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教案合集五篇

首页 / 教案 / |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教案 1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并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提高学生对计算方法的掌握水*。

  2、理解并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的解题方法,会这个解题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能从具体情景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能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从而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的学*兴趣。

  重点难点:

  理解并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的问题的解题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引入

  1、 口算

  60+30=

  10+50=

  80-40=

  30+20=

  70-50=

  90-60=

  50-30=

  50+20

  2、 提问

  教师:60+30,70-50怎样算?选其中的一个算式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二、教学新课

  1、引入新课

  2、教学例3

  教师:老师有40个黄色乒乓球(出示4盒黄色乒乓球),还有30个红色乒乓球 (出示3盒红色乒乓球)。

  注意教师在出示40个黄色乒乓球和30个红色乒乓球时每盒要一一对应。

  教师:看看黑板上的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如果提:一共有多少个?教师随学生的回答板书,并让学生说一说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如果提:黄色乒乓球比红色乒乓球多多少个?红色乒乓球比黄色乒乓球少多少个?教师就应该抓住问题引导学生这样去分析。 教师:不管是求黄色乒乓球比红色乒乓球多多少个还是求红色乒乓球比黄色乒乓球少多少个都是求两种颜色的乒乓球相差多少个。所以这两个问题虽然提法不一样,实质是一样的.,下面我们研究怎样比较两种颜色的乒乓球相差多少个?

  请同学们看教科书第36页的乒乓球比较图,现在两种颜色的乒乓球谁多谁少呢?让学生说出黄乒乓球多,红乒乓球少。

  引导学生说出减法表示。

  请同学们写出一个算式来表示

  要求学生写出40-30。

  教师:会计算出结果吗?请同学们计算出结果,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计算的。 学生计算后,抽学生回答40-30的计算方法是想4-3=1,所以40-30=10。

  教师:请你你刚才学的方法,填写好数学书36页上的题。 学生看书,并填写好,集体订正。

  教师:翻到书37页,看看课堂活动第3题。

  你能看图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自由地提出问题。

  列式并把这道题解答出来。

  学生解答,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学生汇报交流。

  三、课堂小结

  教师:今天我们学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吗?

  四、课堂练*

  教科书第38页练*七第4--10题。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教案 2

  教学内容:

  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62页例1及”做一做”练*十四第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会口算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2、通过本节课的学*,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口算能力以及口语表达能力。

  3、教育学生爱学*,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良好学**惯。培养学生的计算兴趣和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

  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能口算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教学难点:

  理解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算理,准确口算。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今天老师带你们来这里上课,高兴吗?(高兴)老师还给你们带来了一位新朋友,想知道是谁吗?(想)请看(课件:动画片)Dora很高兴认识你们,还想跟你们做游戏呢,愿意吗?(愿意)老师伸出一个指头,问学生:这是什么?(一个指头)一双手有几个手指?(10个)如果老师加同学们一双手就是多少?(20)加两双手是多少?(30)10,20,30,这些都是我们以前学过的整十数。(板书“整十数”)

  谁在说话?(点课件小精灵说:今天表现好的同学可以得到我背包里的智慧星。今天我的旅程是去小熊家玩,想和我一起去吗?(想)

  只要你们答对了这些题,就可以出发了。(点课件:复*题)

  1、我是口算小能手(以开火车的形式答)

  2、我会填(全班答)师:同学们可真棒,都做对了。

  二、新授

  1、整十数加整十数

  (点课件:小精灵说:怎么去小熊家呢?我们要先经过百花园、鳄鱼河,才能到达小熊家,一起出发吧。)师:百花园到了(点课件:欣赏图片)。

  看!这些鲜花把我们的世界装扮得多么美丽!所以我们一定要爱护花草树木。(点课件)哦,原来这些花是森林公园里小动物们种的。看,他们正在数花呢,你们也想数一数吗?(想)红花有多少盆?(老师领着大家数一数红花)(电脑出示10盆)

  师:黄花呢?(20盆)紫花呢?(30盆)你怎么这么快就数出来了?(一排是10盆,两排就是20盆,三排就是30盆,)(电脑出示20、30。)师:看着这些花,你能提出什么加法问题?(小组讨论,全班交流,老师板书:题目贴在黑板上)

  a.红花和黄花一共有多少盆?

  b.红花和紫花一共有多少盆?

  c.黄花和紫花一共有多少盆?

  d.红花、黄花和紫花一共有多少盆?

  师:同学们真聪明,积极开动脑筋,提出了这么多的数学问题。教师为你们骄傲!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要想知道红花和黄花一共有多少盆,怎样计算?学生列式(板书:10+20)谁还有不同的算式?(20+10)

  师:为什么用加法来计算呢?(生:求一共是多少,就要把红花和黄花的数量合起来)

  师:10+20等于多少?你是怎样想出来的?请同学们把自己的的想法说给同桌听。看看哪位同学想的方法妙。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1)数的.方法:10、20、30 。

  (2)计算的方法:因为1+2=3,所以10+20=30 。

  (3)数的组成:10和20组成30。

  (4)用十作单位:10里面有1个十,20里面有2个十,加起来一共是3个十,也就是30。

  (5)摆小棒:先摆一捆小棒,再摆两捆小棒,一共是3捆小棒,所以10+20=30。

  师:同学们想出来了这么多的方法,真了不起!那到底我们算得对不对呢?请同学们用摆小棒的方法来验证一下。

  谁来说说你是怎么摆的?(学生汇报摆小棒的方法过程):先摆几捆小棒?(1捆)这一捆表示什么花?(红花),再摆(2)捆小棒,这2捆表示(黄)花,合起来就是(3)捆小棒,也就是3个十,表示红花和黄花一共有30盆。所以10+20=30(请一名同学把摆小棒的方法过程利用展台展示出来)

  师强调算理:1个十加2个十等于3个十,3个十就是30。

  师:同学们刚才想出方法都很好,值得表扬。现在我们一起来做第二题:先读题目,问怎样列算式?(全班一起做)第

  三、四题由学生自己做,问:谁来说说你是怎样算出来的?(展台展示叫学生说:我写的算式是其中老师简单的讲一下第四题(我们还没学整十数的连加,你就会做了,你好聪明哦!),你们是这样的吗?(是)你们真棒!) (2)整十数减整十数

  师:小牛想把这里最漂亮的10盆紫花送到它的好朋友朵拉,小朋友,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板书:还有多少盆紫花?)原来有30盆紫花,小牛搬走了10盆,想一想:要算还有多少盆紫花,怎样列算式?学生回答,师板书:30-10=20师:你们同意吗?为什么用减法呢?(因为搬走了10盆,就是从总数中拿走一部分,求剩下的一部分用减法。)

  你怎么知道30-10等于20的?和你们组的同学说一说(小组交流)

  生1:我是用摆小棒的方法,三捆减去一捆就剩下两捆,两捆就是20。

  生2:因为3-1=2,所以30-10=20。

  生3:3个十减去1个十还有2个十,2个十就是20。所以30-10=20。师小结:咱班的小朋友真爱动脑筋,想出这么多好的计算方法。强调算理:3个十减去1个十等于2个十,2个十就是20。(展台演示小棒)

  用手指着黑板上的那些算式说,今天我们学的都是整十数加整十数,整十数减整十数,所以我们今天学*的是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板书“加、减整十数”)好,刚才同学们个个都很棒,那你能编出像这样的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来考考大家吗?一个说→全班答。

  (3)下面老师来出题,看看谁算得最快?有没有信心?(有)(点课件)练*:咱们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你发现了什么?上下两题的计算方法有什么不同?

  3+2=5 4+5=9 6-4=2 30+20=50 40+50=90 60-40=20 小结:口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时,直接把十位上的数相加或相减,再在个位上添“ 0 ”就可以。

  三、巩固练*

  第一题:蜜蜂采蜜师:(点课件)百花园里的花这么美,这么香,还引来了蜜蜂呢,它们该采哪朵花呢?谁来帮帮它们?这是一星级的题,答对了加10分。

  第二题:花落谁家

  这些花漂亮吗?老师这里也有一些花,想要吗?(点课件)谁答对了就送给谁。问一两个学生你是怎么计算出来的?这是二星级的题,答对了加20分。

  第三题:鳄鱼河

  走过百花园,又来到了鳄鱼河(点课件),Dora说:跳上得数是60的算式才能安全过河。你能找出得数是60的算式吗?这是二星级的题,答对了加20分。

  第四题:输密码

  朵拉他们来到了小熊的家(点课件),可是,这是一把密码锁,小猴子把密码输成这样,你们看它输对了吗?(点课件)这些密码对了吗?这是二星级的题,答对了加20分。

  师:我们*时做题就要养成认真的好*惯,不要像小猴子一样粗心哦。

  第五题:水果题

  (点课件)小熊说:这下输对了密码,你们请进吧。小熊准备了一些水果(点课件)请看,你能用这3个数写出两个加法算式和两个减法算式吗?

  90 60 30答对了奖一个苹果,看谁写得又对有快?第六题:.放气球(拓展延伸题)

  师:刚吃完水果,小熊又请我们去放气球呢(点课件)

  每个()里可以填什么数?最大能填几?10+30>()25 +()= 25 —()这是三星级的题,答对了加30分。

  师:先算10+30=40,那右边要比40小,比40小的数有哪些?(学生随意讲)这么多啊!那你们知道最小能填(0),最大能填(39),谁能用一句话完整的说出可以填哪些数吗?(0~39)

  四、总结。

  师:这节课同学们表现的都很棒,现在我们来算一算这几个队的得分情况(老师带着学生一起算)谁最多?谁最少?谁比谁多多少分?谁与谁一共多少分?今天,我们跟朵拉玩得开心吗?希望同学们能用学到的知识解决身边更多的问题,好不好?

  五、板书设计: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红花10黄花20紫花30

  红花和黄花一共有多少盆?10 + 20 = 30(盆)

  1个十2个十3个十

  红花和紫花一共有多少盆?10 + 30 = 40(盆)

  黄花和紫花一共有多少盆?

  三种花一共有多少盆?

  还有多少盆紫花?30 - 10 = 20(盆)

  3个十1个十2个十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教案 3

  教学内容:整十数加减整十数(p56—57例1及做一做,练*十1—3)

  教学目的:

  1、初步掌握两位数加整十数(不进位)的口算方法,正确进行口算。

  2、培养学生的心算能力、仔细审题的良好学**惯。

  3、通过小组学*,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能力。

  教学重、难点:正确掌握口算方法,培养学生的心算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小棒数根

  教学过程:

  一、看图引入:

  1、(课件)大家看这幅主体图,图上都有什么?还有什么?

  2、你能估计一下,这里大概有多少盆花吗?大概有多少盆黄花?多少盆红花?你是怎么知道的?

  3、小结:我们数花的'数量的时候,可以一盆一盆的数,也可以10盆10盆的数,还可以5盆5盆的数,怎样方便怎样数。

  4、你能看图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

  二、新授部分:

  (一)教学例1(1):

  1、现在我就来解决你们说的几个问题(板书)红花和黄花一共有多少盆?谁能完整地把这个题目说一遍?(板书)红花有10盆,黄花有20盆红花和黄花一共有多少盆?这个题目怎么列算式呢?

  (1)学生讨论 (2)指名回答 (3)老师小结

  2、(板书)10+20= 这道题等于多少?你是怎样算的呢?

  生1:1个十和2个十和起来是3个十,也就是30。

  生2:把20放在心里,再往后数10个。

  生3:个位加个位,十位加十位,得到30。

  3、你们算对了吗?你能想什么办法证明给大家看呢?(摆小棒,计数器)

  4、小结:以后我们计算几十加几十的题,可以用数的组成来计算,整十整十的相加。

  5、基本练*(课件):

  40+20 30+50 60+10 20+70 20+10+50(你怎么想的?)

  (二)教学例1(2):

  1、那么刚才小朋友还提出了这个问题:还有多少盆紫花?

  谁能完整地把这个题目说一遍?(板书)紫花有30盆,我要搬走10盆,还有多少盆紫花?这个题目怎么列算式呢?

  (1)学生讨论 (2)指名回答 (3)老师小结

  2、(板书)30-10= 这道题等于多少?你是怎样算的呢?

  (1)学生讨论 (2)指名回答 (3)老师小结

  3、你们算对了吗?你能想什么办法证明给大家看呢?(摆小棒,计数器)

  4、小结:以后我们计算几十加减几十的题,可以用数的组成来计算,整十整十的相加减。

  5、基本练*(课件):

  60-20 70-50 60-40 90-30 80-20+30(你怎么想的?)

  (三)总结质疑:

  今天我们学的算式,你看看它们有什么特点?它们都是什么数?(他们都是整十数,)板书课题: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在计算时要怎么办?(整十整十的相加减)还有问题吗?

  三、巩固练*:

  1、(课件)口答:

  3+2= 30+20= 4+5= 40+50= 6-4= 60-40=

  2、(课件)口算:

  2+3+4= 20+30+40= 9-4-3= 90-40-30=

  3、(课件)这里有50个花生,猴哥哥要10个,猴弟弟要20个,还剩多少个花生?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教案 4

  教学内容:整十数加减整十数(p56—57例1及做一做,练*十1—3)

  教学目的:

  1、初步掌握两位数加整十数(不进位)的口算方法,正确进行口算。

  2、培养学生的心算能力、仔细审题的良好学**惯。

  3、通过小组学*,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能力。

  教学重、难点:正确掌握口算方法,培养学生的心算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小棒数根

  教学过程:

  一、看图引入:

  1、(课件)大家看这幅主体图,图上都有什么?还有什么?

  2、你能估计一下,这里大概有多少盆花吗?大概有多少盆黄花?多少盆红花?你是怎么知道的?

  3、小结:我们数花的数量的时候,可以一盆一盆的.数,也可以10盆10盆的数,还可以5盆5盆的数,怎样方便怎样数。

  4、你能看图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

  二、新授部分:

  (一)教学例1(1):

  1、现在我就来解决你们说的几个问题(板书)红花和黄花一共有多少盆?谁能完整地把这个题目说一遍?(板书)红花有10盆,黄花有20盆红花和黄花一共有多少盆?这个题目怎么列算式呢?

