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端午节粽子教案 (菁华5篇)

首页 / 教案 / | 2022-10-03 00:00:00 教案,端午节,中班

中班端午节粽子教案1

  活动目标:

  1、 了解端午节的由来,敬重屈原。

  2、 知道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了解有关节日的一些风俗活动。

  活动准备:

  有关端午节的录像片断:赛龙舟、吃粽子。实物粽子一串。

  活动与指导:

  1、出示一串粽子,寻问幼儿这是什么吃食?你吃过吗?是什么节日吃的?要过什么节了?引起幼儿渴望了解的兴趣。

  2、老师讲粽子的由来和屈原的故事。

  3、请幼儿观看录像片断:包粽子、划龙舟、了解节日的民间庆祝活动。

  4、请幼儿品尝粽子。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设计一气合成,在活动中运用故事来让幼儿更加深切的体会感受端午节。了解端午节的由来。通过录像的教学方式让更加有兴趣参与到活动中来。在这个环节中,我注重孩子的个体差异性,引导每位幼儿都能看了录像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纲要中出,让幼儿学*互助合作与分享,在最好环节让幼儿一气分享品尝粽子,让孩子们感受到这种传统节日的风俗和有趣。

中班端午节粽子教案2

  活动目标

  1、练*身体侧滚的动作并掌握动作要领,提高身体的灵活、协调和*衡能力。

  2、大胆尝试合作、敢于挑战,能合作完成向中心侧滚完成一个夹心粽任务。在包粽子的游戏中、

  3、乐意参与到游戏中,感受合作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长短不一的废旧横幅布若干,活动前检查场地上是否安全,幼儿的衣着、鞋袜是否合适。

  活动建议

  1、创设“粽子王国举行粽子展览会”情境,带领幼儿热身,重点活动上肢、下肢。

  小朋友们,今天粽子王国要举行粽子展览会,让我们一起去参加吧,引导幼儿随语言提示做侧身走独木桥、跑步助跳过小河,蹲走过山洞等,进行上肢下肢及全身动作练*。

  2、创设“变身粽宝宝”游戏情境,引导幼儿用横幅做粽叶、小朋友做糯米,大胆探索包粽子的方法。

  进入粽子王国有一个要求,每个人都要把自己变成粽宝宝,请你选一块横幅,想办法把自己变成粽宝宝吧。

  (1)分发废旧横幅,人手一张,引导幼儿探索自己包粽子的方法。引导幼儿躺在粽叶的一端,用一只手把棕叶固定,然后侧滚,在滚了半圈以后记得把手伸出来,然后一直侧滚,直到把粽叶裹完。

  (2)创设情境:粽子展览会就要开始了,可是参加活动有一个要求,包粽子速度快的选手才能参加,下面让我们比一比吧,引导幼儿进行个人包粽子比赛。

  (3)幼儿自由包粽子,教师指导,鼓励孩子解决游戏存在的问题。

  4、合作包粽子,介绍游戏规则

  创设情境:粽子王国展览会开始了,今天要展览的的是夹心粽子,请粽宝宝想办法变成夹心粽粑。

  (1)自由选择好朋友,两个孩子合作包夹心粽子,指导孩子从粽叶两端向中间侧滚,直到把粽叶滚完。

  (2)合作包夹心粽子

  (3)听音乐,玩游戏。

  5、创设粽子王国游玩的游戏情境,带领幼儿进行放松活动,请幼儿互相捶打四肢,在愉快的情绪中结束游戏活动。

中班端午节粽子教案3

  教学目标:

  1、复*端午节的一些*俗。

  2、学*用纸质材料做香囊。

  3、对*的传统文化感兴趣,产生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用纸质材料制作香囊。

  难点:对香囊进行有创意的装饰。

  课前准备:

  (学生)制作香囊所需的材料(折纸、剪刀、固体胶、水彩笔、报纸片、毛线、流苏)。

  (教师)课件、自制香囊、制作材料等。

  教学过程:

  一、了解挂香囊的用途,激发自制的兴趣。

  师:同学们,小手举起来,跟着老师拍起来——五月五,是端阳。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荷包香,香衣裳;菖蒲插在门框上,龙舟下水喜洋洋;这儿那儿都是端阳!

  歌谣说的是我国的哪一个传统节日?——生:端午节

  师:对!端午节到了,家家户户忙起来,忙什么?——生:吃粽子、赛龙舟、吃“五黄”、挂艾草、菖蒲;佩戴香囊。

  师:端午节的各种*俗千百年来盛行不衰、历久弥新。佩戴香囊是端午节的其中一个传统*俗。瞧,(课件出示挂香囊的画面)漂亮吧?——漂亮!

  香囊又叫香袋、香包、荷包,内装香料,佩戴时香气扑鼻。

  端午节人们为什么要佩戴香囊呢?

  端午节佩带香囊不仅能避邪驱害,还是漂亮的装饰呢。

  二、观察香囊,讨论、探索制作香囊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师:注意了,老师要变魔术了,一、二、三(出示香囊)想知道这些香囊是怎么做的吗?——生:想!

  师:想啊,这节课老师就教你们制作香囊高高兴兴迎接即将到来的端午节(出示课题)。小身板直起来,脑子动起来。看,

  问题一:做这样的香囊需要哪些材料?

  折纸、剪刀、胶棒、毛线、水彩笔、流苏(课件出示)

  师:材料有了,就可以动手了,(出示问题二:)怎样使用这些材料来做香囊呢,我先露一手你们看看。(教师示范)

  拿出折纸,老师把它对折一下,喜欢什么形状的香囊呢?老师喜欢爱心就画爱心形吧!(画爱心)看这是什么?(举起剪刀)老师要开始剪喽!剪好了,变,两颗爱心,现在这两颗爱心光秃秃的不好看,老师给它们打扮打扮。(拿出水彩笔在爱心上画图案)OK,老师帮它们打扮好了!(将画好的亮相一下)

  接下来,用胶棒把两颗爱心粘起来,胶棒要涂在没有图案的那面,注意了,胶棒沿着爱心涂,如果整圈都涂满了,行吗?

  生:不行。

  师:对啦,爱心上方不要全部粘起来,否则香料塞不进去就不叫香囊啦。把流苏粘在爱心下方,再往香囊里填充报纸片让香囊有立体感。最后把毛线粘在爱心上方,瞧,一只香囊完成了,可以挂在脖子上!

  师:制作香囊一点都不难。现在,我要考考大家,制作香囊需要几个步骤?生:第一步用折纸剪出香囊的形状;第二步用水彩笔在香囊上画图案;第三步往香囊里面填充报纸片;第四步在香囊上方粘上毛线。

  师:我还有个疑问,是不是所有的香囊都是爱心形的呢?

  生:不是

  师:那你告诉我香囊有什么样的形状和装饰图案?(出示问题三)

  老师给大家一些例子,你在做的时候可以模仿上面的也可以画自己喜欢的。

  师:拉长耳朵啦,我还有温馨提示给大家呢?

  师:1、香囊两面的装饰内容可以有所变化。

  2、使用剪刀时要注意安全。

  3、把剩下的报纸片等材料装入盘子里。

  三、在音乐声中,尝试自制香囊。

  接下来是你们展示才艺的时候了,比一比,看谁的手最巧,做的香囊最漂亮。赶快行动吧!(学生制作,教师随机指导)

  四、互相观赏,体验自制香囊的快乐。

  佩带香囊有杀菌和提高身体抵抗力的作用,赠送香囊则代表着*安吉祥和幸福。下面就让我们互相赠送香囊,把*安和幸福送给同桌。

  (播放轻松欢快的音乐)把你的香囊挂在同桌的脖子上,说一句祝福语吧!挂着同桌送的香囊,心里一定很高兴跟同桌齐诵拍手歌吧:五月五,是端阳。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荷包香,香衣裳;菖蒲插在门框上,龙舟下水喜洋洋;这儿那儿都是端阳!这儿那儿都是端阳!

