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蜗牛教学反思 (菁华5篇)

首页 / 教学反思 / | 2022-10-28 00:00:00 教学反思

小蜗牛教学反思1

  (一)、准确把握教材本课是观察蜗牛这样的小动物,在活动中,我从动物特点和学生年龄特点入手,在环境布置和材料选择上有的放矢,考虑较为周详。由于蜗牛具有胆小、怕受惊扰、喜欢黑暗潮湿的环境等生活*性,在环境布置上,我利用窗帘遮挡光线,要求学生较为安静,不能惊吓我们的动物朋友,营造了一个适宜蜗牛出来爬行的物理环境,课堂上的蜗牛表现得很活跃。在材料选择上,蜗牛爬行的.地方是一张明胶片,底下衬一张白纸。白纸是为了防止桌子与蜗牛相*的颜色混淆学生的观察判断,明胶片的利用有两大作用,第一是减少磨擦,利于蜗牛的爬行;其二是让学生能多角度地对蜗牛进行观察。在材料中还用到了纸杯,一方面是蜗牛会乱爬,会影响到课堂秩序;另一方面是考虑到学生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的特点,把蜗牛套入纸杯中,减少分散注意力的因素,学生就会集中注意力倾听同学的发言。

  (二)给学生探究的时间和空间科学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要以学生的主动探究为核心。本课在教学中力求体现这样的理念。课堂中第一个活动,学生小组观察研究蜗牛用时13分,汇报交流6到7分钟。第二个活动学生小组观察蜗牛壳用时6分,汇报交流9分。从时间上来说,保证了学生探究的时间,把课堂交给了学生,使探究的理念较好地落实在了课堂上。从学生的反映来看,学生对蜗牛的描述各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每个小组观察描述的方法并不雷同,学生有了自己的观察和思想。学生对蜗牛的观察也不局限于课堂,通过教师送给学生的蜗牛食物,学生对蜗牛食物的探究自然就延伸到了课外,通过课外对学生的观察,我发现学生对蜗牛依然是兴趣盎然、气氛热烈,令我颇为欣慰。

  (三)对本课以及科学教学的一些探讨

  1、对教学重点的把握过去的教学是一个个知识点的连接,而现在的科学教学强调的是一个个活动的连接,让学生在活动中去经历,去体验,从而获得儿童成长所需要的经验。因此他关注的不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的活动以及活动的价值。在本课中如果我把观察的重点放在学生对蜗牛壳的观察上,对学生的发展会更有利。因为学生对蜗牛柔软部分的观察是他们*时就会注意的内容,没有必要在课堂上重点展开。而对蜗牛壳的观察是学生原来忽略的,如果在课堂上作为重点观察对象的话,会在学生心中产生对动物身体细节观察的经历,进而在生活中注意一些细节的观察,产生更多的发现,做一个生活中的有心人。所以在科学教学中教师要从儿童的角度去思考,去发现,去寻找对儿童来说价值更大的活动。

  2、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问题在科学教学中,不仅是我,恐怕大部分的教师都会感觉时间不够。要让学生活动,没有时间的保证,活动是不会有效的。但要给学生时间,我们的教学任务的完成就产生了问题。如何解决这对矛盾呢?唯有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要提高效率可从这些方面入手。一是培养良好的学**惯。小组活动结束了,该停就得及时停下,不然一等一两分钟就过去了,几次活动下来,仅40分钟的课堂已浪费了好几分钟了。在培养*惯方面还应包括记录的`有效性,组内分工的快速,活动开始的及时等。二是对观察活动的组织。组织观察活动时,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水*,该放手时就放手,不能无视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把学生当成白纸,什么都去指导,时间自然不够用。当然也不能高估学生的已有知识和能力,放任自流。只有把握了学生的实际,让我们的教学处于学生的“最*发展区”,才能在有限的时间里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

  3、如何引导学生生成新问题来源于学生内部的问题更能促进学生主动地寻找答案、解决问题,产生学*的内驱力。科学教学中学生如果能不断地发现,在新发现中也许新问题就会不断地产生。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创造良好情境,让学生不断有新的发现,并在发现中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比如,在一个观察活动结束时,有意识地提问:“在观察过程中,你还有什么新的发现?”“你还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尽管只是一句话,但学生的思维得到了训练,经常这样的教学,学生会不断地反思自己的观察,自己的活动,从而得到更多的问题,从自己想要的角度去解决问题,开展后续活动,不再是教师要求学生去做,学生的主体性就能得到真正的发挥和发展。小班音乐教学反思小白船教学反思相遇教学反思

小蜗牛教学反思2

  《小蜗牛》是一篇短小精悍的小故事,故事运用夸张幽默的手法来描述故事的发展。用小蜗牛的慢为线索,来解读四季的特征。通过小蜗牛不厌其烦的爬行,让幼儿感受到了小蜗牛的锲而不舍的精神和妈妈对小蜗牛的.那份隐形的爱,在这短短的小故事中都表现的淋漓尽致。

  但对于中班下学期的孩子来学这些隐性的东西他们很难感受到,用怎样的形式能让幼儿潜移默化地感受到这些才是最重要的。

  故事中弥漫着*静、悠闲的气氛。正是这样的一个情景使幼儿乐意有兴趣倾听下去。

  一、在活动中我运用图谱文字结合的形式向幼儿呈现了四季的特征和循环性,幼儿一目了然。可能有的老师认为有教字痕迹,但我不是这样认为的,好词好句应该有意识的渗透一下,积累幼儿的词汇量,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培养幼儿自主阅读的*惯应该从小培养。如故事中的好词“碧绿碧绿”“光秃秃”对于中班幼儿来说可能不是很理解,这就需要老师再此简单的解释提升,幼儿再次遇到时在脑海中就会搜寻到,对孩子是利大于弊吧!

  二、在活动中幼儿表现很好,思维活跃,能感受到幼儿已经被这小故事给吸引,被妈妈的爱给吸引,被小蜗牛的韧劲给吸引,被小蜗牛的慢给吸引。尽管小蜗牛一次次都是空手而归,但能感受到小蜗牛的快乐,能感受到蜗牛妈妈对小蜗牛的教育是隐性,在隐性中通过小蜗牛自己的发现诉说,在通过妈妈的一句爱的小结自然中就让小蜗牛自己感受到了四季额特征和变化。

小蜗牛教学反思3

  活动目标

  1、能听口令变换队形,学*螺旋走。

  2、知道在行走中要关注同伴,保持合适的距离。

  3、在行走中队伍一定要齐,步伐要一致。

  4、提高动作的协调性与灵敏性。

  5、培养幼儿边玩边记录的学*技能,并能够用自己简短、流利的语言表达自己记录的意思。

  活动准备

  螺旋走的图示、节奏感较强的音乐。

  活动过程

  1、请幼儿仔细观察螺旋走的图示,说说图示想什么,讨论螺旋行的走法,了解螺旋形的.路线。

  2、引导幼儿掌握螺旋走的要点,幼儿能够随音乐节奏练*螺旋走。

  3、注意个别指导,提醒幼儿注意走时要控制距离,排头幼儿要找准位置。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充分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让幼儿在宽松的氛围内自由探索,发挥了幼儿做为活动主体的作用。我以活动的引导者、合作者等不同的身份参与活动,增加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及情趣,同时在活动过程中我根据突发状况及时对活动进行调整,在不影响活动目标的前提下使其更加符合了幼儿的兴趣。

小蜗牛教学反思4

  在故事《小蜗牛》中,小蜗牛爬呀,爬呀发现一个季节向另一个季节转变,目的在于介绍春、夏、秋、冬季节的变换和四季的典型特征,融合知识性和趣味性一体。我本来要达到的目标是:

  1、知道一年有四季,明确四季的顺序,能讲述四季自然界的主要特征。

  2、利用表演学*对话,在以小蜗牛为故事蓝本的基础上与教师合作共同创编新的故事。

  当我开展这个语言活动时,我发现孩子们的兴致很高。孩子们都能准确地说出小蜗牛“小、爬行速度慢”的特点。在我向幼儿讲述故事时,我发现孩子们都能根据我说的特征说出具体的季节。大班的孩子对四季都有了一定的知识经验,也为我们故事活动更好的开展做了良好的铺垫。于是我采用了绘图的方法,通过用简单的图示,小蜗牛图片以及箭头简单明了地向大家展示了小蜗牛爬行时四季的显著变化。也是为了帮助幼儿更好的理解与记忆。发现幼儿借助这个方法,大部分的孩子可以借着图片讲述故事内容。

  该语言活动的难点在于创编新的故事。在创编中,需要我们紧扣“四季转变”这个大标题。但是孩子表现得不够活跃。很多孩子的思维显得很局限,单一地从花草的变化来告诉我们四季在不停地转变。

小蜗牛教学反思5

  《小蜗牛》是一篇童趣盎然的科普童话。课文通过小蜗牛与蜗牛妈妈的三次对话,向我们介绍了小树林里一年四季的.变化,同时巧妙地告诉我们小蜗牛爬行速度很慢的特点。课文语言浅显,通俗易懂,很适合一年级小学生阅读。

  从学生的课堂表现来看,学生已经被这个小故事吸引,被妈妈的爱吸引,被小蜗牛的韧劲吸引。尽管小蜗牛一次次空手而归,但学生能感受到小蜗牛的快乐,能感受到蜗牛妈妈对小蜗牛的教育,能感受到四季的变化。

  《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应拓宽语文学*和运用的领域,并注重跨学科的学*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效率。”本节课我本着这一原则,在教学中把图画及角色朗读有效地融入到其中,使学生在美丽的图画和丰富的想象中学*知识,了解自然,让语文课堂变得丰富多彩,提高了学*效率。

  《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在低年级阅读教学中,应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口语训练,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所以,课堂上我非常重视词语的积累和语言的表达。抓住“碧绿碧绿”引导学生积累ABAB式的词语,抓住“旁边”“已经”训练学生表达。通过让学生模仿课文对话练*自己眼中的四季,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运用对话。

  总之,教学中我力求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使学生成为学*的主人,使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提升。


小蜗牛教学反思 (菁华5篇)扩展阅读


小蜗牛教学反思 (菁华5篇)(扩展1)

——《小蜗牛》教学反思 (菁华5篇)

《小蜗牛》教学反思1

  (一)、准确把握教材本课是观察蜗牛这样的小动物,在活动中,我从动物特点和学生年龄特点入手,在环境 布置和材料选择 上有的放矢,考虑较为周详。由于蜗牛具有胆小、怕受惊扰、喜欢黑暗潮湿的环境等生活*性,在环境布置上,我利用窗帘遮挡光线,要求学生较为安静,不能惊吓我们的动物朋友 ,营造了一个适宜蜗牛出来爬行的物理环境,课堂上的蜗牛表现得很活跃。在材料选择上,蜗牛爬行的地方是一张明胶片,底下衬一张白纸。白纸是为了防止桌子与蜗牛相*的颜色混淆学生的观察判断,明胶片的利用有两大作用,第一是减少磨擦,利于蜗牛的爬行;其二是让学生能多角度地对蜗牛进行观察。在材料中还用到了纸杯,一方面是蜗牛会乱爬,会影响到课堂秩序;另一方面是考虑到学生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的特点,把蜗牛套入纸杯中,减少分散注意力的因素,学生就会集中注意力倾听 同学的发言。

  (二)给学生探究的时间和空间科学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要以学生的主动探究为核心。本课在教学中力求体现这样的理念。课堂中第一个活动,学生小组观察研究蜗牛用时13分,汇报交流6到7分钟。第二个活动学生小组观察蜗牛壳用时6分,汇报交流9分。从时间上来说,保证了学生探究的时间,把课堂交给了学生,使探究的理念较好地落实在了课堂上。从学生的反映来看,学生对蜗牛的描述各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每个小组观察描述的方法并不雷同,学生有了自己的观察和思想。学生对蜗牛的观察也不局限于课堂,通过教师送给学生的蜗牛食物,学生对蜗牛食物的探究自然就延伸到了课外,通过课外对学生的观察,我发现学生对蜗牛依然是兴趣盎然、气氛热烈,令我颇为欣慰。

