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郊游》中班音乐教案 (菁华5篇)

首页 / 音乐教案 / | 2022-10-03 00:00:00 教案,音乐,中班

《郊游》中班音乐教案1

  教育目标:

  1.在理解歌词的基础上,感受A段音乐的欢快和B段音乐的优美。

  2.激发幼儿对打击乐活动的兴趣,掌握XXXXX这一节奏,并用肢体动作创造性的展现。

  3.学*正确使用乐器节奏,在音乐和游戏的情景中,感受到郊游的轻松愉快。

  教学准备:

  1.材料准备:录音机、磁带、节奏展示板、水果贴画、乐器(双响筒、响板、沙棰)。

  2.经验准备:谈话活动(了解春天的变化)。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播放音乐《郊游》教师带领幼儿进入活动室,并表现郊游的情境。

  1.谈话活动:教师与幼儿谈论春天郊游引出歌曲《郊游》。

  教师:小朋友门大家好!今天是星期一小朋友们都穿着干净漂亮的衣服高高兴兴的来幼儿园,一个一个看起来真精神。刚才老师看到院子里的小树、小草也都穿上了嫩绿的新衣,看起来也很精神,老师现在有一个问题想问小朋友?有哪个小朋友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啊?

  2.春天到了天气越来越暖和,小树、小草也都换上了嫩绿的新装,小朋友门可以在野外放风筝郊游,提到郊游老师今天给小朋友门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歌曲,这首歌曲啊是和郊游有关的下面我们一起来听一下。

  二、欣赏歌曲《郊游》让幼儿体验歌曲欢快情绪,感知歌曲节奏。

  1.歌曲我们听完了,小朋友们觉得好听吗?歌曲很好听老师这里呀!可就有问题了,刚才有没有发现歌曲中有哪写部分不一样的?现在我们就带着老师的问题再来听一遍歌曲。

  2.小朋友们发现歌曲一开始比较欢快中间部分比较优美最后一部分又变的欢快了对不对?小朋友们真聪明!

  三、引导幼儿创编动作进行表演。

  1.刚才我们欣赏了歌曲,这么动听的歌曲如果我们给它加上动作是不是就更优美了?现在我们就跟着音乐来给歌曲加上优美的动作,前奏我们可以拍手,歌曲唱到走走走的时候我们可以双手掐腰左右脚原地踏步,象这样(老师演示)当唱到小手拉小手的时候我们可以双手拍腿(同样老师演示),当唱到中间比较优美的地方是我们想象一下白云在蓝天下漂啊漂啊多么美啊(老师演示手在上放左右轻轻的摆动)。

  2.现在我们跟着音乐加上我们刚学的动作来表演一下。

  四、出示节奏展示板,认识节奏并让幼儿正确的打节奏。

  1.刚才小朋友们表演的真棒,来!我们一起来鼓励鼓励自己(嘿嘿我真棒!)。接下来呢!我们再来用乐器给歌曲伴奏,在伴奏之前呢!小朋友先来看老师这里,(出示节奏展示板)有没有哪个小朋友知道这是什么啊?这是节奏象(认识小节线)这样的符号X我们读“哒”XX象这样两个挨着下面画横线的我们读“哒哒”要连起来读,象这样X—的我们要把“哒”拉长,下面来跟老师一起一边拍手一边练*一遍。

  2.小朋友们有没有发现刚才我们打的前面两小节节奏是一样的然而后面的就不一样了为了区分开来我们就用红红的小苹果来表示,后面的就用黄黄的梨来表示,(重复的地方让幼儿粘贴)接下来的这几小节和前面的都不一样我们就用绿绿的小西瓜表示。

  五、认识乐器并让幼儿讨论配器方案,为歌曲伴奏。

  1.认识乐器,并教幼儿使用乐器。

  2.刚才我们贴苹果的地方我们用双响筒伴奏,贴梨的地方用响板来伴奏,贴西瓜的地方用沙棰来伴奏。并分别用乐器来打节奏。

  六、游戏:《小小音乐会》

  教师扮演指挥家,幼儿扮演小演奏家一起给歌曲伴奏。

  活动结束:

  跟随音乐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去郊游离活动室。

《郊游》中班音乐教案2

  教育目标:

  1. 在理解歌词的基础上,感受A段音乐的欢快和B段音乐的优美。

  2. 激发幼儿对打击乐活动的兴趣,掌握X X XX X这一节奏,并用肢体动作创造性的展现。

  3. 学*正确使用乐器节奏,在音乐和游戏的情景中,感受到郊游的轻松愉快。

  教学准备:

  1. 材料准备:录音机、磁带、节奏展示板、水果贴画、乐器(双响筒、响板、沙棰)。

  2. 经验准备:谈话活动(了解春天的变化)。

  活动过程:

  导入:播放音乐《郊游》教师带领幼儿进入活动室,并表现郊游的情境。

  一.谈话活动:

  1.教师与幼儿谈论春天郊游引出歌曲《郊游》。

  教师:小朋友门大家好!今天是星期一小朋友们都穿着干净漂亮的衣服高高兴兴的来幼儿园,一个一个看起来真精神。刚才老师看到院子里的小树、小草也都穿上了嫩绿的新衣,看起来也很精神,老师现在有一个问题想问小朋友?有哪个小朋友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啊?

  2.春天到了天气越来越暖和,小树、小草也都换上了嫩绿的新装,小朋友门可以在野外放风筝郊游,提到郊游老师今天给小朋友门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歌曲,这首歌曲啊是和郊游有关的下面我们一起来听一下。

  二.欣赏歌曲《郊游》让幼儿体验歌曲欢快情绪,感知歌曲节奏。

  1.歌曲我们听完了,小朋友们觉得好听吗?歌曲很好听老师这里呀!可就有问题了,刚才有没有发现歌曲中有哪写部分不一样的?现在我们就带着老师的问题再来听一遍歌曲。

  2.小朋友们发现歌曲一开始比较欢快中间部分比较优美最后一部分又变的欢快了对不对?小朋友们真聪明!

  三.引导幼儿创编动作进行表演。

  1.刚才我们欣赏了歌曲,这么动听的歌曲如果我们给它加上动作是不是就更优美了?现在我们就跟着音乐来给歌曲加上优美的动作,前奏我们可以拍手,歌曲唱到走走走的时候我们可以双手掐腰左右脚原地踏步,象这样(老师演示)当唱到小手拉小手的时候我们可以双手拍腿(同样老师演示),当唱到中间比较优美的地方是我们想象一下白云在蓝天下漂啊漂啊多么美啊(老师演示手在上放左右轻轻的摆动)。

  2.现在我们跟着音乐加上我们刚学的动作来表演一下。

  四.出示节奏展示板,认识节奏并让幼儿正确的打节奏。

  1.刚才小朋友们表演的真棒,来!我们一起来鼓励鼓励自己(嘿嘿我真棒!)。接下来呢!我们再来用乐器给歌曲伴奏,在伴奏之前呢!小朋友先来看老师这里,(出示节奏展示板)有没有哪个小朋友知道这是什么啊?这是节奏象(认识小节线)这样的符号X我们读“哒”XX象这样两个挨着下面画横线的我们读“哒哒”要连起来读,象这样X—的我们要把“哒”拉长,下面来跟老师一起一边拍手一边练*一遍。

  2.小朋友们有没有发现刚才我们打的前面两小节节奏是一样的然而后面的就不一样了为了区分开来我们就用红红的小苹果来表示,后面的就用黄黄的梨来表示,(重复的地方让幼儿粘贴)接下来的这几小节和前面的都不一样我们就用绿绿的小西瓜表示。

  五.认识乐器并让幼儿讨论配器方案,为歌曲伴奏。

  1.认识乐器,并教幼儿使用乐器。

  2.刚才我们贴苹果的地方我们用双响筒伴奏,贴梨的地方用响板来伴奏,贴西瓜的地方用沙棰来伴奏。并分别用乐器来打节奏。

  六.游戏:《小小音乐会》

  教师扮演指挥家,幼儿扮演小演奏家一起给歌曲伴奏。

  活动结束:

  跟随音乐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去郊游离活动室。

《郊游》中班音乐教案3

  设计意图

  在最*的活动中发现,幼儿特别喜欢参与音乐活动,一听到欢快有节奏的.音乐,就不自觉的跟随音乐做动作。基本能掌握音乐2/4和4/4拍的节奏,但在倾听音乐,感知旋律变化上比较欠缺,大部分幼儿的动作不能根据音乐旋律的变化而变化,且幼儿模仿或自发的动作不够生动形象,很多幼儿不敢大胆地用自己的肢体来表达对音乐的理解。

  音乐《问候曲》旋律欢快活泼,节奏变化明显,乐句之间相对整齐和统一,结合孩子们喜欢和熟悉的故事情境“去郊游”为内容引导幼儿倾听和理解音乐情境,进而迁移幼儿生活经验,引导他们大胆想象,大胆的用肢体动作来模仿喜欢的动物饼干模样以及创造性的表现和朋友打招呼的有趣的动作,体验参与韵律活动带来的快乐。

  活动目标

  1.感受音乐4/4拍的节奏,随着音乐做模仿吃饼干动作;尝试创造性的表现两两“打招呼”的动作。

  2.积极参与韵律活动,体验和同伴共同合作的乐趣

  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跟随音乐尝试创造性的表现两两打招呼的动作。

  活动难点:幼儿动作能根据音乐旋律的变化而变化且动作与音乐节奏基本吻合。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大部分幼儿基本掌握音乐44拍的节奏,能根据音乐的旋律和节奏做模仿动作、能用肢体动作表现动物的外部特征、有和同伴两两打招呼的生活经验。

  2.物质准备:故事《去郊游》、图谱1份、音乐《问候曲》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乐趣

  教师:今天然然老师要跟小朋友分享一个有趣的故事,听听看他们都做了什么有趣的事?

  提问:他们都做了什么呢?

  幼儿自主回答

  二、熟悉音乐的节奏,跟随音乐节奏做模仿动作,并尝试进行简单的动作创编。

  1、通过手指游戏,初步感知音乐4/4拍的节奏以及AB结构变化

  过渡语:今天天气这么好,咱们跟着他们一起去郊游吧。

  教师跟着音乐边讲故事边做手指游戏,学*律动1次。提问:刚才我们去郊游的时候都做了什么呀?

  幼儿回答,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相应的图谱。

  2、熟悉音乐的AB结构和4/4拍节奏,尝试根据结构的变化做相应的模仿动作

  提问:去郊游的时候都吃了什么好吃的呢?你们还想吃什么动物饼干呀?他们都是什么样子的呢能做做看吗?

  幼儿自主表达,并作出相应动作教师:听着音乐做做看吧。

  幼儿听音乐进行动作练*,熟悉音乐结构和节奏

  教师指图谱提醒幼儿倾听音乐结构变化

  重点指导:是否能根据音乐结构的变化做相应的模仿动作,幼儿肢体动作是否优美,节奏是否准确

  评价:能认真听音乐,跟着音乐节奏一口一口的吃饼干

  过渡语:小朋友的饼干看起来真美味,我们来看看他是怎么吃饼干的?仔细听,什么时候吃饼干?

  请一位幼儿听音乐示范动作

  重点指导:肯定幼儿肢体动作优美,能跟着音乐的结构变化有节奏进行动作练*评价:点评幼儿动作优美,节奏把握情况。

  教师:我们跟他一起吃饼干

  幼儿模仿同伴动作

  过渡:带上的动物饼干一起去郊游吧。

  教师带领幼儿跟随音乐完整地郊游一次

  重点指导:幼儿能否听辨音乐结构的变化,能否跟随节奏大胆的用肢体动作表现。

  (根据幼儿掌握情况,提亮点幼儿重复一次)

  三、创编与朋友两两打招呼的动作

  提问:吃完好吃的饼干,我们还做了一件什么有趣的事情呀?谁还记得呢?找朋友干什么呢?

  教师和一名幼儿跟着音乐示范点点头的打招呼方式

  幼儿和幼儿练*听音乐找朋友

  教师:谁还想找朋友呢?一起听着音乐试试看,记得哦,吃完饼干之后才踏步去找朋友。

  全体幼儿听音乐找朋友

  重点指导:引导幼儿根据音乐结构的变化做踏步找朋友、打招呼的动作。评价:根据幼儿听音乐表现的情况进行评价( )

  提问:两个好朋友见面的时候除了点点头,还可以怎么打招呼呢?你们能听着音乐和朋友做做看吗?

  幼儿听音乐大胆创编

  重点指导:幼儿动作的表现力

  请一组幼儿听音乐示范两两打招呼的动作

  幼儿听音乐模仿同伴动作

  重点指导:幼儿创编/模仿的动作优美,动作和音乐节奏吻合。评价:根据幼儿动作表现情况进行评价。

  提问:除了拍拍手,还有其他好玩有趣的动作吗?

  教师:这次我们去更好玩的地方去郊游,想一想这次你要吃什么动物饼干,要和朋友做什么有趣的动作呢?

  幼儿听音乐完整郊游一次

  (根据幼儿掌握情况再次请表现力、节奏掌握较好的幼儿进行示范)

  四、活动延伸

  过渡语:我们的郊游真有趣,不仅吃了好吃的动物饼干,还和朋友面对面做了好多有趣的动作。我们又发现了一个特别好玩的地方,我们赶紧带上好吃的动物饼干出

  发去另外一个好玩的地方去郊游咯!

