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冲称象》教案9篇

首页 / 教案 / | 2022-03-31 09:47:48 教案

《曹冲称象》教案1

  第二课时

  课文特点:

  这篇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了七岁的曹冲想出称象的好办法,称出大象重量的事,从中可以看出曹冲是个聪明。爱动脑筋的孩子。

  教学目标:

  1、通过曹冲称象的故事,使学生了解曹冲是个怎样的孩子,懂得遇到问题要善于动脑筋。。

  2、继续学*预*课文,边读边电教,并练学生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边读边思考,提出不懂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曹冲想出的称象办法及官员们想出的称象办法和曹冲的办法之间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现在,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要称一头活着的大象的重量是不成问题的,可在古时候,这却是件很难的事,今天我们就来学*第9课:称象,让我们看看曹冲想出一个什么好办法称得大象的重量的。

  二、范读课文

  思考:围绕着称象,课文却写了什么?

  你们有什么不懂的问题试着提出来。

  三、出示目标

  通过学生的质疑导入目标。

  四学*课文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

  思考:从这一段中你知道了些什么?

  A:称象这件事的时间:古时候。

  B:大象的来历:人家送给曹操的。

  C:人物:曹操,曹冲,官员们。

  2。当时曹操什么心情?谁能试着读出这种语气?

  过渡:曹操看到的那头象是什么样子呢?

  五学*课文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思考:这头大象是什么样子的?(用––––画出来)

  默读画–––––句,这句话是个什么句?

  把什么比作什么?说明什么?

  2课文写的是称象的事,可为什么介绍这头大象的样子呢?

  3谁能试着读出大象的高大?

  4官员们看着这头象,发出了议论,议论在课文中是什么意思?

  5官员们议论什么问题?

  6谁能把议论的语气读出来?

  过渡:大家都在认真地看,都在不停地议论,曹操却提出了问题,官员们是怎样回答的呢?

  六学*课文第三自然段

  1默读第三自然段

  思考:官员们想出哪几种称象方法?用(–––––)画出来。

  2曹操听了他们的话怎么样子,为什么会这样?

  3比较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有什么不同?(体会直的意思)

  曹操听了摇头

  曹操听了直摇头

  4谁能试着读读这段,看谁体会得最好?

  指名读–––评议––––分角色读

  过渡:曹操听了官员们的话都不满意,这时七岁的曹冲站出来说我有个办法?曹冲的称象的办法是怎样的呢?

  七学*课文第四自然段

  1自由读第四自然段

  说一说:曹冲所说的办法,要先干什么,再干什么,最后还干什么?

  2做实验突破难点

  让学生一边说称象的步骤,老师一边演示。

  然后对学生提出的不懂问题展开讨论。

  (1)大象上船后,船为什么下沉?

  (2)象上船后,为什么沿着水面在,船舷耻面一条线。

  (3)象上岸后,往船上装石头,为什么要装到画线的地方。

  (4)再读这一段,说说曹冲想出的办法比官员们提办法好在哪儿?(通过比较,体会曹冲正是从官员人的办法中得到启发)。

  3指名朗读课文,其他民学看插图。

  过渡:曹冲这样做对吗?他到底称出大象的重量没有?

  八学*课文第五自然段

  1齐读第五自然段

  思考:从这一自然段中,你从哪儿可以看出曹冲称象的办法好?

  你还从哪个词当中得知他的办法好?谁能读出来?

  2称象这件事发生在曹冲几岁时?试比较下列句子的意思

  曹操的`儿子曹冲七岁

  曹操的儿子曹冲才七岁

  九总结全文

  1我们应该向曹冲学*什么?

  2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称 象

  ↙ ↘

  官员们 曹冲

  造大秤 象上船, 画线, 象上岸

  宰大象 装石头。 齐线, 称石头

  ↓ ↓

  直摇头 ← 曹操 →点头微笑

  一、 看拼音写词语。

  Guan yuan yi lun chuan xian

  ( ) ( ) ( )

  cheng gan zai ge yi du qiang

  ( ) ( ) ( )

  二 选择带点字的正确读音或意思,在括号里画∨。

  1 有的说,得造一杆大枰。

  (1) de( ) (2) de( ) (3) dei( )

  2 曹操听了直摇头。

  (1)不弯由( ) (2)把弯由的伸开( )

  (3)爽快( ) (4)一个劲儿地( )

  3曹操听了儿子曹冲才七岁。

  (1)能力。( ) (2)一个劲儿地。( )

  三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

  一( )象 一( )秤 一( )船

  四( )柱子 两( )树 一( )线

  四 组词语

  官( ) 沿( ) 柱( )

  宫( ) 船( ) 住( )

《曹冲称象》教案2

  [教学目标]

  1.学会认读12个生字,能够正确书9个汉字。会简单的看图说话。

  2.能正确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曹冲的聪明。

  [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让学生提前预*课文。

  2.理解曹冲想出的称象办法及官员们想出的称象办法和曹冲的办法之间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如果你们想知道一个物体的重量,你们会怎么做?(演示第2、3张幻灯片)

  那如果是一个小动物呢?

  真棒!那如果是大象呢?

  思考:可是在古代的时候没有地磅,我想知道大象的重量,该怎么办呢?

  2.现在有一个特别聪明的小朋友,用一种特殊的方法称出了大象的重量,我们一起来学*一下吧!(演示第4张幻灯片)

  二、初读感知

  1.初读课文,感知课文。(演示第5-8张幻灯片)

  (1)自由朗读课文,圈出本课生字。

  (2)说一说这些生字偏旁是什么?

  “柱”的偏旁是“木”

  “底”的偏旁是“广”

  “秤”的偏旁是“禾”

  “船”的偏旁是“舟”

  (3)指导生字的笔顺。

  以“底”、“船”为例指导。

  2.学*组词。小组内合作学*,扫除生字、词障碍,不能解决的,师生共同解决。

  出示词语:A.教师领读B.男女生比读C.同桌互读。

  曹操柱子称象船舷

  微笑然后果然重量

  三、精读领悟

  1.这篇课文主要说的是一件什么事情呢?(演示第9张幻灯片)

  一天,有人送给(曹操)一头(大象)。人们想知道它的(重量),有的说(造一杆大称),有的说(把大象宰了一块块地称),(曹冲)说把(大象)赶到船上沿着水面在船上画一条线,然后再放石头到(那条线)再称(石头),最终知道了(大象的重量)。

  2.这篇短文说的是谁和谁之间的发生的故事?(演示第10张幻灯片)

  3.同学们读第一段,看一看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演示第11张幻灯片)

  (1)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

  (2)同学们,你们收到礼物后会怎样呢?

  (3)那曹操收到礼物后什么反应呢?

  4.课文是怎样描述大象的外形的呢?(演示第12-15张幻灯片)

  (1)这句话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

  把什么比作了什么?

  这样描写大象说明了什么?

  (2)看到这头大象之后,官员们有了什么样的想法?

  议论:对某问题进行评议评论。

  (3)比较句子

  ①大象有多重呢?

  ②大象到底有多重呢?

  哪句好?为什么?

  第②句好。表示人们对大象重量的好奇。

  5.官员们对大象重量是这样的好奇,那曹操怎样呢?(演示第16-21张幻灯片)

  (1)从哪句话可以看出来?

  (2)课文是怎样说众官员的办法的?

  有的说:“得造一杆大秤,砍一棵大树做秤杆。”

  有的说:“有了大秤也不成啊,谁有那么大的力气提得起这杆秤呢?”

  (4)众官员提的办法可行吗?

  从哪可以看出来?

  (5)比较句子:

  ①曹操听了摇摇头。

  ②曹操听了直摇头。

  哪句好?为什么?

  第②句好。明确说明了曹操对众官员提出的办法直接否定。

  (5)这里用“有的……有的……”写句子。

  ①下课了,同学们有的擦黑板,有的做游戏。

  ②音乐课上,有的同学唱歌,有的同学跳舞。

  6.大家提出的办法都不可行,这时候谁又提出了一个什么办法呢?(演示第23-29张幻灯片)

  (1)他是怎样说的?

  “我有个办法。先把大象赶到一艘大船上,看船身下沉多少,就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再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装到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为止。然后,称一称船上的石头。石头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

  (2)用“先……再……然后”写句子。

  ①我回家后,先吃饭,再做作业,然后复*。

  ②早上,我先穿衣服,再洗脸刷牙,然后吃饭上学校。

  (3)曹冲说的办法用了几步?

  分别是哪三步?

  (4)为什么装石头的时候要让船沉到画线的位置?

  (5)同学们,你们知道接下来怎样称出大象的重量了吗?

  第②好。强调突出了曹冲的聪明和机智。

  (6)同学们,你们觉得曹冲是个什么样的孩子呢?

  (7)同学们,你们觉得曹冲为什么会想到这么好的办法?你们以后要怎样做呢?

  7.曹操听到这个办法后是什么样的反应?说明了什么?(演示第30-32张幻灯片)

  (1)按照曹冲的办法称出了大象的'重量了吗?

  (2)课文是怎样说的?

  果然:确实如此,不出所料。

  (3)同学们,你们觉得曹冲的办法为什么好?

  (4)你们还有什么好办法吗?

  脚印法。先让大象踩到松软的土地上,量出踩下去的脚印的深度;再让人也踩到松软的土地上,也踩到和大象一样的深度;最后称这些人的重量。

  把大象赶进一个盛满水的大水池子里,等水不再往外流,再把大象赶出来,然后往水池里填石头,直到水面满了,最后称石头的重量。

  四、归纳总结(演示第33、34张幻灯片)

  1.《曹冲称象》这篇短文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事情并不是只有一种解决方法,只要多动脑筋,勤思考,用心观察,就会有新的解决办法。

  2.你们觉得曹冲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聪明机智,爱动脑筋,善于观察。

  五、课堂练*

  (演示第35-37张幻灯片)

  1.我会扩词。

  候(时候)(问候)

  然(虽然)(果然)

  站(站立)(站队)

  2.将曹冲称象的过程按正确的顺序排列。

  (1)赶象上船

  (3)把大象赶上岸,装石头上船。

  (2)在船舷上做记号。

  (4)称石头重量。

《曹冲称象》教案3

  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劳动与技术》四年级上册第十二课《曹冲称象》。本课通过折纸、描线、裁剪、粘贴、描绘来制作《曹冲称象》的纸模型,让学生体验如何把一个立体物变成*面图,再由*面图变为立体物的神奇过程,同时在制作的过程中锻炼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

  【教学目标】

  新课标提出:要以学生获得积极劳动体验,形成初步的技术意识和技术实践能力,形成良好技术素养为主的多方面发展为目标。基于以上认识,再结合教材和学生的特点,我将《曹冲称象》一课的教学目标预设为:

  知识与技能

  1.在制作过程中学会看一些纸工折粘的符号;

  2.学会画点画线的标记方法。

  过程与方法

  1.学*用对称形折纸、剪纸法来制作纸手工艺品;

  2.巩固折、画、剪、粘等手工技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养成认真、耐心、细致与合作的*惯;

  2.渗透语文学科知识,在学学玩玩说说中体会乐趣,增强动手动脑和创作能力,激发劳动兴趣。

  【教学设计】

  下面我简要说说如何指导学生折纸、画点、画线这一教学过程。这也是本课中我将攻克的教学难点。

  定位

  首先发给每位学生一张边长为24厘米的正方形卡纸,然后指导学生将纸对折再对折变成边长为12厘米的小正方形。折好后,让学生检查小正方形的边沿是否都对齐,然后重点提醒学生要将纸的开口朝右朝下地*放在桌面上。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纸的对折和摆放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最后裁剪出的作品能否展开变成曹冲称象模型,所以特别需要指导和提醒学生准确操作。)

  定点

  完成定位后,提示学生拿好铅笔和直尺。先让学生一边观看课件演示,一边听我的讲解,如何在折好的小正方形的每条边沿上标注出两个三等分点。然后再让学生自己回忆标注:将尺跟纸边对齐,每四厘米画一个点。

  边上的八个三等分点标注出后,还要再标注中间的四个点。我先让学生自己说说该如何标注。然后确定一个方法,如:将尺对齐左右两边的点摆放,每四厘米画一个点。

  最后给这12个点分别用字母标注好。

  (设计意图:四条边上的8个点的确定能为下一步准确快速画线提供帮助;而中间4个点的确定则能使所画线条的长短方位更加精确。)

  定形

  有了纸上的这12个点,下面画线条就能比较容易把握了。我仍旧先让学生一边观看课件演示,一边听我的讲解,即如何利用三等分点将线条标注好。如:表示大象鼻子的两条线就要尤其强调,右边的一条直线在中间左边的两个三等分点之间,但是离上边的点大概还有一厘米。而右边的线则是弧形的。

  之后再让学生讨论说说需要注意的地方,然后看投影实物,将线条标注好。

  (设计意图:通过多媒体课件的点击,让学生直观地看到线条是如何在点之间产生的,从而更方便学生记忆,也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指导学生折纸、画点、画线这一环节,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既要观察记忆,专心致志,又强调自主学*,耐心细致,做到眼、口、手、脑并用,真正实现了趣味性、思想性、知识性和实践性的统一。

《曹冲称象》教案4

  教学目标:

  ⑴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⑵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随文认识12个生字。

  重点难点: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随文认识12个生字。

  教学用具:多媒体生字卡片

  一、导入:

  出示一杆秤。问:同学们,这是什么?(板书:秤)它是做什么的?(称东西的)噢,它是用来称东西重量的。秤是由秤盘、秤砣和秤杆组成的。怎么称才行呢?咱们来试一试称一称苹果。现在我知道了苹果的重量了,怎么样?秤杆*了。提起秤,指着秤杆问:这叫什么来着?板书杆仔细看看老师手中的秤,在认真观察一下杆字,你发现了什么?读秤杆。

  它能称大象吗?(贴象的图片)古时候,就有人提出来要称大象的重量,到底是怎么称的呢?今天咱们就来学*一篇文章称象(板书:称)

  二、初读课文,注意生字。

  1、自由读课文。

  (同学们读一读课文,注意带拼音的字,读准字音,看准字形。如果还有不认识的字,可以问一问同学和老师。)

  2、用最快的速度数一数文章有几个自然段。

  3、指名分段读课文。

  三、讲读课文,随文识字。

  1、刚才同学们说不能称大象,为什么?

  象很大,看看书,这头象有多大?它是什么样子的?指名读。

  过渡:这么大的象,你说有多重呀?(指着一名同学问。)你问一问;另一位官员。官员们在做什么?(议论)

  2、出示:议论。什么叫议论?(讨论)刚才我们就是在议论。议论离不开语言,所以这两个字都有言字旁。

  3、齐读议论

  官员们又接着议论了。

  4、指名读第三自然段。看看官员们在议论什么?

  5、官员们首先想出了什么方法?(指名说)

  拿着板书指名读:砍一棵树造一杆秤

  老师在这里提醒一下,很早以前,人们用来砍树的斧头是用石头做的,所以砍字是石字旁。

  这种方法行吗?

  6、官员们又想出了什么办法?出示:宰割

  啊?他们竟然要把人家辛辛苦苦,不远万里送来的大象宰了?还要用这么锋利的刀个割了。读

  读完后你心里有什么感觉呀?

  这种方法行吗?

  7、谁想出办法来了?(曹冲)板书:曹冲

  8、谁愿意把曹冲的方法读一下?(指名读)

  9、看课件(咱们把曹冲称象的过程来看一看好不好?注意在看时,一定要用心去听,一会儿,老师让你来说)边看教师边叙述。(注意用:首先然后接着直到为止最后)

  10、指名到前面叙述曹冲称象的过程。(教师适当给予指点)

  11、曹冲真聪明,造不出大秤,可以用一艘大船来代替,船舷就相当于秤杆;不能宰大象,就用石头代替,他们想出了连大人都想不出来的方法,真了不起。我想咱们班的同学更聪明,观察一下这两个字,你发现了什么?

  12、你们观察得真仔细,看一看,咱们黑板上还有哪两个字长得象?

  注意秤和称这两个字的读音不同。读。

  13、记住这个聪明的孩子,(曹冲)他想出了称象的好办法。咱们班有姓曹的吗?((预设:如果有就说:你一定也和曹冲一样聪明,同学们一定早认识这个曹字了是不是?如果没有就说,那今天咱们就来学一学这个曹字。跟老师读)

  14、说到曹冲,希望你也要记住另一个名字曹操,以后咱们会学到关于他的许多故事。操字,咱们经常用,就是我们每天伸伸手,弯弯腰做的早操的操。

  四、巩固识字,借助板书讲故事。

  今天我们收获真不少,认识了爱动脑筋,善于观察的曹冲。下面,谁能借助老师的板书,把《称象》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指名复述课文。

  五、文章升华、拓展。

  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小礼物了,想不想要?咦,怎么锁上了?怎么办?哎呀,还有拦路虎呢!我们开火车大声喊一喊它们。

  出示儿歌。自由读。一齐拍手读。

  儿歌内容:

  曹操一日好心情,众人观象真高兴。

  一个问题提出来,大象到底有多重?

  砍树造杆大秤用,秤大没人提得动。

  先宰再割分成块,活活大象要送命。

  曹操有子叫曹冲,小小年纪很聪明。

  议论声中站出来,我有注意大家听。

  一艘大船停水中,大向稳稳站船中。

  船舷上面刻记号,再换石头容易称。

  石头多重象多重,智慧解题传美名。

  我们立志学文化,中华少年出英雄。

《曹冲称象》教案5

  第二课时

  课文特点:

  这篇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了七岁的曹冲想出称象的好办法,称出大象重量的事,从中可以看出曹冲是个聪明。爱动脑筋的孩子。

  教学目标:

  1、通过曹冲称象的故事,使学生了解曹冲是个怎样的孩子,懂得遇到问题要善于动脑筋。。

  2、继续学*预*课文,边读边电教,并练学生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边读边思考,提出不懂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曹冲想出的称象办法及官员们想出的称象办法和曹冲的办法之间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现在,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要称一头活着的大象的重量是不成问题的,可在古时候,这却是件很难的事,今天我们就来学*第9课:称象,让我们看看曹冲想出一个什么好办法称得大象的重量的。

  二、范读课文

  思考:围绕着称象,课文却写了什么?

  你们有什么不懂的问题试着提出来。

  三、出示目标

  通过学生的质疑导入目标。

  四、学*课文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

  思考:从这一段中你知道了些什么?

