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课课堂教学反思汇总10篇

首页 / 教学反思 / |

  音乐课课堂教学反思 1

  六年级第一课《青春放歌》第一首演唱歌曲《拉起手》,是一首颇具时代特点和青春朝气的少年儿童歌曲。歌词非常简洁,歌曲为两段体结构,旋律以跳进和级进为主。对于学生来说,旋律演唱起来还有一定难度的。

  小学音乐课教学不能过多地讲述乐理知识,因为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接触乐理知识的机会太少,并且程度参差不齐,从头教起会影响正常的书本内容上的教学。于是我让学生跟着音乐的范唱轻声地跟唱,本课节奏上的重难点就在于附点音符,感受附点节奏的`特点,并能够跟随律动用形体动作表现,起到一个提示作用。确实,一个小小的简单动作就能帮助学生准确地唱好附点节奏。

  对于弱起小节,学生往往都在跟进的时候不是快就是慢,所以我让学生仔细聆听伴奏,用无声进入的方式掌握弱起小节的进入。并不断示范,让学生记忆深刻。其歌词非常简洁,鲜明的表达了和*、友谊、团结的主题,这个主题正是当今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并符合今后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潮流。由于歌曲采用了二部合唱的形式,特别是两个声部间多使用三度、六度和声关系,更显得和谐、爽朗、充满朝气。

  在歌曲中有两段的旋律较为相似,学生唱到这里的时候总是很不自觉地就唱成一样,或是自己发现了问题还不敢开口唱,我让学生先不慌着学唱、跟唱,而是先用心听,分辨不同的地方,然后再试着跟伴奏一点一点地学唱。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启发引导学生分析歌词、旋律及音符等,不仅培养了学生音乐欣赏的能力,也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社会心理素质,加强了学生对音乐美的体验。

  音乐课课堂教学反思 2

  内容摘要:“感受与鉴赏”是音乐新课程的一个重要学*领域,本文针对这一领域的重要性与根据学生厌听音乐的现象,对如何通过音乐欣赏去激发学生学*音乐的兴趣和提高学生音乐审美的能力,进行了重开放式地提问题和重体验式教学法两方面的浅谈与描述。

  关键词:音乐感受能力开放式体验式

  “感受与鉴赏”是音乐新课程的一个重要学*领域,是整个音乐学*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同时音乐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任何一种音乐能力,都是在音乐感受能力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在教学中应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激励学生对所听音乐发表有独立的感受与见解,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尽可能地为学生树立终生学*和享受音乐的目标奠定基础。

  一、重开放式,轻关闭式。

  在这里的“开放”,本人诠释为问题的答案范围宽;而“关闭”则是局限在某个具体的小范围问题去思考。在音乐欣赏课堂中,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去偏重开放式地提问题,让学生通过多方面、多层次的思考与感受发表自己个性化见解,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的兴趣和提高学生感受音乐的能力。反之,则要尽可能地避开关闭式地提问题。学生是教学最有用而广泛的资源,我们应从多方面去开发他、塑造他,如果把学生引入一种思维或关在一个“峡谷”,以我个人的实践来看,会出现三种结果:

  1、不适应或这种思维较弱的学生对课堂产生厌感,甚至恐惧感;

  2、就算是适合某位同学的强项思维,如果继续发展下去,也会成为定向思维,出现智力偏向;

  3、整个课堂会很冷清,因为它不是面向全体学生,不注重四面鲜花齐放的创设。据此,我做了以下的教学尝试:

  在欣赏课《瑶族舞曲》中,进行到欣赏第二部分主题时,我第一次是这样设计问题:请同学们认真感受第二部分的主题,完成以下三个问题:拍子(3/4);速度(中速);力度(较弱)。学生听后,老师按顺序逐个引导回答。实践后,教学任务基本完成,但由于受到关闭式问题的局限,学生的表现为两种:一是根据提问都不会的学生干脆不说;二是知道个别答案但顺序不对的也静止不动。由于没有空间让学生去畅谈,所以整个课堂陷入了冻结阶段。轻松、愉快的情绪一时被紧张、恐惧取而代之,结果以失败告终。之后,本人经过请教别人与查阅相关资料,进行了第二次试教,把这个问题设计为:请同学们认真感受第二部分的主题,并说说你的感受。欣赏音乐后,课堂真是像炸开了花,精彩不断,想说的同学非常多,既分别答出了以上的答案,又增添了很多个性化的见解。如:“这一部分主题速度较慢,力度较弱,旋律悠扬,让人听后的感觉是悠闲自如,心情舒畅,所以我很喜欢。”我给予肯定鼓励说:“谈得真好!掌声谢谢他的`精彩回答!”又如另一位同学说:“这一部分是以木管乐器独奏为主,音调统一,音色清晰、悦耳,让人陶醉其中。”我也及时给予表扬说:“听得真仔细,说得也很完整,掌声表扬!”……虽然这些说法有时会出现大同小异,但是它是学生自己独立感受的结果,是开放课堂产生的效果。学生高兴、自由,老师轻松、自如,何乐而不为呢?

  因此,为学生创设一个开放、自由的课堂,对激发学生学*音乐的兴趣是最有效的途径,对提高学生音乐感受能力是最容易的环节。

  二、重体验式,轻讲解式。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音乐是不能“教”的,音乐的非语义性与不确定性决定了其教学机制主要不是依靠讲授和诠释的方式来进行。根据苏霍姆林斯基所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青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致使我们在音乐欣赏课中必须重视体验式的教学法,让学生在参与体验中,感受到音乐情绪带给自己的影响,激发学生学*音乐的兴趣与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反之,以大量的语言去讲解音乐的特点、情感内涵、曲式结构等,尽管你讲得多么精彩,语句修饰得多么华丽,结果都会成为学生的耳边风、纸上谈兵罢了。

  根据以上的理念及分析,本人在欣赏课《春节序曲》中,是这样设计的:进行到乐曲第一部分第一主题,等学生展开自己的联想去想象

  音乐课课堂教学反思 3

  一、反思: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受应试教育体制影响,部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过度追求教学进度和升学率,与其他“主科”相比,往往将音乐课作为拓展学生课外知识的一种手段,在教学中强调理论知识的专业性,将大量时间、精力耗费在对音乐作品创作背景、人物故事的介绍上,而忽视了对音乐本体的关注,未能认识到音乐本身的欣赏价值和意义。在这种教学环境下,学生在对音乐课的认识上发生了扭曲,渐渐地失去了学*音乐的兴趣。

  二、出路: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品质的策略分析

  针对当前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实践中存在的这些问题,为适应新课程标准的客观要求,小学音乐教师应主动更新教学理念,明确小学音乐教学目标,积极转变教学模式,促进基础教育改革,推动素质教育前进步伐。具体来讲,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转变教学主体,突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性

  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音乐课堂,应当是以学生为主体的乐园,在课堂教学中,高度重视学生的创造性,鼓励学生个性发展。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今天的音乐课不再是学生接触音乐的唯一场所,电视、广播、互联网等无时无刻不在输出音乐,通过日常生活音乐的积累,小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音乐喜好和修养。音乐教师应充分认识到新形势下自身角色定位的转换,明确自身不再是单纯的音乐理论知识传授者,更是学生音乐兴趣及审美情趣形成的引导者。只有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尽可能多地让学生表达、思考,以学生为中心,才能调动学生学*积极性,促进学生音乐素养、审美情趣的形成。

  2.创新教学方法,转变教学模式

  小学音乐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应当主动跳出传统教学的条条框框,不断开拓创新,力求教学方法和模式的多样化。具体来讲,教师可通过指导学生制作音乐手抄报、音乐贺卡等方式帮助学生从另一种角度理解音乐;充分利用校广播台的作用,播放一些学生感兴趣且富有欣赏价值的音乐作品,并对作品加以解析,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中达到音乐教育与欣赏的目的。

  3.关注音乐本体,重视音乐欣赏,培养审美意识

  就音乐本身而言,它属于一种高雅艺术,欣赏音乐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道德情操,具有其他学科不能代替的教育意义,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关注音乐本体,重视音乐欣赏,通过优化课程设计,丰富教学内容,改善教学环境,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透过音乐作品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走进作者创设的情境,感受音乐本身所表达的情绪,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今天的音乐环境较之过去已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学生音乐知识获取已经不再单一地局限于音乐课堂,传统的音乐教学已经远不能适应现代化音乐课堂教学的要求。作为课堂教学实践第一线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小学音乐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音乐素养,更新教学理念,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新课标的要求。

  音乐课课堂教学反思 4

  现在有些人认为音乐是副课,在社会中没有太大的价值,其实不然,音乐课是当今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从很多方面去培养学生的学*兴趣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去培养学生的学*兴趣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让学生走出小学时的“枷锁”

  在课堂教学中,首先应该让学生走出来,让先前的那种由老师主动的教学形式逐渐走到“师生互动”的优良教学中,使学生有话说、敢说话,让学生不再有那种以前的恐惧感和畏惧心理。学生大部分都是处在12-15岁左右的孩子,正是充满朝气的阶段。如果让学生们总是觉得有一种压力在压着他们,那么学生们就会有一种反感心理。而作为一名音乐老师,我认为应该多鼓励学生,经常用“你不是最差的、你能行、你有别人没有的优点”等之类的话语,真诚的去赞扬和鼓励他们,让学生们在教学课堂中充满朝气和活力。

  二、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有许多知识需要学生去亲自体会和尝试,那样才能更深刻的去理解,例如:2/4、3/4、4/4……这些节拍的挥拍以及节奏的控制,只有学生亲自去做才能知道它是如何去操作的。所以在课堂中必须让学生多多体会和尝试,才能更好的掌握和更容易的接受课堂教学中的知识。真正让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人,是新世纪、新时期的教学模式

  三、教师在教学中应始终体现一个“活”字

  我们应该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学生轻松而灵活的学会所学的知识,而在音乐教学中更应该注意让学生活学活用,这样才能适应新时期教学要求和学生的需求。

  四、教师在教学中应带领学生去更多的吸取先人的精华

  音乐的好与坏不是在自我陶醉,而是让别人去欣赏,所以只有不断的去欣赏那些先人的名作,逐渐去吸取他们的精华,才能提高自己的水*和水准。所以在音乐课堂教学中也应该让学生多欣赏先人名作,让学生们去体会作品中的喜、怒、哀、乐等情感变化及让学生体会那些音乐的价值,慢慢的去提高学生们的欣赏能力和固有的水*;同时通过去不断欣赏不同时期的名人名段,可以陶冶学生们的情趣和扩大学生们的艺术视野。

  音乐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调味剂和助推剂,如果在生活中失去了音乐,就像是在生活中让一个人从此失去了情感的体验和变化一样,那么会让你感到活着是很无奈的。

  音乐课课堂教学反思 5

  1、《都有一颗红亮的心》教学反思

  五年级音乐课里有一首歌是京剧选段《都有一颗红亮的心》。这段脍炙人口的唱腔运用京音字调,旋律比较新颖,突破了传统[西皮流水]的音调模式。在节奏方面具有个性化、新鲜感,显得活泼清新。尤其是唱腔中节奏形式与唱词内在节奏规律的吻合,生动地刻画了人物的性格和内心的情感。唱腔中,对“妙”、“能”、“猜”等字的精心处理,都生动地表现了《红灯记》中饰演女儿的李铁梅揣测、观察时活泼、得意的神态。这个唱段具有清新、明朗又略带单纯、幼稚的趣味。

  每次教学这首歌,总会让我对作品中的英雄人物油然而生出一种敬佩之情。而学生在感受、体验我国民族民间艺术宝库里戏曲中的京剧音乐风格与韵味的同时,也确实地被李铁梅人小志大、天真淳朴所感染。

  2、《春来了》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本着以新课标的要求为指导原则,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运用多种形式体会歌曲,感受、听唱歌曲,并使学生能根据歌曲特点,灵活的创作。纵观这节课,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学*活动注意学*的感悟、体验,运用灵活多变的形式突破达到教学目标。在导课中,请学生跳三拍子的基本舞步和教师的范唱,是让学生对歌曲的提前感受,紧接着让学生打三拍子的指挥拍,自由表现三拍子和跳华尔兹舞蹈的形式使学生在无意识中将注意力集中到歌曲的内容上。同时,使学生在不止不觉中学*了歌曲,也不会感觉枯燥。

  2、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虽然这首歌曲教师没有教唱旋律,但在导课和教师的范唱以及表现歌曲三拍子节奏、相互问答式的歌曲的哼唱中,都在逐层深入的深化歌曲的学*过程,使学生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在律动中有意识的有目的学*了歌曲。

  3、注重了学科的整合,如在导课中,我先让学生唱《如果感到幸福你就拍拍手》和跳三拍子基本舞步的形式,活跃课堂气氛,同时,也体现了音乐课的特点。紧接着放《春来了》歌曲导课,将学生带入到》“春天”这个特殊的情景,启发学生说春天到了,引起周围变化的愿望。最后,请学生用贴春天图画、朗诵

  春天诗歌的形式,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感受春天的美好,激发起他们学*的兴趣,也将美术、语文学科的相关的内容和音乐课内容融合了起来。

  4、注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实现体验教学。在创作中,给学生了充分展示自我,

  体验成功的机会,通过用歌曲旋律,创作夏、秋、冬之歌,不仅使学生巩固了歌曲的旋律,(本节课通过学生跳、教师范唱,反复听、学生唱和创作时听歌曲伴奏,学生共听了歌曲不止八次),而且,也让学生在创作过趁中,锻炼了自己交流沟通、合作和观察的能力,也体验了成功的喜悦。

  5、多媒体的使用也受到了恰当的效果,节约了课堂时间。提高了教学的直观性。

  总之,本节课的教学实践考虑到从学生的兴趣和认识水*出发,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充分体验成功的感觉。

  3、《银色的马车从天上来了》教学反思

  我在设计这节课时,有一个观点在萦绕着我,我努力地想使课堂拥有宽松的氛围,给学生以展示的空间,让课堂成为他们才艺表演的舞台,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1、在音乐知识降记号教学环节中,针对枯燥的乐理,如何让学生爱学、乐学呢?我设计了一个音乐游戏——《找朋友》,把学过的音乐记号制成卡片,挂在学生胸前,我和他们一起表演,让学生找出好朋友升记号。这个活动中,老师和学生形成互动的教学环境,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同学们认识了降记号,课堂气氛活跃。

  2、在音乐活动中,我让学生通过合作的方式,以自己的兴趣爱好或歌、或舞,或尽情表现音乐,整个课堂成了学生展示的舞台,有的在表演打雪仗,有的用双响筒和串铃来摹仿马蹄和铃铛声,还有的扮演飞马在天空中奔跑,课堂犹如一幅鲜活的雪景图,表现了学生非凡的创造能力。

  3、在这节课中,我巧妙设疑,针对课堂教学进行中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去评价,如:你觉得我们唱得怎么样?你对课堂和老师有什么建议?等等。这些问题激励了学生去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培养了他们独立思考、独立分析、发表见解的能力。

  不足之处:

  1、歌曲的艺术处理仓促了些,不精细,学生的演唱情感表达不够,应在唱好歌的情况下,再进行表演,效果会更好。

  2、学生课堂行为*惯有待进一步进行教育,如拿打击乐器时,学生有抢的现象。

  4、《美丽的黄昏》教学反思

  《美丽的黄昏》是新教材中第一首要求进行轮唱的歌曲,学生之前未接触过二部轮唱,是一个新事物,同时如果不具备很高的音乐素质的话,二部轮唱很难施行.唱好轮唱的两个关键:第一,是学生的听觉要既能够听到自己的声部也能听到另一个声部的歌声,另一个关键是教师要有准确的动作提示,让第二声部进入,当然学生也要知道在何处进入.并且,唱好本歌曲,学生三拍子的节奏感要

  好.针对本课最主要的困难我觉得在我的这节课中完成的还算可以,因为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学生本身的素质其实并不高,对于三拍子的节奏感也并不很好,当第二声部进入的时候,两个声部很容易相互的带跑音调,我觉得在这个部分我的引导欠缺,第二组的进入我应该事先请他们看着老师,听着老师帮助他们一起唱的音高,老师再进行一次示范可能效果会好一点。庆幸的是第一声部唱的挺好,并没有受第二声部的影响而跑调。本课最主要的就是这个二部轮唱了,唱好唱不好是关键,前面的所有练*都是为了二部轮唱而准备的,我觉得学生第一次接触唱成这样也算不错,他们最缺的还是练*练*多练*,再多唱几遍就会好了,这节课最主要的是让学生进行二部轮唱的实践训练,在认知上并未要求,所以先给他们一个初步的印象和实践就可以了,第二次、第三次就会好起来的。

  5、《在葡萄架下》教学反思

  整堂课的设计意在让孩子富有兴趣,富有情感地学*音乐知识,掌握音乐技能,了解音乐文化,让孩子在快乐中有收获,收获中有快乐,让孩子快乐中发展个性、张扬个性,做一个自信、乐观、善于合作的人。

  6、音乐欣赏课《赛马》教学反思

  课堂上,教者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上,师生互动,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主要的位置,如对每个乐段的处理,让每个学生思考并说一说音乐所表现的内容和意境,再用肢体语言或者乐器加以表现,使每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从中受益,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7、《春节序曲》教学反思

  第一.教学目标设计合理,重难点的突破方法得当,教学层次清楚,环环相扣。教师的语言简练,情感投入,保证了音乐课的质量。

  第二.本节课注重了新课标中对欣赏课“听”的要求,强调在音乐课中以提高听觉能力为中心。虽然这首乐曲较长,但教师仍然设计了“整体——部分——整体”听赏的教学步骤,保证了学生充分聆听的时间,让学生更好地感受乐曲的情绪,更扎实地完成教学目标。

  第三.给学生设计创造性参与音乐活动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为此,教师设计了“为乐曲取名字”、“即兴编歌词对答演唱”、“用绸棒表现出音乐要素的变化”、“随音乐自编动作表演过年的热闹情景”,激发了学生学*的积极性。第四.这首乐曲有四条主题旋律,教师选择由学生听琴模唱的方法熟悉,只选择其中一条进行视唱,大大减轻了学生的识谱负担,避免了单调、枯燥的知识性的学*。

  第五.渗透了由学生主动质疑的意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第六.教学媒体的选择朴实无华、经济实用。

  音乐课课堂教学反思 6

  在这次支教实*中,我担任了一、三、四、五年的音乐教学工作,面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要拿出不同的教学本领,针对性教学,才能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支教音乐课堂教学反思。在此我对不同年级的教学课例作出了一些教学反思:

  在一年级的教学中,我发现一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是以形象思维为主,联想和模仿力较强,能听辨不同情绪的音乐。在课堂上能够在律动、表演等活动中与他人和谐相处与合作。只要善于诱导,启发他们潜在的能力,营造浓厚的情感氛围,就能让孩子们融入到歌曲的学*和表演中。因此,在第5课《雁群飞》的教学中,我以一个“情”字贯穿整个歌曲,以“优美、抒情、投入、神情、舒展”等感情将整节课串起来,一环接一环,采用听唱教学法使学生首先学会歌曲,再用纠正法改正学生在歌唱中的音准问题。在学生掌握歌曲之后,我用舞蹈加深学生对于歌曲的理解,设计大雁飞的动作,激发学生表现欲。不足的地方是由于学生自控能力差,对于新鲜事物好奇,出现了课堂纪律混乱的现象,以后应在课堂管理方面多加训练。

  到了三年级的课堂,学生好奇心强,但有意注意的时间比较短,针对这一点,在教学中,注重营造预约、欢快的学*氛围,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增强学生参与的广度和深度,使他们在亲自体验中进行有效的学*,保持他们的学*欲望和兴趣,从而提高学*效果,教学反思《支教音乐课堂教学反思》。在《大海啊,故乡》这一课,整堂课同学们表现积极,能按要求来演唱歌曲,得到我的教学目标。通过范唱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绪,让学生随着音乐划拍哼唱旋律,运用了体态律动法,让学生随伴奏身体律动,通过不同的形式,使学生更加熟悉歌曲。在同学熟悉歌曲、韵律的情况下,进行音乐创造活动,但是学生能力欠缺。

  四年级的学生学*态度积极,学生思维敏捷,接受能力较强,对于新事物有很强的兴趣。在面对一种新的乐器时会非常兴奋,会迫不及待地想去尝试。正因为这样,会出现一个纪律问题,一个人教几十个学生,如果大家都随心所欲乱吹一通,那就是噪音四起、嘈杂刺耳。

  因此在竖笛教学的第一课要和学生交代清楚吹奏学*的纪律,将这一纪律要求贯彻到底。才能保证竖笛学*正常、高效地进行。竖笛教学中应该重视学生聆听的*惯培养,追求轻柔的音色,这样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吹奏*惯和听辨能力,进而培养音乐审美的能力。教学时尽量设计能引起学生学*兴趣的环节,避免机械化的教学。

  五年级学生是我觉得这四个年级中没那么吃力的年级。学生性格比较活泼,接受能力也比较强,有一定的表演欲,音乐基础也比较扎实,但在歌唱方面,气息、音准还有待提高,在情感表达方面少有欠缺。他们在面对比较新颖的上课形式时,好奇心会增强,更有求知欲,使他们在其中享受到快乐,陶冶情操。因此我选择了五年级其中一个班上了一堂《青春舞曲》汇报课。整节课是比较完整的,能够达到教学目标,形式丰富新颖,课堂气氛比较活跃,时间把控准确。但是还是有不足的地方,在教态方面,教学表情、语言还有点欠缺;在教学设计方面,设计环节要合理,虽然设计丰富是好的,但要适用于整个实际课堂,要把难点解决透,面对学生反馈回来的信息要及时做出调整并处理。

  四个月的任教,得到了不同的教学实战经验和教学智慧,也总结出自己的优点与不足,进行反思,使我的教学更快地成长。

  音乐课课堂教学反思 7

  音乐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完成的知识、技能的训练、掌握过程,在这个教学的过程中,除了相对单纯的知识性和技能性之外,更多地体现的是对艺术的美的意识教育,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审美教育。这种审美的教育贯穿着整个音乐教学过程,对增强音乐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引导学生从心灵深处理解音乐、表达情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音乐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并非说教。组织好良好的艺术教学过程,其实也就是美育的过程,是美的欣赏和熏陶的过程。“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要使美育受到潜移默化的效果,则需要春风化雨般的艺术性教学。如精辟生动的理论讲授,优美规范的表演,精湛艺术的课堂布局等。都能使学生在学*音乐知识的同时,得到美的享受。

  一、结构美

  结构完美,布局合理的课堂教学,不仅能给学生带来求知的乐趣和享受,而且对教学本身有着巨大的感染和熏陶作用。

  首先要讲究开头和结尾。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应根据所授的内容,设计出有特色的开头。如我在欣赏《春天在哪里》一课中,先演唱一首《春天到》,直接的和听觉一下子就牢牢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把他们引入一个美的境界,激发他们的学*兴趣和热情。结尾也很重要,切忌虎头蛇尾,要给学生留下思考和想象的余地。

  其次是注意运用感情。教学是一门艺术,始终贯穿着感情的线索,音乐教学中的审美教育,主要是对人的心灵和情感发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在上课时必须进入角色。前苏联艺术大师斯坦尼拉夫斯基曾说:“当演员来到剧院的时候,他应当把自己个人的一切不快和痛苦留在剧院外,在这里,剧院里的他,整个属于艺术。”所以,教师在走进教室之前要实现“心灵净化”,除去一切与教学无关的情感和思绪,保持高度旺盛的“临教”心态。音乐教学过程也是师生感情交流的过程,学生听课时的心理状态和情绪如何,很大程度上是受到教师的心理和情绪制约的,因此,教师要善于调节自己的情绪,不能板着面孔。例如:在学生唱不好视唱时,不能火冒三丈,把学生批评一通,这样会给学生心理上罩上阴影,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循循善诱,对症下药,或请唱得好的同学表演,再表扬鼓励一番,这样的`效果就明显不同与前一种了。另外,课堂内容结构还要注意雅与俗、疏与密、断与续、理论讲授与示范表演等方面的关系,使课堂教学展现出一种摇曳多姿的曲线美,让学生在美的结构中接受艺术的熏陶,获得知识的营养。

  二、氛围美

  氛围是指笼罩着某个特定场合的特殊气氛或情调。教师和学生,作为知识的施教者和接受者,要达到教学的理想效果,必须形成一个良好的、积极有效的教学氛围。良好的课堂氛围美,还能使教与学主体双方产生情感上的交融和思想上的共鸣。

  音乐教学课堂的氛围美应该是:活跃而不失之零乱,安静而不失之呆板,紧张而不失之抑闷,愉快而不失之松散。良好的氛围,师生双边关系和谐融洽,配合默契,教者情绪热烈,学者反应积极。但同时还要注意扎实稳重,因为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目的是为了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倘若无实事求是的态度,那就哗众取宠、本末倒置了。课堂氛围美是传递艺术的无声媒介,启迪智慧的无形钥匙,陶冶品德的潜在力量,在无形中起了助手的作用,能得到显著的教学效果。

