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蜗牛的奖杯》教学反思实用十篇

首页 / 教学反思 / |

  《蜗牛的奖杯》教学反思 1

  《蜗牛的奖杯》这篇课文讲的是善飞的蜗牛获得飞行比赛的冠军奖杯以后,自我陶醉,不思进取,结果翅膀退化,奖杯成了坚硬的外壳,丧失了飞行的能力,只能在地上爬行。通过阅读课文,理解课文,让学生懂得荣誉面前骄傲自满就会阻碍自己进步的道理。

  在这篇童话故事的`教学中,首先要让孩子能感受到童话的氛围。课前准备了蜜蜂、蜗牛、蝴蝶、蜻蜓的贴图。利用这些贴图使文章中各个形象得到了体现。课文中首先出现了“遥遥领先“这个词语,利用贴图让孩子们将小动物的位置摆出来,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更使学生对词语的意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更加的形象直观。

  在讲读课文时,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体会蜗牛的变化过程,从而理解课文所要告诉我们的思想。语文教学中读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当学生理解课文时会把文章更好地读出来,而读课文也是一种让学生感悟和理解的很好的方式。在这堂课的教学中,我感觉让学生读的很多,但是读的层次和提高并没有很好的表现出来。当一个学生读完之后,下一个学生下一次读应该在上一次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学生读完之后要让所有的同学明白优点在什么地方?缺点在什么地方?这些地方是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语文教学的核心就是语言文字训练。在教学中,我注重了语言文字的训练,将语文的人文性与工具性巧妙的结合进行了融合,我重点抓了2处来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注重情境的创设,比如:“你现在就是小蜗牛,我来采访一下你,你把奖杯放哪去了?为什么一直背着他?”等等,让学生进入到角色,更好地体会蜗牛当时的心态,从而体会到课文的寓意,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进行高效的言语活动,高质量的提高学生的语言。学生学*完课文后,让他们说说“看到再也不能飞上天的蜗牛,你想对它说什么?”使他们真正感受到,面对骄傲不能自满,要继续努力,争取更大的进步。

  《蜗牛的奖杯》教学反思 2

  一、抓好朗读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要求:阅读教学,首先要重视朗读的指导,在学生读正确、流利的基础上,指导读出感情。由于课文是寓言故事,教学中重在引导学生自悟寓意,不以繁琐的分析或抽象地讲道理,所以我反复创设情境,通过各种形式的读,把大量的时间留给学生自读自悟。本教学设计注重了引导学生从词语表达的准确、鲜明去体会、感悟寓意。如:通过对“得意洋洋”、“成天”、“唯恐”、“生怕”等词语及其所在句子的反复品读,学生在脑海里形成了蜗牛得奖后所作所为的表象,让学生感受、体味到语言文字中所蕴含着的道理。

  二、抓好重点词语理解

  在本课中重点词语有“遥遥领先”、“得意洋洋”、“唯恐”、“生怕”等,课堂上我通过各种形式、方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词语意思,从而理解所在的句子及段落的意思。比如:在理解“遥遥领先”一词时,通过让学生看图,自己理解并总结词语的意思,从而明白蜗牛是多么的厉害;在理解“唯恐”和“生怕”时,我先通过换词理解的方法理解“唯恐”的意思,学生容易理解到“唯恐”的意思,然后通过读课文,再思考两个意思相*的词位置是否能调换,学生通过对这个问题的思考,明白两个词的细微差别,老师最后进行总结,使学生体会蜗牛非常得意的心态。

  三、抓好语言文字训练

  语文教学的核心就是语言文字训练。在教学中,我注重了语言文字的训练,将语文的人文性与工具性巧妙的结合进行了融合。导入新课时,我让学生选一、两个词进行造句练*;我重点抓了2处来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注重情境的创设,比如:“你就是这只获奖的蜗牛,你心里怎么想?你碰到朋友会怎么说?你是蜗牛的朋友,你会对它说些什么?”,让学生进入到角色,更好地体会蜗牛当时的心态,进而体会到课文的寓意,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进行高效的言语活动,高质量的提高学生的语言。

  《蜗牛的奖杯》教学反思 3

  《蜗牛的奖杯》是一则寓言故事,讲的是善飞的蜗牛获得飞行比赛的冠军以后,自我陶醉,不思进取,结果翅膀退化,丧失了飞行能力。课文可以分为三段。第一二自然段写从前的蜗牛飞行本领高强,获得了冠军奖杯。第三自然段写蜗牛获得冠军奖杯后自满自足守着奖杯,不思进取。第四自然段写蜗牛因不再练飞行,翅膀退化了,再也不能飞上天了。根据教材特点,以及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在教学设计时,我采用了以下方法:

  一、抓好朗读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要求:阅读教学,首先要重视朗读的指导,在学生读正确、流利的基础上,指导读出感情。由于课文是寓言故事,教学中重在引导学生自悟寓意,不以繁琐的分析或抽象地讲道理,所以我反复创设情境,通过各种形式的读,把大量的时间留给学生自读自悟。本教学设计注重了引导学生从词语表达的准确去体会、感悟寓意。如:通过对“遥遥领先”、“得意洋洋”、“唯恐”、“生怕”、“天长日久”等词语及其所在句子的反复品读,学生在脑海里形成了蜗牛得奖后所作所为,让学生感受、体味到语言文字中所蕴含着的道理。

  二、抓好重点词语

  在本课中重点词语有“遥遥领先”、“得意洋洋”、“天长日久”、“唯恐”、“生怕”等,课堂上我通过各种形式、方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词语意思,从而理解所在的句子及段落的意思。比如:在理解“遥遥领先”一词时,通过让学生上黑板贴蝴蝶、蜻蜓的图,从而明白蜗牛是多么的厉害;在理解“唯恐”和“生怕”时,我通过找近义词,比较意思,理解“唯恐”和“生怕”两个词的细微差别,老师最后进行总结,使学生体会蜗牛非常得意的心态。学生对词语的积累,由得意洋洋,得出“洋洋得意”、“得意忘形”、“惟恐——生怕”这一对近义词的理解,都让学生更深入的了解课文。

  三、抓好语言文字

  语文教学的核心就是语言文字训练。在教学中,我注重了语言文字的训练,将语文的人文性与工具性巧妙的结合进行了融合,我注重情境的创设,比如:“你现在就是小蜗牛,我来采访一下你,你的心情怎样?以后准备怎么做?”,“看着翩翩起舞的蝴蝶、蜜蜂、蜻蜓,老蜗牛会对小蜗牛说什么呢?”等等,让学生进入到角色,更好地体会蜗牛当时的心态,进而体会到课文的寓意,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进行高效的言语活动,高质量的提高学生的语言。

  有的时候,想象中的课堂与现实中的课堂总是有着很大的差别,这课《蜗牛的奖杯》课文是那么生动有趣,我也准备得很充分,画了小动物图片,做了PPT,我认为还是能吸引学生的兴趣,但是课堂的气氛远没有想象中的活跃。还是存在不少问题:

  1、读得少。我觉得我的教学朗读指导还是偏少,朗读方式较单一,还是显得比较枯燥,学生朗读的形式可以更丰富一些,引导学生真正投入到故事的情节中去。在理解“唯恐”、“生怕”的时候,让学生体会不能互换的原因是什么,应该将两句话分开指导朗读,在充分读的基础上,体会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

  2、问题难。

  用“因为——所以——”来说句子,问题的设计缺乏坡度。如果先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句子的意思,再用“因为——所以——”来说,就容易了,学生答题的信心将倍增。“老蜗牛会对小蜗牛说什么呢?”如果让学生相互讨论一下,也将会降低难度。

  3.拓展要实。

  最后拓展的格言,在设计时,觉得四条太多,可是并没有删去。如果删去两条,利用一点点的时间帮助学生理解一下,再让学生自己去收集一两条,或者剩下2条让孩子自己利用课外去弄明白,不是真正由课内延续到课外了吗。

  《蜗牛的奖杯》教学反思 4

  《蜗牛的奖杯》是一则寓言故事,讲的是善飞的蜗牛获得飞行比赛的冠军以后,自我陶醉,不思进取,结果翅膀退化,丧失了飞行能力。课文可以分为三段。第一二自然段写从前的蜗牛飞行本领高强,获得了冠军奖杯。第三自然段写蜗牛获得冠军奖杯后自满自足守着奖杯,不思进取。第四自然段写蜗牛因不再练飞行,翅膀退化了,再也不能飞上天了。根据教材特点,以及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在教学设计时,我采用了以下方法:

  一、抓好朗读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要求:阅读教学,首先要重视朗读的指导,在学生读正确、流利的基础上,指导读出感情。由于课文是寓言故事,教学中重在引导学生自悟寓意,不以繁琐的分析或抽象地讲道理,所以我反复创设情境,通过各种形式的读,把大量的时间留给学生自读自悟。本教学设计注重了引导学生从词语表达的准确去体会、感悟寓意。如:通过对“遥遥领先”、“得意洋洋”、“唯恐”、“生怕”、“天长日久”等词语及其所在句子的反复品读,学生在脑海里形成了蜗牛得奖后所作所为,让学生感受、体味到语言文字中所蕴含着的道理。

  二、抓好重点词语

  在本课中重点词语有“遥遥领先”、“得意洋洋”、“天长日久”、“唯恐”、“生怕”等,课堂上我通过各种形式、方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词语意思,从而理解所在的句子及段落的意思。比如:在理解“遥遥领先”一词时,通过让学生上黑板贴蝴蝶、蜻蜓的图,从而明白蜗牛是多么的厉害;在理解“唯恐”和“生怕”时,我通过找近义词,比较意思,理解“唯恐”和“生怕”两个词的细微差别,老师最后进行总结,使学生体会蜗牛非常得意的心态。学生对词语的积累,由得意洋洋,得出“洋洋得意”、“得意忘形”、“惟恐——生怕”这一对近义词的理解,都让学生更深入的了解课文。

  三、抓好语言文字

  语文教学的核心就是语言文字训练。在教学中,我注重了语言文字的训练,将语文的人文性与工具性巧妙的结合进行了融合,我注重情境的创设,比如:“你现在就是小蜗牛,我来采访一下你,你的心情怎样?以后准备怎么做?”,“看着翩翩起舞的蝴蝶、蜜蜂、蜻蜓,老蜗牛会对小蜗牛说什么呢?”等等,让学生进入到角色,更好地体会蜗牛当时的心态,进而体会到课文的寓意,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进行高效的言语活动,高质量的提高学生的语言。

  有的时候,想象中的课堂与现实中的课堂总是有着很大的差别,这课《蜗牛的奖杯》课文是那么生动有趣,我也准备得很充分,画了小动物图片,做了PPT,我认为还是能吸引学生的兴趣,但是课堂的气氛远没有想象中的活跃。还是存在不少问题:

  1、读得少。我觉得我的教学朗读指导还是偏少,朗读方式较单一,还是显得比较枯燥,学生朗读的形式可以更丰富一些,引导学生真正投入到故事的情节中去。在理解“唯恐”、“生怕”的时候,让学生体会不能互换的原因是什么,应该将两句话分开指导朗读,在充分读的基础上,体会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

  2、问题难。

  用“因为——所以——”来说句子,问题的设计缺乏坡度。如果先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句子的`意思,再用“因为——所以——”来说,就容易了,学生答题的信心将倍增。“老蜗牛会对小蜗牛说什么呢?”如果让学生相互讨论一下,也将会降低难度。

  3.拓展要实。

  最后拓展的格言,在设计时,觉得四条太多,可是并没有删去。如果删去两条,利用一点点的时间帮助学生理解一下,再让学生自己去收集一两条,或者剩下2条让孩子自己利用课外去弄明白,不是真正由课内延续到课外了吗。

  《蜗牛的奖杯》教学反思 5

  师:读了课文第二小节,大家知道和蜗牛一起进行飞行比赛的小动物有哪些呢?请一位小朋友从我这儿的动物图片中选出来,贴到黑板上。(学生上台选了蜻蜓、蝴蝶、蜜蜂的图片。教师指导学生贴到黑板上相应的位置。)

  师:大家同意吗?

  生:同意!

  师:真的同意吗?请小朋友们认真读读第二句话。想想就只有这三种小动物在和蜗牛比赛吗?

  (学生自读。)

  生:我想,还会有其他小动物也来参加比赛的,会飞的小动物还有很多的。

  生:还有黄莺、燕子也会参加的。

  师:是的。还有很多小动物也参加了比赛。可是课文中没有直接写,我们从一个标点符号中能看出来,请小朋友们把它找出来。

  生:我知道,是省略号!

  师:对了,省略号的作用真不小呢,这里它告诉我们还有许多动物参加了比赛!好,请这些小动物们也一起参加。(教师把一些动物图片贴到黑板上。)

  师:如果这儿就是赛场,假如蜜蜂、蜻蜓、蝴蝶飞到了这,那蜗牛可能飞到了哪里了呢?蜗牛该贴哪儿呢?谁来帮老师?

  (一学生上台把蜗牛的图片贴到了其他小动物的前边,距离比较远。)

  师:为什么这样贴呢?

  生:因为课文中说蜗牛甩下了所有对手。所以,蜗牛在最前边。

  生:因为蜗牛获得了冠军。冠军就是第一名,就贴在最前边。

  师:大家说得有道理。那老师这样贴可以吗?(把蜗牛往后移动,和其他小动物的图片靠*一点。)请小朋友们再读读课文。

  生:我想不可以,如果蜗牛只快这么点,就不能说它的本领是很强的了。

  师:你能联系前面的课文来想,真会读书!

  生:蜗牛是遥遥领先,应该比其他小动物快多了。

  生:我知道,“遥”就是“远”,“遥遥领先”是远远地领先,那应该比其他小动物们快很多。

  师:小朋友们真聪明,从“遥遥领先”这个词读懂了。谁来读好这句话?(指名读)课文中说蜗牛遥遥领先,那你看到在什么情况下也有人遥遥领先的?

  生:体育课赛跑时,我们班的吉驰是遥遥领先的。

  师:学*上呢?

  生:我们班钱隽朗的奥数成绩总是遥遥领先。

  生:方异的写字也是遥遥领先的,我非常羡慕她。

  师:说得真好!体育比赛、学*上,那些刻苦努力的人就会遥遥领先,夺得冠军,取得胜利。这一次是蜗牛凭着一双有力的翅膀,甩下了所有的对手,遥遥领先,得了冠军。这个时候,森林王国其他的小动物们会怎么对蜗牛说呢?蜗牛听了,又会怎么说怎么做呢?请小朋友们小组合作来表演一下。(学生合作表演。)

  师:现在请小朋友们分成两组,一组把自己当成蜗牛,一组就做其他各种小动物,来合作表演一下。

  生:啊,蜗牛,你真了不起!

  生:我是蜜蜂,我祝贺你获得了冠军!

  生:蜗牛先生,你的奖杯多漂亮啊!让我看一看,好吗?

  生:要是我也有一双像你这么有力的翅膀,那有多好啊!

  生:我是蝴蝶,我要向你祝贺。

  生:是啊,还是我蜗牛比较厉害吧。你们谁都比不过我!

  生:我多厉害!你们怎么能和我比?

  生:哈哈,只有我才能得冠军!

  生:看来你们都不是我的对手!

  生:下次,你们还是不要和我比了吧!

  师:大家的表演都非常出色!大家听听蜗牛们说的话,想想说话时的语气、神情、动作,觉得可以用课文中的哪一个词语来形容?到课文中去找一找。

  生:(齐喊了起来)“得意洋洋”。

  师:谁来读好这个词。

  (生读)

  生:老师,我还可以用动作把蜗牛很高兴、很骄傲的样子读出来。

  师:那你来试试。

  (生单手握拳有力地举到了胸前,读得特别得意洋洋)

  师:我们也一起来演演那只很得意很骄傲的蜗牛。

  (生兴奋地读演)

  解读

  《蜗牛的奖杯》(苏教版国标本二年级下册第七课)的设计,教学前我一直有两个困惑:

  一、如何突出探究意识

  如何形成孩子积极主动的学*态度,我非常关注学生学*的过程,想用各种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中去。于是,我设计了一个小矛盾摆在学生面前,比如:“想想,只有这三种小动物在和蜗牛比赛吗?”“那老师这样贴可以吗?”这些问题都值得探索,它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触发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能使他们自主读书,并在读书中思索、探求、研究。同时我也努力和学生一起研究,充分尊重了学生,学生探究的欲望就更强烈。在整个过程中,我采用“以读代讲”、“动手操作”、“合作表演”等活泼有趣的形式让学生乐于学*,给学生创造了思维的空间,让他们在自主的读书探究中解决问题。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学到了知识,掌握了解决问题的方法,非常快乐。

  二、如何落实语言积累

  对于语文教学来说,无论怎么改,都必须强调“读要贯穿始终”、“字词句训练渗透其中”,一经一纬,相互交织,为学生学*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搭建一个*台。在这个教学片断中,我紧紧抓住“遥遥领先”、“得意洋洋”等关键词句,指导学生去读书、去感悟,让学生感受到课文语言的生动、形象及准确、精当,并通过“练说”、“表演”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让学生内化这些语言,积累下来。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培养了语感,另一方面也积累了语言,运用了语言,充分体现了语文的特点。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使用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这一理念我一直在努力地落实。

  《蜗牛的奖杯》教学反思 6

  预设和生成是讲好课的两个因素,二者缺一不可。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三者之间对话的过程。结合自己在本次教研课上的点滴感受,提出自己的困惑,并思考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处理好预设与生成二者之间的关系。

  关于“预设与生成”,钟启泉教授曾作过这样精彩的阐述:“课堂教学不应当是一个封闭系统,也不应拘泥于预先设定的'固定不变的程式。预设的目标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开放地纳入直接经验、弹性灵活的成分以及始料未及的体验,要鼓励师生互动中的即兴创造,超越目标预定的要求。”这段话很好地阐述了预设与生成在教学中的关系,既相互统一又具有各自的特点和优势。

  任何阅读教学过程都应当是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中的许多东西都是预设的,表现出鲜明的预设性。例如在教研课上执教《蜗牛的奖杯》一课,围绕教学目标设计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一、通过阅读第一自然段了解会飞的蜗牛的样子,张开想象的翅膀大胆想象,这双有力的翅膀可以带着蜗牛飞到哪里。

  二、再现飞行比赛的场面,请学生上黑板贴图片展示蜗牛夺冠的场面,以便理解“遥遥领先”这个词语的意思。拓展练*,想象这只蜗牛获得冠军后的感受以及今后的计划。

  三、蜗牛获得冠军后的做法。难点是“唯恐”“生怕”的区别。

  四、天长日久,蜗牛再也飞不起来,它的心情有会怎么样,你想对它说些什么,进一步理解“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的道理。

  根据预设展开教学,发现真正执行起来会因为学生的课堂生成而发生巨大的改变。正如我在讲授蜗牛捧走冠军奖杯的这段内容,有“遥遥领先”、“甩下”“所有”这三个词语需要重点讲解。在设计时,我让孩子拿着蜻蜓、蜜蜂、蝴蝶、蜗牛的简笔画在黑板上再现比赛场景,我设想学生课文读了很多遍,应该可以想象当时的画面,蜗牛领先别的动物很远很远,借机理解“遥遥领先”,贴的时候会有所体现。结果却事与愿违,几位学生都没有贴正确。后来在评课的时候,有老师就给出建议:当第一位学生没有贴准确,老师应该带着学生回到课文中,通过朗读这一自然段,讲解遥,是遥远的意思,两个遥表示非常非常远,从而理解了这个词语的意思,再让学生上黑板张贴就轻而易举了。这样的情况在本节课上还有好几处,从这也发现自己在备课时不够充分,没有充分备学生,没有了解学生的认知水*,缺乏一定的教育机智。

  课后自己也在反思,为了在阅读教学中真正地顾及学生多方面的成长,我们必须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为了更好的面对课堂上的生成,课前预设充分的关键是:对学生学情的掌握和对教材特点的研究。认真钻研教材,充分了解学情,把握教学的重难点。这是我们上好课的前提。其次,有时我们会害怕面对课堂生成,这说明我们缺乏教学机智。教师具有教育机智表现为集中能力,即随机应变能力、因势利导能力、把握分寸能力等。这是需要我们年轻教师所欠缺的,也是今后努力的方向。

  课堂上学生的生成告诉我们,没有很好地预设,学生是不可能有精彩生成的。在教学过程中,要有针对性地、一点一点地改进自己教学中预设的不足,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即时生成,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努力使自己的预设更完善,更有效。同时要有处理课堂突发“情况”的心理准备。当我们认识到预设在课堂上是不可能完全实现的,当预设与生成不一样时,我们就会有心理上的准备,某种意义上说这本身也是一种预设,越是充足,处理突发事件的余地就大。在*时的课堂教学中,对于课前的预设,我们应该力争让文本的内容更有利于学生的接收,面对复杂动态的课堂,对于学生绽放出智慧火花的生成,我们应该及时捕捉,并加以梳理,从中得出启示,对自己预设的思路进行反思和修改。这样一来才能促进我们的教学,提升我们的语文理论素养。

  如果没有课前科学的预设,以及教师灵活捕捉有效生成的能力,那么,课堂上的高潮迭起,精彩纷呈就无从谈起。我们教师应“着眼于整体,立足于个体,致力于主体”,真正关注学生的发展,更多地为学生的学而预设,将我们崭新的理念预设在我们的教学预案之中,在科学的预设中体现教师的匠心,在“生成”中展现师生智慧互动的火花,从而让预设与生成相得益彰。

  《蜗牛的奖杯》教学反思 7

  《蜗牛的奖杯》是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善飞的蜗牛获得飞行比赛的冠军奖杯后,自我陶醉,不思进取,结果翅膀退化,丧失了飞行能力的故事。课文将深刻的道理寓于朴实浅*的语言中。因此,本课我以新课标为指导,以学生为中心,根据二年级学生阅读实际情况,主要采用质疑问难,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学*方法。我把“自主朗读,读中感悟”作为本课教学的主要形式,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反复朗读,相互交流,自主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从而理解寓意,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开放而富有活动的学*氛围,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我认为,这样让学生自己通过朗读感悟出来的寓意,比老师说教更让他们牢记。课文的第三段是重点,寓意包含其中。我在学生初读课文,掌握生字的音、形、义、并学会正确用词造句后,我设计了一个采访学生的环节“假如你获得了冠军奖杯,你的心情会怎么样?今后会有什么打算?为什么?”可是课文中的蜗牛不是这样想的更不是这样做的,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课文是怎么写的!就以这样方式自然而然地引导孩子们进入重点段落的学*。先是学生自主把段落读通读顺,然后我把重点句子显示在大屏幕上。让学生用自己愿意的方式再练读。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以后,我问学生:谁能够满怀自信地把屏幕上的句子读一读?相机指点学生读出得意洋洋的语气。我认为读的过程就是提高认识的过程,这里通过多次不同形式的朗读,让学生从读中感悟到这个寓言故事蕴涵的道理“满招损,谦受益”!

