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上地球之巅》教案6篇

首页 / 教案 / | 2022-09-28 00:00:00 教案,地球

《登上地球之巅》教案1

  知识与技能

  1、积累词语。

  2、丰富有关珠穆朗玛峰的地理知识。

  3、了解人类特别是*人征服珠峰的探险知识。

  过程与方法

  1、练*快速默读法,概括课文主要信息,提高阅读能力。

  2、理解文章通过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精神风貌的?方法。

  3、体会文中景物描写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登山队员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和团队合作精神,激励探索自然奥秘的豪情壮志,培养探险的勇气。

  1、快速阅读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2、学*课文叙事有详有略,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精神风貌的写法。

  3、学*我国登山队员的精神,培养民族自豪感。

  理解作者文中景物描写的作用。

  学生:课前搜集有关珠穆朗玛峰的地理知识与我国登山队员征服珠峰的探险的资料。

  教师:也要准备相应资料,并制作课件。

  一课时

  领会我国登山健儿团结协作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多媒体播放雪域高原特别是喜马拉雅山和珠穆朗玛峰的图片,最后定格珠峰峰顶的图片。)

  同学们,你们一定不会忘记2008年北京奥运会!你们也一定不会忘记,那一年我国运动员把奥运火炬传递到珠峰峰顶的情景!那一刻,你们一定非常激动,一定为身为*人而骄傲和自豪!其实,早在1960年5月25日凌晨,英勇的*登山健儿就完成了从珠峰北坡

  登顶的壮举,书写了世界登山史上的新纪录。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登上地球之巅》,随作者一道去了解那激动人心的往事,感受登山队员们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气概。

  二、交换资料

  学生交换收集的资料,简介珠穆朗玛峰,简介*登山队员征服珠峰的活动。

  三、自由朗读,积累词语

  学生自由朗读,疏通字句,标明段序。

  教师用多媒体提示学生需要积累的字词:

  1、注音

  2、释义

  (1)砭骨()

  (2)履践()

  (3)崔巍()

  (4)养精蓄锐()

  (5)齐心协力()

  (6)勇往直前()

  学生翻阅工具书明确:

  2、(1)刺入骨髓;形容使人感觉非常冷或疼痛非常剧烈。

  (2)踩踏。

  (3)形容山高大雄伟。

  (4)养,休养。蓄,积蓄。锐,锐气。养息精神,积蓄力量。

  (5)众人一心,共同努力。

  (6)勇敢地一直往前进。

  四、快速默读,整体感知

  学生快速默读全文,圈点勾画,完成下列题目:

  (多媒体显示)

  1、把登山队员突击主峰的过程划分成几个阶段,并用自己的话概括这几个阶段。

  2、课文详写了哪些典型事例?

  3、在突击顶峰的过程中,登山队员们先后遇到了哪些特别的困难?

  4、表现了登山队员们怎样的精神品质?

  学生独学,后讨论,交流,明确:

  1、(参考)(1)登山队出发。

  (2)刘连满甘作人梯,帮助其他队员登上第二台阶。

  (3)黑夜中,由于缺氧,刘连满留下,其余三人以最快速度奔向顶峰。

  (4)处于半昏迷状态的刘连满冒着生命危险将氧气留给他人,并写下了感人的短信。

  (5)三位登山队员果断抛掉空氧气筒,开创人类历史上的无氧攀登。

  (6)登山队完成由北坡登上珠峰的壮举。

  2、(1)征服“第二台阶”;

  (2)刘连满宁可自己牺牲也要把氧气留给同志。

  3、三大困难:寒冷、黑夜和缺氧。

  4、坚强的意志和毅力,团结合作的精神,勇于牺牲的精神。

  五、复述课文

  1、找几个学生分阶段复述。

  2、找学生复述全文。(要求有详有略,突出典型事例、典型人物)

  六、精读探究

  文中哪些情节最令你感动、难忘?找出来,读一读,并谈谈感受。

  1、学生自由发言。学生最感动、最难忘的情节可能有:

  (1)在征服被外国探险家认为是不可逾越的“第二台阶”时,刘连满毅然为队友作人梯,尽管眼冒“金花”,两脚颤抖,呼吸沉重,却仍然坚持让队友踩在他的肩膀上爬上去。

  (2)刘连满在等待队友登顶返回时,宁愿自己忍受窒息的痛苦甚至死亡的威胁,也要把最后一点氧气留给战友。又担心战友不知道,于是挣扎着艰难地写下一封感人的短信。

  2、学生谈感受。(针对上述两个情节)明确:

  刘连满身上集中地表现了我国登山队员们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和坚强的意志,团结合作、勇于牺牲的精神。他的行为表现令人崇敬,令人难忘。

  七、合作研讨

  文中的景物描写十分精彩,请找出这些语句,并揣摩其作用。

  1、文中写景的语句有:

  (1)5月24日清晨,阳光灿烂,珠穆朗玛峰尖锥形的顶峰耸立在蓝天之上,朵朵白云在山岭间缭绕不散。

  (2)天色开始黑下来,寒风凄厉地呼啸着。

  (3)夜色浓重,珠穆朗玛峰山岭间朦胧一片,只有顶峰还露出隐约的轮廓。

  (4)夜更深沉,山上山下到处是一片漆黑,只有点点星光在空中闪耀。珠穆朗玛峰的黑影在他们面前开始变得非常低矮了。

  (5)举目四望,朦胧的夜色中,珠穆朗玛山区群峰的座座黑影,都匍匐在他们的脚下。现在,他们三人的头上,只有闪闪发光的星斗

  2、学生相互讨论,各抒已见,积极发言。教师可引导学生从内容与中心的关系以及自己的阅读心理两个方面去理解这些景物描写的作用。明确:

  (1)渲染登山环境的恶劣,衬托登山队员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

  (2)文中用较多笔墨描写美丽的珠峰景色,生动形象,既增强了真实性和感染力,更给人以美感。

  八、拓展延伸

  讨论:你认为,挪威探险家阿蒙森代表人类首次到达南极与我国登山队员刘连满等人从珠峰北坡成功登顶两件事,哪件更有意义?

  学生自由讨论,老师因势利导,让学生明确:

  既要培养民族的自豪感,树立为民族和祖国争光的远大理想;又要具有宽广的胸怀,能够站在整个人类进步的高度上肯定其他民族和国家的人民勇于探险的精神和所创造的伟大成就。

  九、课堂小结

  自然是美丽的,自然是神秘的。只有具备不畏艰险,团结协作,勇往直前的精神,才能揭开自然的.奥秘。希望大家学*刘连满等人的精神,在人类探险的道路上为国争光。

  组织学生学*本文,无疑应将快速阅读与学*课文叙事有详有略、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精神风貌的写法作为教学重点。但由于本文所写内容特殊,报道的是我国登山队员征服珠峰,书写世界纪录的伟大创举。所以,相比之下,引导学生学*我国登山队员优秀的精神品质,培养探险的勇气和民族的自豪感这一点,在整个第五单元的课文也都应算是重点。因此,全部的教学活动,从导入到学生交换资料,从整体感知到精读探究,从研讨环境描写的作用到拓展延伸,乃至最后的小结,几乎都是为了落实这一点而展开的,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取得了十分良好的效果。而在这一过程中,也同时兼顾到了培养快速阅读和精读的读书方法,以及学*文章详略得当的叙事方法与生动形象的景物描写这些教学要点,全面落实了教学目标。从实际上课情况来看,还是比较适合学生的胃口的。

《登上地球之巅》教案2

  知识与技能

  1、积累词语。

  2、丰富有关珠穆朗玛峰的地理知识。

  3、了解人类特别是*人征服珠峰的探险知识。

  过程与方法

  1、练*快速默读法,概括课文主要信息,提高阅读能力。

  2、理解文章通过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精神风貌的?方法。

  3、体会文中景物描写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登山队员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和团队合作精神,激励探索自然奥秘的豪情壮志,培养探险的勇气。

  1、快速阅读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2、学*课文叙事有详有略,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精神风貌的写法。

  3、学*我国登山队员的精神,培养民族自豪感。

  理解作者文中景物描写的作用。

  学生:课前搜集有关珠穆朗玛峰的地理知识与我国登山队员征服珠峰的探险的资料。

  教师:也要准备相应资料,并制作课件。

  一课时

  领会我国登山健儿团结协作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多媒体播放雪域高原特别是喜马拉雅山和珠穆朗玛峰的图片,最后定格珠峰峰顶的图片。)

  同学们,你们一定不会忘记2008年北京奥运会!你们也一定不会忘记,那一年我国运动员把奥运火炬传递到珠峰峰顶的情景!那一刻,你们一定非常激动,一定为身为*人而骄傲和自豪!其实,早在1960年5月25日凌晨,英勇的*登山健儿就完成了从珠峰北坡

  登顶的壮举,书写了世界登山史上的新纪录。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登上地球之巅》,随作者一道去了解那激动人心的往事,感受登山队员们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气概。

  二、交换资料

  学生交换收集的资料,简介珠穆朗玛峰,简介*登山队员征服珠峰的活动。

  三、自由朗读,积累词语

  学生自由朗读,疏通字句,标明段序。

  教师用多媒体提示学生需要积累的字词:

  1、注音

  2、释义

  (1)砭骨()

  (2)履践()

  (3)崔巍()

  (4)养精蓄锐()

  (5)齐心协力()

  (6)勇往直前()

  学生翻阅工具书明确:

  2、(1)刺入骨髓;形容使人感觉非常冷或疼痛非常剧烈。

  (2)踩踏。

  (3)形容山高大雄伟。

  (4)养,休养。蓄,积蓄。锐,锐气。养息精神,积蓄力量。

  (5)众人一心,共同努力。

  (6)勇敢地一直往前进。

  四、快速默读,整体感知

  学生快速默读全文,圈点勾画,完成下列题目:

  (多媒体显示)

  1、把登山队员突击主峰的过程划分成几个阶段,并用自己的话概括这几个阶段。

  2、课文详写了哪些典型事例?

  3、在突击顶峰的过程中,登山队员们先后遇到了哪些特别的困难?

  4、表现了登山队员们怎样的精神品质?

  学生独学,后讨论,交流,明确:

  1、(参考)(1)登山队出发。

  (2)刘连满甘作人梯,帮助其他队员登上第二台阶。

  (3)黑夜中,由于缺氧,刘连满留下,其余三人以最快速度奔向顶峰。

  (4)处于半昏迷状态的刘连满冒着生命危险将氧气留给他人,并写下了感人的短信。

  (5)三位登山队员果断抛掉空氧气筒,开创人类历史上的无氧攀登。

  (6)登山队完成由北坡登上珠峰的壮举。

  2、(1)征服“第二台阶”;

  (2)刘连满宁可自己牺牲也要把氧气留给同志。

  3、三大困难:寒冷、黑夜和缺氧。

  4、坚强的意志和毅力,团结合作的精神,勇于牺牲的精神。

  五、复述课文

  1、找几个学生分阶段复述。

  2、找学生复述全文。(要求有详有略,突出典型事例、典型人物)

  六、精读探究

  文中哪些情节最令你感动、难忘?找出来,读一读,并谈谈感受。

  1、学生自由发言。学生最感动、最难忘的情节可能有:

  (1)在征服被外国探险家认为是不可逾越的“第二台阶”时,刘连满毅然为队友作人梯,尽管眼冒“金花”,两脚颤抖,呼吸沉重,却仍然坚持让队友踩在他的肩膀上爬上去。

  (2)刘连满在等待队友登顶返回时,宁愿自己忍受窒息的痛苦甚至死亡的威胁,也要把最后一点氧气留给战友。又担心战友不知道,于是挣扎着艰难地写下一封感人的短信。

  2、学生谈感受。(针对上述两个情节)明确:

  刘连满身上集中地表现了我国登山队员们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和坚强的意志,团结合作、勇于牺牲的精神。他的行为表现令人崇敬,令人难忘。

  七、合作研讨

  文中的景物描写十分精彩,请找出这些语句,并揣摩其作用。

  1、文中写景的语句有:

  (1)5月24日清晨,阳光灿烂,珠穆朗玛峰尖锥形的顶峰耸立在蓝天之上,朵朵白云在山岭间缭绕不散。

  (2)天色开始黑下来,寒风凄厉地呼啸着。

  (3)夜色浓重,珠穆朗玛峰山岭间朦胧一片,只有顶峰还露出隐约的轮廓。

  (4)夜更深沉,山上山下到处是一片漆黑,只有点点星光在空中闪耀。珠穆朗玛峰的黑影在他们面前开始变得非常低矮了。

  (5)举目四望,朦胧的夜色中,珠穆朗玛山区群峰的座座黑影,都匍匐在他们的脚下。现在,他们三人的头上,只有闪闪发光的星斗

  2、学生相互讨论,各抒已见,积极发言。教师可引导学生从内容与中心的关系以及自己的阅读心理两个方面去理解这些景物描写的作用。明确:

  (1)渲染登山环境的恶劣,衬托登山队员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

  (2)文中用较多笔墨描写美丽的珠峰景色,生动形象,既增强了真实性和感染力,更给人以美感。

  八、拓展延伸

  讨论:你认为,挪威探险家阿蒙森代表人类首次到达南极与我国登山队员刘连满等人从珠峰北坡成功登顶两件事,哪件更有意义?