  创设课堂氛围美与教师的自身艺术修养、教育理论水*、知识结构能力直至言谈举止有一定的关系。首先,教师要想主动地驾驭课堂,引起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思维和讨论,就必须认真备课。在教学中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学生猝然提出的问题往往是教者始料不及的,这时如果教师知识面广,备课充分,就能圆满回答学生的问题,那么学生就会在心理上得到满足,课堂气氛就会变得热烈。我在上“半音与全音”时讲到十二*均律,有学生提问是谁发现的?我就给他们介绍了朱载,并向他们介绍国外相同律学的发现比我国要晚好几百年。这样一来,同学们都觉得很自豪,而且对律学发生了兴趣。其次,重视学生个性,启发学生智能,激发其学*兴趣,也是课堂氛围美的重要内容之一。学生一旦对所学科目产生兴趣,就会充分发挥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强烈的兴趣往往成为学生乐于刻苦钻研,勇于攻克难关的动力。再则,创设情绪场,制造一种能够使学生情绪受感染、心理有体验的环境氛围,让学生尽快进入课堂学*角色。如:在讲欣赏古曲《春江花月夜》时,先在黑板的右端写上张若虚的诗《春江花月夜》,左端挂上一幅《江月图》水墨画,然后录音机里放出民乐合奏曲《春江花月夜》,另外再运用表情、眼神、姿态等非语言表达方式,将音乐信息一下子传递给学生,使他们迅速地在综合的环境氛围中进入他们自己的艺术想象中。让学生在美的氛围中吸取艺术的营养。

  三、语言美

  教学语言是传递知识,交流信息的媒介,起着直接沟通教与学两方面的作用。讲究教学的语言美是音乐课堂教学美育的一个重要环节。语言是师生交往的第一要素,清晰的抑扬顿挫的语调和优美流畅的语言表述,往往能引起同学们的喜爱和积极的情绪反应,也容易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好奇心。课堂教学语言美有着控制、引导学生学*的“魔力”。心理学研究表明:不同的语言会使对方产生不同的心理效应,美好的语言使人高兴,心情舒畅。单调、呆板甚至粗劣的语言使人心情沉重、烦恼、急躁。高尔基说:“作为一种感人的力量,语言的真正的美,产生于言辞的准确、明蝗和动听。”因此,音乐教育要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活动达到预期的目的,就要讲究语言美。

  音乐课堂教学语言美首先要求教师语言的准确、简洁、精炼,并且还要易懂,在此基础上力求生动形象,我在上分析音乐要素时,把音乐的节奏、旋律、音色分别称为骨架、线条和色彩,这些都是同学们所熟悉的,他们很快就明白了音乐的各个要素。另外,教师还要掌握一定的演讲技巧,注意讲述的轻重缓急,抑扬顿挫,并有一定的幽默感,在语言美的融融春水中使学生聚精会神,乐此不疲。

  教学的语文美不仅仅指口头语言,它还包括副语言和身势语言。所谓副语言是指笑、哭、**、叹息、嗯啊之类的声音;身势语言是指面部表情、点头、摇头、耸肩、手势等动作,这两部分统称伴随语言。马卡连柯说:“凡是不善于摹仿,不能运用必要的面部表情或不能控制自己情绪的教师,都不会成为良好的教师。”在教课时,动用伴随语言一定要紧密结合课堂内容和口头语言,做到自然贴切。这也是教学语言美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然,音乐课堂教学与审美教育不仅仅包括以上所讲的三个方面,作为审美教育它在整个音乐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中,应当一切都按照美的规律,符合美的特性来进行。让学生在美的情境中获得知识,接受美感的熏陶,培养美的创造力。

  音乐课课堂教学反思 8

  什么样的教学才是优质、有效的呢?随着新一轮教育课程改革的扎实推进,我们惊喜地发现课堂教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往的“你问我答”变成了“畅所欲言”,“纹丝不动”变成了“合作创新”,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教学气氛异常活跃。这一切确实令人惊叹万分。然而反思让我们清醒,在活跃和自主的背后,也透出放任与浮躁,热热闹闹的一堂课,结果学生收获甚微,这也折射出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如何提高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音乐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一、注重导入艺术。

  导入是一门值得研究的艺术,好的导入就象是一幅名画、一首名曲,可以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采用谜语、故事引入和联系生活等方式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兴趣。

  在讲授《两只小象》时,我就首先以“森林里的小动物”几个谜语导入,学生非常有兴趣,并在接下来的学*中,结合故事展开了一系列的“讲一讲你身边的小动物”、“改编动物故事”、“模仿动物声音”等活动。在活动中,学生积极踊跃,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想象力,锻炼了表达能力,体验到了艺术的魅力。在《走进乐器的世界》中,我请学生结合自己*时的所看、所接触,描述一下自己熟悉的乐器,学生的兴致很高,都滔滔不绝、积极投入。

  这样,根据每节课的内容,设计富有魅力的导入,达到学生音乐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的逐步形成和提高。让学生好奇、有兴趣的情绪在整节课中得到延续,从而为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奠定基础。

  二、注重教学方式。

  音乐课程的教学方式,由偏重教师为主导的知识技能的传输和训练,转向强**学中的“双主体”互动关系以及学生体验性、探究性、生成性和反思性的学*过程。采用艺术感受和参与实践来增强体验,改变学*内容单一、高深、繁多的专业化倾向,通过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内容和信息,拓展他们的艺术视野,组织生动的教学活动,使学*内容变得鲜活充实、易于为学生掌握。这就要求教师不要“唯教材、唯教参”,应将精力用在分析学生的学*特点,学*方法以及学生的真正需求上。

  1、音乐感受。艺术的魅力是一种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东西,更多的.时候是需要人们用心去感受的。所以,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多观察生活,将生活实例与艺术课程相结合,感受艺术来源于生活,分的感受生活中所能听到的各种声音,让他们在课堂中模仿、表现;带领学生到室外去“寻找声音”、“搜集声音”,然后,将学生“找”到的这些声音对应相应的节奏,让学生来拍读,从中感受长短、强弱、高低的艺术要素,使学生懂得艺术与生活密切相联。

  2、参与实践。音乐课程注重学生的实践活动,因此在教学中我特别注重学生的参与、活动。各种游戏、讨论、表演……都少不了学生的身影。在亲自的参与实践中,不仅增进了教学的趣味性,而且提高了学生艺术学*的兴趣,潜移默化的养成开朗活泼的性格,以乐观和向上的心态对待生活和学*。如在《两只小象》的教学中,让学生在表现不同动物形象的音乐中做“学动作,猜动物”的游戏。学生在生动形象的动作游戏中学*,充分地调动学生参与实践,既增强了他们的合作意识,又锻炼了他们的动手、动脑以及肢体表现的能力。

  三、注重教学评价与反思。

  艺术课程由原来过于强调等级化考试、比赛获奖选拔,转向着眼于提高每个学生艺术能力、尊重学生个性差异与程度差异的评价方式。采用自评、互评,并充分利用学生的艺术档案夹实施过程性评价。艺术课程的教学应该让每个学生都有成功感,所以,要更关注对学生艺术学*过程的评价,强调评价主体的多元,并注意调动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比如,在以舞蹈切入的《小孔雀,告诉你》一课中,课前我让学生欣赏杨丽萍的《孔雀舞》,然后全班一起用手模仿孔雀头,再跟老师学几个孔雀舞的动作,并以小组为单位表演出来,同学之间互相交流评价;只要学生尽力参与进来,我就在指导的同时积极给予肯定。因为,老师的一举一动,都受到学生的关注,一个微笑、一个眼神、都会成为学生学*的不竭动力。采用这种评价的方式,既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又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新一轮课程改革无疑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音乐教师,我们要尽快的充实完善自己以适应教育改革的需要,相信在不断的总结、反思中,会有更多的收获是生活的进一步升华,从而逐步的增强学生的艺术感觉。比如,在《奇妙的声音》中,我让学生

  音乐课课堂教学反思 9

  音乐课。临走时,向学生们布置了一项课外作业:根据课本上给你提供的“沙子、黄豆、牛奶盒子、可乐瓶”自制沙球。下节课带来。”当时,因为快下课了匆匆一说也未来得及特别强调。原想:完成的人肯定寥寥无几。不想,过了几日又上课时,竟然发现那四班孩子手中都拿着自制的沙球。有的学生没带来课前还专门跑到办公室说明情况。当时,我的心头一热,真的很惊喜。看来,孩子们对老师布置的课外作业非常感兴趣也很重视。一上课,我就表扬了他们:“自制乐器——变废为宝,不仅解决了我们课堂上乐器缺乏的问题,同时锻炼了动手能力,一举两得。”课堂上,孩子们乐不思蜀的使用着自制的乐器,而且效果还相当不错。看到他们兴趣昂然的.样子,我乘胜追击:课后再去动手自制碰铃和串铃等乐器。过了几天,他们带给了我更多的意外和惊喜。这就是低段的孩子。

  再来看看高段的孩子:“请大家课后去搜查一下有关莫扎特的生*。”过了几日上音乐课,询问莫扎特的生*,只有极少数人举手,其余的都不吭声坐冷板凳。老师只好点将,点一个插一支蜡烛,再点再插,有几个凭着曾经课外书上看到过说上了那么一两句。询问原因,有的说家里没电脑;有的说没查过;还有的说忘了。老师只好唱独角戏,你说不上来只有我说了。课堂上死气沉沉的样子。

  案例分析:针对此,我具体分析了原因:

  其一、“年龄”的因素。

  低段的孩子天真烂漫,活泼好动,他们童言无忌,想说就说,毫不掩饰,就像一张白纸任由老师描绘。而高段的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思想逐渐成熟,开始特别关注周围人对自己的看法,他们不再轻易表白自己,生怕自己的表现会遭到老师同学的嘲笑。

  其二、“课程”的因素。

  新课程带来了勃勃生机,沐浴在新课程中的孩子对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精美课件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和爱好。而老课程在许多教学内容的安排上缺乏时代性与针对性,离学生生活的年代久远,无法引起他们的共鸣,这也是客观存在的原因。

  其三、“思想意识”问题。

  新课程,家长重视,孩子喜欢。而老课程,尤其是“小三门”,仍有很多家长和孩子把它视作“副课”看待。我就曾经在和一个六年级调皮男孩谈话时得知:他爸爸这样教育孩子——“音乐课是副课,无所谓,随便上上。”家长不重视不说,还如此灌输孩子。难怪,他的孩子上课经常不带书,还随便讲话。

  其四、“教育方式”问题。

  以上这些问题都是客观存在的,我们不容忽视。但我觉得它并不是根本性的,最重要的因素我想还是“教育方式”问题。*时,有的老师过分追求标准答案,“师道尊严”占据着重要位置,久而久之,导致部分学生的思想受到压抑,他们不敢说,不愿说,学*被动,积极性缺乏。如此教学,即使是再好的课程都会抹杀孩子学*音乐的热情。另外,有的教师在实施老教材时,缺乏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只是一味的指责老教材的错,而不去研究与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也是导致学生不感兴趣的原因所在。

  音乐课课堂教学反思 10

  学生们一到音乐课就特别的放松,因为不用象上数学、语文课那样规规矩矩,这正是音乐课带给他们的“特殊享受”吗?但是放松不等于懒散、无纪律。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每堂课都需要在有序的纪律下进行。音乐课的常规训练重点在于要对学生的站、坐、行、排队、分组、进出教室的训练,又要把这些训练放在音乐中进行,让学生在浓浓的音乐氛围中轻松愉快的、有秩序地完成相关动作。如:听音乐进教室;用上行和下行的音阶表示起立和坐下;用歌声师生问好;用一小段轻快的音乐让学生分组进行编创或表演等等。这样的训练,让学生在整个音乐课堂教学都在音乐中进行,既体现了音乐的语言性又突出音乐课的特点。

  小学音乐教学是通过师生情感的投入,心灵的感悟来达成教学目标的,若不能确保学生具有好心情、好情绪、就不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对于学生正在参与的音乐活动,教师不应是局外人、旁观者、而应把自己置身于音乐活动中,把一切“教”的活动落实在“学”的活动中,有心做孩子们的带头人和伙伴。让学生对教师产生亲*感、认同感。乐于接受教师的指导,使学生敢想、敢说、敢做。从而让学生发挥出最大的潜能。如:二年级的表演课《小乌鸦爱妈妈》,我以满腔的热情参与到表演中去,先是扮演了乌鸦妈妈,全班的学生都是我的孩子小乌鸦;然后我再请一学生扮演乌鸦妈妈,我和其余的学生扮演小乌鸦。整节课都是师生同演,学生的情绪放松了,课堂充满了生气,师生感情增进了,让学生在欢快的气氛中感受了教育

  音乐是一种感官艺术,在音乐课中,一定要抓住和突出音乐中的“听”的重要功能,学生听多了、耳熟了,自然就会唱了。我上课通常采取几种“听”的方法:一、拍节奏法。即让学生和着音乐拍击节奏,这样有利于学生掌握歌曲的节奏。二、口令法。即在听歌曲时,教师根据乐曲的情绪给予各种口令,让学生和着音乐做举手、踏步、转身等动作,这通常以乐段为单位。三、闭目法。此法能消除视觉上的干扰,集中注意力,使学生全神贯注的倾听音乐,用心去感受音乐,这种方法比较适合于旋律优美的歌曲欣赏课。音乐课堂教学中采用多种多样的“听”的形式,学生在听时就不会觉得枯燥单调,在和谐、*等、愉快的气氛中自然学会新歌。


音乐课课堂教学反思汇总10篇扩展阅读


音乐课课堂教学反思汇总10篇(扩展1)

——音乐课堂教学反思9篇

音乐课堂教学反思1

  现在有些人认为音乐是副课,在社会中没有太大的价值,其实不然,音乐课是当今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从很多方面去培养学生的学*兴趣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去培养学生的学*兴趣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让学生走出小学时的“枷锁”

  在课堂教学中,首先应该让学生走出来,让先前的那种由老师主动的教学形式逐渐走到“师生互动”的优良教学中,使学生有话说、敢说话,让学生不再有那种以前的恐惧感和畏惧心理。学生大部分都是处在12-15岁左右的孩子,正是充满朝气的阶段。如果让学生们总是觉得有一种压力在压着他们,那么学生们就会有一种反感心理。而作为一名音乐老师,我认为应该多鼓励学生,经常用“你不是最差的、你能行、你有别人没有的优点”等之类的话语,真诚的去赞扬和鼓励他们,让学生们在教学课堂中充满朝气和活力。

  二、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有许多知识需要学生去亲自体会和尝试,那样才能更深刻的去理解,例如:2/4、3/4、4/4……这些节拍的挥拍以及节奏的控制,只有学生亲自去做才能知道它是如何去操作的。所以在课堂中必须让学生多多体会和尝试,才能更好的掌握和更容易的接受课堂教学中的知识。真正让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人,是新世纪、新时期的教学模式

  三、教师在教学中应始终体现一个“活”字

  我们应该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学生轻松而灵活的学会所学的知识,而在音乐教学中更应该注意让学生活学活用,这样才能适应新时期教学要求和学生的需求。

  四、教师在教学中应带领学生去更多的吸取先人的精华

  音乐的好与坏不是在自我陶醉,而是让别人去欣赏,所以只有不断的去欣赏那些先人的名作,逐渐去吸取他们的精华,才能提高自己的水*和水准。所以在音乐课堂教学中也应该让学生多欣赏先人名作,让学生们去体会作品中的喜、怒、哀、乐等情感变化及让学生体会那些音乐的价值,慢慢的去提高学生们的欣赏能力和固有的水*;同时通过去不断欣赏不同时期的名人名段,可以陶冶学生们的情趣和扩大学生们的艺术视野。

  音乐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调味剂和助推剂,如果在生活中失去了音乐,就像是在生活中让一个人从此失去了情感的体验和变化一样,那么会让你感到活着是很无奈的。

音乐课堂教学反思2

  中专高职的音乐课和初中有所不同,中专高职的课以欣赏为主。通过欣赏,让学生综合的感知音乐,理解音乐。但是如果只是纯粹的放几首名曲让学生欣赏,有的学生还能认真听下去,有的学生就当催眠曲,甚至有上课说话,玩手机的现象。这一点确实令人懊恼。老师在上面讲音乐知识,学生是听得昏昏欲睡。针对这种情况,我尝试让学生自己先凭第一感觉来讲解音乐,感受音乐,然后我再告之学生所欣赏的音乐实际的情感表达,曲作者要表达的真实内涵。当然,音乐是没有固定的含义的,有的时候学生说的虽然和实际情感有冲突,但也很有他的观点,这就要求老师一分为二的来讲解了。这样学生在欣赏的时候有了事做,有了自主性,下意识他们会认真去听音乐,避免了一些因为无所事事而说话的现象。另外,刚欣赏的时候,我尽量找一些有强表现力、感染力的音乐,让学生根据音乐自编歌词、自编舞蹈。或伴着音乐朗诵。这样学生参与了进来,欣赏时也就有了积极性。

  中专高职的学生,上课也很好动,静不下心。所以在欣赏课的同时也穿插一些歌曲的教唱,或者把课交给学生自己,让他们上台表演。让学生在表演时锻炼自己,表现自己,让他们找到自己的闪光点,从而增强自信心,感受到学校大家园的欢乐及温馨。

音乐课堂教学反思3

  《瑶族舞曲》是一首非常著名的乐曲。乐曲生动地描绘了瑶族人民欢庆节日时的歌舞场面。体验歌曲优雅高贵的旋律和轻盈明快的节奏,感受歌曲表达的欢乐情绪,幼儿对音乐活动很感兴趣,虽然在演奏中不是很熟悉。但是对幼儿来说已经是很棒了。

  在音乐欣赏课堂中,应根据中班幼儿的具体情况去提问题,让幼儿通过多方面、多层次的思考与感受发表自己个性化见解,从而达到激发幼儿学*的兴趣和提高学生感受音乐的能力。幼儿是教学最有用而普遍的资源,我们应从多方面去开发他、塑造他,据此,在本节中我做了以下的教学尝试:

  1、开始时请幼儿听音乐做律动《拍手点头》,引起幼儿学*兴趣。

  2、 出示2/4拍节奏图谱:幼儿看符号进行拍手、拍腿、拍肩节奏练*。

  3、带幼儿认识少数民族,最后导出瑶族,进而带幼儿欣赏《瑶族舞曲》。

  4、欣赏音乐《瑶族舞曲》幼儿用手在身体部位打节奏,感受乐曲的不同。

  5、出示《瑶族舞曲》图谱,教师带幼儿一起看图打节奏。

  6、幼儿听《瑶族舞曲》做节奏练*。

  7、幼儿听曲自编舞蹈动作,幼儿自由舞动。

  8、教师示范跳瑶族舞,幼儿跟着一起跳舞。

  通过此次活动,我深切地感受到。要让幼儿真正喜欢音乐,就必须做到贴*他们的生活兴趣和欣赏角度,相互交流、相互沟通,让他们真正走进音乐的实践中去,发挥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作能力,亲身体验音乐给他们带来的欢乐。这样,音乐活动才会受到幼儿的欢迎和喜爱。

音乐课堂教学反思4

  一个学期即将过去,回顾前一时期的音乐课教学,下面两个方面体会较深。

  作为一名音乐教师,虽然音乐课并不涉及到升学考试,但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因素,音乐课的质量,也是极为重要的。随着学生学业的加重,音乐课在他们的眼中是副科,是学与不学都无关紧要的课程。所以,在*时的教学中,很多音乐知识都不能被很好地运用起来。这就对我们音乐老师提出了新的课题,如何更好的去设计一堂音乐课,才能对学生产生较大的吸引力,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兴趣和参与热情,达到课堂所追求的展示音乐魅力、愉悦学生身心、健康快乐为本的教标。

  一、学*教学大纲,明确教学目的。

  作为音乐教师,首先应该明确音乐教育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在整个音乐教学过程中要以音乐的美感来感染学生,要以音乐中丰富的情感来陶冶学生,进而使学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乐审美能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对音乐的各种要素、各种手段作出整体性的反应,积极引导学生感受、体验、表现音乐中丰富的情感内涵,还要坚决引导学生感受、体验、鉴赏音乐的美,从而使学生不仅做到现在受益,而且做到终身受益。因此在音乐课起始课上,我就从下列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

  1、通过音乐教学,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

  2、通过音乐教学,激发学生学*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活跃课堂气氛,在紧张的文化课学*之余可调节情绪,有利于其他课的学*。

  3、在音乐课堂上培养学生参与和实践能力。欣赏我国优秀的民间音乐(如民歌、民间乐器、民间歌舞音乐、戏曲曲艺音乐等),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传统情感。

  二、采用多种方法,努力提高学生的学*兴趣。

  1。针对学生的特点,在使用音乐新教材的同时,想方设法,找资料充实课堂,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开拓视野、提高审美能力。

  2、对乐理知识的教学,从基础抓起,每堂课选几节乐谱视唱。让学生学会划拍、打节奏、哼曲调,逐步提高学生的识谱能力。虽然部分同学有困难,但从一个学期教下来,学生的进步还是较快的。

  3、利用多媒体、音响等设备,向学生介绍一些民歌、名曲,作为补充教学内容。指导学生边听音乐、边哼歌谱,反复练*,学生识谱能力有明显提高。由于强调了“响”(声音响亮)、“准”(唱准音调)、“美”(优美动听)三个字,学生积极响应,从实践看,收效较大。

  4、课内让学生上台演唱,培养他们的参与、实践能力,学生情绪高涨,使音乐课上得更加生动活跃。

  当然,如何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积极性,今后还须努力。孩子们需要美,追求美,那么我希望音乐课能给他们提供一个空间,让他们踏上寻找美,感受美的道路。在我的课堂教学中,孩子们是开心的!快乐的!只要我们多花些心思,我相信孩子们就会从中得到快乐的体验!从而感悟他们纯真的心灵。

音乐课堂教学反思5

  在这次支教实*中,我担任了一、三、四、五年的音乐教学工作,面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要拿出不同的教学本领,针对性教学,才能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在此我对不同年级的教学课例作出了一些教学反思:

  在一年级的教学中,我发现一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是以形象思维为主,联想和模仿力较强,能听辨不同情绪的音乐。在课堂上能够在律动、表演等活动中与他人和谐相处与合作。只要善于诱导,启发他们潜在的能力,营造浓厚的情感氛围,就能让孩子们融入到歌曲的学*和表演中。

  因此,在第5课《雁群飞》的教学中,我以一个“情”字贯穿整个歌曲,以“优美、抒情、投入、神情、舒展”等感情将整节课串起来,一环接一环,采用听唱教学法使学生首先学会歌曲,再用纠正法改正学生在歌唱中的音准问题。在学生掌握歌曲之后,我用舞蹈加深学生对于歌曲的理解,设计大雁飞的动作,激发学生表现欲。不足的地方是由于学生自控能力差,对于新鲜事物好奇,出现了课堂纪律混乱的现象,以后应在课堂管理方面多加训练。

  到了三年级的课堂,学生好奇心强,但有意注意的时间比较短,针对这一点,在教学中,注重营造预约、欢快的学*氛围,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增强学生参与的广度和深度,使他们在亲自体验中进行有效的学*,保持他们的学*欲望和兴趣,从而提高学*效果。在《大海啊,故乡》这一课,整堂课同学们表现积极,能按要求来演唱歌曲,得到我的教学目标。通过范唱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绪,让学生随着音乐划拍哼唱旋律,运用了体态律动法,让学生随伴奏身体律动,通过不同的形式,使学生更加熟悉歌曲。在同学熟悉歌曲、韵律的情况下,进行音乐创造活动,但是学生能力欠缺。

  四年级的学生学*态度积极,学生思维敏捷,接受能力较强,对于新事物有很强的兴趣。在面对一种新的乐器时会非常兴奋,会迫不及待地想去尝试。正因为这样,会出现一个纪律问题,一个人教几十个学生,如果大家都随心所欲乱吹一通,那就是噪音四起、嘈杂刺耳。

  因此在竖笛教学的第一课要和学生交代清楚吹奏学*的纪律,将这一纪律要求贯彻到底。才能保证竖笛学*正常、高效地进行。竖笛教学中应该重视学生聆听的*惯培养,追求轻柔的音色,这样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吹奏*惯和听辨能力,进而培养音乐审美的能力。教学时尽量设计能引起学生学*兴趣的环节,避免机械化的教学。

  五年级学生是我觉得这四个年级中没那么吃力的年级。学生性格比较活泼,接受能力也比较强,有一定的表演欲,音乐基础也比较扎实,但在歌唱方面,气息、音准还有待提高,在情感表达方面少有欠缺。他们在面对比较新颖的上课形式时,好奇心会增强,更有求知欲,使他们在其中享受到快乐,陶冶情操。因此我选择了五年级其中一个班上了一堂《青春舞曲》汇报课。整节课是比较完整的,能够达到教学目标,形式丰富新颖,课堂气氛比较活跃,时间把控准确。但是还是有不足的地方,在教态方面,教学表情、语言还有点欠缺;在教学设计方面,设计环节要合理,虽然设计丰富是好的,但要适用于整个实际课堂,要把难点解决透,面对学生反馈回来的信息要及时做出调整并处理。

