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教学设计 (菁华5篇)

首页 / 教学设计 / | 2022-10-03 00:00:00 教学设计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4~5页。

  教学目标

  1、经历在实际情境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在观察、比较、合作交流中逐步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和独立思考的意识,体验算法多样化,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3、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功喜悦,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呈现情境。

  新学期开始了,小动物们要上学了。(课件呈现画面:小松鼠背着书包,手中拿着3串冰糖葫芦,每串10个。在路上遇到了小狗,小狗的手中拿着2串冰糖葫芦,每串10个。)

  引导学生观察:有哪些小动物?它们手中拿着什么东西?

  2、提出问题。

  根据小松鼠和小狗手中的冰糖葫芦,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结合学生回答,在画面下依次呈现:

  (1)小松鼠有多少个糖葫芦?

  (2)小狗有多少个糖葫芦?

  (3)小松鼠和小狗一共有多少串糖葫芦?

  (4)小松鼠和小狗一共有多少个糖葫芦?

  这些问题你们能解决吗?

  评析

  由富有情趣的情境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提取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有很多数学问题,增强了问题意识,激发了解决问题的欲望。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1、尝试解决问题。

  让学生试着独立去解决这些问题,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2、班内交流。

  谁先来向大家汇报,你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计算30+20时你是怎样想的,结合学生可能出现的`几种情况,逐一板书:

  (1)十个十个地数。

  (2)3个十加2个十得5个十,5个十是50。

  (3)因为3+2=5,所以30+20=50。

  那你最喜欢哪一种方法?在小组内相互说一说。

  3、试一试。

  你能算出30-20等于多少吗?说说计算时你是怎样想的?

  评析

  为学生提供探索的时空,让学生自己尝试解决这些问题,充分发挥了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讨论交流,很自然地形成了算法多样化的局面。教师的及时板书有利于学生对自己的算法进行确认、理解和修正,然后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进行交流,并在“试一试”中进行算法的有效迁移,从而帮助学生明确了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算法。

  三、综合应用,拓展延伸

  1、修围墙,摘果子。

  小松鼠和小狗一起来到了它们的同学长颈鹿家,发现长颈鹿正在那儿发愁,原来它家的围墙坏了。(课件呈现围墙的画面及墙上的算式,即“想想做做”的第2题。)

  学生计算后,引导他们把上下两个算式比一比。

  你会用上面的题计算下面的题吗?组织学生讨论交流。长颈鹿为了感谢大家,想请同学们吃智慧果。(课件呈现智慧树及写着算式的智慧果)认真算算,看你能吃到几个?

  2、帮鸭妈妈找孩子。

  (结合画面)几个小动物路过鸭妈妈的家,发现4只鸭妈妈(身上有数40、50、70、80)可着急了,原来它们四家的孩子(小鸭的身上都有算式)跑到了一起。你能帮助鸭妈妈很快就找到它们的孩子吗?指导学生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小组内说说自己是怎样很快就帮鸭妈妈找到它们的孩子的。

  3、开火车上学校。

  (结合画面)几个小动物坐上火车,准备开往学校,可火车没有司机。小朋友你们谁愿意当火车司机,把它们送到学校?指导学生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小动物们到了学校,看到小猴和小熊早就到学校了(呈现画面),他们正在那儿干什么?你能数把它们的话完整地说一说吗?

  你能求出还要搬多少张椅子吗?

  评析

  练*设计生动有趣,充分激活学生参与的热情,使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应用情境中。教师经常组织学生对算法进行探讨交流,观察比较,加深了学生对算法的理解感悟,促进了学生不断地进行算法优化。同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感,如一定要帮鸭妈妈找到孩子,只有认真开好火车才能把这些小动物送到学校等。学生体验到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后的喜悦,激发了学*数学的兴趣,树立了学好数学的信心,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评

  本节课结合儿童生活现实和知识体验,对教材进行了合理的开发。有以下几个特点:

  1、创设情境,促进学生自主探索。

  本节课以“小动物上学”为故事情节,串联起整个教学过程。适应一年级孩子的特点,激发了他们参与探究的兴趣和欲望,而且在每个情境中都为学生留足充分探索的空间,利于学生进行有效的自主探索。

  2、注重学生问题意识的养成。

  以解决问题为探索主线,注重让学生自己从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让他们自己通过观察比较、讨论交流等方式,亲历生活问题“数学化”的过程,促进问题意识的养成,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源泉。

  3、正确处理算法多样化和算法优化的关系。

  首先创设情境,激活学生的计算欲望,让他们在各自知识体验的基础上进行交流探讨,形成班内算法多样化的局面。接着在“修围墙”练*中让学生比较,渗透优化的算法。再通过交流自己是“如何很快就帮助鸭妈妈找到骇子”的,使优化算法成了学生主体的内在需要,从而有效地帮助他们进行算法优化。在教学中做到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让他们在自己独立思考、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对算法进行互相评价、相互补充,自主进行算法的确认、修正和选择。学生在不断感悟、体验的基础上,锻练了思维的灵活性,初步形成了优化意识。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教学设计2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一年级(下册)第4 ~ 5页。

  教学目标

  1.经历在实际情境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在观察、比较、合作交流中逐步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和独立思考的意识,体验算法多样化,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3.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功喜悦,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呈现情境。

  新学期开始了,小动物们要上学了。(课件呈现画面:小松鼠背着书包,手中拿着3串冰糖葫芦,每串10个。在路上遇到了小狗,小狗的手中拿着2串冰糖葫芦,每串10个。)

  引导学生观察:有哪些小动物?它们手中拿着什么东西?

  2.提出问题。

  根据小松鼠和小狗手中的冰糖葫芦,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结合学生回答,在画面下依次呈现:

  (1)小松鼠有多少个糖葫芦?

  (2)小狗有多少个糖葫芦?

  (3)小松鼠和小狗一共有多少串糖葫芦?

  (4)小松鼠和小狗一共有多少个糖葫芦?

  这些问题你们能解决吗?

  评析

  由富有情趣的情境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提取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有很多数学问题,增强了问题意识,激发了解决问题的欲望。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1. 尝试解决问题。

  让学生试着独立去解决这些问题,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2. 班内交流。

  谁先来向大家汇报,你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计算30+20时你是怎样想的,结合学生可能出现的几种情况,逐一板书:

  (1)十个十个地数。

  (2)3个十加2个十得5个十,5个十是50。

  (3)因为3+2=5,所以30+20=50。

  那你最喜欢哪一种方法?在小组内相互说一说。

  3.试一试。

  你能算出30-20等于多少吗?说说计算时你是怎样想的?

  评析

  为学生提供探索的时空,让学生自己尝试解决这些问题,充分发挥了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讨论交流,很自然地形成了算法多样化的局面。教师的及时板书有利于学生对自己的算法进行确认、理解和修正,然后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进行交流,并在“试一试”中进行算法的有效迁移,从而帮助学生明确了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算法。

  三、综合应用,拓展延伸

  1. 修围墙,摘果子。

  小松鼠和小狗一起来到了它们的同学长颈鹿家,发现长颈鹿正在那儿发愁,原来它家的围墙坏了。(课件呈现围墙的画面及墙上的算式,即“想想做做”的第2题。)

  学生计算后,引导他们把上下两个算式比一比。

  你会用上面的题计算下面的题吗?组织学生讨论交流。长颈鹿为了感谢大家,想请同学们吃智慧果。(课件呈现智慧树及写着算式的智慧果)认真算算,看你能吃到几个?

  2. 帮鸭妈妈找孩子。

  (结合画面)几个小动物路过鸭妈妈的家,发现4只鸭妈妈(身上有数40、50、70、80)可着急了,原来它们四家的孩子(小鸭的身上都有算式)跑到了一起。你能帮助鸭妈妈很快就找到它们的孩子吗?指导学生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小组内说说自己是怎样很快就帮鸭妈妈找到它们的孩子的。

  3. 开火车上学校。

  (结合画面)几个小动物坐上火车,准备开往学校,可火车没有司机。小朋友你们谁愿意当火车司机,把它们送到学校?指导学生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小动物们到了学校,看到小猴和小熊早就到学校了(呈现画面),他们正在那儿干什么?你能数把它们的话完整地说一说吗?

  你能求出还要搬多少张椅子吗?

  评析

  练*设计生动有趣,充分激活学生参与的热情,使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应用情境中。教师经常组织学生对算法进行探讨交流,观察比较,加深了学生对算法的理解感悟,促进了学生不断地进行算法优化。同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感,如一定要帮鸭妈妈找到孩子,只有认真开好火车才能把这些小动物送到学校等。学生体验到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后的喜悦,激发了学*数学的兴趣,树立了学好数学的信心,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评

  本节课结合儿童生活现实和知识体验,对教材进行了合理的开发。有以下几个特点:

  1. 创设情境,促进学生自主探索。

  本节课以“小动物上学”为故事情节,串联起整个教学过程。适应一年级孩子的特点,激发了他们参与探究的兴趣和欲望,而且在每个情境中都为学生留足充分探索的空间,利于学生进行有效的自主探索。

  2.注重学生问题意识的养成。

  以解决问题为探索主线,注重让学生自己从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让他们自己通过观察比较、讨论交流等方式,亲历生活问题“数学化”的过程,促进问题意识的养成,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源泉。

  3.正确处理算法多样化和算法优化的关系。

  首先创设情境,激活学生的计算欲望,让他们在各自知识体验的基础上进行交流探讨,形成班内算法多样化的局面。接着在“修围墙”练*中让学生比较,渗透优化的算法。再通过交流自己是“如何很快就帮助鸭妈妈找到骇子”的,使优化算法成了学生主体的内在需要,从而有效地帮助他们进行算法优化。

  在教学中做到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让他们在自己独立思考、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对算法进行互相评价、相互补充,自主进行算法的确认、修正和选择。学生在不断感悟、体验的基础上,锻练了思维的灵活性,初步形成了优化意识。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教学设计3

  教学内容:

  新课标实验教材人教版第二册第六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教学目标: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的兴趣,经历在实际情景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口算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运用直观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整十数加减的计算方法。让学生学会把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归结为10以内加减法,树立转化意识。

  3、在观察、比较、交流中逐步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和独立思考的意识,感受算法的多样性,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4、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功喜悦,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能正确地计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教学难点:探究、理解和掌握整十数加减的算理和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小棒、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春天到了,花开了,草也绿了,外面的景色美不美?想不想和老师一起出去郊游?只有回答出下面的问题的同学才能和老师一起出去。

  2.出示复*题。

  3.同学们表现真棒,还等什么?赶快出发把!咦,出发前我们还得准备什么呢?……

  二、探索交流,理解算理。

  1.想不想知道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什么?(课件出示)想吃吗?只有会思考问题的孩子才能吃到这么美味的蛋糕。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赶快动脑想一想。(一共有多少个蛋糕?)

  2.你真是爱动脑筋的孩子,谁会解决这个问题呢?

  10+20=? (30)

  3.你都知道等于30了,你是怎么算的?

  汇报:

  (1)摆小棒,先摆一捆小棒就是1个十,再摆两捆小棒就是2个十,合在一起就是3个十,是30。

  你们能和他一样用小棒摆一摆吗?(集体摆),指名前示范摆,下面同学们跟着摆。(师板书)现在把小棒放进桌兜,课件回顾刚才小棒的摆法。

  (2)我们还可以借助另一个数学小帮手来计算。谁能到前面给大家拨一拨,比一比谁看得最认真。(我先在十位拨了一颗珠子,就是1个十,在拨两颗珠子就是2个十,合起来就是3颗珠子,就是3个十,是3)为了让大家看得更清楚,我们一起再看一看(课件)

  (3)还有的下朋使用1+2=3,10+20=3算出来的,哪些同学用的着这样方法?举一下手,你们真是会学*的好孩能用以前的知识来解决今天的新问题。

  刚才我们用了这么多的方法,你觉得哪种方法最快呢?

