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教学反思菁选

首页 / 教学反思 / | 2023-02-27 00:00:00

荷花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写教学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们的教学记录下来,教学反思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荷花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荷花教学反思1

  西周教指站语文教研活动如期开展。我执教的是《荷花》一课。虽然也上过许多公开课,但这一次却给我与众不同的感受。

  感受一:互动式的对话研讨。这是一种答辩式评课方法,执教老师坐在台上,讲述自己的教学设计,台下老师针对教学设计,以及课堂上师生双边活动,教学效果等进行讨论、协商、指正。这种短兵相接的评课方式,改变了以往教者教,评者评的情况,使评课在答辩中更热烈,更有效。不过我想如果在开始前,让大家分小组先讨论一下,整理出问题与思路的话,氛围应该会更好些。

  感受二:教学目标的指向性,操作性。从我自己的教学实际看,我很少注重教学目标的定位,总觉得心里有数就行了,反正教学目标不就是那么几句套话嘛!所以备课时,特别是上公开课时,我们关注更多的还是教学设计,包括课件的制作。而这一次在唐老师的引领下,我们讨论最多的还是教学目标的问题。台下我深深反思:每一个教学环节,每一句过渡导语,每一个问题,每一次练笔都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就像靶心,我们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射中它啊!

  感受三:经典的束缚。“冒”是《荷花》一课重点感悟的词,在历来的教学中,已经被演绎成了经典。一般步骤如下:1、读句子,哪个词用得好?2、冒可以换成什么词?3、比较这些词,感悟“冒”的精妙。

  然而,在课堂上,教学到这一环节,我却遭遇了失败:学生虽然绞尽脑汁换了许多词,但感觉越换越离谱,到比较词语时更是语塞。至此,我只好草草收场,白荷花始终没能顺利地冒出来!

  经典遭受失败,原因很多,首先要检讨自己课堂调控能力不好,启发不到位等。但也留给我一个思考:选入课文的大多是经过专家推敲、考证的语句,用词准确生动,我们让学生比较,揣摩是有道理的。但学生毕竟不能达到的'这样的高度,很多时候他们知道文中用词好,但不知道为什么好。就这个“冒”字为什么好,我们许多老师也说不出所以然,我们又何必为难学生呢?语文是含蓄的,模糊的,隽永的,学会声情并茂地背诵课文后,当看到荷花那亭亭玉立的身姿时,如果他们的心中会自然想到这个“冒”字,我们的教学就留有痕迹了。

  教无定法,学无止境,一次教研活动,留下这么多的遗憾与思索,我想这就是它的魅力和价值吧!

荷花教学反思2

  一、融合课后*题

  在讲课的过程中将课后*题融入到教学中,不用再用多余的时间来讲解课后*题,也让学生掌握了需要重点掌握的知识。

  二、利用课件吸引学生注意力

  为了使学生对满池荷花有真情实感,增强视觉效果。用轻柔的音乐和描述性的语言使学生置身于荷花池旁。初步的观赏,激起学生的求知欲,继而图文对照,帮助学生理解文章,指导学生读文赏析。

  三、利用多种方法让学生理解重点词语和生字。

  在讲解生字“蓬”的时候,将它和“篷”这个形*字进行比较,并结合“帐篷”“莲蓬”分别理解词语的意思,让学生印象更加深刻。同时在讲解“挨挨挤挤”“冒”这两个词的时候,为了让学生体会到动态的`感觉,使用了换词的方法,替换为“密密麻麻”“长”两个字,最后课件展示图片,从而领会到“冒”是往上升,是在荷叶的缝隙间长出来,体会其长势,进一步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妙。通过这种方法,不仅使学生正确理解词句,从静态中体会荷花强大的生命力,而且活跃思维,增强美感,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作用。

  不足之处:

  一、准备工作再加强

  因为是网络教学,在播放视频朗读课文的时候,声音不太正常,虽然已经提前做好调试但是还是出现了意料之外的状况,所以下次要在上课之前再进行一次播放。

  二、应让学生多体会画面

  在老师范读时,让学生闭目体会荷花的状态,将会更加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

  三、适当提高练*的难度

  课堂上找了几道题来练*,但是题目太简单,可以在基础题上做一些提高一些的题。

荷花教学反思3

  以“荷花”入文,应该说古今诗歌散文中是非常多的,爱“莲”之人多如牛毛。苏教版国标版十二册中,关于“荷花”的文章也有好几篇。比如《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二下)、《荷花》(三下)、《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五下)。文人爱莲,世人也爱莲。而叶圣陶的《荷花》应该说是名篇了,短短三百余字,让我们感受到另一种荷花之美。叶先生的荷花既不是“我看见小小的荷塘,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

  荷叶像一柄大伞,静静地在荷塘举冷战。小鱼来了,在荷叶下嬉戏,雨点来了,在荷叶上唱歌……”,也不是杨万里笔下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而是给人一种独特的陶醉。《荷花》应该说是传统篇目,我们小的时候就学过,而这篇文章在我们头脑中留下的不是前三段的,而是“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里。一阵微风吹来,我就翩翩起舞,雪白的衣裳随风飘动。不光是我一朵,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风过了,我停止舞蹈,静静地站在那儿。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

  小鱼在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想到这里,我问自己是不是我的学生学*这课,这一段也会在他们的头脑中留下永恒?我又问自己,为什么这一段在我的头脑中留下这么年没有忘记?思考之中,我感觉到这是因为“陶醉”会让人终身难忘。何为陶醉?词典中说沉浸在某种境界或感受之中就是陶醉。叶先生的确沉浸在荷花之中了,否则写不出这么美的文章。学生学*这篇文章,如何让他们也陶醉呢?记得教我的老师是这样做的:大声读,反复读,人人都能够高声背诵。老师弹着琴,让我们轻声背,反复练,并且参加学校朗诵比赛。看来,我以前的`语文老师是花了代价的,从内心上也感谢我的语文老师,让美文走进了我的世界。现在看到荷花,我还会吟诵,因为童年的记忆没有消失。

  今天,也应该让学生这样享受式的读,因为只有读,才能产生最佳的感受。继续思考着这一课,我个人认为还应该把陶醉这个词还给孩子,让孩子明白陶醉是多好的事。人的一生,所看的景一定很多,所经历的事一定不少,让自己陶醉与其中的事肯定不是一件。陶醉对于一个人来说那是最美的,也最值得回忆的。陶醉的故事对于他人来说,其实同样是美的。如何把自己的陶醉奉献给世界?最佳的方法就是把自己的陶醉用笔记下来,写成文章。所以说,通过这一课的教学,用陶醉引领学生从另外一种角度明白写作的价值,对于师生来说都是一种收获。因为收获的是陶醉,所以最幸福!因为收获着陶醉,所以最美!

荷花教学反思4

  《荷花》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作者叶圣陶在荷花池边欣赏美丽的荷花,触景生情,以情观景,情景交融,不仅写出了荷花的丰姿,而且写出了荷花的神韵,让读者身临其境,赏心悦目。

  本文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是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达到审美的目的。本课的第二自然段在全文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这段具体而生动地展现了荷花的'形态美.为后面作者展开想象提供了生动形象的依据。为了让学生能好好体味文章语言文字的美,我运用了多媒体课件的展示,那一池婀娜多姿、千姿百态的荷花,再配上优美抒情的乐曲,深深吸引了学生的眼睛,激发了学生强烈的读书欲望。在教学中,我以"哪一段最具体地写了这一池的荷花?"引入第二段的学*,目的是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感悟,想象荷花千姿百态之美,并能有滋有味地读出美.我先让学生找具体写荷花的三句话,进行教学.

  这三句话的教学我分三步走:1.让学生在图上指出三个句子所写的相对应的荷花.2.引导学生把这三句话的意思说出来:有的刚开,有的全开了,有的将要开.。3.激发读的兴趣,让学生练读,指名读,齐读.在教完这三句话后,引导学生抓住写荷花特点的词语教学写荷叶的句子,通过看图,指导有感情读。

  不足之处: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对“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中的“冒”解读不到位。不光是指导学生读,让学生表演,这样做对文字的解读只能停留在表面,要做多元解读。在教学这一环节时,可以让学生说说还可以换成哪些字?学生思维很活跃,有:长、钻、冲、露、伸等,再让学生把这些字放进句子读一读,谈谈体会。通过交流再让学生读文,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再者,可在这一环节中设计一个小练笔,让学生想象白荷花冒出来之后想些什么、干些什么?并让学生动笔写下来,写完后交流。

荷花教学反思5

  《荷花》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课文写“我”在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荷花,被如诗如画的美景陶醉而浮想联翩,赞美了荷花以及大自然的美丽。全文分两部分,第1部分(1~3)自然段,看荷花。第2部分(第4、5自然段)通过想象进一步描绘了荷花的美丽。

  教学本课我引导学生多层面的了解文本内容,通过欣赏荷花美,品读荷花美,边读边想象荷花美,使学生与作者的心灵产生了共鸣,获得了审美体验。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出示《荷花》图片,请大家边看边想,你看到了什么。揭示课题。学生交流后引入:课文中的我又是怎样看荷花的?请大家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

  二、充分诵读,激活语感。初读课文,学*生字词;再读课文体会作者是怎样观察、描写、表现荷花的“美”。学生的自主选择,随机指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整体感知:闻到清香、观察形状、欣赏姿势、想象情景、回到现实。以“哪一段最具体地写了荷花的美”引入第二段学*,这段具体而生动地展现了荷花的形状美,学生最感兴趣。边读边想这一段,你觉得这段话中哪个句子写得特别美?说说你的体会。引导学生抓住写荷花特点的词语教学写荷叶的句子,通过看图,指导有感情读,想象一池荷叶长势之美。而“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这一句我是抓住“冒”字进行教学的,通过课件直观演示后,让学生给“冒”字换个词(长、钻、伸、露、探、冲),理解“冒”的意思,再让学生说说从“冒”字你体会到什么?(“冒”写出了荷花的亭亭玉立、生机盎然,又写出了荷叶的.茂盛。)

  “这些白荷花冒出来以后想干什么?”组织学生想象写话。随着对荷花形象理解的深入,情感的交融,学生的情感被激活了,无穷无尽的赞叹充塞于胸腔,他们迫不及待的想抒发自己的情感。有的说: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想看看外面精彩的世界。有的说: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想深深地吸一口新鲜的空气。有的说: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在尽情地展示自己的美丽容貌......最后,让学生配乐朗读,边读边想象相应画面。这样的教学设计,既锻炼学生想象力,又训练学生表达能力,而且加深了对荷花美的认识。可谓一举三得。

荷花教学反思6

  学*这课我渗透了如何描写植物这一写作知识入课。但是学*这篇课文最重要的目的是:学*学*作者敏锐的观察能力以及在观察的基础上发挥想象。

  教学第二段时,我布置了一个任务:文中哪些话是写荷花的姿势?请用横线画出来。我叫了三名中下水*的学生回答这个问题都答错了,我赶紧叫成绩好点的学生来回答。我当时很郁闷,现在也很郁闷,这一简单的问题应该每个学生都答出来的呀?上学期我经常引导学生要观察植物的`形状。(我课始就引导学生明白我们*时说的形状就是这课书说的姿势。)学生为什答不出来呢?

  让学生领悟荷花姿势美后,我问:文中第三段说,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而且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页很美。可是书中只写了三种荷花的姿势,请同学们看图,或者发挥想象,或者回忆自己曾经看过的荷花,用“有的……有的……有的……”的句式说说荷花的其他姿势。这个问题一提出,举手的人才五六个,而且说得也不是很精彩。这是为什么呢?难道是我引导的不够好吗?我该怎么样引导呢?

  学*第四段时,我说:荷花的姿势太美了,作者都已经陶醉了,你想知道作者是怎么想得吗?请你读一读第4段。读完后我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想,我问:假如你也是一朵荷花,在一池荷花里,看着你的脚下有有些什么小伙伴,它们会跟你说什么呢?你的小朋友——荷花,你会说什么呢?你看到了什么呢?

  同学们陷入沉思,但是他们的答案并不精彩,想象并不够丰富。他们思维局限玉,小鱼或者,小蝴蝶跟我说什么,他们 的思想没有新颖。

  怎样引导才能让学生的想象更加丰富呢?

荷花教学反思7

  语文教学不单单是传授知识,还应该是一个实践的课堂,在这样的课堂上,老师给学生一根拐杖,扶着孩子们去自主阅读,掌握阅读的方法,和作者和文本去对话,教学中注重评价,评价不是去给出一定的标准,而是去促进学生的进步,语文教学还应该是激励,唤醒和鼓舞,唤醒孩子们的美好的情操,有正确的价值观,有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还有养成良好的审美情趣。低年级段的语文教学以识字教学为主,慢慢开始渗透这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一、感知文本内容和语言形式的内在联系。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在这个过程中,老师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以学生自主阅读为主,不应以老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学。

  1、关注课题和语言前后间的联系。

  课堂上从一个整体感知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读课文,感知文章主要在写什么,比如《荷花》这课中,让学生找找哪几节在学作者看荷花,从而引出第二节写看荷花的内容,给学生浅浅地感知作者的语言形式,谋篇布局,了解课题写荷花,就是这篇文章主要的内容,作者就是围绕荷花写了一件事的。文章的第一节就是写作者闻到荷花的香味,然后第二三两节写了作者跑去荷花池边看荷花,第四节写了作者看荷花时的想象,他把自己想象成了一朵荷花,引导学生以后在写话时也能有题目和文章内容间相互联系这样的意识。在学生自主阅读的'过程中明白小节与小节之间的逻辑关系,作者怎样用这几个小节把他要表达的内容说清楚,感受他遣词造句中的美感。

  2、关注典型的语言形式。

  识字是词语的积累,不但要知道字怎么写,词语什么意思,还要明白词在文中的意义,联系前后的语境去理解词的意思,有些关键词还要明白作者用这个词想表达什么情感,然后把这个理解用朗读感受出来。根据课文特点,本篇课文采用了“大分散,小集中”的识字方法。“挨挨挤挤”、“大圆盘”结合语境学*,在读准音的基础上,通过教学图片及时点拨,关注字义,并在理解的基础上感受作者用词的精妙。“展开、嫩黄色、莲蓬、破裂”都在描写白荷花的句子中,采用小集中的方式呈现。

  《荷花》一课中,看图理解“挨挨挤挤”写出了荷叶的又多又密,“大圆盘”写出了荷叶的形状,“碧绿”写出了荷叶的颜色,然后,用自己的朗读,把这种感受读出来,也感知作者写荷叶时,是从哪几方面来写清楚的。描写荷花的句子,老师引导学生通过看图片,来了解不能姿态的荷花,感受作者怎样将初开的,正在开的,和将要开的荷花写清楚的。学生感知了关键词后,要尝试学着作者的样子,用关键词表情达意,造句就是这样一种形式,学生在造句中有些问题,比如句子较简单,不能将一句句子写得有美感,语言很苍白,比如句子不通顺,不符合语言逻辑,再比如真正想表达的意思不明确,围绕要造句的那个词写的句子很简单,其他内容太繁琐,以上问题,都是学生对表达的不熟练,需要长期的表达,指导和引导,慢慢积累一定的语感。如果将造句比喻成布云彩,那写作就是云彩下低落的雨滴,你不知道哪朵云彩能下雨,但慢慢地积累,才能期待有一天学生能才思泉涌。

  二、注重评价,开展以学生自主学*的课堂

  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促进教育对象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因此语文教学过程性评价应重在促进评价对象的转变与发展,要将评价贯穿于日常的教育教学行为中。

  1、圈划的评价。考虑到《荷花》是“读课文圈画词句”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所以画出描写白荷花的句子时,是以“出示要求——读句——画句——反馈——评价”的过程进行指导,出示要求,通过清晰的要求引领,让学生明确划句子的要求,并以学生反馈,学生的评价,评价时指导学生根据划的要求来进行互相评价,再次明确画句方法,最后以完成评价的方式自查,巩固画句的要求和方法。学生在这样的评价过程中掌握了技能。

  2、朗读的评价。朗读是在熟读课文的预*基础上进行的。读好生字的读音,同学们做做小老师来识记新字后,交流记生字的字形得方法,给生字找找朋友后,就要孩子们把段落读正确了,读的过程也是以学生的评价为主,先明确读正确要做到读准音,不添字,不漏字,然后根据这三点来进行朗读评价。这样的教学,老师把课堂还给学生,鼓励学生自由表达。

  语文学*应注重听说读写的相互联系,注重语文与生活的结合,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教师要研读教材,进行学生学情的分析,以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为基础,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开展生动有活力的课堂,让学生对课堂充满期待。

荷花教学反思8

  《荷花》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写了“我”在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荷花,被如诗如画的美景陶醉而浮想联翩,赞美了荷花以及大自然的美。课文中作者因景入情,以情观景,情景交融,不仅写出了荷花的风姿,而且写出了荷花的`神韵,使读者既赏心悦目,又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教学“看”的部分,我让学生在读的基础上理一理作者观察荷花的顺序,学生一看就了解了作者是先总的观察,再细致观察,先观察荷叶,再观察荷花。在此基础上,我们对描写荷叶和荷花的句子作了详细分析。我让他们说说荷叶有什么特点?是从哪个词语看出来的。相机板书:荷叶:多(挨挨挤挤、一个个)、美(“碧绿”是写颜色美、“大圆盘”是写形状美。接着,又让学生看看课文中写了荷花的几种姿态,相机板书:荷花:半开或蓓蕾初绽(才展开两三篇花瓣儿)、全开或含苞怒放(全展开了)、将开或含苞欲放(花骨朵儿)

  教学“想”的部分,我让学生通过朗读体会作者把自己想象成荷花的原因和过程,交流作者是如何放慢镜头表达自己的想象过程的,以此体会到写作过程中也应放慢镜头细致描写。

荷花教学反思9

  《荷花》一课,全文一共五个自然段,在第二课时的的教学中,我主要以体会理解第二自然段的学*为主。在教学中,我先向学生提出这一自然段的几个中心问题:文中描写了几种不同形态的荷花?整段文字采用怎样的'结构来写?划出这一节中你最喜欢的几个好词。接着,我让学生带着这些学*要求,用各自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第2节,在文中圈圈点点。基本能概括出三种不同形式的荷花姿态,找出它们各自的特点。但在仿写这一环节中,问题就凸显出来了。有一部分学生缺乏优美的语言表述能力,语言文字读来干巴枯燥,没有好的形容词来修饰,说明*时的积累不够;有一部分学生流于纯课文的模仿,缺乏自己的想象力,形式结构太过雷同课文;而大部分学生的素材范围狭小,仅限于几种花卉,说明学生课外知识欠丰富,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所知较少。凡此种种,从课堂总体效果来看,这节课还是能达到预期目标,但从中也折射出了一些问题,今后在学生创新思维及好词佳句的积累上,还需更加重视。

荷花教学反思10

  《荷花》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写了“我”在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荷花,被如诗如画的美景陶醉而浮想联翩,赞美了荷花以及大自然的美。课文作者因景入情,以情观景,情景交融,不仅写出了荷花的风姿,而且写出了荷花的神韵,使读者既赏心悦目,又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它的语言文字美,描写的景物美,产生的意境也美。因此,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位在: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通过感情朗读以及对语言文字的'体悟,激发学生喜爱荷花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主要让学生通过自主学*,找出课文中写荷花的句子,或是你认为很美的句子,找一找,画一画,并说一说,由此展开小组讨论学*。

  在教学第三自然段时,我还结合第二自然段安排了背诵训练。在反复品读欣赏后,荷花的美跃然纸上。图文对照,学生会情不自禁地发出感叹。这一背诵环节,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语言文字美的品味,而且促进了学生对优美词汇的积累,更好地抒发了学生的情感。

  但是,课后,当我静下心来,再次审视自己的教案,回想自己的教学过程,却发现了许多遗憾之处。

  首先,课文中的两幅插图虽然十分精美,但我却忽视了这一教学资源。只是让学生简单进行了观察。如果在教学中,能适时地让学生来说一说图中的荷花,用自己的语言来描绘一下荷花。我想学生对荷花的情感定能更上一层楼。

  其次,虽然课堂上注重了对语言文字的体悟和训练,或者说引导学生对重点字词的理解把握,但是缺乏朗读的指导,没有注重学生的朗读。比如“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备课时我设计了这样两个问题:这个“冒”还可以换成别的什么字呢?怎样长出来才可以叫冒出来?学生懂得“冒”有长、钻、伸的意义,我又相机让学生想象这些百荷花冒出来想干什么?引导学生想象荷花不经

  意间钻出水面,亭亭玉立的盎然生机。学生能有自己的体会,但是我却忽略了学生读出自己的体会,千篇一律用齐读的方式扼杀了学生的体会。

  最后,我的教学语言还不够精炼。课堂教学中,教师的点拨语、评价语等语言设计,必须好好斟酌,应该将教学环节设计的更有针对性,更能兼顾全体学生。 我想,只有认真思考,努力发现课堂教学中的不足,并加以改进,这样才能不断进步。

荷花教学反思11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描写了夏日公园里一池荷花盛开时的情景,以及“我”沉浸在此景中,与荷花融为一体的感受。作者以丰富的想象力,描写了荷花的清新美丽,展现了一幅各具姿态、色彩明艳,活生生的水中荷花的画面,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

  1.感受荷花美丽的姿态,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培养对大自然美的体验。

  2.理解“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等语句

  一、教学效果

  围绕本课教学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教学效果:

  1.抓住阅读,培养语感,体会“冒”字。

  荷花这篇文章对于阅读教学来说是十分合适的文本材料,课文中许多地方都有着深厚的情感流动,因此在教学中,我比较注重学生对于文本阅读的掌握,让他们用自己的情感去朗读课文,体会课文。

  那么如果去有情感地体会课文呢,这就要去抓住一些重点的词句,进行分析,体会,对词句进行一定的品读,研讨,深入到文本中去。对挨挨挤挤、冒、露这些具有特点的词语的分析,来体会荷花的形态,在学*冒这个词语的时候,我让学生当自己就是荷花,我问学生:荷花荷花你为什么要冒出来呢?学生有的回答:荷叶挨挨挤挤的,我只能冒出来呢。有的回答,我想早点呼吸到新鲜的空气,看看美丽的天空。有的则回答,我想看看外面的世界……既是对冒这个字的形象解释,也拓展了学生的思维,锻炼了学生的想象能力。

  2.读读、画画、说说,品读课文,感悟语言。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课文第2小节时,我采用了创设了读读、画画的学*活动,抓住这节中的一些精言妙语——描写荷花各种形态的句子,如何引导学生感受荷花姿态的婀娜,让学生有滋有味地进行诵读。当看到学生读书目在纸上,心人书中时,为了进一步引导学生细细品味荷花的各种美姿,激发学生地的兴趣,我让学生选择你喜欢的荷花的姿态画一画,说一说,通过动动手,动动口,引导学生将文本语言内化,使学生从文本的语言中感受荷花的美,体会作者的情,在赏读中培养审美语感。

  3.拓展思维,激发想象,积累运用。

  在第2小节的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欣赏一池娇艳多姿的荷花,让学生进一步感受荷花的美,体会到小作者为何会陶醉在其中,从而达到读者、作者、文本三者之间的共鸣。这样,学生才能有感而发,有话可说。而后通过媒体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展开想像,说一说:蜻蜓和和小鱼会对我说些什么?让学生用学到的课文语言来赞美荷花,并因此转化为学生的语言背景,进入潜意识之中。

  二、成功之处

  在上这节课的时候,我最大的成功之处是:学*第二自然段,用有的……有的……有的……的形式,来仿写其他的花。在这个任务上,我首先是让学生先去熟读课文是怎样用有的……有的……有的……来描写荷花姿态的,分成了几种,学生很快就归纳出有三种,一中是没开的,一种是开了两三片的,一种的全开的。接着我又让学生想象下,荷花池中除了这三种姿态的荷花,还有没有其他的荷花了?如果你是荷花,你想怎么样地站在荷花池中呢?学生的思维被打开了,有的说:有的荷花低着头,好像一个害羞的小姑娘。有的说,有的荷花仰着头,挺着胸,向大家展示自己美丽的身姿。有的说,有的荷花在风中翩翩起舞……到这里为止,我先用有的……的句式让学生学会了说荷花。

  接着我让学生想象下,让你说说其他的花你会吗?也说说其他花的三种姿态,好的学生马上就能够举一反三,但是还是有部分学生不知道怎么说,这时候我告诉他们,也可以用用替代法,把荷花替代成其他的花,这样一些思维不开阔的孩子也能够试着说一说了。在布置作业的时候,根据学生情况的不同,对于任务我也有着不同的目标。

  针对优秀学生的要求:能够自己选择一种花,自己独立完成,最好有自己的语言。

  针对中等学生的要求:在学*第三自然段的时候,曾经用有的有的,说过集中荷花,可以把其中的荷花替换成其他的花。

  针对学差生的要求:参照课文第二自然段,直接用其他花替换荷花,其中要注意点是,只有荷花有莲蓬,如果需要写桃花则不能写叶子,桃花先开花后长叶子。

  这样就让每个学生都得到了锻炼的机会。创设情境,让学生尽快进入课文角色,可以优化学生的思维空间,激发学生思维的活力。

  三、不足之处

  本课对荷花的描写有绝妙笔墨,在课堂上应该给学生留出小练笔的时间,但是由于给学生留的朗读的时间较多,小练笔就舍弃了,在下一步的教学中,还应该做到有所取舍,要抓住课文这个例子,做到有针对性地训练,切实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更要切实以教材为例子,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改进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首先展示荷花图片,导入新课。然后理解课文,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中哪些语句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为什么喜欢这一句话?应该怎样去读?指导朗读。接着让学生把三种姿态的荷花用一句话连起来说一说。板书:香、多、美。想象:荷花还有其他的姿态吗?假如你就是碧绿的荷叶,洁白的荷花,生长在池塘中,你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呢?

  最后创设情境,学生边听边看边想。让同学把刚才那种奇妙的感受告诉大家(学生发挥想象,谈感受)

荷花教学反思12

  叶圣陶先生写的《荷花》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散文。写了我在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荷花,被如诗如画的美景陶醉而浮想联翩,赞美了荷花以及大自然的美。文章语言文字优美,意境也美。而如何让学生展开想象体会荷花的美丽,如何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感悟语言文字的优美,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是本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所在。

  一、借助多媒体,朗读感悟,体会优美的语言。

  为了让学生能身临其境,赏心悦目,好好体味文章语言文字的美,我运用了多媒体课件的展示,那一池婀娜多姿、千姿百态的荷花,深深地吸引了学生,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我重点抓住了“冒”字,让学生换词。通过与“长”“伸”“钻”“探”“抽”“挤”等词的比较,学生很自然地体会出“冒”字用得好,好在它不仅写出了荷叶的多、大、圆,还写出了荷花旺盛的生命力,拟人手法的运用还表达作者对荷花的喜爱之情。

  接下来,多媒体里出现的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一朵有一朵的姿态,正在盛开的,将要盛开的,含苞欲放的,在碧绿的荷叶衬托下,随风摇摆,生机勃勃,学生也像叶老一样被陶醉了。通过采取多种多样的读书形式,个人读,指名读,男女生赛读,齐读等,学生们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读得津津有味,声情并茂,似乎自己也变成了一朵亭亭玉立的.荷花。

  二、抓住留白,发挥想象,指导说话写话。

  课文第四小节中有一处留白:“风过了,我停止舞蹈,静静地站在那儿。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小鱼在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我抓住了最后的省略号,问学生,还有谁会告诉我些什么?提醒学生抓住清晨荷塘的时间和地点的特点,展开大胆丰富的想象。学生的回答:“蝴蝶飞过来,告诉我她要为我授粉。”“小鸟飞过来,告诉我,今天早晨它看到的事情。”“一只小青蛙跳到荷叶上,告诉我在池塘游玩的乐趣。”等等。

  作者站在荷花池边,产生了无限美好的遐想,他动情的描述也打动了我们。如果此时,你也是池中的一朵荷花,你会看到、听到、想到些什么?孩子们有的看到了游人荡舟荷叶间,听到了他们的欢歌笑语;有的想到自己变成了一朵荷花,正在翩翩起舞。

  这节课,我借助多媒体,引导学生进入美的境界,与文章产生共鸣,在听说读写的训练中受到熏陶。但自己的教学语言还不够精炼。课堂教学中,点拨语、评价语等语言设计,还不够到位,必须好好斟酌,应该更有针对性。今后要努力发现课堂教学中的不足,并加以改进,这样才能不断进步。

荷花教学反思13

  一、欣赏、品味、情境感悟

  由学生熟悉的《江南》一文引入,在学生初读课文的基础上,教师配乐范读,纠正字音的同时,激发学生朗读情趣。其后,充分利用书上插图,学生在音乐和教师的讲述中欣赏文中一幅幅精美的`荷花插图。在美的欣赏后,学生再次自读课文,细细品味并设想自己站在荷花前的情境,将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划出来。

  二、摘抄、诵读、亲密接触

  孩子们在音乐中摘抄那些精彩的句子,细细揣摩那些令她喜欢的词句段,以及标点符号。美美地摘抄之后,学生在音乐中朗读自己摘抄的语句,交流相互情感体验。此时,学生经历了由文到像,由像到文,由文入境,由境激情,人文相融地过程。就能达到感悟了解、无为而至的语言积累的目标。

  这样的课文积累是乎已经完成,但是,我却没有就此止步,积累不能停止在课文中。

  三、积累、运用、才情勃发

  以课**为始发点,将积累引发到课外。教师在学生朗读课文语句之后,出示中国古典诗词,师生共同诵读,在《小池》《荷花》,以及晏殊的《渔家傲》**享荷香四溢,在《爱莲说》中感受荷魂精髓。学生再次摘抄这些凝聚了中国文化精华的诗句,他们被语言文字的美所震撼。

  是不是到此就结束了呢?当然不,积累的目的就是为了运用,将摘抄的语句进行修改、加工,结合《练*七》学用字词句,写写自己喜欢的另一种花。

荷花教学反思14

  一.抓住想象的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重要的是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乐于想象是儿童的天性,学生的学*也总是伴随着想象。在本文中有三处想象的训练点:(一)、想象白荷花冒出来干什么?(二)、看图想象白荷花有哪些动人的姿态?(三)、第4自然段末尾的省略号省略了什么?为了诱发学生的想象力,我展示动人的画面,让学生大胆想象白荷花的不同姿态,感受白荷花旺盛的生命力。课件动画的设计,不仅刺激着学生的视觉,还丰富了学生的语言,激发了情趣,活跃了思维,发展了智力。

  二.朗读感悟,体会文章语言的美。

  本文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作者在荷花池边欣赏美丽的荷花,触景生情,以情观景,情景交融,不仅写出了荷花的丰姿,而且写出了荷花的神韵,让读者身临其境,赏心悦目。为了让学生能好好体味文章语言文字的美,我运用了多媒体课件的展示,那一池婀娜多姿、千姿百态的荷花,再配上优美抒情的乐曲,深深吸引了学生的眼睛,激发了学生强烈的读书欲望。我还采取多种多样的读书形式来激起学生读书的兴趣,有男女生赛读,个人读,小组读,范读,齐读等。学生们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读得津津有味,声情并茂。瞧他们那摇头晃脑的样子,似乎自己也变成了一朵亭亭玉立的荷花。

  三.审美表达,丰富学生的语感。

  婀娜多姿的荷花,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想象,还特别适合审美教育。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过:“我一千次地确信,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感情的和审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全面的智力发展------教育,如果没有美,没有艺术,那是不可思议的。”优秀的文章都符合美的规律,语文教学中应创设情境,寓教于乐,实现审美主义和审美客体的和谐统一,让学生借助范文,进入美的境界,与文章产生共鸣,在听说读写训练中熏陶感染,潜移默化地受到审美教育,逐步提高自己的审美水*。如用课件呈现多幅荷花的照片并播放背景音乐,学生无拘无束、有滋有味地观看和想象,体验美感。看后鼓励学生自由发言,给他们这样的句式来说:“荷花,_______!”或“___________的荷花。”例如有学生说:“荷花,你的清香是那样迷人,你的姿态是那样的动人!”有学生说:“亭亭玉立的荷花。”有学生说:“千姿百态的荷花。”

荷花教学反思15

  《荷花》是一篇状物写景的散文,生动细腻地描写了公园里一池美丽多姿的荷花和“我”观赏荷花时的细腻、真切的感受,抒发了作者对荷花、对大自然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我在教学时围绕“初闻花香──再赏花姿──幻化荷花”的思路,引导学生品读、感悟。我在课中,力求让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出来,几乎所有的问题都让学生思考,讨论来解决,学*任务由学生自己去完成。如荷花美在哪里,怎么读出荷叶的美来,写荷叶与写荷花之间的关系等等,学生的积极性,自主学*的主动性虽然也调动了起来,可就是不能达到预设的目标。

  因此,我在反思,是不是我的`引导缺乏技巧,还是学生的语言显得贫乏?与大师于永正老先生的课堂比起来,我的学生感悟总是的浅了许多。我在不断实践和总结,现在有了一点收获,学生的积累显得贫乏,因而课堂语言的表达也就显得贫乏。而且学生的积累有了,但是学生的迁移不够。因而要将阅读充盈于整个语文教学,加强学生的积累和学会运用。


荷花教学反思菁选扩展阅读


荷花教学反思菁选(扩展1)

——荷花教学反思菁选

荷花教学反思15篇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我们要有一流的教学能力,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我们的教学经验,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反思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荷花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荷花教学反思1

  活动目标:

  1、了解荷花的各种特点,从而理解儿歌的含义。

  2、启发幼儿根据儿歌的内容想象并用动作来表演。

  活动准备:

  1、带幼儿认识荷花,知道荷花的生长过程。

  2、与儿歌相应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欣赏荷花,幼儿说说荷花的主要特点和生长过程

  1、师:荷花是长在什么地方的呀?,荷花的叶子是怎样的?荷花池里还会有什么呢?

