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飞蜻蜓》教学反思6篇

首页 / 教学反思 / | 2022-09-28 00:00:00 教学反思

《放飞蜻蜓》教学反思1

  《放飞蜻蜓》讲述了*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看见一群孩子在捉蜻蜓,引导他们认识到蜻蜓是人类的朋友,并放飞蜻蜓的故事,体现了陶行知先生良好的教育方法和对孩子们的关心爱护。

  教学中我向学生展示了蜻蜓的图片。学生的情感在一见到蜻蜓的刹那间已流淌出来了,他们抑制不住这份心中的激动,在一边听着老师的介绍内容,一边情不自禁地朝前围拢过来。看清了蜻蜓的全身,同学们一个个都张开了大嘴,都感受着自己此刻对蜻蜓不一样的心境。亲眼看到蜻蜓的大复眼,几乎占了整个头部的一半,能保持*衡、调整方向的尾巴一节节的,又细又长。他们看着都忍不住想亲手摸一摸蜻蜓那像花边一样的膜状的翅膀。用手扇动翅膀飞舞,看着这一只仿佛活了的大蜻蜓,同学们都不禁想起了以往五颜六色的小蜻蜓在空中飞舞的美丽情景。感受着蜻蜓的美丽身影,同学们学*课文热情高涨,读书感情把握较好,感受人物内心的体验更深刻……

  这一切都得感谢这只大蜻蜓的到来。

《放飞蜻蜓》教学反思2

  《放飞蜻蜓》一文,这些虽普通但无比可爱的字眼饱含情感,不仅是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实践,更是真情的流露、灵性的涌动。学生用心倾诉,是心灵深处真正的独白。本文的主旨是在陶行知先生的循循善诱和行为表率下,使孩子明白“蜻蜓是人类的朋友!”所以,教学聚焦于“陶行知怎样劝说孩子们?陶行知给孩子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这两个问题,引导学生品味语言,读懂一段话。语文课是紧密联系生活这个大课堂的,在这一堂课中我幸运地获得了这一宝贵的教学资源--捡着了一只死了的美丽的大蜻蜓。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喜爱动物是他们的天性,他们源于对小动物的热爱,发自内心愿意接*、走*文本,学生的情感在一见到蜻蜓的刹那间已流淌出来了,他们抑制不住这份心中的激动,在一边听着老师的介绍内容,一边已慢慢踱步安静地朝前围拢过来。看清了蜻蜓的全身,同学们一个个都张开了大嘴,都感受着自己此刻对蜻蜓不一样的心境,亲眼看到蜻蜓的大复眼,几乎占了整个头部的一半,能保持*衡、调整方向的尾巴一节节的,又细又长。他们看着都忍不住亲手摸一摸蜻蜓那像花边一样的膜状的翅膀。用手扇动翅膀飞舞,看着这一只仿佛活了的大蜻蜓,同学们都不禁想起了“蜻蜓点水款款飞”的美丽情景。感受着蜻蜓的美丽身影,同学们学*课文热情高涨,读书感情把握较好,挖掘人物内心的思潮更深刻……这一切都得感谢这只大蜻蜓的到来。也可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如伤害蜻蜓的某个器官事例,认识蜻蜓身体结构特点和作用,感悟陶行知“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教育思想。语文课堂这时已经变成具有磁石般魔力的智慧碰撞和智慧生成的对话场,师生在七嘴八舌的混响声中,过滤和沉淀开启心智的思考,语文课堂成了一个激情、智慧、灵感、创造碰撞和生成的大舞台。

《放飞蜻蜓》教学反思3

  《放飞蜻蜓》是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课文讲述了一个充满情趣的故事,描写了一群小朋友在陶行知先生的帮助下了解到蜻蜓的相关知识,认识到蜻蜓是人类的朋友,并在陶先生的劝导下把捕捉到的蜻蜓放飞的故事。课文不仅让学生了解到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也让他们进一步受到人文教育。

  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我在导学案中设计了“知识链接”、“基础达标”、“设问导读”、“巩固练*”、“拓展阅读”五个环节,安排了相应的练*题,拓展阅读一首有关蜻蜓的古诗,并精心准备了辅助教学的幻灯片和课文朗读的录音,整节课上完后,我认为以下几点在课堂上呈现的效果比较好:

  一、以猜谜语的方式导入,激发了孩子们的兴趣,集中了孩子们的注意力,而紧接着的优美、生动的图片更把孩子们的目光吸引住了。

  二、在第一课时中,识字写字、读书和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是主要目的,课堂上孩子们多种形式的读词语、说记生字的方法、用上生词说句子、读课文、书写练*很好的体现了这一点。

  三、在读课文中,对于新出现的词语理解,我采用了更直观、更生动的方式来学*,那就是用图片展示来帮助、加深孩子们对词语的认识和理解,像田埂、孑孓、复眼就是这样,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当然,整节课结束后,我也有一些遗憾:一是导学案的使用还不够熟练,有一点内容没有来得及在课堂上展示、处理。二是孩子们在课堂发言时声音不够响亮,主动发言的不够多,在语言表达上缺乏完整性。

  总之,本节课既有让我高兴的一面,也有让我忧愁的一面;既让我对课改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让我在以后的教学中有了更明确的目标:乘上课改大船,追求课堂高效。

《放飞蜻蜓》教学反思4

  对于陶行知先生,做老师的我们并不陌生,他的教育思想之精髓——“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提得多么精彩,朴素浅显,通俗易懂。先生的一些经典论述我们还大多能出口成诵,什么《人有两个宝》《小孩不小歌》等等学生们也是会背的。特别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一至理格言,则是我们“教书育人”的永恒主题。《放飞蜻蜓》这一课就是叙述了陶行知和小朋友之间的一个小故事。

  对于这课的教学重难点,很多教学用书大多是将“了解蜻蜓的知识,懂得蜻蜓是益虫,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作为重难点。可是我并不赞同这个观点。尽管教参上有这样的建议,尽管在本单元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等是训练重点,但我细读课文后仍觉得将这作为教学的重难点并不妥。

  我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确定为:

  “1、细读课文,了解蜻蜓的知识,懂得蜻蜓是益虫;能用上课文中的有关语句和自己搜集到的资料介绍蜻蜓,从而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激发探究有关动物的科学知识的兴趣。

  2、抓住描写陶行知先生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陶先生对学生充满爱心,循循善诱的特点。”

  为什么要确定这样的重难点?我以为还要从课文中来说。课文讲的是陶先生发现一群孩子在捉蜻蜓,他没有呵斥,没有批评,而是因势利导,跟学生讲起了蜻蜓的有关知识,教育孩子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让学生自觉自愿地放飞了蜻蜓。陶先生的教育艺术由此可见一斑。大量的篇幅描写了先生的音容笑貌,学生抓住有关语句就能体会先生的为人,教学时为何要放弃这样的一个认识先生、走进先生的良好契机呢?

  至于了解关于蜻蜓的知识,我以为并不难,学生只要读读课文就能说出来,但仅限于了解还远远不够,学会整合书本资源和课前搜集到的资料,用自己的话来介绍蜻蜓才是重难点。

  在课上,我跟孩子们一同探究着,感悟着先生的亲切的态度,启发引导的巧妙。学生们喜欢上了这位离他们原先较遥远的先生。可亲可敬的陶先生就这样走进了学生们心间。我也在努力学*着先生,当他们在读课文准备介绍蜻蜓时,我在学生的座位间穿梭着,倾听着,启发着,点拨着。课上,学生们眉飞色舞地介绍着蜻蜓,那些数字,那些小故事在他们的唇间动情地倾吐着,我知道,课文的重难点他们已经大多掌握了。

  临下课时,我问孩子们学完了这一课有什么收获,学生们谈了许多,有说关于蜻蜓的,有说关于先生的,有说要保护动物的等等,看来他们的收获还真不少。我建议他们课后再去找一找关于陶先生的资料,相信他们一定会更好地了解先生,从先生教育学生的一个个小故事中得到启发。而我,则从这节课中更好地明白了:“小孩并不小!谁若说小孩小,他比小孩还要小!”他们关于蜻蜓的知识其实并不比我们做老师的少!

  走进新课程,我们为师者首先应是一个善于学*者,向书本学*,更新理念;向学生学*,做*等中的首*;向同行学*,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从陶先生身上我又一次明白了教育的真谛:真正的教育不是告诉,而是启发与诱导!

《放飞蜻蜓》教学反思5

  亚里士多德说:“思维是从惊奇开始的”。所以在教学中,让学生带着惊奇进行思维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放飞蜻蜓》是一篇充满情趣的故事,讲述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见一群孩子在捉蜻蜓,就因势利导,教育孩子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并放飞蜻蜓的故事,教育学生要爱护有益动物,激发学生探求有关动物的科学知识的兴趣。苏霍姆林斯基说:“在小学里,首先要使儿童善于思考,积极主动地去获取知识,寻根究底地探索真理,在认识的世界里漫游。只有这样,他才能成为一个好学生”。教学《放飞蜻蜓》,我首先抓住本文突出的人物是陶行知先生,以及从陶行知的话语中了解蜻蜓的一些特点。于是,在简单介绍陶行知后,文中的陶行知是个怎样的人呢?引导学生回忆蜻蜓的样子。三年级学生的思维还处在一个从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发展阶段,对色彩鲜艳夺目、活动的东西具有浓厚的学*兴趣。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接着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蜻蜓飞舞的画面接着提出问题:我们的好朋友——蜻蜓有哪些特点呢?认真读课文你就能了解陶老先生,更能知道蜻蜓的特点。愿意读课文吗?孩子们阅读愿望之火被点燃,他们读得非常认真,不时围绕课堂上提出的问题在书上圈圈画画。

  在学生自主反馈中陶先生关爱儿童、循循善诱、民主作风等闪光点浮现在孩子面前,让学生对其自然产生敬佩情绪,在心中树起崇高形象。对于蜻蜓眼睛与尾巴的特点,孩子也从品读陶行知的话语中了解得很透彻。知识丰富的你还知道蜻蜓的其它特点吗?学生们畅所欲言,蜻蜓点水等知识在教师传播,孩子们理解了课本以外的好多知识。

  苏霍姆林斯基说:“课堂上要控制学生的注意力,就必须保持儿童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状态,是儿童体验到自己在追求真理,进行脑力活动的自豪感。”在阅读课上,围绕文本提出激发学生兴趣的问题,使儿童愿意好好学*,唤起儿童对知识和书籍的浓厚兴趣,从而对文本有深刻的感悟。

《放飞蜻蜓》教学反思6

  本课讲述了*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看见一群孩子在捉蜻蜓,引导他们认识到蜻蜓是人类的朋友,并放飞蜻蜓的故事,体现了陶行知先生良好的教育方法和对孩子们的关心爱护。对于这课的教学重难点我定为:1、细读课文,了解蜻蜓的知识,懂得蜻蜓是益虫;能用上课文中的有关语句和自己搜集到的资料介绍蜻蜓,从而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激发探究有关动物的.科学知识的兴趣。2、抓住描写陶行知先生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陶先生对学生充满爱心,循循善诱的特点。

  陶行知先生如何教孩子认识蜻蜓是本文的主线,在引导学生了解蜻蜓的知识时,我先让学生默读课文,自主学*,了解蜻蜓的特点和作用,然后结合自己在预*时查找的资料填充进去,用自己的话来介绍蜻蜓。我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让他们互相介绍蜻蜓。课上,学生们绘声绘色地说着蜻蜓的知识。我知道,课文的重难点他们已经大多掌握了。

  本节课,我让学生在预*时查找资料,学生们找到了许多,有的还把资料打印了出来,张贴到黑板的一角,同大家一起分享,有的学生把收集的资料牢记在心,通过自己的口说出来的,课堂上情绪很高涨,学*的气氛也就越浓厚了。

  为了让学生充分了解陶先生对学生充满爱心、循循善诱的特点,在教学中我着重突出了“慈爱”、“小心”、“商量”、“抚摸”等词语的教学,引导学生就这些重点词句展开讨论。同时补充了陶行知的资料、故事,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陶行知,从先生教育学生的一个个小故事中再次体会到陶行知先生的慈爱和谆谆教导。


《放飞蜻蜓》教学反思6篇扩展阅读


《放飞蜻蜓》教学反思6篇(扩展1)

——《放飞蜻蜓》教学反思菁选

《放飞蜻蜓》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我们需要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我们的教学经验,那要怎么写好教学反思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放飞蜻蜓》教学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放飞蜻蜓》教学反思1

  《放飞蜻蜓》是一篇充满情趣、富有启迪意义的文章。对于这一课的教学重难点,老师们的意见并不统一,大多是将“了解蜻蜓的知识,懂得蜻蜓是益虫,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作为重难点,我并不赞同这个观点。在细读课文后,觉得将它作为教学的重难点并不妥。

  教学这一课时,我以陶行知先生如何教孩子认识蜻蜓为主线,从而体现陶先生对学生充满爱心、循循善诱的特点。为了让学生充分了解陶先生的这一特点,在教学中突出了“慈爱”、“小心”、“商量”、“抚摸”等词语,同时也突出了“七嘴八舌”、“入神”、“放了它”等词语。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结合课文中的重点词句展开讨论。由于在一开始我就注意让学生进入角色,边读文、边体悟,因此学生能独立思考,体悟得较深,讨论时也是有话可讲。在引导学生了解蜻蜓的知识时,我先设计表格让学生填写蜻蜓的特点和作用,再让学生思考省略号有什么作用,蜻蜓还有什么特点和作用。把预*时查找的资料填充进去,但仅限于了解还远远不够,学会整合书本资源和课前搜集到的'资料,用自己的话来介绍蜻蜓才是重难点。我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让他们互相介绍蜻蜓。课上,学生们眉飞色舞地说着蜻蜓,那些数字、那些小故事在他们的唇间动情地倾吐着。我知道,课文的重难点他们已经大多掌握了。

  在学完整篇课文以后,我出示了一张图片,让大家欣赏,目的是引导学生想象,重回蓝天的小蜻蜓会说什么,并让他们自由表达:你们有什么想对小蜻蜓说吗?孩子们争先恐后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临下课时,我问孩子们学完了这一课有什么收获,学生们谈了许多,有说关于蜻蜓的,有说关于陶行知的,有说要保护动物的等等,看来他们的收获还真不少。我建议他们课后再去找一找关于陶行知的资料,相信他们一定会更好地了解陶行知,从先生教育学生的一个个小故事中得到启发。最后集体进行分角色朗读课文,更将本课的学*推向了高潮,学生在朗读中再次体会到了陶行知先生的慈爱和谆谆教导。

  走进新课程,我们为师者首先应是一个善于学*者,向书本学*,更新理念;向学生学*,做*等中的首*;向同行学*,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从陶行知身上我又一次明白了教育的真谛:真正的教育不是告诉,而是启发与诱导!

  总之,兴趣是学生在学*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内部动力。作为一名教师,要设法去调动他们的兴趣,不断让他们感受学*的乐趣。只有这样“寓教于乐”,才能让学生感受到学*语文不是负担,而是享受,从而提高语文课的教学效果。

《放飞蜻蜓》教学反思2

  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先让学生细读文本,了解蜻蜓的知识,懂得蜻蜓是益虫;能用上课文中的有关语句和自己搜集到的资料介绍蜻蜓,从而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激发探究有关动物的科学知识的兴趣。再抓住描写陶行知先生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陶先生对学生充满爱心,循循善诱的特点。在课上,我跟孩子们一同探究着,感悟着先生的和蔼可亲、*易*人的态度。

  学生们喜欢上了这位离他们原先较遥远的先生。可亲可敬的陶先生就这样走进了学生们心间。精讲结束时,我问孩子们学完了这一课有什么收获,学生们谈了许多,有说关于蜻蜓的,有说关于先生的,有说要保护动物的`等等,看来他们的收获还真不少。从陶先生身上我又一次明白了教育的真谛:真正的教育不是告诉,而是启发与诱导!

