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蜻蜓教学反思

首页 / 教学反思 / | 2022-11-17 00:00:00 [db:标签-标题]

红蜻蜓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刚到岗的教师,我们要有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对学到的教学新方法,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学反思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红蜻蜓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红蜻蜓教学反思1

  一、教材分析:

  《红蜻蜓》是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环球采风当中的第三课,歌曲为三拍子两乐曲组成,节奏明显,旋律优美抒情。四年级的学生的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进一步扩展,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能力较低年级学生有了很大程度的增强,因此应该加强学生对音乐的整体感受,本节课我以节奏为切入突破点,解决歌曲演唱时的难点,通过学具“红蜻蜓”来帮助学生换气以及运用力度变化演唱歌曲,以画面结合动作帮助学生记忆歌词。我力求通过本课的学*,让学生在音乐诸多方面的能力都有所提高与增强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红蜻蜓》感受歌曲优美、深情的情绪。

  2、初步学唱两声部合唱歌曲《红蜻蜓》的第一段歌词。有感情地演唱歌曲,体会声部间的相互配合,感受并表现和声的美。

  三、教学重点:歌曲《红蜻蜓》第二声部的学唱

  四、教学难点:歌曲两声部的合唱

  五、教学准备:钢琴,录音机,电子琴、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激兴导入】导入新课:今天我给大家带来的这个歌曲的名字,就叫做红蜻蜓,它是一首在日本广为流传的歌曲,歌曲向我们讲述了一个可爱的小姑娘和红蜻蜓之间的童年故事。接下来就由我讲给大家听

  【寓教于乐】学唱歌曲(第二声部)

  1、教师深情地演唱歌曲《红蜻蜓》,并揭示课题。

  2、听赏录音版本的歌曲《红蜻蜓》聆听要求:

  A.歌曲的情绪?

  B.歌曲的演唱形式是什么?为什么?

  3、出示歌谱:提问:歌曲有几个声部?什么叫合唱?

  解释:有二个或二个以上的声部同时演唱的形式,叫合唱。

  4、复听(录音)歌曲《红蜻蜓》,提问:二声部的歌曲与单声部的歌曲相比,听赏效果有什么不同?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使学生初步感受歌曲所表现的深情回忆童年趣事的的意境,以及了解相关的知识。

  5、有感情地朗读第一乐段歌词

  6、学唱低声部第一乐段歌词,要点:音准、一字多音、气息、速度、力度等

  设计意图:初步学会歌曲低声部的演唱

  7、复*歌曲第一声部的第一段

  8、合唱歌曲的第一段

  A.请学生唱第一声部,教师唱第二声部。(交换演唱)

  B学生分声部练*:

  设计意图:此环节,主要是让学生通过两声部歌曲的合唱学*,体验二声部合唱歌曲所表现的音响与和声效果,学*合唱知识,练*二声部合唱技能。

  【练*巩固】

  1、换气处理

  师:同学们看一看歌曲有几处换气记号?拿出小蜻蜓,让它来提醒我们换气。

  生:寻找换气记号

  拿出蜻蜓做动作提醒换气

  2、旋律线、渐强渐弱记号

  师:红蜻蜓是按照怎样的路线飞的?让我们带着小蜻蜓唱起来吧,小蜻蜓飞的低的时候弱声演唱,飞的高的时候声音强一些。

  3、、完整演唱歌曲

  4、师:刚才我们由弱到强,再由强到弱的演唱叫做渐强,渐弱,在歌曲中用这样的符号来表示。我们按照音乐记号的提示来完整的演唱歌曲。

  师:歌曲的演唱形式都有哪些?红蜻蜓这首歌曲我们都可以运用哪些演唱形式?我们就运用这样的形式一起来演唱这首歌。

  生:找出适合表现歌曲《红蜻蜓》的演唱形式。

  1、独唱(男、女)

  2、齐唱

  【完美结课】

  教师小结,提出表扬。

  【教后反思】

  在这首歌曲的教学中,我充分挖掘歌曲的曲调美和情景美,创设意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和表现歌曲的艺术美。学生对这首歌曲的喜爱程度是我课前没有想到的。他们审美感受力强,歌曲演唱优美动听,两个声部的配合协调。我想,这不仅是因为歌曲优美,更重要的是挖掘了歌曲的美,学生感受到了美,从而表现了歌曲的艺术美。

红蜻蜓教学反思2

  从这首歌曲的学*中感受外国儿童的童年生活与风土人情。

  通过用和谐的二声部演唱这首歌曲,回忆童年的美好时光,感受音乐与生活的艺术交融点。

  这是一节以音乐为主的艺术课。本课通过对童年的回忆作为基点,联系图画对歌曲的学*展开艺术教育,进而感知并加深对童年的感受。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美好的童年总是给我们太多的回忆,今天老师带给大家一首歌曲《童年》,让我们一起来感受童年的快乐难忘吧!”(播放《童年》学生边拍手边感受歌曲)

  “童年是美丽的,你们的童年是怎样度过的?”(在田野上放风筝;去爬山。)

  “童年象一首动人的歌,下面老师再带给大家一首优美的乐曲,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吧。”红蜻蜓》教师引导学生击沙锤,划指挥图示感受。)

  谁知道这首乐曲是几拍子的?(三拍子)乐曲的情绪是怎样的?(优美抒情的)

  那我们带着这种情绪边听边用‘呜’来哼唱全曲好吗?”(学生随音乐哼唱乐曲)

  “这首乐曲如此美妙,你在哼唱的时候脑海里出现那些美丽的画面呢?我们边听音乐边用手中的画笔把你想象的画面描绘出来好吗?”(将学生的作品展示并且评价)

  画的太好了,看了同学们的作品老师仿佛也回到了童年,和小伙伴们一起嬉戏玩耍,那么老师这里也有一幅画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画面上画的是什么情境?”(池塘边蜻蜓戏水)

  二、寓教于乐

  朗读歌词:“同学们刚才我们听到的这首旋律就叫《红蜻蜓》,这是一首在日本广泛流传的儿童歌曲。歌词取材于一首回忆童年的诗,由山田谱曲的。下面我们就来有感情的,带着对童年的回忆之情朗读一遍歌词好吗?”(教师起头学生有感情的朗读)

  “这首歌曲是那么优美抒情,下面请同学们听一下老师的范唱。”

  学唱歌曲:

  同学们,刚才我们用多种形式熟悉了全曲,下面我们轻声地唱一遍好吗?注意第三段“红蜻蜓呀”“竹竿尖上”这两处节奏要唱准。”

  唱得不错,我们已经基本学会了这首歌曲,但是怎么把它唱的更好呢?请同学们注意一下,在乐谱**的强弱力度标记,歌曲每一乐句以弱开头,渐渐达到中强,再渐渐弱下去。下面我们试着用粒度标记来把歌曲唱地更好一些。”(教师引导学生用力度变化演唱)

  三、创造表现

  二声部的学*。

  同学们,《红蜻蜓》这首歌曲带给我们一幅美丽的图画,你们听出这是一首二声部的歌曲了吗?”“下面我们来学*第二声部的旋律,老师先来唱一遍。(教师范唱第二声部)“请同学门随音乐哼唱第二声部旋律。”(学生哼唱并填词演唱)

  二声部合唱.“唱的不错,下面我们分声部演唱这首歌曲好吗?”(全班分两组来演唱歌曲)

  情境练*.“那么我们请几名同学饰演蜻蜓,一组同学饰演水草,一组同学饰演水波来唱好吗?”

  “同学们,一首《红蜻蜓》带给我们如诗如画的意境,下面我们欣赏着音乐动话来演唱一遍好吗?”

  四、完美结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在《红蜻蜓》这首歌曲的学*中回到了美丽的童年,请同学们刻后写一篇童年趣事的短文,下节课我们交流一下。下课!

  教学反思:在教学歌曲的过程中,设计的不理想,教学单一呆板。短短的一首歌曲,浪费了太多时间在教唱上。学生完全可以通过听音乐自学第一声部,而我不仅没给机会让学生自学,还犯了“填鸭”式的教学大忌;其次两个声部教学太杂乱,老在高声部、低声部中游走,高声部还没巩固好,就教学低声部,以致在和声时学生根本不能将两声部和谐演唱下来。所以这节课没能达到主要目标。没能将歌曲的情绪很好的传达于学生。这首歌的优美之处没能应用资源很好的展现出来。一节课下来就是我教,学生跟唱,我也没有范唱过,以至于学生没能好好掌握歌曲的演唱情绪。提示语不明确。在听音视唱部分,我出示的简谱上没有蜻蜓,却让学生猜出是那只蜻蜓在唱歌,导致学生和听课老师不知所指,以致学生回答不出。

红蜻蜓教学反思3

  一、 教学设计的想法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能够用优美的声音、真挚的感情演唱歌曲《红蜻蜓》,表达出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之情。 通过聆听、范唱、模仿等形式,在体验、合作中准确表现歌曲。准确把握歌曲演唱速度、节奏以及高音的演唱方法,表现歌曲艺术形象。

  五年级学生在以往的学*中,已具有三度音程构唱的基础;具备了基础的合唱能力,但两个声部一起唱,学生在音准、歌词逻辑重音、歌词如何归韵方面存在问题,还需要教师进一步地指导。

  二、成功之处

  在歌词的逻辑重音中,学生初次接触。在学生合唱中演唱出逻辑重音很重要,逻辑重音唱对了歌曲不用处理,听起来自然很舒服更贴*人性化,会觉得唱的有情感,但学生演唱中比较有难度,不过在本课中让学生初步了解和试着演唱逻辑重音,在以后长期训练学生是可以掌握的,并且学生将转化成为自己的一种能力,举一反三所有的歌词还有旋律的逻辑重音都可以用这个方法演唱。

  在歌曲歌词中归韵的问题也是很重要的,比如:红(hong)蜻(qing)蜓(ting)都有ing 、ong、在演唱时要唱 i ---ng 和 o--- ng 这样元音才能统一。不过这些技能需要长时间的提醒学生慢慢的将不正确的方法改正过来,如果合唱中归韵的问题解决了,合唱将会很和谐,声部之间才能碰出美妙的和声。

  本着训练学生能力胜过教会学生一首歌的原则,这节课主要的目的是结合作品《红蜻蜓》训练学生演唱能力,培养学生好的演唱*惯和歌唱方法。

  三、不足之处

  在这节课当中,学生在演唱表现方面很好,基本完成了两个声部的合唱的教学,音准较好。问题是除了合唱团的和有特长的学生积极配合外,我在今后应更关注那些演唱不好的学生让他们也投入进来,设计更多这些唱得不好的学生关注的环节,这样才能让所有学生感受音乐,感受合唱带来的美感。

红蜻蜓教学反思4

  《红蜻蜓》是一首非常优美而富有情趣的合唱歌曲,是日本作曲家山田耕作根据诗人三木露风的一首回忆童年情景的诗歌谱写而成的。

  针对本首歌曲的.旋律特点,我设计了一个游戏的铺垫,让学生通过听辨“小蜻蜓”的歌声熟悉两个声部的旋律,把枯燥的识谱教学趣味化。然后让学生扮演两只蜻蜓同时歌唱,这样循序渐进,让学生在角色扮演、模唱等环节中把合唱旋律练*地非常熟练,为歌词的演唱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而本首歌曲的重点难点是三度音程的音准把握,后来在另一个班我设计了一条短小的三度训练曲,对歌曲后来的音准有很大帮助。教师在进行合唱教学中可根据所教歌曲量身定制一条练声曲,并进行一段时间的训练,长期坚持下来,将有助于学生合唱水*的大大提高。

  通过这首歌曲的教学,让我强烈地感受到合唱教学绝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达到的,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从中年级开始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有计划地进行训练,让孩子们从合唱中体验合作的快乐,体验通过努力创造出的美好。

红蜻蜓教学反思5

  《红蜻蜓》是人音版第五单元第三课,歌唱教学。这节课是让学生感受音乐,回味同年的美好。在设计本课我能够充分运用课程改革新理念设计如下教学环节:一、以兴趣爱好为动力来设计组织教学;二、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来设计歌曲的新授部分;三、重视音乐技能,体现审美价值来进行歌曲处理;四、完成带有二声部歌曲的教学内容。

  《音乐课程标准》中“关于教学内容的几点提示”部分提出:演唱歌曲是学生最易于接受和乐于参与的表现形式。歌唱技能的练*,应结合演唱实践活动进行……要重视加强合唱教学,使学生感受多声部音乐的表现力,尽早建立与他人合作演唱的经验,培养群体意识及协调、合作能力。

  歌曲《红蜻蜓》的主旋律起伏较大,音域宽达十度,和声式的第二声部围绕主音“1”起伏不大,使歌曲的和声色彩非常浓厚。全曲虽短小,但曲调非常优美抒情,三段歌词却将美好童年的生动情景展现在人们的眼前,令人难以忘怀。在这首歌曲的教学中,我充分挖掘歌曲的曲调美和情景美,创设意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和表现歌曲的艺术美。学生对这首歌曲的喜爱程度是我课前没有想到的。他们审美感受力强,歌曲演唱优美动听,两个声部的配合协调。我想,这不仅是因为歌曲优美,更重要的是挖掘了歌曲的美,学生感受到了美,从而表现了歌曲的艺术美。

  虽然学生能演唱好这首合唱歌曲,但是学生的合唱技能还需不断提高。合唱技能的学*是唱好一首歌曲的基础,节奏不稳、音准和声感不好、声音不美是不可能唱好一首歌的,也不可能很好地体验和领会到乐曲丰富的美感的。

  合唱中声音不美,并且经常“跑调、乱节奏”,究其原因一般都是因为*时不注重合唱技能训练的结果。合唱是音准、节奏、声音、咬字吐字均要协调统一的声音艺术,合唱技能的学*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成功的。今后在*时的教学中努力做到有计划、有方法地进行训练,不断提高合唱技能,让学生充分享受和表现合唱的艺术美

  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随音乐范唱用手为歌曲伴奏的活动让学生学*歌曲,此方法教学还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避免课上他们枯燥地视唱,使不认识音符、唱不准音高的同学们都能参与到音乐实践中来。在动手、动脑、听唱中轻松地完成了教学内容。

  整个教学活动运用新的教学策略“主动学*,主动参与”,让学生有目的地多听,循序渐进地多唱,大胆互动中创造,正确地参与评价,做到了“面向全体学生”,达到了审美教育的宗旨。

  本节课教学任务量安排得较满,多设计些给学生聆听感受“童年美好时光”的教学内容则效果更好!

红蜻蜓教学反思6

  这首歌曲是一首在日本广泛流传、妇孺皆知的儿童歌曲。是由日本作曲家山田耕笮采用诗人三木露风的一首回忆童年情景的诗谱写而成的。歌曲的和声色彩非常浓厚。虽然短小,但曲调非常优美抒情,三段歌词却将美好的童年的……

  这首歌曲是一首在日本广泛流传、妇孺皆知的儿童歌曲。是由日本作曲家山田耕笮采用诗人三木露风的一首回忆童年情景的诗谱写而成的。歌曲的和声色彩非常浓厚。虽然短小,但曲调非常优美抒情,三段歌词却将美好的童年的生动情景展现在人们的眼前,另人难以忘怀。

  导入部分从学生喜欢的动画片人物着手,奥特曼、叮当猫、一休哥、柯南,让学生回到了小时候看动画片的美好情景中去,并问问他们知道这些动画人物都是哪个国家制作的。学生很快说出是日本的。

  通过上面的导入激起了学生想要去看看日本是什么样的国家的心情,但我并没有就让他们之间去看日本的风光,而是用柯南带他们去闯关的游戏带他们在解决了歌曲的难点(音准、节奏)后再去让他们欣赏日本的风光,背景音乐用《红蜻蜓》,让学生对歌曲有个初步的印象。这样既让学生情绪高涨有激起来学生的学*的兴趣。在解决节奏难点时,直接用歌词读节奏,学生很容易就能掌握附点节奏。音准难点时,我采用了音阶与柯尔文手势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循序渐进的带学生唱准五度、六度音程。然后再带歌词唱,但要提醒学生注意一字多音的地方。这样学生就能很轻松的解决难点了。

  歌曲教唱部分,我采用了师生接龙、老师范唱学生跟唱、视唱听唱相结合的方法。在歌曲处理时让学生加力度记号,根据歌曲旋律的走向,旋律上行做渐强、旋律下行做渐弱。

  拓展部分让学生听辨不同版本的《红蜻蜓》。听辨出独唱、合唱、齐唱。

  整节课学生的情绪比较高,回答问题也比较踊跃。我觉得这节课主要是一首回忆童年的歌曲,但最后好像学生只记得它是一首日本儿童歌曲了。做为音准的训练,难度有点大了,可以用歌曲的第二行的谱做为音准训练。歌曲的教唱环节有点形式单一了,可以多进行男女生分角色唱、分组唱、领唱加齐唱等。歌曲处理时,不要单单从旋律线的走向来加力度记号,而要从歌曲的歌词出发,带学生理解歌词的意思,并用一些图片或音乐之类的配合学生理解童年的意义和对童年的美好的回忆。从而用情带声,用心歌唱,唱出歌曲的美的意境和对童年的美好回忆。拓展环节的合唱音乐剪点一些,时间太长学生听的有些没耐心了,也可在听的时候带学生做一些律动。

  音乐课堂教学是艺术教学,而艺术教学就更需要讲究教学的艺术性,以体现艺术的美、教学的美。民主、*等、和谐、快乐的学*氛围也是相当重要的。在今后的日常教学中我将继续改进,还要多思考、多学*,力争把自己的教学再上一个新台阶。

红蜻蜓教学反思7

  【案例再现】

  师:播放音乐

  生:听音乐拍手进教室,师生问好。

  师:指导学生发声练*《樱花》

  生:用“lu”模唱旋律。注意声音自然柔和。

  师:你对这首乐曲的曲调有什么感受?它是哪个国家的乐曲?

