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株待兔》教学反思菁选

首页 / 教学反思 / | 2023-03-12 00:00:00

《守株待兔》教学反思13篇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快速积累我们的教学经验,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学反思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守株待兔》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守株待兔》教学反思 篇1

  《守株待兔》是一则寓言故事,告诉学生:不要有不劳而获的侥幸心理。但怎样才能让孩子真正去理解所蕴含的道理呢?

  我打破常规教学,提前一周让学生先读文,并告诉学生通过课本剧的形式来展现。赵修贤扮演哥哥,惠玉闯扮演弟弟,还有的女生扮演小禾苗,还有扮演兔子的。学生在准备之前,相信一定会对课文反复阅读,并且还会找有关的资料,也可能会向大人请教,通过多种途径,相信孩子们一定会准备的很充分

  上课了,我先让孩子们来演,孩子们的表现比我想象的还要好!赵修贤表现的哥哥形象,除了文中的等着兔子意外,还加上了自己的理解,真正表现了哥哥的懒惰;而惠玉闯扮演的弟弟更是形象,时刻在提醒、叮嘱哥哥:天下没有不劳而获的事情,只有自己种才有吃不完的菜,才能有一切劳动成果!小禾苗和小兔子,通过舞蹈来展现。每一个动作都凝聚着孩子们的心血,他们的表演也赢得孩子们的阵阵掌声!

  我知道孩子们在课下一定做了充分的`准备,因为他们10几分钟的表演已经远远超过了课堂40分钟的效果,以后的课堂能还给学生的就还给学生,这样的教学才有时效性!

  《守株待兔》教学反思 篇2

  文言文博大精深,凝聚了中华民族最宝贵的人文精髓。《守株待兔》是一则寓言故事的文言文,本寓言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地向学生介绍了“不劳动是不会有收获的,不能靠运气过日子”这一道理。

  对于三年级的孩子们来说学*文言文是有一定难度的。不过,通过上册学*文言文《司马光》,孩子们已经初步了解了学*文言文的方法,再加上多数学生以前读过《守株待兔》的故事,所以孩子们学*起来难度相对降低了很多,同时,我结合学生特点设计了本节课,教学效果较好,但也有一些不足之处,为了更好地促进以后的教学,现在将这一节课的反思总结如下:

  一、字词入手,读通课文。

  字词教学仍然是低段教学中的重点,虽然本则故事简短,但所要认识的字词却比较多。我主要采用了集中识字与随文识字结合的方法。同时对于学生难理解的字,如“耒”字,学生第一次见,不容易理解,我结合这个字的象形字特点,出示它的字形演变过程,给孩子们直观的感受,让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这个字,也为孩子们理解课文打好基础。在理解的基础上,学*“耕”字,降低了难度,又提高了学生的`学*兴趣。

  二、朗读贯穿教学始终。

  文言文语言精练,具有音韵美和节奏美,读起来琅琅上口,所以古人称读为‘吟”“咏”。学生在只有在读中,才能更好的体会到文言文的韵律之美和意蕴之美。在课堂上要求学生一读做到不添字不掉字,通顺流利即可。二读,读出韵律和节奏之美。要想读出韵律和节奏之美,我让学生结合停顿线让学生练*朗读,并找读得好的同学进行示范,让其他学生找出与自己读的不一样的地方,问题一提出,就抓住了学生的心。学生心中一亮:“原来文言文不仅能读出节奏,还能读出感情。三读,读出感情。在分析完课文之后,学生已经知道文言文的大意,再次让学生进行朗读,学生把自己想象成文中的角色,根据自己的理解感受去读,在品读中感悟到寓言的内涵和深刻的哲理。

  三、理解寓意突破重难点。

  明白寓意,联系生活实际谈看法是本节课的重难点。学生在充分的朗读之后,已经知道寓意,但我没有直接说出来告诉学生。而是通过让学生自己说,同桌互说,班内展示等形式讲故事,联系生活实际说启示的方法把寓意说出来。这样一来,教师不仅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发挥想象充分的说,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把寓言告诉道理牢记于心。

  提倡大量阅读、海量阅读的今天,一本教材远远不能满足孩子们学*的需求,老师应该为孩子们选择读本,充实课堂,丰富知识。因此,我在最后把寓言《南辕北辙》补充进课堂。以此让孩子们更多地学*寓言,感受我们中国文化的精妙,喜欢上寓言故事。

  《守株待兔》教学反思 篇3

  这是一则寓言故事,寓言故事的“寓眼”,关键在于寓意的揭示。

  上完这一课后,我感觉自身对寓意的揭示布置得较为巧妙,水到渠成,同学揭示得较好。主要原因是我在前文的铺垫做得较好,突出表现在:

  (1)同学质疑问难后,我便请同学带着“为什么要守在树桩旁边等野兔”这一问题读课文从文中找到答案,不一会儿同学便汇报所划的句子。我根据同学所找的内容出示了这句话“种田人急忙跑过去,没花一点力气,白捡了一只又肥又大的野兔。”让同学谈一谈自身的体会,随着同学的回答,随即启发引导同学,像种田人这样白白地捡了一只野兔这叫什么?同学回答后及时板书:坐享其成。

  而后再请同学从他的想法上谈一谈这种坐享其成的高兴心理,随即揭示出他的想法对不对?继而让同学得出种田人捡到野兔是碰巧的事。

  (2)请同学细读第一段划出有关野兔撞死在树桩上是碰巧的句子,引导同学抓住“忽然”“窜”“撞”这几个词来引导同学想象一下造成野兔惊慌失措的原因,继而得出野兔一定是遇到了危险的事,碰死在树桩上纯属一件巧合的事,“巧合”换个词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偶然。”接着便让同学谈他们对这个词的理解,得出偶然的.事件是不能经常发生的,但种田人不知道,却执迷不悟,不知是偶然发生的事。顺理成章再让同学划出表示他不知是偶然发生的有关语句。

  (3)正因为前文为同学揭示种田人错在哪儿做好了铺垫,所以当我提出那个人错在哪儿时,同学纷纷举手,回答的十分精彩!在此基础上,我进一步引导同学体会这个人的凄惨下场一无所有,接着让同学入情于境发挥自身的想象:请同学们看图,你看这个人还在那儿呆呆地、傻傻地等着,假如这时你从他身边走过,你会对他说些什么?

  话音刚落,同学想象的闸门便一发而不可收拾,课堂气氛也随之推入了高潮,同学们的精彩回答比比皆是:有的同学说:“你真傻呀!你捡到一只撞死的兔子,那只是偶然发生的一件事,怎么能天天想好事呢?”有的同学说:“你赶快醒悟吧!快快起来好好种庄稼吧!要不然你明年吃什么呢?”还有的同学说:“你可要老老实实地劳动,只有这样才干才有好的收获,才能过上好日子。”

  总之,寓言所内含的深刻的寓意就这样从同学的口中以不同的语言表达效果揭示出来。由此可见,寓意的揭示贵在做好铺垫。

  《守株待兔》教学反思 篇4

  经过几个礼拜的艰苦奋斗,学校和工作室的公开课总算是上完了,还记得自己坐在电脑前,不断地观看名师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一心想找到符合自身的上课模式,设计出属于自己的教案,再根据自己的教案,上网下载有用的PPT资料。可这个过程让我发现原来抉择真的很难,一下觉得这个好,一下觉得那个好,可都弄在一块吧,又似乎太多了,一堂课根本上不完,就这样在不断的增加删减让我花了不少时间,以致于到上课的前一天才弄好,真是效率不高。不过课上得还顺畅,环节紧扣,尤其让我惊讶的是学生都十分的热情,上课认真,发言积极,让我思考自己班上的学生为什么就不能如此,是我的教学管理还不过关,还是本课学生已经上过才如此顺畅呢?无论是哪一点,我觉得我回到学校都该好好的教育学生的课堂举止,端正他们的学*态度,强调课堂纪律。

  除此之外,针对自身的这堂课的教学,感谢吕老师的'点评,我会进行改进,运用填空的形式让学生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多关注学生,多鼓励学生,多学*提高自身的基本功,也希望以后能多听到名师的建议,自身可以快点成长,我认为其实公开课上多了,心理素质会提高,会更加自信,会在不断的反思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教学素养。

  《守株待兔》教学反思 篇5

  这是一篇成语故事,讲述的是一个农夫因一次偶然的机会得到一只撞*的兔子,他就放弃农活整天守着树桩等待撞*的兔子的事,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地向学生介绍了“想不劳而获是不行的”这一比较深奥的道理。本着语文阅读教学“加强综合,突出重点,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精神,教学《守株待兔》这则成语寓言故事时,我以新基础教育理念为指导,主要通过在教故事情节的同时,也教给学生学*这类知识的方法程序结构,也就是把 “ 两类结构”的学*和运用作为本课教学的重要任务。在揭题伊始,我就呈现学*方法,接着通过解题:“守株”、“待兔”,让学生很快地把握了这则寓言的主要内容,并巧妙地根据题目“守株”和“待兔”,让学生既快速又准确地理清了文章的段落。这种做法不仅化难为易,而且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加以运用。使学生在学*新知识的过程中,同时也获得了新知的方法,得到了积极主动的发展。然后通过让学生自己读,自己想,自己填,最后归纳出寓意,自己表演和构思新的故事情节,克服了传统教学繁琐的分析和空洞的说教。

  教学中我还努力地为学生架设生活与故事联系的桥梁,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感受,谈谈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守株待兔”的人和事,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并力求通过读作为学生学*和探究的重要手段。让学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围中学*,自主地读、说;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究中读懂寓言故事,体会寓意,受到教育。整个课堂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真正将课堂教学时间还给了学生,让学生真正获得健康主动的发展。

  《守株待兔》教学反思 篇6

  《守株待兔》一则寓言故事。课文主要讲的是一个种田人,偶然得到一只撞死在树桩上的野兔,从此丢掉锄头,坐在树桩旁边等着,结果再也没有得到野兔,地也荒了。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不劳动不会有收获,不能靠碰运气过日子。文章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叙写了一个饶有趣味的故事,从而阐明一个深刻的道理。

  小故事大道理是寓言故事的特点。教学《守株待兔》这则寓言故事时,我以读为本,牢牢抓住朗读,扣住重点朗读,读好、读懂,加强感受与体验。让学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围中学*,自主地读、说;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究中悟出小故事中的大道理,体会寓意,受到教育。

  字词教学仍然是低段教学中的重点,但本则故事简短,所要认识的字词不多。我主要采用了集中识字与随文识字结合的方法。如在板书课题时,引导学生学*“守”字,“上面一个宝盖头,下面一个寸字。看着这个小房子,守着这方寸之地,就是“守”。由此来理解“守株待兔”这个成语的意思。并让学生从文中找出描写守株待兔这一成语的句子,从而懂得“株”就是指“树桩”的意思。再比如“窜”字的教学,我引导学生从小篆中了解“窜”字最初的意思:“老鼠飞快地钻进地洞里。”从而理解飞快地、慌乱地、急速而没有目的地跑就是“窜”字的意思,形象易于理解。

  在引导学生领会寓意时,也是让学生从读中来感悟守株待兔背后的.真正寓意。将课堂的自**交还给学生,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充分的说,在说的同时,不忘记对写话的训练。教学时我是采用对比朗读来帮助学生理解“从此他丢下锄头,整天坐在树桩旁边等着”中有“整天”和没有“整天”的不同,在读中体会种田人从白天到黑夜、从早上到晚上地等在那里,并通过老师地引读让学生体会当别人辛勤劳动时,种田人却无动于衷地等待着,白白地等着他的庄稼枯死。

  早上,种田人乐滋滋地坐在树桩旁边等着,他心里想:要是能捡到一只野兔,那该多好啊。可是他什么也没有得到。

  同时教学中我还努力地为学生架设生活与教材联系的桥梁,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感受,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

  此时,你路过种田人的身旁,看到他那样,你想对他说什么?

  我想对他说:这时的你,又想对自己说什么呢?

  从种田人的身上联系到自身,使学生明白不劳动不会有收获,不能靠碰运气过日子的道理。这样老师就能在课堂上能游刃有余地教学,学生也不会总是在大门外徘徊,举足不前;老师可以胜似闲庭信步,学生也能遇事迎刃而解了。

  在提倡大量阅读、海量阅读的今天,一本教材远远不能满足孩子们学*的需求,老师应该为孩子们选择读本,充实课堂,丰富知识。因此,我在最后把小古文《守株待兔》补充进课堂。想以此让孩子们接触到小古文,感受我们中国文化的精妙,喜欢上我们中国小古文。但由于自己在课堂上的取舍不当,总是什么也舍不得,所以时间不够。这也是我以后在备课时要加以用心的地方。

  《守株待兔》教学反思 篇7

  《守株待兔》是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最后一组课文的一则寓言故事。课文通过种田人因一次偶然的机会得到一只撞上树而死的兔子,他就放弃农活整天守着树桩等待撞上树而死的兔子的事,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地向学生介绍了“想不劳而获是不行的”这一比较深奥的道理。本着三年级语文教学大纲“加强综合,突出重点,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精神,教学《守株待兔》这则寓言故事时,我以新基础教育理念为指导,主要通过在教课本知识的同时,也教给学生学*这类知识的方法程序结构,也就是把“两类结构”的学*和运用作为本课教学的重要任务。在揭题伊始,我就呈现学*方法,接着通过解题:“守株”、“待兔”,让学生很快地把握了这则寓言的主要内容,并巧妙地根据题目“守株”和“待兔”,让学生既快速又准确地理清了文章的段落。这种做法不仅化难为易,而且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加以运用。使学生在学*新知识的过程中,同时也获得了新知的方法,得到了积极主动的发展。然后通过设计的.表格让学生自己读,自己想,自己填,最后归纳出寓意。这样就克服了传统教学繁琐的分析和空洞的说教。学生经历了这样获得新知识的过程,不但对新知识掌握得牢固,而且掌握了学*这类知识的方法程序结构。教学中我还努力地为学生架设生活与教材联系的桥梁,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感受,谈谈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守株待兔”的人和事,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并力求通过读作为学生学*和探究的重要手段。让学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围中学*,自主地读、说;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究中读懂寓言故事,体会寓意,受到教育。整个课堂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真正将课堂教学时间还给了学生,让学生真正获得健康主动的发展。

  《守株待兔》教学反思 篇8

  《守株待兔》讲述了一个广为流传的故事:宋国有一个农夫,看见一只兔子撞在树桩上死掉了,便放下手里的农具整天守着树桩,希望再捡到撞死的兔子。当然农夫没有再捡到撞死的兔子,而他的田地却荒芜了,农夫也被宋国人笑话。这个故事揭示了一个道理:不努力,而抱侥幸心理,指望靠好运气过日子,是不会有好结果的。课文仅39个字,寓意却很深刻。

  教学《守株待兔》这篇文言文时,我以读为本,扣住重点朗读,读好、读懂,加强感受与体验,力求通过读作为学生学*和探究的重要手段。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读懂故事,体会寓意,受到教育。

  在课堂导入时,我就呈现学*方法,接着通过解题:“守株”、“待兔”,让学生很快地把握了这则寓言的主要内容,并巧妙地根据题目“守株”和“待兔”,让学生既快速又准确地理清了文章的段落。这种做法不仅化难为易,而且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加以运用。使学生在学*新知识的过程中,同时也获得了新知的方法,得到了积极主动的发展。然后让学生自己读,通过扩词语、看注释、借助插图、联系上下文等方法读懂句子,最后归纳出寓意。这样就克服了传统教学繁琐的分析和空洞的说教。学生经历了这样获得新知识的过程,不但对新知识掌握得牢固,而且掌握了学*这类知识的方法。

  在字词教学方面,它仍然是教学中的重点,教学时通过多种行式的.朗读掌握字词。在理解课文内容时,通过学生反复品读课文,引导学生领会寓意,将课堂的自**交还给学生,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学生也通过种田人的所作所为联系到自身,思考,自己有没有做过类似的事情,以后应该怎么做。这样老师就能在课堂上能游刃有余地教学,学生也能遇事迎刃而解了。

  教学中只有真正地把课堂的自**还给学生才能得到好的教学效果。兴趣的激发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与差。在语文教学中“读中悟”是语文学*的基础,也是很不错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多动口,多动脑,能提高对文章内容的加深、理解。让学生适时地、大胆地发挥想象,能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更能点燃学生“创新的火花”。

  《守株待兔》教学反思 篇9

  这是一则寓言故事,寓言故事的“寓眼”,关键在于寓意的揭示。

  上完这一课后,我感觉自己对寓意的揭示安排得较为巧妙,水到渠成,学生揭示的教好。主要原因是我在前文的铺垫做得较好,突出表此刻:

  (1)学生质疑问难后,我便请学生带着“为什么要守在树桩旁边等野兔”这一问题读课文从文中找到答案,不一会儿学生便汇报所划的句子。我根据学生所找的资料出示了这句话“种田人急忙跑过去,没话一点力气,白捡了一只又肥又大的野兔。”让学生谈一谈自己的体会,随着学生的回答,随即启发引导学生,像种田人这样白白的捡了一只野兔这叫什么?学生回答后及时板书:不劳而获

  而后再请学生从他的想法上谈一谈这种不劳而获的高兴心理,随即揭示出他的想法对不对?继而让学生得出种田人捡到野兔是碰巧的事。

  (2)请学生细读第一段划出有关野兔撞死在树桩上是碰巧的句子,引导学生抓住“忽然”“窜”“撞”这几个词来引导学生想象一下造成野兔惊慌失措的原因,继而得出野兔必须是遇到了危险的事,碰死在树桩上纯属一件巧合的事,“巧合”换个词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偶然。”之后便让学生谈他们对这个词的理解,得出偶然的事件是不能经常发生的,但种田人不明白,却执迷不悟,不知是偶然发生的事。顺理成章再让学生划出表现他不知是偶然发生的有关语句。

  (3)正因为前文为学生揭示种田人错在哪儿做好了铺垫,所以当我提出那个人错在哪儿时,学生纷纷举手,回答的十分精彩!在此基础上,我进一步引导学生体会这个人的悲惨下场一无所有,之后让学生入情于境发挥自己的想象:请同学们看图,你看这个人还在那儿呆呆地、傻傻地等着,假如这时你从他身边走过,你会对他说些什么

  话音刚落,学生想象的闸门便一发而不可收拾,课堂气氛也随之推入了高潮,同学们的精彩回答比比皆是:有的学生说:“你真傻呀!你捡到一只撞死的兔子,那只是偶然发生的.一件事,怎样能天天想好事呢?”有的学生说:“你赶快醒悟吧!快快起来好好种庄稼吧!要不然你明年吃什么呢?”还有的学生说:“你可要老老实实地劳动,只有这样才能有好的收获,才能过上好日子。”

  总之,寓言所内含的深刻的寓意就这样从学生的口中以不同的语言表达效果揭示出来。由此可见,寓意的揭示贵在做好铺垫。

  《守株待兔》教学反思 篇10

  这是一篇成语故事,讲述的是一个种田人因一次偶然的机会得到一只撞死的兔子,他就放弃农活整天守着树桩等待撞死的兔子,故事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地向学生介绍了“想不劳而获是不行的”这一比较深奥的道理。

  这则寓言的`教学,我主要采取读中感悟的方式引导孩子学*。

  学生读完课文后,引导学生说出“种田人印象”,学生根据自我的感悟,都有自我的见解。之后我对种田人进行了评价,让学生从文中找到教师评价的根据。“真幸运、真敢想、真耐心、真伤悲”四个“真”引领学生感悟了文中的重点句子,同时种田人的形象在孩子的头脑中也更加生动。

  在最终一个环节,我说:假如这个种田人是你的邻居,你每一天都看到他坐在树桩旁边等待着兔子来撞死,好美滋滋地拿回家美餐一顿,可是,兔子再也没有来过了,他田里的庄稼都没了。这时的你,应当怎样劝他呢?我的话音刚一落,一个个小手便举起了。陈仁俊迫不急待地说:“你快点去种田吧!兔子不会再来了,要不然你会没有东西吃的。”紧之后吴哲宇说:“上次你捡到的兔子只是幸运才捡到的,天底下哪里有那么多好事,劝你还是回去种田吧。”林茂也不甘示弱,说:“你想不劳而获,那是不可能的。你想要得到就赶紧去劳动吧,不要再等了。”……哎呀,班里真是热闹得很呢!真是佩服孩子们说得这么好。每一则寓言故事都会蕴含一个深刻的道理,课文学完了,要让他们生硬地说这个道理来,恐怕也难些。可是,他们能够经过读课文,然后如此地劝说种田人,我认为这说明孩子们真正地懂得了这个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这堂课在我们的讨论声中结束,孩子们却意犹未尽……

  《守株待兔》教学反思 篇11

  上完这一课后,我感觉自我对寓意的揭示安排得较为巧妙,水到渠成,学生揭示的教好。主要原因是我在前文的铺垫做得较好,突出表此刻:

  (1)学生质疑问难后,我便请学生带着“为什么要守在树桩旁边等野兔”这一问题读课文从文中找到答案,不一会儿学生便汇报所划的句子。我根据学生所找的资料出示了这句话“种田人急忙跑过去,没话一点力气,白捡了一只又肥又大的野兔。”让学生谈一谈自我的体会,随着学生的回答,随即启发引导学生,像种田人这样白白的捡了一只野兔这叫什么?学生回答后及时板书:不劳而获

  而后再请学生从他的想法上谈一谈这种不劳而获的高兴心理,随即揭示出他的想法对不对?继而让学生得出种田人捡到野兔是碰巧的事。

  (2)请学生细读第一段划出有关野兔撞死在树桩上是碰巧的句子,引导学生抓住“忽然”“窜”“撞”这几个词来引导学生想象一下造成野兔惊慌失措的原因,继而得出野兔必须是遇到了危险的事,碰死在树桩上纯属一件巧合的事,“巧合”换个词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偶然。”之后便让学生谈他们对这个词的'理解,得出偶然的事件是不能经常发生的,但种田人不明白,却执迷不悟,不知是偶然发生的事。顺理成章再让学生划出表现他不知是偶然发生的有关语句。

  (3)正因为前文为学生揭示种田人错在哪儿做好了铺垫,所以当我提出那个人错在哪儿时,学生纷纷举手,回答的十分精彩!在此基础上,我进一步引导学生体会这个人的悲惨下场一无所有,之后让学生入情于境发挥自我的想象:请同学们看图,你看这个人还在那儿呆呆地、傻傻地等着,假如这时你是他邻居,从他身边走过,你会对他说些什么

  有的学生说:“你真傻呀!你捡到一只撞死的兔子,那只是偶然发生的一件事,怎样能天天想好事呢?”有的学生说:“你赶快醒悟吧!快快起来好好种庄稼吧!要不然你明年吃什么呢?”还有的学生说:“你可要老老实实地劳动,仅有这样才能有好的收获,才能过上好日子。”总之,寓言所内含的深刻的寓意就这样从学生的口中以不一样的语言表达效果揭示出来。

  由此可见,寓意的揭示贵在做好铺垫。教学中仅有真正地把课堂的自**还给学生才能得到好的教学效果。兴趣的激发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与差。在语文教学中“读中悟”是语文学*的基础,也是很不错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多动口,多动脑,能提高对文章资料的加深、理解。让学生适时地、大胆地发挥想象,能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更能点燃学生“创新的火花”。

  《守株待兔》教学反思 篇12

  《守株待兔》是一则寓言故事。课文主要讲的是一个种田人,偶然得到一只撞死在树桩上的野兔,从此丢掉锄头,坐在树桩旁边等着,结果再也没有得到野兔,地也荒了。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不劳动不会有收获,不能靠碰运气过日子。文章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叙写了 一个饶有趣味的故事,从而阐明一个深刻的道理。

  教学《守株待兔》这则寓言故事时,我以读为本,牢牢抓住朗读,扣住重点朗读,读好、读懂,加强感受与体验,力求通过读作为学生学*和探究的重要手段。让学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围中学*,自主地读、说;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究中读懂寓言故事,体会寓意,受到教育。

  揭题伊始,我就呈现学*方法,接着通过解题: “守株”、“待兔”,让学生很快地把握了这则寓言的主要内容,并巧妙地根据题目“守株”和“待兔”,让学生既快速又准确地理清了文章的`段落。这种做法不仅化难为易,而且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加以运用。使学生在学*新知识的过程中,同时也获得了新知的方法,得到了积极主动的发展。然后让学生自己读,自己想,自己填,最后归纳出寓意。这样就克服了传统教学繁琐的分析和空洞的说教。学生经历了这样获得新知识的过程,不但对新知识掌握得牢固,而且掌握了学*这类知识的

  方法程序结构。

  本节课在字词教学方面,它仍然是教学中的重点,教学时通过多种行式的读法如个别读、小老师带读、男女生赛读、开火车读等方式,使他们掌握字词。在理解课文内容时,通过学生反复品读课文,找出描写守株待兔这一成语的内容,从而懂得“株”就是指“树桩”的意思。在引导学生领会寓意时,也是让学生从读中来感悟守株待兔背后的真正寓意。将课堂的自**交还给学生,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充分的说,在说的同时,不忘记对写话的训练。

  从种田人的身上联系到自身,使学生明白不劳动不会有收获,不能靠碰运气过日子的道理。这样老师就能在课堂上能游刃有余地教学,学生也不会总是在大门外徘徊,举足不前;老师可以胜似闲庭信步,学生也能遇事迎刃而解了。

  教学中只有真正地把课堂的自**还给学生才能得到好的教学效果。兴趣的激发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与差。在语文教学中“读中悟”是语文学*的基础,也是很不错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多动口,多动脑,能提高对文章内容的加深、理解。让学生适时地、大胆地发挥想象,能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更能点燃学生“创新的火花”。

  《守株待兔》教学反思 篇13

  《守株待兔》一则寓言故事。课文主要讲的是一个种田人,偶然得到一只撞死在树桩上的野兔,从此丢掉锄头,坐在树桩旁边等着,结果再也没有得到野兔,地也荒了。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不劳动不会有收获,不能靠碰运气过日子。文章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叙写了一个饶趣味味的故事,从而阐明一个深刻的道理。

  小故事大道理是寓言故事的特点。教学《守株待兔》这则寓言故事时,我以读为本,牢牢抓住朗读,扣住重点朗读,读好、读懂,加强感受与体验。让学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围中学*,自主地读、说;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究中悟出小故事中的大道理,体会寓意,受到教育。

  字词教学仍然是低段教学中的重点,但本则故事简短,所要认识的字词不多。我主要采用了集中识字与随文识字结合的方法。如在板书课题时,引导学生学*“守”字,“上头一个宝盖头,下头一个寸字。看着这个小房子,守着这方寸之地,就是“守”。由此来理解“守株待兔”这个成语的意思。并让学生从文中找出描述守株待兔这一成语的句子,从而懂得“株”就是指“树桩”的意思。再比如“窜”字的教学,我引导学生从小篆中了解“窜”字最初的意思:“老鼠飞快地钻进地洞里。”从而理解飞快地、慌乱地、急速而没有目的地跑就是“窜”字的意思,形象易于理解。

  在引导学生领会寓意时,也是让学生从读中来感悟守株待兔背后的真正寓意。将课堂的自**交还给学生,让学生发挥自我的想象,充分的说,在说的同时,不忘记对写话的训练。教学时我是采用比较朗读来帮忙学生理解“从此他丢下锄头,整天坐在树桩旁边等着”中有“整天”和没有“整天”的不一样,在读中体会种田人从白天到黑夜、从早上到晚上地等在那里,并经过教师地引读让学生体会当别人辛勤劳动时,种田人却无动于衷地等待着,白白地等着他的'庄稼枯死。

  早上,种田人乐滋滋地坐在树桩旁边等着,他心里想:要是能捡到一只野兔,那该多好啊。可是他什么也没有得到。

  同时教学中我还努力地为学生架设生活与教材联系的桥梁,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感受,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

  此时,你走过种田人的身旁,看到他那样,你想对他说什么?