  四个月的任教,得到了不同的教学实战经验和教学智慧,也总结出自己的优点与不足,进行反思,使我的教学更快地成长。

音乐课堂教学反思6

  课程改革至今,我们的音乐教学发生了诸多改变,最重要的是音乐课变得充满了生机,学生也变得活泼开朗。他们积极参与各种音乐实践活动,查找与音乐相关的背景资料,动手制作打击乐器,编写音乐小剧本,学*五线谱及简谱。教师以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激活了音乐课堂,使音乐知识与技能的学*变得更有趣味、更加生动、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学生愿意并更加喜欢上音乐课了。但是,我们也应该清楚地看到我们在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改进我们的教学,提高教学的实效性。以下结合自己课堂的教学,谈谈教学实际中的一些体会和反思。

  一、课前认真备课。

  教师准备好本节课所需教具,特别像我们音乐学科,所需要的学生和老师的乐器准备很多。教学目标内容以审美教育为核心,体现课改精神联系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合理整合教学资源并能注意音乐教学各领域之间的有机联系,重点突出,难易适度。围绕目标创设灵活的、有助于学生学*的教学情景,营造民主、*等、互动、开放的学*氛围。善于引导学生关注音乐,注重学*过程中的体验、探究与合作、表现,指导具有针对性、启发性。学生认真参与音乐的学*、评价活动,积极思维,乐于表现和创造,敢于表达和质疑。

  二、关注情境活动创设的有效性

  1、情境创设的必然性。音乐教育是音乐审美教育为核心的,而审美教育的实质现在通常被理解为情感体验的教育,所以音乐是情感性的。我觉得,音乐的学*必须要让学生带着情绪带着冲动去探求,这样的课堂才更具审美有效性。在很多音乐课中,由于缺少情境的创设,使一系列音乐活动简单堆积,显然学生学*积极与参与热情大大降低,另一方面审美的有效性也随之降低。如,下面请大家一起唱,而后,男声唱,再女声唱,再分角色唱。显然在这样的歌唱中,我们也要考虑,通过怎样的情节串联,通过怎样的方法让学生兴味盎然地参与,并能主动发现或感受音乐表现中的得与失。

  2、到底怎么样的情境活动创设是有效的?要理解情境创设的根本目的,于教育于无痕,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激发学生学*兴趣的,真正唤起学生音乐参与的,最终实现学生个性发展的。其中,有些情境活动是为了让学生体验意境的,通过人文方式来感受的,故事情节;也有些是在学科范畴内的情境活动,如做一名小小演奏家如何?如熟悉音乐的过程,让学生伴奏——则你要让学生学会倾听音乐,感受音乐的和谐之美又如,情境创设的

  (1)指向性要明确,如为了让学生熟悉新歌,更多的要突出旋律,不要出现和谐伴奏;

  (2)要符合生活规律;

  (3)要渗透音乐学*的方法或音乐表现的方法引导——如提问的或活动,要活动过程始终围绕音乐的特点来展开。

  3、关注情境创设的生活化。不要牵强,换言之,情境的创设要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如,采茶舞曲的欣赏中,让学生模拟;音乐来源于生活,而又有其非语义性与非自然的特点,所以其本身给了学生很多联想的空间。如钱建良的在大鹿一课中,在森林里,你听谁来了?从而引出了一个:xxxxxx,xx,而后让学生在凳子上其意义在哪里呢?音乐在前,动作在后通过模仿,聆听再演奏,学生的参与很自然,不然,光拿出一个节奏训练,学生感受不强,参与积极性不高。

  三、关注艺术活动参与的有效性

  艺术教育的三大基本原则是愉悦性、参与性与融合性。这里提,参与性是因为当前的音乐课堂的种种现象,我觉得值得提这一点。愉悦性、参与性与融合性中,愉悦性及融合性总体上落实得比较好。现在的课堂学生是开心的,融合方面也不错,音乐多形式的融合,音乐与姊妹艺术与人文的融合。但在活动参与的有效性上,我觉得,在日常的教学法中教师的把握有失偏颇。这里,关系着一个参与的目标的问题: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课堂学生参与很热闹的现象;其参与的有效性,对学生审美体验的有效性不得而知。

  1、关注活动参与的音乐性。音乐是时间的艺术,一种声音的艺术,音乐参与是多方式的,听、唱、动都是参与的方式参与应是有静有动的,音乐课中流淌的是音乐吴斌老师曾多次提出:音乐课少一些说与解释,多一些现象。描述——描述什么音乐的现象,即音乐元素的变化。这里,我还要提一点,活动中的音乐性。我们要让学生更多的接触与感受音乐音乐课,关注音乐聆听,听是一切音乐活动的根本。

  2、关注参与的广泛性。要实现最大程度的参与,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

  3、关注参与中创造性。

  四、关注落实的有效性

  淡化技能,不是弱化,而应理解为我们如何优化教学技能教学的过程。我们在音乐活动中,三维目标的落实就最终目标。其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就展现在我们面前。因此,在音乐学*中,自低年级到高年级,我们不仅要使学生在音乐活动中享受愉悦,获得音乐艺术带来的审美体验,同样地要在过程中积累对音乐表现方法的理解与音乐表现、与音乐创造的具体方法。

  1、关注音乐本体的落实。所谓本体,包括音乐元素的认知与音乐技能的训练与培养。事实上,技能性是音乐美存在之基础。可以说,音乐的技能性是音乐学科特点本身所内涵着的,是最基础的。显然,我们认知音乐,感悟体验音乐在各个年级中应有一定的导向性策略与技能目标建构,逐步地要让学生学会聆听,学会表现与创造——最终“授之以渔”;而不应是,不应是单纯的一听而过的,或只是联想与想像的课,其间还要让学生了解其音乐的特点、音乐元素或音乐技能本体在音乐中的表现作用因此,音乐教学的应更多地要基于音乐学科特点或音乐技能层面去强化审美情感教育。换个话说,我们在提出“音乐审美教学为核心”的同时,当前的音乐教学实践也应该提出:“以音乐本体为基础”、“以音乐聆听为基础”、“以音乐元素为基础”等原则。当然,我们要做的,其实就是将这些“音乐性”特点渗透在学生音乐活动中,让学生在情境活动中去感知去感悟。事实上,倡导音乐技能学*于无痕只能是我们的愿景目标,我们要做的只有——尽可能。关于音乐元素,有哪些呢?那么我们教师应该明白其排序。在新课标中排列的顺序为:力度、速度、音色、节奏、旋律、和声。

  2、关注学科学*规律与基本方法。参与要讲求音乐美的展现,如学会有音乐的耳朵。如在为旋律伴奏的活动参与中,如何处理好音响的关系。如二拍子节奏,你能为旋律创作一个伴奏音型吗?学生自主试试。其间应强调:让学生在音乐声中创作,伴奏应从旋律而起;另一方面,在个体展现时,应让学生也在旋律声中展现给同学听(不要孤立,或一味地按节奏打,或按教师心里的要求打,这样,学生作品也就会在音乐中起到效果,产生多元化的效果,如娃哈哈,三角铁,碰铃,双响筒,尤其是双响筒,xxxxxx,x。

  总之,要上一堂音乐性强的集审美于一体的有效的音乐课,我们要关注很多方面,我们要学*很多方面,以上我只是结合自己的想法和做法谈了一点体会,在实践中我将不断总结经验,争取更好地提高

  课堂效率,使每一个学生都有进步。就像陈老师说的:有效体现在学生的参与,教师的自我评价。

音乐课堂教学反思7

  新课程不仅将改变学生的学*生活,也将改变教师的教学生活,新课程要求教师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而应成为学生探讨新知识过程中的合作者、促进者、教师要在新的课程环境下重新塑造自己。在*一学期的教学过程中我也逐渐摸索出了一些心得,现总结下:

  1.多一些自由,少一些限制。允许学生从事有意义的独立学*活动;允许学生发表自己的认识和见解,想说就说;可尝试取消举手点名发言的做法,学生随时可以站起来。

  2.多一些创造,少一些模仿。教师应该多组织一些创造性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使学生想创造、敢创造,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敢于怀疑书本、教师、他人的观点,回答问题有新思路、新观点、说真话、说实话,能经常积极主动地提出新问题。

  3.多一些开放,少一些封闭。教学要求遵循教学大纲,但教学内容不拘泥于课本。联系社会、生活科技选取素材,学科知识渗透,实现教学内容开放。

  4.多一些讨论,少一些讲解。成立自学讨论学*小组,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建立学*责任依存关系,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讨论;自学讨论活动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使讨论经常化;自学讨论活动有充足的时间,使讨论得到深入;教师和学生都能容忍他人的不同看法,形成民主化讨论氛围。这里要强调的是,讨论必须是有效果、有意义且目的性强的。必须要以解决问题为最终目标,像一些简单的问题就不需要花上大把时间拿来讨论了。

  以上点滴是本人在这学期低年级音乐教育中的一些体会和感想,我将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不断学*,不断进步!

音乐课堂教学反思8

  20xx年6月11日,呼和浩特市中小学音乐教师业务培训暨名师工作室启动仪式在赛罕区大学路小学如期举行。本次活动由呼和浩特市教学研究室主办,目的是希望通过专家细致而深刻地讲解,给更多的一线教师带来启发与思考,指明课堂教学方向,帮助更多的音乐教师在音乐教育事业上成长。来自呼和浩特市各旗县区音乐教研员及全市300多位中小学音乐教师参加了此次活动,启动仪式特邀*教育学会音乐教育分会理事长吴斌教授做了题为“20xx版《音乐课程标准》解读”的专题讲座,吴斌教授倾情讲授,对少数民族地区音乐教育给予大力支持,就此次专题讲座重点内容,笔者将分享并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

  分享之一:把握课程标准,应抓住音乐内核,妥善处理音乐内容与教学形式的关系

  就内蒙古地区众多教师参与的在深圳举办的“第七届中小学音乐观摩课”活动,吴斌教授首先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评课过程中,一线教师与专家给定分数差异非常大?”面对这样一个具体而又指向明确的问题,在场的教师还是比较茫然。吴斌教授却通过几个信手掂来的案例对音乐课堂尤其是新课标下的音乐教学评价标准给予了很明确的解析。首先,在教学内容方面,教师提供给学生的一定要是高质量的教学内容,包括音乐的音效、作品、音响、素材的质量、演唱者、演奏者、指挥、演奏乐团、舞团等等,挖掘音乐中最具表现力的要素。

  感悟之一:在比较中学*,借鉴发达地区经验,发现本地区优势,推动内蒙古少数民族地区音乐基础教育发展。

  在呼和浩特市举行的小学音乐教师基本功比赛中,各个区都选出了较高水*的展示课,综观这些展示课,笔者发现,教师普遍存在音乐文化知识与能力相对欠缺,教育理论素养相对不足,没有很好地掌握教学规律,教学技能亟待提高,在教学中过于注重个人演唱、演奏等技能的提高,过于强调音乐背景知识等问题,结果导致课堂中对音乐本身的体现时间不足,学生对音乐的理解浮于表面,不够深刻。由于教师对当今国内外的音乐教学现状、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等没有深入了解和学*,课堂教学的音乐表现力不足,不能充分体现音乐教学的特点和魅力。个别教师虽然对奥尔夫教学法、柯达伊教学法、达尔克罗兹教学法、铃木教学法、美国综合音乐感教学法等有些许了解,但不能更好地应用在实际教学中,当然,这样的状况不仅仅存在于内蒙古地区,也是其他地区的普遍现状,这与我国基础教育音乐课程设置、音乐教育教学理念及我国的评价制度有直接关系。结合我国音乐教育现状,借鉴国外音乐教学的先进经验,构建我国音乐基础教育的完整体系,是每一位音乐教育工作者肩上的使命。少数民族地区的音乐教育工作者不仅要弘扬、传承民族传统音乐文化,也要更好的借鉴发达地区的教学经验,推动本地区音乐基础教育的发展。

  分享之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音乐内容是音乐课堂取得良好效果的根本保证

  在讲座中,吴斌教授很明确地提出了内容丰富是评优课的标准。音乐内容丰富、表现力强也是世界音乐教育的大趋势。通过例证和比较,他分析了香港教师、美国教师与*教师在40分钟内完成的教学内容。

  感悟之二:抓住音乐本质,丰富教学内容,让音乐教育成为培养学生美学修养的重要途径

  内蒙古是少数民族地区,教学内容可以融入很多蒙古族音乐。学生从一次又一次的音乐听辨、感受、经历中学到了什么、成长了什么,这才是教学的关键。对于内蒙古地区的学生来说,随处都可以听到各种蒙古族长调、短调、爬山调、漫瀚调等等,甚至生活中可以参加各种蒙古族婚礼,听到几十人的马头琴齐奏及蒙古族各种庆典仪式,在弘扬、传承蒙古族音乐文化的同时,音乐与人生,分享与交流必将是成长道路上重要的一部分。而这些重要的部分都将在学生的大脑中留下痕迹并产生思想,引发思维方式的变化,这也是内蒙古音乐教育的地区优势。但这种优势的发挥,需要中小学音乐教师由内而外的个人素质的整体提升,需要每一位教师更勇敢、更努力地前进,既要突出我们民族的优势,又要与发达地区接轨。当教师能充分驾驭具有时代特点、地域特点、表现力十足的课堂时,也就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优质课,也将会走向全国优质课观摩活动的舞台,更重要的是能带动一批教师的成长,而最大受益者就是孩子们和社会。吴斌教授對少数民族地区寄予了很高的期望,他希望少数民族地区的音乐教师快速成长,从而带动少数民族地区音乐教育事业的成长速度。

  分享之三:完善学生音乐素养监测机制,规范音乐课堂教学行为

  吴斌教授指出,听与模仿是学*音乐最重要的方式,只有音乐才能百听不厌,越熟悉越有感情,音乐最不怕的是重复,音乐重复90次会终身不忘,而我国中小学的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最怕的则是重复。感受到高质量的音乐将会是学生学*音乐的动力之源,教师高质量的范唱是学生学*的重要动因之一,也是教学的关键。唱歌课记住旋律和音响是重点,听音乐也是学文化,所以,音乐一定是以整体的方式学*。唱歌教学的关键就是范唱、模仿,整体、重复。音乐一定是听力理解,同时教师应在每节课上都给个体提供认知、体验、表演的机会,这也是教师的教学设计要重点体现的。

  感悟之三:重视音乐元素,让学生在律动中提高音乐素养、丰富内心世界

  以整体方式学*音乐时,不可忽略的便是所有的音乐元素。音乐元素就是指组成音乐的每个部分。如果教师对这些元素不够熟悉,可能出现的问题就是课堂教学中只感受了其中一两个,忽视了其他,这样的教学必定是失败的。没有哪一位音乐教师,不运用大部分的音乐元素,就会成为一位优质课的教师。

  在所有的课堂教学中,笔者认为首先要让学生感觉到音乐的动感,无论是唱歌教学还是音乐欣赏教学,在音乐开始时,一定是要找到律动,让学生倾听并感受律动,使自身成为音乐的一部分,在音乐的反复中,寻找音乐中更多的内涵。即使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能会设计学生一起演奏乐器部分,那也一定要培养学生演奏之前就要有动感,这个动感包括学生形成内心听觉的稳定性。如果使用奥尔夫教学法解决这个问题,所谓的稳定性,就是节奏基石,通过一个固定音型,将音乐不断发展。律动在常态课中并没有得到很好的重视,以至于在我们少数民族地区,上了好多年的音乐课,大多数学生没形成稳定的内心听觉,往往在演唱、演奏过程中,越来越快,速度不一,更没有合作精神,也听辨不出音乐的规律。

  在音乐教学中还要重视休止符的价值。课堂上,学生可能不会问遇到这样的休止符该怎么做,但一定要使他们清晰,顺其自然地感受音乐,即使休止,那也是音乐的组成部分,是表达思想的无穷力量。

  音乐的表现力离不开音乐元素,音乐元素不存在哪个重要哪个不重要之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各种音乐元素,发展学生敏锐的听辨能力。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听”也是音乐文化的载体。

  聆听大师讲解,感受成长喜悦!提高自身素养、遵循教育规律,回归音乐本质,提高民族地区音乐基础教育水*,我们任重而道远。

音乐课堂教学反思9

  在以往的音乐课上,我经常会追求这样的一种课堂效果:课堂安静,学生能很好的跟着教师的思路,配合教师的教学。但实际情况往往不能令人满意。时常会有这种现象:学生“不听话”、“不配合”,有时真的很想去好好的训斥一番,但反过来想想,学生对音乐课的渴望是可想而知的,大部分学生都会带着一种喜悦、兴奋的心情而来,他们大多想将自己一周来所有的学*压力和烦恼都尽情宣泄在音乐课堂上。而老师看到学生“乱糟糟”的场面,却产生了不快乐。那么如何协调好课堂纪律与教师正常传授学生音乐知识两者之间关系,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和分析,我认为:

  首先,每个教师必须清楚认识到学生毕竟是孩子,我们不能以对待**的态度去对待他们,让他们达到**的标准就失去了孩子原本活泼的天性,但同样不能对其放任自流、任其胡闹。这就需要把握一个度,需要教师不断学*,积累教学经验,能够用敏锐的目光去审视学生在课堂上的“乱”的表象下,是否是对知识的渴求,是对知识的探索。他们通过这种行为能否更有效的主动获取知识。一个聪明的音乐教师会利用这点 “乱”去培养他们自主学*的能力与创新精神。因此,教师要善于发现、引导、鼓励表扬,从而使这种“乱”成为一种动力、一种自主、一种创新协作的良好品质的'体现,能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在开开心心、自由自在中,顺利地与教师协作,共同完成课堂任务。

  其次,教师对一节课的教学内容要作到善于应变、合理规划。音乐课不是统考科目,教学压力相对较小,这就不必赶进度,要求班班水*一致,而是要针对不同班的实际情况作出不同的安排。对于那些课堂纪律稍好的班级可采用多讲授一些知识的方式,而对于那些有较多思维活跃的班级,则可对教学内容进行相对调整,不必照办模式,可采用少讲、多讨论、多探索、多实践的方式进行教学。我们设想学生刚刚由于乱了堂被训斥,那么无论教师播放多动听的音乐可能再也打动不了学生的心灵了。

  总之,如何更好的了解学生,如何更好的让学生了解音乐,如何让学生更好的在音乐中健康成长,需要我们每个音乐教师去不断地探索,不断地研究,努力让音乐课堂少一些不和谐的音符,多一点开心,多一点快乐!


音乐课课堂教学反思汇总10篇(扩展2)

—— 音乐课堂教学反思

音乐课堂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在写教学反思的时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学失误,怎样写教学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 音乐课堂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音乐课堂教学反思1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运用多种方法和手段,激发起学生的学*兴趣和欲望,是完成音乐教学大纲所赋予的教学任务的关键。而学生的兴趣和欲望来自于教师严谨而周密的教学构思。尤其是精心设计好“开头”、“衔接”和“结尾”这三个环节,让学生像欣赏一首旋律优美的乐曲,观看一部引人入胜的影视片那样津津有味地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更能使课堂教学具有“磁性效应”。

  一、开头要新颖。

  对音乐感兴趣是青少年的共性,学生往往把每周一节的音乐课视为“一周最美好的时刻”。但如果我们教法呆板,一成不变,索然无味,学生就会失去学*的兴趣。教师应当根据本课的教学内容和目的任务,将难点、重点、主导思想、作品风格、音乐知识等,形象而生动地导入课的主体中去,让每堂课都有“新鲜”感,学生的兴趣、欲望才能“长盛不衰”。例如在欣赏京剧《霸王别姬》选段《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初中简谱版第三册)时,教师先把《四面楚歌》的故事作一生动的描述,使学生对历史故事有所了解,从而加深了对作品的理解,欣赏兴趣也随之倍增。视唱练耳是音乐课中基本技能训练必不可少的环节,极易形成固定模式而单调乏味,如果教师能收集一些不同地区有代表性的学生易于接受的民歌小调作为教材,开展“唱着民歌去旅行”的教学活动。学生就会感到新鲜而提高积极性。

  二、衔接要巧妙。

  教学环节之间,新旧知识之间,衔接巧妙,课堂教学就会流利顺畅。教师仔细分析教材,找出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使各环节自如地过渡,课堂教学便能保持整体性。例如在学*小三和弦时可先复*大三和弦,在比较中找出它们的相同之处(根音与三音,三音与五音之间都是三度,根音与五音之同是纯五度)和不同的地方(大小三度位置的互换),学生极易理解。再如,在学*自然小调时,可先复*自然大调的歌曲和音阶,当学生唱自然小调音阶时就会发现与自然大调的关系,然后把两调的音阶进行板书对照,从中发现主音各异,半音位置移位有不同之处,用两调所谱写的歌曲情调也有所个同。这样的衔接,既自然又简洁。学生接受也不难。

  三、结尾要精彩。

  一出戏,一部电影,必定有高潮。同样,一堂音乐课也应该有“高潮”之处。这个“高潮”一般宜在一堂课的结尾。“高潮”往往是课堂教学的“毕彩乐段”,此时是学生注意力最集中。兴趣最浓厚,积极性最易发挥的时刻,因此教师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时机,推敲再三,精心设计,可以在生动的故事中结尾,可以在听教师范唱或听录音中结尾,也可以在请演唱水*高的学生演唱或全班学生不拘形式的演唱,甚至可以在师生对唱,学生边歌边舞中结尾。把一堂课的结尾搞得生动活跃,热热闹闹,使学生像听小说连播,观看连续剧那样在撩人心绪的悬念中盼望下周音乐课的到来。

  强调了音乐课堂教学的三个环节,并不意味着其他环节可以忽略。音乐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都很重要,它们是构成课堂教学的不可缺少的“部件”,只有每个“部件”运转正常,才能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

音乐课堂教学反思2

  一个学期即将过去,回顾前一时期的音乐课教学,下面两个方面体会较深。

  作为一名音乐教师,虽然音乐课并不涉及到升学考试,但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因素,音乐课的质量,也是极为重要的。随着学生学业的加重,音乐课在他们的眼中是副科,是学与不学都无关紧要的课程。所以,在*时的教学中,很多音乐知识都不能被很好地运用起来。这就对我们音乐老师提出了新的课题,如何更好的去设计一堂音乐课,才能对学生产生较大的吸引力,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兴趣和参与热情,达到课堂所追求的展示音乐魅力、愉悦学生身心、健康快乐为本的教标。

  一、学*教学大纲,明确教学目的。

  作为音乐教师,首先应该明确音乐教育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在整个音乐教学过程中要以音乐的美感来感染学生,要以音乐中丰富的情感来陶冶学生,进而使学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乐审美能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对音乐的各种要素、各种手段作出整体性的反应,积极引导学生感受、体验、表现音乐中丰富的情感内涵,还要坚决引导学生感受、体验、鉴赏音乐的美,从而使学生不仅做到现在受益,而且做到终身受益。因此在音乐课起始课上,我就从下列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

  1、通过音乐教学,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

  2、通过音乐教学,激发学生学*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活跃课堂气氛,在紧张的文化课学*之余可调节情绪,有利于其他课的学*;

  3、在音乐课堂上培养学生参与和实践能力。欣赏我国优秀的民间音乐(如民歌、民间乐器、民间歌舞音乐、戏曲曲艺音乐等),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传统情感。

  二、采用多种方法,努力提高学生的学*兴趣。

  1。针对学生的特点,在使用音乐新教材的同时,想方设法,找资料充实课堂,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开拓视野、提高审美能力。

  2、对乐理知识的教学,从基础抓起,每堂课选几节乐谱视唱。让学生学会划拍、打节奏、哼曲调,逐步提高学生的识谱能力。虽然部分同学有困难,但从一个学期教下来,学生的进步还是较快的。

  3、利用多媒体、音响等设备,向学生介绍一些民歌、名曲,作为补充教学内容。指导学生边听音乐、边哼歌谱,反复练*,学生识谱能力有明显提高。由于强调了“响”(声音响亮)、“准”(唱准音调)、“美”(优美动听)三个字,学生积极响应,从实践看,收效较大。

  4、课内让学生上台演唱,培养他们的参与、实践能力,学生情绪高涨,使音乐课上得更加生动活跃。

  当然,如何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积极性,今后还须努力。孩子们需要美,追求美,那么我希望音乐课能给他们提供一个空间,让他们踏上寻找美,感受美的道路。在我的课堂教学中,孩子们是开心的!快乐的!只要我们多花些心思,我相信孩子们就会从中得到快乐的体验!从而感悟他们纯真的心灵。

音乐课堂教学反思3

  音乐课应如何做到既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又要围绕音乐而展开,在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项音乐活动同时做到让学生从音乐活动过程中获得审美体验,在情感上得音乐美的陶冶,知识和技能得到提高,在精神上得到升华呢?在这实践过程中,笔者的确有过一段漫长的反思与磨练的经历,现结合课堂教学现象加以阐述。

  ---磨练

  一、预设中的高潮

  这是校内音乐研讨课《春节序曲》,记得那天当我和学生顺利地完成导入,展开欣赏完《春节序曲》到了第三个环节,创编表现春节热闹欢庆的情景时,我问:“同学们,如果用这些道具和一些舞蹈动作来表现这两段音乐,你该怎样再现”?安静了很久的学生一听到这句话,第一反应是:我要鼓,我要锣,我要扇子,没听清要求就蜂拥而至,教室里“锣鼓齐鸣”,绸扇飞舞,好不热闹。眼看着时间一点点过去,学生并没再现出春节欢庆热闹的气氛,我的心真快要急死了,一个劲地想:完了,完了,这一下完了,眼看来收不了场了,我只好大声说:“好,停下来”。就这样本来应是课的高潮,最后在我的恕吼中,低潮收场。课后老师们进行评课,一位音乐同行的话使我幡然猛悟:“你的想法是好的,各个环节都得照顾到,既要考虑学生参与,又要考虑感受体验,创作等一系列教学环节。但这节课你让学生有多少时间在投入地听音乐,有多少时间在讨论春节的相关知识,表现春节情景和创作歌词?多少学生真正感悟到音乐是如何表现春节喜庆的情景?