  活动总结

  整个活动围绕跟随音乐创造性的表现两两打招呼的动作这个目标,结合本班幼儿年龄特点,采取适宜的教育策略,辅助完成教育目标,如:我通过有趣的故事导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再设计有趣好玩且和故事情节相吻合的手指游戏帮助幼儿熟悉音乐结构和节奏,利用图谱配合巩固,为接下来的听音乐创编做铺垫、最后通过同伴之间相互学*的方法尝试跟随音乐进行创编,幼儿从感知到熟悉再到创编,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在活动中幼儿的参与度较好,都能积极大胆的用自己的肢体动作来表现对音乐的理解,创造性的表现两两打招呼的动作,较好的完成了本次活动目标。值得一提的是老师环节中提问、小结都是围绕目标由浅入深,不断地去激发幼儿想象创造,还喜欢吃什么动物饼干?听着音乐做做看?在较好的完成活动目标中还是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明显反映出来的幼儿倾听能力较弱,……

  作为年轻老师且第一次尝试开展原创韵律活动,还有很多需要学*的地方,今后我将会认真的学*和探究关于韵律活动更多很好的教育方法和策略,努力让它成为自己的教学亮点。

《郊游》中班音乐教案4

  设计意图:

  打击乐演奏是幼儿园音乐教学的内容之一,通过打击乐教学能帮助幼儿掌握乐器的演奏技能并发展节奏感。通过中班的学*,幼儿初步能学会看图谱,按图谱有控制地演奏,在大班这阶段我们主要让幼儿继续学*有控制地演奏并让他们在活动中体验演奏的乐趣。《郊游》是中班幼儿学过的一首歌曲,它是一首ABA结构的歌曲,表现了幼儿在郊游中轻松愉快的心情。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在节奏型上适当地提高了一些难度。这对刚进入大班的幼儿来说是一个挑战,这也是打击乐活动的一个新的尝试。

  活动目标:

  1、学*看图谱,按图谱有控制地演奏。

  2、根据乐曲的变化设计配器方案。

  活动过程:

  一、律动入室

  引导幼儿发现歌曲的动作节奏师:“刚才这歌曲叫什么名字?你们知道它是什么结构的歌曲吗?什么是ABA?(前面和后面的乐曲是一样的结构)现在我们请个小朋友说说A段做了什么动作?怎么做的?(师哼唱,请一个幼儿示范)

  二、引导幼儿看图谱,用身体动作表现节奏型

  1、观看A段图谱:我们先看A段,上面有什么?(脚印、手)表示什么?(可以踏脚和拍手)你怎么用这些动作表现节奏?(请一幼儿示范)全体幼儿学*A段的节奏型。

  2、分析B段节奏型:这是什么符号?(出示波浪线)可以怎么表现?(摇或晃的动作)请一幼儿示范。

  3、引导发现结束句不同的地方后面的A段和前面的A段是一样的,有没有不一样的地方?请个小朋友来示范一下可以怎么做?(全班幼儿练*一次)

  4、视情况而定:哼唱,幼儿做动作一次或跟着音乐做动作一次。

  三、启发幼儿探索乐曲的配器方案

  1、启发幼儿说说乐器特点师:“瞧,我请来了三种乐器(出示铃鼓、双响筒、圆舞板),你们说说,它们的声音有什么不同的特点?(铃鼓:可以拍或摇、晃。比较延长、抒情;双响筒:高低音,象脚步;圆舞板:声音短促)

  2、为乐曲配器师:“你们觉得A段适合用什么乐器呢?A段脚步的适合用双响筒;(贴上双响筒的图标)B段的比较抒情,可以延长的,适合用什么乐器?(铃鼓)最后的部分我们要让歌曲更热闹些,可以怎么做?(用上全部的乐器)

  四、幼儿尝试用乐器演奏

  1、师哼唱,让幼儿学*用乐器演奏整首歌曲。

  师:“请小朋友轻轻地请出小乐器,我们试试把乐曲演奏一遍吧。请认真看图谱,注意什么时候要轮到那种乐器演奏。”

  2、指出演奏的不足,连贯地演奏一遍。

  3、跟着音乐,看图谱完整地演奏1—2遍师:“我觉得小朋友可以听音乐来演奏了,我们来试试吧。”

  4、幼儿看指挥演奏1—2遍师:“小朋友真棒,现在我有个更难的,请小朋友不看图谱,眼睛看着老师的指挥把乐曲演奏一遍,行吗?”

  五、结束活动师:“请小朋友带好自己的小乐器,不发出声音,到教室轻轻地放好小乐器吧”

  活动反思:

  在这次活动中,由于整个活动设计的结构设计比较完整,思路清晰,通过引入、让幼儿发现歌曲的动作节奏、引导幼儿看图谱表现等等循序渐进地递进,所以活动中相对较为紧凑,幼儿整体地掌握情况比较好。活动是初步地探索、学*有控制地演奏乐曲,所以活动显得比较紧凑。而因为是第一课时,在今天的活动中只给了幼儿固定的一种打击乐器演奏,不象*时让幼儿更换不同的乐器演奏,感受不同乐器的音色,在下次的打击乐活动中应放手让幼儿创造,可以让幼儿多看图谱探索,发表自己的见解,让幼儿成为自主进行打击乐编奏的主体。

《郊游》中班音乐教案5

  活动目标

  1、在理解歌词,唱会歌曲的基础上,感受ABA段不同的情感,唱出A段欢快的音乐,B段优美的音乐。

  2、掌握X X XX X这一走步节奏,并且用肢体动作创造性的展现郊游的游戏化情境。

  3、在音乐和游戏的情景中,能用欢快、活泼、兴奋地情绪,有感情地、自信地,完整地演唱歌曲,感受到郊游时的轻松愉快。

  4、通过演唱《郊游》使幼儿喜爱春天,从而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重点难点

  教学难点:歌曲的三、四、五乐句。教学重点:有感情地唱歌曲。

  活动准备

  录音带,录音机,歌词图谱,节奏型卡:X X XX X。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入室律动。组织幼儿做课前手指游戏坐好,

  2、复*歌曲《茉莉花》;复*节奏:X X XX X。

  二、基本部分:

  1、谈话引入:小朋友你们跟家人去郊游过吗?(幼儿自由回答)是乘坐什么交通工具去的?

  2、教师出示歌词图谱以讲故事形式与幼儿一起回忆郊游的快乐,并引导幼儿按照图谱说唱歌词。

  3、放录音带《郊游》,引导幼儿听出有两段“不同的”音乐。

  4、教师边指图谱边范唱一遍,让幼儿能更好的理解歌词,熟记歌词。

  5、学唱歌曲。

  (1)教师以分句教唱法并结合歌词图谱带幼儿唱歌1-2遍。

  (2)教师以整体教唱法用不同的动作带幼儿唱歌,让幼儿感知歌曲的节奏和AB两段不同的“情绪”。

  (3)教师弹歌曲旋律,幼儿根据图谱用自然,欢快的声音有感情的唱歌曲。

  (4)分小组接唱。女孩唱A段,男孩唱B段。

  (5)放歌曲录音,教师与幼儿一起按歌词合节奏地进行歌表演。

  6、音乐游戏:《去郊游》

  教师与幼儿手拉手围成一个大圆圈,听歌曲音乐进行开火车状等不同动作进行游戏,还引导幼儿去邀请其他老师一起游戏。

  三、结束部分:

  1、小结。

  2、出室律动,活动结束。

  教学反思

  郊游》这首歌曲的前两句与最后两句要求用轻快、跳跃的声音来唱,而中间则适合用优美、抒情的声音来处理。教师可以通过示范讲解引导幼儿认真倾听,并辨别区分不同的声音。

  在活动中我一开始对于两种不同的歌唱方式进行讲解,但很快我发现孩子们并不能很好的理解接受,于是我立刻想到了一种方法:为了让幼儿理解并准确地把握,我设计这样一幅图:用一组小兔子的耳朵形状表示“轻快、跳跃”,用一组柔和的波浪线表示“优美、抒情”,按节奏的形式出现。根据这幅画,幼儿可以很快地分清出哪几句需要唱得活泼欢快,哪几句需要唱得优美抒情。这样的教学方式比起教师单调的讲解记忆要有趣得多,并且印象更深刻。

  活动中我借助了比较形象的图,帮助幼儿理解、记忆歌词,让幼儿看着图片演唱,根据图孩子们正确的对两种歌唱的方式进行演唱,从而突破了活动的难点。教师的范唱起到一个示范的作用,最后让幼儿分组接唱,在每一次唱完后教师引导幼儿进行评价,让他们明白如何接唱才算唱得好,从而突破活动重点。

  在这个音乐活动中还存在着许多的不足之处,比如我没有在活动前考虑到活动方式的改变,而是在活动中及时调整,对教材的分析应更加透彻;还有就是在活动中的教师的语言应该更加精炼。我还注意到孩子的情绪变化,在活动中我为了让他们更熟练的唱歌,就请他们再唱一遍,而我的语言组织也不够精练,所以孩子们就感觉不是很有趣,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多想办法,让自己的每个教学环节都进行得更自然更有趣,让孩子不知不觉轻松的游戏中完成,提高自己的教学水*。


《郊游》中班音乐教案 (菁华5篇)扩展阅读


《郊游》中班音乐教案 (菁华5篇)(扩展1)

——《郊游》中班音乐教案 (菁华5篇)

《郊游》中班音乐教案1

  教育目标:

  1.在理解歌词的基础上,感受A段音乐的欢快和B段音乐的优美。

  2.激发幼儿对打击乐活动的兴趣,掌握XXXXX这一节奏,并用肢体动作创造性的展现。

  3.学*正确使用乐器节奏,在音乐和游戏的情景中,感受到郊游的轻松愉快。

  教学准备:

  1.材料准备:录音机、磁带、节奏展示板、水果贴画、乐器(双响筒、响板、沙棰)。

  2.经验准备:谈话活动(了解春天的变化)。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播放音乐《郊游》教师带领幼儿进入活动室,并表现郊游的情境。

  1.谈话活动:教师与幼儿谈论春天郊游引出歌曲《郊游》。

  教师:小朋友门大家好!今天是星期一小朋友们都穿着干净漂亮的衣服高高兴兴的来幼儿园,一个一个看起来真精神。刚才老师看到院子里的小树、小草也都穿上了嫩绿的新衣,看起来也很精神,老师现在有一个问题想问小朋友?有哪个小朋友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啊?

  2.春天到了天气越来越暖和,小树、小草也都换上了嫩绿的新装,小朋友门可以在野外放风筝郊游,提到郊游老师今天给小朋友门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歌曲,这首歌曲啊是和郊游有关的下面我们一起来听一下。

  二、欣赏歌曲《郊游》让幼儿体验歌曲欢快情绪,感知歌曲节奏。

  1.歌曲我们听完了,小朋友们觉得好听吗?歌曲很好听老师这里呀!可就有问题了,刚才有没有发现歌曲中有哪写部分不一样的?现在我们就带着老师的问题再来听一遍歌曲。

  2.小朋友们发现歌曲一开始比较欢快中间部分比较优美最后一部分又变的欢快了对不对?小朋友们真聪明!

  三、引导幼儿创编动作进行表演。

  1.刚才我们欣赏了歌曲,这么动听的歌曲如果我们给它加上动作是不是就更优美了?现在我们就跟着音乐来给歌曲加上优美的动作,前奏我们可以拍手,歌曲唱到走走走的时候我们可以双手掐腰左右脚原地踏步,象这样(老师演示)当唱到小手拉小手的时候我们可以双手拍腿(同样老师演示),当唱到中间比较优美的地方是我们想象一下白云在蓝天下漂啊漂啊多么美啊(老师演示手在上放左右轻轻的摆动)。

  2.现在我们跟着音乐加上我们刚学的动作来表演一下。

  四、出示节奏展示板,认识节奏并让幼儿正确的打节奏。

  1.刚才小朋友们表演的真棒,来!我们一起来鼓励鼓励自己(嘿嘿我真棒!)。接下来呢!我们再来用乐器给歌曲伴奏,在伴奏之前呢!小朋友先来看老师这里,(出示节奏展示板)有没有哪个小朋友知道这是什么啊?这是节奏象(认识小节线)这样的符号X我们读“哒”XX象这样两个挨着下面画横线的我们读“哒哒”要连起来读,象这样X—的我们要把“哒”拉长,下面来跟老师一起一边拍手一边练*一遍。

  2.小朋友们有没有发现刚才我们打的前面两小节节奏是一样的然而后面的就不一样了为了区分开来我们就用红红的小苹果来表示,后面的就用黄黄的梨来表示,(重复的地方让幼儿粘贴)接下来的这几小节和前面的都不一样我们就用绿绿的小西瓜表示。

  五、认识乐器并让幼儿讨论配器方案,为歌曲伴奏。

  1.认识乐器,并教幼儿使用乐器。

  2.刚才我们贴苹果的地方我们用双响筒伴奏,贴梨的地方用响板来伴奏,贴西瓜的地方用沙棰来伴奏。并分别用乐器来打节奏。

  六、游戏:《小小音乐会》

  教师扮演指挥家,幼儿扮演小演奏家一起给歌曲伴奏。

  活动结束:

  跟随音乐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去郊游离活动室。

《郊游》中班音乐教案2

  教育目标:

  1. 在理解歌词的基础上,感受A段音乐的欢快和B段音乐的优美。

  2. 激发幼儿对打击乐活动的兴趣,掌握X X XX X这一节奏,并用肢体动作创造性的展现。

  3. 学*正确使用乐器节奏,在音乐和游戏的情景中,感受到郊游的轻松愉快。

  教学准备:

  1. 材料准备:录音机、磁带、节奏展示板、水果贴画、乐器(双响筒、响板、沙棰)。

  2. 经验准备:谈话活动(了解春天的变化)。

  活动过程:

  导入:播放音乐《郊游》教师带领幼儿进入活动室,并表现郊游的情境。

  一.谈话活动:

  1.教师与幼儿谈论春天郊游引出歌曲《郊游》。

  教师:小朋友门大家好!今天是星期一小朋友们都穿着干净漂亮的衣服高高兴兴的来幼儿园,一个一个看起来真精神。刚才老师看到院子里的小树、小草也都穿上了嫩绿的新衣,看起来也很精神,老师现在有一个问题想问小朋友?有哪个小朋友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啊?

  2.春天到了天气越来越暖和,小树、小草也都换上了嫩绿的新装,小朋友门可以在野外放风筝郊游,提到郊游老师今天给小朋友门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歌曲,这首歌曲啊是和郊游有关的下面我们一起来听一下。

  二.欣赏歌曲《郊游》让幼儿体验歌曲欢快情绪,感知歌曲节奏。

  1.歌曲我们听完了,小朋友们觉得好听吗?歌曲很好听老师这里呀!可就有问题了,刚才有没有发现歌曲中有哪写部分不一样的?现在我们就带着老师的问题再来听一遍歌曲。

  2.小朋友们发现歌曲一开始比较欢快中间部分比较优美最后一部分又变的欢快了对不对?小朋友们真聪明!

