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治水》教学设计10篇

首页 / 教学设计 / | 2022-03-19 16:24:39 教学设计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 通过集中识字、随文识字、多次复现等方式识记“洪、毒”等11个生字。

  2. 通过创设情境、反复练读,能正确、流利地朗读生字集中的第1、4自然段。

  3. 通过“泛滥”学*“联系下文”理解词语,并运用这一方法理解“疏导”,通过“安居乐业”学*联系上文理解词语。

  4. 会写左右结构的“洪、认、难、被”四个生字。

  教学准备:课件、词卡

  一、看图猜神话故事,引出课题

  1. 小朋友,你们喜欢听故事吗?你们肯定听过不少故事吧,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张图片,你能看图猜故事吗?

  (图:哪吒闹海、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大禹治水)

  它们可都是古代神话故事,今天就来读读其中的一个故事——大禹治水。

  2. 其实他的名字只有一个字“禹”,由于他治理洪水有功,为民造福,是个大英雄,所以人们尊敬地称他为“大禹”,我们一起来恭恭敬敬地叫一叫。(相机板书课题)

  过渡:大禹是如何治理洪水的呢?赶紧打开书第71页。自由练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二、分组认读词语,初步感知治水前后的对比。

  1.第一组词语:洪水泛滥 毒蛇猛兽 伤害 灾难

  ·读准前后鼻音。带拼音,去拼音。

  ·猜字谜:一间房子着火了——识记会意字“灾”,并积累词语:火灾、水灾,虫灾。

  火灾、水灾、虫灾,对于人们来说,可都是灾难呀。

  2.第二组:退去 耕种 重新 恢复 安居乐业

  ·带拼音,去拼音,读准多音字。

  3. (集中呈现两组词语)知道老师为什么把词语分成这样两组吗?

  一组是写灾难,一组是写美好生活的,而且这两组词语所在的自然段特别难读。

  三、练读第一自然段,读懂泛滥,学*“联系下文”理解词语。

  1.(课件呈现第一自然段)这是课文的第一自然段,你能读正确,读通顺吗?

  自由练读,个读检查。

  2.(词卡:泛滥)这里有个词语“泛滥”。

  ·看看这两个字的偏旁,你发现了?你能来猜一猜“泛滥”的意思吗?

  生:水很多 很快冲出来

  ·水很多,这么多够不够?(图片,一盆水,一潭水)

  ·光看字面还不一定猜得出来,我们来看看下面的句子,想一想,哪些词语可以帮我们读懂“泛滥”的意思?我们拿起笔来划一划。

  反馈:这大水怎么样?

  开火车。这大水干的是好事还是坏事?可能还会干什么坏事?

  课件:泛滥就是~我们一起来读读。还有大家说的

  ·是啊,刚才我们读泛滥下面的句子,找到关键的词语,把它们对应起来,理解了泛滥的意思,这样的方法就叫“联系下文”。(板贴)

  ·想看看洪水泛滥的样子吗?(视频)

  ·朗读。人们在洪水中失去了财产,也失去了生命,人们的生活痛苦极了,齐读第一段。

  四、练读第四自然段,运用“联系下文”理解疏导,联系上文理解安居乐业。

  小朋友们,真会读课文,第一段读得这么好,敢不敢来挑战更难读的'第四自然段?

  1.(课件呈现第4自然段,标上句序)这段共有四句话,请2个同学来读一读。

  反馈,检查朗读。

  ·第一句:教训 疏导

  ·第二句:疏通

  ·第三句:

  ·第四句:练*词组(被水淹过的土地)(农业生产)

  2. 读了课文,我们知道大禹治水成功了,他是采用什么方法治水的呢?疏导是一种什么样的办法呢?

  ·生猜:挖 。(课件插图)我们来看看课文插图,是啊,老百姓有的在挖土,有的在~,

  ·挖土,搬石头是不是就是疏导的意思呢?我们来用一用联系下文的方法吧。

  学*提示:读读下面的句子,划一划有关的词句,再用箭头对应起来。

  反馈:疏导就是~

  ·(课件)你们刚才提到的内容,老师把它们请到了课件上,你能给它们排排顺序吗?

  连起来读一读。

  疏导的过程就是这样一步一步地,最后让洪水流到大海里去。

  3洪水终于退了,百姓重新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

  (课件:安居乐业)安居乐业是怎么样的呢?你能读读课文的句子,找到有关的词句填一填吗?

  (课件图片)如果用几幅图表示安居乐业的意思,你认为几号图?

  4. 其实不知不觉我们也用了~~联系下文的方法理解了安居乐业。

  (课件,位置)你看,疏导我们是联系它下面的句子,而安居乐业已经在最下面了,我们是联系上文。

  联系上文,联系下文,和在一起,我们送它一个名字,叫~联系上下文(板贴)

  五、巩固生字,书写

  1.这节课我们学*了理解词语的一种方法,其实这篇课文还有很多很有意思的词语,我们来积累积累,你发现了什么?

  (课件:疏通 泛滥 灾难 采用 驱赶 恢复 消退 教训)

  2. 书写“洪、认、难、被”

  ·(呈现课后生字表)发现有左右结构、上下结构和独体字三类

  ·(呈现“洪、认、难、被”)说说写好左右结构的字,要注意什么? 左窄右宽,穿插

  ·(呈现魔法棒)看看每个字的上面、下面,你发现了什么?

  ·师范写:难

  ·生描一个,写一个

  ·反馈,再写一个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2

  情感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

  能力目标:

  能借助图画、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继续培养学生自主学*的能力、默读能力及边读边想象的读书*惯。

  知识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尝试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第二、三自然段。

  设计理念:

  抓住文中关键词句,数量词的运用,借助多媒体课件的直观形象画面,让学生充分动口、动脑,展开丰富想象,在一次次的朗读中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得到思想上的启迪,情感上的升华。

  一、复*检查

  1、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15课:大禹治水(齐读课题)

  2、师:看看这些词语你还认识吗?

  (出示词语)

  指名读、领读、开火车读、齐读。

  3、师:通过上节课的学*,我们知道了古代有个人叫“大禹”,这篇课文是讲他做了一件什么伟大的事呢?(讲了大禹治水的故事)。

  二学*第一自然段

  1、师:大禹治理的是怎样的一场洪水?(出示课件)

  2、师:在这滔滔的洪水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看到——滔滔的洪水淹没了农田,冲倒了房屋,老百姓无家可归,互相掺扶着四处去流浪;听到——听到了鸡飞狗叫的声音;我又好像看到了一个和我差不多大的小孩紧紧地抱着一棵大树,在声撕力极的喊着:“救命啊!救命啊……)

  3、(继续播放画面),请你说说此刻你的心情怎样?(难过)

  4、师:(出示第一自然段)小朋友,这就是课文第一自然段中所描写的情景,请你们读一读。想一想:哪些词语体现了洪水的凶猛?

  生自由读。

  指名读,再指名回答:哪些词语体现了洪水的凶猛?(滔滔、淹没、冲倒)

  5、(描述渲染):刚才同学们都感受到了,这洪水来势多么凶猛啊!波涛滚滚,一路咆哮,真是洪水——滔滔,它所到之处,农田被——淹没,房屋被——冲倒,害得老百姓只能四处流浪——无家可归(边说边显现红色:滔滔、淹没、冲倒、无家可归)

  6、指导朗读:你能通过你的朗读表现出洪水的凶猛以及老百姓生活的不幸吗?(评读激励:通过你的朗读,我仿佛看到了波涛滚滚的洪水正向我们冲来,太可怕了!我仿佛看到了老百姓拖儿带女地正在四处逃难,真是太可怜了!能把洪水读得再凶猛些吗?……)

  三、学*第二自然段

  1、(导语):看到这滔滔的洪水,老百姓悲惨的生活,大禹会怎么想呢?大禹会怎么做呢?(出示第二自然段)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

  2、大禹会怎么想呢?(出示:禹下决心要治理洪水。)

  师:禹为什么一定要治理洪水呢?(让学生联系第一自然段来讲讲)生说。

  3、你能通过朗读来读出禹的决心吗?指名读。齐读。

  4、过渡:小朋友,光有决心还不行,还要有行动。下面请你们自由课文的第二自然段,用笔划出大禹是怎样治理洪水的词语。一边读一边划。

  5、读完了第二自然段,划好了吗?指名回答。(出示关键词语)

  (引读:)大禹为了治理洪水,他吃尽了_____,走遍了_____,____察看______。____________挖通_______,劈开________,引导_______。

  6、理解“走遍、吃尽”(蓝线显现)、“千山万水、千辛万苦”(红色显现)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3

  【教学要求】

  1.认识“洪、毒”15个生字,会写“洪、灾”8个字。

  2.正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拓展积累“洪水、防洪”等词语。

  3.根据提示,会讲“大禹治水”的故事,体会大禹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

  2.理解课文内容,初步了解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

  【教学难点】

  会讲“大禹治水”的故事,体会大禹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引入课题

  1、孩子们,今天我们来学*一篇神话故事。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板书《15大禹治水》)题目就是文章的眼睛,透过题目我们往往能能捕捉到很多课文信息。结合课题,谁能来说一说课文主要写了谁?写了什么事?

  2、你还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出示词语,检查认读。

  (一)洪水毒蛇猛兽伤害

  (二)认为教训棉被恢复

  (三)灾难仍然消退继续

  3、默读课文:用横线画出治水前与治水后景象的句子。

  4、对比治水前、治水后的句子。

  三、精读感悟,体会大禹精神。

  1.学*第一段。

  (1)理解“洪水泛滥”是怎样的景象。

  (2)出示洪水泛滥的影像。从画面中看到了什么,仿佛听到了什么?

  (3)这样的场面使人们的生活感到无比的痛苦。你能读出来吗?

  面对如此悲惨的景象,一个叫鲧的人开始领着大家治水。

  2、学*第二段。

  (1)生自由朗读,说一说鲧是利用什么方法治水,治水的结果如何?(板书:鲧筑坝挡水,治水没有成功)

  (2)指名朗读鲧治水办法的句子。说说什么叫筑坝挡水。

  (3)出示“继续”词卡,联系用“继续”说句子。

  3、学*第四段,感受大禹的功绩。

  (1)大禹又是用什么方法制服洪水的?结果如何?(板书:禹疏通河道,百姓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

  “禹吸取了鲧治水失败的教训,采用疏导的办法治水。”

  (2)什么是“疏导”的办法呢?你能用文中的语句回答吗?(课件出示)“他和千千万万的人一起,开通了很多河道,让洪水通过河道,最后流到大海里去。”

  你觉得禹是个怎样的人?(无畏智慧)

  4.学*第三自然段,在禹治水期间,还流传着一个感人的故事。(三过家门而不入)

  (课件出示)禹离开了家乡,一去就是十三年,这十三年里,他到处奔走,曾经三次路过自己家门口,可是,他认为治水要紧,一次也没有走进家门看一看。

  禹治水十三年三次路过家门都不进去看一看,十三年啊,四千多个日日夜夜,难道他就不想回家么?想象一下禹三次经过家门时的情景:(课件出示)

  禹第一次路过家门的时候听见孩子呱呱的哭声他。

  禹第二次路过家门的时候听见妻子在教儿子叫爸爸的时候他。

  禹第三次路过家门的时候看见白发苍苍的老母亲站在家门口,盼着他回来,他。

  学生补充说完整。

  多么令人感动的“三过家门而不入”,带着你的感悟读读。

  5、小结:正因为如此,人们为了表示对禹的尊敬和爱戴,在他的名字前加了一个大字,尊称他为“大禹”。

  四、巩固拓展,复述故事。

  课文学完了,你会讲这个故事给别人听吗?根据下列提示,讲一讲“大禹治水”的故事。

  (要求:按照板书提示声音洪亮的讲讲“大禹治水”的故事。)

  五、写字教学

  (1)师范写,重点指导“难、紧”并讲述:(板书:难紧)

  (课件出示):“难、紧”田字格课件。

  “难”:左右结构,注意字的结构,中间的“亻”基本站在田字格的正中央,竖压住竖中线。这三个部分都要写得狭长一些,注意互相穿插,不要出格。

  “紧”:上下结构,上宽下窄,“又”的横撇、捺舒展,下部糸字底居中。

  (2)老师范写,学生在*字本上描红、临写生字。(提醒写字姿势。)

  (3)指名说说这些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以及书写要点。

  (4)教师巡视指导,强调写字姿势。

  (5)展示学生写字作品,讲评指正。

  六、推荐阅读

  《愚公移山》《后羿射日》《女娲补天》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4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其中8个二会字只读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名为民造福的英雄,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板书:16 大禹治水

  2、简介大禹。

  古代部落联盟的领袖,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

  要求:(1)把生字圈出来。

  (2)把难读的句子画出来。

  2、检查自读情况。

  3、范读课文。

  思考讨论:这篇课文主要写的是谁?写了大禹的什么事?

  4、口头填空。

  课文主要讲的是大禹为了(),三次经过家门都没有()。

  三、细读课文第1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讨论:

  (1)这一自然段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2)从哪儿看出洪水很凶猛?

  看图说说洪水的疯狂。理解:滔滔、淹没。

  (3)“无家可归”是什么意思?

  (3)这些事情发生在什么时候?

  3、指导朗读。

  要用急切的语气读出洪水凶猛的态势。

  四、过渡

  洪水如此凶猛,造成的灾难如此严重,老百姓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过着家破人亡、无家可归的悲惨生活。为拯救天下苦难的百姓,一位英雄大禹出现了,他不辞辛劳、想方设法制服了洪水。下一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看大禹是怎样治理洪水的。

  五、教学部分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治、洪、姓,指名读。

  2、引导学生说说字形记忆方法。

  3、学生描红。

  第二课时

  一、复*检查

  二、继续细读课文

  1、细读课文第2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请使用站内搜索引擎查找本课全部资料。本站()地址是:

  说说这一段有几句话。

  哪一句写是大禹想的,哪几句是写大禹做的?大禹是怎样想,又是怎样做的?

  (2)学*二、三两句。

  ①指名读第二,三雨句,说说大禹先干什么,后干什么。

  ②哪些词语告诉我们大禹治水的艰辛?

  (板书:走遍吃尽)

  “走遍”“吃尽”说明了什么?

  “千山万水”“千辛万苦”中的“千”“万”是不是确指一千个,一万个?它们说明什么?

  ③“九条大河”“九座大山”中的“九”是不是表示数字中的九?它表示什么?

  “挖通了九条大河”“劈开了九座大山”“引导洪水流入了大海“说明了什么?

  (板书:挖通劈开)

  ④要带领老百姓开山挖河,完成引水入海的浩大工程,课文中说大禹吃尽了“千辛万苦”,小朋友们想一想:他可能会吃哪能苦呢?

  ⑤指导朗读。

  学生练读,齐读。

  2、细读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这一自然段一共有几句话?告诉我们一件什么事?

  (3)自由读课文,找出本自然段表示数量的词。

  这些表示数量的词强调了什么?突出表现了什么?

  板书:13年三次过家门一次也没进

  (4)指导朗读。

  3、细读第4自然段。

  (1)齐读。

  (2)为什么说大禹是一位伟大英雄?(联系二、三自然段讨论。)

  (3)老百姓会怎样感激大禹?

  板书:制服洪水代代相传

  (4)齐读课文第4自然段,体会“代代相传”的意思。

  三、练*背诵课文。

  第三课时

  一、复*检查

  扩词。

  治()()()久()()()

  理()()()伟()()()

  二、教学部分生字字形,指导书写

  1、教学生字字形。

  (1)引导自学部分生字。

  (2)注意“久”的写法。

  2、指导书写。

  3、练*描红。

  三、课堂练*

  1、抄写词语。

  2、按要求填空。

  洪:有()画,第七画是()。

  父:有()画,第三画是()。

  理:有()画,第十画是()。

  姓:有()画,第三画是()。

  四、作业。

  1、抄写生字。

  2、背诵课文。

  板书:

  16 大禹治水

  走遍 吃尽 挖通 劈开

  制服洪水

  13年 三次过家门 一次也没进 代代相传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5

  教材分析:

  这是一个流传千古的神话,主要叙述了上古时代大禹率领民众治理洪水的故事。大禹的奉献精神代代相传,成为了后世颂扬的英雄。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大禹治水的故事, 感受大禹的奉献精神。

  2、认会本文8个生字,写会7个生字。学*多音字“处”。

  3、理解“倒塌、堵塞、临死、叮嘱”等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教学重点 :

  通过文中词句感受大禹不辞辛劳、公而忘私、为民造福的奉献精神。

  教学难点:

  体会“才、仅仅”等副词的用法以及表达的感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两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积累成语以及有关奉献的名言。

  能力目标:掌握“抓住重点词语想”的读书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目标:通过探究大禹成为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的原因,感受大禹治水的奉献精神,树立时时处处为人们奉献的意识。

  教学重点:大禹为什么成为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

  教学难点:体会“才、仅仅”等副词的用法以及表达的感情。

  教学准备:学生查找大禹治水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1、认读词语。

  淹没 堵塞 开凿 恢复 草丘山冈 四处逃荒

  冲毁 叮嘱 英雄 处死 欣欣向荣 垒起堤坝

  2、出示课文主要内容。

  ( ),洪水淹没了村庄和田野,人们只好( ),( )带领人们治好了洪水,大地又恢复了( )的景象。

  二、抓重点句品读,探究人们敬仰爱戴大禹的原因。

  1、禹为什么会成为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

  请同学们默读2—4自然段,勾出描写禹治水的句子。

  2、全班交流:

  预设一:禹改变了父亲的做法,带领人们开凿了龙门,挖通了九条河,垒起了堤坝,把洪水引到东边的大海里。

  1、请同学们圈出描写大禹治水的动作词。

  2、自由读句子,体会一下禹治水的方法。

  3、指名说禹是怎样治水的?师随机引导。

  4、用文中的一个词概括禹治水的方法。

  5、和父亲的做法进行对比。

  6、禹吸取了父亲治水失败的经验,变堵为引,你觉得禹怎样?(智慧)

  7、齐读这句话,一起来夸夸大禹。

  预设二:晚上,他常常睡在草丘山冈,天蒙蒙……只好拄着棍子走路。

  1、自由读句子,看看从句中体会到了什么?(很辛苦、很累)

  2、哪些词能体现大禹治水的艰辛?(自由发言)

  3、自由练读,读出大禹治水的艰辛。

  4、小组赛读。

  5、请大家想象一下,大禹还会遇到哪些困难呢?用一个成语来概括。

  6、积累成语。

  (起早贪黑、早出晚归、披星戴月、翻山越岭、跋山涉水、风餐露宿、吃苦耐劳、顶风冒雨、坚持不懈、严寒酷暑、不辞劳苦……)

  预设三:为了治水,禹三十岁结婚,在家住了四天,告别了妻子。禹治水十年,曾经三次路过家门,顾不得进去看一看。

  1、自由读句子,比较,你发现少了哪些字?圈出来。

  2、自由读文中的句子,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才——三十岁结婚迟吗?补充:十三四岁就结婚了。为了治水,耽误了自己的婚姻大事。

  仅仅,就——住的时间很短。十年大约是3650天,对比之下4天很短很短。

  却——只有三次路过家门,却一次都没有进去,他只顾得上干什么?

  过渡:这段话就是“三过家门而不入”这个成语的由来,你们想看看这个感人的故事吗?

  1、生看动画片。

  2、谈谈看完之后的感受。

  3、积累有关奉献的名言。

  三、小结。

  谁来用“因为大禹 ,所以成为了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

  四、作业设计。

  1、把这个故事讲给伙伴听。

  2、推荐阅读其他的神话故事:后羿射日、女娲补天、愚公移山、精卫填海等。

  【板书设计】

  大禹治水

  世世代代?

  有智慧 千辛万苦 无私奉献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认识本课的所有生字并正确美观的书写“治、洪、姓、理、形”五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重点、难点及对策

  重点:把课文的字音都读准了,并且认识生字、写好本课要求的生字。

  难点:读好课文中的长句。

  对策:让学生来自主朗读。

  教学准备:课文录音。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

  2、简介大禹。

  3、请小朋友仔细听一个关于大禹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小朋友是否也想来讲讲这个故事,学生自由练读课文。

  2、检查字读情况。指名逐段试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3、小组合作朗读全文。

  4、汇报交流并检查字音。

  5、范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写谁?写了大禹的什么?

  6、口头填空:

  课文主要讲的诗大禹为了(),三次经过家门都没有()。

  三、教学生字。

  1、出示生字:治、洪、姓、理、形,指名读。

  2、引导说字形记忆方法。理、形: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记。

  3、老师范写这些生字。

  4、学生在书上描红。

  四、作业:学生在《*字册》上描红。

  15大禹治水。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7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导入新课

  1、复*生字,认读生字卡片并给生字找朋友。

  2、通过上一节课的学*,我们知道了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

  3、欣赏大禹治水的动画片。

  评:复*导入后,观看课文动画片,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帮助学生初步理清文章的思路,从整体上感知课文。

  过渡;大禹为什么要治水,他是怎样治水的,治水的结果怎样呢?我们学了课文就知道了。

  二、品读课文加深感悟

  (一)学*第一自然段

  1、请小朋友自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看看我们哪些小朋友懂得多?(大屏幕出示第一自然段内容)

  2、读后交流:

  (1)这个故事发生在很久很久以前。

  指导:这个传说离我们已经有四千多年了,能通过你的朗读表现出它的时间长吗?

  (2)洪水很厉害。

  问:你是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将学生说出的词语变成其他颜色)

  “无家可归”是什么意思?想看看造成老百姓无家可归的滔滔洪水吗?(播放有关洪水的课件)看到这滔滔的洪水,你想到了什么?

  指导:我们能读出洪水的厉害吗?(指名读)

  读后评价1:你读出的洪水还不够大,不能淹没农田,谁的洪水比他大?

  评价2:我们都感到洪水像凶猛的野兽一样冲过来了……

  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洪水的厉害。(齐读第一自然段)

  评:二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此处让学生自己读、悟。意在让学生主动探究。通过播放课件,想象说话,将学生带入情境,真切感受到洪水肆虐给大家带来的危害,为有感情地朗读和理解下文打下基础。巧借评价语言“以评促读”,学生的情感被充分调动起来了。

  (二)学*第二自然段

  1、洪水太厉害了,老百姓过着无家可归的悲惨生活。看到这一切,禹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呢?请小朋友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用“——”划出大禹怎样想的句子,用“~~~”划出大禹怎样做的句子。

  2、指名读写大禹怎样想的句子。读后评价:大禹的决心真大!

  3、课文中怎样写他的决心之大的呢?(学生读自己所划的句子)

  读了这两句话,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你觉得哪些词语最能突出大禹治水的艰辛呢?

  出示:千辛万苦 千山万水 九条大河 九座大山

  指导:读“千辛万苦”能让人一听就觉得大禹吃了很多很多苦;读“千山万水”能让大家感到他走过的山、趟过的水太多了;古人以九为数中最大的,读后面两个词语要读出大河、大山的多。

  把这几个词语放到课文中去读一读,想象:在治水的过程中,禹可能会吃哪些苦?先和同桌的小朋友讨论讨论,再来交流。

  吃了这么多的苦,为的是什么呢?

  指导:能通过你的朗读让我们感受他们的辛苦吗?

  (指名读)听了你们精彩的朗读,老师也想试试了,能给我这个机会吗?(师范读)

  评:由于大禹所处的时代离学生的生活太遥远了,如何让他们感受到大禹治水的艰难,体会大禹治水的顽强意志是本节课教学的难点。让他们读课文、找句子,这样有明确的学*要求。接着找出其中最能突出治水艰辛的词语先朗读感悟,再以词语为突破口,放到课文中去读、去想象大禹可能吃的苦、吃苦的目的是什么。这就循序渐进,逐步拉*学生与大禹之间的距离,学生水到渠成地读出了自己的感受。同时通过教师的朗读进一步加深学生的体会。

  (三)学*第三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完成书后填空。(大屏幕出示题目,指名填写)

  2、教师有感情地叙述:13年了,四千多个日日夜夜,禹在干什么?他三次路过家门,说明不止一次有机会回家。“看一看”花的时间长吗?我们来看一段画面(播放禹过家门时,妻儿在身后的课件)他为什么不回头去抱抱儿子呢?他想的是什么?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大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指名读)评价:听了你的朗读,老师真佩服大禹。

  请女生读这一自然段。

  评:借助书后填空题,抓住文中的四个数字,引导理解、体会。播放大禹过家门而不入的画面,让学生充分感受、体验、表达,学生被深深感染了,体会大禹为了大家的利益而牺牲了自己的利益,感受到大禹的高贵品质。

  (四)学*第四自然段。

  1、大禹治水的结果怎样呢?请小朋友读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看看你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2、重点交流:

  (1)讲解“制服”:小朋友看见过电视上的警察叔叔抓坏人吗?坏人乖乖地跟在警察叔叔后面,这就是被制服了。那课文中谁被谁制服了?老百姓还是无家可归吗?而是过上了——(生齐读:安定的日子)

  (2)“代代相传”是什么意思?

  3、想象:如果你是老百姓,你会对大禹说些什么?

  4、请男生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评:古人云:学贵有疑。问题来自于学生的好奇和疑问,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理解词语意思,自然衔接到课文中去,可谓“天衣无缝”。让学生直接与大禹对话,既训练想象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又能体会出老百姓对大禹的感激之情,学生的情感在朗读中得到了升华。

  三、总结背诵回归整体

  1、当小小配音员,给动画片配音。

  2、想把大禹的形象记在头脑中吗?四人小组合作背诵,试着把你想记住的部分记下来。

  3、指名背诵。

  4、总结谈话:今天我们一起学*了课文,知道大禹为了治水吃尽千辛万苦,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制服了洪水,让老百姓过上了安定的日子。他真不愧是代代相传的伟大英雄。课后请小朋友再读读课文,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评:让学生当配音员来给课文动画片配音,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回归了整体,同时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能起到“一石三鸟”的效果。在此基础上分小组合作背诵课文,既让不同层次的孩子得到锻炼,又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让学生课后把这个故事讲给父母听,旨在让美好的情感再一次得到熏陶。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学*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

  教学重点:

  学*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理解伟大英雄的由来。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旧引新,明确目标。

  1、小朋友们,这一节课我们继续学*《大禹治水》,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你有什么收获?

  2、大禹治水的结果怎样?读读课文第4自然段。(交流)

  引读:结果——(出示句子)

  洪水被制服了,老百姓过上了安定的日子,大家非常感激这位治水的伟大英雄。

  3、过渡:这洪水究竟有多大?大禹是怎样制服大水的呢?为什么称大禹是治水的伟大英雄?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读这些问题。(板书:伟大)

  [过渡的这三个问题,提示本课的学*目标。]

  二、创设情境,读书入境。

  (一)学*课文第一自然段。

  1、过渡:是啊,那洪水究竟有多大?老百姓到底有多苦呢?

  2、让我们来看看当时洪水泛滥的情景吧!(放录像)

  3、在动画情境的渲染下提问:刚才,大家从画面上看到的洪水怎么样?洪水来势是多么凶猛,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音乐是灵空的,它可以不经过任何中介,直接作用于人的心灵世界。将画面与音乐两种刺激融为一体,创设情境,能更好地激发了学生对语言的多角度思考、多方位想象。]

  4、课文中是怎么写的呢?自己读读第一自然段。

  (交流)出示句子:很久很久以前,滔滔的洪水淹没了农田,冲倒了房屋,害得老百姓无家可归。

  5、看到这滔滔的洪水冲跨了房屋,淹没了庄稼,老百姓无家可归,你的心情怎样?你能通过你的朗读表现出洪水的凶猛以及老百姓生活的不幸吗?

  (1)指名读。加之生生、师生间的互评:有感情!能把洪水读得再凶猛些吗?通过你的朗读,我仿佛看到了波涛滚滚的洪水正向我们冲来,太可怕了!又仿佛看到了老百姓正在四处逃难,真是太可怜了!……

  (2)好大的洪水,好不幸的人们!来,我们一起满怀同情,读读这一段。

  [师生的互评,充满激励,激发学生的情感,学生能入境读书,体会老百姓的不幸生活。]

  (二)、学*课文第二自然段。

  1、过渡:老百姓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年复一年的过着家破人亡,无家可归的日子,能让老百姓这种苦难的日子继续下去吗?

  不行!这洪水给老百姓带来的灾害真是太大了,该不该治?这时谁挺身而出?大禹也像你们一样,下决心治理洪水,他会怎么想呢?这个决心下得好!一起来读好这句话。出示句子:禹下决心要治理洪水。

  2、治理洪水可不是件轻松的事情,大禹是怎样治理洪水的呢?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3、出示图1:禹先做了什么?(察看水流和地形)他是怎样察看的?指名读文。

  出示句子:他吃尽千辛万苦,走遍了千山万水,仔细地察看水流和地形。

  指名读。水流我们都知道,地形是怎么回事?如果我们要察看一个地方的水流和地形那就爬山,还得过河,辛苦吧?大禹可比我们辛苦多了,你从哪里看出来?千山万水就是指他爬的山很……,过的河……数多数不清。谁来读好这个词。想象一下,大禹在走遍千山万水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

  这么多困难,都被禹克服了,他真是吃尽了千辛万苦!谁来读好这句话。

  4、这还只是治水的准备工作,更大的辛苦在后面呢。出示图2:禹又做了什么?指名读。出示句子:他带领老百姓挖通九条大河,劈开了九座大山,引导洪水流入了大海。

  这句话里有两个词,它们都带有九字,你从这个九字明白了什么?如果只是挖河还不算难,如果河与河之间还有山,那还要劈开大山。你见过大山吗?让你去开山你敢么?大禹干了4千7百多天,要13年,在没有先进机器的古代,这是多么不容易啊!想一想,禹在带领老百姓挖河,劈山的过程中,又会遇到哪些困难?这些困难,又都被禹战胜了。他真是吃尽了千辛万苦。

  学到这里,你觉得大禹是一个()的英雄?板书:无畏

  [想象一下,大禹在走遍千山万水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想一想,禹在带领老百姓挖河、劈山的过程中,又会遇到哪些困难?这两个问题的设计,帮助孩子提炼生活、丰富想象,重新构建原有的知识储备,学生通过想象,可以进一步体会大禹的辛苦及面对困难无畏的精神。]

  5、禹怎么会想到这个办法呢?请小朋友听一个故事。师介绍禹的父亲鲧治水的故事。

  教师小结:禹为了治理好洪水,他总结了父亲治水的经验,察看地形,带领老百姓挖河,劈山,采用了“引”的方法。他的治水方法和父亲的方法是补养的。你听了,觉得大禹又是一个()的英雄。板书:智慧

  [通过讲述禹的父亲鲧治水的故事,通过介绍父亲治水的教训,进一步引导小朋友“知其所以然”,大大提高学生的认识水*。通过两次概括:大禹是一个()的英雄,为后文“伟大英雄”的理解打下伏笔,理解文末称他为伟大的英雄,也就水到到渠成。]

  6、学到这里,觉得大禹怎么样?带着这种感觉再读这一小节。

  三、引入情境,境中悟情。

  (学*课文第三自然段)

  过渡:禹在外治水整整13年。其间,还传颂着一件更加感人的故事,你想听吗?

  1、教师讲述,谁能把他填一填吗?

  出示填空:禹在外治水()年,曾经()次路过自己的家门,但他()次也没有进去看一看。禹的儿子()多岁了,还不知道父亲是个什么样子。

  2、谁愿意读一读。

  3、大家说说一周有多少天?一个月多少天?一年多少天?十三年知道多少天?十三年四千七百多天哪!这期间他没有回过家,而仅有的三次路过家门的机会,但是还是没有回家?如果是你,当你一年、二年见不到你的父母,你会怎么想?禹的儿子十三年见不到他的父亲,他幼小的心灵又会怎么想?有一天,禹的儿子再也忍不住了,跑去问娘,他会问些什么呢?面对儿子的提问,娘会怎么回答他呢?指名学生角色表演。

  [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一个个问题就像一个个小钩子钩住孩子的好奇心,使学生的学*成为一种自觉自愿的心理渴望。同时让学生联系自己,设身处地的想一想,接着又让学生分别表演母亲和儿子,让学生将内心的想法通过语言表达出来,学生就能在境中悟情,体会大禹的伟大精神。]

  4、小结:是的,没有人不爱自己的家,也没有哪个父亲不爱自己的孩子,但是大禹为了千万的老百姓能过上好日子,他舍小家而顾大家。后人用一个成语概括了这个故事,叫做“三过家门而不入”,现在,人们常用这个成语,赞扬像禹这样“不顾小家顾大家的无私奉献的人”。

  [阅读课文后,进行概括,适时拓展介绍成语,更有利于学生的学*。]

  5、他多想回去看一看那啊!可是为了治理洪水,为了拯救天下苦难的百姓,他舍小家而顾大家,三过家门而不入啊!让我们带着这崇敬的心情再来读一读这感人的故事吧!

  [气氛的渲染、成功的引导,让学生走进了文本,走进了主人公,让学生的脉搏和作者的脉搏一起跳动。]

  6、读到这里,你想对他说什么?你觉得大禹是一个()的英难?板书:无私。

  四、深入情境,情中悟理。

  1、过渡:就这样,大禹为了治理洪水走遍了千山万水,吃尽了千辛万苦,终于把洪水给治服了,想象一下那又是怎么样情景呢?让我们放声朗读吧!(自由读最后一小节)

  2、出示图片:在这安定的日子里,老百姓在做些什么啊?

  [展示老百姓安定生活的情景,此时无声胜有声。既扩充了课文的内容,也有利用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3、这幸福美满的日子是谁带来的?如果你是大禹的邻居,你会对他说什么?

  4、如果你是他的儿子,你又会说什么?

  5、学到这,你又想对大禹说什么?

  [进一步挖掘教材蕴含的思想性,有意识地把思想教育融于语言文字训练之中,含而不露。三个连续的问题,体现了一定的梯度,通过角色的变换,进行语言训练,使学生在读思说的教学活动中受到了崇高的人格熏陶和感染,激发学生对大禹的崇敬之情。]

  6、是的,他不愧后人称他为大英雄,不仅我们这里说他,所有的人都记住了这位治水的伟大英雄---大禹。大禹治水是发生在公元前21世纪的故事,一直流传到公元后21世纪的今天,而且还会一代又一代流传下去,这就是----代代相传(板书)!

  7、学到这里,你明白为什么课题中称他为大禹,为什么结尾还称他为伟大的英雄吗?(因为禹不但吃尽了千辛万苦,而且聪慧、富有智慧,还无私私奉献,所以人们尊敬的称他为“大禹”,称他为伟大的英雄。)

  [引导学生讨论,既照应了题目,又完成了开头的学*目标:为什么称大禹为伟大的英雄,学生进一步理解了禹的形象,学生的思维也得到了训练。]

  8、今天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位勇敢无畏、智慧、一心为公的伟大英雄----大禹,让我们再一次深深呼唤他-----大禹!此时此刻让我们带着对他的无比崇敬之情齐读最后这一小节。

  [升华情感让人文性与思想性进一步整合,让学生用“心理视线”去读书,让学生得到情的激发,智的启迪,美的熏陶。]

  四、扩展

  在我们国家的历史上,像大禹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像愚公移山,精卫填海,这些都是我们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下课找一找有关的资料读一读。

  板书设计:

  大禹治水

  无畏

  智慧

  无私

  (代代相传)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为民造福、为民奉献的英雄,学*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

  教学重难点

  了解大禹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不辞辛劳的制服了洪水,感受大禹不辞辛劳、公而忘私、为民造福的奉献精神。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神话故事我们最爱看了,以前我们都学过哪些神话故事?(如《女娲补天》、《*开天地》、《夸父追月》等)在课外我们也看了不少神话故事,今天我们又来学*一篇神话故事——《大禹治水》。

  2、板题,读题,质题。

  (师归纳:(1)为什么治水?(2)怎样治水?(3)治水的结果如何?