  课后,在经验丰富的教师帮助下,我认识到了这节课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首先在导入新课的设计上,我是选择用实物蜗牛让学生观察它的外形特征,然后告诉学生其实很久以前蜗牛有一对强有力的翅膀,得过飞行冠军。这样的设计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在课堂的一开始就抓住孩子的注意力。假如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歌曲《蜗牛与黄鹂鸟》,让孩子们用心听歌词,明白蜗牛爬行速度非常缓慢,再告诉他们蜗牛还得过飞行冠军呢!效果会更突出的。另一个我感到教学比较吃力的地方在分析“生怕”和“唯恐”这两个意思相*的词语可以调换位置吗?我讲解的目的在于让孩子们理解蜗牛那种得到冠军以后得意洋洋,骄傲自满,不思进取,每时每刻都在想着炫耀自己,把荣誉看得很重的心理。课后很多教师都认为这个分析不适合二年级的小同学,我也觉得这个问题是我自己没有考虑到孩子们的年龄特点,过于追求完美课堂所造成的。第三,在这节课中我对写字的指导不够,今后会加强这个方面的训练。

  《蜗牛的奖杯》教学反思 8

  《蜗牛的奖杯》这篇课文讲的是善飞的蜗牛获得飞行比赛的冠军奖杯以后,自我陶醉,不思进取,结果翅膀退化,奖杯成了坚硬的外壳,丧失了飞行的能力,只能在地上爬行。通过阅读课文,理解课文,让学生懂得荣誉面前骄傲自满就会阻碍自己进步的道理。

  在这篇童话故事的教学中,首先要让孩子能感受到童话的氛围。课前准备了蜜蜂、蜗牛、蝴蝶、蜻蜓的贴图。利用这些贴图使文章中各个形象得到了体现。课文中首先出现了“遥遥领先“这个词语,利用贴图让孩子们将小动物的位置摆出来,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更使学生对词语的意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更加的形象直观。

  在讲读课文时,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体会蜗牛的变化过程,从而理解课文所要告诉我们的思想。语文教学中读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当学生理解课文时会把文章更好地读出来,而读课文也是一种让学生感悟和理解的很好的方式。在这堂课的教学中,我感觉让学生读的很多,但是读的层次和提高并没有很好的表现出来。当一个学生读完之后,下一个学生下一次读应该在上一次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学生读完之后要让所有的同学明白优点在什么地方?缺点在什么地方?这些地方是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语文教学的核心就是语言文字训练。在教学中,我注重了语言文字的训练,将语文的人文性与工具性巧妙的结合进行了融合,我重点抓了2处来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注重情境的创设,比如:“你现在就是小蜗牛,我来采访一下你,你把奖杯放哪去了?为什么一直背着他?”等等,让学生进入到角色,更好地体会蜗牛当时的心态,从而体会到课文的寓意,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进行高效的言语活动,高质量的提高学生的语言。学生学*完课文后,让他们说说“看到再也不能飞上天的蜗牛,你想对它说什么?”使他们真正感受到,面对骄傲不能自满,要继续努力,争取更大的进步。

  《蜗牛的奖杯》教学反思 9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抓好以下四个方面:

  一、抓好朗读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要求:阅读教学,首先要重视朗读的指导,在学生读正确、流利的基础上,指导读出感情。由于课文是寓言故事,教学中重在引导学生自悟寓意,不以繁琐的分析或抽象地讲道理,所以我反复创设情境,通过各种形式的读,把大量的时间留给学生自读自悟。本教学设计注重了引导学生从词语表达的准确、鲜明去体会、感悟寓意。如:通过对“遥遥领先”、“得意洋洋”、“成天”、“唯恐”、“生怕”、“天长日久”等词语及其所在句子的反复品读,学生在脑海里形成了蜗牛得奖后所作所为的表象,让学生感受、体味到语言文字中所蕴含着的道理。

  二、抓好重点词语理解

  在本课中重点词语有“遥遥领先”、“得意洋洋”、“唯恐”、“生怕”等,课堂上我通过各种形式、方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词语意思,从而理解所在的句子及段落的意思。比如:在理解“遥遥领先”一词时,通过让学生看视频,自己理解并总结词语的意思,从而明白蜗牛是多么的厉害;在理解“唯恐”和“生怕”时,我通过近义词理解的方法理解“唯恐”和“生怕”两个词的细微差别,老师最后进行总结,使学生体会蜗牛非常得意的心态。

  三、抓好语言文字训练

  语文教学的核心就是语言文字训练。在教学中,我注重了语言文字的训练,将语文的人文性与工具性巧妙的结合进行了融合,我重点抓了2处来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注重情境的创设,比如:如果你是蝴蝶、蜜蜂、蜻蜓,会对成天背着奖杯的蜗牛说些什么?你会对飞不上天的蜗牛说些什么?等等,让学生进入到角色,更好地体会蜗牛当时的心态,进而体会到课文的寓意,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进行高效的言语活动,高质量的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

  四、抓好文章的中心

  通过层层的朗读、理解,学生明白了蜗牛由于骄傲自大、不思进取,导致了现在这副摸样,让学生懂得“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的道理。”

  五、不足之处

  1.虽然这节课朗读的训练比较多,但由于学生长时间形成的不好的朗读*惯,导致朗读的效果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

  2.教师的评价语言不够丰富,激励性、指向性不到位。

  《蜗牛的奖杯》教学反思 10

  课文是一则寓言故事,讲的是善飞的蜗牛获得飞行比赛的冠军奖杯以后,自我陶醉,不思进取,结果翅膀退化,丧失了飞行能力的故事。课文插图中蜗牛的样子和神情给学生以丰富的想象空间,有利于引发学生对寓体的感悟,所以在深入学*课文、引导学生感悟寓意时,我充分利用了书中的资源——插图。文中精美的插图,不仅为课文增添了许多童趣,还可以说是文本的补充。文中的第一幅插图形象地描绘了蜗牛“在天空自由地飞翔”和“在比赛中遥遥领先”的情景,与第二幅伏在地上爬行的两只蜗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教学中,我一一出示给学生看,让学生知道蜗牛原来的样子以及现在样子,进行强烈地对比,生动而形象,而蜗牛的样子和神情无不给了学生丰富的想象空间,因此,在学完课文后,我又让学生观察插图,创设教学情境,问孩子们:“小朋友,美丽的春天来了,外面的世界多么美好,你看,一只老蜗牛带着一只小蜗牛出来散步了,花丛中,一群群蜻蜓、蜜蜂、蝴蝶……飞来了,它们在空中你追我赶,翩翩起舞,老蜗牛看着它们,想起从前的自己,不由得叹了口气,对小蜗牛说……

  小朋友们,你们能猜猜此时的老蜗牛会说些什么呢?小蜗牛呢?”请同座位小朋友分别扮演老蜗牛和小蜗牛,说一说,最后再进行全班交流,学生们也是各抒己见,如此看来,凭借插图的直观形象,创设情境,进行角色间的换位、移情体验,能使学生更好地体味了蜗牛的形象,形成了正确的价值观,而学生的学*也就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完成了本课的内容,最关键的还是把学生的学*积极性给调动了起来。


《蜗牛的奖杯》教学反思实用十篇扩展阅读


《蜗牛的奖杯》教学反思实用十篇(扩展1)

——《蜗牛的奖杯》教学反思6篇

《蜗牛的奖杯》教学反思1

  师:读了课文第二小节,大家知道和蜗牛一起进行飞行比赛的小动物有哪些呢?请一位小朋友从我这儿的动物图片中选出来,贴到黑板上。(学生上台选了蜻蜓、蝴蝶、蜜蜂的图片。教师指导学生贴到黑板上相应的位置。)

  师:大家同意吗?

  生:同意!

  师:真的同意吗?请小朋友们认真读读第二句话。想想就只有这三种小动物在和蜗牛比赛吗?

  (学生自读。)

  生:我想,还会有其他小动物也来参加比赛的,会飞的小动物还有很多的。

  生:还有黄莺、燕子也会参加的。

  师:是的。还有很多小动物也参加了比赛。可是课文中没有直接写,我们从一个标点符号中能看出来,请小朋友们把它找出来。

  生:我知道,是省略号!

  师:对了,省略号的作用真不小呢,这里它告诉我们还有许多动物参加了比赛!好,请这些小动物们也一起参加。(教师把一些动物图片贴到黑板上。)

  师:如果这儿就是赛场,假如蜜蜂、蜻蜓、蝴蝶飞到了这,那蜗牛可能飞到了哪里了呢?蜗牛该贴哪儿呢?谁来帮老师?

  (一学生上台把蜗牛的图片贴到了其他小动物的前边,距离比较远。)

  师:为什么这样贴呢?

  生:因为课文中说蜗牛甩下了所有对手。所以,蜗牛在最前边。

  生:因为蜗牛获得了冠军。冠军就是第一名,就贴在最前边。

  师:大家说得有道理。那老师这样贴可以吗?(把蜗牛往后移动,和其他小动物的图片靠*一点。)请小朋友们再读读课文。

  生:我想不可以,如果蜗牛只快这么点,就不能说它的本领是很强的了。

  师:你能联系前面的课文来想,真会读书!

  生:蜗牛是遥遥领先,应该比其他小动物快多了。

  生:我知道,“遥”就是“远”,“遥遥领先”是远远地领先,那应该比其他小动物们快很多。

  师:小朋友们真聪明,从“遥遥领先”这个词读懂了。谁来读好这句话?(指名读)课文中说蜗牛遥遥领先,那你看到在什么情况下也有人遥遥领先的?

  生:体育课赛跑时,我们班的吉驰是遥遥领先的。

  师:学*上呢?

  生:我们班钱隽朗的奥数成绩总是遥遥领先。

  生:方异的写字也是遥遥领先的,我非常羡慕她。

  师:说得真好!体育比赛、学*上,那些刻苦努力的人就会遥遥领先,夺得冠军,取得胜利。这一次是蜗牛凭着一双有力的翅膀,甩下了所有的对手,遥遥领先,得了冠军。这个时候,森林王国其他的小动物们会怎么对蜗牛说呢?蜗牛听了,又会怎么说怎么做呢?请小朋友们小组合作来表演一下。(学生合作表演。)

  师:现在请小朋友们分成两组,一组把自己当成蜗牛,一组就做其他各种小动物,来合作表演一下。

  生:啊,蜗牛,你真了不起!

  生:我是蜜蜂,我祝贺你获得了冠军!

  生:蜗牛先生,你的奖杯多漂亮啊!让我看一看,好吗?

  生:要是我也有一双像你这么有力的翅膀,那有多好啊!

  生:我是蝴蝶,我要向你祝贺。

  生:是啊,还是我蜗牛比较厉害吧。你们谁都比不过我!

  生:我多厉害!你们怎么能和我比?

  生:哈哈,只有我才能得冠军!

  生:看来你们都不是我的对手!

  生:下次,你们还是不要和我比了吧!

  师:大家的表演都非常出色!大家听听蜗牛们说的话,想想说话时的语气、神情、动作,觉得可以用课文中的哪一个词语来形容?到课文中去找一找。

  生:(齐喊了起来)“得意洋洋”。

  师:谁来读好这个词。

  (生读)

  生:老师,我还可以用动作把蜗牛很高兴、很骄傲的样子读出来。

  师:那你来试试。

  (生单手握拳有力地举到了胸前,读得特别得意洋洋)

  师:我们也一起来演演那只很得意很骄傲的蜗牛。

  (生兴奋地读演)

  解读

  《蜗牛的奖杯》(苏教版国标本二年级下册第七课)的设计,教学前我一直有两个困惑:

  一、如何突出探究意识

  如何形成孩子积极主动的学*态度,我非常关注学生学*的过程,想用各种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中去。于是,我设计了一个小矛盾摆在学生面前,比如:“想想,只有这三种小动物在和蜗牛比赛吗?”“那老师这样贴可以吗?”这些问题都值得探索,它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触发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能使他们自主读书,并在读书中思索、探求、研究。同时我也努力和学生一起研究,充分尊重了学生,学生探究的欲望就更强烈。在整个过程中,我采用“以读代讲”、“动手操作”、“合作表演”等活泼有趣的形式让学生乐于学*,给学生创造了思维的空间,让他们在自主的读书探究中解决问题。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学到了知识,掌握了解决问题的方法,非常快乐。

  二、如何落实语言积累

  对于语文教学来说,无论怎么改,都必须强调“读要贯穿始终”、“字词句训练渗透其中”,一经一纬,相互交织,为学生学*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搭建一个*台。在这个教学片断中,我紧紧抓住“遥遥领先”、“得意洋洋”等关键词句,指导学生去读书、去感悟,让学生感受到课文语言的生动、形象及准确、精当,并通过“练说”、“表演”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让学生内化这些语言,积累下来。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培养了语感,另一方面也积累了语言,运用了语言,充分体现了语文的`特点。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使用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这一理念我一直在努力地落实。

《蜗牛的奖杯》教学反思2

  有的时候,想象中的课堂与现实中的课堂总是有着很大的差别,就像我上的这课《蜗牛的奖杯》。尽管课文是那么生动有趣,我也准备了用动画故事给课文套入一个大的情景,画了小动物图片,设计了贴一贴、采访、解说等我认为比较能吸引学生的环节,但是课堂的气氛远没有想象中的活跃。前10分钟我信心满满,但是那寥寥无几的小手,似乎在看我表演的眼神让我开始有些失望,接下来的时间里,感觉自己好象在完成教学任务一样上着。到底为什么会这样?

  我觉得是我的教学思路不够清晰,没有一条很明确的主线带着学生走,只是按着故事的发展顺序一路走下去,显得比较枯燥。后面的朗读指导较少,朗读方式较单一,重点词语的指导不到位,和前面比起来,有点头重脚轻,乱乱的感觉。另外就是教学评价的单一。其实,我知道,无论朗读也好,回答问题也好,作为老师要恰当的给予不同的评价。为了避免评价的单一,事先我也在教案设计上准备了评价。但是真正上课的时候却忘了该怎么说。这就说明,*时对这方面不太注意,到了被听课时,即使事先准备好,但也是只留于表面,仍然不能很恰当的给出有个性的'评价。

  另外,让我很满意的,是学生对词语“遥遥领先”的理解,我采取贴一贴的方式,让学生贴蜗牛所在位置,一开始有学生只是把蜗牛贴在其他昆虫的前面,其他学生立刻指出该贴在距离更远的地方,因为根据对“遥遥领先”的理解。还有对词语的积累,由得意洋洋,得出“洋洋得意”、“得意忘形”、“惟恐——生怕”这一对近义词的理解,都让学生更深入的了解课文。

《蜗牛的奖杯》教学反思3

  一、抓好朗读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要求:阅读教学,首先要重视朗读的指导,在学生读正确、流利的基础上,指导读出感情。由于课文是寓言故事,教学中重在引导学生自悟寓意,不以繁琐的分析或抽象地讲道理,所以我反复创设情境,通过各种形式的读,把大量的时间留给学生自读自悟。本教学设计注重了引导学生从词语表达的准确、鲜明去体会、感悟寓意。如:通过对“得意洋洋”、“成天”、“唯恐”、“生怕”等词语及其所在句子的反复品读,学生在脑海里形成了蜗牛得奖后所作所为的表象,让学生感受、体味到语言文字中所蕴含着的道理。

  二、抓好重点词语理解

  在本课中重点词语有“遥遥领先”、“得意洋洋”、“唯恐”、“生怕”等,课堂上我通过各种形式、方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词语意思,从而理解所在的句子及段落的意思。比如:在理解“遥遥领先”一词时,通过让学生看图,自己理解并总结词语的意思,从而明白蜗牛是多么的厉害;在理解“唯恐”和“生怕”时,我先通过换词理解的方法理解“唯恐”的意思,学生容易理解到“唯恐”的意思,然后通过读课文,再思考两个意思相*的词位置是否能调换,学生通过对这个问题的思考,明白两个词的细微差别,老师最后进行总结,使学生体会蜗牛非常得意的心态。

  三、抓好语言文字训练

  语文教学的核心就是语言文字训练。在教学中,我注重了语言文字的训练,将语文的人文性与工具性巧妙的结合进行了融合。导入新课时,我让学生选一、两个词进行造句练*;我重点抓了2处来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注重情境的创设,比如:“你就是这只获奖的蜗牛,你心里怎么想?你碰到朋友会怎么说?你是蜗牛的朋友,你会对它说些什么?”,让学生进入到角色,更好地体会蜗牛当时的心态,进而体会到课文的寓意,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进行高效的言语活动,高质量的提高学生的语言。

《蜗牛的奖杯》教学反思4

  预设和生成是讲好课的两个因素,二者缺一不可。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三者之间对话的过程。结合自己在本次教研课上的点滴感受,提出自己的困惑,并思考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处理好预设与生成二者之间的关系。

  关于“预设与生成”,钟启泉教授曾作过这样精彩的阐述:“课堂教学不应当是一个封闭系统,也不应拘泥于预先设定的固定不变的程式。预设的目标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开放地纳入直接经验、弹性灵活的成分以及始料未及的体验,要鼓励师生互动中的即兴创造,超越目标预定的要求。”这段话很好地阐述了预设与生成在教学中的关系,既相互统一又具有各自的特点和优势。

  任何阅读教学过程都应当是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中的许多东西都是预设的,表现出鲜明的预设性。例如在教研课上执教《蜗牛的奖杯》一课,围绕教学目标设计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一、通过阅读第一自然段了解会飞的蜗牛的样子,张开想象的翅膀大胆想象,这双有力的翅膀可以带着蜗牛飞到哪里。

  二、再现飞行比赛的场面,请学生上黑板贴图片展示蜗牛夺冠的场面,以便理解“遥遥领先”这个词语的意思。拓展练*,想象这只蜗牛获得冠军后的感受以及今后的计划。

  三、蜗牛获得冠军后的做法。难点是“唯恐”“生怕”的区别。

  四、天长日久,蜗牛再也飞不起来,它的心情有会怎么样,你想对它说些什么,进一步理解“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的道理。

  根据预设展开教学,发现真正执行起来会因为学生的课堂生成而发生巨大的改变。正如我在讲授蜗牛捧走冠军奖杯的这段内容,有“遥遥领先”、“甩下”“所有”这三个词语需要重点讲解。在设计时,我让孩子拿着蜻蜓、蜜蜂、蝴蝶、蜗牛的简笔画在黑板上再现比赛场景,我设想学生课文读了很多遍,应该可以想象当时的画面,蜗牛领先别的动物很远很远,借机理解“遥遥领先”,贴的时候会有所体现。结果却事与愿违,几位学生都没有贴正确。后来在评课的时候,有老师就给出建议:当第一位学生没有贴准确,老师应该带着学生回到课文中,通过朗读这一自然段,讲解遥,是遥远的意思,两个遥表示非常非常远,从而理解了这个词语的意思,再让学生上黑板张贴就轻而易举了。这样的情况在本节课上还有好几处,从这也发现自己在备课时不够充分,没有充分备学生,没有了解学生的认知水*,缺乏一定的教育机智。

  课后自己也在反思,为了在阅读教学中真正地顾及学生多方面的成长,我们必须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为了更好的面对课堂上的生成,课前预设充分的关键是:对学生学情的掌握和对教材特点的研究。认真钻研教材,充分了解学情,把握教学的重难点。这是我们上好课的前提。其次,有时我们会害怕面对课堂生成,这说明我们缺乏教学机智。教师具有教育机智表现为集中能力,即随机应变能力、因势利导能力、把握分寸能力等。这是需要我们年轻教师所欠缺的,也是今后努力的方向。

  课堂上学生的生成告诉我们,没有很好地预设,学生是不可能有精彩生成的。在教学过程中,要有针对性地、一点一点地改进自己教学中预设的不足,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即时生成,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努力使自己的预设更完善,更有效。同时要有处理课堂突发“情况”的心理准备。当我们认识到预设在课堂上是不可能完全实现的,当预设与生成不一样时,我们就会有心理上的准备,某种意义上说这本身也是一种预设,越是充足,处理突发事件的余地就大。在*时的课堂教学中,对于课前的预设,我们应该力争让文本的内容更有利于学生的接收,面对复杂动态的课堂,对于学生绽放出智慧火花的生成,我们应该及时捕捉,并加以梳理,从中得出启示,对自己预设的思路进行反思和修改。这样一来才能促进我们的教学,提升我们的语文理论素养。

  如果没有课前科学的预设,以及教师灵活捕捉有效生成的能力,那么,课堂上的高潮迭起,精彩纷呈就无从谈起。我们教师应“着眼于整体,立足于个体,致力于主体”,真正关注学生的发展,更多地为学生的学而预设,将我们崭新的理念预设在我们的教学预案之中,在科学的'预设中体现教师的匠心,在“生成”中展现师生智慧互动的火花,从而让预设与生成相得益彰。

《蜗牛的奖杯》教学反思5

  有的时候,想象中的课堂与现实中的课堂总是有着很大的差别,就像我上的这课《蜗牛的奖杯》。尽管课文是那么生动有趣,我也准备了用动画故事给课文套入一个大的情景,画了小动物图片,设计了贴一贴、采访、解说等我认为比较能吸引学生的环节,但是课堂的气氛远没有想象中的活跃。前10分钟我信心满满,但是那寥寥无几的小手,似乎在看我表演的眼神让我开始有些失望,接下来的时间里,感觉自己好象在完成教学任务一样上着。到底为什么会这样?

  我觉得是我的教学思路不够清晰,没有一条很明确的主线带着学生走,只是按着故事的发展顺序一路走下去,显得比较枯燥。后面的朗读指导较少,朗读方式较单一,重点词语的指导不到位,和前面比起来,有点头重脚轻,乱乱的感觉。另外就是教学评价的单一。其实,我知道,无论朗读也好,回答问题也好,作为老师要恰当的给予不同的评价。为了避免评价的单一,事先我也在教案设计上准备了评价。但是真正上课的时候却忘了该怎么说。这就说明,*时对这方面不太注意,到了被听课时,即使事先准备好,但也是只留于表面,仍然不能很恰当的给出有个性的评价。

  另外,让我很满意的,是学生对词语“遥遥领先”的理解,我采取贴一贴的方式,让学生贴蜗牛所在位置,一开始有学生只是把蜗牛贴在其他昆虫的前面,其他学生立刻指出该贴在距离更远的地方,因为根据对“遥遥领先”的理解。还有对词语的积累,由得意洋洋,得出“洋洋得意”、“得意忘形”、“惟恐——生怕”这一对近义词的理解,都让学生更深入的了解课文。

《蜗牛的奖杯》教学反思6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抓好以下三个方面:

  一、抓好朗读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要求:阅读教学,首先要重视朗读的指导,在学生读正确、流利的基础上,指导读出感情。由于课文是寓言故事,教学中重在引导学生自悟寓意,不以繁琐的分析或抽象地讲道理,所以我反复创设情境,通过各种形式的读,把大量的时间留给学生自读自悟。本教学设计注重了引导学生从词语表达的准确、鲜明去体会、感悟寓意。如:通过对“遥遥领先”、“得意洋洋”、“成天”、“唯恐”、“生怕”、“天长日久”等词语及其所在句子的反复品读,学生在脑海里形成了蜗牛得奖后所作所为的表象,让学生感受、体味到语言文字中所蕴含着的道理。

  二、抓好重点词语理解

  在本课中重点词语有“遥遥领先”、“得意洋洋”、“唯恐”、“生怕”等,课堂上我通过各种形式、方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词语意思,从而理解所在的句子及段落的意思。比如:在理解“遥遥领先”一词时,通过让学生看比赛录像,自己理解并总结词语的意思,从而明白蜗牛是多么的厉害;在理解“唯恐”和“生怕”时,我通过近义词理解的方法理解“唯恐”和“生怕”两个词的细微差别,老师最后进行总结,使学生体会蜗牛非常得意的心态。

  三、抓好语言文字训练

  语文教学的核心就是语言文字训练。在教学中,我注重了语言文字的训练,将语文的人文性与工具性巧妙的结合进行了融合,我重点抓了2处来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注重情境的创设,比如:“你现在就是小蜗牛,我来采访一下你,你把奖杯放哪去了?为什么一直背着他?”等等,让学生进入到角色,更好地体会蜗牛当时的心态,进而体会到课文的寓意,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进行高效的言语活动,高质量的提高学生的语言。

  四、抓好文章的中心

  开课之出,我就引导学生质疑:蜗牛的壳是怎么来的?翅膀去哪了?然后带着疑问读课文,理解课文,朗读课文,感悟课文。最终明白,蜗牛的硬壳是由自己的骄傲,自满造成的。然后再板书中充分体现。

  反思:

  1、对于课堂中随机生成的问题,没有很好的顺势引导,因此有些被动。当学生没有照预设教案那样回答的时候,显得有些环乱,这还需要今后继续在*日教学中多加积累。

  2、学生朗读的形式可以更丰富一些,多加自由练*读,同位互读,当孩子有了自己的感情体验之后再来进行全班齐读,效果会更好。

  3、在理解“唯恐”、“生怕”的时候,理解过于粗浅,可以借助近义词的互换,让学生体会不能互换的原因是什么,并将两句话分开指导朗读,在充分读的基础上,体会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

  4、学生学*完课文后,缺少了主题的升华,可以让学生结合自身谈谈体会与感受,真正感受到,面对骄傲不能自满,要继续努力,争取更大的进步。


《蜗牛的奖杯》教学反思实用十篇(扩展2)

——<蜗牛的奖杯>教学反思实用五篇

  <蜗牛的奖杯>教学反思 1

  这篇课文,是一篇指导学生朗读的好材料,因此在*时的教学中,我着重指导了学生的朗读。

  第一自然段:“很久很久以前”表示距离现在已经有特别长的时间了。所以让学生体会之后,在语速上进行指导,要读得慢一些。“有力”和“自由”两个词说明了蜗牛原来的样子。可以播放动画或者观察图画体会蜗牛以前在空中轻盈飞翔的样子。所以在字音的轻重上加以指导。

  后观察它的表情,从而体会出蜗牛的飞行本领强。接着解决的重点是省略号代表了什么意思?可以通过观察图画和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让学生知道还有许多的昆虫参加比赛呢!最后让学生想象一下蜗牛是怎样领奖的,然后从情感上进行指导,读出蜗牛的自豪。

  第三自然段抓住重点词“得意洋洋”,让学生画一画,文中表现蜗牛“得意洋洋”的句子。也就是画出课后4题的那两句话。进而来比较一下“唯恐”和“生怕”的意思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可以调换吗?通过比较后,使学生明白不能调换顺序,因为它白天唯一担心的事情就是别人不知道它是飞行冠军,但晚上特别害怕的是奖杯被人偷走了。这样让学生读出蜗牛白天神气活现的样子,晚上害怕担心的心理。

  第四自然段是最能突出个性化朗读的一段了,可以先让学生读一遍后,就抛出课后第五题:看到再也不能飞上天的蜗牛,你想对它说些什么?让学生把自己的想说的话说出来,惋惜的、同情的、痛恨的、斥责的、鼓励的……只要说得合情合理都可以,最后把自己的理解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语文教学就是要重视朗读,“读”始终是课堂的主旋律。一节好的语文课重在让学生自读自悟,教师疏通点拨。课上书声琅琅,学生情绪饱满。语文教学,如此读中生趣!

