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庐山瀑布教学反思(10)份

首页 / 教学反思 / |

  望庐山瀑布教学反思 1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诗六个生字,认识二类生字,能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背诵这首古诗。通过自主学*和小组学*理解本诗的意思和作者创作意图。

  3.体会诗人对大好河山的赞美与喜爱之请。

  教学重、难点:体会诗意,体会诗人对大好河山的赞美与喜爱之请。

  教学准备:庐山风光资料。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

  展示庐山瀑布的图片资料,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可以联系自己积累的有关古诗、名句等。

  二、小组学*本诗中的生字。

  1.庐:简陋的房子;姓。(注意里边不是卢)。组词:庐山、庐舍、茅庐。

  2.三顾茅庐:1.原指诸葛亮感念刘备三顾茅庐的诚意,接受邀请,就任军师,首战用计火烧博望坡,大败曹兵,立下了战功。2引申为刚走上社会或工作岗位,经验不足。

  3.瀑:瀑布、飞瀑。炉:火炉、锅炉、炉子。遥:遥远、摇不可及、遥控。疑:怀疑、疑问、质问。银:银河、银色、白银、银子、银两。

  三、小组合作,根据预*资料和书中主力理解诗意。

  1.庐山:我国名山之一,在江南省九江市南。

  2.香炉:指香炉峰,是庐山西北部的一座高峰。它山峰形状尖而圆,峰上烟云聚伞缭绕,就像一座香炉,因此得名。

  四、配乐朗读本诗。

  五、尝试背诵古诗

  六、古诗大擂台,背一背,看谁会背的李白的诗多。

  七、补充《早发白帝城》。

  诗意:黎明,为我送行;彩云,笼罩着白帝城。一叶轻快的小舟,会把我带到千里外的江陵,**的猿猴,不停啼叫。小舟载着我的欢乐,穿过了,重重高山,重重险峻。

  白帝城:在今四川省奉节县东帝山上。东汉末公孙述据此,据称殿前井内首有白龙跃出,囚自称白帝,称山为白帝山。城为白帝城。

  八、作业。

  1.背诵两首古诗。

  2.写生字。

  九、板书设计。古诗

  望庐山瀑布教学反思 2

  《望庐山瀑布》是二年级语文下册第17课古诗两首中的第一首古诗,本单元主要是以描写祖国壮丽河山为主题的一组课文。《望庐山瀑布》意在让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了解瀑布的壮观景象。诗人李白运用极其夸张的浪漫主义手法,再现了庐山瀑布的雄伟壮丽,尽情抒发了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我在仔细研读了教材之后,将目标设定为:

  1、学会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3、激发学*古诗的兴趣。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二年级的学生学*重点仍然在识字、写字上,而在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上则为难点。

  当课刚开始的时候,我给学生创设了一个有趣的情景介绍了李白:李白是浪漫主义诗人,被称为“诗仙”。他很爱旅游,游遍了祖国的山山水水,他还有个*惯,就是喜欢把游的地方用诗歌的形式记录下来。一日,李白背着行囊来到一个地方,只一会儿工夫,他就决定留在这个地方隐居不走了,是什么吸引了李白呢?接着就出示诗题《望庐山瀑布》这首诗让学生进行初读。唐诗是中华文明的瑰宝,庐山是驰名中外的胜地。对于这篇音韵和谐、用词精练、意境简言难表的古诗来说,如果充分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那么学生在感悟上还是有一定难度。因此,我先“扶”着学生从关键字词入手理解,再“放手”让学生整体感悟,以此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从“疑”字入手,着重让学生体会诗人的如痴如醉的情感,从侧面感受到瀑布的形态美,并且使他们真正溶进古诗中,溶进意境中,感受到诗人激越的创作情绪。然后让学生通过朗读体现自己的情感、感悟,最后发展到激情吟诵,达到熟读成诵的传统要求,用“诵”这种亘古不变的艺术形式再现诗人若干年前的“情”。

  古诗的最美处,就是它的格律。格律,赋予了古诗颇深的文化内涵,低年级学生读古诗,我认为教师要舍得花大力气去教他们诵读,让他们享受古诗的格律美,让他们初步触摸到古诗的精髓。教学时,我没有要求学生一步到位读到什么程度,而是在他们的感悟中逐渐提高要求。首先读准、读通。其次,让学生掌握节奏,抓住重音,在诗画结合理解了诗意后,我告诉学生你现在就是大诗人李白,站在庐山瀑布的脚下,遥望瀑布,你会发出怎样的感慨呢?让学生上台站在画面前放声诵读,已经非常有气势,但我还不满意,为了让学生更深的感悟到诗的意境,我进行了范读,抓住古诗中的名句读出了轻重缓急,让学生找到与他们的区别,再练再读,很多学生远远超过了我的朗读水*,走进了诗中。我认为在本堂课中,创设诗意的、充满朗读的课堂就是我眼中的善美课堂!

  望庐山瀑布教学反思 3

  《望庐山瀑布》意在让学生熟读的基础上知道:在阳光的照射下,庐山的香炉峰升起紫色的云雾。一条白练似的瀑布从青翠的山壁间跌落下来,好像一条大河挂在山前。那长长的瀑布飞快地直往下泻,真让人以为那是银河从九重天外落了下来。多么壮观的景象啊!诗人李白运用极其夸张的浪漫主义创作手法,再现了庐山瀑布的雄伟壮丽,尽情抒发了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我在仔细研读了教材之后,将目标设定为: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3、激发学*古诗的兴趣。积累古诗中的名句。二年级的学生学*重点仍然在识字、写字上,而在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上则为难点。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去哪些地方旅游过,那里有哪些美丽的景色?学生喜欢表现自己,纷纷站起来说自己去过哪些地方,有什么好玩的什么好吃的,这个时候听的同学也很认真,心里十分的羡慕。于是我又问:游玩的时候有见过瀑布吗,瀑布怎么样,看到那样的瀑布有什么感觉?学生表达完自己的感受之后,直接揭题引出《望庐山瀑布》。

  二、读诵课

  1、了解李白,先生讲,再帮忙补充。

  2、扫清障碍,主要解决生字。

  学生小组间互相帮助学*,然后检查个别字朗读,并通过为生字一字开花让学生巩固生字。这首古诗里生字比较简单,学生学起来比较轻松。

  3、理解古诗

  首先让学生读,读通读准古诗。接着帮助学生逐句理解诗意,体会作者李白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可以通过给个别组词理解字义,比如照就可以组为照射;学生理解香炉是指香炉峰,用简笔画配合手势理解“生紫烟”;猜哪个字解释为河(川);“三千尺”是作者用夸张的方法,“银河落九天”是作者用比喻的方法描绘庐山瀑布的雄伟壮美。之后又让学生读,有感情的读,读出庐山瀑布气势磅礴的感觉。在熟读的基础上成诵。

  三、总结

  反思:这首古诗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通过“读―理解―读―诵”这4个步骤学*课文。在第一个读中,学生做的很好,很快的解决了生字,还给生字找了一些课外的朋友。而在理解这一过程,也是本课教学的最难的部分,学生虽然可以用给字组词,通过借助课文插图理解了诗意,但很难体会到作者李白想表达的那种对庐山瀑布的赞美,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为什么会这样,我个人分析了一下原因:部分学生没有见过瀑布,部分学生见过却没有仔细观察体会过,学生想象的能力有些弱。学生没有很好的体会到这种感情,只是知道作者想要表达这种感情,所以后面的有感情朗读也是比较失败的,而最后的诵,在朗诵方面也是失败的,而背诵是十分成功的,因为有部分学生在学*这篇课文之前已经会背了。我想这次教学中,能够使用多媒体课件,在引出课题之前让学生观看瀑布的飞流直下的视频,听听瀑布所发出的巨响,在学生对瀑布的雄伟气势有所体会的基础上再进行课文教学,效果会更好。

  望庐山瀑布教学反思 4

  庐山瀑布,多么壮观的景象啊!诗人李白运用极其夸张的浪漫主义创作手法,再现了庐山瀑布的雄伟壮丽,尽情抒发了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一开始教学古诗,我便设问:知道庐山在哪吗?之后马上放庐山的风景图还配上优美的音乐和自己的解说词,一下便把孩子们带入了景色迷人的庐山。当播放结束时,孩子们还是那如痴如醉的神态,我心中一阵暗喜:接下来的朗读和领悟诗情不会有问题了。的确,后面的朗读真的不错。之后,我们真的看到了摇头晃脑的小诗人抑扬顿挫的诵诗声。

  领悟诗情这块,我觉得这首诗有一定的难度,孩子们似乎受到了图片的影响,逐句逐句地对诗去进行解释。我想今后还得想些办法,好好引导孩子们去领悟诗的大意即可。

  这节课我做的不够的地方有许多:

  一、把三四两句诗给分开品析了。回家潜心再读诗文,“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两句其实是一个整体,要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瀑布从高处落下,流得快、直、美。而我在学生理解后,没有把两句诗整合起来品析,破坏了瀑布流态的.整体之美。

  二、时间安排不合理,前松后紧。在“细品诗句,领悟诗情”环节花了太多时间,个别读太多。以至“联类比照,感悟诗风”这环节匆匆带过,原来预设时自认为的亮点就这样以遗憾告终,写字教学也无法进行,作业也忘布置了。真是有“虎头蛇尾”之感。

  望庐山瀑布教学反思 5

  《望庐山瀑布》意在让学生熟读的基础上知道:在阳光的照射下,庐山的香炉峰升起紫色的云雾。一条白练似的瀑布从青翠的山壁间跌落下来,好像一条大河挂在山前。那长长的瀑布飞快地直往下泻,真让人以为那是银河从九重天外落了下来。多么壮观的景象啊!诗人李白运用极其夸张的浪漫主义创作手法,再现了庐山瀑布的雄伟壮丽,尽情抒发了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我在仔细研读了教材之后,将目标设定为:

  1、学会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3、激发学*古诗的兴趣。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二年级的学生学*重点仍然在识字、写字上,而在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上则为难点。

  一、画面导入,激发学生学诗兴趣

  课的一开始,我通过深情地导入,让学生对李白充满敬佩之情。师:我们的祖国是诗的国度,几千年来,我们的祖先留下了无数辉煌的诗篇。在诗歌的创作史上,唐代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涌现了无数优秀的诗人,李白是当时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我们曾经学过他的几首诗,谁愿意来背一背?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诗,在回忆中引出今天要学*的内容。接着让学生欣赏庐山瀑布的图片,在学生惊讶的赞叹声中发现孩子们已经被庐山瀑布的雄伟壮丽景象吸引了。揭示课题就顺理成章。

  二、读诵诗句。

  1、扫清障碍,主要解决生字。学生小组间互相帮助学*,然后检查个别字朗读,并通过为生字比较、组词让学生巩固生字。这首古诗里生字比较简单,学生学起来比较轻松。

  2、理解古诗。首先让学生读,读通读准古诗。接着帮助学生逐句理解诗意,体会作者李白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可以通过给个别组词理解字义,比如照就可以组为照射;学生理解香炉是指香炉峰,用简笔画配合手势理解“生紫烟”;猜哪个字解释为河;“三千尺”是作者用夸张的方法,“银河落九天”是作者用比喻的方法描绘庐山瀑布的雄伟壮美。之后又让学生读,有感情的读,读出庐山瀑布气势磅礴的感觉。在熟读的基础上成诵。

  三、拓展诗句,体会写作特点。李白的诗激情浪漫,多采用夸张、比喻、想象等写作方法巧妙地表达诗的意境和丰富的情感。在这首诗中诗人李白运用极其夸张的浪漫主义创作方法和比喻、想象等,再现了庐山瀑布的雄伟壮丽,尽情抒发了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教学中我用直观形象的数字举例让学生理解“三千尺”夸张写法,还通过讲解理解、图片演示理解“银河”“九天”“香炉峰”的意思。还结合以前学过的诗句和拓展诗《秋浦歌》体会李白夸张写法特点。受到很好的学*效果。

  望庐山瀑布教学反思 6

  《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是诗人李白五十岁左右隐居庐山时写的一首风景诗。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

  首句“日照香炉生紫烟”。“香炉”是指庐山的香炉峰。此峰在庐山西北,形状尖圆,像座香炉。由于瀑布飞泻,水气蒸腾而上,在丽日照耀下,仿佛有座顶天立地的香炉冉冉升起了团团紫烟。一个“生”字把烟云冉冉上升的景象写活了。此句为瀑布设置了雄奇的背景,也为下文直接描写瀑布渲染了气氛。次句“遥看瀑布挂前川”。“遥看瀑布”四字照应了题目《望庐山瀑布》。“挂前川”是说瀑布像一条巨大的白练从悬崖直挂到前面的河流上。“挂”字化动为静,维纱维肖地写出遥望中的瀑布。诗的前两句从大处着笔,概写望中全景:山顶紫烟缭绕,山间白练悬挂,山下激流奔腾,构成一幅绚丽壮美的图景。第三句“飞流直下三千尺”是从*处细致地描写瀑布。“飞流”表现瀑布凌空而出,喷涌飞泻。“直下”既写出岩壁的陡峭,又写出水流之急。“三千尺”极力夸张,写山的高峻。这样写诗人觉得还没把瀑布的雄奇气势表现得淋漓尽致,于是接着又写上一句“疑是银河落九天”。说这“飞流直下”的瀑布,使人怀疑是银河从九天倾泻下来。一个“疑”,用得空灵活泼,若真若幻,引人遐想,增添了瀑布的神奇色彩。

  教学本首诗,运用*衡策略,有效实现“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落实工具性”与“渗透人文性”、“充分利用教材”与“适度超越教材”的有机*衡,彰显课堂学生本体,回归语文教学本色,打造真本语文课堂。一节课上完,受益颇多,感慨颇多。

  一、画面导入,激发学生学诗兴趣。

  课的一开始,我通过深情地导入,让学生对李白充满敬佩之情。师:我们的祖国是诗的国度,几千年来,我们的祖先留下了无数辉煌的诗篇。在诗歌的创作史上,唐代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涌现了无数优秀的诗人,李白是当时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我们曾经学过他的几首诗,谁愿意来背一背?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诗,在回忆中引出今天要学*的内容。接着让学生欣赏庐山瀑布的图片,在学生惊讶的赞叹声中发现孩子们已经被庐山瀑布的雄伟壮丽景象吸引了。揭示课题就顺理成章。

  二、扫除障碍,顺畅阅读。

  1.扫清障碍,主要解决生字。学生小组间互相帮助学*,然后检查个别字朗读,并通过为生字比较、组词让学生巩固生字。这首古诗里生字比较简单,学生学起来比较轻松。

  2.理解古诗。首先让学生读,读通读准古诗。接着帮助学生逐句理解诗意,体会作者李白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可以通过给个别组词理解字义,比如照就可以组为照射;学生理解香炉是指香炉峰,用简笔画配合手势理解“生紫烟”;猜哪个字解释为河(川);“三千尺”是作者用夸张的方法,“银河落九天”是作者用比喻的方法描绘庐山瀑布的雄伟壮美。之后又让学生读,有感情的读,读出庐山瀑布气势磅礴的感觉。在熟读的基础上成诵。

  三、精读古诗,品读感悟。

  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交流分享,再现诗歌描绘的画面;在再现诗歌描绘的画面的过程中,相机解决学生自读过程中产生的困惑,并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方法,品味诗歌的语言之美。

  四、拓展诗句,体会写作特点。

  李白的诗激情浪漫,多采用夸张、比喻、想象等写作方法巧妙地表达诗的意境和丰富的情感。在这首诗中诗人李白运用极其夸张的浪漫主义创作方法和比喻、想象等,再现了庐山瀑布的雄伟壮丽,尽情抒发了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教学中我用直观形象的数字举例让学生理解“三千尺”夸张写法,还通过讲解理解、图片演示理解“银河”“九天”“香炉峰”的意思。还结合以前学过的诗句和拓展诗《秋浦歌》体会李白夸张写法特点。受到很好的学*效果。

  望庐山瀑布教学反思 7

  古诗教学贯穿整个语文教学过程的始终。学好古诗对于培养少年儿童的想象力、审美力以及陶冶他们优美情操具有重要意义。学生从上幼儿园起日积月累地背诵了许多古诗,关于诗意的理解却显得模糊而浅显。我认为,到了小学中高年级,教师有必要对教材中的古诗进行富有个性的教学设计,既有利于学生汲取我国古代文明中的灿烂精华,又有利于培养学生们丰富的艺术想象力和艺术表现力。《望庐山瀑布》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第六组21课《古诗三首》中的一首古诗,下面是我结合这首古诗教学中的一些实践片段进行的一些反思。

  激发兴趣正确读诗片段一

  (配乐播放庐山风光片,简笔画出庐山及庐山瀑布。)

  师:庐山美吗?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庐山的美?

  生:烟雾缥缈、绿意盎然、生机勃勃、山青水秀……

  师:是呀!庐山的美是说不尽的,喜欢画画的人来到庐山会情不自禁地拿起画笔;喜欢作诗的人来到庐山更会脱口而出吟诵诗歌。1300多年前,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第二次上庐山时,被庐山瀑布的壮美深深陶醉了,想读读这首脍炙人口的不朽名作吗?

  生:想!(学生翻书,迫不及待地小声读起古诗来。)

  师:请同学们翻开书,大声朗读这首诗,把每个字读正确,每行诗读流利。

  反思:唐诗是中华文明的瑰宝,庐山是驰名中外的胜地。教师播放课件展示庐山的美,简笔画出庐山的形,为学生创设了愉快的情感学*氛围。再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庐山的美,更是让学生不知不觉地走进庐山,零距离地感受古诗,学生学*古诗的兴趣渐行渐浓,再切入到他们的求知基点,只提把诗歌读正确、读流利的初步要求,让学生在充分读的训练中树立了学*古诗的信心,奠定了学好古诗的`基调。

  激活想象进入意境片段二

  师:请同学们结合课后的注释认真读古诗,你能读懂什么?

  生:我读出了紫烟的美。“日照香炉生紫烟”,在阳光的照射下,香炉峰的晨雾变成了紫色,袅袅浮游,非常动人。师:这一句诗中哪一个字写出了紫烟的美?

  生:“生”字能表现紫烟的美。师:能说说你的体会吗?生:“生”紫烟的“生”把紫烟写活了,好象源源不断地产生着。

  生:“生”紫烟的“生”让我感到庐山好象妈妈,紫烟就是她的宝宝,这些紫烟宝宝调皮地不停挣脱出庐山香炉峰的怀抱。

  师:(你的想象真是别具一格),你还能从这个“生”字里感受到什么?生:太阳出来了,紫烟把庐山唤醒了,鸟儿也开始婉转啼叫,一切都充满了生机,充满了鲜活的生命力。

  师:你能读出生机勃勃的“紫烟”吗?

  反思引导学生重点读“生”,学生自然地边读边想象,庐山香炉峰的紫烟宛如一幅绝美的仙境图浮现在学生脑中,这一读,既深入了学生对诗歌的品味,又培养了学生读文字思画面的想象能力。让学生在想象中完成对诗歌的理解此刻尤其重要。用同样的方法,学生很好地体会“挂”字的妙不可言、“飞流直下”的气势磅礴,“银河落”的惊天动地。在读诗中激活学生的联想,让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在脑海中组合他们想象到的画面,从而领略文字的独特魅力,感悟古诗的经典意境。这时的读诗,想象,表达等方法应该是学生思维发展的艺术体操。

  激情吟诗熟读成诵片段三

  师:瀑布的快、急、猛带给你们什么样的感受?

  生:让我们大开眼界。

  生:这可真是天下奇观呀!

  生:这瀑布简直太雄伟太壮观了。

  师:老师和你们一样,被这奔腾飞泻的瀑布深深吸引。站在这瀑布下的李白又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呢?

  生:他应该陶醉不已。

  生:他也许觉得自己到了仙境。

  生:他被这壮美的瀑布迷住了,好象不知道究竟是在人间还是在天上。

  师:(说得太妙了!老师觉得你的思维火花真灿烂)你从哪个字能体会到李白的这种心境?

  生:“疑”字可以让我体会到。

  师:那这句话应该怎么读呢?(学生自由练*读,努力读出如梦似幻的飘渺感。)师:李白在庐山的瀑布中陶醉了,我们在李白的诗歌中陶醉了,想跟着老师来读这首《望庐山瀑布》吗?(指导朗读,注重节奏韵律,重点把握“生、挂、飞流直下、疑、落九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吟诵。在反复读的过程中背下这首古诗。)

  师:谁会背这首古诗?(指名吟诵,评价朗诵)

  师:你能从这首诗中体会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生:诗人赞美了瀑布的壮美。

  生:诗人也抒发了对秀美山川的热爱。

  师:请同学们饱含深情地背诵这首古诗吧!

  反思在抓重点词理解这句古诗,感悟这句诗的非凡意境后,再让学生从“疑”字着重体会诗人的如痴如醉,更能让学生从侧面感受到瀑布的形态美。还是这个“疑”字,让学生真正溶进古诗中,溶进意境中,感受到诗人激越的创作情绪。这种激情因为诗的魅力而流传千年,学生在激情中吟诵古诗,进而产生了要背诵古诗的高层次需要,教师这时指导朗诵,重点把握读“生”、“挂”字的舒缓生动、“飞流直下”的轻快充沛、“疑”的柔和飘渺、“落九天”的稳重绵长,让学生在自发读与感悟读的层次递进中掌握诗歌节奏韵律和情感脉动,最后发展到激情吟诵,达到熟读成诵的传统要求,用“诵”这种亘古不变的艺术形式再现诗人若干年前的“情”

  望庐山瀑布教学反思 8

  一 、目标设置合理,为完成目标老师设计了相应的活动,活动紧扣目标,为目标服务。

  课后,学生不仅达成了预设的目标,还有生成性的目标。再谈读后感环节,目标要求学生体会大自然的美。学生畅所欲言。本课充分体现了三维目标的融合。

  例:师:学了这首诗,你想说什么?

  生1)祖国的景色真美。

  生2)大自然真神奇。

  生3)我们要好好学*,把祖国秀丽景色的地方开发更美、美好。

  生4)我们应当环保小使者,让大自然美丽的山水永远不被破坏。

  学生不仅体会到了大自然的美,还想到了环保及现在学*的重要性。

  二、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理解中读,理解和读拧在一块,相辅相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读中有所感悟、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促进读,逐步受到情感的熏陶。读和理解相互交融,相辅相成。

  例1)师:望庐山瀑布中的望为什么要读重音?

  生:作者是站在远处看瀑布,而不是随意站在一个地方看,所以望得读重音。

  例2)师:飞流是什么意思?

  生:水流的速度很快。

  师:直下呢?。

  生1:水直直流下来,水流很快。

  生2:山很陡,水只能直直流下来。

  例3)师:那如何读好飞流直下呢?

  生1)要读出水流速度很快,应用较快的速度读飞流直下。

  生2)要读出瀑布水流快、急得气势。

  学生恍然大悟用急速且响亮地声音读道飞流直下三千尺。

  注意教给学生学*方法,为学生形成自学*能力打下基础。俗话说:教师教学应授之于渔而不是授之于鱼。在学*中,通过老师的引导,学生清楚地知道理解古诗的'两个方法:1)抓住古诗的字、词、句的意思来帮助理解古诗;2)有感情朗读也是理解古诗的好方法。在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时,强调注意古诗的停顿处,重音处及声调的快慢、轻重、强弱等。凭这学生对古诗到位的理解。学生抓住瀑布急、高的特点,注意诗中停顿处及重音处。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将瀑布毫无无阻挡、倾泻而下之势表现得淋漓尽致。学生既掌握理解体会课文的两种方法,也掌握了朗读的技巧。整节课教师思路清晰,能引导学生在畅所欲言的氛围中概括出瀑布急、高的特点,再围绕这两个特点回归古诗,从古诗中找字、词来说明、理解、体会这两个特点,真正落实到字、词的训练。最后,紧扣瀑布的急、高的特点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既扎实地掌握了字词,有利于培养了学生的语感。

  三、将画和诗相互验证(互为证明)。

  老师请学生以诗为依据,画一画庐山的瀑布,因学生对是诗已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准确的画出在陡峭的山壁上,瀑布倾泻而下的磅礴气势。老师出示一幅幅学生的作品让学生欣赏,从画中体会挂前川的美景,为让学生明白李白是站在远处观瀑布,才能看到瀑布挂前川的全貌。老师出示了一幅画有李白站远处的观瀑布图。

  师:李白为什么要画那么小?

  生1:因为李白站得很远。

  生2:因为瀑布很长很高,才显的李白很小。

  生3:李白站的远,远看瀑布才能看到瀑布的全貌。

  师:从诗中那些字或词你知道李白站在远处呢?(以画悟诗)

  生:遥看、望都可看出李白站在远处看瀑布。

  师:结合古诗来看,老师认为他画的不完整,还缺少些什么呢?