  A:称象这件事的时间:古时候。

  B:大象的来历:人家送给曹操的。

  C:人物:曹操,曹冲,官员们。

  2、当时曹操什么心情?谁能试着读出这种语气?

  过渡:曹操看到的那头象是什么样子呢?

  五、学*课文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思考:这头大象是什么样子的?(用––––画出来)

  默读画–––––句,这句话是个什么句?

  把什么比作什么?说明什么?

  2、课文写的是称象的事,可为什么介绍这头大象的样子呢?

  3、谁能试着读出大象的高大?

  4、官员们看着这头象,发出了议论,议论在课文中是什么意思?

  5、官员们议论什么问题?

  6、谁能把议论的语气读出来?

  过渡:大家都在认真地看,都在不停地议论,曹操却提出了问题,官员们是怎样回答的呢?

  六、学*课文第三自然段

  1、默读第三自然段

  思考:官员们想出哪几种称象方法?用(–––––)画出来。

  2、曹操听了他们的话怎么样子,为什么会这样?

  3、比较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有什么不同?(体会直的意思)

  曹操听了摇头

  曹操听了直摇头

  4、谁能试着读读这段,看谁体会得最好?

  指名读–––评议––––分角色读

  过渡:曹操听了官员们的话都不满意,这时七岁的曹冲站出来说我有个办法?曹冲的称象的办法是怎样的呢?

  七、学*课文第四自然段

  1、自由读第四自然段

  说一说:曹冲所说的办法,要先干什么,再干什么,最后还干什么?

  2、做实验突破难点

  让学生一边说称象的步骤,老师一边演示。

  然后对学生提出的不懂问题展开讨论。

  (1)大象上船后,船为什么下沉?

  (2)象上船后,为什么沿着水面在,船舷耻面一条线。

  (3)象上岸后,往船上装石头,为什么要装到画线的地方。

  (4)再读这一段,说说曹冲想出的办法比官员们提办法好在哪儿?(通过比较,体会曹冲正是从官员人的办法中得到启发)。

  3、指名朗读课文,其他民学看插图。

  过渡:曹冲这样做对吗?他到底称出大象的重量没有?

  八、学*课文第五自然段

  1、齐读第五自然段

  思考:从这一自然段中,你从哪儿可以看出曹冲称象的办法好?

  你还从哪个词当中得知他的办法好?谁能读出来?

  2、称象这件事发生在曹冲几岁时?试比较下列句子的意思

  曹操的儿子曹冲七岁

  曹操的儿子曹冲才七岁

  九、总结全文

  1、我们应该向曹冲学*什么?

  2、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称 象

  ↙ ↘

  官员们 曹冲

  造大秤 象上船, 画线, 象上岸

  宰大象 装石头。 齐线, 称石头

  ↓ ↓

  直摇头 ← 曹操 →点头微笑

  一、 看拼音写词语。

  Guan yuan yi lun chuan xian

  ( ) ( ) ( )

  cheng gan zai ge yi du qiang

  ( ) ( ) ( )

  二、 选择带点字的正确读音或意思,在括号里画∨。

  1、 有的说,得造一杆大枰。

  (1) de( ) (2) de( ) (3) dei( )

  2、 曹操听了直摇头。

  (1)不弯由( ) (2)把弯由的伸开( )

  (3)爽快( ) (4)一个劲儿地( )

  3、曹操听了儿子曹冲才七岁。

  (1)能力。( ) (2)一个劲儿地。( )

  三、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

  一( )象 一( )秤 一( )船

  四( )柱子 两( )树 一( )线

  四 组词语

  官( ) 沿( ) 柱( )

  宫( ) 船( ) 住( )

《曹冲称象》教案6

  【教学目标】

  新课标提出:要以学生获得积极劳动体验,形成初步的技术意识和技术实践能力,形成良好技术素养为主的多方面发展为目标。基于以上认识,再结合教材和学生的特点,我将《曹冲称象》一课的教学目标预设为:

  知识与技能

  1.在制作过程中学会看一些纸工折粘的符号;

  2.学会画点画线的标记方法。

  过程与方法

  1.学*用对称形折纸、剪纸法来制作纸手工艺品;

  2.巩固折、画、剪、粘等手工技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养成认真、耐心、细致与合作的*惯;

  2.渗透语文学科知识,在学学玩玩说说中体会乐趣,增强动手动脑和创作能力,激发劳动兴趣。

  【教学设计】

  下面我简要说说如何指导学生折纸、画点、画线这一教学过程。这也是本课中我将攻克的教学难点。

  定位

  首先发给每位学生一张边长为24厘米的正方形卡纸,然后指导学生将纸对折再对折变成边长为12厘米的小正方形。折好后,让学生检查小正方形的边沿是否都对齐,然后重点提醒学生要将纸的开口朝右朝下地*放在桌面上。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纸的对折和摆放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最后裁剪出的作品能否展开变成曹冲称象模型,所以特别需要指导和提醒学生准确操作。)

  定点

  完成定位后,提示学生拿好铅笔和直尺。先让学生一边观看课件演示,一边听我的讲解,如何在折好的小正方形的每条边沿上标注出两个三等分点。然后再让学生自己回忆标注:将尺跟纸边对齐,每四厘米画一个点。

  边上的八个三等分点标注出后,还要再标注中间的四个点。我先让学生自己说说该如何标注。然后确定一个方法,如:将尺对齐左右两边的点摆放,每四厘米画一个点。

  最后给这12个点分别用字母标注好。

  (设计意图:四条边上的8个点的确定能为下一步准确快速画线提供帮助;而中间4个点的确定则能使所画线条的长短方位更加精确。)

  定形

  有了纸上的这12个点,下面画线条就能比较容易把握了。我仍旧先让学生一边观看课件演示,一边听我的讲解,即如何利用三等分点将线条标注好。如:表示大象鼻子的两条线就要尤其强调,右边的一条直线在中间左边的两个三等分点之间,但是离上边的点大概还有一厘米。而右边的线则是弧形的。

  之后再让学生讨论说说需要注意的地方,然后看投影实物,将线条标注好。

  (设计意图:通过多媒体课件的点击,让学生直观地看到线条是如何在点之间产生的,从而更方便学生记忆,也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指导学生折纸、画点、画线这一环节,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既要观察记忆,专心致志,又强调自主学*,耐心细致,做到眼、口、手、脑并用,真正实现了趣味性、思想性、知识性和实践性的统一。

《曹冲称象》教案7

  教学目标:

  1、认识“曹、称”等14个生字,会写“柱、底”等9个字。能用“一边……一边……”说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读好对话表达的意思。

  3、喜爱曹冲这位爱动脑筋的想办法的小朋友,能从他称象的故事中受到启发。

  4、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愿意主动给家人讲《称象》的故事。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中句子所表达的意思。

  课前准备:

  字词卡片,演示曹冲称象过程的投x或实验材料。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启发谈话:同学们,你们见过别人称东西吗?那你们见过称大象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一个古时候称象的故事。(板书:称象)适时认识生字“称、象”。

  2、板题质疑:板书课题,读课题,认识生字“称、象”围绕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谁称象?为什么称象?怎么称的.?)

  二、学*新课

  初读(自由读文,画出生字,了解内容。)

  1、学生轻声自读课文,要求画出生字,读准字音,不丢字,不掉字。

  2、指名读课文。强调重点字的读音:如“称、造、秤、得、倒”等字的读音。

  3、利用生字卡片,同桌之间互相指认生字,适当用生字练*组词或说话,共同识记。

  4、小组同学合作,帮助认字有差距的同学学会生字。

  讨论(交流读书体会,整体感知课文。)

  1、思考:通过自读课文,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问题?

  2、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朗读(在理解中感悟读文,提高学生朗读水*。)

  1、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段指读课文,组织学生评价朗读,相互促进,教师适时范读指导。

  2、抓住“一边……一边……”的句子,认真体会,练*说话。

  3、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给组内的同学听。

  写字(针对学生实际,激发写字兴趣。)

  1、出示“我会写”中的字,组织学生认读观察,把自己认为写得好的字,先描红,再书写。

  2、针对学生实际,对典型字进行重点指导。如“船”等。

  3、学生自由练写,组织展示评价。

《曹冲称象》教案8

  【内容简析】

  本篇课文讲的是古时候的一个故事。有人送了一头大象给曹操,曹操让人们想办法把大象称一称,最后曹操七岁的儿子曹冲想出了一个妙计,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设计理念】

  本文设计意在通过朗读了解人物性格特点,懂得当一个问题从*惯的角度无法解决时,应换一个角度去寻求办法,培养学生*时多观察、多动脑筋的好*惯。

  【教学目标】

  1、比鲜11个生字,会写8个字。

  2、闭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毖*曹冲善于观察、爱动脑筋的好品质。

  【重点难点】

  朗读课文,理解曹冲说的话;学*曹冲*时多观察、遇事多动脑筋的好品质。

  【教具准备】

  挂图、塑料船(实验用)、水、水桶、石子、尺子、天*或杆秤。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讲故事,引入新课

  1、碧富埃引入故事。

  2、笨垂彝迹讲课文故事。(大意:古时候,有人给曹操送了一头大象,曹操让人们想办法称一称大象有多重。最后他七岁的儿子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同学们想知道这是一个什么好办法吗?

  3、卑迨榭翁猓读题,学*“称”字,掌握读音,理解意思。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弊杂啥量挝模注意读准字音,画出生字新词。

  2、蓖桌互相读生字,纠正读音,注意读准前鼻音、后鼻音。

  3、苯淌检查读音,指导读准“称、秤、量、曹”等字音。

  4、弊杂啥量挝模找一找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细读课文,感悟内容

  1、弊杂啥量挝模边读边想“有人给曹操送了一头怎样的大象”。找出有关自然段读一读。

  2、惫僭泵且槁圩乓桓鍪裁次侍猓肯嗷指导理解“到底”。

  3、敝傅祭识恋1、2自然段,重点读好描写大象的句子和表现官员们疑问的句子。

  四、小结内容,汇报收获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课后认真朗读课文,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

  第二课时

  一、复*引入

  1、备聪埃荷辖诳瓮学们已初读了课文。谁知道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惫渡:人们想出哪些办法来称象?

  二、细读,感悟课文

  1、弊杂啥量挝模结合插图,边读边想:官员们提出了什么办法?曹冲想出了什么办法?找到有关自然段,多读几遍,画出有关句子。

  2、蓖桌交流,互读。

  3、毖生汇报,读出所画句子。

  4、倍恋3自然段,思考:曹操听了官员们的称象办法,为什么直摇头?引导学生通过做动作理解“直摇头”。

  5、倍恋4自然段。你读懂了什么?

  6、毙∽樘致郏

  1)比较官员们的办法和曹冲的办法,说一说:谁的办法好?好在哪里?

  2)曹冲称象的办法分几步?

  7、毙∽榛惚ǎ朗读文段,做实验:演示曹冲称象的过程。

  8、敝傅祭识恋谌、四自然段。读第四自然段时,抓住“才”“先、再、然后”等词语理解文段内容,体会曹冲遇事动脑筋、积极思考问题的好品质。

  9、彼伎迹翰艹宄葡蟮陌旆ê寐穑克是怎样想出这个办法的?引导学生理解:第一,曹冲认真听别人议论,从中受到启发;第二,最主要的是他*时注意观察、善于开动脑筋思考问题。

  10、敝室墒湍选

  11弊杂衫识恋5自然段,相机指导理解“果然”以及曹操为什么微笑着点点头。

  三、朗读积累

  1、庇懈星榈乩识量挝摹

  2、闭抄你喜欢的词语。

  3、备聪按视铩

  4、庇谩跋取…再……然后”说句子,写句子。

  四、指导书写

  重点指导“议、论、官”等难写的几个生字。

  五、总结全文

  你喜欢曹冲吗?用一句话来夸一夸他。

  六、拓展延伸

  如果让你称象,你还能想出什么办法?

  七、布置作业

  1、卑压适陆哺家人或朋友听。

  2、辈檎矣泄乩史人物曹操的资料。

  八、课外实践

  在生活中你遇到了什么难题?你是怎样想办法解决的?

《曹冲称象》教案9

  教学目标:

  1、认识“曹、称”等14个生字,会写“柱、底”等9个字。能用“一边……一边……”说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读好对话表达的意思。

  3、喜爱曹冲这位爱动脑筋的想办法的小朋友,能从他称象的故事中受到启发。

  4、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愿意主动给家人讲《称象》的故事。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中句子所表达的意思。

  课前准备:

  字词卡片,演示曹冲称象过程的投x或实验材料。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启发谈话:同学们,你们见过别人称东西吗?那你们见过称大象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一个古时候称象的故事。(板书:称象)适时认识生字“称、象”。

  2、板题质疑:板书课题,读课题,认识生字“称、象”围绕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谁称象?为什么称象?怎么称的?)

  二、学*新课

  初读(自由读文,画出生字,了解内容。)

  1、学生轻声自读课文,要求画出生字,读准字音,不丢字,不掉字。

  2、指名读课文。强调重点字的读音:如“称、造、秤、得、倒”等字的读音。

  3、利用生字卡片,同桌之间互相指认生字,适当用生字练*组词或说话,共同识记。

  4、小组同学合作,帮助认字有差距的同学学会生字。

  讨论(交流读书体会,整体感知课文。)

  1、思考:通过自读课文,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问题?

  2、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朗读(在理解中感悟读文,提高学生朗读水*。)

  1、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段指读课文,组织学生评价朗读,相互促进,教师适时范读指导。

  2、抓住“一边……一边……”的句子,认真体会,练*说话。

  3、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给组内的同学听。

  写字(针对学生实际,激发写字兴趣。)

  1、出示“我会写”中的字,组织学生认读观察,把自己认为写得好的字,先描红,再书写。

  2、针对学生实际,对典型字进行重点指导。如“船”等。

  3、学生自由练写,组织展示评价。

  第二课时

  一、导入(复述故事,引入新课。)

  1、通过上节课的学*,你学会了什么?

  2、谁能把这个故事简单地给大家讲一讲。

  二、讨论(读书讨论,比较称象方法,加深对故事内容的理解。)

  1、引导学生读1————3自然段。思考:曹操听了大臣们称象的方法为什么“直摇头”?

  2、小组讨论,交流意见,陈述理由。

  3、分角色朗读课文,引导学生加上适当的动作和表情,体会当时的情景。

  三、演示(演示称象过程,体会曹冲的聪慧。)

  1、引导学生读4、5自然段,体会曹冲称象的过程。

  2、师生或生生合作,边叙述边利用投影进行演示,曹冲称象的全过程,进而体会曹冲的聪慧。可以多组进行,进行比赛。从语言表达,操作等方面进行评价。

  3、指导朗读课文,抓住表示称象顺序的词语体会用词的准确。

  四、拓展(引发思考,拓展思维,培养创新精神。)

  1、引导学生思考课后问题: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来称象呢?(可以启发他们从当时的情况和现代社会两个方面进行思考。)

  2、组织学生讨论,发表各自见解,进行互相评价。

  五、写字(加强写字指导,培养写字*惯。)

  1、出示“我会写”中的字,观察特点。

  2、指导书写,强调注意事项。

  3、自由练写,展示评价。

  这篇课文叙述了一个有关曹冲的故事,学生对课文内容比较感兴趣。根据班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在教学这篇课文时设计的教学目标是认识14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把课文读通顺,体会课文三个关键句子的表达效果。在第一课时教学中我先采用的是随文识字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生字词的意思,在复述课文大意的过程中认识14个会认的生字,再让学生开火车读、领读等方法巩固学*生字。第二课时教学重点是理解课文,体会三个句子的表达效果,谈感受,走*人物。我根据课后的思考题让学生对比读两组句子,体会词语“到底”和“才”字的表达效果。由于学生的思维水*和表达能力的差异,大部分别学生有所体会但不能用准确的句子表达出来,个别学生有体会在我的引导下也能用比较清楚的语句表达出自己的感受,还有个别学生可能还不能体会出这两组句子的不同表达效果。

  我认为这一堂课上的比较满意。比较突出的地方是这堂课的教学目标明确,教学过程围绕教学目标展开,老师的授课思路较清晰。但是还有很多值得改进的地方,对学生的关注不够,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要照顾到所有的学生,一堂课上要让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收获,每个学生的能力都要得到实际的锻炼。所以课堂上的每一次提问和讨论都要精心设计,要对学生的思维有不同程度的启发。调动每个孩子的脑力劳动,让每个学生在一堂课上都要体会到学*的一点快乐和满足感。

  语文教师要上好一堂语文课不断反思和总结是及其必要的。在反思中改进,吸取经验教训,努力提升自我的专业素养。即便现在自己在专业素养方面还很欠缺,但是也要认真备好每一堂课,不敷衍学生、也不敷衍自己。让我想起一句以前大学试讲七年级思品课的一节内容题目“态度决定未来,*惯造就成功”。老师上课态度直接影响学生学*的态度,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在忙也要认真备课,认真对待每一节课,在每一节课堂上锻炼学生、成就自己。

  《曹冲称象》是一篇老课文了,学过文章的学生都会身深深记住这位聪明机智的孩子,会被他的聪明所折服。我在教学这篇课文时,充分运用信息技术与学科进行整合,力图让“趣”贯穿始终,让学生乐在其中,思在其中,学生掌握课文内容的效果还是不错的。下面是我教后的几点反思:

  优点:

  一、我能把《新课程》的新理念在课堂上得以充分的体现,打破原有的教学方式,创造性地开发学*资源,营造了兴趣盎然的语文学*生活,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氛围中自主学*。老师和学生是*等的对话关系,真正把主体地位还给学生。

  二、从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开始,让他们从感兴趣的话题中产生浓厚的阅读,把课文学*作为自主探究的需要。例如:课文伊始,从曹操的良种截然不同的表情入手,让同学们到课文里找一找。当同学们对曹操的表情产生兴趣后,我有效的利用学生的阅读期待,让他们满怀兴致的朗读课文,在探究中解决问题。

  三、课堂上我尽可能把时间归还给学生,把我提出达到问题作为诱饵,引导学生去思考和探究,并给予适时的引导,协助学生归纳总结。

  四、我在教学中是引导者、合作者、组织者,让学生自由的说,进而有条理地说,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能力。课堂上学生学*热情高涨,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五、借助FLAS让学生边操作边说明,帮助学生弄懂大象的重量是怎样称出来的,有效的实现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

  不足之处:

  “奇思妙想”“有计可施”环节的设计,没有更好的发散学生的形象思维。充分让学生勤于动脑、富于联想,用智慧解决了生活中的问题。我相信只要我们引导及时,相信孩子们智慧的火花会及时闪现,个个都会成为“智慧星”。

  改进措施:

  以小学生耳熟能详的小故事,为学*材料,创设生动的学*情境。全文共五个自然段,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介绍的,教学中主要让学生自读,多种形式朗读,解决不认识的字,弄清文章的主要意思。通过理解文字语言去理解曹冲称象的办法。


《曹冲称象》教案9篇扩展阅读


《曹冲称象》教案9篇(扩展1)

——《曹冲称象》教案6篇

《曹冲称象》教案1

  教学目标:

  ⑴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⑵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随文认识12个生字。

  重点难点: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随文认识12个生字。

  教学用具:多媒体生字卡片

  一、导入:

  出示一杆秤。问:同学们,这是什么?(板书:秤)它是做什么的?(称东西的)噢,它是用来称东西重量的。秤是由秤盘、秤砣和秤杆组成的。怎么称才行呢?咱们来试一试称一称苹果。现在我知道了苹果的重量了,怎么样?秤杆*了。提起秤,指着秤杆问:这叫什么来着?板书杆仔细看看老师手中的秤,在认真观察一下杆字,你发现了什么?读秤杆。

  它能称大象吗?(贴象的图片)古时候,就有人提出来要称大象的重量,到底是怎么称的呢?今天咱们就来学*一篇文章称象(板书:称)

  二、初读课文,注意生字。

  1、自由读课文。

  (同学们读一读课文,注意带拼音的字,读准字音,看准字形。如果还有不认识的字,可以问一问同学和老师。)

  2、用最快的速度数一数文章有几个自然段。

  3、指名分段读课文。

  三、讲读课文,随文识字。

  1、刚才同学们说不能称大象,为什么?