  师:播放乐曲旋律《红蜻蜓》.

  提问:这首乐曲和《樱花》有什么相似之处?

  生:聆听歌曲《红蜻蜓》范唱

  提问:歌曲让你产生什么感受?

  表达了什么内容?

  师:歌曲由日本作曲家山田耕筰采用诗人三木露风的一首回忆童年情、景的诗谱写而成的。3/4拍曲调非常优美抒情,歌词将美好童年的生动情景展现在人们的眼前,令人难以忘怀。通过“我”在晚霞中看到的红蜻蜓而引起的回忆,亲切而又深情地抒发了对童年时光的美好回忆。

  生:再听一遍。

  边听边划拍,感受歌曲的节拍特点。

  师:歌曲有几个声部?

  生:全班分为二个声部,学唱二声部曲调:

  师:教师分别范唱、范奏二声部曲调。教师重点辅导低声部唱稳、唱准。

  生:用指挥图式边划边轻轻哼唱各自曲调,二声部学生分别学*曲调。

  用“呣”唱二声部合唱,相互倾听效果。

  师:1、复*力度记号。

  2、按歌曲标的力度记号来演唱

  3、讨论:为什么要这样处理。还有其他处理方法吗??

  4、有感情地回忆当年的童年情景,触景生情地表演

  师:拓展回忆起童年时唱过的歌曲,填上歌名并唱一唱,互相交流,共同回忆童年的好时光。

  教学反思:

  这是一节湘版五年级下册的音乐课,上课的内容是学唱日本歌曲《红蜻蜓》,该歌曲优美动听,深情自然。在日本几乎家喻户晓,传说是一位日本小女孩对自己童年生活美好的回忆。我预料这一定是气氛活跃而又和谐美好的一课。但是,在第一个班的教学任务完成之后,给我的感觉却是这首歌不那么好听了,孩子们学是学会了,却唱的拖拖塌塌毫无美感。歌曲是优美的,但我却发现,这么优美的歌曲却没有被学生优美的表现出来。是那个环节出了问题呢?课后我寻思着……这时,有一个小女孩拿着书问我,“王老师,书上歌曲谱子上面那些大于小于符号是啥啊?”我突然意识到是不是问题出在这儿呢?这首歌上有许多的渐强渐弱的符号,还有唤气及延长记号。这可都是知识技能啊,在备课时,我特意的避开了这一点。深怕踩了强调“双基“的地雷。可是,效果却如此一般,这么优美的歌曲却没有唱出优美的感觉来,这是为什么呢?于是,我在第二个班里稍微说了一下强弱记号,没想到学生唱的有那么一点意思了。就是有点机械,不那么自然。第三个班级我出示了一副美丽的黄昏图景,努力营造了气氛,然后做出两种不同的示范,让学生自己选择加上强弱记号和不加的那一种更好听,并且做出摸仿。在接下来的第四个班级里,我不仅将强弱记号的教学与歌曲情绪引导相结合,还让学生自己根据自己的感受加上不同的强弱记号,还结合指挥的手势来让学生自行设计指挥,学生们主动多了,也来了兴趣,不仅唱出了优美,还唱出了不同的新意,唱出了那份美好。

  回想这整课的教学,我先是想让学生轻负担的甚至没有负担的学唱,后却让他们感受了一次没有“味精”的大餐。后来又机械的将“力度记号”这个知识点灌输给了学生。让学生似懂非懂、被动接受。最后,我将“双基”放在具体情境中润物细无声的去让学生体验,把死的知识技能放在具体的歌曲中让学生去主动的感受和体验,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红蜻蜓教学反思8

  《红蜻蜓》是四年级第五课《童年的回忆》中的一首学唱歌曲。是一首在日本广泛流传、妇孺皆知的儿童歌曲。也是在我国少年儿童中传唱很久远的儿童歌曲。歌曲以第一人称的写作手法,通过“我”在晚霞中看到的红蜻蜓而引起的回忆,亲切而又深情地抒发了对童年时光的美好回忆。

  此歌曲是一首两声部的合唱歌曲。要让四年级的孩子把歌曲唱得和谐、统一,并能够唱好歌曲,是有一定难度的。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我采取了以下教学方法:

  首先,聆听歌曲范唱,感受歌曲的情绪,接着复听歌曲范唱,让孩子们模唱歌曲的第一声部。通过聆听和模唱,大部分孩子就能够演唱第一声部的歌曲了。又通过多次跟琴练唱,第一声部演唱就很快掌握了。接下来聆听歌曲伴奏,重点聆听记忆第一声部的曲调,让学生们模唱这一曲调。因为他们已经学会了第一声部的歌曲,所以,很快就唱会了第一声部的曲调。为了加深他们对第二声部曲调的印象,继续聆听歌曲伴奏,并在他们聆听伴奏的同时,我跟着演唱第二声部的曲调,接着跟着我的范唱,演唱第二声部曲调,跟琴多次练*后,我们师生合作,请学生们演唱第一声部曲调,我演唱第二声部曲调,相互交换练*,这样和谐的二声部就“诞生”了。接着分小组填上歌词合唱歌曲,我以为孩子们能够掌握的,可是这次演唱,合唱变成了齐唱,孩子们唱着唱着就都回到了第一声部。又进行了反复练*后,终于可以“合唱”歌曲了。

  课后,我反思了这堂课的教学:

  先入为主,是人们的*惯,所以,在学*歌曲时,应该先学唱第二声部,把重点放在第二声部的学*上就好了。而且在两声部歌曲的学*中,歌曲的第一句是唱好二声部的关键,应重点练唱。在今后的教学中,积极探讨合唱课的教法,让我们的音乐课堂,能够传出更加多样、丰富的歌声。

红蜻蜓教学反思9

  《红蜻蜓》是一首日本的儿童歌曲,也是传唱已久的一首歌曲。全曲短小,曲调优美抒情,用三段歌词将美好童年的生动情景展现在人们的眼前,令人难以忘怀。并通过“我”在晚霞中看到的红蜻蜓而引起回忆,亲切而又深情地抒发了对童年时光的美好回忆。

  本首歌曲虽然短小,容易学唱,但因是两个声部的合唱歌曲,况且此歌曲中包括了不少的音乐知识—中强、弱、渐强、渐弱以及换气记号,要想按照这些符号唱好歌曲不太容易,因此我把重点放在了歌曲处理上。

  首先聆听歌曲范唱,接着为了激发学生们学唱歌曲的兴趣,我请本年级被称为“钢琴小王子”的洪靖舜,上台来弹奏本首歌曲的变奏,接着再次聆听歌曲范唱,紧接着随着我的弹奏模唱歌曲,进而按照歌曲上的音乐符号分声部视唱歌曲旋律。在此活动环节中,我首先范唱,然后再让学生们跟我模唱,并且与他们合作,以接龙的形式,完整地模唱。最后分小组、分声部,一边划拍一边填唱歌词。多次练*后,再跟着伴奏完整地演唱歌曲,并要求他们边唱边展开丰富的联想:黄昏、晚霞、竹竿尖、蜻蜓、飞翔等,最后再次跟伴奏分声部演唱歌曲,并模仿蜻蜓飞行的动作,边唱边做律动。和谐的歌声,优美的律动,好像一只“停歇在那竹竿尖上的红蜻蜓”,美极了!


红蜻蜓教学反思扩展阅读


红蜻蜓教学反思(扩展1)

——《红蜻蜓》教学反思3篇

《红蜻蜓》教学反思1

  【案例再现】

  师:播放音乐

  生:听音乐拍手进教室,师生问好。

  师:指导学生发声练*《樱花》

  生:用“lu”模唱旋律。注意声音自然柔和。

  师:你对这首乐曲的曲调有什么感受?它是哪个国家的乐曲?

  师:播放乐曲旋律《红蜻蜓》.

  提问:这首乐曲和《樱花》有什么相似之处?

  生:聆听歌曲《红蜻蜓》范唱

  提问:歌曲让你产生什么感受?

  表达了什么内容?

  师:歌曲由日本作曲家山田耕筰采用诗人三木露风的一首回忆童年情、景的诗谱写而成的。3/4拍曲调非常优美抒情,歌词将美好童年的生动情景展现在人们的眼前,令人难以忘怀。通过“我”在晚霞中看到的红蜻蜓而引起的回忆,亲切而又深情地抒发了对童年时光的美好回忆。

  生:再听一遍。

  边听边划拍,感受歌曲的节拍特点。

  师:歌曲有几个声部?

  生:全班分为二个声部,学唱二声部曲调:

  师:教师分别范唱、范奏二声部曲调。教师重点辅导低声部唱稳、唱准。

  生:用指挥图式边划边轻轻哼唱各自曲调,二声部学生分别学*曲调。

  用“呣”唱二声部合唱,相互倾听效果。

  师:1、复*力度记号。

  2、按歌曲标的力度记号来演唱

  3、讨论:为什么要这样处理。还有其他处理方法吗??

  4、有感情地回忆当年的童年情景,触景生情地表演

  师:拓展回忆起童年时唱过的歌曲,填上歌名并唱一唱,互相交流,共同回忆童年的好时光。

  教学反思:

  这是一节湘版五年级下册的音乐课,上课的内容是学唱日本歌曲《红蜻蜓》,该歌曲优美动听,深情自然。在日本几乎家喻户晓,传说是一位日本小女孩对自己童年生活美好的回忆。我预料这一定是气氛活跃而又和谐美好的一课。但是,在第一个班的教学任务完成之后,给我的感觉却是这首歌不那么好听了,孩子们学是学会了,却唱的拖拖塌塌毫无美感。歌曲是优美的,但我却发现,这么优美的歌曲却没有被学生优美的表现出来。是那个环节出了问题呢?课后我寻思着……这时,有一个小女孩拿着书问我,“王老师,书上歌曲谱子上面那些大于小于符号是啥啊?”我突然意识到是不是问题出在这儿呢?这首歌上有许多的渐强渐弱的符号,还有唤气及延长记号。这可都是知识技能啊,在备课时,我特意的避开了这一点。深怕踩了强调“双基“的地雷。可是,效果却如此一般,这么优美的歌曲却没有唱出优美的感觉来,这是为什么呢?于是,我在第二个班里稍微说了一下强弱记号,没想到学生唱的有那么一点意思了。就是有点机械,不那么自然。第三个班级我出示了一副美丽的黄昏图景,努力营造了气氛,然后做出两种不同的示范,让学生自己选择加上强弱记号和不加的那一种更好听,并且做出摸仿。在接下来的第四个班级里,我不仅将强弱记号的教学与歌曲情绪引导相结合,还让学生自己根据自己的感受加上不同的强弱记号,还结合指挥的手势来让学生自行设计指挥,学生们主动多了,也来了兴趣,不仅唱出了优美,还唱出了不同的新意,唱出了那份美好。

  回想这整课的教学,我先是想让学生轻负担的甚至没有负担的学唱,后却让他们感受了一次没有“味精”的大餐。后来又机械的将“力度记号”这个知识点灌输给了学生。让学生似懂非懂、被动接受。最后,我将“双基”放在具体情境中润物细无声的去让学生体验,把死的知识技能放在具体的歌曲中让学生去主动的感受和体验,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红蜻蜓》教学反思2

  这首歌曲是一首在日本广泛流传、妇孺皆知的儿童歌曲。是由日本作曲家山田耕笮采用诗人三木露风的一首回忆童年情景的诗谱写而成的。歌曲的和声色彩非常浓厚。虽然短小,但曲调非常优美抒情,三段歌词却将美好的童年的……

  这首歌曲是一首在日本广泛流传、妇孺皆知的儿童歌曲。是由日本作曲家山田耕笮采用诗人三木露风的一首回忆童年情景的诗谱写而成的。歌曲的和声色彩非常浓厚。虽然短小,但曲调非常优美抒情,三段歌词却将美好的童年的生动情景展现在人们的眼前,另人难以忘怀。

  导入部分从学生喜欢的动画片人物着手,奥特曼、叮当猫、一休哥、柯南,让学生回到了小时候看动画片的美好情景中去,并问问他们知道这些动画人物都是哪个国家制作的。学生很快说出是日本的。

  通过上面的导入激起了学生想要去看看日本是什么样的国家的心情,但我并没有就让他们之间去看日本的风光,而是用柯南带他们去闯关的游戏带他们在解决了歌曲的难点(音准、节奏)后再去让他们欣赏日本的风光,背景音乐用《红蜻蜓》,让学生对歌曲有个初步的印象。这样既让学生情绪高涨有激起来学生的学*的兴趣。在解决节奏难点时,直接用歌词读节奏,学生很容易就能掌握附点节奏。音准难点时,我采用了音阶与柯尔文手势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循序渐进的带学生唱准五度、六度音程。然后再带歌词唱,但要提醒学生注意一字多音的地方。这样学生就能很轻松的解决难点了。

  歌曲教唱部分,我采用了师生接龙、老师范唱学生跟唱、视唱听唱相结合的方法。在歌曲处理时让学生加力度记号,根据歌曲旋律的走向,旋律上行做渐强、旋律下行做渐弱。

  拓展部分让学生听辨不同版本的《红蜻蜓》。听辨出独唱、合唱、齐唱。

  整节课学生的情绪比较高,回答问题也比较踊跃。我觉得这节课主要是一首回忆童年的歌曲,但最后好像学生只记得它是一首日本儿童歌曲了。做为音准的训练,难度有点大了,可以用歌曲的第二行的谱做为音准训练。歌曲的教唱环节有点形式单一了,可以多进行男女生分角色唱、分组唱、领唱加齐唱等。歌曲处理时,不要单单从旋律线的走向来加力度记号,而要从歌曲的歌词出发,带学生理解歌词的意思,并用一些图片或音乐之类的配合学生理解童年的意义和对童年的美好的回忆。从而用情带声,用心歌唱,唱出歌曲的美的意境和对童年的美好回忆。拓展环节的合唱音乐剪点一些,时间太长学生听的有些没耐心了,也可在听的时候带学生做一些律动。

  音乐课堂教学是艺术教学,而艺术教学就更需要讲究教学的艺术性,以体现艺术的美、教学的美。民主、*等、和谐、快乐的学*氛围也是相当重要的。在今后的日常教学中我将继续改进,还要多思考、多学*,力争把自己的教学再上一个新台阶。

《红蜻蜓》教学反思3

  一、教材分析:

  《红蜻蜓》是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环球采风当中的第三课,歌曲为三拍子两乐曲组成,节奏明显,旋律优美抒情。四年级的学生的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进一步扩展,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能力较低年级学生有了很大程度的增强,因此应该加强学生对音乐的整体感受,本节课我以节奏为切入突破点,解决歌曲演唱时的难点,通过学具“红蜻蜓”来帮助学生换气以及运用力度变化演唱歌曲,以画面结合动作帮助学生记忆歌词。我力求通过本课的学*,让学生在音乐诸多方面的能力都有所提高与增强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红蜻蜓》感受歌曲优美、深情的情绪。

  2、初步学唱两声部合唱歌曲《红蜻蜓》的第一段歌词。有感情地演唱歌曲,体会声部间的相互配合,感受并表现和声的美。

  三、教学重点:歌曲《红蜻蜓》第二声部的学唱

  四、教学难点:歌曲两声部的合唱

  五、教学准备:钢琴,录音机,电子琴、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激兴导入】导入新课:今天我给大家带来的这个歌曲的名字,就叫做红蜻蜓,它是一首在日本广为流传的歌曲,歌曲向我们讲述了一个可爱的小姑娘和红蜻蜓之间的童年故事。接下来就由我讲给大家听

  寓教于乐】学唱歌曲(第二声部)

  1、教师深情地演唱歌曲《红蜻蜓》,并揭示课题。

  2、听赏录音版本的歌曲《红蜻蜓》聆听要求:

  A.歌曲的情绪?

  B.歌曲的演唱形式是什么?为什么?

  3、出示歌谱:提问:歌曲有几个声部?什么叫合唱?