  (1)学生讨论 (2)指名回答 (3)老师小结

  2、(板书)10+20= 这道题等于多少?你是怎样算的呢?

  生1:1个十和2个十和起来是3个十,也就是30。

  生2:把20放在心里,再往后数10个。

  生3:个位加个位,十位加十位,得到30。

  3、你们算对了吗?你能想什么办法证明给大家看呢?(摆小棒,计数器)

  4、小结:以后我们计算几十加几十的题,可以用数的组成来计算,整十整十的相加。

  5、基本练*(课件):

  40+20 30+50 60+10 20+70 20+10+50(你怎么想的?)

  (二)教学例1(2):

  1、那么刚才小朋友还提出了这个问题:还有多少盆紫花?

  谁能完整地把这个题目说一遍?(板书)紫花有30盆,我要搬走10盆,还有多少盆紫花?这个题目怎么列算式呢?

  (1)学生讨论 (2)指名回答 (3)老师小结

  2、(板书)30-10= 这道题等于多少?你是怎样算的呢?

  (1)学生讨论 (2)指名回答 (3)老师小结

  3、你们算对了吗?你能想什么办法证明给大家看呢?(摆小棒,计数器)

  4、小结:以后我们计算几十加减几十的题,可以用数的组成来计算,整十整十的相加减。

  5、基本练*(课件):

  60-20 70-50 60-40 90-30 80-20+30(你怎么想的?)

  (三)总结质疑:

  今天我们学的算式,你看看它们有什么特点?它们都是什么数?(他们都是整十数,)板书课题: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在计算时要怎么办?(整十整十的相加减)还有问题吗?

  三、巩固练*:

  1、(课件)口答:

  3+2= 30+20= 4+5= 40+50= 6-4= 60-40=

  2、(课件)口算:

  2+3+4= 20+30+40= 9-4-3= 90-40-30=

  3、(课件)这里有50个花生,猴哥哥要10个,猴弟弟要20个,还剩多少个花生?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教案 5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整十数加减的计算方法。

  2、创设情境,给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空间。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熟练掌握整十数加减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熟练掌握整十数加减的计算方法。

  预*要求

  预*教材,提出知识重点,自己是通过什么途径理解的,还有哪些疑问。

  学法指导

  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指导者,以学生自主学*为主,主张探究式、体验式的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利用小组讨论的.学*方式,使学生在讨论中人人参与,各抒己见,互相启发, 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学*数学的快乐。

  教学方法

  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的兴趣。

  提倡学法的多样性,关注学生的个人体验。

  课堂训练形式的多样化,重视一题多解,从不同角度解决问题。

  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使学生切实掌握好这些基础知识。

  教具准备

  挂图、小棒

  教学过程

  教学行为

  学*行为 备注

  一、口算练*:

  3+2 = 4+5 = 8-4 = 1+2 = 3+5 = 6-2 =

  30+20 = 40+50 = 60-40 = 10+20 = 30+50 = 60-20 =

  二、今天是小熊贝贝的生日,有好多的小朋友都想到他家里为小熊过生日,可是小熊家太小了,不能接待太多的小朋友,于是呀他想了一个办法,就是在他家的挂上算术题,谁先做对了就可以到家里去。小朋友,你们想不想试试呀?

  (出示第59页的第7题)请每一位小朋友选一道题,算对了,小熊就开门让他进去。

  三、出示课本第59页的第6题的挂图。(先让学生独立解决前两个小题,再让学生自己根据图意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

  四、完成课本第59页的第8题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教案合集五篇扩展阅读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教案合集五篇(扩展1)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教学设计6篇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教学设计1

  导学内容:整十数加减整十数(P62—63例1及做一做,练*十1—3题。)

  导学背景: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是在学生学会计算10以内加、减法和100以内的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这样安排,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相同单位的数可以直接相加、减的认识,为后面学*任意两个数相加、减打基础。根据教材的编排意图,本课的教学设计大体分三个层次:第一,以实际情境提供计算题,并呈现多种计算方法。第二,让学生讨论操作,理解和掌握算法。第三,脱离直观手段,让学生思考算法,算出得数。这样安排,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提出有关的计算问题,容易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并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由动手操作、观察、交流,依靠动作和实物思考,到脱离实物思考,遵循了由具体到抽象的原则,有利于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

  导学目标:

  1、经历在实际情境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法,并能正确计算。

  2、在观察、比较、合作交流中逐步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和独立思考的意识,体验算法多样化,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3、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功喜悦,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导学重点:理解整十数加减的计算原理,正确掌握口算方法。

  导学难点:掌握整十数加减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心算能力。

  导学准备:课件、各种小奖品。

  导学过程:

  一、预学

  1、情境导入:

  师:学*新课之前带大家玩一个闯三关的游戏:第一关:我会算

  3+2 = 2+7= 6-3= 5+3= 9-4= 7-2=

  第二关:我会填。

  3个十是( ); 40里面有( )个十;

  50里面有( )个十; 4个十和2个一组成( )。

  第三关:我会数

  师:没有小棒了,你们能接着数吗?

  10、20、30、40、( )、( )、( )、( )、( )

  师:数学上像10、20这样个位是0的两位上我们把它叫做:整十数

  今天我们就来学*: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师:同学们喜欢读课外书吗?

  生:喜欢。

  师:看,老师要给大家发新书了。课件呈现P62例1主题图。

  师:(出现10本)你看到了什么?

  预设生:看到一包书,里面有10本。

  师:(出现20本)你又看到了什么?

  预设生:又来了20本书。

  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预设生:一共有多少本书?

  师:怎样列式?

  预设生:10+20=30(板书)

  2、自主探究:你是怎样计算的?

  学生独立思考。

  二、互学

  1、小组交流:小组内用小棒摆一摆,或者用计数器拨一拨,算一算结果等于多少?互相说一说你是怎样想或怎么动手操作的?(巡回指导有困难的学生。)

  2、展示点拨

  师:请小组内交流完的小组代表准备在班内汇报口算10+20的不同方法。

  预设:

  组1:看图数:10、20、30

  组2:摆小棒:先摆一捆小棒,再摆两捆小棒,合起来一共是3捆小棒。(老师带学生一起摆一摆)

  组3:10里面有1个十,20里面有2个十,1个十加2个十等于3个十,三个十是30,所以10+20=30。

  师:谁可以完整地说一说这种方法?

  生:……(找2--3个同学起来说一说)

  师:其他小组还有没有其他方法?

  组4:我们用拨一拨的方法,先在十位上拨1个珠子,然后再拨2个珠子,一共有3个珠子,就是30。

  师点拨:再拨2个珠子为什么不在个位上拨?

  师:十位上的1表示一个10,个位上的1个珠子表示1个1,这里是10,所以要在十位上拨。

  生:……

  组5:计算的方法:1+2=3,所以10+20=30

  师:你在哪找到的1和2?

  追问:在这里1表示什么?2表示什么?

  师:在计算整十数加整十数的时候,我们就想几个十加几个十。

  3、教授减法

  师:经过我们的努力知道了一共有30本书,现在如果老师发给同学们10本,你又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预设生:还剩几本?

  师:怎样列出算式?

  生:30-10=?

  师:结果是多少呢?

  小组交流:小组内用小棒摆一摆,或者用计数器拨一拨,算一算结果等于多少?互相说一说你是怎样想或怎么动手操作的?(巡回指导有困难的学生。)

  师:请小组内交流完的小组代表准备在班内汇报口算30-10的不同方法。

  组1:我是用想加算减的办法算出来的,因为10+20=30,所以30-10=20

  组2:我是用摆小棒的方法,三捆减去一捆就剩下两捆,两捆就是20。

  点拨师:这是30根小棒,减10,就是要拿走10根(播放课件),还剩20根。

  组3:数的组成法:30里面有3个十,10里面有1个十,3个十减掉1个十还剩2个十,也就是20。

  生4:计算的方法:3-1=2,30-10=20

  师追问:这里3表示什么?1表示什么?

  师小结:我班的同学真爱动脑筋,想出这么多好的计算方法。

  总结: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就是几个十加减几个十。

  三、评学

  1、巩固反馈

  师:大家请看,这是在让我们做什么啊?

  生:一图四式。

  师:拿出你的本子开始写写吧。

  (1)看铅笔图列式并口算:40+20= 20+40= 60-20= 60-40=

  (2)对比:4+3= 8-2= 7-4= 3+2=

  40+30= 80-20= 70-40= 30+20=

  问:你有什么发现?

  引导生:我发现,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只要把十位上的数相加减就可以了。

  (3)40+3与40+30的对比有什么不同?

  只有相同数位上的数才可以相加减。

  (4)师:我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智慧树,这个树上长满了有红又大的草莓,你们想要吗? 生:想要。

  师:只要你把草莓上面的算式算对了,你就可以把红草莓抱回家了。

  (5)游戏:找朋友

  师:你们太棒了,还想不想要更多的草莓?

  师:不过这一次可不一样,这一次我来说得数,小朋友你来说算式,你的算式等于我的得数,我就和你做朋友,我每次只收5个朋友哦,抓紧机会吧。

  2、拓展提升

  (1)师:看我们玩得这么开心,小动物们也来凑热闹了。猜一猜,小动物后面藏着什么数?

  (2)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走,老师带你们买衣服去。

  板书设计: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一共有多少本书?

  10+20=30(本)

  想:1个十加2个十是3个十,3个十就是30,

  30-10=20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教学设计2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一年级(下册)第4 ~ 5页。

  教学目标

  1.经历在实际情境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在观察、比较、合作交流中逐步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和独立思考的意识,体验算法多样化,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3.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功喜悦,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呈现情境。

  新学期开始了,小动物们要上学了。(课件呈现画面:小松鼠背着书包,手中拿着3串冰糖葫芦,每串10个。在路上遇到了小狗,小狗的手中拿着2串冰糖葫芦,每串10个。)

  引导学生观察:有哪些小动物?它们手中拿着什么东西?

  2.提出问题。

  根据小松鼠和小狗手中的冰糖葫芦,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结合学生回答,在画面下依次呈现:

  (1)小松鼠有多少个糖葫芦?

  (2)小狗有多少个糖葫芦?

  (3)小松鼠和小狗一共有多少串糖葫芦?

  (4)小松鼠和小狗一共有多少个糖葫芦?

  这些问题你们能解决吗?

  评析

  由富有情趣的情境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提取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有很多数学问题,增强了问题意识,激发了解决问题的欲望。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1. 尝试解决问题。

  让学生试着独立去解决这些问题,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2. 班内交流。

  谁先来向大家汇报,你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计算30+20时你是怎样想的,结合学生可能出现的几种情况,逐一板书:

  (1)十个十个地数。

  (2)3个十加2个十得5个十,5个十是50。

  (3)因为3+2=5,所以30+20=50。

  ……

  那你最喜欢哪一种方法?在小组内相互说一说。

  3.试一试。

  你能算出30-20等于多少吗?说说计算时你是怎样想的?

  评析

  为学生提供探索的时空,让学生自己尝试解决这些问题,充分发挥了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讨论交流,很自然地形成了算法多样化的局面。教师的及时板书有利于学生对自己的算法进行确认、理解和修正,然后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进行交流,并在“试一试”中进行算法的有效迁移,从而帮助学生明确了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算法。

  三、综合应用,拓展延伸

  1. 修围墙,摘果子。

  小松鼠和小狗一起来到了它们的同学长颈鹿家,发现长颈鹿正在那儿发愁,原来它家的围墙坏了。(课件呈现围墙的画面及墙上的算式,即“想想做做”的第2题。)

  学生计算后,引导他们把上下两个算式比一比。

  你会用上面的题计算下面的题吗?组织学生讨论交流。长颈鹿为了感谢大家,想请同学们吃智慧果。(课件呈现智慧树及写着算式的智慧果)认真算算,看你能吃到几个?

  2. 帮鸭妈妈找孩子。

  (结合画面)几个小动物路过鸭妈妈的家,发现4只鸭妈妈(身上有数40、50、70、80)可着急了,原来它们四家的孩子(小鸭的身上都有算式)跑到了一起。你能帮助鸭妈妈很快就找到它们的孩子吗?指导学生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小组内说说自己是怎样很快就帮鸭妈妈找到它们的孩子的。

  3. 开火车上学校。

  (结合画面)几个小动物坐上火车,准备开往学校,可火车没有司机。小朋友你们谁愿意当火车司机,把它们送到学校?指导学生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小动物们到了学校,看到小猴和小熊早就到学校了(呈现画面),他们正在那儿干什么?你能数把它们的话完整地说一说吗?

  你能求出还要搬多少张椅子吗?

