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教学反思(精选十篇)

首页 / 教学反思 / |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教学反思 1

  本节课主要学*了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要求学生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从以上内容上看,难度不大,学生只要把20以内的进退位加减法掌握熟练了,这里的学*应该不成问题,实际上孩子的计算,不但速度慢,而且错误率非常高,由于学生有笔算的基础和丰富的经验,学生对于笔算有很大的依赖性。如果引入新课后直接出示例题进行教学,绝大多数学生都会选择用笔算的方法进行计算,想不到用简便的方法直接口算,这样就完全失去了本课的意义。于是我在教学新知前设计了练*在其中渗透100以内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口算,为学生探索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做好铺垫。在设计这些练*时,我希望学生能从100以内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口算中探索出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在探索口算方法的教学中,我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了独立思考、小组讨论交流的方式,让学生在互动交流,学生间的引领,找出不同解决的方法。既要求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取长补短,发挥学生集体的智慧,在相互补充中得到最佳的方案。在分组交流时,尽量让学生来交流总结,并适时进行引导。

  本课练*的设计紧扣重点、难点,在探索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后,又设计了一系列的巩固练*,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巩固了口算方法,深入挖掘教材自身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下面的练*中,先通过对比题、小游戏、编口算等进行基本训练,分清进位与不进位两种情况,提高口算正确率,打开了学生的思维,再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一些生活实际问题,运用数学。

  由于设计的内容很充实,课上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探究发现、讨论方法用掉了太多的时间,使得最后一个环节未完成的时候下课铃已经响了,所以上课还需更紧凑一些。还有一点是,课堂上的语言不够精炼,不能做到一针进血,在讲解口算方法的时候有点啰嗦,不够简洁。为此,今后要多多学*,争取更大的进步!

  在计算练*课上,我还穿插一些趣味性的练*,竞争性练*,拓展性练*,同样可以调动它们学*的主动性和探求欲望。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教学反思 2

  整十数的加、减法是进一步学*10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属于计算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之一,应给予足够的重视。为了将其教学目的落到实处,教学本节课时要力争做到了以下几点。

  1.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计算,培养学*兴趣和计算意识。 “计算”常与“枯燥”、“机械重复”相连,这是由传统数学教学上的缺陷造成的。计算的知识是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逐步发展起来的,原本是十分生动的数学活动。本课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资源,使计算教学成为学生丰富多彩的学*活动,既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又可以增强学生学*数学的兴趣。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培养学生遇到问题能够从数量上进行观察和思考的兴趣与*惯,促使学生形成初步的计算意识。

  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 课程标准认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探究新知”这一过程中,应该创设有意义的问题情境和数学活动,激励每一个学生在动脑观察中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与同伴进行交流。进而,引导学生思考计算方法,组织学生交流计算方法,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明白了算理,掌握了算法。

  3.组织好练*,进一步培养计算能力。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要达到这个目标,除了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掌握算法,还需要组织好练*。因此,本课的练*设计要注意这样几点:a.讲究练*的形式;b.多进行口头练*;c.突出难点,讲究实效。 总之,我感觉这节课是一节比较成功的课。教师轻松,学生愉快,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教学反思 3

  结束了《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教学以后,静下心来仔细回顾了一下整堂课的教学过程。

  成功之处:

  1、整十数加、整十数是两位数计算的起始课,是学生进行10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所以是计算数学中的重点内容之ー。为了避免计算课的枯燥,我在本节课中运用了生动的多媒体和游戏活动并利用教材中提供的资源,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样丰富多彩的活动既有利于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又可以增强学生学*数学的兴趣。本堂课的教学目的在很轻松的氛围中得已完成。

  2、整堂课,我尽量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开始,我让学生进行闯三关游戏,通过游戏复*旧知。本课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资源,使计算教学成为学生丰富多彩的学*活动,整堂课,我尽量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开始,通过书本提供的情景图,让学生先提出问题,备课前我预设了几个学生可能会提出的问题,然后,出示,让学生帮助我解决,而不是要求他们解决,提升学生的位置,可以增强他们的积极性。然后通过学生间互相讨论,总结出多种计算方法,最后把学生的发现再做整理即可。

  如为了在加法教学中突破重难点,让学生明白算理。我引导学生使用摆小棒的方式。边摆边说,再摆、说给同桌听,再全班摆说交流。然后进行算理的研究。明白10+20就是1捆小棒加2捆小棒得3捆小棒,也就是1个十加2个十得3个十。

  3、培养字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小学数学数学的重要任务。课程标准认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探究新知”这一过程中,我创设了有意义的问题情境和数学活动,激励每一个学生在动脑观察中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与同伴进行交流。在次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计算方法,组织学生交流计算方法,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明白了算理,掌握了算法。

  4、组织好练*,进一步培养计算能力。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要达到这个目标,除了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掌握算法,还需要组织好练*。因此,我在设计本课的练*时注意到了这样几点:a.讲究练*的形式;b.多进行口头练*;c.突出难点,讲究实效。

  因为小学生的学*大多以无意识和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好奇好胜,注意的稳定性和持久性差。新课标在《基本理念》里也指出:“学生的数学学*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富有个性的过程。”依据新课程理念和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我将练*设计成一系列富有情趣的练*,目的是既吸引了学生学*的兴趣,又便于自己更好的串连教学。使学生主动学,乐于学,享受学*带来的乐趣。让学生以无比愉悦的心情投入练*活动,同时也达到了巩固知识的目的。

  总之,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学得轻松愉快。

  不足之处:

  1、如在讲授过程中我对于算法的探究部分,还没有照顾到所有学生,应多让那些接受能力差的学生多说说,让他们也能够掌握。

  2、对课堂上生成的问题没能自如地应对。

  3、鼓励性语言单一。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教学反思 4

  今天,我上了一节《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课后,有以下的教学反思:

  1、我能把“以学为主,当堂达标”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去,让学生通过就知的迁移,合作探究掌握新知识。在学*新课时,学生的学*兴趣特别地高,完成了教学目标。

  2、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从情境图中获取数学信息,以及根据已知条件提出问题的能力。

  3、能利用好小组交流互学活动,在交流中做到以优带差,讨论氛围热烈活跃。

  4注重培养学生的算理能力。比如:10+20等于几?学生出现了以下几种算法:

  (1)直接用1+2=3,再在后面添一个0

  (2)用相同数位相加:个位加个位,十位加十位,也可算出得数是30。

  (3)数的组成:10里面有1个十,20里面有2个十,合起来是3个十,所以…

  从上面可以体现了学生的算法多样化,也使学生在交流中明白了算理,开阔了思路。

  5、教学中,我能注重引导学生对知识的对比,从中发现规律:明确理解几个一与几个十之间的区别,使学生能抓住这个突破点迅速、正确地进行口算,计算正确率也较高。

  6、高效的处理了教学中的生成问题。

  如:“活动单二”4+5= 2+7= 9-3=

  40+50= 20+70= 90-30=

  我引导学生观察上下两组数的特点,从而引出竖着做会既快又准的做题方法,但是课堂上却有学生说横着做快。这是我在备课时没有想到的,我灵机一动说:那我们就比一比,看看到底怎样做更好。通过比试证实了竖着做既快又准,这样既有说服力,又激发了学生学*数学的兴趣。这样的生成不仅没有影响到我的课题教学效果,反而为这节课增添一抹艳丽的色彩。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教学反思 5

  今天,我上了一节《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课后,有以下的教学反思:

  1、我能把“以学为主,当堂达标”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去,让学生通过就知的迁移,合作探究掌握新知识。在学*新课时,学生的学*兴趣特别地高,完成了教学目标。

  2、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从情境图中获取数学信息,以及根据已知条件提出问题的能力。

  3、能利用好小组交流互学活动,在交流中做到以优带差,讨论氛围热烈活跃。

  4注重培养学生的`算理能力。比如:10+20等于几?学生出现了以下几种算法:

  (1)直接用1+2=3,再在后面添一个0

  (2)用相同数位相加:个位加个位,十位加十位,也可算出得数是30。

  (3)数的组成:10里面有1个十,20里面有2个十,合起来是3个十,所以…

  从上面可以体现了学生的算法多样化,也使学生在交流中明白了算理,开阔了思路。

  5、教学中,我能注重引导学生对知识的对比,从中发现规律:明确理解几个一与几个十之间的区别,使学生能抓住这个突破点迅速、正确地进行口算,计算正确率也较高。

  6、高效的处理了教学中的生成问题。

  如:“活动单二”4+5= 2+7= 9-3=

  40+50= 20+70= 90-30=

  我引导学生观察上下两组数的特点,从而引出竖着做会既快又准的做题方法,但是课堂上却有学生说横着做快。这是我在备课时没有想到的,我灵机一动说:那我们就比一比,看看到底怎样做更好。通过比试证实了竖着做既快又准,这样既有说服力,又激发了学生学*数学的兴趣。这样的生成不仅没有影响到我的课题教学效果,反而为这节课增添一抹艳丽的色彩。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教学反思 6

  本节课主要学*了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要求学生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从以上内容上看,难度不大,学生只要把20以内的进退位加减法掌握熟练了,这里的学*应该不成问题,实际上孩子的计算,不但速度慢,而且错误率非常高,由于学生有笔算的基础和丰富的经验,学生对于笔算有很大的依赖性。如果引入新课后直接出示例题进行教学,绝大多数学生都会选择用笔算的方法进行计算,想不到用简便的方法直接口算,这样就完全失去了本课的意义。于是我在教学新知前设计了练*在其中渗透100以内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口算,为学生探索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做好铺垫。在设计这些练*时,我希望学生能从100以内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口算中探索出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在探索口算方法的教学中,我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了独立思考、小组讨论交流的方式,让学生在互动交流,学生间的引领,找出不同解决的方法。既要求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取长补短,发挥学生集体的智慧,在相互补充中得到最佳的方案。在分组交流时,尽量让学生来交流总结,并适时进行引导。

  本课练*的设计紧扣重点、难点,在探索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后,又设计了一系列的巩固练*,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巩固了口算方法,深入挖掘教材自身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下面的练*中,先通过对比题、小游戏、编口算等进行基本训练,分清进位与不进位两种情况,提高口算正确率,打开了学生的思维,再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一些生活实际问题,运用数学。

  由于设计的内容很充实,课上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探究发现、讨论方法用掉了太多的时间,使得最后一个环节未完成的时候下课铃已经响了,所以上课还需更紧凑一些。还有一点是,课堂上的语言不够精炼,不能做到一针进血,在讲解口算方法的时候有点啰嗦,不够简洁。为此,今后要多多学*,争取更大的进步!

  在计算练*课上,我还穿插一些趣味性的练*,竞争性练*,拓展性练*,同样可以调动它们学*的主动性和探求欲望。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教学反思 7

  整十数加减法是两位数计算的起始课。计算课给人感觉总是与“枯燥”相连,其实只要合理安排也是种十分生动的数学活动。在教学本节课时最重要的是教师的引导。组织使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小组交流,使其在交流中明白算理,然后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进行计算。如10+20等于多少?学生出现了以下几种算法1摆小棒:先摆一捆小棒,再摆两捆小棒,一共是三捆小棒,所以10+20=30;2用十作单位:10里面有一个十,20里面有两个十,加起来一共是三个十,就是30;3数的组成:10和20组成30;4类似竖式的算法。这样体现了算法的多样化理念,使学生既在交流中锻炼了语言,明白了算理,又开阔思路。在巩固练*阶段设计了加减对照练*。如30+40与70-30,为便于学生掌握,让学生自己摆一摆,使其在操作中体验整十数加减转化10以内加减过程,从而理解整十数加减法的算理,在计算30+40时,用10根一捆的小棒来摆。先摆3捆小棒表示30,再摆4捆小棒表示40,然后让学生依次回答:一共摆了多少捆小棒?一共摆了多少根小棒?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是用3+4算出结果的。接着,让学生说出算的过程。在计算时也有出现这种情况50+20=52。因为学生两位数中每个计数单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还不是十分明确,把第二个加数中2个“十”当作2个“一”来加。教学中,我对有困难的学生借助计数器拨一拨,渗透竖式计算时的数位对齐意识。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教学反思 8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是两位数计算的起始课,是学生进行10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所以是计算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之一。为了避免计算课的枯燥,我创设了具体生动的情境和一系列游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样丰富多彩的活动既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又可以增强学生学*数学的兴趣。本堂课的教学目的在很轻松的氛围中得以完成。

