地演唱歌曲,感受到郊游时的轻松愉快。

  4、通过演唱《郊游》使幼儿喜爱春天,从而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重点难点


中班音乐郊游教案3篇(扩展3)

——中班音乐教案《郊游》(精选十篇)

  活动目标

  1.初步学唱歌曲,理解乐曲的ABA′结构,并学*用“跳跃”和“连贯”两种方式来表现歌曲。

  2.感受歌曲表现出的活泼欢快的情绪,体验结伴表演的快乐。

  3.创编表示“跳跃”和“连贯”的动作帮助理解和表现歌词的.内容。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已有郊游的经验。

  课件准备:《郊游》歌曲音频及图片;《郊游》歌曲伴奏音频;《郊游》歌曲图谱。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鼓励幼儿回忆郊游时的场景并分享

  ——小朋友,你们郊游过吗?

  ——去过哪些地方呢?玩了些什么?

  二、播放歌曲及图片,引导幼儿初步了解歌词内容

  ——歌曲里的小朋友是怎么去郊游的?

  ——他们看见了哪些风景?

  三、播放歌曲及图谱,引导幼儿感受ABA结构

  ——你们发现歌曲里有唱的相同的地方吗?

  ——是哪几句唱的一样?请你唱一唱

  四、交流并引导幼儿创编动作,提高音乐表现力

  1.鼓励幼儿创编A、A′段动作,教师整理、提炼幼儿所编动作。

  2.鼓励幼儿创编B段动作,教师整理、提炼幼儿所编动作。

  3.播放音频,引导幼儿完整表演歌曲。

  教学内容

  音乐活动《郊游》

  教学目标

  1、了解歌曲aba的结构特点,感受a段音乐的欢快,b段音乐的优美。学*用歌表演形式表达音乐的不同情绪。

  2、能根据歌曲内容表演动作,讨论打击乐器的演奏方法,萌发用音乐表现生活的兴趣。教学准备已会唱歌曲、歌曲乐谱、乐器(铃鼓、碰铃、双响筒等)。教学重点与难点了解歌曲aba的结构特点,能用乐器进行歌曲演奏。教学方法与手段探索操作法;乐器辅助教学。活动过程:教师活动幼儿活动设计意图一、引导幼儿复*歌曲,进一步感知歌曲结构和情绪。

  1、齐唱歌曲,要求唱得整齐、动听。

  师:上次老师请小朋友学了《郊游》这首歌,现在我们一起来唱一唱。

  2、感知歌曲的aba结构。

  师:这首歌曲一共有几小段?

  总结:这首歌里一共有三段,第一段和第三段是一样的,可以叫做aba形式。

  3、引导幼儿感知歌曲第一、三段和第二段的情绪区别。

  提问:第一段和第三段的节奏怎么样?感觉怎么样?

  师:第二段的节奏和第一、三段有什么不一样?

  进行歌唱,复*歌曲。

  知道歌曲分三段,理解第一段和第三段是一样的

  第一、三段表现欢快的情绪,第二段表现优美的'景色,比较柔和。通过了解歌曲aba的结构特点,感受a段音乐的欢快,b段音乐的优美。学*用歌表演形式表达音乐的不同情绪。二、引导幼儿创编动作。

  1、鼓励幼儿探索用什么动作表示手拉手、很高兴地去郊游的情景。

  2、鼓励幼儿探索怎样表演第二段音乐中表现的优美景色。

  师:第二段里,我们看到了青山绿水,可以做些什么优美的动作呢?

  3、根据幼儿创编的动作,引导幼儿组合成歌表演,并带领幼儿进行集体表演。

  用拉手晃动的动作表现走路的情景。

  自编一些优美、柔和的动作。

  随老师一起进行歌表演。通过对歌曲的理解,引导幼儿根据歌曲内容创编表演动作,并进行集体歌表演。三、引导幼儿用乐器进行歌曲伴奏。

  1、出示乐器。

  2、提问:什么乐器适合演奏欢快郊游的部分?