  评析

  练*设计生动有趣,充分激活学生参与的热情,使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应用情境中。教师经常组织学生对算法进行探讨交流,观察比较,加深了学生对算法的理解感悟,促进了学生不断地进行算法优化。同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感,如一定要帮鸭妈妈找到孩子,只有认真开好火车才能把这些小动物送到学校等。学生体验到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后的喜悦,激发了学*数学的兴趣,树立了学好数学的信心,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评

  本节课结合儿童生活现实和知识体验,对教材进行了合理的开发。有以下几个特点:

  1. 创设情境,促进学生自主探索。

  本节课以“小动物上学”为故事情节,串联起整个教学过程。适应一年级孩子的特点,激发了他们参与探究的兴趣和欲望,而且在每个情境中都为学生留足充分探索的空间,利于学生进行有效的自主探索。

  2.注重学生问题意识的养成。

  以解决问题为探索主线,注重让学生自己从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让他们自己通过观察比较、讨论交流等方式,亲历生活问题“数学化”的过程,促进问题意识的养成,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源泉。

  3.正确处理算法多样化和算法优化的关系。

  首先创设情境,激活学生的计算欲望,让他们在各自知识体验的基础上进行交流探讨,形成班内算法多样化的局面。接着在“修围墙”练*中让学生比较,渗透优化的算法。再通过交流自己是“如何很快就帮助鸭妈妈找到骇子”的,使优化算法成了学生主体的内在需要,从而有效地帮助他们进行算法优化。在教学中做到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让他们在自己独立思考、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对算法进行互相评价、相互补充,自主进行算法的确认、修正和选择。学生在不断感悟、体验的基础上,锻练了思维的灵活性,初步形成了优化意识。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教学设计3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 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学情分析:

  在学*了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的基础上,来学*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应该很容易。学生们都能准确计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在学*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时,因学生年纪太小,在探究计算方法上,应适时、适当给予启发和引导。个别学生能够积极思考、主动提问,要激励每一个学生在动手实践中独立思考,会与同伴合作交流,提高他们的计算和动手能力。

  教学目标 :

  1 、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迁移、类推、计算和动手能力;

  3 、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学**惯,激发学*兴趣。

  教学重、难点:、

  1 、理解整十数加减的计算原理;

  2 、掌握整十数加减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温暖的春天来到了,鲜花已盛开,我想公园里一定很美,你们想不想去逛公园?(生回答)不过事先可说好,除了脚印,请你什么都不要留下;除了记忆和照片,请你什么都别带走。做一个讲公德、保护环境的好孩子。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做到,对不对?(生回答)

  二、探究新知

  1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瞧,公园到了。知道吗,买门票不用花钱,只要做对一道题,就可以进去了。(卡片)以开火车的方式进行(生口答)

  同学们可真棒,都做对了。注意,要跟上队伍,注意安全呐!

  仔细观察,刚进门,你都看到了什么?(多媒体展示:假山、鲜花、游人)这么多盆五颜六色的鲜花你们喜欢吗?

  ( 1 )看图提问列式:不要只欣赏,动脑想一想,你能提出一个问题吗?(出示图)(红花和黄花一共有多少盆?紫花还剩多少盆?)你能用我们学过的知识来帮助解决这两个问题吗?该怎样分析呢?列式(板: 10+20 30 — 10 )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的内容(板书课题:《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 2 )探讨计算方法:

  这两道题该怎样算呢?请同学们分组讨论一下(生分组讨论,师巡视引导启发)

  汇报交流:(生说计算方法)(表扬、奖励声音响、积极主动)

  2 、反馈练*:做一做

  观赏完鲜花,咱们去买两个气球吧!(画)呀,球上有两道题,谁算对了,气球就送给谁,有信心做对吗?(生独立解答,可以拿出小棒摆一摆,算一算)

  汇报交流:( 30+40=70 , 70 — 40=30 )是聪明、爱动脑筋的孩子,气球送给他。

  三、巩固新知

  1 、到猴山了,看小猴子多可爱呀!买一些送给小猴子吃,好不好?一定在工作人员许可下才能喂动物,要爱护小动物。我先买 40 个,担心不够,又买了 20 个,你知道我一共买了多少个?( 40+20 ),为什么?喂完了猴子,结果还剩下 20 个,你知道喂给猴子多少个?( 60 — 20 ),为什么?

  2 、从猴山下来感觉累了吧?你闻到香味了吗?看哪,是苹果!(出示)谁想吃就来摘吧,不过得算对题,说出算法,苹果才归你。

  3+2 4+5 6 — 4

  30+20 40+50 60 — 40

  上、下两道题有什么不同之处?

  3 、前面是小熊的家了,可它只欢迎认真做题、聪明好的孩子,快做对题去小熊家参观,做客。(出示,口头正确即可)

  四、拓展延伸,联系自己

  该回家了,快查查咱们人数够不够,男生 20 人,女生 30 人,一共应该是多少人?( 20+30=50 人)有 10 个人刚才请假先走了,现在应该有多少人?( 50 — 10=40 )别忘了,还有带队的两位老师呢?

  五、课堂小结

  你们在公园玩得开心吗?都有哪些收获?(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保护环境、爱护动物……)只要爱观察,爱动脑,你会发现,身边处处有数学,你每天都能学得开心,玩得快乐!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教学设计4

  一、自主探索,整理百数表

  二、小组合作,探索规律

  三、巩固深化,应用拓展

  四、总结

  1、激趣导入:数学王国开运动会啦!数娃娃们排成了整齐的方队(出示百数表),请小朋友仔细观察一下,这些娃娃是怎么排队的?

  追问:咦,方队里还有不少位置是空着的,你知道是哪些数娃娃还没来吗?

  1、各小组展示百数表。

  2、先请小朋友横着选几排数读一读,在小组内说说数娃娃的排列有什么规律。进一步启发:竖着看又有什么规律?斜着看呢?转弯看呢?把你发现的规律告诉小组里的小朋友!

  3、①出示:用三种不同形状的图形分别在百数表里框出几个数。要求读一读,并找一找这几个数之间有什么联系。

  4、提问引导:(出示带一个数的框)你能按照前面的表,猜出框里另外的几个数吗?

  1、“想想做做”第1题

  先出示分类标准:

  (1)个位是5的数;

  (2)个位是0的数;

  (3)十位是5的数。

  2、“想想做做”第2题

  让学生弄清题目的要求。

  3、“想想做做”第3题

  4、“想想做做”第4题出示挂图后,

  提问:这节课小朋友学得高兴吗?你学会了哪些本领?发现了哪些奥秘?

  同桌学生相互说一说。

  小组活动:边数数边填写,在书上完成百数表。

  指着不同横排、竖排、斜排说一说。

  在小组里照样子用“魔力框”框一框,交流自己的发现。

  各小组自由选择一个标准,然后分小组活动,找出自己的好朋友,并把它们按顺序排一排,读一读。

  独立完成,再交流各自的思考和体会

  先填一填,再讨论。

  教学后记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情境,通过拨计数器让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和两位数减整十数的计算过程,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并能够熟练地口算。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能力和类比迁移的能力。

  2、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一些实际问题,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掌握口算方法,能够正确口算

  教学难点:理解算理,把握两位数减一位数与两位数减整十位数在计算过程中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教学过程

  一、复*铺垫

  1、口算

  35+3 46+2 42+5 25+4

  35+30 46+20 42+50 25+40

  2、对比:

  (1)你能说说35+3和35+30在计算时有什么不同吗?

  (2)想一想,为什么35+3这个3要加在个位上,而35+30这个4要加在十位上?(体会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直接相加)。

  二、探究新知

  1、学*两位数减一位数

  (1)创设情境:出示主题图:班级图书角有35本故事书,借出2本

  师:谁来说一说从图中你都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

  出示问题:还剩多少本故事书?请同学们试着列出算式:35-2

  (2)尝试解决

  请同学们在练*本上列式计算。如果口算不出来,可以用计数器来帮忙。

  师巡视,查看学生做题的不同方法和结果。

  (3)汇报交流

  预设:

  A.用计数器算

  指生当小老师来拨计数器计算,学生边拨教师边贴图,问题引领:35怎么拨?35—2从哪减呢?

  (要从个位上去减,)

  为什么这个2要从个位上去减呢?

  (2表示2个一,也就是先算5-2=3,30+3=33)

  请大家都在计数器上拨一拨,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

  B.把刚才拨珠的过程用算式来表示

  35-2=33,先用5-2=3,再用30+3=33

  请小朋友们用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再说一说怎么算35减2的。

  孩子们,看你们多棒呀,把我们今天要学*的算式转化成了一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加一位数这些已经学*过的知识来解答。

  (4)归纳总结

  引导学生归纳概括两位数减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2、引出两位数减整十数

  (1)出示情境图:有35本动漫书,借出20本,还剩多少本动漫书?

  (2)尝试列式并解决

  (3)交流汇报:

  A.拨计数器,师贴图,引导思考:25-20在计数器上怎么拨?

  (在十位上减掉2个珠子,为什么在十位上去减呢?2表示2个十,要用3个十减2个十。)

  B.35-20=15,先算30—20=10,再算10+5=15

  (同桌互相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观察对比,归纳总结

  让学生说一说:观察这两组算式,在计算时有什么不同?

  总结:个位上的数与个位上的数相减,十位上的数与十位上的数相减,也就是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直接相减。

  三、巩固练*

  基本练*

  口算。

  6-4= 9-5= 7-3 = 8-2=

  26-4 = 49-5= 87-3 = 38-2=

  (通过本组练*,使学生感知到两位数减一位数时个位相减,十位不变,提升学生的口算速度。)

  口算

  30-10= 50-20 = 70-40= 60-50=

  38-10= 57-20= 76-40 = 69-50=

  (让学生体会到两位数减整十数其实个位不变,十位相减,在掌握方法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形成技能。)

  3、学生当小老师出题全班比赛算。

  四、课堂总结

  说说这节课的收获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教学设计6

  教材解析: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既是对已学加减法知识的进一步发展,同时又是今后进一步学*两位数减两位数最直接的基础。本节课相对比较简单,学生在学*时不需要考虑到不够减的问题,因此学*起来会相对比较轻松。

  学*目标:

  1.通过直观演示,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2.通过人人参与口算方法的指导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以及推理归纳能力,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3.通过分组学*,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与主动探索知识的精神。

  学*重难点:

  1.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2.理解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的算理。

  教法:

  运用直观演示法,帮助学生理解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的算理。

  学法:

  通过动手操作,讨论交流、获得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复*

  70-20= 60-30= 80-50= 90-60=

  我们已经熟练掌握了整十数减整十数的口算,今天我们就来学*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的口算。(板书)

  1.出示主题图,教学“35-2”.

  (1)师:下面就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幅图,看看小男孩告诉了我们什么?

  学生回答

  (2)师:怎样求还剩多少本故事书呢?

  请个别学生回答,师板书:35-2

  (3)在小组内探讨一下“35-2=?”

  (4)学生汇报自己是怎样做的。

  生1:用数数的方法

  生2:先算5减2等于3,再算30加3等于33.

  设计意图:

  通过小组合作,探讨算法,既可以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同时也鼓励算法的多样化,培养孩子的思维。

  (5)师:为什么先用5减2,用十位上的3去减2 行不行?为什么?

  学生思考,说理由

  师:你们比较喜欢哪一种方法?为什么?

  (6)老师处事计数器演示计算过程,学生边看边说。、

  (7)学生动手操作计数器,巩固新知。

  2.教学“35-20”

  (1)师:根据这幅图,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汇报,还剩多少本漫画书?

  师:怎样求还剩多少本漫画书?

  学生汇报,师板书:35-20=

  (2)你会计算吗?同桌互相交流,说出自己的想法。

  学生动手操作,交流、

  (3)生1:先算30减20等于10 ,再算10加5等于15.

  3.比较35-2与35-20的算法有什么不同?

  学生讨论,交流总结: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直接相减。

  三、巩固练*

  完成课本第69页上做一做的第1.2题。

  板书设计:

  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

  35-2= 33 35-20= 15

  5-2=3 30-20=10

  30=3=33 10=5=15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教案合集五篇(扩展2)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教学设计优选【五】份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教学设计 1

  教学目标:

  1.运用直观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整十数加减的计算方法。

  2.创设情境,给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空间。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6~57页。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

  一、课前练说。

  二、出示目标:

  1、我能理解和掌握整十数加减的计算方法。、

  2、我能认真倾听他人的讲话,回答问题是做到谦让。

  三、创情激趣

  小朋友们想去森林公园游玩吗?今天老师就带大家一起去。我们来到森林公园门口,售票员阿姨想考考大家,请同学们快速回答门票上的口算题。

  口算题:

  3+4 7—3 5—4 6+3 7+2 9—5 2+5 8—3

  四、自主学*交流导思

  1.整十数加整十数。

  听说小朋友要来,小松鼠特意拿来了3种水果,有10个苹果、20个香蕉、30个梨请大家吃,可它有个小小的要求,请同学们根据给出的水果提出数学问题。(小组讨论。)

  全班交流,教师板书。

  1)苹果和香蕉一共有多少个?

  要想知道苹果和香蕉一共有多少个,怎样计算?(板书:10+20)

  10+20等于多少?你是怎样想出来的?请每组的几个同学讨论讨论。(小组讨论)

  全班交流。

  a.数的方法:10、20、30。

  b.计算的方法:因为1+2=3,所以10+20=30。

  c.数的`组成:10和20组成30。

  d.想减算加:因为30-10=20,所以10+20=30。

  e.用十作单位:10里面有1个10,20里面有2个10,加起来一共是3个10,也就是30。

  f.摆小棒:先摆一捆小棒,再摆两捆小棒,一共是3捆小棒,所以10+20=30。

  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方法,真了不起!那么我们算出的结果对吗?请同学们用摆小棒的方法来验证一下。(学生活动。)

  谁来说说你是怎么摆的?(学生汇报。)

  (2)苹果和梨一共有多少个?

  (3)香蕉和梨一共有多少个?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解决第二个和第三个问题。

  2.整十数减整十数。

  小松鼠看到又来了一些小朋友,准备送给他们10个梨。小朋友们,你又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还有多少个梨?

  原来有30个梨,小松鼠送给小朋友了10个,想一想,要算还有多少个梨,怎样列算式?

  板书:30-10=20

  你怎么知道30-10等于20?给你们组的同学说一说。(小组交流。)

  我们算出的结果对吗?请同学们再用摆小棒的方法来验证一下。(学生活动。)

  五、学以致用

  乌龟先生在干嘛呢?他正准备把这些信送给住在森林里的小动物,你想和他一起送信吗?

  1.口算。

  3+2=4+5=6-4=

  30+20=40+50=60-40=

  小兔子在玩凑百的游戏,他们玩得可高兴了,我们也一起玩好吗?

  请听好游戏规则:一个同学报整十数,另一个同学答整十数,两个同学报的数相加要得一百。谁来和老师先玩一玩。

  接着我们继续往前走,这里有一个小池塘,小猫花花在钓鱼呢。同学们,你们想不想也来钓鱼?这鱼怎么钓呢?先算出每个小鱼身上算式的答案,然后,放在相应的小桶里。

  2、口算。

  2+3+4= 20+30+40= 9—4—3= 90—40—30=

  6+1—3= 60+10—30= 7—5+4= 70—50+40=

  然后,我们来到一片草地上,草地上三个小猴子在分花生,谁来说一说图上的意思,还剩多少个花生?我们一起算一算。

  六、达标测评

  书上59页。

  七、课堂小结

  你学到什么?