  2、幼儿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讲述。

  二、结合图片学*儿歌《荷花开》

  1、出示图片:图上有什么?(小鱼、小虾、小雨还有风儿和荷花)

  2、老师把这张图片上的内容编成了一首好听的儿歌,大家一起来听一听吧!

  3、教师示范朗诵儿歌《荷花开》

  4、教师指图,幼儿根据图片内容逐步念出儿歌的内容,同时帮助幼儿理解儿歌的含义。

  师:儿歌里说的红色的大伞是什么呀?(荷花)

  三、启发幼儿根据儿歌内容创编动作

  1、师:暖暖的风儿吹过来,可以做什么动作呢?

  小雨又能做什么动作呢?

  小鱼、小虾可以用什么动作表示?

  ……

  2、先让个别幼儿演示他创编的动作,在选择合适的集体练*。

  3、带领幼儿边念儿歌边表演动作。

  活动反思:

  《荷花开》这个活动是在中班六月主题中开展。对孩子们来说,夏天是多姿多彩的,通过和大自然的接触,孩子们能够尽情地感受着夏天的一些特别的感受。幼儿通过视频片段,欣赏荷塘,了解荷活动中为了让孩子感受荷花的美,我创设了荷花池的`情景,希望激发孩子对荷花的喜爱。但在这一环节中,我并没有充分利用好优美的环境,造成孩子在后来动作表现时出现单一性。事后我在想:老师创设了这么优美的环境到底是为了什么?难道只是为了上荷花的活动而布置荷花池,环境仅仅是一个摆设吗?再三考虑后,我觉得环境不仅是摆设,应充分为活动所服务。如果在活动中,我能充分利用环境,让孩子去观察荷花、亲*荷花(荷花开放的不同姿态,如朝左点头的荷花、想像两朵在一起的荷花在干什么等),而不只是走马观花看看就结束,那么孩子会有更多的感受、更多的发现。这样孩子在表现荷花的姿态时才可能是多样的,也会更富有感情,把自己也当成是一朵真正的荷花。花开放的过程,并在欣赏之余,尝试用自己的身体去表演荷花开放的动作,荷塘里热闹的景象。

荷花教学反思2

  1、课堂气氛

  因为有很多老师在听这节课,学生们似乎有点紧张,我的表现也比*时更紧张。我没有针对问题及时调整策略,也没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整个教室似乎有点单调。

  2、 教师语言

  在某些链接中过于冗长。他们想把问题解释清楚。他们担心学生听不懂,但他们说得越多,他们就越不懂。在这一点上,今后必须简明扼要。

  3、 教学设计

  在角色分析设计的一开始,我设计先谈论水姐,然后是五个女人的对话。然而,在课堂上,学生们首先谈论了五位女性的对话。我及时调整了思路,分析了五位女性的性格,并问道:“我是一位女性。”;在这些角色中,谁给你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rdquo,这就把问题带到了水姐身上。课后,我思考了这个链接,发现它比我设计的要好得多。学生们经常对贴*生活的对话或描述感兴趣,这也给了我灵感。在未来的'教学中,我可以在这方面做出努力,把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作为课堂上的突破口。

  4、 教学行为

  教学过程是一个“教鱼”的过程。对学生来说,重要的是掌握学*方法,而不是教授多少知识。如果一个学生掌握了这种方法,他就不会无法学*知识。我认为这是值得每一位年轻教师思考的。

荷花教学反思3

  《荷花》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三篇课文,描写了夏日公园里一池美丽的荷花盛开的情形,以及“我”沉浸其中与荷花融为一体的感受。在设计教学过程中,我着重于引导学生通过直观感知、朗读感受、想象感悟等手段使学生感受荷花的美丽,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一、闻着荷香,走进课文

  课前,我布置学生们去了解荷花的资料,并在课堂上与大家一起交流,培养学生收集信息资料的能力。课上,出示荷花的一系列图片,让学生们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行视觉享受,苍翠欲滴的荷叶、含苞待放的荷花??学生们谈到自己的感受时,心情也是非常愉快的,仿佛已经闻到了那一阵阵淡淡的荷叶香,悠悠的荷花味。

  但是,由于农村的孩子课外知识比较贫乏,也没有电脑网络等途径去了解信息,因此还是有一部分学生没有进行资料的收集,课堂气氛不够活跃。但是,在配乐欣赏完荷花之后,学生们似乎进入了状态,也缓解了之前的尴尬。

  二、赏着荷花,心灵旅行

  叶圣陶笔下的荷花千姿百态,各有各有的风采。当讲到“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时,由于已经理解了荷叶碧绿如圆盘,因此,对于“冒”字的理解,学生们各抒已见:“冒”字把荷花当作人来写了,真形象;在那么多荷叶中白荷花“冒”出来,真是特别??一个“冒”字,学生们已经读出了荷花的美丽,读出了自己的味道。

  文中描写各种荷花开放时的姿态采用了“有的??有的??还有的??”句式,使学生体会到了不同荷花绽放时的状态,既形象又生动。但是,一池荷花又怎么会只有这三种姿态呢?于是,我进行了拓展,让学生们也学着课文的写法来说一说还会有哪些荷花开放的姿态,由于欣赏图片时有了一定的印象,因此交流的时候,学生们也有内容可说。

  但是课堂上,一个学生基本上只能说出一种,于是我就设计了四人一小组进行合作学*,也丰富了说话的内容。

  三、想着荷花,流连忘返

  我们说,语文学*能够让心灵旅行,应该说,本堂课的重点在于让学生们了解课文内容,感受荷花的美丽,但是,一堂如此美好的语文课又怎么能够以一节课的'结束为终点呢?

  于是,在学完了荷花的各种姿态之后,我以这样的一段话作为小结:“是啊,今天我们领略的是荷花的别样美,此时此刻,如果你是那池中的一朵荷花,你是怎么样的心情呢?下节课,就请你来谈谈你的感受吧!”让学生们带着一种对下节课的期待走出课堂,走出这一池荷花,但是心中念念不忘的依然是那淡淡的荷香,以及难以忘怀的荷花。

  另外,在学生们谈到自己的感受时,语言较为贫乏,而我也没有做到及时点评,使得教学过程流于形式,而且没有把握好时间,生字教学花费了较多时间,因此最后的写字环节只剩下短短5分钟,较为可惜。

荷花教学反思4

  在*常的备课中,我们往往会把关注点放在教参要求讲什么重点、考试考什么重点等问题上,却往往忽略学生的兴趣和理解本事,而在传统的“一言堂”式教学模式里,学生根本没有意识到自我才是课堂的主人。我十分赞同有教师提出的要分层提问,体现学生个体差异性的说法。要把学生真正从教师的单向灌输中**出来,成为学*上的主动者,就应当让他们建立起朋辈间群体学*的意识。教师在组织活动的时候注意把握这种“朋辈效应”,给学生创设一个自主学*的*台。比如《荷花淀》里面的对话,如果教师仍然从逐一分析人物对话入手讲的话,学生的兴趣会降低,因为这些都是以前学过的,他们会觉得教师在“炒冷饭”。那么可不能够由学生自我找背景品读、自我出题巩固学*呢?我认为是可行的。因为学生供给的问题或答案,贴合他们年龄的思维方式,常常能引发全班进行激烈的辩论,而在讨论中表现出的语言表达本事和思辨本事,正是传统“少思考”甚至是“无思考”的一言堂灌输的教学课堂所严重忽略的。

  所以,在第一个班进行传统教法而教学效果不梦想的前提下,第二个班上我尝试让学生自主活动,每个组负责其中一个部分的对话,进行分主角扮演朗读比赛,然后经过其他学生对表演学生的评价进行人物性格鉴赏分析,并增加了“探讨”的环节,评价的同学可向表演同学提问(例如:这一段对话的语调你为什么要这样处理?等)。学生在学*小组间交流、探讨,并经过同学所提出的问题引向对鉴赏技巧的思考,领悟小说中细节描述的内涵。课前的主角扮演,学生自主研讨准备使不一样层次学生能在互帮互助中产生思想的火花。比如有学生提出“妇女们同是思念丈夫,为什么她们说出来的话却口是心非呢?”的问题。这个问题其实已经涉及到本文的学*重点——经过对话分析人物性格特征。而学生的回答也与以往的一味照抄参考书不一样,作出了自我的'思考,虽然略显幼稚,但已经能看到有思考的过程,也学会了用表达技巧这个方面去作理性的分析,从而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理顺小说情节发展,分析鉴赏人物性格特征。

  随着对“有效教学”的深入探讨,我对课堂教学由知识本位向发展本位转移有了更深的理解,并带着这个目标在教学中尽量尝试各种有效的方法给学生营造出足够的主动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焕发语文课堂的生命力。

荷花教学反思5

  在互动式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教师与文本、学生与文本、教师与环境、学生与环境之间都存在信息交流和相互作用,因而使整个课堂教学呈现出组织性、非确定性,成为一个复杂的、非线性的开放系统。如果这样来认识和实施教学,整个过程就会生动活泼,充满活力,从而远离单调、沉闷和程式化。

  本文仅就以现代作家孙犁的《荷花淀》一课为例(课堂实录节选),着重探讨课堂中如何互动。

  首先,导入新课有实感,激发学生的互动欲。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新颖独到的导课可以吸引学生的思维的方向,可以调动学生的求知渴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之时,应充分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知识积淀和生活阅历,激发起他们心中最敏感的那根神经,这样就给以后的课堂互动提供了基础。

  [教学案例实录]:

  师:同学们,提起战争,我们首先想到的是炮火纷飞,硝烟弥漫的战场,是尸横遍野.血流成河的恐惧。读了作家孙犁的小说《荷花淀》,他笔下的战争是什么样子的,《荷花淀》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学生谈初读感受。

  生甲:景色真美。那生长着茂密芦苇的无边无际的白洋淀,尤其是那飘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的荷花淀真令人神往。

  生乙:除了景美,人更美。那群白洋淀的青年妇女们,水生嫂们,温柔多情,太可爱了。

  师:很好,看来《荷花淀》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印象。有的同学读出了景美、人美,有的同学读出了人情美、人性美;还有的同学读出了人物对话的语言美。孙犁的小说真是别有风味啊!

  (以问题的形式导入新课,激发了学生想象力。因为在他们的心中,战争是残酷的。这是他们的正常思维,而教师的导课中传达出了本文对战争的描写与我们的常规想象不一样,这样就水到渠成地引导学生带着好奇心**读课文。)

  其次,教学活动有发散,鼓动学生的互动欲。

  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活动的核心。学生课堂对知识的接受是被动还是主动,完全取决于课堂的驾驭者、课堂的“导演”──教师。过去的教学,课堂上老师是“主演”,只是一味的讲,完全是“填鸭式”的,要改变这种被动的教学模式,只有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翁”,促进学生的发散思维,鼓动学生说,自主地说,大胆地说。

  [教学案例实录]:

  (一)比较阅读

  (改写原文对话,比较阅读)

  女人低着头说:“你总是很积极的。”

  女人低着头说:“就你积极。”

  师:能用老师改写的句子换掉原文中水生嫂说的话吗?

  生:不行!

  师:为什么不行?

  生:“就你积极”是责备水生的,不符合水生嫂这个人物的性格。

  师:水生嫂的性格是什么呢?

  生:多情,舍不得丈夫离开自己,但不拖丈夫后腿。

  师:分析得好!言为心生,人物的语言一定要符合人物的个性特征,要能表现人物内心细腻的心理活动。“你总是很积极的”这句话明责备,实赞美,埋怨之中带几分自豪的感情。

  (教师在驾驭课堂时,运用了常规的“语言替换法”。这样,一方面使学生体会了作家对语言的锤炼;另一方面,学生在比较中容易发言,说出自己的所想,可谓是“一箭双雕”,既学*了知识,又活跃了课堂的互动气氛。)

  (二)合作探究

  (对“助夫杀敌”一节,学生自主学*,然后,讨论,争论。)

  以下是课堂讨论的问题,现录下。

  1、“撅着小嘴”的是谁?

  生:是新媳妇。年轻,尚未成熟,委屈。

  2、“啊,好像我们给他们丢了什么人似的。”这是谁讲的?

  生:是“心直口快”的那位,因为她说出这句话就感觉失言了,大家也笑了。

  3、附带一下人物的情态。后面写到妇女们的生气。她们为何生气?

  生:丈夫爱搭不理,一个不大声吆喝,说她们是“落后分子”。

  4、水生们真的生气吗?

  生:没有。文中有水生(及其他青年)吆喝“出来吧,你们!”――课文注解是“好像很生气”。“扔饼干”细节表明他不是真生气。他是装的,妻子来看他,他觉得路上危险,也有些害羞,丢人。

  (教师运用“问题导引法”组织课堂,有的放矢,学生便于回答,也乐于回答,很好地配合了教学,体现了课堂的“主人翁”角色。)

  (三)授之以渔

  (组织学生分角色朗读“夫妻话别”一节,体会水生嫂的形象特点)

  在教学的过程中,笔者先以水生嫂勤劳善良的特点为例,引导学生阅读相关语段,体会她的这个性格特点。对于后两个特点,就完全交给了学生,让学生按照刚才的分析方法去归纳、提炼。即使学生的归纳与标准的表述有差距,我采取了存疑的态度,然后把标准的表述写出来,让学生比较二者的优劣,这样就充分地尊重了学生的“自尊心”,保护了学生发言的积极性。

  (对于课堂中的互动,教师要不时地去捕捉学生思维的闪光点,给学生创造互动的空间。)

  再次,总结扩展有艺术,活跃学生的互动欲。

  如果没有好的总结,就很难调动起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很难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宏观上的认识。艺术的总结就是可以激发学生心中最敏感的神经的东西,可以激活学生思维细胞的东西。所以,艺术的总结是学生知识的回笼,能力的聚焦!

  [教学案例实录]:

  这篇小说仿佛是一篇散文,没有复杂曲折的情节,只是选取了生活的几个场景,来刻画人物性格,表现人物美好的心灵。小说中人物的语言简洁传神,富有特色,表达了主人公细腻的心理活动。

  (这样的总结可以让学生联想到人物语言与人物心理的关系,课后他就会去细细品咂文本的语言,揣摩人物心理,无形当中促进了学生与文本的沟通与交流,达到了与文本的互动。)

  最后,布置作业有探究,诱导学生的互动欲。

  作业是课堂内容的在课外的延伸,它既是衡量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知识传达量和传达度的“标尺”,也是检测学生对文章的理解量与理解度的“砝码”。所以,对作业的设计要考虑到学生课后对文章的探究及学生与文本的互动问题。

  [教学案例实录]:

  作业:散文如少妇,诗歌似少女,读《荷花淀》,就好像品少妇之韵,赏少女之花,使人围裹在诗的氛围之中。那么是哪些因素铸就了这篇小说的“诗化”特色呢?

  对于作业的设计,作为教师应心中有数,应充分考虑到学生课外与文本的互动问题,如果问题设计得太过宽泛,就会使得学生望而却步,失去了问题设计的价值,达不到课外互动的效果;如果设计得过于浅显,课后学生不用翻阅资料或探究就能作答,同样也就失去了问题设计的意义。所以,对于作业地布置,应站在“学生课后与文本互动”的基础上去考虑设计。

  综上所述,互动是“导入新课——教学活动——总结扩展——作业布置”课堂教学环节改革的发展方向之一。笔者仅就此做一点摸索与探究,以起抛砖引玉之效。

荷花教学反思6

  《荷花》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写了“我”在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荷花,被如诗如画的美景陶醉而浮想联翩,赞美了荷花以及大自然的美。课文中作者因景入情,以情观景,情景交融,不仅写出了荷花的'风姿,而且写出了荷花的神韵,使读者既赏心悦目,又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教学“看”的部分,我让学生在读的基础上理一理作者观察荷花的顺序,学生一看就了解了作者是先总的观察,再细致观察,先观察荷叶,再观察荷花。在此基础上,我们对描写荷叶和荷花的句子作了详细分析。我让他们说说荷叶有什么特点?是从哪个词语看出来的。相机板书:荷叶:多(挨挨挤挤、一个个)、美(“碧绿”是写颜色美、“大圆盘”是写形状美。接着,又让学生看看课文中写了荷花的几种姿态,相机板书:荷花:半开或蓓蕾初绽(才展开两三篇花瓣儿)、全开或含苞怒放(全展开了)、将开或含苞欲放(花骨朵儿)

  教学“想”的部分,我让学生通过朗读体会作者把自己想象成荷花的原因和过程,交流作者是如何放慢镜头表达自己的想象过程的,以此体会到写作过程中也应放慢镜头细致描写。

荷花教学反思7

  这是一篇抒情的写景物的文章,作者通过对荷花细致的描写,体现了荷花的美丽。在教学中我闻荷花、看荷花、赞荷花、变荷花又回到看荷花这样的思路来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学*的过程中,对文章的脉络有一个清晰的了解。

  一、抓住阅读,培养语感,体会“冒”字。

  荷花这篇文章对于阅读教学来说是十分合适的文本材料,课文中许多地方都有着深厚的情感流动,因此在教学中,我比较注重学生对于文本阅读的掌握,让他们用自己的情感去朗读课文,体会课文。

  那么如果去有情感地体会课文呢,这就要去抓住一些重点的词句,进行分析,体会,对词句进行一定的品读,研讨,深入到文本中去。对挨挨挤挤、冒、露这些具有特点的词语的分析,来体会荷花的形态,在学*冒这个词语的时候,我让学生当自己就是荷花,我问学生:荷花荷花你为什么要冒出来呢?学生有的回答:荷叶挨挨挤挤的,我只能冒出来呢。有的回答,我想早点呼吸到新鲜的空气,看看美丽的天空。有的则回答,我想看看外面的世界……既是对冒这个字的.形象解释,也拓展了学生的思维,锻炼了学生的想象能力。

  二、学*第二自然段,用有的……有的……有的……的形式,来仿写其他的花。

  在这个任务上,我首先是让学生先去熟读课文是怎样用有的……有的……有的……来描写荷花姿态的,分成了几种,学生很快就归纳出有三种,一种是没开的,一种是开了两三片的,一种是全开的。接着我让学生想象下,让他说说其他的花你会吗?也说说其他花的三种姿态,好的学生马上就能够举一反三,但是还是有部分学生不知道怎么说,这时候我告诉他们,也可以用用替代法,把荷花替代成其他的花,这样一些思维不开阔的孩子也能够试着说一说了。

  三、在布置作业的时候,根据学生情况的不同,对于任务我也有着不同的目标。

  针对优秀学生的要求:能够自己选择一种花,自己独立完成,最好有自己的语言。

  针对中等学生的要求:在学*第三自然段的时候,曾经用有的有的,说过集中荷花,可以把其中的荷花替换成其他的花。

  针对学差生的要求:参照课文第二自然段,直接用其他花替换荷花,其中要注意点是,只有荷花有莲蓬,如果需要写桃花则不能写叶子,桃花先开花后长叶子。这样就让每个学生都得到了锻炼的机会。创设情境,让学生尽快进入课文角色,可以优化学生的思维空间,激发学生思维的活力。在这篇课文中我让学生把自己就当成是荷花,然后来进行学*就容易的多了。

荷花教学反思8

  《荷花》这篇课文以“我”的感受力为线索,写出了荷花的美。怎样引导学生通过课文的阅读来欣赏这种美呢有位教师的教学活动是值得效法的。

  她先指导学生理清了课文记叙的顺序:闻荷花——看荷花——赞荷花——变荷花——看荷花。

  接着,指导学生理解“看荷花”这节课文是怎样写出荷花的美的。在教师的引导下,有的学生说:“这荷花开放的姿势各不相同。有的将开,有的半开,有的全开。真美!”有的学生说:“荷花的颜色也很美,那碧绿的叶子,洁白的花,嫩黄的莲蓬,太好看了。”还有的学生说:“荷叶‘挨挨挤挤’的,荷花在叶子间‘冒’出来,花骨朵‘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这一切显得那样生机蓬勃,美极了!”

  然后,通过范读,引导学生把在“看荷花”这节课文中感受到的荷花的姿势美、颜色美、动态美,充实到“赞荷花”这节课文中去,再要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部分课文,这样,学生在读到“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的时候,那赞美之情就溢于言表,把这一池花读“活”了。

  最后,这位教师启发学生想象,化为课文中的“我”,化为池中的一朵荷花,身历其境,一阵风吹来怎么样,风停了又怎么样,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怎么快乐,小鱼告诉我昨夜做的是什么好梦。

  有的学生说:“我变成一朵全开的荷花,向四周一看,好像兄弟姐妹都欢聚在这里,我们穿的是雪白的衣裳、碧绿的`裙子,好看极了。一阵风吹来,我们都情不自禁地摆动衣衫,抖动裙子,跳起优美的舞来。”有的学生说:“一只蜻蜓轻快地飞到我身旁,愉快地对我说:‘荷花姐姐,我一清早就闻到你们的清香,看到你们美好的舞蹈。在你们身边飞行,真快乐!’”

  听了这一节课,我想:这篇教材的教学重点、难点是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以达到审美的目的。但这位教师在教学中并没有在“变荷花”这节课文上花很大功夫,学生为什么都能展开如此丰富的想象呢我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悟出了这么几点:

  1.丰富的想象必须以鲜明的表象为前提。这位教师之所以在“看荷花”一节的教学上花较多的精力,是为了让学生对荷花的美有所感知,从而在他们的脑海里留下鲜明的表象。这样,才能运用这些表象展开想象,创造出新的形象。

  2.丰富的想象还必须以深切的感受为基础。鲜明的表象为想象提供了材料,但光有材料还不能张开想象的翅膀。只有学生对这事物有了深切的感受,才能给这材料注入生命的活力,才能使鲜明的表象在强烈的感情催化下活跃起来,升腾起来。所以,这位教师紧接“看荷花”之后,就尽力引导学生在“赞荷花”上下功夫,用赞美之情把美好的形象和丰富的想象联系起来。这样,看上去是到了“变荷花”一节才引导学生想象,其实,引导学生想象的教学贯穿在课文教学的全过程。到了“变荷花”这节,便瓜熟蒂落,水到渠成。

  3.有感情地朗读,能把内部感受转化为外部语言,是把学生导入情境,引起感情共鸣,过渡到想象的重要手段。这位教师就是把分析、议论、朗诵交织在一起,逐步向想象推进的。

荷花教学反思9

  当新课标的春风吹遍大江南北时,我们的理念在冲击,思维在碰撞,观念在更新,方式在变化。然而,新的教育理念只要外化为为教育行为,才能实现其价值。在教学《荷花》这篇课文时,我首先从优化教学过程做起:

  一、教材处理的灵活性

  新课标要求教师把“以教论学”,转变为“以学论教”,教材只是例子,引子的体现。因此,在设计《荷花》一课时,我打破传统,改变由教师一步一个脚印地带领学生进知识迷宫的方式,抛出一个:“作者是

  地看荷花为学生整体感知的总方向标,让他们按自己的感悟,自己的体会,去寻找属于自己感受,有的说,作者是入迷地看荷花;有的说,作者是津津有味地看荷花;还有的说,他是全神贯注地看荷花。一个个言之有理,言之有序。

  二、教学过程的开放性

  开放性和创新性是课改的灵魂所在。其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改变原来的单纯接受式的学*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方式,是语文这门课的'亮点。在教学《荷花》的整堂课中,我从**孩子的手脚开始,让他们一个又一个地来“挨挨挤挤。”生动形象地理解荷叶“挨挨挤挤,”感悟荷花的兴旺茂盛,也就水到渠成;接着,**孩子的大脑,那是一个很有深度的说话训练: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地长出来,他们仿佛想。再者,**孩子的嘴巴。课快结束时,我给学生设计了一个“真情表白”的机会,果然,秒语连珠,好戏连连:“荷花,你可以当世界名模了!”“荷花,我真想摘一朵,送给我最亲爱的朋友。”“你的美丽让我陶醉啊,荷花!”

  三、教学方式的自主性

  自主是语文新课标的关键词,只有当我们把学生看作充满智慧、潜能各具特色的鲜活生命体,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才能真正使学生学会学*,学会探索。在课堂中,我极力营造民主*等、宽松自主的气氛,给学生充分的板书权,让他们上台自由的书写;给学生充分的自由权,让他们在观看荷花图时,可以交头接耳,指指点点;给学生充分的交流权,让他们为“参战”队员的热情鼓励、助威呐喊,给学生充分的表现权;让他们各尽其能,有目的地读,有思维地读,有个性地读,有创造地读。

  四、教学评价的多样性

  评价工作是课改中不可缺少的环节,表扬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手段,也是教育思想的具体表现。孩子人小,阅历也浅,容易产生畏难情绪,这也是事实。因此,我在课堂中,时而摸摸学生孩子的脑袋,时而捏捏孩子的小鼻子,时而与他们友好地握手,更多是运用真诚、热情、幽默的语言赞美他们,鼓励他们,启发他们。如:“你真棒!”“你能勇敢地举手就是英雄。”“别紧张,再试一试!”

  沐浴在课改的春风中,新课标给课堂教学带来无限生机与活力。作为一名语文一线教师,有责任,也有义务大胆实践、敢于创新,积极主动地去探索,让一批批具有创新精神、创新素质的新世纪人才脱因颖而出。

荷花教学反思10

  《荷花》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作者在荷花池边欣赏美丽的荷花,触景生情,不但写出了荷花的美姿,而且写出了荷花的神韵,让读者身临其境,赏心悦目。为了让学生能体味语言文字的美。我先运用了多媒体课件的展示,那一池千姿百态的荷花,深深地吸引了学生的视线,同时又激发了学生强烈读书的欲望。其次,我让学生自由朗读第2、3自然段,并请学生画出自己喜爱白荷花的句子,写写自己喜欢的原因或体会。我发现有部分学生能抓住重点词语进行品味。如:“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有的学生说:“我从碧绿的大圆盘中体会到荷叶之美。”有的说:“我从挨挨挤挤上体会到荷叶之多。”接着我让学生美美地读一读。在学生交流不同姿态的白荷花时,我适时地引导学生对“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进行多元解读,通过把“冒”字换字,来体会白荷花的可爱之处。然后我又让学生用喜爱的方式读读,使学生的脑海中仿佛出现一幅美的画面。

  最后,采用多种多样的读书方式,使学生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读得有滋有味。遗憾的是学生读书的时间花费的稍长些,来不及让学生当堂背诵,只好把背诵课文的时间放在了下堂课上。

荷花教学反思11

  《荷花》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课文写“我”在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荷花并展开想象,赞美了荷花的美丽,再现了如诗如画的大自然美景。

  教学时我针对他们对周围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仍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能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喜欢阅读,能展开丰富的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教学一开始我让学生先说一说自己眼中的荷花,唤醒学生的原有感知,把学生自然地带入美丽动人、风姿妩媚的荷花池旁,学生兴趣盎然,激起了进一步探究的愿望。在表现荷花不同的姿态时,我让学生用动作感受三种不同形态的荷花,学生就很容易地把描写荷花的长势、各种姿态的语句背诵下来了,积累了课文中的精彩句段。在观赏荷花池美景时,通过课件的播放,使学生既赏心悦目,又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同时也会接下去的写话埋下伏笔。

  整堂课通过运用多媒体课件的运用,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体验,深入地进行感悟,受到情感的熏陶,享受审美乐趣。

荷花教学反思12

  荷花,你的清香是你们醉人,你的样子是那么迷人,你的姿势是那么动人!荷花,你的魅力令我们难以忘怀,看着你,我们感到了渺小;读着你,我们忘记了下课……(学生语)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过:“我一千次的确信,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感情和审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全面的智力发展……教育,如果没有美,没有艺术,那是不可思议的。”

  优秀的文章都符合美的规律,语文教学中应创设情境,寓教于乐,寓教于美中,实现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的和谐统一,让学生借助美文,走入美的境界,与文章共鸣,与人物共乐。在听说读写训练中陶冶感染,潜移默化的受到审美教育,逐步提高自己的审美水*。让学生知道哪是美的,为什么是美的`,如何去欣赏美,如何去创造美,这才是我们所要达到的真实目的。而不是“同学们,你们看作者写的多美啊,我们美美的读一读吧!”学生知道了它们是美的,可是到底美在哪里,它们为什么是美的,学生似懂非懂,甚至机械地人云亦云,这样学生的审美水*何以得到有效提高?