  三.引导幼儿创编动作进行表演。

  1.刚才我们欣赏了歌曲,这么动听的歌曲如果我们给它加上动作是不是就更优美了?现在我们就跟着音乐来给歌曲加上优美的动作,前奏我们可以拍手,歌曲唱到走走走的时候我们可以双手掐腰左右脚原地踏步,象这样(老师演示)当唱到小手拉小手的时候我们可以双手拍腿(同样老师演示),当唱到中间比较优美的地方是我们想象一下白云在蓝天下漂啊漂啊多么美啊(老师演示手在上放左右轻轻的摆动)。

  2.现在我们跟着音乐加上我们刚学的动作来表演一下。

  四.出示节奏展示板,认识节奏并让幼儿正确的打节奏。

  1.刚才小朋友们表演的真棒,来!我们一起来鼓励鼓励自己(嘿嘿我真棒!)。接下来呢!我们再来用乐器给歌曲伴奏,在伴奏之前呢!小朋友先来看老师这里,(出示节奏展示板)有没有哪个小朋友知道这是什么啊?这是节奏象(认识小节线)这样的符号X我们读“哒”XX象这样两个挨着下面画横线的我们读“哒哒”要连起来读,象这样X—的我们要把“哒”拉长,下面来跟老师一起一边拍手一边练*一遍。

  2.小朋友们有没有发现刚才我们打的前面两小节节奏是一样的然而后面的就不一样了为了区分开来我们就用红红的小苹果来表示,后面的就用黄黄的梨来表示,(重复的地方让幼儿粘贴)接下来的这几小节和前面的都不一样我们就用绿绿的小西瓜表示。

  五.认识乐器并让幼儿讨论配器方案,为歌曲伴奏。

  1.认识乐器,并教幼儿使用乐器。

  2.刚才我们贴苹果的地方我们用双响筒伴奏,贴梨的地方用响板来伴奏,贴西瓜的地方用沙棰来伴奏。并分别用乐器来打节奏。

  六.游戏:《小小音乐会》

  教师扮演指挥家,幼儿扮演小演奏家一起给歌曲伴奏。

  活动结束:

  跟随音乐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去郊游离活动室。

《郊游》中班音乐教案3

  设计意图

  在最*的活动中发现,幼儿特别喜欢参与音乐活动,一听到欢快有节奏的.音乐,就不自觉的跟随音乐做动作。基本能掌握音乐2/4和4/4拍的节奏,但在倾听音乐,感知旋律变化上比较欠缺,大部分幼儿的动作不能根据音乐旋律的变化而变化,且幼儿模仿或自发的动作不够生动形象,很多幼儿不敢大胆地用自己的肢体来表达对音乐的理解。

  音乐《问候曲》旋律欢快活泼,节奏变化明显,乐句之间相对整齐和统一,结合孩子们喜欢和熟悉的故事情境“去郊游”为内容引导幼儿倾听和理解音乐情境,进而迁移幼儿生活经验,引导他们大胆想象,大胆的用肢体动作来模仿喜欢的动物饼干模样以及创造性的表现和朋友打招呼的有趣的动作,体验参与韵律活动带来的快乐。

  活动目标

  1.感受音乐4/4拍的节奏,随着音乐做模仿吃饼干动作;尝试创造性的表现两两“打招呼”的动作。

  2.积极参与韵律活动,体验和同伴共同合作的乐趣

  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跟随音乐尝试创造性的表现两两打招呼的动作。

  活动难点:幼儿动作能根据音乐旋律的变化而变化且动作与音乐节奏基本吻合。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大部分幼儿基本掌握音乐44拍的节奏,能根据音乐的旋律和节奏做模仿动作、能用肢体动作表现动物的外部特征、有和同伴两两打招呼的生活经验。

  2.物质准备:故事《去郊游》、图谱1份、音乐《问候曲》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乐趣

  教师:今天然然老师要跟小朋友分享一个有趣的故事,听听看他们都做了什么有趣的事?

  提问:他们都做了什么呢?

  幼儿自主回答

  二、熟悉音乐的节奏,跟随音乐节奏做模仿动作,并尝试进行简单的动作创编。

  1、通过手指游戏,初步感知音乐4/4拍的节奏以及AB结构变化

  过渡语:今天天气这么好,咱们跟着他们一起去郊游吧。

  教师跟着音乐边讲故事边做手指游戏,学*律动1次。提问:刚才我们去郊游的时候都做了什么呀?

  幼儿回答,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相应的图谱。

  2、熟悉音乐的AB结构和4/4拍节奏,尝试根据结构的变化做相应的模仿动作

  提问:去郊游的时候都吃了什么好吃的呢?你们还想吃什么动物饼干呀?他们都是什么样子的呢能做做看吗?

  幼儿自主表达,并作出相应动作教师:听着音乐做做看吧。

  幼儿听音乐进行动作练*,熟悉音乐结构和节奏

  教师指图谱提醒幼儿倾听音乐结构变化

  重点指导:是否能根据音乐结构的变化做相应的模仿动作,幼儿肢体动作是否优美,节奏是否准确

  评价:能认真听音乐,跟着音乐节奏一口一口的吃饼干

  过渡语:小朋友的饼干看起来真美味,我们来看看他是怎么吃饼干的?仔细听,什么时候吃饼干?

  请一位幼儿听音乐示范动作

  重点指导:肯定幼儿肢体动作优美,能跟着音乐的结构变化有节奏进行动作练*评价:点评幼儿动作优美,节奏把握情况。

  教师:我们跟他一起吃饼干

  幼儿模仿同伴动作

  过渡:带上的动物饼干一起去郊游吧。

  教师带领幼儿跟随音乐完整地郊游一次

  重点指导:幼儿能否听辨音乐结构的变化,能否跟随节奏大胆的用肢体动作表现。

  (根据幼儿掌握情况,提亮点幼儿重复一次)

  三、创编与朋友两两打招呼的动作

  提问:吃完好吃的饼干,我们还做了一件什么有趣的事情呀?谁还记得呢?找朋友干什么呢?

  教师和一名幼儿跟着音乐示范点点头的打招呼方式

  幼儿和幼儿练*听音乐找朋友

  教师:谁还想找朋友呢?一起听着音乐试试看,记得哦,吃完饼干之后才踏步去找朋友。

  全体幼儿听音乐找朋友

  重点指导:引导幼儿根据音乐结构的变化做踏步找朋友、打招呼的动作。评价:根据幼儿听音乐表现的情况进行评价( )

  提问:两个好朋友见面的时候除了点点头,还可以怎么打招呼呢?你们能听着音乐和朋友做做看吗?

  幼儿听音乐大胆创编

  重点指导:幼儿动作的表现力

  请一组幼儿听音乐示范两两打招呼的动作

  幼儿听音乐模仿同伴动作

  重点指导:幼儿创编/模仿的动作优美,动作和音乐节奏吻合。评价:根据幼儿动作表现情况进行评价。

  提问:除了拍拍手,还有其他好玩有趣的动作吗?

  教师:这次我们去更好玩的地方去郊游,想一想这次你要吃什么动物饼干,要和朋友做什么有趣的动作呢?

  幼儿听音乐完整郊游一次

  (根据幼儿掌握情况再次请表现力、节奏掌握较好的幼儿进行示范)

  四、活动延伸

  过渡语:我们的郊游真有趣,不仅吃了好吃的动物饼干,还和朋友面对面做了好多有趣的动作。我们又发现了一个特别好玩的地方,我们赶紧带上好吃的动物饼干出

  发去另外一个好玩的地方去郊游咯!

  活动总结

  整个活动围绕跟随音乐创造性的表现两两打招呼的动作这个目标,结合本班幼儿年龄特点,采取适宜的教育策略,辅助完成教育目标,如:我通过有趣的故事导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再设计有趣好玩且和故事情节相吻合的手指游戏帮助幼儿熟悉音乐结构和节奏,利用图谱配合巩固,为接下来的听音乐创编做铺垫、最后通过同伴之间相互学*的方法尝试跟随音乐进行创编,幼儿从感知到熟悉再到创编,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在活动中幼儿的参与度较好,都能积极大胆的用自己的肢体动作来表现对音乐的理解,创造性的表现两两打招呼的动作,较好的完成了本次活动目标。值得一提的是老师环节中提问、小结都是围绕目标由浅入深,不断地去激发幼儿想象创造,还喜欢吃什么动物饼干?听着音乐做做看?在较好的完成活动目标中还是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明显反映出来的幼儿倾听能力较弱,……

  作为年轻老师且第一次尝试开展原创韵律活动,还有很多需要学*的地方,今后我将会认真的学*和探究关于韵律活动更多很好的教育方法和策略,努力让它成为自己的教学亮点。

《郊游》中班音乐教案4

  设计意图:

  打击乐演奏是幼儿园音乐教学的内容之一,通过打击乐教学能帮助幼儿掌握乐器的演奏技能并发展节奏感。通过中班的学*,幼儿初步能学会看图谱,按图谱有控制地演奏,在大班这阶段我们主要让幼儿继续学*有控制地演奏并让他们在活动中体验演奏的乐趣。《郊游》是中班幼儿学过的一首歌曲,它是一首ABA结构的歌曲,表现了幼儿在郊游中轻松愉快的心情。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在节奏型上适当地提高了一些难度。这对刚进入大班的幼儿来说是一个挑战,这也是打击乐活动的一个新的尝试。

  活动目标:

  1、学*看图谱,按图谱有控制地演奏。

  2、根据乐曲的变化设计配器方案。

  活动过程:

  一、律动入室

  引导幼儿发现歌曲的动作节奏师:“刚才这歌曲叫什么名字?你们知道它是什么结构的歌曲吗?什么是ABA?(前面和后面的乐曲是一样的结构)现在我们请个小朋友说说A段做了什么动作?怎么做的?(师哼唱,请一个幼儿示范)

  二、引导幼儿看图谱,用身体动作表现节奏型

  1、观看A段图谱:我们先看A段,上面有什么?(脚印、手)表示什么?(可以踏脚和拍手)你怎么用这些动作表现节奏?(请一幼儿示范)全体幼儿学*A段的节奏型。

  2、分析B段节奏型:这是什么符号?(出示波浪线)可以怎么表现?(摇或晃的动作)请一幼儿示范。

  3、引导发现结束句不同的地方后面的A段和前面的A段是一样的,有没有不一样的地方?请个小朋友来示范一下可以怎么做?(全班幼儿练*一次)

  4、视情况而定:哼唱,幼儿做动作一次或跟着音乐做动作一次。

  三、启发幼儿探索乐曲的配器方案

  1、启发幼儿说说乐器特点师:“瞧,我请来了三种乐器(出示铃鼓、双响筒、圆舞板),你们说说,它们的声音有什么不同的特点?(铃鼓:可以拍或摇、晃。比较延长、抒情;双响筒:高低音,象脚步;圆舞板:声音短促)

  2、为乐曲配器师:“你们觉得A段适合用什么乐器呢?A段脚步的适合用双响筒;(贴上双响筒的图标)B段的比较抒情,可以延长的,适合用什么乐器?(铃鼓)最后的部分我们要让歌曲更热闹些,可以怎么做?(用上全部的乐器)

  四、幼儿尝试用乐器演奏

  1、师哼唱,让幼儿学*用乐器演奏整首歌曲。

  师:“请小朋友轻轻地请出小乐器,我们试试把乐曲演奏一遍吧。请认真看图谱,注意什么时候要轮到那种乐器演奏。”

  2、指出演奏的不足,连贯地演奏一遍。

  3、跟着音乐,看图谱完整地演奏1—2遍师:“我觉得小朋友可以听音乐来演奏了,我们来试试吧。”

  4、幼儿看指挥演奏1—2遍师:“小朋友真棒,现在我有个更难的,请小朋友不看图谱,眼睛看着老师的指挥把乐曲演奏一遍,行吗?”

  五、结束活动师:“请小朋友带好自己的小乐器,不发出声音,到教室轻轻地放好小乐器吧”

  活动反思:

  在这次活动中,由于整个活动设计的结构设计比较完整,思路清晰,通过引入、让幼儿发现歌曲的动作节奏、引导幼儿看图谱表现等等循序渐进地递进,所以活动中相对较为紧凑,幼儿整体地掌握情况比较好。活动是初步地探索、学*有控制地演奏乐曲,所以活动显得比较紧凑。而因为是第一课时,在今天的活动中只给了幼儿固定的一种打击乐器演奏,不象*时让幼儿更换不同的乐器演奏,感受不同乐器的音色,在下次的打击乐活动中应放手让幼儿创造,可以让幼儿多看图谱探索,发表自己的见解,让幼儿成为自主进行打击乐编奏的主体。

《郊游》中班音乐教案5

  活动目标

  1、在理解歌词,唱会歌曲的基础上,感受ABA段不同的情感,唱出A段欢快的音乐,B段优美的音乐。

  2、掌握X X XX X这一走步节奏,并且用肢体动作创造性的展现郊游的游戏化情境。

  3、在音乐和游戏的情景中,能用欢快、活泼、兴奋地情绪,有感情地、自信地,完整地演唱歌曲,感受到郊游时的轻松愉快。

  4、通过演唱《郊游》使幼儿喜爱春天,从而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重点难点

  教学难点:歌曲的三、四、五乐句。教学重点:有感情地唱歌曲。

  活动准备

  录音带,录音机,歌词图谱,节奏型卡:X X XX X。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入室律动。组织幼儿做课前手指游戏坐好,

  2、复*歌曲《茉莉花》;复*节奏:X X XX X。

  二、基本部分:

  1、谈话引入:小朋友你们跟家人去郊游过吗?(幼儿自由回答)是乘坐什么交通工具去的?