  板书设计: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20+10=30 10+30=40 20+30=50 30—10=20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教学设计 2

  教学内容:

  新课标实验教材人教版第二册第六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教学目标: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的兴趣,经历在实际情景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口算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运用直观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整十数加减的计算方法。让学生学会把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归结为10以内加减法,树立转化意识。

  3、在观察、比较、交流中逐步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和独立思考的意识,感受算法的多样性,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4、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功喜悦,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能正确地计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教学难点:探究、理解和掌握整十数加减的算理和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小棒、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春天到了,花开了,草也绿了,外面的景色美不美?想不想和老师一起出去郊游?只有回答出下面的问题的同学才能和老师一起出去。

  2.出示复*题。

  3.同学们表现真棒,还等什么?赶快出发把!咦,出发前我们还得准备什么呢?……

  二、探索交流,理解算理。

  1.想不想知道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什么?(课件出示)想吃吗?只有会思考问题的孩子才能吃到这么美味的蛋糕。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赶快动脑想一想。(一共有多少个蛋糕?)

  2.你真是爱动脑筋的孩子,谁会解决这个问题呢?

  10+20=? (30)

  3.你都知道等于30了,你是怎么算的?

  汇报:

  (1)摆小棒,先摆一捆小棒就是1个十,再摆两捆小棒就是2个十,合在一起就是3个十,是30。

  你们能和他一样用小棒摆一摆吗?(集体摆),指名前示范摆,下面同学们跟着摆。(师板书)现在把小棒放进桌兜,课件回顾刚才小棒的摆法。

  (2)我们还可以借助另一个数学小帮手来计算。谁能到前面给大家拨一拨,比一比谁看得最认真。(我先在十位拨了一颗珠子,就是1个十,在拨两颗珠子就是2个十,合起来就是3颗珠子,就是3个十,是3)为了让大家看得更清楚,我们一起再看一看(课件)

  (3)还有的下朋使用1+2=3,10+20=3算出来的,哪些同学用的着这样方法?举一下手,你们真是会学*的好孩能用以前的知识来解决今天的新问题。

  刚才我们用了这么多的方法,你觉得哪种方法最快呢?

  4.咱们班的同学真聪明,想了这么多的好办法,赶快用你的好方法领取一张车票吧,准备出发啰!

  出示算式:

  全回答正确的请举手,和老师一起出发吧!

  出示景点:琵琶岛、茶山、龙头村

  5.减法

  玩了这么多的景点,一定饿了吧?还记得老师刚才给你们准备了什么好吃的?(面包)总共有多少个呀?(30个)赶快吃吧!你们吃的真香呀!你们吃了多少个呀?(20个)谁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还剩几个?)想一想:怎么解答这个问题?(指名答,你是怎么算的?板书)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同学们玩得高兴吗?老师看看哪些孩子是既会玩又会学*的好孩子。请完成课本62页“做一做”1、2题,比一比谁做的又对又快。

  2.看到你们表现的这么棒,馋嘴小猴也想请聪明的你们帮帮他。你们愿意吗?看,小猴想爬上楼梯摘桃子。

  得到了你们的帮助,小猴开心极了,你们开心吗?看来帮助了别人,自己也得到了快乐。

  3.看,在你们的帮助下,小猴摘到了这么多的桃子,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生指名回答,生评论。谁还能提出一个问题吗

  四、回顾整理,归纳方法。

  同学们,今天老师带你们去郊游玩得高兴吗?我觉得咱们班的孩子既会玩又会学的孩子,老师非常喜欢你们,看看今天我们学的这些算式都是什么数?这节课我们就学*了……(板书课题)

  五、拓展延伸,发展思维。

  今天我们学*了整十数加、减整十数,(课件)你能根据这两个算式编出一个数学故事吗?回家可以把你编的故事讲给爸爸奶奶听听。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教学设计 3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 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学情分析:

  在学*了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的基础上,来学*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应该很容易。学生们都能准确计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在学*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时,因学生年纪太小,在探究计算方法上,应适时、适当给予启发和引导。个别学生能够积极思考、主动提问,要激励每一个学生在动手实践中独立思考,会与同伴合作交流,提高他们的计算和动手能力。

  教学目标 :

  1 、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迁移、类推、计算和动手能力;

  3 、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学**惯,激发学*兴趣。

  教学重、难点:、

  1 、理解整十数加减的计算原理;

  2 、掌握整十数加减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温暖的春天来到了,鲜花已盛开,我想公园里一定很美,你们想不想去逛公园?(生回答)不过事先可说好,除了脚印,请你什么都不要留下;除了记忆和照片,请你什么都别带走。做一个讲公德、保护环境的好孩子。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做到,对不对?(生回答)

  二、探究新知

  1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瞧,公园到了。知道吗,买门票不用花钱,只要做对一道题,就可以进去了。(卡片)以开火车的方式进行(生口答)

  同学们可真棒,都做对了。注意,要跟上队伍,注意安全呐!

  仔细观察,刚进门,你都看到了什么?(多媒体展示:假山、鲜花、游人)这么多盆五颜六色的鲜花你们喜欢吗?

  ( 1 )看图提问列式:不要只欣赏,动脑想一想,你能提出一个问题吗?(出示图)(红花和黄花一共有多少盆?紫花还剩多少盆?)你能用我们学过的知识来帮助解决这两个问题吗?该怎样分析呢?列式(板: 10+20 30 ― 10 )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的内容(板书课题:《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 2 )探讨计算方法:

  这两道题该怎样算呢?请同学们分组讨论一下(生分组讨论,师巡视引导启发)

  汇报交流:(生说计算方法)(表扬、奖励声音响、积极主动)

  2 、反馈练*:做一做

  观赏完鲜花,咱们去买两个气球吧!(画)呀,球上有两道题,谁算对了,气球就送给谁,有信心做对吗?(生独立解答,可以拿出小棒摆一摆,算一算)

  汇报交流:( 30+40=70 , 70 ― 40=30 )是聪明、爱动脑筋的孩子,气球送给他。

  三、巩固新知

  1 、到猴山了,看小猴子多可爱呀!买一些送给小猴子吃,好不好?一定在工作人员许可下才能喂动物,要爱护小动物。我先买 40 个,担心不够,又买了 20 个,你知道我一共买了多少个?( 40+20 ),为什么?喂完了猴子,结果还剩下 20 个,你知道喂给猴子多少个?( 60 ― 20 ),为什么?

  2 、从猴山下来感觉累了吧?你闻到香味了吗?看哪,是苹果!(出示)谁想吃就来摘吧,不过得算对题,说出算法,苹果才归你。

  3+2 4+5 6 ― 4

  30+20 40+50 60 ― 40

  上、下两道题有什么不同之处?

  3 、前面是小熊的家了,可它只欢迎认真做题、聪明好的孩子,快做对题去小熊家参观,做客。(出示,口头正确即可)

  四、拓展延伸,联系自己

  该回家了,快查查咱们人数够不够,男生 20 人,女生 30 人,一共应该是多少人?( 20+30=50 人)有 10 个人刚才请假先走了,现在应该有多少人?( 50 ― 10=40 )别忘了,还有带队的两位老师呢?

  五、课堂小结

  你们在公园玩得开心吗?都有哪些收获?(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保护环境、爱护动物……)只要爱观察,爱动脑,你会发现,身边处处有数学,你每天都能学得开心,玩得快乐!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教学设计 4

  导学内容:整十数加减整十数(P62―63例1及做一做,练*十1―3题。)

  导学背景: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是在学生学会计算10以内加、减法和100以内的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这样安排,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相同单位的数可以直接相加、减的认识,为后面学*任意两个数相加、减打基础。根据教材的编排意图,本课的教学设计大体分三个层次:第一,以实际情境提供计算题,并呈现多种计算方法。第二,让学生讨论操作,理解和掌握算法。第三,脱离直观手段,让学生思考算法,算出得数。这样安排,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提出有关的计算问题,容易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并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由动手操作、观察、交流,依靠动作和实物思考,到脱离实物思考,遵循了由具体到抽象的原则,有利于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

  导学目标:

  1、经历在实际情境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法,并能正确计算。

  2、在观察、比较、合作交流中逐步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和独立思考的意识,体验算法多样化,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3、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功喜悦,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导学重点:理解整十数加减的计算原理,正确掌握口算方法。

  导学难点:掌握整十数加减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心算能力。

  导学准备:课件、各种小奖品。

  导学过程:

  一、预学

  1、情境导入:

  师:学*新课之前带大家玩一个闯三关的游戏:第一关:我会算

  3+2 = 2+7= 6-3= 5+3= 9-4= 7-2=

  第二关:我会填。

  3个十是( ); 40里面有( )个十;

  50里面有( )个十; 4个十和2个一组成( )。

  第三关:我会数

  师:没有小棒了,你们能接着数吗?

  10、20、30、40、( )、( )、( )、( )、( )

  师:数学上像10、20这样个位是0的两位上我们把它叫做:整十数

  今天我们就来学*: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师:同学们喜欢读课外书吗?

  生:喜欢。

  师:看,老师要给大家发新书了。课件呈现P62例1主题图。

  师:(出现10本)你看到了什么?

  预设生:看到一包书,里面有10本。

  师:(出现20本)你又看到了什么?

  预设生:又来了20本书。

  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预设生:一共有多少本书?

  师:怎样列式?

  预设生:10+20=30(板书)

  2、自主探究:你是怎样计算的?

  学生独立思考。

  二、互学

  1、小组交流:小组内用小棒摆一摆,或者用计数器拨一拨,算一算结果等于多少?互相说一说你是怎样想或怎么动手操作的?(巡回指导有困难的学生。)

  2、展示点拨

  师:请小组内交流完的小组代表准备在班内汇报口算10+20的不同方法。

  预设:

  组1:看图数:10、20、30

  组2:摆小棒:先摆一捆小棒,再摆两捆小棒,合起来一共是3捆小棒。(老师带学生一起摆一摆)

  组3:10里面有1个十,20里面有2个十,1个十加2个十等于3个十,三个十是30,所以10+20=30。

  师:谁可以完整地说一说这种方法?

  生:……(找2--3个同学起来说一说)

  师:其他小组还有没有其他方法?

  组4:我们用拨一拨的方法,先在十位上拨1个珠子,然后再拨2个珠子,一共有3个珠子,就是30。

  师点拨:再拨2个珠子为什么不在个位上拨?

  师:十位上的1表示一个10,个位上的1个珠子表示1个1,这里是10,所以要在十位上拨。

  生:……

  组5:计算的方法:1+2=3,所以10+20=30

  师:你在哪找到的1和2?

  追问:在这里1表示什么?2表示什么?

  师:在计算整十数加整十数的时候,我们就想几个十加几个十。

  3、教授减法

  师:经过我们的努力知道了一共有30本书,现在如果老师发给同学们10本,你又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预设生:还剩几本?

  师:怎样列出算式?

  生:30-10=?

  师:结果是多少呢?

  小组交流:小组内用小棒摆一摆,或者用计数器拨一拨,算一算结果等于多少?互相说一说你是怎样想或怎么动手操作的?(巡回指导有困难的学生。)

  师:请小组内交流完的小组代表准备在班内汇报口算30-10的不同方法。

  组1:我是用想加算减的办法算出来的,因为10+20=30,所以30-10=20

  组2:我是用摆小棒的方法,三捆减去一捆就剩下两捆,两捆就是20。

  点拨师:这是30根小棒,减10,就是要拿走10根(播放课件),还剩20根。

  组3:数的组成法:30里面有3个十,10里面有1个十,3个十减掉1个十还剩2个十,也就是20。

  生4:计算的方法:3-1=2,30-10=20

  师追问:这里3表示什么?1表示什么?

  师小结:我班的同学真爱动脑筋,想出这么多好的计算方法。

  总结: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就是几个十加减几个十。

  三、评学

  1、巩固反馈

  师:大家请看,这是在让我们做什么啊?

  生:一图四式。

  师:拿出你的本子开始写写吧。

  (1)看铅笔图列式并口算:40+20= 20+40= 60-20= 60-40=

  (2)对比:4+3= 8-2= 7-4= 3+2=

  40+30= 80-20= 70-40= 30+20=

  问:你有什么发现?

  引导生:我发现,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只要把十位上的数相加减就可以了。

  (3)40+3与40+30的对比有什么不同?

  只有相同数位上的数才可以相加减。

  (4)师:我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智慧树,这个树上长满了有红又大的草莓,你们想要吗? 生:想要。

  师:只要你把草莓上面的算式算对了,你就可以把红草莓抱回家了。

  (5)游戏:找朋友

  师:你们太棒了,还想不想要更多的草莓?

  师:不过这一次可不一样,这一次我来说得数,小朋友你来说算式,你的算式等于我的得数,我就和你做朋友,我每次只收5个朋友哦,抓紧机会吧。

  2、拓展提升

  (1)师:看我们玩得这么开心,小动物们也来凑热闹了。猜一猜,小动物后面藏着什么数?

  (2)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走,老师带你们买衣服去。

  板书设计: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一共有多少本书?

  10+20=30(本)

  想:1个十加2个十是3个十,3个十就是30,

  30-10=20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教学设计 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算理。

  2.使学生学会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3.通过本节课的学*,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口算能力以及口语表达能力。

  4.培养学生的计算兴趣和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算理,准确口算。

  教学难点:

  理解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算理,并能正确表达。

  教学过程:

  一、复*引入

  1.数一数(一十一十地数到100)

  2.计算

  1+23-1

  6+39-6

  5+38-3

  3+47-3

  4+26-2

  二、新课

  1.激疑:把1+2改为10+20,你会算吗?

  2.解惑:为什么10+20=30?等于40对不对?