  (三)对本课以及科学教学的一些探讨

  1、对教学重点的把握过去的教学是一个个知识点的连接,而现在的科学教学强调的是一个个活动的连接,让学生在活动中去经历,去体验,从而获得儿童成长所需要的经验。因此他关注的不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的活动以及活动的价值。在本课中如果我把观察的重点放在学生对蜗牛壳的观察上,对学生的发展会更有利。因为学生对蜗牛柔软部分的观察是他们*时就会注意的内容,没有必要在课堂上重点展开。而对蜗牛壳的观察是学生原来忽略的,如果在课堂上作为重点观察对象的话,会在学生心中产生对动物身体细节观察的经历,进而在生活中注意一些细节的观察,产生更多的发现,做一个生活中的有心人。所以在科学教学中教师要从儿童的角度去思考 ,去发现,去寻找 对儿童来说价值更大的活动。

  2、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问题在科学教学中,不仅是我,恐怕大部分的教师都会感觉时间不够。要让学生活动,没有时间的保证,活动是不会有效的。但要给学生时间,我们的教学任务的完成就产生了问题。如何解决这对矛盾呢?唯有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要提高效率可从这些方面入手。一是培养良好的学**惯。小组活动结束了,该停就得及时停下,不然一等一两分钟就过去了,几次活动下来,仅40分钟的课堂已浪费了好几分钟了。在培养*惯方面还应包括记录的有效性,组内分工的快速,活动开始的及时等。二是对观察活动的组织。组织观察活动时,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水*,该放手时就放手,不能无视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把学生当成白纸,什么都去指导,时间自然不够用。当然也不能高估学生的已有知识和能力,放任自流。只有把握了学生的实际,让我们的教学处于学生的“最*发展区”,才能在有限的时间里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

  3、如何引导学生生成新问题来源于学生内部的'问题更能促进学生主动地寻找答案、解决问题,产生学*的内驱力。科学教学中学生如果能不断地发现,在新发现中也许新问题就会不断地产生。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创造良好情境,让学生不断有新的发现,并在发现中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比如,在一个观察活动结束时,有意识地提问:“在观察过程中,你还有什么新的发现?”“你还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尽管只是一句话,但学生的思维得到了训练,经常这样的教学,学生会不断地反思自己的观察,自己的活动,从而得到更多的问题,从自己想要的角度去解决问题,开展后续活动,不再是教师要求学生去做,学生的主体性就能得到真正的发挥和发展。

《小蜗牛》教学反思2

  修改理由(修改活动准备和活动过程):

  1、在课前丰富幼儿对蜗牛的认知,利用散步、户外活动时间引导幼儿观察小蜗牛,并在区域活动时引导幼儿画一画蜗牛,为下面的制作蜗牛打下经验基础。

  2、正好活动前一天路遇一只小蜗牛,我们把它请*室进行观察,因此我将导入部分改为观察小蜗牛,引导幼儿初步认识蜗牛,知道蜗牛的外形特征;在活动后,我进行了活动延伸,用不同的材料制作小蜗牛,如:卡纸,锻炼幼儿使用剪刀、胶水的能力,巩固幼儿对蜗牛的.认知。

  多种形式的小蜗牛

  1、看蜗牛,对蜗牛的初步认知。(晨间)

  在散步时,我们遇到了一只小蜗牛,我引导幼儿蹲下来观察,但是蜗牛太小了,不便于大家一起观察。于是我们把它暂时请*室,放在透明的罐子里养起来。回到教室后,我利用晨间谈话时间,把蜗牛放在投影仪下面给幼儿观察,看看蜗牛长什么样?看看蜗牛是怎么爬的?小朋友们都很喜欢蜗牛。有小朋友问,蜗牛喜欢吃什么?其实我也不知道,于是我们上网查蜗牛喜欢的食物,我把文字念给幼儿听。我觉得这样的谈话很自由、轻松,幼儿也在自然的观察和交流中学到了很多。

  2、画蜗牛,蜗牛的*面形象。(小组活动)

  本次活动目标2提到:会将蜗牛的*面形象用立体形象表现出来。因此,在教学活动前,我利用前一天的小组活动,引导幼儿画一画蜗牛,让幼儿感知蜗牛的*面形象,为明天的教学活动:橡皮泥做蜗牛打下基础。在绘画的过程中,小朋友把蜗牛的壳和触角都画得很好,但是有一些小朋友画不好蜗牛的身体,因此,我在教学活动:橡皮泥做蜗牛时直接把盘圆剩下的一段作为身体,便于幼儿操作。

  3、橡皮泥蜗牛,蜗牛的立体形象。(教学活动)

  经过观察蜗牛和画蜗牛,幼儿已经掌握了蜗牛的基本特征,在本次教学活动中,我着重利用多种材料:橡皮泥、火柴棒、手绘树叶等,锻炼幼儿搓长条、由内向外盘的技能,将蜗牛由*面转为立体,提升幼儿的经验。

  4、卡纸蜗牛,蜗牛的另一种立体形象。(下午游戏活动:班级区域)

  在活动延伸时,我问:“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材料来做蜗牛。”引导幼儿发散思维,有幼儿说用木头刻蜗牛,有幼儿说用扭扭棒做蜗牛,也有幼儿说用纸做蜗牛。我选取了方便幼儿操作的用卡纸做蜗牛,利用下午游戏时间(班级区域)在巧手坊开展卡纸做蜗牛活动,引导幼儿将细长的卡纸卷起来,用双面胶固定住,再用剪刀剪出蜗牛的触角,做出立体的纸蜗牛。活动中,个别幼儿不会用剪刀剪触角,幼儿的小肌肉发展局限,在以后的巧手坊活动中,教师可以根据小班幼儿的能力发展水*,投入适当的剪纸材料,锻炼幼儿的手部小肌肉。

《小蜗牛》教学反思3

  第一环节主要是加深幼儿对蜗牛的印象,激发他们的兴趣,为第二环节做铺垫。在第2小节处,让幼儿学学小蜗牛爬一爬,更是激发了幼儿的模仿欲。但在看似很顺的情况下,教师过多的扮演主导者的角色,在一定程度上剥夺了幼儿自由支配的权利,限制了幼儿自由想象的空间。

  第二环节是让幼儿通过观察不同颜色的蜗牛,在大胆想象、交流中,学说“小蜗牛吃了ⅹⅹ,变成了ⅹⅹ蜗牛。对于这一学说情况幼儿基本达成。在第1小节,幼儿学说此句时,出现了声音轻与不整齐两种情况,教师根据不同情况,做出了不同的处理,使幼儿学说时更容易,目的也更明确。活动也进行得相当顺利,可是在接下来的环节中,我们发现,原本轻松、有趣的过程,略显沉重。对于“小蜗牛吃了红色的草莓,变成了红色的蜗牛”一句,学说的相当吃力。而且终观整个环节,教师教的痕迹过于明显,以后该多多改善,让幼儿有一个更轻松的学*氛围。

  第三环节,运用ppt讲述故事,很好的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如果在ppt中,能对蜗牛的造型与变色做更好的处理,会更好。)

  第四环节:

  1、第1环节,让幼儿自己到小椅子下拿水果尝一尝,秩序有点乱。如果将水果展示在前面固定的一个地方,让幼儿自由选择,会更好,更能体现幼儿的自主意识。

  2、小班幼儿自控能力差,可在尝一尝、说一说环节,教师让幼儿拿着水果图片,听其他幼儿轮流讲,有点缺考虑。如果在ppt上播放水果图片,幼儿集体观看,“品尝”,学说,纪律问题会得到更好的解决。在集体观看和学说后,可以让幼儿自由交流,也可让幼儿跟后面的客人老师说一说。既可满足他们说的欲望,又能培养他们的胆量。

  3、第2环节的设计有健康教育的意识,让幼儿知道吃饱了,我们可以去散散步。

《小蜗牛》教学反思4

  《小蜗牛》是一篇童趣盎然的科普童话。课文通过小蜗牛与蜗牛妈妈的三次对话,向我们介绍了小树林里一年四季的变化,同时巧妙地告诉我们小蜗牛爬行速度很慢的特点。课文语言浅显,通俗易懂,很适合一年级小学生阅读。

  从学生的课堂表现来看,学生已经被这个小故事吸引,被妈妈的爱吸引,被小蜗牛的韧劲吸引。尽管小蜗牛一次次空手而归,但学生能感受到小蜗牛的快乐,能感受到蜗牛妈妈对小蜗牛的教育,能感受到四季的变化。

  《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应拓宽语文学*和运用的领域,并注重跨学科的学*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效率。”本节课我本着这一原则,在教学中把图画及角色朗读有效地融入到其中,使学生在美丽的图画和丰富的想象中学*知识,了解自然,让语文课堂变得丰富多彩,提高了学*效率。

  《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在低年级阅读教学中,应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口语训练,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所以,课堂上我非常重视词语的积累和语言的表达。抓住“碧绿碧绿”引导学生积累ABAB式的`词语,抓住“旁边”“已经”训练学生表达。通过让学生模仿课文对话练*自己眼中的四季,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运用对话。

  总之,教学中我力求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使学生成为学*的主人,使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提升。

《小蜗牛》教学反思5

  这堂课以孩子们喜爱的小蜗牛为切入点,引导孩子学*用画、剪等方法组合装饰,完成一只纸质小蜗牛手工作品。

  儿童的世界是游戏的世界、童话的世界。在这堂美术课中我始终让学生处于有趣味的感知活动中,随着趣味的增强,学生在教学环节的变化中主动探究,获得知识与快乐。为了能够突破重难点我在课前做了比较充分的准备,有针对性地制作了小蜗牛模型,分发到各小组,用来引导学生认真欣赏观察后分析小蜗牛是如何制作的。孩子们很快就能分析出基本的方法与步骤:画、卷、粘贴等,在教学中,学生的发言非常精彩。整堂课教授的20分钟内我让孩子置身于蜗牛的精美制作中,教学环节的设计对调动、激发低年段孩子的兴趣有着较大的作用。

  不得不说,每磨一次课都会出现一些问题,这次磨课中也出现了不少问题:首先,在讲授蜗牛外壳花纹时,要求过于精细,没有考虑制作时间。

  其次,教师用实物投影机演示制作外壳时,学生的注意力不大集中。如用摄影机拍摄后播放,效果会更好些。

  再次,在评价环节中,对部分学生作品的评价一带而过,不够详细具体。

  经过这次磨课,发现我的这堂课在情感教育上有一定的缺失,我只注意培养孩子的探索与研究自然的精神,却忽略了让孩子们向蜗牛身上坚持不气馁的良好品质学*。

  细节决定成败,这句好用来总结我的这次磨课最好不过了。在课堂上一环扣着一环,无论哪个环节或者小细节出现问题,都会产生蝴蝶效应。磨课虽然结束,但在我以后教学活动中,我希望保持磨课的态度去对待我的每一节常规课。关注课堂中的细节问题,从严对待每一堂课。像小蜗牛一样坚持不懈的努力朝自己目标前进。


小蜗牛教学反思 (菁华5篇)(扩展2)

——《小蜗牛》教学反思6篇

  小学生对动物有着天生的研究兴趣,但限于他们的观察水*,他们的认识往往是笼统的,片面的。《蜗牛》一课的教学中,我采用了“做中学”的学*方式,旨在引导学生按照科学家发现知识的过程来进行学*,让学生亲自参与对物体和自然现象的发现,让他们通过观察与实验接触现实,激发想象力,扩展思维,改善交往和语言能力。

  让学生们亲自动手捉蜗牛、画蜗牛、设计实验来了解蜗牛的生活*性,给蜗牛设计一个家,使他们通过观察、提问、设想、动手实验、表达、交流等探究活动,获得对小动物丰富的直接认识。并在活动中改善了交往和语言能力,体验到科学探究的过程、建构基础性的科学知识、获得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学生们在整个学*过程中,个个兴趣盎然,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做到会用文字和图画等方式观察记录蜗牛的行为特征,会用简单表格统计、整理蜗牛的食性等情况,活动过程中愿意与他人合作并交流想法。

