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庐山瀑布》教学反思 (菁华5篇)

首页 / 教学反思 / | 2022-10-03 00:00:00 教学反思

《望庐山瀑布》教学反思1

  《望庐山瀑布》意在让学生熟读的基础上知道:在阳光的照射下,庐山的香炉峰升起紫色的云雾。一条白练似的瀑布从青翠的山壁间跌落下来,好像一条大河挂在山前。那长长的瀑布飞快地直往下泻,真让人以为那是银河从九重天外落了下来。多么壮观的景象啊!诗人李白运用极其夸张的浪漫主义创作手法,再现了庐山瀑布的雄伟壮丽,尽情抒发了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我在仔细研读了教材之后,将目标设定为:1、学会4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3、激发学*古诗的兴趣。积累古诗中的名句。二年级的`学生学*重点仍然在识字、写字上,而在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上则为难点。

  一、画面导入,激发学生学诗兴趣。

  课的一开始,我通过深情地导入,让学生对李白充满敬佩之情。师:我们的祖国是诗的国度,几千年来,我们的祖先留下了无数辉煌的诗篇。在诗歌的创作史上,唐代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涌现了无数优秀的诗人,李白是当时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我们曾经学过他的几首诗,谁愿意来背一背?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诗,在回忆中引出今天要学*的内容。接着让学生欣赏庐山瀑布的图片,在学生惊讶的赞叹声中发现孩子们已经被庐山瀑布的雄伟壮丽景象吸引了。揭示课题就顺理成章。

  二、读诵诗句。

  1.扫清障碍,主要解决生字。学生小组间互相帮助学*,然后检查个别字朗读,并通过为生字比较、组词让学生巩固生字。这首古诗里生字比较简单,学生学起来比较轻松。

  2.理解古诗。首先让学生读,读通读准古诗。接着帮助学生逐句理解诗意,体会作者李白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可以通过给个别组词理解字义,比如照就可以组为照射;学生理解香炉是指香炉峰,用简笔画配合手势理解“生紫烟”;猜哪个字解释为河(川);“三千尺”是作者用夸张的方法,“银河落九天”是作者用比喻的方法描绘庐山瀑布的雄伟壮美。之后又让学生读,有感情的读,读出庐山瀑布气势磅礴的感觉。在熟读的基础上成诵。

  三、拓展诗句,体会写作特点。

  李白的诗激情浪漫,多采用夸张、比喻、想象等写作方法巧妙地表达诗的意境和丰富的情感。在这首诗中诗人李白运用极其夸张的浪漫主义创作方法和比喻、想象等,再现了庐山瀑布的雄伟壮丽,尽情抒发了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教学中我用直观形象的数字举例让学生理解“三千尺”夸张写法,还通过讲解理解、图片演示理解“银河”“九天”“香炉峰”的意思。还结合以前学过的诗句和拓展诗《秋浦歌》体会李白夸张写法特点。受到很好的学*效果。

《望庐山瀑布》教学反思2

  当我上完《望庐山瀑布》一课后,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感受颇深:要想上好一节课,真的要花很多的时间与精力。真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呀。从最开始的备课,到最后的授课,这过程中有很多值得反思和思考的。

  一、目标的确定要准确

  《望庐山瀑布》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二册第五单元的一首古诗。这首诗歌是唐朝大诗人李白写的。 诗歌很美,诗歌里蕴藏的画面更美。他运用了极其夸张的手法,再现了庐山瀑布的雄伟壮丽,尽情抒发了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这是李白的名篇之一,读起来朗朗上口,但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要深入地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意境,难度很大。毕竟,二年级学生的阅历,感悟能力,知识水*还是很有限的。因此,目标的确定要准确。我也花了很大的功夫。第一次试讲是在我自己班上上的,学生很熟悉老师的教法,也很灵活,回答问题也很积极,课中表现都很出色,感悟的也很深刻,只是花的时间很长,导致后面的写字任务没有完成。试讲完之后,自我感觉不好。明显的感受到,学生要深入地体会要的是时间,教师也时有越俎代庖的现象。我们学校语文组的老师也提出了意见,一致认为:二年级的诗歌只要求理解大意,重点是背诵。我吸取了教训,将目标降低了要求。重点放在朗读上了。目标中感悟诗意前加上了一个词“粗浅的”。是的,作为教师,不管上那一课,首先一定要把目标确定好,不要随意的拔高或降低要求。

  二、导语的设计要精彩

  一堂好的课,在一开始的时候就要将学生深深地吸引住,让学生想,乐学。在第一次备课中,我只在想,怎么让学生多积累点知识,多了解一些大诗人的常识,没考虑到学生的兴趣。所以,在开课时繁琐的向学生介绍李白的出生、经历、字号、诗集等等。这真是徒劳无功,事半功倍呀!学生一点兴趣都没有,认真的学生还跟着读一读,不爱学的学生简直不知道老师在做什么。就连我的激情范读都没能与学生产生共鸣。这样的导入是失败的,得改!在所有老师的帮助下,在激烈的讨论中得出了结论:开门见山,直奔主题,直接出示瀑布的画面,从视觉上清晰的感受瀑布的壮观,一下子吸引住学生的眼球。在后来的教学中确实证明了这一点:好的开头时成功的一半!

  三、内容的安排要灵活

  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主要是以识字、写字为重点。一般有专门的识字,写字环节。在开始的试讲中,我也是先单独识字,然后学文。结果是效果不好,时间也不够。怎么办呢?就连睡觉的时候我都在思考。经过反复地斟酌,我认为在文中识字比较好,一边学古诗,一边认生字。因为本课要认的生字只有4个,很少。这样做既节省了时间,又联系诗句理解了生字的意思,效果会好一些。如:学*第四行古诗的时候,首先就出示“疑”,教大家认、读然后“找朋友”明白其意思:以为,怀疑。看到这么雄伟的瀑布从山顶上泻下来,作者以为是什么呢?学生读诗句,很快就会明白整句诗歌的意思了。这样既学了诗句,又结合课文学*了生字,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

  四、朗读的指导要细致

  小学的整个语文教学都应当以朗读为主,不管是那种类型的文章,都必须在读中去感悟,理解,体会。低年级的语文教学就更应当以朗读指导为主了。教师的范读,能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整篇文章的感情基调,要有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开课后,我为学生范读了一遍课文。虽然,我在上课时课件出了一点小问题,没有播放出配置的一点古筝的音乐,但并不影响我的范读。我看见学生情不自禁的跟着我一起朗读古诗,心里真的很高兴。

  课中,通过学生多种形式的`读自由读,齐读,小组长带领大家读等,悟出了诗歌中所蕴藏的优美的画面时,教师一定要做具体的指导。那些字该重读,诗歌的节奏时怎样的,古人读诗,吟诗时摇头晃脑,声断气不断的样子······这些朗读的技巧,教师都要做细致的指导。让学生从小就养成好的读书*惯,不唱读,不拖读。由此而感受到朗读诗歌的乐趣,激发学生学*背诵古诗的兴趣,从而积累古诗中的名句,做好长远的打算,奠定基础。今后在写作中能信手拈来。正所谓:熟读唐诗八十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要上好一节课,真的不简单。必须经过反复的思考,反复的修改,反复的试讲,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望庐山瀑布》教学反思3

  在教学《望庐山瀑布》中,我尝试新的教学方法。

  一、 由学生自由背诗,有学生背诵到这一首诗时引入新课

  很多学生在幼儿园时就已经会背很多古诗,我引导学生背诵自己会背的古诗,当有学生背到这一首时我让学生尝试自己默写,我来朗诵,对于学生不会写的字,允许注拼音,这一过程大约需要10分钟。因学生写字速度、对句子的理解程度都有不同,所以默写出来的诗千差万别。我巡视中发现大部分学生写完时,我在黑板上板书,让学生一一对照,让学生在修改时问一下自己为什么这样写,同时结合挂图看美景。我认为在纠正错别字中学生很容易理解诗意,如“望”就是看,望庐山瀑布就是看庐山的瀑布。李妍写的是“暴布”,她认为这个字是多音字,在纠正这个字时引导学生开动脑筋,怎样记住这个字,有学生说:“水流的太暴了,就成了瀑布。”通过直观的看图启发学生:“流的暴的水就是瀑布吗?”细心、动脑的学生看出来了:“在高高的山上流的暴的水就是瀑布。”高莹莹同学穿插了一个脑筋急转弯:“什么布剪不断?”多种形式的交流让学生对瀑布不仅有直观的认识,更有自己独特意义的见解。

  二.在纠正错别字过程中,学生理解了诗意,在直观感知的基础加上理性的分析和思考,学生背诵起来更容易,指名背、互背、接力背等多种形式记忆。

  三、你喜欢哪个词?哪个字?哪句诗?说说你自己的看法。

  很多学生喜欢“遥看瀑布挂前川”和“飞流直下三千尺”,学生解释是“遥”的意思是遥远,远远的看瀑布像白布挂在上面,而且在动,很美。有的学生说“飞”是速度很快,有三千尺,(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三千尺)很高很高,如果有机会,一定去看看,用眼镜发现美、欣赏美,用耳朵去听一听瀑布飞下来的壮观。

  接着我准备让学生默写一遍古诗,加强记忆的同时想像美丽的瀑布,边想像边默写,还安排了叶圣陶先生写的《瀑布》让学生欣赏,但由于学生默写速度慢,后面的内容没有进行。

  在本节课中,我认为古诗教学可以分为四步:

  1、教师朗诵,学生默写。

  2、教师板书,学生纠正错别字,再出示挂图引导学生理解诗意,反复诵读。

  3、再次默写,将诗、意结合,进行感情升华。

  4、拓展训练。

《望庐山瀑布》教学反思4

  当我上完《望庐山瀑布》一课后,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感受颇深:要想上好一节课,真的要花很多的时间与精力。真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呀。从最开始的备课,到最后的授课,这过程中有很多值得反思和思考的。

  一、目标的确定要准确

  《望庐山瀑布》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二册第五单元的一首古诗。这首诗歌是唐朝大诗人李白写的。 诗歌很美,诗歌里蕴藏的画面更美。他运用了极其夸张的手法,再现了庐山瀑布的雄伟壮丽,尽情抒发了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这是李白的名篇之一,读起来朗朗上口,但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要深入地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意境,难度很大。毕竟,二年级学生的阅历,感悟能力,知识水*还是很有限的。因此,目标的确定要准确。我也花了很大的功夫。第一次试讲是在我自己班上上的,学生很熟悉老师的教法,也很灵活,回答问题也很积极,课中表现都很出色,感悟的也很深刻,只是花的时间很长,导致后面的写字任务没有完成。试讲完之后,自我感觉不好。明显的感受到,学生要深入地体会要的是时间,教师也时有越俎代庖的现象。我们学校语文组的老师也提出了意见,一致认为:二年级的诗歌只要求理解大意,重点是背诵。我吸取了教训,将目标降低了要求。重点放在朗读上了。目标中感悟诗意前加上了一个词“粗浅的”。是的,作为教师,不管上那一课,首先一定要把目标确定好,不要随意的拔高或降低要求。

  二、导语的设计要精彩

  一堂好的课,在一开始的时候就要将学生深深地吸引住,让学生想,乐学。在第一次备课中,我只在想,怎么让学生多积累点知识,多了解一些大诗人的常识,没考虑到学生的兴趣。所以,在开课时繁琐的向学生介绍李白的出生、经历、字号、诗集等等。这真是徒劳无功,事半功倍呀!学生一点兴趣都没有,认真的学生还跟着读一读,不爱学的学生简直不知道老师在做什么。就连我的激情范读都没能与学生产生共鸣。这样的导入是失败的,得改!在所有老师的帮助下,在激烈的讨论中得出了结论:开门见山,直奔主题,直接出示瀑布的画面,从视觉上清晰的感受瀑布的壮观,一下子吸引住学生的眼球。在后来的教学中确实证明了这一点:好的开头时成功的一半!