  3.让学生充分讨论(小组争论)

  4.小组代表发言,师顺势引导:拨计数器、用小棒操作表示

  5.引导学生明算理:1个十加2个十等于3个十,就是三十。

  6.巩固:把复*引入中的计算题中的加法题全部改为几十加几十,让学生计算,说算理。

  7.迁移:加法会算了,减法会不会?把复*引入中的计算题中的减法题全部改为几十减几十,让学生计算,说算理。

  8.指导学生看书上P56主题图:要求观察图的`中间部分,按从左往右顺序看。提问:有几种颜色的花?数一数,红花有几盆?黄花有几盆?紫花有几盆?

  9.体会加法的含义:红花和黄花一共有几盆?

  指名列式计算,提问:为什么用加法计算?(把两个部分合并成一部分)

  推荐合同范本:

  10.体会减法的含义:要搬走10盆紫花,还有多少盆紫花?

  指名列式计算,提问:为什么用减法计算?(从一个整体中拿走一部分,求剩下那部分)

  三、课堂练*

  1.P58第一题,指导学生先看懂图,说清图意再计算。

  2.P58第二题,要求按竖行做,引导学生比较,发现快速算法:个位上的数和个位上的数相加,十位上的数和十位上的数相加;把十位上的数相加,在个位上写零。

  3.P58第三题,看图列式,独立完成。

  四、课堂总结

  你学到了什么?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教案合集五篇(扩展3)

——《整百整千数加减法》教学设计3篇

  教学目标:

  1.能灵活地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整百、整千的加减法的口算。

  2.通过自己探索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的精神和与同学积极合作的意识。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形成良好的思维*惯。

  重点与难点:

  整百、整千数加减法的口算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1.口算:

  40+20=6+29=83-30=56-8=

  2.口答:

  (1)13个十是(),25个百是()。

  (2)7000里面有()个千。

  (3)130里面有()个十。

  (4)4000里面有()个百。

  今天我们来学*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板书课题:整百、整千数加减法)

  二、探究新知

  1.创设情境,教学教材第95页例11。

  (1)“五一”假期里,很多商场的家电都推出特价优惠活动了,爷爷去买了一台电视和一台冰箱。

  同学们看到这条信息,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

  预设:电视和冰箱一共要多少元?

  冰箱比电视贵多少元?

  (2)你能解决问题吗?

  (3)学生尝试解决第一个问题:1000+2000=

  (4)怎样计算1000+2000等于多少呢?

  学生独立计算,同桌交流算法,反馈。几种可能性如下:

  1个千加2个千是3个千,3个千是3000。

  从1+2=3想出1000+2000=3000。

  (5)方法优化。

  有的同学也用数的组成规律的方法,还有的同学也由1+2=3想出了1000+2000=3000。这两种方法在计算时有什么不同之处?你喜欢哪种方法?

  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指名汇报。

  (6)另外一个问题你能解决吗?

  列式计算。

  同桌交流算法,说说各自怎样想的。

  2.教学教材第95页例12。

  (1)组织口算活动。

  出示50、80、130这一组数,让学生分别想一个加+法算式和一个减法算式,将算式写在自己的练*本上。

  (2)出示:80+50=130-50=

  学生交流算法。

  80+50=

  8个十加5个十等于13个十,是130。

  先算8+5=13,再在13后面补一个0,就是130。

  130-50=

  13个十减去5个十是8个十,8个十是80。

  由13-5=8,再在8后面补一个0,就是80。

  3.讨论:对整百、整千数怎样进行加减计算?

  小结:整百、整千数的加减计算,最常用的是把它们看成几个百、几个千来加或减。

  三、课堂作业

  1.教材第95页“做一做”。

  2.教材第97页练*十九第1题。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你学到了哪些新的认识?

  教学目标:

  1、能灵活地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整百、整千的加减法的口算。

  2、通过自己探索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的精神和与同学积极合作的意识。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形成良好的思维*惯。

  重点与难点:

  整百、整千数加减法的口算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1、口算:

  40+20=6+29=83-30=56-8=

  2、口答:

  (1)13个十是(),25个百是()。

  (2)7000里面有()个千。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教案合集五篇(扩展4)

——《整百整千数加减法》教案3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灵活地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整百整千的数的加减法口算。进一步提高口算能力。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探索口算的过程,使学生会用口算解决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及良好的思维*惯,同时体验数学的快乐。

  教学重点

  口算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的算理。

  教学难点

  掌握口算方法,并口述其算理。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方法

  自学、教师指导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导入新课。

  1.学生汇报课前数学阅读,口算。

  2.让学生观察这些数据,说说这些数有什么特点?再说说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百组成的。

  3出示复*题

  (1)13个十是()。

  (2)25个百是()。

  (3)5个千是()。

  (4)80里面有()个十。

  利用数的组成规律,我们可以口算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

  出示课题: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

  二、引导探究,学*新知

  1、学*例11出示例11的画面,张爷爷家今年春节新添了两件电器。

  (1)从图中你们知道了什么?(电视机1000元,冰箱20xx元)

  (2)请你们帮张爷爷算一算买这两样东西一共要花多少钱?

  生连麦,语音,汇报交流。

  师:谁会列式?

  1000+20xx=请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口算的?

  连麦语音学生回答。

  师归纳:同学们的算法都对,希望今后在做练*时,要选适合自己的.方法计算。

  2、学*减法。

  师:看这幅图,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冰箱比电视机多多少钱?

  师:你们能解决吗?请在练*本上列算式计算?并告知结果。

  连麦语音学生回答。

  3、教学例12。

  (1)学生汇报:

  80+50=130-80=130-50=

  思考;这三道题怎样又正确又迅速地计算出结果。并说出口算过程;(80+50等于多少?是8个十加5个十是13个十就是130。计算130-80=和130-50=这两道题时,可以看到减法想到加法递推。因为80+50等于130。所以130减去80等于50或因为80+50等于130所以130减去50就等于80)引导学生比较,这组数与例9的数据在口算时有什么不同?

  4、尝试练*,做后指生说说算法

  900+600=1500-600=1500-900=

  问;你是怎么计算出来的?

  三.巩固练*。

  1、快乐垂钓:

  800+400=3000+6000=70+50=

  1200-500=9000-5000=1500-1000=

  2.解决问题,做一做第2题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并列式计算

  生1:一共有多少袋麦子?

  生2:麦子比稻谷多多少袋?

  生3:麦子和稻谷一共有多少袋?

  集体订正

  3.练*十九第三题。

  四.总结师:今天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口答)

  师:同学们今天的收获可真不少,希望同学们在口算时要细心,认真,还要注意用已学过的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五.作业

  练*十九第1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灵活地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整百整千的数的加减法口算。进一步提高口算能力。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探索口算的过程,使学生会用口算解决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及良好的思维*惯,同时体验数学的快乐。

  教学重点

  口算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的算理。

  教学难点

  掌握口算方法,并口述其算理。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方法

  自学、教师指导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导入新课。

  1.学生汇报课前数学阅读,口算。

  2.让学生观察这些数据,说说这些数有什么特点?再说说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百组成的。

  3出示复*题

  (1)13个十是()。

  (2)25个百是()。

  (3)5个千是()。

  (4)80里面有()个十。

  利用数的组成规律,我们可以口算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

  出示课题: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

  二、引导探究,学*新知

  1、学*例11出示例11的画面,张爷爷家今年春节新添了两件电器。

  (1)从图中你们知道了什么?(电视机1000元,冰箱20xx元)

  (2)请你们帮张爷爷算一算买这两样东西一共要花多少钱?

  生连麦,语音,汇报交流。

  师:谁会列式?

  1000+20xx=请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口算的?

  连麦语音学生回答。

  师归纳:同学们的算法都对,希望今后在做练*时,要选适合自己的方法计算。

  2、学*减法。

  师:看这幅图,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冰箱比电视机多多少钱?

  师:你们能解决吗?请在练*本上列算式计算?并告知结果。

  连麦语音学生回答。

  3、教学例12。

  (1)学生汇报:

  80+50=130-80=130-50=

  思考;这三道题怎样又正确又迅速地计算出结果。并说出口算过程;(80+50等于多少?是8个十加5个十是13个十就是130。计算130-80=和130-50=这两道题时,可以看到减法想到加法递推。因为80+50等于130。所以130减去80等于50或因为80+50等于130所以130减去50就等于80)引导学生比较,这组数与例9的数据在口算时有什么不同?

  4、尝试练*,做后指生说说算法

  900+600=1500-600=1500-900=

  问;你是怎么计算出来的?

  三.巩固练*。

  1、快乐垂钓:

  800+400=3000+6000=70+50=

  1200-500=9000-5000=1500-1000=

  2.解决问题,做一做第2题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并列式计算

  生1:一共有多少袋麦子?

  生2:麦子比稻谷多多少袋?

  生3:麦子和稻谷一共有多少袋?

  集体订正

  3.练*十九第三题。

  四.总结师:今天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口答)

  师:同学们今天的收获可真不少,希望同学们在口算时要细心,认真,还要注意用已学过的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五.作业

  练*十九第1题

  教学理念:

  课程标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不仅要求教材必须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而且要求:“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合作交流的情境”。因此我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已有的知识经验,我们从整个加减法入手,让学生通过类比和推理,内化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学生在探究出整百整千数加减法口算方法后,进行对比练*,引导学生根据不同题目选择合适的口算方法,通过多变的练*题型,让学生的计算能力得到巩固和提高。

  教学目标:

  ①通过买电器的生活情景,提出加减法问题,探索口算整百、整千加减的方法及算法的过程。

  ②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提高口算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③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形成良好的思维*惯。

  教学重难点:算法的多样化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引入

  1、口答。

  10个一是(),13个十是()

  10个百是(),3个千是()

  (学生口答)

  2、观察这两组数字有什么不同?

  第一组1000、2000、3000、4000、5000。

  第二组100、200、300、400、1500。

  师:同学们真聪明,这些数字是整千整百数。我们今天就去学一学整百、整千的加减法,好不好?(揭入课题:整百整千加减法)

  (设计意图:复*旧知,为新知学*奠定基础)

  二、自主探究算法

  1、创设情境,教学例9。

  五一,乐佳广场搞特价,张爷爷买了一台电视机1000元,一台电冰箱2000元。你们帮他算一算共花了多少钱?好不好?

  (课件出示电冰箱2000元,电视机1000元)

  1)要算出张爷爷共花了多少钱?可以怎么列式?(学生思考回答)

  课件出示:1000+2000=()元

  1个千加2个千是()个千,就是()。

  学生独立计算,同桌交流算法。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后再得数。

  [(鼓励学生用其它的算法,课件出示:例如:10个百和20个百相加是30个百,也就是3000。)]

  2)那你对这幅图还可以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冰箱比电视机贵多少元呢?

  谁会列算式?你是怎么算的?

  课件出示:2000-1000=1000元。

  2个千减1个千是()个千,就是()。

  20个百减10个百是()个百,就是()。

  [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用自己学*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能力]。

  2、教学例10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教案合集五篇(扩展5)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教学反思6篇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是在1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的,这样安排,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相同单位的数可以直接相加、减的认识,为后面学*任意两个数相加、减打基础。

  所以是计算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之一,应该重视。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小,好动,好奇心强,在四十分钟的教学中容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所以我采用愉快教学法,创设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并且让这一情境贯穿始终,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在学*这部分内容前,我进行了调查研究,我发现我们班大部分学生已经会计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只是说不清算理。所以我认为,这节课最重要的是教师的引导,只要发挥好辅助作用,使学生自主学*就可以了。

  同时为了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算理,并熟练计算,我设计了大密度的练*。为了吸引学生我把练*题设计成各种有趣的游戏:小猫钓鱼、蝴蝶送信、松鼠过河、摘苹果等,把枯燥的数学练*变得充满生气。并且给每个学生机会,让每个学生都做一道题,使第一名学生都不掉队。

  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很多孩子虽然可以正确的算出结果,可是,当我问到“你是怎么想的”的时候,很多人都不能表达。该如何引导呢,为了节省时间我在课堂上是直接告诉他们计算方法的。事后回想,或许可以通过动手操作,比如摆小棒的方法来帮助学生说理,明理。

  大密度的练*虽然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但出暴露出一些问题。比如*题过多过难,给一些学生造成了学*上的困难。再如练*的形式变了,但*题的内容单一,只是把*时开火车的练*赋予了新的名字。如果练*的内容再新颖多变一些,我想效果会便更好。

  通过本次计算课研讨,让我深深地体会到计算方法的指导,*题的精心设计十分重要。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好的吃透教材,并结合低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设计出他们喜欢的小游戏形式,让每一位学生都积极参与练*中来,在欢乐的氛围中巩固学*的新知识。让每个学生真正成为学*的主人。

  《整百数、整十数的加减法》是小学数学二年级第四单元的一个内容。通过对新教材的分析理解我制定了一下几个目标,我是分以下三个方面来落实这二个教学目标的: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整 个过程中我以小动物的奥运会贯穿其中,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我在课堂的开始就出示一张图片,小动物们要举行奥运会了,为小动物们的依次出场做铺垫。由小青蛙 和小熊在数射线上比赛的过程引入整百数的加减的算式。再由小兔、小熊猫的参与逐步的引入整百数整十数的加减的算式,然后教师和学生通过多种方式逐一地去解 决问题,反馈,最后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用小海豚的表演来进行口算题目的抢答,最后让小朋友对自己在课堂中的表现做一下自我评价。

  二、注重学生参与课堂 ,努力实践二期课改理念。

  在本节课的学*过程中,我注重让绝大部分学生来参与课堂。通过不同形式的讨论,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机会来参与课堂,并及时给予他们鼓励。 学生在课堂上解决题目的方法很多,有用算盘,用简图,用竖式,用算线等好多种方法。

  三、通过抢答,巩固学*环节,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年级的学生爱说,爱笑,爱动,爱玩,根据这一特点我在课堂中加入了抢答这一个环节,把他们的兴趣转移到课堂中来,让他们充分体会到学*的乐趣,从而产生了学*的兴趣,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听说能力。