  这一次评价带给我极大的震撼,迫使我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再次拿起《新课标解读》,《新基础教学报告集》,我渐渐明白自己在这节课的教学中,天*向激发学生参与热情和情景的创设上倾斜,而没有真正关注通过揭示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来激起学生对音乐的想像和感悟。

  二、防不胜防

  在一段时间的学*和反思后又迎来年级组的研讨课,这次主题是《春之声》。当我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欣赏《春之声》时,提问:“你听了这首乐曲有什么感受”?突然有位男同学发言:“我听过这首曲子后,好听是蛮好听的,但是晚上听了会睡不觉,影响睡眠。”教室里一阵大笑。(这是个意外,这突如其来的答案使我有点不知所措,一阵心慌后我说了声:“啊,你真幽默”一带而过,继续在提问其他同学寻找我想要的答案。(这时我感觉学生明显有一种挑战心理回答全部是好听,再没有别的了)我颇感尴尬,整节课死板地拉到下课。

  课后我反思这节课失败的原因,面对学生在课堂上没有按照老师的意图来上课,教师没有在课前充分设想各种各样的可能出现的情景,做好应变准备,而只会在预设的“樊笼”里挣扎。”如果我能针对这位学生讲话声中传递出的两种信息:1.音乐用在何时何处最为妥当。2.他还不懂如何采用音为已所用。作出巧妙引导,改变预设的程序,指出人在睡眠的时候,需要一个相对安静的内外环境,而圆舞曲由于其三拍子强弱弱的特点,始终给人一种动荡、旋转的动感,特别《春之声》力度强,音乐起伏较大,对人的情绪影响较大,如在清晨起床听就能焕然一新,然后再接者下面的教学。迅速将毫无联系的两者联系起来,在生成时即时变奏,获得启发学生学*新知识的契机,这课一定会走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境界。

  三、渐入佳境

  在一次一次的失败和反思后,我渐渐清晰了音乐课堂的本质及现代课堂应是开放式无限空间的概念。满怀地信心开始了《故乡情》一课,这节课教学内容为欣赏《思乡曲》学唱《鼓浪屿波》,我想通过聆听、演唱、讨论朗诵等形式引导学生参与音乐实践.分析这两首作品的旋律特点,体会浓浓的思乡情,能够用柔美真挚的声音演唱《鼓浪屿波》。

  片段(一)引入--引情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著名画家徐悲鸿的作品《箫声》请同学根据画中的意境为他背景音乐。(A姑苏行、B喜洋洋、C思乡曲)

  生:A,我选择C,我觉得画中的小女孩眼神中有种忧愁的感觉,好像他在思念什么人?

  B,我也选择C,我觉得她的箫声是沉思和悠远的,跟这段音乐的感觉一样?

  此刻,学生已被画中和音乐感染,沉浸在一种浓郁的思乡氛围中,有进一步聆听音乐的渴望。

  片段(二)欣赏与感受—激情

  师:同学们刚才选择的是马思聪创作的《思乡曲》,下面我们一起来感受作者的思乡情。请同学们在欣赏的过程用不同色彩的线条表现出每个段落的不同节奏特点和情绪。(初步感受,并且通过这个活动让学生不仅对音乐有感性认识,而且能够理解地进行分析和判断)。

音乐课堂教学反思4

  新课程不仅将改变学生的学*生活,也将改变教师的教学生活,新课程要求教师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而应成为学生探讨新知识过程中的合作者、促进者、教师要在新的课程环境下重新塑造自己。在*一学期的教学过程中我也逐渐摸索出了一些心得,现总结下:

  1.多一些自由,少一些限制。允许学生从事有意义的独立学*活动;允许学生发表自己的认识和见解,想说就说;可尝试取消举手点名发言的做法,学生随时可以站起来。

  2.多一些创造,少一些模仿。教师应该多组织一些创造性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使学生想创造、敢创造,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敢于怀疑书本、教师、他人的观点,回答问题有新思路、新观点、说真话、说实话,能经常积极主动地提出新问题。

  3.多一些开放,少一些封闭。教学要求遵循教学大纲,但教学内容不拘泥于课本。联系社会、生活科技选取素材,学科知识渗透,实现教学内容开放。

  4.多一些讨论,少一些讲解。成立自学讨论学*小组,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建立学*责任依存关系,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讨论;自学讨论活动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使讨论经常化;自学讨论活动有充足的时间,使讨论得到深入;教师和学生都能容忍他人的不同看法,形成民主化讨论氛围。这里要强调的是,讨论必须是有效果、有意义且目的性强的。必须要以解决问题为最终目标,像一些简单的问题就不需要花上大把时间拿来讨论了。

  以上点滴是本人在这学期低年级音乐教育中的一些体会和感想,我将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不断学*,不断进步!

音乐课堂教学反思5

  什么样的教学才是优质、有效的呢?随着新一轮教育课程改革的扎实推进,我们惊喜地发现课堂教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往的“你问我答”变成了“畅所欲言”,“纹丝不动”变成了“合作创新”,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教学气氛异常活跃。这一切确实令人惊叹万分。然而反思让我们清醒,在活跃和自主的背后,也透出放任与浮躁,热热闹闹的一堂课,结果学生收获甚微,这也折射出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如何提高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音乐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一、注重导入艺术。

  导入是一门值得研究的艺术,好的导入就象是一幅名画、一首名曲,可以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采用谜语、故事引入和联系生活等方式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兴趣。

  在讲授《两只小象》时,我就首先以“森林里的小动物”几个谜语导入,学生非常有兴趣,并在接下来的学*中,结合故事展开了一系列的“讲一讲你身边的小动物”、“改编动物故事”、“模仿动物声音”等活动。在活动中,学生积极踊跃,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想象力,锻炼了表达能力,体验到了艺术的魅力。在《走进乐器的世界》中,我请学生结合自己*时的所看、所接触,描述一下自己熟悉的乐器,学生的兴致很高,都滔滔不绝、积极投入。

  这样,根据每节课的内容,设计富有魅力的导入,达到学生音乐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的逐步形成和提高。让学生好奇、有兴趣的情绪在整节课中得到延续,从而为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奠定基础。

  二、注重教学方式。

  音乐课程的教学方式,由偏重教师为主导的知识技能的传输和训练,转向强**学中的“双主体”互动关系以及学生体验性、探究性、生成性和反思性的学*过程。采用艺术感受和参与实践来增强体验,改变学*内容单一、高深、繁多的专业化倾向,通过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内容和信息,拓展他们的艺术视野,组织生动的教学活动,使学*内容变得鲜活充实、易于为学生掌握。这就要求教师不要“唯教材、唯教参”,应将精力用在分析学生的学*特点,学*方法以及学生的真正需求上。

  1、音乐感受。艺术的魅力是一种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东西,更多的时候是需要人们用心去感受的。所以,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多观察生活,将生活实例与艺术课程相结合,感受艺术来源于生活,分的感受生活中所能听到的各种声音,让他们在课堂中模仿、表现;带领学生到室外去“寻找声音”、“搜集声音”,然后,将学生“找”到的这些声音对应相应的节奏,让学生来拍读,从中感受长短、强弱、高低的艺术要素,使学生懂得艺术与生活密切相联。

  2、参与实践。音乐课程注重学生的实践活动,因此在教学中我特别注重学生的参与、活动。各种游戏、讨论、表演……都少不了学生的身影。在亲自的参与实践中,不仅增进了教学的趣味性,而且提高了学生艺术学*的兴趣,潜移默化的养成开朗活泼的性格,以乐观和向上的心态对待生活和学*。如在《两只小象》的教学中,让学生在表现不同动物形象的音乐中做“学动作,猜动物”的游戏。学生在生动形象的动作游戏中学*,充分地调动学生参与实践,既增强了他们的合作意识,又锻炼了他们的动手、动脑以及肢体表现的能力。

  三、注重教学评价与反思。

  艺术课程由原来过于强调等级化考试、比赛获奖选拔,转向着眼于提高每个学生艺术能力、尊重学生个性差异与程度差异的评价方式。采用自评、互评,并充分利用学生的艺术档案夹实施过程性评价。艺术课程的教学应该让每个学生都有成功感,所以,要更关注对学生艺术学*过程的评价,强调评价主体的多元,并注意调动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比如,在以舞蹈切入的《小孔雀,告诉你》一课中,课前我让学生欣赏杨丽萍的《孔雀舞》,然后全班一起用手模仿孔雀头,再跟老师学几个孔雀舞的动作,并以小组为单位表演出来,同学之间互相交流评价;只要学生尽力参与进来,我就在指导的同时积极给予肯定。因为,老师的一举一动,都受到学生的关注,一个微笑、一个眼神、都会成为学生学*的不竭动力。采用这种评价的方式,既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又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新一轮课程改革无疑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音乐教师,我们要尽快的充实完善自己以适应教育改革的需要,相信在不断的总结、反思中,会有更多的收获是生活的进一步升华,从而逐步的增强学生的艺术感觉。比如,在《奇妙的声音》中,我让学生

音乐课堂教学反思6

  本课的教学设计最突出的亮点有以下三个方面:

  1、“进入音乐世界,聆听人物命运。”

  在导入环节,我借助多媒体播放了著名音乐家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音乐声中,那强烈、震撼人心、不甘心于命运的摆布,与命运抗争的音符为文章创设了情境,烘托了气氛。刺激学生的感官,强化学生的感知,加深学生对文本的感受和理解,同时,也为本文的教学奠定了情感基础。

  2、重主体意识,展学生风采。

  自读课,就是学生的阅读实践课。所以,我在这节课中就始终让学生自己阅读,发现问题,品读细节,思索创新。我在指导学生自读的同时,非常重视学生的合作学*。例如:请用句式“——“这句话很精彩,写出了贝多芬是一个“——”的人?”说一句话。这样,在小组之间交流感悟,既可以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合作技巧的指导和时间的限制,又能建立激励性评价。我规定的汇报时的语言表述应是:“我们小组认为……”,这样的合作学*充分建立在学生真正自主学*的基础上,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3、走进人物内心,体验人物心境。

  要想真正的深入的解读文学作品,必须透过语言走进人物的心里,用自己的心灵体验人物的心灵,从而感受人物的心灵。所以,这节课我让学生通过对佣人、客人眼中的贝多芬的阅读、感受,对人物外貌刻画的描绘,从而使得学生能够真切的体验到耳聋给贝多芬带来的身心重创。但是,更能让学生感受到的是贝多芬对于不幸遭遇不妥协、不屈服的坚韧无比的生命意志。

音乐课堂教学反思7

  第二单元的第一首歌就是大家非常熟悉的《生日歌》,如何上好这一单元?该从何入手?

  教学之前我仔细研读教材,找准切入点。从表面看,这一单元是教唱有关生日方面的歌曲(不同的对象、不同的地域),其实,它包含了对祖国、对亲人赤诚的爱,很有教育意义。于是,我从即将到来的国庆说起,讲释祖国妈妈的生日的由来,欣赏《今天是你的生日》这首歌曲(教师现场唱),鼓励同学们用优美,深情的歌声演唱《生日歌》,将我们对祖国妈妈的情感表达出来(着重在处理大家都会唱的歌曲,要求声音整齐、和谐,力度适中)。这一课时我还安排了欣赏和创造。从祖国妈妈延伸到我们自己的妈妈。请同学们谈谈妈妈对你的爱、关心、教育等,再说说自己对妈妈的感激与心里话,气氛非常热烈,有些小事令我很受感动。我们师生一起安静的倾听女声独唱《生日》,一起感受歌声中浓浓的亲情。随即我布置学生按照书中的要求做一张心愿卡送给家人(考虑到有些学生父母的生日已过,而且我想让学生学*感恩,不仅仅对自己的父母,所以扩大了范围),自己设计,写上想对家人说的话,下节课一起评比。

音乐课堂教学反思8

  音乐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完成的知识、技能的训练、掌握过程,在这个教学的过程中,除了相对单纯的知识性和技能性之外,更多地体现的是对艺术的美的意识教育,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审美教育。这种审美的教育贯穿着整个音乐教学过程,对增强音乐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引导学生从心灵深处理解音乐、表达情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音乐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并非说教。组织好良好的艺术教学过程,其实也就是美育的过程,是美的欣赏和熏陶的过程。“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要使美育受到潜移默化的效果,则需要春风化雨般的艺术性教学。如精辟生动的理论讲授,优美规范的表演,精湛艺术的课堂布局等。都能使学生在学*音乐知识的同时,得到美的享受。

  一、结构美

  结构完美,布局合理的课堂教学,不仅能给学生带来求知的乐趣和享受,而且对教学本身有着巨大的感染和熏陶作用。

  首先要讲究开头和结尾。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应根据所授的内容,设计出有特色的开头。如我在欣赏《春天在哪里》一课中,先演唱一首《春天到》,直接的和听觉一下子就牢牢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把他们引入一个美的境界,激发他们的学*兴趣和热情。结尾也很重要,切忌虎头蛇尾,要给学生留下思考和想象的余地。

  其次是注意运用感情。教学是一门艺术,始终贯穿着感情的线索,音乐教学中的审美教育,主要是对人的心灵和情感发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在上课时必须进入角色。前苏联艺术大师斯坦尼拉夫斯基曾说:“当演员来到剧院的时候,他应当把自己个人的一切不快和痛苦留在剧院外,在这里,剧院里的他,整个属于艺术。”所以,教师在走进教室之前要实现“心灵净化”,除去一切与教学无关的情感和思绪,保持高度旺盛的“临教”心态。音乐教学过程也是师生感情交流的过程,学生听课时的心理状态和情绪如何,很大程度上是受到教师的心理和情绪制约的,因此,教师要善于调节自己的情绪,不能板着面孔。例如:在学生唱不好视唱时,不能火冒三丈,把学生批评一通,这样会给学生心理上罩上阴影,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循循善诱,对症下药,或请唱得好的同学表演,再表扬鼓励一番,这样的效果就明显不同与前一种了。另外,课堂内容结构还要注意雅与俗、疏与密、断与续、理论讲授与示范表演等方面的关系,使课堂教学展现出一种摇曳多姿的曲线美,让学生在美的结构中接受艺术的熏陶,获得知识的营养。

  二、氛围美

  氛围是指笼罩着某个特定场合的特殊气氛或情调。教师和学生,作为知识的施教者和接受者,要达到教学的理想效果,必须形成一个良好的、积极有效的教学氛围。良好的课堂氛围美,还能使教与学主体双方产生情感上的交融和思想上的共鸣。

  音乐教学课堂的氛围美应该是:活跃而不失之零乱,安静而不失之呆板,紧张而不失之抑闷,愉快而不失之松散。良好的氛围,师生双边关系和谐融洽,配合默契,教者情绪热烈,学者反应积极。但同时还要注意扎实稳重,因为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目的是为了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倘若无实事求是的态度,那就哗众取宠、本末倒置了。课堂氛围美是传递艺术的无声媒介,启迪智慧的无形钥匙,陶冶品德的潜在力量,在无形中起了助手的作用,能得到显著的教学效果。

  创设课堂氛围美与教师的自身艺术修养、教育理论水*、知识结构能力直至言谈举止有一定的关系。首先,教师要想主动地驾驭课堂,引起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思维和讨论,就必须认真备课。在教学中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学生猝然提出的问题往往是教者始料不及的,这时如果教师知识面广,备课充分,就能圆满回答学生的问题,那么学生就会在心理上得到满足,课堂气氛就会变得热烈。我在上“半音与全音”时讲到十二*均律,有学生提问是谁发现的?我就给他们介绍了朱载,并向他们介绍国外相同律学的发现比我国要晚好几百年。这样一来,同学们都觉得很自豪,而且对律学发生了兴趣。其次,重视学生个性,启发学生智能,激发其学*兴趣,也是课堂氛围美的重要内容之一。学生一旦对所学科目产生兴趣,就会充分发挥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强烈的兴趣往往成为学生乐于刻苦钻研,勇于攻克难关的动力。再则,创设情绪场,制造一种能够使学生情绪受感染、心理有体验的环境氛围,让学生尽快进入课堂学*角色。如:在讲欣赏古曲《春江花月夜》时,先在黑板的右端写上张若虚的诗《春江花月夜》,左端挂上一幅《江月图》水墨画,然后录音机里放出民乐合奏曲《春江花月夜》,另外再运用表情、眼神、姿态等非语言表达方式,将音乐信息一下子传递给学生,使他们迅速地在综合的环境氛围中进入他们自己的艺术想象中。让学生在美的氛围中吸取艺术的营养。

  三、语言美

  教学语言是传递知识,交流信息的媒介,起着直接沟通教与学两方面的作用。讲究教学的语言美是音乐课堂教学美育的一个重要环节。语言是师生交往的第一要素,清晰的抑扬顿挫的语调和优美流畅的语言表述,往往能引起同学们的喜爱和积极的情绪反应,也容易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好奇心。课堂教学语言美有着控制、引导学生学*的“魔力”。心理学研究表明:不同的语言会使对方产生不同的心理效应,美好的`语言使人高兴,心情舒畅。单调、呆板甚至粗劣的语言使人心情沉重、烦恼、急躁。高尔基说:“作为一种感人的力量,语言的真正的美,产生于言辞的准确、明蝗和动听。”因此,音乐教育要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活动达到预期的目的,就要讲究语言美。

  音乐课堂教学语言美首先要求教师语言的准确、简洁、精炼,并且还要易懂,在此基础上力求生动形象,我在上分析音乐要素时,把音乐的节奏、旋律、音色分别称为骨架、线条和色彩,这些都是同学们所熟悉的,他们很快就明白了音乐的各个要素。另外,教师还要掌握一定的演讲技巧,注意讲述的轻重缓急,抑扬顿挫,并有一定的幽默感,在语言美的融融春水中使学生聚精会神,乐此不疲。

  教学的语文美不仅仅指口头语言,它还包括副语言和身势语言。所谓副语言是指笑、哭、**、叹息、嗯啊之类的声音;身势语言是指面部表情、点头、摇头、耸肩、手势等动作,这两部分统称伴随语言。马卡连柯说:“凡是不善于摹仿,不能运用必要的面部表情或不能控制自己情绪的教师,都不会成为良好的教师。”在教课时,动用伴随语言一定要紧密结合课堂内容和口头语言,做到自然贴切。这也是教学语言美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然,音乐课堂教学与审美教育不仅仅包括以上所讲的三个方面,作为审美教育它在整个音乐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中,应当一切都按照美的规律,符合美的特性来进行。让学生在美的情境中获得知识,接受美感的熏陶,培养美的创造力。

音乐课堂教学反思9

  1、《都有一颗红亮的心》教学反思

  五年级音乐课里有一首歌是京剧选段《都有一颗红亮的心》。这段脍炙人口的唱腔运用京音字调,旋律比较新颖,突破了传统[西皮流水]的音调模式。在节奏方面具有个性化、新鲜感,显得活泼清新。尤其是唱腔中节奏形式与唱词内在节奏规律的吻合,生动地刻画了人物的性格和内心的情感。唱腔中,对“妙”、“能”、“猜”等字的精心处理,都生动地表现了《红灯记》中饰演女儿的李铁梅揣测、观察时活泼、得意的神态。这个唱段具有清新、明朗又略带单纯、幼稚的趣味。

  每次教学这首歌,总会让我对作品中的英雄人物油然而生出一种敬佩之情。而学生在感受、体验我国民族民间艺术宝库里戏曲中的京剧音乐风格与韵味的同时,也确实地被李铁梅人小志大、天真淳朴所感染。

  2、《春来了》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本着以新课标的要求为指导原则,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运用多种形式体会歌曲,感受、听唱歌曲,并使学生能根据歌曲特点,灵活的创作。纵观这节课,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学*活动注意学*的感悟、体验,运用灵活多变的形式突破达到教学目标。在导课中,请学生跳三拍子的基本舞步和教师的范唱,是让学生对歌曲的提前感受,紧接着让学生打三拍子的指挥拍,自由表现三拍子和跳华尔兹舞蹈的形式使学生在无意识中将注意力集中到歌曲的内容上。同时,使学生在不止不觉中学*了歌曲,也不会感觉枯燥。

  2、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虽然这首歌曲教师没有教唱旋律,但在导课和教师的范唱以及表现歌曲三拍子节奏、相互问答式的歌曲的哼唱中,都在逐层深入的深化歌曲的学*过程,使学生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在律动中有意识的有目的学*了歌曲。

  3、注重了学科的整合,如在导课中,我先让学生唱《如果感到幸福你就拍拍手》和跳三拍子基本舞步的形式,活跃课堂气氛,同时,也体现了音乐课的特点。紧接着放《春来了》歌曲导课,将学生带入到》“春天”这个特殊的情景,启发学生说春天到了,引起周围变化的愿望。最后,请学生用贴春天图画、朗诵

  春天诗歌的形式,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感受春天的美好,激发起他们学*的兴趣,也将美术、语文学科的相关的内容和音乐课内容融合了起来。

  4、注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实现体验教学。在创作中,给学生了充分展示自我,

  体验成功的机会,通过用歌曲旋律,创作夏、秋、冬之歌,不仅使学生巩固了歌曲的旋律,(本节课通过学生跳、教师范唱,反复听、学生唱和创作时听歌曲伴奏,学生共听了歌曲不止八次),而且,也让学生在创作过趁中,锻炼了自己交流沟通、合作和观察的能力,也体验了成功的喜悦。

  5、多媒体的使用也受到了恰当的效果,节约了课堂时间。提高了教学的直观性。

  总之,本节课的教学实践考虑到从学生的兴趣和认识水*出发,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充分体验成功的感觉。

  3、《银色的马车从天上来了》教学反思

  我在设计这节课时,有一个观点在萦绕着我,我努力地想使课堂拥有宽松的氛围,给学生以展示的空间,让课堂成为他们才艺表演的舞台,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1、在音乐知识降记号教学环节中,针对枯燥的乐理,如何让学生爱学、乐学呢?我设计了一个音乐游戏——《找朋友》,把学过的音乐记号制成卡片,挂在学生胸前,我和他们一起表演,让学生找出好朋友升记号。这个活动中,老师和学生形成互动的教学环境,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同学们认识了降记号,课堂气氛活跃。

  2、在音乐活动中,我让学生通过合作的方式,以自己的兴趣爱好或歌、或舞,或尽情表现音乐,整个课堂成了学生展示的舞台,有的在表演打雪仗,有的用双响筒和串铃来摹仿马蹄和铃铛声,还有的扮演飞马在天空中奔跑,课堂犹如一幅鲜活的雪景图,表现了学生非凡的创造能力。

  3、在这节课中,我巧妙设疑,针对课堂教学进行中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去评价,如:你觉得我们唱得怎么样?你对课堂和老师有什么建议?等等。这些问题激励了学生去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培养了他们独立思考、独立分析、发表见解的能力。

  不足之处:

  1、歌曲的艺术处理仓促了些,不精细,学生的演唱情感表达不够,应在唱好歌的情况下,再进行表演,效果会更好。

  2、学生课堂行为*惯有待进一步进行教育,如拿打击乐器时,学生有抢的现象。

  4、《美丽的黄昏》教学反思

  《美丽的黄昏》是新教材中第一首要求进行轮唱的歌曲,学生之前未接触过二部轮唱,是一个新事物,同时如果不具备很高的音乐素质的话,二部轮唱很难施行.唱好轮唱的两个关键:第一,是学生的听觉要既能够听到自己的声部也能听到另一个声部的歌声,另一个关键是教师要有准确的动作提示,让第二声部进入,当然学生也要知道在何处进入.并且,唱好本歌曲,学生三拍子的节奏感要

  好.针对本课最主要的困难我觉得在我的这节课中完成的还算可以,因为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学生本身的素质其实并不高,对于三拍子的节奏感也并不很好,当第二声部进入的时候,两个声部很容易相互的带跑音调,我觉得在这个部分我的引导欠缺,第二组的进入我应该事先请他们看着老师,听着老师帮助他们一起唱的音高,老师再进行一次示范可能效果会好一点。庆幸的是第一声部唱的挺好,并没有受第二声部的影响而跑调。本课最主要的就是这个二部轮唱了,唱好唱不好是关键,前面的所有练*都是为了二部轮唱而准备的,我觉得学生第一次接触唱成这样也算不错,他们最缺的还是练*练*多练*,再多唱几遍就会好了,这节课最主要的是让学生进行二部轮唱的实践训练,在认知上并未要求,所以先给他们一个初步的印象和实践就可以了,第二次、第三次就会好起来的。