  三、内容的安排要灵活

  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主要是以识字、写字为重点。一般有专门的识字,写字环节。在开始的试讲中,我也是先单独识字,然后学文。结果是效果不好,时间也不够。怎么办呢?就连睡觉的时候我都在思考。经过反复地斟酌,我认为在文中识字比较好,一边学古诗,一边认生字。因为本课要认的生字只有4个,很少。这样做既节省了时间,又联系诗句理解了生字的意思,效果会好一些。如:学*第四行古诗的时候,首先就出示“疑”,教大家认、读然后“找朋友”明白其意思:以为,怀疑。看到这么雄伟的瀑布从山顶上泻下来,作者以为是什么呢?学生读诗句,很快就会明白整句诗歌的意思了。这样既学了诗句,又结合课文学*了生字,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

  四、朗读的指导要细致

  小学的整个语文教学都应当以朗读为主,不管是那种类型的文章,都必须在读中去感悟,理解,体会。低年级的语文教学就更应当以朗读指导为主了。教师的范读,能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整篇文章的感情基调,要有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开课后,我为学生范读了一遍课文。虽然,我在上课时课件出了一点小问题,没有播放出配置的一点古筝的音乐,但并不影响我的范读。我看见学生情不自禁的跟着我一起朗读古诗,心里真的很高兴。

  课中,通过学生多种形式的读自由读,齐读,小组长带领大家读等,悟出了诗歌中所蕴藏的优美的画面时,教师一定要做具体的指导。那些字该重读,诗歌的节奏时怎样的,古人读诗,吟诗时摇头晃脑,声断气不断的样子······这些朗读的技巧,教师都要做细致的指导。让学生从小就养成好的读书*惯,不唱读,不拖读。由此而感受到朗读诗歌的乐趣,激发学生学*背诵古诗的兴趣,从而积累古诗中的名句,做好长远的打算,奠定基础。今后在写作中能信手拈来。正所谓:熟读唐诗八十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要上好一节课,真的不简单。必须经过反复的思考,反复的修改,反复的试讲,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望庐山瀑布》教学反思5

  今天上午考试,为了感进度,虽然知道下午的课效果不是很好,还是想去上新课了。而且,学校给我派来了一位小徒弟,我这个小师傅不能每天让人家听复*课啊,于是我就准备准备,小徒弟坐在教室后面,虽然没有像教研员在听课时的紧张,却也有一分想以身作则的责任,感觉到了一丝辛苦。现在体会到,要做好师傅真难。想到了师傅王老师,每次为我听课、评课一定费了不少心思啊!

  今天我上了《古诗两首》中的《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说实话,古诗我是不会上的。但我还是感情饱满地走进了教室。我开门见山地说,我们今天学*新课《古诗两首》,通过预*,谁已经记得了我们要学哪两首诗,学生回答后,我板书,因为“瀑布”估计有很多人要念错,于是我想让学生念好题目。之后,又问学生:那你知道这两首诗分别是谁写的吗?学生几乎异口同声地回答:李白和杜甫。李乐天还向大家简单地介绍了李白和杜甫,李豪磊也告诉大家李白被称为诗仙,杜甫被成为诗圣。我很高兴大家知道这么多。

  一、读得正确

  师:一位是诗仙,一位是诗圣,他们都是作诗的高手,他们在游览祖国山山水水时,写下了这两首优美的诗,愿意去领略一下其中的美吗?

  生:愿意。

  师:那先让我们把诗读正确。自己借助拼音把两首诗读正确。

  (学生大声读诗)

  师:谁能把第一首诗念正确了?

  (请了三位学生来读诗,要求学生评价时只看正确与否)

  二、读得有节奏

  师:下面我来读读这首诗,仔细听老师在哪里有停顿,请用小斜杠划出来。

  (我拿了鲍中天的语文书到实物投影仪上展示,他是完全正确的)

  师:说明鲍中天听得非常仔细。现在大家能把这首读得有节奏吗?

  (学生又一次大声练读起来)

  (我又请了三四位学生来读,基本能读出节奏感了,又请全班同学来读)

  三、读懂题目

  师:读得正确了,读得有节奏感,那还不够,我们还要读得美,读得有味道,是吗?那让我们先读懂这首诗吧。

  师:让我们从标题入手。读读题目,你读懂了什么?

  生1:望庐山瀑布,就是看庐山瀑布。

  师:那李白为什么不用《看庐山瀑布》呢?

  生2:那样不好听。我觉得望是远远地看,题目是远远地望庐山上的瀑布的意思。

  师:说得很有道理。一起来读题目。

  四、读懂诗句

  师:那“日照香炉生紫烟”是什么意思?对照图,看看字面意思,说说看?

  生1:太阳照着,烟雾像香炉一样地冒出来了。

  师:沈贯说对了“日照”的意思,就是太阳照的意思。那其他部分谁还有话说?

  生2:太阳照着香炉冒出了紫色的烟雾。

  师:你说对了“紫烟”就是紫色的烟雾。那什么时候,云雾会有紫色的?

  生3:早上太阳刚升起来的时候。

  生4:还有傍晚太阳落山的时候。

  师:有人天黑了去山里看瀑布吗?很少吧。所以是初升的太阳更好些。现在为止只有“香炉”没有人说对,它不是真的香炉,而是……

  生5:香炉峰。

  师:对了,因为那座山峰样子像香炉被人们取名香炉峰,它是一座山峰。那谁能连起来说说了。

  (我请了三位学生才讲好,听的*惯很差。)

  生:早上的太阳照着香炉峰,升起了紫色的云雾。

  师:读好这行诗。

  师:“遥看瀑布挂前川”又一幅怎样的画面呢?

  生1:遥是遥远,遥远地看瀑布挂在……

  师:谁来补充?

  生2:远远的2望过去,瀑布挂在山前。

  师:看来大家都对这个“川”字意思不理解,查吧。

  (这一招是立老师刚教我的,用用看灵光不)

  (学生很快查到是河流的意思)

  师:那是远远的看,瀑布挂在河流?不对啊!

  (大家都不吭声,我来讲)

  师:远远地看,瀑布像一条大河挂在山上。

  生:啊?不过挺像的。

  师:读好它。

  师:从“飞流直下三千尺”这句诗中你读懂了什么?

  生1:瀑布很长,有三千尺呢!

  师:人们没有去量过是不是三千尺,但是为了说明瀑布很长很长,说得好。

  生2:我读懂了瀑布流下来速度很快,而且笔直地往下流。

  师:一下发现了两点。正因为笔直地流下来,所以速度非常快。

  师:谁能读出瀑布这样壮观的气势来?

  师:“疑是银河落九天”与“飞流直下三千尺”连起来是千古名句啊。谁知道这句是什么意思?

  生:好象是银河从天上落到地上来了。

  师:说得很好。我来补充,古时候人们认为天有九重高,所以用”九重天”来指天,或形容天很高。所以可以说好象银河从九重天落了下来。说瀑布就像银河一样。谁能读出这种夸张的语气来。

  五、读得有味道

  (最后知道大家把整首诗连起来读好,下课)


《望庐山瀑布》教学反思 (菁华5篇)扩展阅读


《望庐山瀑布》教学反思 (菁华5篇)(扩展1)

——望庐山瀑布教学反思6篇

望庐山瀑布教学反思1

  庐山,我国江西省的一座名山,自古就以“奇秀甲天下”,唐朝大诗人李白在50多岁时来到这里,写下了一首千古绝唱——《望庐山瀑布》:在阳光的照射下,庐山的香炉峰升起紫色的云雾。一条白练似的瀑布从青翠的山壁间跌落下来,好像一条大河挂在山前。那长长的瀑布飞快地倾泻而下,真让人以为那是银河从九重天外落了下来。多么壮观的景象啊!诗人李白运用极其夸张的浪漫主义创作手法,再现了庐山瀑布的雄伟壮丽,尽情抒发了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人生识字忧患始。对于诗人来说,短短的十数个字中,包含了太多喜怒哀乐,情感纠葛。而我们这些后来人,只能在不断地研读中揣摩诗人或复杂、或激昂的情感,走进诗人,走进诗歌盛行的时代。

  我在仔细研读了教材之后,将目标设定为: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3、激发学*古诗的兴趣。积累古诗中的名句。教学难点定为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那么,根据唐诗音韵和谐、用词精炼的特点,我采用“分步朗读、逐渐深入”的方法,由浅入深,从易到难,分散难点,各个击破,从而达到本课的学*目标。

  一读、读准字音

  本诗生字不多,但应提醒学生要读准字音、还要读准押韵的字。本诗押韵的字是“烟”“川”“天”,它们都是前鼻音,不要读成后鼻音。另外,“落”字读Luò,“银河”的银读yín。第三步就是要读出古诗特有的节奏。这样的安排,符合儿童好表现的特点,激发了学生学*的兴趣,创设了民主、轻松、互动的学*氛围。

  二读、理解词句

  学生从上幼儿园起日积月累地背诵了许多古诗,关于诗意的理解却显得模糊而浅显。《望庐山瀑布》这首诗,让学生在想象中完成对诗歌的理解此刻尤其重要。因此我鼓励学生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也鼓励其他学生给予解答,当遇到困难时,再由我这个教师适时引导、指点,就这样,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学生很好地体会了“挂”字的妙不可言、“飞流直下”的气势磅礴,“银河落九天”的惊天动地。在交流中激活学生的联想,在质疑中展开想象的翅膀,在互帮互助中想象画面,领略文字的独特魅力,感悟古诗的经典意境。

  三读、体会情感

  在学生读懂了诗句的基础上,就要指导学生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自由读,在读中揣摩怎样处理好重音、速度和停顿,怎样表现诗句的情感;教师引导读,在理解中体会诗的意境、感受诗人的情感、交流自己的感受。另外多媒体课件的出示,使学生虽身在教室,却有如身临其境、观看瀑布的飞流直下壮观场景,聆听瀑布所发出的隆隆巨响,真切地体会瀑布的雄伟气势,以致脱口而出“山河壮美”的感叹!

  庐山,一座千年屹立的山峰,因为李白的到来而名垂千古;李白,一位视权贵如粪土的诗人,寄情山水而感叹:“疑是银河落九天”。但是,这份情,要通过诵读表达出来,对于二年级的小孩子是有难度的。如何引领孩子们入情入境的朗读,一直都困扰着我。

望庐山瀑布教学反思2

  庐山瀑布,多么壮观的景象啊!诗人李白运用极其夸张的浪漫主义创作手法,再现了庐山瀑布的雄伟壮丽,尽情抒发了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一开始教学古诗,我便设问:知道庐山在哪吗?之后马上放庐山的风景图还配上优美的音乐和自己的解说词,一下便把孩子们带入了景色迷人的庐山。当播放结束时,孩子们还是那如痴如醉的神态,我心中一阵暗喜:接下来的朗读和领悟诗情不会有问题了。的确,后面的朗读真的不错。王澳律同学还大声说道:“我要像诗人那样来朗诵。”之后,我们真的看到了摇头晃脑的小诗人抑扬顿挫的诵诗声。

  领悟诗情这块,我觉得这首诗有一定的难度,孩子们似乎受到了图片的影响,逐句逐句地对诗去进行解释。我想今后还得想些办法,好好引导孩子们去领悟诗的大意即可。

望庐山瀑布教学反思3

  教学《望庐山瀑布》这首古诗,我仔细研读了教材,查阅了大量资料,把感受庐山瀑布的壮美、感受诗人豪放、夸张的诗风、朗读古诗的情感相结合。一节课上完,受益颇多,感慨颇多。我觉得做得比较好的有以下两点:

  1、游戏与儿歌是二年级孩子特别喜欢的活动,开课伊始,先播放古诗改编的儿歌,缓解孩子们的紧张情绪,学生处于兴奋状态,趁势激起学生课文的欲望:唐代大诗人李白游了庐山瀑布后诗性大发写下了千古名诗《望庐山瀑布》,同学们想不想学?带领学生以饱满的情绪,进入了学*古诗的最佳状态。这为整节课做了很好的铺垫。这也就是“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接下来是朗读和领悟诗情。

