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定位置教学反思菁选

首页 / 教学反思 / | 2023-03-08 00:00:00

确定位置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我们的教学经验,那么问题来了,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确定位置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确定位置教学反思1

  在第一单元的《位置》教学中,我让学生从自己十分熟悉的座位入手,用自己唤起探究如何确定位置的欲望。在学生探究确定位置的方法时,我不急于告诉学生答案,而是让学生开动脑筋,尝试用自己的方法去描述,组织学生讨论谁的方法比较好。引入“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时,我没有直接讲授,而是让学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此时,本课重要的知识点从学生之口引出,使学生获得极大的满足感,更进一步激发学*兴趣。同时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中逐步抽象出数学的表示方法,让学生更易理解和接受。结合具体情境,贴*学生生活实际,借用教材的情境与问题这一思路,从学生自己班上的.座位情况这一真实的课堂情境引入,再把情境图作为巩固练*。因为讨论的是学生每天都坐的位置,所以这一交换就很容易激发起学生兴趣,使教材内容更加丰富了。练*时的城市街区图、火车票、电影票、地球的经纬线等等,使学生体会到我们生活环境中,存在着大量的数学知识与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促进教学活动的生成。

  在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教学中,发现学生对“列在前,行在后”的数对表示方法,是用记忆来掌握的。在练*中多次会出现列数和行数位置颠倒的错误。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成年人如果不明白道理仅靠规定或记忆,也经常将列数和行数位置颠倒。看来,学生虽然已经学会了数对的表示方法,但出现列数和行数位置颠倒的错误是属于记忆模糊的问题。对数对中列数在前,行数在后的表示方式,数学家或者教材的编写者为什么会这样规定了?由于我看到的资料有限,一时还无法找到教材中专家这样规定的依据。在教学中,我们可以设计这样的环节,让学生思辨:数对中,数学家为什么要把列数写在前,行数写在后呢?这样也许会给学*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确定位置教学反思2

  《确定位置》一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本节课既是认识图形知识的继续,又是后面学*直角坐标系等知识的基础。既是第一学段的发展,也是第三学段学*的铺垫,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本节课对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学生认识生活周围的环境,都有较大的作用。教学本课要求学生体验确定位置的重要性,理解数对的意义和表示方法;能在具体情境中用数对来表示位置,并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经过三次试教,听取年级组老师们的意见及反复修改,我终于比较成功的完成了《确定位置》这一达标课。

  反思这节课,从设计准备到试教,再到最后上完这节课,感想颇多。

  1、教师要想上好一节课,必须深入挖掘教材,理解教材,目标明确

  最初看到教材上的内容,感到这节课很简单,教材上的内容很少,这么简单,这么少的内容不知如何去讲。于是我深入钻研教材,理解编者的意图,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并在网上观看学*了特级教师钱守旺老师和另一位老师上的《确定位置》的录像课,对教材有了深入的理解,才开始设计这节课。进行教学设计时我注重结合我校学生的特点和生活经验,吸取名家课堂上的精华,不断地研究探索,始终想着每一个活动的设计要达到什么目标。教学时层层深入、步步推进,使教学结构紧凑而且环环相扣,突出重点逐步突破难点。

  通过老师们的评课,使我知道每一节数学课,教师都要明确本节课的知识在整个小学阶段所处的位置,知识的前后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以及后续将要学*的内容。

  2、遵从学生的原认知,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本节课从学生熟悉的实际生活切入教学:家长会怎样告诉家长自己的位置?由于从学生身边的真实情境出发,学生有生活经验,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学*兴趣。学生们描述自己的位置时,有的描述得很清楚,有的描述得不但麻烦,而且不清楚。如何方便交流和沟通?这样学生就产生了学*确定位置的必要性,为新课中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打下了基础。

  学生对自己的位置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后,设置了一个情境,让学生帮助图中的小朋友说清楚自己所处的位置。当学生初步认识“数对”后, 又引导他们用“数对”来描述自己在班级中的位置。借助班级的组与排用“数对”确定位置,学生可以直接应用已形成的知识经验解决问题,体会“数对”和人的对应,经历数形结合的过程。

  在明确了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后,结合“地图”、“*面图”、“找位置”游戏、“介绍自己座位”、“介绍好朋友座位”等练*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使学生在活动中掌握了知识,体会体会数学的价值。

  3、注重拓展教材

  在课堂练*中挖掘教材隐含知识,地球上利用经线和纬线确定某一点的位置,密切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介绍著名数学家笛卡尔和*面直角坐标系,把课内与课外紧密结合,拓宽了学生的视野,让学生感觉到,课虽上完了,但探索还在继续,同时对学生进行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努力学*,成为对人类、对社会有贡献的人的思想教育。

  4、有效利用多媒体电化教学手段

  多媒体电化教学手段的有效运用是我这节课的.一大亮点。其中之一是学*用数对表示位置时,利用动态演示,边演示边讲解:用括号来表示一个位置,先横着数,小青在第3组,把3写在前边,再竖着数,她在第2个,把2写在后边,两个数之间用逗号隔开,这种记录方法称为"数对"。使学生明确数对的表示方法。另一处是为了向学生充分展现知识形成的过程,把座位图抽象成点子图,再把点子图抽象成方格图,从具体到抽象,解决了本课的难点,这是其它教学手段所不能替代的。

  5、在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

  本节课我渗透了函数思想、一一对应思想、符号思想、数形结合思想等。这些思想方法不用告诉学生,但教师心中有数。在小学数学课中都应该渗透哪些数学思想需要我们去学*和思考。当然,课堂教学的魅力就在于她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反思这节课的教学,我觉得至少有如下几点需要改进。

  1、由于我的评价性语言太少,开始上课时,学生积极性不高,没有产生应有的效果。

  2、年轻教师的青春与活力在本节课中还有待加强。面对中高年级的小学生作为年轻教 师的我应该有更丰富的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让学生在你声情并茂的讲解中愉快的学*知识。我想这是我以后该加强改进的。

  3、试教时,由于是借班上课,在指定学生回答问题时我采用“第几组第几个同学”和用数对如“(3,2)同学”回答的方法,灵活运用各种确定位置的方法,可谓一举两得。但正式上课时我有些紧张,没有很好的发挥,今后应多在公开场合历练,才能更有效的调控课堂!

  4、在讲完本节课以后还需要在教学难度中有所拓展,由于本节课是为学生以后的学*打下基础,所以在讲授知识第几组第几个的时候需要讲授什么是列什么是行这一知识点。看来下次上课时应该注意对教材的深层领会。

确定位置教学反思3

  今天上午第二节,我执教了《走进军营——方向与位置》中的第一个信息窗《用数对确定位置》,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获得了用自然数表示位置的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将学生已有的用类似“第几排第几个”的方式描述位置的经验加以提升,用抽象的数对来表示位置,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提高抽象思维能力。我先想大家汇报这节课我的设计思路:

  1、在创设情景,引出课题时,播放建国60周年阅兵式资料,目的在于通过整齐的军姿让学生认识队列,为行和列的认识作下铺垫。

  然后通过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军营生活引入对新知识的探索,使学生充分了解用数对确定点的位置。

  2、在行和列的学*中,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加深对行与列的认识和理解。巩固所学的知识,同时老师通过手势给学生以感性的认识,师学生初步的感知列和行可以确定一个具体的.位置,为下面学*数对做铺垫。

  3、抽象位置图,认识数对。先认识场景图中的竖排和横排,然后把具体的场景图逐步抽象成点子图,为后面教学作了孕伏和铺垫。在此基础上,教学列、行的合义和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则,一切显得水到渠成。同时,借助于多媒体课件,形象直观地帮助学生理解规则。通过写自己,写朋友的位置所在数对,巩固对数对的理解及写法。能用数对表示出一个具体事物的位置。同时通过让同学们猜好朋友,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学*积极性,提高了学*效率。

  然后由点子图自然过渡到方格图,有效的完成了由具体的实物图-点子图-方格图的抽象过程。在教学*面方格图后,让学生再次回过头来表示小强的位置,用情景贯穿于整堂课,由*面到解决实际问题,加深对*面方格图的理解和运用。

  4、通过多种形式的练*,既激发了学生学*的兴趣,又提高了学生的能力,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数对的理解,并会在*面方格图中用数对确定位置。提高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能激发学生学*数学的热情。

  5、一节课的结束,不应该是学生探索活动的终止。让学生带着问号离开教室这个小课堂,走进探索的大课堂,教学中,通过对“神舟七号”返回地球画面的回放引发学生的强烈的求知欲。从而自觉的去探索如何在地球上确定位置,拓展知识面。

  数学教学要重视知识形成的过程是当前数学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的理念。我注重了向学生充分展现知识形成的过程,我通过将 “小强”站在从左数第3列从前数第2行” 简化成用数对来表示,然后把人物图简化成点子图再到方格图,力图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数学思想的形成过程,从而加深学生对所学数学知识的理解;而且在这个充满探索和自主体验的过程中,使学生逐步学会数学的思想方法和如何用数学方法去解决问题,获得自我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确定位置教学反思4

  1、关注学情,教而有效

  认知教育学家奥苏贝尔说过:“如果我不得不把教育心理学的所有内容简约成一条原理的话,我会说:影响学*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弄清了这一点后,再进行相应的教学。”的确,有效的数学教学应该基于学生的已有经验。唤醒学生原有知识,了解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是学生学*的基础。因此我在教学时,首先通过让学生自己来描述赵晨的位置,激活学生头脑中已有的描述物**置的经验,然后通过交流评价,自己认识到这些方法的不足,引发学生产生用统一、简明的方式来确定位置的需求,体会学*新知的必要性。

  2、巧设*台,彰显个性

  学*是一种个性化行动。作为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创设一个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的“场所”,让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尽情释放。在让学生以赵晨的位置“第3列第2行”为例,根据数学的简明性特点和符号化特点自己创造更简洁的表示方法的环节中,为学生提供了自主思考的空间,学生的思想无拘无束,创新灵感、创新思维不断涌现,课堂真正成为了他们发挥自己聪明才智的乐园。然后再针对学生自己创造的方法,通过师生互评、生生互评,让学生产生矛盾冲突,抽取共性,从而产生确定位置的方式——数对。可以说数学的特点促进了数对的产生,数对的产生也符合数学的特点。再通过对“数对”名字的分析,使学生对于“一对数”确定位置的理解也更加清晰了。

  3、知趣交融,快乐求学

  心理实验表明,学生经过20至30分钟紧张的新课学*后,会感到疲劳,学*兴趣降低,学困生表现尤为明显。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继续保持学生积极的学*状态,教师要特别注意练*的设计。“找好朋友”的练*紧密联系生活实际,而且形式活泼有趣,极大调动起了学生学*的.兴趣。学生在这一活动中,动眼看,动耳听,动脑想,动口读,动手找,调动了多种感官参与学*。通过这个形式新颖有趣的练*,变学生被动学*为主动参与,既增大了练*面,又使全体学生主动参与。

  4、研究探索,发展思维

  本课有两大主线贯穿始终:一条是图例的抽象和演变:由实物图、到点子图再到方格图,这一抽象的过程细腻、清晰,借助“数形结合”的方式很好地渗透了“坐标”这一较难理解的数学知识,为学生的后续学*做好铺垫。另一条线是确定位置的方法:由不同的描述方法过渡到列与行的方法最后通过对比淘汰产生数对的方法,这一表达方式逐步递进、简化、抽象,都使学生对数学的简捷性和抽象性有了深刻的感受和体会。课堂中,两大主线的层层递进与发展,把本课数学知识和思想的产生与发展过程展现得淋漓尽致,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前后对比反思,及时提升学生的认识,培养反思*惯和能力。通过学*,学生不但熟练地掌握了数对知识,而且真正感受到了数学能够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也真正体会到了数学符号的简洁清晰,最重要的是学生真正亲身经历了数学知识、数学思想的形成过程,这些都为学生的全面发展、长远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5、缺点与不足

  常言道:教学永远是一门有遗憾的艺术。的确,尽管在不断的雕琢中我努力追求完美,但几缕缺失时常萦绕脑际,难以释怀。

  (1)在第一环节中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把方队中赵晨的位置描述出来,学生书写速度较慢,浪费时间,在试讲的过程中也尝试过让学生口头表述,后面学生受前面发言学生影响,往往不愿意表达自己的描述方法,所以这一环节还需精加工改进。

  (2)这节课不仅仅要教会学生用“数对”的方法来表示位置,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构建“数对”模型,经历用简洁的数学符号确定位置这一抽象的过程,这才是本课的重点。学生在经历了由文字描述到符号表达,由繁到简的再创造过程中,进一步感受到了数学的抽象化、符号化。这些方面本课都体现的比较充分,但在让学生感知“数对”确定物**置,要从两个维度来考虑的数学本质的同时,对数对的有序性体现的不够充分。

  (3)此外,联系实际举例:说说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数对思想,学生非常缺少这方面的经验,往往举不出恰当的例子,是否能改为先介绍“地球上经纬线知识”,课后再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应用了数对思想确定位置实例,也在思考中。

确定位置教学反思5

  本节课内容是在学*了用前后、左右、上下等表示物**置和东西南北等八个方向及认识简单的路线图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的,是“方向与位置”内容的延续和发展。也是以后进一步学*相关知识的基础。这部分内容对学生认识自己的生活环境、发展空间观念具有重要的作用

  “数对”这一数学知识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抽象,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注意了以下几点。

  1、本节课的教学是先从认识观察者与被观察者开始的。认识观察者与被观察者是认识那是第一列的基础,也是学生经常发生混淆的地方。因此我在导入时设计了学生介绍第一排同学给我认识的环节。通过学生用方位词向我介绍同学,使学生产生认知的冲突,从而加强了观察角度的认识。事实证明,我这样的教学设计确实对学生认识列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2、本节课又通过让学生看军营情境图激起学生的好奇心,通过说出小强的位置,唤起了学生对已有的用“第几组第几个”或“第几排第几个”的知识来确定位置的经验,帮助学生找到新旧知识的连接点。然后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确定小强的位置,有的从左边数起,有的从右边数起,有的从前边数起,有的从后面数起,这样找出的位置不是唯一的,使学生认识到这样描述位置的方法不够准确。进而让学生将叙述的语句改准确,使学生认识到如果叙述准确了,又显得太罗嗦。有没有一种既准确又简明的`方法呢?这样就使学生产生了学*新方法的内在需要,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新知的积极性。

  3、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经历由实物图到方格图的抽象过程,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发展空间观念。在教学中我先给学生出示了实物图,然后通过电脑演示了有实物图到点子图的过程。最后我把点子图的各个点用横线和竖线连接起来,然后点子图的各个点逐渐缩小,直到缩到与横线和竖线的交叉点一样大为止。通过电脑的演示使学生亲身感知了由实物图到点子图再到方格图的变化过程,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思想。

  4、在教学中我应用了小组讨论的方法。在解决本节课的重点难点的时候,我并没有直接告诉学生现成的答案,而是引导学生经历了一个探索问题的过程。通过学生小组内的谈论,学生找到了许多中简单表示第3列第2行方法。通过学生的讨论汇报,我适时引导从而使学生认识了数对表示方法的科学性、准确性和简洁性。

  5、在整个教学设计中我始终坚持了“数学知识从实际中来、到实际中去”的思想。在导入部分我先从班级内的第一排学生开始,然后引导出了军训中的情景图,从而引起了新知识的探讨过程。最后我设计了寻找班级的数对以及猜一猜的文字游戏也是这一思想的体现。

  通过实际的教学,我认为我在教学这节课的时候还存在着以下几点缺憾:

  1、讲完课后总觉的有些面面俱到,没有突出重点。

  2、在小组讨论的时候给学生的时间太少,学生自由活动不够充分。在汇报讨论结果的时候又过于仓促,没有给学生留下自己评价和相互评价的时间。

  3、过于依赖课件,在讲到十几分钟的时候,电脑突然死机使我有些措手不及,上课的思路有些乱了。在处理这个突发事件时,我处理的也有些不当。当时我还没有介绍点子图我不应该叫学生到点子图中找小强的位置。当时我在黑板上已经总结出了“第3列,第2行”,如果这个时候叫学生直接讨论“第3列,第2行”表示方法我想效果会更好,而且能为自己争取到更多的时间。

  一节课已经结束了,但我的思考却没有终止,我不停地思考着我教学的每一个细节,考虑着我教学的得与失。我始终坚持着教数学的目的是发展学生的思维,而不是已记住一些知识为目的。知识的探索必须以实际生活为依赖,使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体会数学的价值。

确定位置教学反思6

  《确定位置》这节课是要求学生能用数对来确定位置,在此之前,学生已会用语言文字描述自己在教室中的位置,数对的学*将为学生以后学*直角坐标的知识打下基础。“数对”这一数学知识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的,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在这节课的设计中注意了以下几点。

  从学生现实情境“向学生介绍座位”导入,创设了简单、和谐的课堂氛围,有唤醒学生已有对确定位置的认知,为下一步的自主探究带给了基础,也为抽象出“数对”构建了一个现实模型。

  首先,让学生自己根据问题进行思考,用自己喜欢的解决问题,这一过程是开放的,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很好的拓展,在此之后,教师在学生交流中合理引导,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丰富的.感性材料,合理的动态演示,激发了学生*兴趣,启迪学生的有序思维,有利于学生对“数对”有个清晰的理解。

  整个教学过程,我采用多样化的呈现方式,激励学生学*生活中的数学,在后一教学环节中,有意识地的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数学交流中,培养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潜力,同时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让学生在游戏中不知不觉地被老师带入到学*中来,由学生的位置引入新课的学*。透过老师的归纳引导让学生进行讨论,从而发现行和列正确叙述方法。这样能够加深学生的印象。老师要使学生始终有问题要思考,这样他们才会注意力集中,透过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才能让他们在交流和讨论中获取新知识点。教师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再让他们自己去解决问题。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潜力。

确定位置教学反思7

  《确定位置二》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二课时的资料。不仅仅是在学生学*了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八个方向基础上的发展,而且也是后面学*“*面直角坐标条”以及“灵活运用不同的方式确定某一点的位置”等知识的基础。为此本节课我关注高效教学的理念,采用了创设情境、自主探究,应用升华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透过理解分析,归纳总结、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学*方法逐步总结出确定位置的三要素:观测点、方向角度、距离,提高学*的潜力。

  为了更好地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我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实践:

  1、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构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用心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因此在教学时要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从学生已有知识以及生活经验入手,引入新知识的学*,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知识源于实践的启迪,从而激发起强烈的求知欲望与探究热情。我在这节课始创设了“笑笑的妈妈带笑笑到动物园玩”这一情境引出这么多景点都在什么位置呢?透过地图和课桌构成鲜明的比较,设下疑问。透过引发的认知冲突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有了探究新知的欲望,有了欲望,学*才有动力;有了欲望,才会发现问题,思维就会有方向、学生就会乐于学*,主动学*。使学生认识到准确的方向,培养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发展了学生的动手潜力、观察潜力、分析和概括潜力。

  2、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这节课,我从导入到练*都选取了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贴*学生的生活实际,不仅仅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充分调动学生学*数学的用心性,让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3、科学的设计联系

  教学时我还注重联系设计的层次性。精心、科学地设计练*对学生思维训练的好处是不言而喻的。最后设计的拓展应用是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了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课堂只有短短的40分钟,课堂上教学的容量是有限,学生这时还意犹未尽,教师可根据实际的教学资料和学生的学*状况,引导学生在课外继续思考,这样才会构成持久的研究兴趣,才能在不断的问题解决中获得全方位的发展。

  整节课,学生在身临其境中全身投入学*,真正成了学*的主人。在简单的氛围,用心的态度以及成功解决问题后的喜悦中完成了本节课的学*任务。学*效果较好。经过反思,也找了一些不足。本节课中我侧重于让学生自主探究或师生之间的互动,欠缺的是生生之间的交流碰撞,今后的工作中会加以改善。

确定位置教学反思8

  《确定位置》这节课是要求学生能用数对来确定位置,在此之前,学生已会用语言文字描述自己在教室中的位置,数对的学*将为学生以后学*直角坐标的知识打下基础。

  “数对”这一数学知识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的,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在这节课的设计中注意了以下几点。

  从学生现实情境“向学生介绍座位”导入,创设了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有唤醒学生已有对确定位置的认知,为下一步的自主探究提供了基础,也为抽象出“数对”构建了一个现实模型。

  首先,让学生自己根据问题进行思考,用自己喜欢的解决问题,这一过程是开放的,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很好的拓展,在此之后,教师在学生交流中合理引导,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丰富的.感性材料,合理的动态演示,激发了学生*兴趣,启迪学生的有序思维,有利于学生对“数对”有个清晰的理解。

  整个教学过程我采用多样化的呈现方式,激励学生学*生活中的数学,在后一教学环节中,有意识地的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数学交流中,培养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确定位置教学反思9

  本课的教学思路是从一个记忆游戏开始,通过观察和描述身边物体的位置,使学生在活动中感悟出——要描述清一个物体的位置,必须有参照物。在活动1的基础上,活动2进一步引导学生怎样准确描述自己所在的位置,知道除了说明参照物,还要说明与参照物的方向关系,以及与参照物的距离关系。

  在活动1中我对游戏规则给予了提示,可是由于当时情况考虑的不是很详细,字体很小,后面的同学根本看不到,还有学生要求还应该再具体一些,因此学生没有弄清楚活动要求,而且在活动中由于学生在游戏中没有改变一个物体的相对位置,而是改变了多个物体的位置,导致交流阶段学生在交流时没有弄描述清楚一个物体的位置,没有对一个物体的位置有一个更清楚的认识。在这时,我应该再让学生结合身边的实例再来巩固描述物体的位置的词语。为下面的教学做铺垫。

  进行完活动1之后,我想学生对一个物体的位置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后,设置了一个情境,让学生帮助图中的小朋友说清楚自己所处的位置,另一方面帮小朋友说清楚她家的位置。经过小组讨论后,让学生采用课堂剧的形式,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去,帮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说清自己所处的位置,会找参照物、并能说清和参照物的距离及方位关系。可能是图中建筑离我们太远,学生还不能十分清楚地描述自己的所在位置。

  通过上这节课需要我反思的地方还有很多:一、在教学中要与生活紧密联系,让学生在身边的物体来学*科学,并从中体验到身边的'事物包含着在丰富的科学知识。二、在教学应该沿着学生发展的路径来进行。科学的教学过程是一个开放的、不断生成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许多不确定性和非预定性的因素。课前时,教师要能预见学生会在哪一个问题上出“意外”,教师就应该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也就需要教师把学生“搁”在心上。当面对突如其来的“意外”时,教师就应该及时地抓住并纳入教学内容之中,使之适应学生的需要在这方面我还很欠缺,还有待我在教学去实践去探索!课堂教学是可以预设的,教师只有积极主动地把握临时生成的环节,及时反思和调整教学内容,才能更有效的来调控课堂!文 章