  解释:有二个或二个以上的声部同时演唱的形式,叫合唱。

  4、复听(录音)歌曲《红蜻蜓》,提问:二声部的歌曲与单声部的歌曲相比,听赏效果有什么不同?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使学生初步感受歌曲所表现的深情回忆童年趣事的的意境,以及了解相关的知识。

  5、有感情地朗读第一乐段歌词

  6、学唱低声部第一乐段歌词,要点:音准、一字多音、气息、速度、力度等

  设计意图:初步学会歌曲低声部的演唱

  7、复*歌曲第一声部的第一段

  8、合唱歌曲的第一段

  A.请学生唱第一声部,教师唱第二声部。(交换演唱)

  B学生分声部练*:

  设计意图:此环节,主要是让学生通过两声部歌曲的合唱学*,体验二声部合唱歌曲所表现的音响与和声效果,学*合唱知识,练*二声部合唱技能。

  【练*巩固】

  1、换气处理

  师:同学们看一看歌曲有几处换气记号?拿出小蜻蜓,让它来提醒我们换气。

  生:寻找换气记号

  拿出蜻蜓做动作提醒换气

  2、旋律线、渐强渐弱记号

  师:红蜻蜓是按照怎样的路线飞的?让我们带着小蜻蜓唱起来吧,小蜻蜓飞的低的时候弱声演唱,飞的高的时候声音强一些。

  3、、完整演唱歌曲

  4、师:刚才我们由弱到强,再由强到弱的演唱叫做渐强,渐弱,在歌曲中用这样的符号来表示。我们按照音乐记号的提示来完整的演唱歌曲。

  师:歌曲的演唱形式都有哪些?红蜻蜓这首歌曲我们都可以运用哪些演唱形式?我们就运用这样的形式一起来演唱这首歌。

  生:找出适合表现歌曲《红蜻蜓》的演唱形式。

  1、独唱(男、女)

  2、齐唱

  【完美结课】

  教师小结,提出表扬。

  【教后反思】

  在这首歌曲的教学中,我充分挖掘歌曲的曲调美和情景美,创设意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和表现歌曲的艺术美。学生对这首歌曲的喜爱程度是我课前没有想到的。他们审美感受力强,歌曲演唱优美动听,两个声部的配合协调。我想,这不仅是因为歌曲优美,更重要的是挖掘了歌曲的美,学生感受到了美,从而表现了歌曲的艺术美。


红蜻蜓教学反思(扩展2)

——红蜻蜓教学反思合集五篇

  红蜻蜓教学反思 1

  一、教学设计的想法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能够用优美的声音、真挚的感情演唱歌曲《红蜻蜓》,表达出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之情。通过聆听、范唱、模仿等形式,在体验、合作中准确表现歌曲。准确把握歌曲演唱速度、节奏以及高音的演唱方法,表现歌曲艺术形象。

  五年级学生在以往的学*中,已具有三度音程构唱的基础;具备了基础的合唱能力,但两个声部一起唱,学生在音准、歌词逻辑重音、歌词如何归韵方面存在问题,还需要教师进一步地指导。

  二、成功之处

  在歌词的逻辑重音中,学生初次接触。在学生合唱中演唱出逻辑重音很重要,逻辑重音唱对了歌曲不用处理,听起来自然很舒服更贴*人性化,会觉得唱的有情感,但学生演唱中比较有难度,不过在本课中让学生初步了解和试着演唱逻辑重音,在以后长期训练学生是可以掌握的,并且学生将转化成为自己的一种能力,举一反三所有的歌词还有旋律的逻辑重音都可以用这个方法演唱。

  在歌曲歌词中归韵的问题也是很重要的,比如:红(hong)蜻(qing)蜓(ting)都有ing、ong、在演唱时要唱i——ng和o——ng这样元音才能统一。不过这些技能需要长时间的提醒学生慢慢的将不正确的方法改正过来,如果合唱中归韵的问题解决了,合唱将会很和谐,声部之间才能碰出美妙的和声。

  本着训练学生能力胜过教会学生一首歌的原则,这节课主要的目的是结合作品《红蜻蜓》训练学生演唱能力,培养学生好的演唱*惯和歌唱方法。

  三、不足之处

  在这节课当中,学生在演唱表现方面很好,基本完成了两个声部的合唱的教学,音准较好。问题是除了合唱团的和有特长的学生积极配合外,我在今后应更关注那些演唱不好的学生让他们也投入进来,设计更多这些唱得不好的学生关注的环节,这样才能让所有学生感受音乐,感受合唱带来的美感。

  红蜻蜓教学反思 2

  《红蜻蜓》是四年级第五课《童年的回忆》中的一首学唱歌曲。是一首在日本广泛流传、妇孺皆知的儿童歌曲。也是在我国少年儿童中传唱很久远的儿童歌曲。歌曲以第一人称的写作手法,通过“我”在晚霞中看到的红蜻蜓而引起的回忆,亲切而又深情地抒发了对童年时光的美好回忆。

  此歌曲是一首两声部的合唱歌曲。要让四年级的孩子把歌曲唱得和谐、统一,并能够唱好歌曲,是有一定难度的。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我采取了以下教学方法:

  首先,聆听歌曲范唱,感受歌曲的'情绪,接着复听歌曲范唱,让孩子们模唱歌曲的第一声部。通过聆听和模唱,大部分孩子就能够演唱第一声部的歌曲了。又通过多次跟琴练唱,第一声部演唱就很快掌握了。接下来聆听歌曲伴奏,重点聆听记忆第一声部的曲调,让学生们模唱这一曲调。因为他们已经学会了第一声部的歌曲,所以,很快就唱会了第一声部的曲调。为了加深他们对第二声部曲调的印象,继续聆听歌曲伴奏,并在他们聆听伴奏的同时,我跟着演唱第二声部的曲调,接着跟着我的范唱,演唱第二声部曲调,跟琴多次练*后,我们师生合作,请学生们演唱第一声部曲调,我演唱第二声部曲调,相互交换练*,这样和谐的二声部就“诞生”了。接着分小组填上歌词合唱歌曲,我以为孩子们能够掌握的,可是这次演唱,合唱变成了齐唱,孩子们唱着唱着就都回到了第一声部。又进行了反复练*后,终于可以“合唱”歌曲了。

  课后,我反思了这堂课的教学:

  先入为主,是人们的*惯,所以,在学*歌曲时,应该先学唱第二声部,把重点放在第二声部的学*上就好了。而且在两声部歌曲的学*中,歌曲的第一句是唱好二声部的关键,应重点练唱。在今后的教学中,积极探讨合唱课的教法,让我们的音乐课堂,能够传出更加多样、丰富的歌声。

  红蜻蜓教学反思 3

  一、教学设计的想法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能够用优美的声音、真挚的感情演唱歌曲《红蜻蜓》,表达出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之情。通过聆听、范唱、模仿等形式,在体验、合作中准确表现歌曲。准确把握歌曲演唱速度、节奏以及高音的演唱方法,表现歌曲艺术形象。

  五年级学生在以往的学*中,已具有三度音程构唱的基础;具备了基础的合唱能力,但两个声部一起唱,学生在音准、歌词逻辑重音、歌词如何归韵方面存在问题,还需要教师进一步地指导。

  二、成功之处

  在歌词的逻辑重音中,学生初次接触。在学生合唱中演唱出逻辑重音很重要,逻辑重音唱对了歌曲不用处理,听起来自然很舒服更贴*人性化,会觉得唱的有情感,但学生演唱中比较有难度,不过在本课中让学生初步了解和试着演唱逻辑重音,在以后长期训练学生是可以掌握的,并且学生将转化成为自己的一种能力,举一反三所有的歌词还有旋律的逻辑重音都可以用这个方法演唱。

  在歌曲歌词中归韵的问题也是很重要的,比如:红(hong)蜻(qing)蜓(ting)都有ing、ong、在演唱时要唱i———ng和o———ng这样元音才能统一。不过这些技能需要长时间的提醒学生慢慢的将不正确的方法改正过来,如果合唱中归韵的问题解决了,合唱将会很和谐,声部之间才能碰出美妙的和声。

  本着训练学生能力胜过教会学生一首歌的原则,这节课主要的目的是结合作品《红蜻蜓》训练学生演唱能力,培养学生好的演唱*惯和歌唱方法。

  三、不足之处

  在这节课当中,学生在演唱表现方面很好,基本完成了两个声部的合唱的教学,音准较好。问题是除了合唱团的和有特长的学生积极配合外,我在今后应更关注那些演唱不好的学生让他们也投入进来,设计更多这些唱得不好的学生关注的环节,这样才能让所有学生感受音乐,感受合唱带来的美感。

  红蜻蜓教学反思 4

  这首歌曲是一首在日本广泛流传、妇孺皆知的儿童歌曲。是由日本作曲家山田耕笮采用诗人三木露风的一首回忆童年情景的诗谱写而成的。歌曲的和声色彩非常浓厚。虽然短小,但曲调非常优美抒情,三段歌词却将美好的童年的……

  这首歌曲是一首在日本广泛流传、妇孺皆知的儿童歌曲。是由日本作曲家山田耕笮采用诗人三木露风的一首回忆童年情景的诗谱写而成的。歌曲的和声色彩非常浓厚。虽然短小,但曲调非常优美抒情,三段歌词却将美好的童年的生动情景展现在人们的眼前,另人难以忘怀。

  导入部分从学生喜欢的动画片人物着手,奥特曼、叮当猫、一休哥、柯南,让学生回到了小时候看动画片的美好情景中去,并问问他们知道这些动画人物都是哪个国家制作的。学生很快说出是日本的。

  通过上面的导入激起了学生想要去看看日本是什么样的国家的心情,但我并没有就让他们之间去看日本的风光,而是用柯南带他们去闯关的游戏带他们在解决了歌曲的难点(音准、节奏)后再去让他们欣赏日本的风光,背景音乐用《红蜻蜓》,让学生对歌曲有个初步的印象。这样既让学生情绪高涨有激起来学生的学*的兴趣。在解决节奏难点时,直接用歌词读节奏,学生很容易就能掌握附点节奏。音准难点时,我采用了音阶与柯尔文手势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循序渐进的带学生唱准五度、六度音程。然后再带歌词唱,但要提醒学生注意一字多音的地方。这样学生就能很轻松的解决难点了。

  歌曲教唱部分,我采用了师生接龙、老师范唱学生跟唱、视唱听唱相结合的方法。在歌曲处理时让学生加力度记号,根据歌曲旋律的走向,旋律上行做渐强、旋律下行做渐弱。

  拓展部分让学生听辨不同版本的《红蜻蜓》。听辨出独唱、合唱、齐唱。

  整节课学生的情绪比较高,回答问题也比较踊跃。我觉得这节课主要是一首回忆童年的歌曲,但最后好像学生只记得它是一首日本儿童歌曲了。做为音准的训练,难度有点大了,可以用歌曲的第二行的谱做为音准训练。歌曲的教唱环节有点形式单一了,可以多进行男女生分角色唱、分组唱、领唱加齐唱等。歌曲处理时,不要单单从旋律线的走向来加力度记号,而要从歌曲的歌词出发,带学生理解歌词的意思,并用一些图片或音乐之类的配合学生理解童年的意义和对童年的美好的回忆。从而用情带声,用心歌唱,唱出歌曲的美的意境和对童年的美好回忆。拓展环节的合唱音乐剪点一些,时间太长学生听的有些没耐心了,也可在听的时候带学生做一些律动。

  音乐课堂教学是艺术教学,而艺术教学就更需要讲究教学的艺术性,以体现艺术的美、教学的美。民主、*等、和谐、快乐的学*氛围也是相当重要的。在今后的日常教学中我将继续改进,还要多思考、多学*,力争把自己的教学再上一个新台阶。

  红蜻蜓教学反思 5

  《红蜻蜓》是人音版第五单元第三课,歌唱教学。这节课是让学生感受音乐,回味同年的美好。在设计本课我能够充分运用课程改革新理念设计如下教学环节:一、以兴趣爱好为动力来设计组织教学;二、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来设计歌曲的新授部分;三、重视音乐技能,体现审美价值来进行歌曲处理;四、完成带有二声部歌曲的教学内容。

  《音乐课程标准》中“关于教学内容的几点提示”部分提出:演唱歌曲是学生最易于接受和乐于参与的表现形式。歌唱技能的练*,应结合演唱实践活动进行……要重视加强合唱教学,使学生感受多声部音乐的表现力,尽早建立与他人合作演唱的经验,培养群体意识及协调、合作能力。

  歌曲《红蜻蜓》的主旋律起伏较大,音域宽达十度,和声式的第二声部围绕主音“1”起伏不大,使歌曲的和声色彩非常浓厚。全曲虽短小,但曲调非常优美抒情,三段歌词却将美好童年的生动情景展现在人们的眼前,令人难以忘怀。在这首歌曲的教学中,我充分挖掘歌曲的曲调美和情景美,创设意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和表现歌曲的艺术美。学生对这首歌曲的喜爱程度是我课前没有想到的。他们审美感受力强,歌曲演唱优美动听,两个声部的配合协调。我想,这不仅是因为歌曲优美,更重要的是挖掘了歌曲的美,学生感受到了美,从而表现了歌曲的艺术美。

  虽然学生能演唱好这首合唱歌曲,但是学生的合唱技能还需不断提高。合唱技能的学*是唱好一首歌曲的基础,节奏不稳、音准和声感不好、声音不美是不可能唱好一首歌的',也不可能很好地体验和领会到乐曲丰富的美感的。

  合唱中声音不美,并且经常“跑调、乱节奏”,究其原因一般都是因为*时不注重合唱技能训练的结果。合唱是音准、节奏、声音、咬字吐字均要协调统一的声音艺术,合唱技能的学*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成功的。今后在*时的教学中努力做到有计划、有方法地进行训练,不断提高合唱技能,让学生充分享受和表现合唱的艺术美

  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随音乐范唱用手为歌曲伴奏的活动让学生学*歌曲,此方法教学还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避免课上他们枯燥地视唱,使不认识音符、唱不准音高的同学们都能参与到音乐实践中来。在动手、动脑、听唱中轻松地完成了教学内容。

  整个教学活动运用新的教学策略“主动学*,主动参与”,让学生有目的地多听,循序渐进地多唱,大胆互动中创造,正确地参与评价,做到了“面向全体学生”,达到了审美教育的宗旨。

  本节课教学任务量安排得较满,多设计些给学生聆听感受“童年美好时光”的教学内容则效果更好!


红蜻蜓教学反思(扩展3)

——蜻蜓作文10篇

  保护蜻蜓是我们每个人应该做的事情,却有的人却不这么做!

  来到广场,我先看树下有两个小男孩,一开始他们就发现了几只,一数1、2、3………,他向那个小男孩做了个手势,他马上就过来了,他们两面夹击,可是一只也没有捉到,他们垂头丧气地换了个位置。我想照这样下去蜻蜓迟早会被他们抓到,一定要前去阻止。我一面想一面看,突然发现他们往这个方向跑过来,我赶紧拦住他们,跟他们说:“住手,你们这样是伤害蜻蜓,不要觉得蜻蜓是好玩的东西,它们也有生命,不要残害它们!”那两个小男孩先是一愣,说:“我们只是捉来看看,看望后就放回去!”我说:“你们看一看后这个蜻蜓还有命吗?”两个小男孩底下头,不好意思的跑了。

  从这件事看,许多小孩,经常捉蜻蜓,并不去重视这个错误!如果每个小孩都抓蜻蜓,那不是让蜻蜓灭绝吗?所以我们要多有一些保护蜻蜓的.知识!让大家爱护蜻蜓!

  在一个非常宁静而美丽的小城,有一对非常恩爱的恋人,他们每天都去海边看日出,晚上去海边送夕阳,每个见过他们的人都向他们投来羡慕的目光。

  可是有一天,在一场车祸中,女孩不幸受了重伤,她静静地躺在医院的病床上,几天几夜都没有醒过来。白天,男孩就守在床前不停地呼唤毫无知觉的恋人;晚上,他就跑到小城的教堂里向上帝祷告,他已经哭干了眼泪。

  一个月过去了,女孩仍然昏睡着,而男孩早已憔悴不堪了,但他仍苦苦地支撑着。终于有一天,上帝被这个痴情的男孩感动了。于是他决定给这个执着的男孩一个例外。上帝问他:你愿意用自己的生命作为交换吗?男孩毫不犹豫地回答:我愿意!上帝说:那好吧,我可以让你的恋人很快醒过来,但你要答应化作三年的蜻蜓,你愿意吗?男孩听了,还是坚定地回答道:我愿意!

  天亮了,男孩已经变成了一只漂亮的蜻蜓,他告别了上帝便匆匆地飞到了医院。女孩真的醒了,而且她还在跟身旁的'一位医生交谈着什么,可惜他听不到。

  几天后,女孩便康复出院了,但是她并不快乐。她四处打听着男孩的下落,但没有人知道男孩究竟去了哪里。女孩整天不停地寻找着,然而早已化身成蜻蜓的男孩却无时无刻不围绕在她身边,只是他不会呼喊,不会拥抱,他只能默默地承受着她的视而不见。夏天过去了,秋天的凉风吹落了树叶,蜻蜓不得不离开这里。于是他最后一次飞落在女孩的肩上。他想用自己的翅膀抚摸她的脸,用细小的嘴来亲吻她的额头,然而他弱小的身体还是不足以被她发现。

  暑假里,有一天,院子里突然不知从哪飞来了许多蜻蜓,它们有大的也有小的,有飞得高的.也有飞得低的。我总想捉一只玩玩。

  那天哥哥也在我家,于是我就拉上他一起捉蜻蜓。我拿着长长的杆子,上面绑着网,我高举着冲了出去,蜻蜓惊得四处乱飞。我左跑右跑,我一举起杆子,蜻蜓急忙就飞走了,我很快转过身来,看准了一只,我快跑几步,一网扑向蜻蜓,可掀开网一看,还是扑了个空。哥哥在旁边哈哈大笑!我下定决心,一定要扑到一只,“呼呼呼!”我连扑几下,累得我直喘,终于扑到了一只蜻蜓。

  我可高兴了,跑着送给爷爷看,爷爷夸我说真棒!但是在表扬的同时,爷爷又说:“蜻蜓是益虫,不要扑它,它能吃好多害虫。”我听了以后,马上就把它给放了。

  我明白了:我们要保护小蜻蜓,它能吃害虫。

  在秋高气爽的季节里,迎着温暖的阳光,我们来到了狮山公园。狮山公园是建在山坡上的公园,风景十分宜人。

  沿着绿道,我们来到了铺满绿色草皮的山坡上,虽然是初秋,但红色、紫色,黄色,蓝色的蜻蜓不时的在我们面前忽高忽低地飞着。有了上次去植物园捉蚱蜢、螳螂的经验后,我拿着网兜准备一展拳脚。

  说时迟那时快,一只褐色的蜻蜓从眼前飞过,我追出去好几米远,发现蜻蜓停在草坪边上的树枝上,我想趁蜻蜓不注意,一网扑下去,可是蜻蜓就像后脑勺也长了一对眼睛似的,等我扑下去后,蜻蜓却已展翅飞走了。几次下来,还是没网到蜻蜓,我有些泄气了,哭丧着脸来到爸爸面前,爸爸耐心的安慰我,捉蜻蜓不能心急,在捕捉时要像踢足球的"临门一脚"那样"快、准、狠"。我体会着爸爸说的话,调整了自己的心态,追着在空中飞舞的蜻蜓而去,当那只身材矫健的'灰蜻蜓接*地面时,我一个箭步网住了蜻蜓。捉住了!我小心翼翼地移到网兜边上,轻手轻脚地抓住它的翅膀,仔细端详。

  蜻蜓很漂亮,长着一张倒三角形的脸,眼睛又圆又大,带有无数个复眼。汪曾祺爷爷的书里介绍,这些复眼能看见四面八方的东西,所以它飞行的时候,就不会撞到树上。它的触角又细又长,双翅上的薄翼精美至极,相信只有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才能编织出如此精致的羽翼。

  仔细观察完“战利品”蜻蜓,我又把他放飞,让它回归它的家——大自然!