  我想对他说:

  这时的你,又想对自我说什么呢?

  从种田人的身上联系到自身,使学生明白不劳动不会有收获,不能靠碰运气过日子的道理。这样教师就能在课堂上能游刃有余地教学,学生也不会总是在大门外徘徊,举足不前;教师能够胜似闲庭信步,学生也能遇事迎刃而解了。

  在提倡很多阅读、海量阅读的今日,一本教材远远不能满足孩子们学*的需求,教师应当为孩子们选择读本,充实课堂,丰富知识。所以,我在最终把小古文《守株待兔》补充进课堂。想以此让孩子们接触到小古文,感受我们中国文化的精妙,喜欢上我们中国小古文。但由于自我在课堂上的取舍不当,总是什么也舍不得,所以时间不够。这也是我以后在备课时要加以用心的地方。


《守株待兔》教学反思菁选扩展阅读


《守株待兔》教学反思菁选(扩展1)

——《守株待兔》教学反思菁选

《守株待兔》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人民老师,我们需要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对学到的教学技巧,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那要怎么写好教学反思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守株待兔》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守株待兔》教学反思 篇1

  《守株待兔》是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一则寓言故事。课文通过种田人因一次偶然的机会得到一只撞的兔子,他就放弃农活整天守着树桩等待撞树的兔子的事,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地向学生介绍了“想不劳而获是不行的”这一比较深奥的道理。

  本着二年级语文教学大纲“加强综合,突出重点,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精神,教学《守株待兔》这则寓言故事时,我以新基础教育理念为指导,主要通过在教课本知识的同时,也教给学生学*这类知识的`方法程序结构,也就是把“两类结构”的学*和运用作为本课教学的重要任务。

  在揭题开始,我就呈现学*方法,接着通过解题,让学生很快地把握了这则寓言的主要内容,并巧妙地根据题目“守株”和“待兔”,准确地理清了文章的段落。这种做法不仅化难为易,而且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加以运用。使学生在学*新知识的过程中,同时也获得了新知的方法,得到了积极主动的发展。然后通过设计的表格让学生自己读,自己想,自己填,最后归纳出寓意。学生经历了这样获得新知识的过程,不但对新知识掌握得牢固,而且掌握了学*这类知识的方法程序结构。教学中我还努力地为学生架设生活与教材联系的桥梁,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感受,谈谈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守株待兔”的人和事,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并力求通过读作为学生学*和探究的重要手段。

  让学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围中学*,自主地读、说;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究中读懂寓言故事,体会寓意,受到教育。整个课堂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真正将课堂教学时间还给了学生,让学生真正获得健康主动的发展。

  《守株待兔》教学反思 篇2

  这是一则寓言故事,寓言故事的“寓眼”,关键在于寓意的揭示。

  上完这一课后,我感觉自身对寓意的揭示布置得较为巧妙,水到渠成,同学揭示的教好。主要原因是我在前文的铺垫做得较好,突出表示在:

  (1)同学质疑问难后,我便请同学带着“为什么要守在树桩旁边等野兔”这一问题读课文从文中找到答案,不一会儿同学便汇报所划的句子。我根据同学所找的内容出示了这句话“种田人急忙跑过去,没话一点力气,白捡了一只又肥又大的野兔。”让同学谈一谈自身的体会,随着同学的`回答,随即启发引导同学,像种田人这样白白的捡了一只野兔这叫什么?同学回答后和时板书:坐享其成

  而后再请同学从他的想法上谈一谈这种坐享其成的高兴心理,随即揭示出他的想法对不对?继而让同学得出种田人捡到野兔是碰巧的事。

  (2)请同学细读第一段划出有关野兔撞死在树桩上是碰巧的句子,引导同学抓住“忽然”“窜”“撞”这几个词来引导同学想象一下造成野兔惊慌失措的原因,继而得出野兔一定是遇到了危险的事,碰死在树桩上纯属一件巧合的事,“巧合”换个词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偶然。”接着便让同学谈他们对这个词的理解,得出偶然的事件是不能经常发生的,但种田人不知道,却执迷不悟,不知是偶然发生的事。顺理成章再让同学划出表示他不知是偶然发生的有关语句。

  (3)正因为前文为同学揭示种田人错在哪儿做好了铺垫,所以当我提出那个人错在哪儿时,同学纷纷举手,回答的十分精彩!在此基础上,我进一步引导同学体会这个人的凄惨下场一无所有,接着让同学入情于境发挥自身的想象:请同学们看图,你看这个人还在那儿呆呆地、傻傻地等着,假如这时你从他身边走过,你会对他说些什么?

  话音刚落,同学想象的闸门便一发而不可收拾,课堂气氛也随之推入了高潮,同学们的精彩回答比比皆是:有的同学说:“你真傻呀!你捡到一只撞死的兔子,那只是偶然发生的一件事,怎么能天天想好事呢?”有的同学说:“你赶快醒悟吧!快快起来好好种庄稼吧!要不然你明年吃什么呢?”还有的同学说:“你可要老老实实地劳动,只有这样才干有好的收获,才干过上好日子。”

  总之,寓言所内含的深刻的寓意就这样从同学的口中以不同的语言表达效果揭示出来。由此可见,寓意的揭示贵在做好铺垫。

  《守株待兔》教学反思 篇3

  《守株待兔》讲述了一个广为流传的故事:宋国有一个农夫,看见一只兔子撞在树桩上死掉了,便放下手里的农具整天守着树桩,希望再捡到撞死的兔子。当然农夫没有再捡到撞死的兔子,而他的田地却荒芜了,农夫也被宋国人笑话。这个故事揭示了一个道理:不努力,而抱侥幸心理,指望靠好运气过日子,是不会有好结果的。课文仅39个字,寓意却很深刻。

  教学《守株待兔》这篇文言文时,我以读为本,扣住重点朗读,读好、读懂,加强感受与体验,力求通过读作为学生学*和探究的重要手段。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读懂故事,体会寓意,受到教育。

  在课堂导入时,我就呈现学*方法,接着通过解题:“守株”、“待兔”,让学生很快地把握了这则寓言的主要内容,并巧妙地根据题目“守株”和“待兔”,让学生既快速又准确地理清了文章的段落。这种做法不仅化难为易,而且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加以运用。使学生在学*新知识的过程中,同时也获得了新知的方法,得到了积极主动的发展。然后让学生自己读,通过扩词语、看注释、借助插图、联系上下文等方法读懂句子,最后归纳出寓意。这样就克服了传统教学繁琐的分析和空洞的说教。学生经历了这样获得新知识的'过程,不但对新知识掌握得牢固,而且掌握了学*这类知识的方法。

  在字词教学方面,它仍然是教学中的重点,教学时通过多种行式的朗读掌握字词。在理解课文内容时,通过学生反复品读课文,引导学生领会寓意,将课堂的自**交还给学生,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学生也通过种田人的所作所为联系到自身,思考,自己有没有做过类似的事情,以后应该怎么做。这样老师就能在课堂上能游刃有余地教学,学生也能遇事迎刃而解了。

  教学中只有真正地把课堂的自**还给学生才能得到好的教学效果。兴趣的激发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与差。在语文教学中“读中悟”是语文学*的基础,也是很不错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多动口,多动脑,能提高对文章内容的加深、理解。让学生适时地、大胆地发挥想象,能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更能点燃学生“创新的火花”。

  《守株待兔》教学反思 篇4

  本着三年级语文教学大纲“加强综合,突出重点,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精神,教学《守株待兔》这则寓言故事时,我以新基础教育理念为指导,主要通过在教课本知识的同时,也教给学生学*这类知识的方法程序结构,也就是把“两类结构”的学*和运用作为本课教学的重要任务,在揭题伊始,我就呈现学*方法,接着通过解题:“守株”“待兔”,让学生很快的'把握了这则寓言的主要内容,并巧妙的根据题目“守株”和“待兔”,让学生既快速又准确的理清了文章的段落。这种做法不仅化难为易,而且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加以运用,使学生在学*新知识的过程中,同时也获得了学*的方法,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中我没能为学生架设生活与教材联系的桥梁,没能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没能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感受,没能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这是需要改正的地方。

  让学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围中学*,自由的读、说;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究中读懂寓言故事,体会寓意,受到教育。

  《守株待兔》教学反思 篇5

  有人说“语文课堂教学最美的不是你的答案,而是你的声音。”这天,我教《守株待兔》时,更加体会到了这句话的真正意思。当讲到第一段的时候,我首先让学生齐读一遍,读完之后,我不解地问学生:“不知怎的,这只兔子为什么会撞在树桩上呢?请同学们想想到底是什么原因呢?”这一问,同学们开始议论起来。有的说:“这只兔子因被猎人追赶,慌了神,就一头撞在了树桩上。”有的说:“这只兔子在树桩上,死了。”有的说:“这只兔子太胖了,想减肥,结果就去跑步,跑得太快了,就撞在树桩上,死了。”有的`说:“兔宝宝被猎人抓走了,兔妈妈也不想活了。”有的说:“这只兔子在和乌龟赛跑,兔子很想得到冠军,结果就撞在树桩上,死了……”就这样,学生一下子想到了许多种答案。有的还真得很有创意。

  当讲完课文,提问学生:“如果你看见那个种田人坐在树桩旁边等兔子时,你会怎样劝他?”同学们又议论开了。整节课,全班同学都在开动脑筋。

  这天,这节课语文课,上得很开心,学生也学得很开心。我想:以后在课堂上必须要多创设这样的情景,这样,不仅仅学生的学*积极性有所提高,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守株待兔》教学反思菁选(扩展2)

——《守株待兔》教学反思菁选

《守株待兔》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课堂教学,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学方式,教学反思我们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守株待兔》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守株待兔》教学反思1

  紧张而激烈的大比武终于结束了,我的心里松了一口气。整个比赛中上课这一关对教师的要求最高,半天的备课时间,自己独立完成。

  我上的是低年级第二册第四单元《守株待兔》这一课,是根据同名寓言故事创编的,让学生唱一唱,演一演。通过这个活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表现力、创造力,帮助学生加深对歌曲的理解和体验。

  现在就自己的备课、上课的情况进行总结。

  我备课时教学设想是让学生首先学会这首歌曲,然后进行歌表演。表演时争取人人参与到歌曲表演中,从而培养学生的表现力及创造力。

  然而对学生以及学生的学*情况不了解,这给上课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当我上课时发现学生已经会唱这首歌了,我的心理就更紧张了,心想:如果再上一遍学生肯定是没有兴趣的,那重点只能让学生进行歌表演了。于是我让学生把歌曲唱了一遍,把学生在歌曲中存在的休止符问题解决了,把歌曲复*演唱后就让学生分组表演。当第一组学生表演歌曲时,其他组的'小朋友就参与这组小朋友的表演活动,帮助他们思考需要哪些角色,然后帮他们演唱并且参与点评,尽量让每个学生都参与*来了。

  这次大比武给我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机会,通过这次比赛我发现了自己存在很多的不足,这也督促我在今后的工作中要不断反思,我想只有在*时扎实认真的对待每一节课,在关键时刻才能把自己的才能展现出来。

《守株待兔》教学反思2

  《守株待兔》是一则寓言故事。课文经过种田人因一次偶然的机会拾到一只撞去世在树桩上的兔子,从此,他就放弃农活,整天守着树桩等待撞去世的兔子,结果什么也得不到的事。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地向学生介绍了“不劳动是不会有收获的,不能靠碰运气过日子”这一道理。

  经过本环节,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调动学生的学*热情,为学*故事打下基础,从而到达“未成曲调先有情”的状态。

  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自由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资料,对故事有一个整体了解,扫清生字障碍,把故事读通顺,读准确,为展示做好准备。

  本环节将课堂真正还给学生,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让学生在自主学*后,小组合作学*,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本事。在展示环节中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让学生运用多种识字方法学*生字,如加一加、减一减,培养学生自主学*的本事,有效利用导学案,有步骤地引导学生开展自学活动。在活动中注重生生互动,引导其他小组成员适时地帮忙展示小组给“守”扩词,真正实现了生生对话。讲故事环节精心设计,小组成员PK,调动了同学们讲故事的进取性。

  上完这一课后,我感觉自我对寓意的`揭示安排得较为巧妙,水到渠成,学生揭示的教好。主要原因是我在前文的铺垫做得较好,突出表此刻:

  (1)学生质疑问难后,我便请学生带着“为什么要守在树桩旁边等野兔”这一问题读课文从文中找到,不一会儿学生便汇报所划的句子。我根据学生所找的资料出示了这句话“种田人急忙跑过去,没话一点力气,白捡了一只又肥又大的野兔。”让学生谈一谈自我的体会,随着学生的回答,随即启发引导学生,像种田人这样白白的捡了一只野兔这叫什么?学生回答后及时板书:不劳而获

  而后再请学生从他的想法上谈一谈这种不劳而获的高兴心理,随即揭示出他的想法对不对?继而让学生得出种田人捡到野兔是碰巧的事。

  (2)请学生细读第一段划出有关野兔撞死在树桩上是碰巧的句子,引导学生抓住“忽然”“窜”“撞”这几个词来引导学生想象一下造成野兔惊慌失措的原因,继而得出野兔必须是遇到了危险的事,碰死在树桩上纯属一件巧合的事,“巧合”换个词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偶然。”之后便让学生谈他们对这个词的理解,得出偶然的事件是不能经常发生的,但种田人不明白,却执迷不悟,不知是偶然发生的事。顺理成章再让学生划出表现他不知是偶然发生的有关语句。

  (3)正因为前文为学生揭示种田人错在哪儿做好了铺垫,所以当我提出那个人错在哪儿时,学生纷纷举手,回答的十分精彩!在此基础上,我进一步引导学生体会这个人的悲惨下场一无所有,之后让学生入情于境发挥自我的想象:请同学们看图,你看这个人还在那儿呆呆地、傻傻地等着,假如这时你是他邻居,从他身边走过,你会对他说些什么

  有的学生说:“你真傻呀!你捡到一只撞死的兔子,那只是偶然发生的一件事,怎样能天天想好事呢?”有的学生说:“你赶快醒悟吧!快快起来好好种庄稼吧!要不然你明年吃什么呢?”还有的学生说:“你可要老老实实地劳动,仅有这样才能有好的收获,才能过上好日子。”总之,寓言所内含的深刻的寓意就这样从学生的口中以不一样的语言表达效果揭示出来。

  由此可见,寓意的揭示贵在做好铺垫。教学中仅有真正地把课堂的自**还给学生才能得到好的教学效果。兴趣的激发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与差。在语文教学中“读中悟”是语文学*的基础,也是很不错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多动口,多动脑,能提高对文章资料的加深、理解。让学生适时地、大胆地发挥想象,能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更能点燃学生“创新的火花”。

《守株待兔》教学反思3

  经过几个礼拜的艰苦奋斗,学校和工作室的公开课总算是上完了,还记得自己坐在电脑前,不断地观看名师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一心想找到符合自身的上课模式,设计出属于自己的教案,再根据自己的教案,上网下载有用的PPT资料。可这个过程让我发现原来抉择真的很难,一下觉得这个好,一下觉得那个好,可都弄在一块吧,又似乎太多了,一堂课根本上不完,就这样在不断的增加删减让我花了不少时间,以致于到上课的前一天才弄好,真是效率不高。不过课上得还顺畅,环节紧扣,尤其让我惊讶的是学生都十分的.热情,上课认真,发言积极,让我思考自己班上的学生为什么就不能如此,是我的教学管理还不过关,还是本课学生已经上过才如此顺畅呢?无论是哪一点,我觉得我回到学校都该好好的教育学生的课堂举止,端正他们的学*态度,强调课堂纪律。

  除此之外,针对自身的这堂课的教学,感谢吕老师的点评,我会进行改进,运用填空的形式让学生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多关注学生,多鼓励学生,多学*提高自身的基本功,也希望以后能多听到名师的建议,自身可以快点成长,我认为其实公开课上多了,心理素质会提高,会更加自信,会在不断的反思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教学素养。

《守株待兔》教学反思4

  守株待兔在课堂上给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在上这节课的时候,我让学生分小组来表演这个故事。一是为了活跃课堂气氛,二是为了使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这则故事,在表演的过程中,学生很出色,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都表现得淋漓尽致。就是连树桩,他们也想出花样来展示,兔子的动作,特点也展示得十分棒,学生在欢乐中度过这堂课,也正因为他们的表演使学堂课显得生机勃勃,成为这一堂课的亮点。

  不足之处

  拔高要求,总喜欢要学生进行评价。学生评价时,老师应抓住最佳时机给学生予以点拨。大多数时候,教师成了一个洗耳恭听的观众,一味对孩子讲的东西表示认同,似乎是不管你讲什么,只要你能说就行。局面失控,变成了老师被学生牵着走了。

  改进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

  (1)启发谈话,引入新课。从学生实际生活中,所见到事物谈起,说有没有妄想过不劳而获的成功,引入课题,释题质疑。

  (2)图文结合,理解词意。借助图片动画弄懂“丢下”、“全完了”,在简笔画中找出这样的情景。

  (3)指导朗读,启发想象。重点引导体会感叹号的语句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4)突出重点,解决难点。①通过动作表演理解课文;②通过“拾兔”,懂种田人懒惰的原因。

  (5)总结学法,引导自学。检查效果,完成练*。

  (6)角色表演。假设情境,创造思维,练说:种田人认识错误后的情境。

《守株待兔》教学反思5

  教学重点: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2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在读中悟出故事的寓意。

  教学重难点:

  通过读懂词句,明白语言中的人错在哪里,懂得对意外的收获不要存有侥幸心理的道理。

  教学媒体:

  动画片、小道具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引入

  1、上节课,我们学*了《揠苗助长》,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2、我们是怎样学*这则寓言的。

  (二)揭题、解题

  今天我们再来学*《守株待兔》这则寓言。

  1、板课题“守株待兔”。

  (1)自读课题,读准字音。

  (2)指导读题。

  (3)齐读课题。

  2、解题。

  (三)观看动画片

  学生在看的过程中互相议议故事中的种田人怎么样?

  (四)理解寓意

  过渡:他傻在哪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画出说明种田人傻的句子。然后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1、自读。

  2、小组合作学*

  3、汇报学*情况。

  4、小结。

  5、小品表演。农民坐在树桩旁边在想什么?你会怎样劝他?

  (五)总结寓意,悟出道理

  通过学*、表演,我们理解了这则寓言故事,明白了什么道理?(板书)

  (六)拓展学*

  在日常生活中,也有犯“守株待兔”这种错误的人和事,你们能举例子说明吗?

  (七)自由组合朗读、表演,背诵课文

  (八)汇报练*情况

  (九)作业:

  把这两则寓言故事讲给你的家人听。

  板书设计:

  守株待兔

  白捡(偶然、侥幸)

  种田人 又肥又大的野兔

  乐滋滋 仓皇、蹿、撞

  (对意外的收获不要存有侥幸心理的道理。)

  《守株待兔》教学反思

  《守株待兔》是一则寓言故事。课文通过种田人因一次偶然的机会拾到一只撞死在树桩上的兔子,从此,他就放弃农活,整天守着树桩等待撞死的兔子,结果什么也得不到的事。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地向学生介绍了“偶然得到意外好处就产生侥幸心理,不再努力,想不劳而获,结果什么也得不到。”这一道理。

  教学《守株待兔》这则寓言故事时,揭题伊始,我首先引导学生解题:“守株”、“待兔”,让学生读文,理清文章的脉络;然后让学生自读自悟,说说这则寓言的意思;接着出示动画片,让学生自己观看,自己想;最后全班讨论归纳出寓意。这样就克服了传统教学繁琐的分析和空洞的说教。学生掌握了学*寓言的方法。

  教学中我还努力地为学生架设生活与教材联系的桥梁,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感受,谈谈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守株待兔”的人和事,怎样避免“守株待兔”的现象发生。这样学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围中学*,自主地读、说;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究中读懂寓言故事,体会寓意,受到教育。

  教材分析:

  《守株待兔》讲的是古时候一个种田人,偶然得到一只撞死在树桩上的野兔,从此他丢下锄头,整天守在树桩旁边等着,结果再也没有得到野兔,地也荒了。通过学*要让学生懂得不要把一件偶然发生的事情,看成是会不断发生的事情,对意外的收获不要存有侥幸心理。

  知识与能力目标:

  认识个10生字。会写2个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在读中悟出故事的寓意。

  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学文的过程中学*10个会认字,并通过读感知课文内容,理解寓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懂得对意外的收获不要存有侥幸心理。

《守株待兔》教学反思6

  新课程改革已以不可阻挡之势走进了我们每一个教师的心头。怀着对新课程教学的学*、探索、思考,我两次执教了人教版第六册《寓言两则》之一《守株待兔》一文。以下是我在两次教学中的反思和点滴想法,坦诚相告,以求得发展,求得进步。

  第一次反思

  一、自我评价

  1、课堂气氛不活,没调动起大多数学生的积极性。

  2、课文朗读不够,不到位。

  3、课文复述时,没能紧扣课文,学生发散的东西多而散,以致不能顺利领会寓意。

  4、学生评价粗浅,老师没有进行引导。

  5、教案设计面面俱到,教学目标不够明确,重难点不很突出。

  6、课堂教学时间安排前松后紧,导致重点部分的训练时间不够而拖堂。

  二、自我反思

  1、课堂气氛不活:《守株待兔》是一个较简单的寓言故事,绝大多数的孩子能够用自己的话比较完整地加以讲述。原以为导入时就让学生简单地讲一下故事,会引起孩子们的兴趣,但由于讲故事的同学声音不够洪亮,讲述不够生动,所以一开始就营造了课堂的沉闷的气氛。后面出示了五幅图画,原意是要求学生图文结合复述课文,希望可以掀起一个高潮的,且这也是老师在设计教案时动了脑筋的地方,夸张一些的说,是老师苦心策划的一个环节,但学生明显兴趣不大,复述时随意且无内容,说者激昂,听者淡然。少部分学生甚至开起了小差,见此情景,老师也没了激情。

  2、在教案的设计过程中,没能充分把握教材,总想面面俱到。结果是在教学中指东指西,盲目教学。尽管老师全场奔命,极力煽情,忙得不亦乐乎,学生却是气定神闲,任你风狂雨骤,自是岿然不动。就别谈完成和落实朗读、复述课文,领悟寓意的教学目标了。

  3、拔高要求,总喜欢要学生进行评价。学生评价时,老师应抓住最佳时机给学生予以点拨。大多数时候,教师成了一个洗耳恭听的观众,没有穷追猛打,乘胜追击。一味对孩子讲的东西表示认同,似乎是不管你讲什么,只要你能说就行。局面失控,变成了老师被学生牵着走了。

  4、对学生情况估计不足。比如:在拓展想象时,我在五幅图后出示了一幅空白图,原意是想通过学生自行补充的内容,又能达到更深刻地挖掘,领悟寓意的教学目标。没想到一些孩子提出他可以一边劳动,一边等野兔或是他可以改行做猎人等一类完全在我意料之外的回答。无奈之下,老师只好硬生生地抛出了自己准备的问题。这次原以为学生又会顺藤摸瓜地回答,没想到学生的回答竟然又是大出所料。好几个孩子都说他的亲人、邻居、朋友都会鼓励他,他一定可以等到更肥更大的野兔,与原先料想的回答整个儿不挨边。学生回答问题时的随意,说明了老师*时没有做过这样有方向性的训练,学生也没能接受到有目的的系统的训练。我姑且把它叫作学*过程中导定向的训练吧!学生回答问题的质量,既是*时训练的体现,又是训练效果的检验,更能充分体现出老师驾驭课堂、把握课堂的艺术。新课程提出了新的理念:一个纲,七个性。一个纲就是指要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面对这些自由程度极强的孩子,老师还是要拿出农人种庄稼的精神来开荒、耕耘的。在孩子心灵的土地上,播上思想的种子,就会有行为的收获;播上行为的种子,就会有*惯的收获;播上*惯的种子,就会有品德的收获。这样做的好处,受益的绝不仅仅只是学生。

  5、忽略了朗读的重要,以致复述不能顺利进行,寓意的领悟不能水到渠成。在本课的教学中,朗读和复述课文是重点,生字教学完全可以紧扣课文进行教学。但在这一环中,老师忽略了朗读,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这样做,学生表面上得到了机会,得到了锻炼,因为他们去想了,有发散的东西了。顺应了现在一再强调的要让学生自由地学*,鼓励学生的发散性思维的要求,老师也可以乐得清闲,这样做不是很好吗?但实际上却背离了课本。只听老师滔滔不绝,学生口若悬河、不闻学生书声琅琅的语文阅读课,不是好的语文课。学生一节课之后,到底能收获什么?可能是课本上的东西知之甚少,课外的东西也淡而忘之。以读为本是*几年来教育界

  呼声很高的一种教法,也是一种反璞归真的学法。牢牢抓住朗读,扣住重点朗读,读好、读懂,加强感受与体验,使老师在课堂上能游刃有余地教学,学生也不会总是在大门外徘徊,举足不前;老师可以胜似闲庭信步,学生也能遇事迎刃而解。

  三、仍存在的困惑

  1、有关老师和学生主体地位的问题:到底该怎样做才能算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传统的老师决定学生的思维,牵着学生走不对,但学生自由发挥,老师跟在学生后面走似乎也不对。老师和学生谁才是课堂上的主体?这个度如何去把握?

  2、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语文教学的路子是遵循语文教学的规律,还是套用某种固定的模式?是给个问题,然后小脑袋一碰,你们讨论去吧,再找几个人汇报汇报完事?还是你一句我一句热热闹闹来个大讨论、大辩论?如今开放的教学课型如百家争鸣,真是你方唱罢我登场。质疑式、讨论式、辩论式、茶馆式、小组式、采访式、主题式……到底是套用?还是要努力形成自己的风格?

  3、有关语文学科性质定位的问题:语文课堂上到底是突出读?还是突出演?是突出让学生去想(即发散思维)?还是重点引导学生去悟(在读中悟)?老师能不能在课堂上对知识进行蔓延?这个度又应该如何去把握?|

  第二次反思

  一、自我评价

  《守株待兔》这一课我前后共备课三次,第一次教案突出了老师的主体地位;第二次倒是训练了学生,但目标又不够明确;到第三次时,我将教案重新做了较大的调整,思路变得更清晰,

  重难点更突出,目标更明确了。我将本课教学目标定为了三个:

  1、学会生字和词语。

  2、朗读、用自己的语气有感情地复述课文,领悟寓意。

  3、拓展想象,训练口语交际。

  教学时我紧紧抓住这三个目标进行教学,这节课条理清晰,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生字教学自然、灵活,学生完成了从积累到运用的过程。

  第二、以训练为主,训练学生读书,说话。老师所设置的每一次的练*,都结合课文朗读进行。

  第三、学生的提问,学生的回答离教学目标更*了,避免了盲目性,因而能较自然地带出寓意。

  第四、问题的设置带有层次性,关注到每一个学生。

  第五、老师注重学生的个性体验,在课堂上,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性,尊重学生,让学生自己体验,自己感悟。

  二、自我反思

  1、如何开课?如何营造开课的气氛?如何掀起开课的高潮?排球运动中,扣球手在扣杀时要做到短、频、快,老师是不是可以借用并充分运用?

