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教学反思3篇

首页 / 教学反思 / | 2022-06-15 00:39:37 教学反思

《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教学反思1

  《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是学生在一年级学*的两位数加减法算理的`基础上探讨学*的,学生已经明白了相同数位相加减的道理,并能口算20以内数的加减法,对于学*这部分内容已经做好了铺垫。我采用复*导入的方法,引入20以内的加减法的口算,复*整百、整千数的读写法和概念。让学生采用迁移的方法,从而把20以内数的加减法和整十数的加减法计算方法同化到整百、整千数相加减的口算上来,让学生能更好的掌握运用。

  一、课前准备

  预*数学书,电视机1000元,冰箱20xx元,帮爷爷算算两样家电一共多少钱?冰箱比电视贵多少钱?学生发现是整千数的加减法,老师从未讲过。此时出示口算题(20以内加减法和整十数相加减的口算)和整百整千数的组成与概念的相关题目。学生复*了两位数加减法的算理和整百、整千数的概念,使学生能够轻松学*新知识。

  二、学*迁移探讨新知

  《新课标》要求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与技能的内在联系,研究与分析问题的表象,选择解决问题的决策与方法,能运用知识与技能分析去解决较为复杂的或综合性的问题,提倡学生在知识的分解过程中迁移。出示1000+20xx=?,让学生讨论计算方法。(1)学生发现1+2=3和1个千加2个千之间的联系,用1+2=3这种方法来解决我们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2)学生说出整百整千数的组成:1000里有1个千,20xx里有2个千。1个千加2个千是3个千也就是3000,这样学生可以直接得出答案进行求解。再采用“想加算减”的方法直接求解出减法,最后让学生运用迁移的方法自由探讨整百数和几百几十数的加减法。教学这种迁移和同化的学*在求解此类问题时,一目了然,浅而易懂。在学生汇报完计算方法后,知道一题多解的算法和思想。同时让学生体会各种算法的思想,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算法。这样不仅使学生明白遇到问题怎样去思考解决,而且培养了学生迁移的能力和一题多解的数学思维。

  三、本节课的不足之处

  1、开始的复*引入,题目略显简单,应该加些学生易错数的组成题型,练*量还是不够多,不能很好强化整十数加减法尤其是进位加法的计算,

  2、把课本两种方法独立讲解,其实它们有内在的联系,是同一种方法的不同表述。相同数位上的数字直接相加减或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相加减对比这两种方法到底哪种好,没有得出明确的结果。因此在算理优化的引导上我表现的较为欠缺,不能很好地强调哪种计算方法最好。

  四、反思与改进

  1、应该充分理解和分析教材,合理备好课,多听经验丰富的老师的课,多向他们学*和交流,多做反思。

  2、放手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体,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数学算理和复*旧知的环节让学生们充分发表见解,教师对整堂课进行小结,让学生在以后的学*中采用最佳的计算方法进行整百整千的加减法,并能养成快速口算的能力。

《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教学反思2

  《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是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中的内容。教学第95页例11和例12,教学重点是掌握计算方法,算法多样化,难点是理解算理。

  首先在复*环节,让学生从数的组成中观察这些数有什么特点,让学生明确一个数末尾有一个零是整十数,两个零是整百数,有三个零的是整千数.这里让学生齐答的比较多,最好指名回答,检查效果。让学困生多说多练。

  在探究新知环节,给予了学生充分的时间与空间,使学生经历了动手操作的过程,充分展示和交流多种算法。在比较观察中感受和理解“进位”的含义。例11解决问题计算。如果能让学生自己说已知条件和问题,在*时里教学里要多注重训练学生的思绪如1000+20xx=就是 1个千加2个千= 3个千;三个零用红笔作记号注重用不同颜色笔区别开来。练*时如果能用口算卡片出示,让学生当时口答,说出是怎么想的就更好了。

  3000+5000 就是3个千+5个千=8个千. 例12教学时,有8个十加5个十等于13个十,13个十就是130。也有做减法想加法,计算方法多样化,学生回答中有分解法、组成法等,思维活跃。因此,对于算法最优化的选择,我没有急于评价哪种方法的优与劣,而是通过对比练*、变式练*和拓展练*的活动,让学生在计算中学会观察,学会比较,学会迁移运用,体验到最优的算法。

  整节课我没有局限于让孩子知道如何算数,而是让学生们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这一完整的过程,在学*探究的过程中关注了个人努力与小组智慧的成果,既注重了算法多样化的策略,又提出了算法优化的思考。力求让不同的孩子在数学学*上有不同的收获。

《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教学反思3

  【教材理解】教材通过老爷爷家新添彩电、电冰箱共花多少钱,让学生从情境图所提供的数据中发现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本节教材不进行整百、整千数加减法法则的表述和记忆,目的在于注重学生对整百、整千数加减法计算过程的经历和计算方法的理解与运用。教师只是提示学生把整百、整千数进(退)位加减法归结为20以内加减法就好了,这样学生比较容易掌握。

  【设计理念】本节课我改变传统的计算教学的模式,对教材进行了调整。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已有的知识经验,我们从整十加减法入手,让学生通过类比和推理,内化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学生在探究出整百整千数加减法口算方法后,进行对比练*,引导学生根据不同题目选择合适的口算方法

  【学情简介】学生早已学*的100以内加减法和本单元学*的万以内数的组成是本节课学*整百整千数加减法的基础,学生已熟练计算20以内的加减法,在口算时根据20以内的加减法,去推理整百整千数加减法,

  【教学目标】

  1、通过熟悉的买电器的生活情景,提出加减法问题,探索口算整百、整千的 加减的方法,经历交算法的过程。

  2、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发展口算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教学重点】口算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的算理。

  【教学难点】掌握口算方法,并口述其算理。

  【教学方法】采用让学生自主学*和利用旧知识顺利迁移的方法进行教学。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出示一道最简单的计算题:1+2= (师板书)

  问:简单吧?现在我换点花样,1根粉笔+2根粉笔=3根粉笔,谁也能这样举例?(2-3生举例)预*设计

  二、口算

  出示整十加减法练*题,要求能快速准确地计算出结果。

  选前2道题让学生说说算法。

  三、探究新知

  1、出示课件主题图,引导学生看图。

  爷爷去商场买电器,买了一台大电视机,和一台冰箱。

  2、根据这幅图提出数学问题。学生自由说一说

  问:(1)爷爷一共花了多少钱?

  (2)电视机和电冰箱哪个的价格贵?

  (3)买了电冰箱比买电视机多了多少钱?

  想一想:要用什么方法来解决?

  四、教学探究,整百、整千、数的加减的算法

  1、根据上面的情况,选择一个你想解决的问题写在课堂练*本上,根据问题列出相应的算式:一共花多少钱?各自进行并汇报。

  板书算式:20xx+1000=( )

  想一想:( )个千加( )个千是( )个千,也就是( )。

  那么,电视机和电冰箱哪个的价格贵?买了电冰箱比买电视机多了多少钱?

  先自己独立想一想,再进行小组交流,讲明白你的想法,听懂他人的想法,选择你想计算的算式。板书算式是:20xx-1000=( )

  想一想:( )个千减()个千是( )个千,也就是( )。组织学生进行汇报,教师板书算式。

  2、组织编口算题活动

  ①用50,80,130,三个数编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在练*本上做做、想想应该怎么算?

  4、出示900+600= 9000 +6000= 1500 -600= 1500- 600=

  组织小组活动,解决问题 集体校正

  5、学生完成练*十七第1题。认真看图,说说图意,自主提问解决问题。

  五、展性练*

  1、数学书82页第一题。

  2、数学书82页第二题。

  六、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你有什么收获?学到了什么知识和本领?

  【板书设计】

  整百、整千数加减法

  例9

  1000+20xx=3000(元)

  方法1:1个千加2个千是3个千,就是3000.

  方法2:1+2=3 1000+20xx=3000

  例10

  80+50 = 130

  8个十加5个十是13个十,就是130

  130-50=80

  13个十减5个十是8个十,就是80

  《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的教学反思

  这节课总体来说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中来,积极回答问题,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所学内容是学生在学过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整十数加减两位数的基础上学*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学生已经懂得了相同数位才能相加减的道理,可以说这部分内容不是很难,因此,我主要采用让学生自主学*和利用旧知识顺利迁移的方法进行教学。在这一过程中,不止考虑到了学生能正确计算,会口述算理,而且设计了学生*时有些犯难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进行计算,拉*数学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联系,将运算与实际的生活问题真正结合起来,让学生学会用自己学*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能力。从学生整体的课堂表现来看,学生掌握了本堂课的学*任务,而且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方面有上了一个台阶。

  当然,整堂课也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

  1、由于本节课是学*如何计算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所以应该多让学生进行一些手上的练*,我在这方面做的不好,只注意了学生口头的表述,准备的练*只是让学生用嘴说,而没有亲自动手练。

  2、在教学过程中,在解决难点问题时,还应该加大放手力度,给学生充足的思维空间。


《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教学反思3篇扩展阅读


《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教学反思3篇(扩展1)

——《整百整千数加减法》教学设计3篇

《整百整千数加减法》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能灵活地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整百、整千的加减法的口算。

  2.通过自己探索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的精神和与同学积极合作的意识。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形成良好的思维*惯。

  重点与难点:

  整百、整千数加减法的口算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1.口算:

  40+20=6+29=83-30=56-8=

  2.口答:

  (1)13个十是(),25个百是()。

  (2)7000里面有()个千。

  (3)130里面有()个十。

  (4)4000里面有()个百。

  今天我们来学*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板书课题:整百、整千数加减法)

  二、探究新知

  1.创设情境,教学教材第95页例11。

  (1)“五一”假期里,很多商场的家电都推出特价优惠活动了,爷爷去买了一台电视和一台冰箱。

  同学们看到这条信息,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

  预设:电视和冰箱一共要多少元?

  冰箱比电视贵多少元?

  (2)你能解决问题吗?

  (3)学生尝试解决第一个问题:1000+2000=

  (4)怎样计算1000+2000等于多少呢?