  五、升华情感

  小小端午香囊,承载了人们对端午民俗更深更美的祈望。

  通过这节课的学*,我们对端午这个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有了更深的认识,老师相信今年的端午节大家一定会过得特别有意思。

中班端午节粽子教案4

  教材分析

  吃粽子是我国端午节的一种*俗,为了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感受节日的快乐,本次活动充分利用家长资源,为幼儿提供操作探索的机会。通过亲子合作包粽子,增进家长与幼儿之间的亲情, 提前感受端午节的快乐气氛,更重要的是让幼儿在活动中感受“家”的温暖,用心去体验我国的传统节日中蕴涵的意义。

  活动目标

  1、了解端午节吃粽子的*俗,知道包粽子所使用的原料和粽子的不同味道。

  2、和家长一起尝试用粽叶、苇叶包粽子,能够持之以恒坚持到底, 有自信心。

  3、喜欢参加“包粽子”活动,体验亲子合作的快乐,感受*文化的丰富。

  活动准备

  1、教学课件:各种各样的粽子

  2、包粽子的材料:苇叶、粽叶、糯米、花生豆、枣、线等,老师和小朋友到苇塘采集的苇叶和马连草。

  活动建议

  1、利用教学课件,帮助幼儿了解粽子的不同味道和形状。

  提问:在我们这里,端午节吃什么?你都吃过什么馅的粽子?

  小结:粽子有蜜枣粽、花生粽、肉粽、红豆粽、火腿粽、水晶粽、八宝粽、绿豆粽等很多品种,主要有甜味和咸味两种口味。我国地方不同,包出的粽子形状也不同,主要有三角形和三角形。

  2、了解包粽子需要的原料,知道不同口味的粽子需要不同的原料。提问:制作粽子都需要什么东西?粽叶和苇叶哪里不一样?

  小结:包粽子需要粽叶,我们当地主要用苇叶和粽叶,粽叶比较宽, 一片可以包一个粽子;苇叶较窄,需要多片组合在一起。馅料需要:糯米、大枣、花生、红豆、肉馅等。包扎粽子的捆绳需要:线、棕绳,马连草,我们当地主要用马连草和线。

  3、探讨包粽子的方法,了解包粽子的基本流程。

  (1)引导幼儿观察苇叶,比一比,看一看,包粽子用的苇叶和刚采摘的苇叶有什么不同?猜一猜为什么?

  小结:新鲜的苇叶比较脆,易撕裂,包粽子时要先将苇叶煮一煮, 苇叶就不会撕裂了。

  (2)引导幼儿观察苇叶为什么泡在水里?包粽子时苇叶怎样摆放? 并引导幼儿尝试。

  小结:苇叶泡在水里,摆放时一片一片的苇叶容易粘连在一起,糯米就不会漏出来。摆放苇叶一倒一正*铺在木板上,苇叶之间要叠压一部分。

  (3)引导幼儿认识糯米,了解粽子为什么要用糯米。

  糯米粘性大,包出的粽子糯米煮熟后膨胀性比大米小,粽叶不会被胀破,而且粘性好不会散。

  (4)了解解三角粽、四角粽的不同包法

  家长老师讲解三角粽、四角粽的不同包法,鼓励大家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包粽子。

  (5)亲子合作包粽子,体验亲子合作的快乐。

  幼儿分组与家长共同包粽子,引导幼儿为家长拿、放材料,边看边交流:包粽子需要哪些材料?包粽子的顺序是什么?要注意什么?家长指导幼儿尝试包粽子。

  4、将包好的粽子送到厨房,向厨房的阿姨了解煮粽子的方法。

  延伸活动

  粽子煮熟后,品尝粽子,体验劳动的快乐。

中班端午节粽子教案5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用轻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包粽子》,从而表达对江南的真挚情感,并通过对歌曲的学*,丰富有关端午节的知识。

  2、通过引导学生自编动作来表现歌曲,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3、通过看、听、唱、动等音乐学*活动,让学生对江南的名胜、民俗有一定了解,鉴赏能力有所提高。

  4、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学会用轻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创编活动。

  教学难点

  1、衬词及二声部的演唱

  2、吐字的清晰度

  3、延长音的认识

  教学准备

  钢琴、多媒体、打击乐器等

  教学内容

  唱:《包粽子》

  听:《紫竹调》《茉莉花》

  看:江南美景、江南舞蹈

  动:表现歌曲

  教学过程

  播放《紫竹调》背景音乐,学生进入课堂。

  一、创设情境

  师:刚才我们听到的音乐是著名的《紫竹调》,你知道它是流传于什么地方的民歌?它又带给你什么感受?

  生:流传于江南地区。给人轻快、流畅的感觉。

  师:是呀,《紫竹调》是一首具有浓郁江南风韵的歌曲,江南如歌、江南如梦,江南就像是一幅浓淡相宜的水墨长卷,同学们,接下来就让我们随着柔美的小调一起去江南走一走。(播放课件)

  师:感觉怎样?想说些什么?

  生: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二、导入歌曲

  师:江南不仅歌美、景美,舞也美,咱们一起来感受一下江南的舞蹈,猜猜这些小朋友在干什么?

  生:包粽子。

  师:伴随着初夏的凉风、飘香的粽叶,我们迎来了一年一度的端午节,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包粽子,远在他乡的人们也会回来和家人团聚,一起分享端午节的快乐,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包粽子的快乐情景。

  三、新歌教学

  1、初听歌曲《包粽子》 (播放课件)

  课件出示问题1:这首歌带给你什么感受?

  生:感觉很欢快。

  课件出示问题2:哪句话最能体现民族风味?

  生:最能体现民族风味的是“七不龙咚采咚采,八不龙咚采呀”

  师:你们的小耳朵真灵!跟我的节奏来读一读。

  师简介衬词:“七不龙咚采咚采,八不龙咚采呀”是衬词,它没有实在的意思,但在歌曲中具有烘托气氛,突出地方民族风格。表现了人们敲锣打鼓,欢庆节日的喜庆场面。

  2、复听歌曲,教师范唱

  听歌曲范唱,感受歌曲情绪,进一步提出要求。

  师:刚才老师在哪段后面加了三角铁?

  师解释,(课件出示)歌中不唱的部分叫间奏。

  师:除了加上碰铃,你还可以加上什么动作?

  学生创编,如加上包粽子的动作,拍手的动作,绕舌的动作……

  师:歌词有哪些还不理解?

  生:汨罗江在哪?

  师:汨罗江位于湖南省东部,它的*桃红柳绿,民风淳朴,水草肥美,具有典型的江南水乡风貌。提到汨罗江,我们不得不提到古代的一位爱国诗人——屈原(课件展示简介屈原和端午节的来历。)

  3、跟琴学唱歌曲

  教师用稍慢的速度弹伴奏,学生轻轻学唱。解决吐字清晰的难点。

  4、分声部学唱

  跟老师用稍快的速度分声部演唱,学生唱第一声部,教师唱第二声部。

  (课件出示)师:两个声部起到了烘托作用,令歌曲更有表现力,谁愿意跟我来唱第二声部?