  2、在梳理问题进行点拨时,老师的语言要拿捏到位,明白如话。如果把拓展想象中他的亲人、邻居、朋友纷纷劝他说这个问话设置为:假如你就是他的亲人、邻居、朋友,你会怎样劝他?这样更直接,更有针对性。

  3、学生所提出的所有问题都应该给予及时的回答。对一些很明白的问题,应该当时解决,涉及到课外知识的问题,可以告诉学生通过课外查有关资料获得,而对牵涉到文章主要内容,即本节课教学目标的有关问题,则放在学课文当中去解决。

  4、当学生在表达不清楚时,老师该怎么办?学生回答问题声音小时,老师又应该怎么办?放大学生优点,不要吝啬你的表扬。善用赞扬和鼓励,才能引发学*动机。

  5、在教学的最后两个环节出现失误:一是点明寓意时,老师太苛求学生的寓意尽量靠准老师心中的标准答案,限制了学生的自由发展。正如《画杨桃》一文中告诉我们的一样:当我们看见别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时候,不要忙着发笑,要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苏轼也有诗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高低各不同。限制孩子思维的发展,等于为孩子和老师画地为牢。老师应该如何去把握好这个度?二是拓展想象时,因为已下课,学生半

  天不往老师心中的答案上靠,又因为怕完不成教学任务,一着急,脑子出现瞬间空白,忙不迭地追问学生:他们应该怎样说?似有你今天说不出来,就休想下课的架势。学生早被吓回去了,那里还会有言语?欲速则不达,破坏了整个教学过程的流畅性。新课标提出要尊重学生,倡导自主性,加强实践性,作为新时代的老师,应该努力往这方面靠*。自由程度愈高的学*,身心投入的程度就愈高。

  6、在教学中对每一个环节的时间应该充分把握,有备无患,老师也不会自乱阵脚。

  三、解答困惑

  1、突出学生主体应该围绕教学问题来进行。引而不发,助人自助,教师无论是带还是跟,都应该视情况而定。目标中说要注重情感体验、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教会学生怎样学,比让学生学会什么重要。学的过程比获得的结果重要。孔老先生在两千多年前不是早就教诲我们:知其然,亦要知其所以然。在过程中学会了、掌握了方式方法,结果自会水到渠成。

  2、要强化问题意识。在任何教学活动中,师声双方均是主体活动者,任何单一的答案都应该得到否定。但教师所起的作用就是导引。教师要引导学生围绕教学目标提问题,不能漫无边际。这也就是要对学生进行导定向的系统训练。

  3、有关语文学科性质的`定位问题。情感浓烈的课文要引导学生以读和悟为主,故事性强的课文要突出演和想。

  4、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明确教学目标,一切教学环节都应围绕教学目标服务。教学目标的确立要简洁、突出重点,而切忌枝蔓太多。一节四十分钟的课堂,要做到有的放矢。点、线、面都想顾及,是绝对不可能的。这样既影响了教学的正常进行,又使得教学效果不突出。

  5、高潮一词的理解是比喻事物高度发展的阶段,具体到教学中来,就是要能使学生兴奋,老师兴奋,体现出一堂课中最精彩、最引人入胜的地方。一部影视作品能否引起观众的共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编剧的精心策划,导演的精彩拍摄,适度引导,演员的出色表演。同样的道理,一节四十分钟的课堂就是一部微型作品,导演是老师,演员是学生。这部作品的好与坏,老师要承担很大的责任,因为老师面对的是一群特殊的演员,是一群没有接受过专业化训练的演员,或者说是一群正在接受训练还不够成熟的演员,高潮的出现绝对要靠老师的引导。一节课的高潮可能出现在四十分钟的每一分钟里。具体的问题是如何引起这个高潮!开课时需要高潮,课中时需要高潮,课尾时仍然需要高潮。讲故事、游戏、表演、唱歌、猜谜……种种种种都不失为一个好的办法,关键是看老师如何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让这种积极性充满整个课堂,乃至自己的每一个课堂。换句话说,就是老师要给学生永远的新鲜感,而这个新鲜感的保持确实是值得每个教育工作者深深思索的,特别是经验尚浅的年轻教师.

  两课之后的感想:

  任何思想的转变和观念的蜕变都是一个痛苦的过程。新课标带来的新观念对我们*惯了传统教学的老师无疑是一个很大的冲击。面对冲击,我们应该有怎样的态度?是退缩?是无畏?答案是显而易见的。怎样才能让这种冲击成为我们前进的动力而不是一种束缚?通过两课两反思,使我逐渐进入蜕变的过程。终于把读书挤进了课堂,终于向传统教学发起挑战了,终于把训练学生作为重中之重了。第一次上课时,总想面面俱到,什么都想展示,结果是所有自己能想到的都展示了,却没一样落实了,活活给自己上了一副枷锁,导致第一节课的失败。第二次上课前,我努力要求自己跳出这个框框,力求站在一定的高度进行教学,得到的结果是:它只给我指出了前进的大方向,至于如何迈步则是我自己的事情。于是我思考,我改进,我努力。虽然仍有缺憾,但我想我至少已完成了重塑自我的轮廓。如果进行第三次、第四次的教学,我相信我会使雕像更趋完美。

  由此可见:理想的教学设计与教师的课堂实施总是有一定差距的。差距会带来困惑,更会带来冲突,但困惑使人奋进,冲突使人成熟,而成功就静候在冷静的思考与沟通之后。

《守株待兔》教学反思7

  《守株待兔》是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一则寓言故事。课文通过种田人因一次偶然的机会得到一只撞的兔子,他就放弃农活整天守着树桩等待撞树的兔子的事,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地向学生介绍了“想不劳而获是不行的”这一比较深奥的道理。

  本着二年级语文教学大纲“加强综合,突出重点,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精神,教学《守株待兔》这则寓言故事时,我以新基础教育理念为指导,主要通过在教课本知识的同时,也教给学生学*这类知识的方法程序结构,也就是把“两类结构”的学*和运用作为本课教学的重要任务。

  在揭题开始,我就呈现学*方法,接着通过解题,让学生很快地把握了这则寓言的主要内容,并巧妙地根据题目“守株”和“待兔”,准确地理清了文章的段落。这种做法不仅化难为易,而且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加以运用。使学生在学*新知识的过程中,同时也获得了新知的方法,得到了积极主动的发展。然后通过设计的表格让学生自己读,自己想,自己填,最后归纳出寓意。学生经历了这样获得新知识的过程,不但对新知识掌握得牢固,而且掌握了学*这类知识的方法程序结构。教学中我还努力地为学生架设生活与教材联系的桥梁,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感受,谈谈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守株待兔”的.人和事,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并力求通过读作为学生学*和探究的重要手段。

  让学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围中学*,自主地读、说;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究中读懂寓言故事,体会寓意,受到教育。整个课堂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真正将课堂教学时间还给了学生,让学生真正获得健康主动的发展。

《守株待兔》教学反思8

  文言文博大精深,凝聚了中华民族最宝贵的人文精髓。《守株待兔》是一则寓言故事的文言文,本寓言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地向学生介绍了“不劳动是不会有收获的,不能靠运气过日子”这一道理。

  对于三年级的孩子们来说学*文言文是有一定难度的。不过,通过上册学*文言文《司马光》,孩子们已经初步了解了学*文言文的方法,再加上多数学生以前读过《守株待兔》的故事,所以孩子们学*起来难度相对降低了很多,同时,我结合学生特点设计了本节课,教学效果较好,但也有一些不足之处,为了更好地促进以后的教学,现在将这一节课的反思总结如下:

  一、字词入手,读通课文。

  字词教学仍然是低段教学中的重点,虽然本则故事简短,但所要认识的字词却比较多。我主要采用了集中识字与随文识字结合的方法。同时对于学生难理解的字,如“耒”字,学生第一次见,不容易理解,我结合这个字的象形字特点,出示它的字形演变过程,给孩子们直观的感受,让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这个字,也为孩子们理解课文打好基础。在理解的基础上,学*“耕”字,降低了难度,又提高了学生的'学*兴趣。

  二、朗读贯穿教学始终。

  文言文语言精练,具有音韵美和节奏美,读起来琅琅上口,所以古人称读为‘吟”“咏”。学生在只有在读中,才能更好的体会到文言文的韵律之美和意蕴之美。在课堂上要求学生一读做到不添字不掉字,通顺流利即可。二读,读出韵律和节奏之美。要想读出韵律和节奏之美,我让学生结合停顿线让学生练*朗读,并找读得好的同学进行示范,让其他学生找出与自己读的不一样的地方,问题一提出,就抓住了学生的心。学生心中一亮:“原来文言文不仅能读出节奏,还能读出感情。三读,读出感情。在分析完课文之后,学生已经知道文言文的大意,再次让学生进行朗读,学生把自己想象成文中的角色,根据自己的理解感受去读,在品读中感悟到寓言的内涵和深刻的哲理。

  三、理解寓意突破重难点。

  明白寓意,联系生活实际谈看法是本节课的重难点。学生在充分的朗读之后,已经知道寓意,但我没有直接说出来告诉学生。而是通过让学生自己说,同桌互说,班内展示等形式讲故事,联系生活实际说启示的方法把寓意说出来。这样一来,教师不仅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发挥想象充分的说,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把寓言告诉道理牢记于心。

  提倡大量阅读、海量阅读的今天,一本教材远远不能满足孩子们学*的需求,老师应该为孩子们选择读本,充实课堂,丰富知识。因此,我在最后把寓言《南辕北辙》补充进课堂。以此让孩子们更多地学*寓言,感受我们中国文化的精妙,喜欢上寓言故事。

《守株待兔》教学反思9

  这是一篇成语故事,讲述的是一个农夫因一次偶然的机会得到一只撞*的兔子,他就放弃农活整天守着树桩等待撞*的兔子的事,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地向学生介绍了“想不劳而获是不行的”这一比较深奥的道理。本着语文阅读教学“加强综合,突出重点,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精神,教学《守株待兔》这则成语寓言故事时,我以新基础教育理念为指导,主要通过在教故事情节的同时,也教给学生学*这类知识的方法程序结构,也就是把 “ 两类结构”的学*和运用作为本课教学的重要任务。在揭题伊始,我就呈现学*方法,接着通过解题:“守株”、“待兔”,让学生很快地把握了这则寓言的主要内容,并巧妙地根据题目“守株”和“待兔”,让学生既快速又准确地理清了文章的段落。这种做法不仅化难为易,而且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加以运用。使学生在学*新知识的过程中,同时也获得了新知的方法,得到了积极主动的发展。然后通过让学生自己读,自己想,自己填,最后归纳出寓意,自己表演和构思新的故事情节,克服了传统教学繁琐的分析和空洞的说教。

  教学中我还努力地为学生架设生活与故事联系的桥梁,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感受,谈谈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守株待兔”的`人和事,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并力求通过读作为学生学*和探究的重要手段。让学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围中学*,自主地读、说;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究中读懂寓言故事,体会寓意,受到教育。整个课堂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真正将课堂教学时间还给了学生,让学生真正获得健康主动的发展。

《守株待兔》教学反思10

  有人说“语文课堂教学最美的不是你的答案,而是你的声音。”这天,我教《寓言————守株待兔》时,更加体会到了这句话的真正意思。当讲到第一段的时候,我首先让学生齐读一遍,读完之后,我不解地问学生:“不知怎的,这只兔子为什么会撞在树桩上呢?请同学们想想到底是什么原因呢?”这一问,同学们开始议论起来。有的说:“这只兔子因被猎人追赶,慌了神,就一头撞在了树桩上。”有的说:“这只兔子在树桩上,死了。”有的说:“这只兔子太胖了,想减肥,结果就去跑步,跑得太快了,就撞在树桩上,死了。”有的说:“兔宝宝被猎人抓走了,兔妈妈也不想活了。”有的说:“这只兔子在和乌龟赛跑,兔子很想得到冠军,结果就撞在树桩上,死了。”……

  就这样,学生一下子想到了许多种答案。有的还真得很有创意。

  当讲完课文,提问学生:“如果你看见那个种田人坐在树桩旁边等兔子时,你会怎样劝他?”同学们又议论开了。整节课,全班同学都在开动脑筋。

  这天,这节课语文课,上得很开心,学生也学得很开心。我想:以后在课堂上必须要多创设这样的情景,这样,不仅仅学生的学*用心性有所提高,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守株待兔教学反思(五):

  《守株待兔》是一则寓言故事。课文透过种田人因一次偶然的机会得到一只撞死的兔子,他就放下农活整天守着树桩等待撞死的兔子的事,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地向学生介绍了“想不劳而获是不行的`”这一比较深奥的道理。

  一上课,我就透过解题:“守”、“株”、“待”,让学生很快地把握了这则寓言的主要资料。

  想像对孩子来说是一项很重要的潜力,他们也喜欢发挥各种丰富的想象。因此,在本堂课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大胆地想象:“野兔为什么会跑来撞死在树桩上”,“你此刻就是那个种田人,请你也乐滋滋地拎着野兔来说几句?”“如果你此刻从他的身边走过,你会对他怎样说?”学生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如:“野兔为什么撞死在树桩上呢?”“有一个猎人在追赶它,跑得不知方向了,撞死”。“和乌龟赛跑,不能再输,光想没看见树桩”。……

  学生的想象力被激发出来,同时,在学生表达的过程中,就是一项很好的语言训练,语文教学在强调学生自主学*的同时,更就应注重学生语言文字的训练

  在这次教学中,字词教学过于单一化:都是透过交流用什么方法识记来学*生字。学生主体不够突出:课堂中,师讲述过多,学生朗读不充分,没有充分的个别读。

  上完这堂课后,我存在的困惑:

  1、如何营造开课的气氛?

  2、如何恰当地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守株待兔》教学反思11

  《守株待兔》是一则寓言故事。课文通过种田人因一次偶然的机会得到一只撞死的兔子,他就放弃农活整天守着树桩等待撞死的兔子的事,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地向学生介绍了“想不劳而获是不行的”这一比较深奥的道理。

  教学《守株待兔》这则寓言故事时,揭题伊始,我首先引导学生解题:“守株”、“待兔”,让学生读文,理清文章的脉络;然后让学生自读自悟,说说这则寓言的意思;接着出示设计的`表格让学生自己再次读文,自己想,自己填;最后全班讨论归纳出寓意。这样就克服了传统教学繁琐的分析和空洞的说教。学生掌握了学*寓言的方法。

  教学中我还努力地为学生架设生活与教材联系的桥梁,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感受,谈谈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守株待兔”的人和事,怎样避免“守株待兔”的现象发生。这样学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围中学*,自主地读、说;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究中读懂寓言故事,体会寓意,受到教育。

《守株待兔》教学反思12

  这是我第一次在教研课上选取上寓言故事,以前觉得这样的教材会无从下手,就那么一瞬间,忽然觉得为什么不尝试一下?所以当初就那么匆匆决定上《守株待兔》。上了之后,原先敢于尝试会有那么美丽的收获!

  《守株待兔》,是寓言故事,那么就包括两部分的组成。“寓言”就应就是故事所蕴藏的寓意,而这则寓言,我想让学生记得“要想不劳而获,最终一无所获!”而既然是故事,就得让孩子会说这个故事,能向周边的人转述这个故事。怎样才能让孩子们会讲,而且讲清楚,讲正确呢?

  首先按课题讲。揭示课题后让学生给“守”扩词,“看守”“守护”“守卫”……那么《守株待兔》的“守”就是“守候”。之后得出“待”就是“等待”那么“株”指什么?孩子们自由读课文,划出中介绍“守株待兔”的句子,出示:“从此他丢下锄头,整天坐在树桩旁边等着,看有没有野兔再跑来撞死在树桩上。”读句子,原先“株”就是“树桩”,穿插学*了“桩”这个生字。这样题目的意思,学生透过组词,找句,就那么自主性地理解了。然后引导学生探究“为什么种田人要守着树桩坐着野兔?结果怎样样?”再次跟文本对话,根据学生的回答,一一板书“撞死”“白捡”“坐等”“全完了”。师生看着板书,合作完成“撞死了,白捡了野兔,于是坐等,结果,全完了!”指导学生根据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把故事将具体。而故事要想讲生动,则要等全篇课文的学完。

  所以接下来的学*主力就是识字读文。

  “为什么野兔会撞死在树桩上呢?”请一个孩子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其他孩子圈出那关键字。于是“窜”被孩子们从课文中揪了出来,字理识字,“窜”本义是老鼠躲藏在了洞穴里,那么发觉危险,老鼠们就会四处窜逃,于是就有了“抱头鼠窜”“东跑西窜”。那么“窜”表示的是一种怎样样的“跑”,孩子们说谁飞快地跑,慌张地跑。追问“猜猜,野兔为什么要如此飞快、慌张地跑出来呢?”孩子们的想象力十分丰富,有的说是因为遇到了猎人,有的说是因为被狮子追赶……而这样的意外并不是为经常发生的,于是孩子们说“这只是巧合”“这只是偶然!”然后在朗读中再次领会“窜”的迅速和慌不择路,所以种田人才得以“白捡”。

  在预*新课时,刚好有孩子质疑为什么说“白捡”,在课堂上我适时地表扬了孩子的用于质疑,然后鼓励其他孩子帮忙解答,于是“没花一点儿力气”被会学*的孩子找了出来。创设情境,如果你“白捡”这么一只“又肥又大的'野兔”,你的情绪会怎样样?孩子们说得起劲“开心”“高兴”“兴奋”……于是“乐滋滋”自然进入了孩子们的视线,不用繁琐的解释,孩子们都能“乐滋滋”地读好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因着“乐滋滋”,种田人“从此丢下了锄头……”学*“此”本义“就餐”,延伸义“到位”现指“这,那里。”联系“此人”“此时”“此处”“此地”明白它的的此刻好处。然后学*“锄”,为什么是金字旁?右边的“助”声旁的作用所在。种田人丢下了“锄头”就是丢下了自己的劳动工具,就是放下了种田,那他要干什么?如何理解“整天”?我说:“早上,阳光明媚”孩子们之后说:“种田人坐在树桩旁边等着,看有没有野兔再跑来撞死在树桩上。”我说:“中午,烈日炎炎”孩子们之后说:“种田人坐在树桩旁边等着,看有没有野兔再跑来撞死在树桩上。”我说:“傍晚,夕阳西下”孩子们之后说:“种田人坐在树桩旁边等着,看有没有野兔再跑来撞死在树桩上。”我说:“第二天,第三天……”孩子们之后说:“种田人坐在树桩旁边等着,看有没有野兔再跑来撞死在树桩上。”我说:“一个星期,两个星期……”孩子们之后说:“种田人坐在树桩旁边等着,看有没有野兔再跑来撞死在树桩上。”那么种田人这样的行为,我们用一个词来概括,该怎样说呢?“不劳而获”被我板书了出来。

  “种田人这样做,会有收获吗?为什么?”“偶然”“巧合”再一次出此刻孩子们的话语里。而课文的结局就是这样介绍的:“日子一天一天过去了,再也没有野兔来过,他的田里已经长满了野草,庄稼全完了。”鼓励孩子们“你觉得自己在读这句话的时候,会强调哪些词语?”“一天一天”“再也没有”“长满”“全完了”孩子们一无遗漏地找了出来,而且读得有声有色。然后让孩子们来劝解种田人,水到渠成,于是“一无所获”应运而生。

  最后留足够的时间指导孩子们书写生字,投影评析孩子的写字,同桌互相给对方的字打星。孩子们认认真真地写完了字,然后仔仔细细地寻找对方写得漂亮的字,每一个孩子都参与,每一个孩子都收获。

  “不要为了一只野兔,放下整块田地!”也许孩子们此刻不懂,但是相信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们会慢慢了解的。

《守株待兔》教学反思13

  《守株待兔》一则寓言故事。课文主要讲的是一个种田人,偶然得到一只撞死在树桩上的野兔,从此丢掉锄头,坐在树桩旁边等着,结果再也没有得到野兔,地也荒了。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不劳动不会有收获,不能靠碰运气过日子。文章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叙写了一个饶有趣味的故事,从而阐明一个深刻的道理。

  小故事大道理是寓言故事的特点。教学《守株待兔》这则寓言故事时,我以读为本,牢牢抓住朗读,扣住重点朗读,读好、读懂,加强感受与体验。让学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围中学*,自主地读、说;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究中悟出小故事中的大道理,体会寓意,受到教育。

  字词教学仍然是低段教学中的重点,但本则故事简短,所要认识的字词不多。我主要采用了集中识字与随文识字结合的方法。如在板书课题时,引导学生学*“守”字,“上面一个宝盖头,下面一个寸字。看着这个小房子,守着这方寸之地,就是“守”。由此来理解“守株待兔”这个成语的意思。并让学生从文中找出描写守株待兔这一成语的句子,从而懂得“株”就是指“树桩”的意思。再比如“窜”字的教学,我引导学生从小篆中了解“窜”字最初的意思:“老鼠飞快地钻进地洞里。”从而理解飞快地、慌乱地、急速而没有目的地跑就是“窜”字的意思,形象易于理解。

  在引导学生领会寓意时,也是让学生从读中来感悟守株待兔背后的真正寓意。将课堂的自**交还给学生,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充分的说,在说的同时,不忘记对写话的训练。教学时我是采用对比朗读来帮助学生理解“从此他丢下锄头,整天坐在树桩旁边等着”中有“整天”和没有“整天”的不同,在读中体会种田人从白天到黑夜、从早上到晚上地等在那里,并通过老师地引读让学生体会当别人辛勤劳动时,种田人却无动于衷地等待着,白白地等着他的庄稼枯死。

  早上,种田人乐滋滋地坐在树桩旁边等着,他心里想:要是能捡到一只野兔,那该多好啊。可是他什么也没有得到。

  同时教学中我还努力地为学生架设生活与教材联系的桥梁,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感受,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

  此时,你路过种田人的身旁,看到他那样,你想对他说什么?

  我想对他说:这时的你,又想对自己说什么呢?

  从种田人的身上联系到自身,使学生明白不劳动不会有收获,不能靠碰运气过日子的道理。这样老师就能在课堂上能游刃有余地教学,学生也不会总是在大门外徘徊,举足不前;老师可以胜似闲庭信步,学生也能遇事迎刃而解了。

  在提倡大量阅读、海量阅读的今天,一本教材远远不能满足孩子们学*的需求,老师应该为孩子们选择读本,充实课堂,丰富知识。因此,我在最后把小古文《守株待兔》补充进课堂。想以此让孩子们接触到小古文,感受我们中国文化的精妙,喜欢上我们中国小古文。但由于自己在课堂上的取舍不当,总是什么也舍不得,所以时间不够。这也是我以后在备课时要加以用心的地方。

《守株待兔》教学反思14

  《守株待兔》是一则寓言故事。课文主要讲的是一个种田人,偶然得到一只撞死在树桩上的野兔,从此丢掉锄头,坐在树桩旁边等着,结果再也没有得到野兔,地也荒了。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不劳动不会有收获,不能靠碰运气过日子。文章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叙写了 一个饶有趣味的故事,从而阐明一个深刻的道理。

  教学《守株待兔》这则寓言故事时,我以读为本,牢牢抓住朗读,扣住重点朗读,读好、读懂,加强感受与体验,力求通过读作为学生学*和探究的重要手段。让学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围中学*,自主地读、说;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究中读懂寓言故事,体会寓意,受到教育。

  揭题伊始,我就呈现学*方法,接着通过解题: “守株”、“待兔”,让学生很快地把握了这则寓言的主要内容,并巧妙地根据题目“守株”和“待兔”,让学生既快速又准确地理清了文章的段落。这种做法不仅化难为易,而且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加以运用。使学生在学*新知识的过程中,同时也获得了新知的方法,得到了积极主动的发展。然后让学生自己读,自己想,自己填,最后归纳出寓意。这样就克服了传统教学繁琐的分析和空洞的说教。学生经历了这样获得新知识的过程,不但对新知识掌握得牢固,而且掌握了学*这类知识的

  方法程序结构。

  本节课在字词教学方面,它仍然是教学中的.重点,教学时通过多种行式的读法如个别读、小老师带读、男女生赛读、开火车读等方式,使他们掌握字词。在理解课文内容时,通过学生反复品读课文,找出描写守株待兔这一成语的内容,从而懂得“株”就是指“树桩”的意思。在引导学生领会寓意时,也是让学生从读中来感悟守株待兔背后的真正寓意。将课堂的自**交还给学生,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充分的说,在说的同时,不忘记对写话的训练。

  从种田人的身上联系到自身,使学生明白不劳动不会有收获,不能靠碰运气过日子的道理。这样老师就能在课堂上能游刃有余地教学,学生也不会总是在大门外徘徊,举足不前;老师可以胜似闲庭信步,学生也能遇事迎刃而解了。

  教学中只有真正地把课堂的自**还给学生才能得到好的教学效果。兴趣的激发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与差。在语文教学中“读中悟”是语文学*的基础,也是很不错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多动口,多动脑,能提高对文章内容的加深、理解。让学生适时地、大胆地发挥想象,能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更能点燃学生“创新的火花”。

《守株待兔》教学反思15

  《守株待兔》是一则寓言故事。课文透过种田人因一次偶然的机会得到一只撞死的兔子,他就放下农活整天守着树桩等待撞死的兔子的事,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地向学生介绍了“想不劳而获是不行的”这一比较深奥的道理。

  本着“加强综合,突出重点,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精神,教学《守株待兔》这则寓言故事时,我以新基础教育理念为指导,主要透过在教课本知识的同时,也教给学生学*这类知识的方法程序结构。

  揭题伊始,我就呈现学*方法,之后透过解题:“守株”、“待兔”,让学生很快地把握了这则寓言的主要资料,并巧妙地根据题目“守株”和“待兔”,让学生既快速又准确地理清了文章的段落。这种做法不仅仅化难为易,而且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加以运用。使学生在学*新知识的过程中,同时也获得了新知的方法,得到了用心主动的发展。然后让学生自己读,自己想,自己填,最后归纳出寓意。这样就克服了传统教学繁琐的分析和空洞的说教。学生经历了这样获得新知识的过程,不但对新知识掌握得牢固,而且掌握了学*这类知识的方法程序结构。

  教学中,我还努力地为学生架设生活与教材联系的桥梁,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感受,谈谈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守株待兔”的人和事,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并力求透过读作为学生学*和探究的重要手段。让学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围中学*,自主地读、说;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究中读懂寓言故事,体会寓意,受到教育。课堂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真正将课堂教学时间还给了学生,让学生真正获得健康主动的发展。

  《语文课程标》指出:“语文课程应用心倡导民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语文课程就应是开放而有活力的”《守株待兔》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的潜力和合作潜力,体现大语文观。

  一、创设自主的学*环境,学生的创新火花在闪耀,自主探究的精神在滋长。

  在揭题伊始,我就让学生听故事自主提问,提的问题还真不少:野兔倒底是怎样了,为什么会撞死在树桩旁?种田人只但是是捡了一只兔子,为何那么高兴?种田人真的傻吗?他为什么老守候在树桩旁?