  四、不足之处。

  这节课存在问题也很多:

  1、虽然准备工作很充分,考虑到学生思考方法的多样性,如算盘、简图、算线等方法,但仍然出现其他的解题思路,说明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很强,今后需要不断研究。

  2、本节课的重点没有突出,由于学生在思考问题时,出现很多解题思路,新授前复*还不够充足,因此在回答“几个百加减几个百”或“几个十加减几个十”的问题上,还存在有的不会说,练*不够。

  3、由于本节课讨论的内容较多在时间掌握上比较紧,有的环节说的还不够透彻,今后还要多锤炼自己的语言。

  整十数的加减法,相对来说还是比较简单的,但是每位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所处的文化环境、自身思维方式等等各不相同。因此新课程标准教学新理念指出,数学内容的呈现形式应多样化,以保证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整个学*过程,使他们的数学学*活动是一个主动的、生动活泼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把握这一理念的指导,向学生提供的是数学活动的基本线索、基本内容和主要的数学活动机会,而不是定论式的客观数学知识结构,通过本节教学,有如下反思:

  1、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兴趣。如用学生熟悉的卡通人物作为贯穿正堂课的导线。以优化课堂教学,充分调动了学生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注重呈现形式的丰富多彩。在数学教学中,我努力让孩子们愿意亲*数学、了解数学、喜欢数学,从而主动地从事数学学*。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认知特征,采取适合于他们的表现形式,培养他们一种愿意甚至喜爱的积极情感。例如,巩固练*的设计,形式多样,由易到难,针对性强。特别是改错,以病例的形式出示,把学生当成小医生,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一丝不苟的学*态度。在巩固练*时,还设计了开放题,让学生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发挥每个学生的聪明才智,做到课结束趣尤存。

  3、提供探索与交流的时间和空间。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在探索的过程形成自已对数学的理解,在与他人的交流过程中逐渐完善自已的想法,这样不仅使他们明白遇到问题应该怎样去思考,而且通过自己总结出来的方法比较容易记忆。培养了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的主人。在学生汇报的过程中,又让学生学会倾听其他同学发言,或表示同意或表示反对,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怀疑精神,学会赏识和学*同伴独特的、富有个性的见解。

  当然,整堂课也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由于本节课是学*如何计算整百整十数的加减法,所以应该多让学生进行一些手上的练*,我在这方面做的不好,只注意了学生口头的表述,准备的练*只是让学生用嘴说,而没有亲自动手算一算。另外在教学过程中,在解决难点问题时,还应该加大放手力度,让学生讨论充分,给学生充足的思维空间。

  总之以后上课,不但要认真研究教材,吃透教材,同时要备好学生,尽可能多的想到学生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以便使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注重将数学与学生联系起来,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使数学课堂充满生活的气息。

  这节数学课讲的是小学数学第二册的《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为了这节课的教学,我备了一天课,又精心设计了课件,想着以一种新鲜的方式来吸引他们的兴趣。但真正去教学是一切并不是和我预想的一样:

  本课的教学内容是20+30=?及50—20=?这两个例题,是让学生由题目列出式子并会计算出得数。我想学生们也许*惯了我在音乐课上与他们有说有笑,所以上我的数学课时一点也不严肃,还跟我开着玩笑。一直到数学式子列出来了他们也没进入状态。在讲解20+30=?时,我提问了几个学生,有个同学竟回了句:“我们都会。”也不回答,引得全班哄堂大笑。没办法,我有提问了另一个学生,结果更让我火冒三丈,他竟答了句:“我懒得答。”当时差点没压制住自己吼一嗓子,但感觉这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想想自己的心态也不是太好,学生们也都没在状态,我决定不再继续往下讲,当然,为了“灭灭”他们的威风,我在黑板上出了几道我“自认为”很难的题给那几位“懒得答”的同学做,看他们的反应及做题的结果我发现他们确实会做,除此之外,我还发现他们都挺像上讲台做题,好像很喜欢表现自己,这些发现为我以后的课积累了些经验,当然一种挫败感也一直笼罩着我。下课跟静远交流时他说学生们确实会做,不教他们也会,她也同意学生爱上讲台答题,这个很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想想自己以前曾见过的资料,幼儿园出现了小学化的倾向,很多小学生的知识在幼儿园都学过了所以将这些可是学生往往都不感兴趣,但当我在批改他们作业时发现他们做得并不那么理想,依旧错很多,他们的知识只掌握了点皮毛而没有完全吃透,而这也一直是小学低年级学*的一个“坎儿”。

  当然,这堂课的失败跟自己是有很大的联系的,我听了其他老师讲的这节课,再对比自己讲的,发现了很多缺陷:

  一、课堂重难点安排不得当,将大部分精力放在了如何列出式子而不是如何解式子上,教学目标难以达到也是必然的;课堂语言不够有活力,对学生的问题反馈都是统一的“好”“对”,没能准确反馈,同时对学生鼓励性的语言较少;

  二、课堂奖励制度不够完善,在我听课及结合自己课上学生的反应我发现,适当的小小的鼓励对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作用很大;

  三、自己**思维占据大脑,不了解学生思维,不能让自己很好地以一个小学一年级学生的角度来看问题,这也是郭老师听我讲了节二年级数学课后对我的评价,这堂课自己依旧犯了这个错误;

  四、忽视课堂纪律问题,在课的开始自己没对学生乱说话等不好的行为予以纠正,“头儿”没开好,所以整节课的纪律都很差,自己的教学也没要达到预想的结果。

  本节课主要学*了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要求学生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从以上内容上看,难度不大,学生只要把20以内的进退位加减法掌握熟练了,这里的学*应该不成问题,实际上孩子的计算,不但速度慢,而且错误率非常高,由于学生有笔算的基础和丰富的经验,学生对于笔算有很大的依赖性。如果引入新课后直接出示例题进行教学,绝大多数学生都会选择用笔算的方法进行计算,想不到用简便的方法直接口算,这样就完全失去了本课的意义。于是我在教学新知前设计了练*在其中渗透100以内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口算,为学生探索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做好铺垫。在设计这些练*时,我希望学生能从100以内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口算中探索出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在探索口算方法的教学中,我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了独立思考、小组讨论交流的方式,让学生在互动交流,学生间的引领,找出不同解决的方法。既要求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取长补短,发挥学生集体的智慧,在相互补充中得到最佳的方案。在分组交流时,尽量让学生来交流总结,并适时进行引导。

  本课练*的设计紧扣重点、难点,在探索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后,又设计了一系列的'巩固练*,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巩固了口算方法,深入挖掘教材自身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下面的练*中,先通过对比题、小游戏、编口算等进行基本训练,分清进位与不进位两种情况,提高口算正确率,打开了学生的思维,再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一些生活实际问题,运用数学。

  由于设计的内容很充实,课上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探究发现、讨论方法用掉了太多的时间,使得最后一个环节未完成的时候下课铃已经响了,所以上课还需更紧凑一些。还有一点是,课堂上的语言不够精炼,不能做到一针进血,在讲解口算方法的时候有点啰嗦,不够简洁。为此,今后要多多学*,争取更大的进步!

  在计算练*课上,我还穿插一些趣味性的练*,竞争性练*,拓展性练*,同样可以调动它们学*的主动性和探求欲望。

  今天刚刚结束了《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的教学以后,静下心来仔细回顾了一下整堂课的教学过程,有很多反思,记录如下:

  1、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计算,培养学*兴趣和计算意识。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是两位数计算的起始课,是学生进行10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所以本节课是计算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之一。但是“计算”常与“枯燥”、“机械重复”相连,这是由传统教学上的缺陷造成的。计算的'知识是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逐步发展起来的,原本是十分生动的教学活动。为了避免计算课的枯燥,我在本节课中运用了生动的多媒体和一系列游戏活动并利用教材中提供的资源,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样丰富多彩的活动既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又可以增强学生学*数学的兴趣。本堂课的教学目的再很轻松的氛围中得以完成。

  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

  课程标准认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探究新知”这一过程中,创设了有意义的情境和数学活动,激励每一个学生在动脑观察中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与同伴进行交流进而,引导学生思考计算方法,组织学生交流计算方法,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明白了算理,掌握了算法。

  3、组织好练*,进一步培养计算能力。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要达到这个目标,除了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掌握算法,还需要组织好练*。因此,本课的练*设计注意到了这样几点:

  a、讲究练*的形式;

  b、多进行口头练*;

  c、突出难点,讲究实效。

  4、存在的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很多孩子虽然可以正确的算出结果,可是,当我问到“你是怎么想的”的时候,很多人都会,但是不敢表达。说明了学生说的少了,应该让学生多说。我自己的语言还需要精炼,还需要规范,要挤出时间还给学生。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多让学生说,并结合低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设计出他们喜欢的小游戏形式,让每一位学生都积极参与练*中来,在欢乐中巩固学*的新知识。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教案合集五篇(扩展6)

——一年级数学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教案6篇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测量的过程,知道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

  2.使学生通过观察,明确毫米与厘米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3.使学生在操作中学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

  4.使学生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准备:

  1分硬币、电话卡、医疗保险卡、学生尺及文具;例1的情景图、制作的量课本长、宽、厚的课件(可以用图或直接演示替代)。

  教学过程:

  一、学*毫米产生的意义

  1.小组合作学*,估计课本的长、宽、厚。

  (1)出示例1情境图,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学生观察后,教师提出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你们愿意参与他们的讨论吗?

  (2)采用小组(建议4人小组为宜)合作的形式,分别估计一下数学课本的长、宽、厚。为了确保人人参与,可选专人将估计的结果填在记录表(教师事先准备好,每组发一张)的估计一栏中(见下表)。

  姓名长宽厚

  估计测量估计测量估计测量

  测量毫米的认识

  (3)对估计的结果进行反馈。

  反馈时,学生选择性的估计课本长、宽、厚,其他同学可以提出不同的意见进行补充。将学生估计的结果板书在黑板上,提出问题:谁估计的结果比较准确呢?怎样来验证?

  2.用测量的方法验证估计的结果。

  (1)分组测量课本的长、宽和厚。测量时,将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互相讨论如何表述课本的长、宽、厚,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测量的结果。

  (2)组织全班学生交流测量的结果,并由此引出毫米。各小组分别汇报本小组测量的结果,在汇报时,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叙述测量的结果,由于课本的宽和厚不是整厘米,学生在表述时,会涉及到厘米的刻度之间的小格,也有的'学生可能说到毫米,比如,我量出的宽不到15厘米,还差两小格。数学书的厚不到1厘米,只有6小格。教师用课件(可以用图或直接演示替代)边演示测量课本长、宽和厚的方法边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议,并引出毫米产生的意义──当测量的长度不是整厘米时可以用毫米表示。并板书课题毫米的认识。

  二、学*毫米与厘米的关系

  教师提出问题:从学生尺中,你能发现毫米与其他长度单位间的关系吗?。在学生认真观察学生尺并独立思考后,让学生回答问题。从而引出1厘米=10毫米的关系,让学生多说说发现这个关系的过程,如可以从尺子上的刻度0到刻度1说明,也可以从尺子上的刻度2到刻度3来说明随后教师将学生总结的厘米与毫米之间的关系板书在黑板上。

  三、帮助学生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1.让学生在尺子上观察1毫米的长度,在组内互相比划一下1毫米的长度。

  2.教师提出问题:请大家说出生活中长或宽或厚大约是1毫米的东西。先在组内说,再在全班交流。教师分别出示1分硬币、电话卡、储蓄卡、医疗保险卡等说明:这些东西的厚度大约都是1毫米。

  3.要求学生合作完成:先从课本中数出几页(捏紧后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再用尺子验证一下是不是1毫米,然后调整到厚度是1毫米,最后数一数看有多少张。

  4.让学生先独立完成做一做中的题,再在小组内说出填写的结果。

  5.让学生说一说,在生活中测量哪些物品一般用毫米作单位。(自动笔的笔芯、降雨量等等)。

  四、师生共同小结

  当测量长度的结果不是整厘米数时,可以用毫米来表示;1厘米=10毫米;1分硬币、电话卡、储蓄卡、医疗保险卡等的厚度大约都是1毫米。

  五、课堂练*

  1.练*一第1题。安排学生在书上完成,练*时要求学生先估测,后判断,再用尺子进行测量验证。

  2.练*一第2题。要求学生完成在作业本上。

  3.练*一第3题。先让学生估计实物的长(或宽),再用尺子进行测量。完成后,让学生对估计和测量的结果进行对比。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并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提高学生对计算方法的掌握水*。

  2、理解并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的解题方法,会这个解题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能从具体情景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能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从而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的学*兴趣。

  重点难点:

  理解并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的问题的解题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引入

  1、 口算

  60+30=

  10+50=

  80-40=

  30+20=

  70-50=

  90-60=

  50-30=

  50+20

  2、 提问

  教师:60+30,70-50怎样算?选其中的一个算式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二、教学新课

  1、引入新课

  2、教学例3

  教师:老师有40个黄色乒乓球(出示4盒黄色乒乓球),还有30个红色乒乓球 (出示3盒红色乒乓球)。

  注意教师在出示40个黄色乒乓球和30个红色乒乓球时每盒要一一对应。

  教师:看看黑板上的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如果提:一共有多少个?教师随学生的回答板书,并让学生说一说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如果提:黄色乒乓球比红色乒乓球多多少个?红色乒乓球比黄色乒乓球少多少个?教师就应该抓住问题引导学生这样去分析。 教师:不管是求黄色乒乓球比红色乒乓球多多少个还是求红色乒乓球比黄色乒乓球少多少个都是求两种颜色的乒乓球相差多少个。所以这两个问题虽然提法不一样,实质是一样的,下面我们研究怎样比较两种颜色的乒乓球相差多少个?