确定位置教学反思10

  《用数对确定位置》是五年级数学上册的内容,本节课是要求学生认识行与列,理解数对的含义,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数对”这一数学知识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的,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在这节课的设计中注重数学知识的产生与发展过程。首先,本节课我直接出示情境图,先让学生说出队列中小强的位置,让学生在任意描述小强位置的过程中发现一个位置虽然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描述,但在不同之中也有共通之处,那就是每次确定小强的位置都会涉及到两个至关重要的数,这两个数也就是后面所说的列数和行数。整节课围绕从具体到抽象:实物图→点子图→方格图一条线形成知识结构,借助“数形结合”的方法,很好了渗透了“坐标”思想,这学生的后续学*奠定了基础。同时让学生经历确定位置的方法由“自己的方法”→“列与行的方法”→“数对的方法”这一递进、简化、抽象的过程,使学生深刻地感受到数学的简洁性和抽象性。其次,在教学中每一过程的简化、抽象,我都引导学生进行前后对比反思,使学生获得数学学*的积极体验与情感,并且通过学生队列导入,让数学从生活中走来,有目的'地将数学问题提炼出,再将数学知识回归生活,让学生感受到生活化的数学,学生从中真正获得富有生命力的数学知识、思想、方法。

  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失误,如语速有些快,有时学生没有听清或者没有理解教师的意思。学生的回答出现了错误教师也没有听出来。重要的一点是在用数对确定生活中的位置时教师放的不够开,没有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去总结而是教师给学生直接传授,没有注重知识形成的过程。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总结经验教训,使自己的课上得更好,效果更佳。

确定位置教学反思11

  青岛版教材五上第一单元的资料是确定位置,本节资料相对较容易,学生透过预*自学,都能明白什么叫行,什么叫列,并且明白从哪边到哪边是第一列,从哪边到哪边是第一行,也明白用数对能确定物体的位置。但在最*几年教学这部分资料时总是有个别同学出错。于是在今年教学本节课时,做到了以下几点,感觉效果较好。

  一、设计铺垫活动,搞清易错点。

  一上课,我先问学生昨日预*了什么,学生回答---确定位置。之后我提问学生几个预*小问题,1、什么叫做行,什么叫做列,以班里的同学为例举例说明。当叫到学生A时,他说道,横排叫做行,竖排叫做列,并在教室里指出了哪是一排学生,哪是一列学生。学生纷纷点头同意。当我问到第二个问题教室里哪是第一列,哪是第二列时,学生B和C出现了两种不同的答案。他们都同意列是从左往右数的,但关于左和右以谁为基准判定却出现了意见分歧。B同学说左和右应以方阵中同学的身体为基准确定,而C同学却说就应以方阵前的观察者身体为基准确定。两人观点截然不同,再问其他同学,竟然也出现了以上两种不同的意见。孩子们面面相觑,等待我做决断。实在无奈,我权威的告诉学生,数学家规定,确定左和右时就应以观察者的身体为基准确定,不论观察者在对方阵中还是在方阵前,都要以观察者身体为基准确定左和右。孩子们听了都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说完,我再次让学生决定教室里哪是第一列学生,哪是第二列学生。孩子们都对答如流,这算是扫清了第一个障碍。(4)

  二、注重细节,深刻理解数对的含义。

  学生明白了哪是第一行,哪是第一列,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并不难。但很多同学容易“创新”,有的同学在要表示的物体的'后面加冒号,还有的加等于号,原本数对用小括号括起来,但学生有的把小括号创新成中括号,原本括号中的两个数字用句号隔开时,逗号写在表示列的第一个数的右下角,但有学生把逗号写在两数字正中间……。为了让学生掌握用数对表示位置的规范写法,我让孩子们反复看课本,找到用数对表示位置时用到了哪些符号,他们分别表示什么好处。学生掌握了规范写法后,我还给他们教学了正确的读法,以及这种写法所表示的好处。经过这样对细节的处理,孩子们深刻理解了数对的好处,掌握了用数对表示位置时的规范写法。

  三、拓展学生视野,让学生感受到学*用数对确定位置的好处。

  为了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学*用数对确定位置的价值,我利用多媒体技术,把学生带进了一个个生活场景,让他们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楼上装电表的盒子,中医装药的药橱,幼儿园小朋友的衣橱,玩具橱,做操时排位置,最后到地球仪上的经纬线确定位置。每出示一副生活情境都让学生表示某个指定物体的位置,最后让学生用数对表示自己在教室里的位置,不仅仅让学生做到了学以致用,同时深刻领悟到学*这部分资料的实际好处。用一个数对表示某一列所有同学的位置,用一个数对表示某一行所有同学的位置,用一个数对表示全班学生的位置,更把课堂推向了高潮。

  总之,本节课学生学*的用心性,主动性都很高,而且搞清了易错点,牢固掌握了所学资料,自我感觉课堂效果很好。

确定位置教学反思12

  青岛版《确定位置》教学反思《确定位置》是青岛版教材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方向与位置信息窗二的内容,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是在学生学*了用东西南北等八个方向表示物**置、认识简单的路线图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学生已有的用东南、东北、西南、西北等方式描述物**置的经验基础上加以提升,用北偏东(西)或南偏东(西)多少度,并结合相应的距离更加精确地确定物体的位置,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教学难点用角度表示方向。 基于对教材的分析和理解,本节课的教学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1、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开发学生身边的教学资源。

  本节课摒弃了教材呈现的素材,从导入到练*都选取了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采用学校,家乡的地理位置等为素材,贴*学生的生活实际,不仅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调动学生学*数学的积极性,而且在描述学校地理位置、简单了解济宁历史文化的过程中,渗透爱校爱家乡的思想教育。

  2、环节设计层次分明,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同时体现学**惯的培养。

  本节课的新授知识点是理解北偏东(西)南偏东(西)的含义,学会用角度表示方向,并能用准确完整的数学语言精确地描述物体的具**置。对于方向词的理解,我认为这是生活中约定俗成的,不需要探究,所以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基础上借助描述北门小学的位置时,通过教师讲解,课件动态演示,指名说,同位互说等多种方式进行有层次的扶放结合的教学,分散了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有效地突出了重点;对于用角度表示方向,借助描述北门小学和市**的位置,巧设矛盾,有意识同时呈现描述语言,引发学生思维冲突,产生质疑:它们不在同一位置,这样描述不精确,激发学生产生探究的欲望,此时,抛出问题怎样才能更精确更具体地描述北门小学和市**的具**置呢?引导学生动脑思考,积极探索,在体验角度必要性的基础上,探究出用角度表示方向的方法,从而掌握根据方向、角度和距离确定位置的方法。

  在这个过程中,除了常规*惯的培养外,针对本节课所处的领域及知识内容的特点,在培养学生数学学**惯方面,主要体现了三点:在识图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找观测点,明确方向、角度以及相应距离的细致观察的学**惯;在独立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设置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动脑,培养学生有根据,有条理,有序地进行思考和归纳、总结的学**惯;巧设矛盾,激起学生认知冲突,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提出问题的机会,培养学生善想敢讲和质疑的良好*惯。

  3、注重方法的指导,体现数学的严谨性、科学性。

  中国有句古话叫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学*方法的.指导,每一个小环节都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性小结,在练*汇报的过程中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进一步提升方法,体现数学学*的严谨性和科学性,并且进一步培养学生认真倾听,进行自评互评和积极发言的好*惯。

  但在实际的教学中,对于角度的必要性体验,学生并不是十分明确,这一块教学教师收得太快,说得太多,放的太少,没有真正激起学生产生思维的碰撞,所以在后面量角独立描述通信幼儿园和八中的位置时少部分学生不是十分明确,没有真正的面向全体;在教学中没有掌控好时间,有些环节处理得不够干脆利落,也不扎实,导致后面练*时间紧凑;对于环节思考性小结处,虽然学生能够说出方法的关键点,但是并没能用准确完整的数学语言总结方法,教师这一点处理得不到位。

  当然在这节课中,还存在着很多不足,希望我们的教研组给予更多的建议,提出宝贵意见。谢谢!

确定位置教学反思13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19页例1及相关内容。

  教材分析:

  “位置”的内容属于“图形与几何”领域的内容,是应学段目标“探索一些图形的位置关系,了解确定物**置的方法”的要求而设计编排的。本单元学*的是在具体的情境中根据行与列这两个因素来确定物体的位置,继而学*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同时,学会在方格纸上根据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学目标:

  1.知道能用两个数据确定物体在*面中的位置,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列、行的含义,知道确定第几行、第几列的规则。

  2.把教室情境和方格图相结合,理解数对的含义,体会一一对应,渗透“数形结合”、“函数”的思想,发展空间观念。

  3.培养学生的观察、迁移、推理、概括等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数对的意义,会用数对确定具体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

  把握在生活情境中确定位置的数学方法,理解起始列、行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从生活层面,直观认识列、行

  1.复*导入,在冲突中引出新知,初步感知列、行。

  师:(请张明同学起立)你能用学过的知识说说这位同学在班中坐的位置吗?

  师:同样是这位同学,有多种方法表达他的位置,感觉怎么样?

  师:互相交流时很不方便。正因为如此,需要统一。

  师:结合实际生活*惯,我总喜欢先说竖的,再说横的,这个“竖”在数学中称为“列”,“横”在数学中称为“行”,所以“先列后行”。

  师:从观察者的角度出发,现在老师作为观察者,确定第几列,一般从左往右数,第1列、第2列、……确定第几行,一般从前往后数,第1行、第2行、……

  2.用列行说说自己的位置。

  师:你现在能用列行说说自己的位置了吗?

  生:我在第3列,第1行。

  师:我们把第3列看作竖的一条线,第1行看作横的一条线,这位同学的位置就在竖横这两条线的交叉点上。

  同桌互相说说自己的位置。

  【设计意图:利用教室里现有的资源,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从旧知中发现矛盾冲突,产生解决问题的需求,自然引出新知,沟通新知识与学生已有经验之间的关系。】

  二、从图像层面,抽象认识列、行

  1.把教室座位投影到屏幕上。

  师:刚才老师是观察者,我观察你们,那你们想不想做回 观察者?

  师:满足大家的要求,现在你们和老师一样,也是观察者了。

  师:找一找,第一列在哪里?

  师:第一行呢?

  师:张明同学的位置怎么说?和我们刚才讲的一样吗?(请这位同学起立)

  师:如果我们把第三列看作竖的一条线,第1行看作横的一条线,同学们想象一下,张明的.位置在这两条线的什么位置上?(张明的位置就在竖横这两条线的交叉点上。)

  师:你自己的位置会在哪两条线的交点上呢?

  师:由此你想象咱们整个班上每个同学的位置分别在哪个点上?闭上眼睛想想全班同学的座位用图简洁地表示出来是什么样的。

  2.从座位图到点子图,到方格图。

  课件出示座位图变点子图,变方格图。

  师:大家的位置都在这个上面了,老师是观察者,也想在这个图上,我在哪里呢?(屏幕出示0点,并完善方格图。)

  师:在这张方格图中,0即表示列的起始,也表示行的起始,可以叫它是第0列,这是第0行。(屏幕演示)

  师:现在你还能找到第1列、第1行吗?

  师:第1列、第1行没有变。

  【设计意图:从座位图到点子图,再到方格图,一步步深入,在抽象情境中学*行与列,重点介绍起始行、起始列,在比较中弄清起始行和起始列与第一行和第一列的不同,为以后学*坐标做好铺垫。】

  三、从数学层面,形式认识数对

  1.初步学*数对。

  师:张明同学在第3列第1行,你现在还能找到他吗?

  请一生上来指,然后屏幕显示“张明,第3列第1行”。

  师:这么简洁的方格图上写那么多汉字,好不雅观啊!能不能把这文字语言改成数学语

  言呢?让它变得更简洁。请在这张纸的反面试试。

  学生自由写。师巡视,请代表性的学生写到黑板上。

  师:也就是(3,1)只能表示这一个同学的位置,能不能表示其他同学的位置?这个同学的位置能不能用其他数对表示?也只能用(3,1)表示。

  2.进一步学*,感悟数对特点。

  在方格纸上找两个点,请生用数对表示(2,5)、(5,2)。边说边请相应同学站起来。

  师:大家看,两个相同的数字,但为什么表示的位置不一样呢?

  师:数对是一组有序的数,顺序不同,表示的位置就不同。

  师:接下来老师报数对,是你你就站起来,看谁反应速度快。(3,1)、(3,2)、(3,3)、……师:哇,一列同学站起来了!

  【设计意图:抽象与形象相结合,感悟一一对应思想。在具体情境中感悟数对“能确定物体的位置”这个作用。在游戏中,多次变化,体会数对的特点,渗透函数思想。】

  四、数对在生活中应用

  1.介绍笛卡尔。

  2.围棋盘。

  【设计意图:介绍生活中的例子,一方面让学生进一步感悟数对确定位置的作用,和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另一方面拓宽学生的视野。】

  五、拓展练*

  1.画一画。

  (1)A(2,5)、B(2,3)、C(4,3)。

  (2)师:把这个三角形向右*移4格,请你在方格纸上画出来,并用数对表示*移后图形顶点的位置。

  (3)师:如果上下*移,什么不会变?

  【设计意图:数形结合,在方格图中进一步感悟数对的特点,渗透函数思想,培养学生的观察、迁移能力,发展空间观念。为初中学*坐标系铺垫。】

  六、总结延伸

  师:愉快的一节课很快过去了,你有什么收获?我们认识了数对,知道了可以用列与行这两个因素来确定物体的位置。今后我们还将继续学*其他确定物**置的方法。

  教学反思:

  本节课体现了以下几点:

  1、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

  2、在认知冲突中感受学*新知的必要性。

  3、初步感知直角坐标系的思想和方法。

  4、适时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和方法,感悟数对与位置的一一对应思想。

  数形结合的思想,在本课中体现得较多。通过形来研究数的特点,通过数来呈现物体的位置,在方格纸和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的方法之间架起了数与形的桥梁,使学生初步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这种数形结合的思想也是今后研究和学*数学的重要手段。

  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创设思维问题情境激发数学学*兴趣浅谈如何让学生喜欢数学。

确定位置教学反思14

  《确定位置》是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课时资料。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了前后、上下、方向等表示具**置的知识,也学*了简单的路线知识。本课的主要资料是:在具体情境中能准确的用“数对”说出某一物体的位置,并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本节课教学结合新课标“学生自主发现,自主探究,自主解决”的思想,我在教学设计中始终贯彻“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思路,设计丰富多采的寓教于乐的活动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自己去解决。

  1、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身边找到数学

  新课标明确提出“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历数学学*的过程”。“座位”是一个学生感兴趣且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让他们初步感受到:要确定位置首先要弄清确定位置的方法。同时,使学生感到确定位置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加深了学生对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印象。回顾这节课,学生在有意创设的来源于生活又富有活动性的学*情境中,体验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有效利用学生的思维矛盾,为学生良好的求知环境。

  本节课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为主线,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发展水*,有意地为学生的学*活动设置障碍,从学生在教室中的`位置入手,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唤醒了学生已有的知识。使学生在一次又一次的思维矛盾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始终是带着问题探索、研究知识,层层深入、步步推进,使教学结构紧凑而且环环相扣。

  由于学生对第几排第几个有自己的生活经验,对谁坐在“第2组第5个”位置上产生了纷争,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与数学教学中的确定位置是不完全相同的,学生认识到确定位置也是要有必须标准的。当学生明确了用“第几组第几个”的形式能够确定一个人的位置之后,教师引出“数对”,让学生用数对表示自己在班上的位置,然后出示几个不完整的数对,为学生设置了障碍,对于学生出现的问题,教师不急于解答、揭谜,而是引导学生思考、探究、交流,进而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认识了“数对”。教师在培养学生的探究潜力的同时,使学生逐步突破学*难点。

  总之,教学要贴*生活找数学,使学生意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我设计了在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数对,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所学知识的实用价值,透过了解数学知识在实际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看问题,用数学头脑想问题,增强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确定位置教学反思15

  一、挖掘教材、理解教材、明确目标《用数对确定位置》这节课开始给我的感觉是比较简单的一个内容。可当静下心来细细琢磨教材时,才感觉到本不像我所料。这节课的重点不是满足让学生会用“数对”表示一个位置就可以了,而是让学生回顾科学家探究的历程,“数对”的产生过程才是本节课的关键所在。“数对”这个概念对五年级的小孩子来说是极为抽象而又陌生的,如何让他们既对其生成过程有所经历,又对其实质顺理成章轻松地接受。用心思考之后,我把本节课的设计理念定位为:既尊重教材,又超越教材;既自主探究,又适当讲授;既重视结果,又关注过程;既夯实基础,又培养能力;既关注课内,又适当延伸。

  二、遵循学生的原认知,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课堂上,我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从学生熟悉的座位顺序出发,通过让学生指出赵亮同学的位置,学生开始表达位置的.方法不一样,从而产生了统一标准的必要性,然后潜移默化地建立起“第几列第几行”的概念。接着通过座位图来学*“数对”,让学生用“数对”来描述座位图中人物的位置。再借助班级的实际座位,让学生用“数对”表示自己的位置,并通过一些小游戏进一步明确实际座位中的行和列。在明确了“数对”的概念后,抽象出方格图,让学生在方格图中确定位置,将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


确定位置教学反思菁选扩展阅读


确定位置教学反思菁选(扩展1)

——确定位置教学反思 (菁选6篇)

确定位置教学反思1

各位专家、老师:

  大家好!这天我执教的资料是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方向与位置的第一课时:用数对确定位置。它是在第一学段已经学*了前后、上下、左右等表示物体具**置及简单路线等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并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这一节资料既是第一学段学*的发展,又是第三学段学*坐标等知识的铺垫,它对提升学生的空间观念,认识周围环境都有较大作用。本课教学目标:要使学生学会在具体情境中体会确定位置的必要性,并能够主动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初步感受坐标系知识。透过形式多样的确定位置的活动,使学生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并增强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潜力。感受确定位置的丰富现实背景,体会数学的价值,产生学*数学的兴趣。

  为了达成以上目标,我设计了四个环节:第一环节:生活入手,探索方法。第二环节:联系实际,运用数对。第三环节:拓展升华,开启思维。第四环节:数学故事,抛砖引玉。四环节紧密联系,从探索到运用,再到拓展升华,层层深入、步步推进,使教学结构紧凑而且环环相扣,逐步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

  成功之处:

  1.结合生活情境,让学生理解数对。

  新课标明确提出“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历数学学*的过程”。数对的表示方法是比较抽象的,但在生活却有很多“原型”,如学生的座位位置。因此,我从学生可感可知的座位位置入手,由第几组第几个引出抽象的数对表示方法,从而建立数学模型,贴合学生由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规律。

  2.设计多种形式的活动,激发学生学*兴趣,让学生运用数对确定位置。在联系实际,运用数对环节,设计了四个练*。第一个练*,在方格纸上给出各建筑物的位置,让学生用数对表示。第二个练*,给出数对,让学生动手操作找位置。第三个练*,破译密码。学生有很强的好奇心,这一练*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学生们都能投入其中。第四个练*,五子连珠。在课前,经过了解,下五子棋是学生个性喜爱的游戏活动。活动中,让两名学生用数对下棋,其他同学当参谋,所有学生都能参与其中,兴致浓厚,既巩固了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也让学生稍稍简单了一下。

  3、注重拓展教材,让学生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在学生学会用数对确定位置后,又让学生了解利用经线和纬线确定地球上某一点的位置,介绍著名科学家笛卡尔的故事,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拓宽了学生的视野,让学生感觉到,课虽上完了,但探索还在继续,同时教育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用理想和奋斗确定自己人生的位置。

  回顾这节课,学生在有意创设的来源于生活又富有活动性的学*情境中,学得用心主动,趣味盎然,在主动参与数学学*的过程中,体验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也体会到了数学学*的'有用性,重要性,真正做到了学有所用。

  不足之处:

  1.当学生初步感知座位的行和列,会用第几组第几个确定座位位置后,我在抽象、引出“数对”表示上有些突然,不免有灌输之嫌。其实能够引导学生发现确定位置时用了两个数,让学生自己试着用一种比较简明的方式表示位置,展示交流之后再引出数对的正确表示方式。

  2.在做练*环节的第二题时,主要是学生说,我在电脑操作。就应给学生一个自己展示的机会,让学生在实物展示台上展示交流。

  3.课堂上对学生的评价较单一。除了语言评价,还能够用微笑、眼神等方式。

  困惑:

  数对的引出是从教室现场的座位抽象出来,还是从有方格的座位表中抽象出来?哪种方式更加科学?