  在教学中,我们注重了总结和概括,却不能将概括和总结再具体化,使我们的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脱节————作文中反复强调描写、叙述要具体生动,可是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利用了大量的时间不断地要求学生“概括一下这段或者这几段讲的什么”,讲的什么固然重要,可是具体的描写却忽略不计了。以至于学生对如何是具体、如何做到具体显得非常茫然,困惑。

  因此,我认为:文章的美、极致体现在具体的叙述和描写上,应该把更多的功夫用在体味文章的具体描写上,从中感悟美、感悟生动。达到真正的读为写服务,读写有机结合。

荷花教学反思13

  今天给学生上的是12课《荷花》,上完后感觉非常成功,所以把这节课的一些收获记下来。

  《荷花》是叶圣陶写的一篇状物抒情的记叙文,文章语句优美,充满想象,让人读后能身临其境,赏心悦目。叶圣陶先生一向重视语文课中的美读,他说过:“所谓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情感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这无非如孟子所说的‘一毅逆志’,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心灵相同了,无论兴味方面或受用方面都有莫大的收获。”所以这篇课文我主要采用的是美读法教学,在合适的地方配上了写话指导。

  这节课我觉得最成功的地方就是两处利用课文的留白出进行的写话指导,学生的回答出乎我的意料。

  一、对第二小节的“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这句话,我进行了这样的写话练*设计: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_______地冒出来,仿佛______________。利用这句话中的两处空白,激发学生的想象,感受白荷花的生机勃勃,充满灵气。学生的回答十分的精彩,例如:“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使劲)地冒出来,仿佛(不想错过夏天池塘的美景)。”“白荷花从这些大圆盘之间(自豪)地冒出来,仿佛(是一位演员在展示自己的.白纱裙呢。)”“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亭亭玉立的),仿佛(是一位舞蹈演员正在荷叶搭成的舞台上舞蹈呢。)等等。我一直以为,我班的学生根本就不会想象,不会说优美的句子,看来只要给学生正确的知道,学生会还给我大大的惊喜。

  二、第四小节中还有这样一处留白:“风过了,我停止舞蹈,静静地站在那儿。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小鱼在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我抓住了最后的省略号,问学生,还有谁会告诉我些什么?提醒学生抓住清晨荷塘的时间和地点的特点,展开大胆丰富的想象。学生的回答:“蝴蝶飞过来,落在我的肩膀上,仿佛要与我比一比,谁才是这最美的。”“小鸟飞过来,绕着我打转,唧唧喳喳地告诉我,今天早晨它看到了哪些有趣的事情。”“一只小青蛙跳到了大荷叶上,抬着头,看着我,它一定在想,要是我也变成这样一朵美丽的荷花该有多好啊!”等等。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如果没有美,没有艺术,那是不可思议的。”这节课,我借助美丽的范文,引导学生进入美的境界,与文章产生共鸣。在听说读写的训练中受到熏陶。收到了教师与学生共同双赢的效果。

荷花教学反思14

  1、积极利用游戏教学引导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复*,检测了学生掌握的情况,为新课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采用实物教学更能直观化,更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参与学*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使得学生在学*单词过程中始终保持较高的热情,记忆单词比较快、准确。

  3、在实践过程中不仅指导了学生参与动口,而且自己也主动参与学*,为学生作了带头榜样作用,自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学生能大胆说出自己的理解,敢于交流,即是说错了,我也正确地引导进行表达自己的感受。

  4、能主动为学生创造交流的'环境和氛围,学生能在愉悦的氛围中尽情地发挥,培养了学生主动参与学*的能力,真正让学生成为了学*的主人。

荷花教学反思15

  《荷花》是一篇状物写景的散文,生动细腻地描写了公园里一池美丽多姿的荷花和“我”观赏荷花时的细腻、真切的感受,抒发了作者对荷花、对大自然的热爱与赞美之情。我在教学时围绕“初闻花香──再赏花姿──幻化荷花”的思路,引导学生品读、感悟。我在课中,力求让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出来,几乎所有的问题都让学生思考,讨论来解决,学*任务由学生自己去完成。如荷花美在哪里,怎么读出荷叶的美来,写荷叶与写荷花之间的关系等等,学生的积极性,自主学*的主动性虽然也调动了起来,可就是不能达到预设的目标。因此,我在反思,是不是我的引导缺乏技巧,还是学生的语言显得贫乏?与大师于永正老先生的课堂比起来,我的学生感悟总是的浅了许多。我在不断实践和总结,现在有了一点收获,学生的积累显得贫乏,因而课堂语言的表达也就显得贫乏。而且学生的积累有了,但是学生的迁移不够。因而要将阅读充盈于整个语文教学,加强学生的积累和学会运用。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过:“我一千次的确信,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感情和审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全面的智力发展……教育,如果没有美,没有艺术,那是不可思议的。”优秀的文章都符合美的规律,语文教学中应创设情境,寓教于乐,寓教于美中,实现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的和谐统一,让学生借助美文,走入美的境界,与文章共鸣,与人物共乐。在听说读写训练中陶冶感染,潜移默化的受到审美教育,逐步提高自己的审美水*。让学生知道哪是美的,为什么是美的,如何去欣赏美,如何去创造美,这才是我们所要达到的'真实目的。而不是“同学们,你们看作者写的多美啊,我们美美的读一读吧!”学生知道了它们是美的,可是到底美在哪里,它们为什么是美的,学生似懂非懂,甚至机械地人云亦云,这样学生的审美水*何以得到有效提高?在教学中,我们注重了总结和概括,却不能将概括和总结再具体化,使我们的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脱节————作文中反复强调描写、叙述要具体生动,可是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利用了大量的时间不断地要求学生“概括一下这段或者这几段讲的什么”,讲的什么固然重要,可是具体的描写却忽略不计了。以至于学生对如何是具体、如何做到具体显得非常茫然,困惑。


荷花教学反思菁选(扩展2)

——荷花教学反思菁选

荷花教学反思精选15篇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课堂教学,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反思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荷花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荷花教学反思1

  《荷花》是第一组的第三篇讲读课文,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作者去公园看荷花的情景,以及沉浸在荷花盛开的景色中,与荷花融为一体的感受。表达了作者对荷花及大自然的无限喜爱与赞美之情。

  在教学本课时,我通过让学生反复朗读来感受作者对荷花的感情,从体味优美的语言中来感受荷花的美,来感悟对荷花的喜爱之情。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我通过多媒体展示荷花的图片,让学生自己欣赏,激发学生对荷花的喜爱。在学生情感调动起来以后,我播放录音课文,让学生注意认真听里面的朗读语气及停顿。接下来,我让学生自己模仿去读课文,然后,根据课文插图想象荷花的美丽,重点指导能够紧抓文中的语言文字,来感受作者对荷花的喜爱,对大自然的喜爱。

  课文学完后,我认真回顾了这篇文章的学*过程,有收获更有不足:

  我在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方面下了很多的功夫。因为我深深知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道理,尤其是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把自己内部感受转化为外部语言,能把学生引入情境,激起他们感情的共鸣,然后让学生陶醉在对文中优美语言的想象之中。

  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通过文中的语言文字,让学生进行丰富合理的想象,比如,我在教学文中的第四段时,让学生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再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微风吹来,我和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的美丽的画面,我从学生陶醉的表情中,仿佛看到了他们想象的优美画面。他们的脑海中也一定留下了一池荷花和我陶醉其中的美好画面。事实证明,只有学生对这事物有了深切的感受,才能给这材料注入生命的活力,才能使鲜明的表象在强烈的感情催化下活跃起来,升腾起来。因此,在指导学生学*“看荷花”时,我利用各种方式让学生美美地读懂文中的内容,增强学生的理解力。让学生能够真正走进课文,了解课文。

  教学中的不足之处,学生对假如我是一朵荷花,我会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想到什么?说的不够好,没有拓展开学生的思路,这也是下一步我需要加强的地方。另外,在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时,我总感觉学生有拉长音的现象,但是通过多遍纠正,就是不能达到我想要的理想的效果,这需要我在今后进一步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的练*。最后,我总感觉上课的时间不够用,这就需要我在下一步的教学中要分清主次,把握重点,突破难点上多下功夫,争取通过课堂教学效率。

荷花教学反思2

  《荷花》一课,全文一共五个自然段,在第二课时的的教学中,我主要以体会理解第二自然段的学*为主。在教学中,我先向学生提出这一自然段的几个中心问题:文中描写了几种不同形态的荷花?整段文字采用怎样的结构来写?划出这一节中你最喜欢的几个好词。接着,我让学生带着这些学*要求,用各自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第2节,在文中圈圈点点。基本能概括出三种不同形式的荷花姿态,找出它们各自的特点。但在仿写这一环节中,问题就凸显出来了。有一部分学生缺乏优美的.语言表述能力,语言文字读来干巴枯燥,没有好的形容词来修饰,说明*时的积累不够;有一部分学生流于纯课文的模仿,缺乏自己的想象力,形式结构太过雷同课文;而大部分学生的素材范围狭小,仅限于几种花卉,说明学生课外知识欠丰富,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所知较少。凡此种种,从课堂总体效果来看,这节课还是能达到预期目标,但从中也折射出了一些问题,今后在学生创新思维及好词佳句的积累上,还需更加重视。

荷花教学反思3

  本节课后,我反思了本节课的教学,得到了几点启发。

  一,如果说作者看到荷花感到的是“画意”,而学生们感悟到的既有“画意”,又有“诗情”。这一篇文质兼美的课文传递给我们的不正是诗情画意吗?学生的联想仿佛偏离了教师的预设。简直成了自由发言。其实,这自由发言正是学生独特感受的流露;是学生自主学*的表现;是来自“童心世界”的值得百般珍视的课程资源……如果说这是一个“教学意外”。那也称得上是个“喜出望外”,因为,这是学生“潜心会文本”的直接体现。

  二,语文教学的“预设”是必须的,但要有弹性和留白;“生成”则更为重要,它是语文课程的活力所在。教师应该接纳和珍视教学中的“意外”,并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化选择出发去拓深、拓宽语文课程的内涵和外延。这样教学就不会局限在“认知维度”一隅了。在课堂教学中,把“教学意外”建构生成为“高效的教学环节”,语文教学就会出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喜出望外的意境。

荷花教学反思4

  回顾《荷花》这堂课的教学,觉得有成功更有不足,反思整个教学过程,基本是按照备课思路进行的,从导入到新授再到重点突破,较圆满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让学生在情境中品读语言,欣赏语言。不仅要让学生领略到荷花的美,更要让学生领略到语言的美。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比我出色。他们对词句的品读和感悟有一定的深度,而且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尤其是对“挨挨挤挤”、“冒”、等词的探究,让课堂实现的真正的“对话”,给课堂带来了生机。

  文章语优句美,充满想象,让人读后能身临其境,赏心悦目。为了让学生能好好体味文章语言文字的美,我运用了多媒体课件的展示,那一池婀娜多姿、千姿百态的荷花,深深地吸引了学生,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通过采取多种多样的读书形式来激起学生读书的兴趣,有个人读,指名读,男女生赛读,齐读等。学生们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读得津津有味,声情并茂,似乎自己也变成了一朵亭亭玉立的荷花。

  在教学中,我积极创设情景,营造民主、*等、开放的氛围空间,鼓励学生敢想、敢说、敢做。根据学生的学情,进行了必要的引导——让学生开展合作学*,通过讨论,把各自在独立探究中的发现进行交流,从而生生之间互相启发,互动地学。然后,组织学生之间的交流汇报,学生在悉心倾听中发现见解的异同,比如让学生谈谈欣赏荷花后的感受、用你喜欢的方式读书。调动学生全身心投入,使学生学*积极性较高。

荷花教学反思5

  《荷花》是一篇形式优美语言生动的文章。课前,我先让学生用*时积累的语言形容以前所见到的荷花的样子,之后用课件呈现荷花图,让学生首先在视觉上感受到荷花的美。接着便走进课文,体会这篇课文描写荷花的优美语言。

  在本课的执教中,我的重点放在学生学*方法的指导。三年级学生要求能够独立自主地预*课文,而能否掌握正确的学*方法决定着学生的预*质量。在读第一遍课文时,我要求学生读通课文,并圈出生字。读第二遍时,要求学生注意不理解的`词语。当学生发现问题时,我并没有立即告诉学生答案,而是引导他们通过一些方法自己解决,例如查工具书,看插图,同桌交流,联系上下文等等。当学生读第三遍时,他们已经能够很熟练了。这时我便请学生展示他们读的最好的一段或几段,并请其他同学评价,孩子们沉浸在阅读的喜悦中。

  通过这节课的学*,孩子们不仅对这篇课文有了整体的了解,更重要的是他们知道了如何学*语文,同时将这种方法延伸到*时的课外阅读中。

荷花教学反思6

  作者叶圣陶先生在《荷花》这篇精读课文描写了夏日清晨一池荷花的美丽姿态,以及作者欣赏荷花时的美好感受。课文按照“闻到清香—观察形状—欣赏姿势—展开想象—回到现实”的过程,思路非常清晰。

  精准的用词、生动的描写,是文章精妙之处。执教中,我紧紧围绕“如果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这个概括一池荷花之美的句子,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去课文中寻找体现荷花之美的语句,并通过品读、批注、交流,感情朗读等学*形式,去积累语言,感悟课文语言的的精妙。在讲课的过程中,结合学生的品悟,顺学而导,主要交流了两组语句。

  语句一:“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这个句子哪个字用得好?好在哪?引导学生通过观赏图片、朗读去感知感悟。“冒”在这里是形容在一片绿色的荷叶中,白荷花高高突显出来的意思,形象地写出了白荷花的艳丽夺目,蓬勃生长的样子。

  语组二:“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这三句话写出了荷花的几种姿态?哪些词、字深深地打动了你,让你感受到了荷花的美?引导学生感受荷花三种不同的姿态各有不同的美,体会饱胀、破裂等词略带夸张,让静止的画面一下子变得鲜活而具体。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去观察其他的花,如桃花、迎春花、玉兰花等,并进行仿写,可以说水到渠成,收到很好的效果。

  第四自然段,我主要引导学生把自己想象成一朵荷花,带上动作在阳光下翩翩起舞,感受一池荷花在风中摇曳起舞的美好姿态。

  这样的文章,我们的语言真真难以描述其美,其妙,只有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让孩子把语言内化于心,烂熟于心才是最好的学*形式吧!

荷花教学反思7

  我先让学生熟读课文,并且归纳出荷花的三种姿态,学生很快就总结出来了,一种是才开,一种是全开了,还有一种是花骨朵儿,接着,我让学生看着板书,把荷花的三种姿态进行复述,学生因为有了刚才熟读的基础,现在又有板书的提醒,让他们复述下来轻而易举,这样既体会到了荷花的三种姿态,而且学生在课堂上就积累了好词佳句,课后背诵课文时就比较轻松了。最后,我让学生进行想象,除了这三种姿态,还会有哪些姿态?

  有的说昂首挺胸,像士兵,有的说低头不语,像害羞的`小姑娘……经过这样的训练,学生对于写其他的花都有了一定的基础。所以在课后布置作业时,我把学生分为三类,如果自己有能力,可以自己选择其中的一种花,用自己的话来介绍;如果有一点困难,可以采用大家刚才讨论过的,如果还是不会写,可以利用荷花这一课中的第三自然段。这样的方式学生比较容易接受了。

荷花教学反思8

  我国教育家叶圣陶也曾指出:“教师教任何功课,‘讲’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讲’,‘教’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国内外教育家的精辟论述,强调了教师要引导学生入知识之门,带领学生上科学之路,教会学生如何学*,让学生一辈子受用。如何改革课堂教学,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教给学生学*的方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获取知识,运用知识呢?下面就《荷花》第一课时,谈谈我的粗浅见解。

  (一)激趣导入

  一堂新授课,导语的设计至关重要。所谓“万事开头难”也就是这个道理。富有情趣的导语,就像师生之间架起一座沟通心距的桥梁。通过桥梁,师生的心拉*了,正如俗话所说的“良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

  今可采用谜语导入“一个小姑娘,长在水中央,身穿粉红衫,坐在绿船上。”也可用回忆旧知法导入。即让学生回忆三册27课《学画》,王冕画的那池荷花,“花瓣上清水滴滴,荷叶上水珠滚来滚去。”

  如此激趣导入新课,学生的听觉、思维、想象,“多频道”运作,情绪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形成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的课堂基调。

  (二)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初读课文,除了扫清文字障碍,还要对课文内容建立“框架结构”的认识,训练学生的整体思维能力。从全局出发了解全貌,把握文章的脉络,体现“挈领一顿,百毛皆顺”的教学思想。

  1、自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教师检查:哪些字容易读错,该怎么读?

  2.课文写了荷花的哪几方面?

  (三)深读悟情,学法迁移

  当前课堂教学的最显著的特征之一,便是信息量的传输吞吐非常活跃。如果说“讲述”是信息的单向传递,那么“谈话”也不过是信息的双向传输,而“讨论”却是信息多向、立体的传输。教师在确定教学方法后,组织讨论的艺术,起着十分重要的主导作用。因为通过讨论,可让学生在自主的情况下学懂课文写了什么,怎么写的,为什么这样写。进而从读学写,水到渠成,训练技能,形成学力。加深了学生对课文语言文字美的品味,而且促进了学生对优美语汇的积累、内化。

  俗话说:“编筐编篓,全在收口”。课文总结,在课堂教学中地位不可低估。通过总结,能促进学生对一堂课的教学进行梳理,提纲挈领,抓住重点,储存信息,巩固记忆知识。有利于儿童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为高一年级的学*打下基础。

  (四)、课堂设计的特色分析

  1.教学从整体到具体,再回到整体,思路清晰,脉络分明。

  2.抓住作者写荷花荷叶的精妙之笔,咬字嚼句,反复品味,不仅让学生欣赏作者遣词造句落笔的生动准确,而且通过迁移学*,训练了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

  3.多法品读,内化语言。对于文质兼美的文章,抓好读的训练是最好的教学手段。因为文章的“美”是学生通过多种读法品味出来的。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能使学生陶醉,产生共鸣,也只有熟读才能成诵,把课文里一个个句式,一种种规范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4.教学中学路分明:从抚—领—放。全体学生在课堂上始终保持自主、积极、主动的活动。耳听、眼看、口读、脑想、手写,“全频道”运作,“多功能”协调,“立体式”展开。

荷花教学反思9

  《荷花》是统编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三课。课文写了我在公园荷花池边观赏荷花,被千姿百态的荷花深深地吸引,如痴如醉,浮想联翩,赞美了荷花以及大自然的美景。

  我充分利用了101PPT教学资源,引导学生读书、思考、想象,与文本深度对话,从而感悟到荷花之美,体悟写法之妙。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我重点从以下两方面去实施。

  一借助101PPT,加强互动,提高教学效率

  教学本课时,借助101PPT的批注、视频播放、图片上传、手机跟拍等功能,引导学生读书思考,感悟荷花的姿势之美,同时*得作者的写作方法。借助音频播放功能,创设良好的情景,鼓励学生美美地朗读,从而加深学生对文本的感悟,发展学生的思维和想象能力。借助聚光灯、画笔、图片上传等功能,鼓励学生以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汇报学*成果,同时体悟作者的写作方法,扎实推进语言文字的训练。在本课教学中,利用101PPT的各项功能,实现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多媒体之间的有效互动,既突出了重点,又突破了难点。

  二充分诵读激活语感

  整体感知课文后,自由朗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画出你认为最优美的.句子,交流感悟。在表现荷花不同姿态时,我圈画出重点词语,让学生边读边想象荷花的不同姿态,既训练了组织语言的能力,又积累了文中优美词句。通过音频和视频播放荷花的美景,使学生赏心悦目,又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而“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这一句,我抓住“冒”字教学,通过换词法让学生理解“冒”的意思。在教学第四五自然段作者的想象时,我采用了填空的形式,让学生感受到荷花的美,并展开想象把句子补充完整,做到了读写结合。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必须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如此,我们的课堂才会充满活力与灵气。

荷花教学反思10

  一、欣赏、品味、情境感悟

  由学生熟悉的《江南》一文引入,在学生初读课文的基础上,教师配乐范读,纠正字音的同时,激发学生朗读情趣。其后,充分利用书上插图,学生在音乐和教师的讲述中欣赏文中一幅幅精美的荷花插图。在美的欣赏后,学生再次自读课文,细细品味并设想自己站在荷花前的情境,将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划出来。

  二、摘抄、诵读、亲密接触

  孩子们在音乐中摘抄那些精彩的句子,细细揣摩那些令她喜欢的词句段,以及标点符号。美美地摘抄之后,学生在音乐中朗读自己摘抄的语句,交流相互情感体验。此时,学生经历了由文到像,由像到文,由文入境,由境激情,人文相融地过程。就能达到感悟了解、无为而至的语言积累的目标。

  这样的课文积累是乎已经完成,但是,我却没有就此止步,积累不能停止在课文中。

  三、积累、运用、才情勃发

  以课**为始发点,将积累引发到课外。教师在学生朗读课文语句之后,出示中国古典诗词,师生共同诵读,在《小池》《荷花》,以及晏殊的`《渔家傲》**享荷香四溢,在《爱莲说》中感受荷魂精髓。学生再次摘抄这些凝聚了中国文化精华的诗句,他们被语言文字的美所震撼。

  是不是到此就结束了呢?当然不,积累的目的就是为了运用,将摘抄的语句进行修改、加工,结合《练*七》学用字词句,写写自己喜欢的另一种花。

荷花教学反思11

  我在教《荷花》时,先让学生将自己收集到的古诗文读给大家听,通过部分同学的介绍,使学生对荷花有了初步的认识,在播放荷花图片课件,从孩子们的眼神中不难看出,他们已经被荷花的美陶醉了,欣赏后学生们谈自己的感受,教师相机小结:是啊,荷花的确很美,作者笔下的荷花更美。这样,以浓郁的氛围引导学生入境。

  运用比较的方法欣赏作者用词精妙。

  教师善于引导学生对词语进行比较、揣摩、欣赏。不断提高其对语言感知的敏锐程度。如:《荷花》一文中“冒”这个词,教师引导学生用换词的方法,通过比较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在对这些词的讨论比较中学生体会到:“因为荷叶多,挨挨挤挤的,所以荷花只能从中间冒出来;‘冒’不仅写出荷叶之多,还显示了荷花那旺盛的不可抗拒的生命力,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受。这样,抓住关键文字,学生品出了精妙词语的个性特征,咀嚼出了它的神韵。”

  读写结合,给学生广泛的想象空间。

  读是为写服务的,在读的基础上规范语言,发展语言,在理解“冒”的妙用后,教师在此加以引导,

  (1)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在干什么?

  (2)在理解这么多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时,引导学生想象还会有什么样的荷花?

  (3)教师配乐朗读联想一段让学生想象头脑中出现了怎样的画面。这种做法不但加强了对深文的理解,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还培养了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趣。

  注重读的训练。

  个别读、双人读、齐读、自由读等多种形式的读在本堂课都有体现。

荷花教学反思12

  由于三年级的学生对文章的写作手法刚刚接触,还不太熟练,所以让学生找出文中哪些是作者闻到的、看到的`、想到的,进而引导学生学*这种写作方法。

  三年级的学生*时虽然已经大量地接触了比喻、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但是作文中修辞手法的运用还不是很熟练,所以我想通过分析探究《荷花》修辞手法的运用来深化它们地运用。通过教学实践,教学效果较好。

荷花教学反思13

  《荷花》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课文写“我”在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荷花,被如诗如画的美景陶醉而浮想联翩,赞美了荷花以及大自然的美丽。全文分两部分,第1部分(1~3)自然段,看荷花。第2部分(第4、5自然段)通过想象进一步描绘了荷花的美丽。

  教学本课我引导学生多层面的了解文本内容,通过欣赏荷花美,品读荷花美,边读边想象荷花美,使学生与作者的心灵产生了共鸣,获得了审美体验。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出示《荷花》图片,请大家边看边想,你看到了什么。揭示课题。学生交流后引入:课文中的我又是怎样看荷花的?请大家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

  二、充分诵读,激活语感。初读课文,学*生字词;再读课文体会作者是怎样观察、描写、表现荷花的“美”。学生的自主选择,随机指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整体感知:闻到清香、观察形状、欣赏姿势、想象情景、回到现实。以“哪一段最具体地写了荷花的美”引入第二段学*,这段具体而生动地展现了荷花的形状美,学生最感兴趣。边读边想这一段,你觉得这段话中哪个句子写得特别美?说说你的体会。引导学生抓住写荷花特点的词语教学写荷叶的句子,通过看图,指导有感情读,想象一池荷叶长势之美。而“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这一句我是抓住“冒”字进行教学的,通过课件直观演示后,让学生给“冒”字换个词(长、钻、伸、露、探、冲),理解“冒”的意思,再让学生说说从“冒”字你体会到什么?(“冒”写出了荷花的亭亭玉立、生机盎然,又写出了荷叶的茂盛。)

  “这些白荷花冒出来以后想干什么?”组织学生想象写话。随着对荷花形象理解的深入,情感的交融,学生的情感被激活了,无穷无尽的.赞叹充塞于胸腔,他们迫不及待的想抒发自己的情感。有的说: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想看看外面精彩的世界。有的说: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想深深地吸一口新鲜的空气。有的说: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在尽情地展示自己的美丽容貌......最后,让学生配乐朗读,边读边想象相应画面。这样的教学设计,既锻炼学生想象力,又训练学生表达能力,而且加深了对荷花美的认识。可谓一举三得。

荷花教学反思14

  上《荷花》之前,我恰巧在体育东路小学听了一位老师执教该课的第二课时,她的课给我启示很大。在让学生谈完对荷花的印象后,她用自己甜美的范读带学生(闭眼)去“看”荷花。跟着是学生自主阅读,赏读认为写得美的句子,老师也趁机抓住重点词句,利用图画、朗读、想象来感悟荷花的美,效果不错。

  但我感到她这一课时的容量过大,不但给人前松后紧的感觉,一些重要的训练,也匆匆而过(如语言文字训练、想象说话的训练)。因此,我备课时既学*,又改进:课前,我让学生在电脑课上观赏荷花、荷叶(课件播放),以弥补部分同学这方面的经验缺失;把讲读1、2自然段放在了第一课时,这一环节重在赏读、背诵积累;第二课时在语言训练方面重在要学生写出三种姿势,而不是单单脑中有个姿势就行了。想象方面重点放在“活的画”和练*上了。从整个设计和教学效果来看,我较满意。这也可算是“学有所得,取长补短”吧。下面具体谈谈我在教学《荷花》一课后的一点自得之处和疑惑之处。

  一、自得之处

  引导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感悟文本方面做得比较到位:在学生充分诵读的基础上,随机引导学生对课文脉络(闻到清香——观赏形状和姿势——想象情景)进行整体感知。从全局出发了解了全貌,把握了文章的脉络。在读中有所感悟。在学生充分诵读,整体感知的基础上,请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第2段课文。边读边想,画出觉得这段话中写得特别美的句子或词语,说出自己的体会。

  随后组织汇报交流。这样充分让学生自读课文,潜心品读了美的语言。在学生交流汇报的`过程中,适时地引导学生对“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做出多元解读。体现了“读中感悟,读中培养语感,读中受到思想、情感的熏陶”之意图。

  二、疑惑之处

  课堂调控不够。在第一、第二课时,都有为了让学生感情朗读、大胆想象、多元表达而出现时间不够用的情况。对课堂的调控,我一直很困惑。新课改倡导自主学*,以学生为本,但是,如果课堂上教师为了尊重学生,尽量多关注一些孩子,给他们创设表现的舞台,那课堂就容易陷入无序状态,课堂效率会大打折扣,教学任务也经常会完不成。

  另一方面,如果课堂上你努力地按照自己的教学设计调控自己的教学活动和学生的学*活动,或许能完成你预先制定好的任务,但是,课堂就容易陷入僵化状态,没有生机,更难有所谓的“生成”。可见,课堂上教师的调控是必不可少的。关键是看你如何去调控,这个度该如何把握。这是我一直在思索的一个问题。

荷花教学反思15

  本节课,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进行了一些改革,以新理念为指导,教学中注重激发学生自主创新的学*积极性,注重调动学生多种感官进行学*,注重借助多媒体进行合理情境的创设,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从而学好语文。

  一、尽可能体现新的课程标准。

  1、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的主人"语文学*的过程应是学生认知逐步提高的过程。

  在设计读书环节时首先是读通,其次是读懂;再次是读好;最后要求尝试背诵。要求逐层提高,学生的学*逐步深入。

  2、体现学生学*的自主性新课程标准还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

  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学生说荷花的姿态三种,教师就顺势引导,以便学生更自主地理解"一朵有一朵的姿态"。

  再比如作业的设计:"如果你觉得有更合适的作业,也可以自主选择完成另外的作业,还可以将你认为很有价值的作业推荐给老师或同学!"这些都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

  3、重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领会新课程标准还明确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学生在闭目欣赏的同时,经历了一次课文中的语言文字在学生脑海中反映的再造想象的过程。学生凭借各自不同的积累,在不同层次水*上理解了这段文字,想象了这段文字所表现的内容,不仅体现了语文姓"语"这一要求,而且使学生感悟语言文字的过程又成了锻炼思维的过程,可谓一举两得!语文课程标准中有这样一段话也给了我们最好的指导:"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4、重视指导学生掌握恰当的学*方法。我们深知古人所说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和现代教育家所说的"教是为了不教"都是强调的`教给学生学*方法的重要性。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回顾这一节课,会被这许多看似不经意的语言所打动"课前是该认真预*!