  5、《在葡萄架下》教学反思

  整堂课的设计意在让孩子富有兴趣,富有情感地学*音乐知识,掌握音乐技能,了解音乐文化,让孩子在快乐中有收获,收获中有快乐,让孩子快乐中发展个性、张扬个性,做一个自信、乐观、善于合作的人。

  6、音乐欣赏课《赛马》教学反思

  课堂上,教者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上,师生互动,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主要的位置,如对每个乐段的处理,让每个学生思考并说一说音乐所表现的内容和意境,再用肢体语言或者乐器加以表现,使每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从中受益,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7、《春节序曲》教学反思

  第一.教学目标设计合理,重难点的突破方法得当,教学层次清楚,环环相扣。教师的语言简练,情感投入,保证了音乐课的质量。

  第二.本节课注重了新课标中对欣赏课“听”的要求,强调在音乐课中以提高听觉能力为中心。虽然这首乐曲较长,但教师仍然设计了“整体——部分——整体”听赏的教学步骤,保证了学生充分聆听的时间,让学生更好地感受乐曲的情绪,更扎实地完成教学目标。

  第三.给学生设计创造性参与音乐活动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为此,教师设计了“为乐曲取名字”、“即兴编歌词对答演唱”、“用绸棒表现出音乐要素的变化”、“随音乐自编动作表演过年的热闹情景”,激发了学生学*的积极性。第四.这首乐曲有四条主题旋律,教师选择由学生听琴模唱的方法熟悉,只选择其中一条进行视唱,大大减轻了学生的识谱负担,避免了单调、枯燥的知识性的学*。

  第五.渗透了由学生主动质疑的意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第六.教学媒体的选择朴实无华、经济实用。

音乐课堂教学反思10

  20xx年6月11日,呼和浩特市中小学音乐教师业务培训暨名师工作室启动仪式在赛罕区大学路小学如期举行。本次活动由呼和浩特市教学研究室主办,目的是希望通过专家细致而深刻地讲解,给更多的一线教师带来启发与思考,指明课堂教学方向,帮助更多的音乐教师在音乐教育事业上成长。来自呼和浩特市各旗县区音乐教研员及全市300多位中小学音乐教师参加了此次活动,启动仪式特邀中国教育学会音乐教育分会理事长吴斌教授做了题为“20xx版《音乐课程标准》解读”的专题讲座,吴斌教授倾情讲授,对少数民族地区音乐教育给予大力支持,就此次专题讲座重点内容,笔者将分享并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

  分享之一:把握课程标准,应抓住音乐内核,妥善处理音乐内容与教学形式的关系

  就内蒙古地区众多教师参与的在深圳举办的“第七届中小学音乐观摩课”活动,吴斌教授首先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评课过程中,一线教师与专家给定分数差异非常大?”面对这样一个具体而又指向明确的问题,在场的教师还是比较茫然。吴斌教授却通过几个信手掂来的案例对音乐课堂尤其是新课标下的音乐教学评价标准给予了很明确的解析。首先,在教学内容方面,教师提供给学生的一定要是高质量的教学内容,包括音乐的音效、作品、音响、素材的质量、演唱者、演奏者、指挥、演奏乐团、舞团等等,挖掘音乐中最具表现力的要素。

  感悟之一:在比较中学*,借鉴发达地区经验,发现本地区优势,推动内蒙古少数民族地区音乐基础教育发展。

  在呼和浩特市举行的小学音乐教师基本功比赛中,各个区都选出了较高水*的展示课,综观这些展示课,笔者发现,教师普遍存在音乐文化知识与能力相对欠缺,教育理论素养相对不足,没有很好地掌握教学规律,教学技能亟待提高,在教学中过于注重个人演唱、演奏等技能的提高,过于强调音乐背景知识等问题,结果导致课堂中对音乐本身的体现时间不足,学生对音乐的理解浮于表面,不够深刻。由于教师对当今国内外的音乐教学现状、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等没有深入了解和学*,课堂教学的音乐表现力不足,不能充分体现音乐教学的特点和魅力。个别教师虽然对奥尔夫教学法、柯达伊教学法、达尔克罗兹教学法、铃木教学法、美国综合音乐感教学法等有些许了解,但不能更好地应用在实际教学中,当然,这样的状况不仅仅存在于内蒙古地区,也是其他地区的普遍现状,这与我国基础教育音乐课程设置、音乐教育教学理念及我国的评价制度有直接关系。结合我国音乐教育现状,借鉴国外音乐教学的先进经验,构建我国音乐基础教育的完整体系,是每一位音乐教育工作者肩上的使命。少数民族地区的音乐教育工作者不仅要弘扬、传承民族传统音乐文化,也要更好的借鉴发达地区的教学经验,推动本地区音乐基础教育的发展。

  分享之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音乐内容是音乐课堂取得良好效果的根本保证

  在讲座中,吴斌教授很明确地提出了内容丰富是评优课的标准。音乐内容丰富、表现力强也是世界音乐教育的大趋势。通过例证和比较,他分析了香港教师、美国教师与中国教师在40分钟内完成的教学内容。

  感悟之二:抓住音乐本质,丰富教学内容,让音乐教育成为培养学生美学修养的重要途径

  内蒙古是少数民族地区,教学内容可以融入很多蒙古族音乐。学生从一次又一次的音乐听辨、感受、经历中学到了什么、成长了什么,这才是教学的关键。对于内蒙古地区的学生来说,随处都可以听到各种蒙古族长调、短调、爬山调、漫瀚调等等,甚至生活中可以参加各种蒙古族婚礼,听到几十人的马头琴齐奏及蒙古族各种庆典仪式,在弘扬、传承蒙古族音乐文化的同时,音乐与人生,分享与交流必将是成长道路上重要的一部分。而这些重要的部分都将在学生的大脑中留下痕迹并产生思想,引发思维方式的变化,这也是内蒙古音乐教育的地区优势。但这种优势的发挥,需要中小学音乐教师由内而外的个人素质的整体提升,需要每一位教师更勇敢、更努力地前进,既要突出我们民族的优势,又要与发达地区接轨。当教师能充分驾驭具有时代特点、地域特点、表现力十足的课堂时,也就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优质课,也将会走向全国优质课观摩活动的舞台,更重要的是能带动一批教师的成长,而最大受益者就是孩子们和社会。吴斌教授對少数民族地区寄予了很高的期望,他希望少数民族地区的音乐教师快速成长,从而带动少数民族地区音乐教育事业的成长速度。

  分享之三:完善学生音乐素养监测机制,规范音乐课堂教学行为

  吴斌教授指出,听与模仿是学*音乐最重要的方式,只有音乐才能百听不厌,越熟悉越有感情,音乐最不怕的是重复,音乐重复90次会终身不忘,而我国中小学的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最怕的则是重复。感受到高质量的音乐将会是学生学*音乐的动力之源,教师高质量的范唱是学生学*的重要动因之一,也是教学的关键。唱歌课记住旋律和音响是重点,听音乐也是学文化,所以,音乐一定是以整体的方式学*。唱歌教学的关键就是范唱、模仿,整体、重复。音乐一定是听力理解,同时教师应在每节课上都给个体提供认知、体验、表演的机会,这也是教师的教学设计要重点体现的。

  感悟之三:重视音乐元素,让学生在律动中提高音乐素养、丰富内心世界

  以整体方式学*音乐时,不可忽略的便是所有的音乐元素。音乐元素就是指组成音乐的每个部分。如果教师对这些元素不够熟悉,可能出现的问题就是课堂教学中只感受了其中一两个,忽视了其他,这样的教学必定是失败的。没有哪一位音乐教师,不运用大部分的音乐元素,就会成为一位优质课的教师。

  在所有的课堂教学中,笔者认为首先要让学生感觉到音乐的动感,无论是唱歌教学还是音乐欣赏教学,在音乐开始时,一定是要找到律动,让学生倾听并感受律动,使自身成为音乐的一部分,在音乐的反复中,寻找音乐中更多的内涵。即使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能会设计学生一起演奏乐器部分,那也一定要培养学生演奏之前就要有动感,这个动感包括学生形成内心听觉的稳定性。如果使用奥尔夫教学法解决这个问题,所谓的稳定性,就是节奏基石,通过一个固定音型,将音乐不断发展。律动在常态课中并没有得到很好的重视,以至于在我们少数民族地区,上了好多年的音乐课,大多数学生没形成稳定的内心听觉,往往在演唱、演奏过程中,越来越快,速度不一,更没有合作精神,也听辨不出音乐的规律。

  在音乐教学中还要重视休止符的价值。课堂上,学生可能不会问遇到这样的休止符该怎么做,但一定要使他们清晰,顺其自然地感受音乐,即使休止,那也是音乐的组成部分,是表达思想的无穷力量。

  音乐的表现力离不开音乐元素,音乐元素不存在哪个重要哪个不重要之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各种音乐元素,发展学生敏锐的听辨能力。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听”也是音乐文化的载体。

  聆听大师讲解,感受成长喜悦!提高自身素养、遵循教育规律,回归音乐本质,提高民族地区音乐基础教育水*,我们任重而道远。

音乐课堂教学反思11

  在以往的音乐课上,我经常会追求这样的一种课堂效果:课堂安静,学生能很好的跟着教师的思路,配合教师的教学。但实际情况往往不能令人满意。时常会有这种现象:学生“不听话”、“不配合”,有时真的很想去好好的训斥一番,但反过来想想,学生对音乐课的渴望是可想而知的,大部分学生都会带着一种喜悦、兴奋的心情而来,他们大多想将自己一周来所有的学*压力和烦恼都尽情宣泄在音乐课堂上。而老师看到学生“乱糟糟”的场面,却产生了不快乐。那么如何协调好课堂纪律与教师正常传授学生音乐知识两者之间关系,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和分析,我认为:

  首先,每个教师必须清楚认识到学生毕竟是孩子,我们不能以对待**的态度去对待他们,让他们达到**的标准就失去了孩子原本活泼的天性,但同样不能对其放任自流、任其胡闹。这就需要把握一个度,需要教师不断学*,积累教学经验,能够用敏锐的目光去审视学生在课堂上的“乱”的表象下,是否是对知识的渴求,是对知识的探索。他们通过这种行为能否更有效的主动获取知识。一个聪明的音乐教师会利用这点 “乱”去培养他们自主学*的能力与创新精神。因此,教师要善于发现、引导、鼓励表扬,从而使这种“乱”成为一种动力、一种自主、一种创新协作的良好品质的体现,能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在开开心心、自由自在中,顺利地与教师协作,共同完成课堂任务。

  其次,教师对一节课的教学内容要作到善于应变、合理规划。音乐课不是统考科目,教学压力相对较小,这就不必赶进度,要求班班水*一致,而是要针对不同班的实际情况作出不同的安排。对于那些课堂纪律稍好的班级可采用多讲授一些知识的方式,而对于那些有较多思维活跃的班级,则可对教学内容进行相对调整,不必照办模式,可采用少讲、多讨论、多探索、多实践的方式进行教学。我们设想学生刚刚由于乱了堂被训斥,那么无论教师播放多动听的音乐可能再也打动不了学生的心灵了。

  总之,如何更好的了解学生,如何更好的让学生了解音乐,如何让学生更好的在音乐中健康成长,需要我们每个音乐教师去不断地探索,不断地研究,努力让音乐课堂少一些不和谐的音符,多一点开心,多一点快乐!

音乐课堂教学反思12

  六年级第一课《青春放歌》第一首演唱歌曲《拉起手》,是一首颇具时代特点和青春朝气的少年儿童歌曲。歌词非常简洁,歌曲为两段体结构,旋律以跳进和级进为主。对于学生来说,旋律演唱起来还有一定难度的。

  小学音乐课教学不能过多地讲述乐理知识,因为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接触乐理知识的机会太少,并且程度参差不齐,从头教起会影响正常的书本内容上的教学。于是我让学生跟着音乐的范唱轻声地跟唱,本课节奏上的重难点就在于附点音符,感受附点节奏的特点,并能够跟随律动用形体动作表现,起到一个提示作用。确实,一个小小的简单动作就能帮助学生准确地唱好附点节奏。

  对于弱起小节,学生往往都在跟进的时候不是快就是慢,所以我让学生仔细聆听伴奏,用无声进入的方式掌握弱起小节的进入。并不断示范,让学生记忆深刻。其歌词非常简洁,鲜明的表达了和*、友谊、团结的主题,这个主题正是当今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并符合今后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潮流。由于歌曲采用了二部合唱的形式,特别是两个声部间多使用三度、六度和声关系,更显得和谐、爽朗、充满朝气。

  在歌曲中有两段的旋律较为相似,学生唱到这里的时候总是很不自觉地就唱成一样,或是自己发现了问题还不敢开口唱,我让学生先不慌着学唱、跟唱,而是先用心听,分辨不同的地方,然后再试着跟伴奏一点一点地学唱。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启发引导学生分析歌词、旋律及音符等,不仅培养了学生音乐欣赏的能力,也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社会心理素质,加强了学生对音乐美的体验。

音乐课堂教学反思13

  我们作为音乐教师,首先应该明确音乐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悟,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在整个音乐教学过程中要以音乐的美感来感染学生,要以音乐中丰富的情感来陶冶学生,进而使学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乐审美能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和推进新课程改革,我认为,在教学中,要使学生先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感受、体验和表现音乐中丰富的情感内涵。只有这样,学生才会逐渐喜欢音乐,从而才能对音乐有更深一步的了解。要积极引导学生,从而使学生不仅做到现在受益,而且做到终身受益。因此在音乐课教学上,我会从下列两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培养:

  一、根据音乐教室现有的乐器,通过音乐欣赏的形式,让学生认识和了解各种乐器,并且让学生参与。i、fa、sol、la、si七个音符以赤、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展示,彩条谱是把五线谱的五条线变成五种颜色。我们通过实验发现学生十分喜欢彩色谱,通过有趣的游戏,轻而易举的认识了各个音符的名字及位置,解决了识谱难的问题,调动了学生的兴趣,使识谱教学成为一年级学生的乐趣。我们将使用彩色谱的实验,并将逐渐推广。

  ②中高年级先唱歌后识谱的教学尝试,对于中高级的识谱,是难度较大的曲谱,我们摒弃了以往先识谱、后唱歌的学*,大担地实验,对于识谱中跨度大的音符演唱,我们是这样尝试的:部分歌曲采用先识谱、后唱歌,而对于较难的歌则采用先唱歌、后识谱的教学。通过实验,我们归纳出以下两个特点:

  第一:先唱歌、后识谱与先识谱、后唱歌在教学目的上并不矛盾。传统的教学方式是先识谱、后唱歌,通常情况下,针对有一定识谱能力的学生,使用这种教学方式,可起到良好的效果。通过让学生分析歌谱、识谱、填词唱歌等过程,使学生对歌曲的理解更加深刻,对歌曲的演唱更加准确,达到能淋漓尽致地表现音乐内涵的目的。

  第二:先唱歌、后识谱是先让学生欣赏音乐,让学生感受音乐,从而激发起学生对音乐的兴趣。通过让学生唱歌,在不知不视同儿戏中解决歌谱中的难点,在学生识谱时降低难度,让学生感觉识谱并不太难,从而增强其自信心,加深对音乐的热爱。然后,再通过对歌谱的视唱、理解,又反作用于唱歌,使演唱更加完美。

  不管是先识谱、后唱歌,还是先唱歌、后识谱,其教学目的是一致的,都是为了通过提高学生的音乐基本技能,来完善他们的演唱水*,只是为达到目的而采用的手段不同而己。

  通过先唱歌、后识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兴趣,降低识谱难度,提高学生学和教师教的效率,既有利于减轻学生负担,又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训。

  ③小组合作尝试创作的乐趣

  从低年级的音乐教学起,我们就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学*,展开小组讨论,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从小体验团结、合作的乐趣。

  一、二年级的唱游课:通过歌舞表演来表现出歌曲,让学生边唱边发挥想象力,使学生的音乐思维通过歌曲尽量的展现。同时,我们引导喾一采取小组合作来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为歌曲创编动作,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想象力,开发了智力,并使学生体验了合作的乐趣。

  中、高年级则通过节奏练*、节奏创作、自编旋律来发展学生的音乐创造力。多数班级以分小组的方式进行,学生乐于接受,且提高很快,多数小组以音乐能力强的配以稍差一点的同学,这样搭配进行,使学生乐于参与。尤其是音乐兴趣差一点的同学,他们大多数乐于参与,且提高很快。

  (二)、优势互补,在合作***同进步

  在工作中我们认识到各教开组之间的合作,直接关系到一所学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只有优化教研组团体,才能优化团体中的每个个体——教师。

  我们音乐组与美术组构建了特色小组。

  (三)、与时俱进,弹奏音乐教育的新篇章

  我们所取得的成绩,离不开学校领导的鼓励与支持。

  1、每次评选优课,每堂课教务主任都耐心指导,反复听评,提出好的见解,让我们精益求精。

  2、在课件的制作方面,校领导给我们提供最优越的条件,筹备购置硬件,制作软件。

音乐课堂教学反思14

  《放牛歌》是一首短小的创作歌曲,歌曲欢快活泼,富有朝气,生动而有趣的描绘了小牧童吹着笛子,骑着牛儿兴致勃勃的把家回的有趣情景。歌曲短小但有一个特点,就是作曲家采用了模仿笛声的小过门作为乐句的加花补充(间奏),使歌曲听起来很丰满,很有趣,而且减小了歌曲的难度。

  整个教学我运用了“参与体验――情感升华式”教学模式展开教学的,课的一开始“激情引趣”,老师播放了一首捷克斯洛伐克的歌曲《牧童》,老师引领学生用串铃运用简单的几种伴奏型为之伴奏,并让学生感受到节奏型的变化,目的是让学生感受音乐的轻快活泼,潜移默化的引导学生注意伴奏的方式和节奏型的变化,为歌曲伴奏做好铺垫,激发学生的兴趣,集中学生注意力,拉*师生距离。紧接着让学生闭上眼睛,老师再次放音乐让学生仔细聆听,启发学生“你都想到了什么?”从而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经过教师的简单小结使学生了解了牧童的生活和放牧时的心情,为学唱歌曲《放牛歌》做情感铺垫,接下来的“体验理解”环节还是以激发学生兴趣为主,从猜小牧童的“宝贝”(笛子)模仿小牧童吹笛子的动作,到学吹笛子的有节奏的嘀嘀声XXXXXX,到有节奏的模仿小黄牛的叫声X-,我都是在让学生从间奏入手的,目的:一是引导学生会听音乐,能听出哪是间奏;二是让学生充分感受歌曲的旋律,熟悉歌曲;三是培养学生节奏感,知道笛声和小黄牛的叫声表示的节奏是什么,对两个声部的节奏训练进行一次渗透和尝试。实际教学证明,这个环节设计得比较好,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又达到了我的教学目标,熟悉并掌握了所要掌握的节奏,孩子们出色的表现让我感受到了,二声部的渗透对于一年级小学生来说真的是必要的而且是学生能接受的。歌词教学这一环节,我以游戏的方式,把歌词做成颜色鲜艳形象的四幅小歌片,分到四个组,并把这四个组分别命名为“笛儿组”“云儿组”“牛儿组”和“太阳组”,放音乐让学生当听到自己组歌词的时候就快速的举起小手,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兴趣,集中注意力仔细聆听音乐,培养学生仔细聆听音乐的良好*惯和锻炼学生的听辨能力及反应能力。歌曲的拓展部分的“创造表现”,我注重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引导学生唱出歌曲强弱的变化和进行良好的情感表达,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并让学生选择合适的节奏型为歌曲配间奏,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意识,使课堂完整而充实,内容丰富而不浮燥。整个教学过程我注重了学生以听觉为主,从听觉入手让学生充分感受音乐,感受音乐的情绪,由浅入深的引导学生学唱歌曲。整个歌曲教学是在学生的玩乐中,在我设计的教学情境中引导学生一步一步的完成的。我认为整体的效果还是不错的,课堂气氛活跃,注重了学生兴趣、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以审美为核心,课堂中能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导演”,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中学*,同时双基落实也比较好,音乐知识的教学融入游戏与情境中进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节课往往想法都是好的,初衷都是为了学生,教师都想以最新的教育理念,最巧妙、最新颖、最有趣的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让学生寓教于乐,既注重了双基的落实,又考虑到形式的多样化,趣味化。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总是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总有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也总有些遗憾,象这节课,我感觉我有几点做得不是很好,没有达到预想的效果。一是在歌词教学时有一幅歌片做得稍大了,学生小拿不住,这样就多多少少的影响了学生的注意力,另外学生在记词方面还不太快,记得不牢,由于时间的关系,老师在引导的方式上欠缺,这是今后值得注意的地方。其次,在课堂调控上尽管

  我运用了多种“组织教学”的方法,孩子们还是异常活跃,有时“压”不下来,我在思考是不是还有更好的方法来调控教学,使课堂气氛“活而不乱”。三是在声音上我还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继续努力,使孩子们在兴奋的状态下也做到声音甜美,恰到好处的表现歌曲的情感。

  一节好课需要我们不断的去完善,去总结吸取经验教训,改正不足,只要善于发现问题,并用恰当而有效的方法去解决,我想在实施新课程的今天,一节亮丽而难忘的课堂会展现在同行们的面前,让我们自信的去探索去研究,完善自我,完善我们的课堂,新课程的春天会莺歌燕舞,百花齐放。

音乐课堂教学反思15

  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爱听故事,对故事有着浓厚的兴趣。在授课前先讲一个有关歌曲内容的故事,然后自然导入新课,从而激起学生的兴趣,再把这种兴趣迁移到学*歌曲上来,如教小歌舞剧《小放牛》这课时,老师先绘声绘色地说故事。然后问:大家还想知道这个故事的具体情节吗?这节课我们来共同学*“小放牛”的故事(揭示课题)

  在音乐课堂上,教材中有很多曲子或歌曲都是有情节的,我们还能运用丰富的联想,续编音乐故事,创造情节,发展思维。如《龟兔赛跑》。在学完以后,可以让学生自己来当作曲家、作词家、创编后传,还可以来表演自己编的故事。孩子们的兴致自然被教师激发出出来了。

  我在教唱歌曲《闪烁的小星》时,首先把这首歌的内容编成一个小故事,讲给孩子们听,让他们从形象直观中得到美的感受。我问:什么东西一闪、一闪、亮晶晶,好像千万只小眼睛,挂在天空会放光明。“同学们,你们猜一猜,这是什么?”孩子们靠自己的生活感受,很快就会齐声回答出来“星星”。我肯定这一回答后,接着就说,今天我们来学唱一首美国儿歌《闪烁的小星》。当唱起这首歌时,孩子们的头脑里就有一个一闪、一闪、亮晶晶的形象在活动。学生在听故事过程中,很快就学会了歌词。


音乐课课堂教学反思汇总10篇(扩展3)

——音乐课堂教学反思通用10篇

  音乐课堂教学反思 1

  音乐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完成的知识、技能的训练、掌握过程,在这个教学的过程中,除了相对单纯的知识性和技能性之外,更多地体现的是对艺术的美的意识教育,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审美教育。这种审美的教育贯穿着整个音乐教学过程,对增强音乐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引导学生从心灵深处理解音乐、表达情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音乐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并非说教。组织好良好的艺术教学过程,其实也就是美育的过程,是美的欣赏和熏陶的过程。“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要使美育受到潜移默化的效果,则需要春风化雨般的艺术性教学。如精辟生动的理论讲授,优美规范的表演,精湛艺术的课堂布局等。都能使学生在学*音乐知识的同时,得到美的享受。

  一、结构美

  结构完美,布局合理的课堂教学,不仅能给学生带来求知的乐趣和享受,而且对教学本身有着巨大的感染和熏陶作用。

  首先要讲究开头和结尾。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应根据所授的内容,设计出有特色的开头。如我在欣赏《春天在哪里》一课中,先演唱一首《春天到》,直接的和听觉一下子就牢牢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把他们引入一个美的境界,激发他们的学*兴趣和热情。结尾也很重要,切忌虎头蛇尾,要给学生留下思考和想象的余地。

  其次是注意运用感情。教学是一门艺术,始终贯穿着感情的线索,音乐教学中的审美教育,主要是对人的心灵和情感发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在上课时必须进入角色。前苏联艺术大师斯坦尼拉夫斯基曾说:“当演员来到剧院的时候,他应当把自己个人的一切不快和痛苦留在剧院外,在这里,剧院里的他,整个属于艺术。”所以,教师在走进教室之前要实现“心灵净化”,除去一切与教学无关的情感和思绪,保持高度旺盛的“临教”心态。音乐教学过程也是师生感情交流的过程,学生听课时的心理状态和情绪如何,很大程度上是受到教师的心理和情绪制约的,因此,教师要善于调节自己的情绪,不能板着面孔。例如:在学生唱不好视唱时,不能火冒三丈,把学生批评一通,这样会给学生心理上罩上阴影,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循循善诱,对症下药,或请唱得好的同学表演,再表扬鼓励一番,这样的效果就明显不同与前一种了。另外,课堂内容结构还要注意雅与俗、疏与密、断与续、理论讲授与示范表演等方面的关系,使课堂教学展现出一种摇曳多姿的曲线美,让学生在美的结构中接受艺术的熏陶,获得知识的营养。