确定位置教学反思2

  知识来源于生活而又服务生活。学知识是为了长本领。本课的主要教学目标,就是让学生能用“第几排第几个”等词语描述物体的方位,能在具体的情境中确定位置。其中,到模拟电影院去找位置是本课的难点。

  为此,我觉得充分的描述和交流是“确定位置”的有效方法。

  上课伊始,我先出示小动物做操的场景图,说:“我喜欢的小动物在第4排第2个。”让学生猜猜是谁?由于观察和思考的角度不同,学生出现了不同的答案。然后让小动物们自己说话。小猴说:“我排在第1排第1个。”小熊说:“我排在第2排第3个。”让学生想一想,小动物的第几排、第几个分别是怎么确定的?学生充分的思考和交流后,得出:从前往后确定第几排,从左往右确定第几个。

  接下来让学生从两方面来描述:说位置找动物,说动物找位置。通过反复地描述,学生认识到:在这样的场景中,要讲清楚小动物的位置必须用两个数来表示,而知道了第几排第几个就能确定是哪个小动物了。另外我还设计了让学生说说自己和朋友在教室的位置,在队列中的位置,让学切实地感受到数学在教室里,在队列中,在自己身边,从而感悟出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此基础上我又设计了学生当老师给同学安排位置,这样的设计极大的调动了全班的参与意识。使学生在玩中乐,乐中知。

  本课不足之外,因为班级人数过多,时间有限,不能让每个孩子都参与其中,所以有个别孩子会开小差,今后我还要多培养孩子认真倾听的能力。

确定位置教学反思3

  “位置”的教学内容是第一学段相应教学内容的扩展和提高。学生在低年段已经学*了如何根据行、确定物体的位置,并通过中年级“位置与方向”的学*,知道了在*面内可以根据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本课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学*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

  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已有经验,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一、结合具体情境,贴*学生生活实际,创造性的处理教材。

  借用教材的情境与问题这一思路,先从学生自己班上的座位情况这一真实的课堂情境引入,再把情境图作为巩固练*。因为讨论的是学生每天都坐的位置,所以很容易激发起学生兴趣,使教材内容更加丰富。练*时的城市街区图、火车票、电影票、地球的经纬线等等,使学生体会到我们生活环境中,存在着大量的数学知识与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促进教学活动的生成,效果较好。

  二、创设了良好的课堂学*氛围,活动形式多样有趣。

  让学生感受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在课堂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我让学生从自己十分熟悉的座位入手,用自己唤起探究如何确定位置的欲望。在学生探究确定位置的方法时,我不急于告诉学生答案,而是让学生开动脑筋,尝试用自己的方法去描述,组织学生讨论谁的方法比较好。

  引入“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时,我没有直接讲授,而是让学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此时,本课重要的知识点从学生之口引出,使学生获得极大的满足感,更进一步激发学*兴趣。同时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中逐步抽象出数学的表示方法,也使学生更易理解和接受。

  1、结合具体情境,贴*学生生活实际,创造性的处理教材。

  借用教材的情境与问题这一思路,从学生自己班上的座位情况这一真实的课堂情境引入,再把情境图作为巩固练*。因为讨论的是学生每天都坐的位置,所以这一交换就很容易激发起学生兴趣,使教材内容更加丰富了。练*时的城市街区图、火车票、电影票、地球的经纬线等等,使学生体会到我们生活环境中,存在着大量的数学知识与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促进教学活动的生成,效果较好。

  2、创设了良好的课堂学*氛围,活动形式多样有趣。

  让学生感受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在课堂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我让学生从自己十分熟悉的座位入手,用自己唤起探究如何确定位置的欲望。在学生探究确定位置的方法时,我不急于告诉学生答案,而是让学生开动脑筋,尝试用自己的方法去描述,组织学生讨论谁的方法比较好。引入"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时,我没有直接讲授,而是让学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此时,本课重要的知识点从学生之口引出,使学生获得极大的满足感,更进一步激发学*兴趣。同时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中逐步抽象出数学的表示方法,也使学生更易理解和接受。

确定位置教学反思4

  对于一年级的学生,绝大多数的学生都能清楚的加以辨认上下、前后,但不少同学对左右往往不太容易分清。

  本节课首先是分辨自己的右手和左手,要发言的请举右手既是对学生的常规教育,也让学生记住自己的右手。接着以练*本在数学书的左面数学书在练*本的右面为例,教学用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然后让学生看图说说其他物体间的位置关系,初步学会语言描述。

  在教学练*本和数学书的位置关系时要注意三点:一是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左手和右手分辨这两个物体哪个在左面、哪个在右面;二是指导学生用×在×的哪面这样的语言进行表达;三是两句话中的任何一句都清楚地表达了练*本与数学书的位置关系,可以这样说,也可以那样说。

  看图说一说以左、右关系为主。图中的小明、小红、小刚、小芳四人的朝向与学生是一致的,学生按自己对左、右的感受确定小明在小红的左边、小芳在小刚的右边等位置关系不会有困难,也不会有歧义。如果学生说出了前后或上下关系也是可以的。

  一年级学生辨别左右的时候,大多数都要先想一想自己的左手、右手,才能作出判断,这是学生年龄、心理发展特征的表现。想想做做第1题遵循这个规律设计游戏活动,先是握拳头,记住自己的左手与右手;再拍手,体会左手那边是左边,右手那边是右边;最后是摸耳,从左手摸右耳,右手摸左耳,感受左右是相对的。这些游戏都是学生喜欢的,要反复进行,才能达到教学目的。

  想想做做第2、4题涉及左右的时候,要提醒学生先想自己的左手与右手,分清左面与右面,然后回答问题和操作活动。即使发生错误,也要联系左手和右手认识错误,从而改正。表达语言是多样的,学生喜欢怎样说就怎样说,只要求表达正确完整,不要求用统一模式的语言,更不要进行说法多样的训练。

确定位置教学反思5

  大家好!这天我执教的资料是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方向与位置的第一课时:用数对确定位置。它是在第一学段已经学*了前后、上下、左右等表示物体具**置及简单路线等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并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这一节资料既是第一学段学*的发展,又是第三学段学*坐标等知识的铺垫,它对提升学生的空间观念,认识周围环境都有较大作用。本课教学目标:要使学生学会在具体情境中体会确定位置的必要性,并能够主动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初步感受坐标系知识。透过形式多样的确定位置的活动,使学生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并增强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潜力。感受确定位置的丰富现实背景,体会数学的价值,产生学*数学的兴趣。

  为了达成以上目标,我设计了四个环节:第一环节:生活入手,探索方法。第二环节:联系实际,运用数对。第三环节:拓展升华,开启思维。第四环节:数学故事,抛砖引玉。四环节紧密联系,从探索到运用,再到拓展升华,层层深入、步步推进,使教学结构紧凑而且环环相扣,逐步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

  成功之处:

  1.结合生活情境,让学生理解数对。

  新课标明确提出“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历数学学*的过程”。数对的表示方法是比较抽象的,但在生活却有很多“原型”,如学生的座位位置。因此,我从学生可感可知的座位位置入手,由第几组第几个引出抽象的数对表示方法,从而建立数学模型,贴合学生由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规律。

  2.设计多种形式的活动,激发学生学*兴趣,让学生运用数对确定位置。在联系实际,运用数对环节,设计了四个练*。第一个练*,在方格纸上给出各建筑物的位置,让学生用数对表示。第二个练*,给出数对,让学生动手操作找位置。第三个练*,破译密码。学生有很强的好奇心,这一练*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学生们都能投入其中。第四个练*,五子连珠。在课前,经过了解,下五子棋是学生个性喜爱的游戏活动。活动中,让两名学生用数对下棋,其他同学当参谋,所有学生都能参与其中,兴致浓厚,既巩固了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也让学生稍稍简单了一下。

  3、注重拓展教材,让学生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在学生学会用数对确定位置后,又让学生了解利用经线和纬线确定地球上某一点的位置,介绍著名科学家笛卡尔的故事,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拓宽了学生的视野,让学生感觉到,课虽上完了,但探索还在继续,同时教育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用理想和奋斗确定自己人生的位置。

  回顾这节课,学生在有意创设的来源于生活又富有活动性的学*情境中,学得用心主动,趣味盎然,在主动参与数学学*的过程中,体验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也体会到了数学学*的有用性,重要性,真正做到了学有所用。

  不足之处:

  1.当学生初步感知座位的行和列,会用第几组第几个确定座位位置后,我在抽象、引出“数对”表示上有些突然,不免有灌输之嫌。其实能够引导学生发现确定位置时用了两个数,让学生自己试着用一种比较简明的方式表示位置,展示交流之后再引出数对的正确表示方式。

  2.在做练*环节的第二题时,主要是学生说,我在电脑操作。就应给学生一个自己展示的机会,让学生在实物展示台上展示交流。

  3.课堂上对学生的评价较单一。除了语言评价,还能够用微笑、眼神等方式。

  困惑:

  数对的引出是从教室现场的座位抽象出来,还是从有方格的座位表中抽象出来?哪种方式更加科学?

确定位置教学反思6

  回顾本节课,发现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努力切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认识—抽象—实践

  在设计教学时,整个环节密切联系,首先从现实的课堂情境导入,先让学生对位置有个立体的认识,进而抽象到*面图中(主题图)的位置,再上升到方格纸中位置,最后是回归到生活中的位置,整个环节是一个从直观到抽象的转化过程,正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这样的设计能使学生对概念认识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建立一个数学模型,更有利于激发学生学*兴趣,促进教学活动生成,效果很好。不过,在引出数对概念时,十分突然,学生比较难接受。在处理这一环节时,我又通过换座位的游戏,来弥补这个不足,从而使学生加深了 来自对“数对”意义的理解。

  (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拓展教学知识,丰富教材内容

  根据教材的安排,教学的程序是先讲座教材情境图的内容,然后现说一说自己班级的位置,而我的设计是先说一说自己在班级中的位置,再把情境图作为巩固练*。因为讨论的是学生每天都坐的位置,所以这一交换就很容易激发起学生兴趣,使教材内容更加丰富了。我想现在新课标提倡做反思型的教师,那么教师在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方面,也是我们新课标的一个新的理念吧。

  (三)充分利用现场资源,把数学问题简单化

  我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创设真实、具体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大胆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体会“数对”在确定位置的作用。在教学时,我让学生从自己十分熟悉的座位入手,用自己唤起探究如何确定位置的欲望。在学生探究确定位置的方法时,我不急于告诉学生答案,而是让学生开动脑筋,尝试用自己的方法去描述,组织学生讨论谁的方法比较好。引入“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时,我没有直接讲授,而是让学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此时,本课重要的知识点从学生之口引出,使学生获得极大的满足感,更进一步激发学*兴趣。同时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中逐步抽象出数学的表示方法,也使学生更易理解和接受。

  (四)存在的不足

  在实际教学中当有学生出现(4、2)和(2、4)混乱的问题时我没有及时进行对比,而急于完成教学过程。


确定位置教学反思菁选(扩展2)

——确定位置教学反思菁选

确定位置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快速积累我们的教学经验,那么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确定位置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确定位置教学反思1

  本节课是用数对确定位置。用数对确定位置,以往我们常常注重得到数对后的巩固应用,而忽视了让学生经历数对产生和对数对意义理解的过程。因此,这节课,我充分结合学生的座位图,让学生体会到确定位置统一标准的必要性,经历座位图抽象为方格图,并在方格图上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探索过程,体会数对与方格图上的点的对应关系。

  一、创设生活情境,多种方式描述位置

  我结合上周召开家长会的情况,向学生提出“怎样向家长说明你的座位?”很快有的学生说在第几组第几个,有的说同桌有两个,还要说清左边和右边,这时有同学提出,可以把5个小组分成10列,这样说可以更清楚了。于是学生自然产生了“列、排”约定的需要,数对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二、自主探索,学生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

  当我让学生用第几组第几排记录自己的位置后,又让学生记录下老师说的几个位置,当我速度加快时,学生有的记录跟不上了,从而产生了简洁记录的方法。于是我请几位学生上台将各自的`表示方法演示,我借此提示数对的意义。并让学生用数对表示自己的位置。

  三、分析思考,加深对数对有序性的理解

  当学生已懂得用数对表示时,我以游戏的形式加深对数对有序性的理解。请说到相应数对的同学起立,如(3,2)(2,3)并引导同样是2、3为什么站起来的同学不是同一个。

确定位置教学反思2

  在区创优课复赛中我执教学了内容是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方向与位置》的第二课时《确定位置(二)》。本课的内容是“空间与图形”这个学*领域的一部分,不仅是在学生学*了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八个方向基础上的发展,而且也是后面学* “*面直角坐标系”以及“灵活运用不同的方式确定某一点的位置”等知识的基础。为此,我把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为以下四点:

  1、通过具体活动,认识观测点、方向与距离对确定位置的作用。

  2、能根据方向(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某一点的位置。

  3、能用条理清晰的语言描述某一点的具**置及两点之间路线图。

  4、能运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的密切联系,进一步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本课的教学重点我确定为:能根据一定的方向和角度确定或描述某一点的'具**置,并能用之去解决实际问题。其中,用条理清晰的语言描述某一点的具**置以及灵活的运用这一知识是难点。

  本节课我关注高效教学的理念,采用了创设情境、自主探究、巩固提高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通过理解分析、归纳总结、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学*方法,逐步总结出确定位置的三要素:观测点、方向角度、距离,提高学*的能力。

  为了更好地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我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实践:

  首先,我在设计时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有效地、创新的以教材内容为根源,为学生创设了新的学*资源:确定北京奥运会的六个协办城市的位置,将学生置身于有实际意义且学生熟知的、感兴趣的生活情境之中,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应用意识。

  其次、我在教与学的方法上也做了精心的设计。“确定北京奥运会的六个协办城市的位置”这一有着实际意义的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尤其是当学生发现天津、青岛、上海三个城市都在北京的东南方向时,他们自然而然的想要寻找一种更加明确的方式来描述它们各自的具**置。这时,带着学生的需要,本节课拉开了精彩的序幕。在以“确定北京奥运会的六个协办城市的位置”为主线的新课教学中,以学生们的观察、思考、发现、交流、总结为主,我只做适时引导,让学生在看、想、说中体验并总结确定位置的三要素。培养学生在体会中发现规律,在发现中总结结论的能力。其中,确定位置三要素之一:方向和角度的理解是本节课的重难点,除了利用演示之外,我将绳子这一普通的物品作为教具帮助学生在动手旋转的过程中理解“哪偏哪”的这种新的描述方式,效果较好。在教学中我既关注了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又关注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及时有效的运用师生、生生之间的评价,使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我设计的巩固提高练*也做到了精讲多练,尽量使学生“走出”课堂,“跳出”课本,回归生活,在课堂与生活之间架起了一道彩虹。从确定旅游胜地的位置,到确定自己学校三个校区的位置,再到最后为听课老师设计回去路线的活动,都是生活中实实在在存在的问题,学生解决起来才会觉得有意义有价值,才会觉得学*数学的的确确是有用的。其次,从学生对活动的参与效果上来说,从开始探究,到巩固提高,一直采用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实际问题,目的是使学生始终保持注意力和学*兴趣。这节课上,学生高涨的情绪和积极的态度,让我感觉达到了理想的效果。同时,我也把学生良好学**惯的培养作为重点融入到整个教学过程中,比如:语言的简练清晰、倾听的认真仔细、思考的有理有据等等。

  整节课,学生在身临其境中全身心投入学*,真正成为了学*的主人。在轻松的氛围、积极的态度以及成功解决问题后的喜悦中完成了本节课的学*任务,学*效果较好。经过反思,也找了一些不足,本节课中我侧重于让学生自主探究或师生之间的互动,欠缺的是生生之间的交流碰撞,今后的工作中会加以改进。

确定位置教学反思3

  教材分析

  学生们在已经认识了东、南、西、北四个方位的基础上,有一定的生活经验,然而这些在生活中积累的方位知识仅仅停留在经验的层面上,这一部分知识是起点和基础。由于这一部分知识比较贴*生活,学生比较感兴趣,乐于探究。

  学情分析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辨别方向上有一定的难度,要根据俄学生的实际,在学*过程中进一步理解这部分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东、西、南、北)来辨认其余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2、使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3、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运用生活经验帮助思考的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感受生活中的数学,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

  教学难点:正确辨别方向。

  教学过程

  一、复*旧知 导入新知

  1、师:你们还记得生活中怎样辨认方向吗?

  师:真不错!同学们已经知道了这么多在生活中辨认方向的知识。 有的同学提到了指南针,指南针是一种利用磁针制成的指示方向的仪器,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现在请同学们拿出指南针,用指南针来辨认一下我们这个教室里东、南、西、北面各是什么果园?在实际生活中,我们是这样来确认方向的。在*面图上我们又是如何确认方向的?

  2、引出课题:

  师:听说同学们这么聪明,花仙子也想和我们交朋友,你们愿意吗?(多媒体课件演示)今天我们就跟随花仙子一起去方向王国游览,认识一些新的方向。(板书课题)

  二、设疑,探究新知

  1、复**面图上的东、南、西、北(多媒体课件演示)师:我们来到了方向王国的学校,以学校为参照物,也就是以学校为中心,在*面图上谁先来介绍一下学校的东、南、西、北面各是什么地方?你怎么知道的?

  2、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

  3、小结:师生一起归纳并记忆四个方位

  师:在*面图上判断方位时人们*惯上先看东和西,再看南与北,所以就有了东北、东南、西北和西南的*惯说法。比如:东和北之间的方向称作东北方……东北方和西南方是相对的两个方向,东南方和西北方是相对的两个方向。我们已经认识了8个方向,你会用一个词来表示*面图上的8个方向吗?

  4、认识指南针上的8个方向

  师:请你根据指南针给定的北方把其余的7个方向填出来,比一比看谁做得又快又准确!

  师:随能告诉大家,你是怎样根据一个给定的方向来确定其它方向的?

  生边说,师边点击课件。

  5、在*面图上变换参照物辨认方向

  师:刚才我们是以学校为中心来辨认方向时,体育场在学校的东南面,如果以体育场为参照物,也就是以体育场为中心,学校又在体育场的什么方向呢?

  三、游戏,实践运用

  1、爱心行动

  师:同学们当有人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该怎么做呢?现在有几个小伙伴在参加完运动会之后找不到回家的路了,你们愿意帮帮他们吗?你们真是有爱心的好孩子!(出示课件)

  2、吃水果

  师:小动物们为了表达自己的感谢之情,请同学们去果园里吃水果,但有一个条件,每人要提出一个问题才能吃到水果,谁先提问题?以草莓园为中心谁来说说草莓园的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各是什么果园?以你们自己的果园为中心,你们果园的东南、东北、西南、西北面各是什么果园?把你们的指南针放在桌子的中心用它来帮助你们,小组内议一议。

  3、 游戏:“走跳棋”我们再来做一个跳棋游戏,(课件演示,教师说明游戏规则)同桌两人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四、总结、布置作业

确定位置教学反思4

  知识来源于生活而又服务生活。学知识是为了长本领。本课的主要教学目标,就是让学生能用“第几排第几个”等词语描述物体的方位,能在具体的情境中确定位置。其中,到模拟电影院去找位置是本课的难点。

  为此,我觉得充分的描述和交流是“确定位置”的有效方法。

  上课伊始,我先出示小动物做操的场景图,说:“我喜欢的小动物在第4排第2个。”让学生猜猜是谁?由于观察和思考的角度不同,学生出现了不同的.答案。然后让小动物们自己说话。小猴说:“我排在第1排第1个。”小熊说:“我排在第2排第3个。”让学生想一想,小动物的第几排、第几个分别是怎么确定的?学生充分的思考和交流后,得出:从前往后确定第几排,从左往右确定第几个。接下来让学生从两方面来描述:说位置找动物,说动物找位置。通过反复地描述,学生认识到:在这样的场景中,要讲清楚小动物的位置必须用两个数来表示,而知道了第几排第几个就能确定是哪个小动物了。另外我还设计了让学生说说自己和朋友在教室的位置,在队列中的位置,让学切实地感受到数学在教室里,在队列中,在自己身边,从而感悟出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此基础上我又设计了学生当老师给同学安排位置,这样的设计极大的调动了全班的参与意识。使学生在玩中乐,乐中知。

  本课不足之外,因为班级人数过多,时间有限,不能让每个孩子都参与其中,所以有个别孩子会开小差,今后我还要多培养孩子认真倾听的能力。

确定位置教学反思5

  11月21日,我有幸参加石练小学与金岸小学数学教研联谊活动,并在此次活动中上了《确定位置》一课。

  本节课既是认识图形知识的继续,又是后面学*直角坐标系等知识的基础。这节课要求学生体验确定位置的重要性,理解数对的意义和表示方法,能在具体情境中用数对来表示位置,并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数对”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到的,教学时我没有让学生自己去探索数对的表示方法,而是直接告诉他们,然后围绕“这个数对第一个数表示什么?”“数对中第二个数表示什么?” “写数对的时候要注意什么?”这几个问题展开,让学生体会数对的含义和书写,并使学生初步理解用数对表示物**置的方法。再通过确定小青班同学的位置帮助学生熟悉这一规则。之后让学生尝试用数对来描述其他事物的位置,加深了对数对含义的理解。

  反思这节课,从设计准备到试教,到最后上完这节课,需要我反思的地方还有很多。

  1、关于在实际教室里用数对表示学生的座位时,在数第几组的时候,我没有说明要站在观察者的角度从左往右数,而从学生的角度想则是从右往左来确定,这样就会导致有的学生对“列”和“行”的规定迷迷糊糊,现在反思才明白关键是我在教学时没有突出以观察者的角度来规定第一列和第一行。

  2、对于课堂生成问题不能及时的'处理。在课堂上让学生根据座位卡找自己的新座位时,出现了两张相同的座位卡(4,1),其实可以先让学生去判断一下是谁坐错位置了,那么她的座位卡应该怎么改?但在面对这种突如其来的“意外”时,我并没有把它很好的利用起来,在这方面还有待我在教学中去实践去探索!课堂教学是可以预设的,教师只有积极主动地把握临时生成的环节,及时反思和调整教学内容,才能更有效的来调控课堂。

  一节课已经结束了,但我的思考却没有终止,考虑着我教学的得与失。每节课都会存在不足,我们要在不断的反思中不断提高。

确定位置教学反思6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来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2、 使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来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教学难点: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初步感知。

  1、出示例题插图:你知道哪里是北方吗?让学生说一说学校的东、南、西、北各是什么地方?一边说一边指出它们在地图上的位置。

  小结:在图上我们一般称: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请学生指一指超市的位置:说明超市在学校的东北面。

  请学生指一指公园的位置:说明公园在学校的.东南面。

  3、 你知道体育场和人民挢各在学校的哪一面吗?请学生先独立思考,再指名说一说方位及判断的理由。

  4、 现在你又知道了哪些方位?看图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5、 教学试一试。

  (1) 说明这是我国古代发明的指南针。

  (2) 请学生们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确定其它的方向。

  (3) 说一说自已在班级中的位置,以及自已的前、后、左、右、左前方、右前方、左后方、右后方的同学分别是谁?

  二、巩固练*,进一步感知。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提问:要想帮这4个小动物找到各自的家,先要确定什么方向?确定的北面以后,我们可的确定哪几个方位?

  请学生自已找一找四个小动物所在的方位,并指名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1、 完成想想做做第2、3题,指名回答,并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三、小游戏,跳棋比赛。

  老师说,学生移动棋子,进行练*。

  每四人一组,进行比赛。

  四、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请学生明确图中的八个方位。

  在地图中找到自已所在省市,说一说自已居住的地方大约在北京的哪个方向?

  你最想去哪个城市玩,它在我们城市的哪个方向?