  学生提这些问题更能激发他们学*的兴趣,让他们小组讨论,一齐来解决他们想要明白的问题,把学生的学*用心性充分调动起来,他们各抒己见,谈论着自己的看法,把每个学生带进课堂。整堂课中,让学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围中学*,自主地读、说,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究中读懂寓意,受到教育。真正将课堂教学时间还给了学生,让学生获得健康,主动的发展克服了传统教学繁琐的分析和空洞的说教。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和语言训练

  想像对孩子来说是一项很重要的潜力,他们也喜欢发挥各种丰富的想象。因此,在本堂课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大胆地想象:“野兔为什么会跑来撞死在树桩上”“种田人坐在树桩旁想些什么”……以及作业,编故事,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他们的想象力。如:“野兔为什么撞死在树桩上呢?”“有一个猎人在追赶它,跑得不知方向了,撞死”。“和乌龟赛跑,不能再输,光想没看见树桩”。“它的儿女受到了伤害,一时想不开”……

  学生的想象力被激发出来,同时,在学生表达的过程中,就是一项很好的语言训练,语文教学在强调学生自主学*的同时,更就应注重学生语言文字的训练。另让学生谈谈自己身边,自己周围有哪些类似“守株待兔”的人和事,真切地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

  三、给学生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

  学生总喜欢表现自己,展示自己的,在教学中,不能枯燥无味的讲,要让学生动起来,在课堂上给学生带给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我让学生分小组来表演这个故事,一是为了活跃课堂气氛,二是为了使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这则故事,在表演的过程中,学生很出色,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都表现得淋漓尽致。就是连树桩,他们也想出花样来展示,兔子的动作,特点也展示得十分棒,学生在欢乐中度过这堂课,也正因为他们的表演使学堂课显得生机勃勃,成为这一堂课的亮点。

  教学中只有真正地把课堂的自**还给学生才能得到好的教学效果。兴趣的激发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与差。在语文教学中“读中悟”是语文学*的基础,也是很不错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多动口,多动脑,能提高对文章资料的加深、理解。让学生适时地、大胆地发挥想象,能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更能点燃学生“创新的火花”。


《守株待兔》教学反思菁选(扩展3)

——《守株待兔》教学反思菁选

《守株待兔》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我们可以把教学过程中的感悟记录在教学反思中,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反思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守株待兔》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守株待兔》教学反思1

  文言文博大精深,凝聚了中华民族最宝贵的人文精髓。《守株待兔》是一则寓言故事的文言文,本寓言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地向学生介绍了“不劳动是不会有收获的,不能靠运气过日子”这一道理。

  对于三年级的孩子们来说学*文言文是有一定难度的。今年我做为国培2坊主备人之一,经过三次备课两次上课,顺利完成了坊主吴老师交给的任务,现在将这一节课的反思总结如下:

  一、激发学生学*的兴趣。教材中不仅有文言文还有帮助学生理解文言文的大意。在备课时,我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大意,让学生根据每一句大意去找对应的文言文句子。学生看到这样的要求,高兴劲儿立马就来,太简单了。不一会就高举小手,纷纷发言。学生找出对应的文言句之后,我又让学生在找出古今意思差别大的字词,帮助理解课文。学生们读了白话文大意后,和文言文进行对比,一读就懂,不仅降低了学*的难度,而且常常佩服古人有才,这么多的意思竟然短短几个字就能表达到位,倾诉清楚,激起学*的兴趣。

  二、朗读贯穿教学始终。文言文语言精练,具有音韵美和节奏美,读起来琅琅上口,所以古人称读为‘吟”“咏”。学生在只有在读中,才能更好的体会到文言文的韵律之美和意蕴之美。在课堂上要求学生一读做到不添字不掉字,通顺流利即可。二读,读出韵律和节奏之美。要想读出韵律和节奏之美,我进行了范读,让学生找出我读的和他们读的不一样的地方,问题一提出,就抓住了学生的心。学生心中一亮:“原来老师不仅读出了节奏,还读出了感情。三读,读出感情。在分析完课文之后,学生已经知道文言文的大意,再次让学生进行朗读,学生把自己想象成文中的.角色,根据自己的理解感受去读,在品读中感悟到寓言的内涵和深刻的哲理。

  三、理解寓意突破重难点。明白寓意,联系生活实际谈看法是本节课的重难点。学生在充分的朗读之后,已经知道寓意,但我没有直接说出来告诉学生。而是通过让学生自己说,同桌互说,班内展示等形式讲故事,联系生活实际说启示的方法把寓意说出来。这样一来,教师不仅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发挥想象充分的说,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把寓言告诉道理牢记于心。

  不足之处:时间分配上有点前松后紧,造成后面讲故事环节展示学生稍微少了点。

《守株待兔》教学反思2

  这是一篇成语故事,讲述的是一个农夫因一次偶然的机会得到一只撞*的兔子,他就放弃农活整天守着树桩等待撞*的兔子的事,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地向学生介绍了“想不劳而获是不行的”这一比较深奥的道理。本着语文阅读教学“加强综合,突出重点,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精神,教学《守株待兔》这则成语寓言故事时,我以新基础教育理念为指导,主要通过在教故事情节的同时,也教给学生学*这类知识的方法程序结构,也就是把 “ 两类结构”的学*和运用作为本课教学的`重要任务。在揭题伊始,我就呈现学*方法,接着通过解题:“守株”、“待兔”,让学生很快地把握了这则寓言的主要内容,并巧妙地根据题目“守株”和“待兔”,让学生既快速又准确地理清了文章的段落。这种做法不仅化难为易,而且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加以运用。使学生在学*新知识的过程中,同时也获得了新知的方法,得到了积极主动的发展。然后通过让学生自己读,自己想,自己填,最后归纳出寓意,自己表演和构思新的故事情节,克服了传统教学繁琐的分析和空洞的说教。

  教学中我还努力地为学生架设生活与故事联系的桥梁,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感受,谈谈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守株待兔”的人和事,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并力求通过读作为学生学*和探究的重要手段。让学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围中学*,自主地读、说;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究中读懂寓言故事,体会寓意,受到教育。整个课堂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真正将课堂教学时间还给了学生,让学生真正获得健康主动的发展。

《守株待兔》教学反思3

  这是一则寓言故事,寓言故事的“寓眼”,关键在于寓意的揭示。

  上完这一课后,我感觉自己对寓意的揭示安排得较为巧妙,水到渠成,学生揭示的教好。主要原因是我在前文的铺垫做得较好,突出表此刻:

  (1)学生质疑问难后,我便请学生带着“为什么要守在树桩旁边等野兔”这一问题读课文从文中找到答案,不一会儿学生便汇报所划的句子。我根据学生所找的资料出示了这句话“种田人急忙跑过去,没话一点力气,白捡了一只又肥又大的野兔。”让学生谈一谈自己的体会,随着学生的回答,随即启发引导学生,像种田人这样白白的捡了一只野兔这叫什么?学生回答后及时板书:不劳而获

  而后再请学生从他的想法上谈一谈这种不劳而获的高兴心理,随即揭示出他的想法对不对?继而让学生得出种田人捡到野兔是碰巧的事。

  (2)请学生细读第一段划出有关野兔撞死在树桩上是碰巧的句子,引导学生抓住“忽然”“窜”“撞”这几个词来引导学生想象一下造成野兔惊慌失措的原因,继而得出野兔必须是遇到了危险的事,碰死在树桩上纯属一件巧合的事,“巧合”换个词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偶然。”之后便让学生谈他们对这个词的理解,得出偶然的`事件是不能经常发生的,但种田人不明白,却执迷不悟,不知是偶然发生的事。顺理成章再让学生划出表现他不知是偶然发生的有关语句。

  (3)正因为前文为学生揭示种田人错在哪儿做好了铺垫,所以当我提出那个人错在哪儿时,学生纷纷举手,回答的十分精彩!在此基础上,我进一步引导学生体会这个人的悲惨下场一无所有,之后让学生入情于境发挥自己的想象:请同学们看图,你看这个人还在那儿呆呆地、傻傻地等着,假如这时你从他身边走过,你会对他说些什么

  话音刚落,学生想象的闸门便一发而不可收拾,课堂气氛也随之推入了高潮,同学们的精彩回答比比皆是:有的学生说:“你真傻呀!你捡到一只撞死的兔子,那只是偶然发生的一件事,怎样能天天想好事呢?”有的学生说:“你赶快醒悟吧!快快起来好好种庄稼吧!要不然你明年吃什么呢?”还有的学生说:“你可要老老实实地劳动,只有这样才能有好的收获,才能过上好日子。”

  总之,寓言所内含的深刻的寓意就这样从学生的口中以不同的语言表达效果揭示出来。由此可见,寓意的揭示贵在做好铺垫。

《守株待兔》教学反思4

  《守株待兔》一则寓言故事。课文主要讲的是一个种田人,偶然得到一只撞死在树桩上的野兔,从此丢掉锄头,坐在树桩旁边等着,结果再也没有得到野兔,地也荒了。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不劳动不会有收获,不能靠碰运气过日子。文章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叙写了一个饶有趣味的故事,从而阐明一个深刻的道理。

  本着语文教学大纲“加强综合,突出重点,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精神,教学《守株待兔》这则寓言故事时,我以读为本,牢牢抓住朗读,扣住重点朗读,读好、读懂,加强感受与体验,力求通过读作为学生学*和探究的重要手段。让学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围中学*,自主地读、说;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究中读懂寓言故事,体会寓意,受到教育。

  在字词教学方面,它仍然是教学中的重点,教学时通过多种行式的读法如个别读、小老师带读、男女生赛读、开火车读等方式,使他们掌握字词。在理解课文内容时,通过学生反复品读课文,找出描写守株待兔这一成语的内容,从而懂得“株”就是指“树桩”的意思。在引导学生领会寓意时,也是让学生从读中来感悟守株待兔背后的真正寓意。将课堂的自**交还给学生,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充分的说,在说的.同时,不忘记对写话的训练。教学时我是这样设计的:

  早上,种田人乐滋滋地坐在树桩旁边等着,他心里想:要是能捡到一只野兔,那该多好啊。可是他什么也没有得到。

  中午烈日炎炎,种田人还在______,心里想:________________!

  太阳快下山了,种田人_________,心里想:________________?

  同时教学中我还努力地为学生架设生活与教材联系的桥梁,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感受,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

  此时,你路过种田人的身旁,看到他那样,你想对他说什么?

  我想对他说:____________

  这时的你,又想对自己说什么呢?

  从种田人的身上联系到自身,使学生明白不劳动不会有收获,不能靠碰运气过日子的道理。这样老师就能在课堂上能游刃有余地教学,学生也不会总是在大门外徘徊,举足不前;老师可以胜似闲庭信步,学生也能遇事迎刃而解了。


《守株待兔》教学反思菁选(扩展4)

——《守株待兔》教学反思9篇

  这是一篇成语故事,讲述的是一个农夫因一次偶然的机会得到一只撞*的兔子,他就放弃农活整天守着树桩等待撞*的兔子的事,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地向学生介绍了“想不劳而获是不行的”这一比较深奥的道理。本着语文阅读教学“加强综合,突出重点,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精神,教学《守株待兔》这则成语寓言故事时,我以新基础教育理念为指导,主要通过在教故事情节的同时,也教给学生学*这类知识的方法程序结构,也就是把 “ 两类结构”的学*和运用作为本课教学的重要任务。在揭题伊始,我就呈现学*方法,接着通过解题:“守株”、“待兔”,让学生很快地把握了这则寓言的主要内容,并巧妙地根据题目“守株”和“待兔”,让学生既快速又准确地理清了文章的段落。这种做法不仅化难为易,而且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加以运用。使学生在学*新知识的过程中,同时也获得了新知的方法,得到了积极主动的发展。然后通过让学生自己读,自己想,自己填,最后归纳出寓意,自己表演和构思新的故事情节,克服了传统教学繁琐的分析和空洞的说教。

  教学中我还努力地为学生架设生活与故事联系的桥梁,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感受,谈谈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守株待兔”的人和事,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并力求通过读作为学生学*和探究的重要手段。让学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围中学*,自主地读、说;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究中读懂寓言故事,体会寓意,受到教育。整个课堂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真正将课堂教学时间还给了学生,让学生真正获得健康主动的发展。

  新课程改革已以不可阻挡之势走进了我们每一个教师的心头。怀着对新课程教学的学*、探索、思考,我两次执教了人教版第六册《寓言两则》之一《守株待兔》一文。以下是我在两次教学中的反思和点滴想法,坦诚相告,以求得发展,求得进步。

  第一次反思

  一、自我评价

  1、课堂气氛不活,没调动起大多数学生的积极性。

  2、课文朗读不够,不到位。

  3、课文复述时,没能紧扣课文,学生发散的东西多而散,以致不能顺利领会寓意。

  4、学生评价粗浅,老师没有进行引导。

  5、教案设计面面俱到,教学目标不够明确,重难点不很突出。

  6、课堂教学时间安排前松后紧,导致重点部分的训练时间不够而拖堂。

  二、自我反思

  1、课堂气氛不活:《守株待兔》是一个较简单的寓言故事,绝大多数的孩子能够用自己的话比较完整地加以讲述。原以为导入时就让学生简单地讲一下故事,会引起孩子们的兴趣,但由于讲故事的同学声音不够洪亮,讲述不够生动,所以一开始就营造了课堂的沉闷的气氛。后面出示了五幅图画,原意是要求学生图文结合复述课文,希望可以掀起一个高潮的,且这也是老师在设计教案时动了脑筋的地方,夸张一些的说,是老师苦心策划的一个环节,但学生明显兴趣不大,复述时随意且无内容,说者激昂,听者淡然。少部分学生甚至开起了小差,见此情景,老师也没了激情。

  2、在教案的设计过程中,没能充分把握教材,总想面面俱到。结果是在教学中指东指西,盲目教学。尽管老师全场奔命,极力煽情,忙得不亦乐乎,学生却是气定神闲,任你风狂雨骤,自是岿然不动。就别谈完成和落实朗读、复述课文,领悟寓意的教学目标了。

  3、拔高要求,总喜欢要学生进行评价。学生评价时,老师应抓住最佳时机给学生予以点拨。大多数时候,教师成了一个洗耳恭听的观众,没有穷追猛打,乘胜追击。一味对孩子讲的东西表示认同,似乎是不管你讲什么,只要你能说就行。局面失控,变成了老师被学生牵着走了。

  4、对学生情况估计不足。比如:在拓展想象时,我在五幅图后出示了一幅空白图,原意是想通过学生自行补充的内容,又能达到更深刻地挖掘,领悟寓意的教学目标。没想到一些孩子提出他可以一边劳动,一边等野兔或是他可以改行做猎人等一类完全在我意料之外的回答。无奈之下,老师只好硬生生地抛出了自己准备的问题。这次原以为学生又会顺藤摸瓜地回答,没想到学生的回答竟然又是大出所料。好几个孩子都说他的亲人、邻居、朋友都会鼓励他,他一定可以等到更肥更大的野兔,与原先料想的回答整个儿不挨边。学生回答问题时的随意,说明了老师*时没有做过这样有方向性的训练,学生也没能接受到有目的的系统的训练。我姑且把它叫作学*过程中导定向的训练吧!学生回答问题的质量,既是*时训练的体现,又是训练效果的检验,更能充分体现出老师驾驭课堂、把握课堂的艺术。新课程提出了新的理念:一个纲,七个性。一个纲就是指要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面对这些自由程度极强的孩子,老师还是要拿出农人种庄稼的精神来开荒、耕耘的。在孩子心灵的土地上,播上思想的种子,就会有行为的收获;播上行为的种子,就会有*惯的收获;播上*惯的种子,就会有品德的收获。这样做的好处,受益的绝不仅仅只是学生。

  5、忽略了朗读的重要,以致复述不能顺利进行,寓意的领悟不能水到渠成。在本课的教学中,朗读和复述课文是重点,生字教学完全可以紧扣课文进行教学。但在这一环中,老师忽略了朗读,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这样做,学生表面上得到了机会,得到了锻炼,因为他们去想了,有发散的东西了。顺应了现在一再强调的要让学生自由地学*,鼓励学生的发散性思维的要求,老师也可以乐得清闲,这样做不是很好吗?但实际上却背离了课本。只听老师滔滔不绝,学生口若悬河、不闻学生书声琅琅的语文阅读课,不是好的语文课。学生一节课之后,到底能收获什么?可能是课本上的东西知之甚少,课外的东西也淡而忘之。以读为本是*几年来教育界

  呼声很高的一种教法,也是一种反璞归真的学法。牢牢抓住朗读,扣住重点朗读,读好、读懂,加强感受与体验,使老师在课堂上能游刃有余地教学,学生也不会总是在大门外徘徊,举足不前;老师可以胜似闲庭信步,学生也能遇事迎刃而解。

  三、仍存在的困惑

  1、有关老师和学生主体地位的问题:到底该怎样做才能算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传统的老师决定学生的思维,牵着学生走不对,但学生自由发挥,老师跟在学生后面走似乎也不对。老师和学生谁才是课堂上的主体?这个度如何去把握?

  2、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语文教学的路子是遵循语文教学的规律,还是套用某种固定的模式?是给个问题,然后小脑袋一碰,你们讨论去吧,再找几个人汇报汇报完事?还是你一句我一句热热闹闹来个大讨论、大辩论?如今开放的教学课型如百家争鸣,真是你方唱罢我登场。质疑式、讨论式、辩论式、茶馆式、小组式、采访式、主题式……到底是套用?还是要努力形成自己的风格?

  3、有关语文学科性质定位的问题:语文课堂上到底是突出读?还是突出演?是突出让学生去想(即发散思维)?还是重点引导学生去悟(在读中悟)?老师能不能在课堂上对知识进行蔓延?这个度又应该如何去把握?|

  第二次反思

  一、自我评价

  《守株待兔》这一课我前后共备课三次,第一次教案突出了老师的主体地位;第二次倒是训练了学生,但目标又不够明确;到第三次时,我将教案重新做了较大的调整,思路变得更清晰,

  重难点更突出,目标更明确了。我将本课教学目标定为了三个:

  1、学会生字和词语。

  2、朗读、用自己的语气有感情地复述课文,领悟寓意。

  3、拓展想象,训练口语交际。

  教学时我紧紧抓住这三个目标进行教学,这节课条理清晰,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生字教学自然、灵活,学生完成了从积累到运用的过程。

  第二、以训练为主,训练学生读书,说话。老师所设置的每一次的练*,都结合课文朗读进行。

  第三、学生的提问,学生的回答离教学目标更*了,避免了盲目性,因而能较自然地带出寓意。

  第四、问题的设置带有层次性,关注到每一个学生。

  第五、老师注重学生的个性体验,在课堂上,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性,尊重学生,让学生自己体验,自己感悟。

  二、自我反思

  1、如何开课?如何营造开课的气氛?如何掀起开课的高潮?排球运动中,扣球手在扣杀时要做到短、频、快,老师是不是可以借用并充分运用?

  2、在梳理问题进行点拨时,老师的语言要拿捏到位,明白如话。如果把拓展想象中他的亲人、邻居、朋友纷纷劝他说这个问话设置为:假如你就是他的亲人、邻居、朋友,你会怎样劝他?这样更直接,更有针对性。

  3、学生所提出的所有问题都应该给予及时的回答。对一些很明白的问题,应该当时解决,涉及到课外知识的问题,可以告诉学生通过课外查有关资料获得,而对牵涉到文章主要内容,即本节课教学目标的有关问题,则放在学课文当中去解决。

  4、当学生在表达不清楚时,老师该怎么办?学生回答问题声音小时,老师又应该怎么办?放大学生优点,不要吝啬你的表扬。善用赞扬和鼓励,才能引发学*动机。

  5、在教学的最后两个环节出现失误:一是点明寓意时,老师太苛求学生的寓意尽量靠准老师心中的标准答案,限制了学生的自由发展。正如《画杨桃》一文中告诉我们的一样:当我们看见别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时候,不要忙着发笑,要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苏轼也有诗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高低各不同。限制孩子思维的发展,等于为孩子和老师画地为牢。老师应该如何去把握好这个度?二是拓展想象时,因为已下课,学生半

  天不往老师心中的答案上靠,又因为怕完不成教学任务,一着急,脑子出现瞬间空白,忙不迭地追问学生:他们应该怎样说?似有你今天说不出来,就休想下课的架势。学生早被吓回去了,那里还会有言语?欲速则不达,破坏了整个教学过程的流畅性。新课标提出要尊重学生,倡导自主性,加强实践性,作为新时代的老师,应该努力往这方面靠*。自由程度愈高的学*,身心投入的程度就愈高。

  6、在教学中对每一个环节的时间应该充分把握,有备无患,老师也不会自乱阵脚。

  三、解答困惑

  1、突出学生主体应该围绕教学问题来进行。引而不发,助人自助,教师无论是带还是跟,都应该视情况而定。目标中说要注重情感体验、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教会学生怎样学,比让学生学会什么重要。学的过程比获得的结果重要。孔老先生在两千多年前不是早就教诲我们:知其然,亦要知其所以然。在过程中学会了、掌握了方式方法,结果自会水到渠成。

  2、要强化问题意识。在任何教学活动中,师声双方均是主体活动者,任何单一的答案都应该得到否定。但教师所起的作用就是导引。教师要引导学生围绕教学目标提问题,不能漫无边际。这也就是要对学生进行导定向的系统训练。

  3、有关语文学科性质的定位问题。情感浓烈的课文要引导学生以读和悟为主,故事性强的课文要突出演和想。

  4、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明确教学目标,一切教学环节都应围绕教学目标服务。教学目标的确立要简洁、突出重点,而切忌枝蔓太多。一节四十分钟的课堂,要做到有的放矢。点、线、面都想顾及,是绝对不可能的。这样既影响了教学的正常进行,又使得教学效果不突出。

  5、高潮一词的理解是比喻事物高度发展的阶段,具体到教学中来,就是要能使学生兴奋,老师兴奋,体现出一堂课中最精彩、最引人入胜的地方。一部影视作品能否引起观众的共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编剧的精心策划,导演的精彩拍摄,适度引导,演员的出色表演。同样的道理,一节四十分钟的课堂就是一部微型作品,导演是老师,演员是学生。这部作品的好与坏,老师要承担很大的责任,因为老师面对的是一群特殊的演员,是一群没有接受过专业化训练的演员,或者说是一群正在接受训练还不够成熟的演员,高潮的.出现绝对要靠老师的引导。一节课的高潮可能出现在四十分钟的每一分钟里。具体的问题是如何引起这个高潮!开课时需要高潮,课中时需要高潮,课尾时仍然需要高潮。讲故事、游戏、表演、唱歌、猜谜……种种种种都不失为一个好的办法,关键是看老师如何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让这种积极性充满整个课堂,乃至自己的每一个课堂。换句话说,就是老师要给学生永远的新鲜感,而这个新鲜感的保持确实是值得每个教育工作者深深思索的,特别是经验尚浅的年轻教师.

  两课之后的感想:

  任何思想的转变和观念的蜕变都是一个痛苦的过程。新课标带来的新观念对我们*惯了传统教学的老师无疑是一个很大的冲击。面对冲击,我们应该有怎样的态度?是退缩?是无畏?答案是显而易见的。怎样才能让这种冲击成为我们前进的动力而不是一种束缚?通过两课两反思,使我逐渐进入蜕变的过程。终于把读书挤进了课堂,终于向传统教学发起挑战了,终于把训练学生作为重中之重了。第一次上课时,总想面面俱到,什么都想展示,结果是所有自己能想到的都展示了,却没一样落实了,活活给自己上了一副枷锁,导致第一节课的失败。第二次上课前,我努力要求自己跳出这个框框,力求站在一定的高度进行教学,得到的结果是:它只给我指出了前进的大方向,至于如何迈步则是我自己的事情。于是我思考,我改进,我努力。虽然仍有缺憾,但我想我至少已完成了重塑自我的轮廓。如果进行第三次、第四次的教学,我相信我会使雕像更趋完美。

  由此可见:理想的教学设计与教师的课堂实施总是有一定差距的。差距会带来困惑,更会带来冲突,但困惑使人奋进,冲突使人成熟,而成功就静候在冷静的思考与沟通之后。

  《守株待兔》,是寓言故事,那么就包括两部分的组成。“寓言”应当就是故事所蕴藏的寓意,而这则寓言,我想让学生记得“要想不劳而获,最终一无所获!”而既然是故事,就得让孩子会说这个故事,能向周边的人转述这个故事。怎样才能让孩子们会讲,并且讲清楚,讲正确呢?