  学生独立计算,同桌交流算法,反馈。几种可能性如下:

  1个千加2个千是3个千,3个千是3000。

  从1+2=3想出1000+2000=3000。

  (5)方法优化。

  有的同学也用数的组成规律的方法,还有的同学也由1+2=3想出了1000+2000=3000。这两种方法在计算时有什么不同之处?你喜欢哪种方法?

  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指名汇报。

  (6)另外一个问题你能解决吗?

  列式计算。

  同桌交流算法,说说各自怎样想的。

  2.教学教材第95页例12。

  (1)组织口算活动。

  出示50、80、130这一组数,让学生分别想一个加+法算式和一个减法算式,将算式写在自己的练*本上。

  (2)出示:80+50=130-50=

  学生交流算法。

  80+50=

  8个十加5个十等于13个十,是130。

  先算8+5=13,再在13后面补一个0,就是130。

  130-50=

  13个十减去5个十是8个十,8个十是80。

  由13-5=8,再在8后面补一个0,就是80。

  3.讨论:对整百、整千数怎样进行加减计算?

  小结:整百、整千数的加减计算,最常用的是把它们看成几个百、几个千来加或减。

  三、课堂作业

  1.教材第95页“做一做”。

  2.教材第97页练*十九第1题。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你学到了哪些新的认识?

《整百整千数加减法》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能灵活地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整百、整千的加减法的口算。

  2、通过自己探索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的精神和与同学积极合作的意识。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形成良好的思维*惯。

  重点与难点:

  整百、整千数加减法的口算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1、口算:

  40+20=6+29=83-30=56-8=

  2、口答:

  (1)13个十是(),25个百是()。

  (2)7000里面有()个千。

  (3)130里面有()个十。

  (4)4000里面有()个百。

  今天我们来学*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板书课题:整百、整千数加减法)

  二、探究新知

  1、创设情境,教学教材第95页例11。

  (1)“五一”假期里,很多商场的家电都推出特价优惠活动了,爷爷去买了一台电视和一台冰箱。

  同学们看到这条信息,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

  预设:电视和冰箱一共要多少元?

  冰箱比电视贵多少元?

  (2)你能解决问题吗?

  (3)学生尝试解决第一个问题:1000+2000=

  (4)怎样计算1000+2000等于多少呢?

  学生独立计算,同桌交流算法,反馈。几种可能性如下:

  1个千加2个千是3个千,3个千是3000。

  从1+2=3想出1000+2000=3000。

  (5)方法优化。

  有的同学也用数的组成规律的方法,还有的同学也由1+2=3想出了1000+2000=3000。这两种方法在计算时有什么不同之处?你喜欢哪种方法?

  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指名汇报。

  (6)另外一个问题你能解决吗?

  列式计算。

  同桌交流算法,说说各自怎样想的。

  2、教学教材第95页例12。

  (1)组织口算活动。

  出示50、80、130这一组数,让学生分别想一个加+法算式和一个减法算式,将算式写在自己的练*本上。

  (2)出示:80+50=130-50=

  学生交流算法。

  80+50=

  8个十加5个十等于13个十,是130。

  先算8+5=13,再在13后面补一个0,就是130。

  130-50=

  13个十减去5个十是8个十,8个十是80。

  由13-5=8,再在8后面补一个0,就是80。

  3、讨论:对整百、整千数怎样进行加减计算?

  小结:整百、整千数的加减计算,最常用的是把它们看成几个百、几个千来加或减。

  三、课堂作业

  1、教材第95页“做一做”。

  2、教材第97页练*十九第1题。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你学到了哪些新的认识?

《整百整千数加减法》教学设计3

  一、激趣导入

  1、师:你们都是聪明而又大胆发言的孩子对吗?

  生:对

  师:那我们来玩猜数游戏,看谁最先猜出老师手中的数。

  师:比800大得多,比一千三小一些的数是多少?生:1000

  生:……

  生:1200。

  师:正确!恭喜你,回答正确。你好厉害!

  接着,生在老师的提示下依次猜出3600、650、80。

  2、说数的组成,导入新课。

  师:谁来说说这些数的组成?

  生:1200由1个千2 个百组成。

  师:这位同学的回答不但正确,而且非常完整。谁来说其他各数的组成?

  师:刚才这几位同学证明了自己是个聪明的孩子,同时老师发现他们还是勇敢的孩子。因为当老师提出问题时,他总是在第一时间举起他们高高的小手!利用数的组成规律,可以口算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板书课题:整百整千数加减法)

  二、交流探究

  1、教学例9

  师:*年来,在党的关怀下,我们的生活有了很大的提高,瞧昨天我村的王大爷,上街买了一台电视机1000元,一台电冰箱2000元(板书:电视机1000元,电冰箱2000元)

  师:你们看到这两个信息,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

  师:请说说你提出的问题。

  生:电视机和电冰箱一共要多少元?

  生:电冰箱比电视机贵多少元?

  师:同学们提出了这么有价值的问题。你们能解决吗?

  学生尝试解决第一个问题。

  1000+2000=

  师:怎样计算1000+2000等于多少呢?大家算一算,然后与同桌交流算法。

  师:请位同学说说是怎么算的。

  生:1个千加2个千是3个千,3个千是3000.

  生:从1+2=3想出1000+2000=3000.

  生:从100+200=300想出1000+2000=3000.

  师:同学们可真会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多的方法,有的同学用数的组成规律来算,还有的同学更聪明,由1+2=3想出了1000+2000=3000.这么多方法.你喜欢哪种方法?)

  生:我喜欢第一种方法,因为它比较不会弄错。

  生:我喜欢第二各方法,因为它很简便,可以很快得出答案。

  生:……

  师:另外一个问题你能解决吗?请大家列式计算,然后同桌交流。

  2、教学例10

  师:试试看,口算下面两题。(80+50= 130-50= )写在你的练*纸上。(老师在上课前发给同学每人一张)

  生尝试,师与有困难同学交流。

  师:谁来说说,你的怎样算的?

  生:8+5=13,80+50=130。

  生:8个十加5 个十是13个十,80+50=130。

  生:80+50=80+20+30=130。

  师:这位同学的算法很有创意!130-80呢?

  生:13个十减去5个十是8个十.8个十是80.

  生:由13-5=8想到130-50=80.

  生:我是由加法想到的,80+50=130,130-50=80。

  师:他想的方法和别人不同,你们想对他说点什么呀?

  生:他很棒!

  师:你们太了不起了,想出了这么多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现在请同学们看课本.把它们补充完整,如果有问题可以提出来。

  3、你是怎样想的

  师:看书本,P81下面小精灵聪聪还有两个题目想考考你,赶快来展示你的本领吧!

  900+600=

  1500-600=

  同桌说说计算方法。

  师:计算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可以用不同的方法。你觉得啊一种最新简单就用哪一种。

  三、巩固拓展

  1、做一做第1题。

  师: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快又对。

  生:800+400=1200。

  师:当你的同学算正确时,大家一起肯定他,好不好?

  生:好!

  生:3000+6000=9000。

  生齐:对。

  生:70+50=120。

  生齐:对!

  生:……

  师:刚才大家做得非常好,在以后的生活中,碰到同学做了好事,大家都夸奖他!

  2、做一做第二题。

  师:请大家认真观察图片。(老师出示图片:略)

  师:你从图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生:第一仓库装了700袋麦子;第二仓库装了800袋麦子;第三个仓库装的是稻谷,1000袋。

  师:这位同学观察得非常仔细。第三仓库装的是稻谷,不是麦子。

  师: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一共有多少袋麦子?

  生:麦子比稻谷多多少袋?

  生:麦子和稻谷一共有多少袋?

  师:请同学们在练*纸上解答上面的三个问题。

  生独立完成后汇报,师适时肯定。

  3、捉鼠游戏。

  师:粮仓里有这么粮食,可也引来了不少老鼠。(出示图片)怎么办?

  生提出灭鼠策略。

  师:还是请猫来捉拿吧。这是最生态的方法。看他们来了:

  生:我是花猫,专捉900的。

  生:我是黄猫,专捉1000的。

  生:我是黑猫,专捉1500的。

  师:大家为他们加油,同时可大声帮助他们,比赛开始。

  生:加油!加油!

  生:花猫!你抓错了一只!

  生:黑猫!你的有一只被黄猫抓走了!快去抢回来。

  四、全课小结。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生:我学会了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

  生:我知道了学*数学要做到认真观察、注意倾听、勤于思考。

  生:我知道了要夸奖同学的优点。

  师:在这节课中,大家能过努力,证明了自己是个聪明的孩子。请大家自豪地说——我是个聪明的孩子。

  生自豪地:我是个聪明的孩子。

  师:很高兴和大家一起经历这40分钟,谢谢大家。同学们再见!