  2、教师出示歌词图谱以讲故事形式与幼儿一起回忆郊游的快乐,并引导幼儿按照图谱说唱歌词。

  3、放录音带《郊游》,引导幼儿听出有两段“不同的”音乐。

  4、教师边指图谱边范唱一遍,让幼儿能更好的理解歌词,熟记歌词。

  5、学唱歌曲。

  (1)教师以分句教唱法并结合歌词图谱带幼儿唱歌1-2遍。

  (2)教师以整体教唱法用不同的动作带幼儿唱歌,让幼儿感知歌曲的节奏和AB两段不同的“情绪”。

  (3)教师弹歌曲旋律,幼儿根据图谱用自然,欢快的声音有感情的唱歌曲。

  (4)分小组接唱。女孩唱A段,男孩唱B段。

  (5)放歌曲录音,教师与幼儿一起按歌词合节奏地进行歌表演。

  6、音乐游戏:《去郊游》

  教师与幼儿手拉手围成一个大圆圈,听歌曲音乐进行开火车状等不同动作进行游戏,还引导幼儿去邀请其他老师一起游戏。

  三、结束部分:

  1、小结。

  2、出室律动,活动结束。

  教学反思

  郊游》这首歌曲的前两句与最后两句要求用轻快、跳跃的声音来唱,而中间则适合用优美、抒情的声音来处理。教师可以通过示范讲解引导幼儿认真倾听,并辨别区分不同的声音。

  在活动中我一开始对于两种不同的歌唱方式进行讲解,但很快我发现孩子们并不能很好的理解接受,于是我立刻想到了一种方法:为了让幼儿理解并准确地把握,我设计这样一幅图:用一组小兔子的耳朵形状表示“轻快、跳跃”,用一组柔和的波浪线表示“优美、抒情”,按节奏的形式出现。根据这幅画,幼儿可以很快地分清出哪几句需要唱得活泼欢快,哪几句需要唱得优美抒情。这样的教学方式比起教师单调的讲解记忆要有趣得多,并且印象更深刻。

  活动中我借助了比较形象的图,帮助幼儿理解、记忆歌词,让幼儿看着图片演唱,根据图孩子们正确的对两种歌唱的方式进行演唱,从而突破了活动的难点。教师的范唱起到一个示范的作用,最后让幼儿分组接唱,在每一次唱完后教师引导幼儿进行评价,让他们明白如何接唱才算唱得好,从而突破活动重点。

  在这个音乐活动中还存在着许多的不足之处,比如我没有在活动前考虑到活动方式的改变,而是在活动中及时调整,对教材的分析应更加透彻;还有就是在活动中的教师的语言应该更加精炼。我还注意到孩子的情绪变化,在活动中我为了让他们更熟练的唱歌,就请他们再唱一遍,而我的语言组织也不够精练,所以孩子们就感觉不是很有趣,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多想办法,让自己的每个教学环节都进行得更自然更有趣,让孩子不知不觉轻松的游戏中完成,提高自己的教学水*。


《郊游》中班音乐教案 (菁华5篇)(扩展2)

——中班音乐《郊游》教案 (菁华5篇)

中班音乐《郊游》教案1

  活动目标

  1.初步学唱歌曲,理解乐曲的ABA′结构,并学*用“跳跃”和“连贯”两种方式来表现歌曲。

  2.感受歌曲表现出的活泼欢快的情绪,体验结伴表演的快乐。

  3.创编表示“跳跃”和“连贯”的动作帮助理解和表现歌词的内容。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已有郊游的经验。

  课件准备:《郊游》歌曲音频及图片;《郊游》歌曲伴奏音频;《郊游》歌曲图谱。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鼓励幼儿回忆郊游时的场景并分享

  ——小朋友,你们郊游过吗?

  ——去过哪些地方呢?玩了些什么?

  二、播放歌曲及图片,引导幼儿初步了解歌词内容

  ——歌曲里的小朋友是怎么去郊游的?

  ——他们看见了哪些风景?

  三、播放歌曲及图谱,引导幼儿感受ABA结构

  ——你们发现歌曲里有唱的相同的地方吗?

  ——是哪几句唱的一样?请你唱一唱

  四、交流并引导幼儿创编动作,提高音乐表现力

  1.鼓励幼儿创编A、A′段动作,教师整理、提炼幼儿所编动作。

  2.鼓励幼儿创编B段动作,教师整理、提炼幼儿所编动作。

  3.播放音频,引导幼儿完整表演歌曲。

中班音乐《郊游》教案2

  设计意图

  在最*的活动中发现,幼儿特别喜欢参与音乐活动,一听到欢快有节奏的音乐,就不自觉的跟随音乐做动作。基本能掌握音乐2/4和4/4拍的节奏,但在倾听音乐,感知旋律变化上比较欠缺,大部分幼儿的动作不能根据音乐旋律的变化而变化,且幼儿模仿或自发的动作不够生动形象,很多幼儿不敢大胆地用自己的肢体来表达对音乐的理解。音乐《问候曲》旋律欢快活泼,节奏变化明显,乐句之间相对整齐和统一,结合孩子们喜欢和熟悉的故事情境“去郊游”为内容引导幼儿倾听和理解音乐情境,进而迁移幼儿生活经验,引导他们大胆想象,大胆的用肢体动作来模仿喜欢的动物饼干模样以及创造性的表现和朋友打招呼的有趣的动作,体验参与韵律活动带来的快乐。

  活动目标

  1.感受音乐4/4拍的节奏,随着音乐做模仿吃饼干动作;尝试创造性的表现两两“打招呼”的动作。

  2.积极参与韵律活动,体验和同伴共同合作的乐趣

  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跟随音乐尝试创造性的表现两两打招呼的动作。

  活动难点:幼儿动作能根据音乐旋律的变化而变化且动作与音乐节奏基本吻合。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大部分幼儿基本掌握音乐44拍的节奏,能根据音乐的旋律和节奏做模仿动作、能用肢体动作表现动物的外部特征、有和同伴两两打招呼的生活经验。

  2.物质准备:故事《去郊游》、图谱1份、音乐《问候曲》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乐趣

  教师:今天然然老师要跟小朋友分享一个有趣的故事,听听看他们都做了什么有趣的事?

  提问:他们都做了什么呢?

  幼儿自主回答

  二、熟悉音乐的节奏,跟随音乐节奏做模仿动作,并尝试进行简单的动作创编。

  1、通过手指游戏,初步感知音乐4/4拍的节奏以及AB结构变化

  过渡语:今天天气这么好,咱们跟着他们一起去郊游吧。

  教师跟着音乐边讲故事边做手指游戏,学*律动1次。提问:刚才我们去郊游的时候都做了什么呀?

  幼儿回答,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相应的图谱。

  2、熟悉音乐的AB结构和4/4拍节奏,尝试根据结构的变化做相应的模仿动作

  提问:去郊游的时候都吃了什么好吃的呢?你们还想吃什么动物饼干呀?他们都是什么样子的呢能做做看吗?

  幼儿自主表达,并作出相应动作教师:听着音乐做做看吧。

  幼儿听音乐进行动作练*,熟悉音乐结构和节奏

  教师指图谱提醒幼儿倾听音乐结构变化

  重点指导:是否能根据音乐结构的变化做相应的模仿动作,幼儿肢体动作是否优美,节奏是否准确

  评价:能认真听音乐,跟着音乐节奏一口一口的吃饼干

  过渡语:小朋友的饼干看起来真美味,我们来看看他是怎么吃饼干的?仔细听,什么时候吃饼干?

  请一位幼儿听音乐示范动作

  重点指导:肯定幼儿肢体动作优美,能跟着音乐的结构变化有节奏进行动作练*评价:点评幼儿动作优美,节奏把握情况。

  教师:我们跟他一起吃饼干

  幼儿模仿同伴动作

  过渡:带上的动物饼干一起去郊游吧。

  教师带领幼儿跟随音乐完整地郊游一次

  重点指导:幼儿能否听辨音乐结构的变化,能否跟随节奏大胆的用肢体动作表现。

  (根据幼儿掌握情况,提亮点幼儿重复一次)

  三、创编与朋友两两打招呼的动作

  提问:吃完好吃的饼干,我们还做了一件什么有趣的事情呀?谁还记得呢?找朋友干什么呢?

  教师和一名幼儿跟着音乐示范点点头的打招呼方式

  幼儿和幼儿练*听音乐找朋友

  教师:谁还想找朋友呢?一起听着音乐试试看,记得哦,吃完饼干之后才踏步去找朋友。

  全体幼儿听音乐找朋友

  重点指导:引导幼儿根据音乐结构的变化做踏步找朋友、打招呼的动作。评价:根据幼儿听音乐表现的情况进行评价( )

  提问:两个好朋友见面的时候除了点点头,还可以怎么打招呼呢?你们能听着音乐和朋友做做看吗?

  幼儿听音乐大胆创编

  重点指导:幼儿动作的表现力

  请一组幼儿听音乐示范两两打招呼的动作

  幼儿听音乐模仿同伴动作

  重点指导:幼儿创编/模仿的动作优美,动作和音乐节奏吻合。评价:根据幼儿动作表现情况进行评价。

  提问:除了拍拍手,还有其他好玩有趣的动作吗?

  教师:这次我们去更好玩的地方去郊游,想一想这次你要吃什么动物饼干,要和朋友做什么有趣的动作呢?

  幼儿听音乐完整郊游一次

  (根据幼儿掌握情况再次请表现力、节奏掌握较好的幼儿进行示范)

  四、活动延伸

  过渡语:我们的郊游真有趣,不仅吃了好吃的动物饼干,还和朋友面对面做了好多有趣的动作。我们又发现了一个特别好玩的地方,我们赶紧带上好吃的动物饼干出

  发去另外一个好玩的地方去郊游咯!

  活动总结

  整个活动围绕跟随音乐创造性的表现两两打招呼的动作这个目标,结合本班幼儿年龄特点,采取适宜的教育策略,辅助完成教育目标,如:我通过有趣的故事导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再设计有趣好玩且和故事情节相吻合的手指游戏帮助幼儿熟悉音乐结构和节奏,利用图谱配合巩固,为接下来的听音乐创编做铺垫、最后通过同伴之间相互学*的方法尝试跟随音乐进行创编,幼儿从感知到熟悉再到创编,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在活动中幼儿的参与度较好,都能积极大胆的用自己的肢体动作来表现对音乐的理解,创造性的表现两两打招呼的动作,较好的完成了本次活动目标。值得一提的是老师环节中提问、小结都是围绕目标由浅入深,不断地去激发幼儿想象创造,还喜欢吃什么动物饼干?听着音乐做做看?在较好的完成活动目标中还是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明显反映出来的幼儿倾听能力较弱,……

  作为年轻老师且第一次尝试开展原创韵律活动,还有很多需要学*的地方,今后我将会认真的学*和探究关于韵律活动更多很好的教育方法和策略,努力让它成为自己的教学亮点。

中班音乐《郊游》教案3

  一.活动目标

  1.感受A段音乐的欢快B段音乐的优美,体验共同演奏的乐趣,

  2.探索歌曲的表演动作,以及演奏时乐器的配置方案。

  3.讨论打击乐器的演奏方案,根据乐曲的变化设计配器方案,学*用不同的乐器来表达音乐的不同情绪,能够用铃鼓、碰铃、圆舞板、双响筒等乐器演奏歌曲。

  二.活动准备

  1.幼儿已会唱歌曲《郊游》。

  2.铃鼓、碰铃、圆舞板、双响筒等乐器。

  三.活动过程

  1.复*歌曲,进一步感知歌曲结构的情绪。

  (1)这首歌有几段? 哪几段是一样的? 第一、第三段音乐听起来怎么样?

  (2)第二段音乐怎么样?

  2.创编动作。

  (1)在引导幼儿观察操作卡片画面进行讲述后,鼓励幼儿探索用什么动作表示手拉手、很高兴去郊游的情景。

  (2)鼓励幼儿探索怎样表演第二段音乐中表现的优美景色。

  (3)老师根据幼儿想象的动作组合成歌表演,并进行集体练*。

  3.讨论配器方案,为歌曲伴奏。

  (1)请幼儿思考用什么乐器演奏音乐优美部分?

  B段的比较抒情,可以延长的,适合用什么乐器?

  (2)请幼儿思考用什么乐器演奏音乐大家欢快地去郊游的部分?

  提示幼儿A段脚步的适合用双响筒

  (3)请幼儿看老师指挥做现用乐器的模仿动作,用乐器看指挥演奏。

  (4)请幼儿和小伙伴交换乐器看指挥演奏。

中班音乐《郊游》教案4

  教学目标:

  1、熟悉乐曲旋律、结构与节奏,掌握小兔“跳、蹦”两个基本动作。

  2、大胆探索创编木偶小兔的动作,并能合着音乐节奏运动。

  3、享受游戏情景营造的快乐,发展空间协调能力和结伴交往游戏的能力。

  4、尝试运用图形对小兔头饰进行创造性的装饰与表现。

  教学准备:

  1、需装饰的兔子头饰及装饰材料,糨糊、棉签、抹布等若干。(用旅行背包装好)

  2、录音机,兔子舞音乐,节奏鲜明的劲舞音乐。

  3、事先请一老师扮演兔姐姐。

  4、活动室布置成大森林

  教学过程:

  1、在《郊游》音乐中师幼入场幼儿随意坐下欣赏音乐,感受快乐情绪。(幼儿自由做动作,如拍手、拍腿等)

  2、探索创编兔子的动作。

  师讲故事,激发幼儿创编的兴趣师:“让我们都变成小兔,起来跳舞吧。”“小小兔子变变变——”幼儿做出兔子的造型。

  幼儿创编兔子的舞蹈动作,全体幼儿表演兔子舞。

  师:“我们都已经变成了小兔子,让我们跟着音乐跳起兔子舞吧!”老师请到的小兔就是领头人,请他到中间表演小兔的动作,其余小兔模仿他的动作。”

  以“领头人”的方式,幼儿随音乐舞蹈一次。

  3、用“兔姐姐”教学的方式,学*小兔跳、蹦两个基本动作。师:“刚才X小兔的动作特别有节奏,有精神。”幼儿跟着学。“X小兔跳舞时笑的特别甜。”幼儿跟着学。

  兔姐姐用跳、蹦基本动作出场。

  师:“你好,兔姐姐!”

  兔姐姐:“你好!小兔子们。”

  师:“兔姐姐,你去哪里呀?”

  兔姐姐:“我要去参加篝火晚会啊,你们看我正在练*。”

  师:“太棒了!你能不能带我们一起去呀?”

  兔姐姐(做思考状):“行是行,可是你们学会兔子跳了吗?”请幼儿上来学兔子跳。

  学*第一个基本动作:兔跳。

  兔姐姐:对了,兔子跳是用脚尖轻轻地跳,低低地跳,想我这样。还要有节奏,瞧这样。“示范:

  “前后前前前;1234。”

  (跳跳跳跳跳拍手拍手拍手拍手)幼儿自由练*。

  学*第二个基本动作:兔子蹦。

  兔姐姐:“小兔子们跳的真不错,如果再加上兔子蹦起来的动作就更好看了,瞧我这样。”示范:

  “前后前前前;蹦嚓蹦嚓蹦嚓蹦嚓。”

  (跳跳跳跳跳踢腿并拢踢腿并拢)如果你们学会了这个动作,就可以去参加篝火晚会了。再见!”(兔姐姐下)师带幼儿伴乐自由练*。

  4、引导幼儿大胆运用图形对小兔头饰进行创造性的装饰。

  师:“小兔们真棒!这么快就把兔姐姐教给我们的动作学会了。啊,我们马上就要去参加篝火晚会了。对了,刚才兔姐姐对我说,我们去之前还得化化妆,不然就参加不了晚会。可是怎么化呢?哈!有了。我请我的百宝袋帮帮忙!打开看看,哇,这是什么啊?小兔,可是这个小兔的脸怎么光光的,一点也不好看,我们再看看八宝袋里还有什么?

  幼儿用图形对小兔头饰进行装饰

  5、进一步熟练韵律动作,享受游戏情景的快乐。

  师戴上头饰:“现在,让我这个兔子姐姐带你们去参加篝火晚会吧。不过天黑了,森林里可能会迷路,小兔千万不要掉队!”

