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酸的教案 (菁华3篇)

首页 / 教案 / | 2022-12-06 00:00:00 教案

硫酸的教案1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包括和根离子的检验两部分。是在初中学过稀的化学性质的基础上讨论浓的化学性质和的用途。浓的特性主要介绍浓的吸水性、脱水性和强氧化性。教学中特别强调浓的吸水性与脱水性的不同,通过实验对浓的还原产物进行有效检验。在介绍的用途时,教给学生读图方法,认识性质与用途的关系。关于根离子的检验,在已有的离子反应、稀检验及氯离子检验知识为基础,学会根离子检验的一般原理及方法。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使学生掌握浓的性质;

  2.使学生了解的用途;

  3.使学生掌握检验根离子的原理和方法。

  教学重点:

  浓的性质和根离子的检验

  教学难点:

  浓的氧化性

  教学方法:

  实验法、讲述法、比较发现法、例举法

  教学用具:

  实验用品

  课型:新课

  课时:2

  教学内容:

  第一课时

  新课的准备:

  复*稀的性质,指出具有的一切通性。引出课题。

  新课进行:

  第三节

  一、比较:纯、浓、稀

  发现:纯中只有分子,浓中为水合分子,稀中有氢离子及根离子。(重点学*浓)

  1、纯的物理性质

  无色油状液体,常见的浓质量分数为98。3%,沸点为338℃,高沸点难挥发性。

  说明:浓的稀释方法。

  2、浓的化学性质

  浓具有吸水性、脱水性和氧化性

  ⑴的'吸水性

  三种形式:

  ①与水任意比例混溶,溶于水剧烈放热;

  ②吸收气体中水蒸气干燥剂,不能干燥硫化氢、溴化氢、碘化氢、氨气;

  ③与结晶水合物反应。

  【实验】浓与胆矾反应,由胆矾蓝色变为红色说明吸水性。

  ⑵的脱水性——炭化(变黑)

  【实验6—3】潮湿的纸屑、棉花、木屑中分别滴入几滴浓。

  【实验6—4】蔗糖(加几滴水)中加入浓。

  结论:这几种有机物均变黑,浓具有脱水性。

  强调:①C12H22O11 12C+11H2O;

  ②吸水性与脱水性的根本区别;

  ③浓具有强腐蚀性,沾上皮肤如何处理?

  ⑶的强氧化性

  说明:稀与铜、木炭均不反应,与浓反应不反应呢?

  【实验6—5】浓与铜反应,要求学生注意反应现象,分析反应产物存在的依据。

  化学方程式:Cu+2H2SO4=CuSO4+SO2↑+2H2O

  强调:所起的作用(氧化剂与酸的作用)。

  叙述:浓也与木炭反应,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C+2H2SO4=CO2+2SO2↑+2H2O

  强调:钝化现象及有关应用(分别举Al、Fe、Pt、Au,说明不同)。

  3、浓的用途,指导学生读135页图示,说明的用途。

  新课的延伸:

  1、足量的铜与50ml18mol/L在加热条件下反应,反应停止后,被还原的为

  (A)0。45mol(B)o。45~0。9mol(C)0。9mol(D)<0。45mol

  2、设计一个实验,检验碳与反应的气体产物的方法。

  教学小结:

  浓具有高沸点难挥发性、吸水性、脱水性、强氧化性。

  作业:P137二、

  课后小结:

  第二课时

  新课的准备:

  1、回答:浓的特性:高沸点难挥发性、吸水性、脱水性、强氧化性,比较吸水性与脱水性的不同?

  2、浓与铜反应时,起氧化剂与酸作用的物质的量比为多少?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比为多少?

  3、浓与碳反应时,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比为多少?

  4、提问:检验Cl-方法。

  新课进行:

  二、根离子的检验

  设问:与盐溶于水时都会产生根离子,与钡离子可以发生反应,能否利用这个反应来检验根离子呢?

  【实验6—6】要求学生注意比较实验现象?

  稀白色沉淀沉淀不溶解

  三支试管Na2SO4白色沉淀沉淀不溶解

  Na2CO3白色沉淀沉淀溶解

  按课本要求,填写表6—2

  加入BaCl2溶液

  加入盐酸或稀硝酸

  稀

  现象

  化学方程式

  Na2SO4

  现象

  化学方程式

  Na2CO3

  现象

  化学方程式

  强调:①BaSO4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

  ②检验SO42-的方法,可溶性钡盐+稀盐酸或稀。

  化学反应方程式:

  H2SO4+BaCl2=BaSO4↓+2HCl

  Na2SO4+BaCl2=BaSO4↓+2NaCl

  Naa2CO3+BaCl2=BaCO3↓+2NaCl

  BaCO3+2HCl=BaCl2+CO2↑+H2O

  说明:实验室通常用先酸化再加入可溶性钡盐的方法来检验根离子的存在。

  讨论题:如何用实验方法鉴别NaCl、Na2SO4、NaNO3与Na2CO3溶液?

  介绍选学内容:

  钙CaSO4·2H2O 2CaSO4·H2O,石膏绷带、调节水泥凝固时间;

  钡不溶于水、不溶于酸、不被X射线穿透,“钡餐”、白色颜料。

  新课的延伸:

  检验根离子的方法有以下多种选择,哪些是可行的?

  ①稀硝酸+硝酸钡溶液②稀盐酸+硝酸钡溶液

  ③稀硝酸+氯化钡溶液④稀盐酸+氯化钡溶液

  ⑤硝酸钡溶液+稀硝酸⑥氯化钡溶液+稀硝酸

  ⑦硝酸钡溶液+稀盐酸⑧氯化钡溶液+稀盐酸

  教学小结:

  ①根离子检验的一般方法;

  ②根离子检验的化学原理。

  作业:P137一、课堂巩固

  三、四作业

  课后小结:

硫酸的教案2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了解氨的物理性质,掌握氨的化学性质、铵盐的化学性质

  2、学会铵离子的检验方法

  3、学会氨气的实验室制取、收集、检验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的观察和分析,培养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应用化学实验发现学*新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新闻报道,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2、不断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自行归纳、整理知识线索,交流学*方法,培养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氨和铵盐的化学性质,实验室制氨的化学反应原理。

  教学过程设计

  20xx年4月20日上午10时,杭州市一制冷车间发生氨气泄露事故,整个厂区是白茫茫一片,寒气逼人,方圆数百米,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浓烈的刺激性气味,进入厂区呼吸都感到困难……

  1、为什么厂区内会寒气逼人?

  2、从本则报道中你能总结出氨气的哪些性质?

  3、如何吸收泄露而弥漫在空气中的氨气?

  喷泉实验现象及原因:

  讨论:水不能充满整个烧瓶,原因可能有哪些?

  实验注意事项:

  思考:CO2 溶于水是1:2能否用水作为吸收剂完成喷泉实验?如果用NaOH溶液能否完成?

  下列气体和溶液组合能进行喷泉实验吗?若能,水面能上升到满吗?为什么?你能从中得到什么规律?

  气体:HCl CO2 CO2 NO2 Cl2 NH3

  液体:H2O H2O KOH KOH NaOH HCl

  氨水呈弱碱性原因 :

  氨水成份:分子: 离子:

  液氨与氨水的比较

  液氨 氨水

  物质成分

  粒子种类

  主要性质

  存在条件

  化学性质:

  (1) 与水反应:NH3+H2O—

  【实验】用两根玻璃棒分别在浓氨水和浓盐酸里蘸一下,然后将这两根玻璃棒接*(不要接触),观察发生的现象。

  【思考】浓氨水与浓硝相遇及浓氨水与浓硫酸相遇是否有相同的现象?及用氨水吸收CO2的方程式

  (2)跟酸的反应:

  NH3+HCl— NH3+HNO3— NH3+H2SO4—

  (3) 盐+NH3H2O——碱+盐(两者发生复分解反应):

  例:NH3H2O+MgCl2==== NH3H2O+Al2(SO4)====

  (2)铵盐受热易分解

  NH4Cl ==== NH3↑ + HCl↑

  (NH3 +HC l= NH4Cl)

  NH4HCO3 ==== NH3↑+H2O +CO2↑

  NH4Cl的分解类似碘的升华,但两者变化的本质是不同的,前者是 变化,后者是 变化

  在试管中加入少量的NH4Cl固体,再滴加适量的10%NaOH溶液,加热,并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贴在玻璃棒上靠*试管口。这一实验的反应实质是什么?

  (4) 还原性

  与氧气反应:4NH3+5O2===4NO+6H2O 放热反应(催化氧化,用于制硝酸

  文P87最后一段至P88第一段,思考下列问题:

  1、用上什么试剂制备氨气?如何选择实验装置?

  2、用什么方法收集NH3?

  4、NH3的实验室制法

  原理:

  试剂:

  收集方法:

  检验方法:

  根据氨的性质,我们可以归纳出氨的哪些用途呢?

  5.氨的用途

  [例1]气体X可能有NH3、Cl2、H2S、HBr、CO2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已知X通入AgNO3溶液时产生淡黄色沉淀,该沉淀不溶于稀HNO3溶液,若将X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却不见沉淀产生,则有关气体X的成份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一定含有HBr,可能含有CO2 ②一定不含CO2 ③一定不含NH3、Cl2、H2S ④可能含有Cl2、CO2。

  (A)只有① (B)只有③ (C)①和③ (D)②和③

  [例2]关于氨水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氨水的溶质是NH3H2O

  (B)氨水可使酚酞指示剂变红

  (C)氨水中含三种分子和三种离子

  (D)氨水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越大,溶液密度越小

  [例3]由三种相同体积气体组成的混合气,依次通过足量的下列4种试剂:饱和的碳酸氢钠溶液、浓硫酸、灼热的氧化铜和过氧化钠后,气体体积减小一半(气体体积均在相同条件下测定且温度高于水的沸点),这种混合气体的合理组成是( )

  (A)NH3、CO、NO (B)HCl、H2、N2

  (C)HCl、CO2、CO (D)SO2、N2、CH4

  第四节 硫酸、硝酸和氨检测试题3

  一、选择题:

  1:氨气可以做喷泉实验,这是利用 ( )

  A、易液化 B、比空气轻 C、极易溶于水 D、与水起反应

  2:下列离子方程式错误的是 ( )

  A、氨气通入稀硫酸 NH3+H+=NH4+

  B、稀烧碱溶液和氯化铵溶液混合 NH4++OH-=NH3H2O

  C、碳酸氢氨和浓烧碱溶液混合 NH4++OH-=NH3↑+H2O

  D、Cl2和水反应 Cl2+H2O=2H++Cl-+ClO-

  3:可以在实验室制取氨气的方法是 ( )

  A、在浓氨水中加固体NaOH B、混合NH4Cl溶液和NaOH溶液

  C、加热分解NH4Cl晶体 D、加热消石灰和NH4Cl的固体混合物

  4:下列实验操作中所用仪器一般要求干燥的是 ( )

  A. 配置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所用的容量瓶

  B. 用氯化铵和熟石灰混合时所用的试管

  C. 用氯化钠和浓硫酸反应制氯化氢的烧瓶

  D. 做喷泉实验用来收集氨气的烧瓶

  5:下列反应中,NH3既显还原性,又显碱性的是 ( )

  A、3Mg+N2 Mg3N2 B、2NH3=3H2+N2

  C、3CuO+2NH3 3Cu+N2+3H2O D、8NH3+3Cl2 6NH4Cl+N2

  6:下列实验操作中所用仪器一般要求干燥的是 ( )

  E. 配置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所用的容量瓶

  F. 用氯化铵和熟石灰混合时所用的试管

  G. 用氯化钠和浓硫酸反应制氯化氢的烧瓶

  H. 做喷泉实验用来收集氨气的烧瓶

  7:能把Na2SO3、NH4NO3、KCl、(NH4)2SO4四种无色溶液区别开的一种试剂是(必要是可加热)

  A、Ba(OH)2 B、KOH C、NaOH D、AgNO3

  8:鉴别三瓶浓酸:HCl、H2SO4、HNO3可选用的试剂是( )

  A.BaCl2溶液 B.AgNO3溶液

  C.Cu片 D.CuO粉末

  9:在下列反应中,HNO3既能表现氧化性又能表现酸性的是( )

  A.H2S和HNO3反应 B.FeO和HNO3反应

  C.CuO和HNO3反应 D.HNO3受热分解

  10.在下列变化中,吸收能量的是( )。

  (A)氨气液化为液氨 (B)磷与氧气化合成五氧化二磷

  (C)液氨汽化为氨气 (D)氨在催化剂存在的情况下与氧气反应

  11:四支试管分别充满O2、NO2、Cl2、NH3四种气体,把它们分别倒立于盛有下列各种液体的水槽中,发生的现象如下图所示,其中充满Cl2的试管是( )。

  12.下列气体不能用H2SO4干燥的是 ( )

  A. CO2 B.NH3 C. SO2 D. HC1

  13.关于氨的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氨易液化,因此可用来作制冷剂

  B.氨易溶解于水,因此可用来作喷泉实验

  C.氨极易溶解于水,因此氨水比较稳定(不容易分解)

  D.氨溶解于水显弱碱性,因此可使酚酞试剂变为红色

  14.有关氨气的实验较多,下面对这些实验的实验原理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 )

  A.氨气极易溶解于水的性质可以解释氨气的喷泉实验

  B.氨气的还原性可以解释氨气与氯化氢的反应实验

  C.铵盐的水溶性大是实验室中用NH4Cl和Ca(OH)2的混合物制取氨气的原因

  D.NH3H2O的热不稳定性可以解释实验室中用加热氨水的方法制取氨气

  15.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进行下列实验的试管口,试纸变蓝色的有 ( )

  A.加热浓氨水 B.加热NH4Cl固体

  C.加热NH4Cl和Ca(OH)2的混合物 D.加热饱和NH4Cl溶液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答案

  16:在标况下,1L水溶解了300L氨气,所得氨水密度为0.92g/mL,此氨水中溶质质量分数为 ,物质的量浓度为

  17:实验室制取氨气通常用的药品是 ,化学方程式 收集氨气的试管口处放一团棉花的 ,要制得干燥的氨气时,使氨气通过 。

  18:舞台上的幕布与布景多是用浓氯化铵溶液浸泡过而制成,可以防火,其原因是 。

  19:一瓶澄清的溶液,其中可能含有NH4+、K+、Na+、Mg2+、Ba2+、Al3+、Cl-、I-、NO3-、CO32-、SO42-离子,取该溶液进行以下实验:

  (1)取pH试纸检验,表明溶液呈酸性。排除__________离子的存在。

  (2)取出部分溶液,加入少量CCl4及数滴新制氯水,经振荡后CCl4层呈紫色,排除__________离子的存在。

  (3)另取部分溶液逐渐加入少量NaOH溶液,使溶液从酸性逐渐变为碱性,在滴加过程中和滴加完毕后,溶液均无沉淀产生,则可排除__________离子的存在。

  (4)取上述部分碱液加碳酸钠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证明__________离子的存在,又排除__________离子的存在。

  (5)将(3)得到的碱性溶液加热,有气体放出,该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根据上述实验事实确定:

  ①该溶液中肯定存在的离子是_______________;

  ②肯定不存在的离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还不能确定是否存在的离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由二氧化氮、氨、氧气组成的混合气体,在标准状况下占有的体积是22.4L,通过过量的稀硝酸充分吸收后,溶液质量增加了35.8g,气体体积缩小至2.24L(已折算成标准状况)。试通过计算求出原混合气体中各气体的体积分数。

  第十课时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C CD AD BD D FH A C B C C B C AD AC

  16.