  我在教本节课时重视了以下几点。

  1.创设生动具体的情境,让学生明白算理。

  本课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资源,使计算教学成为学生丰富多彩的学*活动,整堂课,我尽量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开始,通过书本提供的情景图,让学生先提出问题,备课前我预设了几个学生可能会提出的问题,然后,出示,让学生帮助我解决,而不是要求他们解决,提升学生的位置,可以增强他们的积极性。然后通过学生间互相讨论,总结出多种计算方法,最后把学生的发现再做整理即可。

  如为了在加法教学中突破重难点,让学生明白算理。我引导学生使用摆小棒的方式。边摆边说,再摆、说给同桌听,再全班摆说交流。然后进行算理的研究。明白10+20就是1捆小棒加2捆小棒得3捆小棒,也就是1个十加2个十得5个十。

  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

  课程标准认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探究新知”这一过程中,我创设了有意义的问题情境和数学活动,激励每一个学生在动脑观察中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与同伴进行交流。在次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计算方法,组织学生交流计算方法,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明白了算理,掌握了算法。

  3.组织好练*,进一步培养计算能力。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要达到这个目标,除了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掌握算法,还需要组织好练*。因此,我在设计本课的练*时注意到了这样几点:a.讲究练*的形式;b.多进行口头练*;c.突出难点,讲究实效。

  因为小学生的学*大多以无意识和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好奇好胜,注意的稳定性和持久性差。新课标在《基本理念》里也指出:“学生的数学学*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富有个性的过程。”依据新课程理念和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我将练*设计成一系列富有情趣的练*,如:通过闯关练*,进入游戏环节(钓鱼游戏;摘苹果游戏;找家家游戏)。目的是既吸引了学生学*的兴趣,又便于自己更好的串连教学。使学生主动学,乐于学,享受学*带来的乐趣。让学生以无比愉悦的心情投入练*活动,同时也达到了巩固知识的目的。

  总之,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学得轻松愉快。但也有不足,如在讲授过程中我对于算法的探究部分,还没有照顾到所有学生,应多让那些接受能力差的学生多说说,让他们也能够掌握。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教学反思 9

  结束了《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教学以后,静下心来仔细回顾了一下整堂课的教学过程。

  成功之处:

  1、整十数加、整十数是两位数计算的起始课,是学生进行10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所以是计算数学中的重点内容之ー。为了避免计算课的枯燥,我在本节课中运用了生动的多媒体和游戏活动并利用教材中提供的资源,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样丰富多彩的活动既有利于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又可以增强学生学*数学的兴趣。本堂课的教学目的在很轻松的氛围中得已完成。

  2、整堂课,我尽量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开始,我让学生进行闯三关游戏,通过游戏复*旧知。本课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资源,使计算教学成为学生丰富多彩的学*活动,整堂课,我尽量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开始,通过书本提供的情景图,让学生先提出问题,备课前我预设了几个学生可能会提出的问题,然后,出示,让学生帮助我解决,而不是要求他们解决,提升学生的位置,可以增强他们的积极性。然后通过学生间互相讨论,总结出多种计算方法,最后把学生的发现再做整理即可。

  如为了在加法教学中突破重难点,让学生明白算理。我引导学生使用摆小棒的方式。边摆边说,再摆、说给同桌听,再全班摆说交流。然后进行算理的研究。明白10+20就是1捆小棒加2捆小棒得3捆小棒,也就是1个十加2个十得3个十。

  3、培养字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小学数学数学的重要任务。课程标准认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探究新知”这一过程中,我创设了有意义的问题情境和数学活动,激励每一个学生在动脑观察中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与同伴进行交流。在次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计算方法,组织学生交流计算方法,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明白了算理,掌握了算法。

  4、组织好练*,进一步培养计算能力。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要达到这个目标,除了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掌握算法,还需要组织好练*。因此,我在设计本课的练*时注意到了这样几点:a.讲究练*的形式;b.多进行口头练*;c.突出难点,讲究实效。

  因为小学生的学*大多以无意识和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好奇好胜,注意的稳定性和持久性差。新课标在《基本理念》里也指出:“学生的数学学*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富有个性的过程。”依据新课程理念和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我将练*设计成一系列富有情趣的练*,目的是既吸引了学生学*的兴趣,又便于自己更好的串连教学。使学生主动学,乐于学,享受学*带来的乐趣。让学生以无比愉悦的心情投入练*活动,同时也达到了巩固知识的目的。

  总之,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学得轻松愉快。

  不足之处:

  1、如在讲授过程中我对于算法的探究部分,还没有照顾到所有学生,应多让那些接受能力差的学生多说说,让他们也能够掌握。

  2、对课堂上生成的问题没能自如地应对。

  3、鼓励性语言单一。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教学反思 10

  本周,学校举行的数学优质课比赛如期进行,此次,我选择了一节计算课《整十数加、减整十数》进行展示。本节课我的授课流程是,先以游戏方式导入带领孩子们复*本节课会用到的10以内的加减法,然后复*数的组成这一部分,由数的组成里面涉及到的数字引出曾经学*过的整十数,进而导入课题。明确课题之后,通过出示课本情景图,让学生发现信息提出问题。在孩子们列出算式以后提出疑问:你们是怎样这么快速准确地算出来的?通过这个问题让学生们进行小组合作学*,在小组之内借助学具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样进行计算的,进行方法的讨论与交流。在小组讨论结束之后,让学生们自由地表达他们的想法,并且从中进行算法的优化,选出方便的方法。之后通过整十数加整十数过度到整十数减整十数,让学生进行自主的迁移,将方法灵活运用。之后通过对例题的解决,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所学的内容与方法,同时让他们自己对整十数加、减整十数进行出题并计算,进行适当的发散。最后利用一些闯关环节,让学生再次巩固练*并进行总结。

  在整个的授课环节中,孩子们的表达能力给了我很大的惊喜。在这节课整个备课过程中,最无法预设的就是孩子们对于小组讨论结果的一个表达。他们的想法千奇百怪,各式各样,但是有时候他们无法正确清楚地表达他们的想法。而这一点也是我在*时的上课中着重对他们进行训练的地方。我希望他们能够更加准确的表达自己,同时也让能够聆听者明白他们所表达的含义,所以我会选择给予他们足够的空间与时间,让他们把自己的话组织好,完善好,可能他们第一遍不能完整的说好,那么在我给了适当的引导之后,我会让他们自己再完整的说一遍。并且,在*时的上课中,语言表达的完整性是我经常强调的地方,比如遇到50里面有几个十这样的问题,刚开始的时候他们经常会回答5个十,这个时候我会小声地提醒他,完整吗?他们都能够迅速反应过来,并且完整清晰的再说出来,50里面有5个十。到现在,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能够完整地进行问题的回答。我想,这样的训练对他们之后学*如何写解决问题中的“答”会产生些许积极的影响。也正是因为如此,在这节课算理的表述中,面对10+20=,他们能够说出“10里面有1个十,20里面有2个十,1个十加2个十等于3个十,3个十就是30,所以10+20=30”,也能够说出“先把10和20的'十位相加,1+2=3,所以10+20=30”。这些经过他们的理解深化所表达出来的内容,给了我太大的惊喜。

  但是,在这其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在最后的开火车练*环节,本应该顺利进行下去的小火车,到中间的时候突然停顿了,原因是坐在最后一排的那个孩子没有认真听,不知道进行到哪一道题目了。面对这种情况,我当时的内心有些急躁,这也导致了我没能更好地处理这种情况。在这个孩子不知道讲到哪了,不知道如何回答的时候,我没有给他思考的机会,没有进行些许提示,匆匆忙忙地往下进行,让这次提问变成了一个无效提问。正是因为他没有集中注意力,我才更应该去检测他的掌握情况,我应该给予他再一次的机会,看看他是否掌握住了本节课的内容,是短暂的走神还是从一开始就没有认真参与,并且在他没有进行思考的时候,应该想办法激发他的思维,把他的注意力拉回课堂。

  通过这一节公开课,让我明白,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更加注意对于一些细节问题的把控,要更加注意让学生学会如何表达自己,要更加注意有效发挥学生主体……学无止境,身为教师,通过“教学生”我们也能够学*经验、反思提升,这就是“教学相长”的魅力所在吧。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教学反思(精选十篇)扩展阅读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教学反思(精选十篇)(扩展1)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教学反思6篇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教学反思1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是在1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的,这样安排,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相同单位的数可以直接相加、减的认识,为后面学*任意两个数相加、减打基础。

  所以是计算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之一,应该重视。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小,好动,好奇心强,在四十分钟的教学中容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所以我采用愉快教学法,创设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并且让这一情境贯穿始终,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在学*这部分内容前,我进行了调查研究,我发现我们班大部分学生已经会计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只是说不清算理。所以我认为,这节课最重要的是教师的引导,只要发挥好辅助作用,使学生自主学*就可以了。

  同时为了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算理,并熟练计算,我设计了大密度的练*。为了吸引学生我把练*题设计成各种有趣的游戏:小猫钓鱼、蝴蝶送信、松鼠过河、摘苹果等,把枯燥的数学练*变得充满生气。并且给每个学生机会,让每个学生都做一道题,使第一名学生都不掉队。

  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很多孩子虽然可以正确的算出结果,可是,当我问到“你是怎么想的”的时候,很多人都不能表达。该如何引导呢,为了节省时间我在课堂上是直接告诉他们计算方法的。事后回想,或许可以通过动手操作,比如摆小棒的方法来帮助学生说理,明理。

  大密度的练*虽然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但出暴露出一些问题。比如*题过多过难,给一些学生造成了学*上的困难。再如练*的形式变了,但*题的内容单一,只是把*时开火车的练*赋予了新的名字。如果练*的内容再新颖多变一些,我想效果会便更好。

  通过本次计算课研讨,让我深深地体会到计算方法的指导,*题的精心设计十分重要。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好的吃透教材,并结合低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设计出他们喜欢的小游戏形式,让每一位学生都积极参与练*中来,在欢乐的氛围中巩固学*的新知识。让每个学生真正成为学*的主人。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教学反思2

  《整百数、整十数的加减法》是小学数学二年级第四单元的一个内容。通过对新教材的分析理解我制定了一下几个目标,我是分以下三个方面来落实这二个教学目标的: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整 个过程中我以小动物的奥运会贯穿其中,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我在课堂的开始就出示一张图片,小动物们要举行奥运会了,为小动物们的依次出场做铺垫。由小青蛙 和小熊在数射线上比赛的过程引入整百数的加减的算式。再由小兔、小熊猫的参与逐步的引入整百数整十数的加减的算式,然后教师和学生通过多种方式逐一地去解 决问题,反馈,最后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用小海豚的表演来进行口算题目的抢答,最后让小朋友对自己在课堂中的表现做一下自我评价。

  二、注重学生参与课堂 ,努力实践二期课改理念。

  在本节课的学*过程中,我注重让绝大部分学生来参与课堂。通过不同形式的讨论,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机会来参与课堂,并及时给予他们鼓励。 学生在课堂上解决题目的方法很多,有用算盘,用简图,用竖式,用算线等好多种方法。

  三、通过抢答,巩固学*环节,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年级的学生爱说,爱笑,爱动,爱玩,根据这一特点我在课堂中加入了抢答这一个环节,把他们的兴趣转移到课堂中来,让他们充分体会到学*的乐趣,从而产生了学*的兴趣,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听说能力。

  四、不足之处。

  这节课存在问题也很多:

  1、虽然准备工作很充分,考虑到学生思考方法的多样性,如算盘、简图、算线等方法,但仍然出现其他的解题思路,说明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很强,今后需要不断研究。

  2、本节课的重点没有突出,由于学生在思考问题时,出现很多解题思路,新授前复*还不够充足,因此在回答“几个百加减几个百”或“几个十加减几个十”的问题上,还存在有的不会说,练*不够。

  3、由于本节课讨论的内容较多在时间掌握上比较紧,有的环节说的还不够透彻,今后还要多锤炼自己的语言。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教学反思3

  整十数的加减法,相对来说还是比较简单的,但是每位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所处的文化环境、自身思维方式等等各不相同。因此新课程标准教学新理念指出,数学内容的呈现形式应多样化,以保证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整个学*过程,使他们的数学学*活动是一个主动的、生动活泼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把握这一理念的指导,向学生提供的是数学活动的基本线索、基本内容和主要的数学活动机会,而不是定论式的客观数学知识结构,通过本节教学,有如下反思:

  1、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兴趣。如用学生熟悉的卡通人物作为贯穿正堂课的导线。以优化课堂教学,充分调动了学生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注重呈现形式的丰富多彩。在数学教学中,我努力让孩子们愿意亲*数学、了解数学、喜欢数学,从而主动地从事数学学*。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认知特征,采取适合于他们的表现形式,培养他们一种愿意甚至喜爱的积极情感。例如,巩固练*的设计,形式多样,由易到难,针对性强。特别是改错,以病例的形式出示,把学生当成小医生,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一丝不苟的学*态度。在巩固练*时,还设计了开放题,让学生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发挥每个学生的聪明才智,做到课结束趣尤存。