  众幼儿用基本动作组合成韵律动作前行。

  师:终于来到目的地了,瞧,熊熊的篝火都已燃起来了,让我们到大草地上找个位置,等待晚会的开始吧。”

  录音机传来有魔力的声音:“哈哈,亲爱的兔子朋友们,兔子音乐会马上就要开始了,在今天的舞会中,我们将选出跳的最棒的木偶兔子,作为我们的小舞星,并为他戴上最美丽的花环。好!让我们随着音乐尽情地跳起来、动起来、扭起来吧!”

  劲舞音乐响起,众幼儿表演创编的木偶兔子的各种舞蹈动作。

  有魔力的音乐再次响起,幼儿邀请客人老师共舞。

  6、晚会结束师:

  孩子们,时候不早了,我们该回家了。

中班音乐《郊游》教案5

  活动目标

  1、学*歌曲《郊游》,能用跳跃和连贯的声音来表现歌曲。

  2、尝试创编动作表现歌曲内容和旋律特点,并能在集体面前大胆表现。

  3、在游戏情景中学唱歌曲,并从中体验到与同伴共同游戏的快乐。

  4、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5、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活动重难点

  重点:学*歌曲《郊游》,能用跳跃和连贯两种不同的声音来表现歌曲。

  难点:尝试创编出歌曲内容忽然旋律特点,并能再集体面前大胆表现。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有郊游的生活经验。

  2、材料准备:阅读材料《郊游》,音乐,郊游图片一张,白云,太阳,水的图片各一张。

  活动过程

  1、教师组织幼儿练声 利用歌曲《郊游》的前八个小杰进行练声

  2、教师范唱歌曲,引导幼儿熟悉并理解歌曲。

  教师完整地范唱歌曲《郊游》,引导幼儿带着教师的问题来欣赏。

  提问:歌曲里的小朋友是怎么郊游的?他们在郊游的时候看到了什么样的风景?

  教师重点引导幼儿熟悉歌词,适当的引导幼儿朗读几次。

  3、幼儿学唱歌曲,感受和探索出歌曲的结构。

  提问:现在请小朋友再听老师唱一次这首歌,注意听歌曲中有没有相同的地方。

  通过交流的方式,引导幼儿对比歌曲中前后两段的演唱风格有什么不同?

  4、创设游戏情景,教师当导游,带领幼儿完整地学唱歌曲。

  提问:在歌曲前后重复的部分你做了什么动作?能再和你的同伴一起做吗?

  教师鼓励幼儿创编出不同的白云飘的动作,同时,引导幼儿小结。

  教师给予幼儿一段较长的音乐旋律,引导幼儿自主选择角色。

  活动反思

  教师在带领幼儿幼儿学唱歌曲的时候以游戏情境的方式来开展,可以根据地域不同,引导幼儿熟悉郊游场所。教师可以采用随音乐朗诵歌词的方法帮助幼儿记忆歌词,如歌班上幼儿有识图谱的经验,本活动也可以用图谱来帮助幼儿记忆歌词,比如歌曲前后两句可以根据歌词内容画上手拉手,中间留四个空白,这样,幼儿的活动更能体现幼儿的自主性。


《郊游》中班音乐教案 (菁华5篇)(扩展3)

——中班音乐活动教案:《郊游》3篇

  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案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编写教案有利于教师弄通教材内容,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教师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以下是“中班音乐活动教案”,希望给大家带来帮助!

  教育目标:

  1.在理解歌词的基础上,感受A段音乐的欢快和B段音乐的优美。

  2.激发幼儿对打击乐活动的兴趣,掌握X X XX X这一节奏,并用肢体动作创造性的展现。

  3.学*正确使用乐器节奏,在音乐和游戏的情景中,感受到郊游的轻松愉快。

  教学准备:

  1.材料准备:录音机、磁带、节奏展示板、水果贴画、乐器(双响筒、响板、沙棰)。

  2.经验准备:谈话活动(了解春天的变化)。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播放音乐《郊游》教师带领幼儿进入活动室,并表现郊游的情境。

  1.谈话活动:教师与幼儿谈论春天郊游引出歌曲《郊游》。

  教师:小朋友门大家好!今天是星期一小朋友们都穿着干净漂亮的衣服高高兴兴的来幼儿园,一个一个看起来真精神。刚才老师看到院子里的小树、小草也都穿上了嫩绿的新衣,看起来也很精神,老师现在有一个问题想问小朋友?有哪个小朋友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啊?

  2.春天到了天气越来越暖和,小树、小草也都换上了嫩绿的新装,小朋友门可以在野外放风筝郊游,提到郊游老师今天给小朋友门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歌曲,这首歌曲啊是和郊游有关的下面我们一起来听一下。

  二、欣赏歌曲《郊游》让幼儿体验歌曲欢快情绪,感知歌曲节奏。

  1.歌曲我们听完了,小朋友们觉得好听吗?歌曲很好听老师这里呀!可就有问题了,刚才有没有发现歌曲中有哪写部分不一样的?现在我们就带着老师的问题再来听一遍歌曲。

  2.小朋友们发现歌曲一开始比较欢快中间部分比较优美最后一部分又变的欢快了对不对?小朋友们真聪明!

  三、引导幼儿创编动作进行表演。

  1.刚才我们欣赏了歌曲,这么动听的歌曲如果我们给它加上动作是不是就更优美了?现在我们就跟着音乐来给歌曲加上优美的动作,前奏我们可以拍手,歌曲唱到走走走的时候我们可以双手掐腰左右脚原地踏步,象这样(老师演示)当唱到小手拉小手的时候我们可以双手拍腿(同样老师演示),当唱到中间比较优美的地方是我们想象一下白云在蓝天下漂啊漂啊多么美啊(老师演示手在上放左右轻轻的摆动)。

  2.现在我们跟着音乐加上我们刚学的动作来表演一下。

  四、出示节奏展示板,认识节奏并让幼儿正确的打节奏。

  1.刚才小朋友们表演的真棒,来!我们一起来鼓励鼓励自己(嘿嘿我真棒!)。接下来呢!我们再来用乐器给歌曲伴奏,在伴奏之前呢!小朋友先来看老师这里,(出示节奏展示板)有没有哪个小朋友知道这是什么啊?这是节奏象(认识小节线)这样的符号X我们读“哒”XX象这样两个挨着下面画横线的我们读“哒哒”要连起来读,象这样X—的我们要把“哒”拉长,下面来跟老师一起一边拍手一边练*一遍。

  2.小朋友们有没有发现刚才我们打的前面两小节节奏是一样的然而后面的就不一样了为了区分开来我们就用红红的小苹果来表示,后面的就用黄黄的梨来表示,(重复的地方让幼儿粘贴)接下来的这几小节和前面的都不一样我们就用绿绿的小西瓜表示。

  五、认识乐器并让幼儿讨论配器方案,为歌曲伴奏。

  1.认识乐器,并教幼儿使用乐器。

  2.刚才我们贴苹果的地方我们用双响筒伴奏,贴梨的地方用响板来伴奏,贴西瓜的地方用沙棰来伴奏。并分别用乐器来打节奏。

  六、游戏:《小小音乐会》

  教师扮演指挥家,幼儿扮演小演奏家一起给歌曲伴奏。

  活动结束:

  跟随音乐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去郊游离活动室。

  活动目标

  1、在理解歌词,唱会歌曲的基础上,感受ABA段不同的情感,唱出A段欢快的音乐,B段优美的音乐。

  2、掌握X X XX X这一走步节奏,并且用肢体动作创造性的展现郊游的游戏化情境。

  3、在音乐和游戏的情景中,能用欢快、活泼、兴奋地情绪,有感情地、自信地,完整地演唱歌曲,感受到郊游时的轻松愉快。

  4、通过演唱《郊游》使幼儿喜爱春天,从而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重点难点

  教学难点:歌曲的三、四、五乐句。教学重点:有感情地唱歌曲。

  活动准备

  录音带,录音机,歌词图谱,节奏型卡:X X XX X。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入室律动。组织幼儿做课前手指游戏坐好,

  2、复*歌曲《茉莉花》;复*节奏:X X XX X。

  二、基本部分:

  1、谈话引入:小朋友你们跟家人去郊游过吗?(幼儿自由回答)是乘坐什么交通工具去的?

  2、教师出示歌词图谱以讲故事形式与幼儿一起回忆郊游的快乐,并引导幼儿按照图谱说唱歌词。

  3、放录音带《郊游》,引导幼儿听出有两段“不同的”音乐。

  4、教师边指图谱边范唱一遍,让幼儿能更好的理解歌词,熟记歌词。

  5、学唱歌曲。

  (1)教师以分句教唱法并结合歌词图谱带幼儿唱歌1—2遍。

  (2)教师以整体教唱法用不同的动作带幼儿唱歌,让幼儿感知歌曲的节奏和AB两段不同的“情绪”。

  (3)教师弹歌曲旋律,幼儿根据图谱用自然,欢快的声音有感情的唱歌曲。

  (4)分小组接唱。女孩唱A段,男孩唱B段。

  (5)放歌曲录音,教师与幼儿一起按歌词合节奏地进行歌表演。

  6、音乐游戏:《去郊游》

  教师与幼儿手拉手围成一个大圆圈,听歌曲音乐进行开火车状等不同动作进行游戏,还引导幼儿去邀请其他老师一起游戏。

  三、结束部分:

  小结。

  教学目标:

  1.对描写动物的乐曲感兴趣,在仔细聆听的基础上,能尝试用自己的方式表现想象中的乐曲意境及动物神态。

  2.能区分歌曲《郊游》中相同的不同的部分,并能用歌唱、律动及绘画等形式表现出来。

  3.能熟练地演唱歌曲《郊游》,演唱时声音自然,情绪饱满。

  4.知道自然界中的动、植物是人类的好朋友,应与他们和睦相处。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集中精神聆听管弦乐《快乐的小熊猫》,培养学生的联想力和想象力。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学会区分歌曲中相同和不相同的部分,并大胆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来。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多媒体出示春天百花盛开的美景图。师提问:小朋友,这是什么季节?(春天)春天你最喜欢干什么?(放风筝、游玩)

  师总结:是呀!春天是一年的开始,是万物复苏的季节,是百花争艳的季节,在这样的季节里我们尽情的游玩,闻着幽幽的花香,脚踩柔软的青草,尽情、自在的游玩,肯定是一件无比快乐的事。你看,有人正享受着春天的美好,你听,他们在唱些什么?

  2.学生欣赏歌曲《郊游》

  3.学生起来说说他们在唱些什么?学生说说歌词。

  师总结:他们在邀请我们一起去郊外游玩。让我们也赶紧出发吧!

  4.跟着音乐拍手打节拍。(跟着老师做)师提问:我们来到了郊外,郊外的景色怎样?

  学生自由说,老师提示,我们用歌曲的歌词来回答老师。

  学生回答:白云悠悠,阳光柔柔,青山绿水一片锦绣。

  5.指导学生朗读节奏。

  师:老师想让你们按书中乐曲的节奏来回答老师。

  教师出示节奏,先用跑、走、拖来朗读节奏,再让学生加入歌词朗读节奏。

  请学生示范,集体示范。

  让我们加上我们的小手,边拍边来读一读。学生集体朗读,请学生朗读。

  6.春天真美,郊外真美,让人忍不住想唱起来。

  (1)教师范唱歌曲,唱到最后两句可以让学生一起唱。

  1(2)跟着老师演唱歌曲。老师唱一句,学生唱一句。

  (3)完整演唱歌曲。

  (4)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师提问:唱着这首歌你的心情怎样?(快乐、高兴、兴奋)师:那你怎样把你的快乐传递给大家,让大家分享你的快乐?

  学生回答:

  1.可以通过歌声来回答。(教师用两种不同的唱法演唱,让学生选择)

  2.用表情来传达。

  3.可以边拍手边唱。

  教师组织用各种不同地方法来演唱。

  7.让学生完整的有感情的演唱。

  8.请个别学生演唱。

  9.跟着伴奏,为乐曲加上打击乐器,加上动作演唱。

  教师:老师感受到了小朋友们快乐,郊游的确是一件快乐的事,刚才我看到有的小朋友忍不住想跳起来,谁来表演为歌曲伴舞,下面小朋友为他们伴唱,伴奏。(打击乐器演奏、学生加入动作表演。)

  二、学*欣赏曲目《快乐的小熊猫》


《郊游》中班音乐教案 (菁华5篇)(扩展4)

——大班音乐《郊游》教案及反思6篇

  设计背景

  孩子们由于受到年龄、生活经验等方面的限制,特别是我们都是县城周边农村孩子多,缺乏各种必要的感性经验,尚处于直觉形象阶段的思维方式的局限,使他们不可能用**的思维去理解或再加工那些复杂的音乐材料,对歌词记忆也不能很快的理解记忆。以前我总是先教幼儿跟着我按节奏念几遍歌词,再分句教唱,但一节课下来,还是不能很熟悉的唱歌曲。所以我想:象图谱这样的视觉符号就起到了把音乐材料简单化、形象化的作用,图形谱的运用是一种视觉参与。,它不仅可以帮助幼儿理解音乐的内容和旋律风格,同时,又可以培养孩子的创造力与想象力等等,让孩子主动愉快的学*,让孩子们的音乐活动不再枯燥,也让我上音乐课不再单调。我选歌曲《郊游》,是因为旋律*易亲切,朗朗上口,为小朋友所喜爱,歌曲描写了小朋友结伴去郊游的情景“白云春风”、“青山绿水”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色,“我们大家手拉手一同去郊游”,清新明了,首尾点题。

  活动目标

  1、在理解歌词,唱会歌曲的基础上,感受ABA段不同的情感,唱出A段欢快的音乐,B段优美的音乐。

  2、掌握X X XX X这一走步节奏,并且用肢体动作创造性的展现郊游的游戏化情境。

  3、在音乐和游戏的情景中,能用欢快、活泼、兴奋地情绪,有感情地、自信地,完整地演唱歌曲,感受到郊游时的轻松愉快。

  4、通过演唱《郊游》使幼儿喜爱春天,从而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重点难点

  歌曲的三、四、五乐句。教学重点:有感情地唱歌曲。

  活动准备

  录音带,录音机,歌词图谱,节奏型卡:X X XX X。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入室律动。组织幼儿做课前手指游戏坐好,

  2、复*歌曲《茉莉花》;复*节奏:X X XX X。

  二、基本部分:

  1、谈话引入:小朋友你们跟家人去郊游过吗?(幼儿自由回答)是乘坐什么交通工具去的?