  4.咱们班的同学真聪明,想了这么多的好办法,赶快用你的好方法领取一张车票吧,准备出发啰!

  出示算式:

  全回答正确的请举手,和老师一起出发吧!

  出示景点:琵琶岛、茶山、龙头村

  5.减法

  玩了这么多的景点,一定饿了吧?还记得老师刚才给你们准备了什么好吃的?(面包)总共有多少个呀?(30个)赶快吃吧!你们吃的真香呀!你们吃了多少个呀?(20个)谁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还剩几个?)想一想:怎么解答这个问题?(指名答,你是怎么算的?板书)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同学们玩得高兴吗?老师看看哪些孩子是既会玩又会学*的好孩子。请完成课本62页“做一做”1、2题,比一比谁做的又对又快。

  2.看到你们表现的这么棒,馋嘴小猴也想请聪明的你们帮帮他。你们愿意吗?看,小猴想爬上楼梯摘桃子。

  得到了你们的帮助,小猴开心极了,你们开心吗?看来帮助了别人,自己也得到了快乐。

  3.看,在你们的帮助下,小猴摘到了这么多的桃子,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生指名回答,生评论。谁还能提出一个问题吗

  四、回顾整理,归纳方法。

  同学们,今天老师带你们去郊游玩得高兴吗?我觉得咱们班的孩子既会玩又会学的孩子,老师非常喜欢你们,看看今天我们学的这些算式都是什么数?这节课我们就学*了……(板书课题)

  五、拓展延伸,发展思维。

  今天我们学*了整十数加、减整十数,(课件)你能根据这两个算式编出一个数学故事吗?回家可以把你编的故事讲给爸爸奶奶听听。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教学设计4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7页的例题,第27——28页“想想做做”的*题。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整十数加、减整十数计算方法的过程,并掌握计算方法。

  2、在教师和同伴的鼓励下,能积极克服数学活动中遇到的困难,发展初步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与人合作、交流的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1、谈话: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小伙伴,看!(出示课件(例题图画)

  2、教师提问:看到这幅画,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自由说,再结合例题的问题师生共同探讨。)

  小结:一串糖球有10个,三串糖球就是3个十,是30,两串糖球是2个十,是20。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教学例题。

  提问:看着这些糖球,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可能会提:一共有多少个糖球?左手比右手多多少个?右手比左手少多少个?)

  求一共有多少个糖球用什么方法计算?怎么列式?

  学生回答,教师出示课件:30+20=?

  提问: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谈话:你想怎样算?

  可以用学具摆一摆,可以结合以前学过的知识来想一想,也可以和周围的同学讨论,然后说给全班同学听。

  小组内讨论后,组长汇报讨论结果,教师板书算式的得数。

  (学生可能会说3个十加2个十得5个十,5个十是50也可能会说因为3+2=5,所以30+20=50。)

  谈话:我们学*了整十数加整十数,(板书课题)同学们的算法都很好,我们的好朋友也来了,看看他们是怎么算的?

  课件显示以下情境(图画加声音)

  小萝卜:我是十个十个地数,30,在数两个十,是40,50。

  小蘑菇:3个十加2个十得5个十,是50。

  小辣椒:因为3+2=5,所以30+20=50。

  小结:我们的好朋友算得和大家都一样,在以后的计算中,你喜欢用哪种方法算就用哪种方法算。

  2、教学“试一试”。

  提问:刚才,我们提的那个问题可以用减法来计算?你会列式计算吗?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50-20=30。

  提问:计算时你是怎样想的?谁愿意说给大家听。(学生可能会说因为5-2=3,所以50-20=30;也可能说5个十减2个十是3个十,就是30。)

  小结:同学们自己动脑思考并与同学合作,学会了一些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以后做题时你喜欢用哪种方法就用哪种。

  三、练*巩固,应用拓展

  1、“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说说每道算式的意思以及计算时是怎样想的。

  2、加油站

  欢迎来到智慧城堡,只要回答对以下的问题,你就能坐上通往智慧城堡的热气球。(指名回答)

  2、“想想做做”第2题。

  出示第一组、第二组题让学生按组计算。

  出示第三组的第1题,让学生自己写出相应的第2题。

  让学生自己出一组这样的题并进行计算。全班交流自己的出题情况。

  3、“想想做做”第4题。

  谈话:请大家把书翻到第5页,看第4题,小鸭子20+20找到了它的妈妈40,其他小鸭子找不到妈妈了,你能帮助它们找到自己的妈妈吗?在书上画线连一连,连好后同桌同学互相检查。

  4、“想想做做”第5题。

  谈话:请看第5题,我们来做开火车的游戏。仔细看图,你知道火车怎么开吗,说给大家听听。学生在方框里填数后,一人报得数,全班学生一起订正。

  5、课堂作业。

  “想想做做”第3、6题。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同学们积极思考,并与小伙伴讨论,学到了很多知识,你有哪些收获?说给大家听听。

  五、板书设计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3+4=()5-1=()9-3=()

  30+40=()50-10=()90-30=()

  六、教学后记:本节课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例题以学生喜欢小动物出现,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中来,教学中,通过操作总结出算法,并以游戏的形式做课堂练*,激发学生了的学*兴趣,主动答题积极性高。当中也出现了一些失误和遗漏,如:提问时,学生说答案和电脑出示有一些误差;还有课堂上学生自己练*的时间没有。而且,在巡视指导和提问题的时候照顾不到全班的同学。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算理。

  2、使学生学会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3、通过本节课的学*,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口算能力以及口语表达能力。

  4、 培养学生的计算兴趣和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算理,准确口算。

  教学难点:

  理解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算理,并能正确表达。

  教学过程:

  一、复*引入

  1、数一数(一十一十地数到100)

  2、计算

  1+2 3-1

  6+3 9-6

  5+3 8-3

  3+4 7-3

  4+2 6-2

  二、新课

  1、激疑:把1+2改为10+20,你会算吗?

  2、解惑:为什么10+20=30?等于40对不对?

  3、让学生充分讨论(小组争论)

  4、小组代表发言,师顺势引导:拨计数器、用小棒操作表示

  5、引导学生明算理:1个十加2个十等于3个十,就是三十。

  6、巩固:把复*引入中的计算题中的加法题全部改为几十加几十,让学生计算,说算理。

  7、迁移:加法会算了,减法会不会?把复*引入中的计算题中的减法题全部改为几十减几十,让学生计算,说算理。

  8、指导学生看书上P56主题图:要求观察图的中间部分,按从左往右顺序看。提问:有几种颜色的花?数一数,红花有几盆?黄花有几盆?紫花有几盆?

  9、体会加法的含义:红花和黄花一共有几盆?

  指名列式计算,提问:为什么用加法计算?(把两个部分合并成一部分)

  10、体会减法的含义:要搬走10盆紫花,还有多少盆紫花?

  指名列式计算,提问:为什么用减法计算?(从一个整体中拿走一部分,求剩下那部分)

  三、课堂练*

  1、P58第一题,指导学生先看懂图,说清图意再计算。

  2、P58第二题,要求按竖行做,引导学生比较,发现快速算法:个位上的数和个位上的数相加,十位上的数和十位上的数相加;把十位上的数相加,在个位上写零。

  3、P58第三题,看图列式,独立完成。

  四、课堂总结

  你学到了什么?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教学设计 (菁华5篇)扩展阅读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教学设计 (菁华5篇)(扩展1)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教学设计6篇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教学设计1

  导学内容:整十数加减整十数(P62—63例1及做一做,练*十1—3题。)

  导学背景: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是在学生学会计算10以内加、减法和100以内的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这样安排,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相同单位的数可以直接相加、减的认识,为后面学*任意两个数相加、减打基础。根据教材的编排意图,本课的教学设计大体分三个层次:第一,以实际情境提供计算题,并呈现多种计算方法。第二,让学生讨论操作,理解和掌握算法。第三,脱离直观手段,让学生思考算法,算出得数。这样安排,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提出有关的计算问题,容易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并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由动手操作、观察、交流,依靠动作和实物思考,到脱离实物思考,遵循了由具体到抽象的原则,有利于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

  导学目标:

  1、经历在实际情境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法,并能正确计算。

  2、在观察、比较、合作交流中逐步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和独立思考的意识,体验算法多样化,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3、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功喜悦,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导学重点:理解整十数加减的计算原理,正确掌握口算方法。

  导学难点:掌握整十数加减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心算能力。

  导学准备:课件、各种小奖品。

  导学过程:

  一、预学

  1、情境导入:

  师:学*新课之前带大家玩一个闯三关的游戏:第一关:我会算

  3+2 = 2+7= 6-3= 5+3= 9-4= 7-2=

  第二关:我会填。

  3个十是( ); 40里面有( )个十;

  50里面有( )个十; 4个十和2个一组成( )。

  第三关:我会数

  师:没有小棒了,你们能接着数吗?

  10、20、30、40、( )、( )、( )、( )、( )

  师:数学上像10、20这样个位是0的两位上我们把它叫做:整十数

  今天我们就来学*: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师:同学们喜欢读课外书吗?

  生:喜欢。

  师:看,老师要给大家发新书了。课件呈现P62例1主题图。

  师:(出现10本)你看到了什么?

  预设生:看到一包书,里面有10本。

  师:(出现20本)你又看到了什么?

  预设生:又来了20本书。

  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预设生:一共有多少本书?

  师:怎样列式?

  预设生:10+20=30(板书)

  2、自主探究:你是怎样计算的?

  学生独立思考。

  二、互学

  1、小组交流:小组内用小棒摆一摆,或者用计数器拨一拨,算一算结果等于多少?互相说一说你是怎样想或怎么动手操作的?(巡回指导有困难的学生。)

  2、展示点拨

  师:请小组内交流完的小组代表准备在班内汇报口算10+20的不同方法。

  预设:

  组1:看图数:10、20、30

  组2:摆小棒:先摆一捆小棒,再摆两捆小棒,合起来一共是3捆小棒。(老师带学生一起摆一摆)

  组3:10里面有1个十,20里面有2个十,1个十加2个十等于3个十,三个十是30,所以10+20=30。

  师:谁可以完整地说一说这种方法?

  生:……(找2--3个同学起来说一说)

  师:其他小组还有没有其他方法?

  组4:我们用拨一拨的方法,先在十位上拨1个珠子,然后再拨2个珠子,一共有3个珠子,就是30。

  师点拨:再拨2个珠子为什么不在个位上拨?

  师:十位上的1表示一个10,个位上的1个珠子表示1个1,这里是10,所以要在十位上拨。

  生:……

  组5:计算的方法:1+2=3,所以10+20=30

  师:你在哪找到的1和2?

  追问:在这里1表示什么?2表示什么?

  师:在计算整十数加整十数的时候,我们就想几个十加几个十。

  3、教授减法

  师:经过我们的努力知道了一共有30本书,现在如果老师发给同学们10本,你又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预设生:还剩几本?

  师:怎样列出算式?

  生:30-10=?

  师:结果是多少呢?

  小组交流:小组内用小棒摆一摆,或者用计数器拨一拨,算一算结果等于多少?互相说一说你是怎样想或怎么动手操作的?(巡回指导有困难的学生。)

  师:请小组内交流完的小组代表准备在班内汇报口算30-10的不同方法。

  组1:我是用想加算减的办法算出来的,因为10+20=30,所以30-10=20

  组2:我是用摆小棒的方法,三捆减去一捆就剩下两捆,两捆就是20。

  点拨师:这是30根小棒,减10,就是要拿走10根(播放课件),还剩20根。

  组3:数的组成法:30里面有3个十,10里面有1个十,3个十减掉1个十还剩2个十,也就是20。

  生4:计算的方法:3-1=2,30-10=20

  师追问:这里3表示什么?1表示什么?