  二、初读故事,整体感知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上面的三个问题分别是那些自然段写的?

  2、抽学生轮读课文,师生共同正音,并了解每个自然段的内容。

  3、交流汇报上面的问题。

  三、细读故事,体验感悟

  1、学*第1和2自然段

  (1)抽同学读这两个自然段,思考:用自己的话说说大禹治水的原因。

  (2)学生汇报;教师适时点拨指导朗读。

  2、学*第3和4自然段

  (1)分组读这两段。

  (2)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朗读来理解。

  a、禹改变了父亲的——把洪水引到大海里去。(引导学生比较禹与他的父亲治水方法的不同,体会大禹的聪明。

  b、晚上,他常常睡在——拄着棍子走路。(让学生抓住重点词如“蒙蒙亮”、“烂了”“草丘山冈”等体会大禹为了治水起早贪黑,不辞劳苦,忍受着巨大的痛苦。引导学生想象大禹还遇到了哪些困难?适时指导学生朗读。

  c、为了治水——顾不得进去看一看。(引导学生抓住“才”、“仅仅”、“就”、“却”来理解大禹的奉献精神。)

  补充:“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进一步让学生感受大禹舍小家、顾大家,一心为了人们,一心扑在治水上。并让学生带着对大禹的崇敬之情来读句子。

  3、学*最后一段

  (1)请同学们想象一下,仿佛看到了什么景象?

  (2)看到这些景象,心情如何?带着这样的心情来读一读。

  四、升华情感,内化问题

  (1)此时此刻,你难道不想对大禹说些什么吗?

  (2)教师总结:大禹也成了我们心中的英雄,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位治水的伟大英雄,让我们再一次深情的呼唤他的名字——大禹。

  五、搜集故事,拓展延伸

  在漫漫历史长河中,在我们的周围、身边,也有许多像大禹那样舍小家、顾大家的英雄人物,课下收集你心目中的英雄故事,下节课我们来交流。

  板书设计:

  大禹治水

  艰苦

  奉献辛苦爱戴敬仰

  痛苦

  附:

  三过家门而不入

  为了治水,大禹曾三过家门而不入。第一次经过家门时,听到他的妻子因分娩而在**,还有婴儿的哇哇的哭声。助手劝他进去看看,他怕耽误治水,没有进去;第二次经过家门时,他的儿子正在他妻子的怀中向他招着手,这正是工程紧张的时候,他只是挥手打了一下招呼,就走过去了。第三次经过家门时,儿子已长到10多岁了,跑过来使劲把他往家里拉。大禹深情地抚摸着儿子的头,告诉他,水未治*,没空回家,又匆忙离开,没进家门。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10

  一、直接导课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课文《大禹治水》,仔细看老师写课题。

  二、创设情境,读中感悟

  第一段

  过度:我们来看看课文中大禹治的是怎样的水

  请大家自读第一自然段

  1、读了第一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

  (播放视频)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指导读书方法

  3、师:孩子们,洪水滔天,一泻千里,顷刻间大地一片汪洋,在这样的洪水中房屋被冲倒了农田被淹没了,人们在洪水中哭着喊着,人类在洪水面前显得那么渺小,此时此刻,你觉得这这洪水怎样?老百姓怎样?指导读好滔滔的洪水、无家可归。

  4、再读这段,读出洪水的可恶,老百姓的可怜。

  三、合理想象,还原情景

  第二段

  师:禹亲眼目睹了老百姓的惨状,他看在眼里,痛在心里,他是怎样做的呢?请大家读读第二自然段。

  1、学生汇报

  2、用先……再……说说大禹治水的过程。

  3、(第二句)话在细心地察看水流和地形的过程当中,禹的足迹禹遍布了千山万水,他也吃尽了千辛万苦,你能想到他吃了哪些苦吗?

  补充: 孩子们,大家想到的这些禹确实都遇到过,还有你们想不到的,为了勘测地形,禹长期泡在水里,脚指甲都脱落了,小腿上的汗毛全磨掉了,所以书上说(他走遍了千山万水,吃尽了千辛万苦)指导读好读这句话

  4、第三句话

  师:孩子们,让我们再回到四千多年前,他们当时有挖掘机吗?有装载机吗?有锋利的铁凿吗?有现代化的爆破技术吗?我们说的一样都没有,那他们用什么完成治水任务呢?(出示工具)师简介

  再读这句话 解读“九”

  从这句话中感受到了什么?读好这句话

  再读整段话

  四、关注数字,凸显形象

  第三段

  禹为了治理洪水,风里来,雨里去,一干就是十三年,其间还有一个感人的故事,想了解吗?读一读第三自然段。

  1。谁能把这些数字填写完整?

  2。那大家细细地读读这些数字,从这些数字中你看出些什么?

  3、传说大禹在新婚后的第四天就离开家出去治水了,几年过去了,当他第一次路过家门的时候,听到屋子里孩子哇哇的哭声,他心里会想……

  又过了好几年,当他第二次路过家门,远远地看到自己家里升起了袅袅炊烟,他仿佛看到妻子正忙忙碌碌的身影,他心想……

  据说,又过了几年,当他第三次路过家门的时候,正好赶上下雨,他就在自己家的门檐下躲雨,隐隐听到听到白发苍苍的老母亲咳嗽的声音,他又会想……

  4、为了治水,他舍小家顾大家,一心装着老百姓!这就是有名的三顾家门而不入的故事。让我们把这感人的故事再读读吧。(再读第三段)

  五、回归课题,升华主题

  四段

  洪水终于被制服了,老百姓过上了怎样的日子?赶快读读第四自然段吧。

  1、你的脑海中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2、感受当时人们的兴奋与激动。(播放视频)

  3、回归课题

  这样的生活是谁带给他们的?(禹)老百姓为什么叫他大禹呢?大禹的大字背后隐藏着怎样的情感?

  大禹治水的故事从四千年前一直传到现在,传的是什么?

  (传的是他舍小家为大家、大公无私的精神!)

  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位治水的伟大英雄—大禹!

  让我们再次深情地呼唤他的名字—大禹!

  五、学*生字、指导书写(制、被)

  播放媒体

  描红、书写

  六、拓展延伸,留住形象

  大禹一生的功绩显赫,而他的生活却极其简朴,在他临终的时候,他留下了这样感人的遗言“衣裘三领,桐棺三寸,坟高三尺,勿伤农田”意思是我死了以后有三层衣服就够了,用桐木做的棺材有三寸厚就够了,在古代棺木一般是很厚的,坟头有一个小坟堆就够了,不要把坟墓修得太大,占了农田。这样的部落首领,老百姓怎么会不爱戴他呢?后人怎么会不尊敬他呢,直到现在很多地方都建有大禹庙,这位伟大的治水英雄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10篇扩展阅读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10篇(扩展1)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6篇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阅读课文,了解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名为民造福的治水英雄。

  2、知道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原因,感受大禹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体会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无私奉献精神。

  教前准备:

  1、搜集有关资料:图片或文字

  2、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一、复*检查

  1、抽读生字卡片。

  2、分组朗读课文。

  3、根据同学围绕课题进行的质疑,从中归纳出几个主要问题:大禹为什么要治水?(原因)大禹是怎样治水的?(经过)大禹治水的结果怎样?(结果)

  4、回顾第一自然段主要讲什么?(大禹为什么要治水?洪水给老百姓带来了严重灾难,无家可归,四处逃荒。只有治理好洪水,才能拯救百姓,造福百姓。)

  5、相机出示小黑板板书:严重灾难,四处逃荒。

  二、学*课文

  1、了解了大禹治水的原因,这节课我们要通过对课文的感受结合课前查找的资料来解决这几个问题。

  2、出示小黑板,读题目。

  (1)大禹为什么要去治水?(原因)

  (2)大禹是怎样治水的?(经过)[他治水的方法与父亲的方法有什么不同?谁的方法好?好在哪里?]

  (3)大禹治水过程中付出了怎样的辛苦?他为什么三过家门而不入?

  (4)大禹的治水结果怎样?为什么大禹会成为人们世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

  3、小组合作讨论探究这几个问题,逐个解决(可打破顺序)

  4、根据表格要求填写大禹和父亲治水的方法、结果,进行比较,说出谁的方法好,画出重点词,感受大禹的聪明才智。

  小组讨论填写后,选一个代表调板填写小黑板进行展示。板书:聪明才智

  5、乘势追问:禹在疏通河道的施工中是怎样做的?这样做辛苦吗?找出重点词句读读,感受大禹不辞辛苦的意志。板书:千辛万苦 不辞辛苦

  6、大禹为什么三过家门不入?小组交流搜集的有关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并指名简介故事,画出重点词,说出原因,感受大禹公而忘私的精神。

  7、随机板书:三过家门而不入,公而忘私

  8、读到这里,在你心中,大禹是个什么样的人?

  (有聪明才智,不辞辛苦,公而忘私,无私奉献的人。)

  9、齐读第3、4自然段。

  10、大禹在老百姓心中是个什么样的人?(治水英雄)他为什么会成为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根据板书归纳。

  (这种公而忘私、无私奉献的精神难道不值得人们世代传颂吗?)

  11、齐读第5自然段,画出重点词。板书:终于、因此 治水英雄

  三、总结延伸

  1、学*了课文,你对大禹充满了什么样的感情?带着敬佩之情齐读课文。(根据时间情况进行支动安排)

  2、根据板书:“原因、经过、结果”帮助学生理清课文线索,并随机指导“按事情发展顺序叙述”的写作方法。

  3、总结谈话

  在我们中华民族漫长的历史上,像大禹这样公而忘私,为民造福,无私奉献的故事多得数不胜数。古有愚公移山,精卫填海,今有*为人民谋幸福;雷锋走到哪里,好事就做到哪里;戴明瑞致富不忘回报社会,捐巨资兴办学校,兴建公益事业等等,他们的无私奉献精神是何等的高尚啊!是当今时代倡导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践行者,是我们学*的楷模。

  四、拓展作业

  想象洪水退后,大地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并写下来。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2

  教学理念:

  课文是一个传说,由于学生生活条件优越,加之大禹治水的故事距今已久,对大禹治水的艰辛和不顾个人幸福、一心为百姓谋幸福的高尚情操在理解和感受上有些困难。这是本课教学的难点。根据低年级学生善于形象思维的特点,可以主要采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力求再现当时洪水泛滥的情景,在读中设境,在境中激情,在情中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加深对作品内涵和人物情感的理解和感悟。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

  3、阅读课文,让学生了解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名为人民造福的英雄。

  4、知道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原因,感受大禹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

  教学重点:学*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理解伟大英雄的由来。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流程:

  一、*旧引新,迁情入境

  1、孩子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个了不起的人物——禹(板书),今天我们继续将学*大禹治水的故事。个别读、齐读课题。

  2、“治”是本课中一个新学的生字,伸出你的小手认真地写写这个字。组词游戏: 治,我是治水,你是?板书:治理

  3、课文里还有一个字,也读“制”,跟老师书写,这是什么制?从文中找个词:制服

  4、大禹治理、制服的是什么?板书:洪水(左边三点水,右边一个共,合起来就是洪)。指导读出水的气势。

  5、齐读黑板上三个词,用上这三个词语说说课文里的主要内容。

  生:这篇课文主要讲了禹治理洪水,最后将它制服的事情

  过渡:大禹历尽千辛万苦治理洪水,最终制服了洪水。他是怎样治水的呢?让我们穿越时空的隧道,再一次去感受那一场特大的水灾!

  二、创设情境,读书入境。

  (一)学*课文第一自然段。

  1、轻声地朗读课文第一小节,看谁读得最认真.

  2、孩子们,读着读着,你有什么感受?

  学生交流:洪水凶猛,老百姓日子过得很苦。

  3、都是洪水惹得祸呀!看出来了,大家的心情都很不好,你们看——(洪水泛滥视频)

  4、在动画情境的渲染师配乐范读:洪水泛滥,滔滔不绝,淹没了农田,冲倒了房屋,所到之处一片汪洋大海。

  在这滔滔的洪水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看到——滔滔的洪水淹没了农田,冲倒了房屋,老百姓无家可归,互相掺扶着四处去流浪;听到——听到了鸡飞狗叫的声音;我又好像看到了一个和我差不多大的小孩紧紧地抱着一棵大树,在声撕力极的喊着:“救命啊!救命啊……)

  5、出示句子:很久很久以前,滔滔的洪水淹没了农田,冲倒了房屋,害得老百姓无家可归。你看,你听,老百姓就这样四处漂泊、四处流浪。正如课文所写的:无家可归指导理解读

  6、多凶猛的洪水,多痛苦的生活呀!谁来带着这样的感觉把第一段读好?(个别读、配乐读)。多感人的情景啊!让我们再次低低地、慢慢地来读这一小节。

  (二)、学*课文第二自然段。

  1、你看,你听,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过着无家可归、四处流浪的日子。禹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能让这样的日子继续下去吗?这洪水该不该治?这时谁挺身而出?是的,禹——下决心要治理洪水。个别读、指导读,齐表决心。

  2、治理两个字说起来容易,那做起来又谈何容易!那禹是怎样治理洪水的?在治理洪水中,他做了哪几件事呢?孩子们,去课文第二小节里读一读,找一找。

  3、在治理洪水中,他做了哪些事呢?

  出示(引读:)大禹为了治理洪水,他吃尽了_____,走遍了_____,____察看______。____________挖通_______,劈开________,引导_______。

  4、理解“走遍、吃尽”(蓝线显现)、“千山万水、千辛万苦”(红色显现)

  “千””万”指得是? 每一种苦都吃过、尝过,这就叫“吃尽”。

  要察看水流和地形,就要爬过每一座山,淌过每一条河,这就叫“走遍”。

  大禹爬了很多山,过了很多河,这很多山,很多河就叫?(千山万水)

  想一想:你看,他查看水流和地形中,你看他,正脚穿草鞋,带着干粮,艰难地跋山涉水仔细地察看水流和地形,会吃哪些苦?遇到哪些困难?

  说一说:在爬高山的过程中,大禹会有_______的危险;

  在森林里查看地形,大禹会被_________咬伤;

  在______________,大禹会______________。

  大禹吃得苦太多太多,这就叫?(千辛万苦)

  是啊,大禹察看水流和地形,是那么多的苦,那么多的累啊,能把大禹的辛苦读出来吗?(自读、指读)

  5、多不容易啊,引读,大禹吃尽了——,走遍了——,仔细地查看-----,齐读。这还只是治水的准备工作,更大的辛苦在后面呢。他还做了什么?

  6、指名读。出示句子:他带领老百姓挖通九条大河,劈开了九座大山,引导洪水流入了大海。

  (1)指读,找找这句话中有哪两个数字相同?(体会数词的作用)

  出示:九条大河 九座大山

  这里的“九”说明山、河很多,你能读出多的意思来吗?(指读)

  (回忆大山、大河)要劈开大山,挖通大河,容易吗?要劈这么多的大山,要挖这么多的大河,又是怎么样的一种苦呢,你能读出来吗?(自读、指读)

  7、介绍大禹的父亲鲧,当年用的是堵上河道的方法 ,却没见成效。为什么大禹不用这个老方法呢?大禹用的是什么方法治理洪水的?

  你觉得大禹不光能吃苦,还很?(聪明)

  教师小结:禹为了治理好洪水,他总结了父亲治水的经验,察看地形,带领老百姓挖河,劈山,采用了“引”的方法。他的治水方法真棒。洪水一泻千里,因为海能够容纳百川呢!谁来读一读这个好办法!再次朗读第二节。让我们一边想象一边读。一起读。

  三、引入情境,境中悟情。

  (导读):在大禹治水的这么多年中,发生了许多动人的故事,课文中就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同学们快读读看!(出示文字)

  1、 完成填空:

  禹在外治水()年,曾经()次路过自己的家门,但他()次也没有进去看一看。禹的儿子()多岁了,还不知道父亲是个什么样子。

  2、体会数字表达的精妙:十三年有多长啊?四千七百多天哪!大禹回过家吗?我想他应该有机会回家的,至少在三次路过自己家门的时候可以回去看一看哪,但他……

  重点指导第二句:如果是你,当你一天没见到爸爸,你可能不觉得怎么样,当你一个星期没见到爸爸,你可能也不会觉得怎么样,当你一个月、一年见不到爸爸,你会怎么想?禹的儿子十多年见不到父亲,他会怎么想?(伤心、责怪、觉得父亲了不起……) 能读出儿子的感受吗?

  3、指导朗读:难道他不关心自己的家人,不疼爱自己的孩子吗?不是。出示大禹劳作画面。(师讲诉: 相传,禹刚结婚四天,但是为了治水,他告别了新婚的妻子,到处奔波。在治水的13年中,他曾经三次经过自己的家门,但他一次也没有进去看一看。每次他望着熟悉的院子和门窗,分外想念自己的妻子。但是一想到工地上还有那么多人等待自己回去部署任务,他便狠狠心,头也不回地走了。禹第一次路过自己家门口,这时他的妻子刚刚生下儿子没几天,婴儿正在哇哇地哭,禹听见哭声,他非常想进去看看自己的儿子,但想到一天不制服洪水,百姓们就一天不能过上安稳的日子,他就咬咬牙,没有进去。他怕延误治水,第二次路过家门,抱在妻子怀里的儿子已经会叫爸爸了,但此时工程正是紧张的时候,禹只是远远地和妻子招手,他还是没有进去;第三次路过家门,儿子已长经10多岁了,使劲把他往家里拉。禹只是深情地摸了一下儿子的头,告诉他,治水工作还是很忙,就匆忙地离开了。)

  4、 老百姓听了这个故事,很感动,给这个故事取了个名字。

  出示:三过家门而不入

  禹不顾自己的小家是因为他心中装的是大家,是为了让老百姓过上安定幸福的日子呀!这就是伟大英雄所具有的崇高品质!让我们再来好好读读这段话。

  四、深入情境,情中悟理。

  1、 大禹经过13年的努力,终于让洪水发生了变化(示图)

  看,现在的水怎么样了?(*静、可爱)

  水*静可爱了,不危急老百姓的.生活了,我们可以说它被——“制服”

  现在老百姓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的呢?有房可住,有田可种,这样的生活叫什么?——“安定”

  说话训练:如果你是禹的邻居,你会对他说什么?如果你是禹的儿子,你又会说什么?

  2、这安定的日子谁带来的?带来了什么呢?

  3、是的,大伙非常感激这位伟大英雄---禹。禹名字很早以前大家就知道,而且还会一代又一代流传下去,这就是----代代相传!

  4、学到这里,课文里都叫禹,你明白为什么课题中称他为大禹?(因为禹不但吃尽了千辛万苦,而且聪慧、无私奉献,所以人们尊敬的称他为“大禹”。)

  5、出示:孔子曾说过:“如果没有大禹,我们现在可能都变成鱼虾了。”

  6、此时此刻让我们带着对他的无比崇敬之情齐读最后这一小节。

  五、指导写字

  1、出示:治、制、形

  2、指导书写

  3、生写《*字册》

  六、跃出情境,课外升华。

  在我们国家的历史上,像大禹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像愚公移山,精卫填海,课后好好读一读,相信你肯定会有新的收获!

  七、作业

  读一读:课后阅读《愚公移山》、《精卫填海》

  背一背:背诵《大禹治水》

  15、大禹治水

  板书设计: 治理

  洪水

  制服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知道大禹是怎样治水的,激励学生学*大禹一心一意为人民做事,不怕辛苦的精神。

  3、正确认读本课10个生字,认识1个新偏旁,会写田字格中的10个生字,理解新词。

  教学时间:

  两课时

  导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故事引入新课。

  传说在古时候,有一次发大水,洪水滚滚,淹没了大地,冲倒了房屋,人们离开了自己的家园,到处流浪。有一个部落的首领叫鲧,他多次带领百姓修坝堵水,但是都失败了。鲧的儿子禹看到这种情景,就整天想办法要为人民制伏洪水,那么他是怎么做的,结果怎么样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一个传说故事——《大禹治水》。

  二、初读课文,读中识字。

  1、请学生自己先试着读课文,要求:

  (1)边读边标出自然段;

  (2)遇到不认识的字圈出来,借助拼音多读几遍,把字音读准。

  2、同桌之间交流互读。

  (1)两人一起读读课文;

  (2)向同学读读你圈出的字。

  3、学生在小组里分自然段读文,要求认真听,帮同学指出没有读准的字音;

  4、指名分段读课文,评议字音是否读准。

  三,交流识字情况。

  (1)认读词语卡片。

  洪水 淹没 农田 冲倒 百姓 父亲 带领

  修筑 才能 制伏 挖洞 水势 辛苦 入学

  a、小组合作认读。 b,开火车检查。

  (2)做游戏认读生字。

  四,识记字形,指导书写 ,及时评价反馈。

  五,练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出示生字和词语卡片,开火车认读。

  二、细读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这一自然段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从哪儿可以看出洪水很凶猛 "无家可归"是什么意思 这些情况发生在什么时候

  2、指导朗读。

  要用急切的语气读出洪水凶猛的态势,其中"滔滔,淹没,冲倒,无家可归"要重读。

  指名试读。学生自由练读。集体齐读。

  三,洪水如此凶猛,造成的灾难如此严重,老百姓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过着家破人亡,无家可归的悲惨生活。为拯救天下苦难的百姓,一位英雄大禹出现了,他不辞辛劳,想方设法制服了洪水。学*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说说这一段共有几句话 哪一句是写大禹想的 哪几句是写大禹做的

  2、指名读第二,三句,说说大禹是先干什么,后干什么。

  哪些词语告诉我们大禹治水的艰辛 (走遍,吃*)

  "走遍""吃尽"说明了什么

  "千山万水""千辛万苦""九条大河""九座大山"这几个数字都不是表示具体数字,而是表示很多。

  要带领老百姓开山挖河,完成引水入海的浩大工程,课文中,说大禹吃尽"千辛万苦"。小朋友们想一想:他可能会吃哪些苦呢

  学生自由想象,充分体会大禹的英雄形象。

  3、指导朗读。

  四、学*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这一自然段一共有几句话 告诉我们一件什么事

  2、自由读课文,找出本自然段中表示数量的词。

  (13年三次一次十多岁)

  这些表示数量的词强调了什么 突出表现了什么

  3、指导朗读。

  自由练读,集体齐读。

  五、学*第四自然段

  1、齐读,想:为什么说大禹是一位伟大英雄呢

  引导学生联系第二,三自然段讨论。

  2、老百姓会怎样感谢大禹 启发想象。

  3、齐读,体会"代代相传"的意思

  六、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练*把故事讲下来。

  (1)自己练*讲故事。

  (2)小组内互相讲述。

  (3) 指名讲故事,其他同学仔细听,评议。

  七,拓展阅读,课外延伸。

  回家搜集传说故事,准备召开"民间传说故事会"。

  八、板书:

  大禹治水

  滔滔洪水 千辛万苦 引入大海

  无家可归 千山万水 安定日子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4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感受大禹淳朴、勇敢、坚强的性格特征。

  2、能积极参加交流、讨论,用清楚连贯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经验和感受。

  3、喜欢听民间神话故事,产生进一步了解民间神话故事的愿望。

  活动准备:

  1、连环画图片、实物投影仪。

  2、看过壁画故事《大禹治水》。

  3、幼儿进行过“治理洪水”的调查收集工作。

  4、活动区域提供“抗洪治水”的图书及录像带等。

  活动过程:

  1、集体讨论,激发阅读、学*的兴趣。

  指导语:

  ①洪水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灾难?

  ②古时候,人们是怎样治理洪水的?

  2、阅读图书,理解故事内容。

  (1)自由阅读图书,感知故事内容。

  指导语:你在书中看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2)边倾听教师讲述故事,边阅读图书,理解故事内容。

  指导语:

  ①大禹是怎样治水的?

  ②听了故事后你觉得大禹是个什么样的人?

  3、交流调查情况,了解科学防洪的方法。

  (1)交流调查情况。

  指导语:现在有些地方也会发生洪水,人们会想出各种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谁来介绍一下你调查的方法?

  (2)整理归纳调查经验。

  指导语:通过调查,你们认为可以用什么合理的方法来治理洪水?

  延伸活动:

  观看壁画并讲述故事。

  附故事:大禹治水

  禹是一位神仙,他来到人间和阿娇姑娘结了婚,住在山洞里。有一年洪水泛滥,禹告别新婚的妻子,号召人和天神们团结起来到会稽山集合,商量治理洪水的办法。

  禹在去会稽山的路上遇到乡亲,乡亲告诉他阿娇怀孕了。禹听了很高兴,但是约定的时间快到了,他只好托乡亲转达他对妻子的问候。人和神都按时赶到了会稽山。禹说:“我想应该用疏导的方法,让洪水顺着河道流到大海里去。”大家觉得这个办法很好。于是,禹带领众人动手开凿河道,挖出的泥土用来填*洪水冲成的大坑。

  大家不停地工作,修了一条又一条河道。又是一天,禹带领人们经过自己的家乡。一位乡亲告诉他阿娇生病了,希望他回家去看看。禹非常想念妻子,可是他想了想说:“治水是大家的事,不能因为我而耽搁了大家。”他托乡亲把草药带给阿娇,又和大家一起上路了。禹去疏导另一条河道时,又经过自己的家乡。一位乡亲对他说:“阿娇快生孩子了,你快去看看她吧!”禹叹了口气说:“不,我回家一天,就耽误一天治水的工作。”禹三次路过自已的家门都没有回家,乡亲们听了这件事十分感动,干起活来更加努力。

  禹非常想念妻子,阿娇也非常想念禹。阿娇天天站在山上等禹胜利归来,渐渐地化成了一块岩石。当禹把洪水完全治理好,回到家乡之后发现妻子已经化成了石头。禹悲痛万分,伤心哭泣,这时石人进裂,跳出了一个小孩。为了纪念孩子的母亲,禹为孩子起名为启。禹被人们拥戴为领袖,称为“大禹王”。

  活动反思:

  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特别是口语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交流和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应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鼓励和支持幼儿与**、同伴交流,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并能得到积极回应。幼儿的语言学*应在生活情境和阅读活动中引导幼儿自然而然地产生对文字的兴趣。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字,会写8个字,自主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敬业精神,并把它世代传颂。

  教学重难点:

  1、认识12个字,会写8个字,自主积累词语。

  2、通过朗读课文,体会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敬业精神。

  教学方法:

  游戏法、竞赛法、朗读感悟法。

  教学准备:

  制作课件。

  课时安排: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这几天我们学*了几篇神话故事,同学们喜欢学*这样的课文吗?

  那我们今天学*本学期最后一篇课文32课《大禹治水》。

  2、板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词。

  1、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画出自然段。

  2、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指导读准字音,学生评价。

  3、画出生字词,同桌互相学*,组词、说话。

  4、小老师上台教读生字,扩词。教师正音。

  5、教师带读生字,学生齐读生字。

  6、玩找朋友的游戏,巩固生字。

  三、送生字宝宝回家,练*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巩固生字。

  1、齐读生字、指名读生字、开火车读生字。

  2、游戏巩固生字:火眼金睛游戏、找朋友游戏。

  3、学*词语库:

  1)指名读,齐读,开火车读。

  2)选择自己喜欢的词语说话。理解词义。重点指导“无家可归”、“成千上万”、“不辞辛劳”、“顶风冒雨”、“世代相传”。

  3)在这一课里你还积累了哪些好词?

  二、精读、品读课文。

  1、指名分节朗读课文,学生评价,教师正音。

  2、细读课文,品其内涵,学生质疑。

  (1)出示“有一次,天下着大雨,大禹带着治水的队伍路过家门,听见儿子在家里啼哭,他的心被牵动了”。想象一下:他的心为什么被牵动?此时他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

  (2)出示“他多么想进去看看可爱的儿子”。让学生演一演,此时大禹心情复杂,他会是什么表情、什么动作?想象一下,他身边的人会说些什么?他回答些什么?

  三、有感情地朗读全篇课文。

  第三课时

  一、分角色表演课文。

  二、讲讲《大禹治水》的故事。

  三、指导写字。

  1、(出示要写的字)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2、“一字开花”游戏。

  3、仔细观察生字,发现生字书写的特点。

  注意指导:火字旁的书写以及“贺”、“姓”的书写。

  4、学生在田字格本上练写。

  5、进行组词练*。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6

  一、直接导课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课文《大禹治水》,仔细看老师写课题。

  二、创设情境,读中感悟

  第一段

  过度:我们来看看课文中大禹治的是怎样的水

  请大家自读第一自然段

  1、读了第一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

  (播放视频)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指导读书方法

  3、师:孩子们,洪水滔天,一泻千里,顷刻间大地一片汪洋,在这样的洪水中房屋被冲倒了农田被淹没了,人们在洪水中哭着喊着,人类在洪水面前显得那么渺小,此时此刻,你觉得这这洪水怎样?老百姓怎样?指导读好滔滔的洪水、无家可归。

  4、再读这段,读出洪水的可恶,老百姓的可怜。

  三、合理想象,还原情景

  第二段

  师:禹亲眼目睹了老百姓的惨状,他看在眼里,痛在心里,他是怎样做的呢?请大家读读第二自然段。

  1、学生汇报

  2、用先……再……说说大禹治水的过程。

  3、(第二句)话在细心地察看水流和地形的过程当中,禹的足迹禹遍布了千山万水,他也吃尽了千辛万苦,你能想到他吃了哪些苦吗?

  补充: 孩子们,大家想到的这些禹确实都遇到过,还有你们想不到的,为了勘测地形,禹长期泡在水里,脚指甲都脱落了,小腿上的汗毛全磨掉了,所以书上说(他走遍了千山万水,吃尽了千辛万苦)指导读好读这句话

  4、第三句话

  师:孩子们,让我们再回到四千多年前,他们当时有挖掘机吗?有装载机吗?有锋利的铁凿吗?有现代化的爆破技术吗?我们说的一样都没有,那他们用什么完成治水任务呢?(出示工具)师简介

  再读这句话 解读“九”

  从这句话中感受到了什么?读好这句话

  再读整段话

  四、关注数字,凸显形象

  第三段

  禹为了治理洪水,风里来,雨里去,一干就是十三年,其间还有一个感人的故事,想了解吗?读一读第三自然段。

  1。谁能把这些数字填写完整?

  2。那大家细细地读读这些数字,从这些数字中你看出些什么?

  3、传说大禹在新婚后的第四天就离开家出去治水了,几年过去了,当他第一次路过家门的时候,听到屋子里孩子哇哇的哭声,他心里会想……

  又过了好几年,当他第二次路过家门,远远地看到自己家里升起了袅袅炊烟,他仿佛看到妻子正忙忙碌碌的身影,他心想……

  据说,又过了几年,当他第三次路过家门的时候,正好赶上下雨,他就在自己家的门檐下躲雨,隐隐听到听到白发苍苍的老母亲咳嗽的声音,他又会想……

  4、为了治水,他舍小家顾大家,一心装着老百姓!这就是有名的三顾家门而不入的故事。让我们把这感人的故事再读读吧。(再读第三段)

  五、回归课题,升华主题

  四段

  洪水终于被制服了,老百姓过上了怎样的日子?赶快读读第四自然段吧。

  1、你的脑海中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2、感受当时人们的兴奋与激动。(播放视频)

  3、回归课题

  这样的生活是谁带给他们的?(禹)老百姓为什么叫他大禹呢?大禹的大字背后隐藏着怎样的情感?

  大禹治水的故事从四千年前一直传到现在,传的是什么?

  (传的是他舍小家为大家、大公无私的精神!)

  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位治水的伟大英雄—大禹!

  让我们再次深情地呼唤他的名字—大禹!

  五、学*生字、指导书写(制、被)

  播放媒体

  描红、书写

  六、拓展延伸,留住形象

  大禹一生的功绩显赫,而他的生活却极其简朴,在他临终的时候,他留下了这样感人的遗言“衣裘三领,桐棺三寸,坟高三尺,勿伤农田”意思是我死了以后有三层衣服就够了,用桐木做的棺材有三寸厚就够了,在古代棺木一般是很厚的,坟头有一个小坟堆就够了,不要把坟墓修得太大,占了农田。这样的部落首领,老百姓怎么会不爱戴他呢?后人怎么会不尊敬他呢,直到现在很多地方都建有大禹庙,这位伟大的治水英雄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10篇(扩展2)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范本10份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 1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感受大禹淳朴、勇敢、坚强的性格特征。

  2、能积极参加交流、讨论,用清楚连贯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经验和感受。

  3、喜欢听民间神话故事,产生进一步了解民间神话故事的愿望。

  活动准备:

  1、连环画图片、实物投影仪。

  2、看过壁画故事《大禹治水》。

  3、幼儿进行过“治理洪水”的调查收集工作。

  4、活动区域提供“抗洪治水”的图书及录像带等。

  活动过程:

  1、集体讨论,激发阅读、学*的兴趣。

  指导语:

  ①洪水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灾难?

  ②古时候,人们是怎样治理洪水的?

  2、阅读图书,理解故事内容。

  (1)自由阅读图书,感知故事内容。

  指导语:你在书中看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2)边倾听教师讲述故事,边阅读图书,理解故事内容。

  指导语:

  ①大禹是怎样治水的?

  ②听了故事后你觉得大禹是个什么样的人?

  3、交流调查情况,了解科学防洪的方法。

  (1)交流调查情况。

  指导语:现在有些地方也会发生洪水,人们会想出各种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谁来介绍一下你调查的方法?

  (2)整理归纳调查经验。

  指导语:通过调查,你们认为可以用什么合理的方法来治理洪水?