  课后很多学生饲养的蜗牛都产下了卵,孵出了小蜗牛。他们在学*中都体验到照顾小蜗牛、观察它的生活和成长是十分有趣的事。

  同时,在教学中我注重了对学生的环境思想的教育,让学生体会到应保护好小动物,体会到小动物的乐趣。这样的教学方式改变了学生“学”的行为,使学生成为学*的主动者,也成为了互相学*的合作伙伴。

  《小蜗牛》是一篇童趣盎然的科普童话。课文通过小蜗牛与蜗牛妈妈的三次对话,向我们介绍了小树林里一年四季的变化,同时巧妙地告诉我们小蜗牛爬行速度很慢的特点。课文语言浅显,通俗易懂,很适合一年级小学生阅读。

  从学生的课堂表现来看,学生已经被这个小故事吸引,被妈妈的爱吸引,被小蜗牛的韧劲吸引。尽管小蜗牛一次次空手而归,但学生能感受到小蜗牛的快乐,能感受到蜗牛妈妈对小蜗牛的教育,能感受到四季的变化。

  《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应拓宽语文学*和运用的领域,并注重跨学科的学*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效率。”本节课我本着这一原则,在教学中把图画及角色朗读有效地融入到其中,使学生在美丽的图画和丰富的想象中学*知识,了解自然,让语文课堂变得丰富多彩,提高了学*效率。

  《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在低年级阅读教学中,应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口语训练,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所以,课堂上我非常重视词语的积累和语言的表达。抓住“碧绿碧绿”引导学生积累ABAB式的'词语,抓住“旁边”“已经”训练学生表达。通过让学生模仿课文对话练*自己眼中的四季,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运用对话。

  总之,教学中我力求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使学生成为学*的主人,使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提升。

  修改理由(修改活动准备和活动过程):

  1、在课前丰富幼儿对蜗牛的认知,利用散步、户外活动时间引导幼儿观察小蜗牛,并在区域活动时引导幼儿画一画蜗牛,为下面的制作蜗牛打下经验基础。

  2、正好活动前一天路遇一只小蜗牛,我们把它请*室进行观察,因此我将导入部分改为观察小蜗牛,引导幼儿初步认识蜗牛,知道蜗牛的外形特征;在活动后,我进行了活动延伸,用不同的材料制作小蜗牛,如:卡纸,锻炼幼儿使用剪刀、胶水的能力,巩固幼儿对蜗牛的认知。

  多种形式的小蜗牛

  1、看蜗牛,对蜗牛的初步认知。(晨间)

  在散步时,我们遇到了一只小蜗牛,我引导幼儿蹲下来观察,但是蜗牛太小了,不便于大家一起观察。于是我们把它暂时请*室,放在透明的罐子里养起来。回到教室后,我利用晨间谈话时间,把蜗牛放在投影仪下面给幼儿观察,看看蜗牛长什么样?看看蜗牛是怎么爬的?小朋友们都很喜欢蜗牛。有小朋友问,蜗牛喜欢吃什么?其实我也不知道,于是我们上网查蜗牛喜欢的食物,我把文字念给幼儿听。我觉得这样的谈话很自由、轻松,幼儿也在自然的观察和交流中学到了很多。

  2、画蜗牛,蜗牛的*面形象。(小组活动)

  本次活动目标2提到:会将蜗牛的*面形象用立体形象表现出来。因此,在教学活动前,我利用前一天的小组活动,引导幼儿画一画蜗牛,让幼儿感知蜗牛的*面形象,为明天的教学活动:橡皮泥做蜗牛打下基础。在绘画的过程中,小朋友把蜗牛的壳和触角都画得很好,但是有一些小朋友画不好蜗牛的身体,因此,我在教学活动:橡皮泥做蜗牛时直接把盘圆剩下的一段作为身体,便于幼儿操作。

  3、橡皮泥蜗牛,蜗牛的立体形象。(教学活动)

  经过观察蜗牛和画蜗牛,幼儿已经掌握了蜗牛的基本特征,在本次教学活动中,我着重利用多种材料:橡皮泥、火柴棒、手绘树叶等,锻炼幼儿搓长条、由内向外盘的技能,将蜗牛由*面转为立体,提升幼儿的经验。

  4、卡纸蜗牛,蜗牛的另一种立体形象。(下午游戏活动:班级区域)

  在活动延伸时,我问:“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材料来做蜗牛。”引导幼儿发散思维,有幼儿说用木头刻蜗牛,有幼儿说用扭扭棒做蜗牛,也有幼儿说用纸做蜗牛。我选取了方便幼儿操作的用卡纸做蜗牛,利用下午游戏时间(班级区域)在巧手坊开展卡纸做蜗牛活动,引导幼儿将细长的卡纸卷起来,用双面胶固定住,再用剪刀剪出蜗牛的触角,做出立体的纸蜗牛。活动中,个别幼儿不会用剪刀剪触角,幼儿的小肌肉发展局限,在以后的巧手坊活动中,教师可以根据小班幼儿的能力发展水*,投入适当的剪纸材料,锻炼幼儿的手部小肌肉。

  修改理由(修改活动准备和活动过程):

  1、在课前丰富幼儿对蜗牛的认知,利用散步、户外活动时间引导幼儿观察小蜗牛,并在区域活动时引导幼儿画一画蜗牛,为下面的制作蜗牛打下经验基础。

  2、正好活动前一天路遇一只小蜗牛,我们把它请*室进行观察,因此我将导入部分改为观察小蜗牛,引导幼儿初步认识蜗牛,知道蜗牛的外形特征;在活动后,我进行了活动延伸,用不同的材料制作小蜗牛,如:卡纸,锻炼幼儿使用剪刀、胶水的能力,巩固幼儿对蜗牛的认知。

  多种形式的小蜗牛:

  1、看蜗牛,对蜗牛的初步认知。(晨间)

  在散步时,我们遇到了一只小蜗牛,我引导幼儿蹲下来观察,但是蜗牛太小了,不便于大家一起观察。于是我们把它暂时请*室,放在透明的罐子里养起来。回到教室后,我利用晨间谈话时间,把蜗牛放在投影仪下面给幼儿观察,看看蜗牛长什么样?看看蜗牛是怎么爬的?小朋友们都很喜欢蜗牛。有小朋友问,蜗牛喜欢吃什么?其实我也不知道,于是我们上网查蜗牛喜欢的食物,我把文字念给幼儿听。我觉得这样的谈话很自由、轻松,幼儿也在自然的观察和交流中学到了很多。

  2、画蜗牛,蜗牛的*面形象。(小组活动)

  本次活动目标2提到:会将蜗牛的*面形象用立体形象表现出来。因此,在教学活动前,我利用前一天的小组活动,引导幼儿画一画蜗牛,让幼儿感知蜗牛的*面形象,为明天的教学活动:橡皮泥做蜗牛打下基础。在绘画的过程中,小朋友把蜗牛的壳和触角都画得很好,但是有一些小朋友画不好蜗牛的身体,因此,我在教学活动:橡皮泥做蜗牛时直接把盘圆剩下的一段作为身体,便于幼儿操作。

  3、橡皮泥蜗牛,蜗牛的立体形象。(教学活动)

  经过观察蜗牛和画蜗牛,幼儿已经掌握了蜗牛的基本特征,在本次教学活动中,我着重利用多种材料:橡皮泥、火柴棒、手绘树叶等,锻炼幼儿搓长条、由内向外盘的技能,将蜗牛由*面转为立体,提升幼儿的经验。

  4、卡纸蜗牛,蜗牛的另一种立体形象。(下午游戏活动:班级区域)

  在活动延伸时,我问:“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材料来做蜗牛。”引导幼儿发散思维,有幼儿说用木头刻蜗牛,有幼儿说用扭扭棒做蜗牛,也有幼儿说用纸做蜗牛。我选取了方便幼儿操作的用卡纸做蜗牛,利用下午游戏时间(班级区域)在巧手坊开展卡纸做蜗牛活动,引导幼儿将细长的卡纸卷起来,用双面胶固定住,再用剪刀剪出蜗牛的触角,做出立体的纸蜗牛。活动中,个别幼儿不会用剪刀剪触角,幼儿的小肌肉发展局限,在以后的巧手坊活动中,教师可以根据小班幼儿的能力发展水*,投入适当的剪纸材料,锻炼幼儿的手部小肌肉。

  活动目标

  1、能听口令变换队形,学*螺旋走。

  2、知道在行走中要关注同伴,保持合适的距离。

  3、在行走中队伍一定要齐,步伐要一致。

  4、提高动作的协调性与灵敏性。

  5、培养幼儿边玩边记录的学*技能,并能够用自己简短、流利的语言表达自己记录的意思。

  活动准备

  螺旋走的图示、节奏感较强的音乐。

  活动过程

  1、请幼儿仔细观察螺旋走的图示,说说图示想什么,讨论螺旋行的走法,了解螺旋形的路线。

  2、引导幼儿掌握螺旋走的要点,幼儿能够随音乐节奏练*螺旋走。

  3、注意个别指导,提醒幼儿注意走时要控制距离,排头幼儿要找准位置。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充分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让幼儿在宽松的氛围内自由探索,发挥了幼儿做为活动主体的作用。我以活动的引导者、合作者等不同的身份参与活动,增加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及情趣,同时在活动过程中我根据突发状况及时对活动进行调整,在不影响活动目标的前提下使其更加符合了幼儿的兴趣。

  本课坚持“教为主导,学为主体,思维训练为主线、动手操作为实践”的教学原则。在教学活动中把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结合起来,加强启发式、探究式、实践式、赏评式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努力培养学生思维、创新、操作、欣赏等各方面的能力。本课通过各种材料制作出来的蜗牛,吸引学生的视线、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操作、发挥学生运用各种制作方法的表现能力。以探究、实践的课堂模式,提高小学二年级学生的设计、操作水*。

  本课教材以孩子们喜爱、熟悉的小蜗牛为切入点,了解蜗牛的形态特点,抓住其外壳的螺旋形特点,利用细长纸条的卷折所形成的螺旋形状,模拟制作纸蜗牛的外壳。引导孩子学*用画、剪、拼、卷、黏和等方法,组合与装饰,完成一只小蜗牛的手工作品,隶属于“造型、表现”学*领域。为了在低年级孩子心中种下浅显的“设计”意识种子,教材增加了“添画、剪贴花边”这一活动,提示学生可在蜗牛外壳细长边上画、贴出重复排列的图形,让制作出来的蜗牛更具美感与童趣。同时也教育学生要学*蜗牛坚强、执着的精神。

  二年级的学生具有丰富又活跃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他们会用简单的描画与制作来表现自己所知道的东西。他们已经掌握了一些美术基础知识,具有学*和使用各种绘画、操作工具的能力,能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事物。对美术也有着浓厚的兴趣,但还缺乏观察能力和制作能力。但只要多动手制作,发挥创造性的思维可发制作出各种装饰的蜗牛。

  低年段小学生制作东西具有尝试性、随意性、象征性。学生在认识蜗牛和了解蜗牛的基本结构,自主的去探究制作蜗牛与螺旋形的外壳上的装饰。学生在学*过程中由浅入深,由单一到丰富,一步步系统的对蜗牛进行认知、研究和制作。

  本课教学通过以下环节引导学生对蜗牛进行认知探究制作。

  1、感知认识(通过多媒体欣赏蜗牛图片,出示手工蜗牛成品,对蜗牛的基本形态有初步的认识,了解蜗牛外壳的形状与作用。)

  2、探究发现(学生通过若干手工蜗牛成品的对比分析,探究归纳出蜗牛的制作方法。)

  3、了解制作(学生通过了解欣赏蜗牛外壳的设计装饰,绘画剪贴各种蜗牛外壳花纹与头身尾的剪画。)