  师小结:我班的同学真爱动脑筋,想出这么多好的计算方法。

  总结: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就是几个十加减几个十。

  三、评学

  1、巩固反馈

  师:大家请看,这是在让我们做什么啊?

  生:一图四式。

  师:拿出你的本子开始写写吧。

  (1)看铅笔图列式并口算:40+20= 20+40= 60-20= 60-40=

  (2)对比:4+3= 8-2= 7-4= 3+2=

  40+30= 80-20= 70-40= 30+20=

  问:你有什么发现?

  引导生:我发现,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只要把十位上的数相加减就可以了。

  (3)40+3与40+30的对比有什么不同?

  只有相同数位上的数才可以相加减。

  (4)师:我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智慧树,这个树上长满了有红又大的草莓,你们想要吗? 生:想要。

  师:只要你把草莓上面的算式算对了,你就可以把红草莓抱回家了。

  (5)游戏:找朋友

  师:你们太棒了,还想不想要更多的草莓?

  师:不过这一次可不一样,这一次我来说得数,小朋友你来说算式,你的算式等于我的得数,我就和你做朋友,我每次只收5个朋友哦,抓紧机会吧。

  2、拓展提升

  (1)师:看我们玩得这么开心,小动物们也来凑热闹了。猜一猜,小动物后面藏着什么数?

  (2)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走,老师带你们买衣服去。

  板书设计: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一共有多少本书?

  10+20=30(本)

  想:1个十加2个十是3个十,3个十就是30,

  30-10=20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教学设计2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一年级(下册)第4 ~ 5页。

  教学目标

  1.经历在实际情境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在观察、比较、合作交流中逐步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和独立思考的意识,体验算法多样化,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3.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功喜悦,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呈现情境。

  新学期开始了,小动物们要上学了。(课件呈现画面:小松鼠背着书包,手中拿着3串冰糖葫芦,每串10个。在路上遇到了小狗,小狗的手中拿着2串冰糖葫芦,每串10个。)

  引导学生观察:有哪些小动物?它们手中拿着什么东西?

  2.提出问题。

  根据小松鼠和小狗手中的冰糖葫芦,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结合学生回答,在画面下依次呈现:

  (1)小松鼠有多少个糖葫芦?

  (2)小狗有多少个糖葫芦?

  (3)小松鼠和小狗一共有多少串糖葫芦?

  (4)小松鼠和小狗一共有多少个糖葫芦?

  这些问题你们能解决吗?

  评析

  由富有情趣的情境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提取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有很多数学问题,增强了问题意识,激发了解决问题的欲望。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1. 尝试解决问题。

  让学生试着独立去解决这些问题,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2. 班内交流。

  谁先来向大家汇报,你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计算30+20时你是怎样想的,结合学生可能出现的几种情况,逐一板书:

  (1)十个十个地数。

  (2)3个十加2个十得5个十,5个十是50。

  (3)因为3+2=5,所以30+20=50。

  ……

  那你最喜欢哪一种方法?在小组内相互说一说。

  3.试一试。

  你能算出30-20等于多少吗?说说计算时你是怎样想的?

  评析

  为学生提供探索的时空,让学生自己尝试解决这些问题,充分发挥了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讨论交流,很自然地形成了算法多样化的局面。教师的及时板书有利于学生对自己的算法进行确认、理解和修正,然后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进行交流,并在“试一试”中进行算法的有效迁移,从而帮助学生明确了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算法。

  三、综合应用,拓展延伸

  1. 修围墙,摘果子。

  小松鼠和小狗一起来到了它们的同学长颈鹿家,发现长颈鹿正在那儿发愁,原来它家的围墙坏了。(课件呈现围墙的画面及墙上的算式,即“想想做做”的第2题。)

  学生计算后,引导他们把上下两个算式比一比。

  你会用上面的题计算下面的题吗?组织学生讨论交流。长颈鹿为了感谢大家,想请同学们吃智慧果。(课件呈现智慧树及写着算式的智慧果)认真算算,看你能吃到几个?

  2. 帮鸭妈妈找孩子。

  (结合画面)几个小动物路过鸭妈妈的家,发现4只鸭妈妈(身上有数40、50、70、80)可着急了,原来它们四家的孩子(小鸭的身上都有算式)跑到了一起。你能帮助鸭妈妈很快就找到它们的孩子吗?指导学生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小组内说说自己是怎样很快就帮鸭妈妈找到它们的孩子的。

  3. 开火车上学校。

  (结合画面)几个小动物坐上火车,准备开往学校,可火车没有司机。小朋友你们谁愿意当火车司机,把它们送到学校?指导学生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小动物们到了学校,看到小猴和小熊早就到学校了(呈现画面),他们正在那儿干什么?你能数把它们的话完整地说一说吗?

  你能求出还要搬多少张椅子吗?

  评析

  练*设计生动有趣,充分激活学生参与的热情,使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应用情境中。教师经常组织学生对算法进行探讨交流,观察比较,加深了学生对算法的理解感悟,促进了学生不断地进行算法优化。同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感,如一定要帮鸭妈妈找到孩子,只有认真开好火车才能把这些小动物送到学校等。学生体验到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后的喜悦,激发了学*数学的兴趣,树立了学好数学的信心,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评

  本节课结合儿童生活现实和知识体验,对教材进行了合理的开发。有以下几个特点:

  1. 创设情境,促进学生自主探索。

  本节课以“小动物上学”为故事情节,串联起整个教学过程。适应一年级孩子的特点,激发了他们参与探究的兴趣和欲望,而且在每个情境中都为学生留足充分探索的空间,利于学生进行有效的自主探索。

  2.注重学生问题意识的养成。

  以解决问题为探索主线,注重让学生自己从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让他们自己通过观察比较、讨论交流等方式,亲历生活问题“数学化”的过程,促进问题意识的养成,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源泉。

  3.正确处理算法多样化和算法优化的关系。

  首先创设情境,激活学生的计算欲望,让他们在各自知识体验的基础上进行交流探讨,形成班内算法多样化的局面。接着在“修围墙”练*中让学生比较,渗透优化的算法。再通过交流自己是“如何很快就帮助鸭妈妈找到骇子”的,使优化算法成了学生主体的内在需要,从而有效地帮助他们进行算法优化。在教学中做到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让他们在自己独立思考、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对算法进行互相评价、相互补充,自主进行算法的确认、修正和选择。学生在不断感悟、体验的基础上,锻练了思维的灵活性,初步形成了优化意识。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教学设计3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 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学情分析:

  在学*了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的基础上,来学*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应该很容易。学生们都能准确计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在学*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时,因学生年纪太小,在探究计算方法上,应适时、适当给予启发和引导。个别学生能够积极思考、主动提问,要激励每一个学生在动手实践中独立思考,会与同伴合作交流,提高他们的计算和动手能力。

  教学目标 :

  1 、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迁移、类推、计算和动手能力;

  3 、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学**惯,激发学*兴趣。

  教学重、难点:、

  1 、理解整十数加减的计算原理;

  2 、掌握整十数加减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温暖的春天来到了,鲜花已盛开,我想公园里一定很美,你们想不想去逛公园?(生回答)不过事先可说好,除了脚印,请你什么都不要留下;除了记忆和照片,请你什么都别带走。做一个讲公德、保护环境的好孩子。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做到,对不对?(生回答)

  二、探究新知

  1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瞧,公园到了。知道吗,买门票不用花钱,只要做对一道题,就可以进去了。(卡片)以开火车的方式进行(生口答)

  同学们可真棒,都做对了。注意,要跟上队伍,注意安全呐!

  仔细观察,刚进门,你都看到了什么?(多媒体展示:假山、鲜花、游人)这么多盆五颜六色的鲜花你们喜欢吗?

  ( 1 )看图提问列式:不要只欣赏,动脑想一想,你能提出一个问题吗?(出示图)(红花和黄花一共有多少盆?紫花还剩多少盆?)你能用我们学过的知识来帮助解决这两个问题吗?该怎样分析呢?列式(板: 10+20 30 — 10 )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的内容(板书课题:《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 2 )探讨计算方法:

  这两道题该怎样算呢?请同学们分组讨论一下(生分组讨论,师巡视引导启发)

  汇报交流:(生说计算方法)(表扬、奖励声音响、积极主动)

  2 、反馈练*:做一做

  观赏完鲜花,咱们去买两个气球吧!(画)呀,球上有两道题,谁算对了,气球就送给谁,有信心做对吗?(生独立解答,可以拿出小棒摆一摆,算一算)

  汇报交流:( 30+40=70 , 70 — 40=30 )是聪明、爱动脑筋的孩子,气球送给他。

  三、巩固新知

  1 、到猴山了,看小猴子多可爱呀!买一些送给小猴子吃,好不好?一定在工作人员许可下才能喂动物,要爱护小动物。我先买 40 个,担心不够,又买了 20 个,你知道我一共买了多少个?( 40+20 ),为什么?喂完了猴子,结果还剩下 20 个,你知道喂给猴子多少个?( 60 — 20 ),为什么?

  2 、从猴山下来感觉累了吧?你闻到香味了吗?看哪,是苹果!(出示)谁想吃就来摘吧,不过得算对题,说出算法,苹果才归你。

  3+2 4+5 6 — 4

  30+20 40+50 60 — 40

  上、下两道题有什么不同之处?

  3 、前面是小熊的家了,可它只欢迎认真做题、聪明好的孩子,快做对题去小熊家参观,做客。(出示,口头正确即可)

  四、拓展延伸,联系自己

  该回家了,快查查咱们人数够不够,男生 20 人,女生 30 人,一共应该是多少人?( 20+30=50 人)有 10 个人刚才请假先走了,现在应该有多少人?( 50 — 10=40 )别忘了,还有带队的两位老师呢?

  五、课堂小结

  你们在公园玩得开心吗?都有哪些收获?(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保护环境、爱护动物……)只要爱观察,爱动脑,你会发现,身边处处有数学,你每天都能学得开心,玩得快乐!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教学设计4

  一、自主探索,整理百数表

  二、小组合作,探索规律

  三、巩固深化,应用拓展

  四、总结

  1、激趣导入:数学王国开运动会啦!数娃娃们排成了整齐的方队(出示百数表),请小朋友仔细观察一下,这些娃娃是怎么排队的?

  追问:咦,方队里还有不少位置是空着的,你知道是哪些数娃娃还没来吗?

  1、各小组展示百数表。

  2、先请小朋友横着选几排数读一读,在小组内说说数娃娃的排列有什么规律。进一步启发:竖着看又有什么规律?斜着看呢?转弯看呢?把你发现的规律告诉小组里的小朋友!

  3、①出示:用三种不同形状的图形分别在百数表里框出几个数。要求读一读,并找一找这几个数之间有什么联系。

  4、提问引导:(出示带一个数的框)你能按照前面的表,猜出框里另外的几个数吗?

  1、“想想做做”第1题

  先出示分类标准:

  (1)个位是5的数;

  (2)个位是0的数;

  (3)十位是5的数。

  2、“想想做做”第2题

  让学生弄清题目的要求。

  3、“想想做做”第3题

  4、“想想做做”第4题出示挂图后,

  提问:这节课小朋友学得高兴吗?你学会了哪些本领?发现了哪些奥秘?