《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教学反思3篇(扩展2)

——《整百、整千数加减法》教学反思优选【五】份

  《整百、整千数加减法》教学反思 1

  《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一课是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内容。属于“数与代数”的领域中的“数的运算”,本课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让学生亲自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应用的过程。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1)让学生在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交流等方式体验到“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算法多样化,并从中选择最喜欢的方法正确计算,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能力和合作意识。

  (3)让学生通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感受数学源于生活。在交流评价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教学重点是掌握整百、整千的进(退)位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是掌握口算方法并口述其算理.注意算法的多样与优化。

  每个学生的生活与数学知识背景、数学活动经验、所处的文化环境、自身思维方式都各不相同。因此新课程标准教学新理念指出,数学内容的呈现形式应多样化,以保证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整个学*过程,使他们的数学学*活动是一个主动的、生动活泼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如何把握这一理念的指导,向学生提供的是数学活动的基本线索、基本内容和主要的数学活动机会,而不再是定论式的客观数学知识结构?对于“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的课堂教学我设计如下:

  1、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兴趣。如用学生熟悉的买电器作为整堂课的导线,以优化课堂教学,充分调动了学生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注重呈现形式的丰富多彩 在数学教学中,我努力让孩子们愿意亲*数学、了解数学、喜欢数学,从而主动地从事数学学*。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认知特征,采取适合于他们的表现形式,培养他们一种愿意甚至喜爱的积极情感。例如,巩固练*的设计,形式多样,由易到难,针对性强。

  3、提供探索与交流的时间和空间 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在探索的过程形成自已对数学的理解,在与他人的交流过程中逐渐完善自已的想法。

  4.在课堂教学中注重了学生学*结果的反馈,并及时给予表扬与鼓励,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整百、整千数加减法》教学反思 2

  《整百、整千数加减法》是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的内容,这节课很简单,所以我就尝试着让学生自己学。

  这节课我利用课件,按着导学案的步骤一步步来的。首先,让学生用两分钟时间完成巩固数数,前置研究第一部分很简单,我就让小组汇报;第二部分,学生先自学在小组讨论交流,接着汇报,补充。然后教师结合课件进行总结。紧接着利用课件巩固。我发现就说算理,学生不知道如何说。课前,我设想着这节课很简单,算理学生也应该能说出来,但是,设想是理想的',做时才发现学生不会,虽然算的结果都非常正确,但是,让他说出算理、原因,就吞吞吐吐,不够流畅,可能还是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跟不上吧。于是,我利用开火车的形式,学生遇到困难,需要一个“领路人”,那些班里聪明的孩子就是他们的“领路人”,也不需要老师出手,老师只要相信学生,敢于放手,效果会很不错的。

  知识点讲完了,但是数学重在练*,不练不行。二年级学生还小,对于游戏什么的会很感兴趣。因此,在巩固练*部分,我设计了一个“比赛”,三人小组比赛,然后小老师讲解。学生绝对有能力承担起老师的角色。

  谈谈我讲完课后的几点收获:

  1、不能小看学生,只要你敢放手,学生绝对可以。学生讲的1遍比老师讲10遍都管用,以后要多让学生讲。

  2、数学来源于生活,要多从生活中找课例,这样才会调起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这点做的不好,以后要注意改进。

  3、驾驭课堂的能力还很不好,就像比赛时,秩序有点乱,但是我收不回来;课堂上学生提的有些问题不知如何应对等等;以后要多像其他老师学*,多看书,争取在这方面有所进步。

  4、要想学生对这节课有兴趣,导入和练*是很重要的,要注意在这两个环节多从生活中找课例,设计比赛,游戏等活动。

  《整百、整千数加减法》教学反思 3

  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了万以内的书的读写、组成的基础上进行的计算。数位的组成是本节课的主要算题思想方法。本堂课的要点是注重学生对整百整千数加减法计算过程的经历和计算方法的理解和运用,理解的过程即是转化和类比的过程。

  本节课我做到了:

  1、复*旧知针对本节所要用到的算理

  在课的伊始先让孩子们汇报一下自己搜集的万以内的数,并把数字写下来说一说它的组成。然后揭题,本节课将利用数位的组成来解决问题。

  2、把问题简单化,渗透数学思想

  在课堂讨论中,孩子得出了很多方法,无论哪种方法都给予肯定。我重点讲解的是利用数位的组成来计算的方法。渗透转化和类比的思想,让学生初步感知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的口算方法与20以内加减法的口算方法一样。把所有的整百整千数的加减全部转化为20以内、10以内、100以内数的加减。在算出300+400=700时,及时引导学生通过数的组成找到想3+4=7这种方法。

  3、注重了孩子的练*巩固

  由于本节课知识相对比较简单,所以我加强了孩子的练*。从小试身手、找朋友的游戏环节、解决问题的`计算环节、到思维拓展环节层层递进,让孩子在联系中体会算理。

  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却出现了种种问题,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1、细节上的处理不是很仔细。幻灯片上的字体颜色有些不是很清楚,复*旧知例题中的数字颜色看不清楚,孩子读数、写数时就显得费劲,影响了课的进程。

  2、时间把握得不是很到位。前面的讨论、讲解部分按部就班的进行,没有根据学生的反应适时作出调整并合理分配时间,导致后面的练*没有时间做,也没有时间进行本节课的总结。

  本堂课的教学,虽从教学内容上来说,已基本达到目的,但实际效果没有达到预设的要求。怎样才能在短短的四十分钟内既完成教学任务,又能培养每一个学生的参与合作意识。

  教学时,要注意让学生探究、尝试,让学生交流、质疑。相应地,老师也应发挥主导作用,当学生探究时,仔细观察,认真揣摩学生的思路,酌情因势利导,不失时机地给予适度启发,当学生交流时,耐心倾听,洞悉学生的真实想法,加以必要的点拨,帮助学生讲清自己的算法,让其他同学也能明白。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努力的提高自己的教学水*,稳扎基本功,真诚的去了解孩子的心理,处理好课堂的预设与生成。多听课,多反思,多求教。吸引孩子的注意力,组织好课堂。争取一节课一个样,每天都进步。

  《整百、整千数加减法》教学反思 4

  《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是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中的内容。教学第95页例11和例12,教学重点是掌握计算方法,算法多样化,难点是理解算理。

  首先在复*环节,让学生从数的组成中观察这些数有什么特点,让学生明确一个数末尾有一个零是整十数,两个零是整百数,有三个零的是整千数.这里让学生齐答的比较多,最好指名回答,检查效果。让学困生多说多练。

  在探究新知环节,给予了学生充分的时间与空间,使学生经历了动手操作的过程,充分展示和交流多种算法。在比较观察中感受和理解“进位”的含义。例11解决问题计算。如果能让学生自己说已知条件和问题,在*时里教学里要多注重训练学生的思绪如1000+20xx=就是 1个千加2个千= 3个千;三个零用红笔作记号注重用不同颜色笔区别开来。练*时如果能用口算卡片出示,让学生当时口答,说出是怎么想的就更好了。

  3000+5000 就是3个千+5个千=8个千. 例12教学时,有8个十加5个十等于13个十,13个十就是130。也有做减法想加法,计算方法多样化,学生回答中有分解法、组成法等,思维活跃。因此,对于算法最优化的.选择,我没有急于评价哪种方法的优与劣,而是通过对比练*、变式练*和拓展练*的活动,让学生在计算中学会观察,学会比较,学会迁移运用,体验到最优的算法。

  整节课我没有局限于让孩子知道如何算数,而是让学生们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这一完整的过程,在学*探究的过程中关注了个人努力与小组智慧的成果,既注重了算法多样化的策略,又提出了算法优化的思考。力求让不同的孩子在数学学*上有不同的收获。

  《整百、整千数加减法》教学反思 5

  核心提示:今天上校内研讨课,整堂课我是由八道数的组成题目复*引入,然后出示图片让生获取数学信息并且根据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加强生提问的能力,并且用什么方法计算,如何列式,怎么计算,让生说算理把整千数看做几个千,然...

  今天上校内研讨课,整堂课我是由八道数的组成题目复*引入,然后出示图片让生获取数学信息并且根据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加强生提问的能力,并且用什么方法计算,如何列式,怎么计算,让生说算理把整千数看做几个千,然后几个千再相加减,例题九一完便马上出示四道计算题巩固,接着继续新知例题十的教学,接着做一做,接着进位退位题型的练*,最后易错题目的练*,整个教学环节比较清楚,算理有让孩子们充分说,教师小结比较到位,这些是有进步的表现。

  由于前面还是略显拖沓导致后面上得较为仓促,一紧张就胡言乱语的*惯还是没有改掉,虽然各位老师都说有进步并且进步较大,但还是有好几点不尽人意,如一开始的'复*引入,题目略显简单没有针对性,应该加些学生易错数的组成题型,还有就是练*量还是不够多,不够强化整十数加减法尤其是进位加法的计算,还有就是把课本两种方法独立说,其实它们有内在的联系,是同一种方法的不同表述,有一点比较困惑的是哪种方法好,到底是相同数位上的数字直接相加减比较好还是看做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然后相加减比较好,因此在算理优化的引导上我表现比较牵强,不能很好地强调数的组成方法计算最好。

  到底是要死死的规定学生就是一种方法好呢?还是自由让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自己觉得方便的方法做呢?还是很困惑,这个问题需要专家的帮忙解答。或者今后的教学上多多摸索了。


《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教学反思3篇(扩展3)

——《整百整千加减法》教学反思3篇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百以内加减法的口算”及认识了“万以内的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也是今后进一步学*万以内加减法计算的基础。教学《整百、整千数学加减法》这节课,把获得新知的过程交给学生自己,整节课的设计体现了以学生自主探索活动为主线的思路,注意为学生提供“做”数学的机会,让学生在学*过程中去体验数学和经历数学。

  1。 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热情。通过淘气搬新家要买电器的图片,学生感受到了数学就在身边,增强了学*的欲望,很想了解商品的价格战。通过“猜价钱”这一活动,使学生学*兴趣倍增,从而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产生计算的必要性。例如,我先通过课件演示创设“老师家新添了彩电和冰箱,请你们帮老师算一算一共花了多少元?”这样的情境引入例9。然后让学生互相讨论一下,该怎么样帮助老师解决这个问题?再让学生交流、介绍自己的算法,归纳几种不能的算法,比较方法的优劣,让学生挑选适合自己的方法来进行口算。教学这一部分内容时,按照学生的年龄特点,认识规律,创设学生熟悉的教学情境,鼓励每个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积极参与数学的学*过程。

  2。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在教学例10时,这一部分的内容,我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完成,引导学生采用类比和推理的方式自己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教学中特别关注学生自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的探索,并切实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一开放性的教学活动中,学生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数学问题,激发了学*兴趣和创新精神,创设出了一个轻松,愉悦和谐的学*氛围。

  3。计算中注重了算法多样化和优化。在解决整百、整十数的口算加减法的时候,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采取不同的方法去解决问题。有的5+8=13,500+800=1300;有的用竖式;有的3个百加8个百是13个百就是1300;还有的用计数器来帮忙等。教师给以积极的肯定和评价,并强调了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减这一教学重难点。

  不足:

  1、时间安排把握不够好,节奏不紧凑,导致后面的练*没有完成。

  2、语言有点*淡不够生动形象,不够激情昂扬,提问引导的启发性有待加强。

  《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已有两位数加减法算理的基础上学*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学生已经懂得了相同数位才能相加减的道理,可以说这部分内容不是很难。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本想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来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一、课前准备是让学生在复*整百、整千数的概念。