  让自愿的学生学*第二声部,再分声部合唱二声部的地方。

  师:你觉得还有什么地方有困难?

  生:最后的音为什么要唱那么长?

  (课件出示)延长音:时值一般增长原音符时值的一半,所以要唱五拍。寄托了人们对远在他乡的亲人的思念之情。

  5、学生用轻快活泼的声音完整演唱歌曲。

  6、表现歌曲

  师:同学们的歌声真是太好听了!从大家的歌声中我已经感受到那香喷喷的粽子味了,也许用歌声还不足以表达我们对江南的喜爱,那么我们还可以用什么形式来表现歌曲呢?(分组讨论,请同学们说一说)

  生:我们想边唱边表演。

  生:我们想用打击乐器给歌曲配伴奏。

  教师引导学生做一做。师:你打算在哪儿加伴奏?用什么乐器?怎样做?

  小组内的同学自由结合,练*歌曲,教师巡回指导。

  请小组上台表演,师生简单点评。

  7、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歌曲。(播放课件)

  四、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初步了解了江南的美,知道了我们的江南水乡不仅景美,乐美,而且歌美,舞美,你们的表演也非常精彩,从你们的创编、演唱中充分流露出你们对江南的喜爱之情,让我们为生在江南,长在江南而感到自豪吧。

  教学反思:

  在这个有意义的活动中,孩子们在浓浓的节日气氛里学*了包粽子,既锻炼和发展了幼儿的动手能力,又增进幼儿对*传统文化的了解,获益匪浅。


中班端午节粽子教案 (菁华5篇)扩展阅读


中班端午节粽子教案 (菁华5篇)(扩展1)

——中班端午节粽子教案 (菁华5篇)

中班端午节粽子教案1

  活动目标:

  1、 了解端午节的由来,敬重屈原。

  2、 知道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了解有关节日的一些风俗活动。

  活动准备:

  有关端午节的录像片断:赛龙舟、吃粽子。实物粽子一串。

  活动与指导:

  1、出示一串粽子,寻问幼儿这是什么吃食?你吃过吗?是什么节日吃的?要过什么节了?引起幼儿渴望了解的兴趣。

  2、老师讲粽子的由来和屈原的故事。

  3、请幼儿观看录像片断:包粽子、划龙舟、了解节日的民间庆祝活动。

  4、请幼儿品尝粽子。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设计一气合成,在活动中运用故事来让幼儿更加深切的体会感受端午节。了解端午节的由来。通过录像的教学方式让更加有兴趣参与到活动中来。在这个环节中,我注重孩子的个体差异性,引导每位幼儿都能看了录像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纲要中出,让幼儿学*互助合作与分享,在最好环节让幼儿一气分享品尝粽子,让孩子们感受到这种传统节日的风俗和有趣。

中班端午节粽子教案2

  活动目标

  1、练*身体侧滚的动作并掌握动作要领,提高身体的灵活、协调和*衡能力。

  2、大胆尝试合作、敢于挑战,能合作完成向中心侧滚完成一个夹心粽任务。在包粽子的游戏中、

  3、乐意参与到游戏中,感受合作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长短不一的废旧横幅布若干,活动前检查场地上是否安全,幼儿的衣着、鞋袜是否合适。

  活动建议

  1、创设“粽子王国举行粽子展览会”情境,带领幼儿热身,重点活动上肢、下肢。

  小朋友们,今天粽子王国要举行粽子展览会,让我们一起去参加吧,引导幼儿随语言提示做侧身走独木桥、跑步助跳过小河,蹲走过山洞等,进行上肢下肢及全身动作练*。

  2、创设“变身粽宝宝”游戏情境,引导幼儿用横幅做粽叶、小朋友做糯米,大胆探索包粽子的方法。

  进入粽子王国有一个要求,每个人都要把自己变成粽宝宝,请你选一块横幅,想办法把自己变成粽宝宝吧。

  (1)分发废旧横幅,人手一张,引导幼儿探索自己包粽子的方法。引导幼儿躺在粽叶的一端,用一只手把棕叶固定,然后侧滚,在滚了半圈以后记得把手伸出来,然后一直侧滚,直到把粽叶裹完。

  (2)创设情境:粽子展览会就要开始了,可是参加活动有一个要求,包粽子速度快的选手才能参加,下面让我们比一比吧,引导幼儿进行个人包粽子比赛。

  (3)幼儿自由包粽子,教师指导,鼓励孩子解决游戏存在的问题。

  4、合作包粽子,介绍游戏规则

  创设情境:粽子王国展览会开始了,今天要展览的的是夹心粽子,请粽宝宝想办法变成夹心粽粑。

  (1)自由选择好朋友,两个孩子合作包夹心粽子,指导孩子从粽叶两端向中间侧滚,直到把粽叶滚完。

  (2)合作包夹心粽子

  (3)听音乐,玩游戏。

  5、创设粽子王国游玩的游戏情境,带领幼儿进行放松活动,请幼儿互相捶打四肢,在愉快的情绪中结束游戏活动。

中班端午节粽子教案3

  教学目标:

  1、复*端午节的一些*俗。

  2、学*用纸质材料做香囊。

  3、对*的传统文化感兴趣,产生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用纸质材料制作香囊。

  难点:对香囊进行有创意的装饰。

  课前准备:

  (学生)制作香囊所需的材料(折纸、剪刀、固体胶、水彩笔、报纸片、毛线、流苏)。

  (教师)课件、自制香囊、制作材料等。

  教学过程:

  一、了解挂香囊的用途,激发自制的兴趣。

  师:同学们,小手举起来,跟着老师拍起来——五月五,是端阳。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荷包香,香衣裳;菖蒲插在门框上,龙舟下水喜洋洋;这儿那儿都是端阳!

  歌谣说的是我国的哪一个传统节日?——生:端午节

  师:对!端午节到了,家家户户忙起来,忙什么?——生:吃粽子、赛龙舟、吃“五黄”、挂艾草、菖蒲;佩戴香囊。

  师:端午节的各种*俗千百年来盛行不衰、历久弥新。佩戴香囊是端午节的其中一个传统*俗。瞧,(课件出示挂香囊的画面)漂亮吧?——漂亮!

  香囊又叫香袋、香包、荷包,内装香料,佩戴时香气扑鼻。

  端午节人们为什么要佩戴香囊呢?

  端午节佩带香囊不仅能避邪驱害,还是漂亮的装饰呢。

  二、观察香囊,讨论、探索制作香囊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师:注意了,老师要变魔术了,一、二、三(出示香囊)想知道这些香囊是怎么做的吗?——生:想!

  师:想啊,这节课老师就教你们制作香囊高高兴兴迎接即将到来的端午节(出示课题)。小身板直起来,脑子动起来。看,

  问题一:做这样的香囊需要哪些材料?

  折纸、剪刀、胶棒、毛线、水彩笔、流苏(课件出示)

  师:材料有了,就可以动手了,(出示问题二:)怎样使用这些材料来做香囊呢,我先露一手你们看看。(教师示范)

  拿出折纸,老师把它对折一下,喜欢什么形状的香囊呢?老师喜欢爱心就画爱心形吧!(画爱心)看这是什么?(举起剪刀)老师要开始剪喽!剪好了,变,两颗爱心,现在这两颗爱心光秃秃的不好看,老师给它们打扮打扮。(拿出水彩笔在爱心上画图案)OK,老师帮它们打扮好了!(将画好的亮相一下)

  接下来,用胶棒把两颗爱心粘起来,胶棒要涂在没有图案的那面,注意了,胶棒沿着爱心涂,如果整圈都涂满了,行吗?