  象很大,看看书,这头象有多大?它是什么样子的?指名读。

  过渡:这么大的象,你说有多重呀?(指着一名同学问。)你问一问;另一位官员。官员们在做什么?(议论)

  2、出示:议论。什么叫议论?(讨论)刚才我们就是在议论。议论离不开语言,所以这两个字都有言字旁。

  3、齐读议论

  官员们又接着议论了。

  4、指名读第三自然段。看看官员们在议论什么?

  5、官员们首先想出了什么方法?(指名说)

  拿着板书指名读:砍一棵树造一杆秤

  老师在这里提醒一下,很早以前,人们用来砍树的.斧头是用石头做的,所以砍字是石字旁。

  这种方法行吗?

  6、官员们又想出了什么办法?出示:宰割

  啊?他们竟然要把人家辛辛苦苦,不远万里送来的大象宰了?还要用这么锋利的刀个割了。读

  读完后你心里有什么感觉呀?

  这种方法行吗?

  7、谁想出办法来了?(曹冲)板书:曹冲

  8、谁愿意把曹冲的方法读一下?(指名读)

  9、看课件(咱们把曹冲称象的过程来看一看好不好?注意在看时,一定要用心去听,一会儿,老师让你来说)边看教师边叙述。(注意用:首先然后接着直到为止最后)

  10、指名到前面叙述曹冲称象的过程。(教师适当给予指点)

  11、曹冲真聪明,造不出大秤,可以用一艘大船来代替,船舷就相当于秤杆;不能宰大象,就用石头代替,他们想出了连大人都想不出来的方法,真了不起。我想咱们班的同学更聪明,观察一下这两个字,你发现了什么?

  12、你们观察得真仔细,看一看,咱们黑板上还有哪两个字长得象?

  注意秤和称这两个字的读音不同。读。

  13、记住这个聪明的孩子,(曹冲)他想出了称象的好办法。咱们班有姓曹的吗?((预设:如果有就说:你一定也和曹冲一样聪明,同学们一定早认识这个曹字了是不是?如果没有就说,那今天咱们就来学一学这个曹字。跟老师读)

  14、说到曹冲,希望你也要记住另一个名字曹操,以后咱们会学到关于他的许多故事。

  操字,咱们经常用,就是我们每天伸伸手,弯弯腰做的早操的操。

  四、巩固识字,借助板书讲故事。

  今天我们收获真不少,认识了爱动脑筋,善于观察的曹冲。下面,谁能借助老师的板书,把《称象》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指名复述课文。

  五、文章升华、拓展。

  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小礼物了,想不想要?咦,怎么锁上了?怎么办?哎呀,还有拦路虎呢!我们开火车大声喊一喊它们。

  出示儿歌。自由读。一齐拍手读。

  儿歌内容:

  曹操一日好心情,众人观象真高兴。

  一个问题提出来,大象到底有多重?

  砍树造杆大秤用,秤大没人提得动。

  先宰再割分成块,活活大象要送命。

  曹操有子叫曹冲,小小年纪很聪明。

  议论声中站出来,我有注意大家听。

  一艘大船停水中,大向稳稳站船中。

  船舷上面刻记号,再换石头容易称。

  石头多重象多重,智慧解题传美名。

  我们立志学文化,中华少年出英雄。

《曹冲称象》教案2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14个生字,掌握多音字“重”。会写10个生字。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情感目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曹冲是怎样称象的。

  教学重点:

  认识14个生字,掌握多音字“重”。会写10个生字。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写字。

  2.弄清曹冲是怎样称象的。

  教学方法:

  采取小组议论为主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相关图片

  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掌握多音字“重”。会写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认识14个生字,掌握多音字“重”。

  2.会写10个生字。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一、谈话,导入新课

  1.启发谈话:同学们,你们见过别人称东西吗?都用什么称呀?

  2.教师:象有多重?现在称象不是难事,可在古时候,这确实件很难的事,今天我们就来学*课文,看看曹冲想出一个什么好办法称得大象的好办法。

  二、自由读课文,认读生字,整体感知

  1.学生借助拼音读课文,要求划出生字,读准字音。

  2.指名读课文。教师强调重点字的读音。

  3.教师出示生字卡片,检查学生认读情况。

  4.学生再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5.指名反馈。

  三、读文,体会称大象的难度

  1.找出描写大象的语句。

  2.指导感情朗读,体会大象的大和重。

  3.教师:见了这么大的象,这可怎么称呢?我们先看看官员们是怎么说的。

  四、了解官员的想法,衬托曹冲的聪明

  1.读第三自然段,思考:官员们想出哪几种方法?

  2.学生交流,这些方法行吗?

  3.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当时的情景。

  五、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曹冲是怎样称象的。

  教学重难点:

  1.写字。

  2.弄清曹冲是怎样称象的。

  教学过程

  1.范读全文

  思考: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2.讲读课文

  ①指名朗读一段

  提问:第一段写的是什么时候曹操带着谁去干什么?

  板书:官员、曹冲

  提问:什么人称官员?

  ②指名朗读二段

  提问:这头大象怎么样?(又高又大)

  提问:课文中怎么具体描写大象的?(像……像……)

  指名读句子:“身子像堵墙,腿像四根柱子。”(议论、理解这句话,想象大象的样子)师:“像……像……”这两个比喻句把大象的高大写得既生动又形象。

  提问:官员们议论什么?“到底”什么意思?

  师:这样的一头大象,要想称出它的重量可不容易。

  指导朗读,读出重音“又……又……到底”

  师过渡:大家都想知道大象的重量,于是曹操问大家谁有办法称这头大象。

  ③指名读三段

  提问:官员们想出了哪些称象方法?(用“有的……有的……也有的……句式说)

  板书:杆秤称象

  提问:曹操听了态度怎么样?“直摇头”什么意思?(做个动作看看)

  讨论:为什么直摇头呢?

  ④指名读四段

  提问:这段写什么?(曹冲想出称象办法)

  做实验演示称象过程

  (象上船——船下沉——画线;象下船——船浮起——装石子——船沉到画线处——称石子)

  提问:往船上装石头时,为什么装到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为止?(船下沉的深浅和大象上船时一样,说明这时石头重量和大象相同)

  默读四段:读、画:用“——”把曹冲说的话画出来。

  提问:共有几句话?1句和后4句是什么关系?(1句是总写,后4句是具体叙述)

  指名逐句朗读

  画、批:按称象步骤用…画出有关动词

  板书:赶、沉、画、赶、装、沉、称

  提问:这些动词可以颠倒顺序吗?为什么?

  师:作者用这些动词准确、具体地写出称象步骤和方法。

  练*:用“先……再……然后……最后……”叙述称象过程。

  板书:船称石头石头多重大象就有多重

  ⑤指名读五段

  提问:曹操认为曹冲的办法好不好?从课文中哪句话看出来?这种方法好在哪儿?

  提问:结果怎样?“果然”一词什么意思?曹冲当时几岁?“才”什么意思?

  师:现在称象是件轻而易举的事,可是在古时候要想知道大象的重量就困难了。曹冲7岁就想出了科学的称象方法,是很了不起的。

  3.观察插图

  思考:图上画了哪些人?他们在干什么?与课文哪段内容相符合?(重点观察曹冲的动作、神态)

  口述画面内容

  (三)朗读全文。

  讨论:我们应该向曹冲学*什么?

  板书:动脑筋、想办法

  提问:曹冲为什么能想出科学的称象方法?(其一,认真观察事物,善于动脑思考。其二,从官员们的议论中得到启发)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曹冲是怎样称象的。

  教学重难点:

  1.写字。

  2.弄清曹冲是怎样称象的。

  (一)总结全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讨论:学了这篇课文,你受到什么教育?

  (二)练*。

  1.读一读,说说每组中两个句子的意思有什么不同,再用带点的词造句

  ①曹操听了摇头。

  曹操听了直摇头。

  (第二句加了“直”字,“直摇头”就是不住地摇头,说明曹操认为官员的称象方法太笨拙,很不赞成他们的意见)

  ②曹操的儿子曹冲7岁。

  曹操的儿子曹冲才7岁。

  (第二句加了一个“才”字,“才七岁”是只有七岁或仅仅七岁的意思,强调曹冲年龄小,但遇事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③大象有多重呢?

  大象到底有多重呢?

  (第二句加了“到底”二字,“到底”有多重就是究竟有多重,“到底”用在问句里表示深究)

  师:第二句在“摇头、七岁、多重”前边分别加了“直”、“才”、“到底”使句子更加具体、形象。

  指导用“直”、“才”、“到底”三个词造句

  2.把下面句子意思写具体

  ①大象又高又大。()

  ②教室真整洁。()

  3.课中练*:

  练*用“有的……有的……还有的……”说一段话。

  练*用“先……再……然后……最后……”说一段话。

  4.练*把曹冲称象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三)书写生字。

  (1)读我会认的生字。

  (2)给生字组词。

  (3)同桌交流用自己的方法记忆生字。

  (4)老师讲解每个生字的重点笔画并在填字格中的位置。

  (5)学生书空。

  (6)学生书写,老师巡视,单个指导。

  (四)作业;完成练*题

  板书设计:

  官员杆秤称象称不出伤害象

  赶、沉、画、赶、装、沉、称

  曹冲动脑筋、想办法

  船称石头石头多重大象就有多重

《曹冲称象》教案3

  一、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讲读课文。讲的是曹操的儿子曹冲小时候称象的故事。这个故事说明遇事动脑筋,想办法,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全文共有五个自然段,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的。

  第一段写的是曹操带着儿子和官员去看人家送给他的一头大象。

  第二段写的是这头大象又高又大,官员们议论大象的重量。

  第三段写的是官员们想出了几种称象的办法,曹操听了直摇头。

  第四段写的是曹冲想出了称象的办法。

  第五段写的是人们照曹冲说的办法去做,果然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在三、四自然段中,通过官员们与曹冲不同的称象方法的对比,揭示了文章的中心,把一个聪颖、质朴的儿童形象展现在读者面前。

  第四自然段讲曹冲叙述的称象方法和步骤是本课的教学重点。曹冲的称象方法是用5句话说明的。第一句是总写。第二至第四句具体地写出了称象的方法,一句话就是一个步骤。文中通过“赶、沉、画、赶、装、沉、称”这几个动词的连用、准确、清楚地写出了称象过程,使学生理解曹冲以船代秤、以石代象的科学的称象方法。

  二、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曹冲称象的办法和过程。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培养学生注意观察,善于思考的能力。训练学生正确完整地回答问题和复述一件事的能力。

  3、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懂得曹冲称象的过程和道理,使学生明白:爱动脑筋能成为聪明的人。

  三、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时间:

  两课时。本课的教学为第二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引入新课。书写板书:6、曹冲称象。

  (二)讲读课文。范读课文 。(播放多媒体课件)

  (三)、学*课文第一自然段。(播放多媒体课件)

  思考: 从这一段中知道了些什么? 体会到了曹操什么样的心情?

  (四)、学*课文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思考:这头象是什么样子的?(用“——”画出来) 并知道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把什么比作什么? 议论、理解这句话,想象大象的样子。“像……像……”这两个比喻句把大象的高大写得既生动又形象。

  2、能试着读出大象的高大? 能知道课文写的是称象的事,为什么介绍这头大象的样子?

  3、理解“议论”在课文中的意思。官员们议论什么问题呢?读出议论的语气。

  教师出示:(多媒体课件)

  大象有多重呢?

  大象到底有多重呢?

  学生能够说出两句的不同之处。

  (五)、学*课文第三自然段。

  1、默读第三自然段。思考:官员们想出了哪几种称象的方法?用(––––)画出来。

  2、曹操听了他们的话怎么样?为什么会这样?

  3、比较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有什么不同?(体会“直”的意思) (播放多媒体课件)

  曹操听了摇头。

  曹操听了直摇头。

  4、试着读读这段,看谁体会得最好?

  指名读–––评议––––分角色读 。

  (六)、学*课文第四自然段。

  1、自由读第四自然段。

  说一说:曹冲所说的办法,要先干什么,再干什么,最后还干什么? 小组讨论、交流。

  2、做实验突破难点。(播放多媒体课件)

  让学生一边说称象的步骤,老师一边演示称象过程。

  然后对学生可能提出的不懂问题展开讨论。例如:

  (1)大象上船后,船为什么下沉?

  (2)象上船后,为什么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

  (3)象上岸后,往船上装石头,为什么要装到画线的地方?

  (船下沉的深浅和大象上船时一样,说明这时石头重量和大象相同)

  (4)再读这一段,说说曹冲想出的办法比官员们提出的办法好在哪儿?(通过比较,体会曹冲正是从官员们的办法中得到启发。)

  (七)、学*课文第五自然段。

  1、齐读第五自然段。

  思考:从这一自然段中,从哪儿可以看出曹冲称象的办法好?

  你还从哪个词当中得知他的办法好?

  2、称象这件事发生在曹冲几岁时?

  (学生回答:七岁。)(播放多媒体课件)试比较下列句子的意思。

  曹操的儿子曹冲七岁。

  曹操的儿子曹冲才七岁。

  才:说明曹冲刚刚七岁,年纪很小。

  (用船代秤,解决“提不动”的问题,用石代象解决宰象的问题,既称出大象的重量,又不伤害大象,是一种科学的称象方法,与官员们笨拙的称象方法形成鲜明对比。)

  曹冲才七岁的时候,就想出了这么好的称象方法,如果让你称象,你会用什么办法呢?同学们,曹冲只有七岁。按理说,大人们的经验应该比他丰富,可偏偏是他从官员们的议论中得到了启发,称出了大象的重量。你可以用一个词或一个句子说一说曹冲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吗?

  (八)、总结全文。

  1、曹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2、我们应该向曹冲学*什么? 我们应该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总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了七岁的曹冲想办法称象的故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时多观察,遇事多动脑筋,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好办法。老师真心的希望你们在以后的学*生活中,像曹冲那样遇事多动脑筋,要勇于创新,做一个聪明的孩子。

  (九)、布置作业。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2、见附页。

  (十)、板书设计。

  曹冲称象

  称象

  ↙ ↘

  官员们 曹冲

  造大秤 象上船, 画线, 象上岸

  宰大象 装石头,齐线,称石头

  直摇头←曹操→点头微笑

《曹冲称象》教案4

  【内容简析】

  本篇课文讲的是古时候的一个故事。有人送了一头大象给曹操,曹操让人们想办法把大象称一称,最后曹操七岁的儿子曹冲想出了一个妙计,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设计理念】

  本文设计意在通过朗读了解人物性格特点,懂得当一个问题从*惯的角度无法解决时,应换一个角度去寻求办法,培养学生*时多观察、多动脑筋的好*惯。

  【教学目标】

  1、比鲜11个生字,会写8个字。

  2、闭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毖*曹冲善于观察、爱动脑筋的好品质。

  【重点难点】

  朗读课文,理解曹冲说的话;学*曹冲*时多观察、遇事多动脑筋的好品质。

  【教具准备】

  挂图、塑料船(实验用)、水、水桶、石子、尺子、天*或杆秤。

  【教学流程】

  一、讲故事,引入新课

  1、碧富埃引入故事。

  2、笨垂彝迹讲课文故事。(大意:古时候,有人给曹操送了一头大象,曹操让人们想办法称一称大象有多重。最后他七岁的儿子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同学们想知道这是一个什么好办法吗?

  3、卑迨榭翁猓读题,学*“称”字,掌握读音,理解意思。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弊杂啥量挝模注意读准字音,画出生字新词。

  2、蓖桌互相读生字,纠正读音,注意读准前鼻音、后鼻音。

  3、苯淌检查读音,指导读准“称、秤、量、曹”等字音。

  4、弊杂啥量挝模找一找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细读课文,感悟内容

  1、弊杂啥量挝模边读边想“有人给曹操送了一头怎样的大象”。找出有关自然段读一读。

  2、惫僭泵且槁圩乓桓鍪裁次侍猓肯嗷指导理解“到底”。

  3、敝傅祭识恋1、2自然段,重点读好描写大象的句子和表现官员们疑问的句子。

  四、小结内容,汇报收获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课后认真朗读课文,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

《曹冲称象》教案5

  教学目标:

  ⑴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⑵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随文认识12个生字。

  重点难点: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随文认识12个生字。

  教学用具:

  多媒体生字卡片

  一、导入:

  出示一杆秤。问:同学们,这是什么?(板书:秤)它是做什么的?(称东西的)噢,它是用来称东西重量的。秤是由秤盘、秤砣和秤杆组成的。怎么称才行呢?咱们来试一试称一称苹果。现在我知道了苹果的重量了,怎么样?秤杆*了。提起秤,指着秤杆问:这叫什么来着?板书杆仔细看看老师手中的秤,在认真观察一下杆字,你发现了什么?读秤杆。

  它能称大象吗?(贴象的图片)古时候,就有人提出来要称大象的重量,到底是怎么称的呢?今天咱们就来学*一篇文章称象(板书:称)

  二、初读课文,注意生字。

  1、自由读课文。

  (同学们读一读课文,注意带拼音的字,读准字音,看准字形。如果还有不认识的字,可以问一问同学和老师。)

  2、用最快的速度数一数文章有几个自然段。

  3、指名分段读课文。

  三、讲读课文,随文识字。

  1、刚才同学们说不能称大象,为什么?