  <蜗牛的奖杯>教学反思 2

  《蜗牛的奖杯》这个小小的童话故事诉说的道理是极深刻的。怎样让二年级的学生读懂背后的这层意思呢?显然,得补充一些事例来帮助他们。于是,我补充了《伤仲永》的故事。当学生在完成课后练*“看到再也不能飞上天的蜗牛,你想对它说些什么?”时,都写道:“蜗牛啊,现在你懂了吧,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蜗牛,你要记住,满招损,谦受益。不满足是向上的车轮。”有的给它出主意:“只要你努力,一定会成为爬行冠军。”积极向上的语言打动着我,看来学生们是真正懂了。

  不过上课时,还出现了许多让我意料不到的小插曲。一个学生说:“老师,怎么图上那个长翅膀的蜗牛怎么看也不像蜗牛啊!”其他学生也随声附和:“样子真恶心。”“它是软体动物,怎么扇翅膀啊?”“老师,蜗牛以前真的是这个样子吗?”我真的不好回答,难道告诉学生这只是个童话,这个故事是作者编的,那么其中的教育意义也会大打折扣啊!真希望这个故事的主人公不是蜗牛。

  <蜗牛的奖杯>教学反思 3

  《蜗牛的奖杯》这篇课文讲的是善飞的蜗牛获得飞行比赛的冠军奖杯以后,自我陶醉,不思进取,结果翅膀退化,奖杯成了坚硬的外壳,丧失了飞行的能力,只能在地上爬行。通过阅读课文,理解课文,让学生懂得荣誉面前骄傲自满就会阻碍自己进步的道理。

  在这篇童话故事的教学中,首先要让孩子能感受到童话的氛围。课前准备了蜜蜂、蜗牛、蝴蝶、蜻蜓的贴图。利用这些贴图使文章中各个形象得到了体现。课文中首先出现了“遥遥领先“这个词语,利用贴图让孩子们将小动物的位置摆出来,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更使学生对词语的意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更加的形象直观。

  在讲读课文时,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体会蜗牛的变化过程,从而理解课文所要告诉我们的思想。语文教学中读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当学生理解课文时会把文章更好地读出来,而读课文也是一种让学生感悟和理解的很好的方式。在这堂课的教学中,我感觉让学生读的很多,但是读的层次和提高并没有很好的表现出来。当一个学生读完之后,下一个学生下一次读应该在上一次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学生读完之后要让所有的同学明白优点在什么地方?缺点在什么地方?这些地方是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语文教学的核心就是语言文字训练。在教学中,我注重了语言文字的训练,将语文的人文性与工具性巧妙的结合进行了融合,我重点抓了2处来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注重情境的创设,比如:“你现在就是小蜗牛,我来采访一下你,你把奖杯放哪去了?为什么一直背着他?”等等,让学生进入到角色,更好地体会蜗牛当时的心态,从而体会到课文的寓意,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进行高效的言语活动,高质量的提高学生的语言。学生学*完课文后,让他们说说“看到再也不能飞上天的蜗牛,你想对它说什么?”使他们真正感受到,面对骄傲不能自满,要继续努力,争取更大的进步。

  <蜗牛的奖杯>教学反思 4

  整节课教学过程清晰。教学设计能结合低年级特点设计,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字、词教学为主线,结合字理和学生易于掌握的方法,让学生主动参与学*,同时我还注意了学法的渗透,提问设计有效。最为让人高兴的是我能利用课堂中的生成问题,合理的进行引导,让其他学生有样可学。针对低年级学生行为*惯学得快忘得也快的特点,我在授课过程中非常注意学生行为*惯的培养,也是很难能可贵的。

  但作为第一课时,这节课也存在不足之处:1、课文的开头直接进入插图的讲解,已经涉及了课文内容,而自己却突然强扯学生又回到生字词的学*来,让学生有些无所适从,如果能把这个环节放到学完生词后才进行效果会好些。2、作为二年级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是个还需要老师扶持的过程,但我在这个设计上有些急于求成了,坡度高了,学生不太能适应。如果能设计为让学生每读完一个自然段,然后出示小黑板让学生一个自然段一个自然段地学*填空,最后我再把这些填空汇总,指出这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我想这样效果会好些。

  教后联想:我们在教学中都在倡导设计的问题能让学生跳起来能摘到果子,而在教学中往往会犯这样的错误,教师的急于求成设计了一些超出学生能力范围的问题,要做到合适还应该在备课中多下苦功啊!

  <蜗牛的奖杯>教学反思 5

  《蜗牛的奖杯》是一篇寓言故事,是说明“谦受益,满招损”的道理,学生通过读故事,很容易弄明白这个道理。我认为这节课我在探究讨论的问题设计上很有创新。这个问题包含三个层层递进的小问题:

  1、蜗牛以前是在空中自由飞翔的,后来成为一只得意洋洋的蜗牛,最后变成在地上缓慢爬行的蜗牛,这三种形象的蜗牛,你喜欢哪一种呢?(要尊重学生个性化的见解,)

  2、大家都喜欢在空中自由飞翔的蜗牛,那同学们,有什么好办法,让这只蜗牛再飞起来呢?

  3、假如蜗牛现在转变态度,不再骄傲自大了,他能不能再飞起来?

  我起初设计的问题是“这只会飞的蜗牛最后为什么只能在地上慢慢爬行呢?”这个问题只能达到蜗牛因为自己的骄傲而得到可悲的下场,引起人们同情的目的。倘若换成以上三个问题,却不仅让学生认识到骄傲带来的后果,更重要的是,把学生的思维引导到创新的层次上,一是让学生认识到蜗牛的下场是值得同情的,这浅层次的认识;二是想办法改掉骄傲的缺点,让蜗牛再飞起来,激起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这才是教育的目的;三是让学生知道只有勤学苦练,放下沉重的思想包袱,才能不断进步,尔后出示刘翔一次次获奖的画面,再次强化学生成绩不代表未来,是对过去成绩的肯定,从而让孩子怎样面对荣誉。这是教给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创新的体现,是根植学生终生受用的思想。我想,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孩子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才能激发孩子们的想象思维、创造思维,强化他们的创新意识,这才是学语文、用语文的关键。如果学无思想,只认认字读读文,“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培养创新思维”,都将成为空谈。


《蜗牛的奖杯》教学反思实用十篇(扩展3)

——《蜗牛的奖杯》教学设计 (菁华5篇)

  一、教学要求:

  ⒈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⒉通过合作学*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满招损,歉受益”的道理。

  ⒊续写寓言故事,培养学生的写话能力。

  二、教学准备:

  写作纸一张、多媒体课件

  三、教学过程:

  ㈠检复

  ⒈板书:“蜗牛” 指名学生读词 “奖杯” 指名读·

  ⒉通过上节课的学*,你们知道蜗牛与奖杯之间有什么关系? 指名学生说

  ⒊这节课我们继续学*(板全课题) 齐读课题

  ㈡学文

  ⒈蜗牛是怎样得到奖杯的?请小朋友们自己去读一读课文

  ⒉交流: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第一段交流:说原来蜗牛的样子——(贴图)——课文当中是怎样写的?

  指名读——读了这句话你仿佛看见了什么?

  你能把蜗牛的自在和翅膀的有力读出来吗?指名读——齐读

  第二段交流:指名说(贴奖杯)你是从哪儿知道的?

  “遥遥领先” 所有的对手(师生接说)有……有……有……

  蜗牛飞得可真快呀!你能把蜗牛的快给读出来吗?指导朗读

  表演第二段 老师是小白兔记者,想采访一下获奖的冠军。

  ①祝贺你蜗牛!今天,你获得了飞行冠军,你的心情怎样?

  ②今后,你有什么打算吗?

  ③啦啦队,小动物们,你们有没有话对小蜗牛说?

  ⒊以前的蜗牛是(有翅膀、还得过飞行冠军的蜗牛)现在的蜗牛是(指名学生说说现在蜗牛的样子)教师适当小结(贴图)

  到底是什么原因使蜗牛变成现在这个样子呢?潘老师的心中有一个大大的“?”你们能帮我解决吗?自己到课文中去找找答案吧!

  交流:①读到这,你觉得这只蜗牛怎样?(自以为是)课文是通过哪些语言表现出来的?

  指导读:从此,它得意洋洋。

  ②继续交流(出示二、三句)

  a问:蜗牛为什么成天把奖杯背在身上? 指名说

  此时,这只蜗牛心里会想些什么?

  b这句话谁能把它读好?

  自由试读——指名读——评价——师赛读 理解“惟恐”和“生怕” 师再读——齐读

  ③(指现在的蜗牛图)你看,蜗牛背着奖杯,还能飞吗?为什么?指名说

  是呀,这么大,这么重的奖杯,背在身上,多累呀!指导朗读

  ④渡:这沉重的奖杯到底是怎样变成坚硬的外壳的?指名说

  “天长日久”说明什么? (擦问号)

  ㈢小结延伸:

  ⒈(指板书)在飞行比赛中,蜗牛得了奖杯,从此,得意洋洋,整天背在身上,惟恐别人不知道他是飞行冠军。到了晚上,蜗牛就睡在奖杯里,生怕被别人偷了去,沉重的奖杯变成了坚硬的外壳,蜗牛只能勉强地从硬壳里伸出头来,在地上慢慢的爬行。

  ⒉看到蜗牛的下场,原来和它一起比赛的小动物会对它说什么?

  听了小动物的话,蜗牛又会怎么想?

  ⒊是呀,可是等蜗牛认识到这一点,后悔已经来不及了。第二届森林飞行比赛又开始了,老蜗牛带着小蜗牛到草地上来观看比赛。看着能在天空中自由飞翔的蜻蜓、蝴蝶、蜜蜂……叹了口气。这时,小蜗牛爬过来,好奇的问:“妈妈,你怎么了?为什么叹气呀?”此时,老蜗牛会说些什么? 同桌互说 指名说 写下来

  ㈣板书设计:

  (蜗牛原样图)

  (蜗牛现样图)蜗牛的奖杯(奖杯图)

  【教学目标】

  1、指导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教育学生要正确对待荣誉,应当把荣誉作为激励自己前进的动力,不能躺在已有的成绩上睡大觉。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1、读词语

  多媒体出示生字:

  翅膀 遥遥领先 蜻蜓 自由飞翔

  唯恐 得意洋洋 生怕 飞行冠军

  奖杯 天长日久 坚硬 慢慢爬行

  1)指名读; 2)齐读;

  2、你能用上一个或者几个词语说上一句和课文有关的话吗?读题。

  【设计意图:识字是低年级教学的主要任务,这样既复*了词语,又对课文内容有了一个整体的回顾,还培养了学生的语言概括和表达能力。】

  二、学*课文

  (一)看图比较

  1、出示蜗牛图一,师引述课文:很久很久以前,蜗牛可不像现在这个样子。

  大家看图说说,以前的蜗牛什么样子。

  我们来看看书上是怎么说的。

  出示:它长着一对有力的翅膀,能在空中自由地飞翔。

  a、指名读

  b、重点指导

  “有力的翅膀”、“自由地飞翔”

  你觉得现在的蜗牛是一只怎样的蜗牛?(快乐的,自由的,无忧无虑的……)

  c、指名带着自己的体会去读。

  d、齐读第一段

  2、出示蜗牛图二,现在的蜗牛什么样?

  课文里是怎样写的,我们来看第四段。

  沉重的奖杯变成了坚硬的外壳,蜗牛只能勉强地从硬壳里伸出头来,在地上慢慢地爬行。

  a、指名读;

  b、重点指导“坚硬的外壳”、“勉强”、“慢慢地爬行”;

  c、再指名读

  你觉得现在的蜗牛怎么样呢?

  【设计意图:运用图片,先请学生对现在的蜗牛进行介绍,再运用图片进行对比,以激起学生学*的好奇心。对照图片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从重点词语体会不同时期蜗牛的心情。】

  过渡:蜗牛怎么会变成现在这样的呢?事情还得从那次飞行比赛说起。

  (二)学*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

  2、读了课文的第二小节,大家知道和蜗牛比赛的都有谁呢?(蝴蝶、蜜蜂、蜻蜓)出示蜗牛飞行图

  3、请同学们再读读课文,是不是只有它们三个和小蜗牛比赛的呢?(学生再读课文,集体交流还会有谁。)

  4、还有很多会飞的小动物参加了这次比赛。不过你们是怎么知道的呢?(省略号)

  5、比赛结果怎么样?

  什么是“领先”?那什么是“遥遥领先”?指导读好这个词。

  6、小朋友们说得真好!当蜗牛凭着一对有力的翅膀,战胜了所有的对手,获得冠军的时候,其他的小动物们会对他说些什么呢?

  如果你是这只蜗牛,你手捧着金灿灿的奖杯,听着人们对你的夸奖、赞美,你会怎么说,怎么做呢?(学生集体交流。)

  过渡:是啊,蜗牛从此(洋洋得意)

  【设计意图:借助生动的画面帮助学生建构语言,抓住几处关键词和一个省略号,与课文产生共鸣,将蜗牛当初的无与伦比与后来只能在地上慢慢爬行形成一个强烈的对比。这样有利于学生理解语言的生动性和深刻性,也有利于学生内化和积累语言。当蜗牛获得奖杯后创设了两种不同的说话对象,让学生从多角度去体会蜗牛此时的心情。】

  (三)学*课文第三自然段。

  1、齐读第一句话

  什么是“得意洋洋”?读出“得意洋洋”来。

  带着“得意洋洋”的表情和动作读出“得意洋洋”来。

  2、它的洋洋得意到底体现在哪些地方呢?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用笔画出有关的语句。

  3、交流,出示句子。

  (1)出示:“它成天把奖杯背在身上,唯恐别人不知道它是飞行冠军。”什么是“成天”?给它换一个词。

  为什么要“成天背着这个沉重的奖杯”呢?

  读了句子,你猜“唯恐”是什么意思?

  把害怕、担心别人不知道它是飞行冠军的感觉读出来。

  你能用“因为……所以……”来说说这句话吗?

  我们来做做蜗牛背奖杯的这个动作。师相机采访小蜗牛:小蜗牛,你背上背的金灿灿的是什么东西呀?

  这个奖杯这么重,背上它你都不能飞了,放下吧。

  让学生把炫耀的话说出来。

  (2)出示:“到了晚上,蜗牛就睡在奖杯里,生怕被别人偷了去。”

  指名读这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

  在这两句话里,有两个词都有“害怕”的意思,你知道是哪两个词吗?

  理解“唯恐”、“生怕”。唯恐是唯恐大家不知道它是飞行冠军,生怕是怕什么?相比较,它更怕什么?

  对,它更怕奖杯丢失,所以“生怕”这个词语,害怕的程度,担心的程度比唯恐要深,那么这两个意思差不多的近义词能不能换呢?


《蜗牛的奖杯》教学反思实用十篇(扩展4)

——《蜗牛的奖杯》教学反思 (菁华5篇)

  师:读了课文第二小节,大家知道和蜗牛一起进行飞行比赛的小动物有哪些呢?请一位小朋友从我这儿的动物图片中选出来,贴到黑板上。(学生上台选了蜻蜓、蝴蝶、蜜蜂的图片。教师指导学生贴到黑板上相应的位置。)

  师:大家同意吗?

  生:同意!

  师:真的同意吗?请小朋友们认真读读第二句话。想想就只有这三种小动物在和蜗牛比赛吗?

  (学生自读。)

  生:我想,还会有其他小动物也来参加比赛的,会飞的小动物还有很多的。

  生:还有黄莺、燕子也会参加的。

  师:是的。还有很多小动物也参加了比赛。可是课文中没有直接写,我们从一个标点符号中能看出来,请小朋友们把它找出来。

  生:我知道,是省略号!

  师:对了,省略号的作用真不小呢,这里它告诉我们还有许多动物参加了比赛!好,请这些小动物们也一起参加。(教师把一些动物图片贴到黑板上。)

  师:如果这儿就是赛场,假如蜜蜂、蜻蜓、蝴蝶飞到了这,那蜗牛可能飞到了哪里了呢?蜗牛该贴哪儿呢?谁来帮老师?

  (一学生上台把蜗牛的图片贴到了其他小动物的前边,距离比较远。)

  师:为什么这样贴呢?

  生:因为课文中说蜗牛甩下了所有对手。所以,蜗牛在最前边。

  生:因为蜗牛获得了冠军。冠军就是第一名,就贴在最前边。

  师:大家说得有道理。那老师这样贴可以吗?(把蜗牛往后移动,和其他小动物的图片靠*一点。)请小朋友们再读读课文。

  生:我想不可以,如果蜗牛只快这么点,就不能说它的本领是很强的了。

  师:你能联系前面的课文来想,真会读书!

  生:蜗牛是遥遥领先,应该比其他小动物快多了。

  生:我知道,“遥”就是“远”,“遥遥领先”是远远地领先,那应该比其他小动物们快很多。

  师:小朋友们真聪明,从“遥遥领先”这个词读懂了。谁来读好这句话?(指名读)课文中说蜗牛遥遥领先,那你看到在什么情况下也有人遥遥领先的?

  生:体育课赛跑时,我们班的吉驰是遥遥领先的。

  师:学*上呢?

  生:我们班钱隽朗的奥数成绩总是遥遥领先。

  生:方异的写字也是遥遥领先的,我非常羡慕她。

  师:说得真好!体育比赛、学*上,那些刻苦努力的人就会遥遥领先,夺得冠军,取得胜利。这一次是蜗牛凭着一双有力的翅膀,甩下了所有的对手,遥遥领先,得了冠军。这个时候,森林王国其他的小动物们会怎么对蜗牛说呢?蜗牛听了,又会怎么说怎么做呢?请小朋友们小组合作来表演一下。(学生合作表演。)

  师:现在请小朋友们分成两组,一组把自己当成蜗牛,一组就做其他各种小动物,来合作表演一下。

  生:啊,蜗牛,你真了不起!

  生:我是蜜蜂,我祝贺你获得了冠军!

  生:蜗牛先生,你的奖杯多漂亮啊!让我看一看,好吗?

  生:要是我也有一双像你这么有力的翅膀,那有多好啊!

  生:我是蝴蝶,我要向你祝贺。

  生:是啊,还是我蜗牛比较厉害吧。你们谁都比不过我!

  生:我多厉害!你们怎么能和我比?

  生:哈哈,只有我才能得冠军!

  生:看来你们都不是我的对手!

  生:下次,你们还是不要和我比了吧!

  师:大家的表演都非常出色!大家听听蜗牛们说的话,想想说话时的语气、神情、动作,觉得可以用课文中的哪一个词语来形容?到课文中去找一找。

  生:(齐喊了起来)“得意洋洋”。

  师:谁来读好这个词。

  (生读)

  生:老师,我还可以用动作把蜗牛很高兴、很骄傲的样子读出来。

  师:那你来试试。

  (生单手握拳有力地举到了胸前,读得特别得意洋洋)

  师:我们也一起来演演那只很得意很骄傲的蜗牛。

  (生兴奋地读演)

  解读

  《蜗牛的奖杯》(苏教版国标本二年级下册第七课)的设计,教学前我一直有两个困惑:

  一、如何突出探究意识

  如何形成孩子积极主动的学*态度,我非常关注学生学*的过程,想用各种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中去。于是,我设计了一个小矛盾摆在学生面前,比如:“想想,只有这三种小动物在和蜗牛比赛吗?”“那老师这样贴可以吗?”这些问题都值得探索,它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触发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能使他们自主读书,并在读书中思索、探求、研究。同时我也努力和学生一起研究,充分尊重了学生,学生探究的欲望就更强烈。在整个过程中,我采用“以读代讲”、“动手操作”、“合作表演”等活泼有趣的形式让学生乐于学*,给学生创造了思维的空间,让他们在自主的读书探究中解决问题。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学到了知识,掌握了解决问题的方法,非常快乐。

  二、如何落实语言积累

  对于语文教学来说,无论怎么改,都必须强调“读要贯穿始终”、“字词句训练渗透其中”,一经一纬,相互交织,为学生学*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搭建一个*台。在这个教学片断中,我紧紧抓住“遥遥领先”、“得意洋洋”等关键词句,指导学生去读书、去感悟,让学生感受到课文语言的生动、形象及准确、精当,并通过“练说”、“表演”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让学生内化这些语言,积累下来。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培养了语感,另一方面也积累了语言,运用了语言,充分体现了语文的特点。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使用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这一理念我一直在努力地落实。

  一、抓好朗读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要求:阅读教学,首先要重视朗读的指导,在学生读正确、流利的基础上,指导读出感情。由于课文是寓言故事,教学中重在引导学生自悟寓意,不以繁琐的分析或抽象地讲道理,所以我反复创设情境,通过各种形式的读,把大量的时间留给学生自读自悟。本教学设计注重了引导学生从词语表达的准确、鲜明去体会、感悟寓意。如:通过对“得意洋洋”、“成天”、“唯恐”、“生怕”等词语及其所在句子的反复品读,学生在脑海里形成了蜗牛得奖后所作所为的表象,让学生感受、体味到语言文字中所蕴含着的道理。

  二、抓好重点词语理解

  在本课中重点词语有“遥遥领先”、“得意洋洋”、“唯恐”、“生怕”等,课堂上我通过各种形式、方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词语意思,从而理解所在的句子及段落的意思。比如:在理解“遥遥领先”一词时,通过让学生看图,自己理解并总结词语的意思,从而明白蜗牛是多么的厉害;在理解“唯恐”和“生怕”时,我先通过换词理解的方法理解“唯恐”的意思,学生容易理解到“唯恐”的意思,然后通过读课文,再思考两个意思相*的词位置是否能调换,学生通过对这个问题的思考,明白两个词的细微差别,老师最后进行总结,使学生体会蜗牛非常得意的心态。

  三、抓好语言文字训练

  语文教学的核心就是语言文字训练。在教学中,我注重了语言文字的训练,将语文的人文性与工具性巧妙的结合进行了融合。导入新课时,我让学生选一、两个词进行造句练*;我重点抓了2处来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注重情境的创设,比如:“你就是这只获奖的蜗牛,你心里怎么想?你碰到朋友会怎么说?你是蜗牛的朋友,你会对它说些什么?”,让学生进入到角色,更好地体会蜗牛当时的心态,进而体会到课文的寓意,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进行高效的言语活动,高质量的提高学生的语言。

  承担《蜗牛的奖杯》三上,并且在全校展示,我表示亚历山大,不敢有丝毫懈怠,。上周五刘萍萍老师二上结束,而我的公开课安排在本周一上午第二节,我利用周末在家积极准备。

  一、课前准备工作

  1、认真看计杨老师上课时我的听课记录,并且认真思考一上研讨时大家的精彩建议。

  2、认真看刘萍萍老师上课时我的听课记录,并认真思考二上研讨时大家的好建议。

  3、认认真真地反复看我们的教参和备课手册。我个人觉得教参很有参考价值,是我们教师用书的权威版本。教参会告诉我们本节课的重点及详细的指导。在*时的备课中,教参是我必看的书籍。

  4、在网上寻找了很多资源,看了很多教学实录,更看了很多教学反思,使我受益匪浅。

  5、周一下午第一节,在二(6)班磨课。

  周一到校看到我的公开课调整到周二上午第一节,得知此消息,我第一时间跟二(6)班的李方洁老师商量,打算在她们班级磨课。李老师爽快地答应了,还利用上午的语文课进行了第一课时的教学,非常感谢李老师及二(6)班的孩子们。

  6、试上之后,晚上回家又做了一些细微的调整。

  7、最后确定教学设计及ppt课件,一遍遍播放ppt,熟悉流程。

  二、主要构思

  1、通过抓主要关键词,让学生理解从前的蜗牛飞行本领高超,及获得奖杯后的骄傲自大、忘乎所以。例如“有力”“自由”“遥遥领先”“甩下”“所有”“冠军奖杯”“成天”“唯恐”“生怕”“又大又重”“天长日久”“退化”“勉强”“慢慢地爬行”。

  2、通过入情入境地表演,让学生理解蜗牛得奖后得意洋洋,不思进取,最终只能在地上慢慢地爬行;同时使学生明白“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的道理。教学*安排两次表演,第一次是获奖后的蜗牛成天背着奖杯到处炫耀、显摆,它会对大家说些什么呢?设计本环节是让学生进入蜗牛的角色,亲身体会蜗牛获得奖杯后的骄傲。第二次表演是结合课文插图,以不能飞行的老蜗牛看到曾经的对手蜻蜓、蜜蜂、蝴蝶在空中翩翩起舞,若有所思、感慨颇多,它会对自己的孩子说些什么呢?以此让学生明白“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的道理”。

  3、指导朗读。首先读关键词,然后再读关键词所在的句子,然后读这一段话。层层指导,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给学生自由练*朗读的时间,然后再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让学生与文本对话,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机会。通过指导朗读,让学生读出曾经的蜗牛是昆虫类的飞行冠军,读后蜗牛获奖后的骄傲,读出蜗牛只能在地上慢慢爬行时的无奈。通过读课文来理解课文,然后通过读反馈学生理解文本的情况,最后达到让学生在读中悟,在悟中读的教学目标。

  4、着眼整体,树立整体概念。

  由整体到局部在回归整体,从整体上把握课文。上课前首先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1遍,通读课文;之后是分段讲解,最后再让学生齐读课文,树立整体概念,着眼大局。

  三、不足之处

  1、在引导学生说说蜗牛的比赛对手还有谁的时候,学生回答的范围超出了昆虫类,回答了鸟类,我的引导不够好,我也很困惑,这里究竟该如何引导,既能让学生明白蜗牛只是跟同等水*的昆虫比赛,又不用花太长的时间,毕竟这里不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2、在让学生扮演获得奖杯的蜗牛,说说此时是什么心情,接下来该怎么办时,学生的回答不够好,例如“我很得意”“保存起来当做纪念品”,此处我的点评或者说引导不够好。

  3、在贴图“遥遥领先”时,胡倩颖回答“蜗牛和其他动物的距离应该远一点”,但讲台上的张靖辉同学理解貌似不够透彻,他摆的图不够“遥遥领先”,此时如果让其他同学上讲台修改贴图会更好。事实上也证明了这一点,课后我让学生修改,更能凸显“遥遥领先”的比赛场景。

  四、我的遗憾

  原本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环节,课文上完以后,当堂把奖杯送给坐姿标兵、认真倾听的学生、积极回答问题的学生、表演冠军等,然后追问得到奖杯的学生此刻什么心情,接下来会怎么做,这样更能教育学生“骄傲使人落后”。当时因为时间原因,我删掉了此环节,课后我弥补了这个环节,事实证明孩子们真的知道取得成绩时不能骄傲,应该继续努力。我强调在今后的学*和生活中,当我们获得奖品、奖状、奖杯的时候,千万不能骄傲,应该继续努力,争取更上一层楼。

  感谢亲爱的伙伴们!感谢二年级语文组的所有老师!感谢给予我们指导的徐军老师!感谢一上的计杨老师!感谢二上的刘萍萍老师!感谢让我磨课的李方洁老师及二(6)班的全体学生!