  首先按课题讲。揭示课题后让学生给“守”扩词,“看守”“守护”“守卫”……那么《守株待兔》的“守”就是“守候”。之后得出“待”就是“等待”那么“株”指什么?孩子们自由读课文,划出中介绍“守株待兔”的句子,出示:“从此他丢下锄头,整天坐在树桩旁边等着,看有没有野兔再跑来撞死在树桩上。”读句子,原先“株”就是“树桩”,穿插学*了“桩”这个生字。这样题目的意思,学生经过组词,找句,就那么自主性地理解了。然后引导学生探究“为什么种田人要守着树桩坐着野兔?结果怎样样?”再次跟文本对话,根据学生的回答,一一板书“撞死”“白捡”“坐等”“全完了”。师生看着板书,合作完成“撞死了,白捡了野兔,于是坐等,结果,全完了!”指导学生根据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把故事将具体。而故事要想讲生动,则要等全篇课文的学完。

  所以接下来的学*主力就是识字读文。

  “为什么野兔会撞死在树桩上呢?”请一个孩子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其他孩子圈出那关键字。于是“窜”被孩子们从课文中揪了出来,字理识字,“窜”本义是老鼠躲藏在了洞穴里,那么发觉危险,老鼠们就会四处窜逃,于是就有了“抱头鼠窜”“东跑西窜”。那么“窜”表示的是一种怎样样的“跑”,孩子们说谁飞快地跑,慌张地跑。追问“猜猜,野兔为什么要如此飞快、慌张地跑出来呢?”孩子们的想象力十分丰富,有的说是因为遇到了猎人,有的说是因为被狮子追赶……而这样的意外并不是为经常发生的,于是孩子们说“这只是巧合”“这只是偶然!”然后在朗读中再次领会“窜”的迅速和慌不择路,所以种田人才得以“白捡”。

  在预*新课时,刚好有孩子质疑为什么说“白捡”,在课堂上我适时地表扬了孩子的用于质疑,然后鼓励其他孩子帮忙解答,于是“没花一点儿力气”被会学*的`孩子找了出来。创设情境,如果你“白捡”这么一只“又肥又大的野兔”,你的心境会怎样样?孩子们说得起劲“开心”“高兴”“兴奋”……于是“乐滋滋”自然进入了孩子们的视线,不用繁琐的解释,孩子们都能“乐滋滋”地读好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因着“乐滋滋”,种田人“从此丢下了锄头……”学*“此”本义“就餐”,延伸义“到位”现指“这,那里。”联系“此人”“此时”“此处”“此地”明白它的的此刻意义。然后学*“锄”,为什么是金字旁?右边的“助”声旁的作用所在。种田人丢下了“锄头”就是丢下了自我的劳动工具,就是放弃了种田,那他要干什么?如何理解“整天”?我说:“早上,阳光明媚”孩子们之后说:“种田人坐在树桩旁边等着,看有没有野兔再跑来撞死在树桩上。”我说:“中午,烈日炎炎”孩子们之后说:“种田人坐在树桩旁边等着,看有没有野兔再跑来撞死在树桩上。”我说:“傍晚,夕阳西下”孩子们之后说:“种田人坐在树桩旁边等着,看有没有野兔再跑来撞死在树桩上。”我说:“第二天,第三天……”孩子们之后说:“种田人坐在树桩旁边等着,看有没有野兔再跑来撞死在树桩上。”我说:“一个星期,两个星期……”孩子们之后说:“种田人坐在树桩旁边等着,看有没有野兔再跑来撞死在树桩上。”那么种田人这样的行为,我们用一个词来概括,该怎样说呢?“不劳而获”被我板书了出来。

  “种田人这样做,会有收获吗?为什么?”“偶然”“巧合”再一次出此刻孩子们的话语里。而课文的结局就是这样介绍的:“日子一天一天过去了,再也没有野兔来过,他的田里已经长满了野草,庄稼全完了。”鼓励孩子们“你觉得自我在读这句话的时候,会强调哪些词语?”“一天一天”“再也没有”“长满”“全完了”孩子们一无遗漏地找了出来,并且读得有声有色。然后让孩子们来劝解种田人,水到渠成,于是“一无所获”应运而生。

  最终留足够的时间指导孩子们书写生字,投影评析孩子的写字,同桌互相给对方的字打星。孩子们认认真真地写完了字,然后仔仔细细地寻找对方写得漂亮的字,每一个孩子都参与,每一个孩子都收获。

  “不要为了一只野兔,放弃整块田地!”也许孩子们此刻不懂,可是相信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们会慢慢了解的。

  这是一篇成语故事,讲述的是一个种田人因一次偶然的机会得到一只撞死的兔子,他就放弃农活整天守着树桩等待撞死的兔子,故事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地向学生介绍了“想不劳而获是不行的”这一比较深奥的道理。

  这则寓言的教学,我主要采取读中感悟的方式引导孩子学*。

  学生读完课文后,引导学生说出“种田人印象”,学生根据自我的感悟,都有自我的见解。之后我对种田人进行了评价,让学生从文中找到教师评价的`根据。“真幸运、真敢想、真耐心、真伤悲”四个“真”引领学生感悟了文中的重点句子,同时种田人的形象在孩子的头脑中也更加生动。

  在最终一个环节,我说:假如这个种田人是你的邻居,你每一天都看到他坐在树桩旁边等待着兔子来撞死,好美滋滋地拿回家美餐一顿,可是,兔子再也没有来过了,他田里的庄稼都没了。这时的你,应当怎样劝他呢?我的话音刚一落,一个个小手便举起了。陈仁俊迫不急待地说:“你快点去种田吧!兔子不会再来了,要不然你会没有东西吃的。”紧之后吴哲宇说:“上次你捡到的兔子只是幸运才捡到的,天底下哪里有那么多好事,劝你还是回去种田吧。”林茂也不甘示弱,说:“你想不劳而获,那是不可能的。你想要得到就赶紧去劳动吧,不要再等了。”……哎呀,班里真是热闹得很呢!真是佩服孩子们说得这么好。每一则寓言故事都会蕴含一个深刻的道理,课文学完了,要让他们生硬地说这个道理来,恐怕也难些。可是,他们能够经过读课文,然后如此地劝说种田人,我认为这说明孩子们真正地懂得了这个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这堂课在我们的讨论声中结束,孩子们却意犹未尽……

  这是一则寓言故事,寓言故事的“寓眼”,关键在于寓意的揭示。

  上完这一课后,我感觉自己对寓意的揭示安排得较为巧妙,水到渠成,学生揭示的教好。主要原因是我在前文的铺垫做得较好,突出表现在:

  (1)学生质疑问难后,我便请学生带着“为什么要守在树桩旁边等野兔”这一问题读课文从文中找到答案,不一会儿学生便汇报所划的句子。我根据学生所找的内容出示了这句话“种田人急忙跑过去,没话一点力气,白捡了一只又肥又大的野兔。”让学生谈一谈自己的体会,随着学生的回答,随即启发引导学生,像种田人这样白白的捡了一只野兔这叫什么?学生回答后及时板书:不劳而获而后再请学生从他的想法上谈一谈这种不劳而获的高兴心理,随即揭示出他的想法对不对?继而让学生得出种田人捡到野兔是碰巧的事。

  (2)请学生细读第一段划出有关野兔撞在树桩上是碰巧的句子,引导学生抓住“忽然”“窜”“撞”这几个词来引导学生想象一下造成野兔惊慌失措的原因,继而得出野兔一定是遇到了危险的事,碰在树桩上纯属一件巧合的事,“巧合”换个词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偶然。”接着便让学生谈他们对这个词的理解,得出偶然的事件是不能经常发生的,但种田人不知道,却执迷不悟,不知是偶然发生的事。顺理成章再让学生划出表现他不知是偶然发生的有关语句。

  (3)正因为前文为学生揭示种田人错在哪儿做好了铺垫,所以当我提出那个人错在哪儿时,学生纷纷举手,回答的十分精彩!在此基础上,我进一步引导学生体会这个人的悲惨下场一无所有,接着让学生入情于境发挥自己的想象:请同学们看图,你看这个人还在那儿呆呆地、傻傻地等着,假如这时你从他身边走过,你会对他说些什么?

  话音刚落,学生想象的闸门便一发而不可收拾,课堂气氛也随之推入了高潮,同学们的精彩回答比比皆是:有的学生说:“你真傻呀!你捡到一只撞的兔子,那只是偶然发生的一件事,怎么能天天想好事呢?”有的学生说:“你赶快醒悟吧!快快起来好好种庄稼吧!要不然你明年吃什么呢?”还有的学生说:“你可要老老实实地劳动,只有这样才能有好的收获,才能过上好日子。”

  总之,寓言所内含的深刻的寓意就这样从学生的口中以不同的语言表达效果揭示出来。由此可见,寓意的揭示贵在做好铺垫。

  经过几个礼拜的艰苦奋斗,学校和工作室的公开课总算是上完了,还记得自己坐在电脑前,不断地观看名师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一心想找到符合自身的上课模式,设计出属于自己的教案,再根据自己的教案,上网下载有用的PPT资料。

  可这个过程让我发现原来抉择真的很难,一下觉得这个好,一下觉得那个好,可都弄在一块吧,又似乎太多了,一堂课根本上不完,就这样在不断的增加删减让我花了不少时间,以致于到上课的前一天才弄好,真是效率不高。不过课上得还顺畅,环节紧扣,尤其让我惊讶的是学生都十分的热情,上课认真,发言积极,让我思考自己班上的学生为什么就不能如此,是我的教学管理还不过关,还是本课学生已经上过才如此顺畅呢?无论是哪一点,我觉得我回到学校都该好好的教育学生的课堂举止,端正他们的学*态度,强调课堂纪律。

  除此之外,针对自身的这堂课的教学,感谢吕老师的点评,我会进行改进,运用填空的形式让学生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多关注学生,多鼓励学生,多学*提高自身的基本功,也希望以后能多听到名师的建议,自身可以快点成长,我认为其实公开课上多了,心理素质会提高,会更加自信,会在不断的`反思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教学素养。

  新课程改革已以不可阻挡之势走进了我们每一个教师的心头。怀着对新课程教学的学*、探索、思考,我两次执教了人教版第六册《寓言两则》之一《守株待兔》一文。以下是我在两次教学中的反思和点滴想法,坦诚相告,以求得发展,求得进步。

  第一次反思

  一、自我评价


《守株待兔》教学反思菁选(扩展5)

——《守株待兔》教学设计9篇

  教材分析:

  《守株待兔》一文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27课《寓言两则》中的第二则寓言。《守株待兔》讲的是古时候一个种田人,偶然得到一只撞死在树桩上的野兔,从此他丢下锄头,整天守在树桩旁边等着,结果再也没有得到野兔,地也荒了。通过学*要让学生懂得不要把一件偶然发生的事情,看成是会不断发生的事情,对意外的收获不要存有侥幸心理。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5个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能在读中悟出故事的寓意;能把故事讲给别人听。

  2、继续练*默读课文的方法,在读的过程中感知兔子撞死在树桩上是一件极偶然的事情、那个种田人“白捡”到野兔后“乐滋滋”的心情和盼望天天能捡到野兔的心理,悟出他“不劳而获,心存侥幸”的错误。

  3、懂得对意外的收获不要存有侥幸心理。

  教学重点:

  1.认识6个生字。会写5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能在读中悟出故事的寓意。

  教学难点:

  懂得对意外的收获不要存有侥幸心理的道理。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解题。

  师: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一个地方,我们一起到田地里去看一看。(课件出示田地图)你们瞧,春天来了,田里已经长出了绿油油的庄稼。在田边曾发生过一个有趣的故事。

  师:故事的名字就在老师的板书中。拿出小手来跟老师一起写一写课题。(板书课题)

  生:跟着老师一起书空写课题。

  师:(指着‘守’)这个字怎么读?

  生:读“守”。

  师:谁能给它组个词?

  生:防守。

  师:“守”在这里指的“守侯”。

  师:谁能用“待”来组词?

  生:看待。

  生:等待。

  师:“待”在这里指的是“等待”。

  师:“株”指什么?

  二、范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老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思考。

  师:“株”在文中指的什么?

  生:“株”指的是树桩。

  师:你们同意吗?你们看这是什么?(图片:树桩)。树桩是露出地面的大树的一部分。(出示词卡:树桩)这个词谁会读?

  生(齐):树桩。

  师:弄清楚了“株”的意思,我们再来看课题,“守株待兔”就是什么意思?

  生(齐):守着树桩等待兔子。

  生:齐读课题。

  三、初读课文,质疑课题

  师:读了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生:种田人为什么要守株待兔?

  生:是怎样守株待兔的?

  生:守株待兔的结果怎样?

  师:同学们,答案就藏在我们的书里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123页,自由地读课文。听清楚老师的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且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师:课文读完了,老师要检查一下你们的读书情况。

  1、这些生字你们认识吗?谁来叫出它的名字?(课件出示生字)指名读,齐读。去掉拼音指名读。

  2、叫3名同学接读课文。

  生:小声读课文,用自己话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指名说。

  四、深读课文,明白寓意

  (一)学*第一自然段。

  种田人守株待兔的起因是什么?

  生:有一天他在田里干活,一只野兔忽然从树林里窜出来,撞到田边的树桩上死了。

  师:这只野兔不知怎么的,它一头撞在田边的树桩上死了。想一想,“撞”会发什么样的声音?板书:撞

  师:这只野兔怎么会一头撞死在树桩上呢?请大家拿起书来,带着这个问题,齐读第一自然段。

  生:兔子从树林里窜出来,撞在树桩上就死了。

  师:“窜”是什么样子呀?我们跟着种田人一起去看一看。(课件演示野兔从树林里窜出来的动画)你们注意看这只野兔怎么样的从树林里跑出来?

  生:野兔飞快地从树林里跑出来。

  生:野兔向闪电一样从树林里跑出来。

  生:野兔慌慌张张地从树林里跑出来。

  师:同学们,像刚才大家说的那样,飞快地、慌乱地跑就是“窜”。板书:窜

  师:什么原因,野兔会这么慌张地从树林里窜出来撞在树桩上呢?大家猜一猜?

  生:也许是一只老虎在追它。它就从树林里窜出来,不小心撞到了树桩上。

  生:也许是猎人在追它。它跑得太快,就撞到到了树桩上。

  师:同学们的想象力真丰富。想一想这段我们该怎么读呢?谁来试着读一读?

  生:朗读第一自然段。

  师:声音真洪亮,读得很流利。老师也想读一读行吗?

  生:行!

  师:范读第一自然段。谁能评价一下我的朗读?

  生:老师把“忽然”读得很快,让我感觉想不到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生:老师把“窜”读的很重很快,让我感觉野兔真的从树林里飞快地跑了出来。

  师:大家听得真仔细。我们一起读第一自然段。还可以把你自己的体会也融入到朗读中。

  生(齐):读第一自然段。

  (二)学*第二自然段。

  师:(课件出示句子:种田人急忙跑过去,没花一点儿力气,白捡了一只又肥又大的野兔。)师范读。“白捡”是不是白天捡呀?

  生:不是。

  师:那“白捡”指什么?(板书:白捡)

  生:没花一点儿力气就捡了只又肥又大的野兔。

  生:不费吹灰之力。

  师:面对这样意外的收获,种田人的`心情怎样?谁能用课文中的一个词来形容?

  生:乐滋滋。

  师:“乐滋滋”是什么样的表情?

  生:很高兴。(露出高兴的神情)

  师:我们一起乐滋滋的读一读这句话吧。

  生:读句子。

  师:种田人捡到了一只又肥又大的野兔,心里乐滋滋的,他会自言自语地说些什么呢?

  生:哎呀,你看我今天运气真好!白捡了一只又肥又大的野兔。

  生:我今天没想到能捡到这么肥的野兔,真幸运。

  师:同学们,这个乐滋滋的种田人还有一个更美的想法。

  生:(课件出示句子:要是每天能捡到一只野兔,那该多好啊。)读句子。(读时强调了‘每天’)

  师:从你的读中我感受到这个种田人希望天天能捡到一只野兔。谁还能带着自己的理解读一读这句话?

  生:读句子。(读时强调了‘一只’)

  师:从你的读中我感觉这个种田人希望每天不多捡,只捡一只野兔他就满足了。

  师:同学们,能不能带着你自己的理解,再来读读这句话?

  生:自由朗读句子。

  师:兔子撞死在树桩上,这样的好事情会不会每天都发生?

  生:不会!

  师:也许几十天以后会再次发生,也许几十年以后会再发生,也许永远都不会再发生。像这样不经常的,很少发生的事情,你能不能用一个词来形容?

  生:偶尔。

  生:偶然。

  生:巧合。

  师相机板书:偶合、巧合。

  (三)学*第三自然段。

  师:种田人他知不知道这是一件偶然发生的事情呢?

  生:不知道。

  师:他是怎么做的?请大家默读课文,读完之后划出有关语句。注意我有要求,默读要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生:默读课文后划出有关语句。

  师:谁来读一读你划出的语句?

  生:从此,他丢下锄头整天坐在树桩旁边等着,看有没有野兔再跑来撞死在树桩上。师:(课件出示:从此句)大家一起来读一读这句话吧。

  生(齐):读句子。

  师:(出示词卡:从此)同学们这里有一个词,谁来读一读?

  生:从此。

  师:从什么时候起,他就丢下了锄头?

  生:从他捡到野兔以后,他就丢下了锄头。

  师:(出示锄头图片及“锄”字)你们看,这就是锄头,知道锄头是干什么的吗?

  生:除草的。

  生:挖土的。

  师:老师来告诉你们吧。锄头是除草的、弄松土地的劳动工具。他丢下了锄头说明了什么?

  生:他以后不再干活了。他准备不劳而获。板书:不劳而获。

  师:种田的人,他不干活。那他能干什么呢?老师这里有两句话。(课件出示句1:种田人丢下了锄头,坐在树桩旁边等着。句2:种田人丢下了锄头,整天坐在树桩旁边等着。)我请男同学读第一句,女同学读第二句。读完以后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生:读句子。

  师: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了第一个句子没有“整天”,第二个句子有“整天”。

  师:这个同学观察得非常细致。(板书:整天)有“整天”和没有“整天”的句子,意思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谁来说说怎么不一样了?

  生:第一句没有“整天”,不知道他什么时候在等。第二个句子有“整天”,就是不管刮风下雨,不管白天黑夜他都在那里等着不离开。

  师:想一想第二句话该怎么读呢?哪个词要重读?

  生(齐):读句子。

  师:种田人为什么“守株待兔”?现在你们明白了吗?(课件出示:因为这个种田人看见——,他想——,所以他——。)谁能用上这样的句式,说说原因?

  生:因为这个种田人看见一只兔子撞死在树桩上,他想要是每天能捡到一只野兔,所以他整天坐在树桩旁边等着。

  师:谁还愿意再来说一说?

  生:因为这个种田人看见一只野兔撞死在树桩上,他想这样的好事会天天发生,所以他就守株待兔。

  师:(看课文插图)请同学们看到课文中124页的插图,你们瞧!种田人丢下了锄头,他呀,不干活了。当别人在地里浇水施肥时,他在守株待兔;别人在地里拔草捉虫时,他在守株待兔;当别人的庄稼大丰收的时候,他还在?

  生(齐):守株待兔。

  师:他守株待兔的结果怎么样呢?我们一起读一读课文的最后一句话。

  生(齐):读课文最后一句话。

  师:他守株待兔的结果就是?

  生:庄稼全完了。(板书:庄稼全完了,一无所获)

  五、深化明理,拓展延伸

  师:现在假如你从种田人的身边走过,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师:通过劝告种田人,我们也明白了。(指着板书)有些事情是偶然的,巧合的,不能有不劳而获的思想,不然最后将一无所获。

  师:像守株待兔这样通过一个故事说明道理的文章,我们称它为寓言。像这样的寓言故事还有很多很多,课后我们可以读读《*古代寓言故事》这本书,相信你们会有更大的收获。

  六、观察分析,练*书写

  师:认读了生字,学*了课文。下面我们一起来写写字。

  设计理念

  寓言教学往往“得意而忘言”,以人文教化为价值去向,以从文本中获得人文内涵为核心目标。本则设计旨在准确地把握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注意从语言文字入手,强化基础训练,让学生在获得言语智慧的同时也得到人文精神的滋养,人文性落实在工具性上面.两者同生同构,相得益彰。

  教学目标

  1、学会6个生字,理解“守株待兔、乐滋滋、露出来”。等词,初步掌握字理识字、归类识字的方法。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凭借课文语言材料,特别是带“一天、每天、整天、一天一天”这四个词语的句子,引导学生体会种田人因为一次意外的收获便抱有的不劳而获的侥幸心理,明白寓言所蕴涵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读题存疑,整体感知

  1、这节课我们学*一则寓言故事——《守株待兔》。齐读课题。

  2、教学“守”:

  拼读“守”。

  汉字是表意文字,我们能望文生义。“守”上面的宝盖头表示房子,下面是个“寸”。看着这小房子,守着这方寸之地就是“守”。

  这里是守着什么?(守株)

  3、教学“株”、“桩”:

  观察课文插图,理解“株”就是树桩。(板书:树桩)“株、桩”都是形声字,左表义右表声。

  4、理解“守株待兔”:守着树桩等待着兔子。

  5、看课题质疑:为什么守株?怎么守?守到兔子了吗?

  6、读三五遍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由课题生发的问题。

  [设计意图:此环节,根据汉字的构字规律组织识字教学。落实双基;围绕课题展开质疑,能有效促进学生的主动探究和发现,并且对读文产生强烈的兴趣。同时,一堂课紧紧围绕这三个话题,保证了对话的有效进行。]

  二、读文探疑,意文兼得

  (一)研读“怎么守”

  根据大家的交流出示:

  从此(cǐ)他丢下锄(chú)头,整天坐在树桩等着,看有没有野兔再跑来撞(zhuàng)死在树桩上。

  拼读生字,读通句子。

  1、比较句子:出示:

  从此他丢下锄头,坐在树桩旁边等着,看有没有野兔再跑来撞死在树桩上。

  从此他丢下锄头,整天坐在树桩旁边等着,看有没有野兔再跑来撞死在树桩上。

  2、引读:早上,太阳升起,种田人——(学生读:就坐在树桩旁边等着,看有没有野兔再跑来撞死在树桩上);中午,太阳高挂,种田人还是一(学生读,内容同上);傍晚,太阳快要下山了,种田人依然——(学生读。内容同上)。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引读理解“整天”,一个从早到晚整天坐在树桩旁傻傻等待的种田人的形象就浮现出来,学生迫不及待到要去寻找原因,以疑促学。]

  (二)研读“为什么守”

  根据大家的交流出示: 一天,他在田里干活,忽然看见一只野兔从树林里窜(cuàn)出来。不知怎么的,它一头撞在田边的树桩上。死了。

  种田人急忙跑过去,没花一点力气,白捡了一只又肥又大的野兔。

  拼读生字,读通句子。

  1、比较品味“窜”。

  如果不用“窜”,还可用什么词?笔直地向前跑、向前冲能叫“窜”吗?想象一下,是什么原因让野兔这样慌乱地从树林里窜出来。

  2、对种田人没花一点力气,白捡了一只又肥又大的野兔这件事,你有什么看法?种田人又是怎样想的?

  根据大家的交流出示:他乐滋滋地走回家去。心里想:要是每天都能捡到一只野兔。那该多好啊。

  给“乐滋滋”换一个词。(喜滋滋、美滋滋、乐呵呵、喜洋洋)

  朗读指导:

  每天都白捡一只野兔,这是一件多美的事呀!请男孩乐滋滋地读读种田人心里想的这句话。

  不是一只,也不是两只、三只……而是每天都有一只呀!请男孩乐滋滋地再读一读。

  种田人越想越美,越想越乐!全班一起读一读。

  3、小结:正因为偶然的一天、一次意外的收获。种田人便希望每天都能碰到这样的好运气。

  [设计意图:想象野兔撞死的原因,明白“白捡了一只又肥又大的野兔”是非常偶然的,不露痕迹地指导而又层层推进地朗读,把学生的理解引向深入:正因为偶然的一天、一次意外的收获,种田人便希望每天都能碰到这样的好运气,实在太可笑。]

  (三)回读“怎么守” 从此他丢下锄头,整天坐在树桩旁边等着,看有没有野兔再跑来撞死在树桩上。

  1、“从此”就是从什么时候开始?

  2、为什么是“丢”而不是放呢?(放在一个地方,以后还要拿来用。丢是扔得远远的,不知扔到哪儿去了,他压根儿不想再拿起锄头了)

  3、想象说话:他是一个农民,他本来应该去干什么呀?(松土、播种、施肥、浇水、锄草、捉虫……)是的,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而种田人却怎么想呢?

  第一天,他坐在那儿,乐滋滋地想:

  第二天,他仍然坐在那儿,满怀希望地想:

  第三天,他还是坐在那儿,傻傻地想:

  4、日子一天一天过去了,种田人的心里还是那个想法:兔子会来的,兔子一定会来的!他还坐在树桩旁边等着。结果呢?

  5、你快去劝劝种田人吧!把你想说的话写在插图旁。

  小结:不能靠碰运气过日子;不劳动不会有收获。

  这就是寓言故事(板书:寓言)用一个小故事,告诉我们一个大道理。

  [设计意图:回读重点句,层层深入地引导学生在思悟中让语言与精神同构共生。“放”与“丢”的比较、“一天”到“一天一天”的说话拓展。都是为了让学生深入种田人的内心。劝说种田人的小练笔使人文内涵从课本的语言文字中跳出来,进入学生的精神世界。]

  三、同步拓展,加深理解

  读下面短文。

  捡到一个英镑

  杰克是英国伦敦的一家建筑公司的青年工人。一天,他在街头捡到一个钱包,钱包里装着一个英镑。“一个英镑!这比我一星期的工钱还多!”杰克欣喜若狂。从此,他无心上班了。他每天在街上走来走去,从街头走到街尾,从东街走到西街。他目光炯炯,像一条猎狗似的,在街上搜寻着。由于长期弯腰注视着地面,他的腰弯了,背驼了,眼也花了。他一生的“劳动成果”是一百零八英镑、一万三千颗纽扣、五千多枚别针……而他原来的工友们有的成了建筑公司的老板,大部分也都勤劳致富,安享晚年。杰克在穷困潦倒中去世。

  小结:守株待兔的故事古代有、现代有,*有、外国也有,在我们身边也有像种田人、像杰克这样的人.让我们把这两句话送给他们。齐读寓意。

  让我们也把这两句话牢牢地记在心里。齐读寓意。

  [设计意图:适当拓展教学内容有利于学生开阔视野,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体现了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理念:倡导开放的语文教学。本环节的拓展是同一主题的延伸。]

  四、复*巩固,书写汉字

  1、抽读生字卡片。

  2、归类:如果把这6个生字娃娃编编队,让它们结伴出去玩,你会怎么分?

  ①*翘舌音

  ②上下、左右结构

  ③动词

  ④形声字

  小结:归类识字,我们能更有效地记住生字。

  3、书写“守、此”。

  读帖:学生自己观察各个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临摹:学生说书写注意点,教师示范,学生临摹。

  展示:小组内互相展示自己写的字。

  评价:自评,互评。

  [设计意图:识字能力是学生独立阅读的基础。教师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或适合的方法识字,尊重学生的个性需要,能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逐步养成独立识字的能力。写一手漂亮的字绝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语文课就要扎扎实实引领学生写好*字。]

  教学目标:

  1、会认2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能默读课文,能在读中悟出故事的寓意:做事不可存在侥幸地心理。

  3、能把故事讲给别人听。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交代教学目标。

  同学们,你们喜欢听寓言故事吗?每个寓言都是通过有趣的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来学*寓言两则的第二则寓言《守株待兔》。通过学*课文,理解寓意,学会生字。

  2、创设情境,出示课件故事,激发学*兴趣。

  现在老师先请大家欣赏《守株待兔》这个有趣的寓言故事。大家边听边看边想:守株待兔是什么意思?

  3、揭示课题,释题。

  (1)揭示课题,正音。

  (2)释题:问:“株”是什么意思?守株呢?待兔又是什么意思?守株待兔是什么意思?

  4、学生自由读课文,老师提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段落序号。

  二、学*课文,理解寓意

  1、学*第1、2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想一想那个人为什么会守在树桩旁边等待兔子呢。

  (2)默读课文,说说那个种田人是怎样得到这只野兔的。找出课文中的有关句子读给大家听。(板书:捡到兔子)

  (3)出示生字“窜”“撞”,理解意思。(窜—乱跑;撞—碰)

  (4)他捡到野兔后,心里是怎么想的?

  课件出示句子(要是每天……多好啊),齐读。

  他这样想可能吗?对不对?为什么?