  学生自由讨论,老师因势利导,让学生明确:

  既要培养民族的自豪感,树立为民族和祖国争光的远大理想;又要具有宽广的胸怀,能够站在整个人类进步的高度上肯定其他民族和国家的人民勇于探险的精神和所创造的伟大成就。

  九、课堂小结

  自然是美丽的,自然是神秘的。只有具备不畏艰险,团结协作,勇往直前的精神,才能揭开自然的奥秘。希望大家学*刘连满等人的精神,在人类探险的道路上为国争光。

  组织学生学*本文,无疑应将快速阅读与学*课文叙事有详有略、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精神风貌的写法作为教学重点。但由于本文所写内容特殊,报道的是我国登山队员征服珠峰,书写世界纪录的伟大创举。所以,相比之下,引导学生学*我国登山队员优秀的精神品质,培养探险的勇气和民族的自豪感这一点,在整个第五单元的课文也都应算是重点。因此,全部的教学活动,从导入到学生交换资料,从整体感知到精读探究,从研讨环境描写的作用到拓展延伸,乃至最后的小结,几乎都是为了落实这一点而展开的,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取得了十分良好的效果。而在这一过程中,也同时兼顾到了培养快速阅读和精读的读书方法,以及学*文章详略得当的叙事方法与生动形象的景物描写这些教学要点,全面落实了教学目标。从实际上课情况来看,还是比较适合学生的胃口的。

《登上地球之巅》教案3

  一、导入

  在《伟大的悲剧》中,我们曾为斯科特等勇敢者的悲壮之举感动不已。其实,在我们*,也有这样具有崇高献身精神的探索者,今天,我们就来接触这样一批《登上地球之巅》的勇士们。

  读题

  1、题目是文章的眼睛,读文章先从题目读起。

  2、板书课题——释“巅”。

  3、怎么读——节奏、重音、语气——生读。

  4、补题:登上地球之巅——珠穆朗玛峰

  二、快速默读,概述文章内容

  1、不看材料在题目前加上一些信息来概括课文内容:

  *登山队员王富洲、屈银华、贡布于1960年5月25日凌晨登上地球之巅——珠穆朗玛峰。

  2、快速默读课文,说说“登上”背后的故事,复述印象最为深刻,最令你感动的细节?(五分钟准备)先同桌互述,再相互交流,推选代表复述(男女各一名,视情况)。

  ——给我们印象最深刻的是刘连满,作者花了许多笔墨集中描写他。请同学们找出相关的段落,有(6)(7)(11)(14)(15)(16)。

  三、关于刘连满的对话

  1、男女生读相关文字,作者的哪些语言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A、对比式写法;B、内心独白;C、其他。

  2、刘连满最后并没有登上珠峰,作者为什么花大笔墨写他?(作者是不是有点不知轻重?)

  学生的回答可能有:

  (1)他遇到的困难也就是其他队员遇到的困难如——寒冷、黑夜、缺氧;

  (2)他身上体现着登山英雄们的精神风貌——意志、毅力、团结、牺牲等;(教师小结:所以文章表现的不只是其他三人登山的胜利,或是他们四个人的胜利,也不只是这次登山活动214名队员和工作人员的胜利,而是集体的胜利和祖国的胜利,探险需要有强烈的集体合作精神和崇高的奉献精神)

  (3)使事件叙述有详有略,用典型事件来表现人物。

  (4)他在整个攀登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等。

  3、刘连满如何看待这次登山行动,他会不会后悔?作者是怎么评价这次事件的?你觉得这样的探险有没有意义?

  四、探讨探险的意义

  1、20xx年北京大学山鹰社登山队有五位大学生在攀登*希夏邦马西峰时遭遇雪崩,两人遇难,3人失踪。山难发生之后就有很多人开始思考大学生登山的意义。持反对意见的人认为,大学生不具有登山运动员的专业素质,不应该参与这种专业性强的极限运动,他们这是拿生命开玩笑。持赞同意见的人则认为登山运动体现的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探索精神,大学生作为时代的先锋应该用这种精神激励自己,参加登山也是未尝不可的。

  2、你怎么看?

  3、我们听一听别人怎么说:

  别因为山难而丧失山鹰的精神

  我们不能因为这次事故的发生,就把山鹰社存在的必要性完全抹杀,更不能把他们挑战自然、挑战自我的行动归结为无谓的青春冲动,如果我们因噎废食,那么,我们不但失去了几个优秀的孩子,我们还会失去冒险的勇气、探索的精神和征服的渴望。我们不能失去这些精神财富,就像我们不能失去那些雏鹰一样。

  珍惜生命

  现在在年轻人当中比较流行户外运动、探险,越来越多的人喜欢这么做,觉得是一种时尚,觉得很刺激,或者是对自己人生价值的一种承认。但我希望他们在这个过程中能够更加重视生命,爱惜生命,能够时时刻刻注意到这一点,否则会让你的亲人感到难过。

  要懂得知难而退

  人们往往把登上某某峰顶之类的具体目标看得过分重要,当成了探险的目的本身,于是就和自己过不去了,在制定目标时但求危险最大化,在实现不了目标时也不肯知难而退。探险的最高目的是提高生命的质量,其前提是要保存生命,因此,对于可预测的危险理应防备,以避免一切不必要的牺牲。

  登山要尽量避免危险

  登山本来就是危险系数很大的一项活动,任何看似细小的疏忽或错误,都可能酿成悲剧。

  热爱登山的人,一定都曾思考过危险甚至死亡的问题。可是,真正的登山者,绝不是轻率对待自己生命的人,相反,他们会尽一切可能,避免危险发生的可能。

  五、小结:如有时间请学生小结。

  探险既是人类对求知世界的探寻,也是人类对自身的挑战。其间有成功的欣喜,也有失败的悲壮。探险过程中的任何艰难险阻都遏制不住人类探索未知世界的激情,阻挡不了人类迈向全新领域的脚步。我们应不断武装自己,去探寻无穷的未知世界!

《登上地球之巅》教案4

  [学法导引]

  本文是一篇通讯的节选,记录了*人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从北坡登上珠峰的壮举。文章按照时间顺序,生动地记叙了登山队员们突击珠峰峰顶的全过程,赞扬了登山队员们顽强勇敢、不畏艰险、勇于牺牲、团结协作的精神品质。作者叙述事件有详有略,选择最典型的事件来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如重点写征服被外国探险家认为不可逾越的“第三台阶”事件来表现*人的顽强无畏,写刘连满宁可牺牲自己也要把氧气留给同志的事迹来表现队员们的自我牺牲精神。此外,作者除了尽力渲染恶劣的自然环境外,还不时用闲笔描写美丽的珠峰景色,给人美的享受。

  学*中要注意把握课文内涵,感悟文中洋溢着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并注意叙事的详略安排及掌握景物描写的作用。

  [典题例析]

  例题:对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进行评点。

  1、他用双手**岩缝,脚尖蹬着岩面,使出全身力量一寸一寸地上升。

  2、(刘连满)先把屈银华托了上去,然后又托贡布。最后,王富洲和刘连满借着上边放下来的绳子的帮助,也爬了上来。

  解析:本题意在通过语言品析,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进而深入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人物的行动往往由人物的思想所决定,而本文在写作时本就由点及面,要赞扬的不只是三、四个登山队员,而是一个集体,因为联系全篇通讯来看,三位队员最后的胜利,是团结协作、共同奋斗的结果,是集体主义精神的胜利。因而,概括精神时要注意不应只局限于个人品质的赞扬,而要将之升华到人类精神的高度。

  [参考答案

  1、准确地表现出登山队员们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

  2、准确地表现出登山队员们具有强烈的集体主义观念。

  [课时训练]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解释整个词语。

  1、砭骨()2、履践()3、崔嵬()4、窒息()

  5、养精蓄锐()6、齐心协力()7、斩钉截铁()

  一、1、(biān)刺入骨髓,形容使人感到非常冷或疼痛非常厉害。2、(lǚ)踩、踏。3、(cuī)形容山高大雄伟。4、(zhì)呼吸困难甚至停止。5、(ruì)养足精神,积蓄力量。6、(xié)众人一心,共同努力。7、(jié)形容说话办事坚决果断,毫不犹豫

  二、以下句子属于描写的表达方式的是(c)

  A、他们事先以为天黑以前就能登上顶峰,现在看来,这种估计显然错误。

  B、现在,他们每移动一步,肉体要承受多么巨大的痛苦啊!

  C、夜更深沉,山上山下到处是一片漆黑,只有点点星光在空中闪耀。

  D、他们终于登上了珠穆朗玛峰的顶峰,完成了人类历史上从北路攀上世界最高峰的创举。

  三、按照时间顺序,给下列描写景色的句子排列顺序。

  1、夜色浓重,珠穆朗玛峰山岭间朦胧一片,只有顶峰还露出隐约的轮廓。

  2、天色开始黑下来,寒风凄厉地呼啸着。

  3、5月24日清晨,阳光灿烂,珠穆朗玛尖锥形的顶峰耸立在蓝天之上,朵朵白云在山岭间缭绕不散。

  4、举目四望,朦胧的夜色中,珠穆朗玛山区群峰的座座黑影,都匍匐在他们的脚下。现在,他们三人的头顶上,只有闪闪发光的星斗,再也找不到任何可以攀登的山岩了。

  5、夜更深沉,山上山下到处是一片漆黑,只有点点星光在空中闪耀。珠穆朗玛峰的黑影在他们面前开始变得非常低矮了。

  顺序:32154

  四、仔细体味下列语句,写出其表达效果。

  1、在身体虚弱和严重缺氧的情况下,还要摸黑进行高山行军,这不仅极其困难,而且相当危险。现在,他们每移动一步,肉体要承受多么巨大的痛苦啊!

  1、这是作者发表的议论。表现了突击珠峰的顶峰的巨大困难,也突出了登山队员们的坚强意志和顽强毅力。

  2、(刘连满)开始进入一种半昏迷的状态。他的心里非常明白,他正在被人们称为“死亡地带”的高度上,窒息的危险随时都可能发生。他拉过身边的氧气筒,……但是,他的眼前出现了正在向顶峰冲击的战友们的背影。……他毅然把氧气放回原来的地方,自己昏昏睡去……

  2、这是刘连满独自呆在“第二台阶”时的一段心理活动,通过他放弃氧气筒,而将之留给战友的行为,表现其自我牺牲的崇高精神。

  3、夜更深沉,山上山下到处是一片漆黑,只有点点星光在空中闪耀。珠穆朗玛峰的黑影在他们面前开始变得非常低矮了。

  3、这句话突出他们所面对的困难,又暗示他们即将取得最后的胜利

  五、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6题。

  ⑴夜色浓重,珠穆朗玛峰山岭间朦胧一片。只有珠穆朗玛顶峰还露出隐约的轮廓。王富洲、屈银华和贡布三人匍匐在地上,依靠着星光和反照的雪光,辨认路途,每前进一步都变得更加吃力了。

  ⑵夜更深沉,山上山下到处是一片漆黑,只有点点星光在空中闪耀。珠穆朗玛顶峰的黑影在他们面前开始变得非常低矮了。

  ⑶到达八千八百三十米左右的地方,王富洲、屈银华和贡布三人的氧气已经全部用完。但这时风也渐渐变小了,这对攀上顶峰十分有利。他们站在岩坡上沉默了片刻。王富洲首先开口说:"同志们,我们三个人现在担负着攻克主峰的任务。氧气没有了,继续前进虽然可能发生危险。但是我们能后退吗?"