  17. NH4Cl , Ca(OH)2 ; 2NH4Cl+Ca(OH)2△==== CaCl2+2H2O+2NH3↑; 目的: 防止对流,提高集气的速度;碱石灰

  18.受热分解,降温

  19. (1)CO32-(2) NO3-(3) Mg2+ Al3+ (4)Ba2+, SO42- (5)①NH4+,I-, Ba2+ ; ②CO32-, NO3-, Mg2+, Al3+, SO42- ③ K+,Na+,Cl-

硫酸的教案3

  [教材分析]

  课标对这部分的要求通过实验了解氮、硫非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认识其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人教版将它放在了经过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前三节的学*,学生已经储备了不少元素化合物的知识,对于氮和硫的氧化物的污染问题也留有深刻印象。初中学生认识到硝酸是一种强酸,已从物质分类角度了解了酸的通性。对于氢前金属与盐酸、稀硫酸反应置换出氢气的规律非常熟悉。这为研究浓硫酸和硝酸的强氧化性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和知识支持。

  本节课主要通过实验探究的方式,从氧化还原反应和物质的特性角度去认识和理解硫酸及硝酸的强氧化性,进而引出不同价态的氮元素之间的转化,对以前所学内容的深化和完善。不仅巩固《化学1》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物质的量等概念,也为《化学2》形成元素概念和元素周期律提供感性材料。体现了新教材对知识的“螺旋上升”的编排特色。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巩固稀硫酸的性质,探究硫酸及硝酸的特性及强氧化性,对金属与酸的反应形成更全面的认识;

  (2)知道硫酸及硝酸的工业用途,形成氮及其化合物相互转化的知识网络。 (3)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分析思维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硫酸与硝酸性质的对比学*,学到类比学*的方法;

  (2)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假说、实验验证、解决问题的科学探究历程,学*从现象到本质的推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不同浓度酸的反应,让学生形成“现象与本质”“量变与质变”等

  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通过实验探究过程,体会到学*的过程是渐进的过程,从而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创新的科学品质。

  (3)通过硝酸的用途和学以致用,关注化学的运用及科技的发展,建立对化学的认同感。

  [主要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直观演示法、对比归纳法、集体讨论法。

  [重点难点]

  重点:硫酸及硝酸的氧化性

  难点:自主地探究浓硫酸、硝酸的强氧化性的活动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铁架台、酒精灯、试管、导气管,小烧杯、玻璃棒;蔗糖固体、品红试液、硝酸钠溶液、硫酸钠溶液、浓硫酸、稀硫酸、稀硝酸、铜丝、氢氧化钠溶液。

  学生准备:

  预*本节所学内容,并能通过看书提出疑惑的问题; 准备笔记本、书本、笔。

  [课前教学效果分析]

  对于硫酸的通性,在初中学生已学过,难度并不大。对于浓硫酸的吸水性和脱水性,在初中学生虽有了解,但比较浅显,浓硫酸的脱水性实验也未做过,二者的区别学生并不是太清楚因此,但通过本节课现场实验演示,学生可直观看到浓硫酸的吸水性、脱水性实验,增加记忆强度。

  浓硫酸、硝酸的强氧化性对学生来说是陌生的,而且浓硫酸、硝酸与铜、碳的反应不符合学生原有的知识逻辑,为学生掌握这部分内容增加了困难。因此这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但通过试验及引导性思考会对其反应原理有清楚的认识。

  硫酸与硝酸的用途很广泛,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在工农业生产、科研、有机合成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应用。通过学*,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加强化学与生产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化学的兴趣,可补充相关材料。

  [教学过程]

  1.教学流程图

  2.教学过程


硫酸的教案 (菁华3篇)扩展阅读


硫酸的教案 (菁华3篇)(扩展1)

——硫酸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菁华3篇)

硫酸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

  这一部分主要应说明项目发起的背景、投资的必要性、投资理由及项目开展的支撑性条件等等。

  一、硫酸锰项目建设背景

  (一)国家或行业发展规划

  (二)项目发起人以及发起缘由

  (三)……

  二、硫酸锰项目建设必要性

  (一)……

  (二)……

  (三)……

  (四)……

  三、硫酸锰项目建设可行性

  (一)经济可行性

  (二)政策可行性

  (三)技术可行性

  (四)模式可行性

  (五)组织和人力资源可行性

硫酸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

  一、硫酸锰项目产品产能规划方案

  二、硫酸锰项目产品工艺规划方案

  (一)工艺设备选型

  (二)工艺说明

  (三)工艺流程

  三、硫酸锰项目产品营销规划方案

  (一)营销战略规划

  (二)营销模式

  在商品经济环境中,企业要根据市场情况,制定合格的销售模式,争取扩大市场份额,稳定销售价格,提高产品竞争能力。因此,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要对市场营销模式进行详细研究。

  1、投资者分成

  2、企业自销

  3、国家部分收购

  4、经销人代销及代销人情况分析

  (三)促销策略

  ……

硫酸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3

  项目实施时期的进度安排是可行性研究报告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项目实施时期亦称投资时间,是指从正式确定建设项目到项目达到正常生产这段时期,这一时期包括项目实施准备,资金筹集安排,勘察设计和设备订货,施工准备,施工和生产准备,试运转直到竣工验收和交付使用等各个工作阶段。这些阶段的各项投资活动和各个工作环节,有些是相互影响的,前后紧密衔接的,也有同时开展,相互交叉进行的。因此,在可行性研究阶段,需将项目实施时期每个阶段的工作环节进行统一规划,综合*衡,作出合理又切实可行的安排。

  一、硫酸锰项目实施的各阶段

  (一)建立项目实施管理机构

  (二)资金筹集安排

  (三)技术获得与转让

  (四)勘察设计和设备订货

  (五)施工准备

  (六)施工和生产准备

  (七)竣工验收

  二、硫酸锰项目实施进度表

  三、硫酸锰剂项目实施费用

  (一)建设单位管理费

  (二)生产筹备费

  (三)生产职工培训费

  (四)办公和生活家具购置费

  (五)其他应支出的费用


硫酸的教案 (菁华3篇)(扩展2)

——《硫酸》说课稿通用五篇

  《硫酸》说课稿 1

  一、教材分析:

  1、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放在金属和非金属的之后构成氧化还原与元素及其化合物之间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氧化—还原原理对本节课的学*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本节课在初中的基础上,对硫的最高氧化物的水化物—H2so4的性质作进一步的认识。作为三大强酸之一的硫酸,从性质上来说,不但具有酸的通性,还具有自己的特性,这就让学生在已往知识的基础上对酸的性质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同时也深刻的体会到了普遍性与特殊性间的关系。另外,硫酸的通性和特性,尤其是浓硫酸的强氧化性为接下来HNo3性质的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本节课的重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浓硫酸的强氧化性。

  3、本节课的难点

  本节课的难点是浓硫酸的强氧化性。

  4、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复*已知的硫酸的性质;掌握浓硫酸的强氧化性。

  (2)能力目标:分为以下三点:

  ①、通过浓硫酸性质的探究实验,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②、培养学生理论问题实验探究,实验现象回归理论的良好化学学**惯。

  ③、进一步强化学生学*元素及其化合物的一般思路、方法和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掌握浓硫酸和稀硫酸性质的差异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量变引起质变的规律。帮助学生树立起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并从实验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学生情况分析:

  1、原有认知情况:对酸的通性比较了解,了解浓硫酸的脱水性和稀释的方法。但在课堂上对浓硫酸的化学性质无接触。

  2、学生认知特点:对物质的性质停留在表面的识记,未养成通过实验、逻辑思维分析物质性质的*惯。

  3、探究能力:在前期的学*中做过几个探究实验,有一定的经验。

  三、教法和学法:

  1、教法设计:教学活动是教和学的双边活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为此,我采用了学生实验探究为主、老师引导为辅的教学模式,分为创设问题提出假设设计方案验证假设归纳结论五个阶段,进行开放式教学,在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等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参与和主动探索意识,顺着学生的思路走,以激发学生主题性学*的兴趣,开拓思维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感知和探索新知,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学法指导:让学生通过思考提出假设设计方案验证假设获得新知,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发展新知,让学生自主学*、探究学*、合作学*,达到发展思维、提高能力的目的,培养实事求是、勇于探索的独创精神。

  四、教学设计:

  1、时事新闻导出问题:

  ①播放宜昌硫酸泄露事故新闻

  ②观看录象后提出问题:

  A、为什么现场烟雾腾腾?

  B、为什么浓硫酸会造**员伤亡?

  C、为什么浓硫酸会造成空气污染?现场刺鼻的气味是由什么物质引起的?

  D、为什么消防队员要用水稀释浓硫酸?

  2、解决问题复*性质

  ①解决问题A并复*浓硫酸的稀释方法。

  ②解决问题B并复*浓硫酸的吸水性和脱水性。

  过渡:接下来我们来看第三个问题,浓硫酸为什么会造成空气污染呢?

  3、进行假设展开探究

  ①探究实验

  A、目的:浓硫酸泄漏造成空气污染的原因。

  B、硬件:烧杯、试管、试管夹、酒精灯、浓硫酸、PH试纸、品红试纸、铁钉、铜片、氧化铜、水泥路面碎块。

  C、由学生进行假设,边假设边讨论验证假设的方案:

  (A)浓硫酸是一种挥发性酸,挥发出硫酸气体。

  (B)硫酸和路面上复杂的物质发生反应产生了一种。

  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该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可能是:

  讲解:可见浓度的变化,有时也会引起性质的变化。

  过渡:那有的同学可能有疑问了,既然浓硫酸的氧化性比稀硫酸强。那为什么稀硫酸常温下可以和铁发生反应,而浓硫酸和铁在常温下混合却没有明显现象呢?

  5、引出问题继续探究

  ①目的:浓硫酸和铁钉混合后无明显现象的原因;

  ②归纳的出钝化,及浓硫酸的保存和运输。

  6、总结性质引出用途

  ①总结浓硫酸的性质,引导学生回答问题D;

  ②性质决定用途,通过性质的复*引出浓硫酸的多种用途,并用投影展示浓硫酸的用途。

  7、思考巩固

  ①演示蔗糖和浓硫酸的反应;

  ②问下面几个问题:

  A、蔗糖和浓硫酸的反应体现了浓硫酸的什么性质?

  B、为什么反应中蔗糖的体积会膨胀?

  C、请设计实验验证蔗糖和浓硫酸反应后的产物(装置图以及涉及的反应方程式)?

  8、布置作业

  《硫酸》说课稿 2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内容地位及其作用

  “硫酸”来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化学室编著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化学》第一册第六章第三节的内容。本节内容主要划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浓硫酸的性质,涉及到浓硫酸的吸水性、脱水性、氧化性;第二部分为硫酸根离子的检验,涉及到碳酸钡和硫酸钡的区别。硫酸作为三大强酸之一,是高中化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每年会考、高考的重要考点。硫酸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是极其广泛的,学*好该节课是十分有必要的。教材的编排注重了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本节是在学*和了解有关硫酸的基本性质和氧化还原概念、物质的结构、元素周期律等基础上编排的。因此通过本节的学*可以加深和巩固这些知识,铜和浓硫酸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硫污染物为下一节的环境保护作出了铺垫。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浓硫酸的性质和怎样检验硫酸根离子。

  (2)能力目标: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探究能力,通过本节的学*让学生设计几种辨别浓硫酸与稀硫酸的方法。

  (3)情感目标:通过一些具体事例,让学生学有所用,更加的热爱科学从而更加认真的学*科学。

  3、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浓硫酸的反应和根据实验分析浓硫酸的氧化性和硫酸根离子的检验

  (2)教学难点:用氧化还原的概念解释浓硫酸的氧化性,由宏观现象转入微观分析

  二、学生现状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一的学生,他们具备了一定的分析能力和探究意识,他们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将会带着问题去上课。在初中时他们已经学了硫酸的基本性质,对浓硫酸的特性和稀硫酸的性质有了一定的了解。在高中他们学了氧化还原反应、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为此这节课是对以往知识的巩固应用和进一步的阐述和完善。

  三、说教法和学法

  教学的方法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的手段,它要求符合学科特点符合教材的内容和目的。

  本节课坚持体现“以学生为主”和“教与学的统一”的原则。结合课本采用实验演示和课件展示的方法。体现以下特点:

  1、采用多媒体独特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思维情景。利用多媒体教学使得教学容量更大,速度更快而且效果更好。比如本节课采取一则实际材料导入,由学生找出其中的关键字并说明体现了硫酸的哪些性质。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则须教师

  读材料或发放材料,显得浪费时间和资源。

  2、通过演示实验的教学方法,并且利用实物投影,将实验加以放大,使得实验更加清晰地展现给每个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浓硫酸的的特性引出该节的重点和难点,因此作好实验演示是十分重要的,要尽可能地使实验直观清晰,利于学生观察,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而后对实验的现象进行讨论,分析概括总结,难点得以突破。

  3、结合本节内容,采用探索分析讨论的教学法。通过给学生提出问题,共同讨论,解决问题,层层推进,使学生沿着由易到难,由表及里的认识规律来思考,推理判断和概括总结的程序进行学*。如浓硫酸和铜反应的实验时,学生观察到反应后试管的溶液显蓝色,品红溶液褪色等现象。可由学生大胆猜测蓝色的溶液是什么呢?为什么品红会褪色呢?然后通过分析可知蓝色溶液是硫酸铜,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是因为生成了二氧化硫气体。然后可由学生自己写出化学方程式。这样学生的心里就会产生一种成功的喜悦,对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又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将运用现代化的教学媒体、实验、课本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教学过程如下:

  1、由一则实际材料导入新课,简洁明了。由于刚上课学生的注意力还不是很集中,这样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激起动机。用幻灯片播放一则实际材料,请学生找由关体现硫酸性质的关键字,积极思考,运用已学过的知识来说明材料中体现了哪些浓硫酸的性质。借此复*已学过的知识。

  2、归纳硫酸的物理性质:展示一瓶纯硫酸,并提问大家仔细观察有哪些特征。结合课本,探究出硫酸的物理特性。

  3、演示实验,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归纳总结浓硫酸的性质。实验一:往三支试管里分别加入纸片、蔗糖、木屑,滴加几滴浓硫酸请学生观察实验并回答问题得出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引出重点。实验二:浓硫酸和铜的'反应,观察实验,分析讨论,写出化学方程式。通过启示的方法:反应中的物质化合价发生了怎样变化呢,引出浓硫酸氧化性的难点。回忆并利用氧化还原的概念进行解释突破难点。指导学生举一反三,写出碳和浓硫酸的反应方程式。

  4、演示实验,观察实验现象,掌握硫酸根离子的检验。学生已知钡离子可以检验硫酸根离子,所以重点放在碳酸钡和硫酸钡的区别。在两支试管里分别加入硫酸钠和碳酸钠滴入氯化钡观察实验现象,再滴加盐酸,学生可发现碳酸钠的试管生成沉淀而后沉淀溶解。使学生明白硫酸根的检验需加入酸化的氯化钡以去除碳酸根的影响。

  5、教师进行小节

  6、教师布置作业,使知识得以应用训练

  7、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力求突出重点,简洁明了。

  《硫酸》说课稿 3

各位老师:

  你们好!我说课的题目是《硫酸》,它是高一化学必修本第六章第三节第一课时的内容。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材处理、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程序五个方面来说明我对本节课的理解和设想。

  本节的内容是硫酸的性质和用途,硫酸的性质贯穿于元素化合物的教学过程,通过本节教学可以使学生进一步熟悉酸的通性,认识浓硫酸的强氧化性,本节对学*其它元素化合物的性质起着辅垫作用。

  学生已初步认识硫酸的性质,但对浓硫酸的特性并不了解,我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教学大纲和素质教育要求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掌握硫酸的性质,尤其是浓硫酸的特性,了解硫酸的重要用途。

  能力目标: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自学能力。

  教育目标:

  通过掌握浓硫酸性质差异,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量变引起质变规律,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根据教学大纲、教材特点,把浓硫酸的特性定为教学重点,从知识本身看,浓硫酸的强氧化性是本节的难点,从学生能力看,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反应本质,有一定困难,所以把浓硫酸的强氧化性定为本节教学难点。

  我是这样处理教材的:创设教学情境,引入新课,复*初中学过的硫酸性质,引出教学重点,通过启发、实验探索掌握浓硫酸的特性,突出重点。在实验基础上进行引导、分析实验现象,认识反应本质,突破教学难点,这节课借助于演示实验和计算机动画模拟,目的是加深学生对浓硫酸脱水性、强氧化性的理解。

  为了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我采用了实验探索法。运用了演示实验、录像、投影和计算机等教学手段,以提高教学效率,增强学生感性认识。

  从常规角度看,一节好的化学课应该是“结构好、引入好、问题好、实验好、语言好”,并且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最大限度激发学生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本节课就是按以上要求设计的。

  首先创设学*情境,使学生产生学*情趣,引入新课。放一段录像,内容:硫酸在化工生产中的地位,“酸雨”的形成及对环境污染,告诉学生要知其中缘由,就要认真学*今天上课的内容。

  新课教学:

  分三步

  第一步:通过复*讨论,使学生明确稀硫酸具有酸的通性,让学生归纳总结稀硫酸的性质,设疑:稀硫酸为什么具有酸的通性?使学生进一步明确硫酸是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能电离生成氢离子。

  第二步:主导思想是做好演示实验,掌握浓硫酸的特性,分析反应实质,深入认识浓硫酸的强氧化性。

  设问:浓硫酸和稀硫酸在发生上有什么差异?指出:浓硫酸不仅具有酸的通性,还具有自己的特性。转入本节这重点。

  设问:实验室常用浓硫酸干燥气体,利用浓硫酸什么性质?引导学生得出浓硫酸具有吸水性。

  对浓硫酸的脱水性,通过[实验6-3]和[实验6-4]:浓硫酸与纸屑、棉花、木屑、蔗糖的作用,由学生完成实验,目的是强化学生对实验基本操作,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实验的兴趣,增强实验能见度,实验后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认识反应本质,掌握浓硫酸的脱水性原因。

  教师根据蔗糖炭化现象,引出浓硫酸的强氧化性,这是本节的难点,我采用演示实验,引导学生分析,突破教学难点。设问:稀硫酸与铜不反应,那么浓硫酸遇到这些物质会有什么变化?师生共同提出实验方案,由教师演示铜与浓硫酸的反应,要求学生认真观察、组织讨论:为什么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能跟铜反应?引导学生从实验现象分析反应产物,写出化学方程式,并从化合价变化上分析此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得出浓硫酸具有氧化性,并根据金属活动顺序表得出:浓硫酸可氧化大多数金属。由计算机模拟动画得出:浓硫酸可氧化某些非金属。通过设疑:实验室为什么不用浓硫酸制取及干燥硫化氢氧化,引导得出:可氧化某些还原性物质。师生共同总结浓硫酸特性,比较浓、稀硫酸的发生差异,说明事物量变引起质变规律。

  第三步:安排时间让学生自学硫酸用途,并布置课后通过网络查阅相关资料,让学生通过自我努力,自我获取知识,提高学生自学能力。

  围绕本节重点、难点安排以下*题,将本节知识进行拓展、迁移。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内容,教师深化补充。

  板书采用条款式,使知识系统化、直观化、清晰化,便于理解和记忆。

  《硫酸》说课稿 4

  一、教材分析:

  1、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放在金属和非金属的之后构成氧化还原与元素及其化合物之间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氧化—还原原理对本节课的学*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本节课在初中的基础上,对硫的最高氧化物的水化物—H2so4的性质作进一步的认识。作为三大强酸之一的硫酸,从性质上来说,不但具有酸的通性,还具有自己的特性,这就让学生在已往知识的基础上对酸的性质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同时也深刻的体会到了普遍性与特殊性间的关系。另外,硫酸的通性和特性,尤其是浓硫酸的强氧化性为接下来HNo3性质的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本节课的重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浓硫酸的强氧化性。

  3、本节课的难点

  本节课的难点是浓硫酸的强氧化性。

  4、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复*已知的硫酸的性质;掌握浓硫酸的强氧化性。

  (2)能力目标:分为以下三点:

  ①、通过浓硫酸性质的探究实验,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②、培养学生理论问题实验探究,实验现象回归理论的良好化学学**惯。

  ③、进一步强化学生学*元素及其化合物的一般思路、方法和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掌握浓硫酸和稀硫酸性质的差异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量变引起质变的规律。帮助学生树立起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并从实验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学生情况分析:

  1、原有认知情况:对酸的通性比较了解,了解浓硫酸的脱水性和稀释的方法。但在课堂上对浓硫酸的化学性质无接触。

  2、学生认知特点:对物质的性质停留在表面的识记,未养成通过实验、逻辑思维分析物质性质的*惯。

  3、探究能力:在前期的学*中做过几个探究实验,有一定的经验。

  三、教法和学法:

  1、教法设计:教学活动是教和学的双边活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为此,我采用了学生实验探究为主、老师引导为辅的教学模式,分为创设问题提出假设设计方案验证假设归纳结论五个阶段,进行开放式教学,在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等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参与和主动探索意识,顺着学生的思路走,以激发学生主题性学*的兴趣,开拓思维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感知和探索新知,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学法指导:让学生通过思考提出假设设计方案验证假设获得新知,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发展新知,让学生自主学*、探究学*、合作学*,达到发展思维、提高能力的目的,培养实事求是、勇于探索的独创精神。

  四、教学设计:

  1、时事新闻导出问题:

  ①播放宜昌硫酸泄露事故新闻

  ②观看录象后提出问题:

  A、为什么现场烟雾腾腾?

  B、为什么浓硫酸会造**员伤亡?

  C、为什么浓硫酸会造成空气污染?现场刺鼻的气味是由什么物质引起的?

  D、为什么消防队员要用水稀释浓硫酸?

  2、解决问题复*性质

  ①解决问题A并复*浓硫酸的稀释方法。

  ②解决问题B并复*浓硫酸的吸水性和脱水性。

  过渡:接下来我们来看第三个问题,浓硫酸为什么会造成空气污染呢?

  3、进行假设展开探究

  ①探究实验

  A、目的:浓硫酸泄漏造成空气污染的原因。

  B、硬件:烧杯、试管、试管夹、酒精灯、浓硫酸、PH试纸、品红试纸、铁钉、铜片、氧化铜、水泥路面碎块。

  C、由学生进行假设,边假设边讨论验证假设的方案:

  (A)浓硫酸是一种挥发性酸,挥发出硫酸气体。

  (B)硫酸和路面上复杂的物质发生反应产生了一种。

  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该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可能是:

  讲解:可见浓度的变化,有时也会引起性质的变化。

  过渡:那有的同学可能有疑问了,既然浓硫酸的氧化性比稀硫酸强。那为什么稀硫酸常温下可以和铁发生反应,而浓硫酸和铁在常温下混合却没有明显现象呢?

  5、引出问题继续探究

  ①目的:浓硫酸和铁钉混合后无明显现象的原因;

  ②归纳的出钝化,及浓硫酸的保存和运输。

  6、总结性质引出用途

  ①总结浓硫酸的性质,引导学生回答问题D;

  ②性质决定用途,通过性质的复*引出浓硫酸的多种用途,并用投影展示浓硫酸的用途。

  7、思考巩固

  ①演示蔗糖和浓硫酸的反应;

  ②问下面几个问题:

  A、蔗糖和浓硫酸的反应体现了浓硫酸的什么性质?

  B、为什么反应中蔗糖的体积会膨胀?

  C、请设计实验验证蔗糖和浓硫酸反应后的产物(装置图以及涉及的反应方程式)?

  8、布置作业

  五、板书设计:

  硫酸

  一、浓硫酸的性质

  1、溶于水放热;

  2、吸水性可用作干燥剂;

  3、脱水性按2:1夺取有机物中的H、o使有机物碳化;

  4、氧化性。

  《硫酸》说课稿 5

各位老师:

  你们好!我说课的题目是《硫酸》,它是高一化学必修本第六章第三节第一课时的内容。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材处理、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程序五个方面来说明我对本节课的理解和设想。

  本节的内容是硫酸的性质和用途,硫酸的性质贯穿于元素化合物的教学过程,通过本节教学可以使学生进一步熟悉酸的通性,认识浓硫酸的强氧化性,本节对学*其它元素化合物的性质起着辅垫作用。

  学生已初步认识硫酸的性质,但对浓硫酸的特性并不了解,我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教学大纲和素质教育要求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硫酸的性质,尤其是浓硫酸的特性,了解硫酸的重要用途。

  能力目标: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自学能力。

  教育目标:通过掌握浓硫酸性质差异,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量变引起质变规律,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根据教学大纲、教材特点,把浓硫酸的特性定为教学重点,从知识本身看,浓硫酸的强氧化性是本节的难点,从学生能力看,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反应本质,有一定困难,所以把浓硫酸的强氧化性定为本节教学难点。

  我是这样处理教材的:创设教学情境,引入新课,复*初中学过的硫酸性质,引出教学重点,通过启发、实验探索掌握浓硫酸的特性,突出重点。在实验基础上进行引导、分析实验现象,认识反应本质,突破教学难点,这节课借助于演示实验和计算机动画模拟,目的是加深学生对浓硫酸脱水性、强氧化性的理解。

  为了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我采用了实验探索法。运用了演示实验、录像、投影和计算机等教学手段,以提高教学效率,增强学生感性认识。

  从常规角度看,一节好的化学课应该是“结构好、引入好、问题好、实验好、语言好”,并且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最大限度激发学生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本节课就是按以上要求设计的。

  首先创设学*情境,使学生产生学*情趣,引入新课。放一段录像,内容:硫酸在化工生产中的地位,“酸雨”的形成及对环境污染,告诉学生要知其中缘由,就要认真学*今天上课的内容。

  新课教学:分三步

  第一步:通过复*讨论,使学生明确稀硫酸具有酸的通性,让学生归纳总结稀硫酸的性质,设疑:稀硫酸为什么具有酸的通性?使学生进一步明确硫酸是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能电离生成氢离子。

  第二步:主导思想是做好演示实验,掌握浓硫酸的特性,分析反应实质,深入认识浓硫酸的强氧化性。

  设问:浓硫酸和稀硫酸在发生上有什么差异?指出:浓硫酸不仅具有酸的通性,还具有自己的特性。转入本节这重点。

  设问:实验室常用浓硫酸干燥气体,利用浓硫酸什么性质?引导学生得出浓硫酸具有吸水性。

  对浓硫酸的脱水性,通过[实验6-3]和[实验6-4]:浓硫酸与纸屑、棉花、木屑、蔗糖的作用,由学生完成实验,目的是强化学生对实验基本操作,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实验的兴趣,增强实验能见度,实验后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认识反应本质,掌握浓硫酸的脱水性原因。

  教师根据蔗糖炭化现象,引出浓硫酸的强氧化性,这是本节的难点,我采用演示实验,引导学生分析,突破教学难点。设问:稀硫酸与铜不反应,那么浓硫酸遇到这些物质会有什么变化?师生共同提出实验方案,由教师演示铜与浓硫酸的反应,要求学生认真观察、组织讨论:为什么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能跟铜反应?引导学生从实验现象分析反应产物,写出化学方程式,并从化合价变化上分析此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得出浓硫酸具有氧化性,并根据金属活动顺序表得出:浓硫酸可氧化大多数金属。由计算机模拟动画得出:浓硫酸可氧化某些非金属。通过设疑:实验室为什么不用浓硫酸制取及干燥硫化氢氧化,引导得出:可氧化某些还原性物质。师生共同总结浓硫酸特性,比较浓、稀硫酸的发生差异,说明事物量变引起质变规律。

  第三步:安排时间让学生自学硫酸用途,并布置课后通过网络查阅相关资料,让学生通过自我努力,自我获取知识,提高学生自学能力。

  围绕本节重点、难点安排以下*题,将本节知识进行拓展、迁移。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内容,教师深化补充。

  板书采用条款式,使知识系统化、直观化、清晰化,便于理解和记忆。


硫酸的教案 (菁华3篇)(扩展3)

——硫酸的教案合集5篇

  硫酸的教案 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常识性地了解化学科学实验与化工生产的区别。

  2.使学生对于如何提高化工生产的综合经济效益有一个常识性的认识。

  3.通过课堂讨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以硫酸工业为例对化工生产中如何提高经济效益的讨论。

  ●教学难点

  关于选择硫酸厂厂址的课堂讨论。

  ●教学方法

  讨论、自学、讲解等。

  ●课时安排

  共一课时

  教具准备

  投影仪、胶片

  ●教学过程

  [引言]前一节我们学*了硫酸生产的原料、流程和典型设备,并着重讨论了二氧化硫接触氧化反应的最佳工艺条件。确切地说,这仅仅是模拟化工生产。要想真正将化学实验结果应用到实际生产,必须在遵循科学原理的基础上着重考虑综合效益,即要求最大限度地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保护生态环境,为国民经济部门提供质优价廉的化工产品。这同科学实验是不同的,在科学实验中,为了探索某个重要的原理或实现某个重要反应,有时可以不惜花费大量的时间和资金。下面,我们就以硫酸工业为例讨论在化工生产中的综合经济效益问题。

  [板书]第二节 关于硫酸工业综合经济效益的讨论

  [讲解]根据绿色化学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一个现代化的化工企业,应该朝着无废物排出的“封闭式生产”的方向努力。那么工业生产上如何实现上述要求呢?这是工业生产需要考虑的第一个问题。

  [板书]一、环境保护与综合利用原料

  [讲解]在化工生产中某一生产部门产生的三废,即废气、废液、废渣,往往可能是其他生产部门有用的原料。

  [提问]硫酸工业生产中产生哪些废物?这些废物又如何处理呢?

  [学生回答]

  [教师小结]硫酸生产的第三阶段,即三氧化硫的吸收阶段从吸收塔中排出含少量二氧化硫的废气。黄铁矿矿粉在沸腾炉中燃烧后产生大量废渣。炉气的净化、干燥过程中产生废液。

  [讲解]这些废物若随意排放,不仅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影响人民身体健康,破坏生态*衡,不符合绿色化学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而且还会造成某些原料的浪费,不利于降低生产成本,也不利于节约资源的要求。因此,在建设硫酸生产车间时,必须同步建设处理“三废”的设施,尽可能地将三废变成有用的副产品,实行综合利用。同时使“三废”的排放符合国家标准。

  [引导]我们首先来看一下硫酸生产中“废气”的处理。

  [投影]硫酸生产中尾气的处理

  [讲解]硫酸生产中尾气的处理有多种方法,具体采用哪种处理方法,取决于副产品的市场需求、成本核算等实际情况。

  [过渡]请同学们完成上述化学方程式。

  [教师巡视]

  [学生口述化学反应,教师板书]

  [板书]1.废气处理

  ①氨水吸收,再用硫酸处理

  SO2+2NH3+H2O===(NH4)2SO3

  (NH4)2SO3+H2SO4===(NH4)2SO4+SO2↑+H2O

  ②用Na2SO3溶液吸收,然后加热吸收液

  SO2+Na2SO3+H2O===2NaHSO3

  ?2NaHSO3????Na2SO3+SO2↑+H2O

  ③用NaOH溶液吸收,再用石灰乳和O2处理

  SO2+2NaOH===Na2SO3+H2O

  Na2SO3+Ca(OH)2===CaSO3↓+2NaOH

  2CaSO3+O2===2CaSO4

  [讲解]沸腾炉中产生的废渣一般可作为制造水泥的辅料或用于制砖。若矿渣中含铁品位高,经处理后作为铁矿炼铁,则可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板书]

  [讲解]生产中产生的含有硫酸的废液,经处理后可作为劣质硫酸出售,也可用石灰乳中和制得副产品石膏。

  [板书]

  Ca(OH)2+H2SO4===CaSO4+2H2O

  [转引]许多化学反应是放热反应,化工生产中若能充分利用反应热,这对降低生产成本具有重要的意义。

  [板书]二、能量的充分利用

  [过渡]硫酸工业生产中如何充分利用能量呢?

  [师]下面是硫酸生产过程中所涉及的三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投影]

  1.S(s)+O2(g)===SO2(g);ΔH=-297 kJ/mol

  FeS2(s)+11

  4高温O2(g) ?????1

  2Fe2O3(s)+2SO2(g);ΔH=-

  853 kJ/mol

  3.SO3(g)+H2O(l)===H2SO4(l);ΔH=-130.3 kJ/mol

  [师]很明显,上述反应均为典型的放热反应,假如我们能把这些热量充分利用,有什么重要的意义呢?