  2、理解诗意是有感情地朗读训练的前提,是古诗教学的关键。我紧抓关键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诗意,进而有针对性的指导朗读。

  生:先产生再升起,把烟云冉冉上升的景象写活了。

  挂:瀑布本是流动的,作者却巧妙地将动态定格,化动为静,维纱维肖地写出遥望中的瀑布的美丽壮观。

  飞、落:写出了瀑布凌空而出,喷涌而下。三千尺:夸张手法

  通过品味,引导学生体会诗人正是通过写自己所看到的,所联想的,表现了瀑布磅礴的气势再反复诵读体会情感。指导学生反复诵读,欣赏意境美,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理解中读,相辅相成。

  本节课还需要改进的地方有:

  1、把三、四句诗给分开品析了。潜心再读诗文,“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两句其实是一个整体,要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瀑布从高处落下,流得快、直、美。若分开品析,则破坏了瀑布流态的整体之美。

  2、时间安排不合理,前松后紧。字词教学的环节占用了太多的时间,导致朗读环节时间比较仓促,学生的朗读指导不太到位,没有把古诗的意境读出来。

  3、对课堂的生成处理的不够娴熟,对学生发言的指导不太到位。

  总而言之,我觉得一堂成功、有效的课既离不开教师精心的“预设”,也不能没有学生精彩的“生成”,让预设与生成相统一,关注学生在课堂中处处闪现的生成点,学*处理好生成点中的智慧火花,学*处理课堂教学中生成与预设之间的关系,是我以后前进的方向。

望庐山瀑布教学反思4

  《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是诗人李白五十岁左右隐居庐山时写的一首风景诗。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

  首句“日照香炉生紫烟”。“香炉”是指庐山的香炉峰。此峰在庐山西北,形状尖圆,像座香炉。由于瀑布飞泻,水气蒸腾而上,在丽日照耀下,仿佛有座顶天立地的香炉冉冉升起了团团紫烟。一个“生”字把烟云冉冉上升的景象写活了。此句为瀑布设置了雄奇的背景,也为下文直接描写瀑布渲染了气氛。次句“遥看瀑布挂前川”。“遥看瀑布”四字照应了题目《望庐山瀑布》。“挂前川”是说瀑布像一条巨大的白练从悬崖直挂到前面的河流上。“挂”字化动为静,维纱维肖地写出遥望中的瀑布。诗的前两句从大处着笔,概写望中全景:山顶紫烟缭绕,山间白练悬挂,山下激流奔腾,构成一幅绚丽壮美的图景。第三句“飞流直下三千尺”是从*处细致地描写瀑布。“飞流”表现瀑布凌空而出,喷涌飞泻。“直下”既写出岩壁的陡峭,又写出水流之急。“三千尺”极力夸张,写山的高峻。这样写诗人觉得还没把瀑布的雄奇气势表现得淋漓尽致,于是接着又写上一句“疑是银河落九天”。说这“飞流直下”的瀑布,使人怀疑是银河从九天倾泻下来。一个“疑”,用得空灵活泼,若真若幻,引人遐想,增添了瀑布的神奇色彩。

  教学本首诗,运用*衡策略,有效实现“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落实工具性”与“渗透人文性”、“充分利用教材”与“适度超越教材”的.有机*衡,彰显课堂学生本体,回归语文教学本色,打造真本语文课堂。一节课上完,受益颇多,感慨颇多。

  一、画面导入,激发学生学诗兴趣。

  课的一开始,我通过深情地导入,让学生对李白充满敬佩之情。师:我们的祖国是诗的国度,几千年来,我们的祖先留下了无数辉煌的诗篇。在诗歌的创作史上,唐代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涌现了无数优秀的诗人,李白是当时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我们曾经学过他的几首诗,谁愿意来背一背?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诗,在回忆中引出今天要学*的内容。接着让学生欣赏庐山瀑布的图片,在学生惊讶的赞叹声中发现孩子们已经被庐山瀑布的雄伟壮丽景象吸引了。揭示课题就顺理成章。

  二、扫除障碍,顺畅阅读。

  1.扫清障碍,主要解决生字。学生小组间互相帮助学*,然后检查个别字朗读,并通过为生字比较、组词让学生巩固生字。这首古诗里生字比较简单,学生学起来比较轻松。

  2.理解古诗。首先让学生读,读通读准古诗。接着帮助学生逐句理解诗意,体会作者李白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可以通过给个别组词理解字义,比如照就可以组为照射;学生理解香炉是指香炉峰,用简笔画配合手势理解“生紫烟”;猜哪个字解释为河(川);“三千尺”是作者用夸张的方法,“银河落九天”是作者用比喻的方法描绘庐山瀑布的雄伟壮美。之后又让学生读,有感情的读,读出庐山瀑布气势磅礴的感觉。在熟读的基础上成诵。

  三、精读古诗,品读感悟。

  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交流分享,再现诗歌描绘的画面;在再现诗歌描绘的画面的过程中,相机解决学生自读过程中产生的困惑,并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方法,品味诗歌的语言之美。

  四、拓展诗句,体会写作特点。

  李白的诗激情浪漫,多采用夸张、比喻、想象等写作方法巧妙地表达诗的意境和丰富的情感。在这首诗中诗人李白运用极其夸张的浪漫主义创作方法和比喻、想象等,再现了庐山瀑布的雄伟壮丽,尽情抒发了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教学中我用直观形象的数字举例让学生理解“三千尺”夸张写法,还通过讲解理解、图片演示理解“银河”“九天”“香炉峰”的意思。还结合以前学过的诗句和拓展诗《秋浦歌》体会李白夸张写法特点。受到很好的学*效果。

望庐山瀑布教学反思5

  《望庐山瀑布》是二年级语文下册第17课古诗两首中的第一首古诗,本单元主要是以描写祖国壮丽河山为主题的一组课文。《望庐山瀑布》意在让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了解瀑布的壮观景象。诗人李白运用极其夸张的浪漫主义手法,再现了庐山瀑布的雄伟壮丽,尽情抒发了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我在仔细研读了教材之后,将目标设定为:

  1、学会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3、激发学*古诗的兴趣。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二年级的学生学*重点仍然在识字、写字上,而在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上则为难点。

  当课刚开始的时候,我给学生创设了一个有趣的情景介绍了李白:李白是浪漫主义诗人,被称为“诗仙”。他很爱旅游,游遍了祖国的山山水水,他还有个*惯,就是喜欢把游的地方用诗歌的形式记录下来。一日,李白背着行囊来到一个地方,只一会儿工夫,他就决定留在这个地方隐居不走了,是什么吸引了李白呢?接着就出示诗题《望庐山瀑布》这首诗让学生进行初读。唐诗是中华文明的瑰宝,庐山是驰名中外的胜地。对于这篇音韵和谐、用词精练、意境简言难表的古诗来说,如果充分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那么学生在感悟上还是有一定难度。因此,我先“扶”着学生从关键字词入手理解,再“放手”让学生整体感悟,以此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从“疑”字入手,着重让学生体会诗人的如痴如醉的情感,从侧面感受到瀑布的形态美,并且使他们真正溶进古诗中,溶进意境中,感受到诗人激越的创作情绪。然后让学生通过朗读体现自己的情感、感悟,最后发展到激情吟诵,达到熟读成诵的传统要求,用“诵”这种亘古不变的艺术形式再现诗人若干年前的“情”。

  古诗的最美处,就是它的格律。格律,赋予了古诗颇深的文化内涵,低年级学生读古诗,我认为教师要舍得花大力气去教他们诵读,让他们享受古诗的格律美,让他们初步触摸到古诗的精髓。教学时,我没有要求学生一步到位读到什么程度,而是在他们的感悟中逐渐提高要求。首先读准、读通。其次,让学生掌握节奏,抓住重音,在诗画结合理解了诗意后,我告诉学生你现在就是大诗人李白,站在庐山瀑布的脚下,遥望瀑布,你会发出怎样的感慨呢?让学生上台站在画面前放声诵读,已经非常有气势,但我还不满意,为了让学生更深的感悟到诗的意境,我进行了范读,抓住古诗中的名句读出了轻重缓急,让学生找到与他们的区别,再练再读,很多学生远远超过了我的朗读水*,走进了诗中。我认为在本堂课中,创设诗意的、充满朗读的课堂就是我眼中的善美课堂!

望庐山瀑布教学反思6

  教学《望庐山瀑布》这首古诗,我仔细研读了教材,查阅了大量资料,把感受庐山瀑布的壮美、感受诗人豪放、夸张的诗风、朗读古诗的情感相结合。一节课上完,受益颇多,感慨颇多。我觉得做得比较好的有以下两点:

  1、游戏与儿歌是二年级孩子特别喜欢的活动,开课伊始,我便播放学过的古诗改编的儿歌,一下缓解了孩子们的紧张情绪,学生处于兴奋状态,趁机我播放《望庐山瀑布》的歌曲,孩子们争先发言,趁势激起学生课文的欲望:唐代大诗人李白游了庐山瀑布后诗性大发写下了千古名诗《望庐山瀑布》,同学们想不想学?带领学生以饱满的情绪,进入了学*古诗的最佳状态。这为整节课做了很好的铺垫。这也就是“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接下来是朗读和领悟诗情。

  2、理解诗意是有感情地朗读训练的前提,是古诗教学的关键。我紧抓关键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诗意,进而有针对性的指导朗读。

  生:先产生再升起,把烟云冉冉上升的景象写活了。

  挂:瀑布本是流动的,作者却巧妙地将动态定格,化动为静,维纱维肖地写出遥望中的瀑布的美丽壮观。

  飞、落:写出了瀑布凌空而出,喷涌而下。三千尺:夸张手法

  通过品味,引导学生体会诗人正是通过写自己所看到的,所联想的,表现了瀑布磅礴的气势再反复诵读体会情感。指导学生反复诵读,欣赏意境美,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理解中读,相辅相成。

  本节课还需要改进的地方有:

  1、把三、四句诗给分开品析了。潜心再读诗文,“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两句其实是一个整体,要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瀑布从高处落下,流得快、直、美。若分开品析,则破坏了瀑布流态的整体之美。

  2、时间安排不合理,前松后紧。字词教学的环节占用了太多的时间,导致朗读环节时间比较仓促,学生的朗读指导不太到位,没有把古诗的意境读出来。

  3、对课堂的生成处理的不够娴熟,对学生发言的指导不太到位。

  总而言之,我觉得一堂成功、有效的课既离不开教师精心的“预设”,也不能没有学生精彩的“生成”,让预设与生成相统一,关注学生在课堂中处处闪现的生成点,学*处理好生成点中的智慧火花,学*处理课堂教学中生成与预设之间的关系,是我以后前进的方向。


《望庐山瀑布》教学反思 (菁华5篇)(扩展2)

——古诗望庐山瀑布教学反思

古诗望庐山瀑布教学反思

  在日复一日的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很多优秀的古诗吧,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体诗两类。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更具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古诗望庐山瀑布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望庐山瀑布》意在让学生熟读的基础上知道:在阳光的照射下,庐山的香炉峰升起紫色的云雾。一条白练似的瀑布从青翠的山壁间跌落下来,好像一条大河挂在山前。那长长的瀑布飞快地直往下泻,真让人以为那是银河从九重天外落了下来。多么壮观的景象啊!诗人李白运用极其夸张的浪漫主义创作手法,再现了庐山瀑布的雄伟壮丽,尽情抒发了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我在仔细研读了教材之后,将目标设定为:

  1、会认4个生字,会写4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3、激发学*古诗的兴趣。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二年级的学生学*重点仍然在识字、写字上,而在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上则为难点。