  ⑷屈银华和贡布用斩钉截铁的语气异口同声地回答:"继续前进!"

  ⑸他们抛掉背上的空氧气筒,大胆而果断地开始了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艰难而危险的历程。

  ⑹现在,他们每前进一步,就不得不停下来休息很长的时间。由于高山严重缺氧,他们感到眼花、气喘、无力。他们的四肢更加沉重了,他们的行动更加迟缓了。甚至攀过一米高的岩石,也需要半个多小时。他们忍受着肉体上的巨大痛苦,互相帮助,互相鼓励地朝顶峰走去。

  ⑺在越过东面一段雪坡以后,王富洲、屈银华和贡布向右绕至北面的岩石坡继续向上

  攀登,终于登上了一个岩石和积雪交界的地方。举目四望,朦胧的夜色中,珠穆朗玛山区群峰的座座黑影,都匍匐在他们的脚下。现在,在他们三人的头上,只有闪闪发光的星斗,再也找不到任何可以攀登的山岩了。他们终于登上了珠穆朗玛峰的顶峰,完成了人类历史上从北路攀上世界最高峰的创举。

  1.为文中的空白处选择合适的词语(b)

  A.轮廓低矮果断大胆B.轮廓低矮大胆果断

  C.外形高大大胆果断D.外形高大果断大胆

  2.为什么选文中几处提到珠穆朗玛山顶峰、群峰在夜色中的黑影?

  2、①提示事情发展的进程。②运动员们前进时内心对顶峰的向往。

  3.段⑶中写到“他们站在岩坡上沉默了片刻”,你能根据课文内容推测出他们的心理活动吗?请你为课文补上一段心理描写。

  答:

  4.段⑷中加点的词语“斩钉截铁”和“异口同声”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答:“斩钉截铁”表明了说话语气的果断坚决。“异口同声”表明两人的说法完全一致。用这两个词,强调了屈银华和贡布向主峰发起进攻的决心之大,意志之坚定。

  5.对于这三位登山运动员来说,阻碍他们登上顶峰的最艰难的三个障碍是什么?

  答黑夜、寒冷、缺氧。

  6.你认为从选文中可以看出这些登山运动员具有怎样的精神、意志?

  答:坚强的意志、大无畏的勇敢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

  (二)阅读下面选文,完成7-12题。

  杨利伟:祖国期待你凯旋

  新华社记者黄国柱、贾永、徐壮志

  ⑴今天,阒寂的天宫迎来了一位新的访客;

  ⑵今夜,璀璨的星空中多了一颗明亮的星。

  ⑶从A,到B;从C,到D,中

  国人的飞天梦想几乎与我们这个古老民族的沧桑历史一样悠远。今天,“神舟”五号飞船载着*航天员开始遨游太空。杨利伟,你作为第一名造访“天宫”的*人,是否感觉到了亿万中华儿女在即将千年梦圆时那遏制不住的激奋!

  ⑷为了这一天,中华民族已经等得太久太久。因此,当新*的太阳高高升起,共和国一代又一代科技工作者便夸父逐日般地投入了航天--这一充满梦想的事业。航天城,航天港,火箭,飞船,还有那时刻与你保持联络的航天测控站……这些只有极少数发达国家才有能力研究建造的载人航天系统,今天已奇迹般地出现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而此时,有着科技城堡之称的4艘远洋测量船,也正从浩瀚的大洋上追踪着你的航迹,随时把你太空旅行的足迹,传递给千千万万关心着你、关心着*航天事业的人们。

  ⑸有人说,载人航天是一个国家科技实力与综合国力的集中体现。

  ⑹尽管,在太空中,你不是捷足先登者。但是,你代表的是这样的一个民族——一个最早萌发飞天梦想,一个最早发明和使用火箭的伟大民族。她曾向世界贡献出包括火药在内的对人类文明具有根本性影响的四大发明。你的太空之行,使*成为第三个依靠自己的力量实现载人航天飞行的国家。在航天技术已成为人类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时,全世界都会从你的太空旅行中清晰地发现,*,这个古老而年轻的国家,已经站在了新的起跑线上。

  ⑺这是一项科技的奇迹,是*航天史上的一座丰碑。而你,就处在了这个奇迹的顶点,就是这座丰碑的见证人。

  ⑻这是你的骄傲,更是祖国的骄傲。

  ⑼人类已经登上过月球,人类的航天器已经访问了太阳系的主要成员,并对大部分行星进行过反复的勘测。建立月球基地和登陆火星也已进入具体研究阶段。你的太空之行,标志着人类探索太空的队伍中,从此又多了一支新兴的力量。

  ⑽今天,人类已进入一个享受“太空文明”所带来的成果的时代。但是,正像你所深知的一样,人类对于太空的认识和利用才刚刚开始。浩瀚无际的太空,神秘辽远的宇宙,还有无穷的秘密等待着人类的探索和发现。今夜,当我们仰望你所驰骋的星空,我们仿佛感受到了与远古先民们一样的渴望与期待……

  ⑾而你,就令人羡慕地站在太空探索的最前沿。人类最古老最大胆的梦想,正在你和你的同行们的身上一点点地变成现实。

  ⑿从陆地到海洋,从天上到太空,人类探索脚步的每一次延伸,都伴随着巨大的风险和牺牲。正是那些勇敢的先行者,不断引领人类探索的步伐。杨利伟,作为人类造访太空的又一位使者,作为新*飞天第一人,祖国期待着你凯旋!你挑战未知世界的勇气,无疑会给我们的民族精神注入新的时代内涵。而那些用智慧和创造把你和一个民族的飞天梦想高高擎举起来的人,同样也正在续写着民族精神的崭新篇章!

  7.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璀璨()()遨()游遏()制勘()测驰骋()擎举()

  8.联系上下文将下列语句恰当地填入文中空白处。

  ①远古“嫦娥奔月”的传说

  ②明代幻想家万户乘坐绑在一起的47支火箭开始人类首次飞向空中的尝试

  ③战国时期诗人屈原面对长空发出的“天问”

  ④莫高窟壁画上的“飞天”

  A:B:C:D:

  9.段⑷中的划线句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表达效果?

  答:

  10.段⑺中加点的“这”字指代的内容是什么?

  答:

  11.段⑽中加点的“认识”和“利用”这两个词能不能互换?为什么?

  答:

  12.43年前,*登山健儿历尽艰辛最终完**类历史上从北路攀上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创举,43年后的今天,杨利伟作为第一名造访“天宫”的*人,实现了中华民族千年的飞天梦想,请结合选文和课文《登上地球之巅》,谈谈我们民族精神的内涵。

  答:

  23、登上地球之巅

  一、1、(biān)刺入骨髓,形容使人感到非常冷或疼痛非常厉害。2、(lǚ)踩、踏。3、(cuī)形容山高大雄伟。4、(zhì)呼吸困难甚至停止。5、(ruì)养足精神,积蓄力量。6、(xié)众人一心,共同努力。7、(jié)形容说话办事坚决果断,毫不犹豫。

  二、C三、3、2、1、5、4四、1、这是作者发表的议论。表现了突击珠峰的顶峰的巨大困难,也突出了登山队员们的坚强意志和顽强毅力。2、这是刘连满独自呆在“第二台阶”时的一段心理活动,通过他放弃氧气筒,而将之留给战友的行为,表现其自我牺牲的崇高精神。3、这句话突出他们所面对的困难,又暗示他们即将取得最后的胜利。五、1、B2、①提示事情发展的进程。②略写运动员们前进时内心对顶峰的向往。3、略。4、“斩钉截铁”表明了说话语气的果断坚决。“异口同声”表明两人的说法完全一致。用这两个词,强调了屈银华和贡布向主峰发起进攻的决心之大,意志之坚定。5、黑夜、寒冷、缺氧。6、坚强的意志、大无畏的勇敢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7、cuǐcàn;áo;è;kān;chěng;qíng8、A:①B:④C:③D:②9、反复。突出了对飞天梦想的期待时间之长。10、*依靠自己的力量实现载人航天飞行。11、不能。因为先“认识”,才能加以“利用”,这才符合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合乎逻辑。12、略。言之有理即可。

《登上地球之巅》教案5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这次登珠穆朗玛峰的概况和意义。

  过程与方法:重点研读刘连满这个人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登峰的艰难和队员们的大无畏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体会文中人物所表现出来的勇往直前,团结协作,敢于献身等精神。

  难点:刘连满没有登上顶峰但文章却是重点写。

  三、教学方法:

  赏读法、合作交流法

  四、课时安排:

  一课时

  五、教学步骤:

  一、导入

  珠穆朗玛峰是地球上的最高峰,其北坡被许多登山家认为“连鸟也无法越过”,是一条“充满死亡的路线”。而在1960年,年轻的*登山运动员,把鲜艳的*插上了地球之巅。今天就让我们随着他们的足迹,去感受他们登顶的气概。

  二、检查预*

  三、整体阅读感知

  用简练的.语言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登山队员历经千辛万苦最终成功登上珠峰。

  四、合作探究

  登山队员遇到了哪些困难,究竟靠什么克服的?

  1、提示:直接描写队员们攀登艰难的句子

  如:(第5小节)冒着零下30多摄氏度的严寒,在陡滑的岩壁上攀登,他们穿着特制的镶有钢爪的高山靴也难踩稳。

  (第六小节)岩壁变得垂直而光滑……使出全身力量一寸一寸地上升……

  (第22小节)他们每跨越一步,就不得不停下来休息很长的时间……

  攀登的高度与攀登的时间关系的句子:

  如:(第4小节)突击顶峰的队员走了大约两个钟头,才上升了大约70米。

  (第8小节)他们攀登整个”第二台阶”,共花费了五个多小时,而用在攀登这最后三米岩壁的时间,却长达三个小时。

  (第22小节)他们的行动更加迟缓了,甚至攀过一米高的岩石,也需要半个多小时。

  互动3:从这写些句子中你读出了什么?

  我读出了......(可以是奋不顾身,勇往直前,意志坚定等等。

  互动4:在如此艰难的条件下,你觉得是什么支撑着他们这样的一往无前呢?

  明确:是一颗爱国的心,一颗为祖国争光的心、我们可以想象当鲜艳的*插在顶峰时,那是多么令人自豪和骄傲的啊!

  2、研讨英雄(重点)

  [过渡]根据课文内容,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突击顶峰的除了刚才图片上的三个人以外还应该有一个人,他是谁?(学生答刘连满)

  讨论1:刘连满为什么没有登上顶峰呢?是他自己放弃了吗?

  讨论2:赏读他当时留下的遗书。

  从以上的问题的讨论中让学生充分的感受刘连满同志在”渴望活着”,”有机会活着”的情况下却”放弃活着”中体现出来的崇高的献身精神和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所以他更是一个英雄。

  五、课堂小结

  “无限风光在险峰”,正是因为有了英雄们的挑战地球之巅的壮举,珠峰,一个令万千人顶礼膜拜的圣地,一个令旅游者心驰神往的盛境,才向世人展示了她的神秘与伟岸。重温往事,我们更有理由相信人类征服自然的脚步走得更稳健、更远。

  让我们学*登山队员不怕艰险、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和集体协作精神,激发探索自然奥秘的壮志豪情,培养敢于探险的勇气。最后送给大家一句话: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

  六、作业设计

  课外阅读其他登山探险家的故事。

《登上地球之巅》教案6

  教学目标

  1.锻炼概括课文的能力。

  2.学*如何抓住景物特点生动描写景物。

  3.学*探险队员表现出的强烈的团队合作精神与崇高奉献精神。

  教学重点

  1.有详有略地复述课文。

  2.探险队员的崇高精神。

  课时安排

  一课时

  课前准备

  让学生观看有关雪域高原和珠穆朗玛峰的图片及*登山队40年前登上珠穆朗玛峰的图片。

  教学设计

  导入

  在《伟大的悲剧》中,我们曾为斯科特等勇敢者的悲壮之举感动不已,其实,在我们*,也有这样具有崇高献身精神的探索者,今天,我们就来接触这样一批《登上地球之巅》的勇士们。(板书课题并出示目标)

  整体感悟

  1.个人速读课文,把登山队员突击主峰的经过划分成几个阶段,在原文中标记出来。

  2.全班交流。

  3.四人小组讨论:用自己的话概括这几个阶段。然后全班交流。

  (以上三个环节旨在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内容,并锻炼学生快速阅读、分析、筛选信息的能力和语言概括能力。至于几个阶段的划分,答案不必苛求,能言之有理即可。)可以参考:

  a.登山队出发。

  b.刘连满甘作人梯,帮助其他队员登上第二台阶。

  c.黑夜中,由于缺氧,刘连满留下,其余三人以最快的速度奔向顶峰。

  d.处于半昏迷状态的刘连满冒着生命危险将氧气留给他人,并写下了感人的短信。

  e.三位登山队员果断抛掉空氧气筒,开创人类历史上的无氧攀登。

  f.登山队完成由北路登上珠穆朗玛峰的壮举。

  复述课文

  1.找出文中感人的描写语段。

  a.全班讨论。

  登山队员遇到了哪些困难?