《放飞蜻蜓》教学反思3

  教材解读

  这是一篇充满情趣的故事,描写了一群小朋友在陶行知先生的帮助下了解到蜻蜓的相关知识,认识到蜻蜓是人类的朋友,并在陶先生的劝导下把捕捉到的蜻蜓放飞掉的故事,告诉我们必须爱护益虫的道理,是富有启迪意义的好教材。孩子们放飞的是蜻蜓,其实也是在放飞童稚,放飞爱心,放飞希望。

  设计理念

  1、引导学生熟悉故事情节,在此基础上渐次深入探究。

  2、引导学生熟悉故事情节,根据标题“放飞蜻蜓”的特殊性,启发学生由此出发,提出自己的猜想,相机亮出故事结构“捉蜻蜓—谈蜻蜓—放蜻蜓”,进而兼顾首尾,聚集“放飞”,导向深入探究,使教学不致*板化。

  3、本文突出的人物是陶行知先生,教学中尽量注意陶先生关爱儿童、循循善诱、民主作风等等闪光点,让学生对其自然产生敬佩情绪,在心中树起崇高形象。

  4、作者描写了一群儿童,充满了童趣,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在创设的`意境中去感受情、体味趣,于不知不觉中提高思想认识。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凭借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体会教育家陶先生对下一辈的关怀和谆谆教导。

  3、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善于提出不同见解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

  凭借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体会教育家陶先生对下一辈的关怀和谆谆教导。

  ……

  4、课堂讨论:为什么你也同意放飞蜻蜓?

  A、从蜻蜓本身讲:它是益虫,吃苍蝇、蚊子、水里的孑孓。它是一种有趣的昆虫,尾巴可以掌握方向,保持*衡,饿极时自己吃自己的尾巴,而且眼睛大,看得清四面八方……

  B、从陶行知先生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讲:与孩子说话态度和蔼可亲,不摆架子,方法巧妙。

  (1)“慈爱地抚摸着翠贞的小辫子”?

  (2)谈话不是指责,而是问翠贞蜻蜓吃什么入手。

  (3)从孩子“七嘴八舌抢着说”看出孩子和陶行知先生是朋友,再进一步理解什么情况是“七嘴八舌抢着说”,可以让学生表演“七嘴八舌”抢着说“吃草”、“吃树叶”、“吃泥土”的样子。

  (4)陶行知“拉着孩子坐在田埂上”。表扬翠贞说得对……

  (5)陶行知先生用商量的口吻问大家:“把它放了好不好?”——涉机理解什么是“口吻”?,表演以商量的口吻说:“把它放了,好不好?

  C、陶行知先生知识丰富,说的是孩子们都不知道的新道理,新知识,所以孩子觉得新鲜有趣。

  5、这样一个知识丰富,和蔼可亲的先生,讲得孩子们心服口服,所以答应把蜻蜓放飞。我们练*一下谈们的对话,注意把握人物的特征。

《放飞蜻蜓》教学反思4

  《放飞蜻蜓》一课看起来文字浅显,学生一读就懂。其实不然。就课题提问,可以提出与课文内容有关的两个问题:谁放飞蜻蜓?为什么要放飞蜻蜓?第一个问题很容易回答。第二个问题就复杂一点了。从课文的第一到第六自然段可以看出:蜻蜓是我们的好朋友。这可以成为放飞蜻蜓的理由之一。那放飞蜻蜓还有哪些理由呢?有老师认为:因为蜻蜓尾巴的作用很大,所以放飞蜻蜓;因为蜻蜓眼睛的本领大,所以放飞蜻蜓。我认为这两点很牵强。

  在教学这篇课文的时候,我从课题入手,引导来说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谁放飞的蜻蜓?孩子们有争议有的说是翠贞,有的说是大家,其实就是当时的那些孩子们。那么是谁让他们放的呢?是陶行知。陶行知是怎么让孩子们放的?引导孩子去发现,陶行知是用商量的口吻跟孩子们说的,不仅如此,还让孩子们发现,蜻蜓的尾巴和眼睛不仅长得奇特,还有很大的作用。从介绍蜻蜓上,来告诉孩子们这个蜻蜓必须得放。孩子们刚开始的.时候非常地开心,因为孩子他们捉到了蜻蜓,到最后他们心甘情愿地放飞了蜻蜓。只是因为陶行知的方法好,真不愧是一个大教育家。再次深入,那么,陶行知是怎么让孩子放了蜻蜓的呢?在这里穿插写法,让学生明白,作者用了三种不同的方法让孩子们明白了蜻蜓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

《放飞蜻蜓》教学反思5

  亚里士多德说:“思维是从惊奇开始的”。所以在教学中,让学生带着惊奇进行思维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放飞蜻蜓》是一篇充满情趣的故事,讲述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见一群孩子在捉蜻蜓,就因势利导,教育孩子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并放飞蜻蜓的故事,教育学生要爱护有益动物,激发学生探求有关动物的科学知识的兴趣。苏霍姆林斯基说:“在小学里,首先要使儿童善于思考,积极主动地去获取知识,寻根究底地探索真理,在认识的世界里漫游。只有这样,他才能成为一个好学生”。教学《放飞蜻蜓》,我首先抓住本文突出的人物是陶行知先生,以及从陶行知的话语中了解蜻蜓的一些特点。于是,在简单介绍陶行知后,文中的陶行知是个怎样的人呢?引导学生回忆蜻蜓的样子。三年级学生的思维还处在一个从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发展阶段,对色彩鲜艳夺目、活动的东西具有浓厚的学*兴趣。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接着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蜻蜓飞舞的画面接着提出问题:我们的好朋友——蜻蜓有哪些特点呢?认真读课文你就能了解陶老先生,更能知道蜻蜓的特点。愿意读课文吗?孩子们阅读愿望之火被点燃,他们读得非常认真,不时围绕课堂上提出的问题在书上圈圈画画。

  在学生自主反馈中陶先生关爱儿童、循循善诱、民主作风等闪光点浮现在孩子面前,让学生对其自然产生敬佩情绪,在心中树起崇高形象。对于蜻蜓眼睛与尾巴的特点,孩子也从品读陶行知的话语中了解得很透彻。知识丰富的你还知道蜻蜓的其它特点吗?学生们畅所欲言,蜻蜓点水等知识在教师传播,孩子们理解了课本以外的好多知识。

  苏霍姆林斯基说:“课堂上要控制学生的注意力,就必须保持儿童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状态,是儿童体验到自己在追求真理,进行脑力活动的自豪感。”在阅读课上,围绕文本提出激发学生兴趣的问题,使儿童愿意好好学*,唤起儿童对知识和书籍的浓厚兴趣,从而对文本有深刻的感悟。

《放飞蜻蜓》教学反思6

  《放飞蜻蜓》是一篇充满情趣的故事,讲述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见一群孩子在捉蜻蜓,就因势利导,教育孩子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并放飞蜻蜓的故事,教育学生要爱护有益动物,激发学生探求有关动物的科学知识的兴趣。课上我出示了自主阅读提纲:A:认真读课文,思考:从陶行知和孩子们的对话中,你对蜻蜓有了哪些了解?找一找,画一画B:仔细读文,陶行知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是从哪儿知道的?C:学*了这上课,你有哪些收获?请与同学一起来分享。

  我认真聆听着孩子们精彩的展示,与孩子们一同探究着、感悟着。学生们渐渐地喜欢上陶先生,我也在努力地学*着陶先生,在学生中倾听着、启发着……临下课时,我问孩子们学完了这一课有什么收获,学生们谈了许多,有说关于蜻蜓的,有说关于先生的,有说要保护动物的'等等,看来他们的收获还真不少。我建议他们课后再去找一找关于陶先生的资料,相信他们一定会更好地了解先生,从先生教育学生的一个个小故事中得到启发。

《放飞蜻蜓》教学反思7

  1、遵循思维特点,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三年级学生正是从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运用多媒体课件,播放蜻蜓飞舞的画面导入课题,让学生对美丽蜻蜓的产生浓厚的兴趣,让学生带着美好的感情进入下面的学*,这对后面的`教学起着铺路搭桥的作用。又如对“七嘴八舌”的理解,让已经明白词语意思的学生进行表演,让还不清楚意思的学生通过观看表演来揣度词语意思,通过营造猜谜游戏的情景,使原来不知其意的学生看懂了词义,而且学会了用自己的语言对词语进行注解,从表演到概括,恰好有效训练了学生的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迁移。

  2、立足文本价值,巧设问题,引发探究。

  本文的主旨是在陶行知先生的循循善诱和行为表率下,使孩子明白“蜻蜓是人类的朋友!”所以,教学聚焦于“陶行知怎样劝说孩子们?陶行知给孩子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这两个问题,引导学生品味语言,读懂一段话,也可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如伤害蜻蜓的某个器官事例,认识蜻蜓身体结构特点和作用,感悟陶行知“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教育思想。语文课堂这时已经变成具有磁石般魔力的智慧碰撞和智慧生成的对话场,师生在七嘴八舌的混响声中,过滤和沉淀开启心智的思考,语文课堂成了一个激情、智慧、灵感、创造碰撞和生成的大舞台。

《放飞蜻蜓》教学反思8

  应该说这是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的教学案例,是生活即课堂的案例。对于我们老师的成长来说,这是篇非常有启发性的案例,这一课可以让我们懂得陶行知的教学方式及教学理念。对于学生来说,生活中有许多东西看似是简单的,其实里面的知识可多了,如果只是简单地玩一玩,等于是丧失许多学*机会。现在各门学科都在讲究探究性学*,其实这一课也是探究性的案例。读这一课,我们可以发现这篇文章有多个问题出现,认识这些问题,明白这些问题是怎么解决的,其实就是交给孩子一把探究性学*的金钥匙。这个教学故事其实是从陶行知从村里走出来,看到孩子在捉蜻蜓谈起的:

  问题一:“翠贞,你知道蜻蜓吃什么吗?”

  [学生的答案,学生一下子可以读到。吃虫子,吃露水,吃草,吃树叶,吃泥土……]孩子的答案是开放的,这些答案到底哪个正确?陶行知在孩子们回答之后,给了学生更明确的答案。

  问题二:你们说蜻蜓是不是我们的好朋友?

  [这个问题的答案是简单的,当然这是第一个问题的思想提升。孩子初步理解了,肯定会有明确的认识。所以第七自然段开头就说“孩子们点点头。”

  问题三:蜻蜓的尾巴有什么用,谁知道?

  [这又是一个开放性的题目,从第一问题来看,学生答案这么多,这个问题肯定也难以回答,孩子只能假设。所以就出现了直接观察性的答案——蜻蜓用尾巴在河里点水。一种猜测性答案——尾巴是掌握飞行方向的。在学生不知之时陶行知向孩子介绍了蜻蜓的尾巴,非常有趣,孩子们读这个答题也会感受到原来蜻蜓的.尾巴真的值得研究。

  问题四:关于蜻蜓的头部,其实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虽然这个问题没有提出,陶先生沿着尾巴的作用直接谈起,实质上却是一个重要问题。把其放在一起,更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认识蜻蜓。

  问题五:“把它放了,好不好?”

  这个问题的答案就成了文章的结局,这个问题的出现,肯定是在最后,放是有理由的,放是学生真正明白以后才能做的事。所以,我个人认为这个问题是非常重要的,将起到“纲领”之作用,提起这个“纲领”,前面所有的问题会接二连三的出现,并且得以解决之后,才能高兴地放飞蜻蜓。研究上面这五个问题,其实给学生一个很大的启示,那就是*时生活的许多事都可以研究,怎么研究?设计问题是非常重要的,只要设计几个问题,或者发现到一些问题,将其逐步解决了,就是适应学生的研究性学*。所以,我个人认为,这一课抓住这几个问题,引导学生学*,可以让学生收获到新课程标准倡导的学*理念。

《放飞蜻蜓》教学反思9

  《放飞蜻蜓》一课,娓娓道来这样一个清新的小故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没有横加训斥捉住蜻蜓的孩子们,而是因势利导,将蜻蜓的作用向孩子们一一传授,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一次最成功的“教育”。掩卷沉思,不由得钦佩教育家动人的人格魅力。

  在本课中,有这样几个词语在文中跳跃:慈爱、小心、商量我抓住这几个词语,给孩子们设计了几个问题:哪些地方体会到陶先生的`慈爱?他的慈爱带给孩子们什么?为何要小心地拿着蜻蜓?怎样才是商量的口吻?让孩子们在特定的情境中去表演,在反复品读中将自己的感受与大家共享:在诵读中,孩子们了解到陶先生的循循善诱,询问孩子们蜻蜓吃什么?尾巴有什么用?眼睛的结构很复杂……没有丝毫的说教,却是环环相扣,教给孩子们认识蜻蜓的知识,不着痕迹,却水到渠成。同时,我在课上更进一步引导孩子们去体会“商量”,就是态度不居高临下,学生们在朗读中欣喜地发现:自己也变成了翠贞,似乎在聆听陶先生的教导,将人类的好朋友蜻蜓心悦诚服地放飞。

《放飞蜻蜓》教学反思10

  对于陶行知先生,做老师的我们并不陌生,他的教育思想之精髓——“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提得多么精彩,朴素浅显,通俗易懂。先生的一些经典论述我们还大多能出口成诵,什么《人有两个宝》《小孩不小歌》等等学生们也是会背的。特别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一至理格言,则是我们“教书育人”的永恒主题。《放飞蜻蜓》这一课就是叙述了陶行知和小朋友之间的一个小故事。

  对于这课的教学重难点,很多教学用书大多是将“了解蜻蜓的知识,懂得蜻蜓是益虫,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作为重难点。可是我并不赞同这个观点。尽管教参上有这样的建议,尽管在本单元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等是训练重点,但我细读课文后仍觉得将这作为教学的重难点并不妥。

  我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确定为:

  “1、细读课文,了解蜻蜓的知识,懂得蜻蜓是益虫;能用上课文中的'有关语句和自己搜集到的资料介绍蜻蜓,从而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激发探究有关动物的科学知识的兴趣。

  2、抓住描写陶行知先生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陶先生对学生充满爱心,循循善诱的特点。”

  为什么要确定这样的重难点?我以为还要从课文中来说。课文讲的是陶先生发现一群孩子在捉蜻蜓,他没有呵斥,没有批评,而是因势利导,跟学生讲起了蜻蜓的有关知识,教育孩子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让学生自觉自愿地放飞了蜻蜓。陶先生的教育艺术由此可见一斑。大量的篇幅描写了先生的音容笑貌,学生抓住有关语句就能体会先生的为人,教学时为何要放弃这样的一个认识先生、走进先生的良好契机呢?

  至于了解关于蜻蜓的知识,我以为并不难,学生只要读读课文就能说出来,但仅限于了解还远远不够,学会整合书本资源和课前搜集到的资料,用自己的话来介绍蜻蜓才是重难点。

  在课上,我跟孩子们一同探究着,感悟着先生的亲切的态度,启发引导的巧妙。学生们喜欢上了这位离他们原先较遥远的先生。可亲可敬的陶先生就这样走进了学生们心间。我也在努力学*着先生,当他们在读课文准备介绍蜻蜓时,我在学生的座位间穿梭着,倾听着,启发着,点拨着。课上,学生们眉飞色舞地介绍着蜻蜓,那些数字,那些小故事在他们的唇间动情地倾吐着,我知道,课文的重难点他们已经大多掌握了。

  临下课时,我问孩子们学完了这一课有什么收获,学生们谈了许多,有说关于蜻蜓的,有说关于先生的,有说要保护动物的等等,看来他们的收获还真不少。我建议他们课后再去找一找关于陶先生的资料,相信他们一定会更好地了解先生,从先生教育学生的一个个小故事中得到启发。而我,则从这节课中更好地明白了:“小孩并不小!谁若说小孩小,他比小孩还要小!”他们关于蜻蜓的知识其实并不比我们做老师的少!