  请大家看以下投影资料。

  [投影并讲解]硫酸生产过程中要消耗大量的能量。例如,开动机器设备(矿石粉碎机、运输装置、鼓风机、泵等)需要电能,维持接触氧化适宜的温度(400℃~500℃)需要热能。由于硫酸生产过程中三个化学反应都是放热反应,可以充分利用这些反应放出的热能以降低生产成本。例如,在沸腾炉旁设置“废热”锅炉,产生蒸气来发电;在接触室中设热交换装置,利用SO2氧化为SO3时放出的热来预热即将参加反应的SO2和O2,使其达到适宜的反应温度。据测算,生产1 t硫酸约需消耗100 kW·h的电能,而相应量反应物在生产过程中放出的反应热相当于200 kW·h的电能。

  [讲解]以上资料显示:硫酸生产中如能充分利用“废热”,则不仅不需要由外界向硫酸厂供应能量,而且还可以由硫酸厂向外界输送大量的能量。

  [板书]若充分利用“废热”,则不仅不需要由外界向工厂供能,而且还可以由工厂向外界供能。

  [过渡]以上我们实际上是从物质和能量的充分利用讨论了工业生产的综合经济效益问题。下面我们讨论硫酸生产规模和厂址的选择问题。

  [板书]三、生产规模和厂址选择

  [讲解]现代化工生产一般要求有较大的规模。因为大型化生产可以降低单位产量投资,便于热能的综合利用和提高劳动生产率,因而总的经济效益较大。

  [投影]据报道,国外一套年产40万吨的硫磺制硫酸装置比年产20万吨的装置成本降低14%;我国一套年产10万吨的黄铁矿制酸装置比年产3万吨的装置成本降低23%。

  [小结]考虑我国的实际情况,有关部门主张,在一般情况下,应发展年产4万吨以上的制硫酸装置。

  [板书]1.生产规模——年产4万吨以上。

  [过渡]化工厂厂址选择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它涉及原料、水源、能源、土地供应、市场需求、交通运输和环境保护等诸多因素。

  [投影]影响化工厂选址的部分因素:

  [过渡]为什么要考虑上述那么多的因素呢?请大家以硫酸厂厂址选择为例予以说明。 [提示大家阅读课本最后两个自然段进行回答]

  [学生阅读完有关内容后回答]硫酸是一种腐蚀性液体,不能像普通固体化工产品那样可以较多地贮存,需要随产随销。硫酸的运输费用比较高。据估算1 t H2SO4的运价约为同质量黄铁矿矿石的三倍。这样就决定了硫酸厂靠*消费中心比靠*原料产地更为有利。因此,考虑到综合经济效益,硫酸厂厂址离硫酸消费中心不能太远。在决定建厂规模时,可以考虑在消费中心建厂规模大些,在边远或硫酸用量不多的地区,建厂规模小些。

  环保问题是硫酸厂选址的另一个重要因素。硫酸厂对环境的污染是比较严重的。限于当前的技术水*,即使十分注意“三废”处理,也难以达到较高的环保要求。因此,硫酸厂不应建在人口稠密的居民区和环保要求高的地区。

  [教师总结板书]2.厂址选择——原料、水源、能源、交通、土地供应、市场需求等。 [过渡]运用我们刚才学过的知识讨论两个问题。

  [投影]

  1.在以下条件下,你认为A城市该不该建硫酸厂?

  (1)A城市郊区有丰富的黄铁矿资源,水源、能源充足,交通方便。

  (2)A城市需使用硫酸的工业不多,而离它远的B城市却是一个消耗硫酸甚多的工业城市。

  (3)A城市是一个风光秀丽的旅游城市,对环境保护的要求甚高,而且土地价格较贵,土地供应紧张。

  [学生讨论回答]

  [讲解]我们对三个条件要全面分析:第一个条件有利于在A城市建硫酸厂;第二个条件从市场需求和运输成本考虑,在A城市建厂不如在B城市建厂;第三个条件从根本上否定了在A城市建厂的设想。因为一个风光秀丽的旅游城市,对环保的要求一定很高。而且该地的土地价格也较贵。如果在该地建污染比较严重的硫酸厂,必然破坏旅游资源,得不偿失。所以应该在B城市建硫酸厂,再运输少量硫酸到A城市供应生产的需要,这样的资源配置比较合理。

  [投影]

  2.有人建议在C地建一个大型磷肥厂,并配套建一个大型硫酸厂。分析以下情况,判断此建议是否合理。

  (1)C地是重要的农业区,需消耗大量的肥料。

  (2)C地有丰富的磷灰石矿藏,水源、能源充足,土地价格较低,土地供应充足,交通

  方便。

  (3)磷肥是由磷灰石[有效成分是Ca3(PO4)2]与H2SO4作用制得的,制造磷肥需消耗大量的硫酸。

  (4)C地无磷肥厂和硫酸厂,在相邻的D地有丰富的黄铁矿资源。

  [学生讨论回答]

  [讲解]题设有四个条件。第一个条件说明C地对于肥料有很大的市场需求。第二个条件指出C地有丰富的磷矿资源,而且其他条件也很优越,适于建大型磷肥厂。第三个条件指出制造磷肥需消耗大量硫酸,暗示建磷肥厂必须配套建硫酸厂。第四个条件指出该地无硫酸厂,而邻*的D地有丰富的黄铁矿资源,通过运输黄铁矿的方式在C地建硫酸厂是可行的。所以在C地建一个大型磷肥厂,并配套建一个大型硫酸厂的建议是正确的。

  [布置作业]*题一、2、3 二、1

  ●板书设计

  硫酸的教案 2

  教学目标:

  分析浓、稀硫酸的物理、化学性质和用途,掌握SO4 2- 的检验方法。

  重难点 :

  浓H2SO4的吸水性、脱水性、强氧化性、酸性和浓H2SO4的工业制法。

  教法 :

  学生先预*,后师生讨论。

  教学设计:

  一、复*稀硫酸的性质(各写一个化学方程式)

  1、 稀H2SO4的通性

  ①、稀硫酸和酸碱指示剂作用:

  ②、稀硫酸和活泼金属的置换反应:

  ③、稀硫酸和碱性氧化物的中和反应:

  ④、稀硫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⑤、稀硫酸和某些盐反应生成新盐和新酸:(注:生成物之一必须是不溶的)

  2、SO42-的检验方法: 。

  二、硫酸的工业制法介绍

  4FeS2 + 11O2 = 2Fe2O3 + 8 SO2 (条件为煅烧)

  2SO2 + O2 = 2SO3 (条件为V2O5作催化剂、500 0C)

  SO3 + H2O = H2SO4 (在吸收塔内用浓H2SO4 吸收)

  工业生产设备: 沸腾炉、氧化室 、吸收塔。

  三、浓硫酸的特性:

  ⒈ 浓硫酸的物理性质:

  ⒉ 浓硫酸的吸水性:

  ⒊ 浓硫酸的脱水性:

  ⒋ 浓硫酸的强氧化性:

  Cu + 2 H2SO4(浓) = CuSO4 + SO2 ↑ + 2H2O (加热)

  C + 2 H2SO4 (浓)= CO2 + 2 SO2 ↑ + 2H2O (加热)

  S + 2 H2SO4 (浓)= 3 SO2 ↑ + 2 H2O (加热)

  2P + 5 H2SO4 (浓)= 2 H3PO4 + 5 SO2 ↑ + 2 H2O (加热)

  分析上述四个反应中化合价的变化,辨认氧化产物、还原产物。

  ⒌ 浓硫酸的酸性:

  2 Fe + 3 H2SO4(浓) +3 H2SO4 = Fe2(SO4)3 + 3 SO2 ↑ + 6 H2O (加热)

  ( ) ( ) ( ) ( ) ( ) ( )

  小结:上述反应中怎样辨认氧化性、酸性?

  四、浓H2SO4使Fe 、Al 、Co 、Ni 等钝化,加热条件下,能继续反应。

  五、练*题

  1、下列各组气体中,能用浓硫酸干燥的是( )

  A、H2S HCl CO2 B、H2 HCl CO2 C 、CO2 SO2 NH3 D、 O2 H2S CO2

  2、关于硫化氢气体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有剧毒 B 、 又臭鸡蛋气味 C 、 可排入大气 D 、是大气污染物

  3、关于硫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俗称硫磺 B 、不溶于水 C 、 密度比水小 D、易溶于CS2

  4、为了检验SO2中是否有CO2气体杂质,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先通入水中,再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B、通入品红溶液 C、通入酸性KMnO4溶液,在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D、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5、发现氧气的科学家是( ) A、拉瓦锡 B、舍勒 C、普利斯特里 D,门捷列夫

  6、下列物质无毒的是( ) A、NaNO3 B 、HPO3 C、 BaSO4 D 、 P4

  7、要使溶液中的Ba2+ Al3+ Cu2+Mg2+ Ag+等离子逐一沉淀出来,选择试剂及加入顺序正确的是( )A、H2SO4→HCl→H2S →NaOH→CO2 B、HCl→H2SO4→H2S→NaOH→CO2 C .NaCl→Na2SO4→Na2S→NaOH→CH3COOH D. NaS→Na2SO3→NaCl→NaOH→HCl

  8某稀酸B与盐A反应,生成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C,C可以与NaOH反应生成A,C氧化成D,D溶于水生成B,则A?D的化学式为:A▁ B▁ C▁ D▁。. C与NaO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9、有一白色粉末X,进行如下图的实验:

  适量NaOH 加BaCl2 白色 加HCl 沉淀

  气体 ② 溶液 ③ 沉淀 ④ 溶解

  ① 加H2SO4 加溴水 溴水 加BaCl2 白色

  X 加热、浓缩、蒸发 ⑤ 褪色 ⑥ 沉淀

  由以上实验现象及结果推测: (1)X的名称及化学式。▁▁▁▁▁▁▁▁▁

  (2)写出①、②、③、④、⑤、⑥各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0、有一种不溶于水的固体物质A,A与H2反应生成化合物B,A与O2反应生成化合物C,B与C都是溶于水形成酸性溶液的气体,这两种气体反应后生成固体物质A,将A于铁粉混合后加热,生成不溶于水的黑色物质D,D溶于盐酸,产生气体B,B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用化学式表示出A、B、C、D各是什么物质。

  11、三元素A、B、C,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7,质子数之和为31,A与B同周期相邻,B与C同主族相邻,可知A在周期表上位于▁▁周期▁▁族,B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是▁▁,A的氢化物与C的氢化物等物质的量反应的化学式为▁▁▁▁▁▁▁▁▁▁▁▁▁,其中存在的化学键▁▁▁▁种。

  12、Na2SO3在空气中会因氧化而变质,反应为;2Na2SO3 + O2 = 2Na2SO4,某学生对一份亚硫酸钠试样进行下列实验,取试样配成水溶液,将溶液分成三份:一份中加入Br2水,振荡、溴水褪色;一份中加入浓硫酸,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一份中加入用HNO3酸化的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同时有气体生成。根据以上实验,该学生得出结论:此Na2SO3已变质。请分析该结论是否正确,说明原因。

  硫酸的教案 3

  教学目标:

  分析浓、稀硫酸的物理、化学性质和用途,掌握SO4 2- 的检验方法。

  重难点 :

  浓H2SO4的吸水性、脱水性、强氧化性、酸性和浓H2SO4的工业制法。

  教法 :

  学生先预*,后师生讨论。

  教学设计:

  一、复*稀硫酸的性质(各写一个化学方程式)

  1、 稀H2SO4的通性

  ①、稀硫酸和酸碱指示剂作用:

  ②、稀硫酸和活泼金属的置换反应:

  ③、稀硫酸和碱性氧化物的中和反应:

  ④、稀硫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⑤、稀硫酸和某些盐反应生成新盐和新酸:(注:生成物之一必须是不溶的)

  2、SO42-的检验方法: 。

  二、硫酸的工业制法介绍

  4FeS2 + 11O2 = 2Fe2O3 + 8 SO2 (条件为煅烧)

  2SO2 + O2 = 2SO3 (条件为V2O5作催化剂、500 0C)

  SO3 + H2O = H2SO4 (在吸收塔内用浓H2SO4 吸收)

  工业生产设备: 沸腾炉、氧化室 、吸收塔。

  三、浓硫酸的特性:

  ⒈ 浓硫酸的物理性质:

  ⒉ 浓硫酸的吸水性:

  ⒊ 浓硫酸的脱水性:

  ⒋ 浓硫酸的强氧化性:

  Cu + 2 H2SO4(浓) = CuSO4 + SO2 ↑ + 2H2O (加热)

  C + 2 H2SO4 (浓)= CO2 + 2 SO2 ↑ + 2H2O (加热)

  S + 2 H2SO4 (浓)= 3 SO2 ↑ + 2 H2O (加热)

  2P + 5 H2SO4 (浓)= 2 H3PO4 + 5 SO2 ↑ + 2 H2O (加热)

  分析上述四个反应中化合价的变化,辨认氧化产物、还原产物。

  ⒌ 浓硫酸的酸性:

  2 Fe + 3 H2SO4(浓) +3 H2SO4 = Fe2(SO4)3 + 3 SO2 ↑ + 6 H2O (加热)

  ( ) ( ) ( ) ( ) ( ) ( )

  小结:上述反应中怎样辨认氧化性、酸性?

  四、浓H2SO4使Fe 、Al 、Co 、Ni 等钝化,加热条件下,能继续反应。

  五、练*题

  1、下列各组气体中,能用浓硫酸干燥的是( )

  A、H2S HCl CO2 B、H2 HCl CO2 C 、CO2 SO2 NH3 D、 O2 H2S CO2

  2、关于硫化氢气体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有剧毒 B 、 又臭鸡蛋气味 C 、 可排入大气 D 、是大气污染物

  3、关于硫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俗称硫磺 B 、不溶于水 C 、 密度比水小 D、易溶于CS2

  4、为了检验SO2中是否有CO2气体杂质,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先通入水中,再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B、通入品红溶液 C、通入酸性KMnO4溶液,在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D、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5、发现氧气的科学家是( ) A、拉瓦锡 B、舍勒 C、普利斯特里 D,门捷列夫

  6、下列物质无毒的是( ) A、NaNO3 B 、HPO3 C、 BaSO4 D 、 P4

  7、要使溶液中的Ba2+ Al3+ Cu2+Mg2+ Ag+等离子逐一沉淀出来,选择试剂及加入顺序正确的是( )A、H2SO4→HCl→H2S →NaOH→CO2 B、HCl→H2SO4→H2S→NaOH→CO2 C .NaCl→Na2SO4→Na2S→NaOH→CH3COOH D. NaS→Na2SO3→NaCl→NaOH→HCl

  8某稀酸B与盐A反应,生成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C,C可以与NaOH反应生成A,C氧化成D,D溶于水生成B,则A?D的化学式为:A▁ B▁ C▁ D▁。. C与NaO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9、有一白色粉末X,进行如下图的实验:

  适量NaOH 加BaCl2 白色 加HCl 沉淀

  气体 ② 溶液 ③ 沉淀 ④ 溶解

  ① 加H2SO4 加溴水 溴水 加BaCl2 白色

  X 加热、浓缩、蒸发 ⑤ 褪色 ⑥ 沉淀

  由以上实验现象及结果推测: (1)X的名称及化学式。▁▁▁▁▁▁▁▁▁

  (2)写出①、②、③、④、⑤、⑥各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0、有一种不溶于水的固体物质A,A与H2反应生成化合物B,A与O2反应生成化合物C,B与C都是溶于水形成酸性溶液的气体,这两种气体反应后生成固体物质A,将A于铁粉混合后加热,生成不溶于水的黑色物质D,D溶于盐酸,产生气体B,B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用化学式表示出A、B、C、D各是什么物质。

  11、三元素A、B、C,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7,质子数之和为31,A与B同周期相邻,B与C同主族相邻,可知A在周期表上位于▁▁周期▁▁族,B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是▁▁,A的氢化物与C的氢化物等物质的量反应的化学式为▁▁▁▁▁▁▁▁▁▁▁▁▁,其中存在的化学键▁▁▁▁种。

  12、Na2SO3在空气中会因氧化而变质,反应为;2Na2SO3 + O2 = 2Na2SO4,某学生对一份亚硫酸钠试样进行下列实验,取试样配成水溶液,将溶液分成三份:一份中加入Br2水,振荡、溴水褪色;一份中加入浓硫酸,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一份中加入用HNO3酸化的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同时有气体生成。根据以上实验,该学生得出结论:此Na2SO3已变质。请分析该结论是否正确,说明原因。

  硫酸的教案 4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1.掌握氨和铵盐的性质、用途

  2.学会氨的实验室制法

  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氨和铵盐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实验室制氨的化学反应原理

  3.教学用具

  烧杯、烧瓶、铁架台、滴管、导管、玻璃棒、试管、酒精灯、酚 酞试液、棉花、试管夹、NH3、HCl、NH4Cl、Ca(OH)2

  4.标签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新闻导课]

  杭州市一制冷车间发生氨气泄漏:

  20xx年4月20日上午10时,杭州市一制冷车间发生氨气泄漏事件,整个厂区是白茫茫的一片,方圆数百米,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浓烈的刺激性气味,进入厂区呼吸都感到困难。厂区内寒气逼人。市消防中心接到报案后立即制定方案,出动上百名消防队员,十余量消防车…。

  [问题]

  1、为什么在氨气泄漏时工厂里会寒气逼人?