  象很大,看看书,这头象有多大?它是什么样子的?指名读。

  过渡:这么大的象,你说有多重呀?(指着一名同学问。)你问一问;另一位官员。官员们在做什么?(议论)

  2、出示:议论。什么叫议论?(讨论)刚才我们就是在议论。议论离不开语言,所以这两个字都有言字旁。

  3、齐读议论

  官员们又接着议论了。

  4、指名读第三自然段。看看官员们在议论什么?

  5、官员们首先想出了什么方法?(指名说)

  拿着板书指名读:砍一棵树造一杆秤

  老师在这里提醒一下,很早以前,人们用来砍树的斧头是用石头做的,所以砍字是石字旁。

  这种方法行吗?

  6、官员们又想出了什么办法?出示:宰割

  啊?他们竟然要把人家辛辛苦苦,不远万里送来的大象宰了?还要用这么锋利的刀个割了。读

  读完后你心里有什么感觉呀?

  这种方法行吗?

  7、谁想出办法来了?(曹冲)板书:曹冲

  8、谁愿意把曹冲的方法读一下?(指名读)

  9、看课件(咱们把曹冲称象的过程来看一看好不好?注意在看时,一定要用心去听,一会儿,老师让你来说)边看教师边叙述。(注意用:首先然后接着直到为止最后)

  10、指名到前面叙述曹冲称象的过程。(教师适当给予指点)

  11、曹冲真聪明,造不出大秤,可以用一艘大船来代替,船舷就相当于秤杆;不能宰大象,就用石头代替,他们想出了连大人都想不出来的方法,真了不起。我想咱们班的同学更聪明,观察一下这两个字,你发现了什么?

  12、你们观察得真仔细,看一看,咱们黑板上还有哪两个字长得象?

  注意秤和称这两个字的读音不同。读。

  13、记住这个聪明的孩子,(曹冲)他想出了称象的好办法。咱们班有姓曹的吗?((预设:如果有就说:你一定也和曹冲一样聪明,同学们一定早认识这个曹字了是不是?如果没有就说,那今天咱们就来学一学这个曹字。跟老师读)

  14、说到曹冲,希望你也要记住另一个名字曹操,以后咱们会学到关于他的许多故事。

  操字,咱们经常用,就是我们每天伸伸手,弯弯腰做的早操的操。

  四、巩固识字,借助板书讲故事。

  今天我们收获真不少,认识了爱动脑筋,善于观察的曹冲。下面,谁能借助老师的板书,把《称象》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指名复述课文。

  五、文章升华、拓展。

  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小礼物了,想不想要?咦,怎么锁上了?怎么办?哎呀,还有拦路虎呢!我们开火车大声喊一喊它们。

  出示儿歌。自由读。一齐拍手读。

《曹冲称象》教案6

  活动目标

  通过老师阅读,理解故事内容,能说出曹冲称象的办法好不好,自己还能想出什么办法来称象。教育幼儿*时要多观察事物,遇事要开动脑筋想办法。

  活劝准备:

  相关的故事书、图片,了解在古代量具比较落后,科学不发达。

  活动过程

  1、老师有表情的讲述故事,引导幼儿多想想,多猜猜还有哪些办法?

  师:你们在市场,见过别人称东西吗?称东西为了什么?

  [出示课件:大象图片]那,大家见过有人称大象吗?

  我们就坐时光机去古代,看看一个叫曹冲的孩子,他是怎么想办法称大象的。

  2、针对发现的问题,指名当小老师组织大家交流学*经验。

  3、如果你是曹冲,你会用什么更好的主法来称大象呢?

  4、观看录像,了解故事内容。

  5、看后问,你们看了录像有什么想法?你觉得曹冲怎么样?为什么?

  6、小结:

  曹冲真聪明,想到了用石头来称大象。原来只要肯动脑筋,办法就能想出来。

  活动结束:

  我们小朋友*时遇到问题,也要像曹冲一样动脑箱想办法,利用身边的资源解决问题。现在科学发达了,发明了地磅秤、灌包秤、还有汽车衡和地上衡等,它们都直接称很重很重的东西,现在要称一只大象可方便了,提醒小朋友在今后要多用脑。


《曹冲称象》教案9篇(扩展2)

——《曹冲称象》教学反思通用3篇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感觉自己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尤其是自己的驾驭课堂的能力和处理生成上有了一定的进步。回想整个教学过程,感到有以下几点值得反思,以利于今后的教学。

  首先,为了本次讲课,我深挖教材,制定了切合学生实际的、更为学生所接受的三疑三探教学方法,先让小组合作交流,学生也由过去的听众成了学*的主人,然后全班解疑合探,激发了学生学*兴趣。其次,在突破难点上,我采用的是通过学生个别读、男女生赛读、齐读,画示意图理解理解称象的步骤,课件展示、用表示时间的词语的方式来复述称象的过程,从而体会曹冲称象的巧妙和学*曹冲遇事多动脑筋想办法。另外,在学*了曹冲称象的方法后,我拓展了如果是你,怎样称象的问题。没想到学生们提出了用人或牛羊代替大象走上船、制作大的跷跷板、用地秤来称等方案,发散了学生思维,不把曹冲当做神仙而不敢去突破,树立了学生的信心。

  整个课堂,我虽注意对学生的评价,但在评价中不免有些留于形式,如评价的不够新颖,不能针对个体进行准确评价,表面看来是个语言技巧问题,实际上是一个教师的应变问题,回想起来还是教师知识储备的不足使然。

  总之,通过这节课使我认识到,要想讲一节成功的课除了需要精心备课之外,更需要提高自己的调控课堂能力、处理生成问题、心理承受能力,多为学生创造机会,让他们成为真正的学*的主人。只有在实践中不断的摸索与积累、改进与创新,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

  《称象》一课主要写曹冲想出一个好方法称出了一头大象的重量的故事。我在讲这节课之前,深入钻研教材,在年级组进行了多次研究,并参考了众多的教学思路,根据我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了教学计划,把教学重点放在课文的第四自然段,理解曹冲想出的办法,感受曹冲是个聪明、爱动脑筋的孩子。

  曹冲称象的方法是:

  把大象赶到一艘大船上,看船身下沉多少,就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再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等到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称一称船上的石头。石头一共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

  在教学这部分时,结合我们班学生的思维水*,我是这么做的:

  首先,帮助学生弄明白曹冲的办法是什么,他是怎么称出大象的重量的,理清文章脉络。我先提出问题说说曹冲说的称象的办法可以分为哪几步?引导学生带着问题仔细读课文。然后点拨学生说说曹冲在称象时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接着做什么、最后做什么,使学生更清楚地理解曹冲称象一步步的过程。

  接着,让学生用自己的话练*说曹冲称象的过程。刚开始学生不敢说、不会说,在我不断地鼓励下,才有几个学生举手回答,但是表达不如人意。于是我让学生边看课文边练*说,在理解课文内容、重难点的同时,锻炼了学生复述、口头表达的能力。在练*让学生用上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先、接着、然后、最后”有序表达曹冲称象的过程时,出现了困难,耽误了一点时间,课前我预设做的不充分,对学生情况不了解。

  通过这样反复的语言训练和演示课件让学生直观地去理解,我想,学生对于这个称象的过程已经有了深刻的了解,于是我趁热打铁,问:你觉得曹冲称象的办法怎么样?好在哪?这个问题比较简单,学生能很快根据对课文的理解回答出来。接着我问曹冲是个是个什么样的孩子?他的聪明表现在哪儿?第二个问题学生回答不出来。我引导学生思考曹冲是用什么称出了大象的重量,学生说出是船和石头,从而想到曹冲懂得这样的知识:同一条船,如果每次装载的物体重量相同,那么船身每次下沉的幅度相同,或者反过来说,如果每次船身下沉的幅度相同,说明船上装载的物体的重量也相同。曹冲能给运用上述知识和现有条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他运用“船身下沉的幅度相同,说明船上装载的物体的重量也相同”的知识。先用一条船“称出”(找到)与大象重量相同的替代物——若干块石头,再一称一称地称这些石头的重量。这样,就把不能分开来称的身高,体重的大象,换成了可以分开来称的若干块石头,从而间接地称出了大象的重量。曹冲是个聪明的孩子,他善于观察、爱动脑筋。

  我觉得这节课教学重点比较突出,教学设计对教学难点的突破有帮助,还是比较圆满地完成了教学任务的。

  “曹冲想的办法是什么样的?你能不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这是我在教学《曹冲称象》一课时提出的问题。经过一次次反复的练说以后,曹冲那聪明机灵的印象已深深印在每个孩子的脑海中。“你还有更好的办法吗?”我进一步启发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可没想到这一问题一提出,全班同学异口同声地说:“没了!”连*时好逞强的孩子都是直摇头。这真是出乎我的意料,看来曹冲在孩子眼里已不是一个普通的人。而是成了无法超越的神了!这可不行!如何激发孩子的创新精神,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呢?我灵机一动,说:“老师在书上,看到有个学校的小朋友想出了一个好办法,比曹冲的还要好呢!不知我们班有没有同学能想出来?”激将法起作用了,马上有人举手了。屠鑫元第一个发言。他说:“人走进船里,人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我心里一乐!这个办法真好!正要大力夸奖他。

  可转念一想,孩子们懂得这个办法的妙处吗?就问:“这个办法行吗?”不问不知道,一问吓一跳,竟有很多人说不行。有的说:“没秤怎么称人?那时侯还没有俞医师(学校的校医)那种秤。”哦!原来在孩子眼里只有磅秤才可以称人。有的说:“小孩子可以称,大人不能称。”(一问,才知他们认为书上说没有那么大的秤来称大象,大人身子重,也没法称。)“人都到船上去了怎么划线啊?”……我耐着性子和孩子们一一讨论解决这些问题后,正想进入下一环节,课堂上又有人大声说:“我觉得还是不行!”真是恼火!可新课标提出课堂以学生为主,我忍住这股无名火,耐心地问:“为什么?”“老师你说的,要很多人在一起才能和大象一样重。人太多了,称不完啊!”“也不至于到称不完的程度,即使很多很多,一天称不完两天,两天称不完三天……总有一天能称完,总比把大象斩了要好啊!”最后大家总算一致同意,这个办法不但行,而且比曹冲的要好。不用把石头搬上搬下的,人自己会走,多方便啊!这时,我向那位同学竖起大拇指说:“了不起,能想出那么好的办法!要是当时你在场,曹操就不用操冲的办法,一定用你的!”

  “谁还有其他更好的办法呢?”“我有!”“我有!”课堂上小手林立!如今,操冲不再是无法超越的神了!

  【教学反思】

  一、民主是新课程倡导的重要理念:

  我们应该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与学生间的交流是*等的,应尊重学生独特的认识和感受。这个案例中,老师努力做到不做权威,不强制学生必须听从老师的理解和认识,完全尊重学生的意见,让学生畅所欲言,在*等对话中理解文本,超越文本。充分体现了课堂是学生舒展灵性的空间。

  二、教师是学*活动的引导者:

  在学生思维受阻时,能设计巧妙的环节激起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实现课程资源价值的超水*发挥。本案例中,当学生把曹冲看作是一个无法超越的神,学生的创新思维受遏止时,根据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以一句看似不经意的话语,使沉寂的课堂泛起一阵涟漪。


《曹冲称象》教案9篇(扩展3)

——《曹冲称象》说课稿6篇

  教材分析:

  《称象》是一个民间方为流传的历史故事。活动通过对曹冲称象的具体方法和步骤的介绍以及与大官们方法的对比,表现了曹冲爱动脑筋,善于观察,富于联想的品质。故事情节曲折生动,引人入胜,语言通俗易懂,让幼儿能很快的理解故事内容。本故事主要是让幼儿了解古代的人很会动脑筋,知道他们是怎么称象,同时通过故事来培养幼儿善于动脑,勤于观察的好品质。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要建立在幼儿已经了解量的守恒的原理上,而让幼儿知道通过量的守恒的原理,我们可以进行量的`替换。这对大班幼儿来说太抽象了,也相对来说较难,因此我把这个故事分成两课时来上,第一课时主要让幼儿了解量的守恒的原理。而第二课时是在幼儿已经初步了解量的守恒的原理的基础上,让幼儿有表情地、生动地复述故事,从而来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先来说说第一课时吧,第一课时主要是让幼儿了解量的守恒的原理中的量的替换,因此,我认为本活动的重点及难点就是让幼儿知道曹冲是怎么称象的,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特制定目标如下:

  1、理解故事中曹冲称象的好方法,初步了解量的守恒原理。

  2、培养幼儿善于动脑,勤于观察的好品质。

  环节分析:

  1、谈话导入。

  让幼儿结合生活经验来说说要想知道一样东西的重量,你会怎么办?这一环节不仅可以引出下一环节的故事,还可以为解决难点做好铺垫。

  2、完整欣赏故事一遍。

  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幼儿对故事的内容有个大概的了解。同时知道古时候的人,要想称一头大象是那么难的,那他们是怎么称的,这样的方法行吗,为什么不行。让幼儿对大官们的方法和曹冲的方法做个比较,这可以发展幼儿的比较性思维。

  3、欣赏曹冲称象那一段,重点理解曹冲利用量的替换原理来称大象。

  这一环节是突破重难点的环节,幼儿的思维比较直观形象,单单就是听故事,幼儿是很难真正理解的,更何况是那么抽象的守恒原理。而课件比较形象直观,利用课件让幼儿能形象的知道曹冲称象的步骤,欣赏课件后,幼儿对于称象的步骤是知道了,但对替换了是否就一样重呢?还是朦朦胧胧的,这就需要实验演示操作了,让实验去验证这个原理。让幼儿进一步去了解守恒的原理。其实这个环节也是落实这两个目标的环节。

  4、再次完整欣赏故事一遍。

  在幼儿对曹冲称象的办法有了初步了解的基础上再来欣赏故事,达到真正理解故事的目的。

  5、结合现在实际情况,发散幼儿的思维。

  启发幼儿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从当时的情况和现代社会两个方面进行思考。激发了幼儿积极参与,大胆想象,鼓励创新思维,培养创新精神;同时也让幼儿进一步体会曹冲的聪慧,激发幼儿积极动脑的好*惯。

  一、说教材

  《曹冲称象》二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是一篇经典的历史故事。记述了曹冲动脑筋想办法称出大象体重的故事。全文围绕“称象”这一中心,运用渲染烘托、映衬对比的方法记叙了称象的全过程,表现了曹冲的聪明才智,给人以深刻启迪。

  二、说学情说目标

  二年级的学生通过一年多的语文学*已经具有初步理解词语能力。但曹冲称象这个历史故事远离孩子们生活实际,需要借助多媒体的图片和动画等帮助理解。本课是第二课时,重点在于理解课文。根据低年级学生的说话训练。我制订了以下教学目标。

  1、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会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曹冲称象的过程。通过官员称象的方法和曹冲称象的办法对比,理解曹冲称象方法的科学巧妙。

  3、培养学生爱动脑筋的好*惯。

  教学重点: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曹冲称象的过程。

  教学难点:会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曹冲称象的过程。

  三、说内容过程

  在讲解这篇课文的时候,我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分别是:

  (一)巧设情境、导入新课

  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走进生活实际,了解秤是不能称大象的。所以称大象的难度是可想而知的。

  (二)复*生字,朗读课文

  学生复*生字词。教师适时指导朗读。使用个别读,齐读的方式。使同学们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三)辅助动画,理解内容

  1、自读课文,初步感受。

  2、播放动画,整体感受曹冲如何称象。

  3、分步演示,深入理解课文。

  4、按照课件的提示,复述称象过程。

  5、独立叙述称象过程。

  (四)总结全文,拓展积累

  通过几个小问题,使同学们懂得做事要想曹冲那样多动脑。

  四、说信息技术的应用

  下面,我将从以下三个切入点介绍一下信息技术在本课教学的整合。

  (一)创设情境,走进历史故事

  任何的一个历史故事都产生于特定的时代背景下,本篇文章距离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对遥远,但是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就能拉*学生与课文的距离,所以在开课我以大家都很熟悉的秤来导入主题,进而出示大象的图片,大象是否能用秤来称?设置悬念,激发学生思考。利用了多媒体课件色彩鲜明、形象生动、化静为动的特点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同时把教材比较抽象的内容活灵活现的展现在孩子们的面前,直接导入课题,便于学生很多接受知识。由于学生对于曹冲不是很熟悉,所以我出示一幅关于曹操和曹冲的图片,并且简单给孩子们介绍他们。他们生活在1800年前的三国时期,当时曹冲只有七岁。曹冲是怎样称象的呢?设置悬念,激发学生思考。

  (二)多媒体游戏,复*旧知

  二年级的识字是一个重点的内容,但是孩子们往往只是机械的记忆,达不到理想效果。我深知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因此,在本课教学中,我利用课件设计了游戏来复*生字,以多媒体游戏为载体,轻松突破教学难点。充分吸引孩子的眼球,提高了孩子兴趣。请看我的教学实录。在进行游戏教学时,同学们情绪高涨、精力集中、积极发言,生怕丢掉一个生字,同学们在妙趣横生的摘苹果游戏中复*了生字,使原本枯燥的识字变得富有生命力。达到了复*生字的学*目的。同时又通过谁能赶走大象的游戏,来进行词语填空,使学生们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进行复*旧知。

  (三)理解复述,突破难点

  二年级的教学仍以朗读作为孩子们的主要任务,这个环节我借助信息教育技术,让孩子们由浅入深的`进行朗读学*理解。最初的朗读要给学生一个准确的,直观的印象,所以将课文的重点句呈现在大屏幕上,同时,图片出示大象的身子和腿都像什么,训练孩子们口语表达能力。重点句单独呈现反复连读语气“这么大的象,到底有多重呢?”让同学们把疑问的语气充分读出来。学生自读第二段课文,找到官员们称象的办法。并且理解这些办法行不行,为什么?同时知道学生读出反驳的语气。