  《蜗牛的奖杯》这个小小的童话故事诉说的道理是极深刻的。怎样让二年级的学生读懂背后的这层意思呢?显然,得补充一些事例来帮助他们。于是,我补充了《伤仲永》的故事。当学生在完成课后练*“看到再也不能飞上天的蜗牛,你想对它说些什么?”时,都写道:“蜗牛啊,现在你懂了吧,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蜗牛,你要记住,满招损,谦受益。不满足是向上的车轮。”有的给它出主意:“只要你努力,一定会成为爬行冠军。”积极向上的语言打动着我,看来学生们是真正懂了。

  不过上课时,还出现了许多让我意料不到的小插曲。一个学生说:“老师,怎么图上那个长翅膀的蜗牛怎么看也不像蜗牛啊!”其他学生也随声附和:“样子真恶心。”“它是软体动物,怎么扇翅膀啊?”“老师,蜗牛以前真的是这个样子吗?”我真的不好回答,难道告诉学生这只是个童话,这个故事是作者编的,那么其中的教育意义也会大打折扣啊!真希望这个故事的主人公不是蜗牛。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抓好以下三个方面:

  一、抓好朗读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要求:阅读教学,首先要重视朗读的指导,在学生读正确、流利的基础上,指导读出感情。由于课文是寓言故事,教学中重在引导学生自悟寓意,不以繁琐的分析或抽象地讲道理,所以我反复创设情境,通过各种形式的读,把大量的时间留给学生自读自悟。本教学设计注重了引导学生从词语表达的准确、鲜明去体会、感悟寓意。如:通过对“遥遥领先”、“得意洋洋”、“成天”、“唯恐”、“生怕”、“天长日久”等词语及其所在句子的反复品读,学生在脑海里形成了蜗牛得奖后所作所为的表象,让学生感受、体味到语言文字中所蕴含着的道理。

  二、抓好重点词语理解

  在本课中重点词语有“遥遥领先”、“得意洋洋”、“唯恐”、“生怕”等,课堂上我通过各种形式、方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词语意思,从而理解所在的句子及段落的意思。比如:在理解“遥遥领先”一词时,通过让学生看比赛录像,自己理解并总结词语的意思,从而明白蜗牛是多么的厉害;在理解“唯恐”和“生怕”时,我通过近义词理解的方法理解“唯恐”和“生怕”两个词的细微差别,老师最后进行总结,使学生体会蜗牛非常得意的心态。

  三、抓好语言文字训练

  语文教学的核心就是语言文字训练。在教学中,我注重了语言文字的训练,将语文的人文性与工具性巧妙的结合进行了融合,我重点抓了2处来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注重情境的创设,比如:“你现在就是小蜗牛,我来采访一下你,你把奖杯放哪去了?为什么一直背着他?”等等,让学生进入到角色,更好地体会蜗牛当时的心态,进而体会到课文的寓意,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进行高效的言语活动,高质量的提高学生的语言。

  四、抓好文章的中心


《蜗牛的奖杯》教学反思实用十篇(扩展5)

——《蜗牛》教学反思菁选

《蜗牛》教学反思15篇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课堂经验,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蜗牛》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活动目标

  1、能听口令变换队形,学*螺旋走。

  2、知道在行走中要关注同伴,保持合适的距离。

  3、在行走中队伍一定要齐,步伐要一致。

  4、提高动作的协调性与灵敏性。

  5、培养幼儿边玩边记录的学*技能,并能够用自己简短、流利的语言表达自己记录的意思。

  活动准备

  螺旋走的图示、节奏感较强的音乐。

  活动过程

  1、请幼儿仔细观察螺旋走的.图示,说说图示想什么,讨论螺旋行的走法,了解螺旋形的路线。

  2、引导幼儿掌握螺旋走的要点,幼儿能够随音乐节奏练*螺旋走。

  3、注意个别指导,提醒幼儿注意走时要控制距离,排头幼儿要找准位置。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充分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让幼儿在宽松的氛围内自由探索,发挥了幼儿做为活动主体的作用。我以活动的引导者、合作者等不同的身份参与活动,增加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及情趣,同时在活动过程中我根据突发状况及时对活动进行调整,在不影响活动目标的前提下使其更加符合了幼儿的兴趣。

  《小蜗牛》是一篇短小精悍的小故事,故事中运用夸张幽默的手法来描述故事的发展。活动中正是通过慢吞吞的小蜗牛,以它慢为线索,来解读四季的特征。小蜗牛在来来去去小树林和家的途中,经历了春夏秋冬四季的故事。在充满趣味的故事情节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春夏秋冬时刻变化着的小树林。通过小蜗牛不厌其烦的爬行,让幼儿感受到了小蜗牛的`锲而不舍的精神和妈妈对小蜗牛的那份隐形的爱,在这短短的小故事中都表现的淋漓尽致。而对中班下学期的孩子来学这些隐性的东西他们很难感受到,那我们用怎样的形式能让幼儿潜移默化地感受到:

  1.我运用图谱文字结合的形式向幼儿呈现了四季的特征和循环性,幼儿一目了然。在活动中故事的好词好句应该有意识的渗透一下,积累幼儿的词汇量,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培养幼儿自主阅读的*惯应该从小培养。

  2.幼儿表现还可以,思维活跃,能感受到幼儿已经被这小故事给吸引,被妈妈的爱给吸引,被小蜗牛的韧劲给吸引,被小蜗牛的慢给吸引。尽管小蜗牛一次次都是空手而归,但能感受到小蜗牛的快乐,能感受到蜗牛妈妈对小蜗牛的教育是隐性,在隐性中通过小蜗牛自己的发现诉说,在小结自然中就让小蜗牛自己感受到了四季特征和变化。这才是故事的核心所在,而我们在教育孩子时是否真的给幼儿自由,让幼儿自我发现,自我感悟呢!而我们真正做一个引导者、参与者呢?我们做不到啊?可是我们试着要去做?为了孩子能更好地学*。

  一、教材:小学科学三年级上第2单元----动物之二《蜗牛》

  二、教学要求

  1、培养学生观察小动物的兴趣,培养学生对小动物的亲*感。

  2、组织和指导学在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经历一些基本的观察活动过程。

  3、组织和指导学生在有结构的观察活动中,获得蜗牛的身体结构、外形特征,食物等方面的直接认识。鼓励学生在此基础上,联系来自其他渠道的信息,发展自己的认识。

  4、学会表达交流自己观察的情况,学*如何整理事实。

  三、成功之处:

  1、注意学生年龄特点,营造既适合学生年龄特点,又直观、简洁的探究学*的情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兴趣和探究欲望。

  课堂一开始,在每组学生小组桌上,放一只活的蜗牛,使学生一进教室,马上被这活生生的蜗牛吸引了,马上投入到观察探究中去了。教师只是在小组间巡回指导,鼓励肯定。

  2、把经历活动的过程充分地还给学生,让学生在个体和集体的观察、探究、交流等过程中,体验一系列的直接经验,体验观察过程的基本方法。使学生的主动学*、合作学*和探究学*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

  在一节课的课堂中,如何使学生得到完整的观察和体验过程呢?在本堂课的活动设计中,我设计了三个活动环节。

  第一步:让学生一进课堂,马上投入到自由的观察活动中,这一步,主要是激发兴趣,使学生得到一些零碎的直观认识,观察还处于自由,零碎和没有目的、没有条理状态下。为下一步的活动作铺垫和准备。

  第二步:观察蜗牛的外形。在学生对探究目标的自由提出和合理选择后,确定了本次活动的第一个目标:蜗牛的饿外形。活动的形式是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自由观察,在观察现象的交流中,整理信息,体验方法。在合作交流中得到相互补充和提高。

  第三步:对蜗牛食物的探究。先由学生学*小组讨论制定研究方案。后用小组的方案进行观察和探究,在交流中,比较方法的优劣,使学生产生更深的体验。

  3、教师真正成为学生学*活动的促进者、参与者、合作者、引导者。

  在本课活动中,教师没有大量的提问和叙述,没有“精彩”的表演和讲解。教师的责任在于为学生的探究活动创设一定的情景,引导学生提出研究的目标,和学生一起根据课堂的'实际条件选择合理的饿研究目标,和学生一起进行探究活动,在活动中个别指导,引导学生进行观察信息的交流和共享,促进学生直接经验的获得和方法的体验,并引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发现更多的新的问题。

  四、值得商榷的地方。

  1、教师的教学设计和学生原有的接受*惯、思维方式、合作形式之间的有效磨合。

  新课程的实施,对教师提出了前所未有,教师的课堂中的行为,必须从学生学*活动的目标出发,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设计的活动与学生原来长期接受的教学方式有很大的出入,学生一下子很难接受,或者活动不能到位,探究活动的有效性、深入性、广泛性不够,直接制约着学生学*活动的效果和长期发展目标的实现。

  2、教师在学生活动过程中的指导如何高效、合理、有节又生动活泼地开展。

  我们长期以来养成了一种思维定势,认为教师的指导,一定是手把手的指点,既要指点活动的目标,又要指点活动的具体方法;既要指点活动的环节要求,又要指点材料的处理方法,事无巨细,面面俱到。如何处理教师的指导和学生自我探究过程中生成的对活动的过程、方法的体验之间的关系,还值得我们深入事件和研究。

  3、教学目标的认识还有待于进一步探讨,知识目标和过程与方法、态度情感与价值观在活动中如何落实,落实的途径和达成度如何把握,还有待于探索。

  班里的宝宝喜欢听故事,每当听故事时孩子们都是聚精会神的。今天给宝宝讲了一个《小蜗牛》的故事。讲的是小蜗牛因爬得很慢很慢,在来来去去小树林和家中的途中,经历了春夏秋冬四季的故事。从小蜗牛告诉妈妈的短短几句话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春夏秋冬时刻变化着的小树林。讲完故事后,我没有像往常一样去提一些情节性的问题,没有局限于故事本来的几个简短语句,而是注意引导孩子们展开联想。

  小蜗牛说:“妈妈,小树林里的小树长满了叶子,碧绿碧绿的,地上还长着许多草莓呢。”我就用启发性的语言给孩子展现一个美丽的意境:“夏天,小树林里的树木长满了绿叶,地上是碧绿碧绿的草地,在碧绿的草从中,满是鲜红鲜红的草莓,一个多么美的世界,你好像还看到了什么呀?”

  小蜗牛说:“妈妈,草莓没有了,地上长着蘑菇,树叶全变黄了。”我就引导孩子想象“秋天,小树林变成了金黄色,满树的叶儿随风飘舞,轻轻落到地上,让大地也变成了一片金黄,你觉得小树林怎么样?你好像还看到了什么昵?”

  通过孩子的联想,那随四季转换不断变化着色彩的美丽的小树林,如同真的呈现在眼前一般,孩子们都为这隐含于故事中的色彩美而陶醉了。

  教学反思:幼儿故事题材众多、内容广泛。优秀的幼儿故事,丰富了孩子们的生活,并以其独具的`艺术魅力给孩子们以享受。但孩子在听故事时,往往只注意到故事中显著的特点,易被一些表面的东西所吸引,而其中隐含着的美是不易被孩子注意,甚至易被老师所忽略的,而这些东西有的是相当有益于孩子的。在故事中,试着和孩子们一起去挖掘隐含于故事中的美,感觉是有益有趣又可行的。

  优点之处:

  《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应拓宽语文学*和运用的领域,并注重跨学科的学*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效率。”本节课我本着这一原则,在教学中把歌曲、图画及角色朗读有效地融入到其中,使学生在欢快的音乐、美丽的图画和丰富的想象中学*知识,了解自然,让语文课堂变得丰富多彩,提高了学*效率。

  不足之处:

  是由于时间安排不太恰当,模仿练*对话环节显得仓促,学生说得不充分。

  整改措施:

  利用午自*补救一下,让学生的`模仿练*对话,更完整,说的更充分些。

  第一环节主要是加深幼儿对蜗牛的印象,激发他们的兴趣,为第二环节做铺垫。在第2小节处,让幼儿学学小蜗牛爬一爬,更是激发了幼儿的模仿欲。但在看似很顺的情况下,教师过多的扮演主导者的角色,在一定程度上剥夺了幼儿自由支配的权利,限制了幼儿自由想象的空间。

  第二环节是让幼儿通过观察不同颜色的蜗牛,在大胆想象、交流中,学说“小蜗牛吃了ⅹⅹ,变成了ⅹⅹ蜗牛。对于这一学说情况幼儿基本达成。在第1小节,幼儿学说此句时,出现了声音轻与不整齐两种情况,教师根据不同情况,做出了不同的处理,使幼儿学说时更容易,目的也更明确。活动也进行得相当顺利,可是在接下来的环节中,我们发现,原本轻松、有趣的过程,略显沉重。对于“小蜗牛吃了红色的草莓,变成了红色的蜗牛”一句,学说的相当吃力。而且终观整个环节,教师教的痕迹过于明显,以后该多多改善,让幼儿有一个更轻松的'学*氛围。

  第三环节,运用ppt讲述故事,很好的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如果在ppt中,能对蜗牛的造型与变色做更好的处理,会更好。)

  第四环节:

  1.第1环节,让幼儿自己到小椅子下拿水果尝一尝,秩序有点乱。如果将水果展示在前面固定的一个地方,让幼儿自由选择,会更好,更能体现幼儿的自主意识。

  2.小班幼儿自控能力差,可在尝一尝、说一说环节,教师让幼儿拿着水果图片,听其他幼儿轮流讲,有点缺考虑。如果在ppt上播放水果图片,幼儿集体观看,“品尝”,学说,纪律问题会得到更好的解决。在集体观看和学说后,可以让幼儿自由交流,也可让幼儿跟后面的客人老师说一说。既可满足他们说的欲望,又能培养他们的胆量。

  3.第2环节的设计有健康教育的意识,让幼儿知道吃饱了,我们可以去散散步。

  各位老师好,我常常来看2备的帖子,常来学*。今天终于自己首次注册成功。在大家集体备《蜗牛的奖杯》时,我也正好要讲这一课,因为学校聘请了一个我县在小学语文教学上很有名望的老教研员来听我的课。我很感激大家有那么好的教学设计,教学策略。给了我很大的帮助。我对这一课做了精心准备,在课堂上可以说游刃有余,自我感觉良好。课下也得到了教研员的好评。但是课堂上也留有遗憾-------一是时间掌握的不好,最后写字仓促收场,点评是不如不讲,到时间进行到那里,就应该下课。二是在指导朗读时,我本来是准备的是男女生比赛读,但上课时看到举手要读的很多,我就说举手的一起读,结果我对不举手的说,你们没机会了,机会是靠自己争取的,谁让你们不举手呢,点评是,应该让不举手的来读,不举手说明什么,不会。教学就是要教不会的。我有所感悟!三是我引导学生说你想对蜗牛说什么时,对学生的.评价,过早,说的过多,比如一个学生说到骄傲会落后,我马上说,你说的真好,骄傲使人落后,虚心使人进步。结果限制了学生的思路,都顺我的说去了。这一点是我自己感悟到的。我不知道这是不是教学反思。正好我县要举行论文比赛,我想整理了参加,但是心理想了好久,感觉我从下笔,题目写什么,就写教学反思吗?教学过程还用写吗?请大家给我一帮助。先谢谢了!

  孩子们事先了解了小蜗牛的主要特征,知道了它是用腹足爬行的,当下雨或遇到危险时小蜗牛会把自己缩在壳里。《蜗牛的秘密》这一活动正是让孩子们进一步了解小蜗牛的生活*性。整个活动我通过捉蜗牛、观察蜗牛等多种形式来认识蜗牛,以教师的启发引导和幼儿的主动学*为主,把教学合理地统一起来,在教学过程中启发幼儿创造更多的观察方法。为了让幼儿观察更清晰,我请幼儿观看我事先找好的介绍蜗牛的视频,然后我去结合图片作进一步的知识经验的提升,使学*不显得枯燥,更具形象生动性。

  在教室里观察小蜗牛的活动中,小朋友显得很兴奋,分好了小蜗牛后我让孩子们仔细的`看了小蜗牛的爬行。有的幼儿发现小蜗牛是靠全身的蠕动在爬,有的幼儿说小蜗牛是不动的,只会在壳里呆着。有的小朋友说蜗牛背着壳爬行真是累啊!蜗牛爬行时是一个全身运动,强度有点大。我组织幼儿观察学*蜗牛是如何爬行的,活动中是让孩子们分组进行的。刚开始时,由于初次接触这种爬行方式,大家都觉得好玩,通过这样这一节观察小蜗牛的课,使孩子的情绪得到很好的发展,同时也发展了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蜗牛身体的观察内容相当丰富,教材涉及到蜗牛身体的颜色,重点展开的是蜗牛头部、腹部、尾部和头部的眼睛、触角、嘴的观察。重点展开的是乌龟吃食物的观察

  蜗牛吃食物的观察

  蜗牛吃什么?蜗牛有牙齿吗?蜗牛怎样吃食物?蜗牛喜欢吃什么?在周围有好几种食物的时候,蜗牛会选择什么食物?蜗牛是怎样发现和找到食物的?等等,带着这些问题让学生去观察蜗牛

  蜗牛吃食物的观察则进展到蜗牛与环境的联系,蜗牛与食物的相互作用层面,在新的层面提出更多的问题,发现更多的问题。在这个层面上,还有着诸如蜗牛与温度、蜗牛与水(湿度)、蜗牛与光等许多观察研究的内容。

  蜗牛怎样吃食物?这个问题指向蜗牛的嘴和齿舌、蜗牛吃食物动作的观察和描述。齿舌的观察需用放大镜。

  蜗牛选择什么样的食物?插图表示的是其中的一种观察设计:在一只蜗牛的周围,放着菜叶、苹果、梨、橘子、面包等食物,观察蜗牛会朝哪个方向爬行。请注意,对小小的蜗牛来说,实际观察活动中只需要一小片菜叶,一小块苹果和梨,其他食物也是如此。插图中画成整株的菜,大块的水果只是为了表现放的是什么食物而已。实际上,用黄瓜、饼干屑、西瓜皮等其他物品的效果也是一样的。

  蜗牛选择什么样的食物的问题中,除了包含着学生*惯使用的“蜗牛喜欢什么食物”这样的问题外,还包含着“蜗牛怎样发现食物”“蜗牛靠什么发现食物”“蜗牛能从多远的地方发现食物”等问题。有的问题的提出也许能直接导致新的.观察研究和新的观察研究设计。

  进行蜗牛吃食物的观察,学生发现蜗牛在课堂上与家里的进食现象一同,蜗牛在课堂上不吃东西,而把蜗牛带回家后要吃东西了。这是什么原因呢?让生思考。

  教学反思:作为科学科学教师,要想进行好教学活动,必须要亲身经历学生将要参与的每一个学*环节,去发现探究中将要遇到的问题,去体验探究中的乐趣。科学课的教学过程对于对于教师自身来说也是一个体验探险究的过程。只有对教学有了充分的认识和充足的准备,我们的教学才能有效地进行。

  在教学中,教师要放开自己的思路,给学生更大的学*空间,并注重教学过程中“生成地区性”的价值,既要引领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科学学*活动,又要使不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

  在活动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应当是参与者、引导者,而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如果教师直接把蜗牛不食的原因讲授给学生,恐怕学生学*科学探究方法,培养科学兴趣就无从谈起,科学教学目标也就难以实现。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难免有教学环节的失败,难免有做不成功的实验,贵在不断的探索,并作为教学资源利用。作为科学教师应培养自己的“科学兴趣”,用我们自身亲*科学、体验科学、热爱科学的情感和行为来影响和感染我们身边的学生,同时让学生体验形成科学实验不论成功和失败都要进行不断探索的科学精神。

  在故事《小蜗牛》中,小蜗牛爬呀,爬呀发现一个季节向另一个季节转变,目的在于介绍春、夏、秋、冬季节的变换和四季的典型特征,融合知识性和趣味性一体。我本来要达到的目标是:

  1、知道一年有四季,明确四季的顺序,能讲述四季自然界的主要特征。

  2、利用表演学*对话,在以小蜗牛为故事蓝本的基础上与教师合作共同创编新的'故事。

  当我开展这个语言活动时,我发现孩子们的兴致很高。孩子们都能准确地说出小蜗牛“小、爬行速度慢”的特点。在我向幼儿讲述故事时,我发现孩子们都能根据我说的特征说出具体的季节。大班的孩子对四季都有了一定的知识经验,也为我们故事活动更好的开展做了良好的铺垫。于是我采用了绘图的方法,通过用简单的图示,小蜗牛图片以及箭头简单明了地向大家展示了小蜗牛爬行时四季的显著变化。也是为了帮助幼儿更好的理解与记忆。发现幼儿借助这个方法,大部分的孩子可以借着图片讲述故事内容。

  该语言活动的难点在于创编新的故事。在创编中,需要我们紧扣“四季转变”这个大标题。但是孩子表现得不够活跃。很多孩子的思维显得很局限,单一地从花草的变化来告诉我们四季在不停地转变

  《小蜗牛》是一篇短小精悍的小故事,故事运用夸张幽默的手法来描述故事的发展。用小蜗牛的慢为线索,来解读四季的特征。通过小蜗牛不厌其烦的爬行,让学生感受到了小蜗牛的锲而不舍的精神和妈妈对小蜗牛的那份隐形的爱,在这短短的小故事中都表现的淋漓尽致。

  但对于小学一年级上学期的孩子来学这些隐性的东西他们很难感受到,用怎样的形式能让他们潜移默化地感受到这些才是最重要的。

  故事中弥漫着*静、悠闲的气氛。正是这样的一个情景使学生乐意有兴趣倾听下去。

  一、在活动中我运用图谱结合的形式向学生呈现了四季的特征和循环性,学生一目了然。如故事中的`好词“碧绿碧绿”“光秃秃”对于小学一年级学生来说可能不是很理解,这就需要老师再此简单的解释提升,学生再次遇到时在脑海中就会搜寻到,对孩子是利大于弊吧!

  二、在活动中学生表现很好,思维活跃,能感受到学生已经被这小故事给吸引,被妈妈的爱给吸引,被小蜗牛的韧劲给吸引,被小蜗牛的慢给吸引。尽管小蜗牛一次次都是空手而归,但能感受到小蜗牛的快乐,能感受到蜗牛妈妈对小蜗牛的教育是隐性,在隐性中通过小蜗牛自己的发现诉说,在通过妈妈的一句爱的小结自然中就让小蜗牛自己感受到了四季额特征和变化。这才是故事的核心所在,而我们在教育孩子时是否真的给孩子自由,让学生自我发现,自我感悟呢!而我们是否真正做到一个引导者、参与者呢?

  〔案例描述〕今天的天气真不错,做完课间操,老师带领孩子们来到荷花池边,他们自由的观察着、兴奋的议论着,“老师,你看这里有好多小鱼,很小很小的。”“快来看,我看到了一只水叮当。”...