  2、教师出示歌词图谱以讲故事形式与幼儿一起回忆郊游的快乐,并引导幼儿按照图谱说唱歌词。

  3、放录音带《郊游》,引导幼儿听出有两段“不同的”音乐。

  4、教师边指图谱边范唱一遍,让幼儿能更好的理解歌词,熟记歌词。

  5、学唱歌曲。

  (1)教师以分句教唱法并结合歌词图谱带幼儿唱歌1-2遍。

  (2)教师以整体教唱法用不同的动作带幼儿唱歌,让幼儿感知歌曲的节奏和AB两段不同的“情绪”。

  (3)教师弹歌曲旋律,幼儿根据图谱用自然,欢快的声音有感情的

  唱歌曲。

  (4)分小组接唱。女孩唱A段,男孩唱B段。

  (5)放歌曲录音,教师与幼儿一起按歌词合节奏地进行歌表演。

  6、音乐游戏:《去郊游》

  教师与幼儿手拉手围成一个大圆圈,听歌曲音乐进行开火车状等不同动作进行游戏,还引导幼儿去邀请其他老师一起游戏。

  三、结束部分:

  1、小结。

  2、出室律动,活动结束。

  教学反思

  《郊游》这首歌曲的前两句与最后两句要求用轻快、跳跃的声音来唱,而中间则适合用优美、抒情的声音来处理。教师可以通过示范讲解引导幼儿认真倾听,并辨别区分不同的声音。

  在活动中我一开始对于两种不同的歌唱方式进行讲解,但很快我发现孩子们并不能很好的理解接受,于是我立刻想到了一种方法:为了让幼儿理解并准确地把握,我设计这样一幅图:用一组小兔子的耳朵形状表示“轻快、跳跃”,用一组柔和的波浪线表示“优美、抒情”,按节奏的形式出现。根据这幅画,幼儿可以很快地分清出哪几句需要唱得活泼欢快,哪几句需要唱得优美抒情。这样的教学方式比起教师单调的讲解记忆要有趣得多,并且印象更深刻。

  活动中我借助了比较形象的图,帮助幼儿理解、记忆歌词,让幼儿看着图片演唱,根据图孩子们正确的对两种歌唱的方式进行演唱,从而突破了活动的难点。教师的范唱起到一个示范的作用,最后让幼儿分组接唱,在每一次唱完后教师引导幼儿进行评价,让他们明白如何接唱才算唱得好,从而突破活动重点。

  在这个音乐活动中还存在着许多的不足之处,比如我没有在活动前考虑到活动方式的改变,而是在活动中及时调整,对教材的分析应更加透彻;还有就是在活动中的教师的语言应该更加精炼。我还注意到孩子的情绪变化,在活动中我为了让他们更熟练的唱歌,就请他们再唱一遍,而我的语言组织也不够精练,所以孩子们就感觉不是很有趣,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多想办法,让自己的每个教学环节都进行得更自然更有趣,让孩子不知不觉轻松的游戏中完成,提高自己的教学水*。

  活动的生成原因及背景:

  目前,幼儿园音乐教育仍然侧重于“双基”教学,在音乐教学中较注重培养幼儿唱歌、跳舞学的能力,忽略了对孩子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而今,音乐教育提倡适应儿童个性,扩展创造性经验的音乐欣赏教育,美国音乐教育家穆赛尔提出:“音乐教育就是欣赏教育,就是为了欣赏而进行的教育”。这种新的教育理念给予我极大的启示。于是我在音乐角投放了音乐形象生动明显的乐曲《赛马》、《小白船》、《真假娃娃》等,留意孩子们对这些音乐的反应,注重搜集捕捉来自孩子们的信息。我惊喜的发现他们对音乐的反应是不由自主的。就连*时音乐活动中不积极的孩子也被吸引了过来;他们随音乐或快或慢,或高兴或悲伤,或真实或诙谐地表达着自己对音乐的理解。虽然每个孩子的动作不同,但从表情我们可以看出他们大致的感受都是相同的。其间,音乐象根无形的指挥棒,混合着空气调控着我及每位孩子。

  捕捉到的信息:

  a、大班孩子已经有了较强的音乐感受力与表现能力。

  b、孩子们在*时的生活、游戏中已经接触、感受到了一些生动、明快的音乐形象。他们对这种宽敞的活动形式,思维方式,无限放大的想象空间特别感兴趣。

  设计思路:

  这首曲子是一首世界名曲,音乐形象鲜明,生动,曲调转换对比强烈,易于幼儿理解、感受,并运用不同肢体语言动作来表达音乐所表现的情绪,情感,并引领幼儿展开想象,在游戏中感悟音乐元素,感受优美音乐所带来的意境美。

  活动目标:

  1、感受和体验音乐中不同节奏,不同乐器所表达的音乐形象,并运用身体动作来表现音乐内涵。

  2、体验在音乐变化时及时控制和转换自己的情绪、动作,培养对音乐欣赏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动物狂欢节》CD,多媒体课件

  2、动物头饰、森林环境创设

  活动过程:

  一、分段引导幼儿倾听音乐、初步用身体动作,语言表现音乐形象。

  1、森林里举行动物狂欢节啦,瞧,蹦蹦跳跃的袋鼠,调皮灵巧的小鸟,慢慢走路的乌龟,还有各种可爱、憨厚的动物们踩踏着或重或轻的步伐,好快乐的前进着,第一个出场的是骄傲尊贵的………(音乐开始)

  师幼围坐成半圆,师用生动的语言描述来引导(激发幼儿产生继续倾听的愿望)

  2、小朋友们刚才听到哪些动物走来了?

  师:它们怎么来的?学一学,做一做

  幼儿:自发表演自己喜欢的音乐形象。(师幼一起互动为后面的自发表演打好基础)

  二、音画合壁,进一步感受、体验音乐,师幼用动作表现对音乐的理解。

  1、课件与音乐、同步播放,进一步感受音乐。

  ① 你们听到音乐、看到出场的动物,让我们学学它的样子,看看谁最像?

  ② 老师与幼儿一起学小鸟,乌龟等,并用生动的语言渲染气氛。

  ③ 你想当狮王、小鸟、小兔还是大象呢?

  师:大狮王邀请我们去森林里参加动物狂欢节,可是要我们随着刚才的音乐,边表演边去,我们能不能做到呢?

  2、颠倒音乐播放顺序,让幼儿用动作、表情表现出来,帮助幼儿感受理解音乐形象,并更准确的记忆音乐。

  大象一小鸟一小兔一狮王

  ④ 逐段分析音乐,表演音乐,师身心投入地融入表演动作并带动幼儿投入其中。

  ⑤ 师:这些动物中谁走路最快。

  师:谁走得最慢?谁走得最轻?谁的步伐又是最重的?

  (这样通过对比,让幼儿充分理解不同轻重缓急的音乐可表现不同动物形象,还可帮助幼儿记忆音乐的不同节奏,不同情绪,不同旋律)

  三、身临其境,分角色投入表演

  1、教师带幼儿自选角色并戴上头饰,按音乐形象顺序走入事先布置好的森林,去参加动物狂欢节。

  师:现在我们扮演自己喜欢的动物,听到音乐后按顺序排队走进大森林

  幼:戴头饰

  师:看看谁的耳朵最灵,可不能听错哟

  1、播放完整的音乐,师幼表演

  2、听音乐,按自己的角色随意做合适的动作,随大狮王到室外去做游戏。

  反思:

  这是将经典音乐具体作为幼儿欣赏的游戏活动的一个很好的尝试。可是将游戏自然渗透在音乐教育的情境中,使幼儿在积极愉快的情绪状态下参与音乐活动,不仅是一个观念问题,也是一个技术问题。根据许卓娅教授一种全新音乐教育的评价理念,价值第一,情境第二,策略第三。我将试用这样的理念来评价活动。

  首先,通过这个活动目标,设计者主要让幼儿在活动中感受,理解音乐的不同情绪、节奏、强弱,并运用身体动作表现出来,感受到音乐的美,体会音乐的乐趣,真正做到呼吸音乐,让音乐动起来,幼儿表现欲得到了释放,感受理解力增强了。

  其次,在本活动中,设计者先创设了极具审美的音画合壁的意境,帮助幼儿从听觉,视觉运动觉来欣赏理解音乐,然后创设森林环境,让幼儿做森林的主人去参加动物狂欢节,这使幼儿走进音乐,融入音乐发生了质的飞跃。展现了一幅极具动感的大自然境界,这使人们深切感受到:理想的音乐教育活动应该是以审美感动为基础。

  本活动最大限度地留给幼儿想像的空间,教师主导地位体现的恰如其分,始终传递了这样一个信息,我是多么享受这个音乐,多么享受音乐带来的快乐!多么享受因走进音乐而带来的乐趣!

  设计意图:

  流行音乐作为音乐表达的一种最为直接、能最快让人理解接受的方式,他的影响范围已逐步由年轻人向幼儿和中老年人延伸,特别是一些节奏欢快、曲调变化简单,容易上口的歌曲,尤其受到孩子们的喜欢和青睐,在孩子的生活中已占据一定的位置,有的甚至俨然一位超级小“泛丝”,对很多歌曲达到了张口就来的程度。自从SHE的歌曲“波斯猫”在街头巷尾唱响以后,经常在幼儿园的孩子口中能听到她们的“童声版”演唱,而且通常都是一人演唱众人和,气势雄壮之极,尽管他们对其中歌词的意义理解不是非常深刻,但对乐曲的曲调和节奏却可以丝毫不差的进行演绎和模仿。而偶然的一次,我接触到了奥尔夫音乐智能教学CD中的一首“波斯集市”的乐曲,乐曲那跌宕起伏——活泼、舒缓与气势宏大的叙事诗般的曲调风格,一下子引起了我的注意,特别是其中一段和歌曲极其相似的乐曲,更是让我激动,于是,一个流行音乐与古典交响乐的融合点所触发的教学思路,在我脑海中渐渐形成了。

  活动目标:

  1、通过简单的故事情节,帮助幼儿理解音乐结构、内容,感知乐句力度的强弱变换以及曲式风格的不同。

  2、借助简单而有节奏的念、唱和体态律动,丰富幼儿对音乐的感知表达形式。

  3、能利用已有的道具对自己进行简单装扮,以更好的表现作品内容,感受表演的乐趣。

  4、培养幼儿独立与合作表演的基本技能,激发幼儿对音乐情景剧的兴趣。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音乐:”波斯集市”剪辑、有关背景图4幅、化装脸彩棒人手一份、尖嘴巴12只。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师:出示小老鼠,问:1、小朋友看,这是谁?(幼儿回答后,教师有节奏地朗诵我是一只小老鼠,快乐的小老鼠。)

  2、小老鼠长得什么样子?(启发幼儿说出尖尖的嘴巴长胡须,长呀长胡须。)

  3、听说,今天小老鼠的很多朋友也要出来逛逛,瞧,他们来了。听,他们一边走一边还在唱歌呢。(播放曲一,同时出示图谱,老师有节奏地进行儿歌朗诵:我是一只小老鼠,快乐的小老鼠,尖尖的嘴巴长胡须,长呀长胡须,朗诵儿歌的声音由轻到响。)

  (自评:从浅显易懂的儿歌节奏和图谱中,自然地让幼儿感受音乐的节奏和韵律特点,幼儿有感性经验,容易理解和感知。)

  二、分段欣赏并表演:

  (一)、欣赏表现第一段音乐。

  1、提问:小老鼠在唱什么?

  2、小老鼠唱的歌前后声音有什么变化啊?(先轻后响,表现老鼠越走越*,越来越大的样子,请幼儿用身体动作和声音表现这种变化。)

  3、小老鼠今天出来干吗?这段音乐中,你能感觉小老鼠的心情怎样?为什么?(非常欢快)

  (自评:音乐中的弱——强渐变的过渡通过儿歌的声音渐变表现了出来,结合幼儿自己日常的生活经验,幼儿容易感知距离远*、声音强弱和身体大小变化这三者之间的关系。通过幼儿的身体和有节奏的语言的帮助,可以进一步加强幼儿对音乐的感知表现力。)

  (二)、欣赏表现第二段音乐。

  1、正在小老鼠高兴地寻找食物的时候,谁出现了?(欣赏曲二波斯猫)

  2、请有兴趣的幼儿进行歌曲演唱。

  3、但是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只波斯猫会怎样唱呢?(引导幼儿创编波斯猫歌词,同时加上体态律动进行练*,感知、表现波斯猫沉稳、机智的形象,注意和音乐节奏的匹配。幼儿创编歌词的同时,教师和幼儿探讨,一起对创编的内容用简单的图谱记录。)

  (自评:孩子们对“波斯猫”的音乐已经耳熟能详,特别是对后半段的音乐特别感兴趣,基于幼儿这样的特点,选用波斯集市中的一段类似风格的音乐,作为波斯猫出场的音乐,一方面幼儿容易理解和感知,另一方面,也为幼儿创编歌曲打下了基础,能很好地激发幼儿创编的兴趣,同时潜在地让幼儿领略了交响乐和流行音乐风格的不同。这个环节中幼儿对歌词的创编是个难点,教师对创编出的歌词的简单而有趣的记录可以进一步激发幼儿参与创编的乐趣。)

  (三)、欣赏表现第三段音乐。

  1、波斯猫想了个什么好办法呢?(幼儿讨论回答)

  2、看见波斯猫睡着了,谁最开心了?他们会怎么做?(幼儿创编并即兴绘画图谱,表现小老鼠偷东西和左右观察的情景,用身体动作表现。)

  3、突然,波斯猫打了个大大的哈欠,小老鼠看到后会有什么样的表现?(幼儿讨论并表演。提示幼儿根据音乐的渐弱变化,从动作神态中表现出小老鼠对波斯猫的偷偷接*想试探他,蹑手蹑脚的情形)

  (自评:这段音乐的情节性、曲折性较强,通过让幼儿自己制作图谱的形式帮助幼儿理解音乐内容,从而更好地表现音乐的转折与强弱渐变,加上故事化的情节,幼儿的情绪始终都沉浸在猫和老鼠斗智斗勇的过程中,兴趣的提升激发了幼儿进一步参与活动的兴趣,也帮助了幼儿以最贴切的动作表现音乐的特征。这个部分是对上两个环节的提升,从教师示范的图谱,到幼儿和教师共同制作图谱,到现在的幼儿独立制作图谱,幼儿的能力也在活动的过程中渐渐提高。)

  (四)、表现最后一记结束强音。

  延续前一段游戏情境,突然播放强音部分,波斯猫表现抓住小老鼠的情节,让幼儿讨论,如何才能不被波斯猫抓住?