  延伸活动:

  观看壁画并讲述故事。

  附故事:大禹治水

  禹是一位神仙,他来到人间和阿娇姑娘结了婚,住在山洞里。有一年洪水泛滥,禹告别新婚的妻子,号召人和天神们团结起来到会稽山集合,商量治理洪水的办法。

  禹在去会稽山的路上遇到乡亲,乡亲告诉他阿娇怀孕了。禹听了很高兴,但是约定的时间快到了,他只好托乡亲转达他对妻子的问候。人和神都按时赶到了会稽山。禹说:“我想应该用疏导的方法,让洪水顺着河道流到大海里去。”大家觉得这个办法很好。于是,禹带领众人动手开凿河道,挖出的泥土用来填*洪水冲成的大坑。

  大家不停地工作,修了一条又一条河道。又是一天,禹带领人们经过自己的家乡。一位乡亲告诉他阿娇生病了,希望他回家去看看。禹非常想念妻子,可是他想了想说:“治水是大家的事,不能因为我而耽搁了大家。”他托乡亲把草药带给阿娇,又和大家一起上路了。禹去疏导另一条河道时,又经过自己的家乡。一位乡亲对他说:“阿娇快生孩子了,你快去看看她吧!”禹叹了口气说:“不,我回家一天,就耽误一天治水的工作。”禹三次路过自已的家门都没有回家,乡亲们听了这件事十分感动,干起活来更加努力。

  禹非常想念妻子,阿娇也非常想念禹。阿娇天天站在山上等禹胜利归来,渐渐地化成了一块岩石。当禹把洪水完全治理好,回到家乡之后发现妻子已经化成了石头。禹悲痛万分,伤心哭泣,这时石人进裂,跳出了一个小孩。为了纪念孩子的母亲,禹为孩子起名为启。禹被人们拥戴为领袖,称为“大禹王”。

  活动反思:

  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特别是口语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交流和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应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鼓励和支持幼儿与**、同伴交流,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并能得到积极回应。幼儿的语言学*应在生活情境和阅读活动中引导幼儿自然而然地产生对文字的兴趣。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 2

  一、直接导课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课文《大禹治水》,仔细看老师写课题。

  二、创设情境,读中感悟

  第一段

  过度:我们来看看课文中大禹治的是怎样的水

  请大家自读第一自然段

  1、读了第一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

  (播放视频)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指导读书方法

  3、师:孩子们,洪水滔天,一泻千里,顷刻间大地一片汪洋,在这样的洪水中房屋被冲倒了农田被淹没了,人们在洪水中哭着喊着,人类在洪水面前显得那么渺小,此时此刻,你觉得这这洪水怎样?老百姓怎样?(指导读好滔滔的洪水、无家可归

  4、再读这段,读出洪水的可恶,老百姓的可怜。

  三、合理想象,还原情景

  第二段

  师:禹亲眼目睹了老百姓的惨状,他看在眼里,痛在心里,他是怎样做的呢?请大家读读第二自然段。

  1、学生汇报

  2、用先……再……说说大禹治水的过程。

  3、(第二句)话在细心地察看水流和地形的过程当中,禹的足迹禹遍布了千山万水,他也吃尽了千辛万苦,你能想到他吃了哪些苦吗?

  补充: 孩子们,大家想到的这些禹确实都遇到过,还有你们想不到的,为了勘测地形,禹长期泡在水里,脚指甲都脱落了,小腿上的汗毛全磨掉了,所以书上说(他走遍了千山万水,吃尽了千辛万苦)指导读好读这句话

  4、第三句话

  师:孩子们,让我们再回到四千多年前,他们当时有挖掘机吗?有装载机吗?有锋利的铁凿吗?有现代化的爆破技术吗?我们说的一样都没有,那他们用什么完成治水任务呢?(出示工具)师简介

  再读这句话 解读“九”

  从这句话中感受到了什么?读好这句话

  再读整段话

  四、关注数字,凸显形象

  第三段

  禹为了治理洪水,风里来,雨里去,一干就是十三年,其间还有一个感人的'故事,想了解吗?读一读第三自然段。

  1.谁能把这些数字填写完整?

  2.那大家细细地读读这些数字,从这些数字中你看出些什么?

  3、传说大禹在新婚后的第四天就离开家出去治水了,几年过去了,当他第一次路过家门的时候,听到屋子里孩子哇哇的哭声,他心里会想――――――

  又过了好几年,当他第二次路过家门,远远地看到自己家里升起了袅袅炊烟,他仿佛看到妻子正忙忙碌碌的身影,他心想――――――

  据说,又过了几年,当他第三次路过家门的时候,正好赶上下雨,他就在自己家的门檐下躲雨,隐隐听到听到白发苍苍的老母亲咳嗽的声音,他又会想――――――――

  4、为了治水,他舍小家顾大家,一心装着老百姓!这就是有名的三顾家门而不入的故事。让我们把这感人的故事再读读吧。(再读第三段)

  五、回归课题,升华主题

  四段

  洪水终于被制服了,老百姓过上了怎样的日子?赶快读读第四自然段吧。

  1、你的脑海中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2、感受当时人们的兴奋与激动。(播放视频)

  3、回归课题

  这样的生活是谁带给他们的?(禹)老百姓为什么叫他大禹呢?大禹的大字背后隐藏着怎样的情感?

  大禹治水的故事从四千年前一直传到现在,传的是什么?

  (传的是他舍小家为大家、大公无私的精神!)

  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位治水的伟大英雄―大禹!

  让我们再次深情地呼唤他的名字―大禹!

  五、学*生字、指导书写(制、被)

  播放媒体

  描红、书写

  六、拓展延伸,留住形象

  大禹一生的功绩显赫,而他的生活却极其简朴,在他临终的时候,他留下了这样感人的遗言“衣裘三领,桐棺三寸,坟高三尺,勿伤农田”意思是我死了以后有三层衣服就够了,用桐木做的棺材有三寸厚就够了,在古代棺木一般是很厚的,坟头有一个小坟堆就够了,不要把坟墓修得太大,占了农田。这样的部落首领,老百姓怎么会不爱戴他呢?后人怎么会不尊敬他呢,直到现在很多地方都建有大禹庙,这位伟大的治水英雄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

  板书

  大禹治水

  走遍了 千山万水

  吃尽了 千辛万苦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 3

  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49人,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普遍不强,不能用恰当的衔接语把故事连贯地讲述出来,所以为了降低难度采用看图填空的形式。为了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无私奉献精神,设计了看图想象画面的环节,让学生们有话可说。

  教学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知道大禹治水采用的科学方法,并能按顺序说清楚。

  3.知道“三国家门而不入”的来历,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教学重难点:

  1、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美观地书写。

  2、正确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第二段大禹治水的经过。

  4、体会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无私奉献精神教具准备:1.有关洪水的课件。2.第三自然段的填空。教学过程:

  一、听写生字

  1、听写生字:

  冲倒

  决心

  带领

  治理

  安定

  伟大

  千辛万苦

  无家可归

  2、展示一位同学的听写情况,其他同学自己批改订正。

  二、走进文本

  (一)、媒体导入,学*第一自然段。

  1、(播放洪水的课件)(看完后)你看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2、课文中是怎么描写洪水的?(板书:滔滔、冲到、淹没)

  3、这么大的洪水给人们带来了哪些灾难?(无家可归)

  4、什么叫“无家可归”?

  5、读出洪水的凶猛、百姓的苦难。

  个别读、齐读。

  6、过渡:洪水如此凶猛,造成的灾难如此严重,老百姓就这样日复日,年复年地过着家破人亡,无家可归的悲惨生活。为了拯救天下苦难的百姓,大禹挺身而出了,他是怎样治理洪水的呢?我们一起来学*第二自然段。

  二、学*第二自然段

  1、齐读课文,思考:这一自然段共有几句?那几句是写大禹想的?那几句写大禹做的?

  2、大禹下决心要治理洪水,他先干了什么,后干什么?(相机板书:走遍、察看、挖河、劈山、引水入海)

  3、大禹做的这些事能不能把顺序颠倒呢?

  4、他吃尽千辛万苦,走遍千山万水,这里的“千”、“万”是不是真的指一个千,一个万?它们说明什么?

  5、想象一下:在那样的年代大禹是怎样挖河、怎样劈山的呢?

  6、文中的“九条大河”“九座大山”中的“九”是不是数字中的“九”?这又是为了说明了什么?

  7、经过千辛万苦后大禹终于引导洪水流入大海。那你能看着板书,按顺序说说大禹是怎样治水的吗?

  三、学*第三自然段

  过渡:大禹在治理洪水的过程中,还发生了许多感人的故事,其中有个“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

  1、自由读课文,找出本自然段中表示数量的词。

  2、请小朋友观察插图,并想想你从“13年三次,一次,十多岁”这些词感受到什么?

  3、根据画面,想象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情景:

  场景一:第一次过家门场景二:第二次过家门场景三:第三次过家门

  4、是啊,大禹为了大家的利益而牺牲个人利益。后人用一个成语概括了这个故事,叫做“三过家门而不入”,现在,人们常用这个成语赞扬像大禹这样不顾小家顾大家的无私奉献的人。

  5、指导朗读

  四、学*第四自然段

  1、大禹坚持不懈治理洪水13年,结果怎样了?

  2、(多媒体展示情景)理解“制服”“安定”。

  3、老百姓怎样谢大禹?启发想象。

  4、为什么课文开头叫他“禹”,最后却叫他“大禹”?

  5、齐读,体会“代代相传”的意思,读出感激和敬佩之情。

  五、全文总结

  试背全文,按照“治水前-----治水中------治水后。”

  六、布置作业。

  《大禹治水》教学反思

  《大禹治水》是一个古代传说,讲的是大禹为了治理洪水,为百姓造福,吃尽了千辛万苦,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制服了洪水的事迹。教学本文,我紧扣“治水”,瞻前顾后,逐步深入

  在教学第一自然段时,播放洪水课件,让学生体会洪水之大。主要引导学生抓住“滔滔”、“淹没、冲倒”、“无家可归”等词来体会百姓的生活困苦,从而明确大禹治水的意义与迫切。

  在教学大禹治理洪水的过程中,主要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他吃尽了千辛万苦,走遍了千山万水,仔细地查看水流和地形。他带领老百姓挖通了九条大河,劈开九座大山,引导洪水流入了大海。”说明大禹为治水付出了艰苦的劳动,以及治水工程的浩大。这是全文的关键句,在教学中我紧紧抓住“走遍、察看、挖河、劈山引水入海”

  等关键词让学生反复朗读体会,指导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体会到“千”和“万”以及“九”在这里都表示很多很多的意思,从而让学生感悟到禹治水的不容易。再请孩子们想象大禹带领百姓在开河劈山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通过想象大禹不怕吃苦,百折不挠的形象也深深的印在了学生的脑海中。

  禹在治理洪水的过程中,发生了很多感人的故事,“三过家门而不入”是其中最广为流传的一个。让学生朗读第三自然段,并圈出其中的数字,再结合插图,让学生想想从“13年、三次、一次、十多岁”这些词中感受到大禹大公无私,一心为民的形象。

  课文教完了,反思自己的教学,我深有感触。我想,自己的教学水*,教学设计及思路,还需要我不断努力和改进的。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 4

  一、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读准两个多音字的字音,认识一个偏旁。

  3、通过朗读课文,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

  二、教学重点:学*本课的生字词,通过朗读感知大意。

  三、教学难点:通过朗读课文,体会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

  四、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感情诵读,学*字词,质疑解疑,了解课文大意,体会感情。

  (第二课时)品读课文,学*写法,指导背诵,课外知识交流,写字练*。

  六、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1、板画小河,讲述洪水的形成,引出洪水泛滥的画面。

  2、通过观看画面谈感受,揭示课题,板书。

  3、介绍时代背景,解释课题,齐读课题,提出问题。

  (二)、自读课文,学*字词

  1、自读课文学*生字词。

  2、检查自学情况:

  (1)读生字:课件出示本课十个生字,学生开火车读。

  (2)读了这十个生字,你发现了什么?

  (3)学*衣字部,学写“通”“被”两个生字。

  (4)读生词,做拼图游戏:会读的同学请站起来。

  (三)、读中有悟,体会感情

  1、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可以自己读,也可以找小伙伴一起读,看看你们能不能做到:(课件出示:学*目标)

  2、学生自由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指名朗读,生生交流点评,老师指导点拨,适时予以范读。

  4、读中悟,悟中读:读了课文,刚才提出的问题,你们解决了吗?(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相应的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动画出示帮助理解,指导朗读,质疑解疑。

  第二自然段:了解大禹治水的方法,感受治理洪水的艰辛。

  第三自然段:大禹在治理洪水的过程中,还有什么事让你感动的?

  13、三、一、十 (出示,让学生填空,体会大禹一心为公,无私奉献的精神)

  第四自然段:治理洪水的结果是怎样的?质疑解疑,指导朗读。

  (四)、总结全文,激**感

  总结全文,回顾98抗洪场景,激发学生情感,课外知识延伸,布置作业。

  (五)、板书设计:

  15 大禹治水

  感激

  大禹 老百姓

  治 制 安

  理服 定 无家可归

  (简笔画)河水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 5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学*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

  教学重点:学*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理解伟大英雄的由来。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旧引新,明确目标。

  1、小朋友们,这一节课我们继续学*《大禹治水》,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你有什么收获?

  2、大禹治水的结果怎样?读读课文第4自然段。(交流)

  引读:结果——(出示句子)

  洪水被制服了,老百姓过上了安定的日子,大家非常感激这位治水的伟大英雄。

  3、过渡:这洪水究竟有多大?大禹是怎样制服大水的呢?为什么称大禹是治水的伟大英雄?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读这些问题。(板书:伟大)

  [过渡的这三个问题,提示本课的学*目标。]

  二、创设情境,读书入境。

  (一)学*课文第一自然段。

  1、过渡:是啊,那洪水究竟有多大?老百姓到底有多苦呢?

  2、让我们来看看当时洪水泛滥的情景吧!(放录像)

  3、在动画情境的渲染下提问:刚才,大家从画面上看到的洪水怎么样?洪水来势是多么凶猛,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音乐是灵空的,它可以不经过任何中介,直接作用于人的心灵世界。将画面与音乐两种刺激融为一体,创设情境,能更好地激发了学生对语言的多角度思考、多方位想象。]

  4、课文中是怎么写的呢?自己读读第一自然段。

  (交流)出示句子:很久很久以前,滔滔的洪水淹没了农田,冲倒了房屋,害得老百姓无家可归。

  5、看到这滔滔的洪水冲跨了房屋,淹没了庄稼,老百姓无家可归,你的心情怎样?你能通过你的朗读表现出洪水的凶猛以及老百姓生活的不幸吗?

  (1)指名读。加之生生、师生间的互评:有感情!能把洪水读得再凶猛些吗?通过你的朗读,我仿佛看到了波涛滚滚的洪水正向我们冲来,太可怕了!又仿佛看到了老百姓正在四处逃难,真是太可怜了!……

  (2)好大的洪水,好不幸的人们!来,我们一起满怀同情,读读这一段。

  [师生的互评,充满激励,激发学生的情感,学生能入境读书,体会老百姓的不幸生活。]

  (二)学*课文第二自然段。

  1、过渡:老百姓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年复一年的过着家破人亡,无家可归的日子,能让老百姓这种苦难的日子继续下去吗?

  不行!这洪水给老百姓带来的灾害真是太大了,该不该治?这时谁挺身而出?大禹也像你们一样,下决心治理洪水,他会怎么想呢?这个决心下得好!一起来读好这句话。出示句子:禹下决心要治理洪水。

  2、治理洪水可不是件轻松的事情,大禹是怎样治理洪水的呢?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3、出示图1:禹先做了什么?(察看水流和地形)他是怎样察看的?指名读文。

  出示句子:他吃尽千辛万苦,走遍了千山万水,仔细地察看水流和地形。

  指名读。水流我们都知道,地形是怎么回事?如果我们要察看一个地方的水流和地形那就爬山,还得过河,辛苦吧?大禹可比我们辛苦多了,你从哪里看出来?千山万水就是指他爬的山很……,过的河……数多数不清。谁来读好这个词。想象一下,大禹在走遍千山万水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

  这么多困难,都被禹克服了,他真是吃尽了千辛万苦!谁来读好这句话。

  4、这还只是治水的准备工作,更大的辛苦在后面呢。出示图2:禹又做了什么?指名读。出示句子:他带领老百姓挖通九条大河,劈开了九座大山,引导洪水流入了大海。

  这句话里有两个词,它们都带有九字,你从这个九字明白了什么?如果只是挖河还不算难,如果河与河之间还有山,那还要劈开大山。你见过大山吗?让你去开山你敢么?大禹干了4千7百多天,要13年,在没有先进机器的古代,这是多么不容易啊!想一想,禹在带领老百姓挖河,劈山的过程中,又会遇到哪些困难?这些困难,又都被禹战胜了。他真是吃尽了千辛万苦。

  学到这里,你觉得大禹是一个()的英雄?板书:无畏

  [想象一下,大禹在走遍千山万水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想一想,禹在带领老百姓挖河、劈山的过程中,又会遇到哪些困难?这两个问题的设计,帮助孩子提炼生活、丰富想象,重新构建原有的知识储备,学生通过想象,可以进一步体会大禹的辛苦及面对困难无畏的精神。]

  5、禹怎么会想到这个办法呢?请小朋友听一个故事。师介绍禹的父亲鲧治水的故事。

  教师小结:禹为了治理好洪水,他总结了父亲治水的经验,察看地形,带领老百姓挖河,劈山,采用了“引”的方法。他的治水方法和父亲的方法是补养的。你听了,觉得大禹又是一个()的英雄。板书:智慧

  [通过讲述禹的父亲鲧治水的故事,通过介绍父亲治水的教训,进一步引导小朋友“知其所以然”,大大提高学生的认识水*。通过两次概括:大禹是一个()的英雄,为后文“伟大英雄”的理解打下伏笔,理解文末称他为伟大的英雄,也就水到到渠成。]

  6、学到这里,觉得大禹怎么样?带着这种感觉再读这一小节。

  三、引入情境,境中悟情。

  (学*课文第三自然段)

  过渡:禹在外治水整整13年。其间,还传颂着一件更加感人的故事,你想听吗?

  1、教师讲述,谁能把他填一填吗?

  出示填空:禹在外治水()年,曾经()次路过自己的家门,但他()次也没有进去看一看。禹的儿子()多岁了,还不知道父亲是个什么样子。

  2、谁愿意读一读。

  3、大家说说一周有多少天?一个月多少天?一年多少天?十三年知道多少天?十三年四千七百多天哪!这期间他没有回过家,而仅有的三次路过家门的机会,但是还是没有回家?如果是你,当你一年、二年见不到你的父母,你会怎么想?禹的儿子十三年见不到他的父亲,他幼小的心灵又会怎么想?有一天,禹的儿子再也忍不住了,跑去问娘,他会问些什么呢?面对儿子的提问,娘会怎么回答他呢?指名学生角色表演。

  [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一个个问题就像一个个小钩子钩住孩子的好奇心,使学生的学*成为一种自觉自愿的心理渴望。同时让学生联系自己,设身处地的想一想,接着又让学生分别表演母亲和儿子,让学生将内心的想法通过语言表达出来,学生就能在境中悟情,体会大禹的伟大精神。]

  4、小结:是的,没有人不爱自己的家,也没有哪个父亲不爱自己的孩子,但是大禹为了千万的老百姓能过上好日子,他舍小家而顾大家。后人用一个成语概括了这个故事,叫做“三过家门而不入”,现在,人们常用这个成语,赞扬像禹这样“不顾小家顾大家的无私奉献的人”。

  [阅读课文后,进行概括,适时拓展介绍成语,更有利于学生的学*。]

  5、他多想回去看一看那啊!可是为了治理洪水,为了拯救天下苦难的百姓,他舍小家而顾大家,三过家门而不入啊!让我们带着这崇敬的心情再来读一读这感人的故事吧!

  [气氛的渲染、成功的引导,让学生走进了文本,走进了主人公,让学生的脉搏和作者的脉搏一起跳动。]

  6、读到这里,你想对他说什么?你觉得大禹是一个()的英难?板书:无私。

  四、深入情境,情中悟理。

  1、过渡:就这样,大禹为了治理洪水走遍了千山万水,吃尽了千辛万苦,终于把洪水给治服了,想象一下那又是怎么样情景呢?让我们放声朗读吧!(自由读最后一小节)

  2、出示图片:在这安定的日子里,老百姓在做些什么啊?

  [展示老百姓安定生活的情景,此时无声胜有声。既扩充了课文的内容,也有利用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3、这幸福美满的日子是谁带来的?如果你是大禹的邻居,你会对他说什么?

  4、如果你是他的儿子,你又会说什么?

  5、学到这,你又想对大禹说什么?

  [进一步挖掘教材蕴含的思想性,有意识地把思想教育融于语言文字训练之中,含而不露。三个连续的问题,体现了一定的梯度,通过角色的变换,进行语言训练,使学生在读思说的教学活动中受到了崇高的人格熏陶和感染,激发学生对大禹的崇敬之情。]

  6、是的,他不愧后人称他为大英雄,不仅我们这里说他,所有的人都记住了这位治水的伟大英雄---大禹。大禹治水是发生在公元前21世纪的故事,一直流传到公元后21世纪的今天,而且还会一代又一代流传下去,这就是----代代相传(板书)!

  7、学到这里,你明白为什么课题中称他为大禹,为什么结尾还称他为伟大的英雄吗?(因为禹不但吃尽了千辛万苦,而且聪慧、富有智慧,还无私私奉献,所以人们尊敬的称他为“大禹”,称他为伟大的英雄。)

  [引导学生讨论,既照应了题目,又完成了开头的学*目标:为什么称大禹为伟大的英雄,学生进一步理解了禹的形象,学生的思维也得到了训练。]

  8、今天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位勇敢无畏、智慧、一心为公的伟大英雄----大禹,让我们再一次深深呼唤他-----大禹!此时此刻让我们带着对他的无比崇敬之情齐读最后这一小节。

  [升华情感让人文性与思想性进一步整合,让学生用“心理视线”去读书,让学生得到情的激发,智的启迪,美的熏陶。]

  四、扩展

  在我们国家的历史上,像大禹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像愚公移山,精卫填海,这些都是我们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下课找一找有关的资料读一读。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 6

  板块一、学*大禹治水的故事

  (一)治水的原因

  1、观看视频理解 “滔滔的洪水”

  (1)大禹为什么要治水? (ppt出示第一节文字)

  (2)看视频理解“滔滔的洪水”: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洪水来的时候,房屋都冲倒了,他的声音像野兽一样,给你什么感觉?

  请你带着这种感觉,读出来

  (3),出示词卡:滔滔的洪水齐读。

  2、想象画面理解 “无家可归”

  (1)出示词卡:“无家可归”,看着这个词语,你眼前出现怎样的画面? 房屋都冲倒了,老百姓只能——;庄稼淹没了,老百姓只能——

  (2)读好这个词。

  3、想象画面,读一读。

  (二)治水的过程

  1、请三位学生读,每人读一句,读完整。(ppt出示第二小节文字)

  2、分句指导朗读

  (1)第一句:读出决心。

  ①把你的决心放到句子中

  ②让我们一起来表表决心

  (2)第二句:抓关键词,感受治水的艰辛

  ①为了治水,他做了哪些准备工作?再请你读,你觉得准备工作简单吗?理解“千辛万苦”

  ③你从哪些词语中看出大禹治水艰难的?他吃了那些苦?(禹渴了……,禹饿了,……)

  ④这么多的苦都藏在了那两个字中?(“千”和“万”)

  ⑤理解“千山万水”

  禹不仅吃了很多苦,还受了很多累,课文中有一个词语是告诉我们他翻过了很多座山,趟过了很多条河,这个词你找到了吗?

  ⑥积累千( )万( )的词语

  先同桌交流

  再师创设情境:

  一个人要说的话很多很多(千言万语)

  打仗的时候,有很多的兵马(千军万马)

  天上的白云变化很多,(千变万化)

  (3)第三句:知道“九”表示很多,并勾连生活中与“九”有关的'词语“九牛一毛”、“九死一生”。

  3.指导背诵。

  (1)示范背诵。

  (2)传授背诵秘诀

  这段话非常的有意思,你发现了吗?看:PPT出示:第一个三行;再出示第二个三行。

  看,第一个三行跟第二个三行有什么共同的地方?“两短一长”,再看看,这两行短的,又有什么相同点?你真会发现,他们长短是一样的。如果咱们数一数字数,怎么样?哦字数相同的。对,这样的句子我们看上去很整齐,读起来非常有节奏。我们一起来读一读,体会体会:引读:他吃尽了……走遍了…仔细察看了……他带领老百姓挖通了……劈开了……引导……

  发现了这个秘密,我就这样来记:他的准备工作怎么做?我抓住了“吃尽”“走遍”“察看”这三个词,他带领老百姓怎么做?我抓住了“挖通”“劈开”“引导”这三个词来背,这样很轻松的背下来了。不信你也试试!

  (3)生练背

  (4)师引导看PPT,一起背

  4、治水的故事

  (1)自由读《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

  (2)填数字,质疑

  讨论:禹为什么不进去看一看他的儿子和妻子呢?

  (3)齐读

  同学们,看一看能耽搁多长时间啊?难道他真的不想见他的妻子和儿子吗?可这13年间,禹为了让老百姓尽快地重返家园,三次路过自己的家门都没有进去看一看,这是多么的“大公无私”啊!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一小节

  (三):治水的结果

  1、理解词语“安定的日子”和“代代相传”

  (1)引读第四自然段

  大禹这样的努力,引导洪水流入了大海,洪水被“制服”了(板书:制服)引读第四小节

  (2)想象画面理解“安定的日子”

  曾经冲垮的房屋,现在……曾经淹没的农田……现在……

  人们终于过上了安定的日子(板书)指名读,齐读

  2、语言描述理解“代代相传”

  所以啊,大家都很感谢这位治水英雄。爷爷把这个故事说给孙子听,孙子把这个故事再说给他的孙子听,就这样一代一代传下来,这就是——“代代相传”

  板块二:扣“大”质疑,深化主题

  1、老师质疑:为什么文中前3处用“禹”最后和题目用“大禹”?

  ①老师有一个疑惑。你看在“禹下决心要治理洪水。”“禹在外治水13年”“禹的儿子十多岁了,”这里都是叫他“禹”,那为什么题目和最后一段中要加上一个“大”叫他“大禹”呢?

  ②洪水让老百姓无家可归,是大禹制服了洪水,让老百姓过上了安定的日子。板书“→”

  2.小结引读。

  他是伟大的禹,所以我们称他——大禹

  他是大公无私的禹,我们称呼他——大禹

  板块三、识写“治”与“制”

  1、识写“治”

  (1)怎样记住“治”的呢,?利用“抬”识记。

  (2)师范写,生描红

  (3)你能给它组个词吗?

  2、学*“制”

  (1)出示“制”, 你是怎样记住“制”的?

  (2)师范写,生描红,左宽右窄,注意左边的笔顺。

  (3)“制”组词

  板块四:布置作业

  1、把《大禹治水》的故事讲给父母听。

  2、《*字册》上将“治”和“制”描两个,写一个。

  【板书】

  无家可归

  大禹治水

  制服 安定的日子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 7

  教学理念:

  课文是一个传说,由于学生生活条件优越,加之大禹治水的故事距今已久,对大禹治水的艰辛和不顾个人幸福、一心为百姓谋幸福的高尚情操在理解和感受上有些困难。这是本课教学的难点。根据低年级学生善于形象思维的特点,可以主要采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力求再现当时洪水泛滥的情景,在读中设境,在境中激情,在情中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加深对作品内涵和人物情感的理解和感悟。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

  3、阅读课文,让学生了解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名为人民造福的英雄。

  4、知道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原因,感受大禹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

  教学重点:学*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理解伟大英雄的由来。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流程:

  一、*旧引新,迁情入境

  1、孩子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个了不起的人物——禹(板书),今天我们继续将学*大禹治水的故事。个别读、齐读课题。

  2、“治”是本课中一个新学的生字,伸出你的小手认真地写写这个字。组词游戏: 治,我是治水,你是?板书:治理

  3、课文里还有一个字,也读“制”,跟老师书写,这是什么制?从文中找个词:制服

  4、大禹治理、制服的是什么?板书:洪水(左边三点水,右边一个共,合起来就是洪)。指导读出水的气势。

  5、齐读黑板上三个词,用上这三个词语说说课文里的主要内容。

  生:这篇课文主要讲了禹治理洪水,最后将它制服的事情

  过渡:大禹历尽千辛万苦治理洪水,最终制服了洪水。他是怎样治水的呢?让我们穿越时空的隧道,再一次去感受那一场特大的水灾!

  二、创设情境,读书入境。

  (一)学*课文第一自然段。

  1、轻声地朗读课文第一小节,看谁读得最认真.

  2、孩子们,读着读着,你有什么感受?

  学生交流:洪水凶猛,老百姓日子过得很苦。

  3、都是洪水惹得祸呀!看出来了,大家的心情都很不好,你们看——(洪水泛滥视频)

  4、在动画情境的渲染师配乐范读:洪水泛滥,滔滔不绝,淹没了农田,冲倒了房屋,所到之处一片汪洋大海。

  在这滔滔的洪水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看到——滔滔的洪水淹没了农田,冲倒了房屋,老百姓无家可归,互相掺扶着四处去流浪;听到——听到了鸡飞狗叫的声音;我又好像看到了一个和我差不多大的小孩紧紧地抱着一棵大树,在声撕力极的喊着:“救命啊!救命啊……)

  5、出示句子:很久很久以前,滔滔的洪水淹没了农田,冲倒了房屋,害得老百姓无家可归。你看,你听,老百姓就这样四处漂泊、四处流浪。正如课文所写的:无家可归指导理解读

  6、多凶猛的洪水,多痛苦的生活呀!谁来带着这样的感觉把第一段读好?(个别读、配乐读)。多感人的情景啊!让我们再次低低地、慢慢地来读这一小节。

  (二)、学*课文第二自然段。

  1、你看,你听,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过着无家可归、四处流浪的日子。禹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能让这样的日子继续下去吗?这洪水该不该治?这时谁挺身而出?是的,禹——下决心要治理洪水。个别读、指导读,齐表决心。

  2、治理两个字说起来容易,那做起来又谈何容易!那禹是怎样治理洪水的?在治理洪水中,他做了哪几件事呢?孩子们,去课文第二小节里读一读,找一找。

  3、在治理洪水中,他做了哪些事呢?

  出示(引读:)大禹为了治理洪水,他吃尽了_____,走遍了_____,____察看______。____________挖通_______,劈开________,引导_______。

  4、理解“走遍、吃尽”(蓝线显现)、“千山万水、千辛万苦”(红色显现)

  “千””万”指得是? 每一种苦都吃过、尝过,这就叫“吃尽”。

  要察看水流和地形,就要爬过每一座山,淌过每一条河,这就叫“走遍”。

  大禹爬了很多山,过了很多河,这很多山,很多河就叫?(千山万水)

  想一想:你看,他查看水流和地形中,你看他,正脚穿草鞋,带着干粮,艰难地跋山涉水仔细地察看水流和地形,会吃哪些苦?遇到哪些困难?

  说一说:在爬高山的过程中,大禹会有_______的危险;

  在森林里查看地形,大禹会被_________咬伤;

  在______________,大禹会______________。

  大禹吃得苦太多太多,这就叫?(千辛万苦)

  是啊,大禹察看水流和地形,是那么多的苦,那么多的累啊,能把大禹的辛苦读出来吗?(自读、指读)

  5、多不容易啊,引读,大禹吃尽了——,走遍了——,仔细地查看-----,齐读。这还只是治水的准备工作,更大的辛苦在后面呢。他还做了什么?

  6、指名读。出示句子:他带领老百姓挖通九条大河,劈开了九座大山,引导洪水流入了大海。

  (1)指读,找找这句话中有哪两个数字相同?(体会数词的作用)

  出示:九条大河 九座大山

  这里的“九”说明山、河很多,你能读出多的意思来吗?(指读)

  (回忆大山、大河)要劈开大山,挖通大河,容易吗?要劈这么多的大山,要挖这么多的大河,又是怎么样的一种苦呢,你能读出来吗?(自读、指读)

  7、介绍大禹的父亲鲧,当年用的是堵上河道的方法 ,却没见成效。为什么大禹不用这个老方法呢?大禹用的是什么方法治理洪水的?

  你觉得大禹不光能吃苦,还很?(聪明)

  教师小结:禹为了治理好洪水,他总结了父亲治水的经验,察看地形,带领老百姓挖河,劈山,采用了“引”的方法。他的治水方法真棒。洪水一泻千里,因为海能够容纳百川呢!谁来读一读这个好办法!再次朗读第二节。让我们一边想象一边读。一起读。

  三、引入情境,境中悟情。

  (导读):在大禹治水的这么多年中,发生了许多动人的故事,课文中就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同学们快读读看!(出示文字)

  1、 完成填空:

  禹在外治水()年,曾经()次路过自己的家门,但他()次也没有进去看一看。禹的儿子()多岁了,还不知道父亲是个什么样子。

  2、体会数字表达的精妙:十三年有多长啊?四千七百多天哪!大禹回过家吗?我想他应该有机会回家的,至少在三次路过自己家门的时候可以回去看一看哪,但他……

  重点指导第二句:如果是你,当你一天没见到爸爸,你可能不觉得怎么样,当你一个星期没见到爸爸,你可能也不会觉得怎么样,当你一个月、一年见不到爸爸,你会怎么想?禹的儿子十多年见不到父亲,他会怎么想?(伤心、责怪、觉得父亲了不起……) 能读出儿子的感受吗?

  3、指导朗读:难道他不关心自己的家人,不疼爱自己的孩子吗?不是。出示大禹劳作画面。(师讲诉: 相传,禹刚结婚四天,但是为了治水,他告别了新婚的妻子,到处奔波。在治水的13年中,他曾经三次经过自己的家门,但他一次也没有进去看一看。每次他望着熟悉的院子和门窗,分外想念自己的妻子。但是一想到工地上还有那么多人等待自己回去部署任务,他便狠狠心,头也不回地走了。禹第一次路过自己家门口,这时他的妻子刚刚生下儿子没几天,婴儿正在哇哇地哭,禹听见哭声,他非常想进去看看自己的儿子,但想到一天不制服洪水,百姓们就一天不能过上安稳的日子,他就咬咬牙,没有进去。他怕延误治水,第二次路过家门,抱在妻子怀里的儿子已经会叫爸爸了,但此时工程正是紧张的时候,禹只是远远地和妻子招手,他还是没有进去;第三次路过家门,儿子已长经10多岁了,使劲把他往家里拉。禹只是深情地摸了一下儿子的头,告诉他,治水工作还是很忙,就匆忙地离开了。)

  4、 老百姓听了这个故事,很感动,给这个故事取了个名字。

  出示:三过家门而不入

  禹不顾自己的小家是因为他心中装的是大家,是为了让老百姓过上安定幸福的日子呀!这就是伟大英雄所具有的崇高品质!让我们再来好好读读这段话。

  四、深入情境,情中悟理。

  1、 大禹经过13年的努力,终于让洪水发生了变化(示图)

  看,现在的水怎么样了?(*静、可爱)

  水*静可爱了,不危急老百姓的生活了,我们可以说它被——“制服”

  现在老百姓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的呢?有房可住,有田可种,这样的生活叫什么?——“安定”

  说话训练:如果你是禹的邻居,你会对他说什么?如果你是禹的儿子,你又会说什么?

  2、这安定的日子谁带来的?带来了什么呢?

  3、是的,大伙非常感激这位伟大英雄---禹。禹名字很早以前大家就知道,而且还会一代又一代流传下去,这就是----代代相传!

  4、学到这里,课文里都叫禹,你明白为什么课题中称他为大禹?(因为禹不但吃尽了千辛万苦,而且聪慧、无私奉献,所以人们尊敬的称他为“大禹”。)

  5、出示:孔子曾说过:“如果没有大禹,我们现在可能都变成鱼虾了。”

  6、此时此刻让我们带着对他的无比崇敬之情齐读最后这一小节。

  五、指导写字

  1、出示:治、制、形

  2、指导书写

  3、生写《*字册》

  六、跃出情境,课外升华。

  在我们国家的历史上,像大禹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像愚公移山,精卫填海,课后好好读一读,相信你肯定会有新的收获!