  走进新课程,我们为师者首先应是一个善于学*者,向书本学*,更新理念;向学生学*,做*等中的首*;向同行学*,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从陶先生身上我又一次明白了教育的真谛:真正的教育不是告诉,而是启发与诱导!

《放飞蜻蜓》教学反思11

  本课讲述了中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看见一群孩子在捉蜻蜓,引导他们认识到蜻蜓是人类的朋友,并放飞蜻蜓的故事,体现了陶行知先生良好的教育方法和对孩子们的关心爱护。如何让学生体会陶先生对孩子的耐人寻味的教育,又能激发先生对蜻蜓知识的了解,对小动物的探究兴趣,是教学的重点。

  上课伊始,利用舒缓的音乐,精美的图片,激发孩子对蜻蜓的喜爱,再引出陶先生,出示读书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划出描写陶先生神态、动作的语句体会,你能感受到什么?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划、悟。文中的“慈爱的抚摸,商量的口吻、小心地翻着……”我与孩子们共同在这些灵动的词语引领下走进文本、阅读文本、感悟文本中陶先生的循循善诱的教育,孩子们具体地说出自己对这些关键词的理解,并能在读正确、通顺的基础上读出自己的理解与体会。品味课文的细节,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感受陶先生的人格魅力。

  学生默读课文,通过陶行知与孩子们的对话,说说对蜻蜓的了解。学生紧扣文本,提出吃食、尾巴、眼睛三个方面的知识,并整合书本资源与课前收集到的资料,来介绍自己所了解的蜻蜓,利用蜻蜓知识大比拼的.环节,目的在于激发孩子探究动物世界的兴趣,有的学生展示了精彩的手抄报,有的介绍了蜻蜓的一生,有的解释了什么叫蜻蜓点水……孩子们面前的图片、资料和书中做出的有关蜻蜓知识的记号,让我明白了,他们关于蜻蜓知识的了解并不比老师少。

  由于我迫切希望课堂流畅顺利,所以有时替代了学生的思维,都觉得这是教学的需要,忽视了学生的生成性资源的产生,让精彩从身边溜走,这主要在于我没有认真倾听学生的回答,以及当课堂出现意外时我缺乏课堂机智。例如:学生在回答陶先生拉着孩子们坐在田埂上,他的体会是陶先生不顾形象。我当时的第一反应是否定了孩子的回答,其实回想起来只要顺势引导,让孩子体会一个大教育家如此做的目的,体会陶先生的*易*人与耐心等,只要多问一个为什么的问题,一定能够让孩子口中生花!

《放飞蜻蜓》教学反思12

  备课时,在反复深入研究教材后,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7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抓住描写陶行知先生的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陶先生对学生充满爱心,循循善诱的特点;4、凭借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

  在此目标的指引下,课上我出示了自主阅读提纲:A:认真读课文,思考:从陶行知和孩子们的对话中,你对蜻蜓有了哪些了解?找一找,画一画B:仔细读文,陶行知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是从哪儿知道的?C:学*了这上课,你有哪些收获?请与同学一起来分享。我认真聆听着孩子们精彩的展示,与孩子们一同探究着、感悟着。学生们渐渐地喜欢上陶先生,我也在努力地学*着陶先生,在学生中倾听着、启发着……在谈学*收获时,学生或谈蜻蜓,或谈保护动物,或讲陶先生的人格,看来他们的收获还真不少。而我也从这节课中更好地理解了陶先生的话:小孩并不小!谁若说小孩小,他比小孩还要小。从陶先生的身上,我又一次明白了教育的真谛:真正的教育不是告诉,而是启发与诱导。

《放飞蜻蜓》教学反思13

  语文课是紧密联系生活这个大课堂的,在这一堂课中我幸运地获得了这一宝贵的教学资源——捡着了这一只死了的美丽的大蜻蜓,若是活的我还肯定没这个机会了。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喜爱动物是他们的天性,他们源于对小动物的热爱,发自内心愿意接*、**文本,学生的情感在一见到蜻蜓的刹那间已流淌出来了,他们抑制不住这份心中的激动,在一边听着老师的介绍内容,一边已慢慢踱步安静地朝前围拢过来。看清了蜻蜓的全身,同学们一个个都张开了大嘴,都感受着自己此刻对蜻蜓不一样的心境,亲眼看到蜻蜓的大复眼,几乎占了整个头部的一半,能保持*衡、调整方向的尾巴一节节的.,又细又长。他们看着都忍不住亲手摸一摸蜻蜓那像花边一样的膜状的翅膀。用手扇动翅膀飞舞,看着这一只仿佛活了的大蜻蜓,同学们都不禁想起了“蜻蜓点水款款飞”的美丽情景。感受着蜻蜓的美丽身影,同学们学*课文热情高涨,读书感情把握较好,挖掘人物内心的思潮更深刻……这一切都得感谢这只大蜻蜓的到来。

  《放飞蜻蜓》一文,这些虽普通但无比可爱的字眼饱含情感,不仅是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实践,更是真情的流露、灵性的涌动。学生用心倾诉,是心灵深处真正的独白。

  纵观全文,兴趣是学生在学*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内部动力。作为一名教师,要设法去调动他们的兴趣,不断让他们感受学*的乐趣。只有这样“寓教于乐”,才能让学生感受到学*语文不是负担,而是享受,从而提高语文课的教学效果。

《放飞蜻蜓》教学反思14

  《放飞蜻蜓》是一篇充满情趣的故事,描写了一群小朋友在陶行知先生的帮助下了解到蜻蜓的相关知识,认识到蜻蜓是人类的朋友,并在陶先生的劝导下把捕捉到的蜻蜓放飞掉的故事,告诉我们必须爱护益虫的道理,是富有启迪意义的好教材。孩子们放飞的是蜻蜓,其实也是在放飞童稚,放飞爱心,放飞希望。三年级学生的思维还处在一个从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发展阶段,对色彩鲜艳夺目、活动的东西具有浓厚的学*兴趣,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课前通过五彩缤纷、姿态万千的蜻蜓的图片呈现,激起学生对美丽蜻蜓的喜欢,而且由此让学生带着美好的感情进入下面的学*,具有针对性、启发性,将对后面的教学产生了铺路搭桥的效用。

  学文时,我以“引导学生认识陶先生”为主线,指导学生朗读、感悟。这是整个教学的重点,围绕“放飞”依次展开。为了让学生充分了解陶先生关爱学生、循循善诱的品格,在教学中突出了“慈爱”“小心”“商量”等词语,同时也突出了“七嘴八舌”“放了它”等词语,体现了孩子们天真活泼、乐于受教、富有爱心的美好品质。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在教学中注意由“果”溯“因”,导入情境,就会使学生学得如临其境。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结合课文中的重点词句,谈自己的看法:如果你就是这群孩子中的一员,在和陶行知先生一起谈了有关蜻蜓的事之后,面对手中的蜻蜓你会怎么做呢?由于在一开始我就注意让学生进入角色,边读文,边体悟。在此基础上展开讨论,因此学生有的放矢,独立思考、体悟得较深,也有话可讲,有情可抒。这样的语文课堂已经变成具有磁石般魔力的智慧碰撞和智慧生成的对话场,文本、作者、教师、学生均是参与者。师生在七嘴八舌的混响声中,过滤和沉淀开启心智的思考,语文课堂成了一个激情、智慧、灵感、创造碰撞和生成的大舞台。

  至于了解关于蜻蜓的知识,我以为并不难,学生只要读读课文就能说出来,但仅限于了解还远远不够,学会整合书本资源和课前搜集到的资料,用自己的`话来介绍蜻蜓才是重难点。在课上,我跟孩子们一同探究着,感悟着先生的亲切的态度,启发引导的巧妙。学生们喜欢上了这位离他们原先较遥远的先生。可亲可敬的陶先生就这样走进了学生们心间。我也在努力学*着先生,当他们在读课文介绍蜻蜓时,我在学生的座位间穿梭着,倾听着,启发着,点拨着。课上,学生们眉飞色舞地介绍着蜻蜓,那些数字,他们的唇间动情地倾吐着,我知道,课文的重难点他们已经大多掌握了。

  走进新课程,探究“有效”教学。我们为师者首先应是一个善于学*者,向书本学*,更新理念;向学生学*,做*等中的首*;向同行学*,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从陶行知身上我又一次明白了教育的真谛:真正的教育不是告诉,而是启发与诱导!

  总之,兴趣是学生在学*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内部动力。作为一名教师,要设法去调动他们的兴趣,不断让他们感受学*的乐趣。只有这样“寓教于乐”,才能让学生感受到学*语文不是负担,而是享受,从而提高语文课的教学效果。

《放飞蜻蜓》教学反思15

  对于陶行知先生,做老师的我们并不陌生,他的教育思想之精髓——“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提得多么精彩,朴素浅显,通俗易懂,《放飞蜻蜓》教学反思。先生的一些经典论述我们还大多能出口成诵,什么《人有两个宝》《小孩不小歌》等等学生们也是会背的。特别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一至理格言,则是我们“教书育人”的永恒主题。《放飞蜻蜓》一课叙述了陶行知先生发现一群孩子在捉蜻蜓,他没有呵斥,没有批评,而是因势利导,跟学生讲起了蜻蜓的有关知识,教育孩子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让学生自觉自愿地放飞了蜻蜓的一个小故事。

  我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确定为:“1、细读课文,了解蜻蜓的知识,懂得蜻蜓是益虫;能用上课文中的有关语句和自己搜集到的资料介绍蜻蜓,从而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激发探究有关动物的科学知识的`兴趣。2、抓住描写陶行知先生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陶先生对学生充满爱心,循循善诱的特点。”

  了解关于蜻蜓的知识,我以为并不难,学生只要读读课文就能说出来,但仅限于了解还远远不够,学会整合书本资源和课前搜集到的资料,用自己的话来介绍蜻蜓才是重难点。在课上,我跟孩子们一同探究着,感悟着先生的亲切的态度,启发引导的巧妙。学生们喜欢上了这位离他们原先较遥远的先生。可亲可敬的陶先生就这样走进了学生们心间。我也在努力学*着先生,当他们在读课文准备介绍蜻蜓时,我在学生的座位间穿梭着,倾听着,启发着,点拨着。课上,学生们眉飞色舞地介绍着蜻蜓,那些数字,那些小故事在他们的唇间动情地倾吐着,我知道,课文的重难点他们已经大多掌握了。

  走进新课程,我们为师者首先应是一个善于学*者,向书本学*,更新理念;向学生学*,做*等中的首*;向同行学*,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从陶先生身上我又一次明白了教育的真谛:真正的教育不是告诉,而是启发与诱导!教学时,我以陶行知先生如何教孩子认识蜻蜓为主线,从而体现陶先生对学生充满爱心、循循善诱的特点。为了让学生充分了解陶先生的这一特点,在教学中突出了“慈爱”、“小心”、“商量”、“抚摸”等词语,同时也突出了“七嘴八舌”、“入神”、“放了它”等词语。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结合课文中的重点词句展开讨论。由于在一开始我就注意让学生进入角色,边读文、边体悟,因此学生能独立思考,体悟得较深,讨论时也是有话可讲。在引导学生了解蜻蜓的知识时,我先设计表格让学生填写蜻蜓的特点和作用,再让学生思考省略号有什么作用,蜻蜓还有什么特点和作用。把预*时查找的资料填充进去,但仅限于了解还远远不够,学会整合书本资源和课前搜集到的资料,用自己的话来介绍蜻蜓才是重难点。我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让他们互相介绍蜻蜓。课上,学生们眉飞色舞地说着蜻蜓,那些数字、那些小故事在他们的唇间动情地倾吐着。我知道,课文的重难点他们已经大多掌握了。

  在学完整篇课文以后,我出示了图片,让大家欣赏,目的是引导学生想象,重回蓝天的小蜻蜓会说什么,并让他们自由表达:你们有什么想对小蜻蜓说吗?孩子们争先恐后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临下课时,我问孩子们学完了这一课有什么收获,学生们谈了许多,有说关于蜻蜓的,有说关于陶行知的,有说要保护动物的等等,看来他们的收获还真不少。我建议他们课后再去找一找关于陶行知的资料,相信他们一定会更好地了解陶行知,从先生教育学生的一个个小故事中得到启发。最后集体进行分角色朗读课文,更将本课的学*推向了高潮,学生在朗读中再次体会到了陶行知先生的慈爱和谆谆教导。

  总之,兴趣是学生在学*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内部动力。作为一名教师,要设法去调动他们的兴趣,不断让他们感受学*的乐趣。只有这样“寓教于乐”,才能让学生感受到学*语文不负担,而是享受,从而提高语文课的教学效果。


《放飞蜻蜓》教学反思6篇(扩展2)

——《放飞蜻蜓》教学反思菁选

《放飞蜻蜓》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刚到岗的教师,我们要在教学中快速成长,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学反思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放飞蜻蜓》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放飞蜻蜓》教学反思1

  亚里士多德说:“思维是从惊奇开始的”。所以在教学中,让学生带着惊奇进行思维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放飞蜻蜓》是一篇充满情趣的故事,讲述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见一群孩子在捉蜻蜓,就因势利导,教育孩子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并放飞蜻蜓的故事,教育学生要爱护有益动物,激发学生探求有关动物的科学知识的兴趣。苏霍姆林斯基说:“在小学里,首先要使儿童善于思考,积极主动地去获取知识,寻根究底地探索真理,在认识的世界里漫游。只有这样,他才能成为一个好学生”。教学《放飞蜻蜓》,我首先抓住本文突出的人物是陶行知先生,以及从陶行知的话语中了解蜻蜓的一些特点。于是,在简单介绍陶行知后,文中的陶行知是个怎样的人呢?引导学生回忆蜻蜓的样子。三年级学生的思维还处在一个从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发展阶段,对色彩鲜艳夺目、活动的东西具有浓厚的学*兴趣。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接着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蜻蜓飞舞的画面接着提出问题:我们的好朋友——蜻蜓有哪些特点呢?认真读课文你就能了解陶老先生,更能知道蜻蜓的特点。愿意读课文吗?孩子们阅读愿望之火被点燃,他们读得非常认真,不时围绕课堂上提出的问题在书上圈圈画画。

  在学生自主反馈中陶先生关爱儿童、循循善诱、民主作风等闪光点浮现在孩子面前,让学生对其自然产生敬佩情绪,在心中树起崇高形象。对于蜻蜓眼睛与尾巴的特点,孩子也从品读陶行知的话语中了解得很透彻。知识丰富的`你还知道蜻蜓的其它特点吗?学生们畅所欲言,蜻蜓点水等知识在教师传播,孩子们理解了课本以外的好多知识。

  苏霍姆林斯基说:“课堂上要控制学生的注意力,就必须保持儿童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状态,是儿童体验到自己在追求真理,进行脑力活动的自豪感。”在阅读课上,围绕文本提出激发学生兴趣的问题,使儿童愿意好好学*,唤起儿童对知识和书籍的浓厚兴趣,从而对文本有深刻的感悟。

《放飞蜻蜓》教学反思2

  《放飞蜻蜓》是一篇充满情趣的故事,描写了一群小朋友在陶行知先生的帮助下了解到蜻蜓的相关知识,认识到蜻蜓是人类的朋友,并在陶先生的劝导下把捕捉到的蜻蜓放飞掉的故事,告诉我们必须爱护益虫的道理,是富有启迪意义的好教材。孩子们放飞的是蜻蜓,其实也是在放飞童稚,放飞爱心,放飞希望。三年级学生的思维还处在一个从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发展阶段,对色彩鲜艳夺目、活动的东西具有浓厚的学*兴趣,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课前通过五彩缤纷、姿态万千的蜻蜓的图片呈现,激起学生对美丽蜻蜓的喜欢,而且由此让学生带着美好的感情进入下面的学*,具有针对性、启发性,将对后面的教学产生了铺路搭桥的效用。