  让学生熟悉整百、整千数,从而在学生已有的两位数加减法的算理之上进入新知识的教学,让学生可以轻易的进入状态,让他们觉得新知识的学*其实就是在他们已有的知识的基础上就可以解决,打消他们惧怕学*疑虑,消除心理恐惧。

  第二、采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来学*加减法

  《新课标》要求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与技能的内在联系,研究与分析问题的表象,选择解决问题的决策与方法,能运用知识与技能分析去解决较为复杂的或综合性的问题,提倡学生在知识的分解过程中迁移。而这种迁移和推理体现在许多知识点上。在计算教学中,我们会发现有些计算法则也有着十分相似或十分密切的联系。有的还可以统一起来。在教学新的计算法则时就可以利用已有的知识方法类推出新的知识方法。本课中我想帮助学生建构知识间的联系,把新知转化为旧知,然后类比推出其他相同的计算方法。当学生探讨出1000+20xx=3000的算法时,让学生发现1+2=3和1个千加2个千之间的联系,用1+2=3这种方法来解决我们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为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在学生汇报完算法后,老师进一步的追问,是否还有别的计算方法,从而拓展了学生的思路,知道一题多解的算法和思想。同时让学生体会各种算法的思想,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算法。

  这样不仅使他们明白遇到问题应该怎样去思考,而且通过自己总结出来的方法比较容易记忆。培养了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主人。

  第三、计算中注重了算法多样化和优化。

  在解决整百、整十数的口算加减法的时候,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采取不同的方法去解决问题。有的5+8=13,500+800=1300;有的用竖式;有的3个百加8个百是13个百就是1300;还有的用计数器来帮忙等。教师给以积极的肯定和评价,并强调了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减这一教学重难点。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有以下几个方面:

  1、本节课的引入处理不当,没有能让学生感觉到,从旧知到新知的自然性,因为引入时应该是在巩固旧知的基础上自然过渡到新知,而我是在开始就呈现课题,违反了自然过渡的原则。

  2、由于我在语言的组织方面的基础功不够扎实,不够精炼,所以很难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活跃性,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不够,导致课堂气氛不太令人满意。

  3、对于课堂的时间方面把握不够,导致在规定的时间内没有完成一堂课的教学所具备的环节。

  今后努力的方向:

  1、应该充分理解和分析教材,合理的备好课;

  2、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来设计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把握《新课标》的要求,使学生能达到要求的同时新知识的教学的得以解决;

  3、注意自己的语言组织,加强语言方面的修炼;

  4、多听经验丰富的老师的课,多向他们学*和交流,多做反思。

  核心提示:今天上校内研讨课,整堂课我是由八道数的组成题目复*引入,然后出示图片让生获取数学信息并且根据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加强生提问的能力,并且用什么方法计算,如何列式,怎么计算,让生说算理把整千数看做几个千,然...

  今天上校内研讨课,整堂课我是由八道数的组成题目复*引入,然后出示图片让生获取数学信息并且根据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加强生提问的能力,并且用什么方法计算,如何列式,怎么计算,让生说算理把整千数看做几个千,然后几个千再相加减,例题九一完便马上出示四道计算题巩固,接着继续新知例题十的教学,接着做一做,接着进位退位题型的练*,最后易错题目的练*,整个教学环节比较清楚,算理有让孩子们充分说,教师小结比较到位,这些是有进步的表现。

  由于前面还是略显拖沓导致后面上得较为仓促,一紧张就胡言乱语的*惯还是没有改掉,虽然各位老师都说有进步并且进步较大,但还是有好几点不尽人意,如一开始的复*引入,题目略显简单没有针对性,应该加些学生易错数的组成题型,还有就是练*量还是不够多,不够强化整十数加减法尤其是进位加法的计算,还有就是把课本两种方法独立说,其实它们有内在的联系,是同一种方法的不同表述,有一点比较困惑的是哪种方法好,到底是相同数位上的数字直接相加减比较好还是看做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然后相加减比较好,因此在算理优化的引导上我表现比较牵强,不能很好地强调数的组成方法计算最好。

  到底是要死死的规定学生就是一种方法好呢?还是自由让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自己觉得方便的方法做呢?还是很困惑,这个问题需要专家的帮忙解答。或者今后的教学上多多摸索了。


《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教学反思3篇(扩展4)

——《整百整千数加减法》教案3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灵活地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整百整千的数的加减法口算。进一步提高口算能力。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探索口算的过程,使学生会用口算解决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及良好的思维*惯,同时体验数学的快乐。

  教学重点

  口算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的算理。

  教学难点

  掌握口算方法,并口述其算理。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方法

  自学、教师指导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导入新课。

  1.学生汇报课前数学阅读,口算。

  2.让学生观察这些数据,说说这些数有什么特点?再说说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百组成的。

  3出示复*题

  (1)13个十是()。

  (2)25个百是()。

  (3)5个千是()。

  (4)80里面有()个十。

  利用数的组成规律,我们可以口算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

  出示课题: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

  二、引导探究,学*新知

  1、学*例11出示例11的画面,张爷爷家今年春节新添了两件电器。

  (1)从图中你们知道了什么?(电视机1000元,冰箱20xx元)

  (2)请你们帮张爷爷算一算买这两样东西一共要花多少钱?

  生连麦,语音,汇报交流。

  师:谁会列式?

  1000+20xx=请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口算的?

  连麦语音学生回答。

  师归纳:同学们的算法都对,希望今后在做练*时,要选适合自己的.方法计算。

  2、学*减法。

  师:看这幅图,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冰箱比电视机多多少钱?

  师:你们能解决吗?请在练*本上列算式计算?并告知结果。

  连麦语音学生回答。

  3、教学例12。

  (1)学生汇报:

  80+50=130-80=130-50=

  思考;这三道题怎样又正确又迅速地计算出结果。并说出口算过程;(80+50等于多少?是8个十加5个十是13个十就是130。计算130-80=和130-50=这两道题时,可以看到减法想到加法递推。因为80+50等于130。所以130减去80等于50或因为80+50等于130所以130减去50就等于80)引导学生比较,这组数与例9的数据在口算时有什么不同?

  4、尝试练*,做后指生说说算法

  900+600=1500-600=1500-900=

  问;你是怎么计算出来的?

  三.巩固练*。

  1、快乐垂钓:

  800+400=3000+6000=70+50=

  1200-500=9000-5000=1500-1000=

  2.解决问题,做一做第2题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并列式计算

  生1:一共有多少袋麦子?

  生2:麦子比稻谷多多少袋?

  生3:麦子和稻谷一共有多少袋?

  集体订正

  3.练*十九第三题。

  四.总结师:今天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口答)

  师:同学们今天的收获可真不少,希望同学们在口算时要细心,认真,还要注意用已学过的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五.作业

  练*十九第1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灵活地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整百整千的数的加减法口算。进一步提高口算能力。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探索口算的过程,使学生会用口算解决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及良好的思维*惯,同时体验数学的快乐。

  教学重点

  口算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的算理。

  教学难点

  掌握口算方法,并口述其算理。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方法

  自学、教师指导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导入新课。

  1.学生汇报课前数学阅读,口算。

  2.让学生观察这些数据,说说这些数有什么特点?再说说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百组成的。

  3出示复*题

  (1)13个十是()。

  (2)25个百是()。

  (3)5个千是()。

  (4)80里面有()个十。

  利用数的组成规律,我们可以口算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

  出示课题: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

  二、引导探究,学*新知

  1、学*例11出示例11的画面,张爷爷家今年春节新添了两件电器。

  (1)从图中你们知道了什么?(电视机1000元,冰箱20xx元)

  (2)请你们帮张爷爷算一算买这两样东西一共要花多少钱?

  生连麦,语音,汇报交流。

  师:谁会列式?

  1000+20xx=请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口算的?

  连麦语音学生回答。

  师归纳:同学们的算法都对,希望今后在做练*时,要选适合自己的方法计算。

  2、学*减法。

  师:看这幅图,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冰箱比电视机多多少钱?

  师:你们能解决吗?请在练*本上列算式计算?并告知结果。

  连麦语音学生回答。

  3、教学例12。

  (1)学生汇报:

  80+50=130-80=130-50=

  思考;这三道题怎样又正确又迅速地计算出结果。并说出口算过程;(80+50等于多少?是8个十加5个十是13个十就是130。计算130-80=和130-50=这两道题时,可以看到减法想到加法递推。因为80+50等于130。所以130减去80等于50或因为80+50等于130所以130减去50就等于80)引导学生比较,这组数与例9的数据在口算时有什么不同?

  4、尝试练*,做后指生说说算法

  900+600=1500-600=1500-900=

  问;你是怎么计算出来的?

  三.巩固练*。

  1、快乐垂钓:

  800+400=3000+6000=70+50=

  1200-500=9000-5000=1500-1000=

  2.解决问题,做一做第2题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并列式计算

  生1:一共有多少袋麦子?

  生2:麦子比稻谷多多少袋?

  生3:麦子和稻谷一共有多少袋?