  师:什么乐器适合演奏音乐优美的部分?

  3、出示乐谱。

  4、进行分组看乐谱练*演奏。

  5、引导幼儿看指挥演奏。

  要求双响筒或圆舞板要演奏得轻快,碰铃、铃鼓拍摇要连贯。

  用双响筒或圆舞板表示走步节奏。

  用碰铃、铃鼓拍摇表示音乐的优美。

  了解不同乐器的分奏情况。

  练*后,看指挥随音乐演奏。通过讨论打击乐器的演奏方法,萌发用音乐表现生活的兴趣,通过分乐器的歌曲演奏,使幼儿学会乐器的使用,能对打击乐活动更感兴趣。

  设计意图

  歌曲《郊游》曲调流畅、轻快从容,来源于幼儿生活。通过播放多媒体课件带幼儿进入郊游的情境中,再现了幼儿生活中外出游玩的生活经历。在活动中感受郊外美丽的景色帮助幼儿体验大自然的美好。

  活动目标

  (一)理解歌曲ABA结构,感知A段音乐的欢快和B段音乐的优美。

  (二)学*用跳跃、连贯的歌声演唱歌曲。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图谱、音乐磁带。

  经验准备:有过郊游的经验。

  活动过程

  (一)我和朋友去郊游,初步感受音乐旋律。

  1.今天,幼儿园的小朋友要一起去郊游,那你们知道什么是郊游吗?郊游就是出去旅游。那现在就请你邀请你的好朋友手拉手一起去郊游吧。

  2.(播放歌曲磁带),幼儿自由结伴,听音乐手拉手,感受歌曲欢快的情绪。

  (二)理解歌曲内容,感知歌曲的结构和性质。

  1.有许多小朋友也手拉手去郊游,我们来听听,小朋友们去郊游看到了什么?(完整听歌曲一遍)

  2.小朋友们是怎么去郊游的.?他们去郊游看到了些什么呢?(白云悠悠、阳光柔柔,青山绿水一片锦绣)你们知道什么叫锦绣?(锦绣的意思是很多漂亮的景色在一起)

  3.出示图谱,理解歌曲。

  (1)我把这首歌曲画了下来,请你们看着图谱再来听我唱一遍歌曲吧。(范唱。)

  (2)你们看懂了吗?小朋友是怎么去郊游的?(请幼儿说一说)

  (3)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着图谱,把小朋友们出去郊游的事一起来说一说。

  4.刚才你有没有听出来这首歌曲有几段吗?(三段)哪两段是一样的?(第一段和第三段是一样的)那这首歌你觉得哪里是很快乐的,唱起来应该是跳跃、活泼的,哪里听起来是很优美的、温柔的,唱起来应该是轻柔的、缓慢的?

  5.第一段和第三段讲了小朋友去干什么?(郊游)那去郊游的时候心里怎样?(高兴、开心等)那我们唱的时候该怎么唱?用很欢快跳跃的声音唱。

  6.那中间第二段是在欣赏美丽的景色,欣赏景色的时候我们要慢慢地走,慢慢地看,那我们唱的时候也要慢慢地,用很优美的声音演唱。

  7.带领幼儿一起轻松欢快地演唱,感受与朋友一起郊游的快乐情绪。

  (三)大家一起去郊游

  1.教师带头以邀请游戏的形式,连续邀请幼儿手拉手地边唱边表演。每增添一个幼儿,歌曲就重复唱一遍。

  2.请四名幼儿带头。在演唱歌曲前,先找到一个小朋友拉好手,然后一起唱“走走,走走走,我们小手拉小手。走走,走走走,一同去郊游”。唱完一遍后,赶紧再邀请一名幼儿,手拉手边唱边走。不断反复演唱这段歌词,知道所有幼儿均被邀请到。

  3.请幼儿两两结伴,共同演唱歌曲。

  一、说设计意图:

  歌曲《郊游》曲调流畅、轻快从容,来源于幼儿生活。通过播放多媒体课件带幼儿进入郊游的情境中,再现了幼儿生活中外出游玩的生活经历。在活动中感受郊外美丽的景色帮助幼儿体验大自然的美好。

  二、说活动准备:

  为更好的完成本次的活动目标,我做了以下准备:

  1物质准备:《郊游》的课件,带暗示性图片的歌曲图谱

  2知识经验准备:幼儿有爸爸妈妈一起外出游玩的生活经验。

  三、说活动目标:

  首先来说一说我的设计思路下面我从三个方面来阐述本次活动的目标:

  1、认知目标:欣赏歌曲,感受歌曲ABA结构特点。

  2、能力目标:在图谱的帮助下记忆歌词内容,学唱歌曲。

  3、情感目标:演唱歌曲感受郊游时的轻松愉快。

  经过对教材的深入分析和挖掘,我将目标一欣赏歌曲,感受歌曲ABA结构特点设定成难点目标,因为幼儿在发现ABA的时候相对比较困难,需要教师较长时间的引导;将目标二在图谱的帮助下记忆歌词内容,学唱歌曲设定为重点目标,因为本节课是一节歌唱活动,对幼儿记忆歌词和演唱歌曲要求较高。

  先来说一说教法。

  1、课件演示法:为了最大限度的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更直观的让幼儿了解歌曲内容,在活动的开始环节出示幼儿郊游的图片,帮助幼儿更好的理解并形象的记忆歌曲内容,感受大自然的美。

  2、图谱演示法:中班幼儿的思维能力依然是以直观思维为主,通过将歌曲里面的内容用暗示性图谱的表现出来,帮助幼儿更加形象直观的记住歌词,掌握歌曲旋律和节奏。

  下面说一说学法

  1、情境体验法:《纲要》中指出“幼儿是在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活动中主动学*和发展的”,在活动中通过播放郊游的.图片的,引导幼儿走进大自然的情境中,感知理解歌曲内容。

  2、动作表演法:在幼儿表现歌曲时通过一系列的启发式提问让幼儿用声音、动作以及表情来大胆表达自己对歌曲的理解,表现郊游的快乐之情,使音乐内容更具体化、形象化。

  四、说活动流程:

  我是这样设计活动过程的

  第一大环节:出示《郊游》的图片,直接切入主题,吸引幼儿注意力。首先,谈话切入主题引起幼儿的兴趣。

  “前段时间我们也组织去了植物园郊游,那么你在游玩时的心情怎么样?”营造出幼儿在郊游时开心的情绪。然后进入主题:老师带来一首好听的歌曲叫做《郊游》。

  第二大环节:通过播放《郊游》的图谱帮助幼儿理解并掌握歌曲内容,并初步演唱歌曲。我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完成

  1、在幼儿观察课件后,提出以下问题:“你听到了什么?它们是什么样子的?”让幼儿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歌曲内容。

  2、逐步出示歌曲完整的图谱,幼儿通过试视听结合法进一步理解并掌握歌曲内容。

  我会让幼儿用歌曲里的话来说一说白云、阳光都是什么样子的。

  3、接下来我给孩子们示范演唱歌曲再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试着唱一唱,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

  4、引导幼儿根据图谱完整唱歌曲

  5、通过变换演唱的方式对歌词有更深的印象;分男女生演唱感受歌曲ABA的结构特点。

  6、加上动作让幼儿感受郊游的愉快。

  五、说活动反思:

  本节课过程基本走下来了,目标一、目标二基本达成,在目标三的达成度上有些欠缺,轻松愉快没有体现出来,一节课的气氛有些紧绷,这是我需要改正的地方。在出示图谱的时候,我有些较真,我希望孩子能通过听歌曲完整的将图谱填完整,但是幼儿的表现往往不像期望的,我在这里可以更加灵活一点,可以自己讲图谱补充完整,不用浪费过多的时间。在整体演唱次数上我觉得可以再多一或者两遍会更好;另外在青山绿水一片锦绣节拍处唱的时候我有些刻意,没有加以修饰,导致幼儿都跟我一样有些刻意,以后会更加注意。