  他们是如何克服这些困难的?

  根据以上两个内容找出文中最感人的描写语段。

  b.全班齐读感人的描写语段。

  2.找几个学生有详有略地复述课文,可以每人复述一个登山阶段。

  (这几个环节的安排是为了训练学生懂得记叙复杂事件应选择典型事例、典型人物,有重点的记叙,其余情节可以简略,或是一笔带过,重点记叙部分则应加以生动的描写,还可以加以议论、抒情。复述时,可以多找几个学生,每个人按顺序口述一个情节,详略自己安排,复述后由其他学生评价。)

  体验与反思

  讨论:从这些感人的情节中,你看到了*年轻的登山队员表现出哪些令你感动的优秀品质?结合斯科特等人的壮举,谈谈你的体会。

  可以引导学生扣住课文情节,重点从团队协作精神,个人牺牲精神,坚强的意志、毅力等方面谈探险队员的优秀品质,体会则要联系现实生活谈。

  学*景物描写

  1.四人小组讨论:找出课文中你认为精彩的景物描写,体会一下这些语句好在哪里。

  2.模仿这些语句的写法,抓住自己生活周围景物特色,也写几句话。

  做这个练*,教师可以提示学生了解景物描写在记叙文中的作用,让学生明白景物描写在文中不是可有可无的,应抓住特点来写景,使之为表现事件和人物服务。

  如果时间紧张,可以将这个练*放到作业中,课后完成。

  作业

  在由北路登上珠穆朗玛峰的过程中,*登山队员表现出强烈的集体协作精神和崇高的奉献精神。以《伟大的悲剧》中的奥茨和本课中的刘连满为例,联系现实生活,写一篇心得体会。


《登上地球之巅》教案6篇扩展阅读


《登上地球之巅》教案6篇(扩展1)

——《登上地球之巅》教案 (菁华5篇)

《登上地球之巅》教案1

  知识与技能

  1、积累词语。

  2、丰富有关珠穆朗玛峰的地理知识。

  3、了解人类特别是*人征服珠峰的探险知识。

  过程与方法

  1、练*快速默读法,概括课文主要信息,提高阅读能力。

  2、理解文章通过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精神风貌的?方法。

  3、体会文中景物描写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登山队员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和团队合作精神,激励探索自然奥秘的豪情壮志,培养探险的勇气。

  1、快速阅读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2、学*课文叙事有详有略,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精神风貌的写法。

  3、学*我国登山队员的精神,培养民族自豪感。

  理解作者文中景物描写的作用。

  学生:课前搜集有关珠穆朗玛峰的地理知识与我国登山队员征服珠峰的探险的资料。

  教师:也要准备相应资料,并制作课件。

  一课时

  领会我国登山健儿团结协作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多媒体播放雪域高原特别是喜马拉雅山和珠穆朗玛峰的图片,最后定格珠峰峰顶的图片。)

  同学们,你们一定不会忘记2008年北京奥运会!你们也一定不会忘记,那一年我国运动员把奥运火炬传递到珠峰峰顶的情景!那一刻,你们一定非常激动,一定为身为*人而骄傲和自豪!其实,早在1960年5月25日凌晨,英勇的*登山健儿就完成了从珠峰北坡

  登顶的壮举,书写了世界登山史上的新纪录。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登上地球之巅》,随作者一道去了解那激动人心的往事,感受登山队员们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气概。

  二、交换资料

  学生交换收集的资料,简介珠穆朗玛峰,简介*登山队员征服珠峰的活动。

  三、自由朗读,积累词语

  学生自由朗读,疏通字句,标明段序。

  教师用多媒体提示学生需要积累的字词:

  1、注音

  2、释义

  (1)砭骨()

  (2)履践()

  (3)崔巍()

  (4)养精蓄锐()

  (5)齐心协力()

  (6)勇往直前()

  学生翻阅工具书明确:

  2、(1)刺入骨髓;形容使人感觉非常冷或疼痛非常剧烈。

  (2)踩踏。

  (3)形容山高大雄伟。

  (4)养,休养。蓄,积蓄。锐,锐气。养息精神,积蓄力量。

  (5)众人一心,共同努力。

  (6)勇敢地一直往前进。

  四、快速默读,整体感知

  学生快速默读全文,圈点勾画,完成下列题目:

  (多媒体显示)

  1、把登山队员突击主峰的过程划分成几个阶段,并用自己的话概括这几个阶段。

  2、课文详写了哪些典型事例?

  3、在突击顶峰的过程中,登山队员们先后遇到了哪些特别的困难?

  4、表现了登山队员们怎样的精神品质?

  学生独学,后讨论,交流,明确:

  1、(参考)(1)登山队出发。

  (2)刘连满甘作人梯,帮助其他队员登上第二台阶。

  (3)黑夜中,由于缺氧,刘连满留下,其余三人以最快速度奔向顶峰。

  (4)处于半昏迷状态的刘连满冒着生命危险将氧气留给他人,并写下了感人的短信。

  (5)三位登山队员果断抛掉空氧气筒,开创人类历史上的无氧攀登。

  (6)登山队完成由北坡登上珠峰的壮举。

  2、(1)征服“第二台阶”;

  (2)刘连满宁可自己牺牲也要把氧气留给同志。

  3、三大困难:寒冷、黑夜和缺氧。

  4、坚强的意志和毅力,团结合作的精神,勇于牺牲的精神。

  五、复述课文

  1、找几个学生分阶段复述。

  2、找学生复述全文。(要求有详有略,突出典型事例、典型人物)

  六、精读探究

  文中哪些情节最令你感动、难忘?找出来,读一读,并谈谈感受。

  1、学生自由发言。学生最感动、最难忘的情节可能有:

  (1)在征服被外国探险家认为是不可逾越的“第二台阶”时,刘连满毅然为队友作人梯,尽管眼冒“金花”,两脚颤抖,呼吸沉重,却仍然坚持让队友踩在他的肩膀上爬上去。

  (2)刘连满在等待队友登顶返回时,宁愿自己忍受窒息的痛苦甚至死亡的威胁,也要把最后一点氧气留给战友。又担心战友不知道,于是挣扎着艰难地写下一封感人的短信。

  2、学生谈感受。(针对上述两个情节)明确:

  刘连满身上集中地表现了我国登山队员们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和坚强的意志,团结合作、勇于牺牲的精神。他的行为表现令人崇敬,令人难忘。

  七、合作研讨

  文中的景物描写十分精彩,请找出这些语句,并揣摩其作用。

  1、文中写景的语句有:

  (1)5月24日清晨,阳光灿烂,珠穆朗玛峰尖锥形的顶峰耸立在蓝天之上,朵朵白云在山岭间缭绕不散。

  (2)天色开始黑下来,寒风凄厉地呼啸着。

  (3)夜色浓重,珠穆朗玛峰山岭间朦胧一片,只有顶峰还露出隐约的轮廓。

  (4)夜更深沉,山上山下到处是一片漆黑,只有点点星光在空中闪耀。珠穆朗玛峰的黑影在他们面前开始变得非常低矮了。

  (5)举目四望,朦胧的夜色中,珠穆朗玛山区群峰的座座黑影,都匍匐在他们的脚下。现在,他们三人的头上,只有闪闪发光的星斗

  2、学生相互讨论,各抒已见,积极发言。教师可引导学生从内容与中心的关系以及自己的阅读心理两个方面去理解这些景物描写的作用。明确:

  (1)渲染登山环境的恶劣,衬托登山队员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

  (2)文中用较多笔墨描写美丽的珠峰景色,生动形象,既增强了真实性和感染力,更给人以美感。

  八、拓展延伸

  讨论:你认为,挪威探险家阿蒙森代表人类首次到达南极与我国登山队员刘连满等人从珠峰北坡成功登顶两件事,哪件更有意义?

  学生自由讨论,老师因势利导,让学生明确:

  既要培养民族的自豪感,树立为民族和祖国争光的远大理想;又要具有宽广的胸怀,能够站在整个人类进步的高度上肯定其他民族和国家的人民勇于探险的精神和所创造的伟大成就。

  九、课堂小结

  自然是美丽的,自然是神秘的。只有具备不畏艰险,团结协作,勇往直前的精神,才能揭开自然的.奥秘。希望大家学*刘连满等人的精神,在人类探险的道路上为国争光。

  组织学生学*本文,无疑应将快速阅读与学*课文叙事有详有略、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精神风貌的写法作为教学重点。但由于本文所写内容特殊,报道的是我国登山队员征服珠峰,书写世界纪录的伟大创举。所以,相比之下,引导学生学*我国登山队员优秀的精神品质,培养探险的勇气和民族的自豪感这一点,在整个第五单元的课文也都应算是重点。因此,全部的教学活动,从导入到学生交换资料,从整体感知到精读探究,从研讨环境描写的作用到拓展延伸,乃至最后的小结,几乎都是为了落实这一点而展开的,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取得了十分良好的效果。而在这一过程中,也同时兼顾到了培养快速阅读和精读的读书方法,以及学*文章详略得当的叙事方法与生动形象的景物描写这些教学要点,全面落实了教学目标。从实际上课情况来看,还是比较适合学生的胃口的。

《登上地球之巅》教案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丰富有关珠穆郎玛峰的有关知识

  2.了解人类征服珠峰的探险知识

  能力目标:

  1、速读课文,复述故事,提高学生概括课文的能力。

  2、学*抓住特点进行生动的景物描写。

  德育目标:

  学*探险队员表现出的强烈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崇高的奉献精神,激励学生探索自然奥妙的壮志豪情,培养敢于探险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1.快速阅读并简洁概括课文内容

  2.体会文章景色描写的作用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预*;疏通文意,并查字典,掌握生字词的音、义并搜集有关珠峰的知识。

  教师:

  1,投影仪、录音机、歌曲《珠穆郎玛》、自制投影的资料

  2.有关雪域高原特别是喜马拉雅山和珠穆朗玛峰的图片。

  和*登山队登上珠峰的图片。

  教学思路:

  先从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理清思路,后让学生合作探究,感受写景的妙处。然后延伸拓展,以认识和理解为主旨,对学生进行感情的熏陶。

  教学课型:新授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方法:

  1、诵读法

  2、讨论与点拨法。

  3、延伸拓展法

  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呈现有关雪域高原特别是喜马拉雅山和珠穆朗玛峰的图片和*登山队登上珠峰的图片,并播放歌曲《珠穆朗玛》。欣赏后让学生说说自己对这座山峰所了解的情况以及看了图片后的感受。

  2、激趣引读:

  教师:1960年5月,英勇的*登山健儿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从珠穆朗玛峰北坡成功登顶,书写了世界登山史上的新纪录。

  郭超人,北京大学新闻系毕业后奔赴*,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从事新闻工作。当时,他作为随登山队采访的一名记者,直接或间接了解到这次登山活动过程中的许多感人故事。登山成功后,郭超人以最快的速度写成长篇通讯报道《红旗插上珠穆朗玛峰》并发表。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登山成功那一刹那的喜悦与幸福吧。