  集体订正

  3.练*十九第三题。

  四.总结师:今天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口答)

  师:同学们今天的收获可真不少,希望同学们在口算时要细心,认真,还要注意用已学过的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五.作业

  练*十九第1题

  教学理念:

  课程标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不仅要求教材必须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而且要求:“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合作交流的情境”。因此我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已有的知识经验,我们从整个加减法入手,让学生通过类比和推理,内化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学生在探究出整百整千数加减法口算方法后,进行对比练*,引导学生根据不同题目选择合适的口算方法,通过多变的练*题型,让学生的计算能力得到巩固和提高。

  教学目标:

  ①通过买电器的生活情景,提出加减法问题,探索口算整百、整千加减的方法及算法的过程。

  ②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提高口算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③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形成良好的思维*惯。

  教学重难点:算法的多样化


《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教学反思3篇(扩展5)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教学反思6篇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是在1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的,这样安排,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相同单位的数可以直接相加、减的认识,为后面学*任意两个数相加、减打基础。

  所以是计算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之一,应该重视。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小,好动,好奇心强,在四十分钟的教学中容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所以我采用愉快教学法,创设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并且让这一情境贯穿始终,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在学*这部分内容前,我进行了调查研究,我发现我们班大部分学生已经会计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只是说不清算理。所以我认为,这节课最重要的是教师的引导,只要发挥好辅助作用,使学生自主学*就可以了。

  同时为了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算理,并熟练计算,我设计了大密度的练*。为了吸引学生我把练*题设计成各种有趣的游戏:小猫钓鱼、蝴蝶送信、松鼠过河、摘苹果等,把枯燥的数学练*变得充满生气。并且给每个学生机会,让每个学生都做一道题,使第一名学生都不掉队。

  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很多孩子虽然可以正确的算出结果,可是,当我问到“你是怎么想的”的时候,很多人都不能表达。该如何引导呢,为了节省时间我在课堂上是直接告诉他们计算方法的。事后回想,或许可以通过动手操作,比如摆小棒的方法来帮助学生说理,明理。

  大密度的练*虽然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但出暴露出一些问题。比如*题过多过难,给一些学生造成了学*上的困难。再如练*的形式变了,但*题的内容单一,只是把*时开火车的练*赋予了新的名字。如果练*的内容再新颖多变一些,我想效果会便更好。

  通过本次计算课研讨,让我深深地体会到计算方法的指导,*题的精心设计十分重要。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好的吃透教材,并结合低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设计出他们喜欢的小游戏形式,让每一位学生都积极参与练*中来,在欢乐的氛围中巩固学*的新知识。让每个学生真正成为学*的主人。

  《整百数、整十数的加减法》是小学数学二年级第四单元的一个内容。通过对新教材的分析理解我制定了一下几个目标,我是分以下三个方面来落实这二个教学目标的: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整 个过程中我以小动物的奥运会贯穿其中,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我在课堂的开始就出示一张图片,小动物们要举行奥运会了,为小动物们的依次出场做铺垫。由小青蛙 和小熊在数射线上比赛的过程引入整百数的加减的算式。再由小兔、小熊猫的参与逐步的引入整百数整十数的加减的算式,然后教师和学生通过多种方式逐一地去解 决问题,反馈,最后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用小海豚的表演来进行口算题目的抢答,最后让小朋友对自己在课堂中的表现做一下自我评价。

  二、注重学生参与课堂 ,努力实践二期课改理念。

  在本节课的学*过程中,我注重让绝大部分学生来参与课堂。通过不同形式的讨论,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机会来参与课堂,并及时给予他们鼓励。 学生在课堂上解决题目的方法很多,有用算盘,用简图,用竖式,用算线等好多种方法。

  三、通过抢答,巩固学*环节,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年级的学生爱说,爱笑,爱动,爱玩,根据这一特点我在课堂中加入了抢答这一个环节,把他们的兴趣转移到课堂中来,让他们充分体会到学*的乐趣,从而产生了学*的兴趣,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听说能力。

  四、不足之处。

  这节课存在问题也很多:

  1、虽然准备工作很充分,考虑到学生思考方法的多样性,如算盘、简图、算线等方法,但仍然出现其他的解题思路,说明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很强,今后需要不断研究。

  2、本节课的重点没有突出,由于学生在思考问题时,出现很多解题思路,新授前复*还不够充足,因此在回答“几个百加减几个百”或“几个十加减几个十”的问题上,还存在有的不会说,练*不够。

  3、由于本节课讨论的内容较多在时间掌握上比较紧,有的环节说的还不够透彻,今后还要多锤炼自己的语言。

  整十数的加减法,相对来说还是比较简单的,但是每位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所处的文化环境、自身思维方式等等各不相同。因此新课程标准教学新理念指出,数学内容的呈现形式应多样化,以保证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整个学*过程,使他们的数学学*活动是一个主动的、生动活泼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把握这一理念的指导,向学生提供的是数学活动的基本线索、基本内容和主要的数学活动机会,而不是定论式的客观数学知识结构,通过本节教学,有如下反思:

  1、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兴趣。如用学生熟悉的卡通人物作为贯穿正堂课的导线。以优化课堂教学,充分调动了学生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注重呈现形式的丰富多彩。在数学教学中,我努力让孩子们愿意亲*数学、了解数学、喜欢数学,从而主动地从事数学学*。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认知特征,采取适合于他们的表现形式,培养他们一种愿意甚至喜爱的积极情感。例如,巩固练*的设计,形式多样,由易到难,针对性强。特别是改错,以病例的形式出示,把学生当成小医生,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一丝不苟的学*态度。在巩固练*时,还设计了开放题,让学生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发挥每个学生的聪明才智,做到课结束趣尤存。

  3、提供探索与交流的时间和空间。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在探索的过程形成自已对数学的理解,在与他人的交流过程中逐渐完善自已的想法,这样不仅使他们明白遇到问题应该怎样去思考,而且通过自己总结出来的方法比较容易记忆。培养了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的主人。在学生汇报的过程中,又让学生学会倾听其他同学发言,或表示同意或表示反对,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怀疑精神,学会赏识和学*同伴独特的、富有个性的见解。

  当然,整堂课也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由于本节课是学*如何计算整百整十数的加减法,所以应该多让学生进行一些手上的练*,我在这方面做的不好,只注意了学生口头的表述,准备的练*只是让学生用嘴说,而没有亲自动手算一算。另外在教学过程中,在解决难点问题时,还应该加大放手力度,让学生讨论充分,给学生充足的思维空间。

  总之以后上课,不但要认真研究教材,吃透教材,同时要备好学生,尽可能多的想到学生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以便使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注重将数学与学生联系起来,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使数学课堂充满生活的气息。

  这节数学课讲的是小学数学第二册的《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为了这节课的教学,我备了一天课,又精心设计了课件,想着以一种新鲜的方式来吸引他们的兴趣。但真正去教学是一切并不是和我预想的一样:

  本课的教学内容是20+30=?及50—20=?这两个例题,是让学生由题目列出式子并会计算出得数。我想学生们也许*惯了我在音乐课上与他们有说有笑,所以上我的数学课时一点也不严肃,还跟我开着玩笑。一直到数学式子列出来了他们也没进入状态。在讲解20+30=?时,我提问了几个学生,有个同学竟回了句:“我们都会。”也不回答,引得全班哄堂大笑。没办法,我有提问了另一个学生,结果更让我火冒三丈,他竟答了句:“我懒得答。”当时差点没压制住自己吼一嗓子,但感觉这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想想自己的心态也不是太好,学生们也都没在状态,我决定不再继续往下讲,当然,为了“灭灭”他们的威风,我在黑板上出了几道我“自认为”很难的题给那几位“懒得答”的同学做,看他们的反应及做题的结果我发现他们确实会做,除此之外,我还发现他们都挺像上讲台做题,好像很喜欢表现自己,这些发现为我以后的课积累了些经验,当然一种挫败感也一直笼罩着我。下课跟静远交流时他说学生们确实会做,不教他们也会,她也同意学生爱上讲台答题,这个很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想想自己以前曾见过的资料,幼儿园出现了小学化的倾向,很多小学生的知识在幼儿园都学过了所以将这些可是学生往往都不感兴趣,但当我在批改他们作业时发现他们做得并不那么理想,依旧错很多,他们的知识只掌握了点皮毛而没有完全吃透,而这也一直是小学低年级学*的一个“坎儿”。

  当然,这堂课的失败跟自己是有很大的联系的,我听了其他老师讲的这节课,再对比自己讲的,发现了很多缺陷:

  一、课堂重难点安排不得当,将大部分精力放在了如何列出式子而不是如何解式子上,教学目标难以达到也是必然的;课堂语言不够有活力,对学生的问题反馈都是统一的“好”“对”,没能准确反馈,同时对学生鼓励性的语言较少;

  二、课堂奖励制度不够完善,在我听课及结合自己课上学生的反应我发现,适当的小小的鼓励对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作用很大;

  三、自己**思维占据大脑,不了解学生思维,不能让自己很好地以一个小学一年级学生的角度来看问题,这也是郭老师听我讲了节二年级数学课后对我的评价,这堂课自己依旧犯了这个错误;

  四、忽视课堂纪律问题,在课的开始自己没对学生乱说话等不好的行为予以纠正,“头儿”没开好,所以整节课的纪律都很差,自己的教学也没要达到预想的结果。

  本节课主要学*了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要求学生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从以上内容上看,难度不大,学生只要把20以内的进退位加减法掌握熟练了,这里的学*应该不成问题,实际上孩子的计算,不但速度慢,而且错误率非常高,由于学生有笔算的基础和丰富的经验,学生对于笔算有很大的依赖性。如果引入新课后直接出示例题进行教学,绝大多数学生都会选择用笔算的方法进行计算,想不到用简便的方法直接口算,这样就完全失去了本课的意义。于是我在教学新知前设计了练*在其中渗透100以内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口算,为学生探索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做好铺垫。在设计这些练*时,我希望学生能从100以内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口算中探索出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在探索口算方法的教学中,我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了独立思考、小组讨论交流的方式,让学生在互动交流,学生间的引领,找出不同解决的方法。既要求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取长补短,发挥学生集体的智慧,在相互补充中得到最佳的方案。在分组交流时,尽量让学生来交流总结,并适时进行引导。

  本课练*的设计紧扣重点、难点,在探索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后,又设计了一系列的'巩固练*,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巩固了口算方法,深入挖掘教材自身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下面的练*中,先通过对比题、小游戏、编口算等进行基本训练,分清进位与不进位两种情况,提高口算正确率,打开了学生的思维,再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一些生活实际问题,运用数学。

  由于设计的内容很充实,课上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探究发现、讨论方法用掉了太多的时间,使得最后一个环节未完成的时候下课铃已经响了,所以上课还需更紧凑一些。还有一点是,课堂上的语言不够精炼,不能做到一针进血,在讲解口算方法的时候有点啰嗦,不够简洁。为此,今后要多多学*,争取更大的进步!