  乡村的风景真美丽,引来了成群结队的蜻蜓。我不由得抬头数起来:一只、两只、三只……“这么多呀!县城里的`蜻蜓恐怕加起来也没这么多吧?”我禁不住发出一声感叹。农家妹妹晓晓听见了,便提议去捉蜻蜓,我和表妹还有晓晓的弟弟旺旺乐得一蹦三尺高。

  穿过玉米地,来到一个长满野草的地方,这里的蜻蜓真多,草尖上歇息着好些蜻蜓,空中飞舞着颜色各异的蜻蜒。发出一阵嗡嗡的声音。我接过晓晓递来的捕虫网,抑止不住内心的喜悦,朝着空中乱舞一阵,空中的蜻蜓被迫降落在了这片草地上。只见晓晓微微俯下身子,右手小心翼翼地朝中只黄色的大大蜻蜓伸去,只见她迅速地朝蜻蜓的尾上一捏,一只张牙舞爪的蜻蜓便被晓晓捉住了。 我学着晓晓的动作,开始捉蜻蜓,突然一只蓝白相交的蜻蜓停在了我脚旁的野草尖上,哈哈,自投落网,不捉白不捉。我不禁暗想。我轻轻地走过去,屏息凝视,伸手飞快地一捏,谁知这这蜻蜓却一溜烟地飞走了。 我没有灰心,继续捕捉蜻蜓,经过几次尝试后,我终于总结了一条经验,就是在捏蜻蜓尾巴过程中,若发现蜻蜓的翅膀稍向前动了一下时,千万别秉势一抓,因为这说明蜻蜓已经警惕起你了,起了防范措施,你只需一动不动地静等几秒中,待它翅膀向后一移时,以最快的速度就能将它捉住。

  不一会儿,我们就捉了七八只只蜻蜓。带回家玩了一阵,就把蜻蜓放了。因为蜻蜓是益虫,在城市里很少见,因此我们要保护它。

  夏天的时候,我爷爷在地下车库找到一只半死不活的蜻蜓,爷爷把它带了回来做成了一个标本。

  我仔细看这个蜻蜓标本。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原来蜻蜓的两只复眼是连在一起的,像两个大大的红宝石。它的头是黄色的,被复眼包住,只露出一点点。它的身子是椭圆的.,还有六条纤细的腿。它的尾巴特别长,应该是头和身长的三倍吧。网上说:“蜻蜓的尾巴可以记它的月龄,一节就表示一个月。”我数了一下,一共七节,就说明它已经活了七个月了。它的两对翅膀薄而透明,四支翅膀各有一个红色的翅痣,透明的翅膀上布满了黑色的网格花纹。它的一对翅膀张开有七厘米,表面发着亮眼的五彩金色光泽。它从头到尾的长度是六厘米,比翅膀展开还少一厘米。

  这就是我家的蜻蜓标本,是它帮助了我认识蜻蜓这种昆虫。

  雨后的傍晚,忙碌了一下午的小蜻蜓停在叶子上睡觉。“呜……呜……呜”一阵马达声吵醒了小蜻蜓。它揉了揉眼睛一看:白色的外壳,四只翅膀托着一个“大脑袋”。小蜻蜓想:水蜻蜓、“竹蜻蜓”我都见过,就没见过这种带螺旋桨的“白蜻蜓”。

  “喂!白蜻蜓,你好哇!”“你好,我不是白蜻蜓,我是无人机。”“无人鸡?”小蜻蜓吃了一惊“鸡怎么能飞呢?”“哈哈哈,我不是家禽的鸡,是机器的机。”“白蜻蜓”说道。

  “我是轻型无人机,有多个旋翼,旋翼上装了小型螺旋桨和陀螺仪,它可以让我保持*衡。下面还有可以接电池或充电器的线。”小蜻蜓听了,很惊讶地看着它的高科技身体。

  “我还有一些兄弟:有的可以从军营起飞,前去危险的地方巡逻;有的可以去拍全景照片,帮助人类获取有价值的信息;有的可以去喷洒农药,减轻人类的工作量;总之,我们是人类的好助手。”无人机说。

  小蜻蜓正听的如痴如醉,只见无人机的大脑袋下面旋转出了一个“大眼睛”。只听“咔擦”一声,无人机拍下了夕阳的`照片。小蜻蜓顺着它拍照的方向看去,“哦,那夕阳真美。”小蜻蜓赞叹道。

  小蜻蜓正想再发问,之间无人机身上亮起了红色的指示灯。“哦,我快没能量了,主人召唤我回去了。”看着小蜻蜓欲言又止的样子,无人机一边调整方向一边说:“虽然我全身的高科技,但我也需要能量,我的电能来源于下方的电池,要使没了电池,我就什么也做不了了,所以让我先回去充电,明天我们再见面吧。”小蜻蜓听了直点头。

  只见无人机在天空中转了个圈,飞走了。回家的路上,小蜻蜓想:我要赶快回家,告诉妈妈我认识的新朋友。

  猴小弟,鹿小妹,熊小弟与狼小弟四个,掘来一棵嫩笋做了一个竹蜻蜓。

  猴小弟他们三个搓啊搓的,就是飞不起来,鹿小妹拿起竹蜻蜓,使劲向天空抛的同时,双掌尽力一搓,这只竹蜻蜓便滴溜溜地飞了起来,像个长翅膀的小精灵,像只微型直升机,往上旋,往上飘,一会儿左撇,一会儿右拐,随心所欲,任意飞翔。他们四个高兴得哇哇叫着,仰着脖子,使劲地叫啊跳的。竹蜻蜓在空中飞啊飞啊,突然忽喇喇一斜,掉了下来。在大家哎呀哎呀的叫声中跌了下来,噗通一下掉到了大象爸爸一家在吃饭的饭桌上,不偏不倚,正好掉进了那只大大的汤碗里。热汤汁四溅,溅了小象宝宝一脸,吓得他哇哇大叫。

  “是谁啊?是谁啊?”大象妈妈在问。

  “是鹿小妹,不是我!”狼小弟逃开几步,连忙说。

  “不,不,不是我,是,是,是鹿小妹!”熊小弟结结巴巴说。

  “没我的份!是她,是她!

  鹿小妹老是乱来,你要罚就罚她!”猴小弟说。

  大象爸爸只是笑笑,抹掉了象宝宝脸上的汁汤水,捞出了竹蜻蜓,尝了尝汤,说:“没事儿。

  嗯,汤的'味道反而更鲜了!”

  象妈妈也尝了一尝,搭搭嘴巴,说:“到底是笋,真鲜了许多!”

  象宝宝也舀了一勺喝在嘴里,拖出了舌头:“ 嗯,好鲜好鲜!妈妈,我还要喝!”

  狼小弟连忙说:“是啊,好鲜!这做竹蜻蜓的笋是我掘来的!”

  熊小弟走上一步,说:“这笋做的竹蜻蜓是我削的,没我削做不成竹蜻蜓!”

  猴小弟说:“真的,用笋做竹蜻蜓是我出的主意。不信你们问熊小弟好了。”

  鹿小妹一声不吭,低着头站在那里,说:“对不起,是我不好,弄脏了你们的汤。”

  大象爸爸笑笑,没说什么。

  吃完饭,他用长鼻子托起鹿小妹,带上象宝宝,驮着她上河边玩儿去了。

  狼小弟三个尴尬地站在一边,好半天说不出话来。

  我发现有些小朋友喜欢捉蜻蜓,使好多蜻蜓死于非命,我感到非常痛心。

  来到广场,我先看树下有两个小男孩,一开始他们就发现了几只,一数1、2、3………。他向那个小男孩做了个手势,他马上就过来了,他们两面夹击,可是一只也没有捉到,他们垂头丧气地换了个位置。我想照这样下去蜻蜓迟早会被他们抓到,一定要前去阻止。我一面想一面看,突然发现他们往这个方向跑过来,我赶紧拦住他们,跟他们说:“住手,你们这样是伤害蜻蜓,不要觉得蜻蜓是好玩的东西,它们也有生命,不要残害它们!”那两个小男孩先是一愣,说:“我们只是捉来看看,看望后就放回去!”我说:“你们看一看后这个蜻蜓还有命吗?”两个小男孩底下头,不好意思的跑了。

  保护我们的“除害飞行家”蜻蜓吧!

  阳光明媚的一天,大猫来到公园里玩耍,看见成群结队的蜻蜓飞来飞去,心想:我赶快回家拿一个网兜来捉几只送给我的小伙伴们玩,一定非常有趣。


红蜻蜓教学反思(扩展4)

——《蜻蜓和蚂蚁》教学设计3篇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11个生字和1个新部首,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增强劳动意识,培养从小热爱劳动的情感。感悟没有播种就没有收获,没有付出就没有回报。

  4、用续编故事或写信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愿望。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寓意。知道不劳动就没有回报。

  教学难点:结合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句子,体会人物的内心感情。

  教学准备:字卡、图画和歌曲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们学*一篇新课文,题目是《蜻蜓和蚂蚁》,齐读课题。看到课题,你知道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

  二、熟读课文。

  1、老师范读课文。请同学们注意文中出现的生字,听准字音。

  2、老师领读课文,学生一边读一边画出文中出现的一类生字。

  3、自己读一读课文,多读两遍画出的一类字。

  4、自由练*读课文。

  5、男女分自然段读课文。

  三、识记一类生字。

  1、荒:(1)荒芜,地荒了。(2)荒凉。荒村、荒岛、荒废、荒.唐、荒野

  2、张:左右结构,表姓氏,扩词:姓张、张冠李戴、张嘴

  3、烂:(1)松软。烂泥、肉烂了(2)腐烂(3)破碎(4)头绪乱烂糊、烂漫、烂醉如泥

  4、歌:左右结构,学*欠字旁儿,扩词:歌唱、歌星、歌舞

  5、劳:上中下结构,扩词:劳动、辛劳、任劳任怨

  6、脸:(1)头的前部(2)某些物体的前部(3)情面(4)表情扩词:脸蛋、脸皮、脸色、脸面、脸盆、门脸

  7、软:左右结构(1)与硬相对。(2)柔和(3)软弱(4)容易被感动扩词:软骨、柔软、软风、心软、软和、软绵绵

  8、难:多音字,扩词:(1)难过、困难(2)遇难

  四、认读二类生字。

  逛:逛街、逛市场、逛游

  瞬:翘舌音,瞬间、一瞬

  餐:*舍音,午餐、早餐、晚餐

  愁:翘舌音,愁眉苦脸、忧愁

  咕:咕咕叫、咕咚

  留:留恋、留下、留级

  昏:昏睡、昏迷、*

  绵:软绵绵、绵绵无力

  五、复*巩固生字。

  六、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字卡导入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两个朋友,认识他们吗?(出示图片:蜻蜓、蚂蚁)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出示字卡)上节课我们学*了本课的生字,现在老师考一考大家。请同学们开火车读词语。看谁读得最准确。

  二、以读促情,读中感悟

  (一)读第一自然段

  1、看来大家复*的很好。出示第一幅图,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什么季节?(夏天),你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一下蜻蜓吗?(悠闲、开心等)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叙述的就是这幅图,打开书,谁来读一读。

  2、你知道了什么?(蜻蜓在夏天逛来逛去、唱着、玩着)。你能说出几个类似“逛来逛去”的词语。(飞来飞去、跑来跑去……)

  3、转瞬之间,冬天到了,转瞬快还是慢,(快)怎么读?语速快一些,再读一遍。

  (二)学*第二自然段

  过渡:转瞬之间,冬天来到了,冬天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呢?让我们一起走进第二自然段。

  1、自己读这一段,找一找这段共有几句话?

  2、冬天是什么样子的?(荒凉、寒冷)什么是荒凉?人烟少,比较冷清。(出示第二幅图)人烟少,天上下着雪花,风呼呼地吹。

  3、此时蜻蜓的心情怎样?(悲伤、难过、痛苦)表情如何?愁眉苦脸

  4、你在什么时候愁眉苦脸?(举例说明)那蜻蜓为什么愁眉苦脸呢?(阳光——唱歌会有什么乐趣!)再读第四句话。

  5、此时它还有一个动作,嘀嘀咕咕。表现一下,再读最后一句,它是跟别人说话吗?低声地自言自语,它嘀咕些什么?(自己想象说)

  6、再读这句话,把这句放到这段中再读这段话。

  过渡:正当它愁眉苦脸的时候,它遇见谁了?(蚂蚁)

  (三)自己默读3---7自然段。回答两个问题:(1)、蜻蜓是怎样来到蚂蚁面前的?(2)、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

  1、他是怎样来到蚂蚁面前的?(爬)*时大家看见蜻蜓都是飞的?那么文中用“爬”字,说明了什么?(蜻蜓处境很困难,非常可怜。)读的时候应该是什么语气?(哀求、恳求。)再读一遍。

  2、蚂蚁是怎样回答的?“朋友-----------道理吗?”

  (1)、小蚂蚁给小蜻蜓讲了一个什么道理?夏天劳动,冬天才能安乐。当小蜻蜓逛来逛去时,小蚂蚁干什么?(劳动),冬天小蜻蜓愁眉苦脸的时候,小蚂蚁呢(安乐)。

  (2)、你能用“因为……所以”的句型连起来说一说吗?

  因为蜻蜓夏天逛来逛去,所以冬天愁眉苦脸。

  因为蚂蚁夏天劳动,所以冬天安乐。

  小蚂蚁在夏天都干什么?(劳动。贮存粮食,准备东西)这就是付出劳动。

  冬天才能怎样?(享受快乐,幸福生活)这就是他所得到的回报。

  比较蜻蜓和蚂蚁,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没有付出,就没有回报。

  (3)、作为我们学生,在学*上、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做?

  (四)、蜻蜓知道这个道理吗?知道。从哪里可以体现出来?

  1、“哪有时间劳动呀?”读出后悔之意。

  2、最后一段“明年辛勤的劳动。”准备冬天的东西。

  (五)、拓展延伸:想象一下,蜻蜓以后会怎么做?

  三、总结

  同学们,这是一则寓言故事,每则寓言都会通过一个小故事说明一个道理。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没有付出,就没有回报,我们要从小热爱劳动,用劳动创造我们幸福的生活。

  四、作业

  板书设计:

  蜻蜓和蚂蚁

  夏天 逛来逛去 劳动

  没有付出,就没有回报 反问句

  冬天 愁眉苦脸 安乐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11个生字和1个新部首,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增强劳动意识,培养从小热爱劳动的情感。感悟没有播种就没有收获,没有付出就没有回报。

  4、用续编故事或写信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愿望。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寓意。知道不劳动就没有回报。

  教学难点:结合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句子,体会人物的内心感情。

  教学准备:字卡、图画和歌曲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们学*一篇新课文,题目是《蜻蜓和蚂蚁》,齐读课题。看到课题,你知道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

  二、熟读课文。

  1、老师范读课文。请同学们注意文中出现的生字,听准字音。

  2、老师领读课文,学生一边读一边画出文中出现的一类生字。

  3、自己读一读课文,多读两遍画出的一类字。

  4、自由练*读课文。

  5、男女分自然段读课文。

  三、识记一类生字。

  1、荒:(1)荒芜,地荒了。(2)荒凉。荒村、荒岛、荒废、荒.唐、荒野

  2、张:左右结构,表姓氏,扩词:姓张、张冠李戴、张嘴

  3、烂:(1)松软。烂泥、肉烂了(2)腐烂(3)破碎(4)头绪乱烂糊、烂漫、烂醉如泥

  4、歌:左右结构,学*欠字旁儿,扩词:歌唱、歌星、歌舞

  5、劳:上中下结构,扩词:劳动、辛劳、任劳任怨

  6、脸:(1)头的前部(2)某些物体的前部(3)情面(4)表情扩词:脸蛋、脸皮、脸色、脸面、脸盆、门脸

  7、软:左右结构(1)与硬相对。(2)柔和(3)软弱(4)容易被感动扩词:软骨、柔软、软风、心软、软和、软绵绵

  8、难:多音字,扩词:(1)难过、困难(2)遇难

  四、认读二类生字。

  逛:逛街、逛市场、逛游

  瞬:翘舌音,瞬间、一瞬

  餐:*舍音,午餐、早餐、晚餐

  愁:翘舌音,愁眉苦脸、忧愁

  咕:咕咕叫、咕咚

  留:留恋、留下、留级

  昏:昏睡、昏迷、*

  绵:软绵绵、绵绵无力

  五、复*巩固生字。

  六、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字卡导入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两个朋友,认识他们吗?(出示图片:蜻蜓、蚂蚁)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出示字卡)上节课我们学*了本课的生字,现在老师考一考大家。请同学们开火车读词语。看谁读得最准确。

  二、以读促情,读中感悟

  (一)读第一自然段

  1、看来大家复*的很好。出示第一幅图,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什么季节?(夏天),你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一下蜻蜓吗?(悠闲、开心等)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叙述的就是这幅图,打开书,谁来读一读。

  2、你知道了什么?(蜻蜓在夏天逛来逛去、唱着、玩着)。你能说出几个类似“逛来逛去”的词语。(飞来飞去、跑来跑去……)

  3、转瞬之间,冬天到了,转瞬快还是慢,(快)怎么读?语速快一些,再读一遍。

  (二)学*第二自然段

  过渡:转瞬之间,冬天来到了,冬天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呢?让我们一起走进第二自然段。

  1、自己读这一段,找一找这段共有几句话?