  七、作业

  读一读:课后阅读《愚公移山》、《精卫填海》

  背一背:背诵《大禹治水》

  15、大禹治水

  板书设计: 治理

  洪水

  制服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 8

  一、直接导课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课文《大禹治水》,仔细看老师写课题。

  二、创设情境,读中感悟

  第一段

  过度:我们来看看课文中大禹治的是怎样的水

  请大家自读第一自然段

  1、读了第一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

  (播放视频)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指导读书方法

  3、师:孩子们,洪水滔天,一泻千里,顷刻间大地一片汪洋,在这样的洪水中房屋被冲倒了农田被淹没了,人们在洪水中哭着喊着,人类在洪水面前显得那么渺小,此时此刻,你觉得这这洪水怎样?老百姓怎样?(指导读好滔滔的洪水、无家可归

  4、再读这段,读出洪水的可恶,老百姓的可怜。

  三、合理想象,还原情景

  第二段

  师:禹亲眼目睹了老百姓的惨状,他看在眼里,痛在心里,他是怎样做的呢?请大家读读第二自然段。

  1、学生汇报

  2、用先……再……说说大禹治水的过程。

  3、(第二句)话在细心地察看水流和地形的过程当中,禹的足迹禹遍布了千山万水,他也吃尽了千辛万苦,你能想到他吃了哪些苦吗?

  补充: 孩子们,大家想到的这些禹确实都遇到过,还有你们想不到的,为了勘测地形,禹长期泡在水里,脚指甲都脱落了,小腿上的汗毛全磨掉了,所以书上说(他走遍了千山万水,吃尽了千辛万苦)指导读好读这句话

  4、第三句话

  师:孩子们,让我们再回到四千多年前,他们当时有挖掘机吗?有装载机吗?有锋利的铁凿吗?有现代化的爆破技术吗?我们说的一样都没有,那他们用什么完成治水任务呢?(出示工具)师简介

  再读这句话 解读“九”

  从这句话中感受到了什么?读好这句话

  再读整段话

  四、关注数字,凸显形象

  第三段

  禹为了治理洪水,风里来,雨里去,一干就是十三年,其间还有一个感人的故事,想了解吗?读一读第三自然段。

  1.谁能把这些数字填写完整?

  2.那大家细细地读读这些数字,从这些数字中你看出些什么?

  3、传说大禹在新婚后的第四天就离开家出去治水了,几年过去了,当他第一次路过家门的时候,听到屋子里孩子哇哇的哭声,他心里会想——————

  又过了好几年,当他第二次路过家门,远远地看到自己家里升起了袅袅炊烟,他仿佛看到妻子正忙忙碌碌的身影,他心想——————

  据说,又过了几年,当他第三次路过家门的时候,正好赶上下雨,他就在自己家的门檐下躲雨,隐隐听到听到白发苍苍的老母亲咳嗽的声音,他又会想————————

  4、为了治水,他舍小家顾大家,一心装着老百姓!这就是有名的三顾家门而不入的故事。让我们把这感人的故事再读读吧。(再读第三段)

  五、回归课题,升华主题

  四段

  洪水终于被制服了,老百姓过上了怎样的日子?赶快读读第四自然段吧。

  1、你的脑海中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2、感受当时人们的兴奋与激动。(播放视频)

  3、回归课题

  这样的生活是谁带给他们的?(禹)老百姓为什么叫他大禹呢?大禹的大字背后隐藏着怎样的情感?

  大禹治水的故事从四千年前一直传到现在,传的是什么?

  (传的是他舍小家为大家、大公无私的精神!)

  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位治水的伟大英雄—大禹!

  让我们再次深情地呼唤他的名字—大禹!

  五、学*生字、指导书写(制、被)

  播放媒体

  描红、书写

  六、拓展延伸,留住形象

  大禹一生的功绩显赫,而他的生活却极其简朴,在他临终的时候,他留下了这样感人的遗言“衣裘三领,桐棺三寸,坟高三尺,勿伤农田”意思是我死了以后有三层衣服就够了,用桐木做的棺材有三寸厚就够了,在古代棺木一般是很厚的,坟头有一个小坟堆就够了,不要把坟墓修得太大,占了农田。这样的部落首领,老百姓怎么会不爱戴他呢?后人怎么会不尊敬他呢,直到现在很多地方都建有大禹庙,这位伟大的治水英雄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

  板书

  大禹治水

  走遍了 千山万水

  吃尽了 千辛万苦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 9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学*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

  教学重点:

  在阅读中加深理解和感受。

  教学难点:

  从词句中体会文章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齐读课题

  2、自读课文

  3、出示词语

  指名读、领读、齐读

  二、 学*第一自然段

  1、让学生观看洪水泛滥的情景,让他们直接感受当时的状况。

  2、在动画情境的渲染下提问:在这滔滔的洪水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学生可能会说:我看到了滔滔的洪水淹没了农田,冲倒了房屋,老百姓无家可归,互相掺扶着四处去流浪好心的人给点吃的吧!听到了鸡飞狗叫的声音;我看到了一个和我差不多大的小孩紧紧地抱着一棵大树,在声撕力极的喊着:救命啊!救命啊

  3、继续播放画面,请你说说此刻你的心情怎样?(难过)

  4、师:小朋友,这就是课文中所描写的情景,请你打开课本,读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自读、指名读

  哪些词语体现了洪水的凶猛?(滔滔、淹没、冲倒)

  理解无家可归(老百姓因为洪水没有住的地方)

  指名读、齐读

  过渡:洪水如此凶猛,造成的灾难如此严重,老百姓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过着家破人亡、无家可归的悲惨生活。为了拯救苦难的老百姓,大禹挺身而出了,他是怎样治理洪水的呢?请小朋友读读第二自然段。

  三、学*第二自然段

  1、让学生自由朗读,然后教师出示一组词语:走遍 挖通 察看 引导 劈开,让学生按顺序排列一下,从而揭示大禹治水的全过程。

  2、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3、理解千辛万苦、千山万水

  4、从千辛万苦、千山万水、走遍、察看等词语你体会到了什么?

  (大禹治水的艰辛、他非常能吃苦、治理洪水的方法非常科学)

  5、指名读、齐读

  6、大禹带领老百姓挖通了许多许多条河,劈开了许多许多座山,那在劈山挖河的过程中禹会吃那些苦呢?

  学生可能会说:禹在挖山劈河的过程中,一不小心就会从山上摔下来,摔得遍体鳞伤;可能会被毒蛇给咬了,给大老虎弄伤了;双脚常年浸泡在洪水中,会得一种病--关节炎;炎热的夏天,会热得中暑;寒冷的冬天,漫天飞雪,冻得浑身发抖

  过渡:大禹在外治水很长时间,,其中有个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

  四、学*第三自然段

  1、阅读故事,介绍成语三过家门而不入。

  2、让学生自由朗读这一段。

  3、出示一道填空题,让学生填上一系列数字。

  4、指名读,说说体会。

  (13年可以看出大禹治水的时间长。三次路过、一次也没有还不知道父亲是什么样子说明大禹心里一直想着老百姓,具有无私奉献的精神)

  5、齐读。

  五、学*第四自然段

  过渡:大禹坚持不懈治理洪水13年,终于把洪水制服了,那又会是一番怎样的情景呢?让我们一齐读读第四日秒年第四自然段。

  1、读了以后,现在你的心情怎样?为什么?(学生可能会说:很开心,因为老百姓过上了幸福生活,不再流浪。)

  2、分组与第一自然段作对比朗读。

  3、(出示大禹像)引读最后一句话。

  让我们记住这位伟大的英雄(学生接:大禹)

  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位无私奉献的伟大英雄(学生接:大禹)

  4、如果你是老百姓,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

  小朋友可能会说:大禹,你辛苦了。大禹,你真伟大!

  六、总结:

  大禹为了治水吃尽了千辛万苦,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制服了洪水,让老百姓过上了安定的日子。他真不愧是代代相传的伟大英雄。课后请小朋友再读读课文,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七、教学生字

  理、伟、姓、制

  板书设计:

  千辛万苦。

  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

  代代相传。

  教学反思:

  《大禹治水》这篇课文讲述的是一个民间传说故事:古时候,这篇课文讲述的是一个民间传说故事:古时候洪水泛滥成灾,百姓过着悲惨的生活,大禹用疏导的办法治理洪水,他治水13年终于制服了洪水让老百姓过上了安定的日子。在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通过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感受到他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从大禹走遍千山万水,吃尽了千辛万苦挖开九条大河,劈开九座大山的描写中体会到大禹的顽强意志。

  在教学第一自然段中,让学生观看洪水泛滥的情景,让他们直接感受当时的状况。并在动画情境的渲染下提问:在这滔滔的洪水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让学生在想象中,再现故事发生时的生活场景,同时也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继续播放洪水泛滥的情景,让学生说说看了以后的心情如何。这主要是为朗读作好情感的铺垫,再让学生通过读来释放自己的感情。第一自然段的教学将画面与音乐良种刺激融为一体,更好地激发了学生对语言的多角度思考,多方位想象,并且通过读来表现起内心的感受,自然而然明白大禹治水的原因。

  新课标指出: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课文第二自然段用简练的几句话叙述了大禹治水的经过,教学中,我先出示一组词语:走遍 挖通 察看 引导 劈开,让学生按顺序排列一下,从而揭示大禹治水的全过程。并紧扣千辛万苦、千山万水、走遍、察看等重点词语引领学生细细品读从而理解和体会大禹治水的艰辛和他的吃苦精神。

  课文第三自然段中未对三过家门而不入这个故事做具体的描述,对这个自然段的理解,为了避免个别太过现实的孩子说出他不爱妻子和孩子而误导其他孩子。我先出示了三过家门而不过的有关资料,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大禹的奉献精神。

  第四自然段主要采用深入情境,情中悟理。首先让学生放声朗读,说说心情如何,为什么。学生可能会说:老百姓过上了幸福生活,不再流浪等等。并分组与第一自然段作对比朗读,这样安排,与第一自然段的情景形成鲜明对照,加深学生对大禹的崇敬之情。然后出示大禹像,引读最后一句话:从此,大禹的名字代代相传。师述:让我们记住这位伟大的英雄(学生接:大禹),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位无私奉献的伟大英雄(学生接:大禹)。课堂气氛调动起来了,学生对大禹的崇敬之情达到高潮。有意识地把思想教育融于语言文字之中,含而不入,隐而不晦,使学生受到崇高的人格熏陶和感染。最后提问:如果你是老百姓,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小朋友可能会说:大禹,你辛苦了。大禹,你真伟大!言语的发源来之于具体而深刻的情境,在一片喜庆祥和的氛围中,在情动于中而形于外的境界里,进一步挖掘了教材的思想性。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 10

  教学目标:

  1、阅读课文,了解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名为民造福的治水英雄。

  2、知道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原因,感受大禹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体会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无私奉献精神。

  教前准备:

  1、搜集有关资料:图片或文字

  2、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一、复*检查

  1、抽读生字卡片。

  2、分组朗读课文。

  3、根据同学围绕课题进行的质疑,从中归纳出几个主要问题:大禹为什么要治水?(原因)大禹是怎样治水的?(经过)大禹治水的结果怎样?(结果)

  4、回顾第一自然段主要讲什么?(大禹为什么要治水?洪水给老百姓带来了严重灾难,无家可归,四处逃荒。只有治理好洪水,才能拯救百姓,造福百姓。)

  5、相机出示小黑板板书:严重灾难,四处逃荒。

  二、学*课文

  1、了解了大禹治水的原因,这节课我们要通过对课文的感受结合课前查找的资料来解决这几个问题。

  2、出示小黑板,读题目。

  (1)大禹为什么要去治水?(原因)

  (2)大禹是怎样治水的?(经过)[他治水的方法与父亲的方法有什么不同?谁的方法好?好在哪里?]

  (3)大禹治水过程中付出了怎样的辛苦?他为什么三过家门而不入?

  (4)大禹的治水结果怎样?为什么大禹会成为人们世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

  3、小组合作讨论探究这几个问题,逐个解决(可打破顺序)

  4、根据表格要求填写大禹和父亲治水的方法、结果,进行比较,说出谁的方法好,画出重点词,感受大禹的聪明才智。

  小组讨论填写后,选一个代表调板填写小黑板进行展示。板书:聪明才智

  5、乘势追问:禹在疏通河道的施工中是怎样做的?这样做辛苦吗?找出重点词句读读,感受大禹不辞辛苦的意志。板书:千辛万苦不辞辛苦

  6、大禹为什么三过家门不入?小组交流搜集的有关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并指名简介故事,画出重点词,说出原因,感受大禹公而忘私的精神。

  7、随机板书:三过家门而不入,公而忘私

  8、读到这里,在你心中,大禹是个什么样的人?

  (有聪明才智,不辞辛苦,公而忘私,无私奉献的人。)

  9、齐读第3、4自然段。

  10、大禹在老百姓心中是个什么样的人?(治水英雄)他为什么会成为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根据板书归纳。

  (这种公而忘私、无私奉献的精神难道不值得人们世代传颂吗?)

  11、齐读第5自然段,画出重点词。板书:终于、因此治水英雄

  三、总结延伸

  1、学*了课文,你对大禹充满了什么样的感情?带着敬佩之情齐读课文。(根据时间情况进行支动安排)

  2、根据板书:“原因、经过、结果”帮助学生理清课文线索,并随机指导“按事情发展顺序叙述”的写作方法。

  3、总结谈话

  在我们中华民族漫长的历史上,像大禹这样公而忘私,为民造福,无私奉献的故事多得数不胜数。古有愚公移山,精卫填海,今有***为人民谋幸福;雷锋走到哪里,好事就做到哪里;戴明瑞致富不忘回报社会,捐巨资兴办学校,兴建公益事业等等,他们的无私奉献精神是何等的高尚啊!是当今时代倡导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践行者,是我们学*的楷模。

  四、拓展作业

  想象洪水退后,大地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并写下来。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10篇(扩展3)

——大禹治水读后感10篇

  提起大禹,人人都会说他是治水英雄,我也不例外。当读完《大禹治水》这篇文章时,我被大禹一心为国的精神所深深打动了,心中涌起一股浓浓的敬佩之情。

  故事讲述了几千年之前,长江、黄河流域河水泛滥,洪水滔天,浩渺无际。无情的洪水淹没了大片大片的田野、森林和村庄,许多百姓失散了家人,没了家,被迫躲到了深山岩石中。舜决定让禹去治水,禹在结婚后第四天就和家人离别,带着几个助手上路了。一路上,许多幸存的百姓也加入大禹的队伍。大禹吸取了父亲的教训,觉得治水宜疏不宜堵。于是大禹便和助手们一起勘测地势,伐木开山,疏导洪水。大禹也和群众们一起干体力活,不顾自己的身份。时间久了,大禹的腰弯了,人瘦了,指甲也都磨光了,可他没有一句怨言。这只壮大的'队伍足迹几乎踏遍了整个*,使治水这项宏伟浩大的工程在风霜雨雪中缓慢艰难地进行着。大禹还曾三次经过自己的家,尽管他十分想见见自己的孩子,想看看自己的妻子,想看看自己的父母,但他没有一次是进去的,这不正体现了他不治好洪水不回家的决心吗?不正是体现了他坚持不懈、一心为民的品质吗?

  古往今来,像大禹这样爱国的人士还有很多:为国争气的徐悲鸿,精忠报国的岳飞,勇敢顽强的江姐,宁死不屈的刘胡兰,为国苦读的苏秦……虽然我们现在还小,不能精忠报国,但如果把大禹坚持不懈的品质放在学*上,多练几道题,不就能提高点成绩吗?如果我们把坚持不懈放在锻炼上,持之以恒,体魄不就强健了吗?如果我们把坚持不懈放在阅读上,手不释卷,知识不就更丰富了吗?这样,我们离成为国家的栋梁不就*在咫尺了吗?

  我坚信,这颗鲜红赤热的爱国之心一定会在我心中生根、发芽。

  今天,我读了《上下五千年》中的一个故事,叫《大禹治水》。故事非常感人,我读得津津有味。因为不仅语言精练,而且具体生动地写了大禹那种聪明伶俐、勇于牺牲精神。大禹的为人让我佩服不已。

  这个故事讲的是尧、舜时期,黄河流域发生了很大的水灾,庄稼被淹了,房子被毁了,老百姓的日子都过不下去了……禹用开渠排水,疏通河道的办法,把洪水引到大海里去。为了治水,他到处奔波,多次经过自己的家门都没进去。经过13年的勤奋努力,终于把洪水引到大海里去了,地面上终于又可以供人种庄稼了。

  读完《大禹治水》这个故事,使我懂得了很多道理。“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努力、勤奋、刻苦,一定能取得好成绩。使我懂得了人活着不应该只为了自己,也应该为大家,为集体着想,我要学*大禹这种锲而不舍的精神,他这种公而忘私的品德,让我感慨万千。啊!古人有如此可贵的奉献精神,而我们为什么没有呢?再苦再累也不能半途而废。学*只有一心一意,不畏劳苦,才能更上一层楼。我一定好好学*大禹那种不怕吃苦的精神,所以我要努力学*,长大用自己的智慧报效社会,报效祖国!

  读完《大禹治水》这本书,我知道大禹是一个为国为民无私奉献的人。

  光在位的时候,黄河流域发生了很大的水灾。庄稼被淹没了,房屋也被淹没了,老百姓只好往高处搬,可是不少地方有毒蛇猛兽出来伤害人和牲口,使人们更加害怕。尧决定派鲧去治水,鲧花了九年的时间,仍然没有把洪水制服。因为他只懂得造堤筑坝,结果洪水冲塌了堤坎,水灾反而闹得更凶了。

  舜接尧当部落盟着领以后,亲自到鲧治水的地方看了看发现,他办事不力,就让他儿子禹去治水。大禹发言烃他父亲的做法,决定开渠排水,疏通河道的办法把洪水引到大海中去。经过十三年的努力,洪水终于被引进了大海时,地面上又可以种庄稼了。

  大禹为了治水,到处奔波,多次经过自己的家门都没有进去。

  有一次,他妻子涂山氏生下了儿子,婴儿正哇哇地哭,当时大禹正好打门外经过,也狠下心来没有进去探望。

  这几次,大禹连治水中“三过家门而不入”。正是凭借这种不懈地努力和忘我的精神,他才帮助人们战胜了洪灾,赢得了大家的信任,被推为部落联盟首领。

  大禹爷爷,我想如果你还活着的话,一定会对当时所作的倍感自豪,更会为有这么多的后继者把祖国建设得如此繁荣而欣慰的。

  今日我读了一个故事名叫《大禹治水》,主要讲古代的时候洪灾泛滥,庄稼被淹没,房屋被冲毁,无数的人被淹死在洪水之中。天帝派鲧来到人间治理洪水。鲧来到人间以后不调查研究就开始干活了。结果任务失败,之后天帝又派大禹下界治水。大禹比他父亲聪明机智。他将父亲治水失败的原因作了分析,总结出一是没有分析,二是治水的方法不对。大禹与鲧治水的方法不一样,他不是防堵而是疏导,设法把洪水引到大海里去。

  大禹辞劳苦,不避艰险,顶风冒雨,跋山涉水,走遍了三山五岳,九洲大地。在这十三年中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制服了大水,人们过上了美满的生活。

  经过大禹治水的过程我明白了遇事要冷静,认真思考。学*也一样仅有找到好的学*方法,才能事半功倍取得好成绩。

  在一个春光明媚,风和日丽的早晨,我在家中读上下五千年,让我记忆犹新的是《大禹治水》。

  在我的印象当中,大禹是一位宁愿牺牲自己为民造福的人,如果你们想知道故事的经过,那就请我娓娓道来!

  在很久很久以前,晓在的'时候,一场飞来横祸将降临到了百姓的头上,晓召开部落联盟会议,商量止水的办法,晓征求四方步罗首领,想办法:他们都推荐鲧,晓对鲧不大信任,但,四方部落首领说:“没有比鲧更好的了。”最后晓就让鲧去治水。鲧花了九年的时间,还没有把水治好,于是晓就把鲧给杀了,结果水灾反而闹得更凶了。

  于是晓就让鲧的儿子禹去治水。禹花了十三年的时间,把洪水给制服了,百姓又可以种庄稼了,他们都非常感谢禹。禹新婚后不久,他为了治水,到处奔跑,好几次经过家门口都没有进去,有一次他的妻子生下了禹的孩子,那天,禹经过家门口,听见孩子在“哇哇”大哭与也没有进去看一眼,读到这儿,我的眼泪都快流出来了,你们可以想一想,一个父亲日日夜夜在外面疲惫的奔跑,见孩子在屋中哭,没有进去看一眼。想一想这是什么概念。孩子是父亲的亲生骨肉,如果是我,我一定是舍不得的。再想一想,父亲为了养活家,在外面奔跑,攥钱。一定很辛苦,因此,我在这里想对父亲说:“谢谢你!”

  书籍是人类提高的阶梯,国庆节假日,我读了《中华上下五千年》,这本书让我明白了必须的.道理,可是我最受感动一篇文章还是《大禹治水》。

  传说黄河流域发生了很大的水灾,尧就让‘‘鲧”治水可是鲧不久后就死了,他的儿子“大禹”就替他治水。为了治水,大禹婚后没几天就离开了家,踏上了艰难的治水之路。大禹治水用了十三年,最值得称道的是他十三年中三过家门而不入。有一回,大禹走过家门,在门外听见儿子“启”在屋里大哭大闹,原先启在学校被别人嘲笑没有爸爸。所以大哭大闹,要见爸爸,大禹仍狠下心,没进去探望。之后,大禹最终治好了全国的水患。

  大禹为了治水,走过家门也没有进去探望;大禹坚持不懈,最终治好了水患,这种精神是多么可贵呀!我们也应当时时刻刻为大家着想,为大局着想,不能就因为一件小事,而耽误了大事,我们还应当好好学*,像大禹一样坚持不懈,将来必须能够做一个有用的人,为国家、为人民做贡献。同学们,让我们一齐来学*大禹这种可贵的精神吧!

  大禹在大家的心中一定是一个非常厉害的人吧。我们的老祖先都称他为”英雄”呢。想想在当年那个时候被称为英雄的人都会有一个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故事。今天我就看了大禹治水的故事,可是当我看到大禹吃尽了千辛万苦,翻山越岭,在外治水13年曾三次路过家门,但一次都没有进去的时候,我就情不自禁的流下了眼泪。这不就是我们现在正在寻找的中华美德吗!

  大禹离家13年路过家门三次,每一次路过家门都想进去看一看老母亲就算说一句话也可以,但是每次要走进家门的那一瞬间他都告诉自己:’’如果我踏进家门看到苦瘦如柴的老母亲的话,我会不会就不忍心走了呢!要知道只要多停留一分钟,老百姓们就会有一份危险。’’最终他还是选择了继续往前走。就是这样连续重复了三次,每当他要跨进家门时,就用这句话来提醒自己,不要感情用事,也是这单单的一句话让大禹那只准备跨进门的脚收了回去。这可能就是忘我的无私奉献的精神吗!这不就是当今的人类丢失的无私奉献精神吗!我想当大禹看到老百姓安全*安的样子一定会很开心吧。

  通过大禹治水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定要去无私奉献。

  自然界里有许多我们想不到的自然灾害,这些灾害给人类、家园带来的是极大的伤害。有的人失去了一个美好的家;有的人失去了亲人;还有的人失去了一个美丽的生命……今天我就读了一个有关治水的传说,是谁治的水呢?他的名字叫:大禹。读了这个故事,很是让我感动。这个传说的内容是这样的:

  自从舜接受了皇位以后,果真不负所托。他内修政令,外抚百姓,凡事都要亲力亲为。这使当时的社会环境较尧在位有过之而无不及。到舜年老的时候,他也到处求才访贤,也让手下推举有才之人。当时人们一致说到了治水有功的大禹是个治世之才。

  传说在大禹治水的13年之间,他曾经3次经过家门,但是因为水患未除,他就没有进家门。有一次,他的妻子涂山氏生下了一个儿子启,婴儿正在哇哇大哭,禹站在门外,听见了哭声,也下狠心没有进去探望儿子和妻子。这件事千百年一直被当成佳话在人们之间口耳相传。正因为他有一颗这样爱国、爱民之心,所以才“三过家门而不入”。后人都称颂禹治水的成功绩,尊称他为“大禹”。而经他治理的黄河,也一改暴躁的脾气,就像温和的母亲一样,成为中华文明的摇篮。

  因为大禹治水有功,大家都推选大禹。到舜一命呜呼的时候,大禹就继任了部落联盟首领。大禹在位的时候也是四方安定,百姓安居乐业,人们的生活都很富裕。随着时间的穿梭,大禹也年老了,也要找个才子继位。他看中了一位与大禹一同治水的伯益。但就在这时,大禹的儿子启见国泰民安,可以无为而治,使想待大禹年老把首领的位置弄到手,过他的安逸日子。于是,在大禹葬后,启强行夺得了首领的位置。从此以后,公天下就变成了家天下。禅让制变成了世袭制,一个奴隶制国家就这样形成了……

  大禹治水的丰功伟绩及其精神,数千年来被后世的人民传颂不息。不仅被夏、商、周三代所缅怀赞颂,而且也得到春秋战国时诸子百家的一致肯定。大禹治水不只是一种历史的现象和历史的功绩,它还留给后人最最宝贵的精神与财富。

  在长期的治水过程中所形成的大禹治水精神大禹治水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我,也给予了我一个很大启示——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面对如此强大的洪水,大禹下定了决心要把洪水赶到海里去,最后终于成功了。只要我们的心中有“坚持”二字,就一定会收获丰硕的果实!

  我们要学*他的坚持不懈、大公无私的精神,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位有用之才。让我们运用头脑,去解决生活中、学*中的各种“狡猾”的困难吧!

  今天,我和妈妈到丰融超市买东西。妈妈给我买了一本神话故事的书。

  这本书里一共有三十二个故事,拿着新书,我高兴极了。我在目录上挑了三个故事看了起来。

  这三个故事是《神笔马良》《哪吒闹海》和《大禹治水》。我觉得好奇怪,记得妈妈说过大禹治水是真实发生过的事情,怎么是神话呢?

  看了故事我才知道,原来是把大禹治水的故事里,加进去了一些神话的.东西。比如:大神鲧,天帝和神鸟以及神灵等……

  《大禹治水》是一篇神话故事,我非常喜欢这个故事。

  故事讲得是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叫“禹”的人,他看到洪水泛滥,淹死了许多人,就告别了自己的家人,带领乡亲们共同开渠挖河13年,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将洪水制伏。人们为了感激他,就尊称他为“大禹王”。

  通过这个故事,我知道了一个人做事情,自己首先要有信心;想要做成一件事情,必须要和周围人团结起来,凝聚力量,只有这样,任何事情才可以做到、做好!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10篇(扩展4)

——《大禹治水》优秀教学设计3篇

  【教材分析】

  《大禹治水》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十单元的一篇主体课文。讲的是古时候洪水泛滥成灾,百姓过着悲惨的生活,大禹用疏导的办法治理洪水,他治水十年“三过家门而不入”,走遍千山万水,吃尽千辛万苦,一心一意为百姓谋幸福的精神被世人敬仰,代代相传。文章简短易懂,语言精炼,字里行间渗透着对大禹的赞美。

  【学情分析】

  由于学生生活条件优越,加之大禹治水的故事距今已久,因而对大禹治水的艰辛和不顾个人幸福,一心为百姓谋幸福的高尚情怀在理解和感受上有一定的困难。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有熏陶感染的作用,学生阅读有独特的体验,语文学*应重视学生对学*语文的个人感受和独特体验。因此,教学中,我立足于学生的主体发展,通过构建民主、*等的师生关系,启发学生开展合作、探究式学*,在学生已读通课文的基础上,抓住段落中的重点词语、句子,以学生自主阅读为主,让学生在自读、自悟中深入思考,积极表达,加深对人物的理解,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受到高尚情感的熏陶。在此过程中,以教材为蓝本,通过听、说、读、写等语言实践活动,学*语言,运用语言,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及语文学*能力。

  【教学目标】

  1、抓住关键词语,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我国古代传说中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聪明才智,以及他的献身精神。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副词的表达效果。

  【教学重点】

  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以及他的献身精神。

  【教学难点】

  通过体会副词的表达效果进而感受大禹的无私奉献。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搜集有关大禹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揭题检测,回顾内容。

  1、水是生命之源,它滋润万物,给大地带来勃勃生机。然而,水也有发怒的时候,当洪水滚滚而来的时候,就变成了一头咆哮的野兽,带给人民无限的恐惧和不幸。于是,从远古时期开始,勤劳智慧的人民就与洪水展开了较量,开始了治理洪水的过程。今天我们就继续走进课文,学*这篇关于治水的古老传说——《大禹治水》。(板书课题)

  2、在昨天的学*中,同学们积累了很多词语,看看你还认识它们吗?(出示词语,检测认读。)

  3、请同学们仔细回忆这个故事,你能用上这些词语中的一个或几个,说一两句和课文内容有关的话吗?

  4、谁能从这些词中选几个词概括一下课文的主要内容?

  是啊,正是因为这样,禹成为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教学,既是对学生识字情况的检测,同时又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了回顾,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抓住重点词语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是对学生概括能力潜移默化的培养。】

  二、走进文本,品读感悟。

  1、出示尝试题:自读课文,想一想,大禹为什么成为“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画出有感受的词或者句子,读一读。

  2、小组交流:在小组内读一读你画出的词或句子,谈谈你的感受。

  3、全班交流,相机点拨引导如下:

  (1)治理洪水。

  A、学生抓住关键词句谈感受

  B、启发引导:同学们,文字是有生命的,它能带你回到过去,走进现场(出示第一段):自己轻声地读读这一段,一边读,一边想,你们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多么凶猛的洪水啊!你能通过你的朗读让大家感受到洪水的可怕吗?指导朗读。

  C、总结:是啊,无情的洪水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灾害,人们的生活可以用这样的词来形容——悲惨,凄惨,可怜,生不如死,水深火热

  是大禹让人们结束了这种……的生活状况,是他给人们带来了——幸福,安宁,欣欣向荣。在这里,治洪前和治洪后人们的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也正因为如此,禹成为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

  【设计意图:课文第一自然段以生动的语句描写了洪水的危害,既是引子,又是铺垫。只有深刻感受到洪水给人类带来的危害,才能进而体会大禹治水的伟大无私与功德无量。因此,对于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我并没有一带而过,而是通过朗读、想象等教学策略,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洪水的肆虐,人们生活的悲惨,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为后文的学*做好铺垫。】

  (2)不怕困难。

  A、一个人之所以成为英雄,不仅仅在于他做了什么,还在于他是怎么做的?(出示第3段)禹是怎样治水的呢?读一读这段话,看看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启发学生抓住“常常”“天蒙蒙亮”“拄着棍子”等词语感受禹治水的艰难与不易。)

  B、创境想象:是啊,大禹治理洪水历经了整整十年,十年间,爬山涉水,所到之处必然都是荒郊野外,禹为了察看水的流向,确定从哪里把洪水引入大海,不知走了多少路,也不知付出了多少心血。想一想他都会经受哪些磨难和痛苦呢?试着说一说:

  为了治理洪水,所有的山山水水,都留下了禹坚强的身影,印下了他坚定的脚步。当他渴了,_______________,当他饿了,_______________,当他累了,_______________。他走遍了_____________,可他_____________。

  C、是的,他所经历的困苦和磨难是常人难以想象的,而他却坚持了下来,那是因为,在他的身上有这样一种精神——坚持不懈,不怕困难、顽强拼搏……那是因为,他的心里始终想着——老百姓。

  正是这种精神和信念支撑着他完成了治水的伟大工程,也正因为如此,他成为人们心目中——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

  D、谁来试着读一读?读出他的这种精神。(生生评价,指导抓住关键词语有感情朗读。)

  【设计意图: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他不怕困难的精神是课文的重点。在这一部分的学*中,我引导学生层层深入文本,直接与课文对话。抓住关键词句品读感悟,进而创设情境,通过说话练*,将对课文的理解和自己的想象转化为对大禹行为的叙述与歌颂,内化情感,对大禹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在“阅读——想象——表达——朗读”循环往复的过程中,不仅加深了学生对人物形象的认知,情感体验的激发,还培养了学生品味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

  (3)三过家门而不入。

  A、生交流。师相机补充:

  三十岁结婚:古人一般结婚比较早,男子一般在20岁左右,女子则在15岁左右。三十岁结婚,在古代来说,已经非常晚了。

  B、出示,填空。

  为了治水,禹三十岁()结婚,在家()住了四天,()告别了妻子。禹治水十年,曾经三次路过家门,()顾不得进去看一看。

  你从这些词语中又感受到了什么?

  C、大禹治水共历经了整整十年。十年有多长啊?三千多天哪!大禹回过家吗?就连他三次路过家门的时候都没有进去。有一次,他路过门口,妻子正生下了儿子,孩子哇哇大叫,他却硬是狠了狠心,没有进去;禹的儿子十多岁了,还不知道父亲是个什么样子。同学们,看到这简简单单、**常常的几个数字,你有什么想说的?

  是啊,大禹不顾自己的小家是因为他心中装的是大家,是为了让老百姓过上安定幸福的日子呀!奉献、大公无私这就是伟大英雄所具有的崇高精神!

  D、指导朗读。谁来读读这一段?读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评价,再读。

  【设计意图:“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典故虽然感人,但毕竟离学生的生活经历与体验很远。在这里,通过古人结婚时间的介绍、故事情境的创设、数字的品味可以使学生对大禹这种舍小家为大家、大公无私的奉献精神有更深刻的体会。而“副词填空”练*,不仅仅关注内容,体会情感,还将学生的视角引向了作者的表达,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与效果,增强对语言文字的感悟与运用能力。】

  (4)讲方法。

  禹的治水成功,不仅仅在于他的不怕困难和勇于付出,还在于他采取了正确的方法,他和父亲的做法有什么不一样?

  小结:父亲采用了“堵”的方法,水是堵不住的。而他“变堵为疏”,通过疏通水道治理洪水。看来成功治水除了有吃苦精神,还要讲究科学的方法,要有智慧。

  (5)有决心。

  既然课文主要写大禹治水,为什么作者用了这么长的一段文字写禹的父亲治水?在这里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呢?

  小结:治理洪水寄托了大禹父子两代人的的意愿,也体现了两代人的决心,令人肃然起敬。

  【设计意图:学*本课,大家都会将学*的焦点集中到大禹治水的顽强意志和无私奉献精神,却往往忽略了他的决心与智慧。课文中对大禹父亲做法的描写其实并不是多余的,它既让我们看到了两代人为民着想、立誓治水的决心,也让我们感受到了大禹治水所蕴含的智慧与科学的方法,对这两段内容的感悟,使得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立体,令人叹服!】

  四、深入探究,升华感情。

  1、故事学到这里,相信大禹的形象已经深深地印在了同学们的心里,现在让我们回过头再来看课题,想一想,他的名字本是一个字“禹”,为什么人们称他为“大禹”呢?说说你怎么理解这个“大”的?(加点)

  (因为禹意志坚强,富于智慧,具有无私奉献的精神。是个伟大的人物,所以人们尊称他为“大禹”。)

  2、是啊,这一个“大”字饱含了人们对他的——敬仰与爱戴,你的心中又升腾起了对他的什么感情?(佩服,感谢,敬爱……)

  【设计意图:语文教学遵循从整体到部分再回归整体的原则。通过走进语言文字,品读感悟,大禹的形象已经在同学们的心目中变得清晰、高大。最后,再回归整体,透过一个看似简单的“大”字,感受人们对他无限的崇敬与爱戴,进一步升华情感,内化体验。】

  五、拓展练*,总结结课。

  1、欣赏纪念大禹的作品:也正因为如此,大禹治水的故事被一代一代流传了下来(课件出示雕塑、画像等),人们为他塑像,为他建庙,写诗,做画,通过各种方式纪念、感谢这位伟大的英雄。书上这幅插图就是后人为他做的画。

  2、初识“思维导图”,练笔:刚才我们通过学*,把我们对课文的理解和体会提炼成关键词按照一定的思路板书在了黑板上,这就是思维导图。画思维导图能够帮助我们理清课文思路,抓住文章重点,不断提高我们的自学能力,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中经常使用。

  下面再让我们参考思维导图,把对大禹的了解和感受按照这样的句式写下来。如果你能用上黑板上这些关键词会更好。

  他____________,他______________,他_____________,他就是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大禹。

  3、交流分享,评价提升。

  4、总结结课: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位治水的伟大英雄——大禹,永远记住这个代代相传的故事——大禹治水!