  2、如何吸收弥漫在空气中的大量氨气?

  3、被围困在污染区的群众怎样做才能保证不吸入氨气?

  [板书]二、氨

  1、NH3的物理性质:

  [展示]一瓶氨气:无色,有刺激性气味,密度<空气,易液化,可作致冷剂。

  [实验4-9] 成功关键:烧瓶干燥、密封。

  现象:形成红色喷泉。证明:氨极易溶于水,水溶液显碱性。

  [讲解]:体积的水约溶解700体积的氨气,氨的水溶液叫做氨水。

  [板书] 在通常状况下,氨是无色气体,有刺激性气味,比空气轻。氨易液化,极易溶于水。

  [过渡]氨的水溶液是碱性的,但其中的水是中性的,氨分子也没有氢氧根离子。氨水为什么会显碱性呢?

  [板书]2、氨的化学性质:

  (1)NH3与水的反应:

  [分析]H2O其中一水合氨很不稳定,受热会分解 NH3

  [板书]NH3+H2ONH3·H2O+ NH3↑+H2O -NH4+OH

  [思考]:分析NH3溶于水存在的过程,讨论氨水中的成份:分子、离子。

  [板书](2)NH3与酸的反应:

  [ 演示实验]氨与氯化氢反应

  [观察]现象:大量白烟生成。

  [思考]:生产Cl2的化工厂常用浓氨水来检查生产设备和管道是否漏气,如有白烟生成,则说明已发生漏气,这是为什么?

  [板书]化学方程式: NH3+HCl=NH4Cl

  NH3也可与其它酸反应,例:NH3+HNO3==NH4NO3、 2NH3+H2SO4==(NH4)2SO4

  [讲解] NH3在一定条件下可于O2、NO、NO2等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板书](3)NH3与O2的反应: 4NH3+5O2 4NO+6H2O

  [演示实验]实验室制取氨气:

  [板书]3、NH3的实验室制法:

  [讲解]原理:在实验室里常用铵盐和碱加热的方法来制取NH3。 仪器:固+固加热(同制氧气);收集:排空气法。

  [板书]2NH4Cl+Ca(OH)2 CaCl2+2NH3↑+2H2O

  仪器:固+固加热(同制氧气);收集:排空气法。

  [提问]:

  1 能否浓硫酸干燥NH3?

  2 能否使用NH4HCO3、NH4NO3 、NH4Cl?为什么?

  3 使用碱石灰代替消石灰有什么优点?

  [过渡]氨与酸反应形成氨盐,我们下面分析氨盐的性质。

  [板书]4、氨盐

  [讲述]铵盐是铵根离子(NH4)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铵盐都是晶体,能溶于水。 +

  主要化学性质:

  [板书](1)铵盐受热易分解:

  [实验]加热NH4Cl观察现象,是否时升华?

  [板书]化学方程式:

  NH4ClNH4HCO3 NH3↑+HCl↑、

  NH3+HCl= NH4ClNH3↑+H2O+CO2 ↑

  Na2SO4+2NH3↑[讲解]铵盐能与碱反应放出氨气,例:(NH4)2SO4+2NaOH+2H2O

  [板书](2)铵盐与碱的反应:(NH4)2SO4+2NaOH Na2SO4+2NH3↑+2H2O

  +[强调]这个性质是一切铵盐的共同性质,实验室可利用这个性质来检验NH4的存在。

  [注意事项]: 实验条件:浓溶液或固体,加热。

  较稀溶液中铵根离子的检验方法:先浓缩,后检验。

  [板书]5.NH3的用途:

  [讲述]可用于氮肥工业及其它化工产业上(如:制纯碱),制冷剂。

  [思考交流]自然界中氮的循环:

  [点击高考试题]

  1下面能实现人工固氮的是( )

  A.豆科植物根瘤菌 B.用烧碱溶液吸收NO2

  C.合成氨车间 D.闪电

  解析:选C。豆科植物根瘤菌、闪电均能将游离态的氮转化成化合态,该过程属于自然固氮,A、D错误;烧碱溶液吸收NO2不属于氮的固定,B项错误;合成氨反应为N2+3H22NH3,属于人工固氮,C正确。

  2.下列不属于铵盐的共同性质的是( )

  A.易溶于水 B.与苛性钠共热产生NH3

  C.都是晶体 D.受热分解都产生NH3

  解析:选D。铵盐都是晶体,均易溶于水,与NaOH共热都能发生NH4++OH-NH3↑+H2O而产生NH3;部分氧化性酸对应的铵盐受热分解,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产生NH3。如NH4NO3。

  3.为了更简便地制取干燥的NH3,下列方法中适合的是( )

  A.NH4Cl与浓H2SO4混合共热,生成的气体用碱石灰进行干燥

  B.N2+3H22NH3,用烧碱进行干燥

  C.加热浓氨水,气体用碱石灰干燥

  D.加热NH4HCO3,气体用P2O5干燥

  解析:选C。A选项中的两种物质反应不生成氨气,B选项在一般的实验室中是不能实现的,C选项利用了浓氨水的挥发性,同时可选用碱石灰干燥,D选项中的P2O5是不可以干燥氨气的。

  硫酸的教案 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常识性地了解化学科学实验与化工生产的区别。

  2.使学生对于如何提高化工生产的综合经济效益有一个常识性的认识。

  3.通过课堂讨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以硫酸工业为例对化工生产中如何提高经济效益的讨论。

  ●教学难点

  关于选择硫酸厂厂址的课堂讨论。

  ●教学方法

  讨论、自学、讲解等。

  ●课时安排

  共一课时

  教具准备

  投影仪、胶片

  ●教学过程

  [引言]前一节我们学*了硫酸生产的原料、流程和典型设备,并着重讨论了二氧化硫接触氧化反应的最佳工艺条件。确切地说,这仅仅是模拟化工生产。要想真正将化学实验结果应用到实际生产,必须在遵循科学原理的基础上着重考虑综合效益,即要求最大限度地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保护生态环境,为国民经济部门提供质优价廉的化工产品。这同科学实验是不同的,在科学实验中,为了探索某个重要的原理或实现某个重要反应,有时可以不惜花费大量的时间和资金。下面,我们就以硫酸工业为例讨论在化工生产中的综合经济效益问题。

  [板书]第二节 关于硫酸工业综合经济效益的讨论

  [讲解]根据绿色化学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一个现代化的化工企业,应该朝着无废物排出的“封闭式生产”的方向努力。那么工业生产上如何实现上述要求呢?这是工业生产需要考虑的第一个问题。

  [板书]一、环境保护与综合利用原料

  [讲解]在化工生产中某一生产部门产生的三废,即废气、废液、废渣,往往可能是其他生产部门有用的原料。

  [提问]硫酸工业生产中产生哪些废物?这些废物又如何处理呢?

  [学生回答]

  [教师小结]硫酸生产的第三阶段,即三氧化硫的吸收阶段从吸收塔中排出含少量二氧化硫的废气。黄铁矿矿粉在沸腾炉中燃烧后产生大量废渣。炉气的净化、干燥过程中产生废液。

  [讲解]这些废物若随意排放,不仅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影响人民身体健康,破坏生态*衡,不符合绿色化学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而且还会造成某些原料的浪费,不利于降低生产成本,也不利于节约资源的要求。因此,在建设硫酸生产车间时,必须同步建设处理“三废”的设施,尽可能地将三废变成有用的副产品,实行综合利用。同时使“三废”的排放符合国家标准。

  [引导]我们首先来看一下硫酸生产中“废气”的处理。

  [投影]硫酸生产中尾气的`处理

  [讲解]硫酸生产中尾气的处理有多种方法,具体采用哪种处理方法,取决于副产品的市场需求、成本核算等实际情况。

  [过渡]请同学们完成上述化学方程式。

  [教师巡视]

  [学生口述化学反应,教师板书]

  [板书]1.废气处理

  ①氨水吸收,再用硫酸处理

  SO2+2NH3+H2O===(NH4)2SO3

  (NH4)2SO3+H2SO4===(NH4)2SO4+SO2↑+H2O

  ②用Na2SO3溶液吸收,然后加热吸收液

  SO2+Na2SO3+H2O===2NaHSO3

  ?2NaHSO3????Na2SO3+SO2↑+H2O

  ③用NaOH溶液吸收,再用石灰乳和O2处理

  SO2+2NaOH===Na2SO3+H2O

  Na2SO3+Ca(OH)2===CaSO3↓+2NaOH

  2CaSO3+O2===2CaSO4

  [讲解]沸腾炉中产生的废渣一般可作为制造水泥的辅料或用于制砖。若矿渣中含铁品位高,经处理后作为铁矿炼铁,则可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板书]

  [讲解]生产中产生的含有硫酸的废液,经处理后可作为劣质硫酸出售,也可用石灰乳中和制得副产品石膏。

  [板书]

  Ca(OH)2+H2SO4===CaSO4+2H2O

  [转引]许多化学反应是放热反应,化工生产中若能充分利用反应热,这对降低生产成本具有重要的意义。

  [板书]二、能量的充分利用

  [过渡]硫酸工业生产中如何充分利用能量呢?

  [师]下面是硫酸生产过程中所涉及的三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投影]

  1.S(s)+O2(g)===SO2(g);ΔH=-297 kJ/mol

  FeS2(s)+11

  4高温O2(g) ?????1

  2Fe2O3(s)+2SO2(g);ΔH=-

  853 kJ/mol

  3.SO3(g)+H2O(l)===H2SO4(l);ΔH=-130.3 kJ/mol

  [师]很明显,上述反应均为典型的放热反应,假如我们能把这些热量充分利用,有什么重要的意义呢?

  请大家看以下投影资料。

  [投影并讲解]硫酸生产过程中要消耗大量的能量。例如,开动机器设备(矿石粉碎机、运输装置、鼓风机、泵等)需要电能,维持接触氧化适宜的温度(400℃~500℃)需要热能。由于硫酸生产过程中三个化学反应都是放热反应,可以充分利用这些反应放出的热能以降低生产成本。例如,在沸腾炉旁设置“废热”锅炉,产生蒸气来发电;在接触室中设热交换装置,利用SO2氧化为SO3时放出的热来预热即将参加反应的SO2和O2,使其达到适宜的反应温度。据测算,生产1 t硫酸约需消耗100 kW·h的电能,而相应量反应物在生产过程中放出的反应热相当于200 kW·h的电能。

  [讲解]以上资料显示:硫酸生产中如能充分利用“废热”,则不仅不需要由外界向硫酸厂供应能量,而且还可以由硫酸厂向外界输送大量的能量。

  [板书]若充分利用“废热”,则不仅不需要由外界向工厂供能,而且还可以由工厂向外界供能。

  [过渡]以上我们实际上是从物质和能量的充分利用讨论了工业生产的综合经济效益问题。下面我们讨论硫酸生产规模和厂址的选择问题。

  [板书]三、生产规模和厂址选择

  [讲解]现代化工生产一般要求有较大的规模。因为大型化生产可以降低单位产量投资,便于热能的综合利用和提高劳动生产率,因而总的经济效益较大。

  [投影]据报道,国外一套年产40万吨的硫磺制硫酸装置比年产20万吨的装置成本降低14%;我国一套年产10万吨的黄铁矿制酸装置比年产3万吨的装置成本降低23%。

  [小结]考虑我国的实际情况,有关部门主张,在一般情况下,应发展年产4万吨以上的制硫酸装置。

  [板书]1.生产规模——年产4万吨以上。

  [过渡]化工厂厂址选择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它涉及原料、水源、能源、土地供应、市场需求、交通运输和环境保护等诸多因素。

  [投影]影响化工厂选址的部分因素:

  [过渡]为什么要考虑上述那么多的因素呢?请大家以硫酸厂厂址选择为例予以说明。 [提示大家阅读课本最后两个自然段进行回答]

  [学生阅读完有关内容后回答]硫酸是一种腐蚀性液体,不能像普通固体化工产品那样可以较多地贮存,需要随产随销。硫酸的运输费用比较高。据估算1 t H2SO4的运价约为同质量黄铁矿矿石的三倍。这样就决定了硫酸厂靠*消费中心比靠*原料产地更为有利。因此,考虑到综合经济效益,硫酸厂厂址离硫酸消费中心不能太远。在决定建厂规模时,可以考虑在消费中心建厂规模大些,在边远或硫酸用量不多的地区,建厂规模小些。

  环保问题是硫酸厂选址的另一个重要因素。硫酸厂对环境的污染是比较严重的。限于当前的技术水*,即使十分注意“三废”处理,也难以达到较高的环保要求。因此,硫酸厂不应建在人口稠密的居民区和环保要求高的地区。

  [教师总结板书]2.厂址选择——原料、水源、能源、交通、土地供应、市场需求等。 [过渡]运用我们刚才学过的知识讨论两个问题。

  [投影]

  1.在以下条件下,你认为A城市该不该建硫酸厂?

  (1)A城市郊区有丰富的黄铁矿资源,水源、能源充足,交通方便。

  (2)A城市需使用硫酸的工业不多,而离它远的B城市却是一个消耗硫酸甚多的工业城市。

  (3)A城市是一个风光秀丽的旅游城市,对环境保护的要求甚高,而且土地价格较贵,土地供应紧张。

  [学生讨论回答]

  [讲解]我们对三个条件要全面分析:第一个条件有利于在A城市建硫酸厂;第二个条件从市场需求和运输成本考虑,在A城市建厂不如在B城市建厂;第三个条件从根本上否定了在A城市建厂的设想。因为一个风光秀丽的旅游城市,对环保的要求一定很高。而且该地的土地价格也较贵。如果在该地建污染比较严重的硫酸厂,必然破坏旅游资源,得不偿失。所以应该在B城市建硫酸厂,再运输少量硫酸到A城市供应生产的需要,这样的资源配置比较合理。

  [投影]

  2.有人建议在C地建一个大型磷肥厂,并配套建一个大型硫酸厂。分析以下情况,判断此建议是否合理。

  (1)C地是重要的农业区,需消耗大量的肥料。

  (2)C地有丰富的磷灰石矿藏,水源、能源充足,土地价格较低,土地供应充足,交通

  方便。

  (3)磷肥是由磷灰石[有效成分是Ca3(PO4)2]与H2SO4作用制得的,制造磷肥需消耗大量的硫酸。

  (4)C地无磷肥厂和硫酸厂,在相邻的D地有丰富的黄铁矿资源。

  [学生讨论回答]

  [讲解]题设有四个条件。第一个条件说明C地对于肥料有很大的市场需求。第二个条件指出C地有丰富的磷矿资源,而且其他条件也很优越,适于建大型磷肥厂。第三个条件指出制造磷肥需消耗大量硫酸,暗示建磷肥厂必须配套建硫酸厂。第四个条件指出该地无硫酸厂,而邻*的D地有丰富的黄铁矿资源,通过运输黄铁矿的方式在C地建硫酸厂是可行的。所以在C地建一个大型磷肥厂,并配套建一个大型硫酸厂的建议是正确的。

  [布置作业]*题一、2、3 二、1

  ●板书设计


硫酸的教案 (菁华3篇)(扩展4)

——咏雪的教案 (菁华3篇)

  学情分析: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了《杨氏之子》、《伯牙绝弦》等几篇文言文,基本掌握了了一些朗读和理解文言文的方法,我主要是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方法进行学*,并努力创造一种氛围,让学生感受“咏雪”的情境,学*古人的智慧。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本文,并试着背诵。

  2、 能借助注释和联系上下文理解文意,对不理解的地方敢于提问。

  3、 了解“咏絮之才”这个典故的由来,学*古人的智慧。

  4、 积累古诗中的咏雪名句。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这篇古文,并能借助注释和联系上下文理解文章的意思,积累咏雪名句。

  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两个人对雪的比喻妙在哪里,文中的谢太傅为什么更欣赏侄女谢道韫的回答,谢道韫因何得名“咏絮之才”。

  教学方法:

  朗读法;同伴互助,解决疑难;补充相关人物的资料。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搜集咏雪名句,谢安、谢道韫、王羲之的图片及资料。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介绍人物,创设情境。

  1、课件依次出示:谢安、谢道韫、王羲之的图片,师作如下介绍。

  谢安,东晋政治家,军事家,也是当朝宰相,世称谢太傅、谢公。他自幼聪慧敏悟,气字非凡,甚至连被誉为“王与马,共天下”的著名丞相王导都知道他,以致于当时的学童连他的读书音韵都竞相仿效,蔚成时尚。在同权臣桓温的周旋与斗争中,谢安表现出了超人的胆识与气度,成了稳定大局的顶梁柱,群臣的主心骨。公元371年,桓温废除了皇帝司马奕,另立简文帝司马昱,公元373年二月,当桓温闻讯简文帝并没有如他指望的那样,禅位给他,气急败坏;亲率大军,杀气腾腾地回兵京师,向谢安,王坦之问罪,并欲趁机扫*京城,改朝换代。眼见朝廷上下,人心惶惶,新帝司马曜也不得不下诏让吏部尚书谢安和侍中王坦之到新亭迎接桓温。当时,文武百官纷纷跪拜在道路两旁,甚至连抬头看一眼威风凛凛从眼前经过的桓温的勇气都没有,这里面也包括那些有地位有名望的朝廷重臣。与谢安同来的王坦之早已是惊慌失色,汗流浃背,紧张地连手版都拿倒了。在这惶恐的一群人中,只有两个人不改自然容颜,一个是来者不善的桓温,一个是镇定安闲的谢安。在**拂面的寒风中,谢安走上台阶,在*上就坐。他并不看桓温布置在四周,围得像铁桶似的卫兵,而是先作了一首咏浩浩洪流的《洛生咏》,然后才*静从容地说:“我听说诸侯有道,就会命守卫之士在四方防御邻国的入侵。明公入朝,会见诸位大臣,哪用得着在墙壁后布置人马呢?”老道的桓温没料到昔日在自己府中做司马的谢安在这种关头依旧不改其旷达风度和自若本色,一下子被他镇住了,于是赶忙赔笑说:“正因为不得已才这样做呀!”嚣张气焰被打下去后,他连忙传令撤走兵士,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他又摆酒设馔,与谢安两人“欢笑移日”,在这欢笑声中,朝廷总算度过了一场虚惊。

  谢道韫,东晋时有名的才女,东晋的谢氏家族是声名显赫的名门望族,、谢道韫就是出生于这样一个才俊麋集的豪门中。她是东晋名相谢安的侄女,淝水之战中立下赫赫战功的名将谢玄的姐姐。谢道韫在闺阁少女时就卓尔不凡,才识过人。一个冬日的午后,谢安与家人们聚在一起讨论文义大略。不久,雪下大了,谢安兴致勃勃地问:“大雪纷纷何所拟?”侄儿谢朗回答:“撒盐空中差可拟。”谢道韫却说:“未若柳絮因风起。”在叔父谢安十分赞许,于是后世就把能诗善文的女子称为“咏絮之才”。后来,谢道韫就嫁给了东晋时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二儿子王凝之,王凝之以善“草隶”闻名,又先后出任江州刺史、左将军、会稽内史,虽然没有他父亲和弟弟的名气大,但也绝非庸才。唐朝诗人有句诗写道:“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这里的“谢”指的就是谢道韫的娘家,“王”指的就是王羲之家。

  2、说说听了老师刚才的介绍,哪个人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什么?

  3、这节课,我们要学*的这篇古文就是“咏絮之才”这个典故的由来。师板书课题。

  4、生齐读课题,说说还在那里见到过“咏”字,学生联系过去学过的《咏鹅》、《咏柳》,想一想“咏”是什么意思?

  二、尝试自读,读通文章。

  1、学生自由地朗读文章,并标记下难读的地方。

  2、全班交流,说说哪些句子不太好读?师相机指导,请学生互相纠正,全班练读。

  学生朗读预设

  易错的字音:雪骤(zhòu) 何所似(sì)

  差(chà)可拟(nǐ) 即(jí)

  句子: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即/公大兄/无奕女。

  3、指名读全文,齐读全文。

  三、小组合作,疏通文意。

  1、回忆以往学*古文,是怎么理解文意的?(读中理解,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

  2、运用以上的方法,自己默读文章,试着想一想文章讲的是什么意思?在读不懂的句子后面划“?”

  3、小组合作交流,重点交流自己不懂句子。

  4、在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之后,全班交流:还有哪些问题或疑惑?

  预设:俄而雪骤。

  师引导:你还听过哪些带“骤”的词语,比如:骤雨,骤降,大胆猜想雪骤可能是什么意思?借助注释,知道“俄而”是什么意思?那么“俄而雪骤”连起来怎么解释呢?

  即公大兄无奕女。

  师引导:智力的“公”指谁?(谢安) 无奕女又指谁?为什么叫谢道韫为无奕女?

  5、 用自己的话讲一讲文章的主要内容。

  6、 用一句话概括这篇古文的主要内容。

  四、突破难点,感受智慧。

  1、课件出示兄子和兄女的话。展开辩论,说说你更欣赏谁的比喻,为什么?

  2、读文章,想一想谢太傅更欣赏谁的回答,从文中找出根据。(谢道韫回答之后,谢太傅大笑;文章最后介绍谢道韫的身份,这都说明谢太傅更加欣赏侄女谢道韫的回答。)

  五、大胆想象,运用表达。

  1、通过*时的观察,你觉得雪还像什么?

  2、小组合作,试着用文中的句式来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差可拟。

  未若____________因风起。

  3、学生交流*时积累的咏雪名句。


硫酸的教案 (菁华3篇)(扩展5)

——围棋的教案 (菁华3篇)

  设计思路:

  围棋是*古代文明发展史最璀璨的明珠,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围棋教案。它不仅能开发幼儿的智力,同时我们通过围棋活动来培养幼儿的品行。在我园,围棋教学作为园本课程研究,致力于将围棋文化深深扎根于幼儿园各领域教学中。我们园内的孩子人人普及围棋知识,这为营造围棋文化创造了好条件。大班的孩子接触围棋已经有两年之多,早已学会两两对羿,有的发展迅速,有的发展较弱,但对围棋都有蛮多的认识。本次活动设计不仅通过形象的故事让幼儿将学*的难点消化,更培养了幼儿喜欢棋,爱下棋的积极性。

  活动目标:

  1.在认识真眼和假眼的基础上进一步判断活棋和死棋。

  2.通过故事理解活棋和死棋的涵义,知道有两个以上真眼组成的棋形是活棋。只有一个真眼,其余都是假眼组成的棋形是死棋。

  3.能正确区分活棋和死棋,并试着在棋盘上摆一摆。

  4.在围棋活动中培养幼儿独立思考、耐心、坚持的品质。

  活动准备:

  1.大棋盘,磁性围棋子。

  2.每两个幼儿一副围棋。

  3.故事图片。

  4.棋形1、2、3、4、,巩固练*题人手一份。

  重点、难点:让幼儿通过故事理解活棋与死棋的区别,并能准备判断。

  活动过程:

  (一)复*真眼与假眼

  摆出几种棋型,请小朋友看看是真眼还是假眼.

  (分析:巩固前面学的,为新授知识做必要的铺垫,让幼儿在能正确区分真、假眼的基础上去判断活、死棋,教案《围棋教案》。)

  (二)导入

  1.教师故事导入:三只大灰狼没有吃到猪宝宝,回去以后越想越生气。晚上,它们带着一群狼来到猪大哥的房子周围,一群狼一起使劲,把猪大哥的房子推到了。猪宝宝们赶紧逃命,跑回了猪妈妈那儿。大灰狼们又围住猪妈妈的房子使劲推。但房子一动都不动。猪妈妈的房子很牢固,因为她的房子有两个房间。大灰狼没办法,只好饿着肚子回去了。

  (分析:运用生动形象的童话故事来阐述围棋内容及规则,不仅孩子乐于接受,也能让他们在故事中快乐的学棋。若有条件的还可用课件或动画播放,效果会更好。)

  2.提问:为什么猪大哥的房子被推倒而猪妈妈的房子没有推倒呢?(猪大哥的房子只有一个房间不牢固,猪妈妈的房子有两个房间牢固。)

  (三)真眼与活棋

  教师:在棋盘上,我们棋宝宝的"房子"也有牢固的和不牢固的,不牢固的"房子"就像这样的棋形。

  (1).出示棋形1

  如图:黑棋被白棋包围了,黑棋只有一个真眼,就像猪大哥的房子只有一个房间所以不牢固,要被大灰狼给推倒。而棋盘上白棋只要下在A点就可以把黑棋全提走。只有一个真眼的棋形就是不牢固的"房子",那怎么在棋盘上做一个牢固的"房子"呢?(引导幼儿说出要做一个牢固的"房子"就要做两个真眼)

  (分析:用一个房间来比喻最基本的死棋。形象的比喻让幼儿更好的理解死棋)

  (2).出示棋形2

  引导幼儿观察棋形,看看有几个眼?都是什么眼?

  教师:黑棋有两个真眼,就算被白棋围住了也不怕,因为A点和B点都是白棋的禁入点,白棋不能进去,将黑棋提走,所以黑棋就是牢固的"房子"。

  教学内容:

  叫吃的技巧

  教学过程:

  1、围棋常识—业余围棋的级位和段位参见教材,并介绍我学区级段位评定办法。

  2、热身:组织学生在棋盘上摆棋子,方法参见第4课。(这次故意把扭十字摆到二三线上)

  3、讲授新知

  1、叫吃的技巧:向一路线叫吃。

  老师:同学们注意一下,老师今天摆出的扭十字图形是在靠*边的位置。棋盘最边上的线叫作一路线,要注意棋盘上有四条一路线。以此类推,棋盘上的线从外向内分别是二路线、三路线、四路线......

  同学们看,扭十字图形中的这颗白棋还有两口气,黑棋能不能吃掉它呢?黑1叫吃正确,把对方的棋子往一路线赶,是正确的叫吃方法。黑1叫吃后,白2如果逃子,黑3再叫吃,白棋跑不掉。可是如果黑1走在这里是错误的,这样捉不住白棋,白2以下可以逃出去。

  2、叫吃的技巧:向自己棋子多的方向叫吃。

  老师:再来看,老师重新摆出的图形。图形中的这颗白棋还有两口气,黑棋能不能吃掉它呢?黑棋在远处的棋子很有用,黑棋可以利用这些棋子捉住白棋。黑1叫吃正确,把对方的棋子向自己棋子多的方向叫吃,是正确的叫吃方法。如果黑1走在这里,是错误的,这样捉不住白棋,白2可以逃出去。

  3、课堂练*

  适当取材教材76—79页。

  自由对局

  严肃强调纪律的前提下,巡视指导学生对局。(组长帮助发棋盒,老师监督)

  结束语

  老师:对局结束,双手放在膝盖上。胜利的同学不能骄傲,失败的同学也不要气馁。用黑棋的手黑子,用白棋的白子。(组织组长帮助收棋具)请跟老师再来唱一遍今天的儿歌“下棋前,先*;对局前,先行礼。/坐端正,落子雅;轻落子,不出声。/胜不骄,败不馁;对局完,收棋子。”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下棋也要像上课一样有礼貌的地进行。再见!

  一、设计意图:

  棋类特色教育是基于发展幼儿素质的教育理念为目标,以积极诱发为主要教育手段来开展活动的。围棋教学活动相对于幼儿园的其他活动,是比较枯燥、抽象的内容,围棋中的棋赛介绍更是如此。那么如何在这样的围棋教学活动中来充分发挥幼儿学*的主动性、积极性,让幼儿主动地活动呢?结合我们大班棋类教育研究课题“幼儿竞争意识的培养”这样的内容,我尝试让棋类环境发挥教育功能,以环境来激发幼儿的'学*兴趣,开展系列棋类活动。

  在最*的一段时间里,我充分发挥家庭的重要合作作用,请孩子们和父母一起收集有关围棋赛事的图片资料,孩子们也从父母那里了解了围棋棋赛的知识,积累了更多的经验,他们把收集到的资料带到幼儿园里和同伴一起分享,我和孩子们还一起把这些资料分类,在活动室内布置了多个棋赛版面,创设了与教育相适应的棋类环境,因为是孩子们自己收集的材料,他们特别兴奋,在午间、区域活动时间、吃点心、晨间等时候都会围着那几块版面,津津乐道地谈论他们所了解的、感兴趣的话题,在他们的相互交流,看看、说说、聊聊的过程中孩子们获得了初步的经验,今天的这个活动就是在此基础上进行的,老师仅是给孩子们提供了一个相互分享经验,相互交流的*台,老师在活动中所扮演的角色也只是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活动中,主动权在孩子们手中,幼儿在其中大胆地说、大胆地谈,获得更多的信息与经验。当然,围棋棋有其独特的地方,如:棋赛的冠名权、参赛国、每一个棋赛不同的特点等,对这些问题的了解,将贯穿于整个活动之中。同时,通过了解这些棋赛中*棋手在比赛中的情况,还让孩子们也来进行一个小型的棋赛,在下棋过程中学*那些围棋高手们胜不娇,败不馁的良好品质;学*他们敢于向强手挑战,培养孩子们初步的竞争意识,同时向他们学*为国争光的精神。

  二、活动设计

  (一)活动目标:


硫酸的教案 (菁华3篇)(扩展6)

——夏至的教案 (菁华3篇)

  活动目标

  1.了解夏至节气时影子是最短的这一特点。

  2.了解影子长短、大小变化的规律。

  3.进行手影表演,锻炼手部肌肉。

  活动准备

  手电筒、手影表演视频

  活动过程

  1.介绍夏至节气知识

  据说夏至是最早被确定的节气,因为先人采用土圭测日影,发现在这一天同样时间太阳照射下的影子长度最短。这是为什么呢?原来是因为地球是个球形,表面是由弧度的,太阳直射点的变化造成了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夏至这一天,太阳直射点达到北回归线,是最接*我们的时候,所以这一天太阳高度角最大,同样时间太阳照射下的影子也就最短。

  2.做实验证明光照角度和影子长短、大小之间的关系

  ——小朋友们观察过我们的影子吗?有什么发现?

  ——影子是我们的好伙伴,总是跟在我们身后,但它也很调皮,常常会变化自己的长短、大小,小朋友们知道它是怎么做到的吗?

  (1)将铅笔竖在桌上,手电筒先从侧面照射,请小朋友们观察影子的长度,逐渐将手电筒太高,观察影子长度的变化,让小朋友们发现光照角度越小影子越长,光照角度越大影子越短。

  (2)将手电筒固定在桌上,向墙面照射,手在墙面和手电筒之间来回移动,观察影子的大小变化,让小朋友们发现物体离光源越*影子越大,离光源越远影子越接*物体实际大小。

  3.观看手影表演

  (1)——影子真是太调皮了!不过他却是我们的好伙伴,有这么一群人和影子的关系非常好,还能让影子来表演节目呢!

  (2)教师播放手影表演视频

  4.进行简单的手影表演

  (1)小朋友们,看了这些哥哥姐姐们影子的表演,你们想不想来试一试呀?只要好好了解影子,你们也能成为很好的朋友哦。

  (2)展示几个手影动作,请小朋友们练*

  (1)教师请几个小朋友上台来用手影表演一个故事,要注意动物的大小

  5.活动结束

  故事参考:想飞的小象

  有一只小象,刚刚生下来。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有一天,象妈妈带他到河边,他看见了河水和高山。小象说:"世界真大呀!"这时,一只小鸟在天空中飞来飞去。

  小象想:"要是我也会飞,可以看更多的东西,多好呀!