  一、情境引入,揭示课题

  课前我先让学生看有关庐山风景的视频,再通过谈话引导学生知道我们的大诗人李白也去过庐山,看到了这么美的风景,而且还把他看到的写成了一首诗,诗名就叫《望庐山瀑布》。

  二、读诵课文

  1、了解李白,先生讲,再帮忙补充。

  2、了解李白的其它古诗。

  3、扫清障碍,主要解决生字。学生小组间互相帮助学*,然后检查个别字朗读,并通过为生字找朋友让学生巩固生字。这首古诗里生字比较简单,学生学起来比较轻松。

  4、理解古诗

  首先让学生读,读通读准古诗。接着帮助学生逐句理解诗意,体会作者李白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可以通过给个别组词理解字义,比如照就可以组为照射;学生理解香炉是指香炉峰,“三千尺”是作者用夸张的方法,“银河落九天”是作者用比喻的方法描绘庐山瀑布的雄伟壮美。之后又让学生读,有感情的'读,读出庐山瀑布气势磅礴的感觉。在熟读的基础上成诵。

  三、总结

  反思:古诗学生比较难理解,于是我就借助多媒体进行《望庐山瀑布》的教学。上完课后,感想颇多:

  1、材料的充分准备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

  为了上好这节课,我提前一周开始通过各种方法收集资料。瀑布图片网上很多,但是能准确切题、合乎心意的却甚少。从关键字“望庐山瀑布”到“瀑布”,从自己认真查找资料到求助朋友,所有能寻求帮助的途径都用上了。短短一个星期的时间,浏览的图片就有几百张。最后才在这几百张中选取了8张。视频资料也是如此。庐山瀑布的视频有很多,但是我要求的视频资料是——既要表现出庐山瀑布的气势恢宏,又要有能震撼人心的瀑布声。寻找资料的过程无疑是艰辛的,但艰辛过后的收获却让我感觉一次比一次甜蜜,一次比一次兴奋。

  2、有效的教学设计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

  对于所有课来说,有效的教学设计是关键。刚开始的我在设计教学环节的时候有些急于求成。在试讲时我利用多媒体上的课,几位听课老师给我提了很多宝贵意见,再就是在理解诗意上引导的还不够透彻,我发现自己不应该让教学来体现多媒体的功用,而应该让多媒体来辅助教学;所以我在教学的重心不应该在多媒体上,而应该在教学的有效性上。认识到这一点后,我又调整和修改了自己的教学设计。

  3、我在讲授《望庐山瀑布》一诗时,导入部分先是使用了多媒体来介绍庐山的风景,接着播放庐山瀑布的视频录像,让学生对庐山瀑布有一个直观印象,并使学生心灵得到震撼。在古诗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通过“读—理解—读—诵”这4个步骤学*课文。在第一个读中,学生做的很好,很快的解决了生字,还给生字找了一些课外的朋友。低年级古诗教学重在入情入境地计,而要读得入情入境,只能从图片、录像上感受,或是联系生活实际,在老师的情境语言中读。我也寻找了大量的资源引导学生读,《望庐山瀑布》一诗中的名句是“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我带着孩子们看了课件高山瀑布的景象,让他们感受到了“飞流直下”的感觉、领略了“三千尺”的高度和寓意,就有个别学生感言,真的“像天上的银河落下来了”。但是最终还是没能达到预设的效果,反思自己,发现:只有放慢语速,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的意境,去领略作者当时的心情,读起古诗来才会更有味道。在枯燥的课文中,教师是学生学*路上的向导,有了教师正确的指引,学生的思维大门就会打开,一切看似疑难的问题才能迎刃而解。


《望庐山瀑布》教学反思 (菁华5篇)(扩展3)

——《望庐山瀑布》教学3篇

  一、教材分析

  这首古诗选自人教版二下的第五组第十七课。这组教材的主题是走进多姿多彩的大自然,去感受乐趣,发现大自然的神秘。

  二、教学理念

  从题目入手,就让学生进入学*古诗的情境,与此同时,把握低年级古诗教学的特点,以多种形式的朗读、深入诗的意境,从理解到感悟,到情感的升华,再到背诵,整个过程中,不要求逐字逐句的讲解,大体理解即可,并创设多种读的情境,如:自读,读正确;互读,读流利,赛读,读出感情,评读,读出韵味,熟读,达成背诵。读的充分了,读的入情入境了,诗的思想感情的理解也就出来了。

  三、教学目标

  1.认识“庐、瀑、炉、疑”4个生字。会写“炉、烟、流、银”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体会诗中所描绘的自然景色,背诵古诗。

  四、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读诗,体会诗中情境,感受自然之美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同学们,*有无数的名山大川,你们去过的有哪些?(生说)

  2、是啊,这些名山有的秀丽,有的雄奇壮观,可谓各有特色。今天林老师就带大家一起去看看位于江西的庐山(板书:庐山出示庐山云海、香炉峰等的图片)这山峰耸立,云雾缭绕的人间仙境就是——庐(lú)山。

  3、庐山不仅有奇山,还有秀水。这如梦似幻的云雾就是水蒸气上升形成的。所以,我们今天一起先去看看庐山的水(板书:瀑(pù)布)

  4、以前见过瀑布吗?跟小河里的水有什么不同?那我们就去看看大诗仙李白看到的瀑布是怎样的吧!(板书全课题、诗人,读题)

  [这单元是让学生走进自然,感受自然的神奇瑰丽,所以我把庐山瀑布放到美丽的庐山之中,在云雾缭绕中引出庐山瀑布,也对第一句古诗的理解作了铺垫,让他们感受到云烟缭绕的梦幻美]

  (二)、初读感知

  1、自己先去读读这首诗,不会读的字圈出来多读几次,整首诗读到你认为已经字正强圆了可以站起来读给大家听听(反馈读,指名2——3个学生比赛读,有问题的正音,教师看情况范读,再齐读)

  2、现在自己再读读这首诗肯定会比刚才更好了!还可以边读边参照这幅画,说说李白都看到了什么呢!能说的可以先说给同桌听听。

  3、交流李白看到了什么?看谁把李白看到的景象描绘得最生动!

  (说大概意思:太阳照在香炉峰上,生起了紫色的烟雾,一条瀑布从山峰上直泻下来,足有三千尺高,李白还以为是银河从天上掉落了呢! 教师适当点拨,不要求有一致答案,也不要求解释意思一样地解释出来)

  [进入文本,我要求学生待读正确读流利后,默读课文,学*借助古诗中的注释,插图,自己理解诗意,给足学*的时间和机会,引导学生学会自学的方法]

  (三)、研读入境

  1、哦,李白看到了这么多这么特别的景象!你喜欢什么景象就多读几次,还可以闭上眼睛去感受感受

  2、交流喜欢的景象

  a、日照香炉生紫烟

  在阳光照耀下,紫色的烟雾飘飘扬扬,很轻很美,轻轻美美地读

  b、遥看瀑布挂前川

  a、你站在哪里看瀑布呢?(所以题目也叫望庐山瀑布)

  b、你望见的瀑布像什么?(白布……)

  小结:这么长这么重的布一下子挂下来,该多美啊!来,读好它!(读好“挂”)

  c、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a、你看到的瀑布什么样的?

  b、读出宽面广(银河)、水势强(飞流直下)、落差大(三千尺,九天)。

  c、指名读,学生互评;男女生比赛读,齐读

  3、(配上瀑布的巨大水流声音,越来越*)还没看到瀑布,我们就听到瀑布发出的巨大声音,离瀑布越来越*了,声音越来越响,一转弯,我们见到了瀑布!一起来《望庐山瀑布》吧!(全班齐读)

  [这里的教学主要看学生的感悟,不要特意拔高。重点是后面两句,学生自己的感受也会很丰富,要通过不同形式的读,读得充分了,读得入情入境了,瀑布的雄壮美自然就深入到学生的心里去了]

  (四)、指导书写

  听着你们的读,老师感受到庐山瀑布的气势如洪了!用这种气势肯定也能把这课的生字写好了!(出示“炉、烟、流、银”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1.让学生仔细观察范字,写好左右结构的字,教师范写

  2.学生练*书写生字,展示评价。

  [写字环节紧跟情感朗读之后,但不是草草收尾,以学生自主发现为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书写能力]

  师:请同学们结合课后的注释认真读古诗,你能读懂什么?

  生:我读出了紫烟的美。“日照香炉生紫烟”,在阳光的照射下,香炉峰的晨雾变成了紫色,袅袅浮游,非常动人。

  师:这一句诗中哪一个字写出了紫烟的美?

  生:“生”字能表现紫烟的美。

  师:能说说你的体会吗?

  生:“生”紫烟的“生”把紫烟写活了,好象源源不断地产生着。

  生:“生”紫烟的“生”让我感到庐山好象妈妈,紫烟就是她的宝宝,这些紫烟宝宝调皮地不停挣脱出庐山香炉峰的怀抱。

  师:(你的想象真是别具一格),你还能从这个“生”字里感受到什么?

  生:太阳出来了,紫烟把庐山唤醒了,鸟儿也开始婉转啼叫,一切都充满了生机,充满了鲜活的生命力。

  师:你能读出生机勃勃的“紫烟”吗?

  反思引导学生重点读“生”,学生自然地边读边想象,庐山香炉峰的紫烟宛如一幅绝美的仙境图浮现在学生脑中,这一读,既深入了学生对诗歌的品味,又培养了学生读文字思画面的想象能力。让学生在想象中完成对诗歌的理解此刻尤其重要。用同样的方法,学生很好地体会“挂”字的妙不可言、“飞流直下”的气势磅礴,“银河落”的惊天动地。在读诗中激活学生的联想,让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在脑海中组合他们想象到的画面,从而领略文字的独特魅力,感悟古诗的经典意境。这时的读诗,想象,表达等方法应该是学生思维发展的艺术体操。

  激情吟诗熟读成诵

  教学内容: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六册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理解古诗内容,弄懂诗句意思,了解祖国河山的壮美。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3、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了解诗歌描绘的景色,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把学生引入诗的意境。


《望庐山瀑布》教学反思 (菁华5篇)(扩展4)

——《望庐山瀑布》教学反思6篇

  今天上《望庐山瀑布》及杜甫的《绝句·两只黄鹂明翠柳》主要是以自读自悟的方式进行。

  沿过去古诗学*中感受诗的意境的教学及学*基础,在教学《望庐山瀑布》时,我让学生观察文中插图,让学生通过插图大致了解诗人所占位置和所见的景物。在看图后,我认为学生对诗人所处的位置应该了解得比较清楚了,但设想到,学生眼里有山顶,山崖,山腰山脚,就是没有“远处”一词。我只好笨拙地引出:是在远处还是在*处?。由此看来,在**眼中,很快而且很容易想到的“远处”却让我在孩子们面前大跌眼镜,他们的思维是直观的,形象的,而远处是从直观抽象出来的。因此,我们让学生品析时就不能只凭老师自己的理解去界定你的教学或学生的学*是否有效。在接下来的学*过程中,我调整了一些方式,尽可能从学生的形象、直观的思维入手,对体会庐山瀑布的壮美,尽可能让学生从可抓、可摸、可闻、可见的东西入手,再在此基础上体会全诗。如理解“望”字,我先让学生看老师的几个动作,让学生从老师的动作中直观感受,找到有关望的词语,如“看”,“瞧”“瞅”“眺望”,“遥望”,“仰望”,等,然后联系课文插图,应用“遥望”用自己的话说:在远远的地方看,再想,为什么要远远的看的,这样学生联想到了瀑布的高与大,从形象实体体会其壮美,然后读诗,体会诗中写实的部分“挂前川”,进一步感受其高大,为下一步体会“飞流”句做了较好的铺垫。

  体会诗的意境是学*古诗的非常重要的方法,这种意境有时靠人们的言传,就破坏了个人对诗境的理解个性,而作为教师又不能不讲,不讲学生就很难理解,就如“飞流直下三千尺,这样以夸张手法表现的意境,学生是不容易体会的,因此,教学中就要想办法缩短学生现有关知识与诗的意境的距离,以便,更好地体会。如前面对“望”的理解就是从直观的观察到实景的观察再到句子的描写,层层递进,而对“望”字的理解,又成为学生理解全诗的一座桥梁,这样对“望”字的品读,理解就应当是有效果的。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如能抓住关键词、句,以达到对诗的理解,应当是我们作为语文教师的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在上《望庐山瀑布》这可时,导入我用了学生在之前上过的《庐山的云雾》这课,因为学生知道了芦山的云雾的特点,现在来虚*芦山的瀑布会使他们有熟悉感。这课时教材中第13课《古诗两首》中的一首,这首诗诗描绘了壮丽的庐山瀑布,展现了诗人瑰奇的想像与创造力。本课重点是学生能把4个生字认识和会写,还有能理解课文之中穿插的以描述瀑布的词、句、文等,同时从不同角度激发表达欲望,增进学生语言积累,为他们从读到写做好递进式铺垫。