  生:不行。

  师:对啦,爱心上方不要全部粘起来,否则香料塞不进去就不叫香囊啦。把流苏粘在爱心下方,再往香囊里填充报纸片让香囊有立体感。最后把毛线粘在爱心上方,瞧,一只香囊完成了,可以挂在脖子上!

  师:制作香囊一点都不难。现在,我要考考大家,制作香囊需要几个步骤?生:第一步用折纸剪出香囊的形状;第二步用水彩笔在香囊上画图案;第三步往香囊里面填充报纸片;第四步在香囊上方粘上毛线。

  师:我还有个疑问,是不是所有的香囊都是爱心形的呢?

  生:不是

  师:那你告诉我香囊有什么样的形状和装饰图案?(出示问题三)

  老师给大家一些例子,你在做的时候可以模仿上面的也可以画自己喜欢的。

  师:拉长耳朵啦,我还有温馨提示给大家呢?

  师:1、香囊两面的装饰内容可以有所变化。

  2、使用剪刀时要注意安全。

  3、把剩下的报纸片等材料装入盘子里。

  三、在音乐声中,尝试自制香囊。

  接下来是你们展示才艺的时候了,比一比,看谁的手最巧,做的香囊最漂亮。赶快行动吧!(学生制作,教师随机指导)

  四、互相观赏,体验自制香囊的快乐。

  佩带香囊有杀菌和提高身体抵抗力的作用,赠送香囊则代表着*安吉祥和幸福。下面就让我们互相赠送香囊,把*安和幸福送给同桌。

  (播放轻松欢快的音乐)把你的香囊挂在同桌的脖子上,说一句祝福语吧!挂着同桌送的香囊,心里一定很高兴跟同桌齐诵拍手歌吧:五月五,是端阳。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荷包香,香衣裳;菖蒲插在门框上,龙舟下水喜洋洋;这儿那儿都是端阳!这儿那儿都是端阳!

  五、升华情感

  小小端午香囊,承载了人们对端午民俗更深更美的祈望。

  通过这节课的学*,我们对端午这个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有了更深的认识,老师相信今年的端午节大家一定会过得特别有意思。

中班端午节粽子教案4

  教材分析

  吃粽子是我国端午节的一种*俗,为了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感受节日的快乐,本次活动充分利用家长资源,为幼儿提供操作探索的机会。通过亲子合作包粽子,增进家长与幼儿之间的亲情, 提前感受端午节的快乐气氛,更重要的是让幼儿在活动中感受“家”的温暖,用心去体验我国的传统节日中蕴涵的意义。

  活动目标

  1、了解端午节吃粽子的*俗,知道包粽子所使用的原料和粽子的不同味道。

  2、和家长一起尝试用粽叶、苇叶包粽子,能够持之以恒坚持到底, 有自信心。

  3、喜欢参加“包粽子”活动,体验亲子合作的快乐,感受*文化的丰富。

  活动准备

  1、教学课件:各种各样的粽子

  2、包粽子的材料:苇叶、粽叶、糯米、花生豆、枣、线等,老师和小朋友到苇塘采集的苇叶和马连草。

  活动建议

  1、利用教学课件,帮助幼儿了解粽子的不同味道和形状。

  提问:在我们这里,端午节吃什么?你都吃过什么馅的粽子?

  小结:粽子有蜜枣粽、花生粽、肉粽、红豆粽、火腿粽、水晶粽、八宝粽、绿豆粽等很多品种,主要有甜味和咸味两种口味。我国地方不同,包出的粽子形状也不同,主要有三角形和三角形。

  2、了解包粽子需要的原料,知道不同口味的粽子需要不同的原料。提问:制作粽子都需要什么东西?粽叶和苇叶哪里不一样?

  小结:包粽子需要粽叶,我们当地主要用苇叶和粽叶,粽叶比较宽, 一片可以包一个粽子;苇叶较窄,需要多片组合在一起。馅料需要:糯米、大枣、花生、红豆、肉馅等。包扎粽子的捆绳需要:线、棕绳,马连草,我们当地主要用马连草和线。

  3、探讨包粽子的方法,了解包粽子的基本流程。

  (1)引导幼儿观察苇叶,比一比,看一看,包粽子用的苇叶和刚采摘的苇叶有什么不同?猜一猜为什么?

  小结:新鲜的苇叶比较脆,易撕裂,包粽子时要先将苇叶煮一煮, 苇叶就不会撕裂了。

  (2)引导幼儿观察苇叶为什么泡在水里?包粽子时苇叶怎样摆放? 并引导幼儿尝试。

  小结:苇叶泡在水里,摆放时一片一片的苇叶容易粘连在一起,糯米就不会漏出来。摆放苇叶一倒一正*铺在木板上,苇叶之间要叠压一部分。

  (3)引导幼儿认识糯米,了解粽子为什么要用糯米。

  糯米粘性大,包出的粽子糯米煮熟后膨胀性比大米小,粽叶不会被胀破,而且粘性好不会散。

  (4)了解解三角粽、四角粽的不同包法

  家长老师讲解三角粽、四角粽的不同包法,鼓励大家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包粽子。

  (5)亲子合作包粽子,体验亲子合作的快乐。

  幼儿分组与家长共同包粽子,引导幼儿为家长拿、放材料,边看边交流:包粽子需要哪些材料?包粽子的顺序是什么?要注意什么?家长指导幼儿尝试包粽子。

  4、将包好的粽子送到厨房,向厨房的阿姨了解煮粽子的方法。

  延伸活动

  粽子煮熟后,品尝粽子,体验劳动的快乐。

中班端午节粽子教案5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用轻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包粽子》,从而表达对江南的真挚情感,并通过对歌曲的学*,丰富有关端午节的知识。

  2、通过引导学生自编动作来表现歌曲,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3、通过看、听、唱、动等音乐学*活动,让学生对江南的名胜、民俗有一定了解,鉴赏能力有所提高。

  4、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学会用轻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创编活动。

  教学难点

  1、衬词及二声部的演唱

  2、吐字的清晰度

  3、延长音的认识

  教学准备

  钢琴、多媒体、打击乐器等

  教学内容

  唱:《包粽子》

  听:《紫竹调》《茉莉花》

  看:江南美景、江南舞蹈

  动:表现歌曲

  教学过程

  播放《紫竹调》背景音乐,学生进入课堂。

  一、创设情境

  师:刚才我们听到的音乐是著名的《紫竹调》,你知道它是流传于什么地方的民歌?它又带给你什么感受?

  生:流传于江南地区。给人轻快、流畅的感觉。

  师:是呀,《紫竹调》是一首具有浓郁江南风韵的歌曲,江南如歌、江南如梦,江南就像是一幅浓淡相宜的水墨长卷,同学们,接下来就让我们随着柔美的小调一起去江南走一走。(播放课件)

  师:感觉怎样?想说些什么?

  生: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二、导入歌曲

  师:江南不仅歌美、景美,舞也美,咱们一起来感受一下江南的舞蹈,猜猜这些小朋友在干什么?

  生:包粽子。

  师:伴随着初夏的凉风、飘香的粽叶,我们迎来了一年一度的端午节,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包粽子,远在他乡的人们也会回来和家人团聚,一起分享端午节的快乐,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包粽子的快乐情景。

  三、新歌教学

  1、初听歌曲《包粽子》 (播放课件)

  课件出示问题1:这首歌带给你什么感受?

  生:感觉很欢快。

  课件出示问题2:哪句话最能体现民族风味?