  二年级的同学具有初步理解词语的能力,但是要让他们对整个故事进行复述就有一定的难度。为了使孩子们能更加直观的了解称象的过程,这个环节我设置了动画来帮助大家理解课文。这样能轻松突破教学难点。首先通过学生自读汇报的方式,让学生对曹冲称象的过程有一个初步、抽象的理解。然后通过看动画片的方式,产生一个完整直观的感受。给学生一个全新的“身临其境”的境界享受,同学们仿佛亲眼看到了,聪明绝顶的曹冲通过动脑筋、想办法称象的过程。为帮助他们完整的讲出曹冲称象的过程做好铺垫。最后通过再次分步看图提示的方式,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讲出曹冲称象的过程。这样,把抽象化为具体、乏味化为有声有色的一个过程。这些动画能够唤起学生对语言的主动感悟,积累词语,乐于表达。更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学*重点,练*从低年级开始就能有序的说一段话。让学生在一种“现实感”中进行主动地学*。学生通过对课文的理解,培养他们爱学*、爱动脑筋的好*惯。

  借助多媒体的教学,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提升的学生对语言的感受能力。

  五、说评价与反思

  在本课,我运用了静态图片和动态动画结合的方式,针对重难点,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了情境,引导学生探究,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促进学生能力的全面提高,提高学*兴趣,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过程,巧妙的利用多媒体能突出曹冲称象的过程这一教学重点难点,使学生变“厌学”为“乐学”,变“被动”为“主动”,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提高了课堂效率。

  一、说教材

  《曹冲称象》二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是一篇经典的历史故事。记述了曹冲动脑筋想办法称出大象体重的故事。全文围绕“称象”这一中心,运用渲染烘托、映衬对比的方法记叙了称象的全过程,表现了曹冲的聪明才智,给人以深刻启迪。

  二、说学情说目标

  二年级的学生通过一年多的语文学*已经具有初步理解词语能力。但曹冲称象这个历史故事远离孩子们生活实际,需要借助多媒体的图片和动画等帮助理解。本课是第二课时,重点在于理解课文。根据低年级学生的说话训练。我制订了以下教学目标。

  1、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会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曹冲称象的过程。通过官员称象的方法和曹冲称象的办法对比,理解曹冲称象方法的科学巧妙。

  3、培养学生爱动脑筋的好*惯。

  教学重点: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曹冲称象的过程。

  教学难点:会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曹冲称象的过程。

  三、说内容过程

  在讲解这篇课文的时候,我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分别是:

  (一)巧设情境、导入新课

  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走进生活实际,了解秤是不能称大象的。所以称大象的难度是可想而知的。

  (二)复*生字,朗读课文

  学生复*生字词。教师适时指导朗读。使用个别读,齐读的方式。使同学们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三)辅助动画,理解内容

  1、自读课文,初步感受。

  2、播放动画,整体感受曹冲如何称象。

  3、分步演示,深入理解课文。

  4、按照课件的提示,复述称象过程。

  5、独立叙述称象过程。

  (四)总结全文,拓展积累

  通过几个小问题,使同学们懂得做事要想曹冲那样多动脑。

  四、说信息技术的应用

  下面,我将从以下三个切入点介绍一下信息技术在本课教学的整合。

  (一)创设情境,走进历史故事

  任何的一个历史故事都产生于特定的时代背景下,本篇文章距离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对遥远,但是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就能拉*学生与课文的距离,所以在开课我以大家都很熟悉的秤来导入主题,进而出示大象的图片,大象是否能用秤来称?设置悬念,激发学生思考。利用了多媒体课件色彩鲜明、形象生动、化静为动的特点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同时把教材比较抽象的内容活灵活现的展现在孩子们的面前,直接导入课题,便于学生很多接受知识。由于学生对于曹冲不是很熟悉,所以我出示一幅关于曹操和曹冲的图片,并且简单给孩子们介绍他们。他们生活在1800年前的三国时期,当时曹冲只有七岁。曹冲是怎样称象的呢?设置悬念,激发学生思考。

  (二)多媒体游戏,复*旧知

  二年级的识字是一个重点的内容,但是孩子们往往只是机械的记忆,达不到理想效果。我深知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因此,在本课教学中,我利用课件设计了游戏来复*生字,以多媒体游戏为载体,轻松突破教学难点。充分吸引孩子的眼球,提高了孩子兴趣。请看我的教学实录。在进行游戏教学时,同学们情绪高涨、精力集中、积极发言,生怕丢掉一个生字,同学们在妙趣横生的摘苹果游戏中复*了生字,使原本枯燥的识字变得富有生命力。达到了复*生字的学*目的。同时又通过谁能赶走大象的游戏,来进行词语填空,使学生们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进行复*旧知。

  (三)理解复述,突破难点

  二年级的教学仍以朗读作为孩子们的主要任务,这个环节我借助信息教育技术,让孩子们由浅入深的进行朗读学*理解。最初的朗读要给学生一个准确的,直观的印象,所以将课文的重点句呈现在大屏幕上,同时,图片出示大象的身子和腿都像什么,训练孩子们口语表达能力。重点句单独呈现反复连读语气“这么大的象,到底有多重呢?”让同学们把疑问的语气充分读出来。学生自读第二段课文,找到官员们称象的办法。并且理解这些办法行不行,为什么?同时知道学生读出反驳的语气。

  二年级的同学具有初步理解词语的能力,但是要让他们对整个故事进行复述就有一定的难度。为了使孩子们能更加直观的了解称象的过程,这个环节我设置了动画来帮助大家理解课文。这样能轻松突破教学难点。首先通过学生自读汇报的方式,让学生对曹冲称象的过程有一个初步、抽象的理解。然后通过看动画片的方式,产生一个完整直观的感受。给学生一个全新的“身临其境”的境界享受,同学们仿佛亲眼看到了,聪明绝顶的曹冲通过动脑筋、想办法称象的过程。为帮助他们完整的讲出曹冲称象的过程做好铺垫。最后通过再次分步看图提示的'方式,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讲出曹冲称象的过程。这样,把抽象化为具体、乏味化为有声有色的一个过程。这些动画能够唤起学生对语言的主动感悟,积累词语,乐于表达。更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学*重点,练*从低年级开始就能有序的说一段话。让学生在一种“现实感”中进行主动地学*。学生通过对课文的理解,培养他们爱学*、爱动脑筋的好*惯。

  借助多媒体的教学,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提升的学生对语言的感受能力。

  五、说评价与反思

  在本课,我运用了静态图片和动态动画结合的方式,针对重难点,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了情境,引导学生探究,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促进学生能力的全面提高,提高学*兴趣,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过程,巧妙的利用多媒体能突出曹冲称象的过程这一教学重点难点,使学生变“厌学”为“乐学”,变“被动”为“主动”,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提高了课堂效率。

  一、说教材

  《曹冲称象》二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是一篇经典的历史故事。记述了曹冲动脑筋想办法称出大象体重的故事。全文围绕“称象”这一中心,运用渲染烘托、映衬对比的方法记叙了称象的全过程,表现了曹冲的聪明才智,给人以深刻启迪。

  二、说学情说目标

  二年级的学生通过一年多的语文学*已经具有初步理解词语能力。但曹冲称象这个历史故事远离孩子们生活实际,需要借助多媒体的图片和动画等帮助理解。本课是第二课时,重点在于理解课文。根据低年级学生的说话训练。我制订了以下教学目标。

  1、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会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曹冲称象的过程。通过官员称象的方法和曹冲称象的办法对比,理解曹冲称象方法的科学巧妙。

  3、 培养学生爱动脑筋的好*惯。

  教学重点: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曹冲称象的过程。


《曹冲称象》教案9篇(扩展4)

——《曹冲称象》教学设计6篇

  教学目标

  1.学*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培养学生动脑筋的好*惯。

  2.巩固“认-想-写-用”的识字方法。

  3.学*复述课文,用自己的话讲述曹冲称象的过程。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初步培养学生动脑筋的好*惯。

  难点: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讲述曹冲称象的过程。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谈话法

  教学策略: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杆秤、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师:小朋友们,你们看看老师在干什么?(称东西)

  这是一杆?(称)你能用称来称东西吗?谁想来试一试?

  2.导入课题——《称象》。

  3..教写“称”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

  2.认读生词

  3齐读课文

  (三)品读课文,尝试复述

  1.学*第1、2自然段

  (1)师:你知道大象到底有多大吗?你能不能把描写大象大的句子用“------”画出来。

  (2)指导朗读。

  (3)师:这头象真的是又高又大。(板书)

  (4)师:这么大的象曹操喜欢吗?你怎么知道他喜欢的?从哪儿看出来的?(第一自然段)

  (5)引入难题——如何称象?

  2.学*第3自然段

  师:现在请同桌互相读一读(第3自然段),看看官员们想出了什么办法。

  (1)第一个办法行吗?为什么不行呀?

  (2)还有其他的办法吗?第二个办法可以吗?为什么呀?所以曹操怎么样?

  (3)师:又有人说,把大象宰掉,割成一块一块的再称。你说没办法一起称,咱们就一块一块称。可是曹操却反对了,他可能会说什么?

  (4)师:两个办法都被否定了,要想称象真是——太难了!(板书)

  3.学*第4自然段

  (1)自由读第四自然段,做到正确、流利。

  (2)同桌互相检查,看看对方读得是否既正确又流利。

  (3)指名读,齐读

  (4)再读课文,寻找步骤

  (5)质疑

  (6)步骤解答

  (7)图片解析,帮助理解

  (8)利用关联词,练*复述

  4.总结学*

  师:曹冲的办法真的称出大象的重量了吗?来读读最后一个自然段,看看结果如何。曹操的态度和之前一样吗?

  (四)总结升华

  1.师:同学们,今天学*了称象这篇课文,你觉得曹冲是个怎么样的孩子?

  (聪明,爱动脑筋。)

  2.师:爱动脑筋的你们能想出更好的办法称出大象的重量吗?

  (五)作业布置

  (六)板书设计

  又高又大

  称象 难 爱动脑筋

  赶、画、赶、装、称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3个生字,会辨析象与像、称与秤的使用,初步学会用部首查字法;理解10上新词语的意思。

  2、会仿照课文例句又又和按谁带着什么人一同去干什么写一句话;会按照课文内容,把句子补充完整。

  3、能带着课文后的思考题材边看边想,默读课文;能复述出曹冲设想的称象的好办法,是因为他善于把*时已经知道的一些常识联系起来进行思考,并灵活地加以运用;感受我们祖先的聪明才智。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第四自然段,知道曹冲称象的简单科学道理,知道曹冲能想出好办法的原因。

  教学准备;

  电脑课件生字卡片实验仪器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3个生字,辨析象与像、称与秤的使用,初步学会用部首查字法;理解10个新词语的意思,知道直才在特定的语句中的作用。

  2、能带着课文后的思考题边看边想,默读课文;能复述出曹冲设想的称象的好办法的具体操作步骤;能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教学重点:

  学*13个生字,理解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教学难点:

  曹冲称象的具体方法和步骤。

  教学准备:

  卡片电脑课件实验工具一套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设计问题、激发学*兴趣。

  1、谈话:同学们你们谁见过秤?它有什么用?

  2、揭题:

  ①今天,我们就来学*第6课《称象》

  ②出示课题《称象》质疑。

  看了这个题目你想知道那些问题?

  3、检查预见情况。

  ①认读生字②完成作业题1

  二、导向自学

  同学们根据预*情况,你能告诉大家画中谁是曹冲、曹操。

  1、出示电脑课件画面

  2、指名学生介绍两个人物

  小结:介绍人物时,我们可以根据人物的衣着、长相、姿态、动作来介绍,

  并把他运用于我们*常的生活和写作。

  三、学*第三、四自然段

  过渡:同学们看了图,想知道官员们想出什么办法称象。曹冲又想出什么办

  法称象呢?请在家一起来看课文的第三、四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三、四自然段,划出有关的句子。

  2、选把学*内容,你最想知道谁想出的称象方法?(曹冲的称象办法。)

  3、选学第四自然段。

  ①指名读曹冲说的方法。思考:曹冲一共说了几句话?第一句和后面三句话

  是什么关系?

  ②出示电脑课件,第四自然段。

  ③想想曹冲称象的过程分为几步?用线划出表示序号的词,并用

  。标出称象的动作词。

  ④反馈、填表、完成板书。

  曹冲先赶画

  再赶装

  然后搬称

  ⑤根据板书说称象的办法,并校对表格中的内容。

  曹冲用什么办法称出了大象的重量?说说称象的经过。

  人物顺序怎么做

  曹冲先赶象上船画线

  再赶象上岸装石头

  然后搬石头称石头

  ⑥深究讨论,这个办法行吗?为什么?

  [教学目标]

  1.学会认读12个生字,能够正确书9个汉字。会简单的看图说话。

  2.能正确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曹冲的聪明。

  [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让学生提前预*课文。

  2.理解曹冲想出的称象办法及官员们想出的称象办法和曹冲的办法之间的联系。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如果你们想知道一个物体的重量,你们会怎么做?(演示第2、3张幻灯片)

  那如果是一个小动物呢?

  真棒!那如果是大象呢?

  思考:可是在古代的时候没有地磅,我想知道大象的重量,该怎么办呢?

  2.现在有一个特别聪明的小朋友,用一种特殊的方法称出了大象的重量,我们一起来学*一下吧!(演示第4张幻灯片)

  二、初读感知

  1.初读课文,感知课文。(演示第5-8张幻灯片)

  (1)自由朗读课文,圈出本课生字。

  (2)说一说这些生字偏旁是什么?

  “柱”的偏旁是“木”

  “底”的偏旁是“广”

  “秤”的偏旁是“禾”

  “船”的偏旁是“舟”

  (3)指导生字的笔顺。

  以“底”、“船”为例指导。

  2.学*组词。小组内合作学*,扫除生字、词障碍,不能解决的,师生共同解决。

  出示词语:A.教师领读B.男女生比读C.同桌互读。

  曹操柱子称象船舷

  微笑然后果然重量

  三、精读领悟

  1.这篇课文主要说的是一件什么事情呢?(演示第9张幻灯片)

  一天,有人送给(曹操)一头(大象)。人们想知道它的(重量),有的说(造一杆大称),有的说(把大象宰了一块块地称),(曹冲)说把(大象)赶到船上沿着水面在船上画一条线,然后再放石头到(那条线)再称(石头),最终知道了(大象的重量)。

  2.这篇短文说的是谁和谁之间的发生的故事?(演示第10张幻灯片)

  3.同学们读第一段,看一看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演示第11张幻灯片)

  (1)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

  (2)同学们,你们收到礼物后会怎样呢?

  (3)那曹操收到礼物后什么反应呢?

  4.课文是怎样描述大象的外形的呢?(演示第12-15张幻灯片)

  (1)这句话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

  把什么比作了什么?

  这样描写大象说明了什么?

  (2)看到这头大象之后,官员们有了什么样的想法?

  议论:对某问题进行评议评论。

  (3)比较句子

  ①大象有多重呢?

  ②大象到底有多重呢?

  哪句好?为什么?

  第②句好。表示人们对大象重量的好奇。

  5.官员们对大象重量是这样的好奇,那曹操怎样呢?(演示第16-21张幻灯片)

  (1)从哪句话可以看出来?

  (2)课文是怎样说众官员的办法的?

  有的说:“得造一杆大秤,砍一棵大树做秤杆。”

  有的说:“有了大秤也不成啊,谁有那么大的力气提得起这杆秤呢?”

  (4)众官员提的办法可行吗?

  从哪可以看出来?

  (5)比较句子:

  ①曹操听了摇摇头。

  ②曹操听了直摇头。

  哪句好?为什么?

  第②句好。明确说明了曹操对众官员提出的办法直接否定。

  (5)这里用“有的……有的……”写句子。

  ①下课了,同学们有的擦黑板,有的做游戏。

  ②音乐课上,有的同学唱歌,有的同学跳舞。

  6.大家提出的办法都不可行,这时候谁又提出了一个什么办法呢?(演示第23-29张幻灯片)

  (1)他是怎样说的?

  “我有个办法。先把大象赶到一艘大船上,看船身下沉多少,就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再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装到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为止。然后,称一称船上的石头。石头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

  (2)用“先……再……然后”写句子。

  ①我回家后,先吃饭,再做作业,然后复*。

  ②早上,我先穿衣服,再洗脸刷牙,然后吃饭上学校。

  (3)曹冲说的办法用了几步?

  分别是哪三步?

  (4)为什么装石头的时候要让船沉到画线的位置?

  (5)同学们,你们知道接下来怎样称出大象的重量了吗?

  第②好。强调突出了曹冲的聪明和机智。

  (6)同学们,你们觉得曹冲是个什么样的孩子呢?

  (7)同学们,你们觉得曹冲为什么会想到这么好的办法?你们以后要怎样做呢?

  7.曹操听到这个办法后是什么样的反应?说明了什么?(演示第30-32张幻灯片)

  (1)按照曹冲的办法称出了大象的重量了吗?

  (2)课文是怎样说的?

  果然:确实如此,不出所料。

  (3)同学们,你们觉得曹冲的办法为什么好?

  (4)你们还有什么好办法吗?

  脚印法。先让大象踩到松软的土地上,量出踩下去的脚印的深度;再让人也踩到松软的土地上,也踩到和大象一样的深度;最后称这些人的重量。

  把大象赶进一个盛满水的大水池子里,等水不再往外流,再把大象赶出来,然后往水池里填石头,直到水面满了,最后称石头的重量。

  四、归纳总结(演示第33、34张幻灯片)

  1.《曹冲称象》这篇短文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事情并不是只有一种解决方法,只要多动脑筋,勤思考,用心观察,就会有新的解决办法。

  2.你们觉得曹冲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聪明机智,爱动脑筋,善于观察。

  五、课堂练*

  (演示第35-37张幻灯片)

  1.我会扩词。

  候(时候)(问候)

  然(虽然)(果然)

  站(站立)(站队)

  2.将曹冲称象的过程按正确的顺序排列。

  (1)赶象上船

  (3)把大象赶上岸,装石头上船。

  (2)在船舷上做记号。

  (4)称石头重量。

  《曹冲称象》这篇课文讲的是曹冲小时候想办法称象的故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时多观察,遇事多动脑筋,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五、板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读本课的13个生字,学写8个生字。

  2.了解曹冲称象的办法,并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3.培养学生做事有信心。相信自己的能力。

  4.遇事动脑筋想办法的良好*惯,做事时注意采纳合理的意见,借鉴合理的部分。

  教学重点:

  学*生字;复述称象的过程。

  教学难点:

  了解曹冲是怎样动脑筋想办法称象的。

  教具: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你觉得怎样才能成功地做好一件事?