  生:(学生很快找到答案)缺少太阳紫烟。因为古诗中日照香炉生紫烟的日指太阳,生紫烟指升起紫色的云烟。

  老师在引导学生画画时,紧密结合古诗,做到画是为了更好理解诗,从诗找到画的落脚点。这样诗画互为证明,使学生更好理解古诗意思,凭借画来检测学生对古诗理解的程度如何,这一环节老师引导的到位、有效。

  四、鼓励学生有超越意识,体会成功感。

  老师范读古诗后,鼓励学生挑战老师,赛读古诗。老师肯定学生的朗读及敢于挑战的勇气,让学生体会到成功感。

  整节课学生参与学*的热情高、参与面也很广。本节课充分的体现了三维目标的融合。

  望庐山瀑布教学反思 9

  坐下来,梳理这节课,真的像诗句中描写的那样“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很多问题,在备课的时候,预想不到,只有上完这节课经过实践以后,问题才会暴露出来。老师的问题,学生的问题,导学案的设计问题等等,只有经过这一节节的课堂实践才能去发现,去解决。反思这节课,主要问题可以归纳如下两个方面:

  第一,导学案的设计。其实这也是检验教师对教材的把握和理解能力。这节课,我想达到的学*目标,第一就是让学生会正确朗读这两首诗,a组和b组能背诵其中一首。第二就是理解两首诗的大致意思,结合生活实际理解“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和“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中蕴含的人生哲理。可是一节课匆匆上下来,总是觉得时间不够,问题一展而过,处理不透彻。所以,我觉得导学案真的要提前下发,在上这节课之前,教师还应该抽查个别学生对导学案的完成情况,因为,新的课堂模式,学生也在适应阶段,需要老师的指导,有时候仅仅利用课堂的15分钟学生很难完成一份导学案,而如果独学在课堂中占用太多时间,又会影响后面的教学流程。另外,在一篇导学案的问题设计上,最好有一个可以让全员参与共同解决的核心问题,比如说这节课的古诗学*中,如果第四题能加上“创意大考验:我们小组能选择其中一种方式展示我们组最喜欢的一首古诗(读、写、背、演……)”,我想学生不管选择哪一种方式小组都会群策群力,积极参与的,实际上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对古诗的读和理解都已经达到了,而且还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学*的积极性。

  可是,正是因为,导学案没有想到提前下发,觉得课堂时间不够,所以在设计时省略了这一题,这也是导致这节课学*目标得不到完成的直接原因。其实,“学海拾贝”的第一题和第二题学生完全可以在课外完成,不用占用课堂独学时间。所以,从最*的这几节课,可以看出,导学案的使用和设计非常重要,老师要好好利用好这个课堂抓手,这样才能使“高效课堂”成为真正的高效课堂。

  第二,学生课堂的很多养成*惯亟待培养。把课堂还给了学生,学生就成了课堂的主人。所以,这个“主人”就应该有主人的样子和气质。课堂展示的时候要大方,自然,声音洪亮,要学会与台下同学的互动,台下的听展者也要学会认真倾听,尊重别人,因为,课堂老师讲的少了,如果不会倾听学*伙伴的发言,就不会有课堂的点评质疑和补充,而且学*的难点和重点也很难突破。而这一切的实现就要求,课堂上老师的评价机制要跟上。没有及时、公正的评价,学生的学*积极性和课堂的参与性就很难提高。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感谢校长耐心及时的听课、评课,让我能够更加清晰的认识自己的课堂,反思自己存在的问题。成功不易,坚持更难,可是课改之路真的需要我们静下心来去钻研,付出更多的耐心去实践,坚持我们当下的选择,只有这样,“高效课堂”才能早一日实现真正的高效!

  望庐山瀑布教学反思 10

  知识学*的同化理论认为:一切新知识的学*都是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展开的,牢固地掌握学过的知识,并找到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将有助于新知识的学*。在教学古诗《望庐山瀑布》时,我让学生联系曾经学过的诗歌《瀑布》,展开想象,训练说话,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望庐山瀑布》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作品,诗人展开想象的翅膀,描绘出一幅气势磅礴的飞流瀑布图。那么,怎样让学生在学*中感受那磅礴雄伟的气势呢?在学生欣赏意境、感受美景时,我设法让学生联系《瀑布》,巧妙地进行知识的迁移与铺垫。在学生感受“瀑布挂前川”时,让他们想象真是“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在学生体会“飞流直下三千尺”时,让他们想象发出的巨大声响。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冲到潭下,溅起一团团水雾,随风扬起,“如烟,如雾,如尘”。这样,学生找到了新旧知识间的联系,感受得深,理解得透。有一位学生在用自己的话。

  口述诗意时这祥说:“太阳照在香炉峰上,紫色的烟雾不断升腾。远远望去,瀑布像是挂在山前的一条河流,真是‘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瀑布飞快地直冲下来,足足有三千尺长啊!发出巨大的声响,‘好像叠叠的涌上岸滩,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冲到潭下,溅起一团团水雾,‘如烟、如雾、如尘’。诗人想,可能是天上的银河从天的最高处落下来了。”


望庐山瀑布教学反思(10)份扩展阅读


望庐山瀑布教学反思(10)份(扩展1)

——望庐山瀑布教学反思6篇

望庐山瀑布教学反思1

  庐山,我国江西省的一座名山,自古就以“奇秀甲天下”,唐朝大诗人李白在50多岁时来到这里,写下了一首千古绝唱——《望庐山瀑布》:在阳光的照射下,庐山的香炉峰升起紫色的云雾。一条白练似的瀑布从青翠的山壁间跌落下来,好像一条大河挂在山前。那长长的瀑布飞快地倾泻而下,真让人以为那是银河从九重天外落了下来。多么壮观的景象啊!诗人李白运用极其夸张的浪漫主义创作手法,再现了庐山瀑布的雄伟壮丽,尽情抒发了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人生识字忧患始。对于诗人来说,短短的十数个字中,包含了太多喜怒哀乐,情感纠葛。而我们这些后来人,只能在不断地研读中揣摩诗人或复杂、或激昂的情感,走进诗人,走进诗歌盛行的时代。

  我在仔细研读了教材之后,将目标设定为: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3、激发学*古诗的兴趣。积累古诗中的名句。教学难点定为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那么,根据唐诗音韵和谐、用词精炼的特点,我采用“分步朗读、逐渐深入”的方法,由浅入深,从易到难,分散难点,各个击破,从而达到本课的学*目标。

  一读、读准字音

  本诗生字不多,但应提醒学生要读准字音、还要读准押韵的字。本诗押韵的字是“烟”“川”“天”,它们都是前鼻音,不要读成后鼻音。另外,“落”字读Luò,“银河”的银读yín。第三步就是要读出古诗特有的节奏。这样的安排,符合儿童好表现的特点,激发了学生学*的兴趣,创设了民主、轻松、互动的学*氛围。

  二读、理解词句

  学生从上幼儿园起日积月累地背诵了许多古诗,关于诗意的理解却显得模糊而浅显。《望庐山瀑布》这首诗,让学生在想象中完成对诗歌的理解此刻尤其重要。因此我鼓励学生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也鼓励其他学生给予解答,当遇到困难时,再由我这个教师适时引导、指点,就这样,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学生很好地体会了“挂”字的妙不可言、“飞流直下”的气势磅礴,“银河落九天”的惊天动地。在交流中激活学生的联想,在质疑中展开想象的翅膀,在互帮互助中想象画面,领略文字的独特魅力,感悟古诗的经典意境。

  三读、体会情感

  在学生读懂了诗句的基础上,就要指导学生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自由读,在读中揣摩怎样处理好重音、速度和停顿,怎样表现诗句的情感;教师引导读,在理解中体会诗的意境、感受诗人的情感、交流自己的感受。另外多媒体课件的出示,使学生虽身在教室,却有如身临其境、观看瀑布的飞流直下壮观场景,聆听瀑布所发出的隆隆巨响,真切地体会瀑布的雄伟气势,以致脱口而出“山河壮美”的感叹!

  庐山,一座千年屹立的山峰,因为李白的到来而名垂千古;李白,一位视权贵如粪土的诗人,寄情山水而感叹:“疑是银河落九天”。但是,这份情,要通过诵读表达出来,对于二年级的小孩子是有难度的。如何引领孩子们入情入境的朗读,一直都困扰着我。

望庐山瀑布教学反思2

  庐山瀑布,多么壮观的景象啊!诗人李白运用极其夸张的浪漫主义创作手法,再现了庐山瀑布的雄伟壮丽,尽情抒发了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一开始教学古诗,我便设问:知道庐山在哪吗?之后马上放庐山的风景图还配上优美的音乐和自己的解说词,一下便把孩子们带入了景色迷人的庐山。当播放结束时,孩子们还是那如痴如醉的神态,我心中一阵暗喜:接下来的朗读和领悟诗情不会有问题了。的确,后面的朗读真的不错。王澳律同学还大声说道:“我要像诗人那样来朗诵。”之后,我们真的看到了摇头晃脑的小诗人抑扬顿挫的诵诗声。

  领悟诗情这块,我觉得这首诗有一定的难度,孩子们似乎受到了图片的影响,逐句逐句地对诗去进行解释。我想今后还得想些办法,好好引导孩子们去领悟诗的大意即可。

望庐山瀑布教学反思3

  教学《望庐山瀑布》这首古诗,我仔细研读了教材,查阅了大量资料,把感受庐山瀑布的壮美、感受诗人豪放、夸张的诗风、朗读古诗的情感相结合。一节课上完,受益颇多,感慨颇多。我觉得做得比较好的有以下两点:

  1、游戏与儿歌是二年级孩子特别喜欢的活动,开课伊始,先播放古诗改编的儿歌,缓解孩子们的紧张情绪,学生处于兴奋状态,趁势激起学生课文的欲望:唐代大诗人李白游了庐山瀑布后诗性大发写下了千古名诗《望庐山瀑布》,同学们想不想学?带领学生以饱满的情绪,进入了学*古诗的最佳状态。这为整节课做了很好的铺垫。这也就是“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接下来是朗读和领悟诗情。

  2、理解诗意是有感情地朗读训练的前提,是古诗教学的关键。我紧抓关键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诗意,进而有针对性的指导朗读。

  生:先产生再升起,把烟云冉冉上升的景象写活了。

  挂:瀑布本是流动的,作者却巧妙地将动态定格,化动为静,维纱维肖地写出遥望中的瀑布的美丽壮观。

  飞、落:写出了瀑布凌空而出,喷涌而下。三千尺:夸张手法

  通过品味,引导学生体会诗人正是通过写自己所看到的,所联想的,表现了瀑布磅礴的气势再反复诵读体会情感。指导学生反复诵读,欣赏意境美,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理解中读,相辅相成。

  本节课还需要改进的地方有:

  1、把三、四句诗给分开品析了。潜心再读诗文,“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两句其实是一个整体,要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瀑布从高处落下,流得快、直、美。若分开品析,则破坏了瀑布流态的整体之美。

  2、时间安排不合理,前松后紧。字词教学的环节占用了太多的时间,导致朗读环节时间比较仓促,学生的朗读指导不太到位,没有把古诗的意境读出来。

  3、对课堂的生成处理的不够娴熟,对学生发言的指导不太到位。

  总而言之,我觉得一堂成功、有效的课既离不开教师精心的“预设”,也不能没有学生精彩的“生成”,让预设与生成相统一,关注学生在课堂中处处闪现的生成点,学*处理好生成点中的智慧火花,学*处理课堂教学中生成与预设之间的关系,是我以后前进的方向。

望庐山瀑布教学反思4

  《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是诗人李白五十岁左右隐居庐山时写的一首风景诗。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

  首句“日照香炉生紫烟”。“香炉”是指庐山的香炉峰。此峰在庐山西北,形状尖圆,像座香炉。由于瀑布飞泻,水气蒸腾而上,在丽日照耀下,仿佛有座顶天立地的香炉冉冉升起了团团紫烟。一个“生”字把烟云冉冉上升的景象写活了。此句为瀑布设置了雄奇的背景,也为下文直接描写瀑布渲染了气氛。次句“遥看瀑布挂前川”。“遥看瀑布”四字照应了题目《望庐山瀑布》。“挂前川”是说瀑布像一条巨大的白练从悬崖直挂到前面的河流上。“挂”字化动为静,维纱维肖地写出遥望中的瀑布。诗的前两句从大处着笔,概写望中全景:山顶紫烟缭绕,山间白练悬挂,山下激流奔腾,构成一幅绚丽壮美的图景。第三句“飞流直下三千尺”是从*处细致地描写瀑布。“飞流”表现瀑布凌空而出,喷涌飞泻。“直下”既写出岩壁的陡峭,又写出水流之急。“三千尺”极力夸张,写山的高峻。这样写诗人觉得还没把瀑布的雄奇气势表现得淋漓尽致,于是接着又写上一句“疑是银河落九天”。说这“飞流直下”的瀑布,使人怀疑是银河从九天倾泻下来。一个“疑”,用得空灵活泼,若真若幻,引人遐想,增添了瀑布的神奇色彩。

  教学本首诗,运用*衡策略,有效实现“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落实工具性”与“渗透人文性”、“充分利用教材”与“适度超越教材”的.有机*衡,彰显课堂学生本体,回归语文教学本色,打造真本语文课堂。一节课上完,受益颇多,感慨颇多。

  一、画面导入,激发学生学诗兴趣。

  课的一开始,我通过深情地导入,让学生对李白充满敬佩之情。师:我们的祖国是诗的国度,几千年来,我们的祖先留下了无数辉煌的诗篇。在诗歌的创作史上,唐代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涌现了无数优秀的诗人,李白是当时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我们曾经学过他的几首诗,谁愿意来背一背?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诗,在回忆中引出今天要学*的内容。接着让学生欣赏庐山瀑布的图片,在学生惊讶的赞叹声中发现孩子们已经被庐山瀑布的雄伟壮丽景象吸引了。揭示课题就顺理成章。

  二、扫除障碍,顺畅阅读。

  1.扫清障碍,主要解决生字。学生小组间互相帮助学*,然后检查个别字朗读,并通过为生字比较、组词让学生巩固生字。这首古诗里生字比较简单,学生学起来比较轻松。

  2.理解古诗。首先让学生读,读通读准古诗。接着帮助学生逐句理解诗意,体会作者李白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可以通过给个别组词理解字义,比如照就可以组为照射;学生理解香炉是指香炉峰,用简笔画配合手势理解“生紫烟”;猜哪个字解释为河(川);“三千尺”是作者用夸张的方法,“银河落九天”是作者用比喻的方法描绘庐山瀑布的雄伟壮美。之后又让学生读,有感情的读,读出庐山瀑布气势磅礴的感觉。在熟读的基础上成诵。

  三、精读古诗,品读感悟。

  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交流分享,再现诗歌描绘的画面;在再现诗歌描绘的画面的过程中,相机解决学生自读过程中产生的困惑,并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方法,品味诗歌的语言之美。

  四、拓展诗句,体会写作特点。

  李白的诗激情浪漫,多采用夸张、比喻、想象等写作方法巧妙地表达诗的意境和丰富的情感。在这首诗中诗人李白运用极其夸张的浪漫主义创作方法和比喻、想象等,再现了庐山瀑布的雄伟壮丽,尽情抒发了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教学中我用直观形象的数字举例让学生理解“三千尺”夸张写法,还通过讲解理解、图片演示理解“银河”“九天”“香炉峰”的意思。还结合以前学过的诗句和拓展诗《秋浦歌》体会李白夸张写法特点。受到很好的学*效果。

望庐山瀑布教学反思5

  《望庐山瀑布》是二年级语文下册第17课古诗两首中的第一首古诗,本单元主要是以描写祖国壮丽河山为主题的一组课文。《望庐山瀑布》意在让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了解瀑布的壮观景象。诗人李白运用极其夸张的浪漫主义手法,再现了庐山瀑布的雄伟壮丽,尽情抒发了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我在仔细研读了教材之后,将目标设定为:

  1、学会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3、激发学*古诗的兴趣。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二年级的学生学*重点仍然在识字、写字上,而在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上则为难点。

  当课刚开始的时候,我给学生创设了一个有趣的情景介绍了李白:李白是浪漫主义诗人,被称为“诗仙”。他很爱旅游,游遍了祖国的山山水水,他还有个*惯,就是喜欢把游的地方用诗歌的形式记录下来。一日,李白背着行囊来到一个地方,只一会儿工夫,他就决定留在这个地方隐居不走了,是什么吸引了李白呢?接着就出示诗题《望庐山瀑布》这首诗让学生进行初读。唐诗是中华文明的瑰宝,庐山是驰名中外的胜地。对于这篇音韵和谐、用词精练、意境简言难表的古诗来说,如果充分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那么学生在感悟上还是有一定难度。因此,我先“扶”着学生从关键字词入手理解,再“放手”让学生整体感悟,以此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从“疑”字入手,着重让学生体会诗人的如痴如醉的情感,从侧面感受到瀑布的形态美,并且使他们真正溶进古诗中,溶进意境中,感受到诗人激越的创作情绪。然后让学生通过朗读体现自己的情感、感悟,最后发展到激情吟诵,达到熟读成诵的传统要求,用“诵”这种亘古不变的艺术形式再现诗人若干年前的“情”。

  古诗的最美处,就是它的格律。格律,赋予了古诗颇深的文化内涵,低年级学生读古诗,我认为教师要舍得花大力气去教他们诵读,让他们享受古诗的格律美,让他们初步触摸到古诗的精髓。教学时,我没有要求学生一步到位读到什么程度,而是在他们的感悟中逐渐提高要求。首先读准、读通。其次,让学生掌握节奏,抓住重音,在诗画结合理解了诗意后,我告诉学生你现在就是大诗人李白,站在庐山瀑布的脚下,遥望瀑布,你会发出怎样的感慨呢?让学生上台站在画面前放声诵读,已经非常有气势,但我还不满意,为了让学生更深的感悟到诗的意境,我进行了范读,抓住古诗中的名句读出了轻重缓急,让学生找到与他们的区别,再练再读,很多学生远远超过了我的朗读水*,走进了诗中。我认为在本堂课中,创设诗意的、充满朗读的课堂就是我眼中的善美课堂!

望庐山瀑布教学反思6

  教学《望庐山瀑布》这首古诗,我仔细研读了教材,查阅了大量资料,把感受庐山瀑布的壮美、感受诗人豪放、夸张的诗风、朗读古诗的情感相结合。一节课上完,受益颇多,感慨颇多。我觉得做得比较好的有以下两点:

  1、游戏与儿歌是二年级孩子特别喜欢的活动,开课伊始,我便播放学过的古诗改编的儿歌,一下缓解了孩子们的紧张情绪,学生处于兴奋状态,趁机我播放《望庐山瀑布》的歌曲,孩子们争先发言,趁势激起学生课文的欲望:唐代大诗人李白游了庐山瀑布后诗性大发写下了千古名诗《望庐山瀑布》,同学们想不想学?带领学生以饱满的情绪,进入了学*古诗的最佳状态。这为整节课做了很好的铺垫。这也就是“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接下来是朗读和领悟诗情。

  2、理解诗意是有感情地朗读训练的前提,是古诗教学的关键。我紧抓关键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诗意,进而有针对性的指导朗读。

  生:先产生再升起,把烟云冉冉上升的景象写活了。

  挂:瀑布本是流动的,作者却巧妙地将动态定格,化动为静,维纱维肖地写出遥望中的瀑布的美丽壮观。

  飞、落:写出了瀑布凌空而出,喷涌而下。三千尺:夸张手法

  通过品味,引导学生体会诗人正是通过写自己所看到的,所联想的,表现了瀑布磅礴的气势再反复诵读体会情感。指导学生反复诵读,欣赏意境美,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理解中读,相辅相成。

  本节课还需要改进的地方有:

  1、把三、四句诗给分开品析了。潜心再读诗文,“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两句其实是一个整体,要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瀑布从高处落下,流得快、直、美。若分开品析,则破坏了瀑布流态的整体之美。

  2、时间安排不合理,前松后紧。字词教学的环节占用了太多的时间,导致朗读环节时间比较仓促,学生的朗读指导不太到位,没有把古诗的意境读出来。

  3、对课堂的生成处理的不够娴熟,对学生发言的指导不太到位。

  总而言之,我觉得一堂成功、有效的课既离不开教师精心的“预设”,也不能没有学生精彩的“生成”,让预设与生成相统一,关注学生在课堂中处处闪现的生成点,学*处理好生成点中的智慧火花,学*处理课堂教学中生成与预设之间的关系,是我以后前进的方向。


望庐山瀑布教学反思(10)份(扩展2)

——古诗望庐山瀑布教学反思

古诗望庐山瀑布教学反思

  在日复一日的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很多优秀的古诗吧,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体诗两类。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更具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古诗望庐山瀑布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望庐山瀑布》意在让学生熟读的基础上知道:在阳光的照射下,庐山的香炉峰升起紫色的云雾。一条白练似的瀑布从青翠的山壁间跌落下来,好像一条大河挂在山前。那长长的瀑布飞快地直往下泻,真让人以为那是银河从九重天外落了下来。多么壮观的景象啊!诗人李白运用极其夸张的浪漫主义创作手法,再现了庐山瀑布的雄伟壮丽,尽情抒发了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我在仔细研读了教材之后,将目标设定为:

  1、会认4个生字,会写4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3、激发学*古诗的兴趣。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二年级的学生学*重点仍然在识字、写字上,而在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上则为难点。

  一、情境引入,揭示课题

  课前我先让学生看有关庐山风景的视频,再通过谈话引导学生知道我们的大诗人李白也去过庐山,看到了这么美的风景,而且还把他看到的写成了一首诗,诗名就叫《望庐山瀑布》。

  二、读诵课文

  1、了解李白,先生讲,再帮忙补充。

  2、了解李白的其它古诗。

  3、扫清障碍,主要解决生字。学生小组间互相帮助学*,然后检查个别字朗读,并通过为生字找朋友让学生巩固生字。这首古诗里生字比较简单,学生学起来比较轻松。

  4、理解古诗

  首先让学生读,读通读准古诗。接着帮助学生逐句理解诗意,体会作者李白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可以通过给个别组词理解字义,比如照就可以组为照射;学生理解香炉是指香炉峰,“三千尺”是作者用夸张的方法,“银河落九天”是作者用比喻的方法描绘庐山瀑布的雄伟壮美。之后又让学生读,有感情的'读,读出庐山瀑布气势磅礴的感觉。在熟读的基础上成诵。

  三、总结

  反思:古诗学生比较难理解,于是我就借助多媒体进行《望庐山瀑布》的教学。上完课后,感想颇多:

  1、材料的充分准备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

  为了上好这节课,我提前一周开始通过各种方法收集资料。瀑布图片网上很多,但是能准确切题、合乎心意的却甚少。从关键字“望庐山瀑布”到“瀑布”,从自己认真查找资料到求助朋友,所有能寻求帮助的途径都用上了。短短一个星期的时间,浏览的图片就有几百张。最后才在这几百张中选取了8张。视频资料也是如此。庐山瀑布的视频有很多,但是我要求的视频资料是——既要表现出庐山瀑布的气势恢宏,又要有能震撼人心的瀑布声。寻找资料的过程无疑是艰辛的,但艰辛过后的收获却让我感觉一次比一次甜蜜,一次比一次兴奋。

  2、有效的教学设计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

  对于所有课来说,有效的教学设计是关键。刚开始的我在设计教学环节的时候有些急于求成。在试讲时我利用多媒体上的课,几位听课老师给我提了很多宝贵意见,再就是在理解诗意上引导的还不够透彻,我发现自己不应该让教学来体现多媒体的功用,而应该让多媒体来辅助教学;所以我在教学的重心不应该在多媒体上,而应该在教学的有效性上。认识到这一点后,我又调整和修改了自己的教学设计。

  3、我在讲授《望庐山瀑布》一诗时,导入部分先是使用了多媒体来介绍庐山的风景,接着播放庐山瀑布的视频录像,让学生对庐山瀑布有一个直观印象,并使学生心灵得到震撼。在古诗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通过“读—理解—读—诵”这4个步骤学*课文。在第一个读中,学生做的很好,很快的解决了生字,还给生字找了一些课外的朋友。低年级古诗教学重在入情入境地计,而要读得入情入境,只能从图片、录像上感受,或是联系生活实际,在老师的情境语言中读。我也寻找了大量的资源引导学生读,《望庐山瀑布》一诗中的名句是“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我带着孩子们看了课件高山瀑布的景象,让他们感受到了“飞流直下”的感觉、领略了“三千尺”的高度和寓意,就有个别学生感言,真的“像天上的银河落下来了”。但是最终还是没能达到预设的效果,反思自己,发现:只有放慢语速,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的意境,去领略作者当时的心情,读起古诗来才会更有味道。在枯燥的课文中,教师是学生学*路上的向导,有了教师正确的指引,学生的思维大门就会打开,一切看似疑难的问题才能迎刃而解。


望庐山瀑布教学反思(10)份(扩展3)

——《望庐山瀑布》教学反思优选【10】份

  《望庐山瀑布》教学反思 1

  庐山,我国江西省的一座名山,自古就以“奇秀甲天下”,唐朝大诗人李白在50多岁时来到这里,写下了一首千古绝唱――《望庐山瀑布》:在阳光的照射下,庐山的香炉峰升起紫色的云雾。一条白练似的瀑布从青翠的山壁间跌落下来,好像一条大河挂在山前。那长长的瀑布飞快地倾泻而下,真让人以为那是银河从九重天外落了下来。多么壮观的景象啊!诗人李白运用极其夸张的浪漫主义创作手法,再现了庐山瀑布的雄伟壮丽,尽情抒发了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人生识字忧患始。对于诗人来说,短短的十数个字中,包含了太多喜怒哀乐,情感纠葛。而我们这些后来人,只能在不断地研读中揣摩诗人或复杂、或激昂的情感,走进诗人,走进诗歌盛行的时代。

  我在仔细研读了教材之后,将目标设定为: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3、激发学*古诗的兴趣。积累古诗中的名句。教学难点定为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那么,根据唐诗音韵和谐、用词精炼的特点,我采用“分步朗读、逐渐深入”的方法,由浅入深,从易到难,分散难点,各个击破,从而达到本课的学*目标。

  一读、读准字音

  本诗生字不多,但应提醒学生要读准字音、还要读准押韵的字。本诗押韵的字是“烟”“川”“天”,它们都是前鼻音,不要读成后鼻音。另外,“落”字读Luò,“银河”的银读yín。第三步就是要读出古诗特有的节奏。这样的安排,符合儿童好表现的特点,激发了学生学*的兴趣,创设了民主、轻松、互动的学*氛围。

  二读、理解词句

  学生从上幼儿园起日积月累地背诵了许多古诗,关于诗意的理解却显得模糊而浅显。《望庐山瀑布》这首诗,让学生在想象中完成对诗歌的理解此刻尤其重要。因此我鼓励学生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也鼓励其他学生给予解答,当遇到困难时,再由我这个教师适时引导、指点,就这样,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学生很好地体会了“挂”字的妙不可言、“飞流直下”的气势磅礴,“银河落九天”的惊天动地。在交流中激活学生的联想,在质疑中展开想象的翅膀,在互帮互助中想象画面,领略文字的独特魅力,感悟古诗的经典意境。

  三读、体会情感

  在学生读懂了诗句的基础上,就要指导学生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自由读,在读中揣摩怎样处理好重音、速度和停顿,怎样表现诗句的情感;教师引导读,在理解中体会诗的意境、感受诗人的情感、交流自己的感受。另外多媒体课件的出示,使学生虽身在教室,却有如身临其境、观看瀑布的飞流直下壮观场景,聆听瀑布所发出的隆隆巨响,真切地体会瀑布的雄伟气势,以致脱口而出“山河壮美”的感叹!