  同桌学生相互说一说。

  小组活动:边数数边填写,在书上完成百数表。

  指着不同横排、竖排、斜排说一说。

  在小组里照样子用“魔力框”框一框,交流自己的发现。

  各小组自由选择一个标准,然后分小组活动,找出自己的好朋友,并把它们按顺序排一排,读一读。

  独立完成,再交流各自的思考和体会

  先填一填,再讨论。

  教学后记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情境,通过拨计数器让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和两位数减整十数的计算过程,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并能够熟练地口算。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能力和类比迁移的能力。

  2、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一些实际问题,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掌握口算方法,能够正确口算

  教学难点:理解算理,把握两位数减一位数与两位数减整十位数在计算过程中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教学过程

  一、复*铺垫

  1、口算

  35+3 46+2 42+5 25+4

  35+30 46+20 42+50 25+40

  2、对比:

  (1)你能说说35+3和35+30在计算时有什么不同吗?

  (2)想一想,为什么35+3这个3要加在个位上,而35+30这个4要加在十位上?(体会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直接相加)。

  二、探究新知

  1、学*两位数减一位数

  (1)创设情境:出示主题图:班级图书角有35本故事书,借出2本

  师:谁来说一说从图中你都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

  出示问题:还剩多少本故事书?请同学们试着列出算式:35-2

  (2)尝试解决

  请同学们在练*本上列式计算。如果口算不出来,可以用计数器来帮忙。

  师巡视,查看学生做题的不同方法和结果。

  (3)汇报交流

  预设:

  A.用计数器算

  指生当小老师来拨计数器计算,学生边拨教师边贴图,问题引领:35怎么拨?35—2从哪减呢?

  (要从个位上去减,)

  为什么这个2要从个位上去减呢?

  (2表示2个一,也就是先算5-2=3,30+3=33)

  请大家都在计数器上拨一拨,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

  B.把刚才拨珠的过程用算式来表示

  35-2=33,先用5-2=3,再用30+3=33

  请小朋友们用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再说一说怎么算35减2的。

  孩子们,看你们多棒呀,把我们今天要学*的算式转化成了一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加一位数这些已经学*过的知识来解答。

  (4)归纳总结

  引导学生归纳概括两位数减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2、引出两位数减整十数

  (1)出示情境图:有35本动漫书,借出20本,还剩多少本动漫书?

  (2)尝试列式并解决

  (3)交流汇报:

  A.拨计数器,师贴图,引导思考:25-20在计数器上怎么拨?

  (在十位上减掉2个珠子,为什么在十位上去减呢?2表示2个十,要用3个十减2个十。)

  B.35-20=15,先算30—20=10,再算10+5=15

  (同桌互相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观察对比,归纳总结

  让学生说一说:观察这两组算式,在计算时有什么不同?

  总结:个位上的数与个位上的数相减,十位上的数与十位上的数相减,也就是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直接相减。

  三、巩固练*

  基本练*

  口算。

  6-4= 9-5= 7-3 = 8-2=

  26-4 = 49-5= 87-3 = 38-2=

  (通过本组练*,使学生感知到两位数减一位数时个位相减,十位不变,提升学生的口算速度。)

  口算

  30-10= 50-20 = 70-40= 60-50=

  38-10= 57-20= 76-40 = 69-50=

  (让学生体会到两位数减整十数其实个位不变,十位相减,在掌握方法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形成技能。)

  3、学生当小老师出题全班比赛算。

  四、课堂总结

  说说这节课的收获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教学设计6

  教材解析: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既是对已学加减法知识的进一步发展,同时又是今后进一步学*两位数减两位数最直接的基础。本节课相对比较简单,学生在学*时不需要考虑到不够减的问题,因此学*起来会相对比较轻松。

  学*目标:

  1.通过直观演示,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2.通过人人参与口算方法的指导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以及推理归纳能力,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3.通过分组学*,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与主动探索知识的精神。

  学*重难点:

  1.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2.理解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的算理。

  教法:

  运用直观演示法,帮助学生理解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的算理。

  学法:

  通过动手操作,讨论交流、获得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复*

  70-20= 60-30= 80-50= 90-60=

  我们已经熟练掌握了整十数减整十数的口算,今天我们就来学*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的口算。(板书)

  1.出示主题图,教学“35-2”.

  (1)师:下面就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幅图,看看小男孩告诉了我们什么?

  学生回答

  (2)师:怎样求还剩多少本故事书呢?

  请个别学生回答,师板书:35-2

  (3)在小组内探讨一下“35-2=?”

  (4)学生汇报自己是怎样做的。

  生1:用数数的方法

  生2:先算5减2等于3,再算30加3等于33.

  设计意图:

  通过小组合作,探讨算法,既可以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同时也鼓励算法的多样化,培养孩子的思维。

  (5)师:为什么先用5减2,用十位上的3去减2 行不行?为什么?

  学生思考,说理由

  师:你们比较喜欢哪一种方法?为什么?

  (6)老师处事计数器演示计算过程,学生边看边说。、

  (7)学生动手操作计数器,巩固新知。

  2.教学“35-20”

  (1)师:根据这幅图,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汇报,还剩多少本漫画书?

  师:怎样求还剩多少本漫画书?

  学生汇报,师板书:35-20=

  (2)你会计算吗?同桌互相交流,说出自己的想法。

  学生动手操作,交流、

  (3)生1:先算30减20等于10 ,再算10加5等于15.

  3.比较35-2与35-20的算法有什么不同?

  学生讨论,交流总结: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直接相减。

  三、巩固练*

  完成课本第69页上做一做的第1.2题。

  板书设计:

  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

  35-2= 33 35-20= 15

  5-2=3 30-20=10

  30=3=33 10=5=15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教学设计 (菁华5篇)(扩展2)

——一年级数学《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教案 (菁华5篇)

  教学内容:整十数加减整十数(p56—57例1及做一做,练*十1—3)

  教学目的:

  1、初步掌握两位数加整十数(不进位)的口算方法,正确进行口算。

  2、培养学生的心算能力、仔细审题的良好学**惯。

  3、通过小组学*,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能力。

  教学重、难点:正确掌握口算方法,培养学生的心算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小棒数根

  教学过程:

  一、看图引入:

  1、(课件)大家看这幅主体图,图上都有什么?还有什么?

  2、你能估计一下,这里大概有多少盆花吗?大概有多少盆黄花?多少盆红花?你是怎么知道的?

  3、小结:我们数花的数量的时候,可以一盆一盆的数,也可以10盆10盆的数,还可以5盆5盆的数,怎样方便怎样数。

  4、你能看图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

  二、新授部分:

  (一)教学例1(1):

  1、现在我就来解决你们说的几个问题(板书)红花和黄花一共有多少盆?谁能完整地把这个题目说一遍?(板书)红花有10盆,黄花有20盆红花和黄花一共有多少盆?这个题目怎么列算式呢?

  (1)学生讨论(2)指名回答(3)老师小结

  2、(板书)10+20=这道题等于多少?你是怎样算的呢?

  生1:1个十和2个十和起来是3个十,也就是30。

  生2:把20放在心里,再往后数10个。

  生3:个位加个位,十位加十位,得到30。

  3、你们算对了吗?你能想什么办法证明给大家看呢?(摆小棒,计数器)

  4、小结:以后我们计算几十加几十的题,可以用数的组成来计算,整十整十的相加。

  5、基本练*(课件):

  40+2030+5060+1020+7020+10+50(你怎么想的?)

  (二)教学例1(2):

  1、那么刚才小朋友还提出了这个问题:还有多少盆紫花?

  谁能完整地把这个题目说一遍?(板书)紫花有30盆,我要搬走10盆,还有多少盆紫花?这个题目怎么列算式呢?

  (1)学生讨论(2)指名回答(3)老师小结

  2、(板书)30-10=这道题等于多少?你是怎样算的呢?

  (1)学生讨论(2)指名回答(3)老师小结

  3、你们算对了吗?你能想什么办法证明给大家看呢?(摆小棒,计数器)

  4、小结:以后我们计算几十加减几十的题,可以用数的组成来计算,整十整十的相加减。

  5、基本练*(课件):

  60-2070-5060-4090-3080-20+30(你怎么想的?)

  (三)总结质疑:

  今天我们学的算式,你看看它们有什么特点?它们都是什么数?(他们都是整十数,)板书课题: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在计算时要怎么办?(整十整十的相加减)还有问题吗?

  三、巩固练*:

  1、(课件)口答:

  3+2=30+20=4+5=40+50=6-4=60-40=

  2、(课件)口算:

  2+3+4=20+30+40=9-4-3=90-40-30=

  3、(课件)这里有50个花生,猴哥哥要10个,猴弟弟要20个,还剩多少个花生?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4~5页。

  教学目标

  1.经历在实际情境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在观察、比较、合作交流中逐步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和独立思考的意识,体验算法多样化,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3.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功喜悦,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呈现情境。

  新学期开始了,小动物们要上学了。(课件呈现画面:小松鼠背着书包,手中拿着3串冰糖葫芦,每串10个。在路上遇到了小狗,小狗的手中拿着2串冰糖葫芦,每串10个。)

  引导学生观察:有哪些小动物?它们手中拿着什么东西?

  2.提出问题。

  根据小松鼠和小狗手中的冰糖葫芦,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结合学生回答,在画面下依次呈现:

  (1)小松鼠有多少个糖葫芦?

  (2)小狗有多少个糖葫芦?

  (3)小松鼠和小狗一共有多少串糖葫芦?

  (4)小松鼠和小狗一共有多少个糖葫芦?

  这些问题你们能解决吗?

  评析

  由富有情趣的情境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提取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有很多数学问题,增强了问题意识,激发了解决问题的欲望。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1.尝试解决问题。

  让学生试着独立去解决这些问题,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2.班内交流。

  谁先来向大家汇报,你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计算30+20时你是怎样想的,结合学生可能出现的几种情况,逐一板书:

  (1)十个十个地数。

  (2)3个十加2个十得5个十,5个十是50。

  (3)因为3+2=5,所以30+20=50。

  ……

  那你最喜欢哪一种方法?在小组内相互说一说。

  3.试一试。

  你能算出30-20等于多少吗?说说计算时你是怎样想的?

  评析

  为学生提供探索的时空,让学生自己尝试解决这些问题,充分发挥了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讨论交流,很自然地形成了算法多样化的局面。教师的及时板书有利于学生对自己的算法进行确认、理解和修正,然后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进行交流,并在“试一试”中进行算法的有效迁移,从而帮助学生明确了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算法。

  三、综合应用,拓展延伸

  1.修围墙,摘果子。

  小松鼠和小狗一起来到了它们的同学长颈鹿家,发现长颈鹿正在那儿发愁,原来它家的围墙坏了。(课件呈现围墙的画面及墙上的算式,即“想想做做”的第2题。)

  学生计算后,引导他们把上下两个算式比一比。

  你会用上面的题计算下面的题吗?组织学生讨论交流。长颈鹿为了感谢大家,想请同学们吃智慧果。(课件呈现智慧树及写着算式的智慧果)认真算算,看你能吃到几个?

  2.帮鸭妈妈找孩子。

  (结合画面)几个小动物路过鸭**的家,发现4只鸭妈妈(身上有数40、50、70、80)可着急了,原来它们四家的孩子(小鸭的身上都有算式)跑到了一起。你能帮助鸭妈妈很快就找到它们的孩子吗?指导学生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小组内说说自己是怎样很快就帮鸭妈妈找到它们的孩子的。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自主探索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理解并掌握算法,能正确进行口算。

  2、让学生经历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口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体会新旧知识的联系,培养初步的观察、分析和比较能力,逐步学会有条理地思考和表达。

  3、使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逐步养成独立思考的*惯,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培养对数学学*的兴趣。同时,形成与同学交流、合作的态度。

  教学重点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算理,准确口算。

  教学流程:

  一、复*铺垫

  谈话:在学*新知识之前,老师先来考考你前面的知识?