  3、提供探索与交流的时间和空间。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在探索的过程形成自已对数学的理解,在与他人的交流过程中逐渐完善自已的想法,这样不仅使他们明白遇到问题应该怎样去思考,而且通过自己总结出来的方法比较容易记忆。培养了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的主人。在学生汇报的过程中,又让学生学会倾听其他同学发言,或表示同意或表示反对,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怀疑精神,学会赏识和学*同伴独特的、富有个性的见解。

  当然,整堂课也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由于本节课是学*如何计算整百整十数的加减法,所以应该多让学生进行一些手上的练*,我在这方面做的不好,只注意了学生口头的表述,准备的练*只是让学生用嘴说,而没有亲自动手算一算。另外在教学过程中,在解决难点问题时,还应该加大放手力度,让学生讨论充分,给学生充足的思维空间。

  总之以后上课,不但要认真研究教材,吃透教材,同时要备好学生,尽可能多的想到学生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以便使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注重将数学与学生联系起来,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使数学课堂充满生活的气息。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教学反思4

  这节数学课讲的是小学数学第二册的《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为了这节课的教学,我备了一天课,又精心设计了课件,想着以一种新鲜的方式来吸引他们的兴趣。但真正去教学是一切并不是和我预想的一样:

  本课的教学内容是20+30=?及50—20=?这两个例题,是让学生由题目列出式子并会计算出得数。我想学生们也许*惯了我在音乐课上与他们有说有笑,所以上我的数学课时一点也不严肃,还跟我开着玩笑。一直到数学式子列出来了他们也没进入状态。在讲解20+30=?时,我提问了几个学生,有个同学竟回了句:“我们都会。”也不回答,引得全班哄堂大笑。没办法,我有提问了另一个学生,结果更让我火冒三丈,他竟答了句:“我懒得答。”当时差点没压制住自己吼一嗓子,但感觉这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想想自己的心态也不是太好,学生们也都没在状态,我决定不再继续往下讲,当然,为了“灭灭”他们的威风,我在黑板上出了几道我“自认为”很难的题给那几位“懒得答”的同学做,看他们的反应及做题的结果我发现他们确实会做,除此之外,我还发现他们都挺像上讲台做题,好像很喜欢表现自己,这些发现为我以后的课积累了些经验,当然一种挫败感也一直笼罩着我。下课跟静远交流时他说学生们确实会做,不教他们也会,她也同意学生爱上讲台答题,这个很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想想自己以前曾见过的资料,幼儿园出现了小学化的倾向,很多小学生的知识在幼儿园都学过了所以将这些可是学生往往都不感兴趣,但当我在批改他们作业时发现他们做得并不那么理想,依旧错很多,他们的知识只掌握了点皮毛而没有完全吃透,而这也一直是小学低年级学*的一个“坎儿”。

  当然,这堂课的失败跟自己是有很大的联系的,我听了其他老师讲的这节课,再对比自己讲的,发现了很多缺陷:

  一、课堂重难点安排不得当,将大部分精力放在了如何列出式子而不是如何解式子上,教学目标难以达到也是必然的;课堂语言不够有活力,对学生的问题反馈都是统一的“好”“对”,没能准确反馈,同时对学生鼓励性的语言较少;

  二、课堂奖励制度不够完善,在我听课及结合自己课上学生的反应我发现,适当的小小的鼓励对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作用很大;

  三、自己**思维占据大脑,不了解学生思维,不能让自己很好地以一个小学一年级学生的角度来看问题,这也是郭老师听我讲了节二年级数学课后对我的评价,这堂课自己依旧犯了这个错误;

  四、忽视课堂纪律问题,在课的开始自己没对学生乱说话等不好的行为予以纠正,“头儿”没开好,所以整节课的纪律都很差,自己的教学也没要达到预想的结果。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教学反思5

  本节课主要学*了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要求学生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从以上内容上看,难度不大,学生只要把20以内的进退位加减法掌握熟练了,这里的学*应该不成问题,实际上孩子的计算,不但速度慢,而且错误率非常高,由于学生有笔算的基础和丰富的经验,学生对于笔算有很大的依赖性。如果引入新课后直接出示例题进行教学,绝大多数学生都会选择用笔算的方法进行计算,想不到用简便的方法直接口算,这样就完全失去了本课的意义。于是我在教学新知前设计了练*在其中渗透100以内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口算,为学生探索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做好铺垫。在设计这些练*时,我希望学生能从100以内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口算中探索出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在探索口算方法的教学中,我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了独立思考、小组讨论交流的方式,让学生在互动交流,学生间的引领,找出不同解决的方法。既要求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取长补短,发挥学生集体的智慧,在相互补充中得到最佳的方案。在分组交流时,尽量让学生来交流总结,并适时进行引导。

  本课练*的设计紧扣重点、难点,在探索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后,又设计了一系列的'巩固练*,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巩固了口算方法,深入挖掘教材自身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下面的练*中,先通过对比题、小游戏、编口算等进行基本训练,分清进位与不进位两种情况,提高口算正确率,打开了学生的思维,再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一些生活实际问题,运用数学。

  由于设计的内容很充实,课上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探究发现、讨论方法用掉了太多的时间,使得最后一个环节未完成的时候下课铃已经响了,所以上课还需更紧凑一些。还有一点是,课堂上的语言不够精炼,不能做到一针进血,在讲解口算方法的时候有点啰嗦,不够简洁。为此,今后要多多学*,争取更大的进步!

  在计算练*课上,我还穿插一些趣味性的练*,竞争性练*,拓展性练*,同样可以调动它们学*的主动性和探求欲望。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教学反思6

  今天刚刚结束了《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的教学以后,静下心来仔细回顾了一下整堂课的教学过程,有很多反思,记录如下:

  1、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计算,培养学*兴趣和计算意识。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是两位数计算的起始课,是学生进行10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所以本节课是计算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之一。但是“计算”常与“枯燥”、“机械重复”相连,这是由传统教学上的缺陷造成的。计算的'知识是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逐步发展起来的,原本是十分生动的教学活动。为了避免计算课的枯燥,我在本节课中运用了生动的多媒体和一系列游戏活动并利用教材中提供的资源,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样丰富多彩的活动既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又可以增强学生学*数学的兴趣。本堂课的教学目的再很轻松的氛围中得以完成。

  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

  课程标准认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探究新知”这一过程中,创设了有意义的情境和数学活动,激励每一个学生在动脑观察中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与同伴进行交流进而,引导学生思考计算方法,组织学生交流计算方法,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明白了算理,掌握了算法。

  3、组织好练*,进一步培养计算能力。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要达到这个目标,除了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掌握算法,还需要组织好练*。因此,本课的练*设计注意到了这样几点:

  a、讲究练*的形式;

  b、多进行口头练*;

  c、突出难点,讲究实效。

  4、存在的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很多孩子虽然可以正确的算出结果,可是,当我问到“你是怎么想的”的时候,很多人都会,但是不敢表达。说明了学生说的少了,应该让学生多说。我自己的语言还需要精炼,还需要规范,要挤出时间还给学生。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多让学生说,并结合低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设计出他们喜欢的小游戏形式,让每一位学生都积极参与练*中来,在欢乐中巩固学*的新知识。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教学反思(精选十篇)(扩展2)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教学反思通用十篇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教学反思 1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是在1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的,这样安排,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相同单位的数可以直接相加、减的认识,为后面学*任意两个数相加、减打基础。所以是计算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之一,应该重视。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小,好动,好奇心强,在四十分钟的教学中容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所以我采用愉快教学法,创设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并且让这一情境贯穿始终,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在学*这部分内容前,我进行了调查研究,我发现我们班大部分学生已经会计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只是说不清算理。所以我认为,这节课最重要的是教师的引导,只要发挥好辅助作用,使学生自主学*就可以了。

  同时为了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算理,并熟练计算,我设计了大密度的练*。为了吸引学生我把练*题设计成各种有趣的游戏:小猫钓鱼、蝴蝶送信、松鼠过河、摘苹果等,把枯燥的数学练*变得充满生气。并且给每个学生机会,让每个学生都做一道题,使第一名学生都不掉队。

  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很多孩子虽然可以正确的算出结果,可是,当我问到“你是怎么想的”的时候,很多人都不能表达。该如何引导呢,为了节省时间我在课堂上是直接告诉他们计算方法的。事后回想,或许可以通过动手操作,比如摆小棒的方法来帮助学生说理,明理。

  大密度的练*虽然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但出暴露出一些问题。比如*题过多过难,给一些学生造成了学*上的困难。再如练*的形式变了,但*题的.内容单一,只是把*时开火车的练*赋予了新的名字。如果练*的内容再新颖多变一些,我想效果会便更好。

  通过本次计算课研讨,让我深深地体会到计算方法的指导,*题的精心设计十分重要。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好的吃透教材,并结合低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设计出他们喜欢的小游戏形式,让每一位学生都积极参与练*中来,在欢乐的氛围中巩固学*的新知识。让每个学生真正成为学*的主人。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教学反思 2

  这节课是在10以内的加减法进行的计算课。上完后发现学生的兴致不是很高,静下来想有几点做得不够:提到计算,就很容易和“枯燥乏味、机械重复”相联系起来,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虽然在课上让学生操作,可能很多小孩觉得很简单,没必要,而我组织的也不好,所以没起很大作用。对后进生的帮助不是很大,小组合作交流流于形式。

  课后思考,为了防止单调,我觉得可以试试利用善意而恰倒好处的激励语,不断地在学生心中点燃求知的的火花,使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快乐。当学生提出数学问题时,“会提问的孩子,就是聪明的孩子!”;当学生认真倾听时,“你听得最认真!”“老师发现你不仅听得仔细,而且说得也好!”当学生畅谈自己的发现时,“你的发现让大家做这一题简单多了,谢谢你!”“你的眼睛真亮,连这个秘密都被你发现了!”适时地给予表扬。同样,当学生学*出现困难时,“别急,再想想,你一定会说好!”“你有进步,加油!”及时地送上鼓励。

  这样,把学生学*的主动性、积极性调动起来,使他们全身心投入到学*中来。照顾后进生方面,应多让那些接受能力差的'学生多说说。例题是一道整十数加整十数和一道整十数减整十数,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学生虽然掌握了计算方法,理解了算理,但对于后进生来说,要直接进行独立的练*仍有一定的苦难。因此,在教学中,可以增加一个说计算过程的练*,通过指名说、男女生说、全班说等形式,使计算方法得以加深巩固以及拓展,让后进生也能跟上步伐。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教学反思 3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是两位数计算的起始课,是学生进行10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所以是计算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之一。整堂课,我尽量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开始,我让学生进行闯三关游戏,通过游戏复*旧知。而后创设情境,通过书本提供的情景图,让学生先提出问题,备课前我预设了几个学生可能会提出的问题,然后出示,让学生帮助我解决,而不是要求他们解决,提升学生的位置,可以增强他们的积极性。

  课堂上学生积极提出问题,并乐于解决问题,学*积极性很高。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我让学生探究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算法,并引导学生动手摆小棒理解算理。课堂上学生能够运用多种方法进行计算,而且会重点运用算理思考计算过程进行计算。

  在课堂练*中通过练*把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算法归结为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同时在比较中发现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与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的计数单位不同,强调“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和的末尾要添写0”,除此之外还比较了整十数加一位数与整十数加整十数算法的不同,引导学生理解其中的算理。这样有利于学生今后正确的计算,不易造成知识的混淆。

  反思自己这节课,也体现了以下几点不足:

  1、时间分配上,练*部分显得匆促。由于课堂上正课部分生成问题较多,又必须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把后边的练*时间挤少了。如何把握课堂的`时间分配,还需要在教学中不断的探索。

  2、语言上要更加的简练为好。不要替孩子说话。让孩子把自己的话语表述完整,由于怕孩子说的慢,总是提醒孩子说,这样会打断孩子的思路,也是对孩子的一种不信任,以后要慢慢的改正。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教学反思 4