  请同学们看教科书第36页的乒乓球比较图,现在两种颜色的乒乓球谁多谁少呢?让学生说出黄乒乓球多,红乒乓球少。

  引导学生说出减法表示。

  请同学们写出一个算式来表示

  要求学生写出40-30。

  教师:会计算出结果吗?请同学们计算出结果,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计算的。 学生计算后,抽学生回答40-30的计算方法是想4-3=1,所以40-30=10。

  教师:请你你刚才学的方法,填写好数学书36页上的题。 学生看书,并填写好,集体订正。

  教师:翻到书37页,看看课堂活动第3题。

  你能看图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自由地提出问题。

  列式并把这道题解答出来。

  学生解答,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学生汇报交流。

  三、课堂小结

  教师:今天我们学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吗?

  四、课堂练*

  教科书第38页练*七第4--10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测量的过程,知道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

  2.使学生通过观察,明确毫米与厘米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3.使学生在操作中学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

  4.使学生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准备:

  1分硬币、电话卡、医疗保险卡、学生尺及文具;例1的情景图、制作的量课本长、宽、厚的课件(可以用图或直接演示替代)。

  教学过程:

  一、学*毫米产生的意义

  1.小组合作学*,估计课本的长、宽、厚。

  (1)出示例1情境图,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学生观察后,教师提出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你们愿意参与他们的讨论吗?

  (2)采用小组(建议4人小组为宜)合作的形式,分别估计一下数学课本的长、宽、厚。为了确保人人参与,可选专人将估计的结果填在记录表(教师事先准备好,每组发一张)的估计一栏中(见下表)。

  姓名长宽厚

  估计测量估计测量估计测量

  测量毫米的认识

  (3)对估计的结果进行反馈。

  反馈时,学生选择性的估计课本长、宽、厚,其他同学可以提出不同的意见进行补充。将学生估计的结果板书在黑板上,提出问题:谁估计的结果比较准确呢?怎样来验证?

  2.用测量的方法验证估计的结果。

  (1)分组测量课本的长、宽和厚。测量时,将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互相讨论如何表述课本的长、宽、厚,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测量的结果。

  (2)组织全班学生交流测量的结果,并由此引出毫米。各小组分别汇报本小组测量的结果,在汇报时,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叙述测量的结果,由于课本的宽和厚不是整厘米,学生在表述时,会涉及到厘米的刻度之间的小格,也有的'学生可能说到毫米,比如,我量出的宽不到15厘米,还差两小格。数学书的厚不到1厘米,只有6小格。教师用课件(可以用图或直接演示替代)边演示测量课本长、宽和厚的方法边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议,并引出毫米产生的意义──当测量的长度不是整厘米时可以用毫米表示。并板书课题毫米的认识。

  二、学*毫米与厘米的关系

  教师提出问题:从学生尺中,你能发现毫米与其他长度单位间的关系吗?。在学生认真观察学生尺并独立思考后,让学生回答问题。从而引出1厘米=10毫米的关系,让学生多说说发现这个关系的过程,如可以从尺子上的刻度0到刻度1说明,也可以从尺子上的刻度2到刻度3来说明随后教师将学生总结的厘米与毫米之间的关系板书在黑板上。

  三、帮助学生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1.让学生在尺子上观察1毫米的长度,在组内互相比划一下1毫米的长度。

  2.教师提出问题:请大家说出生活中长或宽或厚大约是1毫米的东西。先在组内说,再在全班交流。教师分别出示1分硬币、电话卡、储蓄卡、医疗保险卡等说明:这些东西的厚度大约都是1毫米。

  3.要求学生合作完成:先从课本中数出几页(捏紧后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再用尺子验证一下是不是1毫米,然后调整到厚度是1毫米,最后数一数看有多少张。

  4.让学生先独立完成做一做中的题,再在小组内说出填写的结果。

  5.让学生说一说,在生活中测量哪些物品一般用毫米作单位。(自动笔的笔芯、降雨量等等)。

  四、师生共同小结

  当测量长度的结果不是整厘米数时,可以用毫米来表示;1厘米=10毫米;1分硬币、电话卡、储蓄卡、医疗保险卡等的厚度大约都是1毫米。

  五、课堂练*

  1.练*一第1题。安排学生在书上完成,练*时要求学生先估测,后判断,再用尺子进行测量验证。

  2.练*一第2题。要求学生完成在作业本上。

  3.练*一第3题。先让学生估计实物的长(或宽),再用尺子进行测量。完成后,让学生对估计和测量的结果进行对比。

  第一单元 测量

  1、学科数学课题认识长度单位 —— 毫米课型新授课时

  让学生先在小组上交流,然后再在全班上交流。

  强调合作的重要性和方法。

  用手比出的1分米去量一量自己身体上哪两个部位之间的距离是1分米。

  学科数学课题千 米 的 认 识课型新授课时

  学科数学课题米与千米之间的换算课型新授课时

  板书设计米与千米之间的换算

  学科数学课题吨 的 认 识课型新授课时

  *均每人体重25千克,多少人重1吨呢

  板书设计吨 的 认 识

  1吨=1000千克

  教后反思

  学科数学课题生活中的数学课型新授课时1

  教学目标1、让学生进一步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千米和质量单位吨,牢记单位之间的进率。

  2、能联系生活,理解生活中处处存在这些数学知识。

  3、培养学生学会观察生活的能力。

  教学重点能联系生活,说出生活中的数学。

  教学难点

  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步骤个人修改

  一、复*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教案合集五篇(扩展7)

——一年级数学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教案 (菁华5篇)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0页例1及91页课堂活动。

  【教学目标】

  1.经历简单的统计过程,初步学*收集、整理数据的方法。

  2.在统计过程中能积极思考,选择适宜的`方法整理数据,发展统计观念。

  3.在整理数据的过程中,增强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学*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

  经历简单的统计过程。

  【教学难点】

  选择简便科学的统计方法。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鱼、小鸟、小兔卡片若干张。为学生准备学具盒6个,每个盒子里放三角形、正方形、圆形卡片共15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回顾旧知

  教师出示杂乱地贴在黑板上的学具卡片。

  谈话:今天有一些小动物想和小朋友们一起来学*,大家高兴吗?看一看都有谁呀?

  学生看图把小动物分成小鱼、小鸟、小兔。

  教师:谁来告诉我们大家,小鱼的卡片有几张?

  学生1:看不清楚,太乱了。

  学生2:数不准。

  教师:你有什么好办法能很清楚地看出小鱼、小鸟、小兔的卡片各有多少张吗?

  (指名学生说一说。)

  教师:哪位小朋友愿意上来分一分,排一排?

  (找一个学生上来分一分,排一排。)

  教师:现在你能说出它们各有多少张了吗?学生纷纷举手,争先恐后地回答。

  教师:像这样分一分、再数一数的方法是我们学*过的统计。这节课我们继续学*统计。(出示课题)

  二、统计图形,探索统计方法

  1.设置问题,激发兴趣

  (1)教师:每个小组的桌子上有一个盒子,里面有什么呢?教师引导学生从盒子里摸出一个来看一看,并告诉大家盒子里有许多这样的图形卡片。(有正方形、三角形、圆形)

  教师:咱们每个小组的小朋友都来看一看盒子里的这些卡片,你有什么想法?

  学生1:太乱了,我没看到圆形卡片。

  学生2:我想知道三角形的卡片有几张,就是数不准。

  学生3:我想知道正方形的卡片有几张,但看不出来。

  教师:我也想知道你们小组里圆形卡片有几张,我们该怎么办呢?

  学生1:我们把卡片拿出来在课桌上摆一摆,再数一数就行了。

  学生2:我认为不行,如果课桌太小了,放不下怎么办?

  2.参与活动,探索方法

  (1)教师:我有一个办法,你们愿意听一听吗?

  (2)老师对学生提出要求:以小组为单位,一个同学说图形名称,其他同学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录。哪个小组完成得好,黑板上的小动物卡片就送给那个小组做奖品。

  (3)学生活动,整理卡片。

  (4)小组汇报,教师按照学生回答的顺序分别将记录的结果编号,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①△□○○△

  ②△△△△△△△△□□△□□□□○△○□○○○○○○

  ③△丨丨丨丨丨丨

  ④△□丨丨丨丨□?○丨丨丨丨丨○

  ⑤△正一□○正

  (5)比较择优,掌握方法。

  让学生面对整理的结思,说一说感受。

  学生1:现在比原来清楚多了。

  学生2:我感觉比原来好数了。

  学生3:我很快就找到了问题的答案。

  (学生踊跃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师:刚才每个小组都汇报了自己统计的方法和想法。我们想很快知道每种图形卡片有几张,哪种方法比较好?

  学生1:我认为第4种方法比较好,简便好数。

  学生2:我认为第5种方法比较好。我发现这种方法每1画代表1张卡片,一个“正”字正好有5画,只要数出有几个“正”字,乘5就可以了。

  教师:如果我们需要统计的物品有很多很多,哪种方法会更方便呢?

  学生一致认为用画“正”字的方法,更简便,更科学。

  (6)教师小结。

  把黑板上的小动物卡片奖给学生,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三、组织练*,巩固方法

  1.课堂活动第1题

  多媒体课件出示四种体育活动。

  让每个学生选出自己最喜欢的一种,并让学生用画“?”或画“正”字的方法记录下来。组织全班交流。

  让学生想一想,根据统计的结果,你知道了什么?

  2.课堂活动第2题

  让学生独立整理,并根据整理的结果说一说每种动物各有多少只。

  四、课堂小结

  在日常生活中,涉及统计的内容有很多,有兴趣的小朋友课后还可以选择一些内容进行统计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0页例1及91页课堂活动。

  【教学目标】

  1.经历简单的统计过程,初步学*收集、整理数据的方法。

  2.在统计过程中能积极思考,选择适宜的方法整理数据,发展统计观念。

  3.在整理数据的过程中,增强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学*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

  经历简单的统计过程。

  【教学难点】

  选择简便科学的统计方法。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鱼、小鸟、小兔卡片若干张。为学生准备学具盒6个,每个盒子里放三角形、正方形、圆形卡片共15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回顾旧知

  教师出示杂乱地贴在黑板上的学具卡片。

  谈话:今天有一些小动物想和小朋友们一起来学*,大家高兴吗?看一看都有谁呀?

  学生看图把小动物分成小鱼、小鸟、小兔。

  教师:谁来告诉我们大家,小鱼的卡片有几张?

  学生1:看不清楚,太乱了。

  学生2:数不准。

  教师:你有什么好办法能很清楚地看出小鱼、小鸟、小兔的卡片各有多少张吗?

  (指名学生说一说。)

  教师:哪位小朋友愿意上来分一分,排一排?

  (找一个学生上来分一分,排一排。)

  教师:现在你能说出它们各有多少张了吗?学生纷纷举手,争先恐后地回答。

  教师:像这样分一分、再数一数的方法是我们学*过的统计。这节课我们继续学*统计。(出示课题)

  二、统计图形,探索统计方法

  1.设置问题,激发兴趣

  (1)教师:每个小组的桌子上有一个盒子,里面有什么呢?教师引导学生从盒子里摸出一个来看一看,并告诉大家盒子里有许多这样的图形卡片。(有正方形、三角形、圆形)

  教师:咱们每个小组的小朋友都来看一看盒子里的这些卡片,你有什么想法?

  学生1:太乱了,我没看到圆形卡片。

  学生2:我想知道三角形的卡片有几张,就是数不准。

  学生3:我想知道正方形的卡片有几张,但看不出来。

  教师:我也想知道你们小组里圆形卡片有几张,我们该怎么办呢?

  学生1:我们把卡片拿出来在课桌上摆一摆,再数一数就行了。

  学生2:我认为不行,如果课桌太小了,放不下怎么办?

  2.参与活动,探索方法

  (1)教师:我有一个办法,你们愿意听一听吗?

  (2)老师对学生提出要求:以小组为单位,一个同学说图形名称,其他同学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录。哪个小组完成得好,黑板上的小动物卡片就送给那个小组做奖品。

  (3)学生活动,整理卡片。

  (4)小组汇报,教师按照学生回答的顺序分别将记录的结果编号,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①△□○○△

  ②△△△△△△△△□□△□□□□○△○□○○○○○○

  ③△丨丨丨丨丨丨

  ④△□丨丨丨丨□?○丨丨丨丨丨○

  ⑤△正一□○正

  (5)比较择优,掌握方法。

  让学生面对整理的结思,说一说感受。

  学生1:现在比原来清楚多了。

  学生2:我感觉比原来好数了。

  学生3:我很快就找到了问题的答案。

  (学生踊跃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师:刚才每个小组都汇报了自己统计的方法和想法。我们想很快知道每种图形卡片有几张,哪种方法比较好?

  学生1:我认为第4种方法比较好,简便好数。

  学生2:我认为第5种方法比较好。我发现这种方法每1画代表1张卡片,一个“正”字正好有5画,只要数出有几个“正”字,乘5就可以了。

  教师:如果我们需要统计的物品有很多很多,哪种方法会更方便呢?

  学生一致认为用画“正”字的方法,更简便,更科学。

  (6)教师小结。

  把黑板上的小动物卡片奖给学生,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三、组织练*,巩固方法

  1.课堂活动第1题

  多媒体课件出示四种体育活动。

  让每个学生选出自己最喜欢的一种,并让学生用画“?”或画“正”字的方法记录下来。组织全班交流。

  让学生想一想,根据统计的结果,你知道了什么?

  2.课堂活动第2题

  让学生独立整理,并根据整理的结果说一说每种动物各有多少只。

  四、课堂小结

  在日常生活中,涉及统计的内容有很多,有兴趣的小朋友课后还可以选择一些内容进行统计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整十数加减的计算方法。

  2、创设情境,给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空间。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熟练掌握整十数加减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熟练掌握整十数加减的计算方法。

  预*要求

  预*教材,提出知识重点,自己是通过什么途径理解的,还有哪些疑问。

  学法指导

  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指导者,以学生自主学*为主,主张探究式、体验式的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利用小组讨论的学*方式,使学生在讨论中人人参与,各抒己见,互相启发, 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学*数学的快乐。

  教学方法

  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的兴趣。

  提倡学法的多样性,关注学生的个人体验。

  课堂训练形式的多样化,重视一题多解,从不同角度解决问题。

  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使学生切实掌握好这些基础知识。

  教具准备

  挂图、小棒

  教学过程

  教学行为

  学*行为 备注

  一、口算练*:

  3+2 = 4+5 = 8-4 = 1+2 = 3+5 = 6-2 =

  30+20 = 40+50 = 60-40 = 10+20 = 30+50 = 60-20 =

  二、今天是小熊贝贝的生日,有好多的小朋友都想到他家里为小熊过生日,可是小熊家太小了,不能接待太多的小朋友,于是呀他想了一个办法,就是在他家的挂上算术题,谁先做对了就可以到家里去。小朋友,你们想不想试试呀?