  二、氛围美

  氛围是指笼罩着某个特定场合的特殊气氛或情调。教师和学生,作为知识的施教者和接受者,要达到教学的理想效果,必须形成一个良好的、积极有效的教学氛围。良好的课堂氛围美,还能使教与学主体双方产生情感上的交融和思想上的共鸣。

  音乐教学课堂的氛围美应该是:活跃而不失之零乱,安静而不失之呆板,紧张而不失之抑闷,愉快而不失之松散。良好的氛围,师生双边关系和谐融洽,配合默契,教者情绪热烈,学者反应积极。但同时还要注意扎实稳重,因为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目的是为了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倘若无实事求是的态度,那就哗众取宠、本末倒置了。课堂氛围美是传递艺术的无声媒介,启迪智慧的无形钥匙,陶冶品德的潜在力量,在无形中起了助手的作用,能得到显著的教学效果。

  创设课堂氛围美与教师的自身艺术修养、教育理论水*、知识结构能力直至言谈举止有一定的关系。首先,教师要想主动地驾驭课堂,引起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思维和讨论,就必须认真备课。在教学中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学生猝然提出的问题往往是教者始料不及的,这时如果教师知识面广,备课充分,就能圆满回答学生的问题,那么学生就会在心理上得到满足,课堂气氛就会变得热烈。我在上“半音与全音”时讲到十二*均律,有学生提问是谁发现的?我就给他们介绍了朱载,并向他们介绍国外相同律学的发现比我国要晚好几百年。这样一来,同学们都觉得很自豪,而且对律学发生了兴趣。其次,重视学生个性,启发学生智能,激发其学*兴趣,也是课堂氛围美的重要内容之一。学生一旦对所学科目产生兴趣,就会充分发挥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强烈的兴趣往往成为学生乐于刻苦钻研,勇于攻克难关的动力。再则,创设情绪场,制造一种能够使学生情绪受感染、心理有体验的环境氛围,让学生尽快进入课堂学*角色。如:在讲欣赏古曲《春江花月夜》时,先在黑板的右端写上张若虚的诗《春江花月夜》,左端挂上一幅《江月图》水墨画,然后录音机里放出民乐合奏曲《春江花月夜》,另外再运用表情、眼神、姿态等非语言表达方式,将音乐信息一下子传递给学生,使他们迅速地在综合的环境氛围中进入他们自己的艺术想象中。让学生在美的氛围中吸取艺术的营养。

  三、语言美

  教学语言是传递知识,交流信息的媒介,起着直接沟通教与学两方面的作用。讲究教学的语言美是音乐课堂教学美育的一个重要环节。语言是师生交往的第一要素,清晰的抑扬顿挫的语调和优美流畅的语言表述,往往能引起同学们的喜爱和积极的情绪反应,也容易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好奇心。课堂教学语言美有着控制、引导学生学*的“魔力”。心理学研究表明:不同的语言会使对方产生不同的心理效应,美好的.语言使人高兴,心情舒畅。单调、呆板甚至粗劣的语言使人心情沉重、烦恼、急躁。高尔基说:“作为一种感人的力量,语言的真正的美,产生于言辞的准确、明蝗和动听。”因此,音乐教育要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活动达到预期的目的,就要讲究语言美。

  音乐课堂教学语言美首先要求教师语言的准确、简洁、精炼,并且还要易懂,在此基础上力求生动形象,我在上分析音乐要素时,把音乐的节奏、旋律、音色分别称为骨架、线条和色彩,这些都是同学们所熟悉的,他们很快就明白了音乐的各个要素。另外,教师还要掌握一定的演讲技巧,注意讲述的轻重缓急,抑扬顿挫,并有一定的幽默感,在语言美的融融春水中使学生聚精会神,乐此不疲。

  教学的语文美不仅仅指口头语言,它还包括副语言和身势语言。所谓副语言是指笑、哭、**、叹息、嗯啊之类的声音;身势语言是指面部表情、点头、摇头、耸肩、手势等动作,这两部分统称伴随语言。马卡连柯说:“凡是不善于摹仿,不能运用必要的面部表情或不能控制自己情绪的教师,都不会成为良好的教师。”在教课时,动用伴随语言一定要紧密结合课堂内容和口头语言,做到自然贴切。这也是教学语言美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然,音乐课堂教学与审美教育不仅仅包括以上所讲的三个方面,作为审美教育它在整个音乐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中,应当一切都按照美的规律,符合美的特性来进行。让学生在美的情境中获得知识,接受美感的熏陶,培养美的创造力。

  音乐课堂教学反思 2

  作为一名农村学校音乐教师,由于学校缺少经费的投入,使学生对音乐感受能力较差。现将我在教学中的感受一列如下:

  一、教材内容提不起学生的学*兴趣

  现在的学生热衷于流行歌曲、偶象歌星,而对教材中的歌曲却不屑一顾;而对音乐课上老师反复教唱、竭尽所能讲解的歌(乐)曲却模糊不清,甚至毫无印象……学生对革命传统歌曲没有兴趣,这也是受到社会风气的影响。

  二、存在不足及措施

  作为音乐老师还存在很多不足,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应吸取老教师的经验,取长补短.因此,无论是主课也好,副课也罢,教学反思都有着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作为新课程背景下的音乐教师,我认为更应该在教学中不断地进行反思与提炼,从而发现问题,学会研究,不断地去提高教学水*,成为科研型,反思型的新型教育工作者!通过教学我感觉到教学中应注意的几点:

  1、常有教学与教材紧密相关,切忌追求课堂忽视了音乐基础知识的教学,因此教师要认真备课,精心设计。

  2、教学中要注意到大部分学生,因材施教,个性发展。

  3、要注意师生的情感交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学生一同学*。以上是我在教学中的一些反思,请给予指导。

  音乐课堂教学反思 3

  本周作为刚刚进入教学阶段的第一周,在教学上发现了很多学生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学生们对于乐谱知识非常薄弱,之前没有得到乐理知识的组织性学*。对于乐理知识也非常不感兴趣。对此我认为,学*音乐一定要从乐理知识入手,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学*音阶,不练*节奏,不掌握乐谱的唱法,就不能真正的学会如何唱歌。鉴于学生乐理知识比较薄弱,会在每节课或多或少的传授给学生一些基本的乐理知识。

  第二、初中学生对于音乐的学*兴趣不在课本,而在课本之外的流行音乐。这一点是所有步入青春期后的学生的特点,特别是初二学生。流行音乐固然是音乐的一部分,但是有一些音乐始终经久不衰,在历史的长河中流淌多年,依然会被人们广为传唱。因此在课堂上,我还是会以教材为基本点,以民族歌曲和世界名曲为舞台向大家展示音乐的魅力。

  音乐不光是歌唱,还有欣赏,还有展示。如何鼓励学生展示出自己的才华,勇敢的面对观众唱出动人的歌声,是教学过程中很重要的一点。对此我会鼓励学生多多展示自己的才华,增加学生的自信心。

  音乐课堂教学反思 4

  在这次支教实*中,我担任了一、三、四、五年的音乐教学工作,面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要拿出不同的教学本领,针对性教学,才能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在此我对不同年级的教学课例作出了一些教学反思:

  在一年级的教学中,我发现一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是以形象思维为主,联想和模仿力较强,能听辨不同情绪的音乐。在课堂上能够在律动、表演等活动中与他人和谐相处与合作。只要善于诱导,启发他们潜在的能力,营造浓厚的情感氛围,就能让孩子们融入到歌曲的学*和表演中。

  因此,在第5课《雁群飞》的教学中,我以一个“情”字贯穿整个歌曲,以“优美、抒情、投入、神情、舒展”等感情将整节课串起来,一环接一环,采用听唱教学法使学生首先学会歌曲,再用纠正法改正学生在歌唱中的音准问题。在学生掌握歌曲之后,我用舞蹈加深学生对于歌曲的理解,设计大雁飞的动作,激发学生表现欲。不足的地方是由于学生自控能力差,对于新鲜事物好奇,出现了课堂纪律混乱的现象,以后应在课堂管理方面多加训练。

  到了三年级的课堂,学生好奇心强,但有意注意的时间比较短,针对这一点,在教学中,注重营造预约、欢快的学*氛围,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增强学生参与的广度和深度,使他们在亲自体验中进行有效的学*,保持他们的学*欲望和兴趣,从而提高学*效果。在《大海啊,故乡》这一课,整堂课同学们表现积极,能按要求来演唱歌曲,得到我的教学目标。通过范唱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绪,让学生随着音乐划拍哼唱旋律,运用了体态律动法,让学生随伴奏身体律动,通过不同的形式,使学生更加熟悉歌曲。在同学熟悉歌曲、韵律的情况下,进行音乐创造活动,但是学生能力欠缺。

  四年级的学生学*态度积极,学生思维敏捷,接受能力较强,对于新事物有很强的兴趣。在面对一种新的乐器时会非常兴奋,会迫不及待地想去尝试。正因为这样,会出现一个纪律问题,一个人教几十个学生,如果大家都随心所欲乱吹一通,那就是噪音四起、嘈杂刺耳。

  因此在竖笛教学的第一课要和学生交代清楚吹奏学*的纪律,将这一纪律要求贯彻到底。才能保证竖笛学*正常、高效地进行。竖笛教学中应该重视学生聆听的*惯培养,追求轻柔的音色,这样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吹奏*惯和听辨能力,进而培养音乐审美的能力。教学时尽量设计能引起学生学*兴趣的环节,避免机械化的教学。

  五年级学生是我觉得这四个年级中没那么吃力的年级。学生性格比较活泼,接受能力也比较强,有一定的表演欲,音乐基础也比较扎实,但在歌唱方面,气息、音准还有待提高,在情感表达方面少有欠缺。他们在面对比较新颖的上课形式时,好奇心会增强,更有求知欲,使他们在其中享受到快乐,陶冶情操。因此我选择了五年级其中一个班上了一堂《青春舞曲》汇报课。整节课是比较完整的,能够达到教学目标,形式丰富新颖,课堂气氛比较活跃,时间把控准确。但是还是有不足的地方,在教态方面,教学表情、语言还有点欠缺;在教学设计方面,设计环节要合理,虽然设计丰富是好的,但要适用于整个实际课堂,要把难点解决透,面对学生反馈回来的信息要及时做出调整并处理。

  四个月的任教,得到了不同的教学实战经验和教学智慧,也总结出自己的优点与不足,进行反思,使我的教学更快地成长。

  音乐课堂教学反思 5

  音乐是一门极富创造性的艺术,是开启人类智能的一把钥匙。音乐创造因其强烈而清晰的个性特征而充满魅力,这是因为音乐充满着想象,学生在艺术欣赏、演唱、演奏中展开想象的翅膀,用想象力创造心目中的音乐画面形象及内心感受。

  在音乐教学中,处处都有发挥学生创造性的机会。如果教师将创造能力的培养贯穿于各个教学环节中,启发学生创造性地进行艺术表现,不用“标准答案”去束缚学生,这样的音乐课堂会因创造而精彩。在我的实践、失败和成功中我深刻体会到创造想象的开拓是音乐教育的宗旨和灵魂,下面我把自己的点滴认识谈之一二。

  一、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创新思维。

  音乐作为最富有情感的艺术,只有创设一种与音乐情境相和谐的环境与气氛,才能充分发挥和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走进音乐的殿堂去寻找、去探索、去创造。把自己的理解和感受用音乐的语言表达出来。

  在欣赏一年级《小宝宝睡着了》这一课时,为了激发学生兴趣,了解摇篮曲的风格特点。我采用多媒体演示与实物演示相结合。用多媒体演示一幅夜空的画面,我抱着一个洋娃娃,在《摇篮曲》伴奏音乐下描述:“在一个布满星星的夜晚,周围寂静极啦!一位慈爱的母亲轻轻得摇着摇篮,哼着歌儿哄小宝宝入睡。”学生一下进入了一个恬美的意境。接着我问学生这时妈妈的歌声应怎样?学生会说是柔和的、优美的、轻声缓慢地等等。然后我让个别学生也来扮演一下妈妈,扮演的那个学生在伴奏音乐下自发性地边表演边用“m”哼唱了起来。可见,妥帖的环境不但能促进儿童对音乐的感知理解、鉴赏、更能有效地引发创造的可能性。

  二、启发想象,唤起学生创新能力。

  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是啊,想象力是人的'知识、智慧、愿望、追求的延伸与拓展,有了想象力便有了创建新形象的能力。

  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及所谓标准答案的限制,我教你学、我讲你听的传统教学模式牢牢束缚着老师和学生的思维,甚至有许多教师认为:把学生教得没了任何问题是教学效果好。而美国教师则认为:把学生教得有许多问题才是教学成功的表现。事实证明:美国学生比中国学生更具个性、创造力和实践能力。古人也说过:“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不学不问,难有学问,思维从疑问开始。在艺术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学会自己提出问题,并自己解决问题。

  如在教学《共产儿童团歌》这首歌曲时,我就尝试着让学生自己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最后解决问题,完成教学目标。我先让学生观察课本中的歌词歌谱,找出最不能理解的地方发问。果然,一双双小手陆陆续续举了起来:“苏维埃是什么意思?”“中板是什么意思?”“在歌词下面为什么有横线?”……小小的几个问题,就像一块块神奇的魔石,激起孩子“心动”的涟漪。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首先便有了一种很强的求知欲,迫切想解开这些疑问,在接下来进行集体研究讨论的过程中,学生听得也特别认真。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能够有一点看法,有一点问题,有一点收获,哪怕只是那么一点点,也是学生所得。在上课时,如果我们能多问问学生的意见,多采纳他们提出的建议,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教师“懒”一点,在旁稍作点拨、引导;学生忙一点,忙着提出学*目标,设计学*方法,这样老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而教学却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何乐而不为呢?

  三、主动参与,激励学生创新实践。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的主体,教师必须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通过切身体会与感受让学生学得主动、学得轻松。并在参与过程中得到实践的创新。

  人们在欣赏、演奏或演唱音乐作品是,往往通过音乐想象来重新塑造音乐中的形象,创造音乐情节,从而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达到审美的目的。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可以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参与到音乐想象中,鼓励他们尝试独特、大胆的想象让学生拥有创造的灵感。低段孩子喜欢听故事,也喜欢自己讲故事。如在欣赏二胡齐奏曲《小青蛙》时,让学生随着音乐的发展创编故事。这样一来,同学们想象的闸门打开了,课堂气氛也活跃了。在高段年级音乐欣赏教学过程中,要求每个学生独立地去感受音乐带来的震撼,进而唤起无尽的遐想。音乐结束后,让同学讲出自己的所想所感,充分调动每位同学的积极性和想象力,对每位同学的创造性思维作出充分的肯定,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为音乐所表达的***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四、捕捉时机,诱导学生创新动机。

  在歌曲教学中,有好多知识点

  适合学生进行发散性的创编,如果教师不能做个有心人,不能充分挖掘教材因素,学生就会丧失一次创新的实践。在课堂实践中,教师必须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诱导学生去创新。

  如在欣赏《鸭子拌嘴》时,听着音乐孩子们高兴地当了一回“小鸭子”。为了激活思维,挖掘潜力,给学生充分展示的舞台,我由衷地说了这么一番话:“小朋友真能干,既是遵守纪律的小学生,又能编动听的故事,还是了不起的舞蹈家。一定还有其他的本领吧?”学生马上就七嘴八舌起来,有个小朋友说他能把这音乐曲敲出来,“可是没有乐器怎么办?”其中有一个大叫起来:“我能自己制作乐器!”“好,那咱们就回家做做,练练。”第二节音乐课的课堂上出现了很多瓶瓶罐罐,我和孩子们玩成了一团……从中学生进一步了解了打击乐器的特殊功能,也提高了创作能力。

  五、留有余地,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在音乐课堂上,教师要给学生一方自由的空间,尊重学生的奇思妙想,引导他们参与各种艺术实践,最终形成自己的个性。让学生尽情地表现形成个性化的表演,恰恰是尊重学生的个性创造,给予学生自由发挥的天地。音乐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懂得“天生我材必有用”,要提供尽量多的自我表现的机会,帮助学生能够运用自身的优点更好地参与到学*中去。

  如在引导学生聆听《野蜂飞舞》时,我就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音乐。有的学生就用画画的方式表现自己对音乐的感受;有的学生以野蜂为主题,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物品或身边的物体模仿野蜂飞舞时的声响;也的有学生用体态语言来表现。每个学生都有动手探究、亲身体验的机会,因此学生个个神采飞扬,不亦乐乎。

  综上所述,只有创造性的教学才能激发孩子无穷的想象力。孩子的潜力是无可估量的,教师的任务已不只是教他们技巧,方法;而是要引导他们通过思考,探索掌握方法。在思考与实践的过程中,创造力才能得以激发。另外,课堂始终是孩子们的。教师提出的问题要侧重理念,且浅显易懂。提出问题以后不应多加约束,让学生自由思考,畅所欲言。讨论时,教师只是指路灯,结论应该让学生自己获得。

  音乐课堂教学反思 6

  在音乐课堂教学实践中,我通过对教学《龟兔赛跑》这一案例进行反思,具体地分析探索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策略、集体协作等方面的反思与调整的过程与方法。

  一注重音乐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进行课堂教学内容的反思。

  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教学内容不仅具有音乐性、审美性,更应贴*学生的生活实际。课堂教学内容只有充分利用现有教材中能引起学生兴趣的内容,调整教材内容以适合现代学生审美需求,并根据学生的学力水*重组教材,把充满生活情趣的内容充实到教学中去,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与审美愉悦,让教学内容真正使学生想学、爱学、乐学。在教学《龟兔赛跑》时,我安排了欣赏三段不同的音乐:第一段是兔子、小鸡和小猫;第二组是乌龟、鸭子和小羊;第三组是大象、小熊和老牛。第一步让学生聆听音乐并思考:这段旋律表现了哪一组小动物呢?第二步问为什么你会认为这是这组小动物呢?此时学生会根据他*时积累的经验告诉我们:大象的腿很粗,它走起路来很笨重,所以它的音乐听上去很强也很沉重,而乌龟呢,它爬得慢,但身体没有大象那么庞大,所以音乐听上去很*稳。而小兔子是一蹦一跳的,所以音乐听上去很轻松,也很活泼。第三步让学生聆听音乐模拟这一组动物走路的情景。这样才能激起学生对音乐的内化,体会音乐艺术的美感。

  二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进行课堂目标的反思。

  由于学生的需要、兴趣、经验和能力是多样化的,音乐课堂教学目标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科学的音乐教育观,就必须以学生为主体,遵循学生的显示发展水*。联系学生的客观实际,根据教师对课程标准和教材的把握,灵活设计课堂教学的音乐审美、情感态度和知识技能目标,提高教学目标设置的合适度,增强教学目标实现的有效性,真正起到教学目标的导向、调控、评价作用,成为课堂教学成功的保证。在设计《乌龟赛跑》这一课时定下了三个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让学生初步感受不同的节奏、旋律,速度所表现的不同的音乐形象。2、通过创编故事情节,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3、通过创作表演第二次龟兔赛跑,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和表现欲,使学生懂得同学之间要互相帮助,渗透团结友爱的思想教育。通过反思,围绕着学生年龄特征和音乐感知等特点,重新设立教学目标:“通过对教具的直观介绍及有关乐曲欣赏,充分体验学生丰富的表现力,同时形象感受和理解作品所表现的音乐形象及情绪。”课堂上,通过讨论欣赏、比较欣赏、选择欣赏等多种教学策略进行反思。

  三把握学生认知心理,进行课堂教学策略的实施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从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出发,*等的融入学生,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虑教学。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心理、对音乐的兴趣爱好与情感反应等,合理安排课堂教学策略,尽可能的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全身心的感知并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四围绕主体,紧扣主题,集体协作是反思教学必要补充。

  几年来的教学实践证明:小学音乐的反思性教学,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生活实际和认知心理出发,通过对音乐课堂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策略、集体协作等多角度、多形式进行科学反思。从成功的课例中我们应该反思:“为什么成功?”“成功的理论依据是什么?”“教学的设计与过程有什么特色?”“如何锦上添花富有创意?”等等,从中总结规律,提炼经验、指导实践。从失败的课例中我们应该反思:“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如:是教育思想还是教育理念的问题,是目标的设定还是内容的失当、是教学设计还是方法手段的应用等等,从中吸取教训,从而更好地促进教学内容的选择、组合、调整;教学目标的设计、达成;教学策略的合理、优化,才能使课后的反思性”教学随笔真正起到反思、调整、改进后续教学的积极作用,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效能,不断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音乐审美能力。

  音乐课堂教学反思 7

  一、反思: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受应试教育体制影响,部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过度追求教学进度和升学率,与其他“主科”相比,往往将音乐课作为拓展学生课外知识的一种手段,在教学中强调理论知识的专业性,将大量时间、精力耗费在对音乐作品创作背景、人物故事的介绍上,而忽视了对音乐本体的关注,未能认识到音乐本身的欣赏价值和意义。在这种教学环境下,学生在对音乐课的认识上发生了扭曲,渐渐地失去了学*音乐的兴趣。

  二、出路: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品质的策略分析

  针对当前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实践中存在的这些问题,为适应新课程标准的客观要求,小学音乐教师应主动更新教学理念,明确小学音乐教学目标,积极转变教学模式,促进基础教育改革,推动素质教育前进步伐。具体来讲,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转变教学主体,突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性

  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音乐课堂,应当是以学生为主体的乐园,在课堂教学中,高度重视学生的创造性,鼓励学生个性发展。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今天的音乐课不再是学生接触音乐的唯一场所,电视、广播、互联网等无时无刻不在输出音乐,通过日常生活音乐的积累,小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音乐喜好和修养。音乐教师应充分认识到新形势下自身角色定位的转换,明确自身不再是单纯的音乐理论知识传授者,更是学生音乐兴趣及审美情趣形成的引导者。只有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尽可能多地让学生表达、思考,以学生为中心,才能调动学生学*积极性,促进学生音乐素养、审美情趣的形成。

  2.创新教学方法,转变教学模式

  小学音乐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应当主动跳出传统教学的条条框框,不断开拓创新,力求教学方法和模式的多样化。具体来讲,教师可通过指导学生制作音乐手抄报、音乐贺卡等方式帮助学生从另一种角度理解音乐;充分利用校广播台的作用,播放一些学生感兴趣且富有欣赏价值的音乐作品,并对作品加以解析,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中达到音乐教育与欣赏的目的。

  3.关注音乐本体,重视音乐欣赏,培养审美意识

  就音乐本身而言,它属于一种高雅艺术,欣赏音乐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道德情操,具有其他学科不能代替的教育意义,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关注音乐本体,重视音乐欣赏,通过优化课程设计,丰富教学内容,改善教学环境,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透过音乐作品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走进作者创设的情境,感受音乐本身所表达的情绪,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今天的音乐环境较之过去已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学生音乐知识获取已经不再单一地局限于音乐课堂,传统的音乐教学已经远不能适应现代化音乐课堂教学的要求。作为课堂教学实践第一线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小学音乐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音乐素养,更新教学理念,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新课标的要求。

  音乐课堂教学反思 8

  《编花篮》是首有名的河南民歌,它具有典型的豫剧风格。戏曲对于学生们来说总显得较为陌生,它离我们的实际生活较远。这样一首带有豫剧风格的歌曲,学生能唱好吗?上课一开始,我就我国的戏曲向同学们稍稍做了铺垫,从戏曲的种类、起源地以及服装、唱腔等特点展开,没想到学生听了出乎意料地感兴趣,有些学生对某些剧种还挺了解的,比如有的学生还向同学们介绍了他所了解的国粹京剧。他提到了京剧的脸谱,不同颜色图案的脸谱就代表不同性格的人物。瞧这些鬼灵精,还真别小看了他们。这么一来,我心里就有底了,孩子们对于戏曲并不排斥,相反还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来。我接下来顺理成章地引入了歌曲《编花篮》,在初听歌曲时,孩子们就被其欢快的旋律吸引住了,很多孩子在听的时候就在不由自主地轻声哼唱。我向同学们介绍了这首作品背景并向大家简单介绍了豫剧的风格以及唱腔特点。学唱的过程中,还是感觉有难度的,毕竟带有了戏曲元素,更何况这首民歌的旋律迂回辗转,起伏较大,不是十分容易上口。见此状况,我首先把歌曲中出现的`所有装饰音一律去除以降低难度,在唱熟以后再逐句加入。戏曲元素的体现很大程度取决于装饰音的把握,在教唱过程中,我始终注意示范,让学生反复听,反复模仿,不断纠正。渐渐的,孩子们已经基本掌握了演唱。最后,我又让学生欣赏了联欢会上小演员表演的《编花篮》,让孩子们不光做到声似,并尽可能地做到形似。

  小小的一首《编花篮》让学生们感受到了音乐的魅力,由衷地希望他们能将我们的民族文化发扬光大!