  本周,学校举行的数学优质课比赛如期进行,此次,我选择了一节计算课《整十数加、减整十数》进行展示。本节课我的授课流程是,先以游戏方式导入带领孩子们复*本节课会用到的10以内的加减法,然后复*数的组成这一部分,由数的组成里面涉及到的数字引出曾经学*过的整十数,进而导入课题。明确课题之后,通过出示课本情景图,让学生发现信息提出问题。在孩子们列出算式以后提出疑问:你们是怎样这么快速准确地算出来的?通过这个问题让学生们进行小组合作学*,在小组之内借助学具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样进行计算的,进行方法的讨论与交流。在小组讨论结束之后,让学生们自由地表达他们的想法,并且从中进行算法的'优化,选出方便的方法。之后通过整十数加整十数过度到整十数减整十数,让学生进行自主的迁移,将方法灵活运用。之后通过对例题的解决,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所学的内容与方法,同时让他们自己对整十数加、减整十数进行出题并计算,进行适当的发散。最后利用一些闯关环节,让学生再次巩固练*并进行总结。

  在整个的授课环节中,孩子们的表达能力给了我很大的惊喜。在这节课整个备课过程中,最无法预设的就是孩子们对于小组讨论结果的一个表达。他们的想法千奇百怪,各式各样,但是有时候他们无法正确清楚地表达他们的想法。而这一点也是我在*时的上课中着重对他们进行训练的地方。我希望他们能够更加准确的表达自己,同时也让能够聆听者明白他们所表达的含义,所以我会选择给予他们足够的空间与时间,让他们把自己的话组织好,完善好,可能他们第一遍不能完整的说好,那么在我给了适当的引导之后,我会让他们自己再完整的说一遍。并且,在*时的上课中,语言表达的完整性是我经常强调的地方,比如遇到50里面有几个十这样的问题,刚开始的时候他们经常会回答5个十,这个时候我会小声地提醒他,完整吗?他们都能够迅速反应过来,并且完整清晰的再说出来,50里面有5个十。到现在,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能够完整地进行问题的回答。我想,这样的训练对他们之后学*如何写解决问题中的“答”会产生些许积极的影响。也正是因为如此,在这节课算理的表述中,面对10+20=,他们能够说出“10里面有1个十,20里面有2个十,1个十加2个十等于3个十,3个十就是30,所以10+20=30”,也能够说出“先把10和20的十位相加,1+2=3,所以10+20=30”。这些经过他们的理解深化所表达出来的内容,给了我太大的惊喜。

  但是,在这其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在最后的开火车练*环节,本应该顺利进行下去的小火车,到中间的时候突然停顿了,原因是坐在最后一排的那个孩子没有认真听,不知道进行到哪一道题目了。面对这种情况,我当时的内心有些急躁,这也导致了我没能更好地处理这种情况。在这个孩子不知道讲到哪了,不知道如何回答的时候,我没有给他思考的机会,没有进行些许提示,匆匆忙忙地往下进行,让这次提问变成了一个无效提问。正是因为他没有集中注意力,我才更应该去检测他的掌握情况,我应该给予他再一次的机会,看看他是否掌握住了本节课的内容,是短暂的走神还是从一开始就没有认真参与,并且在他没有进行思考的时候,应该想办法激发他的思维,把他的注意力拉回课堂。

  通过这一节公开课,让我明白,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更加注意对于一些细节问题的把控,要更加注意让学生学会如何表达自己,要更加注意有效发挥学生主体……学无止境,身为教师,通过“教学生”我们也能够学*经验、反思提升,这就是“教学相长”的魅力所在吧。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教学反思 5

  本周,学校举行的数学优质课比赛如期进行,此次,我选择了一节计算课《整十数加、减整十数》进行展示。本节课我的授课流程是,先以游戏方式导入带领孩子们复*本节课会用到的10以内的加减法,然后复*数的组成这一部分,由数的组成里面涉及到的数字引出曾经学*过的整十数,进而导入课题。明确课题之后,通过出示课本情景图,让学生发现信息提出问题。在孩子们列出算式以后提出疑问:你们是怎样这么快速准确地算出来的?通过这个问题让学生们进行小组合作学*,在小组之内借助学具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样进行计算的,进行方法的讨论与交流。在小组讨论结束之后,让学生们自由地表达他们的想法,并且从中进行算法的优化,选出方便的方法。之后通过整十数加整十数过度到整十数减整十数,让学生进行自主的迁移,将方法灵活运用。之后通过对例题的解决,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所学的内容与方法,同时让他们自己对整十数加、减整十数进行出题并计算,进行适当的发散。最后利用一些闯关环节,让学生再次巩固练*并进行总结。

  在整个的授课环节中,孩子们的表达能力给了我很大的惊喜。在这节课整个备课过程中,最无法预设的就是孩子们对于小组讨论结果的一个表达。他们的想法千奇百怪,各式各样,但是有时候他们无法正确清楚地表达他们的想法。而这一点也是我在*时的上课中着重对他们进行训练的地方。我希望他们能够更加准确的表达自己,同时也让能够聆听者明白他们所表达的含义,所以我会选择给予他们足够的空间与时间,让他们把自己的`话组织好,完善好,可能他们第一遍不能完整的说好,那么在我给了适当的引导之后,我会让他们自己再完整的说一遍。并且,在*时的上课中,语言表达的完整性是我经常强调的地方,比如遇到50里面有几个十这样的问题,刚开始的时候他们经常会回答5个十,这个时候我会小声地提醒他,完整吗?他们都能够迅速反应过来,并且完整清晰的再说出来,50里面有5个十。到现在,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能够完整地进行问题的回答。我想,这样的训练对他们之后学*如何写解决问题中的“答”会产生些许积极的影响。也正是因为如此,在这节课算理的表述中,面对10+20=,他们能够说出“10里面有1个十,20里面有2个十,1个十加2个十等于3个十,3个十就是30,所以10+20=30”,也能够说出“先把10和20的十位相加,1+2=3,所以10+20=30”。这些经过他们的理解深化所表达出来的内容,给了我太大的惊喜。

  但是,在这其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在最后的开火车练*环节,本应该顺利进行下去的小火车,到中间的时候突然停顿了,原因是坐在最后一排的那个孩子没有认真听,不知道进行到哪一道题目了。面对这种情况,我当时的内心有些急躁,这也导致了我没能更好地处理这种情况。在这个孩子不知道讲到哪了,不知道如何回答的时候,我没有给他思考的机会,没有进行些许提示,匆匆忙忙地往下进行,让这次提问变成了一个无效提问。正是因为他没有集中注意力,我才更应该去检测他的掌握情况,我应该给予他再一次的机会,看看他是否掌握住了本节课的内容,是短暂的走神还是从一开始就没有认真参与,并且在他没有进行思考的时候,应该想办法激发他的思维,把他的注意力拉回课堂。

  通过这一节公开课,让我明白,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更加注意对于一些细节问题的把控,要更加注意让学生学会如何表达自己,要更加注意有效发挥学生主体……学无止境,身为教师,通过“教学生”我们也能够学*经验、反思提升,这就是“教学相长”的魅力所在吧。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教学反思 6

  这节课是在10以内的加减法进行的计算课。上完后发现学生的兴致不是很高,静下来想有几点做得不够:提到计算,就很容易和“枯燥乏味、机械重复”相联系起来,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虽然在课上让学生操作,可能很多小孩觉得很简单,没必要,而我组织的也不好,所以没起很大作用。对后进生的帮助不是很大,小组合作交流流于形式。

  课后思考,为了防止单调,我觉得可以试试利用善意而恰倒好处的激励语,不断地在学生心中点燃求知的的火花,使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快乐。当学生提出数学问题时,“会提问的孩子,就是聪明的`孩子!”;当学生认真倾听时,“你听得最认真!”“老师发现你不仅听得仔细,而且说得也好!”当学生畅谈自己的发现时,“你的发现让大家做这一题简单多了,谢谢你!”“你的眼睛真亮,连这个秘密都被你发现了!”适时地给予表扬。同样,当学生学*出现困难时,“别急,再想想,你一定会说好!”“你有进步,加油!”及时地送上鼓励。

  这样,把学生学*的主动性、积极性调动起来,使他们全身心投入到学*中来。照顾后进生方面,应多让那些接受能力差的学生多说说。例题是一道整十数加整十数和一道整十数减整十数,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学生虽然掌握了计算方法,理解了算理,但对于后进生来说,要直接进行独立的练*仍有一定的苦难。因此,在教学中,可以增加一个说计算过程的练*,通过指名说、男女生说、全班说等形式,使计算方法得以加深巩固以及拓展,让后进生也能跟上步伐。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教学反思 7

  结束了《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教学以后,静下心来仔细回顾了一下整堂课的教学过程。

  成功之处:

  1、整十数加、整十数是两位数计算的起始课,是学生进行10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所以是计算数学中的重点内容之ー。为了避免计算课的枯燥,我在本节课中运用了生动的多媒体和游戏活动并利用教材中提供的资源,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样丰富多彩的活动既有利于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又可以增强学生学*数学的兴趣。本堂课的教学目的在很轻松的.氛围中得已完成。

  2、整堂课,我尽量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开始,我让学生进行闯三关游戏,通过游戏复*旧知。本课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资源,使计算教学成为学生丰富多彩的学*活动,整堂课,我尽量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开始,通过书本提供的情景图,让学生先提出问题,备课前我预设了几个学生可能会提出的问题,然后,出示,让学生帮助我解决,而不是要求他们解决,提升学生的位置,可以增强他们的积极性。然后通过学生间互相讨论,总结出多种计算方法,最后把学生的发现再做整理即可。

  如为了在加法教学中突破重难点,让学生明白算理。我引导学生使用摆小棒的方式。边摆边说,再摆、说给同桌听,再全班摆说交流。然后进行算理的研究。明白10+20就是1捆小棒加2捆小棒得3捆小棒,也就是1个十加2个十得3个十。

  3、培养字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小学数学数学的重要任务。课程标准认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探究新知”这一过程中,我创设了有意义的问题情境和数学活动,激励每一个学生在动脑观察中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与同伴进行交流。在次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计算方法,组织学生交流计算方法,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明白了算理,掌握了算法。

  4、组织好练*,进一步培养计算能力。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要达到这个目标,除了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掌握算法,还需要组织好练*。因此,我在设计本课的练*时注意到了这样几点:a.讲究练*的形式;b.多进行口头练*;c.突出难点,讲究实效。

  因为小学生的学*大多以无意识和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好奇好胜,注意的稳定性和持久性差。新课标在《基本理念》里也指出:“学生的数学学*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富有个性的过程。”依据新课程理念和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我将练*设计成一系列富有情趣的练*,目的是既吸引了学生学*的兴趣,又便于自己更好的串连教学。使学生主动学,乐于学,享受学*带来的乐趣。让学生以无比愉悦的心情投入练*活动,同时也达到了巩固知识的目的。

  总之,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学得轻松愉快。

  不足之处:

  1、如在讲授过程中我对于算法的探究部分,还没有照顾到所有学生,应多让那些接受能力差的学生多说说,让他们也能够掌握。

  2、对课堂上生成的问题没能自如地应对。

  3、鼓励性语言单一。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教学反思 8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是两位数计算的起始课,是学生进行10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所以是计算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之一。为了避免计算课的枯燥,我创设了具体生动的情境和一系列游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样丰富多彩的活动既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又可以增强学生学*数学的兴趣。本堂课的教学目的在很轻松的氛围中得以完成。

  我在教本节课时重视了以下几点。

  1.创设生动具体的情境,让学生明白算理。

  本课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资源,使计算教学成为学生丰富多彩的学*活动,整堂课,我尽量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开始,通过书本提供的情景图,让学生先提出问题,备课前我预设了几个学生可能会提出的问题,然后,出示,让学生帮助我解决,而不是要求他们解决,提升学生的位置,可以增强他们的积极性。然后通过学生间互相讨论,总结出多种计算方法,最后把学生的发现再做整理即可。

  如为了在加法教学中突破重难点,让学生明白算理。我引导学生使用摆小棒的方式。边摆边说,再摆、说给同桌听,再全班摆说交流。然后进行算理的研究。明白10+20就是1捆小棒加2捆小棒得3捆小棒,也就是1个十加2个十得5个十。

  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

  课程标准认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探究新知”这一过程中,我创设了有意义的问题情境和数学活动,激励每一个学生在动脑观察中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与同伴进行交流。在次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计算方法,组织学生交流计算方法,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明白了算理,掌握了算法。

  3.组织好练*,进一步培养计算能力。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要达到这个目标,除了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掌握算法,还需要组织好练*。因此,我在设计本课的练*时注意到了这样几点:a.讲究练*的形式;b.多进行口头练*;c.突出难点,讲究实效。

  因为小学生的学*大多以无意识和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好奇好胜,注意的稳定性和持久性差。新课标在《基本理念》里也指出:“学生的数学学*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富有个性的过程。”依据新课程理念和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我将练*设计成一系列富有情趣的练*,如:通过闯关练*,进入游戏环节(钓鱼游戏;摘苹果游戏;找家家游戏)。目的是既吸引了学生学*的兴趣,又便于自己更好的串连教学。使学生主动学,乐于学,享受学*带来的乐趣。让学生以无比愉悦的心情投入练*活动,同时也达到了巩固知识的目的。