  【设计意图:大禹治水的故事流传已久,在这里,展示有关他的雕塑、画作、诗歌,可以透过人们对他的歌颂与纪念,从另一角度使学生感受到他的伟大及对人们的影响。借助思维导图把对大禹的了解和感受写下来,一方面让学生了解思维导图的作用,梳理课文内容,在以后的预*中尝试运用;另一方面,借助思维导图写话,总结课文,升华情感,将大禹的形象铭刻于学生心目之中。】

  【教学反思】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教学本节课时,我努力引导学生用心去感知文本内容,与文本对话,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

  本课教学主要在以下几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词语搭架,学*概括。

  作为第二课时,在课堂一开始,我通过检测词语带领学生回顾课文内容。并将课文中的词语分成四组出示,检测结束后,我又向学生提出了新的要求:你能用上这些词语中的一个或几个,说一两句和课文内容有关的话吗?你能从这些词中选几个词概括一下课文的主要内容?此举真可谓“一石二鸟”,不但检查了学生第一课时对词语的掌握情况,而且进行了一次很有效的概括训练。为了降低“概括”的坡度,借“检测字词”这一拐棍,有效地帮助学生一步步地迈上“用精简的语言来概括”的台阶。

  2、以读促思,读中感悟。

  《课标》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语文教学就是要引导学生从文本入手,在读中感知人物形象,体会思想感情。课文第三段用简练的几句话叙述了大禹治水的经过,教学中紧紧抓住关键词句,引领学生细细品读,通过感受大禹治水的困难。在此基础上启发学生想象大禹可能会吃哪些苦,遇到哪些危险,加深对治水困难的感受,进而指导朗读。其次,抓住描写治水过程的几个动词,通过反复朗读和想象,感受治水工程的浩大,以及大禹所承受的难以言说的辛劳。这样,大禹不怕吃苦,顽强治水的形象就在学生的'脑海中刻下了深深的印记,从而激发了学生对大禹的敬佩之情,达到有感情朗读。

  3、创设情境,诱**感。

  情境教学法是语文学*的重要方法。教学中,在引导学生品读语言文字的基础上,我们要通过语言渲染,激发想象,将学生带入故事情境,诱发学生的情感体验,进而感受人物形象。本课教学中,在想象洪水的肆虐与无情时,在感受大禹遇到的困难与坚信时,在体会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纠结与决绝时,我都采用了创设情境的方法,通过调动学生的想象与体验,将抽象的毫无感情色彩的文字幻化为活生生的生活场面,诱**感的形成与生发,使学生真正“动情”,进而“情动辞发”,达到指导朗读的最终目的。

  4、品味语言,运用语言。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任何一篇课文,都只是学*语言文字、进行语言文字运用实践的蓝本。本课教学中,在学*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情感的基础上,我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与运用贯穿始终。紧紧抓住课文关键词语体会课文内容,提高学生对语言的品读与感悟能力;体会副词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关注“怎么写”;多次创设情境进行语言实践训练,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当然,教学中还有一些不足与缺憾:

  1、研读教材、挖掘教学资源还不够。如果能够借助地图让学生了解历史上大禹治水的起始位置及沿途地理环境特点,对于体会人物形象会有推波助澜之效。

  2、要关注课堂的生成。在课堂上,随时会有学生灵光的闪现,如何抓住学生的这些语言,将它们与理解文本很好地结合,需要我仔细研究和学*。

  3、对学生的评价不够及时、多样,没有关注到全体学生的学*,给更多的学生提供展示的*台。这些都是我今后教学中需要不断探究和努力提升的方向。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为民造福、为民奉献的英雄,学*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

  教学重难点

  了解大禹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不辞辛劳的制服了洪水,感受大禹不辞辛劳、公而忘私、为民造福的奉献精神。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神话故事我们最爱看了,以前我们都学过哪些神话故事?(如《女娲补天》、《*开天地》、《夸父追月》等)在课外我们也看了不少神话故事,今天我们又来学*一篇神话故事——《大禹治水》。

  2、板题,读题,质题。

  (师归纳:(1)为什么治水?(2)怎样治水?(3)治水的结果如何?

  二、初读故事,整体感知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10篇(扩展5)

——“大禹治水”教学反思 (菁华5篇)

  《大禹治水》是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是古代的传说故事,讲的是大禹为了拯救百姓,在外治水13年,最后终于把洪水制服的故事。在教学中,我指导学生理解课文第三自然段时,让学生轻声读课文,然后说说自己的体会,接着出示课文中数字的填空,让学生重点抓住 “13、三、一、十”这些数字,然后问学生:“从这些数字中,你知道了什么?”这本是一组*淡无奇的数字,但在课堂上,学生却读得特别响亮,并会抓住这些数字来说出大禹的伟大品质。通过填空,朗读、讨论,使学生很快从中悟出这些数字的深刻内涵。最后教学课文最后一自然段,我抓住了“治水的伟大英雄”这句话,让学生积极讨论:“大禹的伟大表现在哪里?”学生们积极投入而且能抓住前面的数字来讲,从而能说出大禹的伟大之处。因此在教学中,我发现只有设计多种形式,才能激发学生的朗读欲望,这与教师*时的教学是分不开的,只有多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让学生“乐于表达、会表达。”

  《大禹治水》,课文有了变动。开头除了描写洪水给百姓带来的灾难,还写了禹的父亲治水九年却失败,描写禹治水的过程也截然不同。教学过程中,我将旧教材中的一些内容结合进来,能很好地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学*禹治水前的段落,我引导学生将新老课文内容进行对比,思考相同点和不同点。学生不难发现相同点是都描写了洪水给百姓带来深重的灾难,不同点是新课文描写了鲧治水的情况。为什么要增加这样的内容呢?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学生讨论后收获很多,不用我多说,就能体会到治水之难,也能感受到禹治理洪水的决心之大。

  教学禹治理洪水的过程,我用老课文中的一个词语“千辛万苦”引入,学生从字面上就理解了词语意思,我追问:那么课文中哪些地方能让你体会到这个词语的意思呢?学生带着这个问题研读相关内容,也更容易引发他们的联想,从而更好地理解治水之难。

  最后是大禹这个称呼的由来,课文中只提到了百姓安居乐业,拓展一下老百姓会对禹说些什么,尽情表达对禹的感激以及对禹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的钦佩之情,在名字前面加“大”的原因顺势而出。

  4月24日,我在区一校上了《大禹治水》这一课,现在课已经结束,但关于这一课的思考却还没有停止,这一课给了我很多的体会,下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的教后心得。

  一、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

  大禹治水是一个流传千古的传说。大禹的精神是可贵的,作为*古代的神话传说,也是极具典型性的,可是,作为三年级的学生,理解课文所要颂扬的大禹精神和文字表达的特点,还是有一定难度的。由于学生缺乏对洪水感知的实际经验,因此无法体会到百姓无家可归的悲惨情景,情境创设从一开始就有障碍。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洪水淹没了村庄和田野,房屋倒塌了,庄稼被冲毁了,人们只好四处逃荒”这一课文内容,我就用洪水泛滥的视频引入新课,再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让学生从视觉上直观的了解洪水的可怕与危害。为本文的学*打下了良好的感情基础。

  二、调动学生的朗读兴趣永远是最重要的

  我一直认为,任何一篇课文,都要在学生反复朗读,读通读顺地情况下引导学生去感悟课文思想才是最有效的。在本课教学中,我采取多种方式调动学生朗读课文的欲望,以“老师想倾听你们美妙的读书声,你们愿意吗?”来调动学生的兴趣,首先让学生自告奋勇读,接着让学生去挑战他,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调动起来了,都非常积极,为了照顾全体学生再让学生推荐*时读书少的孩子读,接下来小组读,齐读,这样学生的朗读兴趣空前高涨。在此基础上,我趁热打铁,问学生还想不想读课文,他们声音响亮地回答我“还想”,我话锋一转,说“那就继续读,不过这次是默读”,然后提出默读要求,学生都很投入地去读书了。

  三、用心关注学生,而不是关注教案

  如果老师上课总是想着自己的教学环节该如何完成,而不去关注学生,倾听学生,那这堂课一定不是成功的一节课。在课堂上,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情,教案可以为学生的学情适当改变,而不是一味地走自己的教学环节,而不是关注学生的学情。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本来还设计让学生背会第四自然段,但我发现学生读得还不够时,我在读上又多用了时间,而事实证明,读得时间多了,学生“读”进了文本,读出了感悟,“我体会到大禹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文章的中心就很容易突破了。

  四、面向全体,关注每个孩子

  为了让更多的孩子有读书的机会,特别是胆小不敢发言的孩子也能锻炼自己。在课文读到第三自然段时,我让孩子们推荐一位*时很少发言胆子小的同学来读这一段,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了一个孩子的名字,我走*他,一个小小的男孩子面前,“你来读这一段,好吗?”我问他,“我不敢,老师”他小声说,“没事的,老师帮你一起读,好吗?”他轻轻地点了点头,接着开始读课文,由于紧张,刚读了不到一句,就把一个字读错了,同学们都笑了起来,我对同学们说“大家鼓励鼓励他”,在大家的掌声中他的声音越来越大,读的也越来越流利。等他读完,我趁机表扬“你读的挺好呀!怎么不争取读呢,今天你在这么多老师面前读课文,读的还这么好,你超越了你自己,真不简单,老师为你感到高兴……”我的话还没有说完,我看到这个孩子早已热泪盈眶,我相信今天我的一番话他一定会记住的,以后他也会更有自信。

  反观自己的教学,我深有感触,我想在很多方面自己还需要不断努力和改进:

  第一,对教材分析还应更加深入地钻研,这样才能使教学设计合理有效。没有深入的研究就没有发言权,只有对文本反复钻研,才能体会文本的精华,从而生发出属于自己的东西。

  第二,应该严格遵守“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这一要求进行,教师在教学中只扮演一个穿针引线的作用,学生能回答的,教师一定不能代为回答,一定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做教学的主人。教师应该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教师只需在学生确有困难的地方点拨指导,教给学*方法,体现学生的学。这一点是我在以后的教学中必须要改进的。

  第三,规范教师的语言。说话时应该尽量简炼,评价语应该尽量多元化。

  第四,要关注课堂的生成。在课堂上,随时会有学生灵光的闪现,如何抓住学生的这些语言,将它们与理解文本很好地结合,这也是我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仔细研究和学*的。

  总之,这堂课带给我很多的启示,也为我今后的教学提供了很好的帮助和历练,希望我能从中得到更多的收获。

  《大禹治水》这篇课文讲的是古代大禹治理洪水的故事。他“三过家门而不入”,一心一意为百姓谋幸福的精神被世人敬仰,代代相传。在设计教学目标时,我首先考虑的是如何让学生了解大禹治水的艰辛,感受体会大禹舍小家顾大家的奉献精神。我就在教学中以文本内容和有关大禹治水的资料相结合进行讲解,拓展延伸。

  教学导入时创设情境,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所以我先出示了一组洪灾的图片,让学生来谈谈看了图片以后的感受,然后再来体会洪水给老百姓带来的灾害,体会老百姓的“无家可归”,最后引出治水的英雄“大禹”。在讲解大禹治水经过时,特别抓住“吃尽了千辛万苦,走遍了千山万水”“挖通了九条大河,劈开了九座大山”等语句。体会大禹治水的艰辛及治水工程的浩大。教给学生抓住重点词帮助背诵这一方法效果很理想。在学*“三过家门而不入”这个故事时,我出示了一组填空,让学生从这一组数字中来体会大禹的公而忘私。学*第四自然段,用“治水成功后,百姓过上了安定的日子,会怎样感激大禹?”这一问题引导理解“代代相传”。此时大禹形象在学生的心中越来越丰满,正是让学生畅说自己情感的时机。于是,我让学生谈谈大禹名字中“大”的含义。板书总结文章内容、结构后让学生欣赏大禹治水的视频资料。磅礴的气势、丰富的画面,深深地打动了学生,对文章的体验再次提升。

  这节课读的形式有自读、品读、齐读、指名读,我觉得在今后的教学中还应在品读上更下功夫,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从而更加体现学生的学。

  课上,有同学提出了疑问:大禹在外治水13年,以前三次飘过自我的家门,但他一次也没有进看一看,为什么他连自我的儿子都不想见呢?学生提出这个问题,我心中暗喜,决定以这个问题以切入点,挖掘课文所蕴涵的情感。

  组织学生讨论,大禹为什么三次飘过家门没有回去。学生有的说,他不敢回家是因为他担心回家后家里人不让他去治水了,所以他不回家。有的说大禹没治好水,没脸回家见家里人。更多的同学说,他要治水,没有时光回来。有一位同学说:大禹不光要治水,他还要帮老百姓修房子,让老百姓有房子住,所以他没有时光回家。

  “他要治水,很忙,没有时光回来”这个道理是显而易见的,感觉多数学生都是泛泛而谈。我就引导学生读第二段,“你从哪看出大禹忙于治水,没有时光回来?”学生细读课文,有学生说“他走遍千山万水,要察看水流地形等,长期在外边走的,自然是没有时光回来了。”鼓励学生再读课文,有的学生说“他们要挖通九条大河,劈开九座大山,吃尽千辛万苦,所以没有时光回家。”这个时候,学生已经明白治水的艰难和“三过家门而不入”的道理了。

  这一课我还给孩子们创设了三次想象。

  第二节写“大禹决心要治理洪水。”那么,禹是怎样下决心的,他肯定有许多思考,或者还有过思想斗争,然后才作出最后的决定。那里我启发学生想象。为了使学生想象得好,做到有话可说,在教第一节时,我让孩子结合挂图,引起学生的怜悯心、同情心。

  第三节写“禹在外治水13年,以前三次飘过自我的家门,但他一次也没有进去看一看。”在教学时,学生自我提出问题,禹真的不想见家人吗?孩子就此展开了充分的想象。

  第四小节写道:“洪水被制服了,老百姓过上了安定的日子,大家十分感激这位治水的伟大英雄。”教到那里时,我引导孩子们观看课本中洪水被制服后一片山清水秀、轻舟漫游,反映人民生活安居乐业情景的插图。启发学生说说,大家对大禹会说些什么感激的话呢?大禹又会怎回答呢?

  三次想象不仅仅拓展了学生想象的空间,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潜力,而且促使学生加深了对大禹这一人物形象的理解,受到一次爱他人、爱人民生命财产的高尚道德品质教育。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10篇(扩展6)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菁选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教职工,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禹治水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教学设计:

  大禹治水

  贵阳市环西小学 罗勤

  [教学思路]

  教学目标:

  1、阅读课文,让学生了解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名为民造福的英雄。

  2、知道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如入”的原因,感受大禹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

  3、注意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想像大禹一心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是会是怎样感人的情景。

  4、识字11个,写字11个。积累运用。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有感情地读文,展开联想,体会大禹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课前搜集大禹的资料。

  教时: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板书:16 大禹治水。

  2、学生简介大禹。请学生在课文中是怎么介绍大禹的?读一读。

  古代部落联盟的领袖,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

  3、请学生对课题质疑。(大禹为什么要治水?大禹是怎样治水的?)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看这些问题在那些自然段告诉我们了?(1、3、4自然段)

  2、检查自读情况,出示生词认读。(纠正字音。)

  三、细读课文第1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讨论:

  (1)这一自然段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3)“四处逃荒”是什么意思?

  3、指导朗读。

  要用急切的语气读出洪水凶猛的态势。

  四、过渡

  洪水如此凶猛,造成的灾难如此严重,老百姓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过着家破人亡、无家可归的悲惨生活。为拯救天下苦难的百姓,一位英雄大禹出现了,他不辞辛劳、想方设法制服了洪水。我们就一起来看大禹是怎样治理洪水的。

  五、细读课文三、四、五自然段。

  1、自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出示自读要求:

  (1)用喜欢的方法读,找出大禹治水时表示动作的词语,结合第二自然段想一想大禹治水与父亲什么不同?这说明了什么?

  (2)根据自己的感受有感情地读一读这一段。

  (3)同桌就以上问题讨论一下,然后再试着读一读。

  2、汇报学*结果,出示第三自然段。(表示动作的词语用红色标注)

  3)指导朗读。想像大禹治水时的千辛万苦和聪明才智。

  学生练读,齐读。

  3、默读第四自然段,完成下面的填空。

  为了治水,大禹三十岁(才)结婚,在家(仅仅)住了四天,(就)告别了妻子。禹治水十年,曾经三次路过家门,(却)顾不得进去看一看。

  这些词和表示数量的词强调了什么?突出表现了什么?如果没有这些词,行不行呢?

  想像一下他三次过家门时感人的情景,说说当时他会想什么?指导朗读。

  4、细读第五自然段。

  (1)齐读。

  (2)小组讨论:大禹为什么会成为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联系三、四自然段讨论。)出示讨论的提纲:

  在长达十年的治水是建设中,他“三过家门而不入”这是怎样的奉献精神?

  (3)汇报讨论结果。

  六、总结课文。

  板书:

  10奉献

   聪明才智、千辛万苦

   制服洪水

  大禹治水

  敬仰爱戴

  公而忘私、不辞辛劳

  资料提供者:

  课时目标

  1、识字方面:掌握15个字的读音,“洪”“灾”“”“难”3个字的字形。理解“淹没”等词的意思。

  2、内容方面:抓住“淹没、倒塌、冲毁”等词语感悟洪水泛滥的景象,为下节课体会大禹的奉献精神做好铺垫。

  3、初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识。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理解“泛滥”的意思。

  难点:理清文章脉络。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提示课题

  1、今天我们教师来了一位神秘的客人,让我们大声喊出他的名字。

  2、禹是谁,干什么的?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课件示:随板“大”)

  3、讲大禹什么事情?(板书:治水)领读课题后提问:看到这个题目后你们有什么疑问吗?

  大禹为什么治水?大禹是怎么治水的?大禹治水的结果是什么?

  这节课让我们坐上时空穿梭机,穿越时空,回到4千年前去揭晓这些问题的答案。

  二、初读课文,学*生字。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翻到71页,边读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读的时候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多种形式认读生字词。

  我们一起来拼读拼读吧。

  现在我们来分男女生PK拼读,看看哪组拼读得更精彩?大小声游戏。

  同桌互相说说哪些字的读音要注意,多读几遍。(指句回答)请按顺序说。(课件示)为了奖励你们刚才学得那么认真,我们来玩一玩收集水滴的游戏。开火车读。

  3、现在我要提高难度了,老师把刚才的词语分成了两组,看你们能不能读出不同的感受。(课件示)

  第一组:洪水毒蛇猛兽伤害灾难痛苦极了

  (指名读)想访问你,你在读这一组词语时,是带着怎样的心情读的。(痛苦)全班一起读

  第二组:继续退去被动耕种恢复安居乐业

  (指名读)你又是带着怎样心情读呢?(开心)

  5、你们真棒!读这两组词语的时候能带着不同的心情来读,第一组词语描述的是洪水带给人们的恐惧与伤害,第二组词语告诉我们的是洪水退却后人们生活的变化。这一变化归功于谁?因为有了大禹治水,人们才能从“痛苦极了”走向“安居乐业”的生活。

  6、有了生字朋友的帮助我们能更深入地了解大禹的英雄事迹,请大家再读课文,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三、精读感悟,体会洪水泛滥情景。

  (一)学*第一自然段。

  1、大禹治的什么水?“洪水”是怎样的呢,它的危害性有多大,我们见识一下。(课件)说说见到这些画面你会想到那些词语。

  2、“洪水”这是多么可怕啊,洪水带给人们的'是恐惧和不幸。那洪水究竟有多大?老百姓到底有多苦呢?让我们来看看当时洪水泛滥的情景吧!(放视频)说说你的感受。

  3、课文第几自然段写洪水泛滥的情景。(第一段)

  4、(课件示第一自然段)齐读。这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你能找出表示时间的词语吗?(课件示)

  5、从哪些词语中,让你体会到洪水的凶猛?(课件示)(泛滥、淹没、冲毁)

  6、“泛滥”是什么意思,请你联系上下文和图画来理解。(指名、课件示)

  过渡:下面老师想跟你们合作读读句子,老师描述当时洪水泛滥的情景,你们边听边想象,并带着想到的画面有感情地读读句子。

  7、引读课文:洪水泛滥,恐怖极了。这洪水,一路咆哮,它来到田野,(生接读)—大水淹没了田地。

  它来到村庄,(生接读)—冲毁了房屋。

  毒蛇猛兽到处(生接读)—伤害牲畜和百姓。

  大地成了一片汪洋,这可恶的洪水,使人们失去了宝贵的粮食,失去了温暖的家园,人们的生活(生接读)—痛苦极了。(板书)

  8、指导读:这凶猛的洪水,造成无数百姓无家可归,多么悲惨呀!谁再来读读,指名朗读这段话、男生读。

  小结:洪水给老百姓带来无数的灾难,所以人们决心要治好它,那人们是怎样治洪水,又有哪些人来治洪水,结果怎样呢?我们下一节课再来学*。

  四、布置作业: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为民造福、为民奉献的英雄,学*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

  教学重难点

  了解大禹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不辞辛劳的制服了洪水,感受大禹不辞辛劳、公而忘私、为民造福的奉献精神。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神话故事我们最爱看了,以前我们都学过哪些神话故事?(如《女娲补天》、《**开天地》、《夸父追月》等)在课外我们也看了不少神话故事,今天我们又来学*一篇神话故事——《大禹治水》。

  2、板题,读题,质题。

  (师归纳:(1)为什么治水?(2)怎样治水?(3)治水的结果如何?

  二、初读故事,整体感知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上面的三个问题分别是那些自然段写的?

  2、抽学生轮读课文,师生共同正音,并了解每个自然段的内容。

  3、交流汇报上面的问题。

  三、细读故事,体验感悟

  1、学*第1和2自然段

  (1)抽同学读这两个自然段,思考:用自己的话说说大禹治水的原因。

  (2)学生汇报;教师适时点拨指导朗读。

  2、学*第3和4自然段

  (1)分组读这两段。

  (2)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朗读来理解。

  a、禹改变了父亲的------把洪水引到大海里去。(引导学生比较禹与他的父亲治水方法的不同,体会大禹的聪明。

  b、晚上,他常常睡在------拄着棍子走路。(让学生抓住重点词如“蒙蒙亮”、“烂了”“草丘山冈”等体会大禹为了治水起早贪黑,不辞劳苦,忍受着巨大的痛苦。引导学生想象大禹还遇到了哪些困难?适时指导学生朗读。

  c、为了治水----顾不得进去看一看。(引导学生抓住“才”、“仅仅”、“就”、“却”来理解大禹的奉献精神。)

  补充:“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进一步让学生感受大禹舍小家、顾大家,一心为了人们,一心扑在治水上。并让学生带着对大禹的'崇敬之情来读句子。

  3、学*最后一段

  (1)请同学们想象一下,仿佛看到了什么景象?

  (2)看到这些景象,心情如何?带着这样的心情来读一读。

  四、升华情感,内化问题

  (1)此时此刻,你难道不想对大禹说些什么吗?

  (2)教师总结:大禹也成了我们心中的英雄,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位治水的伟大英雄,让我们再一次深情的呼唤他的名字——大禹。

  五、搜集故事,拓展延伸

  在漫漫历史长河中,在我们的周围、身边,也有许多像大禹那样舍小家、顾大家的英雄人物,课下收集你心目中的英雄故事,下节课我们来交流。

  板书设计:

  大禹治水

  艰苦

  奉献辛苦爱戴敬仰

  痛苦

  附:

  三过家门而不入

  为了治水,大禹曾三过家门而不入。第一次经过家门时,听到他的妻子因分娩而在**,还有婴儿的哇哇的哭声。助手劝他进去看看,他怕耽误治水,没有进去;第二次经过家门时,他的儿子正在他妻子的怀中向他招着手,这正是工程紧张的时候,他只是挥手打了一下招呼,就走过去了。第三次经过家门时,儿子已长到10多岁了,跑过来使劲把他往家里拉。大禹深情地抚摸着儿子的头,告诉他,水未治*,没空回家,又匆忙离开,没进家门。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学*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

  教学重点:学*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理解伟大英雄的由来。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旧引新,明确目标。

  1、小朋友们,这一节课我们继续学*《大禹治水》,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你有什么收获?

  2、大禹治水的结果怎样?读读课文第4自然段。(交流)

  引读:结果——(出示句子)

  洪水被制服了,老百姓过上了安定的日子,大家非常感激这位治水的伟大英雄。

  3、过渡:这洪水究竟有多大?大禹是怎样制服大水的呢?为什么称大禹是治水的伟大英雄?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读这些问题。(板书:伟大)

  [过渡的这三个问题,提示本课的学*目标。]

  二、创设情境,读书入境。

  (一)学*课文第一自然段。

  1、过渡:是啊,那洪水究竟有多大?老百姓到底有多苦呢?

  2、让我们来看看当时洪水泛滥的情景吧!(放录像)

  3、在动画情境的渲染下提问:刚才,大家从画面上看到的洪水怎么样?洪水来势是多么凶猛,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音乐是灵空的,它可以不经过任何中介,直接作用于人的心灵世界。将画面与音乐两种刺激融为一体,创设情境,能更好地激发了学生对语言的多角度思考、多方位想象。]

  4、课文中是怎么写的呢?自己读读第一自然段。

  (交流)出示句子:很久很久以前,滔滔的洪水淹没了农田,冲倒了房屋,害得老百姓无家可归。

  5、看到这滔滔的洪水冲跨了房屋,淹没了庄稼,老百姓无家可归,你的心情怎样?你能通过你的朗读表现出洪水的凶猛以及老百姓生活的不幸吗?

  (1)指名读。加之生生、师生间的互评:有感情!能把洪水读得再凶猛些吗?通过你的朗读,我仿佛看到了波涛滚滚的洪水正向我们冲来,太可怕了!又仿佛看到了老百姓正在四处逃难,真是太可怜了!……

  (2)好大的洪水,好不幸的人们!来,我们一起满怀同情,读读这一段。

  [师生的互评,充满激励,激发学生的情感,学生能入境读书,体会老百姓的不幸生活。]

  (二)、学*课文第二自然段。

  1、过渡:老百姓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年复一年的过着家破人亡,无家可归的日子,能让老百姓这种苦难的日子继续下去吗?

  不行!这洪水给老百姓带来的灾害真是太大了,该不该治?这时谁挺身而出?大禹也像你们一样,下决心治理洪水,他会怎么想呢?这个决心下得好!一起来读好这句话。出示句子:禹下决心要治理洪水。

  2、治理洪水可不是件轻松的事情,大禹是怎样治理洪水的呢?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3、出示图1:禹先做了什么?(察看水流和地形)他是怎样察看的?指名读文。

  出示句子:他吃尽千辛万苦,走遍了千山万水,仔细地察看水流和地形。

  指名读。水流我们都知道,地形是怎么回事?如果我们要察看一个地方的水流和地形那就爬山,还得过河,辛苦吧?大禹可比我们辛苦多了,你从哪里看出来?千山万水就是指他爬的山很……,过的河……数多数不清。谁来读好这个词。想象一下,大禹在走遍千山万水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

  这么多困难,都被禹克服了,他真是吃尽了千辛万苦!谁来读好这句话。

  4、这还只是治水的准备工作,更大的辛苦在后面呢。出示图2:禹又做了什么?指名读。出示句子:他带领老百姓挖通九条大河,劈开了九座大山,引导洪水流入了大海。

  这句话里有两个词,它们都带有九字,你从这个九字明白了什么?如果只是挖河还不算难,如果河与河之间还有山,那还要劈开大山。你见过大山吗?让你去开山你敢么?大禹干了4千7百多天,要13年,在没有先进机器的古代,这是多么不容易啊!想一想,禹在带领老百姓挖河,劈山的过程中,又会遇到哪些困难?这些困难,又都被禹战胜了。他真是吃尽了千辛万苦。

  学到这里,你觉得大禹是一个()的英雄?板书:无畏

  [想象一下,大禹在走遍千山万水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想一想,禹在带领老百姓挖河、劈山的过程中,又会遇到哪些困难?这两个问题的设计,帮助孩子提炼生活、丰富想象,重新构建原有的知识储备,学生通过想象,可以进一步体会大禹的辛苦及面对困难无畏的精神。]

  5、禹怎么会想到这个办法呢?请小朋友听一个故事。师介绍禹的父亲鲧治水的故事。

  教师小结:禹为了治理好洪水,他总结了父亲治水的经验,察看地形,带领老百姓挖河,劈山,采用了“引”的方法。他的治水方法和父亲的方法是补养的。你听了,觉得大禹又是一个()的英雄。板书:智慧

  [通过讲述禹的父亲鲧治水的故事,通过介绍父亲治水的教训,进一步引导小朋友“知其所以然”,大大提高学生的认识水*。通过两次概括:大禹是一个()的英雄,为后文“伟大英雄”的理解打下伏笔,理解文末称他为伟大的英雄,也就水到到渠成。]

  6、学到这里,觉得大禹怎么样?带着这种感觉再读这一小节。

  三、引入情境,境中悟情。

  (学*课文第三自然段)

  过渡:禹在外治水整整13年。其间,还传颂着一件更加感人的故事,你想听吗?

  1、教师讲述,谁能把他填一填吗?

  出示填空:禹在外治水()年,曾经()次路过自己的家门,但他()次也没有进去看一看。禹的儿子()多岁了,还不知道父亲是个什么样子。

  2、谁愿意读一读。

  3、大家说说一周有多少天?一个月多少天?一年多少天?十三年知道多少天?十三年四千七百多天哪!这期间他没有回过家,而仅有的三次路过家门的机会,但是还是没有回家?如果是你,当你一年、二年见不到你的父母,你会怎么想?禹的儿子十三年见不到他的父亲,他幼小的心灵又会怎么想?有一天,禹的儿子再也忍不住了,跑去问娘,他会问些什么呢?面对儿子的提问,娘会怎么回答他呢?指名学生角色表演。

  [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一个个问题就像一个个小钩子钩住孩子的好奇心,使学生的学*成为一种自觉自愿的心理渴望。同时让学生联系自己,设身处地的想一想,接着又让学生分别表演母亲和儿子,让学生将内心的想法通过语言表达出来,学生就能在境中悟情,体会大禹的伟大精神。]

  4、小结:是的,没有人不爱自己的家,也没有哪个父亲不爱自己的孩子,但是大禹为了千万的老百姓能过上好日子,他舍小家而顾大家。后人用一个成语概括了这个故事,叫做“三过家门而不入”,现在,人们常用这个成语,赞扬像禹这样“不顾小家顾大家的无私奉献的人”。

  [阅读课文后,进行概括,适时拓展介绍成语,更有利于学生的学*。]

  5、他多想回去看一看那啊!可是为了治理洪水,为了拯救天下苦难的百姓,他舍小家而顾大家,三过家门而不入啊!让我们带着这崇敬的心情再来读一读这感人的故事吧!

  [气氛的渲染、成功的引导,让学生走进了文本,走进了主人公,让学生的脉搏和作者的脉搏一起跳动。]

  6、读到这里,你想对他说什么?你觉得大禹是一个()的英难?板书:无私。

  四、深入情境,情中悟理。

  1、过渡:就这样,大禹为了治理洪水走遍了千山万水,吃尽了千辛万苦,终于把洪水给治服了,想象一下那又是怎么样情景呢?让我们放声朗读吧!(自由读最后一小节)

  2、出示图片:在这安定的日子里,老百姓在做些什么啊?

  [展示老百姓安定生活的情景,此时无声胜有声。既扩充了课文的内容,也有利用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3、这幸福美满的日子是谁带来的?如果你是大禹的邻居,你会对他说什么?

  4、如果你是他的儿子,你又会说什么?

  5、学到这,你又想对大禹说什么?

  [进一步挖掘教材蕴含的思想性,有意识地把思想教育融于语言文字训练之中,含而不露。三个连续的问题,体现了一定的梯度,通过角色的变换,进行语言训练,使学生在读思说的教学活动中受到了崇高的人格熏陶和感染,激发学生对大禹的崇敬之情。]

  6、是的,他不愧后人称他为大英雄,不仅我们这里说他,所有的人都记住了这位治水的伟大英雄---大禹。大禹治水是发生在公元前21世纪的故事,一直流传到公元后21世纪的今天,而且还会一代又一代流传下去,这就是----代代相传(板书)!

  7、学到这里,你明白为什么课题中称他为大禹,为什么结尾还称他为伟大的英雄吗?(因为禹不但吃尽了千辛万苦,而且聪慧、富有智慧,还无私私奉献,所以人们尊敬的称他为“大禹”,称他为伟大的英雄。)

  [引导学生讨论,既照应了题目,又完成了开头的学*目标:为什么称大禹为伟大的英雄,学生进一步理解了禹的形象,学生的思维也得到了训练。]

  8、今天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位勇敢无畏、智慧、一心为公的伟大英雄----大禹,让我们再一次深深呼唤他-----大禹!此时此刻让我们带着对他的无比崇敬之情齐读最后这一小节。

  [升华情感让人文性与思想性进一步整合,让学生用“心理视线”去读书,让学生得到情的激发,智的启迪,美的熏陶。]

  四、扩展

  在我们国家的历史上,像大禹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像愚公移山,精卫填海,这些都是我们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下课找一找有关的资料读一读。

  板书设计:

  大禹治水

  无畏

  智慧

  无私

  (代代相传)

  一、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读准两个多音字的字音,认识一个偏旁。

  3、通过朗读课文,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

  二、教学重点:

  学*本课的生字词,通过朗读感知大意。

  三、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课文,体会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

  四、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感情诵读,学*字词,质疑解疑,了解课文大意,体会感情。

  (第二课时)品读课文,学*写法,指导背诵,课外知识交流,写字练*。

  六、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1、板画小河,讲述洪水的形成,引出洪水泛滥的画面。

  2、通过观看画面谈感受,揭示课题,板书。

  3、介绍时代背景,解释课题,齐读课题,提出问题。

  (二)、自读课文,学*字词

  1、自读课文学*生字词。

  2、检查自学情况:

  (1)读生字:课件出示本课十个生字,学生开火车读。

  (2)读了这十个生字,你发现了什么?

  (3)学*衣字部,学写“通”“被”两个生字。

  (4)读生词,做拼图游戏:会读的.同学请站起来。

  (三)、读中有悟,体会感情

  1、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可以自己读,也可以找小伙伴一起读,看看你们能不能做到:(课件出示:学*目标)

  2、学生自由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指名朗读,生生交流点评,老师指导点拨,适时予以范读。

  4、读中悟,悟中读:读了课文,刚才提出的问题,你们解决了吗?(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相应的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动画出示帮助理解,指导朗读,质疑解疑。

  第二自然段:了解大禹治水的方法,感受治理洪水的艰辛。

  第三自然段:大禹在治理洪水的过程中,还有什么事让你感动的?