  4、运用创新(学生通过尝试制作与设计装饰,创造出画、剪、卷、折、黏和等方法,组合与装饰,制作一只手工蜗牛作品。)


小蜗牛教学反思 (菁华5篇)(扩展3)

——《小蜗牛》教学设计6篇

  一、教学设计思路

  根据儿童歌曲《快乐的小蜗牛》为切入点,设想将艺术领域的绘画和歌唱等自然地进行融合,探索不同于单纯美术课和音乐课的新型艺术课教学方法,获得艺术课的教学实践经验。所以,本课学*目标确定为: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感受蜗牛的形象特点,并能创造性地描绘蜗牛;跟唱歌曲《快乐的小蜗牛》,体会欢快的节奏和旋律;体验艺术游戏过程中的成功感和愉悦感。针对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的教学环节和策略:

  1、猜谜语游戏导入课题。

  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学生喜爱猜谜语,喜欢动物。所以我将学生较熟悉的兔子和小鸟的形象编成谜语让学生猜,再引出蜗牛的谜语,便自然过渡到课题学*了。

  2、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与想象。

  通过出示多媒体课件,出现歌曲《快乐小蜗牛》精彩的动画和音乐,让学生边欣赏片中拟人化的蜗牛形象,边引导学生进入蜗牛形象的想象之中,并伴随欢快的节奏来轻声哼唱而展开联想,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

  3、情境对话让学生欣赏与判断。

  为了把避免绘画技能的简单枯燥传授,我设计将范画的出示用投影仪放出。并根据出现的蜗牛范画,教师扮演蜗牛角色来配音,与学生进行情境对话。学生在这种童话故事般的对话中,不知不觉地明白如何艺术表现蜗牛的形状,色彩,花纹等绘画技巧知识。

  4、音乐情境中的创造表现。

  学生在歌曲旋律《快乐的小蜗牛》的轻声伴奏下,自由自在地用画笔来描绘艺术化的蜗牛,学生完全可以边哼唱边画,甚至在手舞足蹈中去描绘。

  5、自主评价式的新颖展示。

  根据歌曲的意境,我用彩色纸制作了三个漂亮的“蜗牛小屋”分别取名:《自我创新》、《模样好看》、《颜色鲜艳》。让学生将自己的画放进自认为适当的小屋里,自己对自己的画作最初的自我评价。然后再由师生共同欣赏简评。

  6、表演唱。

  再次播放歌曲,师生一起大声学唱歌曲,并在有歌词“哟、哟”的地方,一起加以拍手节奏练*。然后,根据歌词意思自由想象加上各自的动作边舞蹈边演唱,结束课堂学*。

  二、教学中典型的情境:

  情境一:当教师播放歌曲《快乐的小蜗牛》时,学生看见屏幕上一个个造型奇妙可爱的小蜗牛动画,听到欢快悦耳的歌曲,很多学生都露出了愉快的的笑脸,很快地就进入到动画和歌曲所表现的艺术情境中了。有的学生情不自禁的说:那是蜗牛小弟弟,有的说:那个背包的小蜗牛最好看?有的说:那个蜗牛的屋子还在冒烟呢?有的说……

  看见学生兴奋而投入的表情,我就轻生地跟着旋律轻唱起来,学生也就很自然地跟着学唱起来。学生的声音逐渐由小到大,由不整齐到整齐,由轻声唱到边唱边摇头晃脑的投入的唱。学生情绪非常高涨,被艺术的氛围所感染,艺术活动的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情境二:当教师用投影仪放出蜗牛的范画时,我用“小蜗牛的话”和学生进行情境对话。我说:“你们好,我是蜗牛姐姐,看看我的房子是什么形状啊?”一个学生说:“是圆形的,象一朵漂亮的花。”另一个学生又说:“象个美丽的太阳。”我说:“你们说的真好!”。接着我又出示一幅范画说:“我是蜗牛小弟弟,每天背着书包上学去,你们看!我有什么样的花纹和颜色呀?”一个学生说:“他的花纹象水波浪,颜色嘛——有红、白、黑、黄、绿”我赞扬地说:“你说的真棒!别忘了给你画的蜗牛用上更多的花纹和颜色啊!”。

  这一次出示的范画蜗牛是没有壳的,我刚拿出来,有很多学生都说:“啊?怎么没有屋子呢?怎么没有壳啊?”,这是我不慌不忙地说:“我是可怜的蜗牛小玲玲,粗心大意的王老师竟忘了给我画上小房子,害得我没有家了,呜!呜。”边说边做出哭的表情。有的学生着急地说:“快给她画上房子。”我又说:“你想给她画个什么样的房子呢?一个女同学很认真地说:“我要给她画个象蘑菇一样的房子”。一个男同学说:“我要给她画一个象树一样的房子”。就这样,师生不知不觉地在这种童话般的情境对话中,既欣赏了美丽的范画又展开了判断和创造想象的思维训练。使学对艺术学*充满浓厚的兴趣。

  情境三:当我将纸制的三个“蜗牛小屋”挂在黑板上,请学生将自己的画放进自己认为合适的“小屋”里时。学生兴奋地看着这三个新颖漂亮的小屋,仔细看着自己的画,心里好象在想:我的画该放进“自我创新”还是“模样好看”或“颜色鲜艳”的小屋呢?有的学生兴奋地跑上前,满意地放进了“小屋”;有的学生拿着画上前去,站在“小屋”前犹豫一阵后,小心翼翼地把画放进“小屋”;有的学生把画放进“小屋”后,犹豫片刻又拿出来放进另一个“小屋”。看着学生们仔细而天真的表现,我心里为这个特别的教学设计而感到兴奋不已。

  三、教学自我评价和反思

  本课努力地探索小学低年级艺术课的教学实践,将美术中的绘画和音乐中的歌曲教学融入到美术课教学中,并通过可爱的动画、动听的歌曲,巧妙的对话来创设一个童话般的蜗牛世界情境,使学生始终在一种轻松愉快的艺术氛围中学*;始终围绕《快乐小蜗牛》的歌曲来进行艺术的感受、体验和创造。

  充分体现了教师较灵活而精心的教学设计和引导启发,同时又体现了学生是整个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较成功地描绘出了各自想象创造的.小蜗牛形象,并能基本跟唱《快乐小蜗牛》的歌曲,学生学的主动,学生开心,学有所思,学有所得。得到了艺术课教学的点滴经验和成果。我们都知道:教学实践的最大意义就在于进行反思,只有进行认真的反思才会有教学的改进。

  我认为本课教学后,有几个值得反思和重视的问题:

  1、本课教学虽然在教学设计上有较大的突破,但还感觉没有摆脱传统美术课和音乐课的束缚,在歌曲学*与绘画学*的融合和过渡上还显生硬、不自然。

  2、教师出示的范画过多,对学生的创造思维有一定的局限影响,没能更充分的调动学生的想象创造力。

  3、作为一名长期从事美术教学的教师,在对歌曲的教学处理上,感到“力不从心”。感到自身缺乏较好的音乐素养和教学积累。使学生的歌曲表演唱练*效果不太理想,远未达到预想的艺术表演唱的效果。

一、作品赏析

   这是一篇轻松幽默的小故事。读这篇故事,你一定会情不自禁地放慢了速度,因为故事中弥漫着一股*静、悠闲的气氛。而故事中对四季不同景色的描述,更为故事增添了美丽的色彩。这样精致的小故事适合各个年龄阶段的孩子们欣赏。

  二、活动目标

  1.让学生欣赏故事,感受故事中善意夸张的手法和含蓄幽默的风格。

  2.学*故事中描述四季特征的语言,并能模仿迁移。

  三、活动准备

  1.学生作画用的纸和笔。

  2.教材

  四、活动过程

  1.教师与学生一同讨论蜗牛的特点,增进学生对蜗牛动作慢这一特征的了解,然后引出故事。

  2.教师讲述故事,注意语调*缓,不宜太快。然后提问:

  你喜欢这个故事吗?为什么?教师帮助学生分析和感受故事的风格。

  3.教师再次讲述故事,学生边看书边听。

  讲述之前提出问题:故事里的小蜗牛去树林的时候是什么时候出发的?又是什么时候回来的?这时候树林里的景色发生了一些什么样的变化?

  4.教师引导学生复述故事中描述各个不同季节景色的语言。

  5.进一步迁移语言经验。

  我们这儿四季的景色和故事中小树林的景色一样吗?我们这儿的四季是什么样的.?引导学生讨论发言,肯定那些语言运用富有新意而又描述准确的句子。

  6.学生作画。

  鼓励学生将自己认为最美的景色画下来,用美好的语言描述它。

  设计说明

  《小蜗牛》是一篇童趣盎然的科普童话。课文通过小蜗牛与蜗牛妈妈的三次对话,向我们介绍了小树林里一年四季的变化,同时巧妙地告诉我们小蜗牛爬行速度很慢的特点。课文语言浅显,通俗易懂,很适合一年级小学生阅读。故事配以连环画的形式呈现,目的是让学生借助图画或其他手段自主识字、自主阅读。所以本节课教学设计主要是通过指导学生观察图画、分角色朗读及小组互助等方法,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和阅读,在反复地观察、朗读、识记、想象等语言活动中提高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

  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歌曲《蜗牛与黄鹂鸟》MV;制作蜗牛图片、生字词卡片和小蜗牛和蜗牛妈妈头饰;查找资料了解四季特点,搜集描写四季的古诗词。(教师)

  2.预*课文,拼读生字,自主朗读课文;了解四季的特点。(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歌曲导入,激发兴趣

  1.播放歌曲《蜗牛和黄鹂鸟》MV,请同学们听一听这首歌唱的是哪两种小动物。你们见过蜗牛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一篇关于小蜗牛的故事。(板书:小蜗牛)

  2.学生齐读课文题目。(出示蜗牛图片)师生简介。

  3.学写“牛”字。

  强调书写时要注意第一横短,第二横长,竖写在竖中线上。

  4.这篇课文讲的是小蜗牛的什么事呢?让我们一起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

  设计意图:低年级学生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用歌曲和图片导入新课,形象直观,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以“故事讲的是小蜗牛的什么事呢”为引子,激发起学生的学*欲望。随课文题目识记、学写“牛”字,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对所学的汉字进行理解和记忆,适度分散了学生识字的难度。

  二、整体感知,扫清障碍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注意字音和停顿。

  2.学生自由读课文,同桌间互助认读生字。

  3.检查识字情况。

  课件出示带拼音词语:

  zhù zài hái zi wán quán biàn huí fā yá

  住 在 孩 子 完 全 变 回 发 芽

  hǎo jiǔ wō niú wán bɑ pá yɑ pá

  好 久 蜗 牛 玩 吧 爬 呀 爬

  指名开火车认读,师生正音,注意下列生字的发音:“子”是*舌音,在“孩子”一词中读轻声;“住、树”是翘舌音;“吧、呀”是轻声。有错及时纠正。

  4.学*新部首“”。

  5.整体感知,学写生字。

  导学:生字我们都认识了,再读课文,你能把它读好吗?请大家再一次自由地大声朗读课文,争取把字音读得更准确,句子读得更通顺,同时标出课文的自然段。

  (1)学生大声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

  (2)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师生以“五不”要求(不错读、不添读、不漏读、不回读、不破读。)评议学生朗读情况。

  (3)想一想,这篇课文是通过什么形式来向我们讲述这个小故事的?