  教学后记:参照物不同,因此方位名称也不同,部分学生空间想像能力不是太好。如:刘屹、林佳楠、吴体均等。

  第二课时 认识路线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使学生在观察公园路线图、公交车站牌、城市*面图等等活动中,认识路线图,并会运用方向描述行走路线。

  教学重、难点:认识路线图,会运用方向描述行走路线。

  教具:例题插图、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1) 出示例题图,使学生明确,这是一个公园的*面图。

  (2) 请学手指出*面图的八个方位,并说一说每个景点和相对位置。

  (3) 请学生看图说一说小明游览时行走的路线。小组内互说,互相评议,纠错。全班进行交流。

  (4) 这节课我们可以利用我们学过和八个方位来描述游玩、行走时的路线。

  二、教学试一试。

  1、第1题。

  (1) 用课件将小芳游览的景点依次闪亮,请学生思考:该如何描述小芳游览行走的路线。

  (2) 指名说一说,并相应地出示路线。

  2、一分钟时间准备,说一说自已准备游览哪几个景点,准备怎样行走。

  3、组织讨论:公园中这么多景点,怎样走才可以不走重复和路线,又把所有的景点都游览一次?

  三、巩固练*,进一步感知。

  1、 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2、 完成想想做做第2~5题。

  注意适当地引导学生讨论,独立完成。

  四、课外作业。

  想想做做第6题。

  教学后记:同上节课问题一样。不过有了稍稍地进步。

  第三课时 测定方向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使学生在观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运用生活经验帮助思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运用生活经验帮助思考的意识。

  教具:校园情境图、指南针、自制方向板。

  教学过程:

  一、方法介绍。

  1、出示校园情境图。

  (1) 提问:校园里有哪些设施?

  (2) 观察:图中出现了一个指南针,根据它的指示,哪边是北面?

  说明:在现实生活中,一般需要用指南针或方向板才确定哪一面是北面,而不能一概全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3、 请学生们分别说一说图中教学楼、花坛、电话亭、校门、 乒乓球桌、篮球架、蘑菇亭、单杠等标志性物体在这些小朋友的哪一面。

  二、活云贵准备

  1、分工。

  (1) 四人一小组,其中一人为组长,一人记录,两人测量。

  (2) 由组长带组员找一个测量地点。

  (3) 进行观察测量,做好记录。

  2、开始活动。

  三、组织全班同学进行交流。

  教这后记:大部分同学活动记录做得较好。可在考试中,发现部分学生会因为参照物的改变而找不到方向。

确定位置教学反思7

  今天执教了二年级上学期《确定位置》一课。现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教学环节的设计,结合教学效果反思如下。

  一、如何让孩子掌握确定位置的方法。

  首先,教学中我让孩子通过“找第二个”感知到确定位置需要知道“数的顺序”,然后通过让孩子找在4排小动物中“找第3个”,体会到有几排时,只是“第几个”是无法准确地表述位置的,需要“第几排第几个”的表述方式。这时再出示小动物的话,让孩子在这些提示语中发现“数的顺序”,最后,学生在活动中找到相应位置的小动物。

  二、如何让学生体悟到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运用。

  在教学中,我对教材中出现的练*题做了一些处理。如:在“书架图”一题中,先出现一层书架,让孩子快速找到“新华字典”的位置,再让孩子在三层书架上找到 “新华字典”的位置,通过比较让孩子体悟到“第几本”和“第几层第几本”在现实生活中运用的不同情况。再如“电影院”一题,我先让孩子设计座位,让孩子体会到电影院座位安排的特殊性,为后面的确定位置奠定基础,理解电影院两种安排方式后,根据电影票上的“第几排第几号”确定位置,最后出示两张电影票让孩子分辨是哪一种座位安排的情况。在活动中,孩子运用方法解决生活的能力有所提高。

  同时,教学中出现了一些没有处理好的环节和困惑之处。

  1、在处理例题时

  例图“从左往右数”和“从右往左数”第三个是同一个小动物,对孩子是不是明确数的`顺序没有检查到,同时有孩子在找“第几个”的时候出现错误,我本该让孩子纠错,可是孩子当时说不出自己的想法,一带而过,留下遗憾。接着在感知数排的顺序时,所有的孩子都认为第一排是最前面的一排,没有质疑,这时再从动物的话语中感知“数的标准”需求性就不是很强,不利于孩子形成先分析“数的标准”再开始确定位置的意识。

  2、在处理“生活情境题”时。

  因为每个练*题的基本目标类似,分别感知“第几层第几号”、“第几层第几本”、“第几组第几个”,“第几排第几号”。教学流程难免雷同,教学设计中,也考虑到学生活动的多样性,如何让孩子通过不同的活动形式感知确定位置的方法,但是活动设计上没有兼顾到高效和形式上的丰富。

  3、最后一道练*的处理。

  由于时间关系,没有引导孩子细心地分析题目要求,缺少相应的环节设计,“放”得大了。直接影响到孩子解答此类问题的正确率和速度。

确定位置教学反思8

  关于《确定位置》这节课带给我的收获是颇多的,但综观整堂课,我觉得要改进的地方还有很多,我只有不断地进行反思,才能不断地完善思路,最终才能有所悟,有所长。下面是我对本节课执教后的思考。

  在课堂中,我主要围绕以下几方面来进行教学:

  1、教学内容“生活化”,激起学生的学*兴趣,促进学生数学学*情感的发展。

  如果一个人对数学有一种需要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很有用,他就会喜欢数学。数学很有用,不是靠我们教师说出来的,而是需要孩子们亲身的体验,因此我们紧紧抓住学生感兴趣的生活内容来设计本课。开课时我由小交警的队列图引入,通过欣赏图片激发起学生学*的兴趣,同时又把学生神不知鬼不觉地带入到对新知识的探究过程中。在学生学会用数对表示位置后,我又引导学生用数对表示自己座位的位置,然后再介绍生活中数对的应用,这些环节使学生真切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从而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参与学*的兴趣和愿望。

  2、探索过程“数学化”,使学生经历再创造之美,促进学生数学学*思维的发展。

  这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主动探索、经历数对的产生过程。儿童学*数学的基本要素可以用“经验”、“活动”、“思考”、“再创造”来概括,本节课努力按以上要素处理了学生的活动过程。首先由生活中常用的“几排”“几个”转换为数学上常用的“列”和“行”,是本节课的第一次“数学化”;由“队列图”抽象成“方格图”是第二次“数学化”;把“第几列第几行”转换为用数对表示位置,是第三次“数学化”。通过三次有递进层次的活动让学生逐步由“生活数学”走向“学校数学”,在数学化和再创造的过程中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的简洁美,有效促进了学生各种思维能力的发展。

  由于自己的经验不足,课堂机智不够,再加上心里紧张,在引导学生探究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在第一次“数学化”过程中,为了引导学生自己体会统一标准的必要性,我提出:怎样才能让大家描述小红的位置时一致呢?这时学生的回答五花八门,“让小红站在最后”、“光剩小红自己就行了”等等,他们的回答已经偏离了我的意图,可我还是任由他们继续说下去,浪费了时间,影响了课的进度。课后我反思自己,其实在学生刚开始偏离问题时,我就应该及时的加以干预。比如我可以这样引导:刚才那位同学的回答很有新意,不过我们不是在做脑筋急转弯,能用数学的眼光来思考这个问题嘛。这样一说,学生就能立刻回到正确的思路上来。还有,在第三次“数学化”中,学生出现两种简化方法:3列2行和3、2。应该说这一环节是应该出彩的地方,可由于自己没能很好的调控,放的太多,没能及时的`抓住学生的生成,耽误了大量的时间。

  3、求知过程“问题化”,以恰当的问题为引导,促进学生自主学*能力的发展。

  我们知道问题是引发学生思考和实践的关键因素。要想实现学生的自主发展,教师要以恰当的问题为引导,吊起学生主动学*的“胃口”。开课时教师以“能清楚的描述小丽的位置吗”,引导学生独立的用生活语言描述位置;在学生学会了用“第几列第几行”描述位置后,又不失时机的提问“能用更简练的方式描述位置吗?”,以此启发学生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和研究;最后以“确定位置都要用两个数表示吗?”留给学生自主发展的空间。

  4、知识衔接“系统化”,让学生面对不断升级的挑战,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发展。

  一节课的结束,不应该是学生探索活动的终止,而是更有价值的探索的开始。本节课的最后一个发展性练*,让学生在一维的线,两维的面,三维的体中描述位置,使学生经历了由一维到两维*面坐标系再到三维空间坐标系的一个完整的认知过程,课的最后让学生带着问号离开教室这个小课堂,走进探索的大课堂。为学生后续认知结构的完整构建奠定了基础。

确定位置教学反思9

  “数对”在生活中的应用很广泛,所以我在上课的形式和对教材内容的处理上都比较地“生活化”。课的一开始“猜”的游戏设计引入,可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然后让学生感知位置---自主探究,获取新知----应用数对,确定位置”等一系列活动,层层深入,引导学生在认识和描述生活中的位置的基础上,学会用数对表示位置这一新的表示位置的方法。在完成了数对的'认识和数对的写法教学之后,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从而得出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不是为了解决问题,而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最后在学生很好地掌握有关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后,及时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思考生活中用两个数确定位置的应用。这样设计,不仅拓展了学生知识视野,也能让学生深切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确定位置教学反思10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在每一次课堂教学设计时,我总是想方设法以创设一系列生活情境为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本课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和感兴趣的“小动物”出发,通过对位置的分析、判断和理解,使学生认识到“位置”的相对性,培养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发展了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数学思想。

  一节课的导入对整个课时的教学至关重要,有时候,并不是越花哨越好,一些直接的导入反而更能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认识,也利于教师将最简单的基础概念扎根于学生心底,并由此变化出各式各样的练*形式。课堂教学中,每一个新概念的引入,并不单单是生涩的书本知识,用生活中原有的'认知来理出学生的思路是更为有效的办法,这样既使数学融入了实际生活,也强化了学生的概念。让学生觉得亲切,觉得数学并不难学,它就在我们身边。所以我以介绍我班教室的位置导入新课,学生有亲切感,同时产生解决问题的需要,激起学生学*的欲望。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采用多样化的呈现方式及不同的生活场景为学生搭建参与探究的*台,有意识地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数学交流情境;注意学生的情感与态度,知识与技能的形成和发展,使每个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和获得成功的体验;同时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想想做做”的*题如直接让他们完成,课堂气氛难免会显得沉闷,激不起他们学*的热情。因此在完成这部分练*时,我是创设了许多情境,如:“哪只小动物做操做的最认真”,“送小动物回家”的活动,“给小猴家编门牌号”,“参观小兔家的书房”等等。通过在不同情景中找位置,了解了该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范围,以及如何把确定位置这一知识用到生活中去,实现了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在设计的几个情境的过渡上,能够自然的从上一个环节上转入下一个环节,上下两个环节看似有联系,实际上是两个不同的方面,使学生了解到生活中不同事物位置的不同表达方式。语言上,生动、活泼,能把学生带入到设定的情景中去,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同时我还把数学与不同课程的内容相结合,把语文的朗读与认字带进课堂。

  不足之处:时间的处理上欠妥,由于环节比较多,所以感觉比较紧,最后的收尾没有收好。各个环节的时间安排不是很合理。在引导学生方面做的还不够,对学生答复的评价不充分。

确定位置教学反思11

  对于这节课的教学,我认为有以下几个精彩之处:

  一、有效利用学生的思维矛盾,为学生良好的求知环境。

  本节课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为主线,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发展水*,有意地为学生的学*活动设置障碍,从学生在教室中的位置入手,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唤醒了学生已有的知识。在学生认识了数对在实践中应用数对时,我采用师生问答的方式,提出(2,5)(5,2)表示的位置一样吗?引起了学生的一场争论,最终明确了数对中的两个数各自的意义,这样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的同时,使学生逐步突破难点,接着我又说出“—5”不完整的数对,导致学生无法确定位置,从而引发了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引发他们探究确定位置的求知欲。使学生在一次又一次的思维矛盾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始终是带着问题探索、研究知识,层层深入、步步推进,使教学结构紧凑而且环环相扣。

  二、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身边找到数学。

  新课标明确提出“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历数学学*的过程”。“座位”是一个学生感兴趣且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因此,我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入手,提出让学生帮我“找班长的位置”的.问题,但我要求学生不能用嘴说,不能用手指,而是简单的写或画在答题纸上,让他们初步感受到:要确定位置首先要弄清确定位置的方法,同时再通过与学生交流、感悟等自主学*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自主发现、探究,获取有关确定位置的知识,体会到确定位置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加深了学生对数学来源于生活,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印象。在学*了数对之后,我又回到生活中,让他们用数对说出同学、自己的位置,用数对找同学,使数对又回到了生活中,而且练*题选取的学校周围的地图、游乐场的场景等,都极大的激发了学生学*热情,增强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在活动中探索,在活动中发展。

  整节课以活动为主线,既有学生的观察与思考,又有学生的操作与表述,既有小组的合作交流,又有学生的自主探究,还有老师的恰当点拨,使整个教学活动形成了一个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组组之间的立体式交叉网,实现了教学的灵活高效,也达到了新课程标准要求的“在活动中探索,在活动中发展”的目的。

  回顾这节课,学生在有意创设的来源于生活又富有活动性的学*情境中,学得积极主动,趣味盎然,在主动参与数学学*的过程中,体验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也体会到了数学学*的有用性,重要性,真正做到了学有所用。

确定位置教学反思12

  数学与我们的现实生活之间常常有着紧密的联系,数学教学的内容都能在生活中找到原形。二年级教材中的“确定位置”的数学原形在生活中就很常见,教室中的座位,电影院中的座位,乘坐火车、飞机,超市中物品的摆放等都需要确定位置。教学中主要是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获得数学知识,从一幅幅场景图中获得直观的确定位置的方法,为高年级再学*“确定位置”奠定基础。

  教学时我将“第几排第几个”作为教学重点,后面的'“第几层第几号”“第几层第几本”还有“第几组第几个”都与“第几排第几个”有相似之处。只要第一个环节教学到位,后面的内容我就更多的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体现教学的梯度和层次性。其中在楼房图的教学中,我渗透了生活中门牌号,让学生觉得数学就在身边。在教学书柜书的摆放时,将重点放在《少年百科全书》在第3层倒数第3本的突破上,让学生自由说说,大多数学生还是会说“第3层第12本”,但也有孩子会想到用“第3层倒数第3本”,这是我让大家说说:“你喜欢哪种说法?为什么?”我刚一问完,有一学生就这样回答:“我觉得第3层倒数第3本,数起来简单。”这时就可以很顺利地引出“像这样,在最后几个的,我们也可以直接说成是倒数第几,最后第几。只要让大家一听就知道指的是哪一本书就可以了。”强调了说法的多样化。在电影院中找座位我又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两个电影院座位号排列的区别,让学生知道有的电影院是分单双号的,进而让学生讨论“座位号是四排5号,四排6号两位小朋友能坐在一起吗?”探讨之后学生得出在不分单双号的电影院是能坐一起的,分单双号的电影院就不能坐一起了,得弄清楚电影院座位号的排列方法。最后,我设计了画图形的操作活动,从直观到抽象,使学生初步体验数学直角坐标系的雏形,既巩固了新授的知识,也为下节课学*“认识方向”作了铺垫。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历数学学*的过程”。确定位置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了开放性、实践性、趣味性较强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通过合作与交流学*数学知识,理解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培养实践能力。

确定位置教学反思13

  《用数对确定位置》知识点不多,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是比较简单的,那么如何使教学的内容更丰富,在课堂上激发学生学*的需要,使学生产生探究的欲望,便成了我的主要思考方向。

  学生在一年级已学*了用“第几”描述物体在某个方向上的位置,在二年级时学*了用类似“第几排第几个”的方式描述物体在*面上的位置,已经初步获得了用自然数表示位置的经验。因此,在导入环节,我出示了小军班级的座位图后,先向学生提出要求:你能用以前所学过的知识告诉我小军的位置在哪里吗?你是怎么看的呢?学生在描述时出现了两种不同的说法:“第4列第3个”、“第3排第4个”。小军的位置没变,但同学们看的角度和方法不同,所以产生了不同的说法,从而使学生产生正确、简明描述小军位置的需要。学生在生活中已具备了确定列和行的.经验,因此,便很顺利地得出竖排叫做列,从左往右数,横排叫做行,从前往后数,小军是在第4列第3行。

  知道了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则后,再将座位的场景加以抽象,用圆圈表示实际场景中不同的座位,详细地标出每一列每一行,让学生在圆圈图中找出小军的位置,提高了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同时,向学生介绍表示位置还可以用更简明的表示方法——用数对确定位置。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学*用数对确定位置,并理解用数对表示物**置的方法,第一个数表示第几列,第二个数表示第几行。

  当学生学会从*面图上用数对确定位置后,我又引导学生回归到生活中,在教室里,找到自己的位置在第几列第几行。通过游戏的形式,使学生认识教室里的列和行,并学会描述自己的位置和好朋友的位置。再通过对一组数对的观察,认识到同一列的第一个数字相同,同一行的第二个数字相同。(5,y)表示第5列的所有同学,(x,2)表示第二行的所有同学。当让学生用一个数对表示全班同学的位置时,学生出现了以下的数对:(x,y)、(y、y)、(x、x),通过举例,若y=8时,教室里没有(8,8)这个座位,使学生形象深刻地理解了只能用两不同的字母表示,才能表示全班同学的位置。

  练*中,练*三的第2题,当学生完成数对后,我有目的地引导:“观察同列或同一行的两个数对,你有什么发现?”问题具有针对性后,学生都能从同列或同一行的数对去观察、思考,并发现规律。练*三的第3题,让学生讨论:“你发现花色地砖位置的规律了吗?”学生讨论地看似比较热烈,但指名回答时,学生却不敢发言了,在我的再三鼓动下,有几位同学站起来说出了他们的发现:一是同一列的第一个数字相同,同一行的第二个数字相同;二是数字中的奇偶数关系;三是花色地砖第3列1块,第5列2块,第7列3块,第9列2块,第11列1块,第2行1块,第3行2块,第4行3块,第5行2块,第6行1块。第3个发现也就是左右、上下都是对称的。

确定位置教学反思14

  《确定位置》一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本节课既是认识图形知识的继续,又是后面学*直角坐标系等知识的基础。既是第一学段的发展,也是第三学段学*的铺垫,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本节课对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学生认识生活周围的环境,都有较大的作用。教学本课要求学生体验确定位置的重要性,理解数对的意义和表示方法;能在具体情境中用数对来表示位置,并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经过三次试教,听取年级组老师们的意见及反复修改,我终于比较成功的完成了《确定位置》这一达标课。

  反思这节课,从设计准备到试教,再到最后上完这节课,感想颇多。

  1、教师要想上好一节课,必须深入挖掘教材,理解教材,目标明确

  最初看到教材上的内容,感到这节课很简单,教材上的内容很少,这么简单,这么少的内容不知如何去讲。于是我深入钻研教材,理解编者的意图,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并在网上观看学*了特级教师钱守旺老师和另一位老师上的《确定位置》的录像课,对教材有了深入的理解,才开始设计这节课。进行教学设计时我注重结合我校学生的特点和生活经验,吸取名家课堂上的精华,不断地研究探索,始终想着每一个活动的设计要达到什么目标。教学时层层深入、步步推进,使教学结构紧凑而且环环相扣,突出重点逐步突破难点。

  通过老师们的评课,使我知道每一节数学课,教师都要明确本节课的'知识在整个小学阶段所处的位置,知识的前后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以及后续将要学*的内容。

  2、遵从学生的原认知,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本节课从学生熟悉的实际生活切入教学:家长会怎样告诉家长自己的位置?由于从学生身边的真实情境出发,学生有生活经验,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学*兴趣。学生们描述自己的位置时,有的描述得很清楚,有的描述得不但麻烦,而且不清楚。如何方便交流和沟通?这样学生就产生了学*确定位置的必要性,为新课中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打下了基础。

  学生对自己的位置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后,设置了一个情境,让学生帮助图中的小朋友说清楚自己所处的位置。当学生初步认识“数对”后, 又引导他们用“数对”来描述自己在班级中的位置。借助班级的组与排用“数对”确定位置,学生可以直接应用已形成的知识经验解决问题,体会“数对”和人的对应,经历数形结合的过程。

  在明确了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后,结合“地图”、“*面图”、“找位置”游戏、“介绍自己座位”、“介绍好朋友座位”等练*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使学生在活动中掌握了知识,体会体会数学的价值。

  3、注重拓展教材

  在课堂练*中挖掘教材隐含知识,地球上利用经线和纬线确定某一点的位置,密切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介绍著名数学家笛卡尔和*面直角坐标系,把课内与课外紧密结合,拓宽了学生的视野,让学生感觉到,课虽上完了,但探索还在继续,同时对学生进行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努力学*,成为对人类、对社会有贡献的人的思想教育。

  4、有效利用多媒体电化教学手段

  多媒体电化教学手段的有效运用是我这节课的一大亮点。其中之一是学*用数对表示位置时,利用动态演示,边演示边讲解:用括号来表示一个位置,先横着数,小青在第3组,把3写在前边,再竖着数,她在第2个,把2写在后边,两个数之间用逗号隔开,这种记录方法称为"数对"。使学生明确数对的表示方法。另一处是为了向学生充分展现知识形成的过程,把座位图抽象成点子图,再把点子图抽象成方格图,从具体到抽象,解决了本课的难点,这是其它教学手段所不能替代的。

  5、在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

  本节课我渗透了函数思想、一一对应思想、符号思想、数形结合思想等。这些思想方法不用告诉学生,但教师心中有数。在小学数学课中都应该渗透哪些数学思想需要我们去学*和思考。当然,课堂教学的魅力就在于她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反思这节课的教学,我觉得至少有如下几点需要改进。

  1、由于我的评价性语言太少,开始上课时,学生积极性不高,没有产生应有的效果。

  2、年轻教师的青春与活力在本节课中还有待加强。面对中高年级的小学生作为年轻教 师的我应该有更丰富的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让学生在你声情并茂的讲解中愉快的学*知识。我想这是我以后该加强改进的。

  3、试教时,由于是借班上课,在指定学生回答问题时我采用“第几组第几个同学”和用数对如“(3,2)同学”回答的方法,灵活运用各种确定位置的方法,可谓一举两得。但正式上课时我有些紧张,没有很好的发挥,今后应多在公开场合历练,才能更有效的调控课堂!