  总之,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学得轻松愉快。但也有不足,如在讲授过程中我对于算法的探究部分,还没有照顾到所有学生,应多让那些接受能力差的学生多说说,让他们也能够掌握。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教学反思 9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是在1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的,只是计数单位不同,这里以十为计数单位。通过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计算,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多种不同的算法,进一步培养计算能力。教材的编排是由直观操作等依靠实物思考到脱离实物思考,遵循由具体到抽象的原则,有利于学生抽象思维的培养,为进一步提高计算速度、培养计算能力,解决实际问题打基础。

  这一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年龄小、好动、爱玩、好奇心强,在四十分钟的教学中容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根据这一特点,为了抓住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我采用了愉快式教学方法为主,借助参加森森里的知识竞赛情境,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愉快地学*。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看一看(看图)、想一想(想问题、想算法)、数一数、说一说、摆一摆(摆小棒)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积极动眼、动耳、动脑、动口,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体验来学*新知,积极开展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明白了算理,掌握了算法。

  1、创设情境,在教学中借助带学生去参加知识竞赛的生动情境

  把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置入有事物情境、有情节的探索中,使计算含有丰富、生动的.具体内容。

  2、在探索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时通过交流、动手操作,

  让学生自主探索。

  3、练*以动手摆一摆、去森林参加知识竞赛、帮助别人等形式进行,淡化“练”的痕迹,巩固和实践相关的知识技能,发展数学思考能力。

  教学环节虽然进行的较顺利,但亦有不足之处,学生在说算理的过程中表达的不是很流利,在今后的教学中将加强训练,加深学生对算法的理解感悟。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教学反思 10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是在1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的,只是计数单位不同,这里以十为计数单位。通过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计算,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多种不同的算法,进一步培养计算能力。教材的编排是由直观操作等依靠实物思考到脱离实物思考,遵循由具体到抽象的原则,有利于学生抽象思维的培养,为进一步提高计算速度、培养计算能力,解决实际问题打基础。

  这一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年龄小、好动、爱玩、好奇心强,在四十分钟的教学中容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根据这一特点,为了抓住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我采用了愉快式教学方法为主,借助参加森森里的知识竞赛情境,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愉快地学*。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看一看(看图)、想一想(想问题、想算法)、数一数、说一说、摆一摆(摆小棒)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积极动眼、动耳、动脑、动口,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体验来学*新知,积极开展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明白了算理,掌握了算法。

  1、创设情境,在教学中借助带学生去参加知识竞赛的生动情境

  把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置入有事物情境、有情节的探索中,使计算含有丰富、生动的具体内容。

  2、在探索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时通过交流、动手操作,

  让学生自主探索。

  3、练*以动手摆一摆、去森林参加知识竞赛、帮助别人等形式进行,淡化“练”的痕迹,巩固和实践相关的知识技能,发展数学思考能力。

  教学环节虽然进行的较顺利,但亦有不足之处,学生在说算理的过程中表达的不是很流利,在今后的教学中将加强训练,加深学生对算法的理解感悟。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教学反思(精选十篇)(扩展3)

——数学《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教学设计 (菁华3篇)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数学点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

  2、使学生初步学会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二)能力训练点

  1、能熟练口算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2、培养学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计算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

  小棒、投影片、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1、口算:(出示口算卡)

  3+2= 7+5= 9-4=

  8-2=5+5=3+5=

  2、摆小棒计算并叙述计算方法。

  2+7=

  引导学生说出:2+7就是2个一加7个一,得9个一,也就是9,所以2+7=9

  (二)探究新知

  1、设疑导入:

  前面我们学过了十以内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现在题里出现的数都是整十数。同学们会计算整十数的加、减法吗?今天我们就来学*“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2、学*整十数加整十数的计算方法。教学例1中“20+10”。

  ⑴指导学生操作理解20+10的计算方法。

  ⑵反馈练*

  ①第62页“做一做”第1题。

  ②让学生自己编几道整十数加整十数的题,并叙述计算方法,算出结果。

  3、学*整十数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教学例1中“30-20”。

  ⑴“30-20=”让学生自己摆小棒,讨论计算方法并算出结果。

  ⑵反馈练*。第48页第2题。

  (三)全课小结

  今天同学们都学会了什么?

  1、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2、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与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减法计算方法不同。

  3、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是借助1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得来的。

  教学目标:

  1.运用直观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整十数加减的计算方法。

  2.创设情境,给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空间。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6~57页。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

  一、课前练说。

  二、出示目标:

  1、我能理解和掌握整十数加减的计算方法。、

  2、我能认真倾听他人的讲话,回答问题是做到谦让。

  三、创情激趣

  小朋友们想去森林公园游玩吗?今天老师就带大家一起去。我们来到森林公园门口,售票员阿姨想考考大家,请同学们快速回答门票上的口算题。

  口算题:

  3+4 7—3 5—4 6+3 7+2 9—5 2+5 8—3

  四、自主学*交流导思

  1.整十数加整十数。

  听说小朋友要来,小松鼠特意拿来了3种水果,有10个苹果、20个香蕉、30个梨请大家吃,可它有个小小的要求,请同学们根据给出的水果提出数学问题。(小组讨论。)

  全班交流,教师板书。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教学反思(精选十篇)(扩展4)

——整十数加一位数加减法教学反思范文(精选10篇)

整十数加一位数加减法教学反思范文(精选10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我们要有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在写教学反思的时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学失误,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学反思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整十数加一位数加减法教学反思范文(精选10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在计算教学中如何把计算和生活结合起来,让计算有应用味;把计算和探究结合起来,让计算有探究味;把计算和学生自己的选择结合起来,让课堂富有生命力,是我设计之初的最大难题。这节课我深深的体会到了计算教学的乐趣,学生从中体会到计算课也可以这样轻松这样有意思。

  一、让问题的提出更加合理

  问题的提出应构建于学生原有的经验基础上,让学生在探究问题中发展,如在出示主题图之后我要学生你看到了什么?你能提出用加法解决的数学问题吗?学生的回答更有针对性了,更能直奔主题。直接把学生引到我们的计算教学中来。

  二、重视学生的实践操作,给予每个学生足够的时间动手。

  任何高明的教师都不能代替孩子的操作。孩子的思维是在活动中发生的,并随着学生活动的深入而得到发展。孩子们只有亲自参加活动,在操作活动中不断地积累感性材料,才能促进孩子蜜察、试验、猜想、验证及推理概括的能力。所以在教学中我经常给孩子们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动手操作,在教学两位数加法(不进位)的教学中我也始终没有把动手摆丢弃。

  三、让每位学生都有发展的机会。

  这节课我就充分发挥了孩子自己的主动性,关注不同学生的不同发展,有了自己的方法也是可以的,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计算,但是也不任由学生没有新的发展,老师也重点推出较好的计算方法。给予孩子尤其是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一个比较明确的好的方法。这样即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算法多样性又不是笼统的给予学生很多很杂的计算方法。对于较差一点的学生也有很好的指向性。

  四、给自己的`几点建议

  1、注意提高问题的质量,在今后的教学中要不断的提高问题的质量不要给学生一个太大太泛的问题,这样学生的思维就会混乱。不利于教学进度和学生思维的启发。

  2、计算教学的练*要多样性,符合由简单到复杂,练*有梯度。要有提高、提升类型的题目。

  上周我讲了两位数减整十数和一位数,在教学中我模仿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但是这节课有了之前的两位数加整十数和一位数的经验之后,孩子在思考计算方法是节省了很多时间,孩子会迁移用之前的方法,这也是我很开心看到的。学会怎么算之后,我让孩子比较两道算式有什么不同之处,孩子能迅速发现两道算式在计算过程中一个是十位上先进行计算,另一道算式是个位上进行计算。接着我追问: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呢?孩子试着从减数入手,虽然回答的结结巴巴,但大概意思我还是能听明白的,这个地方让我发现了孩子其实真的很不错,有了初步分析思考的能力。

  本节课的优点体现在:1.动手操作的有效性。在动手操作这一块我组织学生用小棒和计数器来探究两位数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而在探究两位数减位数时,小棒,计数器只是作为个别学生辅助计算的工具。

  2.注重于生活的联系。以学生最熟悉的春游场景作为学*素材,学生在观察,讨论与交流中,体验到数学和生活的联系和数学的价值。

  3.注重学生对算理的理解,从摆小棒到拨计数器再到算法,一步步帮助学生从具体形象思维到半抽象思维最后抽象出算法,给了学生理解的空间和时间。

  两位数加减整十数本节课教学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不退位减法,要求学生通过观察主题图,捕捉图中的信息,能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列出算式,并借助摆小棒理解和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同时还能区别两种算式在算法上的区别。

  在观察主题图时,学生对于第一个小朋友提出的“还剩多少元?”的问题感到很容易理解,很快列出算式35—2=,但对于第二个小朋友提出的“我有20元钱买一个娃娃还差多少钱?”的问题,一小部分学生觉得有一定的难。为此,我设计了这样的两个问题:

  (1)“还差多少元”说明什么钱比什么钱多?学生很快领悟:买东西需要的钱比身上带的钱多,

  (2)要求还差多少钱就是求什么?就是求35比20多多少。

  有了这样的认识,学生很快就列出了算式:35—20=。由于前面已经学*了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在计算方面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因此我直接把两道算式呈现在现实面前,让学生动手摆一摆,摆完后自己说说怎样算,再把自己的算法与同桌交流。在反馈时,我要求学生结合刚才摆小棒的过程说说自己是怎么算的,学生积极性很高,说得也很到位:算35减2等于几,先从5根里面去掉2根,再把剩下的3根和3捆合并起来,也就是先算5减2等于3,再算30加3等于33;算35减20等于几,先从3捆里去掉2捆,在把剩下的一捆和5根合并起来,也就是先算30减20等于10,再算10加5等于15。你瞧,说的多好!会这样说的学生很多,这得益于我们在前面做计算练*时要求学生除了会算,还要把自己的算法与家长交流。

  学生对两种算式的计算方法了解如此透彻,接下来将两种算式的算法进行比较就水到渠成了,老师稍加引导,学生就能归纳出两位数减一位数是从个位上减,两位数减整十数是从十位上减。除此之外,我还将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进行比较,在老师的的引导下,学生的语言逐步规范,概括出两位是加减一位数都是从个位上算,两位数加减整十数都是从十位上算。

  本节课不仅将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有机结合起来,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在理解算理、归纳算法以及分析比较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概括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都得到了提升。更主要的是,教师教得顺手,学生学得轻松。

  我们是在学生学*了整十数加一位数、整十数加整十数的基础上来学*的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这部分的口算一般要从高位算起,而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学生在计算的时候,容易出现把不同数位的数相加的错误。教学时,我重点让学生动手操作,体会相同数位相加的道理。

  计算是枯燥的,为了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我创设了大家在生活时常遇到的问题—乘车。大巴车有45座,中巴有30座,小轿车有3座,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学生很自然的想到“大巴车和中巴车一共有多少个座位?”“大巴车和小轿车一共有多少个座位?”“中巴车和小轿车一共有多少个座位?”这样的数学问题从学生的生活中提炼出来,学生乐于接受,使计算教学成为学生丰富多彩的学*活动,增强了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课标》中强调,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课上,在学生列出了算式后,我让同桌之间互相摆小棒或者用计数器。让学生在操作中体验算理,注要讨论两位数加一位数和两位数加整十数这两道题的算法有什么不同?最后探讨出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45+3要先把单根的小棒合起来,即算5+3;45+30要先把整捆的小棒合在一起,即先算40+30。

  在学生理解了口算方法后,让学生用夺小红旗的形式进行练*题训练,夺到小红旗的一组就说明技术高超。学生的兴致被调动起来,

  小组合作的意识也强了,学生们兴高采烈的算着,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

  整节课,我感觉是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的,由具体到抽象,但是感觉还有个别学生计算的时候,依旧是不能相同数位相加减,看来人的接受能力不同,这样的个体需要个别指导。

  本节课教学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要求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理解两位数加一位数和两位数加整十数的计算方法,达到正确计算,并能归纳两位数加一位数和两位数加整十数的计算方法有什么不同。通过一节课的教学,我很轻松的完成了教学任务。