  〔案例描述〕今天的天气真不错,做完课间操,老师带领孩子们来到荷花池边,他们自由的观察着、兴奋的议论着,“老师,你看这里有好多小鱼,很小很小的。”“快来看,我看到了一只水叮当。”有不少孩子被吸引过来。这时,老师听见毛毛在远处喊:“水蜗牛,水蜗牛,我发现了好多水蜗牛。”这回,老师也赶过来,因为她也从来没有听说过水蜗牛,孩子们更是兴奋的围过来,老师趁机帮着孩子们从水里捞上来几只,孩子们呼啦一下围在了一起,有的用手碰一碰,有的干脆把他捉起来,看着孩子们“乱轰轰”的场面,教师并不干涉,而是以支持、欣赏的态度鼓励他们去草地上捉蜗牛与水里的蜗牛比一比。在与蜗牛的直接接触中,孩子们产生了许多问题“蜗牛吃什么?”“为什么有的蜗牛生活在水里,有的蜗牛生活在土里?”“蜗牛有没有脚?”“蜗牛是益虫还是害虫?”幼儿就这样对小小的蜗牛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时,老师提议把蜗牛带**室把它放到玻璃瓶里养起来,这时,老师在教室的区角里提供了图书,卡片,并鼓励幼儿投入到查找蜗牛资料的活动中。

  教师发现,大部分幼儿对蜗牛的外表和描述性的文字比较感兴趣。同时,每个孩子的`观察视角有所不同。如何引导幼儿更深入地探究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呢?老师设置了一些问题:“为什么蜗牛爬过的地方,会有一道白线?”“为什么我们一碰蜗牛的角,蜗牛就会缩到壳里。”“蜗牛是爬行动物吗?”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对蜗牛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另外,在这次活动中,教师发现幼儿只注意观察蜗牛的外形、动态,而没有想到深入研究蜗牛的内部结构。正巧,有一天,有个螃蟹死了,教师抓住了这个机会,就问幼儿:“你们想看看蜗牛肚子里是怎么样的吗?”幼儿马上围了过来声音中充满了渴望。当教师剥开蜗牛时,他们兴奋地边看边议论:“为什么的身上没有骨头?”“它身体里面是什么样的?”在教师的提议下,幼儿开始研究起蜗牛的内部结构来。

  〔案例分析〕

  幼儿来自不同的家庭,有着不同的生活环境,他们的兴趣、经验各不相同。因此,他们往往在与环境的互动中,会自发生成许多不同的主题。此次活动过程中,幼儿表现出极大的学*积极性和主动性。他们发现问题、寻找问题答案的能力,是教师难以在其他教学中见到的,幼儿的潜能得到真正发挥。因为,此次活动是幼儿自己的活动,所探索的问题是他们真正想知道的东西。从这个例子中可以看出:教师给足幼儿自由与空间,提供丰富的材料,顺应幼儿的探索活动,是师生有效活动的方式之一。幼儿的活动常常受到无意注意和表象性思维等特点的左右,对事物的探索往往缺乏深度。所以,在幼儿活动过程中教师要通过观察思考,找到恰当的机会,参与到幼儿的活动中,用巧妙的方法引导幼儿,注意观察幼儿的一言一行,理解他们的学*方式、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帮助他们发现新的问题,持续不断地探索下去。

  〔案例反思〕

  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要求我们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要“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特点”,“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我们体会到,要实现这些教育要求,就必须正确处理好幼儿学*活动中的师生互动关系,使幼儿的学*更有价值,是幼儿的发展更有意义。

  在“蜗牛”的主题活动中,教师尝试着用不同的师生互动方式来推动幼儿的探索活动。在这种幼儿自发生成主题的情况下,教师应首先体现一个“顺”字,即顺应幼儿的活动,为他们提供有关主题的资料及活动所需的材料、时间、场地等等,使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探索。在这一点上教师做的还不够,没能做到从多方面、多角度的为幼儿提供资料。

  在生成活动中,由于幼儿缺乏经验,对事物的认识有限,因而探索容易停留在表面。而且。幼儿能力有限,又常常无法对事物进行深入的研究。这就需要教师“助”幼儿一臂之力,即在适当的时机进行点拨,借助当时的情景、材料,直接地提出主题,把幼儿的学*兴趣推向深入。在此活动中,教师主动出击,把幼儿的兴趣点转移的蜗牛的内部结构上来。从而把幼儿的探索兴趣引向教师的方向。

  《蜗牛》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课。本单元是“动物”单元,目标是引导学生通过寻访小动物,和对几种小动物进行有结构的观察活动,使学生获得对这些小动物丰富的直接认识,发展学生在观察中提出问题,发现观察对象更多的内容的能力和观察对象进行描述、记录的能力,鼓励学生亲*和关注周围的小动物,珍爱生命。第一课已打开了观察探索小动物之门,寻访了自己身边的小动物,熟悉了身边小动物的栖息之地。《蜗牛》这一课将对蜗牛进行细致观察,不仅观察它的外形,更要关注它的`生活。蜗牛对于我们农村的孩子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说他们常见到蜗牛,也知道它们喜欢在什么地方栖息,陌生是说他们对蜗牛身体构造并不了解。除此之外,孩子们对于蜗牛靠身体的哪一个部分爬行的,也并不了解。因此,本节课就通过观察、讲解让孩子们进一步地了解蜗牛的身体构造和它的运动。

  课前让学生每人准备2只蜗牛,便于课堂上进行观察和教学。可有两位学生没等老师来上课,他已经把蜗牛给弄死了。另一位学生课前拿来玩弄时,不小心蜗牛掉到地上,刚好经过的同学给踩死了。对于以上三位学生,我在课堂上进行了批评教育,并呼唤学生珍爱每一个小动物,不伤害它们。让学生观察蜗牛的构造时,大部分学生都细致观察,并把观察中地发现与身边的同学进行交流讨论。有少数学生就不听指挥了。有把两只蜗牛面对面放,观察它们是否会打架;有把蜗牛放到女同学的头发上,吓唬女同学的;有用手在蜗牛后面拼命拍桌子,想追赶蜗牛往前爬。当时我都一一对这些行为进行纠正,并引导他们用放大镜去观察蜗牛的身体构造。在画蜗牛图时,大部分学生基本能画出蜗牛的各个部件,虽然不是很美观。粗心的学生画得并不完整。在观察蜗牛的运动和反应时,学生们都比较认真地去做,去观察,也比较积极汇报自己在观察中地发现。

  本节课上,学生们认识了蜗牛的身体构造、运动及它对外界的反应。同时也发展了学生亲*和关注周围环境中的小动物的态度,形成了爱护小动物、珍爱生命,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对于课堂中所出现的问题,在今后教学中应加强防范,加强课堂组织纪律,加以引导,力争更好地完成每节课的教学任务。

  《蜗牛的奖杯》是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善飞的蜗牛获得飞行比赛的冠军奖杯后,自我陶醉,不思进取,结果翅膀退化,丧失了飞行能力。课文将深刻的道理寓于朴实浅*的语言中。因此在教学中,我以新课标为指导,以学生为中心,根据二年级学生阅读的实际情况,主要采用“自主朗读,读中感悟”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反复朗读感悟,从而理解寓意。

  一、抓关键词句品读

  一篇课文,如果你要面面俱到地讲解,那是不可能的,而且时间也不允许。比如在理解“遥遥领先”一词时,如“遥遥领先”一词:读完第2自然段,我设计了一个贴图小游戏,再现飞行比赛的场景,学生贴完后追问这样贴的理由。通过看图,明白蜗牛飞在第一个,然后再紧扣“遥遥”两字,让学生明白蜗牛领先其它小动物不是一点点,而是把所有的选手都远远地抛在了后面。因此感悟蜗牛飞行本领的高强,为以后的变化埋下伏笔。再如在理解“唯恐”和“生怕”两词时,感觉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而作为书后的一个练*,相信它亦是文章的一个重点。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我先告诉他们这段话中藏着一对近义词,都表示“怕”的意思,然后让学生寻找,找到后至于对两者能否调换位置,我则通过这样一个问题来化难为易:蜗牛对于“别人不知道自己是飞行冠军”和“奖杯被别人偷去”这两件事更担心哪件事。从而让学生明白这两个词虽是近义词,可仍存在着细微的差别,同时也明白两词是不能调换位置的。而使得蜗牛对奖杯、荣誉看重的心态更深地烙在学生的脑海之中。

  二、抓前后对比明理

  在细读课文的一开始,我就先让学生说说很久很久以前的蜗牛是什么样的?然后引导他们朗读第一自然段,明白那时的蜗牛有着一对有力的翅膀,能在空中自由地飞翔。再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现在看到的蜗牛是怎样的'?明白现在的蜗牛只能背着一个坚硬的外壳在地上慢慢地爬行。两幅对比鲜明的蜗牛图,让学生在强烈的对比中激起探究欲望。为什么蜗牛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呢?多读读,多悟悟。在学生自主阅读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全班交流,相机点拨,抓住关键词“成天、唯恐、生怕”等体会蜗牛的得意洋洋。再引导学生想象蜗牛成天背着奖杯碰到小动物们会说些什么,从而体会到蜗牛从此不思进取,每时每刻都在想着炫耀自己,把荣誉看得很重很重的心态,真正地明白“满招损,谦受益”的道理。

  三、抓心情变化体验

  很久很久以前的蜗牛,因为有着一对有力的翅膀,能在空中自由地飞翔,所以它的心情是快乐的。天长日久,它就和奖杯粘在了一起,一对翅膀也退化了。沉重的奖杯变成了坚硬的外壳,蜗牛也只能勉强地从硬壳里伸出头来,在地上慢慢地爬行。想想以前当飞行冠军的样子,再看看现在的自己过角色的转换,引导学生明白此时的蜗牛是伤心,难过,外加后悔啊!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原因显而易见,使得学生进一步地感悟了课文所蕴含的道理: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这是一首孩子们非常喜欢的儿童歌曲。孩子们听到音乐脸上马上就洋溢着活泼的神情……

  这首歌的教学相对比较容易,孩子们接受的很快。

  这首歌的重点是要让学生像讲故事一样,把歌曲生动的唱出来。

  所以我用讲故事来作为本课的导入,先让学生听蜗牛与黄鹂鸟之间发生什么故事,再由一个学生生动的把故事讲出来,以此来激发其他学生的想象力。


《蜗牛的奖杯》教学反思实用十篇(扩展6)

——《西湖》教学反思实用十篇

  本文是一篇写景散文,作者以清新、流畅的语言描绘西湖秀丽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祖国的感情。我很喜欢本文,但是我也很担心,文章是否比较难,学生能否理解,并体会到其中的美丽。那教师怎样把难文上的简易,让学生理解。我是这样做的:

  一、利用多媒体

  正好有一堂信息技术课,于是我事先准备了许多关于西湖景色的图片,展示在学生面前。比如:三潭印月、柳丝轻拂、银镜一样的.湖面、绿树镶边、白堤苏堤、夜晚西湖……学生非常喜欢看,觉得他和我们的瘦西湖有些像。

  在讲解课文的时候,遇到这些景点,我直接可以让学生回忆课上看到的,学生有了印象,对课文的描写能够欣欣然点头。

  二、类比

  江南的景色是想相的。瘦西湖与西湖比起来,一点也不差。为了让学生能够把自己多次看到的景色内化,我提到了瘦西湖。比如柳丝轻拂,我让学生说说以前秋游时候看到的,学生立刻能够说出那随风飘荡的绿叶。

  又如月光下的西湖,我亲眼看过月光的瘦西湖,有同样的美丽。我也试图让学生回忆。不过学生大都没有看过。后来我想,其实风光带也有同样的效果,而学生应该都是看过的,以后可以用此来引导。

  不过,我还是觉得这课上得不轻松,学生对第三段的描写学了个半懂不懂。读起来不美,说起来也不熟练。看来景物描写的课文,是否要等学生到一定时候才能内容比较深。

  我对西湖向往以久,今年暑假,我有幸来到西子湖畔,虽然觉得她没有想象的那么妩媚,但还是挺秀气的。心里依然对她怀有十分的好感。当读到《西湖》这篇课文时,我仿佛又与她见面了,这一次,她可是“浓妆艳抹”,美丽动人了。这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作者以细腻的笔触向我们展现了西湖那秀丽的景色,可谓句句是景,字字都美。上课之前,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情境教学环节:一是以学生的说话训练导入课文,我做相应总结提问,诱发学生学*课文,想欣赏西湖的好奇心。二是我的范读,引起学生的共鸣,三是课件展示,再现课文情境,变具体为生动,变抽象为直观,让学生感到自己仿佛置身于西湖中,四是以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尽情抒发对西湖的赞美之情。我想,教学效果应该蛮好的吧。

  没想到这一课的初读关就不好过,不仅好多生字词,而且句子较长,着重指导对几句长句子的读法,就已经花去不少时间。课文里一些词,如“十里明湖”、“秀美典雅”、“掩映”、“轻风徐来”、“泛舟”精练、抽象岂是刚刚升入三年级的学生能感悟得出的?再加上作者广泛采用打比方的手法,对孩子来说理解起来是有一定难度的。因此这篇课文虽美是美极了,但难又是难极了。

  《西湖》是一篇写景散文。作者以清新、流畅、诗一般的语言描绘了西湖的秀丽景色,字里行间饱含着作者对西湖风光的喜爱和赞美。

  一、图文结合,重视朗读,感受景色的美

  教学时,我抓住了课文中的重点词语体会西湖景色的美。如第二自然段“站在柳丝轻拂的西湖边放眼远眺,只见湖的南北西三面是层层叠叠、连绵起伏的山峦,一山绿,一山青、一山浓、一闪淡,真像一幅优美的山水画”。首先让学生读课文,然后看看图,再请学生说说西湖的山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由于多媒体图片的直观形象,学生们很快就能说出了西湖的山很美。接着教者追问:西湖的山什么美?学生们又会说出颜色美。教者抓住这一机会进行朗读的指导,让学生读出山的颜色美,“青一些、绿一些、再浓些、可以再淡些”。体会出山的颜色美之后,继续引导学生体会西湖的山的多。可以提问: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西湖的山很多?“层层叠叠、连绵起伏”两个词语学生也能很快感悟得到,朗读的效果不言而喻。而对词语、句子的朗读的指导始终贯穿于整节课中。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根据这一要求,教者就应抓住文本,挖掘教材,抓住课文中语言文字的的价值取向,努力让学生体验到语言文字的意境美和遣词造句的准确,而反复的朗读就是最好的途径了。

  二、抓住文本空白处,利用图片进行语言训练,丰富文化积累

  课文的第3自然段有这样一句话:明净的湖水晃动着绿岛和白云的倒影,仿佛仙境一般。教者抓住“仙境”一词,引导学生说说仙境一般是什么人住的地方?那这个地方应该是什么样的?引导学生说出“美”。再利用多媒体西湖图片的辅助作用,进行语言训练,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引导学生看着图把句子说具体,生动,有一定意境美。如:云儿在什么样的天空中飘动?什么样的湖水倒映着什么?等等

  课文全部学完后,我这样总结了全文:学完了课文,西湖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呢?你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西湖呢?抓住文章的总结处进行拓展,丰富学生的词汇。学生的答案很恰当,“山清水秀、美不胜收、湖光山色、水*如镜、如诗如画”等等。词语、句子得到了积累,语言能力得到了发展。

  语文课程标准的目标指出:结合语文学*,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学生虽然不能亲眼目睹西湖的迷人景色,但多媒体图片却能带给学生直观的感受,能口头表达自己的所得。在说与听的过程中丰富了语言的积累。

  三、由“扶”到“放”学*比喻句,进行语言的深化

  在远眺西湖描写西湖湖面时,把湖面比作了一面硕大的银镜。教者便利用这个句子引导学生理解什么是比喻句:这句话中把湖面比作了什么?湖面和镜子有什么相似的地方呢?接着向学生介绍这样的

  句子叫比喻句,“犹如”是比喻词。《新课程标准》提出孩子要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在实践中学*、运用语文。而《西湖》这篇课文运用了很多比喻句来描写景色的秀丽。如:西湖像一幅优美的山水画,苏堤和白堤像两条绿色的绸带,明净的湖水中的绿岛和白云的倒影让西湖像仙境,华灯像无数的银蛇等。教者专门安排了一个这样的环节,以小组合作学*的方法学*文中的其他比喻句,自己去读读课文,画出文中的比喻句,然后在小组内交流答案。最后老师公布答案,反馈学生画出的比喻句。有了对比喻句的理解,学生的正确率还是很高的。接下来的环节就是实践、运用的过程了,要求学生选择其中的一个比喻词说一个比喻句,答案很精彩:阳光照在橡树身上,仿佛给橡树披上了一层金黄的外衣;太阳像一个大火球比喻句由“扶”到“放”学*过程同时也体现了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地位。

  当然,由于本课是写景的文章,如果不利用多媒体的辅助技术,学生对文中的很多用语言文字所描绘出的景色是难以理解的,也不能在课堂上就能看到闻名遐迩的“西湖十景”。就不会入情入境地欣赏西湖的夜景,也不能在优美的音乐声中美美地朗读课文了。

  本节课也还有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如:板书要与课文进行紧密结合,教师要耐心听学生的回答并及时给予学生客观的评价等。

  《西湖》是一篇描写自然风光的优美诗, 作者以细腻的笔触向我们展现了西湖那秀丽的景色, 可谓句句是景, 字字都美. 但“十里明湖”、“秀美典雅”、“掩映”、“轻风徐来”、“泛舟”这些词是多么精练,多么抽象,又岂是刚刚升入三年级的学生能感悟得出的? 再加上一类两类生字共有31个, 更给课文增加了难度. 因此这篇课文虽美, 但又是难极了。

  我试着引领学生看着图,在西湖边走一圈,让学生对西湖的全景有了大致的了解,并通过朗读、说话进一步去感悟西湖独特的美丽。课文的每一段落都有不同的教学方式和侧重点,第一自然段换词造句,第二自然段在看图基础上练*读,第三段自然段在读的基础上做导游式的介绍,第四自然段在美丽的图片引导下练*想象说话,教学的层次和目的相当清楚,如果能比较完整地按要求上完这堂课,那学生的语文能力就可以得到一次比较好的培养。

  其次,反思整堂课我还发现,由于自己过分注重了对课文的朗读,因此不少环节都没能很好地完成,比如让学生思考:“如果你来到西湖边最想干什么?”那也许学生的回答会绚丽缤纷,表现出无限的欣喜和激动。如果我设计一个说话练*:“站在柳丝轻拂的西湖边,如果你想画画,那么在你的画中会有什么?如果你想作首小诗,那么在你的诗中会有什么?如果你想当小导游,那么你会介绍西湖的什么?”也许用了这样一个结果,能够更好地训练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灵活性,能引导学生作广角度探索,多方位思考。

  本文是一篇写景散文,作者以清新、流畅的语言描绘西湖秀丽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祖国的感情。我很喜欢本文,但是我也很担心,文章是否比较难,学生能否理解,并体会到其中的美丽。那教师怎样把难文上的简易,让学生理解。我是这样做的:

  一、利用多媒体

  正好有一堂信息技术课,于是我事先准备了许多关于西湖景色的图片,展示在学生面前。比如:三潭印月、柳丝轻拂、银镜一样的湖面、绿树镶边、白堤苏堤、夜晚西湖……学生非常喜欢看,觉得他和我们的瘦西湖有些像。

  在讲解课文的时候,遇到这些景点,我直接可以让学生回忆课上看到的,学生有了印象,对课文的描写能够欣欣然点头。

  二、类比

  江南的'景色是想相的。瘦西湖与西湖比起来,一点也不差。为了让学生能够把自己多次看到的景色内化,我提到了瘦西湖。比如柳丝轻拂,我让学生说说以前秋游时候看到的,学生立刻能够说出那随风飘荡的绿叶。

  又如月光下的西湖,我亲眼看过月光的瘦西湖,有同样的美丽。我也试图让学生回忆。不过学生大都没有看过。后来我想,其实风光带也有同样的效果,而学生应该都是看过的,以后可以用此来引导。

  不过,我还是觉得这课上得不轻松,学生对第三段的描写学了个半懂不懂。读起来不美,说起来也不熟练。看来景物描写的课文,是否要等学生到一定时候才能内容比较深。

  教学片段:

  师:谁愿意把第四自然段读给大家听一听。

  (举手的寥寥无几,指名读也是读得不到位,还错了字音。)

  师:同学们,我们来 比一比,男、女生分开读,看谁读得好,我为你们打分。

  (学生立刻来劲了,跃跃欲试。)

  师:要想得到高分,一个团队里的每个人都要好好读。当然,其他同学仔细倾听,看对方读得怎样。

  (这招果然有效,学生读得有声有色,声音响亮。单男生的声音就比*时全体读的声音都大。大家读得都很投入,可惜女生的声音小了一些。于是我为男生打98分,女生打97分。顿时,男生各个眉飞色舞,欢呼起来了。)

  师:我们一起读,相信会更好。

  教学感悟:

  本来沉闷的课堂气氛一下活跃了起来,教学效果不言而喻。*时的教学容易出现学*审美的疲劳,周而复始的学*如果没有新鲜的刺激,课堂就难以有激情。所谓的高耗低效就是这样产生的,这不是靠教师发脾气可以从根本上解决的,还要想些切合学生心理的办法,充分调动主体积极性才行。

  教学片段:

  师:不过大家刚才有一个词没有读好,“轻风徐来”读得像“狂风暴雨”。(学生都笑了。)应该怎么读呢?(指名读。)这是怎样的风?

  生:轻柔的风,慢慢吹来。

  师:对,就要读出这样的感觉。

  (生读,有的学生边读,边做动作,寻找感觉。效果挺好。)

  师:请找一找,第四自然段中哪个句子可以概括本段意思?(生读第一句)对,这就是这段文字的中心句。

  师:请大家闭上眼睛,听老师读,展开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描述:一轮明月升起来了,把银色的光辉洒向大地,一切都笼罩在月色里了。教师深情朗诵,学生表现出了陶醉的表情,甚至手臂舞动起来。)

  师:请同学们来说说看,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我仿佛看到了月光洒在湖面上,想给湖面盖上了被子。(师:哦,一条银白色的被子。)

  生:我仿佛看到了人们在湖边弹琴。(师:可能是古筝,扬琴,也可能是琵琶。)

  生:我仿佛看到了湖里有无数银蛇在游动。(师:那是漂亮的.路灯倒映在水里,水波荡漾形成的。)

  生:我仿佛看到明亮的月亮慢慢升起。

  生:我仿佛看到了有白鸥飞快地掠过。(师:这时候,白鸥可能已经回巢了。但没关系,这是你的想象,可不是真的。)

  师:大家的想象力很丰富,我们一起美美地读。

  教学感悟:

  学*语言,一定要把品味语言和想象画面结合起来。要做到这一点,教师要以扎实的基本功创设情境。学生是情感的王子,他们很容易受到感染和熏陶。在想象到优美的意境后再进行说话练*,在说中加深对语言的品析,对内容的理解,进行审美的体验活动。如此,在愉悦的氛围中学*语言,语文变得充满情趣,学生学得也很扎实而有效。

  《西湖》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文章语言虽然很美,但难懂的词语、难读的长句子较多,因此,在教学时,应先领导着学生读词语,读课文。文中一类生字十个,二类生字十一个,所以学生在读通课文时会遇到了小的障碍。虽然课前我布置了学生预*课文内容,但忽视了学生才刚刚进入三年级还没有良好的预**惯,而且许多学生根本不知道要如何预*。为此,第一课时,我重点引导学生把课文读通,我先是领着学生把课文读一遍,然后把一些长句子、难读的句子教学生读了一遍,之后让学生自由练读。指名分节读课文时,学生基本能读通课文了。文中难懂、难理解的词句较多,为了分散难点,第一课时,我把一部分新词随着句子认读,并理解。如学“素”,我出示了句子,让学生先读通句子,然后在语境理解字义。学生还是不能理解,我就让学生查字典理解。而学“犹”“格”“般”“初”时,我让学生把句中的“犹如”“格外”“一般”换一个词来说一说,从而让学生理解这些词,同时把这些句子读好。这样在课上,也就教了学生两种解词的方法,一是查字典理解;二是通过换词来理解。我想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的语感与阅读理解能力会得到一点一点的提高。

  此文作者广泛采用打比方的手法,以清新流畅的语言描绘出西湖秀丽的景色,景色美,语言更美。教学过程中,应重朗读指导,让学生在诵读中,充分感知语言的优美,领略文章的韵味。我想,本文的一个重点就是打比方。这对于刚升入三年级的孩子来说是有很大难度的,除了让他们找出比喻词,喻体等(方法),练是必需的。让他们在拿到句子以后先要分析,找出各种成分这样久而久之才能够准确的,正确的写出或找出比喻句。第二,这是一篇写景文章,光看文字很难让学生体会到西湖的美,因此,上课前呈现西湖照片,一些风景图,这样,借助直观的图来看文章就能够更好也更容易的进入文中。

  在学生能够流利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进行教学,那么对各环节的把握就更到位了。因为这时学生的心中有这篇文章的谱了,对文章有了整体的认识。不仅是其他环节的教学,还有背诵课文相对来说也容易多了。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西湖“绿”的特点,体会作者对西湖的独特感受。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多层次地深入体验西湖的“绿”。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多层次地深入体验西湖的“绿”。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指导感悟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西湖的绿》。谁能说一说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游览西湖的。(灵隐、苏堤、花港)好!这节课就让我们寻着作者的足迹再次走进这美丽的人间天堂,一同饱览西湖的绿色之美。

  二、自主探究:

  (一)学*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请同学们仔细阅读第一自然段,想一想作者是通过哪些景物的描写来体现灵隐的绿的,画出相关的句子,然后说说你感受到了什么,和同桌交流一下,如果能抓住重点词语来感悟就更精彩了。

  汇报:

  1、雨中去访灵隐,一下车,只觉得绿意扑眼而来。(语速慢,看都看不过来)

  满眼都是绿色,放眼望去到处都是绿的。)你从哪个词体会到的?(扑眼而来)

  2、古木参天,苍翠欲滴,似乎飘着的雨丝儿也是绿的。(轻轻地、柔柔地、落到脸上凉丝丝的)

  “古木参天”:古老的树木枝繁叶茂异常高大。

  “苍翠欲滴”树木长得茁壮,枝叶深青碧绿,水灵灵的都要滴落下来似的。

  在古老树木的映衬下,就连空中飘落的雨丝儿都是绿的,)

  是呀!树木长得那样茂盛,那样高大挺拔,直插云霄。你能读一读吗?