  4、在讲完本节课以后还需要在教学难度中有所拓展,由于本节课是为学生以后的学*打下基础,所以在讲授知识第几组第几个的时候需要讲授什么是列什么是行这一知识点。看来下次上课时应该注意对教材的深层领会。

确定位置教学反思15

  《确定位置》一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第七册第五单元第二课时的内容。本节课既是认识了方向的继续,又是后面学*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的基础。本节课对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有着较大的作用。教学本节课,要让学生理解用数对表示位置的必要性;探索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体会数对与方格纸上的点的对应关系;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回顾本节课,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我觉得有以下优点:

  一、教学设计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资源,尽可能选取贴*学生现实生活的`情境。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座位”是本节课的重要的学*资源,本节课力求把这一教学资源用足。在导入新课时,我先让学生说自己的位置,说自己好朋友的位置等一系列活动,层层深入,引导学生在认识和描述生活中的位置的基础上,学会用一种新的数学表达形式“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渗透*面直角坐标系的知识。这样设计,最大限度地选取了贴*学生生活的情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使学生真正成为学*活动的主人。

  二、让学生通过动口、动手、动脑,积极地探究“数对”这一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

  整节课的设计,始终贯彻这样一个原则:把学*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能探索的不替代,能发现的不暗示,设计更加开放的课堂,多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尝试的机会。如:让学生说位置,让其

  他同学来猜一猜;又如让学生创造个性化的表达方式,为学生创设一个丰富多彩的学*情境,调动学生的学*兴趣,使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尝试、探索、思考、猜测以及学生间的合作、交流,使他们能够主动探究。

  三、在精心备课的基础下,重视课堂上的互动与生成。

  课前,对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认真思考,学生有可能出现的答案,并想出如何应对。经过周密考虑,备出详细的教案。在此基础上,在课堂上再随机应变地处理课堂教学中学生所提的问题。整堂课,多次让学生说位置,其他学生猜猜“他说的是谁?”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营造师生、生生互动的氛围。再如,在学生汇报表示小青同学位置的时候,结合学生的汇报情况展开后面新知的教学,使环节之间连贯自然。

  盘点不足

  常言道:教学永远是一门有遗憾的艺术。的确,尽管在不断的雕琢中我努力追求完美,但几缕缺失时常萦绕脑际,难以释怀。


确定位置教学反思菁选(扩展3)

——确定位置教学反思菁选

确定位置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我们要在教学中快速成长,我们可以把教学过程中的感悟记录在教学反思中,如何把教学反思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确定位置教学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确定位置教学反思1

  各位专家、老师:

  大家好!这天我执教的资料是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方向与位置的

  第一课时:用数对确定位置。它是在第一学段已经学*了前后、上下、左右等表示物体具**置及简单路线等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并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这一节资料既是第一学段学*的发展,又是第三学段学*坐标等知识的铺垫,它对提升学生的空间观念,认识周围环境都有较大作用。本课教学目标:要使学生学会在具体情境中体会确定位置的必要性,并能够主动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初步感受坐标系知识。透过形式多样的确定位置的活动,使学生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并增强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潜力。感受确定位置的丰富现实背景,体会数学的价值,产生学*数学的兴趣。

  为了达成以上目标,我设计了四个环节:第一环节:生活入手,探索方法。第二环节:联系实际,运用数对。第三环节:拓展升华,开启思维。第四环节:数学故事,抛砖引玉。四环节紧密联系,从探索到运用,再到拓展升华,层层深入、步步推进,使教学结构紧凑而且环环相扣,逐步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

  成功之处:

  1.结合生活情境,让学生理解数对。

  新课标明确提出“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历数学学*的过程”。数对的表示方法是比较抽象的,但在生活却有很多“原型”,如学生的座位位置。因此,我从学生可感可知的座位位置入手,由第几组第几个引出抽象的数对表示方法,从而建立数学模型,贴合学生由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规律。

  2.设计多种形式的活动,激发学生学*兴趣,让学生运用数对确定位置。在联系实际,运用数对环节,设计了四个练*。第一个练*,在方格纸上给出各建筑物的位置,让学生用数对表示。第二个练*,给出数对,让学生动手操作找位置。第三个练*,破译密码。学生有很强的好奇心,这一练*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学生们都能投入其中。第四个练*,五子连珠。在课前,经过了解,下五子棋是学生个性喜爱的游戏活动。活动中,让两名学生用数对下棋,其他同学当参谋,所有学生都能参与其中,兴致浓厚,既巩固了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也让学生稍稍简单了一下。

  3、注重拓展教材,让学生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在学生学会用数对确定位置后,又让学生了解利用经线和纬线确定地球上某一点的位置,介绍著名科学家笛卡尔的故事,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拓宽了学生的视野,让学生感觉到,课虽上完了,但探索还在继续,同时教育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用理想和奋斗确定自己人生的位置。

  回顾这节课,学生在有意创设的来源于生活又富有活动性的学*情境中,学得用心主动,趣味盎然,在主动参与数学学*的过程中,体验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也体会到了数学学*的有用性,重要性,真正做到了学有所用。

  不足之处:

  1.当学生初步感知座位的行和列,会用第几组第几个确定座位位置后,我在抽象、引出“数对”表示上有些突然,不免有灌输之嫌。其实能够引导学生发现确定位置时用了两个数,让学生自己试着用一种比较简明的方式表示位置,展示交流之后再引出数对的正确表示方式。

  2.在做练*环节的第二题时,主要是学生说,我在电脑操作。就应给学生一个自己展示的机会,让学生在实物展示台上展示交流。

  3.课堂上对学生的评价较单一。除了语言评价,还能够用微笑、眼神等方式。

  困惑:

  数对的引出是从教室现场的座位抽象出来,还是从有方格的座位表中抽象出来?哪种方式更加科学?

确定位置教学反思2

  《用数对确定位置》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位置》的第一课时内容,教师在这节课中关键把握了两点:一是抓住了数对的数学本质,把看似简单的内容上出深度和厚度,二是关注了学生的真实起点,很好地帮助学生从对生活位置的认识,提升到对数学位置认识。

  一、抓住数对的数学本质,循序渐进。

  确定位置在小学阶段的学*过程中遵循从区域范围到精确表示的一个过程,一年级上册学*了上、下、前、后、左、右确定位置;三年级下册学*了用东、南、西、北等词语描述物体方向;五年级上册使用数对,精确描述物体在点上的位置,为后面进一步学*“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参数确定物体的位置”打下基础。

  在本课例1的教学中,教师通过四个层次的设计,让学生逐步感悟、掌握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第一层次,创设情境,让学生随意表示位置方法,感受到二维空间上确定位置存在的必要性。第二层次,依托原型,明确列行的含义,以及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一般规则;第三层次,逐步抽象,过渡到用数对的方法确定点子图上交叉点的位置;第四层次,应用方格图,在不断抽象、方法不断简化的过程中初步感受坐标思想的本质。

  二、关注思想的逐层渗透,层层深入。

  数对的发现和使用,对数学界来说是一个重大的贡献。它的价值在于发现一个几何的对象,可以用数来描写,而数所满足的关系就是方程。因此在小学阶段,用数对确定位置首当其冲便是坐标思想的渗透。小学阶段,学生所学*的用数对确定位置,只是直角坐标系的雏形,需要让学生对“唯一确定的直角坐标系下,一个有序数对与*面上的点是一一对应关系”有基本感悟,因此在例2的教学中,教师通过四个层次予以不断深化,渗透坐标系中原点和方向的意识。

  第一层次,在教学中多处渗透先列后行的意识,如从左往右,从前往后出示箭头,这其实就是指名了关键要素之一“方向”。第二层次,教师明确地点出了关键要素之二“原点”(0,0)的重要性,因为对于确定位置而言,原点即参照点恰恰是第一位的。小学教材中虽然没有明确提到,但从有利于后续学*的角度分析,教师不得不提。第三层次,让学生对同一张方格图展开研究,利用写出不同的数对展开比较、辨析,深度感知“任意两个有序的数都可以表示*面上的任意一点”,这些都是坐标思想的集中体现。第四层次,从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回归生活实际,教师还让学生了解了一维的围棋、二维的国际象棋以及三维的地球经纬线。所以本节课教师对于模型思想的构建绝不是固化的,而是一个具有生长性的生态过程。

  三、把握学生的需求走向,自然生长。

  首先,教师以从教室中的座位图中找小军的位置为学*起点,借助观察角度不同、表示方法不同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从而使学生产生要有统一的观察标准和表示方法的学*需要,感受到二维空间上确定位置的必要性。其次,介入“列与行”的概念教学,不作任何无意义的探索,直接把把数学的规定教给学生,简短而又明快,自然高效;第三,通过开展“限时记录位置”的游戏,来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让学生充分展现个性化的表示方法,交流创造意图,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并不仅仅只是单纯“创造”数对,而是用自己的方法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教师在互动交流中适当引导,逐步让学生感受到统一规范描述数对产生的必要性。最后,通过同一行、同一列数对特点的比较,从而使学生形成同一行中,行不变列变;同一列中,列不变行变的基本认识,不断完善认知结构,构建整体的思维模式。整个过程以学生为本,对学生各个阶段的学*情况作了充分而客观的`预设,环节流畅,过程清晰,真实而有效。

  四、整合有效的教学资源,步步为营。

  本节课中教师对于教学资源的使用始终做到高效整合,使得整节课一气呵成、主题鲜明。从开始教学所使用的座位情境开始,到中间部分的根据点写数对,再到方格纸上找数对,观察同一行、同一列数对的特点,教师都是建立在同一张方格图中的,使得学生感受到今天所学*的知识万变不离其宗,将这些知识都清楚地建立在了*面坐标系上。最后的图形变形组合练*部分,从梯形变形为*行四边形,再到*移梯形,每层练*环环相扣,一脉相承,在逐步升级的练*过程中,学生的研究思维也在逐步升级,使得整个探究过程变成了学生主动建构的快乐的学*过程。

  古人认为“魂”是阳气,构**的思维才智。“魄”是粗粒重浊的阴气,构**的感觉形体,魂魄协调则身体健康。本节课,教师牢牢抓住数与点的一一对应性,正是明确了用数对确定位置的“灵魂”所在。从让学生熟练掌握用数对确定位置这个结果而言,若离开了深刻理解的前提,学生岂不仅是机械模仿而已。所以,有了数学思想之魂,才可能真正拥有数学事实之魄。

确定位置教学反思3

  这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节课,在公开课上我讲了第一课时,课标上要求两个课时完成。先来看一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 结合座位图,经历探索在方格图上用数对表示位置的过程,体会数对与方格图上的点的对应关系,了解数对的意义,发展符号意识。

  2. 结合具体问题,掌握在方格图上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能根据数对确定位置,由位置写出数对,直观感受直角坐标系。

  3. 在数对的探索与应用中,体会知识的价值,激发学*兴趣。

  在本节的教学当中,导入环节,以学生每学期末要开家长会入题,问孩子们如何告诉家长你的座位的位置在哪为题,孩子们的回答五花八门,众说纷纭,总之,说法不统一,孩子们也都很愿意回答这个问题,因为与他们的生活非常贴*。

  第二个环节,为了统一孩子们的说法,和孩子们提前做一个规定,规定好班里的组和排,做了一个游戏,叫到哪一组哪一组起立,前一组坐下,叫到哪一排哪一排起立,这个游戏很快就可以完成,看似不起眼的一个游戏,但是孩子们都清楚了自己在第几组第几排。再来回答问题时,孩子们很容易都能说出来自己在第几组第几排。

  第三个环节让孩子们说出教材中淘气和笑笑的位置,顺势而下,孩子都能准确地说出淘气和笑笑的位置,在这个问题过后,告诉孩子们,数学是一种很神奇的语言,我们 还可以用更简洁的方式表示出淘气和笑笑的位置,那就是用数字来表示,你愿意尝试一下吗?孩子们都跃跃欲试,发挥自己的想像力,用两个数字表示出淘气和笑笑的位置,在这个时候,出示方格图,把孩子们的想法和智慧老爷爷的想法合并在一起,直接告诉孩子们智慧老爷爷告诉大家,这种方法叫数对,告诉孩子们数对的读法与写法,比如淘气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数对(2,4),笑笑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数对(1,1)。让孩子们解释在数对中每个数字的含义。孩子们会说第一个数字表示第几组,第二个数字表示第几排。接下来直接在方格图上出示奇思和妙想用数对表示的位置,让孩子们说出他们分别在第几组第几排。

  第四个环节,让孩子们写出自己的位置怎样用数对表示。

  第五个环节,在纸上写出一个好朋友的名字,并写出好朋友用数对表示的位置,写完之后让孩子们站起来告诉大家好朋友用数对表示的位置,让大家来猜他的好朋友是谁。对于这个环节孩子们非常喜欢,纷纷举手说出好朋友的数对,让大家来猜,孩子们也猜的不亦乐乎,在游戏中很好地完成了对数对的理解,能够在座位表中,现实生活中很好的用数对表示出位置。

  第六个环节,完成课本上的`两道练*题,因为有了刚才充分的用数对交流的环节,做这两道题就很轻松的完成了。

  最后一道题,是在方格图上找出老师的赠言,出了八个数对,孩子们通过数对可以找出方格图中的汉字。找全之后孩子们会发现老师的赠言是:学好数学,其乐无穷。

  整节课,孩子们的情绪都很高涨,都很想回答老师的问题。

  反思这节课,成功的一点就是,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只有真正让自己的数学课堂与孩子们的生活联系起来,孩子们才会觉得这节课特别有意思,才会特别有兴趣去学好。不足之处就是拓展不够,没有给孩子留下思考的空间,看似很成功,孩子们课堂上的知识都学会了,但是似乎少了一些东西,没有给孩子们留下思考的余地,这也我教学当中的弱项,导致孩子们在遇到变式题时,不能够很好的举一反三。原因是并没有打开孩子们的思维空间,拓展孩子们的思维。

  看似孩子们对简单知识已经掌握,但是深层次的东西却并没有挖掘出来,看似没有问题的课堂背后,恰恰也反应出自己教学某方面的失败。

  在今后,如何引导孩子们独立思考,如何拓展孩子的思维仍然是我要努力的方向,而不是仅仅教会孩子们几道题而已。

确定位置教学反思4

  《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知识点不多,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是比较简单的,那么如何使教学的内容更丰富,在课堂上激发学生学*的需要,在导入环节,我出示了小军班级的座位图后,先向学生提出要求:你能用以前所学过的知识告诉我小强的位置在哪里吗?你是怎么看的呢?学生在描述时出现了两种不同的说法:“第3列第2个”、“第2排第3个”。小强的位置没变,但同学们看的角度和方法不同,所以产生了不同的说法,从而使学生产生正确、简明描述小强位置的需要。学生在生活中已具备了确定列和行的经验,因此,便很顺利地得出竖排叫做列,从左往右数,横排叫做行,从前往后数,小强是在第3列第2行。知道了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则后,再将所站位置的场景加以抽象,用圆圈表示实际场景中不同的位置,详细地标出每一列每一行,让学生在圆圈图中找出小强的位置,提高了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同时,向学生介绍表示位置还可以用更简明的表示方法——用数对确定位置。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学*用数对确定位置,并理解用数对表示物**置的方法,第一个数表示第几列,第二个数表示第几行。当学生学会从*面图上用数对确定位置后,我又引导学生回归到生活中,在教室里,找到自己的位置在第几列第几行。通过游戏的形式,使学生认识教室里的列和行,并学会描述自己的位置和好朋友的位置。本节课学生学的比较感兴趣,课堂效果较好。

确定位置教学反思5

  苏教版的对空间观念的知识安排跨度较大。一年级上册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二年级上册用“第几排第几个”的形式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用东、南、西、北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二年级下册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方向;用方向词描述行走路线。五年级下册用“数对”确定物体在*面上的位置。六年级下册才学*用方向和距离表示物体的位置。虽然教学跨度大,但六年级的学生积累了大量的生活经验,对本单元内容已经有丰富的感性认识作基础,学*起来也不困难。把这部分内容安排在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也是为了和第三单元《比例尺》相结合,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的能力。

  设计意图:

  总体来说,设计时我结合具体情境,利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其意图在于体现新课标中“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的基本理念。

  反思感悟:

  一、激发认知冲突,唤发学*激情。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我注重让孩子在自然中引发冲突,发动学生主动参与学*过程,为后面的教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积极性。

  1、借用情境,诱发冲突,点燃激情。在教学中,我根据既定的教学目标创设了“海上搜救演*”的情境,将学生感兴趣的生活实际与新知进行联接,让情境更好地为教学服务。在演*中,“搜救艇在指挥舰的什么位置”不断地激发学生认知冲突,造成心理悬念,唤起了探究的欲望,使学*目标更明确。

  2、旧知为媒,引发冲突,促进探究。知识如同大树,新知乃是“新枝”,如“新枝”生长点处引发冲突,学生对新知会掌握得更牢。我在通过分析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经验和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让学

  生先确定指挥舰正北(西)的物**置,再到确定指挥舰东北方向的物**置,进而引发学生思考:两艘搜救艇都在指挥舰的东北方向,如何准确地描述各自的位置呢?这样,为学生搭建了一个个探究的阶梯,引领他们对旧知进行充分地思维加工、深化和发展,促进新知的形成。

  3、动手操作,酝酿冲突,感悟方法。在新知的教学和学生的探索中,让学生自已动手操作,参与合作交流的过程,学生通过丰富的感性认识来产生学*的兴趣和获得成功的乐趣,提高自己接受知识的能力。运用直尺和量角器确定9号艇的位置时,学生在“测量哪个角度”、“怎样摆放量角器”中产生了一些认知冲突,但这种冲突在课堂教学中显得很有意义,因为学生在动手操作中逐渐明确了测量方法,突破了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二、经历确定位置全过程,提高课堂效率。

  我先让学生根据自身的'知识经验,确定一、二号艇的位置,明确在一个*面内可以用方向和距离来确定物体的位置。随后,通过三、四号艇位置的确定让学生明白要想知道物体的精确位置,在描述方向时要加上角度。确定五、六、七、八号艇位置的时候,学生不仅了解了人们日常生活中描述物**置的方法,而且通过反复地观察和练*,能熟练地掌握并口述出“搜救艇在指挥舰的什么位置”。九号艇位置的确定是本课教学的难点,需要孩子利用直尺和量角器测量出九号艇在指挥舰的什么方向和什么距离,看的出来,孩子对于量角器的摆放和角度的测量容易产生错误,因此在这一环节中,我花了大量的时间,先让学生说说测量哪个角,量角器的中心点和谁重合,量角器的零刻度线和谁重合,再请学生动手操作,并且针对学生的错误进行讲解,最后再请学生到黑板上示范,这样的环环相扣使学生逐渐清晰了确定物**置的方法。确定“明珠”号货轮的位置,是为了让学生知道“观测点”是确定物**置的要素之一。观察——交流——操作——分析——比较,这个确定位置的全过程学生是亲身经历的,也是由于学生的全身心投入,使课堂教学的效率大大提高,使学生的空间思维得到了发展,同时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培养实践能力,向课外拓展。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通过一个个实用而有效地学*情境,把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紧紧联系起来,通过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我们在学有用的数学,培养学生*数学的积极情感和良好的学**惯。确定搜救艇和“明珠号”货轮的位置就是让学生体验“生活中的数学”,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最后,还请学生运用方向和距离的方法和数对的方法在一个*面内找宝藏,并小结这两种确定物**置方法的共通之处,将前后学*的知识融会贯通,拓了课堂学*的空间。请孩子课后查找资料了解三位空间中确定物**置的方法,更是将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延展到课外,也是提升学生自主学*的一种好方法。

  总之,本节课的,我注重让学生积极参加观察、测量、画图等活动,体会数学知识与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体会数学知识是有用的,体会数学知识的严谨性,和数学语言表达的精确性,同时也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进行了强化的训练和培养。让学生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学过程自然而然地得获得数学的素养。

确定位置教学反思6

  本节课主要引导学生从方向和角度两个方面结合去确定位置。重点是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难点是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本节课我在充分利用教材原有情境的基础上,重视教学组织方式和“学法”的挖掘,鼓励学生从现实生活情境中抽取数学模型,利用分组探索的学*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使本节“确定位置”学*过程充满观察、探索、分析,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学生的'学*能力得到了极大提高。

  我还注重鼓励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在教学中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个性特征,允许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鼓励解决问题的多样化,因材施教,促进每一个学生充分发展的有效途径。

  另外,我还非常重视对学生学*数学过程的评价,关注学生在小组探索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合作交流的意识、情感和态度的发展。我在授课过程中,非常关心学生在学*过程中的情感和态度,随时了解学生学*的主动性、学*数学的自信心和对数学的兴趣,同时也很重视对学生数学思维过程的评价,观察了解学生思维的合理性和灵活性,考查学生是否能够清晰地用数学语言表过自己的观点。

确定位置教学反思7

  “位置”对于学生并不陌生,但是要确切地描述某一建筑相对于参照物的具**置需要涉及到方向、角度和距离的问题,这是本节课所要解决的,因此,我就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学生说说我相对于他们所在的位置,学生能用“正北、正南、东北、西南”等方位词进行描述,然后我又改变自己的位置,让刚才的几个同学说说我相对于他们所在的位置,学生发现我的位置变化了,他们相对于我的位置也在变化,于是我就指出本节课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参照物”,任何物体的位置都是相对于参照物而言的,因此,我们在分析物体所处的'位置时一定要弄清以何为参照物。

  接着,我让学生画出方位坐标,指出:东北方向也叫北偏东,西北方向也叫北偏西。那么,东南和西南方向呢?这时有同学提出疑问:是否有西偏南等方向呢?于是就指出,在*面图中,是以南北为主要方向,因此,其余的方向都是以北偏×,南偏×而命名,西偏南等方向就无此说法了,其实,对于这一点,个别学生的观念无法转变,因此在“练*十二第2题”中就出现了这样的问题:以林峰塔为观测点,玉龙潭其实是在林峰塔南偏西60°方向,但是一些同学就偏偏量了玉龙潭与正东方向的夹角度数,我抓住这一典型错例,就进一步强调建筑物如在参照物的北偏×,南偏×方向,那么我们所要量取的角度就是建筑物与正南或正北方向的夹角度数,学生欣然接受此法,从后来的作业来看,没有出现夹角度数错误的情况。

  总结下来,学生掌握得还可以,主要的错误就是已知图上距离和比例尺,要求实际距离时,计算和单位名称方面有所疏漏,在上本节课之前,由于我的疏忽,没有安排这一方面的练*,学生缺少对旧知的复*,以后应在新课之前全面考虑。

确定位置教学反思8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来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2、 使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来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教学难点: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初步感知。

  1、出示例题插图:你知道哪里是北方吗?让学生说一说学校的东、南、西、北各是什么地方?一边说一边指出它们在地图上的位置。

  小结:在图上我们一般称: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请学生指一指超市的位置:说明超市在学校的东北面。

  请学生指一指公园的位置:说明公园在学校的东南面。

  3、 你知道体育场和人民挢各在学校的哪一面吗?请学生先独立思考,再指名说一说方位及判断的理由。

  4、 现在你又知道了哪些方位?看图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5、 教学试一试。

  (1) 说明这是我国古代发明的指南针。

  (2) 请学生们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确定其它的方向。

  (3) 说一说自已在班级中的位置,以及自已的前、后、左、右、左前方、右前方、左后方、右后方的同学分别是谁?