  2、冬天是什么样子的?(荒凉、寒冷)什么是荒凉?人烟少,比较冷清。(出示第二幅图)人烟少,天上下着雪花,风呼呼地吹。

  3、此时蜻蜓的心情怎样?(悲伤、难过、痛苦)表情如何?愁眉苦脸

  4、你在什么时候愁眉苦脸?(举例说明)那蜻蜓为什么愁眉苦脸呢?(阳光——唱歌会有什么乐趣!)再读第四句话。

  5、此时它还有一个动作,嘀嘀咕咕。表现一下,再读最后一句,它是跟别人说话吗?低声地自言自语,它嘀咕些什么?(自己想象说)

  6、再读这句话,把这句放到这段中再读这段话。

  过渡:正当它愁眉苦脸的时候,它遇见谁了?(蚂蚁)

  (三)自己默读3---7自然段。回答两个问题:(1)、蜻蜓是怎样来到蚂蚁面前的?(2)、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

  1、他是怎样来到蚂蚁面前的?(爬)*时大家看见蜻蜓都是飞的?那么文中用“爬”字,说明了什么?(蜻蜓处境很困难,非常可怜。)读的时候应该是什么语气?(哀求、恳求。)再读一遍。

  2、蚂蚁是怎样回答的?“朋友-----------道理吗?”

  (1)、小蚂蚁给小蜻蜓讲了一个什么道理?夏天劳动,冬天才能安乐。当小蜻蜓逛来逛去时,小蚂蚁干什么?(劳动),冬天小蜻蜓愁眉苦脸的时候,小蚂蚁呢(安乐)。

  (2)、你能用“因为……所以”的句型连起来说一说吗?

  因为蜻蜓夏天逛来逛去,所以冬天愁眉苦脸。


红蜻蜓教学反思(扩展5)

——《放飞蜻蜓》教学反思 (菁华5篇)

  《放飞蜻蜓》是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课文讲述了一个充满情趣的故事,描写了一群小朋友在陶行知先生的.帮助下了解到蜻蜓的相关知识,认识到蜻蜓是人类的朋友,并在陶先生的劝导下把捕捉到的蜻蜓放飞的故事。课文不仅让学生了解到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也让他们进一步受到人文教育。

  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我在导学案中设计了“知识链接”、“基础达标”、“设问导读”、“巩固练*”、“拓展阅读”五个环节,安排了相应的练*题,拓展阅读一首有关蜻蜓的古诗,并精心准备了辅助教学的幻灯片和课文朗读的录音,整节课上完后,我认为以下几点在课堂上呈现的效果比较好:

  一、以猜谜语的方式导入,激发了孩子们的兴趣,集中了孩子们的注意力,而紧接着的优美、生动的图片更把孩子们的目光吸引住了。

  二、在第一课时中,识字写字、读书和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是主要目的,课堂上孩子们多种形式的读词语、说记生字的方法、用上生词说句子、读课文、书写练*很好的体现了这一点。

  三、在读课文中,对于新出现的词语理解,我采用了更直观、更生动的方式来学*,那就是用图片展示来帮助、加深孩子们对词语的认识和理解,像田埂、孑孓、复眼就是这样,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当然,整节课结束后,我也有一些遗憾:一是导学案的使用还不够熟练,有一点内容没有来得及在课堂上展示、处理。二是孩子们在课堂发言时声音不够响亮,主动发言的不够多,在语言表达上缺乏完整性。

  总之,本节课既有让我高兴的一面,也有让我忧愁的一面;既让我对课改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让我在以后的教学中有了更明确的目标:乘上课改大船,追求课堂高效。

  《放飞蜻蜓》是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课文讲述了一个充满情趣的故事,描写了一群小朋友在陶行知先生的帮助下了解到蜻蜓的相关知识,认识到蜻蜓是人类的朋友,并在陶先生的劝导下把捕捉到的蜻蜓放飞的故事。课文不仅让学生了解到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也让他们进一步受到人文教育。

  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我在导学案中设计了“知识链接”、“基础达标”、“设问导读”、“巩固练*”、“拓展阅读”五个环节,安排了相应的练*题,拓展阅读一首有关蜻蜓的古诗,并精心准备了辅助教学的幻灯片和课文朗读的录音,整节课上完后,我认为以下几点在课堂上呈现的效果比较好:

  一、以猜谜语的方式导入,激发了孩子们的兴趣,集中了孩子们的注意力,而紧接着的优美、生动的图片更把孩子们的目光吸引住了。

  二、在第一课时中,识字写字、读书和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是主要目的,课堂上孩子们多种形式的读词语、说记生字的方法、用上生词说句子、读课文、书写练*很好的体现了这一点。

  三、在读课文中,对于新出现的词语理解,我采用了更直观、更生动的方式来学*,那就是用图片展示来帮助、加深孩子们对词语的认识和理解,像田埂、孑孓、复眼就是这样,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当然,整节课结束后,我也有一些遗憾:一是导学案的使用还不够熟练,有一点内容没有来得及在课堂上展示、处理。二是孩子们在课堂发言时声音不够响亮,主动发言的不够多,在语言表达上缺乏完整性。

  总之,本节课既有让我高兴的一面,也有让我忧愁的一面;既让我对课改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让我在以后的教学中有了更明确的目标:乘上课改大船,追求课堂高效。

  对于陶行知先生我并不陌生,早在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我们扬中也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学陶活动,晓庄师范的汤翠英老师曾应邀赴扬作巡回报告,作为学陶的一名积极分子,我也曾以空前的热情投入到此项活动中去。那时候,先生的一些经典论述我们大多能出口成诵。什么《小孩不小歌》等等学生们也是会背的,那时候如果有学生打架,往往老师还没去处理,早就有三五学生围上前去,背起“你打我,我打你,打来打去借别人的手打自己;你骂我,我骂你,骂来骂去,借别人的嘴来骂自己。”也曾到晓庄去参观陶行知纪念馆,在先生的手记前驻足良久。先生的思想深深地影响了我。

  这次教《放飞蜻蜓》一课,我以为应该很好地让学生了解陶先生其人其事。因为,陶先生的塑像就矗立在我校附*的尊师广场上,每天,他都深情地眺望学生走进校园。

  对于这课的教学重难点,老师们意见并不统一,大多是将“了解蜻蜓的知识,懂得蜻蜓是益虫,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作为重难点。我并不赞同这个观点。尽管教参上有这样的建议,尽管在本单元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等是训练重点,但我细读课文后仍觉得将这作为教学的重难点并不妥。

  我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确定为:“1、细读课文,了解蜻蜓的知识,懂得蜻蜓是益虫;能用上课文中的有关语句和自己搜集到的资料介绍蜻蜓,从而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激发探究有关动物的科学知识的兴趣。2、抓住描写陶行知先生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陶先生对学生充满爱心,循循善诱的特点。”

  为什么要确定这样的重难点?我以为还要从课文中来说。课文讲的是陶先生发现一群孩子在捉蜻蜓,他没有呵斥,没有批评,而是因势利导,跟学生讲起了蜻蜓的有关知识,教育孩子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让学生自觉自愿地放飞了蜻蜓。陶先生的教育艺术由此可见一斑。大量的篇幅描写了先生的音容笑貌,学生抓住有关语句就能体会先生的为人,教学时为何要放弃这样的一个认识先生、走进先生的良好契机呢?

  至于了解关于蜻蜓的知识,我以为并不难,学生只要读读课文就能说出来,但仅限于了解还远远不够,学会整合书本资源和课前搜集到的资料,用自己的话来介绍蜻蜓才是重难点。

  在课上,我跟孩子们一同探究着,感悟着先生的亲切的态度,启发引导的巧妙。学生们喜欢上了这位离他们原先较遥远的先生。可亲可敬的陶先生就这样走进了学生们心间。我也在努力学*着先生,当他们在读课文准备介绍蜻蜓时,我在学生的座位间穿梭着,倾听着,启发着,点拨着。课上,学生们眉飞色舞地介绍着蜻蜓,那些数字,那些小故事在他们的唇间动情地倾吐着,我知道,课文的重难点他们已经大多掌握了。

  临下课时,我问孩子们学完了这一课有什么收获,学生们谈了许多,有说关于蜻蜓的,有说关于先生的,有说要保护动物的等等,看来他们的收获还真不少。我建议他们课后再去找一找关于陶先生的资料,相信他们一定会更好地了解先生,从先生教育学生的一个个小故事中得到启发。而我,则从这节课中更好地明白了:“小孩并不小!谁若说小孩小,他比小孩还要小!(陶先生曾讲过的大意。)他们关于蜻蜓的知识其实并不比我们做老师的少!走进新课程,我们为师者首先应是一个善于学*者,向书本学*,更新理念;向学生学*,做*等中的首*;向同行学*,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从陶先生身上我又一次明白了教育的真谛:真正的教育不是告诉,而是启发与诱导!

  语文课是紧密联系生活这个大课堂的,在这一堂课中我幸运地获得了这一宝贵的教学资源——捡着了这一只死了的美丽的大蜻蜓,若是活的我还肯定没这个机会了。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喜爱动物是他们的天性,他们源于对小动物的热爱,发自内心愿意接*、x*文本,学生的情感在一见到蜻蜓的刹那间已流淌出来了,他们抑制不住这份心中的激动,在一边听着老师的介绍内容,一边已慢慢踱步安静地朝前围拢过来。看清了蜻蜓的全身,同学们一个个都张开了大嘴,都感受着自己此刻对蜻蜓不一样的心境,亲眼看到蜻蜓的大复眼,几乎占了整个头部的一半,能保持*衡、调整方向的尾巴一节节的,又细又长。

  他们看着都忍不住亲手摸一摸蜻蜓那像花边一样的膜状的翅膀。用手扇动翅膀飞舞,看着这一只仿佛活了的大蜻蜓,同学们都不禁想起了“蜻蜓点水款款飞”的美丽情景。感受着蜻蜓的美丽身影,同学们学*课文热情高涨,读书感情把握较好,挖掘人物内心的思潮更深刻……这一切都得感谢这只大蜻蜓的到来。

  《放飞蜻蜓》一文,这些虽普通但无比可爱的字眼饱含情感,不仅是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实践,更是真情的流露、灵性的涌动。学生用心倾诉,是心灵深处真正的独白。

  纵观全文,兴趣是学生在学*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内部动力。作为一名教师,要设法去调动他们的兴趣,不断让他们感受学*的乐趣。只有这样“寓教于乐”,才能让学生感受到学*语文不是负担,而是享受,从而提高语文课的教学效果。

  本课讲述了*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看见一群孩子在捉蜻蜓,引导他们认识到蜻蜓是人类的朋友,并放飞蜻蜓的故事,体现了陶行知先生良好的教育方法和对孩子们的关心爱护。对于这课的教学重难点我定为:1、细读课文,了解蜻蜓的知识,懂得蜻蜓是益虫;能用上课文中的有关语句和自己搜集到的资料介绍蜻蜓,从而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激发探究有关动物的.科学知识的兴趣。2、抓住描写陶行知先生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陶先生对学生充满爱心,循循善诱的特点。

  陶行知先生如何教孩子认识蜻蜓是本文的主线,在引导学生了解蜻蜓的知识时,我先让学生默读课文,自主学*,了解蜻蜓的特点和作用,然后结合自己在预*时查找的资料填充进去,用自己的话来介绍蜻蜓。我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让他们互相介绍蜻蜓。课上,学生们绘声绘色地说着蜻蜓的知识。我知道,课文的重难点他们已经大多掌握了。

  本节课,我让学生在预*时查找资料,学生们找到了许多,有的还把资料打印了出来,张贴到黑板的一角,同大家一起分享,有的学生把收集的资料牢记在心,通过自己的口说出来的,课堂上情绪很高涨,学*的气氛也就越浓厚了。

  为了让学生充分了解陶先生对学生充满爱心、循循善诱的特点,在教学中我着重突出了“慈爱”、“小心”、“商量”、“抚摸”等词语的教学,引导学生就这些重点词句展开讨论。同时补充了陶行知的资料、故事,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陶行知,从先生教育学生的一个个小故事中再次体会到陶行知先生的慈爱和谆谆教导。


红蜻蜓教学反思(扩展6)

——《放飞蜻蜓》教学设计 (菁华5篇)

  教学目标: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3.凭借对课文的朗读感悟,对资料的合理运用,了解有关蜻蜓的有关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思想感情;并体会到老一辈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对下一辈的关怀爱护和谆谆教导。

  教学重、难点

  重点:凭借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有选择地运用摘抄有关蜻蜓知识的资料,丰富对蜻蜓的认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思想感情;并体会到老一辈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对下一辈的关怀爱护和谆谆教导。

  教学难点:

  有选择地运用摘抄有关蜻蜓知识的资料,丰富对蜻蜓的认识。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设计意图

  导入课文

  1、继续学*放飞蜻蜓,请同学们回忆,课文围绕蜻蜓只要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2、教师介绍陶行知

  1、 学生回忆课文的主要内容法。

  2、 学生了解陶行知

  语文阅读教学要走两个来回:由整体到部分,再由部分到整体。这个环节的设计,对课文内容的回忆概述,既锻炼了语言的表达能力,也对内容有个整体的感知,同时介绍陶行知先生,为接下来的教学打下基础。

  指导精读,感悟知、情:1、走*蜻蜓

  2、走*陶行知

  学*重点词语,体会陶先生对孩子的关爱和尊重。

  反复练读,深化感情

  拓展、延伸

  作业

  1.借助教材,走*蜻蜓

  (出示蜻蜓休息实物图)

  1、通过上节课的学*,从陶行知和孩子们的对话中,你对蜻蜓有了哪些了解?

  (请同学们打开书,在课文中找一找,画一画)

  2、交流:可以用我知道了……还知道了……

  3、理解“七嘴八舌”

  4、媒体出示:陶行知说:“据说,在它……”这个说法正确吗?“据说”这个词语说明了什么?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谁查找了资料?请你为大家作介绍。

  5、引读:它的眼睛很……,结构……是由……可以……

  6、指导朗读

  蜻蜓的眼睛很特别,那读的时候要注意哪些词语,才能读出它的特点呢?

  2. 活用资料,走*蜻蜓

  1、关于蜻蜓,同学们手中还有一份资料,大家都读过了吧?你能借助资料把蜻蜓介绍得更加具体吗?

  2、如说我们可以选择一个方面来作补充。课文介绍了蜻蜓吃苍蝇、蚊子、孑孓,但没讲吃多少,资料上是怎样说的?

  3、看看介绍蜻蜓眼睛和尾巴上你还有没有补充?

  3.创设情境,在言语交际中走*蜻蜓。

  同学们介绍了这么多蜻蜓的知识,老师也感到受益匪浅,也喜爱上蜻蜓了。

  瞧,这位同学也很喜爱蜻蜓,他在干什么呢?(用网兜捉蜻蜓)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⑵交际训练。(注意教师角色的转换)

  现在老师就是这位同学捕捉蜻蜓的同学,你想对我说什么?

  过渡:蜻蜓是“飞行家”,是“捕虫能手”,是我们的朋友……孩子们入神地听着陶行知先生的话。

  1、读了课文,你对陶先生这位教育家有什么影象?

  2、再读一读课文,把文中描写陶先生说话时的神态、动作的词语画出来,体会一下,陶先生是一位怎样的教育家?

  3、 扩展阅读《小孩不小歌》

  1、怎么把这篇课文读好呢?在读陶先生的话要亲切和蔼的语气、读孩子们的话要天真,热情

  老师描述:

  蜻蜓又回到了自由的天空,回到了属于它自己的家园。你们瞧,它在空中自由自在地飞行,是多么轻松,多么愉快呀!此时此刻,大家肯定有许多话要说,现在请大家把内心的感受说出来吧!