  设计意图

  歌曲《郊游》曲调流畅、轻快从容,来源于幼儿生活。通过播放多媒体课件带幼儿进入郊游的情境中,再现了幼儿生活中外出游玩的生活经历。在活动中感受郊外美丽的景色帮助幼儿体验大自然的美好。

  活动目标

  (一)理解歌曲ABA结构,感知A段音乐的欢快和B段音乐的优美。

  (二)学*用跳跃、连贯的歌声演唱歌曲。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图谱、音乐磁带。

  经验准备:有过郊游的经验。

  活动过程

  (一)我和朋友去郊游,初步感受音乐旋律。

  1.今天,幼儿园的小朋友要一起去郊游,那你们知道什么是郊游吗?郊游就是出去旅游。那现在就请你邀请你的好朋友手拉手一起去郊游吧。

  2.(播放歌曲磁带),幼儿自由结伴,听音乐手拉手,感受歌曲欢快的`情绪。

  (二)理解歌曲内容,感知歌曲的结构和性质。

  1.有许多小朋友也手拉手去郊游,我们来听听,小朋友们去郊游看到了什么?(完整听歌曲一遍)

  2.小朋友们是怎么去郊游的?他们去郊游看到了些什么呢?(白云悠悠、阳光柔柔,青山绿水一片锦绣)你们知道什么叫锦绣?(锦绣的意思是很多漂亮的景色在一起)

  3.出示图谱,理解歌曲。

  (1)我把这首歌曲画了下来,请你们看着图谱再来听我唱一遍歌曲吧。(范唱。)

  (2)你们看懂了吗?小朋友是怎么去郊游的?(请幼儿说一说)

  (3)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着图谱,把小朋友们出去郊游的事一起来说一说。

  4.刚才你有没有听出来这首歌曲有几段吗?(三段)哪两段是一样的?(第一段和第三段是一样的)那这首歌你觉得哪里是很快乐的,唱起来应该是跳跃、活泼的,哪里听起来是很优美的、温柔的,唱起来应该是轻柔的、缓慢的?

  5.第一段和第三段讲了小朋友去干什么?(郊游)那去郊游的时候心里怎样?(高兴、开心等)那我们唱的时候该怎么唱?用很欢快跳跃的声音唱。

  6.那中间第二段是在欣赏美丽的景色,欣赏景色的时候我们要慢慢地走,慢慢地看,那我们唱的时候也要慢慢地,用很优美的声音演唱。

  7.带领幼儿一起轻松欢快地演唱,感受与朋友一起郊游的快乐情绪。

  (三)大家一起去郊游

  1.教师带头以邀请游戏的形式,连续邀请幼儿手拉手地边唱边表演。每增添一个幼儿,歌曲就重复唱一遍。

  2.请四名幼儿带头。在演唱歌曲前,先找到一个小朋友拉好手,然后一起唱“走走,走走走,我们小手拉小手。走走,走走走,一同去郊游”。唱完一遍后,赶紧再邀请一名幼儿,手拉手边唱边走。不断反复演唱这段歌词,知道所有幼儿均被邀请到。

  3.请幼儿两两结伴,共同演唱歌曲。

  活动目标:

  1、复*歌曲,了解歌曲的结构特点,能用身体动作表现歌曲的节奏。

  2、根据音乐的节奏特点,尝试用铃鼓、圆舞板、碰铃演奏歌曲。

  3、体验与同伴共同演奏的乐趣。

  活动准备:

  事先会唱歌曲《郊游》,节奏图谱、铃鼓、圆舞板、碰铃若干。

  活动过程:

  一、复*歌曲。

  “小朋友,前段时间老师教了一首《郊游》的歌曲,你们还记得吗?”(伴乐轻唱)

  二、感知结构,尝试用身体表现节奏型。

  1、“老师用图谱把歌词都记下来了,看看老师用了哪些符号?”