  板书文题和作者

  二、快速阅读,整体感知

  1、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圈点勾画,积累字词并初步感知课文。

  2、检查学生预*情况。

  投影;1注音

  峰巅砭骨崔巍滞留窒息匍匐

  2释义

  砭骨;刺入骨髓,形容使人感觉非常冷或疼痛非常剧烈。

  履践;踩踏。崔巍;形容山高大雄伟。

  养精蓄锐;养,休养。蓄,积蓄。养息精神,积蓄力量。

  齐心协力;众人一心,共同努力。

  勇往直前;勇敢的一直往前进。

  3、整体感知:学生快速阅读可课文,准确把握文章主要信息

  ①请几位同学用简洁的语言概述几名登山队员突击主峰的经过。

  指名学生回答,有不完整的地方鼓励其余学生补充,教师明确。

  经过充分的准备,5月24日上午9时,登山队员王富洲、刘连满、屈银华和贡布向珠峰最后380米高度冲击。他们艰难地向前行进着。两个多小时后,著名的“第二台阶”挡住了他们的去路。他们沿着第三次行军侦察的路线,冒着严寒,花了五个多小时,用搭人梯的方式,爬上了不到7米高的“第二台阶”。这时,队员们又不得不面对另一个对手黑夜的挑战。他们借着雪夜的反光,一步一步地前进。由于前面用时过多,他们背上的氧气已经所剩不多了,他们现在又受到缺氧的严重威胁。反应最强烈的是刘连满,他每前进一步都非常困难了。为了争取时间,大家决定刘连满留下,其余三人以最快速度突击登顶。严重缺氧的刘连满躺在一块避风的大石块旁边休息,开始进入一种半昏迷状态。这时,他冒着生命危险,毅然决定把自己所剩不多的氧气留给登山的同志,并留下了一封感人的短信。与此同时,三位登山队员正搏斗在前进的道路上。他们匍匐在地上,借着星光和反照的雪光,辨认路途,艰难前进。到8830米时,三人的氧气已经全部用完,他们果断地抛掉背上的空氧气筒,开始了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艰难而危险的无氧攀登。这样的攀登,其艰苦程度可想而知。他们四肢更加沉重了,行动更加迟缓了,有时攀过一米高的岩石,也要用半个多小时。但必胜的信念在支持着他们。凌晨,他们终于登上了珠穆朗玛峰,完成了人类历史上从北坡攀上世界最高峰的创举。

《登上地球之巅》教案3

  【教学设想】

  登上地球之巅,是王富洲等人的坚定目标,哪怕是历经千险万阻,献出生命。在这种精神驱使下,他们所表现出来的超乎生理条件和自然条件的非凡精神,正是本文深深打动人的地方。抓住这一点进行教学,对帮助学生理解人物的行为,帮助学生迁移到自身的生活中,形成健全的人格,无疑是有益的。另外,团队的合作精神、对科学与理性的尊重、对类似行为进行的反向解读,对多元思考的鼓励,都可进行教学解读。

  设计A的处理较常规,抓住内容把握、精神把握、景色描写等三个教学要点,倾向于指导学生从对文本内容的整体感知和重点章节中去作把握。设计B则意在将我们的阅读视线指向一个不太被人关注的群体,关注探险活动中的王连满之类的人物的故事,与《伟大的悲剧》中的奥茨进行比较阅读,体味探险活动中团结协作、为集体而勇于牺牲的可贵精神,这也是决定探险活动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让学生体会合作的精神。

  【教学设计A】

  课前准备:

  1、了解珠穆朗玛峰的有关地理知识。

  2、查找关于纪念人类登顶珠峰50周年活动的有关资料。

  3、阅读郭超人长篇通讯《红旗插上珠穆朗玛峰》。

  4、查阅20xx年湖北卫视《往事》栏目关于登顶珠峰的节目资料,特别是关于王连满的部分(教师可以提供“教师教学用书”上的文字材料)。

  教学目标 :

  1、能抓住要点概括登顶的几个阶段。

  2、能突出重点,复述故事,从中感受登山运动员的英雄气概。

  3、体会景色描写的作用。

  教学步骤 :

  导入 :珠穆朗玛峰是地球上的最高峰,其北坡被许多登山家认为“连鸟也无法越过”,是一条“充满死亡的路线”。而在1960年,年轻的*登山运动员,把鲜艳的*插上了地球之巅。今天就让我们随着他们的足迹,去感受他们登顶的气概。(可出示相关图片)

  一、整体阅读感知

  1、请同学们快速默读全文,按一定的顺序理清运动员登顶主峰的几个阶段,分别用简短的语言概括出每一阶段的主要内容。(参考概括:1)登山队出发;2)运用人梯战术突击第二台阶;3)留下刘连满,三人继续登顶;4)三人无氧攀登,登顶成功。)

  2、有针对性地快速浏览部分章节,小组讨论完成:

  (1)登山队登顶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明确:寒冷、缺氧、虚弱、黑夜)

  (2)他们是如何克服的?(明确:依靠顽强的毅力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二、片段品读体味

  1、选择自己认为最感人的段落,进行复述。要求:能体现出自己认为最感人的特点(可参照上述二、2的问题),能体现出运动员的英雄气概,能做到详略兼顾。

  2、5分钟反复默读体会你认为最感人的部分。

  3、默读写王连满的段落,思考:文章集中写了王连满哪些事例?你觉得王连满是怎样一个人?文章为什么单用了两个段落来突出写他一个人?(明确:写了三件事:甘当人梯;放弃登顶;留下氧气。他是一个默默奉献、顾全大局、勇于牺牲、意志顽强的人。王连满的身上,集中了登山队群体的优秀品质,单写他,是通过对他的典型描写,来表现以他为代表的登山队群体的精神风貌。)

  4、文章最后以“他们终于登上了珠穆朗玛峰,完成了人类历史上从北路攀上世界最高峰的创举”一句戛然而止,读后总觉得言犹未止,意犹未尽,你是否也有这样的体会呢?那么,请你把觉得还应该说的话,还应该写的文字,接着补充出来。(教师提示:可着重写出登顶成功后的民族自豪感、自信心)

  三、景色描写赏读

  1、找出课文中你认为最精彩的景色描写,读一读,想一想这些景色描写是抓住什么特点来写的?这些景色描写有什么作用?(教师提示:本文的写景,一类是写环境的恶劣,突出队员的精神;另一类是写景色的美丽,既烘托队员美好的追求,又带给读者美的享受,调节阅读的情绪。)

  2、找出《伟大的悲剧》中你欣赏的景物描写,小组交流,进一步品味它的作用。

  3、模仿文中景物描写的方法,抓住自己生活周围景物的特点,写一个片段,力图体现人物的情感。

  三、作业 布置

  本文实际为一篇通讯的节选,请你参考身边的报纸,模仿新闻(消息)的写法,把本文改写成一篇200字左右的现场新闻报道。

  【教学设计B】

  教学目标 :

  1、速读全文,能把握感人的细节与人物。

  2、选取典型人物(中途退出的人物王连满),进行比较阅读,感受探险活动中蕴涵的可贵精神。

  教学步骤 :

  导入 :横亘我国和尼泊尔境内的珠穆朗玛峰,一直成为众多探险活动家征服的目标。1960年5月,*登山队首次从北坡登顶成功,打破了珠峰不可征服的神话。让我们随着冲顶队员一起来体验那伟大的时刻。

  一、整体阅读感知

  快速默读全文,整体感知,注意感人的情节和感人的人物,完成:

  1、文章所写的登顶过程可以分为几个阶段?请你划分并归纳各阶段的主要内容。

  2、三名队员最后能够登顶成功,从文章看来,你觉得靠的是什么?(明确:靠的是顽强坚韧的意志,为国勇于拼搏献身的精神,舍己为集体的团结协作精神)

  3、王连满对于三名队员成功登顶,起了什么样的作用?(明确:用人梯的方法帮助队员登上第二台阶;为保集体登顶成功,主动放弃登顶;宁可牺牲也要留下氧气给下撤的队友。王连满为全队成功登顶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二、比较阅读,揣摩人物

  《伟大的悲剧》一文中的奥茨同本文的王连满一样,因故不能同队友一起继续行进。请找出二文中写二人的部分,进行比较阅读,体会两个不同时期不同环境中的人物,讨论,交流:

  1、两人终止同队友的行进,是出于个人目的吗?(教师提示:原因分析——是因为身体的原因不允许继续行进,不是因为个人的荣辱的原因,是为了整个集体的存亡和荣誉考虑而作出的决定。)

  2、作出终止前进的决定时,两人的想法是一样的吗?(教师提示:总的是一样的,即不拖累和影响整个集体的行动,主动牺牲自己。不一样的具体的想法,可大胆揣测,合符情理即可。)

  3、奥茨留给队友最后的话是“我要到外边去走走,可能要多呆一些时候”,王连满留给队友的是足足用了半个小时才艰难写成的77个字的遗书,请仔细默读体会,你能从中感受到什么?(教师提示:言之成理即可。)

  4、你怎么看待探险活动中他们二人这种中途退出的行为?(教师提示:这不是逃避的行为,这是为实现集体的目标而勇于自我牺牲的行为,他们没有站在荣誉的光环下面,但仍然是英雄,恰恰相反,这反映了探险活动中一种极为可贵的精神——为了集体而团结协作、甘于牺牲的精神,许多探险活动的成功,正是有这样无数的幕后英雄的无私奉献,*登山队登顶成功同样得益于此。)

  三、为败者讴歌

  1、在你的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失败的英雄或幕后英雄的故事?相互交流,谈一谈。

  2、俗话说“胜者为王,败者为寇”,但现在你对这些观念有了新的认识吗?请你结合一些事例,写一写自己的体会,字数不限。(可课外完成)

  【资料*台】

  1、郭超人《红旗插上珠穆朗玛峰》。

  2、《50年,人类与珠峰激情碰撞:永远不言征服》等纪念人类登顶珠峰50周年(20xx年)报道资料。

  3、李钟琴《莫名其妙的“挑战”》。

《登上地球之巅》教案4

  教学角度:运用多中人称,讲述*登山队员的壮举。

  主要教学步骤:

  1、速读全文,要求学生读出情节发展的几个主要阶段。

  2、浏览课文,要求学生读出层次

  详略,注意体味文中的人物描写和景物烘托。

  3、组织课堂讨论,议说登上地球之颠。

  说读训练实施过程:

  1、引导学生运用第三人称,概述登山队员突击主峰的经过。

  2、引导学生运用第一人称,以某一登山队员的身份,讲述登山过程中的所见

  所闻

  所历

  所感。

  教师布置几个话题供学生思考和讨论:A

  攀登第二台阶,

  B奔向地球之颠,

  C、刘连满的生命之光。

  学生自选角色和话题,思考准备。

  先小组

  后全班进行课堂发言。

  3、引导学生谈读后感。

  4、引导学生朗读景物描写的句子,体会其表达作用。

《登上地球之巅》教案5

  教学目标

  1.锻炼概括课文的能力。

  2.学*如何抓住景物特点生动描写景物。

  3.学*探险队员表现出的强烈的团队合作精神与崇高奉献精神。

  教学重点

  1.有详有略地复述课文。

  2.探险队员的崇高精神。

  课时安排

  一课时

  课前准备

  让学生观看有关雪域高原和珠穆朗玛峰的图片及*登山队40年前登上珠穆朗玛峰的图片。

  教学设计

  导入

  在《伟大的悲剧》中,我们曾为斯科特等勇敢者的悲壮之举感动不已,其实,在我们*,也有这样具有崇高献身精神的探索者,今天,我们就来接触这样一批《登上地球之巅》的勇士们。(板书课题并出示目标)

  整体感悟

  1.个人速读课文,把登山队员突击主峰的经过划分成几个阶段,在原文中标记出来。

  2.全班交流。

  3.四人小组讨论:用自己的话概括这几个阶段。然后全班交流。

  (以上三个环节旨在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内容,并锻炼学生快速阅读、分析、筛选信息的能力和语言概括能力。至于几个阶段的划分,答案不必苛求,能言之有理即可。)可以参考:

  a.登山队出发。

  b.刘连满甘作人梯,帮助其他队员登上第二台阶。

  c.黑夜中,由于缺氧,刘连满留下,其余三人以最快的速度奔向顶峰。

  d.处于半昏迷状态的刘连满冒着生命危险将氧气留给他人,并写下了感人的短信。

  e.三位登山队员果断抛掉空氧气筒,开创人类历史上的无氧攀登。

  f.登山队完成由北路登上珠穆朗玛峰的壮举。

  复述课文

  1.找出文中感人的描写语段。

  a.全班讨论。

  登山队员遇到了哪些困难?

  他们是如何克服这些困难的?