  小象爬到树上学飞,"哎哟"一声,摔了一个大跟头。

  小兔子看见了说:"小象,我们有自己的本事。我不会飞,可是我会打洞。"

  山羊说:"我也不会飞,可是,我能爬上陡峭的悬崖。"

  乌龟说:"我不会飞,可是,我会游泳。"

  爸爸妈妈对小象说:"我们大象力气大,这是小鸟不能比的。"

  小象明白了,他跟着爸爸妈妈运木头。他用长鼻子一钩,大木头就搬走了。大家都喜欢他。小象说:"我是小象真幸福。"

  活动目标

  1.了解夏至要吃面食的*俗。

  2.了解有哪些小麦制品。

  3.发挥想象力,夏至面里有什么,锻炼幼儿动手能力和创造性。

  活动准备

  一碗面的简笔画,并打印,每人一张,彩笔、剪刀、双面胶

  活动过程

  1.介绍夏至吃面食的*俗:

  夏至时新麦收获,各地食俗虽有差异,但吃面却是共同的。史料记载,我国汉代就有过夏至节的*俗,食面也有尝新的意思。像是北京冷淘面、四川担担面、无锡人早晨吃麦粥、中午吃馄饨,江南地区还有麦粽、夏至饼。所谓夏至饼就是擀面为薄饼,烤熟,夹以青菜、豆荚、豆腐、及腊肉等,祭祖后食用。其实夏至饼里并没有指定的馅料食材,只要是开胃消暑的,都可以加到饼里做馅料。

  2.了解有哪些小麦制品

  (1)——小朋友们,你们见过小麦吗?它是长什么样的呀?(教师出示图片)

  (2)——那我们*时吃的面食是像小麦这样硬硬的黄黄的吗?

  (3)——其实啊小麦首先被制成了又白又细的面粉才能被我们广泛使用。那小朋友们知道哪些东西是由面粉制成的吗?我们刚才在介绍夏至吃的面食时已经提到很多了,有小朋友能回忆一下吗?还有其他的吗?(面条,面皮,面饼,面包,蛋糕)

  3.夏至要吃夏至面

  (1)面条也是用小麦做成的,是我们夏至节气要吃的主要食品之一,有一句话叫“冬至饺子夏至面”,也有说“吃了夏至面,一天短一线”,今天我们的面条已经准备好了,但是光吃面条有些单调,小朋友们来动动脑筋,想一想面条上可以加点什么菜呢?

  (2)请小朋友们把你能想到的菜画出来,剪下来,然后贴在这碗面里吧。

  (3)教师分发打印好的面条简笔画。

  (4)小朋友们自由发挥,教师对需要帮助的小朋友进行指导。

  (5)请完成图画的小朋友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说说画的是什么,为什么画这些菜。

  (6)教师给予优秀作品的小朋友奖励。


硫酸的教案 (菁华3篇)(扩展7)

——掌声的教案 (菁华3篇)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人与人之间都需要关心、鼓励。要主动的关心、鼓励别人,也要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感受小英在掌声前后的变化以及掌声的内在含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一首关于掌声的歌曲动听悦耳,就让我们踏着音乐的节拍继续走进关于掌声的故事,相信你会有更多的感想。齐读课题。

  2、通过上节课的学*我们知道掌声它代表着欢迎,饱含着鼓励,还曾经改变了小英的生活。这不,事隔多年后,小英写来了一封信。(媒体出示来信)指名读。

  教学反思:一开始自己有些紧张,觉得说话都不流利。虽然设计的语言较美,但叙述的过程中缺乏情感。所以当周怡站起来朗读这封信的时候,竟不知用什么话来评价她。

  二、前后对照,感受小英变化

  1、学*第1自然段。

  过渡:小英感谢掌声,因为掌声改变了小英,让我们一起走进小英的生活,看看以前的小英是个什么样的孩子?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1)指名回答并板书:忧郁、自卑(媒体出示画面)

  (2)同学们体会得真好,你们是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这一点的呢?指名说。

  (3)你能把小英的这种心情读出来吗?指名读。评价。

  把小英的忧郁、自卑,通过朗读表现在你的脸上,溶进你的声音里。齐读。

  2、学*第5自然段。

  过渡:因为身体的残疾,以前的小英孤独自卑、忧郁沉默,对生活失去了希望,我们再来看看现在的小英发生了什么变化?(媒体出示画面)小组读第5自然段。

  (1)指名回答并板书:活泼、自信

  (2)你从哪里体会到的?指名说。

  (3)这个省略号里会写些什么?指名回答。

  (4)真替小英的变化感到高兴呀!你们能把她的活泼开朗读出来吗?齐读。

  3、(媒体展示画面)以前的小英忧郁自卑,现在的小英活泼自信,能从你们的朗读中把这种变化表现出来吗?(女生读第1自然段、男生读第5自然段。)

  4、小英的变化真大呀!是什么改变了她?所以,她最想说的是——(媒体展示来信)小组读。

  教学反思: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为下面领会主题作准备的。虽然组织学生细细地朗读体会,引导学生从省略号入手展开想象,并找出重点词句进行分析理解,但总觉得有些欠缺。

  第一是把第3个环节的对比朗读和第4个环节的再读来信都遗忘了。第二没有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展开联想:如在教学以前的小英时,可以设计“当同学们交流时,小英默默地坐着;当同学们游戏时,小英默默地坐着”。教学现在的小英就可以顺理成章地设计,“当同学们交谈时,小英 ;当同学们游戏时,小英 ”。

  这样学生的体会会更深,感情会更丰富。对比朗读时,情感会自然流露,对掌声的作用会有更深的领悟!

  三、感悟重点,领会掌声内涵

  过渡:真是没有想到,掌声拥有这么神奇的力量,会改变一个人,让我们回到那次难忘的演讲中去。

  (一)掌声前。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2、3、4自然段,用——画出掌声响起前描写小英的动作、神态的句子。细细地体会小英的内心。

  2、生默读课文,边读边划。师巡视指导。

  3、交流。

  4、研读三句话。(媒体相机点击句)

  (1)指名读第一段话。思考:小英为什么立刻把头低了下去?在这一刹那,小英首先想到的是什么?男生齐读

  (2)指名读第二段话,注意体会带点的词语。

  “犹豫”是什么意思?小英犹豫什么?小英想上去吗?为什么?小英能不上去吗?为什么? 因此,从“慢吞吞”、“眼圈儿红了”你们体会到小英的内心是多么的——(生答:痛苦、无奈)。女生齐读。

  (3)师:在万般无奈下,在无比痛苦下,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小英终于——(引读)。

  (媒体出示)同学们,如果你就是小英,小英一边慢慢地走着,一边想: 。

  (4)齐读大屏幕上的三段话,好好体会小英内心的那种自卑、痛苦和无奈。

  (二)、掌声时。

  1、就在小英万般无奈之时,小英听到了什么?(生答:掌声)请快速默读第四自然段,用波浪线划出描写掌声的句子。、掌声一共响了几次?

  2、指名读第一次掌声。(媒体相机点击句子)

  (1)就在小英刚刚站定的那一刻,不知是在谁的带动下,骤然间响起了一阵掌声。那掌声热烈、持久,小英感动得流下了眼泪。

  “骤然间”你能换个词吗?

  好的,你们现在就是小英的同学,请鼓起热烈、持久的掌声!

  这真是热烈、持久的掌声呀!你们想通过掌声告诉小英什么呢?指名说。(鼓励、肯定

  请女生读读这句话,把同学们的鼓励、小英的感动都读出来吧!齐读。

  3、指名读第二次掌声。(媒体相机点击句子)

  (2)当她结束演讲的时候,班里又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

  什么叫“经久不息”?“经久不息”的掌声响起来!

  这一次你想通过掌声对小英说什么呢?指名说:肯定、夸奖、赞扬。

  如果你就是小英,听到这样的掌声,你想说什么?指名说

  但是她什么也没说,她只是——(引读:小英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在同学们的掌声里微笑着走下讲台。)

  此时真是无声胜有声啊!你的内心和小英的内心一样吗?请把你的感受表现在你的脸上,溶进你的声音里。谁愿意再读这句话?(指名读、评价、齐读)

  1、多么可爱的同学,多么美妙的掌声,就是这充满鼓励、满含夸奖的掌声(板书:鼓励、夸奖)使小英从一个忧郁孤独的孩子变成了一个活泼开朗的阳光女孩,她被深深地感动了,有多少话要说,千言万语,万语千言全都融进了她的信中——(媒体出示来信)范读来信。

  大家都被感动了,来,让我们也满怀激情一起读一读小英的心声吧!齐读。

  教学反思:

  在前面对比感悟的基础上,我想在这一部分掀起一个高潮。两次自读课文找句子,希望学生能独立阅读、独自体会、真切理解小英在掌声响起前的神态、动作所包含的内容。同时也希望学生通过找句子,感受两次既相同而又有些不同的掌声。

  可是在教学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那就是自己的语速过快,从而准备分两次找句子的想法却误读成“一团和气”:“自读课文2、3、4自然段,把描写小英神态、动作的句子用划出来。”当我在巡视的过程中,我发现很多的同学都把掌声响起后小英的句子也划了个够。

  更出乎意料的是马路遥一站起来就滔滔不绝,把两次该找的都一股脑儿地全公布于众了。本来我也试图缓一缓马路遥的节奏,可她拿着书本根本不与你交流,也根本没有一个停顿,超前地完成了我的预设。真是厉害!

  接下来,只好识趣地按部就班了!虽然课前只是让学生多读课文,也没有去作什么铺垫。但学生们很撑门面,知道有老师来听课,心里也想表现好些。所以在通过重点词句体会小英的内心、通过掌声感悟同学们的内心这两个环节,孩子们很投入,说得也都到位了。倒是我显得幼稚了,面对学生的精彩发言有些意外,有些迟钝!总是几句干巴巴的评价语。

  由于上午已经在其他班级试上了一遍,当时觉得时间很紧凑,所以这一部分乃至前面第二部分的教学过于仓促,读得还不够充分。没想到这节课中,讲完这段内容的时候,发现时间居然还有很多。本来想重新组织学生把课文的第四自然再细细地诵读一番的,不知是因为顾及课件还是一念之差,居然把话题直接引到了下面一部分。

  四、总结升华,品味文章主题。

  过渡:多么美好的掌声,作者也为之动容,写下了一段感人肺腑的话。

  1、(媒体出示:是啊,人人都需要掌声,特别是当一个人身处困境的时候。让我们珍惜别人的掌声,同时,也不要忘记把自己的掌声献给别人。)生齐读。

  2、让我们把它深深印在脑海里。再次朗读。

  3、是啊,这包含了鼓励、关爱、夸奖的掌声使小英鼓起了勇气,这掌声改变了小英的一生。这掌声就是一首动听的诗,让我们在音乐的伴奏下一起来诵读一首关于掌声的小诗吧!(媒体出示句子)齐读小诗。

  掌声是一首美妙的歌,

  能唤起人们的勇气!

  掌声是一朵芳香的花,

  花香能够使人振奋起来

  掌声是一轮早晨的太阳,

  能给我们带来一缕阳光!

  掌声是一把钥匙,

  可以打开勇气的大门!

  掌声是一片宽阔的海洋,

  能把害羞淹没!

  掌声是闪闪的星星,

  能把孤独的黑夜照亮

  ……

  4、读到这里,同学们,你们觉得掌声仅仅是鼓掌的声音吗?它还是什么?指名说。在我们的生活中,掌声无处不在,你得到过别人的掌声吗?当时有什么感受?你曾把掌声送给谁?为什么?指名说。

  5、其实这掌声就是一种爱!(板画:心形)在生活中爱的方式还有很多种:爱是一阵热烈的掌声,爱是一句友善的讲话;爱是雨中的一把小花伞,爱是夏日一缕清凉的风。让我们大家都奉献爱,珍惜爱吧!(媒体出示: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让我们拿起书本,在音乐伴奏下,有感情地读最后一自然段,把你的感受表现在你的脸上。

  6、同学们今天上课表现很出色,把掌声送给自己送给同学!也把这感谢的掌声送给后面的听课老师吧!让我们把掌声献给别人,献给自己,献给多彩的生活吧!

  教学反思:

  课前我一直在思考:应该怎样创设情景,创设一个学生想说、会说的情景,学生能在这一情景中结合自身实际谈对掌声的理解。于是配乐诵读关于掌声的一首诗便运应而出了。但学生们不适应这种诗化的语言,不知该用什么样的语言描述自己朴素的想法。

  于是便出现了这样一个场面:音乐中,我一次次地引导、启发:“掌声是一首动听的诗,掌声是同学递过来的一块橡皮,掌声是父母的一声叮咛,掌声……”音乐声中,我在娓娓叙述,我在耐心等待……一只、两只、好几只小手勇敢地举了起来。学生的理解让我惊喜:“掌声是爸爸妈妈的关爱。”“掌声是从地上捡起一张纸片。”“掌声是对同学的一种鼓励。”“掌声是一种伟大的力量。”……

  多么可爱的学生,多么纯真的回答,于是同学们的掌声送给了那些出色的学生。我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掌声不仅要送给优秀的学生,更要送给那些暂时落后的或是有困难的学生。

  堂留给我的思考:

  1教学的语言应该有条理性、评价的语言要有针对性、生动性。

  2、怎样正确对待预设与生成的问题,从而有机地控制教学的节奏,适当调控课堂的容量。

  3、教学资源的开发与整合也是值得我好好思考的问题。

  当然我更希望通过课堂,能发现自己的缺点,从而对症下药,努力学*,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最终能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理解“山洪一样的掌声”是怎样暴发出来的。

  2、理解深刻句子的含义,概括中心。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08年5月12日我国四川省汶川市发生的特大地震吗?当时汶川人民伤亡惨重,我们的*不顾危险第一时间感到灾区,废寝忘食的指挥工作。你们说他是不是人民的好*?其实*还有一位人民的好*,大家猜猜是谁?对,就是我们的*。今天我们就共同学*一篇关于*的文章,看看他为何是值得人民尊重的好*。

  二、教学内容

  1、生字词

  2、熟读课文,概括文章大意。

  3、深入分析课文。

  分段:第一段(1自然段)第二段(2-35段)

  第一段: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1966-3-8)、地点(河北邢台),作者交待了什么事件?(发6、8级地震)

  第二段:a、邢台地震,人员伤亡惨重,按理来说灾区人民应该沉浸在悲痛之中呀,但作者为何说:“邢家寨猛然间从地震后的悲痛气氛中挣脱出来”呢?

  (答案:其实作者是借这句话表明*在人民心中的崇高地位,灾区人民本来是很悲痛的,但听说他们最敬爱的*要慰问,就暂时忘记悲伤。)

  b、邢台地区当时的环境,大家找一找哪些是描写环境的?作者不止一次描写了环境,而且还是相当恶劣的环境,同学们思考一下这是为什么?

  (起烘托作用。环境越是恶劣就越能体现人物的品格)

  c、那么在文中主要提到哪些人物?(县委*张建、*、灾区人民),那么县委*张建的工作是什么呢?(安排*与群众见面),找找关于张建的动作、心理、语言描写。

  (1)心理描写:“急匆匆”:说明他急于安排*和群众见面的事,同时也表明他内心的激动。

  (2)“*台设立问题”,“揪心”:张建为什么会感到揪心呢?

  (用心理描写展现了县委*张建的矛盾心理,表现了他时刻想着群众又十分爱戴*的心理)

  (3)“心头一热”:写出了张建的高兴与感动,为解决难题而高兴,为百姓的质朴而感动。

  d、对于*的神态描写——眉毛。

  “骤然”“双眉拧成一条线”“目光盯在张建脸上”表明*发现问题的严重性。“拧”“盯”表现了*的不满,他的心理想着群众的冷暖,可是他看到的却是几千群众迎风而坐,他心里怎能好过?

  “眉毛抖动了一下”表明*为不能改变,目前的状况而着急,*马上有想到另外的办法。

  语言描写:

  (1)“同志们,现在请你们听我的口令”“向后转”(这个口令充分表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着想)

  (2)“请坐”虽然短短的两个字,却饱含深情,有慰问、有感动、有尊重。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识10个生字,会写13个字。理解生词意思。

  3.通过本课的学*,懂得人与人之间需要尊重鼓励,要主动去关爱别人,特别是对身处困境的人;同时也要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正确地看待自己。

  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感受英子在掌声前后的变化。

  2、通过语言和动作的描写来体会英子的心里变化。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探究

  提出预*要求:

  1、自由读文熟悉本课生字生词。

  2、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检查预*:

  (1)、(出示词语,指名认读)看谁读得又快又准。

  落下残疾 犹豫 骤然间 镇定 情绪 身处困境

  讲述 结束 珍惜 鞠躬 忧郁 舞蹈 慢吞吞 经久不息

  (2)、反复认读,齐读。

  4、提问,指名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合作交流

  读课文,读出不理解的词

  1、默读,不理解的词划下来

  2、全班交流

  A、骤然间:说明快、突然响起的掌声

  B、经久不息:找句说词意“热烈持久”、“渐渐*息”、“掌声里走下……”;“不息”是指什么?