  (4)学写“对”字。

  ①观察“对”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②教师范写,强调“又”变成部首时第二笔是点,不是捺,右边的“寸”要比“”低一点,最后一笔点写在田字格的十字交叉点上。

  ③学生动笔写一写。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喜欢学*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本课的生字新词比较多,而且,课文没有拼音,这对于学生学*来说有一定的困难。所以,从范读开始,教师就提出注意字音的要求,并在下面的自由读中安排同桌互相帮助,使学生能自主识字,并学会向他人请教。


小蜗牛教学反思 (菁华5篇)(扩展4)

——《小蜗牛》教学设计 (菁华5篇)

  一、教学设计思路

  根据儿童歌曲《快乐的小蜗牛》为切入点,设想将艺术领域的绘画和歌唱等自然地进行融合,探索不同于单纯美术课和音乐课的新型艺术课教学方法,获得艺术课的教学实践经验。所以,本课学*目标确定为: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感受蜗牛的形象特点,并能创造性地描绘蜗牛;跟唱歌曲《快乐的小蜗牛》,体会欢快的节奏和旋律;体验艺术游戏过程中的成功感和愉悦感。针对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的教学环节和策略:

  1、猜谜语游戏导入课题。

  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学生喜爱猜谜语,喜欢动物。所以我将学生较熟悉的兔子和小鸟的形象编成谜语让学生猜,再引出蜗牛的谜语,便自然过渡到课题学*了。

  2、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与想象。

  通过出示多媒体课件,出现歌曲《快乐小蜗牛》精彩的动画和音乐,让学生边欣赏片中拟人化的蜗牛形象,边引导学生进入蜗牛形象的想象之中,并伴随欢快的节奏来轻声哼唱而展开联想,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

  3、情境对话让学生欣赏与判断。

  为了把避免绘画技能的简单枯燥传授,我设计将范画的出示用投影仪放出。并根据出现的蜗牛范画,教师扮演蜗牛角色来配音,与学生进行情境对话。学生在这种童话故事般的对话中,不知不觉地明白如何艺术表现蜗牛的形状,色彩,花纹等绘画技巧知识。

  4、音乐情境中的创造表现。

  学生在歌曲旋律《快乐的小蜗牛》的轻声伴奏下,自由自在地用画笔来描绘艺术化的蜗牛,学生完全可以边哼唱边画,甚至在手舞足蹈中去描绘。

  5、自主评价式的新颖展示。

  根据歌曲的意境,我用彩色纸制作了三个漂亮的“蜗牛小屋”分别取名:《自我创新》、《模样好看》、《颜色鲜艳》。让学生将自己的画放进自认为适当的小屋里,自己对自己的画作最初的自我评价。然后再由师生共同欣赏简评。

  6、表演唱。

  再次播放歌曲,师生一起大声学唱歌曲,并在有歌词“哟、哟”的地方,一起加以拍手节奏练*。然后,根据歌词意思自由想象加上各自的动作边舞蹈边演唱,结束课堂学*。

  二、教学中典型的情境:

  情境一:当教师播放歌曲《快乐的小蜗牛》时,学生看见屏幕上一个个造型奇妙可爱的小蜗牛动画,听到欢快悦耳的歌曲,很多学生都露出了愉快的的笑脸,很快地就进入到动画和歌曲所表现的艺术情境中了。有的学生情不自禁的说:那是蜗牛小弟弟,有的说:那个背包的小蜗牛最好看?有的说:那个蜗牛的屋子还在冒烟呢?有的说……

  看见学生兴奋而投入的表情,我就轻生地跟着旋律轻唱起来,学生也就很自然地跟着学唱起来。学生的声音逐渐由小到大,由不整齐到整齐,由轻声唱到边唱边摇头晃脑的投入的唱。学生情绪非常高涨,被艺术的氛围所感染,艺术活动的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情境二:当教师用投影仪放出蜗牛的范画时,我用“小蜗牛的话”和学生进行情境对话。我说:“你们好,我是蜗牛姐姐,看看我的房子是什么形状啊?”一个学生说:“是圆形的,象一朵漂亮的花。”另一个学生又说:“象个美丽的太阳。”我说:“你们说的真好!”。接着我又出示一幅范画说:“我是蜗牛小弟弟,每天背着书包上学去,你们看!我有什么样的花纹和颜色呀?”一个学生说:“他的花纹象水波浪,颜色嘛——有红、白、黑、黄、绿”我赞扬地说:“你说的真棒!别忘了给你画的蜗牛用上更多的花纹和颜色啊!”。这一次出示的范画蜗牛是没有壳的,我刚拿出来,有很多学生都说:“啊?怎么没有屋子呢?怎么没有壳啊?”,这是我不慌不忙地说:“我是可怜的蜗牛小玲玲,粗心大意的王老师竟忘了给我画上小房子,害得我没有家了,呜!呜。”边说边做出哭的表情。有的'学生着急地说:“快给她画上房子。”我又说:“你想给她画个什么样的房子呢?一个女同学很认真地说:“我要给她画个象蘑菇一样的房子”。一个男同学说:“我要给她画一个象树一样的房子”。就这样,师生不知不觉地在这种童话般的情境对话中,既欣赏了美丽的范画又展开了判断和创造想象的思维训练。使学对艺术学*充满浓厚的兴趣。

  情境三:当我将纸制的三个

  “蜗牛小屋”挂在黑板上,请学生将自己的画放进自己认为合适的“小屋”里时。学生兴奋地看着这三个新颖漂亮的小屋,仔细看着自己的画,心里好象在想:我的画该放进“自我创新”还是“模样好看”或“颜色鲜艳”的小屋呢?有的学生兴奋地跑上前,满意地放进了“小屋”;有的学生拿着画上前去,站在“小屋”前犹豫一阵后,小心翼翼地把画放进“小屋”;有的学生把画放进“小屋”后,犹豫片刻又拿出来放进另一个“小屋”。看着学生们仔细而天真的表现,我心里为这个特别的教学设计而感到兴奋不已。

  三、教学自我评价和反思

  本课努力地探索小学低年级艺术课的教学实践,将美术中的绘画和音乐中的歌曲教学融入到美术课教学中,并通过可爱的动画、动听的歌曲,巧妙的对话来创设一个童话般的蜗牛世界情境,使学生始终在一种轻松愉快的艺术氛围中学*;始终围绕《快乐小蜗牛》的歌曲来进行艺术的感受、体验和创造。充分体现了教师较灵活而精心的教学设计和引导启发,同时又体现了学生是整个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较成功地描绘出了各自想象创造的小蜗牛形象,并能基本跟唱《快乐小蜗牛》的歌曲,学生学的主动,学生开心,学有所思,学有所得。得到了艺术课教学的点滴经验和成果。

  我们都知道:教学实践的最大意义就在于进行反思,只有进行认真的反思才会有教学的改进。

  我认为本课教学后,有几个值得反思和重视的问题:

  1、本课教学虽然在教学设计上有较大的突破,但还感觉没有摆脱传统美术课和音乐课的束缚,在歌曲学*与绘画学*的融合和过渡上还显生硬、不自然。

  2、教师出示的范画过多,对学生的创造思维有一定的局限影响,没能更充分的调动学生的想象创造力。

  3、作为一名长期从事美术教学的教师,在对歌曲的教学处理上,感到“力不从心”。感到自身缺乏较好的音乐素养和教学积累。使学生的歌曲表演唱练*效果不太理想,远未达到预想的艺术表演唱的效果。

  【教学目标】

  1.认识“住、孩”等12个生字和王字旁1个偏旁;会写“对、妈”等4个字。

  2.借助图画、生活经验,读懂课文,了解一年四季的'不同特点。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初步尝试借助图画、生活经验,读懂课文。

  教学难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策略】

  这篇课文中配有四幅色彩艳丽、季节特点鲜明的插图,旨在培养学生看图学文、自主识字、独立阅读的能力。通过指导学生观察图画、借助生活经验以及分角色朗读等方法,引导学生识字和阅读,在反复观察、朗读、识记、想象等语言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书写生字时,可通过教师的范写、学生的书空,引导学生观察生字特点以及掌握书写规律。

  【教学过程】

  (一)谜语引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个谜语。

  没有脚,没有手,背上房子到处走,

  有谁把它碰一碰,赶紧躲进房里头。

  2.这是可爱的小蜗牛。你们见过蜗牛吗?你们对蜗牛有哪些了解?学生回答后,课件出示蜗牛的图片。

  3.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一个关于小蜗牛的故事。请大家齐读课题。

  4.这篇课文讲的是小蜗牛的什么故事呢?让我们一起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低年级的语文教学力求做到入情入境,牢牢抓住学生的年龄特点调动其学*积极性。所以在导入新课时,通过谜语引入、结合生活体验走*蜗牛,调动起学生的学*兴趣;同时以“课文讲的是小蜗牛的什么故事呢”为引子,激发起学生的学*欲望。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自己读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认识的字,如果有拼音,可以读读拼音;如果没有拼音,可以看看课文中的图画能不能帮助你。

  2.生自读课文。

  3.同桌合作读课文,如果他都读对了,你就夸夸他;如果他读错了,你就帮帮他。

  4.读了两遍课文,你们能把课文读正确吗?考考你们吧。

  5.认读句子和生字词语。

  (1)认读句子。

  课件出示:

  小蜗牛爬呀,爬呀,好久才爬回来。

  “孩子,到小树林里去玩吧,小树发芽了。”

  “妈妈,草莓没有了,地上长着蘑菇,树叶全变黄了。”

  自己先小声读读这些句子,有读不准的字,就借助拼音来读准它。

  指名读一读,注意语气词“呀”“吧”要读轻声。

  (2)看图认读词语。(图画贴在黑板上)

  蜗牛、发芽、草莓、蘑菇。

  看看图画,读一读这些词语。

  带下划线的字,你认识了吗?发现了什么?

  解释:蜗牛的“蜗”有虫字旁,说明这个字与昆虫有关;“芽”“莓”“蘑菇”这些字里面都有草字头,说明这些字都与植物有关。

  (3)学*生字。

  课件出示:

  住、孩、全、变、回、发、芽、久、吧、爬、呀、玩。

  自己读一读,同桌互读,开火车读。(带着拼音读、去掉拼音读)

  (4)学*新偏旁:王字旁。

  黑板上出示“王”字和“玩”字,引导学生发现二者的不同。

  你们还认识哪些带有王字旁的字?猜猜带有王字旁的字可能与什么有关?

  设计意图:读课文时,要充分发挥拼音的作用,引导学生读准字音,遇到不认识的字,要借助图画大胆猜测。同时安排了互动交流如同桌读、开火车读、指名读等环节,让学生读准字音,读通语句。在此基础上,渗透汉字部首表义的特点,学*了新偏旁王字旁后做适当的拓展识字。

  (三)细读课文,朗读指导

  1.生字学完了,我们再来读一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找,找找课文中出现了几次蜗牛妈妈和小蜗牛的对话?它们说了什么呢?找到了就读读吧。

  2.我们请三组同桌来分角色朗读蜗牛妈妈和小蜗牛的三次对话,请你听一听他们读得是否正确。

  3.春天到了,蜗牛妈妈对小蜗牛说:“孩子,到小树林里去玩吧,小树发芽了。”

  小蜗牛慢慢地向小树林爬去,它看到了什么呢?对妈妈说了什么呢?

  4.课件出示:

  它说:“妈妈,小树长满了叶子,碧绿碧绿的,地上还长着许多草莓呢。”

  它说:“妈妈,草莓没有了,地上长着蘑菇,树叶全变黄了。”

  它说:“妈妈,蘑菇没有了,地上盖着雪,树叶全掉了。”

  (1)把句子读正确、通顺。

  (2)小蜗牛看到树林里的小树有什么变化吗?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贴小树长绿叶、树叶变黄、树叶全掉的图画。

  (3)认读词语“碧绿碧绿”,在文中是形容什么的?齐读:碧绿碧绿的叶子。为什么用“碧绿碧绿的”,而不用“碧绿的”?

  说一说:碧绿碧绿的( )

  当树叶全变黄了的时候,我们可以说(金黄金黄)的树叶。

  图上还有什么?你能用( )的( )来说一说吗?

  (4)小蜗牛还看到了什么?

  (5)多么可爱的小蜗牛啊!自己读一读小蜗牛的话,然后一起读读。

  设计意图“过朗读学*小蜗牛的话,并且借助书中图画,学生很容易地知道了小树的变化是随着四季的变化而变化的。通过比较加强对词语的理解,促进语言的积累,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5.当小蜗牛把它看到的告诉蜗牛妈妈时,妈妈说了什么呢?