  关于陶行知的故事还有很多,关于蜻蜓,关于有益昆虫的话题也有很多,这些都有待于我们小朋友课后去搜集,去了解。

  学生轻声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边画。

  学生交流自学的结果(吃食、眼睛、尾巴)

  学生表演,理解“七嘴八舌”

  生读这句话

  学生交流课外资料(蜻蜓吃尾巴)

  蜻蜓咬尾巴——自吃自

  “大、复杂、成千上万、四面八方”

  学生交流课外查阅到的资料,帮助理解

  1、一只蜻蜓一小时能吃20只苍蝇或840只蚊子,蜻蜓的幼虫在水中也能消灭孑孓等害虫。

  2蜻蜓点水(人们常常看到蜻蜓点水,实际上这是蜻蜓妈妈在生儿育女。雌蜻蜓在产卵时,单独在水面上飞行,然后一次次不断地把尾巴插入水中,产下一些卵,立即又飞起来。这样连续产卵的动作,好像蜻蜓在不断地点水。)

  3、(有一对异常发达的大复眼,几乎占了整个头部的一半,一只大复眼由1万多只小眼组成。在疾飞中,能正确清楚地看到9米开外,处于活动状态的昆虫的各个部分,还能看见在千米以外飞行的同类。

  ……

  学生利用文本的语言来跟老师进行交际。

  明白不仅要爱护小动物,而且要懂得爱科学。

  学生交流对陶先生的总影象。

  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画

  集体交流陶先生是一位怎样的教育家。

  学生朗读《小孩不小歌》进一步感悟陶先生的思想。

  分角色朗读

  学生表白

  继续查资料

  通过朗读,学生从人物的语言中摘录出关于蜻蜓的科学知识。采用图文对照的方法,让学生了解蜻蜓。在学生熟悉了蜻蜓的外形特点和作用,就自然而然产生了喜爱之情,对理解孩子同意放飞蜻蜓就水到渠成了。

  利用表演的形式来理解词语“七嘴八舌”,显得生动形象,使得课堂活跃,学生也乐学。

  补充课外资料,深化文本,帮助学生记忆。

  指导学生抓关键词语来朗读,教学的目的就是给学生授之方法

  查找资料帮助理解文本,并能在文本处注释,这叫批注,这是一种好的学**惯。课堂上要注重培养这样的能力。

  创设这样的一个情景,给学生说话提供一个舞台,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语言的组织能力。

  语文课一定要重视“语”和“文”。本课的教学目标,不仅是让学生了解一些关于蜻蜓的科学知识,进一步懂得爱护益虫益鸟的道理,还要通过有关词句的学*,体会陶先生热爱孩子、尊重孩子、信任孩子和以身作则保护益虫的高尚师德。课文中描写人物动作和说话神态的词语用得很准确,让孩子们细细品味,大有裨益。

  指导学生朗读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可以激发学生学*语言的兴趣,培养高尚的情操。

  创设情景,让学生同文本中孩子感情产生共鸣,有感而发。

  使用搜索引擎查找本课更多相关资料:

  搜索时,“文章标题”“所有大类”“所有小类”这几项无需选择,直接输入课文题目关键的字就行!

  (搜索引擎在首页左侧)

  一、初读感知大意

  1、第一遍读。

  (1)读课题。

  (2)提问:课文的题目是“放飞蜻蜓”,蜻蜓有翅膀,可以自由自在地飞,为什么要“放飞”呢?请同学们读课文后回答。

  2、第二遍读。

  (1)读课文思考:孩子们捉到一只蜻蜓肯定不容易,怎么舍得把它“放飞”呢?请同学们再把课文读一遍,边读边画出字词。

  (2)指名同学回答上面的问题。教师简介陶行知先生。

  陶行知先生是我国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一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一辈子爱教育、爱人民、爱孩子,他是第一个把小孩子称作“小朋友”的人,他热爱孩子、相信孩子、了解孩子、尊重孩子。

  (3)教师出示有关生字词,要求学生查工具书、联系上下文或联系生活实际,弄懂生字词在课文中的意思。

  需要正音的字:“贞、蚊”是前鼻音;“埂、衡、朋、蝇、抢”是后鼻音;“舍、贞”是翘舌音;“慈”是*舌音。还有多音字的读音:“露水”的“露”(lù),“调整”的“调”(tiáo)。

  3、第三遍读。

  (1)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写孩子们“放飞蜻蜓”的呢?先写什么,接着写什么,最后写什么,请大家读一读课文,看谁能概括出来。

  (2)指名回答上述问题,教师板书:捉蜻蜓—谈蜻蜓—放蜻蜓。

  4、用钢笔描红10个生字。

  设计意图:语文阅读教学要走两个来回:由整体到部分,再由部分到整体。上面的设计,先让学生读过三次课文,对课文内容有一个整体的感知,同时简介陶行知先生,为接下来的教学打下基础。

  二、指导精读,感悟知、情

  1、提出问题,学生读书思考:

  (1)在遇到陶行知先生之前,孩子们懂得哪些关于蜻蜓的知识?从课文中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来?用笔画出来。

  (2)陶先生给孩子们讲了关于蜻蜓的哪些知识?在课文的哪几小节?用笔画出来。

  2、朗读对话,图文对照。了解蜻蜓的身体结构。

  (1)分角色朗读,根据提示语读出感情,读出语气。

  (2)指名学生根据课文中的有关内容说出蜻蜓的身体结构和作用。

  眼睛:一闪一闪、很大、结构很复杂、成千上万的小眼睛、看清四面八的虫子。

  尾巴:一撅一撅、点水、掌握飞行方向、一节节、又细又长、保持*衡、吃掉又长。

  教师补充:关于蜻蜓的尾巴有一句很有趣的歇后语:蜻蜓咬尾巴——自吃自。

  设计意图:通过朗读,学生从人物的语言中摘录出关于蜻蜓的科学知识,采用图文对照的方法,让学生 看图说出关于蜻蜓的科学知识。一画一说,有关知识就能记得比较牢固。

  3、学*重点词语,体会陶先生对孩子们的关爱和尊重。

  (1)读了课文,你对陶先生这位教育家有什么印象?

  (2)再读一读课文,把文中描写陶先生说话时神态、动作的词语画出来,体会一下,陶先生是位怎样的教育家?

  a、慈爱地抚摸着翠贞的小辫子问。(慈祥和蔼、爱抚孩子。)

  b、陶先生拉着孩子们坐在田埂上。(与孩子们*等亲切地相处。)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认识6个字,掌握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分角色朗读课文,学*带着问题默读课文,理解重点语句,能正确读出句子的语气。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陶行知对孩子们的谆谆教导,懂得保护益虫。

  4、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边读书边思考的阅读*惯。

  教学重点:

  理解陶行知如何耐心细致地引导孩子们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并启发孩子们放飞蜻蜓。

  教学难点:

  了解蜻蜓各部分的结构、特点及功能。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图片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展示图片,激趣导入

  1、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一张美丽的图片,这是什么?(出示图片)(板书: 蜻蜓)请你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这只蜻蜓(美丽、可爱)你们喜欢吗?今天有几个小朋友要把蜻蜓放飞(板书:放飞)

  2、齐读课题,引导质疑

  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3、简介陶行知

  (设计意图:紧扣课题,图片导入,从而吸引了学生,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使学生兴致勃勃地走进课文。)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学生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边读边画出不认识的字,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

  2、小组学*,大家互相读,注意听字音是否读准确,互相评价。

  3、检查识字情况,“开火车”组词认字,分小组竞赛识字。

  (1)指导学生读准生字字音。

  (2)小组派代表交流识字方法,教师归纳总结。

  (3)出示词语认读

  (4)出示带生字的句子测读

  4、指名朗读课文,引导学生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谁放飞蜻蜓?谁让孩子们放飞蜻蜓?)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己发现、解决问题,尊重学生的个性,使他们自主选择学*方式,教师要引导学生选择有利于自己发展的方式。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应独立解决,不依赖他人。)

  三、再次朗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几个自然段是写捉蜻蜓,哪几个自然段是写谈蜻蜓,哪几个自然段是写放蜻蜓的?

  2、讨论交流上面思考题:

  第至第自然段写捉蜻蜓

  第至第自然段写谈蜻蜓

  第至第自然段写放蜻蜓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朗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课文。)

  四、指导书写,布置作业

  1、小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会了什么?

  2、出示生字词,再次认读

  3、教师范写,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4、作业:(1)抄写生字词 (2)练*分角色读课文 (3)查阅有关陶行知的资料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准生字,能用自己的话说出生字词的意思。

  3、细读课文,了解蜻蜓的知识,懂得蜻蜓是益虫;能用上课文中的有关语句和自己搜集到的资料介绍蜻蜓,从而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

  4、抓住描写陶行知先生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陶先生对学生充满爱心,循循善诱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1、用上课文中的有关语句和自己搜集到的资料介绍蜻蜓,从而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

  2、抓住描写陶行知先生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陶先生对学生充满爱心,循循善诱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复*回顾,问题导入。

  1、检查词语(出示词语)。

  2、请学生简要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陶行知先生看见一群孩子在捉蜻蜓,就引导他们认识蜻蜓是人类的朋友,最后孩子们放了蜻蜓。)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捉蜻蜓—————谈蜻蜓—————放蜻蜓

  二、读文入境,探究自悟:

  第一段:

  过渡:课文哪个自然段写“捉蜻蜓”的?

  1、指名读。

  2、是一个孩子在捉蜻蜓吗?

  3、想想,他们捉到蜻蜓时的心情,会说些什么?(快乐)

  第三段:

  1、指名读。

  2、这群孩子捉了几只蜻蜓?

  3、这只蜻蜓当时在谁的手里?

  4、只是翠贞一个孩子同意放飞蜻蜓吗?“纷纷”一词可以看出,是所有的孩子都同意放飞蜻蜓。

  5、个别读孩子们的话。这里有两个“放了它”,你从中感觉到了什么?(快快放飞蜻蜓,迫不及待地放飞蜻蜓的心情。)读出这种心情来!

  第二—十段过渡:翠贞他们一群孩子好不容易才捉到一只蜻蜓,为什么最后大家都迫不及待地要把它放掉呢?

  1、在课题下的“放飞”二字下加着重记号!

  2、陶行知先生究竟是怎样和这群孩子谈有关蜻蜓的呢?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将二到十自然段多读几遍,陶行知先生和孩子谈了有关蜻蜓的哪些知识?

  3、指导学生课堂讨论,引领他们自己思考、同桌商量、四人组讨论,用自己*惯的方式解决老师提出的问题。

  4、交流讨论:

  A、从蜻蜓本身讲:(三方面:吃食、尾巴、眼睛)

  吃食:

  (1)孩子们是怎么回答的?

  (翠贞、一个小男孩、几个七嘴八舌的孩子,角色扮演,体会“七嘴八舌”。)

  (2)后来陶先生怎么介绍的?(吃苍蝇、蚊子、水里的孑孓。它是益虫。)

  (3)补充知识:

  (一只蜻蜓每小时吃20只苍蝇、840只蚊子,每天吃1000多只小飞虫。还吃稻飞虱、浮尘子等。)课件展示水虿、孑孓。读第6自然段。

  (4)蜻蜓的尾巴和眼睛各有什么特点?

  填表:

  特点作用

  尾巴一节一节,又细又长。保持*衡,调整方向。

  眼睛很大,结构很复杂。可以看清四面八方的虫子。

  (5)课件欣赏:复眼。

  (6)除了尾巴、眼睛,你还知道蜻蜓的什么知识?

  (7)课件出示小知识:(种类、飞行、产卵、低飞原因。)

  (8)说话训练:听了、读了这些知识,用上“我知道......还知道......”说说你对蜻蜓的了解。

  (9)指导朗读6—10自然段。

  B、从陶行知先生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讲:

  课文中陶行知是怎样劝说孩子们的?自由读文,划出描写神态、动作的词语,说说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1)“慈爱地抚摸着翠贞的小辫子”?

  (2)谈话不是指责,而是问翠贞蜻蜓吃什么入手。

  (3)从孩子“七嘴八舌抢着说”看出孩子和陶行知先生是朋友——涉机理解什么情况是“七嘴八舌抢着说”,可以让学生表演“七嘴八舌”抢着说“吃草”、“吃树页”、“吃泥土”的样子。

  (4)陶行知“拉着孩子坐在田埂上”。表扬翠贞说得对。

  (5)陶行知先生用商量的口吻问大家:“把它放了好不好?”——涉机理解什么是“口吻”,表演以商量的口吻说:“把它放了,好不好?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和蔼可亲、循循善诱、尊重*等)

  5、为什么你也同意放飞蜻蜓?想想:如果你就是这群孩子中的一员,在和陶行知先生一起谈了有关蜻蜓的事情后,你会很自觉自愿地将捉到的蜻蜓放飞掉吗?说说原因。(要找出课文中有关能说清楚自己乐意放飞蜻蜓的理由。)

  6、将这些描写陶先生的句子读一读,看看陶先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课件出示:陶行知肖像及个人简介、名言、伟人们的题词。

  简介:

  陶行知(1891-1946),*教育家。1927年创办试验乡村师范(即晓庄学校)。他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等教育思想。

  1、陶先生有四个字“爱满天下”。不仅爱人类,而且爱生物,反对把生物弄死来做标本,把生物学变成死物学,这是人世间最伟大的爱。推广这样的爱,可以教导人们不再互相残杀,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2、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陶行知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陶行知

  题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 ——*

  万世师表。 ——*

  两千年前的孔仲尼,两千年后的陶行知。 ——郭沫若

  三、总结全文。

  1、学完这篇课文,你都有什么收获?

  2、出示老师的收获:真正的教育不是告诉,而是启发与诱导。每一个学生都有一颗向善的心,教师要善于唤起学生向善的心!

  四、板书设计:

  放飞蜻蜓捉蜻蜓—————谈蜻蜓—————放蜻蜓陶行知和蔼可亲、循循善诱、尊重*等

  【教学难点】了解蜻蜓各部分的结构、特点及功能。

  【教具准备】教学挂图、相关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时

  一、板书课题,引入新课

  1、板书课题:放飞蜻蜓

  2、齐读题目。

  3、读了题目,你有什么感兴趣的问题想提出来吗?

  (谁放飞了蜻蜓?为什么要放飞蜻蜓?)

  4、提得非常好,我们围绕这两个问题学*这篇课文。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直入课题,从问题入手,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通过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促使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红蜻蜓教学反思(扩展7)

——《小蜻蜓》教学反思合集十篇

  本课的教学我主要以小蜻蜓的形象为导入,让学生了解蜻蜓的形状和特征,再让学生模仿小蜻蜓的动作来表演小蜻蜓,让学生感受歌曲的三拍子的特点。

  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得到生动活泼的发展,我遵循音乐教学的基本理念,组织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教学,努力为学生享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提供机会,让学生走进音乐,让音乐走入学生生活。首先,注重以审美为核心,给学生营造视觉美、听觉美、肢体美,让学生在美的环境中学*音乐,体会身临其境的感觉。其次,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从学生的生理心理需求出发,创设一种宽松和谐*等愉悦的教学氛围。

新《音乐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重视审美体验在音乐教育过程中的作用,采用各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音乐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通过多种有趣的参与体验,培养学生的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让学生在音乐实践活动中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情感的陶冶。

《小蜻蜓》是一首优美、抒情的三拍子歌曲,虽然学*材料简单,但在设计教案时,我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深入挖掘教材,大胆地进行探索,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感受、理解、表现音乐。

一、创设情境,以美感人

《小蜻蜓》是一首三拍子歌曲,为此我将四二拍的《口哨与小狗》与四三拍的《拉勾勾》组合,作为进教室的'音乐,使学生一进入教室就进入特定的教学情境之中,对四三拍子的歌曲有印象。《小蜻蜓》的音乐在整堂课中流淌,让学生细细品位体验歌曲的优美旋律。化妆表演环节的设计,使学生犹如一只只形态各异的小蜻蜓在空中飞舞,整堂课从开始的音乐美、到学生的歌声美、表演动作美、环境氛围美、课件制作美、教师语言美---无时不体现着美,“美”字贯穿始终。

二、巧用媒体、道具,激发兴趣

电脑多媒体教学由于它的视听结合、声像一体,形象性强的特点在音乐教学中被广泛应用。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充分挖掘课件的优势,把知识、音响、动画统一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为了使学生更好地体验三拍子节奏旋律,我准备制作小蜻蜓随三拍子音乐在美丽的田野上空捉蚊飞舞的动画,通过声音与画面的结合,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感受音乐的节奏,解决了学*的重难点;在感受音高这一环节,我准备利用多媒体的动画效果,把音的高低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与学生的体态语言相融合,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了表现小蜻蜓,制作许多非常精致的小蜻蜓头饰,让学生充分感受表演的逼真和表演的乐趣。

三、破除常规,学唱歌曲

传统的新歌教学模式,势必造成课堂气氛的乏味。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改变了过去的传统模式,认真钻研教材,深入挖掘歌曲教学的深度,体用图谱游戏,既简单明了形象地点出了歌曲的结构,又让学生在“蜻蜓飞舞”的游戏中学会歌曲,这样的教学方法能使学生热情、积极参与,从而很好地体现学生主体自主参与的教学理念。

四、拓展教材,想象模仿

学生学*音乐创作常常从模仿入手,模仿是音乐创作的必经之路。注意提示学生说出小蜻蜓的身体特征,让学生模仿小蜻蜓飞舞时的舞姿,想象小蜻蜓捉蚊虫时勇敢、勤快的样子,并鼓励学生自编与众不同的动作,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模仿力,激发学生的编创激情。

  《小蜻蜓》教学反思《小蜻蜓》是一首优美、抒情的三拍子歌曲,歌曲以舒展的节奏,流畅起伏的旋律,诉说了小蜻蜓飞来飞去捕蚊忙的情景。

  在指导学生表现小蜻蜓自豪的心情的同时,也要让孩子们懂得:小蜻蜓是捕蚊的小英雄,在日常生活中,要爱护蜻蜓、更要保护益虫。歌曲虽然看着比较简单,但是有几句的旋律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难度的。特别是歌曲中的最后一行有这样一句歌词“不吃粮食不吃菜”中的“不吃菜”是这首歌的难点部分,学生多次跟琴唱还是会唱错,每个班在学*歌曲的时候都有三分之一的人唱错。针对这样的情况,我用对比的方法,把两个不一样的.“不吃”单独拿出来进行学唱,这样一来学生唱的时候效果就好了很多。