  在计算练*课上,我还穿插一些趣味性的练*,竞争性练*,拓展性练*,同样可以调动它们学*的主动性和探求欲望。

  今天刚刚结束了《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的教学以后,静下心来仔细回顾了一下整堂课的教学过程,有很多反思,记录如下:

  1、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计算,培养学*兴趣和计算意识。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是两位数计算的起始课,是学生进行10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所以本节课是计算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之一。但是“计算”常与“枯燥”、“机械重复”相连,这是由传统教学上的缺陷造成的。计算的'知识是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逐步发展起来的,原本是十分生动的教学活动。为了避免计算课的枯燥,我在本节课中运用了生动的多媒体和一系列游戏活动并利用教材中提供的资源,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样丰富多彩的活动既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又可以增强学生学*数学的兴趣。本堂课的教学目的再很轻松的氛围中得以完成。

  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

  课程标准认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探究新知”这一过程中,创设了有意义的情境和数学活动,激励每一个学生在动脑观察中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与同伴进行交流进而,引导学生思考计算方法,组织学生交流计算方法,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明白了算理,掌握了算法。

  3、组织好练*,进一步培养计算能力。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要达到这个目标,除了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掌握算法,还需要组织好练*。因此,本课的练*设计注意到了这样几点:

  a、讲究练*的形式;

  b、多进行口头练*;

  c、突出难点,讲究实效。

  4、存在的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很多孩子虽然可以正确的算出结果,可是,当我问到“你是怎么想的”的时候,很多人都会,但是不敢表达。说明了学生说的少了,应该让学生多说。我自己的语言还需要精炼,还需要规范,要挤出时间还给学生。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多让学生说,并结合低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设计出他们喜欢的小游戏形式,让每一位学生都积极参与练*中来,在欢乐中巩固学*的新知识。


《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教学反思3篇(扩展6)

——整十数加一位数加减法教学反思范文(精选10篇)

整十数加一位数加减法教学反思范文(精选10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我们要有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在写教学反思的时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学失误,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学反思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整十数加一位数加减法教学反思范文(精选10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在计算教学中如何把计算和生活结合起来,让计算有应用味;把计算和探究结合起来,让计算有探究味;把计算和学生自己的选择结合起来,让课堂富有生命力,是我设计之初的最大难题。这节课我深深的体会到了计算教学的乐趣,学生从中体会到计算课也可以这样轻松这样有意思。

  一、让问题的提出更加合理

  问题的提出应构建于学生原有的经验基础上,让学生在探究问题中发展,如在出示主题图之后我要学生你看到了什么?你能提出用加法解决的数学问题吗?学生的回答更有针对性了,更能直奔主题。直接把学生引到我们的计算教学中来。

  二、重视学生的实践操作,给予每个学生足够的时间动手。

  任何高明的教师都不能代替孩子的操作。孩子的思维是在活动中发生的,并随着学生活动的深入而得到发展。孩子们只有亲自参加活动,在操作活动中不断地积累感性材料,才能促进孩子蜜察、试验、猜想、验证及推理概括的能力。所以在教学中我经常给孩子们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动手操作,在教学两位数加法(不进位)的教学中我也始终没有把动手摆丢弃。

  三、让每位学生都有发展的机会。

  这节课我就充分发挥了孩子自己的主动性,关注不同学生的不同发展,有了自己的方法也是可以的,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计算,但是也不任由学生没有新的发展,老师也重点推出较好的计算方法。给予孩子尤其是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一个比较明确的好的方法。这样即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算法多样性又不是笼统的给予学生很多很杂的计算方法。对于较差一点的学生也有很好的指向性。

  四、给自己的`几点建议

  1、注意提高问题的质量,在今后的教学中要不断的提高问题的质量不要给学生一个太大太泛的问题,这样学生的思维就会混乱。不利于教学进度和学生思维的启发。

  2、计算教学的练*要多样性,符合由简单到复杂,练*有梯度。要有提高、提升类型的题目。

  上周我讲了两位数减整十数和一位数,在教学中我模仿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但是这节课有了之前的两位数加整十数和一位数的经验之后,孩子在思考计算方法是节省了很多时间,孩子会迁移用之前的方法,这也是我很开心看到的。学会怎么算之后,我让孩子比较两道算式有什么不同之处,孩子能迅速发现两道算式在计算过程中一个是十位上先进行计算,另一道算式是个位上进行计算。接着我追问: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呢?孩子试着从减数入手,虽然回答的结结巴巴,但大概意思我还是能听明白的,这个地方让我发现了孩子其实真的很不错,有了初步分析思考的能力。

  本节课的优点体现在:1.动手操作的有效性。在动手操作这一块我组织学生用小棒和计数器来探究两位数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而在探究两位数减位数时,小棒,计数器只是作为个别学生辅助计算的工具。

  2.注重于生活的联系。以学生最熟悉的春游场景作为学*素材,学生在观察,讨论与交流中,体验到数学和生活的联系和数学的价值。

  3.注重学生对算理的理解,从摆小棒到拨计数器再到算法,一步步帮助学生从具体形象思维到半抽象思维最后抽象出算法,给了学生理解的空间和时间。

  两位数加减整十数本节课教学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不退位减法,要求学生通过观察主题图,捕捉图中的信息,能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列出算式,并借助摆小棒理解和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同时还能区别两种算式在算法上的区别。

  在观察主题图时,学生对于第一个小朋友提出的“还剩多少元?”的问题感到很容易理解,很快列出算式35—2=,但对于第二个小朋友提出的“我有20元钱买一个娃娃还差多少钱?”的问题,一小部分学生觉得有一定的难。为此,我设计了这样的两个问题:

  (1)“还差多少元”说明什么钱比什么钱多?学生很快领悟:买东西需要的钱比身上带的钱多,

  (2)要求还差多少钱就是求什么?就是求35比20多多少。

  有了这样的认识,学生很快就列出了算式:35—20=。由于前面已经学*了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在计算方面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因此我直接把两道算式呈现在现实面前,让学生动手摆一摆,摆完后自己说说怎样算,再把自己的算法与同桌交流。在反馈时,我要求学生结合刚才摆小棒的过程说说自己是怎么算的,学生积极性很高,说得也很到位:算35减2等于几,先从5根里面去掉2根,再把剩下的3根和3捆合并起来,也就是先算5减2等于3,再算30加3等于33;算35减20等于几,先从3捆里去掉2捆,在把剩下的一捆和5根合并起来,也就是先算30减20等于10,再算10加5等于15。你瞧,说的多好!会这样说的学生很多,这得益于我们在前面做计算练*时要求学生除了会算,还要把自己的算法与家长交流。

  学生对两种算式的计算方法了解如此透彻,接下来将两种算式的算法进行比较就水到渠成了,老师稍加引导,学生就能归纳出两位数减一位数是从个位上减,两位数减整十数是从十位上减。除此之外,我还将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进行比较,在老师的的引导下,学生的语言逐步规范,概括出两位是加减一位数都是从个位上算,两位数加减整十数都是从十位上算。

  本节课不仅将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有机结合起来,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在理解算理、归纳算法以及分析比较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概括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都得到了提升。更主要的是,教师教得顺手,学生学得轻松。

  我们是在学生学*了整十数加一位数、整十数加整十数的基础上来学*的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这部分的口算一般要从高位算起,而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学生在计算的时候,容易出现把不同数位的数相加的错误。教学时,我重点让学生动手操作,体会相同数位相加的道理。

  计算是枯燥的,为了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我创设了大家在生活时常遇到的问题—乘车。大巴车有45座,中巴有30座,小轿车有3座,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学生很自然的想到“大巴车和中巴车一共有多少个座位?”“大巴车和小轿车一共有多少个座位?”“中巴车和小轿车一共有多少个座位?”这样的数学问题从学生的生活中提炼出来,学生乐于接受,使计算教学成为学生丰富多彩的学*活动,增强了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课标》中强调,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课上,在学生列出了算式后,我让同桌之间互相摆小棒或者用计数器。让学生在操作中体验算理,注要讨论两位数加一位数和两位数加整十数这两道题的算法有什么不同?最后探讨出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45+3要先把单根的小棒合起来,即算5+3;45+30要先把整捆的小棒合在一起,即先算40+30。

  在学生理解了口算方法后,让学生用夺小红旗的形式进行练*题训练,夺到小红旗的一组就说明技术高超。学生的兴致被调动起来,

  小组合作的意识也强了,学生们兴高采烈的算着,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

  整节课,我感觉是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的,由具体到抽象,但是感觉还有个别学生计算的时候,依旧是不能相同数位相加减,看来人的接受能力不同,这样的个体需要个别指导。

  本节课教学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要求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理解两位数加一位数和两位数加整十数的计算方法,达到正确计算,并能归纳两位数加一位数和两位数加整十数的计算方法有什么不同。通过一节课的教学,我很轻松的完成了教学任务。

  可能是前一段时间《认识人民币》让学生觉得太吃力,这一单元的计算教学学生似乎感觉到从没有过的轻松和容易,因此学*积极性很高。教学34+2=时,当我问:“你准备怎么算?”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小组交流并汇报。一部分学生是用数的组成的方法算的:34里面又3个十和4个一,加上2个一,等于3个十和6个一,就是36,另一部分学生是根据摆小棒的过程总结的算法:先算4加2等于6,再算30加6等于36。我给予他们充分得肯定。接着提问:“为什么4和2能加在一起?”学生都举起了手:有的说“因为他们都表示几个一”,还有的说:“因为他们都在个位上”,看来学生已经感觉到了只有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接下去计算34加20就很容易了。由于时间关系,我没有让学生摆小棒,而是直接在黑板上出现算式:34+20=,要求学生想象:如果摆小棒,你会怎么摆?“先摆三捆4根,再摆3捆”,“你准备先把哪些小棒合在一起?”通过想象操作情景,学生理解了计算34加20要先把3捆和2捆合在一起,也就是先把十位上的数相加。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除了让理解算法达到会算,还要引导学生归纳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算法有什么不同。由于有了前面的动手操作和想象操作过程作基础,因此大部分学生能能归纳出两位数加一位数是先把个位上的数相加,而两位数加整十数是先把十位上得数相加。在此基础上,我问“什么样的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通过引导,学生得语言逐步完整和规范,最后归纳出:只有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