  庐山,一座千年屹立的山峰,因为李白的到来而名垂千古;李白,一位视权贵如粪土的诗人,寄情山水而感叹:“疑是银河落九天”。但是,这份情,要通过诵读表达出来,对于二年级的小孩子是有难度的。如何引领孩子们入情入境的朗读,一直都困扰着我。

  《望庐山瀑布》教学反思 2

  本课教学重点是:了解诗歌描绘的景色,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是:把学生引入诗的意境。在教学本课时,我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图象、声音、文字相结合,紧扣词句品意境,反复诵读体会情感。

  针对教材,结合学生实际,《望庐山瀑布》这首诗的教学过程我是这样设计的:

  第一步:创设情境,感受形态美。

  运用多媒体,可以创造悦耳、悦目、悦心的情境,激发学生审美的情感。教学伊始,就播放录像,学生亲眼目睹了庐山瀑布那宏伟的气势,顿时沉浸在美的意境之中。在教师启发的情感体验下谈谈:瀑布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学生处于高度兴奋状态,必将争先发言。教师趁势激起学生课文的欲望:唐代大诗人李白游了庐山瀑布后诗性大发写下了千古名诗《望庐山瀑布》,同学们想不想学?带领学生以饱满的情绪,进入了学*古诗的最佳状态。这为整节课做了很好的铺垫。这也就是“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第二步:品味吟诵,欣赏意境美。

  欣赏意境是学生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提高,也是有感情地朗读训练的前提,是古诗教学的关键。我采用两种方法对学生进行意境欣赏的指导,分别是:先紧扣词句品意境,再反复诵读体会情感。

  1、紧扣词句品意境。让学生自由读全诗,说说哪些词语用得好。这些词让你想到一个怎样的画面?学生各抒己见,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感悟古诗精湛的语言艺术,指导反复诵读,欣赏意境美。教师相机重点引导学生品味下列字词:

  生:先产生再升起,把烟云冉冉上升的景象写活了。

  紫烟:则可调动学生已有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通过生活实践,悟出那是香炉峰上的水气蒸腾而上,在太阳光映照下,显示出迷人的颜色。

  挂:瀑布本是流动的,作者却巧妙地将动态定格,化动为静,维纱维肖地写出遥望中的瀑布的美丽壮观。同时,也只有大自然能挂起如此气势磅礴的瀑布,其中不正隐含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神奇力量的由衷赞美吗?

  飞、落:写出了瀑布凌空而出,喷涌而下。

  疑:若真若幻,引人遐想,增添了瀑布的神奇色彩。

  通过品味,引导学生体会诗人正是通过写自己所看到的,所联想的,表现了瀑布磅礴的气势。

  2、反复诵读,体会情感。在学生品味了古诗的语言美后,我创设情境(配图,配乐),让学生反复吟诵。我让学生展开想象,自己就是诗人李白,正仰望瀑布。望着这雄伟壮观的瀑布,万分激动,情不自禁地吟出一首诗——(全班同学读)。再着,我继续引读:如果你们觉得站着读不足以表达你们的情感,那就加上动作读读吧!看着这气势磅礴的瀑布,李白激动不已,情不自禁地脱口而出——(全班同学站起来加上动作读)。

  《望庐山瀑布》教学反思 3

  在上《望庐山瀑布》这可时,导入我用了学生在之前上过的《庐山的云雾》这课,因为学生知道了芦山的云雾的特点,现在来虚*芦山的瀑布会使他们有熟悉感。这课时教材中第13课《古诗两首》中的一首,这首诗诗描绘了壮丽的庐山瀑布,展现了诗人瑰奇的想像与创造力。本课重点是学生能把4个生字认识和会写,还有能理解课文之中穿插的以描述瀑布的词、句、文等,同时从不同角度激发表达欲望,增进学生语言积累,为他们从读到写做好递进式铺垫。

  古诗学*对学生来说,既熟悉又陌生,很多经典能张口倒背,但对其中的字句、意境却隔了一层,对学*古诗的方法更是不求甚解。所以要重视引领学生感悟诗境。我使用了课件的形式,让学生能够通过图片加深对这课的理解,在上这课时对于有些上下文的衔接处处理的不是很恰当。还有在提问的方式上也应该加强。这样才能使学生能够对老师的课感兴趣,带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给学生古诗学*的方法,启发他们抓住重点字词品读想象,借助课外阅读文字激发学生书面表达欲望、积累运用语言。

  《望庐山瀑布》教学反思 4

  知识学*的同化理论认为:一切新知识的学*都是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展开的,牢固地掌握学过的知识,并找到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将有助于新知识的学*。在教学古诗《望庐山瀑布》(六年制第七册)时,我让学生联系曾经学过的诗歌《瀑布》,展开想象,训练说话,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望庐山瀑布》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作品,诗人展开想象的翅膀,描绘出一幅气势磅礴的飞流瀑布图。那么,怎样让学生在学*中感受那磅礴雄伟的气势呢?在学生欣赏意境、感受美景时,我设法让学生联系《瀑布》,巧妙地进行知识的迁移与铺垫。在学生感受“瀑布挂前川”时,让他们想象真是“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在学生体会“飞流直下三千尺”时,让他们想象发出的巨大声响。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冲到潭下,溅起一团团水雾,随风扬起,“如烟,如雾,如尘”。这样,学生找到了新旧知识间的联系,感受得深,理解得透。有一位学生在用自己的话。

  口述诗意时这祥说:“太阳照在香炉峰上,紫色的烟雾不断升腾。远远望去,瀑布像是挂在山前的一条河流,真是‘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瀑布飞快地直冲下来,足足有三千尺长啊!发出巨大的声响,‘好像叠叠的涌上岸滩,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冲到潭下,溅起一团团水雾,‘如烟、如雾、如尘’。诗人想,可能是天上的银河从天的最高处落下来了。”

  《望庐山瀑布》教学反思 5

  小学的整个语文教学都应当以朗读为主,不管是那种类型的文章,都必须在读中去感悟,理解,体会。低年级的语文教学就更应当以朗读指导为主了。教师的范读,能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整篇文章的感情基调,要有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导入部分先我是利用了多媒体来介绍庐山的风景,接着播放庐山瀑布的视频录像,让学生对庐山瀑布有一个直观印象,并使学生心灵得到震撼。开课后,我为学生范读了一遍课文。虽然,我在上课时课件出了一点小问题,没有播放出配置的一点古筝的音乐,但并不影响我的范读。我看见学生情不自禁的跟着我一起朗读古诗,心里真的很高兴。

  在古诗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通过“读―理解―读―诵”这4个步骤学*课文。在第一个读中,学生做的很好,很快的解决了生字,还给生字找了一些课外的朋友。低年级古诗教学重在入情入境地计,而要读得入情入境,只能从图片、录像上感受,或是联系生活实际,在老师的情境语言中读。我也寻找了大量的资源引导学生读,《望庐山瀑布》一诗中的名句是“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我带着孩子们看了课件高山瀑布的景象,让他们感受到了“飞流直下”的感觉、领略了“三千尺”的高度和寓意,就有个别学生感言,真的“像天上的银河落下来了”。 但是最终还是没能达到预设的效果,反思自己,发现:只有放慢语速,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的意境,去领略作者当时的心情,读起古诗来才会更有味道。在枯燥的课文中,教师是学生学*路上的向导,有了教师正确的指引,学生的思维大门就会打开,一切看似疑难的问题才能迎刃而解。

  课中,通过学生多种形式的读自由读,齐读,小组长带领大家读等,悟出了诗歌中所蕴藏的优美的画面时,教师一定要做具体的指导。那些字该重读,诗歌的节奏时怎样的,古人读诗,吟诗时摇头晃脑,声断气不断的样子・・・・・・这些朗读的技巧,教师都要做细致的指导。让学生从小就养成好的读书*惯,不唱读,不拖读。由此而感受到朗读诗歌的乐趣,激发学生学*背诵古诗的兴趣,从而积累古诗中的名句,做好长远的打算,奠定基础。今后在写作中能信手拈来。正所谓:熟读唐诗八十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总之, 要上好一节课,真的不简单。必须经过反复的思考,反复的修改,反复的试讲,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望庐山瀑布》教学反思 6

  今天上午考试,为了感进度,虽然知道下午的课效果不是很好,还是想去上新课了。而且,学校给我派来了一位小徒弟,我这个小师傅不能每天让人家听复*课啊,于是我就准备准备,小徒弟坐在教室后面,虽然没有像教研员在听课时的紧张,却也有一分想以身作则的责任,感觉到了一丝辛苦。现在体会到,要做好师傅真难。想到了师傅王老师,每次为我听课、评课一定费了不少心思啊!

  今天我上了《古诗两首》中的《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说实话,古诗我是不会上的。但我还是感情饱满地走进了教室。我开门见山地说,我们今天学*新课《古诗两首》,通过预*,谁已经记得了我们要学哪两首诗,学生回答后,我板书,因为“瀑布”估计有很多人要念错,于是我想让学生念好题目。之后,又问学生:那你知道这两首诗分别是谁写的吗?学生几乎异口同声地回答:李白和杜甫。李乐天还向大家简单地介绍了李白和杜甫,李豪磊也告诉大家李白被称为诗仙,杜甫被成为诗圣。我很高兴大家知道这么多。

  一、读得正确

  师:一位是诗仙,一位是诗圣,他们都是作诗的高手,他们在游览祖国山山水水时,写下了这两首优美的诗,愿意去领略一下其中的美吗?

  生:愿意。

  师:那先让我们把诗读正确。自己借助拼音把两首诗读正确。

  (学生大声读诗)

  师:谁能把第一首诗念正确了?

  (请了三位学生来读诗,要求学生评价时只看正确与否)

  二、读得有节奏

  师:下面我来读读这首诗,仔细听老师在哪里有停顿,请用小斜杠划出来。

  (我拿了鲍中天的语文书到实物投影仪上展示,他是完全正确的)

  师:说明鲍中天听得非常仔细。现在大家能把这首读得有节奏吗?

  (学生又一次大声练读起来)

  (我又请了三四位学生来读,基本能读出节奏感了,又请全班同学来读)

  三、读懂题目

  师:读得正确了,读得有节奏感,那还不够,我们还要读得美,读得有味道,是吗?那让我们先读懂这首诗吧。

  师:让我们从标题入手。读读题目,你读懂了什么?

  生1:望庐山瀑布,就是看庐山瀑布。

  师:那李白为什么不用《看庐山瀑布》呢?

  生2:那样不好听。我觉得望是远远地看,题目是远远地望庐山上的瀑布的意思。

  师:说得很有道理。一起来读题目。

  四、读懂诗句

  师:那“日照香炉生紫烟”是什么意思?对照图,看看字面意思,说说看?

  生1:太阳照着,烟雾像香炉一样地冒出来了。

  师:沈贯说对了“日照”的意思,就是太阳照的意思。那其他部分谁还有话说?

  生2:太阳照着香炉冒出了紫色的烟雾。

  师:你说对了“紫烟”就是紫色的烟雾。那什么时候,云雾会有紫色的?

  生3:早上太阳刚升起来的时候。

  生4:还有傍晚太阳落山的时候。

  师:有人天黑了去山里看瀑布吗?很少吧。所以是初升的太阳更好些。现在为止只有“香炉”没有人说对,它不是真的香炉,而是……

  生5:香炉峰。

  师:对了,因为那座山峰样子像香炉被人们取名香炉峰,它是一座山峰。那谁能连起来说说了。

  (我请了三位学生才讲好,听的*惯很差。)

  生:早上的太阳照着香炉峰,升起了紫色的云雾。

  师:读好这行诗。

  师:“遥看瀑布挂前川”又一幅怎样的画面呢?

  生1:遥是遥远,遥远地看瀑布挂在……

  师:谁来补充?

  生2:远远的2望过去,瀑布挂在山前。

  师:看来大家都对这个“川”字意思不理解,查吧。

  (这一招是立老师刚教我的,用用看灵光不)

  (学生很快查到是河流的意思)

  师:那是远远的看,瀑布挂在河流?不对啊!

  (大家都不吭声,我来讲)

  师:远远地看,瀑布像一条大河挂在山上。

  生:啊?不过挺像的。

  师:读好它。

  师:从“飞流直下三千尺”这句诗中你读懂了什么?

  生1:瀑布很长,有三千尺呢!

  师:人们没有去量过是不是三千尺,但是为了说明瀑布很长很长,说得好。

  生2:我读懂了瀑布流下来速度很快,而且笔直地往下流。

  师:一下发现了两点。正因为笔直地流下来,所以速度非常快。

  师:谁能读出瀑布这样壮观的气势来?

  师:“疑是银河落九天”与“飞流直下三千尺”连起来是千古名句啊。谁知道这句是什么意思?

  生:好象是银河从天上落到地上来了。

  师:说得很好。我来补充,古时候人们认为天有九重高,所以用”九重天”来指天,或形容天很高。所以可以说好象银河从九重天落了下来。说瀑布就像银河一样。谁能读出这种夸张的语气来。

  五、读得有味道

  (最后知道大家把整首诗连起来读好,下课)

  《望庐山瀑布》教学反思 7

  坐下来,梳理这节课,真的像诗句中描写的那样“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很多问题,在备课的时候,预想不到,只有上完这节课经过实践以后,问题才会暴露出来。老师的问题,学生的问题,导学案的设计问题等等,只有经过这一节节的课堂实践才能去发现,去解决。反思这节课,主要问题可以归纳如下两个方面:

  第一,导学案的设计。其实这也是检验教师对教材的把握和理解能力。这节课,我想达到的学*目标,第一就是让学生会正确朗读这两首诗,A组和B组能背诵其中一首。第二就是理解两首诗的大致意思,结合生活实际理解“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和“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中蕴含的人生哲理。可是一节课匆匆上下来,总是觉得时间不够,问题一展而过,处理不透彻。所以,我觉得导学案真的要提前下发,在上这节课之前,教师还应该抽查个别学生对导学案的完成情况,因为,新的课堂模式,学生也在适应阶段,需要老师的指导,有时候仅仅利用课堂的15分钟学生很难完成一份导学案,而如果独学在课堂中占用太多时间,又会影响后面的教学流程。另外,在一篇导学案的问题设计上,最好有一个可以让全员参与共同解决的'核心问题,比如说这节课的古诗学*中,如果第四题能加上“创意大考验:我们小组能选择其中一种方式展示我们组最喜欢的一首古诗(读、写、背、演……)”,我想学生不管选择哪一种方式小组都会群策群力,积极参与的,实际上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对古诗的读和理解都已经达到了,而且还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学*的积极性。

  可是,正是因为,导学案没有想到提前下发,觉得课堂时间不够,所以在设计时省略了这一题,这也是导致这节课学*目标得不到完成的直接原因。其实,“学海拾贝”的第一题和第二题学生完全可以在课外完成,不用占用课堂独学时间。所以,从最*的这几节课,可以看出,导学案的使用和设计非常重要,老师要好好利用好这个课堂抓手,这样才能使“高效课堂”成为真正的高效课堂。

  第二,学生课堂的很多养成*惯亟待培养。把课堂还给了学生,学生就成了课堂的主人。所以,这个“主人”就应该有主人的样子和气质。课堂展示的时候要大方,自然,声音洪亮,要学会与台下同学的互动,台下的听展者也要学会认真倾听,尊重别人,因为,课堂老师讲的少了,如果不会倾听学*伙伴的发言,就不会有课堂的点评质疑和补充,而且学*的难点和重点也很难突破。而这一切的实现就要求,课堂上老师的评价机制要跟上。没有及时、公正的评价,学生的学*积极性和课堂的参与性就很难提高。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感谢校长耐心及时的听课、评课,让我能够更加清晰的认识自己的课堂,反思自己存在的问题。成功不易,坚持更难,可是课改之路真的需要我们静下心来去钻研,付出更多的耐心去实践,坚持我们当下的选择,只有这样,“高效课堂”才能早一日实现真正的高效!

  《望庐山瀑布》教学反思 8

  教学反思:

  《望庐山瀑布》在读中理解,在读中体会

  《望庐山瀑布》是苏教版小学第六册选编的一首李白的诗。本诗描绘了庐山瀑布壮丽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教材选编这首唐诗的主要意图,一是丰富学生古诗的积累,从唐诗的音韵和谐、用词精炼中受到熏陶感染,培养语感;二是通过理解诗歌内容,了解祖国山河壮丽,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那么,根据唐诗音韵和谐、用词精炼的特点,我认为为了贯彻落实课标倡导的新学*方法,可以采用分步朗读、逐渐深入的方法,由浅入深,从易到难,分散难点,各个击破,从而达到本课的学*目标。

  一读,读准字音

  本诗虽然生字不多,但应提醒学生要读准押韵的字。本诗押韵的字是烟川天,它们都是前鼻音,不要读成后鼻音。另外,落字读Luò,不要读Lào、Là,银河的银读Yín,不要读成Yíng。可先让学生听录音,然后自己练*轻声读,再抽学生读。让其他学生辨析、鉴赏、纠正。这样的安排,符合儿童好表现的特点,激发了学生学*的兴趣,创设了民主、轻松、互动的学*氛围。

  二读,理解词句

  1、学生逐字逐句地自渎,联系上下文边读边理解词句的意思,如有不理解的,通过看注释,解决。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看法,互相释疑解难。这样做体现了课标中培养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的要求。

  2、教师出示课前准备好的词语卡片,让学生进行抢答,对以下有特色的词语,教师要进行追问,引导学生体会本诗用词精妙的特点,培养语感:

  ①、为什么作者要说瀑布是挂在山前?(一个挂字更能体现长久的水流,飞快地从山上直泻而下,形象表现出瀑布在遥看中的状态。)

  ②、第三句中飞流的飞用的好不好?为什么?(用得好。因为这个飞字生动形象地描绘出瀑布的急流飞奔。)从直下这一词中可以体会到什么?(体会到山的高峻陡峭和瀑布飞奔而下。)

  ③、最后一句为何用疑而不用象?(疑表现出作者对瀑布壮观的惊叹,因而产生了神奇、夸张的想象。)

  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又丰富了学生的积累。

  3、抽学生说说自己对诗句的理解,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

  三读,体会情感

  在学生读懂了诗句的基础上,就要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1 学生自由读,在读中揣摩怎样处理好重音、速度和停顿,怎样表现诗句的情感。

  2、展开交流,说说自己是怎样读以及为什么要这样读。教师相机引导:全诗描绘了瀑布飞流直泻的壮观景象,要读出磅礴的气势。第一行中的生字描绘出云雾在日光照耀下不断升腾,在香炉峰盘旋缭绕的动态,要重读。第二行的遥字写出诗人远望的立足点,挂字极为生动形象,要略为重读。这两句要用欣赏的语气,要读得舒缓。第三行读时要略带夸张的语气,声调要从舒缓转为高亢,最后一行要放慢速度,读出遐想无限,回味无穷的感受。然后教师范读,鼓励学生进行评议、挑战,形成师生互动的民主氛围。

  3. 学生采用各种形式反复朗读,进一步体会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 放录音,欣赏配乐朗读,深化感受。

  四读,拓展延伸

  1、小声读本诗,边读边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

  2、出示拓展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特长完成其中一至二题:

  ①、根据诗的描绘和自己的想象写一篇导游词,向大家介绍庐山瀑布的美景。

  ②、搜集有关庐山瀑布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展示给大家看。

  ③、将诗中描绘的美景画下来。

  《望庐山瀑布》教学反思 9

  《望庐山瀑布》意在让学生熟读的基础上知道:在阳光的照射下,庐山的香炉峰升起紫色的云雾。一条白练似的瀑布从青翠的山壁间跌落下来,好像一条大河挂在山前。那长长的瀑布飞快地直往下泻,真让人以为那是银河从九重天外落了下来。多么壮观的景象啊!诗人李白运用极其夸张的浪漫主义创作手法,再现了庐山瀑布的雄伟壮丽,尽情抒发了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我在仔细研读了教材之后,将目标设定为: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3、激发学*古诗的兴趣。积累古诗中的名句。二年级的学生学*重点仍然在识字、写字上,而在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上则为难点。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去哪些地方旅游过,那里有哪些美丽的景色?学生喜欢表现自己,纷纷站起来说自己去过哪些地方,有什么好玩的什么好吃的,这个时候听的同学也很认真,心里十分的羡慕。于是我又问:游玩的时候有见过瀑布吗,瀑布怎么样,看到那样的瀑布有什么感觉?学生表达完自己的感受之后,直接揭题引出《望庐山瀑布》。

  二、读诵课

  1、了解李白,先生讲,再帮忙补充。

  2、扫清障碍,主要解决生字。

  学生小组间互相帮助学*,然后检查个别字朗读,并通过为生字一字开花让学生巩固生字。这首古诗里生字比较简单,学生学起来比较轻松。

  3、理解古诗

  首先让学生读,读通读准古诗。接着帮助学生逐句理解诗意,体会作者李白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可以通过给个别组词理解字义,比如照就可以组为照射;学生理解香炉是指香炉峰,用简笔画配合手势理解“生紫烟”;猜哪个字解释为河(川);“三千尺”是作者用夸张的方法,“银河落九天”是作者用比喻的方法描绘庐山瀑布的雄伟壮美。之后又让学生读,有感情的读,读出庐山瀑布气势磅礴的感觉。在熟读的基础上成诵。

  三、总结

  反思:这首古诗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通过“读—理解—读—诵”这4个步骤学*课文。在第一个读中,学生做的很好,很快的解决了生字,还给生字找了一些课外的朋友。而在理解这一过程,也是本课教学的最难的部分,学生虽然可以用给字组词,通过借助课文插图理解了诗意,但很难体会到作者李白想表达的那种对庐山瀑布的赞美,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为什么会这样,我个人分析了一下原因:部分学生没有见过瀑布,部分学生见过却没有仔细观察体会过,学生想象的能力有些弱。学生没有很好的体会到这种感情,只是知道作者想要表达这种感情,所以后面的有感情朗读也是比较失败的,而最后的诵,在朗诵方面也是失败的,而背诵是十分成功的,因为有部分学生在学*这篇课文之前已经会背了。我想这次教学中,能够使用多媒体课件,在引出课题之前让学生观看瀑布的飞流直下的视频,听听瀑布所发出的巨响,在学生对瀑布的雄伟气势有所体会的基础上再进行课文教学,效果会更好。

  《望庐山瀑布》教学反思 10

  《望庐山瀑布》这首古诗,我仔细研读了教材,查阅了大量资料,把深入感受庐山瀑布的壮美这条明线和初步感受诗人豪放、夸张、洒脱的诗风这条暗线相结合,让这两条线索贯穿始终。一节课上完,受益颇多,感慨颇多。我觉得做得比较好的有以下两点:

  1、鲁迅先生说过:“意美以感心,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运用多媒体,可以创造悦耳、悦目、悦心的情境,激发学生审美的情感。一开始教学古诗,我便设问:知道庐山在哪吗?之后马上放庐山的风景图还配上优美的音乐,一下便把孩子们带入了景色迷人的庐山,顿时沉浸在美的意境之中。在教师启发的情感体验下谈谈:瀑布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学生处于高度兴奋状态,必将争先发言。教师趁势激起学生课文的欲望:唐代大诗人李白游了庐山瀑布后诗性大发写下了千古名诗《望庐山瀑布》,同学们想不想学?带领学生以饱满的情绪,进入了学*古诗的最佳状态。这为整节课做了很好的铺垫。这也就是“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接下来是朗读和领悟诗情。

  2、欣赏意境是学生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提高,也是有感情地朗读训练的前提,是古诗教学的关键。我先紧扣词句品意境,让学生自由读全诗,说说哪些词语用得好。这些词让你想到一个怎样的画面?