  学文时,我以“引导学生认识陶先生”为主线,指导学生朗读、感悟。这是整个教学的重点,围绕“放飞”依次展开。为了让学生充分了解陶先生关爱学生、循循善诱的品格,在教学中突出了“慈爱”“小心”“商量”等词语,同时也突出了“七嘴八舌”“放了它”等词语,体现了孩子们天真活泼、乐于受教、富有爱心的美好品质。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在教学中注意由“果”溯“因”,导入情境,就会使学生学得如临其境。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结合课文中的重点词句,谈自己的看法:如果你就是这群孩子中的一员,在和陶行知先生一起谈了有关蜻蜓的事之后,面对手中的蜻蜓你会怎么做呢?由于在一开始我就注意让学生进入角色,边读文,边体悟。在此基础上展开讨论,因此学生有的放矢,独立思考、体悟得较深,也有话可讲,有情可抒。这样的语文课堂已经变成具有磁石般魔力的智慧碰撞和智慧生成的对话场,文本、作者、教师、学生均是参与者。师生在七嘴八舌的混响声中,过滤和沉淀开启心智的`思考,语文课堂成了一个激情、智慧、灵感、创造碰撞和生成的大舞台。

  至于了解关于蜻蜓的知识,我以为并不难,学生只要读读课文就能说出来,但仅限于了解还远远不够,学会整合书本资源和课前搜集到的资料,用自己的话来介绍蜻蜓才是重难点。在课上,我跟孩子们一同探究着,感悟着先生的亲切的态度,启发引导的巧妙。学生们喜欢上了这位离他们原先较遥远的先生。可亲可敬的陶先生就这样走进了学生们心间。我也在努力学*着先生,当他们在读课文介绍蜻蜓时,我在学生的座位间穿梭着,倾听着,启发着,点拨着。课上,学生们眉飞色舞地介绍着蜻蜓,那些数字,他们的唇间动情地倾吐着,我知道,课文的重难点他们已经大多掌握了。

  走进新课程,探究“有效”教学。我们为师者首先应是一个善于学*者,向书本学*,更新理念;向学生学*,做*等中的首*;向同行学*,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从陶行知身上我又一次明白了教育的真谛:真正的教育不是告诉,而是启发与诱导!

  总之,兴趣是学生在学*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内部动力。作为一名教师,要设法去调动他们的兴趣,不断让他们感受学*的乐趣。只有这样“寓教于乐”,才能让学生感受到学*语文不是负担,而是享受,从而提高语文课的教学效果。

《放飞蜻蜓》教学反思3

  备课时,在认真读了好几遍课文后,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细读课文,了解蜻蜓的知识,能用上课文中的有关语句,结合自己收集的资料介绍蜻蜓;

  2、抓住描写陶行知先生的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陶先生对学生充满爱心,循循善诱的特点;

  3、激发探究有关动物科学知识的兴趣,增强保护有益动物的意识。

  在此目标的.指引下,课上我与孩子们一同探究着、感悟着。学生们渐渐地喜欢上陶先生,我也在努力地学*着陶先生,在学生中倾听着、启发着……在谈学*收获时,学生或谈蜻蜓,或论保护动物,或讲陶先生的人格,看来他们的收获还真不少。而我也从这节课中更好地理解了陶先生的话:小孩并不小!谁若说小孩小,他比小孩还要小。从陶先生的身上,我又一次明白了教育的真谛:真正的教育不是告诉,而是启发与诱导。

《放飞蜻蜓》教学反思4

  《放飞蜻蜓》是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课文讲述了一个充满情趣的故事,描写了一群小朋友在陶行知先生的帮助下了解到蜻蜓的相关知识,认识到蜻蜓是人类的朋友,并在陶先生的劝导下把捕捉到的蜻蜓放飞的故事。课文不仅让学生了解到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也让他们进一步受到人文教育。

  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我在导学案中设计了“知识链接”、“基础达标”、“设问导读”、“巩固练*”、“拓展阅读”五个环节,安排了相应的练*题,拓展阅读一首有关蜻蜓的古诗,并精心准备了辅助教学的幻灯片和课文朗读的录音,整节课上完后,我认为以下几点在课堂上呈现的效果比较好:

  一、以猜谜语的方式导入,激发了孩子们的兴趣,集中了孩子们的注意力,而紧接着的优美、生动的图片更把孩子们的目光吸引住了。

  二、在第一课时中,识字写字、读书和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是主要目的,课堂上孩子们多种形式的读词语、说记生字的方法、用上生词说句子、读课文、书写练*很好的体现了这一点。

  三、在读课文中,对于新出现的词语理解,我采用了更直观、更生动的'方式来学*,那就是用图片展示来帮助、加深孩子们对词语的认识和理解,像田埂、孑孓、复眼就是这样,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当然,整节课结束后,我也有一些遗憾:一是导学案的使用还不够熟练,有一点内容没有来得及在课堂上展示、处理。二是孩子们在课堂发言时声音不够响亮,主动发言的不够多,在语言表达上缺乏完整性。

  总之,本节课既有让我高兴的一面,也有让我忧愁的一面;既让我对课改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让我在以后的教学中有了更明确的目标:乘上课改大船,追求课堂高效。

《放飞蜻蜓》教学反思5

  《放飞蜻蜓》一文,这些虽普通但无比可爱的字眼饱含情感,不仅是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实践,更是真情的流露、灵性的涌动。学生用心倾诉,是心灵深处真正的独白。本文的主旨是在陶行知先生的循循善诱和行为表率下,使孩子明白“蜻蜓是人类的朋友!”所以,教学聚焦于“陶行知怎样劝说孩子们?陶行知给孩子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这两个问题,引导学生品味语言,读懂一段话。语文课是紧密联系生活这个大课堂的,在这一堂课中我幸运地获得了这一宝贵的教学资源--捡着了一只死了的美丽的大蜻蜓。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喜爱动物是他们的天性,他们源于对小动物的热爱,发自内心愿意接*、走*文本,学生的情感在一见到蜻蜓的刹那间已流淌出来了,他们抑制不住这份心中的激动,在一边听着老师的介绍内容,一边已慢慢踱步安静地朝前围拢过来。看清了蜻蜓的全身,同学们一个个都张开了大嘴,都感受着自己此刻对蜻蜓不一样的心境,亲眼看到蜻蜓的大复眼,几乎占了整个头部的一半,能保持*衡、调整方向的尾巴一节节的,又细又长。他们看着都忍不住亲手摸一摸蜻蜓那像花边一样的膜状的翅膀。用手扇动翅膀飞舞,看着这一只仿佛活了的大蜻蜓,同学们都不禁想起了“蜻蜓点水款款飞”的美丽情景。感受着蜻蜓的美丽身影,同学们学*课文热情高涨,读书感情把握较好,挖掘人物内心的思潮更深刻……这一切都得感谢这只大蜻蜓的`到来。也可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如伤害蜻蜓的某个器官事例,认识蜻蜓身体结构特点和作用,感悟陶行知“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教育思想。语文课堂这时已经变成具有磁石般魔力的智慧碰撞和智慧生成的对话场,师生在七嘴八舌的混响声中,过滤和沉淀开启心智的思考,语文课堂成了一个激情、智慧、灵感、创造碰撞和生成的大舞台。

《放飞蜻蜓》教学反思6

  本课讲述了中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看见一群孩子在捉蜻蜓,引导他们认识到蜻蜓是人类的朋友,并放飞蜻蜓的故事,体现了陶行知先生良好的教育方法和对孩子们的关心爱护。如何让学生体会陶先生对孩子的耐人寻味的教育,又能激发先生对蜻蜓知识的了解,对小动物的探究兴趣,是教学的重点。

  上课伊始,利用舒缓的音乐,精美的图片,激发孩子对蜻蜓的喜爱,再引出陶先生,出示读书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划出描写陶先生神态、动作的语句体会,你能感受到什么?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划、悟。文中的“慈爱的抚摸,商量的口吻、小心地翻着……”我与孩子们共同在这些灵动的词语引领下走进文本、阅读文本、感悟文本中陶先生的循循善诱的教育,孩子们具体地说出自己对这些关键词的理解,并能在读正确、通顺的基础上读出自己的理解与体会。品味课文的细节,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感受陶先生的人格魅力。

  学生默读课文,通过陶行知与孩子们的对话,说说对蜻蜓的了解。学生紧扣文本,提出吃食、尾巴、眼睛三个方面的知识,并整合书本资源与课前收集到的资料,来介绍自己所了解的.蜻蜓,利用蜻蜓知识大比拼的环节,目的在于激发孩子探究动物世界的兴趣,有的学生展示了精彩的手抄报,有的介绍了蜻蜓的一生,有的解释了什么叫蜻蜓点水……孩子们面前的图片、资料和书中做出的有关蜻蜓知识的记号,让我明白了,他们关于蜻蜓知识的了解并不比老师少。

  由于我迫切希望课堂流畅顺利,所以有时替代了学生的思维,都觉得这是教学的需要,忽视了学生的生成性资源的产生,让精彩从身边溜走,这主要在于我没有认真倾听学生的回答,以及当课堂出现意外时我缺乏课堂机智。例如:学生在回答陶先生拉着孩子们坐在田埂上,他的体会是陶先生不顾形象。我当时的第一反应是否定了孩子的回答,其实回想起来只要顺势引导,让孩子体会一个大教育家如此做的目的,体会陶先生的*易*人与耐心等,只要多问一个为什么的问题,一定能够让孩子口中生花!

《放飞蜻蜓》教学反思7

  《放飞蜻蜓》讲述了中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看见一群孩子在捉蜻蜓,引导他们认识到蜻蜓是人类的朋友,并放飞蜻蜓的故事,体现了陶行知先生良好的教育方法和对孩子们的关心爱护。如何让学生体会陶先生对孩子的耐人寻味的教育,又能激发先生对蜻蜓知识的了解,对小动物的探究兴趣,是教学的重点。

  苏霍姆林斯基说:“课堂上要控制学生的注意力,就必须保持儿童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状态,是儿童体验到自己在追求真理,进行脑力活动的自豪感。”在阅读课上,围绕文本提出激发学生兴趣的问题,使儿童愿意好好学*,唤起儿童对知识和书籍的浓厚兴趣,从而对文本有深刻的感悟。

  一、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上课伊始,我利用舒缓的音乐,精美的图片,激发孩子对蜻蜓的喜爱,再引出陶先生,出示读书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划出描写陶先生神态、动作的语句体会,你能感受到什么?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划、悟。文中的'“慈爱的抚摸,商量的口吻、小心地翻着……”我与孩子们共同在这些灵动的词语引领下走进文本、阅读文本、感悟文本中陶先生的循循善诱的教育,孩子们具体地说出自己对这些关键词的理解,并能在读正确、通顺的基础上读出自己的理解与体会。品味课文的细节,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感受陶先生的人格魅力。

  二、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巧用多媒体课件

  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接着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蜻蜓飞舞的画面接着提出问题:我们的好朋友——蜻蜓有哪些特点呢?认真读课文你就能知道蜻蜓的特点。愿意读课文吗?孩子们阅读愿望之火被点燃,他们读得非常认真,不时围绕课堂上提出的问题在书上圈圈画画。在学生自主反馈中陶先生关爱儿童、循循善诱、民主作风等闪光点浮现在孩子面前,让学生对其自然产生敬佩情绪,在心中树起崇高形象。对于蜻蜓眼睛与尾巴的特点,孩子也从品读陶行知的话语中了解得很透彻。知识丰富的你还知道蜻蜓其它特点吗?学生们畅所欲言,理解了课本以外好多知识。

《放飞蜻蜓》教学反思8

  备课时,在反复深入研究教材后,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7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抓住描写陶行知先生的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陶先生对学生充满爱心,循循善诱的特点;4、凭借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

  在此目标的指引下,课上我出示了自主阅读提纲:A:认真读课文,思考:从陶行知和孩子们的对话中,你对蜻蜓有了哪些了解?找一找,画一画B:仔细读文,陶行知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是从哪儿知道的?C:学*了这上课,你有哪些收获?请与同学一起来分享。我认真聆听着孩子们精彩的展示,与孩子们一同探究着、感悟着。学生们渐渐地喜欢上陶先生,我也在努力地学*着陶先生,在学生中倾听着、启发着……在谈学*收获时,学生或谈蜻蜓,或谈保护动物,或讲陶先生的人格,看来他们的收获还真不少。而我也从这节课中更好地理解了陶先生的话:小孩并不小!谁若说小孩小,他比小孩还要小。从陶先生的身上,我又一次明白了教育的真谛:真正的教育不是告诉,而是启发与诱导。

《放飞蜻蜓》教学反思9

  《放飞蜻蜓》一课,娓娓道来这样一个清新的小故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没有横加训斥捉住蜻蜓的孩子们,而是因势利导,将蜻蜓的作用向孩子们一一传授,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一次最成功的“教育”。掩卷沉思,不由得钦佩教育家动人的人格魅力。

  在本课中,有这样几个词语在文中跳跃:慈爱、小心、商量我抓住这几个词语,给孩子们设计了几个问题:哪些地方体会到陶先生的慈爱?他的慈爱带给孩子们什么?为何要小心地拿着蜻蜓?怎样才是商量的`口吻?让孩子们在特定的情境中去表演,在反复品读中将自己的感受与大家共享:在诵读中,孩子们了解到陶先生的循循善诱,询问孩子们蜻蜓吃什么?尾巴有什么用?眼睛的结构很复杂……没有丝毫的说教,却是环环相扣,教给孩子们认识蜻蜓的知识,不着痕迹,却水到渠成。同时,我在课上更进一步引导孩子们去体会“商量”,就是态度不居高临下,学生们在朗读中欣喜地发现:自己也变成了翠贞,似乎在聆听陶先生的教导,将人类的好朋友蜻蜓心悦诚服地放飞。

《放飞蜻蜓》教学反思10

  教材解读

  这是一篇充满情趣的故事,描写了一群小朋友在陶行知先生的帮助下了解到蜻蜓的相关知识,认识到蜻蜓是人类的朋友,并在陶先生的劝导下把捕捉到的蜻蜓放飞掉的故事,告诉我们必须爱护益虫的道理,是富有启迪意义的好教材。孩子们放飞的是蜻蜓,其实也是在放飞童稚,放飞爱心,放飞希望。

  设计理念

  1、引导学生熟悉故事情节,在此基础上渐次深入探究。

  2、引导学生熟悉故事情节,根据标题“放飞蜻蜓”的特殊性,启发学生由此出发,提出自己的猜想,相机亮出故事结构“捉蜻蜓—谈蜻蜓—放蜻蜓”,进而兼顾首尾,聚集“放飞”,导向深入探究,使教学不致*板化。

  3、本文突出的人物是陶行知先生,教学中尽量注意陶先生关爱儿童、循循善诱、民主作风等等闪光点,让学生对其自然产生敬佩情绪,在心中树起崇高形象。

  4、作者描写了一群儿童,充满了童趣,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在创设的意境中去感受情、体味趣,于不知不觉中提高思想认识。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凭借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体会教育家陶先生对下一辈的关怀和谆谆教导。

  3、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善于提出不同见解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

  凭借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体会教育家陶先生对下一辈的关怀和谆谆教导。

  ……

  4、课堂讨论:为什么你也同意放飞蜻蜓?