  古诗学*对学生来说,既熟悉又陌生,很多经典能张口倒背,但对其中的字句、意境却隔了一层,对学*古诗的方法更是不求甚解。所以要重视引领学生感悟诗境。我使用了课件的形式,让学生能够通过图片加深对这课的理解,在上这课时对于有些上下文的衔接处处理的不是很恰当。还有在提问的方式上也应该加强。这样才能使学生能够对老师的课感兴趣,带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给学生古诗学*的方法,启发他们抓住重点字词品读想象,借助课外阅读文字激发学生书面表达欲望、积累运用语言。

  庐山,我国江西省的一座名山,自古就以“奇秀甲天下”,唐朝大诗人李白在50多岁时来到这里,写下了一首千古绝唱――《望庐山瀑布》:在阳光的照射下,庐山的香炉峰升起紫色的云雾。一条白练似的瀑布从青翠的山壁间跌落下来,好像一条大河挂在山前。那长长的瀑布飞快地倾泻而下,真让人以为那是银河从九重天外落了下来。多么壮观的景象啊!诗人李白运用极其夸张的浪漫主义创作手法,再现了庐山瀑布的雄伟壮丽,尽情抒发了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人生识字忧患始。对于诗人来说,短短的十数个字中,包含了太多喜怒哀乐,情感纠葛。而我们这些后来人,只能在不断地研读中揣摩诗人或复杂、或激昂的情感,走进诗人,走进诗歌盛行的时代。

  我在仔细研读了教材之后,将目标设定为: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3、激发学*古诗的兴趣。积累古诗中的名句。教学难点定为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那么,根据唐诗音韵和谐、用词精炼的特点,我采用“分步朗读、逐渐深入”的方法,由浅入深,从易到难,分散难点,各个击破,从而达到本课的学*目标。

  一读、读准字音

  本诗生字不多,但应提醒学生要读准字音、还要读准押韵的字。本诗押韵的字是“烟”“川”“天”,它们都是前鼻音,不要读成后鼻音。另外,“落”字读Luò,“银河”的银读yín。第三步就是要读出古诗特有的节奏。这样的安排,符合儿童好表现的特点,激发了学生学*的兴趣,创设了民主、轻松、互动的学*氛围。

  二读、理解词句

  学生从上幼儿园起日积月累地背诵了许多古诗,关于诗意的理解却显得模糊而浅显。《望庐山瀑布》这首诗,让学生在想象中完成对诗歌的理解此刻尤其重要。因此我鼓励学生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也鼓励其他学生给予解答,当遇到困难时,再由我这个教师适时引导、指点,就这样,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学生很好地体会了“挂”字的妙不可言、“飞流直下”的气势磅礴,“银河落九天”的惊天动地。在交流中激活学生的联想,在质疑中展开想象的翅膀,在互帮互助中想象画面,领略文字的独特魅力,感悟古诗的经典意境。

  三读、体会情感

  在学生读懂了诗句的基础上,就要指导学生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自由读,在读中揣摩怎样处理好重音、速度和停顿,怎样表现诗句的情感;教师引导读,在理解中体会诗的意境、感受诗人的情感、交流自己的感受。另外多媒体课件的出示,使学生虽身在教室,却有如身临其境、观看瀑布的飞流直下壮观场景,聆听瀑布所发出的隆隆巨响,真切地体会瀑布的雄伟气势,以致脱口而出“山河壮美”的感叹!

  庐山,一座千年屹立的山峰,因为李白的到来而名垂千古;李白,一位视权贵如粪土的诗人,寄情山水而感叹:“疑是银河落九天”。但是,这份情,要通过诵读表达出来,对于二年级的小孩子是有难度的。如何引领孩子们入情入境的朗读,一直都困扰着我。

  庐山瀑布,多么壮观的景象啊!诗人李白运用极其夸张的浪漫主义创作手法,再现了庐山瀑布的雄伟壮丽,尽情抒发了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一开始教学古诗,我便设问:知道庐山在哪吗?之后马上放庐山的风景图还配上优美的音乐和自己的解说词,一下便把孩子们带入了景色迷人的庐山。当播放结束时,孩子们还是那如痴如醉的神态,我心中一阵暗喜:接下来的朗读和领悟诗情不会有问题了。的确,后面的朗读真的不错。之后,我们真的看到了摇头晃脑的小诗人抑扬顿挫的诵诗声。

  领悟诗情这块,我觉得这首诗有一定的难度,孩子们似乎受到了图片的影响,逐句逐句地对诗去进行解释。我想今后还得想些办法,好好引导孩子们去领悟诗的大意即可。

  这节课我做的不够的地方有许多:

  一、把三四两句诗给分开品析了。回家潜心再读诗文,“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两句其实是一个整体,要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瀑布从高处落下,流得快、直、美。而我在学生理解后,没有把两句诗整合起来品析,破坏了瀑布流态的整体之美。

  二、时间安排不合理,前松后紧。在“细品诗句,领悟诗情”环节花了太多时间,个别读太多。以至“联类比照,感悟诗风”这环节匆匆带过,原来预设时自认为的亮点就这样以遗憾告终,写字教学也无法进行,作业也忘布置了。真是有“虎头蛇尾”之感。

  《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是诗人李白五十岁左右隐居庐山时写的一首风景诗。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

  首句“日照香炉生紫烟”。“香炉”是指庐山的香炉峰。此峰在庐山西北,形状尖圆,像座香炉。由于瀑布飞泻,水气蒸腾而上,在丽日照耀下,仿佛有座顶天立地的香炉冉冉升起了团团紫烟。一个“生”字把烟云冉冉上升的景象写活了。此句为瀑布设置了雄奇的背景,也为下文直接描写瀑布渲染了气氛。次句“遥看瀑布挂前川”。“遥看瀑布”四字照应了题目《望庐山瀑布》。“挂前川”是说瀑布像一条巨大的白练从悬崖直挂到前面的河流上。“挂”字化动为静,维纱维肖地写出遥望中的瀑布。诗的前两句从大处着笔,概写望中全景:山顶紫烟缭绕,山间白练悬挂,山下激流奔腾,构成一幅绚丽壮美的图景。第三句“飞流直下三千尺”是从*处细致地描写瀑布。“飞流”表现瀑布凌空而出,喷涌飞泻。“直下”既写出岩壁的陡峭,又写出水流之急。“三千尺”极力夸张,写山的高峻。这样写诗人觉得还没把瀑布的雄奇气势表现得淋漓尽致,于是接着又写上一句“疑是银河落九天”。说这“飞流直下”的瀑布,使人怀疑是银河从九天倾泻下来。一个“疑”,用得空灵活泼,若真若幻,引人遐想,增添了瀑布的神奇色彩。

  教学本首诗,运用*衡策略,有效实现“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落实工具性”与“渗透人文性”、“充分利用教材”与“适度超越教材”的有机*衡,彰显课堂学生本体,回归语文教学本色,打造真本语文课堂。一节课上完,受益颇多,感慨颇多。

  一、画面导入,激发学生学诗兴趣。

  课的一开始,我通过深情地导入,让学生对李白充满敬佩之情。师:我们的祖国是诗的国度,几千年来,我们的祖先留下了无数辉煌的诗篇。在诗歌的创作史上,唐代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涌现了无数优秀的诗人,李白是当时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我们曾经学过他的几首诗,谁愿意来背一背?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诗,在回忆中引出今天要学*的内容。接着让学生欣赏庐山瀑布的图片,在学生惊讶的.赞叹声中发现孩子们已经被庐山瀑布的雄伟壮丽景象吸引了。揭示课题就顺理成章。

  二、扫除障碍,顺畅阅读。

  1.扫清障碍,主要解决生字。学生小组间互相帮助学*,然后检查个别字朗读,并通过为生字比较、组词让学生巩固生字。这首古诗里生字比较简单,学生学起来比较轻松。

  2.理解古诗。首先让学生读,读通读准古诗。接着帮助学生逐句理解诗意,体会作者李白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可以通过给个别组词理解字义,比如照就可以组为照射;学生理解香炉是指香炉峰,用简笔画配合手势理解“生紫烟”;猜哪个字解释为河(川);“三千尺”是作者用夸张的方法,“银河落九天”是作者用比喻的方法描绘庐山瀑布的雄伟壮美。之后又让学生读,有感情的读,读出庐山瀑布气势磅礴的感觉。在熟读的基础上成诵。

  三、精读古诗,品读感悟。

  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交流分享,再现诗歌描绘的画面;在再现诗歌描绘的画面的过程中,相机解决学生自读过程中产生的困惑,并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方法,品味诗歌的语言之美。

  四、拓展诗句,体会写作特点。

  李白的诗激情浪漫,多采用夸张、比喻、想象等写作方法巧妙地表达诗的意境和丰富的情感。在这首诗中诗人李白运用极其夸张的浪漫主义创作方法和比喻、想象等,再现了庐山瀑布的雄伟壮丽,尽情抒发了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教学中我用直观形象的数字举例让学生理解“三千尺”夸张写法,还通过讲解理解、图片演示理解“银河”“九天”“香炉峰”的意思。还结合以前学过的诗句和拓展诗《秋浦歌》体会李白夸张写法特点。受到很好的学*效果。

  一 、目标设置合理,为完成目标老师设计了相应的活动,活动紧扣目标,为目标服务。

  课后,学生不仅达成了预设的目标,还有生成性的目标。再谈读后感环节,目标要求学生体会大自然的美。学生畅所欲言。本课充分体现了三维目标的融合。

  例:师:学了这首诗,你想说什么?

  生1)祖国的景色真美。

  生2)大自然真神奇。

  生3)我们要好好学*,把祖国秀丽景色的地方开发更美、美好。

  生4)我们应当环保小使者,让大自然美丽的山水永远不被破坏。

  学生不仅体会到了大自然的美,还想到了环保及现在学*的重要性。

  二、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理解中读,理解和读拧在一块,相辅相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读中有所感悟、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促进读,逐步受到情感的熏陶。读和理解相互交融,相辅相成。

  例1)师:望庐山瀑布中的望为什么要读重音?

  生:作者是站在远处看瀑布,而不是随意站在一个地方看,所以望得读重音。

  例2)师:飞流是什么意思?

  生:水流的速度很快。

  师:直下呢?。

  生1:水直直流下来,水流很快。

  生2:山很陡,水只能直直流下来。

  例3)师:那如何读好飞流直下呢?

  生1)要读出水流速度很快,应用较快的速度读飞流直下。

  生2)要读出瀑布水流快、急得气势。

  学生恍然大悟用急速且响亮地声音读道飞流直下三千尺。

  注意教给学生学*方法,为学生形成自学*能力打下基础。俗话说:教师教学应授之于渔而不是授之于鱼。在学*中,通过老师的引导,学生清楚地知道理解古诗的两个方法:1)抓住古诗的字、词、句的意思来帮助理解古诗;2)有感情朗读也是理解古诗的好方法。在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时,强调注意古诗的停顿处,重音处及声调的快慢、轻重、强弱等。凭这学生对古诗到位的理解。学生抓住瀑布急、高的特点,注意诗中停顿处及重音处。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将瀑布毫无无阻挡、倾泻而下之势表现得淋漓尽致。学生既掌握理解体会课文的两种方法,也掌握了朗读的技巧。整节课教师思路清晰,能引导学生在畅所欲言的氛围中概括出瀑布急、高的特点,再围绕这两个特点回归古诗,从古诗中找字、词来说明、理解、体会这两个特点,真正落实到字、词的训练。最后,紧扣瀑布的急、高的特点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既扎实地掌握了字词,有利于培养了学生的语感。

  三、将画和诗相互验证(互为证明)。

  老师请学生以诗为依据,画一画庐山的瀑布,因学生对是诗已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准确的画出在陡峭的山壁上,瀑布倾泻而下的磅礴气势。老师出示一幅幅学生的作品让学生欣赏,从画中体会挂前川的美景,为让学生明白李白是站在远处观瀑布,才能看到瀑布挂前川的全貌。老师出示了一幅画有李白站远处的观瀑布图。

  师:李白为什么要画那么小?