  在教学生三拍子的强弱规律时,我在进行了二拍子的强弱规律的复*后带着学生一起做声势运动,然后再用多种多样的动作和方式带领学生进行强弱规律的拍击,最后,让学生自己来试试,可以分小组展示,也可自行展示。

  《小蜻蜓》是一首优美、抒情的三拍子歌曲,歌曲以舒展的节奏,流畅起伏的旋律,诉说了小蜻蜓飞来飞去捕蚊忙的情景。在指导学生表现小蜻蜓自豪的心情的同时,也要让孩子们懂得:小蜻蜓是捕蚊的小英雄,在日常生活中,要爱护蜻蜓、更要保护益虫。回顾本节课的教学,虽然仍有不足之处,但通过以往不断的经验积累、课程反思,在教学方法上已经略有进步,针对教学亮点与缺点我进行了总结归纳:

  亮点(一):

  谜语导入环节结合教师黑板绘制简笔画,激发学*兴趣。在课程导入环节,我通过谜语“小小飞机大眼睛,两只翅膀轻又轻,飞东飞西忙不忙,消灭害虫有本领。”让学生思考猜想,引出课题。孩子们猜对谜语后,我问:你了解蜻蜓吗?你知道小蜻蜓的外貌特征吗?“孩子们很积极的描述他们眼中的小蜻蜓,我根据孩子们的口述,在黑板上画出了小蜻蜓的简笔画,也和孩子们补充说明了蜻蜓的眼睛、速度、*性同学们在增长了知识的同时也对小蜻蜓更加喜爱,激发了演唱歌曲的情绪。

  亮点(二):

  拓展编创环节。本节编创活动,我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孩子们改编歌词,从而达到锻炼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增强合作意识的目的。”你可以把歌曲中的主角――小蜻蜓,换成其它喜欢的小动物……“没想到,孩子们给我的惊喜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原歌词是:”小蜻蜓,是益虫,飞到西,飞到东。不吃粮食,不吃菜,是个捕蚊的小英雄。“聪明的孩子们在改变动物名称的同时还不忘把相对应的活动方式改变,如:”小青蛙,是益虫,跳到西,跳到东。不吃粮食,不吃菜,是个捕蚊的小英雄。“孩子们的世界真的是丰富多彩,真是让我对另眼相看。

  两点(三):

  在歌曲难点的处理上。这首歌有一个难点”不吃菜“,学生多次学唱还错,每个班都有三分之一以上的学生唱错,怎么办?这次我就用对比的方法,把两个不一样的”不吃“单独拿出来进行学唱,效果好很多,最起码大半同学唱对了。

  缺点(一):

  教学语言略显生硬。小学一年级孩子在音乐学*上并没有涉及过多的专业知识,主要是在模仿中学*,在本节课课堂教学中我的教学语言没有直白的面向学生,导致有些环节孩子们没有理解,影响了教学效果。

  缺点(二):

  新歌教学模式单一。整体教学环节我过分注重了学生想象力的开发,没有做到教会学生唱歌这一最终目标,形式大于内容、”华而不实“。传统的新歌教学模式,造成课堂气氛的'乏味。如果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改变过去的传统模式,认真钻研教材,深入挖掘歌曲教学的深度,设计一些歌曲游戏,既能简单明了形象地点出了歌曲的结构,又能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会歌曲,这样的既能使学生积极参与,又能很好地体现学生主体自主参与的教学理念。

  作为青年教师,在教学中我要勤于创新实践与反思,在反思中寻求进步。特别是在师生关系的观念上,不要只是觉得他们是学生,你是老师,首先他们是孩子,要走进他们的心理世界,要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去进行教学设计、教学的语言更要适合孩子们的理解能力,杜绝过分专业化的课堂语言,采用各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

  音乐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今后我应带领孩子们通过多种有趣的参与体验,培养孩子们的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让他们在音乐实践活动中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情感的陶冶,体会音乐所带来的乐趣,带着童心去教学!

  本课的教学我主要以小蜻蜓的形象为导入,让学生了解蜻蜓的形状和特征,再让学生模仿小蜻蜓的动作来表演小蜻蜓,让学生感受歌曲的三拍子的特点。

  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得到生动活泼的发展,我遵循音乐教学的基本理念,组织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教学,努力为学生享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提供机会,让学生走进音乐,让音乐走入学生生活。首先,注重以审美为核心,给学生营造视觉美、听觉美、肢体美,让学生在美的环境中学*音乐,体会身临其境的感觉。其次,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从学生的生理心理需求出发,创设一种宽松和谐*等愉悦的教学氛围。

  本课的教学我主要以小蜻蜓的形象为导入,让学生了解蜻蜓的`形状和特征,再让学生模仿小蜻蜓的动作来表演小蜻蜓,让学生感受歌曲的三拍子的特点。

  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得到生动活泼的发展,我遵循音乐教学的基本理念,组织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教学,努力为学生享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提供机会,让学生走进音乐,让音乐走入学生生活。首先,注重以审美为核心,给学生营造视觉美、听觉美、肢体美,让学生在美的环境中学*音乐,体会身临其境的感觉。其次,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从学生的生理心理需求出发,创设一种宽松和谐*等愉悦的教学氛围。

  《小蜻蜓旅行记》是一年级第二学期的一篇课文。教学《小蜻蜓旅行记》一课时,我发现课文中第二、第三小节段式一样,都对蝴蝶飞到某个地方看见某个场景进行详细描写,于是我就归纳了这两小节的写法,设计了一个句式:“小蜻蜓飞过——(哪里),看见——————(谁在干什么)”提出要求,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把这句话说完.

  任务提出后,学生就饶有兴致地带着问题去阅读课文,然后在小组中分别进行了交流。由于文章内容本身比较浅显,句式的提出也源自于课文,所以学生比较容易的进行了补充和概括。也就是说,通过完成句式,学生对课文的`内容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接着,根据课文第四节对蜻蜓飞过之处是简略描写的,这里就有了可以发挥的空间,此时让学生充分想象,再次运用这个句式进行说话练*,使得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拓展,并且句式在两次运用中,其功效也得到了最大化。

  因此,我觉得立足教材,挖掘教材,以点带面,适时适地地渗透一些的方法,以简单的句式训练这把金钥匙,引领学生对全文的理解,并且进行说话的训练,可以不露痕迹地,潜移默化地让学生会读、会说,继而逐步会写。

  今天在常态调研课上,我出了一节小学一年级人音版《小蜻蜓》一课。《小蜻蜓》是一首抒情优美的儿童歌曲。三四拍子,五声宫调式。四乐句构成的一段体结构。歌曲以舒展的节奏,流畅起伏的旋律,诉说了小蜻蜓飞来飞去捕蚊忙的情景。结尾句上行四度后又连续上行,似乎在炫耀小蜻蜓的自豪。同时告诉学生小蜻蜓是捕蚊的小英雄,让儿童们懂得爱护蜻蜓、保护益虫的道理。

  经过杨老师对我这堂课的细心评课,我学*和领悟到了很多,我觉得每次出课都是对自己的一个锻炼,一个提高。也是进行展示自我的一个机会,一个*台。而且每次出完课后的评课都是对我有很大的启发,使我豁然开朗。看出了自己的进步和需要努力和加强的地方。以下就是我出课以及评课后的浅薄的看法及反思。

  1、优点以及成功之处(抓好课堂常规是基础)

  我注重了学生的常规训练,因为我认为如果一堂课没有好的常规养成那么教学将会无法进行,即使是将就进行下去了,那么课堂效率也不会有好的效果,学生知识能力的掌握也不会扎实。所以要上好一堂课,课堂常规的养成是基础。我觉得课堂常规的内容、要求、实施办法跟学科有关,跟教师的观念、水*、教学风格息息相关。音乐学科的课堂常规基点应该是帮助学生形成一些良好的音乐*惯,比如坐姿、演唱*惯、聆听音乐的*惯,解决怎样听怎样唱等问题。不是说新课程新课堂不要纪律不要规矩了,而是应该想办法怎样让学生快乐地端坐、怎样轻松自觉地保持安静的聆听*惯、教师是否以赞赏的态度接受学生的差异、课堂常规的建立是否遵循了循序渐进、是否考虑了学生的年龄特点、是否提供创设了学生感兴趣的活动---而不仅仅是简单地应付混乱,消极地维持课堂秩序。或者运用一些缺乏个性的口令,如“一二三,静下来!”等,虽然一时也有效,但是无法体现审美性和情感性。为此我结合自己在课堂上的实践经验,运用了一些方法来建立一年级学生的音乐课堂常规。比如:儿歌、谜语、游戏、情景式的描述、多媒体等都是学生喜欢的形式,利用教学中学生感兴趣的环节抓住他们的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把课堂常规建立在无形中建立在学*音乐的过程中:如,我提到的问题;你喜欢小蜻蜓吗?为什么喜欢?喜欢她什么?发言顿时踊跃起来了。当我问到你们看看小蜻蜓它飞来飞去的干什么?他们就非常认真的去看,知道小蜻蜓在捕捉害虫为民除害。我还注意到了学生的举手的姿势,我会叫表现好坐的最好的同学起来回答问题,并且让学生知道正是因为他举手规范我才请他来回答来表演,这样其他同学就都会学着她的样子做好。还有在设计情境表演以及乐器演奏的环节过程中学生的参与热情也比较高。再有就是我注重了学生个体的差异采用了你来唱一句我来学一句的方式进行学*,这也是对学生的鼓励和学生及学生之间的学唱交流。

  2、"败笔"之处(围绕课标挖掘教材剖析作品挖掘学生潜质是关键)

  教学方法没有创新,还是没有摆脱以往的板块式教学模式。忽视了音乐在学生的身心成长及创造能力培养上的重要作用,认为音乐课上只是反复的学唱完歌曲就是完成了。没有细心进行深处的挖掘教材,分析教材。没有很好的去分析音乐作品和怎样将这些音乐知识巧妙的结合到每个环节当中去。比如,〈〈小蜻蜓〉〉这首歌曲,歌曲简单易学,我设计的目标太过于单一,只是单纯的学会并完整的演唱歌曲,然后进行表演和器乐伴奏。环节非常单调,只是感觉每个环节做到了都有了就是完成了学会了。这些都是因为没有细心深处的挖掘教材和好好的剖析作品挖掘学生潜能所导致。感觉没有东西可讲了,很多环节都是流于形式。就比如说:表演蜻蜓的飞舞我问到:你知道小蜻蜓有时候会低飞有时候会高飞有的时候会侧身的飞,这一环节就可以围绕歌曲的轻柔起伏的旋律特点来表现,在音高的时候做高飞的动作低音时做低飞。长音的时候我们可以侧着身体飞。从飞的不同环节掌握乐曲的旋律特点,这样就是有目的去做每一个环节了。我只是带着学生做蜻蜓飞舞时的情景,没有进一步的去引导。这点就是目标设定不明确。

  音乐是一种表现力极为丰富的艺术形式,它通过乐曲的强弱、旋律的起伏变化及节奏的抑扬顿挫,使学生很容易从中产生情感体验,同时,音乐可以不借助于其它语言,直接将学生带入作品所表达的意境中。比如;可以弹着琴让学生听一听小蜻蜓高飞了几次滑翔了几次?等环节来辨别音的高低长短。

  音乐还是听觉艺术,细心的听赏是关键,让学生自己听这首歌曲的旋律它是快的还是慢的,那如果用动作来表示你认为是快飞表示合适还是慢飞合适,听听这段音乐是更合适小蜜蜂还是更合适蜻蜓?为什么?通过此环节让学生知道什么样旋律的歌曲应该用怎样的动作去表示。还有在器乐演奏的时候仔细听老师都在哪里用了小乐器?高音几下,低音几下?原来在长音的时候也可以用到。这些环节都环环相扣都是为了更好的挖掘作品而设置的。

  音乐作品往往蕴含着博大的文化背景和深厚的人文思想,非常贴*人的情感世界。引导学生走进音乐作品的意境,体会作者的创作意图,与其进行超越时空的情感交流,再现音乐意境,使学生如身临其境而奇思遐想。把学生带入到音乐创作的背景当中。例如,在听〈〈小蜻蜓〉〉音乐时,可以先放录音,让学生伴着音乐想象一下在碧绿的草地上,飞舞着各样的小蜻蜓,它们有的在草地上低飞,有的在天空中高飞,还有的在池塘边侧着飞。从中体会乐与人、乐与景、景与人之间和谐的美。从而让学生细致入微地去理解音乐作品,找出题材的元素。这样,大大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启发孩子的想象力,引发学*激情,调动学*情绪,充分发掘他们的创造力,这样还能使整个环节非常自然的巧妙的在进行。

  3学生见解

  另外,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的主体,他们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到的见解,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而且对他们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因此,将其记录下来,可以作为以后丰富教学的材料养分。其次,要创设舞台,展示个性。学生的个性只有在得到充分肯定的时候,才能充分表现出来。因此,想发展个性,就要有展示个性的舞台。学生只有在轻松、活跃、融洽的民主氛围中才能发现自我,勇于表现自我,敢于提出自己的观点,尊重其表现欲就要给其机会,创造条件,运用各种教学手段,

  4、记再教设计

  从新设立此课,我会以情境教学法深入开展,情境教学是通过创设或选择富有美感的教学情境,以其直观、鲜明和富有情绪感染力的景象,引导学生带着感情色彩去观察、体验客观情景,有效地激发他们的学*情趣,充分调动其学*的主动性,并在情感的驱动下,展开积极的想象和思维的一种教学方式。一、通过律动体验情境。如:在碧绿的草地上一只可爱的蜻蜓飞来了,看看小蜻蜓在每个音上是怎样飞的?快飞还是慢飞?快飞适合什么样的音乐适合什么样的小动物?等等。二通过情节体验情境比如在运用表演体验情境时,教师尽可能地将教学内容的主体编制成一个具体的行为如小燕子飞,小蜜蜂飞,小鸟飞翔等形体姿态,或者表演将全班的同学们分成几个小组,引导他们即兴创作表演小蜻蜓捕捉蚊子的情景,这样,学生们通过自身的参与和表演,使之在童话角色的扮演中展开想象的翅膀,在情节的演绎和游戏过程中体验音乐的节奏,节拍及旋律的特点。三以音乐渲染情境如用不同的音乐去表现不同的动物如快速活泼的音乐表现小蜜蜂的飞,轻巧柔美的声音表现小蜻蜓的飞,从音乐中感受不同旋律的歌曲。

  教学情境的创设,,是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实现的,我们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施教对象的不同,随着教学过程的逐渐展开,交错运用多种方式,一环扣一环地创设情境,使教学过程始终伴随着学生的情感活动一步一步地得到深化,从而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总之,一节课下来,静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写出"再教设计",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总之,写课后反思,贵在及时,贵在坚持,贵在执着地追求。一有所得,及时记下,以记促思,以思促教,长期积累,必有收获。

  《小蜻蜓》是一首优美、抒情的三拍子歌曲,歌曲以舒展的节奏,流畅起伏的旋律,诉说了小蜻蜓飞来飞去捕蚊忙的情景。在指导学生表现小蜻蜓自豪的心情的同时,也要让孩子们懂得:小蜻蜓是捕蚊的小英雄,在日常生活中,要爱护蜻蜓、更要保护益虫。回顾本节课的教学,虽然仍有不足之处,但通过以往不断的经验积累、课程反思,在教学方法上已经略有进步,针对教学亮点与缺点我进行了总结归纳:

  亮点(一):

  谜语导入环节结合教师黑板绘制简笔画,激发学*兴趣。在课程导入环节,我通过谜语“小小飞机大眼睛,两只翅膀轻又轻,飞东飞西忙不忙,消灭害虫有本领。”让学生思考猜想,引出课题。孩子们猜对谜语后,我问:你了解蜻蜓吗?你知道小蜻蜓的外貌特征吗?“孩子们很积极的描述他们眼中的小蜻蜓,我根据孩子们的口述,在黑板上画出了小蜻蜓的简笔画,也和孩子们补充说明了蜻蜓的眼睛、速度、*性同学们在增长了知识的同时也对小蜻蜓更加喜爱,激发了演唱歌曲的情绪。

  亮点(二):

  拓展编创环节。本节编创活动,我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孩子们改编歌词,从而达到锻炼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增强合作意识的目的。”你可以把歌曲中的主角――小蜻蜓,换成其它喜欢的'小动物……“没想到,孩子们给我的惊喜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原歌词是:”小蜻蜓,是益虫,飞到西,飞到东。不吃粮食,不吃菜,是个捕蚊的小英雄。“聪明的孩子们在改变动物名称的同时还不忘把相对应的活动方式改变,如:”小青蛙,是益虫,跳到西,跳到东。不吃粮食,不吃菜,是个捕蚊的小英雄。“孩子们的世界真的是丰富多彩,真是让我对另眼相看。

  两点(三):

  在歌曲难点的处理上。这首歌有一个难点”不吃菜“,学生多次学唱还错,每个班都有三分之一以上的学生唱错,怎么办?这次我就用对比的方法,把两个不一样的”不吃“单独拿出来进行学唱,效果好很多,最起码大半同学唱对了。

  缺点(一):

  教学语言略显生硬。小学一年级孩子在音乐学*上并没有涉及过多的专业知识,主要是在模仿中学*,在本节课课堂教学中我的教学语言没有直白的面向学生,导致有些环节孩子们没有理解,影响了教学效果。

  缺点(二):

  新歌教学模式单一。整体教学环节我过分注重了学生想象力的开发,没有做到教会学生唱歌这一最终目标,形式大于内容、”华而不实“。传统的新歌教学模式,造成课堂气氛的乏味。如果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改变过去的传统模式,认真钻研教材,深入挖掘歌曲教学的深度,设计一些歌曲游戏,既能简单明了形象地点出了歌曲的结构,又能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会歌曲,这样的既能使学生积极参与,又能很好地体现学生主体自主参与的教学理念。

  作为青年教师,在教学中我要勤于创新实践与反思,在反思中寻求进步。特别是在师生关系的观念上,不要只是觉得他们是学生,你是老师,首先他们是孩子,要走进他们的心理世界,要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去进行教学设计、教学的语言更要适合孩子们的理解能力,杜绝过分专业化的课堂语言,采用各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

  音乐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今后我应带领孩子们通过多种有趣的参与体验,培养孩子们的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让他们在音乐实践活动中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情感的陶冶,体会音乐所带来的乐趣,带着童心去教学!