  A、从蜻蜓本身讲:它是益虫,吃苍蝇、蚊子、水里的孑孓。它是一种有趣的昆虫,尾巴可以掌握方向,保持*衡,饿极时自己吃自己的尾巴,而且眼睛大,看得清四面八方……

  B、从陶行知先生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讲:与孩子说话态度和蔼可亲,不摆架子,方法巧妙。

  (1)“慈爱地抚摸着翠贞的小辫子”?

  (2)谈话不是指责,而是问翠贞蜻蜓吃什么入手。

  (3)从孩子“七嘴八舌抢着说”看出孩子和陶行知先生是朋友,再进一步理解什么情况是“七嘴八舌抢着说”,可以让学生表演“七嘴八舌”抢着说“吃草”、“吃树叶”、“吃泥土”的样子。

  (4)陶行知“拉着孩子坐在田埂上”。表扬翠贞说得对……

  (5)陶行知先生用商量的口吻问大家:“把它放了好不好?”——涉机理解什么是“口吻”?,表演以商量的口吻说:“把它放了,好不好?

  C、陶行知先生知识丰富,说的是孩子们都不知道的新道理,新知识,所以孩子觉得新鲜有趣。

  5、这样一个知识丰富,和蔼可亲的先生,讲得孩子们心服口服,所以答应把蜻蜓放飞。我们练*一下谈们的对话,注意把握人物的特征。

《放飞蜻蜓》教学反思11

  《放飞蜻蜓》讲述了中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看见一群孩子在捉蜻蜓,引导他们认识到蜻蜓是人类的朋友,并放飞蜻蜓的故事,体现了陶行知先生良好的教育方法和对孩子们的关心爱护。

  教学中我向学生展示了蜻蜓的图片。学生的情感在一见到蜻蜓的刹那间已流淌出来了,他们抑制不住这份心中的激动,在一边听着老师的介绍内容,一边情不自禁地朝前围拢过来。看清了蜻蜓的全身,同学们一个个都张开了大嘴,都感受着自己此刻对蜻蜓不一样的心境。亲眼看到蜻蜓的大复眼,几乎占了整个头部的一半,能保持*衡、调整方向的尾巴一节节的,又细又长。他们看着都忍不住想亲手摸一摸蜻蜓那像花边一样的.膜状的翅膀。用手扇动翅膀飞舞,看着这一只仿佛活了的大蜻蜓,同学们都不禁想起了以往五颜六色的小蜻蜓在空中飞舞的美丽情景。感受着蜻蜓的美丽身影,同学们学*课文热情高涨,读书感情把握较好,感受人物内心的体验更深刻……

  这一切都得感谢这只大蜻蜓的到来。

《放飞蜻蜓》教学反思12

  《放飞蜻蜓》是一个娓娓道来清新的小故事。如何让学生体会陶先生对孩子的耐人寻味的教育,又能激发先生对蜻蜓知识的了解,对小动物的探究兴趣,是教学的重点。在教学时,我体会了以下几点:

  一、抓住关键语句,走*陶行知。

  上课伊始,利用舒缓的音乐,精美的图片,激发孩子对蜻蜓的喜爱,再引出陶先生,出示读书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划出描写陶先生神态、动作的语句,体会体会,你能感受到什么?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划、悟。文中的“慈爱的抚摸,商量的口吻、小心地翻着……”我与孩子们共同在这些灵动的词语引领下走进文本、阅读文本、感悟文本中陶先生的循循善诱的教育,孩子们具体地说出自己对这些关键词的理解,并能在读正确、通顺的基础上读出自己的理解与体会。品味课文的细节,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感受陶先生的人格魅力。

  二、利用文本知识延伸,激发探究的兴趣。

  学生默读课文,通过陶行知与孩子们的对话,说说对蜻蜓的了解。学生紧扣文本,提出吃食、尾巴、眼睛三个方面的知识,并整合书本资源与课前收集到的资料。来介绍自己所了解的蜻蜓,利用蜻蜓知识大比拼的环节,目的在于激发孩子探究动物世界的兴趣,有的学生展示了精彩的手抄报,有的介绍了蜻蜓的一生,有的解释了什么叫蜻蜓点水…… 孩子们面前的图片、资料和书中用钢笔做出的有关蜻蜓知识的记号,让我明白了,他们关于蜻蜓知识的了解并不比老师少。

  回顾课堂教学,也留下了许多遗憾,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教学时间把握不准。

  在上课时,由于紧张,总想使课堂的每个环节都展现的非常完美,所以在时间的把握上有失偏颇,以至于在教学第一环节阅读课文,指导感情朗读,感悟人物形象的教学时间过长,而导致让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蜻蜓知识环节的第二教学时间显得有些紧张。

  二、忽视课堂生成性资源的.产生。

  由于我迫切希望课堂流畅顺利,所以有时替代了学生的思维,都觉得这是教学的需要,忽视了学生的生成性资源的产生,让精彩从身边溜走,这主要在于我没有认真倾听学生的回答,以及当课堂出现意外花絮时我缺乏课堂机智。例如:学生在回答陶学生拉着孩子们坐在田埂上,他的体会是陶学生不顾形象。我当时的第一反应是否定了孩子的回答,其实回想起来只要顺势引导,让孩子体会一个大教育家如此做得目的,体会陶先生的*易*人与耐心等,只要多问一个为什么的问题,一定能够让孩子口中生花!

《放飞蜻蜓》教学反思13

  《放飞蜻蜓》讲述了教育家陶行知见一群孩子在捉蜻蜓,就因势利导,教育孩子懂得蜻蜓是人类的朋友,并放飞蜻蜓的故事,教育学生要保护有益动物,激发学生探求有关动物的科学知识的兴趣。我主要从认识蜻蜓和走*陶行知两个方面进行教学。

  一、认识蜻蜓

  陶行知先生如何教孩子认识蜻蜓是本文的主线,在引导学生了解蜻蜓的知识时,我先让学生默读课文,自主学*,了解蜻蜓的特点和作用。学生紧扣文本,提出吃食、尾巴、眼睛三个方面的知识,并整合书本资源与课前收集到的资料,来介绍自己所了解的蜻蜓。课后,组织学生进行蜻蜓知识大比拼,目的.在于激发孩子探究动物世界的兴趣,有的学生展示了精彩的手抄报,有的介绍了蜻蜓的一生,有的解释了什么叫蜻蜓点水……

  二、走*陶行知

  为了让学生充分了解陶先生对学生充满爱心、循循善诱的特点,在教学中我让孩子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划出描写陶先生神态、动作的语句,体会体会,你能感受到什么?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划、悟。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慈爱的抚摸,商量的口吻、小心地翻着……”,走进文本、阅读文本、感悟文本中陶先生的循循善诱的教育,孩子们具体地说出自己对这些关键词的理解,同时补充陶行知的故事,从而体会陶先生的慈爱和谆谆教导,感受陶先生的人格魅力。

《放飞蜻蜓》教学反思14

  《放飞蜻蜓》是一篇充满情趣的故事,讲述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见一群孩子在捉蜻蜓,就因势利导,教育孩子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并放飞蜻蜓的故事,教育学生要爱护有益动物,激发学生探求有关动物的科学知识的兴趣。课上我出示了自主阅读提纲:A:认真读课文,思考:从陶行知和孩子们的对话中,你对蜻蜓有了哪些了解?找一找,画一画B:仔细读文,陶行知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是从哪儿知道的?C:学*了这上课,你有哪些收获?请与同学一起来分享。

  我认真聆听着孩子们精彩的展示,与孩子们一同探究着、感悟着。学生们渐渐地喜欢上陶先生,我也在努力地学*着陶先生,在学生中倾听着、启发着……临下课时,我问孩子们学完了这一课有什么收获,学生们谈了许多,有说关于蜻蜓的,有说关于先生的,有说要保护动物的'等等,看来他们的收获还真不少。我建议他们课后再去找一找关于陶先生的资料,相信他们一定会更好地了解先生,从先生教育学生的一个个小故事中得到启发。

《放飞蜻蜓》教学反思15

  学*了这篇课文,让学生了解蜻蜓有关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并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然而在备课的时候我觉得文章既然写的是陶行知先生的故事,还有一定用意,于是看到了课文里提到陶行知“慈爱地抚摩着翠贞的`头”、“用商量的口吻说”,课堂上我便抓住“用商量的口吻说”这句话让学生揣摩和讨论,让学生了解文章的另一个写作目的——体会陶行知尊重学生的注重劝导方式。

  文中有个词:陶行知从翠贞手里取过蜻蜓,高高举起。我让学生辨析为什么作者不用“拿”而用“取”?学生在讨论中七嘴八舌地说:“拿”只是普通的要过来,没有体现一种尊重,而“取”却更体现先生与孩子们的*等相待,“取”的动作很轻微,也很小心,因为先生同样小心翼翼地对待他手里的蜻蜓。确实,孩子们说得多好啊!在探究与辨析中,这个细小的情节描写也让孩子们领略到了教育家无穷的魅力,让我们教者也深有启发:不仅教知识,更是教学做人。


《放飞蜻蜓》教学反思6篇(扩展3)

——《蜻蜓和蚂蚁》教学设计3篇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11个生字和1个新部首,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增强劳动意识,培养从小热爱劳动的情感。感悟没有播种就没有收获,没有付出就没有回报。

  4、用续编故事或写信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愿望。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寓意。知道不劳动就没有回报。

  教学难点:结合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句子,体会人物的内心感情。

  教学准备:字卡、图画和歌曲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们学*一篇新课文,题目是《蜻蜓和蚂蚁》,齐读课题。看到课题,你知道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

  二、熟读课文。

  1、老师范读课文。请同学们注意文中出现的生字,听准字音。

  2、老师领读课文,学生一边读一边画出文中出现的一类生字。

  3、自己读一读课文,多读两遍画出的一类字。

  4、自由练*读课文。

  5、男女分自然段读课文。

  三、识记一类生字。

  1、荒:(1)荒芜,地荒了。(2)荒凉。荒村、荒岛、荒废、荒.唐、荒野

  2、张:左右结构,表姓氏,扩词:姓张、张冠李戴、张嘴

  3、烂:(1)松软。烂泥、肉烂了(2)腐烂(3)破碎(4)头绪乱烂糊、烂漫、烂醉如泥

  4、歌:左右结构,学*欠字旁儿,扩词:歌唱、歌星、歌舞

  5、劳:上中下结构,扩词:劳动、辛劳、任劳任怨

  6、脸:(1)头的前部(2)某些物体的前部(3)情面(4)表情扩词:脸蛋、脸皮、脸色、脸面、脸盆、门脸

  7、软:左右结构(1)与硬相对。(2)柔和(3)软弱(4)容易被感动扩词:软骨、柔软、软风、心软、软和、软绵绵

  8、难:多音字,扩词:(1)难过、困难(2)遇难

  四、认读二类生字。

  逛:逛街、逛市场、逛游

  瞬:翘舌音,瞬间、一瞬

  餐:*舍音,午餐、早餐、晚餐

  愁:翘舌音,愁眉苦脸、忧愁

  咕:咕咕叫、咕咚

  留:留恋、留下、留级

  昏:昏睡、昏迷、*

  绵:软绵绵、绵绵无力

  五、复*巩固生字。

  六、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字卡导入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两个朋友,认识他们吗?(出示图片:蜻蜓、蚂蚁)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出示字卡)上节课我们学*了本课的生字,现在老师考一考大家。请同学们开火车读词语。看谁读得最准确。

  二、以读促情,读中感悟

  (一)读第一自然段

  1、看来大家复*的很好。出示第一幅图,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什么季节?(夏天),你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一下蜻蜓吗?(悠闲、开心等)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叙述的就是这幅图,打开书,谁来读一读。

  2、你知道了什么?(蜻蜓在夏天逛来逛去、唱着、玩着)。你能说出几个类似“逛来逛去”的词语。(飞来飞去、跑来跑去……)

  3、转瞬之间,冬天到了,转瞬快还是慢,(快)怎么读?语速快一些,再读一遍。

  (二)学*第二自然段

  过渡:转瞬之间,冬天来到了,冬天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呢?让我们一起走进第二自然段。

  1、自己读这一段,找一找这段共有几句话?

  2、冬天是什么样子的?(荒凉、寒冷)什么是荒凉?人烟少,比较冷清。(出示第二幅图)人烟少,天上下着雪花,风呼呼地吹。

  3、此时蜻蜓的心情怎样?(悲伤、难过、痛苦)表情如何?愁眉苦脸

  4、你在什么时候愁眉苦脸?(举例说明)那蜻蜓为什么愁眉苦脸呢?(阳光——唱歌会有什么乐趣!)再读第四句话。

  5、此时它还有一个动作,嘀嘀咕咕。表现一下,再读最后一句,它是跟别人说话吗?低声地自言自语,它嘀咕些什么?(自己想象说)

  6、再读这句话,把这句放到这段中再读这段话。

  过渡:正当它愁眉苦脸的时候,它遇见谁了?(蚂蚁)

  (三)自己默读3---7自然段。回答两个问题:(1)、蜻蜓是怎样来到蚂蚁面前的?(2)、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

  1、他是怎样来到蚂蚁面前的?(爬)*时大家看见蜻蜓都是飞的?那么文中用“爬”字,说明了什么?(蜻蜓处境很困难,非常可怜。)读的时候应该是什么语气?(哀求、恳求。)再读一遍。

  2、蚂蚁是怎样回答的?“朋友-----------道理吗?”

  (1)、小蚂蚁给小蜻蜓讲了一个什么道理?夏天劳动,冬天才能安乐。当小蜻蜓逛来逛去时,小蚂蚁干什么?(劳动),冬天小蜻蜓愁眉苦脸的时候,小蚂蚁呢(安乐)。

  (2)、你能用“因为……所以”的句型连起来说一说吗?

  因为蜻蜓夏天逛来逛去,所以冬天愁眉苦脸。

  因为蚂蚁夏天劳动,所以冬天安乐。

  小蚂蚁在夏天都干什么?(劳动。贮存粮食,准备东西)这就是付出劳动。

  冬天才能怎样?(享受快乐,幸福生活)这就是他所得到的回报。

  比较蜻蜓和蚂蚁,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没有付出,就没有回报。

  (3)、作为我们学生,在学*上、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做?

  (四)、蜻蜓知道这个道理吗?知道。从哪里可以体现出来?

  1、“哪有时间劳动呀?”读出后悔之意。

  2、最后一段“明年辛勤的劳动。”准备冬天的东西。

  (五)、拓展延伸:想象一下,蜻蜓以后会怎么做?