  第一题:我会算。

  下一题:我会做。

  (设计理念):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天性,上课开始,通过比一比我会算、我会做的形式来激趣,既复*10以内的加减法和数的组成等旧知识,又吸引了学生的有意注意,为新知识的学*在情绪、知识等方面作了良好的铺垫。

  二、情境引入

  1、情境:小朋友们,喜欢春游吗?(喜欢)一般我们春游都是怎么去呀?(坐车)。出示图片,问2辆车是什么车?(客车)一辆红客车和一辆绿客车。好,从图上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2、你能提出一个用加法算的数学问题吗?出示问题:红客车和绿客车一共有多少个座位?

  谁能把条件和问题完整地说出来?(条件是,问题是)

  3、要求一共有多少个座位,怎样列式?(40+30=?)

  追问:40指的是什么?30呢?为什么用加法?(要求一共多少辆,就要把红客车和绿客车的数量合起来,用加法。)

  40和30都是什么数?(整十数)揭示课题。(板书)

  4、怎样算出40+30的得数?。自己先想一想,同桌互相说一说。

  指名说算法,相机板书:

  第一种:3个十加4个十得7个十,是70.(根据数的组成)

  第二种:4+3=740+30=70

  听懂了吗?谁能再来说说?

  小结:这两种方法都是想4个十加3个十是多少来算的。同桌再说说这道算式的算法。说完打开书第42页,把40+30的得数填在方框里。

  读一读算式,这道算式完成了吗?单位名称是什么?有单位要写单位。求出的“70”指的是什么?

  5、出示“试一试”:70-30=?

  怎样算呢?你是怎样想的?

  自己思考,再同桌互相说一说。

  交流:得数是多少?你是怎样想的?(70减30可以按几减几来想得数?)

  6、小结:(边指边说)40+30是几十加几十,70-30是几十减几十,这就是今天我们学*的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在口算得数时,可以想几加几或几减几,算出有多少个十,再得出得数。(出示若干题目考考学生)

  三、组织练*

  下面我们将进入这一课的“动物世界”?

  1.“想想做做”第1题。

  首先是小狗出的题,看图写算式。

  每一串彩珠有几颗珠子?(10颗,表示几个十?)

  左边有多少颗,右边呢?(生说图意)

  你能根据图意写出四道算式吗?生填写算式。

  汇报,这是四道有联系的算式。(任选一道加法和减法算式说说算法。)

  2.“想想做做”第2题。

  出示三组算式,先独立计算,再说一说每组的两道算式有什么联系?

  计算下面的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可以想每组上面的几加几或几减几来算,就能很快算出得数。

  出示一道一位数的加法算式,你能像上面每组算式这样,编出一道相应的整十数加整十数的算式吗?减法呢?

  看到小朋友们表现这么棒,小兔子心服口服地给你们竖起了大拇指。

  3.“想想做做”第3题。

  下面我们来开数字小火车,看哪一组能开得又快又好?

  4.“想想做做”第4题。

  老虎先生也给大家出题了,你们能做对吗?

  学生独立计算,交流得数。

  5.山羊和兔子也给大家出了一道题。谁来说说条件是什么?问题是什么?

  “同样多”是什么意思?自己完成,交流算式和得数,追问:为什么用加法?

  四、全课小结

  1.今天我们学*了什么内容?(一起说)计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时,怎么想?

  2.完成每日一题。

  教学反思:

  从教学的总体上来说,在课堂纪律组织方面有了些许进步,经过过领导细心的点拨之后,我更加注意课堂的教学纪律的组织。在*时的听课过程中,有意识地学*其他有经验的教师上课过程中如何组织学生。逐渐改变以前总是打断教学过程来专门维持课堂纪律的方法,比如,在教学过程中穿插着一些对学生的要求来体现,“下面我请坐姿最认真的小组来开小火车”“我现在最喜欢某某同学的坐姿”等等。与此同时,要更加注重一些细节问题。数学课堂不需要时时刻刻的练字,因而学生经常一边听课一边玩笔、橡皮、尺子等,这些坏*惯不利于学生的专心听讲。

  但是,教学上一直都存在的一个弱点就是教学速度方面太慢,主要是自己不相信学生,总是不放心他们“独自走”,因而在练*方面一直都是扶着学生走,而没有给予学生自己尝试自己“走路”的机会,用师傅的话讲就是没有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这样非但没有及时完成教学任务没有给学生留课堂作业的时间,而且也不利于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的提升。

  在教学30+40如何计算之后,我让学生总结,提问学生“算这个算式的第一种方法是什么?”而当学生在回答“如何计算30+40”时,先说的是先想几加几,可是我让学生总结的时候,我却说成了“算30+40”的第一种方法是想数的组成。学生因而在回答这个问题时出现了错误。师傅说,这样让学生听成的意思就是一定要按照老师的方法来学,第一种方法就是想数的组成,第二种方法就是想几加几,这样容易让学生形成思维定势,思维僵化,本来非常发散的思维非要框在一个框子里,这样很容易越教越笨。

  在练*环节完成书上第2题时,我的教学步骤是这样的:先让学生先观察算式说说有什么发现,再让学生独自完成,这样做一方面学生都着急把题目完成,没有心思听讲;另一方面,学生没有经过对算式进行思考的过程,一瞬间让他们说发现也说不出来,接触不深又怕说错。因而,以后这样的练*,最好让学生先完成了,再来说说你有什么发现,效果比较好。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会口算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历经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的概括过程,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及对数学知识的亲切感。

  【教学重点】

  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的各种算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旧知。

  (出示世园会吉祥物)小朋友们好!我是2011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的吉祥物长安花,今天我要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你们要是想去世园会看漂亮的花朵呢,只需要闯过两关就可以啦!你们有信心吗 ?

  闯关游戏:

  第一关:开火车出示口算

  2+4 8-2 4+5 6+2 9—5 2+5

  口算时强调计数单位如2+4,表示2个一加4个一得6个一,所以3+4=7

  第二关:我会填

  40里面有()个十。 7个十是()。 6个十是() 10个十是()。

  1、走进世博

  看!来了这么多游客,还有小朋友呢。请孩子们仔细观察,你看到了哪几种颜色的花;观察这一块,你发现了哪些和花有关的数学信息?(有20盆红花,10盆黄花,紫花30盆)根据红花20盆,黄花10盆,紫花30盆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请四人为小组相互说说。

  2、汇报

  师:你们小组提出了哪些数学问题?

  学情预设:红花和黄花一共有多少盆?黄花和紫花一共有多少盆?红花和紫花一共有多少盆?黄花比紫花少多少朵?紫花比红花多多少朵?(根据学生板书:一共有多少?多多少?少多少?还有多少?)

  师:小朋友们,真能干,提出了这么多的问题,老师为你们高兴。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教学设计 (菁华5篇)(扩展3)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教学设计菁选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教学设计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一年级(下册)第4 ~ 5页。

  教学目标

  1.经历在实际情境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在观察、比较、合作交流中逐步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和独立思考的意识,体验算法多样化,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3.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功喜悦,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呈现情境。

  新学期开始了,小动物们要上学了。(课件呈现画面:小松鼠背着书包,手中拿着3串冰糖葫芦,每串10个。在路上遇到了小狗,小狗的手中拿着2串冰糖葫芦,每串10个。)

  引导学生观察:有哪些小动物?它们手中拿着什么东西?

  2.提出问题。

  根据小松鼠和小狗手中的冰糖葫芦,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结合学生回答,在画面下依次呈现:

  (1)小松鼠有多少个糖葫芦?

  (2)小狗有多少个糖葫芦?

  (3)小松鼠和小狗一共有多少串糖葫芦?

  (4)小松鼠和小狗一共有多少个糖葫芦?

  这些问题你们能解决吗?

  评析

  由富有情趣的情境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提取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有很多数学问题,增强了问题意识,激发了解决问题的欲望。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1. 尝试解决问题。

  让学生试着独立去解决这些问题,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2. 班内交流。

  谁先来向大家汇报,你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计算30+20时你是怎样想的,结合学生可能出现的几种情况,逐一板书:

  (1)十个十个地数。

  (2)3个十加2个十得5个十,5个十是50。

  (3)因为3+2=5,所以30+20=50。

  ……

  那你最喜欢哪一种方法?在小组内相互说一说。

  3.试一试。

  你能算出30-20等于多少吗?说说计算时你是怎样想的?

  评析

  为学生提供探索的时空,让学生自己尝试解决这些问题,充分发挥了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讨论交流,很自然地形成了算法多样化的局面。教师的及时板书有利于学生对自己的算法进行确认、理解和修正,然后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进行交流,并在“试一试”中进行算法的`有效迁移,从而帮助学生明确了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算法。

  三、综合应用,拓展延伸

  1. 修围墙,摘果子。

  小松鼠和小狗一起来到了它们的同学长颈鹿家,发现长颈鹿正在那儿发愁,原来它家的围墙坏了。(课件呈现围墙的画面及墙上的算式,即“想想做做”的第2题。)

  学生计算后,引导他们把上下两个算式比一比。

  你会用上面的题计算下面的题吗?组织学生讨论交流。长颈鹿为了感谢大家,想请同学们吃智慧果。(课件呈现智慧树及写着算式的智慧果)认真算算,看你能吃到几个?

  2. 帮鸭妈妈找孩子。

  (结合画面)几个小动物路过鸭妈妈的家,发现4只鸭妈妈(身上有数40、50、70、80)可着急了,原来它们四家的孩子(小鸭的身上都有算式)跑到了一起。你能帮助鸭妈妈很快就找到它们的孩子吗?指导学生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小组内说说自己是怎样很快就帮鸭妈妈找到它们的孩子的。

  3. 开火车上学校。

  (结合画面)几个小动物坐上火车,准备开往学校,可火车没有司机。小朋友你们谁愿意当火车司机,把它们送到学校?指导学生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小动物们到了学校,看到小猴和小熊早就到学校了(呈现画面),他们正在那儿干什么?你能数把它们的话完整地说一说吗?

  你能求出还要搬多少张椅子吗?

  评析

  练*设计生动有趣,充分激活学生参与的热情,使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应用情境中。教师经常组织学生对算法进行探讨交流,观察比较,加深了学生对算法的理解感悟,促进了学生不断地进行算法优化。同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感,如一定要帮鸭妈妈找到孩子,只有认真开好火车才能把这些小动物送到学校等。学生体验到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后的喜悦,激发了学*数学的兴趣,树立了学好数学的信心,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评

  本节课结合儿童生活现实和知识体验,对教材进行了合理的开发。有以下几个特点:

  1. 创设情境,促进学生自主探索。

  本节课以“小动物上学”为故事情节,串联起整个教学过程。适应一年级孩子的特点,激发了他们参与探究的兴趣和欲望,而且在每个情境中都为学生留足充分探索的空间,利于学生进行有效的自主探索。

  2.注重学生问题意识的养成。

  以解决问题为探索主线,注重让学生自己从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让他们自己通过观察比较、讨论交流等方式,亲历生活问题“数学化”的过程,促进问题意识的养成,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源泉。

  3.正确处理算法多样化和算法优化的关系。

  首先创设情境,激活学生的计算欲望,让他们在各自知识体验的基础上进行交流探讨,形成班内算法多样化的局面。接着在“修围墙”练*中让学生比较,渗透优化的算法。再通过交流自己是“如何很快就帮助鸭妈妈找到骇子”的,使优化算法成了学生主体的内在需要,从而有效地帮助他们进行算法优化。在教学中做到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让他们在自己独立思考、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对算法进行互相评价、相互补充,自主进行算法的确认、修正和选择。学生在不断感悟、体验的基础上,锻练了思维的灵活性,初步形成了优化意识。

  导学内容:整十数加减整十数(P62—63例1及做一做,练*十1—3题。)

  导学背景: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是在学生学会计算10以内加、减法和100以内的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这样安排,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相同单位的数可以直接相加、减的认识,为后面学*任意两个数相加、减打基础。根据教材的编排意图,本课的教学设计大体分三个层次:第一,以实际情境提供计算题,并呈现多种计算方法。第二,让学生讨论操作,理解和掌握算法。第三,脱离直观手段,让学生思考算法,算出得数。这样安排,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提出有关的计算问题,容易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并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由动手操作、观察、交流,依靠动作和实物思考,到脱离实物思考,遵循了由具体到抽象的原则,有利于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

  导学目标:

  1、经历在实际情境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法,并能正确计算。

  2、在观察、比较、合作交流中逐步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和独立思考的意识,体验算法多样化,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3、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功喜悦,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导学重点:理解整十数加减的计算原理,正确掌握口算方法。

  导学难点:掌握整十数加减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心算能力。

  导学准备:课件、各种小奖品。

  导学过程:

  一、预学

  1、情境导入:

  师:学*新课之前带大家玩一个闯三关的'游戏:第一关:我会算

  3+2 = 2+7= 6-3= 5+3= 9-4= 7-2=

  第二关:我会填。

  3个十是( ); 40里面有( )个十;

  50里面有( )个十; 4个十和2个一组成( )。

  第三关:我会数

  师:没有小棒了,你们能接着数吗?