  可能是前一段时间《认识人民币》让学生觉得太吃力,这一单元的计算教学学生似乎感觉到从没有过的轻松和容易,因此学*积极性很高。教学34+2=时,当我问:“你准备怎么算?”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小组交流并汇报。一部分学生是用数的组成的方法算的:34里面又3个十和4个一,加上2个一,等于3个十和6个一,就是36,另一部分学生是根据摆小棒的过程总结的算法:先算4加2等于6,再算30加6等于36。我给予他们充分得肯定。接着提问:“为什么4和2能加在一起?”学生都举起了手:有的说“因为他们都表示几个一”,还有的说:“因为他们都在个位上”,看来学生已经感觉到了只有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接下去计算34加20就很容易了。由于时间关系,我没有让学生摆小棒,而是直接在黑板上出现算式:34+20=,要求学生想象:如果摆小棒,你会怎么摆?“先摆三捆4根,再摆3捆”,“你准备先把哪些小棒合在一起?”通过想象操作情景,学生理解了计算34加20要先把3捆和2捆合在一起,也就是先把十位上的数相加。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除了让理解算法达到会算,还要引导学生归纳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算法有什么不同。由于有了前面的动手操作和想象操作过程作基础,因此大部分学生能能归纳出两位数加一位数是先把个位上的数相加,而两位数加整十数是先把十位上得数相加。在此基础上,我问“什么样的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通过引导,学生得语言逐步完整和规范,最后归纳出:只有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

  两位数加一位数或整十数的基础是整十数加一位数、整十数加整十数。因此,教学一开始我先设计了针对性很强的复*题,再现并激活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的相关旧知,使接下来的新知学*源于学生的数学现实,从而产生有效的正迁移,为新知识的学*做好准备。

  充分利用课本“发新书”这一情景图,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计算。首先,让学生根据图片提供的信息,提出的加法问题,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情况,选择要解决的问题。在探讨算法时,为学生搭建了直观算理到抽象算法的过渡过程:小棒和计数器图→移动小棒和算珠→隐去直观图→看算式说过程。鼓励学生探索不同的计算方法,并给学生交流、展示的足够空间。课堂上,学生提出了很多算法,我要求学生通过比较,说说哪一种算法比较好,当然无论怎样,最后都要让学生明确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通过学生的立思考、自主探索、讨论交流等方式,形成了班内算法的多样化,再通过对算法的比较,使学生明确“把哪部分先合起来”从而提取出几种算法的核心成分,共同概括出两位数加整十数的一般思路,加深了学生对算法的理解和建构。

  练*时我注意专项训练与综合训练相结合,同时交换练*形式,引导学生把一位数加两位数、整十数加两位数归结为两位数加一位数或整十数进行计算,促进学*的迁移提升。两位数是由几十和几组成的,所以在口算时,若加整十数,就用整十数加,若加一位数时,就用一位数和它相加,要用两步来计算,大多学生掌握了这种算法,只有个别学生还分不清个位和十位。

  本节课是一节*常的计算课。如何在*常的计算课中让学生快乐而有效地学*?如何在*常的计算课中让学生的思维获得发展?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实践,我有如**会:

  一、适当的复*铺垫有助于学生的有效学*

  传统教学中的复*铺垫在计算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复*铺垫的主要目的,一方面是为了通过再现或再认等方式激活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相关旧知,另一方面是为新知学*分散难点。本课的新知是两位数加整十数和一位数(不进位),学生的原有认知结构中存在着相关旧知,通过适当的复*和铺垫,能够发挥这些已有旧知的支撑作用,促进新知的生长,这也体现了教学要符合学生的数学现实的基本原则。

  二、合理的学*层次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

  数学是一门讲求逻辑和层次的学科,在学*过程中采用合理的层次,能让学生循序渐进,逐步理解算理和掌握算法,并在不同层次的学*中发展思维能力。在学生的学*方式上主要结合:小棒操作→计数器拨珠→抽象计算这三个环节,从而让学生经历由具体操作、自主探索到比较归纳掌握算法这样的层次。在课堂学*时学生都能循着感知→理解→掌握→应用的心理规律开展学*,学生的思维能力逐步得到有效的发展。

  三、教具的合理选用帮助学生实现从直观到抽象的过渡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的思维发展是从具体形象思维逐渐向经验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在具体形象思维阶段,教师在教学中采取直观教学方法是容易得到理解和认可的;在由具体形象向经验抽象逻辑过渡的阶段,学生仍然要借助具体实物,从直观思维引发经验抽象思维。教学的前测表明学生对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都会做,但问学生是怎么算出来的,有一大半的学生说不出来,即使说也说不明白。因此在教学中必须通过学具使学生经历由直观到抽象的过渡。当然计算课的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学具上,而是深层次算理的理解。教学中安排了小棒验证和计数器验证,从低层次(小棒的操作)过渡到高层次(计数器的操作)过渡到深层次(算理),这三个层次是密切联系的,逐步过渡深化的。

  四、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一堂课下来后我感觉自己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1、教学情境的设计要做到位,不能仅仅就是“拿来”。这节课我选用了教材中发新书的情境,虽然学生对这个情境不陌生,但它却存在着清晰度不够,离学生现在的学*时间也很长这样的局限。因此教学时费时较多。对此我感受到:教材上的情境是专家老师们精心选取的,他们在选材上能关注学生的认知。同样教材是教学的.“范本”,但不是“孤本”。可能同样的情境,一些地方的学生很感兴趣,而另一些地方的学生则不然。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大胆地对教材上的情境做适当地改动,或者是如于科长所说的深加工,以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2、只有重视学生已有的认知,高效才能落到实处。虽然我对学生前测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也在教学中考虑到了,但放手的力度不够,如果让学生先来通过说算法,在此基础上通过操作理解算理会更好。像35+3=38可以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先算5和3相加,再算30和8相加。在引导学生知授化时,我可以让学生汇报并提出:如何让自己说的更清楚些呢?这时产生对学具的需求,从而摆小棒、拨计数器顺势产生。学生有了一种内在需要,明白为什么要学*的时候,才能参与到学*活动中来,才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有效学*。

  今天我教学第四单元中的《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这节课教学重点是巩固百以内数的认识,明白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减法的算理,比较熟练地口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减法,提升学生对百以内数的感知,应用百以内数组成学*简单的加法,也以今后进一步学*百以内数加减法打下基础。

  这节课教材要求运用百以内数的组成去学*,在备课的过程中,我感觉不到它和今后要学*的百以内数的加减法有什么差异,因此也没有把握好教学的重难点,是在教学时才领悟到的。

  在《百以内数的认识》中的〈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和《百以内数的加减法》中〈整十数加减一位数〉,我认为它们的差异是,前者与实际联系更密切,后者更抽象些。

  所以在教学上,前者要更多地联系实际,即数与形要紧密结合,要将抽象的数还原于形。

  如32-2=,要求学生用小棒解释,3捆零2根减去2根,剩下3捆,即3个十2个一减去2个一,等于3个十。并能脱离小棒解释,让学生对百以内数的认识慢慢清晰起来。这样教学对学生数感的培养十分有必要,也很有效。

  在这节课中,我始终围绕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改理念。从一开始的主体图入手,创设新学期发新书,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让学生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意在让学生充分观察,发现这里面的数学信息。

  为接下来的顺利解决问题埋下伏笔。接着我又问:“要解决数学书有多少本?需要知道哪两个数学信息?”学生说:“需要知道没打开的和小朋友发下去的。”这节教材着重解决相同数位的数相加的问题,为了让学生在这一点上真正有所体验,我觉得动手操作这一环节不能省。在学生用小棒帮助计算“35+30=”,学生摆出35根小棒时我问:“再加上的30根小棒,应该放在哪合适呢?”生说:“应该和十位的3捆小棒放在一起。”我又追问:“为什么要和十位的3捆小棒放在一起?”我先让同桌讨论这一问题,接着找同学回答。生说:“拿来的3捆小棒是表示的3个十,所以要和35里面的3个十放在一起”。这个问题的设计,我觉得在突破本节课的难点处是十分必要的。

  在学生通过摆小棒理解“35+3=”和“35+30=”的算理后,我问:“看着这两个算式你有什么发现?”生1说:“这两个算式里面都有35”,生2说:“第一个算式加的是3,第二个算式加的是30”。我问:“35是几位数?,3是几位数?”,生说:“35是两位数,3是一位数”我说:“那也就是说我们学的是两位数加一位数和……”学生马上说:“两位数”。我一听不是自己心里想要的答案,可是又一想学生说的也没错呀,30就是两位数”。

  灵机一动我说:“30是两位数,也是我们认识的两位数里面很特殊的什么数呢?”学生马上想到是整十数。这样在我的引导下,我貌同完成了本节课的课题。我想这样做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一个简单的梳理概括,也是对学生这方面能力的一个培养”。针对教材上提出的问题:“上面两道题的算法有什么不同?”我把它换成:“如果让你做这种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题,你想提醒同学们注意什么?”学生有的说:“做题一定要认真、细心。”有的说:“一定要注意把一位数加在个位,整十数加在十位”。我想这样问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也是新课改下学生主体性的一种体现。

  课堂上,同学们精彩的表现,是我所想到的,也是我所没有想到的。我想孩子们有好的发言和*惯,应该是离不开在*时的教学中,老师们一点点对他们的一些在*惯上、思维上和知识上的点滴渗透,也为今天的精彩做好了铺垫。没想到的是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那么强,思维那么活跃。看来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要继续大胆地放手相信学生的能力,给孩子们施展他们才能的机会。同时,我们老师才会有更多的机会了解学生真实的课堂表现。从而提高我们为学生服务的质量。

  两位数加一位数或整十数的基础是整十数加一位数、整十数加整十数。因此,教学一开始我先设计了两组口算题,通过比较它们在计算上的不同之处,帮助学生重温相同数位上的相加、减的知识,为新知识的学*做好准备。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教学反思(精选十篇)(扩展5)

——一年级数学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教案合集5篇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整十数加减的计算方法。

  2、创设情境,给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空间。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熟练掌握整十数加减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熟练掌握整十数加减的计算方法。

  预*要求

  预*教材,提出知识重点,自己是通过什么途径理解的,还有哪些疑问。

  学法指导

  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指导者,以学生自主学*为主,主张探究式、体验式的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利用小组讨论的学*方式,使学生在讨论中人人参与,各抒己见,互相启发, 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学*数学的快乐。

  教学方法

  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的兴趣。

  提倡学法的多样性,关注学生的个人体验。

  课堂训练形式的多样化,重视一题多解,从不同角度解决问题。

  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使学生切实掌握好这些基础知识。

  教具准备

  挂图、小棒

  教学过程

  教学行为

  学*行为 备注

  一、口算练*:

  3+2 = 4+5 = 8-4 = 1+2 = 3+5 = 6-2 =

  30+20 = 40+50 = 60-40 = 10+20 = 30+50 = 60-20 =

  二、今天是小熊贝贝的生日,有好多的小朋友都想到他家里为小熊过生日,可是小熊家太小了,不能接待太多的小朋友,于是呀他想了一个办法,就是在他家的挂上算术题,谁先做对了就可以到家里去。小朋友,你们想不想试试呀?

  (出示第59页的第7题)请每一位小朋友选一道题,算对了,小熊就开门让他进去。

  三、出示课本第59页的第6题的挂图。(先让学生独立解决前两个小题,再让学生自己根据图意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

  四、完成课本第59页的第8题

  第一单元 测量

  1、学科数学课题认识长度单位 —— 毫米课型新授课时

  让学生先在小组上交流,然后再在全班上交流。

  强调合作的重要性和方法。

  用手比出的1分米去量一量自己身体上哪两个部位之间的距离是1分米。

  学科数学课题千 米 的 认 识课型新授课时

  学科数学课题米与千米之间的换算课型新授课时

  板书设计米与千米之间的换算

  学科数学课题吨 的 认 识课型新授课时

  *均每人体重25千克,多少人重1吨呢

  板书设计吨 的 认 识

  1吨=1000千克

  教后反思

  学科数学课题生活中的数学课型新授课时1

  教学目标1、让学生进一步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千米和质量单位吨,牢记单位之间的进率。

  2、能联系生活,理解生活中处处存在这些数学知识。

  3、培养学生学会观察生活的能力。

  教学重点能联系生活,说出生活中的数学。

  教学难点

  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步骤个人修改

  一、复*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

  1、复*长度单位:

  (1)让学生说一说你认识了哪几个长度单位。

  (2)举例子说一说1毫米、1厘米、1分米、1米,1千米的长度。

  2、复*质量单位

  (1)让学生说一说你认识了哪几个质量单位。

  (2)举例子说一说1克、1千克、1吨有多重?

  二、联系生活,了解生活中的数学

  (一)自学课本第一十四页的内容

  1、学生看书第十四页的内容。

  2、各学*小组交流,你看到了什么?

  3、全班交流

  师:请各小组代表汇报你们组发现了什么?