  二、巩固练*,进一步感知。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提问:要想帮这4个小动物找到各自的家,先要确定什么方向?确定的北面以后,我们可的.确定哪几个方位?

  请学生自已找一找四个小动物所在的方位,并指名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1、 完成想想做做第2、3题,指名回答,并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三、小游戏,跳棋比赛。

  老师说,学生移动棋子,进行练*。

  每四人一组,进行比赛。

  四、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请学生明确图中的八个方位。

  在地图中找到自已所在省市,说一说自已居住的地方大约在北京的哪个方向?

  你最想去哪个城市玩,它在我们城市的哪个方向?

  教学后记:参照物不同,因此方位名称也不同,部分学生空间想像能力不是太好。如:刘屹、林佳楠、吴体均等。

  第二课时 认识路线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使学生在观察公园路线图、公交车站牌、城市*面图等等活动中,认识路线图,并会运用方向描述行走路线。

  教学重、难点:认识路线图,会运用方向描述行走路线。

  教具:例题插图、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1) 出示例题图,使学生明确,这是一个公园的*面图。

  (2) 请学手指出*面图的八个方位,并说一说每个景点和相对位置。

  (3) 请学生看图说一说小明游览时行走的路线。小组内互说,互相评议,纠错。全班进行交流。

  (4) 这节课我们可以利用我们学过和八个方位来描述游玩、行走时的路线。

  二、教学试一试。

  1、第1题。

  (1) 用课件将小芳游览的景点依次闪亮,请学生思考:该如何描述小芳游览行走的路线。

  (2) 指名说一说,并相应地出示路线。

  2、一分钟时间准备,说一说自已准备游览哪几个景点,准备怎样行走。

  3、组织讨论:公园中这么多景点,怎样走才可以不走重复和路线,又把所有的景点都游览一次?

  三、巩固练*,进一步感知。

  1、 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2、 完成想想做做第2~5题。

  注意适当地引导学生讨论,独立完成。

  四、课外作业。

  想想做做第6题。

  教学后记:同上节课问题一样。不过有了稍稍地进步。

  第三课时 测定方向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使学生在观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运用生活经验帮助思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运用生活经验帮助思考的意识。

  教具:校园情境图、指南针、自制方向板。

  教学过程:

  一、方法介绍。

  1、出示校园情境图。

  (1) 提问:校园里有哪些设施?

  (2) 观察:图中出现了一个指南针,根据它的指示,哪边是北面?

  说明:在现实生活中,一般需要用指南针或方向板才确定哪一面是北面,而不能一概全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3、 请学生们分别说一说图中教学楼、花坛、电话亭、校门、 乒乓球桌、篮球架、蘑菇亭、单杠等标志性物体在这些小朋友的哪一面。

  二、活云贵准备

  1、分工。

  (1) 四人一小组,其中一人为组长,一人记录,两人测量。

  (2) 由组长带组员找一个测量地点。

  (3) 进行观察测量,做好记录。

  2、开始活动。

  三、组织全班同学进行交流。

  教这后记:大部分同学活动记录做得较好。可在考试中,发现部分学生会因为参照物的改变而找不到方向。

确定位置教学反思9

  1、数学和生活结合,体验数学的魅力

  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历数学学*的过程”。“座位”是一个学生感兴趣且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但由找朋友而引出的座位纷争却让他们初步感受到:要确定位置首先要弄清确定位置的方法。同时,使学生感到确定位置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加深了学生对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印象。例如导入时的找朋友、根据座号找新位置的活动和练*时选取的动物园和游乐场的场景等,都极大的激发了学生学*热情。回顾这节课,学生在有意创设的来源于生活又富有活动性的学*情境中,学得积极主动,趣味盎然,在主动参与数学学*的过程中,体验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有效利用学生的思维矛盾,为学生良好的求知环境。

  本节课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为主线,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发展水*,有意地为学生的学*活动设置障碍,从学生在教室中的位置入手,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唤醒了学生已有的知识。其中有三名学生的座号是数对形式,有两名同学的数对是不完整的而无法确定自己的位置,从而引发了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引发他们探究确定位置的求知欲。使学生在一次又一次的思维矛盾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始终是带着问题探索、研究知识,层层深入、步步推进,使教学结构紧凑而且环环相扣。

  由于学生对第几排第几个有自己的生活经验,所以,第一个教学活动设计了找朋友的环节。学生对谁座在“第2组第5个”位置上产生了纷争,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与数学教学中的确定位置是不完全相同的,学生认识到确定位置也是要有一定标准的。当学生明确了用“第几组第几个”的形式可以确定一个人的位置之后,教师又设计了第二个教学活动——请学生根据自己手中的座号找到自己的新位置。在发给学生的座号号中,教师有意安排了几个“数对”形式的座号,还有两个不完整的“数对”,为学生设置了障碍,对于学生出现的问题,教师不急于解答、揭谜,而是引导学生思考、探究、交流,进而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认识了“数对”。在学生认识了“数对”之后,教师马上提出“数对”在写法上可不可以把括号中前、后两个数字调换位置,又引起了学生的一场小争论,最终明确了“数对”中的两个数各自的意义。教师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的同时,使学生逐步突破学*难点。

  3、评价方式的多维性,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了空间

  一轮基础教育课程评价改革的方向是:多角度地评价、观察和接纳学生,寻找和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发现并发展学生的潜能。本节课教学在最后一个环节设计了这样的总结方式:请你评价一下你自己这节课的表现,你觉得你能摘

确定位置教学反思10

  今天执教了二年级上学期《确定位置》一课。现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教学环节的设计,结合教学效果反思如下。

  一、如何让孩子掌握确定位置的方法。

  首先,教学中我让孩子通过“找第二个”感知到确定位置需要知道“数的顺序”,然后通过让孩子找在4排小动物中“找第3个”,体会到有几排时,只是“第几个”是无法准确地表述位置的,需要“第几排第几个”的表述方式。这时再出示小动物的话,让孩子在这些提示语中发现“数的顺序”,最后,学生在活动中找到相应位置的小动物。

  二、如何让学生体悟到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运用。

  在教学中,我对教材中出现的练*题做了一些处理。如:在“书架图”一题中,先出现一层书架,让孩子快速找到“新华字典”的位置,再让孩子在三层书架上找到 “新华字典”的位置,通过比较让孩子体悟到“第几本”和“第几层第几本”在现实生活中运用的不同情况。再如“电影院”一题,我先让孩子设计座位,让孩子体会到电影院座位安排的`特殊性,为后面的确定位置奠定基础,理解电影院两种安排方式后,根据电影票上的“第几排第几号”确定位置,最后出示两张电影票让孩子分辨是哪一种座位安排的情况。在活动中,孩子运用方法解决生活的能力有所提高。

  同时,教学中出现了一些没有处理好的环节和困惑之处。

  1、在处理例题时

  例图“从左往右数”和“从右往左数”第三个是同一个小动物,对孩子是不是明确数的顺序没有检查到,同时有孩子在找“第几个”的时候出现错误,我本该让孩子纠错,可是孩子当时说不出自己的想法,一带而过,留下遗憾。接着在感知数排的顺序时,所有的孩子都认为第一排是最前面的一排,没有质疑,这时再从动物的话语中感知“数的标准”需求性就不是很强,不利于孩子形成先分析“数的标准”再开始确定位置的意识。

  2、在处理“生活情境题”时。

  因为每个练*题的基本目标类似,分别感知“第几层第几号”、“第几层第几本”、“第几组第几个”,“第几排第几号”。教学流程难免雷同,教学设计中,也考虑到学生活动的多样性,如何让孩子通过不同的活动形式感知确定位置的方法,但是活动设计上没有兼顾到高效和形式上的丰富。

  3、最后一道练*的处理。

  由于时间关系,没有引导孩子细心地分析题目要求,缺少相应的环节设计,“放”得大了。直接影响到孩子解答此类问题的正确率和速度。

确定位置教学反思11

  今天上午第二节,我执教了《走进军营——方向与位置》中的第一个信息窗《用数对确定位置》,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获得了用自然数表示位置的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将学生已有的用类似“第几排第几个”的方式描述位置的经验加以提升,用抽象的数对来表示位置,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提高抽象思维能力。我先想大家汇报这节课我的设计思路:

  1、在创设情景,引出课题时,播放建国60周年阅兵式资料,目的在于通过整齐的军姿让学生认识队列,为行和列的认识作下铺垫。

  然后通过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军营生活引入对新知识的探索,使学生充分了解用数对确定点的位置。

  2、在行和列的学*中,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加深对行与列的认识和理解。巩固所学的知识,同时老师通过手势给学生以感性的认识,师学生初步的感知列和行可以确定一个具体的位置,为下面学*数对做铺垫。

  3、抽象位置图,认识数对。先认识场景图中的竖排和横排,然后把具体的场景图逐步抽象成点子图,为后面教学作了孕伏和铺垫。在此基础上,教学列、行的合义和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则,一切显得水到渠成。同时,借助于多媒体课件,形象直观地帮助学生理解规则。通过写自己,写朋友的位置所在数对,巩固对数对的理解及写法。能用数对表示出一个具体事物的位置。同时通过让同学们猜好朋友,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学*积极性,提高了学*效率。

  然后由点子图自然过渡到方格图,有效的完成了由具体的实物图-点子图-方格图的抽象过程。在教学*面方格图后,让学生再次回过头来表示小强的位置,用情景贯穿于整堂课,由*面到解决实际问题,加深对*面方格图的理解和运用。

  4、通过多种形式的练*,既激发了学生学*的兴趣,又提高了学生的能力,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数对的理解,并会在*面方格图中用数对确定位置。提高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能激发学生学*数学的热情。

  5、一节课的结束,不应该是学生探索活动的终止。让学生带着问号离开教室这个小课堂,走进探索的大课堂,教学中,通过对“神舟七号”返回地球画面的`回放引发学生的强烈的求知欲。从而自觉的去探索如何在地球上确定位置,拓展知识面。

  数学教学要重视知识形成的过程是当前数学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的理念。我注重了向学生充分展现知识形成的过程,我通过将 “小强”站在从左数第3列从前数第2行” 简化成用数对来表示,然后把人物图简化成点子图再到方格图,力图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数学思想的形成过程,从而加深学生对所学数学知识的理解;而且在这个充满探索和自主体验的过程中,使学生逐步学会数学的思想方法和如何用数学方法去解决问题,获得自我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确定位置教学反思12

  本周执教了一节《数对确定位置》这样的小型的公开课,全体数学老师和华静老师来听课。对于这节课,去年我讲过,犹记得当时也是在教研的时候讲的课,如今拿出来旧菜炒新书,也是上出了另外一番韵味。经过评课和我自己的反思,有这样几点反思:

  一、如何考虑学情转变下教学方式的转变

  《数对确定位置》这一单元从原来的第四单元调整到现在的第一单元,我们就应该要考虑到学生对于新书、新知的一种好奇性,适当的改变教学策略。如按照我自己的预想让学生描述出小强在图中的位置,学生应该是不知道自己正确的表达方式的。可是我忽略了部分学生有预*的`*惯,对于第一单元的知识,即使是最懒的学生也会或多或少的翻阅第一单元的知识,对于新知他们不可能不知道。当学生站起来说出“第三列第二行”的时候我就知道原本在第二环节出现的在第一环节就出现了,瞬间我的思路就有点被打乱的感觉,在这样的情况下,经验尚浅的我又不敢顺着杆子往上爬,只能自动屏蔽正确答案一步步按照原来的套路走。这也是我们绝大多数青年教师最容易忽视的问题:备课不考虑学生,不关心学生的已有经验,遇到事情没有随机应变的能力。

  二、问题设置是一门学问

  在讲课中遇到这样的两个小问题。第一个:认识了数对之后,我让学生做了一个小练*,小芳的位置是(1,5),小亮的位置是(5,1),你能在图上找到他们的问题吗?在这里的重点是想让学生把握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时候,列在前行在后的规定很重要,但是我的问题设置出现了问题,我问了一句:面对这两个数对,你有什么疑问?学生有种被我问蒙了的感觉,现在想一下,如果我站在大屏幕前面,指指数对,指指位置,然后像华静老师提出的那样问一句:你发现了什么?问题会不会更有指向性呢?学生的疑问会不会立马就出来了呢?同样的问题出现在数对(x,x)出现的时候,我问学生:x能表示不一样的数吗?学生毫不犹豫的回答:能,我现在依然在想学生为什么会回答能,除了惯性思维,剩下的就是我的问题范围太广,x确实能代表任意一个不同的数,可问题的关键在于x同时出现的时候,他们只能表示相同的数,我觉的当时如果我引导孩子:x可以表示任意一个数,我们来试一下,当x等于1的时候,这个数对就是。。。。。。这样孩子顺势就可以说出(1,1)。看来问题的提出不仅要适时,还要恰到好处。

  三、心急总是年轻老师的一大弊病

  本节课我自己上完出了一身汗,不用别人说我自己都感觉出来——这节课又说多了,说多了不要紧,还说的比较心急。这也是我从教四年来一直在努力改,但收效甚微的一个大毛病。其实我最烦在课上自己呱呱讲不停,但又怕学生听不懂,所以经常说着说着就多了。所有的时候自己把自己的课录下来,仔细观摩自己的弊端也是好的。

  通过这节课我也总结出,一节再简单的课,上过多少次,每一次的韵味、感觉,都是随着不同的学生发生改变的。我们在上课的时候,不仅要备教材、备教参,更要备学生,才能把自己和课堂有效地发挥到最好,再好的教案也要随着自己学生的转变而适时地作出调整,所以我们更不能以教过一年五年级,作为自己的优势,或许这会是我们最大的弊端。

确定位置教学反思13

  《确定位置》这节课是要求学生能用数对来确定位置,在此之前,学生已会用语言文字描述自己在教室中的位置,数对的学*将为学生以后学*直角坐标的知识打下基础。“数对”这一数学知识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的,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在这节课的设计中注意了以下几点。

  从学生现实情境“向学生介绍座位”导入,创设了简单、和谐的课堂氛围,有唤醒学生已有对确定位置的认知,为下一步的自主探究带给了基础,也为抽象出“数对”构建了一个现实模型。

  首先,让学生自己根据问题进行思考,用自己喜欢的解决问题,这一过程是开放的,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很好的拓展,在此之后,教师在学生交流中合理引导,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丰富的感性材料,合理的动态演示,激发了学生*兴趣,启迪学生的有序思维,有利于学生对“数对”有个清晰的`理解。

  整个教学过程,我采用多样化的呈现方式,激励学生学*生活中的数学,在后一教学环节中,有意识地的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数学交流中,培养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潜力,同时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让学生在游戏中不知不觉地被老师带入到学*中来,由学生的位置引入新课的学*。透过老师的归纳引导让学生进行讨论,从而发现行和列正确叙述方法。这样能够加深学生的印象。老师要使学生始终有问题要思考,这样他们才会注意力集中,透过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才能让他们在交流和讨论中获取新知识点。教师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再让他们自己去解决问题。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潜力。

确定位置教学反思14

  小学数学青岛版教材的最大特点情境图,一般情况下,教师都是先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就情境图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可这节课,我做了一大胆的尝试:让学生演示出了情境图,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第一课时刚刚上完,感觉难度不大,学生兴趣也很高,讲解了列、行的界定后,在班上找一找列、行,然后我说几个数对表示的位置,学生猜是哪个同学,学生更是兴趣高涨,紧接着就揭示数对的写法和表示意义,学生领会很好。对于数对的读法有些疑问,是不是读××列、××行?还是就读数字加逗号?不过为了不引起异议还是让学生读××列、××行了。

  此外,我还设计了综合性较强的练*题,让学生动手在钉子板上按要求围成不同位置的三角形,并用数对表示各个三角形顶点的位置,然后引导学生比较*移前后表示顶点位置的数对,既巩固数对知识,又复**移的相关内容。这里的教学主要是为了中学的教学服务,特别是中学的函数、坐标等方面的内容都以此为基础,所以千万不能在这里让学生产生歧义。

确定位置教学反思15

  上完“确定位置”这节课后,心里轻轻地松了一口气。“确定位置”对于学生学*来说并不难,大多数学生都能够很快接受。如何才能充实课堂内容,让学生通过相对简单的知识学到更多的东西呢?在设计本课时,我主要考虑了以下问题:

  (一)让学生经历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

  在教学中,我设计了如下内容:通过把座位图上学生的位置由图变成点,再动态显示横线和竖线,最后引入以纯坐标出现的学校附*的地图,逐步引导学生在头脑中建立由实物图抽象出坐标图的概念,使学生经历从具体到抽象的数学思考过程。这样既尊重了教材提供的要素,又不拘泥于教材的呈现方式,有利于更好地实现“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渗透数学‘符号化’思想”的教学目标。

  (二)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关系

  新课标明确提出“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历数学学*的过程”。本课根据先由实际找座位引入数对,由学生自主探究理解数对,并在了解数对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后,进行对数对的应用练*,从实际到抽象,最后又回到实际,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座位”是一个学生感兴趣且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通过确定座位让他们初步感受到:要确定位置首先要弄清确定位置的方法。同时,课的最后我适时向学生渗透经纬度的有关知识,把数对的知识延伸到更广的范围,不仅学生的兴趣浓厚,而且使课堂内容更丰富,形式更活泼,更好地进行了学科融合,促使学生全面发展。使学生感到确定位置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加深了学生对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印象。


确定位置教学反思菁选(扩展4)

——《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反思3篇

  《用数对确定位置》知识点不多,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是比较简单的,那么如何使教学的内容更丰富,在课堂上激发学生学*的需要,使学生产生探究的欲望,便成了我的主要思考方向。

  学生在一年级已学*了用“第几”描述物体在某个方向上的位置,在二年级时学*了用类似“第几排第几个”的方式描述物体在*面上的位置,已经初步获得了用自然数表示位置的经验。因此,在导入环节,我出示了小军班级的座位图后,先向学生提出要求:你能用以前所学过的知识告诉我小军的位置在哪里吗?你是怎么看的呢?学生在描述时出现了两种不同的说法:“第4列第3个”、“第3排第4个”。小军的位置没变,但同学们看的角度和方法不同,所以产生了不同的说法,从而使学生产生正确、简明描述小军位置的需要。学生在生活中已具备了确定列和行的经验,因此,便很顺利地得出竖排叫做列,从左往右数,横排叫做行,从前往后数,小军是在第4列第3行。

  知道了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则后,再将座位的场景加以抽象,用圆圈表示实际场景中不同的座位,详细地标出每一列每一行,让学生在圆圈图中找出小军的位置,提高了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同时,向学生介绍表示位置还可以用更简明的表示方法——用数对确定位置。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学*用数对确定位置,并理解用数对表示物**置的方法,第一个数表示第几列,第二个数表示第几行。

  当学生学会从*面图上用数对确定位置后,我又引导学生回归到生活中,在教室里,找到自己的位置在第几列第几行。通过游戏的形式,使学生认识教室里的列和行,并学会描述自己的位置和好朋友的位置。再通过对一组数对的观察,认识到同一列的第一个数字相同,同一行的第二个数字相同。(5,y)表示第5列的所有同学,(x,2)表示第二行的所有同学。当让学生用一个数对表示全班同学的位置时,学生出现了以下的数对:(x,y)、(y、y)、(x、x),通过举例,若y=8时,教室里没有(8,8)这个座位,使学生形象深刻地理解了只能用两不同的字母表示,才能表示全班同学的位置。

  练*中,练*三的第2题,当学生完成数对后,我有目的地引导:“观察同列或同一行的两个数对,你有什么发现?”问题具有针对性后,学生都能从同列或同一行的数对去观察、思考,并发现规律。练*三的第3题,让学生讨论:“你发现花色地砖位置的规律了吗?”学生讨论地看似比较热烈,但指名回答时,学生却不敢发言了,在我的再三鼓动下,有几位同学站起来说出了他们的发现:一是同一列的第一个数字相同,同一行的第二个数字相同;二是数字中的奇偶数关系;三是花色地砖第3列1块,第5列2块,第7列3块,第9列2块,第11列1块,第2行1块,第3行2块,第4行3块,第5行2块,第6行1块。第3个发现也就是左右、上下都是对称的。

  学校*期举行“过关课”观摩,我选择的教学内容是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九册的“用数对确定位置”。

  在备课中,关于“行”与“列”的定义出现了困惑,请教数学组的其他老师,大家意见不一。老师:日常生活中,我们*惯把走进教室时紧挨着窗的一组设定为第一组,第一个同学就是第1列第1行。

  因此,用生活数学的视角看,我通常从右往左数。所以我认为:小军的位置不一定为第4列第3行。H老师:教材上写着竖排叫做列,横排叫做行。确定第几列一般从左往右数,确定第几行一般从前往后数。那么,我个人觉得教材这样规定是和中学数学中的直角坐标系相吻合的,便于中小学数学的衔接。教学时,我们应该研究教材的编排意图,应该从教师站的角度来观察,小军是坐在第4列第3行。T老师:我上课时是以教室的门为参照物,当所在教室中师生的位置刚好与教材情景图相同时,我得到了小军坐在第4列第3行,当位置与情景图相反时,结果就不同了。

  听了老师们的发言,感触良多。出现的争议源于老师们对教材的不同解读。我只有请教《教师用书》,认真拜读小学阶段“确定位置”这一内容,发现一年级用一个“第几”描述物体在直线上的位置,二年级用两个“第几”表示物体在*面上的位置,通过两次教学,学生有了一定的方向感,获得了自然数能表示次序的体验。在此基础上,五年级教学用“数对”确定位置,使学生由原来凭生活经验描述位置上升到用数学方法确定位置,从而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培养空间观念,为六年级教学根据物体的方向和距离来确定物体的位置奠定基础。因为数对是按列与行确定位置的。

  因此,竖排叫做列,横排叫做行都是约定俗成的规定,而从教材提供的场景图来看,显然要求我们按照H老师的思路来设计我们的教学流程。在教学时,为了避免孩子们出现以上争议,按照H老师的意图,我事先做好。把我左边的、前排的第一位同学的名字放在数对(1,1)的位置,全班44位同学按座位正好分成8列,再按照前后的顺序依次把姓名放入表格中(坐标)。先让孩子们观察屏幕,找到自己的位置,说出数对;然后我通过报数对随机点名,还故意报出数对(9,2)、(4,7),孩子们很快发现这两个是空号,因为我们班没有9列,也没有7行;最后我分别点名数对(3,1)(3,2)(3,3)(3,4)(3,5)起立,(1,3)(2,3)(3,3)(4,3)(5,3)起立,让同学们分别思考:看到这些数对,再观察起立的同学,你发现了什么?