  10、20、30、40、( )、( )、( )、( )、( )

  师:数学上像10、20这样个位是0的两位上我们把它叫做:整十数

  今天我们就来学*: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师:同学们喜欢读课外书吗?

  生:喜欢。

  师:看,老师要给大家发新书了。课件呈现P62例1主题图。

  师:(出现10本)你看到了什么?

  预设生:看到一包书,里面有10本。

  师:(出现20本)你又看到了什么?

  预设生:又来了20本书。

  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预设生:一共有多少本书?

  师:怎样列式?

  预设生:10+20=30(板书)

  2、自主探究:你是怎样计算的?

  学生独立思考。

  二、互学

  1、小组交流:小组内用小棒摆一摆,或者用计数器拨一拨,算一算结果等于多少?互相说一说你是怎样想或怎么动手操作的?(巡回指导有困难的学生。)

  2、展示点拨

  师:请小组内交流完的小组代表准备在班内汇报口算10+20的不同方法。

  预设:

  组1:看图数:10、20、30

  组2:摆小棒:先摆一捆小棒,再摆两捆小棒,合起来一共是3捆小棒。(老师带学生一起摆一摆)

  组3:10里面有1个十,20里面有2个十,1个十加2个十等于3个十,三个十是30,所以10+20=30。

  师:谁可以完整地说一说这种方法?

  生:……(找2--3个同学起来说一说)

  师:其他小组还有没有其他方法?

  组4:我们用拨一拨的方法,先在十位上拨1个珠子,然后再拨2个珠子,一共有3个珠子,就是30。

  师点拨:再拨2个珠子为什么不在个位上拨?

  师:十位上的1表示一个10,个位上的1个珠子表示1个1,这里是10,所以要在十位上拨。

  生:……

  组5:计算的方法:1+2=3,所以10+20=30

  师:你在哪找到的1和2?

  追问:在这里1表示什么?2表示什么?

  师:在计算整十数加整十数的时候,我们就想几个十加几个十。

  3、教授减法

  师:经过我们的努力知道了一共有30本书,现在如果老师发给同学们10本,你又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预设生:还剩几本?

  师:怎样列出算式?

  生:30-10=?

  师:结果是多少呢?

  小组交流:小组内用小棒摆一摆,或者用计数器拨一拨,算一算结果等于多少?互相说一说你是怎样想或怎么动手操作的?(巡回指导有困难的学生。)

  师:请小组内交流完的小组代表准备在班内汇报口算30-10的不同方法。

  组1:我是用想加算减的办法算出来的,因为10+20=30,所以30-10=20

  组2:我是用摆小棒的方法,三捆减去一捆就剩下两捆,两捆就是20。

  点拨师:这是30根小棒,减10,就是要拿走10根(播放课件),还剩20根。

  组3:数的组成法:30里面有3个十,10里面有1个十,3个十减掉1个十还剩2个十,也就是20。

  生4:计算的方法:3-1=2,30-10=20

  师追问:这里3表示什么?1表示什么?

  师小结:我班的同学真爱动脑筋,想出这么多好的计算方法。

  总结: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就是几个十加减几个十。

  三、评学

  1、巩固反馈

  师:大家请看,这是在让我们做什么啊?

  生:一图四式。

  师:拿出你的本子开始写写吧。

  (1)看铅笔图列式并口算:40+20= 20+40= 60-20= 60-40=

  (2)对比:4+3= 8-2= 7-4= 3+2=

  40+30= 80-20= 70-40= 30+20=

  问:你有什么发现?

  引导生:我发现,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只要把十位上的数相加减就可以了。

  (3)40+3与40+30的对比有什么不同?

  只有相同数位上的数才可以相加减。

  (4)师:我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智慧树,这个树上长满了有红又大的草莓,你们想要吗? 生:想要。

  师:只要你把草莓上面的算式算对了,你就可以把红草莓抱回家了。

  (5)游戏:找朋友

  师:你们太棒了,还想不想要更多的草莓?

  师:不过这一次可不一样,这一次我来说得数,小朋友你来说算式,你的算式等于我的得数,我就和你做朋友,我每次只收5个朋友哦,抓紧机会吧。

  2、拓展提升

  (1)师:看我们玩得这么开心,小动物们也来凑热闹了。猜一猜,小动物后面藏着什么数?

  (2)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走,老师带你们买衣服去。

  板书设计: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一共有多少本书?

  10+20=30(本)

  想:1个十加2个十是3个十,3个十就是30,

  30-10=20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算理。

  2.使学生学会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3.通过本节课的学*,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口算能力以及口语表达能力。

  4.培养学生的计算兴趣和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算理,准确口算。

  教学难点:

  理解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算理,并能正确表达。

  教学过程:

  一、复*引入

  1.数一数(一十一十地数到100)

  2.计算

  1+23-1

  6+39-6

  5+38-3

  3+47-3

  4+26-2

  二、新课

  1.激疑:把1+2改为10+20,你会算吗?

  2.解惑:为什么10+20=30?等于40对不对?

  3.让学生充分讨论(小组争论)

  4.小组代表发言,师顺势引导:拨计数器、用小棒操作表示

  5.引导学生明算理:1个十加2个十等于3个十,就是三十。

  6.巩固:把复*引入中的计算题中的加法题全部改为几十加几十,让学生计算,说算理。

  7.迁移:加法会算了,减法会不会?把复*引入中的计算题中的减法题全部改为几十减几十,让学生计算,说算理。

  8.指导学生看书上P56主题图:要求观察图的`中间部分,按从左往右顺序看。提问:有几种颜色的花?数一数,红花有几盆?黄花有几盆?紫花有几盆?

  9.体会加法的含义:红花和黄花一共有几盆?

  指名列式计算,提问:为什么用加法计算?(把两个部分合并成一部分)

  推荐合同范本:

  10.体会减法的含义:要搬走10盆紫花,还有多少盆紫花?

  指名列式计算,提问:为什么用减法计算?(从一个整体中拿走一部分,求剩下那部分)

  三、课堂练*

  1.P58第一题,指导学生先看懂图,说清图意再计算。

  2.P58第二题,要求按竖行做,引导学生比较,发现快速算法:个位上的数和个位上的数相加,十位上的数和十位上的数相加;把十位上的数相加,在个位上写零。

  3.P58第三题,看图列式,独立完成。

  四、课堂总结

  你学到了什么?

  一、概述

  1、教学内容:

  第六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第一节。《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是在1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的,只是计数单位不同,这里是以十为计数单位。

  重点:是掌握整十数加减的口算方法。

  难点:是理解整十数加减口算的算理。

  (1)、能正确地计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是重点。

  (2)、探究、理解和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是难点。

  二、教学目标:

  1、运用直观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2、创设情境,给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空间。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学情分析

  学生在前面已经掌握了100以内数的组成;以及整十数加减一位数的算法,通过*时的观察和了解,知道孩子们对这部分知识掌握的还比较好,大部分学生有自主学*的能力。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教学设计 (菁华5篇)(扩展4)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教学反思通用十篇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是在1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的,这样安排,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相同单位的数可以直接相加、减的认识,为后面学*任意两个数相加、减打基础。所以是计算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之一,应该重视。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小,好动,好奇心强,在四十分钟的教学中容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所以我采用愉快教学法,创设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并且让这一情境贯穿始终,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在学*这部分内容前,我进行了调查研究,我发现我们班大部分学生已经会计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只是说不清算理。所以我认为,这节课最重要的是教师的引导,只要发挥好辅助作用,使学生自主学*就可以了。

  同时为了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算理,并熟练计算,我设计了大密度的练*。为了吸引学生我把练*题设计成各种有趣的游戏:小猫钓鱼、蝴蝶送信、松鼠过河、摘苹果等,把枯燥的数学练*变得充满生气。并且给每个学生机会,让每个学生都做一道题,使第一名学生都不掉队。

  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很多孩子虽然可以正确的算出结果,可是,当我问到“你是怎么想的”的时候,很多人都不能表达。该如何引导呢,为了节省时间我在课堂上是直接告诉他们计算方法的。事后回想,或许可以通过动手操作,比如摆小棒的方法来帮助学生说理,明理。

  大密度的练*虽然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但出暴露出一些问题。比如*题过多过难,给一些学生造成了学*上的困难。再如练*的形式变了,但*题的.内容单一,只是把*时开火车的练*赋予了新的名字。如果练*的内容再新颖多变一些,我想效果会便更好。

  通过本次计算课研讨,让我深深地体会到计算方法的指导,*题的精心设计十分重要。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好的吃透教材,并结合低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设计出他们喜欢的小游戏形式,让每一位学生都积极参与练*中来,在欢乐的氛围中巩固学*的新知识。让每个学生真正成为学*的主人。

  这节课是在10以内的加减法进行的计算课。上完后发现学生的兴致不是很高,静下来想有几点做得不够:提到计算,就很容易和“枯燥乏味、机械重复”相联系起来,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虽然在课上让学生操作,可能很多小孩觉得很简单,没必要,而我组织的也不好,所以没起很大作用。对后进生的帮助不是很大,小组合作交流流于形式。

  课后思考,为了防止单调,我觉得可以试试利用善意而恰倒好处的激励语,不断地在学生心中点燃求知的的火花,使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快乐。当学生提出数学问题时,“会提问的孩子,就是聪明的孩子!”;当学生认真倾听时,“你听得最认真!”“老师发现你不仅听得仔细,而且说得也好!”当学生畅谈自己的发现时,“你的发现让大家做这一题简单多了,谢谢你!”“你的眼睛真亮,连这个秘密都被你发现了!”适时地给予表扬。同样,当学生学*出现困难时,“别急,再想想,你一定会说好!”“你有进步,加油!”及时地送上鼓励。