  3、飞来峰上层层叠叠的树木,有的绿得发黑,深极了,浓极了;有的绿得发蓝,浅极了,亮极了。层层叠叠说明飞来峰上树很多,很茂密,有深的,郁郁葱葱,也有的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亮,呈现出浅绿色。

  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这里的绿,那就是-------多彩。板书:多彩

  (由于树木种类繁多,由于阳光的照射,所以飞来峰上的绿的可真是有层次,不单调,那深浅不一的颜色可真美呀!谁来读一读把这种美展现出来。

  4、峰下蜿蜒的小径,布满青苔,直绿到石头缝里。(布满、直绿要重一些)

  (青苔都长到石头的缝里了,可见处处都是绿的,可能掀开石头你会看见石头缝下面也长满了青苔)

  你把这句读读,让大家体会一下这种随处可见的绿。

  5、亭旁溪水淙淙,说是溪水,其实表达不出那奔流的气势。*稳处也是碧澄澄的,流得急了,水花飞溅,如飞珠滚玉一般,在这一片绿色的影中显得分外好看。(读出变化)▼碧澄澄的,写出了溪水绿得清澈透明的感觉

  作者在描写溪水时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把什么比喻成什么?

  生:比喻。把水花比喻成飞滚的珠玉。

  树木是绿的,小径是绿的,在“绿”的映衬下,连溪水也是碧澄澄的,这真是绿满西湖。作者每走一步,绿色都在变化着。所以作者坐在冷泉亭上的感受是——心旷神怡。

  “心旷神怡”是什么样的感觉?(心情舒畅,精神愉快。)

  6、那么谁能通过朗读来体会作者的这种感受,让同学们也心旷神怡。其他同学闭上眼睛看看能否看到作者所描绘的景物。

  看到了吗?其实我们不是在看,而是在——想象

  对!太重要了!我们读书时一定要一边读一边想象,想象语言文字所描绘的情景,这样就读懂了。

  现在同学一起来回忆一下我们是怎样学*第一自然段的?

  首先认真读一读课文

  然后想一想作者是通过哪些景物来表现景点的绿的

  画出相关的句子

  和同桌说一说你的感受

  你们已经能总结学*方法了,老师相信你们也能运用这种方法自学。(3分钟)

  过渡语:灵隐绿意浓浓,扑眼而来,直往你的眼睛里钻呢!同学们,西湖胜景很多,各处有不同的好处,即便一个绿色也各有不同呢!那么漫步苏堤,作者又感受到了怎样的绿呢?谁来汇报一下

  (二)学*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1、走着走着,忽见路旁的树十分古怪,一棵棵树身虽然离得较远,却给人一种莽莽苍苍的感觉,似乎是从树梢一直绿到了地下。

  (“莽莽苍苍”是什么样的感觉?深绿色的草木茂盛的样子。)

  为什么说十分古怪呢?(因为树干应该是深褐色的,而文中说从树梢一直绿到了地下。)

  2、走*一看,原来是树身上布满了绿茸茸的青苔,那样鲜嫩,那样可爱,使得绿油油的苏堤,更加绿了几分。

  绿茸茸:形容碧绿而稠密。就像小动物身上的毛又细又密,那样可爱。

  当作者发现是树上长满了青苔时,她的心情怎样?(惊喜)读一读


《蜗牛的奖杯》教学反思实用十篇(扩展7)

——高中教学反思实用十篇

  一、“吹气球式”课堂教学

  在许多常规课堂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教师大多数时候只采用讲授为主的单一形式传授知识和解题技能,学生得到的是暂时性的知识扩充和解题技能的提升,等到考试过后大部分还给了教师。我们称之为“吹气球式”课堂教学,即学生如同“气球”,在学*期间,教师不断地对着“气球”吹气,吹到一定程度后,放手让其冲出去,即参加各类考试;不论冲得远还是*——考上或考不上,冲完后,气球中的气也就泄完了,学生脑中仍空空如也。这是完全背离新课程理念的。这些教师一般采用这样的讲解策略:首先检查学生过去已经学*过的内容,然后呈现新的内容,并使用大量的时间予以讲解;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练*,以巩固新的学*内容;最后布置较多的作业来强化训练,提升学*效果。我们都知道,在不同的课型下存在着因采取不同教学策略而产生不同教学效果,但就此就认为策略和效果之间存在着机械的一一对应关系,则是一种简单化思维。一位优秀的教师面对日益丰富、充满灵性的课堂教育教学实践,必须在课堂教学策略上树立“弃佳求适”观念。换句话说,教师在实际教学时面对众多的教学策略,任何时候、任何情况都不要相信有“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而应该针对不同教学内容,依据教学设施、自身及学生特点加以分析、选择,经过长期的实践与思考而形成适合自己的教学策略。只有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在具体的课堂教学操作时,笔者以为坚持以下做法很有必要:1.教学策略要与教师的教学风格相对应。不同风格的教师形成不同的教学风格,对同一教学目标也会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只有选择适合自己的教学策略才会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既让教师自身得到成长,也使学生得到发展,以杜绝“东施效颦”的不良现象。2.教学策略要与学生的学*方式相匹配。这里的相匹配主要指教师所采用的教学策略对学生来说不很熟悉,带有一定的不适应性和挑战性。这样做在一定程度上能激起学生的学*积极性,产生战胜不适应性和挑战性以显示自己能力的渴望,满足自己的成功欲,从而得到发展。3.教学策略要与学生的天性相符合。人的天性一般而论主要涉及人的行为方式、思维*惯、语言交流及价值观等。不同的教学策略所提供的环境会对学生上述天性的发挥产生不同的影响,既可能使学生原有的天性潜能得到充分发挥,也有可能使良好天性潜能受到压制甚至被扼杀。所以不论是发现策略还是讲解策略,对不同的学生和教师而言,都存在着合理性,只要应用得当都能成为最佳的教学策略,不必强硬搭配。我们经常看到教师采用如下课堂教学程序:教师先抛出带有争议或有新意的问题引发学生好奇心,组织学生进行讨论等活动;在讨论期间教师关注学生的具体反应,适时通过提问来了解学生是否达到要求;最后设置情境,为学生将新学到的内容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提供机会。很明显,上述课堂教学活动反映出教师的课堂教学以发现教学策略为主,这不失为一种合理的构想。

  二、“洋葱式”课堂教学

  在各类公开课、比赛课中,我们经常看到很多教师采用非常丰富的课堂教学形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刺激学生的思维,极力营造热闹的教学氛围,以此增加课堂教学的生动性,进而争取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但更多时候,我们却发现实际教学效果和主观期望并不一致,学生得到的可能多为头脑中的快乐体验。我们把他称之为“洋葱式”课堂教学,即如果我们将教师的教学形式一层一层剥去,始终不会出现有价值的“内核”。换句话说,只见各种形式的轮流上场表演,不见真实的教育教学内容,存在着很大的缺陷。

  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主张教师是学生学*的组织者、参与者。营造民主*等的课堂教学氛围有利于学生迅速进入课堂教学的主体角色,但如果营造氛围只是一味地迎合学生的兴趣,课堂教学就会形成放任自流,一盘散沙,甚至失控的局面。因此,我们在营造氛围时要牢记自己“组织者”的身份,我们要根据课堂教学的内容确定合适的教法,结合学生特点对课堂教学作精心的安排和合理的组织,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要注意保留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权威”形象,及时发现“散漫”的苗头并加以制止。因此,氛围的营造要坚持适度原则,我们应该参与到学生的学*中去,却不能把自己等同于学生,这样才能课堂教学中取得良好的效果。

  教学方式和学*方式的转变不是一蹴而就的,重要的是老师们能够脚踏实地地不断进行教学实践和创新尝试。有些老师认为教科书厚、教学内容太多,而课标规定的课时太少,实际上这有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就是在教教材的理念作用下老师仍逐页逐句照搬教科书,加上一开始试用高中政治新课程教科书时,担心高考,不少老师“旧鞋”之外套“新鞋”。我们高中政治教师要更新观念,转变思想,勇于做政治教学改革的实践者,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学会解决课堂教学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不断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效果,促进教与学的和谐发展。

  课本是学生学*、阅读的根本,是高考题目答案的依据。“学生的智力发展,则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学生的课本阅读能力,不仅对学生当前学*成绩的提高有利,对学生的高考有利,而且对学生今后的终身发展也很有利。学生应该充分使用好政治课本这个“本本”,在政治课的学*过程中,培养自己阅读政治课本的能力,学会阅读、理解政治课本知识的策略和方法。

  1、划分句子成分——全面地把握概念。

  许多政治名词概念,表面看好象很复杂,但只要我们运用划分句子成分的办法,就能迅速地、准确地、全面地加以理解。

  2、区分易混词——准确地理解知识点。

  俗话说:“一字值千金”,所以“读书须仔细”。这些年高考的选择题和辨析题,有些题目就是在某些易混词上做文章,用来检查学生是否对知识准确地掌握。

  3、抓住近义词——培养信息转换能力。

  信息转换能力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思维能力。在*几年的高考题中,都有一些材料题,要求阅读后完成一定的题目。这种题就属于检测信息转换能力的题目。在这种题目中,往往有一些通俗的词语,其实就对应着我们高中三个年级的政治课本中的政治名词概念。重点、中心、关键、首要,这四个名词与“主要矛盾”就是“近义词”;主流、大局、方向,这三个名词与“矛盾的主要方面”就是“近义词”??在教学中,对于这些近义词,我们可以在课本上做好旁批,准确地理解知识点。

  4、注意对应词——学得灵活。

  “主要”对应“次要”、“现象”对应“本质”、“物质”对应“意识”、“主观”对应“客观”、“正确”对应“错误”??我们首先就应该充分注意教材在表述中的对应词,在课本上做好批注。这样,就能起到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灵活运用的目的。

  5、重读关键词——抓住知识重点。

  所谓“关键词”,就是指课文中寓意深刻,能突出地揭示概念、原理的本质属性或特征的一些词语。最、首要、前提、基础、基本、关键、核心、主要、主导、实质、本质、根本、根源、标志、目标、目的、原则、源泉、决定、第一,等等,就属于“关键词”。

  教材中的关键词是很多的,它们在课文中起到画龙点睛的重要作用。在学*中,我们可以采用在课本上对关键词划上点、线、圈、勾等着重号,或用彩色把关键词加以突出

  6、寻找反义词——正确理解知识点。

  任何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学会从对立面去观察事物,能使我们对事物的认识更加准确。专家在编写教材时,为了对概念、观点、原理等进行准确的表达,一般都是使用一些精确的词语。我们在阅读时,应该使用反义词的方法,准确地理解课本中的知识点、观点和原理,进而培养辩证思维。

  7、重视“引言”——注意前后两课之间的联系。

  现行政治课教材,每一课都有一个引言。这个引言,既概括了该课的主要内容和要求,也言简意赅地点拨了该课与前一个课之间的有机联系。重视引言,能帮助我们在宏观上把握知识板块之间的联系,对知识的理解更加透彻。

  8、板书标题——使学*“纲举目张”。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抓住标题,就统领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课(单元)有课(单元)的标题,节有节的标题,框有框的标题。抓住各种标题,就把握了课本内容最主要的东西。把各种标题“串”起来,就能起到“纲举目张”的效果。因此,在学*中,不能忽视各种标题,最好用彩色把各种标题加以突出。在学*、复*时,把各种标题“串”起来,既能对知识起统领作用,又能把知识梳理清楚,还能训练思维和叙述的条理性。

  9、区别字体——吃透知识点。

  现行政治课教材,在编写体例上,有三种字体:黑体字、宋体字和小字。黑体字是重点。宋体字是黑体字的延伸,它与黑体字一起构成了课本的正文。小字是对重点和正文的补充说明,它与旁边的名言警句、语录、谚语等一起对重点知识起辅助作用。阅读时,我们既要区别不同字体的字的作用,又要把它们联系起来进行思考。这样,既能熟悉教材,又能激活思维,从而把知识点吃透。

  10、层层追问——发散思维。一般地,政治课本上的每句话,都有它的前因后果。我们阅读政治课本时,必须把每句话同前后句、前后段、前后节、前后课的内容联系起来。具体方法是:围绕确立的中心(段意、框标题、节标题、课标题或其他),不断地对自己提出相应的“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等类问题。这样,一句话就就诞生几句话,一段就扩展成几段。这样,前后知识的联系也就越紧密清楚了,思维也就得到了发散。

  11、逻辑推理——理清知识点之间的关系。

  在新课的学*时,应尽可能地从旧知识推出新知识。在旧课的复*时,应探寻知识点之间的内在关系。这不仅符合人对事物的认识规律,而且能建立起知识网络,便于对知识的记忆。

  12、带问阅读——对课文进行深层次的.思考。

  带着问题去阅读课文,从而使阅读变成一个有准备的、批判性的、注意力高度集中的过程。这样,既可以提高阅读的效果,又可以提高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反思强**师对自己的教学实践的考察,着眼于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及其行为之依据的回顾、诊断、自我调控,以达到对不良的教学理念、方法和策略的改善和优化,不断加深对学生学*规律的认识与理解,以提高自身的教学效能和素养的过程。现在,反思已逐渐成为人们的一种自觉行为,能促进教师个人专业化发展,提高理论与实践水*,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本人作为一名政治教师,通过对自己教学实践的反思,不断探索有关教学的理念、方法、目的以及教学心态等方面的问题,将教师的“会教”与学生的“会学”结合起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等方面的能力,变学生的“苦学”为“乐学”,使学生在各方面都能得到均衡发展。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教师专业化成长公式:成长=经验+反思。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感性经验而不进行理性思考,那么他原有的教育理念及不当的教学行为就很难改变,即使是有20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教学工作的20次重复;如果不从经验中进行教学反思,吸取经验教训,或许永远只能停留在一个新手型教师的水准上,无法使自己成为一个研究型的教师。由此可见,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必由之路。

  四、教学反思的主要策略

  根据反思的内容可分为:教学理念反思、教学方法与技巧反思、教学心态反思等。

  1、反思教育理念。有人认为:现代教育所面临的最大挑战不是现代化的教学设备的不足,而是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先进与否。因为有什么样的教育教学理念就会有什么样的教学行为。如果一个教师的教学理念落后,而工作热情又很高,那么对学生的伤害往往就越大,正是“好心办成了坏事”。因此,当学生不喜欢上政治课时,教师首先需要反思的就是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是否落后于时代的需要。传统理念认为教师是课堂的主宰,其绝对权威地位不能受到半点挑战,学生的一切活动均需围绕教师这个“圆心”作等距离运动,不能越雷池半步,因而学生的创造性、自主性完全被抹杀。学生只是被看作是一个接受知识的“容器”,是教师在“现代化工厂”流水线上生产出来的“产品”,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因而,教师的教学行为不受到学生的欢迎也就不难理解了。因此,作为一名当代的政治教师,特别是在新一轮课改正在进行的前提下,必须转变观念。坚持以人为本,树立“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新理念,把学生看成是有血有肉、有独特个性的、有巨大发展潜能的人。这样才会*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宽容学生出现的一些错误,才能在教学过程中自觉地调动学生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真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转变理念,善待学生,少一点批评与指责,多一点赞扬与欣赏,让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都能找到自我价值实现的途径。本人前几年虽然没有担任班主任工作,但每年都有毕业的学生来校看望。原因就是本人在教学过程中,*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不岐视“差生”,相反对学*成绩不好的学生却能给予更多的关爱,主动和他们进行沟通。

  2、反思教学方法与技巧。好的教学方法与技巧能对学生产生一种吸引力,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做到“润物细无声”。而教师的“填鸭式”教育,虽然也能使学生了解,但效果就有明显区别。因此,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技巧进行反思。教学方法和技巧的运用,关键是看教师运用的是否得当,即是否符合教学目标、学生的思维和年龄特征以及教师自身的实际情况等,尤其要看是否贯彻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它不在于一堂课问多问少、讲多讲少、练多练少,而在于问、讲、练的过程中是否调动了学生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否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和内在的动力,否则就难免不陷入形式主义。正如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这就需要教师有恰当的教学方法和高超的技巧来启发学生的智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例如本人在上《货币的职能》一课时,首先让学生讨论货币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作用;其次让学生总结;最后本人小结引入课题。那一节课,学生思维活跃,课后学生反应良好,本人也教得轻松。因此教师在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技巧时,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和自己的教学特长、学生的实际特点相结合,要根据教学内容适时地进行调整,才能达到理想的结果。

  3、反思自己的教学心态。由于竞争越来越激烈,教师面临着各方面的压力日益增加,使得不少教师的心理健康受到了伤害,心理健康问题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以外显的方式表现出来,如教学方法简单、粗暴,没有耐心;教学缺乏激情,呆若木鸡;过分看重学生的分数,而不注重学生的学*过程等等。因此,对教师个人而言,外界的压力并非一时所能改变,关键在于自己要能以某种方式坦然面对压力和心理困扰,缓解紧张,学会一些自我心理保健的方法,通过改变对事物、事件的评价、看法来调整自己的心态,放弃或调整某些欲望、目标,以减少“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差距。心态*和了,功利性减少了,就能心*气和地对待学生,建立起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善待学生的一些不足之处,就是批评学生的方式也讲究艺术了,这样反而会提高学生的学*积极性,能激发学生的思维,达到了意想的结果,真可谓“退一步,海阔天空”。本人刚开始走上讲台时,恨不得把自已所学的知识全教给学生,有时学生不能接受,经常埋怨学生,结果就可想而知。后来一想,凡事有一个过程,做事须一步一个脚印,心态调整了,上课的气氛开始好转,学生学*的积极性开始提高,学*成绩自然也提高了,当年的文理科两班的会考合格率均在95%以上。

  当然,还有很多地方需要我们教师去进行教学反思,如教师的专业知识等。对于政治学科而言,不少学生认为空洞的说教多,理论性太强。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尤其要灵活地处理好教材与学生实际需求之间的关系,即深奥的内容通俗化,抽象的内容具体化,理论的内容实际化等,才能使学生愿意接受你的教育,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目

  五、积极培养教育反思意识和反思能力

  1、加强理论学*,以先进适用的理论指导教学实践,提高反思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这样可以少走弯路,提高反思效率,更好地为学生的发展服务。

  2、以同事为鉴。把其他教师作为自己反思的一面镜子。通过对照反思,及时发现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同时要善于吸取他人的长处,但不能照搬,一定要结合自己的教学风格特点,并把它有机地溶入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否则,就有不伦不类之感。比如,本人在教研过程中,发现一位教师在讲解“保险”在职时用了一个形象的比喻,使我深受启发,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对于一些难理解的地方尽量采用一些可类比的东西进行教学。

  3、以学生为鉴。把学生的反馈意见作为教师反思的一面镜子。在反思过程中,应该充分听取学生的意见,吸纳学生的有益建议。因为教师的工作最终还是为学生服务的,一切的归宿最终还是要体现在“为了一切学生的发展”上

  在思想政治教学实践中,发现了教学中存在的不足,这些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课堂教学效率的降低。通过实践分析有诸下因素:

  一)、规范细节要到位。

  要求学生做到的老师首先做到。古人说天地君师亲,可见为教师是倍受尊崇,之所以如此,就是教师有极好的人品。因为教育的最终目的为明辨善恶与真伪,并使人倾向于真与善,排斥恶与伪。所以教师有教给学生怎样做人的重大责任。打铁还需自身硬,教师的人格魅力无时不在影响着他的学生,所谓身教重于言教益出于此。师德不但可以感染学生,也能为教师树立起自己的教学形象,进一步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

  因此,教师首先要严于律己,公*,公正,言行一致,坚持原则,有错就改,心胸豁达,庄重热情,同时还要有一颗爱心。要严字把关,爱字当头,这样,他才能赢得学生。如果说过去的教育是以单纯的知识传授为主的应试教育,那么现代教育越来越以人的本身发展为教育目的。然而即使这样,热爱学生仍然是教育的一个永恒的命题,古往今来的优秀教师无不热爱自己的学生。教师是爱的职业,从事的是爱的教育。这是世界上最博大、最深广的爱,这样的爱能容下一切,能融化顽石、能点铁成金。都说母爱无私,其实最无私的应该是师爱。在现代教育中,热爱学生自然具有了时代的特征。有人说过:如果说教师的人格力量是一种无穷的榜样力量,那么教师的爱心是成功的原动力。可以说,教师的爱心能使学生更健康的成长。爱学生就要公*地对待学生,爱学生就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创造精神。将学生放在*等的地位,信任他们,尊重他们,视学生为自己的朋友和共同探求的伙伴,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教会他们如何做人.陶行知先生说得好,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正是教师

  二)、耐住寂寞、抵住诱惑、提高素质、尝试创新。

  进入新世纪,当人们的价值观、人生观改变的同时,教师所面临的一些老问题变成了新问题,而更多的新问题则层出不穷。面对信息技术给人们的学*方式、交往方式所带来的深刻变革,面对金钱至上物欲横流的社会,教师要能抵御诱惑,守得住寂寞,要有一颗冷静*常心。不要只看腰缠万贯,风流潇洒,也要看到身败名裂,锒铛入狱,甚至丢了小命的。他有他的幸福,我有我的快乐,教师就要志存高远,趣避庸俗,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洁身守志,独立于世。这正是教师这一职业的特殊性决定的。做不好人也教不好学。因此,做一个好老师崇高的师德是第一位的,要一身正气,为人师表。

  新的世纪,新的形势向我们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所以作为教师应做好充分准备,转变理念,迎接挑战。我们己经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网络时代,今天的知识就是明天的经济。这就给培养人才的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教育要进一步注重对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要进一步接受以人为本的理念,进一步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以教育为中心,以学*为中心方面转变等等。尤其要注重自身素质的不断提高。并做到两个转变,一是由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变,二是由技能型向艺术型的转变。在和谐、互动、探索、创新的基本教学模式中不断钻研摸索,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迎接课改。过去有句形象的话,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而在今天仅有一桶水的观念是不够的,要有一缸水,一江水,常新的水。教师除了在自己所教专业方面要做到知得深外,还要对其它学科和领域的知识知得广。大家都知道,二十一世纪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我们的学生要学会学*。而我们,再也不能只以教育者的身份出现,而应教学相长,在学会工作的同时,也要学会学*,加强自己各方面的素质,不断地给自己增添燃料,储备能量,使自己不断完善,充实自我,必须形成终身教育的观念,只有这样,才能自信地面对学生。叶圣陶说过,他并不称赞某老师讲课时有怎样的最高艺术,最要紧的是看学生,而不是光看老师讲课。一堂课究竟怎么上传统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中心,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围绕教师转。长此以往,学生*惯被动地学*,学*的主动性也渐渐丧失。显然,这种以教师讲为中心的教学,是不利学生的潜能开发和身心发展的。比如常见的语文阅读教学,教师过多的讲解、分析和说明常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从而丧失了学*的积极性。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从教学观念上来看,教师仍然把自己作为教学的中心,担心学生读不懂课文,于是就包办代替,结果适得其反。在21世纪的教学过程中,教给学生科学的思考方法将比简单的传授知识更重要,方法可以使学生受用终身,也可以使学生在某种程度上超过教师。在本世纪,传统的师生关系将发生变化。教师将更多的在思维方式与知识的导向性上给学生以指点。教育不能再象以往那样,只会知乎者也,再也不是灌输,不是表演,是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学会学*,学会创造,学会共同生活,学会审美,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教育。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机会总是给那些有准备的头脑。总之,今天要做一位合格的老师,必须学*,学*,再学*,不断进取,不断攀登,与时俱进,才能去迎接一个新的挑战。

  伴随新一轮课改的进行,旨在全面培养学生素质和全面提高人文素养的新课程理念全面推行。作为基础学科的历史学科,逐步走出了传统的授课模式,取得一定成效。那么,如何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深入扎实的推进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呢?下面,谨结合本人的教学实际,谈谈自己的一些反思。

  一、重视学情分析,是上好历史课的着眼点

  教学就是教与学,两者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有教者就必然有学者。学生是被教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心灵的耕耘者,教课就要教到学生的心上,须在拨动学生心弦上下功夫。因此,了解和分析学生情况,有针对性地教对于教学成功与否至关重要。