  多读课文也是一种非常好的预*方法。""请教别人、请教书本是一种非常好的学*方法!上网查资料也是现代人常用的一种快捷的学*方法""你们真是学*的主人,既能自己提出问题,又能通过读书、讨论解决问题" 5、重视课内外的语言积累。

  新的语文教学强调返朴归真,注重学生课内课外知识的积累,在这节课中,学生既有课外关于荷花知识、荷花诗词的丰富积累,又有课中语言文字的学*积累,在老师的辅导下,学生进行了广泛的阅读积累。

  6、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

  新课程理念倡导运用小组合作学*的学*方式进行学*,这节课中,对于疑难问题的解决便是借助小组合作学*的形式完成的。

  二、以美的情境打动学生,感染学生。

  一段美的情境会省去我们教者多少繁琐的分析讲解。本节课中设计的就是让学生在情境中理解课文,升华情感。比如:配乐范读,创设并引学生入情境。(师配乐朗读有关课文,学生闭目体会荷花池的美景)"同学们,你们似乎看到了什么?"深入情境(出示课件)"荷花真美!让我们起立,像作者那样久久地、深情地看着它们!"(停顿片刻) (学生变换角色描述)这些情境地创设显然大大优化了教学,节约了时间,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用于阅读、感悟、积累语言文字。


荷花教学反思菁选(扩展3)

——《荷花》教学反思菁选

《荷花》教学反思15篇

  作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教学反思能很好的记录下我们的课堂经验,教学反思我们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荷花》教学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荷花》教学反思1

  课件展示池塘里的荷花,让学生初步感受满池的荷花千姿百态,生机蓬勃,在碧绿的大圆盘之间冒出来的形态之美。

  师: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谈谈欣赏荷花后的感受。

  生:我看到荷花,真想自己变成一只蝴蝶飞到荷花池中。

  生:荷花太美了,看着看着,仿佛自己也成了一朵荷花。

  ……

  师:课文哪一段具体地写出了荷花的美

  (生答第2自然段)

  (出示段,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

  师:你读懂了什么

  生:我抓住挨挨挤挤读懂了荷叶很多。

  生:明明是写荷花,为什么还要写荷叶呢

  生:荷花在绿叶衬托下会显得更美。

  生:我一边读知道荷花已经开了不少,而且荷花的形态很多很美。

  师:荷花那么美,你能读出它的.美来吗

  生:我还会加上动作呢。(生一边读一边加动作,非常生动,形象)

  生:老师,冒可以换成伸吗

  师:你真会读书。你们说说冒换成伸,好不好

  生:伸的意思是舒展开;冒是向外透,往上升。我觉得在这里用伸不够恰当。

  生:我觉得用冒字好。因为冒写出荷花的动态美,还让人感受到荷花奋发向上的精神美。

  师:荷花如此娇艳动人,你想用什么方法再次感受荷花的美呢

  生:我想用笔把它画下来。

  生:我想配着音乐美美地朗读。

  ……

在中,教师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景,营造民主,*等,开放的氛围空间,鼓励学生敢想,敢说,敢做。如,谈谈欣赏荷花后的感受,用你喜欢的方式读书,你读懂了什么,冒换成伸,好不好等等。调动学生全身心投入,使学生愿读,乐读,争着读出意,读出形,读出情,读出味。

教师引导学生你想用什么方法再次感受荷花的美,学生的创造热情空前高涨,画画,朗读……创造力得以充分的挖掘。《新大纲》指出:语文应当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让学生在朗读中悟情,在中创新,促进了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无疑,这是课堂实施素质应追求的目标。

《荷花》教学反思2

  在*常的备课中,我们往往会把关注点放在教参要求讲什么重点、考试考什么重点等问题上,却往往忽略学生的兴趣和理解潜质,而在传统的“一言堂”式教学模式里,学生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才是课堂的主人。我十分赞同有老师提出的要分层提问,体现学生个体差异性的说法。要把学生真正从老师的单向灌输中**出来,成为学*上的主动者,就就应让他们建立起朋辈间群体学*的意识。老师在组织活动的时候注意把握这种“朋辈效应”,给学生创设一个自主学*的*台。比如《荷花淀》里面的对话,如果老师仍然从逐一分析人物对话入手讲的话,学生的兴趣会降低,正因这些都是以前学过的,他们会觉得老师在“炒冷饭”。那么可不能够由学生自己找背景品读、自己出题巩固学*呢?我认为是可行的。正因学生带给的问题或答案,贴合他们年龄的思维方式,常常能引发全班进行激烈的辩论,而在讨论中表现出的语言表达潜质和思辨潜质,正是传统“少思考”甚至是“无思考”的一言堂灌输的教学课堂所严重忽略的。

  因此,在第一个班进行传统教法而教学效果不理想的前提下,第二个班上我尝试让学生自主活动,每个组负责其中一个部分的对话,进行分主角扮演朗读比赛,然后透过其他学生对表演学生的评价进行人物性格鉴赏分析,并增加了“探讨”的环节,评价的'同学可向表演同学提问(例如:这一段对话的语调你为什么要这样处理?等)。学生在学*小组间交流、探讨,并透过同学所提出的问题引向对鉴赏技巧的思考,领悟小说中细节描述的内涵。课前的主角扮演,学生自主研讨准备使不一样层次学生能在互帮互助中产生思想的火花。比如有学生提出“妇女们同是思念丈夫,为什么她们说出来的话却口是心非呢?”的问题。这个问题其实已经涉及到本文的学*重点——透过对话分析人物性格特征。而学生的回答也与以往的一味照抄参考书不一样,作出了自己的思考,虽然略显幼稚,但已经能看到有思考的过程,也学会了用表达技巧这个方面去作理性的分析,从而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理顺小说情节发展,分析鉴赏人物性格特征。

  随着对“有效教学”的深入探讨,我对课堂教学由知识本位向发展本位转移有了更深的明白,并带着这个目标在教学中尽量尝试各种有效的方法给学生营造出足够的主动探索的时刻和空间,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焕发语文课堂的生命力。

《荷花》教学反思3

  《荷花》这篇课文主要通过让学生反复朗读来感受作者对荷花的感情,从体味优美的语言中来感受荷花的美,来感悟对荷花的喜爱之情。

  在上课之初,我先以猜谜语来导入,这样做事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然后通过多媒体展示荷花的图片,让学生自己欣赏,激发学生对荷花的喜爱。在学生情感调动起来以后,我先范读课文,让学生注意老师的朗读语气及停顿。然后,我再让学生自己去读课文,指导学生理清课文记叙的顺序:闻荷花——看荷花——变荷花(想到的)。

  课后我仔细回顾了这节课的过程,学生之所以能够很快走进文本把自己的收获展示出来,在这几点上做得比较好。

  1.丰富的想象必须以鲜明的表象为前提。我在“看荷花”一节的教学上花较多的`精力,是为了让学生对荷花的美有所感知,从而在他们的脑海里留下鲜明的表象。这样,才能运用这些表象展开想象,创造出新的形象。

  2.丰富的想象还必须以深切的感受为基础。鲜明的表象为想象提供了材料,但光有材料还不能张开想象的翅膀。只有学生对这事物有了深切的感受,才能给这材料注入生命的活力,才能使鲜明的表象在强烈的感情催化下活跃起来,升腾起来。所以,在学生学*“看荷花”时我采用老师范读学生表演的形式引导学生理解。这样学生真正走进课文,了解课文。最后在“赞荷花”上下功夫,用赞美之情把美好的形象和丰富的想象联系起来。这样引导学生想象,便瓜熟蒂落,水到渠成。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因为朗读能把内部感受转化为外部语言,是把学生引入情境,激起他们感情的共鸣,过渡到想象的重要手段。所以,只有在学生充分了解了课文内容后,才会把自己的情感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不足之处在于,我在引导学生方面还要不断加强,而且还出现很多细节问题,如把过多的时间花在第二自然段(看荷花)上,不断地纠缠在这个问题上。今后在类似的教学中,要注意这个问题。该简洁的环节就简洁,该具体的就具体。

《荷花》教学反思4

  今天给学生上的是12课《荷花》,上完后感觉非常成功,所以把这节课的一些收获记下来。

  《荷花》是叶圣陶写的一篇状物抒情的记叙文,文章语句优美,充满想象,让人读后能身临其境,赏心悦目。叶圣陶先生一向重视语文课中的美读,他说过:“所谓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情感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这无非如孟子所说的‘一毅逆志’,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心灵相同了,无论兴味方面或受用方面都有莫大的收获。”所以这篇课文我主要采用的是美读法教学,在合适的地方配上了写话指导。

  这节课我觉得最成功的地方就是两处利用课文的留白出进行的写话指导,学生的回答出乎我的意料。

  一、对第二小节的“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这句话,我进行了这样的写话练*设计: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_______地冒出来,仿佛______________。利用这句话中的两处空白,激发学生的想象,感受白荷花的生机勃勃,充满灵气。学生的回答十分的精彩,例如:“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使劲)地冒出来,仿佛(不想错过夏天池塘的美景)。”“白荷花从这些大圆盘之间(自豪)地冒出来,仿佛(是一位演员在展示自己的白纱裙呢。)”“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亭亭玉立的),仿佛(是一位舞蹈演员正在荷叶搭成的'舞台上舞蹈呢。)等等。我一直以为,我班的学生根本就不会想象,不会说优美的句子,看来只要给学生正确的知道,学生会还给我大大的惊喜。

  二、第四小节中还有这样一处留白:“风过了,我停止舞蹈,静静地站在那儿。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小鱼在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我抓住了最后的省略号,问学生,还有谁会告诉我些什么?提醒学生抓住清晨荷塘的时间和地点的特点,展开大胆丰富的想象。学生的回答:“蝴蝶飞过来,落在我的肩膀上,仿佛要与我比一比,谁才是这最美的。”“小鸟飞过来,绕着我打转,唧唧喳喳地告诉我,今天早晨它看到了哪些有趣的事情。”“一只小青蛙跳到了大荷叶上,抬着头,看着我,它一定在想,要是我也变成这样一朵美丽的荷花该有多好啊!”等等。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如果没有美,没有艺术,那是不可思议的。”这节课,我借助美丽的范文,引导学生进入美的境界,与文章产生共鸣。在听说读写的训练中受到熏陶。收到了教师与学生共同双赢的效果。

《荷花》教学反思5

  本节课后,我反思了本节课的教学,得到了几点启发。

  一,如果说作者看到荷花感到的是“画意”,而学生们感悟到的既有“画意”,又有“诗情”。这一篇文质兼美的课文传递给我们的不正是诗情画意吗?学生的联想仿佛偏离了教师的预设。简直成了自由发言。其实,这自由发言正是学生独特感受的流露;是学生自主学*的表现;是来自“童心世界”的'值得百般珍视的课程资源……如果说这是一个“教学意外”。那也称得上是个“喜出望外”,因为,这是学生“潜心会文本”的直接体现。

  二,语文教学的“预设”是必须的,但要有弹性和留白;“生成”则更为重要,它是语文课程的活力所在。教师应该接纳和珍视教学中的“意外”,并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化选择出发去拓深、拓宽语文课程的内涵和外延。这样教学就不会局限在“认知维度”一隅了。在课堂教学中,把“教学意外”建构生成为“高效的教学环节”,语文教学就会出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喜出望外的意境。

《荷花》教学反思6

  《荷花》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三篇课文,描写了夏日公园里一池美丽的荷花盛开的情形,以及“我”沉浸其中与荷花融为一体的感受。在设计教学过程中,我着重于引导学生通过直观感知、朗读感受、想象感悟等手段使学生感受荷花的美丽,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一、闻着荷香,走进课文

  课前,我布置学生们去了解荷花的资料,并在课堂上与大家一起交流,培养学生收集信息资料的能力。课上,出示荷花的一系列图片,让学生们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行视觉享受,苍翠欲滴的荷叶、含苞待放的荷花??学生们谈到自己的感受时,心情也是非常愉快的,仿佛已经闻到了那一阵阵淡淡的荷叶香,悠悠的荷花味。

  但是,由于农村的孩子课外知识比较贫乏,也没有电脑网络等途径去了解信息,因此还是有一部分学生没有进行资料的收集,课堂气氛不够活跃。但是,在配乐欣赏完荷花之后,学生们似乎进入了状态,也缓解了之前的尴尬。

  二、赏着荷花,心灵旅行

  叶圣陶笔下的荷花千姿百态,各有各有的风采。当讲到“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时,由于已经理解了荷叶碧绿如圆盘,因此,对于“冒”字的理解,学生们各抒已见:“冒”字把荷花当作人来写了,真形象;在那么多荷叶中白荷花“冒”出来,真是特别??一个“冒”字,学生们已经读出了荷花的.美丽,读出了自己的味道。

  文中描写各种荷花开放时的姿态采用了“有的??有的??还有的??”句式,使学生体会到了不同荷花绽放时的状态,既形象又生动。但是,一池荷花又怎么会只有这三种姿态呢?于是,我进行了拓展,让学生们也学着课文的写法来说一说还会有哪些荷花开放的姿态,由于欣赏图片时有了一定的印象,因此交流的时候,学生们也有内容可说。

  但是课堂上,一个学生基本上只能说出一种,于是我就设计了四人一小组进行合作学*,也丰富了说话的内容。

  三、想着荷花,流连忘返

  我们说,语文学*能够让心灵旅行,应该说,本堂课的重点在于让学生们了解课文内容,感受荷花的美丽,但是,一堂如此美好的语文课又怎么能够以一节课的结束为终点呢?

  于是,在学完了荷花的各种姿态之后,我以这样的一段话作为小结:“是啊,今天我们领略的是荷花的别样美,此时此刻,如果你是那池中的一朵荷花,你是怎么样的心情呢?下节课,就请你来谈谈你的感受吧!”让学生们带着一种对下节课的期待走出课堂,走出这一池荷花,但是心中念念不忘的依然是那淡淡的荷香,以及难以忘怀的荷花。

  另外,在学生们谈到自己的感受时,语言较为贫乏,而我也没有做到及时点评,使得教学过程流于形式,而且没有把握好时间,生字教学花费了较多时间,因此最后的写字环节只剩下短短5分钟,较为可惜。

《荷花》教学反思7

  《荷花》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写了“我”在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荷花,被如诗如画的美景陶醉而浮想联翩,赞美了荷花以及大自然的美。课文作者因景入情,以情观景,情景交融,不仅写出了荷花的风姿,而且写出了荷花的神韵,使读者既赏心悦目,又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它的语言文字美,描写的景物美,产生的意境也美。因此,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位在: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通过感情朗读以及对语言文字的.体悟,激发学生喜爱荷花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课文中有二幅精美的插图,形象地描绘了几种不同形状,不同姿态的白荷花和碧绿的荷叶,色彩清丽,充分展示了荷花洁白素雅的本色。尤其是那幅特写图,准确生动地展现了荷花初放、盛开、花骨朵儿的三种形态。在教学第2-3自然段时,我充分利用这两幅图,让学生图文对照通过观察图画,品读课文,点燃他们情感的火花。

《荷花》教学反思8

  由于三年级的学生对文章的写作手法刚刚接触,还不太熟练,所以让学生找出文中哪些是作者闻到的、看到的、想到的,进而引导学生学*这种写作方法。

  三年级的学生*时虽然已经大量地接触了比喻、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但是作文中修辞手法的'运用还不是很熟练,所以我想通过分析探究《荷花》修辞手法的运用来深化它们地运用。通过教学实践,教学效果较好。

《荷花》教学反思9

  《荷花》描写了公园里盛开了一池美丽的荷花,荷花有各种各样的姿态以及我看荷花时的感受。抒发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课前,我先让学生用*时积累的语言形容以前所见到的荷花的样子,之后用课件呈现荷花图,那一池婀娜多姿、千姿百态的荷花,深深地吸引了学生,让学生首先在视觉上感受到荷花的美,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接着便走进课文,体会这篇课文描写荷花的优美语言。

  教学这篇课文时,我让学生在扫清生字障碍后,从文中找出自己认为把荷花写得很美的句子,读一读,想一想荷花美在哪里,作者为什么能把荷花写得这样美?在交流时,引导学生体会文中用得好的“冒”字,以此感受作者语言的精到,然后用不同的图片展示荷花开放的不同状态,帮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荷花美丽的姿态。通过不同的读书形式激起学生的读书兴趣,通过个人读、指名读、男女生赛读、齐读等方式,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荷花的美丽,也帮助学生尽快背诵,这一环节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语言文字美的品位,也促进了学生对优美词汇的积累。

  教学中,我设计了一个语言训练的环节:在学*完第二自然段后,我让学生根据我提供的图片想象白荷花还会有哪些不同的姿势,用“有的??好像??”的句式说话,学生有的说出了“有的躲在荷叶下,好像害羞的小姑娘”,有的说“有的一朵靠在另一朵旁边,好像在说悄悄话”,有的说“有的三段荷花紧挨在一起,像相亲相爱的一家人”,有的.说“有的荷花歪着头,像在和蜻蜓说悄悄话”,有的说“有的荷花靠在荷叶上,像在享受温暖的阳光”?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让我很惊喜。

  这节课,我借助美丽的图片,引导学生进入美的境界,在听说读写的训练中受到熏陶,可以说达到了教师和学生双赢的目的。

《荷花》教学反思10

  《荷花》是统编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三课。课文写了我在公园荷花池边观赏荷花,被千姿百态的荷花深深地吸引,如痴如醉,浮想联翩,赞美了荷花以及大自然的美景。

  我充分利用了101PPT教学资源,引导学生读书、思考、想象,与文本深度对话,从而感悟到荷花之美,体悟写法之妙。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我重点从以下两方面去实施。

  一借助101PPT,加强互动,提高教学效率

  教学本课时,借助101PPT的批注、视频播放、图片上传、手机跟拍等功能,引导学生读书思考,感悟荷花的姿势之美,同时*得作者的写作方法。借助音频播放功能,创设良好的情景,鼓励学生美美地朗读,从而加深学生对文本的感悟,发展学生的思维和想象能力。借助聚光灯、画笔、图片上传等功能,鼓励学生以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汇报学*成果,同时体悟作者的写作方法,扎实推进语言文字的训练。在本课教学中,利用101PPT的各项功能,实现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多媒体之间的有效互动,既突出了重点,又突破了难点。

  二充分诵读激活语感

  整体感知课文后,自由朗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画出你认为最优美的.句子,交流感悟。在表现荷花不同姿态时,我圈画出重点词语,让学生边读边想象荷花的不同姿态,既训练了组织语言的能力,又积累了文中优美词句。通过音频和视频播放荷花的美景,使学生赏心悦目,又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而“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这一句,我抓住“冒”字教学,通过换词法让学生理解“冒”的意思。在教学第四五自然段作者的想象时,我采用了填空的形式,让学生感受到荷花的美,并展开想象把句子补充完整,做到了读写结合。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必须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如此,我们的课堂才会充满活力与灵气。

《荷花》教学反思11

  《荷花》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课文写“我”在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荷花,被如诗如画的美景陶醉而浮想联翩,赞美了荷花以及大自然的美丽。

  它的语言文字美,描写的景物美,产生的意境也美。因此,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位在: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通过感情朗读以及对语言文字的体悟,激发学生喜爱荷花,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首先是学*生字词。三年级的学生生字词还是很重要的,一定要学会学好。我利用多种朗读方式让学生识记生字新词,并着重指导“蓬、翩、蹈”等字的书写,效果很好。

  课文中有二幅精美的插图,形象地描绘了几种不同形状,不同姿态的白荷花和碧绿的荷叶,色彩清丽,充分展示了荷花洁白素雅的本色。尤其是那幅特写图,准确生动地展现了荷花初放、盛开、花骨朵儿的三种形态。在教学第2—3自然段时,我运用了多媒体课件的展示,那一池婀娜多姿、千姿百态的荷花,再配上优美抒情的乐曲,深深吸引了学生的眼睛,激发了学生强烈的读书欲望。我还采取多种多样的读书形式来激起学生读书的兴趣,学生们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读得津津有味,声情并茂。

  在教学第二自然段时,我还安排了背诵训练。在反复品读欣赏后,荷花的美跃然纸上。图文对照,学生会情不自禁地发出感叹。这一背诵环节,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语言文字美的品味,而且促进了学生对优美词汇的积累,更好地抒发了学生的情感。

  不足之处:首先,对语言文字的'体悟不够,训练不到位,或者说对有些重点字词的理解,把握不准。比如“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备课时我设计了这样两个问题:这个“冒”还可以换成别的什么字呢?怎样长出来才可以叫冒出来?学生懂得“冒”有长、钻、伸的意义,不过用“冒”又比这些词好,可具体好在哪里似乎很难用语言来表达。虽然小结时,我点明“冒”生动地表现出荷花竞相开放的盛况和它们蓬勃向上的生命力,它比其它字更为传神地写出了荷花不经意间钻出水面,亭亭玉立的盎然生机。但从学生的表情来看,很多学生还是似懂非懂。

  其次,我的教学语言还不够精炼。课堂教学中,教师的点拨语、评价语等语言设计太单一,没有很好地调动学生。必须好好斟酌,应该更有针对性。交流讨论的也不够充分,老师讲的过多,应该多让学生说,说出孩子自己的理解。

  通过这次录课,我发现了自己课堂教学中很多的不足,一定要加以改进,这样才能不断进步。

《荷花》教学反思12

  1、课堂气氛

  因为有很多老师在听这节课,学生们似乎有点紧张,我的表现也比*时更紧张。我没有针对问题及时调整策略,也没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整个教室似乎有点单调。

  2、 教师语言

  在某些链接中过于冗长。他们想把问题解释清楚。他们担心学生听不懂,但他们说得越多,他们就越不懂。在这一点上,今后必须简明扼要。

  3、 教学设计

  在角色分析设计的`一开始,我设计先谈论水姐,然后是五个女人的对话。然而,在课堂上,学生们首先谈论了五位女性的对话。我及时调整了思路,分析了五位女性的性格,并问道:“我是一位女性。”;在这些角色中,谁给你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rdquo,这就把问题带到了水姐身上。课后,我思考了这个链接,发现它比我设计的要好得多。学生们经常对贴*生活的对话或描述感兴趣,这也给了我灵感。在未来的教学中,我可以在这方面做出努力,把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作为课堂上的突破口。

  4、 教学行为

  教学过程是一个“教鱼”的过程。对学生来说,重要的是掌握学*方法,而不是教授多少知识。如果一个学生掌握了这种方法,他就不会无法学*知识。我认为这是值得每一位年轻教师思考的。

《荷花》教学反思13

  回顾《荷花》这堂课的教学,觉得有成功更有不足,反思整个教学过程,基本是按照备课思路进行的,从导入到新授再到重点突破,较圆满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让学生在情境中品读语言,欣赏语言。不仅要让学生领略到荷花的美,更要让学生领略到语言的美。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比我出色。他们对词句的品读和感悟有一定的深度,而且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尤其是对“挨挨挤挤”、“冒”、等词的'探究,让课堂实现的真正的“对话”,给课堂带来了生机。

  文章语优句美,充满想象,让人读后能身临其境,赏心悦目。为了让学生能好好体味文章语言文字的美,我运用了多媒体课件的展示,那一池婀娜多姿、千姿百态的荷花,深深地吸引了学生,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通过采取多种多样的读书形式来激起学生读书的兴趣,有个人读,指名读,男女生赛读,齐读等。学生们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读得津津有味,声情并茂,似乎自己也变成了一朵亭亭玉立的荷花。

  在教学中,我积极创设情景,营造民主、*等、开放的氛围空间,鼓励学生敢想、敢说、敢做。根据学生的学情,进行了必要的引导——让学生开展合作学*,通过讨论,把各自在独立探究中的发现进行交流,从而生生之间互相启发,互动地学。然后,组织学生之间的交流汇报,学生在悉心倾听中发现见解的异同,比如让学生谈谈欣赏荷花后的感受、用你喜欢的方式读书。调动学生全身心投入,使学生学*积极性较高。

《荷花》教学反思14

  西周教指站语文教研活动如期开展。我执教的是《荷花》一课。虽然也上过许多公开课,但这一次却给我与众不同的感受。

  感受一:互动式的对话研讨。这是一种答辩式评课方法,执教老师坐在台上,讲述自己的教学设计,台下老师针对教学设计,以及课堂上师生双边活动,教学效果等进行讨论、协商、指正。这种短兵相接的评课方式,改变了以往教者教,评者评的情况,使评课在答辩中更热烈,更有效。不过我想如果在开始前,让大家分小组先讨论一下,整理出问题与思路的话,氛围应该会更好些。

  感受二:教学目标的指向性,操作性。从我自己的教学实际看,我很少注重教学目标的定位,总觉得心里有数就行了,反正教学目标不就是那么几句套话嘛!所以备课时,特别是上公开课时,我们关注更多的还是教学设计,包括课件的制作。而这一次在唐老师的引领下,我们讨论最多的还是教学目标的问题。台下我深深反思:每一个教学环节,每一句过渡导语,每一个问题,每一次练笔都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就像靶心,我们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射中它啊!

  感受三:经典的束缚。“冒”是《荷花》一课重点感悟的词,在历来的`教学中,已经被演绎成了经典。一般步骤如下:1、读句子,哪个词用得好?2、冒可以换成什么词?3、比较这些词,感悟“冒”的精妙。

  然而,在课堂上,教学到这一环节,我却遭遇了失败:学生虽然绞尽脑汁换了许多词,但感觉越换越离谱,到比较词语时更是语塞。至此,我只好草草收场,白荷花始终没能顺利地冒出来!

  经典遭受失败,原因很多,首先要检讨自己课堂调控能力不好,启发不到位等。但也留给我一个思考:选入课文的大多是经过专家推敲、考证的语句,用词准确生动,我们让学生比较,揣摩是有道理的。但学生毕竟不能达到的这样的高度,很多时候他们知道文中用词好,但不知道为什么好。就这个“冒”字为什么好,我们许多老师也说不出所以然,我们又何必为难学生呢?语文是含蓄的,模糊的,隽永的,学会声情并茂地背诵课文后,当看到荷花那亭亭玉立的身姿时,如果他们的心中会自然想到这个“冒”字,我们的教学就留有痕迹了。

  教无定法,学无止境,一次教研活动,留下这么多的遗憾与思索,我想这就是它的魅力和价值吧!

《荷花》教学反思15

  我在引导学生理解时预设了这几个问题:为什么说这是一大幅活的画?谁是画家?为什么说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根据预设的'教学流程,我正准备引导学生学*下文,小明忽然举手发言:“老师,作者由美丽的荷花想到了画。我也有自己的想法……”我想到,“新课标”提出:语文教学应该“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应该“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学生如此强烈的参与意识和自主精神怎能视而不见呢?给时间让他们自由言说吧。于是孩子们争先恐后发言了,应佳玉说:“老师,我想到了‘出淤泥而不染’。”肖彩诗说:“我想到了‘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高波*说:“我想到了‘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孩子们各抒己见,众说纷纭。其他学生有的说课后要去收集写荷花的诗歌,有的说要用彩笔画荷花,还有的说要查找其他作家写荷花的美文……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说得多好啊!实在令人欣喜。


荷花教学反思菁选(扩展4)

——荷花教学反思9篇

  学*了《荷花》一课,多少有些教学反思,叶圣陶先生笔下的荷花无论是静静的站在那里的还是微风中的各种姿态都是那么的美。读着读着眼前就会让人的头脑里出现一幅活的画。一打开课文,那碧绿的荷叶圣洁的荷花,就深深吸引了孩子,再来读文章,想象着画面,清新美妙的感觉就不知不觉的融入朗朗书声里了。就让孩子们自己大声的朗读课文,把自己的感受读进去。然后又进行了朗诵比赛,*时几个朗读水*高的几个同学向大家发起了挑战,孩子们都读的那么动情。看着他们陶醉的样子,我知道美丽的荷花已经印在孩子们的头脑里了。这么美的文章不仅要美美的读更要美美的品味。我抓住了两个切入点点燃了他们思维的'火花,给孩子的想象插上了翅膀。我们沉醉其中,我们享受着这大自然的杰作。

  第一个切入点:师:孩子们请起立,闭上眼睛,看着这美丽的荷花,我们陶醉了,忽然感觉自己就是一朵荷花了,你们就是那一池美丽的荷花啊,能告诉大家,你是其中怎样的一朵吗?

  生1:我就是那朵才开了两三片花瓣的荷花。

  生2:我就是那朵全部绽开了笑脸的那一朵。

  生3:我就是那半开半闭羞涩的那一朵。

  生4:我就是那朵刚打开花苞的那一的那一朵。

  就在这样的意境里,孩子们的想象放飞了,我继续引导,就像一个仰望空中放飞风筝的幸福的孩子。

  第二个切入点:师有感情的朗读第四段。放轻音乐,一阵微风轻轻地拂过湖面,轻轻地拂过你们这些荷花,你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呢?

  我看到调皮的小鱼游到我的荷叶下面乘凉了,它们找到了遮阳的大伞!

  一丝丝春风吹拂着我的脸颊,我听到了池边的游人赞美我们的优美的身姿,我沉浸在幸福里,我感觉我就是那最美的荷花。

  太阳用金色的阳光给荷叶上的水珠穿上了金光闪闪的衣服,风婆婆吹过这些荷叶,水珠宝宝在荷叶上流动着,一不小心跳进了水池,我的花瓣上的小水珠一点一点的像坐滑梯一样的跳入了水中。

  灿烂的阳光照在我的身上我是多么温暖多么的幸福啊!

  我听见我身边的全开放的荷花姐姐对那支花骨朵说:要快快长大呀!

  我看见一群群小蝌蚪正急着找妈妈呢!

  孩子们内心的世界是多么的多彩呀!那看似幼稚的语言又多么的纯美呀!我被他们感染着,快乐着!开心!语文老师!

  教学目的

  一、认识白洋淀地区人民的抗日斗争生活,激发学生的爱国热忱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二、理解充满诗情画意的景物描写和传神的对话对刻画人物性格和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

  三、培养学生运用联想和想象阅读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教学设想

  一、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理解景物描写和人物对话的作用。

  难点:以充分运用联想和想象为突破口,提高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二、本文是课内自读课,要求学生掌握学*小说的'一般方法,即根据小说的特点,从环境描写、故事情节和典型人物三要素入手,进而理解小说所揭示的主题。

  三、本文确定为“文学鉴赏课”,采用“引疑——议疑——释疑”的基本方式进行师生双向交流。

  四、因教学时间限制,仅就“夫妻话别”前的景物描写和“夫妻话别”时的对话描写进行鉴赏讨论。其他景物描写和对话描写,只能靠以练代讲,“举一反三”。

  教学时数 一教时。

  教学过程

  一、布置课前预*。

  1.全文已空行标明是三部分,用简洁、含蓄、连贯的语言给各部分加个恰当的小标题。

  2.简要概述本文的故事情节(百字左右)。

  3.小说的故事情节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这篇小说的三个部分各属于哪个阶段?