  “那请你们用好听的声音看着图谱来唱一唱,然后告诉我,这首歌曲里面有什么地方是相同的。”(伴乐齐唱)

  “第一段和第几段相同?”“相同的部分我们称为A部分”

  “中间部分有它们一样吗?”

  师小结:像这样开始和结尾的节奏相同,中间不同的结构叫ABA结构。(出示ABA)

  2、“如果用我们的身体动作来表现节奏,看到小脚你想到什么动作?看到小手呢?谁来试一试。”(引导幼儿看图谱,集体分部练*)“除了用跺脚、拍手还可以用什么身体动作呢?”(拍腿拍肩,集体尝试)

  3、分析B段:“B段我们看到了什么?这儿不是小脚小手,而是白云、阳光、青山绿水,可以用什么动作呢?”(幼儿做,集体练*)

  4、集体完整练*,分部练*。“现在我们一起来练*一下。”(看指挥伴乐做动作)


中班音乐郊游教案3篇(扩展4)

——中班音乐《郊游》教案(十)份

  教学目标:

  1.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该曲《郊游》,引导学生在演唱歌曲及歌表演中增强对歌曲的理解与表现,启迪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使学生在音乐创作实践中感受到音乐的美。

  2. 过程与方法:学生能用欢快、活泼、兴奋地情绪,有感情地、自信地,完整地演唱歌曲

  3. 知识与技能:认识并学会附点八分音符和后十六音符的唱法,用自制沙锤配合演唱。

  难点:

  认识并学会附点八分音符和后十六音符的唱法。

  重点:

  感情地演唱歌曲,通过演唱,使学生喜爱春天,从而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用具:

  钢琴,多媒体,自制沙锤,碰铃。

  一. 组织教学

  (一)。导入

  师:小朋友,欢迎你们来到我们的音乐课堂,谁来说一说一年里有多少个季节啊?那请你们谈一谈最喜欢的季节?

  1. 播放四季的图片(春夏秋冬)

  师:今天呢,老师邀请了四季姑娘们来我们音乐课堂做客,首先,我们先和她们玩一个节奏游戏。

  2. 出示节奏游戏:

  (1) X X |XX X|

  (2) X.X XX|XX X|

  (3) X X|X.X X|

  (4) XXX XX| X —|

  (每段节奏分别请学生来演示,可以用不同的打击乐器来配合,再最后分每个大组来演示,四段节奏拼成一种节奏表演,最后可以加入律动。

  二. 感受歌曲

  师:小朋友,你们表演的可真棒啊,就连小花,小草都露出了脑袋儿,准备为你们鼓掌呢,你们瞧,外面一片春意盎然,说明春天已经来到了,其中三位四季姑娘得回家休息了,我们留下春姑娘和我们一起在音乐教室进行一场音乐郊游,好吗?那你们随着老师准备的郊游路线乘车准备出发吧!(郊游路线:乘车—树林—湖边)

  1. (乘车)初次播放音乐,边聆听边做律动

  2. (树林)师:你们瞧,前方有一片树林,春姑娘告诉我她有三位好朋友想加入我们的队伍,听一听,是谁在和我们打招呼啊?

  (1) 播放小鸟的声音,出示:

  啦 啦啦啦 啦啦啦 啦啦啦啦 啦

  学生跟唱

  (2) 播放小熊的声音,出示:

  5 5| 2 6|

  噜 噜噜噜 噜噜 噜 噜噜 噜

  学生跟唱

  (3) 播放小猴的声音,出示: —|5—|

  嗯嗯嗯 嗯嗯 嗯嗯嗯 嗯嗯 嗯-嗯-

  学生跟唱

  3. (湖边)师:我们的小伙伴越来越多了,你们的心情怎么样啊?老师看见一片美丽的风景,很想夸夸这美丽的春天,“白云悠悠,阳光柔柔,青山绿水一片锦绣。(老师演唱),你们可以和我一起唱一唱吗?