  生:先产生再升起,把烟云冉冉上升的景象写活了。

  紫烟:则可调动学生已有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通过生活实践,悟出那是香炉峰上的水气蒸腾而上,在太阳光映照下,显示出迷人的颜色。

  挂:瀑布本是流动的,作者却巧妙地将动态定格,化动为静,维纱维肖地写出遥望中的瀑布的美丽壮观。

  飞、落:写出了瀑布凌空而出,喷涌而下。

  通过品味,引导学生体会诗人正是通过写自己所看到的,所联想的,表现了瀑布磅礴的气势再反复诵读体会情感。结合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感悟古诗精湛的语言艺术,指导反复诵读,欣赏意境美,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理解中读,相辅相成。

  做得不够的地方有许多:

  1、把三、四句诗给分开品析了。潜心再读诗文,“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两句其实是一个整体,要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瀑布从高处落下,流得快、直、美。而我在学生理解后,没有把两句诗整合起来品析,破坏了瀑布流态的整体之美。

  2、时间安排不合理,前松后紧。在“细品诗句,领悟诗情”环节花了太多时间,个别读太多。本来设计的学生练字也无法进行,总觉得结束得太匆忙。

  3、对课堂的生成处理的不够娴熟,对学生的发言没做到中肯的、带鼓励性的评价。

  遗憾的地方还很多。总而言之,我觉得一堂成功、有效的课既离不开教师精心的“预设”,也不能没有学生精彩的“生成”,让预设与生成相统一,关注学生在课堂中处处闪现的生成点,学*处理好生成点中的智慧火花,学*处理课堂教学中生成与预设之间的关系,是我以后前进的方向。


望庐山瀑布教学反思(10)份(扩展4)

——《望庐山瀑布》教学设计6篇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掌握本课学*的内容和要点。

  2、情感目标:

  ⑴ 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增强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⑵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让学生通过网络参与学*活动,培养学生借助网络自主学*能力和电脑操作能力。

  3、技能目标:

  ⑴ 掌握古诗的学*方法。

  ⑵ 能通过网络进行实际操作。

  ⑶ 结合网络资源,能够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

  【教学对象分析】

  1、学生积累了较多的唐诗,包括李白的诗。

  2、学生具有一定的电脑操作能力,能进行网上查询和阅览。

  3、学生具有一定的文字输入能力,会用“智能ABC”打字。

  4、学生具有一定的文件操作能力,能打开、保存、发送文件。

  【教学策略】

  本课教学的第一环节是“音像点播,情境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现各类瀑布的录像、图片、声音、文字,直观欣赏瀑布的壮美,为学*古诗《望庐山瀑布》铺设了一个良好的学*情境。第二环节是“理解感知,精读悟境”。借助网络阅读课件以理解“字义──词义──句义”的逐步学*法,小组合作学*古诗,理解古诗意思。并采用网络“复读”、“示范”模块的录音方式,让学生进行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律的'自听自练的朗读训练,体会古诗蕴含的美妙意境。第三环节是“课外延伸,读写训练”,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的丰富性进行网上阅读与写作训练,巩固教学内容,增强学生读写能力。第四环节是“网上交流,全课总结”,通过网络实现人工互助、生生互助,进行网上交流本课学*心得,结束本次网络阅读课。

  【选择媒体】

  本课是多媒体网络教学,整个教与学的过程都在网络情境下进行的。

  【教学流程】

  一、音像点播,情境导入

  1、师引言:我们祖国地大物博,风光秀丽,有的是名山大川、奇松怪石、*湖飞瀑等。而瀑布更是大自然的一大奇景,课前,老师已在网上为同学们收集了各类瀑布的录像、图片、文字等,请同学们进入“音像点播”自由欣赏。

  2、学生动手操作进入“音像点播”模式,自由点击“瀑布一”、“瀑布二”、“瀑布欣赏”链接,欣赏各类瀑布的壮美气势。

  3、交流:欣赏后你有什么感受?

  4、师导入语:是啊,大自然的瀑布真是太神奇了,位于我国江西省的庐山瀑布更是别有一番风味。素有“诗仙”之称的唐代诗人李白看了也不由为它创作了一首脍炙人口的名诗《望庐山瀑布》。(师点击庐山瀑布图,展示图、文)

  5、学生通过网络欣赏庐山瀑布风光图,听古诗网络录音范读。

  二、理解感知,精读悟境

  1、网络互助学*,理解诗义

  ⑴ 师提出要求:借助网络阅读课件,小组合作学*,以理解“字──词──句”的逐步学*法,掌握诗句意思。

  ⑵ 学生动手操作进入“理解感知”模块,小组合作学*,通过网络自学古诗诗义。

  ⑶ 检查交流:你对古诗理解了哪些?还有什么疑难之处?

  (根据学生交流情况,引导学生点击相应的字、词、句的链接,巩固诗义理解。)

  2、网络录音操作,精读悟境

  ⑴ 师过渡语:这么绝妙的古诗用精彩的朗读加以表现,让我们带上耳麦,进入“语言复读”模块,借助网络录音进行古诗的自听自读的朗读训练。

  ⑵ 学生动手操作,进入“语音复读”环节,师引导学生掌握“声音──录音机”的使用方法,指导学生通过“复读”、“示范”模块自听自读自录。

  ⑶ 学生自由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录音朗读训练,师巡视指导检查。

  ⑷ 师通过网络录音检查学生朗读,评议纠正朗读,表扬表现出色的同学。

  ⑸ 再现庐山瀑布壮丽景象图及诗句,有情齐读古诗,用朗读体现诗句表现出来的美好意境。

  ⑹ 交流:学了古诗,你有什么体会?

  三、课外延伸,读写训练

  1、师过渡语:瀑布美,文字妙!让我们进入精彩纷呈的 Internet 世界,更深更广更直观地欣赏大自然的美景,品尝渊源流长的唐诗宋词。

  2、学生动手操作进入“网上阅读”模块,自由选择点击四个链接“*庐山网”、“中华名瀑网”、“唐诗宋词”、“新浪搜索”进行网上阅读与赏读。

  3、师提出作业要求:根据网上阅读情况,选择合适的内容,自拟题目,进行网上小练笔。

  4、学生进入“作文上传”模块,进行网上作文训练。

  四、网上交流,全课总结

  1、师过渡语:我们尝试利用网络阅读资源进行了古诗《望庐山瀑布》的学*、网上阅读和网上作文的训练,对这节课的学*相信同学们一定很有心得,让我们一起进入“网上交流”模块,畅所欲言。

  2、学生动手操作进入“网络交流”区,在“我想说”中输入文字,通过“我想看”查看别的同学的学*心理,进行生生网上交流。

  3、师总结:多媒体网络给我们的学*提供了新的天地和广阔的视野,相信同学们在这样优越的高科技时代,学*生活会更为精彩。

  4、按“退出”键退出,结束本次网络阅读课。

  教材:语文人教新课标

  年级:小学二年

  课题:《望庐山瀑布》

  学校:XXXXX

  执教者:XXX

  教学目标:

  《新课程标准》倡导我们要着手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为此,我确定的教学目标为:

  1、使学生学会望、庐、炉、疑四个生字,理解诗句内容,能想象诗文所描绘的情境,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在教学中,合理利用电教手段,通过自主学生字,指导朗诵,分组合作学*。培养学生对古诗的朗诵能力,以及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

  3、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好奇心和学*兴趣。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句,通过观察画面,展开合理想象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的意境。

  教学难点:边读边想象画面,品词赏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感情。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大胆且独立,喜欢读书和表演,但语言的表达能力、思维能力欠佳,有意注意的时间比较短。这首古诗语言琅琅上口,便于记诵,也可能多数同学已会背,但诗意不一定理解,教师必须在教学时进行点拨,之后让学生去读悟,去体会,去感受,去理解,最后让他们串讲诗意。要求不宜过高,不搞字字落实,只要能说出诗意即可。

  教学环境与资源:

  我校身在农村,由于受自然环境的制约,学生的认知有限,对于教学活动有很大的难度。就本课中出现的瀑布而言,学生很难联想到瀑布的雄伟与美丽,而我校远程教育资源的开通,弥补了这一点的不足。这节课我利用远程教育模式二中的`课件资源,使学生初步感受到瀑布的雄伟与美丽,在学生的脑海中先形成一个具体的瀑布形象,为感受诗中的瀑布做了良好的铺垫。除此之外,针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欠佳,我还利用flash动画,使学生们能够更形象、具体的理解诗意,感受瀑布的磅礴气势。

  相关教学资源选择:

  多媒体计算机及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一、课前谈话。

  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抓住五、一黄金假日的旅游热潮,引出庐山,(出示课件)欣赏庐山的美丽景色,了解庐山,(庐山在我国江西省北部,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在最短的时间里拉*学生与庐山的距离,为揭示课题做准备。

  二、揭题,解题。

  1、揭题

  过渡引入:庐山风景迤俪,吸引了古往今来的许多文人墨客,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诗篇。今天我们就来学*白在游览庐山后题写的诗作《望庐山瀑布》。(板书课题)

  (1)齐读诗题《望庐山瀑布》

  李白是我国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些关于李白的生*知识呢?

  学生:自由谈。

  (2)你们真行,谁想当小诗人,给大家背诵一首你所知道的李白的诗。

  学生:争当小诗人背诵自己知道的李白的诗篇。

  (在最短的时间里拉*学生与李白及李白诗歌的距离,让学生切身感受到吟诵诗歌、当小诗人的快乐。)

  2、解题

  (1)过渡引入:真不错!咱们班的小诗人越来越多了。唐代大诗人李白,他的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具有积极的浪漫主义色彩,被后人尊称为“诗仙”,下面就让我们一同来学*白的这首古诗《望庐山瀑布》

  (2)谁来说说古诗题目的意思?

  学生:解释诗题

  (3)什么是瀑布?(师生交流)想看吗?那我们就一同来欣赏一下吧!(出示课件)看了瀑布你们有什么感受?(师生边看边交流)

  (通过瀑布视频使学生初步形成一个具体的瀑布形象,从而与我们古诗描写的对象走*一些。)

  三、扶放结合,自主学生字。

  1、过渡引入:同学们的感受真不少!那么大诗人李白,面对庐山的瀑布又是怎样用诗句来形容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在读的过程中,遇到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把诗句读通顺。

  生:初读全诗,自学生字。

  2、我们来认一认生字吧!(出示课件)

  (1)读准字音。

  (2)识记生字。

  (3)自读和生字有关的词。

  (4)开火车、巩固生字。

  (培养学生自己学*的方法;同时利用开火车的小游戏来巩固识字)

  四、读读诗,指导朗读。

  1、字词,大家认读的都很棒,那古诗呢?谁愿意给大家朗读一下。

  生:读

  2、谁想当小老师,来评一评他读的怎么样?应该怎样读?

  师生合作,共同总结朗诵古诗的方法。

  3、(出示课件)欣赏范读,伴乐练读,指名读,师生共读。

  (通过范读录音培养学生正确朗诵诗歌的*惯。范读之后利用配乐练读来调动学生朗读的积极性,使练读的效果更好。)

  五、抓重点词句想一想,悟一悟。

  1、过渡引入:大家读的很棒,接下来我们分组合作学*自己喜欢的诗句好吗?哪个小组想学*第一句……(课件出示:合作学*要求,目的是让学生在合作学*过程中有目的性。)

  在合作学*的过程中,先读读对应的合作要求,注意按要求完成任务,小组内解决不了的,可以请老师帮助。

  2、合作探究。

  (1)小组内讨论交流,相互解疑。(生)

  (2)全班交流汇报(生)(出示课件)教师适时点拨。

  (利用flash动画,使学生们能够更形象、具体的理解诗意,感受瀑布的磅礴气势。)

  3、大家的汇报太精彩了,整首诗连在一起,你能说的怎么样,下面同桌之间来练*说一说。

  学生:练说指名说

  师:你们太棒了,把大家的成果交汇在一起,说出了整首诗的诗意。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吗?

  学生:质疑。

  师:学*了《望庐山瀑布》,你的感受又是什么样的?

  学生:自由说。(板书:)

  4、感情朗读

  师:庐山的瀑布雄壮而美丽,请同学们带着自己的感情,齐读这首古诗,同时找出全诗中最能突出瀑布磅薄气势的诗句。

  (1)指名读。

  (2)比读。

  (3)全班齐读。“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本环节重在培养小组合作学*能力,合作探究的学*方法,以及品读佳句,积累佳句的*惯。)

  六、小结

  师:古诗学懂了,你们想过没有,诗人写这首诗的目的是什么呀?

  学生:自由说。

  七、背诵古诗

  师:这么美的诗篇我们一起来背一背吧?可以加上你自己的动作,看谁最棒。

  学生:自由练背。

  师:现在谁想当当背诵小标兵,为我们有感情地背一背这首诗?

  (这样一来,学生能在反复训练中体会到吟诵诗歌,当小标兵的成就感,同时更好的内化语言。)

  八、延伸拓展

  赞美瀑布的诗句很多,古代有李白,现代有叶圣陶,今天老师把叶圣陶先生的小诗《瀑布》也带来了,下面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赏读这首小诗,找一找两首小诗的哪些诗是相似的?(出示课件)

  (目的是让学生都来做一个发现者,让他们体会到成功和喜悦,并且积淀了语言素材,让孩子们迷上诗歌,可谓“一举多得”。)

  师:同样是描写瀑布的诗,我们的“诗仙”李白仅用短短28字就高度凝练地将瀑布那雄伟的气势描述了出来,真是功力不凡。最后,让我们再一次一起背诵这首传世佳作吧!(生全体背诵。)

  学*效果评价:

  本学期我校新开通了远程教育资源,希望其能更好的服务一线教学活动,作为一线教师,我感受颇深。在以前的教学中,低年级孩子活泼好动,大胆且独立,但思维能力欠佳。在学*过程中对于一些抽象的、较难理解的内容,掌握起来很困难。所达到的预期效果有时不尽如人意。而远程教育资源的开通,犹如春雷,为我们一线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带来了新的契机。通过对远程教育资源的利用,方便了教师的教学活动,能够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从学生的学*动机和效果看,在原有的课堂教学基础上都有了新的提高。我所执教的《望庐山瀑布》一课就能充分体现远程教育资源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我利用瀑布视频,初步让学生感受瀑布的雄伟与美丽,在学生的脑海中先形成一个具体的瀑布形象,为感受诗中的庐山瀑布做铺垫。除此之外,我还利用flash动画,使学生们能够更形象、具体的理解诗意,感受瀑布的磅礴气势。在理解诗歌意境之后,使学生们能够更有力读出气势,达到变感情朗读为有创造性的朗读。从学生的学*效果看,对重、难点知识的掌握较之以前容易多了,所达到的教学效果很好。

  一、谈课题

  1、师:庐山是一个风景秀丽的地方,本学期我们学了一篇和庐山有关的课文《庐山的云雾》,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令人流连忘返,有谁知道庐山还有哪些景物也吸引着四方的游客。

  2、师述:是啊,唐朝诗人李白就曾被庐山的瀑布深深的震撼,写下了一首千古传诵的诗篇《望庐山瀑布》。(板书课题并指导生字)

  3、谁来读课题。

  4、师:“望庐山瀑布”中的“望”为什么要读重音?

  5、一起读。

  二、知诗人

  师:课前同学们都查阅了资料,谁能说说你对李白这位大诗人有哪些了解?

  生:李白是唐朝人,号清莲居士,字太白。

  生:李白被称为诗仙。

  师:人们对他的诗篇喜爱至极,所以给他这样的称号。

  生:这首诗是李白二十六岁时在庐山的黄岩瀑布写的。(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杜甫并称“大李杜”,韩愈云:“李杜文章在,光艳万丈长。”世人又称为“诗仙”。)

  三、读

  1、你们知道的可真多!那李白笔下的庐山瀑布究竟是什么样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这首诗。

  2、请一组中的四个同学开火车一人读一句。评价一下他们读得怎么样?再读。

  3、我们读的时候究竟应该怎样停顿呢?再读(自己练一练)

  4、咱们全班一起读。

  四、解

  1、别看这首诗只有二十八个字,它可为我们描绘了不少的景物,请大家用笔在书上圈一圈。

  2、短短的一首诗就为我们描绘了这么多的景物,难怪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首诗中展示的一幅幅壮美的画面,让张老师也忍不住要读一读,请大家闭上眼睛想象,你的眼前仿佛浮现了哪些画面?

  (1)、你的想象力真丰富,你从哪儿知道的?

  你们读了这一句眼前出现了什么画面?

  谁能联系这句诗,说说你所看到的?

  说得真精彩,能通过朗读表达你内心的感受吗?(男生齐读)

  (2)、你还看到了什么画面?

  其他同学有什么样的感受。

  你说的太好了,能带着这样的感受读一读吗?还有谁想读。

  喜欢这句话吗?女生齐读。

  3、诗人笔下的庐山瀑布真是雄伟壮丽,让我们一起去感受。

  五、品

  读着这首诗不仅让我们感受到瀑布的美景,也体会到李白用词的巧妙,你最欣赏哪个词?

  生:老师,我们发现李白写了一个错别字,他把“升起”的“升”写成了“学生”的“生”。

  师:同学们快看看,李白是写错别字了吗?

  生:没有,这里的“生”是“产生”的意思,李白是说香炉峰产生了紫色的烟雾,而不是升起了烟雾。

  师:(转向质疑的同学)你明白了吗?那你再来重新解释一下诗句的意思。

  (学生解释诗句)

  师:这位同学善于发现问题,说明他用心读书了,大家要向他学*!谁愿意来有感情的这两句?

  生:老师,银河是不是神话中说的,把牛郎、织女分开的那条河?

  生:我奶奶告诉我,银河是天上的一条大河。

  师:银河实际上是由许许多多的恒星组成,在民间传说中它是天上的一条大河。

  生:“九天”什么意思?

  生:我知道,“九天”是指很高的天空。

  师:古时传说地狱十八层,天有九层,“九天”就是天的第九层,是最高处。在古诗中,用来表示数字的“三”“六”、“九”、“千”、“万”等都是虚指,不是实指,一般用来形容很大很多很高。文中有个词也是这样的用法。我们以前有没有学过这样的词句?那你还知道那些诗句使用了夸张的写法吗?

  生:“危楼高百尺。”

  生:“桃花潭水深千尺”

  生:“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生:“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师:大家知道这么多的诗句,真不错!刚才那位同学说好像是银河从天的最高处落下来,这个“好像”解释了“疑”字。“疑”还有不同的解释吗?

  生:“好似”。

  生:“可能是”。

  生:“如同”。

  生:“好像是”。

  师:都可以。这瀑布就像是银河从天上落下来,多么壮观!自己读一读这两句,想象一下瀑布奔腾而下的气势。

  师:谁再试试?

  生:“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师:读得好!再现了瀑布宏伟的气势。齐读这两句。

  师:不错,银河从九天上落下来,何等壮观。这里诗人为什么用上“疑”字呢?

  生:不是真有银河从天上落下来,而是诗人想象出来的,所以用上“疑”字。

  师:对,这不禁使我们想起了李白的另一首诗《静夜思》中好像也有这样的笔墨:“床前明月光—————”

  生:(一起接背)“疑是地上霜。”

  师:这离奇的想象,大胆夸张的语言,正是李白诗词的特有风格,难怪他被世人称为“诗仙”。

  4、师:现在,咱们也来做一回小诗人,吟诵一下这首诗。

  六、想

  1、师:大家想不想亲眼看一看这美妙的景象?(放瀑布的录像)

  2、此刻你就是诗仙李白,站在了这美景面前,你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

  3、他只是在赞颂庐山瀑布的美景吗?他还想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板书:热爱祖国河山)

  4、让我们也带着这种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来读一读。一组读一行

  女生读第一句,男生读第二句

  齐读

  带上感情起立读(配乐)

  七、延伸

  1、庐山瀑布的确令人神往,许多诗人都对它钟爱有佳,你们*时积累了哪些描写瀑布的诗句呢?

  “今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徐凝的《庐山瀑布》

  “万丈红泉落,迢迢半紫氛”。——张九龄的《湖口望庐山瀑布》“

  “挂落三百丈,喷壑数十里”。——李白的《望庐山瀑布》

  “初惊河汉落,半洒云天里。”——李白的《望庐山瀑布》

  2、师:(由衷地赞美)瀑布不但看起来美,吟诵起来也美,我想唱起来就更美了。(让我们一起来欣赏)

  八、深化拓展,选择作业。

  用你手中的画笔把庐山瀑布的美景画下来,然后再为你的画配上一段优美的文字。

  教材简介

  《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是诗人李白五十岁左右隐居庐山时写的一首风景诗。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这首诗极其成功地运用了比喻、夸张和想象,构思奇特,语言生动形象。《望庐山瀑布》语言简洁,用词精当。全诗采用极其夸张的浪漫主义创作手法,再现了庐山瀑布的雄伟壮丽,可以说是一幅气势恢弘的写意山水图。

  设计理念

  《望庐山瀑布》的教学,力求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从而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在当前的古诗教学中,首先要打破传统的逐字逐词逐句牵引,而后串诗意的串讲式的教学模式,还给学生独立思考、发挥想象的空间。本节课的设计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把学生带入诗情画意的世界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好,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学语言。让学生在“读、想、悟、背”的综合阅读活动中充分自主、有效的合作、积极的探究,解读古诗的意思,感受古诗的意蕴,品味古诗的物质,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能正确读写“庐、瀑、炉”3个生字。

  2、有感情朗读《望庐山瀑布》,背诵并默写。

  3、理解诗句,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感受诗句的优美,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画面,吟诵古诗想象意境,理解诗句,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边读边想象画面,品词赏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感情。

  课前准备 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渲染意境,激发兴趣

  1、引导学生背诵课内外学过的李白的诗。

  2、故事导入:出示挂图

  一天,李白来到庐山游览,当他看到太阳照在郁郁葱葱的香炉峰上,峰顶升腾起紫色的烟雾,一条瀑布好像大河般高高地垂挂在山前,长长的流水像飞一样奔泻而下,真让人以为是银河从天的最高处落下来时,情不自禁地吟诵起一首诗来——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白的这首诗。

  二、知诗人,解诗题

  1、师:认真看老师写课题,读课题,注意停顿。(师:写 读)

  师:望,庐山什么意思?谁能加个词,把题目说成一句完整的话?板书:李白

  2、师:课前同学们都查阅了资料,谁能说说你对李白这位大诗人有那些了解?