  生:最能体现民族风味的是“七不龙咚采咚采,八不龙咚采呀”

  师:你们的小耳朵真灵!跟我的节奏来读一读。

  师简介衬词:“七不龙咚采咚采,八不龙咚采呀”是衬词,它没有实在的意思,但在歌曲中具有烘托气氛,突出地方民族风格。表现了人们敲锣打鼓,欢庆节日的喜庆场面。

  2、复听歌曲,教师范唱

  听歌曲范唱,感受歌曲情绪,进一步提出要求。

  师:刚才老师在哪段后面加了三角铁?

  师解释,(课件出示)歌中不唱的部分叫间奏。

  师:除了加上碰铃,你还可以加上什么动作?

  学生创编,如加上包粽子的动作,拍手的动作,绕舌的动作……

  师:歌词有哪些还不理解?

  生:汨罗江在哪?

  师:汨罗江位于湖南省东部,它的*桃红柳绿,民风淳朴,水草肥美,具有典型的江南水乡风貌。提到汨罗江,我们不得不提到古代的一位爱国诗人——屈原(课件展示简介屈原和端午节的来历。)

  3、跟琴学唱歌曲

  教师用稍慢的速度弹伴奏,学生轻轻学唱。解决吐字清晰的难点。

  4、分声部学唱

  跟老师用稍快的速度分声部演唱,学生唱第一声部,教师唱第二声部。

  (课件出示)师:两个声部起到了烘托作用,令歌曲更有表现力,谁愿意跟我来唱第二声部?

  让自愿的学生学*第二声部,再分声部合唱二声部的地方。

  师:你觉得还有什么地方有困难?

  生:最后的音为什么要唱那么长?

  (课件出示)延长音:时值一般增长原音符时值的一半,所以要唱五拍。寄托了人们对远在他乡的亲人的思念之情。

  5、学生用轻快活泼的声音完整演唱歌曲。

  6、表现歌曲

  师:同学们的歌声真是太好听了!从大家的歌声中我已经感受到那香喷喷的粽子味了,也许用歌声还不足以表达我们对江南的喜爱,那么我们还可以用什么形式来表现歌曲呢?(分组讨论,请同学们说一说)

  生:我们想边唱边表演。

  生:我们想用打击乐器给歌曲配伴奏。

  教师引导学生做一做。师:你打算在哪儿加伴奏?用什么乐器?怎样做?

  小组内的同学自由结合,练*歌曲,教师巡回指导。

  请小组上台表演,师生简单点评。

  7、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歌曲。(播放课件)

  四、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初步了解了江南的美,知道了我们的江南水乡不仅景美,乐美,而且歌美,舞美,你们的表演也非常精彩,从你们的创编、演唱中充分流露出你们对江南的喜爱之情,让我们为生在江南,长在江南而感到自豪吧。

  教学反思:

  在这个有意义的活动中,孩子们在浓浓的节日气氛里学*了包粽子,既锻炼和发展了幼儿的动手能力,又增进幼儿对*传统文化的了解,获益匪浅。


中班端午节粽子教案 (菁华5篇)(扩展2)

——《端午节》中班教案 (菁华5篇)

  活动目标:

  1、 知道端午节的日期,了解端午节的一些风俗和来历。

  2、 对*的传统文化产生初步的兴趣,对屈原产生祟敬之情。

  活动准备:

  1、 请家长为孩子讲述端午节的有关风俗,如吃粽子、赛龙舟、挂香袋、系长命缕等,并收集有关的图片、资料。

  2、 粽子一串,香袋若干,长命缕若干。

  3、 《小朋友的书》每人一本。

  4、 有条件的幼儿园可准备有关端午节庆祝活动的录像。

  活动过程:

  1、 交流经验。

  提问:端午节是哪一天?这一天要吃什么?戴什么?进行哪些活动?借助图片和实物,在宽松的气氛中,师幼一起交流所获得的关于端午节风俗的经验,教师作适当补充。

  2、了解端午节的由来。

  提问:你们知道端正午节为什么会有这些风俗吗?

  如果有幼儿知道,请该幼儿来讲述。

  3、 讲述屈原的故事。

  教师借助《小朋友的书》给幼儿讲述屈原的故事和吃粽子、赛龙舟的由来,激发幼儿对屈原的崇敬心情。

  4、 讲述其他风俗的由来。

  5、 观看有关端午节庆祝活动的录像,了解节日的民间庆祝活动。

  6、 品尝粽子。

  幼儿边品尝粽子,边观察粽子的外形、用料、包裹方法等。

  中班教案《端午节》含反思适用于中班的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通过参加体验和端午节相关的知识竞赛、趣味游戏、品尝美食等活动,让幼儿初步了解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并了解端午节的风俗和来历,幼儿进一步丰富对端午节的理解认识,掌握端午节的相关传统活动和*俗,引导中班幼儿与小班幼儿的感情,中班孩子主动关心弟弟妹妹,彼此间建立良好的情感,与弟弟妹妹一起感受体验,快快乐乐过端午节。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初步了解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并了解端午节的风俗和来历。

  2、幼儿通过参加体验和端午节相关的知识竞赛、趣味游戏、品尝美食等活动。

  3、幼儿进一步丰富对端午节的理解认识,掌握端午节的相关传统活动和*俗。

  4、引导中班幼儿与小班幼儿的感情,中班孩子主动关心弟弟妹妹,彼此间建立良好的情感,与弟弟妹妹一起感受体验,快快乐乐过端午节。

  5、感受到节日的快乐。

  6、让学生了解节日的*俗。

  活动准备

  1、师幼共同搜集端午节的资料并布置环境

  2、师幼共同准备端午知识竞答题、龙舟拼图、端午食品头饰等

  3、师幼共同准备才艺展示节目

  4、端午美食

  活动建议

  1、教师将中班孩子和小班孩子先汇合一起,教师先出示粽子,引出端午节的话题。

  (1)大班、小班幼儿混合编成以端午食品命名的5~6组,交代活动规则和要求。

  (2)你们知道什么是端午节吗?在端午节我们都要做什么?

  教学反思

  本次幼儿园中班端午节活动,中班的孩子们将去到小班,和弟弟妹妹一起过端午节。本次活动的开展,可以让小班孩子和中班的孩子一起交流认识端午节、一起学*了解端午节传统、一起感受端午节的气氛、一起品尝端午节的美食!对于这次活动的开展,也是幼儿园中班孩子和小班孩子之间建立互帮互助的情感!

  活动目标:

  1. 简单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及传说,在活动中了解端午节吃粽子、划龙舟以及熏艾叶等风俗。

  2. 幼儿能够积极参与到对端午节风俗问题的互动里。

  3. 通过手工制作感受端午节的气氛,萌发对传统节日风俗的兴趣。

  4. 体验明显的季节特征

  5. 感受节日的快乐气氛,乐意参加布置环境的活动。

  活动重点:

  1. 通过观看视频让幼儿简单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及传说,

  2. 通过PPT了解端午节吃粽子、划龙舟以及熏艾叶的风俗。

  活动难点:

  幼儿能够积极参与到对端午节风俗问题的互动里。

  活动准备:

  1. 有关屈原的故事和端午节来历,赛龙舟、艾草、粽子、挂香包图片,艾条等;

  2. 春节贴春联,放鞭炮,吃饺子等图片;

  3. 手工材料纸杯子,五色彩线,双面胶等。

  活动过程:

  一. 引入部分看图猜节日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1.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图片,我们一起来看看,图片里的人在干什么?

  2. 师:这是什么节日?谁来告诉老师一下这个节日里我们都要做什么?