  这样,把学生学*的主动性、积极性调动起来,使他们全身心投入到学*中来。照顾后进生方面,应多让那些接受能力差的'学生多说说。例题是一道整十数加整十数和一道整十数减整十数,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学生虽然掌握了计算方法,理解了算理,但对于后进生来说,要直接进行独立的练*仍有一定的苦难。因此,在教学中,可以增加一个说计算过程的练*,通过指名说、男女生说、全班说等形式,使计算方法得以加深巩固以及拓展,让后进生也能跟上步伐。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是两位数计算的起始课,是学生进行10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所以是计算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之一。整堂课,我尽量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开始,我让学生进行闯三关游戏,通过游戏复*旧知。而后创设情境,通过书本提供的情景图,让学生先提出问题,备课前我预设了几个学生可能会提出的问题,然后出示,让学生帮助我解决,而不是要求他们解决,提升学生的位置,可以增强他们的积极性。

  课堂上学生积极提出问题,并乐于解决问题,学*积极性很高。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我让学生探究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算法,并引导学生动手摆小棒理解算理。课堂上学生能够运用多种方法进行计算,而且会重点运用算理思考计算过程进行计算。

  在课堂练*中通过练*把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算法归结为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同时在比较中发现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与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的计数单位不同,强调“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和的末尾要添写0”,除此之外还比较了整十数加一位数与整十数加整十数算法的不同,引导学生理解其中的算理。这样有利于学生今后正确的计算,不易造成知识的混淆。

  反思自己这节课,也体现了以下几点不足:

  1、时间分配上,练*部分显得匆促。由于课堂上正课部分生成问题较多,又必须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把后边的练*时间挤少了。如何把握课堂的`时间分配,还需要在教学中不断的探索。

  2、语言上要更加的简练为好。不要替孩子说话。让孩子把自己的话语表述完整,由于怕孩子说的慢,总是提醒孩子说,这样会打断孩子的思路,也是对孩子的一种不信任,以后要慢慢的改正。

  本周,学校举行的数学优质课比赛如期进行,此次,我选择了一节计算课《整十数加、减整十数》进行展示。本节课我的授课流程是,先以游戏方式导入带领孩子们复*本节课会用到的10以内的加减法,然后复*数的组成这一部分,由数的组成里面涉及到的数字引出曾经学*过的整十数,进而导入课题。明确课题之后,通过出示课本情景图,让学生发现信息提出问题。在孩子们列出算式以后提出疑问:你们是怎样这么快速准确地算出来的?通过这个问题让学生们进行小组合作学*,在小组之内借助学具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样进行计算的,进行方法的讨论与交流。在小组讨论结束之后,让学生们自由地表达他们的想法,并且从中进行算法的'优化,选出方便的方法。之后通过整十数加整十数过度到整十数减整十数,让学生进行自主的迁移,将方法灵活运用。之后通过对例题的解决,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所学的内容与方法,同时让他们自己对整十数加、减整十数进行出题并计算,进行适当的发散。最后利用一些闯关环节,让学生再次巩固练*并进行总结。

  在整个的授课环节中,孩子们的表达能力给了我很大的惊喜。在这节课整个备课过程中,最无法预设的就是孩子们对于小组讨论结果的一个表达。他们的想法千奇百怪,各式各样,但是有时候他们无法正确清楚地表达他们的想法。而这一点也是我在*时的上课中着重对他们进行训练的地方。我希望他们能够更加准确的表达自己,同时也让能够聆听者明白他们所表达的含义,所以我会选择给予他们足够的空间与时间,让他们把自己的话组织好,完善好,可能他们第一遍不能完整的说好,那么在我给了适当的引导之后,我会让他们自己再完整的说一遍。并且,在*时的上课中,语言表达的完整性是我经常强调的地方,比如遇到50里面有几个十这样的问题,刚开始的时候他们经常会回答5个十,这个时候我会小声地提醒他,完整吗?他们都能够迅速反应过来,并且完整清晰的再说出来,50里面有5个十。到现在,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能够完整地进行问题的回答。我想,这样的训练对他们之后学*如何写解决问题中的“答”会产生些许积极的影响。也正是因为如此,在这节课算理的表述中,面对10+20=,他们能够说出“10里面有1个十,20里面有2个十,1个十加2个十等于3个十,3个十就是30,所以10+20=30”,也能够说出“先把10和20的十位相加,1+2=3,所以10+20=30”。这些经过他们的理解深化所表达出来的内容,给了我太大的惊喜。

  但是,在这其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在最后的开火车练*环节,本应该顺利进行下去的小火车,到中间的时候突然停顿了,原因是坐在最后一排的那个孩子没有认真听,不知道进行到哪一道题目了。面对这种情况,我当时的内心有些急躁,这也导致了我没能更好地处理这种情况。在这个孩子不知道讲到哪了,不知道如何回答的时候,我没有给他思考的机会,没有进行些许提示,匆匆忙忙地往下进行,让这次提问变成了一个无效提问。正是因为他没有集中注意力,我才更应该去检测他的掌握情况,我应该给予他再一次的机会,看看他是否掌握住了本节课的内容,是短暂的走神还是从一开始就没有认真参与,并且在他没有进行思考的时候,应该想办法激发他的思维,把他的注意力拉回课堂。

  通过这一节公开课,让我明白,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更加注意对于一些细节问题的把控,要更加注意让学生学会如何表达自己,要更加注意有效发挥学生主体……学无止境,身为教师,通过“教学生”我们也能够学*经验、反思提升,这就是“教学相长”的魅力所在吧。

  本周,学校举行的数学优质课比赛如期进行,此次,我选择了一节计算课《整十数加、减整十数》进行展示。本节课我的授课流程是,先以游戏方式导入带领孩子们复*本节课会用到的10以内的加减法,然后复*数的组成这一部分,由数的组成里面涉及到的数字引出曾经学*过的整十数,进而导入课题。明确课题之后,通过出示课本情景图,让学生发现信息提出问题。在孩子们列出算式以后提出疑问:你们是怎样这么快速准确地算出来的?通过这个问题让学生们进行小组合作学*,在小组之内借助学具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样进行计算的,进行方法的讨论与交流。在小组讨论结束之后,让学生们自由地表达他们的想法,并且从中进行算法的优化,选出方便的方法。之后通过整十数加整十数过度到整十数减整十数,让学生进行自主的迁移,将方法灵活运用。之后通过对例题的解决,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所学的内容与方法,同时让他们自己对整十数加、减整十数进行出题并计算,进行适当的发散。最后利用一些闯关环节,让学生再次巩固练*并进行总结。

  在整个的授课环节中,孩子们的表达能力给了我很大的惊喜。在这节课整个备课过程中,最无法预设的就是孩子们对于小组讨论结果的一个表达。他们的想法千奇百怪,各式各样,但是有时候他们无法正确清楚地表达他们的想法。而这一点也是我在*时的上课中着重对他们进行训练的地方。我希望他们能够更加准确的表达自己,同时也让能够聆听者明白他们所表达的含义,所以我会选择给予他们足够的空间与时间,让他们把自己的`话组织好,完善好,可能他们第一遍不能完整的说好,那么在我给了适当的引导之后,我会让他们自己再完整的说一遍。并且,在*时的上课中,语言表达的完整性是我经常强调的地方,比如遇到50里面有几个十这样的问题,刚开始的时候他们经常会回答5个十,这个时候我会小声地提醒他,完整吗?他们都能够迅速反应过来,并且完整清晰的再说出来,50里面有5个十。到现在,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能够完整地进行问题的回答。我想,这样的训练对他们之后学*如何写解决问题中的“答”会产生些许积极的影响。也正是因为如此,在这节课算理的表述中,面对10+20=,他们能够说出“10里面有1个十,20里面有2个十,1个十加2个十等于3个十,3个十就是30,所以10+20=30”,也能够说出“先把10和20的十位相加,1+2=3,所以10+20=30”。这些经过他们的理解深化所表达出来的内容,给了我太大的惊喜。

  但是,在这其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在最后的开火车练*环节,本应该顺利进行下去的小火车,到中间的时候突然停顿了,原因是坐在最后一排的那个孩子没有认真听,不知道进行到哪一道题目了。面对这种情况,我当时的内心有些急躁,这也导致了我没能更好地处理这种情况。在这个孩子不知道讲到哪了,不知道如何回答的时候,我没有给他思考的机会,没有进行些许提示,匆匆忙忙地往下进行,让这次提问变成了一个无效提问。正是因为他没有集中注意力,我才更应该去检测他的掌握情况,我应该给予他再一次的机会,看看他是否掌握住了本节课的内容,是短暂的走神还是从一开始就没有认真参与,并且在他没有进行思考的时候,应该想办法激发他的思维,把他的注意力拉回课堂。

  通过这一节公开课,让我明白,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更加注意对于一些细节问题的把控,要更加注意让学生学会如何表达自己,要更加注意有效发挥学生主体……学无止境,身为教师,通过“教学生”我们也能够学*经验、反思提升,这就是“教学相长”的魅力所在吧。

  这节课是在10以内的加减法进行的计算课。上完后发现学生的兴致不是很高,静下来想有几点做得不够:提到计算,就很容易和“枯燥乏味、机械重复”相联系起来,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虽然在课上让学生操作,可能很多小孩觉得很简单,没必要,而我组织的也不好,所以没起很大作用。对后进生的帮助不是很大,小组合作交流流于形式。

  课后思考,为了防止单调,我觉得可以试试利用善意而恰倒好处的激励语,不断地在学生心中点燃求知的的火花,使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快乐。当学生提出数学问题时,“会提问的孩子,就是聪明的`孩子!”;当学生认真倾听时,“你听得最认真!”“老师发现你不仅听得仔细,而且说得也好!”当学生畅谈自己的发现时,“你的发现让大家做这一题简单多了,谢谢你!”“你的眼睛真亮,连这个秘密都被你发现了!”适时地给予表扬。同样,当学生学*出现困难时,“别急,再想想,你一定会说好!”“你有进步,加油!”及时地送上鼓励。

  这样,把学生学*的主动性、积极性调动起来,使他们全身心投入到学*中来。照顾后进生方面,应多让那些接受能力差的学生多说说。例题是一道整十数加整十数和一道整十数减整十数,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学生虽然掌握了计算方法,理解了算理,但对于后进生来说,要直接进行独立的练*仍有一定的苦难。因此,在教学中,可以增加一个说计算过程的练*,通过指名说、男女生说、全班说等形式,使计算方法得以加深巩固以及拓展,让后进生也能跟上步伐。

  结束了《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教学以后,静下心来仔细回顾了一下整堂课的教学过程。

  成功之处:

  1、整十数加、整十数是两位数计算的起始课,是学生进行10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所以是计算数学中的重点内容之ー。为了避免计算课的枯燥,我在本节课中运用了生动的多媒体和游戏活动并利用教材中提供的资源,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样丰富多彩的活动既有利于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又可以增强学生学*数学的兴趣。本堂课的教学目的在很轻松的.氛围中得已完成。

  2、整堂课,我尽量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开始,我让学生进行闯三关游戏,通过游戏复*旧知。本课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资源,使计算教学成为学生丰富多彩的学*活动,整堂课,我尽量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开始,通过书本提供的情景图,让学生先提出问题,备课前我预设了几个学生可能会提出的问题,然后,出示,让学生帮助我解决,而不是要求他们解决,提升学生的位置,可以增强他们的积极性。然后通过学生间互相讨论,总结出多种计算方法,最后把学生的发现再做整理即可。

  如为了在加法教学中突破重难点,让学生明白算理。我引导学生使用摆小棒的方式。边摆边说,再摆、说给同桌听,再全班摆说交流。然后进行算理的研究。明白10+20就是1捆小棒加2捆小棒得3捆小棒,也就是1个十加2个十得3个十。

  3、培养字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小学数学数学的重要任务。课程标准认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探究新知”这一过程中,我创设了有意义的问题情境和数学活动,激励每一个学生在动脑观察中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与同伴进行交流。在次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计算方法,组织学生交流计算方法,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明白了算理,掌握了算法。