  三、试读古诗,初知诗意

  师:我们已经了解了很多有关李白这位大诗人的事情。那么李白笔下的庐山瀑布究竟是什么样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这首诗。把生字勾画出来,多读几遍。

  1、学生自由朗读古诗。

  2、抽学生读生字。大屏出示。

  3、学生多次试读。

  4、教师示范读。

  四、品读诗句,理解诗意。

  师:在古诗里,每一个字都用的非常巧妙,往往一个字就包含着许多具体、深刻的意思。现在,请你们以小组为单位自学这首古诗。

  1、大屏出示自学自学小建议:

  2、汇报交流。

  五、再读古诗,领悟诗情

  1、大屏出示课件,让学生感受瀑布的雄伟壮观。

  2、体会诗人情感。

  师:诗人李白写这首诗的目的是什么?这首诗的写作特点是什么?

  六、换位诗人,再读古诗

  师:如果此时此刻,你也站在雄伟壮观的瀑布前,他会怎样吟诵这首诗呢?请全班同学站起来,就像诗人李白一样,把这首诗读出来,好吗?

  七、想象画面,背诵古诗。

  师:诗人李白写出了他们所见到的红日,青峰,紫烟和白色的瀑布,并展开大胆的想象,整首诗色彩明丽,想象奇特,象一幅优美的图画,让我们现象着这美景,再有感情地把它背下来。

  八、课外拓展

  师:古往今来,不只是李白,还有许多诗人作家看到壮观的瀑布都挥笔写下了一篇篇好文好诗。今天我们一起欣赏一下现代作家叶圣陶老先生的〈瀑布〉,大屏出示。

  九、欣赏瀑布图片

  总结

  十、选择性作业

  教学目标:

  1、认识“庐、瀑、炉、烟”,积累识字方法,会写“炉、烟”;

  2、有感情朗读《望庐山瀑布》;

  3、通过画面理解诗句,感受诗句的优美,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

  4、学*做一个勤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人。

  教学重难点:

  通过观察画面,吟诵古诗想象意境,理解诗句。

  教学流程:

  (一)揭题导入,知晓诗人。

  师:同学们,你们听说过哪些诗人?猜一猜这位诗人是谁?老师给你们一点提示:他是唐代大诗人,有“诗仙”之称;他五岁时就开始读书*字,读了很多书,曾留下“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故事;他二十六岁起离乡远游,在那个牛马舟车的时代,他的自己遍布大半个*,他曾到过18个地区,206个州县,80多座大山,60多条江河,20多个湖泊;他写过很多诗,其中最著名的有《静夜思》《古朗月行》。今天,我们要学*的这首诗叫《望庐山瀑布》,是李白游历庐山观看黄岩瀑布时写下的一首名诗。同学们,你们去过庐山,看过瀑布吗?就让我们跟着李白一起走进庐山,走*瀑布吧。

  (二)疏通句读,初知诗意。

  想游览啊,老师这里有个要求,如果能把古诗正确的读出来,就马上带小朋友们去!

  1、指导读诗,读出韵律:

  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或书自由朗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

  指名读整首诗,纠正、齐读。

  指导学生读出诗的韵律美。读古诗特别要读出诗的韵律美,韵脚一定要读准,读到位。(如“烟”“川”“天”)谁能把这首诗再读一遍。

  出示诗的停顿及重音,谁能读出古诗的节奏美?

  望/庐山瀑布

  [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读准字音,认识生字:

  出示生字新词:庐山、香炉、紫烟、瀑布、飞流、银河。

  指名小老师带读,学生跟读;

  巩固旧的识字方法;

  在交流汇报的基础上,学*新的识字方法:归类和比较

  3、图文结合,画中会意

  出示三幅图片,你能根据图片找出对应的诗句吗?

  根据图片说说前三句诗的意思:“日照香炉生紫烟”中描写了哪些景色?“生”的含义是什么?从“遥看瀑布挂前川”中的“挂”字,你能看出瀑布像什么吗?“飞流直下三千尺”中的“飞流直下”和“三千尺”分别说明了什么?

  为什么第四句诗不能用图片来概括?“疑是银河落九天”中的“疑”是把瀑布想象成了什么?

  李白是一个很会观察和思考的人,我们再来看看他写的前两首诗《静夜思》和《古朗月行》,这里面同样有个“疑”字,同学们,你们知道李白又有怎么样的想象吗?情感价值观渗透:我们应该努力向李白学*,做一个勤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人。

  (三)观察汉字,指导书写:

  1、出示汉字“炉”和“烟”,让学生观察汉字;

  2、当小老师指导同学书写;

  3、师生评点;

  (四)化诗为文,情感迁移:

  (五)赠送诗文,课外延伸:

  1、同学们真棒,老师不由自主想起了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的一首描写瀑布的诗歌,现在老师把这首诗歌送给大家。

  还没看见瀑布,

  先听见瀑布的声音,

  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

  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

  山路忽然一转,

  啊!望见了瀑布的全身!

  这般景象没法比喻,

  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

  站在瀑布脚下仰望,

  好伟大呀,一座珍珠的屏!

  时时来一阵风,

  把它吹得如烟,如雾,如尘。

  2、交流学*收获,结束教学;

  教学目标:

  1、会认“庐、瀑、炉、疑”四个生字,会写“炉、流、银”三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感悟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3、激发学生学*古诗的兴趣。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会写“炉、流、银”三个生字。

  教学难点:

  1、感悟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2、激发学生学*古诗的兴趣。

  教学方法:

  读悟结合

  教学课型:


望庐山瀑布教学反思(10)份(扩展5)

——望庐山瀑布教学反思6篇

  庐山,我国江西省的一座名山,自古就以“奇秀甲天下”,唐朝大诗人李白在50多岁时来到这里,写下了一首千古绝唱——《望庐山瀑布》:在阳光的照射下,庐山的香炉峰升起紫色的云雾。一条白练似的瀑布从青翠的山壁间跌落下来,好像一条大河挂在山前。那长长的瀑布飞快地倾泻而下,真让人以为那是银河从九重天外落了下来。多么壮观的景象啊!诗人李白运用极其夸张的浪漫主义创作手法,再现了庐山瀑布的雄伟壮丽,尽情抒发了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人生识字忧患始。对于诗人来说,短短的十数个字中,包含了太多喜怒哀乐,情感纠葛。而我们这些后来人,只能在不断地研读中揣摩诗人或复杂、或激昂的情感,走进诗人,走进诗歌盛行的时代。

  我在仔细研读了教材之后,将目标设定为: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3、激发学*古诗的兴趣。积累古诗中的名句。教学难点定为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那么,根据唐诗音韵和谐、用词精炼的特点,我采用“分步朗读、逐渐深入”的方法,由浅入深,从易到难,分散难点,各个击破,从而达到本课的学*目标。

  一读、读准字音

  本诗生字不多,但应提醒学生要读准字音、还要读准押韵的字。本诗押韵的字是“烟”“川”“天”,它们都是前鼻音,不要读成后鼻音。另外,“落”字读Luò,“银河”的银读yín。第三步就是要读出古诗特有的节奏。这样的安排,符合儿童好表现的特点,激发了学生学*的兴趣,创设了民主、轻松、互动的学*氛围。

  二读、理解词句

  学生从上幼儿园起日积月累地背诵了许多古诗,关于诗意的理解却显得模糊而浅显。《望庐山瀑布》这首诗,让学生在想象中完成对诗歌的理解此刻尤其重要。因此我鼓励学生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也鼓励其他学生给予解答,当遇到困难时,再由我这个教师适时引导、指点,就这样,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学生很好地体会了“挂”字的妙不可言、“飞流直下”的气势磅礴,“银河落九天”的惊天动地。在交流中激活学生的联想,在质疑中展开想象的翅膀,在互帮互助中想象画面,领略文字的独特魅力,感悟古诗的经典意境。

  三读、体会情感

  在学生读懂了诗句的基础上,就要指导学生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自由读,在读中揣摩怎样处理好重音、速度和停顿,怎样表现诗句的情感;教师引导读,在理解中体会诗的意境、感受诗人的情感、交流自己的感受。另外多媒体课件的出示,使学生虽身在教室,却有如身临其境、观看瀑布的飞流直下壮观场景,聆听瀑布所发出的隆隆巨响,真切地体会瀑布的雄伟气势,以致脱口而出“山河壮美”的感叹!

  庐山,一座千年屹立的山峰,因为李白的到来而名垂千古;李白,一位视权贵如粪土的诗人,寄情山水而感叹:“疑是银河落九天”。但是,这份情,要通过诵读表达出来,对于二年级的小孩子是有难度的。如何引领孩子们入情入境的朗读,一直都困扰着我。

  庐山瀑布,多么壮观的景象啊!诗人李白运用极其夸张的浪漫主义创作手法,再现了庐山瀑布的雄伟壮丽,尽情抒发了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一开始教学古诗,我便设问:知道庐山在哪吗?之后马上放庐山的风景图还配上优美的音乐和自己的解说词,一下便把孩子们带入了景色迷人的庐山。当播放结束时,孩子们还是那如痴如醉的神态,我心中一阵暗喜:接下来的朗读和领悟诗情不会有问题了。的确,后面的朗读真的不错。王澳律同学还大声说道:“我要像诗人那样来朗诵。”之后,我们真的看到了摇头晃脑的小诗人抑扬顿挫的诵诗声。

  领悟诗情这块,我觉得这首诗有一定的难度,孩子们似乎受到了图片的影响,逐句逐句地对诗去进行解释。我想今后还得想些办法,好好引导孩子们去领悟诗的大意即可。

  教学《望庐山瀑布》这首古诗,我仔细研读了教材,查阅了大量资料,把感受庐山瀑布的壮美、感受诗人豪放、夸张的诗风、朗读古诗的情感相结合。一节课上完,受益颇多,感慨颇多。我觉得做得比较好的有以下两点:

  1、游戏与儿歌是二年级孩子特别喜欢的活动,开课伊始,先播放古诗改编的儿歌,缓解孩子们的紧张情绪,学生处于兴奋状态,趁势激起学生课文的欲望:唐代大诗人李白游了庐山瀑布后诗性大发写下了千古名诗《望庐山瀑布》,同学们想不想学?带领学生以饱满的情绪,进入了学*古诗的最佳状态。这为整节课做了很好的铺垫。这也就是“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接下来是朗读和领悟诗情。

  2、理解诗意是有感情地朗读训练的前提,是古诗教学的关键。我紧抓关键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诗意,进而有针对性的指导朗读。

  生:先产生再升起,把烟云冉冉上升的景象写活了。

  挂:瀑布本是流动的,作者却巧妙地将动态定格,化动为静,维纱维肖地写出遥望中的瀑布的美丽壮观。

  飞、落:写出了瀑布凌空而出,喷涌而下。三千尺:夸张手法

  通过品味,引导学生体会诗人正是通过写自己所看到的,所联想的,表现了瀑布磅礴的气势再反复诵读体会情感。指导学生反复诵读,欣赏意境美,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理解中读,相辅相成。

  本节课还需要改进的地方有:

  1、把三、四句诗给分开品析了。潜心再读诗文,“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两句其实是一个整体,要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瀑布从高处落下,流得快、直、美。若分开品析,则破坏了瀑布流态的整体之美。

  2、时间安排不合理,前松后紧。字词教学的环节占用了太多的时间,导致朗读环节时间比较仓促,学生的朗读指导不太到位,没有把古诗的意境读出来。

  3、对课堂的生成处理的不够娴熟,对学生发言的指导不太到位。

  总而言之,我觉得一堂成功、有效的课既离不开教师精心的“预设”,也不能没有学生精彩的“生成”,让预设与生成相统一,关注学生在课堂中处处闪现的生成点,学*处理好生成点中的智慧火花,学*处理课堂教学中生成与预设之间的关系,是我以后前进的方向。

  《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是诗人李白五十岁左右隐居庐山时写的一首风景诗。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

  首句“日照香炉生紫烟”。“香炉”是指庐山的香炉峰。此峰在庐山西北,形状尖圆,像座香炉。由于瀑布飞泻,水气蒸腾而上,在丽日照耀下,仿佛有座顶天立地的香炉冉冉升起了团团紫烟。一个“生”字把烟云冉冉上升的景象写活了。此句为瀑布设置了雄奇的背景,也为下文直接描写瀑布渲染了气氛。次句“遥看瀑布挂前川”。“遥看瀑布”四字照应了题目《望庐山瀑布》。“挂前川”是说瀑布像一条巨大的白练从悬崖直挂到前面的河流上。“挂”字化动为静,维纱维肖地写出遥望中的瀑布。诗的前两句从大处着笔,概写望中全景:山顶紫烟缭绕,山间白练悬挂,山下激流奔腾,构成一幅绚丽壮美的图景。第三句“飞流直下三千尺”是从*处细致地描写瀑布。“飞流”表现瀑布凌空而出,喷涌飞泻。“直下”既写出岩壁的陡峭,又写出水流之急。“三千尺”极力夸张,写山的高峻。这样写诗人觉得还没把瀑布的雄奇气势表现得淋漓尽致,于是接着又写上一句“疑是银河落九天”。说这“飞流直下”的瀑布,使人怀疑是银河从九天倾泻下来。一个“疑”,用得空灵活泼,若真若幻,引人遐想,增添了瀑布的神奇色彩。

  教学本首诗,运用*衡策略,有效实现“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落实工具性”与“渗透人文性”、“充分利用教材”与“适度超越教材”的.有机*衡,彰显课堂学生本体,回归语文教学本色,打造真本语文课堂。一节课上完,受益颇多,感慨颇多。

  一、画面导入,激发学生学诗兴趣。

  课的一开始,我通过深情地导入,让学生对李白充满敬佩之情。师:我们的祖国是诗的国度,几千年来,我们的祖先留下了无数辉煌的诗篇。在诗歌的创作史上,唐代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涌现了无数优秀的诗人,李白是当时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我们曾经学过他的几首诗,谁愿意来背一背?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诗,在回忆中引出今天要学*的内容。接着让学生欣赏庐山瀑布的图片,在学生惊讶的赞叹声中发现孩子们已经被庐山瀑布的雄伟壮丽景象吸引了。揭示课题就顺理成章。

  二、扫除障碍,顺畅阅读。

  1.扫清障碍,主要解决生字。学生小组间互相帮助学*,然后检查个别字朗读,并通过为生字比较、组词让学生巩固生字。这首古诗里生字比较简单,学生学起来比较轻松。

  2.理解古诗。首先让学生读,读通读准古诗。接着帮助学生逐句理解诗意,体会作者李白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可以通过给个别组词理解字义,比如照就可以组为照射;学生理解香炉是指香炉峰,用简笔画配合手势理解“生紫烟”;猜哪个字解释为河(川);“三千尺”是作者用夸张的方法,“银河落九天”是作者用比喻的方法描绘庐山瀑布的雄伟壮美。之后又让学生读,有感情的读,读出庐山瀑布气势磅礴的感觉。在熟读的基础上成诵。

  三、精读古诗,品读感悟。

  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交流分享,再现诗歌描绘的画面;在再现诗歌描绘的画面的过程中,相机解决学生自读过程中产生的困惑,并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方法,品味诗歌的语言之美。

  四、拓展诗句,体会写作特点。

  李白的诗激情浪漫,多采用夸张、比喻、想象等写作方法巧妙地表达诗的意境和丰富的情感。在这首诗中诗人李白运用极其夸张的浪漫主义创作方法和比喻、想象等,再现了庐山瀑布的雄伟壮丽,尽情抒发了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教学中我用直观形象的数字举例让学生理解“三千尺”夸张写法,还通过讲解理解、图片演示理解“银河”“九天”“香炉峰”的意思。还结合以前学过的诗句和拓展诗《秋浦歌》体会李白夸张写法特点。受到很好的学*效果。

  《望庐山瀑布》是二年级语文下册第17课古诗两首中的第一首古诗,本单元主要是以描写祖国壮丽河山为主题的一组课文。《望庐山瀑布》意在让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了解瀑布的壮观景象。诗人李白运用极其夸张的浪漫主义手法,再现了庐山瀑布的雄伟壮丽,尽情抒发了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我在仔细研读了教材之后,将目标设定为:

  1、学会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3、激发学*古诗的兴趣。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二年级的学生学*重点仍然在识字、写字上,而在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上则为难点。

  当课刚开始的时候,我给学生创设了一个有趣的情景介绍了李白:李白是浪漫主义诗人,被称为“诗仙”。他很爱旅游,游遍了祖国的山山水水,他还有个*惯,就是喜欢把游的地方用诗歌的形式记录下来。一日,李白背着行囊来到一个地方,只一会儿工夫,他就决定留在这个地方隐居不走了,是什么吸引了李白呢?接着就出示诗题《望庐山瀑布》这首诗让学生进行初读。唐诗是中华文明的瑰宝,庐山是驰名中外的胜地。对于这篇音韵和谐、用词精练、意境简言难表的古诗来说,如果充分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那么学生在感悟上还是有一定难度。因此,我先“扶”着学生从关键字词入手理解,再“放手”让学生整体感悟,以此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从“疑”字入手,着重让学生体会诗人的如痴如醉的情感,从侧面感受到瀑布的形态美,并且使他们真正溶进古诗中,溶进意境中,感受到诗人激越的创作情绪。然后让学生通过朗读体现自己的情感、感悟,最后发展到激情吟诵,达到熟读成诵的传统要求,用“诵”这种亘古不变的艺术形式再现诗人若干年前的“情”。

  古诗的最美处,就是它的格律。格律,赋予了古诗颇深的文化内涵,低年级学生读古诗,我认为教师要舍得花大力气去教他们诵读,让他们享受古诗的格律美,让他们初步触摸到古诗的精髓。教学时,我没有要求学生一步到位读到什么程度,而是在他们的感悟中逐渐提高要求。首先读准、读通。其次,让学生掌握节奏,抓住重音,在诗画结合理解了诗意后,我告诉学生你现在就是大诗人李白,站在庐山瀑布的脚下,遥望瀑布,你会发出怎样的感慨呢?让学生上台站在画面前放声诵读,已经非常有气势,但我还不满意,为了让学生更深的感悟到诗的意境,我进行了范读,抓住古诗中的名句读出了轻重缓急,让学生找到与他们的区别,再练再读,很多学生远远超过了我的朗读水*,走进了诗中。我认为在本堂课中,创设诗意的、充满朗读的课堂就是我眼中的善美课堂!

  教学《望庐山瀑布》这首古诗,我仔细研读了教材,查阅了大量资料,把感受庐山瀑布的壮美、感受诗人豪放、夸张的诗风、朗读古诗的情感相结合。一节课上完,受益颇多,感慨颇多。我觉得做得比较好的有以下两点:

  1、游戏与儿歌是二年级孩子特别喜欢的活动,开课伊始,我便播放学过的古诗改编的儿歌,一下缓解了孩子们的紧张情绪,学生处于兴奋状态,趁机我播放《望庐山瀑布》的歌曲,孩子们争先发言,趁势激起学生课文的欲望:唐代大诗人李白游了庐山瀑布后诗性大发写下了千古名诗《望庐山瀑布》,同学们想不想学?带领学生以饱满的情绪,进入了学*古诗的最佳状态。这为整节课做了很好的铺垫。这也就是“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接下来是朗读和领悟诗情。

  2、理解诗意是有感情地朗读训练的前提,是古诗教学的关键。我紧抓关键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诗意,进而有针对性的指导朗读。

  生:先产生再升起,把烟云冉冉上升的景象写活了。

  挂:瀑布本是流动的,作者却巧妙地将动态定格,化动为静,维纱维肖地写出遥望中的瀑布的美丽壮观。

  飞、落:写出了瀑布凌空而出,喷涌而下。三千尺:夸张手法

  通过品味,引导学生体会诗人正是通过写自己所看到的,所联想的,表现了瀑布磅礴的气势再反复诵读体会情感。指导学生反复诵读,欣赏意境美,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理解中读,相辅相成。

  本节课还需要改进的地方有:

  1、把三、四句诗给分开品析了。潜心再读诗文,“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两句其实是一个整体,要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瀑布从高处落下,流得快、直、美。若分开品析,则破坏了瀑布流态的整体之美。

  2、时间安排不合理,前松后紧。字词教学的环节占用了太多的时间,导致朗读环节时间比较仓促,学生的朗读指导不太到位,没有把古诗的意境读出来。

  3、对课堂的生成处理的不够娴熟,对学生发言的指导不太到位。

  总而言之,我觉得一堂成功、有效的课既离不开教师精心的“预设”,也不能没有学生精彩的“生成”,让预设与生成相统一,关注学生在课堂中处处闪现的生成点,学*处理好生成点中的智慧火花,学*处理课堂教学中生成与预设之间的关系,是我以后前进的方向。


望庐山瀑布教学反思(10)份(扩展6)

——《望庐山瀑布》教学反思 (菁华5篇)

  《望庐山瀑布》意在让学生熟读的基础上知道:在阳光的照射下,庐山的香炉峰升起紫色的云雾。一条白练似的瀑布从青翠的山壁间跌落下来,好像一条大河挂在山前。那长长的瀑布飞快地直往下泻,真让人以为那是银河从九重天外落了下来。多么壮观的景象啊!诗人李白运用极其夸张的浪漫主义创作手法,再现了庐山瀑布的雄伟壮丽,尽情抒发了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我在仔细研读了教材之后,将目标设定为:1、学会4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3、激发学*古诗的兴趣。积累古诗中的名句。二年级的`学生学*重点仍然在识字、写字上,而在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上则为难点。

  一、画面导入,激发学生学诗兴趣。

  课的一开始,我通过深情地导入,让学生对李白充满敬佩之情。师:我们的祖国是诗的国度,几千年来,我们的祖先留下了无数辉煌的诗篇。在诗歌的创作史上,唐代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涌现了无数优秀的诗人,李白是当时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我们曾经学过他的几首诗,谁愿意来背一背?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诗,在回忆中引出今天要学*的内容。接着让学生欣赏庐山瀑布的图片,在学生惊讶的赞叹声中发现孩子们已经被庐山瀑布的雄伟壮丽景象吸引了。揭示课题就顺理成章。

  二、读诵诗句。

  1.扫清障碍,主要解决生字。学生小组间互相帮助学*,然后检查个别字朗读,并通过为生字比较、组词让学生巩固生字。这首古诗里生字比较简单,学生学起来比较轻松。

  2.理解古诗。首先让学生读,读通读准古诗。接着帮助学生逐句理解诗意,体会作者李白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可以通过给个别组词理解字义,比如照就可以组为照射;学生理解香炉是指香炉峰,用简笔画配合手势理解“生紫烟”;猜哪个字解释为河(川);“三千尺”是作者用夸张的方法,“银河落九天”是作者用比喻的方法描绘庐山瀑布的雄伟壮美。之后又让学生读,有感情的读,读出庐山瀑布气势磅礴的感觉。在熟读的基础上成诵。

  三、拓展诗句,体会写作特点。

  李白的诗激情浪漫,多采用夸张、比喻、想象等写作方法巧妙地表达诗的意境和丰富的情感。在这首诗中诗人李白运用极其夸张的浪漫主义创作方法和比喻、想象等,再现了庐山瀑布的雄伟壮丽,尽情抒发了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教学中我用直观形象的数字举例让学生理解“三千尺”夸张写法,还通过讲解理解、图片演示理解“银河”“九天”“香炉峰”的意思。还结合以前学过的诗句和拓展诗《秋浦歌》体会李白夸张写法特点。受到很好的学*效果。

  当我上完《望庐山瀑布》一课后,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感受颇深:要想上好一节课,真的要花很多的时间与精力。真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呀。从最开始的备课,到最后的授课,这过程中有很多值得反思和思考的。

  一、目标的确定要准确

  《望庐山瀑布》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二册第五单元的一首古诗。这首诗歌是唐朝大诗人李白写的。 诗歌很美,诗歌里蕴藏的画面更美。他运用了极其夸张的手法,再现了庐山瀑布的雄伟壮丽,尽情抒发了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这是李白的名篇之一,读起来朗朗上口,但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要深入地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意境,难度很大。毕竟,二年级学生的阅历,感悟能力,知识水*还是很有限的。因此,目标的确定要准确。我也花了很大的功夫。第一次试讲是在我自己班上上的,学生很熟悉老师的教法,也很灵活,回答问题也很积极,课中表现都很出色,感悟的也很深刻,只是花的时间很长,导致后面的写字任务没有完成。试讲完之后,自我感觉不好。明显的感受到,学生要深入地体会要的是时间,教师也时有越俎代庖的现象。我们学校语文组的老师也提出了意见,一致认为:二年级的诗歌只要求理解大意,重点是背诵。我吸取了教训,将目标降低了要求。重点放在朗读上了。目标中感悟诗意前加上了一个词“粗浅的”。是的,作为教师,不管上那一课,首先一定要把目标确定好,不要随意的拔高或降低要求。

  二、导语的设计要精彩

  一堂好的课,在一开始的时候就要将学生深深地吸引住,让学生想,乐学。在第一次备课中,我只在想,怎么让学生多积累点知识,多了解一些大诗人的常识,没考虑到学生的兴趣。所以,在开课时繁琐的向学生介绍李白的出生、经历、字号、诗集等等。这真是徒劳无功,事半功倍呀!学生一点兴趣都没有,认真的学生还跟着读一读,不爱学的学生简直不知道老师在做什么。就连我的激情范读都没能与学生产生共鸣。这样的导入是失败的,得改!在所有老师的帮助下,在激烈的讨论中得出了结论:开门见山,直奔主题,直接出示瀑布的画面,从视觉上清晰的感受瀑布的壮观,一下子吸引住学生的眼球。在后来的教学中确实证明了这一点:好的开头时成功的一半!