  二、上课开始时提示本课主要教学目标 :

  1.认识白洋淀地区人民的抗日斗争生活和他们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精神。

  2.掌握学*小说的一般方法。

  3.理解景物描写和人物对话的作用。

  4.充分运用联想和想象的方法,提高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三、检查预*。

  1.全文三部分的标题:

  (1)夫妻话别(2)探夫遇敌(3)助夫杀敌

  2.简要概述本文的故事情节:

  水生嫂探知丈夫参军,跟丈夫话别。她和几个青年妇女去马庄探夫未遇,在回家的路上遇到敌船,她们躲进荷花淀,无意中把敌人引进伏击圈,为游击队伏击敌人的胜利创造条件,她们从此迅速成长起来,成为抗日游击战士。

  3.夫妻话别(开端)

  探夫遇敌(发展)

  助夫杀敌(高潮、结局、尾声)

  阅读教学中我们欣喜的`看到,课堂活起来了,个性突出来了,创新多起来了,这是新课标倡导“以人为本”的教学观的体现。

  一、 阅读教学要追求“个性”和“创新”。

  培养学生的“创新”的热情,让学生把课文中自己认为用得好的词语划下来,借助学生对重点词句的理解生成自主见解。

  二、读书要学会“品”。

  教学要少讲多读,让学生在“品读”中“体味”,呼唤回归阅读权。

  首先是熟读课文。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于老师要求学生再品读课文。在细细“品读”读出“味”之后,再让学生美美地读课文读出“美味”来。

  成功之处

  在上这节课的时候,我最大的成功之处是:学*第二自然段,用有的……有的……有的……的形式,来仿写其他的花。在这个任务上,我首先是让学生先去熟读课文是怎样用有的……有的……有的……来描写荷花姿态的,分成了几种,学生很快就归纳出有三种,一中是没开的,一种是开了两三片的,一种的全开的。接着我又让学生想象下,荷花池中除了这三种姿态的荷花,还有没有其他的荷花了?如果你是荷花,你想怎么样地站在荷花池中呢?学生的思维被打开了,有的说:有的荷花低着头,好像一个害羞的小姑娘。有的说,有的荷花仰着头,挺着胸,向大家展示自己美丽的身姿。有的说,有的荷花在风中翩翩起舞……到这里为止,我先用有的……的句式让学生学会了说荷花。

  接着我让学生想象下,让你说说其他的花你会吗?也说说其他花的三种姿态,好的学生马上就能够举一反三,但是还是有部分学生不知道怎么说,这时候我告诉他们,也可以用用替代法,把荷花替代成其他的花,这样一些思维不开阔的孩子也能够试着说一说了。在布置作业的时候,根据学生情况的不同,对于任务我也有着不同的目标。

  针对优秀学生的要求:能够自己选择一种花,自己独立完成,最好有自己的语言。

  针对中等学生的要求:在学*第三自然段的时候,曾经用有的有的,说过集中荷花,可以把其中的荷花替换成其他的花。

  针对学差生的要求:参照课文第二自然段,直接用其他花替换荷花,其中要注意点是,只有荷花有莲蓬,如果需要写桃花则不能写叶子,桃花先开花后长叶子。

  这样就让每个学生都得到了锻炼的机会。创设情境,让学生尽快进入课文角色,可以优化学生的思维空间,激发学生思维的活力。

  不足之处

  本课对荷花的描写有绝妙笔墨,在课堂上应该给学生留出小练笔的时间,但是由于给学生留的朗读的时间较多,小练笔就舍弃了,在下一步的教学中,还应该做到有所取舍,要抓住课文这个例子,做到有针对性地训练,切实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更要切实以教材为例子,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改进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首先展示荷花图片,导入新课。然后理解课文,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中哪些语句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为什么喜欢这一句话?应该怎样去读?指导朗读。接着让学生把三种姿态的荷花用一句话连起来说一说。板书:香、多、美。想象:荷花还有其他的姿态吗?假如你就是碧绿的荷叶,洁白的荷花,生长在池塘中,你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呢?

  最后创设情境,学生边听边看边想。让同学把刚才那种奇妙的感受告诉大家(学生发挥想象,谈感受)

  教学目的

  1、学*通过人物对话、景物烘托、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和感情的写法。

  2、了解白洋淀人民抗日斗争中的生活,学*他们爱国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

  3、培养学生运用联想和想象阅读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教学重点:

  1、水生女人等妇女形象的分析。

  2、理解景物描写和人物对话的作用。

  教学设想:

  本文是课内自读课,要求学生掌握学*小说的一般方法,即根据小说的特点,从故事情节、环境描写和典型人物三要素入手,进而理解小说所揭示的主题。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战争是一个让人思考、让人感悟的名词,它演绎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见证了人性中的正义与邪恶。

  列举有关描写战争场面的词语(提问):血肉横飞、血污泪痕、枪林弹雨、硝烟烈火、断壁残垣

  《荷花淀》写于1945年春天,是一部以战争为题材的小说,记叙的是抗日战争中发生在河北省中部白洋淀(荷花淀)的一场伏击战。但它没有硝烟弥漫、血肉横飞的场景,而是另外一副截然不同的战争场面。(阅读过程中要注意。)

  二、作家作品:

  孙犁(19131996),原名孙树勋,河北安*县人,现代作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风云初记》,中篇小说《铁木前传》,短篇小说集《白洋淀》、《荷花淀》、《采蒲台》、《嘱咐》,小说散文集《白洋淀纪事》等。

  孙犁小说语言清新自然、朴素洗练,被称为诗体小说。他和作家刘绍棠、丛维熙、韩映山、房树民等,在创作风格上有共同的特点:如荷花一样根植于水乡泥土,带着自然的清新纯朴,充满诗情画意,被称之为荷花淀派,与山药蛋派(赵树理风格)齐名。

  三、 整体阅读,理清情节:

  学生快速阅读,理解课文内容,理清小说情节,体会诗体小说的特点,然后快速概括文章所写的三个片段内容:

  注意: 隔行是小说分段的方法之一。

  第一部分:夫妻话别。(开端)

  第二部分: 探夫遇敌。(发展)

  第三部分: 助夫杀敌(高潮、结局、尾声)

  本文是以时间的推移为线索安排情节的:月亮升起来──很晚──鸡叫的时候──第二天──过了两天──快到晌午──正午──这一年秋季──冬天

  从小说三要素看,本文是虚化的人物,淡化的情节,特定的环境。

  四、分析鉴赏充满诗情画意的景物描写

  这篇文章没有惊险的战斗故事,也没有缠绵的爱情情节,甚至没有留下一两个具体的、活生生的人物形象,却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艺术感染力呢?它给人们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又是什么呢?

  明确:给人们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是那美丽坦荡的荷花淀,那里的荷花荷叶充满生机、充满活力,象征着人的美好追求、美好愿望。这是一副纯美的画面,荷花荷叶是画面的主体,人物只是融入画面并融入荷花荷叶的精魂,这正是《荷花淀》的真正艺术魅力所在,这也正是把生活高度艺术化、审美化的结晶。

  1、第一部分第一层,描绘的是白洋淀夜景的风景画和风俗画。

  夜景美: 月光映照,院子凉爽,芦苇洁白,荷花飘香。

  生活美: 勤劳的双手,熟练的技艺,富饶的出产。 情景相生

  人情美: 热爱劳动,热爱亲人。

  特别是两个充满想象的贴切的比喻,把劳动的场面诗化了(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景物牵动着情思──天这么晚了,丈夫还没回家。

  通过分析,我们认为这段景物描写有如下作用:

  第一,为人物提供背景,烘托人物形象。它渲染了一种清新宁静的气氛,水生嫂就在这样的背景里生活、劳动,烘托了水生嫂勤劳纯朴,温顺善良。

  第二,情景相生,展现人物的精神面貌。一切景语皆情语,作品中的景,都是人物眼中的景,也都充溢着人物心中的情。在水生嫂们的眼里,家乡的一切都是那么美好,这样美好的家乡岂能容忍外国强盗来侵犯?水生嫂正出于对祖国美好河山的热爱,对幸福生活的热爱,才激起对*主义的无比仇恨,毅然送夫参军,毅然组织队伍,参加战斗。这种情景相生的境界,使得作品的意境更加广阔而深邃。

  第三,为情节的展开作了铺垫。开头部分对小院子及白洋淀夜景描写,不仅为话别提供了时间、地点和和谐的氛围,而且也为下文荷花淀伏击战的环境作了铺垫。

  2、第二部分第二层正午淀上风光的描写:

  几个女人探望丈夫的归途上,有点失望,有点伤心,这种辽阔而静寂的环境烘托了这种情绪,但淀上万里无云的开阔、明朗的风光,使她们受到感染,增强排遣忧郁的力量,因此,不久又欢笑起来──以景写人,情景相生。

  3、妇女们急中生智,把船摇进荷花淀,又对淀上风光作了十分精彩的描写(第二部分第三层): 描写日光下的水乡风光。第61段。

  作者运用巧妙的比喻,富有诗意地描写了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象铜墙铁壁,高高挺出的荷花箭象监视白洋淀的哨兵,这威武雄壮的景色,不仅突出了水乡游击战的特点,暗示这清香四溢的荷花淀里将发生一场激烈的伏击战,而且写出根据地人民同仇敌忾的心理和克敌致胜的信心,洋溢着歌颂人民战争的思想感情。对照下文荷叶下认出她们丈夫的情景,更会惊叹小说构思的巧妙和布局的精当。

  到此,全部画面融为一体,由朦胧逐渐完全清晰,由暗示而至直接展现,前后画面递进,具有流动感,又层次分明,显得意境纵深而高远。概括起来说,荷花淀的景物是美丽的,水和天,荷和苇无一不美,明丽清纯,让人心醉。这么美的家园,谁人不爱!怎么肯让敌人蹂躏!这就找到了景和情的契合点。这么美丽的一方水土,当然会养育一方英雄儿女,他们美丽的身心不容玷污,他们*时有多少温情,战时就会有多少勇气,这是景和人的契合点。

  五、分析鉴赏简洁而传神的对话

  分角色朗读夫妻话别一节,朗读要求切合人物身份,表达人物感情。并讨论:这一节对话可分几层?

  明确:可分为追问真情、赞同丈夫参军、应承丈夫的嘱咐等三层。

  请运用联想和想象,结合上下文和语境,认真分析水生嫂的对话,说说这些对话对刻画人物性格、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有什么作用?

  今天怎么回来得这么晚?表现水生嫂对丈夫的忧虑和关切之情。

  她们几个呢?水生答非所问,故意**话题,水生嫂觉察丈夫有心事,不便直问,只得再次试探。

  怎么了,你?水生对妻子的问话用还在区上,虚晃一枪,又**了话题,无话找话。水生嫂察颜观色,感到今天事情有点蹊跷,只得逼问。

  以上几句对话,表现了水生嫂体贴、温柔、机敏和稳重的性格。

  你总是很积极的。在妻子的逼问下,水生终于说出自己第一个举手报名参加大部队。水生嫂此时的心情是十分复杂的,她爱丈夫,爱自己的家,更恨鬼子,丈夫第一个报名参军,她为自己有这样一个丈夫而感到自豪,所以,对丈夫责怪中含有赞扬。

  你走,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丈夫参军去打鬼子,她没有理由也不会阻拦,这是女人的基本思想。但她毕竟是一个普通的劳动妇女,自然会联想起,丈夫一去,留下的生产和生活的担子该有多重啊!

  你明白家里的难处就好了。经过水生的一番劝说,水生嫂感到自己的丈夫确实是个好丈夫,他不仅为革命事事走在头里,而且能体谅家里的难处,所以,水生嫂摆正家庭和民族的关系,统一对丈夫和对祖国的爱,决心挑起生产和生活的重担,支持丈夫参军。

  以上几句对话,表现了水生嫂识大局、明大义的崇高品格。

  你有什么话,嘱咐嘱咐我吧。水生嫂为了让丈夫放心,自觉承担任务。

  嗯。水生鼓励妻子政治上、思想上、文化上进步,劝诫妻子不要当俘虏,要与敌人拼命。两个嗯字,表现了水生嫂既有*妇女吃大苦、耐大劳的传统美德,又有新一代劳动妇女勇敢战斗的精神。

  小结:夫妻话别这段对话,刻画了水生嫂这样一个勤劳纯朴,挚爱丈夫,热爱祖国,识大体,明大义的农村妇女形象,为后来写水生嫂等机智勇敢地与敌人斗争,发展成为抗日游击战士作了铺垫,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同时,话别也刻画了水生热爱祖国,处处以民族利益为重,事事争先,也爱家庭、妻子、孩子,体贴理解妻子,鼓励妻子进步这样一个革命战士的形象。

  五、布置作业:

  1、认真朗读课文。

  2、改编仿写夫妻话别一节(品味人物对话,分析水生嫂的性格)

  第二课时

  一、检查作业:

  1、请朗读改写后的对话:

  (很晚丈夫才回来)女人抬头瞪着他说:死到哪里去了,这么晚才回来!没你的饭了。说着,拍拍手站起来要往灶间走。

  水生坐在台阶上说:吃过饭了,你不要去拿。

  女人就又坐在*子上。她望着丈夫的脸,她看出他的脸有些红涨,说话也有些气喘。她说:有事快说。我知道,回来晚了一准没好事。

  水生咧嘴笑了,你看你,尽瞎猜。四下里看看又说爹呢?

  你还有爹呀?早睡了。

  小华呢?

  你甭跟我打岔,到底有什么事?给我痛快点。

  水生小声说:明天我就到大部队上去了。

  女人停下了手里的活儿,怔了一下,站起来,并不看水生的脸。不就是这么点事嘛,还又问爹问小华的,婆婆妈妈不直说。我给你弄点饭去。

  水生一把拉住她:我吃过了。今天在县里开会,会上决定成立一个地区队。我第一个举手报了名的。

  女人的眼睛熠熠闪光:这才是我的好丈夫,爹的好儿子。你要是不积极,爹和我都不依你。

  比较原文中的女人和改写后的女人性格及心理的异同。

  异原文中的女人:温顺、体贴,对丈夫极为依恋,甚至有些缠绵,虽然她同时也是含蓄的,但她是有勇气、有准备承担丈夫交给她的任何责任的。(水)

  改写后的女人变得泼辣、外露,她用表面上的不在意掩饰内心的不舍

  一、从解读文本开始下功夫:

  1、默读三遍,在自己有感悟的地方做上勾画、批注。

  2、读作者叶圣陶的生*、事迹。

  3、读叶圣陶写景的其他文章,了解他的写作风格。

  4、熟读成诵。

  5、读教参和本年段的课程标准,对比自己确定的教学重难点与教参的差异,确定教学目标。

  二、在教案设计上下功夫:

  1、根据前面对文本的解读,自己设计教学环节。

  2、阅读网站上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实录、教学反思。

  3、第二次对自己的教学设计做修改。

  三、课件制作上下功夫

  根据制定的教学方案,量身定做课件,力求突破重难点。


荷花教学反思菁选(扩展5)

——《荷花》教学反思 (菁华5篇)

  自提倡素质教育到全面贯彻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我国的教育事业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就。阅读教学中我们欣喜的看到,课堂活起来了,个性突出来了,创新多起来了,这是新课标倡导“以人为本”的教学观的体现。但纵观目前的阅读教学案例不难发现人们对“课改”环境下教学还存在着一些误区。前不久在我集团总部任教研究主任的全国著名的语文特级教师于永正来我校送课,教学了三年级的《荷花》。教学中体现的深刻的教学思想,精湛的教学艺术给我们的阅读教学留下了宝贵的启示。

  一、重基础,“写字教学”贯穿始终

  目前阅读教学追求“个性”“创新”成了一股时髦的风,“写字教学”常常被人们忽视,*时的教学中尚能在课尾提一提并布置学抄写默写,但在“课改”研讨课之类的阅读教学中越来越成了麟毛凤角了,生怕学生的“创新”的热情,弘扬的个性受到它的破坏。在于老师的课上“写字教学”不仅受到了重视,而且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如于老师在导入新课后即板书课题,他是这样教学的,“请同学们一起看一下?荷花?怎么写的”。随即在黑板上书写,“?荷?字上面是草字头,下面是?何?字”。“现在我一起读题目。”这样的写字教学一点不刻板又起到了识字的效果,做到“润物细无声”,教学过程中的也是这样。

  于老师让学生把课文中自己认为用得好的词语划下来,然后指名学生把自己划的词语写在黑板上。一个学生写了“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中的“冒”字。于老师相机进行写字指导。“这位同学?冒?字写得很好,很正确。对学生的好的写字*惯给予表扬,激励和引导学生注重写字“?冒?字的上部的两横不封口的不要写成?曰?字,随后又书写?帽?字”,“这个字很形象,你看眼睛上(书写?目?)戴着一顶帽子(画个半圆,再画两横作帽沿),帽口是不能封死的,又因为帽子是布做的要加个?巾?字旁,这就成了一个?帽?了”。形象

  的“字理教学法”即教会了学生识字,更教给了学生识字的方法,是真正的“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课程最后于老师和学生一起把文中的生字书写了一遍,提出了一些注意点,并让学生认真描红才结束此课。

  二、读书要读出“味”来

  以前的阅读教学往往以“讲解”为主,而剥夺了学生“品读”“体味”的权利,现在的一些阅读教学则因追求“创新”和“个性”而剥夺了学生“品读”“体味”的机会。《荷花》的教学为“呼唤回归阅读权”的阅读教学留下了深刻的启示。

  教学中于老师介绍了叶圣陶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他的散文语言清淅流畅,*实淡雅,写景状物细致优美,耐人寻味。然后说:“《荷花》就是一篇描景的?美文?,我们要能读出他的?美味?来”。这给阅读教学下了一个总的要求,然后又介绍方法说:“古人把读书叫估?煮书?(板书),书越?煮?才越有?味?”。在“煮书”过程中,于老师分三步走进行教学。首先是熟读课文。“现在请大家认真读课文,不懂的地方多读几遍,把课文读熟(板:熟读)。”在读书过程中于老师边巡视边指导让学生读进去,然后指名几位同学读文。

  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于老师要求学生再品读课文。

  “同学们,请你们细细品味文中的语句(板:“品读”),把你认为写得好的句子或语句划出来。”“同学们读得很仔细划得认真,再请你把自己体会的内容批注在旁边。”这里于老师提出更高要求,继续“煮书”,深入“体味”。在“品读“的过程中于老师让学把一些好的词语写在黑板上。当“品读”告一段落后,让学生共同交流从划出的词语中“体味”到了什么,并让学生练*如何把体会到的东西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品读”逐渐进入了高潮,“煮”出的味道越来越美了。如:

  一个同学在课文第一部分划出了“赶紧“这个词,并说到:

  “我体会到了,?我?迫切的`心情,巴不得一下子跑到,同时也好像?闻?到了塘里的荷花的淡淡清香,荷花一定美极了。”(赢得了同学们一阵掌声)。于老师继续引导,“你能把迫切又美的感受读出来吗?”他试着读到:“赶──紧──”(“赶”字读得很急切,“紧”字则舒缓,赞美的读出)。

  于老师这时竖起了大姆指,然后又带领大家读了两遍。此外于老师还引导学生“品读”了“挨挨挤挤”、“冒”、“饱胀”、“翩翩起舞”等关键词语及第四自然段中的优美语句。在细细“品读”读出“味”之后,于老师再让学生美美地读课文读出“美味”来。(板“美读”)在学生朗读的过程于老师给予指导,并范读,如第四自然段要轻声读,用气读,带着想象读。通过于老师的引导学生不仅自己陶醉在优美的文中,听者也被深深的吸引了。

  三、适当的“创新”

  适当的“创新”或说“创新”要适当。“创新”是好事,是课改倡导的核心,但在一些课堂上,常常一“创”不可收拾,沾边的不沾边,恰当不恰当的统统称之为“张扬的个性”,有“创新”。归究其原因,这是没有在扎实的基础上追求“创新”,没围绕文章或字、词句、段的中心意思去“创新”。前面叙述中我们已经感觉到了在于老师教学中,学生通过“熟读”“品读”“美读”课文,与“文本”进行了扎实充分的.对话,创新思维非常活跃,产生的创新成果也与“文本”相贴切。

  再如,在教学到“有的还是花骨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一句时,于老师播放课件让学生说说“花骨朵”是怎样的,有的学生说:“含苞未放”、“含苞欲放”,还有的学生道:“含苞羞放”,这时于老师又竖起了大拇指夸她想得好,既贴切,又运用了拟人的方法使“花骨朵”羞答答的形象栩栩如生。像这样“创新的火花”,在教学过程中还有多处,每一处都让我感觉到“油然而生”,“水到渠成”。这才是课改体现的“创新教学”。

  以上三点是笔者听课后油然而生的自我反思,于老师的课展示了教学艺术的无穷的魅力,表达他对阅读教学的深邃的思想值得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去探究体会。

  一、融合课后*题

  在讲课的过程中将课后*题融入到教学中,不用再用多余的时间来讲解课后*题,也让学生掌握了需要重点掌握的知识。

  二、利用课件吸引学生注意力

  为了使学生对满池荷花有真情实感,增强视觉效果。用轻柔的音乐和描述性的语言使学生置身于荷花池旁。初步的观赏,激起学生的求知欲,继而图文对照,帮助学生理解文章,指导学生读文赏析。

  三、利用多种方法让学生理解重点词语和生字。

  在讲解生字“蓬”的时候,将它和“篷”这个形*字进行比较,并结合“帐篷”“莲蓬”分别理解词语的意思,让学生印象更加深刻。同时在讲解“挨挨挤挤”“冒”这两个词的时候,为了让学生体会到动态的感觉,使用了换词的方法,替换为“密密麻麻”“长”两个字,最后课件展示图片,从而领会到“冒”是往上升,是在荷叶的缝隙间长出来,体会其长势,进一步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妙。通过这种方法,不仅使学生正确理解词句,从静态中体会荷花强大的生命力,而且活跃思维,增强美感,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作用。

  不足之处:

  一、准备工作再加强

  因为是网络教学,在播放视频朗读课文的时候,声音不太正常,虽然已经提前做好调试但是还是出现了意料之外的状况,所以下次要在上课之前再进行一次播放。

  二、应让学生多体会画面

  在老师范读时,让学生闭目体会荷花的状态,将会更加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

  三、适当提高练*的难度

  课堂上找了几道题来练*,但是题目太简单,可以在基础题上做一些提高一些的题。

  《荷花》一课,全文一共五个自然段,在第二课时的的教学中,我主要以体会理解第二自然段的学*为主。在教学中,我先向学生提出这一自然段的几个中心问题:文中描写了几种不同形态的荷花?整段文字采用怎样的结构来写?划出这一节中你最喜欢的几个好词。接着,我让学生带着这些学*要求,用各自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第2节,在文中圈圈点点。

  基本能概括出三种不同形式的荷花姿态,找出它们各自的特点。但在仿写这一环节中,问题就凸显出来了。有一部分学生缺乏优美的语言表述能力,语言文字读来干巴枯燥,没有好的形容词来修饰,说明*时的积累不够;有一部分学生流于纯课文的模仿,缺乏自己的想象力,形式结构太过雷同课文;而大部分学生的素材范围狭小,仅限于几种花卉,说明学生课外知识欠丰富,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所知较少。凡此种种,从课堂总体效果来看,这节课还是能达到预期目标,但从中也折射出了一些问题,今后在学生创新思维及好词佳句的积累上,还需更加重视。

  《荷花》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课文写“我”在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荷花,被如诗如画的美景陶醉而浮想联翩,赞美了荷花以及大自然的美丽。全文分两部分,第1部分(1~3)自然段,看荷花。第2部分(第4、5自然段)通过想象进一步描绘了荷花的美丽。

  教学本课我引导学生多层面的了解文本内容,通过欣赏荷花美,品读荷花美,边读边想象荷花美,使学生与作者的心灵产生了共鸣,获得了审美体验。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出示《荷花》图片,请大家边看边想,你看到了什么。揭示课题。学生交流后引入:课文中的我又是怎样看荷花的?请大家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

  二、充分诵读,激活语感。初读课文,学*生字词;再读课文体会作者是怎样观察、描写、表现荷花的“美”。学生的自主选择,随机指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整体感知:闻到清香、观察形状、欣赏姿势、想象情景、回到现实。以“哪一段最具体地写了荷花的美”引入第二段学*,这段具体而生动地展现了荷花的形状美,学生最感兴趣。边读边想这一段,你觉得这段话中哪个句子写得特别美?说说你的体会。引导学生抓住写荷花特点的词语教学写荷叶的句子,通过看图,指导有感情读,想象一池荷叶长势之美。而“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这一句我是抓住“冒”字进行教学的,通过课件直观演示后,让学生给“冒”字换个词(长、钻、伸、露、探、冲),理解“冒”的意思,再让学生说说从“冒”字你体会到什么?(“冒”写出了荷花的亭亭玉立、生机盎然,又写出了荷叶的茂盛。)

  “这些白荷花冒出来以后想干什么?”组织学生想象写话。随着对荷花形象理解的深入,情感的交融,学生的情感被激活了,无穷无尽的赞叹充塞于胸腔,他们迫不及待的想抒发自己的情感。有的说: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想看看外面精彩的世界。有的说: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想深深地吸一口新鲜的空气。有的说: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在尽情地展示自己的美丽容貌……最后,让学生配乐朗读,边读边想象相应画面。这样的教学设计,既锻炼学生想象力,又训练学生表达能力,而且加深了对荷花美的认识。可谓一举三得。

  在40分钟时间内,较好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在本课教学中我采用以下教学策略:

  一、闻着荷香,走进课文

  本文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文章语句优美,充满想象,让人读后能身临其境,赏心悦目。课前,我布置学生们去了解荷花的资料,并在课堂上与大家一起交流,培养学生收集信息资料的能力。课上,出示荷花的一系列图片,让学生们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行视觉享受,苍翠欲滴的荷叶、含苞待放的荷花学生们谈到自己的感受时,心情也是非常愉快的,仿佛已经闻到了那一阵阵淡淡的荷叶香,悠悠的荷花味。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通过采取多种多样的读书形式来激起学生读书的兴趣,有个人读,指名读,男女生赛读,齐读等。学生们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读得津津有味,声情并茂,似乎自己也变成了一朵亭亭玉立的荷花。

  二、抓住留白,指导想象说话

  我在教学时通过音乐和教师的朗读,让学生沉醉在其中,激发学生的想象,而后在学生有所体验的基础上,抓住重点语句或转换角色体验或在朗读中体验,让学生感受到作者想象的美妙与有趣。第四小节中还有一处留白:“风过了,我停止舞蹈,静静地站在那儿。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小鱼在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我抓住了最后的省略号,问学生,还有谁会告诉我些什么?提醒学生抓住清晨荷塘的时间和地点的特点,展开大胆丰富的想象。学生的回答:“蝴蝶飞过来,告诉我她要为我授粉。”“小鸟飞过来,告诉我,今天早晨它看到的事情。”“一只小青蛙跳到荷叶上,告诉我捉害虫的乐趣。”等等。

  但是也有一些缺失之处,比如,由于教学时间不够,“蹈”的教学并没有完成;自己的教学语言还不够精炼。课堂教学中,点拨语、评价语等语言设计,还不够到位,必须好好斟酌,应该更有针对性。今后要努力发现课堂教学中的不足,并加以改进,这样才能不断进步。


荷花教学反思菁选(扩展6)

——《荷花》教学反思菁选

《荷花》教学反思14篇

  作为一名人民老师,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课堂经验,那么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荷花》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荷花》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写了“我”在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荷花,被如诗如画的美景陶醉而浮想联翩,赞美了荷花以及大自然的美。课文作者因景入情,以情观景,情景交融,不仅写出了荷花的风姿,而且写出了荷花的神韵,使读者既赏心悦目,又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它的语言文字美,描写的景物美,产生的意境也美。因此,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位在: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通过感情朗读以及对语言文字的体悟,激发学生喜爱荷花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课文中有二幅精美的插图,形象地描绘了几种不同形状,不同姿态的白荷花和碧绿的荷叶,色彩清丽,充分展示了荷花洁白素雅的本色。尤其是那幅特写图,准确生动地展现了荷花初放、盛开、花骨朵儿的三种形态。在教学第2-3自然段时,我充分利用这两幅图,让学生图文对照通过观察图画,品读课文,点燃他们情感的火花。

  在教学第三自然段时,我还结合第二自然段安排了背诵训练。在反复品读欣赏后,荷花的美跃然纸上。图文对照,学生会情不自禁地发出感叹。这一背诵环节,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语言文字美的品味,而且促进了学生对优美词汇的积累,更好地抒发了学生的情感。

  在教学第4、5自然段作者的想象部分时,我采用师配乐范读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意境中感受到荷花的美,并把自己当成一朵荷花把学生的.情感融入课文作者的感情。

  但是,课后,当我静下心来,再次审视自己的教案,回想自己的教学过程,却发现了许多遗憾之处。

  首先,课文中的两幅插图虽然十分精美,但我只是让学生进行了观察。如果在教学中,能适时地让学生来说一说图中的荷花,用自己的语言来描绘一下荷花。我想学生对荷花的情感定能更上一层楼。

  其次,对语言文字的体悟不够,训练不到位,或者说对有些重点字词的理解,把握不准。比如“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备课时我设计了这样两个问题:这个“冒”还可以换成别的什么字呢?怎样长出来才可以叫冒出来?学生懂得“冒”有长、钻、伸的意义,不过用“冒”又比这些词好,可具体好在哪里似乎很难用语言来表达。虽然小结时,我点明“冒”生动地表现出荷花竞相开放的盛况和它们蓬勃向上的生命力,它比其它字更为传神地写出了荷花不经意间钻出水面,亭亭玉立的盎然生机。但从学生的表情来看,很多学生还是似懂非懂。

  最后,我的教学语言还不够精炼。课堂教学中,教师的点拨语、评价语等语言设计,必须好好斟酌,应该更有针对性。

  我想,只有认真思考,努力发现课堂教学中的不足,并加以改进,这样才能不断进步。

  《荷花》一课,作者把荷花写活了,教者当然也应该把荷花教活。我在教学本课时,就利用荷花课件力争把《荷花》一课教活。

  在教学过程中,我始终把每个学生当作一朵荷花,引导学生在读中揣摩,千方百计带学生走进课文,让他们也陶醉在荷花丛中。

  因为只有读,才能产生最佳的感受,通过学生的朗读,用陶醉引领学生从另外一种角度来欣赏课文,对于师生来说都是一种收获。

  在读中整体感知课文,当学生体会到作者是怎样看荷花时,组织学生反复诵读相应的段落,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课文第2段可组织学生抓住重点词进行发散性诵读,鼓励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出不同的.感情;课文第3段可组织学生进行竞赛性诵读,鼓励学生一个比一个读得好;课文第4段可组织学生进行创造性诵读,鼓励学生展开想象,引导学生进行说话训练。在学生的诵读过程中,教师随机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学生充分诵读,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把主要精力花在读好、读美这些语句上面。对极少数重点语句,教师视学生的感悟情况,作出相应的点拨和必要的调控。