  (出示第59页的第7题)请每一位小朋友选一道题,算对了,小熊就开门让他进去。

  三、出示课本第59页的第6题的挂图。(先让学生独立解决前两个小题,再让学生自己根据图意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

  四、完成课本第59页的第8题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P94~96。

  教材分析

  《栽蒜苗(一)》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七册第八单元的第一课时。首先,教材创设了“栽蒜苗”的实践活动,学生在15天的观察与记录中经历着数据收集的全过程,体验着数据收集的方法,感受着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其次,教材提供了学*活动的一些基本要求,即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数据描述的方法与过程,感受学*统计的必要性,感悟统计图中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的必要性和灵活性。最后,教材通过“试一试”与“练一练”的学*情景,促进学生学会读条形统计图,提高读图能力,发展统计观念。

  学情分析

  在第一学段,学生经历过统计的全过程,感受过“用一格表示一个单位”的统计方法,对象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有了初步的感受与体验。在第二学段,当学生面对一个新的实践情境(如:“栽蒜苗”)时,他们自然会运用已学的知识去观察、记录蒜苗的生长情况,感受统计的必要性,当学生发现“格子不够画”的时候,自然会产生认知冲突,并尝试着去解决问题。课堂上,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学生能比较快地感悟到“用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的必要性和灵活性。

  教学目标

  1. 通过实验记录的活动,体会到统计图表中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的必要性和灵活性。

  2. 理解条形统计图上的数据所表示的意义。

  3. 会将实验中所得的数据用条形统计图表示。

  4、经历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活动过程,体会条形统计图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

  体会和理解条形统计图中一格表示多个单位,能把生活中的一些数据绘制成条形统计图。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教案合集五篇(扩展8)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教学反思 (菁华5篇)

  今天刚刚结束了《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的教学以后,静下心来仔细回顾了一下整堂课的教学过程,有很多反思,记录如下:

  1、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计算,培养学*兴趣和计算意识。

  我认为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是两位数计算的起始课,是学生进行100以内加 减法的基础,所以本节课是计算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之一,老师应该重视。但是“计算”常与“枯燥”、“机械重复”相连,这是由传统教学上的缺陷造成的。计算的知识是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逐步发展起来的,原本是十分生动的教学活动。为了避免计算课的枯燥,我在本节课中运用了生动的多媒体和一系列游戏活动并利用教材中提供的资源,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样丰富多彩的活动既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又可以增强学生学*数学的'兴趣。本堂课的教学目的再很轻松的氛围中得以完成。

  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

  课程标准认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探究新知”这一过程中,创设了有意义的情境和数学活动,激励每一个学生在动脑观察中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与同伴进行交流进而,引导学生思考计算方法,组织学生交流计算方法,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明白了算理,掌握了算法。

  3 、组织好练*,进一步培养计算能力。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要达到这个目标,除了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掌握算法,还需要组织好练*。因此,本课的练*设计注意到了这样几点:a.讲究练*的形式;b.多进行口头练*;c.突出难点,讲究实效。

  4、存在的问题

  教学环节虽然进行的很顺利,学*目的最终也完成了,但是有问题还是值得深思,当堂检测没有在课堂上完成,可能是中间过程我说的话多了,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较弱,引导上挤占了时间,能够再挤出来5分钟就好了。课下又延长了3分钟进行了课堂检测,从检测情况来看,95%的学生能够正确计算。

  做对比练*,看珠子图写算式这道题时,我只是简单的让学生比较了一下,因为怕时间不够,就没有重点说明3 和30各表示什么意思?应该让学生明白计数单位不同不能进行相加或相减。整十数加一位数,一位数只能加在整十数的个位上;整十数加整十数就是几个十加几个十,只要整十数十位上的相加就可以了,个位不变,仍然是0。

  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很多孩子虽然可以正确的算出结果,可是,当我问到“你是怎么想的”的时候,很多人都会,但是不敢表达。说明了学生说的少了,应该让学生多说。

  我自己的语言还需要精炼,还需要规范,要挤出时间还给学生。 通过我们教研组对课堂练*形式的多样性的研究,让我深深地体会到对于练*的形式,方法的指导,都应好好设计,练*是为了巩固新知的,精心的练*设计会带来更好的学*效果。在以后的教学中,对于练*的设计,我会更好的吃透练*的目的,并结合低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设计出他们喜欢的小游戏形式,让每一位学生都积极参与练*中来,在欢乐中巩固学*的新知识。

  本节课教学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根据情境图,引导学生说出“要求一共有多少个冰糖葫芦,就是把30和20合起来,用加法计算”,出示30+20=50。

  那么20+30像这样的整十数加整十数是怎么算的呢?引导学生想出不同的方法。从课堂上学生的表现发现,学生会算,但是说理不够。反思了下,我想课堂上可做这样的调整设计。先出示一组1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题进行复*导入。在新授的环节上探索出了三种方法,分别是数的方法、想的方法、数的组成的方法。随进出示一道类似的题型“50+30”,请学生用这三种方法来算这样的题目该怎么算?对学生的新方法进行强化。

  对整十数加减法有了一定的了解的基础上,比较几种方法,让学生说说你喜欢哪种方法,大多数学生喜欢想的方法。这时,再结合复*导入时出示的10以内的加减法,把它们全部改成100以内的加减法,让学生进行练*,不仅效果好,而且气氛也很活跃。

  1、相信一年级学生提问的能力。

  “给”永远只能给死的东西,而“导”却能激活活的源泉,关键在于教师怎么教,怎么去引导。新课程渴望更多精彩的回答来自于学生的口中,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常常会遇到相反的结果,经过了一番引导,而学生仍然不能理解,不能正确回答,尤其是一年级的学生太小,让他们在课堂上提一些有价值的数学问题总怕无法实现。其实小孩子天生就是“十万个为什么”,他们最爱提各种各样有趣的问题了,作为教师,不能把孩子们的天性给抹杀掉。要让他们在课堂上提一些有价值有意义的问题,更多的需要我们教师耐心地、适时地引导。本节课上,教师创造性地使用了教材,创设情境后让学生根据情境图提出一个数学问题,经过碰撞、启发,学生提出了一连串非常到位的数学问题。长期坚持下去,将不断提高学生的提问能力,启发学生思维、挖掘学生想象力。

  2、相信一年级学生思考的能力。

  在教学中,发现很多孩子只会正确的算出结果,可是,当我问到“你是怎么想的,怎么算的?”的时候,很多人都不能表达,但千万不可因此而限制了所有孩子思考的空间与时间。本节课上,我注重让学生多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怎样算的,虽然只有一些学生零碎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但经过教师不断地鼓励、不断地肯定,有更多的孩子已经学会了思考、学会了表达、学会了说理、明理。

  3、相信一年级学生创新的能力。

  在学生探索的过程中,教师要十分注重提倡学生思维的开放性和创造性,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用自己的思维方法,自由地探索、发现、创造,并对学生的点滴创新思维、创新成果给予充分的肯定。在本堂课中,正是由于教师有上述认识,学生才不至于只掌握书本上的一种答案,不拘泥于一种思维,而是有根据地提出了多种创见,如:在计算10+20时,学生想的“因为1+2=3,所以10+20=30”;“因为1个十加2个十是3个十,所以10+20=30”;“因为30-20=10,所以10+20=30”;“因为十位上1+2=3,个位上0+0=0,所以10+20=30”等方法都是教师没有直接传授给的,而是学生自己想出来的,面对学生提出的这些创新想法,教师及时地给予了肯定。如果教师只局限于一种算法,就看不到这节课中学生出现的创新成果。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将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完善,它不仅可以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而且可以使学生间互相学*,互相启发,得到共同的提高。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引导学生学*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算法,就是与10以内加、减法基本相同,只是把整十数看成以十为单位的数再相加减。通过左芳老师试上,并接受教科院李光杰老师指导,我再次试上,发现学生算是没有太大问题的,所以教学的着力点就放在说算理上了,刚开始以为学生很会说,上课时他们能理解算法,但完整、有条理地表述还是有一定难度的。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引导学生学会将新知识转化成已学的旧知识,找到新旧知识间的生长点,就是学会了学*的方法。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是两位数计算的起始课,是学生进行10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所以是计算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之一。为了避免计算课的枯燥,我创设了具体生动的情境和一系列游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样丰富多彩的活动既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又可以增强学生学*数学的兴趣。本堂课的教学目的在很轻松的氛围中得以完成。

  我在教本节课时重视了以下几点。

  1.创设生动具体的情境,让学生明白算理。

  本课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资源,使计算教学成为学生丰富多彩的学*活动,整堂课,我尽量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开始,通过书本提供的情景图,让学生先提出问题,备课前我预设了几个学生可能会提出的问题,然后,出示,让学生帮助我解决,而不是要求他们解决,提升学生的位置,可以增强他们的积极性。然后通过学生间互相讨论,总结出多种计算方法,最后把学生的发现再做整理即可。

  如为了在加法教学中突破重难点,让学生明白算理。我引导学生使用摆小棒的方式。边摆边说,再摆、说给同桌听,再全班摆说交流。然后进行算理的研究。明白10+20就是1捆小棒加2捆小棒得3捆小棒,也就是1个十加2个十得5个十。

  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

  课程标准认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探究新知”这一过程中,我创设了有意义的问题情境和数学活动,激励每一个学生在动脑观察中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与同伴进行交流。在次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计算方法,组织学生交流计算方法,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明白了算理,掌握了算法。

  3.组织好练*,进一步培养计算能力。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要达到这个目标,除了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掌握算法,还需要组织好练*。因此,我在设计本课的练*时注意到了这样几点:a.讲究练*的形式;b.多进行口头练*;c.突出难点,讲究实效。

  因为小学生的学*大多以无意识和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好奇好胜,注意的稳定性和持久性差。新课标在《基本理念》里也指出:“学生的数学学*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富有个性的过程。”依据新课程理念和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我将练*设计成一系列富有情趣的练*,如:通过闯关练*,进入游戏环节(钓鱼游戏;摘苹果游戏;找家家游戏)。目的是既吸引了学生学*的兴趣,又便于自己更好的串连教学。使学生主动学,乐于学,享受学*带来的乐趣。让学生以无比愉悦的心情投入练*活动,同时也达到了巩固知识的目的。

  总之,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学得轻松愉快。但也有不足,如在讲授过程中我对于算法的探究部分,还没有照顾到所有学生,应多让那些接受能力差的学生多说说,让他们也能够掌握。

  整十数的加、减法是进一步学*10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属于计算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之一,应给予足够的重视。为了将其教学目的落到实处,教学本节课时要力争做到了以下几点。

  1.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计算,培养学*兴趣和计算意识。 “计算”常与“枯燥”、“机械重复”相连,这是由传统数学教学上的缺陷造成的。计算的知识是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逐步发展起来的,原本是十分生动的数学活动。本课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资源,使计算教学成为学生丰富多彩的学*活动,既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又可以增强学生学*数学的兴趣。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培养学生遇到问题能够从数量上进行观察和思考的兴趣与*惯,促使学生形成初步的计算意识。

  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 课程标准认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探究新知”这一过程中,应该创设有意义的问题情境和数学活动,激励每一个学生在动脑观察中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与同伴进行交流。进而,引导学生思考计算方法,组织学生交流计算方法,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明白了算理,掌握了算法。

  3.组织好练*,进一步培养计算能力。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要达到这个目标,除了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掌握算法,还需要组织好练*。因此,本课的练*设计要注意这样几点:a.讲究练*的形式;b.多进行口头练*;c.突出难点,讲究实效。 总之,我感觉这节课是一节比较成功的课。教师轻松,学生愉快,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

  本节课主要学*了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要求学生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从以上内容上看,难度不大,学生只要把20以内的进退位加减法掌握熟练了,这里的学*应该不成问题,实际上孩子的计算,不但速度慢,而且错误率非常高,由于学生有笔算的基础和丰富的经验,学生对于笔算有很大的依赖性。如果引入新课后直接出示例题进行教学,绝大多数学生都会选择用笔算的方法进行计算,想不到用简便的方法直接口算,这样就完全失去了本课的意义。于是我在教学新知前设计了练*在其中渗透100以内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口算,为学生探索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做好铺垫。在设计这些练*时,我希望学生能从100以内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口算中探索出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在探索口算方法的教学中,我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了独立思考、小组讨论交流的方式,让学生在互动交流,学生间的'引领,找出不同解决的方法。既要求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取长补短,发挥学生集体的智慧,在相互补充中得到最佳的方案。在分组交流时,尽量让学生来交流总结,并适时进行引导。

  本课练*的设计紧扣重点、难点,在探索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后,又设计了一系列的巩固练*,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巩固了口算方法,深入挖掘教材自身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下面的练*中,先通过对比题、小游戏、编口算等进行基本训练,分清进位与不进位两种情况,提高口算正确率,打开了学生的思维,再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一些生活实际问题,运用数学。

  由于设计的内容很充实,课上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探究发现、讨论方法用掉了太多的时间,使得最后一个环节未完成的时候下课铃已经响了,所以上课还需更紧凑一些。还有一点是,课堂上的语言不够精炼,不能做到一针进血,在讲解口算方法的时候有点啰嗦,不够简洁。为此,今后要多多学*,争取更大的进步!

  在计算练*课上,我还穿插一些趣味性的练*,竞争性练*,拓展性练*,同样可以调动它们学*的主动性和探求欲望。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