  (五)、连贯表演。

  1、幼儿整体表演:

  (1)、集体共同表演。

  (2)、分角色表演。

  2、要求幼儿能根据教师提供的材料简单装扮自己,进行汇报演出。(提示:注意脸彩棒和*时使用的油画棒的区别,不能将油画棒的颜色直接涂抹于脸上)

  (自评:这是活动的高潮,以往的音乐活动表演,幼儿通常都戴上老师课前准备好的头饰进行表演,这次的活动参考了某些“嘉年华”庆祝活动中的装扮手法,让幼儿通过自己和同伴合作在脸上进行自由绘画装扮,表现出两个角色的不同特征,幼儿这时的情绪既新鲜又激动,加上装扮后的戏剧性的脸谱效果也能进一步激发幼儿表演的欲望,提高幼儿的表演能力,从而也丰富了幼儿对音乐的多通道的感知表现能力,激发了幼儿今后进一步参与音乐活动的兴趣。)

  活动延伸:

  1、在表演区提供更加丰富的废旧装饰材料,如:旧报纸、碎布、小铃铛等,让幼儿在表演区对自己和同伴进行进一步的装饰,并表演。

  2、尝试借助打击乐器表现音乐情节。

  活动反思:

  根据新《纲要》中艺术指导的内容与要求: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想象……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我通过一个很古老又很经典的“猫和老鼠”的游戏,让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自由地感知、理解音乐的内容,提升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

  活动目标:

  1、在熟悉三拍子节奏基础上能理解歌词,学唱歌曲。

  2、演唱时注意表现休止符处的停顿以及旋律的连贯。

  3、萌发爱护鸟类和关爱大自然的情感。

  4、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幼儿对三拍子的节奏规律有所接触。

  2、物质材料准备:课件,三拍子节奏型图谱。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激发兴趣 。

  (1)师:宝宝们,我们一起来飞翔吧(老师带领幼儿做律动“小鸟飞”进教室。)

  (2)讲故事,引入主题。故事内容:有一只小鸟,名字叫落落。一天,小鸟落落飞呀飞呀,来到了一个 风景很美的地方。“哇,这里有山、有树、有河,多美呀!我好想住在这里,可是,这儿的人们会欢迎我 吗?”小鸟落落正想着。这时,迎面走来了几个小朋友,小鸟落落有些害怕,“哎,我还是走吧”,它拍动 着翅膀正准备飞走。小朋友看见了,连忙喊住它:“小鸟,小鸟,你别走,我们喜欢你。请你到我们这来做 窝、唱歌吧!我们会爱护你的,让我们做好朋友吧!”小鸟落落高兴地点点头,飞向小朋友,和小朋友一起 快乐地游戏、歌唱。

  讲完故事教师提问:“这个故事好听吗,现在我们来把这个故事变成一首好听的歌曲。”

  二、欣赏歌曲

  (一)播放歌曲动画,幼儿欣赏,并初步了解歌词。

  1、播放一遍后提问:

  这首歌曲的歌名叫什么?歌里有谁?

  2、再次播放,幼儿欣赏后提问: 你刚才听到歌里唱了什么?你最喜欢歌里的哪一句?(幼儿讲出后教师范唱,并在课件中点击出相应的图 画,帮助幼儿记忆歌词)

  3、师:这儿的人们对小鸟真好,把爱送给了小鸟,我们也来爱护小鸟,把爱送给它们。

  三、感受三拍子的节奏特点。

  1、教师按图画的顺序完整唱一遍歌曲(播放伴奏音乐)。唱完后提出问题:“你们能听出这是几拍子 的歌吗?”幼儿回答后,请个别幼儿拍打三拍子的基本节奏。

  2、出示课件小树图谱,让幼儿学*看图谱。

  (1)从树的大小看出三拍子音的强弱关系。

  (2)看图谱了解乐曲第一、第二、第四乐句节奏型相同。重点学*拍打这一节奏型。

  认识休止符,学*拍打含休止符的三拍子节奏。进行难点的突破。

  3、学说歌词并拍打节奏,配上音乐伴奏,让幼儿更熟悉这首歌曲的旋律。

  四、整体教唱

  1、幼儿学唱歌曲。(出示课件-图画)师:调皮的图画宝宝又藏起来了,我们来用歌声把它们请出来,好吗?

  小朋友跟老师学唱,每唱完一句,一幅图画就出现。先学唱第一段,再学唱第二段。重点指导幼儿唱好 休止符处的停顿以及旋律的连贯。

  2、幼儿完整学唱歌曲,教师可引导幼儿根据音乐内容自由表现动作。

  五、表演唱。

  1、播放歌曲动画,全体幼儿面向客人老师表演唱一遍,把爱送给大家。

  2、师:我们幼儿园的风景也很美,现在我们来出去呼唤小鸟,请小鸟到我们这儿来做窝、唱歌。(播放 伴奏音乐,老师带领幼儿学小鸟飞出活动室,活动结束。)

  活动反思:

  这是一首很抒情的歌曲,歌曲中的休止和;连音是学*的重点,通过几次欣赏旋律,幼儿对这首乐曲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和孩子们一起用动作表演歌曲,即带着孩子们一起演唱,一边用动作来表达歌曲的内容。体验爱护鸟类的情感,幼儿在歌表演中,大胆尝试很多不同的动作、神态与表情,在气氛活跃的课堂中再一次巩固歌曲的内容,体验了快乐音乐的情感。活动中基本上每一个幼儿都参与了,动作也非常漂亮。

  理论依据:

  从古到今,爱国教育一直是永恒的主题。热爱祖国是每个*人应有的一种深厚情感,将爱国主义教育寓教于乐,大班幼儿更容易掌握和理解。《同唱一首歌》是一首创作歌曲,3/4拍,宫调式,歌曲节奏欢快,旋律优美,歌中唱到四名少数民族小朋友,喻示着各民族人民团结一心,共同歌唱祖国“妈妈”。通过演唱、感受歌曲,让幼儿知道*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族人民亲如一家。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欢快优美的情绪,理解歌词,记住歌曲中任务的顺序。

  2.学*切分音及休止符的演唱,并能用亲切、柔和的声音演唱三拍子。

  3.知道*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族人民亲如一家。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1.课前了解本次教学活动中四个小朋友所属的少数民族(蒙古族、藏族、*尔族、彝族),以及这些民族的服饰、歌舞等。

  2.《同唱一首歌》教师教学资源、课件、钢琴。

  活动重难点:

  重点:记住歌曲中人物的顺序,并能用亲切、柔和的声音演唱。

  难点:学会切分音及休止符的唱法。

  活动过程:

  一、随《同唱一首歌》进活动室。“咱们的幼儿园是个大家庭,我们在这个大家庭里相亲相爱,我们的祖国也是一个大家庭,这个大家庭里有56个民族。”

  (1)认识四个少数民族。逐个出示图片,按节奏说出四个小朋友的名字。

  (2)用好听的声音唱出4个小朋友的名字,并处理空拍。

  二、学*歌曲:

  (1)完整欣赏音乐,让幼儿说出对歌曲的感受。

  (2)分段欣赏,教师清唱,处理歌词,提问:“歌声里都有谁?都唱了什么?”

  (3)出示图谱。

  (4)拍打三拍子的强弱规律、用拍手表示强拍,尝试用拍身体的其他部位表示弱拍。用拍手拍肩的形式演唱。

  (5)处理切分节奏,在图谱中找出切分节奏。

  (6)看图谱演唱歌曲,注意空拍及切分音的演唱。

  (7)小朋友做小小歌唱家,用柔和优美的声音演唱,老师指挥。

  (8)教师弹琴,小朋友跟唱两遍。

  三、为歌曲创编动作,老师给予帮助。

  老师演唱,小朋友自由伴舞。

  四、认识56个民族,进一步感受歌曲。

  (1)“咱们*除了这四个民族以外还有什么民族?小朋友是哪个民族的?班里还有什么民族的小朋友?认识其他民族。

  (2)播放《爱我中华》音乐,教师与小朋友一起舞蹈。

  (3)随音乐结束活动。

  活动延伸:

  在表演区播放三拍子乐曲,利用区域内的民族服饰及民族乐器,进一步巩固三拍子节奏。

  活动反思:

  让小朋友们多角度、多渠道地感受和表现各民族的特点,巩固知识、探索未知,并以此激发孩子对祖国和人们的热爱,增进民族大团结。

  活动目标:

  1. 感受和表现歌曲的宁静,优美。

  2. 在游戏的过程中,学*利用教师的语言和动作提示理解歌词。

  3. 体验与月亮“走走,停停”游戏的乐趣。

  4. 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 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字卡,星星图表

  活动过程:

  一、用听摇篮曲引出课题。

  1. 听琴声师生哼音乐,老师跟节奏边唱边哼音乐边摸幼儿头部。

  2.教师清唱歌曲。

  透过窗户谁进来?幼儿闭眼听老师清唱《月亮婆婆》是谁呀?(出示字卡《月亮婆婆》)“喜欢我”

  喜欢我做个动作?(可清唱一句)“摸”字卡。

  二、听音乐看字卡试唱

  三、玩游戏出示红、绿灯。

  1.玩游戏:交待游戏规则


《郊游》中班音乐教案 (菁华5篇)(扩展5)

——大班韵律活动《郊游》音乐教案通用5篇

  活动目标:

  1、听音乐用准确的语言演唱歌曲。

  2、听音乐看图谱,尝试用不同颜色、不同动作表示音乐节拍。

  3、能够根据图谱选取合适的乐器进行演奏,体验合作的快乐。

  重点难点

  重点:能用不同的动作表示音乐节拍

  难点:根据图谱选取合适的乐器进行演奏

  活动准备

  1、图谱课件、歌曲《郊游》、律动《头发肩膀膝盖脚》音乐。

  2、木鱼、摇铃、铃鼓按照幼儿人数各三分之一。

  活动过程:

  1、律动《头发肩膀膝盖脚》导课。

  小朋友们好!今天婷婷老师与你们一起玩一个音乐游戏,看谁能听着音乐正确的做出动作。(放《头发肩膀膝盖脚》音乐,与幼儿一起做动作)

  2、今天老师还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歌曲,你们认真听,看里面都唱了什么?

  提问:刚才在歌曲里你都听到了什么?谁能说一说?

  提问后老师总结:这首歌曲的名字就在PPT上,我们一起看一下,这两个字叫“郊游”,小朋友说一遍。(郊游)请问郊游是什么意思?小朋友回答后老师总结:对,就是出去玩。你们看(PPT2)图片上的人都是在郊游。

  3、ppt3老师把这首歌曲带过来了,它的名字是——,这次我们跟着音乐小声的唱一下吧。

  这里面有几个地方不太好唱,谁能说出来?重点学*附点音符歌词(我们小手拉小手、白云悠悠、阳光柔柔)的唱法。

  4、我们看(PPT4),这是一张图谱,在这张图谱上你发现了什么?(第一行和第三行一样)这首歌曲可以分为三段,第一段和第三段一样,我们可以把他们称为ABA型。小朋友想一想,这张图谱与歌曲中的歌词会是怎样对应的呢?大家再来听一遍音乐。

  谁能说出这张图谱是怎样表达歌曲意思的'?你们能不能跟着音乐、看着这张图谱来唱歌?谁愿意上来指着图谱跟着音乐唱一下?

  5、小朋友看,这也是一张图谱(PPT4),我们能不能听着音乐、看着图谱打出好听的节奏呢?小朋友说用什么打?怎样打?遇到这样的符号打不打?怎么办?

  听音乐,可以全部拍手打一遍。全部踏脚一遍。

  问:你们在图谱上发现了什么(颜色不一样),我们在打节奏的时候可不可以换用不同的方式打?怎样打(绿色用手、红色用脚),跟着音乐打两遍。

  6、PPT6,根据你们刚才打的,老师又增加了难度,你们看一下这张图谱,我们可以用几种方式打节奏?怎样打?(尝试一遍)

  如果用乐器来打节奏,你们认为用什么比较合适?老师今天准备了木鱼、摇铃、铃鼓,你们认为它们分别可以代替我们的哪个动作?

  发乐器,跟着音乐打节奏(2-3遍)

  7、今天我们学*了一首非常好听的歌曲,名字是——,小朋友会打节奏,会唱歌不会?请轻轻的放下乐器,我们一起唱着歌区校园里玩吧。

  8、结束课堂。

  活动总结

  在这次活动中,由于整个活动设计的结构设计比较完整,思路清晰,通过引入、让幼儿发现歌曲的动作节奏、引导幼儿看图谱表现等等循序渐进地递进,所以活动中相对较为紧凑,幼儿整体地掌握情况比较好。活动是初步地探索、学*有控制地演奏乐曲,所以活动显得比较紧凑。而因为是第一课时,在今天的活动中只给了幼儿固定的一种打击乐器演奏,不象*时让幼儿更换不同的乐器演奏,感受不同乐器的音色,在下次的打击乐活动中应放手让幼儿创造,可以让幼儿多看图谱探索,发表自己的见解,让幼儿成为自主进行打击乐编奏的主体。

  设计思路:

  现在的孩子,*时有很多机会和家人一起玩出游玩,因此他们也会有许多郊游的经验和大家一起分享,从他们活泼的语言与生动的表情中我感受到了他们对外出的向往与热爱,并且能自豪的描述自己的新发现,这样的活动不仅可以让幼儿感受大自然的美好风光,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另一方面也可以拓展他们的.视野。根据他们喜爱郊游这一情绪特点,我选择了音乐活动《郊游》,歌曲的旋律活泼明快,很适合中班幼儿演唱,将欢快的节奏、简单易记的歌词与孩子欢快的心境相结合,相信孩子们学唱的积极性会更高,并能在音乐中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另外要感受并演绎出歌曲A段中“XXXXX”的欢快节奏与B段中较之缓慢而优美旋律的不同的风格,这对中班年龄的幼儿又是有一定挑战的,将作为本次活活动的重难点。

  本次活动将分为三个环节,第一环节通过分享讨论初步感受郊游的快乐;第二环节在感受体验中学唱歌曲,并感受歌曲前后两段不同的风格,进一步体验郊游时的快乐;第三环节在与老师、同伴的合作表演中运用肢体语言表现歌曲中郊游的快乐情景。

  活动目标:

  1.熟悉歌曲旋律,在学*踵趾小跑步的基础上,尝试歌表演。

  2.在郊游的情境中,体验和同伴共同舞蹈的快乐。

  活动准备:

  音乐

  活动过程:

  一、分享讨论——感受郊游真开心

  你知道什么是郊游?你和谁去郊游过?心情怎么样?

  二、感受体验——熟悉音乐,学*舞步

  1.完整欣赏歌曲

  歌曲里的小朋友是怎么去郊游的?看到了哪些景色?