  3. 师:知道了前面那些图片是描述春节的。那我们现在再看一下这几张图片,图中有什么?是什么节日?

  二 . 基本部分1.师: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端午节。端午节是哪一天有没有人知道?端午节是纪念谁的?有谁知道端午节的故事?

  2. 师:好,下面我们来看一个短片《端午节的来历》来进一步了解下端午节。

  3. 师:看了短片以后谁来告诉老师一下端午节是哪一天,都有哪些*俗?

  4. 师:端午节吃粽子,你们吃过吗?谁来说一说?

  5. 师:除了吃粽子以外,端午节还有一种游戏叫划龙舟。那在我们这个地方是很少见的。

  6. 师:小朋友们想不想看真正的划龙舟是什么样的?下面我们就通过一个小视频来看看真正的划龙舟是什么样。

  7. 师:(让配班老师悄悄点燃艾叶)大家闻到什么味道没有?是什么味道呢?哦!原来是艾草呀!谁知道艾草有什么作用呢?(夏天会有很多蚊虫,点燃的艾草有这样一股特殊的味道 ,它可以赶走虫子。刚才我们只闻到了它的味道,现在我们一起看看他的样子。(图片)8. 师:今天呀,我们小朋友一起了解了这么多关于端午节的事情,谁来给老师说一下我们当地是怎么过端午的都有什么风俗*惯?(插柳条,戴荷包,吃卷糕,韭菜盒子等)9. 师:小朋友们现在知道端午节是怎么来的了吗?它是为了纪念谁的节日?

  三、手工制作1. 师:下面我们做个小手工,制作一个漂亮的荷包送给我们的爷爷奶奶祝我们的爷爷奶奶节日快乐。

  2. 师:好,荷包做好了,我们把漂亮的荷包放在桌子上。

  说了这么多小朋友们再来说一下端午节师几月几日,是纪念谁的节日?

  四、听老师讲故事师:讲了好,最后大家听老师讲一个故事,一个关于端午节的故事《布老虎吃粽子》

  教学反思:

  端午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但对中班幼儿来说,还比较陌生。设计并组织有关端午节的主题教育活动,是为了让幼儿更好地了解端午节,感受端午节丰富的文化内涵,激发初步的爱国主义情感。*民族的文化源远流长,中班幼儿的认知特点具体直观形象,本活动开始部分我让幼儿初步感知一些*民俗文化,出示了粽子、龙舟、香袋等,激发幼儿对民族文化的兴趣和情感,使孩子有一些感性的认识。

  然后活动的主要部分就是以屈原的故事为主展开从而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屈原这个人物对于幼儿来说不熟悉,更不了解这个人物,所以我结合挂图故事引导幼儿了解屈原的故事,从而使幼儿产生对屈原的敬佩之情。

  但是活动中看来,孩子对于古代的国与国的概念不是很清楚,听的有点含糊,但是对故事的大致思想还是有一定的感受,为了使活动更加有效,我还给幼儿丰富了一些其它的经验:端午节有吃五黄、挂五端以驱毒避虫的*俗。

  “五黄”指黄鳝、咸鸭蛋黄、雄黄酒、黄鱼和黄瓜。端午节有特别的食品――粽子,它是多种形状、多种口味的。孩子整堂活动还是比较投入的。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端午节的传说及人们过节日中的*俗。

  2、培养幼儿对民族文化感兴趣。

  3、包粽子的材料及方法,幼儿尝试包粽子。

  4、通过参加端午节环境创设,感受参与端午节庆祝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端午节的传说及人们过节日中的*俗。

  活动准备

  1、包粽子、做香囊所需的材料。

  2、 活动前请幼儿收集有关端午节的资料。

  3、 请部分爷爷奶奶参与活动。

  活动过程(活动过程的表述不必详细到将教师、学生的所有对话、活动逐字记录,但是应该把活动的主要环节很清楚地再现,即开始环节、基本环节、结束环节、延伸环节。注:重点表述基本环节)

  到爷爷奶奶家过节。

  1、请爷爷给小朋友讲屈原的故事,了解端午节的来历。

  2、 小朋友自由和爷爷交流自己收集的有关端午节的资料。

  进一步了解端午节时人们进行的一些活动:如赛龙舟、吃粽子、挂艾枝、洒黄酒、挂香囊等。

  3、幼儿和爷爷奶奶们一起进行过端午活动。

  (1)、我给奶奶学包粽子。

  请奶奶向小朋友介绍包粽子的材料及方法,幼儿尝试包粽子。

  (2)、做龙舟、划龙舟。

  和爷爷一起用布和竹棍做成龙舟进行龙舟大赛,请幼儿四五人一组,套上龙舟,进行划龙舟比赛活动,先取到红绸一组为胜。旁边请几位幼儿为他们摇旗呐喊。

  (3)、做香囊活动。

  请奶奶示范香囊的做法,把碎布缝成校口袋,放进香料和少许艾草,合上袋子,幼儿学做香囊。

  (4)吃粽子,感受节日的气氛。

  (5)和爷爷奶奶再见。

  教学反思

  1、通过这次活动,使幼儿对端午节的传说及相关*俗有比较深入的了解,孩子兴趣浓,热情高涨。


中班端午节粽子教案 (菁华5篇)(扩展3)

——中班端午节教案 (菁华5篇)

  一、活动目标

  1、让幼儿初步了解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并了解端午节的风俗和来历。

  2、幼儿通过参加体验和端午节相关的知识竞赛、趣味游戏、品尝美食等活动。

  3、幼儿进一步丰富对端午节的理解认识,掌握端午节的相关传统活动和*俗。

  4、引导中班幼儿与小班幼儿的感情,中班孩子主动关心弟弟妹妹,彼此间建立良好的情感,与弟弟妹妹一起感受体验,快快乐乐过端午节。

  二、活动准备

  1、师幼共同搜集端午节的资料并布置环境

  2、师幼共同准备端午知识竞答题、龙舟拼图、端午食品头饰等

  3、师幼共同准备才艺展示节目

  4、端午美食

  三、活动建议

  1、教师将中班孩子和小班孩子先汇合一起,教师先出示粽子,引出端午节的话题。

  (1)大班、小班幼儿混合编成以端午食品命名的5~6组,交代活动规则和要求。

  (2)你们知道什么是端午节吗?在端午节我们都要做什么?

  设计思路

  农历五月是赛龙舟的节日,儿童在报纸中或电视上均看到了许多有关端午节的资讯,包括吃子和赛龙舟。当老师提到龙舟竞赛,儿童便兴奋不已,七嘴八舌地讨论,教师藉此机会与儿童共同认识赛龙舟,激发儿童爱传统文化的情感。

  低班儿童能辨别音乐中的速度变化,他们喜欢随着音乐的速度而改变自己的动作,同时也能感受到音乐作品中某些突出的感情色彩。针对这一特点,教师在活动中加入了用肢体动作来为健儿们打气的部分,希望儿童熟识节奏中的变化之外,也能用肢体直接感受节奏的速度。