  学生交流自己对问题的理解。

  指导有感情地读句子,指名读、齐读第1、2自然段。

  2、学*第自然3段。

  (1)自由读课文,说说这个人后来是怎样做的,结果怎样。板书:整天坐守庄稼全完了

  (2)齐读第3自然段。

  3、理解寓意。

  (1)他这样做对不对?错在哪里?学生讨论、交流。

  (2)学了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学生讨论、交流。

  (3)老师总结寓意。(注意语言要浅显易懂)

  (4)在我们*时生活中,有没有这种现象呢?举例说说。

  (4)老师总结:世界上没有不劳而获的事情,对于偶然得到的东西,我们不应该抱有侥幸的心理,只有踏踏实实地做事,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才会取得收获。

  (5)齐读课文。

  【设计理念:学生是学*的主体,只要能充分调动孩子的学*主动性,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这一环节中,让孩子带着问题自主地大声读书,争当读书小能手。孩子们在老师的鼓动下自主地投入学*,读书、写字。】

  三、课堂练*

  1、认读生字,交流记字方法。

  2、出示要求写的5个字,学生自己分析字形,提出书写应注意什么问题。

  3、指导写字。

  4、完成课后练*“读读想想”。

  四、拓展活动

  把本课的故事讲给家长听,再请他们讲一个寓言故事。

  一、课题名称: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27课《守株待兔》,它是一篇寓言故事,以一个小故事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课文勾勒出了古代一个可笑的人物形象,对意外的收获心存侥幸,不认真做事,结果一事无成。教学中应抓住课文篇幅短小、内容生动有趣的特点。引导学生结合课文的插图,抓住理解重点词句,分析人物的言谈举止和心理活动,读懂课文内容。同时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理解感悟,抓住课文的内在联系,分析因果揭示寓意,让学生从中受到教育和影响。

  二、课程标准的相关陈述

  1、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使学生喜欢学*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结合上下文,了解寓言中词句的意思。

  3、阅读浅*的寓言故事,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4、诵读故事,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5、结合语文学*,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三、学*目标:

  1、借助工具书或多媒体,认识10个生字、会写“守”字。

  2、通过自己读,指名读,赛读,在理解感悟课文的基础上,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反复读诵,使学生能在读中悟出故事的寓意。

  4、理解诗歌内容,明白做事不可急于求成,对意外的收获不要存有侥幸心理。

  教学重点:

  1、认识7个生字。会写“守”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寓意内容。

  四、评价设计

  1、通过提问、课件中生字的测试,达成目标一。

  2、通过多种形式读、理解感悟课文,打成目标二。

  3、通过阅读、体会、讨论交流、感悟,打成目标三。

  4、在课堂学*过程中,通过反复读,明白做事不可急于求成;对意外的收获不要存有侥幸心理,打成目标四。

  五、学*活动方案

  (一)谈话:今天一起来学*一篇寓言故事《守株待兔》,伸出小手跟老师一起写课题,重点指导“守”的书写。

  (二)初读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教师巡视指导。

  2、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a、利用生字词语卡片,检查学生对字词的掌握情况,交流识字记字方法,教师肯定学生个性化的记字方法,并适当点拨重点字在记忆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b、分段指读课文,了解学生读文情况。

  3、启发思考:通过读文,你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以学生自读汇报为主,组织学*活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在抓好基础的同时为课文的学*奠定基础,达成目标一

  (三)研读

  1、启发学生思考:根据读文和自己的理解,学*这则寓言你想提出些什么问题?教师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然后梳理学生回答,展示学生提出的问题:如:种田人为什么要守株待兔?他是怎么守株待兔的?结果怎么样?这个人做得对吗?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结合着学生学*第一则寓言的基础,和课文内容短小,语言*实的特点,充分放手。引导学生根据读文提出问题,教师梳理指导,有效地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想像能力,促进了学生自主学*能力的提高。

  2、自由读、指名读、男女读。

  【通过多种形式读,达成目标二

  3、结组学*。引导学生围绕着梳理出的问题研读课文。教师巡视,适当提示,比如:要抓住重点词句进行理解,体会人物的语言和心情等。

  4、小组汇报交流学*成果。教师要结合学生的读书汇报,适时地引导学生理解语言,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丰富学生对课文内容和蕴含道理的感悟和体验。如:

  抓住“种田人急忙跑过去,没花一点儿力气,白捡了一又肥又大的野兔。”引导学生体会。“白”字。指导朗读该句,读出种田人那种捡了便宜心满意足的语气;捡了野兔后,他想些什么?指导朗读该句,读出种田人那种期盼的心情;守株待兔的结果怎样?指导学生读出惋惜的语气等。

  在感情朗读的基础上,启发学生交流:这个人做得对吗?

  【合作读书,解决问题,教师适时点拨,提高了学*效益。互动的形式,营造了良好的学*研读氛围,学生在思考与讨论中加深了对寓意的感悟,达成目标三

  (四)拓展

  1、讨论:读了这篇寓言,你有什么收获?

  2、交流:在生活中,你见过像课文中的种田人一样的人和事吗?

  3、思考:种田人正坐着等待兔子,假如你经过看见了,你会怎么样来劝说他?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结合自己的认知实际,引发学生讨论交流,培养了学生的思维与表达能力,达成目标四。

  教学重点: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2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在读中悟出故事的寓意。

  教学重难点:

  通过读懂词句,明白语言中的人错在哪里,懂得对意外的收获不要存有侥幸心理的道理。

  教学媒体:

  动画片、小道具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引入

  1、上节课,我们学*了《揠苗助长》,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2、我们是怎样学*这则寓言的。

  (二)揭题、解题

  今天我们再来学*《守株待兔》这则寓言。

  1、板课题“守株待兔”。

  (1)自读课题,读准字音。

  (2)指导读题。

  (3)齐读课题。

  2、解题。

  (三)观看动画片

  学生在看的过程中互相议议故事中的种田人怎么样?

  (四)理解寓意

  过渡:他傻在哪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画出说明种田人傻的句子。然后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1、自读。

  2、小组合作学*

  3、汇报学*情况。

  4、小结。

  5、小品表演。农民坐在树桩旁边在想什么?你会怎样劝他?

  (五)总结寓意,悟出道理

  通过学*、表演,我们理解了这则寓言故事,明白了什么道理?(板书)

  (六)拓展学*

  在日常生活中,也有犯“守株待兔”这种错误的人和事,你们能举例子说明吗?

  (七)自由组合朗读、表演,背诵课文

  (八)汇报练*情况

  (九)作业:

  把这两则寓言故事讲给你的家人听。

  板书设计:

  守株待兔

  白捡(偶然、侥幸)

  种田人 又肥又大的野兔

  乐滋滋 仓皇、蹿、撞

  (对意外的收获不要存有侥幸心理的道理。)

  《守株待兔》教学反思

  《守株待兔》是一则寓言故事。课文通过种田人因一次偶然的机会拾到一只撞死在树桩上的兔子,从此,他就放弃农活,整天守着树桩等待撞死的兔子,结果什么也得不到的事。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地向学生介绍了“偶然得到意外好处就产生侥幸心理,不再努力,想不劳而获,结果什么也得不到。”这一道理。

  教学《守株待兔》这则寓言故事时,揭题伊始,我首先引导学生解题:“守株”、“待兔”,让学生读文,理清文章的脉络;然后让学生自读自悟,说说这则寓言的意思;接着出示动画片,让学生自己观看,自己想;最后全班讨论归纳出寓意。这样就克服了传统教学繁琐的分析和空洞的说教。学生掌握了学*寓言的方法。

  教学中我还努力地为学生架设生活与教材联系的桥梁,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感受,谈谈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守株待兔”的人和事,怎样避免“守株待兔”的现象发生。这样学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围中学*,自主地读、说;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究中读懂寓言故事,体会寓意,受到教育。

  教材分析:

  《守株待兔》讲的是古时候一个种田人,偶然得到一只撞死在树桩上的野兔,从此他丢下锄头,整天守在树桩旁边等着,结果再也没有得到野兔,地也荒了。通过学*要让学生懂得不要把一件偶然发生的事情,看成是会不断发生的事情,对意外的收获不要存有侥幸心理。

  知识与能力目标:

  认识个10生字。会写2个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在读中悟出故事的寓意。

  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学文的过程中学*10个会认字,并通过读感知课文内容,理解寓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懂得对意外的收获不要存有侥幸心理。

  教学目标:

  1、通过学*认识课文中的6个生字并会写“此、桩、守、丢、肥”5个生字。

  2、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进一步朗读和交流讨论来自主理解寓意。

  3、知道不劳动是没有收获的,以及在每一件事情上都不能有侥幸心理,要脚踏实地的去做。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课文中的6个生字并会写5个字。

  难点:研读课文理解寓意。

  教学过程:

  一、 揭示课题,初步解题

  1、师:老师知道小朋友们都是喜欢听故事的孩子,因为呀,故事不仅生动有趣而且我们可以从中获得许多知识,明白许多的道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一个寓言故事。故事的名字就在老师的板书中。拿出小手来跟老师一起写一写课题。(板书课题)

  2、教学“守”:

  师边范写,边讲解(汉字是表意文字,我们能望文生义。“守”上面的宝盖头表示房子,下面是个“寸”。看着这小房子,守着这方寸之地就是“守”。)

  学生练写。

  谁能给它组个词?引导“守”是“守候”的意思。

  3、谁能用“待”来组词?“待”在这里指的是“等待”。

  4、教学“株”、“桩”:

  师:“株”指什么?观察课文插图,理解“株”就是树桩。(出示词卡:树桩)这个词谁会读?

  师:“桩”为什么是“木”字旁?哪位同学能说一说?

  4、 师:弄清楚了“株”的意思,我们再来看课题,“守株待兔”就是?

  二、初读课文,质疑课题

  师:读了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预设:谁守株待兔?为什么守株待兔?怎么守株待兔的?守株待兔的结果怎样?)

  师:小朋友,可真会思考啊!这些问题的答案就藏在我们的书里面。打开书,请大家读课文。老师想问一问你们,初读课文你想给自己提个什么要求呀?

  (预设: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看书下面的拼音读。不认识的字可以请教老师。不认识的字还可以问一问同桌。``````)

  师:下面请大家按照自己提出的要求自由朗读课文。

  三、研读课文,明白寓意

  (一)学*第一自然段。

  师:课文读完了, 老师要检验一下你们的读书成果。你们知道谁守株待兔吗?(种田人)

  师:大家读书真认真。种田人为什么会守株待兔呢?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古时候有个种田人,一天,他在田里干活,忽然看见一只野兔从树林里窜出来。不知怎么的,它一头撞在田边的树桩上,死了。

  1、 相机教学生字“撞”

  2、理解“窜”

  师:这只野兔怎么会一头撞死在树桩上呢?请大家拿起书来,带着这个问题,齐读第一自然段。

  指导“窜”的读音,记住字形

  "窜"是什么意思?笔直地向前跑,能叫"窜"吗?究竟怎样的跑才叫"窜"?(飞快地、慌乱地跑就是“窜”。)

  3、什么原因,野兔会这么慌张地从树林里窜出来撞在树桩上呢?大家猜一猜?

  生各抒己见

  师:小朋友们的想象力可真丰富!尽管你们说兔子自己出来的撞死的原因有很多,但是你们觉得这种情况会经常发生吗?(不会)也就是说出现这样的事非常——(非常少见。)这里老师教大家一个词——侥幸。侥幸就是由于偶然的原因而得到某样东西或者是取得成功,或者是避免了灾害。在这个故事中种田人就是——(侥幸地捡到一只撞死的野兔。)板书:侥幸

  4、师:想一想这段我们该怎么读呢?谁来试着读一读?指名读

  (齐读)把你自己的体会也融入到朗读中。《守株待兔》教学设计 相关内容:《北京亮起来了》教学设计数星星的孩子教学设计《赠汪伦》教案9、日月潭《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葡萄沟》说课《酸的和甜的》说课设计从现在开始查看更多>>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

  (二)学*第二自然段。

  (课件出示句子:种田人急忙跑过去,没花一点儿力气,白捡了一只又肥又大的野兔。)

  师:这时候种田人急忙跑过去,没花一点儿力气,白捡了一只又肥又大的野兔。

  师:“白捡”是不是白天捡呀?(不是。)那“白捡”指什么?(板书:白捡)

  师:面对这样意外的收获,种田人的心情怎样?谁能用课文中的一个词来形容?(乐滋滋)

  出示:他乐滋滋地走回家去。心里想:要是每天都能捡到一只野兔。那该多好啊。

  能给"乐滋滋"换一个词吗?(喜滋滋、美滋滋、乐呵呵、乐哈哈、喜洋洋)

  5、朗读指导:想到今后每天都能捡一只野兔,种田人更是开心极了,你能把他心里想的这句话读好吗?

  (1)指名读

  (2)每天都白捡一只野兔,这是一件多美的事呀,谁再来读读?

  (3)不是一只,也不是两只,三只、四只……而是每天都有一只呀,还想读吗?

  (4)让我们都来做做这样的美梦吧!齐读

  (三)学*第三自然段。

  过渡:因为有了一次意外的收获,种田人便希望每天都能碰到这样的好运气,正因为有了这种不切实际的想法,从此—————(学生读)

  (出示: 从此他丢下锄头,整天坐在树桩旁边等着,看有没有野兔再跑来撞死在树桩上。)

  1、(出示词卡:从此)同学们这里有一个词,谁来读一读?

  师:“从此”是从什么时候起,他就丢下了锄头?

  2、出示锄头图片及“锄”字,教学“锄”字

  3、师:种田人丢下锄头,把锄头扔得远远的,看来他是真的不想再拿起锄头干活了。他是一个农民,他本来应该去干什么呀?(松土、播种、施肥、浇水、锄草、捉虫……)是的,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而种田人却——————(学生读:整天坐在树桩旁边等着,看有没有野兔再跑来撞死在树桩上。)

  “整天”什么意思?

  引读:早上,太阳升起,种田人——(学生读:就坐在树桩旁边等着,看有没有野兔再跑来撞死在树桩上);中午,太阳高挂,种田人还是一(学生读,内容同上);傍晚,太阳快要下山了,种田人依然——(学生读。内容同上)。

  师:(课件出示:课文插图)同学们,你们瞧!种田人丢下了锄头,他呀,不干活了。当别人在地里浇水施肥时,他在守株待兔;别人在地里拔草捉虫时,他在守株待兔;当别人的庄稼大丰收的时候,他还在—————守株待兔。锄头丢掉了,庄稼不管了,什么事儿都不干了,他一心只想着再白捡野兔。他想可以不付出任何辛劳就可以收获,用一个词就叫“不劳而获”。(板书:不劳而获)

  师:那么,你们想,他坐在树桩旁等野兔时会怎么想呢?

  第一天,他坐在那儿,乐滋滋地想: 。

  第二天,他仍然坐在那儿,满怀希望地想: 。

  第三天,他还是坐在那儿,傻傻地想: 。

  师:日子一天一天过去了,种田人的心里还是那个想法:兔子会来的,兔子一定会来的!他还坐在树桩旁边等着。 可结果摆在他面前的是怎样一种情况呢?我们一起把课文的最后一句话读一遍。(生齐读第3自然的最后一句话)你们觉得在读这句话时应该注意哪些词语?

  师:让我们一起读一遍。(师生齐读)最后,种田人不但再也没有得到野兔,而且田野长满了草,庄稼全完了。(板书:全完)用个词语来说,就是——(板书:一无所获)

  四、深化明理,拓展延伸

  师:现在假如你从种田人的身边走过,你想对他说些什么?把你想说的写下来。

  师:种田人啊,刚才同学们的话你听懂了吗?(听懂了)懂什么了?你能用上黑板上的三个词语来说一说吗?

  小结:是啊,做事不能有侥幸心理,不能有不劳而获的思想,不然最后终将一无所获。只有实实在在去做,才能有收获。

  五、课外阅读

  (过渡:这就是寓言故事。寓言,总是借一个短小的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它对我们的学*、生活,都会有很大帮助

  1、推荐课外读物。其实像这样的寓言故事还有很多很多,课后我们可以去读读这本《*古代寓言故事》,相信你们会有更大的收获。

  板书设计:

  守株待兔

  撞死 侥幸

  白捡 不劳而获

  坐等

  全完 一无所有

  目标预设

  1、学会本课六个生字,初步掌握归类识字的方法。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研读中明白寓意:不劳动不会有收获,不能靠碰运气过日子。


《守株待兔》教学反思菁选(扩展6)

——守株待兔教学反思9篇

  《守株待兔》是一则寓言故事。课文经过种田人因一次偶然的机会得到一只撞死的兔子,他就放弃农活整天守着树桩等待撞死的兔子的事,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地向学生介绍了“想不劳而获是不行的”这一比较深奥的道理。

  教学《守株待兔》这则寓言故事时,揭题伊始,我首先引导学生解题:“守株”、“待兔”,让学生读文,理清文章的脉络;然后让学生自读自悟,说说这则寓言的意思;之后出示设计的表格让学生自我再次读文,自我想,自我填;最终全班讨论归纳出寓意。这样就克服了传统教学繁琐的分析和空洞的说教。学生掌握了学*寓言的方法。

  教学中我还努力地为学生架设生活与教材联系的桥梁,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感受,谈谈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守株待兔”的人和事,怎样避免“守株待兔”的现象发生。这样学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围中学*,自主地读、说;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究中读懂寓言故事,体会寓意,受到教育。

  新课程改革已以不可阻挡之势走进了我们每一个教师的心头。怀着对新课程教学的学*、探索、思考,我两次执教了人教版第六册《寓言两则》之一《守株待兔》一文。以下是我在两次教学中的反思和点滴想法,坦诚相告,以求得发展,求得进步。

  第一次反思

  一、自我评价

  1、课堂气氛不活,没调动起大多数学生的积极性。

  2、课文朗读不够,不到位。

  3、课文复述时,没能紧扣课文,学生发散的东西多而散,以致不能顺利领会寓意。

  4、学生评价粗浅,老师没有进行引导。

  5、教案设计面面俱到,教学目标不够明确,重难点不很突出。

  6、课堂教学时间安排前松后紧,导致重点部分的训练时间不够而拖堂。

  二、自我反思

  1、课堂气氛不活:《守株待兔》是一个较简单的寓言故事,绝大多数的孩子能够用自己的话比较完整地加以讲述。原以为导入时就让学生简单地讲一下故事,会引起孩子们的兴趣,但由于讲故事的同学声音不够洪亮,讲述不够生动,所以一开始就营造了课堂的沉闷的气氛。后面出示了五幅图画,原意是要求学生图文结合复述课文,希望可以掀起一个高潮的,且这也是老师在设计教案时动了脑筋的地方,夸张一些的说,是老师苦心策划的一个环节,但学生明显兴趣不大,复述时随意且无内容,说者激昂,听者淡然。少部分学生甚至开起了小差,见此情景,老师也没了激情。

  2、在教案的设计过程中,没能充分把握教材,总想面面俱到。结果是在教学中指东指西,盲目教学。尽管老师全场奔命,极力煽情,忙得不亦乐乎,学生却是气定神闲,任你风狂雨骤,自是岿然不动。就别谈完成和落实朗读、复述课文,领悟寓意的教学目标了。

  3、拔高要求,总喜欢要学生进行评价。学生评价时,老师应抓住最佳时机给学生予以点拨。大多数时候,教师成了一个洗耳恭听的观众,没有穷追猛打,乘胜追击。一味对孩子讲的东西表示认同,似乎是不管你讲什么,只要你能说就行。局面失控,变成了老师被学生牵着走了。

  4、对学生情况估计不足。比如:在拓展想象时,我在五幅图后出示了一幅空白图,原意是想通过学生自行补充的内容,又能达到更深刻地挖掘,领悟寓意的教学目标。没想到一些孩子提出他可以一边劳动,一边等野兔或是他可以改行做猎人等一类完全在我意料之外的回答。无奈之下,老师只好硬生生地抛出了自己准备的问题。这次原以为学生又会顺藤摸瓜地回答,没想到学生的回答竟然又是大出所料。好几个孩子都说他的亲人、邻居、朋友都会鼓励他,他一定可以等到更肥更大的野兔,与原先料想的回答整个儿不挨边。学生回答问题时的随意,说明了老师*时没有做过这样有方向性的训练,学生也没能接受到有目的的系统的`训练。我姑且把它叫作学*过程中导定向的训练吧!学生回答问题的质量,既是*时训练的体现,又是训练效果的检验,更能充分体现出老师驾驭课堂、把握课堂的艺术。新课程提出了新的理念:一个纲,七个性。一个纲就是指要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面对这些自由程度极强的孩子,老师还是要拿出农人种庄稼的精神来开荒、耕耘的。在孩子心灵的土地上,播上思想的种子,就会有行为的收获;播上行为的种子,就会有*惯的收获;播上*惯的种子,就会有品德的收获。这样做的好处,受益的绝不仅仅只是学生。

  5、忽略了朗读的重要,以致复述不能顺利进行,寓意的领悟不能水到渠成。在本课的教学中,朗读和复述课文是重点,生字教学完全可以紧扣课文进行教学。但在这一环中,老师忽略了朗读,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这样做,学生表面上得到了机会,得到了锻炼,因为他们去想了,有发散的东西了。顺应了现在一再强调的要让学生自由地学*,鼓励学生的发散性思维的要求,老师也可以乐得清闲,这样做不是很好吗?但实际上却背离了课本。只听老师滔滔不绝,学生口若悬河、不闻学生书声琅琅的语文阅读课,不是好的语文课。学生一节课之后,到底能收获什么?可能是课本上的东西知之甚少,课外的东西也淡而忘之。以读为本是*几年来教育界

  呼声很高的一种教法,也是一种反璞归真的学法。牢牢抓住朗读,扣住重点朗读,读好、读懂,加强感受与体验,使老师在课堂上能游刃有余地教学,学生也不会总是在大门外徘徊,举足不前;老师可以胜似闲庭信步,学生也能遇事迎刃而解。

  三、仍存在的困惑

  1、有关老师和学生主体地位的问题:到底该怎样做才能算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传统的老师决定学生的思维,牵着学生走不对,但学生自由发挥,老师跟在学生后面走似乎也不对。老师和学生谁才是课堂上的主体?这个度如何去把握?

  2、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语文教学的路子是遵循语文教学的规律,还是套用某种固定的模式?是给个问题,然后小脑袋一碰,你们讨论去吧,再找几个人汇报汇报完事?还是你一句我一句热热闹闹来个大讨论、大辩论?如今开放的教学课型如百家争鸣,真是你方唱罢我登场。质疑式、讨论式、辩论式、茶馆式、小组式、采访式、主题式……到底是套用?还是要努力形成自己的风格?

  3、有关语文学科性质定位的问题:语文课堂上到底是突出读?还是突出演?是突出让学生去想(即发散思维)?还是重点引导学生去悟(在读中悟)?老师能不能在课堂上对知识进行蔓延?这个度又应该如何去把握?|

  第二次反思

  一、自我评价

  《守株待兔》这一课我前后共备课三次,第一次教案突出了老师的主体地位;第二次倒是训练了学生,但目标又不够明确;到第三次时,我将教案重新做了较大的调整,思路变得更清晰,

  重难点更突出,目标更明确了。我将本课教学目标定为了三个:

  1、学会生字和词语。

  2、朗读、用自己的语气有感情地复述课文,领悟寓意。

  3、拓展想象,训练口语交际。

  教学时我紧紧抓住这三个目标进行教学,这节课条理清晰,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生字教学自然、灵活,学生完成了从积累到运用的过程。

  第二、以训练为主,训练学生读书,说话。老师所设置的每一次的练*,都结合课文朗读进行。

  第三、学生的提问,学生的回答离教学目标更*了,避免了盲目性,因而能较自然地带出寓意。

  第四、问题的设置带有层次性,关注到每一个学生。

  第五、老师注重学生的个性体验,在课堂上,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性,尊重学生,让学生自己体验,自己感悟。

  二、自我反思

  1、如何开课?如何营造开课的气氛?如何掀起开课的高潮?排球运动中,扣球手在扣杀时要做到短、频、快,老师是不是可以借用并充分运用?

  2、在梳理问题进行点拨时,老师的语言要拿捏到位,明白如话。如果把拓展想象中他的亲人、邻居、朋友纷纷劝他说这个问话设置为:假如你就是他的亲人、邻居、朋友,你会怎样劝他?这样更直接,更有针对性。

  3、学生所提出的所有问题都应该给予及时的回答。对一些很明白的问题,应该当时解决,涉及到课外知识的问题,可以告诉学生通过课外查有关资料获得,而对牵涉到文章主要内容,即本节课教学目标的有关问题,则放在学课文当中去解决。

  4、当学生在表达不清楚时,老师该怎么办?学生回答问题声音小时,老师又应该怎么办?放大学生优点,不要吝啬你的表扬。善用赞扬和鼓励,才能引发学*动机。

  5、在教学的最后两个环节出现失误:一是点明寓意时,老师太苛求学生的寓意尽量靠准老师心中的标准答案,限制了学生的自由发展。正如《画杨桃》一文中告诉我们的一样:当我们看见别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时候,不要忙着发笑,要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苏轼也有诗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高低各不同。限制孩子思维的发展,等于为孩子和老师画地为牢。老师应该如何去把握好这个度?二是拓展想象时,因为已下课,学生半

  天不往老师心中的答案上靠,又因为怕完不成教学任务,一着急,脑子出现瞬间空白,忙不迭地追问学生:他们应该怎样说?似有你今天说不出来,就休想下课的架势。学生早被吓回去了,那里还会有言语?欲速则不达,破坏了整个教学过程的流畅性。新课标提出要尊重学生,倡导自主性,加强实践性,作为新时代的老师,应该努力往这方面靠*。自由程度愈高的学*,身心投入的程度就愈高。

  6、在教学中对每一个环节的时间应该充分把握,有备无患,老师也不会自乱阵脚。

  三、解答困惑

  1、突出学生主体应该围绕教学问题来进行。引而不发,助人自助,教师无论是带还是跟,都应该视情况而定。目标中说要注重情感体验、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教会学生怎样学,比让学生学会什么重要。学的过程比获得的结果重要。孔老先生在两千多年前不是早就教诲我们:知其然,亦要知其所以然。在过程中学会了、掌握了方式方法,结果自会水到渠成。

  2、要强化问题意识。在任何教学活动中,师声双方均是主体活动者,任何单一的答案都应该得到否定。但教师所起的作用就是导引。教师要引导学生围绕教学目标提问题,不能漫无边际。这也就是要对学生进行导定向的系统训练。

  3、有关语文学科性质的定位问题。情感浓烈的课文要引导学生以读和悟为主,故事性强的课文要突出演和想。

  4、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明确教学目标,一切教学环节都应围绕教学目标服务。教学目标的确立要简洁、突出重点,而切忌枝蔓太多。一节四十分钟的课堂,要做到有的放矢。点、线、面都想顾及,是绝对不可能的。这样既影响了教学的正常进行,又使得教学效果不突出。

  5、高潮一词的理解是比喻事物高度发展的阶段,具体到教学中来,就是要能使学生兴奋,老师兴奋,体现出一堂课中最精彩、最引人入胜的地方。一部影视作品能否引起观众的共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编剧的精心策划,导演的精彩拍摄,适度引导,演员的出色表演。同样的道理,一节四十分钟的课堂就是一部微型作品,导演是老师,演员是学生。这部作品的好与坏,老师要承担很大的责任,因为老师面对的是一群特殊的演员,是一群没有接受过专业化训练的演员,或者说是一群正在接受训练还不够成熟的演员,高潮的出现绝对要靠老师的引导。一节课的高潮可能出现在四十分钟的每一分钟里。具体的问题是如何引起这个高潮!开课时需要高潮,课中时需要高潮,课尾时仍然需要高潮。讲故事、游戏、表演、唱歌、猜谜……种种种种都不失为一个好的办法,关键是看老师如何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让这种积极性充满整个课堂,乃至自己的每一个课堂。换句话说,就是老师要给学生永远的新鲜感,而这个新鲜感的保持确实是值得每个教育工作者深深思索的,特别是经验尚浅的年轻教师.