  课件出示:

  蜗牛妈妈说:“哦,已经是夏天了!快去摘几颗草莓回来。”

  蜗牛妈妈说:“哦,已经是秋天了!快去采几个蘑菇回来。”

  蜗牛妈妈说:“哦,已经是冬天了!你就待在家里过冬吧。”

  (1)谁来读读蜗牛妈妈说的话?指名读。

  (2)听了蜗牛妈妈说的话,你知道了什么?(小蜗牛经历了夏天、秋天和冬天)

  (3)小蜗牛爬呀,爬呀,在它爬行的过程中,四季悄悄走过。请你联系生活经验,说说四季里大自然还有哪些变化?想一想,说一说吧。

  课件出示:

  春天到了,_____了。夏天到了,_____了。

  秋天到了,_____了。冬天到了,_____了。

  (4)课文读到这里,你有什么问题吗?(预设:小蜗牛为什么总是错过妈妈所说的季节,看到的是下一个季节的景色呢?)借机介绍蜗牛爬行速度慢的特点,并且指导读好“小蜗牛爬呀,爬呀,好久才爬回来。”这句话。

  (5)指导朗读蜗牛妈妈说的话。指名读,评价后再读。

  6.同桌分角色朗读小蜗牛和蜗牛妈妈的对话。

  7.全班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这个环节让学生联系生活经验,展开联想说说四季里大自然的变化,引导学生养成乐于观察的好*惯,相机进行语言训练。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读出不同的语气,帮助学生理解蜗牛妈妈对小蜗牛的疼爱及小蜗牛的天真烂漫。做到以读促讲、以读代讲,在朗读中加深理解。

  (四)巩固识字,指导书写

  1.巩固识字。

  (1)认读词语卡片。

  (2)认读生字卡片。

  2.指导书写“对”“妈”。

  (1)指导书写左右结构的字:“对”“妈”。

  强调:这两个字的左边有变形,作为偏旁要写得瘦一些,为右边让位置。

  对:左边的“又”捺变点,右边的“寸”横变短。

  妈:女字旁的第三笔是提,往右上略斜。

  (2)师示范书写,学生书空笔顺。

  (3)学生练写。

  学生先按笔顺描一描,再写一个。学生互评后再写字。

  3.指导书写“全”“回”。

  (1)师板书“全”,指导“人”字头要盖住下面的“王”字。

  (2)师板书“回”,指导竖画都要稍稍往里斜,四横、四竖的间距要均匀。

  (3)学生练写。

  (4)展示评价后再书写。

  设计意图:字教学是一个指导学生主动学*、观察发现、认真实践的过程。观察时要引导学生整体观察字形,把相同结构的生字“对”“妈”放在一起指导,是让学生发现书写的规律,掌握规律去写字会事半功倍。

  (五)课后延伸

  1.学*了这篇课文,你知道了什么?可以参照板书说一说。

  2.把这个有意思的小故事回家后讲给爸爸妈妈听吧。

  设计意图:过给爸爸妈妈讲故事,鼓励学生将课堂所学在课外进行复*、巩固,锻炼口语复述的能力,让家长了解学生在课堂所学,为亲子阅读做日常铺垫。

  设计说明

  《小蜗牛》是一篇童趣盎然的科普童话。课文通过小蜗牛与蜗牛妈妈的三次对话,向我们介绍了小树林里一年四季的变化,同时巧妙地告诉我们小蜗牛爬行速度很慢的特点。课文语言浅显,通俗易懂,很适合一年级小学生阅读。故事配以连环画的形式呈现,目的是让学生借助图画或其他手段自主识字、自主阅读。所以本节课教学设计主要是通过指导学生观察图画、分角色朗读及小组互助等方法,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和阅读,在反复地观察、朗读、识记、想象等语言活动中提高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

  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歌曲《蜗牛与黄鹂鸟》MV;制作蜗牛图片、生字词卡片和小蜗牛和蜗牛妈妈头饰;查找资料了解四季特点,搜集描写四季的古诗词。(教师)

  2.预*课文,拼读生字,自主朗读课文;了解四季的特点。(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歌曲导入,激发兴趣

  1.播放歌曲《蜗牛和黄鹂鸟》MV,请同学们听一听这首歌唱的是哪两种小动物。你们见过蜗牛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一篇关于小蜗牛的故事。(板书:小蜗牛)

  2.学生齐读课文题目。(出示蜗牛图片)师生简介。

  3.学写“牛”字。

  强调书写时要注意第一横短,第二横长,竖写在竖中线上。

  4.这篇课文讲的是小蜗牛的什么事呢?让我们一起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

  设计意图:低年级学生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用歌曲和图片导入新课,形象直观,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以“故事讲的是小蜗牛的什么事呢”为引子,激发起学生的学*欲望。随课文题目识记、学写“牛”字,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对所学的汉字进行理解和记忆,适度分散了学生识字的难度。

  二、整体感知,扫清障碍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注意字音和停顿。

  2.学生自由读课文,同桌间互助认读生字。

  3.检查识字情况。

  课件出示带拼音词语:

  zhù zài hái zi wán quán biàn huí fā yá

  住 在 孩 子 完 全 变 回 发 芽

  hǎo jiǔ wō niú wán bɑ pá yɑ pá

  好 久 蜗 牛 玩 吧 爬 呀 爬


小蜗牛教学反思 (菁华5篇)(扩展5)

——小蜗牛教案 (菁华5篇)

  一、活动名称:美术:小蜗牛找朋友(小班)

  二、活动目标:学*绘画小蜗牛

  三、活动准备:春天的大背景图一张,水彩笔、油画棒、黑板、粉笔。

  四、活动过程:

  (一)、出示大背景图,老师讲述画面内容。

  师:春天来了,红红的太阳照着大地,温暖的春风轻轻地吹着,小燕子自由自在地飞着,地上的`小草变绿了,五颜六色的花都开了。

  (二)、老师在大背景图上范画(边讲故事边画)

  师:睡了一冬的小蜗牛也想出来欣赏春天的美丽景色,它从自己的房子里先伸出圆圆的小脑袋,东瞧瞧西看看,然后将身体慢悠悠地爬出来,它坐在那,张着小嘴,一边呼吸新鲜空气,一边欣赏春天美丽的景色。小蜗牛觉得一个人太孤单了,它想:要是能跟我的好朋友在一起,那该多好啊!我的好朋友在哪呢?小朋友,你们愿意帮我找到我的好朋友吗?

  (三)了解蜗牛的外形特征

  师:小蜗牛的朋友长得什么样呢?它和小蜗牛长得差不多,咱们来看看小蜗牛长得什么样?师:它身上背着重重的房子,圆圆的头,一对短触角,一对长触角,一张小嘴,还有弯弯的身体。

  提问:小蜗牛的眼睛长在哪里?身体是什么样子的?象什么?(幼儿回答,老师可出示实物,如没有实物,老师在黑板上范画)

  (四)幼儿在大背景图上绘画,老师巡回指导。

  师:小蜗牛都等急了,咱们快来用画笔把它的朋友找出来,这样它们就能高高兴兴地在一起玩了。

  (五)结束:小蜗牛看见这么多的好朋友,心里特别的高兴,来,咱们和小蜗牛一起玩一个“找朋友”的游戏(听音乐,做游戏)

  活动目标:

  让幼儿学*用毛线拖画各种颜色的线条,体会拖画的乐趣。

  活动准备:

  3. 创意绘本,毛线人手一份。

  4. 颜料(红、黄、蓝、绿、黑、紫等)每组幼儿一份。

  活动过程:

  1.提问:小朋友们,周末的时候,爸爸妈妈常带你们出去玩吗?是不是去过很多地方呀?都去过哪些好玩的地方呀?

  2.打开书的第25页,请幼儿观察,说说上面有什么。教师提示:小蜗牛也跟大家一样,在没事的时候喜欢东逛逛、西瞧瞧。他也去了很多好玩的地方,走过了许许多多的路。大家跟我一起将毛线染上自己喜欢的颜色,在小蜗牛身后进行拖画,表示他走过的路,好吗?

  3.教师示范毛线染色方法和拖画方法,并念歌谣:

  毛线长又长,我来染一染。

  拖在白纸上,色彩好漂亮。

  4.幼儿作画,教师鼓励幼儿大胆染色和拖画。

  5.将幼儿的全部作品展示出来,让幼儿自由地欣赏和评价。

  活动延伸:

  将染上颜色的毛线两头拽住,可以在纸上印出直线,小朋友们可以试着用不同颜色的毛线,印出不同颜色的直线,并用这些直线组成不同颜色的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图形。看看谁做得最整齐。

  活动目标:

  1、学*儿歌《不要吵醒小蜗牛》,初步感知哄蜗牛睡觉时安静、恬美的氛围。

  2、用轻柔的声音与雷公公对话,哄小蜗牛睡觉。

  3、注意与同伴协调一致的朗诵儿歌,体验关爱小蜗牛的情感。

  活动准备:

  1、声音:雷声

  2、图片:一张大蜗牛图片,若干张小蜗牛图片。

  3、《摇篮曲》的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一、幼儿初步感知哄小蜗牛睡觉时安静、恬美的氛围。

  教师怀抱“小蜗牛”,导入话题

  教师:我们的小蜗牛在外面玩了一天该睡觉了。

  接着表演唱《摇篮曲》哄其入睡。

  二、幼儿学*儿歌《不要吵醒小蜗牛》。

  1、幼儿产生请求雷公公不要吵醒小蜗牛的愿望,引出活动名称。

  教师放录音,提问:“是什么声音呀?

  是雷公公在打呼噜呀!都要把我的小蜗牛吵醒了,我们一起来请求雷公公轻点打呼噜,好吗?

  2、幼儿初步感知儿歌内容。

  教师用请求的语调示范朗诵儿歌,

  然后再对幼儿说:“雷公公听到我们的声音了它不再打葫呼噜了,我们再把小蜗牛哄睡着。”

  最后,与幼儿一起继续哼唱《摇篮曲》哄小蜗牛睡觉。

  3、.幼儿跟诵儿歌。

  教师继续放录音,雷声继续,教师号召全体小朋友跟诵儿歌。

  “雷公公呼噜打的太响了,没听见,我们再一起求求它吧!”

  4、幼儿集体朗诵儿歌。

  再次引导幼儿哼唱《摇篮曲》,突然雷声又响起。幼儿自然迁移。

  集体朗诵儿歌,注意声音要保持一致。

  5、幼儿有表情的朗诵儿歌。

  教师提问,启发幼儿进一步探索用轻柔的声音朗诵儿歌与雷公公对话。

  “雷公公怎么又打呼噜啦!想想看,我们应该怎么样请求它,雷公公会听得舒服,又不会吵醒小蜗牛。

  三、幼儿人手一只“小蜗牛”,唱《摇篮曲》,哄其入睡。

  教师:这次,雷公公真的听见小朋友的话啦!它不打呼噜了,还和我们一起哄小蜗牛睡觉呢!