  孩子们很容易得出:第一次起立的同学在同一列;第二次的在同一行。不仅避免了争议,还使得每位同学共同参与数学活动,并在活动中轻松、快乐地获得知识。

  《用数对确定位置》这节课开始给我的感觉是比较简单的一个内容。可当静下心来细细琢磨教材时,才感觉到本不像我所料。这节课的重点不是满足让学生会用“数对”表示一个位置就可以了,而是让学生回顾科学家探究的历程,“数对”的产生过程才是本节课的关键所在。“数对”这个概念对五年级的小孩子来说是极为抽象而又陌生的,如何让他们既对其生成过程有所经历,又对其实质顺理成章轻松地接受。用心思考之后,我把本节课的设计理念定位为:既尊重教材,又超越教材;既自主探究,又适当讲授;既重视结果,又关注过程;既夯实基础,又培养能力;既关注课内,又适当延伸。

  本节课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入手,让学生说开家长会是怎样告诉家长自己的座位,使家长能够顺利找到座位,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产生了确定位置的必要性。接着通过座位图来学*“数对”,让学生用“数对”来描述座位图中人物的位置。再借助班级的实际座位,让学生用“数对”表示自己的位置,并通过一些小游戏进一步明确实际座位中的行和列。在明确了“数对”的概念后,抽象出方格图,让学生在方格图中确定位置。将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由于这节课是学校要求的*板运用的课,所以在练*阶段又采用了*板的拖拽功能进一步巩固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效果很好。


确定位置教学反思菁选(扩展5)

——《确定位置》教学反思6篇

  本节课是用数对确定位置。用数对确定位置,以往我们常常注重得到数对后的巩固应用,而忽视了让学生经历数对产生和对数对意义理解的过程。因此,这节课,我充分结合学生的座位图,让学生体会到确定位置统一标准的必要性,经历座位图抽象为方格图,并在方格图上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探索过程,体会数对与方格图上的点的对应关系。

  一、创设生活情境,多种方式描述位置

  我结合上周召开家长会的情况,向学生提出“怎样向家长说明你的座位?”很快有的学生说在第几组第几个,有的说同桌有两个,还要说清左边和右边,这时有同学提出,可以把5个小组分成10列,这样说可以更清楚了。于是学生自然产生了“列、排”约定的需要,数对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二、自主探索,学生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

  当我让学生用第几组第几排记录自己的位置后,又让学生记录下老师说的几个位置,当我速度加快时,学生有的记录跟不上了,从而产生了简洁记录的方法。于是我请几位学生上台将各自的表示方法演示,我借此提示数对的意义。并让学生用数对表示自己的位置。

  三、分析思考,加深对数对有序性的理解

  当学生已懂得用数对表示时,我以游戏的形式加深对数对有序性的理解。请说到相应数对的同学起立,如(3,2)(2,3)并引导同样是2、3为什么站起来的同学不是同一个。

  回顾本节课,发现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努力切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认识—抽象—实践

  在设计教学时,整个环节密切联系,首先从现实的课堂情境导入,先让学生对位置有个立体的认识,进而抽象到*面图中(主题图)的位置,再上升到方格纸中位置,最后是回归到生活中的位置,整个环节是一个从直观到抽象的转化过程,正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这样的设计能使学生对概念认识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建立一个数学模型,更有利于激发学生学*兴趣,促进教学活动生成,效果很好。不过,在引出数对概念时,十分突然,学生比较难接受。在处理这一环节时,我又通过换座位的游戏,来弥补这个不足,从而使学生加深了 来自对“数对”意义的理解。

  (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拓展教学知识,丰富教材内容

  根据教材的安排,教学的程序是先讲座教材情境图的内容,然后现说一说自己班级的位置,而我的设计是先说一说自己在班级中的位置,再把情境图作为巩固练*。因为讨论的是学生每天都坐的位置,所以这一交换就很容易激发起学生兴趣,使教材内容更加丰富了。我想现在新课标提倡做反思型的教师,那么教师在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方面,也是我们新课标的一个新的理念吧。

  (三)充分利用现场资源,把数学问题简单化

  我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创设真实、具体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大胆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体会“数对”在确定位置的作用。在教学时,我让学生从自己十分熟悉的座位入手,用自己唤起探究如何确定位置的欲望。在学生探究确定位置的方法时,我不急于告诉学生答案,而是让学生开动脑筋,尝试用自己的方法去描述,组织学生讨论谁的方法比较好。引入“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时,我没有直接讲授,而是让学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此时,本课重要的知识点从学生之口引出,使学生获得极大的满足感,更进一步激发学*兴趣。同时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中逐步抽象出数学的表示方法,也使学生更易理解和接受。

  青岛版教材五上第一单元的资料是确定位置,本节资料相对较容易,学生透过预*自学,都能明白什么叫行,什么叫列,并且明白从哪边到哪边是第一列,从哪边到哪边是第一行,也明白用数对能确定物体的位置。但在最*几年教学这部分资料时总是有个别同学出错。于是在今年教学本节课时,做到了以下几点,感觉效果较好。

  一、设计铺垫活动,搞清易错点。

  一上课,我先问学生昨日预*了什么,学生回答——确定位置。之后我提问学生几个预*小问题,什么叫做行,什么叫做列,以班里的同学为例举例说明。当叫到学生A时,他说道,横排叫做行,竖排叫做列,并在教室里指出了哪是一排学生,哪是一列学生。学生纷纷点头同意。当我问到第二个问题教室里哪是第一列,哪是第二列时,学生B和C出现了两种不同的答案。他们都同意列是从左往右数的,但关于左和右以谁为基准判定却出现了意见分歧。B同学说左和右应以方阵中同学的身体为基准确定,而C同学却说就应以方阵前的观察者身体为基准确定。两人观点截然不同,再问其他同学,竟然也出现了以上两种不同的意见。孩子们面面相觑,等待我做决断。实在无奈,我权威的告诉学生,数学家规定,确定左和右时就应以观察者的身体为基准确定,不论观察者在对方阵中还是在方阵前,都要以观察者身体为基准确定左和右。孩子们听了都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说完,我再次让学生决定教室里哪是第一列学生,哪是第二列学生。孩子们都对答如流,这算是扫清了第一个障碍。

  二、注重细节,深刻理解数对的含义。

  学生明白了哪是第一行,哪是第一列,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并不难。但很多同学容易“创新”,有的同学在要表示的物体的后面加冒号,还有的加等于号,原本数对用小括号括起来,但学生有的把小括号创新成中括号,原本括号中的两个数字用句号隔开时,逗号写在表示列的第一个数的右下角,但有学生把逗号写在两数字正中间……。为了让学生掌握用数对表示位置的规范写法,我让孩子们反复看课本,找到用数对表示位置时用到了哪些符号,他们分别表示什么好处。学生掌握了规范写法后,我还给他们教学了正确的读法,以及这种写法所表示的好处。经过这样对细节的处理,孩子们深刻理解了数对的好处,掌握了用数对表示位置时的规范写法。

  三、拓展学生视野,让学生感受到学*用数对确定位置的好处。

  为了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学*用数对确定位置的价值,我利用多媒体技术,把学生带进了一个个生活场景,让他们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楼上装电表的盒子,中医装药的药橱,幼儿园小朋友的衣橱,玩具橱,做操时排位置,最后到地球仪上的经纬线确定位置。每出示一副生活情境都让学生表示某个指定物体的位置,最后让学生用数对表示自己在教室里的位置,不仅仅让学生做到了学以致用,同时深刻领悟到学*这部分资料的实际好处。用一个数对表示某一列所有同学的位置,用一个数对表示某一行所有同学的位置,用一个数对表示全班学生的位置,更把课堂推向了高潮。

  总之,本节课学生学*的用心性,主动性都很高,而且搞清了易错点,牢固掌握了所学资料,自我感觉课堂效果很好。

  回顾本节课,发现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努力切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认识—抽象—实践

  在设计教学时,整个环节密切联系,首先从现实的课堂情境导入,先让学生对位置有个立体的认识,进而抽象到*面图中(主题图)的位置,再上升到方格纸中位置,最后是回归到生活中的位置,整个环节是一个从直观到抽象的转化过程,正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这样的设计能使学生对概念认识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建立一个数学模型,更有利于激发学生学*兴趣,促进教学活动生成,效果很好。不过,在引出数对概念时,十分突然,学生比较难接受。在处理这一环节时,我又通过换座位的游戏,来弥补这个不足,从而使学生加深了来自对“数对”意义的理解。

  (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拓展教学知识,丰富教材内容

  根据教材的安排,教学的程序是先讲座教材情境图的内容,然后现说一说自己班级的位置,而我的设计是先说一说自己在班级中的位置,再把情境图作为巩固练*。因为讨论的是学生每天都坐的位置,所以这一交换就很容易激发起学生兴趣,使教材内容更加丰富了。我想现在新课标提倡做反思型的教师,那么教师在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方面,也是我们新课标的一个新的理念吧。

  (三)充分利用现场资源,把数学问题简单化

  我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创设真实、具体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大胆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体会“数对”在确定位置的作用。在教学时,我让学生从自己十分熟悉的座位入手,用自己唤起探究如何确定位置的欲望。在学生探究确定位置的方法时,我不急于告诉学生答案,而是让学生开动脑筋,尝试用自己的方法去描述,组织学生讨论谁的方法比较好。引入“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时,我没有直接讲授,而是让学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此时,本课重要的知识点从学生之口引出,使学生获得极大的满足感,更进一步激发学*兴趣。同时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中逐步抽象出数学的表示方法,也使学生更易理解和接受。

  (四)存在的不足

  在实际教学中当有学生出现(4、2)和(2、4)混乱的问题时我没有及时进行对比,而急于完成教学过程。

  本课的教学思路是从一个记忆游戏开始,通过观察和描述身边物体的位置,使学生在活动中感悟出——要描述清一个物体的位置,必须有参照物。在活动1的基础上,活动2进一步引导学生怎样准确描述自己所在的位置,知道除了说明参照物,还要说明与参照物的方向关系,以及与参照物的距离关系。

  在活动1中我对游戏规则给予了提示,可是由于当时情况考虑的不是很详细,字体很小,后面的同学根本看不到,还有学生要求还应该再具体一些,因此学生没有弄清楚活动要求,而且在活动中由于学生在游戏中没有改变一个物体的相对位置,而是改变了多个物体的位置,导致交流阶段学生在交流时没有弄描述清楚一个物体的位置,没有对一个物体的位置有一个更清楚的认识。在这时,我应该再让学生结合身边的实例再来巩固描述物体的位置的词语。为下面的教学做铺垫。

  进行完活动1之后,我想学生对一个物体的位置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后,设置了一个情境,让学生帮助图中的小朋友说清楚自己所处的位置,另一方面帮小朋友说清楚她家的位置。经过小组讨论后,让学生采用课堂剧的形式,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去,帮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说清自己所处的位置,会找参照物、并能说清和参照物的距离及方位关系。可能是图中建筑离我们太远,学生还不能十分清楚地描述自己的所在位置。

  通过上这节课需要我反思的地方还有很多:一、在教学中要与生活紧密联系,让学生在身边的物体来学*科学,并从中体验到身边的事物包含着在丰富的科学知识。二、在教学应该沿着学生发展的路径来进行。科学的教学过程是一个开放的、不断生成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许多不确定性和非预定性的因素。课前时,教师要能预见学生会在哪一个问题上出“意外”,教师就应该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也就需要教师把学生“搁”在心上。当面对突如其来的“意外”时,教师就应该及时地抓住并纳入教学内容之中,使之适应学生的需要在这方面我还很欠缺,还有待我在教学去实践去探索!课堂教学是可以预设的,教师只有积极主动地把握临时生成的环节,及时反思和调整教学内容,才能更有效的来调控课堂!文 章

  《确定位置》是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课时资料。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了前后、上下、方向等表示具**置的知识,也学*了简单的路线知识。本课的主要资料是:在具体情境中能准确的用“数对”说出某一物体的位置,并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本节课教学结合新课标“学生自主发现,自主探究,自主解决”的思想,我在教学设计中始终贯彻“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思路,设计丰富多采的寓教于乐的活动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自己去解决。

  1、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身边找到数学

  新课标明确提出“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历数学学*的过程”。“座位”是一个学生感兴趣且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让他们初步感受到:要确定位置首先要弄清确定位置的方法。同时,使学生感到确定位置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加深了学生对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印象。回顾这节课,学生在有意创设的来源于生活又富有活动性的学*情境中,体验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有效利用学生的思维矛盾,为学生良好的求知环境。

  本节课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为主线,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发展水*,有意地为学生的学*活动设置障碍,从学生在教室中的位置入手,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唤醒了学生已有的知识。使学生在一次又一次的思维矛盾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始终是带着问题探索、研究知识,层层深入、步步推进,使教学结构紧凑而且环环相扣。

  由于学生对第几排第几个有自己的生活经验,对谁坐在“第2组第5个”位置上产生了纷争,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与数学教学中的确定位置是不完全相同的,学生认识到确定位置也是要有必须标准的。当学生明确了用“第几组第几个”的形式能够确定一个人的位置之后,教师引出“数对”,让学生用数对表示自己在班上的位置,然后出示几个不完整的数对,为学生设置了障碍,对于学生出现的问题,教师不急于解答、揭谜,而是引导学生思考、探究、交流,进而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认识了“数对”。教师在培养学生的探究潜力的同时,使学生逐步突破学*难点。

  总之,教学要贴*生活找数学,使学生意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我设计了在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数对,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所学知识的实用价值,透过了解数学知识在实际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看问题,用数学头脑想问题,增强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确定位置教学反思菁选(扩展6)

——确定位置教学反思(精选二十篇)

  1、贴*学生现实生活,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教学资源。学生的座位是本节课的重要的学*资源,本节课力求把这一教学资源用足。写出自己的位置,说自己好朋友的位置等一系列活动,层层深入,引导学生在认识和描述生活中的位置的基础上,学会用数对表示位置这一新的表示位置的方法,渗透*面直角坐标系的知识。这样设计,最大限度地贴*学生的现实生活,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使学生真正成为学*活动的主人。

  2、本课的教学设计,力求体现问题化理念,创设思考数学的情境,让学生通过动口、动手、动脑,积极地探究“数对”这一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整节课的设计,始终贯彻这样一个原则:把学*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能探索的不替代,能发现的不暗示,设计更加开放的课堂,多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尝试的机会。如:让学生说位置,让其他同学来猜一猜;又如让学生写出自己的位置,为学生创设一个丰富多彩的学*情境,调动学生的学*兴趣,使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尝试、探索、思考、猜测以及学生间的合作、交流,使他们能够主动发展。

  3、在精心备课的基础下,重视课堂上的互动与生成。课前,对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认真思考,学生有可能出现的`答案,并想出如何应对。经过周密考虑,备出详细的教案。在此基础上,在课堂上再随机应变地处理课堂教学中学生所提的问题。整堂课,多次让学生说位置,其他学生猜猜“他说的是谁?”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营造师生、生生互动的氛围。再如,在学生汇报表示小青同学位置的时候,结合学生的汇报情况展开后面新知的教学,使环节之间连贯自然。

  总之,本课力求用精彩的设计吸引学生,将愉悦的情绪和热情鼓励毫不吝啬地传给学生。为使自己在新课改的浪潮中有更大的进步,我将继续奋力前行!

  层层深入、步步推进,使教学结构紧凑而且环环相扣,逐步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

  成功之处:

  1.结合生活情境,让学生理解数对。

  新课标明确提出“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历数学学*的过程”。数对的表示方法是比较抽象的,但在生活却有很多“原型”,如学生的座位位置。因此,我从学生可感可知的座位位置入手,由第几组第几个引出抽象的数对表示方法,从而建立数学模型,符合学生由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规律。

  2.设计多种形式的活动,激发学生学*兴趣,让学生运用数对确定位置。在联系实际,运用数对环节,设计了四个练*。第一个练*,在方格纸上给出各建筑物的位置,让学生用数对表示。第二个练*,给出数对,让学生动手操作找位置。第三个练*,破译密码。学生有很强的好奇心,这一练*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学生们都能投入其中。第四个练*,五子连珠。在课前,经过了解,下五子棋是学生特别喜爱的游戏活动。活动中,让两名学生用数对下棋,其他同学当参谋,所有学生都能参与其中,兴致浓厚,既巩固了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也让学生稍稍轻松了一下。

  3、注重拓展教材,让学生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在学生学会用数对确定位置后,又让学生了解利用经线和纬线确定地球上某一点的位置,介绍著名科学家笛卡尔的故事,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拓宽了学生的视野,让学生感觉到,课虽上完了,但探索还在继续,同时教育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用理想和奋斗确定自己人生的位置。

  回顾这节课,学生在有意创设的来源于生活又富有活动性的学*情境中,学得积极主动,趣味盎然,在主动参与数学学*的过程中,体验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也体会到了数学学*的有用性,重要性,真正做到了学有所用。

  不足之处:

  1.当学生初步感知座位的行和列,会用第几组第几个确定座位位置后,我在抽象、引出“数对”表示上有些突然,不免有灌输之嫌。其实可以引导学生发现确定位置时用了两个数,让学生自己试着用一种比较简明的方式表示位置,展示交流之后再引出数对的正确表示方式。

  2.在做练*环节的第二题时,主要是学生说,我在电脑操作。应该给学生一个自己展示的机会,让学生在实物展示台上展示交流。

  3.课堂上对学生的评价较单一。除了语言评价,还可以用微笑、眼神等方式。

  困惑:

  数对的引出是从教室现场的座位抽象出来,还是从有方格的座位表中抽象出来?哪种方式更加科学?

  本节课主要引导学生从方向和角度两个方面结合去确定位置。重点是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难点是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本节课我在充分利用教材原有情境的基础上,重视教学组织方式和“学法”的挖掘,鼓励学生从现实生活情境中抽取数学模型,利用分组探索的学*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使本节“确定位置”学*过程充满观察、探索、分析,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学生的学*能力得到了极大提高。

  我还注重鼓励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在教学中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个性特征,允许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鼓励解决问题的多样化,因材施教,促进每一个学生充分发展的有效途径。

  另外,我还非常重视对学生学*数学过程的.评价,关注学生在小组探索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合作交流的意识、情感和态度的发展。我在授课过程中,非常关心学生在学*过程中的情感和态度,随时了解学生学*的主动性、学*数学的自信心和对数学的兴趣,同时也很重视对学生数学思维过程的评价,观察了解学生思维的合理性和灵活性,考查学生是否能够清晰地用数学语言表过自己的观点。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积累了一些确定位置的感性经验,并通过第一学段的学*,学生已经知道了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八个方向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学*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并描述简单的路线图。使学生进一步从方位的角度认识事物,更全面的感知和体验周围的事物,发展空间观念《位置与方向》。

  成功之处:

  1、学生通过课前了解有关定向运动方面的知识,知道定向运动是根据地图指示,选择最佳路线,达到目的地的一项运动。参加比赛的运动员要具备借助地图的指示和识别方向的能力,也是一项智力和体力并存的一项运动。可以丰富学生的视野,拓展知识面,了解数学课本之外的一些知识,学生非常感兴趣。

  2、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不仅知道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还知道要确定物体的位置所要具备的四个要素:观测点、方向、角度、距离。这对于后面学*在*面图上标出校园内各建筑物的位置打下良好的基础。

  不足之处:

  *题的处理上,个别学生出现不会用量角器量角度的现象,不知道0刻度线与哪条坐标轴对齐。

  再教设计:

  1、要侧重于对量角器放置问题的解决,真正让学生明白东偏北就是把量角器的0刻度线与东对齐,从东向北数30°,也就是从0刻度线向北数出30°。

  2、不仅要注重对路线的描述,还要注重让学生在学*的过程中体会描述简单路线图应具备的四要素:观测点、方向、角度和距离。

  《用数对确定位置》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位置》的第一课时内容,教师在这节课中关键把握了两点:一是抓住了数对的数学本质,把看似简单的内容上出深度和厚度,二是关注了学生的真实起点,很好地帮助学生从对生活位置的认识,提升到对数学位置认识。

  一、抓住数对的数学本质,循序渐进。

  确定位置在小学阶段的学*过程中遵循从区域范围到精确表示的一个过程,一年级上册学*了上、下、前、后、左、右确定位置;三年级下册学*了用东、南、西、北等词语描述物体方向;五年级上册使用数对,精确描述物体在点上的位置,为后面进一步学*“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参数确定物体的位置”打下基础。

  在本课例1的教学中,教师通过四个层次的设计,让学生逐步感悟、掌握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第一层次,创设情境,让学生随意表示位置方法,感受到二维空间上确定位置存在的必要性。第二层次,依托原型,明确列行的含义,以及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一般规则;第三层次,逐步抽象,过渡到用数对的方法确定点子图上交叉点的位置;第四层次,应用方格图,在不断抽象、方法不断简化的过程中初步感受坐标思想的本质。

  二、关注思想的逐层渗透,层层深入。

  数对的发现和使用,对数学界来说是一个重大的贡献。它的价值在于发现一个几何的对象,可以用数来描写,而数所满足的关系就是方程。因此在小学阶段,用数对确定位置首当其冲便是坐标思想的渗透。小学阶段,学生所学*的用数对确定位置,只是直角坐标系的雏形,需要让学生对“唯一确定的直角坐标系下,一个有序数对与*面上的点是一一对应关系”有基本感悟,因此在例2的教学中,教师通过四个层次予以不断深化,渗透坐标系中原点和方向的意识。

  第一层次,在教学中多处渗透先列后行的意识,如从左往右,从前往后出示箭头,这其实就是指名了关键要素之一“方向”。第二层次,教师明确地点出了关键要素之二“原点”(0,0)的重要性,因为对于确定位置而言,原点即参照点恰恰是第一位的。小学教材中虽然没有明确提到,但从有利于后续学*的角度分析,教师不得不提。第三层次,让学生对同一张方格图展开研究,利用写出不同的数对展开比较、辨析,深度感知“任意两个有序的数都可以表示*面上的任意一点”,这些都是坐标思想的集中体现。第四层次,从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回归生活实际,教师还让学生了解了一维的围棋、二维的国际象棋以及三维的地球经纬线。所以本节课教师对于模型思想的构建绝不是固化的,而是一个具有生长性的生态过程。

  三、把握学生的需求走向,自然生长。

  首先,教师以从教室中的座位图中找小军的位置为学*起点,借助观察角度不同、表示方法不同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从而使学生产生要有统一的观察标准和表示方法的学*需要,感受到二维空间上确定位置的必要性。其次,介入“列与行”的概念教学,不作任何无意义的探索,直接把把数学的规定教给学生,简短而又明快,自然高效;第三,通过开展“限时记录位置”的游戏,来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让学生充分展现个性化的表示方法,交流创造意图,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并不仅仅只是单纯“创造”数对,而是用自己的方法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教师在互动交流中适当引导,逐步让学生感受到统一规范描述数对产生的必要性。最后,通过同一行、同一列数对特点的比较,从而使学生形成同一行中,行不变列变;同一列中,列不变行变的基本认识,不断完善认知结构,构建整体的思维模式。整个过程以学生为本,对学生各个阶段的学*情况作了充分而客观的`预设,环节流畅,过程清晰,真实而有效。

  四、整合有效的教学资源,步步为营。

  本节课中教师对于教学资源的使用始终做到高效整合,使得整节课一气呵成、主题鲜明。从开始教学所使用的座位情境开始,到中间部分的根据点写数对,再到方格纸上找数对,观察同一行、同一列数对的特点,教师都是建立在同一张方格图中的,使得学生感受到今天所学*的知识万变不离其宗,将这些知识都清楚地建立在了*面坐标系上。最后的图形变形组合练*部分,从梯形变形为*行四边形,再到*移梯形,每层练*环环相扣,一脉相承,在逐步升级的练*过程中,学生的研究思维也在逐步升级,使得整个探究过程变成了学生主动建构的快乐的学*过程。

  古人认为“魂”是阳气,构**的思维才智。“魄”是粗粒重浊的阴气,构**的感觉形体,魂魄协调则身体健康。本节课,教师牢牢抓住数与点的一一对应性,正是明确了用数对确定位置的“灵魂”所在。从让学生熟练掌握用数对确定位置这个结果而言,若离开了深刻理解的前提,学生岂不仅是机械模仿而已。所以,有了数学思想之魂,才可能真正拥有数学事实之魄。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19页例1及相关内容。

  教材分析:

  “位置”的内容属于“图形与几何”领域的内容,是应学段目标“探索一些图形的位置关系,了解确定物**置的方法”的要求而设计编排的。本单元学*的是在具体的情境中根据行与列这两个因素来确定物体的位置,继而学*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同时,学会在方格纸上根据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学目标:

  1.知道能用两个数据确定物体在*面中的位置,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列、行的含义,知道确定第几行、第几列的规则。

  2.把教室情境和方格图相结合,理解数对的含义,体会一一对应,渗透“数形结合”、“函数”的思想,发展空间观念。

  3.培养学生的观察、迁移、推理、概括等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数对的意义,会用数对确定具体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

  把握在生活情境中确定位置的数学方法,理解起始列、行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从生活层面,直观认识列、行

  1.复*导入,在冲突中引出新知,初步感知列、行。

  师:(请张明同学起立)你能用学过的知识说说这位同学在班中坐的位置吗?