  两课之后的感想:

  任何思想的转变和观念的蜕变都是一个痛苦的过程。新课标带来的新观念对我们*惯了传统教学的老师无疑是一个很大的冲击。面对冲击,我们应该有怎样的态度?是退缩?是无畏?答案是显而易见的。怎样才能让这种冲击成为我们前进的动力而不是一种束缚?通过两课两反思,使我逐渐进入蜕变的过程。终于把读书挤进了课堂,终于向传统教学发起挑战了,终于把训练学生作为重中之重了。第一次上课时,总想面面俱到,什么都想展示,结果是所有自己能想到的都展示了,却没一样落实了,活活给自己上了一副枷锁,导致第一节课的失败。第二次上课前,我努力要求自己跳出这个框框,力求站在一定的高度进行教学,得到的结果是:它只给我指出了前进的大方向,至于如何迈步则是我自己的事情。于是我思考,我改进,我努力。虽然仍有缺憾,但我想我至少已完成了重塑自我的轮廓。如果进行第三次、第四次的教学,我相信我会使雕像更趋完美。

  由此可见:理想的教学设计与教师的课堂实施总是有一定差距的。差距会带来困惑,更会带来冲突,但困惑使人奋进,冲突使人成熟,而成功就静候在冷静的思考与沟通之后。

  《守株待兔》讲述了一个广为流传的故事:宋国有一个农夫,看见一只兔子撞在树桩上死掉了,便放下手里的农具整天守着树桩,希望再捡到撞死的兔子。当然农夫没有再捡到撞死的兔子,而他的田地却荒芜了,农夫也被宋国人笑话。这个故事揭示了一个道理:不努力,而抱侥幸心理,指望靠好运气过日子,是不会有好结果的。课文仅39个字,寓意却很深刻。

  教学《守株待兔》这篇文言文时,我以读为本,扣住重点朗读,读好、读懂,加强感受与体验,力求通过读作为学生学*和探究的重要手段。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读懂故事,体会寓意,受到教育。

  在课堂导入时,我就呈现学*方法,接着通过解题:“守株”、“待兔”,让学生很快地把握了这则寓言的主要内容,并巧妙地根据题目“守株”和“待兔”,让学生既快速又准确地理清了文章的段落。这种做法不仅化难为易,而且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加以运用。使学生在学*新知识的.过程中,同时也获得了新知的方法,得到了积极主动的发展。然后让学生自己读,通过扩词语、看注释、借助插图、联系上下文等方法读懂句子,最后归纳出寓意。这样就克服了传统教学繁琐的分析和空洞的说教。学生经历了这样获得新知识的过程,不但对新知识掌握得牢固,而且掌握了学*这类知识的方法。

  在字词教学方面,它仍然是教学中的重点,教学时通过多种行式的朗读掌握字词。在理解课文内容时,通过学生反复品读课文,引导学生领会寓意,将课堂的自*交还给学生,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学生也通过种田人的所作所为联系到自身,思考,自己有没有做过类似的事情,以后应该怎么做。这样老师就能在课堂上能游刃有余地教学,学生也能遇事迎刃而解了。

  教学中只有真正地把课堂的自*还给学生才能得到好的教学效果。兴趣的激发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与差。在语文教学中“读中悟”是语文学*的基础,也是很不错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多动口,多动脑,能提高对文章内容的加深、理解。让学生适时地、大胆地发挥想象,能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更能点燃学生“创新的火花”。

  《守株待兔》是一则寓言故事,告诉学生:不要有不劳而获的侥幸心理。但怎样才能让孩子真正去理解所蕴含的道理呢?

  我打破常规教学,提前一周让学生先读文,并告诉学生通过课本剧的形式来展现。赵修贤扮演哥哥,惠玉闯扮演弟弟,还有的女生扮演小禾苗,还有扮演兔子的。学生在准备之前,相信一定会对课文反复阅读,并且还会找有关的资料,也可能会向大人请教,通过多种途径,相信孩子们一定会准备的很充分

  上课了,我先让孩子们来演,孩子们的表现比我想象的还要好!赵修贤表现的哥哥形象,除了文中的等着兔子意外,还加上了自己的理解,真正表现了哥哥的懒惰;而惠玉闯扮演的弟弟更是形象,时刻在提醒、叮嘱哥哥:天下没有不劳而获的事情,只有自己种才有吃不完的菜,才能有一切劳动成果!小禾苗和小兔子,通过舞蹈来展现。每一个动作都凝聚着孩子们的心血,他们的表演也赢得孩子们的阵阵掌声!

  我知道孩子们在课下一定做了充分的准备,因为他们10几分钟的表演已经远远超过了课堂40分钟的效果,以后的'课堂能还给学生的就还给学生,这样的教学才有时效性!

  《守株待兔》是一则寓言故事。课文经过种田人因一次偶然的机会拾到一只撞去世在树桩上的兔子,从此,他就放弃农活,整天守着树桩等待撞去世的兔子,结果什么也得不到的事。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地向学生介绍了“不劳动是不会有收获的,不能靠碰运气过日子”这一道理。

  一、谈话导入,调动学生的进取性。

  1、同学们学过很多寓言故事,你能说出哪些寓言故事的名字?

  2、学*生字“守”,教师板书课题,学生书空生字。

  3、了解寓言。

  经过本环节,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调动学生的学*热情,为学*故事打下基础,从而到达“未成曲调先有情”的状态。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把书翻到123页,听清教师的要求

  1、大声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

  2、再读课文,边读边记边想:

  (1)读(圈出生字)

  (2)记(运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能够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

  (3)想(组词语)。

  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自由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资料,对故事有一个整体了解,扫清生字障碍,把故事读通顺,读准确,为展示做好准备。

  三、学*生字

  活动一:我会读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概括课文资料。

  填空:古时候一个种田人,白捡了一只_______,从此他_______,整天_______,结果_______。

  活动二:我会认

  守:注意读音翘舌sh,识字方法_______,组词。

  窜:重点纠正读音_______。请生做窜的动作。

  用“窜出来”说一句话。

  撞:注意读音翘舌zh,识字方法_______,组词。

  活动三:我明白

  桩:形声字。组词树桩。明白树桩什么样吗?

  此:些字去掉下半部。运用减一减的识字方法。

  锄:形声字。组词锄头。你明白有哪些带“锄”字的古诗吗?

  活动四:我来讲故事

  两个组PK讲故事

  活动五:我会写

  今日我们一齐写写“此”、“锄”,教师指导书写生字。

  本环节将课堂真正还给学生,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让学生在自主学*后,小组合作学*,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本事。在展示环节中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让学生运用多种识字方法学*生字,如加一加、减一减,培养学生自主学*的本事,有效利用导学案,有步骤地引导学生开展自学活动。在活动中注重生生互动,引导其他小组成员适时地帮忙展示小组给“守”扩词,真正实现了生生对话。讲故事环节精心设计,小组成员PK,调动了同学们讲故事的进取性。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我在这节课里还有做得不足的地方,如开展自学活动时对学生的要求不够明确,个性话评价语言不够到位,也不够丰富等等。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努力!

  《守株待兔》是一则寓言故事。课文通过种田人因一次偶然的机会得到一只撞死的兔子,他就放弃农活整天守着树桩等待撞死的兔子的事,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地向学生介绍了“想不劳而获是不行的”这一比较深奥的道理。

  本着“加强综合,突出重点,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精神,教学《守株待兔》这则寓言故事时,我以新基础教育理念为指导,主要通过在教课本知识的同时,也教给学生学*这类知识的方法程序结构。

  揭题伊始,我就呈现学*方法,接着通过解题:“守株”、“待兔”,让学生很快地把握了这则寓言的主要内容,并巧妙地根据题目“守株”和“待兔”,让学生既快速又准确地理清了文章的段落。这种做法不仅化难为易,而且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加以运用。使学生在学*新知识的过程中,同时也获得了新知的方法,得到了积极主动的发展。然后让学生自己读,自己想,自己填,最后归纳出寓意。这样就克服了传统教学繁琐的分析和空洞的说教。学生经历了这样获得新知识的过程,不但对新知识掌握得牢固,而且掌握了学*这类知识的方法程序结构。

  教学中,我还努力地为学生架设生活与教材联系的桥梁,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感受,谈谈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守株待兔”的人和事,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并力求通过读作为学生学*和探究的重要手段。让学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围中学*,自主地读、说;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究中读懂寓言故事,体会寓意,受到教育。课堂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真正将课堂教学时间还给了学生,让学生真正获得健康主动的发展。

  《语文课程标》指出:“语文课程应积极倡导民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有活力的”《守株待兔》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的能力和合作能力,体现大语文观。

  一、创设自主的学*环境,学生的创新火花在闪耀,自主探究的精神在滋长。

  在揭题伊始,我就让学生听故事自主提问,提的问题还真不少: 野兔倒底是怎么了,为什么会撞死在树桩旁?种田人只不过是捡了一只兔子,为何那么高兴?种田人真的傻吗?他为什么老守候在树桩旁?

  学生提这些问题更能激发他们学*的兴趣,让他们小组讨论,一起来解决他们想要知道的问题,把学生的学*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他们各抒己见,谈论着自己的看法,把每个学生带进课堂。整堂课中,让学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围中学*,自主地读、说,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究中读懂寓意,受到教育。真正将课堂教学时间还给了学生,让学生获得健康,主动的发展克服了传统教学繁琐的分析和空洞的说教。


《守株待兔》教学反思菁选(扩展7)

——守株待兔教学反思6篇

  《守株待兔》是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一则寓言故事。课文通过种田人因一次偶然的机会得到一只撞的兔子,他就放弃农活整天守着树桩等待撞树的兔子的事,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地向学生介绍了“想不劳而获是不行的”这一比较深奥的道理。

  本着二年级语文教学大纲“加强综合,突出重点,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精神,教学《守株待兔》这则寓言故事时,我以新基础教育理念为指导,主要通过在教课本知识的同时,也教给学生学*这类知识的方法程序结构,也就是把“两类结构”的.学*和运用作为本课教学的重要任务。

  在揭题开始,我就呈现学*方法,接着通过解题,让学生很快地把握了这则寓言的主要内容,并巧妙地根据题目“守株”和“待兔”,准确地理清了文章的段落。这种做法不仅化难为易,而且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加以运用。使学生在学*新知识的过程中,同时也获得了新知的方法,得到了积极主动的发展。然后通过设计的表格让学生自己读,自己想,自己填,最后归纳出寓意。学生经历了这样获得新知识的过程,不但对新知识掌握得牢固,而且掌握了学*这类知识的方法程序结构。教学中我还努力地为学生架设生活与教材联系的桥梁,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感受,谈谈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守株待兔”的人和事,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并力求通过读作为学生学*和探究的重要手段。

  让学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围中学*,自主地读、说;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究中读懂寓言故事,体会寓意,受到教育。整个课堂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真正将课堂教学时间还给了学生,让学生真正获得健康主动的发展。

  新课程改革已以不可阻挡之势走进了我们每一个教师的心头。怀着对新课程教学的学*、探索、思考,我两次执教了人教版第六册《寓言两则》之一《守株待兔》一文。以下是我在两次教学中的反思和点滴想法,坦诚相告,以求得发展,求得进步。

  第一次反思

  一、自我评价

  1、课堂气氛不活,没调动起大多数学生的积极性。

  2、课文朗读不够,不到位。

  3、课文复述时,没能紧扣课文,学生发散的东西多而散,以致不能顺利领会寓意。

  4、学生评价粗浅,老师没有进行引导。

  5、教案设计面面俱到,教学目标不够明确,重难点不很突出。

  6、课堂教学时间安排前松后紧,导致重点部分的训练时间不够而拖堂。

  二、自我反思

  1、课堂气氛不活:《守株待兔》是一个较简单的寓言故事,绝大多数的孩子能够用自己的话比较完整地加以讲述。原以为导入时就让学生简单地讲一下故事,会引起孩子们的兴趣,但由于讲故事的同学声音不够洪亮,讲述不够生动,所以一开始就营造了课堂的沉闷的气氛。后面出示了五幅图画,原意是要求学生图文结合复述课文,希望可以掀起一个高潮的,且这也是老师在设计教案时动了脑筋的地方,夸张一些的说,是老师苦心策划的一个环节,但学生明显兴趣不大,复述时随意且无内容,说者激昂,听者淡然。少部分学生甚至开起了小差,见此情景,老师也没了激情。

  2、在教案的设计过程中,没能充分把握教材,总想面面俱到。结果是在教学中指东指西,盲目教学。尽管老师全场奔命,极力煽情,忙得不亦乐乎,学生却是气定神闲,任你风狂雨骤,自是岿然不动。就别谈完成和落实朗读、复述课文,领悟寓意的教学目标了。

  3、拔高要求,总喜欢要学生进行评价。学生评价时,老师应抓住最佳时机给学生予以点拨。大多数时候,教师成了一个洗耳恭听的观众,没有穷追猛打,乘胜追击。一味对孩子讲的东西表示认同,似乎是不管你讲什么,只要你能说就行。局面失控,变成了老师被学生牵着走了。

  4、对学生情况估计不足。比如:在拓展想象时,我在五幅图后出示了一幅空白图,原意是想通过学生自行补充的内容,又能达到更深刻地挖掘,领悟寓意的教学目标。没想到一些孩子提出他可以一边劳动,一边等野兔或是他可以改行做猎人等一类完全在我意料之外的回答。无奈之下,老师只好硬生生地抛出了自己准备的问题。这次原以为学生又会顺藤摸瓜地回答,没想到学生的回答竟然又是大出所料。好几个孩子都说他的亲人、邻居、朋友都会鼓励他,他一定可以等到更肥更大的野兔,与原先料想的回答整个儿不挨边。学生回答问题时的随意,说明了老师*时没有做过这样有方向性的训练,学生也没能接受到有目的的系统的`训练。我姑且把它叫作学*过程中导定向的训练吧!学生回答问题的质量,既是*时训练的体现,又是训练效果的检验,更能充分体现出老师驾驭课堂、把握课堂的艺术。新课程提出了新的理念:一个纲,七个性。一个纲就是指要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面对这些自由程度极强的孩子,老师还是要拿出农人种庄稼的精神来开荒、耕耘的。在孩子心灵的土地上,播上思想的种子,就会有行为的收获;播上行为的种子,就会有*惯的收获;播上*惯的种子,就会有品德的收获。这样做的好处,受益的绝不仅仅只是学生。

  5、忽略了朗读的重要,以致复述不能顺利进行,寓意的领悟不能水到渠成。在本课的教学中,朗读和复述课文是重点,生字教学完全可以紧扣课文进行教学。但在这一环中,老师忽略了朗读,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这样做,学生表面上得到了机会,得到了锻炼,因为他们去想了,有发散的东西了。顺应了现在一再强调的要让学生自由地学*,鼓励学生的发散性思维的要求,老师也可以乐得清闲,这样做不是很好吗?但实际上却背离了课本。只听老师滔滔不绝,学生口若悬河、不闻学生书声琅琅的语文阅读课,不是好的语文课。学生一节课之后,到底能收获什么?可能是课本上的东西知之甚少,课外的东西也淡而忘之。以读为本是*几年来教育界

  呼声很高的一种教法,也是一种反璞归真的学法。牢牢抓住朗读,扣住重点朗读,读好、读懂,加强感受与体验,使老师在课堂上能游刃有余地教学,学生也不会总是在大门外徘徊,举足不前;老师可以胜似闲庭信步,学生也能遇事迎刃而解。

  三、仍存在的困惑

  1、有关老师和学生主体地位的问题:到底该怎样做才能算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传统的老师决定学生的思维,牵着学生走不对,但学生自由发挥,老师跟在学生后面走似乎也不对。老师和学生谁才是课堂上的主体?这个度如何去把握?

  2、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语文教学的路子是遵循语文教学的规律,还是套用某种固定的模式?是给个问题,然后小脑袋一碰,你们讨论去吧,再找几个人汇报汇报完事?还是你一句我一句热热闹闹来个大讨论、大辩论?如今开放的教学课型如百家争鸣,真是你方唱罢我登场。质疑式、讨论式、辩论式、茶馆式、小组式、采访式、主题式……到底是套用?还是要努力形成自己的风格?

  3、有关语文学科性质定位的问题:语文课堂上到底是突出读?还是突出演?是突出让学生去想(即发散思维)?还是重点引导学生去悟(在读中悟)?老师能不能在课堂上对知识进行蔓延?这个度又应该如何去把握?|

  第二次反思

  一、自我评价

  《守株待兔》这一课我前后共备课三次,第一次教案突出了老师的主体地位;第二次倒是训练了学生,但目标又不够明确;到第三次时,我将教案重新做了较大的调整,思路变得更清晰,

  重难点更突出,目标更明确了。我将本课教学目标定为了三个:

  1、学会生字和词语。

  2、朗读、用自己的语气有感情地复述课文,领悟寓意。

  3、拓展想象,训练口语交际。

  教学时我紧紧抓住这三个目标进行教学,这节课条理清晰,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生字教学自然、灵活,学生完成了从积累到运用的过程。

  第二、以训练为主,训练学生读书,说话。老师所设置的每一次的练*,都结合课文朗读进行。

  第三、学生的提问,学生的回答离教学目标更*了,避免了盲目性,因而能较自然地带出寓意。

  第四、问题的设置带有层次性,关注到每一个学生。

  第五、老师注重学生的个性体验,在课堂上,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性,尊重学生,让学生自己体验,自己感悟。

  二、自我反思

  1、如何开课?如何营造开课的气氛?如何掀起开课的高潮?排球运动中,扣球手在扣杀时要做到短、频、快,老师是不是可以借用并充分运用?

  2、在梳理问题进行点拨时,老师的语言要拿捏到位,明白如话。如果把拓展想象中他的亲人、邻居、朋友纷纷劝他说这个问话设置为:假如你就是他的亲人、邻居、朋友,你会怎样劝他?这样更直接,更有针对性。

  3、学生所提出的所有问题都应该给予及时的回答。对一些很明白的问题,应该当时解决,涉及到课外知识的问题,可以告诉学生通过课外查有关资料获得,而对牵涉到文章主要内容,即本节课教学目标的有关问题,则放在学课文当中去解决。

  4、当学生在表达不清楚时,老师该怎么办?学生回答问题声音小时,老师又应该怎么办?放大学生优点,不要吝啬你的表扬。善用赞扬和鼓励,才能引发学*动机。

  5、在教学的最后两个环节出现失误:一是点明寓意时,老师太苛求学生的寓意尽量靠准老师心中的标准答案,限制了学生的自由发展。正如《画杨桃》一文中告诉我们的一样:当我们看见别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时候,不要忙着发笑,要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苏轼也有诗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高低各不同。限制孩子思维的发展,等于为孩子和老师画地为牢。老师应该如何去把握好这个度?二是拓展想象时,因为已下课,学生半

  天不往老师心中的答案上靠,又因为怕完不成教学任务,一着急,脑子出现瞬间空白,忙不迭地追问学生:他们应该怎样说?似有你今天说不出来,就休想下课的架势。学生早被吓回去了,那里还会有言语?欲速则不达,破坏了整个教学过程的流畅性。新课标提出要尊重学生,倡导自主性,加强实践性,作为新时代的老师,应该努力往这方面靠*。自由程度愈高的学*,身心投入的程度就愈高。

  6、在教学中对每一个环节的时间应该充分把握,有备无患,老师也不会自乱阵脚。

  三、解答困惑

  1、突出学生主体应该围绕教学问题来进行。引而不发,助人自助,教师无论是带还是跟,都应该视情况而定。目标中说要注重情感体验、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教会学生怎样学,比让学生学会什么重要。学的过程比获得的结果重要。孔老先生在两千多年前不是早就教诲我们:知其然,亦要知其所以然。在过程中学会了、掌握了方式方法,结果自会水到渠成。

  2、要强化问题意识。在任何教学活动中,师声双方均是主体活动者,任何单一的答案都应该得到否定。但教师所起的作用就是导引。教师要引导学生围绕教学目标提问题,不能漫无边际。这也就是要对学生进行导定向的系统训练。

  3、有关语文学科性质的定位问题。情感浓烈的课文要引导学生以读和悟为主,故事性强的课文要突出演和想。

  4、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明确教学目标,一切教学环节都应围绕教学目标服务。教学目标的确立要简洁、突出重点,而切忌枝蔓太多。一节四十分钟的课堂,要做到有的放矢。点、线、面都想顾及,是绝对不可能的。这样既影响了教学的正常进行,又使得教学效果不突出。

  5、高潮一词的理解是比喻事物高度发展的阶段,具体到教学中来,就是要能使学生兴奋,老师兴奋,体现出一堂课中最精彩、最引人入胜的地方。一部影视作品能否引起观众的共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编剧的精心策划,导演的精彩拍摄,适度引导,演员的出色表演。同样的道理,一节四十分钟的课堂就是一部微型作品,导演是老师,演员是学生。这部作品的好与坏,老师要承担很大的责任,因为老师面对的是一群特殊的演员,是一群没有接受过专业化训练的演员,或者说是一群正在接受训练还不够成熟的演员,高潮的出现绝对要靠老师的引导。一节课的高潮可能出现在四十分钟的每一分钟里。具体的问题是如何引起这个高潮!开课时需要高潮,课中时需要高潮,课尾时仍然需要高潮。讲故事、游戏、表演、唱歌、猜谜……种种种种都不失为一个好的办法,关键是看老师如何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让这种积极性充满整个课堂,乃至自己的每一个课堂。换句话说,就是老师要给学生永远的新鲜感,而这个新鲜感的保持确实是值得每个教育工作者深深思索的,特别是经验尚浅的年轻教师.

  两课之后的感想:

  任何思想的转变和观念的蜕变都是一个痛苦的过程。新课标带来的新观念对我们*惯了传统教学的老师无疑是一个很大的冲击。面对冲击,我们应该有怎样的态度?是退缩?是无畏?答案是显而易见的。怎样才能让这种冲击成为我们前进的动力而不是一种束缚?通过两课两反思,使我逐渐进入蜕变的过程。终于把读书挤进了课堂,终于向传统教学发起挑战了,终于把训练学生作为重中之重了。第一次上课时,总想面面俱到,什么都想展示,结果是所有自己能想到的都展示了,却没一样落实了,活活给自己上了一副枷锁,导致第一节课的失败。第二次上课前,我努力要求自己跳出这个框框,力求站在一定的高度进行教学,得到的结果是:它只给我指出了前进的大方向,至于如何迈步则是我自己的事情。于是我思考,我改进,我努力。虽然仍有缺憾,但我想我至少已完成了重塑自我的轮廓。如果进行第三次、第四次的教学,我相信我会使雕像更趋完美。

  由此可见:理想的教学设计与教师的课堂实施总是有一定差距的。差距会带来困惑,更会带来冲突,但困惑使人奋进,冲突使人成熟,而成功就静候在冷静的思考与沟通之后。

  课文经过种田人因一次偶然的机会得到一只撞死的兔子,他就放弃农活整天守着树桩等待撞死的兔子的事,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地向学生介绍了“想不劳而获是不行的”这一比较深奥的道理。本着三年级语文教学大纲“加强综合,突出重点,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精神,教学《守株待兔》这则寓言故事时,我以新基础教育理念为指导,主要经过在教课本知识的同时,也教给学生学*这类知识的方法程序结构,也就是把“两类结构”的学*和运用作为本课教学的重要任务。在揭题伊始,我就呈现学*方法,之后经过解题:“守株”、“待兔”,让学生很快地把握了这则寓言的主要资料,并巧妙地根据题目“守株”和“待兔”,让学生既快速又准确地理清了文章的段落。这种做法不仅仅化难为易,并且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加以运用。使学生在学*新知识的过程中,同时也获得了新知的方法,得到了进取主动的发展。然后经过设计的表格让学生自我读,自我想,自我填,最终归纳出寓意。这样就克服了传统教学繁琐的分析和空洞的说教。

  学生经历了这样获得新知识的过程,不但对新知识掌握得牢固,并且掌握了学*这类知识的方法程序结构。教学中我还努力地为学生架设生活与教材联系的桥梁,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感受,谈谈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守株待兔”的人和事,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并力求经过读作为学生学*和探究的重要手段。让学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围中学*,自主地读、说;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究中读懂寓言故事,体会寓意,受到教育。整个课堂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真正将课堂教学时间还给了学生,让学生真正获得健康主动的发展。

  上完这一课后,我感觉自己对寓意的揭示安排得较为巧妙,水到渠成,学生揭示的教好。主要原因是我在前文的铺垫做得较好,突出表现在:


《守株待兔》教学反思菁选(扩展8)

——《守株待兔》语文教学反思菁选

《守株待兔》语文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我们要有一流的教学能力,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守株待兔》语文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目标预设:

  1、学会本课六个生字,初步掌握归类识字的方法。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研读中明白寓意:不劳动不会有收获,不能靠碰运气过日子。

  教学重点、难点:

  研读课文,明白寓意。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初步解题

  1、这节课,老师和你们一起再来学*一则寓言故事。

  2、谁能把题目读一读?能说说课题是什么意思吗?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注意把生字的音读准了。

  2、检查生字词的学*情况

  (1)这些词你会读吗?(窜出来树桩撞死锄头庄稼乐滋滋)指名读,齐读。

  (2)假如让你给这六个字分类,你会怎么分?

  小结:你们一个个都很棒,已经学会了归类识字,这可是识字的一种好方法!

  3、再次解题:你们都已读了课文,现在你能用一句话解释一下课题是什么意思了吗?

  4、质疑:根据这个课题,你能提几个问题吗?板书:怎么等?等的结果?

  三、带着问题,再次读文

  四、深读课文,明白寓意

  种田人守呀守,等呀等,结果呢?板书:庄稼全完野兔没来(课件出示句子):日子一天一天过去了,再也没有野兔来过,他的田里已经长满了野草,庄稼全完了。

  (一)研读课文,知道不劳动是不会有收获的

  1、田里的庄稼怎么会全完的呢?请你找一找,课文中哪句话告诉了我们原因,把它用横线划下来。

  2、学*句子:从此他丢掉了锄头,整天坐在树桩旁边等着,看有没有野兔再跑来撞死在树桩上。

  (1)自由读读句子,看看从这句话我们可以知道什么。

  (2)推荐预设:

  a、"丢掉了锄头"可以知道他没有到田里去锄过草,没有到田里去挖过地。(是呀,锄头可是种田人最重要的劳动工具,现在他连锄头也不要了,又怎么去劳动呢?)

  b、你是怎么理解"整天在树桩旁等着"这句话的?你们看,早晨,太阳刚从东方升起,他已经坐在树桩旁等了;中午,太阳高照,他没回家休息,还是坐着等;黄昏,太阳已经下山了,他仍旧在等,从早到晚,他一直都在等。

  c、他在树桩旁傻等,人家在干什么呀?想象说话:他人———时,他在等;他人———时,他在等;他人———时,他在等;他人———时,他在等;他人———时,他还在等……是呀,一田到晚,他什么活也不干,一心只想着等兔子,他是多么渴望得到兔子呀!

  (3)朗读指导:

  a、谁愿意来读读这个句子?先自身准备一下,指名读。

  b、你对他的朗读满意吗?那你能试一试吗?

  c、寓言的朗读和其它课文的朗读有点不一样,它就好象在讲一个笑话故事,听老师来读一读。d、谁还愿意读?

  e、一天、两天、三天,从此他再也不出门劳动了,就在树桩旁傻等,让我们一起读,一起去感受一下吧!

  (4)结:种田人整天什么农活也不干,也难怪,他的'庄稼全完了!

  3、学到这儿,你明白了什么?(板书预设)不劳动是不会有收获的。

  (二)研读课文,知道不能凭着运气生活

  1、通过刚才的学*,我们知道了,因为没有劳动,所以庄稼全完了,;可是他整天都在傻等,怎么又没等到野兔呢?

  2、理解"窜","窜"是什么意思?笔直地向前跑,能叫"窜"吗?究竟怎样的跑才叫"窜"?(窜就是没有方向地乱跑)

  3、什么原因,野兔要这么慌乱地从树林了跑出来,四人小组想象野兔"窜"的种种原因。

  (1)后面有猎人追赶

  (2)受伤了

  (3)有野兽追击

  (4)他发现前面有好玩的东西

  (5)他想到森林外面去玩一玩

  (6)他想出去找朋友玩

  (7)他和别的野兔竞赛跑步

  小结:你们刚才说的种种情况确实都有可能发生,但是因为这些原因,野兔从树林里窜出来就撞死的可能性大吗?

  4、种田人意识到这一点了吗?从哪里知道?能给"乐滋滋"换一个词吗?(喜滋滋、美滋滋、乐呵呵、乐哈哈、喜洋洋)

  5、朗读指导:想到今后每天都能捡一只野兔,种田人更是开心极了,你能把他心里想的这句

  话读好吗?

  (1)指名读

  (2)每天都白捡一只野兔,这是一件多美的事呀,谁再来读读?

  (3)不是一只,也不是两只,三只、四只……而是每天都有一只呀,还想读吗?