  2.教师进行歌表演

  你看见了哪些动作?(重点练*踵趾小跑步)

  单个动作可在中间的空地方练*,连起来后幼儿可一个个排好队,在教室里绕圈练*。

  3.幼儿学跳(重点练*踵趾小跑步)

  单个动作可在中间的空地方练*,连起来后幼儿可一个个排好队,在教室里绕圈练*。

  三、合作表演——尝试两人合作表演

  1.这个舞蹈还可以两人一起跳呢(观看视频)

  两个人跳和一个人跳有什么不同?(脚的方向、有高低变化)

  2.幼儿尝试两两合作表演

  幼儿两两合作练*,注意脚是不是打架。高低变化时怎样才能跟上音乐?

  3.幼儿两两手拉手,在郊游的情境中进行表演。

  一.活动目标

  1.感受A段音乐的欢快B段音乐的优美,体验共同演奏的乐趣,

  2.探索歌曲的表演动作,以及演奏时乐器的配置方案。

  3.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4.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合作的社会品质及关心他人的情感。

  二.活动准备

  1.幼儿已会唱歌曲《郊游》。

  2.铃鼓、碰铃、圆舞板、双响筒等乐器。

  三.活动过程


《郊游》中班音乐教案 (菁华5篇)(扩展6)

——大班音乐欣赏去郊游教案实用5篇

  设计背景

  孩子们由于受到年龄、生活经验等方面的限制,特别是我们都是县城周边农村孩子多,缺乏各种必要的感性经验,尚处于直觉形象阶段的思维方式的局限,使他们不可能用**的思维去理解或再加工那些复杂的音乐材料,对歌词记忆也不能很快的理解记忆。以前我总是先教幼儿跟着我按节奏念几遍歌词,再分句教唱,但一节课下来,还是不能很熟悉的唱歌曲。所以我想:象图谱这样的视觉符号就起到了把音乐材料简单化、形象化的作用,图形谱的运用是一种视觉参与。,它不仅可以帮助幼儿理解音乐的内容和旋律风格,同时,又可以培养孩子的创造力与想象力等等,让孩子主动愉快的学*,让孩子们的音乐活动不再枯燥,也让我上音乐课不再单调。我选歌曲《郊游》,是因为旋律*易亲切,朗朗上口,为小朋友所喜爱,歌曲描写了小朋友结伴去郊游的情景“白云春风”、“青山绿水”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色,“我们大家手拉手一同去郊游”,清新明了,首尾点题。

  活动目标

  1、在理解歌词,唱会歌曲的基础上,感受ABA段不同的情感,唱出A段欢快的音乐,B段优美的音乐。

  2、掌握X X XX X这一走步节奏,并且用肢体动作创造性的展现郊游的游戏化情境。

  3、在音乐和游戏的情景中,能用欢快、活泼、兴奋地情绪,有感情地、自信地,完整地演唱歌曲,感受到郊游时的轻松愉快。

  4、通过演唱《郊游》使幼儿喜爱春天,从而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重点难点

  教学难点:歌曲的三、四、五乐句。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唱歌曲。

  活动准备

  录音带,录音机,歌词图谱,节奏型卡:X X XX X。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入室律动。组织幼儿做课前手指游戏坐好,

  2、复*歌曲《茉莉花》;复*节奏:X X XX X。

  二、基本部分:

  1、谈话引入:小朋友你们跟家人去郊游过吗?(幼儿自由回答)是乘坐什么交通工具去的?

  2、教师出示歌词图谱以讲故事形式与幼儿一起回忆郊游的快乐,并引导幼儿按照图谱说唱歌词。

  3、放录音带《郊游》,引导幼儿听出有两段“不同的”音乐。

  4、教师边指图谱边范唱一遍,让幼儿能更好的理解歌词,熟记歌词。

  5、学唱歌曲。

  6、音乐游戏:《去郊游》

  三、结束部分:

  1、小结。

  2、出室律动,活动结束。

  一、活动内容

  音乐游戏:郊游

  二、活动目标

  (一)初步感受音乐,随音乐节奏做不同的动作。

  (二)尝试创编不同小花及动物造型,并能随音乐的变化较准确且有节奏地完成律动。

  (三)体验与同伴一起游戏的快乐。

  三、活动重难点

  (一)活动重点

  感受音乐,能随音乐的变化较准确而有节奏地做不同的动作。

  (二)活动难点

  创编不同小花及动物的造型,在游戏中遵守游戏规则,体验同伴一起游戏的快乐。

  四、活动准备

  (一)音乐

  (二)小动物玩偶、号码牌、刮刮乐、宝盒

  五、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师幼问好。

  2.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师:春天到了,天气越来越暖和,我要带大家去郊游,你们准备好了吗?让我们出发吧!

  (二)基本部分

  1.创编小花造型,听音乐做动作

  (1)听音乐做动作,感知音乐旋律

  师:刚才我们一起去了哪些地方?看见了什么呢?

  (2)

  听音乐做动作,明确小花动作次数

  师:你们有没有注意到我做了几次小花的动作造型?

  (3)分享不同的小花动作

  ①不同造型的小花

  师:刚才我做的小花动作是什么样子的?你们的小花可以是怎样的呢?听口令,看见小花。

  ②不同位置的小花

  师:我的小花是在什么位置呢?我的小花是在胸前的小花,还可以在哪个部位?

  (4)再次听音乐做动作

  师:让我们听音乐去花园看小花,你们要和我做的不一样,我看看谁的小花最漂亮。

  2.创编小熊造型,听音乐做动作

  师:刚才我们去小花园看了美丽的花,那接着我们又去动物园看了什么动物呢?

  师:刚才我的小熊是怎样的?你还可以做怎样的小熊动作造型?让我们听着音乐来做一做。

  3.加入站起来走动

  师:刚才我们是坐在小椅子上做动作的,这次我们要走动起来,现在你们有任务了,要仔细听我说哪句话的时候离开了椅子走动的?老师起身走动的时候你们要仔细看,认真听。

  (1)幼儿尝试离开椅子

  师:刚才我说哪句话开始起身准备走动的呢?

  师:我是朝哪个方向走动的?每个小朋友的身边都有一把小椅子,你们看椅子上贴着什么?当我说找到一把小椅子,你们要找到离你最*的一把椅子站好,看看自己是几号。

  (2)创编一个小动物造型,听音乐做动作

  师:动物园里除了有小熊还有什么小动物?

  师:现在让我们去动物园看xx,你们准备好了吗?

  (3)创编多种小动物造型,听音乐做动作

  师:动物园里除了有小熊、xx之外,还有什么动物?用你们的动作来表示,我来猜。

  师:现在让我们听音乐去动物园里看动物。

  4.加入游戏,听音乐完整做动作

  师:小朋友们去花园看了小花,又在动物园看了这么多小动物,现在我们要在动物园里玩一个有趣的游戏。

  游戏规则:当我喊到你的号码,比如:1号请准备,2号请准备,1号2号开始跑,你们要向相反的方向跑,谁先回到自己位置谁就是胜利者。其他小朋友给他们加油。

  师

  :我们听着音乐试试看,这次你们去动物园看到什么动物就来做什么动物的动作,胜利的小朋友有一次打开宝盒的机会。

  (三)结束部分

  打开宝盒,变换小动物造型,再次听音乐做动作。

  师:一定注意看自己的号码牌,胜利的小朋友也是有奖励的。(打开刮刮乐)

  六、活动延伸

  让爸爸妈妈带你们去户外郊游,寻找更美丽的春天。

  活动目标:

  1、学*歌曲的基础上,能感知AB两段音乐的不同,并唱出A段欢快的音乐,B段优美的音乐。

  2、能用自然好听的声音演唱。

  3、产生热爱音乐、热爱自然的情感

  活动准备:

  1、 材料准备:录音机、磁带等。

  2、 经验准备:谈话活动:了解什么是郊游,初步对郊游的活动产生向往。 活动过程:

  一、 激发

  兴趣,游戏导入

  教师与幼儿一起回忆郊游的快乐,

  二、学唱歌曲,体会情绪

  1、教师范唱或放歌曲录音

  2、歌唱:《郊游》

  (1)教师与幼儿一起回忆郊游的快乐,引导幼儿说唱歌词。

  (2)放录音带《郊游》,引导幼儿听出有两段"不同的"音乐。

  (3)学唱歌曲,教师用不同的动作带幼儿唱歌,让幼儿感知歌曲的节奏和AB两段不同的"情绪"。

  (4)教师与幼儿一起按歌词合节奏地进行歌表演。

  大家唱得真棒,我们想想春天的天空是怎样的?春风吹拂在身上是怎样的感觉?在这样美好的季节我们去郊游你的心情是怎样的?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声音歌唱? 重点提示幼儿注意:白云飘飘,春风柔柔…….的唱法,要求声音轻柔、甜美。

  4、教师用琴反复教唱,指导幼儿找出歌曲相同部分。

  5、随音乐伴奏带演唱歌曲

  三、创编表演,提高音乐的表现力

  1、 刚才我们高兴的唱着歌,来到了这么美丽的地方,此时此刻你们想干什么?(游戏)

  2、听音乐即兴表演:划船、钻山洞、拍手、过小桥……等等,教师适时指导

  3、分组边唱边表演郊游动作。在旋律相同部分做相同动作。

  四/结束部分。

  大家玩的很开心,可是时间不早了,我们一起乘火车回家吧!

  活动目标:

  1、复*歌曲,了解歌曲的结构特点,能用身体动作表现歌曲的节奏。

  2、根据音乐的节奏特点,尝试用铃鼓、圆舞板、碰铃演奏歌曲。

  3、体验与同伴共同演奏的乐趣。

  活动准备:

  事先会唱歌曲《郊游》,节奏图谱、铃鼓、圆舞板、碰铃若干。

  活动过程:

  一、复*歌曲。

  “小朋友,前段时间老师教了一首《郊游》的歌曲,你们还记得吗?”(伴乐轻唱)

  二、感知结构,尝试用身体表现节奏型。

  1、“老师用图谱把歌词都记下来了,看看老师用了哪些符号?”

  “那请你们用好听的声音看着图谱来唱一唱,然后告诉我,这首歌曲里面有什么地方是相同的。”(伴乐齐唱)

  “第一段和第几段相同?”“相同的部分我们称为A部分”

  “中间部分有它们一样吗?”

  师小结:像这样开始和结尾的节奏相同,中间不同的结构叫ABA结构。(出示ABA)

  2、“如果用我们的身体动作来表现节奏,看到小脚你想到什么动作?看到小手呢?谁来试一试。”(引导幼儿看图谱,集体分部练*)“除了用跺脚、拍手还可以用什么身体动作呢?”(拍腿拍肩,集体尝试)

  3、分析B段:“B段我们看到了什么?这儿不是小脚小手,而是白云、阳光、青山绿水,可以用什么动作呢?”(幼儿做,集体练*)

  4、集体完整练*,分部练*。“现在我们一起来练*一下。”(看指挥伴乐做动作)

  三、讨论配器,并演奏。

  1、“小朋友真能干,连小乐器们都忍不住想来玩一玩啦,看一看,都来了谁?” 认识铃鼓,碰铃,圆舞板。

  “我们帮它们分一下工,走的部分用什么乐器?为什么?拉手的地方呢?” “B段优美的部分适合用什么来演奏呢?”

  2、尝试用乐器演奏一遍。

  3、交换乐器。

  四、结束。

  “今天我们又学了一个新本领,会用乐器来演奏歌曲了,像这样用乐器来演奏的活动叫打击乐。铃鼓、碰铃、圆舞板都是打击乐器,在我们三楼的音乐室里,还有许多的打击乐器呢,等下我们一起去用别的乐器来试着演奏《郊游》好吗?”

  教学内容

  音乐活动《郊游》

  教学目标

  1、了解歌曲aba的结构特点,感受a段音乐的欢快,b段音乐的优美。学*用歌表演形式表达音乐的不同情绪。

  2、能根据歌曲内容表演动作,讨论打击乐器的演奏方法,萌发用音乐表现生活的兴趣。教学准备已会唱歌曲、歌曲乐谱、乐器(铃鼓、碰铃、双响筒等)。教学重点与难点了解歌曲aba的结构特点,能用乐器进行歌曲演奏。教学方法与手段探索操作法;乐器辅助教学。活动过程:教师活动幼儿活动设计意图一、引导幼儿复*歌曲,进一步感知歌曲结构和情绪。

  1、齐唱歌曲,要求唱得整齐、动听。

  师:上次老师请小朋友学了《郊游》这首歌,现在我们一起来唱一唱。

  2、感知歌曲的aba结构。

  师:这首歌曲一共有几小段?

  总结:这首歌里一共有三段,第一段和第三段是一样的,可以叫做aba形式。

  3、引导幼儿感知歌曲第一、三段和第二段的情绪区别。

  提问:第一段和第三段的节奏怎么样?感觉怎么样?

  师:第二段的节奏和第一、三段有什么不一样?

  进行歌唱,复*歌曲。

  知道歌曲分三段,理解第一段和第三段是一样的

  第一、三段表现欢快的情绪,第二段表现优美的景色,比较柔和。通过了解歌曲aba的结构特点,感受a段音乐的欢快,b段音乐的优美。学*用歌表演形式表达音乐的不同情绪。二、引导幼儿创编动作。

  1、鼓励幼儿探索用什么动作表示手拉手、很高兴地去郊游的情景。

  2、鼓励幼儿探索怎样表演第二段音乐中表现的优美景色。

  师:第二段里,我们看到了青山绿水,可以做些什么优美的动作呢?

  3、根据幼儿创编的动作,引导幼儿组合成歌表演,并带领幼儿进行集体表演。

  用拉手晃动的动作表现走路的情景。

  自编一些优美、柔和的动作。

  随老师一起进行歌表演。通过对歌曲的理解,引导幼儿根据歌曲内容创编表演动作,并进行集体歌表演。三、引导幼儿用乐器进行歌曲伴奏。

  1、出示乐器。

  2、提问:什么乐器适合演奏欢快郊游的部分?

  师:什么乐器适合演奏音乐优美的部分?

  3、出示乐谱。

  4、进行分组看乐谱练*演奏。

  5、引导幼儿看指挥演奏。

  要求双响筒或圆舞板要演奏得轻快,碰铃、铃鼓拍摇要连贯。

  用双响筒或圆舞板表示走步节奏。

  用碰铃、铃鼓拍摇表示音乐的优美。

  了解不同乐器的分奏情况。

  练*后,看指挥随音乐演奏。通过讨论打击乐器的演奏方法,萌发用音乐表现生活的兴趣,通过分乐器的歌曲演奏,使幼儿学会乐器的使用,能对打击乐活动更感兴趣。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