  音乐尾段和赛龙舟游戏,是给予机会让儿童扮演打气的观众和参赛健儿,儿童可以藉此发挥丰富的想像力,带着自己的想像来一次激烈的龙舟竞赛。

  活动目标

  1.通过演奏、表演等方式感受赛龙舟的热烈情境,从而了解端午节的由来,感受划龙舟活动的趣味。

  2.尝试根据图谱拍出相应的节奏型,运用乐器为乐曲配伴奏。

  3.能配合指挥的指示进行演奏,体验师生合奏的快乐。

  活动重点、难点

  1.让儿童分别利用肢体和乐器去感受节奏的速度。

  2.儿童存在个别差异,有些儿童需要较多的学*时间,才能理解当中的变化。

  活动准备

  1.教具:音乐光碟、端午节图片、图谱、龙舟头饰

  2.乐器:马铃、摇鼓、大鼓

  活动过程

  1.暖身活动:请儿童一边念儿歌《过端午》一边打节奏,儿童先围圆圈盘膝坐,左手放在左边膝盖上,右手打出两拍子的节奏,第一拍打在自己的左手上,第二拍打在右边的儿童左手上。

  2.基本部分:

  2.1老师展示赛龙舟的图片,提问:“他们在做甚么?”(划龙舟)“旁边的人又在做甚么?”(打气)“划龙舟的活动会在那个节日举行?”(端午节)

  2.2老师告诉儿童:“端午节快到了,香港会有龙舟比赛,我们一起为这些运动员打气吧。”

  2.3请儿童聆听音乐,数数有多少小节,老师在第一拍的位置拍手提示。

  2.4老师提问儿童聆听音乐后,会想到以甚么动作为运动员打气。教师出示的节奏图谱,请儿童用“海海海海海”唱出旋律并以相应的动作表现节奏。在音乐完结时,请儿童一同举高双手摇动为健儿们到达终点欢呼。

  2.5老师把全班儿童分成两组,然后指挥一组拍打前两拍,另一组拍打后两拍,根据图谱上的节奏进行练*。

  2.6老师展示马铃和摇鼓,介绍名称和正确的手握姿态。教师指导儿童正确使用乐器。

  2.7儿童分组进行乐器演奏,教师在间奏处利用大鼓进行敲击,音乐完结时,儿童一同举高乐器摇动欢呼。

  2.8邀请做得好的儿童代替老师打大鼓,带领其他儿童合奏。

  3.舒松活动:请儿童分成两组,每组排一直线坐在地上,扮演两队划龙舟的健儿。每队的第一位儿童戴上龙头饰,听到老师示意后,所有儿童便要向前移动,看哪一组能最快到达终点。

  活动目标:

  1、了解端午的名称,来历及*俗,知道端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

  2、能够自己动手做粽子,喜欢与同伴交流过端午的经历。

  3、萌发对*传统文化的喜爱之情。

  4、简单了解节日的来历,知道其全称、日期和意义。

  5、让幼儿知道节日的时间。

  活动重难点:

  重点:

  自己动手做粽子。

  难点:

  萌发对*传统文化的喜爱之情。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

  《认识端午》多媒体课件:超轻黏土及制作工具:做好的粽子样品。

  经验准备:

  幼儿有过端午的经验。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一)用儿歌导入,引出主题,激发幼儿学*兴趣。

  1、教师:小朋友们,老师这里有一首儿歌,你们要仔细听,"五月五,是端午:插艾叶,挂香囊,:五彩线,手腕绑:吃粽子,小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这首儿歌说的是哪个节日吗?

  幼儿:端午节

  二、基本部分

  (一)介绍端午的来历和*俗。

  1、教师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知道端午节是哪一天吗?

  幼儿:五月初五。

  教师:那你们知道端午节是怎么来的吗?

  幼儿:不知道。

  2、教师讲述屈原的故事,让幼儿了解端午节的`由来。

  3、教师引导幼儿交流每年家里都是怎样过端午节的。

  4、教师小结:过端午节的时候都要吃粽子,戴五彩绳,赛龙舟,采艾草。

  (二)引导幼儿深入了解粽子。

  1、教师提问幼儿都吃过什么样的粽子,让幼儿相互交流。

  2、教室出示各种种类粽子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粽子的形状的种类。

  (三)引导幼儿自己动手做粽子。

  1、教师:我们看到这么多的粽子,接下来就去做一个自己喜欢的粽子吧,做完之后还要给自己的粽子起一个好听的名字吧!

  2、教师引导幼儿自己动手做粽子,感受自己做粽子的乐趣。

  三、结束部分

  1、幼儿做完粽子后,教师让幼儿向大家介绍自己做的粽子和给粽子起的名字。

  2、教师对幼儿的表现进行表扬。

  教师:老师在绘画区准备了很多的画纸和画笔,小朋友们去画出一副自己心里的端午节吧!

  活动延伸:

  1、艺术领域:画龙舟。

  2、语言领域:讲述屈原的故事。

  3、手工活动:做五彩绳。

  活动目标:

  1、愿意与同伴交流分享,感受过端午节的喜悦情感。

  2、知道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能积极参与节日庆祝活动。

  3、了解端午节的传说及人们在节日中的*俗。

  活动准备:

  1、物质材料准备:幼儿自带的粽子,鸭蛋

  2、知识经验准备:知道端午节要吃粽子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

  提问:"你们吃过粽子吗?吃过哪些味道的粽子?"

  "你喜欢吃哪种粽子?"

  "为什么在这段时间里人们都要包粽子、吃粽子?"

  (幼儿讨论后,教师可以向幼儿介绍端午节的传说)

  2、说说端午节的古老故事。

  (1)教师讲述端午节的来历。

  (2)了解端午节的*俗。提问:你们知道端午节还有哪些*俗?

  (门前挂艾草和蒜头、赛龙船、胸前挂鸭蛋网……)。

  (3)拓展谈话范围:为什么在端午节时家家户户门前挂艾草和蒜头?(幼儿讨论)

  3、教师小结:

  从端午节开始天气会越来越热,蚊子、虫子也越来越多,疾病容易流行。古时还没有发明灭蚊剂,但古代*人非常聪明,爱动脑筋,利用艾草、蒜头的特殊气味将它们挂在门框上,用以驱除蚊虫。

  4、幼儿品尝粽子,体验端午节的快乐

  (1)幼儿互相介绍自己带来的粽子:形状、口味。

  (2)幼儿分享粽子。

  5、活动延伸

  亲子游戏:划龙舟。

  游戏规则:将班级参与活动的家长和幼儿*均分为两组。每组家长分两队面对面插缝站好然后*躺在地面上,家长将双手举起来,让幼儿可以在上面*稳的爬过去。游戏开始前幼儿在起点排好队依次从家长的手上爬过去。

  游戏提醒:家长躺下的时候,老师要注意调整家长的位置,保证家长双手举起来的时候是一条直线。家长在运送幼儿的时候注意配合左右的家长关注幼儿的位置。老师注意家长搭起来的“龙舟”上面最多只能两到三个幼儿。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端午节的传说及人们过节日中的*俗。

  2、培养幼儿对民族文化感兴趣。

  3、包粽子的材料及方法,幼儿尝试包粽子。

  4、通过参加端午节环境创设,感受参与端午节庆祝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端午节的传说及人们过节日中的*俗。

  活动准备

  1、包粽子、做香囊所需的材料。

  2、 活动前请幼儿收集有关端午节的资料。

  3、 请部分爷爷奶奶参与活动。

  活动过程(活动过程的表述不必详细到将教师、学生的所有对话、活动逐字记录,但是应该把活动的主要环节很清楚地再现,即开始环节、基本环节、结束环节、延伸环节。注:重点表述基本环节)

  到爷爷奶奶家过节。

  1、请爷爷给小朋友讲屈原的故事,了解端午节的来历。

  2、 小朋友自由和爷爷交流自己收集的有关端午节的资料。

  进一步了解端午节时人们进行的一些活动:如赛龙舟、吃粽子、挂艾枝、洒黄酒、挂香囊等。

  3、幼儿和爷爷奶奶们一起进行过端午活动。

  (1)、我给奶奶学包粽子。


中班端午节粽子教案 (菁华5篇)(扩展4)

——端午节粽子教案 (菁华3篇)

  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和2个偏旁;会写7个生字。

  2、通过图文结合、联系实际,了解“箬竹叶、糯米、掀开、剥开、裹着”等词语的意思;积累“青青的箬竹叶、白白的糯米、红红的枣、又黏又甜、美滋滋”等词语。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读好长句子;通过想象画面、体会心情朗读好课文。

  4、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粽子的样子、味道等,初步了解端午节包粽子、吃粽子的*俗、来历。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读好长句子。

  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粽子的样子、味道等。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同学们吃过粽子吗?粽子什么样子?吃起来味道如何?