  13、三、一、十 (出示,让学生填空,体会大禹一心为公,无私奉献的精神)

  第四自然段:治理洪水的结果是怎样的?质疑解疑,指导朗读。

  (四)、总结全文,激**感

  总结全文,回顾98抗洪场景,激发学生情感,课外知识延伸,布置作业。

  (五)、板书设计:

  15 大禹治水

  感激

  大禹 老百姓

  治 制 安

  理服 定 无家可归

  (简笔画)河水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学*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

  教学重点:

  在阅读中加深理解和感受。

  教学难点:

  从词句中体会文章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齐读课题

  2、自读课文

  3、出示词语

  指名读、领读、齐读

  二、 学*第一自然段

  1、让学生观看洪水泛滥的情景,让他们直接感受当时的状况。

  2、在动画情境的渲染下提问:在这滔滔的洪水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学生可能会说:我看到了滔滔的洪水淹没了农田,冲倒了房屋,老百姓无家可归,互相掺扶着四处去流浪好心的人给点吃的吧!听到了鸡飞狗叫的声音;我看到了一个和我差不多大的小孩紧紧地抱着一棵大树,在声撕力极的喊着:救命啊!救命啊

  3、继续播放画面,请你说说此刻你的心情怎样?(难过)

  4、师:小朋友,这就是课文中所描写的情景,请你打开课本,读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自读、指名读

  哪些词语体现了洪水的凶猛?(滔滔、淹没、冲倒)

  理解无家可归(老百姓因为洪水没有住的地方)

  指名读、齐读

  过渡:洪水如此凶猛,造成的灾难如此严重,老百姓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过着家破人亡、无家可归的悲惨生活。为了拯救苦难的老百姓,大禹挺身而出了,他是怎样治理洪水的呢?请小朋友读读第二自然段。

  三、学*第二自然段

  1、让学生自由朗读,然后教师出示一组词语:走遍 挖通 察看 引导 劈开,让学生按顺序排列一下,从而揭示大禹治水的全过程。

  2、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3、理解千辛万苦、千山万水

  4、从千辛万苦、千山万水、走遍、察看等词语你体会到了什么?

  (大禹治水的艰辛、他非常能吃苦、治理洪水的方法非常科学)

  5、指名读、齐读

  6、大禹带领老百姓挖通了许多许多条河,劈开了许多许多座山,那在劈山挖河的过程中禹会吃那些苦呢?

  学生可能会说:禹在挖山劈河的过程中,一不小心就会从山上摔下来,摔得遍体鳞伤;可能会被毒蛇给咬了,给大老虎弄伤了;双脚常年浸泡在洪水中,会得一种病--关节炎;炎热的夏天,会热得中暑;寒冷的冬天,漫天飞雪,冻得浑身发抖

  过渡:大禹在外治水很长时间,,其中有个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

  四、学*第三自然段

  1、 阅读故事,介绍成语三过家门而不入。

  2、 让学生自由朗读这一段。

  3、 出示一道填空题,让学生填上一系列数字。

  4、 指名读,说说体会

  (13年可以看出大禹治水的时间长。三次路过、一次也没有还不知道父亲是什么样子说明大禹心里一直想着老百姓,具有无私奉献的精神)

  5、齐读

  五、学*第四自然段

  过渡:大禹坚持不懈治理洪水13年,终于把洪水制服了,那又会是一番怎样的情景呢?让我们一齐读读第四日秒年第四自然段。

  1、读了以后,现在你的心情怎样?为什么?(学生可能会说:很开心,因为老百姓过上了幸福生活,不再流浪。)

  2、分组与第一自然段作对比朗读。

  3、(出示大禹像)引读最后一句话。

  让我们记住这位伟大的英雄(学生接:大禹)

  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位无私奉献的`伟大英雄(学生接:大禹)

  4、如果你是老百姓,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

  小朋友可能会说:大禹,你辛苦了。大禹,你真伟大!

  六、总结:

  大禹为了治水吃尽了千辛万苦,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制服了洪水,让老百姓过上了安定的日子。他真不愧是代代相传的伟大英雄。课后请小朋友再读读课文,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七、教学生字

  理、伟、姓、制

  板书设计:

  千辛万苦

  大禹治水 三过家门而不入

  代代相传

  教学反思:

  《大禹治水》这篇课文讲述的是一个民间传说故事:古时候,这篇课文讲述的是一个民间传说故事:古时候洪水泛滥成灾,百姓过着悲惨的生活,大禹用疏导的办法治理洪水,他治水13年终于制服了洪水让老百姓过上了安定的日子。在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通过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感受到他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从大禹走遍千山万水,吃尽了千辛万苦挖开九条大河,劈开九座大山的描写中体会到大禹的顽强意志。

  在教学第一自然段中,让学生观看洪水泛滥的情景,让他们直接感受当时的状况。并在动画情境的渲染下提问:在这滔滔的洪水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让学生在想象中,再现故事发生时的生活场景,同时也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继续播放洪水泛滥的情景,让学生说说看了以后的心情如何。这主要是为朗读作好情感的铺垫,再让学生通过读来释放自己的感情。第一自然段的教学将画面与音乐良种刺激融为一体,更好地激发了学生对语言的多角度思考,多方位想象,并且通过读来表现起内心的感受,自然而然明白大禹治水的原因。

  新课标指出: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课文第二自然段用简练的几句话叙述了大禹治水的经过,教学中,我先出示一组词语:走遍 挖通 察看 引导 劈开,让学生按顺序排列一下,从而揭示大禹治水的全过程。并紧扣千辛万苦、千山万水、走遍、察看等重点词语引领学生细细品读从而理解和体会大禹治水的艰辛和他的吃苦精神。

  课文第三自然段中未对三过家门而不入这个故事做具体的描述,对这个自然段的理解,为了避免个别太过现实的孩子说出他不爱妻子和孩子而误导其他孩子。我先出示了三过家门而不过的有关资料,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大禹的奉献精神。

  第四自然段主要采用深入情境,情中悟理。首先让学生放声朗读,说说心情如何,为什么。学生可能会说:老百姓过上了幸福生活,不再流浪等等。并分组与第一自然段作对比朗读,这样安排,与第一自然段的情景形成鲜明对照,加深学生对大禹的崇敬之情。然后出示大禹像,引读最后一句话:从此,大禹的名字代代相传。师述:让我们记住这位伟大的英雄(学生接:大禹),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位无私奉献的伟大英雄(学生接:大禹)。课堂气氛调动起来了,学生对大禹的崇敬之情达到高潮。有意识地把思想教育融于语言文字之中,含而不入,隐而不晦,使学生受到崇高的人格熏陶和感染。最后提问:如果你是老百姓,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小朋友可能会说:大禹,你辛苦了。大禹,你真伟大!言语的发源来之于具体而深刻的情境,在一片喜庆祥和的氛围中,在情动于中而形于外的境界里,进一步挖掘了教材的思想性。

  一、导入揭题,复*词语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位了不起的人物,他的名字叫——大禹。今天咱们继续学*他治水的故事。谁来读课题?(指名读 齐读)

  过渡:课题读得很棒,故事中的词语你会读吗?

  2.出示词语:

  洪水 淹没 无家可归 冲倒 治理 千辛万苦 制服 安定 代代相传 ①谁来读一读?(评:读得真棒)

  ②下面来开火车读。小火车开起来——

  二、创设情境,读书入境 学*第一自然段

  1.(播放视频)学生观看当时洪水泛滥的情景。

  2.在情境的渲染下问:从刚才画面上,你看到了什么?仿佛又听到了什么?可以追问:你觉得当时的洪水怎么样?(凶猛、可怕)

  4.(交流)出示句子:很久很久以前,滔滔的洪水淹没了农田,冲倒了房屋,害得老百姓无家可归。

  (1)指名读。 在这段话中,你认为哪些词最能看出洪水的凶猛?

  (2)指名说(滔滔 淹没 冲倒 )你能读出洪水的凶猛吗?

  (3)如果读不好,引导:洪水摧毁了美丽的家园多么令人痛恨,该怎么读?

  5.指导理解“无家可归”

  (1)滔滔的洪水害得老百姓无家可归了,什么“叫无家可归”?

  (2)是的,没有家回去只能四处流浪就叫“叫无家可归” 看到老百姓无家可归,你的心情怎样?(难过、伤心)

  (3)带着这种心情,谁能读好这个词?a.读得再慢一点,声音再低一些 b.指名读 c.一起轻轻地读

  板块一 :体会“治水”决心 出示:禹下决心要治理洪水。

  1.指名读。是啊,洪水摧毁了家园,害惨了百姓,真该治一治它! 板书:治理

  2.谁愿意做禹,再把决心表一表?(决心还不够坚定!决心很大)

  3.咱们一起来表表决心。(齐读,读好“下决心”)

  过渡:禹这样想的又是怎样做呢?请同学们自己读读第二小节,边读边画出禹做了哪些事情?(提醒要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惯)谁来说说你画的是哪一句?

  板块二: 感受“治水”艰辛

  出示:他吃尽了千辛万苦,走遍了千山万水,仔细地察看水流和地形。

  1.这句话中有两个词都带有千和万,你知道是那两个词?这里的千和万指的正好是一千座,一万条河吗?(不是)那指的是什么?(很多很多的山和河)

  2.你能读出山和水的多吗?出示词卡:“千山万水” 指读、齐读。

  3. 同学们,禹要查水流和地形这其中的每一座山都要一一爬过,这其中的每一河都要一条条趟过,这就叫走遍了——“千山万水”引读。

  4.看图

  大家看,这儿*处,远处都是大大小小的山,山与山之间还有无数条河,大禹都要一一走遍,一路上非常辛苦。用文中的一个词就是——“千辛万苦”

  5.谁再来读读这个词?出示词卡:“千辛万苦” 指读、齐读。

  6.猜想一下:禹一路上会吃哪些苦?遇到哪些困呢?(提示比如:当禹带的干粮吃完了,会怎样?当他禹遇到一只黑熊向他扑来又会怎样?)

  7.师补充介绍: 据说禹为了寻找治水的好办法,他的脚跟泡烂了,脚上的皮磨破了,汗毛都磨光了。这么多的苦都尝遍了就叫做吃尽了——“千辛万苦”

  8.理解了词语再来读这句话,相信一定能读得更棒。指名有感情地朗读。

  过渡:除了这儿,禹还做了哪些事情?

  板块三: 感知“治水”之智出示:他带领老百姓挖通了九条大河,劈开了九座大山,引导洪水流入了大海。

  1.这里有两个词,它们都带有同一个数字是哪一个词?(齐答):九条、九座

  这里的“九”又指什么? 指名回答

  2.是的,这里的“九”指挖通了很多很多条大河,劈开了很多很多座大山呀!

  3.多不容易呀!能把这句话读好吗?(特别注意读好这些动词加红,挖通、劈开、引导)生有感情地练读。

  可是禹总结了父亲的教训,采用了疏的方法,引流入海取得了成功,从这里你能看出禹是一个怎样的人?(聪明,爱动脑筋、肯吃苦、有智慧)

  三、咀嚼数字,境中悟情

  学*第三自然段

  1. 师配乐讲故事。

  2. 大家听得很投入。这个感人的小故事其实就是文中第3小节的内容,自己用心地读一读吧。

  3. 读完了,王老师要来考考你们,看谁刚才读得最用心!你会填吗?(不准看书呦)

  4.出示:禹在外治水( )年,曾经( )次路过自己的家门,但他( )次也没有进去看一看。禹的儿子( )多岁了,还不知道父亲是个什么样子。

  (1)仔细看填入的词语,你有什么新发现吗?(都是数字)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引导:你们知道13年有多长时间吗?四千七百多天哪!大禹竟然一次都没有回过家,你能读出时间的漫长吗?

  (3)漫长的13年,4700多个日日夜夜呀,这些数字最能打动人们的心,让我们再好好读读这段话。

  5.是呀,儿子10多岁了还没见过父亲,他的心里会怎么想呢?让我们一起来倾听母子之间的一段对话。(创造地录音欣赏)

  6.听了这段对话,你知道禹舍弃自己的小家为的是谁?(老百姓) 7.是的,禹舍小家顾大家,一心为民造福,后来人们就把这个故事叫作——

  出示:“三过家门而不入”(齐说)

  过渡:就这样,风里来雨里去,禹苦苦地干了13年,洪水终于被制服了。

  四、深悟文本,提升形象

  1.齐读最后一小节。板书:制服

  2. 孩子们,听到洪水被制服了,此时你的心情如何?

  3.老百姓过上了安定的日子,你觉得这还是什么样的日子呀?(幸福、快乐、安居乐业)

  4.假如你是老百姓,你想对禹说些什么?

  5.是的,所以呀,大家非常感激大禹,从此——大禹的名字代代相传。 出示:从此——大禹的名字代代相传。

  (1)引读。什么叫“代代相传” ?比如爷爷告诉爸爸 ,爸爸告诉儿子,儿子再告诉孙子就叫做“代代相传”

  (2)出示词卡读好“代代相传”。

  6.学到这儿老师突然有个疑惑,课文中都说是禹禹,为什么课题和结尾却说是大禹?(因为他能为民造福是位大英雄,所以人们都尊敬地称他为大禹)板书:英雄

  7.带着尊敬再来齐读最后一小节。

  五、指导书写,阅读链接

  (一)指导生字:被 制

  1.观察字形:你发现了什么?

  2.师指导范写,学生描红,临写。

  被:左右结构。学*新偏旁“衣字旁” 制:左右结构,左宽右窄。

  课后作业:

  1.回家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2.推荐阅读神话故事《愚公移山》《精卫填海》。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会读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读准两个多音字的字音,认识一个新偏旁。

  3、通过朗读课文,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初步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

  教学过程

  一、揭题激趣

  今天,我们来学*一篇古代传说,课文中的主人公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位古代部落联盟的领袖,一位为民造福的民族英雄。他的名字叫“禹”,板书课题,指名读"禹"。

  大禹是人们对禹的尊称。今天我们要来学*大禹治水的故事。板书“治水”,齐读课题。同学们有什么想了解的吗?

  ——大禹为什么要治水?大禹怎么治水?大禹治水的结果怎样?

  请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去读读课文,注意课文中的生字,要把字音读正确句子读通顺,再看看谁能从课文中找到答案。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

  2、出示词语,指导学生读准,读好

  (注意多音字“没、倒”;后鼻音“姓、形”、翘舌音“治、制”)

  (1)滔滔淹没冲倒房屋仔细劈开感激英雄

  (2)害老百姓地形挖通治理洪水被制服伟大

  三、再读读课文

  带着刚才的问题去用心读读课文,找找课文的哪些自然段告诉我们问题的答案。

  组织交流,读通课文:把你们读书的发现跟大家交流一下

  1、大禹为什么治水?

  指名读第一段,交流:你读懂了什么?简单交流后总结并板书:洪水害人

  2、大禹治水的结果?

  指名读第四段——大禹制服了洪水板书:制服洪水指导理解“制服”

  师指板书:现在你们迫切想知道什么?——大禹如何治理洪水的?板书:治理

  3、大禹如何治理洪水的?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写的呢?学生回答。

  出示第二段,学生自读,看看有几句话,做个标记。指名分句读句子。

  大禹真是一位了不起的伟大英雄啊,他克服了许多艰难困苦,做了许多事儿,让滔滔的`洪水乖乖地听从人的指挥,服从人的管理。让我们齐读这段话读。

  4、朗读感悟第三自然段

  在大禹治水的这么多年中,发生了许多动人的故事,课文中就给我们讲了一个“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同学们快读读看!自由读,指名读。

  5、再读最后一段。

  1、引读,在大禹的不懈努力下,洪水终于被——,老百姓终于能过上——,大家——。

  6、齐读课文

  四、指导写字

  2、生字:害通姓形治理洪被制伟

  (1)整合生字发现规律:8个是左右结构,部首写得窄,偏旁写得宽。

  (2)根据学生需要指导书写描红。

  教学目的:

  1、运用综合识字的方法,认识本课10个生字,会写7个。继续培养学生独立识字、合作识字的能力。

  2、自主阅读课文,教师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使学生在课文情境和语言文字中受到熏陶。

  3、弄懂大禹为什么成为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培养学生的奉献意识。

  教学重、难点 :

  通过文中词句感受大禹不辞辛劳、公而忘私、为民造福的奉献精神。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搜集我国古代的神话故事,课前自己阅读,做到能用简练的语言说出大概的意思。

  教师准备:大禹治水的历史及视频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讲故事,导入新课:

  师:课前同学们搜集了我国古代的神话故事,并认真地读了,把你读的故事简单介绍给大家。

  师:是的,《后羿射日》、《夸夫逐日》、《女娲补天》……等等神话故事都歌颂了真、善、美,寄托了人们美好的愿望,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其中的一个动人的传说——《大禹治水》。

  师:(板书课题)如果让你针对课题来提问,会有哪些问题?(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疏理板书:为什么治水?怎样治水?结果如何?)

  (二)初读故事,整体感知。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生字,边读边为自己的问题找答案。

  1、生自读课文,同学互动,检查识字情况。

  2、课件出示生字,师生评点正音。

  3、分小节读课文,理清课文思路,解决提出的'三个问题。

  (三)细读故事,体验感悟。

  师:刚才同学们读书为自己的问题找到了答案,对这个小故事有了一定的了解,相信再细读课文,你会有更多的收获。

  师:究竟哪些原因使大禹投入了治水中呢?课文中哪些段落写到了原因?

  1、生读第一、二自然段,理清大禹治水的两个原因。

  (两方面的原因:一是来自自然的:洪水淹没村庄、冲毁房屋;二是来自父亲的:治水不利,临终嘱托。)

  师:是啊!看到洪水带来的危害,想到父亲临终前的叮嘱,大禹坚定了治洪的信念,他是怎样治水的呢?你觉得大禹是个怎样的人呢?从哪里看出?

  2、生选择喜欢的方式读第三、四自然段,划出受感动的句子,说说理由。

  根据学生交流汇报的顺序,教师确定自己的教学进程,可抓住以下几个句子引导学生着重理解:

  a、“禹改变了父亲的做法,带领人们开凿了龙门,挖通过了九条河,垒起堤坝,把洪水引到东边的大海里。”

  (引导学生比较大禹的治水方法和父亲的不同之处,体会大禹的聪明。)

  b、“晚上,他常常睡在草丘山冈,……拄着棍子走路。”

  (让学生从读中体会,大禹为了治水起早贪黑,不辞劳苦,忍受了巨大的痛苦。并引导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受。)

  c 、重点研读第四自然段,体会大禹公而私的奉献精神。

  (教师补充“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故事,课件配画面:大禹带领老百姓日夜不停地凿山开渠,常常忙得顾不上吃饭和睡觉。一年又一年,他每天到处奔波,一心治水。有一天,大禹经过家门口,他的妻子刚生下孩子。大禹听到孩子哇哇的啼哭声,可是怕耽误治水,没有进去探望,匆匆走了。几年后,大禹又经过家门口,妻子抱着儿子站在门口,儿子挥着小手在叫爸爸。大禹深情地望了他们母子一眼,又抓紧时间赶路了。又过了几年,大禹第三次经过家门口,儿子已经十多岁了。大禹让儿子告诉妈妈,等治好洪水后一定回家。大禹说完就脚不停步地向前奔去。)

  师:听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

  师:是的,大禹就是这样一个舍小家、顾大家,一心为了人们,一心扑在治水上。让我们带着对大禹的崇敬一起来读这一段。(课件出示第四自然段文字,同时音乐响起。)生读句子。

  师:(课件将本段中的词语:“才、仅仅、就、却”打成红色。)请同学们注意文中的红色的字,再读这一段,体会词语中包含的意思。读到这里你又有什么感受?在你的心目中,大禹是个怎样的人呢?(学生回答,教师引导体会出大禹的大公无私的奉献精神)

  3、读五自然段:理解“禹因此成为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

  师:洪水终于大地又恢复了欣欣向荣的象,同学们想象一下,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景象?(学生展开想象,自由表达。)

  师:看到这种现象你心情怎样?让我们带着这样的心情来读最后一段……。

  师:谈谈你对“禹因此成为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这句话的理解。

  (四)搜集故事,拓展延伸。

  师:禹成为人们世世代代敬仰的爱戴的英雄,在漫漫历长河中,在我们的周围、身边,也有很多像大禹那样舍小家、顾大家的英雄,请同学们课下收集你心目中的英雄资料,下节课我们来交流。

  教学目标:

  1、阅读课文,了解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名为民造福的治水英雄。

  2、知道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原因,感受大禹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体会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无私奉献精神。

  教前准备:

  1、搜集有关资料:图片或文字

  2、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一、复*检查

  1、抽读生字卡片。

  2、分组朗读课文。

  3、根据同学围绕课题进行的质疑,从中归纳出几个主要问题:大禹为什么要治水?(原因)大禹是怎样治水的?(经过)大禹治水的结果怎样?(结果)

  4、回顾第一自然段主要讲什么?(大禹为什么要治水?洪水给老百姓带来了严重灾难,无家可归,四处逃荒。只有治理好洪水,才能拯救百姓,造福百姓。)

  5、相机出示小黑板板书:严重灾难,四处逃荒。

  二、学*课文

  1、了解了大禹治水的原因,这节课我们要通过对课文的感受结合课前查找的资料来解决这几个问题。

  2、出示小黑板,读题目。

  (1)大禹为什么要去治水?(原因)

  (2)大禹是怎样治水的?(经过)[他治水的方法与父亲的方法有什么不同?谁的方法好?好在哪里?]

  (3)大禹治水过程中付出了怎样的辛苦?他为什么三过家门而不入?

  (4)大禹的`治水结果怎样?为什么大禹会成为人们世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

  3、小组合作讨论探究这几个问题,逐个解决(可打破顺序)

  4、根据表格要求填写大禹和父亲治水的方法、结果,进行比较,说出谁的方法好,画出重点词,感受大禹的聪明才智。

  小组讨论填写后,选一个代表调板填写小黑板进行展示。板书:聪明才智

  5、乘势追问:禹在疏通河道的施工中是怎样做的?这样做辛苦吗?找出重点词句读读,感受大禹不辞辛苦的意志。板书:千辛万苦 不辞辛苦

  6、大禹为什么三过家门不入?小组交流搜集的有关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并指名简介故事,画出重点词,说出原因,感受大禹公而忘私的精神。

  7、随机板书:三过家门而不入,公而忘私

  8、读到这里,在你心中,大禹是个什么样的人?

  (有聪明才智,不辞辛苦,公而忘私,无私奉献的人。)

  9、齐读第3、4自然段。

  10、大禹在老百姓心中是个什么样的人?(治水英雄)他为什么会成为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根据板书归纳。

  (这种公而忘私、无私奉献的精神难道不值得人们世代传颂吗?)

  11、齐读第5自然段,画出重点词。板书:终于、因此 治水英雄

  三、总结延伸

  1、学*了课文,你对大禹充满了什么样的感情?带着敬佩之情齐读课文。(根据时间情况进行支动安排)

  2、根据板书:“原因、经过、结果”帮助学生理清课文线索,并随机指导“按事情发展顺序叙述”的写作方法。

  3、总结谈话

  在我们中华民族漫长的历史上,像大禹这样公而忘私,为民造福,无私奉献的故事多得数不胜数。古有愚公移山,精卫填海,今有***为人民谋幸福;雷锋走到哪里,好事就做到哪里;戴明瑞致富不忘回报社会,捐巨资兴办学校,兴建公益事业等等,他们的无私奉献精神是何等的高尚啊!是当今时代倡导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践行者,是我们学*的楷模。

  四、拓展作业

  想象洪水退后,大地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并写下来。

  教学目标:

  1. 通过集中识字、随文识字、多次复现等方式识记“洪、毒”等11个生字。

  2. 通过创设情境、反复练读,能正确、流利地朗读生字集中的第1、4自然段。

  3. 通过“泛滥”学*“联系下文”理解词语,并运用这一方法理解“疏导”,通过“安居乐业”学*联系上文理解词语。

  4. 会写左右结构的“洪、认、难、被”四个生字。

  教学准备:课件、词卡

  一、看图猜神话故事,引出课题

  1. 小朋友,你们喜欢听故事吗?你们肯定听过不少故事吧,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张图片,你能看图猜故事吗?

  (图:哪吒闹海、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大禹治水)

  它们可都是古代神话故事,今天就来读读其中的一个故事——大禹治水。

  2. 其实他的名字只有一个字“禹”,由于他治理洪水有功,为民造福,是个大英雄,所以人们尊敬地称他为“大禹”,我们一起来恭恭敬敬地叫一叫。(相机板书课题)

  过渡:大禹是如何治理洪水的呢?赶紧打开书第71页。自由练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二、分组认读词语,初步感知治水前后的对比。

  1.第一组词语:洪水泛滥 毒蛇猛兽 伤害 灾难

  ·读准前后鼻音。带拼音,去拼音。

  ·猜字谜:一间房子着火了——识记会意字“灾”,并积累词语:火灾、水灾,虫灾。

  火灾、水灾、虫灾,对于人们来说,可都是灾难呀。

  2.第二组:退去 耕种 重新 恢复 安居乐业

  ·带拼音,去拼音,读准多音字。

  3. (集中呈现两组词语)知道老师为什么把词语分成这样两组吗?

  一组是写灾难,一组是写美好生活的,而且这两组词语所在的自然段特别难读。

  三、练读第一自然段,读懂泛滥,学*“联系下文”理解词语。

  1.(课件呈现第一自然段)这是课文的第一自然段,你能读正确,读通顺吗?

  自由练读,个读检查。

  2.(词卡:泛滥)这里有个词语“泛滥”。

  ·看看这两个字的偏旁,你发现了?你能来猜一猜“泛滥”的意思吗?

  生:水很多 很快冲出来

  ·水很多,这么多够不够?(图片,一盆水,一潭水)

  ·光看字面还不一定猜得出来,我们来看看下面的句子,想一想,哪些词语可以帮我们读懂“泛滥”的意思?我们拿起笔来划一划。

  反馈:这大水怎么样?

  开火车。这大水干的.是好事还是坏事?可能还会干什么坏事?

  课件:泛滥就是~我们一起来读读。还有大家说的

  ·是啊,刚才我们读泛滥下面的句子,找到关键的词语,把它们对应起来,理解了泛滥的意思,这样的方法就叫“联系下文”。(板贴)

  ·想看看洪水泛滥的样子吗?(视频)

  ·朗读。人们在洪水中失去了财产,也失去了生命,人们的生活痛苦极了,齐读第一段。

  四、练读第四自然段,运用“联系下文”理解疏导,联系上文理解安居乐业。

  小朋友们,真会读课文,第一段读得这么好,敢不敢来挑战更难读的第四自然段?

  1.(课件呈现第4自然段,标上句序)这段共有四句话,请2个同学来读一读。

  反馈,检查朗读。

  ·第一句:教训 疏导

  ·第二句:疏通

  ·第三句:

  ·第四句:练*词组(被水淹过的土地)(农业生产)

  2. 读了课文,我们知道大禹治水成功了,他是采用什么方法治水的呢?疏导是一种什么样的办法呢?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10篇(扩展7)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菁选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禹治水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学*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

  教学重点:学*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理解伟大英雄的由来。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旧引新,明确目标。

  1、小朋友们,这一节课我们继续学*《大禹治水》,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你有什么收获?

  2、大禹治水的结果怎样?读读课文第4自然段。(交流)

  引读:结果——(出示句子)

  洪水被制服了,老百姓过上了安定的日子,大家非常感激这位治水的伟大英雄。

  3、过渡:这洪水究竟有多大?大禹是怎样制服大水的呢?为什么称大禹是治水的伟大英雄?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读这些问题。(板书:伟大)

  [过渡的这三个问题,提示本课的学*目标。]

  二、创设情境,读书入境。

  (一)学*课文第一自然段。

  1、过渡:是啊,那洪水究竟有多大?老百姓到底有多苦呢?

  2、让我们来看看当时洪水泛滥的情景吧!(放录像)

  3、在动画情境的渲染下提问:刚才,大家从画面上看到的洪水怎么样?洪水来势是多么凶猛,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音乐是灵空的,它可以不经过任何中介,直接作用于人的心灵世界。将画面与音乐两种刺激融为一体,创设情境,能更好地激发了学生对语言的多角度思考、多方位想象。]

  4、课文中是怎么写的呢?自己读读第一自然段。

  (交流)出示句子:很久很久以前,滔滔的洪水淹没了农田,冲倒了房屋,害得老百姓无家可归。

  5、看到这滔滔的洪水冲跨了房屋,淹没了庄稼,老百姓无家可归,你的心情怎样?你能通过你的朗读表现出洪水的凶猛以及老百姓生活的不幸吗?

  (1)指名读。加之生生、师生间的互评:有感情!能把洪水读得再凶猛些吗?通过你的朗读,我仿佛看到了波涛滚滚的洪水正向我们冲来,太可怕了!又仿佛看到了老百姓正在四处逃难,真是太可怜了!……

  (2)好大的洪水,好不幸的人们!来,我们一起满怀同情,读读这一段。

  [师生的互评,充满激励,激发学生的情感,学生能入境读书,体会老百姓的不幸生活。]

  (二)、学*课文第二自然段。

  1、过渡:老百姓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年复一年的过着家破人亡,无家可归的日子,能让老百姓这种苦难的日子继续下去吗?

  不行!这洪水给老百姓带来的灾害真是太大了,该不该治?这时谁挺身而出?大禹也像你们一样,下决心治理洪水,他会怎么想呢?这个决心下得好!一起来读好这句话。出示句子:禹下决心要治理洪水。

  2、治理洪水可不是件轻松的事情,大禹是怎样治理洪水的呢?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3、出示图1:禹先做了什么?(察看水流和地形)他是怎样察看的?指名读文。

  出示句子:他吃尽千辛万苦,走遍了千山万水,仔细地察看水流和地形。

  指名读。水流我们都知道,地形是怎么回事?如果我们要察看一个地方的水流和地形那就爬山,还得过河,辛苦吧?大禹可比我们辛苦多了,你从哪里看出来?千山万水就是指他爬的山很……,过的河……数多数不清。谁来读好这个词。想象一下,大禹在走遍千山万水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

  这么多困难,都被禹克服了,他真是吃尽了千辛万苦!谁来读好这句话。

  4、这还只是治水的准备工作,更大的辛苦在后面呢。出示图2:禹又做了什么?指名读。出示句子:他带领老百姓挖通九条大河,劈开了九座大山,引导洪水流入了大海。

  这句话里有两个词,它们都带有九字,你从这个九字明白了什么?如果只是挖河还不算难,如果河与河之间还有山,那还要劈开大山。你见过大山吗?让你去开山你敢么?大禹干了4千7百多天,要13年,在没有先进机器的古代,这是多么不容易啊!想一想,禹在带领老百姓挖河,劈山的过程中,又会遇到哪些困难?这些困难,又都被禹战胜了。他真是吃尽了千辛万苦。

  学到这里,你觉得大禹是一个()的英雄?板书:无畏

  [想象一下,大禹在走遍千山万水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想一想,禹在带领老百姓挖河、劈山的过程中,又会遇到哪些困难?这两个问题的设计,帮助孩子提炼生活、丰富想象,重新构建原有的知识储备,学生通过想象,可以进一步体会大禹的辛苦及面对困难无畏的精神。]

  5、禹怎么会想到这个办法呢?请小朋友听一个故事。师介绍禹的父亲鲧治水的故事。

  教师小结:禹为了治理好洪水,他总结了父亲治水的经验,察看地形,带领老百姓挖河,劈山,采用了“引”的方法。他的治水方法和父亲的方法是补养的。你听了,觉得大禹又是一个()的英雄。板书:智慧

  [通过讲述禹的父亲鲧治水的故事,通过介绍父亲治水的教训,进一步引导小朋友“知其所以然”,大大提高学生的认识水*。通过两次概括:大禹是一个()的英雄,为后文“伟大英雄”的理解打下伏笔,理解文末称他为伟大的英雄,也就水到到渠成。]

  6、学到这里,觉得大禹怎么样?带着这种感觉再读这一小节。

  三、引入情境,境中悟情。

  (学*课文第三自然段)

  过渡:禹在外治水整整13年。其间,还传颂着一件更加感人的故事,你想听吗?

  1、教师讲述,谁能把他填一填吗?

  出示填空:禹在外治水()年,曾经()次路过自己的家门,但他()次也没有进去看一看。禹的儿子()多岁了,还不知道父亲是个什么样子。

  2、谁愿意读一读。

  3、大家说说一周有多少天?一个月多少天?一年多少天?十三年知道多少天?十三年四千七百多天哪!这期间他没有回过家,而仅有的三次路过家门的机会,但是还是没有回家?如果是你,当你一年、二年见不到你的父母,你会怎么想?禹的儿子十三年见不到他的父亲,他幼小的心灵又会怎么想?有一天,禹的儿子再也忍不住了,跑去问娘,他会问些什么呢?面对儿子的提问,娘会怎么回答他呢?指名学生角色表演。

  [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一个个问题就像一个个小钩子钩住孩子的好奇心,使学生的学*成为一种自觉自愿的心理渴望。同时让学生联系自己,设身处地的想一想,接着又让学生分别表演母亲和儿子,让学生将内心的想法通过语言表达出来,学生就能在境中悟情,体会大禹的伟大精神。]

  4、小结:是的,没有人不爱自己的家,也没有哪个父亲不爱自己的孩子,但是大禹为了千万的老百姓能过上好日子,他舍小家而顾大家。后人用一个成语概括了这个故事,叫做“三过家门而不入”,现在,人们常用这个成语,赞扬像禹这样“不顾小家顾大家的无私奉献的人”。

  [阅读课文后,进行概括,适时拓展介绍成语,更有利于学生的学*。]

  5、他多想回去看一看那啊!可是为了治理洪水,为了拯救天下苦难的百姓,他舍小家而顾大家,三过家门而不入啊!让我们带着这崇敬的心情再来读一读这感人的故事吧!

  [气氛的渲染、成功的引导,让学生走进了文本,走进了主人公,让学生的脉搏和作者的脉搏一起跳动。]

  6、读到这里,你想对他说什么?你觉得大禹是一个()的英难?板书:无私。

  四、深入情境,情中悟理。

  1、过渡:就这样,大禹为了治理洪水走遍了千山万水,吃尽了千辛万苦,终于把洪水给治服了,想象一下那又是怎么样情景呢?让我们放声朗读吧!(自由读最后一小节)

  2、出示图片:在这安定的日子里,老百姓在做些什么啊?

  [展示老百姓安定生活的`情景,此时无声胜有声。既扩充了课文的内容,也有利用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3、这幸福美满的日子是谁带来的?如果你是大禹的邻居,你会对他说什么?

  4、如果你是他的儿子,你又会说什么?

  5、学到这,你又想对大禹说什么?

  [进一步挖掘教材蕴含的思想性,有意识地把思想教育融于语言文字训练之中,含而不露。三个连续的问题,体现了一定的梯度,通过角色的变换,进行语言训练,使学生在读思说的教学活动中受到了崇高的人格熏陶和感染,激发学生对大禹的崇敬之情。]

  6、是的,他不愧后人称他为大英雄,不仅我们这里说他,所有的人都记住了这位治水的伟大英雄---大禹。大禹治水是发生在公元前21世纪的故事,一直流传到公元后21世纪的今天,而且还会一代又一代流传下去,这就是----代代相传(板书)!