  三、总结

  同学们,这是一则寓言故事,每则寓言都会通过一个小故事说明一个道理。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没有付出,就没有回报,我们要从小热爱劳动,用劳动创造我们幸福的生活。

  四、作业

  板书设计:

  蜻蜓和蚂蚁

  夏天 逛来逛去 劳动

  没有付出,就没有回报 反问句

  冬天 愁眉苦脸 安乐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11个生字和1个新部首,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增强劳动意识,培养从小热爱劳动的情感。感悟没有播种就没有收获,没有付出就没有回报。

  4、用续编故事或写信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愿望。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寓意。知道不劳动就没有回报。

  教学难点:结合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句子,体会人物的内心感情。

  教学准备:字卡、图画和歌曲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们学*一篇新课文,题目是《蜻蜓和蚂蚁》,齐读课题。看到课题,你知道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

  二、熟读课文。

  1、老师范读课文。请同学们注意文中出现的生字,听准字音。

  2、老师领读课文,学生一边读一边画出文中出现的一类生字。

  3、自己读一读课文,多读两遍画出的一类字。

  4、自由练*读课文。

  5、男女分自然段读课文。

  三、识记一类生字。

  1、荒:(1)荒芜,地荒了。(2)荒凉。荒村、荒岛、荒废、荒.唐、荒野

  2、张:左右结构,表姓氏,扩词:姓张、张冠李戴、张嘴

  3、烂:(1)松软。烂泥、肉烂了(2)腐烂(3)破碎(4)头绪乱烂糊、烂漫、烂醉如泥

  4、歌:左右结构,学*欠字旁儿,扩词:歌唱、歌星、歌舞

  5、劳:上中下结构,扩词:劳动、辛劳、任劳任怨

  6、脸:(1)头的前部(2)某些物体的前部(3)情面(4)表情扩词:脸蛋、脸皮、脸色、脸面、脸盆、门脸

  7、软:左右结构(1)与硬相对。(2)柔和(3)软弱(4)容易被感动扩词:软骨、柔软、软风、心软、软和、软绵绵

  8、难:多音字,扩词:(1)难过、困难(2)遇难

  四、认读二类生字。

  逛:逛街、逛市场、逛游

  瞬:翘舌音,瞬间、一瞬

  餐:*舍音,午餐、早餐、晚餐

  愁:翘舌音,愁眉苦脸、忧愁

  咕:咕咕叫、咕咚

  留:留恋、留下、留级

  昏:昏睡、昏迷、*

  绵:软绵绵、绵绵无力

  五、复*巩固生字。

  六、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字卡导入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两个朋友,认识他们吗?(出示图片:蜻蜓、蚂蚁)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出示字卡)上节课我们学*了本课的生字,现在老师考一考大家。请同学们开火车读词语。看谁读得最准确。

  二、以读促情,读中感悟

  (一)读第一自然段

  1、看来大家复*的很好。出示第一幅图,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什么季节?(夏天),你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一下蜻蜓吗?(悠闲、开心等)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叙述的就是这幅图,打开书,谁来读一读。

  2、你知道了什么?(蜻蜓在夏天逛来逛去、唱着、玩着)。你能说出几个类似“逛来逛去”的词语。(飞来飞去、跑来跑去……)

  3、转瞬之间,冬天到了,转瞬快还是慢,(快)怎么读?语速快一些,再读一遍。

  (二)学*第二自然段

  过渡:转瞬之间,冬天来到了,冬天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呢?让我们一起走进第二自然段。

  1、自己读这一段,找一找这段共有几句话?

  2、冬天是什么样子的?(荒凉、寒冷)什么是荒凉?人烟少,比较冷清。(出示第二幅图)人烟少,天上下着雪花,风呼呼地吹。

  3、此时蜻蜓的心情怎样?(悲伤、难过、痛苦)表情如何?愁眉苦脸

  4、你在什么时候愁眉苦脸?(举例说明)那蜻蜓为什么愁眉苦脸呢?(阳光——唱歌会有什么乐趣!)再读第四句话。

  5、此时它还有一个动作,嘀嘀咕咕。表现一下,再读最后一句,它是跟别人说话吗?低声地自言自语,它嘀咕些什么?(自己想象说)

  6、再读这句话,把这句放到这段中再读这段话。

  过渡:正当它愁眉苦脸的时候,它遇见谁了?(蚂蚁)

  (三)自己默读3---7自然段。回答两个问题:(1)、蜻蜓是怎样来到蚂蚁面前的?(2)、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

  1、他是怎样来到蚂蚁面前的?(爬)*时大家看见蜻蜓都是飞的?那么文中用“爬”字,说明了什么?(蜻蜓处境很困难,非常可怜。)读的时候应该是什么语气?(哀求、恳求。)再读一遍。

  2、蚂蚁是怎样回答的?“朋友-----------道理吗?”

  (1)、小蚂蚁给小蜻蜓讲了一个什么道理?夏天劳动,冬天才能安乐。当小蜻蜓逛来逛去时,小蚂蚁干什么?(劳动),冬天小蜻蜓愁眉苦脸的时候,小蚂蚁呢(安乐)。

  (2)、你能用“因为……所以”的句型连起来说一说吗?

  因为蜻蜓夏天逛来逛去,所以冬天愁眉苦脸。

  因为蚂蚁夏天劳动,所以冬天安乐。

  小蚂蚁在夏天都干什么?(劳动。贮存粮食,准备东西)这就是付出劳动。

  冬天才能怎样?(享受快乐,幸福生活)这就是他所得到的回报。

  比较蜻蜓和蚂蚁,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没有付出,就没有回报。

  (3)、作为我们学生,在学*上、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做?

  (四)、蜻蜓知道这个道理吗?知道。从哪里可以体现出来?

  1、“哪有时间劳动呀?”读出后悔之意。

  2、最后一段“明年辛勤的劳动。”准备冬天的东西。

  (五)、拓展延伸:想象一下,蜻蜓以后会怎么做?

  三、总结

  同学们,这是一则寓言故事,每则寓言都会通过一个小故事说明一个道理。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没有付出,就没有回报,我们要从小热爱劳动,用劳动创造我们幸福的生活。

  四、作业

  板书设计:

  蜻蜓和蚂蚁

  夏天 逛来逛去 劳动

  没有付出,就没有回报 反问句

  冬天 愁眉苦脸 安乐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在阅读中了解词语的意思,积累词语,丰富语言。

  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寓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课文,让学生增强劳动意识,培养从小热爱劳动的情感。本着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在阅读中积累词语,积累语言,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热爱劳动的能力。

  教学难点:结合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内心感情,感悟寓意。

  二、说教法: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要面向全体学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主动参与主动获取知识。因此在这一课的教学中从分发会学生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通过教师指导。围绕重点语句展开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会思考,学会读书。

  三、说学法:

  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以及认知水*,引导学生以读为本,做到充分朗读,在读中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来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四、说教学媒体的运用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我运用了现代化的教学媒体制作了一些课件。这样做有以下优点:

  1、符合教学内容的需求。

  2、激发了学生学*的兴趣。

  3、使学生更直观的了解知识,从而提高了教学效率。

  五、说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否安排的科学合理,是教学成败的关键,为了圆满完成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程序:

  (一)看图说话,导入新课。

  首先我出示几幅寓言故事的图片,让学生说出它们的名字并导入《蜻蜓和蚂蚁》第二课时教学。出示蜻蜓和蚂蚁的头饰,告诉学生我把整个教学过程设计成过关形式,谁表现的好,谁就得到它。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

  (二)复*生字,扫清障碍。

  主要是检查第一课时学生对本课字词的掌握情况.通过认读词语,加强对词语的理解,也为下一环节理解课文扫清了障碍。认读词语结束后,出示其中的词语“逛来逛去”理解词义,说一说几个这样形式的词语,并借机导入下一环节,课文中说的是谁在逛来逛去呢?请同学们打开书找一找。

  (三)学*课文,理解寓意。

  在学*课文的过程中,我主要是分以下几步来完成:

  第一步学*课文第一自然段,通过指名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找出蜻蜓在夏日里逛来逛去都在干什么,让学生结合图片体会到它当时的悠闲。然后理解词语“转瞬|”让学生体会时间稍纵即逝,蜻蜓的这种好日子很快就会过去,当冬天来临时,纵情享乐的蜻蜓姑娘周围的处境会是什么样子的呢?

  由此导入第二步,学*第二自然段,学生轻声读课文,找出蜻蜓周围的环境,用一个词语概括(荒凉)学生理解词语,教师出示荒凉的图片,目的是为喧染蜻蜓所处的恶劣环境,找出这一段的重点句子进行理解,“是啊,肚子饿的时候,唱歌会有什么乐趣!”学生反复朗读,了解到当时的蜻蜓真是饥寒交迫,接着让学生想象此时他内心是怎样的?可以用难过、悲伤、痛苦等词语来形容,然后让学生找找书中用了哪些词语来形容,找到(愁眉苦脸、嘀嘀咕咕)激发学生结合第一自然段,想象蜻蜓嘀嘀咕咕说些什么呢?这样设计更加形象体现冬夏两个季节的不同,给蜻蜓带来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环境。

  第三步学*3---7自然段,教师首先出示课文插图,问学生:处在饥寒交迫中的蜻蜓来到谁的面前,他会说些什么?学生看图说话,不仅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还发展学生的想象力。看完图以后学生读课文看看课文里是怎样写的呢。这几个自然段主要是蜻蜓和蚂蚁的对话,是揭示寓意的重要部分,所以把学*的重点放在朗读上,并且通过多种朗读方式,为学生搭建朗读的*台,教师做好朗读指导,读出人物的不同语气。如蜻蜓为了求生是怎样对蚂蚁说的,应读出恳求的语气,蚂蚁是怎样回答的,他的回答主要是为了教育蜻蜓,所以应该读出蚂蚁真诚告诫的语气。学生掌握朗读方法之后,组织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可以同桌互换角色读,小组之间互换角色,男生和女生互换角色,老师和学生互换角色。总之,通过多重方法朗读,充分发挥学生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真正实现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而且在思想上达到共鸣。在此基础上可以理解重点句子。先出示句子“在我们软绵绵的青草窝上,唱歌呀,游戏呀,一刻钟接着一刻钟的,玩得头都昏了,哪有工夫想到劳动呀?”理解词语“软绵绵”把“哪有工夫想到劳动呀”这句换改为陈述句,用“因为--所以”一组关联词连接起来,体会蜻蜓此时明白了自己所犯的错误,不劳动者不得食,在美妙的夏季,一心纵情享乐的她,只有在寒风呼啸,饥饿难耐的冬天才能明白这个道理。组织学生讨论:蚂蚁在冬天为什么生活的这么好?通过结合上下文讨论得出,因为蚂蚁付出了辛勤的劳动,所以在任何时候都会衣食无忧,过着充实安定的生活。以上几个问题弄懂之后,老师阶级总结:人也是一样,不能只贪图享受,幻想不劳而获。没有付出就没有回报,不播种也就没有收获。教师板书,并揭示寓意。蜻蜓此时明白了这一点之后。打算怎样做?读一读他说的话,那么它能做到吗?课文没有说明 ,但是发挥想象结合寓意说一说,也就是第五个环节。

  通过以上的教学设计有以下几大优点:

  1、在阅读中进行语言文字训练,通过多种方式了解词语意思,积累好词佳句,运用词语,丰富语言积累。这也是本课教学力求体现的重点。认真而扎实地教学生字和词语,进行语言运用的训练,是小学语文教学最基本的任务之一。特别是低年级,学生的知识积累和理解能力都很有限,更需要教师的指导。为避免生硬呆板的解释,我采用抓住重点词语,积累语言,培养语感,体验情感的方法教学。在提倡感悟体验的同时又注重语言文字的训练,让学生积累了词语,感受语言文字的奇妙。例如积累叠词“嘀嘀咕咕”,ABAC式词“逛来逛去”,ABB式词“软绵绵”,及“愁眉苦脸”等好词。积累句式“哪有……呀?”,“难道……吗?”教学中围绕重点语句,训练词语的掌握与理解,重点句式练*说话,积累语言,鼓励学生多积累,多运用,改变学生词语贫乏的现象,为三年级的*作打好基础。

  2、抓住对话,读懂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不同语气,

  在读中体会不同人物的心情、情感,在读中理解课文内容,再读中感悟寓意。


《放飞蜻蜓》教学反思6篇(扩展4)

——放飞蜻蜓作文9篇

  “敏敏,快来啊,这里有一只漂亮的蜻蜓!”妈妈站在卧室门口小声地喊着。

  听到妈妈的喊声我赶紧跑了过来,顺着妈妈手指的方向看去:一只小蜻蜓趴在妈妈的蚊帐上,它全身上下绿莹莹,眨巴的大眼亮晶晶。哇,我从来没见过这么美的绿蜻蜓!

  “快抓住它,把它夹在书里,就是一个精美的标本!”妈妈兴奋地喊道。于是我蹑手蹑脚地来到绿蜻蜓跟前,迫不及待地抓住了它透明的双翼。

  “哈哈!我有标本了!”我捏着这只绿蜻蜓手舞足蹈地来到书房,翻开一本《童话故事书》,把它小心翼翼地放了进去,“抓紧合上书,不然会飞了!”身后的妈妈着急地说。就在我将要合上书本的一刹那,我忽然想起一年级时老师曾给我们讲过:蜻蜓不仅是庄稼的'好朋友,还是人类的好朋友,它能捕食蚊子和苍蝇,是一种益虫!我的心突然沉重了下来:自己是怎么了?一向被大家视为好学生的我怎么能伤害益虫呢?“不!”我伸手把它抓了回来,“我不能伤害它!”我大声地喊了起来:“我要放它回归大自然!”一旁的妈妈没有说话,只是静静地看着我。

  我捧着这只绿蜻蜓来到窗户前,轻轻地打开手心,蜻蜓扑扇着翅膀飞了起来,两只大眼睛忽闪忽闪地看着我,接着又落在我的腿上轻轻地吻了一下,向窗外飞去……

  我放飞了这只绿蜻蜓,也放飞了自己的心情!

  妈妈笑了,我也笑了。

  “敏敏,快来啊,这里有一只漂亮的蜻蜓!”妈妈站在卧室门口小声地喊着。

  听到妈妈的喊声我赶紧跑了过来,顺着妈妈手指的方向看去:一只小蜻蜓趴在妈妈的蚊帐上,它全身上下绿莹莹,眨巴的大眼亮晶晶。哇,我从来没见过这么美的绿蜻蜓!

  “快抓住它,把它夹在书里,就是一个精美的标本!”妈妈兴奋地喊道。于是我蹑手蹑脚地来到绿蜻蜓跟前,迫不及待地抓住了它透明的双翼。

  “哈哈!我有标本了!”我捏着这只绿蜻蜓手舞足蹈地来到书房,翻开一本《童话故事书》,把它小心翼翼地放了进去,“抓紧合上书,不然会飞了!”身后的妈妈着急地说。就在我将要合上书本的一刹那,我忽然想起一年级时老师曾给我们讲过:蜻蜓不仅是庄稼的好朋友,还是人类的好朋友,它能捕食蚊子和苍蝇,是一种益虫!我的心突然沉重了下来:自己是怎么了?一向被大家视为好学生的我怎么能伤害益虫呢?“不!”我伸手把它抓了回来,“我不能伤害它!”我大声地喊了起来:“我要放它回归大自然!”一旁的.妈妈没有说话,只是静静地看着我。

  我捧着这只绿蜻蜓来到窗户前,轻轻地打开手心,蜻蜓扑扇着翅膀飞了起来,两只大眼睛忽闪忽闪地看着我,接着又落在我的腿上轻轻地吻了一下,向窗外飞去……

  我放飞了这只绿蜻蜓,也放飞了自己的心情!

  妈妈笑了,我也笑了。

  星期六早上,小红发现了小蜻蜓在她家窗户边上。小红把它捧到家里,帮它包扎。第二天,蜻蜓休息够了,小红就打开窗户把小蜻蜓放出去了。蜻蜓扇动翅膀飞出去了,它看到了像埃菲尔铁塔一样的高山,太阳公公和像棉花糖一般的白云。她对着小红飞呀飞,似乎在说:“谢谢你救了我的命。”

  今天是星期六,我写完作业出去玩的时候,看见一群蜻蜓飞来飞去,它们的翅膀晶莹透明。看来真的要下雨了,蜻蜓成群结对地在低空飞行,像一架架轻盈的小飞机。我看见不远处有三个小朋友举着网子在捉蜻蜓。

  只见他们苗准了一只飞得低的蜻蜓,拼命地追赶,蜻蜓东躲*,累得气喘吁吁,实在飞不动了,被他们网住装进袋子里。后来他们有接二连三地捉了好几只。

  看到那些可怜蜻蜓,我连忙跑过去对他们说:“蜻蜓是益虫,是捉蚊子的能手,你们还是把它们放了吧!”他们听了就赶快把蜻蜓放飞了。蜻蜓在我们头顶飞舞,好象在说:“谢谢你们,你们都是好孩子。”我们高兴地笑了。

  “敏敏,快来啊,这里有一只漂亮的蜻蜓!”妈妈站在卧室门口小声地喊着。

  听到妈妈的喊声我赶紧跑了过来,顺着妈妈手指的方向看去:一只小蜻蜓趴在妈妈的蚊帐上,它全身上下绿莹莹,眨巴的大眼亮晶晶。哇,我从来没见过这么美的绿蜻蜓!