  生:我们组发现一辆汽车限载重量8吨,……。

  (二)学生汇报社会调查情况

  师:请同学们汇报这两天来你通过什么方法,发现生活里存在我们学过的长度和质量知识。

  生1:我爸开摩托车的速度一般是每小时40千米,我家到学校的路程大约是2千米。

  ……

  三、全课总结

  要学生记下一些典型的物体的质量:

  1个1角硬币重1克;

  李老师重75千克;

  一个同学重25千克;

  一般的小汽车重1吨。

  板书设计生活中的数学

  1个1角硬币重1克;

  李老师重75千克;

  一个同学重25千克;

  一般的小汽车重1吨。

  教后反思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一年级(下册)第4 ~ 5页。

  教学目标

  1.经历在实际情境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在观察、比较、合作交流中逐步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和独立思考的意识,体验算法多样化,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3.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功喜悦,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呈现情境。

  新学期开始了,小动物们要上学了。(课件呈现画面:小松鼠背着书包,手中拿着3串冰糖葫芦,每串10个。在路上遇到了小狗,小狗的手中拿着2串冰糖葫芦,每串10个。)

  引导学生观察:有哪些小动物?它们手中拿着什么东西?

  2.提出问题。

  根据小松鼠和小狗手中的冰糖葫芦,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结合学生回答,在画面下依次呈现:

  (1)小松鼠有多少个糖葫芦?

  (2)小狗有多少个糖葫芦?

  (3)小松鼠和小狗一共有多少串糖葫芦?

  (4)小松鼠和小狗一共有多少个糖葫芦?

  这些问题你们能解决吗?

  评析

  由富有情趣的情境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提取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有很多数学问题,增强了问题意识,激发了解决问题的欲望。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1. 尝试解决问题。

  让学生试着独立去解决这些问题,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2. 班内交流。

  谁先来向大家汇报,你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计算30+20时你是怎样想的,结合学生可能出现的几种情况,逐一板书:

  (1)十个十个地数。

  (2)3个十加2个十得5个十,5个十是50。

  (3)因为3+2=5,所以30+20=50。

  那你最喜欢哪一种方法?在小组内相互说一说。

  3.试一试。

  你能算出30-20等于多少吗?说说计算时你是怎样想的?

  评析

  为学生提供探索的时空,让学生自己尝试解决这些问题,充分发挥了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讨论交流,很自然地形成了算法多样化的局面。教师的及时板书有利于学生对自己的算法进行确认、理解和修正,然后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进行交流,并在“试一试”中进行算法的有效迁移,从而帮助学生明确了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算法。

  三、综合应用,拓展延伸

  1. 修围墙,摘果子。

  小松鼠和小狗一起来到了它们的同学长颈鹿家,发现长颈鹿正在那儿发愁,原来它家的围墙坏了。(课件呈现围墙的画面及墙上的算式,即“想想做做”的第2题。)

  学生计算后,引导他们把上下两个算式比一比。

  你会用上面的题计算下面的题吗?组织学生讨论交流。长颈鹿为了感谢大家,想请同学们吃智慧果。(课件呈现智慧树及写着算式的智慧果)认真算算,看你能吃到几个?

  2. 帮鸭妈妈找孩子。

  (结合画面)几个小动物路过鸭的家,发现4只鸭妈妈(身上有数40、50、70、80)可着急了,原来它们四家的孩子(小鸭的身上都有算式)跑到了一起。你能帮助鸭妈妈很快就找到它们的孩子吗?指导学生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小组内说说自己是怎样很快就帮鸭妈妈找到它们的孩子的。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并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提高学生对计算方法的掌握水*。

  2、理解并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的解题方法,会这个解题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能从具体情景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能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从而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的学*兴趣。

  重点难点:

  理解并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的问题的解题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引入

  1、 口算

  60+30=

  10+50=

  80-40=

  30+20=

  70-50=

  90-60=

  50-30=

  50+20

  2、 提问

  教师:60+30,70-50怎样算?选其中的一个算式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二、教学新课

  1、引入新课

  2、教学例3

  教师:老师有40个黄色乒乓球(出示4盒黄色乒乓球),还有30个红色乒乓球 (出示3盒红色乒乓球)。

  注意教师在出示40个黄色乒乓球和30个红色乒乓球时每盒要一一对应。

  教师:看看黑板上的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如果提:一共有多少个?教师随学生的回答板书,并让学生说一说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如果提:黄色乒乓球比红色乒乓球多多少个?红色乒乓球比黄色乒乓球少多少个?教师就应该抓住问题引导学生这样去分析。 教师:不管是求黄色乒乓球比红色乒乓球多多少个还是求红色乒乓球比黄色乒乓球少多少个都是求两种颜色的乒乓球相差多少个。所以这两个问题虽然提法不一样,实质是一样的,下面我们研究怎样比较两种颜色的乒乓球相差多少个?

  请同学们看教科书第36页的乒乓球比较图,现在两种颜色的乒乓球谁多谁少呢?让学生说出黄乒乓球多,红乒乓球少。

  引导学生说出减法表示。

  请同学们写出一个算式来表示

  要求学生写出40-30。

  教师:会计算出结果吗?请同学们计算出结果,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计算的。 学生计算后,抽学生回答40-30的计算方法是想4-3=1,所以40-30=10。

  教师:请你你刚才学的方法,填写好数学书36页上的题。 学生看书,并填写好,集体订正。

  教师:翻到书37页,看看课堂活动第3题。

  你能看图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自由地提出问题。

  列式并把这道题解答出来。

  学生解答,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学生汇报交流。

  三、课堂小结

  教师:今天我们学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吗?

  四、课堂练*

  教科书第38页练*七第4--10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自主探索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理解并掌握算法,能正确进行口算。

  2、让学生经历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口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体会新旧知识的联系,培养初步的观察、分析和比较能力,逐步学会有条理地思考和表达。

  3、使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逐步养成独立思考的*惯,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培养对数学学*的兴趣。同时,形成与同学交流、合作的态度。

  教学重点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算理,准确口算。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教学反思(精选十篇)(扩展6)

——一年级数学《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教案实用5篇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一年级(下册)第4 ~ 5页。

  教学目标

  1.经历在实际情境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在观察、比较、合作交流中逐步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和独立思考的意识,体验算法多样化,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3.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功喜悦,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呈现情境。

  新学期开始了,小动物们要上学了。(课件呈现画面:小松鼠背着书包,手中拿着3串冰糖葫芦,每串10个。在路上遇到了小狗,小狗的手中拿着2串冰糖葫芦,每串10个。)

  引导学生观察:有哪些小动物?它们手中拿着什么东西?

  2.提出问题。

  根据小松鼠和小狗手中的冰糖葫芦,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结合学生回答,在画面下依次呈现:

  (1)小松鼠有多少个糖葫芦?

  (2)小狗有多少个糖葫芦?

  (3)小松鼠和小狗一共有多少串糖葫芦?

  (4)小松鼠和小狗一共有多少个糖葫芦?

  这些问题你们能解决吗?

  评析

  由富有情趣的情境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提取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有很多数学问题,增强了问题意识,激发了解决问题的欲望。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1. 尝试解决问题。

  让学生试着独立去解决这些问题,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2. 班内交流。

  谁先来向大家汇报,你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计算30+20时你是怎样想的,结合学生可能出现的几种情况,逐一板书:

  (1)十个十个地数。

  (2)3个十加2个十得5个十,5个十是50。

  (3)因为3+2=5,所以30+20=50。

  ……

  那你最喜欢哪一种方法?在小组内相互说一说。

  3.试一试。

  你能算出30-20等于多少吗?说说计算时你是怎样想的?

  评析

  为学生提供探索的时空,让学生自己尝试解决这些问题,充分发挥了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讨论交流,很自然地形成了算法多样化的局面。教师的及时板书有利于学生对自己的算法进行确认、理解和修正,然后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进行交流,并在“试一试”中进行算法的有效迁移,从而帮助学生明确了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算法。

  三、综合应用,拓展延伸

  1. 修围墙,摘果子。

  小松鼠和小狗一起来到了它们的同学长颈鹿家,发现长颈鹿正在那儿发愁,原来它家的围墙坏了。(课件呈现围墙的画面及墙上的算式,即“想想做做”的第2题。)

  学生计算后,引导他们把上下两个算式比一比。

  你会用上面的题计算下面的题吗?组织学生讨论交流。长颈鹿为了感谢大家,想请同学们吃智慧果。(课件呈现智慧树及写着算式的智慧果)认真算算,看你能吃到几个?

  2. 帮鸭妈妈找孩子。

  (结合画面)几个小动物路过鸭的家,发现4只鸭妈妈(身上有数40、50、70、80)可着急了,原来它们四家的孩子(小鸭的身上都有算式)跑到了一起。你能帮助鸭妈妈很快就找到它们的孩子吗?指导学生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小组内说说自己是怎样很快就帮鸭妈妈找到它们的孩子的。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自主探索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理解并掌握算法,能正确进行口算。

  2、让学生经历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口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体会新旧知识的联系,培养初步的观察、分析和比较能力,逐步学会有条理地思考和表达。

  3、使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逐步养成独立思考的*惯,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培养对数学学*的兴趣。同时,形成与同学交流、合作的态度。

  教学重点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算理,准确口算。

  教学流程:

  一、复*铺垫

  谈话:在学*新知识之前,老师先来考考你前面的知识?

  第一题:我会算。

  下一题:我会做。

  (设计理念):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天性,上课开始,通过比一比我会算、我会做的形式来激趣,既复*10以内的加减法和数的组成等旧知识,又吸引了学生的有意注意,为新知识的学*在情绪、知识等方面作了良好的铺垫。

  二、情境引入

  1、情境:小朋友们,喜欢春游吗?(喜欢)一般我们春游都是怎么去呀?(坐车)。出示图片,问2辆车是什么车?(客车)一辆红客车和一辆绿客车。好,从图上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2、你能提出一个用加法算的数学问题吗?出示问题:红客车和绿客车一共有多少个座位?

  谁能把条件和问题完整地说出来?(条件是,问题是)

  3、要求一共有多少个座位,怎样列式?(40+30=?)

  追问:40指的是什么?30呢?为什么用加法?(要求一共多少辆,就要把红客车和绿客车的数量合起来,用加法。)

  40和30都是什么数?(整十数)揭示课题。(板书)

  4、怎样算出40+30的得数?。自己先想一想,同桌互相说一说。

  指名说算法,相机板书:

  第一种:3个十加4个十得7个十,是70.(根据数的组成)

  第二种:4+3=740+30=70

  听懂了吗?谁能再来说说?

  小结:这两种方法都是想4个十加3个十是多少来算的。同桌再说说这道算式的算法。说完打开书第42页,把40+30的得数填在方框里。

  读一读算式,这道算式完成了吗?单位名称是什么?有单位要写单位。求出的“70”指的是什么?

  5、出示“试一试”:70-30=?

  怎样算呢?你是怎样想的?

  自己思考,再同桌互相说一说。

  交流:得数是多少?你是怎样想的?(70减30可以按几减几来想得数?)

  6、小结:(边指边说)40+30是几十加几十,70-30是几十减几十,这就是今天我们学*的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在口算得数时,可以想几加几或几减几,算出有多少个十,再得出得数。(出示若干题目考考学生)

  三、组织练*

  下面我们将进入这一课的“动物世界”?

  1.“想想做做”第1题。

  首先是小狗出的题,看图写算式。

  每一串彩珠有几颗珠子?(10颗,表示几个十?)

  左边有多少颗,右边呢?(生说图意)

  你能根据图意写出四道算式吗?生填写算式。

  汇报,这是四道有联系的算式。(任选一道加法和减法算式说说算法。)

  2.“想想做做”第2题。

  出示三组算式,先独立计算,再说一说每组的两道算式有什么联系?

  计算下面的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可以想每组上面的几加几或几减几来算,就能很快算出得数。

  出示一道一位数的加法算式,你能像上面每组算式这样,编出一道相应的整十数加整十数的算式吗?减法呢?

  看到小朋友们表现这么棒,小兔子心服口服地给你们竖起了大拇指。

  3.“想想做做”第3题。

  下面我们来开数字小火车,看哪一组能开得又快又好?

  4.“想想做做”第4题。

  老虎先生也给大家出题了,你们能做对吗?

  学生独立计算,交流得数。

  5.山羊和兔子也给大家出了一道题。谁来说说条件是什么?问题是什么?

  “同样多”是什么意思?自己完成,交流算式和得数,追问:为什么用加法?

  四、全课小结

  1.今天我们学*了什么内容?(一起说)计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时,怎么想?