  2、板书课题,学*“端、粽”和这两个字的偏旁。

  二、认读字词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读流利。

  1、教师指导学生认读生词。

  2、学生认读生字。

  三、初读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读流利。

  2、指名分节读课文。

  四、学*第一自然段

  1、“总会”说明了什么?

  2、“盼着”又说明了什么?

  五、学写生字“午、节、叶、米、分”

  1、观察字形结构。

  2、师范写生书空。

  3、描红练写。

  第二课时

  一、复*

  齐读、开火车读词语。

  二、诵读课文,品味内容

  1、抓住重点语句,指导朗读。

  (1)品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2)外婆包的粽子是什么样的。

  (3)学生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课文。

  (4)指导学生按照从外到内的顺序描述粽子的外形特点。

  预设: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

  (5)词语填空读课文。

  ①课件出示: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粽子是用________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________糯米,中间有一颗________枣。

  预设:青青的、白白的、红红的。

  ②教师追问:为什么用“青青的”“白白的”“红红的”,而不用“青的”“白的”“红的”?

  ③课件出示两个句子,朗读比较有什么不同。

  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

  粽子是用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的枣。

  ④指导朗读:这样AAB式的重叠词更能体现出粽子的特点,各种颜色相间,色香味美。朗读时仿佛让人品尝到了香甜的味道。

  ⑤学生汇报朗读第二自然段。

  2、品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课件出示:依据课文内容,说一说,端午节为什么会有吃粽子的*俗?

  预设:①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②指名学生汇报诗人屈原的历史事迹。

  ③教师总结屈原的人物事迹,增强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三、指导观察,正确书写

  1、创设情境,出示生字。

  (1)老师今天带来了几个美味香甜的粽子,同学们想不想吃?

  (2)课件出示:写有生字的粽子图片。

  (3)导学:你们认识它们吗?我们来学写这几个生字,写得好的同学会得到香甜美味的粽子。

  2、教师指导学生学写生字

  四、总结全文,情感升华

  每年端午节我们都会吃粽子,今天通过学*《端午粽》,我们不仅“品尝”了美味香甜的端午粽,还知道了端午节的由来。每当我们吃美味香甜的粽子时,不要忘记缅怀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一、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知道端午节吃粽子的来历,了解端午节包粽子的几种特有包法、名称。

  2、引导幼儿初步学*包粽子的方法,能用缠绕、捆绑的方式包粽子。

  3、幼儿能互相帮助,体验合作包粽子的乐趣。

  本次活动的重点:

  了解粽子的来历和特点,学*包粽子。

  本次活动的难点:

  能将粽子包好并捆紧。

  二、活动准备

  1、有湿度的碎泥

  2、粽叶若干、橡皮筋

  3、范例、课件

  三、活动过程

  1、教师情境导入,引入今天主题,激发幼儿学*包粽子的兴趣。

  (1)小朋友们,你们吃过粽子吗?吃过哪些形状的粽子?

  (2)教师出示课件,帮助幼儿了解不同形状的粽子。

  我们吃过的粽子一般就是三角粽、还有四角粽以及团盘粽等。

  2、教师出示课件,引导幼儿学*包粽子的方法。

  (1)教师出示课件,引导幼儿观察粽子,看看粽子的外形和特点。

  (2)教师拿出示范作品,小朋友请你们看,在粽子外面穿了一件外衣,你们知道它的外衣是用什么做成的吗?

  (3)以前,有一种粽叶叫芦苇叶,它也可以用来包粽子。

  (4)你们知道粽子叶里面是什么吗?它是什么做成的呢?

  (5)*时,我们粽子里面包的是糯米,还可以加各种馅。你吃过什么馅儿的粽子呢?

  3、教师出示课件,演示包粽子的过程,引导幼儿对包粽子的活动感兴趣。

  (1)你们包过粽子吗?今天我们就要用泥巴来学*包粽子。

  (2)教师讲解介绍制作方法,教师边示范。重点讲解将粽叶卷成三角状,以及用橡皮筋将粽子裹紧的方法。

  a取一片宽大的粽叶,卷成一个圆锥状。用手在圆锥筒中旋转一下,让锥筒更加细长。

  b在锥筒中填入糯米。将没有米的那端,将粽叶的两侧分别向内折。

  c之后顺势将粽叶向下折,直到完全盖住糯米口为止,多余的粽叶反复折收在口上。

  d用线绳将粽子捆绑结实即可。

  4、幼儿分组包粽子,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大胆尝试,互相帮助,对于能力弱的幼儿及时进行指导。

  四、活动总结

  活动前,根据幼儿的问题设计、制作有关端午节经验的调查表,鼓励幼儿广泛收集资料、积累经验。活动中,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调查资料,互相交流、分享有关端午节的经验。结束后,教师与幼儿共同将所搜集的资料进行分类展示。

  再过几天就是一年一度的端午节了,班里的陆家豪从家里带来了粽子,其他孩子围着他转,只听见他说:“这是我妈妈自己包的粽子,不是买的,有肉的、红枣的,很好吃的,但是我比较喜欢吃肉的,肉的更好吃。”“我也喜欢吃肉的。”“我不喜欢吃肉的,肉的有肥肉的。”……孩子们七嘴八舌的议论开了。

  鉴于孩子们对粽子的浓厚兴趣,我们开展了有关端午节的系列活动,本次活动就是系列活动之一。

  《粽子里的故事》段落明显,情节发展线索清晰。讲述了一个会讲故事的老奶奶病了,不能说话讲故事,就采来荷叶包粽子,把好听的故事包在了里面。动物们吃了粽子却不会讲故事,于是,动物们想办法,找到一个小姑娘来吃粽子、讲故事。这样,一个神奇的故事跃然纸上,给粽子蒙上了一层神秘的童话色彩,令人羡慕又向往。

  本次活动的目标是:

  1、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游戏的快乐。

  2、养成仔细倾听*惯,能用语言清楚连贯的表述。

  活动分为四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是通过猜猜可能是关于什么的故事来激发孩子的兴趣,引出主题。

  第二个环节是欣赏故事,为了能让孩子在活动中充分感受、欣赏作品,我利用PPT进行分段欣赏,通过看看、猜猜、讲讲、听听来理解故事内容。

  第三个环节是游戏“吃粽子”,这也是本活动的重点环节。在此环节中,我为孩子们准备了3个粽子,每个粽子里面都有一个小游戏,如:第一个粽子是“听话”,要求孩子在仔细听故事的基础上回答问题;第二个粽子是“悄悄话”,要求孩子用心听、仔细听、听清楚、听完整,培养幼儿仔细倾听的*惯;第三个粽子是“祝福”,考虑到大班孩子马上要离开成长了3年的幼儿园了、老师和小朋友了,通过游戏为他们创设一个互相祝福的机会,增进同伴间的友情。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