  四、听音乐《摇篮曲》

  教师启发幼儿,轻轻将小蜗牛送到小床上,让小蜗牛安静地睡觉,再提醒幼儿轻轻地、有序的离开教室。

  附儿歌:

  《不要吵醒小蜗牛》


小蜗牛教学反思 (菁华5篇)(扩展6)

——小蜗牛教学设计 (菁华3篇)

  一、教学设计思路

  根据儿童歌曲《快乐的小蜗牛》为切入点,设想将艺术领域的绘画和歌唱等自然地进行融合,探索不同于单纯美术课和音乐课的新型艺术课教学方法,获得艺术课的教学实践经验。所以,本课学*目标确定为: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感受蜗牛的形象特点,并能创造性地描绘蜗牛;跟唱歌曲《快乐的小蜗牛》,体会欢快的节奏和旋律;体验艺术游戏过程中的成功感和愉悦感。针对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的教学环节和策略:

  1、猜谜语游戏导入课题。

  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学生喜爱猜谜语,喜欢动物。所以我将学生较熟悉的兔子和小鸟的形象编成谜语让学生猜,再引出蜗牛的谜语,便自然过渡到课题学*了。

  2、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与想象。

  通过出示多媒体课件,出现歌曲《快乐小蜗牛》精彩的动画和音乐,让学生边欣赏片中拟人化的蜗牛形象,边引导学生进入蜗牛形象的想象之中,并伴随欢快的节奏来轻声哼唱而展开联想,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

  3、情境对话让学生欣赏与判断。

  为了把避免绘画技能的简单枯燥传授,我设计将范画的出示用投影仪放出。并根据出现的蜗牛范画,教师扮演蜗牛角色来配音,与学生进行情境对话。学生在这种童话故事般的对话中,不知不觉地明白如何艺术表现蜗牛的形状,色彩,花纹等绘画技巧知识。

  4、音乐情境中的创造表现。

  学生在歌曲旋律《快乐的小蜗牛》的轻声伴奏下,自由自在地用画笔来描绘艺术化的蜗牛,学生完全可以边哼唱边画,甚至在手舞足蹈中去描绘。

  5、自主评价式的新颖展示。

  根据歌曲的意境,我用彩色纸制作了三个漂亮的“蜗牛小屋”分别取名:《自我创新》、《模样好看》、《颜色鲜艳》。让学生将自己的画放进自认为适当的小屋里,自己对自己的画作最初的自我评价。然后再由师生共同欣赏简评。

  6、表演唱。

  再次播放歌曲,师生一起大声学唱歌曲,并在有歌词“哟、哟”的地方,一起加以拍手节奏练*。然后,根据歌词意思自由想象加上各自的动作边舞蹈边演唱,结束课堂学*。

  二、教学中典型的情境:

  情境一:当教师播放歌曲《快乐的小蜗牛》时,学生看见屏幕上一个个造型奇妙可爱的小蜗牛动画,听到欢快悦耳的歌曲,很多学生都露出了愉快的的笑脸,很快地就进入到动画和歌曲所表现的艺术情境中了。有的学生情不自禁的说:那是蜗牛小弟弟,有的说:那个背包的小蜗牛最好看?有的说:那个蜗牛的屋子还在冒烟呢?有的说……

  看见学生兴奋而投入的表情,我就轻生地跟着旋律轻唱起来,学生也就很自然地跟着学唱起来。学生的声音逐渐由小到大,由不整齐到整齐,由轻声唱到边唱边摇头晃脑的投入的唱。学生情绪非常高涨,被艺术的氛围所感染,艺术活动的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情境二:当教师用投影仪放出蜗牛的范画时,我用“小蜗牛的话”和学生进行情境对话。我说:“你们好,我是蜗牛姐姐,看看我的房子是什么形状啊?”一个学生说:“是圆形的,象一朵漂亮的花。”另一个学生又说:“象个美丽的太阳。”我说:“你们说的真好!”。接着我又出示一幅范画说:“我是蜗牛小弟弟,每天背着书包上学去,你们看!我有什么样的花纹和颜色呀?”一个学生说:“他的花纹象水波浪,颜色嘛——有红、白、黑、黄、绿”我赞扬地说:“你说的真棒!别忘了给你画的蜗牛用上更多的花纹和颜色啊!”。这一次出示的范画蜗牛是没有壳的,我刚拿出来,有很多学生都说:“啊?怎么没有屋子呢?怎么没有壳啊?”,这是我不慌不忙地说:“我是可怜的蜗牛小玲玲,粗心大意的王老师竟忘了给我画上小房子,害得我没有家了,呜!呜。”边说边做出哭的表情。有的学生着急地说:“快给她画上房子。”我又说:“你想给她画个什么样的房子呢?一个女同学很认真地说:“我要给她画个象蘑菇一样的房子”。一个男同学说:“我要给她画一个象树一样的房子”。就这样,师生不知不觉地在这种童话般的情境对话中,既欣赏了美丽的范画又展开了判断和创造想象的思维训练。使学对艺术学*充满浓厚的兴趣。

  情境三:当我将纸制的三个

  “蜗牛小屋”挂在黑板上,请学生将自己的画放进自己认为合适的“小屋”里时。学生兴奋地看着这三个新颖漂亮的小屋,仔细看着自己的画,心里好象在想:我的画该放进“自我创新”还是“模样好看”或“颜色鲜艳”的小屋呢?有的学生兴奋地跑上前,满意地放进了“小屋”;有的学生拿着画上前去,站在“小屋”前犹豫一阵后,小心翼翼地把画放进“小屋”;有的学生把画放进“小屋”后,犹豫片刻又拿出来放进另一个“小屋”。看着学生们仔细而天真的表现,我心里为这个特别的教学设计而感到兴奋不已。

  三、教学自我评价和反思

  本课努力地探索小学低年级艺术课的教学实践,将美术中的绘画和音乐中的歌曲教学融入到美术课教学中,并通过可爱的动画、动听的.歌曲,巧妙的对话来创设一个童话般的蜗牛世界情境,使学生始终在一种轻松愉快的艺术氛围中学*;始终围绕《快乐小蜗牛》的歌曲来进行艺术的感受、体验和创造。充分体现了教师较灵活而精心的教学设计和引导启发,同时又体现了学生是整个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较成功地描绘出了各自想象创造的小蜗牛形象,并能基本跟唱《快乐小蜗牛》的歌曲,学生学的主动,学生开心,学有所思,学有所得。得到了艺术课教学的点滴经验和成果。

  我们都知道:教学实践的最大意义就在于进行反思,只有进行认真的反思才会有教学的改进。

  我认为本课教学后,有几个值得反思和重视的问题:

  1、本课教学虽然在教学设计上有较大的突破,但还感觉没有摆脱传统美术课和音乐课的束缚,在歌曲学*与绘画学*的融合和过渡上还显生硬、不自然。

  2、教师出示的范画过多,对学生的创造思维有一定的局限影响,没能更充分的调动学生的想象创造力。

  3、作为一名长期从事美术教学的教师,在对歌曲的教学处理上,感到“力不从心”。感到自身缺乏较好的音乐素养和教学积累。使学生的歌曲表演唱练*效果不太理想,远未达到预想的艺术表演唱的效果。

  设计说明

  《小蜗牛》是一篇童趣盎然的科普童话。课文通过小蜗牛与蜗牛妈妈的三次对话,向我们介绍了小树林里一年四季的变化,同时巧妙地告诉我们小蜗牛爬行速度很慢的特点。课文语言浅显,通俗易懂,很适合一年级小学生阅读。故事配以连环画的形式呈现,目的是让学生借助图画或其他手段自主识字、自主阅读。所以本节课教学设计主要是通过指导学生观察图画、分角色朗读及小组互助等方法,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和阅读,在反复地观察、朗读、识记、想象等语言活动中提高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

  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歌曲《蜗牛与黄鹂鸟》MV;制作蜗牛图片、生字词卡片和小蜗牛和蜗牛妈妈头饰;查找资料了解四季特点,搜集描写四季的古诗词。(教师)

  2、预*课文,拼读生字,自主朗读课文;了解四季的特点。(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歌曲导入,激发兴趣

  1、播放歌曲《蜗牛和黄鹂鸟》MV,请同学们听一听这首歌唱的是哪两种小动物。你们见过蜗牛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一篇关于小蜗牛的故事。(板书:小蜗牛)

  2、学生齐读课文题目。(出示蜗牛图片)师生简介。

  3、学写“牛”字。

  强调书写时要注意第一横短,第二横长,竖写在竖中线上。

  4、这篇课文讲的是小蜗牛的什么事呢?让我们一起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

  设计意图:低年级学生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用歌曲和图片导入新课,形象直观,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以“故事讲的是小蜗牛的什么事呢”为引子,激发起学生的学*欲望。随课文题目识记、学写“牛”字,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对所学的汉字进行理解和记忆,适度分散了学生识字的难度。

  二、整体感知,扫清障碍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注意字音和停顿。

  2、学生自由读课文,同桌间互助认读生字。

  3、检查识字情况。

  课件出示带拼音词语:

  zhùzàiháizi wánquánbiànhuífāyá

  住在 孩子 完全 变回 发芽

  hǎojiǔ wōniúwánbɑ páyɑpá

  好久 蜗牛 玩吧 爬呀爬

  指名开火车认读,师生正音,注意下列生字的发音:“子”是*舌音,在“孩子”一词中读轻声;“住、树”是翘舌音;“吧、呀”是轻声。有错及时纠正。

  4、学*新部首“”。

  5、整体感知,学写生字。

  导学:生字我们都认识了,再读课文,你能把它读好吗?请大家再一次自由地大声朗读课文,争取把字音读得更准确,句子读得更通顺,同时标出课文的自然段。

  (1)学生大声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

  (2)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师生以“五不”要求(不错读、不添读、不漏读、不回读、不破读。)评议学生朗读情况。

  (3)想一想,这篇课文是通过什么形式来向我们讲述这个小故事的?

  (4)学写“对”字。

  ①观察“对”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②教师范写,强调“又”变成部首时第二笔是点,不是捺,右边的“寸”要比“”低一点,最后一笔点写在田字格的十字交叉点上。

  ③学生动笔写一写。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喜欢学*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本课的生字新词比较多,而且,课文没有拼音,这对于学生学*来说有一定的困难。所以,从范读开始,教师就提出注意字音的要求,并在下面的自由读中安排同桌互相帮助,使学生能自主识字,并学会向他人请教。

  三、图文结合,朗读感悟

  1、小蜗牛和妈妈一共进行了几次对话?你是怎么找到的?

  在学生的交流中,认识冒号、引号,并简单了解用法。

  2、你能找到他们的第一次对话在第几自然段吗?

  指名朗读第2、3自然段,教师相机正音。

  3、这次对话讲述的是什么时候?蜗牛妈妈让小蜗牛去哪干什么?

  (1)指名读第2自然段。

  (2)交流、汇报教师提出的问题。

  (3)学写“妈”字。

  ①用加一加的方法记住这个字。

  ②观察“妈”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③教师范写,强调“女字旁”。

  ④学生动笔写一写。

  4、从这个自然段中,你还知道了什么?(春天来了,小树发芽了。)你知道春天还有哪些特点吗?

  预设: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了、小草从地下钻出来了、小河里的冰融化了……

  5、图文结合,指导朗读。

  导学:蜗牛妈妈是怎么对小蜗牛说的呢?

  (1)看第一幅图,观察小蜗牛和蜗牛妈妈在一起时的表情和姿态,想象一下,这对母子感情怎么样?(很好、很幸福)蜗牛妈妈会怎样对小蜗牛说话呢?

  学生自由练读。

  (2)指名朗读,注意声音要轻柔,语速可以稍慢,读出妈妈对小蜗牛的疼爱。

  (3)小蜗牛看到蜗牛妈妈说的景象了吗?(没有)为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

  指导读第3自然段第1句话。(“爬呀,爬呀”和“好久”要重读,而且语速要慢。)

  (4)那他看到了什么?

  出示第二幅图,说一说小蜗牛看到的草莓什么样?(又大又红)

  (5)指导朗读第3自然段小蜗牛的话,要读出小蜗牛的天真无邪。

  (6)同桌分角色朗读小蜗牛和蜗牛妈妈的第一次对话,并评出最优秀的到前面戴头饰表演。

  6、小蜗牛在春天出发,爬了好久才回到家,告诉妈妈他看到的景象,接下来又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

  设计意图:阅读理解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有难度,本环节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插图,并根据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展开联想。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读出不同的语气,帮助学生理解蜗牛妈妈对小蜗牛的疼爱及小蜗牛的天真烂漫。做到以读促讲、以读代讲,在朗读中加深理解。

  第二课时

  一、复*巩固,导入新课

  1、认读生字新词。指名读、齐读。

  2、学生看图复述小蜗牛和蜗牛妈妈的第一次对话。

  3、小蜗牛又看到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象呢?让我们快到课文中去找找吧!