  我们在抓住课文重点,引导学生精读细赏之后,学生对课文内容也烂熟于心了。

  1、写的字较多,重点是摆好字的结构及佛的笔顺和读音。

  2、丰富荷花表象。

  3、抓住重点字词,展开想象。

  4、 结合小练笔,写写自己心中的花。

  1、课前准备:

  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见到的荷花,如没有见过荷花,有条件的可以组织学生去实地观赏并了解荷花的生长情况,以增加对荷花的感性认识,也可查找有关荷花的资料,如文字或图片资料。教师准备有关荷花的多媒体教学课件。

  2、教学本课生字,注意指导学生读准字音,写准字形:

  挨读一声,注意和挨(读二声)在意义上的区别;莲蓬的蓬读轻声。要求会写的生字中,注意形*字的区别:裳和常、蜻和晴。注意分辨、记忆字形,比如,裳与衣服有关,下边是衣字;蜻与虫子有关,左边是虫字旁;蹈与用脚跳舞有关,左边是足字旁。写的时候注意字的笔画和书写顺序,蹈的第十四笔是 ,佛的第四笔是 。

  3、这是一篇情景交融、想象丰富的课文,教学导入时,可先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增加对荷花的感性认识。如你见到的荷花是什么样的,再出示有图片资料或其教学手段来展示一幅幅荷花图。让学生充分了解荷花,体会荷花的美。然后再引导学生读课文,了解作者是怎样描写荷花的。课文层次分明,思路清晰。教学时可以在初读时大致理清作者的思路。然后抓住描写荷花的重点段落(第2~4段),反复朗读课文,重点学*。作者在描写荷花的时候,由荷花的形状写到荷花的颜色,由荷花的整体写到荷花的局部,条理清楚,语言朴实,给人以一种美的感觉。教学时,要抓住作者对荷花各部分的描写和想象,反复朗读,从中体会作者要表达的喜爱荷花的感情。

  4、阅读中抓住重点词句,展开想象:

  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理解关键词句,展开想象,并体会句子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比如,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是什么样子呢?冒字用得好在哪里。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想象它们都有怎样的姿势?把语句描写的内容在头脑中形成画面,再说出自己的想象,可不受课文内容的局限。再如,一大幅活的画想象一下活的画是什么样的?鼓励学生充分想象,如果学生不能理解这一难点,可以启发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想象生活中荷花的样子。再引导学生进行身临其境的想象,感受荷花、荷叶的各种美妙的姿态,体会一大池荷花的动态美,从而理解活的画的意思。从中也告诉学生作者描写的荷花的语言本身,已经形成了一幅美妙绝伦、动感十足的画面。对于第四段作者的想象部分,可以提出,如果你也是一朵荷花,你会想些什么?激发学生想象的兴趣。只有让学生把自己也比作一朵荷花,并把她当作有感情的人来想象,才能体会到作者出于对荷花的深深情感,已经和大自然融为一体,进入到美妙的荷花世界中去了。最后一句我才记起我不是荷花,我是在看荷花呢。是作者沉醉其中,忘我心境的真实写照。从而让学生懂得富有感情、充满想象是构成好的写景文章的重要内容。

  5、朗读指导:

  本文语句优美,富有韵律,感情充沛,读起来琅琅上口。在朗读的时候,要引导学生把荷花的优美姿态表现出来,例如,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儿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这段话写出了花的各种优美姿态,在读的时候,注意语气高低轻重的不同变化,强调荷花长势的不同特点。其中,两三片全要读得重一些,体现开花大小程度的对比;有的有的可以拉长读,体现出各种花姿态的多。在语调高低不同的变化中,体现荷花的动态美。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是以作者的亲身感受写出来的,要让学生带着感情朗读,把自己当作一朵美丽的荷花,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6、课后思考练*题及文中泡泡:

  第1题,我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可以结合课堂朗读进行,教师启发学生把自己当作作品中的主人公,好像自己也来到了公园看荷花,亲眼看到了荷花的美丽姿态,体验到了主人公的甜美心境。这样,学生就能自然而然地融入到课文内容中去,读起来充满感情。对于喜欢的部分,可以让学生自己选择,但背前教师要提出要求,比如,可以是几个小自然段,可以是一大自然段,不能仅背诵由一两句话组成的小自然段。课文语言优美,可以引导学生背诵全文。同时做好背诵的交流和检查工作。也可以让学生在背诵前说一说为什么自己要选择这一部分背诵。

  第2题为什么说这一池荷花是一大幅活的'画呢?可以结合课堂学*进行,重点是通过讨论领悟:用彩笔画出来的是色彩明丽的画面,而一池荷花就是这样一幅色彩明艳的画面,因为荷花是活生生的真实景色,那么看上去这一池荷花就像一大幅活的画。

  第3题让我们想象一下,如果自己也是池中的一朵荷花,会看到、听到、想到些什么?可以结合课堂学*进行,也可以在课文内容理解基础之上练*,重点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在学*课文内容后,可以提出问题来让学生独立思考,要给学生一些时间,充分展开想象。可以从课文中体会作者像身着白衣裳翩翩起舞的荷花,在和蜻蜓、小鱼交谈的情景,从中受到启发,由此想象开去,可以引导学生想象与课文描写不同的内容。从看到、听到、想象到的等方面展开想象。最后把同学们想象到的内容进行口头交流,看谁的想象更丰富。

  小练笔是写自己喜欢的花。目的是引导进行经常性的写片断训练,以提高写作能力。教师可以重点让学生先了解一下,课文是怎样写荷花的,哪些是具体描写,哪些是对荷花的想象和感叹。然后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想一想自己在生活中最喜欢哪种花,这些花是什么样子的,有什么特点,自己怎样把花描写下来。想好后可以在课堂上用半课时来完成。文中泡泡冒用得真好目的是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要先让学生通过,了解冒的字面意思:原意是液体或气体往外或往上涌,这里是形容在一片绿色的荷叶中,白荷花突现出来的意思,形象地表现了白荷花的艳丽夺目、卓尔不群。还可以让学生通过联系上下句,体会句子描写的内容景象,体会用词的好处。再让学生找一找课文中还有哪些词用得好,比如,挨挨挤挤饱胀得马上要破裂等。文末泡泡我怎么会忘记自己是在看荷花呢?这是理解句子内涵的练*,因为在看荷花的时候,我把自己不自觉地当作一池美丽的荷花中的一朵荷花,沉浸在其中,感情高度投入,所以忘记了自己是在看荷花。说明荷花的美丽所产生的巨大魅力。可以让学生自己体会,然后再交流。

  7、课后扩展:

  课文学*后,如果教学时间允许,可以鼓励学生把自己找到的有关歌颂荷花的诗文交流一下。让学生能够更多的了解荷花,了解被历代人们所喜爱的原因。这也能为写自己喜欢的花的*作,打开思路。

  这篇课文主要是培养学生朗读及想象能力的散文诗。诗中描写了圆圆的、绿绿的荷叶。荷叶是小水珠的摇篮,是小蜻蜓的停机坪,是小青蛙的歌台,是小鱼儿的凉伞。在教学时,我主要想通过有感情朗读让学生感受到荷塘的美,感受到夏天的美,以及大自然的美好。进而通过洋溢在课文里的童真、童趣,启迪学生的智慧,激发想象,把这种情感变成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这单元课文的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夏天是美丽的,是多彩的,带给孩子们也是欢乐的。为拉*孩子与荷叶的距离,我为孩子们准备了很多荷叶的图片,给孩子们营造了一个优美的意境。通过看图片,说感受,使孩子们对荷叶有一个直观的认识。随即我又出示了“荷叶圆圆的,绿绿的。”这句话,结合前面的理解和孩子们一起朗读、品味,孩子们都能读出各自的感受。

  综观本堂课,我努力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孩子的能力:

  一、角色转变,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朗读训练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项语言训练,它既是理解语言的有效手段,也是增强语感,发展语感,学*书面语言的有效途径。根据本文语言优美、内容通俗易懂的特点,我在课堂上贯穿了“以读为主,情感体验”的教学思想。在教学时,我充分利用课件、图片,让孩子们认真观察,通过自由读、想象读、表演读等多种形式的读,在移情心理作用下,孩子们换位感受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鱼喜欢荷叶的那种高兴的心情,并在朗读中自然流露。

  实践证明,这样做,一方面学生在读中感悟了课文内容,读中体验了思想感情,孩子们从课文学*中感受美、享受美。另一方面,在读中培养了学生的朗读能力和爱读情感,促进了语言能力的发展。

  二、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人的童年时期是培养、发展想象力最佳时期,犹如农事的节气,是不能错过的。这就告诉我们,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利用好教材,积极发掘教材中的“想象点”,让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让思维活跃起来,让知识丰实起来,让个性张扬起来。因此,我及时地给已经在阅读课文中得到许多启示的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引发他们的想象。

  四个小伙伴,我都紧紧抓住“你为什么喜欢小青蛙(小鱼儿、小蜻蜓、小水珠)”相机引导学*为什么他们把荷叶当做歌台、凉伞、停机坪、摇篮。如在感受小水珠在荷叶上的感受时,我配上了摇篮曲,这样引导: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把自己当做小宝宝,想象一下妈妈轻轻摇晃着摇篮,睁开眼睛说说你的滋味你的感觉,想象荷叶为什么是小蜻蜓的停机坪这个情境的创设,让孩子有了可交流的话题,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发展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也沟通了语文与生活的联系。

  三、仿写改编,培养学生的语言扩展。

  低年级课本中有许多优美的儿歌、课文,它们具有鲜明的形象性,

  可以在学生理解主要内容、写法特点的基础上,让他们进行仿写,展开联想和想象,使其渐渐进入美好的创作佳境。我用小蜻蜓展开透明的'翅膀,好像在说 ?,我用荷叶是我的这样深度挖掘课文内容,有利于调动学生和生活积累,发展他们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同时也沟通了语文与生活的联系。

  四、换词练*,使课堂充满语文味

  为了使学生更好的深入文本,我采用换词的手法,如为什么说小蜻蜓是立在荷叶上而不是站在荷叶上呢?通过语言、动作引导让学生理解“立”字表示出蜻蜓的轻盈、轻巧。让课堂充满语文味。

  五、课堂充满人文关怀。

  全国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曾说过:“教学有三度,即:温度、广度、深度。教师教学的不能太热、也不能太冷。”我非常同意窦老师的说法,教师在教学中情感投入的程度是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效果。因此,在倾听学生回答问题的同时,我一边用心地听,一边作出赏识的评价,还不时地拍拍孩子的肩,摸摸孩子的头,握握孩子的手,把自己完全融入孩子们当中,成为他们的朋友,与他们同喜同乐。反馈有一定的童趣,比如说他们一会是青蛙王子、一会是蜻蜓精灵、一会是小美人鱼。让学生兴高采烈。有了这种情感的介入,教育如春雨般“无声”地滋润着学生的心灵,陶治着学生的精神,净化着学生的灵魂,使课堂充满人文关怀。

  但是这节课也存在着一些不足:

  其一:教态方面的不足,一堂课下来显得太过激动,声音一直很高,有点喊的感觉,良好的教学语言应该是一起一伏,抑扬顿挫,并不能重复学生的话。

  其二:在教学生成上面,指导的还不是很到位,就比如我让学生学*荷叶是小蝌蚪是什么?我是让学生单纯的凭想象来说,应该配上图画让孩子看图说,这样才符合小孩子的认知规律。拓展这一块应该由教材到模仿教材到跳出教材的形式,体现层次上的递进。

  其三:反馈的语言要多样,要有童趣,而且中肯。周南沙老师、张老师,张老师反复和我说反馈要有针对性,要顺着学生的话来。反馈是最能反应一个老师教学功底的地方,我应该*时多听好课,多看书,多积累。

  其四:在最后一个环节,我是让学生分小组背诵。应该在背之前先读一遍。整堂课下要多读全文,由段再到全文。要有一个整体性。

  这堂课我花了不少精力来准备,我特别感谢周南沙老师对我的指导,以及张老师、黄老师和我们办公室的其他老师对我们的指导和支持。我们办公室有7位年轻老师要比赛,在这段最有压力的日子里我们相互在一起磨课,相互鼓励,相互帮助。让我感到团队像绳一样的凝聚力。语文课堂要无时无刻的浸润着语文味,我要做到这点还要多修炼。多看好书,多听好课。

  这是一篇抒情的写景物的文章,作者通过对荷花细致的描写,体现了荷花的美丽。在教学中我闻荷花、看荷花、赞荷花、变荷花又回到看荷花这样的思路来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学*的过程中,对文章的脉络有一个清晰的了解。

  1、抓住重点词来体味——重点词“冒”

  《荷花》这篇文章非常适合阅读,并且学生可以利用这篇文章进行仿写,其中有许多好词佳句,适合学生积累,运用到作文中去。

  例如描写荷叶的句子: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单单一句话就写出了荷叶的三个特点——多、绿、圆。描写荷花姿态的句子更多了。如何让学生有感情地体会,就是要抓住这些重点词句进行分析,体会,对其中的重点词语进行品读,研讨。在这段话中,虽然有许多好词佳句,但是毕竟一堂课的时间有限,我们也不能眉毛、鼻子一把抓,必须有详有略,所以,在这段话中,我重点抓住了“冒”字,让学生来体会这个字用得真好!一开始,我提了这样一个问题:在这段话中,那个词语或那个字你觉得用得特别好?学生一下子找到了“冒”这个字。接着我问:怎么样的长出来才叫冒呢?在我的预设之中,学生应该会非常活跃,答案也会丰富多彩,例如:高兴地长出来,迫不及待地长出来……但是另我没想到的是,学生眼睛瞪得大大的,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学生都没什么反应,一看这个情形,我也傻了,我再怎么预设,也没想到学生会是这样的反应。因此,我只能换一个问题:荷花冒出来是想干什么呢?这下,学生好像一下子找到了方向,有的说因为她想看看外面的世界,迫不及待地长出来了,有的说她想要呼吸一下外面的新鲜空气,快速地长出来了,还有的说她想要和青蛙,小燕子来打招呼,很高兴地长了出来……没想到,问题一更改,学生的思维一下子活跃起来了,而且感受到了“冒”字用的好处!由此可见,教师的提问至关重要,好的提问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更好的体会句子中重点词把握。

  2、学*第二自然段,用“有的……有的……有的……”的形式,来仿写其他的花。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先让学生熟读课文,并且归纳出荷花的三种姿态,学生很快就总结出来了,一种是才开,一种是全开了,还有一种是花骨朵儿,接着,我让学生看着板书,把荷花的三种姿态进行复述,学生因为有了刚才熟读的基础,现在又有板书的提醒,让他们复述下来轻而易举,这样既体会到了荷花的三种姿态,而且学生在课堂上就积累了好词佳句,课后背诵课文时就比较轻松了。最后,我让学生进行想象,除了这三种姿态,还会有哪些姿态?有的说昂首挺胸,像士兵,有的说低头不语,像害羞的小姑娘……经过这样的训练,学生对于写其他的花都有了一定的基础。所以在课后布置作业时,我把学生分为三类,如果自己有能力,可以自己选择其中的一种花,用自己的话来介绍;如果有一点困难,可以采用大家刚才讨论过的,如果还是不会写,可以利用荷花这一课中的第三自然段。这样的方式学生比较容易接受了。

  本节课,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进行了一些改革,以新理念为指导,教学中注重激发学生自主创新的学*积极性,注重调动学生多种感官进行学*,注重借助多媒体进行合理情境的创设,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从而学好语文。

  一、尽可能体现新的课程标准。

  1、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的主人"语文学*的过程应是学生认知逐步提高的过程。

  在设计读书环节时首先是读通,其次是读懂;再次是读好;最后要求尝试背诵。要求逐层提高,学生的学*逐步深入。


荷花教学反思菁选(扩展7)

——《荷花》教学反思优选【20】篇

  西周教指站语文教研活动如期开展。我执教的是《荷花》一课。虽然也上过许多公开课,但这一次却给我与众不同的感受。

  感受一:互动式的对话研讨。这是一种答辩式评课方法,执教老师坐在台上,讲述自己的教学设计,台下老师针对教学设计,以及课堂上师生双边活动,教学效果等进行讨论、协商、指正。这种短兵相接的评课方式,改变了以往教者教,评者评的情况,使评课在答辩中更热烈,更有效。不过我想如果在开始前,让大家分小组先讨论一下,整理出问题与思路的话,氛围应该会更好些。

  感受二:教学目标的指向性,操作性。从我自己的教学实际看,我很少注重教学目标的定位,总觉得心里有数就行了,反正教学目标不就是那么几句套话嘛!所以备课时,特别是上公开课时,我们关注更多的还是教学设计,包括课件的制作。而这一次在唐老师的`引领下,我们讨论最多的还是教学目标的问题。台下我深深反思:每一个教学环节,每一句过渡导语,每一个问题,每一次练笔都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就像靶心,我们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射中它啊!

  感受三:经典的束缚。“冒”是《荷花》一课重点感悟的词,在历来的教学中,已经被演绎成了经典。一般步骤如下:1、读句子,哪个词用得好?2、冒可以换成什么词?3、比较这些词,感悟“冒”的精妙。

  然而,在课堂上,教学到这一环节,我却遭遇了失败:学生虽然绞尽脑汁换了许多词,但感觉越换越离谱,到比较词语时更是语塞。至此,我只好草草收场,白荷花始终没能顺利地冒出来!

  经典遭受失败,原因很多,首先要检讨自己课堂调控能力不好,启发不到位等。但也留给我一个思考:选入课文的大多是经过专家推敲、考证的语句,用词准确生动,我们让学生比较,揣摩是有道理的。但学生毕竟不能达到的这样的高度,很多时候他们知道文中用词好,但不知道为什么好。就这个“冒”字为什么好,我们许多老师也说不出所以然,我们又何必为难学生呢?语文是含蓄的,模糊的,隽永的,学会声情并茂地背诵课文后,当看到荷花那亭亭玉立的身姿时,如果他们的心中会自然想到这个“冒”字,我们的教学就留有痕迹了。

  教无定法,学无止境,一次教研活动,留下这么多的遗憾与思索,我想这就是它的魅力和价值吧!

  课文描写夏日公园里一池荷花盛开的情景,以及“我”沉浸其中的遐想。文章运用许多好词佳句,表现了荷花清新脱俗、美丽婀娜的风姿。全文一共五个自然段,在第二课时的的教学中,我主要以体会理解第二自然段的学*为主。在教学中,我先向学生提出这一自然段的几个中心问题:文中描写了几种不同形态的荷花?整段文字采用怎样的结构来写?划出这一节中你最喜欢的几个好词。接着,我让学生带着这些学*要求,用各自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第2节,在文中圈圈点点。其间我巡回检查中,看到有的学生读得有滋有味,颇为入味。而最后一个环节就是进行教学反馈。

  从反馈情况来看,对于几种不同荷花的概括和好词的寻找,学生分析理解的都挺不错,基本能概括出三种不同形式的荷花姿态,找出它们各自的特点。但在仿写这一环节中,问题就凸显出来了。有一部分学生缺乏优美的语言表述能力,语言文字读来干巴枯燥,没有好的形容词来修饰,说明*时辞藻的积累不够;有一部分学生流于纯课文的模仿,缺乏自己的想象力,形式结构太过雷同课文;而大部分学生的素材范围狭小,仅限于几种花卉,说明学生课外知识欠丰富,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所知较少。凡此种种,从课堂总体效果来看,这节课还是能达到预期目标,也能从中折射出一些问题,懂得今后在学生创新思维及好词佳句的积累上,还需好好加以重视。

  以“荷花”入文,应该说古今诗歌散文中是非常多的,爱“莲”之人多如牛毛。苏教版国标版十二册中,关于“荷花”的文章也有好几篇。比如《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二下)、《荷花》(三下)、《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五下)。文人爱莲,世人也爱莲。而叶圣陶的《荷花》应该说是名篇了,短短三百余字,让我们感受到另一种荷花之美。叶先生的荷花既不是“我看见小小的荷塘,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荷叶像一柄大伞,静静地在荷塘举冷战。小鱼来了,在荷叶下嬉戏,雨点来了,在荷叶上唱歌……”,也不是杨万里笔下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而是给人一种独特的陶醉。

  《荷花》应该说是传统篇目,我们小的时候就学过,而这篇文章在我们头脑中留下的不是前三段的,而是“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里。一阵微风吹来,我就翩翩起舞,雪白的衣裳随风飘动。不光是我一朵,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风过了,我停止舞蹈,静静地站在那儿。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小鱼在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想到这里,我问自己是不是我的学生学*这课,这一段也会在他们的头脑中留下永恒?我又问自己,为什么这一段在我的头脑中留下这么年没有忘记?

  思考之中,我感觉到这是因为“陶醉”会让人终身难忘。何为陶醉?词典中说沉浸在某种境界或感受之中就是陶醉。叶先生的确沉浸在荷花之中了,否则写不出这么美的文章。学生学*这篇文章,如何让他们也陶醉呢?记得教我的老师是这样做的:

  大声读,反复读,人人都能够高声背诵。老师弹着琴,让我们轻声背,反复练,并且参加学校朗诵比赛。看来,我以前的语文老师是花了代价的,从内心上也感谢我的语文老师,让美文走进了我的世界。现在看到荷花,我还会吟诵,因为童年的记忆没有消失。

  今天,也应该让学生这样享受式的读,因为只有读,才能产生最佳的感受。

  继续思考着这一课,我个人认为还应该把陶醉这个词还给孩子,让孩子明白陶醉是多好的事。人的一生,所看的景一定很多,所经历的事一定不少,让自己陶醉与其中的事肯定不是一件。陶醉对于一个人来说那是最美的,也最值得回忆的。陶醉的故事对于他人来说,其实同样是美的。如何把自己的陶醉奉献给世界?最佳的方法就是把自己的陶醉用笔记下来,写成文章。所以说,通过这一课的教学,用陶醉引领学生从另外一种角度明白写作的价值,对于师生来说都是一种收获。

  因为收获的是陶醉,所以最幸福!因为收获着陶醉,所以最美!

  活动目标:

  1、了解荷花的各种特点,从而理解儿歌的含义。

  2、启发幼儿根据儿歌的内容想象并用动作来表演。

  活动准备:

  1、带幼儿认识荷花,知道荷花的生长过程。

  2、与儿歌相应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欣赏荷花,幼儿说说荷花的主要特点和生长过程

  1、师:荷花是长在什么地方的呀?,荷花的叶子是怎样的?荷花池里还会有什么呢?

  2、幼儿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讲述。

  二、结合图片学*儿歌《荷花开》

  1、出示图片:图上有什么?(小鱼、小虾、小雨还有风儿和荷花)

  2、老师把这张图片上的内容编成了一首好听的儿歌,大家一起来听一听吧!

  3、教师示范朗诵儿歌《荷花开》

  4、教师指图,幼儿根据图片内容逐步念出儿歌的内容,同时帮助幼儿理解儿歌的含义。

  师:儿歌里说的红色的大伞是什么呀?(荷花)

  三、启发幼儿根据儿歌内容创编动作

  1、师:暖暖的风儿吹过来,可以做什么动作呢?

  小雨又能做什么动作呢?

  小鱼、小虾可以用什么动作表示?

  ……

  2、先让个别幼儿演示他创编的动作,在选择合适的集体练*。

  3、带领幼儿边念儿歌边表演动作。

  活动反思:

  《荷花开》这个活动是在中班六月主题中开展。对孩子们来说,夏天是多姿多彩的,通过和大自然的接触,孩子们能够尽情地感受着夏天的一些特别的感受。幼儿通过视频片段,欣赏荷塘,了解荷活动中为了让孩子感受荷花的美,我创设了荷花池的情景,希望激发孩子对荷花的喜爱。但在这一环节中,我并没有充分利用好优美的环境,造成孩子在后来动作表现时出现单一性。事后我在想:老师创设了这么优美的环境到底是为了什么?难道只是为了上荷花的活动而布置荷花池,环境仅仅是一个摆设吗?再三考虑后,我觉得环境不仅是摆设,应充分为活动所服务。如果在活动中,我能充分利用环境,让孩子去观察荷花、亲*荷花(荷花开放的不同姿态,如朝左点头的荷花、想像两朵在一起的荷花在干什么等),而不只是走马观花看看就结束,那么孩子会有更多的感受、更多的发现。这样孩子在表现荷花的姿态时才可能是多样的,也会更富有感情,把自己也当成是一朵真正的荷花。花开放的过程,并在欣赏之余,尝试用自己的身体去表演荷花开放的动作,荷塘里热闹的景象。

  《荷花》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三篇课文,描写了夏日公园里一池美丽的荷花盛开的情形,以及“我”沉浸其中与荷花融为一体的感受。在设计教学过程中,我着重于引导学生通过直观感知、朗读感受、想象感悟等手段使学生感受荷花的美丽,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一、闻着荷香,走进课文

  课前,我布置学生们去了解荷花的资料,并在课堂上与大家一起交流,培养学生收集信息资料的能力。课上,出示荷花的一系列图片,让学生们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行视觉享受,苍翠欲滴的荷叶、含苞待放的荷花。学生们谈到自己的感受时,心情也是非常愉快的,仿佛已经闻到了那一阵阵淡淡的荷叶香,悠悠的荷花味。

  但是,由于农村的孩子课外知识比较贫乏,也没有电脑网络等途径去了解信息,因此还是有一部分学生没有进行资料的收集,课堂气氛不够活跃。但是,在配乐欣赏完荷花之后,学生们似乎进入了状态,也缓解了之前的尴尬。

  二、赏着荷花,心灵旅行

  叶圣陶笔下的荷花千姿百态,各有各有的风采。当讲到“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时,由于已经理解了荷叶碧绿如圆盘,因此,对于“冒”字的理解,学生们各抒已见:“冒”字把荷花当作人来写了,真形象;在那么多荷叶中白荷花“冒”出来,真是特别。一个“冒”字,学生们已经读出了荷花的美丽,读出了自己的味道。

  文中描写各种荷花开放时的姿态采用了“有的。有的。还有的。”句式,使学生体会到了不同荷花绽放时的状态,既形象又生动。但是,一池荷花又怎么会只有这三种姿态呢?于是,我进行了拓展,让学生们也学着课文的写法来说一说还会有哪些荷花开放的姿态,由于欣赏图片时有了一定的印象,因此交流的时候,学生们也有内容可说。

  但是课堂上,一个学生基本上只能说出一种,于是我就设计了四人一小组进行合作学*,也丰富了说话的内容。

  三、想着荷花,流连忘返

  我们说,语文学*能够让心灵旅行,应该说,本堂课的重点在于让学生们了解课文内容,感受荷花的美丽,但是,一堂如此美好的语文课又怎么能够以一节课的结束为终点呢?

  于是,在学完了荷花的各种姿态之后,我以这样的一段话作为小结:“是啊,今天我们领略的是荷花的别样美,此时此刻,如果你是那池中的一朵荷花,你是怎么样的心情呢?下节课,就请你来谈谈你的感受吧!”让学生们带着一种对下节课的期待走出课堂,走出这一池荷花,但是心中念念不忘的依然是那淡淡的荷香,以及难以忘怀的荷花。

  另外,在学生们谈到自己的感受时,语言较为贫乏,而我也没有做到及时点评,使得教学过程流于形式,而且没有把握好时间,生字教学花费了较多时间,因此最后的写字环节只剩下短短5分钟,较为可惜。

  《荷花》一课,全文一共五个自然段,在第二课时的的教学中,我主要以体会理解第二自然段的学*为主。在教学中,我先向学生提出这一自然段的几个中心问题:文中描写了几种不同形态的.荷花?整段文字采用怎样的结构来写?划出这一节中你最喜欢的几个好词。接着,我让学生带着这些学*要求,用各自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第2节,在文中圈圈点点。基本能概括出三种不同形式的荷花姿态,找出它们各自的特点。但在仿写这一环节中,问题就凸显出来了。有一部分学生缺乏优美的语言表述能力,语言文字读来干巴枯燥,没有好的形容词来修饰,说明*时的积累不够;有一部分学生流于纯课文的模仿,缺乏自己的想象力,形式结构太过雷同课文;而大部分学生的素材范围狭小,仅限于几种花卉,说明学生课外知识欠丰富,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所知较少。凡此种种,从课堂总体效果来看,这节课还是能达到预期目标,但从中也折射出了一些问题,今后在学生创新思维及好词佳句的积累上,还需更加重视。

  《荷花》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写了“我”在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荷花,被如诗如画的美景陶醉而浮想联翩,赞美了荷花以及大自然的美。课文作者因景入情,以情观景,情景交融,不仅写出了荷花的风姿,而且写出了荷花的神韵,使读者既赏心悦目,又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它的语言文字美,描写的景物美,产生的意境也美。因此,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位在: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通过感情朗读以及对语言文字的体悟,激发学生喜爱荷花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主要让学生通过自主学*,找出课文中写荷花的句子,或是你认为很美的句子,找一找,画一画,并说一说,由此展开小组讨论学*。

  在教学第三自然段时,我还结合第二自然段安排了背诵训练。在反复品读欣赏后,荷花的美跃然纸上。图文对照,学生会情不自禁地发出感叹。这一背诵环节,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语言文字美的品味,而且促进了学生对优美词汇的积累,更好地抒发了学生的情感。

  但是,课后,当我静下心来,再次审视自己的教案,回想自己的教学过程,却发现了许多遗憾之处。

  首先,课文中的两幅插图虽然十分精美,但我却忽视了这一教学资源。只是让学生简单进行了观察。如果在教学中,能适时地让学生来说一说图中的荷花,用自己的语言来描绘一下荷花。我想学生对荷花的`情感定能更上一层楼。

  其次,虽然课堂上注重了对语言文字的体悟和训练,或者说引导学生对重点字词的理解把握,但是缺乏朗读的指导,没有注重学生的朗读。比如“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备课时我设计了这样两个问题:这个“冒”还可以换成别的什么字呢?怎样长出来才可以叫冒出来?学生懂得“冒”有长、钻、伸的意义,我又相机让学生想象这些百荷花冒出来想干什么?引导学生想象荷花不经

  意间钻出水面,亭亭玉立的盎然生机。学生能有自己的体会,但是我却忽略了学生读出自己的体会,千篇一律用齐读的方式扼杀了学生的体会。

  最后,我的教学语言还不够精炼。课堂教学中,教师的点拨语、评价语等语言设计,必须好好斟酌,应该将教学环节设计的更有针对性,更能兼顾全体学生。 我想,只有认真思考,努力发现课堂教学中的不足,并加以改进,这样才能不断进步。

  《荷花》是第一组的第三篇讲读课文,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作者去公园看荷花的情景,以及沉浸在荷花盛开的景色中,与荷花融为一体的感受。表达了作者对荷花及大自然的无限喜爱与赞美之情。

  在教学本课时,我通过让学生反复朗读来感受作者对荷花的感情,从体味优美的语言中来感受荷花的美,来感悟对荷花的喜爱之情。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我通过多媒体展示荷花的图片,让学生自己欣赏,激发学生对荷花的.喜爱。在学生情感调动起来以后,我播放录音课文,让学生注意认真听里面的朗读语气及停顿。接下来,我让学生自己模仿去读课文,然后,根据课文插图想象荷花的美丽,重点指导能够紧抓文中的语言文字,来感受作者对荷花的喜爱,对大自然的喜爱。

  课文学完后,我认真回顾了这篇文章的学*过程,有收获更有不足:

  我在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方面下了很多的功夫。因为我深深知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道理,尤其是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把自己内部感受转化为外部语言,能把学生引入情境,激起他们感情的共鸣,然后让学生陶醉在对文中优美语言的想象之中。

  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通过文中的语言文字,让学生进行丰富合理的想象,比如,我在教学文中的第四段时,让学生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再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微风吹来,我和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的美丽的画面,我从学生陶醉的表情中,仿佛看到了他们想象的优美画面。他们的脑海中也一定留下了一池荷花和我陶醉其中的美好画面。事实证明,只有学生对这事物有了深切的感受,才能给这材料注入生命的活力,才能使鲜明的表象在强烈的感情催化下活跃起来,升腾起来。因此,在指导学生学*“看荷花”时,我利用各种方式让学生美美地读懂文中的内容,增强学生的理解力。让学生能够真正走进课文,了解课文。

  教学中的不足之处,学生对假如我是一朵荷花,我会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想到什么?说的不够好,没有拓展开学生的思路,这也是下一步我需要加强的地方。另外,在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时,我总感觉学生有拉长音的现象,但是通过多遍纠正,就是不能达到我想要的理想的效果,这需要我在今后进一步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的练*。最后,我总感觉上课的时间不够用,这就需要我在下一步的教学中要分清主次,把握重点,突破难点上多下功夫,争取通过课堂教学效率。

  荷花,你的清香是你们醉人,你的样子是那么迷人,你的姿势是那么动人!荷花,你的魅力令我们难以忘怀,看着你,我们感到了渺小;读着你,我们忘记了下课……(学生语)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过:“我一千次的确信,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感情和审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全面的智力发展……教育,如果没有美,没有艺术,那是不可思议的。”

  优秀的文章都符合美的规律,语文教学中应创设情境,寓教于乐,寓教于美中,实现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的和谐统一,让学生借助美文,走入美的境界,与文章共鸣,与人物共乐。在听说读写训练中陶冶感染,潜移默化的受到审美教育,逐步提高自己的审美水*。让学生知道哪是美的,为什么是美的,如何去欣赏美,如何去创造美,这才是我们所要达到的真实目的。而不是“同学们,你们看作者写的多美啊,我们美美的读一读吧!”学生知道了它们是美的,可是到底美在哪里,它们为什么是美的,学生似懂非懂,甚至机械地人云亦云,这样学生的审美水*何以得到有效提高?