  三、内容的安排要灵活

  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主要是以识字、写字为重点。一般有专门的识字,写字环节。在开始的试讲中,我也是先单独识字,然后学文。结果是效果不好,时间也不够。怎么办呢?就连睡觉的时候我都在思考。经过反复地斟酌,我认为在文中识字比较好,一边学古诗,一边认生字。因为本课要认的生字只有4个,很少。这样做既节省了时间,又联系诗句理解了生字的意思,效果会好一些。如:学*第四行古诗的时候,首先就出示“疑”,教大家认、读然后“找朋友”明白其意思:以为,怀疑。看到这么雄伟的瀑布从山顶上泻下来,作者以为是什么呢?学生读诗句,很快就会明白整句诗歌的意思了。这样既学了诗句,又结合课文学*了生字,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

  四、朗读的指导要细致

  小学的整个语文教学都应当以朗读为主,不管是那种类型的文章,都必须在读中去感悟,理解,体会。低年级的语文教学就更应当以朗读指导为主了。教师的范读,能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整篇文章的感情基调,要有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开课后,我为学生范读了一遍课文。虽然,我在上课时课件出了一点小问题,没有播放出配置的一点古筝的音乐,但并不影响我的范读。我看见学生情不自禁的跟着我一起朗读古诗,心里真的很高兴。

  课中,通过学生多种形式的`读自由读,齐读,小组长带领大家读等,悟出了诗歌中所蕴藏的优美的画面时,教师一定要做具体的指导。那些字该重读,诗歌的节奏时怎样的,古人读诗,吟诗时摇头晃脑,声断气不断的样子······这些朗读的技巧,教师都要做细致的指导。让学生从小就养成好的读书*惯,不唱读,不拖读。由此而感受到朗读诗歌的乐趣,激发学生学*背诵古诗的兴趣,从而积累古诗中的名句,做好长远的打算,奠定基础。今后在写作中能信手拈来。正所谓:熟读唐诗八十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要上好一节课,真的不简单。必须经过反复的思考,反复的修改,反复的试讲,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在教学《望庐山瀑布》中,我尝试新的教学方法。

  一、 由学生自由背诗,有学生背诵到这一首诗时引入新课

  很多学生在幼儿园时就已经会背很多古诗,我引导学生背诵自己会背的古诗,当有学生背到这一首时我让学生尝试自己默写,我来朗诵,对于学生不会写的字,允许注拼音,这一过程大约需要10分钟。因学生写字速度、对句子的理解程度都有不同,所以默写出来的诗千差万别。我巡视中发现大部分学生写完时,我在黑板上板书,让学生一一对照,让学生在修改时问一下自己为什么这样写,同时结合挂图看美景。我认为在纠正错别字中学生很容易理解诗意,如“望”就是看,望庐山瀑布就是看庐山的瀑布。李妍写的是“暴布”,她认为这个字是多音字,在纠正这个字时引导学生开动脑筋,怎样记住这个字,有学生说:“水流的太暴了,就成了瀑布。”通过直观的看图启发学生:“流的暴的水就是瀑布吗?”细心、动脑的学生看出来了:“在高高的山上流的暴的水就是瀑布。”高莹莹同学穿插了一个脑筋急转弯:“什么布剪不断?”多种形式的交流让学生对瀑布不仅有直观的认识,更有自己独特意义的见解。

  二.在纠正错别字过程中,学生理解了诗意,在直观感知的基础加上理性的分析和思考,学生背诵起来更容易,指名背、互背、接力背等多种形式记忆。

  三、你喜欢哪个词?哪个字?哪句诗?说说你自己的看法。

  很多学生喜欢“遥看瀑布挂前川”和“飞流直下三千尺”,学生解释是“遥”的意思是遥远,远远的看瀑布像白布挂在上面,而且在动,很美。有的学生说“飞”是速度很快,有三千尺,(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三千尺)很高很高,如果有机会,一定去看看,用眼镜发现美、欣赏美,用耳朵去听一听瀑布飞下来的壮观。

  接着我准备让学生默写一遍古诗,加强记忆的同时想像美丽的瀑布,边想像边默写,还安排了叶圣陶先生写的《瀑布》让学生欣赏,但由于学生默写速度慢,后面的内容没有进行。

  在本节课中,我认为古诗教学可以分为四步:

  1、教师朗诵,学生默写。

  2、教师板书,学生纠正错别字,再出示挂图引导学生理解诗意,反复诵读。

  3、再次默写,将诗、意结合,进行感情升华。

  4、拓展训练。

  当我上完《望庐山瀑布》一课后,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感受颇深:要想上好一节课,真的要花很多的时间与精力。真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呀。从最开始的备课,到最后的授课,这过程中有很多值得反思和思考的。

  一、目标的确定要准确

  《望庐山瀑布》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二册第五单元的一首古诗。这首诗歌是唐朝大诗人李白写的。 诗歌很美,诗歌里蕴藏的画面更美。他运用了极其夸张的手法,再现了庐山瀑布的雄伟壮丽,尽情抒发了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这是李白的名篇之一,读起来朗朗上口,但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要深入地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意境,难度很大。毕竟,二年级学生的阅历,感悟能力,知识水*还是很有限的。因此,目标的确定要准确。我也花了很大的功夫。第一次试讲是在我自己班上上的,学生很熟悉老师的教法,也很灵活,回答问题也很积极,课中表现都很出色,感悟的也很深刻,只是花的时间很长,导致后面的写字任务没有完成。试讲完之后,自我感觉不好。明显的感受到,学生要深入地体会要的是时间,教师也时有越俎代庖的现象。我们学校语文组的老师也提出了意见,一致认为:二年级的诗歌只要求理解大意,重点是背诵。我吸取了教训,将目标降低了要求。重点放在朗读上了。目标中感悟诗意前加上了一个词“粗浅的”。是的,作为教师,不管上那一课,首先一定要把目标确定好,不要随意的拔高或降低要求。

  二、导语的设计要精彩

  一堂好的课,在一开始的时候就要将学生深深地吸引住,让学生想,乐学。在第一次备课中,我只在想,怎么让学生多积累点知识,多了解一些大诗人的常识,没考虑到学生的兴趣。所以,在开课时繁琐的向学生介绍李白的出生、经历、字号、诗集等等。这真是徒劳无功,事半功倍呀!学生一点兴趣都没有,认真的学生还跟着读一读,不爱学的学生简直不知道老师在做什么。就连我的激情范读都没能与学生产生共鸣。这样的导入是失败的,得改!在所有老师的帮助下,在激烈的讨论中得出了结论:开门见山,直奔主题,直接出示瀑布的画面,从视觉上清晰的感受瀑布的壮观,一下子吸引住学生的眼球。在后来的教学中确实证明了这一点:好的开头时成功的一半!

  三、内容的安排要灵活

  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主要是以识字、写字为重点。一般有专门的识字,写字环节。在开始的试讲中,我也是先单独识字,然后学文。结果是效果不好,时间也不够。怎么办呢?就连睡觉的时候我都在思考。经过反复地斟酌,我认为在文中识字比较好,一边学古诗,一边认生字。因为本课要认的生字只有4个,很少。这样做既节省了时间,又联系诗句理解了生字的意思,效果会好一些。如:学*第四行古诗的时候,首先就出示“疑”,教大家认、读然后“找朋友”明白其意思:以为,怀疑。看到这么雄伟的瀑布从山顶上泻下来,作者以为是什么呢?学生读诗句,很快就会明白整句诗歌的意思了。这样既学了诗句,又结合课文学*了生字,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

  四、朗读的指导要细致

  小学的整个语文教学都应当以朗读为主,不管是那种类型的文章,都必须在读中去感悟,理解,体会。低年级的语文教学就更应当以朗读指导为主了。教师的范读,能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整篇文章的感情基调,要有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开课后,我为学生范读了一遍课文。虽然,我在上课时课件出了一点小问题,没有播放出配置的一点古筝的音乐,但并不影响我的范读。我看见学生情不自禁的跟着我一起朗读古诗,心里真的很高兴。

  课中,通过学生多种形式的读自由读,齐读,小组长带领大家读等,悟出了诗歌中所蕴藏的优美的画面时,教师一定要做具体的指导。那些字该重读,诗歌的节奏时怎样的,古人读诗,吟诗时摇头晃脑,声断气不断的样子······这些朗读的技巧,教师都要做细致的指导。让学生从小就养成好的读书*惯,不唱读,不拖读。由此而感受到朗读诗歌的乐趣,激发学生学*背诵古诗的兴趣,从而积累古诗中的名句,做好长远的打算,奠定基础。今后在写作中能信手拈来。正所谓:熟读唐诗八十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要上好一节课,真的不简单。必须经过反复的思考,反复的修改,反复的试讲,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今天上午考试,为了感进度,虽然知道下午的课效果不是很好,还是想去上新课了。而且,学校给我派来了一位小徒弟,我这个小师傅不能每天让人家听复*课啊,于是我就准备准备,小徒弟坐在教室后面,虽然没有像教研员在听课时的紧张,却也有一分想以身作则的责任,感觉到了一丝辛苦。现在体会到,要做好师傅真难。想到了师傅王老师,每次为我听课、评课一定费了不少心思啊!

  今天我上了《古诗两首》中的《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说实话,古诗我是不会上的。但我还是感情饱满地走进了教室。我开门见山地说,我们今天学*新课《古诗两首》,通过预*,谁已经记得了我们要学哪两首诗,学生回答后,我板书,因为“瀑布”估计有很多人要念错,于是我想让学生念好题目。之后,又问学生:那你知道这两首诗分别是谁写的吗?学生几乎异口同声地回答:李白和杜甫。李乐天还向大家简单地介绍了李白和杜甫,李豪磊也告诉大家李白被称为诗仙,杜甫被成为诗圣。我很高兴大家知道这么多。

  一、读得正确

  师:一位是诗仙,一位是诗圣,他们都是作诗的高手,他们在游览祖国山山水水时,写下了这两首优美的诗,愿意去领略一下其中的美吗?

  生:愿意。

  师:那先让我们把诗读正确。自己借助拼音把两首诗读正确。

  (学生大声读诗)

  师:谁能把第一首诗念正确了?

  (请了三位学生来读诗,要求学生评价时只看正确与否)

  二、读得有节奏

  师:下面我来读读这首诗,仔细听老师在哪里有停顿,请用小斜杠划出来。

  (我拿了鲍中天的语文书到实物投影仪上展示,他是完全正确的)

  师:说明鲍中天听得非常仔细。现在大家能把这首读得有节奏吗?

  (学生又一次大声练读起来)

  (我又请了三四位学生来读,基本能读出节奏感了,又请全班同学来读)

  三、读懂题目

  师:读得正确了,读得有节奏感,那还不够,我们还要读得美,读得有味道,是吗?那让我们先读懂这首诗吧。

  师:让我们从标题入手。读读题目,你读懂了什么?

  生1:望庐山瀑布,就是看庐山瀑布。


望庐山瀑布教学反思(10)份(扩展7)

——《望庐山瀑布》教学设计优选【十】篇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诗六个生字,认识二类生字,能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背诵这首古诗。通过自主学*和小组学*理解本诗的意思和作者创作意图。

  3.体会诗人对大好河山的赞美与喜爱之请。

  教学重、难点:体会诗意,体会诗人对大好河山的赞美与喜爱之请。

  教学准备:庐山风光资料。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

  展示庐山瀑布的图片资料,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可以联系自己积累的有关古诗、名句等。

  二、小组学*本诗中的生字。

  1.庐:简陋的房子;姓。(注意里边不是卢)。组词:庐山、庐舍、茅庐。

  2.三顾茅庐:1.原指诸葛亮感念刘备三顾茅庐的诚意,接受邀请,就任军师,首战用计火烧博望坡,大败曹兵,立下了战功。2引申为刚走上社会或工作岗位,经验不足。

  3.瀑:瀑布、飞瀑。炉:火炉、锅炉、炉子。遥:遥远、摇不可及、遥控。疑:怀疑、疑问、质问。银:银河、银色、白银、银子、银两。

  三、小组合作,根据预*资料和书中主力理解诗意。

  1.庐山:我国名山之一,在江南省九江市南。

  2.香炉:指香炉峰,是庐山西北部的一座高峰。它山峰形状尖而圆,峰上烟云聚伞缭绕,就像一座香炉,因此得名。

  四、配乐朗读本诗。

  五、尝试背诵古诗

  六、古诗大擂台,背一背,看谁会背的李白的诗多。

  七、补充《早发白帝城》。

  诗意:黎明,为我送行;彩云,笼罩着白帝城。一叶轻快的小舟,会把我带到千里外的江陵,**的猿猴,不停啼叫。小舟载着我的欢乐,穿过了,重重高山,重重险峻。

  白帝城:在今四川省奉节县东帝山上。东汉末公孙述据此,据称殿前井内首有白龙跃出,囚自称白帝,称山为白帝山。城为白帝城。

  八、作业。

  1.背诵两首古诗。

  2.写生字。

  学*目标

  1.了解、掌握作者的有关文学常识,掌握重点生字词。

  2.领略作者笔下所描绘的自然之美,体会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3.加强朗读指导,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来感知课文。

  4.培养学生欣赏自然美的情趣,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按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情感。

  重点

  难点重点:把握诗歌的内涵。体会作者所运用的拟人写作手法。

  难点:领略作者笔下所描绘的自然之美,体会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教法

  选择朗读指导法、讨论法课型新授

  课前准备搜集并阅读有关描写瀑布的诗文是否采用多媒体是

  教学

  课堂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揭示学*目标

  1.以旧引新,激发兴趣。同学们谁来给大家读读或背背你搜集的描写瀑布的诗文,有没有李白写的,你们对李白还有哪些了解呢?《静夜思》、《夜宿山寺》、《送孟浩然之广陵》、《早发白帝城》

  2.揭示学*目标。

  二、指导学生先学

  出示古诗的一般学*步骤:

  ①理解课题,认识作者;②解释词语,说说诗意;

  ③联系实际,发挥想象;④感情朗读,体会诗境。

  三、学生先学,教师巡视

  学*《望庐山瀑布》完成下列任务:

  1.知作者:看课下注释及练*册走*作者,了解作者。

  李白生卒年月(701-761)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号称诗仙,现存诗900多首。风格飘逸、豪放;想象丰富、气魄雄伟。

  2.读诗歌(要求: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感情。)

  (1)师范读全诗。学生画出节奏。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全班自由读、齐读这首诗。

  讨论;读题目,谁能用这个“望”字组词?你觉得在这

  指名学生背或读自己搜集的描写瀑布的诗文。

  结合练*册学法导航及诗歌五步教学法指导学生学*《望庐山瀑布水》。

  指导学生看课下注释及练*册走*作者,按名、时、地、著、称的要求了解作者。播放课件进行对照。

  范读诗歌,并将请朗读要领

  巡视并进行个别指导或点拨。

  指导学生背或读自己搜集的描写瀑布的诗文,其余学生倾听。

  默读练*册学法导航,明确学法要领。

  倾听,并标注字音,画出朗读节奏。自由读。

  朗读后,邻桌之间展开讨论。聆听,领回学法要领。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儿应该用哪个词更准确些?解释题目的意思。你看到了什么?我们来看看李白是怎样夸的?

  3.释诗意:读第一句诗。读注释②和③。除了这两个词,诗中哪些字你不理解?说整句诗的意思。

  4.总结学法:读诗句、看注释、说意思。

  5.根据以上学法自学二、三、四句诗。

  四、检查学生先学效果

  悟诗情、小组讨论。

  1.诗中哪几句是作者望到的景色?作者运用了哪些写法?

  日照香炉生紫烟,—动遥看瀑布挂前川。—静

  飞流直下三千尺,—动

  2.哪些是作者想象到的?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疑是银河落九天。—雄奇壮丽)

  五、学生讨论、更正,教师点拨

  激感情:你觉得诗中哪些字用得妙?为什么?

  (生、挂、飞、落……)

  1.轻声背诵诗,想象自己仿佛看到和听到了什么?

  2.谁能用“啊,――真――”的句式来表达庐山瀑布给你的印象。此时此刻,你最想对李白说什么?

  4.背诵、注意重音及诗歌节奏,再读古诗,把你们的感受读出来。

  5.总结学法:学*诗歌的一般方法:(1)知作者。(2)读诗句。(3)释诗意。(4)激感情。(5)背诵默写。

  六、当堂训练

  1.给下列加线的字注音。

  紫烟()前川()

  2.解释句中加点词语。

  ⑴遥看瀑布挂前川川:⑵疑是银河落九天九天:

  3.文学常识填空。

  《望庐山瀑布》题目又作《_________》一文的作者是_____,字太白,号_______,____朝伟大诗人。

  4.背诵并默写《望庐山瀑布》。巡回指导,着重关注后进生的学*情况。

  巡视并参与个别小组的讨论,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见解,努力做到有理有据。

  引导学生找,说。、轻声低吟。

  引导学生抓重点词,理解本文拟人首发的运用。

  引导学生从描写对象,修辞手法,诗歌意境,情感表达等方面考虑

  和学生共同回顾学*本诗的过程,引导学生总结学*方法。

  课件出示上述练*题,重点检查学困生的学*情况。互相说,力求抓住重点,做到语言简练,表达准确。

  找,做标记,想,说。

  找,说,背诗,闭上眼睛想,听,说。

  想,默练,叫道名的学生说。反复朗读成诵

  回顾总结并记好笔记。

  读,找,勾画,圈点表明特征性的词。组员之间相互说。

  按照老师的指点在小组中展开讨论。

  看大屏幕,思考,叫道名的学生回答问题,其余纠正补充。

  作业设置

  1.布置作业:背诵并默写《望庐山瀑布》。

  2.完成练*册1---4。

  3.搜集有关瀑布的古诗文。

  教学反思

  教学目的:

  1、掌握生字词。

  2、根据注释理解诗句,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3、朗读、背诵、默写诗歌。

  4、激发学生搜集、学*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根据注释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难点:借助文字产生联想,想象香炉峰紫烟缭绕的奇妙景象和瀑布飞流直下的磅礴气势。

  教具准备:有关瀑布的录相 标有节奏和重音的诗句

  教学过程:

  一、渲染意境,激发兴趣。

  1、我们的祖国是诗的国度,几千年来,我们的祖先留下了无数辉煌的诗篇。在诗歌的创作史上,唐代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涌现了无数优秀的诗人,李白是当时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留下了许多千古传诵的名篇佳作。请孩子们打开记忆的闸门,回忆一下,我们已经学过的他的哪些诗篇?

  2、指名背诵。

  3、我们班的孩子真是聪明能干啊!今天,我和你们一起学*他的另一首写景抒怀的名篇——《望庐山瀑布》(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两遍,注意生字“庐”和“瀑”的读音及字形。

  4、课题中的“望”是什么意思?从课题你知道了些什么?(作者是站在远处观赏庐山瀑布的。)那么,瀑布到底是怎样的呢?让我们迈着轻盈的步伐去欣赏那飞花碎玉,气势磅礴的美景吧!(播放录相)

  5、看了刚才的录相,你最想说一句怎样的话来表达你此时此刻的感受?诗仙李白观赏了庐山瀑布后也是心潮澎湃,挥毫写了这首壮丽的诗篇。让我们来读一读吧!

  二、整体感知,质疑释疑。

  1、请选择你喜欢的方式朗读全诗,要求读通顺,读流利。

  2、指名朗读,相机纠正读音,点拨字形。

  3、请放声朗读全诗,借助注释和自己的生活经验,试着理解诗句的意思。在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同桌相互讨论。

  4、集体交流疑难之处,讨论释疑。

  5、通过刚才的自学、讨论,你学懂了哪句诗,来汇报一下。(相机指导学生板画)

  6、感受三千尺的高:一米﹦3尺,3000尺﹦1000米

  假若一层楼高4米,那么三千尺相当于多少层楼房的高度?

  7、小组学*,把全诗的意思连起来用的语言来说一说。

  8、吟诵着诗句,你体会到诗人怎样的情感?

  三、品味吟诵,升华情感。

  1、自由朗读全诗,试着划出诗的节奏和重音。强调:你是怎样理解的就怎样标。

  2、屏幕显示标有节奏及重音的诗句,试着轻声朗读。(要求学生边读边思考边想象,真正做到“读出声、读形、读出情、读出神。”)

  3、教师范读。

  4、指名朗读,学生评价。

  5、小声背诵。

  6、男女生比赛背诵。

  四、拓宽思维,积累运用。

  1、瀑布以它神奇的美感动着诗人,诗人以他神奇的诗句感动着我们。此时此刻,你们还想用怎样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2、集体交流。

  五、课外延伸,积累古诗。

  古人说过:“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你是个古诗爱好者吗?你想成为一个“腹有诗书自华”的人吗?如果答案是肯定的,请你赶快行动起来,去搜集李白的诗篇,让自己在下周的“李白诗歌大荟萃”主题队会中,大显身手吧!

  教学目标

  1、学会3个字

  2、朗读、背诵课文,默写《望庐山瀑布》

  3、理解诗句,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庐山是江西省九江市的一座名山,自古就有“匡有奇秀甲天下”的赞誉。庐山的飞泉源布很多,其中比较著名的有开先瀑、玉帘泉、黄龙潭、鸟龙潭等,大家想不想看看。(出示庐山的飞泉瀑布,请欣赏)

  2、唐朝大诗仙李白50岁左右隐居在这儿,曾用诗篇赞美瀑布。(大屏幕出示整首诗)

  二、熟读古诗

  1、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或书自由朗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

  2、请一名学生读一读题目,然后齐读。

  再说说从课题中你能知道什么?

  庐瀑

  生字区别

  卢爆

  3、指名读整首诗,纠正、齐读。

  4、指导学生读出诗的韵律美。

  读古诗特别要读出诗的韵律美,韵脚一定要读准,读到位。(如“烟”“川”“天”)谁能把这首诗再读一遍。

  5、出示诗的停顿及重音,谁能读出古诗的节奏美?

  (1)指名读

  (2)男、女生赛读

  (3)全班齐读

  三、赏析古诗

  1、谷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老师想信同学们一定能借助字典,结合书中的注释,插图,展开想象,读懂这首诗。

  先自己想一想,然后再在小组里交流,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交流,点拔,评议

  (1)你读懂了什么?

  (2)“学贵有疑”,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3、默读这首诗,同桌用自己的话说说诗的大意。

  4、自由读整首诗,你认这哪些字或词用得好?为什么?

  重点品味“生”“挂”“飞”“三千尺”

  相机出示李白的另一首诗。

  秋歌

  白发三千丈,

  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

  何处得秋霜。

  (体会夸张的写法)

  5、指名上台朗读这首诗,此时你最想说什么?

  6、总结,这首诗极其成功地运用了比喻,夸张和想象,语言生动,形象,描绘了瀑布尽流直泻的壮观景象。

  四、拓展延伸

  1、学了《望庐山瀑布》这首诗,老师也不由自主想起了叶圣陶老先生的一首描写瀑布的诗歌。(课件出示瀑布整首诗,配乐朗诵)

  2、喜欢吗?请自由读一读。

  3、《望庐山瀑布》和《瀑布》比较,你最喜欢哪一首?说说原因。

  五、作业

  1、背诵《望庐山瀑布》

  2、课外收集李白的诗,读一读,背一背。

  设计依据与教学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语文的主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望庐山瀑布》是一首千古传颂的唐诗佳作,其语言美,诗中绘的景物更美。在教学中,应通过启发想象、美读品味、绘画面等方法,让学生充分感受庐山香炉峰的优美和庐山瀑布的壮美,感受语言文学的美,激发学生热爱美、创造美的情感。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文。

  (2)学会本课3个生字。

  (3)通过自读自悟、合作探究,理解诗文内容。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壮美。

  教学重点:想象诗中绘的景象,感受庐山瀑布的美丽与壮观。

  教学难点:能用自己的话把诗句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课文,并启发想象、美读品味、描绘画面。

  [教学设计与教学策略]

  一、联系旧知,复*导入。

  1、教师启发:唐代大诗人李白被世人尊称为“诗仙”,他写的诗想象丰富,气魄雄伟。意境瑰丽神奇!以前,我们也学过不少李白的诗。现在有哪位同学能背一两首给同学们听呢?