  “快抓住它,把它夹在书里,就是一个精美的标本!”妈妈兴奋地喊道。于是我蹑手蹑脚地来到绿蜻蜓跟前,迫不及待地抓住了它透明的双翼。

  “哈哈!我有标本了!”我捏着这只绿蜻蜓手舞足蹈地来到书房,翻开一本《童话故事书》,把它小心翼翼地放了进去,“抓紧合上书,不然会飞了!”身后的妈妈着急地说。就在我将要合上书本的一刹那,我忽然想起一年级时老师曾给我们讲过:蜻蜓不仅是庄稼的好朋友,还是人类的好朋友,它能捕食蚊子和苍蝇,是一种益虫!我的心突然沉重了下来:自己是怎么了?一向被大家视为好学生的我怎么能伤害益虫呢?“不!”我伸手把它抓了回来,“我不能伤害它!”我大声地喊了起来:“我要放它回归大自然!”一旁的妈妈没有说话,只是静静地看着我。

  我捧着这只绿蜻蜓来到窗户前,轻轻地打开手心,蜻蜓扑扇着翅膀飞了起来,两只大眼睛忽闪忽闪地看着我,接着又落在我的'腿上轻轻地吻了一下,向窗外飞去……

  我放飞了这只绿蜻蜓,也放飞了自己的心情!

  妈妈笑了,我也笑了。

  今天,我和爷爷、奶奶吃完晚饭去散步,走到了雕塑广场。广场上散步乘凉的人很多。小河边,有群老奶奶在跳健身舞;草地上有些青年人在踢足球;还有些小朋友在另一片草地上追逐、奔跑。

  我随着奶奶坐在一块大石头看球。这时,我突然听见大石头下面传来“嗡嗡”的`声音,我低头一看,发现在大石头的下面,有一只小蜻蜓在拼命地扇动着翅膀想飞起来,但不管它怎样努力也飞不起来。我想:也许是大石头挡着它飞吧。于是,我把小蜻蜓托在手里。这只小蜻蜓真可爱,圆原的脑袋上有一双圆而突出的大眼睛,身体两旁有两对透明的翅膀在微微抖动。

  我看到这样可爱的小蜻蜓,真想把它带回家,可是想到蜻蜓是益虫,会吃掉许多讨厌的蚊虫。于是我就放飞这只蜻蜓,可是蜻蜓一下子就掉了下来。我想要是有人把它踩死了怎么办?我又把它托起来,来到一棵小树旁,把它放到小树上。

  这时,奶奶叫我回家了,我又看了一眼这只小蜻蜓,心想:这只小蜻蜓在小树的保护下,经过一夜的休息,明天肯定会飞起来,并会帮人们消灭许多害人的蚊虫。

  今天,我们做了件非常非常有意义的事,那就是:放飞蜻蜓!

  大家可能以为我们抓了蜻蜓再放了它,那恭喜你,答错了!事情是这样的……

  我们去白路圆玩,快走到湖边是,我们发现了一只蜻蜓被困在了蜘蛛网上,我的好朋友陆新儿说:“好可怜啊,放了它吧!”我们大家连声说好!我们找来一根长木棍,往上一扔,把蜘蛛的`家给弄了下来,妈妈在把蜻蜓从蜘蛛网上轻轻弄了下来,在小心翼翼的把蜻蜓上残留的网给弄掉,让它能自由飞翔!看着远去的蜻蜓,我们心里都很开心!

  我们大家要多多爱护动物,把爱一直传送出去!

  今天上午,我正在上第二节语文课。讲着讲着,坐在第一排的刘灏仿佛看到了什么东西,于是低头,才恍然大悟:是一只蜻蜓。

  于是,刘灏跟老师说事情的'发展经过。我隐隐约约地听到老师说了这几个字:是只蜻蜓。我顿时呆若木鸡,心想:什么?蜻蜓,不会吧,这蜻蜓怎么会飞进课室?可能是我们一上班会课时进来的吧,行动那么神秘!

  刘灏以为蜻蜓咬人,所以就不敢走动,这可把我们闹了一个大笑话。老师说:“不怕的,它不咬人,大胆一点!”于是,刘灏就想了一个办法让它出来,那就是:用纸哄走。他好不容易找了一张废纸来驱赶。蜻蜓想飞到高处,可上面是课桌,受到惊吓的蜻蜓飞快地飞到了一个无课桌的地方。他用大脚跺了一下,蜻蜓就从窗口飞到外面。

  老师说:“蜻蜓是一架轻巧的飞机。我从窗外望去,只见它还停在白花花的墙壁上,太阳光照着它暧洋洋的,它对我们好像十分地敬意。过了一会儿才依依不舍地飞走了。

  我仿佛看到蜻蜓正在空中捕捉蚊子。害敌少了,自己也饱了。不过蜻蜓仍然在不停地除蚊子,要把这些害虫统统消灭掉。

  最*,刮起了玩竹蜻蜓的旋风。不管是男生还是女生,人人都在玩。院子里,操场上,公园里到处都是飞翔的竹蜻蜓。

  竹蜻蜓既简单又便宜。它只用一个两厘米宽的,像小船桨似的塑料片,加上一根长长的吸管,往中间一搓,就组成了一架竹蜻蜓,就像一只展翅高飞的小鹰,又像一架小飞机。我们只要花一块钱就能买到。

  竹蜻蜓不仅价格便宜而且非常好玩。你瞧,我们拿着竹蜻蜓,在手心来回搓着,用力向上一推,竹蜻蜓飞向天空。仰望天空,天空好像无数朵五颜六色的花儿在绽放,又像一架架直升机,更像聚集了许许多多五彩缤纷的`“小伞兵”。看!我的“蓝色旋风”,像一名跳芭蕾舞的演员,时而转圈圈,时而翻跟斗,时而俯冲……瞧!那架“绿色的小飞机”突然转了个弯,横冲直撞向我的“蓝色旋风”冲来,我的“蓝色旋风”正中目标,紧紧地抱在一起,像喝醉酒似的,晃晃悠悠地从天空中摔落下来。一个大哥哥来了个大组装,把吸管两边各装上一个竹蜻蜓,用力一搓,竹蜻蜓像装上大马达,“咻—”飞上了天空,竹蜻蜓一会儿上下跳跃,一会儿来回旋转,像个体操运动员,还不时地做着惊险动作,我们在下面大喊大叫,生怕它从天空中直降下来,摔个粉身碎骨……

  多么有趣的竹蜻蜓,给我带来了无穷的快乐!


《放飞蜻蜓》教学反思6篇(扩展5)

——描写蜻蜓作文6篇

  圆圆的太阳,圆圆的我;甜甜的微笑,甜甜的嘴。火辣辣的太阳,犹如一把把尖刺阻挡我前进的动力。然而,作为“孩子王”的我,怎么可能轻易放弃玩耍呢!

  尽管天气炎热,我却仍和朋友小王不远万里到达了田地中。我们拿起杆子,一下,二下,迅速把丝网装上。我们二话不说,各自拿起装备,分头行动。田地里的油菜花在太阳的支持下,发出了像金子般耀眼的光芒;青蛙们在田地中不停地叫着,可却看不见影子,难道它们是在玩躲猫猫?这可真是闲趣啊!蜻蜓们无忧无虑地在天空漫行着。然而,顽皮的我很想乘趁虚而入,我挥舞着网捞,像一只恶龙直奔向它,可蜻蜓们好似一位特工,走位走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时,向油菜花中闪现着,消失在这田地里。这时,小王大声地呼唤着我,我眺望着手里抓着蜻蜓的小王,心里时不时地就涌出了一股羡慕之情。“我要抓住你们”我暗暗地想着,可蜻蜓们好像会读心术似的,早以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我屏息凝神,专心致志地眺望着远方的蜻蜓蜒,它们好像在向我挑战,我沉住气,看准时机,便像猛虎一般,直扑向它。“抓住了!”我早已按耐不住激动的心情,将战利品一一瘦瘦的蜻蜓收入囊中,我好似悬崖边的松树,早已控制不住成功的喜悦。望着收入囊中的蜻蜓,它们好似失落的孩子,没有了爱的庇护,没有了自由,它们或许也和我们一样,向往着自由。

  我打开袋子,它们又像活泼的孩子,在天空中自由地飞翔,它们或许也正是向我视易着友好的象征,我顿时领悟“我们应给任何生物自由,只有这样我们的生活才能更和谐,更美好”!

  路上的行人都行色匆匆,我也不知不觉加快了脚步,放学路上都是这样的。

  杨柳依依,嫩草青青,花苞鼓鼓……一切春天的景象都没能引起我的注意。

  突然,一个东西“嗡嗡嗡”地掉到路边的深草丛中去了。我开始也没怎么注意,以为它只是一片树叶而已;又走出去几步,我不由得停下了脚步。好多蜻蜓低空飞翔,它们发出了和刚才一样的声音。

  我想:难道它是蜻蜓?我要不要救它?可是“蜻蜓低飞要下雨”,这儿又离家挺远的,我是不是得赶紧走?到底要不要救它?

  纠结着,我的脚步并未停下,算了吧。但又……我决定还是去救它。我跨过栏杆,天空暗暗的,好像要下雨。我叹了一口气,把手伸进草丛,摸索着。草茸茸的,又刺刺的,划破了我的手,我把手猛地收回来,又换一只继续。

  终于找到了它,它有些无精打采。然后抖了抖翅膀,像是在向我致谢。

  天终于下雨了,但我的心不觉得冷,唱着欢快的歌,回了家。

  心中觉得挺暖的。甚至感谢那只蜻蜓,它让我知道了别人有难,伸手相助的快乐。从此以后,我的人际关系就慢慢变好了。

  我默默感到幸运,能碰到它。

  有一次,我在老家玩的时候,脑子里突然想出了一个念头,决定做一次实验,用竹蜻蜓飞在空中旋着,大家可能会以为不可能,但是我却做到了。

  事情是这样的,我在玩竹蜻蜓的时候,它老是会掉下来,不能一直飞,这让我觉得很无聊,我问我表哥说:“竹蜻蜓怎样才能不停的飞呢?”他沉默了一会儿说:“我不知道,想一想吧,会想到的。”我心想,到底怎样才可以吗!

  过了一会儿,表哥带我去玩赛车,玩了一会儿,我觉得好奇怪,那为什么赛车会冲呢?我问表哥说:“那赛车为什么会跑呢?”他说:“我也不知道,不如我们把赛车拆开来看看结构吧。”

  拆开后一看,发现有一个马达和轮子的根连着,我想了一下,脑子终于开窍了,原来马达就是关键,我和表哥商议后决定用马达和竹蜻蜓连接在一起,做了这个工作以后,发现没效果,赛车要用电池,我们又解决了一个问题,真神奇啊!可怎样才可以连接那么大的电池呢?在此,我们决定自己制造一个机器,专门用来放电池的,我们用赛车的一些散零件来做,经过我们1、2个小时的时间,终于将次完成,我真是开心,我们再用万能胶将它固定起来后,再来和竹蜻蜓融合在一起,便做成了一个电子的竹蜻蜓,这都是我和表哥2个人的努力啊!真是很难得,我们将电源开启,将手拿开,竹蜻蜓就在空中猛飞,为了不让它能飞走,我们用绳子将它绑住,就像放风筝一样,牵住它,才能不让我们的发明飞走,这同时也是我和表哥的情感、亲情都在这个竹蜻蜓上。

  这件事我永远也不会忘记,这件事还深深的映在我的脑海里,我会将它永远的记住,不会忘却。

  乡村的风景真美丽,引来了成群结队的蜻蜓。我不由得抬头数起来:一只、两只、三只……“这么多呀!县城里的蜻蜓恐怕加起来也没这么多吧?”我禁不住发出一声感叹。农家妹妹晓晓听见了,便提议去捉蜻蜓,我和表妹还有晓晓的弟弟旺旺乐得一蹦三尺高。

  穿过玉米地,来到一个长满野草的地方,这里的蜻蜓真多,草尖上歇息着好些蜻蜓,空中飞舞着颜色各异的蜻蜒。发出一阵嗡嗡的声音。我接过晓晓递来的捕虫网,抑止不住内心的喜悦,朝着空中乱舞一阵,空中的蜻蜓被迫降落在了这片草地上。只见晓晓微微俯下身子,右手小心翼翼地朝中只黄色的大大蜻蜓伸去,只见她迅速地朝蜻蜓的尾上一捏,一只张牙舞爪的蜻蜓便被晓晓捉住了。 我学着晓晓的动作,开始捉蜻蜓,突然一只蓝白相交的蜻蜓停在了我脚旁的野草尖上,哈哈,自投落网,不捉白不捉。我不禁暗想。我轻轻地走过去,屏息凝视,伸手飞快地一捏,谁知这这蜻蜓却一溜烟地飞走了。 我没有灰心,继续捕捉蜻蜓,经过几次尝试后,我终于总结了一条经验,就是在捏蜻蜓尾巴过程中,若发现蜻蜓的翅膀稍向前动了一下时,千万别秉势一抓,因为这说明蜻蜓已经警惕起你了,起了防范措施,你只需一动不动地静等几秒中,待它翅膀向后一移时,以最快的速度就能将它捉住。

  不一会儿,我们就捉了七八只只蜻蜓。带回家玩了一阵,就把蜻蜓放了。因为蜻蜓是益虫,在城市里很少见,因此我们要保护它。

  春天,绿色来得那么突然,就在一个清晨,在那只窜飞于中午与夜晚的“蜻蜓”上。

  清晨,我来到小院里散步,忽然,从我头上飞过一只绿蜻蜓,它一直在我的头上盘旋着,飞了一会儿,它落到母亲种的大蒜苗上,用那对绿色的、圆圆的眼珠一动不动地看着我,似乎在说:“这里是你的家吗?”我也想回答:“是的,亲爱的蜻蜓。”可它并不懂我的话,但我认为,我们互相了解。

  眨眼间,就到了中午,我吃完母亲做的面之后,拿起了风筝,借着风,让风筝飞了起来,这时,那只绿蜻蜓又来了,它这次没有来找我,而是去寻了那风筝,原来,它把我的蜻蜓风筝,当作伙伴,它想像风筝一样飞得那样随意,我将风筝降了下来,它不知不觉跟上了风筝,风筝随风而起,而蜻蜓也欢快地扇动着翅膀。

  又一眨眼,到了晚上,我朝天看,皎洁的月光洒向大地。大地的绿色变得深沉,一家接着一家进入梦乡,我踏上自行车,选择在宁静的夜晚游荡在道路上,这时,那只蜻蜓过来了,它选择陪伴我,陪伴我美好地度过晚上,它与我一起前行,我骑着,它飞着,动作那么轻盈,我们一起化身夜晚的“小精灵”。

  第二天,窗外似乎有一抹绿,我起床,见那蜻蜓在窗台。

  晨光初露,一轮红日从东方冉冉升起。我和妈妈来到公园里晨练。

  猛然间,我看见公园的一株月季花上停着一只蜻蜓,我顿生喜爱之情,便想把它捉来玩玩。我踮起脚来,轻手轻脚地走到蜻蜓身后,快速地伸出手,一捏,这只蜻蜓便成了我的俘虏。

  我捏着它的翅膀,终于把它的模样看清楚了:它是一只红蜻蜓,两只眼珠子如同两个玻璃珠一样一闪一闪的,浑身通红,两只翅膀在太阳光的照射下发出奇幻的光芒。

  我正在逗它呢,耳边突然响起了妈妈低沉的声音:“孩子,你必须把这只蜻蜓放掉!”