  根据以上两个内容找出文中最感人的描写语段。

  b.全班齐读感人的描写语段。

  2.找几个学生有详有略地复述课文,可以每人复述一个登山阶段。

  (这几个环节的安排是为了训练学生懂得记叙复杂事件应选择典型事例、典型人物,有重点的记叙,其余情节可以简略,或是一笔带过,重点记叙部分则应加以生动的描写,还可以加以议论、抒情。复述时,可以多找几个学生,每个人按顺序口述一个情节,详略自己安排,复述后由其他学生评价。)

  体验与反思

  讨论:从这些感人的情节中,你看到了*年轻的登山队员表现出哪些令你感动的优秀品质?结合斯科特等人的壮举,谈谈你的体会。

  可以引导学生扣住课文情节,重点从团队协作精神,个人牺牲精神,坚强的意志、毅力等方面谈探险队员的优秀品质,体会则要联系现实生活谈。

  学*景物描写

  1.四人小组讨论:找出课文中你认为精彩的景物描写,体会一下这些语句好在哪里。

  2.模仿这些语句的写法,抓住自己生活周围景物特色,也写几句话。

  做这个练*,教师可以提示学生了解景物描写在记叙文中的作用,让学生明白景物描写在文中不是可有可无的,应抓住特点来写景,使之为表现事件和人物服务。

  如果时间紧张,可以将这个练*放到作业中,课后完成。

  作业

  在由北路登上珠穆朗玛峰的过程中,*登山队员表现出强烈的集体协作精神和崇高的奉献精神。以《伟大的悲剧》中的奥茨和本课中的刘连满为例,联系现实生活,写一篇心得体会。


《登上地球之巅》教案6篇(扩展2)

——《桥之美》教案6篇

  【教材分析】

  《桥之美》是一篇带有说明性质的小品文,与一般规范的说明文不同,在列举一些具体的事例时,作者并不是用科学*实的语言向读者解说,而是或描写景物,或抒发感情,文字极富表现力和感染力。文章以画家的标准和眼光,发掘桥在不同环境中所产生的美学效果。

  【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目标:掌握本文生字词语,了解文章内容。

  2、过程方法目标:学*说明中融合描写以使文章生动的表达方式,体会本文语言古朴典雅、优美生动的特点。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积累有关桥的常识,审美的一般常识,提高艺术欣赏水*。

  【教学重难点】学*说明中融合描写以使文章生动的表达方式。

  【教学方法】自主学*,合作探究。有感情的朗读。搜集信息,筛选资料,积累。

  【课前准备】

  1.学生准备:搜集各种桥的图片及资料。

  2.教师准备:录音机。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1. 导语:

  钢琴曲《秋日私语》为背景音乐。

  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领略了我国石拱桥形式优美、结构坚固的特点,那么桥的美都在哪里呢?这节课,我们来学*著名画家吴冠中的《桥之美》。

  2. 作者介绍:吴冠中,*现代画家。

  3. 出示目标。

  4.检查预*:

  (1)本文作者: 选自《 》 。

  (2)给加点的字注音:

  点缀( ) 驻( )足 和谐( ) 煞( )它风景 前瞻( )后顾 险峻( )

  (3)解释词语:

  销魂:形容极度悲伤愁苦或极度的欢乐。

  史诗:叙述英雄传说或重大历史事件的叙事长诗。

  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开始稍微差一点儿,而结果造成的误差或错误极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播放课文录音,让学生在听读的基础上初步了解文章的大概内容及思路。教师提出以下问题:

  1、作者看来,桥的美在何处?你对此有何感想,从中受到怎样的启发?

  提示:作者并不着眼于从桥自身的结构来欣赏桥之美,更着迷于桥在不同环境中所起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启发是让学生生发开去,谈自己的看法。

  2、学生拿出准备的桥的照片,说一说自己所看到的桥美在哪里。

  从你自身感觉到的角度,自由的表达。

  三、精读课文,研读赏析

  (一)教师指导学生朗读重点段落——第四段,采用小组齐读、男女分读等形式,讨论回答以下问题:1、本段为了说桥的构图之美,分别列举了哪些类型的桥梁?(鸟镇的石桥、江南乡间的石桥、横跨湖面的长桥、多孔桥、风雨桥。)2、本段运用了那些说明方法?(列数字、举例子、摹状貌。)

  3、本段文字说明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各种形式的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形式和作用。)

  (二)本文用了大量的描写以使文章生动,试分析下列描写的好处:

  1、茅盾故乡乌镇的小河*都是密密的芦苇,真是密不透风,每当其间显现一座石桥时,仿佛发闷的苇丛做了一次“深呼吸”,透了一只舒畅的气。(其实,苇从不会“发闷”,也不会“深呼吸”,这只是人的感受投射到它身上而已。这表现了作者与周遭环境已融为一体。)

  2、早春天气,江南乡间石桥头细柳飘丝,那纤细的游丝拂着桥身坚硬的石块,即使碰不见晓风残月,也令画家销魂。(杨柳浮桥是江南常见的景色,作者将时间限定为杨柳刚刚反绿发芽的早春天气,将桥限定为石桥,两中景物之间的.反差与对比,形成特殊的美感。“杨柳岸,晓风残月”是宋人柳永的名句,是强调细柳与石桥构成的美景本身已够动人,不再需要别的东西来烘托了。)

  3、无论木桥还是石桥,其身段的纵横与桥下的水波协同谱出形与色的乐曲。(这句话的意思是,桥横跨在水面上,与桥下的流水在*面上形成交错,同时,桥的颜色与流水的颜色也相互映衬。桥与流水如一支乐曲一样是一个整体。)

  4、田野无声,画家们爱于无声处听桥之歌声,他们寻桥,仿佛孩子们寻找热闹。(桥的美就是对桥的存在的一种大声宣告,桥的美也像乐曲一样有着和谐的旋律,这吸引着画家追寻着桥的身影。)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互相交流。选出代表,交流发言,教师适当点拨。

  四、质疑问难,合作探究

  1、探究《*石拱桥》和《桥之美》的在内容和语言上的区别(课件显示相关表格)

  2、本文与其它说明文的不同之处

  五、拓展延伸

  仿照本文的写法,介绍自己家乡的一处景致。本文以画家的眼光,以优美的笔调写出了桥的美,又在作者的笔下知道了桥的知识。请同学从具体的角度谈一下你学了本课的收获。学生五至六人发言交流。 教师肯定学生的表现。

  六、课堂总结

  1. 学生谈收获

  2. 教师结束语。同学们,今天我们在画家吴冠中的带领下,一起领略了桥的风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的事物,而是缺少发现的眼睛。让我们练就一双慧眼,去发现、欣赏这大千世界吧!

  七、布置作业

  请给将要修建的桥设计一个方案,说明一下你的设计思路。

  八、板书设计

  桥之美

  吴冠中

  各不相同的形式作用 —— 不同的美学效果

  桥之美

  普遍具有的形式作用 ——联系形象的重叠与交错

  【课后反思】

  知识与技能:

  1、积累“驻足、史诗、美感、失之毫厘,差之千里”等词语。

  2、了解作者喜爱桥的原因,感受作者形象生动的语言。

  3、认识桥的美学价值,掌握与“桥之美”有关的美学常识。

  过程与方法: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品味文章优美而又富有意蕴的语言。

  3、学*作者抓住事物总的特征进行说明的方法。

  4、学*从某一角度欣赏艺术作品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桥之美》,让学生充分受到美的熏陶,提高学生的审美趣味,用“美”的眼睛去欣赏,用“美”的心灵去感受,最终成为一个有品位的人。

  教学重难点

  1、理解桥美在何处。

  2、揣摩文中富有个性色彩的句子,培养语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方法:

  1、朗读讨论法:让学生在反复朗读和热烈讨论中,把握文意。充分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增强其参与意识,把课堂归还给学生,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2、“六字”读书法:运用读、划、写、记、练、思的方法在读文时进行批注,总结归纳。

  3、质疑点拨法:采取质疑研讨、点拨指导的方法引导学生把握文章蕴含的深层意义。

  4、小组合作学*法:通过小组的合作,使生成的问题得以解决。对疑难问题进行组内及组间追问质疑,把握重点,各个击破

  教具准备

  教材、教案、粉笔、黑板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登上地球之巅》教案6篇(扩展3)

——《登上地球之巅》说课稿 (菁华5篇)

  教材分析:

  《登上地球之巅》是初一新教材第四单元的第三篇课文。本单元教材是以“探险”为主题编排的,第一篇是茨威格的《伟大的悲剧》,讲述的是探险家斯克特等人南极探险归途中全军覆没的壮举;第二篇《荒岛余生》讲的是鲁滨孙荒岛求生的故事。这些有关探险的课文具有较强的人文性,可以激发学生探索自然奥秘的壮志豪情,培养学生勇于挑战的精神。《登上地球之巅》是郭超人写的一篇新闻报道。作者作为当年的随队记者,真实的纪录了1960年我国登山队员历尽千辛万险第一次从珠峰北坡登上地球之巅的经过。课文节选的是王富洲等四名登山队员突击顶峰的感人事迹。读这篇真实而又充满传奇色彩的报道,我们不能不为英雄们的精神而感佩,不能不为英雄们的人格而震撼!在飞鸟不至的地球之巅,在千年冰雪、万丈巉岩的珠峰之上,在英雄们面临生与死的抉择之时,我们真正懂得了神圣、伟大与崇高的内涵。是的,这篇用生命写成的英雄的故事,这次以生命完成的人类的创举,折射出人性美的光辉,蕴含着无穷的精神力量。登山英雄们勇于探险的精神、敢于奉献的精神以及合作精神都是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和人格教育的的绝好教材。而真实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结合,使这篇报道具有强烈的震撼人心的力量。

  教学重点

  这篇课文篇幅较长,根据新课标要求,让学生快速默读,抓住课文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是教学的重点之一。通过阅读,感悟登山英雄的伟大精神和优秀品质,从而激发学生勇于挑战、勇于探索的精神也应是教学的重点所在。

  教学难点

  揣摩重点语句,体会环景描写的作用以及学*课文详略得当、选材典型,表达方式多样的写作技巧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教学目标

  速读课文,抓取主要信息感书课文内容,把握主旨。

  赏读精彩语段,感悟英雄精神。

  学*写作技巧:选材典型,环境描写,多样化的表达方式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计划:1课时

  预*指导

  1. 快速默读课文,圈点勾画生字词,注音释义

  2. 浏览课文,概述几名登山队员突击珠峰的经过。

  3.提出疑难问题

  导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导语:同学们,记得诗人汪国真曾写过这样一首诗——远方,是一个迷人的梦,或诱惑于美丽,或诱惑于传说。。。。被称为地球之巅的珠穆朗玛峰就以其神奇的魅力诱惑着无数的勇士一次次的攀登不止。“为什么去登山?因为山在那里。”这就是英国登山家乔治。马洛里的名言。1924年,马洛里尝试从珠峰北坡登峰,却一去无踪。1960年5月24日,*登山勇士终于将*插上珠峰,完成了从北路登峰的创举。今天,让我们再次回首那震撼人心的日子,瞻仰英雄们的风采吧!

  出示有关珠峰及登山队员登山的图片,营造情境。

  二、感知入情

  1.指导速读方法,让学生速读课文,抓主要信息,概述内容,把握主旨。

  检测速读效果:科文写了哪些人的感人故事?最令你感动的人物是谁?

  2. 合作探究

  登山队员在突击登峰遇到的致命困难有哪些?

  你认为登山勇士成功登上地球之巅的原因有哪些?

  三、赏读移情

  1.最令你感动的是哪些语段?请有感情的读给大家听,并说说你的感受。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情感体验研读课文,发表自己的见解,感同身受,与作者产生共鸣,为登山健儿大无畏的牺牲精神、集体主义精神、乐观精神而感动。

  2.文中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以上问题通过读文探究,小组讨论,使学生明白文中的景物描写渲染了恶劣的自然环境,烘托了气氛,使读者身临其境,从而更深刻地感受登山队员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英雄气魄。使学生懂得写景是为表现人物、突出中心服务的。

  四、小结——你认为本文有哪些写作技巧值得你借鉴?