  2、指名背诵李白的诗。

  3、很好!刚才同学们所背诵的诗,有的是我们曾一起学过的,有的是同学们自己从课外书上学来的。看得出,大家都很喜欢李白的诗。今天我们再来学*他的一首流传千古的名篇。

  4、板书:《望庐山瀑布》

  [“语文学*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在这一环节的设计中,教师从学生的课内学*及课外阅读的收获为出发点,引导学生联系旧知,了解李白的作诗风格,自然而然地导入了新课。并通过背诵李白的诗篇,感受李白诗文的优美。从而为理解庐山香炉峰神奇美丽和瀑布的壮美作好铺垫。]

  二、初读诗文,整体感知。

  1、我们已经学过不少古诗了,想想以前我们学*古诗的方法,谁来说一说,今天这首诗我们准备怎么学*呢?

  2、学生发言。

  3、归纳学生发言(读、思、背)

  4、初读古诗,提出要求;

  (1)、把诗文读流利正确。

  (2)、对照注释,和字典、词典。想一想诗句的意思。

  (3)、把不懂的地方画出来。

  [当今的社会是个学*性型的社会,一个人必须树立终身学*的理念和愿望。教育和培养学生,不仅要教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做人,还要教育学生学会学*。只有不断地学*,与时俱进,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适应社会发展、变化的竞争和需要。而学会学*,最主要的是学会学*方法。在本环节的教学中,教师让学生反思和总结学*的方法和经验,可以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能力,为有目的、有方法地进行自主学*铺开道路。]

  三、小组合作学*:

  1、互读古诗,相互评议(读得好不好,好在哪里?有什么建议)。

  2、相互合作,说说诗句的意思。

  3、讨论比较,谁说的更好,更切合诗意。

  4、把全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合作学*的目的之一是培养学*与人交往的能力及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在这个环节,“说”是学*的主线,是让学生通过说来表达自己通过自主学生对待这首诗的理解,用自己的语言来绘庐山的美丽。同学之间相互评议也是说,是针对别人的发言提出自己的主观见解和不同看法。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实践便于学生掌握与人相处和交流意见的经验,懂得必要的礼节,体会“集思广益”的内涵,提高与人交往的能力。]

  四、交流汇报,学*诗文。

  1、赛读古诗,读出节奏感、重音和停顿。

  (1)指名读全诗。

  (2)同学评议。

  (3)你们觉得该怎样来读这首诗。

  (4)学生发表自已的看法,并说出理由。

  (5)赛读全诗。

  2、全班齐读古诗。

  3、理解诗文意思。

  (1)各组汇报对每一句诗文的理解。

  (2)说说你是怎样得出这种理解的。

  (3)全班交流评议。

  (4)并指导理解“三千尺”中的“三”和“落九天”中的“九”不是实指。而是夸张,形容瀑布因为高而显得壮观。

  (5)试着把全诗的意思连起来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6)指名说,再评议,只至完善。

  4、提出仍然没有弄明白的问题,大家帮助解决。

  [交流是对学生学*成果的展示和肯定,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教师的主导作用也得到充分的体现,并对学生的学*情绪起到积极地鼓励和鞭策作用。还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小组内所不能解决的问题。通过全班交流,学生的思维得到了碰撞,相互之间获得启发,实现资源共享。]

  五、感情朗读,想象画面,体会庐山之美。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边读边想像诗中的绘的画面。

  2、指名说一说自己所想到的画面。要突出瀑布的高与香炉峰的美!

  3、把想像中的画面画下来,并涂上色彩。

  4、展示学生的画,评议画得好的作品。

  [注重听、说、读、写以及思与画的综合,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融合,书本知识与实践活动的结合,知识、能力和情感的整合,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学*兴趣。是综合性学*方式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六、背诵古诗,总结全文

  1、庐山的美丽让我们心旷神怡,庐山的壮观使我们无限向往,下面就让我们闭上眼睛,背一背这首古诗,再一次感受庐山瀑布的雄伟壮丽吧!

  2、全班齐背全诗。

  3、今天我们学*了《望庐山瀑布》这一课,通过学*,你们都有了哪些收获呢,谁愿意告诉大家?

  4、指名发言。

  5、今天的作业由你们自己来决定,下面就请你们为自己设计一份家庭作业吧!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以一种*等的角色让学生谈谈学*的收获。在布置作业方面,放弃了教师钦定作业的成规,而是以民主的态度,让学生自己给自己布置一份作业,让学生对待学*更有了一种自主的感觉和空间。有的学生想到了要继续给课文配上精美的图画,有的学生有用自己的话把诗文的意思写出来,还有的学生想到了回家后要继续搜集和自学李白的诗篇……]

  [板书设计]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评析]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的学*是一个学生自主建构的过程,教师通过营造民主、*等、和谐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动手实践去探索,去体验,去感悟,方能使学生的知识结构不断地生成和完善,同是培养起探究的兴趣和创新的意识。本课的设计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教材简介:

  人教版第四册第五组第一篇课文《望庐山瀑布》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中描绘了庐山瀑布壮丽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作者先写了红日照射下的香炉峰紫烟缭绕,衬托出了瀑布背景的雄伟壮观。一个“挂”字化静为动,形象地表现了倾泻的瀑布在遥看中的状态。后两行诗既写出了瀑布的样子,又抒发了作者内心的感受。一个“飞”字形象地描绘了瀑布奔腾而下,“直下”既写出山的高峻陡附附险,又突出了瀑布飞奔而下、势不可挡的气魄。一个 “疑”字写出了作者神奇的想象。新奇而又真切,十分贴切自然,令人遐想无限,回味无穷。教学一课时。

  设计理念:

  1、反复吟读,是本诗教学的重要方法。通过形式多样的吟读,让学生理解诗意,领悟诗情,体会诗境。

  2、领会诗歌的意境是古诗教学的难点。教学中想方设法让诗中的画面和诗人的感情在学生脑中“活”起来,进而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其情感,把诗人创造的意境在学生心中再现。

  3、课后作业收集其他诗篇,使学生由此及彼,不局限于一节课、一本书,在激发学生学*古诗兴趣的同时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教学目标:

  1、通过查找资料积累李白的古诗。

  2、采用随文识字的方法,认识“庐、瀑、炉、疑”四个生字,会写生字通过学生反复吟读古诗,理解诗句意思,感悟诗人情感,体会诗中意。

  3、极力营造古诗学*氛围,激发学生学*古诗的欲望和诵读的积极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反复诵读,理解诗意。

  难点:体会古诗意境。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诵读学过的李白的诗。

  师:我们学过许多首李白的诗,谁能背?注意每人背一首,不要重复别人背过的诗。

  (如《静夜思》《赠汪伦》)除了学过的,你还知道哪些李白的诗,背一背。(如《望天门山》《早发白帝城》《独坐敬亭山》)

  师:李白看到月光想到了家乡,写下了《静夜思》,送朋友时依依不舍写下了《赠汪伦》,今天我们再学一首李白的诗,想想他又为什么写在这首诗呢。

  (板书:望庐山瀑布)

  (教学新诗不直接揭示课题,而是让学生先背诵学过的诗,然后开始新课教学。一是新旧联系,衔接自然;二是激发兴趣,增强效果。学生在情趣盎然地背诵李白诗歌的气氛中学*新诗,事半功倍。)

  2、读题

  提问:你们去过庐山吗?谁能说说庐山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认识“庐”字)

  师述:庐山是个风景秀丽,令人向往的地方。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领略一下庐山的美景。(播放庐山录相,师解说:庐山在江西省九江市的南边。庐山山峰重叠,非常雄伟壮丽。其中有一座山峰叫香炉峰,因为山上常有云雾笼罩,在阳光照耀下有紫色雾气升腾,像正在焚香的香炉一样,故取名香炉峰。看这就是著名的香炉峰。庐山一年四季景色优美……)

  提问:庐山的风景让我们如痴如醉,刚才的画面中给你映象最深刻的是什么?(瀑布)

  师:瀑布是什么样的呢?(课件出示各种瀑布图片)

  描述:瀑布是一种大自然的现象,它是河流由高处往低处降落,形成的浩浩荡荡的水势,风光迷人,正是因为这样,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对它们情有独钟,写下了无数的华章。今天我们就随着大诗人李白的脚步,去看看庐山的瀑布别样的美姿。再读课题。

  (板书课题后,再释词,弄清"瀑布"是什么,就"瀑"正字正音;明确庐山的地理位置及迷人风光,认读“庐”字。由字及词及地,有序进行,为学*诗歌做好铺垫,激发兴趣。)

  二、试读古诗,初知诗意

  1、学生自由读诗,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诗中生字多读几遍。

  2、指名读。

  3、学*生字“炉”“疑”,读准字音,四个生字同时出现,识记字形,“炉”和“庐”比较,出示香炉图片,对比庐山的香炉峰,组词。

  4、指导写生字“炉”“银”“烟”“流”

  5、把这些生字放到诗句中还能读吗?指名读,提醒学生其他生字的读音,如“川”字读翘舌音。齐读

  6、节奏读。

  师:诗歌诗歌,一首诗就是一首歌,歌有节奏,诗也有节奏,听听老师有节奏地读一读,你们小声地跟读(出示课件)

  望/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指名读(师帮其打拍子),男女生打拍子读。

  (认字写字是小学低段教学的重点,这里花大量时间为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节奏朗读既可以检查字音,又能体会诗的韵味。)

  三、品读诗句,理解诗意

  师:你们听过这样一句话吗?“诗中有画”,一句诗就是一幅画,请小朋友们再听听这首诗,边听边想象,你脑中会出现怎样的画面?

  课件播放范读,生想象画面

  师:(出示课文插图)李白站在香炉峰前看到了什么呢?

  学生说到什么就读哪句?(如看到了烟雾,读“日照香炉生紫烟”:看到瀑布,读“遥看瀑布挂前川”)

  师:李白看到烟云缭绕的香炉峰,又看到了香炉峰前的瀑布,不由得写下了这样两行诗?出示一二行,学生齐读

  师:体会“挂”的妙用,学生读,师做挂的动作,把*放的东西垂直放,“川”就是河流,河流是怎么流的呢?师简笔画出,现在把河流垂直挂起来。

  师:是谁把河流挂起来的呢?

  生:(大自然)

  师:大自然是多么伟大、神奇啊!谁能用赞美的语气读读这两句?

  指名读,齐读

  师:你就是李白,看到香炉峰此时正被烟雾笼罩,在阳光的照耀下,一团团紫烟不断从山谷中升起,景象美不胜收。你这样读到――

  多名学生高兴地读前两行

  师:想读的小李白一起读吧!

  师:诗人笔下的庐山瀑布有什么奇特之处呢?请读三四句

  学生读三四句

  师:三千尺在这里指的是瀑布很高,让我们一起去欣赏一下瀑布飞流而下的样子吧!(播放视频)

  引读:瀑布水花四溅,奔涌而下,壮观无比,难怪诗人写到――

  生:飞流直下三千尺

  师:这样的瀑布真是气势磅礴――

  生:飞流直下三千尺

  师:看到这样高、这样美的瀑布,诗人想到了什么呢?

  生:天上的银河落了下来

  师:九天在这里指的也是高,见过天上的银河吗?一起看看吧!出示银河图片,比较飞流而下的瀑布。

  师:瀑布从山上奔腾而下,足有三千尺那么高,让人忍不住浮想翩翩――读

  生:疑是银河落九天。

  师:此时,你就是大诗人李白,你的眼前出现了这样的景象:万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瀑布飞腾奔涌,倾泻直下,你想怎样吟诵呢?

  指多名学生读,齐读

  师:听着你们的朗读,让老师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大自然真是神奇,造就了如此美景,感谢李白给后人留下了这脍炙人口的诗篇。各位小诗人,如此美景,让我们尽情抒发吧。

  配乐齐读全诗。

  师:一首好诗不仅可以反复吟诵,还可以谱曲歌唱,变着花样诵读。请听(课件唱读)

  学生站起来,边唱边拍手加动作跟着课件唱读

  师:多美的瀑布啊,谁能闭上眼睛,美美地去感受作者给我们创造的美感?

  指名背,齐背

  (低段古诗教学重在品读中知义,读重于解。因此在这里图文结合帮助学生品味诗句,启发学生体会意思,想像美景,再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把学生不知不觉地带入诗的意境了。无形中提高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朗读水*。)

  四、巩固拓展,引导积累

  师:这就是一代诗仙李白的诗,他的想象是多么丰富、多么奇丽!让我们也一起来写写吧!

  出示填空:――――――――,疑是银河落九天。

  指名学生上台填空,点评,齐读

  师:像李白这样喜欢大自然,赞美大自然的诗句还有很多,如即将学到的杜甫的《绝句》也是一首赞美大自然美景的诗篇

  课件出示,学生试读。

  师:李白的这首诗,抒发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就让我们也带着这种感情,去搜集一些描写大自然的诗,开一次赞美祖国山河的诗歌诵读竞赛会,以此来表达你们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读写结合,充分读后进行默写,强化对诗句的认识;同时将学*引向课外,拓宽知识来源,达到课内悟情趣,课外显活力的境界。)

  板书设计:

  望庐山瀑布

  香炉 生紫烟

  望瀑布 挂前川壮美的画

  飞流 三千尺

  教材简介:

  人教版第四册第五组第一篇课文《望庐山瀑布》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中描绘了庐山瀑布壮丽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作者先写了红日照射下的香炉峰紫烟缭绕,衬托出了瀑布背景的雄伟壮观。一个“挂”字化静为动,形象地表现了倾泻的瀑布在遥看中的状态。后两行诗既写出了瀑布的样子,又抒发了作者内心的感受。一个“飞”字形象地描绘了瀑布奔腾而下,“直下”既写出山的高峻陡附附险,又突出了瀑布飞奔而下、势不可挡的气魄。一个 “疑”字写出了作者神奇的想象。新奇而又真切,十分贴切自然,令人遐想无限,回味无穷。教学一课时。

  设计理念:

  1、反复吟读,是本诗教学的重要方法。通过形式多样的吟读,让学生理解诗意,领悟诗情,体会诗境。

  2、领会诗歌的意境是古诗教学的难点。教学中想方设法让诗中的画面和诗人的感情在学生脑中“活”起来,进而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其情感,把诗人创造的意境在学生心中再现。

  3、课后作业收集其他诗篇,使学生由此及彼,不局限于一节课、一本书,在激发学生学*古诗兴趣的同时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教学目标:

  1、通过查找资料积累李白的古诗。

  2、采用随文识字的方法,认识“庐、瀑、炉、疑”四个生字,会写生字通过学生反复吟读古诗,理解诗句意思,感悟诗人情感,体会诗中意。

  3、极力营造古诗学*氛围,激发学生学*古诗的欲望和诵读的积极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反复诵读,理解诗意。

  难点:体会古诗意境。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诵读学过的李白的诗。

  师:我们学过许多首李白的诗,谁能背?注意每人背一首,不要重复别人背过的诗。

  (如《静夜思》《赠汪伦》)除了学过的,你还知道哪些李白的诗,背一背。(如《望天门山》《早发白帝城》《独坐敬亭山》)

  师:李白看到月光想到了家乡,写下了《静夜思》,送朋友时依依不舍写下了《赠汪伦》,今天我们再学一首李白的诗,想想他又为什么写在这首诗呢。

  (板书:望庐山瀑布)

  (教学新诗不直接揭示课题,而是让学生先背诵学过的诗,然后开始新课教学。一是新旧联系,衔接自然;二是激发兴趣,增强效果。学生在情趣盎然地背诵李白诗歌的气氛中学*新诗,事半功倍。)

  2、读题

  提问:你们去过庐山吗?谁能说说庐山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认识“庐”字)

  师述:庐山是个风景秀丽,令人向往的地方。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领略一下庐山的美景。(播放庐山录相,师解说:庐山在江西省九江市的南边。庐山山峰重叠,非常雄伟壮丽。其中有一座山峰叫香炉峰,因为山上常有云雾笼罩,在阳光照耀下有紫色雾气升腾,像正在焚香的香炉一样,故取名香炉峰。看这就是著名的香炉峰。庐山一年四季景色优美……)

  提问:庐山的风景让我们如痴如醉,刚才的'画面中给你映象最深刻的是什么?(瀑布)

  师:瀑布是什么样的呢?(课件出示各种瀑布图片)

  描述:瀑布是一种大自然的现象,它是河流由高处往低处降落,形成的浩浩荡荡的水势,风光迷人,正是因为这样,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对它们情有独钟,写下了无数的华章。今天我们就随着大诗人李白的脚步,去看看庐山的瀑布别样的美姿。再读课题。

  (板书课题后,再释词,弄清"瀑布"是什么,就"瀑"正字正音;明确庐山的地理位置及迷人风光,认读“庐”字。由字及词及地,有序进行,为学*诗歌做好铺垫,激发兴趣。)

  二、试读古诗,初知诗意

  1、学生自由读诗,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诗中生字多读几遍。

  2、指名读。

  3、学*生字“炉”“疑”,读准字音,四个生字同时出现,识记字形,“炉”和“庐”比较,出示香炉图片,对比庐山的香炉峰,组词。

  4、指导写生字“炉”“银”“烟”“流”

  5、把这些生字放到诗句中还能读吗?指名读,提醒学生其他生字的读音,如“川”字读翘舌音。齐读

  6、节奏读。

  师:诗歌诗歌,一首诗就是一首歌,歌有节奏,诗也有节奏,听听老师有节奏地读一读,你们小声地跟读(出示课件)

  望/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指名读(师帮其打拍子),男女生打拍子读。

  (认字写字是小学低段教学的重点,这里花大量时间为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节奏朗读既可以检查字音,又能体会诗的韵味。)

  三、品读诗句,理解诗意

  师:你们听过这样一句话吗?“诗中有画”,一句诗就是一幅画,请小朋友们再听听这首诗,边听边想象,你脑中会出现怎样的画面?

  课件播放范读,生想象画面

  师:(出示课文插图)李白站在香炉峰前看到了什么呢?

  学生说到什么就读哪句?(如看到了烟雾,读“日照香炉生紫烟”:看到瀑布,读“遥看瀑布挂前川”)

  师:李白看到烟云缭绕的香炉峰,又看到了香炉峰前的瀑布,不由得写下了这样两行诗?出示一二行,学生齐读

  师:体会“挂”的妙用,学生读,师做挂的动作,把*放的东西垂直放,“川”就是河流,河流是怎么流的呢?师简笔画出,现在把河流垂直挂起来。

  师:是谁把河流挂起来的呢?

  生:(大自然)

  师:大自然是多么伟大、神奇啊!谁能用赞美的语气读读这两句?

  指名读,齐读

  师:你就是李白,看到香炉峰此时正被烟雾笼罩,在阳光的照耀下,一团团紫烟不断从山谷中升起,景象美不胜收。你这样读到——

  多名学生高兴地读前两行

  师:想读的小李白一起读吧!

  师:诗人笔下的庐山瀑布有什么奇特之处呢?请读三四句

  学生读三四句

  师:三千尺在这里指的是瀑布很高,让我们一起去欣赏一下瀑布飞流而下的样子吧!(播放视频)

  引读:瀑布水花四溅,奔涌而下,壮观无比,难怪诗人写到——

  生:飞流直下三千尺

  师:这样的瀑布真是气势磅礴——

  生:飞流直下三千尺

  师:看到这样高、这样美的瀑布,诗人想到了什么呢?

  生:天上的银河落了下来

  师:九天在这里指的也是高,见过天上的银河吗?一起看看吧!出示银河图片,比较飞流而下的瀑布。

  师:瀑布从山上奔腾而下,足有三千尺那么高,让人忍不住浮想翩翩——读

  生:疑是银河落九天。

  师:此时,你就是大诗人李白,你的眼前出现了这样的景象:万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瀑布飞腾奔涌,倾泻直下,你想怎样吟诵呢?

  指多名学生读,齐读

  师:听着你们的朗读,让老师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大自然真是神奇,造就了如此美景,感谢李白给后人留下了这脍炙人口的诗篇。各位小诗人,如此美景,让我们尽情抒发吧。

  配乐齐读全诗。

  师:一首好诗不仅可以反复吟诵,还可以谱曲歌唱,变着花样诵读。请听(课件唱读)

  学生站起来,边唱边拍手加动作跟着课件唱读

  师:多美的瀑布啊,谁能闭上眼睛,美美地去感受作者给我们创造的美感?

  指名背,齐背

  (低段古诗教学重在品读中知义,读重于解。因此在这里图文结合帮助学生品味诗句,启发学生体会意思,想像美景,再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把学生不知不觉地带入诗的意境了。无形中提高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朗读水*。)

  四、巩固拓展,引导积累

  师:这就是一代诗仙李白的诗,他的想象是多么丰富、多么奇丽!让我们也一起来写写吧!

  出示填空:————————,疑是银河落九天。

  指名学生上台填空,点评,齐读

  师:像李白这样喜欢大自然,赞美大自然的诗句还有很多,如即将学到的杜甫的《绝句》也是一首赞美大自然美景的诗篇

  课件出示,学生试读。

  师:李白的这首诗,抒发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就让我们也带着这种感情,去搜集一些描写大自然的诗,开一次赞美祖国山河的诗歌诵读竞赛会,以此来表达你们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读写结合,充分读后进行默写,强化对诗句的认识;同时将学*引向课外,拓宽知识来源,达到课内悟情趣,课外显活力的境界。)

  板书设计:

  望庐山瀑布

  香炉 生紫烟

  望瀑布 挂前川壮美的画

  飞流 三千尺

  一、谈课题

  1、师:庐山是一个风景秀丽的地方,本学期我们学了一篇和庐山有关的课文《庐山的云雾》,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令人流连忘返,有谁知道庐山还有哪些景物也吸引着四方的游客。

  2、师述:是啊,唐朝诗人李白就曾被庐山的瀑布深深的震撼,写下了一首千古传诵的诗篇《望庐山瀑布》。(板书课题并指导生字)

  3、谁来读课题。

  4、师:“望庐山瀑布”中的“望”为什么要读重音?

  5、一起读。

  二、知诗人

  师:课前同学们都查阅了资料,谁能说说你对李白这位大诗人有哪些了解?

  生:李白是唐朝人,号清莲居士,字太白。


望庐山瀑布教学反思(10)份(扩展8)

——《望庐山瀑布》的教学设计范本五份

  [设计依据与教学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语文的主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望庐山瀑布》是一首千古传颂的唐诗佳作,其语言美,诗中描绘的景物更美。在教学中,应通过启发想象、美读品味、描绘画面等方法,让学生充分感受庐山香炉峰的优美和庐山瀑布的壮美,感受语言文学的美,激发学生热爱美、创造美的情感。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文。

  (2)学会本课3个生字。

  (3)通过自读自悟、合作探究,理解诗文内容。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壮美。

  教学重点: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感受庐山瀑布的美丽与壮观。

  教学难点:能用自己的话把诗句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课文,并启发想象、美读品味、描绘画面。

  [教学设计与教学策略]

  一、联系旧知,复*导入。

  1、教师启发:唐代大诗人李白被世人尊称为“诗仙”,他写的诗想象丰富,气魄雄伟。意境瑰丽神奇!以前,我们也学过不少李白的诗。现在有哪位同学能背一两首给同学们听呢?

  2、指名背诵李白的诗。

  3、很好!刚才同学们所背诵的诗,有的是我们曾一起学过的,有的是同学们自己从课外书上学来的。看得出,大家都很喜欢李白的诗。今天我们再来学*他的一首流传千古的名篇。

  4、板书:《望庐山瀑布》

  [“语文学*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在这一环节的设计中,教师从学生的课内学*及课外阅读的收获为出发点,引导学生联系旧知,了解李白的作诗风格,自然而然地导入了新课。并通过背诵李白的诗篇,感受李白诗文的优美。从而为理解庐山香炉峰神奇美丽和瀑布的壮美作好铺垫。]

  二、初读诗文,整体感知。

  1、我们已经学过不少古诗了,想想以前我们学*古诗的方法,谁来说一说,今天这首诗我们准备怎么学*呢?