  生1:因为李白站得很远。

  生2:因为瀑布很长很高,才显的李白很小。

  生3:李白站的远,远看瀑布才能看到瀑布的全貌。

  师:从诗中那些字或词你知道李白站在远处呢?(以画悟诗)

  生:遥看、望都可看出李白站在远处看瀑布。

  师:结合古诗来看,老师认为他画的不完整,还缺少些什么呢?


《望庐山瀑布》教学反思 (菁华5篇)(扩展5)

——望庐山瀑布教学反思6篇

  庐山,我国江西省的一座名山,自古就以“奇秀甲天下”,唐朝大诗人李白在50多岁时来到这里,写下了一首千古绝唱——《望庐山瀑布》:在阳光的照射下,庐山的香炉峰升起紫色的云雾。一条白练似的瀑布从青翠的山壁间跌落下来,好像一条大河挂在山前。那长长的瀑布飞快地倾泻而下,真让人以为那是银河从九重天外落了下来。多么壮观的景象啊!诗人李白运用极其夸张的浪漫主义创作手法,再现了庐山瀑布的雄伟壮丽,尽情抒发了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人生识字忧患始。对于诗人来说,短短的十数个字中,包含了太多喜怒哀乐,情感纠葛。而我们这些后来人,只能在不断地研读中揣摩诗人或复杂、或激昂的情感,走进诗人,走进诗歌盛行的时代。

  我在仔细研读了教材之后,将目标设定为: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3、激发学*古诗的兴趣。积累古诗中的名句。教学难点定为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那么,根据唐诗音韵和谐、用词精炼的特点,我采用“分步朗读、逐渐深入”的方法,由浅入深,从易到难,分散难点,各个击破,从而达到本课的学*目标。

  一读、读准字音

  本诗生字不多,但应提醒学生要读准字音、还要读准押韵的字。本诗押韵的字是“烟”“川”“天”,它们都是前鼻音,不要读成后鼻音。另外,“落”字读Luò,“银河”的银读yín。第三步就是要读出古诗特有的节奏。这样的安排,符合儿童好表现的特点,激发了学生学*的兴趣,创设了民主、轻松、互动的学*氛围。

  二读、理解词句

  学生从上幼儿园起日积月累地背诵了许多古诗,关于诗意的理解却显得模糊而浅显。《望庐山瀑布》这首诗,让学生在想象中完成对诗歌的理解此刻尤其重要。因此我鼓励学生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也鼓励其他学生给予解答,当遇到困难时,再由我这个教师适时引导、指点,就这样,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学生很好地体会了“挂”字的妙不可言、“飞流直下”的气势磅礴,“银河落九天”的惊天动地。在交流中激活学生的联想,在质疑中展开想象的翅膀,在互帮互助中想象画面,领略文字的独特魅力,感悟古诗的经典意境。

  三读、体会情感

  在学生读懂了诗句的基础上,就要指导学生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自由读,在读中揣摩怎样处理好重音、速度和停顿,怎样表现诗句的情感;教师引导读,在理解中体会诗的意境、感受诗人的情感、交流自己的感受。另外多媒体课件的出示,使学生虽身在教室,却有如身临其境、观看瀑布的飞流直下壮观场景,聆听瀑布所发出的隆隆巨响,真切地体会瀑布的雄伟气势,以致脱口而出“山河壮美”的感叹!

  庐山,一座千年屹立的山峰,因为李白的到来而名垂千古;李白,一位视权贵如粪土的诗人,寄情山水而感叹:“疑是银河落九天”。但是,这份情,要通过诵读表达出来,对于二年级的小孩子是有难度的。如何引领孩子们入情入境的朗读,一直都困扰着我。

  庐山瀑布,多么壮观的景象啊!诗人李白运用极其夸张的浪漫主义创作手法,再现了庐山瀑布的雄伟壮丽,尽情抒发了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一开始教学古诗,我便设问:知道庐山在哪吗?之后马上放庐山的风景图还配上优美的音乐和自己的解说词,一下便把孩子们带入了景色迷人的庐山。当播放结束时,孩子们还是那如痴如醉的神态,我心中一阵暗喜:接下来的朗读和领悟诗情不会有问题了。的确,后面的朗读真的不错。王澳律同学还大声说道:“我要像诗人那样来朗诵。”之后,我们真的看到了摇头晃脑的小诗人抑扬顿挫的诵诗声。

  领悟诗情这块,我觉得这首诗有一定的难度,孩子们似乎受到了图片的影响,逐句逐句地对诗去进行解释。我想今后还得想些办法,好好引导孩子们去领悟诗的大意即可。

  教学《望庐山瀑布》这首古诗,我仔细研读了教材,查阅了大量资料,把感受庐山瀑布的壮美、感受诗人豪放、夸张的诗风、朗读古诗的情感相结合。一节课上完,受益颇多,感慨颇多。我觉得做得比较好的有以下两点:

  1、游戏与儿歌是二年级孩子特别喜欢的活动,开课伊始,先播放古诗改编的儿歌,缓解孩子们的紧张情绪,学生处于兴奋状态,趁势激起学生课文的欲望:唐代大诗人李白游了庐山瀑布后诗性大发写下了千古名诗《望庐山瀑布》,同学们想不想学?带领学生以饱满的情绪,进入了学*古诗的最佳状态。这为整节课做了很好的铺垫。这也就是“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接下来是朗读和领悟诗情。

  2、理解诗意是有感情地朗读训练的前提,是古诗教学的关键。我紧抓关键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诗意,进而有针对性的指导朗读。

  生:先产生再升起,把烟云冉冉上升的景象写活了。

  挂:瀑布本是流动的,作者却巧妙地将动态定格,化动为静,维纱维肖地写出遥望中的瀑布的美丽壮观。

  飞、落:写出了瀑布凌空而出,喷涌而下。三千尺:夸张手法

  通过品味,引导学生体会诗人正是通过写自己所看到的,所联想的,表现了瀑布磅礴的气势再反复诵读体会情感。指导学生反复诵读,欣赏意境美,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理解中读,相辅相成。

  本节课还需要改进的地方有:

  1、把三、四句诗给分开品析了。潜心再读诗文,“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两句其实是一个整体,要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瀑布从高处落下,流得快、直、美。若分开品析,则破坏了瀑布流态的整体之美。

  2、时间安排不合理,前松后紧。字词教学的环节占用了太多的时间,导致朗读环节时间比较仓促,学生的朗读指导不太到位,没有把古诗的意境读出来。

  3、对课堂的生成处理的不够娴熟,对学生发言的指导不太到位。

  总而言之,我觉得一堂成功、有效的课既离不开教师精心的“预设”,也不能没有学生精彩的“生成”,让预设与生成相统一,关注学生在课堂中处处闪现的生成点,学*处理好生成点中的智慧火花,学*处理课堂教学中生成与预设之间的关系,是我以后前进的方向。

  《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是诗人李白五十岁左右隐居庐山时写的一首风景诗。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

  首句“日照香炉生紫烟”。“香炉”是指庐山的香炉峰。此峰在庐山西北,形状尖圆,像座香炉。由于瀑布飞泻,水气蒸腾而上,在丽日照耀下,仿佛有座顶天立地的香炉冉冉升起了团团紫烟。一个“生”字把烟云冉冉上升的景象写活了。此句为瀑布设置了雄奇的背景,也为下文直接描写瀑布渲染了气氛。次句“遥看瀑布挂前川”。“遥看瀑布”四字照应了题目《望庐山瀑布》。“挂前川”是说瀑布像一条巨大的白练从悬崖直挂到前面的河流上。“挂”字化动为静,维纱维肖地写出遥望中的瀑布。诗的前两句从大处着笔,概写望中全景:山顶紫烟缭绕,山间白练悬挂,山下激流奔腾,构成一幅绚丽壮美的图景。第三句“飞流直下三千尺”是从*处细致地描写瀑布。“飞流”表现瀑布凌空而出,喷涌飞泻。“直下”既写出岩壁的陡峭,又写出水流之急。“三千尺”极力夸张,写山的高峻。这样写诗人觉得还没把瀑布的雄奇气势表现得淋漓尽致,于是接着又写上一句“疑是银河落九天”。说这“飞流直下”的瀑布,使人怀疑是银河从九天倾泻下来。一个“疑”,用得空灵活泼,若真若幻,引人遐想,增添了瀑布的神奇色彩。

  教学本首诗,运用*衡策略,有效实现“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落实工具性”与“渗透人文性”、“充分利用教材”与“适度超越教材”的.有机*衡,彰显课堂学生本体,回归语文教学本色,打造真本语文课堂。一节课上完,受益颇多,感慨颇多。

  一、画面导入,激发学生学诗兴趣。

  课的一开始,我通过深情地导入,让学生对李白充满敬佩之情。师:我们的祖国是诗的国度,几千年来,我们的祖先留下了无数辉煌的诗篇。在诗歌的创作史上,唐代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涌现了无数优秀的诗人,李白是当时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我们曾经学过他的几首诗,谁愿意来背一背?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诗,在回忆中引出今天要学*的内容。接着让学生欣赏庐山瀑布的图片,在学生惊讶的赞叹声中发现孩子们已经被庐山瀑布的雄伟壮丽景象吸引了。揭示课题就顺理成章。

  二、扫除障碍,顺畅阅读。

  1.扫清障碍,主要解决生字。学生小组间互相帮助学*,然后检查个别字朗读,并通过为生字比较、组词让学生巩固生字。这首古诗里生字比较简单,学生学起来比较轻松。

  2.理解古诗。首先让学生读,读通读准古诗。接着帮助学生逐句理解诗意,体会作者李白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可以通过给个别组词理解字义,比如照就可以组为照射;学生理解香炉是指香炉峰,用简笔画配合手势理解“生紫烟”;猜哪个字解释为河(川);“三千尺”是作者用夸张的方法,“银河落九天”是作者用比喻的方法描绘庐山瀑布的雄伟壮美。之后又让学生读,有感情的读,读出庐山瀑布气势磅礴的感觉。在熟读的基础上成诵。

  三、精读古诗,品读感悟。

  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交流分享,再现诗歌描绘的画面;在再现诗歌描绘的画面的过程中,相机解决学生自读过程中产生的困惑,并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方法,品味诗歌的语言之美。

  四、拓展诗句,体会写作特点。

  李白的诗激情浪漫,多采用夸张、比喻、想象等写作方法巧妙地表达诗的意境和丰富的情感。在这首诗中诗人李白运用极其夸张的浪漫主义创作方法和比喻、想象等,再现了庐山瀑布的雄伟壮丽,尽情抒发了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教学中我用直观形象的数字举例让学生理解“三千尺”夸张写法,还通过讲解理解、图片演示理解“银河”“九天”“香炉峰”的意思。还结合以前学过的诗句和拓展诗《秋浦歌》体会李白夸张写法特点。受到很好的学*效果。

  《望庐山瀑布》是二年级语文下册第17课古诗两首中的第一首古诗,本单元主要是以描写祖国壮丽河山为主题的一组课文。《望庐山瀑布》意在让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了解瀑布的壮观景象。诗人李白运用极其夸张的浪漫主义手法,再现了庐山瀑布的雄伟壮丽,尽情抒发了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我在仔细研读了教材之后,将目标设定为:

  1、学会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3、激发学*古诗的兴趣。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二年级的学生学*重点仍然在识字、写字上,而在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上则为难点。