  1. 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相结合的表达方法

  2. 景物描写的烘托作用

  小组交流,各抒己见,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五、拓展激情

  40多年过去了,当年风华正茂的英雄而今已年过花甲,他们的*况如何呢?大家一定和我一样关注他们。请看——英雄访谈

  出示有关图片及文字材料,让学生了解英雄们的有关情况,更增敬慕之情。

  六、写作练笔——请以“感动”为题,抒写你本节课的所闻所感。

  以读促写,以写促读,以写激情。

  教学目标:

  1、学*简洁概括文章内容,提高阅读能力。积累文中的词语。

  2、理解文章通过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精神风貌的方法,体会文中景物描写的作用。

  3、学*登山队员不怕艰险、勇往直前的气概和团结协作精神,培养敢于探险的勇气。

  教学重难点:

  1、学*快速阅读,简要概括课文内容

  2、通过品析语言,理解人物形象。

  课时安排:1课时

  课前准备:1、搜集有关珠穆朗玛峰的图片等资料。

  2、制作带有重点语句和重点问题的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可知道地球上的最高峰是哪里?(珠穆朗玛峰)你们可知道它有多险峻吗?*西部的山脉大多横亘绵长,山体高峻雄伟。位于*同尼泊尔、印度、不丹、巴基斯坦等国边境上的喜马拉雅山脉,绵延长达2400多千米,主脉海拔*均超过6000米,是世界上最雄伟的山脉。“喜马拉雅”在藏语中就是“冰雪之乡”的意思。这里终年冰雪覆盖,一座座冰峰如倚天的宝剑,一条条冰川像蜿蜒的银蛇。在喜马拉雅山脉中,最为高耸的是位于*和尼泊尔边界上的珠穆朗玛峰,它高8844.43米,是世界最高峰。尤其是北坡,被许多登山家认为“连飞鸟也无法越过”,是一条“充满死亡的路线”。

  2、多媒体出示图片

  二、预*交流——展成果

  1、板书课题“登上地球之

  2、出示学*目标

  3、简介作者、写作背景

  4、读准字音,解释词语的意思

  锥形(zhuī)形冰镐(gǎo)砭骨(biān)履践(lǚ)崔巍(cuīWēi)滞留(zhì)窒息(zhì)匍匐(púfú)

  养精蓄锐:养足精神,积蓄力量

  凄厉:(声音)凄凉而尖锐

  窒息:因外界氧气不足或其他气体过多或者呼吸系统发生障碍而呼吸困难甚至停止呼吸

  斩钉截铁:形容说话办事坚决果断,毫不犹豫

  匍匐:爬行

  异口同声:形容很多人说同样的话

  三、整体感知,概述内容

  (一)概述文章内容

  1、师:通过预*,你能从题目中获得什么信息?

  2、生:题目概述了文章要写的主要内容和记叙的中心事件。

  3、师:我认为不完整,同学们能不能再加上一些信息来概括这篇文章的内容?

  师多媒体出示:*登山队员王富洲、屈银华、贡布于1960年5月25日凌晨首次从北坡登上地球之巅——珠穆朗玛峰。

  师小结:同学们,我们现在应该知道,无论面对多长的叙事文章,我们都可以通过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这些信息来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二)梳理文章脉络,复述印象深刻的情节。

  1、本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请大家梳理文章脉络。

  2、板书:时间顺序,多媒体出示文章脉络

  3、师:大家看,这些情节中有没有印象最为深刻或者最让你感到?

  师板书:刘连满甘当人梯;队员们在黑夜、严寒、缺氧的情况下行军;刘连满舍身留氧气;队员们进行艰难而危险的无氧攀登;登上峰顶的自豪。

  师小结:看来,在四个登山队员中,给我们印象最深刻的是刘连满。作者花了许多笔墨集中描写他。请大家找出有哪些段落写他。

  生:6、7、11、14、15、段

  四、深入探究,认识英雄

  师:我们知道,登上珠峰的是王富洲、屈银华、贡布这三个人,刘连满并没有登上山顶。作者为什么花大量篇幅写他呢?

  生:预设一:作者认为刘连满虽然没有登上山顶,但是他把氧气留给队友。虽然失败,但也是一个英雄。

  预设二:他不应该算是失败,如果没有他提出建议搭人梯,没有把氧气留下来的话,可能这次登山也不会成功。

  师小结:同学们讲得很好,刘连满在队员攀登第二台阶的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如果没有他搭人梯的办法,可能此次登山也不会成功。而且刘连满为队友们留下的氧气在队员们下山的过程中起到了作用。

  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找一找有哪几个段落写“第二台阶”(5、6、7、8)

  师:大家速读这几段,看看有哪些细节描写?

  生:…

  师多媒体出示:“他用双手**岩缝,脚尖蹬着岩面,使出全身力量一寸一寸地上升。”“刘连满一连爬了四次,跌落四次”“刘连满的眼前冒着‘金花’,两脚颤抖,呼吸也变得沉重。”

  师:动词“插”“蹬”有什么作用?

  生:写出了攀登的艰难。

  师:这里用了一些数词,这样用了数词的句子在后面还有没有?

  生:“他们攀登整个‘第二台阶’,共花费了五个多小时,而用在攀登这最后三米岩壁的时间,却长达三个小时。”

  师:用这些数词有什么好处?

  生:预设一:运用数据“三米岩壁”“长达三个小时”是对比的写法,跟前面的“一寸一寸地上升”“爬了四次,跌落四次”都突出了他们攀登的艰难。

  预设二:最后三米的地方非常陡峭而光滑。

  师:这样用了对比的句子,不只“第二台阶”部分有,后面还有。

  生:11段“每走一两步就会不自觉地摔倒”12段“现在,他们每移动一步,肉体要承受多么巨大的痛苦啊!”22段“甚至攀过一米高的岩石,也需要半个多小时。”

  师:多媒体出示问题:刚才大家都感受到了,刘连满虽然没有登上珠峰,但是作者还是重点写了他,是因为他在攀登过程中起了关键的作用,还有其他的原因吗?

  生:第九段“天色开始黑下来,寒风凄厉地呼啸着”这是自然环境描写,写出了环境的恶劣。但是“勇敢的突击队员们还在一步一步地前进”他们在雪夜、严寒、缺氧的情况下,继续攀登。所以我觉得他有坚持不懈和牺牲自我的精神。

  师:刘连满自我牺牲的精神在哪里体现出来?

  生:刘连满把氧气留给队友。

  师:生齐读15段。在这样的情况下放弃了氧气,就等于放弃了生命。

  师多媒体出示:大家看,刘连满没有登上山顶,作者重点写他,那是因为:

  1、他在登山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2、他有自我牺牲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师:我想问大家,难道这些精神,其他队员身上没有吗?

  生:他们也有。

  师:我们看,作者详写刘连满,是不是也就是同时写到了其他队员?

  生:是

  师:那么从写作角度来看,这是运用了什么手法?

  师多媒体出示:大家看,作者要写登山队员应该写四个,可是文章篇幅有限,难道我们要面面俱到四个人物都写吗?如果每个登山队员都详细写的话,估计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这些细节就都不会深刻了。所以,作者抓住刘连满重点写,就是选取了典型人物和典型的细节,详略得当地叙写了这件事。所以从刘连满身上,我们看到了这个团体具有:不畏艰险、坚持不懈、甘愿奉献、团结协作的精神。

  五、小结提升多媒体展示

  现实生活中,我们一般人不大可能去攀登真正的珠峰,但我认为我们每个人的心中其实都有一座珠峰,在攀登人生的峰巅中,不管如何,我们都不能放弃,我们要学*英雄们锲而不舍、不断攀登的精神。

  六、作业设计

  1、抄写字词

  2、课后第三题

  附板书设计:刘连满甘当人梯不畏艰险

  时队员们在黑夜、严寒、缺氧的情况下行军坚持不懈

  间刘连满舍身留氧气甘愿奉献

  顺艰难而危险的无氧攀登团结协作

  序登上顶峰的自豪

  教学目标:

  1、速读课文,复述故事,提高学生概括课文的能力。

  2、学*抓住特点进行生动的景物描写。

  3、学*探险队员表现出的强烈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崇高的奉献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故事复述,合作探究,景物描写。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登山图片,激趣引读

  1、呈现有关雪域高原特别是喜马拉雅山和珠穆朗玛峰的图片。

  呈现*登山队登上珠峰的图片。

  观看后让学生说说自己对这座山峰所了解的情况以及看了图片后的感受。

  2、激趣引读:

  教师:1960年5月,英勇的*登山健儿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从珠穆朗玛峰北坡成功登顶,书写了世界登山史上的新纪录。

  郭超人,北京大学新闻系毕业后奔赴*,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从事新闻工作。当时,他作为随登山队采访的一名记者,直接或间接了解到这次登山活动过程中的许多感人故事。登山成功后,郭超人以最快的速度写成长篇通讯报道《红旗插上珠穆朗玛峰》并发表。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登山成功那一刹那的喜悦与幸福吧。

  二、快速阅读,整体感知

  1、快速阅读: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圈点勾画,积累字词并初步感知课文。

  2、整体感知:

  ①概述几名登山队员突击主峰的经过。

  经过充分的准备,5月24日上午9时,登山队员王富洲、刘连满、屈银华和贡布向珠峰最后380米高度冲击。他们艰难地向前行进着。两个多小时后,著名的“第二台阶”挡住了他们的去路。他们沿着第三次行军侦察的路线,冒着严寒,花了五个多小时,用搭人梯的方式,爬上了不到7米高的“第二台阶”。这时,队员们又不得不面对另一个对手黑夜的挑战。他们借着雪夜的反光,一步一步地前进。由于前面用时过多,他们背上的氧气已经所剩不多了,他们现在又受到缺氧的严重威胁。反应最强烈的是刘连满,他每前进一步都非常困难了。为了争取时间,大家决定刘连满留下,其余三人以最快速度突击登顶。严重缺氧的刘连满躺在一块避风的大石块旁边休息,开始进入一种半昏迷状态。这时,他冒着生命危险,毅然决定把自己所剩不多的氧气留给登山的同志,并留下了一封感人的短信。与此同时,三位登山队员正搏斗在前进的道路上。他们匍匐在地上,借着星光和反照的雪光,辨认路途,艰难前进。到8830米时,三人的氧气已经全部用完,他们果断地抛掉背上的空氧气筒,开始了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艰难而危险的无氧攀登。这样的攀登,其艰苦程度可想而知。他们四肢更加沉重了,行动更加迟缓了,有时攀过一米高的岩石,也要用半个多小时。但必胜的信念在支持着他们。凌晨,他们终于登上了珠穆朗玛峰,完成了人类历史上从北坡攀上世界最高峰的创举。

  ②听了这个故事后你有什么感受呢?

  三、合作探究,景句仿写

  1、合作探究:

  ①登顶过程中,很多困难对生命构成了威胁,作者着意描写了哪些困难?你如何看待这些困难?登顶过程中对生命构成极大威胁的三大困难是寒冷、黑夜和缺氧。

  ②三个队员最终从北路登上了世界最高峰。你如何看待这种胜利?登山英雄是靠意志、毅力、团结合作和牺牲精神才登上了世界最高峰。

  2、景句仿写:

  ①课文中有许多景物描写的句子,请举出几例,并说说它的好处。

  课文中,作者除了尽力渲染恶劣的自然环境外,还不时用闲笔描写美丽的珠穆朗玛峰的景色。如:“阳光灿烂,珠穆朗玛尖锥形的顶峰耸立在蓝天之上,朵朵白云在山岭间缭绕不散。”“夜色浓重,珠穆朗玛峰山岭间朦胧一片,只有顶峰还露出隐约的轮廓。”“夜更深沉,山上山下到处都是一片漆黑,只有点点星光在空中闪耀。”等等。这些描写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在阅读的紧张之余还可以求得放松,来欣赏一下美丽的珠峰景色。这在阅读效果上可称为一张一弛,给人美的享受。

  ②下面是课文中描写景物的句子,注意观察夜色,试着仿写几句。

  A、5月24日清晨,阳光灿烂,珠穆朗玛峰尖锥形的顶峰耸立在蓝天之上,朵朵白云在山岭间缭绕不散。

  B、夜色浓重,珠穆朗玛峰山岭间朦胧一片,只有顶峰还露出隐约的轮廓。

  C、夜色深沉,山上山下到处是一片漆黑,只有点点星光在空中闪耀。珠穆朗玛顶峰的黑影在他们面前开始变得非常低矮了。

  D、举目四望,朦胧的夜色中,珠穆朗玛山区群峰的座座黑影,都匍匐在他们的脚下。现在,他们三人的头上,只有闪闪发光的星斗……

  四、角色复述,理解人物

  ①学生选择角色,从不同方面有详有略地复述故事内容,表现人物性格。

  ②从*年轻的登山队员身上你看到了哪些令你感动的优秀品质呢?

  五、联想体验,互动释疑

  1、体验反思:

  ①假如你当时遇到了象刘连满的这样的问题,你会怎么办呢?