  “为什么?”我及不情愿地说。妈妈拉着我的手,耐心地说:“蜻蜓可是昆虫世界最著名的'除害飞行家',它可以飞行一个小时不着陆,有的蜻蜓一小时可以吃掉20只苍蝇或840只蚊子呢!你抓了蜻蜓,不就是帮了害虫吗?”

  从妈妈斩钉截铁的口气中,我知道我已经没有丝毫商量的余地了,只好慢吞吞地把手松开,看见得到自由的蜻蜓展开翅膀向上飞去。

  从此以后,我再也没有捉过蜻蜓。但妈妈坚定的话语和那天早上发生的事情却一直铭刻在我心里。


《放飞蜻蜓》教学反思6篇(扩展6)

——《放飞蜻蜓》教学反思 (菁华5篇)

  《放飞蜻蜓》是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课文讲述了一个充满情趣的故事,描写了一群小朋友在陶行知先生的.帮助下了解到蜻蜓的相关知识,认识到蜻蜓是人类的朋友,并在陶先生的劝导下把捕捉到的蜻蜓放飞的故事。课文不仅让学生了解到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也让他们进一步受到人文教育。

  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我在导学案中设计了“知识链接”、“基础达标”、“设问导读”、“巩固练*”、“拓展阅读”五个环节,安排了相应的练*题,拓展阅读一首有关蜻蜓的古诗,并精心准备了辅助教学的幻灯片和课文朗读的录音,整节课上完后,我认为以下几点在课堂上呈现的效果比较好:

  一、以猜谜语的方式导入,激发了孩子们的兴趣,集中了孩子们的注意力,而紧接着的优美、生动的图片更把孩子们的目光吸引住了。

  二、在第一课时中,识字写字、读书和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是主要目的,课堂上孩子们多种形式的读词语、说记生字的方法、用上生词说句子、读课文、书写练*很好的体现了这一点。

  三、在读课文中,对于新出现的词语理解,我采用了更直观、更生动的方式来学*,那就是用图片展示来帮助、加深孩子们对词语的认识和理解,像田埂、孑孓、复眼就是这样,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当然,整节课结束后,我也有一些遗憾:一是导学案的使用还不够熟练,有一点内容没有来得及在课堂上展示、处理。二是孩子们在课堂发言时声音不够响亮,主动发言的不够多,在语言表达上缺乏完整性。

  总之,本节课既有让我高兴的一面,也有让我忧愁的一面;既让我对课改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让我在以后的教学中有了更明确的目标:乘上课改大船,追求课堂高效。

  《放飞蜻蜓》是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课文讲述了一个充满情趣的故事,描写了一群小朋友在陶行知先生的帮助下了解到蜻蜓的相关知识,认识到蜻蜓是人类的朋友,并在陶先生的劝导下把捕捉到的蜻蜓放飞的故事。课文不仅让学生了解到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也让他们进一步受到人文教育。

  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我在导学案中设计了“知识链接”、“基础达标”、“设问导读”、“巩固练*”、“拓展阅读”五个环节,安排了相应的练*题,拓展阅读一首有关蜻蜓的古诗,并精心准备了辅助教学的幻灯片和课文朗读的录音,整节课上完后,我认为以下几点在课堂上呈现的效果比较好:

  一、以猜谜语的方式导入,激发了孩子们的兴趣,集中了孩子们的注意力,而紧接着的优美、生动的图片更把孩子们的目光吸引住了。

  二、在第一课时中,识字写字、读书和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是主要目的,课堂上孩子们多种形式的读词语、说记生字的方法、用上生词说句子、读课文、书写练*很好的体现了这一点。

  三、在读课文中,对于新出现的词语理解,我采用了更直观、更生动的方式来学*,那就是用图片展示来帮助、加深孩子们对词语的认识和理解,像田埂、孑孓、复眼就是这样,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当然,整节课结束后,我也有一些遗憾:一是导学案的使用还不够熟练,有一点内容没有来得及在课堂上展示、处理。二是孩子们在课堂发言时声音不够响亮,主动发言的不够多,在语言表达上缺乏完整性。

  总之,本节课既有让我高兴的一面,也有让我忧愁的一面;既让我对课改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让我在以后的教学中有了更明确的目标:乘上课改大船,追求课堂高效。

  对于陶行知先生我并不陌生,早在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我们扬中也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学陶活动,晓庄师范的汤翠英老师曾应邀赴扬作巡回报告,作为学陶的一名积极分子,我也曾以空前的热情投入到此项活动中去。那时候,先生的一些经典论述我们大多能出口成诵。什么《小孩不小歌》等等学生们也是会背的,那时候如果有学生打架,往往老师还没去处理,早就有三五学生围上前去,背起“你打我,我打你,打来打去借别人的手打自己;你骂我,我骂你,骂来骂去,借别人的嘴来骂自己。”也曾到晓庄去参观陶行知纪念馆,在先生的手记前驻足良久。先生的思想深深地影响了我。

  这次教《放飞蜻蜓》一课,我以为应该很好地让学生了解陶先生其人其事。因为,陶先生的塑像就矗立在我校附*的尊师广场上,每天,他都深情地眺望学生走进校园。

  对于这课的教学重难点,老师们意见并不统一,大多是将“了解蜻蜓的知识,懂得蜻蜓是益虫,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作为重难点。我并不赞同这个观点。尽管教参上有这样的建议,尽管在本单元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等是训练重点,但我细读课文后仍觉得将这作为教学的重难点并不妥。

  我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确定为:“1、细读课文,了解蜻蜓的知识,懂得蜻蜓是益虫;能用上课文中的有关语句和自己搜集到的资料介绍蜻蜓,从而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激发探究有关动物的科学知识的兴趣。2、抓住描写陶行知先生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陶先生对学生充满爱心,循循善诱的特点。”

  为什么要确定这样的重难点?我以为还要从课文中来说。课文讲的是陶先生发现一群孩子在捉蜻蜓,他没有呵斥,没有批评,而是因势利导,跟学生讲起了蜻蜓的有关知识,教育孩子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让学生自觉自愿地放飞了蜻蜓。陶先生的教育艺术由此可见一斑。大量的篇幅描写了先生的音容笑貌,学生抓住有关语句就能体会先生的为人,教学时为何要放弃这样的一个认识先生、走进先生的良好契机呢?

  至于了解关于蜻蜓的知识,我以为并不难,学生只要读读课文就能说出来,但仅限于了解还远远不够,学会整合书本资源和课前搜集到的资料,用自己的话来介绍蜻蜓才是重难点。

  在课上,我跟孩子们一同探究着,感悟着先生的亲切的态度,启发引导的巧妙。学生们喜欢上了这位离他们原先较遥远的先生。可亲可敬的陶先生就这样走进了学生们心间。我也在努力学*着先生,当他们在读课文准备介绍蜻蜓时,我在学生的座位间穿梭着,倾听着,启发着,点拨着。课上,学生们眉飞色舞地介绍着蜻蜓,那些数字,那些小故事在他们的唇间动情地倾吐着,我知道,课文的重难点他们已经大多掌握了。

  临下课时,我问孩子们学完了这一课有什么收获,学生们谈了许多,有说关于蜻蜓的,有说关于先生的,有说要保护动物的等等,看来他们的收获还真不少。我建议他们课后再去找一找关于陶先生的资料,相信他们一定会更好地了解先生,从先生教育学生的一个个小故事中得到启发。而我,则从这节课中更好地明白了:“小孩并不小!谁若说小孩小,他比小孩还要小!(陶先生曾讲过的大意。)他们关于蜻蜓的知识其实并不比我们做老师的少!走进新课程,我们为师者首先应是一个善于学*者,向书本学*,更新理念;向学生学*,做*等中的首*;向同行学*,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从陶先生身上我又一次明白了教育的真谛:真正的教育不是告诉,而是启发与诱导!

  语文课是紧密联系生活这个大课堂的,在这一堂课中我幸运地获得了这一宝贵的教学资源——捡着了这一只死了的美丽的大蜻蜓,若是活的我还肯定没这个机会了。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喜爱动物是他们的天性,他们源于对小动物的热爱,发自内心愿意接*、x*文本,学生的情感在一见到蜻蜓的刹那间已流淌出来了,他们抑制不住这份心中的激动,在一边听着老师的介绍内容,一边已慢慢踱步安静地朝前围拢过来。看清了蜻蜓的全身,同学们一个个都张开了大嘴,都感受着自己此刻对蜻蜓不一样的心境,亲眼看到蜻蜓的大复眼,几乎占了整个头部的一半,能保持*衡、调整方向的尾巴一节节的,又细又长。

  他们看着都忍不住亲手摸一摸蜻蜓那像花边一样的膜状的翅膀。用手扇动翅膀飞舞,看着这一只仿佛活了的大蜻蜓,同学们都不禁想起了“蜻蜓点水款款飞”的美丽情景。感受着蜻蜓的美丽身影,同学们学*课文热情高涨,读书感情把握较好,挖掘人物内心的思潮更深刻……这一切都得感谢这只大蜻蜓的到来。

  《放飞蜻蜓》一文,这些虽普通但无比可爱的字眼饱含情感,不仅是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实践,更是真情的流露、灵性的涌动。学生用心倾诉,是心灵深处真正的独白。

  纵观全文,兴趣是学生在学*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内部动力。作为一名教师,要设法去调动他们的兴趣,不断让他们感受学*的乐趣。只有这样“寓教于乐”,才能让学生感受到学*语文不是负担,而是享受,从而提高语文课的教学效果。

  本课讲述了*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看见一群孩子在捉蜻蜓,引导他们认识到蜻蜓是人类的朋友,并放飞蜻蜓的故事,体现了陶行知先生良好的教育方法和对孩子们的关心爱护。对于这课的教学重难点我定为:1、细读课文,了解蜻蜓的知识,懂得蜻蜓是益虫;能用上课文中的有关语句和自己搜集到的资料介绍蜻蜓,从而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激发探究有关动物的.科学知识的兴趣。2、抓住描写陶行知先生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陶先生对学生充满爱心,循循善诱的特点。

  陶行知先生如何教孩子认识蜻蜓是本文的主线,在引导学生了解蜻蜓的知识时,我先让学生默读课文,自主学*,了解蜻蜓的特点和作用,然后结合自己在预*时查找的资料填充进去,用自己的话来介绍蜻蜓。我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让他们互相介绍蜻蜓。课上,学生们绘声绘色地说着蜻蜓的知识。我知道,课文的重难点他们已经大多掌握了。

  本节课,我让学生在预*时查找资料,学生们找到了许多,有的还把资料打印了出来,张贴到黑板的一角,同大家一起分享,有的学生把收集的资料牢记在心,通过自己的口说出来的,课堂上情绪很高涨,学*的气氛也就越浓厚了。

  为了让学生充分了解陶先生对学生充满爱心、循循善诱的特点,在教学中我着重突出了“慈爱”、“小心”、“商量”、“抚摸”等词语的教学,引导学生就这些重点词句展开讨论。同时补充了陶行知的资料、故事,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陶行知,从先生教育学生的一个个小故事中再次体会到陶行知先生的慈爱和谆谆教导。


《放飞蜻蜓》教学反思6篇(扩展7)

——放飞蜻蜓作文实用五份

  暑假的一个傍晚,小明和小刚拿着捕网在门前的'公园里捕蜻蜓。

  两个男孩子东跑跑西追追,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总算捕到了一只蜻蜓。正得意呢!一个大姐姐走过来,面带微笑的说:“小朋友,不要捉蜻蜓,蜻蜓是厉害的益虫。”小明和小刚听了,好奇的问:“蜻蜓为什么是益虫?”大姐姐又说:“因为蜻蜓一个小时能捕捉20只蚊子或苍蝇,是人们的除害飞行家。”小明摇摇头说:“蜻蜓有这么大的本领呀!小刚,快放了蜻蜓。”小刚有些不舍得了,说:“大姐姐,让我们把它事回去吧!我们以后不捉得了。”还没等大姐奶回答,小明就严厉地说:“不行,蜻蜓是益虫,我们不能捕捉。”小刚听了,就只好依依不舍地把蜻蜓给放了。

  蜻蜓在他们的头上盘旋着,好像在说:“谢谢你,小朋友,你给了我自由。”

  他们望着远飞的蜻蜓,开心地笑了。

  我独自一人到楼下玩。不知不觉来到了大草坪,只见许许多多的蜻蜓忽上忽下、时快时慢地飞行着。

  哇,这么多蜻蜓!不如我逮几只拿回家玩玩。于是,我找来一把大扫帚。不一会儿我就捕捉了九只蜻蜓。我把它们放进一个干净的大盒子里,高高兴兴地回家了。

  我非常喜欢这几只蜻蜓。每天放学回家,我做的第一件事是看望它们。我给它们喂小虫子,让它们吃得饱饱的。然后再把它们放出来,让它们在自家客厅里飞来飞去。

  有一天,我在《百科全书》中偶然看到了有关蜻蜓的知识。书上说:“一只蜻蜓在一天时间内能吃掉一千多只害虫,是大自然的.保卫者!”蜻蜓这么厉害?我逮了九只蜻蜓,不是等于大自然中又多了九千只害虫吗?

  我决定把蜻蜓放回大自然。我提着装蜻蜓的盒子来到大草坪。将盒子打开,让蜻蜓全部飞出。回归大自然的蜻蜓看起来非常快乐,它们在空中盘旋着,姿态轻盈美丽,我仿佛也随着它们一起飘飞。

  此时此刻我,心情是多么快慰。

  今天下午,我和爸爸妈妈一同去公园玩,公园里到处是鲜花。我们一边走一边说话,忽然,有一只蜻蜓碰了我一下,掉在地上,爸爸一把抓住了它,我看着它可怜的样子,我连忙把它放回大自然,我看着它自由自在的飞翔,我心里很高兴。

  在愉快的暑假里,我经历了一件令我十分难忘的事情。

  那是一个天气睛朗的'下午,我和蓝颖姐姐在鱼塘边漫步,蓝颖姐姐无意中发现一只美丽的大蜻蜓,便叫我帮她捉来玩一会,我想都没想就答应了,因为我也非常喜欢那只美丽的大蜻蜓。

  我慢慢地踮起脚尖,悄悄地向那只美丽的大蜻蜓靠*,反复捉了几遍,终于捉住了,大蜻蜓在我手中动着,用美丽的大眼睛十分痛苦地望着我,引起了我的沉思:大蜻蜓啊!你曾经为我们捉蚊子,为人们消除一点搔扰,让我们愉快地进入梦乡,那我就应该保护你,而不是去伤害你。

  想到这里,我向蓝颖姐姐走去,把我的想法告诉她,蓝颖姐姐听了,便说:“既然它那么可怜,就让它飞走吧!”我应声说:“好。”我张开手,让大蜻蜓飞走了,蜻蜓没有马上飞走,而是绕着我飞了几圈,好像在感谢我。

  我把大蜻蜓放飞之后,我仿佛觉得今天的天空特别的清晰,晴朗。

  星期天的早上,我和妈妈来到公园。

  只见这里到处飞着一只只大蜻蜓,就好像一架架飞机在空中盘旋。我觉得很有意思,就拿着网子到处捕捉蜻蜓,一会儿跑东,一会儿跑西,追的'蜻蜓到处乱飞。一只蜻蜓被追的晕头转向,落到了地上,我立刻把它网住。

  这时,妈妈过来说:“蜻蜓是益虫,专吃蚊子和其它有害飞虫,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不要去伤害它们,如果保护了它,就像保护了大自然。”我听了妈妈的话惭愧地低下头。我赶紧把手中的蜻蜓放了,我和妈妈望着自由自在的蜻蜓高兴地笑了。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