  当课刚开始的时候,我给学生创设了一个有趣的情景介绍了李白:李白是浪漫主义诗人,被称为“诗仙”。他很爱旅游,游遍了祖国的山山水水,他还有个*惯,就是喜欢把游的地方用诗歌的形式记录下来。一日,李白背着行囊来到一个地方,只一会儿工夫,他就决定留在这个地方隐居不走了,是什么吸引了李白呢?接着就出示诗题《望庐山瀑布》这首诗让学生进行初读。唐诗是中华文明的瑰宝,庐山是驰名中外的胜地。对于这篇音韵和谐、用词精练、意境简言难表的古诗来说,如果充分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那么学生在感悟上还是有一定难度。因此,我先“扶”着学生从关键字词入手理解,再“放手”让学生整体感悟,以此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从“疑”字入手,着重让学生体会诗人的如痴如醉的情感,从侧面感受到瀑布的形态美,并且使他们真正溶进古诗中,溶进意境中,感受到诗人激越的创作情绪。然后让学生通过朗读体现自己的情感、感悟,最后发展到激情吟诵,达到熟读成诵的传统要求,用“诵”这种亘古不变的艺术形式再现诗人若干年前的“情”。

  古诗的最美处,就是它的格律。格律,赋予了古诗颇深的文化内涵,低年级学生读古诗,我认为教师要舍得花大力气去教他们诵读,让他们享受古诗的格律美,让他们初步触摸到古诗的精髓。教学时,我没有要求学生一步到位读到什么程度,而是在他们的感悟中逐渐提高要求。首先读准、读通。其次,让学生掌握节奏,抓住重音,在诗画结合理解了诗意后,我告诉学生你现在就是大诗人李白,站在庐山瀑布的脚下,遥望瀑布,你会发出怎样的感慨呢?让学生上台站在画面前放声诵读,已经非常有气势,但我还不满意,为了让学生更深的感悟到诗的意境,我进行了范读,抓住古诗中的名句读出了轻重缓急,让学生找到与他们的区别,再练再读,很多学生远远超过了我的朗读水*,走进了诗中。我认为在本堂课中,创设诗意的、充满朗读的课堂就是我眼中的善美课堂!

  教学《望庐山瀑布》这首古诗,我仔细研读了教材,查阅了大量资料,把感受庐山瀑布的壮美、感受诗人豪放、夸张的诗风、朗读古诗的情感相结合。一节课上完,受益颇多,感慨颇多。我觉得做得比较好的有以下两点:

  1、游戏与儿歌是二年级孩子特别喜欢的活动,开课伊始,我便播放学过的古诗改编的儿歌,一下缓解了孩子们的紧张情绪,学生处于兴奋状态,趁机我播放《望庐山瀑布》的歌曲,孩子们争先发言,趁势激起学生课文的欲望:唐代大诗人李白游了庐山瀑布后诗性大发写下了千古名诗《望庐山瀑布》,同学们想不想学?带领学生以饱满的情绪,进入了学*古诗的最佳状态。这为整节课做了很好的铺垫。这也就是“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接下来是朗读和领悟诗情。

  2、理解诗意是有感情地朗读训练的前提,是古诗教学的关键。我紧抓关键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诗意,进而有针对性的指导朗读。

  生:先产生再升起,把烟云冉冉上升的景象写活了。

  挂:瀑布本是流动的,作者却巧妙地将动态定格,化动为静,维纱维肖地写出遥望中的瀑布的美丽壮观。

  飞、落:写出了瀑布凌空而出,喷涌而下。三千尺:夸张手法

  通过品味,引导学生体会诗人正是通过写自己所看到的,所联想的,表现了瀑布磅礴的气势再反复诵读体会情感。指导学生反复诵读,欣赏意境美,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理解中读,相辅相成。

  本节课还需要改进的地方有:

  1、把三、四句诗给分开品析了。潜心再读诗文,“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两句其实是一个整体,要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瀑布从高处落下,流得快、直、美。若分开品析,则破坏了瀑布流态的整体之美。

  2、时间安排不合理,前松后紧。字词教学的环节占用了太多的时间,导致朗读环节时间比较仓促,学生的朗读指导不太到位,没有把古诗的意境读出来。

  3、对课堂的生成处理的不够娴熟,对学生发言的指导不太到位。


《望庐山瀑布》教学反思 (菁华5篇)(扩展6)

——望庐山瀑布教学反思(10)份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诗六个生字,认识二类生字,能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背诵这首古诗。通过自主学*和小组学*理解本诗的意思和作者创作意图。

  3.体会诗人对大好河山的赞美与喜爱之请。

  教学重、难点:体会诗意,体会诗人对大好河山的赞美与喜爱之请。

  教学准备:庐山风光资料。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

  展示庐山瀑布的图片资料,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可以联系自己积累的有关古诗、名句等。

  二、小组学*本诗中的生字。

  1.庐:简陋的房子;姓。(注意里边不是卢)。组词:庐山、庐舍、茅庐。

  2.三顾茅庐:1.原指诸葛亮感念刘备三顾茅庐的诚意,接受邀请,就任军师,首战用计火烧博望坡,大败曹兵,立下了战功。2引申为刚走上社会或工作岗位,经验不足。

  3.瀑:瀑布、飞瀑。炉:火炉、锅炉、炉子。遥:遥远、摇不可及、遥控。疑:怀疑、疑问、质问。银:银河、银色、白银、银子、银两。

  三、小组合作,根据预*资料和书中主力理解诗意。

  1.庐山:我国名山之一,在江南省九江市南。

  2.香炉:指香炉峰,是庐山西北部的一座高峰。它山峰形状尖而圆,峰上烟云聚伞缭绕,就像一座香炉,因此得名。

  四、配乐朗读本诗。

  五、尝试背诵古诗

  六、古诗大擂台,背一背,看谁会背的李白的诗多。

  七、补充《早发白帝城》。

  诗意:黎明,为我送行;彩云,笼罩着白帝城。一叶轻快的小舟,会把我带到千里外的江陵,**的猿猴,不停啼叫。小舟载着我的欢乐,穿过了,重重高山,重重险峻。

  白帝城:在今四川省奉节县东帝山上。东汉末公孙述据此,据称殿前井内首有白龙跃出,囚自称白帝,称山为白帝山。城为白帝城。

  八、作业。

  1.背诵两首古诗。

  2.写生字。

  九、板书设计。古诗

  《望庐山瀑布》是二年级语文下册第17课古诗两首中的第一首古诗,本单元主要是以描写祖国壮丽河山为主题的一组课文。《望庐山瀑布》意在让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了解瀑布的壮观景象。诗人李白运用极其夸张的浪漫主义手法,再现了庐山瀑布的雄伟壮丽,尽情抒发了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我在仔细研读了教材之后,将目标设定为:

  1、学会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3、激发学*古诗的兴趣。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二年级的学生学*重点仍然在识字、写字上,而在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上则为难点。

  当课刚开始的时候,我给学生创设了一个有趣的情景介绍了李白:李白是浪漫主义诗人,被称为“诗仙”。他很爱旅游,游遍了祖国的山山水水,他还有个*惯,就是喜欢把游的地方用诗歌的形式记录下来。一日,李白背着行囊来到一个地方,只一会儿工夫,他就决定留在这个地方隐居不走了,是什么吸引了李白呢?接着就出示诗题《望庐山瀑布》这首诗让学生进行初读。唐诗是中华文明的瑰宝,庐山是驰名中外的胜地。对于这篇音韵和谐、用词精练、意境简言难表的古诗来说,如果充分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那么学生在感悟上还是有一定难度。因此,我先“扶”着学生从关键字词入手理解,再“放手”让学生整体感悟,以此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从“疑”字入手,着重让学生体会诗人的如痴如醉的情感,从侧面感受到瀑布的形态美,并且使他们真正溶进古诗中,溶进意境中,感受到诗人激越的创作情绪。然后让学生通过朗读体现自己的情感、感悟,最后发展到激情吟诵,达到熟读成诵的传统要求,用“诵”这种亘古不变的艺术形式再现诗人若干年前的“情”。

  古诗的最美处,就是它的格律。格律,赋予了古诗颇深的文化内涵,低年级学生读古诗,我认为教师要舍得花大力气去教他们诵读,让他们享受古诗的格律美,让他们初步触摸到古诗的精髓。教学时,我没有要求学生一步到位读到什么程度,而是在他们的感悟中逐渐提高要求。首先读准、读通。其次,让学生掌握节奏,抓住重音,在诗画结合理解了诗意后,我告诉学生你现在就是大诗人李白,站在庐山瀑布的脚下,遥望瀑布,你会发出怎样的感慨呢?让学生上台站在画面前放声诵读,已经非常有气势,但我还不满意,为了让学生更深的感悟到诗的意境,我进行了范读,抓住古诗中的名句读出了轻重缓急,让学生找到与他们的区别,再练再读,很多学生远远超过了我的朗读水*,走进了诗中。我认为在本堂课中,创设诗意的、充满朗读的课堂就是我眼中的善美课堂!

  《望庐山瀑布》意在让学生熟读的基础上知道:在阳光的照射下,庐山的香炉峰升起紫色的云雾。一条白练似的瀑布从青翠的山壁间跌落下来,好像一条大河挂在山前。那长长的瀑布飞快地直往下泻,真让人以为那是银河从九重天外落了下来。多么壮观的景象啊!诗人李白运用极其夸张的浪漫主义创作手法,再现了庐山瀑布的雄伟壮丽,尽情抒发了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我在仔细研读了教材之后,将目标设定为: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3、激发学*古诗的兴趣。积累古诗中的名句。二年级的学生学*重点仍然在识字、写字上,而在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上则为难点。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去哪些地方旅游过,那里有哪些美丽的景色?学生喜欢表现自己,纷纷站起来说自己去过哪些地方,有什么好玩的什么好吃的,这个时候听的同学也很认真,心里十分的羡慕。于是我又问:游玩的时候有见过瀑布吗,瀑布怎么样,看到那样的瀑布有什么感觉?学生表达完自己的感受之后,直接揭题引出《望庐山瀑布》。

  二、读诵课

  1、了解李白,先生讲,再帮忙补充。

  2、扫清障碍,主要解决生字。

  学生小组间互相帮助学*,然后检查个别字朗读,并通过为生字一字开花让学生巩固生字。这首古诗里生字比较简单,学生学起来比较轻松。

  3、理解古诗

  首先让学生读,读通读准古诗。接着帮助学生逐句理解诗意,体会作者李白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可以通过给个别组词理解字义,比如照就可以组为照射;学生理解香炉是指香炉峰,用简笔画配合手势理解“生紫烟”;猜哪个字解释为河(川);“三千尺”是作者用夸张的方法,“银河落九天”是作者用比喻的方法描绘庐山瀑布的雄伟壮美。之后又让学生读,有感情的读,读出庐山瀑布气势磅礴的感觉。在熟读的基础上成诵。

  三、总结

  反思:这首古诗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通过“读―理解―读―诵”这4个步骤学*课文。在第一个读中,学生做的很好,很快的解决了生字,还给生字找了一些课外的朋友。而在理解这一过程,也是本课教学的最难的部分,学生虽然可以用给字组词,通过借助课文插图理解了诗意,但很难体会到作者李白想表达的那种对庐山瀑布的赞美,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为什么会这样,我个人分析了一下原因:部分学生没有见过瀑布,部分学生见过却没有仔细观察体会过,学生想象的能力有些弱。学生没有很好的体会到这种感情,只是知道作者想要表达这种感情,所以后面的有感情朗读也是比较失败的,而最后的诵,在朗诵方面也是失败的,而背诵是十分成功的,因为有部分学生在学*这篇课文之前已经会背了。我想这次教学中,能够使用多媒体课件,在引出课题之前让学生观看瀑布的飞流直下的视频,听听瀑布所发出的巨响,在学生对瀑布的雄伟气势有所体会的基础上再进行课文教学,效果会更好。