  师:只要有信心,通过自己的努力,一定可以成功的。我们的口号是:“我自信,我能行!”

  有信心和老师一起完成这节课的学*吗?

  2.今天我们一起来学*“称象”。(板书)

  3.齐读课题;


《曹冲称象》教案9篇(扩展5)

——《曹冲称象》教案 (菁华5篇)

  活动目标:

  1.感知、理解故事内容,理解曹冲称象的原理。

  2.引导幼儿想办法,发展幼儿的想象力。

  3.鼓励幼儿时刻作一个爱动脑筋的好孩子。

  活动的重难点:

  理解沉浮的原理

  活动准备:

  课件

  活动过程:

  一、 通过提问,引导幼儿开动脑筋想办法为大象称重。

  老师:小朋友,老师昨天看书的时候,碰到了一道难题,实在解决不了,请你们来帮帮我好吗?有一头大象,很大很大,我想大象这么大,那得有多重呢?我想称称它,可是它太大了,该怎样才能知道大象的重量呢?你有什么办法?(对不对的办法先不给与否定)

  二、讲述故事。

  1.老师:小朋友想出了这么多称重的方法,我听说过一个故事,也是讲大象称重的事,咱们一起来听听,这里面的小朋友是怎么称得好不好?看看你们的方法一不一样。

  2.教师讲述故事。

  3.提问:故事里的小孩叫什么名字?他的爸爸是谁?哪里来的大象?大官们想出办法了吗?他们都想了什么办法?有没有和你们一样的办法?行得通吗?最后是谁想出了办法?大官们是怎么看待他的?心里怎么想的?最后曹冲的办法成功了吗?为什么曹冲可以成功?你*时愿意动脑筋吗?你动脑筋解决过什么问题?

  4.(出示图示)曹冲称象到底用了什么办法?为什么要用船?为什么要把石头放进船里呢?石头的重量和大象的重量怎么样?原来利用船的沉浮,就可以用和大象同样重量的石头来称出大象的重量来了。小朋友真是和曹冲一样聪明!

  三、结束部分。

  老师:曹冲是一个不但聪明而且爱动脑筋的孩子,你们也是一样,老师在科学区位小朋友准备了沉浮的有关材料,请小朋友在区角活动时亲自试试,看看你们这些小曹冲是不是真的学会了这个方法,好吗?

  反思:在这节教育活动中,教师的目标把握很容易偏离到科学领域,如何把握好科学活动和语言活动的重点是在目标的定位上。我在这节课中注意到了这一点,目标把握还可以,可是讲故事的时候最好是教师讲,不能只用课件,才能充分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的兴趣。

  【设计思路】

  教师预先在活动范围内投放各种材料,让幼儿在游戏中发现问题,然后在实物操作中分析解决问题;再以幼儿帮助饲养员叔叔测量东北虎的体重设置问题,激发幼儿兴趣,幼儿在先前积累的经验的基础上处理问题;最后在《曹冲称象》的故事中提升幼儿智力。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分层次扩散思维——测出较小物体的重量,怎么测?测出体积很大的物体重量,怎么测?除了用称来称,还可以用什么方法?在活动中幼儿积极献计献策;通过分组实践,使创新思维得到了证实,肯定了自我。

  【教材分析】

  《曹冲称象》是大班下册《幼儿创新智慧游戏》中的内容,教材来源于一个历史小故事。孩子们喜欢听故事,善于观察、乐于思考、勤于动手。本活动恰好巧妙地利用了幼儿自然成长的要求,让他们在自由的活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运用问题。从而有利于挖掘幼儿潜力、开发幼儿智力,培养幼儿创新思维的独特性和灵活性,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

  【幼儿分析】

  大班的孩子语言表达能力不断发展,并且积累了一定的知识经验,有了一定的分析判断能力;对周围的事物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遇事追根问底,喜欢探索;乐于帮助别人。本次活动,以用不同的方法测量出物体的重量为线索,让幼儿大胆地进行创新思维活动。幼儿在由浅入深的实践中不断获取经验,在经验的基础上再大胆展开想象,由此形成良性循环。幼儿在潜移默化、循序渐进中进步。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善于观察、乐于思考的品质。

  2、理解故事内容,了解曹冲解决问题的巧妙办法。

  3、培养幼儿创新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

  【活动准备】

  1、活动场地投放翘翘板

  2、科学观察室内投放:天*和砝码;滑轮;翘翘板;弹簧秤、电子秤、杆秤等测重工具;盆、碗、盘等容器;沙土和水;塑料袋;各种水果蔬菜和日常用品用来测量重量。

  3、课件:饲养员叔叔请求帮助、曹冲称象的故事视频。

  【活动过程】

  1、导入部分:开心游戏,发现问题。

  师与幼儿到活动场地玩翘翘板,幼儿一边玩一边观察。师提出问题:“为什么翘翘板两端会上下不停摆动呢?”引导幼儿说出翘翘板中间有固定轴,两边各坐有一位小朋友;师坐上翘翘板,幼儿观察:一位小朋友的重量很难让翘翘板保持*衡,必须要有两名长得高大的幼儿或三名普通体重的幼儿才能抵得上老师的重量。幼儿初步理解重量的等量关系。

  2、展开部分:实践操作,理解问题。

  带着问题,师与幼儿回到科学观察室。幼儿通过操作寻求答案:如何测出一颗豆子、一粒纽扣、一块橡皮等的重量?(幼儿经过实践会选择天*和砝码、小杆秤等);如何测出一小袋豆子、几个西红柿、一个铅笔盒等的重量?(幼儿通过实践会选择小杆秤、弹簧秤、电子秤、滑轮等);如何测出一袋面粉、一箱饼干、一大捆书等的重量?(幼儿通过实践会选择一些机动灵活的方法来测量。比如借助天*、弹簧秤、电子秤、滑轮等一点一点地称再将重量加起来;利用翘翘板、滑轮找出等重物体从而知道其重量……)

  3、经验提升,机智处理问题。

  师幼坐下休息。(大屏幕)饲养员叔叔需要记录东北虎的成长体重,他正在为不知道怎样测量而发愁呢。请幼儿开动小脑筋,帮饲养员叔叔想想办法。

  幼儿首先想到的有可能是用称来称。

  教师指导用语:东北虎体型庞大,用称来称太困难。也许可以用称货物的地磅。我们想想还有别的好方法吗?

  幼儿讨论:

  用翘翘板找出与东北虎相同重量的物体,然后再一点一点称出物体的重量;用滑轮找出等重物体再测重;在地面上挖一个与老虎一样大的坑,然后测量挖出的泥土重量;把老虎赶进装满水的水池,测量水池里溢出来的`水的重量……(孩子的这些奇思妙想,虽然有些幼稚,但蕴含了一定的道理。)

  4、故事启智,判断总结问题。

  (大屏幕)故事:曹冲称象

  (1)故事中有几种称大象的方法?

  (2)你认为哪种方法好?为什么这种方法好?好在哪里呢?

  (3)你还有什么好方法吗?

  幼儿分组讨论,说出自己的方法,各组派代表进行说明。

  5、结束部分:

  教师小结:

  小朋友想出了这么多与众不同的好办法,假如曹冲知道了一定会很高兴!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会遇到一些难题,只要我们积极动脑筋,就会想出解决的办法。

  幼儿向曹冲说再见,活动结束。

  【活动反思】

  优点:

  本活动符合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内容层层深入: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理解问题、处理问题、判断总结问题,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游戏、故事贯穿始终。幼儿通过动脑筋想办法,不仅能够测量体积较小、质量较轻的物体;对于一些体积较大、测量重量有难度的物体,也能够想出好方法。虽然有的方法略显稚嫩,却是孩子积极动手动脑的实践结晶,是一笔宝贵的经验财富。本活动将故事《曹冲称象》放在最后,旨在不桎梏孩子的思想。曹冲看到青蛙跳到荷叶上得到了启迪,而活动中教师也很好地运用了游戏与操作进行前奏启智。幼儿不仅运用了一种方法,还能够利用多种方法进行测量,精神保持兴奋状态。每个孩子都能够积极参与、大胆表达,体现了活动中幼儿是主体,教师是主导的教育理念。

  不足:

  本活动在材料的准备上欠充分,应该让幼儿有更多的机会进行操作,以证明自己办法的可行性。

  附:

  故事《曹冲称象》

  三国时期,有人送给曹操一头大象。曹操很高兴,带着七岁的儿子曹冲和官员们一道去看大象。大象又高又大,人们非常惊讶,纷纷议论大象的重量。曹操问:“谁有办法称出这头大象的重量?”有的官员提议造一杆大称,砍一棵大树做秤杆;另一个官员说:“把大象宰了,砍成一块一块的再称。”曹操听了直摇头。这时,曹冲看到青蛙跳到荷叶上,得到了启示说:“我有办法。”曹冲把大象赶到船上,在船舷与水面交界的地方做上记号后让大象下船。曹冲又让士兵往有记号的船上搬运石头,直至船下沉到船舷的标记处。然后,曹冲让士兵称出船上石头的重量。这下官员们明白了,都夸曹冲的点子巧。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曹冲称象》教案:

  4、曹冲称象

  【教学目标】

  1.认识“曹、称”等 14 个生字,会写“称、柱”等 l0 个字,会写“别人、一同”等 12 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重点学*第四自然段,借助课后题的排序,说说曹冲称象的过程。通过对比,体会“才、到底”等词语表达的意思。

  3.讨论交流“为什么曹冲称象的办法好”,感受曹冲的聪明才智,学*曹冲善于观察,乐于动脑,大胆表达的品质。

  4.通过分角色朗读和讲述故事,感受小蝌蚪遇事主动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 】感受曹冲的聪明才智,学*曹冲善于观察,乐于动脑,大胆表达的品质。

  【教学难点】 借助课后题的排序,说说曹冲称象的过程和曹冲的办法好在哪里。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生字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懂人物对话,理解课文内容。 (重点)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导入类型:出示图片:

  教师口述:

  1、象,通称大象,是目前陆地上最大的哺乳动物。

  大象是现存世界上最大的陆地栖息群居性哺乳动物,通常以家族为单位活动。大象的皮层很厚,但皮层褶皱间的皮肤很薄,因此常用泥土浴的方式防止蚊虫叮咬。象牙是防御敌人的重要武器。

  2、同学们,见过有人称大象吗? 在古时候,要称一头活着的又高又大的大象真是一件很难的事。今天我们就来走进课文,看看七岁的曹冲是怎样称象的?

  (板书:4曹冲称象)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出示图片,引出对大象的介绍,再引导课文的学*中来。激发学生学*的兴趣。】

  二、初读感知

  1、听范读。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学生初读。要求: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检查初读情况

  (1)认读生字

  练 读词语,读生字,识记。

  ①“杆”的发音要注意,在这里读“ɡǎn”。“柱、秤、称、站、船、重、止、然”是翘舌音,“做、岁、曹”是*舌音。“杆、论、砍、线”是前鼻音。“量”是后鼻音。

  ②识记

  联系生活实际学*“曹”字。先请学生想一想:身边有没有姓“曹”的同学或小伙伴;

  形*字比较识记“重、量”。两个字中都有“里”字的字形。可以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说说一些东西的重量,明白这个词的意思。

  实物演示法:学*“秤”可以实物演示“一杆秤”,说说“秤杆、秤砣”。

  (2)出示带生字的新词,让学生认读。

  曹操 天曹 队员 官员 一根 根据 议论 提议 议论 论文 重要 举重 砍树 砍柴 画线 直线 停止 阻止 重量 大量

  (2)学*多音字:“重、杆”

  练 ①读句子,找发现。

  石头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

  这一杆秤称东西特别准。

  在这里,“重”读“zhòng ”,意思是“分量大,与轻相对”,还有一个读音是“chóng”,意思是“再,层”;“杆”读“gǎn ”,意思是“器物上像棍子的细长部分;量词,用于有杆的器物”,还有一个读音是“gān”,意思是“较长的棍”,组词如下:

  重 zhòng (重量)(质量) 杆 gǎn (一杆秤)(杠杆)

  chóng(重复)(重新) gān(旗杆)(电线杆)

  ②读一读:

  这些蔬菜的重(zhòng)量,没有必要重(chóng)复来称了。

  学校的旗杆(gān)上有一面*在飘扬?

  (3)识字游戏

  摘苹果游戏,看谁摘得多。(读对一个,苹果就被摘下。)

  (4)理解词语

  练 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官员 船两侧的边儿。

  议论 经过任命的、担任一定职务的*工作人员。

  船舷 对人或事物的好坏、是非等表示意见。

  (5)指名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看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三、自读课文,了解内容?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2~3遍提醒学生把句子读通顺,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指名不同层次的学生朗读,检查自读效果如果有的学生还没有读顺,再提醒他们自读相应的句子、段落,力求大部分学生能把课文读通读顺。?

  3、 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然后按“谁做了什么事”的思路口头填空:课文讲( )的故事。

  (学生填“曹冲称象”正确,填“曹冲想出好办法称象”更好,应给予充分肯定)?

  【设计意图:以填空的形式,整体感知课文,降低了难度,适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

  四、学*“会写字”

  称 柱 底 杆 秤 做 岁 站 船 然

  1、学生字

  (1)认读含有会写字的词语,读会写字,观察笔顺,掌握结构、音序、部首,组词,造句。

  (2)多元识字

  实物演示法:学*“秤”可以实物演示“一杆秤”,说说“秤杆、秤砣”。

  形声字结构特点:“柱 站 杆 底”。

  形*字比较:秤-称 故-做 船-沿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自主识字、多元识字,交流不同的识记方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培养学生善于表达自我的能力和喜欢识字的兴趣。】

  2、指导书写

  (1)观察生字书写特点,交流。

  (“然、岁”,上下结构,上下等宽。 “秤 称 柱 杆 站”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做”左中右,“船”左右结构,左右等宽,半包围结构“底”。)

  (2)老师范写,重点指导上下结构的字“晨、装”和左右结构的字“然、底”,学生练写。

  “然”上下结构,四点的大小位置要注意,拉开适当的间距,首尾两点稍大一些,右上“犬”字,最后一点不能忘记。

  “底”字,半包围结构,“氐”字的一横收笔在横中线上,向右上倾斜,落笔比第一横长。斜勾要舒展,与左边的横*衡。

  练 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投影展示书写正确、美观的字词,相互借鉴。和课本对照,及时改正。

  五、分类积累,练*表达

  1、自由读课文,画出文中有新鲜感的词语,分类整理并摘抄积累:

  (1)直 才 果然 到底

  (2)表示序数的词语:先 然后 再

  2、练*运用:练*用“ 先 然后 再”说话。

  (先)把大象赶到一艘大船上,看船身下沉多少,就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然后)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再)称称船上的石头。

  六、课堂小结

  本课我们认识了聪明的小朋友曹冲,了解了他称象的故事,学会了很多生字新词,学会用多种方法识记,能够正确、规范地书写。

  七、当堂检测

  八、课后作业

  第二课时

  【学*目标】

  1、熟读课文,背诵课文。(重点)

  2、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曹冲称象的办法好不好,自己还能想出什么办法来称象。(难点)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和课文进行了亲密接触。这节课,我们要深入了解课文。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课文,从称象这件事上,你觉得曹冲是个什么样的孩子?

  2、出示本课时教学目标。

  二、品读释疑

  1、自由读文,思考:课文中有几种称象的方法?

  预设:文中有两种称象的方法,一种是官员们的造一杆大秤称大象;一种是曹冲的赶象到大船上的方法。

  2、这两种方法,哪一种更好?(曹冲的更好)下面就让我们走进课文,一起去看看,官员们主张怎么称大象的,曹冲又是怎么称象的呢?为什么曹冲的方法就好呢?

  【设计意图: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

  3、自由读第一、二自然段,思考:

  (1)曹操和大臣们看到的大象什么样?大象_又高又大,身子像一堵墙,腿像四根柱子。

  练一练:

  大象又高又大,身子像一堵墙,腿像四根柱子,耳朵像两把大扇子,鼻子像一个长长的钩子,尾巴像一根小小的辫子。

  (2)官员们提出了什么问题?

  这么大的象,到底有多重呢?

  (3)照样子,写句子。

  例:大象又高又大,身子像一堵墙,腿像四根柱子。

  弯弯的月亮像小船。

  红红的太阳像个大火球。

  闪闪的星星像明亮的眼睛一眨一眨的。

  【设计意图:通过仿写训练,锻炼了学生学*语言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4、学*课文第3自然段,思考:

  文中官员们是怎样讨论称象的方法?

  预设:

  得造一杆大秤,砍一棵大树做秤杆。

  有了大秤也不成啊,谁有那么大的力气提得起这杆大秤呢?

  (板书:官员们——造大秤——树做秤杆——曹操摇头)

  5、默读第四自然段,思考:

  (1)曹冲是如何称象的?曹冲称象的办法分为几步?读一读,圈画出来。

  预设:

  第一步:赶象上船,在船舷下沉处画线。(板书:赶上船象 ——画线)

  第二步:把大象牵上岸, 往船上装石头,装到画线处为止。(板书:赶象上岸——装石头)

  第三步:称出每块石头的重量。

  第四步:把石头的重量加起来,就等于大象的重量。(板书:称石头——知象重)

  (2)练一练:用“先……再……然后……最后……”叙述称象的过程。

  先把大象(赶到)一艘大船上,看船身下沉多少,就(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线 )。再把大象(牵上岸),往船上(装石头 )。等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称一称 )船上的石头。这样,就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6、比较官员和曹冲称象的方法,说一说曹冲称象的办法好在哪里呢?

  预设1:曹冲把“大船”当作大秤,用来称象,解决了没有大秤的问题;

  预设2:曹冲想到用石块和大象进行等量交换,让大象丝毫无损。

  7、阅读方法解密:理解对比手法

  概念:把两个相反或相对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相反、想对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用比较的方式加以描述或说明,这种方法叫对比,也叫对照。

  作用:运用对比可以使形象更加鲜明,达到表达思想、说明问题的目的。

  8、从称象这件事上,你觉得曹冲是个怎样的孩子?

  (从称象这件事上,我觉得曹冲是一个爱动脑筋,善于观察,聪明又大胆的孩子。)(板书:爱动脑筋,善于观察)

  9、称象的事对你有何启示?