  (4)让我们都来做做这样的美梦吧!齐读

  6、因为有了一次意外的收获,种田人便希望每天都能碰到这样的好运气,正因为有了这种不

  切实际的想法,所以从捡到兔子的那天起,他便一直坐在树桩旁傻等(课件: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一个星期后……一个月后……)每天,他就是在那儿撞运气,可直到最后,他还是没又等到兔子。

  7、学到这儿,你又明白了什么?(板书:不能靠碰运气过日子)

  (三)观看动画,加深理解

  1、刚才我们通过读课文了解了这个故事,现在想看看动画吗?

  2、现在,你想对种田人说些什么,请你把自身想说的话写下来。小结:靠碰运气是不可能得到自身想要的东西的,只有实实在在去做,才干有收获。

  (四)、说说身边的人和事

  其实像种田人一样,因为一次碰到好运气,就想永远靠碰运气过日子的人在我们生活中也有,你能说一说吗?

  五、课外阅读

  (过渡:寓言,总是借一个短小的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它对我们的学*、生活,都会有很大协助。老师这还有一则寓言故事,请你们自由地读一读)

  1、自由读读寓言,说说自身读懂了什么。

  2、推荐课外读物。其实像这样的寓言故事还有很多很多,课后我们可以去读读这本《中国古代寓言故事》,相信你们会有更大的收获。

  《守株待兔》是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一则寓言故事。课文通过种田人因一次偶然的机会得到一只撞的兔子,他就放弃农活整天守着树桩等待撞树的兔子的事,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地向学生介绍了“想不劳而获是不行的”这一比较深奥的道理。

  本着二年级语文教学大纲“加强综合,突出重点,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精神,教学《守株待兔》这则寓言故事时,我以新基础教育理念为指导,主要通过在教课本知识的同时,也教给学生学*这类知识的方法程序结构,也就是把“两类结构”的学*和运用作为本课教学的重要任务。

  在揭题开始,我就呈现学*方法,接着通过解题,让学生很快地把握了这则寓言的主要内容,并巧妙地根据题目“守株”和“待兔”,准确地理清了文章的段落。这种做法不仅化难为易,而且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加以运用。使学生在学*新知识的过程中,同时也获得了新知的方法,得到了积极主动的发展。然后通过设计的表格让学生自己读,自己想,自己填,最后归纳出寓意。学生经历了这样获得新知识的过程,不但对新知识掌握得牢固,而且掌握了学*这类知识的方法程序结构。教学中我还努力地为学生架设生活与教材联系的桥梁,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感受,谈谈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守株待兔”的.人和事,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并力求通过读作为学生学*和探究的重要手段。

  让学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围中学*,自主地读、说;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究中读懂寓言故事,体会寓意,受到教育。整个课堂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真正将课堂教学时间还给了学生,让学生真正获得健康主动的发展。

  《守株待兔》是一则寓言故事。课文主要讲的是一个种田人,偶然得到一只撞死在树桩上的野兔,从此丢掉锄头,坐在树桩旁边等着,结果再也没有得到野兔,地也荒了。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不劳动不会有收获,不能靠碰运气过日子。文章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叙写了 一个饶有趣味的故事,从而阐明一个深刻的道理。

  教学《守株待兔》这则寓言故事时,我以读为本,牢牢抓住朗读,扣住重点朗读,读好、读懂,加强感受与体验,力求通过读作为学生学*和探究的重要手段。让学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围中学*,自主地读、说;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究中读懂寓言故事,体会寓意,受到教育。

  揭题伊始,我就呈现学*方法,接着通过解题: “守株”、“待兔”,让学生很快地把握了这则寓言的主要内容,并巧妙地根据题目“守株”和“待兔”,让学生既快速又准确地理清了文章的段落。这种做法不仅化难为易,而且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加以运用。使学生在学*新知识的过程中,同时也获得了新知的方法,得到了积极主动的发展。然后让学生自己读,自己想,自己填,最后归纳出寓意。这样就克服了传统教学繁琐的分析和空洞的`说教。学生经历了这样获得新知识的过程,不但对新知识掌握得牢固,而且掌握了学*这类知识的

  方法程序结构。

  本节课在字词教学方面,它仍然是教学中的重点,教学时通过多种行式的读法如个别读、小老师带读、男女生赛读、开火车读等方式,使他们掌握字词。在理解课文内容时,通过学生反复品读课文,找出描写守株待兔这一成语的内容,从而懂得“株”就是指“树桩”的意思。在引导学生领会寓意时,也是让学生从读中来感悟守株待兔背后的真正寓意。将课堂的自**交还给学生,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充分的说,在说的同时,不忘记对写话的训练。

  从种田人的身上联系到自身,使学生明白不劳动不会有收获,不能靠碰运气过日子的道理。这样老师就能在课堂上能游刃有余地教学,学生也不会总是在大门外徘徊,举足不前;老师可以胜似闲庭信步,学生也能遇事迎刃而解了。

  教学中只有真正地把课堂的自**还给学生才能得到好的教学效果。兴趣的激发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与差。在语文教学中“读中悟”是语文学*的基础,也是很不错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多动口,多动脑,能提高对文章内容的加深、理解。让学生适时地、大胆地发挥想象,能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更能点燃学生“创新的火花”。

  《守株待兔》一则寓言故事。课文主要讲的是一个种田人,偶然得到一只撞死在树桩上的野兔,从此丢掉锄头,坐在树桩旁边等着,结果再也没有得到野兔,地也荒了。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不劳动不会有收获,不能靠碰运气过日子。文章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叙写了一个饶有趣味的故事,从而阐明一个深刻的道理。

  本着语文教学大纲“加强综合,突出重点,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精神,教学《守株待兔》这则寓言故事时,我以读为本,牢牢抓住朗读,扣住重点朗读,读好、读懂,加强感受与体验,力求通过读作为学生学*和探究的重要手段。让学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围中学*,自主地读、说;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究中读懂寓言故事,体会寓意,受到教育。

  在字词教学方面,它仍然是教学中的重点,教学时通过多种行式的读法如个别读、小老师带读、男女生赛读、开火车读等方式,使他们掌握字词。在理解课文内容时,通过学生反复品读课文,找出描写守株待兔这一成语的内容,从而懂得“株”就是指“树桩”的意思。在引导学生领会寓意时,也是让学生从读中来感悟守株待兔背后的真正寓意。将课堂的自**交还给学生,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充分的说,在说的`同时,不忘记对写话的训练。教学时我是这样设计的:

  早上,种田人乐滋滋地坐在树桩旁边等着,他心里想:要是能捡到一只野兔,那该多好啊。可是他什么也没有得到。

  中午烈日炎炎,种田人还在______,心里想:________________!

  太阳快下山了,种田人_________,心里想:________________?

  同时教学中我还努力地为学生架设生活与教材联系的桥梁,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感受,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

  此时,你路过种田人的身旁,看到他那样,你想对他说什么?

  我想对他说:____________

  这时的你,又想对自己说什么呢?

  从种田人的身上联系到自身,使学生明白不劳动不会有收获,不能靠碰运气过日子的道理。这样老师就能在课堂上能游刃有余地教学,学生也不会总是在大门外徘徊,举足不前;老师可以胜似闲庭信步,学生也能遇事迎刃而解了。

  新课程改革已以不可阻挡之势走进了我们每一个教师的心头。怀着对新课程教学的学*、探索、思考,我两次执教了人教版第六册《寓言两则》之一《守株待兔》一文。以下是我在两次教学中的反思和点滴想法,坦诚相告,以求得发展,求得进步。

  第一次反思

  一、自我评价

  1、课堂气氛不活,没调动起大多数学生的积极性。

  2、课文朗读不够,不到位。

  3、课文复述时,没能紧扣课文,学生发散的东西多而散,以致不能顺利领会寓意。

  4、学生评价粗浅,老师没有进行引导。

  5、教案设计面面俱到,教学目标不够明确,重难点不很突出。

  6、课堂教学时间安排前松后紧,导致重点部分的训练时间不够而拖堂。

  二、自我反思

  1、课堂气氛不活:《守株待兔》是一个较简单的寓言故事,绝大多数的孩子能够用自己的话比较完整地加以讲述。原以为导入时就让学生简单地讲一下故事,会引起孩子们的兴趣,但由于讲故事的同学声音不够洪亮,讲述不够生动,所以一开始就营造了课堂的沉闷的气氛。后面出示了五幅图画,原意是要求学生图文结合复述课文,希望可以掀起一个高潮的,且这也是老师在设计教案时动了脑筋的地方,夸张一些的说,是老师苦心策划的一个环节,但学生明显兴趣不大,复述时随意且无内容,说者激昂,听者淡然。少部分学生甚至开起了小差,见此情景,老师也没了激情。

  2、在教案的设计过程中,没能充分把握教材,总想面面俱到。结果是在教学中指东指西,盲目教学。尽管老师全场奔命,极力煽情,忙得不亦乐乎,学生却是气定神闲,任你风狂雨骤,自是岿然不动。就别谈完成和落实朗读、复述课文,领悟寓意的教学目标了。

  3、拔高要求,总喜欢要学生进行评价。学生评价时,老师应抓住最佳时机给学生予以点拨。大多数时候,教师成了一个洗耳恭听的观众,没有穷追猛打,乘胜追击。一味对孩子讲的东西表示认同,似乎是不管你讲什么,只要你能说就行。局面失控,变成了老师被学生牵着走了。

  4、对学生情况估计不足。比如:在拓展想象时,我在五幅图后出示了一幅空白图,原意是想通过学生自行补充的内容,又能达到更深刻地挖掘,领悟寓意的教学目标。没想到一些孩子提出他可以一边劳动,一边等野兔或是他可以改行做猎人等一类完全在我意料之外的回答。无奈之下,老师只好硬生生地抛出了自己准备的问题。这次原以为学生又会顺藤摸瓜地回答,没想到学生的回答竟然又是大出所料。好几个孩子都说他的亲人、邻居、朋友都会鼓励他,他一定可以等到更肥更大的野兔,与原先料想的回答整个儿不挨边。学生回答问题时的随意,说明了老师*时没有做过这样有方向性的训练,学生也没能接受到有目的的系统的训练。我姑且把它叫作学*过程中导定向的训练吧!学生回答问题的质量,既是*时训练的体现,又是训练效果的检验,更能充分体现出老师驾驭课堂、把握课堂的艺术。新课程提出了新的理念:一个纲,七个性。一个纲就是指要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面对这些自由程度极强的孩子,老师还是要拿出农人种庄稼的精神来开荒、耕耘的。在孩子心灵的土地上,播上思想的种子,就会有行为的收获;播上行为的种子,就会有*惯的收获;播上*惯的种子,就会有品德的收获。这样做的好处,受益的绝不仅仅只是学生。

  5、忽略了朗读的重要,以致复述不能顺利进行,寓意的领悟不能水到渠成。在本课的教学中,朗读和复述课文是重点,生字教学完全可以紧扣课文进行教学。但在这一环中,老师忽略了朗读,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这样做,学生表面上得到了机会,得到了锻炼,因为他们去想了,有发散的东西了。顺应了现在一再强调的要让学生自由地学*,鼓励学生的发散性思维的要求,老师也可以乐得清闲,这样做不是很好吗?但实际上却背离了课本。只听老师滔滔不绝,学生口若悬河、不闻学生书声琅琅的语文阅读课,不是好的语文课。学生一节课之后,到底能收获什么?可能是课本上的东西知之甚少,课外的东西也淡而忘之。以读为本是*几年来教育界

  呼声很高的一种教法,也是一种反璞归真的学法。牢牢抓住朗读,扣住重点朗读,读好、读懂,加强感受与体验,使老师在课堂上能游刃有余地教学,学生也不会总是在大门外徘徊,举足不前;老师可以胜似闲庭信步,学生也能遇事迎刃而解。

  三、仍存在的困惑


《守株待兔》教学反思菁选(扩展9)

——古文《守株待兔》教学反思实用5份

  新课程改革已以不可阻挡之势走进了我们每一个教师的心头。怀着对新课程教学的学*、探索、思考,我两次执教了人教版第六册《寓言两则》之一《守株待兔》一文。以下是我在两次教学中的反思和点滴想法,坦诚相告,以求得发展,求得进步。

  第一次反思

  一、自我评价

  1、课堂气氛不活,没调动起大多数学生的积极性。

  2、课文朗读不够,不到位。

  3、课文复述时,没能紧扣课文,学生发散的东西多而散,以致不能顺利领会寓意。

  4、学生评价粗浅,老师没有进行引导。

  5、教案设计面面俱到,教学目标不够明确,重难点不很突出。

  6、课堂教学时间安排前松后紧,导致重点部分的训练时间不够而拖堂。

  二、自我反思

  1、课堂气氛不活:《守株待兔》是一个较简单的寓言故事,绝大多数的孩子能够用自己的话比较完整地加以讲述。原以为导入时就让学生简单地讲一下故事,会引起孩子们的兴趣,但由于讲故事的同学声音不够洪亮,讲述不够生动,所以一开始就营造了课堂的沉闷的气氛。后面出示了五幅图画,原意是要求学生图文结合复述课文,希望可以掀起一个高潮的,且这也是老师在设计教案时动了脑筋的地方,夸张一些的说,是老师苦心策划的一个环节,但学生明显兴趣不大,复述时随意且无内容,说者激昂,听者淡然。少部分学生甚至开起了小差,见此情景,老师也没了激情。

  2、在教案的设计过程中,没能充分把握教材,总想面面俱到。结果是在教学中指东指西,盲目教学。尽管老师全场奔命,极力煽情,忙得不亦乐乎,学生却是气定神闲,任你风狂雨骤,自是岿然不动。就别谈完成和落实朗读、复述课文,领悟寓意的教学目标了。

  3、拔高要求,总喜欢要学生进行评价。学生评价时,老师应抓住最佳时机给学生予以点拨。大多数时候,教师成了一个洗耳恭听的观众,没有穷追猛打,乘胜追击。一味对孩子讲的东西表示认同,似乎是不管你讲什么,只要你能说就行。局面失控,变成了老师被学生牵着走了。

  4、对学生情况估计不足。比如:在拓展想象时,我在五幅图后出示了一幅空白图,原意是想通过学生自行补充的内容,又能达到更深刻地挖掘,领悟寓意的教学目标。没想到一些孩子提出他可以一边劳动,一边等野兔或是他可以改行做猎人等一类完全在我意料之外的回答。无奈之下,老师只好硬生生地抛出了自己准备的问题。这次原以为学生又会顺藤摸瓜地回答,没想到学生的回答竟然又是大出所料。好几个孩子都说他的亲人、邻居、朋友都会鼓励他,他一定可以等到更肥更大的野兔,与原先料想的回答整个儿不挨边。学生回答问题时的随意,说明了老师*时没有做过这样有方向性的训练,学生也没能接受到有目的的.系统的训练。我姑且把它叫作学*过程中导定向的训练吧!学生回答问题的质量,既是*时训练的体现,又是训练效果的检验,更能充分体现出老师驾驭课堂、把握课堂的艺术。新课程提出了新的理念:一个纲,七个性。一个纲就是指要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面对这些自由程度极强的孩子,老师还是要拿出农人种庄稼的精神来开荒、耕耘的。在孩子心灵的土地上,播上思想的种子,就会有行为的收获;播上行为的种子,就会有*惯的收获;播上*惯的种子,就会有品德的收获。这样做的好处,受益的绝不仅仅只是学生。

  5、忽略了朗读的重要,以致复述不能顺利进行,寓意的领悟不能水到渠成。在本课的教学中,朗读和复述课文是重点,生字教学完全可以紧扣课文进行教学。但在这一环中,老师忽略了朗读,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这样做,学生表面上得到了机会,得到了锻炼,因为他们去想了,有发散的东西了。顺应了现在一再强调的要让学生自由地学*,鼓励学生的发散性思维的要求,老师也可以乐得清闲,这样做不是很好吗?但实际上却背离了课本。只听老师滔滔不绝,学生口若悬河、不闻学生书声琅琅的语文阅读课,不是好的语文课。学生一节课之后,到底能收获什么?可能是课本上的东西知之甚少,课外的东西也淡而忘之。以读为本是*几年来教育界

  呼声很高的一种教法,也是一种反璞归真的学法。牢牢抓住朗读,扣住重点朗读,读好、读懂,加强感受与体验,使老师在课堂上能游刃有余地教学,学生也不会总是在大门外徘徊,举足不前;老师可以胜似闲庭信步,学生也能遇事迎刃而解。

  三、仍存在的困惑

  1、有关老师和学生主体地位的问题:到底该怎样做才能算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传统的老师决定学生的思维,牵着学生走不对,但学生自由发挥,老师跟在学生后面走似乎也不对。老师和学生谁才是课堂上的主体?这个度如何去把握?

  2、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语文教学的路子是遵循语文教学的规律,还是套用某种固定的模式?是给个问题,然后小脑袋一碰,你们讨论去吧,再找几个人汇报汇报完事?还是你一句我一句热热闹闹来个大讨论、大辩论?如今开放的教学课型如百家争鸣,真是你方唱罢我登场。质疑式、讨论式、辩论式、茶馆式、小组式、采访式、主题式……到底是套用?还是要努力形成自己的风格?

  3、有关语文学科性质定位的问题:语文课堂上到底是突出读?还是突出演?是突出让学生去想(即发散思维)?还是重点引导学生去悟(在读中悟)?老师能不能在课堂上对知识进行蔓延?这个度又应该如何去把握?|

  第二次反思

  一、自我评价

  《守株待兔》这一课我前后共备课三次,第一次教案突出了老师的主体地位;第二次倒是训练了学生,但目标又不够明确;到第三次时,我将教案重新做了较大的调整,思路变得更清晰,

  重难点更突出,目标更明确了。我将本课教学目标定为了三个:

  1、学会生字和词语。

  2、朗读、用自己的语气有感情地复述课文,领悟寓意。

  3、拓展想象,训练口语交际。

  教学时我紧紧抓住这三个目标进行教学,这节课条理清晰,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生字教学自然、灵活,学生完成了从积累到运用的过程。

  第二、以训练为主,训练学生读书,说话。老师所设置的每一次的练*,都结合课文朗读进行。

  第三、学生的提问,学生的回答离教学目标更*了,避免了盲目性,因而能较自然地带出寓意。

  第四、问题的设置带有层次性,关注到每一个学生。

  第五、老师注重学生的个性体验,在课堂上,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性,尊重学生,让学生自己体验,自己感悟。

  二、自我反思

  1、如何开课?如何营造开课的气氛?如何掀起开课的高潮?排球运动中,扣球手在扣杀时要做到短、频、快,老师是不是可以借用并充分运用?

  2、在梳理问题进行点拨时,老师的语言要拿捏到位,明白如话。如果把拓展想象中他的亲人、邻居、朋友纷纷劝他说这个问话设置为:假如你就是他的亲人、邻居、朋友,你会怎样劝他?这样更直接,更有针对性。

  3、学生所提出的所有问题都应该给予及时的回答。对一些很明白的问题,应该当时解决,涉及到课外知识的问题,可以告诉学生通过课外查有关资料获得,而对牵涉到文章主要内容,即本节课教学目标的有关问题,则放在学课文当中去解决。

  4、当学生在表达不清楚时,老师该怎么办?学生回答问题声音小时,老师又应该怎么办?放大学生优点,不要吝啬你的表扬。善用赞扬和鼓励,才能引发学*动机。

  5、在教学的最后两个环节出现失误:一是点明寓意时,老师太苛求学生的寓意尽量靠准老师心中的标准答案,限制了学生的自由发展。正如《画杨桃》一文中告诉我们的一样:当我们看见别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时候,不要忙着发笑,要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苏轼也有诗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高低各不同。限制孩子思维的发展,等于为孩子和老师画地为牢。老师应该如何去把握好这个度?二是拓展想象时,因为已下课,学生半

  天不往老师心中的答案上靠,又因为怕完不成教学任务,一着急,脑子出现瞬间空白,忙不迭地追问学生:他们应该怎样说?似有你今天说不出来,就休想下课的架势。学生早被吓回去了,那里还会有言语?欲速则不达,破坏了整个教学过程的流畅性。新课标提出要尊重学生,倡导自主性,加强实践性,作为新时代的老师,应该努力往这方面靠*。自由程度愈高的学*,身心投入的程度就愈高。

  6、在教学中对每一个环节的时间应该充分把握,有备无患,老师也不会自乱阵脚。

  三、解答困惑

  1、突出学生主体应该围绕教学问题来进行。引而不发,助人自助,教师无论是带还是跟,都应该视情况而定。目标中说要注重情感体验、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教会学生怎样学,比让学生学会什么重要。学的过程比获得的结果重要。孔老先生在两千多年前不是早就教诲我们:知其然,亦要知其所以然。在过程中学会了、掌握了方式方法,结果自会水到渠成。

  2、要强化问题意识。在任何教学活动中,师声双方均是主体活动者,任何单一的答案都应该得到否定。但教师所起的作用就是导引。教师要引导学生围绕教学目标提问题,不能漫无边际。这也就是要对学生进行导定向的系统训练。

  3、有关语文学科性质的定位问题。情感浓烈的课文要引导学生以读和悟为主,故事性强的课文要突出演和想。

  4、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明确教学目标,一切教学环节都应围绕教学目标服务。教学目标的确立要简洁、突出重点,而切忌枝蔓太多。一节四十分钟的课堂,要做到有的放矢。点、线、面都想顾及,是绝对不可能的。这样既影响了教学的正常进行,又使得教学效果不突出。

  5、高潮一词的理解是比喻事物高度发展的阶段,具体到教学中来,就是要能使学生兴奋,老师兴奋,体现出一堂课中最精彩、最引人入胜的地方。一部影视作品能否引起观众的共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编剧的精心策划,导演的精彩拍摄,适度引导,演员的出色表演。同样的道理,一节四十分钟的课堂就是一部微型作品,导演是老师,演员是学生。这部作品的好与坏,老师要承担很大的责任,因为老师面对的是一群特殊的演员,是一群没有接受过专业化训练的演员,或者说是一群正在接受训练还不够成熟的演员,高潮的出现绝对要靠老师的引导。一节课的高潮可能出现在四十分钟的每一分钟里。具体的问题是如何引起这个高潮!开课时需要高潮,课中时需要高潮,课尾时仍然需要高潮。讲故事、游戏、表演、唱歌、猜谜……种种种种都不失为一个好的办法,关键是看老师如何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让这种积极性充满整个课堂,乃至自己的每一个课堂。换句话说,就是老师要给学生永远的新鲜感,而这个新鲜感的保持确实是值得每个教育工作者深深思索的,特别是经验尚浅的年轻教师.

  两课之后的感想:

  任何思想的转变和观念的蜕变都是一个痛苦的过程。新课标带来的新观念对我们*惯了传统教学的老师无疑是一个很大的冲击。面对冲击,我们应该有怎样的态度?是退缩?是无畏?答案是显而易见的。怎样才能让这种冲击成为我们前进的动力而不是一种束缚?通过两课两反思,使我逐渐进入蜕变的过程。终于把读书挤进了课堂,终于向传统教学发起挑战了,终于把训练学生作为重中之重了。第一次上课时,总想面面俱到,什么都想展示,结果是所有自己能想到的都展示了,却没一样落实了,活活给自己上了一副枷锁,导致第一节课的失败。第二次上课前,我努力要求自己跳出这个框框,力求站在一定的高度进行教学,得到的结果是:它只给我指出了前进的大方向,至于如何迈步则是我自己的事情。于是我思考,我改进,我努力。虽然仍有缺憾,但我想我至少已完成了重塑自我的轮廓。如果进行第三次、第四次的教学,我相信我会使雕像更趋完美。

  由此可见:理想的教学设计与教师的课堂实施总是有一定差距的。差距会带来困惑,更会带来冲突,但困惑使人奋进,冲突使人成熟,而成功就静候在冷静的思考与沟通之后。

  这是一则寓言故事,寓言故事的“寓眼”,关键在于寓意的揭示。

  上完这一课后,我感觉自身对寓意的揭示布置得较为巧妙,水到渠成,同学揭示得较好。主要原因是我在前文的铺垫做得较好,突出表现在:

  (1)同学质疑问难后,我便请同学带着“为什么要守在树桩旁边等野兔”这一问题读课文从文中找到答案,不一会儿同学便汇报所划的句子。我根据同学所找的内容出示了这句话“种田人急忙跑过去,没花一点力气,白捡了一只又肥又大的野兔。”让同学谈一谈自身的体会,随着同学的回答,随即启发引导同学,像种田人这样白白地捡了一只野兔这叫什么?同学回答后及时板书:坐享其成。

  而后再请同学从他的想法上谈一谈这种坐享其成的高兴心理,随即揭示出他的想法对不对?继而让同学得出种田人捡到野兔是碰巧的事。

  (2)请同学细读第一段划出有关野兔撞死在树桩上是碰巧的句子,引导同学抓住“忽然”“窜”“撞”这几个词来引导同学想象一下造成野兔惊慌失措的原因,继而得出野兔一定是遇到了危险的事,碰死在树桩上纯属一件巧合的事,“巧合”换个词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偶然。”接着便让同学谈他们对这个词的理解,得出偶然的事件是不能经常发生的,但种田人不知道,却执迷不悟,不知是偶然发生的事。顺理成章再让同学划出表示他不知是偶然发生的有关语句。

  (3)正因为前文为同学揭示种田人错在哪儿做好了铺垫,所以当我提出那个人错在哪儿时,同学纷纷举手,回答的十分精彩!在此基础上,我进一步引导同学体会这个人的凄惨下场一无所有,接着让同学入情于境发挥自身的想象:请同学们看图,你看这个人还在那儿呆呆地、傻傻地等着,假如这时你从他身边走过,你会对他说些什么?

  话音刚落,同学想象的闸门便一发而不可收拾,课堂气氛也随之推入了高潮,同学们的精彩回答比比皆是:有的同学说:“你真傻呀!你捡到一只撞死的兔子,那只是偶然发生的一件事,怎么能天天想好事呢?”有的同学说:“你赶快醒悟吧!快快起来好好种庄稼吧!要不然你明年吃什么呢?”还有的同学说:“你可要老老实实地劳动,只有这样才干才有好的收获,才能过上好日子。”

  总之,寓言所内含的深刻的寓意就这样从同学的口中以不同的语言表达效果揭示出来。由此可见,寓意的揭示贵在做好铺垫。

  本环节将课堂真正还给学生,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让学生在自主学*后,小组合作学*,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展示环节中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让学生运用多种识字方法学*生字,如加一加、减一减,培养学生自主学*的能力,有效利用导学案,有步骤地引导学生开展自学活动。在活动中注重生生互动,引导其他小组成员适时地帮助展示小组给“守”扩词,真正实现了生生对话。讲故事环节精心设计,小组成员比赛,调动了同学们讲故事的积极性。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我在这节课里还有做得不足的地方,如开展自学活动时对学生的要求不够明确,个性话评价语言不够到位,也不够丰富等等。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努力!

  这是一篇成语故事,讲述的是一个种田人因一次偶然的机会得到一只撞死的兔子,他就放弃农活整天守着树桩等待撞死的兔子,故事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地向学生介绍了“想不劳而获是不行的”这一比较深奥的道理。

  这则寓言的教学,我主要采取读中感悟的方式引导孩子学*。

  学生读完课文后,引导学生说出“种田人印象”,学生根据自我的感悟,都有自我的见解。之后我对种田人进行了评价,让学生从文中找到教师评价的根据。“真幸运、真敢想、真耐心、真伤悲”四个“真”引领学生感悟了文中的重点句子,同时种田人的形象在孩子的头脑中也更加生动。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