  2、学生发言。

  3、归纳学生发言(读、思、背)

  4、初读古诗,提出要求;

  (1)、把诗文读流利正确。

  (2)、对照注释,和字典、词典。想一想诗句的意思。

  (3)、把不懂的地方画出来。

  [当今的社会是个学*性型的社会,一个人必须树立终身学*的理念和愿望。教育和培养学生,不仅要教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做人,还要教育学生学会学*。只有不断地学*,与时俱进,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适应社会发展、变化的竞争和需要。而学会学*,最主要的是学会学*方法。在本环节的教学中,教师让学生反思和总结学*的方法和经验,可以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能力,为有目的、有方法地进行自主学*铺开道路。]

  三、小组合作学*:

  1、互读古诗,相互评议(读得好不好,好在哪里?有什么建议)。

  2、相互合作,说说诗句的意思。

  3、讨论比较,谁说的更好,更切合诗意。

  4、把全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合作学*的目的之一是培养学*与人交往的能力及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在这个环节,“说”是学*的主线,是让学生通过说来表达自己通过自主学生对待这首诗的理解,用自己的语言来描绘庐山的美丽。同学之间相互评议也是说,是针对别人的发言提出自己的主观见解和不同看法。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实践便于学生掌握与人相处和交流意见的'经验,懂得必要的礼节,体会“集思广益”的内涵,提高与人交往的能力。]

  四、交流汇报,学*诗文。

  1、赛读古诗,读出节奏感、重音和停顿。

  (1) 指名读全诗。

  (2) 同学评议。

  (3) 你们觉得该怎样来读这首诗。

  (4) 学生发表自已的看法,并说出理由。

  (5) 赛读全诗。

  2、全班齐读古诗。

  3、理解诗文意思。

  (1) 各组汇报对每一句诗文的理解。

  (2) 说说你是怎样得出这种理解的。

  (3) 全班交流评议。

  (4) 并指导理解“三千尺”中的“三”和“落九天”中的“九”不是实指。而是夸张,形容瀑布因为高而显得壮观。

  (5) 试着把全诗的意思连起来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6) 指名说,再评议,只至完善。

  4、提出仍然没有弄明白的问题,大家帮助解决。

  [交流是对学生学*成果的展示和肯定,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教师的主导作用也得到充分的体现,并对学生的学*情绪起到积极地鼓励和鞭策作用。还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小组内所不能解决的问题。通过全班交流,学生的思维得到了碰撞,相互之间获得启发,实现资源共享。]

  五、感情朗读,想象画面,体会庐山之美。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边读边想像诗中的描绘的画面。

  2、指名说一说自己所想到的画面。要突出瀑布的高与香炉峰的美!

  3、把想像中的画面画下来,并涂上色彩。

  4、展示学生的画,评议画得好的作品。

  [注重听、说、读、写以及思与画的综合,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融合,书本知识与实践活动的结合,知识、能力和情感的整合,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学*兴趣。是综合性学*方式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六、背诵古诗,总结全文

  1、庐山的美丽让我们心旷神怡,庐山的壮观使我们无限向往,下面就让我们闭上眼睛,背一背这首古诗,再一次感受庐山瀑布的雄伟壮丽吧!

  2、全班齐背全诗。

  3、今天我们学*了《望庐山瀑布》这一课,通过学*,你们都有了哪些收获呢,谁愿意告诉大家?

  4、指名发言。

  5、今天的作业由你们自己来决定,下面就请你们为自己设计一份家庭作业吧!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以一种*等的角色让学生谈谈学*的收获。在布置作业方面,放弃了教师钦定作业的成规,而是以民主的态度,让学生自己给自己布置一份作业,让学生对待学*更有了一种自主的感觉和空间。有的学生想到了要继续给课文配上精美的图画,有的学生有用自己的话把诗文的意思写出来,还有的学生想到了回家后要继续搜集和自学李白的诗篇……]

  [板书设计]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的学*是一个学生自主建构的过程,教师通过营造民主、*等、和谐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动手实践去探索,去体验,去感悟,方能使学生的知识结构不断地生成和完善,同是培养起探究的兴趣和创新的意识。本课的设计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读中体会美

  唐诗是我国古代语言文学的精华。它短小、精悍、工整,兼节奏美、音韵美、文气美。因此,在本设计中,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把诗文读流利、通顺、有感情。让学生感知读、深究读,品味读和赛读,让学生读出味儿来。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充分感受到诗文的语言美和诗中所描绘的香炉峰和庐山瀑布的意境美。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

  二、画中亲历美

  在学生朗读、品味语言,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的基础上,把自己脑海中的庐山瀑布画出来,即让学生把自己的体会画成一幅色彩明丽的优美画面。通过画画,学生又一次亲历语言文字,进一步理解了课文内容。每一个学生的画面可能不一样,学生通过画面的交流,相互促进,对庐山的美会有一个新的认识。同时,也体现了语文教学与其它学科相溶合的综合性学*方式。

  三、说中体会美

  说,就是让学生将自己的感受,认识、情感等精神的东西用语言表达出来,这是语言与精神共同建构、生成、发展的过程。在本设计中,借助说把情感引向深入。在说的过程中,发展了学生的语言,培养了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给学生的表达提供了广泛的空间。让学生感到自己不是旁观者,而是实实在在地用心在体验庐山的美,体验文章表达的精彩,使他们深深地陶醉于大自然的美丽、神奇和壮观的景象之中。

  一、教材分析:

  (一)、[注释]

  1.庐山:在江西省九江市南,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区。

  2.香炉:即香炉峰,在庐山西北,因形似香炉且山上经常笼罩着云烟而得名。

  3.挂前川:挂在山前面的河流。

  4.九天:古代传说天有九重,九天是天的最高层。

  (二)、[简析]

  这首诗是诗人李白五十岁左右隐居庐山时写的一首风景诗。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

  首句“日照香炉生紫烟”。“香炉”是指庐山的香炉峰。此峰在庐山西北,形状尖圆,像座香炉。由于瀑布飞泻,水气蒸腾而上,在丽日照耀下,仿佛有座顶天立地的香炉冉冉升起了团团紫烟。一个“生”字把烟云冉冉上升的景象写活了。此句为瀑布设置了雄奇的背景,也为下文直接描写瀑布渲染了气氛。

  次句“遥看瀑布挂前川”。“遥看瀑布”四字照应了题目《望庐山瀑布》。“挂前川”是说瀑布像一条巨大的白练从悬崖直挂到前面的河流上。“挂”字化动为静,维纱维肖地写出遥望中的瀑布。

  诗的前两句从大处着笔,概写望中全景:山顶紫烟缭绕,山间白练悬挂,山下激流奔腾,构成一幅绚丽壮美的图景。

  第三句“飞流直下三千尺”是从*处细致地描写瀑布。“飞流”表现瀑布凌空而出,喷涌飞泻。“直下”既写出岩壁的陡峭,又写出水流之急。“三千尺”极力夸张,写山的高峻。

  这样写诗人觉得还没把瀑布的雄奇气势表现得淋漓尽致,于是接着又写上一句“疑是银河落九天”。说这“飞流直下”的瀑布,使人怀疑是银河从九天倾泻下来。一个“疑”,用得空灵活泼,若真若幻,引人遐想,增添了瀑布的神奇色彩。

  这首诗极其成功地运用了比喻、夸张和想象,构思奇特,语言生动形象、洗炼明快。苏东坡十分赞赏这首诗,说“帝遣银河一脉垂,古来唯有谪仙词”。“谪仙”就是李白。《望庐山瀑布》的确是状物写景和抒情的范例。

  (三)、作者简介:李白(701-762),字太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写了大量歌颂祖国河山、揭露社会 黑暗和蔑视权贵的诗歌。他的诗对后人有深远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讨论学*,自读自悟读懂诗歌含义,体会诗歌意境。

  2、了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生*,积累李白的古诗一到二首。

  3、激发学生学*古诗的欲望和诵读的积极性。

  三、教学重点:读懂诗歌含义,体会诗歌意境。

  四、教学难点:激发学生学*兴趣。

  五、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谈话激趣:同学们,在开展今天的学*活动前,我们先去庐山游览一番,欣赏一下庐山风光吧!

  2、学生观看庐山风光片,饱览庐山秀美的风光。

  3、请学生谈谈自己对庐山的印象,畅所欲言。

  4、导入新课:庐山风景迤俪,吸引了古往今来许许多多的文人墨客,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诗篇。今天,我们就来学**白在游览庐山后题写的诗作《望庐山瀑布》。

  (二)、学*古诗:

  1、听古诗朗读,学生自由跟读。

  2、初读古诗,熟悉诗歌内容。(学生评议标准为熟读。)

  3、回忆古诗的学*要点:字、词、句、篇。

  4、以学*小组为单位,利用各种方法(联系上下文、查阅工具书、与已经学过的古诗对照等方法)自学古诗。

  5、小组汇报,教师作适当的点评。利用多媒体课件突破理解难点:生,弥漫;川,河流;三千尺,指瀑布很长;疑,怀疑;落九天,从天的最高处泻落。(汇报中要给每一个学*小组发言、补充的机会)

  6、朗读练*: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读出瀑布的气势雄伟。可采用学生自由练读,指名读后评议的方法。

  (三)、了解诗人:

  过渡语:李白是我国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些有关于李白生*的知识呢?

  1、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及时肯定知识丰富的同学。

  2、通过课件展示李白生*,了解李白诗作的特点:奇特的想象,比喻;出神入化的夸张。

  (四)、巩固诗歌的学*:

  1、回到《望庐山瀑布》一诗中体会李白诗作特点的表现,点到为止即可。

  2、体会诗歌的意境,开展朗读竞赛,(评价要求为在读出瀑布磅礴的气势同时,读出语言的描绘的魅力。)

  3、背诵积累古诗。教师点拨:读背无定法,只要能表现文章内容,表现作者思想感情就是最好的。

  (五)课外积累展示:学生自由诵读自己所知道的课外的李白的古诗。(力争每一位同学都能参与。)

  (六)、学唱古诗《望天门山》:

  过渡语:同学们,古诗不仅能读、能诵,还能唱呢!听——

  1、学生学唱古诗《望天门山》。

  2、反复六遍后,请已经能背诵的同学表演背诵,介绍经验。

  3、学生自由背诵或唱诗,及时反馈背诵情况。

  (七)、激发学*热情:

  导语:看着同学们如此热烈地背诵,老师也不禁有些技痒了,我也来背一首李白的诗给大家听,好吗?

  1、教师声情并茂地背诵《梦游天姥吟留别》,请学生指正。

  2、鼓励背诵李白的名作《将进酒》。要求积累一句、两句均可。

  3、师生共背《将进酒》。鼓励有困难的同学课后继续背诵,培养自己的意志品质,提高自己的诵读能力。

  六、设计意图:

  通过《古诗两首》的教学,力求体现素质教育的思想——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从而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在当前的古诗教学中,首先要打破传统的逐字逐词逐句牵引,而后串诗意的串讲式的教学模式,还给学生独立思考、发挥想象的空间。因此,在备课时,我紧紧围绕以学定教的原则设计教学环节,从激发学*兴趣入手,带领学生遨游诗作的海洋。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全程参与,适时地安排自学环节,鼓励学生利用工具书几各种可行的方法查解字词,给学生创建自读自悟的机会。在交流自学成果的过程中,变单纯的“师教生”为“生生互学”“生生互补”,变僵硬的教师灌输为学生间的自我启迪,从而充分地让学生自主学*,自悟,自得。

  在古诗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不仅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还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对某些难点会形成不同意见,产生分岐的理解。他们是辩论会的辩手,讨论会的论者,教师则是辩论会的**,既要鼓励学生的独立见解,又要在重点、难点之处,适时点拨指导,恰当地梳理问题,使学生在从辩到悟的过程中获得提高。

  就古诗学*而言,教师还要注意引导学生依诗句的意思展开想象,入情入境,加强有感情的朗读。如在第一次初读过程中,可以读通读顺为基本要求;第二次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读就有感情表现的要求;在理解诗歌意境后第三次朗读就要能读出气势,达到变感情朗读为有创造性的朗诵。这样层层深入地练*必定能提高学生诵读水*。

  在古诗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还要注意课内外结合,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初步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如课前,让学生查阅有关李白的资料,鼓励诵读诗人其他诗篇,使学生由此及彼,不局限于一节课、一本书,从而扩大学生信息积累量。在课堂中让学生展示课外积累的成果,又可给学生充分的成就感。当堂背诵《望天门山》一诗使每一个学生都有课外积累的时间和机会。教师的范背更是为了鼓励学生主动地去积累更多的好诗文。这样做,不但充分发挥了语文课本工具书的作用,加大了教学密度,而且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古诗的兴趣。效果显而易见。

  一、教材分析

  这首古诗选自人教版二下的第五组第十七课。这组教材的主题是走进多姿多彩的大自然,去感受乐趣,发现大自然的神秘。

  二、教学理念

  从题目入手,就让学生进入学*古诗的情境,与此同时,把握低年级古诗教学的特点,以多种形式的朗读、深入诗的意境,从理解到感悟,到情感的升华,再到背诵,整个过程中,不要求逐字逐句的讲解,大体理解即可,并创设多种读的情境,如:自读,读正确;互读,读流利,赛读,读出感情,评读,读出韵味,熟读,达成背诵。读的充分了,读的入情入境了,诗的思想感情的理解也就出来了。

  三、教学目标

  1.认识“庐、瀑、炉、疑”4个生字。会写“炉、烟、流、银”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体会诗中所描绘的自然景色,背诵古诗。

  四、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读诗,体会诗中情境,感受自然之美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同学们,中国有无数的名山大川,你们去过的有哪些?(生说)

  2、是啊,这些名山有的秀丽,有的雄奇壮观,可谓各有特色。今天林老师就带大家一起去看看位于江西的庐山(板书:庐山出示庐山云海、香炉峰等的图片)这山峰耸立,云雾缭绕的人间仙境就是——庐(lú)山。

  3、庐山不仅有奇山,还有秀水。这如梦似幻的云雾就是水蒸气上升形成的。所以,我们今天一起先去看看庐山的水(板书:瀑(pù)布)

  4、以前见过瀑布吗?跟小河里的水有什么不同?那我们就去看看大诗仙李白看到的瀑布是怎样的吧!(板书全课题、诗人,读题)

  [这单元是让学生走进自然,感受自然的神奇瑰丽,所以我把庐山瀑布放到美丽的庐山之中,在云雾缭绕中引出庐山瀑布,也对第一句古诗的理解作了铺垫,让他们感受到云烟缭绕的梦幻美]

  (二)、初读感知

  1、自己先去读读这首诗,不会读的字圈出来多读几次,整首诗读到你认为已经字正强圆了可以站起来读给大家听听(反馈读,指名2——3个学生比赛读,有问题的正音,教师看情况范读,再齐读)

  2、现在自己再读读这首诗肯定会比刚才更好了!还可以边读边参照这幅画,说说李白都看到了什么呢!能说的可以先说给同桌听听。

  3、交流李白看到了什么?看谁把李白看到的景象描绘得最生动!

  (说大概意思:太阳照在香炉峰上,生起了紫色的烟雾,一条瀑布从山峰上直泻下来,足有三千尺高,李白还以为是银河从天上掉落了呢! 教师适当点拨,不要求有一致答案,也不要求解释意思一样地解释出来)

  [进入文本,我要求学生待读正确读流利后,默读课文,学*借助古诗中的注释,插图,自己理解诗意,给足学*的时间和机会,引导学生学会自学的方法]

  (三)、研读入境

  1、哦,李白看到了这么多这么特别的景象!你喜欢什么景象就多读几次,还可以闭上眼睛去感受感受

  2、交流喜欢的景象

  a、日照香炉生紫烟

  在阳光照耀下,紫色的烟雾飘飘扬扬,很轻很美,轻轻美美地读

  b、遥看瀑布挂前川

  a、你站在哪里看瀑布呢?(所以题目也叫望庐山瀑布)

  b、你望见的瀑布像什么?(白布……)

  小结:这么长这么重的布一下子挂下来,该多美啊!来,读好它!(读好“挂”)

  c、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a、你看到的瀑布什么样的?

  b、读出宽面广(银河)、水势强(飞流直下)、落差大(三千尺,九天)。

  c、指名读,学生互评;男女生比赛读,齐读

  3、(配上瀑布的巨大水流声音,越来越*)还没看到瀑布,我们就听到瀑布发出的巨大声音,离瀑布越来越*了,声音越来越响,一转弯,我们见到了瀑布!一起来《望庐山瀑布》吧!(全班齐读)

  [这里的教学主要看学生的感悟,不要特意拔高。重点是后面两句,学生自己的感受也会很丰富,要通过不同形式的读,读得充分了,读得入情入境了,瀑布的雄壮美自然就深入到学生的心里去了]

  (四)、指导书写

  听着你们的读,老师感受到庐山瀑布的气势如洪了!用这种气势肯定也能把这课的生字写好了!(出示“炉、烟、流、银”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1.让学生仔细观察范字,写好左右结构的字,教师范写

  2.学生练*书写生字,展示评价。

  [写字环节紧跟情感朗读之后,但不是草草收尾,以学生自主发现为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书写能力]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

  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3、能领会到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到诗所描绘的意境。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江西的庐山是我国古代最著名的风景与文化胜地,在第一单元的第三课我们就欣赏了庐山云雾那千姿百态、变幻莫测仙境一般的奇幻美景,还记得吗?背诵一段吧。(师引读: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

  2、古往今来,庐山不知引发过多少文人墨客的情怀和灵感,写下无数歌咏诗篇,今天,我们要学*一首七言绝句《望庐山瀑布》。

  3、和老师一起写诗题。注意瀑的写法。

  4、介绍诗人:这首诗的作者是我国唐代诗人李白。(板:唐李白)。

  5、齐读课题及朝代、作者

  二、初读感知:

  1、在没读古诗之前,先认识课文里的两个小老师,一个是生字拼音,一个是插图,请同学们在拼音老师的帮助下把古诗读通顺,准确。

  2、学生自由读

  3、现在我来考考大家,谁愿意来读一读?指名两人读(评:字正腔圆,有点诗人的味道)

  4、正音:别的我都不担心,就这几个翘舌音字“尺”“照”“生”“川”“直”“是”,翘舌音读准,诗的味道才正。齐读(不抢拍,不错字)

  5、嗯,音读准了,味道很正了,我再来考考你们,如果我去掉拼音这个小老师,你还能读得准吗?一块来试试,生齐读

  6、不错不错,为你们竖一个大拇指,但是你们还别高兴得太早,知道吗?古人读诗都是竖着读的,而且还摇头晃脑,很陶醉的,我们也来做一回李白,摇头晃脑读一读吧。

  7、竖着出现的诗句都能被同学们读得这么好,我们再提高点难度,看你们还行吗?加上线,加斜线是什么意思?试一试。(声断气不断)指名读,分组读。

  8、有节奏了,更像诗人了,接下来看你们敢不敢读了,我把词语去掉,敢吗?

  9、怎么办?这也难不倒你们,我得再增加点难度,这一次,我不仅要去掉词,还要去掉句了,谁来读?

  10、我就不信考不倒同学们,这下我要使出绝招了,看大屏幕,还行吗?

  两名同学背诵,全班背诵。

  三、理解诗意。

  1、引:这么快就全班都背下来了,以前还从没这么厉害过呢,为了奖励你们,老师要告诉你们一个小秘密,秘密就要坐好听,仔细地听,认真地听,这个秘密就是――李白是我国历史上最杰出的诗人,现存诗篇900多首,被后人尊为“诗仙”古人作诗,也是有流派和风格的,李白属于浪漫主义风格,很善于运用神话传说,奇特的想象、大胆的夸张、生动的比喻,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之前,我们也学*了李白的一些诗,能背出几首?背两句也行。指名背。

  自古以来赞美庐山风光,庐山瀑布的诗很多,可为什么独独李白作的这首《望庐山瀑布》千古传诵呢?这是今天这节课要重点研究的问题,我们得请另一个小老师来帮助我们理解诗意了。

  2、出示文中插图,大家只须仔细观察,发挥想象就能从图中找到诗意。和前后同学一起说说诗意,不明白的地方在书上记个问号。

  理解第一句:日照香炉生祡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①香炉:香炉峰。紫烟:紫色的云雾。

  ②红日照在香炉峰上,香炉峰云雾缭绕,就像生起了紫色的烟雾。

  想象一下这云雾缭绕,青山、红日、紫烟就组成了一幅庐山美景图,你希望到这紫色云雾缭绕的仙境一般的地方去游览吗?带来这样的心情来读读。

  ⑴读后评价:看来你真像是生活在香炉峰的仙人了。

  ⑵再指名读:听出来,这个“生”很重要,紫色的云雾仿佛是从一个顶天立地的大香炉里燃起的缕缕烟雾,把山把雾写活了,李白真用这个字真妙!

  ⑶齐读。

  ⑷图画还告诉我们“遥看瀑布挂前川”是什么意思?

  遥看:远远地望,照应了题目中哪个字?你觉得远看瀑布像什么?像(白布静静垂挂在山前)。

  “挂”是谁这么神奇,这么大的力量,把这么壮观的瀑布挂在青山之上?(大自然)

  ⑸这么磅礴的瀑布,被李白这么轻轻地“挂”了起来,这个“挂”字妙不妙?

  ⑹齐读这一句。

  小结:这句诗中,李白藏着一种精心安排的动静对比,放眼望去,香炉峰的山色本无太大的变化,李白用了一个“生”字,让他动起来,具体入微的写出了香炉峰在清晨阳光的照耀下,所展现的迷人色调。而那奔泻不息的瀑布,李白却非要用一个“挂”字让他安静下来,静静地挂在山前。看似寻常,实际蕴藏了世人多少精心的构思啊!

  理解“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①引:瀑布从高达*1000米的香炉峰上倾泻下来,可是李白觉得它似乎是天上而来,于是他又加了两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两句被称为描写瀑布的千古名句。

  ②指名读:评:特别欣赏你把“三千尺”读了重音,让我们感觉瀑布的确很高。

  评:“飞流直下”还可以读得更快一点,更好地表现瀑布一泻千里的气势。

  评:“落”读得好啊,从那么高的地方一下子掉下来,很有力度。

  ③这“三千尺”真的有三千尺吗?用这个数字李白想说明什么?(瀑布很长,山很高)简直就是从天上飞涌而来。

  ④李白可是善于用这样很大的数字来夸张的高手,在很多诗里,他常用这样的数字来表现一个事物,出示: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情。

  飞流直下三千尺,李白还不过瘾,还是觉得瀑布奔涌倾泻的气势还没有痛快地写出来,于是他又来了一句:疑是——

  ⑤出示银河图片。见过银河吗?银河是宇宙中无数的星星组成,晴朗的夏夜清晰可见,传说中牛郎和织女就是被银河分开不能相见。理解“九天”:传说天有九层,也叫九重天,九天就是天的最高处,“九霄云外”

  再读这句诗。这是九天之上的银河落到了人间呢?还是一泻千里,飞流直下三千尺的瀑布呢?李白已经分不清了。诗句中哪个字告诉我们,他已经恍恍惚惚了?“疑”

  李白知道眼前的不是银河,却有分明觉得这磅礴的气势明明就是银河!他把银河来了一个大翻转,从橫向变成竖挂,从“九天”落到了“庐山”。这奇特的想象令我们拍案叫绝:“好诗,真是好诗啊!”果然是诗仙李白啊!于是这两句就成了描写瀑布的千古名句!

  再读读这句诗。

  ⑥现在你站在中国第一大瀑布黄布树瀑布前你一定会情不自禁地吟诵——

  现在你又来到了世界第一大瀑布尼加拉瓜大瀑布下面,你一定会情不自禁地吟诵——

  2、品读了诗句,欣赏了瀑布,你想用一个什么词来形容庐山瀑布呢?指名说。再带着你的感受来朗读全诗。

  李白的这首庐山诗问世以后,众多诗人仍然把庐山当作描写对象,但是却很少再有人专写庐山瀑布了,看来,如果真的有人再写同庐山瀑布的话,是需要很大的勇气的。

  四、迁移运用

  1、李白写的这首诗无人能超越,我们可以将它来一个魔术,将古诗改写成篇写景的小美文,题目也叫《望庐山瀑布》。

  2、大屏幕显示:太阳照射的香炉峰生起紫色烟雾,远远望去,瀑布像匹白练挂在山前。水流从三千尺的高处直泻而下,好像是璀璨的银河之水自九天而降。

  3、我来读句子,你们来读读相对应的诗句。

  4、没有老师的帮助,你能自己说说诗的意思吗?

  出示:太阳_____,升起____。

  远远望去,_______

  水流从_______。

  好像是_______。

  5、谁愿意读读你填好的美文?

  五、学*写字。

  引:古人讲究书画合一,画、诗、字相得益彰。接下来我们就来学*写这首诗中的三个生字。

  出示:紫尺疑

  观察字形,找出关键部分或者关键笔画。

  师范写,学生描红。

  抄写整首诗,注意行款整齐,大小匀称。

  教学目标:

  1、会认“庐、瀑、炉、疑”四个生字,会写“炉、流、银”三个生字。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