  (我认为曹冲很聪明,我也要向曹冲学*,遇到问题善于思考,积极想办法解决。)(板书:善于思考)

  【设计意图:运用画一画的方法,从文中寻找信息,并在此基础上抓住关键词语,理解课文。学会运用序数词复述课文重点内容,训练了学生理解课文的方法,是一套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

  三、课堂拓展

  推荐阅读儿歌《大象》、《人有两个宝》。

  听读《大象》、《人有两个宝》,了解大象的特点,明白只有既动手又动脑,才能把事情做好的故事。跟着录音多读几遍,试着背诵《人有两个宝》。

  四、总结课文主旨

  本文通过描写一个7岁的孩子——曹冲,想出了比官员更好的称象方法,从而称出大象重量的故事,可见曹冲是一个爱动脑筋,善于观察,聪明又自信的孩子。

  五、学*写话方法

  学一法:用“……,再……,然后……”写句子。

  本文曹冲称象的办法是:把大象赶到一艘大船上,看船身下沉多少,就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线的地方为止。再把大象(牵上岸),往船上装石头 。等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然后称一称船上的石头。石头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

  举一例:小狗吃饭的时候,先看一看四周有没有人来,再用鼻子闻一闻,然后用舌头舔一舔,最后狼吞虎咽地大吃起来。

  练一练:用“……,再……,然后……”练*写一句话。

  示例:做香蕉奶昔很简单,先把香蕉去皮,再放入榨汁机中打碎,然后加入牛奶搅拌,最后用碗盛出来,香蕉奶昔就完成了。

  六、课堂小结

  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是按事情发展顺序写的。通过故事告诉我们*时要多观察,遇事多动脑筋,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七、主题延伸

  小朋友,当你遇到困难的时候,你是怎么做的?

  当我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不会退缩,我会积极地动脑筋、想办法。

  八、当堂检测

  九、课后作业

  板书设计(课件25)

  曹操带着儿子和官员们去看大象

  官员们——造大秤——树做秤杆——曹操摇头 爱动脑筋

  曹冲 赶上船象 ——画线 善于观察

  称象 曹冲 赶象上岸——装石头 曹操笑着点头 富于思考

  称石头——知象重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

  1、在教学《曹冲称象》这篇课文时,我先指导孩子多读,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先……再……然后……”理解曹冲称象的几个步骤。其次,在课堂学*过程中加强重点词语的理解和运用。如:“大象到底有多重呢?”“他叫人按照曹冲的方法去做,果然称出了大象的重量。”透过这几个环节,学生对这一难点基本上突破了,而且还训练了学生的说话和口头表达潜力,增加了课堂的有效性。

  2、读文质疑,合作解疑,课件突破难点

  阅读课的教学是语文科教学的重点,《称象》这篇课文就是让学生感悟曹冲是个遇事爱动脑筋,能找出解决问题办法的聪明孩子。在教学过程中,我重视学生在充分读书的基础上,提出问题:“曹操为什么要称象?官员们用什么办法来称象?曹冲用的是什么办法?”然后,梳理学生的问题,循着学生的问题,逐个引导学生合作讨论,最后解决问题。

  不足之处:

  今后的每节课如果都能从多个方面着手进行备课、教学研究的话,每节语文课都能使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获。期望在不断的练*中,实践中,语文课堂也能逐步走向成熟,走向完善。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14个生字,掌握多音字“重”。会写10个生字。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情感目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曹冲是怎样称象的。

  教学重点:

  认识14个生字,掌握多音字“重”。会写10个生字。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1.写字。2.弄清曹冲是怎样称象的。

  教学方法:

  采取小组议论为主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相关图片

  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掌握多音字“重”。会写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认识14个生字,掌握多音字“重”。

  2.会写10个生字。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一、谈话,导入新课

  1.启发谈话:同学们,你们见过别人称东西吗?都用什么称呀?

  2.教师:象有多重?现在称象不是难事,可在古时候,这确实件很难的事,今天我们就来学*课文,看看曹冲想出一个什么好办法称得大象的好办法。

  二、自由读课文,认读生字,整体感知

  1.学生借助拼音读课文,要求划出生字,读准字音。

  2.指名读课文。教师强调重点字的读音。

  3.教师出示生字卡片,检查学生认读情况。

  4.学生再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5.指名反馈。

  三、读文,体会称大象的难度

  1.找出描写大象的语句。

  2.指导感情朗读,体会大象的大和重。

  3.教师:见了这么大的象,这可怎么称呢?我们先看看官员们是怎么说的。

  四、了解官员的想法,衬托曹冲的聪明

  1.读第三自然段,思考:官员们想出哪几种方法?

  2.学生交流,这些方法行吗?

  3.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当时的情景。

  五、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曹冲是怎样称象的。

  教学重难点:

  1.写字。

  2.弄清曹冲是怎样称象的。

  教学过程

  1.范读全文

  思考: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2.讲读课文

  ①指名朗读一段

  提问:第一段写的是什么时候曹操带着谁去干什么?

  板书:官员、曹冲

  提问:什么人称官员?

  ②指名朗读二段

  提问:这头大象怎么样?(又高又大)

  提问:课文中怎么具体描写大象的?(像……像……)

  指名读句子:“身子像堵墙,腿像四根柱子。”(议论、理解这句话,想象大象的样子)师:“像……像……”这两个比喻句把大象的高大写得既生动又形象。

  提问:官员们议论什么?“到底”什么意思?

  师:这样的一头大象,要想称出它的重量可不容易。

  指导朗读,读出重音“又……又……到底”

  师过渡:大家都想知道大象的重量,于是曹操问大家谁有办法称这头大象。

  ③指名读三段

  提问:官员们想出了哪些称象方法?(用“有的……有的……也有的……句式说)

  板书:杆秤称象


《曹冲称象》教案9篇(扩展6)

——曹冲称象教学反思菁选

曹冲称象教学反思(15篇)

  身为一位优秀的教师,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在写教学反思的时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学失误,那么问题来了,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曹冲称象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曹冲称象》是一个民间方为流传的历史故事。课文通过对曹冲称象的具体方法和步骤的介绍以及与大臣们方法的对比,表现了曹冲爱动脑筋,善于观察,富于联想的品质。故事情节曲折生动,引人入胜,语言通俗易懂。

  由于低年级的小学生喜欢听故事,爱动手,好奇心强。我根据孩子们的这些特点,在教学中,主要是结合他们的心理特点,对他们进行启发思考的训练,鼓励孩子们创新,训练孩子们的思维和表达能力。因此,我在充分引导学生在掌握字词,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进行充分的讨论交流,在一个宽松的课堂情境中,让他们的想象思维从桎梏中**出来,让发散思维达到一个高潮。

  我在教学这篇课文时,首先指导孩子多读,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先……再……然后……”理解曹冲称象的几个步骤,让学生理解每一步的`过程,让孩子们尽请地讨论,然后分组选派代表进行汇报交流学*情况。

  这样时间很快,下课铃声就在不知不觉中响起,完成了轻松有趣的课堂教学。

  这节课虽然孩子们上的非常轻松愉快,但也存在着不足之处:

  由于这节课讨论时间过长,所以,在拓展的环节,我做得显然是不够的。如果我能结合实际,问一问学生:在生活中你遇到过什么难题?你是怎么做的?这样学生从课文中悟出的会更多。对这一点我有点遗憾。

  让孩子们懂得《曹冲称象》这篇课文就是告诉我们“*时多观察,遇事多动脑,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好方法”这样一个道理。虽然内容浅显易懂,学生很容易理解,但他们在生活中能否养成爱观察,思考的*惯呢?这个我没有时间在仔细地询问孩子们的具体情况,所以不可知,这是我讲这节课的一个短板。

  今天早上,我早早地来到教室领着孩子们早读,因为今天要讲新课,我让孩子们读了一下《曹冲称象》的生字和课文。

  在上课之前。我按照惯例,夸了夸班里张佳楠,吴怡涵,吴雨蒙的坐姿。表扬了焦晨露,张浩然,王睿麟。王姿轶,曹馨诺上课爱动脑筋,又强调了一下。这节课我要给这几类孩子盖小印章:

  1、上课认真听课的孩子

  2、爱动脑筋的孩子

  3、回答问题积极的孩子。

  给孩子们指明了这节课努力的方向,就这样开始上课了。

  一、引入课题

  今天要学新课《曹冲称象》,我先从故事入手,给孩子们讲了《曹冲断案》的故事,孩子们都非常喜欢听故事,一下子就把孩子们的好奇心调动起来了,目不转睛地盯着我。最后引入课题。今天学的课文就和曹冲有关,我们来看看七岁的曹冲用什么样的办法让大臣们心服口服呢?

  二、分析课文

  1、指名读课文,一人一段,然后评议。

  2、出示大象图,问:这头大象怎样?文中是怎么说的?

  3、练*说句子。大象又高又大,身子像一堵墙,腿像(),耳朵像(),尾巴像()。

  4、这头大象又高又大,要想知道它有多重,该怎么办呢?

  孩子们直奔主题,找到文中的重点段落第四段,开始研究曹冲称象的方法,感受他的聪明才智。

  在这个环节中,我是这样处理的:

  1、出示第四段,齐读。

  2、让学生划出曹冲说的`话,查查有几句。

  3、去掉第一句,我有个办法,剩下四句,多读几遍。

  4、给曹冲说的话分层次,看看曹冲称象分几步做,试着用自己的话来介绍这种方法,在介绍过程中,用上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先,再,然后,最后”。学完这段后,我直接让孩子完成课后*题,再次让孩子用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把这四句话连起来说。

  课后反思:

  本节课,我把重点定位为:理解曹冲称象的方法,并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孩子们通过读,很容易就理解,但是在讲的过程中,我觉得让孩子读的太少了,孩子表达的层次不是特别清晰。

  《曹冲称象》这篇课文就是让学生感悟曹冲是个遇事爱动脑筋,能找出解决问题办法的聪明孩子。这一课,我设计让学生先默读课文,在学生充分读书的基础上,提出问题:“曹操为什么要称象?官员们用什么办法来称象?曹冲用的是什么办法?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然后,老师梳理学生的.问题,调整自己的教法,循着学生的问题来安排教学思路,逐个解答问题。

  曹冲称象这一段是本文的重点,我先让学生找到这一段读出来,看课件演示,理解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称象的步骤,进行填空练*,再试着背诵这一段,给学生一个台阶,让学生再看称象录相,做小小解说员,强化理解,通过这几个环节,学生对这一难点基本上突破了,而且还训练了学生的分析背诵能力,增加了课堂的有效性。

  《曹冲称象》是一个民间广为流传的历史故事。课文讲的是曹操的儿子曹冲小时候称象的故事。小小年纪的曹冲想出了用船代替大秤,用石块和大象的同等重量简单地称出了大象的重量。由此可见,曹冲善于观察,善于动脑,真是个聪明的孩子。二年级的学生喜欢听故事,爱动手,好奇心强。教学中我充分引导学生在掌握字词,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进行充分的讨论交流,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教学这一课时,我设计让学生在初读后提出问题,再沿着学生的问题来组织教学。教学中我让学生先自由朗读课文,在充分读书的基础上,提出了很多问 题:“曹操为什么要称象?,官员们用什么办法来称象?曹冲用的是什么办法?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然后老师梳理学生的问题,调整自己的教法,循着学生的问 题安排教学思路,逐个解答学生的问题。

  《曹冲称象》是一篇老课文了,学过文章的学生都会身深深记住这位聪明机智的孩子,会被他的聪明所折服。下面由小编为您整理出的部编版二年级上册曹冲称象教学反思,一起来看看吧。

  让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本课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去做实验,这时,学生动手又动脑,兴趣极浓,思维正处于活跃状态,学生才能够真正弄懂大象的重量是怎样称出来的。只有这样,学生的主体意识才能得到真正的体现。在课上学生在讨论中被7岁曹冲巧妙地想出称象方法深深感染,大家不仅仅认识到了曹冲的智慧,而且还激起了自己更为丰富的创造力。

  《曹冲称象》一文中,小小年纪的曹冲想出了用船代替大秤,用石块和大象的*衡,简单的.称出了大象的重量。由此可见曹冲善于观察,善于动脑真是个聪明的孩子。根据课文交代:故事中的曹冲也才七岁,班里的学生也普遍是这个年龄,于是,我创设一个宽松的课堂情境,鼓励共同讨论,激发学生的想象,收到不错的教学效果。

  《曹冲称象》一课是一篇记叙文,主要写曹冲小时候运用巧妙的方法称出一头大象重量的故事。我以小学生耳熟能详的小故事《曹冲称象》为学*材料,创设了一个个生动的学*情境。全文共五个自然段,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介绍的,教学中我主要让学生自读,多种形式朗读,解决不认识的字,弄清文章的主要意思。通过理解文字语言去理解曹冲称象的办法。

  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抓住文中几处内容进行对比。(1)官员们和曹冲的对比(2)曹操前后态度的对比(3)官员们称象的办法和曹冲称象的办法的对比。课文第三、四自然段是本课的重难点,我重点指导学生读好这两段。在教学第三自然段时,主要让学生抓住“直摇头”的“直”字来强调曹操对这些办法是不满意的。在教学第四自然段时,用称象课件演示称象的过程,来帮助学生理解曹冲当时是如何称象的。注意指导学生抓住表示先后顺序的词“先……然后……再……最后”,描述称象的过程,为复述课文作准备,也为练*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某件事情的口语练*做了准备。然后我又指导孩子根据课文的介绍做试验:我用水盆模拟河面,用纵剖的旷泉水瓶做小船,分别用橡皮代替石头用转笔机代替大象。在实验中,我还请了几个孩子自己来动手试一试。通过亲手实验,孩子们比较形象地理解了曹冲称象的原理。

  在总结板书时指出曹冲不是神童,他的.办法是想出来的。表现在他认真听别人的议论,从中受到启发。在拓展练*时,为了激发孩子们的兴趣,我就问:如果是你,你会想出什么办法来称象?一下子孩子们沉默了,知道陈尚阳说出用人来代替石头进行称象之后,教室里的气氛活跃了起来,大家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扩展。

  《曹冲称象》是部编版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主要写曹冲小时候运用巧妙的方法称出一头大象重量的故事。全文共五个自然段,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介绍的,教学中我主要让学生自读,多种形式朗读,解决不认识的字,弄清文章的主要意思。通过理解文字语言去理解曹冲称象的办法。

  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抓住文中几处内容进行对比。(1)官员们和曹冲的对比(2)曹操前后态度的对比(3)官员们称象的办法和曹冲称象的办法的对比。课文第三、四自然段是本课的重难点,我重点指导学生读好这两段。在教学第三自然段时,主要让学生抓住“直摇头”的“直”字来强调曹操对这些办法是不满意的。在教学第四自然段时,用称象课件演示称象的过程,来帮助学生理解曹冲当时是如何称象的。注意指导学生抓住表示先后顺序的词“先……接着……再……然后”,描述称象的过程。在总结板书时指出曹冲是怎样的一个孩子,表现在第一,他认真听别人的议论,从中受到启发。第二,他能够创新。

  为了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在结尾处我安排了拓展课文这一环节,我想进一步启发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我说:“如果现在让你来称大象的重量,你还有什么好办法呢?”一名学生提出了他的新方法:用跷跷板来称大象的重量,一边是大象,一边是人,当跷跷板*衡时,人的重量就是大象的重量。这样称不是更快更容易吗?嘿!说得真不错!这不正是学生发散思维之后得到的成果吗?就这样这节课在同学们的欢声笑语中结束了。

  我想,要是当时没有想到这个问题,恐怕学生不会对曹冲是怎样称出大象重量的这个问题掌握得这么牢固。也正是我通过让学生在学*课文的基础上,去探究更多的称重的.方法,使学生局限在一点上的思维得到了发散,使他们学会了从不同的角度上去思考问题的答案。尽管学生的创新求异有时是不成熟的,只要能通过正确的方法调动学生去积极的运用大脑思考问题,从这里我也知道了学生其实是有很大潜能的。我们每一位教育者也要多给予学生鼓励,使学生成为勇于尝试,敢于探索,在失败和挫折面前不气馁,并且有积极健康心理的开拓型人才。

   一、谈话导入,课题处质疑

  教学中,我利用图片直观地引导学生认识“称”,通过对“鸡”、“羊”、“牛”的互换,间接推出牛的重量。然后导入课文:“同学们,在古时候,没有今天的这么先进的科学技展,要称一头活着的大象甚至更重的东西却是一件很难的事,今天我们就来学*一个古时候的故事——《称象》。”接着我板书课题,这个导入,很快抓住了学生的心,我很快就提出问题:“读了这个课题,你想了解些什么?”学生很踊跃,他们纷纷发言:“我想知道这个故事中讲谁要称象,为什么要称象?用什么方法来称?最后真的称出来了吗?”我的导语也就成了学生的质疑的前提条件。从这个教学环节来看,我是成功的,我达到了激发学生兴趣,开启学生思维的目标。

  二、有的放矢,向四十分钟课堂要质量

  在教学《称象》这篇课文时,我先指导孩子多读,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先……再……然后……”理解曹冲称象的几个步骤。其次,在课堂学*过程中加强重点词语的理解和运用。如:“大象到底有多重呢?”“他叫人按照曹冲的方法去做,果然称出了大象的重量。”“到底”“果然”,这些词要指导学生通过朗读,联系上下文体会意思。通过这几个环节,学生对这一难点基本上突破了,而且还训练了学生的说话和口头表达能力,增加了课堂的有效性。

  三、读文质疑,合作解疑,课件突破难点

  阅读课的教学是语文科教学的重点,《称象》这篇课文就是让学生感悟曹冲是个遇事爱动脑筋,能找出解决问题办法的聪明孩子。在教学过程中,我重视学生在充分读书的.基础上,提出问题:“曹操为什么要称象?官员们用什么办法来称象?曹冲用的是什么办法?”然后,梳理学生的问题,循着学生的问题,逐个引导学生合作讨论,最后解决问题。

  四、不足之处,认真总结反思

  《称象》这篇课文就是告诉我们“*时多观察,遇事多动脑,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好方法”这样一个道理。浅显易懂,学生很容易理解,但他们在生活中能否养成爱观察,思考的*惯呢?由于这节课安排了比较多的重点词语和口头表达训练,所以,在拓展的环节,我做得显然是仓促的,不深入的。如果我能结合实际,问一问学生:在生活中你遇到过什么难题?你是怎么做的?这样学生从课文中悟出的会更多。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12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得”。会写8个生字。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情感目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曹冲是怎样称象的。

  教学重点:掌握本课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由曹冲称象得到启发。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新课

  1.启发谈话:同学们,你们见过别人称东西吗?都用什么称呀?