  在教学中,我们注重了总结和概括,却不能将概括和总结再具体化,使我们的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脱节————作文中反复强调描写、叙述要具体生动,可是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利用了大量的时间不断地要求学生“概括一下这段或者这几段讲的什么”,讲的什么固然重要,可是具体的描写却忽略不计了。以至于学生对如何是具体、如何做到具体显得非常茫然,困惑。

  因此,我认为:文章的美、极致体现在具体的叙述和描写上,应该把更多的功夫用在体味文章的具体描写上,从中感悟美、感悟生动。达到真正的读为写服务,读写有机结合。

  在*常的备课中,我们往往会把关注点放在教参要求讲什么重点、考试考什么重点等问题上,却往往忽略学生的兴趣和理解潜质,而在传统的“一言堂”式教学模式里,学生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才是课堂的主人。我十分赞同有老师提出的要分层提问,体现学生个体差异性的说法。要把学生真正从老师的单向灌输中**出来,成为学*上的主动者,就就应让他们建立起朋辈间群体学*的意识。老师在组织活动的时候注意把握这种“朋辈效应”,给学生创设一个自主学*的*台。比如《荷花淀》里面的对话,如果老师仍然从逐一分析人物对话入手讲的话,学生的兴趣会降低,正因这些都是以前学过的,他们会觉得老师在“炒冷饭”。那么可不能够由学生自己找背景品读、自己出题巩固学*呢?我认为是可行的。正因学生带给的问题或答案,贴合他们年龄的思维方式,常常能引发全班进行激烈的辩论,而在讨论中表现出的语言表达潜质和思辨潜质,正是传统“少思考”甚至是“无思考”的一言堂灌输的教学课堂所严重忽略的。

  因此,在第一个班进行传统教法而教学效果不理想的前提下,第二个班上我尝试让学生自主活动,每个组负责其中一个部分的'对话,进行分主角扮演朗读比赛,然后透过其他学生对表演学生的评价进行人物性格鉴赏分析,并增加了“探讨”的环节,评价的同学可向表演同学提问(例如:这一段对话的语调你为什么要这样处理?等)。学生在学*小组间交流、探讨,并透过同学所提出的问题引向对鉴赏技巧的思考,领悟小说中细节描述的内涵。课前的主角扮演,学生自主研讨准备使不一样层次学生能在互帮互助中产生思想的火花。比如有学生提出“妇女们同是思念丈夫,为什么她们说出来的话却口是心非呢?”的问题。这个问题其实已经涉及到本文的学*重点——透过对话分析人物性格特征。而学生的回答也与以往的一味照抄参考书不一样,作出了自己的思考,虽然略显幼稚,但已经能看到有思考的过程,也学会了用表达技巧这个方面去作理性的分析,从而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理顺小说情节发展,分析鉴赏人物性格特征。

  随着对“有效教学”的深入探讨,我对课堂教学由知识本位向发展本位转移有了更深的明白,并带着这个目标在教学中尽量尝试各种有效的方法给学生营造出足够的主动探索的时刻和空间,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焕发语文课堂的生命力。

  《荷花》这篇课文主要通过让学生反复朗读来感受作者对荷花的感情,从体味优美的语言中来感受荷花的美,来感悟对荷花的喜爱之情。

  在上课之初,我先以猜谜语来导入,这样做事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然后通过多媒体展示荷花的图片,让学生自己欣赏,激发学生对荷花的喜爱。在学生情感调动起来以后,我先范读课文,让学生注意老师的朗读语气及停顿。然后,我再让学生自己去读课文,指导学生理清课文记叙的顺序:闻荷花——看荷花——变荷花(想到的)。

  课后我仔细回顾了这节课的过程,学生之所以能够很快走进文本把自己的收获展示出来,在这几点上做得比较好。

  1.丰富的想象必须以鲜明的表象为前提。我在“看荷花”一节的教学上花较多的精力,是为了让学生对荷花的美有所感知,从而在他们的脑海里留下鲜明的表象。这样,才能运用这些表象展开想象,创造出新的形象。

  2.丰富的想象还必须以深切的感受为基础。鲜明的表象为想象提供了材料,但光有材料还不能张开想象的翅膀。只有学生对这事物有了深切的感受,才能给这材料注入生命的活力,才能使鲜明的表象在强烈的感情催化下活跃起来,升腾起来。所以,在学生学*“看荷花”时我采用老师范读学生表演的形式引导学生理解。这样学生真正走进课文,了解课文。最后在“赞荷花”上下功夫,用赞美之情把美好的形象和丰富的想象联系起来。这样引导学生想象,便瓜熟蒂落,水到渠成。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因为朗读能把内部感受转化为外部语言,是把学生引入情境,激起他们感情的共鸣,过渡到想象的重要手段。所以,只有在学生充分了解了课文内容后,才会把自己的情感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不足之处在于,我在引导学生方面还要不断加强,而且还出现很多细节问题,如把过多的时间花在第二自然段(看荷花)上,不断地纠缠在这个问题上。今后在类似的教学中,要注意这个问题。该简洁的环节就简洁,该具体的就具体。

  《荷花》是叶圣陶先生笔下一篇精美的写景散文,让我们领略到荷花婀娜多姿的神韵,感悟到大自然力量的神奇。文章语句优美,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荷花的喜爱赞美之情。

  教学时,我注重朗读感悟,增强学生感受语言的机会,通过口诵心记达到深化理解的目的。文章的第二、三段写出了生机勃勃的荷叶及不同姿态的白荷花,展示了荷花茂盛的生命力。通过“挨挨挤挤、碧绿的大圆盘、冒、有的……有的……有的……”让学生在解词、析句、悟情的过程中,不断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更使学生认识逐渐深化,感情逐渐深入。我采用了绘图的方法,在学生解说的同时把一幅亭亭玉立的荷花图形象直观的展现在眼前。

  第四、五段是作者想象的部分,我采用了配乐朗读与舞蹈表演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意境中感受到荷花的美。“如果你就是这荷花池中的那朵白荷花。你觉得自己美吗?”我热情满怀的说。“美!”学生异口同声。我抓住时机,“好!那我们每个人都是这一池荷花中的一朵,让我们一起来释放自己美的感受吧!”音乐响起,我们大声诵读,翩翩起舞又姿态不一,一时间教室似乎就是一个舞台,把“我”看到荷花展开的美妙想象再现得淋漓尽致。

  课外延伸部分,多媒体出示学生*时常见的鲜花图片,按照《荷花》的方法口头作文,效果真是出人意料。

  本节教学我最满意的是学生学会了写景文章抓住事物特点进行

  观察和表达的方法:细心观察+丰富想象+细致描写=精美的文章。在以后教学中应该把这种从文本学*到挖掘文本外资源重新生成的方法加以斟酌、使用,真正实现教育的目标:学以致用。不知之处是,在展现荷花美时,荷花图应该让学生上台画出学生自己文中笔下的荷花,这样就能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从学生的兴趣、需要出发了。

  一、从解读文本开始下功夫:

  1、默读三遍,在自己有感悟的地方做上勾画、批注。

  2、读作者叶圣陶的生*、事迹。

  3、读叶圣陶写景的其他文章,了解他的写作风格。

  4、熟读成诵。

  5、读教参和本年段的课程标准,对比自己确定的教学重难点与教参的差异,确定教学目标。

  二、在教案设计上下功夫:

  1、根据前面对文本的解读,自己设计教学环节。

  2、阅读网站上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实录、教学反思。

  3、第二次对自己的教学设计做修改。

  三、课件制作上下功夫

  根据制定的教学方案,量身定做课件,力求突破重难点。

  四、课后反思:

  (一)成功之处:

  1、对文本整理把握较好,使学生对文章脉络清楚,无形中熏陶了学生对*作时材料的选取与安排。

  2、描写荷花姿势的段落运用丰富的荷花图片,和动作辅助理解,学生当堂就能有感情朗读并背诵。

  3、进步最到的就是对学生回答问题的评价很及时,有了实效性。

  (二)不足之处:

  1、由于急于解决本班学生*作基础较差的现状,在阅读教学中有意识地加强了写法的指导,显得讲解过细,读的不过多,不过到位。

  如:描写荷叶和荷花的第二自然段,指导了孩子们按从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方法。但是在体会“冒”时,就显得引导得不够。

  同伴建议:

  先学*荷花的三钟姿势,再出示带“百荷花在这些荷叶之间冒出来”这个句子,提问:这个句子中你觉得哪个词用的最好?为什么?然后在引导孩子联系描写荷叶的句子去理解,去体会。之后反复联系朗读。

  2、文本解读还有不到位的地方:

  (1)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对于“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在利用动作辅助理解背诵的时候,忽略了手型要突出“饱胀”,致使学生对这种含苞欲放的姿态体会不够。

  (2)如果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在我解读文本的时候我只解读出了,“活的画”就是指这一池的荷花,而没有从充满生命力这个方面去解读。

  (三)读写结合课型以后的上法

  1、前面的课时已品读感悟位重心,不在写法上占据太多时间。

  2、在回忆、总结课文时在加入学*作者写作方法的指导。

  3、在文本解读上还要在下功夫,收集不同教师对同一文本的解读。

  课件展示池塘里的荷花,让学生初步感受满池的荷花千姿百态,生机蓬勃,在碧绿的大圆盘之间冒出来的形态之美。

  师: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谈谈欣赏荷花后的感受。

  生:我看到荷花,真想自己变成一只蝴蝶飞到荷花池中。

  生:荷花太美了,看着看着,仿佛自己也成了一朵荷花。

  ……

  师:课文哪一段具体地写出了荷花的美

  (生答第2自然段)

  (出示段,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

  师:你读懂了什么

  生:我抓住挨挨挤挤读懂了荷叶很多。

  生:明明是写荷花,为什么还要写荷叶呢

  生:荷花在绿叶衬托下会显得更美。

  生:我一边读知道荷花已经开了不少,而且荷花的形态很多很美。

  师:荷花那么美,你能读出它的美来吗

  生:我还会加上动作呢。(生一边读一边加动作,非常生动,形象)

  生:老师,冒可以换成伸吗

  师:你真会读书。你们说说冒换成伸,好不好

  生:伸的意思是舒展开;冒是向外透,往上升。我觉得在这里用伸不够恰当。

  生:我觉得用冒字好。因为冒写出荷花的`动态美,还让人感受到荷花奋发向上的精神美。

  师:荷花如此娇艳动人,你想用什么方法再次感受荷花的美呢

  生:我想用笔把它画下来。

  生:我想配着音乐美美地朗读。

  ……

在中,教师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景,营造民主,*等,开放的氛围空间,鼓励学生敢想,敢说,敢做。如,谈谈欣赏荷花后的感受,用你喜欢的方式读书,你读懂了什么,冒换成伸,好不好等等。调动学生全身心投入,使学生愿读,乐读,争着读出意,读出形,读出情,读出味。

教师引导学生你想用什么方法再次感受荷花的美,学生的创造热情空前高涨,画画,朗读……创造力得以充分的挖掘。《新大纲》指出:语文应当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让学生在朗读中悟情,在中创新,促进了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无疑,这是课堂实施素质应追求的目标。

  1、课堂气氛

  因为有很多老师在听这节课,学生们似乎有点紧张,我的表现也比*时更紧张。我没有针对问题及时调整策略,也没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整个教室似乎有点单调。

  2、 教师语言

  在某些链接中过于冗长。他们想把问题解释清楚。他们担心学生听不懂,但他们说得越多,他们就越不懂。在这一点上,今后必须简明扼要。

  3、 教学设计

  在角色分析设计的一开始,我设计先谈论水姐,然后是五个女人的对话。然而,在课堂上,学生们首先谈论了五位女性的对话。我及时调整了思路,分析了五位女性的性格,并问道:“我是一位女性。”;在这些角色中,谁给你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rdquo,这就把问题带到了水姐身上。课后,我思考了这个链接,发现它比我设计的要好得多。学生们经常对贴*生活的对话或描述感兴趣,这也给了我灵感。在未来的教学中,我可以在这方面做出努力,把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作为课堂上的突破口。

  4、 教学行为

  教学过程是一个“教鱼”的过程。对学生来说,重要的是掌握学*方法,而不是教授多少知识。如果一个学生掌握了这种方法,他就不会无法学*知识。我认为这是值得每一位年轻教师思考的。

  语文教学不单单是传授知识,还应该是一个实践的课堂,在这样的课堂上,老师给学生一根拐杖,扶着孩子们去自主阅读,掌握阅读的方法,和作者和文本去对话,教学中注重评价,评价不是去给出一定的标准,而是去促进学生的进步,语文教学还应该是激励,唤醒和鼓舞,唤醒孩子们的美好的情操,有正确的价值观,有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还有养成良好的审美情趣。低年级段的语文教学以识字教学为主,慢慢开始渗透这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一、感知文本内容和语言形式的内在联系。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在这个过程中,老师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以学生自主阅读为主,不应以老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学。

  1、关注课题和语言前后间的联系。

  课堂上从一个整体感知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读课文,感知文章主要在写什么,比如《荷花》这课中,让学生找找哪几节在学作者看荷花,从而引出第二节写看荷花的内容,给学生浅浅地感知作者的语言形式,谋篇布局,了解课题写荷花,就是这篇文章主要的内容,作者就是围绕荷花写了一件事的。文章的第一节就是写作者闻到荷花的香味,然后第二三两节写了作者跑去荷花池边看荷花,第四节写了作者看荷花时的想象,他把自己想象成了一朵荷花,引导学生以后在写话时也能有题目和文章内容间相互联系这样的意识。在学生自主阅读的过程中明白小节与小节之间的逻辑关系,作者怎样用这几个小节把他要表达的内容说清楚,感受他遣词造句中的美感。

  2、关注典型的语言形式。

  识字是词语的积累,不但要知道字怎么写,词语什么意思,还要明白词在文中的意义,联系前后的语境去理解词的意思,有些关键词还要明白作者用这个词想表达什么情感,然后把这个理解用朗读感受出来。根据课文特点,本篇课文采用了“大分散,小集中”的识字方法。“挨挨挤挤”、“大圆盘”结合语境学*,在读准音的基础上,通过教学图片及时点拨,关注字义,并在理解的基础上感受作者用词的精妙。“展开、嫩黄色、莲蓬、破裂”都在描写白荷花的.句子中,采用小集中的方式呈现。

  《荷花》一课中,看图理解“挨挨挤挤”写出了荷叶的又多又密,“大圆盘”写出了荷叶的形状,“碧绿”写出了荷叶的颜色,然后,用自己的朗读,把这种感受读出来,也感知作者写荷叶时,是从哪几方面来写清楚的。描写荷花的句子,老师引导学生通过看图片,来了解不能姿态的荷花,感受作者怎样将初开的,正在开的,和将要开的荷花写清楚的。学生感知了关键词后,要尝试学着作者的样子,用关键词表情达意,造句就是这样一种形式,学生在造句中有些问题,比如句子较简单,不能将一句句子写得有美感,语言很苍白,比如句子不通顺,不符合语言逻辑,再比如真正想表达的意思不明确,围绕要造句的那个词写的句子很简单,其他内容太繁琐,以上问题,都是学生对表达的不熟练,需要长期的表达,指导和引导,慢慢积累一定的语感。如果将造句比喻成布云彩,那写作就是云彩下低落的雨滴,你不知道哪朵云彩能下雨,但慢慢地积累,才能期待有一天学生能才思泉涌。

  二、注重评价,开展以学生自主学*的课堂

  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促进教育对象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因此语文教学过程性评价应重在促进评价对象的转变与发展,要将评价贯穿于日常的教育教学行为中。

  1、圈划的评价。考虑到《荷花》是“读课文圈画词句”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所以画出描写白荷花的句子时,是以“出示要求――读句――画句――反馈――评价”的过程进行指导,出示要求,通过清晰的要求引领,让学生明确划句子的要求,并以学生反馈,学生的评价,评价时指导学生根据划的要求来进行互相评价,再次明确画句方法,最后以完成评价的方式自查,巩固画句的要求和方法。学生在这样的评价过程中掌握了技能。

  2、朗读的评价。朗读是在熟读课文的预*基础上进行的。读好生字的读音,同学们做做小老师来识记新字后,交流记生字的字形得方法,给生字找找朋友后,就要孩子们把段落读正确了,读的过程也是以学生的评价为主,先明确读正确要做到读准音,不添字,不漏字,然后根据这三点来进行朗读评价。这样的教学,老师把课堂还给学生,鼓励学生自由表达。

  语文学*应注重听说读写的相互联系,注重语文与生活的结合,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教师要研读教材,进行学生学情的分析,以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为基础,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开展生动有活力的课堂,让学生对课堂充满期待。

  西周教指站语文教研活动如期开展。我执教的是《荷花》一课。虽然也上过许多公开课,但这一次却给我与众不同的感受。

  感受一:互动式的对话研讨。这是一种答辩式评课方法,执教老师坐在台上,讲述自己的教学设计,台下老师针对教学设计,以及课堂上师生双边活动,教学效果等进行讨论、协商、指正。这种短兵相接的评课方式,改变了以往教者教,评者评的情况,使评课在答辩中更热烈,更有效。不过我想如果在开始前,让大家分小组先讨论一下,整理出问题与思路的话,氛围应该会更好些。

  感受二:教学目标的指向性,操作性。从我自己的教学实际看,我很少注重教学目标的定位,总觉得心里有数就行了,反正教学目标不就是那么几句套话嘛!所以备课时,特别是上公开课时,我们关注更多的还是教学设计,包括课件的制作。而这一次在唐老师的引领下,我们讨论最多的还是教学目标的问题。台下我深深反思:每一个教学环节,每一句过渡导语,每一个问题,每一次练笔都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就像靶心,我们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射中它啊!

  感受三:经典的束缚。“冒”是《荷花》一课重点感悟的词,在历来的教学中,已经被演绎成了经典。一般步骤如下:1、读句子,哪个词用得好?2、冒可以换成什么词?3、比较这些词,感悟“冒”的精妙。

  然而,在课堂上,教学到这一环节,我却遭遇了失败:学生虽然绞尽脑汁换了许多词,但感觉越换越离谱,到比较词语时更是语塞。至此,我只好草草收场,白荷花始终没能顺利地冒出来!

  经典遭受失败,原因很多,首先要检讨自己课堂调控能力不好,启发不到位等。但也留给我一个思考:选入课文的大多是经过专家推敲、考证的语句,用词准确生动,我们让学生比较,揣摩是有道理的。但学生毕竟不能达到的`这样的高度,很多时候他们知道文中用词好,但不知道为什么好。就这个“冒”字为什么好,我们许多老师也说不出所以然,我们又何必为难学生呢?语文是含蓄的,模糊的,隽永的,学会声情并茂地背诵课文后,当看到荷花那亭亭玉立的身姿时,如果他们的心中会自然想到这个“冒”字,我们的教学就留有痕迹了。

  教无定法,学无止境,一次教研活动,留下这么多的遗憾与思索,我想这就是它的魅力和价值吧!

  今天我在学校的电子白板教室进行了《荷花》第二课时的教学,交互式电子白板的使用,给学生带来了许多新奇的感受,给教学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收获。

  一、欣赏、品味、情境感悟

  由学生熟悉的《江南》一文引入,在学生初读课文的基础上,教师配乐范读,纠正字音的同时,激发学生朗读情趣。其后,充分利用视频资料、课件等,让学生在音乐和教师的讲述中欣赏文中一幅幅精美的荷花插图。在美的欣赏后,学生再次自读课文,细细品味并设想自己站在荷花前的情境,将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划出来。

  二摘抄、诵读、亲密接触

  学生们在音乐中摘抄那些精彩的句子,细细揣摩那些令她喜欢的词句段,以及标点符号。摘抄之后,学生在音乐中朗读自己摘抄的语句,交流相互情感体验。此时,学生经历了由文到像,由像到文,由文入境,由境激情,人文相融地过程。就能达到感悟了解、无为而至的语言积累的目标。

  三积累、运用、才情勃发

  以课**为始发点,将积累引发到课外。教师在学生朗读课文语句之后,出示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片段,《爱莲说》中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等经典句子,感受荷魂精髓。学生再次摘抄这些凝聚了中国文化精华的诗句,他们被语言文字的美所震撼。课后我又结合《练*七》

  学用字词句,写写自己喜欢的另一种花,指导学生写自己喜欢的花儿。

  本课执教后,有一点遗憾,就是在教学地过程中,虽然给学生带来了比*常更强的视觉冲击力,但是没有把交互式电子白板的使用功能发挥出来,只是把它当成了显示屏来用,在今后的教学中,自己还要多学*、多钻研,发挥白板的功效,感受交互式电子白板给课堂带来的“师生交互”的乐趣。

  今天,和学生一起学*了叶圣陶先生写的一篇写景散文《荷花》。课文描写了公园里盛开了一池美丽的荷花,荷花有各种各样的姿态以及我看荷花时的感受。抒发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一、朗读感悟,体会优美的语言

  本文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文章语句优美,充满想象,让人读后能身临其境,赏心悦目。为了让学生能好好体味文章语言文字的美,我运用了多媒体课件的展示,那一池婀娜多姿、千姿百态的荷花,深深地吸引了学生,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通过采取多种多样的读书形式来激起学生读书的兴趣,有个人读,指名读,男女生赛读,齐读等。学生们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读得津津有味,声情并茂,似乎自己也变成了一朵亭亭玉立的荷花。

  二、抓住留白,指导想象说话

  这节课我觉得最成功的地方就是利用课文的留白进行写话指导,学生的回答出乎我的意料。

  1.对第二小节的“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这句话,我进行了这样的写话练*设计: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地冒出来,仿佛______________。利用这句话中的两处空白,激发学生的'想象,感受白荷花的生机勃勃,充满灵气。学生的回答十分的精彩,例如:“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想欣赏大自然的美景)。”“白荷花从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想向人们展示自己美丽的样子)”“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要呼吸大自然新鲜的空气......学生能结合课文内容有这么丰富的想象,让我感到欣慰。

  2.第四小节中还有一处留白:“风过了,我停止舞蹈,静静地站在那儿。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小鱼在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我抓住了最后的省略号,问学生,还有谁会告诉我些什么?提醒学生抓住清晨荷塘的时间和地点的特点,展开大胆丰富的想象。学生的回答:“蝴蝶飞过来,告诉我她要为我授粉。”“小鸟飞过来,告诉我,今天早晨它看到的事情。”“一只小青蛙跳到荷叶上,告诉我在池塘游玩的乐趣。”等等。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如果没有美,没有艺术,那是不可思议的。”这节课,我借助美丽的范文,引导学生进入美的境界,与文章产生共鸣。在听说读写的训练中受到熏陶,收到了教师与学生共同双赢的效果。但自己的教学语言还不够精炼。课堂教学中,点拨语、评价语等语言设计,还不够到位,必须好好斟酌,应该更有针对性。今后要努力发现课堂教学中的不足,并加以改进,这样才能不断进步。

  这篇课文主要是培养学生朗读及想象能力的散文诗。诗中描写了圆圆的、绿绿的荷叶。荷叶是小水珠的摇篮,是小蜻蜓的停机坪,是小青蛙的歌台,是小鱼儿的凉伞。在教学时,我主要想通过有感情朗读让学生感受到荷塘的美,感受到夏天的美,以及大自然的美好。进而通过洋溢在课文里的童真、童趣,启迪学生的智慧,激发想象,把这种情感变成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这单元课文的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夏天是美丽的,是多彩的,带给孩子们也是欢乐的。为拉*孩子与荷叶的距离,我为孩子们准备了很多荷叶的图片,给孩子们营造了一个优美的意境。通过看图片,说感受,使孩子们对荷叶有一个直观的认识。随即我又出示了“荷叶圆圆的,绿绿的。”这句话,结合前面的理解和孩子们一起朗读、品味,孩子们都能读出各自的感受。

  综观本堂课,我努力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孩子的能力:

  一、角色转变,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朗读训练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项语言训练,它既是理解语言的有效手段,也是增强语感,发展语感,学*书面语言的有效途径。根据本文语言优美、内容通俗易懂的特点,我在课堂上贯穿了“以读为主,情感体验”的教学思想。在教学时,我充分利用课件、图片,让孩子们认真观察,通过自由读、想象读、表演读等多种形式的读,在移情心理作用下,孩子们换位感受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鱼喜欢荷叶的那种高兴的心情,并在朗读中自然流露。

  实践证明,这样做,一方面学生在读中感悟了课文内容,读中体验了思想感情,孩子们从课文学*中感受美、享受美。另一方面,在读中培养了学生的朗读能力和爱读情感,促进了语言能力的发展。


荷花教学反思菁选(扩展8)

——课文《荷花》教学反思范文10份

  教学目的

  1、学*通过人物对话、景物烘托、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和感情的写法。

  2、了解白洋淀人民抗日斗争中的生活,学*他们爱国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

  3、培养学生运用联想和想象阅读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教学重点:

  1、水生女人等妇女形象的分析。

  2、理解景物描写和人物对话的作用。

  教学设想:

  本文是课内自读课,要求学生掌握学*小说的一般方法,即根据小说的特点,从故事情节、环境描写和典型人物三要素入手,进而理解小说所揭示的主题。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战争是一个让人思考、让人感悟的名词,它演绎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见证了人性中的正义与邪恶。

  列举有关描写战争场面的词语(提问):血肉横飞、血污泪痕、枪林弹雨、硝烟烈火、断壁残垣

  《荷花淀》写于1945年春天,是一部以战争为题材的小说,记叙的是抗日战争中发生在河北省中部白洋淀(荷花淀)的一场伏击战。但它没有硝烟弥漫、血肉横飞的场景,而是另外一副截然不同的战争场面。(阅读过程中要注意。)

  二、作家作品:

  孙犁(19131996),原名孙树勋,河北安*县人,现代作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风云初记》,中篇小说《铁木前传》,短篇小说集《白洋淀》、《荷花淀》、《采蒲台》、《嘱咐》,小说散文集《白洋淀纪事》等。

  孙犁小说语言清新自然、朴素洗练,被称为诗体小说。他和作家刘绍棠、丛维熙、韩映山、房树民等,在创作风格上有共同的特点:如荷花一样根植于水乡泥土,带着自然的清新纯朴,充满诗情画意,被称之为荷花淀派,与山药蛋派(赵树理风格)齐名。

  三、 整体阅读,理清情节:

  学生快速阅读,理解课文内容,理清小说情节,体会诗体小说的特点,然后快速概括文章所写的三个片段内容:

  注意: 隔行是小说分段的方法之一。

  第一部分:夫妻话别。(开端)

  第二部分: 探夫遇敌。(发展)

  第三部分: 助夫杀敌(高潮、结局、尾声)

  本文是以时间的推移为线索安排情节的:月亮升起来──很晚──鸡叫的时候──第二天──过了两天──快到晌午──正午──这一年秋季──冬天

  从小说三要素看,本文是虚化的人物,淡化的情节,特定的环境。

  四、分析鉴赏充满诗情画意的景物描写

  这篇文章没有惊险的战斗故事,也没有缠绵的爱情情节,甚至没有留下一两个具体的、活生生的人物形象,却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艺术感染力呢?它给人们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又是什么呢?