  学生跟着唱一唱。

  4. 这么开心的来郊游,我们来听听歌曲,再次播放歌曲,回答老师问题 你能听出这首歌曲有几个乐句啊?(三句)哪两句是相同的呢?(一.三)

  三. 学唱歌曲

  1.跟着琴声用啦来哼唱歌曲。

  2.跟着琴声演唱歌谱。

  四. 表演全曲

  1.用学生提前准备的沙锤演奏,可分组配合。(一拍敲一次)

  2.播放音乐,用沙锤。碰铃配合律动表演

  一、活动目标

  1.感受A段音乐的欢快B段音乐的优美,体验共同演奏的乐趣,

  2.探索歌曲的表演动作,以及演奏时乐器的配置方案。

  3.讨论打击乐器的演奏方案,根据乐曲的变化设计配器方案,学*用不同的乐器来表达音乐的不同情绪,能够用铃鼓、碰铃、圆舞板、双响筒等乐器演奏歌曲。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熟悉乐曲旋律,并用相应的动作进行表演。

  二、活动准备

  1.幼儿已会唱歌曲《郊游》。

  2.铃鼓、碰铃、圆舞板、双响筒等乐器。

  三、活动过程

  1.复*歌曲,进一步感知歌曲结构的情绪。

  (1)这首歌有几段?哪几段是一样的?第一、第三段音乐听起来怎么样?

  (2)第二段音乐怎么样?

  2.创编动作。

  (1)在引导幼儿观察操作卡片画面进行讲述后,鼓励幼儿探索用什么动作表示手拉手、很高兴去郊游的情景。

  (2)鼓励幼儿探索怎样表演第二段音乐中表现的优美景色。

  (3)老师根据幼儿想象的动作组合成歌表演,并进行集体练*。

  3.讨论配器方案,为歌曲伴奏。

  (1)请幼儿思考用什么乐器演奏音乐优美部分?

  B段的比较抒情,可以延长的,适合用什么乐器?

  (2)请幼儿思考用什么乐器演奏音乐大家欢快地去郊游的部分?

  提示幼儿A段脚步的适合用双响筒

  (3)请幼儿看老师指挥做现用乐器的模仿动作,用乐器看指挥演奏。

  (4)请幼儿和小伙伴交换乐器看指挥演奏。

  教学反思:

  在音乐欣赏方面我有一个特别深刻的体会就是无论聆听什么类型的音乐都要给幼儿留有一个想象和发展的空间。音乐有内容,但没有固定的内容。因此,音乐实践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不可避免的带有实践者的个性特征。所以我们在教学的时候一定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强加于孩子,而是要利用自己现有的知识去引导幼儿去主动的聆听和欣赏。对于某一音乐作品如何理解,对于一首歌如何表现,我们都应鼓励孩子有不同的感受结果,有更多的表现方法,只有这样才能通过音乐教育使孩子的个性得到张扬和发展。

  活动目标

  1、学*看图谱,按图谱有控制地演奏。

  2、根据乐曲的变化设计配器方案。

  3、体验共同演奏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活动准备

  乐曲图谱、铃鼓、双响筒、圆舞板等。

  活动过程

  一、律动导入

  1、引导幼儿发现歌曲的动作节奏。

  师:“刚才这歌曲叫什么名字?你们知道它是什么结构的歌曲吗?什么是ABA?(前面和后面的乐曲是一样的结构)现在我们请个小朋友说说A段做了什么动作?怎么做的?

  师哼唱,请一个幼儿示范。

  二、引导幼儿看图谱,用身体动作表现节奏型

  1、观看A段图谱:我们先看A段,上面有什么?(脚印、手)表示什么?(可以踏脚和拍手)你怎么用这些动作表现节奏?(请一幼儿示范)全体幼儿学*A段的节奏型。

  2、分析B段节奏型:这是什么符号?(出示波浪线)可以怎么表现?(摇或晃的动作)请一幼儿示范。

  3、引导幼儿发现结束句不同的地方。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