  2.教师:象有多重?现在称象不是难事,可在古时候,这确实件很难的事,今天我们就来学*课文,看看曹冲想出一个怎样称得大象的好办法。

  二、自由读课文,认读生字,整体感知

  1.学生借助拼音读课文,要求划出生字,读准字音。

  2.指名读课文。教师强调重点字的读音。

  3.教师出示生字卡片,检查学生认读情况。

  4.学生再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5.指名反馈。

  三、读文,体会称大象的难度

  1.找出描写大象的语句。

  2.指导感情朗读,体会大象的大和重。

  3.教师:见了这么大的象,这可怎么称呢?我们先看看官员们是怎么说的。

  四、了解官员的想法,衬托曹冲的聪明

  1.读第三自然段,思考:官员们想出哪几种方法?

  2.学生交流,这些方法行吗?

  3.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当时的情景。

  五、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范读全文

  思考: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二、讲读课文

  1.指名朗读一段

  提问:第一段写的是什么时候曹操带着谁去干什么?

  提问:什么人称官员?

  2.指名朗读二段

  提问:这头大象怎么样?(又高又大)

  提问:课文中怎么具体描写大象的?(像……像……)

  指名读句子:“身子像堵墙,腿像四根柱子。”(议论、理解这句话,想象大象的样子) 师:“像……像……”这两个比喻句把大象的高大写得既生动又形象。

  提问:官员们议论什么?“到底”什么意思?

  师:这样的一头大象,要想称出它的重量可不容易。

  指导朗读,读出重音“又……又……到底”

  师过渡:大家都想知道大象的重量,于是曹操问大家谁有办法称这头大象。

  3.指名读三段

  提问:官员们想出了哪些称象方法?(用“有的……有的……也有的……句式说)

  板书:杆秤称象

  秤称象肉

  提问:曹操听了态度怎么样?“直摇头”什么意思?(做个动作看看)

  讨论:为什么直摇头呢?

  板书:称不出 伤害象 (指导朗读)

  4.指名读四段

  提问:这段写什么?(曹冲想出称象办法)

  做实验演示称象过程

  (象上船——船下沉——画线;象下船——船浮起——装石子——船沉到画线处——称石子)

  提问:往船上装石头时,为什么装到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为止?(船下沉的深浅和大象上船时一样,说明这时石头重量和大象相同)

  默读四段:读、画:用“——”把曹冲说的话画出来。

  提问:共有几句话?1句和后4句是什么关系?(1句是总写,后4句是具体叙述)

  指名逐句朗读

  画、批:按称象步骤用…画出有关动词

  板书:赶、沉、画、赶、装、沉、称

  提问:这些动词可以颠倒顺序吗?为什么?

  师:作者用这些动词准确、具体地写出称象步骤和方法。

  练*:用“先……再……然后……最后……”叙述称象过程。

  板书:船称石头石头多重大象就有多重

  课堂作业:

  出示幻灯:(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先把大象( )到船上,看船身下( )多少,就沿着水面,在船舷上( )一条线。再把大象( )上岸,往船上( )石头,装到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为止。然后,( )减去( )船上的石头。最后把几次称得的石头重量加起来,就是大象的重量。

  5.指名读五段

  提问:曹操认为曹冲的办法好不好?从课文中哪句话看出来?这种方法好在哪儿?

  提问:结果怎样?“果然”一词什么意思?曹冲当时几岁?“才”什么意思?

  师:现在称象是件轻而易举的事,可是在古时候要想知道大象的重量就困难了。曹冲7岁就想出了科学的称象方法,是很了不起的。

  三、朗读全文。

  讨论:我们应该向曹冲学*什么?

  板书:动脑筋、想办法

  提问:曹冲为什么能想出科学的称象方法?(其一,认真观察事物,善于动脑思考。其二,从官员们的议论中得到启发)

  第三课时

  一、总结全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讨论:学了这篇课文,你受到什么教育?

  二、练*。

  1.读一读,说说每组中两个句子的意思有什么不同,再用带点的词造句

  ①曹操听了摇头。

  曹操听了直摇头。

  (第二句加了“直”字,“直摇头”就是不住地摇头,说明曹操认为官员的称象方法太笨拙,很不赞成他们的意见)

  ②曹操的儿子曹冲7岁。

  曹操的儿子曹冲才7岁。

  (第二句加了一个“才”字,“才七岁”是只有七岁或仅仅七岁的意思,强调曹冲年龄小,但遇事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③大象有多重呢?

  大象到底有多重呢?

  (第二句加了“到底”二字,“到底”有多重就是究竟有多重,“到底”用在问句里表示深究)

  师:第二句在“摇头、七岁、多重”前边分别加了“直”、“才”、“到底”使句子更加具体、形象。

  指导用“直”、“才”、“到底”三个词造句

  2.把下面句子意思写具体

  ①大象又高又大。( )

  ②教室真整洁。( )

  3.课中练*:

  练*用“有的……有的……还有的……”说一段话。

  练*用“先……再……然后……最后……”说一段话。

  4.练*把曹冲称象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三、书写生字。

  (1)读我会认的生字。

  (2)给生字组词。

  (3)同桌交流用自己的方法记忆生字。

  (4)老师讲解每个生字的重点笔画并在填字格中的`位置。

  (5)学生书空。

  (6)学生书写,老师巡视,单个指导。

  四、作业;完成练*题

  板书设计:

  官员 杆秤称象 称不出 伤害象

  赶、沉、画、赶、装、沉、称

  曹冲 动脑筋、想办法

  船称石头石头多重大象就有多重

  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讲的是曹操的儿子曹冲小时候称象的故事。小小年纪的曹冲想出了用船代替大秤,用石块和大象的同等重量简单地称出了大象的重量。由此可见,曹冲善于观察,善于动脑,真是个聪明的孩子。

  低年级的学生喜欢听故事,爱动手,好奇心强。教学中充分引导学生在掌握字词,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进行充分的讨论交流,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

  教学这一课时,可以让让学生读书提出问题,再沿着学生的问题来组织教学,学生先默读课文,学生在充分读书的基础上,提出了很多问题:“曹操为什么要称象?,官员们用什么办法来称象?曹冲用的是什么办法?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然后老师梳理学生的问题,调整自我的教法,循着学生的问题安排教学思路,逐个解答学生的问题。

  这节课已过去一个星期之久,我却今天才来写反思。

  首先,在教学环节上,我犯了一个错误,急于疏通生字词,而忽视了二年级的同学如果没有在读课文的基础上读准读通字词,是很难认识和把握的。课堂开始以后,一篇新课文,一定是让孩子读懂读通句子,不会读的字词圈出来多读两遍,并思考问题。在教学中,布置的任务一定要带有目的性,要为了某一目的去设置问题,而不能漫无目的。课文疏通以后,再来学*生字词,此刻,作为老师,把握自己班学生的基础以后,不要把时间浪费在会认的`生字词这里,而应该重点带孩子读不会写得字。

  其次,对于低年级孩子来说,识字教字环节很重要。这一点,对于年轻的语文老师总是容易忽视。如果一个孩子连字都不会好好的写,如何谈学好语文。更为重要的,语文课,不应该是那么死板,要重视孩子说的能力,这里就可以充分利用课前五分钟,不管孩子说的怎么样,都表扬孩子,让孩子敢开口,会开口。在一点一滴中,引导孩子。

  最后,一定要即时评价。在课堂上,不要忽略孩子。永远要以孩子为主体,要做一个有智慧的老师。也不要慌,要相信自己,一定为成为一个好老师。

  《曹冲称象》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今天,我们学*了第二课时,并有幸得到了学校各位语文老师的点评和建议。

  从课堂教学思路到学生的学*程度,结合课堂练*,重点突破对曹冲称象过程的理解和人物品质学*。在曹冲称象方法理解中,问题设置应符合二年级学生的特点,在理解的基础适当的进行有层次的拔高。在写句子“……一边……一边……”的时候,除了句子正确外,适当的强调学生做事情要看情况,哪方面适合“……一边……一边……”来做,哪方面不适合“……一边……一边……”来做,对学生进行一些思想教育和引导,以及文章的写作方法和人物品质在生活中的运用和延伸拓展,有待提高和加强。

  二年级的小学生上课注意力是一个特别值得探究的问题,每位学生集中注意力差不多在二十分钟,超过二十分钟就需要有吸引力或新颖的问题来提高学生课堂教学学*的专心程度。今天这节课,我的课堂评价语欠缺,在后半节课中,学生的注意力程度有待提高,可以适当安排一些小游戏或新颖的活动,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学生的特点和课程的特点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教学是一门永无止境的艺术,愿我能不惧困难,认真反思,勇于探究,在课堂教学这条道路上越有越远,越走越有力量!

  《曹冲称象》是一篇老课文了,学过文章的学生都会身深深记住这位聪明机智的孩子,会被他的聪明所折服。我在教学这篇课文时,充分运用信息技术与学科进行整合,力图让“趣”贯穿始终,让学生乐在其中,思在其中,学生掌握课文资料的效果还是不错的。下方是我教后的几点反思:

  一、我能把《新课程》的新理念在课堂上得以充分的体现,打破原有的教学方式,创造性地开发学*资源,营造了兴趣盎然的语文学*生活,学生在简单、愉快的学*氛围中自主学*。老师和学生是*等的对话关系,真正把主体地位还给学生。

  二、从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开始,让他们从感兴趣的话题中产生浓厚的`阅读欲望,把课文学*作为自主探究的需要。例如:课文伊始,从曹操的良种截然不一样的表情入手,让同学们到课文里找一找。当同学们对曹操的表情产生兴趣后,我有效的利用学生的阅读期盼,让他们满怀兴致的朗读课文,在探究中解决问题。

  三、课堂上我尽可能把时光归还给学生,把我提出到达问题

  作为诱饵,引导学生去思考和探究,并给予适时的引导,协助学生归纳总结。

  四、我在教学中是引导者、合作者、组织者,让学生自由的说,进而有条理地说,发展了学生的语言潜力。课堂上学生学*热情高涨,学生解决问题的潜力得到了提高。

  五、借助FLASH动画让学生边操作边说明,帮忙学生弄懂大象的重量是怎样称出来的,有效的实现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

  六、“奇思妙想”“有计可施”环节的设计,发散了学生的形象思维。学生勤于动脑、富于联想,用智慧解决了生活中的问题。


《曹冲称象》教案9篇(扩展7)

——曹冲称象课件范文五份

  教学目标:

  1、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认识14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重点学会“船”和“做”,养成观察汉字占格的*惯。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曹冲称象的办法。

  3、通过读读比比,初步领会在句子中恰当地加上一些词语,可以把话说得更加具体、明确、有力。

  教学重点:

  1、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认识14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曹冲称象的办法。

  教学难点:

  通过读、思、述、议、演示、观察等学*活动,感悟曹冲称象办法的巧妙之处。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初步感知。

  1、设疑导思(PPT出示图片):同学们,你们愿意猜谜语吗?那就猜猜这是什么动物?(谜底:大象)

  2、自由交流:你觉得怎样形容大象?如何知道大象的重量?

  3、小结:今天我们学*一个古代故事《曹冲称象》(板书课题,齐读课题),看看人们是怎样称大象的。

  二、初读课文,学*生字。

  1、出示自读要求。

  (1)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画出生字、词语,多读几遍。

  2、小组学*。

  (1)组长检查生字读音。

  (2)交流识字方法。

  (3)接读课文。

  3、检查小组学*情况。

  (1)课件出示生字、词语。

  ①指名开火车朗读,师生正音。

  ②齐读。

  ③去掉拼音朗读。

  (2)朗读课文。

  ①教师范读,提醒学生认真听,注意生字的读音。

  ②指名分自然段朗读,教师相机指导,要注意字音准确、语言顺畅。

  4、初步感知课文大意。说说读了课文之后,知道了什么。(引导学生自由说,帮助学生提取文本信息,能用自己的话简要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5、观看《曹冲称象》的视频,加深印象。

  三、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1、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方法自主认字,说说哪些字是自己已经认识的,是从什么渠道或通过什么方法认识的(出示会写的字的谜语,让学生猜。)。

  2、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称、做、站、秤、柱、杆、船、底、然、岁”。

  (2)观察字的结构,说说书写注意点,以及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打开“优教学生字”,教学生字。

  预设:

  “岁”的山子头向右上倾斜,撇从竖中线起笔,要写得舒展、到位。

  “杆”是左右结构的字,最后一笔竖要直。

  根据谜语识记生字:不着地,不腾空,高高一座楼,造在水当中。(船)

  出示字谜:故人来相会。(做)

  (3)教师范写,引导学生边观察边书空,注意笔顺。

  (4)学生在田字格里描红并仿写,教师提醒写字姿势。

  4、巩固生字:抄写今天学的10个生字。

  四、巩固练*

  打开“基础训练—《曹冲称象》”,一起来闯关吧!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14个生字,掌握多音字“重”。会写10个生字。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情感目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曹冲是怎样称象的。

  教学重点:

  认识14个生字,掌握多音字“重”。会写10个生字。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写字。

  2、弄清曹冲是怎样称象的。

  教学方法:

  采取小组议论为主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相关图片

  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掌握多音字“重”。会写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认识14个生字,掌握多音字“重”。

  2.会写10个生字。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一、谈话,导入新课

  1.启发谈话:同学们,你们见过别人称东西吗?都用什么称呀?

  2.教师:象有多重?现在称象不是难事,可在古时候,这确实件很难的事,今天我们就来学*课文,看看曹冲想出一个什么好办法称得大象的好办法。

  二、自由读课文,认读生字,整体感知

  1.学生借助拼音读课文,要求划出生字,读准字音。

  2.指名读课文。教师强调重点字的读音。

  3.教师出示生字卡片,检查学生认读情况。

  4.学生再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5.指名反馈。

  三、读文,体会称大象的难度

  1.找出描写大象的语句。

  2.指导感情朗读,体会大象的大和重。

  3.教师:见了这么大的象,这可怎么称呢?我们先看看官员们是怎么说的。

  四、了解官员的想法,衬托曹冲的聪明

  1.读第三自然段,思考:官员们想出哪几种方法?

  2.学生交流,这些方法行吗?

  3.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当时的情景。

  五、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曹冲是怎样称象的。

  教学重难点:

  1.写字。

  2.弄清曹冲是怎样称象的。

  教学过程

  1.范读全文

  思考: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2.讲读课文

  ①指名朗读一段

  提问:第一段写的是什么时候曹操带着谁去干什么?

  板书:官员、曹冲

  提问:什么人称官员?

  ②指名朗读二段

  提问:这头大象怎么样?(又高又大)

  提问:课文中怎么具体描写大象的?(像……像……)

  指名读句子:“身子像堵墙,腿像四根柱子。”(议论、理解这句话,想象大象的样子)师:“像……像……”这两个比喻句把大象的高大写得既生动又形象。

  提问:官员们议论什么?“到底”什么意思?

  师:这样的一头大象,要想称出它的重量可不容易。

  指导朗读,读出重音“又……又……到底”

  师过渡:大家都想知道大象的重量,于是曹操问大家谁有办法称这头大象。

  ③指名读三段

  提问:官员们想出了哪些称象方法?(用“有的……有的……也有的……句式说)

  板书:杆秤称象

  提问:曹操听了态度怎么样?“直摇头”什么意思?(做个动作看看)

  讨论:为什么直摇头呢?

  ④指名读四段

  提问:这段写什么?(曹冲想出称象办法)

  做实验演示称象过程

  (象上船——船下沉——画线;象下船——船浮起——装石子——船沉到画线处——称石子)

  提问:往船上装石头时,为什么装到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为止?(船下沉的深浅和大象上船时一样,说明这时石头重量和大象相同)

  默读四段:读、画:用“——”把曹冲说的话画出来。

  提问:共有几句话?1句和后4句是什么关系?(1句是总写,后4句是具体叙述)

  指名逐句朗读

  画、批:按称象步骤用…画出有关动词

  板书:赶、沉、画、赶、装、沉、称

  提问:这些动词可以颠倒顺序吗?为什么?

  师:作者用这些动词准确、具体地写出称象步骤和方法。

  练*:用“先……再……然后……最后……”叙述称象过程。

  板书:船称石头石头多重大象就有多重

  ⑤指名读五段

  提问:曹操认为曹冲的办法好不好?从课文中哪句话看出来?这种方法好在哪儿?

  提问:结果怎样?“果然”一词什么意思?曹冲当时几岁?“才”什么意思?

  师:现在称象是件轻而易举的事,可是在古时候要想知道大象的重量就困难了。曹冲7岁就想出了科学的称象方法,是很了不起的。

  3.观察插图

  思考:图上画了哪些人?他们在干什么?与课文哪段内容相符合?(重点观察曹冲的动作、神态)

  口述画面内容

  (三)朗读全文。

  讨论:我们应该向曹冲学*什么?

  板书:动脑筋、想办法

  提问:曹冲为什么能想出科学的称象方法?(其一,认真观察事物,善于动脑思考。其二,从官员们的议论中得到启发)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曹冲是怎样称象的。

  教学重难点:

  1.写字。

  2.弄清曹冲是怎样称象的。

  (一)总结全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讨论:学了这篇课文,你受到什么教育?

  (二)练*。

  1.读一读,说说每组中两个句子的意思有什么不同,再用带点的词造句

  ①曹操听了摇头。

  曹操听了直摇头。

  (第二句加了“直”字,“直摇头”就是不住地摇头,说明曹操认为官员的称象方法太笨拙,很不赞成他们的意见)

  ②曹操的儿子曹冲7岁。

  曹操的儿子曹冲才7岁。

  (第二句加了一个“才”字,“才七岁”是只有七岁或仅仅七岁的意思,强调曹冲年龄小,但遇事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③大象有多重呢?

  大象到底有多重呢?

  (第二句加了“到底”二字,“到底”有多重就是究竟有多重,“到底”用在问句里表示深究)

  师:第二句在“摇头、七岁、多重”前边分别加了“直”、“才”、“到底”使句子更加具体、形象。

  指导用“直”、“才”、“到底”三个词造句

  2.把下面句子意思写具体

  ①大象又高又大。()

  ②教室真整洁。()

  3.课中练*: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