  音乐课堂教学反思 9

  一、反思: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受应试教育体制影响,部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过度追求教学进度和升学率,与其他“主科”相比,往往将音乐课作为拓展学生课外知识的一种手段,在教学中强调理论知识的专业性,将大量时间、精力耗费在对音乐作品创作背景、人物故事的介绍上,而忽视了对音乐本体的关注,未能认识到音乐本身的欣赏价值和意义。在这种教学环境下,学生在对音乐课的认识上发生了扭曲,渐渐地失去了学*音乐的兴趣。

  二、出路: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品质的策略分析

  针对当前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实践中存在的这些问题,为适应新课程标准的客观要求,小学音乐教师应主动更新教学理念,明确小学音乐教学目标,积极转变教学模式,促进基础教育改革,推动素质教育前进步伐。具体来讲,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转变教学主体,突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性

  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音乐课堂,应当是以学生为主体的乐园,在课堂教学中,高度重视学生的创造性,鼓励学生个性发展。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今天的音乐课不再是学生接触音乐的唯一场所,电视、广播、互联网等无时无刻不在输出音乐,通过日常生活音乐的积累,小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音乐喜好和修养。音乐教师应充分认识到新形势下自身角色定位的转换,明确自身不再是单纯的音乐理论知识传授者,更是学生音乐兴趣及审美情趣形成的引导者。只有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尽可能多地让学生表达、思考,以学生为中心,才能调动学生学*积极性,促进学生音乐素养、审美情趣的形成。

  2.创新教学方法,转变教学模式

  小学音乐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应当主动跳出传统教学的条条框框,不断开拓创新,力求教学方法和模式的多样化。具体来讲,教师可通过指导学生制作音乐手抄报、音乐贺卡等方式帮助学生从另一种角度理解音乐;充分利用校广播台的作用,播放一些学生感兴趣且富有欣赏价值的音乐作品,并对作品加以解析,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中达到音乐教育与欣赏的目的。

  3.关注音乐本体,重视音乐欣赏,培养审美意识

  就音乐本身而言,它属于一种高雅艺术,欣赏音乐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道德情操,具有其他学科不能代替的教育意义,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关注音乐本体,重视音乐欣赏,通过优化课程设计,丰富教学内容,改善教学环境,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透过音乐作品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走进作者创设的情境,感受音乐本身所表达的情绪,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今天的音乐环境较之过去已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学生音乐知识获取已经不再单一地局限于音乐课堂,传统的音乐教学已经远不能适应现代化音乐课堂教学的要求。作为课堂教学实践第一线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小学音乐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音乐素养,更新教学理念,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新课标的要求。

  音乐课堂教学反思 10

  六年级第一课《青春放歌》第一首演唱歌曲《拉起手》,是一首颇具时代特点和青春朝气的少年儿童歌曲。歌词非常简洁,歌曲为两段体结构,旋律以跳进和级进为主。对于学生来说,旋律演唱起来还有一定难度的。

  小学音乐课教学不能过多地讲述乐理知识,因为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接触乐理知识的机会太少,并且程度参差不齐,从头教起会影响正常的书本内容上的教学。于是我让学生跟着音乐的范唱轻声地跟唱,本课节奏上的重难点就在于附点音符,感受附点节奏的特点,并能够跟随律动用形体动作表现,起到一个提示作用。确实,一个小小的简单动作就能帮助学生准确地唱好附点节奏。

  对于弱起小节,学生往往都在跟进的时候不是快就是慢,所以我让学生仔细聆听伴奏,用无声进入的方式掌握弱起小节的进入。并不断示范,让学生记忆深刻。其歌词非常简洁,鲜明的表达了和*、友谊、团结的主题,这个主题正是当今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并符合今后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潮流。由于歌曲采用了二部合唱的形式,特别是两个声部间多使用三度、六度和声关系,更显得和谐、爽朗、充满朝气。

  在歌曲中有两段的旋律较为相似,学生唱到这里的时候总是很不自觉地就唱成一样,或是自己发现了问题还不敢开口唱,我让学生先不慌着学唱、跟唱,而是先用心听,分辨不同的地方,然后再试着跟伴奏一点一点地学唱。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启发引导学生分析歌词、旋律及音符等,不仅培养了学生音乐欣赏的能力,也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社会心理素质,加强了学生对音乐美的体验。


音乐课课堂教学反思汇总10篇(扩展4)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反思6篇

  音乐课即唱歌课,但仅仅唱会歌曲的多,唱好歌曲、唱得有滋有味的少。他们在课堂的相当一部分时间里(课的后半部分)唱歌却是“老太婆念经,有口无心”。既不用心,何来之味、又何来之情,更何从谈感!音乐课里的歌不好听、不够味,那当然会到课外去找。找他们处认为好听、够味的歌来唱,还工工整整地把它们抄在精心挑选的小本本里,装在兜里,并引以为豪。

  音乐课即技能课,枯燥乏味、机械训练的多,兴趣激发、情感抒发的少。我们的一些教师片面地理解了技能,过于偏重技能,使得我们的中小学音乐课成了音乐基本功训练课,把音乐当作机械的技能去训练,把中小学生当作音乐专业的学生来训练。这样做,可能在表面上或许在一段时间里,一部分学生会有一些效果,但却有可能因此而削弱了绝大部分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 ,甚至磨灭。实际上这样的音乐学*与课堂教学,从根本扭曲了音乐作为人类情感艺术、精神火花的本性,也背弃了“国民音乐教育”的初衷,是与音乐教育的基本原理背道而驰的。

  一、课堂音乐教学中的“教师”定位失衡

  音乐课以教师为中心的多,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少。在我们的音乐课里,很多教师不是笑脸相迎,在教学过程中,教

  师几乎坐在琴凳上不挪窝、指手划脚,不管学生学得如何,只顾按照已备的教案、时间表灌之。学生回答问题顺我者表扬、逆我者斥之并不少见……这样的课堂教学,是一个不*等的教与受的关系,从未把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从来只把学生当成知识的接受器,教师绝对是主宰而非主导,学生是完全被动的。这样的音乐课学生哪来的情、哪来的兴趣?也就无从说“我喜欢音乐课”了。

  教师做够做足“教”字这篇文章的多,创设良好环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体验的功夫不足。我听过少的音乐课,也看过很多老师的教案,总发现我们的教师在构思一堂课伊始直到完成教案及教学全过程,他们经常在考虑的是我该怎样做、怎样教,很少考虑学生怎样来学、怎样来体验。一些教案连教师说的每一句话都有了,惟独没有“这时学生该干什么、此时学生会出现什么”。他们只想课堂45分钟我该怎样安排,却没想到作为“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双向互动过程”。音乐学*本身是一个复杂多样的变体,神经质的信息输入不是单一的,应该包括听觉、视觉、运动觉全方位的。而这种信息的输入,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环境,学*者的主动参与、积极体验,那“学”的过程、“学”的结果就想而知了。

  把教师的意志强加给学生的多,聆听学生心声、把握学生心智、愿意做深切朋友有少。“老师的疾话对的”、“我是老师,学生应该听老师的话”,恐怕是我们很多老师常有的心态和所说的话。因此,许多教师挖好一个个的陷阱让学生一个个往里跳的事总是很乐意去做的。比如说:“对不对?“对”“好听不好听?”等等。尽管老师自己都觉得多余,有时还显得底气不足,但总是乐此不疲。

  二、课堂音乐教学中的“教材”定位过高过死

  教材是教学之本,依教材上课“没商量”。我们国家的教材建设已有了长足的进步。在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首先打破

  了全国一纲一本的格局而出现了一纲多本、多纲多本,这对于拓展符合各地不同的人文环境、不同教育水*和与社会发展相吻合的教材空间,形成新的教学格局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毕竟人们的国家太大了,地域广阔、人口众多、经济发展又是如此的不*衡,要用几套教材来作“教学之本”,实在是勉为其难。。就从我们浙江省新编的“九年义务教育教材”来说,这套教材八十年代未开始编,九一年开始在部分地区实验使用,九三年在全省推广使用。编写这套教材最初的定位是“较发达的农村地区”使用,这从九十年代初全国经济发展的势态看浙江省的经济发展地位,无疑是准确的。可问题是,仅从一个面积不大、人文背景相对单纯、经济结构跨度也不是很大的浙江省,其经济水*的差异也是显面易见的。经济发展的不*衡,必定还来教育文化的差异。可我们使用*材,就是对这种事实上存在的差异视而不见,这与教育学的基本大批量是相悖的。

  1、《都有一颗红亮的心》教学反思

  五年级音乐课里有一首歌是京剧选段《都有一颗红亮的心》。这段脍炙人口的唱腔运用京音字调,旋律比较新颖,突破了传统[西皮流水]的音调模式。在节奏方面具有个性化、新鲜感,显得活泼清新。尤其是唱腔中节奏形式与唱词内在节奏规律的吻合,生动地刻画了人物的性格和内心的情感。唱腔中,对“妙”、“能”、“猜”等字的精心处理,都生动地表现了《红灯记》中饰演女儿的李铁梅揣测、观察时活泼、得意的神态。这个唱段具有清新、明朗又略带单纯、幼稚的趣味。

  每次教学这首歌,总会让我对作品中的英雄人物油然而生出一种敬佩之情。而学生在感受、体验我国民族民间艺术宝库里戏曲中的京剧音乐风格与韵味的同时,也确实地被李铁梅人小志大、天真淳朴所感染。

  2、《春来了》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本着以新课标的要求为指导原则,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运用多种形式体会歌曲,感受、听唱歌曲,并使学生能根据歌曲特点,灵活的创作。纵观这节课,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学*活动注意学*的感悟、体验,运用灵活多变的形式突破达到教学目标。在导课中,请学生跳三拍子的基本舞步和教师的范唱,是让学生对歌曲的提前感受,紧接着让学生打三拍子的指挥拍,自由表现三拍子和跳华尔兹舞蹈的形式使学生在无意识中将注意力集中到歌曲的内容上。同时,使学生在不止不觉中学*了歌曲,也不会感觉枯燥。

  2、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虽然这首歌曲教师没有教唱旋律,但在导课和教师的范唱以及表现歌曲三拍子节奏、相互问答式的歌曲的哼唱中,都在逐层深入的深化歌曲的学*过程,使学生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在律动中有意识的'有目的学*了歌曲。

  3、注重了学科的整合,如在导课中,我先让学生唱《如果感到幸福你就拍拍手》和跳三拍子基本舞步的形式,活跃课堂气氛,同时,也体现了音乐课的特点。紧接着放《春来了》歌曲导课,将学生带入到》“春天”这个特殊的情景,启发学生说春天到了,引起周围变化的愿望。最后,请学生用贴春天图画、朗诵

  春天诗歌的形式,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感受春天的美好,激发起他们学*的兴趣,也将美术、语文学科的相关的内容和音乐课内容融合了起来。

  4、注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实现体验教学。在创作中,给学生了充分展示自我,

  体验成功的机会,通过用歌曲旋律,创作夏、秋、冬之歌,不仅使学生巩固了歌曲的旋律,(本节课通过学生跳、教师范唱,反复听、学生唱和创作时听歌曲伴奏,学生共听了歌曲不止八次),而且,也让学生在创作过趁中,锻炼了自己交流沟通、合作和观察的能力,也体验了成功的喜悦。

  5、多媒体的使用也受到了恰当的效果,节约了课堂时间。提高了教学的直观性。

  总之,本节课的教学实践考虑到从学生的兴趣和认识水*出发,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充分体验成功的感觉。

  3、《银色的马车从天上来了》教学反思

  我在设计这节课时,有一个观点在萦绕着我,我努力地想使课堂拥有宽松的氛围,给学生以展示的空间,让课堂成为他们才艺表演的舞台,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1、在音乐知识降记号教学环节中,针对枯燥的乐理,如何让学生爱学、乐学呢?我设计了一个音乐游戏——《找朋友》,把学过的音乐记号制成卡片,挂在学生胸前,我和他们一起表演,让学生找出好朋友升记号。这个活动中,老师和学生形成互动的教学环境,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同学们认识了降记号,课堂气氛活跃。

  2、在音乐活动中,我让学生通过合作的方式,以自己的兴趣爱好或歌、或舞,或尽情表现音乐,整个课堂成了学生展示的舞台,有的在表演打雪仗,有的用双响筒和串铃来摹仿马蹄和铃铛声,还有的扮演飞马在天空中奔跑,课堂犹如一幅鲜活的雪景图,表现了学生非凡的创造能力。

  3、在这节课中,我巧妙设疑,针对课堂教学进行中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去评价,如:你觉得我们唱得怎么样?你对课堂和老师有什么建议?等等。这些问题激励了学生去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培养了他们独立思考、独立分析、发表见解的能力。

  不足之处:

  1、歌曲的艺术处理仓促了些,不精细,学生的演唱情感表达不够,应在唱好歌的情况下,再进行表演,效果会更好。

  2、学生课堂行为*惯有待进一步进行教育,如拿打击乐器时,学生有抢的现象。

  4、《美丽的黄昏》教学反思

  《美丽的黄昏》是新教材中第一首要求进行轮唱的歌曲,学生之前未接触过二部轮唱,是一个新事物,同时如果不具备很高的音乐素质的话,二部轮唱很难施行.唱好轮唱的两个关键:第一,是学生的听觉要既能够听到自己的声部也能听到另一个声部的歌声,另一个关键是教师要有准确的动作提示,让第二声部进入,当然学生也要知道在何处进入.并且,唱好本歌曲,学生三拍子的节奏感要

  好.针对本课最主要的困难我觉得在我的这节课中完成的还算可以,因为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学生本身的素质其实并不高,对于三拍子的节奏感也并不很好,当第二声部进入的时候,两个声部很容易相互的带跑音调,我觉得在这个部分我的引导欠缺,第二组的进入我应该事先请他们看着老师,听着老师帮助他们一起唱的音高,老师再进行一次示范可能效果会好一点。庆幸的是第一声部唱的挺好,并没有受第二声部的影响而跑调。本课最主要的就是这个二部轮唱了,唱好唱不好是关键,前面的所有练*都是为了二部轮唱而准备的,我觉得学生第一次接触唱成这样也算不错,他们最缺的还是练*练*多练*,再多唱几遍就会好了,这节课最主要的是让学生进行二部轮唱的实践训练,在认知上并未要求,所以先给他们一个初步的印象和实践就可以了,第二次、第三次就会好起来的。

  5、《在葡萄架下》教学反思

  整堂课的设计意在让孩子富有兴趣,富有情感地学*音乐知识,掌握音乐技能,了解音乐文化,让孩子在快乐中有收获,收获中有快乐,让孩子快乐中发展个性、张扬个性,做一个自信、乐观、善于合作的人。

  6、音乐欣赏课《赛马》教学反思

  课堂上,教者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上,师生互动,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主要的位置,如对每个乐段的处理,让每个学生思考并说一说音乐所表现的内容和意境,再用肢体语言或者乐器加以表现,使每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从中受益,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7、《春节序曲》教学反思

  第一.教学目标设计合理,重难点的突破方法得当,教学层次清楚,环环相扣。教师的语言简练,情感投入,保证了音乐课的质量。

  第二.本节课注重了新课标中对欣赏课“听”的要求,强调在音乐课中以提高听觉能力为中心。虽然这首乐曲较长,但教师仍然设计了“整体——部分——整体”听赏的教学步骤,保证了学生充分聆听的时间,让学生更好地感受乐曲的情绪,更扎实地完成教学目标。

  第三.给学生设计创造性参与音乐活动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为此,教师设计了“为乐曲取名字”、“即兴编歌词对答演唱”、“用绸棒表现出音乐要素的变化”、“随音乐自编动作表演过年的热闹情景”,激发了学生学*的积极性。第四.这首乐曲有四条主题旋律,教师选择由学生听琴模唱的方法熟悉,只选择其中一条进行视唱,大大减轻了学生的识谱负担,避免了单调、枯燥的知识性的学*。

  第五.渗透了由学生主动质疑的意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第六.教学媒体的选择朴实无华、经济实用。

  音乐教师,首先应该明确音乐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悟,要以音乐中丰富的情感来陶冶学生,进而使学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乐审美能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认为,在教学中,要使学生先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感受、体验和表现音乐中丰富的情感内涵。只有这样,学生才会逐渐喜欢音乐,从而才能对音乐有更深一步的了解。要积极引导学生,从而使学生不仅做到现在受益,而且做到终身受益。因此在音乐课教学上,我会从下列两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培养:

  一、根据学校现有的乐器,通过音乐欣赏的形式,让学生认识和了解各种乐器。

  并且让学生参与其中亲身实践,讲解各种乐器基本的演奏方法,这样一来,学生不仅对乐器有了进一步的接触,而且还对我国的各种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兴

  趣。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通过丰富多彩的音乐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活跃空气,在紧张的文化课学*之余可调节情绪,有利于其他课的学*。

  二、用多种方法,努力提高学生对音乐学*的兴趣。

  针对本校特点,在学*音乐教材的同时运用电子琴钢琴音色琴进行音乐教学,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具体为:

  1、在音乐欣赏课上,有些乐曲可以利用学校现有的乐器,结合大纲要求,给学生示范演奏,改变以往放录音让学生单纯欣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欣赏的同时,既开拓了视野,有提高审美能力。

  2、在音乐理论知识的教学方面,为避免单纯学理论的枯燥,利用情境联想教学,让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音乐知识。例如音符实值的学*,通过模仿动物叫声的长短来辨别不同的音符,这样一来,学生会比较容易掌握。

  3、利用多媒体、电视、音响等不同教学设备,欣赏大型的交响乐和民族管弦乐作品,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和感受音乐。

  4、课堂上,让学生上台演唱,培养他们的参与、实践能力,学生情绪高涨,使音乐课上得更加生动活跃。

  什么样的教学才是优质、有效的呢?随着新一轮教育课程改革的扎实推进,我们惊喜地发现课堂教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往的“你问我答”变成了“畅所欲言”,“纹丝不动”变成了“合作创新”,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教学气氛异常活跃。这一切确实令人惊叹万分。然而反思让我们清醒,在活跃和自主的背后,也透出放任与浮躁,热热闹闹的一堂课,结果学生收获甚微,这也折射出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如何提高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音乐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一、注重导入艺术。

  导入是一门值得研究的艺术,好的导入就象是一幅名画、一首名曲,可以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采用谜语、故事引入和联系生活等方式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兴趣。

  在讲授《两只小象》时,我就首先以“森林里的小动物”几个谜语导入,学生非常有兴趣,并在接下来的学*中,结合故事展开了一系列的“讲一讲你身边的小动物”、“改编动物故事”、“模仿动物声音”等活动。在活动中,学生积极踊跃,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想象力,锻炼了表达能力,体验到了艺术的魅力。在《走进乐器的世界》中,我请学生结合自己*时的所看、所接触,描述一下自己熟悉的乐器,学生的兴致很高,都滔滔不绝、积极投入。

  这样,根据每节课的内容,设计富有魅力的导入,达到学生音乐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的逐步形成和提高。让学生好奇、有兴趣的情绪在整节课中得到延续,从而为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奠定基础。

  二、注重教学方式。

  音乐课程的教学方式,由偏重教师为主导的知识技能的传输和训练,转向强**学中的“双主体”互动关系以及学生体验性、探究性、生成性和反思性的学*过程。采用艺术感受和参与实践来增强体验,改变学*内容单一、高深、繁多的专业化倾向,通过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内容和信息,拓展他们的艺术视野,组织生动的教学活动,使学*内容变得鲜活充实、易于为学生掌握。这就要求教师不要“唯教材、唯教参”,应将精力用在分析学生的学*特点,学*方法以及学生的真正需求上。

  1、音乐感受。艺术的魅力是一种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东西,更多的时候是需要人们用心去感受的。所以,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多观察生活,将生活实例与艺术课程相结合,感受艺术来源于生活,分的感受生活中所能听到的各种声音,让他们在课堂中模仿、表现;带领学生到室外去“寻找声音”、“搜集声音”,然后,将学生“找”到的这些声音对应相应的节奏,让学生来拍读,从中感受长短、强弱、高低的艺术要素,使学生懂得艺术与生活密切相联。

  2、参与实践。音乐课程注重学生的实践活动,因此在教学中我特别注重学生的参与、活动。各种游戏、讨论、表演……都少不了学生的身影。在亲自的参与实践中,不仅增进了教学的趣味性,而且提高了学生艺术学*的兴趣,潜移默化的养成开朗活泼的性格,以乐观和向上的心态对待生活和学*。如在《两只小象》的教学中,让学生在表现不同动物形象的音乐中做“学动作,猜动物”的游戏。学生在生动形象的动作游戏中学*,充分地调动学生参与实践,既增强了他们的合作意识,又锻炼了他们的动手、动脑以及肢体表现的能力。

  三、注重教学评价与反思。

  艺术课程由原来过于强调等级化考试、比赛获奖选拔,转向着眼于提高每个学生艺术能力、尊重学生个性差异与程度差异的评价方式。采用自评、互评,并充分利用学生的艺术档案夹实施过程性评价。艺术课程的教学应该让每个学生都有成功感,所以,要更关注对学生艺术学*过程的评价,强调评价主体的多元,并注意调动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比如,在以舞蹈切入的《小孔雀,告诉你》一课中,课前我让学生欣赏杨丽萍的《孔雀舞》,然后全班一起用手模仿孔雀头,再跟老师学几个孔雀舞的动作,并以小组为单位表演出来,同学之间互相交流评价;只要学生尽力参与进来,我就在指导的同时积极给予肯定。因为,老师的一举一动,都受到学生的关注,一个微笑、一个眼神、都会成为学生学*的不竭动力。采用这种评价的方式,既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又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新一轮课程改革无疑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音乐教师,我们要尽快的充实完善自己以适应教育改革的需要,相信在不断的总结、反思中,会有更多的收获是生活的进一步升华,从而逐步的增强学生的艺术感觉。比如,在《奇妙的声音》中,我让学生

  学生们一到音乐课就特别的放松,因为不用象上数学、语文课那样规规矩矩,这正是音乐课带给他们的“特殊享受”吗?但是放松不等于懒散、无纪律。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每堂课都需要在有序的纪律下进行。音乐课的常规训练重点在于要对学生的站、坐、行、排队、分组、进出教室的训练,又要把这些训练放在音乐中进行,让学生在浓浓的音乐氛围中轻松愉快的、有秩序地完成相关动作。如:听音乐进教室;用上行和下行的音阶表示起立和坐下;用歌声师生问好;用一小段轻快的音乐让学生分组进行编创或表演等等。这样的训练,让学生在整个音乐课堂教学都在音乐中进行,既体现了音乐的语言性又突出音乐课的特点。


音乐课课堂教学反思汇总10篇(扩展5)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随笔 (菁华5篇)

  刚从校门出来从事小学音乐教学的我,开始感到有些茫然不知所措,凭着自己在大学所学的乐理知识和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后来又细心研读教材,尽一切可能查找资料,课堂上及时了解学生心理与知识储备,调节课堂教学。在这期间,有下列一些心得体会。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音乐的兴趣。

  对于低年级同学来说,他们好动、注意力极易分散,但我抓住小同学爱听故事,善表现的特点,我采取讲故事引入课文内容,学会歌唱后,再指导他们根据词中内容来表演。课堂上,让学生上台演唱,培养他们的参与、实践能力,学生情绪高涨,使音乐课上得更加生动活跃。这时同学们的热情高涨,慢慢喜欢上音乐课。这样,每次上音乐课他们都会有一种期待,当然我也会不失时机地将教学音乐基本知识、节奏、歌曲处理(比如以什么情绪来唱好他)等讲授给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和学生取得配合,收到了一些效果,教了不少儿童歌曲,为丰富儿童的音乐世界起到了一定的作用。通过丰富多彩的音乐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活跃空气,在紧张的文化课学*之余可调节情绪,有利于其他课的学*。

  二、结合教材,培养他们良好的品德教育。

  通过学*和研究教材,我觉得音乐教材更具备培养孩子们良好品德教育的形象性、优越性。我在教学一年级音乐时紧扣教材中的《**》等歌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由于我和学生的音乐知识储备的欠缺,做得不是很好。但是由于主旨明确,也同时取得了一定效果,向他们分别传授了《天路》、《同一首歌》、《小草》等优秀歌曲。

  三、调动学生情感。

  小学生善于模仿,喜好游戏,我们应该放开学生的手脚,引导他们把音乐转化成自己情感化的想像世界,用肢体语言去体会音乐的蕴涵。有了参与听辨音乐的过程,鉴赏音乐就有了一定的基础,音乐作品的产生,有赖于作曲家创作的情感、情绪体验与灵感、风格、取材、体裁形式以及时代背景。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则可以用肢体语言带动学生的情绪变化让其更深刻地体会音乐中所表达的情感与情绪。

  四、培养学生的丰富的想像力。

  用肢体语言的方式参与到欣赏音乐的活动中,我们要尽量创造条件,激发学生动手参与。课堂教学中我们应以学生为主,教师起引导作用,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利用小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让其主动参与到音乐活动中,从多侧面感受音乐,通过自己对音乐的理解进行创作性的表演,不拘形式,不求统一,只要能启迪学生们的想像力,都可以进行

  创作性的表演,这样不仅给学生提供了表现自己特长的机会,而且锻炼了大胆、勇敢、活泼的性格,一改原来的音乐课堂呆板拘谨的气氛,使学生受到美的感染,得到美的享受。

  每一门学科都有它自身的奥秘等待我们去探索去发现,在音乐课堂中还需要不断的学*。

  小学音乐课教学是小学基础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教育不但可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鉴赏力、表现力和创造力,也能培养学生的优良的品德和情操,还能使他们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都能得到提高。同时,能够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地发展。