  今天在常态调研课上,我出了一节小学一年级人音版《小蜻蜓》一课。《小蜻蜓》是一首抒情优美的儿童歌曲。三四拍子,五声宫调式。四乐句构成的一段体结构。歌曲以舒展的节奏,流畅起伏的旋律,诉说了小蜻蜓飞来飞去捕蚊忙的情景。结尾句上行四度后又连续上行,似乎在炫耀小蜻蜓的自豪。同时告诉学生小蜻蜓是捕蚊的小英雄,让儿童们懂得爱护蜻蜓、保护益虫的道理。

  经过杨老师对我这堂课的细心评课,我学*和领悟到了很多,我觉得每次出课都是对自己的一个锻炼,一个提高。也是进行展示自我的一个机会,一个*台。而且每次出完课后的评课都是对我有很大的启发,使我豁然开朗。看出了自己的进步和需要努力和加强的地方。以下就是我出课以及评课后的浅薄的看法及反思。

  1、优点以及成功之处(抓好课堂常规是基础)


红蜻蜓教学反思(扩展8)

——《放飞蜻蜓》教学设计(精选10篇)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叙述顺序。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边读书,边思考的阅读*惯。

  4、初步感受陶行知对孩子们的谆谆教诲,初步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理解重点词语,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初步感受陶行知对孩子们的谆谆教诲,初步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

  教学过程:

  一、解读课题,引发质疑。

  1、谜语引入:小飞机,纱翅膀,飞来飞去捉虫忙;低飞雨,高飞晴,气象预报它内行。(打一昆虫)板书:蜻蜓

  学*“蜻蜓”:(1)都是什么偏旁?因为……(它是昆虫)

  (2)提示:注意“蜓”右边的写法。

  出示“蜻蜓”图片:看,一只蜻蜓飞过来了。喜欢蜻蜓吗?为什么?

  (可以从外形和作用等方面说。)

  今天我们就学*一 篇关于蜻蜓的课文。板书:放飞。

  齐读课题:放飞蜻蜓。指 导读好课题。

  2、学生围绕课题质疑:读了课题,你产生了什么疑问?

  3、学生质疑:谁捉了蜻蜓?为什么放飞?

  (板书:谁捉蜻蜓?为什么放蜻蜓?)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美丽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理解词义。

  1、师配乐范读课文。

  2、愿意像老师一样美美地读课文吗?

  生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课文中的生字新词,读通句子。

  3、检查情况。出示生字新词,指名读,正音,齐读。

  然后分组出示,理解词义:

  (1)苍蝇、蚊子、孑孓

  发现了什么?

  (“苍蝇”“蚊子”读成轻声,都是害虫。)

  (“孑孓”是“蚊子”的幼虫;那你知道“苍蝇”、“蜻蜓”幼虫的名称吗?“蛆”,“水虿”。)

  (2)一撅一撅、抢着说、掌握、据说

  观察字形,发现什么?(都有“手”,都是动词。)

  理解哪些,不理解哪些?

  (文中说蜻蜓的尾巴“一撅一撅”,看到过吗?指名演示动作。指导朗读这句话。)

  (出示文中句子,读“七嘴八舌”这个词语。把句子多读几遍,想想该怎样读才能表现“七嘴八舌地抢着说”,四人小组可以商量并合作完成。师读提示语,三名学生配读。或小组合作朗读表示。)

  (“掌握”能换个词表示相同的意思吗?――掌控、控制、把握。)

  (给“据”组词,“根据、依据”;据谁说?别人说――出示句子,指名读。你看到过蜻蜓咬尾巴的现象吗?人们还根据这种现象编出一句歇后语,“蜻蜓咬尾巴――自吃自”。当然,依据别人说的话,就有可能是真的,也可能是假的,你觉得呢?老师也不知道答案,怎么办?留作课后查找答案。)

  (3)结构、复杂

  (“复”这个字怎么记?出示句子,指名朗读,什么结构复杂?为什么这么说?其他动物的眼睛相对蜻蜓来说结构就比较“简单”。)

  三、再读课文,了解内容,理清顺序。

  1、交流同学们提出的问题:

  谁捉蜻蜓?(一群孩子)

  后来为什么又放了?(陶行知先生看见了,给孩子们讲述蜻蜓的有关知识,使他们认识到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劝他们放了蜻蜓。)

  2、板书“陶行知”,指导写“陶”,师介绍:

  陶行知是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所以要尊称他为“先生”。我们还曾经学过他专门为小朋友写的儿歌《人有两个宝》“人有两个宝,双手和大脑。双手会做工,大脑会思考。用手又用脑,才能有创造。”

  陶行知先生非常热爱孩子,对孩子们总是和蔼可亲的样子,文中有一个生词就是讲这个意思的,找一找。(“慈爱”,直到写“慈”,给“慈”组词,“慈祥、慈眉善目”;读出这个词语包含的感情。)

  3、陶行知先生就是这样爱着孩子们,当他看见一群孩子在捉蜻蜓时,并没有责怪他

  们,而是给孩子们讲述蜻蜓的有关知识,使他们认识到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劝说他们放了蜻蜓。我们可以把这些内容也归纳成三个字。(“谈蜻蜓”或“识蜻蜓”)

  4、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分别讲述了这三个内容?

  5、愿意和同学们合作朗读这个故事吗?分角色朗读课文。

  四、带着问题走出课堂。

  1、小朋友放飞蜻蜓是因为陶行知先生跟他们介绍了蜻蜓。那么他都谈了关于蜻蜓的哪些知识呢?孩子们怎么就自愿把蜻蜓放了呢?下节课继续研究。

  五、作业。

  1、了解有关蜻蜓的知识。

  2、阅读《拓展》上有关陶行知先生的故事。

  六、板书设计。

  捉蜻蜓

  19、放飞蜻蜓谈蜻蜓

  放蜻蜓

  陶行知先生

  慈爱

  教学过程

  一、课前游戏。(略)

  二、导入,揭题。

  1、同学们,现在我们继续来学*有关蜻蜓的文章。 21、放飞蜻蜓

  2、谁愿意把课题读一读?齐读课题

  3、上节课我们学*了生字,初读了课文,通过这节课的学*,你想了解哪些问题?看谁最会提问题?

  (为什么放飞蜻蜓?谁放飞蜻蜓?怎样放飞蜻蜓?蜻蜓的尾巴有什么作用?蜻蜓吃什么?孩子们为什么愿意放飞蜻蜓?为什么放飞?陶行知是一个怎样的人?)

  4、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就来研讨:孩子们捉到了蜻蜓为什么又把它放飞呢?在孩子们的心目中,陶行知又是一个怎样的人?

  三、自由朗读课文

  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四、体验捉蜻蜓的快乐 (出示课件)

  1、大家请看画面: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一群孩子在捉蜻蜓)

  2、谁能说得具体一点呢?我们要用眼看,用耳听,用心去体会。同桌互相说一说。(一天下午,一群孩子在草地上捉蜻蜓,他们玩得很开心。)

  3、课文第一段也有一群孩子在捉蜻蜓,请大家把第一段朗读一遍(齐读)板书:蜻蜓、陶行知、孩子

  四、放蜻蜓,学*有关蜻蜓的知识

  1、、一个名叫翠贞的女孩也捉到了一只蜻蜓,心里甭提多高兴了。孩子们为什么把高高兴兴捉住的蜻蜓给放了呢?让我们一起到课文里去找答案吧!

  2、汇报: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是陶行知劝他们把蜻蜓给放了。)那他是怎么劝的呢?抓住了蜻蜓的几个方面?(抓住了蜻蜓吃的东西和蜻蜓的眼睛来说的?)出示句子:“陶行知拉着……是不是我们的好朋友?”那为什么说吃苍蝇、蚊子就是好朋友呢?(因为蚊子它吸血,会传染疾病)(加介绍蜻蜓吃食知识)一只蜻蜓一小时就能吃40只苍蝇或840只蚊子,一只幼蜻蜓一年就可以吃3000多只孑孓,所以说,它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

  3、出示句子第六段 大家把这一段朗读一遍。这里要读出夸奖的语气,如“还是”要重音,“你们说……”这要读出疑问的语气。

  4、陶行知除了向孩子们介绍蜻蜓吃的东西外,还介绍了什么?(出示第十段及课件)(尾巴和眼睛)

  (1)他是怎样介绍尾巴的?(出示句子)请大家说说,他介绍了几方面?(样子、功能)齐读句子。蜻蜓点水是蜻蜓往水里产卵,每点一次产一只卵,连续动作,人们就看作蜻蜓点水了。后来经常用来比喻工作不深入。

  (2)他又怎样介绍蜻蜓的眼睛呢?(看课件)出示句子

  引读“蜻蜓的眼睛特点是(很大)结构(很复杂)是……”

  同学们,蜻蜓的眼睛可以用一个什么词来形容呢?(奇怪、神奇、奇特) “神”在它可以看清四面八方的,四面八方所有的方位。“奇”在它的小眼可达几万个。这两个都是含有数字的成语,你还能说说含有数字的成语吗?细心的小朋友发现没有,课文里也有一个含有数字的词哦。(七嘴八舌、五颜六色等等)这些都是成语,我们要学会积累,用了这些词,会使句子更生动。

  (3)我们再把句子读一遍

  6、小结:陶行知先生向孩子们介绍了蜻蜓的尾巴和眼睛的结构特点,让孩子们明白蜻蜓身体结构独特,是捉虫的能手,要保护好蜻蜓。那在孩子们的心目中,陶行知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五、再读课文,认识陶行知

  这次要求静静地读,找出有关语句来。(默读)

  请各小组讨论交流。

  1、汇报:(1、)陶行知是一个知识丰富的人(第六段、第十段)

  你能用“他知道……,他还知道……”来说话吗?

  (2)在孩子们的心目中,陶行知是一个和蔼可亲的人。(出示句子)

  从哪些词可以看出看出来他和蔼可亲?(慈爱、抚摸、商量)

  第1句边读做动作读、范读,齐读,赛读。

  第二句用商量的口吻来读。

  2、小结:陶先生尊重孩子,爱护孩子,对人和蔼可亲、教育有方,真不愧为伟大的教育家。

  六、放蜻蜓,想象说话

  1、经过陶行知的谆谆教导,此时孩子们愿意把蜻蜓放了吗?(愿意)从哪可以看出来?(孩子们纷纷说……)伴动作朗读

  2、蜻蜓又回到了自由的天空,又回到了自己的家园。瞧,它在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多么轻松,多么愉快呀!此时此刻,它会说些什么?孩子们又会说些什么?你又想说些什么(孩子们会说:小蜻蜓你飞吧,我们不会再伤害你了……蜻蜓会说“小朋友,再见,你们真是好孩子……)

  四、小结:通过陶行知孩子们的对话,让我们懂得了蜻蜓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还知道了陶行知是个和蔼可亲、教育有方的大教育家。大家来找找他们的对话。

  1、请各小组先练读(指导朗读)

  2、分角色朗读

  七、总结全文,体验人性自然美:

  同学们,通过学*课文,我们知道谁和谁成了好朋友吗?(陶和孩子、孩子和蜻蜓、蜻蜓和陶,老师和大家也成了好朋友)

  是呀,大自然中有很多像蜻蜓这样的好朋友(如蜜蜂、青蛙、蚯蚓、七星瓢虫等等),他们都为我们人类作出了贡献,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关心爱护这样的朋友。这样我们人与自然就能和谐相处,,那样我们的世界也一定会变得更美好!

  八、作业;

  1、熟读课文;

  2、查找有关蜻蜓的资料或观察蜻蜓,进一步了解蜻蜓的特点。

  板书设计

  21、放飞蜻蜓

  陶行知

  好朋友

  孩子们 蜻蜓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认识6个字,掌握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分角色朗读课文,学*带着问题默读课文,理解重点语句,能正确读出句子的语气。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陶行知对孩子们的谆谆教导,懂得保护益虫。

  4、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边读书边思考的阅读*惯。

  教学重点:

  理解陶行知如何耐心细致地引导孩子们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并启发孩子们放飞蜻蜓。

  教学难点:

  了解蜻蜓各部分的结构、特点及功能。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图片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展示图片,激趣导入

  1、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一张美丽的图片,这是什么?(出示图片)(板书: 蜻蜓)请你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这只蜻蜓(美丽、可爱)你们喜欢吗?今天有几个小朋友要把蜻蜓放飞(板书:放飞)

  2、齐读课题,引导质疑

  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3、简介陶行知

  (设计意图:紧扣课题,图片导入,从而吸引了学生,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使学生兴致勃勃地走进课文。)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学生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边读边画出不认识的字,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

  2、小组学*,大家互相读,注意听字音是否读准确,互相评价。

  3、检查识字情况,“开火车”组词认字,分小组竞赛识字。

  (1)指导学生读准生字字音。

  (2)小组派代表交流识字方法,教师归纳总结。

  (3)出示词语认读

  (4)出示带生字的句子测读

  4、指名朗读课文,引导学生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谁放飞蜻蜓?谁让孩子们放飞蜻蜓?)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己发现、解决问题,尊重学生的个性,使他们自主选择学*方式,教师要引导学生选择有利于自己发展的方式。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应独立解决,不依赖他人。)

  三、再次朗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几个自然段是写捉蜻蜓,哪几个自然段是写谈蜻蜓,哪几个自然段是写放蜻蜓的?

  2、讨论交流上面思考题:

  第至第自然段写捉蜻蜓

  第至第自然段写谈蜻蜓

  第至第自然段写放蜻蜓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朗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课文。)

  四、指导书写,布置作业

  1、小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会了什么?

  2、出示生字词,再次认读

  3、教师范写,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4、作业:(1)抄写生字词 (2)练*分角色读课文 (3)查阅有关陶行知的资料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个生字,绿线内的7、凭借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


红蜻蜓教学反思(扩展9)

——红蜻蜓诗歌(精选5篇)

  晚风中的红蜻蜓

  透明的翅膀掠过

  一池秋水

  轻轻一点

  播种生命的收获

  去年见你的时候

  人依旧

  今年见你

  物是人非

  生命异常沉重

  你透明的翅

  把网状的天空

  还原成网状

  纵横交错的线

  我应该沿着哪一条

  将你追寻?

  轻轻的你飞来了,扇动曼妙的双翅,飞向天边的云彩 。

  飞啊飞;飞啊飞;你飞向那一片广阔的“海洋”,

  你轻轻的微笑,与风儿作伴--

  天,下起了小雨,一滴一滴滴在你的双翼上;

  你被雨水打湿了,你拖着沉重的身体,悄悄地停在花瓣上, 绯红的花朵被你点燃。

  我轻轻地走来,一把捏住了你的翅膀;把你带回家里。

  我把你放在窗户边;望着窗外的大雨,你在寻找什么?

  是那美丽的`花瓣;还是水池边的记忆?

  我记得你心中也有一片森林,

  我打开窗户,把你放走,让你飞向晴朗的天空!

  空中划过一道美丽的弧线

  梦中读到过你的影子

  心中回荡过你和我的笔记

  阳光温柔稚嫩纯真的季节

  一颗糖果就能高兴许久的岁月

  回忆起

  你和我相见的日子

  活泼机灵的你

  如此调皮

  暖暖的阳光下

  布谷鸟在声声地叫着欢笑

  白杨的倩手也在随风摇晃

  稚气的歌声

  在流水中徜徉

  欢乐的岁月就这样流淌

  你对我说

  我会像一只红蜻蜓一样

  永远的保护你

  陪伴你的

  我对她说

  那我们一起用心捧起童年的雨滴,

  一起用双手挽留童年的风

  一起在春天的田野上祝愿童年的生活

  可是

  一转身你却不知飞到了那

  是啊!

  当烦恼越来越多

  玻璃弹珠越来越少

  我知道我已慢慢地长大了

  是啊

  当我长大,你也长大了

  天空是你永恒的家

  大地就是你的王国

  飞吧!飞吧!

  可是

  童年的`歌,

  童年的笑,

  童年的理想,

  童年的欢乐,

  ——永远的烙印在童年的天幕上

  梦中读到过你的影子

  心中回荡过你和我的笔记

  阳光温柔稚嫩纯真的季节

  一颗糖果就能高兴许久的岁月

  回忆起

  你和我相见的日子

  活泼机灵的你

  如此调皮

  暖暖的阳光下

  布谷鸟在声声地叫着欢笑

  白杨的倩手也在随风摇晃

  稚气的歌声

  在流水中徜徉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