  由于我校地处城郊结合处,学生的学*基础参差不齐,有的学优生虽然比较积极,上课气氛活跃,但是数量相对较少。大部分学生基础不好。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我校学生的特点,我选择最为适合学生的教法,弱化知识点的强硬输灌,强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各项能力,因材施教,“备教法的同时备学生”。

  二、认真详实备课,是上好历史课的关键点

  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备学生,又要备教法。备课不充分或者备得不好,会严重影响课堂气氛和积极性,因此,我每天都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备课之上,认认真真钻研教材和教法,我仔细研读《历史课程标准》,经常查阅相关学科书籍杂志如《中学历史教学参考》、《中学历史教学》等,充分利用Internet的优势,在网上搜索寻找资料,借鉴教法。

  利用多种形式丰富课堂教学手段,摆脱以往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张嘴的教学模式。我充分利用我们学校在网络方面的独特优势,大力探索和应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如将PPT制作的课件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大大活化了课堂教学内容,可谓声色并茂、图文并举。目前我正在积极探索网络型课件制作,使校园网络发挥更大的作用,让网络为课堂教学服务。因此可见,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还是很必要的。此外,学生课堂活动也是我常用的教学手段之一,如历史辩论、历史小短剧等。总之,无论是课件制作还是学生活动,都需要教师甚至是学生作好充分的课前准备,认真详实的备课,才能让教师教的轻松、学生学得愉快。

  三、善于课后反思,是上好历史课的落实点

  课前备课、书写教案固然重要,但课后教学反思,进行二次备课,更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熟与提高。这一点在我的教学实践中深有体会。

  在上《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一课时,说到当时实施的是计划经济,为了加深学生的认识,我让他们展示课前搜集的粮票、布票、钱币等。这项活动一开始备课时并未考虑到,是课后反思进行二次备课时才设计的,再次试教后效果非常好。通过课后反思活动,我由此而悟到一点:拓展是一块非常重要的内容,如何设计好拓展练*,如何紧扣课文内容,让学生把知识从课内延伸到课外,进行多元的思维训练,是以后的备课中应该值得关注的。可见通过教学反思、及时反馈改进是非常重要的。

  众所周知,在每一次教学实践中都会有一些难以预料的问题或突如其来的插曲,有时学生的一个简单提问、课堂的一次突发事件,都会对原有的教学设计提出挑战。因为我们的教学对象是活生生的学生,他们有敏锐的思维、丰富的想象,有一定的观察力、思考力,喜欢突发奇想妙想,而且我们的教学对象、教学环境及教学体验总是在不断的变化。这些都是教师在备课时很难准确预料判断的。课后的教学反思则在一定程度上会让你保持可持续性教学效应,并弥补这个遗憾。教师在课后把这些突发事件记录下来,让教师及时回顾自己的教学是否适应学生的实际情况,对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对学生的表现和困惑、对教学的成功与失败进行理性的分析,通过反思、体会和感悟,就可以对本节课做出正确的评价,可以找到反馈的信息,思考下一节课的教学设计,使下一步教学设计更科学、更合理,从而更积极、更有效地促成教学目标的实现。

  同时,我还把理性教学思考和感性教学过程结合起来,这样不但能够融合成更加完美的方案,使师生双向完成理念的更新和更高层次的飞跃,而且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出现类似的问题,从而帮助自己总结教训和积累经验,在不断的反思中扬长避短,形成一套能准确判断教学变化的、能出色驾驭课堂教学的本领,由一名“经验型教师”成为“反思型教师”,一名让自己教的轻松愉快、学生学的轻松愉快的好教师。

  四、注重专业素养,是上好历史课的支撑点

  教师是新课程的实施者,而教师素养的高低是课程改革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新课程对历史教师的知识结构和能力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要通过不断学*,充实完善自己。随着科技的发展,历史研究的最新成果不断涌现并融入新教材中。所以要学*这些新知识,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所以必须树立终生学*的意识,不断学*不断完善,才能与时俱进,成为一名合格的历史教师。

  随着学校课改活动的展开,我的课堂教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反思总结如下:

  一、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

  观念的更新是一切创新手段实施的根本。没有新理念,只有新课标、新教材、新知识,没有新成效。为此,我觉得应该重点转变三个方面观念:

  一是转变对新课程的认识,即用新思维、新方法,不能守着旧框框、老套套;

  二是转变自身角色,由传授者变为启发者、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由师道尊严的“师长”变为与学生*等的“谈话人”,精心营造民主与*等的新型角色关系,促使学生主动、创造性地参与教学;

  三是转变对课堂教学的认识,即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把课堂教学作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历史学*环境,使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也能充分发展,把历史教学看成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二、教学过程中以学为主,力求真正做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我在教学过程中把教学活动中采用探究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学*。注意了将课程内容的实用性与不可回避的高考应试教学的关系处理好;

  三、树立民主*等的师生理念。

  我觉得在教学过程中应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树立民主*等的师生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只顾自己唱独角戏,因为:

  一是学生一直处于听者、被动的地位,没有思考、参与的机会。

  二是学生一课听到底,即使有兴趣,也未免有疲劳之感,这样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学生听课情绪和教学效果。因此,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的听课状况,察言观色,因势利导。在备课时,要心中有数。准备的问题要具有针对性,并让学生积极参与。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也检查了自己的教学效果,同时得到了学生对知识的反馈,也有利于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通过实践,可见这样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合理的巧用、妙用,能使课堂教学艺术更加多彩,有画龙点睛、回味无穷之作用,让学生淡化紧张疲劳,在愉快、欢笑观念和*惯的转变。重结果轻过程,只看考试分数,忽视学生对学*过程中的丰富感受和体验,将不利于激励和引导学生健康发展。过程评价可以体现在课堂讨论、剧情表演、主题辩论、学生问答、提纲展示、课堂演讲、社团活动、社会调查和社会考察等各种各样的活动中,评价的及时性将给学生参与学*的过程添注了积极动力,非常有益于提高学生自主学*、探究学*、合作学*的效能。

  总之,要更新教学观念,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不断反思,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只有看清问题,才能坚定前进的方向,才知道该怎么做。我们只能在充满矛盾的现实中寻找出路,用智慧去化解难题,用机智去逾越障碍,用改革去实现目标!

  我的苦恼:

  因为新课程采用专题的形式编写教材,所以专题内知识的完整性和本专题知识与其他专题的联系问题,都很难把握。而知识的系统性不强,要给学生一个完整的知识并培养能力就不得不进行必要的补充,课时就显得严重不足。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英语阅读教学不仅要完成传授语言知识、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任务,而且要深化课文的内涵,并扩展课文的外延,把课文空间延伸到社会、生活中去,从而实现知识的有效扩展和迁移,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有时过多地对阅读文章进行扩展,反而忽视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过多补充其他内容,结果学生连课文内容都没有理解。所以,我对英语阅读教学扩展活动进行了反思,发现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扩展活动要注意以下四个方面,才能更好地保证扩展的有效性。

  1.关注阅读材料本身

  课本是阅读教学之本,而扩展只是一种辅助手段。扩展必须在完成阅读任务的基础上进行,以保证阅读教学的高质、高效。无论教师采用什么样的扩展方式,都必须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把握课本知识。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关注学生阅读的质量,让学生不仅要对文章内容理解透彻,而且要把握文章的语言表达,从而建构知识体系。另一方面,教师还要关注学生的阅读方法和阅读能力。教师应该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整体把握文章的能力,引导学生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获取信息和解决问题。

  2.注重思维训练

  有效的扩展应增加学生思维的深度,扩大学生思维的广度。如果阅读教学仅仅注重了表面内容的扩展和延伸,而忽视了思维训练的内在,那么此种扩展训练只能是形式上的迁移,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扩展。教师要透彻地研究教材,挖掘和提炼阅读课文的精髓,精选扩展内容,设计循序渐进的任务;要关注学生的知识准备、能力需求、方法应用和意向兴趣等认知活动的要素,并进行有效的调控。

  3.让学生成为扩展的主体

  教师要根据教学的需要,适时、适度地进行扩展,但并非每课必扩展,也并非只能把扩展放在后半节课。扩展应注重课内与课外的.有机结合,注重对教学资源的优化重组,以促进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思维的发展。基于这一出发点,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可以作为扩展的切入点。课前可预*扩展,课中可引入扩展,课后亦可延伸扩展,关键是要选准扩展的切入点,使扩展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诱发其表达欲望,促使其体验、感受、领悟和思考。

  另外,教师要根据文章的教学目的和学生实际情况选择扩展的内容和形式,过量或质差的扩展都会弱化文章价值。

  扩展的主体应是学生,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师生作为课堂"学*共同体"的角色。教师应是向导或协助者,为学生理解和应用文章营造氛围,并随时提供帮助。教师要尊重学生的阅读*惯和喜好,和他们一起选择与实际生活贴*或最受关注的相关知识来扩展学*。教师还要关注学生的学*过程,关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方法的优化组合及和谐统一。在具体的课堂中,我主要运用的训练的方式大致有以下几种:

  1.重组。我注意引导学生运用文章中的语言,结合个人体验,在语境中重新组合阅读文章的语言。

  2. 转换。指导学生以阅读文章为依托,筛选或改编获取的语言信息,转换文章的某一方面,如文体、表达顺序、情景或人物等,让学生在新的语言环境中进行语言实践。

  3. 仿写。指导学生抓住阅读文章中具有明显特征且有价值的精彩片段,让学生既可以针对全篇课文,也可以针对片段练*,包括对句式表达、段落构成、开头结尾或过渡照应等方面的仿写。通过仿写,学生能在模仿中迁移,在模仿中创新。


《蜗牛的奖杯》教学反思实用十篇(扩展8)

——《蜗牛的奖杯》教案(精选10篇)

  本文的教学我以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为追求,探究有效的教学策略,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促使学生在趣味中发现、研读、品味,真正让学生在自主的阅读实践中理解内容,感悟形象,品味课文的语言文字,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引导发现

  1、猜谜导入:名字叫做牛,不会拉犁头。说它力气小,背着房子走。

  (师相机板书:蜗牛)

  2、谁能向大家介绍介绍蜗牛?(板贴:蜗牛爬行图)

  3、师设悬念:蜗牛原来可不是这样的,它是什么样儿的呢?读读这段话大家就知道了!(多媒体显示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4、学生交流(板贴:蜗牛飞行图)

  5、指导朗读一自然段。(突出“有力”“自由”)

  6、读到这儿,小朋友你们有什么想法呀?

  △蜗牛的翅膀怎么变成了一个硬壳?

  △蜗牛怎么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

  △翅膀怎么没了,硬壳哪里来的?

  7、蜗牛怎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同学们都想知道,读了《蜗牛的奖杯》这个故事你们就会明白的。(相机板书:的奖杯)

  8、读题

  [设计意图]:

  教师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对于教材,应敢于进行大胆的处理,以一自然段的内容引发学生形成新旧认知矛盾的冲突,引领学生去发现,激发学生产生与文本对话的强烈欲望。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课文录音。

  2、自读课文(要求,放声朗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小组合作读(分小节读),相互评价。

  4、小组展示读,相机评点。如:生字新词的轻声、前后鼻音的读法。

  5、默读,想想刚才的问题,能不能读懂?

  6、交流(蜗牛在一次飞行比赛中,夺得了冠军奖杯,它成天把奖杯背在身上,生怕被别人夺了去,晚上睡都睡在奖杯里,天长日久,蜗牛就变成现在这样了)

  [设计意图]:

  在“我要读”这一动机的导引下,学生的初读是高效率的。同时,唯有在读准、读通、读懂的基础上,才有可能产生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深入的对话。

  三、精读课文读中见悟

  过渡:

  蜗牛的硬壳原来是奖杯变的呀!让我们一齐好好读读故事的二、三、四自然段,看看作者是怎样来写的。

  (一)品读故事

  1、学*二自然段

  ①指读二自然段、齐读

  ②假如你就是这只蜗牛,手棒着冠军奖杯你会怎么想?(多媒体显示比赛场面。)

  △相机感悟“遥遥领先”“甩”“所有”“……”这些词、标点的内涵。

  △师渲染:

  蜗牛凭着自己有力的翅膀,显示出了非同一般的飞行本领,捧到了冠军奖杯。此刻,它有激动、有兴奋、有得意、有自豪。

  △相机指导感情朗读

  2、学*三自然段

  蜗牛是怎样对待这来之不易的奖杯的呢?

  ①自由朗读三自然段。

  ②交流,多媒体相机显示:

  从此,蜗牛得意洋洋。它成天把奖杯背在身上,惟恐别人不知道它是飞行冠军。到了晚上,蜗牛就睡在奖杯里,生怕别人偷了去。

  △读了这段话,你知道了什么?

  △多个学生交流

  a相机品悟“惟恐”“生怕”这一组近义词

  b相机指导朗读

  3、学*四自然段

  天长日久,沉重的奖杯变成了坚硬的外壳,同学们想想,课文最后小节该怎么读?

  ①试读→指读,说说为什么这么读?

  ②有感情地朗读。

  [设计意图]:

  从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感悟出发,认知需求出发,推进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对话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启迪,培养语感。

  (二)创设情境体味形象

  1、多媒体显示画面:老蜗牛带着小蜗牛在散步,一群蜻蜓、蜜蜂、蝴蝶……飞来了,在空中你追我赶,翩翩起舞,这时老蜗牛叹了口气,对小蜗牛说:“唉,……”(配音)

  ①老蜗牛接着会说些什么呢?小蜗牛呢?

  ②同桌分别扮演老蜗牛、小蜗牛,说一说

  ③交流,评议

  2、看到再也不能飞上天的蜗牛,小朋友们你想对它说些什么?

  3、朗读全文

  [设计意图]:

  凭借媒体的直观形象,创设情境,进行角色间的换位、移情体验,让学生在演、说、评、议中体味蜗牛的形象,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四、自主探究,识字写字

  1、在学*小组内自学生字,你认识哪几个生字,说说是怎样认识的?不认识的向同学或老师请教。

  2、自学笔顺在书上描红。

  3、交流书写体会,在田字格本上书写,注意写字的正确姿势。

  附:

  第四册语文第七课《蜗牛的奖杯》第二课时教案

  教学内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4个生字,理解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满招损,谦受益”的道理。

  教学重点:

  朗读、识字、写字。

  教学准备:

  投影仪、录音、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师:今天我们继续学*7《蜗牛的奖杯》。

  2、齐读课题。

  3、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读好课文。

  二、细读课文

  (一)出示第一自然段

  1、请大家自己读一读,边读边想。

  2、指名读,大家听听哪儿读得好。

  (抓住三个词:很久很久、有力、自由地)

  3、蜗牛它怎样飞才是自由地飞?(发挥想象)

  4、小蜗牛为什么能这么自由地飞翔呢?

  (因为它有一对有力的翅膀。)贴有翅膀的蜗牛。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出示第二自然段

  过渡语:

  正是因为小蜗牛有一对有力的翅膀,所以在一次飞行比赛中,它获得了冠军。

  1、指名读,边听边想,哪些词告诉我们蜗牛得了冠军?

  (抓住这些词:遥遥领先、所有的对手、捧走了,读好课文。)

  2、指导观察课文插图,再指名读课文。

  3、板书:遥遥领先

  4、你是那只小蝴蝶、小蜜蜂、小蜻蜓,你想对小蜗牛说什么?

  5、齐读第一和第二自然段

  过渡:

  以前的小蜗牛飞行本领是挺高的,可是现在它成了什么样了?(帖蜗牛图)看着这两张图,你肯定有很多想法,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三)出示第三自然段

  1、带着这些问题,自己轻轻读读课文,哪些地方给你的印象很深?

  2、把你感觉印象很深的句子和同桌互相读读。

  3、谁把印象深的句子读给大家听?(指名读)

  4、边读课文边理解:它干嘛把奖杯背在身上?

  5、齐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过渡:它成天想着奖杯非常得意,(板书:得意洋洋)日久天长,奖杯——(引读最后一段)

  (四)、出示第四自然段

  1、指名读,他哪儿读得好?

  2、看到小蜗牛现在的下场,原来跟它一起比赛的小动物有对它说什么?

  3、出示名言、格言

  满招损,谦受益。

  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⑴自己读读,选选你最喜欢的读给大家听听。

  ⑵指名读。

  4、齐读第四自然段,板书:慢慢地爬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教学生字

  1、出示生字:蜻、蜓、蜂,指名读,说说它们的特点。

  2、你有什么方法记这些字?

  3、师示范,边看边想,注意什么?

  4、指名说说注意点,学生描红,并练写一个。

  5、反馈,讲评学生写的字。

  五、作业

  抄写生字。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10个生字,认识绿线里的5个生字。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谦受益,满招损”的道理。教育学生要正确对待荣誉,应该把荣誉作为自己前进的动力。

  教法:

  1、创设情景,读演感悟。

  2、拓展读说,深化体验。

  课前准备:

  课件、头饰。

  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识字,写字

  第二课时:读悟课文,读读、演演、悟悟、说说,明白道理。

  第三课时:联系实际,发展课文,指导行为。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看图激趣,导入:

  1、(出示带有硬壳的蜗牛图)认识它吗?介绍一下。师补充。

  2、(出示有翅膀的蜗牛图)很久以前,蜗牛有一对大翅膀,好可爱。

  3、看了图片,有什么问题要问?

  4、今天,我们一起学*《蜗牛的奖杯》。学*:“奖”理解“奖杯”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解决疑问。

  1、读三遍:一、读准字音

  三、标小节号,划出不理解的词语。

  四、找问题答案

  2、学生自学

  3、检查

  (1)学生字、词

  (2)读通课文,理解词义

  (3)解疑,用一句话说说故事内容。

  五、写字指导。

  第二课时

  一、复*:

  1、指名读:

  自由

  遥遥领先

  得意洋洋

  惟恐

  天长日久

  勉强

  翅膀

  蜻蜓

  蜜蜂

  生怕

  坚硬

  (1)读准字音。

  (2)把第一行词语的意思读出来。

  (3)找出一组近义词(惟恐――生怕)

  二、情景体验,品读课文。

  1、(出示有翅膀的蜗牛图)

  (1)这是什么时候的蜗牛?

  (2)找出文中描写这只蜗牛样子的句子读一读。

  (3)如果你也有一双有力的翅膀,能在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你的心情怎样?

  (4)读第一小节。

  2、(出示带有硬壳的蜗牛图)

  (1)这又是什么时候的蜗牛?

  (2)和以前的蜗牛比比,有什么不同?

  (3)找出句子读给大家听听。

  (出示:沉重的奖杯变成了坚硬的外壳,蜗牛只能勉强地从硬壳中伸出头来,在地上慢慢地爬行。)

  (4)指导读句。

  3、过渡:这奖杯是怎样得来的?课文哪一小节告诉了我们?

  (1)自由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有哪些动物参加比赛?(体会省略号的作用)

  (2)指名读。讨论:哪些词说明蜗牛能得冠军?

  (3)指导朗读。

  (4)齐读第二自然段。

  (5)如果你是那只获胜的蜗牛,愿意接受老师的采访吗?

  ①今天,你获得了冠军,心情如何?你现在最想说的是什么?

  ②今后你有什么打算?

  4、课文中的蜗牛是怎样想的呢?自己读第三自然段。

  (1)出示句子:蜗牛得了飞行比赛冠军,反而不能在空中自由地飞翔,变得只能在地上慢慢的爬行。

  (师出示填空句,生小组讨论,交流。要求用上文中的词语。)

  (2)齐读这句话,你最想提什么问题?(为什么蜗牛从能在空中飞行变得只能在地上爬行?)

  (3)再读第三自然段,看看可以在哪些词语句子里得到答案?用笔划下来。

  (4)先同桌交流,再指名读有关句子。

  (5)现在你就是那只得意洋洋的蜗牛,跟你的朋友一起演演,想想蜗牛当时想些什么?它的神态、动作是怎样的。

  (6)指名一人戴上头饰,背上奖杯演。

  师:你们是评委,看看演得像不像。

  师读,生演。

  提问:①你为什么得意洋洋?

  ②你为什么“成天把奖杯背在身上”?

  ③到了晚上,你又为什么睡在奖杯里?

  (在谈话中比较“惟恐”与“生怕”的不同。)

  ④你还能飞吗?为什么?(奖杯很大很重)

  (7)评价。

  (8)读好这一段。

  5、结果蜗牛怎样了?

  (1)指名读句:天长地久,蜗牛和奖杯粘在了一起,一对翅膀也退化了。

  (2)师接读后一句。

  (3)现在你知道蜗牛为什么不会飞了吧?你想对它说什么?

  三、回顾课文,深化体验。

  1、故事后续:有一天,老蜗牛带着小蜗牛出去散步,正好看到前面在举行飞行比赛。老蜗牛望了望天上正在飞行的蜜蜂、蜻蜓……叹了口气……

  2、思考讨论:老蜗牛会对小蜗牛说什么?小蜗牛又会怎样说?

  小蜗牛:您看,它们飞得多高,我要是有一对翅膀该多好。为什么我们蜗牛就没有翅膀呢?

  老蜗牛:孩子,以前我们蜗牛也有一对有力的翅膀,后来……

  小蜗牛:我懂了……

  3、指名对话。

  四、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同桌练*对话。

  板书:

  有力的翅膀

  自由地飞翔

  遥遥领先

  捧

  蜗

  牛

  的

  奖

  杯

  背

  退化了

  爬行

  慢慢

  第三课时

  一、复*检查:

  1、默写词语

  2、填空:

  蜗牛原来长着一对(),能在空中(),曾经在飞行比赛中()。可是,他成天把奖杯背在身上,()别人不知道它是飞行冠军。到了晚上,它()别人偷走它的奖杯。天长日久,翅膀(),只能背着()变成的(),在地上慢慢地()。

  二、有感情朗读课文。

  三、续编故事。

  四、采访班级中比赛获过奖的同学。

  你得过什么奖?获奖后有什么感受?如果你得了第一名你会怎样?

  五、课外延伸:

  把故事讲给家人听。

  一.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 过程与方法:以读为主,抓住重点,展开想象,启发明理。

  (3) :观察蜗牛,了解蜗牛身上硬壳的由来,并从中学*到谦虚的品质。

  二. 教学重难点:

  朗读课文,了解蜗牛身上硬壳的由来,并从中学*到谦虚的品质。

  三. 教学准备:

  PPT(课件) 蜗牛贴图 词语卡片

  四.教学过程:

  (一)、复*生字,导入新课

  1、这堂课,老师和小朋友们一起,继续学*这篇有意义的寓言故事——《蜗牛的奖杯》,一齐读读课题。

  2、上节课,我们已经认识了课文中的生字宝宝,现在老师来检测你们的掌握情况,请出本子听写生字,

  3、看来,字词是难不倒你们了。那老师要提出更难的要求了。

  (二)、情境体验,品味课文

  有一天,昆虫王国举行了一次飞行比赛,很多小动物都参加了,蜗牛也去了,在比赛中过程是怎样子的,到底谁赢了?。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记住“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你一定会有新的发现!

  1.提问,请一位小朋友来回答,在比赛的过程中,到底是谁得了冠军?(蜗牛)你从哪里读出来了?

  生:遥遥领先,甩下了所有的对手。

  师贴图片:遥遥领先

  2、 “遥遥领先”是什么意思?谁来说说?(提问)

  3. 师:(指图)看,蜗牛飞得多么快呀!它把所有的对手都远远甩在后面,比别人领先得多,没有人能赶上它,就叫——遥遥领先。谁能用这个词造句?

  4.师:蜗牛的对手就这几个吗?还会有哪些小动物呢?

  生:苍蝇,蚊子,飞蛾,小鸟……

  师:难怪课文里用了一个省略号。(你真会读书,能从标点符号中读到知识!)我们读到省略号的时候语气要慢一些。

  6、师:读好词语,再读句子,就会更精彩。谁会读好第二自然段?(指名读,男女生比赛读。)

  7.师:不对呀,这和我们现在的蜗牛长得不一样啊(贴图片)你看现在的蜗牛有坚硬的外壳且不会飞啊?谁能帮我解答?(贴图片,引出有力的翅膀,自由地飞翔)

  8、那我们课文中的蜗牛捧走了奖杯后有怎样的表现?请看图片,用一个词来说说小蜗牛的表现。(得意洋洋)

  9.师:你能得意洋洋地读读这个词吗?指名读。师:你不仅读得很有感情,表情也很得意呢!生范读。

  10.你觉得这是一只 ( )的蜗牛,捧着( )的奖杯?

  11.小 蜗牛,如果你现在手捧着金灿灿的奖杯,听着人们对你的夸奖、赞美,你心里会怎么想呢?(提问)

  12.师:对于获得冠军,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的想法,文中的小蜗牛又有怎样的表现呢?自己读第三自然段。

  13. 出示:它成天把奖杯背在身上,惟恐别人不知道它是飞行冠军。到了晚上,蜗牛就睡在奖杯里,生怕被别人偷了去。

  a.谁来读读这句话?

  b.蜗牛为什么成天把奖杯背在身上?(板书:成天背奖杯)

  c.这里“唯恐”和“生怕”的意思一样吗?可不可以调换?