  7、学到这里,你明白为什么课题中称他为大禹,为什么结尾还称他为伟大的英雄吗?(因为禹不但吃尽了千辛万苦,而且聪慧、富有智慧,还无私私奉献,所以人们尊敬的称他为“大禹”,称他为伟大的英雄。)

  [引导学生讨论,既照应了题目,又完成了开头的学*目标:为什么称大禹为伟大的英雄,学生进一步理解了禹的形象,学生的思维也得到了训练。]

  8、今天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位勇敢无畏、智慧、一心为公的伟大英雄----大禹,让我们再一次深深呼唤他-----大禹!此时此刻让我们带着对他的无比崇敬之情齐读最后这一小节。

  [升华情感让人文性与思想性进一步整合,让学生用“心理视线”去读书,让学生得到情的激发,智的启迪,美的熏陶。]

  四、扩展

  在我们国家的历史上,像大禹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像愚公移山,精卫填海,这些都是我们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下课找一找有关的资料读一读。

  板书设计:

  大禹治水

  无畏

  智慧

  无私

  (代代相传)

  教学目标:

  1、阅读课文,了解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名为民造福的治水英雄。

  2、知道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原因,感受大禹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体会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无私奉献精神。

  教前准备:

  1、搜集有关资料:图片或文字

  2、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一、复*检查

  1、抽读生字卡片。

  2、分组朗读课文。

  3、根据同学围绕课题进行的质疑,从中归纳出几个主要问题:大禹为什么要治水?(原因)大禹是怎样治水的?(经过)大禹治水的结果怎样?(结果)

  4、回顾第一自然段主要讲什么?(大禹为什么要治水?洪水给老百姓带来了严重灾难,无家可归,四处逃荒。只有治理好洪水,才能拯救百姓,造福百姓。)

  5、相机出示小黑板板书:严重灾难,四处逃荒。

  二、学*课文

  1、了解了大禹治水的原因,这节课我们要通过对课文的感受结合课前查找的资料来解决这几个问题。

  2、出示小黑板,读题目。

  (1)大禹为什么要去治水?(原因)

  (2)大禹是怎样治水的?(经过)[他治水的方法与父亲的方法有什么不同?谁的方法好?好在哪里?]

  (3)大禹治水过程中付出了怎样的辛苦?他为什么三过家门而不入?

  (4)大禹的治水结果怎样?为什么大禹会成为人们世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

  3、小组合作讨论探究这几个问题,逐个解决(可打破顺序)

  4、根据表格要求填写大禹和父亲治水的方法、结果,进行比较,说出谁的方法好,画出重点词,感受大禹的聪明才智。

  小组讨论填写后,选一个代表调板填写小黑板进行展示。板书:聪明才智

  5、乘势追问:禹在疏通河道的施工中是怎样做的?这样做辛苦吗?找出重点词句读读,感受大禹不辞辛苦的意志。板书:千辛万苦 不辞辛苦

  6、大禹为什么三过家门不入?小组交流搜集的.有关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并指名简介故事,画出重点词,说出原因,感受大禹公而忘私的精神。

  7、随机板书:三过家门而不入,公而忘私

  8、读到这里,在你心中,大禹是个什么样的人?

  (有聪明才智,不辞辛苦,公而忘私,无私奉献的人。)

  9、齐读第3、4自然段。

  10、大禹在老百姓心中是个什么样的人?(治水英雄)他为什么会成为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根据板书归纳。

  (这种公而忘私、无私奉献的精神难道不值得人们世代传颂吗?)

  11、齐读第5自然段,画出重点词。板书:终于、因此 治水英雄

  三、总结延伸

  1、学*了课文,你对大禹充满了什么样的感情?带着敬佩之情齐读课文。(根据时间情况进行支动安排)

  2、根据板书:“原因、经过、结果”帮助学生理清课文线索,并随机指导“按事情发展顺序叙述”的写作方法。

  3、总结谈话

  在我们中华民族漫长的历史上,像大禹这样公而忘私,为民造福,无私奉献的故事多得数不胜数。古有愚公移山,精卫填海,今有***为人民谋幸福;雷锋走到哪里,好事就做到哪里;戴明瑞致富不忘回报社会,捐巨资兴办学校,兴建公益事业等等,他们的无私奉献精神是何等的高尚啊!是当今时代倡导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践行者,是我们学*的楷模。

  四、拓展作业

  想象洪水退后,大地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并写下来。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并根据提示讲故事。

  2、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学会从课文中提取信息。

  3、学*大禹舍小家为大家的高贵品质。

  二、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能从课文中提取信息。

  三、教学难点

  通过“十三年”、“三次”、“一次”等词语,学*大禹的高贵品质。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孩子们,我们都是二年级的学生了,成长的过程中一直有很多的故事陪伴着我们:作文吧童话故事像黑猫警长、葫芦兄弟;寓言故事像揠苗助长、亡羊补牢等等很多形式的故事,今天我们来学*一篇神话故事——大禹治水。我相信学过以后回家讲给爷爷奶奶听,他们一定很高兴。(板书课题:大禹治水)

  2、通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读过后说一说你从书中得到哪些信息?(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有那些人物?发生了什么事?结果怎么样?那些话或者情节印象深刻?)

  3、教师范读第一自然段

  (1)联系下文理解“泛滥”的意思。

  (2)引导学生想象,大水淹没田地冲毁房屋,毒蛇猛兽到处伤人

  (板书:洪水——泛滥,毒蛇猛兽——到处伤人,人们——痛苦极了!)

  (3)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发生了什么事,抓住“很久很久以前”,故事开头通常用的方法。注意语气。

  4、学生自读第二自然段

  (1)强调生字词“灾难”,联系上下文,理解灾难的意思。

  (2)学生说一说,谁在治水?用的什么方法?用了多长时间?结果怎么样?

  (3)用“继续”造句。

  5、学生读第三自然段

  (1)纠正学生读音,找出“十三年”、“三次”、“一次”,把这些词语重读,学生试着读,教师范读,学生再读。

  (2)教师提问:禹为什么急于把洪水治理好?

  (3)教师引导学生想象画面,感受禹舍小家为大家的可贵品质。

  (4)让学生抓住关键词“十三年”、“到处奔走”、“三次”、“一次”讲故事。

  6、自由读第四自然段,结合插图对照课文,你想说什么?说一说,禹是如何治理洪水的?

  7、教师范读洪水退了,让学生总结:

  洪水——退了,毒蛇猛兽——驱赶走了,人们——安居乐业

  8、为什么禹被称为大禹?

  我们知道大部分神话故事中的人和事都有虚构成分,但禹这个人是真实存在的,也确实帮助人们脱离了洪水的折磨,所以人们为了纪念他,把他的事迹编写成故事代代相传,这也证明了禹在人们心中的.伟大,所以人们亲切的称他为“大禹”。

  五、课堂小结

  按照下面的提示,讲讲“大禹治水”的故事。

  洪水使人们生活痛苦。

  滚用筑坝挡水的办法没有治好洪水。

  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

  禹用疏通河道的办法,带领人们治好了洪水。

  六、作业

  把故事讲给家长听;推荐阅读《精卫填海》、《愚公移山》、《后羿射日》

  七、板书设计

  略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认识本课的所有生字并正确美观的书写“治、洪、姓、理、形”五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重点、难点及对策

  重点:把课文的字音都读准了,并且认识生字、写好本课要求的`生字。

  难点:读好课文中的长句。

  对策:让学生来自主朗读。

  教学准备:课文录音。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

  2、简介大禹。

  3、请小朋友仔细听一个关于大禹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小朋友是否也想来讲讲这个故事,学生自由练读课文。

  2、检查字读情况。指名逐段试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3、小组合作朗读全文。

  4、汇报交流并检查字音。

  5、范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写谁?写了大禹的什么?

  6、口头填空:

  课文主要讲的诗大禹为了(),三次经过家门都没有()。

  三、教学生字。

  1、出示生字:治、洪、姓、理、形,指名读。

  2、引导说字形记忆方法。理、形: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记。

  3、老师范写这些生字。

  4、学生在书上描红。

  四、作业:学生在《*字册》上描红。

  15大禹治水

  教学设计:

  大禹治水

  贵阳市环西小学 罗勤

  [教学思路]

  教学目标:

  1、阅读课文,让学生了解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名为民造福的英雄。

  2、知道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如入”的原因,感受大禹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

  3、注意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想像大禹一心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是会是怎样感人的情景。

  4、识字11个,写字11个。积累运用。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有感情地读文,展开联想,体会大禹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课前搜集大禹的资料。

  教时: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板书:16 大禹治水。

  2、学生简介大禹。请学生在课文中是怎么介绍大禹的?读一读。

  古代部落联盟的领袖,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

  3、请学生对课题质疑。(大禹为什么要治水?大禹是怎样治水的?)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看这些问题在那些自然段告诉我们了?(1、3、4自然段)

  2、检查自读情况,出示生词认读。(纠正字音。)

  三、细读课文第1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讨论:

  (1)这一自然段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3)“四处逃荒”是什么意思?

  3、指导朗读。

  要用急切的语气读出洪水凶猛的态势。

  四、过渡

  洪水如此凶猛,造成的灾难如此严重,老百姓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过着家破人亡、无家可归的'悲惨生活。为拯救天下苦难的百姓,一位英雄大禹出现了,他不辞辛劳、想方设法制服了洪水。我们就一起来看大禹是怎样治理洪水的。

  五、细读课文三、四、五自然段。

  1、自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出示自读要求:

  (1)用喜欢的方法读,找出大禹治水时表示动作的词语,结合第二自然段想一想大禹治水与父亲什么不同?这说明了什么?

  (2)根据自己的感受有感情地读一读这一段。

  (3)同桌就以上问题讨论一下,然后再试着读一读。

  2、汇报学*结果,出示第三自然段。(表示动作的词语用红色标注)

  3)指导朗读。想像大禹治水时的千辛万苦和聪明才智。

  学生练读,齐读。

  3、默读第四自然段,完成下面的填空。

  为了治水,大禹三十岁(才)结婚,在家(仅仅)住了四天,(就)告别了妻子。禹治水十年,曾经三次路过家门,(却)顾不得进去看一看。

  这些词和表示数量的词强调了什么?突出表现了什么?如果没有这些词,行不行呢?

  想像一下他三次过家门时感人的情景,说说当时他会想什么?指导朗读。

  4、细读第五自然段。

  (1)齐读。

  (2)小组讨论:大禹为什么会成为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联系三、四自然段讨论。)出示讨论的提纲:

  在长达十年的治水是建设中,他“三过家门而不入”这是怎样的奉献精神?

  (3)汇报讨论结果。

  六、总结课文。

  板书:

  10奉献

   聪明才智、千辛万苦

   制服洪水

  大禹治水

  敬仰爱戴

  公而忘私、不辞辛劳

  资料提供者:

  一、读课题

  今天我们学*“大禹治水”,这儿的水指的是什么水?见过洪水吗?(播放洪水录象片段)

  有几个词,你们会读吗?

  出示词语:淹没冲倒无家可归

  指名读词语

  能用上这几个词,说说洪水带带的灾难吗?

  二、教师导语过渡:

  传说,人们为了避开洪水,把家安在山洞里,像野兽一样的生活;为了避开洪水,人们把家安在大树上,像猴子一样爬上爬下,日子过的很悲惨。大禹见到这样的洪水,会怎么想?

  出示句子:禹下决心要治理洪水。

  治洪水可不是简单的事,大禹会怎么做?

  先来看看大禹先做的事,出示句子。

  男生读。

  1、看图片,理解“水流”和“地形”。

  2、有一个词讲大禹爬过的山特别多,趟过的河特别多,是哪个词?读“千山万水”;看图片,语言渲染,指导读好词语,相机评价中提升:太少了,还不够多,很多……

  3、这其中的每一座山,大禹都爬过;这其中的每一条河,大禹都趟过,这就叫“走遍”。大禹会遇到那些困难呢,猜一猜:

  4、老师再给大家补充一些:教师讲述……(大禹的指甲被泡烂)

  5、大禹吃的苦读吗?哪个词?读“千辛万苦”(指导读好)

  6、这其中的每一种苦他都吃过、都尝过,这就叫“吃尽”(文字点红)

  7、这些词语读好了,句子也一定能读好,练*读句子,指名读句子,齐读句子。

  三、治水中的困难

  这才是治水前的准备工作,更大的困难还在后头呢。

  1、有两个词带有同一个数字,找一找是哪两个词?

  2、9条9座(这儿的9并不是9,而是指很多)

  3、教师画图介绍,为什么要把这些河连在一起?

  4、老师在黑板上这样一画看起来很容易,真挖起来就不轻松了,猜一猜这两条喝之间有多远?大胆地猜一猜:

  5、教师介绍:90公里,90000米!辛苦吗?

  6、比这辛苦的还有呢,如果遇到大山,画图,要挖开大山,这叫“劈开”。

  7、指导读句子,你关注了这两个数字,所以读得这么好!

  8、大禹遇到了这么多的困难,他吃尽了“千辛万苦”再读这个词。板书:千辛万苦

  9、读到这,你想对大禹说些什么呢?

  四、治水中的'感人故事

  大禹在治水的过程中,像这样感人的故事还有很多,听老师讲一段,里面有很多数字,想想这些数字的意思。

  1、教师配乐讲(13年,10多岁,三次那一段)出示句子

  2、这些数字什么意思呢?

  3、把这一段故事连起来念一念,想一想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4、学生质疑

  5、指导读句子

  五、治水成果

  经过这13年的千辛万苦,洪水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出示一幅图片(风*浪静的湖面)

  1、图片说话

  2、出示词语:治服

  3、人们还用在树上生活,在山洞里躲藏吗,这样的日子就叫:安定的日子。

  4、如果你就是这些百姓中的位,你会怎么感谢他?

  5、板书:伟大英雄

  6、大禹的丰功伟绩我们不会忘记,有人为他建了一个像。

  7、孔子说:如果没有大禹,我们可能都变成鱼虾了。

  8、让我们心怀感激和敬佩之情,把课文最后一节齐声朗诵。

  六、识字检查

  这是本节课出现的词语,你们都能读吗?

  治理洪水伟大英雄。

  千辛万苦千山万水。

  九条大河九座大山。

  决心地形安定。

  七、课后问题

  课文学完了,老师提个问题,为什么课文开头叫禹,课文最后又叫大禹呢?

  不急,想好了,课后告诉你们的语文老师。

  【教材分析】

  《大禹治水》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6单元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是一个古代传说,讲述大禹吃尽千辛万苦,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制服洪水的故事,赞扬他造福百姓、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目标】

  基于对教材的分析和学情的认识,预设以下学*目标:

  1、用自主识字、游戏巩固等形式正确认读10个生字;用不同字音表不同字义的方法区分多音字“倒”和“没”;用扩词的方法区分同音字“治”和“制”;认识衣字旁及表示的意思;正确书写10个字。

  2、学*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根据提纲背诵课文。

  3、用结合上下文、数量词、生活实际等方式了解“千辛万苦”、“安定”的意思,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

  【教学重点】

  1、正确认读、书写生字。

  2、学*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结合上下文、数量词、生活实际等了解“千辛万苦”、 “安定”的意思,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经过一年多的学*,积累了一些识字方法,初步具备了主动识字的能力。他们喜欢阅读,初步具备了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重要词句意思的能力。同时,《大禹治水》这个故事虽年代久远,但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大多数学生通过动画片、课外书籍等,已经对故事有所了解。

  【教学策略】

  在识字教学中采取自主识字、同伴合作、随文识字、游戏巩固等策略。阅读教学中,主要采用情境创设法、朗读指导法、句式比较法、再造想象法等,引导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综合训练。

  【教学过程】

  第一部分: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上课伊始,出示有关古代传说的图片,让学生看图猜故事,再大声说出故事的名字。 最后一张定格在《大禹治水》,学生说出名字后板书课题,“治”是生字,引导学生和老师一起书空“治” 。 齐读课题后,接着问学生,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个字?学生可能想到用换偏旁或偏旁加旧字的方法来识记。再让学生说说“治水” 是什么意思。

  【设计意图】

  导课环节运用情境创设法,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另一方面唤起学生已有的'学*积累,丰富课程资源。其中“治”字随课题识字,用分散识字的方法降低学*难度。

  第二部分: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识字写字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这部分的教学共分四步进行:

  第一步,自读课文,出示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认识的字圈出来借助拼音多读几遍,难度的句子也要多读几遍。读完后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设计意图】

  一方面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在语境中自主识字。

  第二步,同位合作读生字卡片,不会的互相教一教,然后和同位分享好的识字方法。

  【设计意图】

  此环节意在体现自主学*与合作学*的有效融合。

  第三步,请2—3组同位上台交流,交流内容包括:易读错的字音、同音字、多音字、形*字及扩词等。根据学生交流情况,教师相机引导学生重点关注以下生字:

  一、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读准两个多音字的字音,认识一个偏旁。

  3、通过朗读课文,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

  二、教学重点:

  学*本课的生字词,通过朗读感知大意。

  三、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课文,体会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

  四、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感情诵读,学*字词,质疑解疑,了解课文大意,体会感情。

  (第二课时)品读课文,学*写法,指导背诵,课外知识交流,写字练*。

  六、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1、板画小河,讲述洪水的形成,引出洪水泛滥的画面。

  2、通过观看画面谈感受,揭示课题,板书。

  3、介绍时代背景,解释课题,齐读课题,提出问题。

  (二)、自读课文,学*字词

  1、自读课文学*生字词。

  2、检查自学情况:

  (1)读生字:课件出示本课十个生字,学生开火车读。

  (2)读了这十个生字,你发现了什么?

  (3)学*衣字部,学写“通”“被”两个生字。

  (4)读生词,做拼图游戏:会读的同学请站起来。

  (三)、读中有悟,体会感情

  1、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可以自己读,也可以找小伙伴一起读,看看你们能不能做到:(课件出示:学*目标)

  2、学生自由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指名朗读,生生交流点评,老师指导点拨,适时予以范读。

  4、读中悟,悟中读:读了课文,刚才提出的问题,你们解决了吗?(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相应的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动画出示帮助理解,指导朗读,质疑解疑。

  第二自然段:了解大禹治水的`方法,感受治理洪水的艰辛。

  第三自然段:大禹在治理洪水的过程中,还有什么事让你感动的?

  13、三、一、十 (出示,让学生填空,体会大禹一心为公,无私奉献的精神)

  第四自然段:治理洪水的结果是怎样的?质疑解疑,指导朗读。

  (四)、总结全文,激**感

  总结全文,回顾98抗洪场景,激发学生情感,课外知识延伸,布置作业。

  (五)、板书设计:

  15 大禹治水

  感激

  大禹 老百姓

  治 制 安

  理服 定 无家可归

  (简笔画)河水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15个生字,会写本课8个生字,会写“洪水、经常”等17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讲讲“大禹治水”的故事。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名为民造福的英雄,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

  [教学重点]

  1.会认本课15个生字,会写本课8个生字,会写“洪水、经常”等17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讲讲“大禹治水”的故事。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名为民造福的英雄,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谈话:禹是我国古代一位治水英雄,世世代代被后人称颂。今天我们一起来学*大禹治水的故事。

  2.相关链接:大禹是谁?

  大禹,姓姒,亦称大禹,夏禹,上古治水英雄。远古时期,天地茫茫,宇宙洪荒,人民饱受海浸水淹之苦。舜命禹继续治水。他从冀州开始,踏遍九州进行实地考察,决定采用因势疏导洪水的办法。“三过家门而不入”和吃苦耐劳、克已奉公的忘我精神被传为千古佳话,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初读感知

  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自读课文,出示自读提示: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努力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检查自读情况: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三、识字写字

  1.出示会认字,引导学生识记、观察字形、读一读,并组词;

  2.引导学生识记多音字:难。

  3.检查识字情况:摘苹果;

  4.理解词语:试着把词语和相应的意思连起来(不做重点,了解即可);

  5.出示会写字,引导读一读,并组词、造句;

  6.引导学生观察字形,观察特殊笔顺在田字格中的具**置及书写的要点,指导学生书写;教师范写部分重点字形;

  洪:左窄右宽,第二笔点在横中线上,第五笔竖在竖中线上。

  灾:第一笔点在竖中线上,第六笔撇从竖中线上起笔。

  道:笔顺先里后外,“辶”捺要长,“首”略瘦长。

  业:两个竖在竖中线的左右两边。

  7.练一练:巩固多音字识记。

  四、指导朗读

  1.引导学生自己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教师指导重点语句:

  (1)很久很久以前,洪水经常泛滥。大水淹没了田地,冲毁了房屋,毒蛇猛兽到处伤害百姓和牲畜,人们的生活痛苦极了。

  朗读本段时,语速要缓慢。尤其读“很久很久以前”时,要放慢速度,给人很久远的感觉;第二句的几个动词要重读。

  (2)禹离开了家乡,一去就是十三年。这十三年里,他到处奔走,曾经三次路过自己的家门口。可是他认为治水要紧,一次也没有走进家门看一看。

  朗读指导:禹为治洪水不辞劳苦,我们要用赞美的语气来读,“十三年”“三次”“一次”要读得重一些。

  五、本课小结

  说一说:初读课文后,你感受到了什么?(学生畅所欲言)

  示例:我们从读中感受到了古时候洪水的凶猛,以及大禹治水的艰难。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复*导入:摘苹果:巩固生字识记。

  2.想一想:大禹是如何治水的?(核心问题)

  二、品读释疑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说一说为什么要治水?(串珠问题1)

  很久很久以前,洪水经常泛滥。大水淹没了田地,冲毁了房屋,毒蛇猛兽到处伤害百姓和牲畜,人们的生活痛苦极了。

  因为洪水经常泛滥。大水淹没了田地,冲毁了房屋,毒蛇猛兽到处伤害百姓和牲畜,人们的生活痛苦极了。所以必须治水。

  2.默读2—4自然段,从课文原文中用下划线画出谁治过水,分别采用什么方法治水?(串珠问题2)

  洪水给百姓带来了无数的灾难,必须治好它。当时,一个名叫鲧的人领着大家治水。他只知道筑坝挡水,九年过去了,洪水仍然没有消退。他的儿子禹继续治水。

  这个过渡句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前半句总结了上文,后半句引出下文——要治水。

  3.阅读方法解密:过渡句。

  4.品味一下描写大禹治水的句子,说一说大禹是个怎样的人?(串珠问题3)

  禹离开了家乡,一去就是十三年。这十三年里,他到处奔走,曾经三次路过自己的家门口。可是他认为治水要紧,一次也没有走进家门看一看。

  “十三年”说明禹离开家乡很久很久,说明他治水决心大。

  从“到处奔走”一词可以看出禹为了治水到处实地考察地形,一心寻求最佳治水方案,很务实的工作态度。

  “三次路过”而“一次也没有进门”可以看出禹为百姓做事专心致志、不辞劳苦、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精神。

  5.禹吸取了鲧治水失败的教训,采用疏导的办法治水。他和大家一起,疏通了很多河道,让洪水通过河道,最后流到大海里去。洪水终于退了,毒蛇猛兽被驱赶走了,人们把家搬了回来。大家在被水淹过的'土地上耕种,农业生产渐渐恢复了,百姓重新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

  禹采用开通河道、疏导的办法治水。

  可以看出大禹治水非常成功,使得百姓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

  6.练一练: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动词:巩固动宾搭配。

  ()田地()房屋()教训()生产

  ()猛兽()河道()百姓()洪水

  7.想一想,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学了本文你有哪些收获?(串珠问题4)

  课文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

  示例:学了本文我知道了大禹治水的故事,我要向他学*,长大了为国家、人民做贡献。

  三、本课小结

  1.本课主旨:

  本文是一篇脍炙人口的民间传说,课文先讲述了大禹治水的原因,接着讲大禹怎样想出治水方法,并且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制伏了洪水,让人们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赞美了大禹为百姓做事专心致志、不辞劳苦、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精神。

  2.小结:在我们国家的历史上,像大禹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像愚公移山,精卫填海,这些都是我们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下课找一找有关的资料读一读。

  四、结构图示

  出示结构图示,再次梳理文意,引导学生复述故事。

  五、拓展延伸

  推荐阅读:《三过家门而不入》

  六、作业布置

  1.完成课后第一题。

  2.根据课后第二题的提示,给爸爸妈妈讲讲“大禹治水”的故事。

  教学理念:

  课文是一个传说,由于学生生活条件优越,加之大禹治水的故事距今已久,对大禹治水的艰辛和不顾个人幸福、一心为百姓谋幸福的高尚情操在理解和感受上有些困难。这是本课教学的难点。根据低年级学生善于形象思维的特点,可以主要采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力求再现当时洪水泛滥的情景,在读中设境,在境中激情,在情中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加深对作品内涵和人物情感的理解和感悟。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

  3、阅读课文,让学生了解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名为人民造福的英雄。

  4、知道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原因,感受大禹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

  教学重点:学*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理解伟大英雄的由来。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流程:

  一、*旧引新,迁情入境

  1、孩子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个了不起的人物——禹(板书),今天我们继续将学*大禹治水的故事。个别读、齐读课题。

  2、“治”是本课中一个新学的生字,伸出你的小手认真地写写这个字。组词游戏: 治,我是治水,你是?板书:治理

  3、课文里还有一个字,也读“制”,跟老师书写,这是什么制?从文中找个词:制服

  4、大禹治理、制服的是什么?板书:洪水(左边三点水,右边一个共,合起来就是洪)。指导读出水的气势。

  5、齐读黑板上三个词,用上这三个词语说说课文里的主要内容。

  生:这篇课文主要讲了禹治理洪水,最后将它制服的事情

  过渡:大禹历尽千辛万苦治理洪水,最终制服了洪水。他是怎样治水的呢?让我们穿越时空的隧道,再一次去感受那一场特大的水灾!

  二、创设情境,读书入境。

  (一)学*课文第一自然段。

  1、轻声地朗读课文第一小节,看谁读得最认真.

  2、孩子们,读着读着,你有什么感受?

  学生交流:洪水凶猛,老百姓日子过得很苦。

  3、都是洪水惹得祸呀!看出来了,大家的心情都很不好,你们看——(洪水泛滥视频)

  4、在动画情境的渲染师配乐范读:洪水泛滥,滔滔不绝,淹没了农田,冲倒了房屋,所到之处一片汪洋大海。

  在这滔滔的洪水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看到——滔滔的洪水淹没了农田,冲倒了房屋,老百姓无家可归,互相掺扶着四处去流浪;听到——听到了鸡飞狗叫的声音;我又好像看到了一个和我差不多大的小孩紧紧地抱着一棵大树,在声撕力极的喊着:“救命啊!救命啊……)

  5、出示句子:很久很久以前,滔滔的洪水淹没了农田,冲倒了房屋,害得老百姓无家可归。你看,你听,老百姓就这样四处漂泊、四处流浪。正如课文所写的:无家可归指导理解读

  6、多凶猛的洪水,多痛苦的生活呀!谁来带着这样的感觉把第一段读好?(个别读、配乐读)。多感人的情景啊!让我们再次低低地、慢慢地来读这一小节。

  (二)、学*课文第二自然段。

  1、你看,你听,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过着无家可归、四处流浪的日子。禹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能让这样的日子继续下去吗?这洪水该不该治?这时谁挺身而出?是的,禹——下决心要治理洪水。个别读、指导读,齐表决心。

  2、治理两个字说起来容易,那做起来又谈何容易!那禹是怎样治理洪水的?在治理洪水中,他做了哪几件事呢?孩子们,去课文第二小节里读一读,找一找。

  3、在治理洪水中,他做了哪些事呢?

  出示(引读:)大禹为了治理洪水,他吃尽了_____,走遍了_____,____察看______。____________挖通_______,劈开________,引导_______。

  4、理解“走遍、吃尽”(蓝线显现)、“千山万水、千辛万苦”(红色显现)

  “千””万”指得是? 每一种苦都吃过、尝过,这就叫“吃尽”。

  要察看水流和地形,就要爬过每一座山,淌过每一条河,这就叫“走遍”。

  大禹爬了很多山,过了很多河,这很多山,很多河就叫?(千山万水)

  想一想:你看,他查看水流和地形中,你看他,正脚穿草鞋,带着干粮,艰难地跋山涉水仔细地察看水流和地形,会吃哪些苦?遇到哪些困难?

  说一说:在爬高山的过程中,大禹会有_______的危险;

  在森林里查看地形,大禹会被_________咬伤;

  在______________,大禹会______________。

  大禹吃得苦太多太多,这就叫?(千辛万苦)

  是啊,大禹察看水流和地形,是那么多的苦,那么多的累啊,能把大禹的辛苦读出来吗?(自读、指读)

  5、多不容易啊,引读,大禹吃尽了——,走遍了——,仔细地查看-----,齐读。这还只是治水的准备工作,更大的辛苦在后面呢。他还做了什么?

  6、指名读。出示句子:他带领老百姓挖通九条大河,劈开了九座大山,引导洪水流入了大海。

  (1)指读,找找这句话中有哪两个数字相同?(体会数词的作用)

  出示:九条大河 九座大山

  这里的“九”说明山、河很多,你能读出多的意思来吗?(指读)

  (回忆大山、大河)要劈开大山,挖通大河,容易吗?要劈这么多的大山,要挖这么多的大河,又是怎么样的一种苦呢,你能读出来吗?(自读、指读)

  7、介绍大禹的父亲鲧,当年用的是堵上河道的方法 ,却没见成效。为什么大禹不用这个老方法呢?大禹用的是什么方法治理洪水的?

  你觉得大禹不光能吃苦,还很?(聪明)

  教师小结:禹为了治理好洪水,他总结了父亲治水的经验,察看地形,带领老百姓挖河,劈山,采用了“引”的方法。他的治水方法真棒。洪水一泻千里,因为海能够容纳百川呢!谁来读一读这个好办法!再次朗读第二节。让我们一边想象一边读。一起读。

  三、引入情境,境中悟情。

  (导读):在大禹治水的这么多年中,发生了许多动人的故事,课文中就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同学们快读读看!(出示文字)

  1、 完成填空:

  禹在外治水()年,曾经()次路过自己的家门,但他()次也没有进去看一看。禹的儿子()多岁了,还不知道父亲是个什么样子。

  2、体会数字表达的精妙:十三年有多长啊?四千七百多天哪!大禹回过家吗?我想他应该有机会回家的,至少在三次路过自己家门的时候可以回去看一看哪,但他……

  重点指导第二句:如果是你,当你一天没见到爸爸,你可能不觉得怎么样,当你一个星期没见到爸爸,你可能也不会觉得怎么样,当你一个月、一年见不到爸爸,你会怎么想?禹的儿子十多年见不到父亲,他会怎么想?(伤心、责怪、觉得父亲了不起……) 能读出儿子的感受吗?

  3、指导朗读:难道他不关心自己的家人,不疼爱自己的孩子吗?不是。出示大禹劳作画面。(师讲诉: 相传,禹刚结婚四天,但是为了治水,他告别了新婚的'妻子,到处奔波。在治水的13年中,他曾经三次经过自己的家门,但他一次也没有进去看一看。每次他望着熟悉的院子和门窗,分外想念自己的妻子。但是一想到工地上还有那么多人等待自己回去部署任务,他便狠狠心,头也不回地走了。禹第一次路过自己家门口,这时他的妻子刚刚生下儿子没几天,婴儿正在哇哇地哭,禹听见哭声,他非常想进去看看自己的儿子,但想到一天不制服洪水,百姓们就一天不能过上安稳的日子,他就咬咬牙,没有进去。他怕延误治水,第二次路过家门,抱在妻子怀里的儿子已经会叫爸爸了,但此时工程正是紧张的时候,禹只是远远地和妻子招手,他还是没有进去;第三次路过家门,儿子已长经10多岁了,使劲把他往家里拉。禹只是深情地摸了一下儿子的头,告诉他,治水工作还是很忙,就匆忙地离开了。)

  4、 老百姓听了这个故事,很感动,给这个故事取了个名字。

  出示:三过家门而不入

  禹不顾自己的小家是因为他心中装的是大家,是为了让老百姓过上安定幸福的日子呀!这就是伟大英雄所具有的崇高品质!让我们再来好好读读这段话。

  四、深入情境,情中悟理。

  1、 大禹经过13年的努力,终于让洪水发生了变化(示图)

  看,现在的水怎么样了?(*静、可爱)

  水*静可爱了,不危急老百姓的生活了,我们可以说它被——“制服”

  现在老百姓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的呢?有房可住,有田可种,这样的生活叫什么?——“安定”

  说话训练:如果你是禹的邻居,你会对他说什么?如果你是禹的儿子,你又会说什么?

  2、这安定的日子谁带来的?带来了什么呢?

  3、是的,大伙非常感激这位伟大英雄---禹。禹名字很早以前大家就知道,而且还会一代又一代流传下去,这就是----代代相传!

  4、学到这里,课文里都叫禹,你明白为什么课题中称他为大禹?(因为禹不但吃尽了千辛万苦,而且聪慧、无私奉献,所以人们尊敬的称他为“大禹”。)

  5、出示:孔子曾说过:“如果没有大禹,我们现在可能都变成鱼虾了。”

  6、此时此刻让我们带着对他的无比崇敬之情齐读最后这一小节。

  五、指导写字

  1、出示:治、制、形

  2、指导书写

  3、生写《*字册》

  六、跃出情境,课外升华。

  在我们国家的历史上,像大禹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像愚公移山,精卫填海,课后好好读一读,相信你肯定会有新的收获!

  七、作业

  读一读:课后阅读《愚公移山》、《精卫填海》

  背一背:背诵《大禹治水》

  15、大禹治水

  板书设计: 治理

  洪水

  制服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字,会写8个字,自主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敬业精神,并把它世代传颂。

  教学重难点:

  1、认识12个字,会写8个字,自主积累词语。

  2、通过朗读课文,体会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敬业精神。

  教学方法:

  游戏法、竞赛法、朗读感悟法。

  教学准备:

  制作课件。

  课时安排: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这几天我们学*了几篇神话故事,同学们喜欢学*这样的课文吗?

  那我们今天学*本学期最后一篇课文32课《大禹治水》。

  2、板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词。

  1、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画出自然段。

  2、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指导读准字音,学生评价。

  3、画出生字词,同桌互相学*,组词、说话。

  4、小老师上台教读生字,扩词。教师正音。

  5、教师带读生字,学生齐读生字。

  6、玩找朋友的游戏,巩固生字。

  三、送生字宝宝回家,练*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巩固生字。

  1、齐读生字、指名读生字、开火车读生字。

  2、游戏巩固生字:火眼金睛游戏、找朋友游戏。

  3、学*词语库:

  1)指名读,齐读,开火车读。

  2)选择自己喜欢的`词语说话。理解词义。重点指导“无家可归”、“成千上万”、“不辞辛劳”、“顶风冒雨”、“世代相传”。

  3)在这一课里你还积累了哪些好词?

  二、精读、品读课文。

  1、指名分节朗读课文,学生评价,教师正音。

  2、细读课文,品其内涵,学生质疑。

  (1)出示“有一次,天下着大雨,大禹带着治水的队伍路过家门,听见儿子在家里啼哭,他的心被牵动了”。想象一下:他的心为什么被牵动?此时他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

  (2)出示“他多么想进去看看可爱的儿子”。让学生演一演,此时大禹心情复杂,他会是什么表情、什么动作?想象一下,他身边的人会说些什么?他回答些什么?