  4、组织好练*,进一步培养计算能力。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要达到这个目标,除了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掌握算法,还需要组织好练*。因此,我在设计本课的练*时注意到了这样几点:a.讲究练*的形式;b.多进行口头练*;c.突出难点,讲究实效。

  因为小学生的学*大多以无意识和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好奇好胜,注意的稳定性和持久性差。新课标在《基本理念》里也指出:“学生的数学学*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富有个性的过程。”依据新课程理念和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我将练*设计成一系列富有情趣的练*,目的是既吸引了学生学*的兴趣,又便于自己更好的串连教学。使学生主动学,乐于学,享受学*带来的乐趣。让学生以无比愉悦的心情投入练*活动,同时也达到了巩固知识的目的。

  总之,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学得轻松愉快。

  不足之处:

  1、如在讲授过程中我对于算法的探究部分,还没有照顾到所有学生,应多让那些接受能力差的学生多说说,让他们也能够掌握。

  2、对课堂上生成的问题没能自如地应对。

  3、鼓励性语言单一。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是两位数计算的起始课,是学生进行10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所以是计算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之一。为了避免计算课的枯燥,我创设了具体生动的情境和一系列游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样丰富多彩的活动既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又可以增强学生学*数学的兴趣。本堂课的教学目的在很轻松的氛围中得以完成。

  我在教本节课时重视了以下几点。

  1.创设生动具体的情境,让学生明白算理。

  本课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资源,使计算教学成为学生丰富多彩的学*活动,整堂课,我尽量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开始,通过书本提供的情景图,让学生先提出问题,备课前我预设了几个学生可能会提出的问题,然后,出示,让学生帮助我解决,而不是要求他们解决,提升学生的位置,可以增强他们的积极性。然后通过学生间互相讨论,总结出多种计算方法,最后把学生的发现再做整理即可。

  如为了在加法教学中突破重难点,让学生明白算理。我引导学生使用摆小棒的方式。边摆边说,再摆、说给同桌听,再全班摆说交流。然后进行算理的研究。明白10+20就是1捆小棒加2捆小棒得3捆小棒,也就是1个十加2个十得5个十。

  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

  课程标准认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探究新知”这一过程中,我创设了有意义的问题情境和数学活动,激励每一个学生在动脑观察中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与同伴进行交流。在次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计算方法,组织学生交流计算方法,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明白了算理,掌握了算法。

  3.组织好练*,进一步培养计算能力。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要达到这个目标,除了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掌握算法,还需要组织好练*。因此,我在设计本课的练*时注意到了这样几点:a.讲究练*的形式;b.多进行口头练*;c.突出难点,讲究实效。

  因为小学生的学*大多以无意识和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好奇好胜,注意的稳定性和持久性差。新课标在《基本理念》里也指出:“学生的数学学*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富有个性的过程。”依据新课程理念和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我将练*设计成一系列富有情趣的练*,如:通过闯关练*,进入游戏环节(钓鱼游戏;摘苹果游戏;找家家游戏)。目的是既吸引了学生学*的兴趣,又便于自己更好的串连教学。使学生主动学,乐于学,享受学*带来的乐趣。让学生以无比愉悦的心情投入练*活动,同时也达到了巩固知识的目的。

  总之,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学得轻松愉快。但也有不足,如在讲授过程中我对于算法的探究部分,还没有照顾到所有学生,应多让那些接受能力差的学生多说说,让他们也能够掌握。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教学设计 (菁华5篇)(扩展5)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教学反思范文5份

  一、如何组织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组织得好不好关系到这一节课学生学*的效果。很明显,组织得好,效果则好,反之则差也。如何驾驭课堂呢?如何在课堂教学是游刃有余呢?我想到的第一点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比如上课时应专心听讲,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发言时声音要响亮等等。第二点是老师应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征,一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好奇心强。上课时,老师就应该多多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引起学生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欲望,还有就是要合理设计一些游戏来引起学生的注意,以达到预期的目标。

  我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激情饱满,但是学生激情不够,积极性不够高,说明引导做的还不到位。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加强对学生持久注意力的培养,努力通过各种手段提高学生学*的兴趣,让学生在短短的40分钟一节课中思维能充分的动起来,是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二、计算课如何引导学生说明算理

  在教学这一课时时,也就是当讲到 10+20=30 时,你是怎样算的?当学生讲不明理时,该如何引导呢?听了好几位“前辈”的指导,让我有所悟。也就是当学生讲不出来时,千万不要限制学生的思路,一是可以利用情境图来说明理。二是可以借助小棒来帮助学生说理,明理。不要老是想着按自己的教学设计来教学,应重视课堂的生成资源,顺着学生的思维进行教学。

  在巩固练*中,同样发现很多孩子虽然可以正确的算出结果,可是,当我问到“你是怎么想的”的时候,很多人都会,但是不敢表达或是表达不清楚。这就说明了这节课教师包办代替的太多了,学生说的少了,应该让学生多说。

  三、细节问题

  1、 在教学算法的过程中学生表述不清时,出现了教师抢话的现象,应给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不应过分着急。

  2、 本节课教学的速度还是有些慢,密度小,在练*中应该完全放开学生,让学生自由练,自己游戏,作为低年级的教师,声音应该在柔和些,语速在慢些,评价性的语言应该在丰富些。

  这节课存在的问题,我会多加总结,在以后的教学中多注意这些问题,积累经验,努力加以改正,争取做好每个细节,使我的数学教学更具趣味性,实用性。

  成功之处:

  创设有效的数学学*情境,使情境具有“数学性”。数学一开始以“春游”的问题情境引入,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引起了学生的问题意识。

  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思考空间。在探索“30+40”、“70—30”的方法时,给学生充分的自我思考、自我学*的时间,让学生自主学*,集体交流,教师只是起引导作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的主人。

  不足之处:

  1、在例题算法优化上做得不够,没有明确各种方法的'优缺点,没有将最简单的方法凸显出来。

  2、同桌交流不够激烈,跟*时训练不够有关,以后要多让学生讨论交流,并且要做到收放自如!

  3、在一个问题出来后,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仍有点少,也没有多让学生充分说,对学困生的提问过少。

  4、对学生的语言评价不够丰富,学生积极性调动得不够好。今后努力完善自己的课堂!

  今天,我上了一节《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课后,有以下的教学反思:

  1、我能把学校的教学理念“先学后教”落实,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去,让学生在学*新知识前先进行预*,并填写好“课前小研究”的作业,使学生对新知识有了初步理解,在学*新课时,学生的学*兴趣特别地高,我认为这节课最大的亮点是“小研究作业”的设计。

  2、我能利用书本的情境图启发学生在这个美丽的公园里要注意些什么?从中加强了学生的环保思想教育。再通过情境图的三种花的盆数让学生进行提出多种不同的.问题和说出多种不同的算法。

  3、能利用好小组交流互学活动,在交流中做到小组4人轮着说,讨论氛围热烈活跃。

  4、注重培养学生的算理能力。比如:10+20等于几?学生出现了以下几种算法:

  (1)摆小棒:先摆1捆小棒,再摆2捆,合起来是3捆,所以10+20=30

  (2)用计数器:先在十位拨1个珠,再拨2个珠,一共是3个十,所以

  (3)数的组成:10里面有1个十,20里面有2个十,合起来是3个十,所以

  (4)用相同数位相加:个位加个位,十位加十位,也可算出得数是30。从上面可以体现了学生的算法多样化,也使学生在交流中明白了算理,开阔了思路。

  5、教学中,我能注重引导学生对知识的对比,从中发现规律:明确理解几个一与几个十之间的区别,使学生能抓住这个突破点迅速、正确地进行口算,计算正确率也较高。

  我需改进的地方:由于本人存在的老教法比较多,对学生有点放不开,希望以后能相信学生的能力,大胆地创新,使自己的课堂教学不断进步。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是在1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进一步学*10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属于计算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之一。

  根据教材的编排意图,我把本课的教学设计大体分三个层次:

  第一,以实际情境启发学生提出数学问题。

  第二,让学生讨论操作,理解和掌握算法。

  第三,脱离直观手段,让学生思考算法,算出得数。

  这样安排,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提出有关的计算问题,容易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并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1、激情导入新课

  抓准了本课知识的切入口,自然地引入对于“整十数”概念的理解,同时引入课题。

  2、放手让学生探究

  (1)问题的发现:由春天的公园的情境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提取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有很多数学问题,增强了问题意识,激发了解决问题的欲望。动态生成教学资源,相信学生一定能“行”,留些时间,让学生成为学*材料的提供者。

  (2)问题的解决:为学生提供探索的时空,让学生自己尝试解决这些问题,充分发挥了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讨论交流,很自然地形成了算法多样化的局面。然后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进行交流,并在“试一试”中进行算法的有效迁移,从而帮助学生明确了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算法。

  3、鼓励思考,体现算法的多样化。

  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打破了以往“用十作单位计算”的唯一思路,培养学生敢于探索的精神。在教学10+20时,请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是怎样算的,而不是程式化地叙述“算理’,充分尊重了学生的选择。在总结评价时,不强调各种计算方法的优劣,而是在关注学生学*结果的同时,更关注他们的学*过程以及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

  比如:在一个孩子提出的数学问题是:红花。黄花和紫花一共有多少盆?三步计算的问题时,我及时表扬了他;当孩子叙述得不全面时,我说:“你说得还不完全,请哪一位帮帮他,再补充。”在学生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时,“老师发现你不仅听得仔细,而且说得也好!”正是在这种具体而又具有明确的导向性评价中,使孩子们既获得了成功的的体验,又使他们明确了自己在哪方面还需要努力,学生的学*热情一直很高。

  3、在重视学*方式转变的同时,更注重良好学**惯的培养。

  (3)本课的练*设计注意到了这样几点:

  a.讲究练*的形式;

  b.多进行口头练*;

  c.突出难点,讲究实效。

  练*设计生动有趣,充分激活学生参与的热情,及时组织学生对算法进行探讨交流,观察比较,加深了学生对算法的理解感悟,促进了学生不断地进行算法优化。学生在不断感悟、体验的基础上,锻练了思维的灵活性,初步形成了优化意识。

  这节课做得不到位的地方:

  1、语言上要更加的简练为好。不要替孩子说话。

  2、班大人多,个别孩子注意不到。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教学反思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是在1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进一步学*10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属于计算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之一。

  根据教材的编排意图,本课的教学设计大体分三个层次:

  第一,以实际情境提供计算题,并呈现多种计算方法。

  第二,让学生讨论操作,理解和掌握算法。

  第三,脱离直观手段,让学生思考算法,算出得数。这样安排,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提出有关的计算问题,容易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并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由动手操作、观察、交流,依据动作和实物思考,到脱离实物思考,遵循了由具体到抽象的原则,有利于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

  为了将本课教学目的落到实处,我在教本节课时尤其重视了以下几点:

  1.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计算,培养学*兴趣和计算意识。“计算”常与“枯燥”、“机械重复”相连,这是由传统数学教学上的缺陷造成的。计算的知识是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逐步发展起来的,原本是十分生动的数学活动。本课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资源,使计算教学成为学生丰富多彩的学*活动,既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又可以增强学生学*数学的兴趣。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培养学生遇到问题能够从数量上进行观察和思考的兴趣与*惯,促使学生形成初步的计算意识。

  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课程标准认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探究新知”这一过程中,我创设了有意义的问题情境和数学活动,激励每一个学生在动脑观察中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与同伴进行交流。在次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计算方法,组织学生交流计算方法,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明白了算理,掌握了算法。

  3.组织好练*,进一步培养计算能力。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要达到这个目标,除了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掌握算法,还需要组织好练*。

  因此,我在设计本课的练*时注意到了这样几点:

  a.讲究练*的形式;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