  2.完成每日一题。

  教学反思:

  从教学的.总体上来说,在课堂纪律组织方面有了些许进步,经过过领导细心的点拨之后,我更加注意课堂的教学纪律的组织。在*时的听课过程中,有意识地学*其他有经验的教师上课过程中如何组织学生。逐渐改变以前总是打断教学过程来专门维持课堂纪律的方法,比如,在教学过程中穿插着一些对学生的要求来体现,“下面我请坐姿最认真的小组来开小火车”“我现在最喜欢某某同学的坐姿”等等。与此同时,要更加注重一些细节问题。数学课堂不需要时时刻刻的练字,因而学生经常一边听课一边玩笔、橡皮、尺子等,这些坏*惯不利于学生的专心听讲。

  但是,教学上一直都存在的一个弱点就是教学速度方面太慢,主要是自己不相信学生,总是不放心他们“独自走”,因而在练*方面一直都是扶着学生走,而没有给予学生自己尝试自己“走路”的机会,用师傅的话讲就是没有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这样非但没有及时完成教学任务没有给学生留课堂作业的时间,而且也不利于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的提升。

  在教学30+40如何计算之后,我让学生总结,提问学生“算这个算式的第一种方法是什么?”而当学生在回答“如何计算30+40”时,先说的是先想几加几,可是我让学生总结的时候,我却说成了“算30+40”的第一种方法是想数的组成。学生因而在回答这个问题时出现了错误。师傅说,这样让学生听成的意思就是一定要按照老师的方法来学,第一种方法就是想数的组成,第二种方法就是想几加几,这样容易让学生形成思维定势,思维僵化,本来非常发散的思维非要框在一个框子里,这样很容易越教越笨。

  在练*环节完成书上第2题时,我的教学步骤是这样的:先让学生先观察算式说说有什么发现,再让学生独自完成,这样做一方面学生都着急把题目完成,没有心思听讲;另一方面,学生没有经过对算式进行思考的过程,一瞬间让他们说发现也说不出来,接触不深又怕说错。因而,以后这样的练*,最好让学生先完成了,再来说说你有什么发现,效果比较好。

  教学内容:整十数加减整十数(p56—57例1及做一做,练*十1—3)

  教学目的:

  1、初步掌握两位数加整十数(不进位)的口算方法,正确进行口算。

  2、培养学生的心算能力、仔细审题的良好学**惯。

  3、通过小组学*,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能力。

  教学重、难点:正确掌握口算方法,培养学生的心算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小棒数根

  教学过程:

  一、看图引入:

  1、(课件)大家看这幅主体图,图上都有什么?还有什么?

  2、你能估计一下,这里大概有多少盆花吗?大概有多少盆黄花?多少盆红花?你是怎么知道的?

  3、小结:我们数花的数量的时候,可以一盆一盆的数,也可以10盆10盆的数,还可以5盆5盆的数,怎样方便怎样数。

  4、你能看图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

  二、新授部分:

  (一)教学例1(1):

  1、现在我就来解决你们说的几个问题(板书)红花和黄花一共有多少盆?谁能完整地把这个题目说一遍?(板书)红花有10盆,黄花有20盆红花和黄花一共有多少盆?这个题目怎么列算式呢?

  (1)学生讨论(2)指名回答(3)老师小结

  2、(板书)10+20=这道题等于多少?你是怎样算的呢?

  生1:1个十和2个十和起来是3个十,也就是30。

  生2:把20放在心里,再往后数10个。

  生3:个位加个位,十位加十位,得到30。

  3、你们算对了吗?你能想什么办法证明给大家看呢?(摆小棒,计数器)

  4、小结:以后我们计算几十加几十的题,可以用数的组成来计算,整十整十的相加。

  5、基本练*(课件):

  40+2030+5060+1020+7020+10+50(你怎么想的?)

  (二)教学例1(2):

  1、那么刚才小朋友还提出了这个问题:还有多少盆紫花?

  谁能完整地把这个题目说一遍?(板书)紫花有30盆,我要搬走10盆,还有多少盆紫花?这个题目怎么列算式呢?

  (1)学生讨论(2)指名回答(3)老师小结

  2、(板书)30-10=这道题等于多少?你是怎样算的呢?

  (1)学生讨论(2)指名回答(3)老师小结

  3、你们算对了吗?你能想什么办法证明给大家看呢?(摆小棒,计数器)

  4、小结:以后我们计算几十加减几十的题,可以用数的组成来计算,整十整十的相加减。

  5、基本练*(课件):

  60-2070-5060-4090-3080-20+30(你怎么想的?)

  (三)总结质疑:

  今天我们学的算式,你看看它们有什么特点?它们都是什么数?(他们都是整十数,)板书课题: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在计算时要怎么办?(整十整十的相加减)还有问题吗?

  三、巩固练*:

  1、(课件)口答:

  3+2=30+20=4+5=40+50=6-4=60-40=

  2、(课件)口算:

  2+3+4=20+30+40=9-4-3=90-40-30=

  3、(课件)这里有50个花生,猴哥哥要10个,猴弟弟要20个,还剩多少个花生?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整十数加整十数和相应减法的口算方法,并能熟练地进行口算。

  过程与方法:

  经历自主尝试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和相应减法的口算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体验算法多样化。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教学反思(精选十篇)(扩展7)

——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一位数教学反思合集5篇

  两位数加减整十数本节课教学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不退位减法,要求学生通过观察主题图,捕捉图中的信息,能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列出算式,并借助摆小棒理解和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同时还能区别两种算式在算法上的区别。

  在观察主题图时,学生对于第一个小朋友提出的还剩多少元?的问题感到很容易理解,很快列出算式35—2=,但对于第二个小朋友提出的我有20元钱买一个娃娃还差多少钱?的问题,一小部分学生觉得有一定的难。为此,我设计了这样的两个问题:(1)还差多少元说明什么钱比什么钱多?学生很快领悟:买东西需要的钱比身上带的钱多,(2)要求还差多少钱就是求什么?就是求35比20多多少。有了这样的认识,学生很快就列出了算式:35—20=。由于前面已经学*了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在计算方面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因此我直接把两道算式呈现在现实面前,让学生动手摆一摆,摆完后自己说说怎样算,再把自己的算法与同桌交流。在反馈时,我要求学生结合刚才摆小棒的过程说说自己是怎么算的,学生积极性很高,说得也很到位:算35减2等于几,先从5根里面去掉2根,再把剩下的3根和3捆合并起来,也就是先算5减2等于3,再算30加3等于33;算35减20等于几,先从3捆里去掉2捆,在把剩下的一捆和5根合并起来,也就是先算30减20等于10,再算10加5等于15。你瞧,说的多好!会这样说的学生很多,这得益于我们在前面做计算练*时要求学生除了会算,还要把自己的`算法与家长交流。

  学生对两种算式的计算方法了解如此透彻,接下来将两种算式的算法进行比较就水到渠成了,老师稍加引导,学生就能归纳出两位数减一位数是从个位上减,两位数减整十数是从十位上减。除此之外,我还将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进行比较,在老师的的引导下,学生的语言逐步规范,概括出两位是加减一位数都是从个位上算,两位数加减整十数都是从十位上算。

  本节课不仅将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有机结合起来,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在理解算理、归纳算法以及分析比较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概括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都得到了提升。更主要的是,教师教得顺手,学生学得轻松。

  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口算内容是在学生已系统掌握了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既是前面已学加减法知识的进一步发展,同时又是今后进一步学*两位数减两位数最直接的基础。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理解和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正确计算。一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前面又刚学完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再学*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对多数学生来说应该不算困难,他们可以利用已掌握的知识通过迁移来突破本节课的学*内容。只是学生由于年纪太小,加之个体的差异性,所用的时间长短与方法会有所不同,需要老师的点拨与引导。一年级小朋友聪明、活泼,有丰富的想象力,喜欢数学活动,所以在教学中,只要设计好有趣的开放的活动,就一定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的学*热情,让他们积极参与主动学*。我们备课小组经过设计决定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通过动手摆小棒,结合直观理解算理。经过两次的`集体备课和课堂教学实践,突显以下特点:

  一、加强知识间的联系与对比。

  探索减法之前,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解决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问题,复*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为新知的探究作知识迁移准备,然后再引出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问题进行解决,让学生探究计算方法,通过对比明确知识间的联系与区别。

  二、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直观理解算理。

  让学生进行操作摆小棒、交流、讨论等活动,自主探索算法,激发学生自主发现的积极性,使学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老师引导学生结合摆小棒,说出口算方法,比较两位数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减整十数口算方法的异同,使学生理解相同数位的数才可以相减。

  整十数加减法是两位数计算的起始课。计算课给人感觉总是与枯燥相连,其实只要合理安排也是种十分生动的数学活动。

  在教学本节课时最重要的是教师的引导。组织使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小组交流,使其在交流中明白算理,然后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进行计算。

  如10+20等于多少?学生出现了以下几种:

  算法一:摆小棒。先摆一捆小棒,再摆两捆小棒,一共是三捆小棒,所以10+20=30;

  算法二:用十作单位。10里面有一个十,20里面有两个十,加起来一共是三个十,就是30;

  算法三:数的组成:10和20组成30;

  算法四:类似竖式的'算法。这样体现了算法的多样化理念,使学生既在交流中锻炼了语言,明白了算理,又开阔思路。

  在巩固练*阶段设计了加减对照练*。如30+40与70—30,为便于学生掌握,让学生自己摆一摆,使其在操作中体验整十数加减转化10以内加减过程,从而理解整十数加减法的算理,在计算30+40时,用10根一捆的小棒来摆。先摆3捆小棒表示30,再摆4捆小棒表示40,然后让学生依次回答:一共摆了多少捆小棒?一共摆了多少根小棒?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是用3+4算出结果的。接着,让学生说出算的过程。在计算时也有出现这种情况50+20=52。因为学生两位数中每个计数单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还不是十分明确,把第二个加数中2个十当作2个一来加。

  教学中,我对有困难的学生借助计数器拨一拨,渗透竖式计算时的数位对齐意识。

  本节课教材着重解决相同数位的数相加的问题,是后面学*两位数笔算的基础,对于这节课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更好地发挥小棒和计数器的作用。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要预防出现把数位搞反的现象,可能有少部分学生把3个十当作了3个一。因此,引导学生分清计数器上的数位,搞清数的组成,是学生正确操作计数器的关键。指名学生在计数器上演示完成后,让学生用小棒摆一摆,注意强调在摆好4捆和5根之后,在右边摆上3捆,然后把3捆移到4捆下面,展现动态的合并过程,学生对此印象才够深刻。

  第二,在算理和算法之间架设一座桥梁。学生通过操作计数器或小棒理解了算理,但此时并不代表学生已经掌握了算法。在实际计算的过程中,学生头脑里有一个从算理走向算法的转变过程。这点是学生正确口算的关键一步。在这节课上,当学生弄清算理之后,应该及时追问一下:“你准备怎样计算像45+30这样的算式的得数?”让学生提炼出两位数加整十数的计算方法,即在算理直观和算法抽象之间架设一座桥梁,让学生充分体验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程。

  第三,让动手操作与学生的'思维过程真正结合起来。低年级学生在动手摆小棒或拨计数器时,往往有些学生学*目的性不够明确,出现把学具当玩具的现象,把计数器上的珠子任意地拔上拨下,弄得呼呼作响或者把小棒弯来折去地摆图形。“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因此让学生在操作学具时,让学生边动手操作边说方法,真正实现手脑、口并用,把思维过程和动手操作过程完美结合起来。

  上周我讲了两位数减整十数和一位数,在教学中我模仿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但是这节课有了之前的两位数加整十数和一位数的经验之后,孩子在思考计算方法是节省了很多时间,孩子会迁移用之前的'方法,这也是我很开心看到的。学会怎么算之后,我让孩子比较两道算式有什么不同之处,孩子能迅速发现两道算式在计算过程中一个是十位上先进行计算,另一道算式是个位上进行计算。接着我追问: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呢?孩子试着从减数入手,虽然回答的结结巴巴,但大概意思我还是能听明白的,这个地方让我发现了孩子其实真的很不错,有了初步分析思考的能力。

  本节课的优点体现在:

  1、动手操作的有效性。在动手操作这一块我组织学生用小棒和计数器来探究两位数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而在探究两位数减位数时,小棒,计数器只是作为个别学生辅助计算的工具。

  2、注重于生活的联系。以学生最熟悉的春游场景作为学*素材,学生在观察,讨论与交流中,体验到数学和生活的联系和数学的价值。

  3、注重学生对算理的理解,从摆小棒到拨计数器再到算法,一步步帮助学生从具体形象思维到半抽象思维最后抽象出算法,给了学生理解的空间和时间。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