  两位数加一位数或整十数的基础是整十数加一位数、整十数加整十数。因此,教学一开始我先设计了针对性很强的复*题,再现并激活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的相关旧知,使接下来的新知学*源于学生的数学现实,从而产生有效的正迁移,为新知识的学*做好准备。

  充分利用课本“发新书”这一情景图,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计算。首先,让学生根据图片提供的信息,提出的加法问题,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情况,选择要解决的问题。在探讨算法时,为学生搭建了直观算理到抽象算法的过渡过程:小棒和计数器图→移动小棒和算珠→隐去直观图→看算式说过程。鼓励学生探索不同的计算方法,并给学生交流、展示的足够空间。课堂上,学生提出了很多算法,我要求学生通过比较,说说哪一种算法比较好,当然无论怎样,最后都要让学生明确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通过学生的立思考、自主探索、讨论交流等方式,形成了班内算法的多样化,再通过对算法的比较,使学生明确“把哪部分先合起来”从而提取出几种算法的核心成分,共同概括出两位数加整十数的一般思路,加深了学生对算法的理解和建构。

  练*时我注意专项训练与综合训练相结合,同时交换练*形式,引导学生把一位数加两位数、整十数加两位数归结为两位数加一位数或整十数进行计算,促进学*的迁移提升。两位数是由几十和几组成的,所以在口算时,若加整十数,就用整十数加,若加一位数时,就用一位数和它相加,要用两步来计算,大多学生掌握了这种算法,只有个别学生还分不清个位和十位。

  本节课是一节*常的计算课。如何在*常的计算课中让学生快乐而有效地学*?如何在*常的计算课中让学生的思维获得发展?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实践,我有如**会:

  一、适当的复*铺垫有助于学生的有效学*

  传统教学中的复*铺垫在计算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复*铺垫的主要目的,一方面是为了通过再现或再认等方式激活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相关旧知,另一方面是为新知学*分散难点。本课的新知是两位数加整十数和一位数(不进位),学生的原有认知结构中存在着相关旧知,通过适当的复*和铺垫,能够发挥这些已有旧知的支撑作用,促进新知的生长,这也体现了教学要符合学生的数学现实的基本原则。

  二、合理的学*层次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

  数学是一门讲求逻辑和层次的学科,在学*过程中采用合理的层次,能让学生循序渐进,逐步理解算理和掌握算法,并在不同层次的学*中发展思维能力。在学生的学*方式上主要结合:小棒操作→计数器拨珠→抽象计算这三个环节,从而让学生经历由具体操作、自主探索到比较归纳掌握算法这样的层次。在课堂学*时学生都能循着感知→理解→掌握→应用的心理规律开展学*,学生的思维能力逐步得到有效的发展。

  三、教具的合理选用帮助学生实现从直观到抽象的过渡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的思维发展是从具体形象思维逐渐向经验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在具体形象思维阶段,教师在教学中采取直观教学方法是容易得到理解和认可的;在由具体形象向经验抽象逻辑过渡的阶段,学生仍然要借助具体实物,从直观思维引发经验抽象思维。教学的前测表明学生对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都会做,但问学生是怎么算出来的,有一大半的学生说不出来,即使说也说不明白。因此在教学中必须通过学具使学生经历由直观到抽象的过渡。当然计算课的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学具上,而是深层次算理的理解。教学中安排了小棒验证和计数器验证,从低层次(小棒的操作)过渡到高层次(计数器的操作)过渡到深层次(算理),这三个层次是密切联系的,逐步过渡深化的。

  四、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一堂课下来后我感觉自己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1、教学情境的设计要做到位,不能仅仅就是“拿来”。这节课我选用了教材中发新书的情境,虽然学生对这个情境不陌生,但它却存在着清晰度不够,离学生现在的学*时间也很长这样的局限。因此教学时费时较多。对此我感受到:教材上的情境是专家老师们精心选取的,他们在选材上能关注学生的认知。同样教材是教学的.“范本”,但不是“孤本”。可能同样的情境,一些地方的学生很感兴趣,而另一些地方的学生则不然。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大胆地对教材上的情境做适当地改动,或者是如于科长所说的深加工,以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2、只有重视学生已有的认知,高效才能落到实处。虽然我对学生前测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也在教学中考虑到了,但放手的力度不够,如果让学生先来通过说算法,在此基础上通过操作理解算理会更好。像35+3=38可以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先算5和3相加,再算30和8相加。在引导学生知授化时,我可以让学生汇报并提出:如何让自己说的更清楚些呢?这时产生对学具的需求,从而摆小棒、拨计数器顺势产生。学生有了一种内在需要,明白为什么要学*的时候,才能参与到学*活动中来,才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有效学*。

  今天我教学第四单元中的《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这节课教学重点是巩固百以内数的认识,明白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减法的算理,比较熟练地口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减法,提升学生对百以内数的感知,应用百以内数组成学*简单的加法,也以今后进一步学*百以内数加减法打下基础。

  这节课教材要求运用百以内数的组成去学*,在备课的过程中,我感觉不到它和今后要学*的百以内数的加减法有什么差异,因此也没有把握好教学的重难点,是在教学时才领悟到的。

  在《百以内数的认识》中的〈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和《百以内数的加减法》中〈整十数加减一位数〉,我认为它们的差异是,前者与实际联系更密切,后者更抽象些。

  所以在教学上,前者要更多地联系实际,即数与形要紧密结合,要将抽象的数还原于形。

  如32-2=,要求学生用小棒解释,3捆零2根减去2根,剩下3捆,即3个十2个一减去2个一,等于3个十。并能脱离小棒解释,让学生对百以内数的认识慢慢清晰起来。这样教学对学生数感的培养十分有必要,也很有效。

  在这节课中,我始终围绕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改理念。从一开始的主体图入手,创设新学期发新书,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让学生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意在让学生充分观察,发现这里面的数学信息。

  为接下来的顺利解决问题埋下伏笔。接着我又问:“要解决数学书有多少本?需要知道哪两个数学信息?”学生说:“需要知道没打开的和小朋友发下去的。”这节教材着重解决相同数位的数相加的问题,为了让学生在这一点上真正有所体验,我觉得动手操作这一环节不能省。在学生用小棒帮助计算“35+30=”,学生摆出35根小棒时我问:“再加上的30根小棒,应该放在哪合适呢?”生说:“应该和十位的3捆小棒放在一起。”我又追问:“为什么要和十位的3捆小棒放在一起?”我先让同桌讨论这一问题,接着找同学回答。生说:“拿来的3捆小棒是表示的3个十,所以要和35里面的3个十放在一起”。这个问题的设计,我觉得在突破本节课的难点处是十分必要的。

  在学生通过摆小棒理解“35+3=”和“35+30=”的算理后,我问:“看着这两个算式你有什么发现?”生1说:“这两个算式里面都有35”,生2说:“第一个算式加的是3,第二个算式加的是30”。我问:“35是几位数?,3是几位数?”,生说:“35是两位数,3是一位数”我说:“那也就是说我们学的是两位数加一位数和……”学生马上说:“两位数”。我一听不是自己心里想要的答案,可是又一想学生说的也没错呀,30就是两位数”。

  灵机一动我说:“30是两位数,也是我们认识的两位数里面很特殊的什么数呢?”学生马上想到是整十数。这样在我的引导下,我貌同完成了本节课的课题。我想这样做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一个简单的梳理概括,也是对学生这方面能力的一个培养”。针对教材上提出的问题:“上面两道题的算法有什么不同?”我把它换成:“如果让你做这种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题,你想提醒同学们注意什么?”学生有的说:“做题一定要认真、细心。”有的说:“一定要注意把一位数加在个位,整十数加在十位”。我想这样问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也是新课改下学生主体性的一种体现。

  课堂上,同学们精彩的表现,是我所想到的,也是我所没有想到的。我想孩子们有好的发言和*惯,应该是离不开在*时的教学中,老师们一点点对他们的一些在*惯上、思维上和知识上的点滴渗透,也为今天的精彩做好了铺垫。没想到的是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那么强,思维那么活跃。看来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要继续大胆地放手相信学生的能力,给孩子们施展他们才能的机会。同时,我们老师才会有更多的机会了解学生真实的课堂表现。从而提高我们为学生服务的质量。

  两位数加一位数或整十数的基础是整十数加一位数、整十数加整十数。因此,教学一开始我先设计了两组口算题,通过比较它们在计算上的不同之处,帮助学生重温相同数位上的相加、减的知识,为新知识的学*做好准备。

  传统的计算教学比较枯燥,为改变这种状况,我充分利用课本“发新书”这一情景图,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计算。首先,放手让学生提出有关加法的问题,学生根据图片提供的信息,提出的加法问题有些为已学知识,需要教师酌情引导,以免偏离主题。在探讨算法时,鼓励学生探索不同的计算方法,并给学生交流、展示的足够空间。算法的多样化增加了学生思维的活动量,为学生提供了创新的机会。课堂上,学生提出了很多算法。我要求学生通过比较,说说哪一种算法比较好,当然无论怎样,最后都要让学生明确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练*部分我注意专项训练与综合训练相结合,同时交换练*形式,引导学生把一位数加两位数、整十数加两位数归结为两位数加一位数或整十数进行计算,促进学*的迁移提升。

  以为两位数是由几十和几组成的,所以在口算时,若加整十数,就用整十数加,若加一位数时,就用一位数和它相加,要用两步来计算,大多学生掌握了这种算法,只有个别学生还分不清个位和十位。但在课堂作业里,还是有不少学生做错,究其原因:一是学生在一定时间里没有细心看题;二是个别后进生分析能力弱,不能自主分析。


《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教学反思3篇(扩展7)

——万以内数加减法教学反思范本5份

  教材在有关6和7的加减法的安排上由以前的一幅图表示一个算式过渡到一幅图表示两个算式。这项内容就成为本节教学的重点,为了突破这个重点,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前我深挖教材,精心设计教案,使得整节教学能够顺利开展,现将教学内容反思如下:

  1.结合情境,引导学生操作,充分感受“一图两式”。我把课本中小朋友摆小棒的图,变成学生喜欢的卡通小动物(小鸡和小青蛙)。由小动物在草地上荡秋千的情境,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画面生动活泼,既贴*学生的实际生活,又吸引了学生的学*兴趣。让学生把1只小鸡和5只小青蛙放到每个组的草地秋千上,求一共有多少只小动物?通过两位同学不同角度的'观察,列出两道不同的加法算式,并让学生说明是怎样看图列式的。这一环节初步感受“一图两式”,感知根据一幅图可以列出两道不同的算式。

  2.独立操作,形成概念,理解“一图两式”。我设计的第一个环节,是让学生在情境中感知“一图两式”。而接下来的第二个环节,是让学生在情境中独立地进行操作,进一步巩固和理解“一图两式”的意思。在秋千数量不变的情况下,让学生思考,还可以摆成几只小鸡和小青蛙,用小棒和圆片代替小鸡和小青蛙自己来摆一摆,并看着自己摆的图列出两道加法算式。这样便出现了两组6的加法算式,加上我让同桌两人互相讲解是怎样看图列出算式的,又进一步提高了学生合作能力。通过这一环节的教学,使学生从感知中树立“一图两式”的概念。这样处理,既给学生提供了自由的操作空间和充足的思考余地,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用数学意识。可能是让学生合作得多了,加上孩子年龄小自控能力差,有部分孩子开小差,说话,今后,还要加强这些学**惯的培养。

  3.建立表象,由具体操作到看图列式。第三个环节,便是学生根据教师出示的直观图,自己独立列算式。使学生能够由具体的实物抽象到看直观图列式,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遵守了学生的认知规律。

  4.根据学生认知规律,合理安排教材内容。在教学设计中,我把6和7的加减法分开处理,先教学加法进行巩固。再教学减法进行巩固,这样,学生能够在很扎实的理解加法的“一图两式”的前提下,进一步学*减法。在最后的练*中,再出现加法和减法的综合练*,使学生能够整体、全面地理解巩固新知识。如:在综合练*中,出现了四道看图列式。由于难易程度不同,可以让学生任意选择其中一幅图,进行列式计算。这样安排提供了充分的学*选择机会,而且练*题的设计有针对性,能够照顾到全体学生的学*水*。

  5.活动形式多样化,语言贴*学生生活。课堂上,我们设计了这样几个活动:

  a你还想让几只小青蛙和几只小鸡来玩秋千,自己摆一摆;

  b你们草地上的小动物也累了,你想让哪种小动物先回去呢?

  c综合练*让学生在这四幅图中任意选一幅图,喜欢哪一幅就做哪一题。留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让学*灵活地选择,同时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动机。孩子们的学*兴致较高,只是由于放得太开了,有的孩子说不到点上。整节教学中,我深挖教材内容,精心设计教学环节,运用多种教学形式,贴*学生生活的语言,和有趣的、学生喜欢的卡通动物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主动性,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了教学目标,掌握了所学内容,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是在学生学*整、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安排的,是进一步学*分数计算和以后学*数学的基础,是小学数学四则运算的主要内容之一。因此这部分内容是小学数学重要的基础知识。

  本节课以“喜羊羊种地”为情境,学*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教材通过有趣的情境和直观的图形,揭示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规律,最终达到摆脱对直观图形的依赖,能够直接进行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规律,并结合“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新理念,我作了如下的设想:

  一、找准目标,突破重、难点。

  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这节课的整体设计,关系到学生发展的水*和教学效果的好坏,因此预设教学目标时,我力求准确。本课学*的重点和难点是探索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突破重难点的关键是激发学生学*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在知识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中,探索、感悟出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律。

  二、通过图片作为切入点,创设亲切、活泼的学*氛围,为学*新知创设良好的情境。

  本课以“喜羊羊种地”的有趣情境为主线,用直观图形来揭示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的运算规律,最终达到摆脱对图形直观的依赖,使学生能够直接进行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运算,让学生体会到学*的愉悦和成功。我感到只有结合教学的实际,灵活地把握教材,找准学生“最*的发展区”充分放手,才能让课堂成为放飞学生思维的舞台。

  三、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提供探索空间。

  教学活动是师生互动、交往的过程,传统的教将让位于学生的学,学生才是学*的主人,一切只有从学生出发,才能有效的促进教学,才能有效的促进学生的发展。教者要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自主、探索的'空间。本节课我没有依据教材的编写意图,而另外设计类似例题的题目,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自主列式,自主计算,自主说理,将自主探究的权利把握在学生的手中,获得自主探索的成功感受。另外,孩子发现一个问题,最想知道的就是他的结果,为了照顾孩子的学*特点故做出上述处理。课上,我尽量尊重学生,相信学生,同时也努力使学生保持一个积极主动的学*状态。

  这节课,我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体验到学*数学的价值,同时充分展示了学生的个性,并学会欣赏自我。当然,还有很多地方做得不够好,请各位领导老师指点。

  本节课是一节复*课,意在通过复*,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同分母、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掌握算法;进一步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地计算;能正确进行分数之间的混合运算;能结合具体情境,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简单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在教学中,我力求体现学生是数学学*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形式完成相应的练*,从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并在练*的活动中,教育学生逐步养成独立思考,并善于与同伴交流想法的良好学**惯。

  课堂上,我和同学们一起回顾了这部分的知识以及这些知识需要注意的地方,并在每一环节上都进行了相应的练*,各环节学生学*的积极性都很高,并能认真思考和积极回答老师的提出的`问题。根据学生情况,设置的题型也是由易到难,有层次性,符合学生的各个智力发展阶段,通过全面而系统的复*,让学生加深了对以前所学知识的理解,把分数加减法的方法简单概括为:“一看,二通,三算,四约,五化”。

  具体的就是:

  一是看清是同分母还是异分母,

  二是异分母先通分,化成同分母,

  三是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

  四是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五是结果是假分数的要化成带分数或整数。

  以后同学们做这种题目就可以按照这种方法去做,简便又不易错。

  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提供探索空间。教学活动是师生互动、交往的过程,传统的教将让位于学生的学,学生才是学*的主人,一切只有从学生出发,才能有效的促进教学,才能有效的促进学生的发展。教者要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自主、探索的空间。本节课我没有依据教材的编写意图,先学意义,后总结计算方法,而是倒过来,先学*计算方法,再学*意义。之所以这样处理,是从学生的知识背景出发,学生已经学过分数的分数,并能根据分数单位进行口算,另外,孩子发现一个问题量,最想知道的就是他的结果,为了照顾孩子的学*特点故做出上述处理。教学时让学生举出分数的例子,口答分数加减法,举例列算式,再观察,计算,完全让学生自主探究,使其经历一个“口算——举例——比较——交流——概括——验证”这样一个全过程。课上,我尽量尊重学生,相信学生,同时也努力使学生保持一个积极主动的学*状态。

  这节课,我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体验到学*数学的价值,同时充分展示了学生的个性,并学会欣赏自我,发现自己的闪光点。争取让学生感受复*课的魅力:构建数学知识的一个框架,贯穿数学方法的一条主线,体现数学思想的一个高度。纵观整节课,也还存在这许多不足的地方。

  1、语言还不够简洁、明了,说的话多,有时把应该学生讲的话也讲了,这样学生就失去了自我表达的机会,在这方面还应多注意自己数学语言的准确性。

  2、在某些教学环节的设计,考虑得不够细,每个环节的衔接也不够流畅。

  3、复*课练*的量就应增加,过多的重视系统、主线及思想,对中差生关注度不够,是以后需要改进的地方。

  在学生的学*和生活中有许多数学问题,不论是新课的引入还是练*,都有应从学生熟悉的情境入手,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并最终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使学生经历从生活问题到数学问题的抽象过程,感受教学知识的现实性。学会数学角度去观察、分析、解决现实问题,从而激发学生认真观察、积极探索的精神,获得成功的学*体验。

  每个例题的情境都有是主题图的一个局部,或是主题图中某一情节的发展,教学时让学生在一个比较完整的情境中学*不同的`内容,有利于他们感受知识间的联系,提高学*兴趣。对于每一例题列出算式后,都要尽可能地展示出学生的所有算法,通过相互比较,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算理,并实际算法的优化。

  运用“迁移”的方法进行加、减法的计算教学。“迁移”是学*过程中经常出现的一种心理现象。在数学教学中,运用迁移,使已掌握的知识技能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产生积极的促进影响,是经常采用的有效方法。教学时可采用尝试、讨论等方式学*新的内容,充分发挥知识的迁移效力,又可体现学生学*的自主性。

  注意加强估算,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和能力。在算法的展示教学中,本单元教材都呈现了估算这一算法,教师要充分认识估算的作用,它是体现数学课和标准要求的一个重要方面,在这章里,通过估算可对精确计算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在练*中,也应注意提出估算的要求,培养学生的估算*惯和意识。

  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结合教学内容恰当、适时地运用合作学*方式。教材中结合有关教学内容,设计了合作、讨论的学*情境,在进行这些内容的学*时,教师应留给学生充裕的时间,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再进行自主地探索、讨论和交流。在交流中,教师适当引导,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和看法,绝不能包办代替。

  为帮助学生熟练掌握相关的计算方法,教学时设计的练*应注意形式多样化,内容生活化,同时还具有一定的趣味性,让学生感觉计算课同样生动有趣,一定要避免枯燥的、单调的、机械的练*。

  教学反思学生在二年级已经学*了较为简单的加减法,对于学生掌握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口算并不算太困难。但对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部分学生还是比较迷惑。另外,对于估算学生理解起来也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课堂上我:

  一是尝试在让学生进行迁移学*,让学生深入探索,鼓励学生交流方法,重视方法的总结与梳理,澄清一些模糊认识,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是注重加强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在教学时,尽量联系生活实际设计练*,注意体现估算的应用价值,让学生感知学*估算的'必要性。

  三是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帮助学生分析题目中已知条件和问题间关系,抓住关键点理解题意,分析题目应该采用精确计算还是估算。四是针对计算教学练*比较枯燥的问题,练*的安排加强与实际应用的联系,努力做到形式多样,并设计了一些思考和开放题,提高学生的学*兴趣。

  从几节课的作业情况看,学生对文字表述计算和估算过程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强化指导。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