  庐山瀑布,多么壮观的景象啊!诗人李白运用极其夸张的浪漫主义创作手法,再现了庐山瀑布的雄伟壮丽,尽情抒发了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一开始教学古诗,我便设问:知道庐山在哪吗?之后马上放庐山的风景图还配上优美的音乐和自己的解说词,一下便把孩子们带入了景色迷人的庐山。当播放结束时,孩子们还是那如痴如醉的神态,我心中一阵暗喜:接下来的朗读和领悟诗情不会有问题了。的确,后面的朗读真的不错。之后,我们真的看到了摇头晃脑的小诗人抑扬顿挫的诵诗声。

  领悟诗情这块,我觉得这首诗有一定的难度,孩子们似乎受到了图片的影响,逐句逐句地对诗去进行解释。我想今后还得想些办法,好好引导孩子们去领悟诗的大意即可。

  这节课我做的不够的地方有许多:

  一、把三四两句诗给分开品析了。回家潜心再读诗文,“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两句其实是一个整体,要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瀑布从高处落下,流得快、直、美。而我在学生理解后,没有把两句诗整合起来品析,破坏了瀑布流态的.整体之美。

  二、时间安排不合理,前松后紧。在“细品诗句,领悟诗情”环节花了太多时间,个别读太多。以至“联类比照,感悟诗风”这环节匆匆带过,原来预设时自认为的亮点就这样以遗憾告终,写字教学也无法进行,作业也忘布置了。真是有“虎头蛇尾”之感。

  《望庐山瀑布》意在让学生熟读的基础上知道:在阳光的照射下,庐山的香炉峰升起紫色的云雾。一条白练似的瀑布从青翠的山壁间跌落下来,好像一条大河挂在山前。那长长的瀑布飞快地直往下泻,真让人以为那是银河从九重天外落了下来。多么壮观的景象啊!诗人李白运用极其夸张的浪漫主义创作手法,再现了庐山瀑布的雄伟壮丽,尽情抒发了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我在仔细研读了教材之后,将目标设定为:

  1、学会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3、激发学*古诗的兴趣。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二年级的学生学*重点仍然在识字、写字上,而在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上则为难点。

  一、画面导入,激发学生学诗兴趣

  课的一开始,我通过深情地导入,让学生对李白充满敬佩之情。师:我们的祖国是诗的国度,几千年来,我们的祖先留下了无数辉煌的诗篇。在诗歌的创作史上,唐代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涌现了无数优秀的诗人,李白是当时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我们曾经学过他的几首诗,谁愿意来背一背?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诗,在回忆中引出今天要学*的内容。接着让学生欣赏庐山瀑布的图片,在学生惊讶的赞叹声中发现孩子们已经被庐山瀑布的雄伟壮丽景象吸引了。揭示课题就顺理成章。

  二、读诵诗句。

  1、扫清障碍,主要解决生字。学生小组间互相帮助学*,然后检查个别字朗读,并通过为生字比较、组词让学生巩固生字。这首古诗里生字比较简单,学生学起来比较轻松。

  2、理解古诗。首先让学生读,读通读准古诗。接着帮助学生逐句理解诗意,体会作者李白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可以通过给个别组词理解字义,比如照就可以组为照射;学生理解香炉是指香炉峰,用简笔画配合手势理解“生紫烟”;猜哪个字解释为河;“三千尺”是作者用夸张的方法,“银河落九天”是作者用比喻的方法描绘庐山瀑布的雄伟壮美。之后又让学生读,有感情的读,读出庐山瀑布气势磅礴的感觉。在熟读的基础上成诵。

  三、拓展诗句,体会写作特点。李白的诗激情浪漫,多采用夸张、比喻、想象等写作方法巧妙地表达诗的意境和丰富的情感。在这首诗中诗人李白运用极其夸张的浪漫主义创作方法和比喻、想象等,再现了庐山瀑布的雄伟壮丽,尽情抒发了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教学中我用直观形象的数字举例让学生理解“三千尺”夸张写法,还通过讲解理解、图片演示理解“银河”“九天”“香炉峰”的意思。还结合以前学过的诗句和拓展诗《秋浦歌》体会李白夸张写法特点。受到很好的学*效果。

  《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是诗人李白五十岁左右隐居庐山时写的一首风景诗。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

  首句“日照香炉生紫烟”。“香炉”是指庐山的香炉峰。此峰在庐山西北,形状尖圆,像座香炉。由于瀑布飞泻,水气蒸腾而上,在丽日照耀下,仿佛有座顶天立地的香炉冉冉升起了团团紫烟。一个“生”字把烟云冉冉上升的景象写活了。此句为瀑布设置了雄奇的背景,也为下文直接描写瀑布渲染了气氛。次句“遥看瀑布挂前川”。“遥看瀑布”四字照应了题目《望庐山瀑布》。“挂前川”是说瀑布像一条巨大的白练从悬崖直挂到前面的河流上。“挂”字化动为静,维纱维肖地写出遥望中的瀑布。诗的前两句从大处着笔,概写望中全景:山顶紫烟缭绕,山间白练悬挂,山下激流奔腾,构成一幅绚丽壮美的图景。第三句“飞流直下三千尺”是从*处细致地描写瀑布。“飞流”表现瀑布凌空而出,喷涌飞泻。“直下”既写出岩壁的陡峭,又写出水流之急。“三千尺”极力夸张,写山的高峻。这样写诗人觉得还没把瀑布的雄奇气势表现得淋漓尽致,于是接着又写上一句“疑是银河落九天”。说这“飞流直下”的瀑布,使人怀疑是银河从九天倾泻下来。一个“疑”,用得空灵活泼,若真若幻,引人遐想,增添了瀑布的神奇色彩。

  教学本首诗,运用*衡策略,有效实现“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落实工具性”与“渗透人文性”、“充分利用教材”与“适度超越教材”的有机*衡,彰显课堂学生本体,回归语文教学本色,打造真本语文课堂。一节课上完,受益颇多,感慨颇多。

  一、画面导入,激发学生学诗兴趣。

  课的一开始,我通过深情地导入,让学生对李白充满敬佩之情。师:我们的祖国是诗的国度,几千年来,我们的祖先留下了无数辉煌的诗篇。在诗歌的创作史上,唐代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涌现了无数优秀的诗人,李白是当时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我们曾经学过他的几首诗,谁愿意来背一背?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诗,在回忆中引出今天要学*的内容。接着让学生欣赏庐山瀑布的图片,在学生惊讶的赞叹声中发现孩子们已经被庐山瀑布的雄伟壮丽景象吸引了。揭示课题就顺理成章。

  二、扫除障碍,顺畅阅读。

  1.扫清障碍,主要解决生字。学生小组间互相帮助学*,然后检查个别字朗读,并通过为生字比较、组词让学生巩固生字。这首古诗里生字比较简单,学生学起来比较轻松。

  2.理解古诗。首先让学生读,读通读准古诗。接着帮助学生逐句理解诗意,体会作者李白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可以通过给个别组词理解字义,比如照就可以组为照射;学生理解香炉是指香炉峰,用简笔画配合手势理解“生紫烟”;猜哪个字解释为河(川);“三千尺”是作者用夸张的方法,“银河落九天”是作者用比喻的方法描绘庐山瀑布的雄伟壮美。之后又让学生读,有感情的读,读出庐山瀑布气势磅礴的感觉。在熟读的基础上成诵。

  三、精读古诗,品读感悟。

  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交流分享,再现诗歌描绘的画面;在再现诗歌描绘的画面的过程中,相机解决学生自读过程中产生的困惑,并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方法,品味诗歌的语言之美。

  四、拓展诗句,体会写作特点。

  李白的诗激情浪漫,多采用夸张、比喻、想象等写作方法巧妙地表达诗的意境和丰富的情感。在这首诗中诗人李白运用极其夸张的浪漫主义创作方法和比喻、想象等,再现了庐山瀑布的雄伟壮丽,尽情抒发了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教学中我用直观形象的数字举例让学生理解“三千尺”夸张写法,还通过讲解理解、图片演示理解“银河”“九天”“香炉峰”的意思。还结合以前学过的诗句和拓展诗《秋浦歌》体会李白夸张写法特点。受到很好的学*效果。

  古诗教学贯穿整个语文教学过程的始终。学好古诗对于培养少年儿童的想象力、审美力以及陶冶他们优美情操具有重要意义。学生从上幼儿园起日积月累地背诵了许多古诗,关于诗意的理解却显得模糊而浅显。我认为,到了小学中高年级,教师有必要对教材中的古诗进行富有个性的教学设计,既有利于学生汲取我国古代文明中的灿烂精华,又有利于培养学生们丰富的艺术想象力和艺术表现力。《望庐山瀑布》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第六组21课《古诗三首》中的一首古诗,下面是我结合这首古诗教学中的一些实践片段进行的一些反思。

  激发兴趣正确读诗片段一

  (配乐播放庐山风光片,简笔画出庐山及庐山瀑布。)

  师:庐山美吗?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庐山的美?

  生:烟雾缥缈、绿意盎然、生机勃勃、山青水秀……

  师:是呀!庐山的美是说不尽的,喜欢画画的人来到庐山会情不自禁地拿起画笔;喜欢作诗的人来到庐山更会脱口而出吟诵诗歌。1300多年前,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第二次上庐山时,被庐山瀑布的壮美深深陶醉了,想读读这首脍炙人口的不朽名作吗?

  生:想!(学生翻书,迫不及待地小声读起古诗来。)

  师:请同学们翻开书,大声朗读这首诗,把每个字读正确,每行诗读流利。

  反思:唐诗是中华文明的瑰宝,庐山是驰名中外的胜地。教师播放课件展示庐山的美,简笔画出庐山的形,为学生创设了愉快的情感学*氛围。再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庐山的美,更是让学生不知不觉地走进庐山,零距离地感受古诗,学生学*古诗的兴趣渐行渐浓,再切入到他们的求知基点,只提把诗歌读正确、读流利的初步要求,让学生在充分读的训练中树立了学*古诗的信心,奠定了学好古诗的`基调。

  激活想象进入意境片段二

  师:请同学们结合课后的注释认真读古诗,你能读懂什么?

  生:我读出了紫烟的美。“日照香炉生紫烟”,在阳光的照射下,香炉峰的晨雾变成了紫色,袅袅浮游,非常动人。师:这一句诗中哪一个字写出了紫烟的美?

  生:“生”字能表现紫烟的美。师:能说说你的体会吗?生:“生”紫烟的“生”把紫烟写活了,好象源源不断地产生着。

  生:“生”紫烟的“生”让我感到庐山好象妈妈,紫烟就是她的宝宝,这些紫烟宝宝调皮地不停挣脱出庐山香炉峰的怀抱。

  师:(你的想象真是别具一格),你还能从这个“生”字里感受到什么?生:太阳出来了,紫烟把庐山唤醒了,鸟儿也开始婉转啼叫,一切都充满了生机,充满了鲜活的生命力。

  师:你能读出生机勃勃的“紫烟”吗?

  反思引导学生重点读“生”,学生自然地边读边想象,庐山香炉峰的紫烟宛如一幅绝美的仙境图浮现在学生脑中,这一读,既深入了学生对诗歌的品味,又培养了学生读文字思画面的想象能力。让学生在想象中完成对诗歌的理解此刻尤其重要。用同样的方法,学生很好地体会“挂”字的妙不可言、“飞流直下”的气势磅礴,“银河落”的惊天动地。在读诗中激活学生的联想,让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在脑海中组合他们想象到的画面,从而领略文字的独特魅力,感悟古诗的经典意境。这时的读诗,想象,表达等方法应该是学生思维发展的艺术体操。

  激情吟诗熟读成诵片段三

  师:瀑布的快、急、猛带给你们什么样的感受?

  生:让我们大开眼界。

  生:这可真是天下奇观呀!

  生:这瀑布简直太雄伟太壮观了。

  师:老师和你们一样,被这奔腾飞泻的瀑布深深吸引。站在这瀑布下的李白又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呢?

  生:他应该陶醉不已。

  生:他也许觉得自己到了仙境。

  生:他被这壮美的瀑布迷住了,好象不知道究竟是在人间还是在天上。

  师:(说得太妙了!老师觉得你的思维火花真灿烂)你从哪个字能体会到李白的这种心境?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