  C、身处困境:联系生活如缺钱、犯错误、生病、文中谁身处什么困境?

  D、残疾:文中指生病落下不方便走路的缺陷

  E、犹豫:拿不定主意,她在想什么?

  F、忧郁:找个近义词来替代,反义词呢?体会孤寂引读1段

  3、感知大意,切入掌声

  讨论交流:掌声对小英有什么作用?

  A、“鼓励她站起来了”(掌声表扬)

  B、文中怎么说——鼓起了——生活的勇气

  C、不再忧郁变得——活泼开朗

  D、齐读第5段体会

  4、师小结:掌声的作用真不小,竟然使一个忧郁自卑的姑娘变得活泼开朗,我们下堂课再继续进行交流。

  第二课时

  继续合作交流

  (一)学*第一自然段

  1、《掌声》这篇课文。这篇课文主要写的是谁吗?(小英)

  2、小英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

  我们读出了什么样的小英?(自卑、忧郁、孤单、沉默,板书:自卑忧郁)

  从哪看出小英很忧郁?

  3、是什么原因让小英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

  4、那时的小英内心一定十分地痛苦、忧伤、寂寞。当小英默默地坐在教室一角时,她心里会想些什么?

  指名说一说。

  5、小英忧郁、自卑、沉默的样子,你能读出来吗?指名读,把小英的心情读出来。评读。齐读第一自然段。

  (二)学*课文二、三、自然段。

  1、默读第2、3自然段,边读边画出描写小英的句子,想想现在的小英会想什么?


硫酸的教案 (菁华3篇)(扩展8)

——春的教案 (菁华3篇)

  【设计思想】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是洋思教学经验的核心。在讲授《春》一课时,应以这一思想为指导,从学生的自学讨论和口头训练入手,分层设置思考题,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在景物描写中抒发的感情,学*写景状物的一般方法,活跃学生的思维,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兴趣。在各个学*环节中,应该本着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让学生主动的想、主动的说、主动的学、主动的练,把学生的自主学*与教师的精讲点拨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主动性,使他们在不断尝试与练*中享受到成功的乐趣。同时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课的特点,应该把重点放在了整体感知课文、语感的培养和读写结合上,加强对学生的综合训练,突出重点,锻炼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使学生牢固的掌握所学知识,并把它们灵活的运用到自己的实际写作中去,做到学为所用。

  【教学过程】

  一、准备练*,导入新课,出示学*目标

  师:一年之计在于春,我们都热爱春天,向往春天。这里我用投影给大家展示出一幅春天的美丽画卷,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把春天描绘出来吗?(教师多媒体展示)

  生:(口头描绘)。

  (学生的口头描述有助于锻炼他们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同时自然的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说得都很好。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春》,体会一下朱自清先生是如何描绘春天的?

  板书课题和作者,并用投影出示

  教学目标:

  1、学*细致观察、抓特征写景的方法。

  2、理解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的作用。

  3、体会在景物描写中抒发的感情。

  二、学生自学,尝试感知与分析

  1、教师范读课文,同时要求学生体会本文的思路。

  (范读课文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有助于整体的感知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2、出示第一组尝试题,学生初读课文后回答问题,理清思路:

  ⑴全文由几个部分组成?

  ⑵文中哪些词语最能突出盼?

  ⑶作者在文中描绘了春天的哪些景物?

  ⑷在景物描写中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这种感情集中表现在哪里?

  ⑸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思路是怎样的?

  (这一组尝试题,能引导学生自学课文,整体感知内容,并锻炼他们的概括能力。)

  3、出示第二组尝试题,学生深读课文后分组讨论,重点分析春风图。

  ⑴作者抓住了春风的什么特征?体现在哪里?

  ⑵作者调动了人们的哪些感官,把无形、无味、无色的春风写得有声有味,有情有感?

  ⑶你认为文中哪些词句运用的最好?好在哪里?

  ⑷在对春风的描绘中抒发出作者怎样的感情?

  学生先朗读,再讨论,后背诵。教师加以精讲点拨,并指导本段的朗读。

  (学生的朗读、讨论与教师的精讲点拨相结合,有利于学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为读写结合打下基础。)

  三、反馈练*

  学生分四组讨论其余四幅图画,教师适当点拨,并用投影出示要求:

  1、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

  2、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3、抓住了景物的什么特点?

  4、弄清描写的顺序、角度?

  5、重点分析写得精彩的一两个句子。

  (这是一次集中的反馈,锻炼了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也便于教师查漏补缺,使学生全面、牢固的掌握知识。)

  师:通过以上的学*我们可以看到,作者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幅春天的绚丽画卷,描绘了春回大地、生机勃发的动人景象,赞美了春的活力带给人以希望和力量。全文充满着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给人以美的熏陶。同学们,你们学了这篇课文后有什么收获?能不能总结出写景状物的一般方法?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及时启发后,出示投影。

  写景状物的一般方法:

  倾注感情,选取景物

  细致观察,找准特点

  调动感官,展开联想

  顺序合理,语言优美

  (师生共同对所学知识做出归纳,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锻炼他们的思维加工能力,同时对本课知识的掌握情况也是个很好的检验。)

  四、限时作文练*

  题目:秋

  要求:

  1、描绘有代表性的一种景物即可。

  2、运用写景状物的一般方法。

  3、字数在150字左右。

  用投影出示几幅秋天的图画,供学生参考。

  (片断写作练*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做到学为所用,把课本中学到的知识运用到自己的实际写作中去,锻炼他们快速立意、构思、成稿的能力。)


硫酸的教案 (菁华3篇)(扩展9)

——电流的教案 (菁华3篇)

  教学目的

  1.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导体中的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定量关系;

  2.使学生了解控制变量的方法,通过实验来研究一个量随两个量变化的关系。

  教学仪器

  演示器材 干电池8节、演示用电流表和电压表各1只,2.5V、6.3V小灯泡各1只,灯座2个,开关2个,5欧、10欧、20欧电阻各1只,滑动变阻器1只,导线若干,挂图,投影仪,投影幻灯片若干张。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前面我们学*了电流、电压、电阻的有关知识,那么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有没有关系?请看下面的实验。

  1.演示

  小结用两节干电池、灯泡较亮,电流较大。说明通过一个灯泡的电流跟加在它两端的电压有关。

  2.演示

  小结 “6.3V”灯泡较暗,电流较小。灯泡不同,电阻一般不同。说明在电压一定时,小灯泡的电流跟电阻有关。

  3.引入 实验告诉我们:通过导体的电流大小跟导体两端的电压和导体的电阻有关,本节将研究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

  板书

  第八章 欧姆定律

  第一节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

  进行新课

  今天我们用实验来研究电流跟电压、电阻间的定量关系。

  用实验研究一个量随两个量变化时,要保持一个量不变,研究另外两个量之间的关系,这是研究物理问题的一种有用的方法。

  1.设计实验电路

  2.让学生按电路图连接实物电路图

  (一)研究电流跟电压的关系

  目的 保持电阻不变,研究电流跟电压的关系。

  步骤 1.按图连接电路(R=10欧)(R调到最大位置);

  2.调节变阻器使导体两端电压分别为U=2V、4V、6V时,分别读出A的数值,填入表中;

  3.实验完毕,断开开关,保留电路。

  操作 老师请学生协作按实验步骤进行实验。将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投影到屏幕上,使全班同学读数。

  记录 条件:R=10欧(保持不变)

  ∴I与U成正比。

  板书 结论:在电阻一定的条件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二)研究电流跟电阻的关系

  目的 保持电压不变,研究电流跟电阻的关系。

  步骤 在电路中换用不同阻值的定值电阻,使电阻成整倍数变化(5欧、10欧、20欧)。调节变阻器,使电阻两端的电压保持不变(U=4V),读出电流表对应的数值填入表中。

  操作 老师请学生协作按实验步骤进行实验。将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投影到屏幕上,使全班同学读数。

  记录 条件:U=4V(保持不变)

  ∴I与R成反比。

  板书 结论:在电压不变的条件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小结 今天我们通过实验得出电流跟电压、电阻间的定量关系为:

  1.电流跟电压的关系为:R一定时,电流跟电压成正比。

  2.电流跟电阻的关系为:U一定时,电流跟电阻成反比。

  布置作业

  1.复*本节内容

  2.补充练*:

  1.下表是某次实验记录表,其中有些数据未填,请补充完整

  R=5Ω

  结论:

  U=3伏

  结论:

  2.一段导体两端的电压为1.5伏时,导体中的电流为0.3安。如果电压增大到3伏,导体中的电流变为多大?

  3.电压保持不变,当接电阻为10欧时,电路中的电流为0.2安。如改接电阻为30欧时,电路中的电流为多大?

  注:本教案依据的教材是人教社初中物理第二册。

  一、 预*目标

  1、 知道描述交变电流的相关物理量

  2、 知道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二、 预*内容

  表征交变电流的物理量


硫酸的教案 (菁华3篇)(扩展10)

——画画的教案 (菁华3篇)

  画画彩虹小班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观察、欣赏彩虹的形状和色彩,感受大自然的美,激发涂画彩虹的兴趣。

  2、学*用红、橙、黄、绿青、蓝、紫等色彩涂画彩虹。

  3、学*耐心、有序地进行操作。培养细致的工作态度。

  【活动准备】

  1、课件:图片-彩虹

  2、涂色:彩虹

  3、幼儿用彩色笔

  【活动过程】

  一、引发兴趣,启迪思维。

  1.欣赏有关彩虹的图片,说说在哪里见过彩虹,它是什么形状的?

  2.引导幼儿想想彩虹有哪些颜色?

  请幼儿互相议论彩虹有些什么颜色。

  二、交代要求,幼儿涂画,教师指导。

  1.启发幼儿想想:

  离太阳*的用什么颜色?

  把色彩排列好,然后用一种颜色涂画一条色环。

  2.想想怎样可以把颜色涂得均匀,又尽量少涂出界外。

  3.鼓励幼儿做事要耐心、认真,有始有终。

  三、评价作品

  欣赏所有作品,请涂色好的幼儿介绍自已是怎么涂画的。

  (从方向、力度等方面引导)

  鼓励本次活动有进步和能耐心细致操作的幼儿。

  教学目的:

  1、引导同学选用各种工具资料,采用画、撕、剪、拼贴等多种手法进行造型活动。

  2、通过集体作业,培养同学同他人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3、引导同学关注并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具:录音机、水粉、范画、 画挂板、火车图片。

  教学重点、难点:指导同学如何画出被遮挡物体。

  同学用具: :蜡笔、水彩笔、水彩、调色盘。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安宁情绪

  二、导入新课

  1.请同学听录音(火车开来的声音)同时教师出示能拉动的火车列箱,并提问同学听到什么声音,导出题目《乘上列车去画画》。

  三、讲授新课

  1.教师出示贴有一节车箱的挂板,用各种水果贴片进行贴画让同学观察贴的是否正确、合理,并说一说为什么?之后,教师讲解物体的前后遮挡局部的画法,物体在车箱里的绘画顺序是:由下向上画、由前向后画。

  2.教师演示画画箱的车箱画法四句话:

  (1)先画车箱长方形。

  (2)再画车轮小圆形。

  (3)火车铁轨两条线。

  (4)车身图案任你添。

  其中车身图案可以用点、线、面来装饰(注意:自身的本子有多大,车箱的长度画多长。)

  3.启发同学根据教师在黑板上的范画的车箱,自身还能画出什么样的车箱外形。

  4.引导同学发挥想象力把火车箱装满各种货物,并让同学到黑板上来把车箱画满自身喜欢的东西。

  四、同学练*

  1.再次提示同学物体被遮挡局部画法。

  2.教师巡视指导(放音乐)。

  五、课堂总结

  1.再次提示同学作品一个连一个贴在黑板右侧变成一列装满货物的火车,并让同学评说哪个车的好与坏。

  2.教师总结发言,引导同学说一说应把这么多的东西送到祖国四面八方,最后放一段火车渐渐开走的,表示司机叔叔开着火车带着同学的心愿走远。

  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人、火、文、六”4个字。认识两个偏旁竖心旁和春头。

  2、了解“远”和“*”、“有”和“无”、“来”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词。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激发热爱自然和喜爱朗读古诗的情感。

  课前准备

  1、学生到风景优美的地方去游览,让他们看看山、水、花、鸟,亲身感受大自然的美丽。

  2、一幅山水画,认字卡片。

  第一课时

  一、指导看图

  1、激趣:老师带来一样东西,请大家先闭上眼睛,等我数到三下再睁开眼睛。

  (教师边数数,边贴出图画,准备给学生一个惊喜)

  2、指导整体观察图画,学生自由说说第一眼看到这幅画的感

  受。

  3、指导学生按从远到*的顺序,说说图上画了什么。教师相机板书:山、水、花、鸟

  二、学*课文

  1、谈话:刚才我们欣赏了美丽的山水画,现在来学一首古诗吧!

  2、指导熟读诗句。

  a.学生借助汉语拼音练*读准字音。

  b.指名读诗句。师生共同正音,重点指导读准:“远、*、春”“惊、听、声”“色”等前后鼻韵母和*、翘舌音的生字。

  3、理解诗句。

  a.四人小组交流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

  b.集体交流,共同解决疑难。(教师相机板书课题“画”)

  c.猜谜:这是一首谜语诗,请大家猜猜谜底。

  d.结合图说说自己是怎么猜出来的。(相机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一说:“山有色”会是什么颜色?流水会发出什么声音?为什么诗中却说“*听水无声”呢?大自然中的花有什么变化?枝头上的鸟儿见人走*为什么不飞走呢?)

  4、朗读古诗。

  a.师配乐范读。学生闭上眼边倾听边在脑海中层现画面。

  b.指导朗读,读出古诗的韵味。

  c.背诵诗文。

  ◆老师说诗意,学生说诗句。

  ◆依据板书,自己练背,同桌互查。

  ◆指名背诵,齐背。

  5、识字。

  a.读准字音,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

  b.记忆字形,小组讨论:你认识哪些字?是怎么认识的?这些字该怎么记?

  ◆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识记。启发学生发现:“还、远、*”都是半包围结构。

  ◆用熟字变形记忆“人”和“无”;区别“人”与“八”、“人”,“无”与“天”的音形义奢用熟字加笔画记“来”。

  ◆鼓励学生自己想办法认记“看”和“惊”;认识新偏旁竖心旁。

  ◆比较“远”和“*”、“*”和“听”的字形。

  6、写字。

  a.观察生字“人、火”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指导学生按笔顺先书空后练写。

  b.展评。

  7、实践活动。

  回家找谜语,开展谜语竞猜活动

  第二课时

  一、复*导入

  1、开火车认读“惊、无、*、来、还、人”。

  2、读句子找生字朋友,在具体语境中,巩固识记部分生字。如:

  a.春雨细细地下,远山变成了绿色。

  b.我听见小学生在大声读书。

  3、指名背诵课文。

  二、 学*诗句中的几对反义词

  1、理解“远”和“*”。

  a.出示“远”和“*”两个词,让学生指着图,说说谁在“远处”,谁在“*处”。

  b.用“远”和“*”口头造句,在语境中理解词义。如:谁离老师远,谁离老师*;谁家离学校远,谁家离学校*等。

  2、出示诗中另外几组反义词。告诉学生“远”和“*”的意思相反,叫反义词,诗中还有几组反义词,看谁找得又快又好。

  3、扩展练*,说反义词。

  a.完成课后的“我会说”。

  b.四人小组练*说反义词,看哪一组说得多。

  c.小组派代表汇报。

  4、复*巩固。

  做“找朋友”的游戏。把反义词做成头饰,给学生戴上。学生根据自己戴的“词“找朋友”的音乐声中,找到自己的反义词朋友,站在一起,并带读。

  三、指导书写

  1、指导认读“文、六”,说说它们的异同。

  2、观察“文、六”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再按笔顺写生宇。

  “文”的第一笔“点”在上半格的竖中线上,第二笔“横”在横中线上面上半格靠*竖中线处起笔,撇到左下半格,捺比较长。

  “六”的第三笔是“短撇”,最后一笔是“长点”。

  四、举办猜谜竞赛

  在规定的时间里,谁猜得对,猜得多,并能说说是怎么猜的,就算优胜。

  教学小结: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