  三、有感情地朗读全篇课文。

  第三课时

  一、分角色表演课文。

  二、讲讲《大禹治水》的故事。

  三、指导写字。

  1、(出示要写的字)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2、“一字开花”游戏。

  3、仔细观察生字,发现生字书写的特点。

  注意指导:火字旁的书写以及“贺”、“姓”的书写。

  4、学生在田字格本上练写。

  5、进行组词练*。

  板块一、学*大禹治水的故事

  (一)治水的原因

  1、观看视频理解 “滔滔的洪水”

  (1)大禹为什么要治水? (ppt出示第一节文字)

  (2)看视频理解“滔滔的洪水”: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洪水来的时候,房屋都冲倒了,他的声音像野兽一样,给你什么感觉?

  请你带着这种感觉,读出来

  (3),出示词卡:滔滔的洪水齐读。

  2、想象画面理解 “无家可归”

  (1)出示词卡:“无家可归”,看着这个词语,你眼前出现怎样的画面? 房屋都冲倒了,老百姓只能——;庄稼淹没了,老百姓只能——

  (2)读好这个词。

  3、想象画面,读一读。

  (二)治水的过程

  1、请三位学生读,每人读一句,读完整。(ppt出示第二小节文字)

  2、分句指导朗读

  (1)第一句:读出决心。

  ①把你的决心放到句子中

  ②让我们一起来表表决心

  (2)第二句:抓关键词,感受治水的艰辛

  ①为了治水,他做了哪些准备工作?再请你读,你觉得准备工作简单吗?理解“千辛万苦”

  ③你从哪些词语中看出大禹治水艰难的?他吃了那些苦?(禹渴了……,禹饿了,……)

  ④这么多的苦都藏在了那两个字中?(“千”和“万”)

  ⑤理解“千山万水”

  禹不仅吃了很多苦,还受了很多累,课文中有一个词语是告诉我们他翻过了很多座山,趟过了很多条河,这个词你找到了吗?

  ⑥积累千( )万( )的词语

  先同桌交流

  再师创设情境:

  一个人要说的话很多很多(千言万语)

  打仗的时候,有很多的兵马(千军万马)

  天上的白云变化很多,(千变万化)

  (3)第三句:知道“九”表示很多,并勾连生活中与“九”有关的词语“九牛一毛”、“九死一生”。

  3.指导背诵。

  (1)示范背诵。

  (2)传授背诵秘诀

  这段话非常的有意思,你发现了吗?看:PPT出示:第一个三行;再出示第二个三行。

  看,第一个三行跟第二个三行有什么共同的地方?“两短一长”,再看看,这两行短的,又有什么相同点?你真会发现,他们长短是一样的。如果咱们数一数字数,怎么样?哦字数相同的。对,这样的'句子我们看上去很整齐,读起来非常有节奏。我们一起来读一读,体会体会:引读:他吃尽了……走遍了…仔细察看了……他带领老百姓挖通了……劈开了……引导……

  发现了这个秘密,我就这样来记:他的准备工作怎么做?我抓住了“吃尽”“走遍”“察看”这三个词,他带领老百姓怎么做?我抓住了“挖通”“劈开”“引导”这三个词来背,这样很轻松的背下来了。不信你也试试!

  (3)生练背

  (4)师引导看PPT,一起背

  4、治水的故事

  (1)自由读《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

  (2)填数字,质疑

  讨论:禹为什么不进去看一看他的儿子和妻子呢?

  (3)齐读

  同学们,看一看能耽搁多长时间啊?难道他真的不想见他的妻子和儿子吗?可这13年间,禹为了让老百姓尽快地重返家园,三次路过自己的家门都没有进去看一看,这是多么的“大公无私”啊!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一小节

  (三):治水的结果

  1、理解词语“安定的日子”和“代代相传”

  (1)引读第四自然段

  大禹这样的努力,引导洪水流入了大海,洪水被“制服”了(板书:制服)引读第四小节

  (2)想象画面理解“安定的日子”

  曾经冲垮的房屋,现在……曾经淹没的农田……现在……

  人们终于过上了安定的日子(板书)指名读,齐读

  2、语言描述理解“代代相传”

  所以啊,大家都很感谢这位治水英雄。爷爷把这个故事说给孙子听,孙子把这个故事再说给他的孙子听,就这样一代一代传下来,这就是——“代代相传”

  板块二:扣“大”质疑,深化主题

  1、老师质疑:为什么文中前3处用“禹”最后和题目用“大禹”?

  ①老师有一个疑惑。你看在“禹下决心要治理洪水。”“禹在外治水13年”“禹的儿子十多岁了,”这里都是叫他“禹”,那为什么题目和最后一段中要加上一个“大”叫他“大禹”呢?

  ②洪水让老百姓无家可归,是大禹制服了洪水,让老百姓过上了安定的日子。板书“→”

  2.小结引读。

  他是伟大的禹,所以我们称他——大禹

  他是大公无私的禹,我们称呼他——大禹

  板块三、识写“治”与“制”

  1、识写“治”

  (1)怎样记住“治”的呢,?利用“抬”识记。

  (2)师范写,生描红

  (3)你能给它组个词吗?

  2、学*“制”

  (1)出示“制”, 你是怎样记住“制”的?

  (2)师范写,生描红,左宽右窄,注意左边的笔顺。

  (3)“制”组词

  板块四:布置作业

  1、把《大禹治水》的故事讲给父母听。

  2、《*字册》上将“治”和“制”描两个,写一个。

  【板书】

  无家可归

  大禹治水

  制服 安定的日子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受大禹顾大家、弃小家的无私奉献的精神,以及他的智慧、勇敢、坚强。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课文。 理解课文第二自然段大雨治水的经过。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来理解整篇课文的内容。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课件:

  师:小朋友,你看到了什么?(洪水) 师:你看到了什么样的洪水?指名说。

  师:洪水给老百姓带来了哪些危害呢?出示课件。

  师:农田被淹没了,老百姓就没有吃的了;房屋被冲倒了,老百姓就没有住的地方了,老百姓过着什么样的日子啊?出示第一小节 生齐答。

  相机板书:无家可归 指名读第一小节,齐读。

  2.过渡:洪水这么无情,老百姓多么可怜,是谁来救老百姓的呀?(大禹)

  师:本节课我们继续学*

  15、大禹治水 ,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

  课件中的画面生动形象地展示了人们被洪水袭击的`悲惨场面,学生受到了视觉冲击,心灵也因此被深深震撼,为后面的学*做了情感的铺垫。

  二、简单回顾课文

  1.师:大禹是怎么治理洪水,洪水有没有被制服呢?请小朋友

  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想。

  生自由读课文。

  2.师:洪水被制服了吗?(制服了)老百姓过上了什么样的日子?(安定)

  相机板书:安定

  【设计意图】:

  这是对整篇课文的通体认识,整体了解课文。教师设计了相关问题,主要锻炼孩子们的语言概括能力。到此为止,学生对课文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

  三、学*第二小节

  1.过渡:大禹看到这样无情的洪水心里是怎样想的呢?课件出示第二小节第一句话。 指名读、齐读。

  2.师:“下决心”说明了什么?指名说并相机板书:下决心 3.学生默读课文第2小节,圈画出反映治水艰难的关键词或者句子。师板书:艰辛

  交流:吃尽 走遍 千辛万苦 千山万水 九条大河 九座大山 师:这里的九是不是真的就是九呢?(不是,而是很多) 4.同桌之间互读体会所划的词语或者句子。

  5.课件出示图 师:他们是怎样治理洪水的?让我们一起看这里 用“有的??有的??还有的??”的句式说一句话。

  指名读第二小节 师:同学们,治理洪水多么艰难啊!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早上,月亮还没有回家,大禹和人们在干什么;晚上,星星已经出来了,大禹和人们还在干什么;渐渐的,他们的脸变黑了,身子变得越来越瘦了。带着你此时的感受一起朗读课文第二小节。

  学情分析:

  这个故事虽然流传千古,但是上古时代距离今天也有上千年,孩子们可能在理解治水艰辛这一部分有些困难。这就需要老师的情景渲染,对比烘托等多种方法进行教学。另外,本班孩子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能力较强,教学时可大胆放手,由孩子们自读自悟可能效果会更好。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抓住重点词语,深入理解课文,从而懂得大禹为什么成为人们是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1、以学生为主体,同桌合作学*

  2、抓关键词句,引导学生理解品读,感受大禹的无私奉献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树立奉献的意识。

  教学重点:

  深入体会大禹治水过程中的辛劳,从他“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感人事迹中,感受大禹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

  教学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重点语段的重点词句体会大禹是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

  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引入:

  1、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对文章内容的回顾来训练孩子们归纳全文主要内容的能力,并教会孩子们在遇到“谁,干什么”这类课题时归纳全文大意的小窍门)

  2、勾画课文如何评价大禹的句子。

  3、发现课文分总的结构。

  (设计意图:通过课后思考题及观察勾画句子的位置,来初步掌握文章结构)

  二、精读指导:

  (一)学*第一自然段

  1、为什么治水?

  2、抓“淹没”、“倒塌”、“冲走”、“冲毁”、“四处逃荒”来理解洪水的凶猛、无情。

  3、齐读第一自然段。

  (设计意图:落实语言文字的训练。通过让孩子抓感受洪水凶猛的词语,教师渲染,学生再读从而深刻体会洪水无情而凶猛)

  (二)学*二自然段

  1、面对无情的洪水,禹在想什么?

  2、除了大禹心系百姓之外,还有什么原因让他更坚定地投入治水之中?

  理解:父亲鲧临死时叮嘱儿子: “一定要把洪水治好。”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人物心理活动,初步树立人物形象,从理解鲧的心系百姓转为大禹的心想百姓;重点理解“叮嘱”,引读“一定要把洪水治好”,把父亲的遗愿转为大禹的志向。)

  (三)学*三自然段

  1、勾画大禹用什么方法治水的句子,并与父亲鲧的`治水方法进行比较,体会大禹科学治水。

  2、抓“常常”、“天蒙蒙亮”、“长年”、“脚跟都烂了”、“只好”等词来体会大禹治水的艰辛。

  (设计意图:着重由学生自读自悟,圈出重点词语,自己说说体会这样的方式来理解课文,体会大禹治水的艰辛,让人物形象逐渐高大、丰满)

  (四)学*四自然段

  1、两个句子对比,自己体会“才”、“仅仅”、“就”、“却顾不得”的意思。

  2、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3、全班汇报,练读

  (设计意图:力图通过两个句子的对比,体会副词的作用,从中感受禹为了治水,舍小家为大家的奉献精神,并学会一些简单的朗读批注。)

  (四)学*五自然段

  1、通过和第一自然段洪水来时的场景对照,想象洪水退去的景象。

  2、理解“欣欣向荣”。

  三 、归纳小结:

  1、为什么大禹是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板书回答问题)

  2、全文都是称呼“禹”,为什么题目是“大禹”?

  (设计意图:力图成功塑造大禹这一英雄形象。)

  《大禹治水》教学教学反思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力求以教材为凭借,以学生发展为最终目标,经过教学实践的检验,我认为本课的精彩之处在于:

  一、把握教材特点,紧扣主题。

  本单元的主题是“奉献”,本节课 以“禹因为什么成为人们世世代代崇敬和爱戴的英雄?”为切入点进行教学。最初孩子们只能简单地认为大禹是为了治水而成为英雄,教学中,力图通过理解大禹为什么治水?(体会洪水带来的灾害以及父亲临终的叮嘱,有心想百姓的胸怀)大禹怎么样治水?(让学生自读自悟,抓重点词句来理解大禹治水历经艰辛,治水成功)结果怎么样?(给人们带来了欣欣向荣的景象,造福人民)最后总结出大禹所做的这一切不是为自己,而是为别人,为天下百姓,这种为别人付出不求回报,我们就称为奉献,回扣了单元主题。从“英雄”入手,回到“英雄”,其间诠释了大禹为什么是英雄,也将这一英雄形象变得高大、丰满。

  二、落实语言文字的训练。

  这节课,我抓住一切可以训练的机会,对孩子进行听、说、读的训练。

  1、在教学第一自然段时,我进行引读,最后小结课文中正是用上了这些动词才更准确地描写出洪水的凶猛。整个引读过程中我努力让孩子体会动宾词组和主谓词组的搭配,孩子加深了印象,也对语言文字进行了细细的品位。

  2、理解“叮嘱”一词。禹因为不忍让百姓受苦而想治水,这是第一个治水原因。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原因让大禹更坚定地投入到治水中?孩子的回答是因为父亲临死前的叮嘱。这时,我及时抓“叮嘱”一词,理解叮嘱的意思。父亲为什么要叮嘱?孩子回答因为父亲没能把洪水治好而放心不下受苦的老百姓,因为父亲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帮自己完成未完的事业……这样,孩子既加深了对这个词语的理解,也树立了一定的人物形象,理解到鲧的心系百姓,进而也能理解到大禹的心系百姓。加上我刻意的四次引读“一定要把洪水治好”,成功地把父亲的遗愿转化为大禹的志向。

  3、当教学到让孩子找出文中大禹治水方法的句子时,我抓“开凿”这一动词,抓“九条河”这一量词,通过引读和渲染,让孩子体会到大禹治水这一工程是如此的巨大和不容易。

  4、大禹的奉献精神在教学过程中并没有象贴标签似的讲读,也没有让孩子直接说出大禹有什么样的精神,而是让他们边读边勾画感动的句子,圈出自己认为重点的词语,谈自己的体会。抓“常常”“又”体会到大禹不只是一次这样,而是经常,多次。体会到大禹为治水风餐露宿都是常有之事。当孩子说到“天蒙蒙亮”能体会出大禹很早很早就起床。抓长年,理解一年很长时间大禹的脚都泡在泥水中,抓“脚跟都烂了”体会连最不容易烂的地方都烂了。抓“才”字体会到大禹为了治水结婚很晚,抓“仅仅”体会到大禹为了治水在家住的时间之短。抓“却顾不得回家看一看”中的‘却’字时,通过“十年”和“三次”的对比,让孩子们体会到本来回家次数就很少了,就该进去看看,但大禹为了治水,“却顾不得进去看一看。”这里,我还声情并茂补充典故,三过家门而不入,又一次回扣了“却顾不得进去看一看。”让孩子们更理解“却”字的语法意义,也让他们更深入地理解大禹为了治水,抛下小家而为大家,这一英雄人物形象在孩子们的心中越发高大。另外,在教学这一部分时,孩子感受到哪句就出示哪句,我完全尊重他们的选择,让孩子们更自主地学*。

  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力求使课堂教学出现一个全体学生积极地学,独立地学,创造性地学的生动活泼的局面,使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得到发展与提高。课后,我发现还存在着不足,在引导孩子自读自悟时,应根据他们的理解和体会,适时地加入朗读的训练和方法的指导,这样,读和悟才能更有效地结合,课堂教学的效果才会更好。

  教材简析:

  《大禹治水》是北师大教材三年级下册“奉献”单元的一篇主体课文。这个千古流传的神话,主要叙述了上古时代大禹率领民众治理洪水的故事。大禹的奉献精神代代相传,家喻户晓,成为后世颂扬的英雄。课文虽然只有短短四百来字,但由于语言极其简练,并善于选取几个典型细节和有代表性的数字,把上古时代发生的一件大事、父子两代人治水的过程写得清清楚楚,把人物的奉献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

  课后有两个思考题:

  1、大禹为什么成为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意在引导学生在阅读课文的基础上,加深对大禹治水奉献精神的感悟。

  2、读第四自然段,体会“才”、“仅仅”、“就”、“却”表达的语气。意在引导学生体会词语的用法及表达的感情。

  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课文之前,可能听过许多神话故事,对本文所讲述的故事也许并不陌生,因此很容易对课文内容产生兴趣,所以这篇课文可以让学生自行阅读,把握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教师就重点内容进行引导点拨。

  三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对学*资料的搜集与整理已经有了一些体验,初步具备了这方面的能力,课前的资料收集与课上的资料交流可以放手给学生。

  对于生字词语的学*,学生已经能够比较熟练地运用各种识字的方法来读准字音、识记字形,本课出现的'10个要求会认的字和7个要求会写的字,学生均能自学掌握,教师只需在个别字形、字音上加以强调即可。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抓住课题和重点词句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通过对比阅读等方法探究问题,理解课文内容。

  3、体会“才”、“仅仅”、“就”、“却”表达的语气,并读出自己的感情。

  3、使学生明白大禹成为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的原因,培养学生的奉献意识。

  教学时间:

  2课时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10篇(扩展8)

——《大禹治水》的教学设计优选【10】篇

  教学重点:

  1、德: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名为民造福的英雄。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学会本科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课文。

  理解课文第二自然段大雨治水的经过。

  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来理解整 篇课文的内容。

  教学挂图

  3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

  2、简介大禹。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学生自由练读课文。

  2、检查字读情况。

  指名逐段试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3、范读课文。

  思考:这 篇课文主要写谁?写了大禹的什么?

  4、口头填空:

  课文主要讲的诗大禹为了 (),三次经过家门都没有 ()。

  三、细读课文。

  1、指名读课文。

  2、讨论:

  (1)这一段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2)从哪儿看出洪水凶猛?

  (3)“无家可归”是什么意思?

  (4)这些情况发生在什么时候?

  3、指导朗读。指名读。学生练*。

  四、教学生字。

  1、出示生字:治、洪、姓,指名读。

  2、引导说字形记忆方法。

  五、作业:

  学生在《*字册》上描红。

  第二课时

  一、复*检查。

  1、抽读生字卡片。

  2、说说“治、洪、姓”的结构和偏旁。

  二、细读课文。

  1、第2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大禹是怎么想的?是怎么做的?

  (3)大禹先干什么?后干什么?

  (4)哪些词语告诉我们大禹治水很辛苦?

  (5)“千山万水”、千辛万苦中的“千、万”不是指一千和一万,说明什么?

  (6)“九条大河、九座大山”表示什么?

  (7)“挖通九条大河,劈开九座大山”说明什么?

  (8)想一想大禹可能会吃什么苦?

  (9)知道朗读。

  2、细读第3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找出表示数量的词。

  (3)这些数量词强调什么?表现了什么?

  (4)知道朗读。

  3、细读第4段。

  (1)齐读课文。

  (2)为什么说大禹是一位伟大英雄?

  (3)老百姓会怎样感激大禹?

  (4)齐读课文。

  三、练*背诵。

  1、引导背诵。

  2、自由练*。指名背诵。

  第三课时

  一、复*检查

  1、多音字组词。(出示小黑板)

  2、口头扩词。

  治()()()久()()()

  理()()()伟()()()

  二、教学生字。

  1、教学字形。

  理、形: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记。

  指导“伟、雄”的笔顺。

  2、指导书写。

  3、学生描红。

  三、课堂练*

  读一读,抄一抄。

  洪水冲倒治理很久很久

  地形引导父亲伟大英雄

  按要求填空:

  洪:有()画,第七画是()

  父:有()画,第三画是()

  理:有()画,第十画是()

  姓:有()画,第三画是()

  四、作业

  1、抄写生字。

  2、背诵课文。


  一、读课题

  今天我们学*“大禹治水”,这儿的水指的是什么水?见过洪水吗?(播放洪水录象片段)

  有几个词,你们会读吗?

  出示词语:淹没冲倒无家可归

  指名读词语

  能用上这几个词,说说洪水带带的灾难吗?

  二、教师导语过渡:

  传说,人们为了避开洪水,把家安在山洞里,像野兽一样的生活;为了避开洪水,人们把家安在大树上,像猴子一样爬上爬下,日子过的很悲惨。大禹见到这样的洪水,会怎么想?

  出示句子:禹下决心要治理洪水。

  治洪水可不是简单的事,大禹会怎么做?

  先来看看大禹先做的事,出示句子。

  男生读。

  1、看图片,理解“水流”和“地形”。

  2、有一个词讲大禹爬过的山特别多,趟过的河特别多,是哪个词?读“千山万水”;看图片,语言渲染,指导读好词语,相机评价中提升:太少了,还不够多,很多……

  3、这其中的每一座山,大禹都爬过;这其中的每一条河,大禹都趟过,这就叫“走遍”。大禹会遇到那些困难呢,猜一猜:

  4、老师再给大家补充一些:教师讲述……(大禹的指甲被泡烂)

  5、大禹吃的苦读吗?哪个词?读“千辛万苦”(指导读好)

  6、这其中的每一种苦他都吃过、都尝过,这就叫“吃尽”(文字点红)

  7、这些词语读好了,句子也一定能读好,练*读句子,指名读句子,齐读句子。

  三、治水中的困难

  这才是治水前的准备工作,更大的困难还在后头呢。

  1、有两个词带有同一个数字,找一找是哪两个词?

  2、9条9座(这儿的9并不是9,而是指很多)

  3、教师画图介绍,为什么要把这些河连在一起?

  4、老师在黑板上这样一画看起来很容易,真挖起来就不轻松了,猜一猜这两条喝之间有多远?大胆地猜一猜:

  5、教师介绍:90公里,90000米!辛苦吗?

  6、比这辛苦的还有呢,如果遇到大山,画图,要挖开大山,这叫“劈开”。

  7、指导读句子,你关注了这两个数字,所以读得这么好!

  8、大禹遇到了这么多的困难,他吃尽了“千辛万苦”再读这个词。板书:千辛万苦

  9、读到这,你想对大禹说些什么呢?

  四、治水中的感人故事

  大禹在治水的过程中,像这样感人的故事还有很多,听老师讲一段,里面有很多数字,想想这些数字的'意思。

  1、教师配乐讲(13年,10多岁,三次那一段)出示句子

  2、这些数字什么意思呢?

  3、把这一段故事连起来念一念,想一想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4、学生质疑

  5、指导读句子

  五、治水成果

  经过这13年的千辛万苦,洪水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出示一幅图片(风*浪静的湖面)

  1、图片说话

  2、出示词语:治服

  3、人们还用在树上生活,在山洞里躲藏吗,这样的日子就叫:安定的日子。

  4、如果你就是这些百姓中的位,你会怎么感谢他?

  5、板书:伟大英雄

  6、大禹的丰功伟绩我们不会忘记,有人为他建了一个像。

  7、孔子说:如果没有大禹,我们可能都变成鱼虾了。

  8、让我们心怀感激和敬佩之情,把课文最后一节齐声朗诵。

  六、识字检查

  这是本节课出现的词语,你们都能读吗?

  治理洪水伟大英雄。

  千辛万苦千山万水。

  九条大河九座大山。

  决心地形安定。

  七、课后问题

  课文学完了,老师提个问题,为什么课文开头叫禹,课文最后又叫大禹呢?

  不急,想好了,课后告诉你们的语文老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学*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 精神。

  教学重点:

  在阅读中加深理解和感受。

  教学难点:

  从词句中体会文章 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齐读课题

  2、自读课文

  3、出示词语

  指名读、领读、齐读

  二、学*第一自然段

  1、让学生观看洪水泛滥的情景,让他们直接感受当时的状况。

  2、在动画情境的渲染下提问:在这滔滔的洪水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学生可能会说:我看到了滔滔的洪水淹没了农田,冲倒了房屋,老百姓无家可归,互相掺扶着四处去流浪好心的人给点吃的吧!听到了鸡飞狗叫的声音;我看到了一个和我差不多大的小孩紧紧地抱着一棵大树,在声撕力极的喊着:救命啊!救命啊

  3、继续播放画面,请你说说此刻你的心情怎样?(难过)

  4、师:小朋友,这就是课文中所描写的情景,请你打开课本,读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自读、指名读:哪些词语体现了洪水的凶猛?(滔滔、淹没、冲倒)

  理解无家可归(老百姓因为洪水没有住的地方)

  指名读、齐读。

  过渡:洪水如此凶猛,造成的灾难如此严重,老百姓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过着家破人亡、无家可归的悲惨生活。为了拯救苦难的老百姓,大禹挺身而出了,他是怎样治理洪水的呢?请小朋友读读第二自然段。

  三、学*第二自然段

  1、让学生自由朗读,然后教师出示一组词语:走遍挖通察看引导劈开,让学生按顺序排列一下,从而揭示大禹治水的全过程。

  2、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3、理解千辛万苦、千山万水

  4、从千辛万苦、千山万水、走遍、察看等词语你体会到了什么?

  (大禹治水的艰辛、他非常能吃苦、治理洪水的方法非常科学)

  5、指名读、齐读

  6、大禹带领老百姓挖通了许多许多条河,劈开了许多许多座山,那在劈山挖河的过程中禹会吃那些苦呢?

  学生可能会说:禹在挖山劈河的过程中,一不小心就会从山上摔下来,摔得遍体鳞伤;可能会被毒蛇给咬了,给大老虎弄伤了;双脚常年浸泡在洪水中,会得一种病--关节炎;炎热的夏天,会热得中暑;寒冷的冬天,漫天飞雪,冻得浑身发抖

  过渡:大禹在外治水很长时间,,其中有个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

  四、学*第三自然段

  1、阅读故事,介绍成语三过家门而不入。

  2、让学生自由朗读这一段。

  3、出示一道填空题,让学生填上一系列数字。

  4、指名读,说说体会。

  (13年可以看出大禹治水的时间长。三次路过、一次也没有还不知道父亲是什么样子说明大禹心里一直想着老百姓,具有无私奉献的 精神)

  5、齐读。

  五、学*第四自然段

  过渡:大禹坚持不懈治理洪水13年,终于把洪水制服了,那又会是一番怎样的情景呢?让我们一齐读读第四日秒年第四自然段。

  1、读了以后,现在你的心情怎样?为什么?(学生可能会说:很开心,因为老百姓过上了幸福生活,不再流浪。)

  2、分组与第一自然段作对比朗读。

  3、(出示大禹像)引读最后一句话。

  让我们记住这位伟大的英雄(学生接:大禹)

  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位无私奉献的伟大英雄(学生接:大禹)

  4、如果你是老百姓,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

  小朋友可能会说:大禹,你辛苦了。大禹,你真伟大!

  六、 总结:

  大禹为了治水吃尽了千辛万苦,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制服了洪水,让老百姓过上了安定的日子。他真不愧是代代相传的伟大英雄。课后请小朋友再读读课文,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其中8个二会字只读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名为民造福的英雄,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板书:16、大禹治水

  2、简介大禹。

  古代部落联盟的领袖,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

  要求:

  (1)把生字圈出来。

  (2)把难读的句子画出来。

  2、检查自读情况。

  3、范读课文。

  思考讨论:这篇课文主要写的是谁?写了大禹的什么事?

  4、口头填空。

  课文主要讲的是大禹为了(),三次经过家门都没有()。

  三、细读课文第1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讨论:

  (1)这一自然段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2)从哪儿看出洪水很凶猛?

  看图说说洪水的疯狂。理解:滔滔、淹没。

  (3)“无家可归”是什么意思?

  (4)这些事情发生在什么时候?

  3、指导朗读。

  要用急切的语气读出洪水凶猛的态势。

  四、过渡

  洪水如此凶猛,造成的灾难如此严重,老百姓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过着家破人亡、无家可归的悲惨生活。为拯救天下苦难的百姓,一位英雄大禹出现了,他不辞辛劳、想方设法制服了洪水。下一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看大禹是怎样治理洪水的。

  五、教学部分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治、洪、姓,指名读。

  2、引导学生说说字形记忆方法。

  3、学生描红。

  第二课时

  一、复*检查

  二、继续细读课文

  1、细读课文第2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说说这一段有几句话。

  哪一句写是大禹想的,哪几句是写大禹做的?大禹是怎样想,又是怎样做的?

  (2)学*二、三两句。

  ①指名读第二,三雨句,说说大禹先干什么,后干什么。

  ②哪些词语告诉我们大禹治水的艰辛?

  (板书:走遍吃尽)

  “走遍”“吃尽”说明了什么?

  “千山万水”“千辛万苦”中的“千”“万”是不是确指一千个,一万个?它们说明什么?

  ③“九条大河”“九座大山”中的“九”是不是表示数字中的九?它表示什么?

  “挖通了九条大河”“劈开了九座大山”“引导洪水流入了大海“说明了什么?

  (板书:挖通劈开)

  ④要带领老百姓开山挖河,完成引水入海的浩大工程,课文中说大禹吃尽了“千辛万苦”,小朋友们想一想:他可能会吃哪能苦呢?

  ⑤指导朗读。

  学生练读,齐读。

  2、细读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这一自然段一共有几句话?告诉我们一件什么事?

  (3)自由读课文,找出本自然段表示数量的词。

  这些表示数量的词强调了什么?突出表现了什么?

  板书:13年三次过家门一次也没进

  (4)指导朗读。

  3、细读第4自然段。

  (1)齐读。

  (2)为什么说大禹是一位伟大英雄?(联系二、三自然段讨论。)

  (3)老百姓会怎样感激大禹?

  板书:制服洪水代代相传

  (4)齐读课文第4自然段,体会“代代相传”的意思。

  三、练*背诵课文。

  第三课时

  一、复*检查

  扩词。

  治()()()久()()()

  理()()()伟()()()

  二、教学部分生字字形,指导书写

  1、教学生字字形。

  (1)引导自学部分生字。

  (2)注意“久”的写法。

  2、指导书写。

  3、练*描红。

  三、课堂练*

  1、抄写词语。

  2、按要求填空。

  洪:有()画,第七画是()。

  父:有()画,第三画是()。

  理:有()画,第十画是()。

  姓:有()画,第三画是()。

  四、作业。

  1、抄写生字。

  2、背诵课文。

  板书:

  16

  大禹治水

  走遍

  吃尽

  挖通

  劈开

  制服洪水

  13年

  三次过家门

  一次也没进

  代代相传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为民造福、为民奉献的英雄,学*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

  教学重难点

  了解大禹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不辞辛劳的制服了洪水,感受大禹不辞辛劳、公而忘私、为民造福的奉献精神。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神话故事我们最爱看了,以前我们都学过哪些神话故事?(如《女娲补天》、《**开天地》、《夸父追月》等)在课外我们也看了不少神话故事,今天我们又来学*一篇神话故事——《大禹治水》。

  2、板题,读题,质题。

  (师归纳:(1)为什么治水?(2)怎样治水?(3)治水的结果如何?

  二、初读故事,整体感知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上面的三个问题分别是那些自然段写的?

  2、抽学生轮读课文,师生共同正音,并了解每个自然段的内容。

  3、交流汇报上面的问题。

  三、细读故事,体验感悟

  1、学*第1和2自然段

  (1)抽同学读这两个自然段,思考:用自己的话说说大禹治水的原因。

  (2)学生汇报;教师适时点拨指导朗读。

  2、学*第3和4自然段

  (1)分组读这两段。

  (2)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朗读来理解。

  a、禹改变了父亲的——把洪水引到大海里去。(引导学生比较禹与他的父亲治水方法的不同,体会大禹的聪明。

  b、晚上,他常常睡在——拄着棍子走路。(让学生抓住重点词如“蒙蒙亮”、“烂了”“草丘山冈”等体会大禹为了治水起早贪黑,不辞劳苦,忍受着巨大的痛苦。引导学生想象大禹还遇到了哪些困难?适时指导学生朗读。

  c、为了治水----顾不得进去看一看。(引导学生抓住“才”、“仅仅”、“就”、“却”来理解大禹的奉献精神。)

  补充:“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进一步让学生感受大禹舍小家、顾大家,一心为了人们,一心扑在治水上。并让学生带着对大禹的崇敬之情来读句子。

  3、学*最后一段

  (1)请同学们想象一下,仿佛看到了什么景象?

  (2)看到这些景象,心情如何?带着这样的心情来读一读。

  四、升华情感,内化问题

  (1)此时此刻,你难道不想对大禹说些什么吗?

  (2)教师总结:大禹也成了我们心中的英雄,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位治水的.伟大英雄,让我们再一次深情的呼唤他的名字——大禹。

  五、搜集故事,拓展延伸

  在漫漫历史长河中,在我们的周围、身边,也有许多像大禹那样舍小家、顾大家的英雄人物,课下收集你心目中的英雄故事,下节课我们来交流。

  板书设计:

  大禹治水

  艰苦

  奉献、辛苦、爱戴、敬仰

  痛苦

  一、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读准两个多音字的字音,认识一个偏旁。

  3、通过朗读课文,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

  二、教学重点:学*本课的生字词,通过朗读感知大意。

  三、教学难点:通过朗读课文,体会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

  四、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感情诵读,学*字词,质疑解疑,了解课文大意,体会感情。

  (第二课时)品读课文,学*写法,指导背诵,课外知识交流,写字练*。

  六、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1、板画小河,讲述洪水的形成,引出洪水泛滥的画面。

  2、通过观看画面谈感受,揭示课题,板书。

  3、介绍时代背景,解释课题,齐读课题,提出问题。

  (二)、自读课文,学*字词

  1、自读课文学*生字词。

  2、检查自学情况:

  (1)读生字:课件出示本课十个生字,学生开火车读。

  (2)读了这十个生字,你发现了什么?

  (3)学*衣字部,学写“通”“被”两个生字。

  (4)读生词,做拼图游戏:会读的同学请站起来。

  (三)、读中有悟,体会感情

  1、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可以自己读,也可以找小伙伴一起读,看看你们能不能做到:(课件出示:学*目标)

  2、学生自由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指名朗读,生生交流点评,老师指导点拨,适时予以范读。

  4、读中悟,悟中读:读了课文,刚才提出的问题,你们解决了吗?(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相应的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动画出示帮助理解,指导朗读,质疑解疑。

  第二自然段:了解大禹治水的方法,感受治理洪水的艰辛。

  第三自然段:大禹在治理洪水的'过程中,还有什么事让你感动的?

  13、三、一、十 (出示,让学生填空,体会大禹一心为公,无私奉献的精神)

  第四自然段:治理洪水的结果是怎样的?质疑解疑,指导朗读。

  (四)、总结全文,激**感

  总结全文,回顾98抗洪场景,激发学生情感,课外知识延伸,布置作业。

  (五)、板书设计:

  15 大禹治水

  感激

  大禹 老百姓

  治 制 安

  理服 定 无家可归

  (简笔画)河水

  教学目标:

  1、阅读课文,让学生了解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名为民造福的英雄。

  2、知道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如入”的原因,感受大禹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

  3、注意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想像大禹一心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是会是怎样感人的情景。

  4、识字11个,写字11个。积累运用。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有感情地读文,展开联想,体会大禹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课前搜集大禹的资料。

  教时: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板书:16大禹治水。

  2、学生简介大禹。请学生在课文中是怎么介绍大禹的?读一读。

  古代部落联盟的领袖,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

  3、请学生对课题质疑。(大禹为什么要治水?大禹是怎样治水的?)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看这些问题在那些自然段告诉我们了?(1、3、4自然段)

  2、检查自读情况,出示生词认读。(纠正字音。)

  三、细读课文第1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讨论:

  (1)这一自然段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3)“四处逃荒”是什么意思?

  3、指导朗读。

  要用急切的语气读出洪水凶猛的态势。

  四、过渡

  洪水如此凶猛,造成的灾难如此严重,老百姓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过着家破人亡、无家可归的悲惨生活。为拯救天下苦难的百姓,一位英雄大禹出现了,他不辞辛劳、想方设法制服了洪水。我们就一起来看大禹是怎样治理洪水的。

  五、细读课文三、四、五自然段。

  1、自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出示自读要求:

  (1)用喜欢的方法读,找出大禹治水时表示动作的词语,结合第二自然段想一想大禹治水与父亲什么不同?这说明了什么?

  (2)根据自己的感受有感情地读一读这一段。

  (3)同桌就以上问题讨论一下,然后再试着读一读。

  2、汇报学*结果,出示第三自然段。(表示动作的词语用红色标注)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