  设计意图:通过认读卡片、说出自己识记生字的方法,并利用图画复述课文,帮助学生巩固上节课所学的知识。接着提出新的问题,激起学生的学*兴趣,为本节课的学*做好铺垫。

  二、自主学*,感受四季特点

  1、自然过渡,学*第二次对话。

  谁知道小蜗牛接着看到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象?请同学们读一读小蜗牛和蜗牛妈妈的第二次对话。你是从哪句话知道是夏天的,用横线画出来。

  出示第二次对话内容:

  蜗牛妈妈说:“哦,已经是夏天了!快去摘几颗草莓回来。”

  小蜗牛爬呀,爬呀,好久才爬回来。它说:“妈妈,草莓没有了,地上长着蘑菇,树叶全变黄了。”

  (1)这部分是谁说的?请你读一读。你能用妈妈对孩子说话的语气来读一读这部分吗?

  (2)理解“已经”一词,用“已经”说一句话。

  预设:我已经是一名小学生了。我已经吃完早饭了。

  (指导朗读蜗牛妈妈的话,注意重读“已经”这个词。)

  (3)从蜗牛妈妈的这句话中你还知道了什么?

  预设:蜗牛妈妈让小蜗牛去摘几颗草莓。

  蜗牛妈妈让小蜗牛快去摘几颗草莓。

  (4)小组交流:小蜗牛摘到草莓了吗?为什么?它又看到了什么?

  预设:小蜗牛没摘到草莓,因为草莓没有了,它看到了树叶黄了,地上长着蘑菇。

  (5)指名全班交流。

  (6)指导朗读第二次对话。注意读出小蜗牛和蜗牛妈妈的不同语气。

  ①自由练读。

  ②指名朗读。

  ③分角色朗读。

  2、自主学*第三次对话。

  蜗牛妈妈让小蜗牛去摘草莓,可它没摘到,这是为什么呢?下面请同学们小组合作,自学第三次对话。

  (1)出示自学提示:

  ①小蜗牛和蜗牛妈妈的这次对话与前两次有什么不同?

  ②用横线画出蜗牛妈妈让小蜗牛干什么的句子。

  ③用浪线画出小蜗牛说的话,多读几遍,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

  ④从最后一个自然段中你读懂了什么?

  (2)小组之间交流,教师巡视。

  (3)指名交流。

  设计意图:本环节设计了“由扶到放”的自主学*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独立感受文本内容,并逐步学会自学,此时,教师已成为探究活动中的促进者,始终给学生以层层推进、引人入胜之感,让学生有不断探索、追求真知之动力。

  三、角色朗读,情境再现

  1、三人小组合作分角色练读。

  提示:注意角色分配(一人旁白、一人小蜗牛、一人蜗牛妈妈)。

  2、指名分角色朗读。

  3、评选出最佳选手。

  设计意图:轻松、有趣的分角色朗读会让学*变得情趣盎然、生动活泼。本环节的设计意在通过分角色朗读,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进一步感受小蜗牛和蜗牛妈妈的心理活动。

  四、仿照课文,练*对话

  同学们,这篇课文通过小蜗牛和蜗牛妈妈的三次对话,向我们介绍了一年四季的不同景色,你能用对话的方式来介绍一下你眼中的四季吗?

  小黑板提示:

  ________对________说:“____________________。已经是春天了!”

  ________对________说:“____________________。已经是夏天了!”

  ________对________说:“____________________。已经是秋天了!”

  ________对________说:“____________________。已经是冬天了!”

  1、学生小组讨论,教师相机指导。

  2、指名说一说,师生评议。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在低年级阅读教学中,应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口语训练,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本环节通过让学生模仿课文对话练*自己眼中的四季,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运用对话。


小蜗牛教学反思 (菁华5篇)(扩展7)

——《蜗牛》教学反思(10)份

  在课文的教学中,第三节是文章的重点段,也是帮助学生理解情感目标的关键段落。如何让学生在学*的过程中,感受到小小蜗牛是凭着顽强的毅力,战胜了重重困难,到达石壁顶端,是理解本文的重点。

  课上,我让学生围绕着蜗牛在爬行时遇到了哪些困难为线索,细细的品读课文,学生很快找到了关键的词语,如:光滑的石壁、重如石头的背壳、爬行的时间长等等,在交流时注重让学生充分地表达了自己的意见,同时出示重点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当学生在交流“蜗牛在爬行途中可能会遇到那些困难呢?”

  学生的回答异常踊跃,而且都能联系上下文的内容交流,有的说:“石壁太光滑了,爬了一段它又掉下来了,可它不泄气。再继续爬。”有的说:“蜗牛爬呀爬,感到很累了,但是它仍然坚持不懈。”还有地说:“蜗牛觉得背上的壳越来越重了,可是如果停下来,那刚才的努力又白费了,于是咬紧牙,再向前爬”……

  我想,教师只有在备课时充分研究学生的知识水*、能力状况,对他们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尚处于何种状态做到心中有数,才能更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

  小学生对动物有着天生的研究兴趣,但限于他们的观察水*,他们的认识往往是笼统的,片面的。

  《蜗牛》一课的教学中,我采用了“做中学”的学*方式,旨在引导学生按照科学家发现知识的过程来进行学*,让学生亲自参与对物体和自然现象的发现,让他们通过观察与实验接触现实,激发想象力,扩展思维,改善交往和语言能力。让学生们亲自动手捉蜗牛、画蜗牛、设计实验来了解蜗牛的生活*性,给蜗牛设计一个家,使他们通过观察、提问、设想、动手实验、表达、交流等探究活动,获得对小动物丰富的直接认识。并在活动中改善了交往和语言能力,体验到科学探究的过程、建构基础性的科学知识、获得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学生们在整个学*过程中,个个兴趣盎然,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做到会用文字和图画等方式观察记录蜗牛的行为特征,会用简单表格统计、整理蜗牛的食性等情况,活动过程中愿意与他人合作并交流想法。课后很多学生饲养的蜗牛都产下了卵,孵出了小蜗牛。他们在学*中都体验到照顾小蜗牛、观察它的生活和成长是十分有趣的事。同时,在教学中我注重了对学生的环境思想的教育,让学生体会到应保护好小动物,体会到小动物的乐趣。这样的教学方式改变了学生“学”的行为,使学生成为学*的主动者,也成为了互相学*的合作伙伴。

  《音乐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明确指出:“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建立民主、*等的的师生交流互动关系”因此在实施新课程标准、使用新教材、转变教学方法的今天,应该让学生在自由的、无拘无束的氛围**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

  《蜗牛与黄鹂鸟》是一首流行于的叙事性民歌,歌词以叙述者的口吻,讲述了蜗牛在葡萄树刚发芽的时候就背着重重的壳往上爬,而黄鹂鸟在一旁讥笑它的有趣情景。歌曲歌颂了蜗牛坚持不懈的进取精神。这首歌曲孩子们不仅故事情节比较熟悉,而且旋律、歌词也不陌生!所以,在教授上,我注重了歌曲的细节教学如:节奏难点、旋律的共同性、歌曲的寓意等。在这课的设计中,我注意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运用多种形式和手段,让学生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

  鼓励学生大胆创编歌词,音乐剧等进行音乐创造,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进行演唱与表演,重视学生的个性张扬及相互间的合作,通过将音乐与舞蹈、戏剧等艺术及地理、历史等其他学科的结合,让学生全面了解的多元文化,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歌曲的主要构成单位是乐句。乐句的主要音符顺序听出来后,教师再分别请代表视唱完整乐句比赛难度加大了,同学们的积极性却更高了。在紧张、激烈的竞争中,一首歌曲的主要乐句非常轻松地学会了,再学唱歌曲就轻车熟路了。

  所以说,音乐教学艺术也是一门综合的艺术,因为有了其他学科,其他形式的参与,音乐教学才能更加丰富,更加吸引学生的注意!如果说音乐欣赏课是培养学生听的审美能力,那么听唱培养的则是学生的记忆力与再现能力。

  师:读了课文第二小节,大家知道和蜗牛一起进行飞行比赛的小动物有哪些呢?请一位小朋友从我这儿的动物图片中选出来,贴到黑板上。(学生上台选了蜻蜓、蝴蝶、蜜蜂的图片。教师指导学生贴到黑板上相应的位置。)

  师:大家同意吗?

  生:同意!

  师:真的同意吗?请小朋友们认真读读第二句话。想想就只有这三种小动物在和蜗牛比赛吗?

  (学生自读。)

  生:我想,还会有其他小动物也来参加比赛的,会飞的小动物还有很多的。

  生:还有黄莺、燕子也会参加的。

  师:是的。还有很多小动物也参加了比赛。可是课文中没有直接写,我们从一个标点符号中能看出来,请小朋友们把它找出来。

  生:我知道,是省略号!

  师:对了,省略号的作用真不小呢,这里它告诉我们还有许多动物参加了比赛!好,请这些小动物们也一起参加。(教师把一些动物图片贴到黑板上。)

  师:如果这儿就是赛场,假如蜜蜂、蜻蜓、蝴蝶飞到了这,那蜗牛可能飞到了哪里了呢?蜗牛该贴哪儿呢?谁来帮老师?

  (一学生上台把蜗牛的图片贴到了其他小动物的前边,距离比较远。)

  师:为什么这样贴呢?

  生:因为课文中说蜗牛甩下了所有对手。所以,蜗牛在最前边。

  生:因为蜗牛获得了冠军。冠军就是第一名,就贴在最前边。

  师:大家说得有道理。那老师这样贴可以吗?(把蜗牛往后移动,和其他小动物的图片靠*一点。)请小朋友们再读读课文。

  生:我想不可以,如果蜗牛只快这么点,就不能说它的本领是很强的了。

  师:你能联系前面的课文来想,真会读书!

  生:蜗牛是遥遥领先,应该比其他小动物快多了。

  生:我知道,“遥”就是“远”,“遥遥领先”是远远地领先,那应该比其他小动物们快很多。

  师:小朋友们真聪明,从“遥遥领先”这个词读懂了。谁来读好这句话?(指名读)课文中说蜗牛遥遥领先,那你看到在什么情况下也有人遥遥领先的?

  生:体育课赛跑时,我们班的`吉驰是遥遥领先的。

  师:学*上呢?

  生:我们班钱隽朗的奥数成绩总是遥遥领先。

  生:方异的写字也是遥遥领先的,我非常羡慕她。

  师:说得真好!体育比赛、学*上,那些刻苦努力的人就会遥遥领先,夺得冠军,取得胜利。这一次是蜗牛凭着一双有力的翅膀,甩下了所有的对手,遥遥领先,得了冠军。这个时候,森林王国其他的小动物们会怎么对蜗牛说呢?蜗牛听了,又会怎么说怎么做呢?请小朋友们小组合作来表演一下。(学生合作表演。)

  师:现在请小朋友们分成两组,一组把自己当成蜗牛,一组就做其他各种小动物,来合作表演一下。

  生:啊,蜗牛,你真了不起!

  生:我是蜜蜂,我祝贺你获得了冠军!

  生:蜗牛先生,你的奖杯多漂亮啊!让我看一看,好吗?

  生:要是我也有一双像你这么有力的翅膀,那有多好啊!

  生:我是蝴蝶,我要向你祝贺。

  生:是啊,还是我蜗牛比较厉害吧。你们谁都比不过我!

  生:我多厉害!你们怎么能和我比?

  生:哈哈,只有我才能得冠军!

  生:看来你们都不是我的对手!

  生:下次,你们还是不要和我比了吧!

  师:大家的表演都非常出色!大家听听蜗牛们说的话,想想说话时的语气、神情、动作,觉得可以用课文中的哪一个词语来形容?到课文中去找一找。

  生:(齐喊了起来)“得意洋洋”。

  师:谁来读好这个词。

  (生读)

  生:老师,我还可以用动作把蜗牛很高兴、很骄傲的样子读出来。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