  师:同样是这位同学,有多种方法表达他的位置,感觉怎么样?

  师:互相交流时很不方便。正因为如此,需要统一。

  师:结合实际生活*惯,我总喜欢先说竖的,再说横的,这个“竖”在数学中称为“列”,“横”在数学中称为“行”,所以“先列后行”。

  师:从观察者的角度出发,现在老师作为观察者,确定第几列,一般从左往右数,第1列、第2列、……确定第几行,一般从前往后数,第1行、第2行、……

  2.用列行说说自己的位置。

  师:你现在能用列行说说自己的位置了吗?

  生:我在第3列,第1行。

  师:我们把第3列看作竖的一条线,第1行看作横的一条线,这位同学的位置就在竖横这两条线的交叉点上。

  同桌互相说说自己的位置。

  【设计意图:利用教室里现有的资源,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从旧知中发现矛盾冲突,产生解决问题的需求,自然引出新知,沟通新知识与学生已有经验之间的关系。】

  二、从图像层面,抽象认识列、行

  1.把教室座位投影到屏幕上。

  师:刚才老师是观察者,我观察你们,那你们想不想做回 观察者?

  师:满足大家的要求,现在你们和老师一样,也是观察者了。

  师:找一找,第一列在哪里?

  师:第一行呢?

  师:张明同学的位置怎么说?和我们刚才讲的一样吗?(请这位同学起立)

  师:如果我们把第三列看作竖的一条线,第1行看作横的一条线,同学们想象一下,张明的位置在这两条线的什么位置上?(张明的位置就在竖横这两条线的交叉点上。)

  师:你自己的位置会在哪两条线的交点上呢?

  师:由此你想象咱们整个班上每个同学的位置分别在哪个点上?闭上眼睛想想全班同学的座位用图简洁地表示出来是什么样的。

  2.从座位图到点子图,到方格图。

  课件出示座位图变点子图,变方格图。


确定位置教学反思菁选(扩展7)

——《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反思(精选10篇)

  本节课中用数对确定位置的关键是让学生认识列、行的含义,并弄清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则。课本是这样告诉学生的:竖排叫做列,第几列一般从左往右数;横排叫做行,确定第几行一般从前往后数。列“从左往右数”、行“从前往后数”,是用数对表示位置的逻辑前提,但是让学生明白站在不同的“观测点”来观察结论是不同的,确定位置要有统一的标准,有着一定的意义。总的来讲,从课堂同学们的表现来讲,每一个同学都掌握了所学的知识,教学设计的目标都很好的得以实现,但是反思自己的教学实际,还有几个方面需改进:

  1、 课堂的引入,不是那么的'有吸引力,没能更好的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把统一标准作为前提,作为确定位置的需要,学生求知的欲望会更强。

  2、 在整节课的设计时,因为知识比较简单,安排了自学环节,交流时大多数的同学都已经掌握的知识,因此交流环节有些流于形式,前面来展示的面比较窄,教师引导语言没有跟上,造成学困生没有吃饱。

  3、 在学生“说数学”的训练上还要加强指导,会说、说的明白、简洁利索才是真的理解了。很多教师的引导性语言可以省略让小老师来代替,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的能力。

  《用数对确定位置》这节课开始给我的感觉是比较简单的一个内容。可当静下心来细细琢磨教材时,才感觉到本不像我所料。这节课的重点不是满足让学生会用“数对”表示一个位置就可以了,而是让学生回顾科学家探究的历程,“数对”的产生过程才是本节课的关键所在。“数对”这个概念对五年级的小孩子来说是极为抽象而又陌生的,如何让他们既对其生成过程有所经历,又对其实质顺理成章轻松地接受。用心思考之后,我把本节课的设计理念定位为:既尊重教材,又超越教材;既自主探究,又适当讲授;既重视结果,又关注过程;既夯实基础,又培养能力;既关注课内,又适当延伸。

  本节课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入手,让学生说开家长会是怎样告诉家长自己的座位,使家长能够顺利找到座位,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产生了确定位置的必要性。接着通过座位图来学*“数对”,让学生用“数对”来描述座位图中人物的'位置。再借助班级的实际座位,让学生用“数对”表示自己的位置,并通过一些小游戏进一步明确实际座位中的行和列。在明确了“数对”的概念后,抽象出方格图,让学生在方格图中确定位置。将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由于这节课是学校要求的*板运用的课,所以在练*阶段又采用了*板的拖拽功能进一步巩固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效果很好。

  小学数学青岛版教材的最大特点情境图,一般情况下,教师都是先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就情境图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可这节课,我做了一大胆的尝试:让学生演示出了情境图,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第一课时刚刚上完,感觉难度不大,学生兴趣也很高,讲解了列、行的界定后,在班上找一找列、行,然后我说几个数对表示的位置,学生猜是哪个同学,学生更是兴趣高涨,紧接着就揭示数对的写法和表示意义,学生领会很好。对于数对的读法有些疑问,是不是读××列、××行?还是就读数字加逗号?不过为了不引起异议还是让学生读××列、××行了。

  此外,我还设计了综合性较强的练*题,让学生动手在钉子板上按要求围成不同位置的三角形,并用数对表示各个三角形顶点的位置,然后引导学生比较*移前后表示顶点位置的数对,既巩固数对知识,又复**移的相关内容。这里的教学主要是为了中学的教学服务,特别是中学的函数、坐标等方面的内容都以此为基础,所以千万不能在这里让学生产生歧义。

  “用数对确定位置”这部分知识是在学生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学*和提升,是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也是今后进一步学*相关知识的重要基础。在学*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在第一学段学*了前后、上下、左右等物体具**置的知识,这些知识为学生进一步认识物体在空间的具**置打下了基础。本节课,我创设具体情境,引导学生探索确定位置的具体方法,让学生能用数对确定物体的具**置,体会数对在确定位置中的作用,使学生感受到数对与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激发他们的学*兴趣。

  一、自主探究用数对确定位置

  教学中,我为学生提供了一组明星图,通过问答使学生感到:要确定“刘翔”的位置,必须要按照一定的顺序规范表达,才能使人明白。结合自学提纲,让学生通过自学,自主探究本课的知识点。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感受到要确定刘翔的位置要从二维的角度(两个方向)考虑。通过交流、汇报及教师的引导,明确了“列”与“行”。在学生能用第几列第几行描述出某一位置后,进一步让学生探究如何用简洁的方法表示这一位置,从而引入了用数对表示位置。使学生感受到数对可以更简洁、更迅速地确定位置。通过这一的探究活动,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的学*品质

  二、应用数对确定位置

  当学生初步认识了数对后,我设计了“找朋友”的小游戏。一是让学生用数对写出自己好朋友的位置,二是让其他学生根据数对找到好朋友。三是教师出示数对,学生找一找是谁。此环节层层递进,逐步渗透,一方面以螺旋上升的方式解决了这节课的教学难点;另一方面使学生不仅巩固了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而且体会数对的一一对应性,同时也让学生充分感知了数学的简洁美。

  三、在*面图和方格图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由具体到抽象是数学知识的特点。对于让学生在方格图上确定位置是本节课的难点,也是学生思维的一次飞跃,当学生能在具体情境中、在*面图中用数对确定位置后,再利用多媒体,直接抽象到方格图,并且初步渗透*面直角坐标系的思想,实现了由具体到抽象的过渡。通过“一公司邀请(4,X)位置中的明星参加慈善演出,你知道可能邀请了哪些明星吗?”“另一公司要邀请(Y,2)位置中的明星参加演出,有可能邀请了谁?”让学生感知到位置处于同一列时,逗号前面的数字相同;位置处于同一行时,逗号后面的数字相同;

  四、拓展应用

  数学知识不能仅仅停留在课堂上,为学生准备生活中数学的知识,可以丰富学生的学*生活,拓宽学生的视野。在这一环节,我设计了:

  (1)应用数对确定国际象棋棋盘中每一个方格的位置。

  (2)了解地球上用经纬度可以确定任意一点的位置。

  (3)GPS定位系统。

  这样,由数学上的位置到生活中的位置,二者虽不尽相同,但对学生具有引领和教育价值,从而体现数学的大教育观。

  这节课是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内容,这一单元主要是让学生能够理解什么是列和行,知道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则;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会用数对表示*面上点的位置(限正整数)。而我这一节是第一课时,这一课时主要是要求学生能够用数对来表示所在位置。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会有语言文字描述自己在教室中的位置,在日常生活中积累了用类似“第几排第几个”的方式描述物**置的方法。数对的学*将为学生以后学*直角坐标系打下基础。“数对”这一数学知识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抽象。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注意了以下几点。

  1、本节课的教学先让学生看情境图,说出小军的位置,唤起了学生对已有的用“第几组第几个”或“第几排第几个”的知识来确定位置的经验,帮助学生找到新旧知识的连接点。然后让学生根据“小军坐在第4组第3个”和“小军坐在第3排第4个”确定小军的位置,有的从左边数起,有的从右边数起,有的从前边数起,有的从后面数起,这样找出的位置不是唯一的,使学生认识到这样描述位置的方法不够准确。进而让学生将叙述的语句改准确,从而知道了要统一说法。最后让学生说一说你在班级是第几列的小游戏,帮助学生们进一步认识列和行。接着我又要求学生用列和行说一说你在班级的位置和你同桌的位置,通过小游戏帮助学生们加深了对列和行的认识。

  2、接着我又要求学生记录下几个同学的位置,这是学生们发现如果全部记录下来太长了,时间上也来不及。从而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有没有一种既准确又简明的方法呢?这样就使学生产生了学*新方法的内在需要,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新知的积极性。然后我要求学生自己想一想设计出一个你认为比较方便的方法,接着再要求学生写在黑板上。最后我在学生设计的基础上用数对表示位置的基本方法,使学生认识到数对中的第一个数表示“列”数,第二个数就表示“行”数以及这个数对的读法。

  3、通过多种形式的练*,既激发了学生学*的兴趣,又提高了学生的能力。首先是结合学生在教室中的位置,通过做游戏,说位置,猜朋友等多种形式,使学生进一步巩固了对行、列和数对含义的认识。接着我又通过小游戏猜猜他是谁,使学生们进一步认识数对,并且明确了要想确定具体的位置必须要同时知道数对中的两个数字。我又安排了找座位的小游戏,让学生们找到自己的位置,其中我准备了一张(6,6)的卡片,然后让学生自己修改卡片,找到自己的位置,从而让学生进一步的认识数对,并且初步体会什么是一一对应。

  尽管我努力想上好这一节课,但仍然有不足之处:

  在第一环节中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把方队中小军的位置描述出来,学生书写速度较慢,浪费时间,在试讲的过程中也尝试过让学生口头表述,后面学生受前面发言学生影响,往往不愿意表达自己的描述方法,所以这一环节还需精加工改进。在处理找座位这一环节的时候,应该着重处理怎么修改就可以找到自己座位的这一环节,让学生能够体会一一对应的。而且在上课的时候总是说得过多,不能放开手让学生去讨论探索,而是把学生牢牢地扎在手中,让学生失去了自主学*的机会。

  本节课开始给我的感觉是比较简单的一个内容,可当静下心来细细琢磨教材时,才感觉到本不像我所料。“数对”这个概念对五年级的孩子来说是极为抽象而又陌生的,如何让他们既对其生成过程有所经历,又对其实质顺理成章地轻松接受。用心思考之后,我把本节课的设计理念定位为:既尊重教材,又超越教材;既自主探究,又适当讲授;既重视结果,又关注过程;既夯实基础,又培养能力;既关注课内,又适当延伸。

  基于以上分析,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用数对确定位置是基于学生已经学*了用第几排第几个描述位置的基础上进行的,我从孩子最熟悉的教室座位出发,唤起了学生用已有知识来确定位置的经验,帮助学生找到新旧知识的连接点。由于观察方位、角度的不同,学生对于刘珈吟同学位置的描述产生了多种方法引起争议,从而产生认知需求:如何才能正确、简明地描述位置呢?这样就使学生产生了学*新方法的内在需要,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新知的积极性。

  2、在教学中我应用了小组讨论的方法。在解决本节课的重点难点的时候,我并没有直接告诉学生现成的答案,而是引导学生经历了一个探索问题的过程。通过小组谈论,学生找到了许多种简单表示第2列第3行的方法,然后让学生汇报交流,我适时引导从而使学生认识了数对表示方法的科学性、准确性和简洁性。

  3、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经历由实物图到方格图的抽象过程,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发展空间观念。在教学中我先给学生出示了实物图,然后通过电脑演示了由实物图到方格图的变化过程,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思想。

  4、在整个教学设计中我始终坚持了“数学知识从实际中来、到实际中去”的思想。在导入部分我从描述班级内刘伽吟同学的.位置开始,从而引起新知识的探讨过程。最后我设计了报数对找位置以及猜一猜的文字游戏也是这一思想的体现。

  通过实际的教学和周主任等各位领导的点评,我认为自己在教学这节课的时候还存在着以下几点缺憾:

  1、备课时总想面面俱到,查阅大量资料,但由于缺少经验对教材的理解不够透彻,有时候不知如何取舍,导致今天的课堂上在教室里找位置时本意是模拟教材情境图才以教师为观察者的,但没有和孩子们强调其实在现实生活中,自己就是观察者。

  2、在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时,我直接由实物图过渡到方格图,虽然利用多媒体有个过程的引导,但不如先由实物图到点子图,再把点子图的各个点用横线和竖线连接起来,然后点子图的各个点逐渐缩小,直到缩到与横线和竖线的交叉点一样大为止。我想有这样的演示再填表时效果会更好。

  一节课已经结束了,但我的思考却没有终止,我不停地思考着教学的每一个细节,考虑着我教学的得与失。我始终坚持着教数学的目的是发展学生的思维而不是记住一些知识,知识的探索必须以实际生活为依赖,使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体会数学的价值。

  学校*期举行“过关课”观摩,我选择的教学内容是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九册的“用数对确定位置”。

  在备课中,关于“行”与“列”的定义出现了困惑,请教数学组的其他老师,大家意见不一。老师:日常生活中,我们*惯把走进教室时紧挨着窗的一组设定为第一组,第一个同学就是第1列第1行。

  因此,用生活数学的视角看,我通常从右往左数。所以我认为:小军的位置不一定为第4列第3行。 H老师:教材上写着竖排叫做列,横排叫做行。确定第几列一般从左往右数,确定第几行一般从前往后数。那么,我个人觉得教材这样规定是和中学数学中的直角坐标系相吻合的,便于中小学数学的衔接。教学时,我们应该研究教材的编排意图,应该从教师站的角度来观察,小军是坐在第4列第3行。 T老师:我上课时是以教室的门为参照物,当所在教室中师生的位置刚好与教材情景图相同时,我得到了小军坐在第4列第3行,当位置与情景图相反时,结果就不同了。

  听了老师们的发言,感触良多。出现的争议源 于老师们对教材的不同解读。我只有请教《教师用书》,认真拜读小学阶段“确定位置”这一内容,发现一年级用一个“第几”描述物体在直线上的位置,二年级用两个“第几”表示物体在*面上的位置,通过两次教学,学生有了一定的方向感,获得了自然数能表示次序的体验。在此基础上,五年级教学用“数对”确定位置,使学生由原来凭生活经验描述位置上升到用数学方法确定位置,从而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培养空间观念,为六年级教学根据物体的方向和距离来确定物体的位置奠定基础。 因为数对是按列与行确定位置的。

  因此,竖排叫做列,横排叫做行都是约定俗成的规定,而从教材提供的场景图来看,显然要求我们按照H老师的思路来设计我们的教学流程。在教学时,为了避免孩子们出现以上争议,按照H老师的.意图,我事先做好。把我左边的、前排的第一位同学的名字放在数对(1 , 1)的位置,全班44位同学按座位正好分成8列,再按照前后的顺序依次把姓名放入表格中(坐标)。先让孩子们观察屏幕,找到自己的位置,说出数对;然后我通过报数对随机点名,还故意报出数对(9 , 2)、(4 , 7),孩子们很快发现这两个是空号,因为我们班没有9列,也没有7行;最后我分别点名数对(3 , 1)(3 , 2)(3 ,3)(3 , 4)(3 , 5)起立,(1 , 3)(2 , 3)(3 ,3)(4 , 3)(5 ,3)起立,让同学们分别思考:看到这些数对,再观察起立的同学,你发现了什么?

  孩子们很容易得出:第一次起立的同学在同一列;第二次的在同一行。不仅避免了争议,还使得每位同学共同参与数学活动,并在活动中轻松、快乐地获得知识。

  这节课是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内容,这一单元主要是让学生能够理解什么是列和行,知道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则;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会用数对表示*面上点的位置(限正整数)。而我这一节是第一课时,这一课时主要是要求学生能够用数对来表示所在位置。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会有语言文字描述自己在教室中的位置,在日常生活中积累了用类似“第几排第几个”的方式描述物**置的方法。数对的学*将为学生以后学*直角坐标系打下基础。“数对”这一数学知识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抽象。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注意了以下几点。

  1、本节课的教学先让学生看情境图,说出小军的位置,唤起了学生对已有的用“第几组第几个”或“第几排第几个”的知识来确定位置的经验,帮助学生找到新旧知识的连接点。然后让学生根据“小军坐在第4组第3个”和“小军坐在第3排第4个”确定小军的位置,有的从左边数起,有的从右边数起,有的从前边数起,有的从后面数起,这样找出的位置不是唯一的,使学生认识到这样描述位置的方法不够准确。进而让学生将叙述的语句改准确,从而知道了要统一说法。最后让学生说一说你在班级是第几列的小游戏,帮助学生们进一步认识列和行。接着我又要求学生用列和行说一说你在班级的位置和你同桌的位置,通过小游戏帮助学生们加深了对列和行的认识。

  2、接着我又要求学生记录下几个同学的位置,这是学生们发现如果全部记录下来太长了,时间上也来不及。从而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有没有一种既准确又简明的方法呢?这样就使学生产生了学*新方法的内在需要,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新知的积极性。然后我要求学生自己想一想设计出一个你认为比较方便的方法,接着再要求学生写在黑板上。最后我在学生设计的基础上用数对表示位置的基本方法,使学生认识到数对中的第一个数表示“列”数,第二个数就表示“行”数以及这个数对的读法。

  3、通过多种形式的.练*,既激发了学生学*的兴趣,又提高了学生的能力。首先是结合学生在教室中的位置,通过做游戏,说位置,猜朋友等多种形式,使学生进一步巩固了对行、列和数对含义的认识。接着我又通过小游戏猜猜他是谁,使学生们进一步认识数对,并且明确了要想确定具体的位置必须要同时知道数对中的两个数字。我又安排了找座位的小游戏,让学生们找到自己的位置,其中我准备了一张(6,6)的卡片,然后让学生自己修改卡片,找到自己的位置,从而让学生进一步的认识数对,并且初步体会什么是一一对应。

  尽管我努力想上好这一节课,但仍然有不足之处:

  在第一环节中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把方队中小军的位置描述出来,学生书写速度较慢,浪费时间,在试讲的过程中也尝试过让学生口头表述,后面学生受前面发言学生影响,往往不愿意表达自己的描述方法,所以这一环节还需精加工改进。在处理找座位这一环节的时候,应该着重处理怎么修改就可以找到自己座位的这一环节,让学生能够体会一一对应的。而且在上课的时候总是说得过多,不能放开手让学生去讨论探索,而是把学生牢牢地扎在手中,让学生失去了自主学*的机会。

  1、关注学情,教而有效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