  ②课文中感人的情节很多,请找一找并结合你的实际,谈谈你的体会。

  2、互动释疑:四人小组提问释疑,全班交流解决。

  六、总结存储,拓展延伸

  1、总结存储:

  刚才同学们谈得很好,探险,需要有强烈的集体合作精神和崇高的奉献精神,也唯有这样,才能取得最后的成功。同学们,我们在学*上是否也应该这样呢。

  2、拓展延伸:

  假如你成功地登上珠穆朗玛峰,站在珠穆朗玛峰项上,你会有哪些话要说的呢?写一篇登山后的心得体会。

  知识与技能

  1、积累词语。

  2、丰富有关珠穆朗玛峰的地理知识。

  3、了解人类特别是*人征服珠峰的探险知识。

  过程与方法

  1、练*快速默读法,概括课文主要信息,提高阅读能力。

  2、理解文章通过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精神风貌的?方法。

  3、体会文中景物描写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登山队员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和团队合作精神,激励探索自然奥秘的豪情壮志,培养探险的勇气。

  1、快速阅读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2、学*课文叙事有详有略,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精神风貌的写法。

  3、学*我国登山队员的精神,培养民族自豪感。

  理解作者文中景物描写的作用。

  学生:课前搜集有关珠穆朗玛峰的地理知识与我国登山队员征服珠峰的探险的资料。

  教师:也要准备相应资料,并制作课件。

  一课时

  领会我国登山健儿团结协作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多媒体播放雪域高原特别是喜马拉雅山和珠穆朗玛峰的图片,最后定格珠峰峰顶的图片。)

  同学们,你们一定不会忘记2008年北京奥运会!你们也一定不会忘记,那一年我国运动员把奥运火炬传递到珠峰峰顶的情景!那一刻,你们一定非常激动,一定为身为*人而骄傲和自豪!其实,早在1960年5月25日凌晨,英勇的*登山健儿就完成了从珠峰北坡

  登顶的壮举,书写了世界登山史上的新纪录。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登上地球之巅》,随作者一道去了解那激动人心的往事,感受登山队员们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气概。

  二、交换资料

  学生交换收集的资料,简介珠穆朗玛峰,简介*登山队员征服珠峰的活动。

  三、自由朗读,积累词语

  学生自由朗读,疏通字句,标明段序。

  教师用多媒体提示学生需要积累的字词:

  1、注音

  2、释义

  (1)砭骨()

  (2)履践()

  (3)崔巍()

  (4)养精蓄锐()

  (5)齐心协力()

  (6)勇往直前()

  学生翻阅工具书明确:

  2、(1)刺入骨髓;形容使人感觉非常冷或疼痛非常剧烈。

  (2)踩踏。

  (3)形容山高大雄伟。

  (4)养,休养。蓄,积蓄。锐,锐气。养息精神,积蓄力量。

  (5)众人一心,共同努力。

  (6)勇敢地一直往前进。

  四、快速默读,整体感知

  学生快速默读全文,圈点勾画,完成下列题目:

  (多媒体显示)

  1、把登山队员突击主峰的过程划分成几个阶段,并用自己的话概括这几个阶段。

  2、课文详写了哪些典型事例?

  3、在突击顶峰的过程中,登山队员们先后遇到了哪些特别的困难?

  4、表现了登山队员们怎样的精神品质?

  学生独学,后讨论,交流,明确:

  1、(参考)(1)登山队出发。

  (2)刘连满甘作人梯,帮助其他队员登上第二台阶。

  (3)黑夜中,由于缺氧,刘连满留下,其余三人以最快速度奔向顶峰。

  (4)处于半昏迷状态的刘连满冒着生命危险将氧气留给他人,并写下了感人的短信。

  (5)三位登山队员果断抛掉空氧气筒,开创人类历史上的无氧攀登。

  (6)登山队完成由北坡登上珠峰的壮举。

  2、(1)征服“第二台阶”;

  (2)刘连满宁可自己牺牲也要把氧气留给同志。

  3、三大困难:寒冷、黑夜和缺氧。

  4、坚强的意志和毅力,团结合作的精神,勇于牺牲的精神。

  五、复述课文

  1、找几个学生分阶段复述。

  2、找学生复述全文。(要求有详有略,突出典型事例、典型人物)

  六、精读探究

  文中哪些情节最令你感动、难忘?找出来,读一读,并谈谈感受。

  1、学生自由发言。学生最感动、最难忘的情节可能有:

  (1)在征服被外国探险家认为是不可逾越的“第二台阶”时,刘连满毅然为队友作人梯,尽管眼冒“金花”,两脚颤抖,呼吸沉重,却仍然坚持让队友踩在他的肩膀上爬上去。

  (2)刘连满在等待队友登顶返回时,宁愿自己忍受窒息的痛苦甚至死亡的威胁,也要把最后一点氧气留给战友。又担心战友不知道,于是挣扎着艰难地写下一封感人的短信。

  2、学生谈感受。(针对上述两个情节)明确:

  刘连满身上集中地表现了我国登山队员们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和坚强的意志,团结合作、勇于牺牲的精神。他的行为表现令人崇敬,令人难忘。

  七、合作研讨

  文中的景物描写十分精彩,请找出这些语句,并揣摩其作用。

  1、文中写景的语句有:

  (1)5月24日清晨,阳光灿烂,珠穆朗玛峰尖锥形的顶峰耸立在蓝天之上,朵朵白云在山岭间缭绕不散。

  (2)天色开始黑下来,寒风凄厉地呼啸着。

  (3)夜色浓重,珠穆朗玛峰山岭间朦胧一片,只有顶峰还露出隐约的轮廓。

  (4)夜更深沉,山上山下到处是一片漆黑,只有点点星光在空中闪耀。珠穆朗玛峰的黑影在他们面前开始变得非常低矮了。

  (5)举目四望,朦胧的夜色中,珠穆朗玛山区群峰的座座黑影,都匍匐在他们的脚下。现在,他们三人的头上,只有闪闪发光的星斗

  2、学生相互讨论,各抒已见,积极发言。教师可引导学生从内容与中心的关系以及自己的阅读心理两个方面去理解这些景物描写的作用。明确:

  (1)渲染登山环境的恶劣,衬托登山队员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

  (2)文中用较多笔墨描写美丽的珠峰景色,生动形象,既增强了真实性和感染力,更给人以美感。

  八、拓展延伸

  讨论:你认为,挪威探险家阿蒙森代表人类首次到达南极与我国登山队员刘连满等人从珠峰北坡成功登顶两件事,哪件更有意义?

  学生自由讨论,老师因势利导,让学生明确:

  既要培养民族的自豪感,树立为民族和祖国争光的远大理想;又要具有宽广的胸怀,能够站在整个人类进步的高度上肯定其他民族和国家的人民勇于探险的精神和所创造的伟大成就。

  九、课堂小结

  自然是美丽的,自然是神秘的。只有具备不畏艰险,团结协作,勇往直前的精神,才能揭开自然的奥秘。希望大家学*刘连满等人的精神,在人类探险的道路上为国争光。

  组织学生学*本文,无疑应将快速阅读与学*课文叙事有详有略、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精神风貌的写法作为教学重点。但由于本文所写内容特殊,报道的是我国登山队员征服珠峰,书写世界纪录的伟大创举。所以,相比之下,引导学生学*我国登山队员优秀的精神品质,培养探险的勇气和民族的自豪感这一点,在整个第五单元的课文也都应算是重点。因此,全部的教学活动,从导入到学生交换资料,从整体感知到精读探究,从研讨环境描写的作用到拓展延伸,乃至最后的小结,几乎都是为了落实这一点而展开的,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取得了十分良好的效果。而在这一过程中,也同时兼顾到了培养快速阅读和精读的读书方法,以及学*文章详略得当的叙事方法与生动形象的景物描写这些教学要点,全面落实了教学目标。从实际上课情况来看,还是比较适合学生的胃口的。

  教学目标

  1.锻炼概括课文的能力。

  2.学*如何抓住景物特点生动描写景物。

  3.学*探险队员表现出的强烈的团队合作精神与崇高奉献精神。

  教学重点

  1.有详有略地复述课文。

  2.探险队员的崇高精神。

  课时安排

  一课时

  课前准备

  让学生观看有关雪域高原和珠穆朗玛峰的图片及*登山队40年前登上珠穆朗玛峰的图片。

  教学设计

  导入

  在《伟大的悲剧》中,我们曾为斯科特等勇敢者的悲壮之举感动不已,其实,在我们*,也有这样具有崇高献身精神的探索者,今天,我们就来接触这样一批《登上地球之巅》的勇士们。(板书课题并出示目标)

  整体感悟

  1.个人速读课文,把登山队员突击主峰的经过划分成几个阶段,在原文中标记出来。

  2.全班交流。

  3.四人小组讨论:用自己的话概括这几个阶段。然后全班交流。

  (以上三个环节旨在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内容,并锻炼学生快速阅读、分析、筛选信息的能力和语言概括能力。至于几个阶段的划分,答案不必苛求,能言之有理即可。)可以参考:

  a.登山队出发。

  b.刘连满甘作人梯,帮助其他队员登上第二台阶。


《登上地球之巅》教案6篇(扩展4)

——《登上地球之巅》教案 (菁华5篇)

  知识与技能

  1、积累词语。

  2、丰富有关珠穆朗玛峰的地理知识。

  3、了解人类特别是*人征服珠峰的探险知识。

  过程与方法

  1、练*快速默读法,概括课文主要信息,提高阅读能力。

  2、理解文章通过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精神风貌的?方法。

  3、体会文中景物描写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登山队员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和团队合作精神,激励探索自然奥秘的豪情壮志,培养探险的勇气。

  1、快速阅读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2、学*课文叙事有详有略,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精神风貌的写法。

  3、学*我国登山队员的精神,培养民族自豪感。

  理解作者文中景物描写的作用。

  学生:课前搜集有关珠穆朗玛峰的地理知识与我国登山队员征服珠峰的探险的资料。

  教师:也要准备相应资料,并制作课件。

  一课时

  领会我国登山健儿团结协作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多媒体播放雪域高原特别是喜马拉雅山和珠穆朗玛峰的图片,最后定格珠峰峰顶的图片。)

  同学们,你们一定不会忘记2008年北京奥运会!你们也一定不会忘记,那一年我国运动员把奥运火炬传递到珠峰峰顶的情景!那一刻,你们一定非常激动,一定为身为*人而骄傲和自豪!其实,早在1960年5月25日凌晨,英勇的*登山健儿就完成了从珠峰北坡

  登顶的壮举,书写了世界登山史上的新纪录。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登上地球之巅》,随作者一道去了解那激动人心的往事,感受登山队员们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气概。

  二、交换资料

  学生交换收集的资料,简介珠穆朗玛峰,简介*登山队员征服珠峰的活动。

  三、自由朗读,积累词语

  学生自由朗读,疏通字句,标明段序。

  教师用多媒体提示学生需要积累的字词:

  1、注音

  2、释义

  (1)砭骨()

  (2)履践()

  (3)崔巍()

  (4)养精蓄锐()

  (5)齐心协力()

  (6)勇往直前()

  学生翻阅工具书明确:

  2、(1)刺入骨髓;形容使人感觉非常冷或疼痛非常剧烈。

  (2)踩踏。

  (3)形容山高大雄伟。

  (4)养,休养。蓄,积蓄。锐,锐气。养息精神,积蓄力量。

  (5)众人一心,共同努力。

  (6)勇敢地一直往前进。

  四、快速默读,整体感知

  学生快速默读全文,圈点勾画,完成下列题目:

  (多媒体显示)

  1、把登山队员突击主峰的过程划分成几个阶段,并用自己的话概括这几个阶段。

  2、课文详写了哪些典型事例?

  3、在突击顶峰的过程中,登山队员们先后遇到了哪些特别的困难?

  4、表现了登山队员们怎样的精神品质?

  学生独学,后讨论,交流,明确:

  1、(参考)(1)登山队出发。

  (2)刘连满甘作人梯,帮助其他队员登上第二台阶。

  (3)黑夜中,由于缺氧,刘连满留下,其余三人以最快速度奔向顶峰。

  (4)处于半昏迷状态的刘连满冒着生命危险将氧气留给他人,并写下了感人的短信。

  (5)三位登山队员果断抛掉空氧气筒,开创人类历史上的无氧攀登。

  (6)登山队完成由北坡登上珠峰的壮举。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