  明确:给人们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是那美丽坦荡的荷花淀,那里的荷花荷叶充满生机、充满活力,象征着人的美好追求、美好愿望。这是一副纯美的画面,荷花荷叶是画面的主体,人物只是融入画面并融入荷花荷叶的精魂,这正是《荷花淀》的真正艺术魅力所在,这也正是把生活高度艺术化、审美化的结晶。

  1、第一部分第一层,描绘的是白洋淀夜景的风景画和风俗画。

  夜景美: 月光映照,院子凉爽,芦苇洁白,荷花飘香。

  生活美: 勤劳的双手,熟练的技艺,富饶的出产。 情景相生

  人情美: 热爱劳动,热爱亲人。

  特别是两个充满想象的贴切的比喻,把劳动的场面诗化了(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景物牵动着情思──天这么晚了,丈夫还没回家。

  通过分析,我们认为这段景物描写有如下作用:

  第一,为人物提供背景,烘托人物形象。它渲染了一种清新宁静的气氛,水生嫂就在这样的背景里生活、劳动,烘托了水生嫂勤劳纯朴,温顺善良。

  第二,情景相生,展现人物的精神面貌。一切景语皆情语,作品中的景,都是人物眼中的景,也都充溢着人物心中的情。在水生嫂们的眼里,家乡的一切都是那么美好,这样美好的家乡岂能容忍外国强盗来侵犯?水生嫂正出于对祖国美好河山的热爱,对幸福生活的`热爱,才激起对***主义的无比仇恨,毅然送夫参军,毅然组织队伍,参加战斗。这种情景相生的境界,使得作品的意境更加广阔而深邃。

  第三,为情节的展开作了铺垫。开头部分对小院子及白洋淀夜景描写,不仅为话别提供了时间、地点和和谐的氛围,而且也为下文荷花淀伏击战的环境作了铺垫。

  2、第二部分第二层正午淀上风光的描写:

  几个女人探望丈夫的归途上,有点失望,有点伤心,这种辽阔而静寂的环境烘托了这种情绪,但淀上万里无云的开阔、明朗的风光,使她们受到感染,增强排遣忧郁的力量,因此,不久又欢笑起来──以景写人,情景相生。

  3、妇女们急中生智,把船摇进荷花淀,又对淀上风光作了十分精彩的描写(第二部分第三层): 描写日光下的水乡风光。第61段。

  作者运用巧妙的比喻,富有诗意地描写了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象铜墙铁壁,高高挺出的荷花箭象监视白洋淀的哨兵,这威武雄壮的景色,不仅突出了水乡游击战的特点,暗示这清香四溢的荷花淀里将发生一场激烈的伏击战,而且写出根据地人民同仇敌忾的心理和克敌致胜的信心,洋溢着歌颂人民战争的思想感情。对照下文荷叶下认出她们丈夫的情景,更会惊叹小说构思的巧妙和布局的精当。

  到此,全部画面融为一体,由朦胧逐渐完全清晰,由暗示而至直接展现,前后画面递进,具有流动感,又层次分明,显得意境纵深而高远。概括起来说,荷花淀的景物是美丽的,水和天,荷和苇无一不美,明丽清纯,让人心醉。这么美的家园,谁人不爱!怎么肯让敌人蹂躏!这就找到了景和情的契合点。这么美丽的一方水土,当然会养育一方英雄儿女,他们美丽的身心不容玷污,他们*时有多少温情,战时就会有多少勇气,这是景和人的契合点。

  五、分析鉴赏简洁而传神的对话

  分角色朗读夫妻话别一节,朗读要求切合人物身份,表达人物感情。并讨论:这一节对话可分几层?

  明确:可分为追问真情、赞同丈夫参军、应承丈夫的嘱咐等三层。

  请运用联想和想象,结合上下文和语境,认真分析水生嫂的对话,说说这些对话对刻画人物性格、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有什么作用?

  今天怎么回来得这么晚?表现水生嫂对丈夫的忧虑和关切之情。

  她们几个呢?水生答非所问,故意**话题,水生嫂觉察丈夫有心事,不便直问,只得再次试探。

  怎么了,你?水生对妻子的问话用还在区上,虚晃一枪,又**了话题,无话找话。水生嫂察颜观色,感到今天事情有点蹊跷,只得逼问。

  以上几句对话,表现了水生嫂体贴、温柔、机敏和稳重的性格。

  你总是很积极的。在妻子的逼问下,水生终于说出自己第一个举手报名参加大部队。水生嫂此时的心情是十分复杂的,她爱丈夫,爱自己的家,更恨鬼子,丈夫第一个报名参军,她为自己有这样一个丈夫而感到自豪,所以,对丈夫责怪中含有赞扬。

  你走,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丈夫参军去打鬼子,她没有理由也不会阻拦,这是女人的基本思想。但她毕竟是一个普通的劳动妇女,自然会联想起,丈夫一去,留下的生产和生活的担子该有多重啊!

  你明白家里的难处就好了。经过水生的一番劝说,水生嫂感到自己的丈夫确实是个好丈夫,他不仅为革命事事走在头里,而且能体谅家里的难处,所以,水生嫂摆正家庭和民族的关系,统一对丈夫和对祖国的爱,决心挑起生产和生活的重担,支持丈夫参军。

  以上几句对话,表现了水生嫂识大局、明大义的崇高品格。

  你有什么话,嘱咐嘱咐我吧。水生嫂为了让丈夫放心,自觉承担任务。

  嗯。水生鼓励妻子政治上、思想上、文化上进步,劝诫妻子不要当俘虏,要与敌人拼命。两个嗯字,表现了水生嫂既有中国妇女吃大苦、耐大劳的传统美德,又有新一代劳动妇女勇敢战斗的精神。

  小结:夫妻话别这段对话,刻画了水生嫂这样一个勤劳纯朴,挚爱丈夫,热爱祖国,识大体,明大义的农村妇女形象,为后来写水生嫂等机智勇敢地与敌人斗争,发展成为抗日游击战士作了铺垫,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同时,话别也刻画了水生热爱祖国,处处以民族利益为重,事事争先,也爱家庭、妻子、孩子,体贴理解妻子,鼓励妻子进步这样一个革命战士的形象。

  五、布置作业:

  1、认真朗读课文。

  2、改编仿写夫妻话别一节(品味人物对话,分析水生嫂的性格)

  第二课时

  一、检查作业:

  1、请朗读改写后的对话:

  (很晚丈夫才回来)女人抬头瞪着他说:死到哪里去了,这么晚才回来!没你的饭了。说着,拍拍手站起来要往灶间走。

  水生坐在台阶上说:吃过饭了,你不要去拿。

  女人就又坐在*子上。她望着丈夫的脸,她看出他的脸有些红涨,说话也有些气喘。她说:有事快说。我知道,回来晚了一准没好事。

  水生咧嘴笑了,你看你,尽瞎猜。四下里看看又说爹呢?

  你还有爹呀?早睡了。

  小华呢?

  你甭跟我打岔,到底有什么事?给我痛快点。

  水生小声说:明天我就到大部队上去了。

  女人停下了手里的活儿,怔了一下,站起来,并不看水生的脸。不就是这么点事嘛,还又问爹问小华的,婆婆妈妈不直说。我给你弄点饭去。

  水生一把拉住她:我吃过了。今天在县里开会,会上决定成立一个地区队。我第一个举手报了名的。

  女人的眼睛熠熠闪光:这才是我的好丈夫,爹的好儿子。你要是不积极,爹和我都不依你。

  比较原文中的女人和改写后的女人性格及心理的异同。

  异原文中的女人:温顺、体贴,对丈夫极为依恋,甚至有些缠绵,虽然她同时也是含蓄的,但她是有勇气、有准备承担丈夫交给她的任何责任的。(水)

  改写后的女人变得泼辣、外露,她用表面上的不在意掩饰内心的不舍

  本节课,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进行了一些改革,以新理念为指导,教学中注重激发学生自主创新的学*积极性,注重调动学生多种感官进行学*,注重借助多媒体进行合理情境的创设,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从而学好语文。

  一、尽可能体现新的课程标准。

  1、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的主人”语文学*的过程应是学生认知逐步提高的过程。

  在设计读书环节时首先是读通,其次是读懂;再次是读好;最后要求尝试背诵。要求逐层提高,学生的学*逐步深入。

  2、体现学生学*的自主性

  新课程标准还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学生说荷花的姿态三种,教师就顺势引导,以便学生更自主地理解“一朵有一朵的姿态”。

  再比如作业的设计:“如果你觉得有更合适的作业,也可以自主选择完成另外的作业,还可以将你认为很有价值的作业推荐给老师或同学!”这些都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

  3、重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领会

  新课程标准还明确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学生在闭目欣赏的`同时,经历了一次课文中的语言文字在学生脑海中反映的再造想象的过程。学生凭借各自不同的积累,在不同层次水*上理解了这段文字,想象了这段文字所表现的内容,不仅体现了语文姓“语”这一要求,而且使学生感悟语言文字的过程又成了锻炼思维的过程,可谓一举两得!

  教学目的

  1、学*通过人物对话、景物烘托、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和感情的写法。

  2、了解白洋淀人民抗日斗争中的生活,学*他们爱国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

  3、培养学生运用联想和想象阅读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教学重点:

  1、水生女人等妇女形象的分析。

  2、理解景物描写和人物对话的作用。

  教学设想:

  本文是课内自读课,要求学生掌握学*小说的一般方法,即根据小说的特点,从故事情节、环境描写和典型人物三要素入手,进而理解小说所揭示的主题。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战争是一个让人思考、让人感悟的名词,它演绎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见证了人性中的正义与邪恶。

  列举有关描写战争场面的词语(提问):血肉横飞、血污泪痕、枪林弹雨、硝烟烈火、断壁残垣

  《荷花淀》写于1945年春天,是一部以战争为题材的小说,记叙的是抗日战争中发生在河北省中部白洋淀(荷花淀)的一场伏击战。但它没有硝烟弥漫、血肉横飞的场景,而是另外一副截然不同的战争场面。(阅读过程中要注意。)

  二、作家作品:

  孙犁(19131996),原名孙树勋,河北安*县人,现代作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风云初记》,中篇小说《铁木前传》,短篇小说集《白洋淀》、《荷花淀》、《采蒲台》、《嘱咐》,小说散文集《白洋淀纪事》等。

  孙犁小说语言清新自然、朴素洗练,被称为诗体小说。他和作家刘绍棠、丛维熙、韩映山、房树民等,在创作风格上有共同的特点:如荷花一样根植于水乡泥土,带着自然的清新纯朴,充满诗情画意,被称之为荷花淀派,与山药蛋派(赵树理风格)齐名。

  三、 整体阅读,理清情节:

  学生快速阅读,理解课文内容,理清小说情节,体会诗体小说的特点,然后快速概括文章所写的三个片段内容:

  注意: 隔行是小说分段的方法之一。

  第一部分:夫妻话别。(开端)

  第二部分: 探夫遇敌。(发展)

  第三部分: 助夫杀敌(高潮、结局、尾声)

  本文是以时间的推移为线索安排情节的:月亮升起来──很晚──鸡叫的时候──第二天──过了两天──快到晌午──正午──这一年秋季──冬天

  从小说三要素看,本文是虚化的人物,淡化的情节,特定的环境。

  四、分析鉴赏充满诗情画意的景物描写


荷花教学反思菁选(扩展9)

——《荷花》的教学反思(10)份

  《荷花》描写了公园里盛开了一池美丽的荷花,荷花有各种各样的姿态以及我看荷花时的感受。抒发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课前,我先让学生用*时积累的语言形容以前所见到的荷花的样子,之后用课件呈现荷花图,那一池婀娜多姿、千姿百态的荷花,深深地吸引了学生,让学生首先在视觉上感受到荷花的美,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接着便走进课文,体会这篇课文描写荷花的优美语言。

  教学这篇课文时,我让学生在扫清生字障碍后,从文中找出自己认为把荷花写得很美的句子,读一读,想一想荷花美在哪里,作者为什么能把荷花写得这样美?在交流时,引导学生体会文中用得好的“冒”字,以此感受作者语言的精到,然后用不同的图片展示荷花开放的不同状态,帮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荷花美丽的姿态。通过不同的读书形式激起学生的读书兴趣,通过个人读、指名读、男女生赛读、齐读等方式,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荷花的美丽,也帮助学生尽快背诵,这一环节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语言文字美的品位,也促进了学生对优美词汇的积累。

  教学中,我设计了一个语言训练的环节:在学*完第二自然段后,我让学生根据我提供的图片想象白荷花还会有哪些不同的姿势,用“有的...好像...”的句式说话,学生有的说出了“有的躲在荷叶下,好像害羞的小姑娘”,有的说“有的一朵靠在另一朵旁边,好像在说悄悄话”,有的说“有的三段荷花紧挨在一起,像相亲相爱的一家人”,有的说“有的荷花歪着头,像在和蜻蜓说悄悄话”,有的说“有的荷花靠在荷叶上,像在享受温暖的阳光”?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让我很惊喜。

  这节课,我借助美丽的图片,引导学生进入美的境界,在听说读写的训练中受到熏陶,可以说达到了教师和学生双赢的目的。

  在40分钟时间内,较好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在本课教学中我采用以下教学策略:

  一、闻着荷香,走进课文

  本文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文章语句优美,充满想象,让人读后能身临其境,赏心悦目。课前,我布置学生们去了解荷花的资料,并在课堂上与大家一起交流,培养学生收集信息资料的能力。课上,出示荷花的一系列图片,让学生们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行视觉享受,苍翠欲滴的荷叶、含苞待放的荷花学生们谈到自己的感受时,心情也是非常愉快的,仿佛已经闻到了那一阵阵淡淡的荷叶香,悠悠的荷花味。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通过采取多种多样的读书形式来激起学生读书的兴趣,有个人读,指名读,男女生赛读,齐读等。学生们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读得津津有味,声情并茂,似乎自己也变成了一朵亭亭玉立的荷花。

  二、抓住留白,指导想象说话

  我在教学时通过音乐和教师的朗读,让学生沉醉在其中,激发学生的想象,而后在学生有所体验的基础上,抓住重点语句或转换角色体验或在朗读中体验,让学生感受到作者想象的美妙与有趣。第四小节中还有一处留白:“风过了,我停止舞蹈,静静地站在那儿。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小鱼在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我抓住了最后的省略号,问学生,还有谁会告诉我些什么?提醒学生抓住清晨荷塘的时间和地点的特点,展开大胆丰富的想象。学生的回答:“蝴蝶飞过来,告诉我她要为我授粉。”“小鸟飞过来,告诉我,今天早晨它看到的事情。”“一只小青蛙跳到荷叶上,告诉我捉害虫的乐趣。”等等。

  但是也有一些缺失之处,比如,由于教学时间不够,“蹈”的教学并没有完成;自己的教学语言还不够精炼。课堂教学中,点拨语、评价语等语言设计,还不够到位,必须好好斟酌,应该更有针对性。今后要努力发现课堂教学中的不足,并加以改进,这样才能不断进步。

  课上我安排了这样一个环节,让学生找出描写荷花美的句子,读一读并说出它美在哪。有的学生能够抓住重点词句进行理解,例如有一个孩子说,他喜欢“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这句话,从“挨挨挤挤”这个词中可以看出荷叶很多,“碧绿的大圆盘”写出了荷叶的颜色和形状。还有的学生能够抓住重点字进行理解,例如有个孩子说:我喜欢“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这句话,我觉得这个“冒”字用得很好,随机我就问:如果把这个“冒”字换成其它的字,如“长、钻┄┄”行不行?联系前后文想一想,怎样长才叫冒出来呢?此时同学们跃跃欲试,有的说使劲长叫“冒”出来,有的说快速地长叫做“冒”出来,还有的说高高兴兴地长叫做“冒”出来┄┄随后,我又利用多媒体演示了一个白荷花从河里冒出来的动画,这样不仅使学生了解了“冒”字的用法,还能够从视觉上感受到荷花的美丽。我觉得,通过多媒体与语文教学的整合,增加了学生的学*兴趣,使学生对课文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同时,我也感觉到孩子们已经逐步地掌握了一些有效的学*方法,这样能够为今后的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节课也有很多不足的`地方,例如,课上有这样一个环节,让学生试着画荷花,在进行下一环节时,个别学生就有些收不回来了,这部分就显得有些偏离主题了,而且还浪费了很多时间,所以,我觉得这个练*作为家庭作业会比较合适。

  那么,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还要不断的完善自我,虚心向有经验的教师学*好的教学方法,争取获得更多的收益。

  *一周多来,各班都走进了正轨“新课程迢迢”给人一种压抑。老实说,在教学上本人还没有进入角色。不过本课感觉到不错,在教学中有些逆流翻转的味道,我也没去做些教学上的查找,因为这是一篇很优美的散文。叶圣陶美笔之作再加上在我们本地有一大片荷花池,所以对于学生来说,有如文其实境的感觉。课题一板,孩子们有的是话说。我借学生的激情板书了一些关于荷花高洁的名句。如“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钱戏连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这篇课文描写了夏日公园里荷花盛开的景象,以及“我”沉浸在此景中,与荷花融为一体的感受,色彩明艳的荷花怒放图,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在教学本课的思想上,注重阅读中抓重点句,体会句子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从而懂得富有感情,充满想象是写好写景的文章的重要方面。“想象力丰富,富于感染力”是本文在表达上的主要特点。比如,作者在观赏荷花的美时竟把自己想象成了一朵荷花,在微风里翩翩起舞。这种写是很生动,形象的。在教学引导上,本人把握了写法的运用。

  如何使文章想象丰富,富于感染力?这里我并没有去在意文本的学*,却安排了小练笔,作者把荷花写得这么美国,我们也来写写自己喜欢的花。不过在动笔前,让学生再走进文本,了解一下课文是怎样写荷花的,哪些是具体的描写,哪些是对荷花的想象和感叹。然后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想一想自己喜欢哪种花,这些花是什么样子的,有什么特点?自己怎样把花描写下来。学生能把这些问题弄明白就可以动笔写作了。(我安排了下水文段,这里略)

  另外,在引导学生写作成文时,还是回放了文本引导学生讨论文中的修辞。比如,为什么说这一池荷花是“一大幅活的画”呢?(用彩笔画出来的是色彩明丽的画面,而一池荷花就是这样一幅色彩明艳的画面,因为荷花是活生生的真实景色,那么看上去这一池荷花就像一大幅的画。甚至可以引导学生背背优美的句段,必要时用一用也没错,使学生从阅读中悟写法,从感情升华到实际动笔,或许是妙笔生花的。

  其次,在作文中展开想象,想象是写作的重要的必备能力之一。一篇文章无论是在记事,写景,状物的时候,加上合理适当的想象。叶老说,没有想象的文章是不成文的。要写想象就离不开修辞,在课堂上、书本里、文章里,修辞就是一道风景,是一种意境,是一种追求。也就是修辞即生活,生活即修辞,修辞是一种生命的表现。与此,文章就会变得更加形象,生动,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就更鲜明,深刻。本文中的作者就把自己的想象为池塘中的一朵荷花,并把想象中的情节描写得有声有色,有静有动,无休止的把一池荷花绘成了一幅活灵活现的荷花图。那么如何在作文中展开想象呢?

  第一,要掌握好“合理”二字。合理的想象,就是所想象的情节要符合生活的情理,科学的规律。如,写爸爸戒烟,因为吸烟而闹笑话这是较为合理的,如果写爸爸为了吸烟而满街搜集烟头这就不合情理了。第二,要在*时注意积累想象的材料。这些材料应该是来自生活的观察和体验。如,一提《西游记》就会想到贪吃的猪八戒,这样就牵起联想到生活中类似的人……总的来说,想象必须和生活经验丰富的知识结伴,多积累,一定会写出好文章。

  总之,本课的教学,学生还是收获不错的。如果说本人这也算自造创新的探究,那本人还是注重了紧扣课文图文并茂的特点,联系本地实地教材,使学生能身临其境地学*课文。在美文中合并练笔,这样就自然地注重了学生的自学能力的训练与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同时将对文本的理解与朗读有机结合,进行拓展训练。

  用魏先生的语文教学经验来总结:“雕塑的艺术在于取一块石料,把没用的去掉。”阅读的可不可以说在于取一本书或一篇文章把没用的去掉呢?我看可以。

  《荷花》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课文写“我”在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荷花,被如诗如画的美景陶醉而浮想联翩,赞美了荷花以及大自然的美丽。全文分两部分,第1部分(1~3)自然段,看荷花。第2部分(第4、5自然段)通过想象进一步描绘了荷花的美丽。

  教学本课我引导学生多层面的了解文本内容,通过欣赏荷花美,品读荷花美,边读边想象荷花美,使学生与作者的心灵产生了共鸣,获得了审美体验。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出示《荷花》图片,请大家边看边想,你看到了什么。揭示课题。学生交流后引入:课文中的我又是怎样看荷花的'?请大家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

  二、充分诵读,激活语感。初读课文,学*生字词;再读课文体会作者是怎样观察、描写、表现荷花的“美”。学生的自主选择,随机指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整体感知:闻到清香、观察形状、欣赏姿势、想象情景、回到现实。以“哪一段最具体地写了荷花的美”引入第二段学*,这段具体而生动地展现了荷花的形状美,学生最感兴趣。边读边想这一段,你觉得这段话中哪个句子写得特别美?说说你的体会。引导学生抓住写荷花特点的词语教学写荷叶的句子,通过看图,指导有感情读,想象一池荷叶长势之美。而“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这一句我是抓住“冒”字进行教学的,通过课件直观演示后,让学生给“冒”字换个词(长、钻、伸、露、探、冲),理解“冒”的意思,再让学生说说从“冒”字你体会到什么?(“冒”写出了荷花的亭亭玉立、生机盎然,又写出了荷叶的茂盛。)

  “这些白荷花冒出来以后想干什么?”组织学生想象写话。随着对荷花形象理解的深入,情感的交融,学生的情感被激活了,无穷无尽的赞叹充塞于胸腔,他们迫不及待的想抒发自己的情感。有的说: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想看看外面精彩的世界。有的说: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想深深地吸一口新鲜的空气。有的说: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在尽情地展示自己的美丽容貌......最后,让学生配乐朗读,边读边想象相应画面。这样的教学设计,既锻炼学生想象力,又训练学生表达能力,而且加深了对荷花美的认识。可谓一举三得。

  《荷花》是一篇写景的记叙文。作者用第一人称描绘了公园里满池荷花的美丽景色和“我”看荷花时的感受。赞美了荷花婀娜多姿,生机盎然的美。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课文的教学重点我放在引导学生理解和欣赏满池荷花的静态美。为此,第一课时,我没有像以往一样读文、学生字。而是通过观察图画,读文体会。在读中自悟。抓住第二段让学生多读,反复读。体会用词之巧妙。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本想用课件比图效果要好些。可是怕麻烦没有用课件。相信用课件,学生观看录像后更能感受到荷花的美。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白荷花的几种姿态,我用前年教这一课时的方法:让学生用手来演示出荷花的几种姿态,帮助理解背诵。学生兴奋得不得了,不停地用小手来表达他们心里荷花美丽的姿态。不到五分钟,每个同学这三句话都会背诵了。更可喜的是有些同学把花骨朵饱胀得要破裂似的演示得维妙维肖。讲到“白荷花从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这句时,不少学生情不自禁把自己当做了荷花边读句子,边迅速从座位上站起来,犹如朵朵荷花冒出水面。教室里这边冒出几个,那边冒出几个。我趁机看看这个看看那个,说:“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由此我又问:“这满池美丽的荷花是谁创造的?”话音刚落,就有十几位同学说:“大自然。”我太吃惊了。教几年了,以往问学生时,学生们总是回答叶圣陶、画家等等。甚至有人说园丁。可今年的学生回答如此肯定,如此迅速。让我着实意外。

  感叹一:学生越来越聪明了。现在的孩子看得多,接触得多,懂得也多。

  感叹二:新教材单元之前的.主题让学生明白了本单元的主题。使学生有的放矢。

  感叹三:新课改中我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充分动口、动手、动脑。把学生的大脑调控到了兴奋的状态。所以学生才能思路敏捷,对答如流。

  由这节课,我想到了。我今后的课堂教学中应该保证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去读、去思、去做、去说。保证学生在课堂上自始自终过着愉快的精神生活,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荷花》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作者通过对荷花细致的描写,体现了荷花的美丽。在教学中以“我”闻荷花、看荷花、赞荷花、变荷花又回到看荷花的思路来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学*的过程中,对文章的脉络有一个清晰的了解。

  本文的教学对象为三年级下学期的学生,他们对周围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仍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能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喜欢阅读,能展开丰富的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1、抓住阅读,培养语感,体会“冒”字。

  《荷花》这篇文章对于阅读教学来说是十分合适的文本材料,课文中许多地方都有着深厚的情感流动,因此在教学中,我比较注重学生对于文本阅读的掌握,让他们用自己的情感去朗读课文,体会课文。如何有情感地去体会课文呢?这就要求抓住一些重点的词句,进行分析,体会,对词句进行一定的品读,研讨,深入到文本中去。对“挨挨挤挤、冒、露”这些具有特点的词语进行分析,来体会荷花的形态,在学*“冒”这个词语的时候,我让学生当自己就是荷花,我问学生:荷花荷花你为什么要冒出来呢?学生有的回答:荷叶挨挨挤挤的,我只能冒出来呢。有的回答,我想早点呼吸到新鲜的空气,看看美丽的天空。有的则回答,我想看看外面的世界……这既是对冒这个字的形象解释,也拓展了学生的思维,锻炼了学生的想象能力。

  2、学*第二自然段,用有的……有的……有的……的句式,来仿写其他的花。

  我首先让学生先熟读课文,看看作者是怎样用“有的……有的……有的……”来描写荷花姿态的,分成了几种。学生很快就归纳出有三种:一种是没开的,一种是开了两三片的,一种是全开的。接着我又让学生想象一下,荷花池中除了这三种姿态的荷花,还有没有其他的荷花呢?如果你是荷花,你想怎么样地站在荷花池中呢?学生的思维被打开了,有的说:有的荷花低着头,好像一个害羞的小姑娘。有的说,有的荷花仰着头,挺着胸,向大家展示自己美丽的身姿。有的说,有的荷花在风中翩翩起舞……到这里为止,我先用有的……的句式让学生学会了说荷花。

  接着我让学生想象下,让你说说其他的花你会吗?也说说其他花的三种姿态,好的学生马上就能够举一反三,但是还是有部分学生不知道怎么说,这时候我告诉他们,也可以用替代法,把荷花替代成其他的花,这样一些思维不开阔的孩子也能够试着说一说了。在布置作业的时候,根据学生情况的不同,拟定不同的学*目标,让其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用“有的……有的……有的……”来描写其它的花。

  这样就让每个学生都得到了锻炼的机会。创设情境,让学生尽快进入课文角色,可以优化学生的思维空间,激发学生思维的活力。在这篇课文中我让学生把自己就当成是荷花,然后来进行学*就容易的多了。

  上《荷花》之前,我恰巧在体育东路小学听了一位老师执教该课的第二课时,她的课给我启示很大。在让学生谈完对荷花的印象后,她用自己甜美的范读带学生(闭眼)去“看”荷花。跟着是学生自主阅读,赏读认为写得美的句子,老师也趁机抓住重点词句,利用图画、朗读、想象来感悟荷花的美,效果不错。

  但我感到她这一课时的容量过大,不但给人前松后紧的感觉,一些重要的训练,也匆匆而过(如语言文字训练、想象说话的训练)。因此,我备课时既学*,又改进:课前,我让学生在电脑课上观赏荷花、荷叶(课件播放),以弥补部分同学这方面的经验缺失;把讲读1、2自然段放在了第一课时,这一环节重在赏读、背诵积累;第二课时在语言训练方面重在要学生写出三种姿势,而不是单单脑中有个姿势就行了。想象方面重点放在“活的画”和练*上了。从整个设计和教学效果来看,我较满意。这也可算是“学有所得,取长补短”吧。下面具体谈谈我在教学《荷花》一课后的一点自得之处和疑惑之处。

  一、自得之处

  引导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感悟文本方面做得比较到位:在学生充分诵读的.基础上,随机引导学生对课文脉络(闻到清香——观赏形状和姿势——想象情景)进行整体感知。从全局出发了解了全貌,把握了文章的脉络。在读中有所感悟。在学生充分诵读,整体感知的基础上,请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第2段课文。边读边想,画出觉得这段话中写得特别美的句子或词语,说出自己的体会。

  随后组织汇报交流。这样充分让学生自读课文,潜心品读了美的语言。在学生交流汇报的过程中,适时地引导学生对“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做出多元解读。体现了“读中感悟,读中培养语感,读中受到思想、情感的熏陶”之意图。

  二、疑惑之处

  课堂调控不够。在第一、第二课时,都有为了让学生感情朗读、大胆想象、多元表达而出现时间不够用的情况。对课堂的调控,我一直很困惑。新课改倡导自主学*,以学生为本,但是,如果课堂上教师为了尊重学生,尽量多关注一些孩子,给他们创设表现的舞台,那课堂就容易陷入无序状态,课堂效率会大打折扣,教学任务也经常会完不成。

  另一方面,如果课堂上你努力地按照自己的教学设计调控自己的教学活动和学生的学*活动,或许能完成你预先制定好的任务,但是,课堂就容易陷入僵化状态,没有生机,更难有所谓的“生成”。可见,课堂上教师的调控是必不可少的。关键是看你如何去调控,这个度该如何把握。这是我一直在思索的一个问题。

  《荷花》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用生动优美的语言,按看荷花的顺序描述了夏日公园里的一池美丽的荷花盛开时的情景和“我”看荷花时与荷花融为一体的感受。作者以丰富的想象力,描写了荷花的清新美丽,展现了一幅各具姿态、色彩明艳、活生生的水中荷花的画面,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本课语言文字优美,因此,在学*本课时,我主要采用以读促悟的方法,并且尽量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像,把自己也想像成一朵荷花,因此,我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来进行,比如,在教学中文中的第四段,我让学生想像作者看到荷花,感觉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里。作者是看到了白荷花的样子非常美,把自己也想象成了荷花,尤其是一阵微风吹过来,我就翩翩起舞,雪白的衣裳随风飘动,是说荷花瓣随风飘动的样子,想像成了自己美丽的裙子,更能表现荷花的美丽,作者看着看着都把自己给忘记了。紧接着,作者由动写到静,又展开丰富的想像,蜻蜓飞过来,小鱼在脚下游过,我引导学生展开想像,还有什么小动物会告诉我什么呢?学生想象丰富,并且练*了排比的句式。

  不足之处,本课对荷花的描写有绝妙笔墨,在课堂上应该给学生留出小练笔的时间,但是由于给学生留的朗读的时间较多,小练笔就舍弃了,在下一步的教学中,还应该做到有所取舍,要抓住课文这个例子,做到有针对性地训练,切实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更要切实以教材为例子,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荷花》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课文写“我”在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荷花并展开想象,赞美了荷花的美丽,再现了如诗如画的大自然美景。

  教学时我针对他们对周围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仍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能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喜欢阅读,能展开丰富的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