  传统的教学观念认为音乐课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技术和音乐知识因此在音乐课中过多的强调了学*技能、技巧。小学音乐教育并不是要让每个学生都成为音乐家,如果单纯的技术训练就会带有一定的强迫性,容易使学生产生对学*音乐的厌烦心理,丧失对学*音乐的热情和信心。所以我认为作为音乐教师应该明确音乐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悟,以审美教育为核心,使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是相互渗透,相互结合,凡是小学阶段所开设的课程,只有课程设置节次的多少之别,并无正副课之分。只要是学校分配的课程,都得无条件的完成任务。

  我所教的是小学四年级的音乐课程,四年级小学生正处在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他们活泼好动,易于接受生动活泼,感染力强,富有情趣的事物。而儿童歌曲优美的旋律,鲜明活泼的节奏,最能表现他们欢乐的心情。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我努力融音乐基本技能训练于唱、玩、敲、动之中,让学生在喜闻乐见的教学活动中情趣盎然地学*。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了一定的自制力,但识谱能力较差,我采用“听唱教学法”,即在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听力,在反复视听的过程中来完成教学任务,效果不错。这样,既提高学生的学*积极性,又提高了教学效果,下面谈谈我的教学体会:

  一、指导学会聆听音乐

  音乐学*的各个万面都涉及到听觉的作用,审美主体对于音乐的各种听觉感受能力(节奏感、音高感、旋律感、形象感等等)是审美能力的基础。课前指导学生多聆听几遍歌曲,掌握基本的旋律和节奏。学谱的基础也应该首先放在听觉能力的培养上。听得多了,就自然会有一些音高的感觉。学唱歌曲也跟快些。

  二、指导学生熟读歌词,并做情绪处理。

  在听一遍歌曲之后,可指导学生用比较标准、流利的普通话进行朗诵歌词,要注意咬字、吐字的准确度和清晰度,要求字正腔圆。同时根据歌词的内容向学生讲述歌曲大概内容,表达的的思想内容和活动情节并进行爱国、爱党等方面的思想品德教育。而且在一首歌曲的左上角往往出现如“亲切地”、“欢快地”、“深情地”、“热烈地”、“庄严地”等等歌曲情绪,让学生结合歌词含义,在歌唱时力求处理的恰到好处。

  三、游戏、表演激发学生学*兴趣

  小学生天性好动。利用他们这一特点,把游戏和表演融入教学,增加课堂情趣,无形中提高他们的音乐素质,达到育人目的。在音乐活动中,我把学生分成若干组,让他们自由设计活动内容。如《同他去》是一首深受小朋友喜欢的儿童歌曲,也是一首游戏歌曲。歌词简单易懂,就是要求小朋友们邀请别人来玩游戏,小孩子表现欲强,这堂课中能积极参与,并且能训练他们的反应能力,叫到谁谁就来比赛,为自己组争光,既能活跃课堂、小孩得到锻炼,而且在轻松快乐的游戏中学会了歌曲,又能增强他们的集体荣誉感。

  四、运用已有条件教学,提高学生兴趣

  根据小学生好奇性强。对生动、形象的材料感受性强,在感知时无意注意

  占优势的心理特点,利用电教声、光、图、色俱佳的优点新授,有时可取得意料之外的效果。针对本校特点,配合新课程改革,在学*音乐教材的同时运用钢琴、多媒体进行音乐教学,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目前来说感觉收获还是很大的,但是也有很多方面还做的不足,音乐新课标改革提出了更好的教学理念,实施新课标,这要求我们更善于总结,经常回顾,以更好地实施教学任务。我们也会在新课标的指引下,结合实际情况去更好地开展我们的音乐教学,希望能有更多的学生来喜爱音乐,热爱艺术。为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音乐教学需要情感的投入,因此,必须营造宽松愉悦的氛围,而善于为学生营造宽松、愉快的成长环境,甚至比学识是否渊博更为重要,因为教师与学生相互以心灵感受心灵,以感情赢得感情。下面,我就谈一谈自己在这方面的一点体会:

  一、客观全面审视学生

  在职业教育已提升到国家议事日程的今天,本地的职业教育仍受到人们意识观念的制约,所以,选择职校就读的学生一般都是人们印象中的“三流”学生:即中考落榜、学*纪律观念淡薄、家庭经济条件差。

  这些孩子之所以选择幼师专业,并非因为她们具备美术、音乐等方面的基础或特长,而是因为她们大多有着音乐、美术方面的兴趣爱好,怀着幼师班可以学弹琴、唱歌、跳舞、画画,不用学复杂的数理化的简单想法,通过她们从宣传资料,表面看到的专业介绍和她们对幼师专业浅显的理解,而聚集到了幼师这个班??她们并不知道新形式下的幼师专业不仅要学*各项专业技能,还要学*相关的专业理论和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等的真正内涵。

  二、正确理解、深入分析教材

  《音乐》是幼师专业班必修的专业课程之一。在新生班的教学中,问起她们对音乐课的理解时,她们的答案几乎一致是“学唱歌”。这种情况、这种答案的出现并非偶然,因为之前她们所接受的教育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并没有系统专业地学*过《音乐》,所以她们就把音乐课概括为单一的唱歌教学,作为专业课的任课教师就应该正确理解、深入分析教材,引导学生正确学*。

  目前,我校的教材以声乐教学为主线,将乐理、视唱练耳、声乐、欣赏等教学科目有机地编排在一起,全书各单元根据教学科目的教学内容设计、编排。乐理部分的难度相对较低,包含了幼儿乐理及训练;视唱练耳部分的难度也不大,重点训练高、低音谱表二升二降的视唱曲目;声乐部分不仅有时代气息较强的美声、民族、通俗三种唱法的教学歌曲,还选编了幼儿园的歌曲;欣赏部分以“音乐之旅”板块呈现教学内容,以中外儿童音乐欣赏为主,同时还有中外经典音乐作品欣赏。

  通过教师正确的分析,让学生清楚地知道中职幼师专业的音乐课程不象她们想象中的那么单一,它包括:乐理、简谱视唱、五线谱视唱、声乐、练耳、音乐欣赏等;音乐课在整个专业课的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它给键盘乐器的学*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保障,给舞蹈的学*奠定了良好的节奏基础,给今后的幼儿园活动教程创设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三、反“循序渐进”传统教学常规、反教材顺序而行之

  *古代儒家提倡循序渐进的教学规律,指的是教学既要按照内容的深浅程度由易到难,又要按照学生的年龄特征由浅入深;当代的教育学同样提倡要遵循“循序渐进”的规律,因为循序渐进中的“序”包括教材内容的逻辑顺序、学生认识能力发展的顺序和认识的顺序,是三种顺序的有机结合;只有循序渐进,才能使学生有效地掌握系统的知识,发展严密的思维能力??由此看来,“循序渐进”这一教学规律是古今中外都必须遵循的教学规律之一。

  但在我看来,在高科技时代,瓜果蔬菜可以改变其生长规律反季节生长,为什么教学就不能一反常规进行呢?所以在我的幼师班音乐课教学中,我常常反“循序渐进”其道而行之。先“收获”后努力,让学生先体会成功的喜悦:常言道“没有付出何来收获”。我却常常让学生在还没有付出汗水前便让她们先体会到“收获”的喜悦,以增强她们学*的信心和激发她们学*的兴趣。

  1,在一般人看来,如果没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就开始学*键盘乐器是无从下手的,更何况幼师专业的《音乐》、《键盘》教材都是针对有音乐基础的学生编写的。可我并不这样认为,因为我知道我们学校幼师班的学生大多都来自乡镇,她们的家庭经济情况承受不起让她们从小就系统地学*音乐、键盘乐器。刚进校的她们在音乐方面就象是一张白纸,而教师就是一支画笔,画笔在白纸上画出什么白纸上就留下什么。所以在给每届幼师新生上第一节课时我便结合学生的实际从她们会、她们懂的地方入手。一般我都会问学生:“从幼儿园到现在,你印象最深的歌曲是哪首歌?”随着学生的回答我便在键盘乐器上把她们所回答的歌曲弹奏出来,然后还让学生合着老师的伴奏集体拍手齐唱歌词;我还结合当前流行的通俗歌曲把学生喜欢唱的歌曲合着她们的歌声,她们唱一句我弹奏一句??如此一来,学生的注意力便高度集中到了教学当中,因为她们的“老师,这些歌你是怎么弹出来的呀?”“老师,钢琴中哪里是do呀?”“老师,你的手是怎么知道该按哪个地方的?”等等足以说明她们正在因为感兴趣而认真听讲、因为不懂而问。

  我从来不认为学生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是学生的无知,相反,我觉得这恰恰是学生学*的兴趣所在。我从不轻易放过她们的任何一个问题,我会围绕她们的问题通过一段时间来帮她们解决,这里所指的“帮”不是教师全权代理,而是指教师处于主导的地位引导学生通过她们自己的努力去解决这些问题。

  2,比如她们所提到的“这是怎么弹的”,我会通过一首她们都很熟悉、很简单的幼儿歌曲(《两之老虎》、《数星星》、《上学歌》、《粉刷匠》《小红帽》等)先让她们唱词(反常规一:教学不先结合教材,唱歌先唱词。因为这是每个学生都会唱的,她们会唱得很整齐)、唱简谱(反常规二:没有先认识音符就先唱谱。因为她们已经熟悉歌词的旋律、音高、音准、音值,这时唱谱她们不会觉得有难度)的顺序告诉她们:弹琴之前要先知道这首歌的旋律是由哪些音符组成的;之后便教给她们认识简谱记谱法中的音符、休止符、小节、小节线、终止线、连音线(反常规三:教学没有按照教材编写的顺序而是结合学生的实际)等相关的乐理知识。如此一来,她们在很短的时间里便掌握了该掌握的知识,并且通过她们的认真劲我知道她们正沉浸在成功、收获的喜悦中。

  在职校幼师班的教学中,我还运用了“先应用后探究、先社会实践后课堂学*”等与通常教学规律相反的方法进行教学。

  教学调查及教学效果显示,如果一开始就按照教材编排的顺序让这些只知道1、2、3、4、5、6、7(do、re、mi、fa、sol、la、si)、只会唱一些流行歌曲的新生马上学*五线谱、半音与全音等的知识,她们肯定会被这些“小豆芽”“小蝌蚪”弄得晕头转向;如果在她们刚接触键盘乐器时就指着键盘告诉她们音的分组,结果可能会让她们患上“恐琴症”、“厌琴症”??反季节的瓜果蔬菜在农民悉心的种植下能让人们享受另一番丰收的喜悦,反常规的教学方法在园丁的潜心研究下同样也能培育出别样红的满园桃李。

  苏霍姆林斯基说:“音乐乃是一种使人迷恋善良、美和人道主义的最美妙、最精细的手段……”

  音乐是我们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幼儿园更是离不开音乐,幼儿在唱唱跳跳中受到熏陶、形成活泼开朗的个性,在唱唱跳跳中感受音乐的美,产生愉快的心情。一直以来,幼儿园音乐活动都是一个难点,如何上好一节音乐活动呢?在8月29日我们非常难得有机会去听音乐教学法。这套儿童之家教材继承了*传统音乐思想,又结合了国外三大教学法:瑞士的达克罗兹、匈牙利的柯达依、德国的奥尔夫,进行编排的一套教材,戴老师让我们感受了这套教材的欢快及培训幼儿这种能力。下面是我的感受。

  一、以趣引趣:

  兴趣是产生学*动机的重要心理因素,由于幼儿年龄小,学*动机与活动本身就有着更为直接的联系,因此,用幽默的语言、生动的比喻使音乐活动充满情趣,尤其在教材趣味化、设计趣味化、教法趣味法上下功夫。

  1、教材趣味化

  在选择教材时,尽量选择从歌词到音乐、从体裁到形式、从结构到风格都能贴*幼儿生活、体现儿童情趣的教材。有些教材要经过改编、加工以后才有趣味,孩子们感到十分有趣,这样既是唱歌,又有游戏,同时还能培养幼儿的节奏感。

  2、设计趣味化

  教育活动设计的好坏,往往决定着这次活动的成败,对每一个音乐教育活动,都要根据教材对结构内容进行精心设计,使之情节化、承上启下、自然过渡,这样就能使幼儿从一个音乐意境走向另一个意境。

  孩子们随着老师简练和游戏性的语言进入了音乐的意境,在音乐意境中孩子们不仅感受了音乐,而且表现音乐的积极性大大提高。通过老师的精心安排,使幼儿感到有趣味。

  3、教法趣味化

  “好奇”是幼儿的心理特征,“形象”是幼儿的思维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将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教育方法力争生动形象,充满情趣。

  二、以情育情:

  达尔克洛有句名言:“对音乐的理解,与其说是一种智力过程,不如说是情感过程”。将音乐教育的重点着眼于引导幼儿对音乐情感因素的体验。那么,怎样利用音乐手段达到情感交流、让幼儿轻松愉快地投入到音乐活动中呢?关键是一个“爱”字,因为老师的感情对幼儿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在音乐教学中,注重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努力创造一种*等、宽松、和谐的气氛,以此来激发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比如说在活动中经常看着幼儿的眼睛讲话和示范;用表情、动作等去调整幼儿的心理状态(如:当孩子们很兴奋时,就说:“天黑了,小动物要睡觉了。”并带头假装睡觉。)同时,还可以各种不同的身份与幼儿进行情感交流,在音乐活动中,可以是老师,也可以是其他角色,如兔姐姐、鸭妈妈、小鸟、风等,通过扮演角色、逼真地表演,就把幼儿带入到音乐作品特定的意境之中。

  在每一次音乐活动前,对教材都要做详尽的研究和分析,领会每首歌所要表达的情感内容。根据歌词内容分析出歌曲所要表达的自豪、温柔、高兴、自信等几种感情。对教材的感情做了详尽的分析,并将这些感情充分表现在其中,所以使一首简单的歌曲有了丰富的情感体现,使一首较为*淡的歌曲显得耐人寻味了。试想一下,如果没有这些情感的投入,只是老师说轻就轻、说响就响,通过反复练唱来把这些要求强化下来,那效果肯定是可想而知的。

  三、以新带新

  奥尔夫体系的核心观念之一就是在不断创新中获得新的生命力。对!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应该培养幼儿在自我探索中获取知识,在自我探索中增强创造力。作为老师,就要做孩子潜在能力的发掘者、引导者。因此,在音乐活动中,注意启迪幼儿的形象思维来创造性地表达歌曲的音乐形象。其次,让幼儿给熟悉的歌曲增编新的歌词或改变部分歌词,这既能提高幼儿唱歌的兴趣,也有利于对幼儿创造力的培养。如针对不同年龄幼儿的特点,创编时需要的有关生活经验等事先在其它活动中进行准备,以便幼儿能将注意力集中于音乐的要求和创造的乐趣!


音乐课课堂教学反思汇总10篇(扩展6)

——在音乐课堂教学反思(精选5篇)

  音乐教学更离不开情感,音乐教师要把情感艺术始终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把可能枯燥无味学*变的生动、有趣起来,把抽象的音乐变的风家更加形象和具体。

  作为音乐教师,情感应是最丰富的。记得有这么一句话:要想感动别人,先要打动自己。这就需要音乐教师以自己丰富的情感体验去感染学生。比如,在欣赏初中一年级的第二单元《我的中国心》时,由于这个单元的歌曲是以歌颂祖国为主要题材的颂歌类型时,唱歌时候应注意歌曲深沉的情感。使学生深深感受到这类歌曲的风格特点。

  课堂上的范唱范奏是发挥音乐艺术感染力,陶冶学生情感最直接的'手段。教师的范唱范奏是否有感染力,将直接影响学生的情绪。“是否感情丰富的人的歌声才是最动听的”,“只有用心来演奏的东西才是最美好的”。因此演示好范唱对于学生感悟歌曲非常有帮助。

  此外,歌曲的练*还是需要学生自己对歌曲的感悟和理解,唱对乐谱,感受节奏的变化等等,应在老师的指导下多加练*。

  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爱听故事,对故事有着浓厚的兴趣。在授课前先讲一个有关歌曲内容的故事,然后自然导入新课,从而激起学生的兴趣,再把这种兴趣迁移到学*歌曲上来,如教小歌舞剧《小放牛》这课时,老师先绘声绘色地说故事。然后问:大家还想知道这个故事的具体情节吗?这节课我们来共同学*“小放牛”的故事(揭示课题)

  在音乐课堂上,教材中有很多曲子或歌曲都是有情节的,我们还能运用丰富的联想,续编音乐故事,创造情节,发展思维。如《龟兔赛跑》。在学完以后,可以让学生自己来当作曲家、作词家、创编后传,还可以来表演自己编的'故事。孩子们的兴致自然被教师激发出出来了。

  我在教唱歌曲《闪烁的小星》时,首先把这首歌的内容编成一个小故事,讲给孩子们听,让他们从形象直观中得到美的感受。我问:什么东西一闪、一闪、亮晶晶,好像千万只小眼睛,挂在天空会放光明。“同学们,你们猜一猜,这是什么?”孩子们靠自己的生活感受,很快就会齐声回答出来“星星”。我肯定这一回答后,接着就说,今天我们来学唱一首美国儿歌《闪烁的小星》。当唱起这首歌时,孩子们的头脑里就有一个一闪、一闪、亮晶晶的形象在活动。学生在听故事过程中,很快就学会了歌词。

  新课改为我们的音乐教学中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我们越来越意识到学生是一群有个性、生动活泼的独特个体。他们有着自己的眼光、丰富的想象、灵性的思考,教师应该让他们在音乐教学这片肥沃的土地上自由地生长。

  上完《春来了》这首歌曲时,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这首歌曲进行改编,改编成一首二四拍的节奏。为了完成改编的任务,各组都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并纷纷根据歌曲的主题、内容、情感特色来编排舞蹈动作、创作旁白、制作道具、设计人物造型等。在各组的“汇报演出”中,每位学生在其中担任了不同的角色,获得了不同经验,都能自己去感受、去理解、去想象,最大程度地接受艺术的熏陶。学生在这种自编、自导、自演的实践活动中,既激发了对音乐的浓厚兴趣、树立了自信心,又发展了创造性思维。

  虽然学生们的作品质量参差不齐,但是学生能在课堂中自主地获取知识,成长为学*的主人这是最重要的.。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春天带给我们是哪种景象?学生还可以用自己手中的笔绘画出来,如此一来学生的积极性很高。

  没有老师的放手,学生哪会离音乐这么*呀!也许,学*的过程意味着要面临问题和困惑、挫折和失败,还要花很多时间,或许会一无所获。但这却是一个学*、生长、发展、创造所必须经历的过程,也是一个人的能力、智慧发展的内在需要。在课堂上,老师多放手,给学生自由,让学生参与,那么他们一定会收获更多的成长,让成长在我们的音乐课堂上无限蔓延!

  我们作为音乐教师,首先应该明确音乐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悟,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在整个音乐教学过程中要以音乐的美感来感染学生,要以音乐中丰富的情感来陶冶学生,进而使学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乐审美能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和推进新课程改革,我认为,在教学中,要使学生先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感受、体验和表现音乐中丰富的情感内涵。只有这样,学生才会逐渐喜欢音乐,从而才能对音乐有更深一步的了解。要积极引导学生,从而使学生不仅做到现在受益,而且做到终身受益。因此在音乐课教学上,我会从下列两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培养:

  一、根据音乐教室现有的乐器,通过音乐欣赏的形式,让学生认识和了解各种乐器,并且让学生参与。i、fa、sol、la、si七个音符以赤、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展示,彩条谱是把五线谱的五条线变成五种颜色。我们通过实验发现学生十分喜欢彩色谱,通过有趣的游戏,轻而易举的认识了各个音符的名字及位置,解决了识谱难的问题,调动了学生的兴趣,使识谱教学成为一年级学生的乐趣。我们将使用彩色谱的实验,并将逐渐推广。

  ②中高年级先唱歌后识谱的教学尝试,对于中高级的识谱,是难度较大的曲谱,我们摒弃了以往先识谱、后唱歌的学*,大担地实验,对于识谱中跨度大的音符演唱,我们是这样尝试的:部分歌曲采用先识谱、后唱歌,而对于较难的歌则采用先唱歌、后识谱的教学。通过实验,我们归纳出以下两个特点:

  第一:先唱歌、后识谱与先识谱、后唱歌在教学目的上并不矛盾。传统的教学方式是先识谱、后唱歌,通常情况下,针对有一定识谱能力的学生,使用这种教学方式,可起到良好的效果。通过让学生分析歌谱、识谱、填词唱歌等过程,使学生对歌曲的理解更加深刻,对歌曲的`演唱更加准确,达到能淋漓尽致地表现音乐内涵的目的。

  第二:先唱歌、后识谱是先让学生欣赏音乐,让学生感受音乐,从而激发起学生对音乐的兴趣。通过让学生唱歌,在不知不视同儿戏中解决歌谱中的难点,在学生识谱时降低难度,让学生感觉识谱并不太难,从而增强其自信心,加深对音乐的热爱。然后,再通过对歌谱的视唱、理解,又反作用于唱歌,使演唱更加完美。

  不管是先识谱、后唱歌,还是先唱歌、后识谱,其教学目的是一致的,都是为了通过提高学生的音乐基本技能,来完善他们的演唱水*,只是为达到目的而采用的手段不同而己。

  通过先唱歌、后识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兴趣,降低识谱难度,提高学生学和教师教的效率,既有利于减轻学生负担,又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训。

  ③小组合作尝试创作的乐趣

  从低年级的音乐教学起,我们就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学*,展开小组讨论,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从小体验团结、合作的乐趣。

  一、二年级的唱游课:通过歌舞表演来表现出歌曲,让学生边唱边发挥想象力,使学生的音乐思维通过歌曲尽量的展现。同时,我们引导喾一采取小组合作来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为歌曲创编动作,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想象力,开发了智力,并使学生体验了合作的乐趣。

  中、高年级则通过节奏练*、节奏创作、自编旋律来发展学生的音乐创造力。多数班级以分小组的方式进行,学生乐于接受,且提高很快,多数小组以音乐能力强的配以稍差一点的同学,这样搭配进行,使学生乐于参与。尤其是音乐兴趣差一点的同学,他们大多数乐于参与,且提高很快。

  (二)、优势互补,在合作***同进步

  在工作中我们认识到各教开组之间的合作,直接关系到一所学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只有优化教研组团体,才能优化团体中的每个个体——教师。

  我们音乐组与美术组构建了特色小组。

  (三)、与时俱进,弹奏音乐教育的新篇章

  我们所取得的成绩,离不开学校领导的鼓励与支持。

  1、每次评选优课,每堂课教务主任都耐心指导,反复听评,提出好的见解,让我们精益求精。

  2、在课件的制作方面,校领导给我们提供最优越的条件,筹备购置硬件,制作软件。

  在以往的音乐课上,我经常会追求这样的一种课堂效果:课堂安静,学生能很好的跟着教师的思路,配合教师的教学。但实际情况往往不能令人满意。时常会有这种现象:学生“不听话”、“不配合”,有时真的很想去好好的训斥一番,但反过来想想,学生对音乐课的渴望是可想而知的,大部分学生都会带着一种喜悦、兴奋的心情而来,他们大多想将自己一周来所有的学*压力和烦恼都尽情宣泄在音乐课堂上。而老师看到学生“乱糟糟”的场面,却产生了不快乐。那么如何协调好课堂纪律与教师正常传授学生音乐知识两者之间关系,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和分析,我认为:

  首先,每个教师必须清楚认识到学生毕竟是孩子,我们不能以对待**的态度去对待他们,让他们达到**的标准就失去了孩子原本活泼的天性,但同样不能对其放任自流、任其胡闹。这就需要把握一个度,需要教师不断学*,积累教学经验,能够用敏锐的目光去审视学生在课堂上的“乱”的表象下,是否是对知识的渴求,是对知识的探索。他们通过这种行为能否更有效的主动获取知识。一个聪明的音乐教师会利用这点 “乱”去培养他们自主学*的能力与创新精神。因此,教师要善于发现、引导、鼓励表扬,从而使这种“乱”成为一种动力、一种自主、一种创新协作的良好品质的体现,能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在开开心心、自由自在中,顺利地与教师协作,共同完成课堂任务。

  其次,教师对一节课的`教学内容要作到善于应变、合理规划。音乐课不是统考科目,教学压力相对较小,这就不必赶进度,要求班班水*一致,而是要针对不同班的实际情况作出不同的安排。对于那些课堂纪律稍好的班级可采用多讲授一些知识的方式,而对于那些有较多思维活跃的班级,则可对教学内容进行相对调整,不必照办模式,可采用少讲、多讨论、多探索、多实践的方式进行教学。我们设想学生刚刚由于乱了堂被训斥,那么无论教师播放多动听的音乐可能再也打动不了学生的心灵了。

  总之,如何更好的了解学生,如何更好的让学生了解音乐,如何让学生更好的在音乐中健康成长,需要我们每个音乐教师去不断地探索,不断地研究,努力让音乐课堂少一些不和谐的音符,多一点开心,多一点快乐!

相关词条