  造句: 因为 ,所 以

  14. 小朋友,小蜗牛的身体是那样的柔软,那样的小,可这只奖杯却——(引出:很大很重)

  15、有多大?用手比划比划。这么大,这么大,甚至更大。有多重?背在身上什么感觉?谁来做个动作。我们一起来背背,哎哟哎哟,真重啊!

  16、是呀,这么大,这么重的奖杯背在身上,多累呀!请一位同学来读读。

  17、师生PK读第三自然段,指导读出蜗牛得意洋洋的样子和背着奖杯沉重的语气。

  18.学*第四自然段。

  19、师:就这样,蜗牛背着奖杯度过了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用一个词形容教:天长日久。

  20. 现在的蜗牛和以前的蜗牛相比,到底发生了哪些变化?谁来回答?

  贴图:坚硬的外壳 慢慢地爬行

  21、曾经是遥遥领先的飞行冠军,后来飞不动了,到最后竟然只能勉强从硬壳伸出头慢慢爬行。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蜗牛今天这个样子?(骄傲使人退步)假如你是蜗牛,此刻你的心情是什么样子的呢?(难过、后悔、伤心、惭愧……)同学们,读读第4段,把此刻的这种心情读出来。

  22. 师:看到再也不能飞的蜗牛,你想对它说些什么?

  23.本课已经学完了,现在让我们齐读全文。

  (三).小结.

  师:小朋友们,我们在学*生活中,会经常取得好成绩,得到表扬,得到奖励,甚至得到奖杯,但是我们千万不能骄傲,不能像这只蜗牛一样,让小小的成功阻碍了自己的进步,而应该让它成为我们不断进步的动力。

  (四).作业布置。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并讲讲你的感受。

  板书设计:

  蜗牛的奖杯

  图---------------------天长地久-------------------------------图

  有力的翅膀 得意洋洋 坚硬的外壳

  自由地飞翔 慢慢地爬行

  < 蜗牛的奖杯 >教学反思

  《蜗牛的奖杯》是一篇寓言故事,具有很深的教育意义。课前二年级语文组就本篇课文进行了集体备课。从教学目标、重难点、板书设计、情感指导、知识点拓展延伸几个大的方面来分析探讨。教师们将自己的教学思路进行汇报交流,好的方法融合分享,不足之处讨论改善,为上课做好充足准备。

  二年级孩子的认知水*有限,不益对课**过多的解读,因此一致把重点放在朗读中,让孩子在朗读中了解故事内容,在朗读中激**感,在朗读中悟出寓言所蕴含的的道理。课前做好情感铺垫,激发学*兴趣,朗读形式多样,学生自读自悟,教师疏通点拨,课上书声琅琅,学生情绪饱满。尤其是二(1)班孙老师先将自己融入到课文之中,以自己的激情带动学生有感情朗读,抑扬顿挫入情入境。

  知识点渗入方面要讲究课堂的实效性,抓住重点词句进行理解。我们的理解是将知识点尽可能的简单化,用最易懂的方式直观得呈现给学生。 “有力的翅膀”“自由地飞翔”,说明蜗牛原来的样子。理解内容的同时分析“的”和“地”的用法。这里二(3)班的姜老师的方法值得推广,“的”后面跟“什么”;“地”后面跟“干什么”,简单明了。接着解决的重点是第二段的省略号代表了什么意思?可以通过观察图画和联系上下文来理解。此处添加课外延伸自然科普知识,学生自己的想象认识更多飞行生物,也使课堂更加立体,更加生动。重点词语“洋洋得意”,学生表情表演出来,同时找出并朗读相关句子,加深理解。指名学生表演,形成对比,促成竞赛。进而引出后面的重点词,比较“唯恐”和“生怕”的意思,都是表示担心害怕,略有不同,但不去深究。还是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并比较。

  第四自然段与第一自然段形成强烈对比,“沉重的奖杯”“慢慢地爬行”词语的对偶以板书的形式给学生最直观的前后反差,顺带巩固“的”“地”的用法。然后,抛出课后第五题:看到再也不能飞上天的蜗牛,你想对它说些什么?学生把自己的想说的话说出来,惋惜的、同情的、痛恨的、斥责的、鼓励的'??只要说得合情合理都可以,最后把自己的理解通过朗读表现出来。此处学生展现了他们丰富多彩的语言能力。最后有学生自己总结得出不能骄傲的道理,教师相机引导,将思路整理为格言:骄傲使人落后,谦虚使人进步!

  当然,课堂中也存在着不少的问题,主要是教师在方法的运用,以及对课堂对学生的掌控方面。如二(6)班的李老师,就出现了一些的纰漏,在教学中过多重视形式多样化,轻视了朗读的重要性。朗读形式有些单一,以齐读为主要形式。这样的朗读虽然参与度高,但容易让学生产生疲惫感,影响学生学*的积极性,且情感激发不够到位,在齐读中很多学生知识做到大声朗读,并没有体会文章情感起伏和反差,也就没能引导孩子有效读文,这是要在以后的教学需要规避,深度改进的方面。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10个生字,认识绿线里的5个生字。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谦受益,满招损”的道理。教育学生要正确对待荣誉,应该把荣誉作为自己前进的动力。

  教法:

  1、创设情景,读演感悟。

  2、拓展读说,深化体验。

  课前准备:

  课件、头饰。

  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识字,写字

  第二课时:读悟课文,读读、演演、悟悟、说说,明白道理。

  第三课时:联系实际,发展课文,指导行为。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看图激趣,导入:

  1、(出示带有硬壳的蜗牛图)认识它吗?介绍一下。师补充。

  2、(出示有翅膀的蜗牛图)很久以前,蜗牛有一对大翅膀,好可爱。

  3、看了图片,有什么问题要问?

  4、今天,我们一起学*《蜗牛的奖杯》。学*:“奖”理解“奖杯”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解决疑问。

  1、读三遍:一、读准字音

  三、标小节号,划出不理解的词语。

  四、找问题答案

  2、学生自学

  3、检查

  (1)学生字、词

  (2)读通课文,理解词义

  (3)解疑,用一句话说说故事内容。

  五、写字指导。

  第二课时

  一、复*:

  1、指名读:

  自由

  遥遥领先

  得意洋洋

  惟恐

  天长日久

  勉强

  翅膀

  蜻蜓

  蜜蜂

  生怕

  坚硬

  (1)读准字音。

  (2)把第一行词语的意思读出来。

  (3)找出一组近义词(惟恐――生怕)

  二、情景体验,品读课文。

  1、(出示有翅膀的蜗牛图)

  (1)这是什么时候的蜗牛?

  (2)找出文中描写这只蜗牛样子的句子读一读。

  (3)如果你也有一双有力的翅膀,能在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你的心情怎样?

  (4)读第一小节。

  2、(出示带有硬壳的蜗牛图)

  (1)这又是什么时候的蜗牛?

  (2)和以前的蜗牛比比,有什么不同?

  (3)找出句子读给大家听听。

  (出示:沉重的奖杯变成了坚硬的外壳,蜗牛只能勉强地从硬壳中伸出头来,在地上慢慢地爬行。)

  (4)指导读句。

  3、过渡:这奖杯是怎样得来的?课文哪一小节告诉了我们?

  (1)自由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有哪些动物参加比赛?(体会省略号的作用)

  (2)指名读。讨论:哪些词说明蜗牛能得冠军?

  (3)指导朗读。

  (4)齐读第二自然段。

  (5)如果你是那只获胜的蜗牛,愿意接受老师的采访吗?

  ①今天,你获得了冠军,心情如何?你现在最想说的是什么?

  ②今后你有什么打算?

  4、课文中的蜗牛是怎样想的呢?自己读第三自然段。

  (1)出示句子:蜗牛得了飞行比赛冠军,反而不能在空中自由地飞翔,变得只能在地上慢慢的爬行。

  (师出示填空句,生小组讨论,交流。要求用上文中的词语。)

  (2)齐读这句话,你最想提什么问题?(为什么蜗牛从能在空中飞行变得只能在地上爬行?)

  (3)再读第三自然段,看看可以在哪些词语句子里得到答案?用笔划下来。

  (4)先同桌交流,再指名读有关句子。

  (5)现在你就是那只得意洋洋的蜗牛,跟你的朋友一起演演,想想蜗牛当时想些什么?它的神态、动作是怎样的。

  (6)指名一人戴上头饰,背上奖杯演。

  师:你们是评委,看看演得像不像。

  师读,生演。

  提问:①你为什么得意洋洋?

  ②你为什么“成天把奖杯背在身上”?

  ③到了晚上,你又为什么睡在奖杯里?

  (在谈话中比较“惟恐”与“生怕”的不同。)

  ④你还能飞吗?为什么?(奖杯很大很重)

  (7)评价。

  (8)读好这一段。

  5、结果蜗牛怎样了?

  (1)指名读句:天长地久,蜗牛和奖杯粘在了一起,一对翅膀也退化了。

  (2)师接读后一句。

  (3)现在你知道蜗牛为什么不会飞了吧?你想对它说什么?

  三、回顾课文,深化体验。

  1、故事后续:有一天,老蜗牛带着小蜗牛出去散步,正好看到前面在举行飞行比赛。老蜗牛望了望天上正在飞行的蜜蜂、蜻蜓……叹了口气……

  2、思考讨论:老蜗牛会对小蜗牛说什么?小蜗牛又会怎样说?

  小蜗牛:您看,它们飞得多高,我要是有一对翅膀该多好。为什么我们蜗牛就没有翅膀呢?

  老蜗牛:孩子,以前我们蜗牛也有一对有力的翅膀,后来……

  小蜗牛:我懂了……

  3、指名对话。

  四、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同桌练*对话。

  板书:

  有力的翅膀

  自由地飞翔

  遥遥领先

  捧

  蜗

  牛

  的

  奖

  杯

  背

  退化了

  爬行

  慢慢

  第三课时

  一、复*检查:

  1、默写词语

  2、填空:

  蜗牛原来长着一对(),能在空中(),曾经在飞行比赛中()。可是,他成天把奖杯背在身上,()别人不知道它是飞行冠军。到了晚上,它()别人偷走它的奖杯。天长日久,翅膀(),只能背着()变成的(),在地上慢慢地()。

  二、有感情朗读课文。

  三、续编故事。

  四、采访班级中比赛获过奖的同学。

  你得过什么奖?获奖后有什么感受?如果你得了第一名你会怎样?

  五、课外延伸:

  把故事讲给家人听。

  《蜗牛的奖杯》课文原文

  很久很久以前,蜗牛可不像现在这个样子。它长着一对有力的翅膀,能在空中自由地飞翔。

  在一次飞行比赛区中,蜗牛遥遥领先,甩下了所有的对手:蜻蜓、蜜蜂、蝴蝶……捧走了冠军奖杯。

  从此,蜗牛得意洋洋。它成天把奖杯背在身上,唯恐别人不知道它是飞行冠军。到了晚上,蜗牛就睡在奖杯里,生怕被别人偷了去。可是,这奖杯很大很重,蜗牛背上它,再也飞不动了。

  天长日久,蜗牛和奖杯粘在了一起,一对翅膀也退化了。沉重的奖杯成了坚硬的外壳,蜗牛只能勉强地从硬壳里伸出头来,在地上慢慢地爬行。

  《蜗牛的奖杯》语文教案

  一、【教材解读】

  寓言故事《蜗牛的奖杯》讲的是善飞的蜗牛获得飞行比赛的冠军奖杯以后,自我陶醉,不思进取,结果翅膀退化,丧失了飞行的能力。课文可分为三段。第一、二自然段写从前的蜗牛飞行本领高超,获得了冠军奖杯。第三自然段写蜗牛获得冠军奖杯后自满自足守着奖杯,不思进取。

  第四自然段写蜗牛因不再联系飞行,翅膀退化了,再也不能飞上天了。两幅插图中蜗牛的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蜗牛的样子和神情给学生以丰富的想象空间,有利于引发学生对寓意的感悟。

  二、【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这种能力的培养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实践的途径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本设计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读——演——说的语文实践中,实现心灵与文本的碰撞,从而达到语文教学的目的。

  三、【教学要求】

  1、使学生喜欢读课文,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

  2、抓住“自由、遥遥、得意洋洋、成天、勉强”等词语,帮助学生读懂课文内容。

  3、借助看图、表演等形式,引导学生与文本、教师、学生进行对话,在充分的体验中懂得“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的道理。

  四、【教学重点】

  多读书,读好书,读中悟。

  五、【教具准备】

  幻灯片制作、蜗牛头饰、奖杯实物。

  六、【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播放歌曲《蜗牛与黄鹂鸟》

  (一)复*生字,导入新课

  1、这堂课,老师和小朋友们一起,继续学*有意义的寓言故事——《蜗牛的奖杯》,齐读课题。

  2、复*生字:上节课,我们已经认识了课文中的生字,现在它们都排着队站在这里了,你还认识它吗?我们来读读字音,组组词语,开开火车。(课件出示课文田字格里的生字)

  3、其实,这组生字很有意思,它们中有好几个手拉手就可以做起朋友来,它们是——蜻蜓、蜜蜂、坚硬、翅膀。

  4、谁还记得,课文中说什么时候、谁、有一对怎样的翅膀?(很久以前,蜗牛有一对有力的翅膀。)

  (意图:识字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由复*生字开始引入新课,顺理成章。)

  (二)情境体验,品味课文

  1、学*第一自然段。

  (出示蜗牛飞行图)我们一起来看,这就是蜗牛很久以前的样子,那时,它长着一对有力的翅膀,飞起来可带劲了!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是这样写的,引读第一自然段,突出“有力”。

  “自由”,是一种怎样的感觉呢?小朋友,你什么时候感觉到非常自由呢?(……)

  以前的蜗牛凭着一对有力的翅膀,可以想飞到哪里就飞到哪里,它真是自由自在,开心极了!再读第一自然段,读出这种感觉来。

  (意图:借助生动形象的画面帮助学生建构语言,然后再与课文语言产生共鸣,这样有利于学生对语言理解的生动性和深刻性,也有利于学生内化和积累语言。)

  有一次,动物王国举行了一次飞行比赛,很多小动物都参加了,小蜗牛也去了,它们比赛的结果怎样呢?

  2、学*第二自然段。

  (1)自己大声读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看看你会有什么发现?你是从哪读出来的?(遥遥、甩下、所有)

  (2)板贴会意,理解“遥遥”:小朋友,假如这里就是当时飞行比赛的现场,蜜蜂、蜻蜓、蝴蝶分别飞在这里(板贴),小蜗牛该飞在哪呢?谁来给小蜗牛摆摆位置。

  小蜗牛比别人得多,没有人能赶上它,就叫“遥遥”,指导读词。

  (3)读好词语,再读句子,就会更精彩。指名读,男生齐读。

  ( 4 )蜗牛凭着出色的飞行本领获得了冠军,还得到了让人羡慕不已的奖杯呢!冠军奖杯是什么样的?你想亲眼看一看吗?(出示奖杯实物)这就是冠军的奖杯,你觉得这只奖杯怎样?(漂亮、金光闪闪、好看)

  ( 5 )入境体验:小朋友,假如你就是那获胜的小蜗牛,此时此刻,你就站在那高高的领奖台上,手捧着金光闪闪的奖杯,你最想说什么?

  (意图:陶老说过:给孩子一个问题,让他自己去找答案;给孩子一片空间,让他自己往前走。我想说:给孩子一个想象的余地,让他快乐放飞,怎么想就怎么说。想象中,培养了思维能力,加深了理解感悟。)

  对于奖杯,小朋友都有自己的想法,文中的小蜗牛又有怎样的表现呢?和同桌一块儿读第三自然段,用一个词来说说小蜗牛的表现。

  3、学*第三自然段。

  (1)同桌读第三自然段,找词语。

  (2)出示“得意洋洋”,指导朗读。

  (3)学*表现蜗牛得意洋洋的句子。引读第一、二、三句话。

  (4)说话练*:老师纳闷了,这蜗牛成天把奖杯背在身上,它究竟想干吗呢?(想让别人都知道)那它一定会背着奖杯到处炫耀吧!它会怎么跟别人说呢?(……)

  (5)指导朗读第一、二句话。

  评价:小朋友说得真好,仿佛就是一只只得意的蜗牛了!如果你能把这两句话也读得得意洋洋,那你一定能当读书大王了!我们来比赛吧,谁读得好,老师就要把这个可爱的蜗牛头饰奖给他,自己先好好练练吧。

  (6)自己练读。

  (7)比赛读。

  (8)老师认为,我能比你读得更好,听!(师读,读漏“成天”一词)少一个词有什么事?(成天是指天天、每时每刻,少了它就不够得意)。

  评价:说得有道理,读得也比我棒,我甘拜下风,向你学*,跟你握手,把头饰奖给你。

  (意图:读好并理解好课文,是演好“剧本”的基础,多层次、多形式的读为学生熟悉主人公的对话,体会其动作、心理、表情,领悟课文内蕴奠定了基础。)

  4、表演体验:

  (1)请一位学生扮演小蜗牛,戴上头饰,背上奖杯,全班小朋友都是动物王国的成员,快去跟它们炫耀炫耀吧!

  (表扬:看,小蜗牛更得意了,炫耀得更带劲了!)

  (2)天色渐渐晚了,小蜗牛,快放下奖杯到软软的草地上睡觉吧!(不,我睡奖杯)

  (3)蜗牛说它今天就睡奖杯里了,你想想,睡在奖杯里舒服吗?(冷冰冰、硬邦邦)

  (4)大家都说不好,小蜗牛,你就别睡奖杯了吧!(不,生怕别人偷)

  (5)蜗牛就是这样,白天背着奖杯四处炫耀,晚上就睡在奖杯里,日子过去了一天又一天,咱们都是它的好伙伴,看着它背着那又大又重的奖杯,谁来劝劝它吧!

  5、看来,这只蜗牛是把自己取得的成绩看得太重要了!现在我们再完整地读一至三句,体会小蜗牛骄傲自满的心情。

  (意图:让课堂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读是演的前提,演是读的升华。教学重点在活泼生动的气氛中得到落实,学生的生命活力在表演中得到焕发,个性得到张扬。)

  6、引读第四句话。

  读到这里,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蜗牛想飞却不能飞了。)

  3、学*第四自然段。

  (1)动画朗读演示这一段内容,小朋友一边看一边想想蜗牛现在的心情。指名说。

  (2)指导朗读,读出这样的心情来。点评,理解“勉强”,再读。

  (三)拓展延伸,对比震撼

  1、日子一天天过去了,蜗牛老了,有一天,它带着小蜗牛在草丛中一步一步地往前爬,忽然,一抬头,发现空中飞来了一群活泼的蜜蜂、美丽的蝴蝶、可爱的蜻蜓,它们正在空中你追我赶、翩翩起舞呢!(出示蜗牛爬行蜜蜂、蜻蜓、蝴蝶飞行图)老蜗牛看在眼里,悔在心头啊,它对小蜗牛叹了口气,说:“哎!……”它接着会说什么呢?指名答。

  2、揭示道理:骄傲使人落后,谦虚使人进步。

  (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在使学生由“画外人”变为“画中人”。让学生想象说话,留给学生一个可以尽情拓展想象的空间,发展了思维,同时在交流中使学生的情感和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发展,更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寓意的独特的体验。)

  (四)抓住重点词句,朗读感悟。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每个人的生活经验、知识积累各不相同,对文本的理解也就各不相同。教师不应以个人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自得”。因此,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抓住“有力”、“自由”、“遥遥”、“得意洋洋”等词语,重点朗读感悟,并时常鼓励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受,以此诱导学生对文本内容有所感悟,在不断的读书积累中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悟性。

  (五)努力创设情境,读演结合。

  情境的创设意在低年级儿童直观形象的思维与心理状态,旨在让他们的积极情感贯穿课堂始终,只有调动起孩子们主动学*的兴趣,才能达到学生爱学语文、会学语文、学好语文的目的。所以课堂上我创设不同的、最能激起他们兴趣的情境,让学生在读读、演演、说说中感悟课文语言,使学生以积极的状态投入学*。

  (六)积极拓展读说,深化体验。

  “阅读是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本篇课文,给我们留下了充分的思维空间,如蜗牛得奖之后、其他动物看到蜗牛成天背着奖杯、老蜗牛和小蜗牛的插图……都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想象。因此,在学生接触感悟了本文鲜活的语言后,我设计了相关的说话练*。这样,就可以使学生在拓展读说的训练中真正学会表达,同时加深学生对寓意的独特的体验。

  蜗牛的奖杯教学反思

  承担《蜗牛的奖杯》三上,并且在全校展示,我表示亚历山大,不敢有丝毫懈怠,。上周五刘萍萍老师二上结束,而我的公开课安排在本周一上午第二节,我利用周末在家积极准备。

  一、课前准备工作

  1、认真看计杨老师上课时我的听课记录,并且认真思考一上研讨时大家的精彩建议。

  2、认真看刘萍萍老师上课时我的听课记录,并认真思考二上研讨时大家的好建议。

  3、认认真真地反复看我们的教参和备课手册。我个人觉得教参很有参考价值,是我们教师用书的权威版本。教参会告诉我们本节课的重点及详细的指导。在*时的备课中,教参是我必看的书籍。

  4、在网上寻找了很多资源,看了很多教学实录,更看了很多教学反思,使我受益匪浅。

  5、周一下午第一节,在二(6)班磨课。

  周一到校看到我的公开课调整到周二上午第一节,得知此消息,我第一时间跟二(6)班的李方洁老师商量,打算在她们班级磨课。李老师爽快地答应了,还利用上午的语文课进行了第一课时的教学,非常感谢李老师及二(6)班的孩子们。

  6、试上之后,晚上回家又做了一些细微的调整。

  7、最后确定教学设计及ppt课件,一遍遍播放ppt,熟悉流程。

  二、主要构思

  1、通过抓主要关键词,让学生理解从前的蜗牛飞行本领高超,及获得奖杯后的骄傲自大、忘乎所以。例如“有力”“自由”“遥遥领先”“甩下”“所有”“冠军奖杯”“成天”“唯恐”“生怕”“又大又重”“天长日久”“退化”“勉强”“慢慢地爬行”。

  2、通过入情入境地表演,让学生理解蜗牛得奖后得意洋洋,不思进取,最终只能在地上慢慢地爬行;同时使学生明白“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的道理。教学**安排两次表演,第一次是获奖后的蜗牛成天背着奖杯到处炫耀、显摆,它会对大家说些什么呢?设计本环节是让学生进入蜗牛的角色,亲身体会蜗牛获得奖杯后的骄傲。第二次表演是结合课文插图,以不能飞行的老蜗牛看到曾经的对手蜻蜓、蜜蜂、蝴蝶在空中翩翩起舞,若有所思、感慨颇多,它会对自己的孩子说些什么呢?以此让学生明白“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的道理”。

  3、指导朗读。首先读关键词,然后再读关键词所在的句子,然后读这一段话。层层指导,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给学生自由练*朗读的时间,然后再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让学生与文本对话,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机会。通过指导朗读,让学生读出曾经的蜗牛是昆虫类的飞行冠军,读后蜗牛获奖后的骄傲,读出蜗牛只能在地上慢慢爬行时的无奈。通过读课文来理解课文,然后通过读反馈学生理解文本的情况,最后达到让学生在读中悟,在悟中读的教学目标。

  4、着眼整体,树立整体概念。

  由整体到局部在回归整体,从整体上把握课文。上课前首先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1遍,通读课文;之后是分段讲解,最后再让学生齐读课文,树立整体概念,着眼大局。

  三、不足之处

  1、在引导学生说说蜗牛的比赛对手还有谁的时候,学生回答的范围超出了昆虫类,回答了鸟类,我的引导不够好,我也很困惑,这里究竟该如何引导,既能让学生明白蜗牛只是跟同等水*的昆虫比赛,又不用花太长的时间,毕竟这里不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2、在让学生扮演获得奖杯的蜗牛,说说此时是什么心情,接下来该怎么办时,学生的回答不够好,例如“我很得意”“保存起来当做纪念品”,此处我的点评或者说引导不够好。

  3、在贴图“遥遥领先”时,胡倩颖回答“蜗牛和其他动物的'距离应该远一点”,但讲台上的张靖辉同学理解貌似不够透彻,他摆的图不够“遥遥领先”,此时如果让其他同学上讲台修改贴图会更好。事实上也证明了这一点,课后我让学生修改,更能凸显“遥遥领先”的比赛场景。

  四、我的遗憾

  原本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环节,课文上完以后,当堂把奖杯送给坐姿标兵、认真倾听的学生、积极回答问题的学生、表演冠军等,然后追问得到奖杯的学生此刻什么心情,接下来会怎么做,这样更能教育学生“骄傲使人落后”。当时因为时间原因,我删掉了此环节,课后我弥补了这个环节,事实证明孩子们真的知道取得成绩时不能骄傲,应该继续努力。我强调在今后的学*和生活中,当我们获得奖品、奖状、奖杯的时候,千万不能骄傲,应该继续努力,争取更上一层楼。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9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认识1个多音字。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谦受益,满招损”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